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妹帶路 全面攻略新北市圖書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59563.shtml
【聯合報╱記者余佳穎/板橋報導】2014.06.24
到圖書館念書,想知道附近有什麼「好康」嗎?新北市立圖書館推出全台第一份圖書館電子生活情報《圖書館walker》,由新北市高中生帶路,圖文並茂呈現圖書館和周邊資訊,希望將閱讀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
市圖表示,高中生是使用圖書館的最大族群,因此針對青少年,推出《圖書館walker》雙周刊,7月1日正式上線,在各校學生帶領下,介紹青少年圖書館、坪林分館、淡水分館、三峽分館等閱讀空間,並提供發燒書推薦、周邊銅板美食等生活資訊。
創刊號由新店高中學生趙苡晴帶路,領大家參觀她高中3年期間,最常自修、討論報告的「青少年圖書館」,包含閱讀空間,好康書籍推薦,配上大幅照,十分「吸睛」。
她說,「這裡離學校很近,我喜歡坐在窗邊看書,享受陽光;而且這裡也有討論空間,大家很喜歡一起討論報告。」
「內容很實用又特別,還滿期待出刊的!」大學生李同學說,不論寫報告、念書,都會在圖書館「泡」很久,「雜誌裡面也會介紹圖書館附近美食,就不怕餓肚子了。」
《圖書館walker》每期包含「發燒議題」、「圖書館特色」、「圖書館設施」、「年度熱門排行榜」、「特藏好書推薦」、「在地老故事」、「在地好滋味」、「數位生活」、「青春不煩惱」9大主題,未來將在圖書館網站http://www.tphcc.gov.tw/MainPortal/上架。
◆ 國教爭議/勇敢做夢 我們不特招了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9974.shtml
【聯合報╱蔡孟錦/工(竹縣竹東)】2014.06.24
十二年國教的紛爭不斷,關鍵還是分數與明星高中的迷思。有位母親說孩子考不上建中,會虧欠他一輩子;有位媽媽說她的女兒不知如何填志願,想輕生。看完這些新聞,我腦海彷彿浮現這樣的畫面:幾位應徵知名企業的新鮮人,因為沒被錄取,他們的父母就到公司大鬧,要求公司更改錄取標準,好讓他的孩子順利進入這個企業。這不是很荒謬!
如果有人說:「在這個制度下,我們吃虧了!」那麼另一句沒說出口的話必然是:「在這個制度下,一定有另一群人占了便宜了!」這也是為何所有比賽都不能中場更改賽則,否則豈不成了現代版「父子騎驢」!頭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縱不完備,需要修正,但也絕不是中場就改,否則必然要引起更大的紛爭。
至於深陷會考困擾的父母與孩子,除了同理心外,我覺得還應該用更全面的角度來看:當這些原本就不規畫在免試戰場的學生,回到原為他們規畫的「特招」,應該就能降低失望與衝擊。
但是,這種貼近事實的說法常常引來反對十二年國教者的質疑,他們會說:「因為你的孩子不是白老鼠,才能說得這麼輕鬆?」事實上我的孩子也是今年的「白老鼠」,也沒考上傳統的第一志願,孩子也不願再參加特招。
會考後我們與孩子認真討論過,決定要選一個合適的高中就讀,二年半後努力拚繁星。我們也合理計算過,孩子如去考特招,因為名校大部分的名額都在那裡,要考上傳統的第一志願並不是沒有機會!但是「就讀明星高中不等於拿到未來的門票」這句話,堅定我們不要特招的想法。
我們反覆查證的結果顯示:沒有一所明星高中,確保他們絕大多數孩子的未來。面對未來,孩子不只需要教科書知識,也需要多元素養,更需要強化優勢能力。模糊的「成績排序」讓我們家有機會認真和孩子談談未來做做夢,也分析學習進路,最後有勇氣贊同孩子認為最合適的選擇。
為了孩子好,看來家長和整個社會都必須脫胎換骨自我成長一次!所以請教育主管單位務必要挺過這必然會有的陣痛期。
※ 相關報導:
* 一免 12年國教3矛盾盡現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1082
十二年國教有三大矛盾,非檢討不可。第一個矛盾是「第一志願非自願」,志願序也要算分數,此一全球的創舉,目的是在強迫程度好的考生,平均分散到各高中,達到實質的均質化目標。但從今年實際運作情況看,因為5A考生選填志願被迫退而求其次,卡位的結果,排擠到中上及中段學生的機會,甚至只能錄取離家遠的學校,對十二年國教「就近入學」的美意,大打折扣。
第二個矛盾是,選填志願遊戲規則,悖離適性發展的精神。同一所高職不同群科算一個志願,而不是同一職群算一個志願,等於鼓勵學生選校不選科,以致出現想讀汽修科的學生,卻落在餐飲科,又無法轉科,高職三年學非所愛,也學非所適,將會痛苦不堪。
第三個矛盾是,特色招生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特色」招牌卻看不出學校特色,各校選才標準齊步走,完全學科導向,本質上就是傳統的聯考制度,讓深信「考試是最公平」的考生和家長,不可能放棄特招考試。
* 中段高中冷清 高職躍新主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4001493-260102
12年國教第一次免試入學昨天報到截止,建中、北一女、中一中、雄中等各地明星高中報到率直逼100%,全省公立高職也交出亮麗的報到成績單,高雄高工更創下94.19%歷年新高,技職教育抬頭!不辦特招、名額全部放在免試入學的「一般社區型高中」出現8成以上的高報到率,然而中段的「指標社區高中」,則受到志願序扣分及高分群「路過」衝擊,報到率僅有4至5成,整體報到呈現M型化。
* 國教爭議/升學VS.就業 高職進退皆宜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9971.shtml
【聯合報╱張添洲/高工校長(新北市)】2014.06.24
早期高職確屬終結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畢業即就業,不過現在高職的升學率與進修管道並不比高中低與差,加上技能檢定的推動、產學攜手合作、校際策略聯盟、建教合作、產學專班等政策,不論升學與就業皆能暢通無阻,實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教育體制。
配合學校積極宣導、開放工廠參訪與體驗實作、寒暑假開辦職涯探索營、舉辦說明會等活動,增進國中師生與家長對技職教育的認識及探索,本校免試新生高達九成為第一志願,報到率高達九十二%,更驚喜的是收到不少性向明確成績優秀可上前面志願高中學生。
◆ 中原新學程 打造唱片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4001709-260107
中國時報 楊明峰/桃園報導 2014年06月24日
歌唱選秀節目盛行,不少素人抱持發片夢想。中原大學今年首創「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邀請多位專輯製作大咖,傳授唱片製作流程,讓擁大學學歷者獲第2個學士學位外,也能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唱片專輯。
學程師資包含策畫過天后李玟專輯的知名音樂人何厚華、已故歌手鳳飛飛等多張專輯的製作人李富興、曾獲金鐘獎流行音樂節目的主持人黃介文外,還有頂尖流行音樂編曲設計師尤景仰、數位音樂e化教育領航者江亦帆,以及堅持完美錄音後製工程師劉宏壽等。
專題講座陣容堅強,包括美國好萊塢的頂尖數位影音技術公司創辦人李恕權、葛萊美獎得主Jamii Szmadzinski、作詞人武雄、配唱家林美璊、台灣鼓王黃瑞豐、名製作人和Bass手金木義則等,都是業界一時之選。
學程主持人林姿瑩指出,該學程在校已推出9年,推出學士後學程,讓擁有大學學歷的民眾,可透過專業錄音室等相關設備、業界堅強師資,扎實學習流行音樂創作演奏和唱片製作,花1、2年取得學位後,未來可朝音樂表演、唱片製作、廣播傳媒、編曲後製、錄音工程等方面發展。
何厚華說,將傳授學生企畫專輯能力,包括如何幫歌手做定位,並以過去企畫唱片例子授課,若有機會也將跟唱片公司合作,把即將要發片藝人的企劃案,帶到課堂上供學生學習。
黃介文則期許,該學程能夠讓校園的音樂種子發芽,在流行音樂上能占有一席之地。
※ 相關報導:
* 一顆心能換到幾顆心?
21 則留言:
時論─救下一代創造力 總綱須大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5001006-260109
中國時報 杜忠誥 2014年06月25日
「12年國教」初步啟動,筆者以為,新修總綱草案存在雙重隱憂:一是只重知識技能,漠視人格品德教育,「文化基本教材」不升反降,被對半砍到只剩兩學分;二是科科等值,為了方便新增非核心課程,竟將國、英、數等核心課程砍掉四分之一,完全沒有課程等級區分概念。
「總綱草案」一再強調「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實包括人格道德與知識技能兩部分,前者重在培養行己有恥,有責任感又有正義感的賢者,關乎待人接物;後者重在專業知能,含括一切謀生技能的學習。德能兼備,方名「全人」。
今天的台灣,最需要的是人格道德教育,唯有人格道德,才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價值。人格,只是一個主體的自覺;道德,則是內在心甘情願的自我節制,這個道德自律能力的高低,正是人格尊嚴的重要指標。
長期以來,台灣在半調的民主狂潮席捲下,政治人物往往只顧選票,百姓福利置一邊,上焉者若非鄉愿徇俗,譁眾取寵,粉飾太平,全無責任感;下焉者則抱殘守缺,無所作為,甚至茍且營私,以天下蒼生為芻狗。導致整個社會價值錯亂,黑白混淆,正義不彰。集體無明又放肆的結果,馴至所謂「人心失去就,中人可橫行」。上一代不行,總希望下一代能更有出息,唯有期待文化教育政策或能挽狂瀾於既倒。然而,我們從「12年國教」總綱裡,不僅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天光,反而感受到太多不吉祥徵兆。
經爬梳發現,原來總綱小組也把「通識教育」拿來充當其所謂的「全人」教育。可笑的是,總綱竟以「非考科」作為「通識」的界定,嚴重誤解「通識」教育的實質內涵。嚴格意義的「通識」,是相對於專業知識技能而言,一般專業知能注重的是概念解析的專精,是別異,屬於生命的廣度與深度。通識注重的是性靈會通的博雅,是合同,屬於生命的強度,也正是「全人」教育居於關鍵角色的人格道德部分。
擬定這種只教知識不教做人,捨本逐末的「半人」式方案,卻期待能「適性揚才」而達成「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標,那不過是畫餅充饑罷了!
增加選課學習的自主空間,立意固然良善,但也不能以犧牲核心課程為代價,否則便會得不償失。尤其國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共同基礎能力,「文教」全在教仁教孝,更是學生人格生命信息的重要來源,關乎存在的智能,學了一輩子都用得著,故只能增而不宜減。這兩種課程,正是所有課程核心中的核心,研修小組在這上頭近乎兒戲地揮刀,何止是不懂教育,簡直是背道而馳!
國民教育是一切建設的根本,更是國家競爭力之所繫。這一套教改方案既已紕謬百出,如不能懸崖勒馬,暫緩實施,也當亟謀救正,大幅翻修。若只為博得表面虛浮的政績而執迷不回,勢將使下一代國民的抗壓力與創造力大幅弱化,耗費民脂民膏不說,猶恐將功德翻成造孽而大失民心。馬政府不宜等閒視之!(作者為「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共同發起人、明道大學講座教授)
※ 相關報導:
* 只改升學制度 教育品質呢?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62623.shtml
【聯合報╱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2014.06.25
十二年國教一免放榜,就如每次大考揭曉一樣,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今年不一樣的是充斥著許多委屈與憤怒、沮喪與不平。雖然蔣偉寧部長認為一免錄取率高九成多,且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八六是第一志願錄取,顯示「適性輔導」政策奏效,但數字顯示的只是表象,事實上很多考生唯恐因為志願序扣分,逼不得已填選後段學校,先占名額卡位,再去拚特招。因此即便是第一志願錄取,也不去報到,形成中間學校報到率偏低的U型曲線,這樣的數字,到底代表多少意義,值得教育部省思。
* 二免落榜沒救 火車快撞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62626.shtml
【聯合報╱龔化中/商(台北市)】2014.06.25
十二年國教第一次免試分發,志願序扣分效果好壞,仁智互見。反正沒錄取或不滿意的可考特招或等二次分發,只是辛苦點罷了。但萬一第二次免試分發時再有類似情形,造成多位同學意外落榜的話,就再也沒有補救的機會了。
* 二免未招滿 可跨區續招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5356&f_ART_ID=521163
今年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沒報到的五萬多個缺額,將留到第二次免試分發。教育部昨表示,若二免仍未招滿,只要報主管機關核准,不分公私立學校都可再免試續招,且可跨區招生,給落榜生最後補救機會。
◆ 習近平講話 大學、黨校列讀本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62712.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06.25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日前發行,中宣部與中組部更要求,大陸各大學、黨校等院校,需將「讀本」作為師生理論學習教材,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宣傳教育。
新華社昨報導,為推動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宣部組織編寫「讀本」,該書已出版並即日起在全大陸新華書店發行,且中宣部、中組部發出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好「讀本」的學習。
中宣部與中組部在通知裡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在學習習近平「原著和講話原文」的同時,組織好「讀本」的學習,黨委中心組要將學習「讀本」作為重要內容,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要將「讀本」納入培訓教學內容,各高校要把「讀本」作師生理論學習教材。
新華社指,「讀本」共分十二個專題,全面準確闡述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闡述講話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且主要觀點和論述忠實於原著。
學習習近平講話已成今年中共重整黨內思想重要方式,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日前出版「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一書,有七十多篇文獻是首次公開發表;人民網則發表「跟習近平學領導藝術」系列文章,盛稱習的民主開明和敢於擔當。
就中共黨史看,黨內學習運動多與整黨工作相配合,習近平去年六月首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是整黨整風、除腐敗,而學習運動則是樹立新典範、新思維,關鍵是重新統一黨員的思想脈絡。
以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為例,昨標題稱「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大陸政情觀察家認為,習現已從組織機構的集權,進一步深入至黨員思想統一的「集權」,且從大學高校就要開始掌握。
※ 相關報導:
* 搶中國學生 印第安納大學助申請H1B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61296.shtml
為招攬中國學生,美國各大學近年紛紛推出「提供正宗中餐」、「發行中文網站」、「在中國轉播畢業典禮」等五花八門服務,希望「搶得先機」吸引中國留學生就讀。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23日宣布,從今年8月份開始,將開美國大學先河,推出全美首個協助國際學生處理工作簽證的「移民橋梁計畫」(IU Immigration Bridge Program),期待藉此提高招生競爭力。
* 綠島童潛水 海底領畢業證書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1156
台東綠島公館國小昨天舉辦海底畢業典禮,10位畢業生一早就身著20公斤的潛水裝備,從公館港嘴出發,潛入磯釣魚場,參加畢業典禮。體重104公斤的蔡杰宏,也跟著其他同學游出海,在海底領畢業證書。
這種論文品質 碩士生分流吧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65080.shtml
【聯合報╱劉仁沛、季瑋珠】2014.06.26
劉仁沛/台大統計教學中心主任
季瑋珠/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每年六、七月為碩博士生論文口試的旺季,教授們不但忙於自己研究生的口試,還要參加其他研究生的口試。日前有報告指出研究生論文水準日益向下沉淪,其中關鍵因素,是指導教授未認真指導,嚴格把關。
今年我曾參加一位博士生的論文口試,發現論文初稿居然沒有中、英摘要。博士生已寫過碩士論文,許多系所規定博士生要發表SCI期刊論文,才能進行口試,這位博士生的論文稿居然犯這格式及結構上最基本的錯誤,指導教授亦不察,允許進行口試,而且許多位口試委員亦未察覺。這一經驗顯示,不但指導教授未盡責把關,其他口試委員亦未仔細審查。到了評分時,一句話,這個學生很努力,雖有瑕疵,但已經盡力而為,就可順利過關,可見論文口試已成形式。
不過,許多系所博士生畢業的條件之一,就是須發表SCI期刊論文,所以大多數博士生論文,雖然撰寫上有許多待加強之處,但學術水準並不差,碩士論文就不同了,不但格式不對,且內容更差。
我國近年來碩士班人數遽增,每位教授指導人數亦急速上升。目前畢業規定要對論文、創作與展演的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進行口試。因為研究生多,題目不易找;而碩士生往往已經成為教授研究生產線的一環,有時將某一主題切為數個子題分給研究生,或炒冷飯將已做過的題目以不同角度再做一次。加上指導教授的學生可高達廿多位,根本沒有時間指導,造成論文水準低落,不但毫無學術價值,對學生就業亦無助益。
我國多數碩士畢業是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攻讀博士,再加上大多碩士論文無學術價值,我們必須挑戰目前國內的制度,到底碩士生一定要寫論文通過口試才能畢業嗎?
