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泥馬會得狂犬病 疾管局:別碰口水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30518+132013011000989,00.html
中廣新聞/吳佩臻 2013-01-10
溫馴可愛的「草泥馬」也會傳染狂犬病!外電報導,在美國喬治亞州一隻俗稱「草泥馬」的羊駝感染到狂犬病毒,目前相關接觸的人員已經接受暴露後的預防性治療。由於羊駝的習性會朝人吐口水,而狂犬病病毒會經由受感染動物的唾液傳播,提醒民眾,對於野生動物還是要保持適當距離,避免接觸到他們的唾液而被感染。
衛生署疾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疾管局查閱國外文獻資料,發現的確在1989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以及在1994年華盛頓州都曾有發生過羊駝感染到狂犬病毒的案例,但目前還沒有傳給人的病例發生。
周志浩指出,這次發生在喬治亞州羊駝感染狂犬病事件,其中有一名動物照護者被發病的羊駝吐口水,目前已經接受暴露後的預防性治療。
周志浩說:「羊駝是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的,我們建議民眾遇到這些溫馴的動物如果有異常行為時,還是要保持適合的距離,因為狂犬病毒會存在被感染的動物的唾液中,一般而言在國外容易造成狂犬病傳播的動物包括蝙蝠、臭鼬、沅熊、狐狸等,另外家庭所養的狗也可能感染的。」
周志浩表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到的動物會呈現步履不穩、情緒暴燥、後肢漸漸麻痹等症狀,平常如果溫馴的動物突然變的暴燥、而平常的兇悍的動物突然變的安靜、眼神沈靜等,就要小心是否有異狀,並與野生動物要保持適當距離,如果有被這些動物抓傷咬傷,或是接觸到他們的口水,要儘速就醫。
◆ 《認養率不到6%》收容所動物死亡率 全國第3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0/today-north2.htm
自由 2013.01.10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縣市議員響應動保監督宣言行動九日到縣議會舉行宣言簽署座談會,指出南投縣收容的動物死亡率達八二點三三%,居全國第三高;家畜疾病防治所則說,縣內流浪犬貓捕捉多,領養出去者少,加上抵抗力弱的幼犬多,死亡率便增高。
動保監督宣言 議員嚮應
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動監督委員會(簡稱關懷動督會)推動的該行動,南投縣是全台十二個願配合的縣市之一,有林憶如、王彩雲、宋懷琳、許素霞、陳昭煜、 陳淑惠、廖梓佑等七位縣議員連署,昨日除宋、許兩人外,其他五人都親自參加座談會。
關懷動督會提供農委會的資料顯示,民國一百年南投縣收容的流浪動物數量為六千二百廿一隻,其中人道安樂死的有五千隻,自然死亡或病死的則有七百隻,死亡率約為八二點三三%,居全台第三;死亡率之所以高,主因是認養率太低,全縣僅五點八八%。
家畜所:鼓勵家犬結紮
對於收容流浪動物死亡率高一事,南投家畜疾病防治所股長許國輝強調,南投縣財政困難,經費仰賴補助,人力也少,而鄉村型縣份流浪犬貓的取得比都會型容易,但有意領養犬貓的民眾,向親友取得的管道多,前來收容所領養的便少,加上近年來捕捉到幼犬多,其抵抗力本就較低,因此也提高死亡率。
未來會努力爭取經費,從增加家犬節育結紮的補助、教育及宣導等方向著手,減少流浪犬貓的繁殖量,也鼓勵民眾到收容所認養犬貓。
縣議員林憶如除應允由議員共同努力促請縣府增加動保預算外,也建議,各地區的清潔隊應配合在地的動保團體志工,共同設置小型收容處所,才能改善收容環境。
※ 相關報導:
* 野狗啃2歲童 台中急捕狗
http://www.udn.com/2013/1/10/NEWS/SOCIETY/SOC2/7626750.shtml
台中市昨天才宣布開放公園遛狗,知名的潭雅神自行車道便傳出野狗群聚肆虐,日前將住在附近的2歲小男童咬得遍體鱗傷,市府今天檢討,上午緊急捕捉有攻擊性、生病的流浪犬。
副市長蕭家淇指出,這與台中市對動物友善形象並不牴觸,市府新修正的公園管理自治條例,針對的是有飼主的寵物狗,並有繫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日前攻擊幼童的則是流浪犬,不在約束範圍。
....台中市大雅區2歲陳姓男童,上月底在自家外的農田玩耍時,被10多隻野狗攻擊,拖進農田裡啃咬,遍體鱗傷,家屬趕緊送往台中榮總治療,縫合近200針;市府今天上午前往陳家探望,並為男童送上一輛電動車,為男童壓驚。
◆ 大烏賊海底生態 生物界成功拍到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8335
【台灣醒報/劉運】2013-01-10
生物學界又有重大突破!日本與美國組成的探險團隊,首次於深海捕捉到大烏賊的畫面,並發現其捕捉獵物的方式。日本動物學家表示,科學的研究、進步的科技及正確的誘餌,才能讓探索員有機會與大烏賊相遇,大烏賊的習性可望在未來獲得進一步了解。
研究員指出,過去常有死去的大烏賊被沖到岸上,但科學家從沒有在大烏賊的棲息地捕捉到牠們的畫面。因為大烏賊的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科學家無法對牠們進行研究,因此無法非常了解大烏賊的生態。
科學家經在海中尋找多年後,終於拍攝到大烏賊在海底棲息地的畫面。由日本廣播公司NHK、美國Discovery頻道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組成的探險團隊,於去年夏天在東京外海1000公里處的深海,拍攝到3公尺長的巨大烏賊。美國Discovery頻道將於1月27日首播。
日本動物學家窪寺恒己以1以尺長的花捲來引誘大烏賊,科學家關掉潛水艇所有的燈光,在漆黑的深海中等待。探測團隊指出,大烏賊在640公深處出現,然後手臂包住誘餌食用了20分鐘。窪寺恒己說,「我們這次看到大烏賊如何攻擊獵物,且拍攝下來。」
NHK表示,為了這個探索任務,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能在深海中使用的高解析度攝影機,其光照有特殊的波長,讓大烏賊敏感的眼睛無法查覺。科學家指出,科學的研究、進步的科技及正確的誘餌,才讓探索員有機會與大烏賊相遇,未來可望進一步了解大烏賊的習性。
窪寺恒己研究大烏賊達10年之久,能親眼見到大烏賊讓他非常高興,他說:「在100次的潛水任務裡牠只出現一次,或許是在研究10年後我與它建立了某種關係,感覺是牠游來見我。」
※ 相關報導:
* 緊急投糧 鄱陽湖60萬候鳥能過冬啦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72013011000202.html
大陸寒冬連創最低溫紀錄,許多地區連河水和湖泊都結冰。受到連日雨雪天氣影響,亞洲最大的過冬候鳥棲息地江西鄱陽湖保護區的部分濕地被冰雪覆蓋,近60萬隻候鳥面臨斷糧。江西省相關部門日前緊急斥資60餘萬元人民幣,購置數十噸糧食,在鄱陽湖保護區內投放,確保候鳥有糧食可以過冬。
◆ 假魚翅裝虛榮拒吃拒買才治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4/112013011000122.html
【羅印冲】2013-01-10 旺報
央視記者臥底調查大陸「假魚翅」現象,曝光食用假魚翅可能致癌、甚至危害生殖系統的真相。然而,價格高昂的魚翅料理往往是請客「撐場面」的面子菜,若無法落實拒吃拒買,轉變宴請風氣,摘掉「好面子」的壞習慣,假魚翅問題難治本。
在年關逼近時刻,央視的調查報導的確值得深思,真假魚翅的問題也再度引起關注。正如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樓明所言,真魚翅營養價值其實不高,而假魚翅特別是鎘超標的魚翅,不但影響人體腎臟功能,嚴重的還會致癌。
可見鍾情魚翅料理,更重視的往往是端上桌那一刻的「虛榮感」。樓明直言,近年大陸消費者求新、炫富心理作祟,催生魚翅市場需求,但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真正的魚翅難以滿足,導致「粉絲魚翅」等假貨猖獗。
假魚翅商機無限,說明扭曲的消費觀如果無法改變,假貨永遠都會有市場。
從另一角度看,真魚翅吃得越多,遭殃的鯊魚就越多;假魚翅吃得越多,造假市場就越蓬勃,且對人體危害就更大。說到底,只有拒吃拒買,才可能真正杜絕假貨,同時挽救瀕臨絕種的鯊魚群。
過去台灣人也喜歡請「魚翅宴」,用所謂高檔食材為自己臉上貼金,鮑魚、魚翅和燕窩成為有錢人餐飲的代名詞。
伴隨社會風氣的轉變與環保意識的抬頭,台灣飲食文明逐漸進化,具有特色的小吃飲品成為大眾追求的首選,魚翅等高貴食材既危害生態保育,更日漸成為過時、俗濫的宴請菜餚,市場越來越小。
例如台灣三大魚翅餐廳之一的新同樂餐廳,最近因業績不佳而宣布暫時歇業。業績不佳當然與景氣低迷有關,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台灣人吃飯已經越來越不講究闊氣和排場,這或許才是解決真假魚翅問題的治本之道。
※ 相關報導:
* 外來草類物種 助長美西部野火
20 則留言:
狗狗版一公升的眼淚 興大針灸救回癱瘓犬
中廣新聞/寇世菁 2013-01-11
狗狗版一公升的眼淚,在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真實上演。去年九月,醫院來了一隻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柯基犬寶寶,兩個半月大,無法站立、運動神經失調,主人已放棄,小狗隨時可能安樂死。獸醫系女生女生蔡宛芸不忍心,帶回照顧,系主任董光中配合針灸,中藥,復健,五個月下來,小狗狗已經可以緩步行走。
去年九月,興大獸醫院來了一隻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柯基犬寶寶,約兩個半月大,無法站立、運動神經失調,主人已放棄治療,但獸醫系五年級女生學生蔡宛芸,看小狗病況並不嚴重,吃飯、排便都正常,只是行動不便,決定收養,經過五個月悉心照顧,帶牠做各項檢查,系主任董光中配合針灸、中藥、復健等治療,目前寶寶六個半月大,在輪椅等輔助器協助下,已能緩步行走,後肢雖然無法站立,但前肢與頭部已能自行控制,是隻非常活潑好動的小狗。
興大獸醫教學醫院院長李衛民表示,寶寶到院時無法行走,懷疑是脊髓或腦部的疾病,照過核磁共振與X光後,在影像中看不到小腦的結構,脊髓正常,研判是小腦萎縮或沒有發育。由於小腦缺乏無法透過醫療讓它自行長出,後續以針灸刺激腦部與脊髓的穴位,搭配疏經活血湯跟通絡兩款中藥,疏通穴位經絡。經過五個月的治療,寶寶從完全不能翻身到現在可以站立一段時間,情況好轉許多。
李衛民指出,獸醫使用中醫療法越來越常見,針灸方式包含白針、水針跟電針等,由於白針跟電針需要維持二十到三十分鐘不動,寶寶太過好動不適用,只能用水針,將藥物打到穴位,透過暫時性的壓迫讓藥物慢慢釋放。獸醫學系五年級女生蔡宛芸說,在寶寶三個半月時,她用水管自製一台狗輪椅,可托起寶寶後肢,就可四肢著地,利用前肢力量自己往前移動。女生今年將畢業,幸好寶寶目前養在學校實驗室,許多同學都會幫忙照顧,寶寶早成為實驗室的一份子。
◆ 三公尺長蟒蛇攀附在機翼上 歷經近兩小時飛行後死亡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3-01-11
它可能不像《飛機上有蛇》電影的情節那麼刺激,但是也夠讓人驚奇了,澳洲航空的一架班機,在飛行途中,窗邊乘客發現機翼上攀附了一條蛇,歷經將近兩個小時的飛行,牠都沒有鬆開,不過飛機落地時,牠已經死亡。
事情發生在澳洲航空從凱恩斯飛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班機上,起飛後二十分鐘,坐在窗邊的一個女乘客,發現機翼上有一條蛇,一開始,牠只露出一個頭,不過在掙扎想要調整到更安全位置的過程中,牠全身暴露,那是一條紫晶蟒,身長大約三公尺。
在時速四百公里的強風以及攝氏零下12度低溫的無情打擊下,牠始終沒有鬆開,不過被發動機打了一下,在白色的機身上,留下了血跡。
大家都在猜,牠是怎麼上飛機的,航空公司研判牠應該是從起落架爬上去的。
紫晶蟒是澳洲境內最長的一種蛇,主要靠獵食老鼠果腹,牠經常藏身在密閉的空間,等待獵物,飛機的起落架看起來蠻符合躲藏條件。
◆ 原生鳳蘭叢生 涼亭像長綠髮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3-01-11 中國時報
魚池蘭花之鄉,果真名不虛傳!最近有民眾在日月潭山區,發現一座涼亭的屋頂長滿了「綠色頭髮」,細看竟是日漸稀少的台灣原生鳳蘭,千株蓊鬱密生,且已結出蒴果。鄉長陳錦倫說,印證本地環境最適蘭花生長,也難怪魚池鄉蘭花產量逾全台八成!
台灣原生蘭花多屬於地生蘭,只有少數兩、三種國蘭是著生於樹幹或岩縫,其中「鳳蘭」由上垂下的穗狀花序、紅白相間的花朵相當具觀賞價值,三、四十年前遭濫採賣給觀光客,數量已銳減。
近幾年日月潭山區除水社大山及幾條較原始的挑戰級步道,雖偶見有三、五棵鳳蘭附生在數十公尺高的危幹外,但一般民眾想親睹其芳蹤並不容易,突然在涼亭頂部冒出大量簇生的鳳蘭,讓魚池鄉公所及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人員感到既詫異又興奮。
日管處秘書陳志賢,大學時專攻森林生態。他研判,該涼亭因深藏於天然闊葉林中,亭頂長期承接枯枝落葉累積為腐植層、營造出鳳蘭生長最佳環境,最後形成此「蘭亭」奇景。只能說魚池鄉天然條件真的是太好了,「蘭鄉」美稱絕非虛名!
