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4

美食救生態? 美夫婦與狼共舞!

◆《美食救生態》魚虎稱霸曾文水庫...吃掉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22/today-center1.htm

自由 2012.09.22

〔記者謝銀仲/大埔報導〕曾文水庫近年因外來種「魚虎」入侵,生態平衡被破壞,本土種魚類日益枯竭,大埔鄉公所將結合企業在十月中施放四十餘萬尾大頭鰱等本土種魚苗,恢復生態平衡,同時推廣魚虎美味料理,以期化危機為轉機。

餐飲業者表示,魚虎體型碩大,最長可達一公尺,重達二、三十斤,肉質緊實,魚皮富含膠質,不論紅燒、蒸煮、酥炸、快炒、三杯到魚湯都可以,肉質吃起來很有咬勁,與「鰻魚」相似。

曾水水庫原以魚類資源豐富等聞名,但近年來因外來魚種「魚虎」入侵,造成水庫內原生魚種的魚類劫浩,魚虎生性凶猛取代筍殼魚角色,成為曾文水庫食物鏈中最上層的掠食者,除人類之外,沒有天敵,且繁殖迅速,水庫內原有的大頭鰱、草魚和烏鰡及遠近馳名曲腰魚(總統魚)和武昌魚等原有魚類,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數量急遽減少。

本土魚苗 10月放養46萬尾

曾文水庫因魚虎肆虐,魚類資源枯竭,讓生態人士憂心不已,在大埔鄉長黃國明及和平村長吳宗霖等人牽線下,台中勝華科技公司將準備大頭鰱魚苗三十萬尾、草魚魚苗十萬尾、筍殼魚等其他魚種魚苗六萬尾,總計四十六萬尾魚苗,預計在十月中旬到曾文水庫施放,豐富水庫內魚類生態資源。

地方民眾認為,改善魚虎對曾文水庫魚類資源的衝擊,最好方法就是讓魚虎成地方特色美食,公所決定與餐飲業者合作,推廣魚虎料理。

※ 魚苗先放,不就成了魚虎的點心?



◆ 呼籲海洋保育 綠色和平排出年年有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38244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09.23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今天上午號召數百人,在中正紀念堂以人體排字方式排出「年年有魚」字樣,藉以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捕撈魚類,以免未來「無魚可吃」。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聯合國統計,全球85%的魚種已過度捕撈,若情況持續惡化,到2048年將無魚可吃。台灣四面環海,雖然遠洋漁隊稱霸中西太平洋,但在中西太平洋這個提供全球60%鮪魚來源的重要漁場,四種主要鮪魚中,已有三種被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紅皮書,面臨滅絕的命運。

除了人體排字外,書法家尤俊明上午也在巨型卷軸上,書寫「年年有魚」,呼籲國人重視海洋保育。

※ 相關報導:

* 關渡公園影展 精選23部紀錄片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381547.shtml

關渡自然公園即日起至10月14日舉辦「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播放23部獲得綠色奧斯卡獎項的生態影片。....關渡自然公園將「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做為今年台北賞鳥博覽會的暖身活動。詳細的影片播映時間可上關渡自然公園官網查詢http://www.gd-park.org.tw,或電洽2858-7417。

* 拍「小三」10多年 謝文猷攝影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381565.shtml

生態攝影家謝文猷昨天起在彰濱秀傳人文藝術館舉辦「台灣鳥類」攝影展,他說:「鳥類的生命是那麼純真、活潑、溫情又多彩多姿,值得我用數十年生命為牠守候」。....謝文猷「台灣鳥類」攝影展共挑選60幅作品展出,全在台灣本島、離島拍攝,展期到11月10日為止。

* 「早!兄弟!」美國夫妻6年宿營荒野 狼群定時問候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21/105277.htm

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對夫妻,在沒水沒電的情況下,花了6年時間,深入狼群保護區搭帳篷過活,在不干涉狼群生活的情況下,成功與狼群建立信任,不只幼狼仔與他們玩耍,還有成年狼會跟他們「give me five」!

....吉姆也感嘆的表示:「廣義來說,狼就是狗的母親,我們能接納狗在家中生活,把狗當成家庭一份子,卻因為自身的不了解與恐懼,要拿起槍獵殺狼。」

台灣最大海洋研究船 海研五號啟動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全球漁產需求爆增 魚源拉警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2012.09.24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漁產消耗量已達歷史新高,每人平均1年更要吃下近19公斤的魚肉。雖然養殖漁業的發展填補人類對水產的需求,但大規模的捕撈仍使海洋枯竭的問題更加明顯。近期東亞各國為領海權磨擦不斷,除戰略考量外,漁權也成為另一關注焦點。

1960年時,全球30億人口每人1年能分配到9.9公斤的海產消耗量;半世紀後,全球人口數突破了70億,每人平均1年也吃下了18.8公斤的魚肉,人均食用量增加近2倍。這除得利於科技外,亞洲起飛的經濟也帶起各國對於海產的需求。過去10年來,亞洲的漁產消耗就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二---而超過50%的漁產更進入了中國龐大人口的胃裡。

根據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IGAR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4億人口倚賴魚類補充動物性蛋白,但若照目前的消耗比率,2050年時,全球漁產將衰退超過40%。悲觀的漁產預期,也伴隨著沿海各地的經濟嚴重衰退以及集體飢荒的可能性。目前全球魚獲總量有超過四分之一是在西北太平洋捕獲,若整體捕撈政策不變,則該海域的漁場也將面對莫大衝擊。

而養殖漁業被認為是平衡海洋魚荒及解決糧食需求的方法之一,在中國,八成以上的漁產即來自於魚塭。但飼料成分差異,仍使養殖魚的口感和營養成份普遍遜於野生魚類。以餐桌上最常出現的鮭魚與鮪魚等大型魚類為例,人工養殖魚所含的OMEGA 3魚油脂肪酸等高價值營養成分就較野生魚少。

另外和畜牧業相同,養殖漁業也使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的來幫助魚群生產,同時,魚塭養殖的水系生態也較封閉,相對於海洋系統的開放,其汙染風險也高出不少。

漁產的消耗也影響海中生態系,過去30年內鯊魚的數量銳減80%,而每年更有超過32萬隻海鳥死亡。各國對於海洋的過度捕撈,反倒使人類成為海洋中最危險的掠食生物。



◆ 達娜伊谷復育有成 魚兒回來了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阿里山報導】2012.09.24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遭受莫拉克颱風侵襲,毀壞嚴重,溪谷山林美景幾乎被砂石覆沒。嘉義林區管理處兩年來將園區周邊的崩塌地穩固,並以生態維護工法,保護達娜伊谷兩旁邊坡,並整理堆積河道中土石,成功營造魚群棲息環境。

達娜伊谷最有賣點的優美溪谷,在莫拉克颱風侵襲下,除受到土石沖刷而向兩側擴大,摧毀橋梁、步道及賞魚區等設施,崩落的土石也覆蓋整個溪流中,造成河流中的魚蝦等生存環境被破壞殆盡。

河岸旁的裸露山坡若沒有整治保護措施,下次嚴重風災時可能再度造成破壞。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長廖一光表示,林管處除了穩固河道裸露坡面、避免持續沖刷崩塌,及植生綠化等生態維護工法,施工規畫前均與專家學者和地方人士討論。

當時就有一些人提到,堆積在河道的土砂,更是嚴重抹煞魚群棲息空間的元兇,因此施工時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小於2公尺的大石作為砌石工法護岸,營造多孔隙生態護岸,也代表鄒族團結一心,堅強面對災害的堅毅精神;超過2公尺的大石,則保留在溪流內營造深潭,作為水中生物的棲息處所,有利於魚群復育。



◆ 枋山護鳥8年 變伯勞鳥樂園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枋山報導】2012.09.24

「這裡已不是伯勞鳥的終結站,而是溫暖休息站。」屏東縣枋山鄉楓港居民早年將過境的伯勞鳥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烤鳥攤林立,被冠上「殺戮戰場」汙名,楓港社區發展協會執行保護計畫8年有成,如今已成為「處處聞啼鳥」的候鳥樂園。

楓港社區發展協會8年前接受林務局屏東林管處輔導,執行伯勞鳥保護計畫,並受鄉公所委託經營3年前啟用的「伯勞鳥生態展示館」;屏東林管處和協會昨天在展示館合辦成果展,處長許明城有感而發說,從伯勞鳥終結站變成候鳥溫暖休息站,社區發展協會用「心」投入,讓人看到楓港的轉變。

楓港社區發展協會專員黃隆獻說,每年9月起,中國北方的紅尾伯勞鳥過境台灣,隨著落山風飛抵恆春半島,養足體力後再往南飛;當地居民早年生活困苦,伯勞鳥成為楓港地區居民的加菜食物,不少人用「鳥仔踏」捕捉後炸煮食用、販售,也是居民的收入之一,「烤鳥仔巴」聞名全台,因而被冠上伯勞鳥終結站的汙名。

他說,楓港位處屏東轉往台東的必經地,旅客和遊客多,街頭烤鳥攤林立,本地人習以為常,外國觀光客看得目瞪口呆,曾被保育人士抨擊是伯勞鳥的「殺戮戰場」;野生動物保育法民國76年公布,伯勞鳥2年後被列入野生動物法保護,政府一再宣導、取締,烤鳥攤已換成烤魷魚、烤鵪鶉。

黃隆太表示,「烤鳥仔巴」雖已走入歷史,卻是當地人文及歷史不可抹滅的一部分,協會辦伯勞鳥沙畫、公仔、T恤圖畫創作,將伯勞鳥塑造成在地人的「好朋友」,自然可以讓伯勞鳥「自在來,自在飛」。

屏東林管處說,到昨天為止,尚未查獲獵鳥案件,曾在恆春郊區發現零星架設「鳥仔踏」,但埋伏多日未見人現身。

fsj 提到...

小狗照顧棄貓 沒懷孕竟開始泌乳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9-25

美國一隻北京狗,照顧主人撿到的一隻小貓,體內母性激發生理變化,沒懷孕的母狗,竟然開始分泌乳汁,令人嘖嘖稱奇。

家住在明尼蘇達的韋柏太太,九月初在家裡的穀倉,發現一隻剛出生的小貓,身長只有五公分的貓咪,凍得只剩下一口氣。

韋柏太太用溫毛巾包裹,沒一會兒小貓開始喵喵叫,她家裡四歲大的北京狗,上前湊熱鬧,牠慈愛的舔著小貓,貓咪出於本能的伸長脖子去找母狗的奶頭,過了幾天,沒有懷孕的母狗,竟然開始泌乳。

喝了狗奶的小貓,長得愈來愈健康,韋柏太太說,這是奇蹟,獸醫則說,沒聽過這種事。



◆ 首見獼猴咬人 柴山遊客濺血

【聯合報╱記者高培德/高雄報導】2012.09.25

高雄柴山昨發生獼猴咬傷登山客事件!被獼猴咬傷陳姓男子,當時在登山步道雅座休息,突遭一隻大猴攻擊咬住右手,當場血流如注。柴山獼猴以往只是搶劫遊客食物,咬傷登山客還是頭一次。

這被獼猴襲人事件,發生在昨天下午三時許,六十多歲陳姓男子在柴山登山步道雅座休息,正準備打開背包時,一隻大猴突然跑到他身旁意圖搶食,陳下意識伸出右手阻擋,未料大猴狠狠咬了一口,當場鮮血直噴。

當時在場還有許多登山健行民眾,行凶的大猴很快竄往樹林裡逃逸,目睹過程的民眾,全被這幕嚇壞了。陳被咬傷後,隨即拿起備用急救箱內的紗布按壓止血,一名夏姓登山客上前協助包紮並報警,陪陳走到山下送醫。

急診醫師表示,幸好傷口未傷及動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不過擔心獼猴唾液會細菌感染,陳男仍須回診,才能將毒完全清乾淨。

早期登山客會將食物分給獼猴一起享用,久而久之猴子胃口被養大,開始與人爭食,過去曾發生女性登山客準備拉開背包拉鍊,獼猴上前近身搶奪,嚇得女子花容失色,逃離現場。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秘書許書圖表示,獼猴撒野導因過去人類不斷餵食,提醒民眾登山時最好穿著輕便服裝,別攜帶塑膠袋,且不要在獼猴出沒處打開背包。



◆ 《生態新紀錄》2200公尺香林國小 杜松蜻蜓現身

自由 2012.09.25

全台最High!之前最高1500公尺

〔記者謝銀仲/嘉義報導〕海拔二千二百公尺阿里山鄉香林國小蓄水池,日前出現一隻「杜松蜻蜓」,校長張文良表示,文獻記載該蜻蜓最高出現紀錄原為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如今在香林國小現蹤,改寫杜松蜻蜓在全台海拔最高出現紀錄。

日前,香林國小一年甲班小朋友在教室內,發現一隻沒見過的蜻蜓,向導師羅慧雯報告。

羅慧雯與校長張文良討論時,初判可能是泰雅晏蜓,張文良認為泰雅晏蜓時常在當地出沒,不以為意,就沒有前去觀看,羅慧雯為求慎重,把蜻蜓照片拍下來,拿給張文良鑑定,張文良一看是杜松蜻蜓,趕緊率領一甲師生在教室內外尋找,終於再次發現。

張文良表示,他長期在山區以相機為生態做紀錄,這次差一點就失去拍攝杜松蜻蜓出現最高海拔的機會,要謝謝一甲師生,並連日安排戶外教學,讓小朋友得以近距離觀察。

張文良說,經詢問自然攝影中心昆蟲版版主,確定截至目前香林國小是杜松蜻蜓出現最高的地點,而查閱台灣一百二十種蜻蜓圖鑑紀錄,杜松蜻蜓最高出現紀錄原為海拔一千五百公尺,杜松蜻蜓在香林國小現蹤後,其最高出現紀錄海拔一舉提高七百公尺。

嘉義大學昆蟲館長葉永福表示,蜻蜓飛行能力強,活動區域範圍廣,在台灣看到蜻蜓,稀鬆平常,就現有文獻資料,杜松蜻蜓在台灣本島平地及中低海拔山區及外島蘭嶼、綠島都可見其蹤影,杜松蜻蜓出現在海拔二千二百公尺山區,近幾十年來罕見,杜松蜻蜓活動區域向中高海拔山區延伸,不排除是隨著氣流向上遷移,但確實原因仍須做詳細調查後才能確認。



◆ 路樹掛蘭花 引發樹癌病倒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2012.09.25

屏東市公所今年5月起,陸續發現屏東市瑞光路一帶綠樹染上褐根病,樹木出現枯葉、凋萎現象,市公所養護課認為,民眾自行在樹上吊掛蘭花,有可能是造成樹木生病的原因之一。

許多民眾喜歡在社區大樹上吊掛蘭花,本來想要美化環境,但屏東市公所養護科卻發現,這種方式可能戕害樹木,造成樹木生病,瑞光路一帶綿延兩公里的榕樹、黑板樹近期被發現染上俗稱樹癌的褐根病,病樹透過病根、土壤傳染給其他樹,病情已有蔓延的現象。

屏東市公所表示,專家勘察後發現染病的樹木多有「樹上蘭」,這些蘭花是由民眾自行在樹幹上釘上,為養護蘭花,定期澆水,褐根病可能就是樹幹受傷後,又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所致。

屏東市公所養護科這幾天已經將民眾自行掛上的蘭花卸下,也呼籲民眾不要再自行掛蘭花,以免傷害樹木生長。

市公所表示,樹木醫護經費過於龐大,並非市公所能負擔得起,目前已報請行政院農委會以專案處理,病樹若倒塌,可能造成行人安全的問題,短期間希望以天然休整方式,延緩樹木病情,之後再決定是否移除病樹。



◆ 罕見溫帶樹種 槲櫟復育成功

【羅浚濱/竹縣報導】2012-09-25 中國時報

竹北市與新豐交界的牛牯嶺,有極為罕見的溫帶落葉樹種「槲櫟」,是世界緯度最低也是國內唯一的檞櫟生長處,經縣府農業處五年多來的保育和復育後,廿四日展示成功復育的檞櫟。縣長邱鏡淳指示規畫保種公園,避免檞櫟發生絕種危機。

農業處長范國銓說,日本林業學家島田彌市一九二四年在新竹州舊名的「紅毛」地區採集到檞櫟,留下一份標本記錄後,直到二○○二年才由靜宜大學楊國楨教授發現它的存在。

縣府九十六年委託台大調查槲櫟族群現況,確認槲櫟僅生存在新竹牛牯嶺丘陵區,目前僅存幾個小族群及一些零星分布的個體,統計槲櫟僅剩約六十株,族群太小,且出現老化、褐根病、真菌及霉菌等病害。

農業處從九十七年起,每年十一月都前往採集種子,利用扦插方式做復育,目前約有五十棵存活,去年由嘉義大學做槲櫟組織培養,成功培育一百棵幼苗,五十棵存放在縣府苗圃。

范國銓說,為持續執行保育工作,已向林務局提報「新竹縣珍貴稀有植物槲櫟基因保存及復育計畫」,爭取相關經費補助,但迄今未尚獲核定。縣長邱鏡淳指示做好保種復育,規畫在公園大量種植,以保留台灣種源的槲櫟。

※ 相關報導:

* 杉原漂流木 阻海龜上岸產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25/today-south2.htm

夏、秋之交是海龜上岸產卵季節,但杉原海域志工發現,杉原海邊沙灘下竟有大批莫拉克風災後未清除的漂流木,恐阻斷海龜產卵之路,縣府農業處副處長羅淑圓表示,將會同林務單位到場評估,協助清除。



◆ 極地氣候變遷 可能導致森林回歸

【台灣醒報/魏敦華】2012-09-25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派斯奎爾,研究一座位於努納武特地區白洛特島上年齡約260萬至300萬年,已經變成化石的森林後表示,加拿大北部極地的氣候變遷,也許能夠幫助百萬年前覆蓋當地的森林重新回歸。

派斯奎爾在加拿大多倫多所舉行的古生物學研討會發表研究結果並表示,「根據資料顯示,島上的氣候狀況能夠扶持我們在化石森林中找到已經存在的樹類如柳樹、松樹,和雲杉。我這一陣子也已經在研究地點中發現了疑似橡樹和山核桃的生長跡象。」

佩斯奎爾同時也表示,古森林中的木頭樣本被保存於泥炭和永久凍土帶之中,他們研究了森林中的沉積物後發現了通常存在於平均氣溫為攝氏零度氣候帶的花粉,而島上的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15度。

「這片森林有著太多謎團,例如這些樹到底是如何能夠熬過極地氣候的長期黑暗。當然一座森林的回復要很多時間,但這些發現也許能夠讓我們的後代在此種樹並看著它成長。」

fsj 提到...

