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6

沉重的中國幸福指數/貧富差距 問題不能再埋沙裡

◆ 沉重的中國幸福指數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11500206.html

【劉馥瑜】2012-01-15 工商時報

■回顧2011年,中國大陸物價有如脫韁野馬,CPI迭創新高,民眾紛紛大嘆吃不消。日前一項「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顯示,有近4成的大陸民眾覺得自己不幸福,而提升幸福感最大的關鍵,民眾回答:「提高工資水平!」

在一片燦爛煙火與喧鬧聲中,送走了2011年。回顧過去這一年,大陸物價有如脫韁野馬,CPI迭創新高,而陸股也創下史上第3大跌幅,僅次於2008年和1994年,民眾存款大幅縮水,眾多網友紛紛吐苦水大嘆:「如果收入能趕上CPI…」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社會綜合狀況數據報告和2012年社會藍皮書均指出,2011年,近70%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感到「物價上漲,影響生活水平」的壓力。數據結果還表明,居民認為目前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排在第1位的就是物價上漲。

薪水追不上物價飛漲

2011年第4季,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有68.7%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

其實,不止是2011年,近年來,在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夠快的情形下,基本生活商品支出卻持續向上增長,使得居民消費能力嚴重不足。

據新華社記者採訪的實例,生在東莞市莞城50後(即1950年以後出生)的廖春生,目睹了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一切巨變。他笑著說,自己給電腦設了保護密碼「763887」,女兒曾問這數字有什麼含義,他說「這其實不是6位數,而是一組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數字」。因為它代表1976年38元8角7分人民幣(下同)。

「可別小看這38元,當初靠它養活了一家三口。」廖春生說,那時的蔬菜大都每斤2~3分錢,1斤肉大概最貴也只要8毛錢左右,因當時住在單位(即公司)的房子,加上每月開銷不多,1個月下來,有時還能存5元。

前兩年退休後,廖春生每月拿到退休金約3,000元,現在的收入是之前的數十倍,但購買力並未明顯增長,因為他說,與30年前相比,「豬肉漲了20多倍,蔬菜更誇張漲了100倍有餘。」

近4成中國人嘆不幸福

77歲的王學琴已退休多年,她表示,她的退休工資1個月才1,500元,平常的水電、煤燃氣、電話費就要花掉200元,還要扣掉物業費,剩下的僅夠買菜、吃飯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哪怕只漲一點點,生活質量都會下降的。」

一名武漢市民日前在網路上秀他的帳單,他發現,儘管月收入1萬多元,仍感覺生活壓力大。在他的帳單中,一家三口每個月的生活費約1,200元左右,大部分開支基本都花在房子、車子和孩子上,每月固定500元房貸和400元汽車加油費,加上由此產生的物業費、汽車保險和保養等費用不菲,孩子學習培訓的開支也是重頭戲。

日前,一項「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顯示,有近4成的大陸民眾覺得自己不幸福。在「提升公眾幸福感作用最大的5個因素」這個問題上,受訪者給出的答案依次是「提高工資水平」、「降低房價」、「提高醫保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服務」等。

由此可見,儘管幸福不能用金錢衡量,但收入高低、生存壓力和社會保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仍是決定民眾幸福強度的一個關鍵因素。

※ 相關報導:

* 大陸白領「窮忙族」 年積蓄不過萬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845747.shtml

有關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白領受訪者表示去年結餘不足萬元,收入低下和開銷無節制成為產生「窮忙族」的主要原因。



◆ 貧富差距 問題不能再埋沙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4738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特稿】2012.01.15

總統馬英九連任,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方向不變,選前接力表態挺九二共識的企業大老們也鬆口氣。不過,馬政府選後的財經政策怎麼走?除了對外經貿政策,學者要求正視貧富差距問題,連企業家也異口同聲強調,馬英九必須大刀闊斧縮小貧富差距。這突顯解決所得分配失衡問題已是當務之急,面對全民的共同心聲,馬政府不能再逃避。比起選前不斷拋出的利多,我們更期待選後的能端出更實質有效的作法,有根本的結構調整,真正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

貧富差距是過去四年未解決,未來四年也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尤其台灣在歷經金融海嘯後,2010年堪稱豐收的一年,但經濟的大幅成長卻未讓全民雨露均霑,民怨持續積累。正如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所言,經濟成長的果實無法均分,大部分被高所得拿走,員工和薪水階級所得沒有增加,現在已存在的「富者越富、貧者恆貧」問題要如何解決,政府不能裝做沒看到。

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必須回過頭檢視台灣的產業政策。過去政府過度向大企業靠攏,雖創造了亮眼的經濟成長數據,但對於台灣地方繁榮與創造就業,實質效益不大,未來馬政府必須導正傾斜的資源分配,正視中小企業產業政策,因為滿地開花的中小企業,才能真正降低台灣產業風險,也使所得分配相對平均,對於遏止貧富差距有一定成效。

※ 相關報導:

* 貧民百萬富翁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11500239.html

印度經濟起飛後讓不少社會底層的貧民一躍成為百萬富翁,但社會對下層階級的觀感依舊卡在資本主義與傳統種姓制度之間。



◆ 非洲童工血汗棉 維多利亞「不願面對」的秘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15/today-int5.htm

自由 2012.01.15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彭博新聞上月發表報告指出,美國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所使用的公平交易棉花,竟隱藏著非洲布吉納法索受虐童工的悲慘血淚後,美國政府12日宣布,國土安全部轄下的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將正式對此展開調查。

美政府12日展開調查

彭博耗費6個多星期調查所完成的這份報告指出,布吉納法索童工氾濫,大量童工被迫像奴隸般工作,而且他們大部分是當地所謂的寄養兒童。調查的89名製造商之中,57%僱用一名以上寄養兒童,這種問題在該國西南部、公平交易計畫的核心種植區特別嚴重。

公平交易計畫不堪真相

報告舉13歲童工坎碧蕾為例,鮮明地描述當地童工的慘狀。坎碧蕾出生在象牙海岸,父母離異之後,年僅4歲的她被兩邊的親戚丟來丟去,直到9歲被一名姨母帶到布吉納法索、把她丟給表親為止。她沒有玩具、沒拍過相片,甚至連支牙刷都沒有,她有的只是天還沒亮就得開始工作的生活。今年坎碧蕾採收500捲棉花,完全是用手採,因為僱用她的表親買不起斧頭與犁,而且她還得快手快腳,否則馬上會被表親鞭打伺候。調查人員訪問坎碧蕾時,她低著頭,揉著手上的厚繭說:「很苦很苦。」

坎碧蕾採收的棉花都會集結到公平交易計畫派出的卡車上,之後送到印度與斯里蘭卡加工,製成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各式內衣。諷刺的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宣傳冊子上竟還自誇該公司產品「對女性好,也對仰賴它們的孩子好」。

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強調不知情

對此,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母公司Limited Brands嚴正聲明並無虐待童工,強調該報導描述的行為,不符他們要求供應商遵守的標準,而且他們也明令禁止童工。

※ 相關報導:

* 繁華紐約?四分之一紐約兒童捱餓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最夯年終獎品 「遲到券」遲到免罰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2012.01.16

臨近春節,各個單位的年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年會都設置了抽獎活動。日前,有網民發帖稱,自己所在的成都某貿易公司的年會上,獎品有「遲到券」、「年假券」、「專車接送券」等等,抽到「遲到券」的員工可憑這張小紙條遲到不受罰,抽到年假券的員工可多休幾天年假。該公司的「稀奇」獎品,讓不少網民側目,直呼「真的假的?」、「太牛了,這樣都行。」

成都商報報導,成都某貿易公司日前舉行年會抽獎,隨著300元、500元,甚至千元現金大獎的出爐,現場已是一片沸騰。輪到員工毛夢雲抽獎了。她從抽獎箱裡拿出一個紅包,抽出來一看,卻只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恭喜您,憑此券可以免罰遲到30次」。這是一個什麼獎?一詢問,才知道用這個券遲到可以免罰,她大喜過望,直呼這是最好的獎品。「這張通行證對我來說太有用了,給錢都不換。」

據報導,該公司的獎品不只有「遲到券」,抽到「年假券」的人,可以在休年假時多休息獎券上的規定天數。而抽到「專車接送券」者,春節回家往返可由公司派專車接送,如果家太遠,中獎員工可選擇公司提供的機票。

對於這種「軟獎品」,員工各自的看法也不盡一致。抽到「專車接送券」的李海軍說,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能抽到2000元現金或者遲到券。而公司技術部的小張卻對此獎十分眼紅,「專車接送好洋盤,可以揚眉吐氣地回家。」家在資陽的她羨慕地說,如果抽到專車接送券,公司會派豪車把自己送到家門口,十分有面子。不過她對自己抽到的「年假券五天」也很滿意,「這下好了,可以在家裡多耍五天了,也有人羨慕我呢。」

報等稱,在上海一家公關公司的年會上,公司幾個高層私人捐獻了幾個特別大獎。有一個領導特別會做菜,提供愛心便當兩份;有一個老闆在青浦有一套別墅,五人可以去免費住一夜。

另外,這幾天有一張打印的「公司年會流程」表在微博上熱傳,這張表上寫明一到三等獎均為豪華跑車,外加獎金5萬元到1萬元,令人羨慕。

當然,也有比較詭異的獎品,一位網民在微博上寫道:「獎品一個個被抽出,最後的大獎終於揭曉,我被抽中了,然後主持人宣布:『獎品是和公司大老闆共進一次晚餐』。」還有人的獎品也相當無厘頭,一位網民回帖時稱,公司團年抽獎,一人抽到號稱12萬的大獎,打開紅包一看,結果是張刮刮卡,要中獎後才兌得到12萬。

※ 相關報導:

* 10大最扯上班遲到理由:貓打嗝讓我遲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849790.shtml

還有人表示自己的車鑰匙應該是被狐狸偷偷叼走了,凡此都成為了美國上班族的遲到藉口。



◆ 陸國企領導貪污 均增3.5倍

中央社 2012.01.16

由中國大陸法制日報刊物「法人」雜誌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顯示,2011年大陸國有企業領導人貪腐金額平均每人達人民幣3380萬元,比前一年成長3.5倍。

根據報告統計,大陸2009年因犯罪「落馬」(被捕、被撤職)的企業家有95個,2010年增加到155個,2011年突破200個,達202個,大陸企業家犯罪不斷攀升。

綜合大陸媒體今天報導,「法人」雜誌特約研究員、大陸企業家犯罪問題研究專家王榮利說,「儘管一年來每天都在收集案件,但當統計結果出來時,一些數據還是令我震驚,比如國企企業家的貪腐金額和共同犯罪問題。」

2010年大陸國企領導人貪污金額平均每人達957萬元,但2011年增加到平均每人3380萬元,其中僅光明集團創辦人、董事長馮永明1人就貪了7.9億元。

2011年大陸國企領導人犯罪有9成是因為貪腐,且多在壟斷領域,犯罪者年齡平均52歲。

此外,統計案例中有近40%為共同犯罪,平均每案涉及的犯罪嫌疑人達16人。

報告顯示,202件企業家犯罪案件中,除3件被通緝在逃外,199件分別處於中共紀律檢查委員會「雙規」(在規定時間和地點交代問題)或司法程序階段。199件案件中,國企企業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88件,占總數的44.2%。

報告說,上述大陸國企企業家中有76件基本確定了犯罪罪名,絕大多數是因經濟問題獲罪。其中,僅受賄罪、貪污罪就合計達69件,占9成。

這些國企老闆合計觸犯的122個罪名裡,除受賄罪45件、貪污罪24件外,還包括挪用公款罪11件、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5件、職務侵占罪5件、挪用資金罪3件、私分國有資產罪2件、內幕交易罪3件、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罪2件。

王榮利表示,大陸國企企業家主要犯罪類型是貪腐,這是毫無疑問的。近3年來,因貪腐獲罪的國企企業家基本都保持在8、9成。

中國企業家犯罪問題報告從2010年起定期發布,今年已經是第3年。

這份報告也發現,民間企業老闆犯罪多因為詐騙。



◆ 歐洲浮現勞工高齡化趨勢

中央社 2012-01-16

歐債危機罩頂,歐洲國家相繼延後勞工退休年限,以撙節退撫支出,一項調查顯示,55歲至64歲仍在工作崗位的勞工,比過去10年明顯增加。

據歐盟執委會公布民意測驗機構「歐洲氣壓計」(Eurobarometer)民調顯示,2000年間,60至64歲仍在工作崗位的勞工,占全部人口比例約25%,10年後增至30%。

55歲至59歲仍在工作崗位的勞工所占比例,也比10年前增加了11%。

調查也顯示,71%的歐洲人了解,歐洲正面臨人口結構高齡化的挑戰,但僅42%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歐盟事務重要入口網站「歐洲動態」(EurActiv)報導,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正計劃鼓勵年長者留在工作崗位上,並傳授他們的經驗,不過這衍生另一個棘手問題:如何調整退休年限?

特別是在歐債風暴席捲全歐之際,儘管部分歐洲國家相繼延後勞工退休年限,但調查顯示,僅有1/3的歐洲人贊成至2030年前,有必要延後勞工退休年限。

歐盟執委會則表示,至2060年,55歲以上的高齡將占全歐總人口30%至40%,有必要針對高齡人口結構發展趨勢,因應勞工就業、撫卹與醫療預算等方案,展開調整。

fsj 提到...

美高科技工作 快速流失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2012-01-19 工商時報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指出,由於美國企業紛紛到中國等亞洲國家設立研發中心,美國的高科技工作機會正快速流失。

據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包含3M、卡特彼勒和奇異在內的美商跨國企業,近幾年來斥資數十億美元在海外設立研發實驗室,原因包括看好海外的科學人才、為了讓產品更適合海外市場,或是討好外國政府。

3M目前正在擴展海外實驗室,執行長巴克利(George Buckley)去年向投資人表示,公司正為「製造力不再由西方主導的世界做準備。考慮到美國對科學的興趣逐漸減低,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的策略十分重要。」3M的研發支出一般占年度營收的5%至6%。

美國實驗室雖然持續保持創新能力,並研發出iPad和Kindle等熱門裝置,但這些產品都是在亞洲生產製造,市場已開始擔心會有更多研發工作流失至亞洲。此外,研究員也偏好鄰近工廠的地點工作,因為新點子可以快速測試。

據NSB的報告指出,在2004年至2009年間,美商跨國企業海外研發人員激增85%。美國企業雖未關閉本地的實驗室,但將擴展重心放在海外市場。海外研發工作比重由2004年的16%,成長至2009年的27%。

大部分的企業都在工程和科學人才密集的地區成立實驗室,報告指出,2008年亞洲的學生囊括全球56%的工程學位,而美國僅占4%,且美國工程系所大部分的學生為外國人。

卡特彼勒本月宣布,將拓建無錫的研發中心,以提升在工程、燃料和水力學等領域的研發能力。卡特彼勒在2年前設立無錫研發中心,該中心目前擁有逾500名工程師和支援人員。

奇異於2010年稍晚宣布斥資5億美元,在中國成立6座產品開發中心,並於同年11月在巴西成立全球第5座研發中心。



◆ 討生活 西國人移民前殖民地拉美

【郭篤為/巴拿馬市十八日電】2012-01-19 中國時報

歐洲經濟危機衝擊下,失業率超過二○%的西班牙不僅不再是拉丁美洲移民最嚮往國家的首位,甚至首度出現大量菁英反向移民拉丁美洲討生活的大逆轉。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前的十年,經濟蓬勃發展的西班牙每年平均接納拉美和非洲前殖民地移民五十萬人,二○○七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前最高紀錄超過七十萬人。當時移民西班牙最多的南美厄瓜多流行的一句話最為貼切,「村子裡最後一個走的人,請不要忘了關燈。」

二○一一年西班牙失業率首度衝破二○%大關,新移民面臨更為嚴峻的失業挑戰,大量厄瓜多與玻利維亞移民選擇接受西班牙政府提供的機票返國後,赫然發現在經濟持續成長超過四%的家鄉,找一份可接受的工作竟然遠比前宗主國來得容易。

去年前九個月,首度出現西班牙人外移較移入多出五萬五千六百餘人,打破了長期以來移入遠多於外移的紀錄。二○一○年移出的三萬七千人中,六成前往拉丁美洲,經濟持續成長的秘魯、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外,巴西更是新移民的首選。

「巴西工業與建築商會」主席薩法德指出,二○二○年前巴西將需要一百一十萬名工程師,約為現今的一倍。巴西司法部也證實,去年前半年持有工作居留的外國人增加了五○%,總數已達一百四十六萬人,來自西班牙的已超過六萬人。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最近在頒發國家留學生獎學金的儀式上語重心長的說:「我希望當各位學成歸國時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等著你們,你們也能回國定居。」問題是,這些菁英會回國嗎?

fsj 提到...

