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0

忽胖忽瘦 健康hold不住

◆ 忽胖忽瘦 健康hold不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78381.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2014.03.30

演出電影「藥命俱樂部」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為戲暴瘦20公斤;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演出「BJ單身日記」時,也像吹氣球般大了一個尺寸,明星們體重看似收放自如,卻可能對身體帶來極大負擔。

體重忽胖忽瘦的現象,醫學上稱為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指體重上上下下,快速減重時減掉肌肉和水分,卻沒有減到脂肪,看似變瘦,卻常因脂肪囤積容易再發胖,反覆不定,有如手中的溜溜球。

敦仁診所肥胖醫學科醫師蕭敦仁說,正常減重所減去的脂肪和肌肉有一定比率,若減重速度過快,減掉肌肉和水分,存留脂肪,久了造成易胖體質,尤其過了25歲,每年肌肉量下降1%,復胖機會更高。

蕭敦仁解釋,基礎代謝率與肌肉量成正比,減去過多肌肉時,基礎代謝率也會下降,以致吃同樣分量的食物,卻吸收更多、變得更胖。減重時須考量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的基礎熱量,才不會減過頭又沒效果。

至於基礎代謝率的計算,蕭敦仁提供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公式(見表)作為參考。但他強調,基礎代謝率必須考量性別、年齡、體重等變項,公式可作為參考,但精準計算,需經過儀器測量及分析二氧化碳呼出量及氧氣吸入量,才能得知。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林硯農表示,網路上有許多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但多以西方人為標準。長庚醫家醫科主治醫師莊海華解釋,基礎代謝率需考量運動量與肌肉量等,建議詢問專業醫師。

林硯農表示,一周體重變化超過2公斤以上,就是變化過大,快速增重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問題,快速減重則會造成代謝力下降,容易疲倦、精神不濟等,長期造成內分泌失調、月經失調、抵抗力降低,甚至營養不良而掉髮。

蕭敦仁建議,無論基礎代謝率多少,成年人一天最少應攝取1000至1200大卡熱量。無論增重或減重,健康體重變化幅度不宜太大,不能操之過急,才能止住溜溜球循環,享「瘦」健康。

※ 相關報導:

* 減肥像馬拉松 要慢不要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78383.shtml

為了在螢幕上呈現苗條身材,演員、模特兒經常為了工作減重,卻也成為厭食症與暴食症的高危險群;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減重成果要看一到兩年,而不是一兩天。

洪建德表示,減肥門診中經常可以見到神經性厭食症、暴食症或其他部典型飲食障礙的患者,同時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症狀,這類患者以女性居多。



◆ 健康你我他/永保熱情活力 不失赤子之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78371.shtml

【聯合報╱莊聰吉/屏東潮州】2014.03.29

開業卅年,近來病人常說:「莊醫師,你頭髮愈來愈白,老了!」我皆淡然:「頭髮雖白,但我的心仍然很黑呢!」醫病相視而笑。年近耳順,髮色變灰變白,乃自然老化,無需過度憂慮,只期望自己的心永保熱情與活力。

每天門診遇到不少老病人,有些面容哀淒、踽踽獨行、哀聲歎氣;有些慈顏善目、兒孫陪伴、談笑風生。有些「顧人怨」,有些卻「受尊寵」,要想成為怎麼樣的老人,存乎一心。

依我之見,想成為優雅老人,先決條件是身體與心靈健康與和諧。我每天運動,能走,能騎鐵馬,絕不輕言坐車,早上固定到公園打兩小時網球;吃東西遵循少鹽、少油、多青菜水果,每日生活規律。心靈方面,我力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讀好書、喝好茶、睡好眠」,周末假日隨緣參與偏遠地區義診。

若以65歲以上稱老人,我還有6年光陰準備。我贊同亨利‧福特所言:「當你停止學習,就是老化的開始」,祈盼自己老時仍有赤子之心,如海綿,隨時吸收周遭知識,及時傳承給年輕一代。

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也是生命這門藝術最困難的章節之一。」願共勉之。



◆ 「歐記健保」登記 超過600萬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77758.shtml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華盛頓27日電】2014.03.29

在俗稱「歐記健保」的「可負擔健保」本月31日的截期逼近之際,白宮27日發布「好消息」表示,迄今已有逾600萬人加入大部分由政府補助的歐記健保,超過國會預算處估計第一年加入健保人數的目標,有助於明年不致調高保費。

這也顯示最後一刻入保的人數暴增,但仍低於歐巴馬政府初估的目標。就在十天前,政府公布的該數字為逾500萬人,未能達標。白宮心急如焚,高官名流紛紛被徵召加入推廣行列,他們呼籲無保族,尤其是健康的年輕人趕快登記。

目前出訪義大利的歐巴馬,27日與數千名健保網領航員和義工進行電話會議,白宮官員說:「歐巴馬鼓舞他們在未來四天加倍努力,爭取民眾加入,不放過任一人。」

趕在最後一刻加入的人潮,使目前參加健保人數已超過國會預算處預估第一年參加健保的人數600萬人,但由於健保網故障連連,使總人數仍低於歐巴馬政府最初預定的目標700萬人。

白宮說,26日造訪聯邦健保網HealthCare.gov的人數超過150萬人,電話中心接獲的來電則超過43萬通。而聯邦健保網只在36個州營運。

歐巴馬政府在推動可負擔健保的最後關頭,更不斷積極鼓吹18至34歲的年輕人加入,政府官員聲稱,該年齡層民眾更傾向於等到最後一刻才採取行動,而更多年輕人加入歐記健保,卻是使可負擔成本降低的關鍵所在。

今年2月資料顯示,僅有四分之一的投保人年紀在18至34 歲之間,比聯邦政府定下的目標38%差得多。

衛生部長西比列斯本月稍早在國會中曾表示,聯邦政府不會延後3月31日的健保登記截期。根據歐記健保法,多數民眾若在截期前未加入健保,將面臨罰款。不過健保網主管單位本周表示,曾嘗試上健保網登記,卻遭遇技術難題的民眾,可享有寬限期。

由於歐記健保的開展不順,使歐巴馬的民調支持度大跌。同時,在國會期中選舉即將於11月舉行之際,共和黨正好借題發揮大肆抨擊,以助長自己聲勢,以致民主黨在參院的主控權岌岌可危。

※ 相關報導:

* 回家服務是心願 台大醫黃慧瑜還鄉濟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78627.shtml

台大醫院醫師黃慧瑜放棄在大醫院服務的機會,日前選擇回到故鄉台東服務,成為「後山小鎮」成功鎮衛生所的家庭醫學科醫師,盡力守護偏鄉民眾健康。

* 耕莘醫院安康院區 正式營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78747.shtml

天主教耕莘醫院安康院區昨天正式開幕營運,提供新店安坑地區民眾更安心又便利的就醫環境。市長朱立倫表示,感謝耕莘醫院的努力,讓新北市民可以享有更便捷的醫療品質。

保持平常心
小心肥胖上身 CPR簡單學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基因與壓力 讓你早生白髮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580561.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報導】2014.03.30

頭髮花白,看起來硬是老了幾歲,如果不想染髮,有什麼方法能讓頭髮晚一點變白?或是白了能再變黑嗎?

家人早生白髮 你的機率也大

成大醫院皮膚科對頭皮相當有研究的醫師楊朝鈞表示,頭髮為什麼會黑,是因為頭髮根部毛囊裡的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到頭髮裡,隨著年歲的增長或是其他的原因,細胞分泌黑色素的功能變差,頭髮缺乏黑色素就會變白。

有的人三、四十歲就有不少白髮,有的人卻五、六十歲還滿頭黑髮,讓人羨慕。楊朝鈞表示,主要還是跟遺傳基因及個人體質有關,如果家人多數都早生白髮,那你可能就要有提早面對白髮的心理準備。

主因雖是遺傳 壓力也有關係

根據統計,第一根白髮出現平均是在30歲,如果30歲之後有白髮,就不算是早,但如果在青少年或二十多歲就有白髮,往往是有遺傳型疾病,包括早衰症或是白斑症等。

雖然白髮的主因是遺傳,但很多人認為可能與營養或是壓力、熬夜等有關,楊朝鈞表示,相關的研究認為上述的因素對白髮提前到來似乎沒有絕對的影響,但因為黑色素細胞容易受自由基影響破壞,一旦壓力大,相對的體內自由基也會跟著增加,破壞黑色素細胞,就與白髮有關。

免疫失調圓禿 恐致滿頭白髮

因此,如果真的要「補」髮,多吃一些高抗氧化的食物,像是綠色蔬菜等,可能有助於留住黑色素細胞。

楊朝鈞表示,另一種白髮的問題是免疫力失調造成的「圓禿」,別以為只是在頭皮上禿一塊,由於免疫出問題,免疫系統可能攻擊自己的黑色頭髮,讓黑髮掉光,原來的白髮卻留下來,有可能變成像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髮」,在臨床上真的有人因為圓禿而變得滿頭白髮,只是過程是緩慢漸進式的,而非一夜發生。

想要白得徹底 偏偏由不得你

如果長白髮,有人希望自己乾脆白得徹底,銀白的頭髮也別具特色,就怕是半黑不白的灰髮,看起來格外顯老。

楊朝鈞表示,這也是由不得人,銀白髮是因黑色素細胞分泌功能完全退化,灰頭髮則是黑色素細胞功能還留有一部分,才未完全褪成白色,與個人體質有關。看起來似乎後者還保留了一些黑髮的功能,所以灰髮雖顯老,往好處想,其實是「不太老」的象徵。

老化所生白髮 很難再黑回來

至於白掉的頭髮可不可能「黑回來」,醫師也表示,除非是免疫系統造成圓禿引發的白髮,經過免疫制劑的治療,有希望黑回來,如果是因為老化的白髮,則很難再變黑。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主任張乃文表示,其實想要頭髮黑,最有效的應該是均衡的飲食、運動與規律的生活,遠離菸、酒,都能讓你活得更久、同時看起來年輕。

※ 相關報導:

* 染劑顏色愈深 PPD濃度愈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580546.shtml

....正因為各界對於染髮劑有疑慮,食品藥物管理署於四年前將染髮劑中的限量濃度,比照歐盟、美國、日本從4%降到2%。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科長葉孟宜表示,日前傳出德國、法國與瑞典禁用對苯二胺,但其實是50年前的往事,目前主流國家並未完全禁用。

儘管皮膚科醫師並不建議染髮,但要求民眾完全不得染頭髮已幾乎不可能。為了避免對苯二胺對健康造成的風險,葉姿辰建議,民眾盡量挑選顏色較淡的染髮劑,每次染髮時間也不要超過30分鐘,染髮次數一年少於12次。

* 染髮前後8要訣 頭皮保平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580559.shtml

染髮一族不只是愛漂亮年輕人的專利,有更多是想回歸青春的「白頭翁」。市售染髮劑琳琅滿目,許多民眾為省錢,選擇在家自己DIY。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何信君表示,常常遇到前來求診的病人,皮膚莫名發癢,甚至起紅疹,既沒有生病,也沒有服藥,診斷之後才發現是染髮劑引起的。DIY染髮應注意什麼,才能減少對頭皮的傷害?



◆ 老人家止痛藥別亂吃 小心消化性潰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30/today-health1.htm

文/陳建次 2013.03.30 自由

門診看診病患中,許多消化道潰瘍出血的人有不少比例是因不當服用藥物造成,且這類例子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消化性潰瘍形成的原因包括: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情緒壓力、菸酒、食物、胃酸分泌過多、老化等多種因素,其中常見引起潰瘍的藥物為阿斯匹林(或靈)、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類固醇。老人家常因為關節痠痛或是心血管疾病,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消炎藥及阿斯匹林,但是其本身胃黏膜保護機轉隨年紀增加而下降,因此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藥物引起潰瘍,甚至出血」的狀況。

除了透過就診取得的藥物之外,老人家有時候會因關節或肌肉痠痛,自行購買各式各樣成藥。這類藥物為求明顯效果,當中有時包含過量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類固醇等,輕則容易造成胃十二指腸發炎,重則引發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上腹痛是常見的典型症狀,其他的症狀包括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甚至出血,造成吐血、解黑便。其中尤以銀髮族為多。

有專家指出,這些患者因服用消炎止痛藥及老化,掩蓋了潰瘍造成的不適感,使得往往發現時大多已經產生較嚴重的症狀,千萬不可輕忽。

提醒民眾若有前述腹部不舒服等症狀,應到胃腸科諮詢診斷,依不同症狀安排消化道內視鏡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現在大部分醫療院所都有提供朦朧麻醉或無痛內視鏡,大大減輕內視鏡檢查的不適感,民眾大可放心接受檢查,再依醫師判斷疾病有無需要切片或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大多消化道發炎或輕微潰瘍,除避免濫用消炎止痛藥外,服用抑制胃酸等藥物可以很快緩解症狀,但仍須一定的療程使潰瘍修復根治,任意停藥容易使潰瘍復發或惡化。

若是有心血管疾病或是關節肌肉痠痛等患者,建議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找出根本病因及開立適當藥物,而不是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治標不治本,不僅可能延誤病情,更會因濫用成藥造成許多副作用,危害健康。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 感染皮蛇 中風機率增74%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330000597.html

諶悠文 2014-03-30 中國時報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感染俗稱皮蛇(閩南語)的帶狀皰疹患者,日後容易罹患中風或心臟病,這種相關性在18歲至40歲染上帶狀皰疹的人身上尤其明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研究近32萬人病歷平均6年時間,有些病例甚至追蹤長達24年。研究結果顯示,40歲以下感染帶狀皰疹的人,中風機率大增74%,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50%。

罹患帶狀皰疹也會增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時稱為「小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帶狀皰疹患者發生小中風的風險升高2.4倍。

此外,如果是40歲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增加10%,不過在這項研究中,得到帶狀皰疹後中風的患者,僅占參與研究者的0.21%。這項研究已將肥胖、抽菸和高膽固醇等傳統危險因子列入考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病毒學家布若伊兒博士說,帶狀皰疹患者,尤其是年輕人,應該篩檢中風危險因子,而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能使感染機率降低約50%,如今需要研究接種疫苗,是否也能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生率。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

fsj 提到...

伊波拉疫情升溫 幾內亞78死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310200-1.aspx

中央社 2014.03.31

非洲幾內亞伊波拉(Ebola)病毒疫情延燒,死亡人數增至78人,當局雖盡力控制,疫情仍從南部森林擴散至首都,鄰國塞內加爾也已關閉邊界。

幾內亞衛生部聲明表示,整體來說,截至昨天記錄到「122起病毒性出血熱疑似病例,其中78人死亡」。

半數病例出現在首都康納克立(Conakry),其他則是南部城鎮。

歐洲聯盟承諾撥款50萬歐元(69萬美元)來對抗疫情。

而與幾內亞接壤的塞內加爾,除宣布關閉幾內亞邊界,也暫停邊界附近販售幾內亞農產品的市集活動。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賴比瑞亞證實兩起伊波拉病毒致死病例。

WHO表示:「疑似病例中有2人過世,1名病毒檢驗結果呈陽性的35歲女性,3月21日過世;1名檢驗結果呈陰性的男性,3月27日過世。」

部分衛生刊物稱伊波拉病毒為「分子鯊魚」,會導致患者出血熱,引發肌肉疼痛、虛弱、上吐下瀉,嚴重的話會導致器官衰竭和流血不止。目前伊波拉病毒無藥可醫,也沒有疫苗,其中薩伊(Zaire)品種的病毒致死率高達90%。



◆ 美國研究-嬰兒奶粉配方 男女應有別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331000662.html

楊明暐/綜合報導 2014-03-31 中國時報

市售嬰兒奶粉種類繁多,但男女嬰一體適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寶寶成長過程男女各有不同需要,應該用不同的嬰兒奶粉餵食。

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學系的辛德(Katie Hinde)博士說,就像男人和女人使用的香水不同,男嬰和女嬰應該喝不同的奶粉。她舉哺乳的母猴為例,牠們餵公猴和母猴的母乳成分不同,餵公猴寶寶的乳汁含較多脂肪和蛋白質,而第一胎的公猴尤其豐富;餵母猴寶寶的乳汁則富含鈣質。

另外,公猴和母猴對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反應也不同,母猴若攝取含有大量皮質醇的母乳汁,會變得很煩躁。

研究還顯示,母乳品質因人而異,乳汁中的維他命、礦物質、糖分、脂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也不同,有些女性的乳汁品質可能不如嬰兒奶粉,所以女性不必為無法用母乳餵寶寶而感到內疚。



◆ 喝酒20年 57歲男一摔就骨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1755.shtml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埔心報導】2014.03.31

溪湖鎮57歲廖姓男子,因跌倒右髖部粉碎性骨折,醫生發現他有骨質疏鬆,骨折粉碎的情形比一般人還要嚴重很多,一問之下才知廖姓男子有長期喝酒習慣,可能因此造成骨質疏鬆。

今年初,廖姓男子為了換燈泡,從矮凳跌坐地上,右邊屁股疼痛難當,讓他倒在地上爬不起來,趕緊由家人送醫急救,部立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黃敏旭表示,經X光檢查,發現這名男子的右髖骨粉碎性骨折相當訝異,「一般70多歲的人才會這樣」,黃敏旭進行鋼板固定手術,現在廖男還得使用助行器慢慢行走復健。

黃敏旭說,現在57歲不算老年人,不太可能因為從矮凳上掉下來就造成粉碎性骨折,但廖姓男子二十多年來有長期喝酒習慣,而且是想到就喝,每天都要喝上兩三杯,應是這樣造成骨質嚴重疏鬆。

「吸菸和喝酒都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因為喝酒傷肝,而肝臟是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部位」黃敏旭說,維生素D缺乏會使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他建議一般人戒菸、戒酗酒,且要藉著運動促進肌肉強度以及骨質密度,運動最好選擇慢跑步、快走、跳舞、騎單車等可以鍛鍊肌肉力量的運動,以促進體內對鈣的吸收,而且每次運動時間都要維持30分鐘以上效果較佳。



◆ 住院診療同病同酬 重症患恐成人球?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331000659.html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4-03-31 中國時報

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 第2階段預計今年7月實施,包含高血壓、脊椎融合術、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子宮外孕等260項疾病住院給付,將從過往的「論量計酬」改採「同病同酬」給付,第2階段上路預計每年影響33萬人次。

民國99年1月第1階段DRGs上路時,曾遭醫界強烈反彈;DRGs支付制度預計分5年、分階段實施,第2階段原訂100年就要施行,但直至今年7月才終於要導入。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 DRGs第2階段包括「循環系統」、「骨骼及肌肉系統」、「男性生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及「妊娠、生產與產褥期」等5大類、共260項疾病類別,日前已經健保共同擬訂會議討論。

李純馥說,健保署近期將報衛福部核定,盼今年7月能順利導入第2階段,其他階段也會陸續施行。醫界過往憂心實施DRGs將出現醫療人球,醫院不願收重症病人、病人病還沒治好就被趕出院,健保署也公布多項監測數據。

醫院平均每次住院天數從98年、DRGs實施前一年的4.19天,到去年第2季降為4.14天;醫院3日內再急診率從1.6%降到1.54%;另14日內再住院率從2.33%降至2.12%;但出院後1周內門診支付明顯升高,從1176升至1315點。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DRGs第1階段重症比例低,需持續監控相關指標,才能了解是否有醫療人球或費用轉移的狀況,目前還無法斷定。

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DRGs各階段早該全部導入,健保署也應公布各醫院實行DRGs的情形,給予表現好的醫院多一點支付誘因;另應訂出各疾病的出院指標,才能避免病人病還沒治好就被提前趕出院。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指出,DRGs採包裹式給付,但如單腿骨折和雙腿骨折,病情複雜程度不同,卻給付相同金額,並不合理,後透過調整分類給付才解決,第2階段也可能隱含這樣的問題。

小辭典-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

以往健保住院給付採「論量計酬」,即病患住愈久、檢查愈多,醫院可領愈多錢。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則是另一種健保支付方式,依疾病診斷、手術種類、併發症、性別、年齡等參數,把醫療資源耗用相近的疾病歸為一組,以病人為單位,同一類組疾病,健保給付相同費用,期藉此引導醫界以較低成本進行有效率醫療,減少不必要手術、藥物及檢查。

fsj 提到...

