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Google重新定義人體健康

◆ 藉巨量資料 Google重新定義人體健康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26258

【聯合新聞網/記者楊又肇/報導】

基於疾病防患與研究需求,Google預計推行Baseline Study計畫,藉由巨量資料分析定義「健康人體」,同時透過研究各類疾病生成因素,進而協助人類壽命延長可能性。

去年成立Calico致力延長人類壽命目標後,華爾街日報再指出Google將擬定Baseline Study計畫,並且由Google X團隊帶領研發Google隱形眼鏡的Andrew Conrad負責,預期透過巨量資料分析定義何謂「健康人體」,進而研究各類疾病生成因素,並且協助延長人類壽命。

目前此項計畫同樣隸屬於Google X發展內容,主要借助Google持有巨量資料運算、分析資源,同時內部約有70-100人團隊進行生理學、生物化學、光學、影像學與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研究,預期將運用本身資料處理技術用於抗衰老與延長壽命研究。

在此之前,Google已經提出可檢驗血糖的智慧隱形眼鏡,同時近期也宣布與瑞士藥廠諾華 (Novartis)合作,未來將協助改善人類視力狀況,並且提昇健康監控應用。

※ 相關報導:

* 告別手工時代!醫生自製骨密度報告產生器,節省8成時間還更正確
http://www.ithome.com.tw/news/89606

....醫生在檢視骨密度檢測結果的同時,以錄音機錄下骨密度檢查的各項數值與研判結果,再交由打字員依據錄音結果把數據逐一輸入系統,以產出骨密度報告。而比較熟悉電腦操作的醫師,則是自己看著檢測數據,同時將結果輸入系統。這兩種作法看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醫師蔡依達的眼裏,都不夠有效率。身為業餘程式設計師的他,心想「為什麼沒有辦法1秒就把報告變出來?」,於是就著手開發自動化骨密度報告系統。



◆ 經部衝刺生醫 三箭齊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82663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4.07.25

2014年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 Taiwan昨(24)日登場,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籌設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以「生技旗艦,邁向國際」為主題,引領國內生技產業拓展國際市場,並在2020年達到生醫產業營收5,000億元的目標。

未來經濟部將以「發展特色產品」、「催生旗艦型公司」、「擴大投資」三大策略,擴大生技醫藥產業投資規模,加速我國生醫產業發展。

生技醫藥產業是近年政府力推的重點產業,24日至27日的台灣國際生技大展期間,工業局指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在南港展覽館展區籌劃「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讓國人更加了解我國生技新藥產業。

工業局指出,在展期中,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邀請民眾參與「生技醫藥產業政策與措施有獎徵答」,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國人了解我國生技新藥產業的相關推動措施、現況及成果。

「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的主題內容,包括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策略與措施、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廠商輔導成果展示與國際合作推動作法等,現場同時發表「2014生技產業白皮書」,詳細說明目前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現況,以及我國生技產業相關部會的推動成果。

為發展我國生技產業,行政院自1982年起,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內八大重點科技產業之一,陸續頒布「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及「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等政策,作為各部會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依據。

工業局指出,我國生醫產業規模逐漸成熟茁壯,更吸引國內外公司投資,去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營收已達2,769億元,較2012年成長5%,生醫產業的廠商家數亦超過1,600家,從業人員7萬人以上,進出口值和市場亦同步成長,為國內政策推動注入一股強心針。

經由政策推動,工業局希望能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生醫產業,使2020年生醫產業營收可達到5,000億元,並催生五家營收達100億元的旗艦型生技公司,將台灣發展成為國際知名具特色產品與優質技術的生技醫藥重鎮。

另為發展生技新藥產業成為帶動經濟轉型的主力產業之一,經濟部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共有70家,生技新藥品項為163項,代表生技新藥的研發能力逐漸提升。



◆ 國衛院研發新佐劑 疫苗用量減少效果更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2757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7.25

國內在疫苗保護力及產量上有新突破。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團隊以生物可吸收高分子乳化劑作為疫苗佐劑,研究以H5N1禽流感病毒、H1N1與H7N9等流感病毒株進行動物實驗,發現使用乳化劑製備的流感疫苗,僅需十分之一的劑量,保護力明顯提升。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副研究員黃明熙指出,小白鼠施打研發佐劑製成的流感疫苗,結果發現,不但劑量明顯減少,二到四周後保護效果達100%,若疫苗不加此佐劑,四周後效果僅五到六成。

以雪貂進行實驗發現,若打一針使用此佐劑的流感疫苗,四隻雪貂中有三隻產生保護力,若補施打第二劑,則全部具保護力,若未使用此佐劑,看不出保護效果。

黃明熙說,新佐劑就是一般的乳液,只是運用不同的方法及成分改良成體內可以吸收、分解,所有成分都能分解,經過正常代謝管道排出體外,安全性高。動物實驗證實,使用乳化劑製備流感疫苗,劑量可較少,一旦新興感染症爆發大流行時期(例如流感),添加此種乳化劑,可以快速提高10倍的疫苗產量。

運用在癌症等免疫療法所使用的免疫調節劑上,初步發現,使用後腫瘤縮小,效果不錯。黃明熙指出,新佐劑未來正式運用到人體的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 治癌新突破! 國衛院發現促癌基因ASPM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8&id=18098

【中時健康 楊芳綺/台北報導】2014.07.25

國內癌症治療研究又有新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近日發現一造成腺體癌症惡化有關的主宰基因ASPM,抑制其表現後,可有效抑制癌症幹細胞的數目及活性。腺體癌症包括胰臟癌、乳癌、攝護腺癌,未來如研發出可抑制腺體癌幹細胞的標靶療法,將造福眾多癌友。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成大腫瘤科醫師蔡坤志指出,目前研究團隊正積極研究標靶藥物,同時研發能夠準確預測腺體癌症復發,以及患者存活率的分子診斷方式。如果研發成功,將成為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成功的治癌標靶藥物。

蔡坤志說,腺體癌症如胰臟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為先進國家好發率高的癌症,除了早期發現加以手術切除之外,大部分無法切除根治的腫瘤,只有少數對分子標靶藥物有反應,並且其對化學或放射治療的反應率最高僅為三分之一,且療效持續期短、復發率高。

蔡坤志表示,癌症幹細胞被發現在癌症惡性進展、擴散以及轉移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為了進一步提昇腺體癌症的治療效果,國衛院歷經近四年的研究,最近獲得成果,基因ASPM與腺體癌症惡化有關。

動物實驗發現,基因ASPM表現如被抑制,癌症幹細胞的數目與活性,就會明顯受到負面影響,腫瘤細胞不再生長、轉移,大幅降低腫瘤惡性程度,並能延長存活期。未來可發展為胰臟癌、乳癌、攝護腺癌或其他腺體癌症的嶄新治療標的。

研究團隊目前除了進行更大規模臨床前期研究,希望開發出針對癌幹細胞的標靶療法。另一方面,也積極投入開發以ASPM為首的分子診斷方式,能評估腺體癌症中癌幹細胞的活性與分化程度,藉此能極為準確地預測腺體癌症,諸如胰臟癌病人的疾病復發和存活率。

蔡坤志認為,針對癌症幹細胞設計的標靶療法或診斷方式,將為未來癌症醫療的嶄新方向,提供有效治療復發或轉移性癌症的機會。研究團隊針對基因ASPM的研究成果,已提出全球專利申請,目前正積極尋求藥廠合作開發。

※ 相關報導:

禁食觸發受損、老化免疫系統的幹細胞再生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Google巨量資料 幫人類延壽
http://www.udn.com/2014/7/26/NEWS/WORLD/WOR4/882881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07.26

Google公司啟動歷來最雄心勃勃的新科學計畫,運用巨量資料分析定義健康人體,並藉由基因解碼了解疾病成因,幫助人類預防疾病、延長壽命。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項名為「Baseline Study」的計畫蒐集175 位匿名人士(未來可能擴及數千人)的基因和分子資訊,試圖勾勒出最完整的健康人體面貌。

這項還在發展早期的計畫,負責人是50歲的分子生物學家康拉德(Andrew Conrad),他首創可低成本、大量檢測血液樣本中HIV的方法。

康拉德去年3月加入Google研究部門Google X,他已延攬生理學、生物化學、光學、影像學和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專家,組成一支70至100人的研究團隊。

雖然大眾醫療與基因體學研究早就存在,Baseline要蒐集數量更多、範圍更廣的新數據,幫助專家及早發現心臟病、癌症等致病因,讓醫學更朝著預防、而非治療的方向發展。

Baseline並不針對某些特定疾病研究,而是蒐集數百個不同樣本,再利用Google的強大運算能力,找出這些資訊當中的隱含模式,或稱生物標記(biomarker),希望研究員能透過這些生物標記提早偵測到疾病。

比方說,研究可能發現某些人體內存在能幫助分解油脂的生物標記,可預防高膽固醇和心臟病,有助延壽。而缺乏這種生物標記的人則可能早期就罹患心臟病。

Google已建立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運算與數據中心網路,現在已可儲存與處理醫療訊息,並讓研究人員更方便存取。Google表示,Baseline蒐集到的資訊將一律匿名,用途僅限於醫療和健康保健,不會和保險公司分享數據。但取得眾多人體的詳細資料,仍可能引發隱私與公平的爭議。

