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喝1杯可樂 女易中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5279&f_ART_ID=420536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0/26
女性最好盡量別喝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日本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即使每天只喝一杯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也會大大增加中風風險,其中風機率暴增八成之多。男性雖然也會受到影響,但中風風險只是小幅增加,所受衝擊不像女性那麼嚴重。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指出,女性每天喝含糖飲料,大腦較容易出現血栓,罹患缺血性中風機率便會大幅提升。這項研究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今年稍早,美國研究人員曾發現,只要多喝含糖飲料,或多喝低卡、零卡含糖替代飲料,就會增加中風發生機率,男女皆然。這次研究證據更支持這項論點。不過這次研究顯示,男性飲用含糖飲料,中風機率只有微幅上升,含糖飲料似乎對女性傷害較大。
在台灣,不少人將含糖飲料當水喝。不過許多研究證據顯示,多喝含糖飲料會增加罹患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機率,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也都容易發生中風。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團隊以近四萬名男女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年齡介於四十到五十九歲,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他們的飲食習慣,以及每天飲用多少含糖飲料。研究持續十八年之久,期間約有兩千人出現中風。
研究人員分析中風患者有哪些喝飲料習慣,並與那些沒有中風者做比較。結果發現,與很少喝含糖飲料的女性相比,每天都喝含糖飲料的女性出現缺血性中風機率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三。至於出血性中風、心臟病等則沒有明顯關聯。
◆ 小酌變痛飲 頭殼壞了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0&f_SUB_ID=4704&f_ART_ID=420539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0/26
過去認為,每天喝幾杯小酒,有益心血管、大腦健康,不過美國、芬蘭最新研究卻發現,如果平常只稍微喝點小酒,但一到周末假期就放肆痛飲,很容易對大腦結構造成傷害。成年人這樣做,大腦神經細胞甚至會減少40%之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科學」期刊,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羅格斯大學的梅根‧安德森表示,常有人不知不覺就從小酌幾杯變成放肆痛飲。短時間也許不會對動作、大腦機能造成影響,但時間一長,學習、記憶能力就會大大受到衝擊。
研究人員進行動物實驗,結果發現,當老鼠血液中的酒精值達0.08%,大腦細胞製造能力就會變得比較差,大腦海馬迴細胞比未喝酒老鼠減少近40%。老鼠喝酒份量若換算成人類飲酒量,相當於成年女性一下喝掉3、4份酒精,成年男性一下喝掉5份酒精。
在大腦海馬迴,許多新神經元在此製造、誕生,當一個人學習新東西時,就很需要這些新神經元。研究人員表示,飲酒量短時間並不會損害學習技能,不過經年累月下來,大腦新細胞溝通受到阻礙,就可能影響學習新技能能力。而許多人可能不會意識到情況有多嚴重。
根據美國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資訊,男性若一星期喝超過14份酒精,女性一星期喝超過7份酒精,健康就可能受到威脅。
◆ 全國25萬人中風 吸菸是主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5664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26
抽菸壞處多,不但易罹患肺癌,還可能導致阻塞性中風!國民健康局推估全國約有25萬成年人罹患中風,抽菸更是導致中風的主因之一。台灣腦中風學會指出,國外許多研究證實,二手菸暴露與中風及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中,約一成係因吸菸及二手菸暴露。
2009年國民健康局訪問調查發現,20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護人員告知有中風比率為1.4%,推估全國約有25萬成年人罹患中風。罹病人口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65歲以上老人每15人就有1人曾經中風。
國健局去年的統計更發現,國內女性中風患者曾吸菸率7.2%,二手菸暴露率卻達24%,顯示來自二手菸暴露的菸害,遠多於自身吸菸帶來的傷害。
臨床顯示,中風是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國內中風患者約有七成五留下後遺症,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受損、半身癱瘓。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台灣腦中風學會副秘書長陳龍指出,「抽菸是導致中風的主因之一」,國外許多研究證實,二手菸暴露與中風及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全球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約一成係因吸菸及二手菸暴露。
台灣腦中風學會也提出「黃金救援一二三」概念,希望提高國人對中風急救的正確認知,減少中風對於健康的危害。「黃金救援一二三」包括:「一」分鐘內辨識中風,指標為臉歪、手軟、講話含糊不清;「二」小時內將患者送至醫院接受診斷治療;確診後必須在「三」小時內,讓患者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
◆ 痰濕體質者 飲食中適量加薑能獲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0537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2/10/26
痰濕體質的民眾不妨在菜餚、茶飲中適量加點薑。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例如人參鬚薑茶頗適合痰濕體質的民眾。
楊素卿表示,泡人參鬚薑茶須準備人參鬚8克、生薑2片,適量水煮滾放涼即可飲用。薑可促進代謝、循環,自然可輔助改善體內黏稠之物阻塞。
然而飲食中各類刺激性的辛香料還是不宜放入太多,適量即可。中醫師指出,腸胃已有不適時,要比較注意補湯中的辛香料,喝下愈多調味材料,症狀往往更嚴重。
辛香料雖是許多菜餚調味的常備材料,甚至被認為有助養生,過量仍有刺激性。中醫師指出,蔥、薑、蒜、辣椒及芥末都是刺激作用的調味品,需避免過量。
醫師指出,大體而言,如果屬熱性體質的表現,包含中醫所說的實熱或所謂身體津液不足,這類民眾不適合太多辛辣物等熱性食物,倒是滋養津液的食物適量食用有幫助。不少民眾的體質同時兼有不同的特質,可以先諮詢中醫師,根據體質偏,均衡飲食。
※ 相關報導:
* 不運動…健康年齡往上飆
21 則留言:
大醫院有保障? 醫美、洗腎委外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2012/10/26
台中有多家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設置的醫美、健檢或洗腎、安養照護業務採外包經營,民眾不知情,以為找大醫院有保障,卻不知這些業務非「直營」,市議員黃錫嘉、江勝雄昨質疑此有醫療詐騙之嫌;衛生局坦承不妥,要求醫院須公告。
黃錫嘉說,台中市有3家醫學中心、11家區域醫院,這些大醫院多數設有醫療美容、洗腎、健檢、安養照護等中心等,民眾會衝著醫院規模大且名氣響亮,選擇前往檢查、做手術,殊不知部分醫院中心,只是租場地「委外經營」。
「這樣難道沒有醫療上的欺騙?」黃錫嘉、江勝雄質疑,打著醫院名號,卻非實際使用醫院資源、醫事人員,根本是蒙騙病患和家屬。
潭子劉小姐說,願多花錢上醫院打美容針,是信任醫院有經驗豐富的醫事人員,沒想到竟是委外經營;吳先生也說,多次到大醫院健康檢查,醫檢師都未明白告知是委外,非醫院直營。
黃錫嘉和江勝雄強調,病人和家屬有知的權利,衛生局應強制要求醫院將外包的醫療業務資訊公開,張貼在公布欄及網站上,供民眾自由選擇,而非「暗度陳倉」只想賺錢。
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認同,承諾馬上發文要求這些大型醫療院所針對委外業務公布,提供消費者知的權益;若委外的醫美、健檢、安養等發生爭端或事故,醫院仍有責任,不能以委外推卸。
※ 相關報導:
* 懸缺沒人應徵 基隆4區衛生所無醫師
http://www.udn.com/2012/10/26/NEWS/HEALTH/HEA1/7455829.shtml
基隆市7個衛生所有4個衛生所的醫師,從去年底到今年6月接連退休和離職後就懸缺至今,造成行政相驗及注射疫苗等業務,都需商請民間醫師協助。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待新局長到任後,會立刻研議、辦理招募。
◆ 健保新制/自費醫材 健保給付手術費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26
推陳出新的醫療器材因為價格日昂貴,多數沒有立刻納入健保。加上健保局對多項手術採取DRG包裹給付方式,反而使得想用新醫材的民眾,因為醫院無法向健保局申報費用,民眾必須自付手術費。健保局公告新規範,包括骨科等DRG手術,民眾若想用健保未給付的高價醫材,健保局會給付手術費,民眾只要自付醫材費用,新制預計12月起實施。
健保局實施DRG手術給付後,因為對手術、耗材等費用採包裹給付,醫院不得要求民眾自費,反而衍生有些人因為有商業保險、或是想用健保沒給付的醫材,醫院卻申報有困難,結果想用好一點醫材的民眾,手術和醫材費用都要自費。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蔡文全表示,像是骨科就有許多新推出的固定器、骨釘、骨板等醫材,因為價格高未納入健保。現在健保局訂定自費特材費用規範後,只要廠商向健保局申請核價,民眾想要採用,醫院只要向民眾收取全額醫材自費,手術費則可由健保給付。但新規範也規定,檢驗檢查、注射等使用的敷料、外用消毒藥劑等一般材料,仍不得向民眾收自費。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舉例說 ,像是老人家萬一因跌倒骨折,常伴隨有骨質疏鬆症,健保給付的一般骨板固定效果不好,失敗率可能達兩到三成;但若要用較貴的鎖定式骨板,健保卻不能付差額,結果變成「要嘛全部用健保、要嘛醫材手術全部自費」,造成患者動個骨科手術若要用好一點的醫材,再加上自費手術費,自費總額可能要花幾萬元,但12月以後這類情況可以改善。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民眾普遍有「貴就是好」的迷思,醫師應該清楚解釋DRG給付醫材、自費醫材間的優劣。新醫材未納入健保,除了可能是價格太高,也可能是療效不明確或是安全性有疑慮等,她要求健保局也應公開這些資訊,民眾才不會被高價醫材牽著鼻子走。
◆ 二代健保取消退休人員以第六類身份加保
【中廣新聞/吳佩臻】2012-10-26
二代健保明年上路,衛生署25號晚間正式公告相關施行規定,其中,取消退休人員可用第六類身份加保,也就是說,明年退休人員必須以眷屬身分,依附子女、配偶等家屬投保,家人繳多少保費,退休族就要繳多少,而沒有家屬可以依附者,才可以「第六類」或其他合適的身分參加健保。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說:「過去細則是同意說,退休人員,不論是公務人員或是一般人,退休後都可用第六類身份加保,現在我們讓他們回歸到健保法的規定,就是退休沒有受僱者,就要以眷屬加保,沒有眷屬才可以以第六類加保。」
◆ 督促盟批:健保被當成「吃到飽自助餐」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0/26
衛生署昨晚核定二代健保的施行細則及補充保費扣繳辦法,民間團體今天痛批,二代健保對未除籍的僑胞,准許回國後繳清三個月保費就看病,根本是把健保當「吃到飽的自助餐」,民間團體指出補充保費的諸多問題,也未見改善,擔憂明年健保上路造成災難。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外界對二代健保有諸多批評,但衛生署仍執意違法行政。像是健保法第八條規定未除籍的中華民國國民皆須強制納保,但施行細則卻放寬駐外人員及其配偶子女可以辦理停保。
同時,外界詬病的未除籍僑胞回國復保,只要繳3個月約2250元的健保費,就可以立即享受健保,沒有任何限制。滕西華說,這根本是把健保當成吃到飽的自助餐,「看完之後拍拍屁股立刻走人」,「坐商務艙回台都划算」。
另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辦法列出六類弱勢族群,他們的打工的兼職所得超過基本工資1萬8780元以上才扣繳,滕西華批評,這反而更加凸顯補充保費不公義的本質,她質疑包括50萬的失業民眾、40萬的學貸族等,兼職所得卻是超過5000元就要扣繳,難道這些人不是弱勢?督保盟呼籲,監察院及廉政署應介入調查,是否有蓄意違法行政、圖利特定人士。
衛署:現行僅1個月 已加重責任
對於督保盟指衛生署規畫二代健保違背健保母法,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細則是對母法的「補充解釋」,未除籍僑胞規定返國復保後要滿三個月才能辦停保,比現行只要繳一個月保費已加重責任。駐外人員常因公務需求回國,因此才放寬停復保規定。
腳跟龜裂流血 對症下藥 就醫不可拖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2012.10.27 自由
彰化縣一名35歲熟女,最近發現她的腳跟莫名其妙乾裂,嚴重龜裂到流血,連走路都很痛,她擦乳液、貼足膜等護足產品,情況仍未改善,最後求助皮膚科醫師,才解決問題;醫師說,只要對症下藥,並不難治療。
署立彰化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郭峰昇表示,腳跟龜裂是皮膚科常見疾病,發生原因,跟皮膚角質層增厚有關。角質層越厚,含水量越不足,彈性越低,當皮膚角質層受到力量拉扯超過其彈性時,就會裂開,尤其秋冬季節,天氣冷,人體汗腺分泌減少,加上腳底板的皮膚沒有皮脂腺,無法分泌油脂來潤滑皮膚,在汗腺分泌減少,又沒有油脂潤滑皮膚的情況下,皮膚很容易裂開。
角質增厚的原因,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原因就是皮膚摩擦過度,好比說,赤腳走路、穿高跟鞋、穿鞋不穿襪子等;病理性原因包括黴菌感染、乾癬、魚鱗癬、苔癬樣的皮膚炎等,這些疾病容易造成皮膚不正常角化,使得角質層增厚。
郭峰昇表示,如果是黴菌感染等潛在疾病造成,應優先治好潛在疾病,腳跟龜裂會跟著好轉;如果是過度摩擦等生理因素造成,則要減少摩擦,勤做足部保濕保養。
郭峰昇建議民眾,平常可穿襪子睡覺,減少水分流失,增加角質彈性,或在腳跟擦拭含尿素、水楊酸或果酸的保養乳液,尿素可以保濕,水楊酸、果酸可以軟化去除老舊角質,兩者並用可減少角質層厚度。
至於時下流行的足膜產品或其他高濃度酸性去角質產品,郭峰昇提醒民眾,應謹慎挑選使用,避免使用不當造成皮膚壞死而發生感染,若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就很麻煩了。
◆ 冒牌巡迴醫療團賣「祕方」 月削3千萬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陳崑福/連線報導】2012.10.27
國小畢業的男子許萬涉嫌雇用合格醫師吳晢守及林姓等女護士,組成「巡迴醫療團」,到各地找民宅或廟口,以肌肉鬆弛劑等調配藥劑宣稱「祕方」為民眾治病,連分局長也注射過,昨被檢警查獲。
警方調查,這個集團近兩年來,在新北市、台中、苗栗、南投及屏東等地的民宅、廟口、餐廳、茶行,每周一次排班執業,平均每月門診病患逾千人次,每次收費一千二百到一千七百元不等,獲利達二、三千萬元。
南投警方昨依詐欺及違反醫師法等罪嫌將許萬等六人,移送南投地檢署。吳晢守供稱受雇於許萬,對病患診療並對症下藥開處方箋,只是違規越區執業,許萬也否認詐欺。檢察官命令林姓護士交保五萬元,許萬及吳晢守等五人都聲請羈押。
警訊時,吳晢守在警方偵訊時,供堅稱是受雇於許萬,合法對病患診療並對症下藥開處方箋,頂多只是越區執業未「報備支援」的行政違規,並無詐欺或其它不法情事。許萬也否認詐欺或有密醫行為。
七十歲的許萬曾在彰化經營診所,診所歇業後仍透過熟識的藥廠買進肌肉鬆弛劑及治療心肌梗塞、鎮痛及類固醇等處方藥、針劑,將標籤撕除,再自行調配針劑,一劑成本不到百元,要價一千四百元,昨天查獲的大批藥劑有的過期一年半。
警方查出,許萬雇用吳晢守當「門神」,經簡單問診後,就由他和另外四名護士(僅其中一人有護士執照),將配好的針劑包混入食鹽水點滴瓶,為患者注射,並稱只要十次療程就可治癒中風、腰痠背痛、血濁甚至美白、戒毒。
屏東縣枋寮程姓餐廳老闆說,他花錢打了十次點滴治「血濁」的療程,注射後雖感覺較舒服,昨天知道受騙,才發現好像沒改善。
他說,他一直以為「許院長」(指許萬)是正牌醫生,枋寮很多民眾都覺得有效,連當地的警察分局長都來打過。
屏東縣東港警分局陳志榮表示,他在枋寮分局長任內,被休息站餐廳老闆拖去打點滴,當時也感覺怪怪的,但對方給他一張醫師名片,自稱醫師,他就沒有懷疑。他只打了一次,後來就沒有再去了。
※ 相關報導:
* 流動醫療車竄全台 假診療真詐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7/today-fo6-2.htm
◆ 產房不能設偵煙器 助惡火燒醫院?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張耀懋/台北報導】2012.10.27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附設護理之家惡火竄燒,衛生署通令檢討竟發現元凶之一,是衛生法規不准在產房設偵煙器及灑水器,一旦起火,一發不可收拾。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說,檢調初步認定,北門分院護理之家起火點是儲藏室,原是醫院產房,依規定產房不能設偵煙灑水器。因該院生產者減少,改為儲藏室,卻未同步變更用途加裝,導致無法控制火災。
依醫院設置標準,加護病房、產房或呼吸照護病房等區域,在治療或電燒過程會產生煙,所以規定不能有偵煙器、灑水設備,許銘能說:「這的確棘手」。
為避免再發生醫院大火悲劇,衛生署昨天邀消防署、營建署、醫院、護理之家等人員,召開「醫院及護理之家防火安全管理措施精進研商會議」,檢討醫院整體消防安全。
四年前台大醫院手術室火災,導致一人死亡,及北門分院的護理之家大火,火苗都是發生在不能設偵煙器及灑水器的特殊治療單位或病房起火釀禍。原本是醫院中最銅牆鐵壁的特殊治療單位,因為要保護治療或開刀中的病患不受傷害,意外淪為防火漏洞。
台北馬偕醫院行政副院長張文信受訪時表示,考量術術病患傷口暴露等問題,手術房等特殊單位確實不能夠設灑水器,以免消防水直接落在傷口上,傷及手術患或孕產婦。
但這些特殊病房還是得設偵煙器,一旦出現火苗,就可以迅即連接警報系統,緊急通知消防救護人員前來救火。醫院面對這些特殊單位的火苗也會以二氧化碳等乾式滅火處理,避免發生危險。
許銘能表示,目前部分大醫院開刀房,都設有防火區劃,就是希望火苗不要延燒進去。當發生火警時,會先撤出病人,再用滅火器先滅火。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說,衛生署將根據會議結論,修正現行醫院設置標準及評鑑標準,將初步規範提供醫院參考。
會中還提到,幾年前手術房火災致一人死亡的台大醫院,特別在手術房設置特別滅火設備,避免這些特殊單位成為防火化外地。
◆ 二代健保翻盤 僑民享停復保挨轟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林思宇、雷光涵/台北報導】2012.10.27
僑民健保爭議再起。衛生署前晚公布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同意僑民回國僅須繳交三個月健保費,即可復保享有健保。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痛批,這是將健保當政治紅包,圖利特定團體,將申請釋憲。
督保盟說,根據最新公布的施行細則第卅七條條文,在台設有戶籍的僑民,回國後僅須繳交三個月保費兩千兩百四十七元,即可復保,看完病後可立即停保,返回僑居地。
對僑民停復保規定,衛生署日前曾主張全面納保,卻遭外交部與僑委會強烈反對,立法院還是通過臨時提案,廢除離境可停保的規定;不料,最後行政院卻大翻盤,允許僑民可停復保。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不是「吃到飽」,母法已規定設籍僑民必須納保,施行細則放寬僑民可中斷投保,逾越母法授權。
健保局承保組組長洪清榮表示,二代健保法僅規範納保,並未提及停復保,施行細則沒有違法。
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昨天表示,僑民在僑居地同時負擔國外的保險費用,尤其有些人一次出國非常久,不讓他們停保,或者必須追溯離台期間的保費,不盡公平。任弘說,僑委會向政務委員張善政說明上述情況後,獲得張善政的支持。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辦理出國停保的人數約十五、六萬人,復保後又出國停保有四、五萬人,繳交的保費為新台幣一點七億元,用掉醫療資源二點一億元,如果把保費增到三個月,剛好可彌補差額。
由於衛生署又是在下班時間才公告施行細則,督保盟也抨擊政府是「夜間政府」。曲同光表示,選在晚間公布細則,是想讓外界盡速瞭解二代健保。
施行細則也允許外交部駐外人員及隨行配偶、子女停保,若短期因公返國,免辦復保也不必補繳保費就享健保。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這種健保 公平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58350.shtml
事實上,衛生署原來的立場是傾向廢除停保制度,儘管外交部及僑委會反彈,但立法院朝野立委仍一致決議廢除,支持衛生署立場;衛生署獲得民意支持,理應堅守立場,未料最後一刻棄守,令人不解。
* 觀察站/醫材透明化 健保局應把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58362.shtml