7時11分吃早餐 幫你控體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85164.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4.04.01

苗條身材人人羨,英國一家體重控制補充劑業者調查1000名身材纖瘦的民眾,以了解他們吃三餐的時間。調查結果顯示,上午7時11分是最理想的早餐時間,12時38分最適合吃午餐,最好的晚餐時間則是18時14分。

84%接受Forza Supplements調查的纖瘦者表示,定時吃正餐對減重很重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每天吃早餐有助減少熱量攝取量。75%的人表示,他們一定吃午餐,只是吃得較少。

由於大部分人晚上較少運動,晚餐早點吃比較好。三分之二的人建議,晚上7時前吃晚餐。另外,72%的人表示,他們晚餐熱量攝取量不超過午餐的熱量;也就是說,三餐的熱量攝取落差不太大。

雖然調查指出吃三餐的最理想時間,早餐為7時11分,午餐為12時38分,晚餐為18時14分。在實務上,上午7時過後不久吃早餐,午餐在12時半到13時之間吃,晚餐在18時到18時半之間吃即可。

正餐之間,難免會覺得小餓,可吃低脂零食墊肚子。

Forza Supplements總經理史密斯表示,成功控制體重的關鍵是三餐正常。如果未吃早餐,你會覺得比較餓,因而午、晚餐吃得較多,導致血糖上升較快。

史密斯表示,每餐熱量控制在400到600大卡,可讓血糖整天較穩定。不論何時吃進熱量,熱量後來都會消耗掉,但如果較晚吃晚餐,熱量無法在睡前消耗完畢,剩餘熱量可能以脂肪型態儲存下來。

晚上6時到10時之間,可能是體重控制成敗關鍵期。許多人會邊看黃金八點檔連續劇邊嗑零食,難免熱量攝取過量。

睡前不久吃東西,會使血糖和胰島素上升,導致較難入睡,因此晚餐和上床時間至少要隔三小時。

※ 相關報導:

* 汆燙不油炸 吃潤餅少負擔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83873.shtml

清明將近,又是吃潤餅的時節,國健署提醒,潤餅皮2張的熱量約70大卡,相當4分之1碗飯(1碗飯熱量約280大卡);加上炒蔬菜、炸紅糟肉、豆干及蛋酥等內餡,最後再撒上的花生粉及糖粉,熱量可能超過400大卡。



◆ 破壞味覺 苦味與菸味不能並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4678.shtml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2014.04.01

吸菸確實會破壞味覺,讓人「吃不了苦」。法國巴黎「Pitie-Salpetriere」醫院團隊發表於《化學刺激知覺》期刊的研究指出,吸菸者與非吸菸者相較,辨別咖啡等苦味的能力較弱,且吸菸對味蕾的傷害很可能是永久的,因為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也下降。

研究人員以「氯化鈉」代表鹹味、「蔗糖」代表甜味、「醋酸」代表酸味、「咖啡因」代表苦味,針對94名健康的中年吸菸者、48名「曾有吸菸習慣」的戒菸者,以及309名從未吸菸的受試者進行「酸、甜、苦、鹹」的味覺測試,藉由受試者提出的「味道強度」,比較吸菸者、戒菸者及非吸菸者的味覺敏感度。

結果發現,辨別甜、酸、鹹的味覺都沒有受到吸菸影響,但有19.8%的吸菸者「苦覺」敏感度下降,另有26.5%的戒菸者也無法辨別較淡的苦味,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味蕾已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研究人員指出,吸菸者及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變遲鈍」,很可能是一種「慢性中毒」的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舌頭不斷接觸處於「燃燒狀態」的菸草或香菸,造成味蕾功能失調。



◆ 視力保健-乾眼症未必是缺水 可能是缺油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1000905.html

洪欣慈/台北報導 2014-04-01 中國時報

眼睛好乾,可不一定只缺水!一名40歲醫師今年初眼睛開始出現燒灼、乾澀異物感,起初先點人工淚液欲緩解症狀,卻始終沒有效果,求診後發現是乾眼症,但造成他乾眼症的原因不是一般人以為的缺水,而是「缺油」。

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指出,大多數人都以為乾眼症就是缺水,忽略了缺油也可能導致乾眼症。缺油的原因可能是罹患了瞼板腺功能障礙(MGD),造成脂質層缺乏,近年來最新研究便顯示,5至8成的乾眼患者有脂質層缺乏的問題。

他解釋,人的淚液從外而內分為脂質層、水液層和黏液層三層,其中脂質層能夠增加淚液表面張力,有潤滑眼瞼和眼球表面功能,當罹患MGD造成脂質分泌不足時,就無法防止水分過度蒸發,繼而導致乾眼困擾。

鄭惠川說,50歲以上的長者是較容易罹患MGD的對象,其中女性又比男性得到的機率高;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服用全身性藥物等,也較容易出現瞼板腺功能障礙。

除了這些因素外,眼睛長時間緊盯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會讓眨眼頻率下降、間隔時間變長,油脂分泌量會跟著減少,也是促進乾眼症發生的可能因子。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舉例,像這次參加反服貿的抗議學生或群眾,如果多日熬夜、抗議期間頻繁使用手機或3C產品與外界聯絡,長期過度用眼就極可能引發乾眼症。

他建議,要避免乾眼症,平常要注重臉瞼清潔,每日可以用溫水熱敷雙眼2次,每次5到10分鐘,並搭配溫和的眼瞼按摩,增加瞼板腺脂質層分泌油脂。

醫師指出,民眾可以從眼睛是否乾澀、泛紅、有異物及灼熱感,以及睫毛是否掉落頻繁、黏有很多皮屑等指標來判斷是否有乾眼症;若眼睛出現不適,應循專業眼科醫師協助,釐清症狀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靈魂之窗危機。



◆ 楊志良/規避健保費占便宜 豈能放任不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6306

【聯合報╱楊志良】2014/04/01

為確保全民有健保,就醫無礙,避免因貧而不能就醫,不論法令規章、行政執行或民間志願團體,可說盡了一切努力。

人人享有健保 法有保障

在法令上,二代健保法規定,除非健保署(保險人)能證明被保險人有能力繳保險費卻不繳納,才可以扣卡。且又有不少但書,如20歲以下;已辦妥欠費協助;特殊處遇(如家暴);需住院、急診、急重症門診,均不得扣卡而需給予醫療。

若不屬於低收入戶的近貧者(低收入邊緣戶),只要有村里長證明或特約醫療院所證明,均不用扣卡,依然享有全民健保的就醫。另還有紓困貸款及民間捐款愛心專戶,以保障人人享有健保。

全民健保今年的醫療支出約5200億,平均每人的醫療費用約2.3萬元,政府以稅收支付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每人全年的健保費負擔平均不到1.5萬元。一般地區人口每月749元,每年8988元;農民為232元,每年3876元(美國健保費用依加入的計畫不同,差異甚大,平均一個人大約也支付此數,只不過單位是美元而已),這是在享受目前台灣的醫療水準下,最便宜的健保費了。

然而近日聽到某甲對其朋友說,他平日都不繳健保費。原因是他雖然知道健康保險的重要性,但因平常很少生病,就算有也只是小病,花個幾百元就好了,每年可以省下近9千元;萬一生大病,只需補繳過去5年的健保欠費就可就醫,因此不愁重病得不到醫療,言下頗為自己的「小聰明」自豪。

家住億萬豪宅 卻享優惠

另一位朋友的朋友,家中有近千坪的庭園,花團錦簇、洋房古色古香,絕對是億萬豪宅,雇有外傭打掃、洗衣煮飯。因當年購買農地需有農民身分,因此至今仍是農民,先生則是公務人員退休,享有18%。這位「農友」每年只交3876元,還洋洋得意,說這些錢只夠在五星級飯店吃一餐日本料理。

凡是每年繳健保費少於1.5萬元,且自認經濟狀況不比一般人差的,就是占他人便宜,是可恥的行為。若是人人如此規避健保費,重症醫療的費用從何而來?全民健保必將倒閉。我因此當場強力勸她至少應將差額捐給健保愛心專戶,以彌補虧欠,此捐款還能從綜合所得稅申報中扣除,其實捐的也比實際金額少。

享受別人犧牲 應受譴責

目前全民健保有83萬人欠費,其中必然有少數是在前述各種確保人人有保的辦法下,仍然沒有照顧到的;但大部分是享受別人犧牲(包括假農民,及用各種方法以多報少),占盡便宜的小人。這些人需要大家共同譴責,因為有人占了不當的便宜,相對的,就是其他人多負擔了。醫療浪費,不論是在醫方或在病患,也都是大家的損失。

其實台灣守法珍惜健保者絕對是多數,超過2200萬人都按時繳費,保費收繳率比守法的日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的醫療浪費雖處處可見,但尚不及WHO報告所稱,全球至少有20至40%的醫療是完全浪費;美國的研究發現,醫療浪費一年超過6000億美元,而台灣健保一年的總費用尚不及200億美元。

但若放任少數人以占盡他人便宜為樂,不隨時加以規勸甚至譴責,也不勸阻及舉發醫界或民眾的醫療浪費,則美好的健保必然不能永續。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 相關報導:

* 藥師開門診 為民眾用藥把關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1000383.html

「伯伯,您最近有沒有吃什麼保健食品呀?」藥品交互作用嚴重恐致命,台北榮總首開先河由臨床藥師與醫師合作,分為藥師門診及專科跟診2大類,藥師在門診進行用藥及飲食衛教,把關民眾用藥安全。

台北榮總藥學部主任周月卿指出,因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會和很多藥物、食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療效,2012年7月北榮開設抗凝血藥師門診,服務病人已有近160例。

fsj 提到...

輕症病人堅持急診住院 天天上演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4.02

「我就是要住院!」一名50歲肺炎患者到台北馬偕醫院急診室後,大聲喊著要住院。經醫護人員瞭解,該患者原本在其他醫院就醫,但覺得醫院「居住環境」不好而強行出院,自己搭車至馬偕希望能在馬偕住院。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也認為,民眾到大醫院急診,也常遇到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對轉診更是沒信心。

馬偕急診醫學科醫師、醫務專員張國頌表示,急診室幾乎每天上演輕症病人衝到急診、小病患者不願轉診個案,許多病患常抱著「有錢就是老大」的心態,不聽勸還會罵人,讓醫護人員感到委屈。

該名肺炎患者只是罹患一般肺炎,只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幾天就可痊癒,但他堅持留在馬偕急診,還反嗆醫護人員:「你們就把我當你們的病患不就好了,又不是不給錢!」。

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也表示,除肺炎病患,像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都可小醫院處理,不必擠醫學中心。患者不願意轉診,主要是對其他醫院或診所沒信心,也有人擔心轉診後還要重複檢查、負擔多餘費用,或是藥物品質可能不一樣。但蔡光超說,這些都可以透過制度來改善。

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民眾自行到大醫院急診就醫,也遭遇更多不好的就醫經驗,加上大醫院不斷宣導儀器、品質優秀,患者當然想到大醫院看病。她強調,相關單位不能光告訴患者小病到小醫院,應該宣導給患者足夠的轉診信心。她舉例,醫院希望病患轉診,就要協助聯繫好轉診事宜,但患者常擔心轉診後不知道要找誰或要繼續空等,醫院甚至應主動告知患者轉診後,會獲得哪些更好的照護,也應設立機制,當轉診治療後若無法解決疾病問題,還能再回到原本就醫的大醫院治療。

※ 強烈建議急診室依照「檢傷分類」調整收費,非緊急裝況採高額收費!

* 為什麼台灣麻醉致死率高?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06566

....台灣醫界都知道這個公開的祕密──台灣的麻醉品質崩壞中!

「麻醉的困境之一就是人力不夠,品質當然下滑,」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廖文進急切地說。

攤開麻醉科執業醫師人數,有九百多人。但廖文進指出,目前有近兩百人已改行,真正執業的只七百多人,加上各醫院紛紛推出需麻醉的自費項目,又稀釋掉能投入開刀房的麻醉醫師人力。

「根本就不夠!現在麻醉醫師離不開麻醉護理師,當然不正常,」他再次強調。

※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44期。

* 大醫院急診爆表 台大醫院人數居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7725.shtml

你知道哪家醫院急診人數最多?哪家醫院急診壅塞最嚴重?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公布最新急診統計報告,去年急診人數冠軍為林口長庚,一年收治20萬5000多名急診病患,平均一天要收治561個急診病患;台大醫院急診等床難度最高,等床時間最久,超過48小時仍未能住院比率為7.69%。

* 大醫院 13家急診塞爆 每天 數百人等病床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7689.shtml

走進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牆壁上閃著號碼,像是銀行櫃臺燈號,但匯款存款可以慢慢來,生病受傷卻無法等。國內約13家醫學中心急診嚴重壅塞,病患在急診室等上兩、三天是常有的事,有些科甚至得等上一周才能排到床位。

「急診壅塞是急診暴力的主因之一!」林口長庚急診部部長陳日昌無奈地說,病房就這麼多,有人出院才能空出病房,平均每天約有兩、三百名急重症患者在等病床,但只有百人左右能在當天順利等到病房。



◆ 最新研究:每日5蔬果 根本不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2/today-int8.htm

自由 2014.04.02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過去告訴我們,每天至少要吃5份蔬果才能延年益壽,但其實「每日5蔬果」可能並不足夠,每天應該食用7份蔬果才能大幅降低死亡率,特別是能降低心臟病、中風與癌症的死亡風險,而其中又以新鮮蔬菜效果最好,冷凍或罐頭水果可能毫無幫助。

每日7蔬果 才能延年益壽

倫敦大學學院1日發表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的研究,分析6萬5000人的飲食習慣,再與死因比對。研究發現,每天吃7份新鮮蔬果,可將所有因素導致的死亡風險降低42%,癌症死亡風險降低25%,心臟病或中風死亡風險降低31%,而蔬菜似乎又比水果更具保健效果,每天如果吃2到3份蔬菜,可降低19%死亡率,每天吃同樣分量的水果,則僅降低10%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將社經背景、抽菸習慣等生活型態因子列入考量,發現攝取大量蔬果與降低早死機率之間有強烈關聯,而非只是稍有關聯而已。

報告還發現,吃罐頭或冷凍水果的人,心臟病、中風與癌症風險其實更高,死亡風險增加17%。此項結果原因不明,或許是吃罐頭水果的人,並非居住在商店有販售新鮮水果的地區,或是原本就健康狀況不佳、太忙,罐頭水果浸在糖漿裡或許也有影響,還需更多研究釐清。

世界衛生組織1990年建議,每人每天應該至少攝取400公克的蔬果,之後各國政府陸續建議民眾「每日5蔬果」。研究作者認為,澳洲目前的措施最值得英國效法,澳洲政府自2005年就建議2+5蔬果攝取法,也就是150公克的水果2份,再搭配75公克的蔬菜5份,總攝取量是675公克。

※ 相關報導:

* 感冒聞不到菜香 病毒已傷神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7692.shtml

感冒聞不到味道勿輕忽,耳鼻喉科醫師日前收治一名50歲中年婦女,兩周前感冒鼻塞、喉嚨痛、流鼻涕,幾天後聞不到味道,原以為只是鼻塞、流鼻涕才會對味道敏感度變差,但後來感冒症狀好轉後,嗅覺卻未改善,飯菜端到面前聞不到飯菜香。檢查才發現是感冒病毒傷害鼻黏膜、嗅覺神經,造成神經發炎喪失嗅覺。

* 當脂肪堆積在內臟間 內臟會萎縮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6522

....我稱這種在內臟與內臟之間形成的脂肪層,為「脂肪墊」(fat pad)。Fat 就是脂肪,而pad 則意指靠墊。當稱為「脂肪墊」的脂肪層在內臟周圍變厚時,內臟器官之間的交流、內臟與周圍的營養交換,就會變得困難,內臟就會逐漸萎縮。

* 嬰幼兒歪頭看東西 快檢查視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2/today-health3.htm

當小嬰兒出生後張開眼睛迎接這個世界時,是許多家長迎接新生兒極其欣悅的時刻。隨著孩子的成長,部分家長卻發現孩子在看人或追尋物品時,頭會不自覺地歪向同一側,這時都會懷疑嬰幼兒是否為先天肌肉性斜頸。

然而就醫檢查後卻發現並沒有常見的肌肉性斜頸症狀,如:頸部有明顯硬塊、轉頭或是側頭時關節角度受限、兩側臉部大小不一、或是較喜歡看向同一側等狀況時,就要注意歪頭看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嬰幼兒視力或視覺發展異常造成。



◆ 器官移植存活率 各類第1名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2000380.html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4-04-02 中國時報

健保署公布各醫院近10年來器官移植存活率成績單,換心由成大奪冠,花蓮慈濟換腎、高雄長庚換肝、台大換肺各是該領域的第一名;若以移植案例數來看,台大換心、換腎、換肺3個領域皆傲視群雄,換肝則由高雄長庚800例稱霸。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蔡文全表示,依健保統計資料,2003年到2012年,國內心、肺、肝、腎等4項器官移植累計有6585件,其中男性4197件、女性2388件。

從各移植器官來看,心臟移植3年存活率較高的前3名醫院分別為成大醫院、振興醫院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移植則由花蓮慈濟拿下第一、台中榮總居次,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童綜合醫院、義大醫院等位居第3名。

肝臟移植無論是移植數或存活率皆由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拔得頭籌,其次為台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臟移植國內執行醫院少,目前台大醫院3年存活率55%是表現最佳的醫院,其次為林口長庚38%。

蔡文全指出,國內整體換心、換腎、換肝3年存活率各有70%、94%、82%,成績與國際相當,但換肺部分存活率僅48%,略遜於國際。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表示,國內肺臟來源稀少,病情最嚴重病人才有機會等到器官,自然影響存活率。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認為,國內目前仍有8404人等候器官捐贈,目前巳提案修改器官分配原則,腦死器捐者的家屬日後若有移植需要可給予加分,可望取得器官移植優先權。

李伯璋指出,目前國內洗腎5年存活率約44%,但腎臟移植5年器官未排斥的存活率高達84.6%,可惜國內換腎風氣仍不盛行,還需多加推廣。另屍腎及活腎移植醫院,國內目前各有26家、28家每月平均做不到1例,政府也應該思考移植醫院的退場機制。

fsj 提到...