Baseline研究今夏已在一家臨床測試公司啟動,並招募175人參加包括蒐集體液在內的測試。這項研究也將建立參與者的組織樣本庫。

同時,Google X生命科學小組正開發更多可用來蒐集生命跡象的穿戴式裝置,如心跳率、心律和含氧量等。



◆ 台日瞄準生技 重點合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4072600087.html

【記者劉靜瑀/台北報導】2014-07-26 工商時報

台日搭橋進入第三年,2014年台日產業合作搭橋論壇昨(25)日在台北登場,生技產業成為未來台日合作的亮點產業之一。經濟部指出,與日本結盟合作後,台灣可望成為國際上優質技術的生技醫藥專業重鎮,盼6年內營業額達5千億。

據統計,去年我生技醫藥產業投資已達新台幣420億元,年增6.33%,經濟部指出,我生技醫材廠商發揮彈性製造能力,盼結合日本在行銷通路及品牌能量等優勢,因此將台日合作鎖定生技亮點產業,加強重點合作。

台日自民國100年簽署投資協議後,官方搭橋已針對11項特定產業合作。經濟部官員指出,過去日本以大型企業來台合作,近年已轉為中小企業合作更為活絡,而且產業合作也從以往的電子業轉成生技製藥等產業。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指出,生技產業是台日間具有優勢互補產業,日本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生技醫藥市場。當前台灣生技醫藥製造能力,已達國際水準,若能結合日本研發能力與技術平台,將可加速行銷全球市場。

鄧振中表示,台灣近年對生技醫療產業展現高度企圖心,去年中也推出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預期未來國內藥品跟醫療器材產品產值提升後,有5至10個國產新藥或醫藥器材能獲得國內外上市。

工業局指出,安倍內閣第三支箭「日本再興戰略」下,日本也正強化醫藥與醫療器材等產業之發展。在台日政府均有政策鼓勵下,盼加速醫藥及醫材產品上市時間。

fsj 提到...

生技人才培訓第二階段 啟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83426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7.29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昨(28)日宣布,第二階段「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正式啟動,本階段仍儲訓百位生技博士。首期結訓後有93人投入業界,有多位年薪逾百萬元,也有多人創業,台灣生技產業人才能量逐漸蓬勃。

行政院政務委員蔣丙煌表示,科技會報辦公室去年開始預計三年投入3億元經費,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及醫學中心,每年培訓100名博士級生技訓儲菁英,進行一年的藥品、醫療器材、醫療管理等產業相關職能在職訓練,培訓生技產業所需人才。

科技會報表示,第二期計畫今年4月展開甄選作業,吸引337位海內外畢業博士報名,錄取率約29%。

另外,此次代訓單位包括工研院、醫藥中心、生技中心、國衛院等15個法人及學研機構培訓,培訓半年後轉介至國內醫療器材、藥品、智財服務等75家廠商實習半年。

這項計畫首期已經出現不錯的成果,首期完成儲訓的110位博士中,有93人就業、跨業、創業成功轉進生技產業,媒合率達到九成三,分別從事生技研發、專利、行銷等工作。

科技會報說,其中有一位培訓期程尚未結束就被國際大藥廠葛蘭素史克藥(GSK)延攬,顯示國內生技人才備受國際關注。

科技會報指出,目前有60位學員為實習單位留用,29位投入生技有關單位就業,這些人才在生技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還有四位儲訓學員投入創業行列。



◆ 脊髓傷友有福了 新機器人讓你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34089.shtml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楊梅報導】2014.07.29

根據脊髓損傷潛能發展研究中心數據,全台有2萬3000名脊髓損傷患者,其中高達9成以上需一輩子坐輪椅,為此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出第二代「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傷友可自行穿戴,透過按鈕操控馬達帶動下肢癱瘓肢體,可做到站立、行走動作。

工研院昨天在楊梅市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舉辦發表會,並贈送一套設備給中心做臨床試用,後續再依回饋心得做精進改良。昨天由傷友許超彥、舒天縱現場示範,兩人穿戴上半身行動輔助機器人後,透過兩支前臂拐做操控,皆可完成站立及行走動作。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經理巫震華說,第一代機器人,重達27公斤對病友來說吃不消,第二代改良後,將部分鋁合金改為碳纖維,重量減輕至20公斤,且設備厚度僅7公分。

設計原理運用設備中的4顆馬達,運用其動力旋轉帶動病友的髖關節及膝關節,達到坐下至站立、行走的動作,兩支前臂拐除有按鈕可操控外,還可協助病友行走時達到平衡。

許超彥說,行動輔助機器人研發,讓身障者的行動支撐力量完全由機器人結構承載,第二代更穩定且安全性更高。

工研院也將第二代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給衛服部桃園醫院復健科做臨床合作。

※ 相關報導:

* 擁好眠…這顆枕頭 降低3成打鼾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34434.shtml

一睡覺就發出如雷鼾聲,困擾很多民眾及枕邊人,長庚科技大學昨發表產學合作研發的新式「止鼾枕」,以山形設計讓使用者舒服側睡,可有效降低打鼾頻率三成,提升睡眠品質,產品詢問度非常高。



◆ 79對公媳體外受精 生下上百寶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833939.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7.29

日本媒體報導,治療不孕症的日本長野縣諏訪婦產科醫院表示,1996年起至去年,共有79對夫婦接受不孕症治療,妻子利用公公的精子做體外受精生下的寶寶有118人。

諏訪婦產科醫院表示,從1996年11月到去年底,因丈夫無精,利用丈夫父親(50至70多歲)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的110對夫妻中,有79對夫妻生下寶寶,其中有19對2次以上生下寶寶。平均移植1次的懷孕率為38%。

諏訪婦產科醫院院長根津八紘表示,不少接受不孕症治療的夫婦希望精子是由親屬提供,在經過多次心理諮商後,院方慎重處理。有血緣關係,較能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日本未規定非配偶者之間的體外受精,但日本產科婦人科學會實施體外受精僅限於夫妻間。日本厚生勞動省審議會2003年做出的報告顯示,認可由匿名的第3者提供精子進行體外受精,但若由兄弟姊妹提供,家庭關係將變複雜,因此目前尚未被認可。



◆ 若非亂倫…歐美人接受「家人協助生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9000414-260102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14年07月29日

荷蘭一對30歲出頭夫妻因先生缺乏精子,結婚3年仍未能生育,但他們不願接受陌生人精子進行人工受孕,部分因為先生家人希望小孩和他共享基因,可是他又沒有兄弟,最後由他自己的父親捐精,而醫院經過審慎考慮後同意幫這對夫妻人工受孕,2012年嬰兒出生。

這種案例屬於所謂「家人協助生殖」(intrafamilial assisted reproduction),未必違反法律,專家也認為沒必要嚴格禁止,因為它可能符合某些特殊案例的需求,但其中牽涉到倫理問題,卻不可不慎。

「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進行研究指出,夫妻尋求「家人協助生殖」的原因不一,有人就像上述荷蘭案例,希望與孩子有基因聯繫,也有人是為了方便或是省錢。但都有個疑慮就是,捐贈者可能希望介入小孩的生活,使得家庭問題變得更複雜。另一個疑慮是,家人有可能是在壓力下,才同意捐贈精子或卵子。

ASRM的結論只指出,「家人協助生殖」在倫理上大致都可接受,但在某些情況下應該禁止,主要指可能導致亂倫的情況,例如兄弟姊妹等有血緣關係者的捐贈,妹妹捐贈卵子給哥哥的妻子,或是弟弟捐精給姊姊,因為兩種情況都是近親繁殖。

生物倫理學者亞斯克說,就算「家人協助生殖」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進行,也不能保證結果一定圓滿,每一位涉入者都無法預測自己會不會後悔;另有學者指出,這種安排對小孩也會有負面影響,包括情緒的干擾或身分認同的混淆。

※ 相關報導:

* 台灣重倫理 四等親內不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9000415-260102

國外有案例讓公公捐精給媳婦生子,認為有血緣關係的精子,較能凝聚家庭情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為避免家庭倫理關係混亂,人工生殖法明文規定不得指定捐贈者的精卵,「否則豈不是一堆人要指定金城武、林志玲的精卵嗎?」

「使用家族成員的精卵,民眾心理太難調適。」游麗惠說,台灣人相當看重倫理觀念,若是人工授精不成,還有過繼、領養嬰幼童等管道,因此日本的狀況不會出現在台灣。

fsj 提到...