◆ 哈德遜灣11隻鯨魚自冰下脫困
中央社 2013-01-11
從7日就被困在加拿大哈德遜灣東北角冰凍水面下的11隻虎鯨(俗稱殺人鯨),今天終於脫困。
據加拿大新聞媒體報導,這11隻鯨魚被困時,可能正在哈德遜灣(Hudson Bay)獵食。由於今年天氣較暖,哈德遜灣結凍的時間較往年晚。不過7日時,哈德遜灣已幾乎全面結凍。11隻鯨魚頓時被困在冰下,無法浮上水面呼吸換氣。
所幸,水面還有一小塊未結冰,這11隻鯨魚得以輪流浮上水面換氣。
魁北克伊努夸亞克(Inukjuak)鎮居民發現鯨魚被困後,極為緊張。他們擔心,如果那一小塊還沒結凍的水面也結凍了,11隻鯨魚可能會死亡。他們立刻通知政府及媒體,希望能想出援救鯨魚的辦法。
這11隻鯨魚不像去年賣座電影「鯨奇之旅」(Big Miracle)中的鯨魚,最終必須靠人類援救。由於哈德遜灣中的浮冰移動碰撞,在結凍的水面打開了1條通往大海的通道,11隻鯨魚因此得以脫困。
哈德遜灣的冰不夠堅實,固然是地球暖化的又1惡耗,但對被困的11隻鯨魚而言,此1結果不啻是1個圓滿結局。
◆ UN:全球海洋遭受汞汙染 增加一倍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1.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警告,過去一百年來,全球海洋汞汙染增加一倍,主要污染地區在中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為了防止情況惡化,聯合國已召集各國,訂下周在瑞士召開研擬條約會議,希望透過規範限制汞汙染的排放。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出示的證據,數百噸的汞從土壤流進河水與湖泊,造成水源嚴重汙染,也造成開發中國家居民的健康備受威脅。而非洲、亞洲與南美洲等地,由於採金礦與燃煤發電盛行,汞汙染尤盛。金價自2005年開始攀升後,在當地帶動掏金熱潮,也加劇汞汙染問題。
聯合國報告指出,過去100年來,全球海水100公尺以上,發生汞汙染已增加一倍,深海汞汙染濃度更提高了25%,土壤含汞再流進河川或湖泊造成汙染估計達260公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表示,「汞汙染在全球、地區或國家,對人體健康都是一項威脅,唯有透過新的技術才能降低威脅。」
汞汙染會造成人類腦部傷害、影響胎兒智商及傷害腎臟與心臟等後遺症,美國一年治療汞汙染衍生的費用,就高達數十億美金。為了提早因應海水汞汙染問題,聯合國邀集各國代表下周在瑞士日內瓦研擬草約,希望將禁止汞汙染排放法制化。
不過,目前反對條約的國家不在少數,其中大多來自開發中國家,包括中國與印度,由於經濟起飛,汞汙染排放不斷地增加;反觀先進國家不僅汙染排放已持續減少,未來新建的發電廠、煉銅、鋅與水泥廠等,盼能納入限制汞汙染的範圍。
1956年日本水俁市首度爆發汞汙染,當時附近一家化工廠排出的汞汙染了魚類,不僅造成數人死亡,也讓當地居民與動物數十年來飽受疾病纏身之苦。汞汙染衍生的相關疾病,更影響數萬人的生活。
全球黑琵普查 台南創新高
中央社 2013-01-13
全球黑面琵鷺普查今天結束,台南、高雄、嘉義黑琵總數1533隻,創下歷年新高。
為期2天的全球黑琵普查昨天開始進行,取2天調查數字的最大值。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彙整,昨天1533隻,今天下雨濕冷,僅找到932隻,將以1533隻作為今年普查的數據。
因黑琵覓食停棲地擴大,管理處及保育團體調查範圍除台南市外,也擴及到高雄市茄萣及嘉義縣布袋,調查結果茄萣11隻,布袋137隻,其他全在台南市。
全球黑琶普查由香港觀鳥會發起,固定於每年1月調查,調查的國家或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南韓、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泰國等。
歷年普查紀錄顯示,台南渡冬黑琵數量約佔全球5成,是全球最重要的黑琵渡冬區。
印度人四千多年前即曾登陸澳洲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3-01-15
德國研究人員說,四千多年前,印度人曾經到過澳洲。也就是說,澳洲原住民在歐洲人去以前並非一直與世隔絕。
目前澳洲有四十五萬原住民。歐洲人去澳洲殖民以前,原住民在澳洲生活了四萬年。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澳洲原住民在歐洲人去以前,跟外界沒有來往。
德國蒲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三百四十四個澳洲人的基因,其中有原住民、巴布亞新幾內亞人、東南亞人、印度人、美國的歐洲人後裔和中國漢人。
澳洲原住民與印度人之間的大量基因顯示,這兩種人四千多年前有過聯繫。研究人員說,大約四千兩百多年前,印度人把野狗和新時期時代的工具帶進了澳洲大陸。他們還教導原住民吃鐵樹果實等植物以前,要先去除其中的毒素。研究人員估計,現在澳洲原住民有一成是印度移民的後代。
◆ 六龜山區查獲非法獵捕山羌 懷孕母羌慘遭獵殺
【中廣新聞/溫蘭魁】2013-01-15
又有民眾非法獵捕二級保育類動物-山羌。高雄市六龜分局警方在山中忍受低溫,埋伏了幾天之後,今天凌晨在查獲四名原住民用獵槍非法獵捕山羌,警方和林務局人員發現,八隻慘遭獵殺的山羌當中,有幼小的山羌,也有身懷六甲的山羌媽媽。
高雄市六龜分局偵查隊日前接獲線報指稱,有屏東縣三地門鄉的民眾集體持槍到山區打獵,偵查隊於是會同森林警察隊和屏東林區管理處,組成聯合查緝小組,六龜分局偵查隊小隊長蕭有華說,查緝人員忍著低溫,連日來在山區埋伏,昨天(14日)晚間得知這個集團出現在六龜新威里屏東林區管理處大坑54林班地,於是下山埋伏,六個小時之後,確定槍聲結束,立即現身逮人「聽到槍聲,一般這種情形我們不能貿然前進,怕被當成獵物。」
查緝人員當場逮捕鍾姓等四名原住民,並查扣四把改造的獵槍,以及八隻二級保育類動物?山羌,查緝人員發現,慘遭獵殺的山羌當中有幼小的山羌,也有懷孕的山羌媽媽,查緝人員看了之後都覺的既殘忍又不捨「他們打動物是看眼睛的,他們看不到動物的大小,看到眼睛發光就開槍,有一隻小隻的就是這樣被打到的。」
警方調查,被捕的四名原住民當中,有三人合法持有獵槍,另一人並沒有申請獵槍許可,他們偵訊時供稱,捕到的山羌是打算回家煮來吃的,全案偵訊後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和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移送法辦。
◆ 雲林查獲屠狗場 逾千犬隻遭屠
中央社 2013-01-15
雲林警方今天在元長鄉查獲屠狗場,起出已宰狗體、冷凍狗肉及數百支狗鞭等,初估犬隻屠體上千,規模近年罕見。
全案是台灣貓狗人協會追蹤、調查。部分協會義工在現場灑冥紙,要冤死的狗兒找屠狗犯嫌報復。
雲林縣警察局虎尾分局指出,台灣貓狗人協會經2個月追蹤埋伏,喬裝買家會同雲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及警方,前往元長鄉頂寮村查獲大型屠狗場。
貓狗人協會徐姓義工指出,2年前獲悉元長鄉有處大型屠狗場,於是發動義工從台南一路追蹤到雲林,但多次跟丟,2個月前跟蹤蔡姓捕狗人,終於發現吳姓屠狗人。
警方指出,貓狗人協會義工幾天前喬裝買家,到屠宰場要買狗肉,蔡嫌說缺貨、過幾天再來,義工下午上門購買,全程側錄,另一組義工會同防治所、警方,當場人贓俱獲,吳嫌坦承屠狗。
雲林防治所指出,吳嫌在幾年前就有屠狗、宰豬紀錄,現場查獲12隻已支解狗隻、20隻以上冷凍狗肉重170多公斤、數百支狗鞭、大批曬乾狗睪丸等,屠狗規模及查獲數量,歷年僅見。
附近居民指出,屠狗場存在多年,是狗肉大盤商,原本以為是屠宰流浪狗,算是維護環境衛生。當居民獲知當中也有家犬,紛紛說「阿彌陀佛」。
義工說,吳嫌以每隻新台幣幾百元買狗,以每台斤160元賣狗肉,賺取暴利,初估被屠宰的狗有上千隻。義工們並在現場焚燒冥紙祭拜狗亡魂。
吳嫌承認殺狗,但辯稱狗都是友人棄養而來,也沒四處兜售狗肉,都是饕客自己上門購買,狗鞭沒人買,就當收藏。警方將全案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移送雲林地檢署偵辦。
◆ 紀錄片綠色足跡 身體力行環保
中央社 2013-01-15
紀錄片「綠色足跡」拍攝700名環保鬥士用42天翻越5座高山撿拾垃圾的環保之旅,藝人楊紫瓊更義不容辭擔任電影監製。
紀錄片「綠色足跡」18日將在台北光點獨家上映,製片楊紫瓊、導演李妍瑩等人,今天都特地來台出席記者會,與大家分享環境保護的重要。
「綠色足跡」記錄藏傳佛教精神領袖嘉旺竹巴法王,率領700人徒步翻越高山,呼籲大家拯救地球、關注環境,用身體力行傳遞對地球生態的憐憫。
這群人一邊收集垃圾,同時幫助當地居民建立回收資源的知識,在這42天當中,他們幫助了上百個村落,植樹近4萬棵,在世界屋脊上進行了一場綠色革命。
楊紫瓊表示,這趟綠色足跡是希望能走入深山告訴當地居民環保的重要,這部紀錄片與政治、宗教無關,而是關乎人民與土地。
楊紫瓊說,如果每天對一個人或一件事付出愛,這世界就會更美、更好,而她知道這趟綠色之旅後,真的很感動,也很遺憾沒能跟上,但因為這個行動是一年一度,所以她有機會一定要參與。
為了讓台灣民眾也能感受到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楊紫瓊也號召17日在台北陽明山「綠色足跡」健走,用身體力行來綠化世界。
4足古獸3D重現 演化史…恐得重寫
自由 2013.01.16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利用高解析度X光重建地球最早4足動物的3D立體影像,結果推翻古生物學家百年來有關早期4足動物脊椎結構演化理論,相關教科書必須重新改寫。
脊椎構造演化順序 過去弄反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皮爾斯教授和劍橋大學的克拉克教授所率領的跨國研究團隊,使用位在法國的歐洲同步輻射中心(ESRF)的X光造影設備,檢視了一批被包覆在岩石內、距今3億6000萬年之久的4足動物化石,結果竟發現科學家過去把4足動物脊椎構造的前後順序弄反了,這表示科學家未來得重新思考如魚石螈(Ichthyostega)、棘魚石螈(Acanthostega)及彼得普斯螈(Pederpes)等生物脊椎的演化過程。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自然」期刊上。
皮爾斯教授表示,過去10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以為早期4足動物的脊椎是由3組骨骼所構成,一組在前,一組在上方,另一對則在後面。但透過同步輻射X光檢視化石內部後,研究人員卻發現傳統理論剛好把脊椎的前後順序弄反,例如原本在最前面的間椎體(intercentrum)其實是最後一塊,這項發現對於4足動物脊椎的功能演化有極深遠的影響。
皮爾斯還說,科學家在理解這些骨骼的組成方式後,才能開始研究脊椎的活動性,以及測試早期4足動物在陸上行動時,其脊椎如何把力量在4肢之間轉移。
研究人員還在一種動物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至今未為人所知的骨骼特徵」,包括有連串骨骼一直延伸至胸部中央,代表胸骨演化的開始。克拉克教授指出,這種骨骼結構可能強化魚石螈的肋骨,讓牠在陸地上移動時能以胸骨支撐身體的重量。魚石螈有類似胸骨的構造也支持了另一項理論,認為魚石螈是靠著前腳「支撐」動作,類似彈塗魚和海豹那樣在平地上移動。
◆ 瀕危櫻花鉤吻鮭 借腹生子續生機
自由 2013.01.16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的以「借腹生子」方式,讓鱒魚生出鮭魚,創下世界首例。瀕危物種的保育未來可能因為這項技術,而獲得更多的突破。
利用虹鱒精巢、卵巢 繁殖成功
研究人員將日本原生種櫻花鉤吻鮭(日本又稱山女魚)的精巢加以冷凍之後,然後抽出精原細胞,移植進入經過不育處理的虹鱒精巢和卵巢內。櫻花鉤吻鮭的精原細胞在虹鱒體內成長為可用的精子與卵子之後,研究人再將其取出進行體外授精,結果成功繁育出健康的櫻花鉤吻鮭。
由於魚類的卵子比較大,而且脂肪成分高無法冷凍保存,他們所開發的方法,則是冷凍保存魚類的精巢,也就是俗稱的魚白,鱒魚和鮭魚關係相近,將精原細胞植入幼魚體內,會因幼魚的性別而成長為精子或卵子,這項方法是由主持這項研究的東京海洋大學教授吉崎悟朗在2007年實驗成功。
研究團隊後來也成功地以櫻花鉤吻鮭繁育出虹鱒,而且這次實驗把櫻花鉤吻鮭的精巢冷凍時間也延長為54天。吉崎表示,這項技術就像一種時空膠囊,讓瀕危物種的永久保存變得可能。
由於實驗成功,吉崎帶領研究團隊,將2010年在山梨縣西湖現身,被認為已滅絕70年的日本「國鱒」黑鮭魚(black kokanee)精巢加以冷凍保存,並研究將這項技術應用在兩棲動物的可行性,吉崎表示,他希望把技術層次升級,最後能用在爬蟲類和哺乳類身上。
◆ 小村不聞狗吠 驚見超大屠場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3-01-16 中國時報
「台灣有史以來頭一遭,貽笑國際!」動保人士經兩年追蹤埋伏,佯裝買客,十五日在元長鄉頂寮村直擊一處駭人的屠狗場,現場慘不忍睹,有十二條狗兒死於刀下,倖存的兩條嚇得直發抖;警方現場起出近兩百公斤冷凍屠體,每公斤賣一百六十元牟利,還有四百五十三支狗鞭、睪丸,初估兩千條狗遭屠殺。
和流浪狗穿梭、徘徊各處鄉野景象迥異,位處偏遠的元長鄉頂寮村卻出奇安靜,村落幾乎看不到狗影,位處村中心一處鐵皮屋,卻傳出陣陣腥臭味,令人作嘔,滿地肝、腸、心等狗內臟,脫毛機、烹煮桶、冷凍庫、屠刀一應俱全,還有許多狗項圈。
循著鐵皮屋旁羊腸小徑深入,另一廳堂地上散佈已被肢解的四肢、頭、舌等屠體,並起出三大包,多達四百五十三多支狗鞭及睪丸;一支狗鞭代表一隻公狗的性命,動保人士估計,至少有兩千多條狗命,葬送在吳嫌手裡。
台灣貓狗人協和財團法人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等動保團體,兩年前獲報頂寮村有一大型屠狗場,即發動義工從台南、嘉義一路追蹤到雲林,捕狗人很警覺,義工時常無功而返;兩個多月前,跟蹤一名蔡姓捉狗人,終於發現目標。
高姓義工上周佯裝要買狗肉,被五十九歲的嫌犯吳煥然以「缺貨」回絕,但要他過幾天再來。高昨天下午再度登門,以每台斤一百六十元買了十台斤,交易過程全被義工側錄下來。
義工刻意拖延交易時間,另組義工則立即報警及通報雲林縣家畜防治所趕到現場人贓俱獲;警方查出,吳煥然有多次違反《動保法》前科,九十五、九十七年都曾被查獲殺狗及病死仔豬,屠殺動物「資歷」有十多年,近年重操舊業殺狗。
動保人士發現兩條劫後餘生的活體,嚇得全身發顫,痛斥屠夫沒人性。防治人員把所有屠體內臟送驗,呼籲民眾勿吃狗肉,因為狗兒慣有鉤端螺旋體菌,是人畜共通的病毒,會侵蝕肝臟,導致黃疸,嚴重者可能致死。
吳嫌坦承十二隻狗全是他殺來販售的,近來因捕狗量少,所以已經很少殺了,四百多支狗鞭是多年累積收藏,狗則是朋友送的,並辯稱每斤只賣七、八十元,訊後被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移送法辦。
◆ 年節「拈花惹草」 小心有毒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3.01.16
春節即將到來,許多家庭計畫出遊,公園、山區往往擠滿遊客。屢見一些民眾一時興起「拈花惹草」,誤觸、誤食有毒植物,輕則發癢紅腫,嚴重則可能上吐下瀉,甚至須緊急送醫。
北市府公園處指出,在公園、山區和行道樹,都可見到有毒植物蹤跡。像最近不少民眾忙著除舊布新,喜歡放置植栽妝點室內,增添年節喜氣。常見的節慶盆景如常春藤、香氣宜人的水仙,和年味十足的粗肋草,都屬於有毒植物。
市府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張栴榕表示,有毒植物通常是葉片和鱗莖具有毒性,民眾摘除時若觸摸到,可能會發癢紅腫,在皮膚柔嫩的小朋友身上尤為明顯。
張栴榕說,當接觸部位感到不適時,只要趕快用清水沖洗,沖去發癢物質,就不會有大礙。有些民眾因感到搔癢,不斷去搓、揉、抓,反而加重情況。
過年上山賞景,也容易碰到有毒植物。常見的大花曼陀羅,就是其中之一。因外型和百合相似,時有遊客想摘回家,手部發癢紅腫。更甚者,曾有民眾摘下後烹飪食用,以為這就是「炒百合」料理。
不同於百合多朵向上開,大花曼陀羅的花朵,屬於下垂型,吃下去會有苦味,毒性強會導致舌頭麻痺、嘔吐;若食用量大,恐吞嚥困難,須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張栴榕表示,姑婆芋也是山區常見有毒植物,因葉片大,有民眾想摘下遮雨,也有民眾錯認是芋頭的葉子而摘取。其葉子只要被碰到,就會分泌白色乳汁,令皮膚發癢難耐。
在市區公園散步,市花杜鵑是最常見的有毒植物,體質敏感者若碰到,容易發癢不適。
特別要注意的是毛地黃,因外型豔麗,常見於花卉展覽。因具有強毒性,誤食會造成心臟傷害,不可食用、也不要觸摸。
市府公園處編印「與有毒植物作朋友」摺頁,介紹常見有毒植物種類、產生的毒性徵狀等。有興趣民眾可至大安、青年、花卉綠化教室免費索取,或到網站下載電子摺頁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37594026&ctNode=46953&mp=106011。
※ 相關報導:
* 養三線鼠 3姊妹得皮癬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640768.shtml
飼養貓、犬、鼠等寵物,小心皮癬症上身!署立屏東醫院一名8歲女童就診,發現因家養三線鼠,全家3名小孩都感染皮癬症。....張智傑表示,與寵物互動生活在一起,尤其在冬天抱在一起睡覺,難免會感染皮膚病,皮癬症就是常見的疾病之一。
專家:請善待蝦蟹 牠們也會疼
【Upaper╱中央社】2013.01.18
「實驗生物學期刊」發布的研究報告說,甲殼類動物可能有痛覺;龍蝦活活丟進沸水之後,可能受苦好幾秒鐘。一連串對螃蟹所做的實驗顯示,牠們為了逃避電擊,寧可放棄珍貴的陰暗躲藏處。