我一九七八年到美國讀統計研究所,碩士班的教學宗旨非常明確,就是要培養多樣性統計專業人才。每年舉辦兩次綜合考試,考試科目為碩一必修的六門課,考題很難但極具鑑別力,平均成績在三十分以上且修滿三十五學分即可得到碩士學位,若平均成績在六十分以上即可就讀博士班。此一制度不但可培育業界所需的統計專業人才,亦可快速篩選出有研究潛力的學術人才。
反觀我國,碩士生一定要論文口試,但論文水準低落無學術價值,而且浪費教育資源,所培育的碩士生亦不是國家業界所需的專業人才。曾經外部評鑑委員詢問碩士生畢業後就業意向時,大部分碩士生的答案竟是,留在學校做老師的研究助理,而不敢外出就業,顯示我國培養的碩士生不具職場就業能力,這是我國碩士教育制度重大缺失。
我們呼籲將碩士生分流為專業與研究導向兩類。專業導向的研究生不必寫論文,可以考試替代,考試科目以職場所需的專業科目為主,通過考試及修滿規定的學分後,即可授予碩士學位。有研究傾向的碩士生,則可選擇寫論文培養其學術能力,做為將來從事研究工作的基礎。如此才能造就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達到畢業與就業無縫接軌的目標,同時亦可提升畢業論文的品質。
※ 相關報導:
* 公立大學第一槍 政大調漲學雜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6000896-260114
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開第一槍!國立政治大學昨召開校務會議,通過「103年學度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案」,研究生學費將自今年8月103學年度起調漲5%,每學年學生將多繳1500元,大學部學雜費明年8月(104學年度)擬調漲1.5%,每學年學生將多繳750元。
* 上學 就該這樣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6000653-260107
推動「教育111典範學校」及「特色學校」,澎湖縣政府25日舉辦表揚授證儀式,全縣通過典範學校認證8所、特色學校7所,其中合橫國小獨木舟教學及石泉國小牡蠣殼創作最受矚目。
厚植國民教育優質基礎,澎湖縣配合教育部全面推動國民小學「教育111典範學校」及「特色學校」認證與獎勵計畫,以教育愛為核心,經營一校一特色、一生一專長,輔導小學發展學校重點特色。
* 孔廟夏令營 傳統彩繪免費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64618.shtml
孔廟暑期藝術夏令營,規畫「傳統彩繪」、「版印藏書票」體驗課程,以及「書法暑期研習班」、「詩歌樂舞」兒童創意劇團暑期班,今天起受理報名。
* 萬丹圖館「上菜」 20種文化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64702.shtml
「阿嬤帶著孫子來唱歌」,屏東縣萬丹鄉圖書館「文化餐廳」推動終身學習,提供20種特色課程,讓鄉民們品嘗英文、日文、歌唱、電腦課程等多樣「菜色」,提升在地人文藝術氣息,增廣見聞。
◆ 校園立「太陽花」紀念碑 學生搶合照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90794
自由 2014-06-26
〔記者林宜樟/民雄報導〕國立中正大學近期在行政大樓旁,正在施工建立一座紀念碑,碑文以「學術自由」為題,內容是今年三月「太陽花學運」時校方的聲明稿。有學生拍照上傳網路社群,引起網友熱烈回應,肯定校方的理念與作法。
中正大學作法 網友喊讚
紀念碑碑文如下:大學為知識殿堂,探尋真理,沒有包袱,亦無所畏懼,被視為國家行政、立法、司法與媒體之外的第五權。因此,學生與教師以非暴力方式關心公共事務與國家發展,乃公共知識份子的表現,不容抹黑與漠視。
中正大學主任秘書陳朝輝強調,立碑目的是確立大學「學術自由」的精神,而非校方對兩岸服貿協議等政策立場,文末標明太陽花學運等字,是讓人明瞭文章出處;目前紀念碑尚屬粗胚,七月一日創校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當天完工。
全國跨校際學生三月間發起反黑箱服貿的太陽花學運,中正大學牧夫們社除號召響應,也在校內大草地開辦「公共民主講堂」,邀請各領域學者談論服貿議題,校方對學生自主學習、參與社會運動之舉發表聲明,表達支持與肯定。
牧夫們社社長陳聖允表示,校方將三一八學運時發表支持學生的聲明立碑,地點選在學生自主罷課、戶外講堂的現場,對學生社團及曾經參與學運的人是莫大鼓舞。
※ 相關報導:
* 流行力/Queen與Prince 別只譯皇后、王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0786
廿世紀後半葉,王妃的代名詞叫「黛安娜」(Diana)。之後,中文世界的人聽到別人說「王妃」時,可能會以為是指歌手王菲。連劉德華也不例外。
1997年黛安娜車禍猝逝那天,據港媒報導,劉德華聽到後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那竇唯(王菲當時的丈夫)怎麼辦?但是在她們之前,最正港的王妃,叫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有關她生平的一部傳記電影:《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最近在台上映。
....《為愛璀璨》這部電影的英文原片名Grace of Monaco是滿用心的。Grace固然是葛麗絲的名字,但它也有優雅、(上帝的)恩典的意思。例如在歐美許多悼念場合中傳唱的名曲《奇異恩典》,英文原名就是Amazing Grace。所以,Grace of Monaco也可以暗喻「摩納哥的優雅」。
中文世界學英語的人或是譯者,受限於中文世界的思考模式和太過倚賴英漢字典(而非英英字典)的習慣,往往出現不少盲點,例如對王室的人員的稱謂很容易搞混。《為愛璀璨》的上映,正好為大家上了一課。
Queen這個字,使用中文的人及譯者,普遍會條件反射、先入為主的以為是指「皇后」。這是東方人潛意識裡的男性沙文主義思維作祟,因為東方世界鮮少「女王」....
誠品儒家文化展 來看「孔子聖跡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767283.shtml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2014.06.27
民間出版業者為推廣儒家文化,今起一連3天,在誠品敦南店藝文空間舉辦「孔子聖跡圖─儒家文化專題展」,免費參觀。民眾除可閱覽專題圖書、照片、影片,還能看到明清歷代衍聖公、衍聖公夫人圖像。展出內容集合所有孔孟文化特色,更有一面紙藝品做的照片展覽牆,非常特殊。
華品文創出版公司及山東出版傳媒公司共同主辦的特展,昨舉辦開幕式,除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及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出席,更請到詩人顏艾琳朗讀「孔子」一詩,不少路過民眾聽得入神。
主辦單位表示,特展以「圖書」和「圖片」形式並陳,展示齊魯傳統文化圖書、衍聖公府內珍貴圖像資料,以及孔子聖跡圖。為讓民眾看展有延續性,策展團隊以68節的長詩「孔子」貫穿其中,凸顯各式圖像資料的特色。
為籌畫本次特展,山東出版傳媒集團蒐集、展出旗下出版社150多種圖書,內容都是與孔子、孟子、泰山、民族等文化議題有關,更有和孔子相關的高仿圖近10種。其中衍聖公府內珍貴圖像資料,包括歷代衍聖公及衍聖公夫人畫像、孔子畫像及府內珍貴器物圖像共百餘幅、孔子聖跡圖數十幅。
主辦單位表示,本次展出的圖像、書籍都相當珍貴,展期為27到29日,地點位於誠品敦南店B2藝文空間,展出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免費入場,歡迎對儒家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往。
◆ 台南紙厝工藝 小學老師出專書傳承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1219
自由 2014-06-27
〔記者楊金城/新營報導〕糊紙厝除了祭祀使用,多數在喪禮使用,民俗禮儀工藝行業存在已久,但上不了「藝術」檯面,六甲國小教師蔡志定不僅研究原台南縣的紙厝工藝還出版專書,記錄保存紙厝工藝的文化資產。
關文獻少 幾乎都要田調
六十四年次蔡志定坦言研究原台南縣的台灣紙厝工藝,是在寫碩士論文時,挑一個冷門的沒人寫過,也沒多少人願意去田野調查、分析整理來寫的題目,當初以為「很好過」,不料開始作研究後才發現「代誌大條」,因為相關文獻資料太少,幾乎都要田調實地走訪道士、法師才有資料和拍照,而田調就像尋寶,有樂趣也很辛苦。
曾在山區迷航 還曾被「煞到」
蔡志定有次跑到玉井山區田調,結果GPS衛星導航亂帶路,將他引導到荒郊野外,差點找不到路、回不了家;有次到喪家去拍大型紙厝,雖然由法師和家屬帶著上香向亡者祭告前來採訪,沒想到紙厝就放在棺槨的旁邊,他一進停靈處就撞見,結果被「煞到」,一個多月「感冒」都未癒。
蔡志定也曾被道士拒訪,轟出門外,不過,還是有像吳文進大法師等道士、地方文史工作者黃文博提供協助。蔡志定想不到的是竟然花了四個寒、暑假時間才跑遍原南縣卅一個鄉鎮市,訪查糊紙師傅、道士和商家。
蔡志定對台灣紙厝工藝的研究由台南市文化局獎助出書,他說,紙厝工藝已慢慢被現代電腦印刷取代,出書是希望傳統紙厝工藝能保存下去。
地方文史工作者許献平也由文化局獎助出版「北門區有應公廟採訪錄」,和蔡志定的紙厝研究一書昨天發表。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文化局獎助台南學研究出版計畫已開始徵求稿件,至九月八日截止,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加入,「台南學」未來將更豐富完整。
※ 相關報導:
* 「傻瓜織夢」 土坂五年祭出有聲書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1202
延續排灣族「Maljeveq(五年祭)」的優美文化資產,達仁鄉土坂部落「傻瓜織夢計畫」推專刊及影音,透過部落耆老的口述、中生代的銜補,讓只會看、不會說的後生晚輩也能以自己的觀點,講述部落的傳統,讓這個深具文化意義的資產得以永續,也讓排灣族文化透過「本土國際化」與外界連結和分享。
* 上課玩平板無罪! 課程藏在遊戲中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67297.shtml
佳里區仁愛國小四位老師認為用平板電腦教學效果好,利用家長會長黃世偉購贈的平板電腦,老師們合力設計程式,各科重點以連線遊戲呈現,採對戰競賽讓學生能很快上手、輕鬆記住重點,小朋友開心說,「如果每節課都能這樣上,該有多好!」
* 幫豬助產還會閹雞 佳農正妹上中興獸醫系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1203
佳冬高農正妹邱夢如,不僅會閹雞,還會幫母豬助產,在校成績優異,透過甄試錄取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也成為佳農校史首位進入中興獸醫系就讀的學生。
擁有一雙靈動大眼的邱夢如,看似文弱,卻是能應付體重二、三百公斤大豬的助產能手,高二時就遇母豬難產,老師為測試她的反應能力,讓她獨當一面,「半個身體幾乎都要伸進母豬」的體驗,讓她記憶猶新,成功讓豬隻母子均安。
* 治平陳盈臻 新娘妝競賽奪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1060
楊梅市治平中學時尚造型科二年級學生陳盈臻,家人從事婚紗、新娘秘書等相關工作,她從小耳濡目染,加上天生的美感,贏得美容化妝新娘秘書選拔大賽冠軍;她說,已能接案當新娘秘書,週末兩天就能賺兩萬多元,羨煞同學。
郭台銘和中共國務院的反應 都比教育部快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OPINION/OPI1/8769677.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6.28
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財力和企圖心,想要買什麼、併什麼,動見觀瞻。最近讓他廣受注目的一則新聞,是他想買下一家技術學院,據說已經報價正在找校長的階段。郭台銘過去就常對技職教育發表看法,認為一技之長和工作經歷要比學歷更重要;如今,他有感於鴻海提高薪水條件卻仍找不到合用的人才,於是決定辦教育,「自己的人才自己教」。教育部對此表示「樂見其成」,其實,這也反映了教育部對技職教育改革慢了好幾拍的窘況。
在當前大學生普遍抱怨學貸多、薪資低、找不到工作的氣氛中,產業界更憂心的不只是年輕人出路的個案,而是台灣整體人才培育青黃不接、學難致用的問題。郭台銘於是乾脆自己下海辦學校了,台灣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甚至寫了本書,「教育應該不一樣」,主要就是為提升技職教育請命。
台灣的技職教育出了什麼毛病?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廣設高中大學」的教改口號下,教育發生了「通貨膨脹」現象:短時間內,職業學校升級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級為科技大學;但不少學校升級的只是名稱,師資、課程、教學內容並未一併升級。這不只是教改蛋頭學者隻手闖的禍,不少地方首長、民意代表也曾向教育部施壓,要求做到「鄉鄉有大學」。其結果,滿街失業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只好延畢,這正是用嚴長壽喟嘆的「基礎技術人才在短短幾年內迅速被掏空」,所換來的代價。
回顧台灣教育的發展軌跡,在由經建會強力主導「人力規畫」以配合經濟發展所需的年代,普通高中與高職的數目曾經是三比七的懸殊比例。亦即,那個年代,十五到十八歲的在校人口有七成在念高職。但若要說那是台灣技職教育的「黃金年代」,也不盡然。因為,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使然,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抱著「考不上公立高中,就去念私立高中;考不上私立高中,只好去念高職」的觀念。也因此,念高職而等著混畢業的人也不在少數,打著「建教合作」名目而被批評為只是利用「廉價學生勞力」的情形,亦不少見。
要讓技職教育回到健全軌道上發展,首先社會要有敬重「職業達人」的風氣,產學合作互惠也是重要基礎。所幸,當今社會這樣的觀念和條件都在漸漸改變之中,年輕孩子從當麵包師傅到調酒師、美髮師,也都有站上國際舞台「為國爭光」的機會。但無論如何,實質的改變,還是要從技職教育的內容做起。近年受推崇為「升學教育體制異數」的公東高工,便是一個極佳範例。公東高工位在台東,是半個多世紀前天主教「白冷會」來台傳教士所創設,引進德語系國家特有的二元教育系統,也稱「學徒教學制」。一開始教育部是以破例設專案的方式才允許設校,教會曾前後引介數十位在歐洲領有專業證照的技術老師,義務來台支援學校的工廠實習。如此篳路藍縷,公東高工的學生卻能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屢屢獲獎,校方如今可以不必謙虛地自稱「造就工業技術尖兵」。
如果說,一所由外國修士擔任推手的職業學校,被推崇為教育典範,不知教育部能否「與有榮焉」,或是有些自慚形穢?既然各界對技職教育的關切日深,主管機關要改革,要承認錯誤,要政策轉彎,就要趁早去做。在這方面,中國大陸的「覺悟」以及由中央一聲令下的「威力」,都比我們要強。同樣瀰漫「升學主義」氣息的中共教育體制,過去二十多年來亦是以發展學術取向的「重點學校」為主軸,但現在順應社會需求,今年六月才剛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將全力發展「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教體系。這個政策轉彎的影響力,不可小看。
從郭台銘、嚴長壽之英雄所見略同,到中共國務院的新政策積極決定,教育部對技職教育改革之大勢所趨豈能無感?或只是袖手旁觀?加快腳步做出一點成績吧,別讓教育反成為國家發展路上最落後的一環!
※ 相關報導:
* 社論-適性揚才 回歸十二年國教正途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62800344.html
中國時報 2014.06.28
面對當前困境,我們主張「志願序扣分」必須調整,中央和地方當局應盡快研擬既可照顧到「一免」報到學生的權益,又可讓參加「二免」學生不會再受到傷害的做法。未來入學制度的修訂則要落實「依學習表現決定選擇學校優先順序」的原則,不要再讓孩子陷入賭局的困境中而失去了夢想。
20年教改路已偏,於今之際應從教育本質以及「適性揚才」的應有內涵重新出發,思考建構理想的適性分流學習管道,在課程、教學及師資上著手,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尊重差異,並兼顧機會均等。要趕快建置適性選課或分組學習的跑班制度,讓孩子都能依其特質與能力適性學習。落實教育資源的重分配,以誘導而非強迫來促成適性學習才是王道。
* 港生增加 家長團來台考察兼觀光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4062800416.html
「收費合理、師資設備也不錯,加上台灣的公民素質也好,家長會很放心。」台灣觀光協會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巫宗霖表示,近來不少香港學生想到台灣念大學,為了讓家長安心並推銷台灣,計畫推出「看子家長團」,因為「有愈多的交流,就有愈多誤解可以被消除」。
* 旺報觀點-品質不把關恐傷台教育口碑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4062800417.html
台灣剛開放陸客時,曾有業者在閉門會議上說「先騙進來!就算只來1次,13億人也賺不完。」心態不正確,導致市場出現不少亂象。隨著台灣的大學紛紛以招收陸生來解決財務問題,如果教育品質無法把關,未來也可能搞砸台灣的教育市場。
◆ 華裔高中女科科滿分 美7名校都要她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WORLD/WOR6/8769408.shtml
【聯合報╱聯合報系記者丁曙/南加州報導】2014.06.28
畢業於聖地牙哥Canyon Crest高中的吳雙雙(Catherine Wu),申請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及麻省理工(MIT),也申請西岸的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柏克萊加大等美國7大名校全被接受,最後選擇哈佛,專業是生物科學。
吳雙雙敲開名校大門的心得,首先學習成績要好,她SAT測驗2400滿分,AP(大學先修課程)修完17課,涵蓋數、理、化、生、電腦及社會科學多個科目,每科都是最高5分。
但要出類拔萃還須專精某一項學科。2013年,吳雙雙入選美國生物奧林匹克代表隊(USABO),參加瑞士第24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並且贏得一枚金牌。此外,名校並非單純培養科學家,同時也培養社區領袖,很重視學生組織能力,回饋社會、服務志向。
吳雙雙表示,秋季去哈佛後,將繼續努力,爭取拿到博士學位,將來成大學教授或科學家。
讓學生更健康 從好好刷牙做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9000632-260102
自由 文/周長泰 2014年06月29日
新北市健康促進學校成果展,6月18日在三重區集美國小舉行,針對「各議題融入領域創意教學模組」及「健康體位學校經營方案」進行頒獎,會中不但邀請高雄長庚醫院吳佩昌醫師演講,也請各議題表現優異之學校,分享一年來的成果;本次發表會結合六項重點議題,宣示健康促進學校繼續努力的方向,希望藉此喚起家長對子女健康更多重視,共同營造「新北健康城市」的目標。
新北市教育局林騰蛟局長表示,因為3C產品的蓬勃發展,導致學生近視年齡層不斷下降,為了改善學童「惡視力」的問題,從101學年度起開始推動「戶外活動120」、「規律用眼3010」、高度近視學生的管理及就醫追蹤等策略,以減緩及控制近視的惡化。此外,也加強口腔保健、健康體位、菸檳防制、性教育等議題工作,希望藉由成功案例,啟動各校持續進行有效策略規劃,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健康促進學校模式增進校園健康的工作中,「健康生活技能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為激發教師教學創意,103年首次結合各議題辦理教案甄選,經過評選,共有54校獲特優、優等及佳作接受表揚,鼓勵各校在健康促進學校議題經營的努力成果,其中吉慶國小、更寮國小、中和國中同時囊括教案及學校經營模組獎項,實屬不易。新北市教育局也特別邀請瑞柑國小及安康高中分享「口腔保健─口腔衛生保健so easy」及「健康體位─『食健』從自己做起」教案,其中瑞柑國小從低年級有趣的繪本著手,讓孩子體認牙齒保健的重要;安康高中從閱讀教育著手,讓孩子自己反思體位不良原因及改善策略,不僅教學生動活潑,又能讓孩子內化成自我能力。
「健康促進學校」總召集大崁國小陳木琳校長表示,國小時期是生活習慣和健康觀念養成的黃金階段,只要學校多用心,孩子在學校除了學到帶得走的能力外,更可學到帶得走的生活技能及習慣,所以今年暑假將配合新北市教育局規劃辦理9場國小及1場國中教師視力及口腔保健專業成長研習,研習教師通過正確操作貝氏刷牙法技巧後,由教育局頒發認證種子證書,並成為學校種子團隊,教導孩子一輩子受用的健康生活技能。
為提升學生健康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局新北市自103年寒假開始,推動學生「健康自主管理實踐卡」,於寒、暑假期中請學生每天記錄「睡足8小時」、「食後潔牙」、「天天5蔬果」、「每天4電(電視、電腦、電動、電話)少於2小時」、「每周運動210分鐘」、「每天喝足白開水」等生活習慣,以培養「健康一生一世」的健康自主能力。新學年度更將把「吃優質早餐」習慣納入學生健康行為目標中,希望培養「快樂、長高、變聰明」的健康學子。
※ 相關報導:
* 熬夜拚大考 大腦反而亂糟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771937.shtml
....王俸鋼說,要緩解這些生理狀況得先「治本」。許多人其實只是患了「大腦過敏症」,總把小事放大,連動牽引著身體。但許多研究指出,考試不會完全決定人一生的發展,若學生和家長能學習別把考試看得那麼重、用平常心面對,可能就不會那麼焦慮,自然也會減緩身體反應。
....長期熬夜讀書則非長久之計。王俸鋼曾收治過一位高中女生,因堅持半夜有人偷翻她書包而被爸媽以為有妄想症。後來才發現原來女生為了準備考試,一回家就先睡覺,半夜兩點再用鬧鐘叫醒自己起床讀書,念到早上再去上課,因精神不濟,久而久之開始夢遊,自己翻了書包卻不自知。
* 非感冒 男大生發燒竟因愛滋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HEALTH/HEA1/8769632.shtml
20歲男大生數周前發燒、畏寒、全身倦怠,前往醫院治療,醫師初步診療,學生呼吸道、泌尿系統都無異狀,也沒出國旅遊、接觸病人或動物的接觸史,但學生一直發燒不退,經詢問有無危險性行為,學生承認,檢查確認已罹患愛滋。
◆ 廖玉蕙/古典其實並不遠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OPINION/OPI4/8769744.shtml
【聯合報╱廖玉蕙】2014.06.28
最近,語文教學中文言白話的比例,及國語文教學時數問題,又被再度搬上檯面,記者來採訪,我還是一貫的主張:如果要說學生語文程度不好,從來不是文言與白話的比例問題,更不是時數多少的問題,追根究柢是教學不得法、教材的揀選偏差與美感不足。「搶救」若方向錯誤或堅持本位思考,將注定只是「瞎忙」。
過去台灣國文課本嚴重缺乏幽默感和情意開發,注重說教,不大說故事,喜歡灌輸「意義很確定的東西」。如今,時代已經翻天覆地,但教材仍舊不是過度保守,就是距離學生經驗太遠,引不起閱讀興味。作文教學老講究使用成語、徵引名言,就算起承轉合四平八穩,那樣的複製威權想望,就算錯字少些,沒有思想在裡頭,也算不得好文章。
早年,我們受困於聯考的緊箍咒,被嚴禁閱讀課外書籍。喜歡閱讀的孩子,只能偷偷摸摸。記得,當年我總熱中將耳朵貼著牆壁,偷聽臨房爸爸收音機裡傳出的說書。《隋唐演義》裡的秦瓊賣馬;《東周列國志》裡的蹇叔哭師;《水滸傳》中的黑旋風鬥浪裡白條;《聊齋誌異》裡的狐仙鬼怪……,偶或因周遭噪音干擾,錯失關鍵情節,還常背著母親,和父親暗地切磋,許多的古典小說因之耳熟能詳。
後來,我進入大學教書,站上講台傳授這些小說經典,常常想起那樣的夜,那般的纏綿。合理懷疑是不是當年說書人的聲音早早挑動了我稚嫩敏感的神經,無意間撒下了「浸潤沉迷」的種子,幾十年後終於在生命的途程中開了花!