英解碼癌症DNA 盼終結化療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842912.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4.08.01

英國首相卡麥隆31日宣布斥資三億英鎊 (約合台幣150億元)測繪十萬個基因組的完整DNA密碼序列,使英國數年之內在癌症與罕見疾病的基因研究上領先世界。

專家說,這套方案將會導致標靶療法,可望使化療成為「過去」。他們表示,了解DNA,很快就會在癌症、心臟病等方面的醫學上發揮作用。

英國已為此成立「英國基因組學」機構(Genomics England),統籌人力與經費。

卡麥隆說:「這項計畫數年之內將使英國在基因研究上領先世界。我決心全力支持健診和科學部門解開DNA之鎖,藉重要的科學突破之助,研究發更精進的檢驗、更好的藥品,以及對病人更好的照顧。」

他說:「我們的計畫實現之後,我相信我們將能轉化英國和全世界診斷與治療致命疾病的方式,支持我們最好的科學家和生命科學企業界發現新的靈藥。」

英國最大慈善組織之一惠康信託 (Wellcome Trust)主持人法拉爾說:「20年內,學術界和藥學界將會研發出以你個人、以你罹患的特定癌症而設計的療法,化療藥物的所有不良副作用都將一去不返。」

這套計畫的DNA測繪對象是7萬5000位癌症與罕見疾病的患者。基本方法是拿癌症患者的腫瘤細胞基因組,與他們身上健康組織的基因密碼對照觀察。罕見疾病的患者 (這類患者通常以兒童為多),則以他們的DNA與他們近親的DNA對照觀察。

也就說,科學家要辨認基因中可能引發疾病的細微改變,從而研發個人化且更有效的治療。這套計畫產生的數據資料,將開放給大學科學家和製藥公司使用。

計畫目前瞄準的癌症包括腸癌、乳癌、血癌、肺癌、卵巢癌、攝護腺癌。

fsj 提到...

擁有「柴契爾基因」 所需睡眠較少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845452.shtml

【聯合報╱記者莊蕙嘉╱即時報導】2014.08.02

美國費城「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擁有基因變異「p.Tyr362His」的人,所需睡眠較一般人少,但生活表現並無差別。英國已故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便以少睡聞名,她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僅約4小時,其餘時間多埋首於公務,幕僚也得硬撐陪著加班至深夜,常驚動夫婿丹尼斯出面,叫她回家睡覺。



◆ 美製造出器官透明老鼠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01060

自由 2014-08-02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將老鼠安樂死後,製造出器官透明的透視鼠,這項新技術可望為自閉症、慢性疼痛等各式疾病,鋪展新一代治療之路。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葛蕾迪納魯指出,該研究將有助於對大腦與身體的互動有更好的理解,進而使臨床診斷與疾病監控更加精確。

英國獨立報報導,研究人員將老鼠安樂死並移除其皮膚後,再將一連串的化學物質注入其血管,以及腦部與脊髓的其他通路。有些化學物質形成網眼,將組織固定原處,其他化學物質則沖去脂肪,而使組織塊明亮,「成品」看起來像是一團老鼠形狀的凝膠,其器官以結締組織與膠體固著原位。
看起來像一團凝膠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使老鼠的內部器官透明,整個過程耗時兩週。葛蕾迪納魯解釋說,數十年來科學家致力讓實驗鼠的器官透明,然而總是無法不損及組織。這項新成果則完全無須將臟器取出,並在體外進行處理,就能讓整體老鼠透明。

報導說,之前科學家發展出讓腦部與胚胎透明的方式,研究團隊則調整該方法,而運用於老鼠整個身體上。研究團隊指出,這項新技術可用於繪測詳細的神經系統、癌症擴散等計畫上,以及了解病毒隱藏於組織何處。

fsj 提到...

再生醫學 科技金融搶地盤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84765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8.04

宣捷生物科技昨(3)日宣布,旗下幹細胞事業將完成增資,最快年底前有機會取得大陸「外商幹細胞組織庫儲存執照」,成為首家台灣在大陸幹細胞儲存公司。

再生醫學夯,金融、科技大老搶進。宣捷表示,目前幹細胞事業股東包括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及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科技大老黃震智,另有IC封測大廠矽品董事長林文伯等多位科技名人青睞,另包括多家科技廠經營團隊如緯創、漢微科及宏誠投資等,均看好幹細胞對困難疾病的潛力,紛紛加碼第二輪增資,股本將來到1.7億元。

無獨有偶,專攻幹細胞神經修復治療的永生,近期也陸續完成第二輪增資,其中金控、壽險領域的巨擘,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都紛紛再度入股,近一波增資每股溢價逾60元、上看90元,備受矚目。

永生為創辦於美國的外商公司,目前主要股東為富邦金控、鑽石投資等。而宣捷幹細胞則由宣明智創立於2011年,後併購大展幹細胞儲存中心,並引入多位科技大老共同投資,新一輪增資案將在下月完成。

宣捷、永生等公司本業聚焦臍帶血儲存,並積極切入幹細胞新藥、技術開發。其中,永生近年陸續進行慢性脊髓損傷及周邊血慢性中風治療,與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暨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的醫療團隊合作,將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

宣捷表示,近期規劃在台灣五大醫學中心進行幹細胞臨床醫學研究,疾病領域包括針對神經系統疾病、肺腎等多重器官衰竭、小兒腦性痲痹、腦中風、腦部外傷等領域,預計明年啟動。

宣捷指出,已向大陸食品藥物監管總局(CFDA)申請全國性的外商幹細胞組織庫的執照,由於大陸幹細胞儲存屬於特許事業,過去並未有台灣公司取得有關核准,若宣捷順利拿到執照,將是台灣首例。

fsj 提到...

IBM發表模擬人腦運作的第二代神經突觸晶片
http://www.ithome.com.tw/news/90013

新一代的晶片上的4096個神經突觸核心模組各自整合了記憶體、運算及通訊等功能,而且具有事件驅動、平行與容錯等能力,一張郵票大小的神經突觸超級電腦所使用的電力僅約等同於助聽器的電池。
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

文/陳曉莉 | 2014-08-08 iThome online

IBM發表代號為TrueNorth的第二代神經突觸(neurosynaptic)晶片,這是模擬人腦而發展出的電腦架構,具備100萬個可程式化的神經元以及2.56億個可程式化的突觸,每秒每瓦特可進行460億次的突觸操作。

該晶片採用三星的28奈米製程,嵌有54億個電晶體,以及由4096個神經突觸核心組成的網路,此一全功能且具生產規模的晶片將是全球最大的CMOS晶片之一,但其即時運作僅消耗70mW的功率,遠低於現在微處理器所使用的電力。一張郵票大小的神經突觸超級電腦所使用的電力僅約等同於助聽器的電池,此一技術將可藉由視力、聽力,與多感受的應用程式來推動科學、技術、商業、政府與社會的變革。

IBM神經突觸電腦晶片的開發是為了模擬人腦的運作以打造有認知能力的電腦(cognitive computer),這已是IBM所研發出的第二代神經突觸電腦晶片,新一代的晶片上的4096個神經突觸核心模組各自整合了記憶體、運算及通訊等功能,而且具有事件驅動、平行與容錯等能力,為了突破單一晶片的限制,相鄰的晶片將可無縫連結,以替未來的神經突觸超級電腦舖路,IBM亦展示了基於16個晶片的系統,嵌有1600萬個可程式化的神經元與40億個可程式化的突觸。

IBM科學長Dharmendra Modha表示,IBM並不是在建置人腦,但這卻是第一次相關晶片能夠平行處理感知數據,更近似人腦的運作。

IBM表示,此一生態體系拉近了運算與數據間的距離,它能夠容納大量且多樣化的感知數據,以獨立認知的型態整合與分析即時資訊,還能在複雜且實際的環境中處理模糊的數據。

對於未來的展望,IBM正著手把多感知神經突觸處理程序整合到受限於電力、容量與速度的行動裝置中,以及將新的事件驅動感應器整合到晶片上,並會透過神經突觸系統改善即時多媒體雲端服務,也嘗試打造在單一主機板上嵌入多個晶片的超級電腦。IBM並預期完整的認知硬體與軟體生態體系將會開啟行動、雲端、超級運算及分散式感應程式等新一代的運算領域。(編譯/陳曉莉)

fsj 提到...

蟲蟲危機 被咬後不能再吃紅肉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077114

自由 2014-08-09

〔本報訊〕近年來,美國對紅肉過敏的人越來越多,只是吃了一口漢堡肉,竟然就嚴重過敏到要送醫院。經過醫生研究之後發現,這可能是因為一種壁蝨引起的,被這種壁蝨咬到後,本來對紅肉沒有過敏的人,就再也不能吃紅肉了。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這種壁蝨源自於德州,被命名為「Lone Star tick」(孤星蝨),以往只會出現在美國南部或東半部,不過最近卻開始蔓延,目前澳洲、德國、瑞典、日本與韓國等等都相繼傳出病例。

孤星蝨的體內有一種人體缺乏的醣類alpha-半乳糖甘酵素(alpha-gal),這是一種在哺乳動物肉類、甚至某些乳製品發現的醣類。被咬到後會引發免疫反應,人體會將壁蝨傳送到血流和皮膚的這種醣類視為外來物質,因此產生抗體,下次攝取紅肉和接觸到這種醣類時,就會引發過敏反應。

※ 大自然鼓勵蔬食?

fsj 提到...

