法新社/鄭竹雅 2010/05/27
(法新社巴黎26日電) 保育人士今天表示,1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一隅的褐色水鳥遭外來掠食性魚類與尼龍漁網摧殘,已宣告絕種。
位於瑞士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表示,學名為Tachybaptus rufolavatus的德氏小鷿鷈(Alaotragrebe),又稱為鏽色鷿鷈,僅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東部的阿勞特拉湖(Lake Alaotra),是相當脆弱的族群。該聯盟負責編纂聲名遠播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德氏小鷿鷈由於棲息地遭破壞,肉食性魚類線鱧(Snakehead murrel)入侵,以及不經意纏到並使其溺斃的尼龍刺網而導致滅絕。
世界鳥類保護總會(BirdLife International)科學主任班南(Leon Bennun)說:「這種鳥已沒有存活的希望,這是另一個人類行為導致無法預見後果的案例。」(譯者:中央社鄭竹雅)
◆ 封鎖保護黃鸝鳥巢 雛鳥仍傳失蹤
中央社 2010-05-27
日前1對黃鸝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育雛,台東縣政府和台東野鳥學會特別圍起封鎖線保護,但是這1、2天黃鸝不安的在鳥巢附近徘徊,才發現雛鳥不見了。
台東森林公園入口不遠處,日前出現1對黃鸝,築巢下蛋,台東縣政府和台東野鳥學會特別在築巢的小樹圍起封鎖線,避免這對嬌客撫育下一代受到干擾,白天還有台東野鳥學會人員輪流看守。
雖然層層保護,今天上午還是傳出令人惋惜的消息。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和台東縣野鳥學會上午拜會台東縣長黃健庭,感謝黃健庭保護黃鸝的用心,卻也意外證實,黃鸝的幼鳥不見了。
「小鳥已不在巢內了」,台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方敏慎,告訴黃健庭,昨天上午10時左右,發現母鳥回巢的時間很短,研判巢內已經沒有小鳥了;台東縣政府農業局自然保育課人員,今天上午靠近鳥巢查看,證實小鳥不見了。
莊姓鳥友說,昨天上午7時左右他到現場,發現雄鳥在鳥巢邊,不安跳動,叫聲短促,前幾天,牠在鳥巢旁,叫聲很長,隔段時間才會長叫一聲,就像「悠閒的吹口哨」,現在的叫聲很急促;母鳥則叼著小蟲慌張的進出鳥巢,不見餵雛動作,最後母鳥自己將小蟲吃了。
「鳥巢內有變化」,莊姓鳥友說,當時大家心裡有數,但還是希望「不好的徵兆不要發生」。
方敏慎說,小鳥不見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被八哥、大捲尾等鳥類捉走,也有可能是被蛇類吃掉,被人偷走的機率很小。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余維道表示,不用太難過,尊重自然,這麼多人注意下,還是發生自然演替,很好的自然教室,生物生存本來就是有天敵,自然界雛鳥的存活率只有30%。
不過,有鳥友擔心是被民眾偷走,希望縣政府當作「刑案偵辦」,黃健庭允諾會調閱附近監視錄影帶「緝兇」。
黃鸝,俗稱黃鶯,身長約26公分,嘴喙桃紅色,過眼線粗黑,因為數量稀少,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 中國野生動物滅絕之快令人憂心
中央社 2010/05/27
多位專家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論壇大聲疾呼,中國野生動物的絕種之快,尤其令人憂心。
據大陸科技日報報導,今年5月初,聯合國環境署提出報告:「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8年前定下的目標「2010年大幅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沒有達成。被評估的5萬個物種中,如今3分之1以上面臨滅絕。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虎保護項目領導人邁克.巴爾策昨天在論壇上說,老虎如今的分佈地只有原先棲息地7%的大小;10個亞種中已經滅絕3個。在中國,已經長期觀察不到野生華南虎;東北虎只零星分佈在跟俄羅斯接壤的烏蘇里地區。
他說,每天世界上都有1隻老虎被獵殺。中國東北虎也一直面臨偷獵者威脅,當地居民不得不組建巡邏隊。然而,虎產品貿易不能遏制,威脅就不會結束。
巴爾策說,「虎是生態系統的『頂冠物種』,它的滅絕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
北京大學教授呂植從1985年開始對大貓熊進行生態學研究。她出示1張1988年到2008年的貓熊分佈圖,20年來,川西和秦嶺地區的基礎建設如公路和新居民區持續擴展,把貓熊保護區分割開,使之更難繁衍。
她說,大貓熊的保護還有種種困難。中國別的物種可想而知。
中國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專家蔣志剛,評估近年來中國陸棲脊椎動物的瀕危狀況。他的結論是:一直保護的野生種類中,有4種已經滅絕,32種功能性滅絕(如華南虎),還有835種瀕危。只有681種暫時沒有危險。
報導說,魚類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威廉.泰勒指出,中國的魚類資源豐富,有440個特有品種,但如今97個都處在瀕危狀態。最大原因在於濫捕。「黃河中的魚由於捕撈,3分之1以上的種類已經滅絕。捕撈量也下降40%。」
另外,長江入海口情況也不佳,專家說,「20年前,鰣魚和暗紋東方鱘還是長江口非常重要的漁業對象,但近幾年已經難覓蹤跡。」
◆ 屋頂當魚池 17年沒漏水
中央社 2010/05/26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6日電)屋頂當水池養魚,17年來房子沒有漏過水,雲林縣二崙鄉1名水泥工退休的程姓民眾,透天厝在民國82年1場颱風過後屋頂積水,乾脆就養起魚來,成為今日奇景。
有聽說過屋頂花園,但是屋頂魚池卻可能頭一遭,二崙鄉程姓民眾在透天厝的住家3樓屋頂養魚,歷經九二一地震無恙,也沒聽說房子漏水,在地方傳為奇談,一家人睡在魚塭下,他說,夏天還覺得特別涼快。
談到屋頂養魚的緣起,程姓民眾說,82年1場颱風過後,3樓屋頂積水不退,於是在樓梯口做了20公分高的攔水板,開始飼養吳郭魚,17年過去了,自己建的房子沒漏水,現在養了4、500條吳郭魚。
程先生說,每次撈魚一定要穿塑膠釘鞋下池,才不會被池底青苔滑倒,餵魚時,魚群會自動湧到腳邊,有時鄰居來參觀,也會自動游過來,不會陌生,跟人有感情,以後會繼續養,已成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
※ 相關報導:
* 東沙獨立礁 再見活珊瑚
22 則留言:
小黃鸝鳥失蹤 調監視器緝兇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0.05.28
台東森林公園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黃鸝鳥雛鳥不見了!鳥友前天就發現鳥爸媽「叫聲怪異」,昨天台東野鳥學會證實小黃鸝鳥已不見;鳥友懷疑人為竊取或天敵所為,縣政府已調監視器緝兇。
本月1對黃鸝鳥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產卵,讓各界振奮。據估計,全台黃鸝鳥數僅200多隻,這對嬌客自然吸睛,鳥友們重裝備攝影,縣府也在現場拉黃色警戒線守護,雇請東縣野鳥學會24小時監控。
台東市莊姓鳥友半月來追蹤這對黃鸝鳥兒,從築巢、孵蛋到公鳥覓食回巢、母鳥銜小蟲餵食雛鳥等畫面,都讓他十分感動。前天上午他發現,公鳥原本聽來悠閒長鳴的叫聲,轉為斷續的哀鳴,而母鳥數次覓回小蟲入巢,卻都黯然地自行將蟲吃下肚。
由於小鳥才孵化4天,頭兒尚未露巢,無人知巢內情景。昨天台東野鳥學會證實,巢中的雛鳥不見了!縣長黃健庭昨天原本要歡喜受贈擔任鳥會顧問,聽到這個壞消息,也十分錯愕。
許多鳥友認為,雛鳥有可能是被偷走。黃健庭立即指示縣政府人員調閱公園四周監視器緝兇。
莊姓鳥友表示,黃鸝鳥雛鳥市價近萬元,但這次不見的雛鳥還太小,就算人為豢養,存活機率低。台東縣野鳥學會則認為,有可能是天敵包括八哥、大捲尾等鳥類所為,也有可能是被蛇類吃掉,人為機率不大。距離黃鸝鳥巢約100公尺處就有一個大捲尾鳥的巢,被懷疑是兇手。
◆ 3種八色鳥 台江驚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8/today-south18.htm
自由時報 2010.05.28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江國家公園沿岸防風林為珍稀鳥類過境樂園,台南鳥友在園區內共記錄到3種珍稀的八色鳥,其中上週才飛離的黑頭八色鶇更是台灣首筆資料,不過園區內的防風林卻嚴重面臨海岸的侵蝕,也成為台江國家公園的最大危機。
生態攝影家林本初表示,在台灣繁殖的八色鳥,屬於夏候鳥,也僅此一種,即一般民眾熟悉的雲林湖本村八色鳥,牠在台南新化及台江國家公園每年也都有出現的紀錄。
林本初表示,去年鳥友李明華也在園區內拍攝到台南初次出現、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藍翅八色鶇;最近英國鳥友Steve發現台灣首筆紀錄的黑頭八色鶇,屬於菲律賓亞種,藍翅與黑頭八色鶇均屬迷鳥,在台灣難得一見。
他表示,在一地可發現3種不同的八色鳥,這在台灣可說絕無僅有,更凸顯防風林在台江國家公園生態保育上的重要性,但如今卻面臨消失的危機。
鳥友張家豪表示,七股及城西防風林嚴重面臨海岸侵蝕的危機,尤以七股最嚴重,過去海水離岸邊很遠,現在則已逼近防風林,台江國家公園及政府應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否則防風林消失了,將是生態保育的一大損失。
搶救41天 千人照顧 虎鯨野放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市報導】2010.05.30
兩歲大的小虎鯨「小小」,上月十八日在高雄縣興達港擱淺,經過台江鯨豚搶救小組四十一天救援,動員一千兩百多人次志工照顧,昨天終於回到大海,牠的身上並裝了衛星發報器,成大海洋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說,小虎鯨對人類來說很神秘,裝上發報器可更了解牠們洄游路線與生長範圍。
「小小,不要說再見啦,別再回來了!」昨天上午八點多,小小身上抹了凡士林,蓋上濕毛巾,由六名志工抬出搶救池,用吊車小心翼翼地放到貨車上,從四草工作站載往台南第四海巡隊基地,在志工們揮手祝福下,坐船出海,前往外海十八浬處野放。
王建平說,小小下水後,不時探出水面,似捨不得離開;過了好一會兒,小小的背鰭才沒入水裡,游向大海。
王建平表示,四月十八日興達港有廿一隻小虎鯨集體擱淺,八隻被送出海,九隻死亡,台江鯨豚搶救小組帶回四隻照顧,只有小小活下來。台南大學三年級張哲倫說,她曾經晚上十一點到工作站照顧小小,早上七點才離開趕去上課,但一點都不覺得辛苦。
看見小小情況一天天好轉,大家雖捨不得,但很為牠高興,來自澳門的志工李國基說,相處多日,小小變成大家的朋友,但牠終究是野生動物,「我們的快樂就是幫助牠回到大海。」
◆ 全美第一州 夏威夷禁賣魚翅
自由時報 2010.05.30
〔編譯魏國金/綜合28日外電報導〕美國夏威夷州州長林格28日簽署禁止持有、販賣或分送魚翅法案後,使夏威夷成為全美第一個立法禁賣魚翅的州,明年7月起,凡是販賣魚翅的餐廳都將受到重罰。鯊魚保育團體對此感到欣喜,希望夏威夷州的作法能帶動全美各州,乃至全球各國,立法禁賣魚翅。
明年7月生效
總部設在紐約的「鯊魚救援者」成員歐麥莉指出,盛行的魚翅交易讓為數龐大的鯊魚被活活地切下魚鰭,然後再被海拋、自生自滅。該法案的成功將激勵香港、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其他州,甚至愛爾蘭,以夏威夷法案為藍本,尋求禁賣魚翅立法。