外勞在台工作年限 9年延至12年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程嘉文/台北報導】2012.01.20

立法院昨天臨時會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外勞在台工作累計年限,由現行九年延長至十二年,適用範圍不限「家庭監護工」,包括海洋漁撈及因應國家重要建設工程等產業的藍領外勞統統適用。

這項修法,因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曾以「極重度殘障兒子的爸爸」身分疾呼修改,引起社會關注,所以又被稱為「陳長文條款」。

不過,三讀通過的條文,適用範圍從原先陳長文提出的「看護工」,放寬至產業藍領外勞,不僅藍營內部曾出現雜音,綠營立委更以影響本國勞工權益等理由堅決反對,最後動用表決才通過。

去年一月,聯合報報導陳長文以一個「極重度殘障兒子的爸爸」身分,勤跑立法院遊說修法。當時因照顧陳長文兒子「文文」的外籍看護工作已屆滿九年將離台,但文文幾近全盲,合併肢體和語言的障礙,都靠菲律賓籍看護「普丁」照護,陳長文當時形容普丁「比家人還親」。但普丁已在去年期滿返國,沒等到修法通過。

事隔一年,趕在本屆立法院最終一會期結束前,終於在昨天臨時會表決通過。

國民黨立院黨團強調,現行就服法規定外勞在台工作僅能停留九年,導致部分優秀的外勞期滿後必須離台,反而成為南韓、新加坡等國挖角對象,修法後,可避免此弊病,另可減少訓練成本、避免空窗期,也可降低仲介費。此外,延長外勞在台工作年限也讓外勞可訓練成熟的工作經驗,減少意外事件,也增加外勞認同、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外勞逃逸件數。

至於外界擔憂影響本國勞工權益,勞委會官員指出,就服法原本對於工作年限的規定,就是一視同仁,沒有區分不同類別;只要在台外勞的上限數字不開放,即使延長外勞工作期限,也只是減少業者換人的頻率,整體職缺數沒有改變,不會衝擊本勞權益。

此外,臨時會並三讀修正就服法第五十五條,下修外勞雇主繳納就業安定費滯納金的費率,比照勞保費、健保費的滯納金,由現行百分之一下修至百分之零點三,加徵滯納金也由現行一倍下修至應納費額的百分之卅。

※ 相關報導:

* 勞團批…剝削外勞 長照更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858426.shtml

吳玉琴說,台灣有看護工需求的家庭多達四十萬,現在外籍看護工人數已突破廿萬,本勞居家服務員卻只有三萬人,勞委會多年前就說要推「家事勞工保障法」,至今沒有下文,「既無作為又失職」。不過,也有雇用外籍看護工的家庭表示,看護工好不容易和病患培養默契、安全感,延長年限幫助很大。



◆ 觀察站/三年又三年 治標不治本

聯合報╱記者 黃驛淵】2012.01.20

就服法修正案三讀,對企業雇主或被照顧者家屬而言,「暫時」解決外勞九年為限的燃眉之急,但以台灣勞工環境及長期照護體系整體現況來說,此舉只是治標不治本,當十二年期限屆滿後,恐面臨「三年後、又三年」的修法難題及移民政策的挑戰。

這次修法宣稱,延長年限能防止外勞逃跑、仲介剝削,又稱有國籍法把關,無損國內勞工權益。但市場上的勞動需求固定,本勞與外勞關係相互扞格、競爭,延長年限卻沒配套,只會加深雇主對外勞的依賴性。

更嚴重是外勞的人權問題及台灣移民政策都雙雙面臨挑戰。十二年不短,一名廿歲的女性外籍看護,青春耗在台灣,隨之而來便是戀愛、結婚、生子及長期移居問題。這些挑戰都未在修法過程被充分關照與討論。

立委趕著通過修法,不但落入「三年又三年」鄉愿式修法,也讓外界質疑「服務財團」。若要徹底修法,倒不如接受民間團體建議,全面取消外勞工作年限,否則就應正視如何發展國內長照體系及本勞幫傭的替代性。



◆ 工研院:內部創業 孕育下個台積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2012.01.20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19)日表示,為讓工研院躋身世界級研發機構行列,引領產業邁向全球市場,工研院將改採鼓勵內部創業(spin-in)模式,育成具世界級潛力的新創公司,希望再創一個台積電。

工研院早年透過內部創業衍生的台積電、聯電等公司,已發展成舉足輕重的大企業,下一步將再鼓勵內部創業成立世界級新創公司,希望在兩、三年內達成此目標。

蔡清彥指出,工研院在研發領域,已經是被各界肯定的世界級機構。但如何讓工研院研發產品,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居世界級的領先群,這就有待具爆發力的新創企業來達成。

工研院朝著儘量協助成立新公司的目標邁進,同步促成民間投資。

蔡清彥指出,工研院早年衍生的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晶元光電等公司,如今都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大企業。累計工研院的衍生新創公司已達160家左右的規模,目前還有不少在育成中心育成中,2010年有三家、2011年有五家公司。

蔡清彥舉例指出,衍生公司有如剛從雞蛋孵化出的小雞,在市場上要面臨管理、財務、法務等多重考驗,衍生公司存活實屬不易。

於是工研院針對如:海水淡化、耐火材料及液晶電視省電五大技術等,將改採內部創業(spin-in)模式,在工研院的羽翼下,培育成更具競爭力的企業。

蔡清彥說,工研院在液晶電視擁有五項技術,若能全數整合應用在電視產品上,就能達到節能83%的功效。其中,光是機械所研發的折射導光板,可以取代傳統的彩色濾光片(CF),就能節能三分之二的耗電。

他指出,若是以中國大陸1億台液晶電視,每天看3小時,如果採用工研院的五項技術的電視,每天就能省下一座核心機組的發電量,節能效果相當驚人。

他說,根據美國的統計,成立五年之內的新創公司,一年可以締造3%的就業率,優於大企業。



◆ 戴勝益 去年老闆人氣王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2012.01.20

勞委會職訓局「全國就業e網」最新調查,去年上班族最想效忠的老闆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則分居第二、三名。

其餘則依序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及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

根據「全國就業e網」火線議題調查,回顧2011年上班族最想效忠的老闆中,以戴勝益占17.62%居冠,嚴凱泰占14.88%、王雪紅占14.15%,分居二、三名。

調查結果顯示,以往被認為「窮忙一族」的餐飲業,去年逆勢翻紅。全國就業e網指出,去年餐飲業無論景氣走勢好壞,依然屹立不搖,戴勝益更祭出利潤分享的入股分紅制度,基層員工年終至少三個半月起跳,店長及經理更上看15個月,不但留住好人才,也讓員工心甘情願共同打拚。

上市車廠去年業績大豐收,裕隆集團旗下車廠營收秀出佳績,嚴凱泰釋出年終上看10個月的好消息,也使他躋身為最想效忠老闆第二名。

全國就業e網指出,近二年受臉書(Facebook)加上智慧行動裝置熱潮帶動,宏達電業績屢創新高,使王雪紅在上班族心目中的排名位於第三。

該公司年終加上績效獎金也上看10個月。

fsj 提到...

紐時:蘋果成功 仰賴中國血汗工廠

中央社 2012.01.27

蘋果在中國大陸供應商的工作環境惡劣時有所聞。紐約時報今天大篇幅揭發為蘋果製造、生產的代工廠如何壓榨員工,也揭開蘋果是如何視而不見的內幕。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天以頭版轉內文,以兩個整版的大篇幅報導大陸血汗工廠內幕。

報導指出,過去10年,蘋果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但這樣的成功卻是許多勞工的血汗辛苦得來,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其中部分工作環境具有致命風險。

許多員工超時工作,有時一週7天都在工作,還被迫住在擁擠的員工宿舍中。有些人透露,他們被迫長時間站立工作,導致他們兩腿腫脹,幾乎無法行走。

美國勞工部所屬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Safety and Health)前主席艾希佛德(NicholasAshford)表示,如果蘋果被警告卻沒有作為,應該予以譴責。但在一個將道德瑕疵視為企業經營慣例的國家裡,企業會利用這樣的「優勢」。

儘管蘋果高層多次表示已經改善工作環境,甚至制訂勞工安全維護標準化流程,但情況並未真的獲得改善。根據蘋果公布的報告指出,自2007年以來,超過一半的蘋果供應鏈廠商每年至少發生一起嚴重的勞工事件。

協助處理四川爆炸案的前鴻海富士康四川分公司管理人員李明齊(Li Mingqi,音譯)表示,蘋果從來不在乎除了改善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外的事,勞工權益從來不是他們關切的重點。

報導說,惡劣的工作環境在去年引爆富士康員工的大規模抗議,但富士康發表聲明表示,完全依照標準工業流程與法令運作,富士康的工作環境絕非惡劣,也從未雇用童工、要求員工超時工作,或是將員工暴露在毒物危險中。

為了避免壓榨勞工的事件再度發生,蘋果加州總公司規劃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各供應商配合,並威脅如果廠商無法配合,被發現有類似事件發生,並且未能在90天內妥善解決,蘋果將終止雙方合作關係。

根據蘋果前高層的說法,從2007年開始,已經有15家供應鏈廠商因此遭到撤換。

報導表示, 蘋果給予供應商的毛利相當低廉,供應商只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使用低廉卻品質不佳的化學藥品,或是要求員工增加工時、增加效率,而蘋果會回頭要求供應商繼續降價。

報導並指出,獲得蘋果訂單對許多供應商來說,等於是取得產品品質良好的保證,公司價值也會大為增加,但也由於蘋果嚴格要求供應商保密,許多廠商對工廠內部運作三緘其口,不透明的政策也讓工作環境的改善出現障礙,難窺真實現況。

※ 相關報導:

* 蘋果 手握980億美元銀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64015.shtml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 )將面臨一大挑戰:如何運用手上約980億美元現金。



◆ 今年恐慘虧 恩益禧擬裁1萬人

中央社 2012-01-26

恩益禧公司(NEC Corp.)預估全年會虧損後,將裁減1萬個工作機會。這家日本電腦製造商去年與聯想集團共組合資企業。

根據今天發布的聲明,恩益禧將在日本淘汰約7000名員工,並支付400億日圓(5.16億美元)費用,負擔重組和裁員的成本。根據彭博彙整的數據,去年3月底止恩益禧有11萬5840名員工。

根據這份聲明,恩益禧放棄150億日圓獲利的預測,現在則預期3月止這個年度將虧損1000億日圓。恩益禧也不會發放年終股息。

中國最大個人電腦(PC)製造商聯想去年同意投資1.75億美元,與恩益禧組織合資企業來拓展日本市場。(譯者:中央社陳昱婷)1010126

fsj 提到...

壓榨勞工?蘋果CEO庫克:不會漠視問題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2.01.28

多家媒體批評蘋果公司為追求自身利潤,而漠視供應商的勞工問題後,蘋果執行長庫克27日致函員工表示,蘋果正積極解決供應商的問題,並承諾會教育員工保護自己的權益。

庫克在刊登於9to5mac.com的電郵中說:「很遺憾,有些人質疑蘋果現今的價值..... 我們會繼續深入探究,一定會找出更多問題。我們永遠不會、也從未漠視供應鏈的問題。」

「紐約時報」25日曾在網站上報導,中國供應工廠的員工超時工作,而且必須住在擁擠的員工宿舍。報導指出,自2007年以來,逾半數的蘋果供應商每年至少違反一項守則規定。例如,有些供應商讓員工曝露在有毒物資之中,而且偽造紀錄。

「華盛頓郵報」也報導說,蘋果公司1月初曾針對合作供應商發表人權與勞工環境稽核年報,並首度列出公司的供應商名單。報告指出,在納入檢驗的229個生產廠中,有62%未遵守每周工時不得超過60小時的政策;13%未對青少年勞工提供充分的保護;32%在管理有毒物資上有瑕疵。

媒體的報導強調,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公司雇用未足齡勞工,一個輪班的工時長達12小時或更長,而且沒有真正代表性的工會組織。一位接受訪問的女工表示,她向公司抱怨工作環境的問題後,還被列入「問題製造者」的黑名單。

「紐約時報」的報導並引述一位已遭辭退,目前正與公司打官司的前富士康經理的話說:「蘋果對提升產品品質與降低生產成本以外的問題,從來都不在乎。」



◆ 西班牙失業人口 破5百萬人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1.28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第四季西班牙失業人口突破5百萬人,12月失業率達22.8%,為近17年來高峰;所有年輕人中逾半數失業。西班牙公務員26日在全國發動一連串的抗議行動。

截至去年12月,西班牙共有530萬人失業,高於九月底時的490萬人;16-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51.4%,比九月底時的45.8%惡化。預料西班牙經濟將再次陷入衰退,中央銀行預估今年經濟將萎縮1.5%。

西班牙失業率已是歐元區17國中最高,且比全歐元區11月底的平均失業率10.3%高出一倍多。

西班牙新任總理拉霍伊採取一系列「撙節」措施。在新預算中削減支出89億歐元,並增加63億歐元的稅負。這些措施激怒許多民眾,因而展開示威遊行,以抗議失業,以及政府採取更嚴厲的「撙節支出」措施。



◆ 東京求職難 年輕人下鄉慢活

編譯陳維真/特譯 2012.01.28 自由

數十年來,東京大城市的繁華吸引多少青年前仆後繼地前往尋夢。不過,對有些年輕人來說,摩天大樓櫛比鱗次、燈火輝煌的東京,已逐漸失去吸引力。

數百萬年輕人 當派遣員工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本數百萬年輕人,無法找到穩定的工作,只能當派遣員工;日本有3分之1的勞動人口皆為派遣勞工,而且有大半數都是年輕人。在1980年代中期,派遣員工的比例還不到5分之1,然而上一代的終身雇佣制,現今不復存在。

目前也是派遣員工的坂口惠(譯音)透露:「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丟掉工作。經濟壓力非常大。早上尖峰時段下火車時,大家行動的樣子,根本就是野蠻人。」因此,她決心改變,參加巴士旅行,到鄉下走一圈,試試在鄉下當農夫的感覺,同個旅行團的遊客也都來自大都市。

巴士旅行 務農貼近自然

漫步蘋果果園或草莓溫室,與田裡的農夫聊聊天,日本鄉村幾乎每週都有這樣的行程,行程由當地政府發起贊助,旨在吸引人口回流。大批年輕人前往大都市,現今農人的平均年齡已高達65.8歲,而且年紀數字逐步上升。不過,考慮返鄉工作的年輕人日益增加。長野縣與當地農業協會合作,幫助到鄉下務農的人,找到可用的農地,並提供農業實務課程。

高齡已經86歲的田中義一(譯音),幾年前才找到接班人。年邁的田中,身子幾乎已站不直,但仍在溫室中種小黃瓜,延續他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的工作。

田中先生的兒子幾十年前離家,因此田中很擔心,自己過世後田地沒有人可以打理。正好梶谷人志放棄他在橫濱擔任系統工程師的工作,來到鄉下,和田中一起耕作。梶谷表示,「我真的受夠了都市生活。每天工作都好忙。我想改變,有個步調比較慢的生活。我想成為農人,這樣的工作步調慢,又有滿足感。」