研究領導人艾伍德說,讓螃蟹在實驗水槽的躲藏處重複遭到電擊,結果發現螃蟹會學著避開這些地方。「他們願意放棄藏身處,以躲避可能造成牠們疼痛的來源。」
艾伍德指出,要百分之百證明甲殼類動物感受得到痛楚,是不可能的事,但研究結果「符合」牠們會感到疼痛的假設。人類每年捕捉或養殖數十億隻蝦、蟹和龍蝦食用,並以「非常極端的手法」對待海鮮。「人類會把蟹螯拔掉,然後把活生生的螃蟹丟回海中。龍蝦等蝦類的上半身會被拔掉,只保留腹部有肉的部分。牠們頭部和胸部的神經系統1小時後仍在運作。」
艾伍德說,許多人以為甲殼類動物沒有近似脊椎動物的大腦,就不會感到疼痛。「我們應多想想對待這些動物的方式,因為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 鸞山社區保育有成/穿山甲LOGO好萌 遊客搶蓋章
自由 2013.01.17
〔記者王秀亭/延平報導〕鸞山社區保護穿山甲多年有成,社區民眾創意發想設計出鸞山獨有的穿山甲Logo,派出所以此製作紀念戳章,原本是提供學生戶外教學紀錄之用,但Logo中穿山甲蜷曲的可愛模樣大受歡迎,名聲逐漸傳開,為遊客蓋戳章成為鸞山派出所警員的勤務之一。
鸞山村的天候及地理條件適合保育動物穿山甲生長,成為穿山甲密度高的地區之一,因其溫馴、不攻擊人類,關山警分局鸞山派出所及鸞山村民達成保育的共識,並於九十七年四月成立全國第一支穿山甲保護隊。
如今穿山甲逐漸成為鸞山村的代名詞,村民為突顯特色,與派出所警員集思廣益,以鸞山二字為底,融入穿山甲遇人即蜷縮保護自己的模樣,派出所更製成代表部落風格與特色的紀念戳章。
賴裕民說,一開始只有戶外教學的學生會詢問有無紀念章可蓋,一蓋下去,可愛模樣立刻一窩蜂地要蓋章,沒有紙張的學生乾脆要派出所的白紙蓋,做為紀念。
穿山甲紀念戳章的名聲逐漸傳開,加上鸞山派出所是到部落旅遊的必經之處,常有背包客、單車騎士來蓋章,一年來還有同一社區的森林博物館推薦到派出所蓋章,使用率頓時變高,平均一天有十人來蓋紀念戳章。
賴裕民說,派出所平時只有一名警員值班,紀念戳章小小一個,擔心被不明人士拿走,沒有放在開放空間,若有蓋章需要者,可以直接告訴警員。
◆ 成大博士研發 水庫淤泥變沸石
【洪榮志/台南報導】2013-01-17 中國時報
台灣各水庫每年疏濬出四百多萬噸淤泥,如何降低淤泥汙染讓相關單位傷透腦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博士廖邑崇發想將水庫淤泥再生為沸石礦物,再經過預燒處理提升沸石吸附氮氣能力,除可減少水庫淤泥汙染,更讓水庫成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再生資源工廠。
今年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廖邑崇說,水庫淤泥含有大量矽鋁元素,在沸石製造過程中可直接使用,淤泥中的高含水量,更可以直接與鹼性礦化液混合,導入工廠應用。
廖邑崇以石門水庫沈澱池的淤泥進行實驗,發現未經預燒處理的水庫淤泥沸石礦物,已是天然沸石銨離子吸附量的二倍;如經預燒處理吸附能力更可提升至四倍,顯示水庫淤泥轉化的沸石,吸附能力大幅超越目前業界普遍使用的天然沸石。
他指出,沸石礦物具有多種功能,可用於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及品質;在畜牧業也可作為動物的排泄物除臭劑與長時效性植物肥料;工業上還可降低重金屬汙染及廢氣汙染,或作為水質淨化劑;更可提供紡織業作為透氣纖維的原料;並在核能防治上作為放射性元素吸收劑,以控制核廢料的外洩汙染。
◆ 筆筒樹萎凋病 蔓延北海岸
【陳俊雄/新北市報導】2013-01-18 中國時報
從三億年前石炭紀即存活在地球上的筆筒樹,近年來卻不敵不明病菌侵害大量萎凋,光新北市土城、中和山區一帶,去年就刨除逾二萬二千棵病株。新北市農業局表示,由於筆筒樹病情嚴重,將持續清除石門一帶的北海岸地區病株,避免災情擴大。
民國九十六年起,全台筆筒樹傳出感染病變,一旦得病,短短二個月死亡,唯一對策就儘速將病株移除,以免災情擴大。
目前以新北市土城桐花公園周邊山區,以及鄰近的中和、三峽山區的筆筒樹,為北台災情最嚴重區域,半數以上罹病;另北海岸石門、三芝、金山、萬里等地災情也不容小覷。
農業局表示,總計新北市全市筆筒樹罹病率約四十六%,全台則有逾半數筆筒樹罹病,農業局除配合林試所公布樣點移除病株,也呼籲民眾若發現筆筒樹等大型樹蕨植株出現葉子萎凋情形,可透過「筆筒樹萎凋病疫情通報系統」通報,在最短期間內剷除病株。
護台灣濕地 立委借重國際經驗
中央社 2013.01.19
長期關心濕地的國民黨籍立委邱文彥、親民黨籍立委張曉風,頻繁考察國外濕地,盼「明智利用」概念,有助台灣濕地保育。
攸關生態保育、環境永續的濕地法草案,除行政院版本,朝野立委均有提案,有機會下會期完成立法。
濕地法草案明定,明智利用是指人類以兼容並蓄方式使用濕地資源,維持質及量於穩定狀態下,對生物資源、水資源與土地予以適時、適地、適量、適性的永續利用。
提案修法的中國國民黨籍邱文彥受訪時表示,一般人認為保育就是愛護、不使用,但他曾在泰國看過一家餐廳,蓋在紅樹林保育區內,證明只要瞭解濕地特性、做到明智利用,保育生態和適度發展可以並存。
他說,除了立專法保護濕地,更應致力推廣,讓民眾有更多機會親近大自然,從中培養愛護環境的概念。
邱文彥參考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美國大戶外方略」(America's Great Outdoors:A Promise to Future Americans)概念,預計下會期成立「戶外教育推動聯盟」,整合民間資源,帶學生認識濕地和海洋,讓畢業旅行不再只有遊樂園選項。
他也說,歐洲有許多濕地保育區,英國更成立國家信託基金會來保護生態,台灣企業應有長遠觀念,或許可從事買地、捐地、育成濕地,對台灣未來更有幫助。
曾下跪為濕地請命的張曉風則說,走訪香港、中國大陸濕地,發現他們利用廢棄漁塭、產煤的廢地「無中生有」出濕地,並引進國際人才、投入大量經費從事保育工作,但台灣卻是常因重大建設而要犧牲濕地,保育心態「不是很穩定」。
她說,中國著名景點杭州西湖,過去有淤積問題,但運用智慧將淤泥建成堤防,供人行走遊憩,且設計兼顧濕地保育,對環境保護做了很好的示範。
※ 相關報導:
* 棕櫚油產業惹爭議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7208/122013012000374.html
....全球對棕櫚油的龐大需求,為印尼與馬來西亞,每年都帶來可觀的收益。棕櫚油現為馬國最具經濟價值的作物。2011年,馬國棕櫚油加相關製品的總出口額達270億美元,這等於過去10年來增加5倍。
不過印、馬兩國長期來以「砍伐-焚燒(Slash-and-burn)」方式,將林地轉換成棕櫚樹種植地,則被指責為造成環保災難。特別是在印、馬分治的東南亞海島婆羅洲(Borneo)上,情況最為嚴重。
婆羅洲島有全球最古老的雨林之一,也是人類近親紅毛猩猩(Orangutan)的棲息地。
過去20年來,為了種植棕櫚樹,婆羅洲島已流失約6,200平方英里的原始雨林。島上紅毛猩猩的數量銳減至約5.4萬隻,僅及1980年代時之半。
史丹福大學與耶魯大學發表共同研究報告指出,婆羅洲為種植而進行的墾地作業,僅2010年就排放超過1.4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2,800萬輛汽車全年的總排放量。
印尼現已成為全球第3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其中約8成來自於焚林墾地作業。
◆ 全台最後一隻海巡犬 高齡15 軍餉1396元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3.01.20
軍犬「愛刊」 住在恆春安檢所
國內擁有軍犬的是海岸巡防署,極盛時期擁有290隻軍犬,在海岸線陪同士兵步巡與查哨。目前仍有一隻15歲的軍犬「愛刊」,在屏東恆春山海里安檢所,牠是全國海巡部隊最後一隻軍犬,海巡署每月為牠編列1396元軍餉,讓牠在崗位上終老。
海巡軍犬須通過搜索與攻擊等訓練,測驗合格分發位在海岸線或港口安檢所,陪同士兵執行巡邏與安檢業務。但在監控與檢查科技日新月異下,軍犬任務走入歷史,但因為沒有退場機制,海巡軍犬都由部隊列帳飼養,直至終老。
海巡部隊軍犬命名是從忠、孝、仁、愛一路下來排序,後面再選字配名,後來到了愛字輩,軍犬需求就減少了。
8歲除役 留在原部隊「養老」
海岸巡防總局說,狼狗「愛刊」下部隊後,就在山海里安檢所,雖然編制把牠列為服勤犬,但已高齡15歲,8歲就除役了,脫離服勤行列。軍犬沒有退場機制,愛刊就由原部隊飼養至今,是全國海巡部隊最後一隻軍犬。
岸巡總局表示,海巡署每個月為愛刊編列1396元預算,是飼養、醫療與管理費用,形同軍餉,並且按規定,牠平時吃狗罐頭、乾糧,飲用清水,月底固定服用防範心絲蟲的藥物。每天中午、傍晚,由士兵帶牠出門散步,多是牠平常巡邏的路線。冬天冷,兩周洗一次澡,夏天每周一次,愛刊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老鳥軍犬 會欺負菜鳥阿兵哥
曾擔任領犬員的官兵說,海巡軍犬在哨所日久,看著士官兵退伍與輪調,只有牠最熟悉環境,也學會欺負新人,若由剛報到不久的新兵餵食,常冷不防被咬一口,新人還得想辦法讓老鳥軍犬買帳。軍犬都列帳管理,曾有軍犬不明原因死亡,安檢所上下都遭到行政處分。
岸巡總局說,海巡軍犬都列帳管理,若不明原因折損,管理單位確實會遭懲處。包括愛刊在內,未來臨終時,都要送至獸醫處進行必要的搶救,若不幸離世,也要由獸醫開具合法的死亡證明書,證明牠是自然死亡,才能除帳。
※ 相關報導:
* 軍犬認養要列管 每半年訪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47703.shtml
立委呼籲國軍將除役軍犬開放民間認養,但軍犬有戰鬥搜索與攻擊戰技,憲兵完成「除役軍犬管理暨認養實施計畫」,軍犬比照具有爆破與特戰專長人員,退伍後要由軍警列管,由憲兵組成輔訪小組,每半年一到軍犬退伍地點實地訪問,確認退役軍犬沒有從事有安全疑慮的工作。
◆ 開放摸蛇 北市動物園被罵虐待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2013.01.20
台北市立動物園配合蛇年到來,昨天起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推出「蛇類特展」。最特別的是,保育員抱著一隻二點五公斤的無毒球蟒,開放民眾半小時觸摸體驗,不少小朋友直呼「好涼」、「好有趣」。
不過,卻有動保團體表示,讓民眾觸摸活體蛇是虐待動物。「這哪來的教育意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動物園教導民眾不要對蛇汙名化,無須透過觸摸,這樣只是欺負個性溫和的蛇;就算要觸摸,也有觸感類似的教具,「根本不用找真蛇來」。
動物園則解釋,觸摸體驗也是教育的一環,且保育員全程在旁,解說蛇不喜歡摸頭、喜歡捲曲身體等。園方表示,體驗活動僅半小時,不會把蛇掛在民眾脖子上,之後也不會再有這活動。
現場體驗的民眾,許多人不覺得觸摸體驗是虐待動物。專程從桃園北上參觀的小三學生林雨璇說,以前覺得蛇很可怕,看完後反而覺得蛇很乖,不會亂跑;林媽媽表示,透過體驗活動讓小朋友正確了解動物,是很好的做法。
「人類存在太多對蛇類的誤解。」兩棲爬蟲館館長陳賜隆說,蛇是很重要的食物鏈的一環,但經電影、電視劇傳播,民眾多半只想到凶狠有毒,增添許多無謂恐懼及迷思,希望藉著觸摸體驗,讓民眾更深入了解。
「蛇類特展」有多項主題,如「蛇的七大迷思」,提到「野外灑石灰可以防止蛇侵入」、「蛇頭三角形才是毒蛇」等說法,陳賜隆說,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單靠石灰無法阻止蛇移動,在野外最好方式還是「打草驚蛇」,有些無毒的蛇種也會有三角頭形。
台灣與離島已知有六十二種蛇類,但因棲地破壞、惡意捕殺、買賣交易或外來生物引進等因素,百步蛇、雨傘節、鎖蛇和龜殼花等部分蛇類已瀕臨絕種,十七種已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 大雁神秘谷 台生態挪亞方舟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3-01-19 中國時報
前年底新納入日月潭經管區內的魚池鄉大雁村,被學術界視為「台灣生態挪亞方舟」,不但物種豐富,更是多種特有、罕見生物的基因庫,流貫其間的澀水溪是縮影,尤以神秘谷、水上平台溪段最精彩,四十多種蜻蜓、豆娘,蛙類、蕨類看不完!
社區生態解說員葉建興表示,介於仙楂腳和澀水聚落間的神秘谷,完整保留天然林原貌,全球獨有的「桃實百日青」喬木,及多種特有蕨類生長茂盛,棋紋鼓蟌、白痣珈蟌、麻斑晏蜓等蜻蛉種類繁多。
遺憾的是地形險惡,步道只開到溪谷入口處的小橋,導覽也僅止於淺嘗,想一睹真面目,需溯溪攀崖,非普級遊客得以親近。葉建興說,有一失必有一得,這樣比較不會遭到破壞,完整留給後代,當作環境資產。
「真正適合一般民眾散步的溪段,反而是有輕度開發的水上平台!」村長謝棟漢說,沿溪棧道、小橋齊備,閒步逛一圈,僅須一個多小時;台灣桫欏、觀音座蓮和筆筒樹等大型蕨類長得密密麻麻,五色鳥、繡眼畫眉鳴唱不已,儼如生態天堂!
哈佛教授急徵 尼安得塔人代理孕母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3-01-22
美國哈佛大學遺傳系教授邱池徵求一名代理孕母,替他生下一個尼安得塔複製人。
尼安得塔人是三萬三千年前生活在歐洲和中亞的人類近親,後來絕種了。考古學家是發現了他們的骸骨以後,才知道有這種人類存在的。
六十八歲的邱池是最早研究「合成生物學」的科學家。他說,他可以從尼安得塔人骸骨上取得的遺傳密碼做成幹細胞。再把這些幹細胞注射進一個人類初期胚胎裡。他相信,這個雜交出來的胚胎將帶著尼安得塔人的特徵。
除了要找到一個願意幫他生下這個尼安得塔複製人的大膽代理孕母外,邱池真正的挑戰,恐怕是這項計劃引發的倫理道德爭議。
◆ 強烈輻射曾襲地球 再發生將釀巨災
【台灣醒報╱記者謝豪╱台北報導】2013.01.22
科學家發現,在樹木及南極洲冰層中發現的元素,證實曾經有巨大輻射能量在中世紀,約在西元774年與775年之間侵襲地球。同樣情形若發生在現代,可能造成衛星毀損,甚至破壞地球臭氧層,對地球生物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科學家去年發現,地球在中世紀時曾經遭受巨大幅射能量侵襲,但起因成謎。現在,科學家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有證據能夠證實發生的原因是銀河系中兩個黑洞或是中子星融合所造成。
去年科學家在日本古老的西洋杉中發現不尋常的碳14元素存在;在南極洲的冰層中也發現鉢10元素。這些同位素會存在的原因是強烈輻射照射高空大氣中的原子所造成,科學家因此認為地球曾遭強烈輻射侵襲。
利用樹木年輪以及冰層核心的資料,科學家計算出強烈輻射襲擊的時間約在西元774年與775年之間,並且排除了輻射來自於超新星爆發的可能,因為觀測沒有顯示超新星爆發時殘骸。
報告作者之一,德國耶拿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的勞夫教授表示,我們搜尋短伽瑪射線爆發的光譜,以估計與之前發現的碳14與鉢10元素是否相符,結果完全符合。勞夫教授說,伽瑪射線爆發時的能量相當強大,因此我們從觀察到的能量推斷,爆發地點位於銀河系內部,距離地球大約3,000到12,000光年遠。
這種距離的伽瑪射線爆發,大部分輻射都會被大氣層吸收而不太留下痕跡,僅在樹木與冰層中留下同位素。
勞夫教授表示,近期內地球不太可能再碰到一次同樣的狀況,但若中世紀的情形再度發生,外太空的現代人造衛星將首當其衝,造成地面通訊、氣象研究中心癱瘓;而如果爆炸距離地球更近的話,輻射威力將足以摧毀臭氧層,這會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 紅樹林嚴重陸化 彈塗魚不見了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高雄報導】2013.01.22
南部地區去年入冬後少雨,林園區紅樹林保育區陸化情況日趨嚴重,潮汐溝功能也愈來愈少,紅樹林陸續死亡,連帶影響附近生態,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為延續紅樹林生命,將闢建生態池,並擴大新潮間帶的復育工作。
林園區紅樹林保育區位於雙園大橋下游1.2公里處,原有10公頃左右,但3年多前的八八風災過後,被沖刷只剩不到3分之1,導致紅樹林的陸化程度加速。
林園紅樹林學會理事長黃明華表示,保育區已經比原來高出近兩公尺,影響海水進入,學會雖然設置了潮汐溝,希望河水可以深入保育區,但成效有限,尤其南部冬季少雨,讓陸化情況愈來愈嚴重。
紅樹林陸化的結果,包括小花蔓澤蘭、盒果藤等陸生植物大舉入侵,這些植物還會攀爬上紅樹林,影響紅樹林的光合作用,學會雖然持續找志工清除,但趕不及其生長速度,而且陸化嚴重,泥灘地面積也同步縮小,影響彈塗魚、招潮蟹的生態,最近就很少見到彈塗魚的蹤影。
林園生態志工戴健城說,學會將委請第七河川局在今年闢建生態池,降低紅樹林保育區的陸化情況,希望林園的紅樹林不要走入歷史。
黃明華強調,學會已陸續種植500株水筆仔、海茄苳,只要丁壩間新潮間帶狀況穩定,就會繼續復育工作。
◆ 辦生態營 高原國小處處是寶藏
【楊明峰/桃園報導】2013-01-22 中國時報
龍潭高原國小內有象龜、獨角仙、台灣肖楠等昆蟲、動植物,生態豐富。楊梅大華中學自然科學師生團隊獲高原國小之邀,廿一日起一連三天,於校內舉辦自然生態育樂營隊,以幽默詼諧方式,帶領學童認識校園內的一草一木,讓學童驚喜大呼:「原來校園生態這麼珍貴!」
高原國小成立於一九一五年,台灣肖楠是鎮校之寶,校園內還有獨角仙、鍬型蟲等,更有一座圈養兔、雞、象龜的動物園。
校長羅玫玲說,台灣肖楠是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北、中部海拔三百米至二千米山區,能矗立於二百多米的校園中相當罕見。
因高原校園內含豐富生態,大華中學老師傅文傑受校方之邀,領學生前去舉辦育樂營,帶學童巡禮校園,以枯木、樹葉製作手工藝飾品、繪圖。
高原國小六年級生詹雅軒興奮地說,透過大哥哥、大姐姐介紹,對校園生態有更深認識,才知道學校的動植物這麼珍貴!