夏威夷州議會於今年初通過該法案,在州長簽署法案成為法律後,除非是州政府批准的研究,否則不得持有與交易魚翅。從2011年7月開始,夏威夷餐廳將禁止供應魚翅湯,首度觸法者將處以1萬5000美元(台幣48萬餘元)罰鍰,第二次觸法處以3萬5000美元(台幣112萬餘元)罰鍰,第三度觸法則處以5萬美元(台幣160萬餘元)罰鍰並處一年徒刑。
據估計,魚翅交易造成每年7000萬條鯊魚喪命。科學家與保育團體對於許多鯊魚種類的存續感到憂心,雖然對魚翅食用與交易的撻伐與日俱增,但國際推動禁賣魚翅的努力卻成效不彰,因此夏威夷州政府的護鯊行動意義重大。
在夏威夷,反對該法案的多為供應鯊魚肉的漁夫以及華裔居民,在某些夏威夷餐廳,一碗魚翅湯售價可達45美元(台幣近1500元)。
◆ 台灣百合展嬌姿 賞花宜趁早
【都會中心/連線報導】2010-05-30 中國時報
春夏交替的季節,正是台灣百合的花季。今年,雖然還是有許多地方可以觀賞百花齊放的美景,但北部龜山島百合面臨蟲害,南部高雄縣山區經歷莫拉克風災之後,原本漫山遍野盛開的百合,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中部山區近年來受到賞花人造訪的影響,被盜挖得很嚴重,野生百合數量日益減少。
賞百合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地區及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花蓮遊客中心坡地都是最佳地點,不過,現在進入賞花尾聲,倒是東北角濱海公路山壁,仍見零星的百合。
花蓮已漸入尾聲 法鼓山可見芳蹤
台北縣金山鄉法鼓山八年前開始台灣原生百合復育,包括已絕跡細葉卷丹、台灣百合、鐵炮百合、豔紅鹿子百合,每年四到五月在法鼓山園區都能見到百合美麗的蹤影。
基隆市府早年在基隆嶼進行百合復育,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登島的遊客看到滿山的野百合,贏得「基隆飛雪」美名。東北角暨宜蘭風景管理處祕書李嘉斌表示,龜山島的鐵炮百合今年受到病蟲害影響,島上百合盛開的美景已不復見。
新竹的野百合可能因天旱關係,長得並不好,反而是民眾在庭園中種的野百合長得旺盛,竹北市民吳榮坤在自家庭園所種野百合花開茂盛,吸引不少民眾前往欣賞。
竹縣尚義里蓮華寺附近的吳榮坤,和野百合的結緣也很有趣,十幾年前他到新竹山區爬山看到一棵野百合長得特別巨大,移植回家之後,竟然繁殖到十幾代,年年滿園芬芳,樂趣無窮。
霧台雨季勿上山 寂寞山谷不盜花
桃園縣以百合花為主題觀賞區,推薦復興鄉桃源仙谷,每次會種植十幾萬朵,幾乎涵蓋所有百合花種。不過百合花季調整到九至十二月,搭配鬱金香、櫻花及賞楓等特色,帶動復興鄉秋季觀光熱潮。
台中縣后里鄉是全國百合花的故鄉,百合花產量占全國六○%,鄉長陳義貞說,從去年十一月起就陸續進入百合花綻放的季節,今年該鄉特選定百合做為觀光花季活動開始的代表。
嘉義竹崎鄉奮起湖也現野百合花蹤,奮起湖野百合為台灣原生種,大多分布在第一停車場附近,由於鄰近木馬棧道與翠竹坡,因此每到假日總吸引許多遊人駐足圍觀。
百合花是屏東縣魯凱族男士勇敢、女士純潔象徵,在海拔最高鄉鎮的霧台鄉,沿著台廿四線種植有百合花,另霧台鄉公所及德萊公園亦種植有很多百合花,可是台廿四線及屏卅一線道路經常遇雨坍方、落石多,原住民處並不鼓勵遊客在雨季時上山看花。
然而,中縣大肚山寂寞山谷的台灣百合花,近年來因受到賞花人的造訪影響,野生的百合花被盜挖得很嚴重;保育人士大聲疾呼「賞花不盜花、才是愛花人」。
「孩提時,到了夏天,山頭就布滿野百合」台南縣楠西鄉梅嶺,早年隨處可見野百合綻放嬌姿,惟隨著農民種植檳榔樹,濫墾山林,野百合日漸消失。餐廳業者許鴻文在九年前開始投入復育;去年,住家牆角長出了野百合,見證他艱辛復育邁向成功大道。
高雄縣桃源、茂林鄉公所指出,去年經歷莫拉克風災之後,鄉內幾乎看不到百合花,現在最重要是復建家鄉,百合花季只能憑空回憶,或許山林復原之後,才有可能再看到百合花海盛況。(殷偵維、張謙俊、李忠一、陳惠芳、陳權欣、黃文杰、陳世宗、曹婷婷、鄭光宏、吳江泉、黃力勉、鄭緯武)
撲殺海豹救鱈魚 加拿大被罵爆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10.05.31
加拿大官方文件指出,為了拯救數量節節下滑的鱈魚和其牠魚群,政府正在研究新方案:撲殺加國大西洋沿岸的22萬隻灰海豹,或讓1萬6000隻母海豹絕育。
法新社取得的研究報告表示,拯救鱈魚方案包括一項減少海豹數量的5年計畫,方法包括在新斯科堤亞省外海的瑟伯島周遭進行撲殺,或對母海豹注射避孕藥。
加拿大新斯科堤亞省當地的「沿岸報」(The Coast)最早取得這分為加國漁業暨海洋局準備的報告。該報告估計,當地灰海豹數量多達30萬隻。
然而,加拿大環保和動物權利團體「生態行動中心」的巴特勒(Mark Butler)痛批這項計畫。
他說:「我們若開始撲殺海豹以挽救鱈魚,得持續做好幾個世紀,因為魚群是遭沙魚等天敵捕食才大量減少。」
漁業暨海洋局發言人范海佛特向法新社表示,該局尚未對任何計畫做出決定。在撲殺海豹計畫遭披露之前,加拿大官方已因允許民眾捕獵海豹而遭受批評。官方表示,海豹並非瀕臨絕種動物,而且捕獵海豹是該國傳統的一部分。
◆ 原民瀕危語言 辭典E化好學習
中央社 2010.05.31
來自蘭嶼的周龍發參加戒菸比賽,抱走最高獎金,他只會說達悟語卻不會說國語,令人好奇。教育部表示,針對台灣原住民瀕危語言,已建置完成辭典網路版,鼓勵民眾多加利用。
教育部表示,達悟族居住距離台東49浬外的蘭嶼,目前人口數約5000多人,是台灣南島語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蘭嶼的達悟族屬南島語族中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系的一支,他們的遠祖於大約800 年前從菲律賓北部的巴丹群島移居蘭嶼。
因此,從語言學的分類上來說,達悟語和巴丹群島上的語言同屬南島語族中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系巴丹語群(Batanic group)。
教育部指出,語言學者提出蘭嶼語言現況為島上共有6 個部落,分別隸屬於4個村。現有的6個部落中,以野銀和朗島使用雅美語的情形最好。其餘部落,除老年人仍以母語溝通外,一般年輕人漸以國語取代,年紀越小的母語能力越差,已有逐漸滅亡的危機。
教育部表示,關注台灣原住民瀕危語言,重視本土語言學習以瞭解不同語族的文化,彼此欣賞與尊重,希望民眾利用「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http://citing.hohayan.net.tw/default.asp),學習瞭解更多台灣原住民相關語言文化等詞彙。
◆ 山老鼠「盜功精進」 牛樟奏哀歌
記者陳賢義/專題報導 2010.05.31 自由時報
台東境內盜伐牛樟菇、牛樟殘材情況猖獗,林務單位近5年內計緝獲近百件盜伐案;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山區產業道路的四通八達,加上「山老鼠」作案型態的精進改變,致使林務單位及山警人員防不勝防,盜伐案件仍舊層出不窮。
林務人員表示,以往山老鼠犯案,大部分以鄰近山區為主,且當天往返,但現在的山老鼠,不但人數增加、裝備齊全,盜場更擴及深山,連作案時間也為避免巡查而拖長,通常一待就是10至15天,甚至更久,期間則以接駁方式補充食糧。
另據了解,以往山老鼠盜伐牛樟,主要為了便於就地培植牛樟菇,再趁機盜採販售圖利,但近期起獲案件,均以牛樟樹幹及樹塊為主,外界傳言民間已有專業培植成功,但需大量牛樟樹塊供培育,兩者間是否有所關聯,林務單位低調不願多做說明。
住在延平山區的布農族獵人達亥說,牛樟被盜伐的情況遠比外界想像嚴重,若以牛樟塊1公斤50元計算,一天只要背運70公斤下山,就有3、4千元收入,如果以貨車接駁盜運整株牛樟樹,獲利更是嚇人。
除了山老鼠外,部分山區居民也會冒險深入林班地盜採牛樟菇,但真正掌握通路、享受利益的中盤商,卻往往逍遙法外。
曾經因盜伐遭逮的阿城說,以往盜售牛樟樹塊,主要是提供買主雕塑佛像、或其他藝品及器皿,但是這幾年開始,市場上陸續有人探詢塊面上已長有菇菌的殘材,據聞都是為了自行培育牛樟菇。
阿城說,大部分盜伐者甘冒被捕風險鋌而走險,家計幾乎都相當困窘,加上長期失業,為了生活只好放手一搏。
另一同道中人阿健則說,牛樟菇是由一種特有真菌生長而成,含有高純度的三帖類,野生數量相當稀少,每兩市價高達6千元以上,但是實際獲得暴利者,絕非冒著被逮危機入山竊採的山老鼠。
至於平地自行培育的牛樟菇,則因取得容易,每兩大約4千元左右,許多收購者為避免衍生枝節,加上品質也不差,經考量成本及貨源等因素,自行培育的牛樟菇後勢看俏。利用牛樟段木人工培育牛樟菇,除得營造一個溫、溼度都適宜的環境外,澆溉也必須小心謹慎,只能引山泉及以噴霧式容器供給水份,生長期間還得套袋遮陽。
八色鳥生態村 湖本8年有成
自由時報 2010.06.01
〔記者鄭旭凱∕林內報導〕經過8年的努力,林內湖本八色鳥生態村終於成形,不僅八色鳥每年過境繁殖數量都超過30隻,族群數量穩定,加上易於觀賞,台灣湖本已取代日本成為國際鳥友追尋八色鳥蹤跡的最佳地點,5月以來,已有12個國際賞鳥團造訪湖本村。
每年過境繁殖數量逾30隻
每年5到7月是八色鳥飛抵台灣進行繁殖的季節,10多年前世界各國鳥友只知道日本有八色鳥,但由於全日本的數量僅有50隻左右,加上八色鳥生性害羞,且警戒心極強,大多在森林底層陰暗處活動,且以跳躍方式行進,觀賞極為困難。
八色鳥在國際鳥盟亞洲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稀有的易危保育鳥種,民國89年湖本村因為陸砂開採危及八色鳥棲地,台灣首度將八色鳥生態保育議題推向國際,當年在國際鳥盟和中國民國野鳥學會聯手下,共獲得32個國家、72個生態保育團體聯名支持。
民國91年湖本生態合作社成立,希望讓湖本村發展成為以八色鳥為主題的國際生態村,近幾年來台灣的生態旅遊市場逐漸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打出知名度,多次前往日本追尋八色鳥蹤跡卻無所獲的國際鳥友,進而轉往台灣的湖本村追逐八色鳥。
近幾年來到湖本村觀賞八色鳥的國際鳥友,只要天候條件正常,多數都能順利觀賞,一位美國籍鳥友,曾3度前往日本追尋八色鳥都未能成功,3年前他來到台灣賞鳥,第2天就在湖本村輕而易舉的觀賞到八色鳥,他興奮的表示,花費20萬元台幣到台灣,第2天就已值回票價。
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已進駐湖本村進行八色鳥生態調查多年,近幾年來平均每年大約有32隻八色鳥在湖本村繁殖,最特別的是,其中有一對八色鳥,已經連續第8年在湖本生態合作社旁樹叢內築巢,鳥友輕輕鬆鬆就能觀賞到珍貴的八色鳥生態。
取代日本國際鳥友慕名來
湖本村確定成為八色鳥的故鄉,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最容易觀賞到八色鳥的地點,5月以來已有12個國際賞鳥團造訪湖本村,國內的賞鳥團也有4團造訪,林內湖本八色鳥生態村已然成形。
◆ 鳶飛雁來 灣寶社區生態驚豔
自由時報 2010.06.01
〔記者陳界良/苗栗報導〕後龍鎮灣寶社區日前發現相當罕見的小白額雁現蹤農田,雁鴨候鳥稀客中的稀客大駕光臨,生態攝影家聞風而至;灣寶人文藝術工作室負責人洪江波接著又拍到罕見的留鳥黑翅鳶,近年來,他已在灣寶社區拍到70多種鳥類,傳統農村宛如鳥類生態樂園,令人驚豔。
小白額雁過境 客居農田
三月下旬,洪江波在灣寶社區的休耕農田拍攝到2隻小白額雁,重量級的過境候鳥現身,趕來拍攝的鳥類生態攝影家絡繹不絕;最近,洪江波還在社區內的樹枝上拍攝到一隻黑翅鳶的英姿,牠是台灣相當少見的稀有留鳥。洪江波說,灣寶社區是傳統農村,種植西瓜等作物,鳥類、昆蟲等生態豐富,只要靜靜觀察,就有驚奇出現。
70多種鳥類 黑翅鳶長留
洪江波曾多次舉辦過個人畫展,從事藝術創作之餘,也長期關心地方生態與文史,經常背著相機深入灣寶社區,用影像記錄社區每個角落,近年來陸續在灣寶社區拍攝到70多種鳥類,其中不乏珍貴稀有保育類或台灣特有亞種。
洪江波記錄到的鳥類,包括珍貴稀有級的水雉、彩鷸、台灣畫眉、鳳頭蒼鷹、大冠鷲、環頸雉等;緋秧雞、粉紅鸚嘴、黃頭扇尾鶯、金背鳩、紅嘴黑鵯等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及絲光椋鳥、黃眉黃鶲與寬嘴鶲等稀有過境鳥。相關照片都放在「灣寶人文藝術工作室」網站http://artistic.org.tw/wan/modules/weblog/。
走! 一起去解開「蝴蝶密碼」! 「大發生」進入高峰!