課堂上,我從神話、寓言、志怪、瑣聞、傳奇、平話,直講到章回小說,學生總是驚詫於古典小說的豐饒婀娜!「六朝的〈陽羨書生〉根本就是魔幻寫實小說!」「《哈利波特》的原型可以在魏晉志怪裡看到!」「穿越時空的韓劇、變臉的美國好萊塢電影也談不上創新!唐代的〈周秦行記〉早就曾湊齊了歷代美女於一屋子裡開轟趴;而六朝的變虎志怪及《西遊記》裡孫悟空大戰牛魔王不只變臉也變身!」這些志怪、志人或神魔交錯的精彩故事,仔細想來,除了寫作時代的古老外,幾乎都早早諭示了現代的人生。
有人說:如果拿盤古開天到人類毀滅當作一天,那麼,孔子離開我們才只有五分鐘,他坐過的椅子還殘留著他的體溫和熱情,古典其實並不遠。教了卅餘年書,深知有趣、有魅力的故事,遠比道德教訓更具吸引力,於是,我開始揀選各代獨特又能激發想像的小說,綰合文學創作、學術研究成果和教學語言,夢想讓古典小說穿越校園的圍籬,還原當年我對古小說的痴迷,編寫了一本《古典其實並不遠—中國經典小說的25堂課》,換我來為大眾說說書。
古典的重現,應不限於故事的情節發展,而是能用現代語言展示古典精髓;用當代手法還原遠古情境;用嶄新思維詮釋古老思想;用今人眼光來諦視先人美學;甚至用過往故事安慰今人的悲傷與懊惱。年紀輕、生活歷練少些的學生,可以看故事、看熱鬧;年紀長些的社會大眾,可以探源流、看變化、研究門道;而更厲害的讀者,甚至能從古人的襟抱裡,看出今人的雄懷壯志;從他人的酒杯中,找到自己的塊壘。古典毋須搶救,端視老師怎樣設法先讓學生有意願靠過去。
(作者為作家,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留洋女孩有夢 回台培訓偏鄉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7374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6.30
報名太踴躍〝哭著拒絕對方〞
在台灣許多偏鄉角落,學生快開學了,還盼不到老師。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劉安婷,放棄美國200萬元年薪,回台灣成立「Teach for Taiwan」,培訓和她一樣關心偏鄉教育的年輕人。今年9月起,首批教師將分頭前往屏東與台南八所小學任教兩年。
回想起過去遴選召募師資的時間,劉安婷說,萬萬沒想到報名的大學畢業生超乎預期,但因名額與經費有限,最後幾乎是「哭著拒絕對方」。
常自問:人生不能有其他選擇?
生長在台中的劉安婷,求學階段成績亮眼,但她從就讀台中女中語文資優班時,就開始反思,為什麼年輕學生必須被壓力這麼大的教育系統束縛,每天得穿一樣的制服、讀一樣的課本、目標成為一樣的人,難道不能有其他選擇?
高三那年,她決定挑戰自己,一邊準備大學學測,一邊參加美國大學入學測驗考試,同時錄取美國九所大學與台大外文系、政治系。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期間,她利用課餘時間前往海地、迦納、柬埔寨等地擔任志工,開始關心教育不平等問題。
劉安婷認為,教育不該因為孩子出身的家庭背景與地理位置有所差異,但包含台灣偏鄉和許多相對落後的國家地區,教育仍有落差題。
大學畢業後,她決定回到台灣教育體制了解狀況,利用過去在國外NGO服務的經驗,成立Teach for Taiwan。TFC招募教師訊息透過網路散播後,獲得許多熱情迴響,首屆招募就收到187份申請書,歷經層層篩選後,最後選出八位正取與八位備取教師。
劉安婷表示,TFT並未限制教師必須是教育專業出身,最後錄取者只有八分之一是正統教育科班畢業,其餘分別來自生物、農業、法律等領域。這批偏鄉教育新血,今天起將展開兩個月培訓,首批教師9月開學時,前往屏東和台南共八所小學任教兩年。
◆ 強!她教68人作文 57人滿級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72547.shtml
【聯合報╱記者宋柏誼/大雅報導】2014.06.30
大雅國中女教師周恬宇教國文10餘年,未婚的她幾乎時間奉獻在學生身上,每周準備題目讓學生練習,再跟孩子討論,今年帶出的畢業生會考作文成績不俗,68名學生就有57人滿級分,校方跟家長都很肯定老師的用心。
從彰師大研究所畢業就投入教職的周恬宇,外型清新亮麗是學生口中的美女老師,看學生為了升學苦惱,她想出喊口號的紓壓方法,放學帶著學生到操場去精神喊話「我一定要考上理想學校!」,與學生互相對眼勉勵,藉此安撫學生心理上的情緒;有學生說,把壓力喊出來後,心情就會放鬆許多。
常寫錯字被扣分的學生黃大維,外號叫錯字大王,對於字形字義常搞不清楚,老師會針對學生的程度高低做調整,他今年也拿到6分的滿級分。
「用對方法後,就不再害怕作文了! 」女學生梅若宣一遇寫作就會緊張、放空,常常寫到離題,老師教她審題技巧,想著題目需要的重點,也會教如何把題目分類,一年來寫了超過近百種各式題型,這次成績放榜她也拿到6級分。
周恬宇堅持親自改學生作文,了解學生問題,再逐一教導。
※ 相關報導:
* 國小藏書 大學生忙7天重編碼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72822.shtml
美濃文風盛,美濃國小藏書多達2萬4千冊,可是受限人力不足,長期用5種顏色的貼紙簡單分類。17位屏東教育大學學生花費7天時間,天天「加班」到深夜重新編碼、張貼,昨天終於讓書本重新上架,替美濃國小打造一顆強而有力的「知識心臟」。
美濃國小校長楊瑞霞在推動閱讀時發現,校內圖書的分類法很特別,共有5色貼紙,黃色與白色代表語文類,粉紅色是科學類,綠色藝術類、橘色史地類,簡易分法不利學生借閱。
* 西勢閱讀學位 學生拚閱讀拿博士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72790.shtml
屏東縣西勢國小老師魯慧敏,用創意在校園推動閱讀,獲103年度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閱讀推手個人獎。她設置學士、碩士、博士「閱讀學位」給學生,學生完成規定門檻,就可通過,每個月約有20多名學生可上台「拿學位」,帶起一股讀書風。
* 怕酒精燈、解剖青蛙? 國小師將修自然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350-260102
現在國小是包班制,但不少老師不會、也不敢教自然科的實驗。教育部推動「國小教師加註自然與生活科技專長」,明年8月起,開放讓國小老師到大學修滿25個自然領域學分後,授予專業證書,大型小學的自然科可安排給有這類證書的老師來教。
◆ 看見3C學生:搶救學力大作戰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72875.shtml
【聯合報╱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2014.06.30
十二年國教最讓人擔憂的不是菁英學生的一免高挫折感、指標型社區高中的低報到率、特招學生的高錄取率或二免志願序問題,而是「3C」學生與學校的發展困境。所謂3C學生,是指會考有三科以上待加強的學生;3C學校是指有三成以上學生未達基礎級的學校。
國中教育會考原來的設計目的是在做「學力檢測」,提供國中端進行補救教學的依據,並非成為升學分數採計的關鍵因素。對照會考表現,全國有三成以上,約九萬名考生的英文和數學成績是C,即是待加強;而許多偏鄉小型國中則是全校考生英文都拿C,3C、4C、5C者比比皆是。有國中主任告訴我,某校全部學生無人有一科達A級以上分數。顯見,弱勢地區國中生的學習能力並未因實施十二年國教有提升。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首先,應發揮國中教育會考的學習診斷功能。國中會考成績單提供了個別考生在各科能力表現的資訊,國中端或學生本人拿到成績單時,只剩十天就要畢業。此時忙著升學與畢業典禮,學校根本無從進行補救教學;學校若有心想做,恐怕學生也無力了!明年會考的辦理日期以及國中端的補救教學,要有更完善的規畫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依照目前趨勢,補救教學的工作勢必落入高中職端。當年實施九年國教之後,國中端抱怨國小沒教好,如今這個角色換高中職,但要補救的缺口更深更大,困難度更高。去年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五一八課程,每位高中職老師都已接受差異化教學、有效教學、多元評量、適性輔導等訓練,具備補救教學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中職校應立即分析新生學力結構,積極和國中端合作,利用暑假與新學期,盡速開辦補救教學或銜接課程。
最後,偏鄉國中的學力,從聯考、基測到會考階段,始終無法改善。前幾年的免試入學因有國中薦送和學生申請模式,讓偏鄉國中每年都有人獲得到國立高中職甚或明星學校就讀的機會,鼓舞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的學生數也回流,如今又被打回原形,情勢反而更加嚴峻。期望教育部與地方教局處能正視這個問題,在明年的免試入學辦法中考量這些學校的需求。
當菁英階層籲求政府將升學制度回歸分數正義與志願序公平性時,我們是否又輪迴到過去分分計較的噩夢?我們是否漠視偏鄉學生高報到率背後的學力斷崖呢?政府努力拯救3C產業的同時,也請救救3C學生和學校!
※ 等看到會考成績再來補救會不會太晚了?
我見我思-習比學重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442-260109
中國時報 陳敏郎 2014年06月30日
12年國教「免試」會考,引發近年來最大一場教育災難,27萬名年僅16歲孩子被教育部拿來當白老鼠實驗,官員不懂孩子的苦,政策打高空,莫此為甚。值得慶幸的是,第一次免試報到率讓高職成為新主流,技職教育重新抬頭,學生願意動手學習一技之長,產業升級有希望,22K魔咒才有打破的一天。
提到動手做,台東大學陳姓一年級學生,以1萬5000元自製「核融合反應爐」引來原能會放話開罰,以及科技部的緊張,要求學校注意「不要發生狀況」,未免小題大作,大開鼓勵年輕人創新倒車,扼殺學生實驗精神。
陳姓大學生的「核融合反應爐」是否真能達到核融合,是非常專業問題,有人認為只是「電漿發光現象」,根本未達核融合程度。說白點,大一學生如果只花1萬5000元就能製成「核融合反應爐」,國際核能專家可能要集體自殺,竟不如乳臭未乾小鬼。
陳姓大學生從高中到現在,共設計過3種核反應器,之前最便宜的花了15萬元,這次壓到1萬5000元,他很自豪也很得意。
陳姓大學生勇於跳脫書本理論,親自動手做,政府鼓勵都來不及,怎會小鼻子小眼睛的「恐嚇」要開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周在股東會說得好:「習比學重要」,經歷比學歷重要,郭董重視技職教育,更打算買下一間職校,無奈公部門博士滿天飛,書念得好,卻陷入讀死書胡同中。
對於陳姓大學生的「核融合反應爐」,原能會正經八百的搬出《游離輻射防護法》第7條第2項規定,擅自或未依核准的輻射防護計畫進行輻射作業,導致嚴重環境汙染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300萬元以下罰款。原能會甚至要求台東大學提出無放射線汙染證明,但東大並沒有核能科系無能為力,希望專業單位可以協助檢驗。
原能會的反應,突然間讓人有核能輻射外洩的恐懼,1萬5000元的自製「核融合反應爐」竟引來如此的緊張,陳姓大學生應該感到驕傲;至於原能會,是沒事找事做嗎?哦,不,他們會說「一切依法行政」。
最後,要給台東大學應用科學系系主任林志銘掌聲。林主任在網站留言表示,在陳同學的實驗條件下,產生核融合的機率可能低到儀器無法判別,東大歡迎專家學者共同鑑定,字裡行間已暗示,「反應過度了」。
林主任還說,陳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現最自信的一面,而不是用成績或分數來讓自己感到挫折,雖然愛炫帶給老師一點頭痛,但這就是年輕人的活力。
至於原能會以《游離輻射防護法》揚言可能開罰,林主任感嘆「當大大小小法規像是多到數不清的陷阱時,執法人員更應該要有人性與同理心,能夠給予無意間可能觸法的人關心與引導。」
12年國教紛紛擾擾,大學教育高中化,一個大學生的「核融合反應爐」實驗,引來公部門的窮緊張,好笑又諷刺。
◆ 滾動出芯自動筆 發明展奪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494-260107
中國時報 陳界良/台中報導 2014年06月30日
傳統的按壓式自動鉛筆,出芯都是有段式,出芯長度也無法自行決定,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沈台易發明「無段滾動出芯式自動鉛筆」,只要壓住滾輪就能無段出芯,昨天在澳門國際創新發明展中獲得金牌;朝陽科大另獲1銀、1銅與1特別獎,3項發明全部獲獎。
朝陽科大工設系學生沈台易指出,坊間無論是後壓式或側壓式自動鉛筆,出芯都是有段式的,出芯長度無法自行控制,他發明的自動鉛筆,只要用拇指壓住滾輪,即可無段出芯,一個動作就能開啟尾蓋,並將6至7枝筆芯裝入存芯室,符合人體工學。
朝陽科大創意創業發展中心總監鄧鴻吉說,今年澳門國際發明展共有11國、逾300件作品參展,台灣有65件作品參展,共獲25金、16銀、8銅、3特別獎及2大會獎,金獎數在參展國中居冠。其中朝陽科大的3件作品勇奪1金、1銀、1銅及1特別獎。
朝陽科大校長鍾任琴表示,朝陽近年積極推動「創新」、「創意」與「創業」三創教育已獲卓著成效,自2011年起參與全球國際發明展迄今,已獲45金、65銀、23銅及28座特別獎。奪金的「無段滾動出芯式自動鉛筆」日前也獲教育部創業補助金40萬元,近期就能看到這項發明量產上市。
◆ 王道還/無為有處有還無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72872.shtml
【聯合報╱王道還】2014.06.30
去年過世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畢業於牛津大學桑默維爾學院,主修化學。她的指導教授多蘿西.霍奇金,也是桑默維爾學院畢業生,後來獨得一九六四年諾貝爾化學獎。對這兩位桑默維爾畢業生的成就最感欣慰的人,大概就是瑪莉.桑默維爾(一七八○—一八七二)了。
在牛津這個古老的大學裡,桑默維爾是一個年輕的學院,它的前身於一八七九年成立,旨在爭取女性的受教權。取名桑默維爾,正是以瑪莉.桑默維爾為楷模。瑪莉沒受過正規教育,過世的時候,倫敦郵報稱她為「十九世紀科學之女王」。
話說十八世紀末,英國的數學已落後歐洲大陸,牛頓的科學遺產主要由法國人發揚光大。瑪莉憑自修精通數學,受託將法國天體力學大師的著作譯成英文。結果她完成的書,不只是翻譯,她還為讀者解說其中的數學。《天體力學》出版於一八三一年,直到十九世紀末,仍是英國這一領域的主要教科書。
瑪莉的解說本領,我們從一位知名物理學者對她的印象,便能窺見一二:
她的談吐單純又令人愉快。單純,並不是因為她刻意迴避她所熟悉的科學題材,而是她能以稚子的純真討論科學,對自己所掌握的深刻知識毫無炫耀之意。聽她說話,你不會立即意識到這樣的談吐居然出自婦人之口。
但是瑪莉到了晚年,仍然為自己從未做出過重大的科學發現而感到遺憾(例如一八四六年法國天文學家以數學預測海王星的存在,並由觀測證實)。她甚至懷疑女性沒有完成偉大科學成就的「天才」。因此,桑默維爾學院先後培育出英國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意義非凡。
可是牛津大學對這位女性首相卻不假以辭色。一九八五年年初,牛津決議不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她。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凡是牛津畢業的首相,都獲贈榮譽博士學位。這個羞辱首相的決定,是一場沸沸揚揚抗議活動的一個插曲,抗議的是首相削減高教預算、調升外國學生學費的政策。許多人擔心英國的科學會喪失競爭力,經濟成長失去動力。
有趣的是,瑪莉這位「科學之女王」,以及英國的工業革命經驗,都是現成的證據,指出這樣的憂慮根本就莫須有。
瑪莉是自學出身,從未得到大學教職,直到一八三五年才開始領取政府發給的年金,一年三百鎊。(一八三六年起,達爾文的父親每年給他的生活費是四百鎊,婚後六百鎊。)至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是由蒸汽機推動的,而所有改良蒸汽機的有功人士,例如瓦特,全是沒念過大學的技工。蒸汽機的改良並不是在大學科學的指導之下進行的。
反倒是蒸汽機催生出一門重要的基礎科學—熱力學。熱力學在英國的發展,沒得到過政府資助。英國的熱力學大師湯姆生,是維多利亞時代最顯赫的科學家,廿二歲就當上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他是英國史上第一位憑科學成就受封世襲貴族、進入上議院的科學家,物理學教科書稱他為克爾文爵士。不過,他在公眾心目中的聲名,源自他參與的鋪設大西洋電報電纜工程。那時電學尚未完備,他必須解決許多工程問題,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處境不比瓦特強。結果他以研發成果取得的專利賺了大錢。克爾文爵士可說是史上第一批電子新貴。
不講古了,回到現實。根據倫敦市長(也是牛津畢業生),二○一二年非歐盟留學生在倫敦支付的學費,合計八億七千萬鎊,折合新台幣四百卅五億。他們對經濟的整體貢獻,估計接近這個數字的十倍。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名家專論-大學是培養競爭力的地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1000467-260109
中國時報 林建甫 2014年07月01日
今天是大學聯考的日子。現在不叫聯考,叫指考,指定科目考試。不過,一樣的競爭。在台大工作,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如何培養人才,大學生的素質是否下降?現在有四分之一台清交的學生念第五年,大學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最近發布「2021全球人才」調查,顯示台灣是人才失衡最嚴重的地方,這議題引起廣泛的討論。有人也拿統計資料說留學攻讀學位的人數大減,但遊學、打工的人數大增。因此批評,台灣年輕人沒有鬥志,追求「小確幸」,未來可能是台灣的「大不幸」。讀學位就一定有競爭力?大學如何培養有競爭力的人才?