大華中學高一生李柏緯則說,小時參加童軍、生態等營隊,受到別人服務,如今帶領小朋友舉辦營隊,能夠服務別人,感到有意義,卻也大呼:「辛苦吃不消」。
釣線纏身 海豚主動求助潛水客
中央社 2013.01.23
1群潛水客日前見證了海豚的聰慧過人,美國夏威夷海域有1隻胸鰭被釣魚線纏住的海豚,竟主動找上潛水客相救。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有人將這令人又驚又喜的畫面用錄影機拍攝下來,潛水教練拉羅斯(Keller Laros)花了8分鐘,幫助這隻前來求救的哺乳類動物。
拉羅斯1月11日帶著1群學員潛入夏威夷柯納國際機場(Kona International Airport)外海,準備欣賞巨蝠魟,卻聽見有隻海豚發出長而尖的叫聲。
拉羅斯解釋:「這隻海豚直直地游過來,並將身體推向我的舉動,無疑是要尋求幫助。」
當時,這群潛水客正在欣賞海中奇景,突然聽見海豚叫聲,然後看見1隻瓶鼻海豚朝著他們的方向游過來。
拉羅斯告訴夏威夷KITV電視台,他是如何迅速發現這隻海豚泳姿卡卡,原來牠被釣魚線纏住,還有1個魚鉤嵌進牠的胸鰭。
這隻海豚讓人類幫助牠解脫纏縛。
拉羅斯表示:「我試著解開釣魚線,取下胸鰭上的魚鉤。有1條線從牠口中出來,胸鰭上的釣魚線纏得非常緊,前後都有傷痕。」
他說:「我擔心若用力拉扯,可能會讓牠更痛苦,還好能夠剪斷釣魚線,並將它解開。」
拉羅斯說,這隻海豚耐心地靜靜等待他將身上的釣魚線移除。
拉羅斯確實移除了海豚胸鰭上的魚鉤,並剪斷口部附近的釣魚線,然而,當其他潛水客加入,試圖移除更多釣魚線時,海豚卻游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 陸蟹生態繪本 米倉國小出版
自由 2013.01.23
〔記者郭顏慧/新北報導〕八里區米倉國小五位實習老師和校長吳望如,花費一週時間共同繪製繪本「阿紅歷險記」,以圖畫形式記錄陸蟹從淡水河一路爬到校園的過程,內容生動趣味,未來學校還打算將陸蟹「阿紅」做成吉祥物放置大門口,成為象徵米倉的入口意象。
校長吳望如說,「陸蟹」指的是棲息於陸地上的蟹類,這種蟹類在北部很少見,六年前他剛到米倉時,某天突然看到一隻陸蟹爬上辦公桌,後來在校園內偶爾也會看到陸蟹蹤跡,心中開始有了想記錄下這一切的念頭。
吳望如說,去年學校來了五位來自台灣藝術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的實習老師黃琨婷、周奕綺、柯芷妙、王瑞萍和謝依蓁,五人皆擅長美術,其中黃琨婷對繪本有深入研究,聽完陸蟹與米倉的故事後,眾人決定以深入淺出的繪本形式向外界介紹陸蟹。
吳望如說,因為陸蟹身體顏色都是紅色,所以故事主角取名為「阿紅」,阿紅歷險記講述的是阿紅從淡水河口一路爬行到校園所遭遇的驚險歷程,包括被老鷹抓、被野狗追等,最後爬進校園才平安過日子,希望藉由活潑有趣的圖案串聯,灌輸孩子保育觀念。
吳望如說,「阿紅歷險記」首刷出版五百本,已分送至全市圖書館,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圖書館借閱,此外也已請熱心家長利用廢棄木頭趕工製作「阿紅」木雕,下學期開學後將放置在大門口供民眾參觀。
◆ 紐西蘭禁貓 引發正反兩極討論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1.23
紐西蘭為了拯救野鳥,打算全面禁止民眾繼續飼養家貓,消息傳出,立即引起紐西蘭人正反兩極的反應。
根據《鳥類學》期刊刊登過的調查結果指出,華盛頓郊區灰嘲鶇(gray catbird)幼鳥有八成死於天敵,令人訝異的是其中貓咪就佔去47%。由於紐西蘭也傳出當地原生鳥一樣備受貓咪威脅,因此當地企業家摩根(Gareth Morgan)提議民眾不要繼續養貓,他說,「我並非要民眾立即棄養貓咪,而是要以保育為重,因為我們現在所做,是縱容鳥類殺手繼續存在。」
根據摩根援引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紐西蘭,一隻貓一年可以殺掉至少13隻原生野鳥,他補充說,「當然我不是建議要立即將貓安樂死,不過這是選項之一,或是等貓咪死後,不要再養貓了。」
他的提議傳出後,立即遭遇不小阻力,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會長克里奇表示,「別插手我們的生活,不要剝奪寵物陪伴帶給人們及家庭的美好時光。」
摩根的「不要養貓」(Cats To Go)網站內民眾的留言,也幾乎一面倒不支持他的「禁貓」想法,針對「以後你要不要繼續養貓」的問題,有近3/4的人都表示反對。
根據「紐西蘭愛護動物協會」2011年統計,近半的紐西蘭家庭家中至少養了一隻貓,相對美國家庭則共飼養了超過8600萬隻家貓,比例佔總家庭33%,紐西蘭可謂是全球數一數二家貓比例最高的國家。
過去數千年來,棲息在紐西蘭的原生鳥類,由於沒有掠食者因此曾一度大量繁衍,其中相當可愛的鷸鴕(Kiwi)沒有天敵,最後演化成「無翼鳥」只會在陸地行走,但人類出現以及帶進了諸如貓、狗與老鼠等鳥類的天敵後,造成當地許多原生鳥類開始逐漸消失。
◆ 基因分析 美洲原住民來自北京
法新社 – 2013年1月23日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根據本週發表的化石DNA分析,現代亞洲人和美洲原住民是4萬年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類後裔。
基因分析顯示,北京的早期現代人在基因上已與現代歐洲人的祖先分道揚鑣。
中國大陸北京田園洞2003年出土1支腿骨,研究人員從腿骨採出細胞核和線粒體DNA。
研究人員昨天發布聲明說,他們利用採出的樣本重建腿骨主人的基因檔案,發現此人生活在現代人類歷史上的1個非常有趣年代。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研究主要執筆人帕博(Svante Paabo)說:「此人活在重要的演化過渡年代,當時早期現代人已漸漸取代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後來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滅絕。」
他說,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塔人等更早期人類具有一些相同特徵。
研究人員解釋,這支古老腿骨的基因分析顯示,現代亞洲人與美洲原住民的基因檔案有相似之處。
然而分析也顯示,北京附近的早期現代人基因已與現代歐洲人祖先分道揚鑣。
科學家先前發現4萬至5萬年前的歐亞大陸人類化石,看起來像現代人類。
但研究人員強調,這些早期現代人和當今人類的基因關係尚未釐清。
帕博說:「針對歐亞大陸各地其他早期現代人的進一步分析,將有助加強我們理解現代人何時且如何遷居到歐洲和亞洲各地。」(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 幫尼安德塔人找代理孕母 哈佛科學家說沒的事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3-01-23
網路盛傳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要找代理孕母,生一個尼安德塔人,當事人今天出面澄清,說絕對沒這回事。
哈佛醫學院的基因學權威喬奇教授,最近出了一本書談基因再造,德國明鏡週刊訪問他的內容,幾經轉述就變了樣。
喬奇教授解釋說,訪問中,他談到透過基因工程,再造尼安德塔人,理論上是可行的,他在書中提到需要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女性,純粹只是在敘述基因工程必須具備的元素,因為懷胎這件事,非女人不行,敢做這種事情的女性,必然具備過人的冒險精神。
尼安德塔人曾經生活在歐洲以及西亞,四萬到四萬五千年前,歐洲出現現代人類之後,尼安德塔人逐漸消失。
科學家透過化石,取得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理論上,只要把基因植入人類細胞,做一個受精卵,再找一個代理孕母懷胎,就可以生一個尼安德塔寶寶。
不過,這麼做不但有違醫學倫理,安全也有顧慮。其實,就連再造絕種動物,都有許多人期期以為不可,更遑論再造絕種人類,喬奇教授聲明,他個人沒有預設立場,只希望,再過幾年,大家可以更心平靜氣的討論這個議題。
菲律賓椋鳥入侵台東 危及生態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3-01-24 中國時報
台東農業改良場最近出現十幾隻外來入侵鳥種「菲律賓椋鳥」,與本土烏頭翁搶著雀榕果實吃;台東縣野鳥學表示,菲律賓椋鳥繁殖力強,如果族群持續擴大可能會成為生態殺手。
在台東農改場一棵雀榕樹上,來了一群不速之客,與其它本土鳥種及冬候鳥搶著吃雀榕果實,相當凶悍,鳴聲吵雜,墨綠色飛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一對火紅眼睛看起來有點邪門,有人稱為「惡魔的雙眼」。
牠們是農委會公告外來種入侵鳥類「菲律賓椋鳥」、又名亞洲椋鳥或輝椋鳥,身長約十七到廿公分,主要分布在印尼、緬甸、菲律賓等地,過去被引進台灣飼養,也許從籠中逃逸或被棄養,因為繁殖力強已成為留鳥,族群持續擴大中。
這群在農改場出現菲律賓椋鳥多數是亞成鳥,台東縣野學會理事長王克孝表示,菲律賓椋鳥入侵台東,如果族群持續擴散,對本土留鳥如白頭翁、綠繡眼等可能在食物及巢位利用造成負面影響成為生態殺手。
◆ 獼猴肆虐 湖山水庫當花果山
雲林一年被毀千萬農產品 古坑鄉公所委託學術單位
調查獼猴族群數量、分布地點
【周麗蘭/雲林報導】2013-01-24 中國時報
台灣獼猴調皮惱人,在雲林縣一年至少蹂躪掉一千萬元的農產品,包括冬筍、甜柿、柑橘等,人猴大戰沒意義卻沒完沒了。台灣獼猴的族群、數量至今無學術調查及統計,古坑鄉公所將以三年委託學術單位調查,寄望興建中的湖山水庫成為雲、嘉、投一帶台灣獼頭的百果山、水濂洞。
去年農委會率團到日本獼猴肆虐嚴重的神奈川縣、梨山縣考察防治法,雲林縣、台中縣、苗栗縣、屏東縣、台北市都有代表隨團,古坑鄉公所這次決定調查獼猴族群、分布地點就是取經心得。
農經課獸醫蔡志廷指出,日本和台灣ㄧ樣都有獼猴危害農產問題,他們原本也採驅趕方式,但發現驅逐只會讓獼猴族群更不穩定,就像黑道火併ㄧ樣爭地盤,後來調查族群了解獼猴的數量分布,越界才進行撲殺,這幾年已經趨於穩定。
農經課長孫旺田表示,從日本經驗得知獼猴族群不可能消滅,讓牠們有固定的盤據點安居樂業,人猴才能和平相處,「如果有百果山、水濂洞,哪隻猴子想要出來討食?」
蔡志廷說,獼猴出沒困不困擾也看人類的態度,盛產蘋果的青森縣也有獼猴濫採蘋果事件,但當地區民並不討厭,因為牠們帶來更多觀光人口,算一算划得來。
正在興建中的湖山水庫原是台灣獼猴的棲息地,因原本的山林棲地被破壞,這幾年在雲林、嘉義、南投山區流竄吃食農作物,古坑鄉公所因而向經濟部中區水資局提出計畫,委託學術單位首度進行獼猴族群分布、地圖、數量調查,限於經費只先調查水庫半徑五公里。
孫旺田說,各縣市的獼猴數量都是推估,沒有人真正知道牠們住在哪?猴王是誰?族群消長?古坑鄉最近一兩年「感覺」獼猴增多了但無法確定,當務之急是找到專業學術單位來盤點,如果能有GPS追蹤定位就更一目了然。
※ 相關報導:
* 臭又腥…鄰居在陽台烤獼猴吃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657872.shtml
潭子警方接獲市民提供側錄的影片報案,有人在陽台上殺狗,並用瓦斯噴槍火燒去毛後煮來吃,警方請來專家認定,發現男子屠殺的不是狗,而是保育類的台灣獼猴,昨將涉嫌的葛姓男子函送法辦。....葛姓男子說,他先用瓦斯噴槍把獼猴的毛燒光,再拿到廚房切塊後熬湯食用,「只吃幾口,覺得很難吃」,就把剩下的猴肉都丟掉了。葛聲稱,一時好奇才會吃猴肉,不知道已觸法。
◆ 被爆賣海豚嗲 業者稱是海豹肉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東勢報導】2013.01.24
壹週刊昨天報導雲林縣東勢鄉某家小攤販售的肉嗲,其實是海豚嗲,當地人稱海豚肉為「海豬仔肉」;雲林縣農業處昨派員抽查,業者強調5年前確實有賣,之後就從加拿大進口合法的海豹肉,但他拿不出購買證明,只給供貨商的電話。
縣農業處森林及保育科昨派員到東勢和四湖鄉抽查,在東勢鄉發現約50公斤的黑紅色肉塊,無法用肉眼判斷是否為海豚肉,已將部分肉塊帶回檢驗,結果最快2、3個星期出爐;稽查人員另到四湖鄉郵局附近的熱炒店,店家關門。
農業處表示,東勢鄉這家小攤去年4月曾被查獲販賣海豚肉,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送辦,正在審理中;農業處指出,農委會今年3月將修訂法條,未來海洋界哺乳類的動物海獅、海狗等都不得撲殺或販賣。
小攤老闆丁太發強調,5年前改從加拿大進口合法海豹肉,每公斤150元比海豚肉每公斤250元便宜許多,但是近年來被檢舉多次,造成他們困擾。
抽查過程中仍有不少顧客上門,張姓男子表示,吃了20多年口感都沒變,只要嘴饞就到此購買。
陸媒盛讚台灣 力行舌尖節約
【記者宋丁儀/綜合報導】2013-01-25 旺報
中國人講究面子愛擺豪華盛宴,往往吃不完,客人又不願打包,形成「剩宴」。目前大陸正雷厲風行節約清廉風氣,福建《海峽導報》24日就刊登專文稱讚台灣人在「餐桌上的節約」,從官方到民間,深入人心。不論政要或學者通通在舌尖上力行不浪費,請客也寧願吃平價便當。
這篇《海峽導報》專文立刻獲得兩岸廣大迴響,報導中描述台灣政治人物到市井小民,無一不在舌尖上力求簡約。
請客不見得請吃大餐
文中指出,在台灣生活會遇到很多台灣人熱情請客,有時請的不過是一個漢堡,或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讓人感覺熱情不一定要請大餐。
文中指出,餐桌上的文明不僅包括用餐習慣與禮儀,節約食物與珍惜食材也是重要的內涵。台灣人非常講究舌尖上節約,每一環節都養成節約的好習慣,甚至上從總統,下至基層公務員,最常吃的就是百元以下平價便當。
報導還舉例,馬英九在家裡宴請五院院長,最多花不到1.5萬元新台幣;一場學術研討會,即使立法院長王金平請吃中餐,所有與會者也都吃便當。這種崇尚清淡簡樸的公務宴請,不會有剩,也避免了浪費。
報導也引述記者親身經歷發現,餐廳點餐時,服務生通常會好心提醒客人:「這些已經夠了耶!」餐後發現客人沒吃完,還會問是否菜不合胃口?或貼心問要不要打包?在台灣,很多上班族中午點外賣,餐飲店也會多問客人需不需要加湯?以免浪費。
吃的小細節令人驚艷
這些在台灣吃的小細節,在大陸媒體眼中,處處都是令人驚艷。而且在台灣,「剩宴」不是直接倒掉,而是要廚餘回收。
報導說,廚餘回收在台灣是從兒童就開始教育,在學校用餐後就要將剩飯剩菜、果皮蛋殼等先瀝乾水後放入廚餘桶,班級裡負責廚餘回收的同學,則要在廚餘桶裡撒上除臭劑,瀝出廚餘滲出水後拿到廚餘回收點。這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深入人心,使得台灣人人懂得節約、環保。
◆ 陸水稻專家袁隆平:浪費應入罪
【記者宋丁儀/綜合報導】2013-01-25 旺報
央視報導,大陸每年倒掉的「剩宴」夠2億人吃一年。大陸工程院院士、水稻專家袁隆平很痛心表示,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並建議政府要明訂法令,把浪費視同犯罪,浪費還要罰款。
袁隆平說,大陸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每年國家都投入科技研究,辛辛苦苦鑽研增加平均生產量,但提高產量之後,卻被白白浪費掉!