23歲 乳癌患者年輕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89193.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4.04.03

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已經突破一萬人,且乳癌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醫師分析,原因除了近年來乳癌篩檢逐漸普及,年輕女生也更有警覺性。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醫師洪國禎說,有名30歲不到的女性,因為同事罹患乳癌,到醫院篩檢、追蹤,結果半年不到,也發現自己罹乳癌第一期,治療後已恢復健康。

台灣乳癌患者年齡多集中在45歲到55歲間,發生年齡已經比西方國家提早10年,最近卻有愈來愈多35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約占10%左右。乳房外科醫師、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施昇良去年在高雄四季台安醫院統計發現,一年多來有172名女性發現罹患乳癌,平均年齡僅46歲,其中最年輕的4名患者,才23歲。

施昇良表示,他統計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間,該院共有936人接受乳房攝影或切片,結果確認有172名患者罹患乳腺癌;所幸有超過六成都是零期或一期,約有9成5的患者完成治療。根據統計,零期乳癌治療後五年存活率為99%,一期存活率也有95%。

洪國禎說,上述發現乳癌的年輕女性患者,最初接受超音波時並無病灶,僅乳房鈣化點較多,她每隔三個月就回院持續追蹤,每月經期後搭配乳房自我檢查,一發現右側乳房有特殊硬塊就立即回診,經切片檢查後確認是惡性黏液性癌一期,不需完全切除乳房,術後搭配電療及荷爾蒙治療,並持續追蹤。

洪國禎建議,女性35歲起應每年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到50歲間搭配乳房攝影,50歲後則以乳房攝影為主,「要把乳房檢查當成打預防針!」但更應落實每月自我檢查,一摸到硬塊就立刻就醫,以便早期確診。



◆ 面對生死大關 癌末一路玩到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88679.shtml

【聯合報╱林維君/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2014.04.03

3年前在澳洲進修安寧療護與哀傷諮商時,訪談了喪夫的年輕護理師Sue。她的丈夫Sam是製酒師,43歲時診斷出大腸癌第四期後,雖有意積極治療,但對治療反應不佳,化療副作用讓他非常痛苦。與醫師促膝長談後,Sam決定只保留有助症狀控制的緩和性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定期回門診,盡量不住院。

Sam保的防癌險在他得知診斷時,便給了他一大筆理賠金。他與Sue討論後,決定拿著這筆錢去環遊世界,回診時間到了,就搭飛機回澳洲,治療告一段落,再繼續下一趟旅程。

我聽著Sue的敘述,非常吃驚,因為在台灣,保險理賠金大概會全部投入保健食品、自費藥物治療、看護費用或單人房的病房差額等,他們怎能這麼灑脫的捨棄能讓Sam延命的治療?Sue告訴我,她曾在癌症病房工作,了解癌症末期病人持續治療會發生的事;而Sam的父親與叔叔、表哥都是癌症患者,他曾協助照顧他們,親眼目睹過癌症病程進展到死亡的歷程。

在這樣的經驗背景下,夫妻倆決定捨棄頻繁住院治療可能延長的半年到一年的預估生命期,因為在癌症末期,雖然積極接受化療、標靶治療等,可以延長生命,但也表示這段時間會被疾病、治療囚禁在醫院,既然如此,他們寧可將最後的生命活得如煙火般,短暫而精采。

他們遵照醫師囑咐,規律返回門診接受症狀控制的治療,同時也幾乎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壯遊(可惜缺了台灣跟南極)。在Sam過世前一周,辦了盛大的慶生會,所有的親朋好友們都來參加,Sam一一與他們道別,並將愛妻交託給他的好友們。

Sue流著淚,嘴角卻微笑著告訴我,Sam過世前一天,他們在屋後花園共舞,Sam還喝了一小杯他最愛的紅酒,兩個人一起躺臥在最熟悉的暝床上。隔天清晨,他在摯愛的妻子懷中過世。

疾病末期,生活品質與生命長度往往無法兼得。若對於死亡與臨終顯得懼怕、排斥,恐怕會為了求生存,錯失了可以圓夢的黃金時期。如果「臨終時的選擇」是一個日常中如「聚餐吃什麼?」的話題,我們便不會因為對誇大的死亡恐懼,或對於醫療科技有過高期待,而用盡努力想要逃避死亡,使臨終者難以善終。

讓死亡「如常」?您可以:

●每天訂個固定的時間(如晨起梳洗時、通車上班時)想一想:「若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什麼是我一定要完成的事?」在今天努力完成這個「心願」。

●在與家人、朋友聚餐時,試著提出這個話題:「當我病得很重,行動受限,只能依賴別人照顧時,我想得到怎樣的陪伴與照顧?」

●有機會到醫院探望生病的親友時,可以問問病人「住院的心情如何?」認真傾聽他的感受,也想想「如果生病的是我,我會…」

這些事情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會讓人嚮往死亡,只是生活中的思考練習,讓人皆有之的死亡恐懼如實而不誇大的存在。

常常在腦中預演這些課題,並與家人、朋友分享交流,只要我們願意多了解、多接觸,就能在面對生死大關時,泰然處之,做出最好的決定。

※ 相關報導:

* 多吃養體力 抗癌才夠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88675.shtml

....罹癌之初,患者即將面對癌症療程,建議一定要「吃得比以前多更多」。癌細胞就像是一群突然來家裡占地為王的土匪,食物要等他們吃剩才會輪到其他人。在援軍(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救援前,若食物準備不足,反而是自己先沒體力了,這對化療和放療的療程不利。

* 低血糖也會引起心肌梗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3/today-health3.htm

糖尿病是造成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即使是低血糖也會發生!成大醫院最近就接到一名患者打了胰島素,卻在空腹情況下洗澡,結果心肌梗塞險些命危,且就醫時心電圖呈現往下降現象,十分少見。



◆ 兒童餐熱量 竟逾1700大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003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4.03

炸雞排、美式漢堡、烤牛排,家長帶小朋友上餐廳外食,要留意餐點是否符合兒童健康。康健雜誌調查13家連鎖餐廳、45份兒童餐,發現六至七成兒童餐熱量超標,甚至有兒童餐熱量超過1700大卡,一餐就幾乎吃下成人一天的熱量;且九成兒童餐點屬於高脂餐,近九成兒童餐蔬菜水果量不足,常吃恐會把孩子養成小胖子,會影響兒童健康。

藝奇照燒豚排 熱量1745大卡

根據調查,熱量最高的是《藝奇》的照燒豚排,熱量達1745大卡;《歡樂牛排》的兒童牛排熱量有1458大卡、歡樂豬排有1554大卡,是本次調查熱量最高的前三名兒童餐。

至於連鎖速食店的兒童餐,例如《麥當勞》漢堡餐、《肯德基》上校雞塊、《澳美客》碳烤豬肋排等,一餐熱量都不到500大卡,但營養不均衡。

調查也發現,有9家餐廳沒有供應兒童專屬飲料,例如《陶板屋》及《西堤》的飲料幾乎只有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品,《洋蔥餐廳》只有酒類飲品。

油多、肉多、熱量多

缺全榖根莖類主食

各家餐廳的兒童餐普遍份量多、熱量高、油炸料理多、肉類多,但蔬菜和水果少等「四多二少」問題,且幾乎沒有提供米飯、地瓜、南瓜等全榖根莖類主食。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計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表示,這些兒童餐讓她很訝異,以為買錯了,因為每份的份量都超級大,從前菜、主食、副餐到甜點,一般成年女性都不見得吃得完,總熱量令人擔心。且九成是油脂含量超過30%的高脂餐,但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孩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陳巧明說,這些兒童餐點的肉類都超出孩子需求,有些牛排一餐的量接近6份肉類,但小朋友每餐只需要2份肉類,吃太多肉會造成孩子腎臟傷害。此外,許多餐點提供火腿、培根等肉類加工品,但蔬菜水果太少、含糖飲料太多,恐導致單醣攝取過高。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呼籲,政府應立法規定兒童餐每餐熱量不應超過700大卡,並明確標示營養,才能讓兒童吃得健康又安心。



◆ 兒童醫院准了! 4家今年掛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003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4.03

盼了幾十年,國內終於有兒童醫院!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兒童醫院設立申請案」審議結果,包括台大醫院、台北馬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四家醫學中心可分設兒童醫院,今年就能正式開業。

審議結果讓醫界意外,國內籌備兒童醫院最久的林口長庚並未上榜。長庚醫院表示,林口長庚醫院並沒有提出兒童醫院申請,現有的兒童心臟科、兒童感染科等,均歸在林口長庚醫院下。

專家會議決議,國內有必要設置兒童醫學中心,但家數不宜過多,以北、中、南各一家為原則,不過考量兒童人口數及兒童重難症等因素,可以適度調整上限家數。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指出,原本規畫北中南各設置一家兒童醫院,但北部人口較多,可以再多增設一家,中部及南部只能有一家。根據醫事司「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兒童醫院應該設置急性一般病床100床以上、或總病床150床以上,且至少擁有兒科、外科、麻醉科與放射科等四大科。

另外,為了鼓勵各醫院發展特色醫療,衛福部積極籌畫兒童重難症醫療網絡,目前規畫兒童癌症、兒童外科、兒童加護病房(PICU)、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兒童心臟及遺傳疾病等六大醫療服務。

fsj 提到...

久坐打電玩 肛門長瘻管卡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4/today-health3.htm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 2014.04.04 自由

一名25歲的王姓男子愛打電玩,常熬夜久坐,2年前肛門附近生「疔仔」,他一直接受毛囊炎治療卻無法痊癒,反覆發作,疼痛難耐,輾轉就醫後發現是肛門瘻管,接受手術切除,終於結束「痛不欲生」的生活。

達文西診所外科醫師黃永昌指出,王姓男子是在上個月經人介紹,找他治療。他以手觸摸發現,男子的患部形成一條硬硬的管子,發現並不是毛囊炎,而是肛門瘻管。

黃永昌說明,王姓男子的瘻管位置,距離肛門約4.5公分,主要是由肛門膿瘍演變而成。膿瘍主要是細菌感染肛門齒列腺形成膿包,在破裂引流後,約有一半比率會形成肛門瘻管,只要手術切除瘻管乾淨,該部位瘻管就不會再犯,但這位病患如果生活作息仍不正常,排便依然不順暢,難保不會在肛門別的位置再長出瘻管。

王姓男子就醫時表示,平日喜歡打電玩,可以徹夜打電玩遊戲,不喝水,也不起身活動雙腳。2年多前,肛門附近突然長一個「疔仔」,紅腫且有膿包,患部疼痛不已,曾求診皮膚科醫師,醫師告知是「毛囊炎」,經膿瘍引流後消腫,但不久又復發,讓他十分困擾。

黃永昌表示,肛門瘻管患者中,有不少病例是糖尿病患,因糖尿病會讓身體抵抗力變差,造成齒列腺感染而發生膿瘍,最後形成瘻管,因此糖尿病患務必要控制好病情,以免肛門瘻管上身。

※ 相關報導:

* 長期低頭盯螢幕 小心脊椎側彎上身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4000643.html

智慧型手機便利性,掀起全球不分年齡的使用狂熱!無論大人小孩全都成為「低頭族」,眼睛緊盯著小螢幕、手指不停滑動;許多父母親還把智慧型手機當成讓孩子不再吵鬧的玩具,讓孩子專心的玩著手機。醫師提醒,網路成癮長期低頭的後果,小心脊椎側彎找上身。

現代人普遍有脊椎側彎問題!復健科醫師陳威志說,許多人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且經常保持固定姿勢、反覆使用單側手腳,幾乎人人都有輕微的脊椎側彎。



◆ 成長發育-求長高猛補鈣? 醫:蛋白質才是關鍵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4000647.html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4-04-04 中國時報

家長常有迷思,以為要幫孩子補鈣才能長高,但醫師表示,鈣只是讓骨骼變硬的原料,並不能促進增高,要幫助身高,關鍵營養素其實是蛋白質,建議想長高的孩子每天可適量補充富含精胺酸的蛋白質,如堅果、豆類及蝦、魚等海鮮類食物。

醫師丁綺文表示,蛋白質分解成最小的單位結構就是胺基酸,人體有20種胺基酸,研究發現,其中「精胺酸」能促使腦垂腺釋放生長激素,作用在骨骼的生長板,幫助長高。

丁綺文建議,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幫助成長,植物蛋白質以核果類和豆類最多,如南瓜子、花生、葵瓜子、黑豆、黃豆;動物蛋白質則以蝦、魚等海鮮類食物,還有蛋黃、雞胸肉等。

丁綺文提醒,飲食、運動和睡眠是長高的3大支柱,缺一不可,若3管齊下,男生可比父母平均身高再高上7.5公分,女生則是5.5公分,但若飲食不均衡、不運動又晚睡,身高甚至有可能比父母還矮。

目前兒科門診常見孩童長不高的原因,男生普遍是太晚睡,女生是不愛運動造成長不高,孩子長不高,很多父母帶來門診時卻常為時已晚,一般來說,女生若骨齡達16歲、男生達18歲,生長板就閉合,無法再長高。

她建議關心孩子身高的父母,女生9歲、男生10歲時就應帶到兒科門診照手部X光,了解孩子骨齡、是否有性早熟的情況,後每年同一月份再定期追蹤,當女生月經開始、男生變聲就是長高的最後衝刺階段了。

此外,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是晚上10點到2點,要到熟睡期生長激素才能有較好的作用,建議國中生最晚10點半就應該上床就寢。

丁綺文也提醒,吃青木瓜、山藥等食物,可促進女性豐胸,但吃太多,恐讓骨骼生長板提早關閉,不利長高;另高油脂食物也會催熟生長板。此外,含糖飲料會導致肥胖,也都不利增高。

※ 相關報導:

* 孩子愛吃甜食 當心「矮人一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1592.shtml

孩子長不高,是許多家庭的夢魘,但家長知道嗎?孩子愛吃甜食,也是「矮人一截」的因素之一!

甜食對許多小朋友來說,具有幸福的誘惑力,但義大醫院兒童一般醫學兒科主任蔡璟忠指出,兒童長不高,除遺傳基因之外,愛吃甜食,也會抑制成長。原因在於孩子吃了甜食後,會刺激人體IGF-1(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IGF-1卻會占據人體生長激素的接受器,導致不容易長高。

* 越夜越想吃 小心得了夜食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4/today-health2.htm

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大多數都是可以透過飲食及運動控制讓體重下降,不過有一類族群比較特別,這些人白天吃的很少,甚至可以不吃,但是到了晚上,食慾卻是異常旺盛,雖然一天吃下肚的總熱量並不高,但是體重卻是逐漸上升,又很難再下降,這種疾病就叫做「夜食症」。



◆ 急診壅塞 肇因轉診沒落實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91662.shtml

【聯合報╱周志道/醫(台北市)】2014.04.04

健保署公布醫學中心急診待床統計,其實造成急診壅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健保制度本身。

現行制度下,病人住院不管住醫學中心,還是地區醫院,都是付一樣的自付額。簡單說,就是同樣花一百元吃牛肉麵,誰要去路邊攤吃?誰不想到五星級飯店吃?即使要大排長龍等候,也在所不惜。

但對於所謂VIP病人來說,就沒有待床問題,只要一通電話,院方保證擠出床位。誰是VIP呢?說穿了,不外乎是訂定制度的相關人員,包括民代、官員、監督聯盟,甚至是健保局職員,一旦親友或本人待床或住院,一定迫不及待報上名號要求特別關照。

要如何解決?其實廿多年前,健保開始實施時就宣導要轉診,小病住小醫院,大病住大醫院;小病如要住大醫院,就須付出高額的自付額。只可惜多年來,這些參與決策的VIP們,一想要自己或親友多付錢住醫學中心,立刻扛出損及民眾醫療權的大旗,予以否決。久而久之,中小型醫院難以生存,惡性循環招不到醫護人員,民眾當然對中小型醫院沒信心。

這些大醫院的高層人事,莫不以急診待床的病人數目眾多,而沾沾自喜,認為經營有成、眾望所歸,而倒楣就是大醫院急診室辛苦的醫護人員,還有真正重病等不到床位的小老百姓們。

台灣人不是東亞病夫,沒有這麼多嚴重非得擠進醫學中心住院才能治療的病人。

唯有落實轉診制度,大幅提高小病住醫學中心的自付額,才能有效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及一床難求的情形,而減輕醫學中心的醫療工作負擔後,才有辦法讓醫學中心有更多的心力去從事研究、教學工作,進而提升整體醫療水準,並且改善健保財務困境。

※ 相關報導:

* 花蓮縣小學生 2成有「心」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1492.shtml

....花東地區因地理位置偏僻且幅員廣大,在早期心臟病童篩檢有許多困難,去年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公司贊助,門諾醫院近日完成國小孩童篩檢,發現3685名學生心音圖或心電圖異常,經小兒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仍有290名學生疑似有心臟病,其中121名小朋友有先天性心臟病,22人是以前未發現的病例,疾病篩檢率為18.1%,包括心室中膈缺損、心房中膈缺損、肺動脈閉鎖及發育不全等。

花蓮縣學童疾病篩檢率,相對於北部學童的 9.13%、宜蘭5.9%,要高出許多;門諾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認為,這是因為城鄉差距與醫療篩檢資源介入不足所導致。

fsj 提到...

病從口入 吃對食物可防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5000778-260307

旺報 孟立娜 2014年04月05日

每個人體內都有,而且會與之抗爭,不過結果有勝有敗,表現出來的自然也就是患癌或沒有癌症。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雙面性,病也可從口管起。在吃上講究點,就能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研究發現,有40%的惡性腫瘤是吃出來的,而40%左右的癌症可以通過飲食降低發病的風險。

十字花科蔬菜益健康

很多人一旦生病就會吃各種藥,其實,天然的食物中也有很多預防癌症的「藥物」。

1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白菜、花椰菜、蘿蔔、紫甘藍等。這些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其中的芳香性異硫氰酸酯具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但是只有在細胞壁被破壞後,才能釋放出這種防癌物質,保護體內的細胞免受致癌物的「騷擾」。因此在吃這些食物時要細嚼慢嚥。另外,這類物質在高溫下會減少,因此在烹調的時候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要太長。

蔬果多酚物質對身體好

2洋蔥、大蒜。吃完大蒜,口有「餘香」,因此很多人,尤其是上班期間,蒜成了拒絕往來戶。這個「餘香」可不簡單,它是一種很好的預防癌症的含硫化合物質,不過也必須要破壞細胞壁才能釋放其防癌成分,因此建議搗碎食用,食用時放置幾分鐘效果更好。

而洋蔥是因為其含有很多多酚類物質,能保護身體免受癌症傷害,有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

3水果中的橘子、檸檬等。這類食物有一種很特殊的香氣,橘子、檸檬果皮中含有很多高效的植物化學物質,果肉中則含有多酚類物質,這些都有很強的預防癌症的作用。

另外,番茄中的番茄紅素,新鮮草莓、藍莓等漿果中的多酚類物質,綠茶中的茶多酚等都具有一定的預防癌症的效果。(作者為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菠菜的3種吃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5000789-260307

菠菜被認為是保健效果最佳的10種果蔬之1。研究發現:菠菜含大量抗氧化劑,能夠清除自由基。下面推薦幾個健康又美味的吃法....

* 每天睡前喝奶 3歲童牙全蛀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2989.shtml

兒童節,醫師呼籲「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口好牙」。埔里基督教醫院最近收治3歲男童每天喝奶咬奶瓶睡覺,牙蛀光只好全口裝牙套;還有2歲女童滿口爛牙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醫生提醒父母,餵食後要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潔,避免讓嬰孩抱著裝有牛奶、果汁等含糖溶液的奶瓶睡覺,才能確實預防奶瓶性齲齒的發生。

* 咖啡保肝? 醫師:別期待反轉肝硬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3690.shtml

....肝硬化患者是否可以喝咖啡?王世晞說,當然可以喝,咖啡不會增加肝臟負擔,但不要期待一天喝三杯咖啡,就可以減緩肝臟纖維化程度。需有前瞻性的雙盲研究,才能證實咖啡對於人體影響。



◆ 終端機症候群 威脅3C族視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5/today-health1.htm

圖.文/林靖洋 2014.04.05 自由

35歲的李小姐是一位超級業務員,每天除了拜訪客戶與廠商,大部分時間花在以筆電和手機接收、回覆電子郵件,也上網瀏覽時尚資訊和觀賞連續劇,平均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超過8小時。

數月前,她發現只要盯螢幕超過半小時,看東西就會漸漸失去真實感,並且感到眼睛酸澀乾燥。原本她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兩星期,雙眼常常充滿血絲,偶爾還會出現如針刺般的劇痛,並伴隨頭痛與肩頸痠痛。

李小姐來眼科門診檢查,發現她除了雙眼的淚水不足外,近視度數也從半年前的300度驟增到500度,也有結膜炎的狀況,是典型的「終端機症候群」症狀。

「終端機」指的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3C產品螢幕;3C產品幾乎占了現代人大部分的生活,從智慧型手機到平板電腦,長時間、近距離眼睛盯著看就可能導致視力的損傷。

終端機症候群的形成,與近距離工作太久有關,因為眼睛的調節肌(睫狀肌)過度疲勞,造成痙攣產生的症狀。

由於眼睛看近距離時,睫狀肌會收縮,使近距離的物體可以被看得清晰,如果長時間使用,就可能導致睫狀肌的肌肉疲乏而無法正常調節,間接造成頭痛、頭暈,甚至噁心、想吐,另外也會造成暫時性近視度數增加。

建議從事近距離工作者應該每小時休息5到10分鐘,並且離開座位稍微走動一下或上個洗手間,這樣做除了能緩和短距離工作造成的眼睛疲勞,同時也可減少發生痔瘡的機會。

另外,眼睛與電腦螢幕的距離儘量保持一隻手臂的長度。

如果是手機螢幕,也儘量與眼睛保持30公分以上的距離。長時間用眼造成的乾眼症狀,則可每天使用毛巾溫敷眼睛來解除,每次5分鐘,一天3-4次。

補充眼睛營養,平時可以多食用含葉黃素的食物,如綠色花椰菜、洋蔥、葡萄或蘋果等。

將菊花、枸杞與決明子泡茶喝,也可減緩乾眼症狀。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 實施短住病房 改善急診壅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5/today-health5.htm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 2014.04.05 自由

全國各醫院面臨急診壅塞窘境,台灣急診醫學會急診壅塞對策委員李建璋表示,為了讓等待住院的病人能夠有效率地住院,台大雲林分院設置「輕症短住病房」,改善急診壅塞情況。

根據健保署日前公佈統計,台中榮總每十位急診病患中,就有一人逾48小時等不到病床,健保署官員認為急診壅塞情形集中在大醫院,民眾迷信大醫院的口碑,有病痛就往醫學中心擠。

身兼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部主任李建璋指出,一般住院流程是各次專科醫師到急診篩選病患住院,導致嚴重度高、複雜性病人反而不易住院,只能在急診苦等,另外也有許多輕症病患要求住院,鑑於醫療不確定性,醫師無法完全拒絕其住院要求,只好讓他在急診等床。

李建璋說,澳、英、美及星等國,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實施「急性短住病房」,成效不錯。

台大雲林分院去年11月也開設16床輕症短住病房,收治輕症病患。有兩位雙專科醫師專責,病患住院以3天為限,提高病床輪替率,院方統計,設置前,因急診病床滿床需「關急診」平均每個月約20次(一次兩小時),實施後只剩2-3次,且急診等病床的時間縮短。

※ 相關報導:

* 菲HIV嚴竣 每3小時增2例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050164-1.aspx

菲律賓今年前2個月新增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愛滋病毒)病例已直逼1000大關,相當於每3小時就有2人染病,迫使菲國衛生部發出警示。

根據菲國衛生部資料,今年1月新增HIV病例達448宗,2月再增486例,計達934例,其中36例惡化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8人死亡。

fsj 提到...