田中先生說:「我想找年輕一代的人接手,我可以教他種田。即使我兒子願意回來,但他的年紀也太大了,不過梶谷很好,很熱情。」

坂口參加的旅行團行程中,田中的農場就是其中一站。站在成排的小黃瓜中,和農人閒聊,更讓她確信自己的決定沒錯。越來越多日本年輕人離開城市,來到鄉村。坂口說:「我去東京是因為年紀輕時,想要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我更喜歡這裡,貼近自然。住在城市裡,連隔壁鄰居是誰都不認識;但住在鄉下,可以和鄰居打招呼。我現在才發現,我很喜歡人群,喜歡和社區裡面的人經常接觸。在這裡,可以跟陌生人聊天,小朋友也會和你打招呼。我覺得鄉村的生活,可以讓我很享受。」

※ 相關報導:

* 年輕人轉行當農夫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12900316.html

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看好市場對本地種植和有機食品的需求,辭去沒有保障的工作,改行當農夫。



◆ 印尼掀罷工浪潮

【鍾志恒】2012-01-29 工商時報

■印尼經濟成長伴隨分配不公,勞工罷工抗議一波接一波。

■Analysts say the strike's success could encourage a fresh wave of labor disputes.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去年經濟成長率近6%,不斷吸引外國公司投資。但勞工未能分享經濟成果,醞釀已久的不滿情緒陸續爆發。專家認為去年礦工大罷工即使落幕,也勢必激發更多勞工抗爭而影響外商投資意願。

儘管印尼汽車與日用舶來品銷售不斷創紀錄,但現年33歲、在大賣場當麵包師傅已11年的拉曼(Abdul Rahman)說,他的月薪僅175美元(約5,250台幣),根本買不起這些舶來品,更買不起汽車。

經濟成長 薪水卻沒漲

印尼近年經濟成長亮眼,按世界銀行定義,中產階級為每天消費60台幣到600台幣,印尼2.4億人口裡逾半跨越此一門檻。他們很多人都是亞洲最低廉的勞工,換來的薪水卻只能餬口。

大批勞工眼看國際商品價格漲不停,增加國家天然資源出口需求,帶動經濟和內需增長,讓國內外企業獲利水漲船高。但勞工待遇卻沒跟著改善,不滿情緒引發連串罷工抗爭。

礦商Freeport McMoRan去年在印尼的礦工大罷工3個月,被視為勞工抗爭達到高潮。

雖然工會在去年12月接受資方調薪37%而結束罷工,公司執行長阿克森(Richard C. Adkerson)形容這是「彼此滿意的解決方案」,但工會發言人帕洛羅根(Julia Parorongan)表示,大家因為罷工,3個月沒收入,最終只能屈服。他說:「這並非我們抗爭的結束。」揚言將繼續爭取權益。

儘管礦工仍不滿意,但專家認為其成功爭取調薪,將鼓勵更多勞工站出來爭取權益。身兼印尼大學經濟學教授和經濟暨社會研究所(IESR)所長巴斯瑞(Muhammad Chatib Basri)說:「我擔心這將觸發骨牌效應。」

其實,從外商家樂福到印尼國營航空公司Garuda等大企業員工一再爆發罷工導致營運中斷。薪資沒漲和酬勞遠低於外國水準是導火線之一。像美國礦工所得是印尼的10倍,才會爆發去年大罷工。

雖然印尼有制定嚴格的勞工法來保障勞工權益,但企業把大量工作外包以壓低成本,並藉此規避法令帶來員工薪資稅與資遣費等沈重負擔。不少勞工在沒有工作合約下為企業拚命,卻得不到法律保障和公平的待遇。

ILO在印尼的計劃幹事蘇哈裘諾(Soeharjono)說:「印尼的勞工不斷了解現況發展。」他們透過網路取得資訊和藉社交網站來交流訊息,讓不滿情緒不斷擴散,這在年輕族群裡尤為明顯。

年輕勞工 成抗爭先鋒

拉曼跟其他百貨零售業工會成員在示威場合上一起高喊「年青人、勇敢、鬥爭」口號。他說:「低廉工資和外包工作是印尼目前的最大問題。」

巴斯瑞表示能了解勞工爭取權益是合理要求,但同時擔心罷工浪潮不斷會影響企業運作,政府愈管愈嚴的勞工法,最終只會讓印尼吸引外商的低勞動成本優勢不再。

他認為毛利和競爭優勢同時減少,會降低企業前來投資的意願,像製衣等勞動密集的產業所受衝擊將最深。

※ 相關報導:

* 只可遠觀的商城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12900215.html

卡薩布蘭加的超大購物商城開幕,豪華的外觀、內部名牌商店林立,和摩洛哥擁有850萬貧窮人口相比,形成強烈的反差。

fsj 提到...

稅制是貧富分化的隱形殺手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28

有全球菁英俱樂部之稱的達沃斯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正在瑞士舉行,由所得分配惡化導致的貧富分化成為今年熱議主題之一,甚至認為有形成混亂的風險;在論壇召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更提出對百萬富翁加稅的主張,希望以稅制推動財富再分配。從去年初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到秋天的「占領華爾街」,99%與1%間的貧富差距擴張,就像是一場瘟疫,正在全球蔓延;扭轉分配惡化的難度,雖隨著差距擴大而加深,但已排上歐美國家的施政日程,而近年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台灣也無從迴避,必須即刻正視。

觀察財富分配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貧富之間的所得差距倍數,差距愈大,分配不均的現象就愈嚴重。台灣貧富差距明顯擴大的分水嶺是1980年,1980年以前均穩定維持在四倍左右,其後每十年跳升一倍,2000年之後已超過六倍,而最高峰落在2001年的6.39倍,次高點是2009年的6.34倍,分別是民進黨、國民黨各自主政的時期。換句話說,台灣經歷兩次政黨輪替,政權更迭並沒有改善所得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甚至屢創新高,兩大政黨面對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顯然都缺乏有效對策。

影響財富分配的因素極多,解決之道自然需要多管齊下。產業外移、景氣衰退、知識經濟興起等,讓弱勢者無力招架,陷入貧者愈貧的困局,執政者透過教育、輔導產業轉型及加強社會救助體系等,可以協助其對抗貧窮。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以緩解貧富懸殊的現象,政府還需要建置一個有效的租稅環境,藉由稅制強大的重分配功能,厚實國庫資源以濟弱,也放緩富者累積財富的速度。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以五等分計,最高及最低所得組家庭的所得差距原為7.72倍,計入社會福利提供的移轉性收入,與稅制產生的移轉性支出後,差距倍數縮小為6.19倍。其中,稅制帶來的改善幅度為0.11倍,僅是社福支出貢獻的十分之一,顯示政府有能力主導的租稅政策,在維護分配正義的功能上是遠遠不足的;會有這種結果,主要還是源於執政者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亮眼數字,讓稅制長期向富人傾斜的政策思維。

例如遺產及贈與稅,原本是抑制貧富差距惡化的最終防線,但在2009年政府大幅調降遺贈稅率為10%之後,捍衛分配正義的責任幾乎全由所得稅扛起;遺憾的是,所得稅制充斥獨厚富人的減免優惠,根本無力阻升貧富差距擴張。也因此,現今用以檢視當政者有無改善分配決心的首要指標,已非所得稅莫屬,執政者必須儘速展開具體的稅改計畫,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縮小貧富差距、落實分配正義的承諾。

眾所周知,目前扭曲所得稅制的最大惡源,正是資本利得享有的免稅特權,其在每年逾3,000億元的綜合所得稅收中,沒有半點貢獻;但在所得分配惡化過程,卻是無法忽視的要角。面對資本利得擴大貧富差距的指責,政府所採行的策略,不外是調降受薪者稅率或提高其扣除額、免稅額,卻未正視並矯正資本利得獨一無二的免稅怪象。

儘管政府釋出對薪資所得者減稅的善意,但富人藉免稅的資本利得加速累積財富的事實依舊存在,因為人民期待的分配正義,還包括享有不被稅制歧視的待遇。引用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臨終之言:「我只是上帝財產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每個人都有追逐財富的權利,富有也非罪惡,但若導致財富集中的是扭曲的國家法制時,那麼,面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而無計可施的政府,它的無能,才是人民眼中最大的恥辱。

※ 相關報導:

* 社論-台灣大轉型 從租稅改革出發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129000454&cid=5060013

近年來政府主要透過社福與租稅手段來縮小貧富差距,其中社福效果逐年增加,占了九成以上;租稅效果逐年遞減,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政府若要擴大社福支出,當然要有健全的財政與穩定的稅收,然而,應該發揮所得重分配功能的租稅效果越來越萎縮,背後的原因與政府近年大幅減稅脫不了關係。



◆ 為什麼減薪? 因為大陸人加薪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2012.01.28

台幹薪資大幅縮水,身為大陸知名運動品牌佛雷斯總經理的台幹陳阿財認為,主因是成本大幅提升,不少大陸員工薪資提升,間接壓縮到台幹的空間。另外經濟不景氣,也是一大因素。

陳阿財指出,目前大陸籍幹部一個月薪水大約四千至六千人民幣左右,好一點的還可以拿到八千元,這個水準,已經和一般台籍幹部沒有差距。台幹過去能獲得公司不少補助津貼,現在也幾乎被砍光光。

至於一些在大陸工作時間較久,薪資水平本身就很高的台幹,很多都人都被調到東南亞地區,或請回台灣。

深圳成衣工廠擔任幹部的台幹蕭郁漢表示,他在大陸工作已經有六年時間,他觀察台幹整體薪資水平逐漸下滑,過去領兩萬塊人民幣以上的台幹滿街都是,但現在已經降至一萬五千元甚至一萬元左右,一般台幹的薪資只有小幅的成長。

他強調,不少新進台幹,薪資水平已經跟台灣上班族沒有太多差距,不過有的公司還會補助水費、電費、供餐,還是能省下不少開銷。但他坦承,大陸交際應酬機會比台灣多,加上當地喝酒文化比台灣盛行,如果不自我克制,開銷也會比台灣多。

【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陳先生兩年前辭掉台灣的工作,轉進大陸打拚,在一家台資輪胎廠擔任業務主管;在台灣他年薪台幣八十萬元,跳槽到大陸輪胎公司後,年薪台幣一百二十萬元,加薪約五十趴。

但對照一九九六年,陳爸爸出任大陸電廠工程師,月薪廿四萬元,比起台灣的八萬元,一口氣暴漲三倍,真的「差很大」。

陳先生感慨,大陸台幹處境猶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他說,大陸企業很現實,可能借助你的專業兩、三年,就會要你走人,雖是高薪挖角,但卻不是可以長久的工作。

陳先生認為,選擇在大陸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多了解這個國際市場,好好磨練自己。

fsj 提到...

製造業外移…美中產階級淪落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1.31

紐約時報報導,蘋果公司去年售出7000萬支iPhone、3000萬台iPad和5900萬件其他產品,但全非「美國製」。製造業工作的大規模外移或消失,具體而微說明了牛津字典2011年選出的代表字:「窘迫的中產階級」。

紐時以曾任職蘋果公司的工程師薩拉戈札為例,詳細報導20年來美國中產階級的淪落。

薩拉戈札大學畢業,1995年32歲時進入加州糜鹿林市的蘋果製造廠擔任工程師,他志得意滿,年薪5萬美元。

但當時,電子工業的劇變已悄悄上演,在加州製造一台價值1500美元的電腦,不含材料的費用是22美元,在新加坡是6美元,在台灣是4.85美元。

不久後,薩拉戈札的工作增加為每天12小時,連周六都要上班。2002年,他遭蘋果解雇。當了幾個月高中教師後,他想再回科技業,但蘋果已把糜鹿市工廠變成電話客服中心。

薩拉戈札後來屈就一家專為蘋果檢修iPhone和iPad的電子工廠,擔任臨時雇員,時薪10美元,沒有任何福利。

2005年以後,蘋果產品紅不讓,股價從每股45美元漲到427美元,最大的受益者是高階經理人,一個個坐擁高薪。但這家超級賺的公司,雇用了多少美國人?蘋果目前在美雇用4萬3000人、海外2萬人;另有70萬人受雇於亞洲和歐洲的蘋果代工廠。

與1950年代執美國產業牛耳的通用汽車相較,當年通用雇用40萬名美國人。即使是1980年代的奇異,也曾雇用數十萬名美國員工。曾任美國勞工部首席經濟學家的貝西.史帝文生說,過去那種即使不賺錢也自覺有義務支援勞工的公司已消失,如今,獲利和效率才是王道。

蘋果公司主管說,世界已變,不能僅用雇用多少員工來衡量其對國家的貢獻,一名蘋果主管說:「我們沒有義務要解決美國的問題。我們唯一義務是製作出最佳產品。」

展望未來,美國企業是否能藉由創新,再造千百萬個新工作?業界和學界的看法都是不確定。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茲認為,新的中產階級工作最後還是會出現,但現在40多歲的這一代,屆時可能缺乏必備的技能,再也找不到回歸中產階級之路。



◆ 100年後 日本人口剩三成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1.31

日本政府30日預測,全國人口2110年時將只剩下現在的三分之一,財務負擔日益加重。

隸屬於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報告指出,2060年日本人口將從目前的1億2770萬人減少三成到8674萬人。15至64歲的勞動主力人口年將減半為4418萬人,14歲以下人口不到800萬,65歲以上人口多達3464萬人,占人口比率39.9%,進入「超高齡」社會。2110年更減為4290萬人。

雖然去年311日本大地震讓平均壽命縮短,但該研究所預估平均壽命延長的趨勢不變,2060年男性平均壽命為84.19歲,女性平均壽命為90.93歲。此外,2060年女性生育率將從現在的1.39減為1.35,該研究所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每5年公布一次人口預測。

專家指出,未來數十年日本每年都減少100萬人。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教授津谷典子說:「日本當前的退休金制度、勞工政策與社會保障體系都無法反映人口銳減與老化的趨勢,政府應迅速拿出對策。」

日本政府深知人口高齡化將加重財政負擔,首相野田佳彥正努力推動稅制改革,讓目前5%的營業稅分兩階段增稅,到2015年加倍徵收,以挹注社會保障開支。



◆ 英媒點名「10大黑領」 壟斷經濟

【世界日報╱北京31日電】2012.01.31

他們被稱為「黑領階層」,他們身穿黑色西服、開黑色大型豪華房車、隱身幕後、生活隱密……英國每日郵報點出中國十大「黑領」,包括現任河北省省長的中國商飛公司前董事長張慶偉、中國移動通訊公司董事長王建宙、中國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等。報導指出,黑領階層相對於白領,他們的收入、生活、工作都是隱蔽的,但卻控制中國的經濟、社會命脈。

報導指出,「黑領階級」在中國是一個被新命名的群體,指的是就職於中國政府部門或國有壟斷企業,且具有較高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人。他們在經濟上的特徵是能夠分享來自於公職權力或者壟斷企業的經濟利益。而黑領子女的就業常依靠其父輩的庇蔭,他們當中有人控制著中國經濟的大部分。而在世界其他國家經濟正搖搖欲墜之際,這些銳不可當的企業大亨,正蓄勢蠶食一連串的西方企業。

據了解,這些「黑領」菁英所擁有的企業朝代經過數十年的統治愈加穩固。這些「黑領」的權力現在也擴及中國軍方及省的領導、以及政府部長等,權力甚至可以與軍方、省領袖和政府部長媲美。而他們控制中國的大多數經濟,其背後恐隱藏貪污及既得利益。

報導除了揭開這些「黑領」的神秘面紗,也點名中國「十大黑領」,除了張慶偉、王建宙、周永康外,還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小琳(中國前總理李鵬之女)、現任福建省省長的中國石油化工公司前總經理蘇樹林、中國開發銀行行長陳元(已故中共元老陳雲之子)、中國銀行及中銀香港董事長蕭鋼、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經理兼吉林副省長竺延風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國清。



◆ 大學學歷5.79%失業率最高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2-01-31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昨(30)日指出,由於近年大學生快速增加,在大學人力供給持續增加下,使得100年具大學學歷者的失業率高達5.79%,居各學歷之冠,但具研究所學歷者的失業率僅2.97%,顯示多讀書、有專長仍較具就業競爭力。

主計處完成100年失業調查,這份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在100年的失業率已由前兩年的5.85%、5.21%降至4.39%,其中各學歷的失業率也同步降低,但各學歷裡仍以大學學歷者的失業率5.79%最高。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陳憫表示,大學學歷者失業率偏高,這是因為近年來受大學教育的比率愈來愈高,97~99年每年自大學畢業的人數依序是28萬9千人、29萬人、29萬2千人,在高學歷人力供給大幅成長下,一方面使得大學以上學歷者占就業人口比重在100年升至27.5%,但也使得這一學歷的失業率升至各學歷最高。

何以如此?陳憫分析,通常年輕人處於就業磨合期,失業率會比較高,而現在多數年輕人都唸完大學再去就業,因此對照到各學歷時便會呈現大學學歷者失業率較高,因此這恐怕不能直接解讀為高學歷反而難以就業。

陳憫表示,雖然大學學歷的失業率偏高,但具研究所學歷者的失業率卻只有2.97%,非僅遠低於平均失業率4.39%,也比專科、高中、高職及國中學歷者的失業率為低,這顯示多讀些書,具專長者在就業市場上依然具有競爭優勢。

fsj 提到...