他指出,他參加過好多宴會,通常會上10至20道菜,每盤客人都只蜻蜓點水,吃一點點。他感嘆,面對這樣浪費的現象,他提議,政府要對浪費行為加以罰款,甚至把浪費當作一種可恥行為,當成犯罪行為來處罰。
◆ 吃掉博物館前花 山羊受審判無罪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659408.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3.01.24
當法官發現被告是一隻山羊的時候,法官一定以為是誰在跟他開玩笑。
這隻山羊名叫蓋瑞(Gary),日前跟著飼主在澳洲一處博物館前散步時,蓋瑞突然把博物館前的草坪上整排的花給吃了。警察馬上以「蓄意破壞植栽」罪向蓋瑞和蓋瑞的主人開單,並罰款澳幣440元(約新台幣1.3萬元)。
蓋瑞的主人是澳洲喜劇演員詹姆斯‧狄扎諾斯,對警察的舉動非常不服氣,提出申訴,最後獲判無罪。審理法官表示,詹姆斯不可能限制蓋瑞什麼該吃,什麼不能吃,同時警方也無法證明,詹姆斯是有意讓蓋瑞到有花的草坪上,因此判無罪也取消罰款。
詹姆斯表示,這次警方錯開罰單是濫用法條的一種行為。
◆ 人藥禁治寵物 獸醫疾呼修法
陳文信、邱俐穎、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3-01-25 中國時報
日前有藥廠販售人用藥品給獸醫院,遭衛生機關要求改正,藥廠因擔心受罰而停止供藥給獸醫院,卻使得全國二百萬隻貓犬等寵物將面臨斷藥危機。
獸醫界公會與學者昨天共同出面,呼籲政府盡速研商解套之道。衛生署與農委會昨天承諾,將盡速研議辦法並推動修法,讓「寵物用人藥」的規定更具彈性。
為解決獸醫用藥燃眉之急,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蕭美琴昨天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邀請獸醫界人士及相關官員出席。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許添桓當場質疑官員,「全世界獸醫都能合法用人藥,為何只有台灣不行?」
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楊靜宇則指出,目前在動物實際使用的藥品中,有動物用藥許可字號的藥品只占二成,人用藥品占七成;全台約一千五百家獸醫院中,目前也有近八成皆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寵物。
他說,有些動物用藥雖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盟核准,卻礙於登記核可時間過長,影響廠商進口意願。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指出,《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已送立法院審議,修法後可授權衛生署公告人用藥物類別,使獸醫師得使用於貓犬及其他非經濟動物,只要立法院通過修法,就能依後法優於前法原則取代《藥事法》規定。
農委會防檢局代理局長謝芙美則表示,獸醫師使用人用藥品的行為處於法律灰色地帶,防檢局下周會開會討論制定相關辦法。
吃光食物 網民搶當光盤族
【記者宋丁儀/綜合報導】2013-01-26 旺報
今天,你吃光盤中的食物了嗎?最近「光盤」活動在網路蔚為風潮,不少網民在網路曬出吃得一乾二淨的盤子,紛紛要當「光盤族」。這項由《人民日報》發起的活動,已迅速在微博升溫。
大陸1年餐飲浪費的糧食可養活2.5億至3億人,餐桌上的浪費令人痛心,餐桌「光盤運動」應運而生,一群來自金融、廣告、保險等各行各業的中青年人號召杜絕餐桌上的浪費。
此行動已在微博被轉發約5000萬次,許多大陸城市正加入其中,開啟一個全民「掃光」的新時代。
大陸中央日前推出8項規定、6項禁令要求勤儉節約,如今從小民做起,讓盤中剩菜少一些,減少浪費,用行動創造另一種社會價值。
◆ 有的被棄養 有的偷襲農場受傷 搶救近20隻猛禽 蜂鷹竟占5隻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3-01-26 中國時報
一月份是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淡季,往年全月救傷數量多只有十幾廿隻,但今年有點怪,截至廿五日已達卅九隻,更奇的是這些送醫的動物中,竟有近半數是幾無天敵的猛禽,其中蜂鷹占了五隻,牠們全中了獸夾傷了腳爪!
受傷的猛禽包括貓頭鷹類的領角鴞及褐鷹鴞共五隻;鷹鷲類則有鳳頭蒼鷹五隻、大冠鷲和台灣松雀鷹各一隻,以及由嘉義送來的五隻俗稱「雕頭鷹」的蜂鷹。
其中大冠鷲研判曾遭虐待棄養,被丟棄在水里鄉一家鳥店旁;五隻鳳頭蒼鷹則來自草屯、中寮和鹿谷,有的折翼,有的腦震盪,研判是「空襲」養雞場時,衝過頭撞牆。至於五隻蜂鷹可能光顧嘉、南山區養蜂場,農友不堪損失設陷阱「教訓」。昨天嘉義縣政府送來三隻,發現地同是來自大林鄉。
◆ 南非養殖場走失上萬住鱷魚 至今捉回兩千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3-01-26
南非有養殖場在洪水侵襲下開放閘門,使得上萬隻鱷魚逃走到國內第二大河「林坡坡河」,目前已經捉回兩千多條。
大部份鱷魚身長都不超過兩公尺。
警方說,暫時沒有收到鱷魚襲擊報告,但警告居民不要下水,也不要嘗試捕捉。
入夜後養殖場人員繼續用尼龍索帶捕捉鱷魚,再搬上貨車。
當地有多個鱷魚養殖場, 以鱷魚皮製作皮具。
◆ 鳳凰木染病樹倒… 割草機害的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2013.01.26
台一線台南路段500多株鳳凰木行道樹陸續感染靈芝根基腐病,因有兩棵樹傾倒時壓壞車輛,公路總局已砍除200多株。昨天農委會等單位會勘時,林試所研究員謝翁維指出,染病主因樹皮遭破壞;國民黨市議員謝龍介表示,3月議會開議,黨團將提案對行道樹維護保養明訂作業規範,減少對行道樹傷害。鳳凰木關懷協會發起人蘇俊賓上月得知台一線台南新市、善化路段的鳳凰木陸續染病遭砍除,號召國民黨台南市議員昨天會同農委會、交通部勘察;因專家認為割草機是引發樹木疫情的主因,公路總局承諾,要求除草單位割草機須距離行道樹至少20公分以上。
林試所研究員謝翁維說,感染靈芝根基腐病的行道樹多因外力破壞樹皮、傷口感染致病,若主幹乾枯、樹皮剝離,多難以挽救;他觀察發現許多傷口是割草機造成,部分樹幹遭車輛擦撞,也有因鐵絲線繩纏繞致樹皮受損。
蘇俊賓說,台北、雲林、台東等縣市都針對行道樹訂定自治條例,台南只規範破壞行道樹須賠償,但未對行道樹維護保養明訂作業程序規範,台南市古城老樹多,更應重視林木保護,將請議會黨團提案修改自治條例,訂出明確維護辦法,減少行道樹傷害。
鳳凰木砍除後,公路總局將陸續種植樟木、變葉木,早年台一線常見綿延數公里的鳳凰木早已不復見,現在僅剩少數路段仍有鳳凰木行道樹。
吳姓老人說,原本路旁都是鳳凰木,花開時一片火紅美不勝收,但近年台一線的鳳凰木幾乎全砍光。
公路總局新化工務段長李宗祺表示,染病鳳凰木外觀正常,樹葉繁盛也會開花,卻可能突然傾倒,因前兩年都有轎車被壓壞,病情嚴重的只能砍除。
北市社六溼地 近距離體驗生態
中央社 2013-01-27
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今天表示,社六溼地復育有成,台北市再增一處溼地,民眾可近距離體驗生態環境。
水利處表示,透過活化淡水河政策引導,台北市再增加一處溼地,社六溼地復育工作成果佳,植物、動物紛紛回歸,成為最佳近距離體驗生態的環境。
水利處指出,社六溼地位於社子島靠淡水河側河岸的社六抽水站旁堤外灘地,左臨淡水河,右倚觀音山,是台北夕照最佳地點,境內擁有豐富生態,例如招潮蟹、彈塗魚及各種鳥類;植物部分則有鹵蕨、鹹草、紅樹林等。
規畫復育溼地時,水利處考量到在灘地上的溼地易被洪水破壞,又易受當地紅樹林優勢種的影響,若不整理、疏伐,泥灘地與潮間帶將逐漸減少,有可能會陸域化,屆時,相關物種將失去生存棲地而減少。
水利處說,為增加棲地與物種多樣性,便規畫以紅樹林做為前哨站,保護後方溼地區域,防止洪水時大量泥水沖入溼地內而造成毀損,經歷去年的612豪雨與蘇拉颱風後,已通過考驗。
隨著氣溫逐漸轉涼,水利處指出,北方候鳥已陸續前來造訪,溼地復育完成,附近的濱岸和灘地也經常出現蒼鷺、夜鷺和小白鷺,多種鳥類又回歸為生物鏈的一環,就連逐漸絕跡的溼地植物也出現在社六溼地。
水利處表示,盼社六溼地能帶給民眾安全且富教育意涵的收穫,同時也設置觀景木棧道,讓民眾方便近距離觀賞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 新社槲樹瀕危/復育第2年 50餘幼苗茁壯
自由 2013.01.27
〔記者謝鳳秋/新社報導〕冰河時期槲樹種子踏海來到台灣,孑遺落腳在台中市新社台地,雄雌花開相距一個月,加上種子發芽需低溫,族群十分稀少,被農委會列為瀕危級植物,市府農業局正展開槲樹復育計畫。
「冰河歷險記」裡癡狂追求鍾愛食物橡實的齧齒目動物祖先,令人印象深刻,槲樹與橡實有著親緣關係,堪稱是新社台地上的傳奇落葉樹。
為了讓傳奇能延續,農業局委託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進行復育計畫,邁入第二年,協會常務理事黃玉甘為「七分荒塘」園區裡四株槲樹進行人工授粉,利用採集到種子及「空中押條」方式,復育了五十多株幼苗,二至三年後,將分送到新社學校、社區種植。
黃玉甘說,「我把人類冷凍卵子、精子技術概念,運用在槲樹人工授粉上」,槲樹雄花開一個月後,雌花才會開,天然授粉不易,雄花開時用塑膠袋收集花粉,放冰箱保存,等雌花開時,再拿出來授粉,去年園區裡的槲樹終於結種子,種子發芽需要低溫,得用海藻泡水包住種子,放進冰箱冷藏,長出根後再拿出來種到土裡。
從種子長大成樹時間較長,黃玉甘也在槲樹上進行「空中押條」,把樹枝包上海藻,長根後鋸下種植。
槲樹分布於中國東北的黑龍江、韓國、日本等溫帶地區,台灣最早發現紀錄是在西元一九○六年,日本學者川上瀧彌與森丑之助在大湳坑採集到,接著在東勢、新社、八仙山都曾採集到,台灣分布地還有屏東縣霧台的舊大武,呈現不連續的分布。根據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楊國禎調查,新社台地天然生槲樹植株不到八棵,數量稀少。
溫帶槲樹為何會落腳亞熱帶台灣,台灣學術界推測是冰河期種子踏海而來,隨著氣候變化於台灣土地南北遷徙、上下移居,孑遺在新社、屏東。
協會之前進行田野調查時,新社耆老說,客家人稱槲樹為「校栗樹」,山坡地很多,常被砍來當柴燒,枯葉掉在地上會長出一種紅菇,將之採集曬乾可做為食材。
佛心來著 這隻臘腸狗愛吃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8/today-so8.htm
吃過高麗菜後轉性
自由 2013.01.28
〔記者蔡宗憲/ 屏東報導〕這隻狗愛吃素!屏東恆春一家機車行的長毛臘腸狗「瑞奇」,1年多前吃過高麗菜葉後,自此只愛吃蔬果,從酸溜溜的檸檬到硬邦邦的蘿蔔,幾乎來者不拒,對於原本食用的飼料反而興趣缺缺,不少前往修機車的顧客都喜歡帶水果去測試瑞奇,對這隻愛吃蔬果的臘腸狗驚呼連連。
看到客人拿出最愛的香蕉,瑞奇就像一般狗兒看到骨頭一樣興奮,拚命搖尾巴,不斷撲到客人腳上,不到5秒鐘,瑞奇狼吞虎嚥,把整條香蕉嗑光,逗趣的模樣讓第一次看到的民眾不禁莞爾一笑,不敢相信這條狗竟對水果如此熱愛。
有人懷疑瑞奇只是喜歡香甜的香蕉,陸續拿了微酸的小番茄、微辣的小青椒,甚至是堅硬微苦的白蘿蔔測試,沒想到牠竟來者不拒,一律飛奔上來搶食。除了堅硬的蘿蔔花了些許時間,其他蔬果都瞬間就被吃進肚內,看到主人在一旁吃著香噴噴的排骨便當,卻一點都沒興趣,眼睛仍緊盯著一旁的飯後水果。
女主人陳美伶說,瑞奇是2年前開始飼養,家裡沒有吃素習慣,從小都吃一般的狗飼料。1年多前,有次在廚房洗高麗菜準備做晚餐時,瑞奇不斷在腳邊徘徊干擾,為了吸引牠到別處玩耍,開玩笑的丟了一片菜葉讓牠撿拾,沒想到瑞奇聞了2下,竟大口吞了下去,還跑過來搖尾巴要求再吃,讓她哭笑不得。
菠菜蘿蔔 來者不拒
本以為當天是牠肚子餓才「誤吃」高麗菜,沒想到後來嘗試了菠菜、青江菜及各種蔬果,都來者不拒。除了部分市面上少見的蔬果,大部分都嘗試過,最愛的蔬果則是香蕉。
男主人吳裕隆說,自從開始吃蔬果後,瑞奇對原本的狗飼料就興趣缺缺,以往看到家人吃飯會有討食的習慣,也變成在飯後等吃水果。
狗吃素? 獸醫擔憂
狗狗適不適合吃素呢?獸醫蕭恩沛表示,狗的身體結構仍以肉食為主,雖然短期看不出影響,但長期可能會影響狗兒身體健康,因此不建議狗狗長期食用蔬果。獸醫李宗賢表示,狗光吃蔬果,長期可能造成蛋白質相對不足,高糖分水果攝取過多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仍建議搭配少量肉食為佳。
吳裕隆說,本來也擔心瑞奇光吃蔬果會營養不良,但帶到獸醫院檢查都健康,未來會順瑞奇的意願,不會強迫牠吃原本的飼料或肉類。
◆ 男童與百斤蟒蛇同居 共眠12年
【實習記者黃世傑/綜合報導】2013-01-28 旺報
一名大陸東莞的13歲男孩李秉哲,竟跟一條重達上百公斤的蟒蛇相處了12年,不僅同居一室還同睡一床!