埔里種瓜溪護魚成功 盼延長封溪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2012.09.26

南投縣埔里鎮成功里種瓜溪封溪護魚兩年保育有成,不僅蝦蟹成群,溪哥、石礗四處游竄,「成功」封溪巡查隊員更以夜巡為榮,連喜愛垂釣的里民也從反對轉為支持封溪護魚,但9月起封溪期限屆滿,垂釣抓蝦的人迅速激增,引起居民關切。

成功里長彭榮華昨天指出,成功里封溪範圍上游起自種瓜溪水源頭,下游直達國姓鄉界,包括支流野溪,總長約5公里,為了避免封溪護魚的成果功虧一簣,里民一致希望能再延長封溪,並向鎮公所提出封溪護魚保育計畫書,只要獲鎮代會審議通過,將溯自9月1日延長封溪到明年8月底。

由於公告的封溪期限已經屆滿,昨天種瓜溪成功橋下就有人垂釣,並且收穫頗豐。

彭榮華說,99年封溪初期,有很多愛釣魚的人仍在種瓜溪垂釣甚至撒網捕捉蝦蟹,里民看到都會主動勸阻,傍晚到凌晨則由成立了20人的巡查隊,排班沿溪巡邏,兩年下來,已經很少人偷釣魚,非法毒電魚的不肖人士更不敢踏進種瓜溪,沒想到封溪期限剛剛才屆滿,就有很多人來釣魚,如果釣客持續蜂湧而來,好不容易魚蝦變多的種瓜溪,恐怕很快就又「淪陷」、保育魚蝦的成果也會難以為繼。



◆ 抑制貽貝繁殖 大觀電廠放流8萬尾魚苗

自由 2012.09.26

〔記者陳信仁/日月潭報導〕台電大觀電廠為減少淡水貽貝滋生影響發電取水效率,二十五日在日月潭朝霧碼頭放養八萬一千尾的烏鰡、鯁魚、曲腰魚(俗稱總統魚)等魚苗,透過生態防治清除貽貝生長,期能藉此回復魚類生態活力,讓漁民有更多收益。

大觀電廠昨共準備二萬四千五百尾烏鰡、七千尾鯁魚、一萬九千五百尾曲腰魚及二萬尾大頭鰱魚、一萬尾鯉魚,由廠長翁炳坤、日月潭區魚會總幹事張乾任、縣議員謝明謀等多人在日月潭朝霧碼頭主持魚苗放養活動,隨後由載滿魚苗的貨車裝接大水管,將八萬多尾魚苗直接從水管滑入水中,約兩個小時才將魚苗放養完畢。

烏鰡、大頭鰱等 貽貝天敵

廠長翁炳坤表示,電廠從民國七十九年起,每年均固定在日月潭放養魚苗,魚苗種類均選用日月潭原生魚類;辦理大規模魚苗放養,主要是因為俗稱「菜蛤」的淡水貽貝會附著生長在電廠取水口的攔污柵,影響發電取水效率與設施安全,才決定放養可剋制菜蛤的天敵魚類。

電廠人員指出,包括烏鰡、本土鯉魚、大頭鰱均會吃食淡水貽貝,另考量日月潭魚貨量減少,導致漁民捕魚收益降低,後來才又增加曲腰魚等種類,期能有助於增加漁民漁獲量與平衡日月潭的生態。

釣起、捕獲小魚苗 請放生

日月潭區漁會指出,由於日月潭原生種魚類如曲腰魚、奇力魚都是地方知名美食,早期在捕撈過度下,面臨絕跡的壓力,現在大多透過養殖供應市場需求,而近年來在地方投入復育及魚苗放養,應可讓魚類族群數量恢復。

漁會人員更呼籲,漁民與釣客在垂釣、捕魚時,一旦捕獲小魚苗,希望能夠將其放回潭中,讓牠們繼續成長,如此才能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



◆ 美華盛頓州 首現殭屍蜜蜂

中央社 2012.09.26

美國繼加州、俄勒岡州、南達科他州後,華盛頓州也首度出現「殭屍蜜蜂」!

美聯社報導,新手養蜂人赫恩(Mark Hohn)幾週前結束假期返家後,竟發現飼養的眾多蜜蜂不是已經一命嗚呼,就是搖晃飛行,接著撲通掉地。赫恩後來才得知牠們遭1種寄生蟲感染,導致會在夜裡東搖西晃胡亂飛,直到死去。這種感染就稱為「殭屍蜜蜂」。

赫恩告訴「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我打趣和我的孩子說,殭屍軍團開始入侵我們家。」

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University)生物學家哈佛尼克(John Hafernik),2008年於加州發現這種病變。

哈佛尼克現在利用網站,召募像赫恩等市民科學家,追蹤全美殭屍蜜蜂案例。觀察人員已在加州、俄勒岡州、南達科他州及華盛頓州發現殭屍蜜蜂的蹤跡。

另一位殭屍蜜蜂的研究人,是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昆蟲學系主任謝柏德(Steve Sheppard)。

近年來蜜蜂因罹患神祕的蜂群衰竭失調症,數量受到波及,這種病導致同群成蜂全數驟死。如今此種殭屍蜜蜂病變,對能授予作物花粉的蜜蜂而言,又是另一威脅。

赫恩記得自己聽過殭屍蜜蜂,因此他發現家中出現死蜜蜂時,便收集數個蜜蜂屍體放進塑膠袋內。約1週過後,赫恩握有證據證明自己的蜜蜂感染了寄生蒼蠅的蛹。

西雅圖時報報導,帶來殭屍蜜蜂症狀蒼蠅的生命週期,令人聯想到電影「異形」(Alien)。雌性成蠅停在蜜蜂背後,接著將卵排至蜜蜂腹部,這些卵爾後會孵化成蛆。

哈佛尼克說:「牠們基本上會從裡到外把蜜蜂啃光。」

啃光宿主後,蛆會變成蛹,形成堅硬外殼,看來就像飽滿的褐色米粒,這也正是赫恩在裝有死蜜蜂的塑膠袋內所發現的東西。成蠅接著在3至4週內就會孵化而成。

謝柏德指出,尚未有證據顯示寄生蒼蠅是蜜蜂數量大幅減少的元凶,不過這種害蟲似乎正鎖定新宿主。謝柏德並說:「影響層面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泛。」



◆ 稀有「瑪家山龜殼花」 花蓮山區現蹤

自由 2012.09.26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別稱阿里山龜殼花的「瑪家山龜殼花」,是台灣特有種的毒蛇,名列台灣二級保育類「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花蓮兩爬研究者葉國政前天在花蓮瑞穗山區發現瑪家山龜殼花亞成蛇;《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作者向高世說,瑪家山龜殼花過去僅被發現在台灣西半部、宜蘭的中高海拔山區有分佈,新發現紀錄也將改寫圖鑑分佈範圍。

台灣特有種 列二級保育

花蓮兩爬研究者葉國政、向高世、艾業直前晚夜間生態觀察時,在瑞穗鄉海拔約一千公尺山區,葉國政發現一尾瑪家山龜殼花「蛇」過一處小水窪正要捕食青蛙,龜殼花見人就往山溝裡逃竄,由於瑪家山龜殼花非常稀有,三人顧不得蝮蛇的出血性劇毒冒險上前拍照,在光線照射下,瑪家山龜殼花鱗片反射出五彩顏色,美麗卻又危險異常。

葉國政說,這尾是即將成年的雌蛇,體色比其他同類稍微黯淡,瑪家山龜殼花特徵是「眼睛小、頰窩大」,這尾眼睛還不小;他說,一開始以為是花蓮首次的發現紀錄,經查得知,前年六月在能高越嶺花蓮段發現成體一隻,另去年四月中橫山區先後發現小蛇一隻、中橫「路死」(被車輛輾斃)成體一隻,加上這次在瑞穗山區的紀錄,花蓮縣已有四筆。

向高世說,前天到花蓮講課,趁晚間空檔上山尋蛇,這筆意外發現讓研究者很興奮。

屏東瑪家鄉發現而得名

他說,瑪家山龜殼花的「模式標本」是在屏東縣瑪家鄉找到,因而得名,瑪家山龜殼花分佈海拔為五百公尺至二千二百公尺山區,棲地與中國大陸不連續,為台灣特有種。

他說,過去有發現紀錄的區域只有台灣西部及宜蘭,前年起陸續在花蓮的四筆紀錄也讓瑪家山龜殼花分佈往花蓮、花東縱谷山區拓展。

fsj 提到...

擅入插天山 明年起重罰

自由 2012.09.29

〔記者席艷俠/桃園報導〕復興鄉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的山毛櫸樹林,新竹林區管理處發現面積有縮小跡象,顯然人為干擾嚴重,決定明年一月起,未申請擅入者開罰,罰金從三萬元到十五萬元不等,即起為宣導期。

罰金3至15萬

林管處指出,插天山的山毛櫸樹林是全球分布最南端的珍貴物種,最近發現面積退縮,雖然沒有確實統計,但應是人為干擾或破壞造成。過去以來,常有人未申請而違法入山,林管處都採取柔性勸導,為了保護山毛櫸樹林,宣布要開罰,籲請依法申請入山。

要進入插天山自然保留區者,林管處指出,以做研究調查、原住民族傳統祭典、環境教育需要者得依法申請,獲核准才可進入。

申請方式可至林務局網站「自然保育網」下載申請書,出發前十四天傳真或郵寄至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新竹市中山路二號,電話︰03-5286629,傳真︰03-5244350)。待該處以正式公文回覆,並函送森林警察及在地管理單位,申請者進入前也要齊備身分證明文件及核准公文,當天向轄區派出所申請入山證。

林管處表示,申請入山者最好一天來回,少用登山杖,不要污染水源河川;若要過夜,請在紮營區內的舊山屋址地紮營,保護插天山。



◆ 年用三千萬公斤木炭 砍掉42座美崙山林木

中廣新聞/粱國榮 2012-09-28

中秋節烤肉已經是全民運動了,但你可知道臺灣一年木炭的使用量多達三千四百萬公斤,相當於要砍伐42座,花蓮市約54公頃大的美崙山,環保單位呼籲民眾如果要中秋烤肉,可以使用電燒烤器或多功能瓦斯爐,以達到減碳目的(梁國榮報導)

因為「一家烤肉萬家香」,每到中秋佳節臺灣人就蠢蠢欲動,要來個親友團聚的烤肉大會,但你可知道烤肉對環境及人體的健康影響頗大。

花蓮縣環保局稽查員劉冠池說,根據資料統計,使用木炭烤肉會有煙燻、粒狀物、甚至戴奧辛,產生的煤煙比相當於香菸的十二倍,一家四口烤肉兩小時,大約要燃燒一公斤木炭,排放3.7公斤的二氧化碳,並且要消耗六到十公斤的木材。全臺一年約有三千四百萬公斤的木炭使用量,就要砍掉四十二座花蓮市的美崙山,才能供應全臺一年木炭需求

因此劉冠池呼籲民眾,中秋節不烤肉,可以到燒烤店聚餐,或購買烤鴨、滷味等應景食材,否則使用電燒烤器或多功能瓦斯爐,以達到減碳目的。



◆ 盜採猖獗 美野生人蔘拉警報

【聯合晚報╱美聯社威斯康辛州麥迪遜28日電】2012.09.29

野生人蔘愈來愈少,價格隨之高漲,目前漲到每磅500到600美元,遠高於種植人蔘的50美元,美國掀起盜採熱。生態專家擔心,盜採風會嚴重破壞生態。雖然政府保育單位和警方重罰盜採者,但仍無法遏止盜採之風。

警方表示,盜採者穿著迷彩裝,臉上塗著迷彩,帶著各式挖掘工具,深入森林,擅自穿越私人或國家土地界線,連沒有長大的野蔘都不放過。

為遏止盜採歪風,華盛頓公約組織 (簡稱CITES)於1975年對於人蔘貿易設限。根據該公約,人蔘的採收必須獲得政府許可,外銷人蔘者必須獲得聯邦許可。

美國大多數州規定,人蔘採收季只有秋季的數個月,而採收野蔘必須先取得許可。任何人不得在國家公園盜採野蔘。

俄亥俄州從2008年到去年嚴格取締盜採野蔘,執行100件逮捕案,違規者包括無照濫採,或未在採收季採收或買賣。威斯康辛州的人蔘種植業在全美規模最大。威州野生動植物保育官員說,違規盜採野蔘案從2007年的12件,增加到去年的36件。

私有地的地主對於盜採野蔘者深惡痛絕。俄州78歲老人柯特今年5月用攻擊步槍打死越界盜採野蔘者並藏匿屍體被起訴。

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植物學家莎拉‧叟瑟曾數次在野外遭遇盜採者。她說:「盜採者讓人感到害怕,你看得出來他們不是在健行。如果你目睹他們從事不法行為,誰知道他們會怎麼樣。」

fsj 提到...

