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援子女念大學 給愈多成績愈差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7203/112013011600168.html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3-01-16 中國時報
省吃儉用為兒女籌措大學教育費的父母注意了。美國一項最新的全國性研究發現,父母資助唸大學的子女金錢越多,無論是以實際金額,或是占總花費比例計算,孩子的大學學業成績就越差。
家境富裕的孩子上大學的機率,高於出身貧寒的學生,有父母金援的大學生也比較容易順利畢業。但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Merced)社會學教授漢米爾頓女士(Laura Hamilton)的研究卻發現,父母支付子女較多的教育費,與四年制大學學生成績低落有關。
這篇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的報告指出:「影響程度算是中等,沒有大到讓孩子被迫退學的地步。但這項發現還是令人吃驚,因為大家一直以為,父母給得越多,孩子會表現得越好。」
漢米爾頓表示,富裕家庭有豐沛的人脈,孩子成績差不會對家長造成太大傷害,因為家長一通電話就可以幫孩子找到工作,但功課不理想對中產階級的家長就是一大問題,這些父母努力賺錢供子女上大學,退休金所剩無幾。
漢米爾頓發現,成績最差學生的家長支付大把學費,卻未和孩子討論接受教育的責任。如果父母對成績設定明確的期望值,可使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 陸第一千金不讓爹浪費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12013011600548.html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2013-01-16 旺報
繼新華社稍早罕見報導中共領導人家庭生活後,港媒近日透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說到他的女兒習明澤在家裡不讓他「多點一盞燈」,或多用半張餐巾紙,顯示其家風質樸。
新華社於去年12月連續3天發出「中共高層新陣容」的一系列人物特稿,首篇是介紹習近平,並介紹習的妻子彭麗媛,還首度提到女兒習明澤的名字。報導中指出,習近平對女兒的期許是「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也是「他們質樸家風的寫照」。
公主身分 常人打扮
近日,最新一期香港《新維月刊》披露習近平和習明澤的父女對話。大公網引述這一報導指出,習近平於2006年一次談話中透露了他的家庭生活細節,當時他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當年的5月25日,習近平一行人到千島湖進行調研,並下榻千島湖開元渡假村。他在與該渡假村總經理樓永興「話家常」時,提到了他的女兒和家庭生活。
據樓永興表示,習近平「面帶慈父的微笑,但又顯嚴父的眼神」,習談到其獨女時說:「剛到浙江,女兒念初中,女兒去杭(州)外(國語學校)時學校裡誰也不知道她是誰的女兒,衣服、鞋子、服飾普普通通,沒有一樣是名牌,與班裡大多數同學一身名牌相比顯得不太協調。」
爺爺教育 影響深遠
習近平說,「女兒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的教育方式也較特別,讓她受益匪淺,有一年新年,爺爺給孫輩們發紅包,每人一個小紅包,裡面沒有一分錢,裝的是一小把牙籤,這是他爺爺去深圳療養院時積攢下來的,有拆封用過的,也有沒有拆封的,就是你們飯店用的二根一小袋的那種,她也很高興,至今還保存在家裡。」
習近平表示,「女兒平時她也不讓我多點一盞燈,餐巾紙也時常撕一半給我,一半給自己留著用。」
報導透露,彭麗媛臨產的日子裡,習近平因為工作沒能陪伴她。習近平當時很想要一個女兒 ,結果如願以償,女兒習明澤跟父親最親,用彭麗媛的話形容,女兒一跟習在一起就乖得像隻聽話的小貓。
習明澤的小名叫木子,「習明澤」這個名字是爺爺習仲勳(前中共元老)起的,寓意「希望她將來清清白白地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報導說,在習明澤16歲的時候,也就是2008年時四川發生大地震,她還特別請假,前往災區當志工。
◆ 12年國教 不能先有再求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11600533.html
【王立昇】2013-01-16 中國時報
新年伊始,立法亂象即已發生。原本藍綠陣營競相加碼的《廣電三法》,立法院國民黨團在前一天還認為民進黨所提版本不夠嚴謹,但要「先求有、再求好」,所以強力推動;然隔天即翻盤。此種立法之民粹現象令人憂心,去年證所稅之立法亦傳出「先有再求好」的聲音,如果這樣的思維亦用之於教育政策,則教育現場去年之「憂」絕不可能轉為未來之「優」。
教改政策推動了十幾年,各界普遍反映學生壓力未減輕;升學補習班家數自十年前約三千五百家成長至去年近一萬一千家;許多大學教授及高中老師都感覺學生程度明顯降低;產業界找不到人,而許多年輕人找不到事;台灣青年失業率為十三.六%,遠較日本、韓國為高;許多企業家、學者及政府官員都在擔心國家競爭力降低的問題。
教改自八十三年推動以來,特別投入一千五百億的經費是否達成預期目標?迄今未認真進行檢討,許多問題尚未解決。現在政府又強力推行十二年國教,即將於明年上路,但適用的課程綱要尚未出爐、差異性教學方法尚在發展階段、入學制度仍未確定,造成了許多家長及學生的不安與憂慮。
觀諸十二年國教之規畫歷程,雖然號稱已準備了近三十年,但「準備很久」並不等於「準備好了」。如此決策機制不夠透明,又缺乏嚴謹諮議的教育政策,是否真能使台灣的教育品質「向上提升」?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適性的照顧?「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關係著國家的「百年大計」,豈可不慎。
教育改革必須按步就班,妥善規畫,緩步推進。而要終結諸多教改亂象,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套好的教育政策制定標準程序及諮議機制。台大政法中心乃於去年十月辦理了「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決策程序論壇」,並依據該論壇結論、廣納多元意見、參考多國教育決策體制,擬訂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之教育政策制定標準程序。
首先,我們要針對影響國計民生或學子成長的重大教育議題進行深刻檢討與系統研析,參考社會各方意見,規畫最佳方案。如有需要,在規畫期間可先選定部分區域進行小規模試驗,檢視規畫方案之可行性。再依據試驗狀況,評估方案得失,以科學精神與方法進行修正。
其次,政府應成立公正、超然、常設的中央層級教育審議委員會,審議重大教育政策,凝聚朝野最大共識。政府再依據確實可行之方案擬訂教育立法草案,並送行政院院會審議。為使得草案更為完備可行,各部會應於審議時依其配合事項提出意見,作好協調工作。
接著由立法院審查立法草案或提修正條款。在立法院,各方意見應經公告草案、辦理公聽會、公民會議等程序,作再一次的整合,確實做到民主深化,以訂定全民的教育法案。在法案經總統公告後,政府即應依據信賴保護原則,逐步穩健推動實施。現在規畫之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將適用於一○○年入學國中的學生,已對現在七、八年級國中生的學習造成影響,
但制度及程序皆尚未完備,顯已不符合信賴保護原則。
最後,教育政策執行成效應由監察院持續追蹤檢討。其檢討報告分送立法院及教育部參考,作為修正法案或調整實施方式的依據,使得教育政策制定程序形成一個具有回饋與校正機制的決策閉迴路系統。
《廣電三法》可以重擬,證所稅做不好可以停徵,但孩子的成長是不能重來的。教育政策做不好即誤了孩子的一生,絕不能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來推動。以上所列程序必須嚴格遵守,各項重大教育政策才得以順利推動,真正達到終結教改亂象、提升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以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總體目標。(作者為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大學學費鬆綁? 研究所起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647/112013011600100.html
大學學雜費「凍漲」七年,多所私立大學十五年內只漲過一次,輔仁、世新等校表示,不排除尋求行政訴訟、釋憲等司法途徑解決。面對來自大學的壓力,教育部長蔣偉寧昨日回應,研究所的學雜費可由各校自訂,再報教育部備查。因此,已有公、私立大學考慮將先從研究所學雜費開始漲起。
※ 會不會變成韓國(或是英國)第二?
* 平路:「閱讀素養」有排名?
* 北科大校長:技職生滿手證照 大多沒用
* 不丹能為台灣找回幸福?
19 則留言:
嚴震生:國科會的道歉與辯護
【聯合報╱嚴震生】2013.01.18
由於許多大學教授在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帳程序和實際經費使用,違反報帳程序,甚至有經費流入私人口袋,引發爭議,不僅輿情憤慨,國科會主委及幾位國立大學校長因替一些教授辯護,也成眾矢之的。剛開始時,批判對象是報帳程序,但演變至今,國科會的獎勵制度及公平性,都受到質疑。
我並非要在此為國科會向全國民眾道歉,一來我沒這個身分,二來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業已表達歉意。因此,這裡所說的apology並非道歉,而是這字希臘文及拉丁文原意的「辯護」之意,就如同蘇格拉底被控告「汙染年輕人的心靈」時,所作的辯護、並成為經典散文Apology 一樣的意思。
首先,國科會對剛拿到博士學位、初入教職者,提供「新進人員研究計畫」,讓剛完成博士論文者,能夠持續其研究的熱情和興趣。由於具有鼓勵作用,因此獲得獎助的比例相當得高。對那些在國內沒有老師「照顧」或是不在名校教書的年輕教授,他們若是願意認真申請,就不會輸在起跑點。
不過,若是剛進入教職就忙著備課教書,而沒有投入「新進人員研究計畫」,之後幾年也沒有研究論文的發表,一旦有升等壓力時才想到申請,機會就小得多,即使研究計畫寫得很有創意和周延,但因過去沒有任何學術表現能證明有執行能力,不一定會獲得青睞。
許多學者坦承,一旦錯過「新進人員研究計畫」後,就必須先發表一些論文,證明自己的研究能力,才有可能申請到國科會「一般型研究計畫」,也難怪有人抱怨國科會大多是「錦上添花」,鮮少「雪中送炭」。儘管如此,國科會在引導年輕教授持續研究能量的努力,不應受到指摘。
其次,若從目前申請「一般型研究計畫」獲准的比例超過四成來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經費,並沒有被少數「學閥」所壟斷,在政治學方面,也未聽聞有學者因意識形態關係,而影響到計畫的申請。由於有申覆和複審機制,若是審查者敷衍了事,不作專業的判斷,不僅自己形象受損,也有可能被排除在評審名單外。
最後,從個人歷年和國科會接觸經驗來看,這是一個比較有反省能力的政府單位,比起其他的「衙門」更願意聆聽外界的意見、從善如流。過去經費項目是鐵板一塊,近年來已有一些流動的可能。許多項目的變更(如原先要聘博士級助理,但後來改聘碩士級助理),若是合理又不違法,只要提出申請,多半可以獲准。
誠如李安導演所說,看電視好像「台灣再過三個月要完蛋!」但他親身經驗告訴我們這裡是一個福島;若是單看新聞報導,國科會像是台灣學界的亂源。然而這個國人和部分學者眼中一無是處的國科會,卻是美國和大陸學者所欽羨的對象。
前者申請研究計畫獲得獎助的比例非常低,後者則是面臨獎助機構先出題目,再邀學者申請的情形,不僅沒有類似台灣的學術自由,更有可能是為少數學閥「量身裁衣」。國科會當然該為過去制度僵化,造成教授便宜行事,表達apology(道歉),但也應為本身對台灣學術的貢獻作出apology(辯護)。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 華府看天下-英文拼音無法取代中文
【傅建中】2013-01-18 中國時報
中央研究院院士厲鼎毅在猶他州滑雪心臟病突發猝逝,他的死訊在一月七日那天上了《紐約時報》的訃聞版,而且篇幅不小,極為顯著,這是很不容易的事。除非是赫赫有名之士,死後能擠進《紐約時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美國的新聞評論說,Everyone is dying to get into the New York Times. (每個人都拚命要上《紐約時報》,dying在此是個雙關語,是「死」,也是「渴望」的意思)。
厲鼎毅名字的英文拼音是Tingye Li,乍看之下,怎麼也沒法想到Tingye Li的中文是厲鼎毅,直覺上覺得是李定一(台大專攻中美外交史的教授),可是李定一早已作古,再說以李的名氣是沒法登上《紐約時報》的。
厲鼎毅的逝世引起《紐約時報》的重視,主要因為他在科學上的貢獻,畢生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六十年代初他是發展雷射科技的先驅,引進光纖快速通訊,使現代通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訃聞介紹厲鼎毅的身世時,說他父親是位中國外交官,曾任駐加拿大溫哥華總領事,後調往南非,所以厲鼎毅的中學和大學是在加拿大和南非讀的,最後從美國西北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可以看出,厲鼎毅的成就和他從小在國外長大並求學有密切關係,當然有位好爸爸把他帶出國外是先決條件。
《紐時》說厲鼎毅的父親是Chao,由於沒說明Chao是姓還是名,也讓我滿頭霧水,幸好我靈機一動,悟到他父親的名字大概是Chao Li,恰好我手頭有本舊的中華民國年鑑,其中Who’s Who 果然有Chao Li其人,中文名字是厲昭,當時的外交職務是我國駐哥倫比亞大使。
在厲鼎毅的訃聞見報前幾天,《紐時》刊出一篇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禮中(貝聿銘之子)的專訪,貝禮中沒有洋名,英文名字就是音譯的Li Chung Pei,可能這個名字美國人不容易叫,所以貝禮中取了個極其接近洋名的Sandi (真正的洋名是Sandy,但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的名字),記者好奇為何會取個Sandi的名字,一開始就問Sandi的意思為何?貝禮中解釋說,Sandi是中文的「三弟」,貝聿銘共有四位子女,貝禮中排行第三,所以是「三弟」(third brother),他上面的哥哥貝建中,英文名字是Didi,即弟弟之意,因為建中上面還有大哥定中,老二當然是弟弟。若非貝禮中解釋,我們怎麼也不會知道Sandi是「三弟」的。
以上兩個例子證明,對中國人而言,如果只看中文名字的英文音譯,而不知其中文名字為何,可說是毫無意義。至於洋人,唸中國人的名字,根本是囫圇吞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晚近以來,年輕一代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多喜給自己取個洋名,方便和洋人交往,不過洋人總覺得,明明是中國人,怎麼會叫 James 或Robert 呢?生長在國外連中國話都不會講的華裔取洋名,可算是入境隨俗,無可厚非。好比美國現任駐華大使Gary Locke,假如你在他美國朋友和同事面前硬叫他駱家輝,反倒不自然了。
中文人名無論是舊的威妥瑪(Wade-Giles)拼法,還是現在的漢語拼音,要還原為正確的中文名字,都非易事,除非其人是知名之士。帶有洋名的中文拼音人名,還原更加不易。譬如說,貝聿銘夫人的英文名字是Eileen Loo,我所見到的中文名字有三種不同的寫法,分別是盧愛玲、盧淑華和陸書華,據了解,貝夫人的正確中文名字是盧淑華。
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應從主人著手,就是主人一定要在英文音譯之後加上自己的中文名字,而西方媒體提到這個人時,在音譯之後也附上中文姓名,這樣就兩全其美,不致有誤了。至於可行性有多少,得視中國崛起能發生的影響而定。別忘了,三十年前中共推出漢語拼音時,西方相當排斥,可是如今不都接受了嗎?