NOWnews.com 記者謝禮仲/台北報導‧攝影 2010/06/03
每年青斑蝶大發生的高峰已經展開,現在開始至7月的陽明山大屯山區,正是欣賞青斑蝶與其他蝴蝶的最佳時機,一連串的系列活動也將在本週六(6/5)展開,舞出陽明山今夏最生動的美麗。
如同紫斑蝶一般,春夏之間數量可達10萬隻以上的青斑蝶,也有著謎樣的魔力,它們的出現讓人讚嘆,尤其這些美麗的身影非常容易親近,當它們專心的吸食花蜜之際,通常都「不太理人」,賞蝶、拍攝蝶影變得非常容易;然而,當時候一到,它們卻會非常戲劇化的~~憑空消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它們究竟去了哪裡?請見【蝴蝶密碼】的相關報導。
賞青斑蝶,請走大屯山車道
觀賞青斑蝶最便利的地點在於「大屯山車道」沿線,那兒也是每年陽明山國家公園舉辦蝴蝶季重點活動經常被選定的區域。
大屯山車道兩旁遍生島田氏澤蘭、野當歸,加上地形開闊,成為喜愛陽光的青斑蝶最愛聚集採蜜的區域,同時還可看見紫斑蝶、青帶鳳蝶等美麗身影。觀賞的最佳時間為天氣晴朗的上午,一小叢澤蘭上便聚集幾十隻青斑蝶覓食,相當壯觀,過了中午兩點以後,牠們便逐漸散去。
除了主角青斑蝶外,外型相似卻有花紋、大小差異的「家族成員」,如小青斑蝶、小紋青斑蝶、淡小紋青斑蝶、琉球青斑蝶、姬小紋青斑蝶,也都會聚集覓食於主要蜜源植物上,專心的程度,讓你的數位相機可以非常接近地拍攝。
整個陽明山區當然不止這些蝴蝶,以黑為底色搭配對比強烈的紅、藍等色的鳳蝶,如烏鴉鳳蝶、青帶鳳蝶、大紅紋鳳蝶,最令人驚艷;在濃淡漸層的黃色中,拉出黑色紋路、斑點或白色區塊的黑脈樺斑蝶、黑端豹斑蝶也相當醒目。
怕曬黑、找其他蝴蝶,請走二子坪步道
上述這些喜歡陽光的蝴蝶外,在較陰涼地帶則可找到蛺蝶科蛇目蝶亞科的蝴蝶,顧名思義,牠們最明顯的特徵便是翅膀上宛如蛇眼的斑點紋路。此外,像是粉蝶科的端紅蝶、小灰蝶科的紫小灰蝶等多種蝴蝶,都可在山區輕易找到,帶本圖鑑上山,肯定能為個人「賞蝶記錄」,帶來豐碩的成果。
想要尋找這些喜歡陰涼「怕曬黑」的蝴蝶,二子坪步道就是一條老少咸宜的無障礙賞蝶步道,沿線林蔭幽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該地也設有無障礙步道,讓行動不便者或推著嬰兒車的族群,都能輕鬆賞景。
這個季節的主角~青斑蝶喜愛陽光,所以在二子坪步道並不容易看見大批群聚,倒是不愛日照的蝶類如枯葉蝶、蛇目蝶居多。循步道走到中段開闊草原與後端閒置的柑橘園,蝴蝶種類數量增多,大鳳蝶、黑鳳蝶、流星蛺蝶、雙尾蝶都是主角,其他如鍬型蟲、天牛等昆蟲,也相當活躍。
※ 相關報導:
* 10萬隻青斑蝶飛舞 賞蝶拍照賺2萬元
http://www.nownews.com/2010/05/11/11490-2601859.htm
這段時間記得上山賞蝶,還要記得為蝴蝶拍照,它們有可能幫你賺進2萬元獎金。
◆ 栩栩如生! 恐龍實境舞台秀來台演出
TVBS/不卡 2010/06/03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花6年時間製作電視恐龍特集,播出之後叫好叫座,最近幾年要搬上舞台,做成結合高科技的恐龍劇舞台劇,每隻恐龍幾乎都是按照考古學家依照當時的恐龍身型,一比一打造,最高11公尺,最矮也有2.5公尺,每一隻恐龍栩栩如生,會動、會眨眼,舞台劇在英國、美國巡迴演出,創下1 億3600萬美金的高票房,這齣恐龍舞台劇9月即將來台表演,今天一隻小霸王龍現身台北,帶您先睹為快。
真實恐龍現身記者會現場,一舉手一投足震懾觀眾,逼真的讓人屏氣凝神注目。英國BBC製作恐龍電視特輯之後,決定結合故事高科技教育意義的舞台劇版本,因此籌備6年,耗資24萬美金,一推出就受到全球歡迎,共巡迴124個城市的巨蛋,創下2億7500萬澳幣票房。
這是來台總共要展出20隻恐龍,全部都採一比一的比例建造,最高有11公尺相當於3層樓高,最小也有2.5公尺的小霸王龍。《與恐龍共舞》製作人Mandy Wheeler:「非常有趣的是小朋友,小朋友對這些恐龍不感覺恐懼,他們可能一開始震驚,但接著就很投入。」
這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恐龍實境秀,這些恐龍會跑會叫更會跳,活生生的現身眼前,帶給台灣距今1億7千萬年前的震撼。
◆ 數百鸚鵡跌下樹 出現酒醉症狀
法新社/林仟懿 2010/06/02
(法新社雪梨2日電) 澳洲北部小鎮有數百隻看似醉倒的鸚鵡,一隻隻從樹梢、天空墜地,讓忙著照料牠們的獸醫困惑不已。
這群色彩鮮艷的彩虹吸蜜鸚鵡有典型的酒醉症狀:失去協調能力、倒地不起,然後縮在鳥籠等待「宿醉」過去。
達爾文附近城市巴麥斯頓(Palmerston)的阿克動物醫院外科獸醫師韓森(Lisa Hansen)表示:「毫無疑問的,牠們看起來像喝醉了。從樹上摔下…不像平常那樣協調。牠們會跳來跳去然後一腳踩空。」
韓森表示,誰都不確定背後原因為何,雖然可能是鸚鵡吃的植物惹禍,其他理論包括爆發神秘病毒感染。
她說醫院正尋求捐款,院方原本照顧30隻左右的鸚鵡,後來每天有8隻從草地或路邊撿起來的鸚鵡被送來。
醫院餵食牠們甜粥和新鮮水果,這是為鳥兒們設計的解酒「藥」。
韓森說:「鸚鵡坐在籠子裡,頭靠著側邊休息,或縮在角落,躲在紙下面,完全與外界隔絕。」
她指出,過去在巴麥斯頓也看過「喝醉的」彩虹鸚鵡,但數量從來沒有這麼多,她也說,如果沒有適當照料,這些鳥可能死亡。(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綠蠵龜望安產卵 成功模式擬複製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2010.06.05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昨天表示,澎湖望安島設立綠蠵龜產卵棲息保護區15年來,每年爬上望安島沙灘產卵的母龜數量相當穩定,他計畫把成功個案推動到環境受嚴重破壞的小琉球、南沙的太平島等離島。
程一駿研究團隊發現,每年有8至12隻母綠蠵龜在保護區產卵,每隻產卵約10窩,每窩約100隻;由於綠蠵龜的成長期長達20年到50年,他估計海上的綠蠵龜數量應有陸上5倍之多。
也是海大海洋生態暨生態保育研究室負責人的程一駿,昨天在望安綠蠵龜保護區成立15周年記者會中表示,他的學生18年前到望安島做綠蠵龜生態調查,發現原本7到9月晚上都會爬到沙灘產卵的母龜,因受人為干擾,幾乎都不願上岸產卵。
經他跟環保團體積極爭取,政府15年前在望安島成立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他們這些年來在島上宣傳如何讓綠蠵龜平安上岸產卵,包括減少晚間燈光、少做步道、夜間管制等措施,當地居民對保護區設立,也從最早的強烈反對轉為支持,主要是保護區設立後帶來的觀光人潮。
程一駿說,過去台灣很多地方都有綠蠵龜上岸產卵,如今都集中在離島,令人擔憂的是原本有不少母龜產卵的小琉球因為觀光開發、南沙的太平島闢建飛機跑道等人為破壞,產卵的母龜數量逐年減少,他希望望安保護區的成功模式,能套用到其他離島。
海洋生態暨生態保育研究室正舉辦「海龜洄游追蹤預測」有獎徵答,民眾上 http://sites.google.com/site/15titurtleorg/home 網站填寫經、緯度座標,就有機會獲得獎品,暑假還會舉辦綠蠵龜繪畫比賽、生態導覽等活動。
沒做田間試驗 螢光魚賣了7年
自由時報 2010.06.07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年產量達四十五萬尾的螢光魚,是農委會力捧的漁業生技產業,卻因國內缺乏相關法律配套,導致田間試驗未通過環境生態評估,就已在市面販售七年,學者批評,政府行政怠惰,萬一民眾棄養、發生野外雜交,基因流出,將嚴重衝擊生態。
我國在九十年首度發表基因轉殖的螢光魚,九十二年上市販售,卻因國內沒有田間試驗機構,無法遵照漁業法六十九條「水產動植物涉及基因轉殖者,應完成田間試驗及生物安全評估,始得推廣利用」的規定。
法規未完備 無法規範業者不能販售
漁業署坦承,漁業法六十九條是九十一年增訂,直到去年才有相關的管理規則,最快明年才會核准成立第一間田間試驗機構,由於法規未完備,加上無法證明其對環境危害,無法規範業者不能販售。若未來田間試驗評估有疑慮,會立刻銷毀,但學者質疑漁業署的動作太慢了。
販售螢光魚的邰港科技研發長林學廉表示,只要政府成立試驗場所,該公司一定會馬上進行。該公司的螢光魚「邰港一號( 青 魚 )」沒有繁殖能力,年產量約十五萬尾、一尾五十九元;「邰港二號(斑馬魚)」則會繁殖,年產量三十萬尾、一尾十五到二十元。
至於是否會有生態威脅?研發螢光魚的台大分子及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蔡懷楨解釋,會繁殖的斑馬魚很柔弱,不像吳郭魚會雜交、強勢生存下來。
基改魚若外流 將嚴重衝擊環境生態
不過,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表示,國外曾研究,即便不孕的螢光魚,第二、三代出現繁殖力;而且養在水中,不像陸上生物看得到,不確定性更高,如棄養、逃逸進入河川、大海,後果不堪設想。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批評,漁業署過去七年沒管,到田間試驗通過至少還有五、六年,也沒打算規範,長達十幾年的空窗期,根本是行政怠惰,漁業署應亡羊補牢。基改魚就像外來種一樣,在環境上相當強勢。
此外,漁業署現正預告「基因轉殖水產動植物繁養殖管理規則」草案,只要通過田間試驗,就可在合法登記的養殖池繁養殖基改水產品,漁業署表示,目前沒有基改水產完成田間試驗,要進入繁養殖階段,還要一段時間。
◆ 粉紅椋鳥 東沙島稀客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高雄報導】2010.06.07
東沙島又有「新客人」光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上個月底,在島中央區域木麻黃發現1 隻粉紅椋鳥,這種鳥過去在台灣本島現身紀錄上只有4次,最近一次還是4年前的事,稱得上是「稀客」,高雄市鳥會鑑定確認鳥種無誤後,這隻粉紅椋鳥成為東沙島第233隻被記錄不同種的鳥客。
「咦,這隻椋鳥不一樣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沙管理站技士洪登富,上月24日中午在東沙島中央看見1隻頭、尾黑色,腹胸羽毛淡粉紅色的椋鳥,直覺島上來了新客人,驚喜之際,拿起相機拍下椋鳥美姿,但隔天已不見蹤影。
「美麗的邂逅雖僅止於短短1分多鐘」,不過洪登富形容是新發現,照片經高雄市野鳥學會鑑定,確定是新客,而且是不多見的粉紅椋鳥,除了令洪登富驚喜,海管處保育研究人員也很興奮,再次確立東沙是候鳥中途休息補充體力的好去處。
高雄市野鳥學會指出,粉紅椋鳥在台灣「非常不容易看見的」,可能和台灣不在遷徙主要路線上有關,過去曾在新竹市香山、屏東縣墾丁、澎湖與金門,共4次觀測紀錄,最近一次還是4年前的事。
洪登富拍下的粉紅椋鳥已換上鮮艷的夏羽,正要北返繁殖地,可能是被強烈西南氣流,吹到東沙島短暫休息,才有緣驚鴻一瞥。
粉紅椋鳥分布東歐、西伯利亞、西亞、印度及中國大陸新疆、甘肅、西藏等地,通常在冬季會遷移至印度及斯里蘭卡,夏季飛至新疆等地繁殖,牠是捕蝗蟲高手,在伊犁有「鐵甲兵」之稱,大陸曾用牠們對抗蝗蟲大軍。
◆ 高美溼地菌種 威脅人體健康
【陳世宗/中縣報導】2010-06-07 中國時報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日前在高美溼地水域偵測到有Arcobacter菌種,因該菌株是人畜共通菌,會造成腸胃炎與腹瀉,縣府豎立警告牌提醒民眾,但六日大批遊客仍視若無睹進入灘地。
縣府農業處長林清富說,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長期在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溼地微生物相等監測;日前發現溼地有豐富菌相,微生物群落相當完整,與碳、氮、硫、鐵循環相關的各種微生物群,可說是生態系中微生物相生產力最高的區域。
林清富指出,高美溼地的微生物相中,以人類及家畜類病原菌Arcobacter的優勢分布,可能會造成腸胃炎與腹瀉;每逢假日常有兩、三千人來此抓招潮蟹等親水活動,為避免遊客感染,縣府特豎立警告標示牌。
令衛生單位憂心的是,遊客對警告牌仍視若無睹,紛紛進入溼地戲水,全然無視該區是野生動物保護區;衛生局無奈提醒,遊客要進入前,應先確認手足無傷口,於灘地內勿飲食,離去時儘速以肥皂及清水洗淨手足,避免被感染。
梅花鹿海面漂 來自何方成謎
中央社 2010.06.10
「怎會這樣」?1隻梅花鹿在成功鎮海岸外400公尺海面漂流,海巡人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救上岸。不過,這隻梅花鹿不在山上卻在海上,來自何方,讓大家傷透腦筋。
「不對,不太像浮潛」!海巡署東巡局八二大隊新港抽水站班哨人員,今天上午11時透過望遠鏡,在距離岸邊400公尺海面上搜尋到「異象」,剛發現時認為是民眾浮潛,不過仔細看時,卻有兩個「耳朵」,不像民眾浮潛。
班哨人員通知巡邏艇靠近查看,原來是1隻載浮載沉的梅花鹿,頭部露在水面上,順著「近岸流」從北往南漂流。由於巡邏艇不適合搶救梅花鹿,於是通知舢舨到現場搶救。漁民利用弧形漁網,慢慢的、細心的將梅花鹿撈上船,「還好牠已經沒有體力了」。梅花鹿上船後,乖乖的趴在船上,沒有蹦跳亂竄,梅花鹿高約100公分,重約50公斤。
上岸後,台東縣政府農業局自然保育科長蔡和見到場檢視,確認是梅花鹿,身上無外傷,但是也沒有飼養標記。蔡和見說,附近沒有人飼養梅花鹿,距離最近的地方是綠島,「綠島的梅花鹿怎麼有可能闖過黑潮,漂到成功海域」?