陝西考古 發現戰國黃牛肉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2.09.30

陝西考古學家兩年前在一座古墓發現一個銅敦,內有一塊塊碳化物體,乍看肌理分明,後經檢驗證實是黃牛肉,成為中國最早陪葬肉製品,推測保存方式應是風乾或是臘肉。

銅敦是古代一種食器,據華商報報導,陝西考古學家兩年前從臨潼區一座戰國古墓裡取出一座銅敦,因鏽蝕嚴重又異常沉重,遂送到文物保護室處理;經仔細清理外表並用鑿子撬鬆接合處,一股刺鼻怪味飄散而出。

待打開銅敦蓋子後,考古人員全驚呆了,只見銅敦內裝滿一塊塊碳化物體,拿出一塊用手掰開檢查,發現碳化物裡頭有白色的彈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絲;因銅敦是食器,考古隊長胡松梅等專家判斷應是肉製品。

為進一步確定真相,考古隊與大陸中國科學院專家聯繫後決定採蛋白質分析,經數月測試鑑定出是「黃牛肉」;因這座平民墓室屬戰國時期、距今兩千多年,判斷應是中國最早的墓葬陪葬肉製品。

銅敦為何能保存肉製品長達兩千年,胡松梅認為與保存環境有關,該銅敦封閉嚴實,且土坑墓要比洞室墓更能隔絕外界空氣,此外,不排除這些黃牛肉事先經過風乾處理或是製成臘肉。



◆ 台灣黑熊的消失與重生

【黃奕瀠/調查採訪】2012-09-30 中國時報

「你們知道全台灣黑熊的數量和你們學校的學生一樣多嗎?」當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志工向台北市西湖國小學生提示台灣黑熊現存的數量後,得到孩子們大聲的回應:「好少喔!」

西湖國小是黑熊保育巡迴推廣的第一站,因為是周一的第一節課,只見有些孩子仍睡眼惺忪,但一看到黑熊照片和布偶,雙眼睜得晶亮,舉直手搶答各種問題;他們排隊寫下對黑熊保育心聲和祝福後,爭著擁抱吉祥物「大黑寶」,直說黑熊好可愛,不希望牠們消失。老師和志工在旁帶著微笑,看著保育種子悄悄地埋在孩子們的心中。

保育列車啟動 要讓孩子喜歡牠…

「讓孩子們喜歡上黑熊」正是這些致力於生態動保的大人們最新的行動計畫。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台灣黑熊,生態動保領域到民間企業共同推動「熊愛台灣:黑熊縱斷行.保育向前走」,預計在這個學期巡迴全台灣六十多所沿山部落和綠色小學,向近六千位學童傳遞生態保育的概念。

「當他們認識黑熊、喜歡黑熊,就會開始想多為牠多做一點事,那怕是一點點,對黑熊生存來說都很有幫助。」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強調,「台灣黑熊現在已經到了一隻都不能少的危險程度了。」

人稱「熊媽媽」的黃美秀從事台灣黑熊研究長達十六年,在這條學術道路上走得孤獨卻也怡然自得,然而,在這研究過程中,她發現黑熊斷掌情況嚴重,這心痛逼得她即使千百不願仍得扛下人間俗務、面對鏡頭,就只為了替黑熊求救。

熊媽媽黃美秀 痛批政府無作為

她形容這就像是看到路邊被橡皮筋纏綁住嘴的流浪狗一樣,任誰也不會丟下這些可憐的狗兒不管,「只因為親眼看到黑熊這血淋淋景況的人是我,所以我得挺身而出。」黃美秀在屏東科技大學的研究室被稱為「熊窟」,裡頭擺滿了各式黑熊相關海報照片和裝飾品,幾隻大狗隨意進出,當她以流浪狗為例義憤填膺時,旁邊蹭躺著的大狗順勢伸了一下懶腰,像是附和。

黃美秀拿出狩獵用的繩索,將手套進去比了比說,原本獵人只想捕山豬和山羌,卻誤捕其他動物,所以山上許多狗都是跛腳的,而體型更大的黑熊若誤觸陷阱,只有極力掙脫導致殘廢,再不就是坐以待斃。「這些報告十五年前就有了,政府不是不知道,但卻無所作為。」黃美秀大嘆,那民間為何不自己動起來?只要大家願意做,人人都可出份心力。

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設計「黑寶」和網站,甚至規劃校園巡迴活動的迷母國際設計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二○○七年,迷母總經理高景星在因緣際會之下讀了黃美秀寫的《黑熊手記》(近期以《尋熊記》為名重新出版),深受感動,主動去信表達貢獻心力之願。「黑熊是一個不能親近的巨大物種, 要求大家保護一隻不能親近的傢伙,人們內在渴望的回饋自然不能被滿足。」

高景星和迷母夥伴能做的就是設計和行銷,於是設計一款要價千元並限量一百套的Duma公仔(布農族語的熊),跨出黑熊保育行銷的第一步。但可愛的公仔能夠幫助黑熊什麼?高景星認為,至少能提醒大眾,「我們是和黑熊一樣樂天又單純,願意跟所有台灣原生物種一起生活的台灣人。」

黑寶公仔行銷 熊和人一樣樂天

黃美秀忙著研究,儘管對保育行動有心,卻無力抽身,高景星和其他受她啟發的讀者,比她還心急,總催促著她前進,終於今年開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開始募款、提供公開平台,讓所有人都能一起加入黑熊保育行動。而這些行動所有的細節設備,都靠民間共同推助,一步一步往前進。

「保育是一直持續著的,但也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與物力投入,總不能只靠老師跟他的研究生團隊。」高景星代表提出校園巡迴計畫的迷母國際表示,如果可以在每個校園傳播保育觀念,保育的根就能扎得完整。

校園巡迴還沒開始前,「黑寶」就已經先拜訪幼稚園了。「有一天,一位家長打電話來詢問如何幫助黑熊,只因她孩子直說黑熊好可愛,讓她開始搜尋黑熊的資料,才找上我們。」

黃美秀強調,這是環境世代正義的問題,我們沒有權力剝奪下一代的文化資產,「不能只是說無能為力,現在到了人人都得使上一份力的時候。」她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個幫助黑熊的位子,而校園巡迴,只是一個開始。



◆ 儼如「山神」 原住民第15族的傳說

【黃奕瀠/調查採訪】2012-09-30 中國時報

「母親取出預備好的小竹片割斷臍帶,臍帶像截新生的豬尾巴。汗水流乾的伊娃兒吐盡殘力對著豬尾巴祈福:願你長大像一頭黑熊。」這是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在為其祖父創作的短篇小說《黑熊或者豬尾巴》開頭,寫下曾祖母盼其子長成黑熊的祝願。

黑熊在許多原住民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包含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都有禁獵黑熊傳統,他們將黑熊等同於人,殺熊等於殺人,甚至會招致詛咒。

黑熊多半居處於深山,數量原就稀少,又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肉類動物,位在生態鏈的頂端,對同樣與山林文化共存的原住民來說,儼然是「山神」般存在,因而不論傳說或狩獵文化都和黑熊密切相關。近年來致力於獵人學校發展的排灣族作家撒可努便認為,台灣原住民應有十五族,「熊族」是其中之一。

然而,近年來生態與文化轉變,讓人類不再將禁忌放心上,而漢人吃食山產和黑熊的習慣,更推長獵捕黑熊的非法行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林元輝在民國六十九年完成的報導文學作品《黑熊悲血雙滿天》,便闡述當時即便政府實行禁獵政策,同時期環境開發與獵捕仍是對黑熊造成莫大傷害。

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員印莉敏表示,目前估計台灣只有三百到八百隻黑熊,其中就有一百多隻在玉山國家公園範圍。保護黑熊,我們責無旁貸。玉山國家公園的巡山員多半是布農族,「布農族與黑熊的情感更為深厚。」

印莉敏認為,因為布農族對動物向來有平等觀念,神話傳說中也和熊相關,例如布農族人分食獵物的習慣便來自於熊媽媽對小熊的指導;布農族也有禁獵黑熊的傳統,如果意外打到黑熊會被禁止回家,必須要等到打耳祭後,才能回來。「不過,陷阱獵具,已從過往容易掙脫的樹籐,變成鋼索,即使原住民無意獵熊,但仍然會傷害到熊。」印莉敏表示,獵捕文化和生態保護纏繞成結,成為生態文化保護者的難題。

fsj 提到...

草泥馬農場在哪? 網友瘋尋地點

【聯合報╱記者曾詩涵/芎林報導】2012.10.01

日前有家住芎林鄉的網友在網路上PO了數十隻俗稱草泥馬的羊駝的自拍照片,因數量眾多,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大家都在詢問「草泥馬究竟在哪裡?好想衝去看!」原來這是新竹縣芎林鄉新竹縣農會旁果菜市場旁某處仍未營業的農場,業者表示,沒想到這麼快就被眼尖的民眾發現,不過幾天後農場就要「搬家」到北埔,目前尚未營業。

業者說,休閒產業是未來大環境的趨勢,今年7月,陸續引進69隻紐西蘭羊駝,在芎林飼養近2個月,目前已有40幾隻的母羊懷孕。

業者原本向新竹縣農會承租場地,預計開設農場經營,就連餐廳、飲料部等設施都已建造完成,不料因地目不符,只好在近期之內將羊駝遷移至北埔,他笑說「真是一個大工程!」,也預計明年寒假開放羊駝與民眾近距離接觸,因此想體驗被大量的草泥馬圍繞的民眾,還需要耐心等待。



◆ 鯊魚又咬人! 澳洲為此開放獵鯊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2012.10.01

大白鯊攻擊遊客的聳動案例近日頻繁出現,而澳洲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為此也作出反應,只要有可能對遊客造成威脅,獵殺鯊魚的行為就是合法的。今年西澳地區就發生6起鯊魚攻擊事件,並造成5人死亡,而攻擊人類的鯊魚中,又以受保育的大白鯊為大宗。

西澳政府在週四通過685萬澳幣的新法案,通過對鯊魚的有條件獵殺。此前,大白鯊這類保育動物,除漁業局外,一般人無權捕獵。但近期屢屢傳出的攻擊事件,卻讓獵鯊聲浪成為焦點。

這次通過的法案將釋放捕殺權力,對可能「造成威脅的鯊魚進行捕獵」,以保護民眾自身安全。而685萬的預算,除宣導計畫之外,也將投入於鯊魚追蹤研究,讓相關單位能在鯊魚進入戲水水域時,提前得到預警。



◆ 北方三島揭祕 來基隆看生態圖片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399242.shtml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基隆報導】2012.10.01

馬英九總統日前登上彭佳嶼,引起熱烈討論,基隆市野鳥學會順勢在文化中心推出「北方三島之美」圖片展,介紹這3座位於台灣東北邊、隸屬基隆市中正區的島嶼,不少鳥類和昆蟲是第1次在島上發現。

基隆野鳥學會10多年前起,受市府委託,到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進行生態調查,記錄各種罕見的鳥類、昆蟲和地質景觀。總幹事沈錦豐表示,2009年調查人員在棉花嶼及彭佳嶼拍攝到紋黃蝶,也在彭佳嶼找到亞東細蟌,這兩種昆蟲都是北方三島首度發現。

他說,2010年調查團隊還在棉花嶼記錄到大嘴薙的巢和幼鳥,是台灣鳥類史上的大發現,研判台灣應是全球大嘴薙鳥分布的最南線。這些珍貴的畫面,明天起都會在文化中心展出。

日前馬總統登上彭佳嶼,民眾開始注意北方三島的資訊。沈錦豐表示,一般人對這三座島的認識非常少,剛好藉此熱潮,順勢教育民眾,北方三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且隸屬基隆市中正區。

「北方三島之美」明天起在文化中心四樓藝廊展出,展期至本月30日,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周一休館。基隆鳥會另外也在各國中小推出「北方三島之美」講座,教孩子們認識生態景觀。



◆ 保育台灣獼猴 廣徵創意告示牌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10.01

俗稱草山的陽明山天母古道附近,先前出現遊客餵食台灣獼猴。經北市府動保處設立宣導告示牌,遊客餵食情況已獲得改善,未來更將舉辦一系列台灣獼猴教育宣導活動。

動保處在中山北路七段的步道登山入口處,特別設置一面台灣獼猴教育宣導告示牌。動保處說,告示牌隨時提醒民眾「三不政策」,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幾個月下來已發揮效果。

動保處說,10月5日將與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合作,在文化大學舉辦台灣獼猴教育宣導活動。

獼猴宣導活動分為徵稿、室內與戶外課程等3項子活動,包括廣徵台灣獼猴保育告示牌創意設計稿件,提供日後設置參考;當天另播放獲得金鐘獎肯定的「獼猴列傳」,放映後並有座談會。

當天並有戶外行程,專業解說員導覽古道風情,希讓學員能親身體驗野外觀察,讓這一趟天母古道及水管路步道之旅,能滿載而歸。

相關活動資訊可至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網站(http://www.7stareco.org.tw/)或致電該基金會聯絡電話:28954177查詢。

fsj 提到...

大堡礁珊瑚萎縮 覆蓋率將退至5%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03298.shtml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2012.10.02

氣候變遷與人為因素正在摧毀大堡礁,科學報告指出,坐落於澳洲的珊瑚天堂持續地在萎縮,海岸的珊瑚覆蓋率更將在10年內降至5%,除威脅觀光產業外,也將重重影響澳洲海岸的自然生態。

澳洲海洋科學中心在昆士蘭海岸歷經27年的研究追蹤後,發現觀光聖地大堡礁的珊瑚衰退情形遠比想像中更嚴重︰1985年時,28%的珊瑚礁岩區被珊瑚覆蓋,但該活動率卻在2012年降至13.8%,報告顯示,若衰退持續,「10年之內,珊瑚的活動覆蓋將減至5-10%間。」

而珊瑚活動範圍的大幅衰退,對以海洋觀光聞名的澳洲而言無疑是重大威脅。每年上看1兆1000億台幣的觀光收入,更承受不起失去大堡礁的風險。

報告指出,海岸珊瑚群死亡的主因,以暴風雨破壞的50%為首,而以珊瑚為主食的棘冠海星則佔40%,另外,白化綜合症的頻發傳染,也是珊瑚群衰退的原因之一。但同時,科學家更發現海洋溫度與酸度的上升,也是破壞珊瑚生態的禍首,溫度上升導致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並使酸度提升,侵蝕碳酸鈣構成的珊瑚礁,並減緩珊瑚再生的速率。

另一方面,綠色和平組織也表示,澳洲的煤礦與液化天然氣出口對珊瑚也造成威脅。頻繁的船運交通與港岸儲運設備的擴張,都增加水質與噪音汙染的風險。煤礦和天然氣是澳洲出口貿易的重點,近年為滿足亞洲日增的需求而快速擴張,並預期在2020年前將運輸量提升至目前的10倍以上。

作為珍貴海洋資源的大堡礁,在1981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而針對嚴重的珊瑚消失問題,澳洲政府也將重啟環境評估,調查拯救珊瑚生態的最佳方法。



◆ 白海豚皮膚病 環團:六輕海排

中央社 2012.10.02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今天表示,根據學者調查報告顯示,六輕廢水海排危害白海豚生存,盼環保署重新環評。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下午召開「六輕相關計畫增加中華白海豚保育措施變更內容對照表第2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在會議召開前,到環保署大門前抗議。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台大教授周蓮香在民國100年所提中華白海豚調查報告指出,六輕麥寮發電廠廢水海排污染影響海洋生態,此報告指出中華白海豚49%感染皮膚病。

陳椒華指出,六輕廢水當年環境評估差異通過海排,卻找不到相關環評報告,她質疑,「六輕有違法嫌疑,環保署應禁止六輕廢水海排,要求重做環評,重擬海排計畫。」

周蓮香表示,全國6萬多隻白海豚調查樣本數中,確定有49%白海豚感染皮膚病,但目前仍難證實就是六輕造成影響,到底是誰要負全責仍需要釐清。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田秋堇說,根據日本相關研究報告,當海洋PH值8,白海豚群體別骨骼生長率為27.2%,若PHO值降至7.4,則成長率降至9.7%,減少近1/3。

台塑今天在審查會議的簡報內容指出,近年監測雲林附近海域pH值維持在7.5至8.5間。

※ 相關報導:

* 生態池變色 10萬尾孔雀魚暴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today-center5.htm

最近才揭幕啟用的彰化市平和社區自然生態池,一日驚傳池中有多達十萬尾孔雀魚暴斃,密密麻麻的魚屍浮在數十公尺長的水面,社區居民發現池水變成白色,痛罵孔雀魚是被人毒死,還有人認為是附近餐飲業者排放廢水毒死魚兒,要求相關單位揪出禍首。

* 黑腹燕鷗回來了/ 萬餘隻 北門潟湖現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today-south13.htm

北風起,棲息北門潟湖的黑腹燕鷗目前來了約一萬隻,鳥況熱鬧。去年十一月廿六日,疑因人為干擾,三萬多隻黑腹燕鷗一夕之間全不見,飛至嘉義南布袋棲息,今年再回來,讓鳥友興奮得奔相走告喜訊。



◆ 6民間團體 認養太魯閣步道

【聯合報╱記者陳俊智/秀林報導】2012.10.02

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登山、健行及景觀等多種型態步道,總計共32條,但因管理處人力資源有限,管養維護不易,民間團體得知情形後,自發認養公園境內步道負責清潔維護,太管處昨天也和6個單位代表完成簽約。

太魯閣國家公園推動步道認養以行之有年,之前花蓮第二信用合作社、花蓮縣幼獅健行登山會、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就分別認養沙卡噹、長春祠、合歡主峰等步道,今年5個單位持續簽約認養,台灣電力公司花蓮區營業處也同時加入認養行列。

昨天認養簽約儀式簡單隆重,新加入的台電花蓮營業處認養大禮步道,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除了綠水步道外,由於鄰近的白楊步道已重新開放,此次也新增認養白楊步道。



◆ 碧潭、秀朗橋淨灘 垃圾近噸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新店、中和報導】2012.10.02

新店區私立及人中學、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昨天分別在新店區碧潭和中和區秀朗橋下高灘地舉行淨灘活動,900人合計共清運出950公斤垃圾,其中以烤肉相關垃圾占多數。環保局呼籲民眾,中秋節烤肉要將垃圾帶走,才能讓河濱綠地維持清潔。

昨天碧潭淨灘活動,包括及人中學校長洪騰祥、市議員陳儀君、劉哲彰等人都共襄盛舉。

洪騰祥表示,學校高一、高二學生700多人,昨天在碧潭風景區和新店路周遭,清運出大批落葉和菸蒂,共清運了約200公斤垃圾。垃圾量較前年800公斤和去年500公斤垃圾都減少,顯見護溪淨灘活動已受到民眾認同。

環保局昨天也特別請中和區秀景里河川巡守隊及周邊社區約170人,前往秀朗橋下進行「環保中秋‧秀景里河川巡守隊暨周邊社區聯合淨河岸」活動。

淨溪過程中,隊員們發現,常出現夾子、鐵鋁罐、烤肉架等可回收物品,最後共清出750公斤垃圾,並回收362公斤的鐵鋁罐、烤肉架等金屬。

環保局表示,民眾可將丟棄的物品,就近至里內的黃金里資收站回收,若回收2.5公斤的金屬類,還可兌換1包3公升的專用垃圾袋。也可交由民間業者變賣回收,1公斤金屬回收價格約8至10元。

秀景里河川巡守隊隊長李淙河表示,今年特別結合鄰近社區共同參與,希望透過淨溪活動,讓民眾能自發性的將垃圾帶走,讓河濱再次恢復生機。

fsj 提到...