推線上學習 清大授權教學課程
中央社 2013-01-18
國立清華大學首創將校內優良課程授權給產業界,推出線上學習方式,讓更多民眾上網學習與吸收新知。
清大今天舉行記者會,研發長兼產學合作營運總中心主任果尚志表示,美國頂尖大學如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近年與科技業者合作,投入線上課程服務,引起學習熱潮;此「大規模的線上學習課程」是一種免費及收費混合的商業模式,已在美國激起一股學習新風潮。
果尚志指出,清大與一家科技公司以全台首創的教學課程網路授權模式,將雙方關係定義為類似出版社與作家的關係,大學端提供優質的課程素材,而科技公司扮演專業出版商的角色,透過便利的學習平台,將大學優質的專業知識傳送給大眾。
果尚志說,以華語教學的各類進修、訓練課程需求廣大,清大製作數位教學內容,透過科技公司開發「學聯網」網路平台,講授優質的華語專業知識。
清大說,將從2月起推出6門課程上線,9月份也將有數門專業課程陸續上線。
◆ 家長迷上網 白絲帶盼撥空網安
中央社 2013-01-20
根據白絲帶協會最新調查,7成8青少兒家長常在家中上網,且以週末居多。擔心孩子受家長影響,白絲帶呼籲家長撥空做網安。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在去年12月13日到12月19日進行青少兒家長網路安全知能調查,根據調查顯示,7成8青少兒家長的上網地點以家中為主,週末時間平均每天上網4小時,高於週間的平均3小時,而6成5家長用智慧型手機上網,6成3透過筆電上網。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表示,青少兒家長在家裡和週末使用網路時間多,顯示網路已成為家庭生活一部分,孩子很容易在耳濡目染下受到網路洗禮,家長與其限制孩子使用網路,不如花時間與孩子溝通網路安全議題,以及如何在網路世界中保護自己。
為協助家長進行網路安全教育,白絲帶協會提出「S.A.F.E」四大訴求,呼籲家長教孩子「Smart(聰明)」上網並做好時間管理、用「Action(行動)」響應全球網路安全日,在2月5日晚間9時到10點暫停上網,和孩子分享網安經驗、善用資訊安全軟體「Filter(過濾)」不宜內容、「Esteem(尊重)」智慧財產與個人隱私。
這個調查針對家中有18歲以下就讀中小學的家長進行電話訪談,有效樣本數為1121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 尹衍樑設「唐獎」 盼成東方諾貝爾獎
【經濟日報╱記者柯玥寧、黃文奇/台北報導】2013.01.19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推動的東方諾貝爾獎「唐獎」,將在本月28日成立唐獎教育基金會,並與中央研究院簽約,委託中研院辦理唐獎的提名及評選業務,今年起唐獎將由中研院開始評選,最快明年6月頒出首屆獎項。
唐獎教育基金會規模約30億元,因為成立人為身價超過千億元的尹衍樑,加上頒出獎金可觀,備受外界注目,尹衍樑曾透露,唐獎每年將撥出2億元頒給得獎對象,單一獎金高達5,000萬元,可望超過諾貝爾獎單一獎金1,000萬元瑞典克朗(約新台幣4,400多萬元)。
唐獎主要獎勵對象,為全世界在永續工程、醫療生技、漢學、法學等4大領域有所貢獻的傑出人士。據了解,唐獎將比照諾貝爾獎,採邀請提名制,不限制提名人國籍,今年會針對4大領域,進行首次評選,首屆唐獎得主明年6月宣布,接下來每兩年舉辦一次。
中研院表示,唐獎將能彌補諾貝爾獎沒有規畫的獎項,尤其「漢學」至今未獲具代表性的國際大獎提供獎勵,但其研究範圍卻相當廣泛,包含數千年來中國與周邊的歷史、哲學、宗教、語言、文學等,這些文明與思想更需要整體性的累積。
◆ 南港展館弊案/5學者吐出賄款 春節後發監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2013.01.20
內政部前部長余政憲涉及的南港展覽館弊案中,六名學者遭最高法院依貪汙罪判刑確定,須入監服刑七年二月至八年;台北地檢署最近傳喚其中五名正副教授,追繳四百七十萬元賄款,預計春節後發監。
北檢執行科原計畫本月底通知六名涉案評委入監,但考量農曆春節即將來臨,決定依習俗讓被告先吃完「團圓飯」再通知報到服刑。
已經繳回犯罪所得的評委,包括北科大副教授王隆昌(一百廿萬元)、成大教授江哲銘(五十萬元)、文大副教授陳博雅(一百萬元)、逢甲大學副教授郭永傑(一百萬元)、成大副教授王振英(一百萬元)。
逢甲大學副教授鄭聰榮的電話沒人接聽,訪查住處也沒有找到人,他的兩百萬元尚未繳回。
據了解,王隆昌遭判刑確定後心情沮喪,舉家遷往花蓮山區居住,斷絕對外一切往來,檢方費了一番工夫才查出他的地址,通知他北上繳款。
二○○六年法務部政風司接獲檢舉,指得標南港展館的力拓營造公司,涉嫌買通官員、評委取得標案;台北地檢署偵辦時,案情一度無法突破,後來,力拓營造母公司力麒建設捲入北投纜車弊案,檢察官搜索力麒建設相關處所時,意外查獲南港展覽館收賄評委名單和帳冊,查出評委帳戶有大額現金匯入。
◆ 官方組聯盟 培育450高階生技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3.01.18
行政院科技會報昨(17)日宣布,配合新一波「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將集合6大法人單位成立「超級人才培育聯盟」,預計以3年4億元預算,共培養450位高階生技人才,最快上半年配合畢業季開始執行。
行政院規劃的「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為「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前身,是專為生技產業打造的3年3主軸大計畫,較舊版新增推動「醫管服務輸出產業」,科技會報去年在「生技政策諮議會議」(BTC)召開時宣布,自今年起以3年為期,以推動國內製藥、醫材、醫管輸出3領域,朝向兆元邁進。
配合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啟動,科技會報日前擬定「高階生技人才培育計畫」,旨在協助博士人才順利投入生技業界,為產業帶來新貢獻。
科技會報於昨日召開「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說明會」,並會同工研院、資策會等法人單位,共同研擬執行計畫,據透露,科技政委張善政允諾將加碼投入預算。
科技會報將召集各大研究型法人單位,包括工研院、國衛院、生技中心、醫藥品查驗中心、國研院及資策會等6大法人單位,組成生技人才培育聯盟,打造超級人才育成平台。所培育的人才在一年養成後,將規劃投入業界參與產業實戰,擴大產業研發能量。
據悉,去年該計畫草案原本決議「3年3億元培養300位博士人才」的333專案,但張善政認為應爭取更多預算,以加強後續執行效益,希望加碼到4億元左右。
楊定一/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
【聯合報╱楊定一】2013/01/21
前不久去爬山,遇到一位山友,興致勃勃的問我「有沒有可以讓孩子成為天才的好方法?」雖然當時我只有簡單回答他,但我深知,這個問題的確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
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每個孩子生來就是小天才,重點在於大人是否可以看到孩子的優勢,並且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讓每個孩子找到可以盡情發揮的舞台而已。
但要如何看到孩子的優勢呢?首先應該先理解,我們對於這個宇宙所有現象的認知,其實都是一些經過大腦處理過的訊息,但這些訊息都已經受到情緒的「汙染」。
簡單的說,大腦裡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又被稱為「情緒腦」,深深影響人類經驗及各種生存反應。大腦在接受任何外在訊息時,會先經過這個情緒腦過濾。特別是一個叫做「杏仁核」(amygdala)部位,正是接受情緒刺激的主要位置。現代人面對各種生活中刺激、衝突,這些訊息會很輕易觸動到杏仁核,立即產生恐懼的情緒,很容易產生主觀的看法與作為。長久以後,我們就會習慣以固定角度(通常偏向負向角度)來看事情。因此大人們會以自己的價值觀來期待孩子的表現。但如果從這種角度出發,我們就很難發現孩子的獨特優勢,只會看到自己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期望的成就了。
所以家長只要把孩子看作一個眾生,甚至站在朋友的立場來欣賞並接納孩子,自然可以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多麼與眾不同。而我們可以做的,只能從旁不斷的正向鼓勵,讓其穩定發展下去,自然可以讓孩子發揮天賦,成為任何一個領域中的天才。
但教育與健康一樣,都是多層次的面向。要讓孩子盡情發揮潛力的同時,絕對需要健全的身心靈作基礎。畢竟學習可以是一輩子的事,隨時開始都不嫌晚,但健康是需要從小一點一滴建立。特別是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及人格,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時間管理、勤勞服務、感恩惜福等等習慣。
但這些好習慣的建立沒有捷徑,需要身為父母以身作則,當作孩子典範,並給予適度規範與引導。例如母親帶著孩子一起動手料理健康又美味的餐點,全家人經常一起到戶外運動,父母平時謹慎理財的態度,真誠待人的表現,適度的情緒表達等等,都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將這些好習慣貫徹下去。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並快樂的學習。
不管是對於孩子的健康照顧,或者在孩子學習過程,家長都不要忘記給孩子充分的時間陪伴。雖然現代父母身兼數職,非常忙碌,很難在一天中騰出時間和孩子互動,但我們必須了解,孩子就像是幼嫩的樹苗,隨時會受到風雨影響而長偏。所以孩子成長過程最需要父母的溫暖與支持,建立安全感。
身為父母無論多忙,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經常跟他互動,多傾聽,培養彼此默契,讓孩子在遇到任何疑惑、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父母。孩子將會體認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不論任何逆境或順境裡,父母永遠都會給予支持與鼓勵,當然就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盡情發揮了。
※ 相關報導:
* 歐巴馬教女有方 禁臉書非假日不看電視
http://www.udn.com/2013/1/21/NEWS/WORLD/WOR6/7649923.shtml
....蜜雪兒說,她們上學前,仍須疊好自己的被子並整理房間。2人於非假日也不許看電視,只有做功課時,才能使用電腦。
* 母親的備課筆記 影響了他的一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680/122013012100114.html
劉明康的父親曾任教於南開大學法學院,母親畢業於安徽大學,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無產階級專政,各大學院紛紛解散,劉明康的父母親便轉至中、小學授課。
某日,母親因身體不適,請他去代兩堂課,「我心裡想,我一個初中學生,去教小三學生完全是小菜一碟。」拿著課本心想著再容易不過的劉明康,卻被母親叫住,要他帶著自己的備課筆記去代課。
「一打開筆記本,母親絹秀的字跡,裡面的備課內容讓我震驚」。劉明康說,自己小學時還「皮得要死」,上初中時還「吊兒啷噹」,想起父母優秀學養及負責任的態度,內心自責;但自此,他傳承了父母的使命感,養成了一絲不苟的處世原則。
此外,劉明康回憶,自己之所以充滿感謝,是因為一路走來都有貴人相助,特別一些早已不在人世的長官,「在當時那麼左的氣氛下,他們還能夠愛惜人才,看到中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我感覺到,世上好人是比壞人多。」
* 教學分享 葉亞寧︰數學教材要生活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1/today-taipei3.htm
新北市土城區中正國中教師葉亞寧發表他重新編的數學教材,他認為,數學應該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重點絕不在國際比賽,而是要能大聲地對學生說:「只要想學,就學得好。」
葉亞寧昨天公開他十年來思考的成果,自行打字、排版、印刷,製作了厚厚的教材,翻開來看,像是漫畫般的插圖,用少年間的對話,引入數學問題。在場聆聽的有家長、學校老師、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他說,現在的教科書只看到數學的專業,卻沒看到數學的平凡,沒辦法生活化,國中階段教數學的意義,應該是找回「解決生活問題的智慧、精神」,讓學生理解、懂得怎麼應用在生活中,甚至成年後還能講得出來,這才算是教學成功。
◆ 鼎革…革命形勢好? 朝野吃喝好?
【聯合報╱胡又天/研究生(台北市)】2013.01.21
蔡英文春聯「鼎革咸亨」成為政論節目討論話題,有主持人說四字都是從《易經》來的,揶揄說「怎麼可以去懂中國的東西呢?」這就又做壞了一個頗值探討的問題,也未能深細解讀蔡的意思。
「咸」雖也是六十四卦之一,但從詞意上看,這裡的「咸」應作「都」解,咸亨就是都好,如魯迅小說有「咸亨酒店」。「鼎革」連用就是改朝換代,在古文並不鮮見,民進黨用這詞也很合理,但「鼎革咸亨」連起來就有問題了。翻成白話,這可解作「改朝換代就會一切都好」,就像「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實在也太武斷、一廂情願。
所以說,這句話雖然出自《易經》,但其實違反了《易經》的義理。《易經》都是在告誡,要人戒慎,明白事物的多面,修養好自己的道德與判斷,作好應對各種變化與憂患的準備;它不會武斷地教人「就是好」,說相信我就對了。懂《易》的人不說服、不催眠,只給你參照和啟示;周代(一說為孔子所作)解易的《象傳》,對「鼎」卦卦象說「君子以正位凝命」,對「革」說「君子以治厤明時」(厤是曆、歷的本字,兼具二義),對「咸」也說「君子以虛受人」,都是很好的箴言。民主黨派與社團要向人說話,也應該以啟示的方法,提供思路與見解,讓人自己去想應否變革和如何變革,而不是反去蒙蔽人,粗率地說變革就好,叫你相信我有學問和能力。這個道理不必讀書也能明白,但現在民進黨人已做不到這點,而轉來掉個書袋,也沒把書弄通,這就是我們可以從「鼎革咸亨」四字看到的。
也有另一種解讀法,就是把「鼎」「革」並列:「在位的、反對的,大家都能順順利利吃好、喝好、過得好」,這倒很符合當前朝野沆瀣一氣的生態,然而在意旨上就更不堪了。
※ 相關報導:
* 將英語推向國際:喬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5118&f_ART_ID=433500
....今天,英語在全球是非常強勢的語言,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在喬叟的時代,英語的地位是多麼低微。當時雖然英語是最多人說的語言,但英語的書寫普及率遠不及拉丁文跟法文。況且除了少數菁英份子,多數人連書籍都沒有,因此英語顯得沒那麼重要,也沒什麼地位。英語在十七世紀以前甚至不曾出現在字典跟文法書裡。
缺資源!25%偏鄉童寫不出26英文字母
自由 2013.01.22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台灣優勢學童家中教育資源是偏鄉學童的十六.八倍!兒福聯盟昨天公布「台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直指經濟M型化,已造成台灣囝仔教育資源兩極化。
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PISA教育資源量表定義,家中教學軟體、參考書、網路、電腦、念書空間、計算機、書桌、字典八樣擁有不到六樣,就屬教育資源不足。兒盟據此針對二三九名小五、小六全國優勢童,及二三八名偏鄉弱勢童調查,另訪問二二五名偏鄉教師。
59%家中無電腦或網路
結果顯示,七十二%弱勢童家中資源不足,與優勢童四%差距逾十六倍。八十八%優勢童家中有三台以上電腦,五十九%弱勢童無電腦或網路。
優勢童家中藏書平均超過三十本,六十六%弱勢童不到十本;九十一%弱勢童接觸兒童刊物不到三種,而四十二%優勢童平常可接觸三種以上。
68%弱勢童沒補習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說,高低所得家庭教育支出費用差距近十二倍,有台灣家長一年花在子女教育費近二十萬,但是六十八%弱勢童沒補習,五十六%受調查老師則透露常要幫學生籌學費,也擔心班上三十一%學生未來沒錢繳國中學費。
數位、閱讀落差及文化刺激不足,導致英文和基本學力輸人一大截!兒盟董事王育敏說,高達九十五%弱勢童平常沒接觸任何英文雜誌,二十五%無法寫完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且僅四十八%弱勢童能答對基本學力題目,遠遠落後優勢童達三十%。
33%不曾拿過獎狀
五十三%弱勢童沒錢學任何才藝,反觀四分之一優勢童學習兩種以上才藝;而三十三%弱勢童不曾拿過學校獎狀,十五%優勢童光一學期就拿十一張。兒盟憂心,未來十二年國教上路,針對高中免試升學訂出包括得獎紀錄、科展經驗等超額比序項目,對弱勢童更加不利。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與兒盟呼籲各界支持「點燃生命之火」計畫,捐款六百或一千。捐款專線0800-001-100;網站www.chinatrust.org.tw。
※ 相關報導:
* 弱勢童 僅35%有信心上大學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8/20130122000525.html
兒福聯盟一份最新調查指出,約七成二偏鄉弱勢學童家中教育資源不足,較資源相對豐厚的優勢學童相差十六倍之多,教育M型化現象令人憂心。偏鄉弱勢學童資源不足,加上孩子小小年紀已承擔生活壓力,僅三成五認為自己能念到大學以上。
兒盟昨日公布「二○一三年台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比較資源優勢孩子與偏鄉經濟弱勢學童的處境落差,訪問一三三○名國小五、六年級一般兒童,其中十八%、二三九人是家中資源較多的優勢學童;另訪問一二一三名住在偏鄉地區孩子,其中十九.六%、二三八人家境清苦,為偏鄉弱勢學童。
◆ 全球繁榮指數 台灣教育世界第四
【中廣新聞/李雅媛】2013-01-22
英國列格坦研究所公布全球繁榮指數,我國教育排名在全球一百四十二個國家中,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紐西蘭、澳洲及加拿大,是亞洲表現最好的國家。
許多家長對台灣教育制度感到失望,但一項國際調查結果顯示,其實台灣教育還不錯!根據英國列格坦研究所在網路公布2012年全球繁榮指數,台灣的教育排名從去年的第九名,躍升到第四名,美國、挪威居世界第五、第六名,台灣教育界嚮往芬蘭,排名第八,日本第二十三名,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第七名,香港第三十九名,新加坡第四十一名,中國第五十名。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林文通表示,這項指數和教育相關項目的指標有九項,包括:就學率、教育品質滿意度等,台灣在各指標分數都超過全球平均。國內高中職學歷以上幾乎達百分之百,接受高等教育更是全球平均最高。
教育部表示,十二年國教正式推動後,相關指標項目分數可望再提升,未來將以擠進全球前三名為目標。
◆ 綁鞋帶花招、變美魔女 APP教你
【李坤建/竹市報導】2013-01-22 中國時報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林崇偉教授帶領一群國中老師,歷經六個月共同研發設計APP創新服務,目前已有六支創意APP上架,包括一群搞怪數學老師創作超過廿五種的鞋帶時尚創意綁法,以及帶領為肥胖煩惱的女人快速變身為美魔女的「跳舞吧人妻」,網路瀏覽人數激增。
智慧型手機愈來愈普及,APP近年來已成為時下最流行與方便的服務。竹市培英、光華及竹縣忠孝國中六位數學老師,利用APP創作難易不同的鞋帶時尚創意綁法,結合照片及影片示範等,令人驚豔。培英國中數學老師朱有聖說,國中階段正值叛逆期,也喜歡搞怪,但別以為自己厲害,看了他們嘔心瀝血的APP創作後,就會覺得老師其實比你們還厲害!
