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6

荷爾蒙調控 助復育珊瑚

◆ 幾絕跡的白鶴蘭 後慈湖飛舞再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6358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6.25

白鶴蘭是台灣原生種蘭花,但因為平地過度開發,近年來幾乎絕跡。農委會桃園農改場花了10年時間,透過育種方式復育成功白鶴蘭(上圖,農委會桃園農改場提供),並和桃園縣政府風景管理所合作,種植在後慈湖邊,民眾到後慈湖旅遊,就能看到美麗的白鶴蘭隨風搖曳生姿的美景。

農委會桃園農改場副研究員李淑真說,白鶴蘭原本在海拔50至1500公尺的山林四處可見,但因為過度開發,現在野外幾乎看不見。近年研究人員開始育種,從17種根節蘭屬蘭花中,找出較常見的14種,再從中選出3種適合在平地栽培的花卉,白鶴蘭就是其一。

復育選種過程艱辛,研究人員要上山選取後,經過組織培養無菌播種方式,在農改場內復育。李淑真表示,農改場去年復育的白鶴蘭開花後,先移植到後慈湖栽培,今年順利開花,目前後慈湖約有1000多株,一朵朵白色小花組成的花海散布在山林中,遠看有如眾多白蝴蝶在樹叢中飛舞,美不勝收。

李淑真表示,由於日本人喜愛白花,未來白鶴蘭大量復育後,將可搶攻外銷日本切花市場,以每支切花零售價約200至300元估算,預估年產值可高達1億台幣。

※ 相關報導:

* 蘇澳海事學生著青蛙裝 護聖湖黑珠蒿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62411.shtml

宜蘭蘇澳鎮聖湖地區原本是一大片湖泊,後來逐漸淤積後,如今已成為蘇澳海事校園,剩餘的湖泊範圍就在校園一隅,常有水產養殖科學生下水撈除外來種植物,校方也將珍貴的本土水生植物保存了下來。

....其中一項本土水生植物「黑珠蒿」,有著五角型莖桿,切開莖桿宛如五芒星形狀,在宜蘭分布不普遍,卻常見於聖湖湖畔,曾有水生植物專家來做田野調查,並取走部分移植到其他濕地,但由於黑珠蒿生長情形並不強勢,經常遭到其他水生植物或外來種覆蓋。

* 嗅出褐根病 米格魯為校樹「複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0460

狗狗也能成為「樹醫生」!溪山國小去年發現四個區塊的樹木感染褐根病,隨即進行治療;獸醫師祈偉廉昨帶著訓練有素的檢疫犬米格魯「檸檬」、「櫻桃」及儲備犬「Funky」到溪山國小,為校園樹木再次進行總體檢。



◆ 老母雞護蛋 上樹5米高「偷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0387

自由 2014-06-25

〔記者謝銀仲/梅山報導〕嘉義縣梅山鄉半天村民林亮宏飼養的一隻老母雞,不僅會帶小雞在林間覓食、避老鷹,晚上還會教小雞爬上樹躲野狗;最近牠為不讓所生的蛋,被飼主當成盤中飧,背著主人把蛋下在附生龍眼樹上、離地約五公尺高的「鳥巢蕨」裡,雖然最終仍被主人察覺,但老母雞展現聰慧的「避害求生」動物母愛本能,仍讓鄉親嘖嘖稱奇。

半山村位處海拔約五百公尺淺山地帶,生態資源豐富,夏蟬長鳴,光臘樹滿布覓食及爭取交配權的獨角仙,空中常有鳳頭蒼鷹、松雀鷹盤旋,伺機捕捉居民飼養的家禽,不時可見老鷹抓小雞畫面。

林亮宏在半天村住家周邊林地放養十多隻雞,其中一隻「鴿子雞」品種的老母雞,飼養十年以上,牠在當地頗有名氣,三年前就曾因會帶小雞躲進林間覓食、躲避老鷹威脅,晚上還會帶小雞上樹避免野狗襲擾,而登上本報版面。

最近,老母雞又有特別的行為表現,為不讓主人撿走所生雞蛋,竟飛到離地高約五公尺龍眼樹上,把鳥巢蕨當窩,將蛋生在其中,林某察覺老母雞刻意迴避、隱藏行蹤後,經多天跟隨觀察,才發現牠的秘密,昨天架起木梯、爬上樹,果然看見七顆正在孵化的雞蛋。

林亮宏表示,老母雞的行為是動物母愛「避害求生」本能表現,但為避免小雞孵化後不慎摔落地面,只好取出雞蛋,清除鳥巢蕨。當地村民說,山中放養的雞,因翅膀羽毛不曾修剪,雖然會飛,但很少能飛這麼高,還會利用鳥巢蕨生蛋孵蛋,這隻老母雞實在很聰明又特別。



◆ 荷爾蒙調控釋精卵 有助復育珊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5000778-260107

中國時報 潘建志/屏東報導 2014年06月25日

珊瑚產卵可說是海中最壯觀的景象之一,不過為什麼珊瑚會集體排放精卵,增加受精卵機會,仍是個謎。研究發現珊瑚繁殖季時,珊瑚體內雌性荷爾蒙濃度會較平日增加6倍,可能是珊瑚集體排放精卵的「訊號」,有助於珊瑚人工繁殖。

要在茫茫大海中讓精卵相遇,唯一的方式就是就同時大量排放精卵,這也是珊瑚的生殖策略。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在目前正在舉行的「2014亞太珊瑚礁研討會」指出,其研究團隊已從珊瑚體內成功選殖出vasa基因,這是生殖細胞發育的指標性基因。

研究也發現,每當生殖季節,珊瑚體內的雌性荷爾蒙就會急遽增加6倍,釋放至海水中形成訊號。未來若能以人工添加荷爾蒙方式,刺激珊瑚生殖細胞發育或是精卵排放次數,調控珊瑚的生殖時間,將是能否大量及有效進行珊瑚人工繁衍的重要關鍵。

海生館助理研究員江佩倫說,除荷爾蒙外,月亮及日照長短可能也是影響珊瑚繁殖的重要因素。目前海生館珊瑚人工繁殖技術已相當純熟,不過都是以無性生殖方式進行。不過若要以有性生殖方式來大規模復育珊瑚,目前技術仍不純熟。不過有性生殖有助於珊瑚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改變,所以應雙管齊下進行研究。

※ 相關報導:

* 澎湖南方四島 珊瑚復育佳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625005093.html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及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23日、24日一連2天進行澎湖南方四島海域「突棘行動」,結果幾乎沒有發現棘冠海星行蹤,相較往年珊瑚礁覆蓋率大幅提升,海洋復育成效佳。



◆ 採集百萬年前空氣 日鑽取南極冰核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90431

自由 2014-06-25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為了解過去地球氣候的變化情況,以做為未來氣候預測的參考,日本計畫在二○二○年於南極成立新的觀測基地,透過冰核(ice core)的挖掘,採集被冰封在冰床深處約一百萬年前的遠古空氣,以進行氣溫與二氧化碳濃度分析。

日本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南極的探險活動,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才在南極建立第一個觀測據點「昭和基地」,迄今為止在南極建立了四個據點,目前僅剩昭和基地及富士圓頂基地仍在使用中。日媒報導,日本政府的南極地區觀測統合推進本部計畫從二○一六年起,以六年的時間,在富士圓頂基地附近成立一座新的觀測基地,並將派十名科學家進駐。

冰核就是從極地冰層中鑽取而來的冰柱,就像樹的年輪一樣,可透過堆積物判斷冰層的年份。另外,冰床中的氣泡也冰封了遠古的空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具有高度的價值,可用來進行地理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以及研究氣候變化之用。

日本曾在二○○六年,於富士圓頂成功挖掘出七十二萬年前的冰柱,深處約三○三五公尺,為了尋找更古老的冰床,日本決定往內陸方向另闢新的基地。

新基地的預定地點距離富士圓頂約十幾公里,研判該處深約三千公尺以下接近岩盤的地方,應該有超過一百萬年的冰床,裡面可能封存了遠古的氣泡。國立極地研究所所長白石和行表示,從最古老的冰核中可以解讀地球運作模式,也有助於預測全球暖化。

十多年前,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曾在南極採取到八十萬年前的空氣,去年十一月,包括澳洲在內的二十二個國家的科學家在南極大陸東部發現了迄今為止最老的冰床,約一百五十萬年歷史,科學家成功挖掘了九十萬到一百二十萬年前的冰核。



◆ 國家環境教育獎 台南社大特優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62281.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4.06.25

國家環境教育獎昨天揭曉,台南市獲得4個獎項,其中台南社大長期關懷河流、海灘環境、生態環保、老樹搶救、再生能源利用等,並帶領民眾深入關心環保議題,奪得團體組特優。

另台灣凸版國際彩光公司台南廠、關廟區新光社區發展協會、長榮大學助理教授洪慶宜分別獲得民營事業組、社區組及個人組優等獎。

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社大以「護生」概念為主軸,將環境議題融入課程、活動中,藉公民投入的方式,從汙染環境糾察、動物保育、資源循環再利用等,帶領民眾深入環境議題,且不只關心台南的環境,也擴及各縣市,影響面從地方到全國。

「把師生帶到行動現場學習,培力可以長期守護的實踐社群」是評審給台南社大得獎的原因,黃煥彰說,得獎的意義不在於百萬元獎金,而是社會運動與環境教育並聯學習的路線獲得肯定。

※ 相關報導:

遭濫捕的食蛇龜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護鳥成功 朱鸝寶寶展翅離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6599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莊勝雄/台北報導】2014.06.26

宜蘭縣冬山鄉仁山植物園收費停車場的4隻朱鸝雛鳥這幾天平安離巢,結束了一場很溫馨的護鳥大作戰。

事件一開始是在6月上旬,有宜蘭縣攝影學會會員在這處停車場發現有一對「朱鸝」在停車場一棵樹上築巢育雛,巢中有4隻初出殼的雛鳥。

朱鸝被譽為是台灣最美麗的鳥兒之一,列為保育類,估計全台不到一千隻,平日難得一見,這次居然在停車場這樣開闊空間築巢,且巢位很低,幾乎伸手就可摸到。

消息傳開後,馬上吸引來全台各地鳥友,現場攝影機、大砲鏡頭雲集,大家都想把握這難得的近距離觀察朱鸝育雛的機會。當地鳥會也來關切。

但人一多,問題就來了。如此吵雜的環境會不會影響到朱鸝的育雛?於是鳥會人員和在場鳥友決定發起自制行動,先拉起封鎖線,大家保持安靜,在封鎖線外觀察和拍攝。

因為過去三年,在這附近地區曾發生過多起築巢的朱鸝被人盜取事件,所以,攝影學會、鳥會和鳥友們發起樂捐,大家集資聘請保全人員24小時守護這個巢位。護鳥大作戰就此展開,保全人員進駐,24小時守護巢位,同時也負起維持秩序的責任。

這處停車場因此出現前所未見的盛況,每天都有大批愛鳥人士從全台各地趕來,甚至凌晨2、3點就有人來卡位,佔據最好的拍攝位置。

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現場秩序很好,沒有人超越封鎖線。保全人員隨時在場維持秩序,甚至還為鳥友貼心提供代訂便當和供應飲水的服務。

四隻雛鳥在各方愛心呵護下,在這個周日(22日)開始離巢,再經過這幾天的觀察,已經可以確認,這一家子朱鸝全已安全啟程,展開牠們全新的生活,這也是幾個愛護生態團體和鳥友合作下的一次成功護鳥大作戰。

※ 相關報導:

* 窩一起3年 河狸偷生寶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6000502-260107

聽說台北市立動物園溫帶動物區竟然有大老鼠出沒?經查證,這隻疑似「大老鼠」的生物大有來頭,牠雖然和常見的老鼠都是嚙齒類動物,可是動物園首度成功繁殖加拿大河狸的寶寶。

6月10日加拿大河狸第一次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成功繁殖,毛絨絨的小河狸剛出生就已張眼、長了門牙,也會有模有樣的學媽媽啃樹枝,天生就看得出來是築水壩的高手。河狸無法從外觀分辨雌雄,園方現在還不知道寶寶的性別。

....為幫小河狸進行基本的形質測量,保育員苦苦等候「羅娜」下水游泳,終於有機會一睹小河狸的廬山真面目,第一個反應都是寶寶的頭好大。

資料記載小河狸出生24小時就會游泳,2個星期左右斷奶,保育員也觀察到小河狸已經學會啃樹枝,口腔上方左右各有1顆臼齒,下方左右各長2顆臼齒,還會在保育員準備的小水盆泡水,生活自理程度進步很快。

* 金門水獺兄弟 取名大、小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6000518-260107

4月初在金門古寧頭池塘旁發現,後送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顧的水獺小兄弟,公開徵求命名活動結束,確定取名「大金」、「小金」。兄弟倆將被賦予「金門保育大使」的任務,呼籲大家一起關心生態環境。

* 田裡有蛇! 疑宗教團體偷放生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764607.shtml

苗栗縣網友近日在臉書「瘋」傳苑裡鎮西濱橋下農田,疑有宗教團體載送大批有毒蛇類放生,讓苑裡消防分隊員們忙著派員查看。

蔡姓網友在臉書PO文表示,在西平里西濱橋下附近,發現有人載了好幾籠蛇到田裡放生,都是眼鏡蛇、雨傘節等有毒蛇類,完全不顧鄉下老人家常在田間活動,「真的很過分」。



◆ 日本樹醫看診 2千棵得整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65109.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4.06.26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上周找來日本樹醫,趁著防汛期間,展開園內危險樹木評估作業;其中約有1176顆樹木將修剪,31棵樹木有掉落傷人疑慮,建議北市府公園處直接移除。

基金會昨天也邀樹醫分享防汛期的樹木修剪工法,強調修剪路樹應考慮安全、健康、美觀、速度等因素,其中「安全」更是首要考量,只要外觀有弱、老、枯、病枝,都建議修剪。

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表示,經日本樹醫調查,已完成大安森林公園約1/2區域,預估全區約有2000棵樹木需修剪;近期完成調查後,將建議公園處預先修剪或設立支架加強支撐。

怎樣才是須修剪甚至是移除的路樹?日本樹醫笹部雄作表示,可用目測方式,只要發現樹木有易折、枯枝、易傾倒,甚至腐朽等情形,都建議修剪,若恢復健康可能性較小的樹木,則建議直接移除。

日本樹醫伊藤啟史說,每棵樹木修剪方式不盡相同,修剪時可把握「比例原則」,樹高不超過基部的50倍,枝條不超過基部的40倍。也就是說若樹木基部約10公分,樹高以5公尺、橫向枝條總和以4公尺為佳。

在台灣公部門要修剪樹枝時,常會有民眾抗議,造成執行困難,笹部雄作表示,在日本也會有民眾抗議,修剪櫻花樹時,抗議最多。因此事前要辦說明會並委託公正第三者如樹醫,判斷是否需要修剪,降低民眾疑慮。

笹部雄作強調,公部門修剪路樹,首要考量是「安全」,其次是路樹的健康及美觀,不能貪圖速度一口氣把路樹剪得光禿禿。

※ 相關報導:

* 休耕造林 花東縱谷力推尤加利樹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0763

林務局花蓮林管處積極營造花東縱谷綠色風情,並協助農民活化休耕農地,連日來推廣栽種短期經濟林,以六年就可成林砍伐的「尤加利樹」為主,將廣邀農民加入造林綠化的行列,希望藉此增加他們的收入。



◆ 成都發現新物種!見光1小時會死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65750.shtml

【世界日報╱廣州26日電】2014.06.26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日前表示,6月中旬以來,該館及多位科考專家在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彭州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未開發原始洞穴的探索中,發現一批未知的洞穴無脊椎動物。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此次也發現兩個世界上的新物種——「龍門山洞穴溝蝦」和「成都洞穴尺蛾」。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龍門山洞穴溝蝦」體長僅1厘米左右,看起來宛如科幻電影裡的外星生物。牠們不像絕大多數水生動物那樣背向上游動,而是橫躺在洞穴水窪裡移動。報導指出,考察發現牠們的食物是偶爾落進水裡的蝙蝠糞便,有糞便落入水中,牠們就一擁而上。

「這種溝蝦只能存活在洞穴中,帶出洞的樣本在陽光下1個小時左右就會死亡,即使放在黑暗環境中,由於溫度變化,也在兩天內死亡。」趙力說。龍門山洞穴溝蝦,與常見的蝦外形差異很大,沒有扇形的尾巴和長長的觸角,身體裡沒有色素,幾乎透明,甚至連眼睛也沒有。

報導指出,另外一個新物種——「成都洞穴尺蛾」雖然有眼睛,但對光並不敏感。牠們停在洞壁上,被強光手電筒照射時毫無反應,伸手就能捉到,不會躲避。尺蛾的幼蟲在洞內到處爬行尋找蝙蝠糞便。雖然洞內蝙蝠很多,但是由於這種尺蛾不飛行也少動,蝙蝠根本無法發現,洞外是蛾類天敵的蝙蝠反而成為了尺蛾的食物提供者。

中國地質科學院公布的中國洞穴無脊椎動物名單上,四川沒有發現過洞穴生溝蝦和尺蛾。趙力表示,「由於洞穴與世隔絕,因此物種特有性極高,『一山一種,一洞一種』是常事。」目前,科考隊員已與美國鱗翅目昆蟲專家取得聯繫,待與國際上的昆蟲專家共同評議後,牠們有望成為全球物種大家庭中的新成員。

※ 相關報導:

* 廣東養蝗蟲 賣給廣州當食材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64752.shtml

蝗蟲一直被視為害蟲,是農作物的天敵,但廣東有人養蝗蟲致富。廣東省江門市的松崗村一群靠養殖蝗蟲為生的人,專門賣給廣州商人做食材,成為另一種發財方式。

fsj 提到...