戰狗護家園 8年抓百條蛇

【王亭云/宜蘭報導】2012-10-03 中國時報

三星鄉大洲地區某農舍,長年飽受蛇入侵困擾,八年前,有白色土狗「小白」進駐,至今抓了近百條蛇,戰功彪炳,就算現在已是老狗,仍擔負保護家園的角色。農舍主人一臉驕傲說:「牠是天生的狗王!」充滿戰士性格,年輕時牠一隻可對抗入侵家園的三隻流浪狗。

該農舍靠近安農溪,時常有蛇經由圍牆排水溝侵入,讓農舍主人十分困擾,每次看到長達兩公尺的無毒南蛇,在自家菜園裡曬太陽,拿著工具去抓蛇,大南蛇卻一溜煙地消失無影無蹤,讓他恨得牙癢癢;對於不時總會出現的「不速之客」,卻又無可奈何。

八年前,農舍主人從朋友手中接過剛斷奶的白色小土狗,看著牠可愛的外表,原以為像其他小狗一般,可隨意「任人擺佈」,伸手想輕摸牠的身子,不料,牠卻跑到椅子底下,充滿警覺性,邊發出敵意的聲音,自此讓主人對牠「另眼相待」,而牠也沒有讓主人失望。

農舍主人說:「牠天生是狗王!」年僅兩、三歲,走在外頭會有許多狗跟隨,看到牠跑步、游泳的英姿,農舍主人的朋友直呼:「就像一隻豹!超厲害!」說起小白的抓蛇功力,農舍主人更是不停稱讚,他表示,不管蛇藏在哪裡,小白馬上能找出來。

當有蛇偷偷入侵,小白循著氣味找到入侵者,並朝蛇咬下去、甩一甩,輕易將暈頭轉向的蛇「逮捕歸案」。農舍主人表示,每年夏天大約都抓十幾條,累積下來已約百條,讓家人安心許多;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小白剛住進家,就順利抓到那條讓他們頭痛已久的大南蛇。

如今,小白已是九歲老狗,與主人間培養出深厚情誼,還會向主人撒嬌。農舍主人表示,養過數十種狗,獨對這隻土狗「感覺不一樣」,但也說不出原因,「每次過年,都會給牠吃一桶炸雞桶!」慰勞一年保護家園的辛勞。



◆ 綠色和平喊減撈 漁署:保育 台灣是模範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阮南輝/綜合報導】2012.10.03

綠色和平「希望號」再度來台,前天駛入基隆港,展開為期兩周的海洋保育宣導。綠色和平警告說,遠洋大型圍網漁船「過度捕撈」,讓台灣多數小型漁業漁民生計備受衝擊,未來恐怕「無魚可捕」。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昨天在船上舉行「愚民政策˙苦漁民」記者會,她說,台灣遠洋漁業產值有8成以上來自鮪魚。台灣在中西太平洋所捕撈的4種鮪魚,包括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已在去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若再持續捕撈,恐導致絕種。

訪談東港、綠島、小琉球50名近海漁民,也有不少人說,十年來漁獲量逐年銳減、且魚越捕越小。以東港黑鮪魚季為例,十年前可捕撈上萬尾,今年僅剩不到500尾,痛批漁業署長期輕忽海洋資源枯竭警訊,甚至在鮪類資源枯竭下仍鼓勵民眾吃鮪魚。

綠色和平今年曾針對全台民眾抽樣調查,受訪的1203人中有8成認為,台灣應該聯合其他國家減少鮪魚捕撈量及捕撈漁法。

顏寧呼籲漁業署應該支持國際保育方案;禁用如人工集魚器等破壞性漁法,發展有效的資源永續利用方案;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有效的管理機制,包括將太平洋袋狀公海設立為海洋保育區,並限制各魚種捕撈量。

漁業署昨天回應,台灣遵守國際漁業組織管理規範,甚至「走在前面」。例如,國際尚未將中西大平洋黑鮪魚納入保育,台灣已規定捕黑鮪魚的漁船數,並率先實施黑鮪魚的漁獲證明書及綁繫標籤等措施;台灣也率先亞洲國家,第一個實施沙魚的「鰭不離身」。

漁業署指出,台灣在國際漁業組織表現上,已是「模範生」。漁業署將派員到重點漁村溝通,加強海洋保育宣導。

綠色和平號今年初到過基隆港,前天停靠基隆港西二號碼頭,將在5日、6日及7日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開放民眾上船參觀。9、10兩天在小琉球、11日到14日在高雄,接著會前往香港。



◆ 幼蝸牛遇襲也會斷尾求生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2.10.03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幼小的蝸牛遭到蛇攻擊的時候也會斷尾求生。

以往大家知道蜥蜴、螃蟹或是蚯蚓遇到敵人攻擊,為了自保會捨棄身體的一部份。

日本研究人員「細將貴」在琉球找了些蝸牛,把蝸牛跟蛇放在一起。結果有六成的蝸牛可以逃脫蛇這種天敵的捕食。其中有四成五是犧牲了部份尾巴才得以活命的。

「細將貴」說,蝸牛拋棄掉的尾巴還會長回去。他也發現,在有蛇出沒的島上的小蝸牛才有這種能力。蝸牛大了殼硬了,可以直接躲進殼裡,這種能力也就喪失了。

fsj 提到...

研究:稻源自珠江流域

中央社 2012-10-05

根據今天發表的稻米基因體序列「地圖」,所有稻(亞洲型栽培稻)的始祖來自中國珠江流域。

這篇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的論文說,第一批栽培稻的品種「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蓬萊米),是由數千年前華南珠江流域中游的野生稻栽培而成。

稻米與小麥、玉米並列「三大」作物,供應全球糧食所需,迄今已衍生出數百個品種。

稻的起源,是科學界長期爭辯的議題。

科學家對第一種稻出現的時間、地點始終爭論不休。有人主張,第一種稻出現不是單一事件,是兩種野生稻同時為人種植為栽培稻。

稻可分為兩個主要亞種-「粳稻」和「秈稻」(Oryza sativa indica,在來米),前者粒短具黏性,後者粒長而不黏。

大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韓斌為首的研究群匯集了巨大的資料庫,來比對稻米基因體(基因組)序列的細微變化。

資料庫涵蓋了各地不同型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446種,粳稻和秈稻共1083種。野生稻是現在食用、販賣稻米的原生種。

若干理論認為秈稻與野生稻是各自獨立栽培出來的,研究人員說,透過拼出稻米品種的譜系,就能證明這種理論是錯的。

第一種秈稻應是由粳稻和野生稻雜交培育而成。

這個雜交種後來傳到東南亞、南亞,農民為適應各地環境,栽培出數種品種,因而產生獨特的秈稻。

這篇論文沒提到人類將野生稻培育為栽培稻的確切年代。不過,2011年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論文說,第一種栽培稻出現於8200年前,這個時間符合中國長江流域出土的考古證據。

fsj 提到...

河馬鱷魚隨波進民宅 奈及利亞全國淹大水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10-06

奈及利亞連日豪雨成災,全國三分之二的省份都淹大水,至今已造成148人死亡,還有鱷魚、河馬、蛇及其他水中生物隨波游進民宅。

「紅十字會」表示,最近幾星期滂沱大雨不斷,河水氾濫,造成大片地區遭破壞,13萬人受災,無家可歸,被迫住進臨時帳棚內。官員擔心災區爆發疫情。

目前正是奈及利亞雨季,氣象報導指出,未來幾天,降雨還會持續,當局正著手進一步撤離災區居民。



◆ 「濕地殺手」互花米草 環保團體籲割除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2.10.06

淡水、八里區的淡水河口濕地,近3年出現環境入侵性強、被列為「濕地殺手」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範圍逐漸擴大。農業局雇工花兩個多月割除,昨天宣布全部割完;不過環保團體提醒八里船型屋附近河岸的互花米草已再冒出來,呼籲一年至少割2至3次。

新北市府2009年11月接獲荒野保護協會通報,指八里挖子尾至八里左岸間濕地出現互花米草,範圍約200平方公尺。農業局雇工清除,但不久又冒出新芽,改用怪手要連根挖起,卻因河灘泥濘、潮汐問題,怪手難以進出,只好再採人工「盡量挖深」割除,並持續監控。

互花米草原產北美洲,是生長在潮間灘地高約1至3公尺的大型草本植物,除了種子散播繁殖,另藉深達30公分至100公分的地下莖無性繁殖,擴張迅速,常以團狀密集生長在灘地,造成水筆仔、螃蟹等濕地生物難以存活。

台灣地區2008年在金門發現互花米草約40公頃,台灣本島則是2009年5月首次在彰化沿海發現約2000平方公尺,淡水河口是第2處。

林務科長林愛琴說,持續監控發現淡水河沿岸有16處互花米草生長區域,危害面積達0.25公頃,7月起派員割除,至9月中旬全割完。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市府雖剛割完一輪,但八里船型屋的河岸又冒新芽了;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至少割2次、割得越深越好,盡量避免擴散。民眾若發現互花米草請電29603456轉3110通報。



◆ 褐根病防治慢 7 年枯死6000棵 議員批

自由 2012.10.06

今年通報有7成尚未醫治 有的病了半年沒人理

〔記者黃其豪/台北報導〕台北市樹木因染上被視為「癌症」的褐根病,七年內枯萎死亡超過六千棵,市議員林奕華批評,市府作業緩不濟急,「延誤治療」終結樹木生命,病樹隨時有傾倒危及公共安全之虞,今年通報病樹高達七成未醫治,最久病了半年沒人理。

林奕華表示,經統計,北市九十五年至今年八月,共有六千一百六十三棵樹染病枯掉或死亡,公園處本年度被通報感染的有二百一十五棵,其中有一百五十二棵約七成尚未進行防治,最久的通報半年迄今未醫治,病樹實際數字還不止於此。

北市樹木染褐根病,通報後經常要拖三、四個月才能防治,病樹遇強風或大雨而倒塌壓壞路旁車輛案例時有所聞,林奕華昨會勘古亭國小圍牆外兩棵病樹,可輕易剝下遭病菌侵蝕掏空的樹根,立在樹下的防治告示牌也不明顯,公園處人員趕緊用黃色警示帶將病樹圍起來提醒路人。

當地大安區古風里長孔憲娟抱怨,其中一棵數月前發現根部爛掉,學者八月勘查確定染病,工務局九月鋸樹卻因人行道停放機車,施工困難只鋸掉枝葉,最近長出新葉,居民以為有生機,又得知染上褐根病的樹要徹底消滅,很難接受。

有慘痛經驗的群賢里長翁鴻源專程到場,大罵市府不重視褐根病的危害,他說,群賢公園病樹通報後,一拖再拖,真要防治時,公園內已有廿八棵染病,如今快被砍光了。

林奕華說,病樹防治不力問題就出在外包廠商不夠專業、便宜行事,公園樹木染褐根病會經土壤或根部接觸傳染,行道樹雖然樹與樹之間有間隔,但病菌的孢子隨風飄散仍會傳染,大安森林公園、木柵公園都有病樹,八月清查,河濱公園又有一百零二棵樹染病,至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不知道工務局效率在哪裡?」

工務局長張培義說,古亭國小旁病樹為古亭國小退縮地,但因學校經費不足,公園處將代為防治,在現場張貼公告,預定十二日前先行移除樹木,地上部分列入褐根病防治工程,進行土壤燻蒸作業,預計明年四月底前補植樹木。

針對褐根病問題,市府今年六月底通過「台北市樹木褐根病防治作業手冊」,介紹樹木褐根病源起,也教導民眾如何辨識病徵及早通報。

處理病樹的作業,今年第一標已於四月發包,第二標本月發包十二月防治,後來發現未在編列預算之列的病樹會以追加預算處理,若有立即危害,將由工務局或開口合約廠商緊急處理。



◆ 搜救犬國際認證難 僅5隻過關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2012.10.06

消防署「台灣特種搜救隊」3日起在楠梓消防局搜救犬馴養中心進行國際評量檢測,23隻搜救犬參加,但因檢驗嚴格且密集,有些搜救犬體力不支沒能通過,僅5隻取得國際搜救犬認證。

消防署特搜隊分隊長陳順天表示,今年檢測的項目分為A級 (中級)和B級 (最高級),由組織內的日籍審查員到場評比,搜救犬必須通過水平梯、滑動平台、拋物拾回和長隧道穿越等項目,期間安排無預警鳴電子槍干擾,視察搜救犬的穩定性,只要任何一個動作不符合規定或不完整就無法過關,十分嚴格。

另外一個考場是模擬地震災害時的瓦礫堆現場,事先安排3名人員躲藏在約20坪的瓦礫堆裡,藏在像地下室的空間,搜救犬必須在30分鐘內找到3人,且領犬員只能在特定區塊範圍內下指令,不能跟在搜救犬旁,現場模擬災區,安排多名搜救人員、放煙霧等干擾搜救犬嗅覺。

搜救犬嗅出災民位置時,必須吠叫,領犬員才能過去,拉開門等待藏匿人員出現時搜救犬也不能離開,必須在旁乖乖等待,等領犬員發號施令才離開繼續尋找。

昨天參與瓦礫堆搜尋的3歲母搜救犬「奇蹟」前2天表現優異,在A級檢測時表現優異,日籍審查員破格讓牠繼續參與B級檢測。

「奇蹟」昨天完成B級的多項檢測後,休息半小時就直接上陣,挑戰瓦礫堆搜尋,儘管體力已消耗太多,還是在10分鐘內找到第一名藏匿人員,雖然最後沒能連晉2級,但是訓練師都對牠的表現豎起大拇指。

※ 相關報導:

* 搜救犬首重天賦 不分品種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412237.shtml

「最重要的是先天條件」,周聰吉指出,要成為搜救犬的條件必須具有活動性強、活潑頑皮、夠聰明、動作迅速敏捷、對人和善等特質,並要夠「服從」,聽到指令,不容有任何差錯。



◆ 台東首度記錄 從韓國到台灣 小環頸(行鳥)跋涉1500公里

【黃力勉/台東報導】2012-10-06 中國時報

一隻小小的小環頸(行鳥),(見左圖,朱建銘提供)然長途跋涉飛了一千五百公里,讓人對於生命韌性感到驚奇不已!五日長期在太平溪出海口紀錄水鳥的愛鳥人士朱建銘,記錄到一隻小環頸(行鳥)腳上有繫足旗,依照樣式研判是從韓國放飛,這也是台東首度記錄到韓國放飛的小環頸(行鳥)。

朱建銘說,他已經一連三天在出海口,發現這隻小環頸(行鳥)出沒,僅孤鳥一隻忙著覓食,顯見他對於當地有安全感,研判可能覓食之後補足能量,會繼續往菲律賓、印尼等地出發,為越冬作準備。

他說,小環頸(行鳥)算是常見的候鳥,不過台灣西部的數量較多,東部較少見,這次紀錄的小環頸腳上有繫足旗,雖然有一面足旗脫落,但根據研判應該是在韓國被捕捉、繫足旗放飛後抵達台灣,飛行距離約一千五百公里,這應該是台東首度記錄到韓國放飛的小環頸(行鳥)。

朱建銘指出,小環頸(行鳥)僅十六公分長,體型嬌小,飛行時不像猛禽可以順風翱翔,所以越冬之旅體力負荷大,常常抵達台灣時已經瘦得剩皮包骨,所以常需多日進食,補充能量後才繼續南飛。



◆ 載客太多 敦煌駱駝活活被累死

中央社 2012-10-06

大陸敦煌鳴沙山景區「十一」長假期間的騎駱駝活動大受歡迎,卻連續兩天發生駱駝活活被累死慘劇,景區管理處已祭出新規定防範。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鳴沙山景區特色旅遊騎駱駝,在長假期間備受青睞,景區目前有近1000隻駱駝,每天從上午5時30分工作到天黑,1隻駱駝1天可駝送7名客人,但還是不能滿足每天近8000名遊客騎駱駝需求。

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副主任李瑛表示,之前雖已啟動長假因應方案,但騎駱駝活動大受遊客青睞的盛況,始料未及。今年想騎駱駝的人特別、特別多,「以往都是駱駝等人,今年是人等駱駝」。

因此,駝戶們只能給駱駝增加飼料,而不能讓駱駝休息,導致連續兩天出現駱駝「過勞死」。

景區管理處調查後表示,造成駱駝死亡原因除了遊客大量增多,也跟死亡的兩頭駱駝體質相對較差、駝戶當天餵飼不當有關。

為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景區管理處已修改駱駝管理規定,要求駝戶不得讓駱駝帶病做生意,遊客高峰期也必須讓駱駝趁空隙休息,每峰駱駝每天最多只能載運5趟次,違反規定者,將被停號處理。

fsj 提到...