海巡署八二大隊新港安檢所長黃德男表示,他們通知防檢局高雄分局人員,防檢局人員說,既然沒有飼養的標誌有可能就是「野生」的梅花鹿,明天會派專人到台東檢視,再決定是否撲殺;不過,蔡和見認為不太可能是「野生」梅花鹿,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野生」梅花鹿了。
※ 沒病為何要撲殺?
◆ 600東京人無懼示威 觀賞血色海灣
【聯合報╱記者莊蕙嘉/即時報導】2010.06.09
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電影「血色海灣」,描述日本人屠獵鯨豚的殘忍過程,受到日人抵制,要求電影院禁播,但仍有近600名觀眾無懼民間團體抗議,9日在東京一處會議中心觀賞該片,場外另有近40人觀看電視的同步播映。為免發生衝突,當局派警察至現場站崗。
◆ 綠島沉船變海底樂園 有隱憂
自由時報 2010.06.09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縣綠島南方海域 18年前曾有貨輪沉沒,經過多年休養生息,沉船處已變身海底生物新樂園,不過在地居民近日潛水時發現,沉船碎片位移情況惡化,恐衝擊新生的珊瑚,希望專業打撈團隊協助處理。
碎片位移 撞擊新生珊瑚
飛魚潛水教練俞明宏說明,民國81年,一艘希臘籍貨輪飛馬號經過綠島南方滾水鼻海域,1.5噸的船體觸礁沉沒,大約經過7、8年休養生息,船體已經被新生的珊瑚占據,生態逐漸豐富起來。
他說,船體上有褐色部分,原本以為是鐵鏽,不過仔細一看卻是表孔珊瑚,其他還有微孔珊瑚、鹿角珊瑚、軟珊瑚等,種類超過 10種,各種魚兒也以船艙為家,儼然成為海底新樂園。
不過這個海底樂園還是有隱憂。俞明宏長期觀察,發現每次只要颱風過後,就會發現珊瑚被沉船碎片撞擊過的痕跡;他說,近日更發現沉船碎片出現位移情況,推測可能是莫拉克風災後造成的改變。
須專業打撈團隊處理
他強調,碎片至少有4、5百片,大多是鐵片,長約1公尺、寬3公尺,潛水員無法搬運清理,必須求助專業打撈團隊。
海漂梅花鹿 安樂死了!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即時報導】2010.06.10
台東海巡昨天在海上救取的海漂梅花鹿,今天傍晚確定已遭安樂死!直到晚間6點半,確定梅花鹿已逐漸閉上眼睛。防檢局強調,梅花鹿屬口蹄類動物,且這隻梅花鹿來源不明,安樂死是避免風險。得知此事的部分民眾,議論紛紛;鹿野鹿鳴大酒店還曾去電要認養,但程序過於複雜,尚未確定就已遭安樂死。
【中央社/台東縣10日電】
昨天在海上漂流的梅花鹿,經過防檢局認定是「境外走私活體」後,今天晚上執行安樂死,將牠救起的張姓漁民,相當不捨。防檢局表示,為了防疫必須從嚴把關。
昨天中午1隻母梅花鹿在台東成功外海漂流,海巡署和漁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將牠救上岸。
海巡署人員昨天依走私處理,詢問台東地檢署處理程序。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馮成表示,因為「海上漂流梅花鹿」無關刑案,無法認定是走私活體,因此告知海巡單位「請相關單位依權責處理」。
海巡署接著通知台東縣政府農業局,台東縣政府農業局自然保育課長蔡和見表示,這頭梅花鹿不是野生梅花鹿,也不是保育類動物,交由動植物防檢局處理。
動植物防檢局高雄分局副分局長陳宏伯表示,這頭梅花鹿來源不明,又是在海上發現,很可能是走私活體,目前日本、中國流行口蹄疫,梅花鹿也是感染源,因此必須採取嚴格措施,予以安樂死。
台東縣鹿野鄉鹿鳴溫泉酒店董事長潘貴蘭希望認養這頭梅花鹿,她說,鹿野鄉過去是梅花鹿的故鄉,傳說滿山遍野的梅花鹿,況且酒店也有「梅花鹿園區」飼養梅花鹿,希望能留下這頭梅花鹿。
昨天將梅花鹿從海上救起的漁民張天守,聽到梅花鹿已安樂死,相當不捨,他說「為什麼將牠救起來,還要再殺死牠,早知道當初不要救牠就好了」。
※ 來路不明的人類是否比照辦理?
◆ 全球「蛇口」神祕大幅衰減
【潘勛/綜合報導】2010-06-10 中國時報
生物學界最新的研究發現,在過去廿年間,包含八種蛇類的十七個蛇類族群數量大為減少,有些減幅甚至超過九成,而原因尚不清楚,但值得警惕。
英國「生態暨水文學中心」(Centre for Ecology and Hydrology)學者瑞汀(Chris Reading)與澳洲、法國、義大利及奈及利亞等國相關機構合作研究發現,包括歐洲角螲蛇與滑蛇、西非洲犀絲蛇、加彭蝮蛇、球蟒等八種蛇類族群數,似乎在很短時期內即大幅衰減。該報告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期刊《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
研究發現有些蛇類的「蛇口」大減始於一九九八年,讓人懷疑是否係氣候作祟,當年出現極強烈「聖嬰」現象,是現代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但瑞汀的團隊表示,原因恐怕很多。而蛇類族群數在保育區內也大為衰減,顯見野生動物棲地逐年遭破壞減少,非唯一因素。
◆ 奇!撿到攝影機 海龜當cameraman
NewTalk 新頭殼/林禾寧/綜合報導 2010/06/10
荷蘭媒體DutchNews9日報導一則有趣的新聞。一隻海龜撿到荷蘭人在阿魯巴(Aruba)遺失的水底攝影機,竟然神奇的拍下畫面,還拍到自己。
攝影機最後在佛羅里達的西嶼被衝上岸,發現它的美國海岸警衛隊成員,將影片po在youtube上,神奇的發現整件故事。
據DutchNews報導,去年11月,荷蘭人Dick de Bruin利用假期到加勒比海的阿魯巴(Aruba)渡假,遺失了一部水底攝影機。沒想到,這部攝影機最後卻在美國佛羅里達的西嶼被找到,最神奇的是,這台攝影機是被一隻海龜撿到,牠還拍到自己的畫面。
發現這部水底攝影機的是美國海岸警衛隊的Paul Shultz,5月底將這段影片PO在網路上,嘗試要找出攝影機的所有人。
這部水底攝影機跟海龜交纏在一起,不知什麼原因攝影機被啟動,海龜陰錯陽差的拍了5分多鐘畫面,直到電池沒電為止。
影片內容就是這支由海龜擔任攝影師,所拍下的畫面。畫面中,海龜一度想要吃掉攝影機,而不小心拍到自己。
影片在2010年5月28日被放到youtube,到目前為止已有五萬多人看過。不少看過影片的網友,都覺得整件故事非常的不可思議。有的好奇的問,這麼厲害的攝影機是哪一個牌子的?有的還說,這隻海龜很有逗馬(dogma)風格(畫面搖晃);還有網友開玩笑說,應該把海龜挖角到好萊塢拍片。
海上救起的梅花鹿 仍逃不過安樂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657319.shtml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游明煌/台東縣報導】2010.06.11
前天漂浮在台東縣成功鎮外海的梅花鹿,被救上岸後仍難逃「死刑」,昨天傍晚檢疫單位以「來源不明」施以安樂死。救鹿的漁夫張天守得知驚愕地說:「我救牠的命,現在又要殺,那倒不如不要救。」
傳出母鹿是「一屍兩命」?張天守說,不是獸醫,但摸梅花鹿的肚大大、肥肥的,「很像懷孕。」對此,檢疫單位不願證實。
這頭落海的梅花鹿,前天在成功鎮外海三百公尺處漂浮,海巡署人員一度將鹿耳朵看成是戴著潛水鏡的人類,與鄰近漁船合力救起。
這頭梅花鹿不是第一個案例,今年四月廿一日,台北縣金山鄉野柳外海也被發現有梅花鹿,被漁民救起後,同樣難逃安樂死!
由於這是不到兩個月內第二度有梅花鹿落海,讓人不可思議,防檢局人員昨到場檢查這隻梅花鹿的狀況時,透露「壓力大」,「因為一隻鹿,媒體報導、上司關切,甚至動物保護人士都講話,實在不知如何處置?」
台東縣鹿野鄉鹿鳴溫泉酒店一度伸出「援手」,要求台東縣動物防疫所同意認養這隻鹿但被婉拒,酒店公關黃振國說,動物防疫所的理由是這隻鹿查無主人,若要認養,得經過層層動物防疫程序,過程複雜,更棘手的是後續的防疫。
梅花鹿不知將亡,白天時雙眼炯炯有神、探看四周,雖然有人不捨聲援,防檢局最後決定依法辦理。防檢局高雄分局副分局長陳宏伯說,梅花鹿來源不明,且屬口蹄類,台灣曾屬口蹄疫區,必須以較強硬手段處理。
傍晚六點半,針劑插入四隻腳都被綑綁的梅花鹿頸靜脈,鹿眼緩慢闔閉,不再掙扎。「盼大家往更深層的意義想」,陳宏伯強調,防疫人員私下也不捨,「但真的不敢承擔風險,一隻鹿重要?還是台灣畜牧業重要?」
※ 相關報導:
* 為何會落海? 專家研判兩種可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657324.shtml
梅花鹿為何會落海?專家研判有兩種可能:一是梅花鹿跑到海邊遇到漲潮漂流海上;一是飼主從綠島運到台東交配時失足落海。
◆ 撲殺落海梅花鹿 防檢局允改進
中央社 2010/06/11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11日電)梅花鹿落海被救起,卻因被認定走私活體而遭撲殺,國民黨籍立委徐中雄今天說,政府如此不重視生命,該有人要負責。防檢局表示,1個月內修正類似情形的處理方式。
9日在海上漂流的梅花鹿,經過防檢局認定是「境外走私活體」後,10日晚上執行安樂死,將牠救起的張姓漁民相當不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表示,為了防疫必須從嚴把關。
徐中雄昨天聞訊後,動員國會辦公室助理積極搶救這頭梅花鹿,最後功敗垂成。他今天批評,梅花鹿也是生命,在尚未完成檢疫是否帶有病源的情況下,就匆匆安樂死,這件事一定要有人負責。
由於日前在金山外海也有1頭梅花鹿因類似情形被安樂死,徐中雄表示,不能再有第3頭梅花鹿或是其他動物無辜被安樂死。經過助理向防檢局提出相關要求,防檢局明確承諾改進。
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回覆徐中雄國會辦公室指出,會在1個月內擬訂相關做法,對非保育類動物在不危害產業防疫的前提下,將先檢疫確定是否帶有病源,若帶病源,則予以安樂死;若無帶病源,考慮是否公告認領,讓過程可以更圓滿。
徐中雄助理說,昨天被安樂死的梅花鹿因為不是保育類動物,而是屬於家禽類動物,且被認定是走私活體,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但在梅花鹿落水後,前往救援的海巡人員指出,梅花鹿其實是在近海30公尺處落海,加上根據海巡監控得知,前後並無漁船進出,研判應非走私落海,不過,這些證據仍無法留下梅花鹿的生命。
助理表示,希望已被安樂死的梅花鹿能讓防檢局改變類似事件做法,挽救未來落水的無主動物生命。
◆ 復育灘地活化石 金門放流鱟
中央社 2010.06.11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今天在古寧頭鱟保育區,放流30對成鱟、及10萬餘尾稚鱟,進行生態復育,期盼有灘地活化石之譽的「鱟」,在金門海域生生不息。
放流活動上午在古寧頭鱟保育區舉行,由金門縣政府主任秘書盧志輝、縣議長王再生、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水試所所長王漢文等,帶領古寧國小、金寧中小學、桃園縣民營諾瓦國小學生200多人參與生態保育工作。
其中,來自台灣的諾瓦國小30名學生,是到金門進行國家公園教學活動,適逢放流鱟活動,首度觸摸像鋼盔般的海中生物,並且放流入海,大家十分興奮,為金門行留下難忘回憶。
根據金門縣水試所資料,「鱟」為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又稱做「馬蹄蟹」,其祖先早在4億年前出現,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態,因此,動物學界譽為「灘地上活化石」,由於外形像鋼盔、又是雌雄成對出現,因此,暱稱為「鋼盔魚」、「鴛鴦魚」。
王漢文指出,「鱟」為棲地生態指標動物,台灣西海岸相當少見,金門也有棲地破壞之虞,因此,金門縣政府於1999年底依漁業法公告古寧頭海域800公頃的範圍做為鱟的保育區,進行鱟的禁捕、保育工作,水試所並進行復育與保育研究,以維護生態資源。
水試所今天放流的鱟,計有成鱟30對,2齡稚鱟10萬餘尾,為確實了解鱟的族群變動與移動狀態,特別於放流成鱟的外殼標幟編號,鱟尾也有標示,藉此追蹤其洄游路徑,了解鱟的生長狀態,進而研擬加強保育作為。
◆ 台灣物種多北半球縮影 亟需保護生態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4395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6.11
台灣物種有多豐富?台灣只佔全球地理面積萬分之2,生物物種就佔了全世界的2.5%!台灣有多美?台中清泉崗有少見的純種環頸雉,聯勤202廠濕地則有豐富的生態。學者專家呼籲,政府應檢討敏感區域土地,並保留202廠濕地的自然生態。
馬總統曾在就職兩週年拋出「環保救國」等「六國論」主張,但是,南港202廠土地的開發案,卻有可能成為台灣生態的一大危機。「醒報現場」特別邀請到台大生態演化所教授李玲玲、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常務理事趙榮台、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祕書長林子淩等學者專家,與主持人林意玲共同深入討探。