北市保護區變更原則 將重擬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67450.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4.06.27

北市保護區開發常引發爭議,北市都市發展局昨向都市計畫委員會報告「北市保護區變更處理原則」,明列為發展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等公益使用,可申請變更。此舉引來環保團體批評,將造成保護區快速流失。

經過2個多小時討論,都委會決議刪除此原則,並要求發展局在3至6個月內,完成全市保護區調查檢討,並重新擬定保護區處理原則,再提委員會審議。

發展局統計,北市都市計畫總面積157.2平方公里(不含陽明山國家公園),其中69.03平方公里為保護區,約占44%,大多分布在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文山、信義、松山及大安區。

為讓保護區變更申請案有統一標準,發展局昨向都委會提出保護區變更處理原則,仍應以「保育」為前提,但可視實際需求,調整為適當的土地分區。

根據變更處理原則,為發展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等公益使用,需利用保護區土地作為發展特定專用區,可檢討變更。此外,特有天然資源及地方產業特色聚落的保護區,也可檢討變更為特定專用區。

不過,發展局提出的報告案卻引發環保團體抗議,擔心可能造成保護區快速消失。

實際上,不少委員對於保護區變更也多有疑慮,有委員指出,小林村雖不在地質災害敏感區內,卻發生重大災害,若通過此原則,以後很多開發案都進入保護區,恐變成負面教材。

都委會委員辛晚教表示,過去都是從需求面來看保護區變更,民間有人申請才審議,如今應改從供給面來檢討,這塊保護區是否可以利用?

最後都委會主席張金鶚決議,要求發展局應於3至6個月內,提出全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計畫,並重新擬定變更處理原則。

※ 相關報導:

* 搶救女王頭 台大護頸團隊揭密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521533

商業周刊 文/吳中傑 2014.06.27

....由台灣大學化工所教授謝國煌與地理系、地質系和應用力學所等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將以奈米技術製作的塗料為女王頭「凍齡」。

已經對女王頭補救計畫研究兩年多的謝國煌表示,搶救女王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補強結構強度。

而強度的標準,則要向最嚴峻的天災看齊,也就是要能承受最強的17級風,相當於每小時220公里風速的吹拂;以及即使台灣再次發生芮氏七級的強震,也要確保女王頭不會因地震而受損;同時讓女王頭在自然風化的情況下,至少能再有15至20年以上的壽命。

為了讓女王頭能有個健康的「硬頸」,研究團隊至少修改了奈米塗料的配方與施工方式達上百次,才終於解決了強度的問題。接下來要克服的,就是如何讓女王頭在補強後,樣貌還可以盡量不改變。



◆ 學童幫踩土 打造台北樹蛙的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67274.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4.06.27

象山山腳下的中強公園,是北市蛙類出沒的重要景點之一,其中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台北樹蛙。公園處昨在中強公園進行「土壤晶化」處理,請來吳興國小學生幫忙「踩踏」,營造天然濕地,打造樹蛙保育區。

公園處長張郁慧表示,台北樹蛙一般棲地位於郊區,平地的棲地不多,中強公園因早年自來水管漏水,才形成濕地地形,可說是場「美麗的誤會」。

為讓台北樹蛙復育工作更健全,公園處決定在樹蛙保育區進行土壤晶化處理。土壤晶化專家陳德鴻表示,過去農民都是利用水牛在水田裡踩踏,除把泥土踩得更細一點,也把下層的泥土踩得更實,形成天然不透水層。

陳德宏說,過去設置防水層,不少人選擇水泥、塑膠布,這不僅不環保,若塑膠布脆化、破掉,反而會讓防水層失效,遠不如土壤晶化來得有效。一旦發現哪裡「失效」,再繼續踩踏即可。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表示,樹蛙的繁殖期是12月至次年3月,平常都會住在山裡,因此選擇在6月進行土壤晶化,以免干擾樹蛙作息。

小朋友穿著雨鞋,興高采烈在水池裡踩來踏去,或許是水位較高,加上水池泥濘,不少小朋友擔心滑倒,彼此攙扶,仍有學生不小心被泥水濺到。

公園處南港所主任張秀珠表示,單靠小朋友踩踏,還不足以完成土壤晶化工作,未來還會請同仁繼續踩踏,並在水池邊種植水生植物,像是石菖蒲、田蔥、穀精草等,還會加種一些低矮植物,包括姑婆芋、台灣野牡丹等,除增加樹蛙躲藏空間,也能減少遊客干擾。

※ 相關報導:

* 賞櫻秘境遭伐? 林務局:一切合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67356.shtml

苗栗縣苑裡鎮石鎮里山區有處賞櫻秘境「櫻花大道」,最近被民眾反映山區大片林木疑遭林農非法砍伐,一片光禿禿。林務局大湖工作站說,山區林木已屆伐林期,承租與砍伐一切合法,加上有完整造林復育計畫,請鎮民勿須擔憂。



◆ 國際保育魚蘭嶼落難 龍王鯛慘變生魚片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0973

自由 2014-06-27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蘭嶼一家海鮮餐廳業者去年七月在網路上張貼釣到大型「龍王鯛」蘇眉魚,遭解體為生魚片,經網友轉傳,近日出現撻伐聲浪,認為國際已列為保育類的蘇眉魚數量稀少,不應該再任意捕捉。

業者貼圖 被網友撻伐

這隻蘇眉長度超過一公尺,餐廳業者的臉書上還有其他魚類、龍蝦等捕獲的照片。業者低調指出,照片是好久以前張貼的,且當時是三、四個朋友一起釣到的,她只是張貼自己先生和魚的照片,沒有特別的意思。

野外族群僅剩廿隻

因蘇眉魚遭過度捕撈,台灣珊瑚礁學會估計蘇眉僅存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野外族群僅剩廿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附錄二物種。行政院農委會在六月九日曾預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預計新增俗稱蘇眉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其中曲紋唇魚最大體長兩公尺、體重超過兩百公斤,壽命可達四十五至五十年,在預告兩週內沒有意見後,即可在完成行政作業後正式公告列為保育類,但目前尚未列入。

不過有網友認為,蘇眉是國際上有共識要保護的魚種,何況是這麼大一隻魚蘭嶼人吃魚天經地義,但不應該打撈保育魚,也不應該送進餐廳賣。

蘭嶼潛水業者說,蘇眉大多是單隻出現,估計潛水十次可以看到一次、機率不算太低,體長多在一公尺二至一公尺六之間,根據他的經驗,朗島海域大概看得到兩、三隻,開元港海域也看過,粗估蘭嶼海域有廿、卅隻大蘇眉魚。

蘭嶼居民說,蘇眉魚因為體型過大,蘭嶼人並不常吃,可能是釣牛港參或大石斑時意外釣到,通常會紅燒或煮湯。

※ 相關報導:

* 狗卡水溝沒人理 善心人士攔車報警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767216.shtml

新屋鄉許姓男子多次到新屋鄉農會洽公,發現一隻小狗困在大排水溝內沒人理會,本月23日他攔車報警,楊梅警分局永安派出所長曾彥勳見狀,立即向清潔隊商借捕狗網,爬下2公尺深的水溝將狗撈起,讓愛狗人士直呼感謝。

fsj 提到...

空中看東沙環礁 國際學者讚嘆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NATIONAL/NAT5/8769649.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4.06.28

中山大學與海生館昨天邀請參加「亞太珊瑚礁研討會」的國際學者,登上東沙島參觀國際海洋研究站。東沙環礁生物豐富,學者建議從中選出「旗艦物種」,打響東沙名號!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成立於2012年,首次邀請各國珊瑚礁研究科學家上島參訪。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澳洲、比利時學者,從空中看到東沙環礁都覺得美不勝收。

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主任宋克義指出,東沙環礁孤懸於南中國海的北部,擁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在南海諸島中,東沙國土較無主權爭議,這次除了向亞太周邊國家展示保育成果,也希望透過國際合作,讓東沙環礁成為亞太珊瑚礁面對海洋變遷衝擊與反應等研究的重鎮。

東沙島周圍淺海處及潟湖的沙質海底,幾乎都被海草覆蓋,聚成至少600公頃的海草床,構成台灣地區最多樣、也是面積最大的海草床生態系。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全世界約有60種海草,台灣地區有11種,在東沙就記錄到7種。

經常出現在東沙海草床上的無脊椎動物,包括倒立水母、饅頭海星、柔軟壺海鞘等。保育員介紹在沙灘上竄走的紅豆招潮蟹,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淺灘看到檸檬鯊。

專家學者參訪東沙島各項保育、研究設施,宋克義表示,已有多國研究團隊在東沙申請進行學術研究,在這裡只談保育,不論及主權爭議,這也是台灣展現和平柔性的南海政策。

※ 相關報導:

* 國土保育 擬設規模千億元基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71273.shtml

行政院版國土計畫法草案終於出爐,「國土保育基金」也出現轉機。行政院跨部會議決定,規模一千億元的國土保育基金財源,前十年將由內政部編列五百億公務預算撥補,第十一年起,經費隨水、電費附徵。

國土計畫法草案被稱為國土憲法,攸關台灣國土規畫與土地政策,但在立法院「四進四出」,連行政院審查都出現爭議,卡關一年多。行政院所列管的八大爭議,直到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受命審查才化解,擬下月送出政院大門。

* 「鯨」奇! 百鯨圍船 花蓮10年來首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1590

花蓮海域昨天出現難得一見的賞鯨大景!百餘頭領航鯨圍繞在賞鯨船旁打轉,遊客們驚叫聲及快門聲不斷,業者強調這個場景十年來首見,數目壯觀到只能以驚人來形容。



◆ 欖仁溪遭破壞 遊客將受罰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4062800264.html

【潘建志/屏東報導】2014-06-28 中國時報

滿州鄉欖仁溪是充滿熱帶雨林風情秘境,3年前打造成為生態旅遊路線受到遊客歡迎。不過上周六有20多名遊客,直接將車開進林間小道,大剌剌在岸邊取水煮飯,留下一片狼籍,有民眾拍下照片PO上網引起網友撻伐。

欖仁溪是滿州鄉母親河也是熱帶植物天堂,氣候長年溼潤水生植物、蕨類、蘭花種類繁多,昆蟲、鳥類資源也很豐富。3年前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滿州里德社區合作,打造生態旅遊路線,每年有3000人次遊客造訪。

民眾阿牛上周六看見20多名遊客直接將車輛開進溪流入口,長長車陣占據林間小道,一群人直接在岸邊取水煮午餐,大聲喧嘩將河岸弄得髒亂不堪,完全不尊重當地社區和其他遊客。

阿牛將照片PO上網,網友一片撻伐,有網友說「這根本是花蓮慕谷慕魚翻版!」也有在地民眾感嘆,欖仁溪原是蝶兒飛舞美麗溪谷,被破壞實在讓人痛心。

墾管處南仁山工作站主任陳玄武表示,的確有遊客私自進入,雖然無管制,但仍希望遊客透過社區發展協會進入,有解說員陪同會有更精彩遊程。

他說,上周六事件的確誇張,已請墾警隊針對照片尋人,初步發現部分遊客是恆春在地人,將依國家公園法汙染水域開罰。欖仁溪7到10月是旅遊旺季,為保護環境目前有1天200人承載量限制,是很適合小眾旅遊景點。

※ 相關報導:

* 千蝶翩飛 林內蝴蝶故事館落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71171.shtml

雲林縣林內鄉成功國小旁的坪頂村舊活動中心閒置多年,昨天以蝴蝶故事館重新落成啟用,未來將發揮生態教育、社會福利、婦幼教育等功能,並與成功國小、坪頂社區共營紫斑蝶棲地。

* 蟲蟲危機 5萬尺蛾入侵虎頭山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4062800192.html

桃園市虎頭山宏善寺後方近來遭「橙帶藍尺蛾」危害,上百棵竹柏與羅漢松遭尺蛾啃咬,樹木大量枯黃,蛾在樹上吐絲垂吊,地面上也滿是蟲,數量估計至少5萬隻,廟方緊急找人噴藥。專家建議,可以天然的生物方式,如養蜥蜴制衡生態才來得長久。



◆ 英國沉船 114年後東引現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71252.shtml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2014.06.29

馬祖東引島百年來流傳有艘英國客貨輪撞上礁岩沉船;一群潛水教練受地方人士之邀,協尋傳說中的沉船,經歷半年終於在東引燈塔附近,找到沉船「蘇布倫號」遺骸,證實這段故事。

傳說中的這艘英國籍客貨輪「蘇布倫號」,一九○○年撞上東引北固礁沉船後,當時英國政府僅救出船上的人員、文件,與少量貨物,跟著船體沉入海中的,很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時,奪取的皇城寶物。

蘇布倫號沉沒後,英國人取得東引一帶航海權,為確保航海安全,出資興建東引燈塔。儘管傳聞言之鑿鑿,不過因沉船遺跡從未被發現,是否有此事,沒人敢定論。

連江縣東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德建為證實這段故事的真假,經過數個月努力,從耆老口中,一步步打探出沉船地點,再委託台灣海域安全潛水協會出動十一名潛水教練,展開近半年的搜尋。

潛水教練數度潛入卅公尺深海中,本月廿四日終於在東引燈塔附近,找到沉沒了一百一十四年的輪船遺骸,並打撈出十餘件船體結構,保存在東引鄉公所。

台灣海域安全潛水協會理事長林誠洋說,參與協尋任務前,十多名潛水教練研究許多文獻,發現蘇布倫號重七千噸,船長一百五十公尺,沉沒當時以十四節航速,直挺挺撞上東引島凸出的花崗岩。

蘇布倫號沉沒處,在東引當地被稱為「鐵坑」,深不見底,每年僅六到九月風平浪靜,是鮮少人敢靠近的海域。潛水教練雇船出海,潛入卅公尺深、伸手不見五指的海水中,靠微弱的手電筒光芒探路。

馬祖居民蔡行清說,過去僅聽過父執輩說沉船故事,沒想到真的撈出船體結構。地方流傳海底還有許多清代古物,若能撈出列為文化資產保存,勢必可帶動觀光。

fsj 提到...

氣候變遷 2050年全球半數人住熱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72532.shtml

【中央社╱昆士蘭29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6.30

根據今天公布的「熱帶地區的狀態」(The State of the Tropics)研究報告,2050年前,全球半數人口將居住在熱帶地區,也就是地球上相對溫暖的環狀帶。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旗下的「科學雜誌」網站報導,研究執筆人表示,人口快速增加,加上經濟成長,意味著這塊地區的影響力在接下來數十年將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由於氣候變遷,熱帶地區在南北半球都有往南北極方向擴張的跡象,儘管速度較先前認為來得緩慢。

研究顯示,熱帶雨林並不會因為熱帶地區擴張而擴展,而是炎熱乾旱地區增加,熱帶和亞熱帶物種恐面臨絕種危機,寒帶地區也將逐漸消失。

研究召集人、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University)副校長哈定(Sandra Harding)在聲明中說:「熱帶地區的人口數量料將於2030年代後期,超過全球其他地區,證明熱帶地區對全球的未來至關重要。」

哈定表示:「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全球在援助、發展、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優先順序。」

12個著名熱帶研究機構經過3年通力合作,撰寫這份長達500頁的報告。



◆ 印尼雨林 12年消失如愛爾蘭大(節錄)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6305003-1.aspx

中央社 2014.06.30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研究報告指出,印尼首度超越巴西,成為熱帶雨林消失最多的國家,2000年至2012年,消失的雨林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

研究報告指出,印尼從2000年至2012年,消失的原始森林總面積高達6萬平方公里,大約是愛爾蘭的國土面積。棕櫚油農園及其他農場濫墾森林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雨林消失的速度不斷加快中。

「自然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到2012為止,印尼每年消失的原始雨林估計比巴西還多。過去亞馬遜河流域被認為是原始雨林消失最多的地方。

光是2012年一年,印尼森林砍伐的面積是8400平方公里,巴西是4600平方公里。巴西近年來致力減少森林砍伐的情形。

※ 詳見原站。

* 忽略在地力量 永續山林難長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378-260102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歷年來多次舉辦植林、守護老樹、森林講座等活動。謝英士指出,種樹是體力活,還要有對土地的珍惜與情感,才能頂著赤日炎炎,彎腰將每一株樹苗妥善植下,並定期巡視輔育,確保樹苗平安茁壯。然而,台灣現行植樹獎勵不足、少與在地社區配合,才讓種樹風氣難以提振。

....環品會與社區合作植樹的模式,則參照美國羅斯福總統新政「公民保育團」,及肯亞鐵娘子馬賽伊的「綠帶運動」。前者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廣招青年在全國植樹,而後者則在沙漠訓練婦女育苗植林。此二項植樹運動,不僅復育綠色資源,解決砂塵暴,最重要的是提供在地居民生計支持。



◆ 百年沉船 說撈就撈?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72873.shtml

【聯合報╱邱文彥/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台北市)】2014.06.30

沉沒一一四年的英國貨輪「蘇布倫號」遺骸,日前在馬祖東引島海域被發現。據稱目前已打撈出十餘件船體結構,保存在東引鄉公所;地方人士期盼撈出更多古物來帶動觀光。我們對地方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然此計畫之進行並未依法通報文化部,打撈之前可能沒有進行科學定位和標準測繪作業,即卸除船體結構,逕為打撈,恐已對於沉船保護十分不利。我們籲請連江縣應暫停打撈工作,並通報文化部共同進行必要之研究和保護措施。

為尊重海域罹難者和保護百年以上的水下文化資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一年通過《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二○○九年生效,強調:一、締約國應採取相應行動保護水下文化遺產,除制定適當機制或措施外,並鼓勵開展科學研究和促進公眾宣導教育;二、優先選擇就地保護原則;三、明文規定不得以貿易或投機為目的對水下文化遺產進行商業化開發;四、鼓勵推動水下考古學的培訓、技術轉移和資訊共享。我國雖非該公約會員國,仍應依公約精神和國際潮流盡速制定嚴謹保護法規,並推動全民文資保護教育。

台灣至少有上百艘沉船,這些水下文化資產如「時空膠囊」,保存與提供沉船當時的歷史文物、船舶科技、生活習俗和文化特色等珍貴資訊和實物,也見證古代台灣在世界航海版圖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對於台灣的歷史定位、先民移動、地理樞紐和主體性論述等,都彌足珍貴,如未能及時且有效保護,恐將被破壞殆盡。

依據公約第二條,「打撈出來的水下文化遺產必須妥善存放和保管,以便長期保存。」出水文物後如無適當處理,空氣中物理、化學或壓力等條件均與海底不同,反而更難保存。考古界有句話說:「濕萬年、乾千年,半乾半濕剩半年。」我國曾在澎湖將軍嶼進行古沉船「將軍一號」打撈,但起出的木料未經適當處理部分已經腐朽。因此籲請文化部應盡速強化宣導教育和通報制度,制定「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送立院審查,同時加速訂定「水下文化資產的研究、探勘和保存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水下遺址調查與定位、水下探勘測量與描繪、水下影像記錄、出水發掘作業與安全、出水文物分類保存與出水文物之修復和展示等嚴謹規範,才能避免古代沉船被發現後反遭破壞的窘境。

此次東引發現「蘇布倫號」,係由文獻和耆老的口述歷史一步步探詢出沉船位置。鑒於台灣富於水下文化資產,水下文資又是新興學域,當局應重視國際合作、文史和口述歷史研究,以補足科學調查之不足;並應整合國內研究團隊,培植與安置專業人力,才能大步邁向海洋文化大國。



◆ 主人出殯 貓咪不吃不喝 跟著去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30000409-260106

中國時報 邱文秀/台北報導 2014年06月30日

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之前因主人在家中意外過世留下的3隻老貓,雖然最後都找到了新家,但其中一隻DuDu卻在主人出殯當天,不吃不喝休克過世,讓貓咪中途十分悲傷,認為DuDu可能是追隨主人去天堂和媽媽相會了。

貓咪中途Lidia說,這3個10歲以上的毛孩子,是她接手過最棘手的個案,因為孩子都年紀大了,對新環境適應較差,而Dudu是其中最乖巧膽小的。

DuDu後來雖然幸運找到新家,但可惜對新環境適應狀況非常不好,Lidia說,自己本來準備去接DuDu回家,捨不得讓牠再度適應新環境,沒想到4月18日DuDu突然不吃不喝,領養人送醫後,醫院說沒生命危險跡象,先留院打點滴觀察,但隔天凌晨卻突然休克過世。

Lidia說,後來才知道前一天是DuDu媽媽出殯的日子,可能是她安頓好了,來接這個讓她最放不下的小女兒,最後Lidia帶著DuDu的骨灰,回到原本的家門口花圃挖了一個小洞,讓DuDu可以回家安息。

另一名貓咪中途辛煥萍也遇過類似的例子,有一隻「咪咪」20幾歲的主人也是意外過世,若沒人接手就要被野放,辛煥萍救援後,咪咪也是不吃不喝突然重病,花費很大心血才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她說,咪咪是一隻漂亮的穿白襪子虎斑貓,目前還未有人領養,辛煥萍希望能有人給牠一個溫暖的家。

fsj 提到...