大學生發起跨年晚會零垃圾運動

自由 2012.10.07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再兩個多月就要跨年,昨天有一百卅四位學生在西門町舉行百人遊行,呼籲全民「跨年做環保,讓一○一更上一層樓」。

「笑擁地球大學青年聯盟」(笑盟)總召、交大學生許貴任表示,去年在台北一○一大樓的跨年煙火秀,讓周遭留下十七.五公頓的垃圾,這些垃圾量,其實只要民眾「隨手」帶走,就能消失。

笑盟將拍攝三十秒跨年煙火的垃圾減量短片,十二月份將在台北捷運空間播放。

許貴任表示,去年台北市一○一廣場跨年,激情過後留下十七噸多的垃圾量,有媒體以「有如暴動後」,來形容跨年後的一片狼藉。

許貴任表示,七月初看到三位女大學生鄭洵、蔡佩珊、薛芮哲自發環島撿垃圾後,鼓舞笑盟同仁響應跟進;笑盟也萌生改變跨年「垃圾劫」想法,發起「讓一○一跨年零垃圾」運動。

昨天有一百多位學生,來自交大、政大、東吳、中國科大、銘傳等校,響應活動參與了台北遊行。



◆ 淨灘分類再統計 海灘塑害攀升

自由 2012.10.07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號召志工撿拾海灘垃圾,每個月固定一次,到今年十月剛好滿七年,而塑膠袋垃圾今年也躍居第一名,成為海灘數量最多的垃圾。

海廢社發起人之一晁瑞光表示,統計這七年來撿拾的垃圾,過去保麗龍長期高居第一,但這二、三年來塑膠袋垃圾越來越多。今年前九個月,有六個月高居第一,已擠下保麗龍,成為海灘數量最多的垃圾。這顯示,政府的限塑政策並沒有達到效果,應適度修正,尤其是喝完即丟的一次性飲料杯必須進一步限制材料使用。

社大海廢社志工從二○○五年十月開始,每個月一次,固定在台南海邊撿拾垃圾,再分類記錄。很多釣客或遊客看到他們把撿來的垃圾再倒出來分類,都一副匪夷所思的樣子,笑稱他們「吃飽太閒」。

不過,這群「傻瓜」志工,從二仁溪出海口、四草大橋撿拾到四鯤鯓海岸,一撿就是七年,撿來的垃圾還逐一倒出分類、記錄數量,讓證據說話,發現塑膠及保麗龍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最大。

海廢社核心志工只有廿名左右,但他們像「傻瓜」般默默守護海岸環境,這幾年下來,感召了不少民眾加入淨灘的行列,每次淨灘,總有很多機關學校主動表達參與協助。更難得的是,不少年輕學子透過網路揪團參加當一日志工,其對環境的貢獻,於去年獲選全國環保有功民間社團。



◆ 棄高薪種菱角 楊從貴:被水雉召喚的

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2-10-07 中國時報

台南官田水雉復育有成,「水雉生態園區」數量創下十二年新高,園區外圍也越來越多農民轉型種植無毒菱角,不但讓「菱角鳥」水雉有了新家,台北赤蛙、金線蛙、鉛色水蛇也都回到水田中。菱角成為農民口中的「綠寶」,關鍵人物就是捨棄科技業高薪、返鄉務農的楊從貴。

四十二歲的楊從貴在大學時期就心心念念當農夫,畢業後雖然進入科技界,甚至被派往蘇州擔任廠長,坐擁高薪,但廿年來學生時期的夢想他從未忘懷。五年前毅然決然提出辭呈,回到台南擔任專職農夫,將畢生積蓄投入有機農業,夢想也更進一步,希望透過產銷連結,讓全台的有機農民都能無怨無悔。

「我是被水雉召喚來的。」他回憶,當年與兩個朋友在官田成立水菱有機農場,三個人還成立「三結義農業研究社」,復育水生植物、栽種官田特產菱角。那時,水雉正逢農藥危機,往往在菱角葉上漂著,不是死掉的水雉,就是快死的水雉。

不用農藥、化肥種植菱角,其實並不容易。當地農民都笑他們「做有機很好耶!但做有機,也會餓死喔!」不過,兩年前林務局和慈心基金會投入,輔導當地農民轉作無毒菱角、水稻,也讓這份差事不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兩年來,加入無毒菱角的農戶越來越多,因為他們發現,不使用農藥、肥料後,不但青蛙小魚變多了,水雉也越來越不怕人類,還可以與農民四目相望。孵蛋率提高,更讓農民有了另一種成就感。

農民王耀文學會觀察水雉作息;越南籍台灣女婿梅克草說,「不用除草劑、肥料後,水生動物都回來了!」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系學生陳冠綸甚至針對此現象,特別研究慣行與有機菱角田中水生動物的差異。

雖然農民還是不敢把全部的田,都轉做無毒,害怕蟲和福壽螺侵襲。不過,十月收成也驚喜發現,隨著水中生物變多,菱角害蟲的天敵增加,產量也大為提升。

加入「綠色保育標章」的無毒菱角農友,從七戶增加到十八戶,農友喜出望外。不過,大台南總共有四百公頃菱角田,楊從貴笑說,「這讓我們的希望無限!」看著自己的存摺數字越來越小,他還是希望消費者給予最直接的鼓勵,然而官田這片「綠寶專區」,也因人與水雉和平共處而顯得更加溫暖。



◆ 無毒耕作 水雉重回菱角田

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2-10-07 中國時報

「既然是尋回,就代表曾經有過。」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說,看似平凡的農村,因為人為干擾,不覺得會出現稀奇生物,但水雉卻挑選適合的日子生存,讓菱角田成為牠們的棲息天堂。

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說,二十年前全台水雉數量曾一度減少到不滿五十隻,是農委會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林華慶說,畫設保護區可以隔絕人為干擾,但弔詭的是,水雉的出沒與人類息息相關,保護區反而沒辦法達到目的。

台南市野鳥協會主任翁榮炫解釋,水雉又稱為「菱角鳥」,顧名思義要有菱角田才有水雉,牠們不吃菱角,反而會吃掉周邊的害蟲和福壽螺,是菱角農的好朋友。

可是,儘管官田農民不斷摸索與水雉和平共處,四年前卻發生水雉大量死亡憾事。當年農友為了防止蟲害,將稻穀伴入農藥播種,造成八十五隻水雉誤食中毒死亡。

由於放任水雉中毒恐會成為生態隱憂,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在水雉重點覓食區,說服農民輪作菱角與稻穀時,轉型為無毒耕作。兩年來,農民成為保育水雉的尖兵,無毒菱角也成為官田「綠寶」。

翁榮炫說,雖然無法申請有機認證,不過大自然已給予最直接的回饋,「水雉重回菱角田,就是最直接的認證。」

※ 相關報導:

* 魚池鄉民復育皇蛾 野放助繁衍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2100700041,00.html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飛蛾,現已難得一見!」魚池鄉民黃經弢(音同滔),七月初在頭社盆地為遊客作生態解說時,無意間瞥見一對正在交尾的皇蛾。他回想童年路燈下常見牠的身影,如今卻變少;遂將牠帶回產卵、育蟲、化蛹,近日陸續羽化,百隻巨蛾將回歸山林。

* 生態保育區居民 暗夜獵殺國慶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7/today-life8.htm

五日深夜在屏東縣滿州鄉里德山區埋伏,當場查獲潘姓、陳姓兩嫌以空氣槍獵鷹,並找到十二隻已死亡的灰面鵟鷹,及一隻奄奄一息的灰面鵟鷹。諷刺的是,犯案兩嫌都是近年積極推動社區生態保育的里德村居民。....偵辦員警都為這些過境的國慶鳥不捨,急著聯絡獸醫搶救牠們唯一存活的同伴。這樣的老鷹悲歌年年上演。



◆ 陸最長洞穴 中法專家探險

中央社 2012.10.07

貴州省綏陽縣雙河溶洞已知有138公里長,是中國大陸最長的洞穴,大陸和法國的專家最近組成考察隊,深入這個溶洞的其中一段探險。

雙河溶洞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溫泉鎮,據新華社報導,目前已探明的長度達到138公里,由118條大小不等的支洞和4條地下河組成,上下總共有4層,並有33個洞口,1988年才揭開面紗,2003年申報為大陸國家級地質公園,具有學術和旅遊價值。

綏陽縣委宣傳部官員表示,中法專家這次考察探險的地點在龍塘子水洞,是雙河溶洞中最年輕、也是正在發育的一個段落。

龍塘子水洞的洞口隱藏在一個四面絕壁的天坑底部,考察隊員的目標在尋找未知的洞穴生物,並驗證龍塘子水洞是否與其他已知洞穴相連。

專家指出,雙河溶洞之所以有這麼複雜的結構,主要是因為山上雨水不斷滲透、溶解岩石而成。洞內有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等形態,還發現盲魚、多腳蟲、蝙蝠及勾蝦等生物,這次探險對研究喀斯特地形有重要意義。

fsj 提到...

綠島大象宣導環保 到丹麥找「小美人魚」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2.10.08

從廢棄物變環保大使的「綠島大象」,它的故事最近出版繪本,讓更多人透過閱讀體會到愛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兩年,綠島大象環台宣導環保教育,明年也有機會到丹麥與「小美人魚」見面,分享相似的命運故事。

「綠島大象」原本是台東縣綠島鄉公館國小的大象溜滑梯,有近30年歷史,長久失修,且已逾安全使用期限;3年前校方報廢在網路拍賣,被台東子弟、文化工作者李孟發發現,想到自己幼年最喜歡躲在學校大象滑梯下發呆的回憶,以100元標購。

「綠島大象」重新上色,變成一隻彩色的橘色系大象,它乘載著許多人快樂的成長回憶,李孟發先是替它做回顧展,找到許多與大象有共同回憶的民眾及照片,「綠島大象」由廢棄物變成環保教育一環的動人故事,引起各界重視。

兩年前「綠島大象」化身環保大使巡迴台灣,至今已在11縣市辦過60多場環境教育推廣活動,分享「運用創意活化廢棄物」的觀念。

李孟發說,最感謝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的協助,讓許多小朋友與綠島大象接觸,在它身上領略到環境與人的關係;丹麥商務辦事處長季安昇也為綠島大象的故事所動容,認為這與丹麥「小美人魚」銅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孟發說,「小美人魚」的命運比「綠島大象」乖舛,歷經兩次的世界大戰、斷頭、斷腳,甚至被丟入河中,最後還是被拯救,如今已是丹麥象徵性的公共藝術與文化資產;明年綠島大象有機會前進丹麥,展現台灣另一層面的環境教育意涵。



◆ 棄養美國螯蝦 攻佔生態公園

自由 2012.10.08

〔記者劉榮、陳慰慈/台北報導〕北市多處生態公園頻頻發現外來種生物,俗稱小龍蝦的「美國螯蝦」,遭棄養後大量繁殖,成為強勢物種,包括富民生態公園、富陽生態公園、陽明山前山公園、陽明公園及植物園、內溝溪、大湖公園等都已遭侵占,荒野保護協會近三個月,光是在富陽生態公園生態池用誘捕籠就抓了近二千隻美國螯蝦,呼籲民眾不要再任意放生。

台北市動保處產業保育組長陳小琦表示,國內養殖業及水族觀賞業者從一九八○年開始引進美國螯蝦,卻因肉質不佳與欠缺觀賞價值,便任意棄置在河川、水塘、溝渠,長期下來破壞生態平衡,美國螯蝦對環境適應力與繁殖力極強,會啃蝕破壞水生植物的根、莖及水稻葉片,造成水池內的小魚、小蝦和浮游生物等底棲生物相對嚴重減少,影響生物多樣性平衡發展。

台北市議員李慶鋒昨天會同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前往富陽公園會勘,發現這種「美國螯蝦」越來越多,已經危害本土原生種生態平衡,而這種「美國螯蝦」在水池肆虐,主因是民眾隨意放生,李慶鋒批評,台北市許多公園池塘生態,已經被這種外來種破壞殆盡。

李慶鋒表示,北市府應該從源頭把關,針對已經確認會造成生態破壞的外來物種,例如美國螯蝦、美國牛蛙、琵琶鼠、巴西烏龜等,禁止業者進口、販賣,對於民眾任意棄養放生在公園的行為,也應積極開罰。

陳小琦表示,對外來種生物不當釋放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其有破壞生態系之虞者,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為避免區域生態遭受嚴重破壞,民眾千萬不要隨意放養外來種生物,以免受罰。



◆ 陰香入侵蔓延 台灣土肉桂浩劫

地方政府苗圃繁殖陰香分送民眾?

記者張瑞楨/專題報導 2012.10.08 自由

是貪瀆,還是愚昧或疏忽?政府於九二一大地震後,試圖以台灣特有種的林木土肉桂,進行綠美化與水土保持,不料,卻買到繁殖力強且價格便宜的陰香,更糟的是,還到處種植並發給民眾,專家學者近年不斷提出警語,政府似乎聽不到,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沉重的說:「荒唐又荒謬,台灣生態幾百萬年的演化,會毀於十年來種植的陰香,這是國家安全問題,政府卻漠視!」

土肉桂富含肉桂醛,是可樂飲料重要配方,也是食品香料之一,另可製造健胃與袪寒藥劑,已有學者實驗證明肉桂醛具抗痛風等療效,早年台灣山林隨處可見,但近幾十年陸續被砍伐,數量大幅減少,倖存的植株多數是矮小的苗木。

錯誤政策相當可怕,一九七○年代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引入蔓澤蘭,想用蔓澤蘭旺盛生命力與攀爬特性鞏固山坡,不料,卻到處繁殖造成危害而被喻為「綠癌」,至今仍無法根除,原產於中國、東南亞的陰香入侵台灣的主因,可能牽涉到龐大的苗木商業利益,或是公務員的貪瀆與疏失。

蔡智豪說,九二一地震造成許多山坡地崩塌裸露,林務單位購買土肉桂進行水土保持,苗木商以價格不到土肉桂十分之一的陰香,魚目混珠賣給林務單位,讓陰香擴散開來,更糟的是,事隔十年後,地方政府的苗圃,還繁殖陰香分送民眾,騙民眾是土肉桂,他認為這是「官商利益結構」引發的災難。

學者質疑採購舞弊 無人負責

蔡智豪強調,「林務農政單位的公務員,是經過高普考錄取,竟然分不清土肉桂與陰香?」他高度懷疑有採購舞弊,更令他氣憤的是,監察院不彈劾,刑事單位不調查是否舞弊,當年闖禍的公務員無一受到行政懲處,十年前的爛攤子,現在無人負責,到底是誰散佈繁衍陰香,「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中央認為是地方種錯,地方政府卻認為是中央給錯苗木種子」。

陰香到底有多恐怖?台灣生態學會近年調查台中市都會公園內的陰香密度,這兩年發現公園內陰香在約十年間已繁衍至少四代,無法用人工除草的區域,長滿密密麻麻的陰香小苗,他們在三百四十一平方公尺拔出七千六百多株陰香,面積約一張麻將桌子的一平方公尺土地,竟長了廿二株的陰香,密度相當驚人。

更糟的是,陰香生命力強,能在樹蔭下成長,繁殖力又很強,果實被鳥兒吃下後,靠糞便傳播開來,去年該學會採集一棵樹齡十二年,高度約六公尺的陰香,發現這株陰香每年可結果四萬四千多顆,陰香族群已經拓展到公園鄰近的次生林。

這個公園最早的陰香,就是政府以土肉桂之名種植,蔡智豪說,最荒唐的是,今年三月他發現大肚山環保運動公園登山步道旁,今年植樹活動中種植的新苗木竟混雜陰香,民眾指稱是台中市農業局送的「土肉桂」。

農業局否認繁殖發放陰香苗木

政府明知陰香的危害,還繁殖陰香送民眾?對此,東勢林管處發新聞稿,指稱「該處未培育陰香苗木,亦未於當地辦理植樹活動或贈送民眾陰香苗木,將持續追查苗木來源」;中市農業局林務自然保育科長邱松山,也否認繁殖並發放陰香苗木,「怎麼蒙混進來,我們也不曉得」,他認為是民眾自己繁殖栽種。

蔡智豪說,蔓澤蘭被喻為「綠癌」,陰香比蔓澤蘭更恐怖,蔓澤蘭不會危害原始林,陰香卻有能力入侵,不只是排擠土肉桂的生存空間,也會讓台灣多樣化的森林,變成單一的陰香林,台灣人民要依賴僅剩卅%的自然生態系統生活,這卅%生態如被陰香摧毀,那就完了。

對於政府漠視之說,農委會林務局主任秘書林澔貞說,政府有所作為,只是外界不知道;林務局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豐認為,陰香絕對會擴散開來,只是速度難以預估,他更擔心花粉傳播,如果陰香能與台灣土肉桂雜交,台灣特有的土肉桂將面臨基因污染的困境。



◆ 《10月櫻花開》南投鹿谷 粉紅情「謎」

自由 2012.10.08

農委會研判氣候異常肇因 將成立小組調查

〔記者謝介裕、林明宏/南投報導〕秋日賞櫻?在氣候異常下,目前南投縣許多地方出現「十月櫻花開」奇景,尤以鹿谷鄉小半天的石馬公園最密集,五百株櫻花中約有二百株花朵綻放,令人驚豔,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初步研判,應是氣候異常因素,將成立研究小組深入調查,以便解開花序錯亂與氣候之間關聯性的謎團。

鹿谷小半天石馬公園,五年前在李登輝之友會協助下,種植五百株河津櫻花,企盼塑造出櫻花森林美景,豐富當地旅遊內容,讓春天外出踏青的民眾,品茗遠近馳名的凍頂烏龍茶,能觀賞盛開的櫻花。

家住小半天的縣選委會副總幹事陳錫梧和縣議員許素霞夫婦,則是石馬公園櫻花林守護者,平日細心照顧、除草、施肥、抓蟲,暑假期間更在臉書上邀集義工,一起為地方櫻花林進行除草,並對園區遭白蟻蛀蝕而枯死的櫻花樹進行補植。

中秋節過後,石馬公園內的陸續發現櫻花結苞,五百株的河津櫻,竟然約五分之二的櫻花已提前綻放,陳錫梧也在臉書上秀出粉嫩河津櫻花模樣,邀請大家來賞櫻,地方民眾則納悶,河津櫻通常在一、二月盛開,今年竟然在秋天綻放,令人嘖嘖稱奇。

另魚池、埔里等地也都有類似情景,民眾紛紛質疑為何今年櫻花會開得特別早?