研究統計 午休下班前常有職災

中央社 2012-02-02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指出,每年有近9成的死亡職災發生在中小企業,罹災時間點多發生在快午休和下班前的時段,主因是勞工體能下降、注意力鬆懈導致。

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重大職災資料顯示,2002年至2009年間,有3097人罹災死亡,87.3%重大職災發生在中小企業,其中以「營造業」為發生死亡職災最多產業(58%)。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發現,中小企業勞工特別容易發生重大職災的時間,在上午11時和下午4時左右。分析主因是勞工在下班前,體能下降,注意力鬆懈,一不小心,就容易發生職災事故。

此外,據調查顯示,在中小企業職災死亡個案中,年資不滿1年 (63%)及未受過安全衛生教育訓練(76%)的勞工比率佔多數。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認為,中小企業因人員流動率高,雇主往往忽略新進人員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造成許多勞工危害認知低,即便身處危險環境或以危險動作進行作業,也不自知。



◆ 失業率破表 歐元區改革緊迫

中央社 2012年2月1日

(中央社倫敦31日綜合外電報導)歐元區17國失業率在去年底維持紀錄高點。這份官方數據出爐的前一天,歐洲各國領導人承認提振經濟成長就跟因應國內債務問題一樣緊迫。

負責為歐盟提供統計資訊的歐盟統計局(Eurostat)今天宣布,去年12月失業率維持在10.4%,為1999年歐元推出以來最高紀錄。相較之下,2010年12月失業率則為10%。

過去1年以來,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失業率不斷上揚,與美國的8.5%一比相形見絀。

歐元區內部則落差極大,身處目前金融動盪前線的國家如希臘、西班牙,失業率分別為驚人的22.9%和19.2%,引發人民對社會結構的關切。

希臘和西班牙數據無法反映的,則是青年失業率甚至遠高於此。根據西班牙最新數據,25歲以下人口失業率高達48.7%,令人擔憂恐怕整個世代的人都無法累積足夠經驗與技術,於未來創造財富。

另一方面,奧地利的失業率僅4.1%,與經濟體的自然失業率相去不遠;德國5.5%,為兩德統一以來低點。

自從約兩年前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撙節與加稅一直是焦點所在,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歐洲正在改變方向。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承諾將促進歐元區的成長與就業。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在1月30日的歐盟峰會結束後召開記者會表示,創造就業機會,特別是為青年朋友找出路,使整個歐洲的青年及婦女都能在就業市場找到自己的定位。

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茲(Martin Schulz)也表達對青年就業的關切。他說,必須對青年失業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使青年的不確定感能減到最低,不能只單單期待刪減預算,也要促進成長。

根據歐盟統計,目前歐盟國家的青年失業人口,總計高達2300萬人。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資深經濟顧問羅傑斯(Tom Rogers)表示:「政府亟需改革勞動市場,提升聘雇吸引力,並確保年輕人不會永遠擠不進勞動人口行列。」

「若能儘快實施改革,或將在近期內大幅影響信心,幫助緩解眼前危機的重擔。」(譯者:中央社楊盈)

fsj 提到...

王文華:創新拚經濟

【聯合報╱王文華】2012.02.03

龍年開跑,財經內閣準備拚經濟。同時間國民黨代表弱勢族群的不分區立委就職,為公益發聲。於是我思考:拚經濟和拚公益,有沒有可能合而為一?

英國首相卡麥隆前年一上任推動的「社會成效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值得參考。

每筆「社會成效債券」,事先設定了某種可以衡量的成效。政府向企業、基金會募資,然後將資金分配給公益團體,並監督他們達到成效。若達到,政府從自有預算和彩券收入中撥款,付利息給債券投資者。但若公益團體沒達到目標,投資者不但拿不到利息,連本金都泡湯。

二○一○年九月,英國法務部發行了第一筆「社會成效債券」,募得五百萬英鎊,投資非營利組織「St. Giles信託」。資金用於輔導某所監獄三千名罪犯,教他們一技之長,協助出獄後找到工作。債券事先設定的成效是:接下來六年,每年罪犯的「回籠率」降低百分之七點五。達到百分之七點五,投資者拿回本金,並得到百分之七點五的利息。如果回籠率降低超過百分之七點五,則利息更多,最高可到百分之十三。但如果達不到百分之七點五,投資者血本無歸。

百分之十三!現在到哪找這麼好的回收!而更好的是,除了投資者可能拿到百分之十三利息,整個社會也因為犯罪率降低而獲益。

「St. Giles信託」會被選中,是因為曾減少百分之四十四的「回籠率」。

「社會成效債券」的優點之一,是讓企業做公益的方式不只是捐贈,而是投資。支持公益的錢可以回收,並可能有豐厚的報酬率,就有更多企業,甚至民眾,願意把錢投入公益。解決社會問題不再只靠政府,而變成全民理財的一部分。

二、這等於將社會問題「民營化」,減輕政府負擔,也提高公民意識。

三、用自由市場的機制,決定公益款項的分配。如果非營利組織有執行力達到預設目標,政府付的利息就高,資金自然湧入。反之,資金消失。

四、由民間承擔投資風險,這讓習慣規避風險的政府單位,願意放手選擇一些小而創新的非營利組織。

「社會成效債券」當然也有缺點。比如說,不是每個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成果,都容易用數字來衡量。所以這種機制不應完全取代目前的捐贈、補助等模式。

此外,成效容易衡量、或較有名氣的組織,會得到較多資金,大者恆大。

但這新機制瑕不掩瑜,讓美國總統歐巴馬都願意嘗試。他以英國模式為基礎,加上「加碼」制度(民間投資三元,政府加碼一元),創立了「社會創新基金」(Social Innovation Fund )。他在二○一二年的美國聯邦預算,編列了一億美金的加碼金,贊助有成功紀錄的公益團體,將經驗複製到全美。

公共、公益事務的複雜度,超過任何產業或公司。但政府若能採用企業界的創新方法,也許可以化繁為簡。「社會成效債券」的模式,不只適用於公益,也適用於文創、綠能等其他行政院鼓勵的新興產業。財經內閣上路了,目標是拚經濟。企業的創新精神,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 相關報導:

* 請給新財長一點時間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878341.shtml

歐債危機是執政者輕忽國家財政惡化衝擊的血淋淋例子,政府現在開始嚴肅面對此一課題還來得及,但必須下定決心,而且要走對方向,從支出與收入面同步進行檢討,缺一不可。

* 稅改下月啟動 瞄準暴利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78433.shtml

馬政府第二任內將推動第二階段稅制改革,財政部將成立類似過去財改會或賦改會的專案小組,預訂3月啟動稅制改革,優先檢討類似國外的Windfall Tax(暴利稅),如國內的公益彩券等。

* 社論-傳統財經部會觀念 跟不上時代潮流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20400505.html

從過去到現在,一般所謂財經部會,說的還是經濟部、財政部、央行,最多再加一個金管會。不過,這種定義擺在現在的世局、現在的台灣來看,涵蓋面是遠遠不夠。包括國科會(未來的科技部)、科技政委、甚至國家通訊委員會(NCC),其實都應納入財經體系的一環─從某個觀點來看,這些部會對台灣經濟乃至產業的影響,甚至較原來的財經部會更重要。



◆ 西班牙 逼銀行清理問題房產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2.03

各家銀行要提撥約1938億台幣來處理房地產 若辦不到就要合併。

12月上台的西班牙新政府2日祭出第一波整頓銀行方案,規定西班牙銀行總共必須從獲利和資本中提撥五百億歐元 (約台幣1938億元),來出清營建熱潮期間累積但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破沫化的問題房地產,不提撥者或提不出者必須和其他銀行合併。

西班牙政府定3日批准經濟部所提方案,然後送交國會通過,而且一定過,因為執政黨握有絕對多數。

同意提撥的銀行,在法案通過後有一年時間提撥。5月以前同意合併者,也有一年寬限期來合併。

西班牙經濟部表示,政府不會用納稅人的錢來幫助銀行處理問題房地產。需要國家協助者,可向「有秩序銀行重整基金」(FROB)申貸,利息很高,達8%。

整頓潰瘍般的房地產帳目,是西班牙新政府的當務之急。要恢復歐洲第四大經濟體的信譽,以及恢復投資人對西班牙銀行體系的信心,此事勢在必行,而且必須早做,否則難保西班牙步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的後塵,被迫接受國際紓困。

西班牙銀行本來就體欠佳,又總共持有大約1750億歐元的問題房地產,但一直死抱不處理,結果是沒有錢可以貸給民間家庭和中小企業。西班牙正在力戰歐債危機,目前可能陷入四年來第二度衰退,非常需要流動性。

經濟部表示,改革方案的用意就是要逼許多銀行處理這些問題資產。主要效益是重燃投資人對西班牙金融界的信心,使西班牙能在國際金融市場籌資,舒活國內的放貸業務。大致從2010年希臘接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 (IMF)紓困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就提心吊膽,將西班牙銀行也列為拒絕往來戶。

另一作用是使西班牙房地產價格進一步下降。西班牙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代中期一路飆漲,2008年陷危,但目前仍未降到專家認為應該的水平。

※ 相關報導:

* 梅克爾求援 溫家寶明確表態救歐債
http://www.udn.com/2012/2/3/NEWS/WORLD/WOR2/6876355.shtml

德國總理梅克爾昨天與大陸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就歐債問題交換意見,溫家寶親口承諾要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危機的歐洲紓困基金,雖然他沒有明確點出將提供多少基金,但這已為她的大陸行的重大收穫。

* 歐元區PMI 五個月來首見擴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78368.shtml

歐元區最新數據好壞參半,在德、法帶動下,1月服務業與製造業景氣回升到溫和成長,增強經濟不致陷入嚴重下滑的希望,不過12月零售銷售意外下滑,以德國跌幅最大。

* 美失業率3年新低 美股強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78514.shtml

美國股市一片長紅,標準普爾500指數延續1987年以來最牛的開年走勢,主因數據顯示美國就業成長不僅超乎預期,失業率更意外降到8.3%。



◆ 科技業追效率 站著開會成風潮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2.02.04

在快速演變的科技業,站著開會早就是一種文化,藉此縮短開會時間,避免與會者高談闊論、偷偷玩手機遊戲或坐著發呆。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密西根州的軟體業者原子物件公司(Atomic Object)每天一上班就開會,公司嚴格規定所有員工都得參加,並盡可能減少與工作無關的閒談。

最重要的是,因為每個人都站著,會議時間很少超過五分鐘。

研究結果發現,站著開會比坐著開會平均節省三分之一時間,決策品質則大致相同。

近年來站著開會在企業界日益流行,這與軟體開發日益採用「敏捷法」有關。敏捷法的精神是把開發計畫壓縮成一些小階段,開發團隊每天撥出一點時間站著開會,討論工作進度和問題。

隨著敏捷法獲得愈來愈多公司採納,站著開會也隨之普及。去年對世界各地六千零四十二名科技員工進行的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參加每天站著舉行的會議。

微軟公司有個開發團隊每天開會時,與會者會扔擲一個橡皮雞,決定下一個輪到誰發言。微軟一些人員也經常在沒有暖氣的樓梯間站著開會,以儘快結束會議。臉書一個工程經理規定在每天正午開會,十五分鐘一定結束,因為大家都趕著開飯。

佛羅里達州Hashrocket軟體設計公司團隊站著開會時,會輪流傳遞一個約四點五公斤重的實心健身球,以免與會者分神。

開會遲到經常成為眾矢之的,在Adobe公司,遲到的人要罰一美元,所以大家都跑步去開會。

※ 相關報導:

* 佳能電子沒椅子 業績飆8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878474.shtml

因為沒有了椅子,所以省下來不少的辦公室空間;每天看電腦的時間也減少,社員的身體都變得健康了。

fsj 提到...

傳統產業缺工 徵才招不到人

【聯合報╱記者李承穎/南投報導】2012.02.09

高科技產業放無薪假,傳統產業本以為可以大幅徵到人才,但年後舉辦徵才活動,卻仍徵不到員工,彰化縣大立紡織經理鄭秋生表示,年輕人都不想做傳統產業,因為職缺人數多,只好到各縣市徵人,從彰化、南投,一路追到花蓮台東,但卻徵不到人,讓業者相當困擾。

南投就業服務站昨天在南投市舉行南投、草屯、中寮和名間地區徵才活動,職缺仍開出238人,媒合92人,南投就業服務站長張克弘表示,昨天的職缺大多以製造業為主,下周到魚池鄉和水里才會以觀光服務業為主。

鄭秋生表示,他們為了補進製造業的技術員,開出2萬6000元到3萬元薪資,加上包食宿的優惠,本以為會有很多人應徵,但不少年輕人都往服務業跑,讓他們在年後幾乎徵不到人,相當頭痛。

南投就業服務站督導李淑芬表示,台灣年輕人不喜歡傳統產業,都往服務業跑,但是日本等先進國家,服務業幾乎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輕人則趁年輕到各行各業學技術。

南投就業服務站仍舊繼續舉辦徵人列車,15 日、21日將分別在魚池和水里鄉公所舉辦,讓勞工和企業都能滿意,達成雙贏。



◆ 外勞42.5萬人! 去年暴增12%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2.09

勞委會最新統計出爐,去年 (100年)我國引進外勞人數高達42萬5660名外勞,不但創歷史新高,更較99年暴增4.6萬人,比以往每年引進人數增加1、2萬人增幅甚大,創下單年增加人數最高紀錄。

勞委會表示,在產業分工愈細情況下,景氣衝擊影響已非全面性,而是產業有別,而且失業率也未特別高,顯示仍有產業缺工嚴重。此外,勞委會去年針對外勞進用新修的3K5級制,因為才剛上路,有些產業還未適用,仍沿用舊級,必須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效果。

儘管去年底出現景氣減緩,但由於進用外勞人數持續攀高,且新增引進的產業外勞較99年增加3.4萬人來看,顯示不少產業仍缺工嚴重。但數據也顯示,去年10月以後,產業外勞進用增幅明顯減少。

勞委會最新統計顯示,光民國100年我國進用外勞人數高達42萬5660人,較99年37萬9653人增加4萬6007人,一年就增加12%,非常驚人。若與歷年相較,從85年以來紀錄顯示,外勞引進平均每年增加人數都是1、2萬人左右,去年一年就暴增4.6萬人,創下增幅最大紀錄。

去年引進的42萬5660名外勞中,產業外勞就占22萬7806人,較99年的19.3萬人增加3.4萬人之多,也刷新增幅紀錄,顯示去年產業用人需求極大,缺工嚴重。至於社福外勞19 萬7854人,也較99年增加1萬1746人,呈現穩定增加趨勢。

以產業別觀察,去年引進外勞人數仍以製造業最多,高達21 萬5271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居次,共19萬人7854人,其他依序為船員8670人,營造業3865人。

勞委會表示,社福外勞增加幅度較為穩定,每月約新增1、2 千人,與往年增幅相當,主因是國內長照護系統建置速度有待加強。

至於產業外勞部分,因為是去年第三季以後陸續受歐債風暴影響,經濟成長才開始趨緩,因此從勞委會引進外勞人數觀察,在6月之前,產業外勞每月增加人數都在5千以上,直到7、8月以後,產業外勞每月增加人數減為3、4千人,到10月以後,甚至只增加1千餘人,增幅明顯減少。

fsj 提到...