在交大及竹女教舞蹈的性感老師劉婉婷,與六名國中老師合作,以八十個一分鐘簡單舞蹈分解動作,製作成「小姿勝女族」、「花媽向前衝」、「暴飲暴食族」、「妻子的誘惑」及「大老婆的反擊」六大單元,帶領為肥胖煩惱的女人們,針對十二個身體特定部位進行雕塑,快速變身成為美魔女的「跳舞吧人妻」。
其他還包括文化局科長吳金益以五種有趣服用藥丸方式,帶領民眾輕鬆掌握廿七處新竹古蹟及周邊景點資訊的「新竹古早丸」;寫不出POP漂亮字體的民眾,可透過八種書寫教學的功能、用法,與超過五十種字體參考練習,輕鬆寫出漂亮的POP字體的「Walk POP」。
解決家長對十二年國教煩惱,替小孩選出最適合的桃園國中,以四種檢索功能,讓家長們不再替小孩擔心的「選個好國中。桃園」;還有一群愛好運動的體育老師,以五種球類、五種特定身體部位,教民眾如何做好正確的暖身來避免運動傷害的「硬!來做操」。
◆ 觀念平台-機制改革 讓教授不涉貪汙
【林建山】2013-01-22 中國時報
這一陣子教授承接政府委辦研究,用不實發票核銷而涉入「貪汙案」訴舉之事,給學術界及整個社會帶來極大震撼;從總體面看,可能造成莫大寒蟬效應;從個體面看,則整個國家理工醫學門的研究發展與應用,遭致最大頓挫或嚴重折斷,社會人文學門的政策設計規畫運用的能量與能力之破毀。
這當然是一個國家向上提升與向前邁進過程中的一大挫折事件。但亦同時或可給予我們對於政府之利用政府採購法制,將研究工作委外辦理(outsourcing)的機制程序,有所深度審視檢討,甚至得以進行必要改革的機遇。
「教授」在台灣的地位任務、功能角色之高之重,是所有先進國家中所殊異鮮見的。因為在歐美先進國家政府,所有國政或地方政務事項的研發規畫設計審議評鑑工作,都祇會交付給具有正式完整組織架構型態的智庫機構、顧問公司、學研機構,或定制化組織的專案團隊來承作辦理。因為唯有正式定制的機構組織,對於任何國政之研發設計、規畫、審議、評鑑,才會形成專屬知識累進性與長期營運永續性;但在個人個體,則不會也不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類似麥可波特、孟代爾、薩克斯、末日博士諾瑞爾魯貝尼之類著名學者,都得在自己旗下或名下成立一家公司組織,專事承接各國政府委辦研究的原因。唯其背後擁有一個高效行政團隊或機構之類後勤組織的「教授」「學者」,才有可能作出有品質有價值有內涵有可課責性的研究設計與規畫審議工作。
台灣這種由政府部門逕直委請「教授」承作研究的模式作法,的確是必須在此一事件之後,進行一次重大的機制變革。最起碼未來的政府委辦專案,無論其為軟為硬,為大為小,都不宜再逕直委交「教授個人」,而應該是委交給「學校」(university),最起碼應該是委交給「學院」(schools or colleges)層次單位,甚至連「科」「系」都所不宜。
因為唯有學院以上才能構成一種專業學群(faculty),也才有較具規模的行政組織可以作為後勤支援;對於政府所交付的研究案,學群中的老師們應宜專心致力的祇是研發設計規畫審議評鑑之專業作業;其有關承作案件的採購、投標、競標、人力物力支援、作帳核銷作業,則必須是行政組織的專責任務。祇有在這種機制之下,才不致會有「教授」以「免費的行政支援」、「剝削低廉免費的研究生人力」作為後盾,敢於極其廉價地承作政府大金額研究案。
未來要讓教授承作政府研究工作而不涉貪違法,最好的解決之道,應當是要由供給面的政府部門,優先打破「低費低價」的迷思,必須要循正規之路,仿照歐美先進社會的作法,用最好最高級的價格條件,訂好最佳研究品質及效用的標準。把國政所須要的研發、規畫、設計、審議、評鑑的研究工作,祇委辦給機構,不再委辦給不具永續性與整合性的個人個體。(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台灣學術邊陲化 應正視
【錐子/新北市(大學教職員)】2013-01-24 中國時報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創立的科學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具權威與聲望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其近日公布二○一二年的各項綜合排名,如以亞太地區的國家進行排名,台灣落後於日本、中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為亞太地區第六名。如再以全球各「研究機構」於該期刊發表的數量進行排序,台灣最高之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在亞太地區的排名僅為第三十六名,甚至尚無法進入世界前一百大。
其中更凸顯台灣學術可能面臨邊陲化的現象,就是中國大陸展現了非常雄厚可觀的學術實力。中國科學院在該期刊的發表數量已高居亞太第一,並有高達十三個研究機構進入亞太區前五十名,甚至有針對中國大陸的研究機構建置獨立的發表指標(Nature Publishing Index China),足見其備受重視之程度。
上述結果反映出台灣在全球自然科學頂尖期刊發表的競爭力面臨極大的國際挑戰,政府更應擬定相關策略,勿讓台灣在科學界的舞台持續萎縮。
◆ 攬才難! 台教授薪水僅星港1/3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3.01.24
國立大學受限薪資條件不佳,向海外攬才時得面臨鄰近國家競爭,讓校方叫苦連天。台灣大學主任祕書張培仁說,國內大學向海外延攬人才時,薪水只有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國家地區的三分之一,只能用其他條件加分,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也說,除了薪資行情輸人,政府對國立大學管太多,也是大學向海外延攬人才的阻力之一。
張培仁表示,台灣大學想要尋求海外優秀人才,光憑薪資等客觀條件,確實落後鄰近國家一大截,尤其近年來政府國庫吃緊,即使教育部推出彈性薪資方案,對大學的幫助依然有限。
他指出,願意領比鄰近國家低的薪水,跨海來台灣任教的學者,考量的因素除了希望擁有好的研究環境,學生素質與學校聲望,也是大學對外攬才時,可用來補足薪資差距的加分條件。
葉銘泉也說,清大過去每年都會從海外延攬20多位教授,近年來隨著隨著東南亞國家對於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擴張,香港、新加坡開出的薪水都是台灣的三倍以上,中國大陸更是砸重金毫不手軟,台灣處境確實比較為難。
葉銘泉表示,除了薪資不如鄰近國家,政府對於國立大學的管控太多,也是大學攬才不利的阻力之一,校方只能透過姊妹校傑出校友牽線,並在國際知名期刊刊登攬才廣告,才能找到需要的人才。
◆ 留人才! 教授擬依績效敘薪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3.01.24
針對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指我國大學教授薪資待遇低,無法吸引人才返國服務。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國立大學教授在外兼差早已鬆綁,但仍需與產學合作、教師本身教學研究相關;她透露,教育部正擬研議大學教授「薪資差異化」制度,依教授的績效表現來敘薪,但何時實施目前仍無時間表。
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比香港、新加坡低,黃雯玲表示,如果加計退休所得、消費水平等因素,差距就會縮小。而且大學教授在校外兼差的相關規定已於99年鬆綁,兼職數目取消上限,授權大學自行核定。
但她強調,教授的本職仍在大學,在外兼職仍需與產學合作,且與專長領域相關,否則恐怕社會也無法接受。
她指出,大學「彈性薪資」已實施兩年,對留才、攬才發揮一定的功效,但仍有檢討空間,教育部正著手研議,讓彈薪制可以成為長久制度,未來國立大學教授薪資,可依據教學、研究、服務等各方面績效表現,實施差異化薪資給付,也就是依績效來敘薪,但如何訂出不同學門和領域教授的績效指標是個大工程,目前還沒有實施時間表。
黃雯玲表示,相關法規對教授在外兼差已有鬆綁,但教師在外兼職,不能影響在大學的本職,也不可有不當利益輸送、或違反教育中立。
78生登航路 海大畢典提前辦
【曾百村/基隆報導】2013-01-27 中國時報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去年有七十八位學生通過航海人員特考,近期將登船實習,恐將錯過畢業典禮,校方特別提前舉辦畢典,這也是海大六十年以來,頭一遭提前舉辦畢典;畢業生興奮表示,只要上船通過實習,月薪八十K唾手可得!
通過航海人員特考的學生,即將從學子變成船員,上船實習最多長達一年,昨天的畢典歡送會中,雖然人數不若暑期眾多,但各系的師生都穿著學位服,按照正式畢業典禮的流程進行,校方還特別播放學生過去三年多在校內生活的點點滴滴,不少同學嘆,「三年的時間真的好快!」
雖然實習時間頗長,畢業生仍正面看待,尤其船員薪資向來令人羨慕,校方表示,只要同學通過實習,輪機部門每月平均薪資都有八萬元左右,國際航線薪資更會往上調漲;女性也不讓鬚眉,加入船務遨遊四海,校長張清風呼籲學子,實習期間一定要「多學、多聽、多做」,現在投資學習,往後的報酬率一定高!