伊波拉病毒肆虐 西非疫情恐擴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6/today-int7.htm

自由 2014.04.06

〔編譯俞智敏/綜合巴馬科5日外電報導〕根據「無國界醫生組織」(MSF)表示,幾內亞一間伊波拉病毒治療中心4日遭憤怒民眾攻擊,民眾指控治療中心工作人員帶來了這種致命疾病;另外,鄰近的馬利也出現疑似病例,更讓人擔心伊波拉疫情可能在西非擴散開來。

幾內亞、賴比瑞亞逾90死

目前幾內亞和賴比瑞亞已有逾90人疑因伊波拉病毒喪命,無國界醫生組織先前也曾警告說,缺乏醫療服務的西非貧困地區恐爆發史無前例的疫情。非洲地區過去只有中非曾定期爆發伊波拉疫情,幾內亞兩個月前出現的疫情是該國首見,患者一開始均未被診斷出感染伊波拉病毒,時間長達數週。這也造成許多社區人心惶惶,因為民眾對於傳播途徑幾乎一無所知。

幾國民怨沸騰 圍攻治療中心

無國界醫生組織發言人泰勒表示,位於幾內亞首都康納克立東南方425公里處馬森塔市的民眾,指控市內的伊波拉治療中心工作人員把病毒帶到當地,該組織現已撤離所有人員、並關閉治療中心。泰勒指出,無國界醫生獲當地領袖全力支持,正與當局合作,希望儘快解決問題。

馬利政府4日晚間則透過國營電視台發表聲明指出,國內有3名病例被隔離觀察,相關檢體則送到美國亞特蘭大的疾病管制中心(CDC)進一步檢驗,此3人病情已有好轉跡象。不過,仍有恐慌的民眾上街示威,警方在驅散示威者時造成數人受傷。

這起最新的伊波拉疫情是兩個月前出現在幾內亞,目前幾國死亡人數已達86人;獅子山隨後也通報疑似病例,賴比瑞亞政府則證實國內傳出疫情,死亡人數達7人。

馬利、獅子山 紛傳疑似病例

多家外國礦業公司已停止幾內亞的礦區作業,並撤出部分外籍員工,法國衛生當局則對國內醫生及醫院發出警告,提防往來法國與幾內亞之間的旅客感染病毒。

伊波拉病毒1976年首見於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已造成約1500人死亡,這種病毒會導致患者嘔吐、腹瀉和內出血,致死率可能高達90%。

康納克立民眾指控政府未能立即隔離一名來自南部疫區的帶原者,才造成首都也淪陷,目前該市已出現16起病例,其中5人死亡。由於民眾不再相信政府能保障其安全,有人乾脆停止工作,把小孩留在家裡以求自保。



◆ 《吃對了,你也能瘦》 多補充維他命C 運動有助燃燒脂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6/today-health1.htm

記者/洪素卿 2014.04.06

減重運動配對飲食更有用!

很多人減重時不敢運動,擔心運動過度變成「金剛芭比」,也擔心越動越餓,醫師建議,減重除了控制熱量,也該搭配運動。如果飲食中,能夠攝食足夠又充沛的維他命C,那麼維他命C還可以在運動時,幫助燃燒脂肪。

這是因為人處於壓力狀態下,身體會釋放「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可體松會促使身體儲存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動物實驗發現,維他命C可以代謝可體松。也因此,對於很多壓力胖的人來說,保持食物中有足夠的維他命C,也可以說是另一種保持身材的方法。

維他命C對於減重族的另一個好處在於,維他命C可以協助合成肉鹼。開業醫師邱正宏表示,簡單說,維他命C可以協助將脂肪酸送進細胞發電廠,也就是「粒線體」去氧化。減重者運動時,如果確保體內有足夠的維他命C,燃燒脂肪的能力也就會比較好。

這幾年陸續有美國亞歷桑那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實驗都發現,血中維他命C濃度與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都成反比。研究也發現,維他命C不足的人在運動時,消耗能量的能力減弱。

該如何補充維他命C呢?雖然維他命C是水溶性維他命、相對不會在身體累積,但是服用過量,仍然可能造成身體負擔。因此,營養師李婉萍建議民眾,不妨在平日飲食中適度食用富含維他命C或是其他抗氧化物的蔬果。

除了芭樂、奇異果及柑橘類水果外,像是蘋果也富含抗氧化物等,都適合減重時選用。

※ 相關報導:

* 別怪胰島素…是病患吃太多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4884.shtml

糖尿病患變胖「怪罪」注射胰島素?醫師表示,患者對胰島素常有迷思,其實是有些患者治療後擔心低血糖發作,不知不覺間增加進食次數,才會讓體重上升,並非注射胰島素惹禍。醫師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積極維持理想體重,不僅有助於控制血糖,也可避免失明等併發症。

* 警察三高多 如廁「察顏觀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4567.shtml

彰化縣警察局員林分局有1名偵查佐,最近在偵查隊辦公時突感不適,到醫院檢查才知收縮壓飆到210,嚇壞眾人。員榮醫院院長張克士說,不只基層員警,連警官都普遍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代謝隱疾問題。

* 劉秀枝/中風的診斷 沒想像中簡單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4785.shtml

....即使接受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中風的診斷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確,還須後續評估和追蹤。例如,一篇來自荷蘭發表在2012年《急診醫學期刊》的論文,985位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而在幾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人,後來有14位(1.4%)發現不是中風,而分別是癲癇發作、腦炎和多發性硬化症等,可見中風的診斷有時並不容易。



◆ 喝咖啡保肝 美式及輕、中烘焙 較有效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06000247.html

林宜慧/台北報導 2014-04-06 中國時報

喝咖啡可保肝?據日本一項針對9萬東京市人、追蹤7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沒喝咖啡的B、C肝帶原者,每天1杯咖啡,可將肝硬化、肝炎機率降到78%,喝兩杯降至50%,若一天喝4杯,風險可降到25%。

研究將B、C肝帶原者分為有喝咖啡的實驗組與沒喝咖啡的對照組,以統計方式計算,7年之間,沒喝咖啡組每10萬人口有512人罹患肝癌,研究團隊將這個數據當作100%,有喝咖啡組則隨著份量增加,風險隨之降低;但研究考量過量咖啡對身體有其他後遺症,最高以4杯為限。

為什麼喝咖啡可保肝?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據瑞典一名肝臟權威推測,主因可能是在少數堅果類食物中含量少,但在咖啡生豆中含量高的「綠原酸」。他說,在動物實驗中,綠原酸可有效抑制肝臟病變;但目前仍無人體實驗可證實。

須注意的是,咖啡中的綠原酸會受咖啡烘焙、沖泡方式的溫度而增減。江守山指出,以烘培方式比較,輕、中烘焙的咖啡豆綠原酸含量較重烘焙多;以沖泡法分,美式咖啡與熱水接觸的時間較長,綠原酸含量也最多,義式、虹吸及冰滴咖啡則含量低,因此喝冰咖啡對保肝幫助不大。

想保肝一天建議喝幾杯咖啡?江守山說,須視咖啡豆而定,例如咖啡因含量較低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每份約含30毫克咖啡因,一天喝4杯也沒問題;但羅布斯塔咖啡豆,每份約含100毫克咖啡因,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杯。

至於罐裝的去咖啡因咖啡也不適合,江守山解釋,去咖啡因咖啡是利用有機溶劑把咖啡因溶解出來,但這些有機溶劑無法100%蒸發,反有損害肝臟之虞。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有不同意見,她指出,有肝臟疾病、懷孕的人代謝較差,對咖啡因代謝時間比一般人長,而咖啡若在體內累積一定程度,會造成負面影響,如腸胃混亂、躁動、心跳不規則、渙散,甚至引發焦慮症或睡眠失調等後遺症。



◆ 罹癌不化療 91歲運動找回健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431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2014.04.06

83歲時被診斷罹患喉癌,不願人生最後的時光在病床上度過,現年已91歲的葉世馨,當時決定放棄化療,透過運動和參與安坑國小的樂齡中心,舞蹈、拳法統統都學,如今不僅遠離癌症,還成了樂齡中心的「健康指標」。

安坑國小樂齡中心的「校寶」葉世馨雖然高齡,但外表勇健,因為切除聲帶,始終用氣音說話,但他在新北「運動樂活月」活動,與樂齡中心的歐巴桑、歐吉桑結合一年來所學的技能,表演短劇舞蹈,仍能讓人感受無比的樂觀與活力。

葉世馨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8年對日抗戰,他參與了4年,自嘲「這輩子每天都在操體能」,但體力仍隨年紀增長,一天天衰弱,83歲那年他感覺體力突然急速下降,求診竟得到罹癌的噩耗。

「瞬間有種沒了天、沒了地的感受!」葉世馨說,醫師直接告訴他「要命就得化療」,但他不甘生命虛耗在病床上,決定靠自己克服病魔,僅同意開刀割除長腫瘤的聲帶,毅然決然放棄化療,他對自己說,「即使要到天上做神仙,也得做些什麼事情再去」。

開刀後,葉世馨每天堅持拖著年邁的身軀,強迫自己運動,參加樂齡中心學習活動,起初連走路都快喘不過氣,但體力終於慢慢復元,現在大清早起床可以練拳法、下午到游泳池游泳、晚上繼續練習跳舞。

葉世馨說,癌細胞不僅沒再找上他,現在的體力還比過去更好,回診時,連醫師都嚇一跳,驚呼不可思議。

樂齡中心61歲的同伴曹月娥說,「葉阿公」跳舞跳得比小朋友都好,每次出去表演,觀眾都圍繞著他,讓大夥兒好忌妒,不過也因為葉阿公過去的經驗,讓大家都把他當作「健康指標」。

※ 相關報導:

* 眼雷射後畏光2年 針灸救了她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4437.shtml

「我的眼睛接觸到光就受不了,都沒辦法開車接送小孩上下課!」50歲的郭太太日前到桃新醫院求診,表示已持續畏光2年多,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桃新醫院中醫師王凱平透過針灸治療,成功改善她眼球畏光的問題。

fsj 提到...

運動多少才夠 每周150分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638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4.07

衛福部歸納,民眾最常諮詢的減重問題是運動幾次才適當,最佳答案是「成人每周五次、每次30分鐘」;此外,利用免費諮詢可提高減重成功勝算。

雙和醫院接受國民健康署委託,提供免費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及LINE語音通話0800-367-100 (瘦落去、要動動),從民國101年6月到102年底服務9636人次中,歸納五大熱門問題:運動頻率多少才適當、如何計算食物熱量及份量、運動益處、如何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據雙和醫院統計,377人使用諮詢專線後,接受醫院定期電話追蹤,四周後平均每人減重1.9公斤。

※ 相關報導:

* 預防失智症 「三動兩高」不可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6117.shtml

....「請跟著我一起動一動!」韻律教師教老人活動筋骨,一起隨著音樂做有氧操,工作人員宣傳「三動兩高」預防方法,就是頭腦要動、有氧運動、休閒活動、高度學習和高抗氧化食物。

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前理事長游雪娟指出,根據社區失智症盛行率和經建會人口資料推估,台南市失智人口約1萬8千人,但就診人數約3600人,原因是對疾病認識不足、缺乏相關資訊來源等。

* 天暖減肥大作戰 照體質對症下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95949.shtml

....張哲銘說,中醫減肥,首要工作是區分患者體質,才能對症下藥,一般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大類。

他表示,「實證」分為3類,「胃火旺盛型」主要症狀為口渴,食慾旺盛,建議使用冬瓜粥。「中焦濕熱型」為平時常飲酒、食用油炸燒烤或冷飲,可泡荷葉決明子茶。「氣滯血瘀型」症狀是患者身體有多處痠疼感,可泡玫瑰茶。

至於「虛證」方面,「痰濕堆積型」患者有水腫困擾,可煮四神湯,裡頭可加點山楂、陳皮;另還可煮山藥茯苓薏仁粥,健脾祛濕、降脂減肥。「脾腎陽虛型」則是疲勞倦怠,體力差且怕冷,可多吃羊肉炒韭菜,芝麻糊和核桃枸杞等。

張哲銘提醒,搭配飲食控制、多運動及改變生活惡習,才能健康減重。

* 間歇性斷食 只會讓你吃更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307

....目前部分學者研究,認為適度斷食有助減肥,因而提出「間歇性斷食」的策略,是指每周進行非連續的兩天斷食,每次到斷食日只吃四百至六百大卡的熱量。

然而喬伊·都柏斯特營養師認為,間歇性斷食讓有些人誤以為在非斷食日多吃一點也無所謂,部分人因為無法控制食慾而在非斷食日大吃大喝。也有學者爭辯,短時間、間歇性斷食不會讓人食欲反彈太過激烈。



◆ 飲食七大好習慣 提昇免疫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311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4/04/07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一個人如果免疫能力正常,就有抵抗各種常見病毒及細菌的能力,在各種傳染疾病的流行期都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提昇免疫力的飲食習慣

1.每天至少一碗五穀雜糧:除了五穀飯之外也可以選擇雜糧麵包或是其他全麥製品。因為在未精緻的食物中含較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精緻過的白麵條、白饅頭或白米幾乎流失掉這些營養素。維生素B群包含B1、B2、葉酸(B3)、泛酸(B5)、B6,參與體內氧化還原酵素的作用以及免疫的調節。

2.攝取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建造或修補體內細胞、組織的主要成份,免疫系統也必須靠蛋白質才能正常運作。依行政院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每人每日應攝取3-8份的優質蛋白質。優質動物性蛋白質有瘦肉、雞肉、魚肉、海鮮、低脂奶類、雞蛋;植物性蛋白可從豆類及豆製品、堅果類而得。

3.脂肪攝取不過量:攝取太多脂肪(例如攝取過多油煎或油炸烹調食物)會抑制免疫功能,除此之外也應注意油脂的種類。植物油較動物油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時氧化,建議採低溫水炒或是以快炒的方式縮短烹調時間,避免產生自由基攻擊免疫細胞。

4.吃各種顏色的蔬果:每日至少3-5份蔬菜加2-4份水果,儘可能多種顏色的組合,攝取不同的植物化學成份提升抗氧化能力。搭配方式建議每日一份綠色蔬菜,配上一份紅、橘或黃色蔬菜,因紅橘黃色系的蔬果富含β-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為維生素A可保護眼睛、鼻腔黏膜、口腔黏膜、肺部及胃腸道,有助於增強第一線防禦細菌、病毒的功用。

5.適量攝取菇類:菇蕈類含多醣體成份,研究證實具有調節、提昇免疫能力的作用,也被視為抗癌的明日之星。但香菇普林含量較高,痛風患者在平日應斟酌食用,不需每日攝取。

6.適量優酪乳:每天喝400cc左右的優酪乳能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好菌多於壞菌),改善胃腸道健康,並可抑制壞菌分泌致癌物質,減少罹癌機會。最近研究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增加免疫細胞釋放「Y干擾素」活性,幫助抗體產生。提醒治療中或是免疫功能尚未恢復的癌友,優酪乳應暫時避免。

7.甜食淺嚐即可:經常食用甜食零嘴會讓血糖不穩定,導致胰島素抗性產生,不僅容易肥胖,也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動力,臨床發現血糖不穩定或是有胰島素抗性的人,甚至是糖尿病患者,易併發其他慢性病以及降低免疫細胞的作用,罹癌危險度較一般健康人還高。

※ 相關報導:

* 炸物含致癌物 少吃馬鈴薯製品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68457

調查研究顯示,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的生成量,與烹調溫度、時間長短相關外,也與食材種類相關。以國人常吃的洋芋片、炸薯條、炸地瓜、炸油條來說,洋芋片檢出丙烯醯胺的平均濃度最高,其次是炸油條,接下來是洋芋片以外的馬鈴薯製品,最低的是地瓜類產品。



◆ 娃娃背後的故事 婦科醫出書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6046.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2014.04.07

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曾英智,看診用心深受產婦肯定,曾一天接生13名嬰兒。他將行醫多年的點滴故事寫成「榕樹下的娃娃聲」第一、二集2本書,以幽默細膩文筆,寫出令人落淚發噱的小故事。

在「盲腸盲腸我不愛你」故事中,提到有次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時,他原本悶悶的肚子轉為劇烈疼痛,忍痛做手術,額頭上斗大汗珠不斷滴下,痛到蹲在地上,開刀服全濕了,護士趕緊通知其他醫生接手。

抽血檢查後,確認是盲腸炎,由外科醫師安排手術,好人緣的他,引來同仁紛紛趕來關切,他形容「像被關在籠子的猴子」。

在「遺憾」一文裡,曾英智提到一名孕婦,有天來到他門診,檢查發現胎兒心音微弱、羊水過少且胎兒體型偏小,他要求馬上剖腹,取出嬰兒搶救。

隔天寶寶仍因吸入過多胎便,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及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婦人在24小時內經歷迎接新生命喜悅,又一下子掉到絕望谷底。曾英智以這例子提醒產婦,要隨時注意胎動。

在「沒有了媽媽」一文中,提到一名等了10年,好不容易盼到女兒的媽媽,待產時突呼吸困難、臉色發黑,遇上婦科醫師最頭痛羊水栓塞,曾英智緊急手術撈出嬰兒,交由小兒科醫師急救。

曾英智對全身插滿管子的產婦說「加油啊,妳等待那麼久的寶寶出來了」。產婦情況仍沒好轉,心碎的丈夫決定帶她回家,曾英智擁抱產婦的丈夫,對方反安慰他「曾醫師,別難過,我知道你盡力了」。

「除了感動,還有更多懷孕被忽略的故事。」曾英智說,陪伴無數產婦,從肚裡小胚胎開始,慢慢成為可愛人形,寫書時,情緒也隨著故事再次發笑或感動。

fsj 提到...