連環慘案 竹北行道樹疑遭灌酸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775007.shtml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2014.07.01

已種植14年、已成林蔭大道的竹北光明六路出現路樹枯黃,縣府工務處昨天勘查,疑遭灌下強酸,造成3株路樹枯死,已報請警方追查。

「誰這麼狠心殺樹!」、「跟樹有深仇大怨嗎?」竹北市光明六路路樹連續遭到破壞,上周民眾在竹北自強北路與光明六路口,見一株路樹遭攔腰鋸斷,在網路上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撻伐,痛心質問:「怎麼有人那麼狠心殺樹!」

風波未平,光明六路近日出現路樹枯黃,枯樹在光明六路與縣政十二、縣政十四路口附近,且是整株枯萎,樹葉全掉落,附近居民表示,原以為是天氣熱、乾旱,或路樹染病,但路樹迅速枯黃,葉片全掉光,不尋常。

「讓人看了心痛!」縣府工務處長范萬釗昨天勘查,指光明六路在他擔任工程隊長時栽植路樹,當時選用榔榆樹,因它姿態優美,長大後綠蔭如蓋,是很好的庭園造景及景觀路樹,種了14年,縣府職員每天上下班經過光明六路,已和路樹有深厚感情。

范萬釗說,初步查看,榔榆樹沒遭到環狀剝皮、砍伐破壞或蟲害,但底層泥土乾橾,部分灌木葉片也焦黃,懷疑遭人灌強酸,造成全株迅速枯黃,統計約有3株路樹枯死。

光明六路路樹接連遭到破壞,縣府工務處已報請警方協助追查,也請居民提供線索,未來如看到可疑破壞者,請趕快與縣府工務處或向警方報案。

以往也有店家、居民因路樹擋到出入口,或迷信不喜門前有樹,採取破壞。縣府工務處初步查詢,這幾株路樹遭破壞,附近居民都說沒有擋道或迷信問題,也不會破壞路樹。

目前進入盛夏颱風季,不適合補植,在安全考量上,工務處將先鋸斷枯樹及移除,以免樹倒傷及人車,不過,未來想再找同齡大小的路樹補植,也讓工務處傷神,嘆:不容易!

※ 相關報導:

* 夏天種櫻花 2週熱死200棵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058

政府單位瘋櫻花熱過頭?彰化縣員林鎮公所耗資三百萬元預計要在百果山種植六百二十棵櫻花樹,栽種工程才剛進行約二星期,就有民眾發現至少有二百棵櫻花樹枝葉出現枯萎,質疑選在炎熱的夏季種植櫻花樹,造成櫻花樹因為氣候、環境適應不良而枯死,徒浪費公帑。

* 礁溪龍潭湖環湖道路拓寬 憂衝擊環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75033.shtml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湖風景區寧靜優美,吸引遊客,尤其通往黃帝神宮的坡道,更是很多退休公務員最愛前往健行的場所。最近坡道進行拓寬,讓人擔心會有更多車輛開上山,人車爭道,車輛排放廢氣,都可能對環境造成衝擊,建議採「時段管制」車輛通行。



◆ 星國海底攝影師 讚嘆墾丁真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298

自由 2014-07-01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新加坡籍的國際海底攝影師陳為廉(William tan),上週末私下探訪恆春半島,與當地潛水客飽覽墾丁海底風光,第二次到訪台灣,對台灣的生物多項性驚嘆,直呼要推薦給其他國際級攝影師。

陳為廉是亞太最知名的海底攝影師之一,上週利用廠商邀請空檔到訪墾丁海域,並與當地水下攝影愛好者交流,六、七年前曾到墾丁海底拍攝的他,這次仍對海底生態讚嘆不已。

今年五十歲的陳為廉認為,拍攝海洋生物須了解生物習性,切忌過度干擾,「任何海洋生物,多拍就會成功,總有一天,會找到一條較『笨』的魚,不必過度強求。」

陳為廉說,台灣的海洋觀光只是缺乏宣傳,一點都不輸給知名的印尼藍碧海峽,未來將介紹台灣海洋給更多海底攝影師,分享墾丁海洋之美。

※ 相關報導:

* 截止日前賣蘇眉!恆春海產店PO文被罵翻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043934

農委會公告7月禁捕蘇眉魚(曲紋唇魚,俗稱龍王鯛),不料引起不肖業者在截止日前大肆捕殺,繼日前連續兩起捕殺案件,昨晚又有恆春海產業者,在臉書大方PO出捕殺蘇美魚照片,對網友質疑,還振振有詞回應「我知道7月1日過後就保育了」,簡直大開保育倒車,邵姓老闆則解釋,僅拍照留念,並請送來的朋友別再違法。



◆ 黑鳶「生」氣勃勃 今年5個巢都有繁殖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118

自由 2014-07-01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野鳥學會長期觀察黑鳶,最近正是黑鳶的繁殖期,「老鷹先生」沈振中發現,今年基隆地區五個巢都有繁殖,可能有七至九隻幼鳥,是鳥會觀察以來繁殖率最高的,令鳥會成員相當雀躍。

基隆野鳥學會二十幾年來持續追蹤調查各地的黑鳶,創會會長沈振中最近發現,基隆地區觀察五對黑鳶巢都繁殖成功,有的幼鳥已經離巢,有的還不太會飛,有的仍在巢中活動,預估有七至九隻幼鳥。

鳥會總幹事沈錦豐說,全台黑鳶補充率普通是一.一隻,基隆過去的補充率平均只有○.六至○.八左右,低於普通率,今年如果五個巢繁殖的幼鳥都順利離巢,基隆補充率就可以提高到一.四至一.八之間,是歷年來繁殖率最高的。
港邊餵食有戒心 將改投食方式

鳥會在基隆港旭川河口進行「重建黑鳶與基隆港關係觀察計畫」,已經一個月了,目前只見老鷹(黑鳶)在空中盤旋,就是不到餵食池攫取食物,反倒是鳳頭燕鷗和夜鷺很捧場。鳥友何永壽說,夜鷺常停在餵食池旁,最多的時候有三隻,還為了搶食物打架,但是老鷹在空中盤旋,偶在港內覓食,對餵食池還是有戒心。

沈錦豐說,將改變投食的方式,有老鷹在空中盤旋才將食物放入餵食池裡,期待幼鳥離巢後,有更多黑鳶到基隆港,就有機會到餵食池覓食。

監委趙榮耀和馬以工昨天特地到海洋廣場,觀看老鷹餵食計畫,認為政府在經費上應多支持。

fsj 提到...

近9成海洋表面 被塑膠殘骸占領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77219.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7.02

科學家今天表示,開闊海域的海面有多達88%被塑膠殘骸占領,科學家擔心對海洋生物與食物鏈的衝擊恐日增。

來自玩具、塑膠袋、食物容器的大量塑膠製品,透過雨水徑流流入海洋,這個問題預料未來數十年會加劇。

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是根據西班牙1支科學遠征隊,2010年在世界各地蒐集到的超過3000個海洋樣本。

研究主持人、加地斯大學的柯札說:「海洋洋流挾帶塑膠製品,因為陽光輻射分裂成愈來愈小的殘骸。」這些稱作「微粒塑膠」的小塊塑膠可數百年不腐。



◆ 海冰越來越薄 南極帝王企鵝銳減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02-xitN

台灣醒報 賴義中 2014.07.02

氣候變遷對環境影響又一樁!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的最新論文指出,若暖化持續加劇,南極洲沿海的海冰將愈來愈薄,不利帝王企鵝覓食,至本世紀末,帝王企鵝數量可能減少近5分之1。科學家呼籲,應將帝王企鵝列為瀕絕動物,並劃定棲息海域為海洋保留區。

帝王企鵝遍布南極45處棲息地,但人類僅深入研究過居住在近印度洋的阿黛利地社群。這項研究由美國麻省伍茲霍爾海洋研究院發表,研究人員使用電腦模型,估算全南極洲至2100年的海冰厚度變化,發現全洲均有減少,其中又以鄰南大西洋和西印度洋緣最嚴重,鄰南太平洋的羅斯海變化最少。

綜合帝王企鵝45處棲息地比較,有75%的社群將因此萎縮,20%的社群恐陷入半滅絕狀態,換算全體數量約減少19%。根據2012年的衛星數據顯示,全南極約有59萬5000隻帝王企鵝,意味著到2100年時將減少至約48萬隻。

論文第一作者潔努夫莉解釋,帝王企鵝的生活深受海冰厚度影響,若冰層過厚,帝王企鵝往返將更耗時,不利哺育子代;若冰層過薄,又使冰層下藻類生長不易,使磷蝦數量減少,而磷蝦正好是帝王企鵝的主食。

日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另一項研究指出,帝王企鵝會因應環境變遷而遷徙,因此有可能會集體移往海冰融解情況最輕微的羅斯海居住。但伍茲霍爾的研究人員認為,在暖化發威下,帝王企鵝的適應力有限。

科學家呼籲,除持續努力對抗氣候變遷外,美國政府應仿照北極熊情況,將帝王企鵝列入瀕絕物種,並將海冰融解較輕微的海域,定為海洋保留區,隔絕漁船和人為干擾。



◆ 母鴿下蛋託孤 妙齡女傻眼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2339

自由 2014-07-02

〔記者林良昇/台中報導〕導演李安的電影名作「色戒」中,鴿子蛋尺寸的鑽石璀璨動人、絢麗奪目,能讓人為之瘋狂,但在現實生活中,要是撿到一粒貨真價實的鴿子蛋,你該怎麼做?

母鴿當場飛走 蛋蛋情緣網友笑翻

「我撿到賽鴿的蛋,該怎麼辦?」台中市二十多歲的湯小姐前天在家門口遇到一隻「不速之鴿」,牠屁股一搖,竟在湯女面前下了一顆蛋,湯女當場傻眼,拿蛋到鴿子眼前請「牠」關心,牠卻不理會飛走。湯女上網求助,網友對湯女的奇遇笑翻,引起熱議。

湯女表示,前天傍晚下班回到十二樓住處門口,發現隔壁鄰居的門前腳踏墊上蹲著一隻腳上有腳環的鴿子。她蹲下和該鴿子四目相對,伸出手希望鴿子能站到她手上,想將牠帶到室外,但該鴿子閃避,湯女便亦步亦趨將鴿子沿樓梯趕往頂樓。

湯女說,到頂樓時,鴿子屁股一搖,竟然滾出一顆鴿子蛋,她連忙將蛋撿起來,但是鴿媽媽對蛋不屑一顧,湯女「柔性勸導」半小時,希望鴿媽媽能關心一下孩子,但鴿媽媽竟狠心留下蛋,頭也不回地飛走。

湯女將遭遇PO上網,請求協助。網友笑翻,有人讚嘆:「非常奇妙,根本就是蛋蛋情緣。」也有網友走精怪路線,笑說:「晚上會有漂亮婦人上門要蛋。」

台中地區一名賴姓養鴿專家表示,鴿子一整年都可生蛋,最近正逢春夏,是所謂的高峰期,生蛋頻率高。他表示,鴿蛋約十八天可孵化,孵化後的小鴿子需吃成年鴿子的鴿乳才能生存,建議湯女將鴿蛋交給鴿舍幫忙,小鴿子才能成功孵化並成長。

※ 相關報導:

* 鳥類活字典 哇!遊客都聽入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77391.shtml

每周一、周四上午在高雄鳥松濕地,高雄鳥會志工林忠安常會不定點架設高倍望遠鏡向往來遊客介紹生態,現場只要瞥見那隻鳥禽「路過」,他馬上能自平板電腦找出影片對照解說,幾乎你想看的,他就變得出來,宛如是本鳥類生態活字典。

....鳥松濕地的一草一木都是林忠安借喻人生哲理的好題材,他引用國際保育人士珍古德的話說,透過解說才會了解,透過了解進而喜歡、透過喜歡才有保護的行動,他就是以「傳教士」的心情從事導覽解說,許多愛鳥同好因此從單純的賞鳥、玩鳥到能夠「說」鳥,無形中凝聚了一股生態保育的力量。

* 守護鹿角溪濕地 小學生巡守隊獲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537

保護濕地生態,從小做起!鹿角溪人工濕地於九十七年時,耗資五千多萬打造,周邊樹林國小等六所學校的老師憂心珍貴環境遭破壞,帶著六校學童組成「鹿角溪濕地小小河川巡守隊」,走入濕地撿垃圾、監測水質,協助生態復育;這支小小巡守隊,今年獲環保署評鑑為「特優級」水環境巡守隊,與屏東縣萬丹崙頂水環境河川巡守隊並列全國第一,每位小朋友都成了守護新北市濕地的小小英雄!

台灣目前有八十二處國家重要濕地,九處屬於環保署補助設置的人工濕地,其中新北市鹿角溪、新海、浮洲、打鳥埤、城林等人工濕地均入列,成為推廣濕地教育的重鎮;今年三月,鹿角溪人工濕地進一步取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 走過喪女慟 胡秀芳投身濕地復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2538

胡秀芳是「鹿角溪濕地小小河川巡守隊」的靈魂人物之一,對濕地生態如數家珍。但在投入濕地保育工作前,胡秀芳年僅兩歲半的幼女,因罹患重度腦性麻痺病逝,胡秀芳一度深受打擊;經過沉澱、轉念,胡秀芳走出喪女陰霾,將愛給了鹿角溪,用大愛精神守護這片土地。



◆ 新加坡航空貨機 拒載魚翅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77761.shtml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一日電】2014.07.02

繼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集團日前宣布,停止在餐廳供應魚翅後,新加坡航空貨機也將自八月一日起拒載魚翅,以保護沙魚。

新加坡媒體今日報(Today)報導,新加坡航空貨運(Singapore Airline Cargo)宣布從八月起拒載魚翅,以響應保育觀念,檢討吃魚翅的華人文化。

金沙集團日前表示,官方活動或旗下餐廳都不會供應魚翅。

多家亞太地區的航空公司如國泰、大韓、韓亞、澳洲、紐西蘭、菲律賓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已表態不載魚翅,新航是最新加入的航空公司。

根據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去年報告,二○○○年到二○○九年間,新加坡是全球四大魚翅出口國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魚翅進口國。

野生動物危機創辦人霍福德(Alex Hofford)說,過去十餘年,沙魚因魚翅交易而成為受害者,新航的政策可以幫助東南亞的沙魚數量慢慢恢復。

fsj 提到...