健保巨量資料 將開放研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86488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2014.08.12

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已成為大趨勢,行政院跨部會協商多時,將開放健保巨量資料讓研究機構從事增進國民健康研究,並制訂專法,確保患者記錄和健康資訊隱私。

科技部自明年起以科技預算支持中研院「健康照護的巨量分析計畫」,開啟台灣巨量資料分析時代。行政院擬仿照美國「健康保險可攜與責任法」(HIPAA法案)的精神與作法,制訂專法,主要是要確保患者記錄和健康資訊隱私,並且針對研究機構研究成果若衍生商業價值,轉給業界衍生應用,亦將明訂一定比例回饋給健保,確保巨量資料分析的公益性,以及其應用成果為全民所共享。

科技部長張善政在擔政務委員時就已提出健保big data的構想;因健保投保率達99%,已累積巨大data,至今未開放國內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張善政認為,若能開放運用健保資料庫,例如哪些藥物有濫用情況、特殊用藥等等,就能從中找到改善健保制度,並增進國民健康。科技部官員強調,健保big data將限公益性相關研究。

科技部明年起將以科技預算支持健保巨量分析計畫。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表示,中研院副院長陳健仁團隊提出的提升健康照護巨量分析計畫結合醫療雲的建置,已獲科技部通過,自明年度起將以特別額度支持,額度約有5,000萬元。

包括人權團體關切的個資洩露問題,錢宗良強調,健保big data使用,絕對不會涉及個資,研究者不能針對個案研究,透過層層把關,研究機構也不可能拿到個案資料。

行政院和科技部、衛福部已針對健保資料庫討論多時,並搭配個資防護措施。官員表示,第一層是衛福部已成立委員會,對申請運用健保big data的研究者要提出具體計畫,包括方法論、資料呈現方式等,該委會員亦有人權及法律專家。

其次,健保big data將由衛福部統籌管理,包括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疾病管制署等都累積相當data;研究者若要運用健保資料庫,只能在指定地點運用,不得攜出。

第三,行政院將擬訂專法,將針對個資保護、研究成果衍生加值應用與商機訂出回饋機制等。



◆ 急診塞不塞 「即時看板」全都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6516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8.12

重大災難發生時,傷患送醫常碰到各大醫院急診「塞車」。非政府組織「零時政府」(g0v)昨推出「急診即時看板」,整合林口長庚等卅一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急診即時資訊,有多少人在等病床、等加護病房,都可在如股市大盤的圖表上一目瞭然。

各大醫院雖提供即時急診資訊,但散見各醫院網站,衛福部雖有彙整網頁,但僅把各醫院的網站連結放在同一頁,要查看得花不少時間一一點開網站,相當麻煩。「急診即時看板」則提供整合後的即時資訊,網址為er.mohw.g0v.tw。

急診看板發起人Tom Shih說,高雄氣爆事件給他靈感,如能整口急診資訊,不僅可協助救災,也可讓病患及家屬立即掌握各醫院的擁擠、負荷程度。

Tom才提出專案,g0v各領域專家便自動自發參與,七個人花八小時,寫了卅個程式,把看板做出來,整合的內容包括等住院、等加護病房、等推床的人數、急診滿床通報等。

如昨天林口長庚在清晨五點到中午十二點半間,等候病床的人數急遽增加,從一人增為七十四人,是全台急診最擁擠的醫院;亞東醫院也不遑多讓,全天各時段都有廿五到近四十人等床。

等待加護病房部分,高醫大附設醫院從前晚到昨天下午,持續有六、七人在等,人數最多,直到昨傍晚才下降;第二名是台大醫院,一度有六人在等;第三名包括台中榮總、林口長庚等醫院,一度有五人在等。

Tom表示,醫院未來若能提供更多資訊,如單一病人的「急診待床時間」,可更精確得知病床翻床情形;他也建議政府也可將安養機構的床位資料公開,讓病人家屬評估轉哪家安養中心最合適,加速出院、無縫接軌。

醫療盟則呼籲,除卅一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其他醫院也應公開急診即時資訊。

※ 相關報導:

* g0v打造急診室即時資訊平臺,告訴你傷患往哪送不用等?
http://www.ithome.com.tw/news/90038

整個專案由g0v的7名成員合作,寫了30支程式,只花了8個小時的時間。透過這個介面,民眾可自行調整參數產生視覺化的報告,也可選取所在縣市,個別顯示出該縣市重症醫院的情形。此外,由於各間醫院更新資料速度不同,這個網站預設為每15 分鐘更新一次數據,但使用者也可自訂更新的頻率,目前,g0v仍持續在優化這項專案,希望能開發出民眾最方便使用的功能。

fsj 提到...

台日跨國研究 1張試紙可驗多種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087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8.14

清大、成大醫、北海道大學 台日跨國研究

一張紙未來可望能檢驗不同疾病。清華大學、成大醫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學共同研究,將化學實驗試紙應用於診斷「類天皰瘡」,未來可望診斷死亡率高的自體免疫性水泡疾病;只要將皮膚水泡液滴在試紙上,經簡單檢驗程序,若試紙呈藍色,代表檢測到病患的自體免疫抗體。

檢驗試紙快速且平價 患者免挨針抽血

此檢驗試紙快速且平價,患者免挨針抽血,還可應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農藥中毒等。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今年「分析化學」國際期刊中。清華大學奈微所鄭兆珉博士說,婦女朋友驗孕有驗孕棒,將尿液滴在其上即能初步檢驗是否懷孕;為了發展平價試紙以提供醫療資源較匱乏的地區快速、平價又便利的疾病檢驗工具,同時讓病患免於侵入式的挨針抽血,團隊著手研發試紙檢測。

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許釗凱說,此研究總共收案台灣20多位類天皰瘡患者,其中多是60歲以上老人,並以燒燙傷患者的水泡作為對照組;此外,世界知名的水泡專家—日本北海道大學皮膚部清水宏博士也在此研究中提供抗原材料研究。

診斷是否罹患類天皰瘡 只要1小時

許釗凱說,經過台灣研究團隊不斷地調整檢測條件後,目前已成功利用病患少量的水泡檢體,檢測出病患身上的自體免疫抗體,可診斷患者是否罹患類天皰瘡。

鄭兆珉表示,檢驗疾病通常需抽血,且檢測時間需耗費數小時,甚至數天,但以類天皰瘡來說,因試紙中會有抗原,當患者的水泡液滴入試紙後,水泡液內的抗體便會與試紙中的抗原結合,再搭配酵素呈色反應,就可根據顏色變化與否得知是否罹患類天皰瘡,且檢驗只需約一小時,快速且平價。

他說,未來團隊將繼續收案約150名患者,進一步強化試紙判讀的顏色範圍界定及一致性;此外,檢驗試紙也可用於檢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團隊目前也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顏宗海合作,希望開發出有機磷等農藥中毒的快速檢驗試紙,或研發食品添加劑檢測試紙,供民眾使用,為食安把關。



◆ 美英韓跨國研究︰鹽可讓癌細胞自殺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04386

自由 2014-08-14

健康細胞會跟著死 技術仍待發展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一種新技術,透過合成離子轉運體,把氯送入細胞膜內,氯與癌細胞相互作用之後,即可引發細胞自我毀滅的「細胞凋亡」過程,輕鬆摧毀癌細胞。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技術可能為抗癌藥物鋪路,也可望成為治療罕見遺傳疾病囊狀纖維化的良方。

由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與南韓延世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可攜帶氯的人工離子轉運體。轉運體抵達癌細胞之後,其中的氯會與癌細胞細胞膜的鈉通道產生互動,誘使癌細胞「細胞凋亡」。

研究共同作者、南安普頓大學的蓋爾教授說:「這份研究成果顯示,氯離子轉運體可與細胞膜內的鈉通道作用,造成鹽(主要成分為氯和鈉)大量進入細胞內。我們發現,我們可以用鹽誘發細胞死亡。」

人體細胞的生存,仰賴細胞膜內的離子調節,一旦這種平衡混亂,就會引發所謂的「細胞凋亡」,也就是身體遇到危險或有害細胞時,會自行啟動驅逐有害細胞的機制。摧毀癌細胞的一種方法,就是透過改變細胞離子平衡,誘發細胞自我毀滅,可惜當細胞帶有癌性時,運送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也隨之改變,從而阻擋了「細胞凋亡」。過去也有癌症研究以「細胞凋亡」為基礎,但最新公布的這份離子轉運體研究成果,首度展現鹽對癌細胞的影響,不僅有助抗癌藥研發,研究人員說,對囊狀纖維化患者也有好處。

研究人員先以人工細胞膜實驗發現模型有效,後來又以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癌細胞進行實驗,結果發現癌細胞的離子平衡在細胞死亡前即已遭到破壞,顯示離子平衡遭到破壞並非細胞凋亡導致,而是離子轉運體攜帶的氯造成。

研究人員接下來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若要將此種技術用於癌症治療,就得讓這種離子轉運體只誘發癌細胞死亡。目前這種分子不僅會造成癌細胞凋亡,也會誘發健康細胞死亡,因此團隊必須修正離子轉運體,讓它們只黏附在癌細胞上。

fsj 提到...