首先,大學是培養知識能力的地方,不是培養書呆子,不是一味塞知識進腦子。現在的學生,可能在高中以前的教育習慣了小範圍,習慣了標準答案,習慣比賽小心的考試。在小範圍的學習,可以掌握的很好,可是到了大學普遍適應不良。大學一門課,期中、期末考,可能就是半本書,甚至好幾本書,學生沒有辦法消化,沒有辦法選擇重點、了解重點、記住重點、應用重點。這些都是基本功。研究所要求更多,念學位都要經過這些磨練,比遊學的隨隨便便,自然增加學生知識能力。
其次,大學生要有獨立思辨的能力,要會問問題。我們在台上,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往往都沒有問題;有沒有意見,都沒有意見。不會問問題,害羞是可能的障礙,學生怕問錯問題,怕被笑。另一方面沒有問問題的習慣,我們的教育習慣單向的填鴨輸入,學生對於知識的來源,缺乏挑戰的精神。我好幾次到小學、國中去,可以感受到,小學的教育比較活潑,學生也敢問問題。但國中後,上課嚴肅多,問題也變少了。
要會問問題,才會鎖定問題、解決問題,問比學更重要。要跟得上講者,才能夠問問題。有時講者,講太快,藉問問題,可以讓他減慢速度,盲點可以釐清。我們不需要聽講者準備的所有知識,因為後續的都可以推理過來。讓講者幫忙把前面不清楚的搞懂,勝過回去帶一堆的迷惘。
眾所周知,課前有準備,就容易跟得上,就容易問問題。因此預習或是稍有準備都會勝過沒有準備。另外有思考、想過、比較過,問題就源源不絕而來。而學習新知識後,要與舊有的知識比較,融會貫通,最後也才能再創造新的知識。
第三,閱讀是培養能力最重要的步驟。現在的學生,只讀老師的上課簡報檔,只讀同學紀錄的共筆。不去讀教科書,遑論廣泛的參考書。很多學生寧願到補習班吸收別人整理好的知識,而不願從課本或廣泛的學習中自己去整理。進職場的考試準備,可能還說得過去。可是進研究所,這樣的學生要念碩士、念博士,實在有問題。現在知識的來源多元化,不一定要白紙黑字,3C產品、電子書攜帶更方便,但下功夫自己整理、吸收,還是必須的。影片所傳達的訊息,串流進來出去,看過後,最好也有些心得留下,否則過目即忘,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第四,思辨後要有思想。一般人太忙,無暇思考。但有競爭力的人不該思想淺薄。如何增進自己能力?我常鼓勵經濟系的學生要跟亞當斯密打手機,跟凱因斯即時通。當然這是笑話。我的意思是,跟在歷史洪流裡的傑出人物交往,從他們的著作、書簡,傳記、影片,了解他們的人生,來當自己參考的指標。跟同儕的往來,往往限於當代的眼界。可是從那些歷史大人物的學習,就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層次。
最後,我想回答大學是否讀第五年?是否出國留學?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但經濟學考慮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效益遞減。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學習的收穫的確會減損。呼應前面,其實我覺得年輕人只要肯出去,這就是好事。念學位、遊學、打工,都能培養競爭力。走出去,面對不同的環境,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更可以把一個人的潛能給逼發出來。但問題是,遊學,沒有深入的磨練;打工,沒有更好的機會,這些事情就該適可而止。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金組召集人)
※ 相關報導:
* 英人想進一流大學 家世重於才智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75247.shtml
....英國的社會流動和貧困兒童委員會公布調查報告,從一九九一年及一九九二年出生的五十萬多名學生調查分析發現,許多聰明學生受限於家庭環境,無法進入一流大學。
調查顯示,將近八千名家境不佳的十一歲學童,在小學時英文與數學考試拿到最高分,但其中只有九百人後來進入菁英大學。報告中並指出,約有兩千名「最聰明但來自最窮家庭的孩子」,沒有進入大學。
* 學者觀點-教育與學習的明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1000080-260202
中國時報 鄒至莊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 2014.07.01
....代替用老師教學的工具可分兩種。用第一種學生是被動的。用第二種學生是主動的。第一種最普遍的是把優秀老師的演講錄了影,給在本校和其他很多學校的學生看,學生有如面對老師授課一樣。用這種方法,可以代替本校和其他學校部分的老師,和擴充授課的內容與提高授課的質量。
第二種,一個學生面對某種工具如電腦,電腦給他信息,他要反應,像玩遊戲一樣。在1960年代已經有從電腦學習統計學的課程。學生看到電腦的信息,如解釋某種方程,學生可以等到明白以後再繼續向電腦學習,比聽課有效,學習的速度由學生控制,不像聽課時不能請老師講快或講慢些。學生還可以問問題,讓電腦回答。電腦也可以給學生問題,等他回答對了才繼續講述。
....關於在美國最近的發展,2014年6月1日哈佛大學著名的商學院發表在它的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該學院應否以及如何用錄影教學。結論是應當的。原因是與它競爭最烈如史丹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商學院已經從事用錄影授課。這兩所商學院每課的成本只有兩萬至三萬美元但一位教授的課程能普及百萬學生。
....最後,我要說明,上面提出的教學方法,不能代替依靠一流的教授指導博士生的必要。訓練研究生不能沒有好的導師,研究生需要導師給他們研究的思維,與導師交談,討論,交換意見,請導師批評博士論文的內容。沒有這種訓練,不能得到夠水平的博士學位。我在本文建議用兩種工具代替由老師指導的方法,只能提高中國普遍教育的水平,不能把中國對博士生的培訓提高到世界最高的水平
一碗麵魏家老大…放棄升學從軍去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2006
自由 2014-07-01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八年前,南投縣竹山鎮魏家一碗麵的故事感動人心。魏家長子魏冠宇在罹癌母親過世後,肩負起照顧弟妹重責,每天為家人準備晚餐,課後還要打工賺取微薄收入,如今長大成年的他克服學習障礙,考取專業志願士兵,奮發向上精神令人動容。
克服學習障礙 考取專業志願士兵
竹山鎮魏家五子女因母親吳慧萍罹患子宮頸癌末期住進安寧病房,當年僅十歲的魏冠宇帶著弟妹輪流在醫院陪伴媽媽,懂事貼心的五兄妹省著共吃半碗陽春麵,要留著帶回給媽媽享用,魏家一碗麵的故事,讓社會各界感動回響不斷。
媽媽過世後,雖有社會善款幫助基本生活需要,但父親魏伯彥務農、打零工收入並不穩定,一家人過著清苦節儉日子。早熟懂事的魏冠宇挑起重責,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學煮飯,為弟妹準備晚餐。竹山高中二年級開始到工廠打工,貼補家用。
9日將入伍 起薪近34K 能改善家計
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招募員吳佳蓉、林昭璿,巧遇在教官室幫忙的魏冠宇,建議他畢業報考志願役士兵,從未想過要考軍校或志願役士兵,一度內心掙扎,最後在家人鼓勵下鼓起勇氣報考。
近兩個月時間,魏冠宇在主任教官秦譽升、導師張嘉文協助下,熬夜苦讀,努力練習智力測驗題庫,日前放榜,智力測驗獲得九十六分,體能測驗成績更達滿分,順利錄取陸軍專業志願士兵,只要經過約半年的入伍與專長訓練,即可分發部隊服役四年,將近三萬四千元的起薪,對家計幫助甚大。
「一家人就是要共享,不是嗎?」年僅十八歲的魏冠宇回想當年一碗麵的故事,語氣堅定說出對家人的愛。九日即將入伍報到,對魏冠宇而言,不怕當兵操練辛苦,只希望藉著穩定的工作,讓家人生活品質能得到改善。他也將到媽媽靈前報告這項好消息,告訴在天上的媽媽,他已經長大了!
校長巫春貴三十日致贈紀念品給魏冠宇時感動地說,魏冠宇的人生故事,證明只要樂觀、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 洋生大啖水果 台生開口說英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1000729-260107
中國時報 林和生/屏東報導 2014年07月01日
太陽花學運領袖利用簡易電子媒介即時向世界轉播學生訴求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為讓台灣順利與世界接軌,台灣國際幸福家庭協會邀請美國西北大學等校10名外籍生來台參訪,與我國學生領袖面對面對話,首站難得從屏東出發,外籍友人也對南部城市讚不絕口。
首屆台美青年領袖營由屏中、屏女、大同、屏北4所高中選出60位精英代表與美籍學生交流,其中還安排學生擔任接待家庭,讓友人貼近在地文化、了解屏東,首日行程,反應最熱烈包括道地小吃,還有芒果、香蕉等產地夏季水果。
協會祕書長張坤池指出,期望藉由全英語互動和世界接軌,也激勵學子們的創意與活力,將台灣推向全世界。為期2周活動,屏東企業家聞訊後大力爭取贊助,所以特地從此處出發,停留5日後再一路往北進行交流。
美國學生Olivia來台前就聽人介紹屏東水果香甜好吃,尤其對芒果、蓮霧感到新奇又期待,相信這將是一趟驚奇之旅,等回美國後一定要跟朋友推薦屏東,並且希望很快能再來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旅遊。
屏女學生張凱融說,以前不敢也沒有機會與外國人說英語,所以硬著頭皮報名參加,沒想到口語並沒有想像中的難,更發現外國人總能輕易說出心中想法,我們則是擔心講錯或顧忌多,而失去分享的意義。
※ 相關報導:
* 造橋童 走口山步道、逛驛站宿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75199.shtml
苗栗縣造橋國小全校師生昨天利用學期最後一天進行在地自然與文史巡禮,走過口山步道後,繞至新翻修的造橋驛站日式宿舍群,由建築師張仲良解說,學生坐在水池邊聽講,宛若一場戶外的文史課程,學生身心靈收穫滿滿。
◆ 翁啟惠:中研院士 為公平正義發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7621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07.01
中研院第31次院士會議今天開幕,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上午在開幕致詞時,鼓勵中研院同仁基於價值與信念,以超然的學術立場,對社會、制度乃至於國家整體發展提出建言,為公平正義發聲。他強調,只要在法律許可範圍內,應該讓中研院的學術有充分發表言論的自由。
過去一年來,中研院學者因學運、社運勇於對外發聲,中研院更發表12本政策建議書。翁啟惠上午在開幕致詞時,特別在講稿中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闡述學術自由,鼓勵中研院院士與研究員,展現知識分子的勇氣,堅守真理為公平正義發聲。
翁啟惠受訪時強調,中研院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這是國家賦予的地位,他上任後就堅持中研院院士與學者應有知識份子責任,不斷研擬政策建議白皮書,希望扮演國家政策重要幕僚的角色,也希望政府能聽進去。
本屆中研院院士會議,明天將首度邀請行政院長江宜樺到院士會議座談,針對國事和院士交換意見,並聽取院士建言。翁啟惠表示,這是31次院士會議中首度嘗試,將針對高等教育人才、醫療保健與食安、能源政策等和江宜樺交換意見。他強調,中研院不能只埋頭研究,對政策提出專業建議是中研院的職責。
副總統吳敦義致詞時則提到自己在行政院長任內,聽取翁啟惠的建言,將科研經費提高至GDP的3%以上,並細數國家競爭力排名中,台灣的創新能力在世界名列前茅,他希望即將舉辦的經貿國是會議,中研院也能提供區域經濟整合的最佳建言。
翁啟惠說,自己擔任經貿國是會議顧問,曾經提出一些建議,包括與會人員應該廣納對大陸貿易比較弱勢的中小企業代表,像是文創或出版業等,另外也應該開放網路讓年輕人也能同步參與討論,至於與會專家部分,中研院有6位院士與同仁參加。
中研院士批高教:教改20年 更利有錢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77732.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7.02
「廿年教改,結果更有利有錢人家的子女。」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昨天在中研院「關於台灣的社會不公平」座談會上,指出以前人們覺得只要拚上好大學就能翻身,但現在便宜的好大學已非一般貧人能上,教育已非階級流動最佳管道。
朱敬一指出,過去的聯考雖是靠科舉翻身的概念,但「科舉有千百種壞處,卻是階級流動的管道」。然而廿年教改,造成考試簡單化,鑑別力降低,入學得輔以其他才藝等成績,但才藝等多是有錢人才能去補習增進,變成有錢人的子女念好學校機會更大。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表示,他一直不滿台灣的科技大學這麼多,真正需要的是一般技職學校。以比利時來說,念大學者不到百分之十五,有八成是在念技職學校;台灣卻把技職學校都升格成大學,上面一堆人假裝教書,下面一堆人假裝讀書。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在院士會議開幕典禮上致詞表示,中研院鼓勵研究同仁為公平正義發聲,基於他們的價值與信念,以獨立超然的學術立場,對社會、制度、國家的整體發展提出建言,體現知識分子承擔責任的勇氣,堅守真理,才不會愧對國人。
◆ 小二童畫鳥 奪日本金賞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393
自由 2014-07-02
〔記者劉曉欣/北斗報導〕好厲害哦!彰化縣北斗鎮萬來國小二年級學童楊佳蓁,以「好大的鳥」畫作,參加日本家之光協會舉辦的「世界兒童繪畫」比賽,在六十九國、二萬多件作品裡頭脫穎而出,拿下金賞獎!