張清風說,航輪科系是海大的根本,為了加強實務經驗,往昔都有海上實習的傳統,成績優異的同學可提前半年畢業,今年廿七位商船學系、卅一位運輸科學系、廿位輪機工程學系等同學要參加半年或一年的海上實習,所以校方提前辦理畢典,獻上祝福。
◆ 神題「老師名字是?」網友:真是刁難
【世界日報╱上海27日電】2013.01.27
高校期末考剛結束,考題旋即在網路上熱傳,有考官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名字,竟有許多學生答不出來;也有題目問考生「請談談老師為什麼出這道題?」讓學生直呼,「我不是老師的蛔蟲」;更有老師出考題「騎草泥馬搶提包是否犯搶奪罪」,引起網民討論「草泥馬到底會不會咬人?」
揚子晚報報導,南京大學中文系老師張建勤上課幽默,連考題也很有創意,要求學生寫出他的名字,沒想到多數外系學生都答不出來。網民直言「真是刁難,古代科舉也不用寫老師名字吧?」張建勤回嗆,「古代考官不用上課,我與學生相處一學期,知道名字不為過吧?」
南大刑法考試則有一道是非題為「騎著草泥馬搶奪乙的提包。因為草泥馬會咬死人,故屬於凶器,甲應為搶奪罪。」正當考生左思右想,如此可愛的草泥馬到底會不會咬人時,考官後來解答,大家都「想歪了」,因為刑法根本沒有「搶奪罪」,只有「搶劫罪」。
第三道神題更讓考生頭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工業概論」考卷上,有一道申論題為「從股市行情分析軍工行業發展狀況」,接著再問「請談談老師為何要出此題?」讓許多考生都快把筆咬斷,還不知道答案,直呼,「老師,我也不是您肚裡的蛔蟲啊!」
除了前三名神題,網民還頒布各種獎項,福州市第四中學高二期末數學考卷最後一題竟是寫作文,要求學生寫下「高中數學和你的故事」,這道試題讓網民傻眼,直呼「數學考卷考國文,真是無語。」
報導還指出,南京一所小學五年級考題可有趣了,考官附上莫言的照片,要考生回答他是誰。
好笑的可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其他非正確解答的選項,寫著「他是趙本山,我對您的技藝十分驚歎。可是我覺得您在蛇年春晚排練退出了,讓我十分惋惜」,讓網民瞬間笑翻,封為「最新潮」考題。
※ 相關報導:
* 不及格的高中會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12700362.html
南非致力透過教育改善社經不平等,2012年的高中大會考結果顯示,南非種族不平等問題仍沒有太大改善。
◆ 學士當教授 沙克吉子特權惹民怨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3.01.27
前法國總統沙克吉的次子尚‧沙克吉三不五時要鬧一次特權醜聞,近日再度引人側目和網友痛批:他26歲,大學剛畢業,就獲得巴黎知名公立大學聘請當教授,下學期開始聚天下英才而教之。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這裡完全貼切:這兒子和老爸一樣特權饑渴和果決攬權,是個比較年輕、身材較高、髮色較淡版的老沙克吉。
尚‧沙克吉是沙克吉第二任妻子西西莉亞所生,如今年過弱冠未久,在政治上已屢見呼風喚雨之圖,他娶法國電子巨擘之女為妻,已為老沙克克生兩個金孫。現在當教授,要政、商、學得意了。
有個沙克吉家族迷在「東巴黎克雷泰爾大學」念書,偶然發現下學期的任課老師名單裡有「尚‧沙克吉」,非常興奮,立刻把這位新老師的照片上傳推特,散布「好消息」給支持沙克吉家族的朋友。
歷史悠久的巴黎索邦大學1971年打散成為13所大學,其中克雷泰爾是後來通稱「巴黎12大學」。
但不喜歡沙克吉的推特族也獲知這件大學畢業生當教授的怪事,事情愈來愈難看,大多數人痛批大罵。一位網友指出,尚‧沙克吉2007年註冊就讀法國聲望最高的「巴黎第一大學」念法律,兩度延畢才拿到學士學位,功課如何可想而知,有此教授,克雷泰爾師生真要欲哭無淚。
尚‧沙克吉年少多權,這不是第一次惹起物議。2009年,他23歲,還是大學生,就由他的總統老爸安排,出任巴黎重要商業區「拉德方斯區」發展委員會主席,媒體指控這對父子玩弄裙帶主義,兒子才退出,說是為了避免特權之嫌。但他第二天還是角逐委員會董事,順利當選,不但反對黨怒吼,執政黨裡也砲聲不斷。
◆ 不僅科學家 伽利略有生意頭腦
中央社 2013.01.27
最新研究指出,伽利略不只是傑出科學家還是精明生意人,他即時發布最新發現、捍衛自己的發明,並出售幾何軍事圓規累積財富。
義大利書商馬扎伊(Emilio Mazzai)檢視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留下的手稿後發現,這名17世紀的科學家有精明的生意頭腦。
網路媒體「調查連線」(Linkiesta)報導,伽利略把可以作圖和計算的「幾何軍事圓規」賣給王公貴族,得到豐厚收入。為了捍衛發明,他甚至控告抄襲者。
他任教於北義的巴多瓦大學(Universita diPadova)時,學生凱普拉(Baldassarre Capra)發表了1款圓規。
伽利略深感不快,向法院證明他早先發明的圓規更準確後贏得官司。凱普拉被開除學籍,所有著作被銷毀。外界也懷疑凱普拉的德國籍指導老師馬力屋斯(Simon Marius)涉及抄襲。
伽利略之後委託熟識的工匠製作圓規,並親自教授使用方式,避免再被仿冒。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用自製、稱為「眼鏡大砲」望遠鏡觀察天空後,寫下「藉著眼鏡大砲,我看到了木星周圍的3顆星」。
連著幾天觀察後,他確定發現木星的4顆衛星。他想,有精良望遠鏡的馬力屋斯可能也發現。
伽利略快馬加鞭書寫他的發現,並聯繫威尼斯出版商趕工製作。1610年3月12日,以拉丁文書寫的56頁「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出版。
他確保了木星衛星發現者的歷史地位,500本的「星際信使」也在2周內銷售一空。
來自比薩的伽利略受邀到巴多瓦教書時,要求把薪水提高1倍,還開設課後補習班。馬扎伊說,「他的收入比當時的平均值高出許多」。
校園幫派暴增 北市警局挨轟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3.01.28
市議員王浩調閱警方資料發現,包含中輟生在內,校園涉入幫派組織人數,從96年以來,成長逾3倍;而具學生身分涉入幫派人數則成長10倍,批評警局束手無策。
北市警局少年警察隊長吳春沂說,每年都到各校做法治宣導,過去學生涉入幫派的統計有黑數存在,如今加強預防與輔導後,不少黑數跑出來,才會讓數字增加,未來會再加強宣導與輔導。
王浩說,包括中輟生在內,校園涉入幫派人數從96年54人成長至101年達183人,其中未滿18歲即涉入幫派者達80人;且近3年多達64人,占近6年來總人數的8成,都成了幫派新生力軍。
王浩說,其中具學生身分涉入及組織幫派,96年原本有5人,去年也暴增為59人。
王浩表示,警方為防堵幫派入校園,每年編列逾300萬元以上的防治青少年犯罪防治與宣導,但學生加入幫派不減反增,顯見幫派大舉擴張吸收青少年加入已明目張膽,防治青少年犯罪經費只是消耗預算。
市警局副局長周壽松說,警局高度重視青少年犯罪預防,也積極與校園聯繫,每逢重大犯罪事件時,市警局局長黃昇勇也指示做背景調查,警方不斷檢肅,但仍有新幫主、堂主為爭大位,四處招兵買馬,此狀況不斷循環。
王浩要求,相關單位必須正視幫派滲入校園的問題,對於相關的法治宣傳及也應符合青少年的需求,才能發揮其功效,還給校園一個免於恐懼的學習環境。
◆ 透露父母個資 玩線上遊戲被詐
【聯合報╱記者廖炳棋/台北報導】2013.01.28
刑事局發現國內部分青少年玩線上遊戲時,遭詐騙集團以饋贈遊戲點數為引誘,被騙說出父母的身分證字號及手機號碼;再拿父母手機回報歹徒簡訊認證碼完成小額付款機制。父母發現後才知自己小孩無形中成為詐騙集團的小幫手。
「爸、媽,我在玩網路遊戲,問一下你們的身分證字號!」、「可以借我手機幫忙收同學簡訊嗎?」近日有許多家長遇到孩子這些要求,一時不察允諾而掉入歹徒小額付款詐騙陷阱。警方統計,今年1月至今已發生24起民眾小額付款被騙案例,其中14例都是因為玩線上遊戲透露家人個資而被騙。
高雄市林姓國中生日前在知名舞蹈線上遊戲遇見陌生網友,對方以饋贈遊戲點數要家人個資為由,騙取國中生父母的身分證字號及手機號碼。國中生不知是騙局,向父母借手機告訴歹徒由付款機制發出的簡訊認證碼。
歹徒獲知認證碼,成功利用國中生父母的手機購得遊戲點數,還要國中生先刪除認證碼簡訊再還給父母。直到國中生父母收到小額付款成功的簡訊後才驚覺不對,但這時已被歹徒用小額付款機制騙走2千元。
警方指出,小額付款機制是透過電話號碼及身分證字號進行驗證,只要將簡訊認證碼回傳就視同同意交易,再由電信公司代收帳單。雖小額付款機制有金額上限,但從最近幾次案例可發現,歹徒會要求被騙學生一次提供多位家人個資與手機號碼以增加詐騙金額,提醒家長注意。
◆ 名校生援交遽增 劍橋生排第一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25日報導〕英國調高大學學費的最直接影響,已出現在援交約會網站上!一個專為年輕高學歷女性拉線、安排與年齡較大但經濟條件高的男性約會配對的美國約會網站「尋找安排」(SeekingArrangement,見右圖,取自官網),公布去年度加入該網站的新會員數據,顯示包括英國劍橋、倫敦政經學院等高知名度大學,上該網站尋找「援助」的女學生明顯增加。
不同於歐陸多數國家將高等教育納入國家教育政策而免費,英國高教是典型由金子打造,造成低收入勞工無法負擔子女高教學費、社會兩極化。去年英國大學學費又暴漲到最高3倍之多,每年英國籍學生最高需繳交9000英鎊(約41萬7000台幣)學費,外籍學生更是這個價位的2倍以上,迫使女大生找人包養情況愈來愈多。
「尋找安排」網站鎖定年收入超過17萬英鎊(約787萬台幣)的熟男,專門為其尋找年輕聰明的女伴。約會內容包括吃飯、購物及性行為,女性可獲物質、甚至金錢上的「實質回饋」。該網站特別推出優惠活動,只要以大學電子郵件帳號報名,即可立刻取得免費高級會員資格。
陪吃陪睡 月入最高23萬
這項優惠活動一推出,去年加入該網站的女大生立刻增加58%,占目前所有會員的44%。根據公布數據,劍橋大學居然是上該網站登錄最多的學校,去年就有168名新「糖寶貝」(Sugar Babies)加入陣容。讓各界震驚的還有另外8所倫敦大學女生也都榜上有名。找到男伴的女學生,一個月最高可獲得5000英鎊(約23萬1690台幣)的「捐助」,對支付倫敦高昂的生活費跟學費有很大幫助。
這個網站也不諱言,根據去年的調查,有高達8成女性會員與男伴發生性關係,因而遭外界攻擊為根本就是從事高級援交仲介。
但該網站辯稱,本來一開始就是仲介約會,難免產生浪漫關係,因此而發生的性行為並不違法,而有錢的慷慨男士願意花錢在讓其開心的「糖寶貝」身上,也是正常的事。
◆ 學者:邀國際人才 只能住Motel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3.01.28
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計畫」昨天召開公聽會,與會者多認為,台灣應設法讓更多國際人才進來。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應該讓優秀陸生可以留在台灣發展。
實踐大學國際長郭壽旺說,教育部補助國際人才來台的經費應提高,目前學者來台住一晚只補助二千八百元,「是要國際設計大師晚上去住汽車旅館嗎?」與會專家學者對教部太多講究細節的規定直搖頭。如果完全依教育部規定,聘請國外知名設計學者來台,可能只能住汽車旅館。
人才培育白皮書計畫大學教育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指出,現在談台灣人才國際化時 ,大家都會想到台灣留學生在海外的「人才庫」,但是這種觀念太狹隘,「更重要的是要把國際人才請來。」
台灣大學副國際長謝尚賢認為,談國際人才應該從全球角度思考:如何把學生教成全世界都可以用,台灣如何運用全世界的人才。他說,應該多鼓勵大學教授到國外交換教學。
不光是觀念要改變,學者也呼籲教育部的管制應要鬆綁。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現在的大學最怕教育部下指導棋,鼓勵各校發展特色才是正道。賴鼎銘質疑,優秀的陸生為何不可以留在台灣發展?他認為,政治與意識型態會隨時間而弱化,「但政策要預先規畫。」
實踐大學國際長郭壽旺說,台灣現在給國際交換生的簽證,限期三到四個月,學期還沒結束,交換生就被迫要出境,「為何要讓他們在學期間中斷學習?」
首個學測落點App 台大哲學系學生研發的
自由 2013.01.28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繼去年提供甄選入學落點分析電腦版後,今年推出免費的落點分析App。輸入學測級分,即可預估落點,也可查閱七十一校、一千七百六十二個系簡章,並有歷年標準(篩選門檻級分及篩選倍率),目前已開發Android系統,Apple系統下月研發完成。
Android系統已上架 Apple系統下月完成
「得勝者學測落點分析」App目前採用去年的五標資料,考生可下載後離線使用,不會發生塞車問題;大考中心在二月廿日公布學測五標後將更新App程式,屆時再做一次落點分析,會更精準。
研發者是台大哲學系大一生胡立。胡立小六開始自學寫電腦程式,想循甄選入學管道就讀資訊或資工系,但去年學測只考六十級分,他自修史地,跨考一類組拚一百天,指考分發上了台大哲學系。
喜歡看電影的胡立,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就研發了「今晚九點電影」電影時刻表App,也開放免費使用。高三時全班開班會禁帶橋牌到學校,喜歡打橋牌的他,乾脆寫橋牌遊戲程式,利用手機藍芽連線,最高紀錄是全班有十六個同學在下課時「打橋牌」。
胡立目前已在遊戲公司兼職,研發遊戲程式,也選修資訊相關課程,他表示,自己對哲學也有興趣,不會想轉系,電腦程式可以自修精進。
此外,台科大學生陳亞德去年研發落點分析網路版,今年也繼續提供免費服務。網站是「102年大學學測即時解答與落點分析網站」,網址http://www.victordream.com。
◆ 民初國語課本「較人性」 學堂受歡迎
【聯合報╱特派記者程嘉文/綜合報導】2013.01.28
「民國範兒」在大陸知識界持續發燒。南京有一位國文老師馬翼翔,開辦一所免費的「公益民國學堂」,以民初的「開明國語課本」教學,理由是比現今課本「更人性」。兩年來大受家長歡迎,學生從一開始的八人,增加到一百八十人。
新華網報導,開明書局所編著的國語課本,是民初最流行的教材,由葉聖陶、夏丏尊、豐子愷等名家編寫。馬翼翔表示,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常識、經典、快樂、童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只是人云亦云。
他強調,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最主要任務是「感受」,而不是寫「有意義」的作文;灌輸他們太多道理,孩子自己的思想就長不出來了。
因此,馬翼翔堅持「說自己的話,留意身邊的事」。他說,自己最高興的一次,是看到一個學生對「秋葉」的聯想,是「像披著黃色披風的蝙蝠俠飛下」。
家長趙女士說,現在的小學課本加入更多新素材,比如「我是神舟號」、「東方明珠」,但實際上離孩子很遠;反而老課本雖然有些內容已過時,但基本都是小孩生活中的東西。她的女兒從前很怕舉手,上了三個月的民國課以後,膽子大了一些,不那麼擔心自己不是標準答案,「對將來肯定有幫助」。
不過,也有家長讓孩子來了兩次,就決定離開,原因是覺得課堂上「一片亂哄哄」,學不到東西。
對於老課本大受歡迎,大陸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其中不免有過度美化,因為幾十年前的教材,與現代生活必定會脫節。但他也承認,葉聖陶、豐子愷等人,當時就是很受歡迎的老師,對於孩子的心理認知,甚至強過現在很多自己不教學的教材編寫者。「語文教材一定要借鑒古今中外的精華,現在的教材離得還太遠」。
◆ 考題速食化 學生難敵對岸
【聯合報╱陳禹齊/高中國文教師(台南市)】2013.01.28
今年學測國文科試題,偏向生活用語、現代詩文、流行歌詞、對聯活用、古典小說及古典散文。題幹取材跳開以往熱門的古文大家,白話文選了陳芳明、顏崑陽、林燿德、凌拂、王文進等作家。作文清楚引述曾永義文章「愉快人間」,要考生深刻體會人生,貼近生活易發揮。
不過,今年試題出現了三大隱憂:一、題目類型嚴重「簡化」,同質性過高,甚至有「基測化」現象。二、題目範圍普遍「淺化」,選擇題完全不敢碰觸教育部公布的古文篇章,國學題目更是貧瘠枯弱,營養不足。三、文字閱讀量持續「少化」,不乏斷章取義現象,弱化學生思考與推理能力。
在僅僅廿三道選擇題當中,卻出現十題以上同質性相似題型,無非要考生閱讀一段詩文後,選出最接近本文主旨、最符合文意、最切合核心觀點的答案,如此類似國中基測的閱讀推論性題目重複出現,完全撇開高中國文課程的實質內容,不禁令國文老師們懷疑:浩瀚國學數千載,經典作家與作品不計其數,為何置之不理?硬要將考題簡化到剩下「閱讀判讀」這一條窄路,學生在課堂上為何要認真聽講?記誦理解豐厚的國學常識又有何用?反正到時候考題不過是將一篇陌生的文章斷頭肢解、斷章取義,然後出幾個相近的選項,要考生判讀較接近何者、又不同於何者。這般「速食式」命題思維,怎能培育出具備國文程度的未來人才?
其次,學測國文科的考試時間不足,選擇題和非選題壓縮至兩小時,造成試題文字嚴重少量化。對岸的高考試題(等同於我們學測),滿分一百五十分(含作文),題目的閱讀文字含量是我們數倍之多,取材上涵蓋三、四長篇「現代文閱讀」,到兩、三篇程度深厚的「古代詩文」,其中必出一題歷代正史上的人物傳(如《漢書》、《宋史》、《明史》等),洋洋灑灑,篇幅壯觀;且對岸試題中選擇題占分少,簡答與申論題居多,畢竟選擇題的僥倖成分高,未必考得出學生的邏輯思辨與表達能力。
只不過,非選題增多,勢必加重閱卷人員的負擔,降低閱卷效率。但是每年有數百萬考生大軍的對岸,都辦得到,台灣未嘗不能。我們的題型簡化、題目深度已不足,若是文字閱讀量再少化,那麼未來孩子怎麼面對市場,競爭力何來?我們怎能培育出具思考能力的現代公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國文試題的過度簡化、淺化與少化,只是窄化、弱化更愚化了學生應有的程度。近年試題更走向題型單一、質量貧弱的現象,嚴重扭曲了國學意義和價值。教育當局應重視國文教育,將學測作文獨立成單一考科,以加大非選擇題的出題空間,千萬莫讓孩子只靠斷章取義、投機猜猜意涵,而忘了精準閱讀、獨立思辨、深度思考、流暢表達的必備能力!