研究:破壞血液補給 可殺死癌細胞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817-BiS9

台灣醒報 2014/08/17 李昀澔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藉由破壞「支援」腫瘤生長的「EphA3」蛋白,可殺死癌細胞,並遏止腫瘤擴散。

澳洲蒙納許大學及墨爾本路德維格癌症中心團隊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的報告指出,EphA3蛋白主要於胚胎期發揮作用,負責促進胎兒時期各種器官發育,但若嬰兒出生後仍繼續運作,反會致癌。

路德維格中心教授安卓史考特等人發現,攝護腺、大腸、乳房、腦、肺及肉瘤等癌症組織周圍的血管及「基質幹細胞」,都「充滿」EphA3蛋白。蒙納許大學生化博士瑪莉維爾解釋,EphA3蛋白並非位於癌細胞,而是位在腫瘤組織周圍,由骨髓製造的基質幹細胞上。當癌細胞對外發出「需要血液供給養分」的訊號,EphA3蛋白會促使基質幹細胞形成微血管,及各種支撐腫瘤的組織。

該團隊研發出一種稱作「chIIIA4」、專門抑制EphA3蛋白作用的抗體,可破壞供給腫瘤養分的新生微血管,並「打亂」基質幹細胞支撐腫瘤的「微環境」;如此一來,需要大量消耗養分的癌細胞,都無以為繼而死亡,達到遏止腫瘤擴散的效果。

目前美、澳兩地,已開始進行EphA3蛋白抗體的人體試驗,主要測試抗體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及骨髓纖維化等EphA3蛋白相關疾病的效果。



◆ 大病來臨前 身體細微症狀發警示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817002171-260405

中時電子報 2014年08月17日 郭匡超/綜合報導

在重大疾病發生之前,身體或多或少都會發出預警信號,提示你要注意健康。如果我們平時能更加留意自己的身體,定期體檢,了解一些身體異常信號所代表的含義,就能從一定程度上及時消除這些健康隱患。那些症狀代表什麼病,你都知道嗎?

預警信號1:視力減退

眼睛經常發燒,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這可能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四周,有發脹的感覺,十有八九是肝臟出了問題。

預警信號2:眼臉下垂

眼皮越來越厚重,還忽然有些下垂,早晨輕,晚上重。這時應該警覺到這是不是重症肌無力的先兆。比較可怕的還有顱內動脈瘤。如果你的眼瞼下垂是一側性、突然的,瞳孔散大,應立即到就醫治療,刻不容緩。

預警信號3:看燈光出現彩圈

看燈光時,發現燈光周圍出現彩圈,這可不是特異功能,它預示著你可能患上了閉角型青光眼。其早期症狀是出現虹視,彩圈近看較小,遠看較大,紫色在內,紅色在外。

預警信號4:唇舌麻木

嘴唇感覺麻木,飲量減少,身體日漸消瘦,這是胰臟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胰臟不好,便殃及胃,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乾燥欲裂、麻木無味。

預警信號5:睡覺流口水

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如果你睡覺時流口水,很可能是由於你的神經調節障礙所致。此外,口腔裡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合細菌的繁殖,睡覺流口水也是在提醒你:小心牙周病,要去看牙醫了!

預警信號6:手心出汗

手心出汗,可不是表示你身體好。手心持續性或間隔性發熱、出汗,很有可能得了慢性腎盂腎炎。

預警信號7:頑固性咳嗽

通常一次頑固性咳嗽,連續兩週以上,又找不出病因,那很可能是充血性心臟病或肺癌的信號。趕緊去醫院檢查。別擔心,發現得早是好事。

預警信號8:胃痛

你患過胃病,所以這次竟把心臟病的先兆當成了胃痛!其實,與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臟病引起的胃痛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種憋悶的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噁心嘔吐感。

預警信號9:胃口大開

近一個月來,你突然胃口大開,但體重卻隨著進食的增多反而減輕了,排尿量也隨著喝水次數的增加而明顯增多,去醫院一檢查,原來得的是糖尿病。還有一種情況則是:經常吃了飯沒多久就又嚷著「肚子餓」,但人卻明顯消瘦,那可能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預警信號10:肚臍在說話

a.肚臍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那你得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b.肚臍向下延長,那就應注意預防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c.若肚臍偏右:肝炎、十二指腸潰瘍在向你敲警鐘!d.若肚臍凸出,當心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

預警信號11:瘢痕變化

如果你身上的一些慢性皮膚病,如燒傷或外傷後的瘢痕疙瘩或慢性皮炎等,最近忽然發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變化,你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若經過治療,這些病變反而增大,或者破潰、變硬、變厚、色素加深、角化過度甚至出血,這時應該警惕有皮膚癌的可能。

預警信號12:抓破皮膚

你的手和大腿的某個部位,總是一天到晚癢個不停,而且發展到後來,甚至想把皮膚抓破才覺痛快,同時又發現有皮疹,這可能是患了淋巴肉芽腫。這個病的後期倖存率只有20%!另外,持續發癢的徵兆還有可能是糖尿病、嚴重血液紊亂和肝炎等。

預警信號13:你在不自覺地保持著同一個姿勢嗎

機械式端坐:坐下時,只有兩手扶在膝蓋上,或扶持床邊才感到舒服,心臟在告訴你,你是不是太疲倦了?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兩腳靠攏直立閉眼,身體就大幅度晃動,這是提示你小腦或脊髓功能可能出現了異常。坐臥不安:體位變化頻繁輾轉反側,坐也不是臥也不是,可能有膽石症、腸絞痛等隱患。

fsj 提到...

鴻海進軍醫療市場 半買半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0000682-260110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20日 康文柔/台北報導

台灣與大陸都將步入高齡化社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指出,未來醫療用機器的市場廣大,鴻海準備全力進軍,並秉持「半買半送」的心態,毛利率只賺個位數,希望能協助降低民眾的醫療成本。不過問題在於,既得利益的廠商與醫院關係鞏固,怎麼賣產品讓他比較傷腦筋。

郭台銘說,「任何東西只要碰到醫療都很貴!」醫療設備如果是鴻海來做,一定可以做得又好又便宜,全世界各國的健保都相繼出現入不敷出的問題,成本有必要降低。

「醫療這塊我們會全力進軍。」郭台銘指出,目前市面上各品牌醫療設備很貴,主因生產量較小,材料採購量小,成本自然壓不下來,但鴻海生產大量的消費電子產品,可聯合採購做醫療設備通用的鋁材、鋼材或控制儀器,能減少購料成本。

另外,郭台銘表示,鴻海本身具有很好的精密模具技術,並布建有4G網路及雲端服務能力,皆有利切入醫療市場。正在發展中的醫療照護機械人,重要的關鍵不在機器本身,而是必須建立一整套生態系統,能搜集病人的各種生理數據。

他舉例說,機器需要傾斜幾度角來扶持病人,是最舒適的角度,都要靠平時的數據搜集,要做到這點,背後要有雲端服務與高速4G網路的配合。製造生產醫療設備是鴻海的強項,至於軟體與服務部分,郭台銘透露,「很快會與台大醫院合作,推出醫療健康的4G生活。」

郭台銘表示,兩岸都開始步入高齡化社會,人口年齡結構轉成「倒三角形」,到2040年大陸人口結構有4成是老人,社會穩定需要兩股力量,一個是高科技醫療,研發進步的藥品,另一個是運用機器人,協助居家照護。

以醫療設備及照護機器人的需求來看,郭台銘說,「華人世界有很大市場,但有多大我現在不會算。」鴻海的產品絕對不是現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售價,毛利率只會抓個位數,因醫療對他來說,不是用來賺錢的事業,而是一項志業。

不過郭台銘也坦言,生產設備對鴻海來說不困難,難題在於怎麼銷售,如何打破封閉的醫療體系。既得利益的廠商,與醫院之間關係緊密,他們享有高毛利,鴻海的產品想打進去,「也需要醫生願跟我們配合」。

搶進4G領域,針對外界關心旗下亞太電信何時開台?郭台銘昨日說,開得快不見得比較好,像中華電信開得很快,最後的結果是「呷緊弄破碗」!

外傳亞太電信4G開台時間訂在10月,郭台銘揮揮手,不願證實,只強調他不急著開台,也對客戶說再等等,不要急著換電信商,鴻海在通訊領域有足夠經驗、能力與設備,同時生產手機與平板電腦等產品,具備上下游完整的供應鏈,用戶體驗一定最棒。

fsj 提到...

TDP-43蛋白 漸凍人致病關鍵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8438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8/22

未來有機會研發出藥物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院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實驗鼠模式,證實一種名為TDP-43的蛋白,和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性疾病息息相關,未來有機會研發出藥物, 治癒這個目前仍無藥可醫的疾病。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生物化學」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沈哲鯤表示,運動神經元疾病是無藥可醫的疾病,患者肢體功能萎縮、退化只剩眼睛可以轉動,但大腦思考運作卻如常,因此被稱為「被禁錮在潛水鐘的蝴蝶」。

論文第一作者、台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生武蓮絲表示,確定TDP-43蛋白功能缺失,且在脊髓運動神經元扮演重要角色後,研究團隊已開始著手尋找藥物,未來有機會找到可抑制TDP-43蛋白功能異常的藥物,延緩運動神經元病患的發病時程,提升其生活品質,甚至有機會治癒。

武蓮絲表示,2006年至今,很多臨床研究均發現TDP-43蛋白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引發運動神經元疾病;研究團隊利用老鼠基因標靶技術,首度成功建立老鼠模式,為研發藥物跨出重要的一步。

她說,每個人的正常細胞都有TDP-43蛋白。在正常的運動神經元細胞中,TDP-43蛋白都集中在細胞核內,反觀超過80%運動神經元患者的細胞核,已找不到TDP-43蛋白,這些TDP-43 蛋白全都異常堆積在細胞質裡面。如果能透過藥物,讓TDP-43蛋白從細胞質重新回到細胞核內,或讓運動神經元細胞核重新表現出TDP-43蛋白,應可治療、甚至治癒運動神經元疾病。



◆ 創新平台/工研院「原床洗澡」的貼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884403.shtml