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15日受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2.10

新學期開始,又得繳學費了。今年起,勞委會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條件放寬,而且獨力負擔家計或子女愈多,補助也加碼。新制下周三 (15日)開始受理申請,只要是非自願離職滿1個月,請領失業給付1個月以上勞工,家庭收入114 萬元以下者,子女就讀公私立高中職以上,就可申請。

為擴大照顧失業勞工,馬英九總統選前接見工會代表時,釋出放寬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利多,將申請就學補助資格由原本非自願失業6個月以上,放寬為1個月以上即可。此外,如果是獨力負擔家計,或是就讀高中職以上子女2人以上,每名子女補助加碼20%。

新學期開始,新制也同步上路。勞委會宣布,100學年度第2學期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下周三起開始受理申請,至3 月20日截止 (以郵戮為憑)。

補助標準,每名公立高中職(含5專前3年)3000元,私立高中職(含5專前3年)5000元,公立大專校院(含5專後2年)5000元,私立大專校院(含5專後2年)10000元。

如果符合獨力負擔家計 (如離婚、喪偶、配偶身心障礙或罹患重大傷病致不能工作等),以及家中有2名以上子女者,加給20%補助。



◆ 美民間追打蘋果代工 延燒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2.02.10

美國蘋果公司合作廠商不當對待勞工的問題引發關注,美國兩個團體繼發起連署活動後,周四更推出抗議活動,要求蘋果公司採取勞工保護策略,敦促其在中國及其他地區的供應商改善勞工工作條件。

蘋果出產的iPad及iPhone行銷全球,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是其最大供應商。彭博報導,參與連署者要求總部在美國加州的蘋果公司生產「合乎道德(ethical)」的iPhone 5,這些產品應在勞工工作條件優於富士康的工廠生產。

紐約時報日前大幅報導蘋果合作廠商惡劣的工作條件,包括超時工作、自殺、工廠爆炸及過於擁擠的宿舍。報導中引述一名富士康前員工指稱,「蘋果公司只關心提高產品品質及降低生產成本」。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紐約時報一篇調查報導特別聚焦富士康的惡劣工作環境,今年1月底刊出的報導提到造成七人死亡的爆炸事故。

不久前CNN訪問一名富士康女性員工談其工作待遇,她表示,「他們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機器用,我總覺得自己像隻動物」。

被問到為何富士康把人當機器用,這名要求不具名的勞工回答:「人比較便宜」。她說,她每個小時的工資不到1美元。由「Change.org」發起的向蘋果公司陳情連署已獲得20萬人響應,其創設人Mark Shields表示他是蘋果產品的愛用者,但「得知許多蘋果供應商不當對待勞工的狀況,讓我震驚」。

另一個旨在監督企業的「SumOfUs.org」發起的類似連署,也獲得5萬人響應。

這兩個團體合作發起在全球蘋果零售店抗議,計劃將要求改善蘋果合作工廠工作條件的陳情書及連署名單送交店員。他們選定的店面分別位於華府、紐約、舊金山、倫敦、雪梨及印度的Bangalore。

蘋果公司不願評論這項抗議活動,但重申該公司重視公平的勞工待遇。蘋果在回答CNN詢問的聲明中強調,「我們關心蘋果全球供應鏈裡的每位勞工,我們堅持供應商要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讓勞工享有尊嚴及尊重,使用環保的製程來生產蘋果產品。」

「Change.org」的陳情書要求蘋果發表主要產品應提出勞工保護策略,防止出現不當對待勞工的情事。「SumOfUs.org」呼籲蘋果執行長庫克修正蘋果供應商對待勞工的方式,生產合乎道德的iPhone。



◆ 澳洲研究:名字好念 有助升遷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2.10

一項澳洲與美國大學共同執行的研究指出,名字取得越好念、越容易獲得別人好感,也較容易結交新朋友,在辦公室內升遷的機率也較其他人較高。研究人員奧特表示,人們通常忽略了名字其實會讓他人對自己的判斷,產生微妙的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也引述另一則研究結果指出,人們通常會從一個人的名字來判斷他(她)是否成功或具有魅力。

澳洲墨爾本大學與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最近觀察500位同一年畢業的法律系學生就業情況,發現名字越好念的人在公司內獲得升遷的機率相對較高,研究人員拉姆表示,名字取得越簡單越容易讓他人產生好感,「這種結果這與名字的長短、使用罕見的字或是較特別的字無關,重要的是只要讓人容易唸出口就可以。」

而這次研究結果也發現,對西方人來說,較易念出口的名字包括Sherman、Jenkins、Benson、Angus與O’sullivan,最難念的有Farquharson、Loughnane與許多歐洲名字包括Leszczynska在內 。

不僅名字攸關升遷與給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名字取得「饒舌」,對本人也會造成困擾,墨爾本一位電腦軟體與翻譯專家卡托潔芙斯凱娜(Oksana Katorjevskaya)自己就表示,她的名字「勒勒長」,不僅讓同事或友人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念,連她本身對這問題也感到困擾,她表示,「特別是遇到別人一開始隨便念我的名字或是不小心念錯了,這都會讓我難過。」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期刊。



◆ 馬凱:不要富人稅、暴利稅,要公平課稅

【聯合報╱馬凱】2012.02.10

這次總統大選,在藍綠雙方激烈攻防之下,公平正義脫穎而出,成為雙方共同的訴求;因此在勝選之夜,馬總統也慷慨激昂地宣示,要重視社會正義、縮小貧窮差距。這很可能是財經內閣方才底定之際,忽然鬧出是否課徵證所稅的烏龍的真正原因。

不過由於極度敏感,因而新財長立刻出面澄清,並未打算課徵證所稅或富人稅,而是研擬課徵暴利稅,而所謂暴利稅的對象,主要是彩券中獎的意外之財。其實,這種避重就輕的策略固然大錯特錯,而且我們所求的,尚非對所謂富人額外增課特別名目的稅收,而是大刀闊斧地將不公平、不合理的稅制改正。

不論馬總統如何引經據典強調富人已繳了不少稅,今天薪資所得者的收入涓滴都要納稅,而富人的主要所得卻處處得以免稅,則是不爭的事實。如此明目張膽地劫貧濟富,是任何先進國家所不容許的事,我們以三民主義為立國精神,卻如此荒腔走板,真是極大的諷刺。目前民情輿論只不過期望跟上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腳步,將這些免稅優惠的漏洞封堵去除而已,對高喊公平正義的執政者,何以如此困難?

富人免稅的漏洞,主要集中於炒作股票的證券交易所得免稅,以及坐享土地暴利的房地產交易所得免稅這兩項。前者在先進國家早已是家常便飯,我們只要卑躬老實地如法炮製,去掉前人魯莽設下的陷阱,又有何難!至於房地產交易所得,由於拘泥百年前陳義過高的「漲價歸公」理想,將一個簡單的稅制切割成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地價稅等千奇百怪的稅種,掩耳盜鈴地讓投機者居間牟取暴利而無可奈何,勉強以奢侈稅彌補漏洞。

了然於此,馬政府即知人民所求的,不是像美國那樣,在證所稅與房地產交易所得稅之上,另外課富人稅,而是老老實實地讓這兩種稅如實徵收,杜絕投機炒作以及不公平納稅的不合理獲利而已。當這兩類所得都跟一般先進國家同樣方式繳稅,則不公平、不正義的問題已去其泰半,而政府的稅收也會大幅上升。

至於新財長相中的暴利稅,我們不能不老實指出,除了專家已經揭出的種種不當之外,還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合法彩券已因稅負太重難與地下彩券競爭,導致非法賭風如是猖獗,如果更進一步加重,連目前的稅收都難以保全,偷雞不著蝕把米,這樣的算盤打不得!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fsj 提到...

H1B、L1拒簽 劇增2倍

【世界日報╱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報導】2012.02.24

下一會計年度的H1B短期工作簽證,即將於4月2日起接受申請,但一項新的報告顯示,現在申請H1B的拒簽率,高達四年前的兩倍多。

「美國政策全國基金會」,從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取得新的數據顯示,過去四年L1和H1B簽證申請案的拒簽率巨幅增加。資料顯示,遭拒簽的多為印度人士,應與部分印度人涉嫌詐欺有關。

「美國政策全國基金會」報告指出,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已變更了L1和H1簽證審核標準。

報告顯示,2011會計年度中,有63%的L1B(具特殊知識的跨國雇員)簽證申請案,被要求出示更多證明。而有27%的L1B申請案遭到拒簽。

這個現象是2007會計年度開始的。L1B在2007會計年度的拒簽率為7%;而遭拒簽的L1B申請案2008會計年度已上升至22%。2009會計年度的拒簽率為26%;2010會計年度的拒簽率為22%。

H1B申請的拒絕率,則從2007財年的11%,上升到2009財年的29%。2010財年為21%;2011財年則為17%。

L1A跨國公司的主管和經理人才申請案拒絕率,也從2007財年的8%,上升到2011財年的14%。

最戲劇性的,是移民局對L1B申請案,出示更多證明的要求(Requests for Evidence或RFE)。2004會計年度,遭移民局要求提供額外證明的申請案,只有2%;2007財年為17%;在2008財年為49%。而在2011財年的達到了驚人的63%。

移民局對L1A經理和管理人員簽證出示更多證明的要求,則從2004會計年度的4%,增加為2007財年的24%。

要求H1B申請人提供額外證明(RFE)的比率,也從2004財年的4%,上升到2007財年的18%,再到2009財年的新高35%。



◆ 魚骨亂丟棄… 高中料理比賽 阿基師罵浪費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新北市報導】2012.02.24

阿基師又罵人了!昨天他到新北市東海高中擔任料理比賽評審長,看見餐飲科學生將新鮮鱸魚的骨頭丟進廚餘桶,當場從桶裡翻出,要學生煮成魚湯,自己和學生一起喝下,他說:「這是教育」。

阿基師(本名鄭衍基)要學生與他一起喝下用撿回來魚骨頭煮的湯,再喝原先做好的洋蔥湯,「味道有什麼差別,你們用心體會」、「好東西不要浪費」。

遭阿基師訓斥的學生,都已考取勞委會中餐烹調丙級技術士執照,他們面紅耳赤聽訓,劉姓學生形容這是「震撼教育」,他們往後會更珍惜食材。

東海高中餐飲科邀阿基師任評審長,指導三重、蘆洲區九所國中義工爸爸、媽媽與餐飲科學生進行料理對決,參賽十二組須在一小時內烹飪出六人分的五菜一湯,包括海鮮主菜、肉類主菜、湯品和點心等。

阿基師試了其中一組的洋蔥湯淡而無味,海鮮主菜卻是煎魚排,他認為可將魚骨頭煮湯,問學生「魚骨頭呢?」得知已丟進廚餘桶內,阿基師開始罵人。

阿基師斥責他們不珍惜食材,自己帶著學生在廚餘桶內找到魚骨頭,他要學生「節儉而不吝嗇,要學習成本控制,充分利用食材。讓顧客吃得滿意、高興付錢,老闆賺錢,廚師、夥計才有工作和生活。」包括校長張輝政等人陪著聽訓,卻都感謝阿基師「罵得好!」

阿基師講評強調,「做菜也是做人!」勉勵餐飲科學生「積極、用心、熱情、活潑」,更要保持學習心、上進心及慈悲心,才有自尊心,平時應多受委屈不計較。

張輝政表示,浪費食材的不只是學生,連社區媽媽也有,他知道阿基師提倡「飲食環保」,這次讓師生和社區都上了一課。



◆ 王道還:教育及其不滿

【聯合報╱王道還】2012.02.23

我們熟悉的孔雀有兩種,分別是印度、中南半島的原生鳥類。雄鳥燦爛的尾羽,要三年才能發育完成;然後每年都會脫羽,再重新長出。因此蒐集孔雀翎並不難。透過商人,自古見過孔雀翎的人,大多沒見過本尊。孔雀翎在地中海世界中的流通,還反映在羅馬神話中。原來孔雀翎上的眼睛,是妒婦的作品:她用來看管小三的。

可是達爾文卻瞧不得孔雀翎。他坦白承認,不管什麼時候,他一見著就覺得惡心。倒不是他作賊心虛,而是雄孔雀的尾巴威脅到他解釋生物演化的天擇理論:達爾文想不出那麼華麗的尾羽有什麼用。天擇理論可以解釋任何有利於生存競爭的裝備。而成年雄孔雀的尾巴笨重又累贅,不利於藏身,也不利於避敵。

最後達爾文以「性擇」解釋雄孔雀為什麼會演化出那樣的尾巴:吸引雌鳥。畢竟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現在已有堅實的觀察與實驗證據:雌鳥的確偏愛尾羽巨大的雄鳥。至於雌鳥究竟圖的是什麼?學界還沒有共識。達爾文當年是以雌鳥的審美觀云云,一筆帶過。

一開始學界對性擇理論非常冷淡。因為對於動物行為,以「審美觀」之類的人文觀念解釋,是禁忌。一方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另一方面,難免想當然耳之嫌。直到廿世紀中,學界才開始重新評估性擇理論;現在已是當紅的兩性關係研究方略,揭露了動物界許多教人匪夷所思的兩性鬥爭手段。

更有趣的發展,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法蘭克(Robert H. Frank)的演繹。法蘭克指出:在自由競爭的情境中,他人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決定,我們會因而喪失自由。要是雌孔雀偏愛巨大的尾巴,沒有巨大尾巴的雄孔雀就自動出局。要是大家都想搬入好的學區,讓孩子上好的學校,房價就會上漲。於是家長必須為賺更高的薪資而冒風險,因為薪資與風險相關。可是房子的數量有限、學校招生額也有限,如此這般之後,房價漲了、許多人的工作風險也升高了,送孩子進好學校的心願還是無法實現。

同樣的邏輯,可以解釋教改為什麼遭到那麼多批評。例如許多人想上台大醫科;台大醫科只錄取一百人;為了上台大醫科,就必須考進前一百名。想考上的人越多,必須付出的代價越大,例如犧牲休閒、睡眠時間。更糟的是,考試受限於課綱,考生準備時只能畫地自限;而為了分出考生高下,題目可能還得刁鑽冷僻。在這種情境中出人頭地的學生,由於受限於課綱,不但浪費青春,甚至可能養成不適於在大學中學習的習慣。不過這些是後話。總而言之,大學入學方案無論是一元(如過去的聯考),還是多元,結果都一樣。大家認為多元方案使得孩子的負擔更重,除了同樣的邏輯作祟外,還拜社會經濟條件改善之賜:有能力負擔補習費的人增加了;他們激勵了補教業的發展,於是本來不想補習的人產生焦慮,因而加入補習。

法蘭克從性擇理論演繹出的教訓是:個體利益與群體利益往往扞格不入;自由競爭、理性選擇、資訊充分等條件,未必會導致有利於公眾的結果;看不見的手並不總是促進公益。

其實,關於教改,真正的問題可能是:我們憑什麼相信教改能改變什麼?芬蘭的高中生,有四成以上念的是職校。芬蘭能,我們不能。因為芬蘭人民有高額的稅賦,享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念不念大學對於人生品質沒有太大影響。

搞教改,是柿子挑軟的吃。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fsj 提到...