大腳怪? DNA顯示是熊跡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03-5Yvp

台灣醒報 范捷茵 2014.07.03

英國與瑞士科學家自2012年以來,聯手廣蒐世界上大腳怪愛好者、狂熱科學家手中的樣本,想證明雪怪或大腳怪這些巨獸的存在;但經過DNA比對後,讓相信傳說的人大失所望,因為這些揚言屬於雪怪或大腳怪的毛髮,全數都是動物毛髮或人造纖維。

英國牛津大學與瑞士洛桑動物學博物館研究學者2日在《皇家學會報告》發表一份研究,他們自2012年開始,從全球的雪怪或大腳怪狂熱者及科學研究人員手中,獲得來自不丹、印度、印尼、尼泊爾、俄國與美國共36份、宣稱是喜馬拉雅山雪怪或大腳怪的毛髮樣本。

科學家比對與基因銀行中的DNA排序,發現這些毛髮大部分都只是野生熊類,其餘的也是馬來貘、馬、豪豬、馬或羊等生物,甚至有樣本其實是人造纖維。

科學家最後結論持保留態度說,雖然研究無法證明大腳怪或雪人存在,但也無法否認這樣的傳言。



◆ 非洲慈鯛 記憶力驚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3000847-260108

中國時報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14年07月03日

下次別再用「魚腦袋」罵人了。加拿大麥科文大學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發現,常見熱帶觀賞魚非洲慈鯛(African cichlid)有著驚人記憶力,12天前在哪裡覓得美食都能牢記不忘。研究員認為,正因牠們記憶力「過人」,因此碰上食物不夠時,占有物競天擇的演化優勢。

麥科文大學的漢米爾頓博士說,和健忘的魚相比,能夠記住食物位置的魚具有演化優勢。通常大家以為魚的記憶力只有短短3至30秒,智力也遠不及黑猩猩、鯨豚、老鼠,但是慈鯛卻打破大家的迷思。

慈鯛具攻擊性,因此研究員猜想牠們也許能完成涉及長期記憶力的複雜行為。根據實驗,研究員訓練慈鯛在水族箱的特定區域覓食,每次約20分鐘。完成3天訓練後,會讓牠們休息12天,再把牠們放回原來的水族箱,結果牠們偏好到之前吃得到食物的地方,顯示牠們記得住覓食地點。

此外,慈鯛也能將位置連結於偏好的食物,所以一旦發現新的覓食地點,之前的記憶就會被新的記憶所取代。

漢米爾頓下一步,將研究魚類記憶力是否受環境與藥物影響。



◆ 人面蜘蛛噬死大頭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3000818-260106

中國時報 周麗蘭/雲林報導 2014年07月03日

古坑鄉華山地區有很多人面蜘蛛,因捕獵技巧高超長得又大又肥,居民日前在咖啡園中,目睹牠居然捕獵到大頭蛇,手掌大的蜘蛛不斷朝蛇身注射麻醉毒液,蛇扭動掙扎但無法掙脫,掛在超黏的網子上10小時任蜘蛛擺布噬死,令人難以置信。

小吃大奇觀 網友熱議

華山村民宿業者沈成印,上周六在咖啡園中目擊一尾60多公分長的大頭蛇受困在人面蜘蛛網上抽動,蜘蛛一旁靜候,趁蛇不動數度進攻,快速啃咬麻醉牠,蛇身掙扎扭動,激烈到彎成O型。

沈成印說,他從晚上9點看到隔天早上,蛇掛網10幾小時終於破網掉到樹下,但已小命休矣。

沈成印把「蜘蛛吃蛇」影像上傳網路,引起網友熱議,難以置信人面蜘蛛如此「神通廣大」。華山村民吳登立表示,村裡很常看到人面蜘蛛,牠們聰明、捕獵技巧又好,獵物從蜻蜓、虎頭蜂、螢火蟲、蜜蜂、到飛蛾都有,但從沒看過吃蛇。

蛇脖被纏住 畫面罕見

吳登立說,村裡路燈電線桿下、養蜂場的出入口都可見人面蜘蛛,但想不透大頭蛇怎麼會誤觸羅網,那麼重1隻,還被蜘蛛控制住。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校長、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大頭蛇最長可達100公分,這隻被困的小蛇,應該是脖子被蜘蛛網「纏住」,不是身體被「黏住」,這種畫面不常見。

蜘蛛網強韌 可吊重物

他說,大頭蛇是樹棲型蛇類,大部分時間待在樹上,身體構造有很強的延展性,可騰空伸出超過2/3的身體長度,也是個厲害角色。

陳清圳說,人面蜘蛛網的韌性、拉力很強,有人做過實驗,把人面蜘蛛網的絲結成一團,可以吊起好幾公斤的重物。

fsj 提到...

寵物犬「自救」 跳上女警機車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782265.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林孟潔/基隆報導】2014.07.04

一隻走失的小狗前天在路上險被卡車輾過,見女警張禎庭巡邏經過停車察看,竟跳上機車腳踏墊不走;女警乾脆將牠帶回派出所,利用臉書的人氣拍狗照上傳,經網友分享,當天就讓牠回到主人身邊。

女警員張禎庭前天上午騎警用機車巡邏,行經仁一路、愛九路口時,看到前方有一隻小型犬在大馬路上亂走,差點兒就被車輪輾過,因擔心牠的安危,趕緊趨前探視。

沒想到她才一停車,小狗就跳上她的機車踏板,過一會兒才跳下車。她以為小狗只是一時興起,騎車離開,但小狗又追著機車跑,等她停車,再度跳上踏板。

因為這隻狗會「坐機車」,張禎庭研判是走失的寵物狗,把牠帶回派出所照料,再拍下狗的照片公布在有兩萬多名臉書粉絲的「基隆人踹共」專頁上,設法找到牠的主人,幸運的是何姓女飼主當晚就看到照片。

何女對員警說,她的「球球」幾天前託給朋友照料,沒想到友人不慎讓狗走失了。她遍尋不著很著急,前晚在網路看到球球的照片又驚又喜,到派出所帶回家時頻頻向員警道謝。

※ 相關報導:

* 圓仔週歲趴 抓週路跑吃蛋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164

後天就是圓仔週歲生日,動物園正如火如荼準備牠的慶生派對,有圓仔抓週、吃蛋糕、公益路跑、闖關活動等;粉絲對圓仔的祝福之語,也如雪片般飛來,動物園還特別準備了只送不賣的神秘小禮「動物保育潮杯」,值得民眾收藏!



◆ 小黑蚊叮咬 冰敷降溫止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78329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陳宏睿/連線報導】2014.07.04

入夏後,不少民眾到山區、鄉間旅遊,卻慘遭蚊蟲叮咬。皮膚科醫師表示,最近門診遭蚊蟲叮咬就醫人數約比過去增加三成,尤其以小黑蚊叮咬居多。醫師提醒,被小黑蚊叮咬後會非常癢,但亂抓止癢可能抓破皮,甚至傷口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隨著天氣轉熱,近來收治不少遭小黑蚊叮咬後上門求診的患者,從小孩到老人家都有。小黑蚊叮咬的紅腫丘疹比蚊子、跳蚤小,但會非常癢。

抓破皮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大中也說,被小黑蚊叮咬的患部會「奇癢無比」,但切記不要抓破皮;控制力較差的幼童,可能會不斷搔抓患部止癢,易抓破皮引發二次感染,嚴重時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趙昭明建議,到戶外旅遊最好穿長褲長袖,並使用防蚊液等用品,盡量避免被叮咬。若不慎遭叮咬,最好趕緊就醫,可使用抗組織胺等藥物止癢,或用輕微類固醇消炎,避免不斷搔抓造成患部黑色素沉澱,留下難看的色斑。

如果在戶外被小黑蚊叮咬,可暫時先用冰涼飲料冰敷降溫止癢,或用手拍打叮咬處止癢,避免抓破皮引發皮膚炎。陳大中建議民眾隨身可攜帶綠油精,或含薄荷成分的清涼藥物,被叮咬可先利用藥物止癢,再到醫院就醫。

※ 相關報導:

* 小黑蚊叮全台 地方政府滅不了 民憂觀光危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783310.shtml

台北市一位小朋友被小黑蚊狂咬50多處送醫,凸顯小黑蚊肆虐嚴重性;隨著交通發達,小黑蚊傳播迅速,幾乎全台淪陷,西部台中以南縣市尤其嚴重;有民眾直言小黑蚊已造成觀光危機,甚至成為「國安問題」,值得重視。

* 南灣出現台最毒水母 別撿別摸!
http://udn.com/NEWS/LIFE/LIF1/8782240.shtml

墾管處遊憩服務課說,僧帽水母每年夏天都會在墾丁近海海域出現,若被螫傷,先以浴巾、衣服沾海水清洗,再用鑷子夾除體表刺絲胞,切勿用手,避免造成螫傷,也不要用清水或酒精、尿液清洗,避免刺絲胞分泌毒液,加重症狀,可用家庭用白醋、5%醋酸或PH值大於8的阿摩尼亞清洗,並儘速就醫。



◆ 重現布農捕魚祭 鸞山湖放養魚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211

自由 2014-07-04

停辦30年 居民憂失傳

〔記者王秀亭/延平報導〕鸞山部落是全國布農族中唯一有「捕魚祭」的部落,卻因鸞山湖荒蕪、魚種匱乏,捕魚祭形成文化斷層,部落居民眼見耆老逐漸凋零,三年前重新引進水源,要重現昔日鸞山湖盛況,昨天下午在縣府農業處協助下,展開施放魚苗工作,兩萬尾四公分以上的鯉魚苗放入四公頃的鸞山湖裡。鸞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光明表示,待來年魚苗成魚後,即可重現停辦三十年的「捕魚祭」,讓祭典繼續傳承。

縣府放養2萬尾鯉魚苗

鸞山布農族人遷居現居地後,為種植水稻,鸞山村中野部落男丁合力挖掘蓄水池,方便灌溉,也在湖裡養魚,對小朋友而言是個遊戲場,原以打獵維生的布農族人,在鸞山有「捕魚祭」,於小米收穫後的農閒時舉行,約是冬末初春季節,但三十年前政府推動稻米轉作政策,鸞山湖因而沒落、乾涸,布農族唯一的捕魚祭隨之消失。

邱光明說,六年前與長輩聊天時,常聽長輩憶起兒時在鸞山湖的點滴,但長輩逐漸凋零,只剩個位數還記得捕魚祭的流程,擔心再不辦就失傳,興起恢復鸞山湖的想法,三年前重接管線,將水引進鸞山湖,直到今年水量逐漸穩定,湖裡已有鱸鰻、泥鰍、草魚、吳郭魚等魚類。

縣府昨天下午與村民一起施放兩萬尾鯉魚苗,邱光明說,社區居民會負責巡邏、餵魚等工作,將視鯉魚長成大小,決定重辦捕魚祭時機,為求鸞山湖生態永續,可能改變早期放乾湖水再行捕魚的作法,但細節將交由部落開會決定。

※ 相關報導:

* 原民「海祭」活動 又摃上護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82464.shtml

台東卑南鄉阿美族刺桐部落昨天展開年度豐年祭的「海祭」活動,但下海前得先由保育人士和海巡官員核對身分,保育人士還緊迫盯人,要求不得到「禁漁區」捕魚,族人不滿,認為原住民文化不受尊重。

卑南鄉杉原海域二○○五年公告畫定富山禁漁區,分為禁捕的「核心區」與限時採捕的「永續區」,復育近十年來,珊瑚礁岩保存完整,魚群也穩定增加。不過,禁漁區位於刺桐部落傳統領域,每年海祭活動,總要上演部落族人和保育人士的爭論戲碼。

* 原民海祭/弓箭長矛抓魚 怎會影響生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82465.shtml

台東杉原海域原住民海祭與保育人士護漁再起衝突,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說,原住民的傳統祭典應該被尊重,只要不過分,雙方何妨各退一步,讓原民文化與生態保育求得平衡。



◆ 百年九芎遭斷根 南投林管處搶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82364.shtml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2014.07.04

陳姓及彭姓兩名山老鼠日前到仁愛鄉武界山區,盜挖已先斷根的百年九芎樹時,被南投林管處森林護管員巡邏發現,陳姓男子被查獲,已傾倒的九芎老樹也在護管員冒雨搶救下,及時運下山移種到埔里工作站,獲得妥善復育。

南投林管處昨天指出,企圖盜挖百年九芎木的山老鼠雖然一度逃逸,但在護管員與員警追緝下,其中陳姓男子耐不住高山濕冷的低溫,被逼的現身遭到逮捕,警方也根據線索,查出在逃的山老鼠是彭姓男子,正循線查緝。

南投林管處說,這棵百年九芎木樹形特殊,樹徑更達90公分,在園藝市場行情高達50萬元,森林護管員擔心九芎樹被斷根會影響健康,因此冒雨搶救,昨天平安將九芎木移種到埔里工作站,盼九芎樹很快就能夠恢復生機。

※ 相關報導:

* 3公尺台灣百合 遊客稱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039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栽種許多台灣百合,七月正值花期,一般台灣百合開花高度約在一、二公尺,但最近在管理中心旁長出一株高逾三公尺的台灣百合,十分罕見,令遊客嘖嘖稱奇。

fsj 提到...

關渡平原遭架網 纏死保育鳥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436

自由 2014-07-05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北市關渡農田間驚見攔鳥網,多月來死傷數十隻鳥、甚至有二級保育類彩鷸被網纏死!對此,北市動保處表示,私架網捕鳥依「動保法」可罰款六到卅萬元;若是捕捉保育類鳥類,可處六個月到五年以下徒刑,或廿萬到一百萬元罰款。

有民眾投訴,多年來,關渡平原農田間常會發現有架設攔鳥網,不時會有鳥類被網纏上,下場不是受傷就是死亡;每次通報後,北市動保處都會前來處理,但拆掉網子後,不久又會有人來私設,幾乎防不勝防,常造成鳥類死亡或受傷。

當地民眾說,現場目擊曾有些鳥已腐化剩骨頭,鳥種有麻雀、斑文鳥、綠繡眼、紅嘴黑鵯、白頭翁、鷦鶯、翠鳥、家燕,及二級保育類彩鷸兩隻,數十隻死亡鳥類掛在網上。

投訴者指出,從二○一○年起,就陸續發現有網子架在農田間,他也向動保處投訴多次。北市動保處表示,私自架設網子捕捉動物違法,若是一般鳥類可罰六到卅萬元;若為保育類鳥類,要負刑責,可處六個月到五年以下徒刑,或廿到一百萬元罰款。

動保處無奈地說,由於北市僅剩關渡平原還有稻米等農作物,吸引許多鳥類,或許有人藉此想捕鳥,但這幾年都無法抓到現行犯,也無法追蹤這些網子到底是誰裝設的。



◆ 練泳賣萌 水獺兄弟跳芭蕾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437

自由 2014-07-05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這幾天陽光熾熱,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歐亞水獺兄弟「大金」、「小金」在戶外練泳賣萌,保育員身兼「母」職,親自下水帶牠們練習游泳捕魚,牠們漫遊在水裡有點像跳水中芭蕾,明歡度生日的大貓熊寶寶「圓仔」則一派悠閒、躲在有空調的室內展場,爭相吸引遊客的目光。

「大、小金」上週搬進台灣動物區的新家,保育員及池子對牠們來說還很陌生,保育員花了不少時間,先用魚誘引牠們從洞裡走出來,並拿出兄弟倆最愛的大毛巾持續吸引注意力,成功引導到池裡練習游泳和抓魚。

動物園表示,野外的水獺寶寶有媽媽教牠們游泳及捕魚技巧,「大、小金」沒有媽媽在身邊,就只能由保育員親自下水帶牠們練習,有時在池裡練習到一半,牠們會急著想回到岸上,保育員必須很有耐心引導牠們再次下水。

動物園說,遊客近日來到台灣動物區,或許有機會看到「大、小金」在練習游泳,或是抱著大毛巾睡覺,提醒遊客務必輕聲細語、不要拍打玻璃,以免嚇到牠們。



◆ 百年老榕入鏡 「笑榕」有成大美好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3483

自由 2014-07-05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成功大學榕園擁有百年老榕,與成功湖自然生態相伴,一群學子以校園場景,製作三分鐘「笑榕」短片PO在YouTube網站,傳遞分享幸福美好

成大主任秘書陳進成表示,成大榕園是大家的公共資產,樂見傳遞、分享校園之美。

製作「笑榕」的三位女生組成「拍蝦米影視製作團隊」,她們花四天在現場拍攝,內容是主角拿著相機記錄孩童盡情玩樂的身影,松鼠、鴨子、麻雀等自然生態穿梭其中。她們表示,「走在這個校園裡,讓人有種舒服慵懶的感覺,不自覺地就放慢了腳步」。

成員之一唐嘉璘說,從孩童們的神情就可知道,他們有多開心享受成大榕園的一切。

指導老師南臺科大資傳系教授張煜麟說,「笑榕」除了主角可NG重來,其他素材都無法預期,要呈現溫馨與感人之處,挑戰性很高。

fsj 提到...

社大人拍影片 看見台江美麗vs.死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86027.shtml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2014.07.06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與海尾朝皇宮昨舉辦「水水台江─河川微電影」工作坊,邀請居民、學員參與,記錄台江流域內的議題,將生態、文化景觀入鏡。社大學員張雅玲在拍攝過程中,發現河川上漂浮死魚與許多布袋蓮,有所省思,覺得「上了一課」。

台江分校輕鬆學拍攝剪輯班講師許若書表示,台江流域被喻為台南市威尼斯,近年來無論民間或是政府都有挹注心力,才營造出現在的台江山海圳綠道;但嘉南大圳上游仍有許多工業區,環境仍持續受到威脅。

「透過拍攝發現議題,看見台江!」許若書講解基本運鏡、器材使用等拍攝知識,同時讓學員討論議題架構;下午則分成5組進入山海圳綠道拍攝練習掌鏡。

社大學員張雅玲拍攝時發現,在海東橋與安南橋之間,有許多布袋蓮與死魚;她擔心,太多的布袋蓮會造成河川優養化,減少水中氧氣,影響流域生態,建議政府應適時清除。



◆ 大樹當冷氣 柑仔店涼遍全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85667.shtml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4.07.06

「一棵大樹,涼了村民的心。」台東偏鄉村落裡的「柑仔店」雖然超商冷到不行的冷氣吹,但屋前都有一棵「大樹」,成為特有的「夏日風情」。

這些樹齡超過4、50年以上的大樹,早期都是柑仔店提供前來購買東西的民眾休息的地方,特別種了一些樹,這些大樹有榕樹、大欖仁樹、台灣欒樹,有的則是芒果、龍眼等果樹,樹種雖不同,但作用相同。

「這棵大樹就是村子的冷氣。」一間柑仔店林姓老闆娘笑著說,她從小到大,家裡外的榕樹就已存在,夏天一到,村子裡的大人小孩,都會聚在樹下,乘涼聊天玩耍;超商冷氣雖然冷,但少了溫暖、人情味。

另一柑仔店鄭姓老闆說:「有大樹就有人潮。」鄉下商店不像市區一樣,要製做一些看板吸引人潮,這裡只要一棵大樹,就會有人聚集在樹下,所以鄉下的商店看板,就是店外的大樹。



◆ 貪念深無底…萬物皆「用」 熊鷹悲歌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86042.shtml

【聯合報╱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2014.07.06

屢仆屢繼、耗時十四年、斥資超過千萬台幣,台灣珍稀物種熊鷹生態紀實影片「希望之徵」終於呈現;但耗盡心血的工作人員、贊助者沒有半點喜悅,因為漫長的拍攝過程,偌大山區竟然只看到一隻雛鷹。

二○○六年調查全台熊鷹,推估數字再樂觀,也不超過五百隻;雖然「野保法」頒行多年,但熊鷹數字仍在下降,因為熊鷹只有一種天敵:人類。這個天敵,基於文化、信仰、萬物皆「用」等因素,熊鷹遭獵殺有增無減。

部分原住民族認為,熊鷹羽毛上長串菱型白色斑紋,與百步蛇花紋類似,尊奉百步蛇為祖靈守護者的原住民族因而認為,熊鷹是百步蛇的化身,是庇護部落的「神鳥」,因此部落頭目、貴族,會戴上飾有熊鷹飛行羽的頭飾,祈福、祭祀儀式也以熊鷹羽毛編成的扇子當成神器。

之前,部落頭目、貴族的威望被推崇的時代,一般族人不敢也不被允許配戴,因而「需求量」有限,族人捕獲熊鷹拔除飛行羽後,讓牠重回野外;如今,部落裡的尊卑規範式微,逐漸演變成任何原住民都可配戴,需求增加,熊鷹變成獵殺後全身拔毛。

另個麻煩,是部落發展觀光成為風潮,熊鷹羽飾是部落文化重要象徵,尤其「文化產業」推波助瀾,觀光客到部落首選禮物正是熊鷹羽飾品,造成熊鷹羽毛需求大增,非法買賣暗潮洶湧。

另個例子是蘭陽溪河床遭開膛剖肚種西瓜。為什麼?因為這個時節上市的「宜蘭瓜」,被宣稱是台灣甜度、口感最棒的西瓜,尤其是蘭陽溪上游太平山的西瓜。有「好吃」這個因素存在,蘭陽溪會有救嗎?