健保局開放一百多項手術病患可選自費高檔醫材,民眾仍要謹慎選擇,健保局也應幫民眾把關,以免有不肖業者勾結醫事人員,趁人之危,把病患當提款機。
講手機30分鐘 女子臉頰遭燙傷
http://udn.com/NEWS/LIFE/LIF1/7460552.shtml
【華視新聞╱報導】2012.10.28
愛用手機聊天的人,注意喔,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因為用智慧型手機,睡覺前講了30分鐘的電話,沒想到起床之後,半邊臉頰出現紅腫,到醫院的時候才發現,竟然是輕度灼傷。醫師建議,手機講電話,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而且不要緊貼臉頰。
照片中,女子右手拿著手機,左半邊的臉,卻有是一整塊紅紅的,這可不是手機最新的宣傳照,而是這名26歲的女子,講電話把自己的臉,給燙傷了。醫生表示,手機造成臉頰燙傷的案例,還是第一次看到,因為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機,加上智慧型手機,跟臉頰接觸範圍大,只要皮膚對冷、熱比較敏感,就會有可能引發,溫熱效應。醫師建議,講電話不要超過15分鐘,也不要邊充電邊講,以免手機過熱,把自己的臉給燙熟了。
◆ 專家:不運動 越減越重!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0.28
肥胖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敵人,減肥也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但能成功將肥肉甩掉的人並不多,不少人都是越減越肥。減肥專家蕭敦仁研究發現造成國人肥胖的原因有四,分別是缺乏規律運動、飲食缺乏有效控管、體質影響及自然老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蕭敦仁今早在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論文指出,國人不規律運動的理由,不是太忙了,就是抱怨沒有運動環境;至於飲食失控,則是天天排骨便當、雞腿便當,每周應酬不斷,加上又常喝酒,不胖才怪。
一旦健康出了問題,才驚覺應把體重控制下來時,大多數人又用錯方法。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發現,許多人採用相當激烈且極端的減肥方法,比如不吃、斷食,就算要吃,也只吃單一食物或是偏方,由於採用的方法太激烈,很難持久,加上又不運動,最後幾乎全都以失敗收場。
蕭敦仁強調,減肥必須從改變行為著手,才可能成功。他認為行為改變是個「腦內革命」,首先要時時監控飲食相關行為,接著是採用低脂食物,並增加身體活動量。其中,運動可提高基礎代謝率,可達到減肥時的熱量負平衡,降低減肥時瘦肉組織的流失,可說是維持減肥成果的關鍵。
然而,平時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並不多,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謝明哲感慨地說,他每天早上在學校操場運動時,放眼望去都是些熟面孔,未見更多新增運動人口,難怪國人的身材越來越胖。
謝明哲和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都認為,運動應生活化,隨時隨地都可動一動。謝明哲舉自己為例,天天至少走路1、2個小時,搭捷運時,如果電子告示版顯示下班車2分鐘才會進站,他就會在月台上走幾圈,隨時掌握運動的機會。
劉燦宏的臨床研究發現,每天運動40分鐘的兩組人,隨時找時間運動的那組人,減重效果較另一組一次運動40分鐘的人來得好,可見隨時隨地運動是減肥減重的良方。
劉珍芳因此建議國人,下次打招呼時,別再問對方吃飽了沒,而應以「你今天運動了嗎?」取而代之。
◆ 運動後補充蛋白質 減重不復胖
中央社 2012.10.28
維持減肥成果一定要運動,專家建議,每週150分鐘中度運動,老年體弱者300分鐘,運動後補充優質蛋白質,享瘦不易胖。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今天探討「體重管理過程中之運動策略」,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等人認為,慢跑、健走、騎車等有氧運動可燃燒脂肪;核心肌群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及蹲馬步的無氧運動(重量訓練)可增加肌肉,運動可塑身、預防肥胖、預防骨質疏鬆。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長郭家樺說,運動對消耗熱量效果不像節食顯著,短期或許效益不明顯,但長期而言,運動能增加肌肉量,肌肉量與基礎代謝率呈正比,提高基礎代謝率,可成為不易復胖的體質,維持減重成果。
既然運動對體重控制如此重要,怎麼吃、何時動才能吃出肌肉量、不長贅肉?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崗說,運動完1到2小時內補充雞蛋、瘦肉等優質蛋白質很重要,此時是肌肉合成的好時機。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說,運動好處多,雖然運動偶爾會發生運動傷害,但切莫因噎廢食,只要把握「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原則,建議一般人1週5天每天半小時、動到講話會喘的運動量。
劉燦宏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健康體能指引」,65歲以上、活動量足夠且體力較佳的老年人每週要有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老年人,建議每天飯後散步,累計每週300分鐘輕度身體活動量,並注意事前暖身及事後和緩運動。
◆ 埋頭苦幹的你… 需要起立深呼吸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2.10.28
上班族整天埋頭苦幹,很容易造成胸悶的不適感。醫師提醒,胸悶可能是腸胃消化不良引起,最好不要邊進食邊工作,或是邊看報紙電視邊吃飯,更要細嚼慢嚥才能減輕胃部負擔。萬一胸痛還伴隨著喘不過氣、心悸等,千萬不要輕忽。
哈佛健檢院長納祖德表示,發生胸悶的原因很多,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心臟方面的疾病,但常見的原因還有腸胃不適。由於心臟與胃的位置很接近,一般人常會混淆。另外,如果心情很「鬱卒」、沮喪,也會帶來胸悶的不適感,要適時的紓解情緒。
納祖德說,上班族感覺胸悶,常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每天在電腦前久坐,造成肌肉緊繃、呼吸不順。如果工作時突然不舒服、感覺胸口悶,不妨停下手邊的工作,把身體坐正、坐直,慢慢的深呼吸、放鬆肌肉,或者離開座位,到走道暫時伸展一下筋骨,有助於改善胸悶情況。
不少人因為工作忙碌,午晚餐常不定時不定量,或是為了趕時間「三口併做兩口」,吃得太快、太急,或一邊吃飯一邊看3C產品、報紙等,都不是好習慣。
納祖德提醒,進食勿暴飲暴食,每一口食物最好都能咀嚼到近液體狀再吞下去,有些人很心急,嚼沒兩口就喝湯、喝飲料,硬把食物「沖」下去,很容易增加胃部的負擔。
一旦消化不良、脹氣、胃食道逆流,也會有胸悶、腰酸背痛的感覺,尤其是在飯後,胸悶的感覺會特別明顯,此時喝杯溫開水、或吃點胃藥,往往就能緩解輕度的不適。
納祖德說,胸痛最令人擔心的是心臟疾病,萬一心肌梗塞發作有可能造成猝死,如果毫無準備或前兆,可能難以挽救,因此如果胸悶還伴隨著喘不過氣、暈眩、心悸等症狀時,最好還是要找醫師檢查。
※ 相關報導:
* 台灣年增8萬人中風 4成重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8/today-health2.htm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台灣每年新增8萬人中風,其中4成造成重度殘障,每年經濟損失和照護費用高達180億元,醫師提醒血壓下降10mmHg(毫米汞柱)就能減少5成的中風風險;老人家如果突然暈眩、無故跌倒,可能就是快中風的警訊,應即時就醫。
* 有血有心跳 模擬急救「玩真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59308.shtml
長庚科技大學昨天舉辦2012年亞太地區模擬醫護教育國際研討會(HPSN Asia Pacific 2012),13個國家的醫療教育專家350人參與,為期兩天,展示最先進高階模擬人,包括災難傷害、重症照護訓練的大人、嬰兒、大兵模擬人,栩栩如生。
逾40歲中年人 必備8食材
中央社 2012.10.29
研究顯示,打從30歲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平均每10年降低7%,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升高,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膽固醇和血壓就會攀升,但有8種食材已證明能協助對抗這些毛病。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8種食材分別是燕麥、櫻桃、杏仁、多脂魚肉、大豆、番茄、全脂奶以及雞肉。
★燕麥:燕麥含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beta-glucans),有助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此外,燕麥含有獨特抗氧化成分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能預防動脈硬化。
研究人員認定,每天僅吃3公克燕麥,就足以降低總膽固醇5到10%。
據估計,總膽固醇每降低1%,罹患心臟病風險就降低2%。
★櫻桃:櫻桃含豐富抗氧化成分花青素(Anthocyanin),有助對抗多種中年常見毛病,包括痛風和關節炎等。
★杏仁:可改善血糖濃度以及協助降低壞膽固醇和增加好膽固醇(HDL),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多脂魚肉:這些魚肉含有的Omega 3脂肪有助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以及降低心律不整風險。Omega 3脂肪的最佳來源包括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和鯡魚。為獲得最佳益處,每週必須吃至少4次。由於Omega 3脂肪不耐高溫,最好是低溫烹調,以生魚片方式生吃,可保護此有益脂肪。
★大豆:大豆含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能降低膽固醇、增加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以及改善男性生殖力。
★番茄:番茄是抗氧化成分茄紅素(lycopene)的優良來源,有助預防癌細胞形成及擴散,以及預防動脈硬化。研究顯示,運動20分鐘後喝150cc番茄汁,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肺癌、胃癌和心臟病。番茄加熱後,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全脂奶:全脂奶有助對抗與年長有關的肌肉質量減少,尤其是50歲以後。研究顯示,運動後喝全脂奶有助增加肌肉質量。
★雞肉:雞肉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有助增加肌肉和協助有效控制體重。
◆ 糖尿病年鑑公布 死亡率降了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10.29
台灣糖尿病患逾一百廿萬人,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糖尿病學會昨天舉行糖尿病宣言五周年研討會,檢討國內糖尿病照護現況,會中還公布國內第一個糖尿病年鑑。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表示,糖尿病一直是危害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產學界二○○七年提出台灣糖尿病宣言,透過監測全國糖尿病、衛生教育宣導、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防治、高危險群監測等計畫,希望加強糖尿病友的醫療照護服務,建置完善的醫療決策體系,以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弘元昨天公布台灣糖尿病流行病學現況,他分析健保資料庫、癌症及死亡登記檔,發現二○○○年糖尿病患人口僅七十萬人,但二○○八年已增至一百廿萬人,但死亡人數逐漸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女性糖尿病人數大於男性,但二○○五年男性病患總數開始超越女性,目前男性糖尿病盛行率及死亡率皆較女性高。李弘元說,糖尿病愈早發生,患者壽命愈短,延緩糖尿病發生時間,可減少因病損失的壽命。
「糖尿病患比一般人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糖尿病患須終生控制血糖,會較一般人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她說,經過病友團體及政府多年努力,糖尿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二○○二年每十萬人口卅人死亡,已降至廿七人。
※ 相關報導:
* 肝病族肥油若上身 當心肝硬化機率增5 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9/today-health1.htm
研究證實,肥胖成年人比不胖者多坐、少走,每天差距近200分鐘,而且不控制看電視時間的兒童比稍加限制者更容易發胖。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也說,脂肪肝容易引發肝硬化,若是本身就有B肝者,則肝硬化機率更大增5倍,呼籲肝病族慎防肥胖。
◆ 預防中風藥 健保放寬給付限制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29
今天是世界腦中風日,健保局送給腦中風患者一份禮物,通過放寬75歲(含)以上中風、心肌梗塞、粥狀動脈硬化或長期臥床者,不需做胃鏡檢查,健保也能給付保栓通來預防中風。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指出,門診中常有患者服用含阿斯匹靈成份的藥物預防中風卻出問題,但礙於健保規定,醫師也莫可奈何,無法換成副作用較低的保栓通。
目前保栓通的健保給付規範,患者需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等症狀,並提供一年內的胃鏡報告,證實有消化道疾病,健保才可給付一年,若要持續使用保栓通,每年都需再提供當年的胃鏡報告。如果患者身體虛弱不適合胃鏡檢查,或有明顯胃出血,醫師才可視情況讓病人換用保栓通。
但健保局審查嚴格,不少醫師擔心被核刪遭重罰,大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就有醫師經不起病患懇求開了保栓通,結果被健保局核刪,並以違反健保用藥規範處罰醫院10萬元,這筆帳最後會算在醫師頭上。
由於健保給付過於嚴格,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等三大學會,向健保局提出修改給付的建議。
「兩者價格差太多了!」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主任巫錫霖說,目前阿斯匹靈健保價每顆3元,但保栓通卻高達56元。即使服用保栓通後出血狀況較少,且預防中風的效果較好,但健保局站在財務考量仍以阿斯匹靈為主,如今通過放寬給付規範,對病患是一大福音。
相較於台灣新修正的給付限制,韓國使用阿斯匹靈後無效、產生缺血性心血管病變或引起副作用,即可申請使用保栓通,且無期限限制。南韓給付標準表面上看似較花錢,但追蹤精算使用保栓通後病患預後較佳,服藥時少受罪,也減少再次中風的機率,反而節省後續就醫住院的醫療成本。
專家警告:孩子越胖 氣喘機率越高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0/30
兒童過敏免疫專家警告,肥胖和氣喘關係密切,孩子越胖將來罹患氣喘的機率也越高,健康恐提早亮紅燈。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指出,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兒童氣喘和肥胖密不可分,剛開始大家還不太清楚到底是氣喘引起肥胖,還是肥胖誘發氣喘,但近來逐漸知道,肥胖誘發氣喘的可能性較高。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領導的兒童氣喘研究團隊,2008年曾調查台北市及基隆地區國小一年級學童的氣喘盛行率,分別是19%及16%;教育部99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則顯示,國小學童過重或肥胖率為25.9%,在在顯示肥胖和兒童氣喘有關。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表示,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發炎反應,會加重過敏反應的症狀。越是肥胖的小孩子,氣喘症狀越嚴重,肺功能也越差。他表示,國內學童氣喘盛行率2002年約16%,2007年增至20.34%,2009年再上揚到20.74%,均和肥胖率增加有關。
要讓心肝寶貝遠離氣喘威脅,陳力振和徐世達一致認為,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是最有效的方法。不過他們強調,兒童和成人的體質及發育狀況不同,小孩子不應以BMI(身體質量指數)當做評量肥胖的唯一標準,不妨改以成長參考曲線來評估,若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孩子的85個百分點,就算過重;一旦超過95個百分點,就算肥胖。
陳力振表示,導致肥胖的因素很多,基因遺傳是先天性的因素無法改變;飲食控制、運動則是可以操控的後天性因素,家長應從控制孩子日常飲食,鼓勵他們規律運動提升體適能,遠離氣喘風暴。
陳力振說,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期刊今年5月刊登一篇瑞典完成的2075名世代研究調查論文,結果發現4歲前較肥胖的孩子,如果肥胖一直持續到7歲,罹患氣喘的機率即明顯增加;反觀7歲時已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的孩子,比較不會出現氣喘。
※ 相關報導:
* 研究:父母陪著運動 小孩動更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256
協助孩子遠離氣喘威脅,除了控制飲食避免肥胖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體適能也相當重要。國外研究也發現,如果家長能陪孩子一起運動,效果更好。
◆ 體重狂掉5% 小心是糖尿病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0/30
醫師警告說,若未刻意瘦身,也沒有少吃或多運動,體重卻在2、3個月內下降超過5%以上,就要高度懷疑罹患糖尿病。
體重磅秤的數字一天天往下降,可能是糖尿病來襲的徵兆。一名50歲男性,近兩個月檢體重一直往下降,以為自己變瘦要變回型男高興不已,後來就醫抽血檢查,才發現血糖嚴重偏高,已罹患糖尿病,還合併高血壓和高血脂。
台北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提醒,民眾如果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現象,且體重莫名其妙地往下掉,就應特別小心。體重突然減輕可能是糖尿病、癌症、甲狀腺功能異常及結核病等,若沒有刻意瘦身,也沒有少吃、多運動,體重卻在2、3個月內下降超過5%以上,就要高度懷疑罹患糖尿病。
這名中年患者自述很少感冒,健康應沒問題,因此從未做任何健康檢查,當然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最近2個月他的體重從85公斤一下掉到79公斤,又可穿上以前穿不下的衣褲,心裡暗自竊喜。沒想到抽血檢查卻發現,他的空腹血糖值高達289mg/dL,已達正常值的3倍左右,還合併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出現所謂的「三高」現象。
林兆啟表示,不少患者得知自己有「三高」時,都強調自己沒什麼症狀,也不覺得身體不舒服,身體勇得很,不可能會得病。其實,「三高」除來自於遺傳,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也有很大影響,且有時不會有明顯症狀。但不少患者確知自己出現問題時有駝鳥心態,不願進一步檢查,結果一拖再拖,終至把健康搞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廖國盟表示,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在70到105mg/dL,如果長期未控制好飆高到200甚至300mg/dL以上,過多的糖份就會依滲透壓原理,把身體內的水份脫掉再從尿液中排出,病患的體重也會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醫師提醒年過40的民眾,最好定期就醫檢查血糖、血壓及血脂。
※ 相關報導:
* 得舒飲食 血壓控制新亮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149
得舒飲食是近年國外興起的飲食風潮,研究發現,每天執行得舒飲食,持續二周以上,血壓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有機會減少降血壓藥物使用,已成為歐美醫學界研究「血壓控制」的新亮點。
* 女性多吃蔬果、穀類 有助防胃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0976
根據研究,女性若適量從植物補充類黃酮,可能降低胃癌罹患風險,但是排除男性。這項研究的主持人學者勞爾指出,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多以植物為主,例如水果、蔬菜、穀類、堅果類等,必須多加食用,若是再減少食用紅肉、與加工肉製品,就能有效防範胃癌的發生,類黃酮在過去的研究,也能夠有效預防其他癌症的發生。
◆ 江東亮/全民健保應該花多少錢?