◆ 打掃變升學籌碼 比序反教育
【聯合報╱毛立甫/高中教師(新北市)】2013.01.28
許多關心教育的團體人士不斷質疑十二年國教相關配套未準備好,筆者也想提醒教育部目前設計之比序制度對教育的反效果。
首先是獎懲。獎懲一旦成為比序項目,教育舉動的初衷便易遭偏行,比如是否有人並非發自內心而以刻意的行為求獎?若遇學生犯錯,師長會如何下手?掩飾以助其升學或記過以一罪二罰?我們的教育是否要壓抑犯錯學生面對錯誤的空間?基北區已把獎懲比序刪除,但此舉是因無法訂出標準一致的獎懲原則而非基於教育理念,終究令人感嘆。
第二是服務學習表現。聽聞有國中將寒假返校與打掃作為兩小時之服務時數採計,筆者不以為然:返校本應設計為提供在假期中與同學於小別後團聚之機會,打掃本來是教育學生關心所處環境的一種方式,但如今這被拿來作為學校與學生的對價,即返校與打掃可得到服務時數,而非單純是一種教育歷程。
在基北區一個學生一學期要拿到六小時的服務學習時數,千人規模的學校就要開出至少六千小時的服務時數,可想而知為求績效與方便,各校會變出什麼樣的認證措施。把打掃自己的環境看成服務,這會讓學生學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與便宜行事的方法,並以對價關係看待服務學習,從而失去原本教育裡所想傳達服務的意義。
最後則是兒福聯盟的調查,擔憂家庭資源多寡將影響超額比序項目包含競賽成績、擔任幹部經驗、參加科展的成績表現,這些擔憂之前已有人相繼提出,其中的不公不義比檯面上的抽籤比序還更深遠,對教育的影響更令人擔憂。
教育部在訂出比序項目後,只求政策推動,而不思對教育實質的影響,未隨社會省思修訂受公評的教育措施(除以上論及外,還包括免學費的範圍、課綱之修訂、是否擴大免試即可適性揚才…等等),令人失望。筆者也呼籲立委,請多關切開議後要排入議程的高級中等教育法,要求教育部開出具體合理的十二年國教時程表,才是推動百年大計的正途。
尹設「唐獎」 四大研究領域獎金明年開頒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3.01.29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創辦「唐獎教育基金會」,委託中央研究院辦理全球學術界獎金最高的研究獎項「唐獎」。將於明年起,就生技醫學、永續發展、漢學及法治研究領域選出全球卓越貢獻者,各頒發新台幣五千萬元獎金。
此獎以成為國際獎項為目標,不限於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也能角逐唐獎。
唐獎基金會昨天在中研院舉行成立記者會,唐獎創辦人尹衍樑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代表簽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律師陳長文等人也出席。
捐助卅億元成立唐獎基金會的尹衍樑說,「設立唐獎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夢想之一」,他非常景仰諾貝爾,但諾貝爾獎未囊括領域日益重要,尹衍樑說,希望唐獎鼓勵更多有利於地球、人類的重要研發成就,發揚中華文化,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未來唐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頒一次獎花兩億元。
尹衍樑表示,唐獎每項得主獎金新台幣五千萬元,其中四千萬元獎勵得獎人,一千萬元則為「獎勵研究補助費」;得獎人須用這一千萬元培育相關研究,在五年內使用完畢。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唐獎的評選重點「原創性」與「貢獻度」並重,除了有原創性的發現外,還需要對社會有實質貢獻,這也是唐獎與諾貝爾獎評選上最大差異。
翁啟惠舉例,愛滋病毒的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獎,但並未消除愛滋病;唐獎將評斷原創性研究的「影響力」。他期許未來有癌症、阿茲海默症治等疾病預防、治療或特殊機制的研究者能獲得唐獎。
※ 相關報導:
* 尹裸退做公益 子女感情更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731/112013012900093.html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出新台幣三十億元成立唐獎教育基金會,昨與中央研究院簽訂契約,委託辦理唐獎提名、評選業務等;尹衍樑日前表示要捐出九十五%財產做公益,他在簽約記者會逗趣地說:「捐錢做公益,希望換得子女感情好一點,才不會一天到晚詛咒我快點死」;而裸退的觀念,尹衍樑強調,已與家人取得共識。
尹衍樑表示,大學是念歷史系,心得是最大的富貴是皇帝,最大的悲哀也是皇帝家族,資金積聚是分散的開始,希望在自己有能力選擇的時候,將資金朝健康、對人類有幫助的方向分散,而不是讓子女不肖、敗德來分散財產。
◆ 玻璃琴取代鐵琴 屏科大研發成功
【王志宏/屏東報導】2013-01-29 中國時報
玻璃也可當成鐵琴的替代品,屏東科技大學與慈峰玻璃合作研發「玻璃琴」,不論是音調、音色與鐵琴一樣,機械系學生與慈峰合作,歷經一年半終於克服困難,雙方進一步合作簽約,由校方提供每年十個名額學生到工廠實際操作學習。
昨天屏科大工學院與慈峰公司簽約,由研發長王柏村將已通過台灣與美國專利「簡諧倍頻音鐵琴」送給慈峰總經理陳尚曉,感謝公司提供玻璃材板試片作為實驗分析材料依據、反覆製作並測試玻璃琴片的音準及音色。
機械系大四學生陳柏豪與同學余冠德、張弘毅一起到慈峰實習。陳柏豪說,製作玻璃琴最困難地方就是把聲音做到與鐵琴一模一樣,玻璃不像鐵琴可調音,每塊玻璃皆是一個音階,過去從未有人做過。
余冠德表示,每塊玻璃就是鋼琴一個鍵盤,把玻璃聲轉換成鐵聲音有「音差」,只能不斷比對及調整,要感謝慈峰不厭其煩加工製作。
陳尚曉說,公司進入第三代是傳統與現代兼俱公司,以生產大型玻璃為主,例如大樓帷幕玻璃,原本七、八年前他想要不要繼續做,直到近幾年科技發達,太陽能面板、手機面板蓬勃發展,從此公司玻璃以「抗熱節能」為主。
工學院長林秋豐指出,雙方合作可讓學生提早接觸產業,公司可提早接觸人才,將來提拔為幹部,產學合作校方可提供技術諮詢。
◆ 「刷臉」神器點名 劈磚教授又紅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668694.shtml
【世界日報╱北京29日電】2013.01.29
「兄弟,幫我吼個到。」大學讀書時,有人想翹課,同窗好友幫忙點到,任課老師就這樣被糊弄過去了。成都晚報報導,而隨著一神器的現身,這種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昨日,一則「川大點名已開始『刷臉』」的微博在網上瘋傳,該神器的發明者便是曾紅極一時的川大劈磚教授——魏驍勇。
昨日上午,一則「指紋刷卡out了!川大開始『刷臉』點名」被「成都同城會」等成都知名微博熱轉。據報導,該微博稱,「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魏驍勇老師上課從不點名,但學生卻不敢缺勤。因為魏老師用自己發明的一套「刷臉」機來查考勤。」此外還配發了圖片,圖中每個學生都被紅色方框圈住並配有編號,系統瞬間生成學生的個人信息,誰在上課,誰在逃課,一目了然。
報導指出,「最開始聽到,確實有點嚇人。」川大高分子與科技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稱,他平時不愛逃課,對他影響不大,但他覺得用這種方式強制點名不可取。而有同學表示,如果真開始刷臉點名,逃課便成了一種奢望。
授魏驍勇去年10月曾因課堂劈磚而紅極一時。網友稱,魏驍勇前腳劈完磚,後腳又成了「技術帝」。
「網上有些東西是誤傳,根本不是為了點名。」魏驍勇說,他在2010年成立了一個四人團隊,出於娛樂著手研發這套系統,並於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學投入使用。報導說,其實,引入課堂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考察學生到課的出勤情況,而是因為他所授專業課的內容與這個系統有關,需要在課堂上演示。結果,卻被網友誤以為是點名「神器」。
魏驍勇說,這套系統最大的作用不是點到,而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分析社會個體之間的人際交往情況。報導稱,「它留有個人所在方位紀錄,從中推測對象的人際關係。」魏驍勇稱,該設備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封閉空間內的純識別精度不高。目前,他已經為該設備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但暫時沒有考慮用於市場銷售,「我拒絕有人把它用於強制點名,歡迎用於科研。」
網友「數學文化」:「磚家威武!科技就是力量!」
※ 相關報導:
* 同學惡搞網站 和平高中校長 變動漫美少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9/today-taipei14.htm
大學學測登場日,台北市和平高中的學校網站卻遭人惡搞,歷任校長照片全被換上火辣動漫美少女圖片,引來網友們驚呼「怎麼有校長這麼萌!」校方得知後火速將圖片下架,研判應是學生所為,不打算報警,但希望學生自動出面說明,將資訊長才用在正途。
◆ 梅竹賽喊停 清大找台大「傅」陪「梅」
自由 2013.01.29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清華與交通大學兩校每年盛事「梅竹賽」,因兩校梅竹籌備委員會對比賽項目及選手資格有爭議且協調破裂,今年確定停辦!清大轉與台大合辦「傅(台大故校長傅斯年)陪梅(清大故校長梅貽琦)」友誼賽,舉辦另類的「沒竹(指交大)賽」。
清華大學癸巳梅竹賽籌備委員會去年底貼出公告,指因兩校針對體育資優保送生的參賽資格有爭議且認定標準出現歧見,將全面以友誼賽、不計點為主。不過,清大梅竹籌委會認為不計點就失去比賽意義,兩校協商破裂,最後決議今年梅竹賽停辦。
依據梅竹賽歷史資料,清華與交通大學兩校「梅竹賽」始於民國五十八年,主要是清、交兩校學生以運動賽事為主,項目有男、女籃、男、女排、羽球、棒球、網球、田徑、足球、棋藝、橋藝等,還有辯論等友誼賽,清交梅竹賽也曾在民國七十三年、七十四年、七十五年連續停辦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八十三年停辦,開辦至今共停辦過九次。
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表示,由於學校已與台大達成協議,首次清、台友誼賽會在三月二、三日舉行,將有十一項比賽及藝文等活動,清大今年自辦另類「沒竹賽」,火力班及梅竹工作隊都努力準備,希望傳承梅竹運動精神。
孩子做錯事 教他學會負責 比懲罰更重要
文/林希陶 2013.01.31 自由
懲罰是很多大人很常用的方法:「做錯事,就打下去啊!」「做錯了,就處罰他!」很多人都很習慣這樣的方式,甚至要求學校、安親班也要比照辦理,希望用處罰的方式就可處理所有的過錯。
事實上,處罰並無幫助,也沒有效用,甚至造成反效果。大部分受到體罰的小孩只學到「使用暴力」這件事,被懲罰的小孩常陷入哭泣和生氣之中。在這樣的情緒之下,大人想要藉此解釋或教導小孩「為何做錯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該教導孩子的是「什麼是不適當的行為?」「替代的行為是什麼?」「如何用合作的方式取代爭搶與對抗。」但因體罰而生氣或痛苦的孩子,整個人沈浸於憤恨、敵意之中,本來可以學習的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另外,體罰到後來會越演越烈,打一下小孩已經不會怕了,可能要打很多下,最後打到棍子斷掉了、衣架變形了、皮帶掉漆了、塑膠水管斷裂了,小孩才會怕。但是這樣的程度,已經可說是兒童虐待了。我們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滿身傷痕的孩子,就是這樣來的。
很多成年人認為「讚美」或「說理」沒有任何用處,原因是因為經常使用體罰的大人,長久下來已經被歸類為「恐怖的大人」,變成了「嫌惡」、「討厭」的存在,說什麼話都只會被當成「耳邊風」而已,孩子一點都不想聽進去。
其實讚美會有用,說理會有效,這是因為小孩喜歡這個大人,他願意尊敬你,才會發生正向的改變。為什麼溫柔、與人為善的老師上的課,我們會有意願學習,因為我們喜歡他(或她),促使我們更想要學得好;反觀嚴厲的老師卻會讓我們倒盡胃口,無意學習。
因此,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教導小孩負起責任才是最重要的。弄壞了玩具,除了誠心道歉之外,還要想辦法彌補做錯的事。例如修補好這個玩具、無法修補能否有替代方案等。
唯有孩子學習「做錯了事情,要如何負起責任」,才能將錯誤引導成學習的契機,並讓小孩預演如何進入公民社會。若能做到前述原則,也就沒必要懲罰了。(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人數增預算減 80少年犯沒床睡
【聯合報╱記者劉峻谷/台北報導】2013.01.31
「再苦,也不能苦教育」是總統馬英九常掛在嘴邊的話;但脫離教育體系的少年犯,近年因人數大增,資源少得可憐。桃園少年輔育院收容北部九縣市少年犯,目前至少超收八十人,都只能睡在地上。
犯法的少年脫離教育體系,移到司法系統,成為弱勢族群。一位長期捐助少輔院的法官說:「這可能是他們(少年犯)最後受教育的機會,現在拉他們一把,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收容北部九縣市少年犯的桃園少年輔育院的容量是三百八十七人,目前收容的少年犯至少已超過四百七十二人;床位不夠,多出來的八十多人只好鋪軟墊睡地上。
桃園少輔院長林秋蘭表示,少年犯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院內設有國中補校;但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家長忙於工作或失業無力照顧小孩,致青少年淪為罪犯的人數大增,該院原來每班人數約五十人,目前每班人數都超六十五人。
因為少輔院經費窘迫,士林、基隆地院法官發起捐款活動,讓少輔院開班訓練少年各種技藝,有多名少年的瓷器作品入選故宮仿製國寶展覽。一個手上滿是刺青的少年驕傲地說,將來要當陶瓷師傅,他做的瓷罐畫出栩栩如生的公雞。
少年犯增加,預算反而減少。桃園少輔院為照顧超收的少年,雖然經費窘迫,依然開班訓練少年做精油香皂、製作陶瓷和修理汽機車。一名少年說學拉胚三個月,剛開始拉得碗緣或杯緣歪斜,現在學出興趣,可拉出又圓又平整的碗或杯子。
為支持少輔院,基隆、士林地方法院慷慨捐款,基隆地院捐書和十五萬元,士林地院一位法官捐五萬元,並發起捐款活動。
國中晨讀課外書 一天不考試
林志成/嘉義報導 2013-02-01 中國時報
國中因應升高中職五專的基測考試,早自習時間都讓學生考試,很不正常。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宣布,今年推動國中生早自習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年底前達到七成國中校內、三分之一班級每周一天早自習是閱讀、不考試。明年七月,全部國中都達此標準。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昨天在嘉義舉行,因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絕大多數學生都免試升學,教育部提出「晨讀取代早自習考試」政策,要讓國中生的學習不為考試所綁架。
蔣偉寧說,將循序漸進推動,明年七月,全國九三二所國中都達到校內有三分之一班級、每周至少一天早自習閱讀課外書,不是用來考試。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說,透過「閱讀取代早自習考試」政策,讓早自習時間閱讀不是讀教科書、而是真正的讀課外書籍。教育部會要求各縣市教育局督導學校達成目標,若達不到,會被扣補助款。
台北市升學競爭最激烈,能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嗎?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她很高興看到教育部提出這樣的政策,台北市會全力達成。