台灣雖小,卻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李玲玲說,台灣有5萬多種生物,更是北半球物種的縮影,而202廠是很重要的濕地環境,這樣的生態系統可以調節氣候,減輕熱島效應,如果復原其功能還可以發展下去,「每個人也都可以為生物多樣性盡一分力量」。
「如果不該開發而去開發,大自然不但會反撲,而且會連本帶利要回來!」李玲玲語重心長的期盼,上位的國土規劃法規應盡速完成立法,並全面檢討敏感區域土地;而國內要追求發展應是「質的改進」,而不是「量的增加」,如果民眾一昧要求放寬,那麼未來看到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都市人應該如何看待濕地?林子淩說:「就如同森林公園一樣,況且202廠濕地面積,比全台北市的綠地還要大」,比照全世界各大都市,台北市民享受的綠地排名是全球倒數;而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卻有超過6成的海岸線,都已經水泥化了,很多人已經忘記與大海親近的節拍。
「202廠、柴山、土城彈藥庫等軍事管制區,都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珍貴的禮物!」林子淩沈重的表示,生命是無取代需要被尊重的,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民眾要有這塊土地就是我們的家的觀念;而政府力倡節能減碳政策,把自然部分多留下來就了,這樣「連一毛錢都不用花」。
台灣有很多很美的自然生態,因為過去屬於軍方管制區,而意外被保留下來,趙榮台興奮的指出,很多軍事管制區真的好美,台灣純種的環頸雉就棲息在清泉崗,「為什麼台北市眾假日喜歡往郊區跑?因為人的天性喜歡親近生命」。
趙榮台進一步強調,我們不反對開發,而是反對不當開發,並且主張生物多樣性,要在永續發展的架構下予以保護。
好久不見! 座頭鯨會記得老朋友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06.12
座頭鯨也有死黨!根據研究指出,座頭鯨的社交關係遠超過人類預期,母鯨魚不僅認識其他鯨魚,每年回游後仍舊會記得和老朋友相聚。
根據明安島鯨豚研究中心(MICS)科學家觀察加拿大聖勞倫斯灣海域的座頭鯨發現,母座頭鯨經過長途遷徙後,每年夏天固定會回到公海海域與其他相識的母座頭鯨相聚,目前科學家發現座頭鯨最長維持友誼關係達6年,而且年紀都相仿。
研究人員蘭普表示,「能維持這麼長時間的確令人驚訝,特別是只有母鯨魚才會發展友誼關係。」
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座頭鯨在鯨類中,較不重視社交關係,不過現在科學家也發現,凡是跟其他鯨魚維持較長友誼的母鯨,牠的幼鯨數量也較其他母鯨還多,成年座頭鯨身長約16公尺,體重約3萬6千公斤重。
目前科學家還無法得知母鯨如何辨識好友,以及能維持友誼的真正原因,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商業捕鯨活動對鯨魚彼此建立的關係,恐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破壞。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的明安島鯨豚研究中心自1979年成立開始,便結合德國及瑞典研究人員,著手收集過去30年來當地鯨魚遷徙行為與活動調查。
◆ 貓頭鷹又來了 通霄警分局驚喜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通霄報導】2010.06.12
「貓頭鷹終於來了!」苗栗縣通霄警分局兩株木麻黃,每年3、4月都有領角鴞繁衍後代,今年遲未現身,幾天前員警終於看見領角鴞身影,員警認為,可能受天氣變化影響,才姍姍來遲。
「差點以為領角鴞不來了」通霄分局女警李翠瑩說,往年春季就可看到領角鴞,今年同事們從3月起不時注意窗外動靜,引頸期盼,卻始終不見領角鴞蹤影。
前幾天同事驚呼「貓頭鷹又來了」,眾人細瞧,終於見到一對領角鴞躲在木麻黃樹洞內。員警推測,今年天氣變化大,3、4月還出現低溫,4月間分局旁的通霄國小拆除老舊校舍,產生噪音和粉塵,才讓領角鴞遲遲不來築巢下蛋。
苗栗縣野鳥學會總幹事溫春福說,領角鴞每年3到5月有兩次繁殖期,雖習慣性每年選擇同處下蛋,但築巢前會觀察環境,今年可能校舍拆除,讓領角鴞覺得原有樹洞缺乏安全感,而到他處繁衍後代,第二次繁殖期才又回到通霄警分局。
目前只見一對領角鴞成鳥,還沒發現雛鳥身影。溫春福說,領角鴞下蛋、孵化需1個月,雛鳥成長到離巢又需1個月,預估領角鴞親子兩個月後將飛離通霄警分局,想欣賞領角鴞的民眾,可要把握機會。
◆ 辣手摧「燕」 動保救援隊揪人
自由時報 2010.06.12
〔記者林秀姿、陳璟民/台北報導〕別以為搗爛鳥巢無法可管,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後天將開出第一張罰單,嚴懲惡漢沿街搗爛燕巢的殘忍行徑,罰金6萬元!
日前士林區永倫里及中山區新庄里,分傳惡漢暗夜搗爛燕巢、毀蛋戮雛,其中在永倫里社中街犯下惡行的男子已經到案並做完筆錄,市府動保處近日和林務局研擬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對他開罰。
社中街民宅騎樓、屋簷下的「家燕」泥巢,5月10日凌晨被惡漢持長棍破壞,數量多達26個,摔落地面破碎的鳥蛋、死亡的雛鳥屍體,讓當地居民憤怒不平、直呼「夭壽」,估計有超過200隻即將或已誕生的「鳥命」不幸淪亡。
涉案的男子經警方蒐證及筆錄後移送動保處,動保處表示,男子坦承車子被「鳥屎」弄髒,一氣之下才動手砸巢。
動保處表示,家燕是一般類野生動物,搗毀鳥巢行為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7條,依法可處6到30萬元罰鍰。
此外,中山區新庄里里長林世檳也公佈監視錄影畫面,5月10日凌晨2點半與4點46分時,在民族東路一帶也出現2名高壯惡漢,手持長桿搗爛鳥巢。
林世檳說,鳥巢裡都有鳥蛋與雛鳥,「都是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牠們硬生生被毀巢弄死,男子的惡行讓人不齒,所以才公佈惡漢的長相,希望民眾可以幫忙指認,揪出此人,盡速讓他們接受法律制裁。
北投中庸里禾薌餐飲店老闆華德芳表示,燕子很敏感,燕巢環境被外力動過也會知道,雛鳥若意外出巢落地,即使人把牠救上來,通常也活不下去,因為親鳥不會再餵食。
中庸里長楊萬生認為,研究團隊用特製放大鏡、攝錄影器材來記錄鳥況,也會干擾燕子正常生活,「我並不贊成」,更不能接受有人惡意傷害燕子。
北投中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鍾慧珠建議,政府應加重罰則罰款,嚴懲傷、殺生的劣行,呼籲家前有燕巢的居民提高保護警覺。
看白蛇青蛇 動物園端午推爬蟲特展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2010.06.15
《白蛇傳》動人的愛情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故事主角白蛇和青蛇究竟何模樣?台北市立動物園邀請民眾親眼來目睹,從6月16日端午節起至6月底,動物園在爬蟲館的特展室推出白蛇與青蛇相會的展示,讓民眾一覽著名的白蛇傳主角。
此外,配合「端午避五毒」的習俗,還展示民俗中的五毒-蠍子、毒蛇、蜈蚣、壁虎或蜘蛛、蟾蜍,與避五毒的艾草等驅毒與避毒植物。
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白蛇傳中的青蛇確實有其根據,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南部、越南北部和臺灣的翠青蛇,就是青兒創作依據。
至於白蛇應該是屬於白化症蛇類,由於缺乏黑色素,通常容易受到陽光的灼傷和引起天敵的捕食,極為少見,也因此白蛇傳的白蛇遠比青蛇更難在自然界中發現。這次動物園展示的白蛇,是該園自行繁殖的美洲鼠蛇的白化個體。
端午節有項特別的傳統習俗是「驅五毒」,葉傑生說,所謂五毒即是民間對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但其實壁虎是無毒的,所以又有一說是以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之一。動物園這次展示的五毒,包括帝王蠍、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少棘蜈蚣、龜殼花、黑眶蟾蜍、大壁虎等6種動物。
除了以上爬蟲展示外,在端午節當日,以及6月份每星期四與星期六的10時至12時,動物園也都安排爬蟲動物管理員與植物管理員,為民眾介紹端午與五毒的相關生物知識,並以遊戲方式穿插問答互動,答題者還可以得到由動物園員工製作的手工迷你幸運香粽。
◆ 宜蘭林美石磐步道 蛙鳴交響曲
【聯合報╱文/neo老書提供、記者廖雅欣整理】2010.06.15
在宜蘭縣林美石磐步道前段小路上,艾氏樹蛙「嗶!嗶!」鳴叫著,面天樹蛙鳴叫聲顯得少了些,鄰近球場的水池傳來黑眶蟾蜍的叫聲,我們也發現路邊的竹林有許多艾氏樹蛙在竹筒上探頭。
步道旁的草叢裡,我發現一隻蚰蜒,這隻蚰蜒體色偏黑,以前也有看過偏紅的,蚰蜒有15對腳,有蜈蚣同屬於唇足綱,雖然牠有不算討喜的外表,但牠以蜘蛛和昆蟲為食,也會吃居家的昆蟲,對我們來說,可算是益蟲唷!
步道旁的竹林裡,發現同一個竹筒裡有兩隻艾氏樹蛙在洞口鳴叫,我們以前拍過艾氏樹蛙吹泡泡,但一直沒有拍到泡泡夠大,滿意的照片,因為艾氏樹蛙經常在偏高的竹子上或面對竹林、背對我們,要剛好遇到角度、高度、不敏感的,還真需要運氣,這次也是,有拍到泡泡,但是小泡。
在步道旁的蕨類上,發現褐樹蛙的小蛙,體型很像面天樹蛙,一度讓我們誤以為就是面天樹蛙,再將拍的相片放大檢視後,才赫然發現他們都是褐樹蛙的小蛙。
接近瀑布區,斯文豪氏赤蛙出現蹤跡,一身是青苔的綠,隱身於草叢裡,而褐氏的古氏赤蛙棲息於落葉堆中,藏匿於落葉、石頭中,都有著絕佳保護色。
●「neo老書」是個「背著相機爬爬走」的高中老師,他花了許多時間,走遍宜蘭的山邊、農場,記錄青蛙、蜻蜓等生態,帶領讀者用鏡頭更了解宜蘭這片好山好水。neo 老書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ne63/blog。
◆ 四鯤鯓紅樹林 環團籲全區保護
自由時報 2010.06.15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全國最大的四鯤鯓海茄苳紅樹林樹王,市府將提報列為珍貴老樹保護,環保團體及學界主張應全區保護而非只是一棵,建議可依文資法提報為自然地景,成為府城首座自然地景。
提報自然地景 別只保護樹王
四鯤鯓海茄苳紅樹林水道(5號水道)的砍除爭議,在各界搶救下,老樹暫獲保留,環保團體及學界擔心鄰近的4號水道五梨跤(紅海欖)種源地未來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要求市府應透過都市計畫變更,保護這條國寶級的紅樹林水道。
社大自然學程講師晁瑞光表示,市府有意將4號水道的海茄苳樹王提報珍貴老樹,這值得肯定,但該水道是以五梨跤紅樹林為主,而且更加稀有珍貴,又符合文資法「自然地景」的要件,應全區保護而非只保護一棵。
崑山環工系副教授翁義聰也表示,4號水道為全國五梨跤的種源地與基因庫,是國寶級的紅樹林水道,但鄰近都市,隨時面臨開發的危機,市府應事先做好規劃,劃為保護帶,避免重蹈5號水道覆轍。
台江文化工作室負責人黃徙表示,該水道不僅有海茄苳樹王,更有五梨跤樹王,盤根錯節的五梨跤支柱根更為全國僅見,而且是古台江陸化的重要見證,重要性不言可喻。
市府:視法規而定 將先會勘
市府公園科長杜建忠表示,目前老樹保護只針對單一老樹,能否全區保護視相關法規而定,近期也將派人前往會勘,再決定如何處理。
◆ 梅花鹿和白老虎:兩堂錯誤的生命教育
【聯合報╱社論】2010.06.15
兩個月內,兩隻梅花鹿分別在台灣不同海域浮沉,這樣的機率有多少?兩隻梅花鹿先後被熱心的民眾安全救起,這樣的景象,人生又得幾回聞?但這麼不尋常的生命遭遇,碰上我們僵硬的官僚制度,卻率皆以「先救後殺」對待。如此冷血,真教人錯愕而無言以對。
四月底,台北縣漁民柯文欽在金山外海救回一隻漂流的梅花鹿;上岸不久,地方防疫人員認定是「走私動物」,迅即決定「銷毀」,處以安樂死。鹿隻來源不明,為恐輸入傳染病危及台灣偶蹄類動物而予撲殺,似乎是別無選擇。問題在,業者認為,台灣梅花鹿人工繁殖已經相當成功,沒有走私價值。官員不細加追問,即驟然判定是走私鹿,且未經任何檢疫程序,一日不到即予撲滅,恐貽「草菅鹿命」之譏。
果然,四月的草率處理,本月再度遇上了挑戰。台東漁民張天守在成功外海又救回一隻梅花鹿,社會大眾對於海上連續出現「迷鹿」的現象都極為關切,尤其傳出這隻母鹿懷有身孕,許多民眾和動保團體都要求審慎處理,保鹿一命。但防疫人員仍毫不手軟,依然以「走私動物」為由,次日即將母鹿處死。判死的防疫官說:是一隻鹿重要,還是台灣畜牧業重要?