新華網報導,李秉哲出生9個月時,就已跟大他6歲的蟒蛇玩在一塊,將蟒蛇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就算想睡時也是抱著大蟒蛇一起睡覺。每到夏天,蟒蛇就成為李秉哲的冰涼抱枕;到了冬天,他怕蟒蛇太冷會凍傷,就利用自己的身體體溫幫牠取暖。
據了解,蟒蛇蛋是由其父所購買。李秉哲剛出生時,蟒蛇已6歲了,且體重就達20多公斤。秉哲9個月大時,因家中忙於生計,缺少父母陪伴,秉哲就這麼與蟒蛇一拍即合、玩在一起,朝夕相處至今,已12年有餘。
李秉哲的父親表示,儘管秉哲與蟒蛇朝夕相處,蟒蛇卻從來沒有傷害過秉哲,跟秉哲一起玩時還特別地興奮、活躍,可見人和蛇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另外,李秉哲父親也直言,在地球上任何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今年是蛇年,希望喜歡吃蛇的人嘴下留情,尊重大自然裡的每個生命。
◆ 與蛇共舞後 鏡頭守護老朋友
【侯俐安/台北報導】2013-01-28 中國時報
十二年前,在台北地下街上演的金蛇紀念展,舉辦與一百條毒蛇和平共處十天,就可拿到一百萬元獎金的驚人活動,當時來自屏東鄉下、年僅廿八歲的林青峰,為了實現「讓世人不再怕蛇」的願望,自願參加與毒蛇在玻璃屋中共處十天,結果不到三天,就被時任法務部長的陳定南,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親自到場驅離。
經歷與蛇共處特殊經驗,林青峰後來搖身一變為野地觀察家,每當撿到命喪車輪或受困鳥網身亡的鳥兒、野兔時,他就像是「動物化妝師」般,替牠們修補傷痕、將散落的羽翼歸位,更發揮熟悉各種野生動物習性的本領,抓住動物神韻,製成栩栩如生的標本。
林青峰出生於屏東萬丹鄉,從小赤腳在田中與蛇為伍。他回憶,國小開始房間就堆滿裝著蛇的奶粉罐,成了同學眼中的異類;國中時,三弟也加入探險行列,熱衷收藏昆蟲。父親雖然怕蛇,卻從不在意外人眼光,放手讓他們發揮興趣。
民國九十年,林青峰「與蛇共舞」的社會新聞轟動一時,卻讓他遇見生命中的伯樂。前動物園動物組組長林華慶看見他與蛇共舞的自然神態,聘請他協助調查爬蟲類生態保育工作。除了穩定的收入,「組長給我電腦、相機、教我上台用國語演講。」
那時的林青峰,是個只會講台語的大孩子。憑著驚人的觀察力,很快地在同一年獲得慧眼識英雄的製作人賞識,走跳全台主持生態節目,但這分榮耀卻遲來一步。就在鄰居眼中「不務正業」的野孩子翻身主持節目、獲得掌聲時,父親卻在前一年離世,成為他心中最大的遺憾,「父親放手讓我飛,我卻沒有機會讓他驕傲。」就連三弟,也在前年捕捉昆蟲時意外身亡。
林青峰目前正在新北市板橋溼地故事館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無論是一張猶抱琵琶半遮面,與鏡頭四目相對、警覺卻好奇的草鴞,或是棲地被怪手剝奪的鎖蛇、被卡車壓扁的領角鴞,背後都隱藏著棲地危機。「青山綠水的照片很美,但我更在意牠們面臨的環境難題。」而他選擇用鏡頭守護這群老朋友。
◆ 台南有貓村 台鹼宿舍區 庇護流浪貓
自由 2013.01.28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也有貓村?安南區中石化台鹼宿舍區林姓婦人養了數十隻流浪貓,日式的老房子與溫馴的貓咪,被愛貓的網友拿來與台北猴硐的貓村相比,並封為「台南貓村」,吸引不少愛貓人士慕名造訪。
照顧這些流浪貓的「阿娥」—林素娥就住在台鹼宿舍區內,當地約已七十年歷史的日式老房子,現在很多房舍已人去樓空,只剩一、二十戶人家,留下來的空房子也成了流浪貓咪的庇護所。
住戶餵食 最多曾有50多隻
阿娥說,「當地經常有一些流浪貓,這幾年越聚越多,最多曾有五十餘隻;但前陣子發生貓瘟,死了大半,現在還剩約廿餘隻。」
顯宮里長林志英說,原本也不知道宿舍區有「貓村」,流浪貓只要拿食物給牠們吃,自然就聚集在一起,每天看也不覺得奇怪。一直到去年十一月,有大學生進駐社區畫畫、參與社造,看到宿舍的貓群都驚訝地說︰「原來這裡就是貓村!」經詢問才知,網路上有愛貓的年輕人封宿舍區為「台南貓村」。
媲美猴硐 里長頻接問路電話
「難怪常常有很多年輕人拿著相機專程來拍貓咪!」林志英笑說,這兩、三個月來,接到好多人打電話來問貓村怎麼走?還有台北打來的,來訪的遊客都是人手一部相機,他們就是喜歡宿舍區古樸的環境。在這些愛貓年輕人的加持下,或許再過不久,台南的「貓村」就會像猴硐的貓村一樣出名。
◆ 給牠們回家的路 桶后擬交管
【侯俐安/台北報導】2013-01-28 中國時報
道路的興建切割野生動物棲地,迫使牠們橫越馬路造成傷亡。這個現象不僅林青峰發覺,林務局去年也首次進行一項國有林班地動物傷亡大調查,結果發現新北市烏來區桶后林道,最常有溪流蛙類「梭德氏赤蛙」因橫越馬路喪命輪下,今年開始計畫在繁殖期管制車流量。
林務局去年從國有林班地八十二條林道中挑選出遊客量頻繁、容易造成傷亡的路段,選出新北市烏來區桶后林道、台中市東勢大雪山林道、太平山宜專一線、宜蘭縣翠峰林道等四條林道。發現一年來有二五一九隻慘遭輾斃。
除了梭德氏赤蛙最頻繁,桶后林道、大雪山林道數量最多。山羌、黃鼠郎、鼬獾時有所見,更發現許多未曾意料的蛇類,包括鳥羽氏帶紋赤蛇、高砂蛇等。
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科長張弘毅表示,梭德氏赤蛙在溪邊居住、繁殖,偶爾會往內陸覓食、求偶或遷徙,道路的興建卻往往切割牠們的棲地環境,導致必須橫越馬路,造成血肉模糊的場景。
今年開始,新竹林管處擬在繁殖期傍晚時管制車流量,規畫生態廊道並設計「青蛙出沒、小心行車」等標語,提醒用路人減速慢行,給梭德氏赤蛙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了解雨林現況 巴西將進行大普查
【台灣醒報╱記者謝豪╱台北報導】2013.01.28
為了解雨林現況,巴西政府將進行雨林普查,計畫以四年時間,對樹種、土壤與生物多樣性進行詳細記錄,普查結果將做為制訂環境政策與遏止雨林破壞的依據。
巴西政府宣布,計畫針對亞馬遜雨林進行大規模調查與物種紀錄。巴西林業部表示,這項計畫預計將花費四年時間,普查結果將對這個世界上最大雨林所包含的樹種、土壤與生物多樣性提供詳細資料。
上一次巴西雨林普查是在三十年前。由於當時政府腐敗無能,普查結束後,雨林反而面臨大規模盜伐林木的威脅;以往人跡罕至的茂密叢林,經盜伐者非法開闢道路後,也為許多投機客大開方便之門。巴西政府見情況惡化,曾於2009年宣示,在2020年前將減少80%對亞馬遜雨林的砍伐。
政府資料顯示,在二十年前開始監控雨林狀態後,去年亞馬遜雨林遭破壞的程度達到新低點。林業部長休謨表示,若有更多雨林的精確資料的話,遏止破壞雨林將變得更有效率。他說,「我們將從內部來了解雨林。」
環境部長特希拉表示,調查結果有助於政府制定環境政策。她說,目前國際上都在討論氣候變遷議題,而我們也需要了解我們擁有多少雨林,還有雨林目前的狀態。我們也會發現物種,並獲得瀕臨絕種物種的知識、雨林分布狀態的資訊與潛在的經濟價值。
氣候變遷是亞馬遜雨林當前的主要威脅之一,根據亞馬遜南方地面觀測站的觀察數據,1970年到1998年當地每年降雨量減少3.2%,氣候分析也發現,1995年到2005年間,當地森林獲水量固定減少,而長期以來低於平均的雨量,正使雨林的生態系統遭受永久性的破壞。
巴西國家發展銀行表示,將捐助三千三百萬美元進行這項計畫。休謨表示,本次所進行的調查將每年公布部分結果。
◆ 非洲蜣螂靠天象移動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3-01-29
瑞典研究人員說,非洲蜣螂,也就是推屎蟲都會夜觀天象,修正行軍路線。
蜣螂以糞便裡的微生物維生,所以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的稱呼。蜣螂為了讓剛出生的後代有足夠養分,都會把動物糞便推成一個大球,再將卵產在糞球裡。
蜣螂性涼,可以入藥,用來解毒、消腫、通便。
瑞典倫德大學研究人員觀察發現,無論在月明星稀或是星月無光只能在遠處看到銀河的夜晚,蜣螂都能以直線的方式運送收集回來的屎球。不過,碰上陰天,他們的行進路線就亂了。
以往科學家知道,蜣螂有趨光性。瑞典科學家這一次發現了,蜣螂的複眼可以讓他們靠著夜空中的任何光源,調整行進路線。就像身體裡裝了天象儀似的。
老鼠藥護棕櫚果 大馬毒死13頭侏儒象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673732.shtml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30日電】2013.01.31
一頭剛出生3個月大的婆羅洲侏儒象(Borneo pygmy elephant)用細小的象鼻撥動著躺在地上死亡多時的母象,雙眼茫然。牠因為吃了母親的「毒奶」,可能身體裡也有毒素。
東馬來西亞沙巴州近5周內已有13頭瀕臨絕種的婆羅洲侏儒象疑遭老鼠藥毒死,年齡介於4歲到20歲。沙巴野生動物局首席獸醫聖納登表示痛心,更對眼前這頭胎毛都還沒褪去的小象感到憂心。
沙巴州斗湖拉讓山(Gunung Rara Forest Reserve)森林保護區自上月29日起,陸續發生侏儒象神祕死亡。沒有外傷的象屍已腫脹,剛死亡不久的一頭母象邊,小象用柔弱的長鼻子撥弄著母象的眼皮,似乎要喚醒牠。
沙巴野生動物園主任羅蘭德斯說,死亡的象身上沒有槍傷,「解剖報告顯示死象內臟受損,相信是老鼠藥造成的」。當地官員說,推測有人在保護區內偷種棕櫚樹,並放置毒藥防止老鼠等動物吃棕櫚果,卻毒死侏儒象。
據統計,目前全球僅存的侏儒象已不到2千頭。
◆ 猩球崛起印尼版 猴群攻擊村民
中央社 2013.01.31
電影「猩球崛起」裡猩猩群起攻擊人類的情形發生在印尼東部,有10隻猴子闖入1個村落,凶性大發攻擊村民,造成6人受傷,1名青少年遭嚴重咬傷,情況危急。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1群野猴在印尼東部村落多唐(Toddang Pulu)肆虐橫行,闖進民宅並攻擊居民,造成1名16歲青少年遭嚴重咬傷,情況危急。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South Sulawesi)西丹丹區(Sidendeng Rappang)發言人安波(Ambo Ella)表示,大約有10隻猴子進行這次攻擊。
安波今天證實,有1名青少年遭嚴重咬傷,送往醫院治療。
安波認為,這支猴子大軍是來自村落附近1座受到當地部落保護的叢林。至於這批猴子為何突然出現村落並攻擊村民,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當地政府正在調查,以找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刺激這批猴子攻擊村民。
※ 有人傷害小猴?
◆ 王道還:說「文化」
【聯合報╱王道還】2013.01.31
泡湯是冬天一大樂事,特別是寒流來襲的時候。要是有雪景襯托,簡直像人間仙境。可惜台灣不可能有這種享受,只能看著照片神遊。照片中有人也就罷了,泡湯的若是日本獼猴,尤其教人妒羨交加。
獼猴泡湯,其實拋出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靈長類是在熱帶森林裡演化出來的。日本獼猴是世上唯一生活在降雪地區的靈長類,牠們與台灣獼猴關係密切,祖先來自南方。因此牠們泡湯不可能出自天性。而且其他的哺乳類,除了人以外,沒聽說過會泡湯的。獼猴怎麼懂得泡湯?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現在科學家能告訴我們的是:獼猴泡湯的「傳統」是由媽媽維繫的。小猴子從小黏著母親,在母親的鼓勵、照料下泡湯,長大後再將這一享受傳授給自己的孩子。
表面看來,這個說法無異常識,其中卻藏著學問,以及長期的觀察紀錄。有學問才能對動物的行為不疑處有疑,並形成解惑的觀點。有了觀點,才能做系統的觀察。日本人就這樣創立了靈長類學。
話說一九四八年底,昆蟲學出身的京都大學教師今西錦司(一九○二—一九九二)帶著兩名學生,到九州東南宮崎縣的太平洋岸附近調查野馬。因為今西在日本侵華期間到內蒙古調查過遊牧民族與野馬。一天黃昏,他們無意中注意到附近一個小島上的日本獼猴。那個島是幸島,環島四公里,距海岸只有幾百米。結果幸島成了日本靈長類行為學的發源地:從此島上每一隻猴子的生活史與生命史都成了科學資料。
一九五三年九月,今西團隊收到幸島助理的報告:有一隻年輕雌猴發明了一種吃地瓜的新方法。她會先把沾了泥的地瓜拿到小溪裡清洗,然後再吃。這個行為在幸島猴群中的傳播與演進,至今六十年,日本學者有詳盡的全紀錄。這筆紀錄也是理解獼猴泡湯傳統的依據。
今西團隊的研究觀點,獨到之處在於今西對「文化」的定義:文化是一切以社會方法傳遞的習慣與資訊。今西相信,社群成員提供的技巧與資訊,攸關全體的福祉、甚至存亡。他不像西方學者,從不懷疑動物可能也有文化。
因此,一九五○年代末,西方學界開始摸索野生靈長類研究的時候,今西的團隊領先了十年以上,也開始到非洲、印度等地進行田野調查。一九五八年,今西創立了世上第一份靈長類學學報Primate。一九六七年,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成立,目前它仍是世上唯一的綜合性靈長類研究機構。非洲現在有五個長期的黑猩猩研究站,其中兩個是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建立的。上個月,他們的團隊才發表了黑猩猩大腦發育模式的研究報告。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已是世界級的研究重鎮,研究人員願意與民眾(納稅人)分享研究成果,更值得注意。他們的日文著作,質與量都比英文論文豐富。
當年今西錦司呼籲政府設立綜合性的靈長類研究機構,指出「日本有條件在這一領域超越歐美、領先世界。因為日本國內就有猴子,而且日本民間文化蓄積了不少關於猴子的素樸知識。」我們也有同樣的資源,且不說「兩岸猿聲啼不住」已流傳一千兩百五十年,我們的靈長類學在哪裡呢?也許,學界對社會分享知識的意願,才是促使學術開花結果的動力。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家貓10大死因 腎衰竭居首
【邱文秀/台北報導】2013-02-01 中國時報
在寵物如家人的時代,飼主十分重視家中貓、犬的健康,台北市動保處與台灣大學合作調查貓犬十大死因,昨日公布一○一年度家貓十大死因,首位為「腎衰竭」,家犬十大死亡原因第一名則為「癌症」。
動保處長嚴一峰表示,透過網路平台建置及台北市一○八家開業動物醫院合作,去年全年度網上共登錄三○五個家貓死亡病例,調查結果顯示: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占總量二五.六%,腎衰竭與體質、品種、遺傳及飲食習慣有關,初期症狀因厭食,容易被忽視。
家貓申報死亡年齡最多的是介於四至八歲的貓咪,其次為八至十二歲。年齡超過十六歲死亡的貓隻則占十一%。嚴一峰說,調查結果也顯示,相較於飼養狗狗者,貓咪絕育的比例較高,母貓近五成絕育,公貓則高達五五%,應和母貓發情時會吸引公貓,影響到鄰居安寧有關。
嚴一峰表示,家貓十大死亡原因依序為腎衰竭、傳染病、多重器官衰竭、癌症、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創傷、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原因不明等。
動保處並公布一○一年度家犬十大死因調查,去年度共有五六六個家犬死亡病例上網登錄,調查結果顯示家犬十大死亡原因:第一名為癌症、第二名為心血管疾病、第三名為多重器官衰竭、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腎衰竭、創傷、傳染病、不明原因及其他。
◆ 鴿子認路回家 全靠低頻聲波
【台灣醒報/莊瑞萌】2013-02-01
鴿子經過長途飛行後,還是可以認路回家歸功於聲波!美國科學家花了超過十年時間觀察鴿子飛行與認路的結果後發現,鴿子會利用低聲波輔助形成地圖,並辨別地球磁場的位置辨識回家路途,因此不管多遠、多陌生的地方,只要有聲波,鴿子都不怕迷路。
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在康乃爾大學校園周遭共200個地點施放鴿子,14年實驗期間共施放四萬隻以上鴿子,接著從附近地點的聲波與鴿子正確的返途等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鴿子能回家,主要是靠「低頻次聲波」(infrasound)的幫助,形成牠們自己的「聲音地圖」,讓鴿子不管飛得多遠,總是能順利找回返家的路徑。
科學家海斯川表示,「鴿子能認路回家的原因,就好像牠們擁有羅盤與地圖等工具,太陽與地球磁場位置是牠們的羅盤,音波就是地圖,讓鴿子能掌握與家的相對距離。」
稍早的研究指出,鳥類可聽到0.1 赫茲的聲音(人耳聽得到聲音則為20到2萬赫茲),而這聲音源自海底,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存在這種聲音。
海斯川認為,鴿子不管被施放到哪裡,會先聆聽與家鄉一模一樣的聲音訊號,來幫助牠們找到飛行的方向,一旦這聲波遭到外界干擾,就會讓鴿子迷航,包括1997年曾發生近六千隻賽鴿飛越英吉利海峽時,突然一陣亂飛。
1969年8月13日科學家也曾施放鴿子,結果當時只有在紐約州伊薩卡(Ithaca)附近一帶鴿子迷航找不到回家的路,對此,海斯川認為,這與當時氣候、地理環境有關,例如當時「風切」或「逆溫」(Temperature inversion)都可能造成鴿子迷路。
稍早《實驗生物學》期刊曾指出,鴿子最長飛行紀錄為1800公里。
2013年一月份《實驗生物學》期刊。
◆ 氣候異常? 紅嘴黑鵯台南市區現蹤
自由 2013.02.01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市區的「鳥」況今年異常熱鬧,平常在市區難得一見的紅嘴黑鵯,最近在市區的公園綠地大量出現,很多鳥友看到都感到十分意外,鳥友們皆議論紛紛,納悶難道是氣候異常的關係?