雛鷹離巢,迎接牠的不是希望,是人類的貪婪,前景堪慮。

fsj 提到...

水庫殺手刺軸含羞木 全台清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87615.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07.07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國際上惡名昭彰的百大入侵生物「刺軸含羞木」在台灣的水庫區現蹤,恐更惡化缺水狀況。農委會等單位攜手合作,已清除最嚴重的台南虎頭埤植株,並將清查全台各水庫區是否也有刺軸含羞木入侵。

成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蔣鎮宇多年前接受農委會委託調查,當時刺軸含羞木僅分布在南迴公路沿線,但短短幾年迅速擴散,近年在虎頭埤發現。刺軸含羞木會造成水庫淤積及水源損耗,一旦入侵水庫,是重要警訊。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許再文實地在虎頭埤調查後,發現繞著水庫區長滿刺軸含羞木,應該是種子隨水漂流,擴散到水庫全區,如果不清除,不僅會吸取大量庫存水,也會使水庫淤積情況更惡化。

經本報報導後,農委會邀集林務局、農田水利會及特生中心等單位,由嘉南農田水利會雇怪手清除,並將印製折頁宣導防治。蔣鎮宇指出,國內對於外來入侵生物的調查與防治並不周全,相關單位缺乏完整政策,也沒有經費,如果未在入侵初期防治,效果將大打折扣。



◆ 發現植物化石群 恆春半島500萬年前浮出海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3730

自由 2014-07-07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恆春半島終於找到浮出水面的證據?學者上半年於恆春半島最高的里龍山發現大範圍的植物化石群,埋藏時間至少五百萬年,所採得植物化石包括葉片及種子,葉形及種子外觀明顯可見,是台灣首次發現大面積的植物化石群,讓恆春半島於五百萬年之前就已浮出海面有了證據,氣候條件也適合植物生長。

里龍山為恆春半島最高峰,埋藏許多地質及化石界寶藏,東方設計學院助理教授李慶堯在里龍山及蚊罩山南北綿延十幾公里的廣大範圍,發現有大面積完整植物化石分佈。

「這是台灣首見大面積出露的植物化石群!」李慶堯表示,該植物化石群主要發現於恆春里龍山層,東南海岸的南仁山、出風山和豬老束山上也有出露。

輕軟如植物要留存化石相當難得,而植物化石中以種子較易留存,但李慶堯目前所取得則以葉片「印痕化石」為多,葉形外觀明顯,葉脈則可看到二至四次脈。

李慶堯目前共蒐集種子鑄型化石十四件,外部均披覆一層炭質物,內部則被粗砂岩填充,因細部結構未保存,只能鑑定其中七種;難得的葉片「印痕化石」則蒐集到廿三種,李慶堯說,鑑定後確認其中科屬尚存於台灣的植物中,以樟科、殼斗科為最大宗。

李慶堯指出,植物埋壓於地層中無菌處才有可能形成「印痕化石」,植被的類型則直接反映當地氣候狀況,推估里龍山植物化石群植物種類豐富,化石則成為地層年代的佐證,確定在八百五十萬年前到五百萬年前間,恆春半島已浮出海面。

從博士論文到現在,李慶堯始終對里龍山情有獨鍾,後來還陸續發現楓香、野牡丹等化石,加上樟科、殼斗科,他從物種推論古氣候與現代相當接近,現在只差發現完整原生植物化石,進一步佐證當時確有生物生長,但恆春半島已浮出水面則無庸置疑,未來將針對古植被與古氣候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 圓仔慶生抓週 首選畫家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3720

自由 2014-07-07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大貓熊「圓仔」昨天滿週歲,台北市立動物園創園百年首度辦抓週,共準備八種職業牌子,掛在竹架上,圓仔依序抓到「畫家」、「工程師」與「教師」。接著保育員端出蔬果、竹子與窩窩頭特製的雙層生日蛋糕,只見圓仔迫不及待把玩、啃咬,園方也分給團團、圓圓,一家三口開心吃蛋糕!

與爸媽開心同享特製蛋糕

貓熊館館長陳玉燕表示,目前圓仔體重三十四公斤,身長一百二十公分,各項指標均符合健康個體生長狀態,智能相當於人類幼兒三至四歲。喝母乳會向圓圓撒嬌,七、八個月起也開始學習吃其他食物,擔心媽媽搶食物,一拿到好吃的,立即就躲在較高的棲架上慢慢品嘗,十分聰明!

昨日園方替圓仔慶生,利用竹子架設「聰明門」,只見牠爬上爬下,最後拱門承受不了重量、如自由落體向下垂降,圓仔成了「倒頭栽」。一路陪伴圓仔長大的超級奶爸陳屹彪說:「牠很皮的。」因為是新東西,所以想去測試。

陳屹彪說,圓仔喜歡抱人腳,接著就輕輕咬你,吸引注意,但現在被「有份量」的牠抓住腳,完全就會困住走不動,只能將雨鞋脫掉,來個「金蟬脫殼」,若不及時將腳抽離可能會受傷。不過牠也非常會察言觀色,發現抓、咬太用力,保育員會閃,可能沒得玩,開始拿捏力道,全部改成輕輕來。

陳玉燕說,按照野外習性,貓熊幼兒大概一歲半會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因此計畫在圓仔一歲半至兩歲間,就會將牠與圓圓分開,明年則視圓圓狀況,規劃受孕時程,為圓仔添弟弟或妹妹。
近三萬人入園 暴增一倍多

據園方統計,昨日入園人數達兩萬九千三百五十七人,較去年同期約一萬三千人,暴增逾一倍。江小姐說,家人會分享圓仔的成長點滴, 看到圓仔長大了,很高興。首次見到圓仔的張小姐表示,看著圓仔開心玩著包裹蔬果的冰柱蛋糕,很有真實感,但參觀動線太擠,觀賞品質不太好。

中國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贈送的三隻小貓熊,與大貓熊是「叔伯」關係,外型略微不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園方表示,已通過檢疫合格,最快七月中旬與民眾見面。

※ 相關報導:

* 同樣週歲…長臂猿比德潘只有媽媽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3721

大貓熊「圓仔」昨天滿週歲,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陣仗舉行生日趴,為創園百年首度替動物辦抓週,並頭一回有糕餅業者「外送蛋糕」,但去年出生的動物寶寶不是只有圓仔,尤其七月三日出生的白手長臂猿「比德潘」,與圓仔生日僅相差三天,園方卻未舉辦任何慶生活動,實在差很大!

....園方表示,過去通常只有大象、金剛猩猩會有慶生活動,但受限於人力調度、工作忙碌,以及相關材料數量,多由管理人員利用食材堆疊出蛋糕形狀營造氣氛,或是當天為動物寶寶的父母「加菜」做為慰勞。至於抓週,若是此回反應良好,不排除也讓其他動物體驗,但考量肢體能力,應該只有靈長類比較合適。



◆ 四川發現遠古仙女蝦 卵能抗100度沸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88276.shtml

【世界日報╱成都7日電】2014.07.07

四川成都一名市民,日前在路邊水坑裏發現一種奇特生物,該生物雙眼呈黑色突出在頭兩邊,渾身淺黃色或淺綠色,分叉的尾部是紅色,腹部有十多對足。專家證實,是一種有兩億多年歷史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仙女蝦」,學名「枝額蟲」,雖然名字有個蝦字,但其實並不是蝦。

據陸媒報導,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表示,仙女蝦生命周期較短,因此在野外發現活體的報導不多,目前僅在河南鄭州、浙江和雲南有過相關報導。另外,在美國愛達荷州也曾發現過,牠們生活在經常乾涸的沙漠盆地湖泊中。

仙女蝦是遠古的物種,和恐龍是同時期的生物。牠們的卵為了孵化,可以在乾旱、寒冷、高溫惡劣環境裡休眠多年,直到水的到來那一刻。曾有人用熱水實驗,煮沸仙女蝦的卵到100度,當水冷下來後,蝦卵竟然還孵化了,這種甲殼動物是世界上已知唯一可抵擋沸水蒸煮的動物。

fsj 提到...

「搶救台灣黑熊 拒絕雪谷纜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9077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14.07.08

台中市規劃興建「雪山─谷關」纜車,引起保育團體反對,周日將在台中上街遊行。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說,為了蓋雪谷纜車,要解編保安林,一旦造成山坡地破壞,將無法復原,纜車經過雪山台灣黑熊棲地,危及瀕臨滅絕的黑熊生存,呼籲大家站出來。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研究員郭彥仁說,雪谷纜車沿線屬於中海拔闊葉林,海拔高度約2200公尺,也是目前野生台灣黑熊的小族群穩定棲息地;今年2月至5月,研究設置的自動相機都有拍到黑熊蹤跡,至少有5隻不同的成年黑熊,去年甚至拍到母熊帶仔熊身影,在北台灣還找不到穩定的黑熊族群,雪山黑熊族群更具有代表性。

郭彥仁說,黑熊幾乎「熊不見熊」,成年黑熊需要的棲息地廣達100平方公里,目前雪山登山客多走200林道,但纜車路線經過的220林道,早期為筏木林道,目前幾已恢復自然狀況,纜車開發後,將把黑熊棲息地分割成兩塊,壓縮黑熊生存空間。

蔡智豪說,反雪谷纜車遊行周日下午四點到六點,在台中市民廣場出發,終點是台中市政府;雪谷纜車環評應送環保署,不該由台中市環保局「球員兼裁判」,況且台中市環評委員沒有生態專業背景,如何能為環境生態把關?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生態團體周日上街反雪谷纜車遊行,台中市觀光局長張大春說,不排斥送環保署環評,但得依照環評法進行,將徵詢台中市環保局意見後,該送中央就送中央。台中市環保局長黃崇典說,將徵詢中央意見,釐清環評單位。

張大春說,雪谷纜車開闢後,滿載旅客上限為每天9000人,目前大雪山遊樂區最多可容納4000人,纜車通過環評後,也找到BOT廠商,將同步增設住宿、廁所與汙水處理設施;透過環評,找出觀光與生態的併存之道,樂見生態團體提供意見,將以最嚴謹、負責任的態度做好環評。

雪谷纜車小檔案/谷關到大雪山 只要19分鐘

【聯合晚報/宋柏誼】

台中市政府規劃BOT案的雪谷線纜車,耗資約27億元,起點從谷關溫泉公園、波津加站、大雪山站,長度共計5750公尺,沿線由13根塔樑支撐,搭乘時間19分鐘;預計讓廠商花4年興建並承租30年營運,106年啟用。

雪谷纜車將是國內第一條高山觀光纜車,預計觀光獲利每年超過4億,所經的大雪山林道是國際賞鳥景點,且沿途也有7百至2千公尺的海拔高低差可欣賞,預計每年可帶入50至70萬以上的觀光人潮。



◆ 不是病!葉子凹凸 是過敏啦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89539.shtml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4.07.08

你聽過「癭」嗎?一般民眾有時候會看到植物的葉子表面有絨毛、突起球狀,可能以為是植物得了病蟲害,但也有可能是植物受其他生物,例如:螨蜱、真菌、細菌、線蟲、菌質體的刺激,牠們分泌化學物質,造成植物葉子細胞增生而變形,這個現象稱為「癭」。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癭:生物的共同演化」特展,介紹這項特別的生物現象。生物學組研究人員黃坤煒說,觀眾可以簡單理解「癭」是植物的「過敏」現象;而讓植物產生癭的生物稱為「造癭生物」,有昆蟲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以及螨蜱的節蜱類、真菌、細菌、線蟲…等。

黃坤煒說,癭對人體無害,植物產癭的部位在葉片最普遍,還可在枝條、嫩芽、根、花或果實,造癭生物體積非常小,0.1公分至0.2公分,肉眼很難看見,在顯微鏡底下才看得到,它們以植物的葉子當作養分。

癭在春、夏最常見,秋、冬葉片掉落之後,造癭生物就躲在枝條裡「冬眠」,隔年隨著發芽再度生長,一旦植物產生癭,永遠都會有癭現象,就像人的過敏會反覆「發作」。

黃坤煒指出,病蟲害可能導致植物死亡,「癭」不會讓植物死亡,兩者共生,民眾若無法分辨是癭?還是病蟲害?可從植物生長狀況判斷,若隔年依舊發芽,就不是病蟲害。

觀眾想認識「癭」可以到科博館植物園特展一探究竟,展期至8月31日。



◆ 台灣第二種史前仙女蝦 惡劣環境照樣繁殖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3972

自由 2014-07-08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海生館研究助理朱育民日前在小蘭嶼島上火口發現台灣新紀錄「仙女蝦」物種,這種蝦卵有耐久生存模式,不僅能抗沸水,在國外還曾有放置十年孵化出的紀錄。

仙女蝦並不是真正的蝦子,在分類上屬於鰓足綱生物,一般體長約為二至四公分,有羽毛般的腳(鰓足)及蝦狀的尾巴,身體為螢光綠,尾部為橘紅色,活動時為腹面朝上的仰泳姿勢,由於色彩絢麗,外形優美,被形容為仙女蝦。

仙女蝦與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古老物種,在地球上存活約二億年,又叫淡水豐年蝦,牠們產下的卵可以抵抗乾旱、高溫或低溫等惡劣環境,又稱「耐久卵」。當降雨形成水池時,這些耐久卵能夠快速的孵化,並在短時間內成長、繁殖及產卵完成一生任務。

朱育民研究團隊四年前到訪蘭嶼地區調查,在小蘭嶼島上火口的低窪處與砲彈坑所形成的暫時性水塘附近,採集到一些泥土,經顯微鏡檢視發現類似「金字塔型」的卵,經分離出來孵化培養後,意外發現為台灣第二種史前仙女蝦。

台灣第一次發現仙女蝦是十年前在陽明山向天湖。小蘭嶼仙女蝦與向天湖仙女蝦有明顯的差異;向天湖仙女蝦卵為圓形狀,小蘭嶼仙女蝦卵為金字塔狀。向天湖仙女蝦有明顯的雌雄個體,小蘭嶼仙女蝦在約近萬的個體中僅出現一至二隻雄性個體。另小蘭嶼仙女蝦體型較小。

朱育民利用DNA序列等親緣關係鑑定後發現,小蘭嶼仙女蝦與澳洲昆士蘭仙女蝦類似,不排除是候鳥夾帶含卵的泥土落在小蘭嶼孵化,將持續進行比對,希望找出這個美麗生物的真正來歷。



◆ 全球暖化 蘇格蘭人紅髮將絕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8000475-260108

江靜玲/倫敦7日電 2014年07月08日

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蘇格蘭紅髮凋零!專家宣稱,蘇格蘭人的紅色頭髮,源自於當地陰鬱氣候衍生出的遺傳基因,但溫室效應終將使紅髮從蘇格蘭絕跡。

紅髮人口目前僅占全球人口的1%到2%。而在蘇格蘭則有65萬紅髮者,約占其人口的13%。

專家指出,蘇格蘭的紅色頭髮和氣候相關。長期的陰霾氣候,讓蘇格蘭人蘊育出一種紅髮基因,以期在難得一見的陽光明媚日子中,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基因檢測公司ScotlandsDNA常務董事莫法特表示,基因專家認為,蘇格蘭、愛爾蘭和北英格蘭的紅色頭髮,是當地居民接受氣候環境的結果,而如果氣候持續變暖,那麼攜帶這種紅髮基因的人口也將減少。

紅色頭髮的基因出現在人類的第16號染色體上,這表示,即使父母不是紅頭髮,只要兩人中有一人帶有隱性紅髮基因,仍會出現隔代遺傳紅髮。

儘管擔心紅髮凋零,專家指出,紅色頭髮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個世代。

根據基因機構BritainsDNA,去年英國和愛爾蘭約2千萬人擁有紅頭髮基因,最多紅髮的區域為蘇格蘭西南方的愛丁堡,高達40%的人口具有紅髮變異體。英格蘭北部的紅髮基因比率則與愛爾蘭相當,約為34%。

本身擁有一頭紅髮的心理學講師麥克納爾蒂認為,紅髮依然給深厚的文化訊號。一般仍認為紅頭髮的女性多野性且性急;紅髮男人則缺乏吸引力,令人討厭。

fsj 提到...

宜蘭蜜月灣 成財團專屬海灘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94449

自由 2014-07-09

〔記者王揚宇、游明金/宜蘭報導〕財團奪取國有海岸資源牟利?美麗海灘即將成為財團專屬海灘?台東美麗灣案例將在宜蘭蜜月灣重演!