楊佳蓁說,她從大班開始學畫,因為自己很喜歡拿筆畫畫,就主動跟媽媽要求學畫,她覺得畫畫很有趣,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她的手上有筆跟紙,就會隨手畫畫,只是沒想到可以出國比賽,還拿到金賞獎。
楊佳蓁的母親表示,女兒非常喜歡畫畫,有時睡覺前還會懇求媽媽「我今天都沒有畫畫,讓我畫一下再睡覺好不好」,只要一畫畫就會很投入。
※ 相關報導:
* 幫童開畫展 「讀書不是唯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77330.shtml
石岡區土牛國小學生在美術老師簡立德協助下,受邀到石岡圖書館開畫展,簡立德把多年習畫經驗,在課堂上用繪本、投影機方式教導小朋友欣賞畫作,也以畫家的故事,開導孩子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告訴他們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培養正確人生觀。
「畫畫跟拍照不同,可以畫出自己的心情」學生鄧咸寧說,雖然畫的東西很粗淺,但是開始學會觀察動態跟靜物的變化,譬如花朵的特性、豬的生活習慣等等,對周遭事物敏感度漸漸提昇;老師常介紹一些名畫家的作品,及他們的故事,如梵谷失聰,會激發努力向上的心情。
◆ 魔法學校開課 學童:太好玩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2000495-260107
中國時報 楊漢聲/花蓮報導 2014年07月02日
暑假來臨,花蓮縣玉里國小的「酷炫快樂魔法學校」也開課了!32位學童昨日開心上課,沉浸在充滿奇幻又歡樂的魔法氣氛中。這是「酷炫快樂魔法學校」魔術營第5年舉辦。
今年「酷炫快樂魔法學校」,力邀喜樂藝術工作室老師李清輝教學,除了有世界名家魔術欣賞與示範表演,還指導小朋友圖案感應術、立體快速心算骰、月曆數字預等10多項魔術課程,老師巧手一變,魔幻世界一一呈現,讓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參與學童除了玉里國小,還有鎮內其他國小一到五年級同學,其中有多位已是第3次參加了,他們異口同聲說:「因為太好玩,所以每年都來參加。」三年級的陳同學說,他的夢想就是成為魔術師,這是他第3次參加酷炫快樂魔法學校,學習到很多魔術手法,雖然表演時略嫌生澀,但總算朝著目標又邁進一步。
玉里國小校長蘇漢彬表示,希望經由同儕共同參與學習魔術,將充滿智慧、啟發潛能的遊戲帶入家庭及社區,製造更多歡樂。
中研院士:台灣學生4個缺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8007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鄭語謙/台北報導】2014.07.03
缺熱情、缺自信、缺野心、缺決心
中研院院士會議昨天大談教育、教改問題。不少院士主張,教改要從基礎教育的教法、內容改變;但院士張懋中認為,他觀察台灣學生有「四個缺乏」,缺熱情、自信、野心、決心,這才是「病得最深」的。
另外,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吳茂昆等都建議中研院應成立委員會,討論基礎教育要教什麼?怎麼教?吳茂昆指出,十二年國教還沒有訂出課綱及課程標準,像文科學生高中畢業時物理應該學到哪裡,需要訂出標準。院士劉兆漢則提議,應培養一批有好的教學方法的新老師。
張懋中說,大家以為投入大把資源,就能得到教育效果,但他認為,「資源越豐富,教育就越空洞」,不是給了最好的教科書和老師,學生就會學得好,教育資源太充足、讓孩子「吃太飽」,不夠飢餓,反而沒動力。
張懋中說,他的解決方法是把學生「逼到死路」,研究做不出來,他只給學生四小時考慮,待不下去就辭職。
缺乏野心和自信,也在台生「迴避競爭、害怕失敗」中看得出來。張懋中說,台生希望問題一定要有標準答案,否則就很不安,也不敢嘗試。
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則認為,「四個缺乏」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因為高等教育普及化後,人人都能上大學,大學生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低。他建議學生必須了解自己為何要接受教育,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否則難在高競爭時代生存。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則認為,這不能責怪學生,因為台灣教育只會要求學生「把分數考好,上好學校就好,不要想那麼多」,而不是鼓勵學生犯錯、追求獨立人格。他認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決定要念什麼;老師不要只給標準答案。
台師大國文系學生劉偉強表示,台灣很多學生到各國打工、留學,都很有自己的規畫和想法,「何來沒有自信和野心?」他說,學生說畢業想開咖啡店,也是擁有創業野心的表現,卻被說成只想說追求「小確幸」,希望院士多給大學生多鼓勵。
※ 相關報導:
* 20年教改一團亂 中研院院士又要建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80945.shtml
....中研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指出,現在的國教課綱一直在時數問題打轉,卻沒有探討到底課程要讓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學生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這是問題所在。中研院既然是學術龍頭,應該帶頭把學術界聚集起來,針對教育問題和人才培育給教育部整體建議。
中研院院士張懋中則表示,雖然自己不是教育專家,但從這幾年來在美國收到的台灣留學生,有個很明顯的特色,「不想追求真理,只想趕快畢業,過於急功近利。」
他甚至還碰到出題目給學生挑戰時,學生竟然回答「問過相關領域的學長,說這件事不可能做到!」而且這不是單一現象。張懋中說,如果教育的相關討論一直聚焦在投入多少資源,根本無法改變這種現象,應該思考什麼樣的教法,可以塑造學生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
還有院士認為,研議課綱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負責,但國教院成員只有教育專家,沒有各領域專精的學者,這樣的政策擬定過程確有不足之處。中研院院士姚鴻澤認為,什麼樣的內容需要教,中研院應該表達最基本的立場與意見。
* 冷眼集/閉門建言 不如入世領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80948.shtml
....院士們關心教育同時,外界可能更期待院士在擬定教育政策建議書時,能廣納各界意見,避免閉門造車,提出和社會現況脫節的建議,以免重蹈二十年前教改亂象。只要提出的建議可行,政府部門就可順勢推出政策,就像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一樣,一出手就得到社會高度認同。
◆ 小布農賣特產 靠己力走讀台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713
自由 2014-07-03
拓展視野 8月中啟動環島
〔記者陳信仁/信義報導〕為讓原鄉學童擴展學習視野,信義鄉人和國小教師呂佳賢與八名即將升上六年級學童共同策劃小布農走讀台灣計畫,將憑己力行銷家鄉特產,籌募所需旅費,在八月中旬啟程完成環島的夢想。
成立市集 學習行銷、理財
暑假起跑,學子們紛紛著手安排休閒旅遊及課業學習計畫,人和國小五年甲班的布農族學童則是與老師呂佳賢忙碌的構思策劃走讀台灣的活動,更決定以當地布農族的地名羅羅谷為名,成立布農市集,不僅藉此籌措所需經費,也要讓學童們趁機學習行銷、理財的觀念。
教師呂佳賢表示,任教於信義鄉原鄉地區,深切感受到城鄉差距存在,希望能找尋機會引進外界資訊並讓學童有機會走出去,增進原鄉學童文化刺激,拓展學習視野,整個計畫也大多鼓勵學童能自力完成,為國小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為避免增加家長負擔,呂佳賢與學童們積極搜集羅羅谷部落的布農文化特色,也深入認識家鄉農特產特色,期能結合族群文化與在地特產,作為行銷主軸,呂佳賢說,學童們必須學習製作報告及簡報能力,將信義鄉農會農特產、濁岸咖啡、羅羅谷葡萄在地特產行銷出去。
呂佳賢說,在農會等單位的熱心協助下,學童們有機會學習認識農會產品特色,也前往葡萄園參觀採收過程並學習煮咖啡的技巧,羅羅谷布農市集將於五、六日與十二、十三日在集集火車站開賣,此外也將透過網路行銷,擴展銷售的範圍,而走讀台灣的計畫也將視籌募經費的多寡,再進行行程規劃。
連兩週休 集集火車站開賣
學童們將靠著自力募集的經費,預計在八月中旬安排十天的環島行程,而行銷所得主要是用於大眾交通工具的車資及餐飲支出,住宿將尋求各地學校支援,在校園裡搭帳篷過夜,對學童而言不僅是一大挑戰,也能留下更深刻回憶。
※ 相關報導:
* 每年141萬 哥大全美學費最貴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79773.shtml
美國那所大學學費最貴?聯邦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最高的私立大學是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每年高達4萬7000多美元(約台幣141萬元);最貴的州立大學是匹茲堡大學,每年1萬6590美元(約台幣49800萬元)。
大陸首富之子:我最大優勢是有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82467.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4.07.04
大陸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認為自己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他說:「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他根本不相信婚姻,真正的成功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新浪財經報導,「年少輕狂、口無遮攔」是王思聰自己寫在微博上的簡介。現在在微博上有三百萬粉絲。有人要為他生孩子,也有人找他投資。
當年發生「俏江南」罵戰,王健林曾讓他以後在微博上慎言,「我的朋友你別罵」,但父親朋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後來又說了一句「實在要罵人就別指名道姓了」。但王思聰根本就不在乎。
五歲出國讀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都在英國完成,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受過完整西方教育的王思聰很早就有自己一套思維方式。「邏輯學非常重要,然後要有自己的觀點,你所說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要跟隨觀點。」
他毫不諱言地說「現在的大學生都太蠢了,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知道起哄,被心靈雞湯騙、被人生導師騙。真著急啊。」一九八八年出生的王思聰,少見同齡人的迷茫和困惑,他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怎麼評價他,「你的想法和評論改變不了我的現狀,所以,隨便你說什麼,我也無需證明給你看。」
被問到什麼最受不了?王思聰稱:「說我學習不好我最生氣啦!老子學習那麼努力,成績特別好,居然說我的文憑是買的!」王思聰按耐不住自己的毒舌,因為他每天會收到很多信,除了要給他生孩子的,就是想跟他要投資的。「我想認識真正有想法的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能夠生產出偉大的產品」。
王思聰說,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他的優勢就是有錢。「人長得好看就應該去拍戲,有才華就應該去寫書,有錢就應該讓錢發揮作用,非要用劣勢去和別人競爭有勁嗎?」「父親對我確實特別寬容,除去老來得子,這中間難免有些內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
「婚姻就是人類發明出來自欺欺人的東西,我就不相信婚姻這個概念。」王思聰說,「發明這東西是違背大自然的,你看獅子結婚嗎?老虎結婚嗎?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
◆ 年輕人不要受失敗主義催眠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83237.shtml
【聯合晚報╱社論】2014.07.04
當年「六個孩子吃一碗麵」的故事讓很多人心酸,最近新聞報導,魏家老大冠宇年滿18歲要從軍去了。媒體多以「為家計放棄升學」報導,充滿憐惜之意,但這孩子看來自信堅定開朗,從小吃苦的歷練,希望能賦予他未來強韌克服困難的能量。
為負擔家計而棄學從軍,現在像是悲情故事。但早年台灣經濟困窘又「多子化」時期,家裡老大犧牲學業以讓弟妹讀書,把女兒送人當養女(奧運獲獎選手紀政幼時的養女生涯為人熟知),成績優異卻為生計考量而去念師範、警校以求就業保障,這類故事所在多有,多當作勵志教材,而非賺人熱淚的苦情連續劇。
誠實地說,老天賦予每條生命的起跑點,並非公平一致。但人生的驚奇正在於:有時磨難會轉變成日後奮鬥途中的禮物,含著銀湯匙出生也並非無往不利,近日竟然連連勝文都說出「無法選擇出生,但能選擇做人」。所以,「人生境遇」這幾個字不必太早定論,更不必非以悲觀主義或犬儒態度去應對。
但如今社會似瀰漫失敗主義潮流。經濟景氣不佳,GDP成長緩慢,薪資水準倒退,的確是客觀事實,而社會拚命責以一片罵政府、怨怪大環境之聲。這種心理因素使然,讓很多年輕人與其說是真正處於「前途沒希望」的困境中,不如說是「覺得沒希望」的心理更擾人,例如學運領袖林飛帆說,「想要追求卻又追求不到,只好挑戰體制」。連中研院院士談賦稅改革,都把年輕人買不起都會住房和薪資凍漲,作為怨氣累積而參與學運的原因,好像「革命有理」已到爆發關頭。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軌跡,早年確實充滿「努力工作會有回報」的積極氣氛,但再有雄心大志的年輕人,恐怕不會以「如果買不起都會精華區的房子」作為造反的理由。如今一方面仍有魏冠宇樂觀從軍的例子,另方面卻有女大生在男友教室裡玩手機被阻止即發飆向教授摔杯潑水的例子。「對環境不滿」和「自己力求改變命運」的對照,何其刺眼!年輕人「有為者亦若是」的對象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何必接受失敗主義的催眠。
※ 相關報導:
* 德國大學生 最想當公務員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82499.shtml
德國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八成六學生希望一畢業就找到工作,公務員是最多學生就想從事的行業,金融業起薪雖高,但只有百分之六的大學生想走這一行,在公眾人物榜樣,德國總理梅克爾獲最多支持。
◆ 只會考試 特色招生都不特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82438.shtml
【聯合報╱張家榮/教(台南市)】2014.07.04
十二年國教上路,過程中充斥著許多爭議,其中「特色招生」就令眾人大惑不解。到底特色為何?現在特色招生的主體與社會關注的焦點,已將當初設計特色招生的美意完全扭曲!
大家的認知,幾乎一面倒的聚焦在明星高中的考試入學,殊不知尚有高職的特色招生甄選入學。社會輿論忽視了特色招生當初進行整體規畫的崇高理念,忽略了許多高職今年早已辦理完成,而且順利選才的特色招生甄選。光就這一點,十二年國教既失焦又失敗的案例,再記上一筆!
筆者以為,明年度起特色招生應正名為,高職的「技術招生」與高中的「學術招生」。如此一來,名正言順事理分明,讓所有人都一目了然,而且對於高職的關注與平衡技職教育的觀念,也能帶來正向的提升。
坦言之,特色招生的設計,是有助於打破過去對於成績差讀高職的負面印象,重新肯定已經顯出強烈天賦傾向,但不見得成績優異的孩子,透過特色招生可以進入技職學校就讀,而這樣的孩子大約占百分之廿五左右,至於其他百分之七十五的孩子,其實在這階段天賦性向或興趣都還未明顯突出,所以應該接受所謂的通才教育(一般普通高中課程),因此特色招生的主體,理應在高職(技術高中)而不在普通高中。
至於一般普通高中所能進行的特色招生,當然就是針對學術能力相當強的孩子篩選,如此才真正符應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精神;而這樣的孩子,按理說也應該是少數,然以現在特色招生的報考氛圍與招生班別來看,似乎已不見特色的成分,倒是只見一種單一顏色—會考試的顏色,何來特色之有?實與當初設計的理念相去甚遠!
因此,既然特色招生已失了味、變了調,就理應再從名稱加以重新定位清楚,正本清源,才有機會讓這十二年國教的大工程「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中研院新科院士 創兩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8454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2014.07.05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昨(4)日宣布新科院士當選名單,共有18名院士當選,本屆院士中有五位當選人為女性,改寫歷屆紀錄;此外,本屆院士當選人台積電研究發展副總林本堅,也是工程領域專家當選院士的首例。
中研院新科院士創下雙首例,但此次卻沒有財經領域學者當選院士,對此,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確實提名較少,只提名八位,最後選出四位,特別是經濟與法律領域都沒有人當選,比較可惜,希望下次能有該領域的專家獲得榮譽。
本次當選的18位新科院士中,包括數理科學組七人、生命科學組七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四人,榮譽院士也有兩人。翁啟惠表示,這次當選院士的專業領域涵蓋範圍相當廣,特別在數理科學和生命科學部分,就包括遺傳與癌症等方面的研究,且當選人在這些領域都有傑出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翁啟惠指出,與過去當選院士相較,這次女性當選共五人,比重近28%、比率特別高,也是歷屆以來女性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
其中,女性新科院士包括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周美吟、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析生化與遺傳學系教授周芷、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臨床轉化免疫學研究中心主任丁邦容、台大醫學院小兒科講座教授張美惠、哈佛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李惠儀。
此外,這次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當選院士,專長多集中在人文科學,除李惠儀外,還包括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明珂、臧振華,專長分別為歷史學與考古學;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永義,專長為戲曲及民俗技藝等。
更被外界矚目的是,這次當選院士除多數為學界人士外,台積電研究發展副總經理林本堅是少數工程界的院士當選人。
※ 相關報導:
* 張益唐的髮絲步 撞破數學質數牆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93411
新科中研院數理組院士張益唐,是典型的傳奇人物。他的學術之路走得波折,在美國拿到博士後整整七年找不到教職,只好在友人開的Subway速食店當會計,去年卻因破解數學質數千古難題的論文「一夕爆紅」,震驚世界,卻謙遜表示:「我幸運地突破了髮絲般的距離。」他也是中國六四民運人士,堅持反共。
* 史上第一位 戲曲中研院士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93412
新科中研院院士曾永義好為人師、亦好杯觥瓊漿,獻身中國傳統戲曲數十載,早已桃李滿天下,平時愛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即使古稀之年依舊退而不休,昨榮獲院士資格更讓他充滿使命感,直說:「我還要再多教幾個好學生,讓戲曲繼續傳承下去!」
* 期待院士 多思考大方向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84568.shtml