過敏性鼻炎 患者壽命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9319.shtml

【聯合晚報╱李樹人】2014.04.08

過敏性鼻炎患者壽命比較長?美國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中風及心臟病發作風險較低,他們的各種死因率風險,也比一般人還低。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被鼻水狂流搞瘋,但他們的壽命可能比其他人都還長。

美國洛杉磯Kaiser Permanente醫學中心過敏與臨床免疫科Crans Yoon醫師檢視南加州病患資料庫,分析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以及各種原因死亡率,研究對象包括10萬9229名過敏性鼻炎患者、10萬9229名無過敏性鼻炎者,兩組的年紀、性別與種族相仿。還分析59萬2775名氣喘患者,以及條件相符的無氣喘者。

相較於無過敏性鼻炎者,過敏性鼻炎患者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低25%,腦血管事件風險低19%,各種原因死亡率風險低了49%,在所有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兩組差不多。

至於氣喘部分,相較於沒有氣喘的民眾,氣喘患者所有心血管事件風險高出36%,但兩組的腦血管疾病風險、各種原因死亡率差不多。

研究推測,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患者免疫系統,在非必要時過度警覺,積極地對抗疾病,免疫反應長期偏高,降低死亡風險。但這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定論。

台大小兒科教授江伯倫指出,從發炎的作用機轉來看,鼻過敏患者罹患中風及心臟病機率較低,似乎有一點道理。人體發炎反應可分為第一型T輔助細胞及第二型T輔助細胞兩種,第一型是針對外來病毒感染,與腦中風、心血管硬化有關,第二型單純的過敏反應。

由於兩種發炎型態相互拮抗,如第二型反應持續較高,就會壓抑第一型發炎反應以取得平衡。或許就是這個因素,才導致鼻過敏患者中風及心臟病風險較低。

※ 相關報導:

* 冠狀動脈傷「心」 8成5不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599228.shtml

因心肌梗塞倒下是中老年人的心頭大患,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今天公布的最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民眾不知道當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就進入冠狀動脈疾病的好發年齡,僅15%瞭解年齡、肥胖、少運動等8項致病風險因子,國人對防範心臟病的警覺性「極為危險」。



◆ 黃達夫/醫療軍備競賽 不如投資專業人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460

聯合報╱黃達夫 2014/04/08

不久前,媒體報導,台大醫院磁振正子掃描中心正式啟用,林口長庚的質子中心也將試營運。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組長朱顯光說:「面對這些高階檢驗與治療儀器,民眾應尋求第二意見,以免為資訊不足或受到醫師的推銷、花大錢又沒效果。」他也呼籲衛生福利部扮演把關的工作,公布新興檢查儀器效能與限制,提供民眾對照比較,縮小資訊落差。我非常同意他的見解。

高科技儀器濫用

的確,近20年來台灣醫療商業化嚴重,軍備競賽劇烈,大小醫院都爭相投資新型儀器,忽視了醫事專業人力的投資與培育,難免令人有本末倒置的感喟。而且,一旦購買了數億以至於數十億的儀器後,就要設法回收投資成本,自然而然地,就會有濫用的問題產生。

高科技儀器的濫用在自費健檢最為嚴重,這是亞洲國家特有的現象。在歐美具有聲譽的醫學中心,並不標榜以高科技儀器做健檢,他們引以為傲的是整合的優秀醫療團隊,以及其所提供的優良品質的醫療。

更何況,站在公共衛生以及病人的立場而論,用什麼樣的篩檢工具才符合經濟效益和病人利益,應根據科學證據。

美國政府有一群專家(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簡稱USPSTF)在做評估,每過一段時間就根據研究的統計分析來修正對於篩檢方法的建議。

譬如,長久以來,專家推薦以PSA指數做為攝護腺癌初步篩檢的方法。可是,近兩年專家意見有所修正,建議PSA不應再做為攝護腺癌篩檢的例行檢查,因為多數攝護腺癌進展很慢,整體而言,更早開刀不會改變死亡率,反而有不少病人因手術後遺症而為尿失禁或性功能障礙所苦。

減少金錢浪費

所以,現在專家建議在例行做PSA檢驗前,醫師應該向病人說明,早期發現,立刻開刀,並非唯一選項,應由病人參與和醫師一同衡量利弊得失,再決定是否要例行接受PSA檢驗。只是,目前在台灣,攝護腺癌發現時期大都較晚,在民眾普遍不夠警覺的情況下,也許國健署推行的攝護腺癌篩檢對台灣民眾而言,可能還有一些些好處。

但是,高科技儀器的健檢從來不是專家推薦的項目,直到今年專家才建議用低劑量電腦斷層做肺癌篩檢,也只限於高危險群,而非針對一般民眾。理由很清楚,因為用精密儀器做篩檢,經常會發現可疑的變化,其中真正是惡性腫瘤的機率相對是少數,所以,雖然偶有人受惠,但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是金錢的浪費,而且,還可能因而受到傷害。

以報載台大女教授找到0.1cm的胰臟癌為例,0.1cm的腫瘤太小,不能先做切片去判斷是良性或惡性,而胰臟癌的手術是很大的刀,這位教授運氣好,開刀順利而去除了癌腫瘤。但是,開刀後發現是良性的機率更高(胰臟癌的發生率是0.012%)。這些人等於白挨了一個大刀,受了不必要的苦。運氣不好,則可能產生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喪失生命。因此,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做精密的高科技檢查,往往是自找麻煩。

實證勝於理論

所以,我要在此強調的是,建議用什麼方法做篩檢,用什麼方法治療是必須要根據科學的實證才是負責任的醫療行為。報載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說「質子治療能命中癌症病灶,減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降低副作用,其他放射治療有嚴重副作用」。這話是理論但不是事實。

六、七十年前醫界就是根據上述的理論開始發展質子治療,但是,這期間光子治療的技術反而有更長足的進步。在這麼長的時間中間,除了極少數罕見的疾病,從來沒有一個研究證實質子治療優於光子治療。

不久前有個研究比較接受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的兩組初期攝護腺癌病人的治療結果,發現兩組治癒率相當,但接受質子治療的病人腸道的毒性反而較為嚴重。這個結論告訴我們「實證勝於理論」。因此,在美國數家保險公司已拒絕支付質子治療,因為質子治療的結果沒有更好,價錢卻貴很多。只有拜金主義者才把價格當價值。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fsj 提到...

護頸良方:姿勢保持「挺拔」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263&kdid=AR10&r=5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報導】2014/04/07

保持姿勢挺拔 時時變換動作

姿勢正確就是保護頸子最好的方法,單就頸子而言,「挺拔就是最好的原則。」簡文仁說,人的頭有四到六公斤,只要前傾,脖子就得承受力量。但若能保持「挺拔」狀態,頭的重心就不會偏離,較不會造成傷害。

不過,若要避免「火燒連環船」的狀況發生,全身姿勢正確、時時變換動作都很重要。

打字不要太急 避免肩頸緊縮

現代人以不正確的姿勢使用手機與電腦,其實對頸子造成極大負擔。潘筱萍說,用電腦的時候除了坐挺,也要盡量讓頭、頸椎、胸維持一線,小收下巴,手自然地放在鍵盤上,「打字千萬不要太急,太急肩膀就緊了。」至於鍵盤應如何擺放,潘健理則建議,將鍵盤置於手放鬆自然垂下的位置,並宜使用開岔式的鍵盤。螢幕則應擺放在比平視視角稍低的位置,以讓脖子輕鬆為原則。

不過,魚與熊掌總難兼得,許多人用筆記型電腦工作,螢幕和鍵盤不能隨意調整。潘健理說,筆電本身就很傷脖子,螢幕又小又低,鍵盤也很擠,但非得使用的話,建議把筆電稍稍墊高,維持正常視角,手則用軟墊支撐。

別讓包包壓垮你

雙肩、寬帶、附軟墊 對肩頸最好

除了用電腦姿勢不當,長期背重物也會傷害頸子。簡文仁說,一般建議包包絕對不要超過三公斤,但每人肌力不同,因此可以自我衡量,原則是「要能夠背著包優雅的、挺拔的走在路上,而不會重心偏離。」

潘健理則建議一定要雙肩背,最好背帶很寬還附軟墊。非得單肩背的話,也一定要左右輪流,降低對頸子的傷害。

※ 相關報導:

* 僵硬、疼痛、手麻 別忽略「頸」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265

....中山醫院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人的頸椎共有七節,是活動度最高、彎曲度最大的一段脊椎。頸子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具有支撐頭部重量、讓頭部活動自如和保護脊椎神經等三大功能,而且脊髓、食道、呼吸道、通往腦部的血管、連接頭肩的肌肉等都包含在頸子中。

* 按揉三大穴位 有效緩解頭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2826

....偏頭痛的痛度部位不只有一個地方,梁子安解釋,太陽穴附近的疼痛根源,來自於「斜方肌」,有時還會跟咬肌有關,造成牙齒痛;疼痛點如在額頭和眉毛周圍則是受頸部兩條最強健的「胸鎖乳突肌」影響;頭頂疼痛則是「頭夾肌」。梁子安表示,必須先確認疼痛位置,再對症下藥,抓到正確點,不管用什麼方式,都能有效改善因頭痛造成的不適。



◆ 5類兒童垃圾食物 廣告限播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0177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4.09

五大兒童垃圾食物種類出爐!衛生福利部最近預告「不合適兒童長期食用之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草案」,列出五大類產品,最慢年底前不得在兒童頻道播放廣告。包含洋芋片、炸雞、薯條、巧克力、糕餅、含糖飲料等高油、高糖、高熱量等食物,都將受限。

另外,速食業常推出買餐點送玩具促銷活動也被將禁止,未來販售兒童餐時,不得再贈送任何玩具。

被食藥署認定為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的「垃圾食物」,包括:脂肪所占熱量為總熱量三成以上、飽和脂肪所占熱量為總熱量一成以上、每百公克固體或每百毫升液體的反式脂肪含量為0.3公克以上、每大卡含鈉含量為一毫克以上、糖占熱量為總熱量一成以上的食物。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指出,上述食品未來不得在兒少頻道播放廣告,也不得以贈送、加購玩具,或以玩具來獎勵、促銷。業者如果違規,主管機關將照食安法最高開罰400萬元。

立法院去年初審通過「食管法」修正案,嚴格禁止垃圾食物以附贈品方式促銷,同時限制垃圾食物在兒童頻道播放。上午該草案提案人、立委王育敏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要求食藥署說明草案執行最新進度。

姜郁美表示,草案已上網預告,近日內將召開專家會議。由於關係兒童健康,今年年底前一定公告實施,確保幼兒正常發育。

姜郁美指出,新制上路後,速食店慣用的兒童餐附贈玩具促銷手法將成為絕響。她舉例,小朋友常吃的健達出奇蛋,一邊是零食、一邊是玩具,明顯違反規定,屆時將不得販售。

由於這是我國官方第一次制訂「垃圾食物」規範,影響甚廣。姜郁美強調,只要是高糖、高鹽、高脂、高熱量、高反式脂肪的食物都在列管範圍,包括炸雞、薯條、漢堡、洋芋片、含糖飲料都受嚴格規範,不得在14個兒童頻道播出,也不得附贈玩具來促銷。

※ 相關報導:

* 食物熱量減10% 抗老化更長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692

人生可以隨心所欲的吃喜歡吃的東西,大概就是現在流行的「小確幸」了吧?不過,可別高興得太早,專家告訴你,從現在開始每天減少攝取食物中的10%熱量,才可以讓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 喝綠茶 有助提升腦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719

綠茶對身體有許多好處,最近瑞士巴賽爾大學研究更發現,綠茶萃取物可幫助提升腦力,讓大腦認知功能變得更好,尤其是對工作記憶更有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精神藥理學」期刊(Psychopharmacology)。研究人員認為,研究成果未來或可幫助治療失智症等認知功能缺損疾病。



◆ 自費醫材比價網 6月上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179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09

買菜、買衣服要貨比三家不吃虧,上醫院使用醫療特材,未來也可以「比價」。健保署6月將建置「自費醫材比價網」,現在民眾可差額負擔的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塗藥心血管支架等,以後在比價網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查到各醫療院所的價格。

醫療特殊材料品項五花八門,即使同一品牌,各醫院間的價差也不小,有些甚至差到幾萬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自費醫材以人工髖關節、塗藥心血管支架價差較大。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蔡文全表示,為自費醫材價格資訊更透明,4月15日起,健保署將請各醫療院所回報使用的醫療特材代碼、價格,彙整後建置「自費醫材比價網」,預計6月上線,希望可降低各院所間收費的差距,提升收費合理性,民眾屆時可在健保署網站查詢比價。

蔡文全說,健保署已公告醫院可收取自費的醫療特材有1400多項,包括健保給付部分金額,民眾付差額的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等,以及健保未給付的全自費項目,醫院都要一一申報。

以塗藥支架為例,以後民眾只要輸入中英文關鍵字,就可以查到不同醫院間的自費價格。其他如人工椎間盤、骨科手術常用的骨板、疝氣手術常用的補片等醫材,都可以先查價比價,再決定上哪家醫院治療。

蔡文全表示,除了緊急情況,醫療院所至少要在手術一天前,讓患者填寫同意書,瞭解自費產品的價格、使用原因等。

有民眾抱怨,一般導尿管、鼻胃管、高透氣防水透明敷料、棉棒等,明明已納入健保給付,就醫時卻被要求自費。蔡文全說,這些都已經有健保給付,醫院不得要求民眾自費,民眾就醫時若遇到不合理收費,可以向健保署檢舉申訴。

※ 相關報導:

* 督保盟:與其建比價網…不如訂負擔上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1792.shtml

當醫師建議使用自費特材,「十個病人有九個不敢多問」。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表示,健保署與其建置比價網,不如訂出差額負擔上限價格,同時提供自費特材與健保給付產品的差異性比較。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說,患者常擔心開口多問,醫師會生氣,也有家屬因為要動手術的長輩就在身旁,明明想知道醫師為什麼不用健保給付醫材就好,卻擔心自己問了好像在「討價還價、不孝順」。

* 腸病毒升溫 上周342人掛急診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409000879.html

天氣變暖、腸病毒進入流行期!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從上周開始升溫,提醒民眾注意。此外,今年出現第7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病患從中國大陸工作返台後確診,目前已解除隔離在家休養,這也是國內今年首例從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的麻疹病例。

fsj 提到...

西非伊波拉病毒 死亡病例破百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69440

自由 2014.04.1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秘書長福田敬二八日在日內瓦表示,西非史無前例的伊波拉病毒疫情至今疑似死亡病例已經突破百例,疫情可能還會持續四個月,這是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伊波拉病毒疫情之一,而民眾恐慌、無稽之談四起,可能更增添防疫工作困難度。

這波疫情自一月爆發以來,從幾內亞偏遠的熱帶森林蔓延到首都柯那克里,接著再跨越國境散布到賴比瑞亞,已在幾內亞與賴比瑞亞造成一一一例死亡。幾內亞至今通報的疑似病例共一五七起,其中一○一例死亡,死亡案例中,共六十七例確認為伊波拉引起,包括柯那克里的二十例;賴比瑞亞則有十起疑似案例死亡,其中五例確認為伊波拉病毒。

世衛表示,本週在迦納與獅子山通報的疑似案例,經檢驗後證實並非伊波拉,馬利九起疑似案例,也有兩例證實並非伊波拉;不過福田警告,現在還不能確定傳染率是否已經減緩,疫情也還遠遠談不上結束。

至今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病毒疫情為二○○○至二○○一年的烏干達,當時共四二五起病例,其中半數死亡。



◆ 億人染C肝 世衛首發治療方針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3846.shtml

中央社 2014.04.10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首度發布針對C型肝炎的治療指導方針,包括擴大監控C型肝炎感染者;建議感染者做酒精評估;加強預防重複使用注射器具,並預防輸血感染等。

世衛估計,全球有1億3000萬到1億5000萬人感染C型肝炎,每年造成35萬到50萬人死亡。

世衛全球肝炎計畫負責人維克特(Stefan Wiktor)說,世衛的建議是根據最新的科學證據做出來的,目的是透過改善治療肝炎的方法,減少肝癌及肝硬化死亡率。

世衛藥物及健康產品部門資深顧問貝葉(PeterBeyer)表示,現行C型肝炎治療法對許多病患來說太貴,當前挑戰是要確保需要的人都可取得藥物。世衛愛滋部門資深顧問包爾(Andrew Ball)則說,很多人經過幾十年都不知道自己感染C型肝炎。

這份指導方針提出9項建議,包括擴大監控C型肝炎感染者;減緩肝臟受損,建議感染者做酒精評估;加強預防重複使用注射器具,並預防輸血感染等。

B型肝炎和C型肝炎為慢性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及肝癌。C型肝炎通常透過血液接觸傳染,在管理不當的地方做侵入性醫療及醫療注射;刺青、穿洞、藥物注射也都可能傳染。

※ 相關報導:

* 懶人減重法!7個穴位養肝解宿便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5323

春天減肥要先養肝?根據中醫理論,春天與人體的肝臟運行相對應,日常飲食起居應以「養肝」為原則,但春季養肝可不只能預防感冒、過敏、氣喘等疾病,也應該要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提升減重消脂的成效。現代人想減重又怕麻煩,如何兼顧養肝和甩肉的需求?不妨跟著中醫師按摩7穴位!

* 吃豆類食物 助減壞膽固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720

身體壞膽固醇增多,很容易就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一份碗豆、扁豆等豆類食物可幫助減少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濃度,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加拿大聖麥可醫院研究人員指出,很多人都不習慣吃豆類食物,以北美民眾來說,應該增加豆類食物攝取量一倍以上,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目標,對降低壞膽固醇也才會有幫助。

研究計畫主持人為加拿大聖麥可醫院臨床營養學與疾病風險因子調整中心研究員約翰‧西耶范皮波醫師。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美眼科醫師靠Medicare 變千萬富翁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04208.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4.04.10

美國政府9日首度公布2012年聯邦醫療保險制度 (Medicare)的支付數據,數千位醫生成為百萬富翁,其中少數人一年收進1000萬美元以上酬勞。這份數據詳細闡述770億美元的聯邦醫療保險基金如何花掉,同時顯示出最高收入者的所得,是他們所在行業平均水平的100倍。

美國政府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 (CMS)公布2012 年Medicare支付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名單與酬勞數據。包括醫師、治療師、醫學實驗室等機構在內,共有88萬個醫療提供者。他們拿到聯邦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770億美元 (新台幣約2.31兆元)。

數據顯示,佛羅里達州棕櫚灘一位眼科醫師2012年收到2100萬美元;第二名是佛州歐卡拉的心臟病科醫師,收1800萬美元。全美將近4000名醫師收百萬美元。

這是美國聯邦政府史上首度公開如此鉅細靡遺的資訊,包括個別醫師的療程細節,醫療人員向政府開的費用明細與拿到的金額也一覽無遺。

※ 相關報導:

* 注射精神分裂藥物 日17人死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3843.shtml

楊森藥廠(JanssenPharmaceuticals)日本分公司說,自從2013年11月在日本推出精神分裂症注射藥Xeplion以來,有17人在注射後死亡。

法新社報導,雖然不知道這些病患是否因注射Xeplion而死亡,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旗下的楊森藥廠告誡日本醫藥人員,在用藥時格外小心。Xeplion的成分是Paliperidone Palmitate。

* 3D列印心臟 就快實現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4144.shtml

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科學團隊正在打造世界第一個3D列印的人類心臟,最後的目標是做一顆自體細胞,可以移植給病人的「新心」。

fsj 提到...

學運火紅 但「闌尾」其實是有用的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06693.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4.04.11

太陽花學運退場,網路發起「割闌尾活動」持續火熱,立委蔡正元票數遙遙領先,目前居「闌尾排行榜」榜首,但闌尾真的是多餘的嗎?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闌尾能夠對腸道提供免疫細胞,有保持腸內細菌平衡的作用。

網友發起「割闌尾活動」,不但設定網站,還設計專屬APP,讓民眾上網票選想罷免的立委,目前蔡正元以9267票領先,其次分別為林鴻池、謝國樑、吳育昇、張慶忠等。

事實上,闌尾位於腹部的右下方,位於盲腸與回腸間的管狀器官,民眾普遍都認為闌尾是無用的組織,容易發炎,造成所謂的闌尾炎,或俗稱的盲腸炎,常常在進行腹部手術時,也會順便把闌尾切除。

但是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英國「自然通訊」刊登的最新研究報告,卻打破了這個普遍的印象,報告指出,闌尾能夠對腸道提供免疫細胞,有助腸內細菌的平衡,如果腸內的細菌失去平衡,就容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記得闌尾不是多餘的喔,以後也不要輕易切除闌尾這個器官!