【聯合報╱江東亮】2012/10/30
面對錢永遠不夠用的挑戰,全民健保要怎麼辦?
猶記得當年,全民健保實施綱領曾提及:應在社會資源可負擔範圍內,提供全體國民適當之醫療保健服務,以促進社會安全。所以,面對挑戰,第一步就是要決定有多少錢可以用?
但敢問,全民健保應該花多少錢才夠?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是最常見指標。2010年,台灣花掉6.6%的國內生產毛額在醫療保健上。許多人拿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平均─9.5%當標準,認為台灣可以花多一點錢在健保上。事實上,若和美國的17.6%相比,我們只是人家的尾巴。還好一般人都知道美國是瘋子,不能拿來比較。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其中經濟發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2007年至2009年之間,由於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台灣經濟再度負成長,醫療保健支出占例也由6.2%增加為6.9%,而日本則更誇張,由8.2%增加為9.5%。
人口老化 支出增
人口老化,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0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10.4%,而日本則高達22.1%。如果台灣人口的老化程度與日本一樣,則醫療保健支出占例將由6.5%激增為7.9%。
然而,全民健保又如何決定花多少錢呢?
我們的全民健保有一個特色,就是實施總額預算制度。這是因為看到公勞農保時代,行政及立法部門為了政治利益,保費該調沒調,而給付與支付卻又越來越大方,如此討好選民,結果是公勞農保赤字節節高升。所以,全民健保立法時,就把政府決定花多少錢的權力限縮,改由付錢的勞資雙方和收錢的醫療院所直接協商。所以,邱署長說的對:全民健保不會倒,那是因為由人民做主。
協商時,直接考量的因素,除政策要求外,就是醫療密度的變化,例如醫療資源投入組合的改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以及對醫療品質的要求等等。醫療通膨、保險人口增加及老化,則列為非協商因素,意思就是一定照給。
收入多少 付多少
俗話說得好,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健保總額成長率的決定,當前經濟好壞往往還是最終考量。所以,應該是「收(入)多少,付多少」,而不是「付多少,收多少(保險費)」。
事實上,全民健保支出與經濟連動,並不是我們的創見。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的Alma Ata宣言中,就曾提及醫療保健支出應視當地經濟發展階段而定。又如,當年規劃全民健保時,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已立法規定,對各省的健保補助必須與國家經濟發展連動。後來,我們採用總額預算這個名詞,或許方便說明,但卻也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對許多醫療院所而言,實施總額預算似乎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桎梏,特別西醫部門,因為75%以上的收入來自全民健保。至於牙醫與中醫部門,分別只有36%及68%來自全民健保,情況或許好一點。
但是,總額預算也有穩定醫療市場的作用。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幾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大部分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並沒有增加,底層家庭的收入甚至還下降。但幸好有全民健保制度,看病及住院才沒有銳減,醫療院所也有穩定的收入,特別是在總額制度下,維持4%左右的年成長率。
花在刀口 更重要
最後,花多少錢,固然重要,但要怎麼花錢,則更重要。錢有沒有用在刀口上,是總額協商時付費者代表常常提及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全民健保要花多少錢才夠?」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過敏、感冒 傻傻分不清?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10/31
近日天氣轉為濕冷,醫院門診中的過敏、感冒患者都增加不少。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柏哲表示,不少患者分不清楚過敏與感冒的差別,也有患者過敏引起氣喘反應,但氣喘發作卻是以咳嗽為表現症狀,因而產生混淆。
王柏哲醫師分析,鼻子過敏患者常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且早上症狀可能特別嚴重,醫師若觀察患者鼻腔內膜,會發現患者鼻子黏膜水腫嚴重,感冒患者較不會有這種現象。
感冒患者就不只會出現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等鼻子症狀,還可能會產生喉嚨痛、發燒、咳嗽、頭痛等其他症狀,患者往往一整天都很不舒服,有時感冒患者還會合併出現中耳炎、呼吸喘。
雖然過敏是免疫造成,不過醫師治療過敏、感冒的時候,藥物可能有部分重疊。其中感冒用藥會比較多,視症狀不同會加入止痛藥、發炎藥等藥物以舒緩上呼吸道症狀。
王柏哲醫師提醒,患者一旦出現反覆發燒、高燒不退、意識模糊、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代表重症警訊,最好盡快到醫院接受急診治療,切莫拖延病情。
◆ 使用禁偽藥致人於死 可處無期徒刑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0/31
氯黴素貢丸、瘦肉精豬事件層出不窮,嚴重危害民眾食的安全,農委會擬修訂動物用藥品管理法,使用、製造、輸入、販賣禁偽藥者將加倍裁罰,且首度將「危害人體健康」概念入法,若因為使用禁偽藥物危害人體健康,最重可處7年以下徒刑,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若製造販賣禁藥因此致人於死,最重將可處無期徒刑。
過去違法使用禁藥的廠商、農民除罰款、刑責外,依據消保法、個資法都無法公布個人資料。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這次修訂動物用藥品管裡法修正草案特別規定,主管機關可公布違法業者的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及違規情節,現階段仍有1%至2%豬農違法使用禁藥,未來若修正通過,防檢局查核後可依法定期公布查核結果與違規豬農資料。
黃國青表示,過去豬農、雞農在牲畜使用禁偽藥,可依照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罰3萬至15萬元,再犯最高可罰125萬元,修法後將全部加倍裁罰,初犯可罰6萬至30萬元,再犯最高可罰250萬元。
而製造、輸入動物用禁偽藥原本最高可判刑5年、罰250萬元,修法後刑期提高為7年、罰450萬元;分裝、販賣、運送動物用禁偽藥原本最高處3年以下徒刑、罰450萬元,現在也提高為5 年徒刑、500萬元罰金。
黃國青表示,修正後的動物用藥品管裡法首度納入「致人於死」、「重傷害」概念。民眾明知道禁藥有害卻使用,因此危害人體健康,不僅最高可判7年徒刑、還可能被罰1000萬元,若致人於死可判無期徒刑。
「中國大陸罰得更重」黃國青說,中國大陸若查出農民使用禁藥,甚至可直接判死刑,這次農委會大動作修法,希望可以防範未然,希望農民警惕,不再使用違法禁藥危害一般大眾健康。
◆ 名醫扮病人 驚覺等10分鐘「好久」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2.10.31
「看診10分鐘,不覺得有什麼,但我當扮成病人躺在急診室病床上,等了10分鐘,才發現10分鐘好久、好久…。」
新北市衛生局為提升「醫病關係」、減少「醫療糾紛」,今天邀請台北醫療區域網絡的台大、亞東、永和耕莘等醫院,讓醫院主管、醫師當起「一日病人」,卸下白袍權威,體驗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國內心臟外科權威的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扮起獨居老人,體驗「一日病人」,就有了以上的深刻感觸。
朱樹勳說,今天扮演病人,護士在他的右手打了一針,再要他簽名,他才發覺原來右手好痛,根本無法好好簽名;還有躺在推床上時,「頭前腳後,讓我一直覺得好像頭會撞到東西!」
台大副院長洪冠予則是塞了耳塞,扮演聾啞病人,他發現,在無聲的世界中,醫護人員一個善意的微笑或眼神,都可緩解病人的焦慮。
永和耕莘醫院副院長鄒繼祥也說,今天扮演「一日病人」、獨自躺在斷層掃描診療台時,突然體會到「如果有幽閉恐懼症,一定會害怕!」他還說,以前覺得病人照超音波,「就躺在病床,衣服掀開,露出肚子就好」,但後來有醫師親身體驗時,一掀開衣服、露出肚子,才發現天花板的冷氣口直吹肚子,讓醫師直呼:「好冷!」醫院馬上把診療台挪位置。
朱樹勳表示,亞東醫院各科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在體驗「一日病人」後,列舉出100多項改善方案,「雖然都是些小細節」,但可親身體驗病人的痛、不便、焦慮和恐懼。因此亞東醫院已將「一日病人」體驗列為制度,所有新進主治醫師都必需經過這項體驗,因為不僅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醫療糾紛更是大幅減少。
※ 相關報導:
* 患者家屬控訴:醫院寧可請律師 也不願賠償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485
法務部統計,醫療糾紛起訴率、勝訴率僅一成左右,也就是醫療糾紛幾乎每10件就有9件不起訴或敗訴。醫糾關懷協會常務理事高鴻華打了20年醫療糾紛官司,他沈痛的說,醫院寧可花錢請律師,也不願賠償。雖然有家人勸他放棄,但他仍要討回公道。
* 衛署修法/申請病歷 醫院應2天內提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483
為了讓民眾面臨醫療糾紛不再求助無門,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表示,醫療法修正將會搭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辦法」配套。辦法中明訂,民眾申請病歷,醫院需於兩天內提供,不得拖延。
* 衛署允諾:南迴建置緊急醫療救護中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486
監察委員黃煌雄調查全台醫療資源,他認為,為平衡醫療資源,縮短城鄉差距,建議在台東縣達仁鄉衛生所成立南迴緊急醫療救護中心。黃煌雄將調查報告送交衛生署參考,黃煌雄說,衛生署已經同意為滿足民眾醫療需求,將盡速規畫建置南迴緊急醫療救護中心,提供台東南迴地區民眾更好的緊急醫療照護。
* 署立醫院困境 政府不能袖手旁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03100514.html
在八○年代中、末期,政府對署立醫院的支持明顯逆轉,開始推動「鬆綁」政策:一方面對署立醫院的補助開始大幅降低、並且進一步要求署立醫療機構自負盈虧。例如,政府的補助款佔署立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從七○年代之前的八成以上,之後不斷的下降,到一九九九年的三成,再到二○一○年的一成多!另一方面卻以租稅優惠、醫療發展基金補助、及社會醫療保險資源的分享等等政策,刺激及鼓勵私人及財團資本投入醫院的創建。因此,大量私人及財團資本不斷投入醫療市場,私立及財團醫院蓬勃發展,無論是醫院數、病床數、或醫事人員數都急遽竄升,高高淩駕公立醫院之上;這個趨勢在九○年代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極度市場化、競爭異常激烈的台灣醫療體系於焉形成。
正是上述國家的鬆綁政策,逼得原本以提供服務、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署立醫院,在競爭極度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為了存活,必須不斷的擴張,與私立或財團法人醫院拚業績、搏資本、爭市場。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經營效率,許多署立醫院不得不將成本效益不高的部門科室委外、或如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將部分建築委外改設護理之家,以減少採購及人事成本、收取租金,美其名為「多角化經營」。
「委外」只不過是署立醫院問題的冰山一角。政府過去二、三十年來對署立醫院一路棄守的鬆綁政策,將原本作為國家健康維護體系之一環的署立醫院丟置你死我活的醫療市場中,署立醫院難以適應,長年處於經營困境,員工多數士氣低落,不知為何而戰,無法留住優秀的醫療人員。....就這樣,署立醫院長年處在惡性循環的困境中。
署立醫院從一九五○到七○年代意氣風發,為台灣維護全民健康的集體事業立下汗馬功勞,落到如今弊案纏身、背負大火奪命之責這步田地!孰令致之?從台灣的政治經濟及醫療發展史分析,是政府過去二、三十年的鬆綁政策,使得署立醫院陷入「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不義處境。
高油脂速食下肚 血流慢吞吞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01
加拿大最新研究顯示,早餐如果來一份火腿起司蛋三明治,身體血流就會明顯變慢,心血管健康馬上就受到衝擊。
加拿大卡加立大學利賓心血管研究所主任托德‧安德森為研究作者。他表示,這是初步研究,研究並沒有比較不同食物對健康的影響,但研究發現,只要吃下不健康食物,身體可能馬上就會出現反應,因此吃東西之前最好多想想,以免身體被弄壞。
研究人員想了解一般人吃下高脂肪、高鹽分餐點後,血管會出現哪些變化,因而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團隊招募二十名健康民眾參與實驗計畫,這些人平均年齡二十三歲,共被分成兩組,一組不吃早餐,另一組早餐則吃兩份速食三明治,研究人員測量他們的前臂血流,然後兩組再做兌換。早餐三明治內容包括火腿、起司與雞蛋,含有二十五公克脂肪與四百五十卡熱量。
研究人員發現,在兩小時後,食用速食三明治的人比沒吃早餐者血流量變慢許多。安德森指出,吃速食三明治的人前臂小血管擴張能力變得比較差,因此就會影響到整體血流速度。血管擴張能力要好,運動時,血液才能攜帶更多氧氣。有些其他研究發現,血管擴張能力不彰者似乎較容易罹患中風、心臟病。
研究人員提醒,從研究結果來看,食用高脂肪、高鹽分食物會引起血管功能異常,而這可能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等風險。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加拿大心血管醫學研討會。
※ 相關報導:
* 追蹤高血壓 早晚各量一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723
許多高血壓患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量血壓,看到血壓正常才覺安心。醫師提醒,患者不只應注意血壓平均數字高低,更應重視血壓不穩、劇烈起伏對人體危害,因為血壓波動過大易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應早晚各量一次血壓。
* 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 40歲就該定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610
為了找出大腸直腸癌病變,衛生署免費提供50歲到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不過,隨著大腸直腸癌患者年齡愈來愈輕,醫師建議,必要時,不到50歲就應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
◆ 胡蘿蔔炒高麗菜 預防消化性潰瘍
文/林政煌 2012.11.01 自由
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氣,工作忙碌,再加上物價上揚,使得生活壓力大增,連帶的消化性潰瘍也悄悄地找上門。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和十二指腸慢性潰瘍為主的消化道疾病,通常因胃酸的消化作用與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作用失去平衡,導致胃酸侵蝕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引起發炎,進而潰瘍,嚴重時,甚至會穿孔,另外也有誘發胃癌的機會。
最近幾年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和復發,與幽門螺旋桿菌(HP)有密切相關,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症狀大多為︰上腹部疼痛,且具有明顯的節律性和週期性,其中胃潰瘍多是吃飽後胃痛,十二指腸潰瘍則是餓的時候較痛,另外,還常伴有泛酸、嘔吐、噯氣,甚至大便黑如瀝青等症狀。
◎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分兩期︰
●活動期︰通常為發病初期,胃悶腹脹、疼痛較重、泛酸嘈雜、胃有灼熱感,食慾不振,此時常用半夏瀉心湯加減。
●癒合期︰此時通常表現為胃腹冷痛、喜溫喜按、遇冷和飢餓時加重、吃點東西可緩解,用黃氏建中湯加減來治療。
另外,針對胃酸分泌過多可以加烏貝散來制酸,利用川七、白芨來修復受傷的黏膜,也可應用黃連、蒲公英來殺死病菌,但仍應諮詢醫師為佳。
◎保健之道如下:
●飲食儘量有規律,能定食定量最好,切莫暴飲暴食。
●不要過多食用辛辣、濃茶、咖啡、酒和冰涼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精神的愉悅,避免持續的緊張、焦慮。
●飯後1小時內,不宜做劇烈運動。
●避免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等。
●胡蘿蔔炒高麗菜:50g胡蘿蔔切細絲,和200g高麗菜,一起炒熟吃。因胡蘿蔔含豐富胡蘿蔔素,吃到人體內,可轉成維生素A,有保護黏膜的作用。
高麗菜含對保護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有良好的功效,可以加速潰瘍癒合,消除發炎現象。
●馬鈴薯汁︰將新鮮的馬鈴薯數個,洗淨去皮後榨汁,一日3次,每餐飯後喝30cc,能減輕潰瘍的疼痛,保護胃黏膜。
(作者為新北市三重區御安堂中醫診所院長)
◆ 醫改會呼籲 醫療糾紛去刑化 應先健全處理機制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2012.11.01 自由
每個人都可能是病人,每個病人都可能碰到醫療糾紛,卻不是每個人都拿得到病歷,也不是每個人都認識願意幫忙判讀病歷、釐清糾紛的醫師,更沒有幾個人花得起金錢和時間上法院。大部分民眾在經歷各種醫糾苦情之後,常是選擇放棄。
每年都會接獲至少三、四百件民眾醫療糾紛案件投訴的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偕同醫療糾紛關懷協會召開記者會,幫助發生醫糾的民眾大吐苦水,呼籲立法院加速修正醫療法第82條之1,提高民眾訴訟門檻前,應先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表示,醫糾民眾首要訴求是「真相」與「道歉」,並非賠償,無奈現行醫糾處理路障重重,只有提告才能獲得醫療鑑定。
台灣每年至少一萬八千名醫療過失受害者,民眾訴諸法律討公道,勝訴率卻不到1%,關鍵在醫病資訊不對稱。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指出,據健保局調查,知道醫糾申訴管道的人不到兩成,知道門路的人好不容易申請到病歷,但申請到的病歷卻有六成是不完整的。立法院加快修法提高民眾提起醫療糾紛訴訟的門檻,卻不見立委關心醫糾處理機制的配套,無助改善民眾困境。
「醫糾處理補償法和刑責合理化是天秤的兩端」民進黨籍立委陳節如強調,一定要等醫糾處理及補償法草案也送進立法院,與醫療法修法一併討論,否則是無視病人權益。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也強調,健全訴訟外調解仲裁機制才能有助創造醫病雙贏。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則指出,醫糾處理及補償法草案已有強化訴訟外調解機制,包括醫院需成立第一線關懷小組、成立提供醫療與法律專業諮詢的基金會、加速病歷申請流程、設置補償基金,改善衛生局調處功能等,行政院即將於下週一討論。
AH3流感 病毒強威脅高
中央社 2012.11.01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今天表示,今年流感要慎防AH3型病毒,這比AH1、B型病毒更強,死亡率也變高。
黃立民今天出席新北市衛生局例行記者會時,預估今年因AH3型流感直接或間接死亡人數為3500到4500人,流感一般以老人死亡比率較高,不過AH3型病毒較強,小孩死亡的機率也會變高。
黃立民說,老人的死亡率較高,除了重症病患,還有不少是小朋友傳染的,日本有研究顯示,每400名小孩接種疫苗能救1名老人;打疫苗是為了建構人際防護網,若全台接種率達30%,病毒傳播速率就會變慢。
哪些人不能打疫苗?黃立民說,正在發燒、退燒不滿24小時、曾打疫苗發生過敏者不打,另外,小孩施打前,醫生應先詢問對什麼過敏,要是疫苗中含過敏成分也不打。
黃立民說,今年流感高峰期將落在12月中到明年2月,目前來看,5歲以下孩童接種率較差,呼籲還沒施打民眾趕快施打,「打疫苗是正確的事」。
日前有新北市議員質疑金山區有3所學校排到12月才能接種疫苗,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諶立中今天表示,新北市所有小學11月16日前將全面接種完畢。
◆ 商機大糾紛多 衛署將推醫美認證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11/02
醫美診所糾紛層出不窮,衛生署決推動醫學美容認證。此外,衛生署延攬旅居海外台灣醫師的「鮭魚返鄉計畫」出爐,下月起開始受理申請;將先試辦三年,希望明年初能為偏鄉挹注醫師人力。
國內醫美市場大餅一年數百億元,不少家醫、眼科、耳鼻喉科等醫療院所爭相投入醫美。但根據衛生署訂定的「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國內並無「醫美」這項專科,消費者去整形美容,時傳出麻醉致死,或亂整致身體器官潰爛等問題。
有些診所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常換個診所名稱繼續營業,或更換負責醫師院長,規避醫療法的處罰,導致糾紛有增無減。
衛生署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說,衛生署將推認證整頓醫美。初步規畫,申請認證的醫療院所,應至少開業兩年,且未有因密醫、密護事件被主管機關處罰紀錄,每年訪查這些醫美診所執業人員專業技術、醫院設備等項目合格,就可獲認證。
這項醫美認證,採鼓勵性質。但醫療院所取得醫美認證資格後,若涉及團購券、電視購物等醫療廣告行為,或因密醫、密護被主管機關處罰,會隨時被撤銷認證資格。
周道君表示,衛生署可能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認證;或委託醫學會自辦認證。
不過,美容外科醫學會一位醫師指出,這種認證,只是「歡迎大家來認證」,對整頓醫美亂象幫助不大;醫美界現在需要規範「什麼專科可以做哪些整形美容項目」。
旅外醫師 延攬回台
下月申請 試辦三年
衛生署昨天也公告有「鮭魚返鄉計畫」之稱的「延攬旅外專科醫師返鄉服務試辦計畫」,下月起開始受理申請,將先試辦三年。但原先海外台灣醫師回台執業三年,可取得台灣專科醫師證書的構想,並未列入這次計畫。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劉玉菁指出,海外醫師返鄉目的在為故鄉民眾服務,不是為了取得台灣專科醫師證書。
不過,海外醫師回台行醫,衛生署會以專案協調健保局,提供專科給付。
※ 相關報導:
* 每天嗑炸雞腿 月增2.7公斤
http://www.udn.com/2012/11/2/NEWS/HEALTH/HEA2/7472410.shtml
國內上班族約七成午餐外食,許多人買便當時,都喜歡挑炸豬排、炸雞腿當主菜,但熱量高的嚇人。一個炸雞腿便當,熱量就高達1300大卡,如果成年男性每天吃一個又不運動,每月恐增加2.7公斤,體重一年就增加33.2公斤。
* 握3521密碼 啖陸百億醫改商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110200198.html
大陸8500億(人民幣,下同)醫改正進入最後攻堅期,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白知明昨天披露,目前正加緊「3521工程」建設,其中加強地市或縣的基層醫療體系建制,將是重點工作,商機至少逾百億,「大陸完全歡迎台灣醫材廠商參與」。
「2012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昨天登場。據了解,大陸人口眾多,與印度一直被視為醫療器材最具成長潛力與空間的市場。台灣業者挾優勢的資通訊產業,政府鎖定發展國內醫療器材為新興產業,希望藉此打入大陸等新興市場,在全球不景氣「紅海」中殺出一片藍海。
只是,兩岸經濟合作促進會業務理事兼代理事長方瑞文昨天憂心忡忡。她警告,大陸十二五計畫推出高達8500億醫改商機,為搶進大陸醫改商機,儘管在兩岸產業搭橋中,生技與醫療器材也是搭橋項目,但在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及國內業者擔心技術外流陰影下,台灣醫材技術水準已漸被大陸凌駕,且差距「愈拉愈大」。
* 登陸台資醫院 營運大不易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2110200522.html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日前首度造訪大陸,來到上海行程之一就是參訪醫院,了解在地醫療。在大陸,不僅台商普遍「小病自己當醫生,大病回台找醫生」已成為習慣,在大陸開設醫院要搞定當地法規、投入營運並培養醫療團隊更是沒那麼容易,不少台資醫院嘆「大陸開醫院簡直是作公益」,別想賺錢,都在苦撐經營。
今年內兩家在上海地區較知名的中、西醫醫院都擴大規模重新風光開業,但回顧開業歷程,不約而同認為,台資醫院登陸,硬體建設不是問題,最根本還是回歸醫療團隊的建置與人才取得困難,兩岸在醫療從業人員的彼此位階與證照,仍欠缺暢通的對應管道。
* 兩岸醫療文化不同 陸病患會嗆醫師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2110200523.html
到大陸發展10多年的黃宗瀚診察過無數兩岸患者,他說,兩岸醫療有太多文化差異,大陸病患性子較「急」,求醫後希望能立刻見效,甚至還會出言不遜當場「嗆」醫師;另外,台灣病患應打破在台灣對中藥傳統思維,目前大陸中醫藥發展位階已超前台灣,台灣病患的觀念也要跟著轉一轉。
* 台商就醫難 宛如醫療邊緣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2110200521.html
在台灣,街頭巷尾隔條街就有一間診所,小病看診所、大病掛醫院門診,自付費往往很少超過200、300元新台幣;但在大陸,台灣人欠缺醫療保險,不是得去公立醫院與大陸民眾「搶」醫療資源,就是得花昂貴自費去國際醫療部或台資醫院就醫,回台後還不見得能獲健保核銷。
....這群人在台灣還引發不少誤解:海外遊子憑什麼回台撈健保資源?