前中華鳥會理事長、台南鳥會總幹事郭東輝說,紅嘴黑鵯出現在市區或許與氣候有關,但得長期觀察才能判定,過去很多山區的鳥類如小啄木、樹鵲最後也都在都市定居下來。
鳥會理事李裕仁則說,也有可能是山區食源不足或是棲地遭破壞,但在市區大量出現,是有點不尋常。
近半個月來,很多鳥友發現市區的鳥況特別熱鬧,除赤腹鶇等冬候鳥外,在巴克禮公園、體育公園、成大校園等綠地,甚至連安平五期市議會停車場也出現成群的紅嘴黑鵯,讓眾多鳥友大呼不可思議!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一、二十年來,不曾在市區看到紅嘴黑鵯,但這一陣子成群在體育公園、竹溪畔樹林飛來飛去,住家旁的樹上就有一群、約有十隻與白頭翁混在一起吃果實,聒噪的鳴聲,紅色的嘴、腳與一身黝黑的羽毛大衣,很難不引起注意。
他說,「實在很奇怪,過去在市區幾乎不曾出現的紅嘴黑鵯,不知為何大量出現?難道是山區太冷的關係嗎?」另外,赤腹鶇及留鳥樹鵲、小啄木、鳳頭蒼鷹等鳥類也特別多,讓人百思不解。
鳥友莊勝凱也說:「難道真的是氣候異常?還是食物不夠才移棲到市區?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在市區看到,真是奇怪!」
◆ 台灣魚類耳石圖鑑 海生館巨著
【潘建志/屏東報導】2013-02-01 中國時報
屏東海生館新發表一本原文書「台灣魚類耳石圖鑑」,由展示組長張至維歷經數年蒐集、分類、鑑定而成。什麼是耳石?它是硬骨魚類內耳膜性迷路系統的霰石結晶體,當魚類死亡後支離破碎,或已變成化石,就只能靠耳石來辨識這是什麼魚種。
張至維說,要辨認魚的種類,魚類圖鑑是很好的幫手,不過當魚死亡後,外觀只剩殘骸碎骨「不成魚形」,或已成為海鳥、鯨豚的肚中物,甚至成為考古遺址中的化石,那該如何辨認這是什麼魚,答案就是「耳石」。
耳石是硬骨魚類內耳膜性迷路系統中的霰石結晶體,是協調運動平衡及聽覺的感受器。它也是魚類生命史及棲息環境的記錄器,可做為魚種的鑑定依據,廣泛應用在魚類的系統分類、胃內容物或排遺組成分析、化石魚種類鑑定等相關研究。
張至維表示,全球魚類種數估計超過三萬一千種,台灣魚類則超過三千種,這本書就涵蓋一千○四種台灣魚類的耳石,以八萬多字,近四百幅線畫,及兩千多張耳石數位化影像來呈現,是目前世界上包含最多種類數的耳石圖鑑。
貓頭鷹旋轉脖子的秘密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3-02-02
貓頭鷹是一種神秘的動物,牠具有一種特異功能,可以像探照燈一樣,旋轉脖子將近一整圈,牠怎麼不會扭到?科學家的解釋是,貓頭鷹的特技,來自於結構特殊的頭頸骨和血管。
貓頭鷹的頭,可以水平旋轉270度,人要是這麼做的話,極有可能切斷腦部供血而昏厥,貓頭鷹則不會,其實,不只貓頭鷹,科學家說,多數鳥類的脖子,扭轉度都很大,牠必須如此,因為牠眼睛視野很窄,相對於人的七塊,鳥有14塊頸椎骨,而且牠的頸動眽,比較接近脖子的中心,扭動的時候,承受的拉扯力道較小,也因此比較不容易被扭傷。
◆ 採紫菜!姑婆嶼滿滿「低頭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78864.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縣報導】2013.02.02
泰籍貨輪「OBERON」去年二月在澎湖吉貝海域觸礁擱淺,燃油外漏汙染西嶼鄉及白沙鄉部分海岸,以盛產野生紫菜聞名的白沙鄉姑婆嶼首當其衝,經過一年休養生息,礁岩上的殘油已不復見,紫菜恢復生長,鄉民興奮說,「又能吃到香脆的野生紫菜了」。
野生紫菜正值產季,擁有漁業權的白沙鄉赤崁村趕在農曆年前,號召兩百多名村民登島採收,儘管受暖冬影響,產量比往年少三分之一,因量少、收購價格看漲,村民都樂得發一筆小財。
村民全副武裝、穿上防滑鞋,選好戰鬥位置,鞭炮聲一響,立刻成了「低頭族」,不但要比快、還要比誰採得多,更有膽大的村民,蹲坐在崖壁邊施展快手絕技,沒一會功夫,就裝滿一整簍。
老經驗的阿嬤說,紫菜濕的最好採,想要採得多,還要「快、狠、準」。就讀國二的呂小弟趁著寒假,跟著家人來賺外快,他的阿公說,今年特別帶孫子來看紫菜生長的樣子。
赤崁社區理事長鄭進豐說,姑婆嶼紫菜去年因油汙停採,今年紫菜長度夠、厚度稍薄,品質相當好,濕的紫菜每台斤價格三百元,曬乾後每台斤約七到八百元。
他表示,赤崁村民向縣府申請姑婆嶼漁業權,成立紫菜生產合作社,每年十月一日到隔年三月一日禁止外人登島,入冬後產季期間,開放二到三次登島採收。村民需事先登記並繳費用(今年五百元),登島後須等管委會人員燃放鞭炮,才能進入採集,特殊的漁業管理方式傳承數十年。
赤崁龍德宮管委會統計,二○○九到二○一一年,姑婆嶼野生紫菜年產值為一○五到一二五萬元,去年貨輪燃油汙染衝擊產業,據此向船公司求償,雙方協議理賠一二五萬元。
鄭進豐說,由於油汙染屬於揮發性,管委會去年派員監控紫菜生長情形,長駐姑婆嶼,「他們每天吃都沒問題」,民眾可以安心食用。
※ 相關報導:
* 「水草生態缸」特展 水族箱吹異國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678612.shtml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台東分所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即日起推出展期長達半年的「水草生態缸」特展,以各種水草造景,別出心裁設計包括三仙台、野柳等全台各地風景名勝景觀,還有荷蘭等異國風格水缸型態,不同的水族生態之美,相當吸睛。
◆ 大肚溪口濕地活化 李鴻源允補助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伸港報導】2013.02.02
彰化縣伸港鄉公所6年前爭取「有效管理」大肚溪口濕地,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同意補助拆除濕地障礙物經費,逐年改善堤岸設施,活化濕地生態保育功能並發展觀光休憩。
伸港鄉大肚溪口濕地屬泥質灘地,面積4136公頃,底棲生物眾多,不僅供應台灣西部近海漁場豐富食物,也是台灣水鳥驛站。李鴻源聽取簡報後,認同鄉鎮公所規畫方案,縣長卓伯源代要求增加補助,協助財政困難的鄉鎮公所營造大肚溪口海岸生態教育觀光園區,李鴻源點頭答應。
大肚溪口垃圾壓縮填海計畫區舊址已改為台灣招潮蟹保育區,鄉公所畫為A區,違墾魚塭畫為B區。20年前縣政府興建垃圾壓縮填海場,建造一道水泥堤防,變成阻擋潮水滋養內陸濕地的障礙。李鴻源說,既然是無用處障礙,拆除後潮水和海沙進來,會讓招潮蟹的故鄉有不一樣風貌。
他表示,大肚溪口海岸生態園區工程從A區先做,逐年編列預算活化再利用濕地,發展兼顧生態、保育、遊憩等多樣化的功能,B區大多是違墾魚塭,可研究與漁民建立合法的合約行為,濕地採部分養殖不見得是破壞。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陳諸讚陳情,希望行政院版本濕地法過關,保障漁民使用濕地權益。李鴻源說,濕地法最重要精神是「明智使用」,並非法案通過就都不能使用,希望大肚溪口在濕地法規範下,達到保育、生態、觀光、休憩的平衡點。
春天近了?紐約土撥鼠唱反調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2.03
根據美國民間傳說,每年2月2日土撥鼠日當天,土撥鼠如果看到自己的影子,就表示冬天還要持續六個星期,否則春天將提早來臨。可是今年美國最出名的賓州土撥鼠先知菲爾,與紐約同輩的預測結果卻迥然不同。菲爾帶來好消息,預告嚴冬即將結束,春天將提早降臨。
2日當天清晨,監督預測儀式的「圈內」人員遵照往例,戴著高帽、穿著燕尾服,聚集在雄火雞丘,等待素以「先知中的先知」、「聖哲中的聖哲」著稱的菲爾露面。
在幾千人圍觀下,「彭蘇唐尼‧菲爾」 (Punxsutawney Phil)從洞穴裡鑽出來,沒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圈內」組織會長狄利「徵求」菲爾的意見後,代表宣布土撥鼠對天氣的預測,說春天將提早來臨。
另外,紐約的土撥鼠對於春天的預測似乎沒有共識。2日在史泰登島動物園與長島舉行的土撥鼠日儀式,結果卻是迴然不同。
包括紐約市議長柯魁英在內的民選官員,在史泰登島動物園參加由土撥鼠「查克」擔任主角的儀式。結果查克在爬出小窩後,並未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沒有因見到人多怕生,又躲回洞內,此舉意味春天的腳步將近。
代替市長彭博出席活動的柯魁英也不忘幽自己一默,她說,「查克一早醒來就看到一名可愛的紅髮女郎」,預測一定不差。她說,史島查克預測的準確率高達80%。
不過,長島土撥鼠「梅爾文尼‧梅爾」 (Malverne Mel)則見到自己的影子。依據民間傳說,若土撥鼠見到自己的影子又躲回洞內,即表示冬天至少還有漫長的六周才會結束。
該儀式由梅爾文尼市市長派翠西亞‧麥唐納 (Patricia McDonald)主持,大多數民眾見到此預測結果後,大呼失望,而群眾中唯獨一名小女孩雀躍不已,因為她表示最喜歡冬天。
◆ 毀壞菲珊瑚 美賠償並助重建
中央社 2013.02.03
美軍掃雷艦在菲律賓海洋保護區破壞大面積珊瑚,美方今天宣布,除了依菲國法律賠償外,還會提供10萬美元供菲國重建保護區環境。
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今天發表聲明稱,「有鑑於護衛者號(USS Guardian)在杜巴塔哈礁(TubbatahaReef)造成的意外,美國感到遺憾,並準備為菲律賓共和國提供適當的賠償」。
復仇者級掃雷艦「護衛者號」於1月17日在杜巴塔哈礁海域擱淺,破壞面積至少1600平方公尺的珊瑚。菲國海洋學家說,珊瑚1年平均只成長1公厘,珊瑚成熟約需時250年。
根據菲律賓杜巴塔哈礁自然公園保護法,在保護區內破壞珊瑚,每平方公尺將罰300美元,外加300美元的重建費用。
美國大使館聲明補充,除了賠償之外,美國政府還將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提供10萬美元予菲國學術機構,研究杜巴塔哈礁重建方案。如果研究結果可行,美國1支研究小組將與菲方聯手討論環境重建選項。
此外,美方也將考慮為菲律賓安裝雷達及通訊儀器,協助海洋保護區巡邏員及海岸防衛隊執法,並避免海上碰撞。
聲明說,這一連串的行動,是為彰顯美國對重建杜巴塔哈礁及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
護衛者號目前仍擱淺在杜巴塔哈礁,美國計劃將它拆解後吊離。
※ 相關報導:
* 過年想有家 千隻流浪犬貓待認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3/today-taipei7.htm
距離農曆春節只有一週,正當大家準備歡喜與家人團聚過年,大批流浪動物卻回不了家!新北市動保處統計,全市十一所動物之家約一千隻流浪犬貓等待認養,動保團體擔憂,若春節前夕仍找不到主人,恐面臨安樂死命運。動保處強調,目前所內尚有容納空間,暫不實施「人道處理」,春節期間也開放民眾認養。
◆ 中都濕地 看得見50種鳥類
自由 2013.02.03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啟用一年半的中都濕地復育有成,紅樹林已長到一公尺高 ,鳥會觀察到的鳥類從原來三十種增加到五十種。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指出,中都濕地剛完工時,觀察到的鳥類約有三十種,一年半以來又增加二十種,包括蒼鷺、青足鷸、池鷺等冬季候鳥,及保育類八哥的足跡都可發現。
濕地內還可看到小白鷺、紅冠水雞、喜鵲、樹鵲、翠鳥等多種鳥類,堪稱高雄市區賞鳥新樂園。
昨天是世界濕地日,市府在中都濕地舉辦「濕地趴趴走—樂活高雄,宜居城市」活動,副市長劉世芳授旗給剛成軍的濕地志工隊,四十名隊員來自退休人士、附近居民、NGO團體等,他們將犧牲假日,為民眾解說導覽濕地生態。
劉世芳指出,高雄市已有十九處濕地,從最北邊的楠梓仙溪濕地,到最南端的林園海洋濕地,已串連成完整的濕地生態廊道,總面積超過九百公頃。
總面積一.六公頃的中都濕地,肩負復育高雄市紅樹林生態的目標,兩公里長的環狀大河道兩側,紅樹林目前已長到一公尺高,品種以水筆仔長最快,海茄苳的速度較慢,工務局預估三到五年後將非常茂盛。
中都濕地保留原來的木業輸送河道,引進愛河水質,藉由淡、鹽水混合的地理條件,打造適合水鳥、螃蟹棲息的濕地環境,不過濕地內中央生態島目前仍在復育,可能得等三年後才能開放民眾參觀。
◆ 太平蝙蝠生態 雲端科技輕鬆看
【趙麗妍/台中報導】2013-02-03 中國時報
太平蝙蝠洞早期為知名觀光景點,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後因人為破壞,蝙蝠一去不復返,為復甦蝙蝠洞昔日榮景,水源地基金會和交通大學林崇偉教授合作,運用雲端技術記錄蝙蝠的生態,四月將會在太平深度旅遊服務中心及福石園放置KIOSK(資訊服務體驗資訊站),屆時民眾只要透過大螢幕就輕鬆觀看蝙蝠的生活情形。
水源地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指出,太平區頭汴坑山區因岩洞形勢天然、粗曠原始,早年在石洞內居住了成千上萬隻的蝙蝠大軍,蝙蝠洞也因此得名,是戀愛中人假日遊憩最佳選擇,早期在洞外賣蠟燭的小販,一個月營收就有一到兩千元,當時公務員薪水一個月才七百元,顯見早期蝙蝠洞人潮之熱絡。
「因遊客侵擾及生態的破壞現今已蝠去洞空」,葉晉玉感嘆地說今非昔比,如今僅剩幾隻小蝙蝠在洞內徘徊。從小在此長大的他,對此處有強烈的感情,葉晉玉決心要復甦蝙蝠洞昔日榮景。
葉晉玉表示,雖蝙蝠洞已無舊時盛況,但仍有少數人前來觀看蝙蝠,不過一遇下雨每每都得敗興而歸,為此特以雲端科技記錄蝙蝠的生態,製成影片供民眾觀看,還會展出昔日蝙蝠洞的老照片,透過照片回憶蝙蝠洞之美。
◆ 伊朗太空猴 美專家掛保證
中央社 2013.02.03
伊朗宣稱成功讓1隻猴子上太空後重返地球,但照片上這隻太空猴右眼上的紅痣卻離奇消失。「消失的紅痣」引發外界質疑伊朗騙很大,不過,美國專家說,伊朗太空任務「是真的」。
猴子的痣消失和毛色變深引發國際觀察家質疑,猴子是否在太空賠上性命,或是火箭並未成功發射。臉書網友嘲諷部分伊朗民眾熱愛整形,回應猴子照片寫道:「這隻猴子上了太空,遇見1位醫師幫牠點掉臉上的痣。」
伊朗太空部門高階官員厄布拉希米(MohammadEbrahimi)對此解釋說,伊朗同時訓練3至5隻猴子進行太空飛行,挑出2至3隻接受火箭發射訓練,最終選定1隻名為先鋒(Pishgam)的猴子執行太空任務。
厄布拉希米說:「可以確定的是,先鋒健康情況良好,太空飛行對牠的身體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他說:「其中一家通訊社發布的部分照片與本次飛行無關。他們發布的是一同接受火箭發射訓練的其他猴子照片。」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專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說,伊朗本週的猴子太空飛行是真的,但他對照片搞錯的說法卻有些不同。他說,有紅痣、毛色淺的猴子在2011年失敗的太空任務喪命。
麥道威說:「伊朗2011年火箭發射失敗,紅痣猴在任務中死亡。當時火箭沒有進入太空。他們在報導今年成功的發射任務時,混用先前的畫面。」
這番說法和親伊朗政權的Rajanews和Nasimonline網站不謀而合。兩網站都說,紅痣猴的照片是2011年失敗太空任務的「資料照」。而在媒體前亮相的毛色較深猴子才是本次完成任務的「本尊」。
不過,兩個網站都沒引述消息來源,也沒解釋為什麼使用資料照。
伊朗從未證實2011年的任務失敗,當然也沒公布曾有1隻太空猴在任務中犧牲。