【經濟日報╱李珣瑛】2014.08.21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好想好好洗個澡」、「洗澡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奢求」。這是工研院生醫所林展生、胡長霖兩位工程師參加華山基金會及南迴基金會志工關懷活動後,聽到最震撼的話了。

對於這些長期臥床的患者說出這兩句震撼人心的「心裡話」,讓這兩位工程師打從心底,誓言要做出可讓重症病患能洗澡的洗浴床。

林展生回憶,當初看到自己的直屬主管得到肺腺癌,又轉移成骨癌,無法輕易搬移,身體承受莫大痛苦折磨,但卻又不能好好的洗個熱水澡,僅能靠擦澡方式勉強舒緩不適,根本無法放鬆。

林展生說,當時醫院使用的洗澡裝置,必須將病患由病床搬運至洗澡床,再推至洗浴間浴室清洗,然後再將病患搬回床上,一來一往搬動,對多數病患而言,非但無法享受洗澡的痛快,反倒成為莫大折騰,甚至造成傷害。

這位住在台北榮總安寧病房的主管告訴林展生及胡長霖,臥病在床的病患或長者、包含他自己,渴望好好洗一次澡,激發兩位年輕人『原床洗澡』的想法。

「原床洗澡」的發明,可讓無法移動的病患輕鬆洗澡,病患只需翻身,照顧者僅需將帆布墊在床上,讓病患再翻回原先位置,就可開始洗個痛快熱水澡,大幅減輕家人照顧的沉重負擔。

新研發的重症病患洗浴床,一萬元有找,相較目前醫院動輒上百萬元的洗浴床裝備,價格接受度更高。

如果沒有嘗試過長期臥病在床,很難將心比心,體會不能洗澡的痛苦。以往許多照顧者為了省麻煩,只用「擦澡」,但這樣不僅傷害病患自尊,衛生更堪慮。

工研院不斷改進產品,希望讓更多照顧者能輕鬆的幫病患洗澡,取代擦澡方式。目前這項技術已提供台北榮民總醫院、國泰醫院及華山基金會、南迴基金會等單位多張洗浴床,關懷重症病患或偏遠地區患者。

林展生與胡長霖多次與華山基金會志工到新竹五峰鄉、竹東鎮等地幫病患洗澡。他們回憶,如果不是跟著這些志工下鄉服務,很難想像有些弱勢重症病患的胳肢窩,因長期無法洗澡已成為螞蟻窩。長期臥病在床病患平常只能擦澡,疾病又導致病患手臂僵硬,照護者根本沒辦法將病患的手臂舉起清潔,導致螞蟻生長在胳肢窩,直到用工研院這張洗浴床洗澡後,螞蟻才整批被沖出來,這樣的畫面至今仍讓他們難以忘記。

目前志工單位因為有了重症病患洗浴床的幫忙,過去一個月只能提供一次的洗澡服務,現在頻率已提高到一周一次,甚至三天就可幫病患洗一次澡。

工研院的研發人員「用心」,看到了社會需求,運用看似簡單靈活的科技、改變傳統照護習慣,大幅增進病患與照護者的福祉。

誠如日前行政院江宜樺院長視察工研院時有感而發的說,「工研院的技術背後,有顆關心別人的心」,林展生及胡長霖正因秉持這樣的信念,將愛透過科技散布開來。

fsj 提到...

看! 她教機器人動手術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89197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 賴美君】2014.08.25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推手摩爾(Catherine Mohr)自稱是「天生的修補匠」,從她高中到單車行打工、修理煞車零件開始,這位紐西蘭出生的外科醫師兼發明家,逐漸將修補工作化為驚奇的高等藝術。

總部在矽谷Sunnyvale的直覺手術公司(Intuitive Surgical)是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製造商,扛起研究主管重責的摩爾,以既有的先進機器人手術技術為基礎,搭起醫學與高科技的橋樑。

用機器手臂施行手術,已在醫學界掀起波瀾,法規問題與成本效益疑慮,也一度拖累去年直覺手術公司股價。不過,該公司近來推出新版「達文西」機器手臂,計劃拓展至嶄新的手術領域,近來股價已見起色。

摩爾認為機器人可以是外科醫生的延伸,提供更清楚的視角、精準性與靈敏度,仍須仰賴專業醫生的遙控操作。這種精細的機器系統可當做醫師的代理手臂,依照醫師的手部動作,完成精細的手術步驟。

摩爾持續探索提升手術成效的新技術,未來將研究使用特殊螢光染劑來標示人體組織,如淋巴結與血管等,藉機器幫助醫師突破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這類技術對於檢視癌細胞的擴散程度助益良多,有如在體內採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隨著硬體日益縮小,微創手術工具的侵入感也將日益減輕。

摩爾出身科學世家,父親是生化學家,母親是生物統計學家,父親在她小時候到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從此舉家定居美國;但她從未想過踏進醫學領域。

她愛極在學校實驗課拆解物品,從她到單車行打工開始,就認為自己是天生的修補匠,她熱愛單車,也對機械滿懷熱情。透過拆解獲得的知識與能力讓摩爾深深著迷,幾乎每樣東西都有一套模式。

摩爾原本主修化學,夢想當大學教授,但她發現自己是天生的修補匠,於是捨棄化學,改投入工程學懷抱。她大學時代多花在建造電動車,自己也會賽車,後來決定放棄博士學位,轉而替傳奇賽車手暨汽車設計師米倫(Rod Millen)打造電動車,擔任專案經理。

科技職涯發展往往是先從普通工程師升至專案經理,再當上部門副總裁,從事管理工作。這個過程看似自然不過,但摩爾並不快樂。

摩爾有次觀察朋友施行實驗性手術,他們正在測試新裝置,可惜失敗,於是這群外科醫生與科技高手反覆討論,希望找出原因,一派搬出科技術語,另一派則使用醫術行話。

這個經驗讓她發現,自己對人體修護技術興趣濃厚,但光是設計醫療裝置無法使她感到滿足,她也想參與手術工作,於是進入史丹福醫學院就讀。

摩爾的夫婿2001年在直覺手術公司工作,當時該公司正在研發「達文西」機器手術系統,所以她目睹部分研發過程,並建議一名外科醫生試用「達文西」系統。後來該公司聘請她當顧問,她畢業後就從事技術提升與產品研發工作,從此投入手術機器人領域。

摩爾相信人類應該不斷嘗試新事物,所以三年前開始學拉大提琴。她熱愛烹飪,從基本食物到分子廚藝均有涉獵,甚至自製優格,還為家中花園打造廢水再利用的灌溉系統。(綜合外電)



◆ 面對面─張念慈:台灣生技業 追求小確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093-260202

工商時報 2014年08月25日 記者杜蕙蓉/專訪

生技大老、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目前還只是「小確幸」,還未達國際藥廠掃瞄的雷達區內;未來成功率是整體產業的綜合式,不是單一企業明星式,預計5年內不會有超級明星藥上市。

但他對台灣生技產業充滿信心,認為基亞事件是短空長多,是很好的教育題材,且科技業大老、財團尚未出手,目前仍有滿滿的資金能量做後盾,可以支撐產業進軍國際市場。以下是專訪摘要:

基亞事件 短空長多

問:如何看基亞事件?

答:國內生技產業近年蓬勃發展,少有負面的事件,基亞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材,至少反映了三個現象:

一、是國內漲跌幅的限制,在國外由於沒有漲跌幅限制,單一個案可能一天內就反應完畢,不會像這次造成的生技類股骨牌效應,帶來了系統管理的風險。

二、是投資人沒有經驗,不知如何因應?

三、是訊息的公佈還不夠清楚,國內分析師的專業水準還欠缺。

不過,整體來看,基亞事件對生技產業而言,是「短空長多」;雖然PI-88期中分析不如預期,但並非失敗,只是標準定得太高、公司太過樂觀,下一步只要審慎因應,期末分析並不是沒機會。

泡沫一定還會發生

問:如何解讀新藥股的本夢比?

答:即使是「做夢」,也要實際,不是所有進入臨床的新藥都一定會成功,就統計顯示,進入二期和三期臨床的整體新藥類別成功率分別為三成和五成,若以各個適應症分析,除了罕見疾病新藥可高達6、7成外,其餘包括腫瘤、心血管、呼吸系統等新藥,在二期成功率不到三成,在三期也不到五成,因此,泡沫一定還會再發生。

評估新藥公司,除了關注臨床數據外,藥品的設計、競爭對手和市場概況,也要了解。新藥要走捷徑快速拿到藥證,除非是臨床數據「好的不得了」,或者是市場沒有藥,才有可能減少臨床人數或提前給藥證,否則一定是如實的做完三期期末分析。

另外,由於歐盟和美國的新藥臨床法規逐漸靠近,同樣以ICH為標準,因此,如果完成歐盟或美國FDA三期臨床,通常就可拿該數據結果去申請藥證,這是法規,而非臨床數據佳,才得到另一個區域的同步認定。

台灣現階段生技產業的成果,都還是「小確幸,目前已獲藥證的太景,成功授權國外藥廠的智擎、寶齡,市場規模都還是太小了。

缺乏永續經營支持

問:台灣生技產業現在只能能追求小確幸的理由是什麼?產業前景如何?