※ 相關報導:

* 手術爭議補償 擬納麻醉、外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5907.shtml

病家擔心醫療風險,醫師不願病家動輒提告,衛生福利部試辦生育事故補償看到成效後,將擴大至麻醉和外科手術補償,試辦計畫今年底前會出爐。

衛福部昨在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報告「生育風險爭議事件試辦計畫」成效。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衛福部將擴大到麻醉和外科手術,至於適用哪些手術及麻醉項目、補償金額是否比照生育風險爭議補償,還需與相關醫學會討論。

* 八千低收戶 補充保費月底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5906.shtml

二代健保上路後,由於每筆兼職所得逾五千元就要扣補充保費;健保署最近清查發現,去年約有八千名低收入戶也被扣補充保費,依規定低收入戶可免繳補充保費,健保署將在本月底逐批退費,但不會以電話通知,以免被誤為詐騙集團電話。



◆ 實驗證據顯示咖啡因助防失智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05389.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4.11

V法國與德國研究人員表示,透過實驗發現的證據,可支持攝取咖啡因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理論。

研究人員表示,定期讓實驗鼠攝取咖啡因,能抑制「濤」(tau)蛋白質生長,這種蛋白質會阻塞阿茲海默患者的腦血管。

研究人員連續10個月,在經基因改造能產生「濤」蛋白的老鼠飲水中,每公升加入0.3公克咖啡因,相當於人類每天喝2杯咖啡。

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布魯姆說:「攝取咖啡因的老鼠,在記憶與『濤』蛋白沉積,及大腦組織發炎情況,受影響較小。」過去研究發現,年長者定期飲用適量咖啡,認知較不會退化。

實驗也發現,咖啡因會減緩腦中有澱粉樣蛋白堆積的老鼠失憶情況,澱粉樣蛋白也是和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腦中沉積物質。

※ 相關報導:

* 忘東忘西記性差 恐是心血不足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69892

....中醫所講的「心」與現代醫學所講的「心臟」定義不同,中醫講的「心」除了解剖學的心臟血管系統外,還包括大腦中與思維、意識有關的許多部分,而生理上,心有心氣及心血兩個部分,正常情況下,心氣與心血兩者相互依賴又彼此牽制,所以應該隨時維持在平衡狀態下,才能正常運作。如果心血不足,就會神氣外越,不能守舍,於是產生健忘、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寧的症狀,嚴重還會有心悸、失眠,睡覺時,頭腦靜不下來、多夢、入睡夢墜、易無端驚嚇,最後可能演變成恐慌或躁鬱。

* 上班族逾9成壓力大 4成7睡不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06486.shtml

一項針對青春期、上班族、銀髮族進行的調查顯示,不同年齡層健康困擾也大不同。四成三青春期男生怕長不高、八成青春期女生有生理不適困擾;青壯年上班族超過九成覺得壓力大,且四成七睡眠不足;銀髮族則有高達九成自覺退化。



◆ 各色蔬果「植物素」 要均衡攝取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69891

文/詹蕥顄 2014-04-11 自由

長久以來,民眾對於蔬果的認識,大多是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對於「植物素」這名詞較為陌生。

植物素是植物蘊含的生物活化物,決定植物的顏色和香味,也能保護植物不受細菌、病毒、黴菌和日光輻射的傷害。

◎植物素不只是植物的免疫系統,已有研究證實植物素對於人體健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延緩老化、慢性病之發生。

●激發人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調整人體免疫功能:活化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

●調節荷爾蒙。

●抑制癌細胞增生,誘導細胞良性分化。

●抗發炎、抗菌、抗病毒之功效。

◎蔬果中的植物素有上千種,生理功能的植物素,會以類似的顏色呈現,蔬果顏色與植物素分類為:

●紅色:如草莓、蔓越莓、紅葡萄、紅甜椒、甜菜根、番茄等。

植物素:富含茄紅素,為天然的類胡蘿蔔素,研究發現,茄紅素消除自由基的能力為β-胡蘿蔔素的2倍。

●橙色及黃色:如胡蘿蔔、橘子、木瓜、哈密瓜、芒果、黃甜椒、鳳梨等。

植物素:黃橙色水果富含β-胡蘿蔔素,其具有清除自由基之作用。

●綠色:如綠花椰菜、菠菜、蘆筍、奇異果、萵苣、青江菜等。

植物素:富含葉綠素、葉黃素,葉黃素可保護眼睛,而十字花科蔬菜富含吲哚,有研究指出可抑制基因損傷及縮小腫瘤的作用。

●藍紫色及黑色:如藍莓、葡萄、黑莓、茄子、海帶、黑木耳等。

植物素:此類蔬果含豐富的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可增加免疫力,其中藍紫色蔬果具特有的花青素,有助於防範視力減退、眼睛疲勞等,顏色越深,含量越高。

●白色:如洋蔥、大蒜、菇類、韭黃等。

植物素:富含硫化合物,具抗氧化功能,清除自由基。
除色彩原則 可謹記蔬果579飲食

每天除了掌握色彩原則來選擇蔬果外,分量也是重點,台灣癌症基金會多年來提倡「蔬果579」飲食,即小孩每天應攝取5份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成年女性7份蔬果(4份蔬菜3份水果)、成年男性為9份蔬果(5份蔬菜4份水果),搭配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肉類、油脂與糖食物,均衡飲食才能更加健康。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

fsj 提到...

遺傳中風 23歲女失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839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12

北榮研究:患者平均47歲左右發病

中風會遺傳。台北榮總神經基因研究實驗室經過六、七年收案,找出國內70多個有遺傳性中風基因突變的家族。患者平均於47歲左右發病,比一般中風早10年,其中甚至有年輕女性23歲大學剛畢業,就中風失能。醫師表示,若有基因突變,代表「體質上容易中風」,更應及早注意預防三高。

父母基因突變 遺傳機率二分之一

研究團隊成員、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宜中表示,國內的中風家族,都跟一個名為「NOTCH3」的基因突變有關。「NOTCH3」是顯性遺傳,如果父親或母親有基因突變,子女有二分之一的機率會遺傳。在北榮發現的家族中,有的甚至一個家族裡,有四、五人先後中風,照護負擔與壓力非常沈重。

李宜中說,遺傳性中風雖然在整體中風人數中比例不高,但基因突變代表體質上容易中風,因此這群人會更早發病、疾病嚴重度也可能較高。目前發現,患者平均在47、48歲就發病中風,比一般患者提早10年,甚至有年輕女生大學剛畢業就中風。

基因突變會讓血管內皮細胞異常

長庚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李宗海說,基因突變會讓血管內皮細胞異常,更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形成血栓、狹窄等。他曾經收治過基因突變造成中風的個案,一般年輕中風個案預後較佳,但這名患者的病程卻進展快速,40歲中風,50歲就失能臥床、失智。

李宜中表示,基因突變引發的遺傳性中風,患者的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會發現,有許多的小血管病變,代表患者在外觀症狀不明顯前,就已經有多次反覆的小中風。臨床上也發現,有些患者一開始只是反應、走路變慢,等到病變的範圍越來越大其實已經很嚴重。他建議民眾若有突然說話不清楚,或突發暈眩、一側感覺麻木等小中風症狀,即使過一陣子就恢復,仍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

家族若有中風基因突變,有人擔心躲不了宿命,甚至排斥進行基因檢測。醫師表示,即使有基因突變,只要後天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仍可預防中風發生及降低嚴重度,就有基因突變的中風家族成員,到80多歲才中風。

※ 相關報導:

* 治療腦中風 幹細胞應用新顯學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987030

....林欣榮帶領的醫療團隊,最近在國際期刊發表臨床試驗成果指出,移植自體周邊血液幹細胞,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的身體失能。該項臨床試驗先收集患者本身的周邊血液幹細胞,再利用腦部定位技術,將幹細胞植入腦中。術後各項腦中風評估指數,都有明顯提升。此外,影像醫學也顯示,腦部受傷部位的神經有再生現象;試驗過程未見嚴重副作用,證實安全無虞。林欣榮今天在台中發表上述臨床試驗成果,他表示,目前完成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已被國際知名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所接受,將於近期內刊出,這是全球首度進行的嘗試,希望能為再生醫學帶來新思維....

* 6步驟 辦公室伸展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08335.shtml

坐在辦公室或待在家裡,只要有一把穩固有椅背的椅子,就可以做做伸展操。一整套做下來,有助於減緩下肢水腫、增加下背部、臀部、腿外側、手臂後側、肩關節、頸部的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放鬆目的。



◆ 中國大陸、印度新敵人…癌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08324.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巴黎11日電】2014.04.12

國際專家11日表示,中國大陸和印度面臨巨大的癌症危機,抽菸、延誤診斷和過於不平等的求治機會都帶來重大問題。

在知名期刊《刺胳針腫瘤學》刊登的一篇重要報告裡,40多位專家警告,中、印這兩個亞洲主要新興經濟體面臨癌症帶來的巨大經濟和人類成本。

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大陸每五名死者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是中國大陸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中國大陸的癌症病例有60%出自「可修正的環境因素」,包括抽菸、水污染及空氣污染。

但報告說,民眾對這風險的警覺意識至今偏低,他們有的抱宿命的態度,有的偏信傳統的治病藥物。

經費也是問題。中國政府的歲入目前只有5.1%給健診,差不多只及歐洲國家之半,而且健診支出只有0.1%專用於治癌。以美國為例,癌症占健診支出1%。

此外,在中國大陸,癌症病人必須自付大部分昂貴的醫療費,而且大陸鄉下占總人口一半,都市的癌症床位數目卻是鄉間的兩倍。研究報告中國大陸部分的主要撰述者、哈佛醫學院教授葛斯說,中國占全球癌症死者四分之一。

印度則目前每年大約有一百萬人診斷得癌,每年60萬至70萬人死於癌症。印度癌症患者從診斷開始存活五年以上者不到30%,表示癌症發現太晚,而且缺乏治療。

※ 相關報導:

* 大笑瑜伽 緩解癌友憂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0145

衛生福利部部立台中醫院從美國引進推廣大笑瑜伽,教癌症患者學習大笑,藉由分泌腦內啡,能改善情緒問題、強化免疫力,減少分泌壓力激素,改善發炎指數,去年10月開課,30名癌友中,有超過7成改善失眠、疼痛和憂鬱。



◆ 國泰醫院行動智慧給藥系統 在美獲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797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04.12

國泰醫院病房,護理師拿著一台平板電腦穿梭病房,指尖不斷滑動著,她們不是在打電玩,而是在替化療病患給藥,這是國泰醫院去年引進的行動智慧化療給藥系統。

護理師推著小推車到病房給藥的情景,未來可能不復見,隨著科技進步,各大醫院紛紛導入資訊系統;國泰醫院產學合作研發的這套系統,透過掃描藥品條碼與病患手環,可以核對藥品資訊與病患身分,大幅降低給藥錯誤機率。

另外,透過平板電腦的影像辨識功能,護理師可以直接核對點滴幫浦的藥品劑量與給藥速率;這項工作在各大醫院仍透過兩名護理師人工計算、核對,現在已經可由電腦取代。

「行動護理」一直是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宋詠娟與護理部督導郭明娟的的構想,經過六年測試與磨合,終於開花結果;這套系統也讓國泰醫院打敗三家美國醫院,獲得美國醫學資訊學會表揚,是唯一獲獎的本土醫院。

宋詠娟表示,化療藥物具有毒性,癌症病患又需搭配其他藥物,複雜的醫囑無形中對護理人員造成給藥壓力,現在透過行動通訊可以降低壓力,也可以紓解護理人力。

根據院方統計,藥品從藥劑部送到護理站到執行第一劑化療給藥,花費的時間從原本的廿五分鐘,大幅壓縮到現在的五分鐘,節省百分之八十一的時間。

郭明娟計畫今年,將這套系統推廣到其他病房,完成行動護理的最終構想;對於科技是否取代人力的疑問,她表示,護理師現在反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照顧病患,科技對醫病而言是雙贏。

※ 相關報導:

* 高市衛生局大樓啟用 供醫療、檢驗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7859.shtml

高市衛生局健康醫療服務園區行政中心大樓昨天啟用,市長陳菊剪綵時表示,新辦公大樓可提供市民優質醫療服務,建構高雄成為國際健康城市,大樓內並設有國家標準的實驗室,檢驗配備齊全。

* 歐記健保上網登記頻出包 美衛生部長請辭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06545.shtml

美國衛生福利部長凱瑟琳‧西比列斯10日先在國會參院財政委員會誇稱申購歐記健保的民眾已突破750萬人大關,而且會繼續增加。但數小時後卻傳出西比列斯辭職消息。

fsj 提到...

國際藥聞-散發體臭 小心!健康警訊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13000544.html

鍾玉玨 2014-04-13 中國時報

每個人的身體都會發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氣味,亦即體味,體味不佳不僅影響社交,更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不可不慎。

有些人身體會發出魚腥味,可能就是所謂的三甲基胺尿症(TMAU,俗稱魚腥症)作祟,這是一種罕見先天性代謝疾病,因體內缺乏酵素,無法將三甲胺(TMA)轉化成無氣味的化合物,久而久之累積的TMA從人體的汗液、尿液和呼吸裡釋放出一種強烈的魚腥臭味。

此外,腎臟病、肝病、糖尿病等也會讓人發出難聞的體味,通常以口臭居多。鑑於疾病確實有「味道」,因此一些機構開始訓練聞病狗,透過牠們靈敏的嗅覺,聞出連醫生都難發現的初期癌症徵兆。

壓力也是造成體臭的原因之一。壓力一大會刺激大汗腺體(或頂漿腺體)分泌旺盛,導致腋下大量出汗,經細菌分解後發出濃烈而難聞的體味,所幸這類體味可靠市售的抑汗劑解決。因為抑汗劑多半含有氯化鋁等成分,可減少汗水分泌。此外,亦有口服藥控制排汗,但其效果有限且易產生副作用,多不建議採用。亦有醫師會在腋下局部施打肉毒桿菌素。

至於重口味飲食是否也會導致體臭?儘管坊間盛傳會,但迄無證據顯示兩者有直接關係。

美國費城莫奈爾中心研究員裴瑞提說,儘管尚無科學研究證實飲食會影響體味,但他個人相信這假說成立,因為辛香料的成分多半屬於高脂溶性,易累積在體脂肪裡,再進入汗液與唾液,時間一久,自然會影響體味。

※ 相關報導:

* 新糖攝取指南 世衛擬調整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4130238-1.aspx

世衛正討論,新糖攝取指南草案盼由占總熱量10%降到5%。專家表示,台灣提供意見到世衛並樂觀其成,但仍需政府與業者合作。

世界衛生組織自2002年在糖攝取量建議是每天總熱量的10%以下,而這項建議今年將調整,世衛表示,若能將糖攝取量占每日總熱量比降低到5%以下,對健康則是有益的。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今天舉辦年會,總會長傑瑞耶利(Jerry Hjelle)及多位專家分享食物消費行為、歐盟最新營養健康促進與食品衛生管理現況。

* 肌肉衰退 會造成肥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7974

最新的研究發現,年齡增長和運動不足所造成的肌肉衰退,除了會導致走路、跑步等機能下降之外,隨著肌肉漸漸衰退,也會產生損害肌肉或是使身體發炎的物質。

* 破除高血壓6大迷思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8036

根據衛福部調查,4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每3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但其中三--四成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釐清對高血壓的迷思,掌握正確觀念,提早為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本。

....【迷思5】既然自家人都有高血壓,「呷好逗相報」,先生的藥分給太太吃沒關係。

→錯。高血壓的治療需量身訂做。

陳志鴻醫師表示,診治高血壓,需考量病人的年齡、性別、有沒有抽菸、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問題;且要評估高血壓是否已經造成病人心、腎、腦、血管等重要器官傷害;再決定該用哪種作用機制藥物,最終目標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發生率,成為個人專屬的血壓治療。

因此,即使血壓同樣是150/100 mmHg的兩位病人,有可能甲病人只需降血壓,但乙病人還需考量心臟擴大問題,治療方式不同。病人千萬不要貪圖省事亂吃他人的降壓藥。



◆ 熬夜眼痠霧茫茫 視神經發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0907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2014.04.13

「只是感覺眼睛很痠而已」,新北市一名43歲女子日前為了校稿熬夜,雙眼感到痠痛,認為休息足夠後即可解決,沒想到拖過1周後視力模糊,嚇得她趕緊就醫,才發現「視神經發炎」,緊急住院治療才治癒。

新北市一名在出版業工作的43歲女子,為了趕書籍出版,連續多日緊盯電腦,加班又熬夜,盼能在出版前能完成校對,沒想到完成工作後,雙眼的痠痛感遲遲無法消失,即使積極補眠,轉動雙眼時,仍感到「眼球很緊」,幾天後發現視力逐漸變模糊,。趕緊到住家附近的眼科診所求診。

經醫師檢查,雖視網膜、黃斑部無異狀,但女子點了眼藥,完全沒有改善,改至大醫院檢查,透過核磁共振才發現是「視神經發炎」,必須緊急住院治療,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女子3天後痊癒出院,她說,「太恐怖了」,有聽過喉嚨發炎、腳踝發炎,第一次碰到眼睛也會發炎,還好保住視力。

新北市聯合醫院板橋院區眼科醫師陳昱安表示,視神經發炎很特殊,通常好發在30歲到40歲的女性,發病原因複雜,臨床通常找不出確切原因。據研究,發病有感染型、藥物引發或全身性疾病等類型。

陳昱安表示,無論是哪一種併發症,視神經發炎最明顯的徵兆就是眼球轉動時感覺到「很緊」,併發視力減退。最常聽到這類的病人頻喊「眼睛後面好痛」,只要出現這樣的症狀,再加上視覺出現缺角,恐怕就得了視神經發炎。視神經發炎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因而延誤就醫,造成視力受損,不可不慎。

※ 相關報導:

* 我的經驗/換季鼻過敏 該怎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09811.shtml

....多年來,彭小姐就靠著抗組織胺等藥物,以及不斷地忍耐度過發作期。後來有一次她帶媽媽到醫院就醫,看到醫院舉辦鼻過敏衛教講座,她趁著空檔前往聆聽,才知道其實鼻過敏可以控制得很好,只要正確服藥、搭配正確使用鼻噴劑、遠離過敏原,就能遠離鼻過敏。

* 英研究:午睡可能提高早死機率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120294-1.aspx

....相較於沒有午睡,每天午睡的成人死於呼吸疾病的機率高出2.5倍。
研究人員表示,原因可能是午睡會引發身體發炎。研究結果並說,午睡可能是身體已經出現肺部疾病的訊號。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醫療資訊太難懂 半數美國人寧相信陰謀論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13000546.html

廖?玉 2014-04-13 中國時報

美國醫療技術雖然先進,但最新研究指出,約半數美國人相信至少1種毫無根據的醫療陰謀論,例如固定接種疫苗會造成自閉症之類。

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主導此研究。2013年8至9月,研究人員請1,351名美國成人閱讀6個流行的醫療陰謀論,接著請受試者線上回答是否聽過或贊同這些陰謀論,最後按比率進行統計。

這些陰謀論包括,政府故意不讓民眾取得另類療法;政府明知道使用手機會致癌,卻置之不理;政府刻意利用基因改造有機體,來縮減全球人口數;固定接種疫苗會造成自閉症,政府知道卻不處理;飲用水所以加氟,是為了掩蓋業者用危險化學物汙染環境的事實等。

結果顯示,49%的受試者相信至少1種醫療陰謀論,37%的受試者徹底相信政府封鎖自然療法的管道。69%的受試者聽過接種疫苗會造成自閉症的說法,20%的人贊同,44%不同意。

唯一逾半數受試者都不認同的陰謀論是,「美國情報機構故意讓大批非裔美國人感染愛滋病毒」。

此研究主要作者、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艾瑞克.奧利佛說,人們相信陰謀論,乃是因為陰謀論比複雜的醫療資訊好懂多了。

研究人員並表示,對陰謀論深信不疑的病患,較可能尋求另類療法,而非循傳統醫學管道治療。

奧利佛說,醫生不應把這些病患當成瘋子,而是必須瞭解他們可能較不會按照醫囑用藥。他說:「對那些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而言,拒絕以科學方式思考事情較為容易。」他指出,增加大眾的健康與科學資訊至關重要。

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線上版。

fsj 提到...