【聯合報╱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北市)】2014.07.05
....高等教育體制已落伍三十年,離先進國相距愈遠,更令人憂心的是媽/爸寶年輕人習於舒適環境多,而困心衡慮勇於面對挑戰者少,不但出國求學者降,在新聞報導博士求職難後,博士生銳減。簡言之,在國家前途上,能虛心探研,以科研數據為基石,跳脫困境,指引未來重大變革方向已寥寥無幾,目睹台灣國際競爭力速降而年輕人缺未來憧憬,院士一舉一動,全民引頸而盼。
院士掌管多項研究經費、會議決策與重要方向,又是榮譽職,應為學教界的立身行事典範。誠摯期許每位院士多思考「大」方向、「根」的問題、體制改革與人才培育,畢竟台灣是全球唯一保存中華文化的聖地,如何革除積弊,導引中華民族歷久彌「新」,開創世界文明,是「士」不可不弘
毅的己任。
◆ 全國文藝營 5百文青聚宜蘭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78463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縉明/宜蘭縣報導】2014.07.05
全國巡迴文藝營昨天在國立宜蘭大學登場,吸引各地文藝愛好者參加,主辦單位邀請李昂、舒國治、劉克襄等各領域超過五十位名師授課,三天兩夜的營隊,有近五百人齊聚宜蘭當文青。
今年邁入第卅屆的全國巡迴文藝營,由宜蘭縣文化局、宜蘭大學、聯經出版社合辦以「這個夏天,我在宜蘭當文青」為主題,吸引不少親子檔或外地人,到宜蘭體驗生活美學。
甫過四十歲生日的聯經出版社,今年承辦聯合文學全國最大型文藝活動,師資堪稱歷年之最,除專題演講請到作家、文化評論者楊照外,還邀請縣長林聰賢欽點的駐縣作家舒國治加入團隊,訴說宜蘭之美。
聯經出版社專案總監周玉卿表示,全國巡迴文藝營是國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文藝營,去年首次在宜蘭佛光大學舉行,今年在宜蘭縣府文化局力邀及支持下,再度到蘭陽平原舉辦,也安排學員到戶外文化走踏,探訪金同春圳,體驗宜蘭田野生態之美。
這次營隊成員最小的年僅九歲,也有不少社會人士慕名而來,其中從事保險經紀的陳淑貞,大學畢業後連續十八年報名參加。陳淑貞說,藉由文藝營做多元學習,還因此結交不少好朋友,讓她每年都排除萬難參加。
今年營隊晚會有別以往,邀請蘭陽戲劇團帶來宜蘭傳統歌仔戲,讓學員體驗發源於蘭陽平原,最具在地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
※ 相關報導:
* 參加深坑寫作營 50童下筆順手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84356.shtml
深坑國小暑期公益寫作營昨天舉行結業式。市議員陳儀君表示,今年首屆國中會考,在填學校志願時,作文成績占很大比例,她鼓勵學生從國小開始,透過廣泛閱讀及勤寫作文,累積個人寫作能力。
* 來義童學繪 畫VUVU的部落故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84333.shtml
屏東縣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昨天在文樂村舉辦第一屆童玩節「童學繪」,由耆老製作過去的玩具,帶年輕孩童玩樂,另舉辦「VUVU的故事我來說你來畫」,讓小朋友在聽過村莊、排灣族的的故事後,用畫筆畫出來,協會計畫將這些作品集結成冊,記錄下年輕和年長一輩的童心交流。
◆ 經濟壓力大 7成學貸族 半工半讀過活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2846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07/05
暑假來臨,學貸族不輕鬆。許多背負學貸的大學生根本無法放暑假,還要半工半讀才能支應生活。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昨天公布數據指出,學貸族中超過七成還得半工半讀,顯見青少年的經濟壓力沉重。
宜蘭大學大三生鄭洧騏說,國中時因父親經商失敗,留下債務不知去向,高中念書靠獎學金,大學起開始背負學貸。現在每周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靠打工來支付生活,負擔家計。
鄭洧騏不僅在宜蘭民宿打工,也要趁假期到台北鬧區擺攤賣東西發傳單等。他說,經濟負擔沉重,但卻愛上音樂,透過台少盟的「逆風少年計畫」協助,買了新吉他音箱還有麥克風,一圓音樂夢。
輔大社工系學生張晏慈也說,從小她就是個沒有零用錢的小孩,父母在她六歲時離異後,各自有新家庭,她只能與外婆同住生活。因此,她念書和生活都得靠獎學金和打工,現透過台少盟協助,才有餘裕學習喜歡的彩妝課程。
台少盟表示,二○一○年開始和全家超商攜手推動「逆風少年計畫」,觀察過去四年資助學生,七成二來自單/失親家庭,六成五半工半讀,三成七有學貸。
且今年資助學員中四成四仍有學貸,且背負學貸的學員中,超過七成需半工半讀。
為減輕這群學債族的負擔、幫助青年實踐夢想,該計畫四年來提供九百六十三萬元教育資助金,幫助三百廿三名學生學習、二百六十七名學生完成夢想實踐,今年也有七十七名學生獲資助、六十四名完成夢想實踐計畫。
今年申請助學的學生中有四成是為了「證照考試」,學習美容美髮、電腦繪圖等,其次則是為了設計、藝術、音樂等興趣圓夢。
「報答泰國」 她在清大認真教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87412.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市報導】2014.07.07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張寶玉,拿泰國皇家獎學金赴美攻讀碩博士,在美結識台灣情郎,愛相隨來台工作、成家。張寶玉努力做個好老師,讓人覺得泰國人很不錯,是她回報國家的方式。
張寶玉今年39歲,是泰國華僑,爺爺從廣東移民泰國,外公出身黃埔軍校,隨部隊派駐泰國。張在泰國出生,生活21年,接著到美加讀書、工作,民國94年取得清大教職,來台工作、定居,台灣成為她第二個家。
張寶玉說,她到清大人事室及外語系報到時,同仁協助她填寫一張又一張的表格;到銀行領錢,行員也主動伸手,讓她備感溫暖。
張寶玉丈夫任職科技業,兩人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孩子目前二歲半。張寶玉和孩子說英文,丈夫則對孩子使用中文,她希望孩子能流利使用中文、英文、泰文三種語言。
談起教育,張寶玉眉飛色舞。她說,自己從小立志當老師,如今實現理想,工作樂在其中,她是能聽學生分享心事的老師,學生有疑難雜症都會向她傾訴。
她肯定台灣大專院校自由學風,大學社團多元,也能藉由國際志工、交換學生機會出國交流。
張寶玉近日取得移民署核發的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肯定她在教學上的特殊貢獻,張也是新竹地區獲頒梅花卡的首位外籍配偶,意義非凡,她興奮說「這是我最渴望的禮物,希望女兒以我為榮」。
「泰國對我的恩比我的小命還大好幾倍」,張寶玉很感謝國家栽培她出國深造,她除了每年提供獎學金給母校泰國法政大學,也用心對待台灣學生,希望更多人因為肯定她,對泰國有個好印象。
※ 相關報導:
* 印配愛念書 家人支持開心上學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87300.shtml
「原本以為嫁到台灣,只能在家顧孩子,沒想到竟能去念書!」來自印尼的新住民謝莉莉,在家人支持下,一圓讀書夢,她拿到國小補校畢業證書,現在正在攻讀國中學業,她夢想可以念到大學畢業。
* 在台體驗震災教育 印尼生獲益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87154.shtml
「我被台灣地震嚇到腿軟,全身動不了!」一名來自印尼的大學生Carrine Kezia Aulia,雖然來自多地震國家,對地震仍極度恐懼,日前參與教育部接待家庭計畫文化體驗活動,學習到地震時該如何自我保護、降低傷害。
教育部「境外學生接待家庭計畫」日前辦理中區文化體驗,共有來自日本、美國、印尼、印度、甘比亞等14個國家的40位境外學生齊聚一堂,參訪霧峰921地震教育園區及台灣民俗文物館,透過導覽員及接待家庭的帶領,深入了解台灣文化。....有興趣加入接待家庭者,可上網http://hostfamily.org.tw/main.php查詢。
* 兩岸4校聯合大學 上海開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87338.shtml
在台灣發生太陽花學運,及香港學生「占中」行動之際,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與台灣、香港的青年人交流互動。由上海同濟大學、台灣世新大學、逢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兩岸三地四校首度主辦的2014聯合大學,昨天在上海同濟大學開學,來自四校400多名大學生,將在為期10天時間同堂上課,相互學習、聯絡感情。
◆ 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家:投其所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87553.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2014.07.07
親職作家陳安儀昨天到屏東縣長治鄉公所分享「讓孩子愛上閱讀」,她建議家長要投其所好,找到孩子有興趣的書,從孩子讀國小一年級起親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
這場活動,除長治鄉民,另有來自高雄、屏東市、新園鄉等地民眾參與,踴躍提出擔心孩子有閱讀偏食症、喜歡看漫畫、重複閱讀同本書、如何培養寫作能力等問題,陳安儀逐一解答。
「小學一年級是閱讀的黃金時段」,她解釋,現繪本已和現今孩子的生活脫節,沒有吸引力,且書的深度和厚薄無關係,小一正在學習注音符號,若啟動親子共讀,就可立下閱讀習慣,小一踩得好以後就沒問題。
身為家長的陳安儀滿口媽媽經,她以自己的孩子為例,對於有「閱讀偏食症」的孩子,她建議家長無須緊張,小朋友閱讀有階段性,且投其所好,提供相關的書,例如愛看盜墓可看秦始皇傳記、喜歡科學的讀科學人傳記、熱愛歷史不妨看看史記。
愛看漫畫也沒有問題,但她建議把年紀往後拉,國小前3年以文字書籍為主,因為文字給的幻想空間和圖像不一樣,文字閱讀是主動,但圖像是被動式接受,且對寫作沒有幫助,常看圖的孩子對文字描述有缺陷,欠缺連接詞,無法同步成長。
她建議家長們不要心急,要讓孩子體驗閱讀的快樂,利用零碎的等待時間閱讀,即使重複閱讀也是精讀,同樣對孩子有幫助。
而寫作能力則需要經常練習、家長應採取鼓勵態度,平時讓孩子作家事或外出嘗試新事物,別剝奪孩子的生活經驗,多累積才有利寫作。
即將就讀7年級的學生周宜潔說,以後嘗試閱讀媽媽介紹的書籍,也會用零碎的時間讀書。寶寶才六個月大的新手媽媽說,以後會讓孩子閱讀經典書籍,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 相關報導:
* 營隊客滿 孩子暑假怎辦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87625.shtml
* 校廊變森林隧道 看到瓢蟲藍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87320.shtml
「你看!天花板上有瓢蟲」,「那是燈啦!」中湖國小今年初將學校2處走廊變身為「森林隧道」及「窯場隧道」,讓孩子在學校裡就能感受到山林氣息及鶯歌陶窯的歷史文化。....中湖國小校長李顯鎮表示,學校課程有2大特色,包括山林教育及陶藝美學,近年他與老師發現學校部分設備老舊,於是將生態與藝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結合,遂將原本陰暗的走廊改建成森林隧道及窯場隧道。
◆ 「最佳中的最佳」 雲科大奪紅點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87402.shtml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2014.07.07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師生參加有「設計界奧斯卡」美譽的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有幼兒教具彈珠台、植生系統及未來大學課桌椅等3項作品獲獎,其中幼兒教具更榮獲「紅點最佳中的最佳獎」殊榮。
「這是獨一無二的彈珠台!」張景旭等師生說,這是1組能夠讓孩童結合繪畫與軌道拼接自由創作的彈珠台,藉由磁性軌道能吸附在黑白板上特性,可在磁性版上繪畫,更可讓多位孩童同時玩樂,小朋友可發揮想像力與思考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植生系統」是將植生牆的支撐層、設備層與植物層等3種主要系統整合成1個單元。這面牆有兩種面向,一面是種植植物的植物面,另面是結合太陽能發電的功能面,不需破壞牆面組裝,不僅提供植生牆結構,同時也構成內部水道,提供內部水循環系統,搭配植物生長。
適合放置於西曬嚴重,或是光線太強的半室內區域,提供遮陽斷熱功能,利用太陽能面將白天日照,轉換成幫助植物生長的夜間照明。
「未來大學課桌椅」設計理念,是有鑑於目前大學上課多為團體討論、PPT教學;但課桌椅仍是較傳統型式,因此設計出移動方便、組合方式多樣利於討論的課桌椅,並結合觸控顯示面板,可即時顯現投影螢幕與白板上內容,符合未來對學習的要求。
※ 相關報導:
* 3C結合木家具 北科大秀創意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3156
台北科技大學與晶華傢俱產學合作,舉辦台灣首屆木藝實作競賽「晶華盃家具設計競賽」,吸引120組團隊角逐最高獎金10萬元。獲選的十組隊伍必須將設計作品打樣製作成實體木座椅,由晶華傢俱協助商品化與販售,栽培台灣木藝文創新星。
短視近利 人社科學人才斷層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89934.shtml
【聯合報╱王振寰/政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2014.07.08
根據聯合報四日報導,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在院士會議中憂心指出,國內不注重人文社科的人才培育,人社院士將出現斷層;他也特別點出,由於人文社科被各種指標化牽著鼻子走,追求國際大學排名,這扭曲人社科學的發展,更扭曲大學內的投資與生態,愈是新成立的大學越想衝國際排名,就越不注重人社科學。
我對王副院長的看法深感同意,而且特別要指出,由於政府與社會對於人文社會的忽視,現今已經造成人才培育和國家社會需要脫節和人才斷層,需要正視和適度的補救。
我們的人社領域發展的危機之一就是,由於頂尖大學追求世界大學排名,造成了本地社會的議題不被重視。世界大學指標具有非常明顯的偏見,亦即以英語和理工醫農的表現為優先的標準,因此人文社會科學所根基的本土關懷和非英語的出版,都不易被國際學界重視。為了能夠國際出版,國內人社學者經常需要跟隨英美學者的研究,而非關切本地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表現在學者研究和教學上,就是人才培育與社會所需的脫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某些政治和經濟學家有能力發表在全球頂尖期刊,得到諸多獎項,但對國內經濟和政治完全不關心也不想研究,因為台灣議題不會被國際一流期刊接受!
第二個人社領域發展的危機,就是政府過於強調科技和應用的知識,造成了大學普遍不重視人社領域人力的培育。最近這些年來,教育部非常強調產學合作和研究創新,以帶動就業和經濟發展。但除了法商應用科系外,人社領域與產業關係不像理工醫農那般直接,所以人社領域的發展從教育部到大學普遍都不重視。
但是就像科技領域為國家社會培育科學家、工程師,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為國家社會培育政府官員、法官、外交官和有理想的社會改革者等。由於退出聯合國的關係,使得我們人力培養只重視歐美日等大國,而漠視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認識和研究,例如中東各國,因為學而無用武之地的關係,這幾十年來幾乎完全忽略。在現今的環境和能源需求下,我們非常需要對這地區國際事務和談判的人才,然而國內卻人才斷層嚴重,也危及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
第三個人社領域發展的危機就是我們對於不同歷史和文明的漠視,造成了短視近利,缺乏寬廣和長遠的視野。
表現在現今的危機就是,我們的教育對西洋文化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文明,缺乏相關的人才培育規畫。最近的越南反華暴動,我們才發現到要加強對東南亞的認識。
同樣的,語言和文化研究的學科在過去被嚴重忽視,因為語言教學不會產生立即的「產業發展效果」或是造就國際排名的期刊論文,但各種不同語言的研究和教學,卻是與其他國家文化交流的必要工具,對國家發展外交和商業貿易具有無比重要性。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育無法像理工醫農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能被輕忽。現今台灣嚴重缺乏各種外語和國際外交人才,就是長期忽視的結果;未來台灣將逐漸加入各個區域經濟體之中,對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需求將會增加,我們不只需要未雨綢繆,更需要長遠的眼光。
◆ CFA 將取代MBA地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8974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07.08
全球成千上萬的人在上月排隊進入考場接受相同折磨: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的第一、二、三級考試。金融時報報導,CFA未來可能會取代企管碩士(MBA)的地位。
歷史顯示,CFA每一級考試逾半數的應試者挑戰失敗。低錄取率與複雜研讀內容讓考取CFA證照的投資報酬超高。一些人認為只要通過三級考試,名字後能印上CFA三個字母,會比MBA畢業生更具優勢。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與研究所副所長沙克爾頓說:「我認為很快會出現交叉點,CFA在金融業的影響力可能很快會超越MBA。」該學院近期更推出專攻考取CFA一級的碩士專班。
CFA協會歐、非、中東區常務董是梅赫塔表示,全球註冊研讀CFA的人士中,有四分之一最後未參加考試,因為研讀吃力讓許多人退縮,最後也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取得證照。持照人數成長也是推動CFA資格認證的原因。全球2003年共有5萬647人擁有CFA證照,多數是美國人,2013年倍增至10萬8,888人,其中逾三分之一來自美國以外。持照人數多到足以推動證照發展,卻又少到足以保持獨特性。相形下,全球可能超過100萬人擁有MBA學歷。
梅赫塔指出,由於金融市場極複雜,愈來愈多金融職缺要求CFA資格。另外,雇主也想確保聘用的人不僅能勝任,還要接受過道德指導。CFA課程10%到15%的內容集中於道德議題,考生須在複雜情節中選合適做法。
◆ 盼藉陪讀 給孩子改變的力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8000540-260107
中國時報 池雅蓉/新北報導 2014年07月08日
「我們無法改變這些孩子的際遇,但希望陪伴能夠給他們夢想。」在圖書館擔任志工已11年的林一蕙,也是圖書館陪讀天使中少見的「母子檔」,她與兒子蘇緯中共同擔任陪讀天使,陪著弱勢孩子讀書、寫字,彼此交流心得,一同為弱勢孩子努力。
原是家庭主婦的林一蕙,得知圖書館舉辦許多活動,進而投入志工行列,與弱勢孩子們一同成長,一轉眼就是11年。林一蕙表示,在圖書館服務是件快樂的事,去年圖書館推行中低收入弱勢兒童的陪讀計畫後,她也義不容辭報名,還詢問已投入職場的兒子蘇緯中:「想不想要一起參加?」沒想到兒子一口答應。
「我們無法改變這些孩子的際遇、家庭背景,但若能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付出關懷,即便只有些許的成長,這就是動力來源。」林一蕙說,雖然陪讀天使只是陪伴他們念書,無法永遠在弱勢孩子身旁,但可透過陪伴,在他們心中植入夢想的種子,給他們改變的力量。
蘇緯中也本著這樣的理念,即使工作疲憊,每周仍會排班1次,希望能盡一份心力,陪伴這些孩子。
「只要真心付出就會有回饋,和他們都會有感情。」林一蕙說,她都把陪讀孩子當作自己小孩看待,有次竟收到陪讀孩子親手做的手環,很感動。她說,現在母子一同交流學習,兒子的朋友也因為認同理念而加入,希望繼續努力,讓陪讀對這些孩子有更深層意義。
◆ 收納式三角錐 亞大生獲紅點設計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4029
自由 2014-07-08
〔記者俞泊霖/台中報導〕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得獎名單近日公布,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畢業生黃奎雅以「收納式交通警示三角錐」作品獲獎,校方表示會補助她前往新加坡領獎,不過黃奎雅則希望在此大獎加持下,出社會能早點工作,已表示不會前往領獎。