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說,老師不信任學生前一天的學習成效,才會利用早自習時間來考試,這種沒自信的表現應該調整。他也堅信,早自習推動閱讀比考試要好。
首富比爾蓋茲教子:13歲才給手機
【中廣新聞/黃玉文】2013-02-02
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育有兩女一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最近播出蓋茲專訪,他與主持人分享他的為父之道,比爾蓋茲說,他們家的孩子都是到13歲才擁有第一部手機。
儘管生活富裕,蓋茲夫婦對子女嚴格要求,他說,他們家把「13歲」定為得到手機的年限。孩子們從學校回家後常向他抱怨說,同學都有手機,他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不過蓋茲夫婦仍堅持如此做。
被問及是否掌握著孩子們的電郵和臉書帳號及密碼,蓋茲說,至少他對長女不會這麼做,因為「她已經是個獨立的人」。不過他承認,對現在的父母而言,掌控子女的網上活動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蓋茲去年以淨資產660億美元蟬聯美國首富,他說,他和妻子決定,不給孩子留下財產,資產將全部捐出去,蓋茲說,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
◆ 哈佛百人作弊 半數勒令休學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2.02
另數十人留校察看
哈佛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1日宣布,去年5月期末考試作弊的125名學生,大部分給予勒令休學和留校察看的處分。
學院院長史密斯說﹕「每個被調查的學生都接到校方的處理通知。」半數被迫休學,其餘半數又有五成留校察看。休學通常是兩學期,有的甚至長達四學期。
學院對作弊的處分受到學生的批評;有學生認為,所謂的作弊,是課程的考試規定不明所致。史密斯說,校方在調查中都給予每位學生許多解釋機會,「以使他們得到全面和公正的對待」。作弊事件也引起教師的重視和廣泛討論,他們認為,師生應在學術和標準和考試規則上,進行更多交流。
學生作弊的考試科目是「政府部門﹕國會介紹」,一名教師在去年5月的open-book、帶回家寫的期末考試中發現,許多考卷的答題相似,導致校方對全班的所有考試都重新審查。哈佛學生報報導,這門課共有279名學生登記選修。
哈佛的部分考試允許學生帶回宿舍答題,但不能相互合作和抄襲。部分學生說,考試期間相互合作是他們的班級文化,該班一名教師也曾在期末考試時,與學生討論考題與答案。
◆ 共同學區規劃亂 桃園就讀 三鶯比馬祖遠
自由 2013.02.02
〔記者林曉雲/嘉義報導〕明年十二年國教上路,學子就學一團亂!桃園和連江縣馬祖是同一個就學區,但和桃園同一個生活圈的新北市三峽和鶯歌區(三鶯地區)卻是不同就學區,三鶯學生不能「就近入學」。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苗栗卓蘭,卓蘭和台中東勢僅隔一條大安溪,卓蘭的學生到苗栗其他地方讀書,必須翻過一座山,到台中讀高中職反而方便。
教育部昨天在嘉義市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教育部正協調縣市共同研商,高中職免試入學的「共同就學區」,將在今年六月底前確定,盼能兼顧縣市交界學生的就學選擇權。
縣市交界學區爭議大
黃新發表示,目前較有爭議的縣市交界,包括彰化芬園和南投草屯,苗栗卓蘭鄰近台中東勢、豐原一帶,苗栗苑裡鄰近台中大甲,新竹湖口鄰近桃園楊梅等,這些地區的學生跨縣市就讀已是常態,若要求學生捨近求遠,恐違反「就近入學」精神。
新北的三峽、鶯歌區和桃園市屬同一個生活圈,三鶯地區部分學生選擇跨縣市到桃園就讀。但如今的桃園區含桃園縣、連江縣,造成在同一條路的鶯歌人不算「就近」入學,相隔台灣海峽的馬祖卻算「就近」的奇特現象。
黃新發表示,如果爭議太大,可以漸進檢討,教育部希望訂出「共同就學區」,顧及交界學生的升學權益。
桃園縣教育局長吳林輝表示,「就近入學」制度必須優先保障自己區域內學生權益。明年比序不宜大幅更改,例如可限定鶯歌學生比照桃園學生,選填鄰近的桃園陽明高中、壽山高中。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明年國立台北大學附屬高中(北大附中)成立,屆時三鶯地區招生量應足夠。
◆ 21高中職 面臨倒閉風險
自由 2013.02.02
〔記者林曉雲、張勳騰、花孟璟、王涵平/綜合報導〕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高中職卻爆倒閉潮!全國有廿一所公私立高中職列入高危險群,台南市華濟永安高中預定明年退場,四校轉型,十六校積極搶救中。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教育部訂有退場機制三部曲,學生人數一百人以下即需接受退場輔導。
教育部統計,明年高一新生僅二十六萬八千人,之後下降速度驚人,一一○年時僅剩十九萬九千人,全國高中職共有四百九十一校,很多學校將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困境,教育部評估屆時恐有四分之一、超過百所高中職轉型或退場。
目前已列高危險群的學校,包括公私立高中職計廿一校。根據危險程度,教育部訂出三階段的輔導措施。
學生數未到三百人需轉型
黃新發表示,學生人數三百到六百人需接受「發展輔導」,藉由專家學者的協助改善校務發展,找出特色,使招生情況好轉;學生人數一百到三百人需接受「轉型輔導」,學校可轉型為社區大學、分校分部、教師研究中心等,或者只做班別調整轉型,例如調整科別、推廣教育班、實用技能班、進修學校等。學生總人數不到一百人的高中職,必須接受退場輔導,由學校自行評估是否停辦、解散或合併。黃新發表示,教育部會要求校方必須妥善處理教職員資遣、就學中學生安排,以及校舍、設備、儀器、土地、債務清償等事。
華濟永安否認退場 還聘新校長
教部規劃明年退場學校為台南市華濟永安高中,但該校新任校長鄭富家表示,目前學生數雖僅有廿三人,董事會沒有任何退場計畫,甚至新聘他做校長,將針對如何永續經營提出詳細計畫。
至於花蓮國立玉里高中和國立光復商工,因花蓮地形狹長,兩所學校又在鄰近,生源不足,寄望蘇花改交通順暢後,能輔導轉型朝餐飲觀光等特色發展。光復商工、玉里高中則表示,近期內向教育部提出轉型辦法,其中光復商工希望轉回「職業學校」,不要再當「綜合高中」,也讓學生多一年的時間可修習專業科目。
苗栗私立賢德工商也列在輔導名單。校長呂顯祥說,校方已朝加強學生證照取得、生活教育輔導及積極參與各項全國性比賽來轉型,提高學生自信心。
據統計,九十年迄今,已有十一校停招或停辦,例如立德工商九十四年解散、花蓮國光商工前年停招等。
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高生獲獎
中央社 2013/02/03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日電)國際科展今天頒發3名青少年科學獎,得獎者首次由女生包辦。而高師大附中郭芷忻的研究更首次發現會促進肺癌惡化的重要標靶。
2012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今天在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參展國家和報名作品都是歷年最多,最後選出53件獲獎作品,其中有19名學生、13件作品將代表台灣到美國參加國際科技展覽會。
今年最大獎的青少年科學獎,共有3名獲獎者,包括南科國際實驗高中高二生許毓芳、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中高一生郭芷忻、德國學生卡洛琳(Carolin Charlotte Lachner),清一色都是女生,也是青少年科學獎4年來首次全由女生獲獎。
郭芷忻說,爸媽都是醫學系教授,從小就跟著爸媽進出實驗室,國三則跟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進行肺癌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人類肺癌細胞(A549)會使免疫細胞分泌Resistin蛋白質,進而造成肺癌惡化或轉移,因此建議Resistin可用作肺癌診斷分子和藥物發展的重要標靶。
對數學很有興趣的許毓芳,從高中數學的雙重n角數問題發想,透過推導和計算,成功證明三重多角數。許毓芳說,父親擔任警察,很鼓勵她往數學發展,她平常除了自學數學外,也會閱讀科普書籍,每次解出難題時,總讓她格外有成就感。
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評審總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榮耀表示,過去常有作品是別人代工,或拿家人論文參賽,因此今年除了研究創新性、完整性外,也注重參與度,並詢問研究細節;如年紀小卻有深入研究的郭芷忻,評審東問西問都找不出破綻,且在肺癌領域首次發現重要標靶,表現令人驚豔。
◆ 熱門話題-生技博士 淪高階免洗人力?
【錐子/大學教職員(新北市)】2013-02-03 中國時報
國內每年可以產出近五百位生技相關領域的博士,尚且不包括歸國學成的博士,由於產業界不願以高薪聘雇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力,導致博士只好通通往學術界尋覓出路。然而,由於少子化逐漸延燒至高教市場,加上政府財政緊縮,若干大學以及研究機構教職的正式職缺甚至遭受凍結,一旦有職缺釋出,往往競爭激烈,以「僧多粥少」尚不足以形容,初出茅廬的博士幾乎都只能擔任短期的「博士後研究員」,再尋求「卡位」的機會。
而政府為了解決生技博士就業的問題,「只看到學術界飽和,就想把博士往業界送」。「行政院科技會報」宣布將斥資三億元,連續三年每年補助一百位生技博士培訓後進入業界實習,每位博士的薪資加上勞、健保等相關費用,每年高達近百萬元,全由政府埋單,等於提供業界低廉的博士人力,想當然爾業界與研發機構必定敞開雙手迎接。
然而筆者認為真正的考驗在此方案結束後,產業界對生技博士需求是否有真正提升,開啟博士就業新管道?還是這些博士只是從學界移至業界當短期「博士後研究員」罷了?政府出資提供業界高階人力應主動監督提出博士人力需求的廠商或機構,承諾提供合宜的就業環境與研發目標,甚至可要求三年方案結束後,必須開出對等的博士級職缺,以避免重蹈「二十二K實習方案降低大學畢業生起薪」的覆轍;別讓博士生淪為高階的免洗人力。
◆ 上網免費念大學
【林佳誼】2013-02-03 工商時報
■美國高等教育界近來掀起一股「大規模公開線上課程」的風潮,將一系列一流名校的課程,透過網路免費提供全世界的學生選修。而許多金主相信,這不單是一種公益服務,還是一門好生意。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are increasing their online offerings, hoping to attract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去年8月,美國線上教育公司Coursera締造了一個令人咋舌的紀錄。那就是Coursera教育網站僅花費4個月的時間,就吸引到了100萬人次註冊,創下臉書或推特都還要來得更快的用戶成長紀錄。
Coursera是由科勒(Daphne Koller)與華裔的吳恩達這2位史丹福大學教授所共同成立,目前用戶人數已突破200萬大關,且一周就有7萬名新生加入,選修課程達200多種,從基礎的經濟學及社會學概論,到進階的人機互動或企業金融,不一而足。
教育是權利不是特權
這些課程不但完全免費,且最吸引人的是課程乃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多所世界頂尖名校。這些名校師資會與選修學生互動,要求學生完成指定作業,以便確實達到學習效果。
在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內,Coursera就吸引到了2,200萬美元的創投資本,因此得以持續免費提供線上課程。
且不僅Coursera,網路公開課程近來已在美國高等教育界成為一股風潮,各家大學都爭相開辦線上學程,希望能夠吸引到世界各地的學生。例如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分別出資3千萬美元,成立「edX」免費線上課程,以及Udemy、Udacity與CodeAcademy等,都提供了眾多「大規模公開線上課程」(MOOCs)。
科勒與吳恩達表示,他們希望能夠一直免費提供課程,讓全世界經濟不富裕的學生都能接觸到高品質教育。他們一再重申,教育應該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種特權。
重要的是,即便是背後出資者,也說獲利還不急。
Coursera金主之一的桑德爾(Scott Sandell)說:「眼前這個事業最重要的目標不是金錢獲利,重要的是Coursera正迅速彙集高品質內容……我們是用非常長遠的思維來進行投資,即便是最成功的業者,也至少需要10年的孕育期。」
出資者不急著獲利
Coursera參與學校之一、美國杜克大學的教務長蘭恩(Peter Lange)則說:「等到Coursera開始賺錢的時候,我們就會賺錢了。我不認為這是很遙遠的事情。」
這類MOOC課程的獲利管道可能來自各類教育機構為使用Coursera課程所支付的權利金,或是向選修學生收費以發給合格證書。另外,線上課程也可衍生出職業媒合服務,向付費企業推薦在課堂上表現優異的學生。例如Udacity便已經透過第3種方式來開創收益。
好消息是,Coursera課程正在得到越來越多正式認可。今年秋季開學後,美國安提大學(Antioch University)洛杉磯分校將開放承認其中兩門Coursera線上課程,該校學生可以透過在線上選修Coursera的現代及當代美國詩,及希臘與羅馬神話,來取得大學學分。安提大學也將會是第一所向Coursera支付權利金的大學。
這讓科勒滿懷信心地表示:「我們認為這個模式會繼續擴大,有助教育機構提供學生們用更低廉的價格,來取得更好的教育。」
◆ 彈珠台當教材 疾病宣導效果好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大湖報導】2013.02.03
苗栗縣大湖鄉衛生所發展創意衛教多年,宣導內容都製成創意遊戲教材,讓衛教寓教於樂,今年起開放鄉內學校外借這些創意衛教輔具,並訓練學生擔任遊戲關主,讓衛教更深入校園和社區,詳情電洽(037)991034。
大湖鄉衛生所主任徐春仕說,大湖鄉人口老化,許多衛生保健知識民眾不曾接觸,若觸及兩性或愛滋等議題,更難啟齒,利用闖關遊戲吸引民眾挑戰,遊戲過程中吸收衛教常識,宣導事半功倍。
近年所內醫護人員研發的創意衛教遊戲屢獲肯定,今年起所內12套創意衛教輔具開放鄉內學校借用,主題包括反菸、反毒、腸病毒、愛滋、用藥、蔬果五七九、肝、腎保健、兩性關係、家暴性侵、自殺防治,多元豐富。
大湖國小日前舉辦跳蚤市場,就向大湖衛生所借回遊戲道具,以故事串連各個遊戲關卡,每個遊戲前都大排長龍,校方希望以後能再辦類似活動,並邀請家長一起參加。
大湖衛生所醫檢師詹秀妮說,同事常為了研發遊戲集思廣益,維持新鮮感,例如她設計的彈珠台,只要抽換底座就能宣導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登革熱等不同疾病的防治,全年都可使用。
衛生所藥師蔡芸說,今年出借教材輔具前,會幫忙訓練一批種子學生擔任遊戲關主,推廣衛教效果更好,學生能深入瞭解衛生知識。
觀念平台-大學不能一切向錢看
【張瑞雄】2013-02-04 中國時報
古時科舉,當窮小子考上狀元,皇上或主考官馬上招為駙馬,但窮小子家鄉尚有糟糠之妻,駙馬當是不當?不當得罪當道,當了榮華富貴但無情無義,很多人在誘惑下都屈服,於是歷代就產生很多陳世美棄秦香蓮的故事,最後這些陳世美們也都少有善終。
現代大學招考學生,有學校祭出學測滿級分入學有上百萬的獎學金,只差沒有奉送美女一名。這種利用金錢的誘惑,讓高中生和家長們內心在好學校和現金間拔河,豈不就是古代招為駙馬的翻版?假設有滿級分的同學接受了這個交易,他或她在校園裡會不會被指指點點?未來人生回首,會不會後悔為了金錢而放棄理想?到底自己是重賞之下的勇夫還是重賞之下的貪財者?
大學吸引好學生要靠良好的名聲校風和優良的師資,經費應該用來建設校園和充實教學研究設備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否則就會出現學生宿舍不夠、教室實驗室設備不夠、大班或超大班上課、很多課沒有教學助教、用學校任何東西都要收錢、四、五十人一個輔導導師等等;而非用來拉攏見錢眼開的學生,否則未來難保沒有送汽車的、送洋房的,大學還是大學嗎?