確實,有極少一部分台商已在大陸落地生根,常年不在台灣工作和生活,乾脆停繳健保。但回台後發現,面對海外醫療的種種不便,台灣醫療還是最人性化,極少數人會策略性地回台納保;但絕大多數台胞多半乖乖長期繳納台灣健保,以備不時之需。
◆ 目標孤兒藥 抗癌藥台灣生技產業邁大步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2-11-02 中國時報
政府一直鼓勵國內製藥業與政府配合朝國際化發展、與國際接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推動這項國家政策有顯著成果。TFDA持續與美國FDA和歐盟主要官員密切聯繫,隨時掌握國際最新制訂的新藥核准準則(approval criteria)法規,並加以參照引用,包括對孤兒藥和專治目前尚無藥可治的疾病(unmet medical need)的新藥審查。這些作為獲得業界肯定,也對台灣生技新藥產業注入新希望。
TFDA局長康照洲表示,美國FDA對這類新藥的審查特別設定的審查基準,是以藥品安全性為第一考量,對藥品有效性則著重在病人是否獲益(patient benefit),而不拘泥在統計意義的學術性爭議中。
新藥研發不易,為了救命,要和時間賽跑。康照洲說,這類符合快速優先審查機制的新藥,一開始試驗時,人數可能不多,但都須經隨機取樣、雙盲的高規格人體試驗作臨床科學驗證,必須兼具安全性與有效性才能取得藥證,且上市後更須持續監控,並繼續執行TFDA規定的後續臨床試驗。
TFDA積極協助台灣藥業拓展國際市場,已經達到預期效果,台灣最近成功叩關,成為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全球第43個會員國,促使台灣製造的藥品品質被全世界接受,對促進藥品外銷很有貢獻。
我國生技新藥產業研發生產的新藥,要通過FDA新藥審查,必須面對美國派官員來台查廠,因為台灣取得PIC/S的會員國,對這類查廠加速過關大有幫助。康照洲指出,只要國內業者配合TFDA的規定落實執行,就更容易取得國際認證,對業者是一大利多。
快速審查、優先核准機制不只造福病人,也促進生技製藥業,投資研發新藥意願。康照洲認為,台灣製藥界可往現仍無藥可治(unmet medical need)藥物、罕見疾病孤兒藥和癌症用藥方向進行研發,基於目前美國FDA的快速審查機制及優先核准法規,新藥獲准上市、行銷國際市場的機會大為提高,造福生技製藥產業、也造福更多病人。
飲食EQ管理 減重別拒澱粉
【聯合報╱陳潮宗/台北市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2012.11.03
報導指出,現代人「怕胖拒飯麵,恐血糖不足昏倒」,為了控制體重,少吃澱粉類,或將米飯、麵包、麵條等列為拒絕往來戶。其實,這完全是錯誤迷思。
真實狀況是,餓了吃澱粉,更能控制體重。老虎、獅子只吃肉不吃草,牛羊馬只吃草不吃肉,大白鯊只吃肉或魚不吃草或菜,結論是所有動物都要吃它需要的食物,維持心跳與體溫,延續生命,沒有例外。
以人類為例,當我們吃了一個拳頭等體積大的肉類與一個拳頭的青菜相比,轉換能量是哪一個較多?答案是肉較多;若一個拳頭的肉及一個拳頭的澱粉相比?當然,肉類熱量轉換比澱粉多。
為什麼人們認為吃澱粉就會胖?可能因為市售包裝食品皆標示熱量,利用重量算出熱量,大部分包裝食物,都以餅乾為主,即屬澱粉類,肉類較少,所以,大家認為澱粉才有熱量,卻忘了有些動物不吃澱粉只吃肉過活,難道肉沒有熱量嗎?實際上,肉類除了蛋白質可轉換熱量外,亦富含脂肪。在營養學上,每克脂肪9大卡,但澱粉4大卡。
總之,為了控制體重,要注意輸入總量,最重要的是,要有聰明的攝食原則,不餓的時候,不要攝食,等餓了才攝食,以減少攝食量;盡量攝取低熱量密度食物,如澱粉、米飯、蔬果等;另外,如同用錢,錢要用在刀口的習慣;美食無限大,種類無限多,缺乏飲食EQ管理,控制體重註定失敗。
◆ 健康減重 6大類食物都要吃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2.11.03
減重不吃澱粉瘦得快?小心墜入減肥陷阱,根據衛生署建議,即使一天僅攝取1200大卡熱量,也應吃1.5碗的五穀根莖類。
不吃澱粉減肥 營養跟著流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主治醫師徐華穗表示,不少人減重時為了降低熱量,盡量少吃飯、麵等澱粉類,尤其是「年輕美眉們」更常有這種迷思。
但她提醒,即使正在減重期,各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再怎麼減低熱量,六大類食物都要吃,根據衛生署建議,如果一天僅攝取1200大卡,熱量來源要包括:1.5碗的「五穀根莖類」、3份的「豆蛋魚肉類」、1.5杯的「低脂乳品」、3碟蔬菜、2份水果及4份的油脂與堅果種子。
如果一天要攝取1500大卡,需來自2.5碗的「五穀根莖類」、4份的「豆蛋魚肉類」、1.5杯的「低脂乳品」、3碟蔬菜、2份水果及4份的油脂與堅果種子。徐華穗說,如果民眾不知減重時熱量該怎麼分配,可以向營養師諮詢,才能瘦得健康。
◆ 治療糖尿病 遵醫囑別信偏方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2012.11.03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環境因素使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日益增多,一旦罹患糖尿病,應該求診醫師,遵守醫囑,而不能一昧相信秘方、偏方而延誤病情。
第二型糖尿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過去認為體質不佳、遺傳導致疾病,最近發現大多數是胰島素功能減退所致。此外,肥胖、不良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也是可能的原因。
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糖的代謝,當胰島素分泌異常時,人體糖代謝速度變慢,就會發生糖尿病,使患者血糖上升,尿中含糖。
糖尿病可能引起多個系統損害,若血糖控制不良,可能造成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疾、糖尿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病變、動脈硬化與糖尿病足等併發症。所以,在診治中要隨時觀察患者視力、皮膚及全身情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可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中醫觀點,糖尿病主要是先天陰虛體熱、或過度工作、飲食不節制、長期過度精神刺激,造成體內陰液,大量流失,表現出乾燥煩熱的症狀。治療通常以穩定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恢復自身免疫及內分泌系統功能的藥物為主。
臨床發現,一般常用的中藥方劑,像二冬湯、鹿茸丸、祝氏降糖方、加味玉女煎等有降血糖作用,但這些藥方都有其適應症,須由中醫師處方。
臨床所見,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中的疑難病,發病原因多而複雜,而且併發症頻頻,治療用藥要格外謹慎,辨症要準確,血糖降下後還要針對病因調理氣血及內分泌,防止復發,中醫強調治標也要固本,就是這道理。
吃牛樟芝補身 乾癬病患長膿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2.11.04
一名有廿五年乾癬病史患者,吃了十幾天的牛樟芝補身,結果乾癬嚴重到化膿。醫師提醒,有些具免疫活化功效的補品,不適合乾癬患者。
這名五十二歲乾癬患者,廿多年來病況穩定,身上只有局部乾癬;但他有次吃了十幾天的牛樟芝後,全身都發作,甚至化膿。還有一名在市場擺攤的單親媽媽,買了上萬元靈芝給孩子吃,但孩子乾癬更嚴重。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說,像牛樟芝、靈芝或冬蟲夏草,從西醫角度來看,雖具有活化免疫功效,卻可能增加發炎,反而「火上加油」,民眾最好不要隨便服用。
蔡呈芳說,乾癬易被診斷為濕疹或關節炎,而延誤用藥。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說,門診常遇到病人自行買補品,往往會更嚴重。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目前推出「乾癬卓越門診」,讓民眾找到對的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台北分院針灸科醫師鄭鴻強說,牛樟芝能解肝臟毒素,修復受損肝細胞,但對癌症不見得有效;靈芝則能增強免疫力。
但他也提醒民眾,「對別人有效的東西,不一定對你有效,」吃之前要先詢問醫師意見,不要輕信廣告所宣稱的療效。
※ 相關報導:
* 〈吃對了你也能瘦〉暖胃甜品熱呼呼 熱量高得嚇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4/today-health1.htm
近日氣溫驟降,不僅各式熱鍋店人潮滿滿,就連熱呼呼的甜品也成了暖胃的下午茶新選擇。不過,不管是一碗甜滋滋的花生湯,或是一碗熱騰騰的紅豆湯圓,甚至一般人以為熱量很低的仙草、燒仙草,一大碗吃下去,可能都相當於吃下一個國民便當。
◆ 糖尿病防治中心 成大醫院啟用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2.11.03
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昨天揭牌啟用,整合家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等相關醫師組成團隊,希望能全方面照護糖尿病患。
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45歲以上的台灣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約15%。若無法有效控制,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腦血管疾病等多種併發症。
成大醫院在83年獲衛生署補助成立「糖尿病病人保健推廣機構」,透過衛生教育,希望讓病患學習如何居家自我照護。昨天進一步為糖尿病防治中心揭牌,以提升糖尿病照護品質。
主持中心的成大家庭醫學部教授張智仁說,糖尿病的併發症多如牛毛,因此延攬家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等19位主治醫師,與護理師、營養師組成醫療團隊,從診察、檢驗、衛教、追蹤著手,提供整合性治療。
◆ 推拿、民俗調理 將歸衛生福利部管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04
衛生署要求傳統整復推拿,最慢今年底全面退出中醫診所,推拿師恐落入沒有主管機關窘境。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明年若衛生福利部成立,可望將推拿師納管。
除了傳統整復推拿外,從事拉筋、按摩、拔罐、刮痧等民俗調理人員,未來也擬納入衛福部中醫藥司管理。
衛生署日前要求推拿師退出中醫診所,但引發抗議,衛生署訂出緩衝期,推拿只要和中醫診所空間明顯區隔,就可執業至今年底。衛生署統計,目前全台約九百名推拿師尚未退出中醫診所。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表示,衛生單位將從明年一月稽查,如發現推拿師還在中醫診所執業,將依醫療法開罰。
衛福部組織法若在立法院本會期完成三讀,最快明年一月推拿師就可納管。
※ 相關報導:
* 驗光,讓專業的醫師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75553.shtml
臨床發現,不少近視族在眼鏡行驗光配鏡出問題,最常見的是度數配得太深,原本200度卻驗成400度,眼球肌肉必須持續用力才能看得清楚。長期下來就造成眼睛痠痛、視力疲勞。有些則是瞳孔位置一高一低,眼鏡戴久了,覺得不舒服。
另外,有些人視力問題複雜,包括斜視、散光,這需要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才能做出最精準的驗光。目前醫師驗光費用大約200元左右。建議家長不要為了省這小錢,影響到孩子視力發展。
◆ 醫生短缺荒
【蕭麗君】2012-11-04 工商時報
■美國也鬧醫生荒!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預估,在2020年美國醫生將短缺9萬多人,而且貧富差距也反映在醫療資源分布,通常較富裕的州,醫生人數較多,窮州醫生則相對減少。
■Generally, the states with high median incomes tend to have more doctor per capita, while poorer states tend to have substantially fewer.