開發面積107.4公頃 宜蘭最大

羅許建設與博愛企業先於一百年四月十五日取得蜜月灣開發通過環評,今年四月再提出「宜蘭大溪蜜月灣整體開發計畫」,送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審查,共規劃九個分區,要打造海岸遊憩區、旅館區、別墅區等,總開發面積達一○七.四公頃,投資金額逾六十億元,是宜蘭縣有史以來最大開發案。

環團斥黑箱 親水權遭剝奪

宜蘭縣環保聯盟理事長張曜顯質疑,蜜月灣緊鄰大溪國小,是宜蘭著名的美麗沙灘,民眾可以免費進出,如今財團要在這裡蓋旅館及別墅,審查委員卻只要修正部分內容,「授權東北角風管處確認」就可通過,不會有黑箱問題嗎?未來蜜月灣將被財團圈地插旗,居民親水權也橫遭剝奪。環盟要求召開公聽會,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等疑慮,再次公開說明。

博愛企業與羅許建設早在民國六十年代就有意開發蜜月灣,宜蘭縣故縣長陳定南擔心海岸風貌遭破壞,七十一年間將全案擋下;博愛企業與羅許建設的最大股東,就是監委被提名人許國文家族掌控的羅許基金會,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亦曾是該基金會董事,立委趙天麟即曾批評金為家族門神。

不只環保人士反對,宜蘭縣政府在東北角風管處上個月間召開審查會時即質疑,台東美麗灣、澎湖等海岸開發,都引起圖利財團、破壞生態景觀批評,海岸開發有敏感性,蜜月灣緊鄰海岸不適合開發。

宜縣府指公共財 要求嚴審

縣府表示,海岸屬公共財,具備公共性與公益性,業者以「專屬海灘控制環境品質」,民眾親水權恐遭剝奪,開發區有兩條土石流潛勢溪流,一旦成災後果堪慮。 但多數審查委員贊成開發,最後決議要求開發單位修正開發計畫書,並在六個月內送審,授權東北角風管處確認後即可通過。

「海岸線一定範圍內,要維持公益與公眾性,不得私有化。」宜蘭縣長林聰賢說,縣府對所有海岸開發案,都採一致性做法,開發行為不得破壞生態,不能影響公眾權益,縣府會發文給東北角風管處,要求從嚴審查。

羅許基金會 稱海灘不設限

東北角風管處副處長劉士銘說,對於外界質疑,已要求開發單位修正計畫書送審,一切依程序辦理。羅許基金會創辦人許文政說,推動此案是為了促進宜蘭觀光與經濟發展,開發後海灘還是可自由進出,對於水保問題,會用最高標準設計規劃。

基金會主任秘書楊金源指出,「專屬海灘」只是用語,若過於敏感可以拿掉,海灘不會限制民眾進入,但是否要收費替民眾投保意外險,必須再作研究。

※ 相關報導:

* 蜜月灣開發商羅許基金會家族 可直達天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4286

羅許基金會掌門人許文政,在政壇「喊水會結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稱許文政「乾爸」。許文政長子、羅許基金會董事長許國文,是新科監委提名人;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曾是羅許董事,許文政家族有「直達天聽」本領,影響力不容小覷。

* 新北首例 三峽茄苳隧道列管保護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4488

三峽國小創校至今一百一十四年(前身為三角湧公學校),校門口廿一棵老茄苳陪伴學校度過創校初期時光,美麗的「茄苳隧道」成為當地特色景觀;經地方積極爭取,農業局預計本月公告「茄苳隧道」老樹群為列管珍貴樹木,保存當地人的共同記憶,這是新北第一條列為珍貴樹木的林蔭隧道。



◆ 「貓夫人不要走」 猴硐居民連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92215.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新北報導】2014.07.09

新北市猴硐以「貓村」聞名,其中協助猴硐街貓醫療和環境整理的「貓夫人」簡佩玲及台灣319愛貓協會,近期頻頻惹上爭議而遭批評,7月起貓夫人退出猴硐,當地商家不捨,5日發起連署希望「貓夫人不要走」。

但簡佩玲仍決定暫時休息,她說,「相信有人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發起連署的商家代表陳錫川說,5年多他退休回到故鄉猴硐,當時猴硐因失去煤礦產業後人口外移,早年民家飼養來抓老鼠的貓留在當地,但環境雜亂,就在他回鄉同時,貓夫人和協會志工也到猴硐來,照顧救援街貓,也告訴居民看待貓咪的正確方式。

陳錫川表示,隨猴硐逐漸因為街貓聚集而知名,當地商家和居民也學到如何和貓相處,開始有人回鄉做生意,學著一起照顧貓咪,居民會幫忙向協會通報救援,貓夫人幾乎隨傳隨到,協會還花錢雇用清潔工整理猴硐環境。

但6月間貓夫人因送養貓咪和猴硐路跑,接連受到批評而萌生退意,7月起貓夫人和協會志工退出猴硐,不再有人照顧街貓、清理環境,陳錫川說,當地商家擔心猴硐回到原點,發起連署希望留下貓夫人,目前當地100多名民眾,已有超過20人連署。

「貓夫人」簡佩玲昨天說,猴硐居民已懂得如何和貓互動,也有其他愛貓的志工和團體,願意為猴硐街貓奉獻,公部門也對猴硐有所關注,她才決定退出猴硐,暫時休息。

※ 相關報導:

* 潘忠政守護藻礁 催生出保護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91916.shtml

桃園縣最具特色的觀新藻礁自然地景,終於公告畫設野生動物保護區,新坡國小退休老師潘忠政三年多來大聲疾呼推動藻礁保護,從無到有受到全國重視,可說是幕後最重要的推手。



◆ 亂放生毒蛇 罰鍰50~250萬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792121.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4.07.09

苗栗縣網友臉書頻傳苑裡鎮靠海地區有放生毒蛇出沒,縣府農業處派員按圖索驥找到PO文地點,結果並沒有發現,但提醒民眾注意,隨意亂放生,最高可罰250萬元。

臉書PO文有關苑裡鎮放生毒蛇的傳聞,引起各界重視,縣府縣務會議提案列管追蹤,民政處昨天與中華世界唐密佛學會聯繫,將提供正確放生觀念的宣導手冊,轉贈各寺廟供參考,今年10月還將安排研習課程。

農業處第一時間回應,根據臉書PO文,由地方人士帶路到傳聞中的放生毒蛇的現場,並沒有發現放生毒蛇蹤跡,不過,當地的環境乾、溼皆有,且雜草叢生,確實是毒蛇喜愛的條件。

農業處人員表示,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放生,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5萬元到25萬元罰鍰,若有大量放生毒蛇,有破壞生態系之虞,還可處50萬元到250萬元的罰鍰。

農業處將加強宣導,除非學術研究用途,或是救護野生動物,否則不鼓勵放生;至於水生動物,則依漁業法授權訂定的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申請農業處漁業科許可增殖放流黑鯛、黃鰭鯛等種類,否則可處3萬元到15萬元罰鍰。

※ 相關報導:

* 回應-血吸蟲寄主釘螺 更需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9001519-260109

貴報日昨刊登台大生科系施秀惠教授〈嚴防血吸蟲渡海來台〉一文,本人非常認同。施教授文章裡提出「人」可能為此症之傳播者,本人認為,同時更需警戒大陸釘螺隨兩岸貿易而入侵台灣之可能性。



◆ 許家窯智人 具尼安德塔人身體特徵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793508.shtml

【中央社╱台北9日電】2014.07.09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距今10萬4000年至12萬5000年的山西許家窯智人,具有歐洲2萬2000年前滅絕的尼安德塔人身體特徵,即與其他古人種截然不同的內耳結構。

尼安德塔人起源於20萬年前,但在2萬多年前突然滅絕。近期考古認為,尼人並非滅種,完全被現代智人取代,而是人數減少,並與現代人混血,尼人基因在現今的歐洲、亞洲、美洲及大洋洲人身上都可發現。

但尼安德塔人最特殊的身體特徵,是與其他古人種截然不同的內耳結構,通稱「尼人內耳迷路」,是辨識尼人最重要的關鍵。

內耳迷路介於鼓室與內耳道之間,由半規管、前庭和耳蝸三部分組成。幾乎所有尼安德塔人都有較小的前半規管、較大的外半規管,和相對於外半規管位置靠下的後半規管。

大陸、美國和法國考古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距今10萬年的一名許家窯智人,具有與尼安德塔人極其相似的內耳結構,說明古人類進化史可能比以往認為得更複雜。

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向新華社表示,這一發現讓他們非常意外,首度提出東亞古人類中具有「尼人內耳迷路」的證據。

以往對古人種內耳結構的研究主要局限於歐洲古人類,因為國際古人類學界認為尼人並未涉足東亞。

但吳秀傑團隊復原藍田直立人、和縣直立人、許家窯智人、柳江現代人的內耳結構,發現「許家窯15號」的內耳結構呈現「尼人內耳迷路」。這也是全球首度在尼人分布區以外,發現此一化石證據。

吳秀傑指出,這項發現還不足以表明東西方古人種曾經有過基因交流,「儘管許家窯人表現出尼人的內耳迷路模式,但是其顳骨在外觀上並未表現出尼人特有的衍生性狀」。

fsj 提到...

小琉球漁埕尾潮間帶 今起總量管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0606-260107

中國時報 潘建志/屏東報導 2014年07月10日

小琉球的遊客愈來愈多,為了保護當地生態資源,繼「杉福潮間帶」實施總量管制後,今天起縣府在「漁埕尾潮間帶」設置第2個總量管制區,同時間只能限制300人進入。遊客若想進潮間帶,必須到管制站登記並由解說員帶領才能進入。

小琉球近年來已成為國內旅遊熱門景點之一,據交通部航管局統計,小琉球全年登島遊客數從民國94年的40萬人次,到去年全年登島遊客量已達103萬5000人次,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龐大人潮也讓小琉球環境不堪負荷,尤其是遊客最愛造訪的潮間帶,在長期踩踏下生物逐漸消失,像漁埕尾潮間帶每天遊客數最高達2500人。高雄師範大學羅柳墀副教授研究團隊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潮間帶內每平方公尺可見到生物個體已不到4個。

其中又有一些珍貴新記錄物種,例如去年被發現的麗莎大眼蟹、虛幻隱棉蟹等,對小琉球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為了保護生態資源、維持旅遊品質,縣府今天起在漁埕尾潮間帶,設置第2個遊客總量管制區。

農業處副處長姚志旺說,據統計漁埕尾潮間帶同時間最多有900人在其中,實施管制後同時間只能限制300人進入,將人數減少2/3將能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遊客必須由解說人員帶領進入,除了能更深度了解潮間帶生態外,安全性也更高。



◆ 泰源猴害 農民盼撲殺護水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94430.shtml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4.07.10

台東泰源幽谷及鄰近區域果園慘遭猴害侵擾,長年無解,當地人盼政府參考澳洲政府捕獵過量袋鼠方式,開放定時、適量撲殺台灣獼猴;東河鄉公所表示,適量撲殺方案年年反映皆無果,政府考量甚多,地方也感嘆「人不如猴」。

台灣獼猴屬台灣保育類動物,台東以成功、東河交界的泰源幽谷山區繁衍最多,每年各種水果產期,農民都得展開「人猴大戰」,設圍籬、架電網、放鞭炮等,趨猴效果有限,幾乎1/3心血慘遭猴食。

夏季當地水果少,猴子改至登仙橋等景點等候觀光客餵食,甚至會主動搶食人類手上的食物,台23線東富公路沿途猴蹤現身,數量相當多。

「不是我們不愛護動物,而是猴子如此橫行霸道,人民生命財產深受威脅。」當地黃姓果農表示,這幾年不少人都曾向鄉公所等單位反映,應適當開放撲殺獼猴,都等不到結果。

東河鄉公所秘書曾文成表示,確實年年請立委、議員協助代為陳請農民苦衷,期盼中央政府能開放適當開放撲殺台灣獼猴;以澳洲為例,就限月捕獵過度氾濫的袋鼠數量,再依捕獵頭數繳款予政府,東河應可比照理,限定水果產季捕猴。

曾文承坦承礙於人道、宗教等觀念,撲殺台灣獼猴恐怕也會引來各界評論,但農民心血也不能忽視,就盼政府協助,擬定配套措施,幫助人、猴和平共處。



◆ 考古專家:廣東猿人可能早於北京猿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95362.shtml

【世界日報╱廣州10日電】2014.07.10

廣東雲浮郁南的考古新發現將有可能改寫歷史教科書!有專家說,當地的猿人有可能比北京猿人還要「老」。

南方都市報報導,中國大陸各地專家學者昨日齊聚郁南,評鑑廣東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與郁南磨刀山遺址。中國第四紀地貌與環境專家、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夏正楷教授說,確定是舊石器時代早期,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差不多,比他們更「老」的可能性很大。

據報導,2012年11月開始,廣東考古調查隊在南江流域開展舊石器專項考古調查,在南江中游發現60餘處舊石器露天遺址,磨刀山遺址是其中之一。2014年4月至7月,廣東省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雲浮市博物館及郁南縣博物館聯合對磨刀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出350多件石製品。

郁南磨刀山遺址位於雲浮市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磨刀山地處南江盆地東北緣,距現代河床約500米。昨日,在幾千平方米的磨刀山遺址現場,一片紅土地上立著一堆堆土墩,挖出石器的痕跡清晰可見。考古發掘是一層層泥土挖下來並記錄,越高的土墩表示該位置發現石器較早。磨刀山遺址石器豐富,包括手鎬、手斧等,數量以手鎬為最,其次為砍砸器、刮削器。

磨刀山遺址發掘項目執行領隊劉鎖強說,這是廣東地區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存,而且得到專家們認可。此次考古發掘重要成果之一是確認原先判斷,找到廣東最早人類活動的地層證據。磨刀山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展現南江乃至廣東數十萬年前的老祖先生存狀態,而這個時代基本與北京猿人同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磨刀山遺址發掘領隊王幼平說,根據石器相似性看,廣東、廣西比較親密,和廣西百色舊石器文化有比較密切關係。從生活地方、使用石器可知,廣東人起源於幾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目前還發現比四級階地更老的線索,可能還會比幾十萬年前更早。

報導稱,夏正楷說,廣東首次發現這麼老的東西,確定是舊石器時代早期,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差不多,比他們更老的可能性很大。首先確定是石器時代,有人打過石頭痕跡,而且活動地方在四級階地,還有古老網紋紅土,可以看出廣東人起源於幾十萬年前,有可能比幾十萬年前還老。

fsj 提到...

遠雄海洋公園擴建 進二階環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97009.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07.11

為了迎接三年後蘇花改通車,遠雄花蓮海洋公園提出擴建計畫環評,擬耗資五十億,擴建廿二公頃,增建空中纜車、水上樂園及兩個旅館。環團質疑,擴建區有七成三為國有地,且七成以上為四級以上、即坡度三十以上的山坡地,區內還有文化局公告列冊的大坑文化遺址,不應開發。

環保署專案小組昨天召開第一次審查會,要求此案進入更嚴格的第二階段環評審查。

位在台十一線旁、面向太平洋的海洋公園主題樂園區,每年約有五十三萬名遊客湧入。遠雄委託顧問公司調查,發現該地為全花蓮遊客量第四名,僅次於鯉魚潭,擴建後每日可增加一千八百遊客數、年營收增加兩億。

根據遠雄的規畫,廿二公頃擴建案分為北、南兩區,「北區」位在海洋公園以北至悅來飯店間、「南區」在海洋公園以南,飯店等實際建設面積為二點五公頃。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中岳質疑擴建必要性,他說,當地垃圾掩埋問題、文化遺址遭破壞都未解,花蓮縣政府自治條例禁止山坡地開發,且花蓮境內旅館空房率逾五成,有必要再興建兩座旅館嗎?

與會的中央地質調查所代表指出,擴建案鄰近兩活動斷層,潛在土石滑動可能衝擊基地安全。會議主席最後要求進入二階還評,要求開發發單位重新詳細評估地質敏感、汙水評估、空氣品質、原住民聚落、國土保安等因應措施。

此案在二○○二年就曾提出,但多數開發面積位於四級陡坡,安全影響有疑慮,當年就被要求進入二階環評,遠雄卻主動撤案。

如今捲土再來,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吳方榮解釋,開發面積已縮減一半,且有建設的位置都在三級坡以下,已調整改善。

吳方榮說,遠雄當年進駐花蓮是配合政策,但政府曾承諾的花東鐵路、替代道路都沒有做,讓來客數量一度遭遇瓶頸,現在政府對東部觀光有規畫,才重提擴建案。



◆ 台南特殊地景 退休教授出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96776.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左鎮報導】2014.07.11

成大地球科學系退休教授鍾廣吉率領志同道合的團隊,在文化局支持下出版「台南市特殊地景」一套共5本,從沿海到山區資料完整,將發送各國中做為學生的地科教育讀物。

鍾廣吉長年擔任菜寮化石館顧問,他說,台大恩師林朝啟教授要他在台南好好協助化石館,多年來他率領研究團隊,包括嘉南國小退休老師楊儒政、那拔國小主任許崑泉等,走訪台南各地特殊地景研究調查,將調查成果集結為「臺南市境內特殊地質景象」5冊專書。

主題有「新化丘陵區的化石家族」、「楠西、玉井至走馬瀨間曾文溪河床的化石眾生相」、「白河區、東山區的關子嶺等地景群像」、「曾文溪至六甲區的地形構造獨特性」、「沿海區多變化的沙灘、潟湖景象」,讓更多熱愛自然科學的大小朋友可從書上領略台南地質之美。

為了避免地球科學知識太過艱澀難懂,鍾廣吉在內容力求趣味化,國中生程度即可理解,如把化石生命化,台南地區出土這麼多化石,代表當時的環境條件可以養活這麼多生物,在書中融入愛護土地與環境的觀念。



◆ 熱狗地獄 動物之家飆破36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1000418-260107

中國時報 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4年07月11日

市議員戴錫欽接獲民眾投訴,內湖動物之家犬舍室內空氣不流通,不僅惡臭難聞,高溫更達36度以上(見圖,戴錫欽研究室提供),志工與領養民眾擔心毛小孩中暑,痛批根本是「地獄」。他批評,北市動保處自100年起編列2352萬元預算改善收容空間,竟還發生「熱狗」憾事,要求即刻改善。

氣溫飆升,民眾投訴內湖動物之家服務台人員吹著冷氣,但犬舍卻悶熱惡臭,宛如拷問犯人的禁閉室,還有狗狗因環境燥熱而情緒不安,打架事件頻傳。民眾質疑,動保處把過去可降溫的「水簾式通風系統」換掉,不僅降溫效果差,還將外面的熱空氣吸進來,導致溫度居高不下。

戴錫欽日前派員到場實測,來賓室溫度為28度、辦公室25度、幼犬互動室27度、犬貓美容室26度、連飼料室都僅28度,關著210隻狗的犬舍,竟高達36、37度。

戴錫欽詢問獸醫,犬隻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28至32度,因犬隻汗腺不發達,需靠呼氣散熱,若長期處於高於32度的環境,會因為呼吸換氣過度,造成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導致呼吸性的鹼血症,對於代謝及消化吸收功能都有不利的影響,更容易導致中暑、熱衰竭甚至是休克死亡等症狀。

動保處長嚴一峰回應,通風系統設計時,有請美國人道協會參與,且溫度「要看一整年平均」,遭議員怒斥「沒有同理心」;他表示,目前將採放置冰塊降溫等暫行措施,2周內將請專家學者共同研擬解決方案。

fsj 提到...