食文化改變 魚翅銷量下滑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陳靜宜/台北報導】2013.02.06
在台灣錢淹腳目的股市榮景時代,吃魚翅是種身分地位表徵;隨著景氣轉變、國外眾多頂級食材進口,加上魚翅成為海洋保育議題焦點,魚翅銷量與價格下滑,不吃魚翅已是一種潮流。
美食家朱振藩考究飲食歷史,發現中國人吃魚翅,首載於「宋會要」。清代的魚翅料理普及,以廣州燒翅最有名。來自香港的晶華酒店晶華軒主廚葉志超說,不只台灣、香港,大陸附近的日本、新加坡也都有魚翅料理。
西華飯店怡園主廚高鋼輝分析,台灣股市榮景時代,餐飲選擇不多,受香港影響,很多人在股市收盤後,拿著大筆鈔票吃魚翅,魚翅是身分象徵。
隨飲食選擇愈來愈多,加上環保意識,魚翅逐漸式微。晶華酒店公關協理蔡惠茹說,企業家帶頭拒吃也發揮效應,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表明婚宴不用魚翅。
近年台灣高檔海鮮餐廳的魚翅需求明顯下滑,喆園總經理梁華生就表示點選魚翅菜色的顧客下滑了5成。
高檔魚翅餐廳業績大受影響,新同樂魚翅餐廳去年就悄悄歇業,馥園與頂上魚翅餐廳來客數也不復當年,遠東飯店集團、老爺集團都已經相繼宣布,館內不再提供魚翅類菜色。
魚翅餐廳進貨量減少,連帶影響台北迪化街批發商銷售,丁姓魚翅批發業者表示,原本年年高漲的魚翅價格,今年卻比去年同期下滑兩成。
不過婚宴市場裡,魚翅還是少不了。晶宴會館表示,目前仍有5成婚宴菜單提供魚翅,新天地餐廳則有8成菜單裡有魚翅,多半屬於低價位商品。新天地餐廳表示,將逐步減少使用魚翅,但還是看消費者態度,要魚翅在餐桌上絕跡,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 拒食魚翅 護鯊行動登台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台北報導】2013.02.06
全球性的護鯊行動組織,昨在台灣正式成立分會,該組織希望透過個人的意識與力量,拒絕食用魚翅,並期望透過政府立法,減少魚翅的捕捉量與食用量。
護鯊行動是一個非營利的海洋保育組織,2008年於美國成立,一開始是由一群熱愛潛水的人士組成,目前全球已有2萬5千名志工。此次參與台灣區護鯊行動的團體包括英國香氛品牌LUSH、關懷生命協會、野生救援及WildLife21等。
該組織表示,台灣、新加坡、香港被列為三大魚翅區,也是護鯊行動推展重點地區。護鯊行動亞太區主任呂子柏補充,如今大陸是下一步需要積極推動護鯊行動的國家。
台灣農委會漁業署在推動「鯊魚鰭不離身」措施後,去年再推進口至台灣的魚翅,必須證明是來自國際區域漁業組織(RFMOs)公告之合法作業漁船、取得漁業署核發之同意文件,才能合法販售。
全球鯊魚正面臨嚴重生存危機,許多海域特有的鯊魚物種90%已遭到獵捕。根據IUCN(國際自然保育組織)表示,每年有7,300萬尾鯊魚遭獵捕,1/3鯊魚面臨絕種;外海作業船隻所鎖定的鯊魚種類中,有80%遭到絕種威脅;魚翅交易中常見的14種鯊魚,多數近絕種威脅。
護鯊行動攸關整個海洋生態鏈,刻不容緩,因為鯊魚無法人工養殖,也無法大量繁殖,當牠絕跡就為時已晚。護鯊行動人人都可行,先從承諾拒吃魚翅開始,並鼓勵親友拒吃魚翅、支持餐廳停止供應魚翅、建議活動宴會或婚宴上停止採用魚翅。
◆ 剛果闢公園 12萬隻大猩猩受保護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2.07
非洲剛果共和國宣布,將成立新公園保護猩猩,為數多達12萬頭的西部低地大猩猩以及其他動物都將獲得保護。另外,今年一月初英國動物園則傳出喜訊,一隻小猩猩順利誕生,顯示保育已有成果。
位於剛果共和國新成立的保護區廣達4500平方公里,保育範圍內約有1萬5000隻大猩猩及800隻大象與950隻黑猩猩可以獲得保護,由於對西部大猩猩的生存極具意義,國際野生物保育協會執行長森普表示,「剛果共和國向世人展現了保護地球上最大族群大猩猩的決心,對其政府領導力與遠見我們給予肯定。」
國際野生物保育協會最早在2008年於剛果共和國內發現,當地西部低地大猩猩數量約超過12萬頭,消息宣布後,當地政府立即宣布將成立特別保護區加以保護。
由於大猩猩遭人類盜獵後被當作食物,加上伊波拉病毒在大猩猩族群內擴散,棲息在中非地區的大猩猩生存環境一直不樂觀,國際保育組織則正與當地團體合作,希望能及早找出防止病毒傳播方法以及協助民眾尋找其他替代肉類。
「西部低地大猩猩」屬於四種大猩猩亞種之一,其他三種亞種依序為「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東部低地大猩猩」與「跨河大猩猩」。除東部低地大猩猩外,其餘三種大猩猩都已被列為「嚴重瀕絕」等級,其中山地大猩猩截至去年底其野生數量已不到900頭。
◆ 遭鋸欄開道 香山濕地傷很大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竹報導】2013.02.06
新竹市香山濕地生態豐富,孕育多種蝦蟹螺貝,吸引水鳥棲息。但最近有賞鳥民眾發現,濕地大庄區有人將濕地旁護欄鋸斷、私自在石頭上鋪水泥開闢便道,直接騎機車穿越溼地,讓鳥友直呼:「太扯了!」該地被畫為永續利用區,可以走到濕地採蚵,但騎車對生態傷害很大。
昨天現場觀察,2小時內有5人騎車橫行濕地,甚至在漲潮時騎到海邊捕魚,有騎士騎下便道前,為讓路好走,還挖濕地土填路。當地漁民說,原本用蚵殼鋪路,1個多月前改用水泥鋪路。以前走到捕魚區來回就超過1小時,現在騎車「不用5分鐘」;以前背漁獲很重,現用機車載「省時省力」。
「太誇張了!」新竹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陳謂熊說,香山濕地很特別,有沙質、泥質,孕育包括台灣招潮蟹、萬歲大眼蟹、弧邊招潮蟹、青白招潮蟹等,尤其台灣招潮蟹,是台灣特有種,非常稀有。但少數人為自己方便,竟破壞公物。
香山濕地大庄區曾為復育招潮蟹,將部分紅樹林清除,陳謂熊說,現在畫為永續利用區「不代表可以亂用」,看到濕地上滿是輪胎痕,很痛心。機車在濕地上來回,對生物會造成干擾。且欄杆被鋸斷,無人管理,誰都可以下去。
新竹市產業發展處生態保育科科長黃子典說,居民騎車下濕地是違法的,上月他們發現該處被破壞後,曾牽鐵鍊阻止機車進入,但鐵鍊後來又被拆掉。他們曾與居民協調,但居民表示年紀大、走原路到濕地太累,目前會先放車擋,阻機車進入,之後會續與漁民協調,也會把水泥挖掉。
新竹市城市行銷處觀光設施科表示,該處欄杆不是第一次遭破壞,修好了又被鋸斷,但找不到破壞者。而旁邊就是單車道,騎士若摔下去很危險,將盡快修繕。
※ 修法判重刑。
◆ 小海豹擱淺 海豚家庭伸援手
【中廣新聞/黃玉文】2013-02-06
一個加拿大攝影小組最近拍到海洋動物間互助的感人畫面。一隻「小海豹」不敵強勁的海浪,被沖到海岸的淺水區,就在牠即將擱淺之際,一個好心的「海豚家庭」及時伸出援手,幫助牠游回深水區。
中新網報導,小海豹努力想游回深水區,但是湍急的水流已經讓牠精疲力竭。當海浪把「小海豹」推向海岸時,由好幾隻海豚組成的一個「海豚家庭」游到了「小海豹」身邊,將牠團團圍住,海豚用身體輕推小海豹,將牠帶回深水區。
自然界中常有動物間互助的例子,而這一現象在擁有複雜社會結構的物種中尤為常見。
南極冰下湖 美證實有細菌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3.02.08
繼去年俄羅斯科學家在南極沃斯托克觀測站附近發現冰下湖後,美國科學家也於近日發現另一座冰下湖,並於6日證實確有細菌在湖內活動;這項發現可能對於生物如何在其他星球上生存,提供更先進的知識。
俄羅斯科學家之前挖掘了廿多年,去年終於在南極沃斯托克站的冰層下3768公尺處,發現面積達一萬五千五百平方公里、夾在冰層與土壤之間的湖泊。可惜當時取得的樣本遭到汙染而無法獲得結論。今年再度取得的樣本還未進行分析。
美國科學家經過數年計畫,今年在冰層下約850公尺深處,發現了另一座面積約65平方公里的惠蘭斯湖(Lake Whillans),水深約1.5 公尺。取出湖水及沉積物進行觀察後,發現明確的生命跡象。
科學家指出,證據包括: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胞,並證實有DNA呈現;檢驗出酵素及三磷酸腺(ATP),而ATP是構成生物能量包的要件,也進一步顯示細菌是活的;湖水中的細菌密度甚大,顯示湖水中存在更多生物。
蒙大拿州立大學教授普瑞斯庫表示,DNA檢驗要回美國才能做,「到時就知道它是何種細菌」。
◆ 鮭魚利用磁力 找到返家的路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台北報導】2013.02.08
鮭魚是利用磁力找到回家的路!近日學者藉由漁業數據分析,證明鮭魚是利用磁力強度來判斷位置,藉此找到回家的路。這項研究不僅證實磁力對鮭魚的影響,更是水中生物導航研究的一大突破。
一直以來,對於鮭魚如何迴游的問題,學者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利用嗅覺來判斷位置,而另一種假設是,鮭魚是利用對化學與磁力的天生自導引能力來尋找回家的路。「當前生物學」(Current Biology)近日則提出直接證據,證明鮭魚是利用磁力迴游。
研究者調查加拿大弗雷澤河(Fraser River)56年的捕魚統計圖。結果發現,鮭魚所選擇的溫哥華島周圍的路線恰好與出生河的磁極強度相近。對此,俄勒岡大學的普曼(Nathan Putman)表示,鮭魚會記住當初入海時周圍海岸的磁場,並在成年後靠記憶中的磁場找到回家的路。
雖然已可證實鮭魚利用磁力找到河口,但如何牢記河口的磁場?這個問題仍未破解。對此,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在出生後,從淡水進入鹹水的過程中,觸動某種神經,造成生理轉變所造成的。利用磁力鮭魚找到誕生河流的出海口,進入河流後再利用化學線索去尋找出生的支流,藉此回到出生地。
海龜、海豹和其它很多魚類,包括鰻魚、鮪魚、鱘魚都有類似的迴游習性。不過似乎只有鮭魚使用磁力導引的方式返家。例如鰻魚就是屬於由河向海中迴游的「降海迴游」,與鮭魚的「溯河迴游」相反。
華盛頓大學的安德生(James J Anderson)和巴西斯(Chloe Bracis)認為這項研究是水中生物導航研究的重大發現。不僅可以支持地球磁場引導鮭魚迴游的其他研究,還可補充鱒魚利用嗅覺找到磁場的研究。
◆ 3海里內禁刺網 小琉球加強執法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琉球報導】2013.02.08
政府每年為海洋資源保育編列龐大預算,進行資源保育宣導,取締3海里內違規作業漁船及電、毒、炸魚,並投放人工漁礁、魚苗放流,就是為了環境復育等資源保育維護工作,目前卻受到挑戰。
屏東琉球區漁會表示,近來又經常發現拖網、焚寄網、底刺網等網具類漁船筏,違規進入小琉球3海里內及沿岸海域作業,希望漁業署及海洋巡防總局第5海巡隊、南部地區巡防局第6海岸巡防總隊能夠協助加強巡護取締工作,以維護轄區沿岸漁業資源,避免再遭到破壞。
漁業署表示,為保育生態,元旦起已公告琉球距岸3浬海域禁止使用各類刺網作業,若有違規情事,將加強執法。
小琉球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吸引綠蠵龜等生物棲息,琉球區漁會因此主動發起在琉球海域禁止使用刺網規定,但仍有漁民不遵守。
琉球區漁會表示,針對琉球區經營刺網漁業者,已核發漁業轉型輔導金,輔導漁民就業轉型,目前轄區內已無經營刺網業者,懷疑是外地漁船侵入,利用清晨5點至7點海巡人員巡邏空檔時間,以流刺網捕魚,造成當地生態浩劫,呼籲民眾共同愛護該島附近海域珍貴資源,讓海洋永續發展。
◆ 中國長江河海豚 保護不足瀕絕種
【台灣醒報╱記者謝豪╱台北報導】2013.02.08
中國長江特有的河海豚,因長期缺乏保護措施,已瀕臨絕種危機!中國雖自1990年開始針對長江部分區域劃定保護區,但這些並非只是針對河海豚的保護措施,成效並不理想。專家表示,要拯救河海豚免於滅種,必須要採取緊急保育措施,重新劃定新的保育區。
研究人員針對中國長江流域的生物分布情形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長江所劃定的保護區,無法涵蓋河海豚出沒的全部地區。研究人員表示,對瀕臨絕種的河海豚所進行的保護措施嚴重不足。相關資料顯示,長江裡的另外一種淡水海豚-白鰭豚,可能已經絕種,研究人員因此擔心下一個就輪到河海豚。
自1990年開始,中國就開始針對長江的鯨類動物劃定保護區,限制保護區岸邊的工廠與水利建設。但當時這些保護區是針對白鰭豚所設,可能並不適合江海豚。
武漢中國科學院的趙修建博士表示,「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們已經提案,根據河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河段,重新劃定新的保護區。」倫敦動物學協會的塔維博士也表示,要拯救河海豚免於絕種,必須盡快採取緊急保育措施。
河海豚與白鰭豚都是長江特有的物種,分布在長江河道的不同區段。最新的研究已經找出長江河道中,五個河海豚密度最高的地區,研究建議應該將目前僅涵蓋約五百公里的保護區,擴大到所有河海豚現蹤的區域。
過去三十年來,河海豚數量遽減的原因仍然成謎,長江河道繁忙的交通流量可能是原因之一。許多漁民都曾發現遭到船隻螺旋槳打死的河海豚。塔維博士表示,「長江根本就不像一條河,跟公路沒什麼兩樣。船隻所產生的大量噪音,也可能干擾河海豚的溝通與聽覺。」
科學家表示,已經向中國農業部提出保育計畫。但科學家也承認,要在長江流域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有相當的困難,因為在長江有很多人從事非法活動,像是電魚等,而且是持續不斷。
◆ 新北有神木 5千歲古樹出土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新北市報導】2013.02.08
新北市三重區一處工地去年年底整地時挖出一株古樹,昨天經史學教授尹章義等學者專家考究,研判是台北盆地在五千多年前發生地層變動,古樹被埋沒「台北鹹水湖」裡,成為史學與科學教育「活教材」。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所教授劉聰桂說,一萬八千年前是全球大冰期,海平面比現在下降一三○公尺,一萬年前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海水自關渡起幾乎淹沒台北盆地,形成廣闊的「台北鹹水湖」。
後來全球海平面漸趨穩定,注入台北盆地的河川攜帶大量泥沙與礫石造成淤積,台北鹹水湖逐漸退縮和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台北古森林」,經過近五千年演變,少數被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布的「化石森林(或稱埋沒林)」,沉睡地表下八至十公尺,研判這株古樹應是那個時期的。
尹章義、周宗賢教授說,極少古樹會在工程開挖重見天日,且多只剩樹根而被轉做工藝品或當廢材丟棄,非常可惜。
據指出,這株古樹根口徑五點七公尺、高十二公尺,重達十二公噸,是建商在三重區光復路整地時挖出,暫時移置在祀奉神農大帝的先嗇宮存放。
這株古樹原被認為是茄苳、柳桉,但植物專家余有終從樹紋和根狀研判排除茄苳,柳桉則是外國樹種,那時不可能飄洋過海來台灣。
尹章義等人說,可以用碳十四、年輪等檢測古樹的實際年齡,只是這樣會對古樹造成破壞,因此真實樹齡、樹種等資料還要再查證。
※ 相關報導:
* 雲南森林火災 疏散2千多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692603.shtml
雲南大理市6日發生的森林火災,火勢繼續蔓延,威脅到當地部分村莊,截至發稿,已疏散2580人。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