美國目前正面臨嚴重的醫生短缺危機。隨著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與聯邦政府推行的新健保法案,將更多人納入健保,該危機未來恐更惡化。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預估,到2020年醫生短缺將高達9萬多人。
AAMC解釋造成醫生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項。首先是嬰兒潮一代未來數年將陸續退休,可預見更多的醫療照護將勢不可免。其次是最近聯邦政府通過的「保護病患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將更多民眾納入醫療保險,這也讓醫療資源的需求大增。此外,則是高達3分之1的醫生計劃在2020年前退休。
財經網站24/7 Wall St.分析全美擁有最高與最低醫生比率的前10州,結果發現差異極大。例如具有全美醫生比率最高的麻州,每10萬人可分到314.8位醫生。另一方面全美醫生比率最低的密西西比,則只分得159.4名醫生,幾乎只有麻州的一半。
各州醫生數 天差地遠
醫生對民眾比率(doctor-to-resident ratio)高的前10州,都有幾項共同特質。例如這些州居民的中間收入較高,這也意味有較多能力購買醫療保險。醫生集中的前10州,每州民眾沒有購買保險的比率低於全國平均的15.5%。至於墊底的前10州,則有7州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比率高出全國平均比。
如果醫生診療有保險的病患,他們獲得的償付金額,也將高於沒有保險的病患,該誘因驅使他們相繼遷移到擁有高保險的州執業。
AAMC政策長葛洛夫表示,「大多數沒有保險的人選擇不買保險,是因為他們負擔不起」,這也顯示治療這些病患的醫生,無法獲得償付的機率大增。葛洛夫指出,儘管新的聯邦醫療法將擴大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範圍,不過該計畫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其支付給醫生的金額較民間保險公司減少3到4成。
葛洛夫強調,1州的醫生對病患比率通常具有重大的含義。有最多醫生集中的這些州,通常也是全美最健康的州,反之亦然。數據統計也支持這樣結果。例如,全美前10大醫生比率最高的州,除了1州外,其餘9州的民眾壽命都高出全美平均的78.6歲。其中有4州甚至名列全美壽命最長的前10州。至於敬陪末座的前10州,除兩州外,其他8州的壽命都低於全國平均,有5州甚至名列壽命最短的前10州之中。醫生最多的州,通常吸煙與肥胖比率都低於醫生最少的州。
醫學院增招生 受阻
擔憂未來美國民眾恐怕找不到醫生看病,目前醫學院與政府都努力尋找對策,以解決醫生荒的問題。部分醫學院決定擴大招生人數,不過受到聯邦資金大幅遭到刪減,在無錢運作下,讓增加招生的計畫也相對困難。至於有些州政府則考慮提供醫生部份津貼,請他們在特定時間到醫生人數較少的州看診。
該做法與美國國家醫療服務公司(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orps)類似,他們協助支付醫學院學生的學貸,但要求他們到醫生匱乏的某些州服務兩到4年以作為交換。
諾羅病毒提前爆到 患者多一倍
張睿纖/台北報導 2012-11-05 中國時報
近日出現不少因腹瀉掛急診的病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上周監測顯示,每百名急診就醫者中,約八人是腹瀉病患,多是感染諾羅病毒導致,除了小孩感染,家長也淪陷,全家大小輪流跑廁所、大病人照顧小病人。醫師表示,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也會傳染給成人,家長照顧幼童時,應做好勤洗手等衛生工作,才能避免感染。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近日腹瀉患者激增,除拉肚子、嘔吐,也伴隨發燒、頭痛、頭暈等症狀,檢驗多是感染諾羅病毒,且不少是一家都感染。前天有一家四口都中標,輪流因腹瀉、嘔吐跑廁所,最後全家一起進急診室,媽媽吊點滴,小孩在旁邊哭。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指出,諾羅病毒以往在秋冬流行,今年提早報到。上周全國急診病患中,腹瀉就診病例占七.九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三.五六%,民眾應多留意。
疾管局疫調顯示,九月後已發生多起腹瀉群聚事件,多發生在幼兒園,以感染諾羅病毒為主,六歲以下兒童急診腹瀉就診發生率較其他年齡層高。
葉樹人說,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也會感染大人。家長常清理幼童嘔吐、排泄物時疏忽衛生工作,導致病毒經糞口傳染。提醒家長應加強洗手等,嬰幼兒若有嚴重腹瀉,應盡快就醫,以免脫水。
※ 相關報導:
* 季節交替 當心 乾燥綜合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5/today-health1.htm
隨著季節變冷變乾,許多民眾因眼睛乾、口乾等症狀求醫,大部分的病患都以為是季節交替、水份補充不足所造成,但是補充大量水分後,症狀並沒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經抽血檢驗與功能檢測後,發現是一般人常容易忽略的疾病「乾燥綜合症」,其中甚至有淋巴癌的致命可能,民眾不可輕忽。
◆ 8臍帶血業者 契約不符規定
中央社 2012.11.05
行政院消保處今天公布臍帶血保存機構查核結果,衛生管理方面,1家不合格;至於定型化契約部分,8家臍帶血保存機構全數不符合規定。
消保處指出,由於愈來愈多產婦選擇保存臍帶血,為瞭解臍帶血保存機構所提供衛生管理及定型化契約是否符合相關法令,消保處於7月31日至8月16日間會同衛生署及地方消保官與衛生單位,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及台南市5直轄市及縣(市),就8家臍帶血企業經營者及其保存庫進行查核。
衛生管理方面,消保處表示,1家不符合規定,7家符合規定,其中不符合規定的情形為業者欠缺部分出庫運送溫度紀錄。
至於定型化契約,消保處指出,全部不符合「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
消保處說,不合格的情形主要為兩大類,像是契約內容不符第12、13條「臍帶血不適保存」、「費用」等規範。
對於這次查核缺失,消保處表示,已請衛生署督促衛生局儘速進行複查。
消保處指出,這次查核還發現有1家業者將消費者所繳交臍帶血保存費用雖依規定信託,但是卻將此費用與信託銀行約定作為購買基金投資行為,已請衛生署研議保存費可運用範圍,以符信託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宗旨。
※ 相關報導:
* 消保處調查:臍帶血公司問題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77645.shtml
許多產婦生完小孩會保存臍帶血,做為未來醫療需求,但行政院消保處調查8家臍帶血保存機構,發現生寶生物科技公司,在運送臍帶血過程中缺少溫度記錄;消保處表示,假使臍帶血溫度過高,不只會失去保存性,也會衍生其他病菌。大展幹細胞生技公司將消費者保存費用拿去投資基金,也被消保處點名要求改善。
....生寶臍帶血今天澄清表示,經調出與醫院的往來文件,證實運送過程有溫度紀錄,並有醫師簽收。
◆ 韓醫登陸 「三流等級趁機撈金」
【記者李蜚鴻/綜合報導】2012-11-05 旺報
韓國整形歷史比中國早,已經有40多年歷史,而中國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開始,只有20多年的歷史。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的一組調查表明,總人口只有4、5千萬的韓國,整形醫生數量就排在全球第7位。
柳大烈說,「但這不能證明韓國醫生就高明很多,事實上,現在到中國走穴撈金韓國醫生很多都是在本國無法生存的三流醫生」。柳大烈說,他認識的一個韓國醫生,在中國流動行醫,在廣州呆一段時間,再去另外一個地方,頻繁更換手機號碼。
很多民營醫院和美容機構宣傳的韓國醫生都是短期「淘金客」,他們或拎著包坐飛機過來,匆匆忙忙做完幾個手術後就走。他們一般都是哪裡有手術就去哪裡,不能長時間固定在一個醫院。
1993年施行《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外國醫師來中國短期行醫,需在行醫所在地的市級以上衛生主管部門註冊。「以廣東省例,這些外籍醫生只需拿學位證書、外國行醫執照及健康證明到衛生部門註冊即可獲得短期行醫許可證」。
但政府職能部門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這種醫學執照進行審核,所以,很容易被鑽空子。特別是對醫學整形領域,因情況複雜,更是「重災區」。
據了解,目前,全國只有北京一個城市對外籍醫生施行考評制度。北京市衛生局自1993年開始對在京短期行醫的外國醫師實施考試准入管理。申請在北京執業的營利性質的外籍醫生除了向北京市衛生局註冊外,還要通過考核才能在北京執業。
「現在業內正在討論,將北京的這套做法在全國施行」。柳大烈說,國家衛生部門關於外籍醫師的相關管理規定正在修訂中,或許將來會迎來一些轉機。
沙國又一人染SARS同源新病毒
【楊明暐/綜合報導】2012-11-06 中國時報
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四日表示,沙國首都利雅德一名男子被確認感染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同源的新型冠狀病毒,這是全球第三個確診病例。這名男子現已痊癒,而此前有另一名沙國男子感染這種病毒死亡。
沙國衛生部發布聲明稱,這名男子是在利雅德一家醫院被診斷感染一種冠狀病毒,其測試樣本被送往國外實驗室檢驗,證實他感染的確為與SARS同源的新型冠狀病毒。
聲明說,這名男子經適當治療後已經痊癒,同時強調他並未離開利雅德。今年稍早已有一名六十歲沙國男子感染此一病毒死亡,另一名染病的卡達男子,被送往英國倫敦一家醫院治療。新病毒於上個月伊斯蘭教朝覲月展開前,一度引起恐慌。
※ 相關報導:
* 死而復生!男病發身亡 遭救回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7480007.shtml
新北市雙溪區一名49歲患有糖尿病的吳姓農夫,日前因糖尿病發作呈現「假死」,家屬誤以為他往生而報警,派出所員警發現「死者」床邊擺放著胰島素藥劑,經詢問家屬得知「死者」患有糖尿病,憑著經驗研判「死者」很可能病發休克,趕緊與家屬對他猛灌糖水,順利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家屬是喜極而泣! 吳姓農夫上午親自到派出所至向員警致謝。
◆ 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誤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06
神經內分泌腫瘤初期不易發現,已故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台灣星座專家「星星王子」,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醫師表示,國人對「神經內分泌腫瘤」很陌生,這是一種主要發生於胃腸道器官、肺部的癌症,因為症狀千變萬化不容易診斷,確診時過半數患者都已經出現轉移。
長在胰臟的癌症卻不是胰臟癌?病友陳先生容易頭暈,血糖也不穩定,他本來不以為意,但去年健檢時發現有異常,今年4月開刀切除60%的胰臟,醫師告知他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讓他一度摸不著頭緒。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明晃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胰臟、胃腸道、肺部等,賈伯斯就是罹患此病,台灣的星星王子也曾罹病,所幸手術後幸運康復。
陳明晃說,神經內分泌腫瘤因分泌的荷爾蒙不同,會產生千變萬化的症狀,像是咳嗽、腹瀉、盜汗、臉潮紅、低血糖等,如果就醫時只是「頭痛醫頭」,很容易被忽略,或是被誤認為其他疾病。以病友陳先生為例,若被診斷為胰臟癌而非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存活期及治療方式都相差十萬八千里。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祖耀表示,超過5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確診時,腫瘤都已經轉移,他提醒民眾如果發現有類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相關症狀等老毛病,治療多次卻查不出原因,就應該要請醫師小心診斷。
面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病友「久病不輕忽,問題藏玄機,健檢加做點,報告要多問。」鄭祖耀也說,患者如果出現間歇性的低血糖現象,例如心悸、盜汗、饑餓感、頭昏等,或有持續性腹瀉、臉部潮紅、覆發性且難治的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且好時壞又長久不癒,建議要轉往大醫院檢查。
11月10日是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建置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 (www.net.org.tw)已經上線,提供病友認識疾病的平台。
※ 相關報導:
* 神經內分泌腫瘤/40~60歲女性風險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2641
美國統計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醫師也表示,國內患者人數可能被低估。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但女性、40到60歲、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風險較高。
平時濃鹽水漱口 有效減少感冒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整理】2012/11/07
病例:苗栗市77歲林姓老翁日前感冒喉嚨痛、流鼻水,到署立苗栗醫院中醫科就診服藥,6天就恢復,也沒有像以往服西藥,發生胃部不適的狀況。
署立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很多民眾感冒習慣看西醫,但最近門診,有愈來愈多人看中醫,是因中藥的藥性較溫和,不像有的西藥,感冒病人服用,發生不適的狀況。
每年這個時節天氣多變,早晚溫差大,是發生感冒高峰期,尤其可能發生群聚效應,感染人數攀升快速,建議大人、小孩都不要掉以輕心,如果確診感冒,必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遠離感冒的不二法門,還是「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平日就要多留意。
預防感冒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多運動、睡眠充足、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及幼童,更要注意保暖,早、晚添加外套,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必要時戴上口罩,多一層保護。
中醫有老祖先流傳的簡易、省錢預防感冒好方法,平時多以濃鹽水漱口(約2小匙鹽倒入半杯開水攪拌),可以有效減少罹患感冒。
另外飲用增強免疫力的中藥,如黃耆、枸杞、紅棗等,煮茶當開水喝,但如果有發燒、喉嚨痛、便秘者,不宜飲用,糖尿病患者則須注意減少紅棗用量,以避免血糖升高。
感冒常見初期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嚨痛、頭痛、頭暈等,建議輕微症狀時及早就醫,就能有效改善症狀,讓感冒不影響生活,如等症狀嚴重再就醫,療效會大打折扣。
◆ 身體長期慢性發炎 易致慢性病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2/11/05
「發炎」是人體對抗外來病菌的保護機制;但長期的慢性發炎,卻是身體的不正常表徵,根據研究,它可能與一些慢性疾病的形成有關,如何讓身體遠離慢性發炎,除了必要時使用藥物,飲食和運動是最重要的一環。
「時代(TIME)」雜誌曾將發炎形容為體內的祕密殺手,並表示發炎與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及癌症有關。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侯宗昀說,一般而言,發炎是種保護機制,但發炎反應若是出現異常,可能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急性發炎 身體保護機制
發炎反應可分為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侯宗昀說,當外來物入侵身體,或是身體受到撞擊後,免疫系統的保護機制就會開始運作,產生急性發炎反應,殺死危害人體的病菌,並進行組織修復。
急性發炎反應就好比一場戰爭,當身體遭受物理性傷害或細菌感染後,免疫系統警鈴就會啟動,釋放組織胺,就像古代敵方入侵時點燃的狼煙,讓其他地方的細胞知道有外來的侵略者,並啟動防禦機制,將白血球戰士們送到前線作戰。
慢性發炎 容易衍生疾病
侯宗昀表示,急性發炎反應會讓人出現不適,譬如紅腫、熱痛、發燒,是因為免疫系統所分泌出的防禦性化學物質,會造成局部性的不舒服,並依發炎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如急性腸胃炎會出現胃腸不適。
急性發炎若是反覆發作可能會變成慢性發炎,侯宗鈞說,慢性發炎是不正常的反應,可能與自體免疫力異常有關,免疫系統無法正確判斷是否有毒物入侵體內,在完成殲滅病菌的任務後,持續低度運作,攻擊細胞組織,衍生出疾病。
糖尿病患 也有發炎反應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芳元說,慢性發炎多與慢性疾病有關。譬如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但慢性發炎的成因很複雜,無法用單一因素解釋其機轉。
侯宗昀說,以前多認為糖尿病與血糖過高及胰島素功能失調有關,但近來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身體也出現慢性發炎反應。
心病患者 血液發炎指數高
哈佛的一份研究也指出,一般認為高膽固醇會提高心臟病發病風險,但其實有50%的心臟病患者,膽固醇都屬於正常值,反倒是血液中發炎指數高,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會提高4至5倍。研究解釋,血管中的發炎反應,會造成粥狀硬化塊剝落,啟動凝血機制,阻塞冠狀動脈。
此外,長期慢性發炎會破壞健康的血管內皮組織,不只會損害心血管,也會傷害大腦血管及神經細胞,造成阿茲海默症。
不過,侯宗昀說,慢性發炎是否為造成慢性病的主因目前尚無定論,只能證實慢性病患多有發炎反應。
長期發炎 增加罹癌風險
時代雜誌提到,身體長期慢性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侯宗昀表示,有一些研究認為慢性發炎會造成癌症,因為慢性發炎不但會產生自由基,也會破壞細胞的基因,讓細胞突變產生癌細胞。
侯宗昀說,部分的癌症的確可能與慢性發炎有關,譬如B型、C型肝炎就是一種發炎反應,B肝與C肝的患者罹患肝癌的比率也比一般正常人來得高。另外,子宮頸癌也是另一個與發炎相關的癌症。
血液密碼/抽血檢驗 只能測急性發炎
如何知道身體是否處於發炎狀態?目前透過抽血即可檢測身體是否發炎,不過侯宗昀說,發炎指數通常只能測出急性發炎,慢性發炎反應分泌的化學物質在血液中不明顯,因此很難檢測出慢性發炎。
生活密碼/遠離肥胖 降低發炎風險
「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永遠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侯宗昀說,飲食均衡、睡眠充足、無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避免壓力過大,都可預防慢性發炎或是慢性疾病找上門。
此外,維持體重也是另一項能幫助身體遠離發炎的關鍵,張元芳說,肥胖也會引起發炎,增加慢性病的風險。
※ 相關報導:
* 5大類蔬果 協助降低發炎反應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2263
慢性發炎是人體健康的無形殺手,營養師揭開五大蔬果的健康密碼,建議民眾多吃綠色、橘黃色、白色、紅色、藍紫色等蔬果,這些蔬果內含豐富的植化素以及維他命等抗氧化物質,可以協助身體降低發炎反應。
* 慢性發炎/適當做大肌群運動 可抗發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2261
不過,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潘柏榮認為,慢性發炎體質與自體免疫疾病不同。後者是身體的免疫混亂,把自身的東西視為外來物去對抗。而慢性發炎體質,是一種代謝功能失調所引發的全身性輕度發炎反應,早期並沒有專一器官明顯的表現方式,臨床上很難從症狀來推斷。
....近來醫界認為運動能夠抗發炎,歸納起來,主要是透過兩種方式:一是改變容易發炎的環境,適當運動時,肌肉收縮會產生的肌肉激素(Myokines),對改善慢性發炎有幫助。另一是減少腹部囤積的脂肪。腹部脂肪很多跟疾病有關係,運動塑身能減少發炎的產生。
◆ 慢性病難就診 可請人代領藥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07
二代健保明年上路,衛生署今天發布醫療辦法的修正案,對於有特殊情形的慢性病患,即日起經健保局認定,只要提供切結文件,可以委託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代領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用藥。另外,民眾未帶健保卡就醫,明年起補卡期限由7日延長為10日。
今年5月底本報獨家報導肌肉萎縮症患者陳俊翰將赴美留學,擔心人在異鄉,不方便多次搭機返台,導致慢性病用藥領藥中斷,影響病情,寫信給總統馬英九,希望政府給予協助。衛生署今天有了正式回應,發布醫療辦法的修正案,提升慢性病患的領藥便利性。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王淑華表示,對於長期服藥、無法親自就醫的慢性病人,除了原先的經診治醫師認定行動不便、或遠洋出海船員外,再放寬條件,新增向健保局專案申請,經健保局認定的特殊情形,只要提供切結文件,就可以委託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開給相同藥物,患者不必親自到場。