用錢來誘惑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教育部。從五年五佰億計畫、教學卓越計畫、典範科大計畫等等,教育部拿著這些特殊經費當尚方寶劍,各大學只好卑躬屈膝配合,厲害的、關係好的、會吵的可以申請得到較多的經費,沒人脈的乖乖牌就只能喝西北風,艱辛辦學。而且這會造成教育部官員權力膨脹,不聽話就不給錢,讓各大學難以擺脫「教育部」大學的譏諷,無法有特色。
從教授的假發票案到現在的重金吸引學生,大學的格局和思想已隨社會的喧囂而變得浮躁和市儈。真正的大學和知識份子不應該使自己的思想停留在的唯利是圖的氛圍當中,大學應該走出狹小的注重個人利益的空間,在國家社會的思潮中面對真正的問題,理性地思考。
社會強調品格,如果大學不要一切向錢看,能注重品格人格,老師和學生都能以品格和道德倫理的精神來教學和做研究,那麼大學學風轉向以後,社會就會跟著改變,並且把這種思想成果以制度化的方式推行到其他各級學校,使品格教育能夠成為社會價值重建的重要根基。
教育不是在給錢去鼓勵競爭和鬥爭,教育要提升整個國民的水準,教育要讓每個人有脫胎換骨、向上爬升的機會。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過:「教育人的心智,而不教育人的品格,是為社會製造了一個禍害。」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更說過:「很多人說要有智慧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應該是要有品格。」而金錢的誘惑絕對是破壞品格的最大殺手,大學戒之慎之。(作者為台灣觀光學院校長)
孩子的書屋 弱勢少年避風港
林郁平/台北報導 2013-02-06 中國時報
十三年前單純返鄉陪小孩的陳俊朗,發現台東偏鄉弱勢的孩子亟需關懷,於是從自家庭院說故事、教吉他,自掏腰包提供晚餐開始,一股腦投入陪伴、輔導孩子的工作,逐步擴大成立「孩子的書屋」,目前已成為四百多個孩童的避風港,讓這群居於環境弱勢的少年能建立信心,勇敢面對人生。
被孩子們暱稱「陳爸」的陳俊朗,原在台東市做生意,他發現讀小四、小一的兒子行為偏差,越來越疏離,毅然決定返回台東知本建和村的老家陪小孩,並準備考書記官。
返鄉後,陳俊朗發現有七成多小孩,都是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等家庭功能喪失的弱勢孩子,為了讓孩子有去處,每晚在院子說故事、教彈吉他,沒多久聚集六十多名小孩。
陳俊朗有次帶兒子去吃麵,遇到一個三年都不曾吃過晚餐的國中生「小童」,他拉著小童一起吃,小童吃完兩碗麵,因為沒吃過那麼飽全部吐出來。
「我想好好讀書,陳爸你可以教我嗎?」數學只考卅六分的小童,向陳俊朗開口時,陳感嘆補救教學並不會拉這些孩子,反而讓孩子們受到侮辱,開始在深夜苦讀國中小教材,隔天再教他,小童的成績後來躍升到班上前三名。
陳俊朗也發現,不僅要幫孩子補救功課,還要幫他們擦藥,因為孩子不是在學校被處罰,就是被酒醉父母家暴,「這些孩子都需要排心裡的毒,不要讓他們自我放棄!」他說。
九十五年,陳俊朗成立「建和書屋」,「讓孩子受到委屈、沒有地方睡、被欺負了都可以來!」,家裡不溫暖的孩子可以將書屋當成避風港,等心智成熟、能面對了,再回家。隔年,成立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寫計畫尋求企業贊助,官方也提出攜手計畫,將書屋擴及到十四個社區、四百多個小孩,但該計畫一年就終止,「孩子的書屋」重擔又回到陳俊朗身上。
◆ 閱讀障礙 台灣竟會東西有別
【林榮淑】2013-02-06 中國時報
歲末應景熱門話題─花東返鄉過年海陸空一票難求。這齣舊戲碼春節前夕年年上演,媒體搏版面也盡喉舌之責,舊文/冷飯炒熱,相關單位就會端出救濟應急。花東子弟出外謀生,回家團圓車票難得,這只是一件悲哀的小事,個人以為更大條的不幸是:花東窮已經窮到孩子了。
寒假,筆者參加台北市一○一學年度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工作心評教師「中文閱讀障礙診斷流程與測驗工具」研習。講座提到:閱讀障礙診斷流程第四階段「排除智力」,但各縣市因財力不同,其排除標準/做法(智力八十五~七十五)不一樣。這一套由八個分測驗組成,目的在透過層層的檢驗測試小一到國三之學生,不僅具備診斷學障類型的功能,也可能釐清個案的認知問題。其常模範圍:全國性、花東常模。
結論頗為驚人:「閱讀障礙診斷」一國兩常模,台灣的孩子東西有別!
影響閱讀學習有兩大因素。個人因素:生理(閱讀障礙、聽力…等基因疾病)、智力、語言(語言發展遲緩、語言障礙)、情緒(衝動、焦慮)。環境因素:家庭、學校、社會、文化。
閱讀低成就也有兩大因素。個人內在因素:智能障礙、感官障礙、情緒或行為障礙、學習障礙、生理病弱。外在環境因素:缺乏學習機會、文化不利、經濟不利、教學不當。根據國內外研究,五%至七%學童有閱讀障礙,台灣高中以下學生,經鑑定有學習障礙,進入特殊教育管道者,僅約○.五%,落差在十倍以上。
認知神經專家指出,孩子先天性閱讀障礙,問題不在笨、不努力,而在於形成腦的基因、染色體出了狀況,你打他、罵他沒用,應及早在四、五歲學齡前介入篩檢、鑑定、補救,日後發展無量,一樣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像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受訪時透露患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症。好萊塢紅星湯姆.克魯斯是閱讀障礙者。傑克.史都華曾是歐洲賽車界第一高手,退休後開創汽車諮詢顧問公司,一九九五年《泰晤士報》曾以一整版介紹如此叱吒風雲的人物,一位閱讀障礙者(dyslexia)的內心世界。
溯溪回眸特殊教育來時路,源於悲天憫人和關懷弱勢之人道思想,演進到為了減少社會問題和經濟之需要而實施,再因民主人權思潮而受到重視。世界各國紛紛訂定法律保障,以增進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權益與生活福利。
特殊教育是國家教育進步之首要指標,也是一個國家是否晉升開發國家之林的重要指標。特殊教育是普通教育精致化之具體實踐,也是落實適性教育與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之重要判準。因此,先進國家政府將實踐弱勢關懷與人才培育視為教育之首務,積極推動特殊教育,以提升國民素質和國家競爭力。
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第二任就職演說時,重申「人生而平等」的建國信念,他指出:「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照顧弱勢者,保護人民免於危險和不幸」。身心障礙者之特教需求,繫乎公平正義與人權彰顯之實踐。(作者為台北市湖田國小資源老師)
教部沒擔當 十二年國教現隱憂
林志成/特稿 2013-02-07 中國時報
十二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學生不用參加升學考試就可進高中職或五專,學習壓力自然會減輕。今年各招生區免試入學比例都達到六十五%,但這是「拆東牆、補西牆」的結果,因為台北市六大名校免試入學比例僅十五%到二十%,讓人懷疑十二年國教是否真推得動!
根據規畫,明年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時,至少七成五學生免試入學,另外二成五則是特色招生入學。教育部要求今年各招生區免試入學比例達到六十五%,即使明星高中也要達到三十%,明年才有機會進一步達成目標。
去年各地明星高中免試入學比例大約僅一成五,但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一○二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招生簡章審查原則」進一步要求,今年各公立高中要開出至少三成的免試名額。但這項要求遭到台北市立的明星高中抵制,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中及成功高中只開出十五%,跟去年比幾乎沒有進展。
教育部對台北市立明星高中沒輒,只好寄望直接管轄的國立高中,各縣市學校基本上都能配合,唯獨台北市的政大附中、師大附中卻做不到,他們只願提供兩成的免試比例、不想提高到三成。教育部前後跟政大附中及師大附中溝通過五次,但這兩校受到台北市立四所名校影響,堅持今年免試比例最高兩成。
如果免試入學是十二年國教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為何教育部連自己直接管轄的政大附中及師大附中都沒辦法說服?這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免試入學存在問題,所以有些學校堅不接受;另一則是教育部缺乏魄力,沒辦法落實政策。不管是哪一種,都已經讓十二年國教的發展蒙上隱憂。
◆ 招生困難 私立大學爆減薪潮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3/02/07
私立大學招生困難,爆發「減薪潮」,大砍教師研究費,延發並縮減年終獎金。新竹大華科大教師前年起薪水打九折,去年降八折,今年寒假後將砍到七折;有些科大教授還要兼「業務」招生,招不足就扣年終獎金;屏東的永達科大今年已第三年停發年終獎金。
大華科大五年前學生還有一萬名,今年只剩一半,約五千名,學費收入大減。為減少虧損,學校將教師薪水「連三砍」。大華主秘曾正雄說,該校五年來虧損已超過兩億元,老師若不能共體時艱,學校只能倒閉。
大華教師薪水包括底薪及研究費,以助理教授為例,除底薪三萬元不變,原來每月可領三萬六千元研究費,打七折等於每月少領約一萬,月薪只剩五十五K。
大華科大一位教授表示,資深教師難覓出路,只能無可奈何地留下。另一名助理教授表示,拿到博士學位,好不容易爭取到教職,沒想到被連續減薪,「如果有機會,想到其他學校看看。」
為了開源節流,私校只好各出奇招,教師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新北市景文科大、台南市崑山科大的對策,是將教師年終獎金和評鑑績效掛勾。崑山科大副校長黃國賢說,這樣是為了提升教學績效,達不到的老師年終獎金扣三分之一,約一萬多元。不過去年試辦,全校四百二十多位老師,只有八位沒達到。
崑山科大一名老師無奈表示,評鑑、招生耗去太多時間,再也沒有老師談「教學品質」,各個都成了業務員。
景文科大從去年八月開始,規定教授的「產學合作」要達標準,否則研究費打八折。
高雄市高苑科大從今年開始,教授超過基本時數課程後、多開課的「超鐘點費」,以學生人數多寡來訂定。有老師抱怨,不管人多人少,課都得照開,但鐘點費七折八扣後,連油錢都不夠,等於做白工。
屏東的永達科大已經兩年沒有發年終獎金,今年一樣發不出來。新北市真理大學教師今年年終獎金打七折,且要等過完年、開學後,學生繳了學費,才發年終獎金。
不少私校因福利待遇不如公立大學,過去每年寒暑假仍發給教師鐘點費來補貼。但世新、東海等私立大學這兩年寒暑假都不再發鐘點費,每月約少五千多元。校方表示,寒暑假原本就沒上課,國立大學也沒發寒暑假鐘點費,加上景氣不好,只得取消。
※ 相關報導:
* 世新校長預測:3年後,私校陸續會倒閉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0441
受少子化衝擊,許多大學招收不到學生,私立大學更首當其衝。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預測,二○一六年開始,陸續會有大學倒閉,順序會先從東部大學開始「東倒西歪」,接著「南傾北斜」。
* 教部提高誘因讓私校退場 變社福機構…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0439
教育部統計,目前有廿一所高中職學生不滿六百人,大多是私校;另有兩所私立技專學生不滿一千人。為因應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將訂定機制讓私校退場,包括輔導學生轉學、資遣老師、學校轉型為安養社福機構等。
◆ 詐補助款案/教授是否授權公務員 開庭辯論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2013.02.07
數百名國立大學教授為了教學研究,以不實發票核銷研究費被控貪汙,引發學界恐慌。最高法院為釐清「教授是否為授權公務員」法律上爭議,昨就中正大學化工系教授林昭任被控貪汙案開庭。
林昭任庭訊後指出「我有錯,但不致於用貪汙重罪判刑。」他說這是制度上的錯,全國有七、八百名教授被偵辦,難道他們都是貪汙犯?「這些教授為了官司,今年農曆年一定過得不好。」他捲入官司被停權2年不得向國科會申請研究補助,未來還會再停權2年,相關研究無法進行。
林昭任被控利用國科會補助、建教合作及以校務基金採購研究器材機會,詐取200萬元購買實驗器材教學;二審法院認為他屬於刑法上「授權公務員」,依貪汙罪判刑5年,林不服上訴。
最高法院認為此案極具指標意義,決召開言詞辯論庭。
林的律師王森榮指出,國科會對於研究計畫的申請、經審查同意撥款補助的核撥行為、或建教合作計畫實施經費的撥用,依科學技術基本法規定,都不適用政府採購法;受補助的教授不是刑法上「授權公務員」,不適用貪汙罪。何況,林昭任購買的實驗器材至今都在學校實驗室。
公訴檢察官指出,林昭任所取得的經費拿去購買實驗儀器,但儀器是否仍放在實驗室、是否為「公用」、購入時有無詐財意圖,二審法院未查明,最高法院應撤銷發回更審;本案3月4日再開庭審理。
台灣充斥「不歡迎」意味 陷攬才困局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3.02.08
中研院昨天發表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指出台灣法規對外籍人士的退休規範過於僵化、居留限制過嚴,充斥著「不歡迎」的意味,已造成對外延攬人才的困境;中研院建議儘快修法解套,包括放寬移民限制等,吸引外籍人才留台。
建議書指出,美國近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不斷有排外的聲音,但政府仍堅持對高階外籍人力採取一貫的寬鬆、歡迎態度,吸引全球菁英赴美發展。紐西蘭、澳洲、歐洲各國、新加坡等,也都有技術移民、資金移民等制度。
反觀台灣,若非中華民國國民,從公立教研機構退休的外籍人士就無法領月退俸;且我國國籍法規定,外籍人士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才能歸化中華民國國籍,以致外籍人士幾乎無法取得我國公民權。為了確保退休生活無虞,外籍人士索性婉拒來台工作,或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離開。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提到,中研院有一位歷史領域的美國籍研究員,在中研院工作十五年、研究成績十分優秀,出了三、四本英文專書,等於國外一流大學教授的水準,卻沒辦法領月退休金,只能領一次退休金。這名研究員告訴王汎森,「如果在台灣領一次退的錢,回國就要作乞丐了,」只有回美國找工作,令人心疼。
王汎森表示,這位研究員曾在澳洲擔任大學教授多年,因嚮往中研院的學術環境而來台,曾多次公開讚揚中研院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研究環境」,原本打算一輩子待在台灣。卻因可領的退休金無法支撐老年生活,年屆六十還要回美找工作。
媒體也曾報導交大最資深的美籍教授、管理科學系教授張力元(Charles V. Trappey),八十一年隨著台籍妻子張瑞芬來台任教,一個在交大、一個在清大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書。準備退休的張力元開始規畫退休生活才發現,同為國立大學教授,自己與妻子、同事的退休福利卻大不同,人生精華時光都奉獻給台灣,卻要面對不合理的退休規定,令他心灰意冷。
王汎森指出,有這樣想法的外籍學者不少,有些學者後來就放棄在台工作。他呼籲政府儘快修法,以利延攬人才,或是給外籍人士更高的薪水,把退休金平均分攤到月薪中給付。
他也建議政府應成立幾個「特別辦公室」,處理這類需要跨部會推動的「大問題」;例如在中研院的外國人怎麼領台灣退休金,就牽涉教育部、勞委會、移民署等不同機關的業務。
◆ 打假! 國科會訂學術倫理規範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3.02.08
近幾年國科會接到具名檢舉研究者抄襲、造假或重複發表研究的案件越來越多,加上對學術倫理沒有明確的規範,國科會今天公布「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首度清楚定義造假、抄襲、變造或重複發表等,都屬違反學術倫理的不當行為。國科會並呼籲研究單位與大學也能比照訂出規範,要求研究者確實遵守。
國會科訂定的學術倫理規範中,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包括:造假、抄襲、變造、研究成果發表與作者定義不當,舉例來說,引用他人著述卻未引註而足以誤導者,將被視為抄襲;或者多人共同研究卻分別發表,未在研究中註明他人的貢獻,就有誤導之嫌。
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強調,國外研究機構都有訂出學術倫理規範,但台灣一直沒有清楚的規範或定義,加上投訴或檢舉案件日增,因此由國科會帶頭擬訂學術倫理規範,希望其他研究機構與學校也能比照訂定。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矚目的教授浮報、虛報發票案件,沒有列入學術倫理規範,國科會說明,學術倫理只針對研究內容的抄襲或變造等情事,至於經費的浮報濫用等問題,屬於會計層面,因此不列入這次訂定的規範中。
孫以瀚進一步說明,學術倫理規範是針對所有研究者,舉例來說,申請計畫的教授一定有研究團隊,包括參與計畫的研究助理或博士生,都是廣義的研究人員,只要其中一人被檢舉甚至判定是違反學術倫理,計畫負責人必須負連帶責任。
孫以瀚指出,這次的學術倫理規範是將最常見的狀況逐一列出,甚至有部分說明與定義,讓研究人員可以遵循,例如規範中就針對「一稿多投」進行定義,同一研究計畫若同時申請不同經費,應於計畫中說明。如果均獲通過且補助內容重疊,應擇一執行。
孫以瀚強調,過去對於學術倫理規範只是一種學術社群間的口耳相傳,沒有清楚的文字說明,而且在學者養成過程中,也沒有這樣的經驗傳授,因此決定公布規範,讓學者有一個清楚的規範可以遵循。
※ 相關報導:
* 違反學術倫理檢舉案 逐年攀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92753.shtml
根據國科會統計,97年至101年,共計收到90件具名檢舉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其中有67件被判定是違反學術倫理並做出處分,另外有23件判定未違反,亦即,每四件檢舉案中,約有三件確認有違反學術倫理。
◆ 教學團隊用心 弱勢孩子自信站起來
【聯合晚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3.02.08
「特殊教育法」開宗明義: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的學生,都有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高雄市明華國中獲得教學卓越獎的教案「下一站‧成功—資源班生涯轉銜課程」,幫助學習弱勢的孩子,先一步安排生涯轉銜,朝成功的下一站邁進。
明華國中校長詹于諄與教師湯翠莉、謝秀英、張萬烽、莊文如、黃千容、郭品秀,組成了「別有特色」教學團隊,幫助資源班的弱勢孩子了解自我,培養生涯相關能力。
明華國中團隊為資源班學生設計生涯探索課程,結合高雄市五所國中的資源班教師,提供學生包括餐飲服務、西點烘焙、中餐烹飪、商店實務、飲料調製、美容美髮等六類實務操作。
在職業探索部分,資源班教師尋找社區資源,學生們還要扮演「芒果日報」記者的角色,現場採訪各項職業甘苦。目前學生已參觀過麥當勞、星巴克、髮廊、汽車修護廠、便利商店、花藝店、水族館等工作場所。
每年12月,資源班學生會親手製作手工巧克力銷售,從中學習餐點製作、銷售與計算盈餘等技巧。資源班畢業的學長姊們,還會返校分享個人就讀高中職的心得,讓學生對未來不再茫然並充滿信心。
明華國中初創資源班時,只有1班7名身心障礙學生,隨著資源班提供的課程與教學活動多元化,透過轉銜參觀,讓家長和國小教師對明華資源班有更多認識,現在學生人數超過40人,還增設1班資源班。
資源班每個學期都會舉辦一次期末成果發表會,內容是職業生活、資訊融入、社團、生涯試探等課程,由老師帶領學生製作投影片或影片檔,訓練學生發表技巧。學生雖然學業成就不高,但截長補短,成果發表也有模有樣。
這樣的學習也讓學生很有成就感,學生梁子帆說,在資源班很快樂,老師很有耐心,他在資源班培建立了對烹飪的興趣,將來想要當廚師。
錯字也抄 論文抄襲去年23件
李宗祐、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3-02-09 中國時報
國科會昨日公布歷年涉及研究論文抄襲、或未適當引註等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統計,從民國八十八年到去年為止,共有一百件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不但出現逐漸攀升趨勢,去年更以廿三件創下歷年新高,凸顯國內學術界「文抄公」越來越多,抄襲歪風日益猖獗!