日本經驗-中年後腸保安康 多蔬菜少碳水化合物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14000712.html

黃菁菁/東京報導 2014-04-14 中國時報

《日本經濟新聞》刊載免疫學者藤田紘一郎談保持腸的健康法指出,人感到幸福所憑靠的與其說是腦,倒不如說是腸,50歲以後的飲食必須針對腸的需求,有了健康的腸才能保持年輕、預防疾病,感覺到幸福。

現代人的腸內細菌銳減,40至60歲的現代日本男性腸內細菌的量,已降至戰前男性的1/3。這是因為現代人吃蔬菜攝取量減少,腸內細菌喜歡的食物纖維攝取量減少,食品添加物和壓力也對腸內細菌造成損傷。更可怕的是活性氧,包括大氣污染、電磁波及壓力等讓體內產生活性氧,則會攻擊所有細胞和腸內細菌,傷害身體健康。

藤田指出,腸道討厭碳水化合物,50歲是改變對腸有益的飲食法之重要時期,因為從50歲起,人體會切換讓身體活動的主要引擎。人體的引擎有兩種,一種是由碳水化合物變成糖,會產生瞬間活動力的「糖解引擎」,另一種是以氧氣為燃料來產生持續力的「線粒體引擎」。

活動力強的30到50歲主要用的是糖解引擎,這個引擎的原料是飯和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過了50歲以後,會慢慢切換到粒線體引擎,腸的蠕動通常要靠粒線體引擎,其原料則是氧。過了50歲之後,依舊吃甜點和麵包的話,糖解引擎會變得活躍,粒線體引擎則無法好好運轉。

日本人的4大疾病癌、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都與活性氧有關。中老年人患這些疾病的原因之一,是無法轉換這2個引擎,因此如果過了50歲,最好少吃碳水化合物類。

要看腸的健康狀況,觀察自己的排便也是很重要的,腸的狀況好的人,腸內的細菌多,食物纖維多,糞便也大,最好是臭味少,呈黃金色,硬度像牙膏一樣,排便通暢。

相反的,若是糞便小,臭味重,顏色黑,則可能是腸道拉警報了,最好要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蔬果、乳酸菌多的納豆和味噌等。特別是顏色深的蔬菜含豐富的抗酸化物質、植物生化素,可說是一石二鳥。過了50歲還要注意,每星期至少要吃2次肉。

此外,和心愛的人在很好的氣氛中吃飯對腸也是很重要的,愉快的用餐可提高免疫力,讓燃燒脂肪的細胞活化,也較不容易變胖。吸收氧氣慢慢地運動,泡溫泉讓身體暖和,也可以使粒線體引擎活化,保持腸道健康。

※ 相關報導:

* 交感神經衝過頭 身體吃不消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8526

反服貿學運退場,激情稍歇。這陣子緊盯新聞導致「反胃」甚至「反目成仇」的人肯定不少。這時來根有快樂食物之稱的「香蕉」,的確是不錯的選擇。類似新聞事件、每逢選舉必上升的激情對立,總要影響不少人的情緒甚至身體。過去,時勢造英雄;現在,時事造憂鬱。為了調解民眾的身心狀態,元氣本期要開幾帖快樂藥方,讓你身心「服」貼 一下。

....如果說交感神經是油門,副交感神經就是煞車,就如同開車不能一味猛踩油門,也需要煞車輔助。最近政局紛擾,讓我們來看看您是否有下列症狀,代表身體的交感神經油門踩過頭,該是休息吃根快樂食物——「香蕉」的時候了。

* 12種快樂食物 遠離低潮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8525

血清素向來有「快樂情緒因子」之稱,因為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特定營養素,才能在體內合成血清素。因此,只要能夠製造或提升體內血清素的食物,就叫快樂食物。

高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宋侑璇說,快樂食物大多含有色胺酸、生物鹼、菸鹼酸、Omega-3脂肪酸及硒等營養素。色胺酸、生物鹼或維生素C、B6等,可促成血清素生成;Omega-3可抑制身體發炎反應,也進一步提升血清素含量。

* 16種快樂方法 有科學根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8523&kdid=AR10&r=5

做哪些事情可以讓快樂指數提升?《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整理出16種經科學驗證,並能讓你更快樂的小訣竅。

* 做對五件事 擊退腦疲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8037

1、累了就去睡覺吧!
2、壓力沉重時,最快也最有效的紓壓法就是運動
3、學習禪定
4、訂定合理的目標
5、一個小儀式,不把煩擾帶回家



◆ 六妙招 保持正向情緒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511

【元氣周報╱記者林麗如∕台北報導】2013/07/22

▇ 保持正向情緒的幾種方式:

1.停:停掉負面情緒。

不好的念頭猶如細菌般,會不斷衍生,負面情緒進來時,凡事都會感到不順心,要學習停掉,不停止的話會一直鑽牛角尖。醫師說,大腦結構使然,人們對快樂的事容易遺忘,但不好的事情卻記得久,所以管理情緒一定要先停掉負面情緒。

黃正龍提醒,如果負面情緒始終停不下來,就要懷疑是否有憂鬱症傾向,把情緒問題看做感冒般平常,不要畏懼求醫,透過專業治療評估,必要時,從心理、藥物雙管齊下。

2.看:靜下來想一想。

有了思考,即有答案。醫師說,針對事件,先想一想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

3.聽:多聽。

聆聽專家意見、傾聽自己內心聲音、廣聽別人看法。

4.寫日記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隔一陣子回頭去看,會有不同體驗及思考。

5.培養利他精神。

比如參與志工服務,沒有目的而為之,甘之如飴、無私去做、不吝付出,可看到比別人更細微之處,藉此提升自我。

6.沉澱。

禪修、閱讀都很好,讓自己的心情沉澱下來,利用搭車的時間也能冥想、放鬆,都是可以練習來的。

※ 相關報導:

* 該如何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0190

....因為大人總是為孩子打點好一切,才會讓孩子無法培養能力,進而無法把自己的心情訴諸言語傳達給對方,並取得對方的瞭解。就因為沒有培養出把情緒化為言語的能力,所以情緒才會變成行動,變得容易訴諸暴力。

世界上有人因為腦部的障礙,落入「運動型失語」(Motor Aphasia)的狀態。這些人因為無法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而陷入沮喪,因此比較容易讓情緒化為行為或行動。

fsj 提到...

肥胖不動愛吃肉 新興致癌因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5613.shtml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4.04.16

胖又不動、不健康飲食與生活型態,已成為新興的致癌因子。前五大癌症中,乳癌及大腸癌皆與此有關。

專家表示,肥胖會促進癌症發展,如果又缺乏運動,易致免疫力下降,無法消除癌前病變,恐促成癌症生成。除了菸酒及檳榔等傳統致癌物外,台灣人嗜肉及不愛動,更是造成大腸癌及乳癌居高不下的主因。

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分析,國人肉類及油脂的獲供量,相對較大陸、日本、韓國、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國高出許多。另外,國人不愛運動比率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卅個國家中居冠,女性缺乏運動率排名第一,男性不愛動則名列第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大腸癌比率,較一般人高出一、兩倍。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表示,肥胖與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胰臟癌息息相關,肥胖會促進癌症發展。

肥胖會造成身體DNA損傷,啟動癌病變,雖然人體能修復細胞損傷,一旦修復不完全,加上缺乏運動、免疫細胞不良,即無法殲滅癌前病變。

「乳癌是文明病。」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說,吃太好或太油、肥胖、熬夜、作息不定,皆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增加乳癌罹患率。

衛福部立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肥胖不只造成皮下脂肪細胞堆積,也讓細胞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恐致荷爾蒙變化,影響生殖及腸胃道系統,增加罹患乳癌、卵巢及大腸直腸癌風險。

專家建議,預防癌症除了應遠離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外,還要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及健康飲食,少喝含糖飲料,減少攝取紅肉及高糖、高鹽、高油加工食品,以降低新興致癌因子危害。

※ 相關報導:

* 癌症時鐘又撥快 每5分40秒1人罹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5665.shtml

衛生福利部昨公布民國一百年國內最新癌症調查,罹癌人數再攀新高,癌症時鐘也再度撥快,平均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與前一年度相比快了八秒,較民國九十一年每八分十五秒有一人罹癌,更是加快二分卅五秒。

* 1成8過重、半數眼鏡族 學童健康亮紅燈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5229.shtml

多位市議員昨天指出,由於垃圾食品、3C產品充斥,國小學童不只愈來愈胖,視力也愈來愈差,福利社內部分食品也未稽查把關,學童健康亮紅燈。北市教育局局長林奕華表示,已全面禁止垃圾食品進入國中小福利社,將擴大稽查福利社販售食品品項,確保學童飲食健康。

* 無肉不歡 學校蔬食日變泡麵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5609.shtml

為讓學生吃得健康、環保,許多中小學推動「無肉日」或「蔬食日」。但有學生抱怨午餐沒肉,光吃菜「超難吃」,一到無肉日就改吃泡麵果腹,無肉日成了泡麵日。

※ 油炸、油炒的食物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

* 吃油炸物上癮? 專家:影響猶如吸毒
http://news.tvbs.com.tw/entry/87401



◆ 全台跨醫院合作 推中風復健計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5278.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04.16

奇美醫院試辦中風病人急性後期復健計畫,讓中風出院的病人,轉往區域及地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復健。復健師表示,中風後的6個月是復健黃金期,病人參與計畫不僅恢復良好,同時可節省花費,病人與家屬反應都相當好。

這項計畫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辦理,從今年1月起,預計試辦1年,全台有39家醫院參與,台南市則有奇美與成大。

68歲的李先生上個月發生急性腦中風,左側肢體無力,兩周住院後狀況穩定,但仍無法行走,經評估參與試辦計畫,轉往永康區晉生醫院進一步復健,才10多天,已能在攙扶下行走。

奇美醫院復健師陳輝宇表示,中風之後的6個月是黃金復健期,如沒有好好復健,功能往往難以恢復,病人都希望能夠留在醫院裡繼續治療,但一般醫院提供的都是急性照護,病人狀況穩定後都必須出院,最多只能住院1個月,出院時病人尚未恢復,病人後續治療與家人照顧都很困難。

他表示,病人出院後需要家人載送到醫院或診所復健,每天頂多1次,但據研究,如在復健黃金期給予每日3到5次高強度復健,患者恢復的狀況會比低強度好很多,健保署考量一方面對病人好,另方面可節省後續病人的醫藥費支出,才開辦試辦計畫。

計畫主要針對輕到中重度功能障礙的患者,功能受損太重,只能直接送往養護機構;奇美目前與新樓醫院等6家醫院合作,約有50個病床參與,經過評估適合的患者,出院後直接再轉入配合醫院,經過6到12周高強度的復健再出院,後段再住院的費用由健保支付。

陳輝宇說,可節省雇請專人或送養護的費用,同時以目前的個案評估,恢復都相當好。預估該服務很快會額滿,未來健保署可能會再開放關節置換患者也加入,並將所有醫院都納入,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好好利用。

※ 相關報導:

* 全國首座遠距照護體驗屋 在竹山秀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6000566-260107

南投縣幅員廣大,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且多獨居老人;竹山秀傳醫院打造全國首座遠距照護智慧體驗屋,民眾可以就近體驗,老人家也可以申請使用這套救護系統,讓長輩安心、家屬放心。



◆ 洗手3秒等於沒洗 3/4細菌還在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4160223-1.aspx

中央社 2014.04.16

勤洗手可預防多種疾病,但新北市衛生局調查顯示,民眾如廁後的洗手習慣,平均僅3.5秒,約只能洗掉1/4的細菌。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正確的洗手5步驟依序為濕、搓、沖、捧、擦,時間約40秒至60秒,若時間過短或未用肥皂,病菌容易殘留手上,成為散播腸病毒的溫床。

這項調查是新北市衛生局於4月3日及8日,在轄內公園記錄190名民眾如廁後洗手習慣,其中有17%廁後沒洗手;洗手者有8成2未使用肥皂或洗手乳。

調查顯示,青壯年的洗手習慣最差,平均不到3秒鐘,幾乎上完廁所,手沾濕就閃人,有洗幾乎等於沒有洗。

衛生局檢驗科指出,如廁後洗手前的菌落數培養結果為791,洗手3.5秒(僅沖水)的菌落數為195,而正確洗手後的菌落數為1。

所謂菌落數是指當單一的活細菌被移植至培養基平板,經分裂後,會形成1個菌落。每1個活細菌,是由1個菌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簡稱CFU)所代表。

此外,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說,民眾可在家泡製簡易有效的漂白水,將2000毫升的寶特空瓶裝滿清水,再加入約1湯匙(20毫升)市售漂白水,即可擦拭清潔玩具、地板、桌椅等,防止腸病毒傳染。

fsj 提到...

吃青+吃酸 保養你的肝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3/04

青→芭樂、綠豆、毛豆、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
酸→檸檬、芭樂…

中醫強調春天保肝養肝,中醫師表示,春天應保持體內陽氣,肝臟具有藏血功能,但女性容易氣血不足,建議可多吃青色、酸味食物,有助肝臟排毒增加免疫力,包括芭樂、綠豆、毛豆、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等蔬果,都是非常適合保養肝臟的食材,可多攝取維他命B養生補氣。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春天有「昇發之氣」,與肝很類似。五臟中唯有肝臟即使切掉一部分後,還會繼續再長,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與酸苦甘辛鹹五味,春天應該多吃綠色、酸味的食物,包括蔥蒜、菠菜、青花椰菜、芹菜與海帶等,都是養肝不錯的選擇。

陳潮宗表示,酸味入肝經,「酸」等於是藥引,能把好的物質「引」入肝臟中滋養,檸檬、芭樂等都很適合。

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表示,肝臟在春天容易虛火旺盛,可多吃韭菜、梅子及深綠色的芥藍、菠菜、碗豆等;另外,根莖類的山藥、芋頭、地瓜等也都不錯,可讓虛火不會太旺。

另外,春天容易乾咳,若情緒起伏太大,容易一陣暴咳停不下來;臉上的青春痘也較容易化膿,若有濕疹也會比較紅腫,張家蓓建議,切忌在春天吃辛辣、「發性」的食物,像是小麥草、海鮮、油膩、油炸類食物,會讓發炎更嚴重。

中醫師也提醒,春天血液會走到體表,比較容易犯睏、想睡覺,民眾盡量不要久坐不動、白天睡回籠覺,以免血液停滯不動越睡越累。

※ 相關報導:

* 不可不知 天然養肝食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5501

* 紙片少女缺「脂本」狂吐 吐出膽汁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7819.shtml

兩名瘦如紙片的少女最近狂吐不止,體重銳減先後求醫,醫生發現這兩人因為愛美趕流行,刻意減肥,身體沒有多少「脂本」,導致上腸系膜動脈與腹部主動脈間的夾角過小,引發少見的「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連膽汁都吐出來。

「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過去久久才見一個,最近一連出現兩個。」義大醫院一般醫學兒科主任蔡璟忠深入了解,求治的少女平日沒存「脂本」,碰到疾病侵襲就招架不住,過去常伴隨厭食症發生的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如今發生在愛美女性的身上。



◆ 亂吃雙磷酸鹽藥 當心牙床壞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863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4.18

「雙磷酸鹽類骨鬆藥可保骨,妳吃吃看好了!」不少民眾「呷好逗相報」,當心亂吃藥吃出問題。食藥署今天提醒,用來治療骨鬆的雙磷酸鹽類藥,蛀牙、口腔有傷口的民眾服用後,可能導致上下顎骨壞死。

藥害救濟案件中已有13件獲賠償案例,提醒民眾使用這類藥物應定期追蹤,更不要聽信親友介紹亂吃藥。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陳可欣表示,根據健保資料推估,國內一年約7萬5000人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98年迄今,共21件疑似因雙磷酸鹽類藥物相關藥害申請救濟,其中有13件引發顎骨壞死獲得賠償救濟。

其中一名退休女老師,經醫師處方服用這類藥品,醫師也提醒應注意口腔衛生,但她用藥13個月後,因牙痛、下巴腫至牙醫檢查,竟然發現下顎骨嚴重發炎、大片壞死和化膿,經多次拔牙、清創治療,仍無法停止壞死範圍擴大,後來到骨科回診,才立刻停藥並轉口腔外科治療。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雙磷酸鹽類藥物主要是透過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減少骨質流失,常用在治療老人及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症。不過,這類藥物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食道發炎等副作用,嚴重還可能造成顎骨關節壞死、股骨骨折等。

令人憂心的是,不少民眾認為雙磷酸鹽類藥物可以保骨,自行介紹或拿給親友吃,因為未經過醫師處方、也沒有進行服藥前口腔衛生評估,很容易引起後遺症。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兆山表示,蛀牙、口腔有傷口或拔牙、植牙的病人,是嚴重上下顎骨(牙床)壞死的高危險群,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仍提醒這類病人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時,一定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另外,若需進行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尤其出現牙齦腫脹、牙齒鬆動、顎骨疼痛等,應立即回診,醫師用藥前也應評估藥品效益與風險。



◆ 昂貴葉克膜 去年健保支出逾9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1863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4.17

健保署統計,102年國內健保給付1274名使用葉克膜的急重症患者,健保支出金額達9億7633萬元,平均每人76萬6355元。因葉克膜費用逐年增加,外界質疑醫院濫用葉克膜,為此健保署制訂不給付指標,希望抑制不必要的使用。

台大外科主任陳義祥說,葉克膜「確實令人又愛又恨」,但應該做的還是要做。與晚期癌症病人相較,急重症患者如以葉克膜救回一命,就有機會痊癒,甚至回到工作崗位。他強調,醫療不能完全以金錢衡量,如果真要以金錢計算,最不值得救的就是癌末患者,許多病人花上十幾萬元,就只為了多活一個月。

台大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指出,站在醫師救人立場,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放棄,如果能在越短時間內裝上葉克膜,成功率越大,能將大腦功能損傷降至最低。

為了杜絕醫療浪費,健保署制訂葉克膜不給付條款,包括腦神經病變、癌末患者使用葉克膜,均不給付。王水深指出,許多病患及家屬將葉克膜視為最後救命仙丹,即使健保不給付,仍堅持要做。

台大累積2000例葉克膜使用經驗,整理出評估標準。王水深指出,如果病患體內乳酸偏高、沒有小便,且已多重器官衰竭,即使勉強用葉克膜,通常預後都不好,這類患者就不建議使用。

fsj 提到...