答:美國生技產業會成功,主要是創投上軌道,資訊管理健全,分析師很專業,而台灣的企業或者是創投,賺的是血汗錢,創投經驗不足,也沒有永續經營的「Evergreen Fund」支持。由於投資者不能承受失敗,就只好先追求小確幸。

不過,台灣生技產業的猛進也是奇蹟,能夠發展如此快速,主要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人的推波助瀾,政府大力支持,加上台灣人的彈性靈活,配合資本市場的活絡,去年台灣投入生技產業資金達13億美元,美國也不過是40億美元水準,由於可見,台灣生技產業正蓬勃發展。

5年後將掀整併風

問:台灣生技產業要如何壯大?怎樣才能打進國際競技場?

答:現在全世界有新藥上市約10個國家,小的國家如韓國、以色列,大的國家則有英、美、法、德、瑞士和日本,台灣生技產業只要有1、2個新藥進軍國際,就有機會壯大,並串起產業供應鏈。不過,一家公司如果只有一個藥,或者一個藥就分割出一家公司,未來將無法支撐企業的發展,因此,五年後應該就會掀起一波整併風。

科技大老、財團未出手

問:你認為何種模式最適合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未來那個領域發展空間最大?

答:台灣很有彈性,整體生技產業的成功率偏向綜合式而非明星式,也就是不管是新藥、醫材、中草藥等各領域都會有佼佼者;5內年應該還不會有超級明星藥品產生。

另外,我看好生技產業的能量,除了產業活潑,有研發創新力外,科技大老和財團尚未出手也是很大的原因。

過去由於大家對生技產業陌生,企業大老怕出手失敗被當成是笑柄,但隨著產業逐步成熟,ICT產業基礎穩固,在累積的能量整合後,大老闆的資金湧入,預計3年內還會啟動新一波投資潮,每個領域都有機會雨露均霑。

※ 相關報導:

* 面對面─發展生技 政府有心無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096-260202

張念慈認為,政府發展生技產業是「有心無膽」,太注重防弊,不敢放手一搏,導致什麼都做半套。未來若能事權統一,政策更開放,並能和大陸接軌,兩岸生技產業還是很有機會聯手打進國際市場。

....張慈認為,生技產業由於研發期長、風險高,早期必須是政府鼎力支持的!像日本政府扶持生技產業,99%由政府出資,民間只投1%,出資的政府是15年不參與公司經營,讓團隊充分運作。

....另外,資源未整合,產、官、學界脫鉤也是個問題。張念慈表示,國科會旗下有動物實驗中心、生物標本中心、儀器中心、數據中心等6個單位,當初成立的目的利用此中心結合產業來創造價值,但產業對此機構並不熟悉。

....此外,針對兩岸簽署醫藥合作一直沒有進度,張念慈認為,目前雙方醫療領域水平有落差,台灣是走國際法規系統,大陸則還有一段距離,如果不保護,他們的醫療產業可能就垮了,這是導致兩岸沒有共識的主因。

* 面對面─乳癌新藥 大陸提臨床申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098-260202

浩鼎乳癌疫苗OBI-822完成三期臨床收案完成後,董事長張念慈表示,目前已積極展開中國與全球佈局,並在中國提出臨床試驗申請(IND);且後續公司還有5個新藥正同步研發中。

fsj 提到...

清大研發小試片 疾病、食安都能測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7749

自由 2014-08-26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助理教授鄭兆珉研發可由平價材料製成的「紙基檢測試片」,檢測試紙快速又便宜,只要十元大小的檢測試片,病患不需抽血,就可快速得到檢驗結果。目前已成功建立檢測精蟲活力、女性排卵週期等多項醫療相關的檢測試片,未來將積極將紙基檢測試片應用於疾病快篩或食品安全面向。

清大表示,鄭兆珉的紙基檢測試片已成功建立檢測精蟲活力、女性排卵週期、類天疱瘡、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檢測試片。

鄭兆珉說,像是婦女懷孕,以往會使用驗孕棒,現在將尿液滴到檢測試紙上,就可以初步檢驗是否懷孕,試紙平價、快速,將帶動醫學檢測大變革。除生醫檢測試片開發,未來也會開發大眾可負擔的檢測試片,使一般大眾可自我檢測食物的安全性。

清大表示,鄭兆珉三年前從美國哈佛大學回國服務後便領導研究團隊開發「紙基檢測試片」,也將開發面向廣泛拓展到生活周遭易取得的平價材料,像是布棉花及木質纖維基材。鄭兆珉研究所選用的材料不但能大幅降低試片的成本,更利於試片大量生產後的運輸,有利於達成檢測試片普及化之目標。

※ 相關報導:

* 83億美元 羅氏併加州生技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894303.shtml

羅氏藥廠(Roche)24日宣布,將以83億美元的現金併購生產肺病用藥的加州生技商InterMune公司,是羅氏2009年來最大收購案,藉以強化呼吸系統藥物產品組合,逐漸擺脫對癌症用藥的依賴。



◆ 生技業的榮譽與認證-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6000194-260210

工商實報 2014年08月26日 李水蓮

歷時10餘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是國內生醫業界最盛大獎項。為爭取最高榮耀,眾多國際級的企業,包括輝瑞、羅氏、亞培等亦參與競逐。近年來,本土的醫材、藥品與生技產品等研發門檻較高產品,參賽件數更屢創新高,2013年超過百件,顯見產業研發的品質與創新程度,消費者也透過國家生技品質獎看到企業對於產品的堅持與要求。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遴選,必須先取得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認可才有機會角逐。榮獲金獎者,代表整體表現世界第一;銀獎須達國際水準;獲銅獎者至少國內第一的水準。

主辦單位生策會表示,台灣產品無論研發、製程,都已經朝向國際標準,目前正規畫匯集所有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獲獎項目,整合為台灣的生醫品牌,並規畫統一的行銷平台,希望透過行銷包裝,協助優質企業/產品快速與國際接軌。

2014「SNQ國家品質標章」、「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今年已開始申請,報名於9月5日截止,歡迎優秀企業、產品把握本年度報名機會。請至SNQ官網(www.snq.org.tw)查詢。

※ 相關報導:

* 生技業的榮譽與認證-SNQ國家品質標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6000195-260210

SNQ國家品質標章已辦理11年,專對與國人健康相關的生技保健產品,進行品質認證,去年已有近700項產品與服務通過認證。所有通過SNQ認證的生技產品,需逐年再審,以確實保障民眾消費安全,是業界公認最公正、專業的標章。

fsj 提到...

研究:你身上細菌跟你一輩子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903237.shtml

【中央社╱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8.30

Sorry囉,潔癖鬼,就算你把你家刷下一層皮,上面還是沾滿你的細菌。而且新研究顯示,就算搬家,你身上獨一無二的微生物,一天左右就會沾上新家的門把、流理臺與地板。

美國科學家找了7戶人家,共15名成人、3名小孩、2條狗與1隻貓。他們發現,就算不知道哪個新家是誰的,利用人體上的微生物,就能比對哪個新家是誰的家。

當然,屋裡還有前一個使用者留下的細菌,但在有空調的情況下,硬質物體表面上的細菌過一段時間後,不是死亡、就是進入冬眠。

與此同時,你皮膚上的油脂會將你身上的細菌散播到家具表面上。這還不算人體皮膚不斷掉下的皮屑、充滿微生物的灰塵。

美國科學家在「科學」期刊(Science)提出的這份研究,是想瞭解人體內外數兆人體微生物,如何與環境中的病菌互動,並影響人體健康。人體內外的微生物大多是益菌。他們發現人會深深影響住家的菌群組成。

至於有危險性的細菌,科學家追蹤一種名為Enterobacter的細菌來進行研究。在其中某戶人家發現,這種細菌從某人的手上落到流理臺,又散播到另一個人手上。但他們都沒有生病,原因可能是他們都很健康,且最近沒有使用抗生素。

人出生之後,皮膚、鼻子、腸道就會開始沾上微生物,它們會形成一個社群,並與人共享這個肉體一輩子。這些微生物當中,有許多會在消化、免疫系統扮演重要角色;另外一批微生物則可能讓你容易發胖或影響疾病發生的機率。

什麼東西會讓好菌壞菌達到平衡,是個科學大哉問。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微生物學家吉伯特(Jack Gilbert)說:「 形塑我們身上正常菌群(microbiome)的微生物(microbe)從哪裡來,還有這些微生物是有益我們健康或會讓我們生病,我們所知不多。」

科學家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民眾與寵物帶進家裡面的細菌,到底是從哪裡來。

他們還指出這項研究帶來的其他啟示,包括民眾或許應該常常出門,讓他們與身體的免疫系統接觸不同細菌。

※ 相關報導:

* Home Microbiome Project announces results of study on household microbes
http://phys.org/news/2014-08-home-microbiome-results-household-microbes.html

A person's home is their castle, and they populate it with their own subjects: millions and millions of bacteria.

A study published today in Science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icrobes that live in houses and apartm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icrobi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indoor environment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5/6200/1048.abstract
Simon Lax, Daniel P. Smith, Jarrad Hampton-Marcell,
Sarah M. Owens, Kim M. Handley, Nicole M. Scott,
Sean M. Gibbons, Peter Larsen, Benjamin D. Shogan,
Sophie Weiss, Jessica L. Metcalf, Luke K. Ursell,
Yoshiki Vázquez-Baeza, Will Van Treuren,
Nur A. Hasan, Molly K. Gibson, Rita Colwell,
Gautam Dantas, Rob Knight, Jack A. Gilbert.
Science 29 August 2014: Vol. 345 no. 6200 pp. 1048-1052
doi: 10.1126/science.1254529

fsj 提到...