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指出,近年來氣候變化十分劇烈,除植物花序錯亂以外,連動物棲地也受影響,該中心將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進行觀察、研究,屆時便可望對植物異常開花、動物異常遷徙等情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fsj 提到...

大溪韭菜花開 遍地霜白霧茫茫

【康鴻志/桃園報導】2012-10-09 中國時報

被喻為「九月霜」的韭菜花田,在季節交替之際,正悄悄綻放白色花朵,迎著和煦陽光,頂著沁涼微風,踏入田埂間,彷彿置身在腦海中的花海國度,也無怪乎吸引路過遊客駐足、優游,而愛花人士更視為北國景緻,無不讚嘆「原來大溪也有如此壯闊的美景。」

每逢過了廿四節氣的「白露」之後,行經在大溪中新里、月眉里及武嶺橋往龍潭三坑方向的七、八十公頃韭菜專業園區,必會驚見大批遠看似霜,近看宛如袖珍型繡球花的韭菜花,令人目不暇給。

曾擔任大溪鎮農會秘書,現職為大溪鎮公所秘書的林首表示,韭菜每年可採收四次,但花期一年只有一次,花季多數落在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依韭農採收速度,至少一、兩個月之內,都可見韭菜開花的盛況。

林首指出,大溪成立專區種植韭菜,至少有廿五年的歷史,以灌溉溝渠直接引入石門水庫的清澈水質及些微含沙的土壤,加上大溪得天獨厚的氣候,讓韭菜的好品質居高不下,且不受季節限制,柔嫩中帶有濃郁的韭菜香,為人津津樂道,與花蓮的韭菜難分軒輊。



◆ 台灣欒樹火紅 天涼好個秋

中央社 2012-10-09

新北市街頭最近台灣欒樹花盛開,一片火紅景象,相當壯觀美麗,好像一串串小燈籠或彩色燈泡,形成秋天的詩意。

台灣欒樹屬無患子科,是台灣特有原生種,外觀與苦楝樹很像,新北市三峽插角國小、中和莒光路、板橋區萬板路、中山路;樹林區大安路;土城區金城路、中華路的行道樹都有栽植。

最近正值台灣欒樹的開花期,欒樹花的顏色繽紛,從淡黃色、鵝黃到橙橘色、淡紅、深褐色,好似一串串小燈籠,或多層次的彩色燈泡。

有時,欒樹花隨著秋風成群灑落一地,頗富詩意,形成入秋的特有景象。等花期過後,10月至12月將進入結果期,有如燈籠樹,讓人駐足欣賞視覺饗宴。

另外,屬於木棉科的美人樹,最近也在板橋區雙十路、新莊區思源路爭豔,時而抖落一地粉紅花瓣,頗有粉紅櫻花雨的詩意,宣告秋天真的已經來臨。

美人樹樹幹造形奇特,有如日式陶瓷酒瓶,所以有「酒瓶木棉」的稱號,常被栽種為行道樹,是高級行道樹,造景、美化的樹種。

美人樹的花,大而豔麗,粉紅色掛滿樹冠,映襯著秋天的景色,就像矗立在大地的美人。美人樹的花期,在秋天至初冬,台灣越往北部越早開花。



◆ 台南公園褐根病蔓延 羊蹄甲林恐不存

自由 2012.10.0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公園樹木褐根病蔓延,其中台南一大賞花景點羊蹄甲樹林,因染病嚴重,四年來死了約五十棵,樹林已愈來愈稀疏,若未及時處理,羊蹄甲春天花季美景恐不再。

市府農業局昨天與台南社大、處理業者到台南公園了解褐根病染病情形,並確認處理防治優先順序,但因經費不足,羊蹄甲樹林病區只能留待下階段再處理。

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則表示,工務局公共工程處應把公園設置桌椅的錢先省下來,優先處理羊蹄甲樹林區,避免台南重要賞花景點因染病而消失不見。

根據趙姓業者的估計,經調查各學校及台南公園,染病的樹木至少一千棵,其中台南公園約七十棵,病情十分嚴重。

四年死了約五十棵

公園工作人員說,「這幾天才移除幾棵染病的樹木,過不久又冒出新病株,新植栽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死掉的速度,像羊蹄甲樹林區,四年就死了約五十棵,實在很慘。」

農業局森保科人員表示,褐根病株移除及土壤消毒防治屬中長期計畫,今年契約編列一百六十八萬元的預算,以有公共安全疑慮的為優先處理,除學校外,在台南公園部分,考量急迫性及病菌傳播等因素,將優先處理雨豆樹旁的病區及康樂台附近等四區。

今年未列優先處理

農業局森保科長李婉瑩表示,台南公園羊蹄甲樹林區今年因預算因素無法列入,但會列入明年優先處理。

fsj 提到...

想錢想瘋了?坦尚尼亞闖關象牙出口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2012.10.10

「坦尚尼亞想錢想瘋了!」保育團體最近指責坦尚尼亞對象牙出口的申請,會刺激盜獵行為再度猖獗。100公噸以上的庫存象牙,坦尚尼亞捨不得銷毀,9日向華盛頓公約組織提出申請,希望解禁這批「政府保管」的非洲象牙,銷售道中國及日本。而該項申請也馬上遭到保育人士的激烈反彈。

坦尚尼亞日前向華盛頓公約組織提出申請,要求降低對境內非洲象的出口限制。坦國政府表示,將爭取開放出清,將庫存中超過100噸以上的「保管象牙」出口,以換取外匯。根據報導,這批象牙一旦解禁,將被送往中國及日本的市場。

另一方面,坦尚尼亞也希望能藉由降低保護等級,進而開放對非洲象的皮革、象牙、甚至活體動物的出口管制。

但保育人士抨擊,坦尚尼亞的作法「荒謬至極」,認為坦國對盜獵、黑市象牙交易都無法有效限制,現在提交易解禁除除令人難以認同外,甚至還有規避責任,使盜獵市場就地合法的不良動機。

環保團體「環境調查組織」(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表示,依照過往的案例,即便是開放庫存象牙的交易,都會造刺激黑市價格,造成盜獵行為再度猖獗。

「就算開放的銷售象牙不是經盜獵得來,坦尚尼亞所釋放的訊息仍讓市場困惑。這個舉動只會刺激需求,給盜獵者更多誘因來獲取象牙製品。」該組織表示。保育人士認為,象牙產品的出口應全面禁止,所有的象牙製品都是「血象牙」,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坦尚尼亞此前曾多次闖關,試圖為象牙出口解套。保育人士也呼籲華盛頓公約明確表態,一勞永逸地打消坦國政府的「荒謬念頭」。

非洲草原象目前的數量約在40-65萬頭之間,而人類的盜獵仍是非洲象的最大威脅。根據《紐約時報》今年9月的報導,全球非法象牙交易,仍以中國市場超過70%的需求為大宗。



◆ 黃河蘭州段 50年漂萬具浮屍

【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2012-10-10 旺報

黃河蘭州段約80公里的水域,50年來累計漂浮著至少1萬名浮屍。多到不但「撈不完」,而且還有職業「撈屍人」,大發死人財,這可一點都不假。當地記者在一篇「魏氏父子的『油錢』」的報導中,揭開了「撈屍」的面貌,並指屍體還以每年200到300具「急速增加」,讓人看傻眼。

「撈屍」在當地早就是公開的事實,雖然有人見怪不怪,但當地記者為完整追出原貌,今年9月,也掏出300元(人民幣,下同)油費,登上「撈屍人」魏職軍的快艇「隨船採訪」。10多分鐘後,一片連綿的「垃圾海」躍入眼簾,各色各樣的漂浮物連結成片圍堵在小峽水電站的大壩前方。

挾屍要價 大發死人財

魏職軍說,每年撈到的屍體從60具至100多具不等,截至9月初,今年撈上來的已近50具。這還不包括蘭州市水上派出所和榆中縣派出所打撈,及小峽水電站清理庫區垃圾時處理掉的屍體。這些浮屍都被發現在蘭州市區至小峽水電站約25公里的河段。

由於領屍要付錢,幾年下來,前往下河坪村尋親的人絡繹不絕,浮屍「身價」也水漲船高。「條件好的多給點,條件差就少給點,實在不行隨便給點拉走。」

對於「挾屍要價」,也傳出每年魏家「發的死人財」多達10萬元,魏氏父子未正面回應,不過,魏職軍的父親和哥哥承認,一具屍體的打撈費最高會達到數萬元。而且,衹要是前來認屍的,無論結果如何,一般都要支付500至數千元不等的「油錢」。

浮屍究竟有多少?雖無精確數字,但綜合當地公安、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撈屍者敘述,可以確認上世紀60年代以來,黃河蘭州段約80公里的水域,累計漂浮著至少1萬名浮屍,而且,時至今日,仍以每年200至300具的規模增加。

三無屍體約占3成

蘭州市水上派出所的統計顯示,每年有近300人在黃河中結束生命,在4月至9月間,平均每月就有20具浮屍被打撈上岸。其中,「無人報警、無人認領、無線索源」的所謂「三無屍體」就占3成。

皋蘭縣民政局局長俞樹珠表示,每年由該局負責掩埋的無名屍體約有3、40具,由於缺乏固定掩埋場所,每具屍體都要就近選擇合適地點請人掩埋,隨著物價上漲,喪葬費也由幾百元漲到一兩千元,民政局每年都要向財政部門申請一筆專項資金。

「妳報了警,屍體上查不來任何身分信息,晚上就又放回水裡,讓他繼續漂。」蘭州市水上派出所的義務搜救員雒元茂說,在黃河邊,不乏被打撈上來的屍體再度被打撈的事例。

當地政府曾規畫籌資修建公墓,專門闢出一塊墓地,安葬黃河游魂,但承攬項目開始後,被當地媒體報導是黑惡勢力斂財,還有13家單位和個人被騙1000多萬元,全案告停。於是時至今日,游魂不安。浮屍繼續在在千里黃河漂盪。



◆ 蚵架竹材遭棄置 汙染雲嘉海灘

【王瑄琪/嘉義報導】2012-10-10 中國時報

置未清理的竹棚也成為海岸髒亂源之一,雲嘉南濱海風景區管理處九日偕相關單位淨灘,清理出的三公噸垃圾中,竟是蚵架竹材最多,管理處呼籲民眾「既取之自然,更不該把廢棄物留給大地!」

雲嘉南管理處定期清理海灘保護景觀生態,昨天號召布袋鎮公所、海巡署、布袋早泳協會和布袋鎮岑海里環保志工等單位,並邀請當地近百位居民參與秋季淨灘活動,在鎮長蔡坤彬、議員翁聰賢帶領下,逐一撿拾海灘上散落的垃圾和漂浮物,首次參加的民眾驚呼「原來海岸有這麼多垃圾」。

耗費三個小時清理一百五十公尺長的海岸線,在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裡撿拾超過三公噸垃圾,需由五台回收車載運,其中以廢棄蚵架和竹材居多。

因布袋沿海蚵農放置蚵架或蚵棚養蚵,每遇豪雨或颱風,沒被收起的蚵架就會被沖上岸,在海裡漂浮或成為海灘垃圾;雲嘉南管理處代理處長鄭榮峰則表示,歡迎民眾隨時揪團淨攤,為保護環境盡心力。



◆ 翡翠水庫環境優 樹蛙安樂窩

【洪祥和/新北市報導】2012-10-10 中國時報

翡翠水庫不只是大台北地區五百多萬人的水源,還是台灣特有種生物「翡翠樹蛙」的家。台北市翡翠水庫管理局努力營造舒適宜蛙的環境,吃飽喝足、睡得香甜,連生小孩這檔事,都幫牠顧好好,讓這個保育類「綠色小精靈」族群得以穩定繁衍。

「翡翠樹蛙」,顧名思義就是廿五年前在蓋翡翠水庫時,被人發現的物種,一度讓人擔心棲息地會遭大水淹沒而滅絕。但在該水庫管理局的努力之下,這隻美麗的小綠蛙不只活的好好的,甚至生活優渥。

管理局打造一處「蕨園」,園內種植多達兩百多種蕨類植物,架設捕蠅燈在其中,夜晚吸引飛蟲聚集,供「翡翠樹蛙」輕易飽餐,白天就把蕨類的葉子當床。衣食無虞後,傳宗接代的事,該管理局也幫牠們「傳便便」,「只管生孩子就好,其它免煩惱。」

管理人員接受專家建議,幫樹蛙蓋產房兼育嬰室,在蕨類寬大的葉子下方放置大水桶並蓄水約八分滿,水面架設多枝樹枝,便於樹蛙攀爬入內生產。

翡翠水庫進出人車採總量管制,一年只開放一萬六千人申請參觀,樹蛙少受干擾,生活安逸,大白天趴在葉面睡覺睡得安穩,人靠近都不會驚醒。飽暖思淫慾,想交配,就像搭電梯般,直接下降到樓下的水桶解決,水內已有不計其數的蝌蚪活跳跳,水面上常有比愛文芒果還大的卵泡附著,這就是「翡翠樹蛙」愛的結晶。

郭姓解說員表示,母翡翠樹蛙約八公分大,公的才六公分,卻有美麗迷人的金色眼帶,他們都是水利工程人員,非生物學家,只是單純試看看,卻意外讓「蛙」丁興旺,生態逐漸復甦,為牠們感到高興。

fsj 提到...

珍稀菱形奴草透明如晶玉 數量劇減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2012.10.12

農委會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鋸葉長尾銬」樹木根部,年年此時都會長出通體透明的如晶玉的「菱形奴草」,是全台單一面積物種最多的生物基因庫之寶,但今年長出的數量只有往年十分之一,研究中心認為這與「物候學」有關,將邀集專家追蹤研究了解原因。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主任黃正良說,寄生在單刺櫧「鋸葉長尾栲」根部的菱形奴草相當傳奇,何以今年長出的數量偏少?是否與九月以來天氣乾燥有關,將交由物候學專家深入研究,找出幾種對天候反應比較敏感物種與菱形奴草,從嫩葉至花苞與花序了解原因。

蓮華池研究員林仁瀚說,一般的寄生植物,有梗有葉,還能自行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唯獨菱形奴草呈半透明晶玉狀,因為缺乏葉綠素,養分全賴宿主供應,甚至與宿主結為一體,因此被歸類為「全寄生」植物,是中心極其特殊植物。

菱形奴草在一九二五年經台灣總督府公告為天然紀念物,公告蓮華池為此植物保護育地。每年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會從宿主根部冒出頭,至於如何繁殖、對環境影響、在生態體系扮演何種角色,依然成謎。

黃正良說,因對菱形奴草了解不多,已與台灣大學等學界合作研究其生態定位,防止其滅種;多年前曾在東眼山發現,但找不到其他群落,可謂是珍稀中的珍稀,保育評估列為「野外絕滅」前兆的「極危級」。



◆ 喪失棲息地 剛果黑猩猩攻擊人類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0.12

科學家指出,近來剛果人民共和國飽受戰亂摧殘,更傳出黑猩猩對人類有暴力攻擊行為出現;他們認為這與戰爭導致棲息地喪失有關。

根據維龍加國家公園的行政人員表示,目前在公園南方的戈馬城至少已經有一名女童因為黑猩猩攻擊而喪命;而該公園正位於剛果人民共和國、烏干達,和盧安達三國的交界處。

在維龍加國家公園工作且隸屬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學會的莫倫表示,「有一名婦女嘗試要嚇走黑猩猩,卻引來攻擊性的反應。綜觀來說,如果人們對黑猩猩有攻擊性的動作,那黑猩猩也會回以同樣攻擊性的反應。」 

黑猩猩的行為引起當地媒體高度關注,接連報導指出遭到黑猩猩攻擊而死亡的人高達10人之多,另外還有17人受傷。而四月開始,剛果政府軍和M23叛軍的戰爭使得教育當地人民如何與黑猩猩應對並減少攻擊性反應的行動變得相當困難。

維龍加國家公園的園長梅若德表示,「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再維龍加是一個很嚴重的議題,如同整個非洲和世界各地一樣。」而他把問題歸咎於該地區不斷增加的人口數量。

fsj 提到...