蓋纜車 法商喊投資、環團拚阻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99046.shtml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洪敬浤/台中報導】2014.07.12

台中規畫要興建雪谷、新大線纜車,昨天法國知名纜車系統商拜會,表達投資意願;但生態團體反對聲浪高,本周日號召舉行另類「熊熊大遊行」,邀民眾扮黑熊包圍市府。

這場熊熊大遊行並非觀光活動,而是生態環保團體反對興建雪谷纜車、擔心衝擊黑熊生態,以趣味和親子教育方式和平表達訴求。台灣生態學會祕書長蔡智豪說,市府15日將雪谷纜車環評送件,還列為國家重大建設,為保護瀕臨滅絕的台灣黑熊棲地,才挺身站出來遊行,希望阻止不當開發。

觀光旅遊局長張大春強調,未來雪谷線纜車施工時將採直昇機吊掛,不開路破壞林地,可維持黑熊生態棲息環境完整,衝擊減到最低;遊客總量嚴格遵守林務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入園人數2200人限制,並就可能產生的汙水等問題規劃管制與配套設施,絕對能兼顧生態與觀光。

周日參加遊行包括台灣生態學會、黑熊保育協會、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等10多個團體,13日(周日)下午3點半從市民廣場集合出發,沿公益、大墩路至台中市政府。

為表達保護黑熊訴求,號召親子扮熊熊遊行,另還安排聽故事、蓋手印的「森林保衛戰」,還演出行動劇「黑熊離家記」,介紹鳥類和熊等,以溫馨、趣味方式,表達保衛森林、黑熊棲地的訴求。

蔡智豪說,並非反對交通建設,而是不希望休憩型的雪谷纜車衝擊黑熊生態,這種不永續的規劃,也恐傷害大雪山森林,台中市府不應未環評、先招商,刻意造成社會對立。

張大春局長則強調,新大線纜車可串連整合大坑、新社地區登山、溫泉、花海等特色資源,雪谷線纜車沿線美景更生態豐富,高海拔山林不輸國外景色;市府會建構高安全指數纜車。

※ 相關報導:

* 蜜月灣開發案 藍批宜蘭縣長「變」很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99007.shtml

蜜月灣開發案,藍營昨天痛批宜蘭縣長林聰賢選前當政見要支持,選後阻擾,變很大、騙很大。縣政府回應,政見持續進行中,只是海岸不能私有化,要維持公共性與公益性。



◆ 遙控飛機空拍半年 勾勒安平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99164.shtml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2014.07.12

導演齊柏林以「看見台灣」一片打響空拍紀錄片話題,在台南有位39歲的通訊業者,同時也是業餘遙控飛機玩家城偉程,花了近5年時間培養經驗,昨日在安平石門國小推出以安平為主的空拍紀錄片,將建築、人文、地貌收錄,展現城市之美。

「俯瞰」城市是很難得的角度,對於城偉程而言更顯珍貴。他發現,許多美麗的風景照都從地面拍攝,但不知道飛鳥的眼睛裡,看到的城市是什麼樣子?因是遙控飛機玩家,心中有了點子。

城偉程最初將普通的遙控直升機加上行車記錄器,從空中拍攝,可是「畫質普通」還加點「搖晃」,但他說,當時這樣就很興奮了。2年後接觸到4軸飛行器,再搭上極小又輕盈、畫素高的攝影機「GoPro」,便完全打開對於空拍的想像實踐。

「龍舟!東興洋行!安平古堡!漁光島!」石門國小的小學生看得好開心。城說,每到周末就會和同好一起「起飛」,還組成自發性社團「1st 第1天團」,相約一起飛上天。花了半年的時間拍攝,剪輯成25分鐘的空拍紀錄片,昨天放映,大家都稱許,也使他更有信心。

城偉程拿著戰友4軸飛行器說,以飛行器架上GoPro的方式記錄,是目前成本最低、且比較不驚擾對方的記錄方式。對於現況他仍不是很滿意,下個目標想要改良飛行器承載力,將更重的類單眼架上,嘗試不同的調性。

※ 相關報導:

* 溪床尋寶 盜挖「神木級」漂流木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799223.shtml

宜蘭縣三星警分局昨天凌晨在蘭陽溪畔埋伏 ,原本要抓山老鼠集團,卻陰錯陽差逮獲準備載運樹齡八百年扁柏漂流木的陳姓男子,依侵占罪嫌及違反森林法送辦。



◆ 幫毛小孩找家 新北首推寵物白金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9916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新北報導】2014.07.12

鼓勵領養代替購買,新北市動保處首創「寵物白金卡」,民眾只要在新北市領養貓犬,即可獲得卡片,憑卡享有近萬元的疫苗補助,其中還有「終身免費」的福利措施,市長朱立倫表示,盼能藉此鼓勵民眾認養並減輕負擔。

新北市動保處副處長張麗珍表示,二○一○年新北市共有一萬五千零一隻犬貓入場,僅有一千八百隻被領養,領養率僅百分之十一,近年動保處加強宣導,去年一萬四千七百零六隻貓犬,已有八千四百卅隻被領養,領養率達百分之五十七,全國第一。

她說,但仍有部分毛小孩逃不過安樂死命運,真的非常希望認養率達到百分之百,才會推行「寵物白金卡」這項措施。

從今年初統計到今年六月底,新北市共有六千兩百九十六隻貓犬來到動物之家,已有三千九百九十二隻被領養,目前仍有一千四百零八隻的貓犬還在等待新主人,為了讓無奈來到動物之家的毛小孩們都能有個家,於是推行「寵物白金卡」。

寵物白金卡的內容包含終身免費狂犬病疫苗施打、免費一次內外寄生蟲以及心絲蟲預防投藥、免費一年份犬八合一、貓三合一疫苗施打、憑卡至新北一百五十一家動物醫院享終身免掛號費等福利。

得到首張寵物白金卡的林梅花表示,全家仰賴麵攤生意維生,還要養三個孩子,負擔很大,孩子總是吵著要養寵物,她忍痛告訴孩子,經濟不許可。

林梅花的兒子表示,媽媽告訴他,要養狗必須自己打工賺錢才行,今年滿十八歲,可以開始打工,幾天前到中和動物之家領養,卻意外得到第一張寵物白金卡,真的減輕很多負擔,也承諾會愛惜人生中的第一隻寵物。

fsj 提到...

搶救熱帶魚故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3000138-2602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 2014年07月13日

■夏威夷附近海域蘊含繽紛多樣的熱帶魚,成了全球水族館的主要供應來源,但保育人士擔心過度捕撈會破壞珊瑚礁生態,發起禁止觀賞魚買賣行動。

■Scientists say the aquarium fishery off the Big Island is among the best managed in the world, but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 fight over whether it's appropriate to remove fish from reefs for people to look at and enjoy.

夏威夷最大島嶼「大島」(Big Island)附近的水域,是50萬條色彩斑斕熱帶魚的棲息地,吸引大批漁民前來捕撈,送往德國柏林或美國波士頓等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展示,但這引發保育組織關切,甚至針對捕捉魚群供人類觀賞娛樂是否恰當掀起論戰。

動保人士發起禁止買賣觀賞魚的行動,因為像夏威夷或菲律賓濫捕的結果,嚴重破壞當地珊瑚礁生態。帶頭發起的「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SSCS)的朗恩(Mike Long)指出:「現今海洋面臨危機...,為了娛樂嗜好捕魚實在說不過去。」

禁止買賣觀賞魚

但漁民、夏威夷主管官員乃至地方環保人士紛紛表示,SSCS放錯焦點,綜觀觀賞漁業的管理和科學研究顯示,夏威夷附近海域的魚群依然豐富。規範西夏威夷海域觀賞魚的捕撈可回溯到1990年代,當時州議會有鑑於魚群減少,立法禁止沿著海岸線從事捕撈。時至今日,西夏威夷沿岸仍有35%區域不開放捕撈。

加州洪堡州立大學(HSU)保育生物學家帝索(Brian Tissot)指出,科學調查顯示自這些捕撈法規生效後,棲息西夏威夷海域的熱帶魚黃三角吊(yellow tang)數量躍增88%,捕撈量第2大的goldring surgeonfish,數量也攀升57%。

由夏威夷環保人士、潛水夫、漁夫、觀光業主管等組成的漁業諮詢協會,近來推動強化捕撈規範,訂立新法將開放捕撈的魚種限縮為40種。

據科學家估算,全球珊瑚礁觀賞魚的交易量約3,000萬條,從夏威夷捕撈的佔不到2%,以來自印尼和菲律賓海域的居多。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漁民將氰化物注入水中,讓魚群陷入昏迷好方便捕撈,但使用此化學毒物同時傷害附近海洋生物,也會縮短被捕撈魚群的生命週期。

朗恩指出,SSCS準備將禁止觀賞魚交易的主張推廣到印尼及菲律賓。菲國漁業暨水產資源局(BFAR)局長裴瑞茲(Asis Perez)表示,菲律賓老早就嚴禁氰化物捕魚,今年4月還針對會破壞珊瑚礁及其他海洋生物棲息地的漁具下達禁用令。

保育人士 護魚挺暴力

眾所皆知,SSCS為達保育目的經常採取激進手段,甚至不惜使用暴力。SSCS最轟動國際視聽之舉,莫過於駕著保育船衝撞在南極海域作業的日本捕鯨船,SSCS成員並朝著捕鯨船丟擲自製的酪酸臭彈,試圖阻止捕鯨。

5月份時SSCS與觀賞魚產業的衝突,再度鬧上媒體成為矚目焦點。這起糾紛源起於SSCS成員帶著相機,靠近2名在西夏威夷水域下作業的漁夫,其中一名漁夫不滿被跟拍,游向SSCS女性成員,扯掉她口中的水肺調節器,雙方因而互告對簿公堂。

擔任SSCS董事會副主席的夏威夷浮潛用品連鎖店Snorkel Bob's老闆溫特納(Robert Wintner),數年來遊說州議會立法禁止捕撈觀賞魚未果,法案始終通不過。

溫特納聯合其他保育人士於2012年提告,指控州政府未做環境評估就核發捕撈許可,但此訴訟遭州法官駁回,溫特納等原告將繼續上訴。



◆ 遠古時代台灣人對世界的貢獻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95581

自由 2014-07-13

◎ 陸中衡、林媽利

最近,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研究團隊在BMC Genetics 2014,15:77發表用台灣人的父系血緣(Y染色體)之變異性研究台灣人與周圍族群的關係。

台灣民眾一般對「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這研究假說非常熟悉。其實人群的遷移並不僅止於單方向的移動,本篇論文不只證明人群由古東南亞大陸(包含巽他大陸),經由台灣,再遷移到東南亞海島(菲律賓、印尼)、大洋洲的路徑;也指出,東南亞大陸、中南半島的族群也可經由馬來半島到達西印尼群島,然後人群再由海路往北走,經菲律賓到達台灣。當然這些結果是觀察不同類的父系血緣所下的結論;而台灣的不同族群也因著攜帶不同類的父系血緣而看出以往不同的族群歷史。

舉例來說,如阿美族的父系血緣O3a2c*,就被我們及國外學者證明是與波里尼西亞的東加王國人民有關。而布農族的父系血緣O2a1a則與中國的百越族、中南半島、西印尼的族群關係較密切,卻與太平洋上的所羅門群島、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的族群關係較遠。然而在台灣南部高山原住民中常見的父系血緣O1a2,雖然該血緣是由台灣出走,往東南亞海島、再到大洋洲的路線,卻同時出現在太平洋上的所羅門群島及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的人群中。這原因就在於由中南半島族群來的O2a1a及由台灣族群來的O1a2血緣分別由上述兩路徑到達西印尼群島後,就合併並朝東西兩向往太平洋及非洲東岸遷移,而這些族群的O1a2血緣其實最早是來自台灣的。平埔族的父系血緣分類雖然看起來與漢人較類似,但若探究其細分的血緣是否也存在於別的族群,發現平埔族中七十七%的父系血緣是其所特有的。這代表平埔族父系血緣的來源雖然與漢人相近,但經過約六千五百年的分隔,已形成台灣平埔族所特有的父系血緣。

不論是考古的文化遺跡或遺傳的血緣標誌,都讓我們了解台灣人在遠古時期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南島語族的分佈:從亞洲到大洋洲、到非洲;台灣玉在南中國海沿岸各地區的分佈,都顯示在好幾個史前時期,台灣人站在風頭浪尖,引領一個個大時代的開展。祖先留下來的血緣仍流在我們的血液中,做為海島的子民,那七十一%的地球面積更是我們的舞台吧!

(作者為馬偕醫院研究人員)

fsj 提到...

台灣鳥類名錄 今年新增17鳥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4000414-260106

中國時報 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4年07月14日

台灣發現17種新鳥種!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公布2014年台灣鳥類名錄,今年新增17種新鳥種,不僅打破歷年紀錄,更有6種新鳥種在離島被發現。鳥類專家指出,拍鳥的人變多,加上臉書網路發達,吸引大批鳥友飛到金馬去拍鳥,意外「捕捉」到罕見新鳥種。

今年總共登錄87科626種鳥類。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鳥會鳥類紀錄委員會搶先全世界將「繡眼畫眉」劃入台灣特有種,也算替台灣繡眼畫眉「正名」,並與大陸繡眼畫眉區隔;台灣特有種鳥類也從過去24種增加至25種。

鳥類紀錄委員之一潘致遠表示,今年新增17種新鳥種列入名錄,是歷年來增加最多的一次,其中有11種在本島發現,6種在金門、馬祖發現。

本島發現的11種鳥種中,有許多國外「稀客」意外造訪台灣,像是過去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度的「斑翅鳳頭鵑」,竟偏離航道飛到台灣台東,讓鳥友嘖嘖稱奇。

潘致遠說,杜鵑科鳥類很難養活,基本上不會有人進口,研判是「自然遷移」,因為斑翅鳳頭鵑5月繁殖季會往北飛,飛到緬甸、甚至是大陸西藏,可能不小心往東偏飛到台灣。

另外像是「白腹毛腳燕」,去年10月由英國鳥友Steve在屏東墾丁社頂發現,可惜相機來不及拍下,過幾天有鳥友在關山用大砲拍到,證實是「白腹毛腳燕」,牠和台灣山區常見東方(煙腹)毛腳燕極為相似,最大區隔就是腰部、腹部白色範圍較大。

中華鳥會理事長林世忠說,2014年台灣鳥類名錄裡17種新紀錄種,還包括海南藍仙鶲、北朱雀、長尾鴨等。他表示,鳥類紀錄委員會成立至今6年,由7名鳥類專家組成,每年盤點全台去年新發現的鳥種,拍鳥人必須提供新證據,包括明確影像照片及文字報告,由委員討論判讀正確後才能列入名錄,今年初2隻大紅鸛在南台灣現蹤,因為時間上來不及,成為此次最大「遺珠」。

※ 相關報導:

* 昆蟲救了她 酗酒女變人氣解說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4000412-260106

觀察昆蟲、玩攝影,竟是鳥松濕地公園昆蟲解說員許春蘭的戒酒良方!42歲的許春蘭,國中起就喝酒、抽菸、嚼檳榔,每天10幾瓶啤酒,活得半醉半醒;4年前她第四度酒駕,被罰社會勞動,到濕地當義工,意外迷上昆蟲攝影,為解決拍照手抖困擾,咬牙戒酒。

* 內蒙戈壁「海市蜃樓」 2億年活化石探頭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802854.shtml

最近戈壁罕見的下了幾場雨,也讓地面冒出距今有兩億多年在恐龍時期就存在的甲殼生物「三眼恐龍蝦」,《中新網》報導,該生物又名「鱟蟲」(音「厚」),存活周期為90天左右,跟古代的三葉蟲化石有一定聯繫,主要吃水裡的腐蝕物,對人體與農田均無害。

* 社大四鯤鯓淨灘 「人魚」纏網控污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5909

台南社大海廢社四鯤鯓海灘淨灘監測活動,昨結合「阿川國際行為藝術節」在四鯤鯓海灘登場,讓淨灘活動不再只是撿垃圾,也充滿藝術氣息。

海廢社發起人晁瑞光表示,「阿川國際行為藝術節」由藝術家葉子啟策展,有來自以色列、瑞典、波蘭、馬來西亞、北愛爾蘭、美國、中國、德國及台灣十多個藝術團隊及個人參加,藝術節主題為「心與海」,先前已在台南公會堂表演三天,昨移師四鯤鯓海灘演出最後一場,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觀賞。

* 後壁湖頻傳盜採 硨磲貝不見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5901

墾管處上週剛取締盜採海膽案件,昨天潮間帶志工就發現,九十九年記錄至今的硨磲貝不翼而飛,加上近來欖仁溪、萬里桐地區都出破壞事件,居民期盼墾管處及墾警隊發揮效力,捍衛日益枯竭的生態。



◆ 毛小孩會緝毒了 寄養家庭狗爸媽欣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802456.shtml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2014.07.14

拉不拉多幼犬在寄養家庭的成長經歷,是能否成為緝毒犬的重要關鍵。海關上周末舉辦年度寄養家庭「家長會」,特別請表現優異的緝毒犬Bernie和Lucy演練緝毒工作給狗爸媽看,讓狗爸媽們欣慰又感動,直說「小犬」真的長大了。

位於台中后里的緝毒犬培訓中心,上周末因廿多個寄養家庭蒞臨,洋溢著溫馨的氣氛。

看到好久不見的毛小孩,穿上海關小背心隨著領犬員現身,當年協助擔任幼犬寄養家庭的人類狗爸媽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

但毛小孩們對人類爸媽卻有點「冷漠」,看不出熱情興奮,讓狗爸媽難過地問「是不是忘記我們了」?

緝毒犬培訓中心官員趕忙解釋,毛小孩一定記得自己的狗爸媽,只是現在長大了,是工作犬,行為舉止都要有規矩,不能再隨便跟狗爸媽打打鬧鬧地「撒嬌」,才讓狗爸媽們釋懷。

官員表示,合格的緝毒犬要能對小孩的拉扯不理不睬,碰到其他狗無聊的挑釁,也只會默默走開,不會亂吼亂叫。因此,即使看到久違的狗爸媽,也很有禮自持,很「ㄍ一ㄥ」啦!