把這件事說成是在拯救台灣的畜牧業,是典型的官僚語言。走私動物的撲殺,是根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的規定,但條文並非只有死路一條。且不說地方政府兩次的「走私」認定都缺乏事實根據,在第二次救回母鹿後,台東一家溫泉旅館曾出面表示願意認養,但遭台東縣防疫所拒絕,理由是:若要認養,需經層層防疫程序,「過程複雜,費時費日,極為麻煩」。可見,要救鹿一命,並非無路可走,只是地方官員懶得花那麼多時間處理,只好以「拯救畜牧業」當藉口撲殺了事。
像這樣的防疫單位,一味握著法律的寶劍執行撲殺,很難想像,對生命會有什麼珍惜或悲憫之情。正如我們的流浪貓狗政策,不也一向奉守撲殺的主軸?諷刺的是,台灣社會正在談論廢除死刑的問題,對兇殘殺人犯的生命權尚且應該尊重,但對待無辜動物卻可以像無生命的物件般隨手「銷毀」,這是什麼樣的官僚文明?
無獨有偶,高雄壽山動物園近期將從中國大陸引進兩隻白老虎,以與木柵動物園的貓熊別苗頭。由於白老虎屬近親交配的虎類後代,林務局要求引進後不得繁殖;園方表示,一旦引進將立刻為牠們「結紮」,還宣稱這將是「世界創舉」。殊不知,結紮違反自然界規律,動物園不應任意剝奪動物的繁衍權;就算從人類的優生觀點,也沒有資格把白老虎和其他老虎交配繁殖的機會一起葬送。壽山動物園既不願放棄藉珍奇白老虎招攬訪客的商機,又想要賣弄自以為是的優生邏輯;如此的錯亂與矛盾,一個動物園如何彰顯它對生命的關切?
錯殺了兩隻梅花鹿之後,又要以「世界第一」的姿態閹割兩隻白老虎,對台灣社會而言,這構成了兩堂錯誤的生命教育。兩名海上救鹿人聽到鹿死,都發出相同的感嘆:救鹿一命,卻反送掉牠的命,還不如不救。他們甚至遭到其他村民指責,認為他們「害」了鹿的性命。但梅花鹿何辜,漁民又何辜,誰知道政府官員會為了「省麻煩」而殺鹿。在小學校園裡,教師要如何回答學童這兩場「救鹿而殺鹿」的故事。
前幾年,德國柏林及紐倫堡動物園相繼發生北極熊寶寶遭母親棄養事件,經園方介入搶救飼養,不僅引發德國民眾珍愛小熊的熱情,更為全世界上了寶貴的一課生命教育。要培養尊重生命的意識,必須投注時間和心力;而只懂得撲殺和結紮的台灣官員,卻一再錯失了我們傳導生命教育的機會。
南非寒流來襲 凍死500隻小企鵝
中廣 2010/06/16
正在舉行世足賽的南非突然有寒流來襲,夏季出生還不適應冬天的五百隻非洲小企鵝被凍死。
南非通訊社報導,這股寒流為南非部分地區帶來降雪,氣溫也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很可能影響到數十萬遊客及觀看世足賽的球迷。
南非國家公園發言人說,由於天氣又濕又冷,在「東開普頓」有數百隻企鵝在24小時內遭凍斃。這些企鵝大多只有幾個月大。
◆ 救媽祖魚 顏清標:發展更重要
中央社 2010.06.16
環保人士搶救媽祖魚,「跳海」力諫停止國光石化開發案。不過,多名中部立委呼籲不要扼殺地方發展,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說,環保雖重要,但攸關地方發展的政策更重要。
白海豚被台灣漁民稱為「媽祖魚」,牠們一年四季住在中部沿海,只要一到農曆3月媽祖生日、東北季風減弱後,能見度就大幅提升,好像特地來為媽祖祝壽。
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4000億元的國光石化科技園區開發案,廠址選在80、90隻白海豚棲息的彰化大城鄉濁水溪口,引發環保人士不滿。環保署日前在專家會議中初步敲定為白海豚留下一定範圍的生態廊道,不過,國光石化可能因此增加2、3百億元的開發成本。
彰化縣籍立委鄭汝芬表示,媽祖魚的保育應該交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來做,不能因此扼殺地方發展,國光開發案能提供彰化鄉親2、3萬個就業機會,98%的大城鄉民都支持開發案。彰化縣籍立委蕭景田、林滄敏認為,每一種動物遇到障礙自然會找到生存之道,有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建置生態廊道值得商榷。
無盟立委顏清標說,現代媽祖出巡走陸路,日治時代之前,大甲媽祖出巡走海線時,才會看到媽祖漁簇擁海面的盛況。他認為,媽祖魚固然要保育,但攸關中部地方發展的重大政策也要推行;與其花200、300億元建置生態廊道,不如拿來照顧需要幫助的弱勢民眾。
不過,參與環評會議的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有不同意見。她認為,即使建置生態廊道也無法保護媽祖漁,畢竟填海開發,加上日後國光園區的污廢水排入海中,還是會對媽祖漁造成傷害。
田秋堇說,國光石化1000公頃的開發案會加劇濁水溪口淤積情形,連帶造成颱風季節濁水溪沿岸淹水更嚴重。況且政府力推節能減碳,國光石化開發案每年會產生12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些都是需要三思的問題。
◆ 非州蟒蛇被英國王子嚇壞 竟然尿失禁
【中廣新聞/劉剛】2010-06-16
英國威廉王子跟弟弟哈利王子訪問非洲,參觀保育公園時,他們抱起一條蟒蛇,這條蟒蛇竟然怕人,尿了出來。
威廉跟哈利王子正在訪問南部非洲三個國家:南非、賴索托和波札納。在波札納參觀保育公園時,導覽人員請威廉王子和弟弟抱起一條兩點六公尺長的非州蟒蛇。這兩個兄弟抱起蟒蛇,已經心驚膽顫,但蟒蛇似乎也怕人,因為這條蟒蛇突然尿了出來,流到地上。
導覽人員說,蟒蛇也很緊張,很害怕,撒尿就是蟒蛇害怕的自然反應。
台灣黑鮪漁獲大減6成
中央社 2010/06/17
黑鮪魚滅絕危機浮現,今年聯合國 CITES 會議表決大西洋禁捕黑鮪魚,但遭否決。農委會也發現,台灣今年黑鮪捕獲量大減 6成。研究發現,大型母魚 10 多年未見,不利繁殖。
科學研究預測 2048 年全球海洋資源將瀕臨滅絕,今年 3 月,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表決禁捕大西洋黑鮪魚提案,但遭日本、加拿大等國反對,結果以 68 票反對、20 票贊成、棄權 30 票被否決;歐盟已警告黑鮪魚可能滅絕。
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今天表示,今年初以來,台灣 3 處黑鮪市場捕獲總量 1141 尾,比去年同期的2821 尾大幅減少 6 成。
他補充,去年黑鮪市場批發價每公斤新台幣 200元到 300 元,今年每公斤提升為 600 元到 800 元,漲了 3 倍。
其中最大來源東港漁市場今年捕獲795尾,只及去年同期 2132 尾的 1/3 多一點。其次是南方澳漁市場的334 尾,只及去年同期 677 尾的一半。最小的新港漁市場12 尾,跟去年相同。
受漁業署委託研究的台大海洋所教授許建宗指出,10幾年來,台灣捕獲的黑鮪,達 262公分長度的大魚只剩下公魚,母魚已不見了;公、母魚比例也未達 1:1,將不利於繁殖;鮪魚平均可活 25 年,5 歲為成魚。
他還說,台灣黑鮪魚漁撈作業最北到日本石垣島,南到巴士海峽、菲律賓東海岸;10 年前每 1000 釣捕,可獲 0.6 到 0.8 尾,平均 240 公分長,平均 9歲;現在只獲 0.2 尾,平均 220 公分,平均 7 歲上下。
漁業署指出,台灣一年最高核准沿近海漁船數為660 艘,今年累計核准量仍有 511 艘之多;但已從今年起較世界其他各國率先要求沿近海漁船捕到黑鮪要做標籤,以利研究,並防止洗魚。
此外,沙志一說,黑鮪是大洋流洄游魚類,所以要由國際組織管理,國際科學會議(ISC)定 7 月 6 日,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IATTC)定 7 月 22 日,陸續召開黑鮪研討會,評估全球黑鮪生存現況。
◆ 抹香鯨便便 抗暖化有效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0/06/17 中國時報
澳洲科學家指出,南冰洋(又稱南極海)抹香鯨排出的糞便富含鐵質,可刺激海中浮游植物生長,協助海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利對抗全球暖化。
澳洲南部阿德雷得市「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推估,棲息於南冰洋水域的抹香鯨約有一萬兩千頭,每頭每年糞便排出近五十噸的鐵質,富含鐵質的排泄物滋養浮游植物增生,而這些浮游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每年吸收約四十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抹香鯨呼出二氧化碳量的兩倍。根據美國環保署網站資料換算,廿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四萬輛客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弗林德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拉佛瑞說:「抹香鯨在深海進食,主要吃魷魚,然後游到浮游植物能夠生長、有陽光照射的海水上層排便。」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南冰洋富含氮,但海水中缺鐵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長。
古坑褐樹蛙跳躍溪流 「金」豔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0-06-18 中國時報
古坑華山教育農園生態保護有成,近來山區大雨,喚醒許多蟄伏動物,登山步道山知湖橋下成群特有種褐樹蛙跳躍,雄蛙金黃色外衣特別耀眼,吸引目光。
專研自然生態的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指出,褐樹蛙雖非保育類,但仍屬受保護的特有種蛙類,縣內海拔五百公尺以下山區溪流是其棲地,特徵是眼睛附近有條線,吸盤是蛙類中最大,便於牢牢抓住石頭不被沖走,雌蛙顏色較褐,雄蛙偏綠偏黃,有時看似金黃,是台灣低海拔溪流指標性蛙類,喜歡乾淨溪水,因而可作為水質檢測指標。
五月到八月是褐樹蛙繁殖高峰期,白天在溪邊樹上或石縫休息,黃昏時則跳到岸邊水流較緩的地方交配,目前正是賞蛙黃金期,不少遊客被溪流中閃亮的黃金精靈吸引駐足。
陳清圳語重心長的說,褐樹雄蛙有著金黃色的外貌,模樣可愛討喜,只要環境不被破壞,便能代代繁殖,因此,主要威脅來自人類大量捕捉,他呼籲遊客切勿捕捉,讓自然生態生生不息。
◆ 黃鸝鳥孵蛋 台東縣府設警戒區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0.06.18
台東縣府保護一級保育鳥類黃鸝鳥,劃出籃球場大的警戒區,安裝夜視功能系統全天監測,警方設了臨時巡邏箱巡邏,只希望這對黃鸝鳥夫婦順利孵蛋,生出小黃鸝鳥。縣府農業處自然保育科長蔡和見提醒:「愛牠就不要靠近牠」。
先前孵出的小黃鸝鳥已死亡,有人懷疑是被偷走或遭天敵殺害。不過蔡和見說,根據台東縣野鳥學會調查,發現可能是這對黃鸝鳥初為父母,疏忽鳥巢上方的遮蔽,連續降雨之後,小黃鸝鳥一直被淋濕,台東日夜溫差又大,才會被活活凍死。
今年5月間,1對一級保育鳥類黃鸝鳥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驚動各界鳥友,可惜雛鳥才破蛋數日後就死亡,隔天黃鸝鳥夫婦就另築新巢,細心的鳥友們發現,這對黃鸝鳥已經再度生蛋,準備孵化,「預孵期」在本月21日。
蔡和見說,這對黃鸝鳥經歷過上次喪子之痛,已經學會教訓,對鳥巢的遮蔽非常用心,而且每次進出鳥巢,都先「經過」旁邊一棵相當高的木麻黃,絕不直接降落在鳥巢中。只是黃鸝鳥經過上次眾人圍觀,很容易受到驚嚇,一有人靠近,馬上就飛走。
他說,這次鳥巢雖然沒有問題,可是選擇的樹木太高,鶵鳥的視力一向不好,很擔心孵出的鶵鳥會受驚而摔出巢外,所以希望民眾遠遠觀賞即可。野鳥學會分析,鶵鳥破蛋約15天後才可以安心。
野鳥學會理事長方敏慎說,未來學會人員也會支援夜間看守,避免有人靠近捕捉,如果有天敵靠近,也會幫忙驅趕。警方已設置巡邏箱,2小時巡邏一次,但會不定時交叉巡邏。
「黃金雪」遲來半月 恆春鎮寶病了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2010.06.20
被喻為恆春鎮「鎮寶」、每年5月為恆春古城免費上演「飄黃金雪」自然奇觀的石牌公園老鐵色樹,因今年開花時間較過去慢了半個月,地方人士請來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洪州玄「診斷」,意外發現它的根部遭蟲蛀蝕腐壞,將請「樹醫生」治療。
生長在恆春鎮石牌公園珊瑚礁岩上的鐵色樹,已有300年歷史,它在每年5月初會開黃花,小黃花隨風飄落,地方人士形容宛如「飄黃金雪」,形成一景,老樹又是恆春鎮區的唯一的大鐵色樹,鎮民視若珍寶。鐵色樹今年開花時間慢了半個月,且年年只開花不結果,地方人士不解,請洪州玄「診斷」並解謎。