老祖宗 愛吃清蒸熊貓

【世界日報╱北京13日電】 2012.10.13

全球僅剩千隻的野生熊貓,在遠古時代竟是中國人的盤中飧!中國科學家發現,距今100萬至1萬年前的重慶,曾是熊貓聚居地,但當時熊貓的體型僅有現今的藏獒般大小,且從出土的熊貓化石中清楚可見刀斧切割的砍痕,說明當時人類的餐桌上,可能曾經出現「清蒸熊貓」菜餚。

重慶晨報報導,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長魏光飆說,早在北京猿人時代,就有和熊貓共存的紀錄。彼此關係從一開始和諧相處,演變到熊貓成為獵捕食物,然後再成為寵物。

魏光飆等人考察人類遺址出土的熊貓標本發現,許多標本上都留有出自古人類的砍痕。顯示當時的熊貓已成史前人類的餐桌佳餚。但當時熊貓體型比今日小得多,為現代熊貓的直系祖先。

魏光飆表示,如此嬌小的熊貓現在已經無跡可尋,但專家依稀能從現在熊貓的幼生期,看出些端倪,「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熊貓是比較少見的大體型動物,出生卻很小隻的物種之一。」體重約百公斤的成年熊貓,出生時卻只有70至180克之間。

魏光飆說,大家熟悉的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官渡智人等數十處遺址裏,也有人與熊貓同行的記錄,在重慶奉節、巫山等地的古人類遺址中,專家也曾發現屬於大熊貓的骨骼化石。他解釋,從和諧相處到成為餐桌佳餚,再到寵物相待,大熊貓一直與人類形影不離。

數百萬年前,重慶境內曾經是大熊貓的樂土。在高海拔的山上,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熊貓出沒。魏光飆說,科學家甚至在重慶境內找到6000年前的熊貓骨骼。



◆ 巨大眼球現佛州海岸 學者關切

中央社 2012.10.13

美國佛羅里達州龐巴諾灘(Pompano Beach)10日被人發現1顆巨大眼球,大小猶如一個小孩的頭,引發各界學者揣測。

美國媒體報導,遊客在海灘上發現這顆不明生物眼球,立刻通報有關單位。佛州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ssion)將眼珠冷凍後送至位於佛州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海洋研究所做進一步分析。

海洋生物學家無法立即確認這是何種生物的眼珠,並期待以脫氧核醣核酸(DNA)檢測分析後得到結果。學者推測可能是巨大烏賊或旗魚的眼球。

委員會發言人塞格森(Carli Segelson)表示,「我還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眼球」,作DNA檢測後才會確定佛州海岸是否存在如此龐然大物。

※ 相關報導:

* 環團掛空中垂降布條 抗議造圍網新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3/today-life1.htm

綠色和平組織昨侵入全台最大遠洋漁船造船廠—高雄慶富造船廠,以空中飛人之姿吊掛「海嘸魚,擱造船?」布條,抗議漁業署核准興建過多遠洋漁船,恐造成漁業資源枯竭。漁業署對此深表遺憾,強調與事實不符;台灣港務公司依商港法處罰,警方將綠色和平十一名成員依法送辦。



◆ 吉時去行樂-群蛙過馬路 新竹橫山有奇景

陳志東/新竹報導 2012-10-13 中國時報

梭德氏赤蛙並不罕見,普遍分布於台灣本島3000公尺以下山區溪流間,「但要看到牠們一次數十隻成群結伴過馬路,那就很罕見了。」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副會長許天麟說,荒野於2008年針對新竹4個地區展開青蛙調查工作,卻意外發現橫山鄉大山背地區每到10月就有大批梭德氏赤蛙下溪產卵,但因公路與溪流護欄阻隔,常讓這些青蛙被輾斃於馬路,因此從3年前開始保護青蛙過馬路。

這些青蛙很有趣,牠們就像在舞廳或遊樂場門口等待開門的青少年一樣。許天麟說:「10月間每天傍晚,就可見許多青蛙等在公路草叢邊,一等6點天黑就成群結伴跳出來,越過馬路下到溪床,大家開始搶女朋友,數量多時,一次可見兩三百隻一起出動,盛況直到晚上8點。」

有時數量太多,大家傻傻分不清公母,偶爾好幾隻公蛙一起壓著一隻大獻殷勤,才突然發現原來那隻被壓的倒楣鬼也是公蛙,大夥一哄而散,宛如開演爆笑劇。

許天麟說,保護青蛙過馬路主要是教育宣導,今年也邀請專家前往觀察研究,計劃未來為牠們架設生態廊道或找出更好的工程建設參考。歡迎大家可先上網預約報名,當天直接去也行,但一定要在6點前就定位,以免踩到青蛙。

★更多陳志東的旅遊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kaas/



◆ 紫斑蝶來了 大武山迎嬌客

自由 2012.10.13

〔記者邱芷柔/三地門報導〕十月的屏東山區,繽紛熱鬧又美麗,被高雄茂林鄉譽為「紫色寶藏」的紫斑蝶,近期大量出現在德文村、泰武村等大武山沿山山系,已成為當地生態的瑰寶。

大武山系沿線的泰武村、德文村等部落擁有好山好水,是蝴蝶喜愛的棲息地點,德文部落居民包梅華說,山區的公園或是路旁,只要高士佛澤蘭開花的地方就會吸引蝴蝶聚集,每年大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比平常還多的紫斑蝶,成群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就像紫色的星星一閃一閃一樣相當漂亮。

屏科大植物醫學系教授張萃媖表示,紫斑蝶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山區,牠們是熱帶蝶種,不耐寒冷,這種特性會驅使他們每年年底開始聚集,飛往較溫暖的地方躲避東北季風,廣為人知的紫蝶幽谷並不是地名,其實是蝴蝶研究者用來專指紫斑蝶群聚越冬的生物現象。

張萃媖也指出,在高雄茂林、屏東大武山沿線部落,都可以見到紫斑蝶越冬集團,山間若有紫斑蝶喜愛的蜜源,例如高士佛澤蘭,就會看見集結成群的紫斑蝶;紫斑蝶是一種通稱,牠們共同的特徵是上翅表面有藍紫色的光澤,揮動翅膀時,蝶翼上的鱗粉會經過陽光折射,因角度不同會呈現出淡紫、豔紫或亮藍色的光彩。

奇幻的紫色大軍湧進部落,包梅華說,最近只要有花叢的地方就有紫斑蝶,紫斑蝶吸食花蜜的時候,有人靠近也不怕,部落遊客爭相拍照,依照往年經驗,只要花期一結束,紫斑蝶的數量就會減少,想要體驗被紫斑蝶環繞的遊客,要趁著花期賞蝶才不會白跑一趟。



◆ 棋盤腳開花 小琉球夜遊精彩

自由 2012.10.13

〔記者葉永騫/琉球報導〕小琉球的夜晚愈夜愈美麗!每到假日一群群遊客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夜訪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琉球管理站,欣賞棋盤腳花盛開情形,美麗的花朵最近成了最夯的生態旅遊景點。

小琉球的觀光旅遊近年來超夯,白天浮潛、看綠蠵龜、到潮間帶尋寶,夜晚開花的棋盤腳則是夜間必定探訪看的地點,這種棋盤腳樹被稱為墾丁之花,在墾丁較常見。

鵬管處長簡慶發表示,原本只在美人洞附近生長,鵬管處六年前在琉球管理站外面種植幾棵棋盤腳樹,大福漁港也種植一整排的棋盤腳樹,每年五月到十月開花期,在光線照射下如同發亮的光纖,吸引賞花人潮。

簡慶發呼籲遊客賞花時降低音量,不要影響居民安寧,用眼睛欣賞,千萬不要動手摘花。

fsj 提到...

失控的象牙市場

【李書良】2012-10-14 工商時報

■儘管自1989年起,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同意禁止象牙貿易,但亞洲地區的民眾對象牙的需求仍有增無減。多數的象牙因流入中國大陸,讓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象牙交易國。

和訊網報導,隨著地下象牙交易越來越軍事化,偷獵者現在每年獵殺大象達數萬頭,比過去20年裡的任何時間都要多。而大部分的非法象牙,據專家估計有70%都流入了中國大陸。

2011年11月,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公佈的「2011年中國象牙市場監測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有一半以上的合法象牙加工銷售企業牽涉非法貿易,非法象牙銷售問題也很猖獗。目前大陸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1大非法象牙消費市場,大陸市場成為非法象牙貿易劇增的最重要因素。

象牙成非洲戰亂資源

報導稱,正如獅子山共和國的血鑽石及剛果被竊掠的礦藏一樣,象牙似乎也成了非洲的一種戰亂資源。它們被人從遙遠的戰亂地區帶走,輕易地換成金錢,助長著非洲各國的衝突。

例如,非洲一些最臭名昭著的武裝組織,包括Lord's Resistance Army和青年黨(Shabab)及蘇丹達佛(Darfur)地區的Darfur's Janjaweed都在獵殺大象,並用象牙換取武器,繼續燒殺搶掠。執法官員說,大型犯罪集團同這些軍事組織相互勾結,利用動亂的國家局勢,透過邊防漏洞和腐敗的官員,把象牙運到世界各地,從非洲撒哈拉以南直到中國大陸。

報導指出,中國人雖已崇尚象牙至少數百年,甚至可能上千年,但直到今天,才有這麼多的中國人買得起象牙。中國大陸的經濟繁榮造就了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也把北京街頭的象牙價格推到了每磅1,000美元的天價。

有權勢的人喜歡把象牙小飾品作為禮品。網路上還有論壇為象牙筷子、書簽、戒指、杯子、梳子提供了一個繁榮且幾乎沒有監管的市場,還教人走私的竅門(其中一個網站說,把象牙用錫箔紙包起來,可以逃過X光檢查)。

去年,從肯亞到奈及利亞,有150多名中國大陸公民在非洲因走私象牙被捕。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有大象的地帶凡有中國工人築路的,偷獵現象也愈演愈烈。

2011年4千頭象被獵殺

國際監控人員自2002年開始詳細記錄非洲偷獵資料,這一資料在去年達到最高峰。2011年,全球共截獲38.8噸非法象牙(相當於4,000多頭大象被獵殺拔牙),創造新的紀錄。

執法官員稱,大宗截獲量劇增,清楚表明有組織的犯罪集團已經進入象牙黑市。因為只有運行良好的犯罪組織,在腐敗官員的幫助下,才能將數百磅象牙在全球範圍內運送數千英里。他們通常使用特製的集裝箱,集裝箱裡有秘密隔層。

對於成為眾人眼裡的眾矢之的,中國大陸也急著對外澄清。稍早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面對記者對此提問時表示,大陸官方一貫高度重視對大象等野生動物的保護,頒佈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了海關、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並積極參與國際執法合作,嚴厲打擊非法走私、販賣象牙等野生動物及相關製品的行為,此類違法犯罪活動近年在大陸明顯呈下降趨勢。

洪磊還強調,「我們希望一些人以客觀的態度看待中國所做的努力,而不要總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獵獾風暴 英國動物權團體很憤怒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2012.10.14

為了防止牛結核病的傳染,英國政府展開對小動物─獾的大規模獵捕行動。但該行動卻引起社會反應兩極,反對者認為,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明獾確實會傳染牛結核病,而捕殺行動更是毫不人道;支持者卻以公共衛生為由,認為這是撲滅傳染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雙方各執一詞,「獵獾風暴」也正於英國上演。

在2010年,英格蘭農村就有4分之1─超過2萬6千頭牛隻染上牛結核病,並對國家的農業經濟帶來龐大壓力。而為減緩結核病在牲畜間的傳染,英國農業部日前也發布獵殺許可,首先於西南方格魯特斯與索美塞特郡展開對獾的密集捕殺行動。該計畫預計將持續4年,並以每季6週的撲殺方式,消滅70%英國鄉村的獾族群。

但農業部的行動激起大批愛護動物團體的憤怒,他們認為政府的撲殺政策只是為討好農村選民,而根本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獾確實會傳染牛結核病。同時,大規模獵殺的手段更像是「種族滅絕」,「肆意而沒有人道計畫的獵捕,讓這些小動物緩慢而極其痛苦地死去。」動物團體表示。

相反地,支持者認為牛結核病的風險,將會重創體質孱弱的英國農業,並將造成超過10億英鎊的長期損失,在牛隻疫苗的可靠度與成本仍不穩定的同時,對獾的撲殺將是最直接、且經濟的預防手段。

在過去,英國就因狂牛病的問題對牛隻採取大規模的撲殺手法,而這對農村社會與動物愛好者都是英國動物史中的沉重一頁。

目前已有大批動物權團體群聚格魯特斯郡,準備發起對獵獾的抵制行動,而該郡警方也高度戒備,以避免狀況失控。動物愛好者,如著名的搖滾天團「皇后樂團」(Queen)吉他手布萊恩.梅(Brian May)就積極為拯救獾而連署奔走,而更有團體表示將上訴歐盟法庭,以停止英國農業部對動物權的「殘酷凌虐」。



◆ 不滿英漁船濫捕 法漁民憤戰

中央社 2012-10-14

不滿英國漁民濫捕干貝,10餘艘法國漁船在英吉利海峽諾曼第附近海域衝撞5艘英國漁船,法國漁民還揚言要阻斷運輸海鮮的航運,英國漁民則呼籲英國海軍出動艦艇護航。

英國船長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法國漁船上的人向英國漁船投擲石塊,甚至發射照明彈等,在海上捕魚已20年的他極為震驚,「從未見過這種陣勢」。

在對峙大約6個小時後,法國軍艦和海岸警衛隊船隻趕來處理,衝突才平息。

發生衝突的塞納灣海域盛產干貝,法國諾曼第(Normandie)漁民撈捕干貝有著世界上最嚴格的規範,包括日期、面積、漁獲量、時間、船員數量等都有明確規定。另外,為保護漁業資源,法國漁民每年會自願休漁一段時間,直到10月1日起才開始撈捕干貝。

而且撈捕干貝也有配額限制,今年是3500噸,比去年足足減少1000噸。

不過,自夏天開始,以英國漁船為主的許多外國船隻,以每天高達15艘的數量,開始撈捕干貝,這些拖網漁船的漁民並未遵守相同的撈捕規則。

法國運輸和漁業部的專家指出,歐洲唯一的規定是撈捕的干貝最小尺寸為11公分,只要英國漁民遵守這項規定,就沒有其他辦法可以阻止他們撈捕。

法國漁民的憤怒就在於,為保護資源,他們自制不過度撈捕,但是這個苦心卻被英國、甚至愛爾蘭漁民坐收漁翁之利,不只每天的撈捕以幾百噸計,而且不依據尺寸挑選干貝。

歐盟法律禁止英國漁船進入靠近法國海岸約19公里的範圍內捕撈,但英法漁船發生衝突的海域距離法國海岸約24公里。英國漁民不懂法國漁民的憤怒,以為是入侵海岸範圍的問題,他們表示,在那裡捕魚是行使合法權利,法國人不應阻攔。

fsj 提到...