同時慢性連續處方箋一般是一次領一個月的用藥,對於一般民眾,在上次藥物用完前7日可以領藥,將放寬為前10天即可領取下一次用藥,如果有預定出國、遠洋漁船船員、或罕病病患,可以提供切結文件後,一次領三個月的用藥量。王淑華說,跟慢性病相關的條文自今天起實施。
另外,民眾如果忘記攜帶健保卡就醫,需先自墊費用,但王淑華說,考量有些民眾遺失、毀損卡片,重新申辦健保卡的郵寄作業時間較長,因此到醫院的補卡期限則由現行七天延長為十天,且不含例假日,這部份則配合二代健保上路,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
※ 相關報導:
* 全美首例 華盛頓州大麻合法化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1070069.aspx
經過州民公投表決,華盛頓州今天成為全美第1個讓大麻合法化的州。年滿21歲的成年人,今後將可在華盛頓州合法購買娛樂性大麻。
....曼迪戈指出,「我們的第一手資料顯示,數十年來大麻犯罪的逮捕取締,並未減少大麻的使用,而且販毒集團從中獲取全部的利潤。」
入冬鼻過敏增多 病號別喝冷飲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北區報導】2012/11/08
到了冬天,不少人開始為鼻子過敏所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廖祥琳提醒,引發鼻過敏與人手不離的冷飲大有關係,調養除了靠中醫,不喝冷飲也是關鍵。
昨天是農曆節氣中的立冬,中醫師廖祥琳說,立冬代表進入冬天,最近的溫差變化明顯,鼻過敏患者有增加趨勢,最近一名嗜喝冷飲病患,出現打噴嚏、鼻塞、鼻水齊發,大便也較不成形,人容易疲倦感冒,往往久咳難癒,甚至氣喘發作,十分困擾而求醫。
廖祥琳說,治療鼻過敏,重要的是根據患者體質調理,提供個人化治療,像是柴胡桂枝湯、蒼耳散、辛夷清肺飲、濟生腎氣丸、香砂六君子湯、歸脾湯等選擇,服用1到2周就能看到效果。
※ 相關報導:
* 天冷灌啤酒 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8/today-health3.htm
36歲的林姓男子和友人聚會喝了幾罐啤酒,不料竟出現胸痛、頭暈、嘔吐後昏迷,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經友人緊急送往童綜合醫院手術,才救回一命。
* 肺炎會奪命 比癌症威脅大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2986
近日氣溫開始下降,不少人紛紛染上流行性感冒,專家提醒,若不幸染上流感,免疫力就會下降,尤其50歲以上,或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常因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其中又以併發肺炎最為嚴重。
衛生署統計,去年全台因肺炎死亡者多達9047人,平均58分6秒就有1人因肺炎奪命,顯示肺炎比起癌症更威脅生命,卻被忽略。
....陽光耀表示,早年肺炎鏈球菌的治療並無太大問題,但近年來,醫界發現肺炎鏈球菌所造成的感染,其疾病嚴重度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
另外,據統計,台灣的肺炎鏈球菌至少60%對盤尼西林(penicillin)產生抗藥性,許多醫院的抗藥性比率更高到70至80%以上,都使肺炎治療更加棘手。
* 防肺炎 養好抵抗力、睡高枕止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2987
「預防肺炎之道與預防感冒相同」,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威廷說,肺炎感染途徑和感冒都是飛沫傳染,建議民眾到人多的地方,尤其是醫院,應帶口罩及勤洗手,避免病菌進入口、鼻。....睡覺時不妨把枕頭墊高,或採取側臥,可降低胃食道逆流引發支氣管炎或口水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
◆ 研究:甩腹部脂肪 有助改善睡眠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08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肥胖的人如果能減重,特別是減去腹部脂肪,可以幫助改善睡眠品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凱利‧史都華為研究資深作者,他指出,研究顯示,睡眠品質改善與否,與減重大有關聯。尤其與腹部脂肪減少,更能提升睡眠品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舉辦的醫學研討會。
研究為期六個月,研究團隊招募七十七人參與研究計畫,這七十七人都有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病變,且這些人都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研究人員將這些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採用減重飲食,還要在監督下進行運動訓練計畫,另一組只改變飲食。所有人當中,只有五十五人撐過所有研究計畫。
在研究開始、結束之前,研究人員請這些人填寫問卷,以了解他們有無睡眠呼吸中止症、白天疲倦、失眠、晚上睡不好、睡太多、老是昏昏欲睡、睡覺前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入睡等睡眠障礙。研究人員以測量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與腹部脂肪多寡。
研究結束時,兩組人體重平均減去約十五磅重(約六點七五公斤),根據核磁共振攝影(MRI)檢查,腹部脂肪也減去約百分之十五。
結果顯示,兩組人的睡眠品質都獲得改善,改善幅度不相上下,都有到百分之二十。全身脂肪減少,特別是腹部脂肪減少,更能幫助改善睡眠品質,無論年齡、性別或使用哪種方法減肥,結果都一樣。
史都華表示,良好睡眠品質對生理、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睡得好,也能促進心血管健康。反之,長期睡不好,很容易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與心律不整等風險。而肥胖則會使睡眠障礙更為惡化。
※ 相關報導:
* 每天拉拉筋 痠痛bye-bye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8/today-health6.htm
「人體」就像一部極為精密的機器,一旦姿勢不當,抑或是長時間不活動,機器的零件就會慢慢開始故障。試想一部車子如果長時間不發動,零件故障的比例反而比天天發動的車子來得高,所以即使不開車,我們還是得發動一下引擎。
◆ 美國心臟學會公布6種過鹹食物
中央社 2012.11.08
今天是美國「全國健康飲食日」,美國心臟學會公布一般民眾常吃,卻含有過高鹽分的「6種過鹹食物」,麵包、三明治與披薩都上榜,提醒民眾注意飲食健康。
為了增進民眾對飲食營養與健康生活型態的認知觀念,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將今年11月7日訂為「全國健康飲食日」(NationalEating Healthy Day),並選在這天公布了一般美國民眾常吃、含鹽量卻過高的「6種過鹹食物」。
美國心臟學會指出,如果日常飲食的鹽分攝取量經常超過標準,罹患心臟疾病與中風的機率,將會因此提高。
美國心臟學會日前在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多數美國民眾知道每天只能攝取少量的鹽分,但對於份量究竟是多少,卻都缺乏具體概念。
調查統計發現,平均每名美國人每天吃下3400毫克的鹽,比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人每天1500毫克的標準高出一倍。而這些過量的鹽分,有75%是來自經過加工製造的食品以及餐廳餐點。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營養學者霍恩(Linda Van Horn)指出,平均美國民眾吃下的鹽分都比標準超出一倍,不過還是有辦法可以改善飲食當中的鹽分攝取量。
美國心臟學會公布的「6種過鹹食物」包括:麵包與麵包捲、冷盤肉類或煙燻肉類、披薩、家禽肉類、湯品、三明治。
以麵包為例,美國心臟學會指出,很多麵包吃起來並不鹹,其實鹽分含量卻頗為可觀,如果一天吃兩個三明治,光從麵包很可能就吃下1000毫克的鹽。
◆ 醫療官司費時 衛署擬推及時補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08
國內醫療糾紛案件逐年增加,但一審刑事判決平均得等上三年多,讓當事人忿忿不平。衛生署「醫糾處理及補償法」草案增加「提供及時補償」規定,未來病患如符合補償標準,最慢100天內能拿到補償金,死亡個案的補償金約200萬元。
衛生署長邱文達上午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針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之現況、問題與對策暨改善作法」進行專案報告。他強調,醫療事故訴訟花費極高,但曠日廢時,對於打官司的雙方都是一種折磨。
衛生署統計,76年至100年間有案可查的醫療糾紛案例,共有7940件,如以病患傷害程度來分析,死亡個案最多,有4471件(占56%),其次為重傷害1805件(占22%)以及傷害1450件(占18%)。
進一步分析醫療糾紛科別,以外科比率最高,共2715件,占34%,其次為內科2189件,占28%,第三是婦產科1172件,占15%。邱文達感嘆地說,這是造成內外婦兒等五大科醫師人力缺乏的主因。
76年至今國內有數千位醫師被告,但打了官司,病患這一方也沒能獲得多少實質上的求償。據統計,病人這一方平均每3.12 年才能獲得一審刑事判決。
更令人病人及家屬無奈的是,經過冗長的法律訴訟,平均不到兩成病患獲得民事一、二審勝訴。衛生署10年來醫事鑑定結果,只有一成七的醫事人員被認定醫療上有疏失,平均賠償金額為200萬元,但病人這一方在扣除律師費、交通費等,差不多只剩120萬元。
為了解決醫療糾紛,衛生署提出「醫糾處理及補償法」草案,除了強化調解機制之外,提供及時補償則是另一個重點。醫事處科長石村平表示,此法上路之後,醫病雙方調解若符合補償標準,最快在100天內就能拿到200萬元左右的賠償金。
不過,醫糾賠償金則有排除條款,當事人如果請領勞保故事傷害給付或是車禍事故保險,就必須先扣除已獲得的金額。例如,車禍事故保險金最高給付180萬元,醫糾補償基金就只需再給付20萬元。
另外,「醫糾處理及補償法」中還明訂代位追償,如果醫事人員有顯然可歸責的情節行為,將由補償基金代表或是國家向醫師求償,以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迷電視減壽 等同抽菸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09
看太多電視,小心減損壽命!澳洲研究發現,二十五歲之後,每多看一小時電視,壽命可能減少約二十二分鐘。如果一天平均花六小時看電視,這人的壽命會比不看電視者減少約四點八年。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澳洲昆士蘭大學資深研究員倫納特‧維爾曼博士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分析二○○八年「澳洲糖尿病、肥胖與生活習慣研究」數據,得到上述結論。研究問卷詢問參與者有關健康狀況、運動習慣、看電視時間、抽菸、飲食等資訊,研究人員分析其中一萬兩千名成人資料,而得到上述結論。
除非有人看電視看到一半突然從沙發摔下來摔死,否則看電視本身並不會讓人失去性命,重點是從看電視時間可以一窺這人平常的生活習慣,花大把時間在看電視,可能代表這人生活型態多為坐著、躺著。
倫納特‧維爾曼博士表示,如果問民眾:「你昨天花多少時間坐在椅子上?」民眾可能很難回答這種問題,但若問:「你昨天一整天花多少時間在看電視?」多數人都能輕易回答。
研究人員調整各項變數後發現,二十五歲以上成人如果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壽命期望值就會縮減二十一點八分鐘。相較之下,每抽一根香菸,壽命期望值會減少約十一分鐘。
研究人員指出,就算有規律運動習慣,若每天花大把時間看電視,還是會損及健康。一個人花大把時間運動,晚上卻花六小時看電視,其死亡風險與不運動、不看電視的人所差無幾。
※ 相關報導:
* 客廳不夠大 別買60吋電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88045.shtml
大螢幕電視愈來愈流行,60吋超大螢幕電視更展開價格戰,但眼科醫師提醒,人類視力有其極限,高畫質電視最舒適的觀賞距離,大約是螢幕對角線長度的2.5倍,如果客廳不夠大,最好別買尺寸太大的電視,免得傷眼、看得辛苦。
◆ 政院將補助 嬰幼兒流感疫苗診察費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09
流感疫情逐漸升溫,十二月將進入流行期,行政院長陳冲昨天決定動用行政院第二預備金補助嬰幼兒施打流感疫苗診察費,讓六個月至六歲的嬰幼兒也能比照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免費施打流感疫苗,估計有一百十一萬人受惠。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目前已補助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及嬰幼兒流感疫苗費用,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並補助診察費,當初是為了鼓勵長者接種,政府才提供這項優惠,但疾管局預算有限,無法將嬰幼兒全面納入。如今除將盡速研議補助嬰幼兒施打疫苗診察費計畫,衛生署也會協調醫療院所免收掛號費。
事實上,幼童直接在小學接種流感疫苗,已經可以免除掛號費與診察費,僅有在校外接種的幼童,才會要自付掛號費及診察費。衛生署估計,補助六個月至六歲嬰幼童診察費,初估所需經費約一億餘元。
衛生署指出,至本月五日止,流感併發症有二六二例,其中二四五例為感染AH3病毒,死亡的廿五例中有廿四例是感染AH3病毒,顯示AH3病毒是目前對健康危害較大的流感病毒。今年十月起開打流感疫苗的病毒株已包括AH3病毒,施打疫苗是提高保護力、對抗流感的最好措施。
陳冲指示衛生署快提出補助嬰幼兒施打流感疫苗診察費報告,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加強宣導鼓勵民眾施打疫苗、提高接種率,尤其嬰幼兒、學童、老人及禽畜業者等高危險群。
◆ 細菌吃掉瓣膜 心內膜炎初期像感冒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09
李先生年初突然發燒、四肢無力,起初以為感冒,一周內卻意識模糊,後來才知是細菌侵入心臟,引起心衰竭。
初期症狀類似感冒的細菌性心內膜炎,因細菌侵犯心臟瓣膜,導致瓣膜出現細菌贅生物,脫落後隨血液循環全身,一旦阻塞血管恐引發中風。李先生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的二尖瓣幾乎已被細菌「吃掉」大半。
事實上,心臟肌肉像溜滑梯,細菌難附著,因此心臟的四個瓣膜易成為細菌攻擊的地方。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侯紹敏表示,細菌性心內膜炎大部分是口腔、泌尿道或腸道細菌引起,尤其免疫力低或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的人,可能簡單牙齒治療就會感染。但李先生最近沒做過口腔治療,心臟仍受細菌感染,侯紹敏坦言很少見。他說,常見感染途徑是牙齒治療或藥癮注射,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侵入黏膜,隨血液循環感染心臟。
58歲的李先生曾從事文具倉儲,且有菸酒習慣,每天至少喝一瓶烈酒、三包香菸。他說,可能工作沒戴口罩,加上菸酒導致免疫力下降,「以後不敢碰菸酒了。」
長庚醫院心臟外科臨床教授林萍章表示,心臟有四片瓣膜,主動脈瓣及二尖瓣最易受細菌感染,尤其二尖瓣感染率最高。他說,細菌染感可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心肺衰竭,且瓣膜上贅生物大於1公分,就需開刀治療。
李先生是國泰心臟外科成立來,第8千名開心手術成功病例。侯紹敏說,瓣膜受破壞而需置換的患者,死亡率達15%。因抗生素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建議病患勿聽到手術就放棄治療。
侯紹敏表示,細菌破壞心臟瓣膜僅需一、兩星期,如果發燒、胸悶、氣喘症狀無好轉跡象,應由心臟科醫師判斷是否罹患細菌性心內膜炎。
◆ 大腸癌 忌食過多碳水化合物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09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生活習慣會影響疾病病程。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晚期大腸癌患者飲食若富含碳水化合物,癌症病情惡化、死亡風險會比較高。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臨床觀察,不少大腸癌患者攝取較多麵包、馬鈴薯、烘焙食品等「升糖負荷」值(GL)較高食物。
過去研究發現,肥胖、靜態生活型態容易增加癌症復發率、癌症死亡率。研究人員認為,大腸癌患者一旦體重過重、缺乏運動,很容易影響體內胰島素濃度,促使罹患高胰島素血症的風險上升。
這項研究發表於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研究作者表示,吃太多碳水化合物食物,容易讓體重飆升,使肥胖問題更嚴重,這可能影響癌症病情。此外,也不能排除可能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對腫瘤造成生理性影響,導致大腸癌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研究團隊以1000多名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都曾接受飲食習慣問卷調查,為期約12個月。研究人員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血糖負荷值都與癌症病情大有關聯。
研究期刊編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大學醫院凱斯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醫師尼爾‧梅洛波爾與拿桑‧柏格表示,醫界早發現,癌症細胞非常喜歡吃糖,研究結果更證實這點。
美國營養師羅娜‧珊登提醒,這項研究並沒有證實因果關係,不能光靠一篇研究就急著下定論。民眾最好還是遵循現有飲食、生活建議,就是維持健康體重,多增加運動量,飲食要均衡、健康,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不吃早餐 減肥大忌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2.11.10
少吃是減重的大原則,不過醫師表示,為了少吃而「不吃早餐」,是不少人減重時常犯的錯誤。因為沒吃早餐反而容易肚子餓,到了午餐時食欲大增,即使是睡得晚,還是不應忽略早餐。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副主任林文元表示,研究已發現,吃三餐反而比只吃兩餐,不容易變胖。
林文元說,沒吃早餐的人,往往到了午餐時間會更餓,還可能因為沒吃早餐的補償心理,午餐時反而狼吞虎嚥,加上飽食中樞往往要進食約20到30分鐘,才會發出吃飽的訊號,結果不知不覺吃過量。
以健康的角度來說,吃早餐比較好,例如每天所需的蛋白質,集中在兩餐消化,比起分三餐消化,對腎臟的負擔更大。因此要減重,三餐要照常,早餐不能不吃,即使是睡得比較晚,起床時已經接近中午,還是可以喝杯低脂牛奶或吃點蔬果墊肚子。
◆ 現代人常熬夜 冬令進補勿過度
【聯合報╱記者游仁汶/基隆報導】2012.11.10
不少民眾冬天喜歡吃麻油雞、羊肉爐「進補」,基隆市衛生局抽驗市售冬令進補食材包,檢驗結果全數合格;署基醫師提醒民眾,冬令進補需注意身體狀況,以免造成負擔。
署立基隆醫院中醫師廖哲誼指出,過去因生活條件較差,冬令進補多以補充熱量的「溫陽益氣」為主;現代人常熬夜、火氣大且缺乏運動,溫補過頭只會火上加油,加上吃下太多肉類會消化不良,增加腸胃負擔。
廖哲誼說,現代進補應調整成「平補」,以調整腸胃機能為主,例如四神湯能調理脾胃,人參何首烏雞湯可以補氣養血、滋陰補腎,西洋參排骨湯有助提昇免疫力,減緩因季節轉換導致的過敏。
署基營養師許秋萍也說,民眾進補常吃的麻油雞、羊肉爐等料理,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油脂。建議少放麻油、少吃肉類並去皮,或瀝除湯鍋上層油脂,減少油脂攝取,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許秋萍說,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的病患,更要避免濃湯或以中藥材熬煮的湯品,避免腎功能惡化。
◆ 乳癌篩檢/醫師:篩檢利大於弊 別因噎廢食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11.10
英國獨立專家小組的報告,再度掀起婦女對乳癌篩檢的疑慮;不過,國民健康局與醫師皆表示,篩檢仍是目前最有效早期發現乳癌的工具。
乳癌居台灣婦女罹癌首位, 癌患數逐年攀升,國健局規畫乳癌篩檢,只要是四十五至六十九歲婦女,或四十至四十四歲二親等內血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都可免費做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乳癌篩檢經各國研究,證實利大於弊,且英國獨立專家小組報告,也並未揚棄乳房篩檢。
中山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乳癌篩檢雖常有偽陽性,卻也幫助不少婦女延長壽命。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俞志誠說,醫院應加強乳房攝影、超音波儀器的品質,並提升放射師與醫師專業,才能減少誤判,避免民眾白擔心一場。
俞志誠說,五十歲以下婦女,因乳房較緻密,容易出現篩檢誤判情況;五十歲以上婦女建議每兩年做一次較精準的乳房攝影。
乳房出現明顯硬塊、潰瘍、異物分泌等乳癌特徵,通常已進入第三期,五年存活率僅剩百分之七十,進入第四期後更低於五成;但第零期乳癌的治癒率幾百分百,且不須化療與放射線治療。
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說,篩檢是發現第零期乳癌最有效方法,這時治療成本、預後效益最高,不應擔心過度診斷而因噎廢食。
◆ 觀察站/醫療打「預防」大旗 患者買來顫慄?