地方人士提供百年前日本人拍攝的鐵色樹樣貌供洪州玄參考,洪仔細檢視鐵色樹的花蕊、根部、枝幹後說,這棵原生種的大型鐵色樹非常稀有,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凌霄亭有3棵,但樹型小很多,都長在珊瑚礁岩上;它的花蕊都是雄性,因此,數百年來開花,卻不會結果,開花時間延後,研判和暖冬的異常氣候有關。
洪州玄另發現,鐵色樹的根部有處蛀洞,研判已遭蟲蛀蝕,出現腐爛壞死現象,表示要儘快請專業的植物蟲害專家前來治療,拖下去可能整棵會壞死。地方人士憂心年年上演的「飄黃金雪」奇景消失,將請屏東科技大學或中興大學的「樹醫生」協助治療。
◆ 綠鬣蜥「結夥搶劫」 吃光農作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縣報導】2010.06.20
當心,綠鬣蜥出沒!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地瓜田近三年來飽受外來種綠鬣蜥的侵擾及偷吃,最近一個月,當地消防隊更連續捕獲四隻綠鬣蜥。居民懷疑有人任意放生,導致外來種的綠鬣蜥已在本地繁殖。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台灣至今尚未聽聞有綠鬣蜥變成野生族群跡象,若綠鬣蜥已在大量繁殖,必須通報農業處,瞭解綠鬣蜥棲息環境,才能評估可能對生態帶來那些衝擊。
他表示,綠鬣蜥雖屬草食性,但因體型大,尾巴有力,而且都是成群結隊出現,民眾在捕捉時須小心,避免遭攻擊。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表示,外來種動物入侵,將會影響本地物種的生態,農業處將擬定解決辦法。
「只要太陽一升起,蜥蜴就跟著出現」,西勢村農民陳貞超氣憤地說,過去三年來蜥蜴常出沒田間。最近一個月越來越大膽,三天兩頭就到菜園吃地瓜葉,害他無法收成,他已向麟洛消防分隊報案四次,請求捕捉綠鬣蜥,昨天消防隊又在他家田裡捉到一隻長一百一十五公分的大傢伙。
由於綠鬣蜥成群結隊出現,陳貞超已展開「防蜥大作戰」,在農田四周架設黑紗網,每天上午他就對著土狗小黑說「走,我們去抓蜥蜴」,小黑總跑在前頭,一看到蜥蜴便不斷狂吠。
陳貞超說,昨天抓到的綠鬣蜥只是「小case」,他還有看過更大的綠鬣蜥,甚至有十幾隻綠鬣蜥同時在農田附近活動,模樣嚇人。附近居民譚先生說,他曾看到綠鬣蜥成群結隊穿越馬路,也有蜥蜴在水塘上曬太陽。
麟洛消防分隊小隊長李崑峰說,三年來共抓七隻綠鬣蜥,最近一個月就抓到四隻;因綠鬣蜥反應敏捷,捕捉時需靠「人海包抄」戰術。
◆ 餵獼猴罰6千 舉發有獎金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0.06.20
高雄市柴山獼猴經常搶登山客食物,追究原因是人們餵食,造成獼猴搶食。高雄市昨天成立「高雄市柴山獼猴宣導志工隊」,希望建立柴山的人、猴新關係,並宣導民眾餵食獼猴被舉發者要罰新台幣6000元。
經發局招募獼猴宣導志工共58人,經過30個小時的專業訓練,昨天由市府頒發志工證,宣告成軍。
經發局副局長林英斌說,市政府已訂定「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護自治條例」,市府凡是取得餵食獼猴或是攻擊獼猴舉證的照片,就會依法裁罰6000元,而且一經裁罰,舉發人可領到2成的獎金。
瀕臨絕種黃鸝鳥 新店作客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2010.06.21
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黃鸝鳥現身新店!新店中正路上的空軍眷村大鵬華城,近日飛來一對嬌客,別號黃鶯的黃鸝鳥在中庭樹上築巢育雛,清脆的叫聲吸引住戶佇足圍觀。
據估計,全台的黃鸝鳥數量不超過二百隻,雖然偶爾會在森林公園現蹤,但出現在像新店這種人口稠密區算是非常罕見。大鵬華城有一千多名住戶,中庭的樹也不算高,抬頭細看就可以看到鳥巢,不具隱蔽性,會選擇在此築巢,大鵬華城的鳥友既訝異也興奮,直說「這裡是福地吧」。
大鵬華城的這對黃鸝鳥顯得不怕生,不時低飛穿過中庭覓食,或停在住戶陽台啼叫。有十年賞鳥經驗的住戶表示,黃鸝停在陽台叫得特別大聲,因為它看到窗戶反射的倒影,以為是別的鳥,所以會不時展翅意圖攻擊,或拚命啄窗戶想擊退「假想敵」。
大鵬新城中庭林蔭茂密,許多鳥類在此築巢而居,除了黃鸝,還有大捲尾鳥、巴哥鳥、白頭翁;這些鳥顯然已是「老住戶」,一點也不怕人,還不時躍至中庭地上輕跳,玩得不亦樂乎。
黃鸝是一種樹棲性的候鳥,常成對穿梭於綠樹叢間。體羽大部分呈金黃色,兩翅及尾呈黑色,眼部有一條寬闊的黑紋,嘴呈粉紅色,腳呈鉛色,是一種非常美麗的鳥,歌聲猶如流水般的婉轉動聽。古語形容人歌聲美妙,常會比喻為「黃鶯出谷」,就是說聲音宛轉清脆、悅耳動聽,宛如黃鶯在山谷間鳴叫。
今年五月一對黃鸝鳥被眼尖鳥友發現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台東縣政府還特別畫出籃球場大的警戒區,安裝夜視功能系統全天監測,警方並設置臨時巡邏箱廿四小時巡邏,就是想讓保育雛鳥平安長大。
蘭嶼發現豆丁海馬 不到一公分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0.06.23
蘭嶼海域又見豆丁海馬!不過這次品種經專家確定為「克里蒙氏豆丁海馬」,是所知豆丁海馬品種中,「少數中的少數、罕見中的罕見」,且體型小不易發現,全世界僅東澳、新幾內亞及台灣綠島有紀錄。
發現克里蒙氏豆丁海馬的張志弘表示,「我找了五天,第一眼看到牠,我就知道牠和其他的豆丁海馬不一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正平,看過張志弘所攝照片後,確定是罕見的克里蒙氏豆丁海馬。
克里蒙氏豆丁海馬身長不到一公分,身體白色,有些微粉紅色斑點,藏身在仙人掌藻中。鄭明修說,目前所知有四種豆丁海馬被分類命名,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品種為巴氏豆丁海馬,墾丁、綠島及蘭嶼都有牠們的蹤影,克里蒙氏豆丁海馬三年前曾在綠島淺海被發現,蘭嶼是第二例。
他表示,綠島的克里蒙氏豆丁海馬是由藝人吳倩蓮發現,因此當地人戲稱是「小倩海馬」;台灣關於豆丁海馬資料極少,也未被列入魚類品種資料庫中。
◆ 黃金蝙蝠剩200隻 恐面臨消失
【張朝欣/雲林報導】2010-06-23 中國時報
雲林縣是國內黃金蝙蝠主要群聚點,今年縣內僅兩百隻左右,約五年前的一半,數量年年減少,「黃金蝙蝠達人」張恒嘉憂心地表示,棲息地受到破壞與大環境改變,是黃金蝙蝠減少的主因,若情況持續惡化,黃金蝙蝠極有可能消失。
黃金蝙蝠正式名稱為「金黃鼠耳蝠」,一般民眾以其金黃色的體毛,通稱為黃金蝙蝠,目前已知全球最大的族群在台灣,其中又以雲林縣最多,而北港鎮與水林鄉即占了一半,兩鄉鎮可說是黃金蝙蝠的故鄉。
但從事蝙蝠研究十餘年的張恒嘉今年發現,雲林地區的黃金蝙蝠數量,從五年前的五百隻,每年逐漸減少,今年僅有兩百隻,其中指標點水林鄉許宅樑柱處,五年前約有一百五十隻,今年只剩五十八隻。
另外,今年北港糖廠與北港公園,黃金蝙蝠數量分別為卅二隻與廿八隻,與五年前相比,均減少七成以上。壽命至少有五年的黃金蝙蝠,有固定回到原棲息地的習性,因此這種全面性的數量減少,顯示黃金蝙蝠的族群日益萎縮。
張恒嘉表示,黃金蝙蝠每年三至四月會回到雲林、四月底開始繁殖育幼,整個族群於七月陸續飛離雲林,因此目前統計數量可說是最為準確,至於數量逐年減少的原因,可能是棲息地被破壞,以及農藥過度使用所致。
張恒嘉說,雲林縣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黃金蝙蝠,吸引國內外學者專家前來研究,去年底位於水林鄉誠正國小的「黃金蝙蝠生態館」啟用,如今黃金蝙蝠數量不斷下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是生態館日後最重要的研究議題。
◆ 巴西「狗鎮」超壯觀 1600隻狗居民盼政府幫助
NOWnews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2010/06/23
在巴西有一座十分壯觀的「狗鎮」,由一個愛護動物的民間組織為流浪貓狗建造上千座小屋,供牠們吃住及遮風避雨,大約有1600隻狗和200隻貓在此生活,已經超過負荷量,環境也相當困窘,該組織也期盼能獲得政府幫助。
這座「狗鎮」(Dog town)位在巴西的南卡西亞斯(Caxias do Sul, Brazil),佔地約3英畝大(約3600坪),土地是由地方自治單位捐贈的;但建立和經營是由民間團體「動物之友協會」(Friend of Animals Society)辛苦維持,他們是一群愛護動物的志願義工,成立於1998年。
會來到「狗鎮」生活的貓狗們,不外乎是流浪或受虐動物。這裡非常擁擠,已經超過負荷能力,因為每天都有新成員加入,雖然也提供民眾認養,但新增的犬隻往往超越被收養的數目,每個月都要吃掉12噸以上的飼料。
「動物之友協會」當初建造約1000座小屋,但收容的狗兒卻已超過1600隻,貓咪也有200隻以上;加上經年累月,小屋都已經破舊不堪,所以當地居民也把「狗鎮」稱作「狗狗貧民窟」(dog favela, or dog slum)。
圖片若無法觀看請見 →http://www.nownews.com/2010/06/23/11507-2618175.htm
今年6月,「狗鎮」被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動物之友協會」也藉機表示,他們非常渴望獲得巴西政府的金援,好讓他們將狗鎮破舊的環境與小屋重新整頓一番,希望能照顧更多的流浪動物。
吳晟作詩 為白海豚請命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0.06.24
「名為國光的石化工廠,正在逼近,憂傷西海岸,僅存的最後一塊泥灘地、名為建設的旗幟,正逆著海口的風,大肆揮舞。」台灣鄉土詩人吳晟今天發表詩作「只能為你寫一首詩」,「呼喚」政府保留濁水溪口這塊台灣最大的一塊濕地,以搶救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
這是繼作家張曉風公開下跪,呼籲政府保留202兵工廠「台北綠肺」後,另一名藝文界人士為環境請命。吳晟說,「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不能威脅誰,也不懂向誰下跪,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一遍又一遍朗讀、一遍又一遍向天地呼喚」。
吳晟今年66歲,從16歲起開始創作詩作,迄今約有400首作品,其中「甜蜜的負荷」、「不驚泉水冷霜霜」兩首詩都被選為國中課本,「番藷地圖」則選錄在高中課本。
「這裡是河川與海洋,相親相愛的交會處,招潮蟹、彈塗魚、大杓鷸、長腳雞,盡情展演的濕地大舞台,白鷺鷥討食的家園,白海豚近海迴游的生命廊道,世代農漁民,在此地揮灑汗水,享受涼風,迎接潮汐啊」,吳晟說,他出生在彰化溪州,數十年在濁水溪一帶嬉戲、成長,濁水溪濕地帶給他太多的回憶。
吳晟十多年前開始驚覺西海岸生態環境一步一步被破壞,因此寫下「憂傷西海岸」等5、6首詩,今天他再次以詩句表達心情的沈重,「多麼希望,我的詩句可以鑄造成子彈,射穿貪得無饜的腦袋或者冶鍊成刀劍,置入私慾不斷膨脹的胸膛,但我不能,我只能忍抑又忍抑,寫一首哀傷而無用的詩,吞下無比焦慮與悲憤」。
◆ 搶救台灣最大濕地 白海豚信託認股拉緊報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即時報導】2010.06.24
全台第一個濁水溪口濕地環境信託計畫送件日本月底到期,為搶救白海豚,國中課文「甜蜜的負荷」作者吳晟今天針對國光石化案,發表新詩「只能為你寫一首詩」,為西海岸開發發出沈重悲鳴。
國光石化破壞的濁水溪口濕地為台灣最大濕地,填海造地面積相當兩百五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環團統計,目前共一萬八千位民眾線上認股,欲買下白海豚迴游廊道。
護濁水溪口溼地 文學家哽咽請命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作家張曉風為202廠溼地請命,詩人吳晟今天哽咽朗誦詩作,希望國光石化工廠能放棄建設於濁水溪口溼地,「多希望詩句可以鑄造成子彈,射穿貪得無厭的腦袋」。
搶救濁水溪口、保護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詩人吳晟、生態文學作家劉克襄、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徐仁修、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辦人文魯彬及「卯上台塑的女人(AnUnreasonable Woman)」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Wilson)等在記者會中,呼籲民眾彙聚力量,認股買地作環境信託。