沉寂300年的活火山 地震頻繁 日嚴防富士山爆發

【黃菁菁/東京十三日電】2012-10-15 中國時報

最近日本雜誌經常報導,三一一大地震後地震頻繁,可能驚醒沉寂三百年的活火山─富士山。靜岡縣危機管理部危機報導官岩田孝仁表示,此說似乎有點危言聳聽,富士山周邊的地震活動並未增加,也沒有火山爆發的徵兆,但仍然要做好萬全的防災準備。事實上,火山爆發的避難防災要比地震、海嘯容易許多。

富士山是座活火山,最早富士山有二個山峰,因為多次火山爆發而變成現在的一大座山,富士山最近的二次爆發發生在西元八六四年和一七○七年。

日本平安時代富士山發生多次火山爆發,八六四年至八六六年之間流出的岩漿改變了當地的地形,形成現在的精進湖和西湖等。

一七○七年在寶永地震後第四十九天,富士山發生火山爆發,這次則有大量的火山灰噴出,最遠達江戶城(即現在的東京),之後已超過三百年沒有再爆發過。

岩田指出,火山爆發之前會有徵兆,日本氣象廳等單位持續進行廿四小時監視,若有異狀會立刻發放警報,通知附近居民避難。火山爆發的形態不同,避難方式也不同,原則上分三種:

第一種岩漿型,因富士山的山體很大,火山爆發後岩漿流速慢,約廿四小時才會流到山腳下的城鎮,因此附近居民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避難,比起地震和海嘯的避難時間算是充裕的。

第二種火山灰型,火山灰若是少量則在屋內避難即可,若是大量則必須依縣政府規畫的避難途徑事先避難,此時避難的時機就十分重要,因此富士山所在的靜岡、山梨、神奈川三縣已組成協議會,以便在適當時機通知居民避難。

第三種因火山爆發引起的土石流,是最難預測且避難困難度最高的一種,夏天造成的災害還好,最怕的是冬天發生夾雜著雪水的土石流,很可能像河流一樣的往下洩,此時反而到高處避難才是逃生之道。



◆ 展覽致9000隻蝶死亡 英藝術家遭撻伐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10.15

英國前衛藝術家赫斯特(Damien Hirst)九月初結束在倫敦泰德當代美術館的個展「In and Out of Love」。展覽大受歡迎,但據美術館統計數據,有九千多隻蝴蝶在這場為期廿三周的展覽中死亡,意即每周須替換四百隻新蝴蝶,引起許多動物保護團體撻伐。

「In and Out of Love(進出愛情,暫譯)」展覽有兩個沒有窗戶、充滿蝴蝶的展覽廳,參觀者可近距離觀察蝶蛹,以及蝴蝶飛舞、休息和吸食花蜜、糖水或水果的模樣。這場展覽獲許多藝術評論家讚賞,並成為泰德美術館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平均每天吸引三千人參觀。

不過,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發言人說:「蝴蝶被迫在人造密室,若參展動物是狗,恐引發全國性爭議。就因為牠們是蝴蝶,不代表牠們不該被仁慈對待。」有的蝴蝶被踩死,有的停在參觀者衣服上遭揮趕受傷、死亡。

展覽採用釉蛺蝶屬和貓頭鷹屬蝴蝶,這兩種熱帶蝴蝶可在野外生存九個月。不過,參展蝴蝶的生命僅介於幾小時至數天。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發言人說:「赫斯特的極端藝術既無聊又冷酷。」蝴蝶保護協會執行長瓦倫博士批評,這場展覽忽略生物的權利且煽動不尊重環境的思想。

泰德當代美術館發言人說:「參展蝴蝶都來自英國蝴蝶園,且為經過挑選、適合在展覽廳生存的品種。每周約有四百隻蝴蝶在此度過餘生,展覽提供高品質環境,許多參展蝴蝶比野生蝴蝶還長壽。」

赫斯特的作品多以往生動物為主題,包括泡福馬林的鯊魚、鑲有八千五百多顆鑽石的人頭骨,其中泡福馬林的剖半母牛與小牛獲得一九九五年的特納獎。

泰德當代美術館二○○九年即曾被控忽視動物,當時巴西藝術家梅瑞雷斯的魚池展害死十二條魚。

fsj 提到...

台南巴克禮公園螢火蟲棲地 遭刨地種菜

自由 2012.10.17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巴克禮公園螢火蟲棲地遭人佔用濫墾種蘆薈,復育棲地水流遭阻斷,嚴重影響螢火蟲棲息,市有公園預定地淪為私人菜園,保育人士及里長大嘆:「實在離譜!」市府公園科指出,將全數剷除恢復原貌。

市府公園科昨天派人現勘,發現整條賞螢步道有長達約一百米遭濫墾佔土,原本茂密的草叢棲地全被夷為平地,再開墾種蘆薈及藥草等植物;而棲地內的竹溪上源水流,也遭阻斷築成兩座小水壩,並在渠道內填土開墾。

崇明里長李仁慈說,巴克禮公園螢火蟲已復育多年,為都市中難得的一處賞螢景地,棲地遭佔用濫墾,連流水也被阻斷成為死水,嚴重危害水生的螢火蟲—黃緣螢的棲息,並影響明年螢火蟲族群發生的數量。

台南環盟理事邱春華說:「這實在很瞎!」賞螢步道外觀並無異樣,但內部卻遭侵入,棲地成了菜園,若繼續擴張下去,明年恐將無螢火蟲可賞。

公園科人員表示,該地為公園預定地,屬巴克禮公園第二期開發用地,墾地種菜屬佔用行為,將先公告一週要求佔用者自行移除,不移除則派員剷除,水道也會恢復原狀,以利螢火蟲棲息。



◆ 水雉復育有成 成鳥達380隻

自由 2012.10.17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水雉原是台南縣鳥,十三年前,台南地區的水雉數量不到五十隻,配合高鐵開發,台灣高鐵公司投入經費,與政府、保育團體開始水雉復育工作,十三年來,水雉數量逐年增加,今年成鳥數已達三百八十隻,創下歷年來新高。

九○年代,台灣的水雉族群因棲息地的改變,成為瀕危鳥類,農委會於民國七十八年公告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隔年高速鐵路規劃路線穿越水雉重要度冬區官田葫蘆埤,經保育團體長期爭取,八十七年,配合高鐵興建,水雉復育工作也在官田區展開,台灣高鐵每年補助經費協助水雉復育區運作,當時的台南縣政府也實施「菱農保護水雉巢蛋計畫」,鼓勵民眾一起投入水雉保育。

水雉又稱菱角鳥、有「凌波仙子」美稱,水雉復育區占地十五公頃,因保育有成,族群數量逐年增加,九十七年,改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現委由台南市野鳥學會管理。

台南市野鳥學會主任翁榮炫說,園區包括人事、支付台糖土地承租費用等,需支出四、五百萬元,前五年經營管理費用均由高鐵支付。



◆ 反六輕運動 第1首原創曲發表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台西報導】2012.10.17

近年來台塑六輕工安事件不斷,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等單位為了凸顯沿海居民面臨的健康危機,昨天發表全台第一章反六輕漫畫、及第一首反六輕運動原創歌曲,訴求「平安長大,反公害要安居」,為反六輕汙染運動揭開序幕。

「雲林是美麗好所在,台塑的汙染是通人知」,獨立音樂人沈懷一彈著吉他,演唱第一首反六輕運動原創歌曲。沈懷一說,六輕設廠對地方經濟發展有幫助,卻也禍留子孫,他用歌曲軟性訴求,說出在地居民期盼後代「平安長大」的心聲,爭取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權,希望六輕多用心在防汙染、防公害上。

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表示,長期以來沿海居民都活在汙染的威脅下,沒有人希望將環境危機延續到下一代。「平安長大」不僅是沿海家長對子弟能健康長大的卑微願望,更是保護環境的決心。

雲林生態保育聯盟陳清圳說,不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認為六輕汙染威脅居民健康,就連環保署專案小組1日召開的審查會議,都認定六輕工安事件對附近養殖漁業和空氣品質有不良影響,要求開發單位依規定提因應對策。

配合詹長權20日在麥寮、台西,舉辦「六輕汙染物與健康影響座談會」,27日下午3點在地的環保團體也在台西鄉安西府廣場,舉辦「平安長大,反公害要安居」演唱會,喚醒民眾對自身健康與權益的重視。

fsj 提到...

為您按個讚 貨車急停禮讓白腹秧雞過馬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437752.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2.10.18

台灣駕駛車不讓人,大車更被視為路上的洪水猛獸。不過,最近在台南台十九線有大貨車司機在高速行駛下煞車,就為了等待一隻白腹秧雞過馬路,後方一整排車輛也耐心等候。

這溫馨的一幕全被民眾目擊,連追一公里要幫司機按「讚」。這起「禮讓行『鳥』」的故事也在網路引起回響。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本周一中午,他行駛在台十九線中央公路學甲路段前往新營的路上,在沒有交叉路口的直線路段,前面一輛大貨車不知何故突然停了下來,緊跟其後的他也趕緊煞車。

十幾秒後,貨車又移動了,他才發現有隻白腹秧雞站在馬路上。原來貨車司機是為了等牠走到中央分隔島才開動;擔心牠「只過了一半」,邱仁武沒有馬上開走,他趕緊向後方三、四輛車說「歹勢」,直到牠從分隔島走回右邊農田,安全通過後,他才又開走。過程前後近一分鐘,也沒有人按喇叭催促。

邱仁武說,貨車司機為了搶時效,通常都開得很快,沒想到,這位司機居然停下來等鳥過馬路,他當下很感動,立刻加足油門想當面向這位有愛心的司機比個「讚」。

沒想到,這位司機「咻」一下就開走了,「我追都追不到」,直到連追兩個號誌路口,才追上貨車。他趕緊按下快門,記錄下這「美好的背影」,並把這段經歷放在臉書上,大家紛紛按「讚」。

邱仁武說,白腹秧雞生性害羞,要在馬路上看到牠們的身影非常難得;台南七股、學甲因為有濕地,常有鳥類為了覓食過馬路時被壓得粉身碎骨。他說,貨車禮讓鳥類通過的畫面並不多見,值得喝采。

※ 相關報導:

* 網傳排隊喝鹿血 係假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72012101800206.html

近日有個帖子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稱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南京市民在郊區的某梅花鹿養殖場排隊喝鹿血,場面描寫血腥,而且還配了多張圖片。多家媒體對此報導進行轉載,央視記者日前現場調查發現,這是一起嚴重的造假新聞。

....當地梅花鹿養殖管理部門江寧區林業局副調研員蔣永宏也明確表示,多年來當地的養鹿場從未發生過市民排隊爭喝鹿血的事情,同時鹿血也不能直接飲用。江蘇省中醫院一教授表示,鹿血性熱,陰虛火旺或者有實火的人都要忌服,不是所有人都能喝鹿血,有人會喝出頻尿、高血壓、高血糖、腎炎等問題,肝功能不全者也忌用。



◆ 「還我毛蟹!」 橫山鄉民籲政府禁撈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王慧瑛/竹縣報導】2012.10.18

「還我毛蟹來!」新竹縣橫山鄉民發出怒吼,指頭前溪下游遭設網攔捕毛蟹,造成上游毛蟹等水族受影響,將請政府拿出對策。

橫山鄉籍縣議員張志弘說,聯合報報導頭前溪出海口遭更改水流、設網並採「一網打盡」方式,對毛蟹造成極大的傷害;昨天許多鄉民到他家討論,必要時,將請縣、市政府以季節、河段公告禁止捕撈,以挽救毛蟹等水族生命。

「以前的毛蟹有成人拳頭大才抱蛋,如今只有小孩拳頭大小就抱蛋。」竹縣關西鎮釣魚暨環保協會生態組長劉創盛警告,指他和成員長期觀察河川生態,頭前溪、鳳山溪毛蟹已出現體型仍小就有蟹黃。他表示,這是生物遭遇危機時的調整現象,毛蟹為免遭滅絕,提前成熟、產育下一代,也顯示毛蟹已面臨滅種危機。

劉創盛指變更河口水道、設網攔截洄游魚、蝦蟹,嚴重破壞生態,也影響近海漁業,因為河口是淡水及海水魚棲息、繁育、覓食區,河口生態不平衡,直接衝擊海水和淡水水族。以往河口也是海港,如今台灣河口港大都因生態被破壞、漁源枯竭走向落沒。

張志弘說,橫山鄉屬頭前溪上游的油羅溪,以前翻開溪石,就有毛蟹、溪蝦跑出來,如今翻開溪石「什麼也沒有」,認為與出海口遭設網攔阻,阻絕洄游水族生機有絕對關係。

鄉民討論,要求相關單位拿出辦法,例如,統一事權管理、加強河川巡守、居民與警方組拆網隊,限定期間、定區段公告禁捕撈,或限制捕撈方式,希望挽救河川水族。

※ 相關報導:

* 捕蜂達人快狠準 今年拆60蜂窩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2101800286.html

龍潭消防分隊員游新啟,多年捕蜂捕出心得,如今只要有捕蜂勤務一定自告奮勇,且從不失手,今年至今,他一人就捕了六十窩蜂,居全分隊之冠,堪稱捕蜂達人。



◆ 美國破獲亞洲化石黑市交易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0.18

美國的檢察機關日前宣稱他們逮捕了一名盜賣亞洲化石的嫌疑犯波克比,他盜賣的化石包括了在拍賣場上以一百萬美元成交的恐龍化石。波克比在上周三在佛羅里達州,位於蓋溫斯維爾的自宅中被逮捕。

美國曼哈頓聯邦檢察官巴拉拉表示,「我們的調查發現了一個單靠一人運作的史前化石黑市。」

根據了解,波克比的公司Everything Earth會出售恐龍骨,並涉嫌在2010年至2012年8月間偽造海關的進口表格資料,以便從蒙古以和中國等地串謀走私史前恐龍部位至美國境內。

聯邦檢察官也對波克比提出民事控告,同時希望能夠找出並沒收波克比在拍賣場以一百萬美元出售的蒙古暴龍頭骨。同時根據蒙古的法律,化石屬於蒙古所有,私自偷運出口是嚴重犯法行為。

美國移民和海關暨國土安全調查執法局的特殊幹員海伊斯表示,「我們要讓這種非法行為在美國消失,這些化石是深植於蒙古人民的文化傳承物。」

fsj 提到...

海豚可連續15天「不睡」保持清醒

【中廣新聞/董媛瑜】2012-10-19

海豚為呼吸必須間中浮上水面,但是如果海豚睡著了,是否會溺死?美國科學家發現,原來海豚睡覺時可以關閉半邊腦袋,留下半邊繼續工作,甚至連續15天「不睡」也可保持清醒不疲累。

美國國家海洋哺乳類研究室利用一雄一雌的海豚做實驗,連續5天利用人造聲音扮作獵物,刺激海豚捕捉,測試牠們長期不眠下的反應,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國家海洋哺乳類研究室利用一雄一雌的海豚做實驗,連續5天利用人造聲音扮作獵物,刺激海豚捕捉,測試牠們長期不眠下的反應,發現在99%情?下牠們都找到聲音來源。研究員以雌性海豚繼續研究,發現牠甚至可連續最少15日「不睡覺」。

腦電波掃描顯示,海豚能作「單半球睡眠」,僅半邊腦部進入沈睡狀態,其間會「隻眼開隻眼閉」,維持浮上水面呼吸,並對鯊魚等天敵保持警覺,否則如果像其他陸上動物入睡,可能會遇溺或被獵殺。



◆ 英國老鼠突變 對老鼠藥產生抗藥性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10-19

英國發現愈來愈多突變老鼠,這些老鼠已經對市售的一般老鼠藥產生抗藥性。

研究發現,英格蘭西部、包括布里斯托在內的三個城市,大約有七成五的老鼠,已經對老鼠藥產生抗藥性,專家把它歸咎於老鼠藥的使用不當,因為用藥量太低,老鼠沒被毒死,反而生出抵抗力,這些老鼠透過繁殖,產生具有抗藥性的下一代,這就是為什麼有抗藥性的老鼠愈來愈多。



◆ 慘無人道 非法家庭式繁殖場 反覆剖腹種母

割除狗兒聲帶、剪耳剪尾、打針催情 手段相當殘忍
動保處卻因「授權不足」難稽查

【蘇瑋璇/台北報導】2012-10-19 中國時報

台北市人煙稠密,許多非法小型「家庭式繁殖場」隱匿住宅區內,為了避免狗兒吠叫聲引人耳目遭檢舉,不肖業者割除狗兒聲帶,或為加速繁殖,替種母打催情劑,反覆進行剖腹生產,或剪耳、剪尾做造型,手段非常殘忍。議員批評,市府動物保護處稽查不力、法規也不明確,讓狗兒飽受慘無人道的對待。

依法,經營特定寵物繁殖、買賣的業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取得許可證,且土地分區限於農業區、保護區,商業區、住宅區則不可。北市至今沒有一處合法養殖場,許多業者利用寵物店、美容店為掩護,在公寓大樓內經營家庭式繁殖場。

動保人士黃泰山說,士林夜市、通化夜市、饒河街一帶寵物店林立,都有非法繁殖場隱匿附近。

割除聲帶後的狗兒不會吠叫,僅能發出孱弱嗚咽聲,甚至因過度生育,鈣質流失,雙腿無法跑跳,殘缺度過餘生。議員許淑華痛批,割除聲帶手術、剪耳、剪尾都沒列入違法的虐待動物行為內,應納入自治條例明確規範。

議員說,北市寵物業者有近四百家,其中僅四十五家合法登記,動物救援隊每年針對全市寵物業進行一次例行抽查,但除非違法事證明確,才會處罰,自九十九年至一○一年八月,救援隊接獲的民眾舉報無照繁殖、買賣、寄養案件有二二一件,開罰的僅卅四件,實在太少,後續也缺乏追蹤。

動保處長嚴一峰指出,「授權不足」是一大困難,因人員不能進入私領域稽查,因此很難查獲家庭式養殖場,僅能針對店家、攤販、網路下手,盼能修法放寬限制,授權人員進入家屋稽查。

動保員王瑋說,每周固定巡查寵物網站或部落格,如寵寵微積、飛格寵物、沛錸等,是否有違法販犬行為。

嚴一峰說,香港有退休員警加入動物救援隊,運用專業蒐證、執法,稽查成效較好。而公務員不能向業者佯稱購買犬隻,「釣魚」蒐集違法事證,但一般民眾不在此限。議員建議,應結合民間動保團體力量,合作檢舉及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