黃奎雅說,去年課程需要發想設計概念,她在高速公路目睹三角錐常被吹倒,擺放不方便,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發想可快速折疊、排列整齊的警示錐,希望提升效率並加強安全性,對於得獎很意外,直呼開心。
校方表示,黃奎雅的作品日前已獲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牌、法國內政部長及警政總署最高榮譽,這次得獎再添光彩,證明她的發明概念頗獲肯定,若她願意出席在新加坡的頒獎典禮,校方也會補助。
不過黃奎雅說,她剛畢業,想早點找到工作,頒獎時間是九月,或許已經在工作,因此婉拒出席領獎,但是得到此大獎,已是最好的畢業禮物,希望有助她尋找設計相關工作,也希望早日投入設計產業,發揮所學。
美數理畢業生薪資 強壓人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9223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美聯社華盛頓8日電】2014.07.09
美國教育部的研究顯示,選系可能比選校還重要,因為大學畢業生若想要找份薪水高一點的工作,數理科系畢業生明顯吃香許多。
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在2012年調查17,110名於2008年畢業的學士,為金融海嘯後的高知識領域提供有趣的發現。整體而言,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低於全國平均,但非裔和亞裔學生失業率是白人學生的兩倍。私校畢業生薪水與公立差不多,年薪約5萬美元。
從科系來看,科學、科技、工程或數學(STEM)畢業生僅占總數的16%,但平均年薪為6.5萬美元,明顯優於其他科系畢業生平均的4.95萬美元。
本研究發現,專業領域與薪水多寡有強烈的關聯。舉例來說,超過95%主修電腦與資訊科學的畢業生在調查當時都有一份全職工作,平均年薪7.26萬美元;工程系學生也差不多如此。但人文學系畢業生身兼多職的情況明顯較高,且全職工作的年薪平均僅4.31萬美元。
此外,種族也影響著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亞裔學生從事全職工作的薪水平均為6.25萬美元,明顯高於西裔(4.73萬美元)、非裔(4.88萬美元)和白人(5.24萬美元)。男性畢業生從事全職工作的薪水也比較高,平均為5.78萬美元,女性為4.74萬美元。
※ 相關報導:
* 搶招國際生 我百所大學前進大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9001460-260114
搶招國際生,我100所大學前進馬來西亞。教育部次長黃碧端率領我國100所大專校院、超過300人的代表團,參加7月7日、8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吉隆坡台灣高等教育展」,這麼浩大陣仗出訪,要吸引更多馬國年輕人到台灣讀書。
* 5天文學營 學生:功力增一甲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92271.shtml
松山奉天宮、聯合報在瑠公國中舉辦「愛與希望文學營」,昨天圓滿結束。學生們開心領取結訓證書,甚至形容5天課程讓他們「寫作功力增進一甲子」。
◆ 技專校院創新創業競賽 朝陽科大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9001461-260114
中國時報 陳界良/台中報導 2014年07月09日
朝陽科技大學以微膠囊專利技術,合成昆蟲費洛蒙,製成微膠囊棉線和膏劑,在田間引誘特定昆蟲,達成無毒方式栽植作物,並在阿里山種出無毒茶葉。這項「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日前在首屆「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中奪冠。
朝陽科大產學合作處副處長劉素娟指出,「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掌握的微膠囊技術及費洛蒙分析合成技術,是朝陽歷時多年、投入億元研發出的無毒農業應用重點技術,可替代現行農藥施灑的模式,以全程無毒防治栽植作物。
這項技術能應用在水稻、蔬菜、茶葉、水果及玉米等作物的害蟲防治上。劉素娟說,例如與阿里山隙頂區茶農合作生產的無毒茶葉,即全程以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農法,以零農藥噴灑完成茶葉栽植,在阿里山隙頂區種出首批無毒茶葉,預計8月初外銷。
指導老師錢偉鈞表示,團隊經1年多努力,採用微膠囊專利技術,將合成的昆蟲費洛蒙製成微膠囊棉線和膏劑,配合特殊的誘捕裝置,在田間引誘特定昆蟲,達到不用農藥就能除蟲,增加農作物產量,成功利用生物特性開發出取代農藥的產品。
參賽團隊隊長江竹翔指出,「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團隊,透過國科會計畫爭取創業資金,已設立公司並進駐中科,並在阿里山、日月潭進行茶葉實驗合作專案,希望建構台灣的無毒品牌,今年將在大陸福州成立公司,預計明年切入中國市場。
由教育部委由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主辦的首屆「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共有來自各大專院校300支隊伍參賽,經120隊複賽後,40隊進入決賽,朝陽科大「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代表隊以優異成績摘下冠軍。
※ 相關報導:
* 成大生洄游農村 活化富興社區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4574
成功大學十名都市設計系學生暑假捨棄玩樂,選擇到池上富興社區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洄游農村計畫,幫助社區在有限經費下,運用手邊的資源,要將廢棄豬舍改造成部落屋,這幾天還幫部落的單親媽媽整理家園,準備這個週末與嘉邑行善義工團一起幫單親媽蓋一棟自己的家。
惠文高中生 「改變一中街」奪雙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4689
自由 2014-07-10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惠文高中學生一年前因帶美國姊妹校學生逛台中人引以為豪的一中街,卻因一中街髒亂被吐槽,發起「改變一中街」希望工程,並以此為題設計網頁參加台灣網界博覽會及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一舉奪下雙金獎,更因有學生實際行動參與的成果,再獲台灣網博最高榮譽特別獎肯定。
惠文高中即將升高三的學生洪子涵、楊晴雯、賴嬿渝、張亦璿、羅婉甄、林詩玟,被外國學生吐槽後,決定「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六個人從去年暑假開始著手研究改善之道,希望推動一中街部分路段、時段性封街,改徒步區的希望工程。
六個小女生在廿七所高中職校及國中間推動連署,儘管獲二萬五千六百餘人連署支持,網路問卷及實體問卷也各有七成六及七四的民眾支持,但學生發起的行動,起初根本不受商圈重視,直到去年被媒體披露,引起市政府重視,由市府經發局出面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會議討論封街可行性。
學生把推動希望工程的過程、結果設計成網頁,參加台灣網博,另由同學莊詠傑、蔡婷瑋、呂華翻譯成英文版參加國際網博競賽,各獲高中組「地方環境議題類」金獎肯定,更因作品是學生實際行動參與及實踐的結果,從全國六百八十二件高中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台灣網博最高榮譽「創辦人邢禹倩老師紀念獎」,五日在彰化頒獎。
參與學生林詩玟說,最初只是想做出「可以對社會有助益的學生作業」,很高興自己堅持做到底;學生賴嬿渝也說,發放問卷過程備嚐冷暖,雖有冷嘲熱諷,更有人熱心支持,讓她更深信做的是對的事。儘管「改變一中」希望工程在去年市府召開會議後,迄今還未看到有封街的相關規劃,學生說,至少現在一中街垃圾筒變多、垃圾變少了,已有些微的改變在發酵,深盼未來看到更多改變。
指導老師蔡淇華說,六名學生的經驗可貴之處並非得獎,而是高中時期就能實現公民參與,體驗做中學的價值。
※ 相關報導:
* 另類作業 學童拍米粉紀錄片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94491.shtml
「原來做米粉這麼辛苦!」一群小朋友一大清早蹲在米粉廠,邊流汗邊記錄著米粉製作過程,熱到直奔外頭吹風,當看到照片時,個個直說「米粉廠的老闆更辛苦」。....營隊主軸要讓學生認識在地產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青草湖國小的指導老師郭秀蓮表示,在校內推廣媒體識讀不容易,結合廣達游於藝計劃,訓練學生導覽,記錄所見所聞。
◆ 名家專論-中研院快吸不到空氣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0868-260109
中國時報 銀正雄 2014年07月10日
7月4日,鑑於中研院人文社科組院士候選人數只有8名,仍不足定額的10人,身為副院長的王汎森從而興嘆:「隨著老院士年紀增長,國內又不注重相關人才培育,人社院士恐將出現斷層。要知日常生活有三分之二跟人文社科有關,生命基調、情感、語言、信仰、歷史、文學都是。人文就跟空氣一樣,沒有空氣就不能呼吸!」
論及台灣走到如此不堪地步,王汎森總結為人文社科被「國際大學指標牽著走」,因此扭曲人社科學發展,讓台灣各大學不願「投入大錢在人社上,因為對國際排名沒有幫助」。
問題在王汎森為台灣未來憂的這番謀國之言,非但未見學者深入討論,乃其同僚何大一、陳良博,仍不忘昔年宇昌案大撈一筆的美夢,侈言只要有巨資不斷投入,3年後台灣就可變成「生技大國」。
兩相對照可知,最近中研院在翁啟惠帶領下,幾已淪為「太陽花學運院、反核釋扁連署院」,縱有王汎森苦心孤詣,大嘆台灣人文精神瀕死,卻仍不敵上述兩人為宇昌醜聞翻案,頻送蔡英文秋波。
所以如此,何、陳把話講得很白─「怕國民黨一年後重提舊事」。
易言之,為了幫蔡英文鋪平2016道路,走完最後一哩路,這兩位院士真可謂用心良苦,敢率天下先的「以生技科學服務綠營政客」,必須幫蔡英文這位「生技教母」先行消毒。
果然在他們興風作浪的痛批「馬政府殺自己小孩」之後,民進黨立刻一如乩童般的念起咒語,怒控馬英九抹黑科學家,「嚴重傷害台灣生技產業,欠他們一個道歉。」
這真是奇哉怪也,不僅宇昌生技門始末,早為國人共知,即便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在7月6日晚間的回應都可看出,此案之所以疑竇叢叢,在於蔡英文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不避瓜田李下之嫌,罔顧社會公義的讓自己和家族中飽私囊,不說雅不願負起應有的政治與道德責任,迄今仍拒向國人道歉。
但政客之所以為政客,尤其在台灣素以「無恥」為正確也就罷了,乃中研院竟是明目張膽的自甘淪為蔡英文馬前卒。敢問王汎森副院長,貴院上至翁啟惠,下至黃國昌,這樣的科學家尚有「人文精神」可言?
要知陳良博何許人也,據《自由時報》7月6日報導,此公現今仍應美國華爾街創投公司之邀評估各項生技投資案。讓人不解者在於,如此之徒真的可以算得上以學術研究為要的科學家,不是股市掮客?
進而言之,設若宇昌大公無私,又何以宛如變色龍般的要改名為「中裕新藥」,試圖掩蓋3年前的那樁生技醜聞?而所謂的「3年後台灣必成生技大國」云云,豈不搖指2016總統大選,一旦蔡英文身登大寶,台灣人都可雞犬升天。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可話又講回來,我們不能因此抹煞王汎森的一席諤諤之言,只能說中研院人文院士的如今凋零,社會人文精神的備受摧殘,其實始自李登輝執政以後的政治凌駕一切。
最簡單的事實是,若非這位阿扁口中的「老番癲」,蔡英文何得出線把持「兩國論」?乃至在扁政府呼風喚雨的配合李遠哲教改,倡議校園民主化,更和一批頂著科學家面具的投機商人玩弄生技、生醫於股掌之上?甚而假藉個人言論自由的大舉入侵校園,招攬職業學生,成立名不符實的公民社團,一邊高喊新聞自由,一邊反旺中?
然則台灣人文精神的蕩然無存,王汎森所指台灣被國際大學指標牽著走,校方不願把龐大預算用之以投資人文社科,毋寧正是李遠哲、翁啟惠、何大一、陳良博等院士和綠營台獨政客沆瀣一氣使然,是外在表象,而非真正病灶。
要知若欲深論人文精神的發端,必須奠基於中華文化的精髓,而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又具體奠基在先儒家而有的《歸藏易、連山易、周易》。所謂「天下為公」者,必須從自身先做好「敬天、法地、尊人」這三項。這在西方自古希臘以降,也是殊途而同歸,民主法治皆由此衍生,生態環保等科學議題無不由此而來。
然則蔡英文若有人文精神,就不會把手伸入宇昌生技。以翁啟惠為首的這批院士,若有人文精神,就不會把中研院搞成「連署院」,大打烏賊戰冀圖愚弄台灣人。
(作者為作家)
◆ 思想審查與禁言 陸社科院惹議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7100068-1.aspx
中央社 2014.07.10
大陸研究機構的龍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來以嚴抓「三項紀律」大興整頓,從年初的「禁言令」到嚴格落實「政治紀律」。院內人士私下透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繃氣氛。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今天報導,社科院從去年底開始針對220多名幹部舉辦了一系列思想教育,除長期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訓練外,還有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的培訓班。
報導說,如此大規模、長時間培訓幹部,「在社科院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社科院是直屬大陸國務院的事業單位,是大陸官方倚重的智庫之一,社科院院長享有正部級待遇。但一般學術研究機構的自由風氣與大鳴大放精神,近來在社科院內卻成為須嚴抓整頓的方向。
不願具名的研究人員說,早在年初所屬的院所就已開會,明令「未經上級領導同意,不得接受境外媒體訪問」,過去從來沒有將這樣的命令講得如此「直白」。
今年6月、正逢六四25周年的敏感時刻,有報導引述中共中紀委駐社科院紀檢組組長張英偉的話指出,社科院內的意識形態有四大問題,包括「每逢敏感時期,進行不法的勾連活動」、「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的滲透」、穿上學術隱身衣,製造煙幕及利用網路製造跨國界歪理。
人民日報今天提到,社科院嚴格執行三項紀律,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財經紀律。社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趙勝軒說,政治紀律是首要考核因素,在課題立項、職稱評聘、幹部選拔、成果評獎、經費資助等日常管理中,嚴格實行「政治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制」。
意識形態審查列入方方面面,報導說,這是堅定體現社科院「為人民做學問」的治學態度,而院方還要求研究人員利用寫文章、著作、講課及微博等各種方式,對「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辨析和批駁,幫助民眾和社會分清是非,消除錯誤思潮的影響。
世界業餘圍棋大賽/詹宜典奪冠 台灣第一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4922
自由 2014-07-11
〔記者黃立翔、蘇孟娟/綜合報導〕第三十五屆世界業餘圍棋大賽於前日(九日)在韓國慶州市結束賽程,台灣學生棋手詹宜典拿下冠軍,這是繼第八屆由香港棋手奪冠後,近三十年來首次由非中日韓棋手奪冠 。這也是台灣歷屆參賽以來最佳戰績,可謂台灣之光。
本屆共有來自五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圍棋好手競相角逐。在經過四天八場的比賽,詹宜典最後以七勝一敗的佳績技壓群雄,讓中、韓屈居二、三名。
詹宜典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圍棋,國中、高中都是念數理資優班,目前就讀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三年級。詹宜典的導師、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副教授廖述誼指出,詹宜典個性溫和,大一時就被選為班代,行事負責,話題聊到圍棋時就眼睛發亮。據他所知,詹宜典幾乎每天上網跟圍棋高手下棋磨功力,常熬夜到二、三點,只為下棋。
詹宜典七段取得冠軍獎座後,也將由業餘七段晉升為八段。他將於今日返回台灣。
首屆世界業餘圍棋大賽一九七九年在日本東京舉行,二○○三年因SARS停辦一次,過去「紅面棋王」周俊勳和夏銜譽都拿過亞軍,詹宜典的冠軍為台灣棋界寫下歷史。
◆ 通勤20km練舞 五峰少女跳出冠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96977.shtml
【聯合報╱記者蔡昕穎/竹東報導】2014.07.11
就是愛跳舞!世界展望會竹東中心培養孩子興趣,三年前開辦舞蹈班,不僅讓家住五峰部落孩子們找到生活重心,每周搭車下山趕著單趟20公里遠車程,認真練舞不喊苦,終於在「第三屆台舞協盃流行MV舞大賽」中,「舞」出青少年團體組「第一名」。
「喜歡跳舞但家裡經濟不允許」,家住五峰「妍妍」說,曾看過別人跳舞,覺得好厲害、好羨慕,現在有機會學習,每周六下午都搭公車下山跳舞。從部落到竹東公車站就要16公里,還要再從公車站走5公里到練舞教室,「但一點都不辛苦」,其他同學羨慕她們舞動的身姿,還會請我們教她噢。
世展會西區辦事處主任朱玉欣說,偏鄉資源不足,孩子課後沒有去處,成立各種才藝班,就是希望小朋友找到正向興趣,建立自信。
同住五峰的「小菱」說,每次練舞後,一定要趕上最後一班回山上公車才能回家,常常練到忘我,只好借住老師家。這次為了比賽,大夥練了快一個月,即使放暑假還是從早練到晚,一個動作反覆琢磨,「全心投入舞蹈的感覺好棒」。
朱玉欣說,展望會在新竹縣市輔導2400名孩子,補助學生註冊費、上學交通費和課後輔導,一年的助學金開支高達3000萬,目前還有400萬元缺口,希望民眾幫助偏鄉孩子轉變生命。
※ 相關報導:
* 富樂夢聘教師 18小學免費學英文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96778.shtml
富樂夢文教基金會為提升弱勢學生英文能力,提供學生免費英語課程,從9月起上課地點將擴及到安南區、北區18所國小,受助學生約800人,寫下企業助學人數的少見紀錄。
* 全台僅1人 基隆二信洪琬怡錄取台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96750.shtml
高職生上台大!基隆市二信中學電機工程科學生洪琬怡,經由四技二專甄試入學管道,錄取全台僅有1名額的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另同校的學生許晉軒、吳翊慈也分別錄取清大及政大,成為頂尖國立大學新鮮人。
* 學生尖叫看「明星」 老師上課更起勁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3987
牛奶糖劇團背後推手是育成高中美術老師洪千玉,她本來只是擔任電影社團指導老師,為了做好指導老師,特地去台藝大修電影學分,沒想到學出興趣。這次拍微電影,劇團沒錢架設拍攝軌道,但為了品質,克難使用推車運鏡;參與的老師都說:「從拍電影中體會,原來當老師也能很熱血。」
◆ 陳震遠論文疑造假 教長5篇被牽連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3988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7/11
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前副教授陳震遠涉論文造假,遭國際知名的SAGE出版社撤銷60篇論文,其中有5篇教育部長蔣偉寧列名共同作者,在ptt引發討論。蔣偉寧上午表示,不認識陳震遠,5篇論文中為何有一篇列出陳的名字,他完全不知情,也是受害者;他呼籲陳震遠誠實面對,已去函JVC要求查清楚,還他清白。
陳震遠涉嫌假造人頭自審論文,以順利刊登SAGE旗下的《震動與控制期刊》 (JVC)上,結果被JVC揪出,SAGE於7月8 日在官網上公告撤銷相關的60篇論文,蔣偉寧指導的五篇論文也遭波及。蔣偉寧上午表示,該五篇論文都由他指導,研究扎實、絕無造假,但後續投稿委由學生負責,他並不知情。五篇文章都是他在中大土木所的博士生陳震武負責投稿事宜,其中有一篇共同作者名字出現陳震遠,但陳震遠掛名並未經過他本人同意。
後來了解,陳震遠和陳震武是雙胞胎兄弟,但他不認識陳震遠,蔣偉寧表示,可能是SAGE在查陳震遠關係人中查到陳震武,才出現他也列共同作者的5篇論文。