金融海嘯狠撲 英美三代同堂飆高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2.25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經濟不景氣,導致英國三代同堂戶數飆高,回到維多利亞時期(約十九世紀中葉至末葉)的水準。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有類似現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著名家族史網站ancestry.co.uk調查發現,由於生活費用節節高漲,為節省開支,過去五年來英國三代同堂家庭增加百分之七,達五十一萬七千戶。

英國為人父母者有十分之一(約四百七十萬人)跟成年兒女同住。預計二○三○年,三代同堂家庭數將打破一八五○年代中期六十萬八千戶的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指出,這現象肇因於經濟衰退,房價又太高,人們買不起房,只好三代合住。研究人員米莉安‧斯福爾曼說:「經濟成長帶動房價上漲,最後讓數百萬人買不起房,十九世紀時工業革命發源地曼徹斯特如此,今天的倫敦郊區也一樣。」英國每英畝農地價格五年來漲了一倍,達六千五百一十四英鎊(約台幣卅萬元),創歷史新高,十年前只要一千九百四十五英鎊(約台幣九萬元)。

三代同堂現象也在美國興起。美國人口普查局二○一○年九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多家同堂(multifamily households)從二○○八到二○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點七,達到一千五百五十萬戶,占美國所有家庭的百分之十三點二,共有五千四百萬人住在這樣的家庭裡,這是從一九六八年以來最高的比率。

經濟大幅衰退改變了美國社會,迫使許多人把親人或朋友家當成淪落到收容所之前的最後避難所。二○○九年一分調查報告訪問住在收容所的人,發現其中先前未曾流落街頭者近半數曾和家人或朋友同住。

紐約時報也發現,多家同堂的平均收入在二○○九到二○一○年間減少了百分之五以上,減幅與總體家戶收入高出一倍,代表很多人選擇三代同堂是因經濟困難。



◆ 星、日政策鼓勵 南韓啃老族變多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2.25

在亞洲,三代同堂逐漸式微,新加坡與日本政府都以政策鼓勵子女孝養父母,南韓則出現父母「孝敬」子孫兩代的「三代袋鼠」現象。

一九九五年新加坡通過「贍養父母法」,成為首個為此立法的國家。不贍養父母可以罰款一萬新加坡幣(約台幣廿三萬元)或處一年徒刑。

目前新加坡約七成老人與家人同住,政府為鼓勵兒女與父母同住,發揮家庭養老功能,推出一系列津貼計畫,例如年滿卅五歲的單身者購買政府興建的房子,若與父母同住可獲兩萬星幣(約台幣四十七萬元)房屋津貼,約為常人月入的十倍。

與年邁父母同住最高可享五千星幣扣稅額優惠(約台幣十一萬元);如果子女住房離父母住所較近,政府也給予子女住房補貼。新加坡政府還興建三代同堂組合式房屋,以兩戶既分又合為原則,進一步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

日本平均每個家庭的成員從一九五○年的五人左右減少到二○一○年的二點四六人,家庭規模縮小導致家庭結構簡單化,三代同堂家庭明顯減少。同時,日本生育率持續下降,子女數量銳減,女性自主意識抬頭,都使家庭的護理、贍養功能轉弱。

日本政府推行一系列社會保障措施以鼓勵奉養父母,包括照顧七十歲以上低收入父母可減稅並獲貸款;政府提供臥床老人所需設備。政府提倡三代同堂,強調子女應承擔撫養老年人的義務;並建立完善的養老護理服務。

南韓則出現「三代袋鼠」現象,越來越多中年人從六十歲以上的年邁父母手中拿取子女教育費和生活費,成年人和年幼孫輩都依靠祖父母生活。



◆ 國內鼓勵三代同堂 買屋津貼、折扣多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鄭宏斌/台北報導】2012.02.25

因為經濟不景氣,英國「三代同堂」家庭增加。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昨天表示,政府可從購屋和租稅等角度,以更細膩的配套,提供獎勵措施;他建議,三代同堂的人購屋負擔比較重,現行的合宜住宅或現代住宅,可優先開放一定比例給有三代同堂需求的民眾。

內政部前年修正人口政策白皮書,包括三代同堂或育有三名子女的家庭,買房子都可以得到優惠貸款或利息補貼;內政部規畫的浮洲合宜住宅,也有「三代同堂」、「一般家庭(兩種)」、「單身」等房型,房價約為當地新屋的七折。

黃萬翔說,有意願三代同堂的人可能會考量現實住屋的問題,政府可以從旁鼓勵,畢竟老幼可以得到照顧,享受天倫之樂,老人家心裡面也可以獲得滿足,這樣的結果比較圓滿,對社會文化有正面幫助。

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指出,內政部鼓勵三代同堂,因為「家人可以互相照料,是很好的家庭價值」。

陳素春表示,根據社會司「推估」,台灣三代同堂近年來稍有起伏,一九九三年占六成七、二○○○年六成九、二○○二年跌至六成,二○○九年則回升至六成七,平均保持在六成多。不過,她說這不是普查結果,而是調查時順便詢問老年人是否與子、孫同住,與實際數字恐有差距。

在實際政策方面,陳素春舉例,營建署提供住宅補貼,若三代同堂家庭申請,評點點數會加分,藉此鼓勵三代同堂。



◆ 虧待勞工 人力派遣73%違規

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2-02-25 中國時報

人力派遣業虧待勞工的爭議層出不窮,勞委會昨天公布去年七到九月執行的派遣業勞動檢查結果,被抽檢的六十家業者中,逾七成三都有違規,又以違反勞保、勞退等規定最多。勞委會說,今年將擴大辦理專案檢查,並與工會團體溝通「派遣專章」的修法事宜。

為徹底解決勞動派遣衍生的問題,勞委會打算在《勞動基準法》中增訂「派遣專章」,但因勞工團體反對,認為應全面禁止派遣勞工,以致草案出爐多時至今還躺在勞委會。

勞委會勞資關係處副處長王厚偉說,「派遣專章」正反意見都有,沒共識前不宜冒然強制推動,今年將直接與各工會團體進行個別溝通。

究竟派遣業問題有多嚴重?根據勞委會去年七到九月進行的勞檢結果,六十家被抽檢的派遣業者中,高達四十四家都有違規,總計違法項次也有一百六十九項,其中還有十六家業者同時被查到五項以上違規。

勞檢結果發現,三分之一以上業者都有勞保投保薪資、勞退提撥以多報少的違規情節,其他像未投勞保、就保和簽訂定期契約等違規情事的比例也不低。

王厚偉強調,雖然業者違規情況仍普遍,但相較先前的勞檢結果,完全符合相關法令的業者比例有在攀升,顯示勞動檢查有一定成效;主委王如玄也指示派遣業是今年勞檢首要重點,將擴大辦理,預計將抽檢超過一百卅家業者。



◆ 扣錢手札 印傭做愈久虧愈多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2012.02.25

林姓婦人引進印傭照料父親,卻以打破碗盤、忘記煮開水等理由,剝削薪資,總數十六萬元的薪水只給不到一半;台北地檢署認為林婦行徑惡劣,依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起訴,求刑十月、併科罰金卅萬元。

檢方指出,人口販運防制法立法用意,在於預防、禁止與懲治性剝削、勞力剝削等犯行,依據林婦親筆寫的「扣錢資料」手札,有諸多不合理項目,認定林婦不法剝削印傭的勞力。

檢方調查,林婦在2010年間,引進印傭「娃娣」照顧父親,雙方約定林婦每月給娃娣一萬五千多元薪資,工作時間兩年,平日與林婦同住。

沒想到,林婦違反合約,要求娃娣處理年邁母親的大小便,再以毀損家中物品、拖地損及桌椅、廁所水箱漏水、外套掉在地上、打破碗盤、忘記煮水、父親跌倒、申請巴氏量表費用等各種理由,扣減薪資。

檢方估計,娃娣工作一年半,應獲得近十七萬元薪資,林婦僅支付七萬六千元,明顯以不當債務約束娃娣行為,娃娣無法忍受,撥打外籍勞工保護專線求助。

林婦辯稱,她沒有剝削娃娣薪資,更無積欠九萬餘元薪水,只差兩萬多還沒結清,印傭打破東西,扣薪當然合理;檢方認為她不知悔改,決定求處重刑。

※ 相關報導:

* 秩序之國鬧罷工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22600326.html

新加坡以政、經、社會秩序井然著稱,2月卻發生外勞罷工抗議事件,雖很快平息落幕,但已帶來極大震撼。... 這群外勞每小時平均工資僅新加坡幣2至2.5元(1.6至2美元),堪稱是星國社會最底層的一群人。他們和星國營造業大部分的外勞一樣,來自孟加拉,長期來用他們的血汗,打造出星國如花園般美麗的市容。星國住發局及人力部很快介入,證明積欠工資屬實,經協調後,資方在當天晚上8點前發放去年11月工資,當周稍後再發放去年12月工資。至於這些外勞什麼時候能夠拿到今年1月的工資,尚無從得知。

fsj 提到...

兩岸關係 納入幸福經濟學

【聯合報╱李英明/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台北市)】2012.02.28

行政院陳冲院長在日前施政報告中的兩岸關係部分強調,將持續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鞏固兩岸良性互動模式,以有利國家發展與提升民生福祉之議題為優先,在創造台灣最大利益的同時,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兩岸在擱置爭議的考量下,對兩岸關係做了相當程度的去政治化,從而使兩岸關係出現鮮明經濟化的現象。我們希望政府在面對兩岸關係,強調對人民有利及提升民生福祉時,正式讓人本視角進入兩岸關係,使其符合人性,這樣的兩岸關係人本化,才算是兩岸關係的正式歸位。

在兩岸關係經濟化的導引和制約下,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自覺或不自覺地為促進我們經濟成長或GDP增長而服務。經濟成長或GDP增長率,變成評估兩岸經貿關係的指標。

如果兩岸關係要向人本化歸位,那麼就不能再以經濟成長或GDP增長率,做為評估兩岸關係的指標。人民實質幸福指數的提升,應該成為重要指標。將兩岸關係和人民實質幸福指數相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

人民幸福指數的建立,不只是屬於內政範疇,更應納入兩岸關係的範疇內。除了我們單方面建立人民實質幸福指數來評估我們的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外,更可以呼籲大陸,將兩岸關係如何促進兩岸人民實質幸福指數的議題,提上兩會的議程表,從而進行協商,甚至參酌聯合國相關幸福指數的方案,簽署「兩岸共同促進雙方人民實質幸福指數」的協議。依據這個協議,甚至可以成立「兩岸共同企進雙方人民實質幸福指數合作委員會」,對兩岸彼此的政策是否有助於促進兩岸人民實質幸福指數進行討論,協調或評估。

通過這些作為,將兩岸關係納入幸福經濟學的範疇內,從而使兩岸關係能繼續朝善治或良治的方向發展。

這種以符合人性需求,促進人民實質幸福指數提升的兩岸關係,不只是一種以人或以民為本的和平穩定的關係,更是一種不忘環境責任的經濟發展的平衡關係。未來兩岸關係在以人或以民為本的人性考量下,還必須凸顯「綠色GDP核算」的指標。這樣的兩岸關係,就不只是兩岸人民實質幸福指數提升的兩岸關係,更是兩岸生態自然環境實質永續發展指數提升的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當然是政治的、經貿的、文化的;但更是人民的、環境的、生態的、地球的。



◆ 勞動定期契約 擬放寬至三年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2.02.28

經建會推動大幅修訂及鬆綁勞基法,在「人才問題與因應對策」草案中,建議放寬定期契約,由一年放寬到三年,超過三年者報經主管機關核定;訂定勞動派遣專章,但不對個別企業使用派遣勞工進行總額限制。

一般而言,外商公司、新設公司、職業球員多採用定期契約型式,經建會建議放寬定期契約的年限,將有利於新設公司的發展,並有助吸引外商公司來台。經建會官員表示,各行各業都有可能會利用到定期契約與派遣人力。例如,當有員工請兩年育嬰假,就有可能需要定期契約工。此外,當不景氣時,政府就利用定期契約來增加短期僱用,降低失業。

去年8月,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集結各界意見領袖共同簽署「人才宣言」,指出我國面臨人才危機,呼籲政府提出對策。經建會因此提出「人才問題與因應對策」,即俗稱的「育才、留才、攬才」計畫。

其中涉及修訂勞動法規部分,經建會與勞委會見解不同。大選前,兩部會暫時擱置爭議,但選後,企業缺工問題直逼經建會而來。

因應服務業、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經建會副主委單驥直言要大幅修訂及鬆綁勞基法,建議放寬定期契約,讓企業勇於僱人,勇於嘗試設新事業。

台灣現行規定,定期契約期限是一年,期限到了,須經地方主管機關同意才能續約,單驥說,通常,地方主管機關不會同意。但是,新事業的嘗試期間不會設定一年,這項限制,不利新事業發展。

經建會比較過各國規定,單驥指出,有規定定期契約期限者,台灣的一年期限是非常短的。日本是三年或五年,韓國是兩年,「我認為台灣應該延長到三年」,較符合新創事業的需求。

fsj 提到...

觀念平台-別再忽視世代間分配正義

【林騰鷂】2012-03-06 中國時報

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日前在時論廣場「改革退休制 避免希臘化」一文,提出希臘現時的問題「什麼時候會發生在台灣身上呢?估計是民國一一四年」。該文又指出「許多五十、六十歲的退休軍公教的養老金比社會新鮮人的起薪高出二倍以上,那年輕人對於社會、政府會怎麼想呢?」此一問題直指我們社會世代間之分配正義,發生了偏差現象。

由於政府退休法制不公,軍公教、公營行庫退休人員,可分別領到十八%或十三%之利息補貼,己造成社會資源之配置不公。而五十六.六歲之平均退休齡,比歐、美、日、韓更早退離勞動市場的軍公教、公營行庫退休人員,又可挾其優勢人際關係、社經地位,再去卡年輕世代的工作機會,更造成世代間基本生活與發展機會的不公平分配,這是我們社會安全的極大隱憂。

各級政府胡亂花費與重要生活法制之落伍、殘缺與不良,己造成貧窮、弱勢、偏遠族群及其子女生存機會、生活品質的日益潦落。舉例而言,在經濟生活機會方面,國營事業管理法,自民國三十八年一月公布以來,並未與時俱進,至今產生「假民營、真公營」以及「國營事業雜營化」之現象,造成國營事業像「八爪怪」似的,以龐大的公有資金、無稅土地、政商網絡、包攬了有利可圖的經營機會。

台糖之養豬、賣水、賣酒、蓋房屋、經營超商與加油站,有哪一項和其設立本業有關?又有哪一項不會與民爭利?不僅如此,人民經營產業或小生意謀生的機會,也在糾結密麻的政商關係與不公平的交易法制中,日益被侵奪。

而令人憂心的是,涉及生、老、病、死等養老、殘障、受社會基本照護的機會,貧窮、弱勢、偏遠族群與富裕階層的差距,在低經濟成長、低利率收益時代,更是愈來愈大。而落伍不良的法制,使軍公教人員在提早退休後,得以其優勢社會關係取得再工作機會,並獲得第二度退休福利資源,不僅擠壓、剝奪了年輕世代的工作與生活機會,更使弱勢族群沒有安心養老,獲得社會照護的機會。

另就教育生活機會而言,沒有法律依據,欠缺民主正當性的軍公教子女教育補助辦法,嚴重傷害了農、工、商、攤等弱勢族群子女的平等教育機會。又貧窮、弱勢、偏遠族群進入公立學前教育的比率異常偏低,進才藝班、補習班的機會更是稀少,這都直接、間接影響到他們得以多元入學的機會。而超高的私校學雜費、生活費及有償性的助學貸款法制,更使貧窮、弱勢、偏遠族群的子女未能與獲得無償性教育補助的軍公教子女,在激烈競爭的人生起跑點上,有著公平競爭的機會。

確保每一個人獲得充足美好生活給付與周全完善生存照護的機會,是國家的基本職責。政府務必要公平有效率的分配社會總體資源,不僅要落實古典社會主義者所主張的同世代租稅、所得、財產之公義分配,更要追求現世代與異世代間生命與生活機會的正義分配。否則,希臘與南歐的殷鑑不遠矣。

(作者為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 朱立倫:新北市公共托育中心 加速設立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2.03.06

新北市府全國首創公共托育中心,在去年陸續完成設置汐止、三重、新莊和板橋等4所後,今年社會局原定目標為8所,上午市長朱立倫則以市場需求迫切,要求今年要以10所為目標,且四年「至少」完成32所公托中心,以造福更多幼兒及家長。

朱立倫說,許多幼托專家、學者曾私下表示,政府的公共托育政策已經談了十年,但直到新北市去年完成設置4所公托中心後,專家、學者都覺得不可思議直呼:「是真的嗎?」

根據統計,新北市平均每年的新生兒約有3萬人,其中約有6千名幼兒送托,佔10%;繼去年完成汐止、三重、新莊和板橋等4所公托中心後,今年社會局原定目標要在中和、永和、新店、蘆洲、泰山、林口、土城、淡水等八區,設置8所公托中心,但遭朱立倫「否決」,他說,「今年要加快速度,符合家長需求。」所以今年要以10所為目標,8月底前先完成設置5所,下半年再完成5所,而四年內更要「至少」達成32所的目標。

不止如此,朱立倫也要求公托中心要以「五星級為目標」,因為除了大小、新舊做調整外,在裝璜上更要以安全、舒適、明亮為原則,因為每所公托中心不只是為了收托的75名幼兒,最大的功能是提供社區幼兒免費使用的親子館,就現有4所公托中心來說,服務人次都有上千人以上。

fsj 提到...