面對學術抄襲歪風日盛,國科會昨日修訂《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也頒布《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以負面表列把造假、變造、抄襲、與研究成果發表及作者定義相關之不當行為、自我抄襲和一稿多投等,列為學術研究「不該有的行為」,讓學者明確瞭解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解釋,指導教授把學生做的研究據為已有、發表論文,沒有讓學生掛名「共同作者」,就是與研究成果發表及作者定義相關之不當行為。
至於性騷擾、師生關係和經費使用(不實發票報銷)等則被列為一般生活或工作倫理,因另有主管機關或相關規範處理,被列為學術倫理無關。孫以瀚舉例,不實發票核銷研究經費,國科會另設有《專題研究計畫經費浮報虛報處理作業要點》處理,不在學術倫理規範內。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若違反學術規範,應有適當處置,教育部支持國科會訂定學術倫理規範的做法,也會加強宣導,杜絕抄襲、造假等爭議。
孫以瀚直言,去年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有幾件真的抄得很嚴重,「不但滿大篇幅的抄襲,連錯字都沒改」;還有人在個人著作目錄列了一堆根本不是他的論文,卻把自己的名字加到別人的論文裡面,甚至連論文引註頁數都寫錯;有的則是把別人的研究背景說明整段抄過來。
相較於民國九十八年以前,每年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僅個位數,去年增加到廿三件,大幅成長二.八三倍。國科會綜合業務處長陳宗權指出,案件明顯增加,最主要是因為過去都是被動靠人家檢舉,近幾年多數由審查委員在審查研究計畫時主動發現。
不過國科會昨日以《個人資料保護法》為由,拒絕公布「文抄公」名單,僅透露廿三件被裁定案件,有一名學者被裁定停權五年、不得申請國科會研究計畫經費補助;被罰停權三年和二年者各有一名和三名,其餘十八人均被停權一年。
◆ 科展靠爸? 「另冊」防長輩傳功
【聯合報╱胡又天/研究生(台北市)】2013.02.09
中學科展競賽,向來不乏在專業教授指導,或運用大學實驗室做出來的東西,不免讓人懷疑這是否已淪為「寒假作業的燈籠」一般的「父母的競賽」。
按說學生為了研究去請益方家、動用父母的人脈,沒什麼不妥,坊間補習班也早有專為科展設立的工作室,可讓缺乏門路的學生入門;問題是,有些學生能用到公立大學實驗室的設備,甚至讓研究生不得不分出精力來指點他們,這就引人詬病。而到了評審關頭,即便糊名,作品的專業水準擺在上面,內行人一望即知,縱有個別評審不喜此等文化,也不敢冒得罪人的風險去黜落。科展獎勵研究精神並為升學制度多開一道門的本意,於是亦不免被寡占,而科展獎項的榮譽,在社會大眾心目中也將難免變為靠父靠母的標誌。
有什麼辦法能夠保障科展競賽的公平?其實,一件作品是否遠超過一般中學生學力、財力能做到的水平,大家是看得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在這上面動腦筋,建立「投票打入另冊」制:
所有參賽者都有一部分的評審權,得到一定的票數,經由秘密投票程序,得票最高的前幾名,就判定退出常規獎項的競爭。這樣被打入「另冊」的,按理都會是威脅性最大的傑出作品,然後大家可以檢視,如果發現真是作者自己的努力成果,那麼這個「另冊」就是比首獎還高的榮譽,足以申請國內外大學甚至直接就業了;如果該作品是長輩傳功而成,大家對之也就心裡有數,至少常規獎項帶來的升學機會不會落在那人身上了;而若該參賽者真正有心有本事,大可直接跟長輩的研究團隊一起在國際學界的擂台上競爭,也不必在科展的小池塘裡和剛起步的同學比了。
這樣「傳功」行為就可多一些落空出醜的風險,評審教授也可以減少許多人情壓力;對參賽者而言,獎項被天才或豪強壟斷的情形減少,可以鼓勵一般中上之資。而投票過程中大家可以彼此串連,自主演練權力運作、激發思考,而不再只聽大人的話或私下埋怨,也是極好的。對整個社會來說,更是合乎促進階級流動的正義。
◆ 高教,學術外 別忘社會責任
【聯合報╱周麗芳/政治大學財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2013.02.09
中研院發布「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就人才、科技、經濟三者間的斷鏈問題,提出建言。建議書指出,我國大學發展重研究輕教學、重理工輕人文、重學術輕實務,難以解決社會問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更呼籲,未來應加強「問題導向」研究,縮短產學落差。中研院建議書昭示我國高等教育跛行病因,所開處方與國際趨勢多所呼應,亟需各界凝聚共識。
面對當前與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各國逐漸體認,科技進步已無法全然因應巨幅變遷。歐盟國家近年來推動多項學術社會領域影響力提升方案,積極集結人文社會學術社群,強化自然與人文的跨領域合作與資源統整,期由人文創新導引科技創新,驅動社會永續發展,並促進經濟成長與提升人民幸福。相關作法,值得我國借鏡。
歐盟委員會自二○○九年起推動「歐洲人文社會領域趨勢發展監測計畫」,旨在建立歐洲人文社會跨領域跨國研究平台,透過資源整合與政策協調以提升研究的投資效率,同時主動因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挑戰,以需求者為導向,鼓勵公私協力,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在地實踐。
目前有四十個以上國家參與人文社會領域趨勢發展監測計畫,各國定期出版人文社會領域報告書,全文上線供國際交叉檢索,分享經驗典範。歐盟委員會彙整人文社會領域優先研究議題為:知識社會下的成長、就業與競爭;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競合;主要社會趨勢及其意涵;歐洲在世界的定位(移民、貧窮、犯罪與衝突等);歐盟的公民;社會、經濟與科學指標;未來研究(全球化知識、移民與人口老化等)。
英國高等教育基金會也推動「英國社會科學影響力計畫」,探究社會科學的學術成果如何影響公共政策、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公民社會等。論證核心重點在於「如何定義社會科學的學術影響力?」該計畫預計發展客觀方法,衡量與評價公共範疇的影響力,並進行英國各大學的比較。英國計畫的最大特色在於橋接學校研究成果與社會影響力,例如藉由提供專業意見、顧問諮詢、政策智庫、產學合作、媒體傳播、文化思想、公民參與等,將學界能量導入產業系統及行政體制,發揮大學的外部影響力。
歐洲視解決社會問題為大學的核心要務,尤其對人文社會領域的平衡重視,值得我國重新檢視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與資源配置。大學鑲嵌於知識社會,不應僅為學術而研究,亦當擔負社會責任,為斯土斯民而研究。大學需念茲在茲:「社會貢獻路徑為何?」「社會價值為何?」「能對社會帶來什麼改變?」「如何擴大社會影響力?」我國亟需釐定國家層級總體學術發展戰略,轉化未來社會問題為優先研究議題,導引資源配置與人才培育,方能有系統地發揮學術軟實力,創造最大社會價值。
※ 相關報導:
* 中研院的昨非今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94514.shtml
中研院發表高教政策建議書,認為廿年來台灣錯誤地推動「廣設大學」政策,造成學歷貶值及人才素質低落,且預估未來十幾年將有四成大學倒閉。這番檢討,聽在當年主導教改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和一批同僚耳中,不知作何感想?
◆ 人口少了 還有滿街大學呢?
【聯合報╱許淵國/大學副教授(台北市)】2013.02.09
終於到必須面對的時候了!民國四十年到七十五年每年人口出生數平均四十萬人,至九十年代中期降至廿出頭萬;未來恐將降至十五萬至廿萬人之間。事實上,台灣的人口紅利早在九十年代已經結束。
民國八十二年至九十一年期間,台灣地區新設或五專改制的大學及技術學院有八十一所,平均一年增加九所大學,平均每四十天有一所新設或改制升格,台灣高等教育的盲目擴張是另類台灣奇蹟。
只要有錢,硬體建設非難事,但屬軟體的師資培育呢?連教學型的大學及技術學院也加入培養碩博士。從八十七年至九十一年四年間暴增九九七個研究所,成長速度比超商的成長還快,這種盲目擴張高等教育,導致「大學量販店化,研究所便利超商化」的結果,高教品質低落,部分大學院校已成「學歷販賣所」。高教資源完全被濫用。
隨著大學開放,到九十年代初期錄取率增至百分百,外勞亦增加至近四十萬人,扣除居家照顧的外勞,在工廠工作的人數約略等於「不該上大學卻上大學」的人數。又逼得廠商出走到勞工成本低的大陸及東南亞地區。顯然,台灣高教非但未對經濟發展有貢獻;反而戕害了經濟發展。
台灣現有大學一六三所,若以金字塔的社會結構,每個年齡層應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進入大學,則僅需四十所大學,一二○所大學陸續退場是件急迫的事。
「文抄公」教長下台 曝德國博士熱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3.02.11
被控論文剽竊、遭取消博士學位的德國教育部長安妮.夏凡九日辭職,成為前國防部長古騰堡之後,梅克爾政府兩年內第二位因博士論文抄襲而丟官的部長。紐約時報報導,許多德國人認為,德國對博士學位的狂熱崇拜,造成許多人不擇手段拿學位,是論文剽竊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在被控剽竊的德國政治人物中,古騰堡和夏凡只是名氣最響亮的兩位,近年來當「文抄公」被取消博士學位的人,光在政壇就包括歐洲議會的德國籍副議長、一個歐洲議會的德國議員、一個柏林市議員等等,人數多到德國人開始反省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德國人對博士頭銜已到了迷戀程度,只要有博士學位,一定會在名字前面加上「Dr.」(博士),如果還當過大學教授,就會再加上一個「Prof.」(教授),變成「Prof. Dr.」(教授博士),有人愛唸書拿到兩個博士學位,甚至在名字前面加上「Dr. Dr.」(博士博士)。
德國人把博士學位當作優秀傑出、博學多聞的表徵。德國學術界資訊網站「德國研究」的資料顯示,德國每年約有兩萬五千人取得博士學位,是全歐洲最多,換算成人口比率,是美國的兩倍。
在英文和德文中,博士和醫師是同一個字,縮寫都是「Dr.」。德國許多博士並非醫師,卻在家門口信箱掛個招牌標明自己是「Dr.」,在美國只有醫師才會如此。
德國人也把這種習慣帶到國外。南德日報駐紐約特派員李希特接受紐時訪問時,電子郵件回信上就標明自己是博士。他的名片當然也註明學位,「許多美國人一拿到我的名片,都馬上以為我是醫師」。
此外,德國政壇處處是博士。接替「夏凡教授博士」的是「尤漢娜‧凡卡教授博士」,現任財長蕭伯樂是法學博士,副總理羅斯勒是醫學博士。德國聯邦眾議院網站非常清楚的註明,六百廿二位現任眾議員中,有一百廿五位在宣誓就職時有博士學位。
這現象的陰暗面是,德國人熱中於踢爆政治人物的假學歷。慕尼黑大學法學教授「李柏教授博士」說,既然德國有很多人迷戀博士頭銜,就會有很多人嫉妒博士。甚至有人架設網站,供網友匿名檢查發表過的博士論文有無抄襲。夏凡那本厚達三百五十一頁的博士論文,在書架上蒙塵卅二年,就是在網路上被人匿名檢舉,導致她下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