鬧上論文造假醜聞,教長也被牽累,蔣偉寧說,「很遺憾!」陳震遠事件對台灣學術界造成很大衝擊,他呼籲當事人應盡速出面道歉,科技部也要盡速全面清查學界投稿國際期刊情形,還給遭牽累論文一個清白。
陳震遠列共同作者的那篇論文,題目是「以希爾伯特-黃轉換技術做標竿建築的損害偵測」,「希爾伯特」是已故數學大師,「黃」是中研院院士黃鍔。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涉嫌論文造假的屏東教大前副教授陳震遠,去年11月提辭呈後至今沒工作,經常赴大陸尋找工作機會,今天一早又飛到大陸。他的雙胞胎弟弟、高雄海洋科大教授陳震武說,哥哥過幾天就會回台灣,會親自出面說明。
今天傳出陳震遠遭國際期刊SAGE撤銷的論文中,有5篇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列共同作者。負責處理蔣偉寧中大研究團隊論文投稿事宜的陳震武說,5篇論文中只有1篇有列陳震遠的名字,因為他投稿前請熟悉投稿作業的陳震遠幫忙看看,哥哥協助修改內文和方程式,因此他擅自加上陳震遠的名字投稿,蔣偉寧並不知情。
◆ 60篇論文遭撤 學界罕見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711004503.html
中央社 2014.07.11
屏東教育大學離職副教授陳震遠涉嫌偽造同儕審查,導致相關連的60篇論文遭撤銷。學界認為事件相當罕見,嚴重影響台灣學術名譽。
陳震遠在投稿國際期刊「震動與控制(Journal Vibration and Control)」時,涉嫌利用偽造的人頭帳號進行同儕審查。英國倫敦SAGE出版公司經過14個月調查,決定撤銷與陳震遠相關的60篇文章,連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共同列名的論文,也遭到波及。
上述事件震撼學術界,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說,「作假到那麼嚴重,真的很少見。」一次撤銷60篇文章,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事件代表台灣學界的審查作業不夠嚴謹,而「震動與控制」的內控顯然也不夠,事後期刊總編輯便宣布去職。
陳良基表示,一般期刊審查都是找編輯信任的學者,陳震遠利用捏造的帳號自行同儕審查,手法前所未聞。
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以前論文走紙本審查,比較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最近期刊走向電子化,相關制度還不完備,且學界通常站在信任的原則上處理事情,才會被有心人士找到漏洞。
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表示,台灣學界太重視「量化」,導致學者拚命投稿國際期刊,拚點數升等,無所不用其亟。但如此違反學術倫理的事件,還是讓人難以置信,嚴重影響台灣的學術聲望,恐怕以後台灣學者投稿相關領域期刊,都會遭遇困難。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除澄清自己不認識陳震遠,事前完全不知情,也強調教育部會和科技部合作,全力調查這60篇被撤銷的文章,是否真的都有違反學術倫理。
蔣偉寧說,學術倫理是學者的基本規範,違反倫理將衝擊整個學界發展。偽造同儕審查、「球員兼裁判」,是絕對不能做的事,如果涉及升等論文,教育部經過完整調查後,也可能追回陳震遠的副教授資格。
論文造假 政府打造「台灣之光」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99247.shtml
【聯合報╱朱鳴/大學教師(台北市)】2014.07.12
屏東教育大學前副教授陳震遠涉論文造假一事,讓台灣占據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重要媒體的版面,堪稱另一台灣之光,只是此光投影在全世界的是台灣學術界的醜陋面。
台灣從不缺論文抄襲、做假之新聞,但為何論文抄襲、做假問題一而再、再而三上演?原因在於教育部與科技部之怠忽職守。
教育部職司公私立大學之行政監督,若各校三級教評會審查通過之教授升等案存有抄襲疑義,教育部應進行行政監督,確認抄襲問題之嚴重程度。但現行實際狀況,教育部卻是以大學自審為由,將論文抄襲檢舉案發回被檢舉人之學校重審。若真的確認論文涉及抄襲,三級教評會要承認自己先前審查之疏漏?還是打死不承認,反正教育部不會自己去查。
科技部也是另一個助長抄襲的單位。涉及抄襲的研究計畫,科技部一來沒有追回研究經費,還給與被檢舉人傑出研究人員薪資補助,以及研究計畫,讓被檢舉人繼續領錢抄襲。
該進行行政監督的教育部擺明不查,該審查研究成果的科技部不只不查,還給予補助以資鼓勵,台灣的抄襲問題如何能斷絕?國內新聞不斷,總會有登上國際版面的一天。這一天已經到來,剩下的是學界投稿國際期刊時被用有色眼光看待。這都是國內學界鄉愿、護航所必須共同承擔的共業。
◆ 國科會曾補助508萬 嚴查陳震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99197.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07.12
屏教大前副教授陳震遠涉及論文審查造假,遭國際知名期刊撤銷六十篇論文,科技部昨天啟動「學術倫理審查機制」,發現他曾向國科會(科技部前身)申請七件補助計畫,獲五○八萬元經費,可能與其中四十篇論文有關,將以書面向期刊確認違規內容,若調查發現違反學術倫理,不但要追回補助,最嚴重處分終身停權。
科技部統計,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二年,共受理國內九十八件違反學術倫理檢舉案,去年查出十五件違反學倫案件,包含有論文抄襲、未適當引註資料來源、資料造假,乃至一稿多投等重複性違規。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陳震遠從九十五年起陸續向國科會申請七件學術計畫補助案,科技部目前正逐一比對論文及申請計畫,並由學術倫理委員進行審查,一旦發現作假,將禁止陳震遠再申請計畫,停權少則一年、多則十年,甚至可終身停權,並追回部分或全部補助費用。
林一平表示,遭國際期刊撤銷的六十篇論文,每篇論文可能有不同原因,須審慎向期刊求證,待完成調查後,再送委員會決定如何處置。
針對陳震遠「自己的論文自己審」,讓論文登載期刊,林一平說「第一次聽到這種作法」,過去從未發生。但對於各界質疑升等標準要求學術論文重量不重質,林一平強調,科技部在數年前已將論文數量、品質等指標多元化,傑出研究獎等各項評等中,論文數量已不再是唯一指標。
※ 相關報導:
* 陳震遠60論文造假 波及教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99205.shtml
屏東教育大學離職副教授陳震遠被踢爆投稿國際期刊的六十篇論文,原來是利用人頭以便「自己的論文自己審」,增加發表論文數;連教育部長蔣偉寧也遭波及,蔣掛名的五篇論文遭期刊撤銷。
政大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表示,美國洛杉磯時報以「前所未聞的欺騙控訴」為標題,大篇幅報導台灣學者投稿國際期刊的審稿造假醜聞;華盛頓郵報、衛報等國際媒體也報導,因為這起學術詐欺事件,規模及大膽程度都前所未聞。
◆ 審期刊明顯失職 主編提前退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99200.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07.12
英國倫敦SAGE出版的《震動與控制期刊》(JVC)爆發造假審查醜聞,台灣學者造假一百三十個假身分,審查自己投稿的論文,全球震驚。該期刊主編Ali H. Nayfeh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是知名工程科學領域教授,在此造假審查事件中明顯失職,已請辭主編、提前退休。
JVC在聲學、機械工程、力學等三大領域中,是極具分量的國際期刊,在SCI(科學引文索引)排名前百分之廿,工程領域尤其有影響力,被視為第一等級的期刊。
教育部主秘王作臺研判,陳震遠會掛名在教育部長蔣偉寧的論文上,應是在審查後,蔣偉寧指導學生陳震武進行修改、增補資料的過程時,自行把哥哥陳震遠列名。
一中+女中 組39隊下鄉辦營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98966.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4.07.12
高中流行下鄉服務,台南一中、台南女中今年暑假共有39隊到偏遠國小辦營隊,服務風盛於大學。其中兩校組82人團隊,到蘭嶼服務3所國小學生,昨天結束,學生表示,收穫比付出還多。
「大哥哥、大姊姊!你們明年還要來!」結業式上,小朋友依依不捨,還哭紅了眼。組長黃凱羚表示,學生打地舖、使用較為簡陋的浴室與廁所,是難得的生活體驗,這種付出與收穫的感覺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教育部的鼓勵及補助服務學習,近3年來明星高中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偏鄉學校服務的風氣盛,隊數暴增。去年暑假南一中的服務隊數僅12隊,今年22隊,台南女中去年11隊,這次有17隊,陸續到台南、嘉義、屏東、台東偏遠學校服務。台南女中學務主任陳一鳴表示,兩年前剛起步時,請南一中學生來分享服務學習的經驗,感染力立即擴散,服務隊數也大幅增加。
「服務偏鄉學生是自己當老師,甚麼事都要自己做!」台南一中學務主任蔡明輝指出,從活動規劃、教材設計到現場服務與教學,都由學生自行打點,培養獨立自主能力,這樣的經驗相當寶貴。
南一中科學班結合南女中學生組隊到蘭嶼,為蘭嶼、椰油、東清等3所國小開設科學夏令營,是其中人數最多的服務隊。學生吳興亞表示,課程以科學為主,並結合當地的文化進行科學實驗與探討,且做童話、童詩創作。
◆ 5天走勘高屏溪 打造上河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99000.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4.07.12
參加「水之源夏令營」的興田、溪埔、大樹、九曲4所國小學員,5天下來不但走勘高屏溪,還仿建築模型合力打造出「流動的高屏溪上河圖」,昨端出研習成果。
南區水資源局委由樹德科大社區培力團隊承辦的「水之源夏令營」結訓,歷經生態繪本及水科學等課程研習,學員們端出簡易濾水瓶等製作成果,還演出行動劇介紹在地生態。
現場最吸睛的「流動高屏溪上河圖」,是4所國小學員合力完成的傑作。北自統嶺,南至九曲堂,包括斜張橋、佛陀紀念館、舊鐵橋等勝景都立體呈現,圖中高屏溪流貫,果園、房舍散置,整個流域鮮活。計畫主持人盧圓華表示,孩子們把對環境的知覺轉換成建築模型,從體驗、製作到生態反思,一連串的學習歷程相當可貴,期待20年後能因此培育建築師甚或水利署長。
大樹國小六年級謝振庭去年接受「水水導覽員」培訓,今年又主動參加,他介紹起簡易濾水瓶作法,條理分明,有如代言人。謝振庭說,簡易濾水瓶是將600毫升的空寶特瓶裁切兩半,在瓶蓋開孔後,再放入棉布、活性碳,不織布、棉花、海綿,能有效濾淨汙水,「萬一山中遇難一時找不到水喝,就能派上用場」。
※ 相關報導:
* 科學168 自走木車馬下周五登場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99067.shtml
「創意來嘉、義馬當先!」嘉義市科學168教育博覽會18日登場,昨天由副市長李錫津帶小朋友在林森國小,展示馬年主題創意作品迷你版木車馬,闖關獎品益智立體昆蟲拼圖、益智百變魔尺,會場還有機器人等創意作品及遊戲攤位。
* 暑假玩髮修水電 學生受益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99004.shtml
高雄市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今年暑假開辦「青少年職場全能體驗營」,安排職訓體驗課程,有西點烘焙等課程,第1梯次共有131名學生參加,昨天結訓,學生都說受益良多。
* 模擬CSI犯罪現場 200生扮柯南查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2000502-260107
桃園警分局偵查隊11日委託救國團精心規畫「柯南偵探體驗營」,邀請200名青少年參與模擬的刑案現場採證,體驗知名影集《CSI犯罪現場》抽絲剝繭的樂趣,現場還安排展示槍、盾牌等警用裝備,搭配專人解說相關用途,讓青少年了解波麗士大人的一天(見圖,蔡依珍攝)。
◆ 台大研發16核心繪圖處理器 全球第1 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5186
自由 2014-07-12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第十四屆半導體競賽「旺宏金矽獎」昨宣布,台灣大學團隊打造出全球第一顆十六核心繪圖處理器,能為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顯著提升畫質及效能,奪下設計組鑽石大賞。今年十八件得獎作品中,有四件作品與行動裝置等應用有關,顯見學生看好未來台灣行動上網的高速發展。
金矽獎今年共五十所大學院校、三百五十二隊參賽,但評審召集人、崑山科大校長蘇炎坤發現,今年應用類創意不足,導致該類鑽石獎及最佳創意獎從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說,台灣學生表現兩極化,盼金矽獎能提升創造力。
崑山科大遙控車 結合藍牙和手機
今年由台大團隊設計出全球第一顆十六核心行動裝置繪圖處理器,將提高行動裝置的繪圖3D畫質,還能省下一半電力,將大幅提升裝置效能。
應用組金獎由兩校並列,台北科技大學的「情緒醫生」能透過滑鼠分析情緒,以視覺燈光及嗅覺芳香來維持適當的自律神經平衡,解除現代人的壓力;崑山科技大學則將藍牙與智慧型手機等結合,創造出一輛遙控車,以觸控體感操作,有趣到讓李遠哲也愛不釋手。
別再鄉愿 找回學術道德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00698.shtml
【聯合報╱齊心/中興大學教授(台中市)】2014.07.13
華盛頓郵報新聞指出,我國某位學者六十篇論文被撤除,對我國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影響極大;因為教育部長也掛名其中五篇論文,更受人矚目。
學術研究追求的是「真理」與「是非」,學術道德更是學術發展的基礎,如果學術論文有「抄襲、捏造、造假」的情形,該論文就一文不值,更談不上研究創新。引用其他人論文或自己學生論文都必須註明出處,也是學術界公認之基本道德。
但是,國內大學違反這些學術道德的案件,卻一再發生,主要原因就是教育部與各大學處理相關案件的消極態度,以及國內學術界瀰漫的「鄉愿」心態。
台灣是個小地方,各學門中的人都彼此認識或有派系,敢講真話得罪朋友或同行的人極少。只有類似這次事件,壓力來自國外,紙包不住火時,才認真處理。
一般而言,教育部都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交由當事人任職的學校處理。學校為了校譽,也因同仁情誼,往往大事化小,或拖延處理;或在處理程序中動手腳,蓄意安排特定審查委員,設法將「抄襲」說成「引用疏失」,或將「抄襲」解釋為「因外語能力之限制與寫作習慣不佳,並非蓄意抄襲」等可笑的理由;教育部也接受這些說法而予「備查」;縱然有學者向教育部與監察院建議改善,但都沒有結果。
科技部(國科會)與教育部的彈性薪資政策,也造成許多人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為增加論文數量而互相掛名,這種「虛浮學風」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批評,但教育部與科技部卻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一般社會大眾也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被譏為Stupid Chinese Index或Stupid Chinese Idea,許多大學教授仍然樂此不疲,盲目追求著作等身、論文獎金、加薪。
廣義的「學術道德」,除了抄襲、捏造、竄改數據,也包含「掛名不實、學術審查關說、代寫論文」。學術道德對學術研究、科學發展與高等教育有深遠的影響。教授訂定「行規」,規定學生發表論文時,要將教授掛「第一作者」,這種風氣就會代代相傳。
教授擔任學術審查時,放水、講人情、關說、派系鬥爭等情形也常有所聞,對學術發展也有嚴重影響,但是只有少數涉及刑案時才會被揭露。
大學教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如果經查證涉及抄襲捏造等嚴重犯行,應該永遠離開學術界,不可以再擔任教職、參與教師評審或擔任學術主管。
歐美先進國家對違反學術倫理的處分,遠比台灣認真、嚴格,我國唯有嚴肅面對學術倫理問題,認真嚴格處理相關案件,摒除學術界的鄉愿風氣,才能挽救學術風氣。
※ 相關報導:
* 國際期刊資深編輯:共同掛名 共同負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801431.shtml
針對近日爆發的論文自審、掛名爭議,在七家國際重量級期刊擔任編輯或委員的學者指出,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共同作者確實常彼此不認識,但只要共同掛名,論文涉偽造或抄襲,共同作者都要負責任;但若只是投稿的行政問題,則只有負責投稿者須負責。
* 署名搭便車 出事就切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00686.shtml
【聯合報╱章忠信/大葉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2014.07.13
指導教授、計畫主持人或實驗室主任,對論文之完成縱有天大貢獻,若不是執筆者,只能在論文中列為感謝對象,不能成為共同作者,這是著作權法的規定,也是學術倫理基本原則。
* 涉論文假審案 陳震遠坦承送修稿疏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801424.shtml
針對偽造論文假審案,前屏教大副教授陳震遠今天首度對外公開說明。他表示,遭撤的60篇論文他並無全部掛名,部分是其他學者委託他代為投稿;內容皆為作者們辛苦研究所得,絕無剽竊、抄襲、造假。
* 陳震武:害到老師很難過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713002937.html
....事發後,教育部長蔣偉寧先稱不認識陳震遠,但有媒體揭露,蔣偉寧與陳震遠自民國91年起,就有多篇論文共同掛名,質疑兩人有長期合作關係,不可能互不認識。教育部表示,遭媒體點名質疑的數篇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都有陳震武名字,沒有一篇單獨出現蔣偉寧和陳震遠,顯見共同掛名都是因為陳震武的關係。
蔣偉寧今天下午二度出面說明,陳震武也陪同蔣一同出席記者會,對外釋疑。
◆ 哇!集體作弊的殺傷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00687.shtml
【聯合報╱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台北市)】2014.07.13
台灣學者扭曲審查程序的手法,讓全球學術界瞠目結舌!難怪「撤稿觀察」網站說這個案例值得一聲「哇」!
國外報導對台灣最大的傷害,莫過於點出存在「同儕審查集團」及「引用集團」的指控!國外報導懷疑,這是一群主要作者及合作者所組成的集團,利用化名及捏造的電子郵件,得以互相創造有利的審查結果,讓論文得以順利刊登。甚至,讓陳震遠得以審查自己的論文!
如果因為「同儕審查集團」的操作,讓台灣的論文數量名列全球前段班,也讓包括教育部長掛名的論文,得以順利刊登,這樣的質疑對台灣的學術傷害大不大?科技部的調查,如果無法在這個部分釋疑,一定無法取信於國內外學術界。
認真檢討,如此衝量研究,始作俑者難道不是政府?科技部前此年年的國際比較,無非發表的數量!幾年前的系所評鑑,校務評鑑,包括頂尖大學評選,教育部難道看的不是3I及工程索引的論文量?因為這樣的指標,讓所有大學的大部分科系,無不以此作為教師評鑑及升等考量!
雖然,各方批評已促成政策的調整,但指標內化的結果,非一時可以化解。我們真的寄望政府單位,未來推動任何決策,設定任何指標時,一定要考慮周詳!
這樣的政策偏差,數十年來的案例何曾少過。我們也不斷在想,如果政府少出點招,我們的學術圈會不會更健康?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知名學術出版社如SAGE,竟也出現足以讓人操弄的漏洞,真令人跌破眼鏡!當然,主編納費太信任作者推薦的審查人選,引發此次風波,恐怕也是他不得不辭職的主因!
看來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想像,這一次讓我們見到反證。
※ 相關報導:
* 「論文病」南韓也發燒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00689.shtml
台灣鬧「論文病」,無獨有偶南韓也正為此類「重病」發燒。
近日,由朴槿惠總統親點的副總理兼教育部長人選金明洙,因金明洙在大學涉嫌將研究所學生論文以自己名義出刊在學術雜誌,並將研究補助款全部私吞,將無法通過國會聽證而被取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