婦女易陷貧窮流沙 婦團要陳揆想辦法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03.07

在婦女節前夕,婦女新知等婦女團體今天上午以呈現「女性的揹債人生」方式,對新內閣提出總質詢。婦團認為,無法翻身的教育資源分配、充滿荊蕀的職場結構、產業外移的兩性差異及老年貧窮等問題,在在使得女性從學貸、勞動歧視、派遣、產業外移、老年一路陷落揹債、貧窮的流沙,活得越老、愈陷越深,陳冲內閣應拿出更有利女性的政策。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陳昭如,上午抨擊在新內閣的施政報告根本看不出女性的存在,也忽略女人特別容易落入「貧窮流沙」的現實。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清華大學社研所助理教授沈秀華提出「女性的揹債人生」。呈現女性從學生貸款一路到老年陷落揹債、貧窮流沙的過程對「安心內閣」的疑慮。

劉梅君說,據教育部統計,100學年度女性就讀私立大專院校比率是70.35%,比男性高了約5%,而私校學費是公立的約二倍,在學貸比例最高的私立科技大學,女生更比男生高出5%,許多家庭學貸有家裡幫,女兒只能自己扛。

劉梅君說,主計處統計,台灣女性平均薪資較男性少17.6%,且每年都有2000至3000名女性,因為結婚或生育而失業,99 年度已婚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只有49.03%,比起已婚男性的勞動參與率72.54%,足足少了二成多。

沈秀華表示,依國稅局的統計,99年拋棄遺產繼承的比例中,女性占了64.7%,比男性拋棄繼承的35.5%高,會有這樣結果,主要是社會上仍有家產「傳子不傳女」的想法。而依地政司的統計也顯示,99年男性擁有土地權屬者為女性的2.01倍,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及公告值也分別為女性的2.9 及1.9倍。

男女比一比

女性就讀私校比率,比男性高出5%。

女性平均薪資,比男性少17.6%。

女性拋棄遺產繼承比率,比男性多29.2%。



◆ 日搶救35歲悲慘世代 台灣是否應開始面對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3.07

十五張證照找不到好工作、四十歲結婚成家是常態、雙薪家庭也只敢生一胎、房貸要背到七十歲…這是現今日本卅五歲世代的生活圖像,可能也是台灣社會的未來面貌。

描繪日本青年世代的「搶救卅五歲」,本周在台出版。此書源於二○○九年,日本NHK電視台與三菱綜合研究所合作,針對一萬名日本卅五歲世代(卅五到四十歲),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NHK認為,廿年後的日本是由卅五歲世代所負擔,他們就是日本的未來。

調查結果震驚全日本,根據調查報告製作的紀錄片「搶救卅五歲的明天」,收視率突破百分之十,打敗不少黃金檔偶像劇。

這群一九七○年代出生的青年,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成長,看似幸福卻背負日本社會結構中各種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他們的父母工作穩定、卅五歲前已擁有幸福家庭;現在他們許多人卻是單身寄生族、派遣員工;有正職的忙起來不准休假,閒時又被迫休無薪假。許多人到了四十歲還不結婚,不是貪圖單身自由,而是無法負擔。NHK稱這個世代是「悲慘世代」。

「要改變日本的未來,就要提升卅五歲世代的生存能力!」NHK遍訪學者專家,試著提出解決「悲慘世代」困境的方法。他們找到本州一個逐漸沒落的林業村「西粟倉村」,村長將村中空屋便宜租給育兒家庭,兩年內吸引十五個家庭搬進。這些家庭則在村中林業找到工作,為傳統林業注入活力。西粟倉村還到東京舉辦就業說明會。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指出,根據平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數據,台灣跟日本的距離是十三到十五年;這代表十五年之內,台灣可能就得面臨與日本類似的嚴重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認真面對、改變惡化的社會趨勢,「『明天的台灣』可能比『明天的日本』更悲慘!」

※ 相關報導:

* 日救「赤」拿公務員開刀 減薪又縮編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945278.shtml

311地震之後日本財政負擔日益嚴重,執政的民主黨決定縮減公務員人數與薪資,以減輕財政負擔。新年度的公務人員的錄用人數將減少4成,公務人員薪資也將平均減少7.8%。



◆ 英逾3成大學生 淪落低階工作

中央社 2012-03-07

英國經濟衰退,年輕人失業情況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超過1/3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清潔打掃等低技能工作,其中以攻讀人文與藝術的畢業生最嚴重。

報告指出,2001年約有26.7%的大學畢業生,從事旅館門房、外燴助理、司機、看護、秘書、商店助理、清潔工或郵差等不需要大學文憑就可以擔任的低技能工作。

到2011年,比例提高到35.9%。

報告指出,自2008年經濟衰退發生後,大學畢業生求職碰壁的情況開始惡化,最嚴重時有20.5%剛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去年底比例降為18.9%,部分原因是大學生為了糊口,願意屈就低薪的工作。

報告顯示,主修藝術、文學等科目的大學生畢業後的待遇最差,時薪平均12.06英鎊(約新台幣563元),不及大學畢業生平均時薪15.18英鎊,待遇最好的是醫學與牙醫系學生,平均時薪21.29英鎊。

統計局說,整體來看,有大學文憑在就業市場的發展仍比沒有上大學的人更有競爭力,86%的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高於沒有大學文憑者的72.3%,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時薪15.18英鎊,也高於低學歷者的平均時薪8.92英鎊。

大學生人數增加也是造成畢業生尋求工作不易的主因,2001年英國大學生人數約有100萬人,現在增加到150萬人。

根據統計局2月份公開的最新資料,16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人數達104萬人,失業率高達22.2%,是英國亟需解決的嚴重社會問題。

fsj 提到...

35歲的人生:山路或隧道?

【聯合晚報╱社論】2012.03.08

35歲,在傳統觀念中,是一個人事業與家庭都進入穩定階段的時刻。從踏入「成年人」角色開始,在職場與社會上載浮載沉十多年,到35歲,應可看到比較清楚的前途圖像。也因而,35歲本該是個美好的年紀,告別了青澀的不安與疑惑,可以拿定主意邁向人生目標。

然而,今天的日本卻爆發出「搶救35歲」的呼聲,從種種跡象看來, 35歲的日本人,和前面描述的傳統想像大不相同,而且確實很值得同情,更有待搶救。

很多35歲的日本人,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遑論可以「大展鴻圖」。很多35歲的人,還未找到婚姻對象,遑論享受家庭的溫暖與支持。很多35歲的人,買不起房子,沒有條件追求基本生活品質,就算結了婚,夫妻二人都努力工作,雙薪家庭仍是「窮忙」一族,養不起小孩。

這樣的現象,引發了日本社會「搶救35歲」的討論。然而回頭看看,這些現象,有哪一項台灣沒有呢?台灣35歲一代的處境與狀況,似乎沒有比日本的好到哪裡去啊!

悲慘的35歲,影響的不只是35歲這一世代的人。看到青壯輩在邁入中年之前即遭遇的艱難辛苦,更年輕的下一代恐怕都心懷疑懼。過去的說法,人生像走山路,迂曲彎折,揮汗之後總能看到海闊天空的美景;現在的人生變得像走在一條隧道裡,完全沒有把握甚麼時候能夠看見洞口亮光。年輕人要如何懷抱著熱情與憧憬過每天的日子呢?

年輕人失去了熱情與憧憬,也就不易有創意與革新的力量,這樣的社會多麼可悲。到處是有形無形的壁壘,讓年輕人感受的不是探索未來的迷人吸引力,而是身為一個弱勢者的無奈。

是的,和日本一樣,台灣現在的體制愈來愈對年輕人不利。貧富差距拉大,結構性失業問題根深柢固,通貨膨脹的威脅愈來愈大,靠自身努力獲致成就的機會卻愈來愈少,階級流動和「窮人翻身」的夢想更加遙不可及。

因此,社會該關心的不只是「搶救35歲」,而是要搶救「明天會更好」的夢想能帶給年輕人實現的希望!



◆ 印尼計畫2017年停止對外輸出女傭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3月8日

印尼駐馬來西亞大使館表示,印尼政府根據擬定的「女傭10年大藍圖計劃」,將逐步減少輸出女傭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沙特阿拉伯等地,到2017年,將完全停止輸出女傭。

馬國《新海峽時報》引述印尼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相關人士的說法,目前前往馬國工作的印尼女傭人數已逐漸減少,預料2017年馬國將不會再有印尼女傭。

依據統計,目前印尼女傭在馬國的人數最多,約有30萬人,在香港有13萬人、在新加坡有12萬人。

為了達成2017年停止輸出女傭的計畫,印尼政府開始推行政策,讓印尼女性學習其他謀生技能,以投身製造業和其他工業領域。

fsj 提到...

日又見孤獨死 高齡母女死房內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8日電】2012.03.09

東京立川市的羽衣町的都營公寓,7日下午6時左右被人發現一對高齡母女死在屋內,這對母女住在這棟公營的公寓內已久,被檢查出是因病死亡。

東京都住宅公社指上個月29日曾經接到公寓自治會的聯絡,說很久沒有看到兩人,也沒有繳納自治會費,曾經派人前往查看。

負責人1日到兩人居住的房間外看了一下,沒有聞到臭味就走了,2日時打電話給立川市的民生委員會報告情況。

民生委員會的人在7日派人前往查看,發現許多郵件沒有處理,覺得有異,連絡立川市人員,打開房門後發現了屍體。

住宅公團的人士說,按照獨居老人手冊規定,除非是獨居者很久沒有聯絡,才可打開房門查看。但因為這是母女居住,不合手冊規定,所以沒有立即處理。

出事的這棟大樓附近約200公尺處的另一棟公寓房間裡,上個月13日也發生過孤獨死事件。45歲的母親帶著4歲的智障兒生活,兩人被發現死在房間內,死亡時間已一個月到兩個月。

警方的調查說,母親因腦溢血病故,智障孩子活活餓死。這對母子去年4月從大阪搬家過來,兒子接受市政府的保育資助,並接受紙尿布宅配的服務。

去年12月6日市政府委託的紙尿布業者送過貨以後,再也沒有獲得母親的連絡,今年1月市政府還派人前往探視,但並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 編列29億預算 育兒津貼月底前可領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03.09

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昨天表示,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發放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育兒津貼,已有六萬二千人提出申請。由於財政部財稅中心、勞保局在比對申請資料時,發生部分狀況,第一筆育兒津貼將延到三月底發出,分別是低收入戶五千元、中低收入戶四千元、一般家庭二千五百元。

張秀鴛指出,發放育兒津貼主要意義是將孩子當做國家的公共財,由政府協助家長照顧孩子,是政府的重要投資。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政府編列經費,發放育兒津貼,一年編列二十九億的預算。其中,地方政府負擔低收與中低收入戶的差額,約三億元。

張秀鴛表示,中央在發放育兒津貼的作業上訂有回溯條款,可回溯半年申請。符合今年元月一日實施的條件,家長任一方可提出申請。三月底發出育兒津貼時,可領到一、二月的育兒津貼共五千元。

張秀鴛表示,透過育兒津貼的發放,鼓勵國人提高生育率。行政院訂有排富條款,即家戶年所得級距在百分之十二以下(年收入一百一十三萬以下),父母任一人未就業,在家照顧零至二歲幼兒,可獲發給二千五百元至五千元的育兒津貼。

張秀鴛說,發放育兒津貼的作法是採申請制,未來將請地方政府加強宣導,中央政府對地方進行社福考核時,也會將育兒津貼的發放,列為重要考評分數。



◆ 養不起 不敢生 國人生育率約1

【曹秀雲/台北報導】2012-03-09 中國時報

儘管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但台灣婦女不是不想生,而是怕生了沒能力養!昨天世新大學與《今周刊》調查報告指出,愛小孩的台灣人,想要生的小孩數是二.三八個,但目前國人總生育率約只有一,關鍵因素在於「養不起、不敢生」!

同時,政府推動生育福利措施,也影響到不同世代生養兒女意願。其中,適孕年齡的七、八年級生,最需要政府提供「提高每月學齡前養育及托育補助」及「建立社區臨時托育制度」;已生子的五、六年級生,最渴望得到「所得稅減免補助」。但仍有近二成民眾,不曉得生育津貼及育嬰假是什麼。

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郭迺鋒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一個國家要維持人口不變,生育率必須達到二.一,台灣現象很有趣,總生育約為一,平均養育小孩數為一.八七,想生者計畫生一.九個,但如果沒有經濟問題考量,愛小孩的台灣人其實最想生養小孩數為二.三八個。

讓台灣人對生育卻步最關鍵理由中,調查顯示,有高達四成六以上是因為經濟能力不足,因為養不起而乾脆不生或猶豫不想生,甚至嚴重的是,有三成民眾的所得不足以養家;近十三趴受訪者是怕生小孩後,影響生活品質;超過十一趴則是對台灣環境沒信心,不想孩子將來受苦而不生。因為「養不起」而「不敢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家庭養育下一代在經濟能力上的窘境。

這份調查報告,是世新民調中心以電訪進行,調查對象為廿歲至四十五歲個人,樣本數有一○六八份,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三%。

fsj 提到...