【聯合報╱記者 張耀懋】2012.11.10
「醫學已經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Medicine is so ahead of its time that nobody is healthy any more)
「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這句話,套在乳癌篩檢的過度診斷的爭議上,最貼切不過了。
過度診斷夾雜很多科學的、法律的、風險選擇上的,當然也避不開商業的疑慮。生命天平的這一端都有如千鈞重,另一端該放多少籌碼,人人都有一把尺。倘若可以精準的預測疾病,當然誰也不願多挨一刀;或少打一針,致延誤病情。生命當然不能以金錢衡量,很殘酷地,我們卻得以金錢分配來促成。
在生命損益表上,延長生命的成本愈墊愈高。收益卻愈來愈薄。生命愈來愈貴,錢愈砸愈多,在還沒買到多活一分鐘前,更多的是在等待與觀察中的惴惴不安。在綿密與高貴的檢查過程中,可能買來的卻是更多的顫慄。
為了「提早發現」,疾病的標準值不斷被擴大、篩檢年齡一路往前下網,讓我們找到愈來愈多的「疾病候選人」,讓他在候選中憂心,卻未必可「提早治療」。醫療搭著「預防」的大旗,一路往前衝,生命本身卻只能身陷健康憂鬱網中。
醫學愈進步了,人,似乎越來越不健康。
◆ 邱文達:健保鎖卡 只剩4萬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10
衛生署長邱文達今天於台灣醫學周,以「對弱勢者的醫療照顧」為題演講,他表示,年底前將擴大清查弱勢族群,預計健保卡鎖卡人數將僅剩四萬多人。
邱文達表示,健保開辦以來,納保率高達99.6%,對於特殊與弱勢族群,除了提供健保費補助,以及紓困無息貸款、分期繳納等措施,配合將實施的二代健保,健保局近半年也展開分階段清查遭鎖卡對象,有能力卻欠繳保費的人才會被鎖卡,將大幅降低鎖卡人數,預估現行遭鎖卡的14萬人,年底可降至四萬多人。
目前健保局統計,有76萬多人欠費。鎖卡人數由99年的66萬人,下降到目前約14萬5000人。
健保局也表示,未來二代健保法實施後,對於積欠健保費的民眾,由健保局依國稅局資料查證,如屬最近年度綜合所得稅率已達5%以上者、全戶利息所得逾2萬元者、領有軍公教人員月退休俸者,會認定具繳納健保費的能力,經輔導後仍拒不繳納者,才會鎖卡。
你會中風嗎? 算得出來!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11
會不會中風也能算命?吃素容易提高中風危機?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今天在台灣醫學周研討會上發表「中風科學算命攤」,研究發現,吸菸、喝酒、體重過重、吃素以及不運動等五大指標可用來預測未來中風機率,準確率約五成。一般人以為吃素有益健康,但這項調查卻認為,吃素也是引發中風的危險指標之一。
「從生活習慣也可以算出未來的中風風險」溫啟邦說,研究團隊分析並長期追蹤美兆健檢資料庫54萬人的健檢資料,先「察顏觀色」瞭解年齡、性別後,發現只要詢問是否抽菸、喝酒、體重過重、吃素、運動等五大基本問題,就能預測中風風險,準確率約50%。
如果進一步得知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則預測的準確率可提高到八、九成,要是能更「進階」瞭解膽固醇以及腎功能不佳、是否有蛋白尿等,中風預測準確率幾乎100%。不少國人喜歡測八字、看面相算命,現在只要透過幾項指標,就可知道自己日後會不會中風。
以一名60歲體重標準男性為例,有抽菸、喝酒習慣,不運動、長年吃素,模式分析未來十年中風機率約為11%。如果得知有高血壓,十年中風機率增加到25%,進一步得知總膽固醇為180mg/dL,十年中風機率更增加到58%。
溫啟邦說,五個與中風相關的基本生活習慣中,抽菸、跟運動跟中風最直接相關,以上述例子來說,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要能運動、戒菸,血壓跟著下降,中風機率就能下降到19%。
至於吃素一項,溫啟邦解釋,吃素者因為沒有吃肉類,因此總膽固醇較低,不過近來研究顯示,雖然膽固醇太高怕心臟病,但太低,無法保護血管壓力,如低於160mg/dL以下,則可能增加出血性中風風險。
溫啟邦建議,吃素者更要多運動,每天15分鐘的運動有助於適度提高膽固醇。未來這套「中風算命」模式將上線,提供給民眾參考,只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就能大幅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 醫師提醒:素食者 適量補充維他命B12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11
國衛院教授溫啟邦提出中風算命預估模式,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表示表示,國外也曾以世代研究,歸納出心臟病的危險因子,生活習慣確實可用來預測疾病風險。
尹居浩表示,美國學者曾針對東北部的Framingham進行一項超過50年的大型世代研究,記錄居民的起居飲食,研究發生心臟病的原因,得出高血壓、心血管、肥胖等因子與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間的機率,這與溫啟邦以健檢資料歸納的「中風算命」有異曲同工之妙。
尹居浩說,三高,抽菸、喝酒、體重過重等確實都是預防中風要注意的危險因子,另外,東方人較特別的則是吃素的習慣。
尹居浩強調,吃全素者因為飲食中較缺乏維他命B12,在蛋白質代謝過程的中間產物「半胱胺酸」代謝異常,而會攻擊、破壞血管內壁,因此建議吃素者除要注重運動,也應適時的補充維他命B12。
今天氣溫驟降,尹居浩提醒,血壓控制不好的患者容易血管爆裂,發生腦出血,應該注意保暖。有高血壓病史者應每天監測血壓變化、按時服藥。由於早晚溫差大,低溫時血管收縮,血壓會更高,建議老人家清晨運動時,應該等到戶外溫度回升時再外出。
◆ 米麵條熱量低 甜鹹皆宜(節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91208.shtml
【聯合晚報╱彭宣雅】2012.11.12
為推廣國人吃米食,農委會將米磨成「米穀粉」,再加入麵粉中製作成米麵條,不僅口感滑溜、軟嫩,且至少減少15%熱量,成為減重瘦身最「夯」的產品。為了推廣米麵條多元利用,今年稻米博覽會還舉辦「米麵條」烹飪大賽,廚師發揮巧思將米麵條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令人食指大動。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表示,米麵條除了做熱餐點、熱湯麵外,做日式冷麵、甜食也很對味。米麵條色澤比較白,口感比起一般麵條更為滑溜,口感更細滑,且烹煮時快熟,烹調時間可減少一半,不僅可瘦身,還能節約能源省荷包。
這次的參賽作品,有養生的熱湯麵,也有日式的冷麵,還有注重健康的蔬果麵,以及充滿濃濃古早味的醬麵。廚師們發揮巧思,將健康概念與蔬果營養融合在米麵食中,讓米麵條的特色與風味更加分。
農委會表示,製作米麵條並非用米穀粉完全取代麵粉,而是在製作麵條時,加入30%至50%的米穀粉,因為要維持麵條的口感,無法完全用米榖粉取代麵粉,否則會少了麵食中的「筋度」,吃起來口感爛爛的,但米麵條色澤白,賣相極佳。
米麵條吃起來比較軟,非常適合老人與小孩食用,現在量產上市,不僅可增加國內稻米消費量,講究健康的民眾還可維持曼妙身材。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米麵條雖然熱量比較低,但仍是澱粉類,真正想瘦身的人,仍需要酌量食用。此外,米麵條雖然有多種吃法,但仍需要搭配足夠的蔬菜水果均衡一下,且要盡量避免油炸、重口味的調理方式,才能吃得比較健康。
※ 食譜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每餐1碗飯+每天運動 1年半瘦35公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1/today-health1.htm
剛開始,阿凱從原本每餐吃2大碗滷肉飯的進食習慣改成不吃飯,但卻餓到四肢無力,3天就破功,反而吃更多,多次減重失敗,後來改成每餐吃一碗飯加上每天運動,結果一年半就減重35公斤,且每個月的體重都持續下降中;醫師提醒,減重不能不吃飯,否則容易失敗。
台灣減肥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說,米食除了提供熱量,還有抗性澱粉(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也含有米蛋白,幫助肌肉生長,且能取代動物性蛋白質,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有助減重。
* 生活保健-湯泡飯 減肥大忌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2/112012111100069.html
醫師指出:由於水分多易吞嚥,咀嚼變少,飽食感因此下降,導致吃下更多食物,無形中攝取過多熱量。營養師則建議,先喝湯再吃蔬菜,接著才吃飯及肉蛋魚等食物。
妙齡女愛染髮 毛囊萎縮全掉光
【記者李蜚鴻/台北報導】2012-11-12 旺報
現在有些年輕人重度染髮,甚至1個月更換1種顏色,喜歡染髮的男士女士要注意了,染髮可能導致嚴重掉髮,甚至從茂密的頭髮完全變成禿頭。
一名30歲的女性上班族,多年來每年固定染髮,有一次染髮後,突然覺得頭皮癢,之後開始出現掉髮,雖然經過治療,但是也無法抵擋掉髮的速度,在短短4至5個月內,竟然原本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全部掉光光,現在只能戴假髮出門。
又染又燙 頭髮救不回來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這名女性患者屬於急性掉髮,初期掉髮時有警覺到,並至醫院求診,醫師開立類固醇藥物讓她服用,結果治療效果不佳,反而出現臉腫的藥物副作用,後來接手治療,雖然給予掉髮治療,並補充營養素鋅,卻還是未見效果,患者於是在短短4至5個月內,頭髮全部掉光,實在很可惜。
這一名患者其實是毛囊早已受損而不自知,卻一直重覆性追求染燙髮,來門診求診時,幾乎毛囊已經完全萎縮。
其實不僅這一例個案,門診中也常發現有洗髮店的服務生(洗髮妹)都喜歡頂著一頭各種顏色的染髮,有的甚至一個月即更換一種顏色,門診也發現這一些族群也有掉髮的困擾。如果長期都有經常染燙髮的習慣,要注意頭皮與毛囊可能受損,甚至出現提早退化危機。
對症下藥 減低老化危機
根據醫師門診經驗,掉髮者至門診求助時,頭皮年齡平均都已比實際年齡大上10歲,趙昭明醫師表示,不分男女,一旦出現掉髮現象,就應該立即採取經醫學核可的生髮治療,才能及時挽回流失的髮量。
趙昭明醫師表示,對於遺傳性掉髮造成毛囊萎縮,進而導致掉髮、頭皮年齡老化,建議對症下藥,越早開始採取生髮行動,會有越好的效果,針對萎縮的毛囊進行刺激、活化,才能促使再生新髮,遠離頭皮提早老化的危機。
※ 相關報導:
* 護膚產品pH值越低 使用越須謹慎
http://udn.com/NEWS/LIFE/LIF1/7493277.shtml
果酸護膚化妝品雖可讓肌膚更光滑細緻,卻也可能造成灼傷,皮膚科醫師提醒愛美女性務必小心使用,若是pH值小於3.5的產品,一定要在醫院由皮膚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 流感高峰期來了!小心超毒流感AH3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12
這幾天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兒科門診中的呼吸道疾病小病童明顯增加。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今年恐爆發流行的超毒流感病毒AH3,一旦併發肺炎重症,致死率極高,小朋友跟老朋友應及早接種疫苗。
黃立民表示,每年12月是流感高峰期,許多家庭全家人一起掛病號,醫師擔心,得了流感又感染肺炎鏈球菌,雙重夾擊,致死率大增。他指出,流感病毒會幫肺炎鏈球菌「開路」,原本病菌只是附著在表皮細胞,但只要抵抗力強、表皮細胞完整,不見得會被感染;但是如果得了流感,免疫力下降,就會出現續發性感染,讓肺炎鏈球菌長驅直入,入侵呼吸道組織。
今年截至11月8日止,疾管局已接獲618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通報,5歲以下幼童和50歲以上成人為兩大感染高危族群,合計477起,占八成三之多。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50歲以上成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較差,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高出一般人數倍,死亡率可高達三至五成。
臨床顯示,五歲以下嬰幼兒、50歲以上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都屬於流感高危險群。古世基建議,高危險群也需盡快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為了讓民眾清楚肺炎感染風險,黃立民提出「肺炎紅綠燈」三級警示標準,作為不同族群施打疫苗的參考。
※ 相關報導:
* 刷牙刷過頭 小心把「牙」刷壞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2/today-health1.htm
牙科門診中,經常會聽到患者詢問:「我的牙齦怎麼一直萎縮?」「牙好酸,喝一點點冷水就不舒服!」其實經檢查後發現,這些不太影響日常生活,卻又令人感到不適的小毛病,居然有許多是因為刷牙刷過頭造成的!
◆ 內頸靜脈逆流 突然失憶了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12
老婦人彎腰拜拜,才一起身,竟然忘了身在何處。中年男性與妻子做愛,突然罹患暫時性失憶症,直問另一半為何自己會在床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研究發現,內頸靜脈逆流與多項神經疾病有關,包括大腦白質病變、暫時性失憶症。
北榮今天頒發年度「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鍾芷萍研究發現,內頸靜脈逆流與老年人大腦白質病變嚴重度的關係而獲獎。
研究小組收治近百名75歲受試者,透過頸部超音波檢測內頸靜脈逆流狀況,結果發現逆流越嚴重,大腦白質病變嚴重度就越高。大腦白質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智以及行動障礙的主因。
內頸靜脈逆流還可能導致暫時性失憶症。北榮神經醫學中心教授胡漢華表示,該中心已收治一兩百名暫時性失憶症患者,分析病因都與內頸靜脈逆流有關。
暫時失憶症千奇百怪,有人KTV唱歌,高音一飆突然失憶。有人走路突發發作,忘記自己身在何方。胡漢華更收治過一名性行為過程中突然失憶的中年男性,和太太親熱到一半,突然停下來困惑的問:「這是哪裡?」嚇得太太以為他中邪。
胡漢華指出,暫時性失憶症狀會持續幾個小時,然後記憶力就會逐漸恢復,但仍擔心日後突然再度失憶。臨床顯示,造成暫時性失憶症的主因為內頸靜脈逆流,通常是靜脈瓣膜老化、退化,擋不住血流造成逆流,有些則是先天頭臂靜脈異常,左手靜脈血液無法回到心臟,而逆流至腦部。
胡漢華強調,內頸靜脈逆流平常並無明顯症狀,但大部分患者都有過幾次突然快要窒息的恐怖經驗,好像被鬼掐住脖子,吸不到空氣。建議曾有類似經驗者就醫檢查,確定是否內頸靜脈逆流,並接受藥物治療。
※ 相關報導:
* 吃全素膽固醇過低 中風機率高3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3732
溫啟邦說,國人吃素是為了健康,這樣的結果「有點心痛」。他解釋,有研究指出,通常吃素者的膽固醇較低,無法保護血管壓力,血管容易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建議吃全素者多運動,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
溫啟邦說,蛋奶素者比較不用擔心,因蛋、奶中有膽固醇。
狂吞止痛藥 偏頭痛更痛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11/13
國內偏頭痛患者至少一百五十萬人,不少民眾偏頭痛會服用止痛藥,醫師說,止痛藥對治療偏頭痛無效,過度用藥還可能造成大腦止痛系統異常,頭痛連續發作。
台北榮總昨天舉行慶祝醫師節暨優良醫師表揚大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以「不安定的腦—偏頭痛的腦磁圖研究」獲得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佳作。
陳韋達說,偏頭痛發生前一小時,不少人會出現持續性視覺預兆,看到閃光、黑影或移動亮光。他安排卅名一般民眾及七十名偏頭痛患者做腦磁圖檢查,給予黑白閃光刺激誘發偏頭痛發作,發現偏頭痛患者的大腦視覺皮質會較興奮敏感。
陳韋達說,國內偏頭痛盛行率百分之十,主要好發於卅五至五十五歲民眾,男女比例為一比三,氣溫變化、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閃光刺激、噪音、特殊味道等因素,皆可能誘發偏頭痛。
陳韋達說,偏頭痛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大腦神經對感覺刺激較敏感、處理異常所致,但服用神經穩定劑、讓腦神經不敏感,多數患者的偏頭痛症狀可獲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偏頭痛患者常自行服用止痛藥,頭痛症狀恐變糟。陳韋達說,若每月服藥超過十天,藥物使用過度不但無法治痛,還會造成大腦止痛系統異常,反致偏頭痛發作。
一名六十八歲的阿嬤,年輕時就偏頭痛,為了止痛,曾服用普拿疼、感冒糖漿、各種成藥等,最高紀錄一天狂飲五瓶感冒糖漿,每次都從藥局扛整箱糖漿回家。一開始止痛效果還不錯,但久了頭痛次數變多,且強度增強,就醫發現已藥物上癮。
「治療偏頭痛,吃止痛藥無效。」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說,止痛藥主要治療頭痛,用來抑制發炎、止痛等功效;但偏頭痛是腦幹區的神經元過度活化,身體處理內在神經傳遞訊號較敏感所致,治療常會給予β阻斷劑或血清素等,讓神經不敏感。他建議,若民眾偏頭痛已影響生活,應就醫治療。
◆ 放屁不尷尬 日本生產防臭內褲
【Upaper╱中央社】2012.11.13
號稱可以消除放屁臭味的內褲在日本掀起一陣熱潮,這個放了屁卻不被人識破的構想,似乎頗受辛勤工作的日本商人歡迎。
日本精練公司發言人吉田奈美表示:「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發出第1款防臭褲,平日穿著這種褲子夠舒適,也能快速消除強烈氣味。」她表示:「我們一開始,是想將產品賣給需要照護的人以及醫院,但出乎意料的是,有許多一般民眾,像是每天必須與人會面的商人前來購買。」這種防臭內褲是在纖維材質中,加入吸臭的陶瓷顆粒製作而成。
有醫師希望公司能為飽受腸躁症所苦的患者設計產品,而與精練公司聯繫,於是研發出這種技術。
◆ 葉金川:健保是互助 退休制度是儲蓄
【聯合報/葉金川】2012/11/13
最近勞保基金以及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健保也被拖下水!退休制度包含軍公保、退撫、勞保、勞退、農保、國保,其中公保、勞保、農保、國保,比較像「基礎年金」,退撫和勞退屬於「職業年金」,我想說的是,退休制度跟健保雖然都是社會保險,但是性質完全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
儲蓄不足 倒閉風險高
退休制度是長期保險,屬於「儲蓄」性質,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儲蓄不足,但現在退休的人卻足額領走,所以會有潛在嚴重的債務問題,即少數人把現在還未退休的人未來的養老金現在就用掉,當然會有未來倒閉的問題,不幸的是,所有的退休保險都是儲蓄不足,倒閉是一定的,差別只是時間的問題。
原本應該是儲蓄性質的退休基金,用世代互助的概念來經營,就是吃下一個世代、下一代無法負擔時,只有倒閉一途。就算政府出面保證,還是要靠下一代的財源來負擔、還是會倒。只是不只基金倒閉,改成國家破產,政府保證並沒解決儲蓄不足的問題。
平衡費率 不足就調整
另一方面,健保不是儲蓄,純粹是「互助」的性質,沒病幫有病的,有錢幫沒錢的,當年收多少就用多少,明年就依照今年用多少就收多少的概念,也就是隨收隨付,一年結算一次,沒有累積的情況,平衡費率以五年精算,不足就調整,在健保局費率操作正常的狀況下,不會有倒閉的問題。
隨收隨用 不吃下一代
不過健保遇到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口老化,一個是醫藥科技進步,這兩項因素都會持續將健保費用逐年拉高,而弔詭的是,有病的大多是老年人,沒病的大多是年輕人,所以又會造成年輕人必須負擔老年人的老問題,不過這也只是當年收當年用,仍是互助性質,並不會無止盡的吃下一代。
現在健保費率是5.17%,法定費率可以繼續調高到6%,相較於國外,其實6%不算高,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再提高費率也是一個辦法。未來6%不夠用(大約10年後),修法提高費率並不過分,大陸現在是8%起跳,歐美國家8至14%的都有。
資源有限 非包山包海
在健保費的使用方面,我們必須開始思考並且教育民眾有些必須改成自費,真正有價值的、必要的才保,有限的資源必須作最有效率的應用,健保不可能再包山包海。
無效或無意義的的醫療應該改成自費,譬如生命末期,已經多項器官衰竭、回天乏術,家屬還是硬要求急救,只為了拖延時間而維持生命!你家有錢想要拖可以,但沒有理由讓全國人民來埋單。
自我健康管理是趨勢,許多問題是可以自我處理的,基本藥物及救命藥之外,應由病人自付或高比例自付,減低健保財務的負擔。
而現在,「長期照護」是否要以保險的方式開辦必須再審慎的評估。
社會救助 應先於長照
健保這一個洞已經補不完,又要挖另一個小洞,開辦長照保險,現在時機對嗎?民眾針對長照保險有感嗎?真能解決問題嗎?