吳晟說,他身為中部人但深感慚愧,他無法如20年前宜蘭抵制台塑六輕一般,詩人只能以詩發言;他過去詩作一向溫和,此次言詞激烈。他朗誦,「眼看開發的欲望…,要放任白鷺鷥與白海豚甚至放任農漁民死滅」。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不能威嚇誰,也不懂得向誰下跪;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一遍又一遍朗讀,向天地呼喚」。
徐仁修指出,人們對大自然的漠視,是現今地球遭遇浩劫的原因;而生態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的就是溼地,有千萬生靈與百萬人民賴以維生,企業家的貪婪、破壞,是對非其階級的殘酷。
徐仁修說,此處開發設廠,是出賣台灣人民的健康與環境;他對假研究之名的學者為企業背書的行為提出譴責。
劉克襄表示,石化業在全台各地設廠都被拒,選在中部設廠,讓身為中部人的他感到丟臉。對於台灣中西部外海的中華白海豚與香港、福州的白海豚,他提出呼籲,希望兩岸3地以基金會方式共同保育。
黛安威爾森20年前在台塑六輕擬於宜蘭設廠時來過台灣。她說,當時看到當地人民的努力訴求,讓她回到家鄉(美國德州)也同樣以堅持力量抵抗石化廠擴廠與開發。
黛安指出,她昨天旁聽國光石化環評審查會議時,對於開發單位擬訓練白海豚通過廊道的說法,感到不可思議。
蔡嘉陽表示,國光石化於濁水溪口計畫開發4000公頃,相當於250個大安森林公園。環境信託正是永續經濟的模式,石化業能撐多久?30、50年總會消失。因此,發起環境信託,以全民認股方式和財團搶地。
出生、成長於彰化的蔡嘉陽眼中泛著淚光說,他的老師陳玉峰(前靜宜大學生態所長)也參與認股,並指出,「每人心中都有一畝田,他認的是一股天地間的良知」。
◆ 全球獨有曙鳳蝶 中橫加油站翩飛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高雄報導】2010.06.24
海拔二三七四公尺的中橫關原加油站,是全台最高加油站,周邊生態豐富,特別是冰河時期孓遺生物、耐寒的台灣特有保育類曙鳳蝶,連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也讚嘆「是昆蟲界不能錯過的景觀」。
生態攝影家林介生(筆名「大型阿生」)和中油合作,觀察紀錄關原加油站周邊生態一年,最近發表成果,包括台灣、楚南氏兩種瀕臨絕種的山椒魚,還有多種高山特有鳥種、樹蛙和蝴蝶,都在關原自然生態圈,其中以曙鳳蝶最是「嬌點」。
林介生介紹,曙鳳蝶是台灣特有生物,是台灣蝴蝶古老的品系,屬前次冰河時期的孓遺生物,特別耐寒,一般蝴蝶處在十九度以下環境,「血液就像『美乃滋』,沒辦法飛也動不了」,但曙鳳蝶有不同的抗凝血組織,十度以下照飛不誤。
林介生說,四年前的夏天他到關原站準備拍曙鳳蝶,當時氣溫不超過十度,估計曙鳳蝶要接近九點才會現身,才下車就發現,有五、六隻曙鳳蝶飛舞,這是他第一次看見曙鳳蝶。
林介生近一年造訪關原不下卅次,他表示,雖然南橫利稻也可以看見曙鳳蝶,但數量很少,關原的數量最多,特別是八月交配期,運氣好的話,可看見上百隻同時現身。
曙鳳蝶吸引不少遊客,其中以日本愛好生態的觀光客和行家最多。
◆ 獵蜥領賞 1個半月賺10萬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水上報導】2010.06.24
「獵蜥達人名不虛傳!」農委會懸賞50萬元獵殺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嘉義縣政府昨天第1天在水上鄉成功社區收購,就突破5萬隻。居民蔡傳榮1個半月獵殺1萬572隻居冠,賺10萬多元;因賞金額度用罄,縣府緊急喊卡,將再爭取補助。
「獵殺工具橡皮筋!」蔡傳榮利用農閒獵捕,示範用兩手拇指套橡皮筋,對準蜥蜴彈射打昏,泡在酒精罐,命中率8成以上。
賞金令人羨慕,但卻是他頂著烈日,冒著可能被虎頭蜂、眼鏡蛇叮咬,生命受威脅才得到。他說,變色蜥愈來愈難捉,去年每天平均捉400隻,現在不到300 隻。
縣府農業處人員雇工拿筷子,清點蜥屍,不時發出臭味。「蜥蜴繁殖好快!」村民獵捕大都是幼蜥,有人將壁虎當成變色蜥繳交,被發現剔除。綠化保育科長鄭永華說,賞金額度用完,收購暫停。
◆ 保育鳥小黃鸝 又不見了
自由時報 2010.06.24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保育鳥類黃鸝二度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但在台東縣野鳥學會全天候站崗保護的情況下,昨天再傳雛鳥失蹤,理事長方敏慎昨天下午確定小鳥不在巢裡,但監視器未拍到其他鳥類攻擊或人為破壞。
這對黃鸝鳥5月中首度在森林公園築巢,3隻雛鳥疑因天敵入侵後不翼而飛,半個月後,黃鸝再度築巢,前幾天終於孵化,不過昨天再度傳出小鳥失蹤。
為了保護雛鳥,縣府不但加裝監視器,21日起還派人24小時守護,方敏慎說明,前天伸上鏡子檢查鳥巢,確定至少有一隻雛鳥,也有鳥友看到母鳥挾出蛋殼、餵食的畫面;不過昨天上午發現母鳥動作很奇怪,只停留在樹枝上未進巢,上午10時後就不見蹤影,下午以爬梯子上去,確定巢內已無小鳥。
方敏慎說,野生鳥類存活率本來就不高,約只有3、4成,有可能發育不良、天氣影響,檢查監視器畫面,並無發現外力干擾。
農業處自然保育科長蔡和見指出,檢查鳥巢時,還有一個約成人拇指大小、卻未孵化而死亡的鳥蛋,且上面還有好幾隻螞蟻,有可能雛鳥因死亡被母鳥丟出巢,而母鳥發現巢內已無生命,因此也離巢。
14年首次 澎湖救活赤蠵龜
【聯合報╱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2010.06.25
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昨天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4隻傷癒保育類海龜,其中1隻是澎湖地區14年來首度救活並野放的赤蠵龜,這頭赤蠵龜被工作人員養到重達81公斤,成為「健康寶寶」,現場擠滿國小學童齊為海龜喊「加油」,送牠們返回大海故鄉。
野放活動由澎湖縣長王乾發與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邱長光等人主持,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說,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從民國86年至今,已收容受傷海龜191隻,以綠蠵龜居多,赤蠵龜有5隻,其中只有昨天野放這頭成功救傷並存活,使得野放別具意義。
寧靜的沙灘因為風櫃國小等學童湧入參加野放活動頓時熱鬧起來,工作人員將野放的3隻綠蠵龜及1頭赤蠵龜抬到沙灘上,由王乾發、邱長光及現場學童民眾送海龜回大海,剛回到沙灘上的海龜開始有點不習慣,一度在原地駐足或打轉,聽到海洋的浪濤聲就直往海邊衝去,伴隨圍觀學童此起彼落的「加油」聲,順利爬回久違的大海故鄉,現場也因此響起熱烈的掌聲。
工作站人員說,這頭赤蠵龜是去年在白沙鄉赤崁村因全身纏著漁網受傷而被通報救傷,另1隻綠蠵龜身上留有曾在日本被野放的標示,顯示牠應是從日本洄游而來;除了救傷有成,位在澎湖縣望安鄉的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也有喜訊傳來,6月中旬已有1隻綠蠵龜上岸產卵。
◆ 彰縣建保育園區 遭憂壞生態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0.06.25
彰化縣動物園大轉彎將改為野生動物保育園區,昨天縣政府與中興大學簽訂策略聯盟合約,協議共同保育和研究傷病的野生動物,不過生態保育團體質疑開發保育園區破壞八卦山生態,將與保育宗旨背道而馳。
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長陳君瑞說,野生動物保育園區位於彰化老人養護中心對面的國有林地,產權單純,縣政府採低密度開發,加上中興大學專業協助,應不會破壞與汙染八卦山。
縣政府原擬設立動物園,國內生態保育團體群起反對,縣政府從善如流,改為野生動物保育園區,救治傷病野生動物及長期飼養殘障野生動物。縣政府委託中興大學商情暨民意調查中心調查,53%受訪者支持興建動物園。
彰化縣野鳥學會總幹事蔡浚漠說,他支持縣府的構想,但預定地有八卦山天然沼澤、灰面鵟鷹棲地,一旦開發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生態保育團體強烈建議更換地點。
縣長卓伯源說,將借重中興大學的專業知能,以5年時間興建保育園區,第一期計畫約6.5公頃,未來將以復育、生態及環保為主軸,提供社會大眾生態環境保育教育及終身學習課程。
◆ 四川重啟貓熊野放計畫
中央社 2010.06.25
因四川汶川大地震暫停的臥龍圈養貓熊野放培訓計畫將重新啟動。研究人員近期將野放2隻懷孕的貓熊,牠們健康、富有養育幼仔經驗和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希望產下的寶寶能適應自然環境。
據了解,這2隻貓熊將送到中國西南貓熊保護地區的邊緣。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稱,研究人員將充分運用先進的監測技術跟蹤監測。必要時將穿上黑白相間的外套趴在地上,以杜絕人為干擾,使貓熊能夠完全在自然環境中出生和成長。
研究人員希望在自然環境中出生的小貓熊,可以自己覓食,而不用專靠人工餵養。
這個被稱為臥龍「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的計畫,希望3到5年內完成2到4隻幼仔貓熊的野化培訓。如果一切順利,這些小貓熊就可以完全回歸自然,加入中國僅存的1600隻野生貓熊的隊伍。
臥龍研究中心2003年首先啟動貓熊野化培訓第一期計畫,將「祥祥」送到野化培訓場接受生存能力訓練。
搶救棲地奏功 黃裳鳳蝶變多了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10.06.26
墾丁國家公園有200多種蝴蝶,唯一被列入野生保育類的黃裳鳳蝶,過去曾多達數萬隻,在人類濫捕與人為開發破壞棲地下,數量急遽減少;墾管處2年前展開「搶救棲地大作戰」,並在苗圃模擬重建棲地,數量開始回升,讓保育人員大為振奮。
黃裳鳳蝶是台灣東南部低海拔地區特有亞種蝴蝶,屬鳳蝶科中大型鳳蝶,成蝶展翅約可達9至11.5公分,雄蝶略小,前翅黑色,沿翅脈附近稍帶灰色,後翅金黃色,翅緣有長鋸齒狀黑斑圍繞,因後翅為一片金黃色,在陽光下飛行時,宛如一隻耀眼奪目的小鳥,屏東恆春半島數量最多。
黃裳鳳蝶早期在恆春地區的數量曾多達數萬隻,主要是恆春地區有牠幼蟲的食草港口馬兜鈴;後因人類捕捉當標本販賣、棲地遭人為開發破壞,數量逐年減少,民國 78年被農委會將牠列入保育類動物。
墾管處2年前展開搶救棲地大作戰後,目前在墾丁森林遊樂區、社頂地區、鵝鑾鼻公園、墾管處苗圃,整年都可見到牠的「芳蹤」,春秋兩季最多。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技士謝桂禎說,近年來因土地過度開發,馬兜鈴常被不知情者當作野草鏟除,東海岸佳鵝公路開闢,也讓馬兜鈴數量減少,加上紅紋鳳蝶幼蟲爭食,讓黃裳鳳蝶面臨生存危機;擬定的搶救計畫包括重建天然棲地和保護野外馬兜鈴,但棲地重建後,又得面對紅紋鳳蝶爭食的難題。
謝桂禎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紅紋鳳蝶習慣在低處馬兜鈴葉上產卵,黃裳鳳蝶則在高處,約以4公尺高為界限,她刻意種植逾6、7公尺高的馬兜鈴,雙方「各取所需」,難題迎刃而解。
兩岸科學研究人員 攜手考察北極
自由時報 2010/06/27
〔記者羅添斌、謝文華/綜合報導〕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將於七月一日於廈門出發,成員之一包括我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後研究廖運志,是船上唯一研究魚類的研究人員。
廖運志說,北極附近大洋有七十%至九十%被海冰覆蓋,此次鎖定在北極西方的楚科奇海域,此海域面積不到北極海的六分之一或更小,調查路線從北緯六十度至八十度,冰層厚度約一至三公尺。破冰船時速緩慢,陸上溫度在攝氏十度以下、海面下則為零度,難度頗高。考科船將以底拖網等網具,採集海平面至海面下兩千公尺的生態。
廖運志說,美國、加拿大、北歐等國曾研究北極魚類約兩百五十種,除了鱈魚、鮭魚、比目魚等較大的經濟性魚種,外界對小型魚類所知有限。這次他將針對魚類組成、分布情況、數量進行探究,盼未來有助人類開發北極漁業資源利用,及了解環境變遷對北極生態的影響。
一九七一年出生的廖運志是海洋大學海洋動物研究所碩士、台大海洋研究所博士,曾研究甲殼動物、軟珊瑚,四年前完成深海魚類分類演化博士論文。
廖運志很容易暈船,過去在船上都是邊吐邊做研究,受訪時開玩笑地說:「這次可能要準備一公斤的暈船藥!」不過他也指,中國考科船兩萬多噸,噸位是一般台灣小型研究船的二十倍以上,應不會太顛。
※ 相關報導:
* 太陽一曬就融化 浙江驚見醜陋「水怪」
http://www.nownews.com/2010/06/27/91-2619564.htm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