保費將漲 規劃保單抓緊時間

中央社 2012.03.11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11日電)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即將在今年7月調降,保費也將至少上漲15%,在剩下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壽險業者表示,有保單規劃需求的消費者要抓緊時間。

中國人壽表示,由保險局公布的準備金利率調整幅度表顯示,美元商品準備金利率全面調降,且調降幅度達2碼(0.5個百分點)以上,短年期商品最高調降幅度更高達4碼(1個百分點),所有美元長短期養老險、還本型、終身險等商品保費皆會調漲,原本美元保單3%以上的期滿內部報酬率(IRR)也將從目前的3%大幅下修。

富邦人壽表示,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民眾退休年齡並未相對延後,國人平均餘命2009年已延長至82.34歲,而平均退休年齡約56.3歲,也就是說,退休後尚有20多年的時間需要規劃,建議退休金的規劃應利用可讓生活支應靈活有彈性與具有抗通膨功能的還本終身險來打底,增額還本型美元保單透過保額增值的特性,減少通貨膨脹的問題,而終身年年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更可以讓資金靈活運用,滿足各階段的生涯規劃需求。

富邦人壽指出,歷經金融海嘯後,投資人對於風險意識大大提高,投資行為更為保守,對於複雜的海外金融商品轉為謹慎,理財也逐漸走向「極簡風」,因此簡單易懂的外幣保單,已成為高資產客戶最主要的理財工具之一。

尤其是在美元定存利率不到1%的情況下,利用美元保單作儲蓄或資產配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且美元保單預定利率3.5%至4%,較新台幣保單預定利率2%至2.5%高,在相同的保障內容之下,美元保單比新台幣保單便宜約2到4成,使得美元保單更容易獲得許多民眾青睞。

壽險業者建議,由於美元保單容易產生匯兌的費用及匯率風險,較建議有多元資產配置、未來退休移民規劃及有子女計畫留學遊學的族群,投保美元保單可把風險降至最低。

至於6年期儲蓄險除了因應準備金利率調降外,在近年來低利率環境中也是報酬率相對較高的低風險產品。

中國人壽表示,6年期儲蓄險號稱比銀行定存利息高2至3倍,風險卻和定存一樣低,在景氣不明朗或在央行降息的階段,都會成為保守理財族搶購的熱門商品,但這種短期儲蓄險比較適合手上有一筆閒錢的投資人,在定存利率展開1%保衛戰的低利時代,像這樣可以賺取高於定存利息的短年期儲蓄險,已經造成市場搶購風潮。



◆ 申請家庭扶助 不再「男」啟齒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2012.03.11

向外求助不再「男」以啟齒!內政部表示,「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自二○○九年起,擴大扶助對象到單親爸爸及隔代教養家庭,男性申請比率逐年增加,去年有二千二百七十五人申請。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對特殊境遇家庭提供傷病醫療補助、法律訴訟補助、子女生活津貼等協助,原本扶助對象限於婦女,三年前也開放單親爸爸與隔代教養家庭申請。內政部統計,去年受扶助的特殊境遇家庭有兩萬餘戶,女性申請者一萬八千餘人,佔八成九;男性申請者有二二七五人,申請比率由二○○九年的百分之六點四,增加到去年的一成一。

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表示,男性申請者比女性少,可能因為男性工作收入較高,也可能因難以啟齒。觀察申請人,婚姻狀況,男性以離婚者最多,占四成七,女性以喪偶者居多,占四成三。



◆ 新北公托加碼「蓋10所」 朝企業化管理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2.03.10

新北市去年率全國之先設立4所公共托育中心,今年擬增設8所,向4年內設32所目標前進。市長朱立倫日前在市政會議加碼指「32所只是基本數」,要求社會局今年增至10所。

社會局繼去年設置汐止、三重、新莊、板橋等4所公托中心,原定今年在中和、永和、新店、蘆洲、泰山、林口、土城、淡水區新設8所,並已擇定中和景安捷運站共構大樓「南方之星」、新店安康市場2樓、泰山公有市場3樓、林口湖南里活動中心等4個設置地點。

朱立倫6日聽取社會局簡報後指出,專家學者指台灣的公托中心談了10年,一直「只聞樓梯響」,很訝異於新北市府的效率,4所公托中心已成為全台公托領航員。

他說,新北市每年有3萬個新生兒,其中約6000個送托,如何滿足托育需求是很重的課題;他要求第一任設32所只是基本數,希望社會局今年底讓全市達14所公托中心目標。

朱立倫提醒,公托中心不是以五星級為目標,而是以小朋友的安全、舒適、明亮為原則,如汐止、新莊都不在新大樓;公托中心另一個重要功能是親子館,只要0至6歲的小朋友都可由大人免費帶去讀書、玩遊戲,未來還有夜間托育、臨時托育,朝企業經營模式管理。

市府另輔導企業廠商設置員工托育機構,由勞委會和新北市勞工局補助企業開辦,包括設施經費最高200萬元、保母人事費半年補助。

勞工局長高寶華說,本月1日中和「遊戲橘子」附設幼兒園已登記立案,預計4月3日兒童節前開幕,可收托70名2歲到6歲幼兒,成為升格後第一家企業員工托育機構;另有亞東、雙和醫院及台北大學等20家企業,也有意設置員工幼兒園。



◆ 癌症拖垮經濟 孩子扛重擔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2012.03.11

台灣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正面對癌症帶來的經濟、情緒衝擊,不少患者正在就學的子女,被迫提早扛家計。

「雖然很苦,但是應該的!」就讀大學夜間部四年級的鍾育賢,父親是B肝帶原,三年前檢查出肝癌末期,家中經濟瞬間垮台,連治療都湊不出錢。醫師建議父親做標靶治療,但一個月逾十萬元,「只做完第一個月,就耗光全家積蓄。」

媽媽每天開小貨車賣早餐,鍾育賢白天在飲料店工讀,周末到教會教桌球,一個月近兩萬收入雖然不多,「省一點還是過得去」。鍾育賢說:「以前大家各忙各的,現在全家感情更緊密,會互相關心彼此健康。」

去年剛從台大畢業的彭孟萱,父親四年前也發現肝癌,還合併糖尿病與高血壓,當家庭主婦的媽媽,只好去做清潔工作。但龐大的醫療費用及學業開支,讓她一度想休學,靠獎學金與家教打工,才順利完成學業。

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的彭孟萱,看著父親因罹癌中斷工作,驚覺基層勞工面臨重大變故,急需完善社會福利補助。未來她想攻讀社福研究所,幫助更多罹癌弱勢家庭。

台灣每六分多鐘,就有一人罹癌。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國內卅至五十九歲壯年人罹癌比率,十年間暴增八成一;近六成罹癌家庭子女,會擔心親人死亡。

他提醒,孩子面對重大創傷,常會有超齡的堅強反應,家長與老師須留意小孩是否過度壓抑負面情緒,應給予正確癌病知識。

癌症希望基金會「一○○一個希望關懷計畫」,受理罹癌家庭子女獎助學金申請,有需求者可打(○二)三三二二六二八六洽詢。

fsj 提到...

「啃老族」盛行 65%家庭老養小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廣州12日電】2012.03.12

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啃老族」也逐漸登上社會舞台,出現「老養小」的怪現狀。廣州日報報導,據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專家認為,應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幾十年的努力。

據報導,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則提出《關於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的提案》,鼓勵他們自強不息。景天魁指出,「啃老族」的與日俱增並迅速擴大,表明它已從一種「家庭現象」演化成「社會問題」。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啃老」現象在部分城市比較突出,「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他解釋說,城市獨生子女多,家庭規模在縮小,家庭觀念也在轉變,啃老問題「值得關注」。

為教育和激勵年輕一代自立自強、承擔歷史責任,景天魁建議,加強對青年人的勵志教育,社會團體多開展「一對一」的幫教活動。針對初高中畢業生,特別是大學畢業生開展積極的職業培訓和就業督導,大力促進就業和創業。而對於屢次拒絕就業建議,長期賦閒在家的年輕人,他則建議,「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報導指出,陸傑華提出生育政策應逐步放開,改變家庭結構,增加子女數量,彼此間可以相互依賴,對重建社會責任感都有幫助。

此外,他還提出,應該重視家庭的教育,改變父母溺愛子女的現狀,學校也要培養其敬業的觀念。同時,他也坦承,啃老一族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而要透過教育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幾十年的努力」。

※ 相關報導:

* 老人K歌養生 稱「不會失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55357.shtml

署立南投醫院家醫科主任詹德欽說,與人交談對老人健康很有幫助,不論是低吟或吶喊,唱歌是一種情感的抒發,對改善肺活量也有助益。不過最好唱幾首歌後,就到室外透透氣,特別是流感肆虐的季節,應自備麥克風,以避免感染。



◆ 禁止孩童沉淪虛擬世界 衝突加劇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03/12

小孩沉迷網路、電視,有些父母會直接拔掉網路、電視插頭,想禁止小孩繼續沉淪於虛擬世界,但往往讓親子衝突更加劇。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建議,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要先了解孩子的興趣,慢慢與孩子培養感情,讓彼此關係更親近,找到機會就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走一走,增加親子互動,以免小孩過度沉溺於網路、電視世界。

如果小孩整天上網、看電視,合併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等情緒障礙,此時就得考慮運用藥物減輕憂鬱症、焦慮症症狀。

黃國洋醫師表示,小孩上網多半是在玩遊戲、交友、聊天,花在學習知識的時間少之又少。要避免小孩沉溺於網路世界,建議家長「不要把電腦當保姆」,盡量別讓學齡前小孩接觸網路、電視等3C產品。要改善小孩網路成癮問題,家長「最重要的是培伴」,越早發現問題,越能及早介入、找尋改善之道,孩子年齡越大,越難處理。

當孩童出現哪些現象時,要考慮求助專業醫師?黃國洋醫師指出,有三項指標可供參考:第一,小孩一周上網時數超過三十五小時,甚至超過四十小時。第二,小孩上網有些強迫性行為,明明知道花太多時間上網,卻還是不由自主想要上網,不上網就感覺怪怪的、不舒服。第三,小孩上網時間一直增加,所花時間越來越多。一旦有上述現象,最好尋求專業醫師幫忙。一般治療多以心理諮商、行為認知療法為主。

fsj 提到...

劫匪還財物 「你們大學生找工作挺可憐」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3.13

有人行搶後良心發現,還把東西物歸原主!大陸湛江女大學生小劉(化名)在路上遭到劫匪飛車搶奪皮包,裡頭有女學生的手機、錢包和畢業證書,小劉被搶後立即用友人的手機撥打自己包裡的手機,但沒人接聽,於是報警求助。

就在報警之際,她從友人手機上收到自己手機傳來的簡訊,劫匪告訴他,「我把畢業證放到哪裡你來拿,我不想影響你的前途。你不要報警,放好會發信息你,請原諒沒家的人。」

通過幾次訊息溝通後,劫匪把包放在路口,小劉順利取回了包裡的畢業證書。隨後,劫匪又發來一條訊息說,「看你們大學生找工作也挺可憐的,手機還給你吧!」

於是,小劉順利拿回了手機,她還很慶倖自己遇到了一個「善良劫匪」,她希望那個「沒家的人」能改邪歸正,找到一份正當工作。



◆ 地方搶當貧困縣 大陸扶貧失衡

中央社 2012.03.13

在中國大陸,被評為「貧困縣」是舉縣歡慶的好事,為了爭取有限的名額,大陸數千個偏遠的貧困地區無不卯足全力,爭取每年人民幣數億元的「扶貧資金」,也因此造成扶貧資金失衡的亂象。

湖南新邵縣去年底一則「熱烈祝賀新邵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宣傳廣告引來風波,照片在網路上被瘋狂轉發,新邵縣因此招來不少責難。但事實上,對大陸許多窮縣來說,尊嚴明顯地不及溫飽重要。

中國大陸劃定特困區的標準,除農民人均純收入之外,還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為了防止扶貧資金被分散使用,削減功能,大陸的貧困縣總量有限額,自2001至2010年10年間,「貧困縣」限額592個。

中國經濟週刊報導,過去十多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歷經2次大調整,但無論如何調整,也無法惠及全部經濟水準低於平均的窮縣,「誰能入選」成為很大的問題。

報導引述相關官員表示,「國家統計資料都是一個宏觀的資料,相差多少,這其中難免會有『人為的因素』」,在有限的名額背景下,縣與縣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也出現很多黑箱作業的猜測。

網路因此流傳一個笑話:「甲縣和乙縣爭取一個國家貧困縣的名額,最後甲縣失敗了,記者採訪甲縣縣長問為什麼會失敗,縣長含淚回答:因為我們縣實在太窮了!」。

貧困縣的認定有爭議,而退出貧困縣的機制也付之闕如。報導說,在好不容易擠進「貧困縣」後,出現不少「賴在」貧困縣名單中不走的縣。山西省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官員曾說,「我們不能因為怕脫帽(脫去貧困縣頭銜)而不發展了」、「我們雖然有超過12%的發展速度,但是別的縣更快」。

這其實是貧困縣普遍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快速發展,擺脫貧困縣的頭銜;另一方面,又死死抓住頭銜不放,希望繼續享用國家對貧困縣的扶持資金和政策。

報導引述國務院扶貧開發輔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表示,大陸政府為扶助貧困縣投入許多資金,希望貧困縣能急起直追,但扶持貧困縣政策「缺乏一套科學、規範、有效的評估機制」。

同時,大陸政府的扶貧資金也漸漸捉襟見肘,過去10年,大陸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的扶貧資金大幅成長。2010年,大陸「國家專項扶貧資金」為349.3億元,是2001年的2.7倍。10年間累計已投入2043.8億元。

2011年大陸國務院發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報導引述一位地方扶貧負責人說,「按照我們的理解,國家希望逐步減少片區(集中連片特困區)外的重點縣,將來肯定會逐步減少並取消對他們的扶持」。

1986年,大陸政府開始地方扶貧政策。大陸國務院成立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並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制訂相關優惠政策。



◆ 大陸兩會看點-職業世襲化侵蝕社會和諧

【(侯金亮/重慶北碚區西南大學)】2012-03-13 旺報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甯發言說,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已經形成社會階層的固定化、凝固化,形成職業的世襲化,導致農民工的後代成了農民工。

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階層流動通暢、職業選擇機會平等。而今,職業世襲化趨勢漸顯,富貴不過三代的古老斷語魔力式微,「富二代」、「窮三代」等詞語出鏡率大增。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馬宗林所說,「現在是血統決定了身分,身分決定了收入。」

經濟學家厲以甯將這種不平等的產生,歸結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這導致就業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還導致下一代不平等。事實或許更殘酷,底層青年的上升,不僅要面對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還要承受家庭人脈資源的虛弱,困境是雙重的,亦是難以逾越的。

當前,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足是公開事實。對於出身底層的青年來講,改變命運最主要途徑就是讀書。但實際上,他們的教育資源是極其有限。正如厲以甯教授所說,「學校設備差、師資力量差、學生很難繼續深造,從而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

新一代農民工中,仍舊以從事技術簡單或毫無技術可言的勞動為主。這意味著他們只是城市的過客,過低的收入和不足的福利保障,讓他們難成新市民,更難在城市立足。他們多數會回到農村,重複父輩的生活,將希望放到下一代,但教育資源的匱乏也會讓他們的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

即便考入大學的那些底層學子,也未必幸運。這個曾有力促進階層流動的管道,亦呈阻塞狀態,畢業後拚爹拚不過人家,照樣難以在城市立足。這幾年,城市蟻族不斷增加,即是明證。雖然他們有大學畢業證書,但好工作難找,工資僅夠勉強生活。

與出身農村的青年相比,那些身在城市,享受優越教育資源和父母社會關係隱定的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是另一種職業世襲化。譬如公務員,近年來「蘿蔔招聘」現象頻出,父母是公務員,其子女成為公務員的門檻更低,亦更容易,甚至一路綠燈。

公務員「逢進必考」被執行得比較到位,可並不妨礙事業單位、國家部門成為部分有權有勢者安排子女和親屬的後花園。在用人單位組織實施的專業測試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打「人情分」的現象。有些崗位明確要求,應聘者父母為公務員或在事業單位工作。甚者,有些崗位就為招聘某個領導子女「量身打造」。

2010年11月,福建省屏南縣財政局下屬的收費票據管理所招聘公務員,條件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屏南戶籍,女,年齡25周歲以下。」結果只有一人報名,並逕至錄取。

可見,底層職業世襲化和上層職業世襲化並存,社會階層垂直流動系統嚴重不暢通。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與就業機會不均等是重要原因。同時,體制上的弊病亦顯露無疑,應該重視普通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的訴求與他們的自身利益關切。某種意義上,他們的話語權極為脆弱,很容易被漠視。通過相應的體制改革,疏濬他們的話語管道,保障他們的權利,維護他們的正當利益,尤為必要。

※ 相關報導:

* 經濟衰退 西班牙年輕人成失落的一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32012031300658.html

西班牙的經濟在過去4年內兩度陷入衰退不景氣,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都找不到工作,必須離鄉背井,出國另尋生計,同時,成千上萬名外國移民也紛紛收拾行囊,打道回府。這不僅讓西班牙出現數十年來罕見的人口縮減,同時人才外流也一點一滴掏空人力資源,威脅到社會結構 ,並使國家科技智識的發展開倒車。以21歲的羅倫特為例,他離開學校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先後打工,做過建築工地工人、速食外賣、露營輔導員、傳訊業務代表及旅館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