我認為不如先把開辦長照的政府負擔直接用在「社會救助」上,沒錢的補助100%,中間的補助50%,有錢的不補助,先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人民對台灣社會公義的實現可能更有感!
(本文作者葉金川為衛生署前署長、慈濟大學教授)
甩肉要看體質 減重專線「因材施教」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2012.11.14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署立雙和醫院設置體重管理諮詢專線,一通電話就有專人提供免費諮詢,開辦10個月來已有1221人次致電諮詢,還有民眾因此甩掉10多公斤肥肉。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昨天頒發「電話減重」第1千位來電諮詢的黃瑞寶先生健身車1台,恭喜他的體重在半年內從75公斤降到57公斤,甩掉18公斤肥肉。
黃瑞寶分享減重心得說,透過電話減重諮詢專線,營養師會依照個人體質給予不同建議,除了自己控制飲食、拒絕油膩食物和消夜外,每天至少30分鐘運動、喝大約3千cc的水;持之以恆半年腰圍變細,爬樓梯也不會喘。
另一位成功減重的邱小姐曾採其他方式減重,只吃蘋果等單一水果餐、不吃澱粉飲食法等,雖然瘦得快,但復胖也快,且減重過程中常覺得頭昏、無力,很不舒服。
邱小姐說,她撥了諮詢專線後,才了解減重不是吃得少或水喝得多就能減重,還得搭配每天持續運動,才能成功減重,讓她從58公斤瘦到53公斤。
劉燦宏表示,減重不求快、也不求多,只要減掉10%的體重,並持續維持3個月以上就不易復胖。但因電話諮詢沒有強制性,一旦不再有減重的強烈動機,很快就會復胖,建議減重民眾要有恆心。
雙和醫院體重管理電話諮詢專線為0800367100(瘦下去,要動動),每天上午9時到晚上9時都有營養師提供免費諮詢;其他時間可電話留言,隔天有專人回電提供專業諮詢服務。
◆ 稀奇!香水可吃 可樂竟可減肥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4
一般可樂或汽水由於含有糖分,被視為垃圾食物,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日本廠商卻逆勢推出號稱可以減肥的可樂,獲得日本政府認證為健康用途食品。另外,美國廠商推出了食用型體香劑,一般成人吃進肚子後,據稱香味可以持續六小時以上。
由百事可樂日本分公司推出的特殊版可樂,據稱含有可以吸收並阻斷脂肪的纖維,2006年日本國家健康與營養研究院純一永田與齊藤科學家曾在報告中指出,經過實驗被餵食糊精(dextrin)與脂肪的老鼠,其吸收脂肪的能力相較未被餵食糊精的其他老鼠來得差,因此,這次減重可樂被日本政府認可為「特殊健康用途食物」,目前已在日本全國推出,一罐要價日幣150元(約台幣55元)。
美國ABC新聞報導,日本飲料市場商機每年約480億美金(約台幣1.4兆元),因此各家飲料廠商紛紛想出新噱頭吸引消費者,包括之前曾推出草莓口味的可樂,還有牛奶可樂、西瓜及優格口味可樂,這次減重可樂則是鎖定愛美的年輕族群。
另外,美國食品公司Beneo也與一家保加利亞食品公司合作,推出了食品級體香劑糖果,號稱吃進肚內可以從身體散發出玫瑰香味。
根據該公司指出,每一包體香劑糖果含有12毫克香葉醇(geraniol),一般體重65公斤的成人吃進後,香味可以持續長達六小時,目前在中國、南韓、西班牙與德國都買得到,至於網路價一包則要價10美金(約台幣290元)。
◆ 水果皮籽渣一起吃 纖維最多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2/11/14
適當補充纖維質,對消化系統有幫助。不過,營養師林佳姿表示,一般民眾都認為,多吃水果可以幫助人體增加攝取纖維質,但其實只要水果能帶皮、帶籽、帶渣一起吃,如此就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纖維質。
她舉例指出,譬如吃柳丁的時候可連柳丁渣一起吃,吃百香果、芭樂的時候,可以連水果的籽一起吃,吃西洋梨、蘋果的時候,可以連水果的皮也一起吃,但這些水果的皮要先洗乾淨比較妥,這就是一個獲取高纖維的飲食法。
香蕉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半條香蕉相當吃半碗菜,加上香蕉本身軟,對於咀嚼不好、不方便吃皮或渣等食物的老人家來說,香蕉可說是一個最適合也最方便補充纖維質的水果,而且香蕉對於人體消化系統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水果中的瓜類相對含有較少的纖維質,譬如西瓜、哈密瓜等皆是。
◆ 冬天骨折率高 預防骨鬆宜適量曬太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298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11/14
冬天骨折的發生率比夏天高20%,預防骨質疏鬆、骨折,醫師提醒民眾冬天要多曬太陽,才能吸收足夠的維生素D。醫師表示,曬太陽有訣竅,以冬天為例,在不擦防曬品的情況下,包括全臉、兩隻手臂(從上臂到手掌),台北民眾每隔一天要在正中午曬35分鐘,台中、高雄要曬15分鐘,才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一名81歲的林奶奶,十多年前發現骨質疏鬆,她很注重防曬,外出常戴著漁夫帽或是穿長袖和長褲,就是怕曬黑。今年她隨進香團出遊,途中有一天睡夢中不慎從床板跌落,但因為怕「神明會生氣」,不敢中斷行程就醫,還由友人幫忙按摩推拿,忍痛一周直到進香結束返家後才就醫,結果發現髖骨骨折,治療兩個月,目前仍需靠助行器才能行走。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詹鼎正表示,民眾怕艷陽破壞美白大計,很多人勤擦防曬品,冬天又怕冷,口罩、圍巾不離身,因此國人普遍有日曬不足的現象。由於80%的維生素D來自陽光,若缺乏維生素D,即使補充再多鈣質也無法被人體利用,正在治療骨鬆的患者,充足的維生素D更有助於提升藥物療效。
詹鼎正說,根據國外研究,再依據台灣地形、天候等因素計算,國人必須每隔一天,夏天曬太陽6到8分鐘,才能吸收足夠的維生素D。冬季紫外線下降,曬太陽的時間要更久,台北民眾需於正中午曬35分鐘,台中、高雄曬15分鐘才夠。如果不想正午曬太陽,早上、傍晚陽光較弱的時段,則要多曬10~20分鐘才夠。
除了時間要夠久,曝曬太陽的面積也要足夠,必須占人體表面積9%,要露出臉部、兩隻手臂,而且不能戴帽子或手套圍巾。詹鼎正說,如果日照不足,就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D。
骨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也表示,冬季是骨折發生的高峰期,分析1997年至2001年的髖股骨折個案,發現1到3月的骨折發生率是全年最高,且比夏季高出20%。冬天氣溫下降、日曬機會較少,老人體能差容易跌倒,中風患者因為身體半邊活動力差,左右兩邊的骨密度會有很大差異,必須更小心預防跌倒。
◆ 久咳要注意! 可能黴漿菌作祟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11/14
天氣轉涼,感冒病號也多起來,醫師提醒,如果身邊有人咳嗽好幾天,也可能不是感冒而是染上黴漿菌。
28歲的尤先生喉嚨痛且咳嗽有痰已3周以上,一開始以為是感冒,吃藥卻不見好轉,又一直輕微發燒及頭痛,住院診斷為支氣管肺炎,進一步檢查發現是黴漿菌造成,以抗生素治療後才順利出院。
郭綜合醫院醫檢師葉駿達表示,如果咳嗽好幾周都好不了,甚至有呼吸困難、噁心等症狀,就要考慮可能是黴漿菌作祟。
黴漿菌感染與一般感冒最大不同,是不斷的咳嗽與發燒,最後可能導致中耳炎、咽喉炎、肺炎或心臟等器官病變。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以5到25歲為主要感染年齡層,老人與小孩因免疫力差,感染機會也不小,已感染過仍無法免疫,會一再重覆感染。
◆ 研究發現:8類癌友易中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14
罹患癌症已經夠悲慘,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癌症病患容易中風。彰化秀傳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葉宗勳研究發現,胰臟癌、淋巴癌、肝癌、肺癌、頭頸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及胃癌等八種癌症,患者中風風險明顯較高,值得病患和家屬注意。
該項研究分析健保局2000年至2009年癌症登記報告,並比對國內51家醫院登錄的腦中風資料,得到「絕大部分癌友都屬於中風高危險群」結論。其中,乳癌患者中風風險居然比一般健康人還要低。葉宗勳推測,這可能與乳癌患者年齡平均較低,如屬於晚期,可能還來不及中風就已過世。但也可能是患者接受雌激素藥物治療,意外降低中風機率。
進一步分析中風類型,梗塞性中風以胰臟癌、頭頸癌及肺癌患者的風險最大,與同年齡、同性別相較,中風機率多了一倍以上。至於出血性腦中風,則以淋巴癌、肝癌的「受害指標」最明顯,中風機率較高,均超過一般人的一倍多。葉宗勳推測,這應與癌友體內長期產生發炎反應,以致血管硬化有關。
葉宗勳分析,可能提高中風機率的胰臟癌、肝癌都發生在腹腔內,通常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患者必須接受化療、放療,細胞受到損傷且免疫力下降,這也可能導致血管硬化。
許多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癌症與動脈硬化致病機轉有許多共通之處。葉宗勳指出,從國外文獻來看,癌友或許可以考慮服用阿斯匹林來預防中風,甚至癌細胞轉移,不過這類藥物容易引起胃出血,應在醫師指示下才服用。
依賴咖啡因提神 過量恐焦慮
【聯合報╱郭彥麟/高雄耕心療癒診所精神科醫師】2012/11/15
隨著現煮咖啡進駐超商,台灣人咖啡消耗量逐年上升。全球約有80%的人每天接觸咖啡因(caffeine),北美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約250mg咖啡因,北歐更超過400mg。
咖啡的魅力,除香氣之外,主要來自於咖啡因。咖啡因具有神經活化(psychoactive)作用,可提高警醒度,減少睏倦,降低疲勞,增加效率。因為這些正向效果,咖啡成為吸引人的魔法飲料,也有人開始擔心咖啡因成癮。
咖啡、茶、可樂、能量飲料、巧克力,甚至感冒糖漿,都含有咖啡因。台灣勞工階層流行的維士比與保力達B,混合了酒精與咖啡因。對咖啡因有強烈需求的人,也有咖啡因膠囊可供服用。咖啡因的作用,隨劑量改變,過多咖啡因不僅無法替大腦充電,反而使大腦失控。
使用超過300mg咖啡因,便可能產生咖啡因中毒症狀,包含坐立難安、焦慮、失眠、心悸、煩躁激動、臉潮紅、肌肉抽搐等。相反的,突然停用咖啡因,也可能產生戒斷症候群,包含頭痛、疲倦、嗜睡、頭暈、焦慮、煩悶等。一般而言,戒斷症狀會在1天內出現,1至2天時達到高峰,持續約1周。
咖啡因成癮引起的問題,目前仍有爭議。有些專家認為咖啡因沒有造成個人或社會傷害,不像毒品引發強烈的渴求(心理依賴),而且對大多數人而言,咖啡因使用是一種精緻化的習慣,不是強迫性成癮。
然而,臨床上的確有咖啡因成癮的個案出現,曾有嚴重成癮的個案,直接食用咖啡粉,再喝開水服下。對他而言,咖啡是一種藥物。
咖啡因對情緒也有相當影響。對於恐慌症、焦慮症患者,高劑量咖啡因容易引發焦慮,也有引發躁症的個案報告。曾有位規則服藥,病情穩定的躁鬱症患者,突然出現失眠、情緒起伏、話多等典型躁症症狀。病人表示她這幾天使用具減肥功效的保健食品,其中的瓜拉那豆(Guarana)含高濃度咖啡因。停用瓜拉那豆並配合藥物使用,隔日病人症狀迅速緩解。
另一方面,研究發現,適量咖啡因可緩解焦慮,改善憂鬱情緒。因此,雖然過量咖啡因可能是噩夢,但適量的咖啡因的確可以安撫情緒,帶來幸福感。
一般建議,每天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300mg。消保會曾推出紅黃綠標示,紅色代表咖啡因超過200mg,黃色代表100至200mg,綠色代表小於100mg。衛生署也明令,飲料咖啡因含量小於2mg/100ml,才可標示為低咖啡因。小心注意咖啡因的攝取量,才能健康品味咖啡。
※ 相關報導:
* 濫用酒精傷腦 此刻閒聊下一秒就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421
究竟喝酒好?還是別喝?喝哪一種有沒有差別?喝多少才有保護作用?
這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適度飲酒確有些已知益處,如減少血栓,但也很多負面影響,如肝硬化、肝炎、肝癌、胰臟炎;增加高血壓、乳癌、出血性腦中風等罹患率;而在精神科,經常會遇到酒精對腦部造成傷害的患者。
喝酒的量、頻率,開始飲酒年齡(酒齡),是否有家族性飲酒問題等,這些都會影響酒精對腦傷害程度。
何謂過量或適度,也充滿爭議性,有些研究以一天一瓶易開罐啤酒為標準,卻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每個人基因不同,能代謝的酒精量迥異。
* 血便以為患痣瘡 42歲得大腸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425
新北市衛生局統計,大腸癌去年位居新北市癌症死因第3位,且罹患率逐年升高、年齡層卻逐年降低。昨天邀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癌的衛生局會計主任洪琳凱現身說法,呼籲市民把握免費癌篩檢查機會,早期發現治療。
* 愛穿塑身衣 當心胃食道逆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4420
女人愛美,穿調整型內衣塑身,但增加腹壓,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勇明提醒,一旦出現腸胃道出血、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最好先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 烏干達爆發伊波拉病毒 3人死亡
【中廣新聞/劉剛】2012-11-15
東非國家烏干達爆發伊波拉病毒,造成3人死亡,還有5人疑似感染。
烏干達中部4個月前曾經爆發伊波拉病毒,造成17人死亡,疫情撲滅4個月後,當地現在又爆發伊波拉病毒。烏干達衛生部立即採取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報導說,這次伊波拉疫情造成的3名死者,其中一人是運貨工人,他發高燒而且大量出血,然後死亡,照料這名病人的護士,以及病人一名家屬後來也死亡,此外還有5人疑似感染,已經被隔離。化驗顯示,3名死者都感染「蘇丹型」伊波拉病毒,導致他們死亡。
◆ 急診服務差 高雄衛局擬採分級醫療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2.11.15
大型醫學中心急診長期壅塞,衍生出的醫療品質問題層出不窮。高雄市衛生局統計,今年接獲的民眾投訴案件中,超過5成認為急診服務態度不佳。衛生局明年初將實施急診醫療分級制,讓急重症患者和一般內科疾病患者分流,提升急診品質。
健保局資料顯示,去年醫學中心急診病患,屬急重症者僅占23%,但非外傷的內科疾病竟占了64.4%。高雄市衛生局統計也有同樣情況,這與醫學中心急診應收治急重症患者的精神背道而馳。
有官員私下表示,曾有婦人跟團旅遊前,竟要求遊覽車載著全團旅客至醫院急診室前,要求停10分鐘好讓醫師換藥,明顯把急診當快速門診。
衛生局醫政管理科指出,截至今年10月接獲的急診陳情投訴,62件中有32件 (52%),投訴醫護服務態度不佳,急診暴力12件(占19%),看診時間久候9件(占15%)。民眾一窩蜂到醫學中心就診,也導致急診醫護人員因長期不堪負荷紛紛求去,最大受害者反而是真正需要急診照護的民眾。
股長陳建榮說,為了讓危急病患及時獲得妥適醫療處置,健保局推動急診品質提升方案,最快明年初實施,鼓勵各大醫學中心與周邊區域、地區醫院建立策略聯盟,希望透過醫學中心「品牌效應」,讓民眾養成分級就醫習慣;非急重症患者轉往與醫學中心有合作的一般醫院急診,可減少候診時間、獲得更適切的醫療,也提升就醫品質。
衛生局強調,一般感冒、小外傷等疾病,可至一般急救醫院就醫,但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創傷、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等有急救黃金時間的疾病,就應到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就醫,才是落實疾病分級分流。
※ 相關報導:
* 護理系模擬病房 數位病人會呻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5/today-south4.htm
為了縮小課本知識與實際操作間差異,大仁科技大學護理系花費三百萬元打造「臨床模擬示範教室」,除了將空間打造成病房,更有無線高擬真數位模擬人METIman,模擬人不僅會呻吟、咳嗽、流淚,更能真實反映生命跡象變化,讓學生臨床針對模擬情境做出判斷與處置。
* 兩年兩度來台治療 她,找回笑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01053.shtml
「醫師幫我換了一張臉!」來自巴基斯坦偏遠村落的碧碧今年6歲,是個先天重度顱顏患者,不僅眼距過寬、眼眶上下異位、複雜性顏面裂與顎裂,且兩眼上還長了上皮樣腫瘤。由於外觀過度畸形,原本應是天真開朗的孩子,卻變得脾氣暴躁,不愛與人接觸。在羅慧夫基金會、外交部和長庚醫院聯手協助下,碧碧兩度來台修補顏面,手術後還給她一張正常的臉,也讓小女孩有正常的人生。
* 心肌梗塞 51歲台大名醫未脫險境/胃腸腫瘤權威病倒 臉書千人祈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5/today-life6.htm
多位台大醫師證實,年僅五十一歲、身為胃腸腫瘤外科權威的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師陳炯年,在家中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急救,目前人還在加護病房。
....「陳教授是一個典範。」洪浩雲說:「他雖然貴為教授,卻完全沒有架子,就算是開很難、壓力很大的刀,也從來不會對住院醫師或護理人員大小聲,總是讓開刀房氣氛保持融洽。」
....一位已離職的台大醫師憂心地說:「醫師一位接一位倒下去,對於那些還在崗位上的醫護人員心理一定會有影響,誰來關心他們?台大有沒有珍惜這些員工,給他們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