1周運動逾3小時 長者膚齡重回20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20248.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04.18

美國麥馬士達大學今年四月發表的研究指出,運動不只讓皮膚保持年輕,甚至能讓年紀較大才開始運動者的皮膚也能「逆齡」。

人類的皮膚會隨時間鬆弛、產生皺紋。尤其四十歲後,就算極力避免太陽傷害,皮膚表面的角質層也會漸漸變厚,內層真皮層則會漸漸變薄,細胞會失去彈性,皮膚將呈現半透明或下垂。

研究招募廿九名廿至八十四歲的男女,分成一周至少需做運動三小時以上的「運動組」,及一周運動不超過一小時的「久坐組」,再比較兩組臀部皮膚的前後差異。偵測臀部皮膚是為避免太陽照射的因素干擾。

結果發現,運動組裡年過四十的受試者,皮膚狀態改變,且趨向年輕人的膚質。

為避免其他生活因素的偏誤,研究人員又安排久坐不動組內,年過六十五的受試者,為期三個月的耐力訓練,一周運動兩次,可選擇慢跑或騎腳踏車。

前後膚況比較發現,不論表皮層或真皮層,這群年長者膚況顯著逆轉,其膚齡接近廿至四十歲的人。

研究人員推測,此結果可能與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體內一種稱作myokines的物質增加有關,但此物質如何實質影響皮膚,至今尚不明瞭。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說,運動能整體改善人的心肺功能,讓人更健康,間接改善膚況也是有可能的。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說,國外曾有研究指出睡眠充足、睡眠時間正常的人,明顯擁有較好的膚況。不過皮膚快速老化的因素還很多,包括汙染、日曬、抽菸、晚睡等。

且只檢測臀部皮膚狀況,尚未能將結果概括推至整體,或許還須進一步研究,但若能鼓勵更多人運動,也是好事一件。

※ 相關報導:

* 我的減肥之旅 「走」就對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19712.shtml

....肥,該怎麼減?很多方法閃過眼前,在「谷歌」上,我以「減肥」二字搜尋,希望找到讓我信服的方法,一按ENTER,啪!一千兩百萬筆資料,嘿嘿,還真熱門,我最好能一一看完。

畢竟在媒體工作,減肥祕訣與偏方也聽過不少,扣掉一些奇怪方法,我決定採取最省錢、最簡單的方法:走路。

41歲、身高174,BMI值也不會算,靠走路減肥,方法一大堆,一分鐘走幾步?心臟要跳多快?要微微冒汗還是滿頭大汗?還真有點複雜。

「方法複雜,做法簡單」,我抱著這個信念,買一雙舒適的慢跑鞋,挑最熱時段(上午11時),展開減肥之旅。

* 運動助減重 還要控制熱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19714.shtml

運動可以消耗熱量,增加肌肉量,是健康又有效的減重方式。身體肌肉比率高,每天消耗的熱量也較多,一公斤肌肉一天可消耗熱量50至70大卡,但同樣的脂肪卻只能消耗3至5大卡。

不過,運動方式一成不變,久之消耗熱量會變少,因此循序漸進或變化不同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或跳有氧舞蹈一段時間後,換另一種運動,更有助減重。

運動雖有助減重,若沒有同時控制熱量,效果事倍功半。例如一個700大卡的便當,需要走路三個半小時才能消耗,若只是努力運動,熱量攝取卻無限制,辛苦運動,卻可能因為多吃幾片餅乾、幾顆糖果,就白做工。

* 治胃食道逆流 併用中醫更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20066.shtml

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中醫師指出,其實中醫、針灸針對胃食道逆流或腸胃不適等症狀,早就有數千年的治療經驗,研究發現,將西藥併用中藥或針灸,調整腸胃脾,比單用西藥更能改善症狀。

....許春宏說,根據日本臨床研究,倉朮、白朮、人參、茯苓、半夏、陳皮、大棗、生姜、甘草等漢藥藥方,對於服用PPI後仍反覆發作的患者,具有改善效果;美國學者進行的試驗也指出,使用PPI的患者搭配針灸膻中、中脘、內關、足三里、陰陵泉、太衝等六大穴點,可改善心口灼熱感,並抑制胃酸分泌。



◆ 高醫復健出新招 中風病患打電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8001751-260107

中國時報 呂素麗/高雄報導 2014年04月18日

打電動玩具是許多人的最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17日發表兩套遊戲系統,未來將讓中風病患利用打電動玩具復健;主治醫師陳天文說,不少中風病患嫌復健單調無聊,如果能讓復健像打電動玩具那麼有趣,將有助於病情。

陳天文指出,目前坊間電動遊戲速度太快,對中風病友來說太激烈,跟不上,有安全上顧慮,並不適合。

高醫復健科與高醫大醫務管理及醫療資訊學系,1年前合作發展電動玩具Kinect遊戲,協助中風病患的上肢復健運動,讓病友在家中或遠距進行復健;另也使用平板電腦及藍芽球做手部精細訓練,例如寫字,這些是傳統復健治療訓練所沒有的。

這兩套系統曾榮獲智慧家庭設計與實作組首獎─聲寶企業獎冠軍,另在戰國策創業競賽獲獎;陳天文說,此系統今年將開始使用在病患身上,病友利用這兩套系統做復健,數據會傳到醫院醫師端網站,醫師可從中瞭解病患復健情形,隨時做調整。

不過,他也說,這兩套系統是輔助系統,目前只適合輕症患者在家自我訓練,無法取代醫院治療師,目的是讓中風病友回家多運動,即使沒有使用此系統,病友平常仍可以用筷子夾豆子、玩跳棋、摸麻將牌等來做手部運動,同樣有復健效果。

※ 相關報導:

* 老人健保補助 年齡放寬半年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20133.shtml

新北市老人健保費補助社會局今年決定放寬標準,年滿65歲的長者,不用硬性在當年12月31日以前滿足歲,放寬到隔年6月30日前皆符合資格,社會局估計將有超過37萬的老年人受惠。



◆ 安全有效 防皮蛇有疫苗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8001599-260107

中國時報 邱文秀/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8日

帶狀皰疹坊間俗稱「皮蛇」,得過的人對這疾病絕對終身難忘,甚至古代還有皮蛇繞身一圈就會死亡的傳說,但醫師表示,防範帶狀皰疹不再無解,民眾可選擇自費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尤其是50歲以上民眾,注射疫苗可降低5至7成罹病率。

帶狀皰疹和水痘的相關性早已廣為人知,在美國,有超過95%成年人曾感染水痘,帶狀皰疹危險性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根據估計,美國每年發生的100萬帶狀皰疹病例中,大約有40至50%是發生在60歲以上的成年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說,感染過水痘的人,可能在沒有預警下長出帶狀皰疹,目前醫學界仍然無法有效預測誰會感染帶狀皰疹。

孫文榮說,帶狀皰疹第一個表徵只會有奇怪的感覺(可能看不到),包括發癢、發麻或灼熱感。幾天後,皮膚出現含液體水泡,通常是在身體或臉部的一側,水泡可能需要2到4週才會消失。

大部分的人在皮疹消失後,帶狀皰疹的皮疹疼痛會減輕。但是有些人的帶狀皰疹會造成長期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皰疹可能造成的問題還有皮膚感染、肌肉無力、結疤,以及視力和聽力降低或喪失等。

孫文榮表示,隨著帶狀皰疹活性疫苗(Zoster Vaccine Live)核准上市,有可能改變現狀。他強調,帶狀皰疹疫苗是此病預防的唯一選擇,也是50歲以上成年人的一大公共衛生進步。該疫苗屬自費,價格約6000多元,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及仁愛院區有少量進用,有需要民眾可至家醫科詢問。

※ 相關報導:

* 男境外染麻疹回台 監測82人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418005488.html

疾管署今天公布第9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個案,24歲台灣男子從中國大陸經菲律賓返台,現已解除隔離,但82名接觸者仍在觀察。

fsj 提到...

小兒外科醫師 瀕臨絕種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22215.shtml#104

【聯合報╱陳家如/醫(屏東市)】2014.04.19

一名女童與父親到鐵板燒店吃牛排,幾小時後,突然腹痛送醫,卅九小時後不治死亡。解剖後,初步發現有腸扭轉的情況;醫師表示,一旦發生急性腸扭轉,緊急手術是唯一活命的方法。

孩子是爸媽的心頭肉,誰能忍受辛苦拉拔長大的寶貝,就在這短瞬間消逝無蹤?然而,大眾卻不知道,這唯一活命的方法—緊急手術,台灣的醫療體系正面臨極大的危機。

少子化影響,未來有好幾個台北市人口量,將像海嘯狂捲般消失無蹤;更嚴重的是,救命與提升孩童生活品質的小兒外科醫師,消失速度比海嘯捲走還要快!

現在全台能開小兒心臟的醫師不到十位,平均年齡超過四十九歲。全台灣小兒外科醫師不到五十位,且全集中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僅台中大里仁愛醫院,配有一個專科醫師。

小兒外科做為外科下的次專科,簡直是集所有的不利於一身,外科的人已經夠少,兒童體型小、血管細,手術難度本就高,年輕醫師更不會想選。

台灣兒科的未來,已逐漸探底,說穿了就是兒童沒有選票、兒童急重症醫療吃力不討好又無利可圖,所以淪為政治角力下被忽視的一群。全台五十歲以下的小兒外科醫師,簡直快瀕臨絕種了,形成了嚴重的世代斷層。

現今除了醫學中心較可能有小兒外科醫師,許多區域醫院或較小型的醫院,都沒有小兒外科醫師,更不要說偏鄉地區。

如果有一天,我們最心愛的寶貝發生了急性腸扭轉,緊急手術是唯一活命的方法,但卻沒時間長途奔波找醫師。只有幸運的孩子才是寶,不幸運的孩子們將消逝無蹤。



◆ 住院醫師超時 整形外科最慘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419000865.html

林宜慧/台北報導 2014-04-19 中國時報

衛福部公布的住院醫師工時試評成績,醫改會分析發現,各大醫學中心的住院醫師,超時工作嚴重,外科系醫師最為嚴重,其中整形外科超時率高達7成7,更有1周工作150小時,相當於每天休息不到3小時的鐵人紀錄。

醫改會研發組研究員沈珮涵直言,現行評鑑的判定方式,對搶救四大皆空的艱困科別沒有實質幫助,且住院醫師過勞,恐波及病人安全。

衛福部去年起將「住院醫師工時」列為醫院評鑑的試評項目。依勞基法工時規定,每周工時應低於88小時,評鑑雖有8成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的平均工時合格,但醫改會分析,許多合格的醫學中心「鐵人科別」比例高。

試評成績單上,一家平均工時合格的醫院,實際上有7科超時,其中4科1周工時更超過120小時。以整體科別來看,整形外科超時率最慘烈,不合格率達77%,骨科、婦產科緊追在後,除外科系之外,內科、兒科等人力吃緊的科別,不合格率也偏高。

林口長庚醫院顯微重建外科教授鄭明輝表示,整形外科必須處理許多外傷、燒燙傷患者,必須從急診忙到與其他科別手術搭配。以他個人經驗,上工後不到12小時不可能離開,住院醫師再加上輪值班,工時相對更長。

他舉例,若收治一名燒燙傷超過20%的病人,主治醫師、總醫師和住院醫師就要忙一整晚;接受口腔癌重建等顯微重建手術的病人,通常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處理後,轉交整外重建,轉交時間都已過了下午,手術又需8至10個小時,工時很難縮短。

沈珮涵呼籲,政府應將住院醫師工時納入評鑑的「必要項目」(不過就死當),計算方式不能採全院總平均,應至少5大科或所有科別都合格,才能算及格。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回應,試評結果出爐後,已針對外科人力討論主治醫師輪值班、搭配專科護理師,或是增加住院醫師人數等改善方案;待明年評鑑項目正式上路,將規定一家醫院要8成以上科別通過工時評鑑,才算過關。



◆ 維他命補過頭 小心傷身體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22494.shtml

【聯合晚報╱整理:陳麗婷】2014.04.19

認識食品添加物/維他命(營養添加劑)

.用途:食品中適量添加維他命,可補充人體所欠缺營養。

.成分:維他命C、B、A、D、E、K等。

.常添加食物:奶粉、部分包裝飲料等。

.健康疑慮:脂溶性維他命勿過量,避免引發腎功能傷害等後遺症。

.專家的話:所謂營養添加劑,主要用來強化食品營養。例如強調骨骼健康的產品,就會添加上維生素D等;號稱補充膠原蛋白的產品,則會添加能幫助合成的維生素C等。

食品中較常添加維他命,包括水溶性維他命C、B,脂溶性維他命A、D、E、K等。其中,水溶性維他命比較不必擔心添加過量問題,因為只要多喝水就會排出;但若是添加脂溶性維他命,就千萬不能過量。

食品若添加維他命D,雖然可幫助骨頭補充鈣質,但補過量可能會造成高血鈣症,出現脫水、噁心、嘔吐、腎衰竭等。依照衛福部建議,維他命D成人每天食用量,總量不得高於800I.U.(國際單位)。

許多兒童保健食品,強調添加可保健視力的維他命A,但維他命A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神經病變及腎功能傷害,建議每天食用量不得高於1萬I.U.(國際單位)。

維他命E主要功能是提高抗氧化力,但過量會造成凝血功能變差、出血。不少民眾有吃維他命的習慣,但每天攝取的蔬果、肉類等食物中就含有維他命,若再加上奶粉或飲料可能添加維他命,稍不注意就會攝取過量,建議食用前要看清楚包裝食品或藥丸的維他命含量,避免過量。

(諮詢專家: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 )

※ 相關報導:

* 肺癌、乳癌人數增 篩檢抓出壞東西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21826.shtml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民國100年十大癌症排行榜,肺癌及乳癌發生人數增加最多,乳癌新增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達10056人,比99年多出401人,平均52.3分鐘就新增一位乳癌病患。

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說,乳癌是一種文明病,跟肥胖、吃太好、熬夜、日夜顛倒、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等因素有關。雖然乳癌新增人數逐年攀升,但許多患者屬於早期癌症,張金堅觀察發現,國內婦女警覺性強,接受乳房篩檢的人變多,使得乳癌能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fsj 提到...

腸病毒發威!新北市今年已89班停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2356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2014.04.20

又到了腸病毒流行的季節,新北市從年初至今已有89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與去年同期多出14班,多集中在板橋、雙和、新莊、三重。新北市衛生局認為疫情會持續嚴重,6月進入高峰。

衛生局疾管科長李佳琪表示,今年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腸病毒」為主,比起「71型腸病毒」症狀較輕,因此新北市至今尚未接獲重症通報病例,不過,去年衛生局曾將土城、三峽列為腸病毒重症風險區,今年雖然尚未出現腸病毒高風險區,人口密集地區仍需注意。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板橋地區已多日出現30度以上高溫,時序雖然還在4月,但新北市的天氣已明顯轉熱,連帶讓腸病毒疫情攀升。李佳琪表示,4月還未結束,因腸病毒停課的班級已高達27班,和3月相同。

李佳琪說,從今年統計至上周,全市已有89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首宗宣布停班的是板橋區某國小附設幼兒園;新北市近1個月的腸病毒門診就診病例也增加,顯示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李佳琪估計,疫情未來只會越來越嚴重,6月將達到高峰期,當出現突發性發燒、口腔內有泡疹性咽峽炎,或手掌、腳底出現紅斑或水泡的手口足症,都是明顯的症狀,家長要特別注意。

腸病毒無論發病前後,都具有強大傳染力,即便戴口罩也不能避免遭傳染。李佳琪指出,口鼻分泌物中的腸病毒可存活1周以上,在腸道中也可維持6到8周,最久可達12周;最好的防堵感染方式仍是勤勞且正確地洗手。



◆ 《吃錯了,再營養也不夠》 抗氧化物過量 無助抗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2350

自由 2014-04-20 記者/洪素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包括糖尿病、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都跟體內慢性發炎反應相關。也因此,許多人會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幫身體「滅火」。不過,卻有研究發現,抗氧化劑補充過量可能反而提高罹癌風險。也因此,正確幫身體抗氧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該如何補充抗氧化物才是最剛好呢?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指出,目前國際流行用「ORAC抗氧化能量」來衡量人體健康「達標」與否。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普賴爾博士建議,每天每個人應從食物中得到4000至6000「ORAC抗氧化能量」。
自由基殺光光 恐增罹癌風險

什麼是ORAC呢?「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是美國農業部老年營養研究中心(USDA)的Ptior博士率先提出,指的是食品吸收氧自由基的能力,ORAC越高,抑制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就越強。

近年民眾喜歡服用膳食補充品來提升抗氧化力,市面上常見的補充劑每單位所含的ORAC量其實都很高。例如,每公克維生素E就有1350 ORAC,每公克維生素C則有1890 ORAC ,至於葡萄籽萃取物(OPC)一公克則有2200 ORAC。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過去曾有大型研究發現,有抽菸習慣的人如果同時使用抗氧化物補充劑,罹患肺癌的風險反而比沒有服用補充劑的人還要高。推測這是因為抗氧化物雖然能對抗自由基,但畢竟自由基在身體免疫系統中,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大量補充這類萃取的抗氧化劑,把身體的「火」都滅光了,對身體也不是好處。

但迄今沒有任何研究顯示食用天然食物也會有這個問題,也因此,建議不妨從一般食品中,獲取抗氧化能力。除了一般民眾熟知的藍莓、蔓越莓、桑葚、小紅莓,甚至紅豆、大紅豆、加州蜜棗等抗氧化能力也都非常好。

※ 相關報導:

* 豆漿雖營養 胃潰瘍、腎結石患者少喝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23334.shtml

....既然豆漿對身體的營養價值高,那可以天天將豆漿當水喝嗎?張斯蘭表示,過量的豆漿會增加腎的負擔,而豆漿裡有大豆異黃酮,是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男性不會吸收,所以不用擔心常喝豆漿會變女性化;女性也要看體質,有些人會因為喝豆漿而增加女性荷爾蒙、刺激胸部生長,所以即使健康,也要適量攝取。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豆漿,張斯蘭表示,胃潰瘍的人要少喝豆漿,因為豆漿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反而讓傷口變得更嚴重。腎結石的患者也要少喝豆漿,會使結石更嚴重,痛風患者平時適量攝取豆漿沒有問題,但痛風發作期間則建議少喝為妙。.

張斯蘭提醒,豆漿一定要煮熟後再喝,因為未煮熟的豆漿含有皂素,雖對身體有保護作用,但會刺激腸胃道致功能不適,造成惡心、嘔吐等。再者,不論室溫豆漿或是冰豆漿,都不要用保溫瓶裝,因為保溫的環境為細菌的溫床,容易腐敗。



◆ 醫學研究:已婚者心血管疾病 比單身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24242.shtml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4.04.21

婚姻有益心臟健康。一項研究發現,已婚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單身、或是離婚、鰥寡者較低。雖然還無法建立因果關係,醫師推測可能是配偶間會相互照顧、一起運動等因素有關。

一項由紐約市 NYU Langone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分析了超過350萬人的資料庫,研究對象的年紀介於21至102歲,平均64歲,婚姻狀況分別為69%已婚、14%鰥寡、9%離婚、8%單身,其中單身者被列為對照組。

研究者、紐約市NYU Langone醫學中心心臟科研究員Carlos Alviar醫師表示,考量年齡、性別、種族等差異後,婚姻仍具有保護因素。研究結果建議醫師們可能要更加注意未婚病患的心臟風險因素。

Alviar醫師表示,已婚男性和女性發生任何血管疾病的比率,比單身者低5個百分點,鰥寡者發生任何血管疾病的風險高3個百分點,離婚男性和女性則是高5個百分點。在年輕族群中,已婚男性和女性的保護效果更明顯。

至於婚姻為何有益心臟,醫師推測或許是已婚者會彼此照顧,可能會一起運動、配偶可能會幫助監督另一半的飲食型態,並且更能遵守醫師的約診和服藥。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從研究看來,僅知婚姻與心臟病風險有相關性,還不知道是否有因果關係。但不論民眾是否結婚,都可以從日常生活降低心臟病風險。包括規律運動、戒菸、維持適度體重、遠離三高等。同時,已有研究證實,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都可以維護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不管單身或有伴侶,都是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

※ 相關報導:

* 長針眼勿輕忽 放任不醫恐失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23447.shtml

眼瞼長針眼切勿輕忽,小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一名70歲老翁,日前眼瞼部分長針眼,一開始不以為意,但隔幾天眼球竟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桃園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岫儀表示,長針眼如果不儘快以抗生素治療,很可能會惡化,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侵蝕視神經,甚至導致失明。

* 生活保健-靠電子耳重獲新聲 但… 代價好高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20000594.html

....醫師黃仲鋒指出,1961年發明人工電子耳後,至今技術已相當純熟,只要在耳後方開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耳蝸,外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轉為電刺激,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病患便能聽到聲音。

他表示,因為電子耳相當精細、聲音處理也需要高度技術,所以直到現在價格仍偏高,光是手術費用就要7、8萬元,儘管去年10月健保全面給付植入手術費,但人工電子耳器材費用高達75至85萬元,還是讓許多人望之卻步。

* 15億顆頭的商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126-260209

....雖然,到韓國進行觀光醫療的陸客人數只占到韓陸客總人數392萬人的1%,也就是3萬多人,但是,392萬陸客,也不過只是15億人口當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一小部分的1%,就足以成為韓國醫美市場的主力,那麼如果是15億顆頭的1%,那豈不是主力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