官員說,和人類共同生活長大的幼犬較聰明懂事,受訓成功的機會才高。為讓寄養家庭都能瞭解自己的責任重大,此次「家長會」特別請緝毒犬演練緝毒工作,讓狗爸媽們知道,培訓員要求狗爸媽平日跟毛小孩玩「拔河」、「丟東西」等遊戲,限制毛小孩不可以撲人,都是有意義的。

官員指出,每年一次的「家長會」都會在暑假舉辦,讓緝毒犬寄養家庭全家大小都可以參加。狗爸媽們可交換經驗,也讓寄養家庭中的小孩知道,家中的毛小孩不是寵物,是長大後要為國家出任務的棟梁。

官員表示,一旦狗兒開始值勤、「報效國家」,就要待在外人無法進出的海關管制區內直到退休,聽從領犬員的指揮,過著規律而有紀律的生活,很難再與狗爸媽相見。

官員指出,拗不過想念毛小孩的狗爸媽,除了每年「家長會」有機會相見外,只能趁毛小孩從關區回培訓中心短暫進行「維持訓練」時,臨時通風報信給狗爸媽,看雙方時間是否可配合,難度頗高。

※ 相關報導:

* 「千萬守護」第3年 幫貓狗打疫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802346.shtml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2年前發起「千萬要守護動物」關懷流浪動物公益活動,在10年內捐出1000萬元做為贊助善心團體做動物結紮,長期關心動物保護的獸醫師林雅哲昨天表示,活動除了結紮也做狂犬病疫苗注射,從偏鄉做好預防防護。



◆ 廣慈案土地下月切割招標 挨批逃環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80330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4.07.14

台北市政府預定下月公告廣慈博愛園區中一塊5000坪的商業用地招商案,因全案尚未通過都審,且從整體開發改為分區開發,引發北市議員質疑,認為市府為了收權利金,美化財政數字,才急著將「金雞母」脫手,且疑似為規避環評。

位於信義區福德段的廣慈博愛園區,開發面積6.1公頃,包括2.9公頃社福用地、1.6公頃公園用地和1.6公頃商業用地,按95年的都市計畫書,明訂應以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招商後的權利金及租金收入,將做為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統籌運用於社會福利支出,也就是須專款專用。

但市議員周威佑指出,廣慈6.1公頃的土地,依規定面積5公頃以上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但市府卻在今年5月修改都市計畫書,將1.6公頃的商業用地,切割出來單獨標售地上權,企圖規避環評。

議員李建昌也說,原本的都市計畫書,廣慈原屬機關用地,建蔽率40%,容積率400%,但當時考量應降低整體開發強度,容積率比照鄰近住三的225%,但市府將商三用地切割出售後,就改口說要提高公有土地利用效能,又把容積率恢復到400%。

另外,原本都市計畫書規定福德街派出所應設於商業區內,但現今的招商文件中,卻註明原則上得標人不需將福德街派出所整併設置於商業區內,議員質疑是否是為了財團而量身訂做。

針對議員質疑,財政局指出,福德街派出所因使用年限未到,才決定續留於原公園用地,而市府開發廣慈案,是不願市有財產閒置過久。

都發局指出,有關容積變更,主因是考量未來北捷信義線東延,其中一站就在廣慈,且未來要蓋公營住宅,才決定把容積率恢復到400%。至於環評,招標後若有需要,仍可進行環評。

fsj 提到...

母懷孕被雷擊 奇蹟寶寶1歲後模樣是...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805221.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2014.07.16

這個寶貝絕對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剛滿1歲的金柏莉(Kimberly Gordon)被喻為「奇蹟寶寶」,母親在懷孕時被雷擊中,緊急剖腹將她生下,金柏莉幸運生還下來,但從她出生到現在,頭髮都是呈現豎立的狀態,她的奇蹟故事也受到外界矚目。

外電報導,去年美國國慶日(7/4),金柏莉的父親於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被雷擊中後,電流直接傳到她的母親身上,兩個人被送往醫院後,將金柏莉剖腹生下。雖然金柏莉奇蹟般的生存下來,除了頭髮一直有豎立情況,已滿1歲的她還無法坐挺、爬行或是開口說話,甚至連自行消化都有困難,僅能透過餵養管來餵食。

醫生強調,根據以往的紀錄,母親孕中被雷擊中,僅有一半的新生兒能存活,這個奇蹟已經相當的罕見,而金柏莉的神經系統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世界各地的網友看到相關報導也很驚訝這個堅強的小生命,紛紛祝福金柏莉小寶寶能平安順利的長大,帶給世上更多的奇蹟!



◆ 又傳毒魚? 翡翠水庫上游現千條死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5923

自由 2014-07-15

金瓜寮溪疑再傳犯案 里長批政府不管

〔記者陳韋宗、蔡亞樺/綜合報導〕新北市金瓜寮溪再傳疑似毒魚事件?

繼去年八月發現有人惡意用「魚藤精」毒魚,這條位於翡翠水庫上游的重要水源區,昨又出現上千條死魚「橫屍」溪道,不但危及大台北地區五百多萬人飲用水安全,更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居民氣得大罵:「太惡劣了!」

翡管局稱不致影響水質 環局檢測正常

坪林區粗窟里里長王成意質疑,去年毒魚事件凶手還沒抓到,相隔不到一年,又發生類似事件,難道政府真的管不了嗎?

昨天上午九點,當地居民在仁里坂橋下游約一百公尺處,發現大量死魚漂浮水面。王成意說,至少有上千條魚慘遭毒手,他研判,兩次毒魚事件的時間點、地點都相似,加上每年七到九月是香魚產卵季,凶手放毒目的可能是藉此大量捕撈香魚和體型較大的魚種。

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劉銘龍強調,事發地點與水庫大壩距離超過二十公里,對水庫水質影響不大,但一年內連續兩起類似事件,證明並非偶發的單一個案,將請警方依刑法第一九○條「妨害公眾飲水罪」偵辦,違者將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北市環保局人員昨採樣、檢測水質,PH值、溶氧量、水溫等各項數據皆正常,表示魚類非溪流水質變化而死亡,民眾可安心用水,且發生地點非水庫蓄水範圍;翡管局將魚體帶回檢驗,進一步確認是否遭惡意放毒。
上游溪段重要入口 擬加裝監視器

此外,疑遭放毒的上游溪段,附近重要入口居然完全無監視器,變成治安與護魚死角;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表示,電魚、毒魚都可依違反漁業法送辦,已請公所與警方加強巡查,並研擬在重要入口加裝監視器,維護水源區安全。



◆ 獨居高溫 阿根廷北極熊超憂鬱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804191.shtml

【中央社╱曼多薩14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7.15

居住在阿根廷曼多薩動物園的北極熊阿杜羅(Arturo),被稱為「全球最悲傷的動物」。阿杜羅長年生活在高達攝氏40度的炙熱環境,據說老伴培魯薩2年前過世後,變得鬱鬱寡歡。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說因為生活寂寞,29歲的阿杜羅開始出現異常行為,包括傾斜頭部、露出牙齒、漫無目的地來回踱步等。

阿杜羅在曼多薩動物園(Mendoza Zoo)生活了20年,自培魯薩(Pelusa)過世以來,一直沒有和同類接觸,如今相關人士擔心牠的心理健康可能已經亮起紅燈。

68歲的美國歌手雪兒(Cher)在推特(Twitter)推文說:「不替牠感到難過嗎,阿根廷?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總統這樣折磨阿杜羅,卻不掉一滴眼淚。當牠過世時,妳的雙手會染上牠的血。」

動物維權人士如今希望能將這隻北極熊,移至能夠提供較涼爽環境的動物園飼養,據說曼多薩動物園內,只有1個50公分深的小水池讓阿杜羅消暑。

根據英國「週日人民報 」(Sunday People),阿杜羅5個月前原有機會到加拿大溫尼伯省的阿希尼波恩動物園(Assiniboine Park Zoo);當地設有一座新的國際北極熊保育中心。

然而,阿根廷園方認為阿杜羅無法撐過2天的旅途,園長普羅諾托(Gustavo Pronotto)說,這是醫療團隊下的決定,官員也極力「避免重大失誤」,計畫因此告吹。

普羅諾托說:「我們得避免重大失誤,例如北極熊在旅途中或抵達後喪命。我們必須仔細衡量各種風險。牠老了,而這需要麻醉好幾個小時。」

在加拿大教書的阿根廷籍專家,也就此致函阿國政府和駐布宜諾斯艾利斯加拿大大使館。

她去年告訴「溫尼伯自由報」(Winnipeg FreePress):「你們可以看見牠快瘋了。從阿杜羅移動的方式,就能看出這隻北極熊承受了極大壓力。」

fsj 提到...

獵豹走私嚴重 減九成瀕臨絕種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16-yeDc

台灣醒報 張芮瑜 2014.07.16

非法走私盛行,獵豹恐面臨滅種危機。中東國家向非洲非法走私珍稀獵豹當寵物,獵豹易在運送過程中死亡,已使其數量銳減,過去100年間,整體族群少了90%。對此,《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主管單位正針對雙邊走私貿易國家加強法規規範,遏止以飼養寵物象徵地位的歪風。

最新研究指出,中東波斯灣一帶的國家與東非各國非法獵豹交易猖獗,其中又以幼年獵豹最熱門。據《衛報》報導,走私豹群從索馬利亞運送出海,直抵葉門後,再經公路送往包含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但由於路途遙遠、加上運送環境差,一批通常30隻幼豹,有3分之2會在運送過程中死亡。

【居民掠奪豹群銳減】

獵豹之所以成為走私集團的目標,是因為獵豹在中東國家被視為崇高地位的象徵,加上幼豹生性易馴服,引發走私風氣。但因獵豹囚禁飼養下繁殖不易,且走私國多在野外中掠奪幼豹,因此在過去1個世紀內,獵豹族群已經少了90%,目前整體生存數量低於1萬隻,且數目正持續減少。另外,過去獵豹在亞非兩洲廣大的生活環境,今已被開發為農地,這也是原因之一。

不僅在東非,西非和北非的獵豹數量少於250隻,且同樣面臨威脅,居民將獵豹製作成獵豹皮衣,甚至將骨頭和其他身體部位作為傳統藥材或用於傳統儀式。

目前南非獵豹數量最多,大約有6200隻,但狩獵獵豹作為戰利品標本的風氣盛,送至博物館每隻可獲利6000-12000英鎊,且納米比亞、波札那和辛巴威等國允許,導致總計每年仍有200隻死亡。南非每年雖有90隻人工繁殖的獵豹被送往動物園保護,但保育人士仍擔憂有心人士會抓其他相似的貓科動物矇混圖利。對此,南非政府表示,將盡力創建獵豹的血統紀錄文件,以DNA鑑定獵豹群的繁殖狀況和流向。

【雙邊合作打擊走私】

對此《非洲獵犬獵豹大範圍保護計畫》東非區專員尼克米歇爾,抱持謹慎卻樂觀的態度,他表示CITES在接獲研究報告後,成立工作團隊因應,將透過法律強制規範,更有效遏制非法交易,「國家權力不容忽視,非法走私將被監控。」CITES的主席大衛摩根也表示,卡塔爾、阿聯猶和科威特等中東國家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同意雙邊國家緊密配合打擊走私,「這是一個積極正面的發展。」

國際刑警估計,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一年可獲利100-200億, 2013年CITES秘書長約翰斯坎倫說,越來越多組織化的犯罪集團涉入,甚至出現反叛民兵,嚴重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經濟,剝奪了自然資源,必須制止。

※ 相關報導:

* 貓臉辨識智慧餵食器 雲端關心貓寵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24922

由台灣奇群科技子公司42ARK設計,並且在美國Indiegogo募資平台公開集資的全球首款Bistro貓臉辨識智慧型餵食器,將挑戰募集新台幣2000萬元資金,預計在2015年第一季全球同步上市。

....台灣奇群科技子公司42ARK藉由深度學習平台「JARVIS.AI」開發貓臉辨識技術,並且整合智慧飲食控制技術、Bistro App及社群互動功能,讓系統能在自動識別貓臉後,判斷每隻貓飲食狀況適時給食,同時控制食物份量,避免過度餵食情況,另外也能配合App傳遞貓進食影像與相關餵食數據統計。



◆ 中研院發現農桿菌殺死對手武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6244

自由 2014-07-16

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賴爾珉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農桿菌」為研究對象,首度發現農桿菌會把一種名為Tde的DNA分解酶蛋白質,注射到其他細菌細胞內,分解競爭對手的DNA,確保自己在植物宿主內的生存優勢;此發現被刊登在國際《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期刊。

2006年起,科學家已知許多病原性細菌會組裝成一類似注射針筒的「第6型分泌系統」,用來殺死對手細菌,但機制如何進行還有待釐清。

賴爾珉博士團隊首度發現,當農桿菌進入植物宿主時,會活化其第6型分泌系統,將Tde毒素分子注射至競爭的細菌對手,分解對手的DNA分子;未來希望對促進植物生長及有效殺死病原性細菌,提供農業改良新思考。(記者湯佳玲)



◆ 謎樣巨坑出現!網友:外星人落地?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807529.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2014.07.16

外媒報導,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部亞馬爾半島(Yamal Peninsula),近日被發現出現一個直徑長約80公尺的神秘巨坑。外界也紛紛開始揣測神秘巨坑成因,有人指是隕石造成的,更有人認為巨洞「可能是外星人不明飛行物體(UFO)的降落地」,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根據空中拍攝的照片,這個神秘巨坑長達262英尺寬(約79.85公尺),出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亞馬爾半島,當地有「the end of the world」之稱。對於該洞的成因,已有專家初步排除隕石造成的可能性,指出巨洞出現可能與全球暖化相關,未來要到場觀察後才能確定。

據報導,專家Anna Kurchatova指出巨坑含有水、鹽和瓦斯氣體,而它的內緣周圍有燃燒過的痕跡,認為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引發地下冰塊融化釋放出某些氣體,經爆炸後便像香檳氣體把瓶塞爆開的情況導致巨洞的出現。

據悉,已有考察團隊正前往當地採取的土壤,空氣和水樣現場作進一步的化驗與調查。對於該洞的出現有網友作出不同假設,認為可能是某些國家在研發東西時意外造成的,更有人認為與超自然現象有關,認為可能是外星人造成的。

※ 相關報導:

* 花瓶岩旁燒鋼絲絨 攝影玩家惹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806879.shtml

一群攝影玩家日前到小琉球花瓶岩遊玩,夜晚點火燃燒鋼絲絨,旋轉後透過長時間曝光,拍攝出火花四射的美麗效果,並將照片PO網,引發網友論戰。有人批此舉破壞潮間帶生態,也有人認為「沒什麼」,雙方互槓激烈。

....曾到花瓶岩拍攝照片的陳宗能舉例,現在白天可拍潮間帶風光,晚上7點多可拍銀河、星軌,一大早也能拍日出,都是很好的素材。他坦言,就算要在生態區拍燃燒鋼絲絨照片,自己留著欣賞即可,放網路上定惹非議。

fsj 提到...

超級喵星人!勇貓護幼童嚇走霸凌者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809879.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2014.07.17

喵星人英勇事蹟再添一樁!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男童伊森日前與兩歲的弟弟在家門口玩耍,不料遭到三名比他們年長的男孩欺負,霸凌者認為依森故意裝作沒看見他們,憤而出言挑釁,並動手推了伊森一把。正當伊森的媽媽準備出家門阻止時,一旁的貓咪Smudge竟早一步跳上汽車,再奮力撲向3名霸凌者,年長男孩旋即被嚇得落荒而逃,勇貓成功幫小主人們逼退惡煞。

據報導,這隻英勇的超及貓咪Smudge,在10週大時被伊森家收養,至今已3年,伊森的母親也驚訝表示,不知Smudge如此勇敢,但經過這次意外,想到Smudge會幫忙保護孩子便感到安心。對伊森一家人來說,Smudge已儼然成為家中第三個孩子,是重要的家人。

無獨有偶,不久前在美國加州也有隻超級小貓,救了在家門口騎腳踏車的小主人。當時有隻惡犬悄悄從身後逼近,咬住男童的腿拖行,情況驚險。這時候男孩家中的貓咪突然奮勇撲向惡犬拯救「少主」,這段勇貓救主影片也被記錄下來,在網路上迅速引起轟動。

※ 相關報導:

* 流浪犬絕育奏效 安樂死率大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6792

往年被抓進中途之家的流浪動物,幾乎就是「死路一條」,南市率先實施TNR作法,減少安樂死機率,今年上半年安樂死比例降至五.八%創歷史新低紀錄,連資深人員都不禁說:「進來服務廿幾年,未曾見過這麼低數據。」

南市是首推流浪犬捕捉絕育、原地暫置的縣市,去年和今年度都編列一千萬元進行結紮絕育,公私部門合作推動。



◆ 白海豚家族游金門 開心倒退嚕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6544

自由 2014-07-17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又見中華白海豚,許姓鳥友昨天觀察到白海豚一家3口優游於水頭商港海域,幼豚還在水中倒游嬉戲,泳姿誘人。

繼去年浯江溪口海域發現白海豚驚鴻一瞥,昨天又有許姓鳥友看見白色身影的豚群在水頭商港南堤,當時約為早上8時許,露出水面換氣的2隻白海豚應為成豚,另一隻疑為剛出生不久的幼豚。

許姓鳥友說,3隻白海豚沿著商港南堤巡游至北堤到浯江溪出海口,不時看到成豚用鼻端指點幼豚躍出水面換氣,小海豚偶爾倒游嬉戲、偶爾翻越水浪,開心嬉戲。

許姓鳥友將照片上傳臉書「金門飛羽觀測站」粉絲團,有人將小海豚取名「棒棒」,開心讚:「這姿勢可以出國比賽了。」

中華白海豚屬瀕絕物種,有「海中貓熊」美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曾於3年間,記錄到18群次的中華白海豚。

※ 相關報導:

* 地球深處 還有另一片海洋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4730

【聯合報╱By HENRY FOUNTAIN╱陳世欽譯】2014/07/16

科學家分析通過地球深處的地震波,似乎證實了實驗顯示的一種可能性:地表以下640公里處的地幔鎖住一大片海洋。

這些水不是液態,而是鎖在如此深度所產生極端壓力下的礦物當中。

這項發現意味,發生在較淺層地幔,在地表引發火山與相關活動的過程也會在更深處發生。

新墨西哥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席曼特最近在「科學」期刊發表報告說明這項研究。他說:「這是對地球這個部位結構的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