Google攜手生技藥廠艾伯維 對抗老人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629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09.05

Google投資的生命科學公司Calico,宣布和生技藥廠艾伯維公司(AbbVie)合作,可能共同投資多達15億美元進行研究,為癌症與阿茲海默症等老年疾病尋找藥方。

Calico和艾伯維在聲明中說,初期雙方將各投資多達2.5億美元,另有可能再共同拿出10億美元,研發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療法。兩家公司將平分成本和利潤。

Calico將帶領一組科學團隊,進駐舊金山灣區的研發實驗室,負責早期藥物開發,以及人類臨床藥物試驗的早期階段。艾伯維將協助Calico進行早期研究的識別、設計與早期研究,且有權管理後期藥物開發,並替通過早期臨床試驗的藥物推動行銷。艾伯維已在研發帕金森氏症與克隆氏症的療法。

Google去年成立Calico,並找來基因科技公司(Genetech)前執行長李文森(Arthur Levinson)掌舵,希望取得醫學研究突破,替人類延長壽命。Calico正致力解開人體老化密碼與研發重症醫療技術。

李文森在聲明中說:「與艾伯維結盟對Calico很重要,我們的宗旨就是開發老化相關疾病的療法。」

這是Google擴大事業觸角、伸向科技改造領域的例子之一。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分析師斯特勞恩說:「這項投資對Google只是九牛一毛,但他們卻懷著延長人類壽命的雄心。」

fsj 提到...

科技版心電感應/ 腦波傳訊 印度接通法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10873

自由 2014-09-06

〔編譯張沛元/綜合4日外電報導〕來自美國、法國與西班牙的科學家攜手合作,首度讓相隔數千英里、分別身處印度與法國的受試者,在不透過口語、也不打字、更沒有侵入性刺激的情況下,利用網際網路等現行溝通工具,成功傳遞簡單的心智意念,也就是完成所謂的心電感應。此一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公共科學期刊—綜合》(PLOS ONE)。
千里之外 腦波也能傳訊

這項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帶領,研究共同撰稿人之一、理論物理學家魯分尼表示,這有點像是以科技實現心電感應,用科技將訊息從一個人的腦子傳輸到另一個人的腦子,完成另類B2B(brain to brain)溝通。

根據該實驗,發信人戴著無線、跟網際網路相連的腦電波儀(EEG),同時腦中想著簡單的問候語,如hola或ciao;電腦將這些字彙轉換為一串由1與0組成的數位二進制編碼,並以電子郵件將這一串編碼從印度發送到法國;法國的實驗室利用儀器進行跨顱磁刺激(利用電磁共生從外部對腦進行刺激),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將這一串編碼傳入在法國的接收受試者的腦子;這一串編碼中的1或0會刺激接收者大腦使用不同的電磁脈衝強度,進而在周邊視覺看到閃光(代表1)或什麼也看不到;只要將閃光翻譯成為文字,儘管接收人並未確實聽或看到任何字彙,仍能知道遠在印度的人內心所想的字。

魯分尼說,實驗時還要特別注意確保在傳遞訊息過程中沒有任何知覺訊息,以免影響接收方對訊息的解讀。魯分尼也強調,上述研究雖證實腦波溝通確實是可能的,但還只是初步階段,希望長遠來看該技術能大幅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




◆ 老外昏迷甦醒後....突然會講中文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918050.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2014.09.05

全球化影響下現在外國人也流行學中文,但有一個老外在昏迷後甦醒,得到了一個「神奇天賦」,他突然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嚇壞身邊的人。

《鏡報》報導,澳洲一名22歲男子Ben McMahon兩年前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昏迷一周後奇蹟似的甦醒,不過一開口使用的語言竟然是流利的「中文」,本來的母語「英文」卻變得完全不會講,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想問「這是什麼情況。」

據報導,Ben甦醒後看到床邊的亞裔護士,很自然的就用中文說出了「不好意思,護士小姐,我覺得這裡很痠痛」,隨後又向護士要了張紙跟筆,寫下了「我愛我的媽媽、爸爸,我會痊癒的。」,儘管Ben「無意識」的學會了新語言,但在場沒人能與他溝通,這可讓他的父母及院方感到相當著急。

報導指出,Ben後來花了三天才喚起對英文的記憶,他雖然曾學過中文,但並不出色。Ben表示,病癒後講中文變成「完全是不假思索的說出口」。受了上天眷顧的Ben,除了奇蹟似的在昏迷中甦醒,後來又因這個「新技能」在當地電視台主持中文節目,現又有了新的目標,他將到上海攻讀商學碩士。

據了解,雖然Ben的情況相當「神奇」,但他並不是世界上的唯一例子,4年前有一名年僅10歲的克羅埃西亞女孩,昏迷後醒來突然說得一口流利的德文;最近也有一名美國老兵在旅館醒來後,變得只會說瑞典文。

fsj 提到...

Google 買下新創醫療裝置製造商Lift Labs
http://www.ithome.com.tw/news/90830

Google表示,Lift Labs所開發的消除顫抖的裝置能夠改善數百萬人們的生活品質,Google準備研究該技術是否能有其他應用,以進一步了解及管理有關神經退化性的各種疾病,Lift Labs團隊將加入發展各種新興技術的Google X部門。

文/陳曉莉 | 2014-09-11發表 iThome online

Google宣布已收購新創醫療裝置業者Lift Labs。Lift Labs專門開發供帕金森氏症病患使用的穩定裝置,雙方並未揭露交易價格,而Lift Labs團隊將加入發展各種新興技術的Google X部門。

由科學家與工程師組成的Lift Labs致力於發展可用來改善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醫療照護技術,他們打造了Liftware穩定系統,可附加在特別製造的湯匙或叉子上,以讓罹患相關疾病的病患也能自行進食,該穩定裝置也可應用在鑰匙上,維持病患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Google表示,Lift Labs所開發的消除顫抖的裝置能夠改善數百萬人們的生活品質,Google準備研究該技術是否能有其他應用,以進一步了解及管理有關神經退化性的各種疾病。未來Lift Labs仍將繼續銷售Liftware系統,並期望在加入Google之後能讓更多的人們受益於他們所開發的穩定裝置。

Lift Labs目前主要銷售的產品為結合一個穩定器與一支特製湯匙的Liftware System,售價為295美元,另也可單獨購買可搭配穩定器的特製叉子,售價為19.95美元。(編譯/陳曉莉)



◆ 信東、 工研院 合作植物新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1000151-260204

工商時報 2014年09月11日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老藥廠拚轉型再添生力軍!成立逾70年的信東公司與工研院昨(10)日宣布合資成立天然藥物公司-健裕生技。健裕將自工研院技轉可誘導分化心肌幹細胞的候選藥物(GHP219),除力拚2019年中草藥新藥上市外,也規劃2018年掛牌上櫃。

健裕的GHP219來自於工研院生醫所技轉,簽約金1千萬元和未來產品上市3%銷售權利金。健裕初期5千萬元資本額由信東獨資,明年增資至2億元,工研院將由創新基金入股約1成股權,而信東和柯長崎家族則佔股8成以上。

信東董事長柯長崎表示,新技轉的GHP219,預計3-5年內有「健」字號的用於心肌保健產品,5-6年內將有心肌細胞再生與修復的中草藥新藥問世,10年內將找出純化後用於心肌細胞再生與修復化學成分配方,直接做成西藥,進軍全球新藥市場。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目前已從動物試驗上看到,具備修護心肌功能的效果。

健裕總經理李連滋表示,新合資公司將以植物原料藥、預配方顆粒與植物新藥三線並進發展,2016年將取得中藥證,2017年健康食品問世,2018年推動上櫃,2019年中草藥新藥上市。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根據BCC Research調查研究指出,全球植物新藥市場在2012年已達到221億美元,預估2017年,將可成長至266億美元。經濟部近年來積極推動中草藥科專計畫,陸續投入肝癌及治療免疫相關疾病的植物藥新藥開發計畫,從天然藥物中篩選活性成分、確認作用標靶,引領中草藥跨入新一代藥物開發,目前已開發出抗B肝、C肝、關節炎、腸炎和痛風等治療領域的藥物。

fsj 提到...

全球首例 日夢幻細胞治眼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33017.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十二日電】2014.09.13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十二日宣布,成功將iPS細胞(誘導式多能幹細胞)培養的視網膜,移植到一名患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疾的患者身上;這是將iPS細胞用於人體治療的全球第一例。

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二○○六年研究出來的「夢幻細胞」,朝向實際運用的新階段。理研表示,患者是家住兵庫縣的七十多歲女性,幾年前開始注射藥劑治療眼睛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十幾次用藥效果都不好,視力逐漸減退。

醫療團隊從患者身上採集皮膚細胞,組合六種DNA製成iPS細胞,在上面加上特殊蛋白質,讓視網膜組織的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產生變化,大約花十個月培養成膜狀。手術時將病患的右眼受損的視網膜組織、異常血管切掉,再用特殊的管狀工具,把培養的細胞膜貼在上面,手術約進行兩個小時,過程中沒有大量出血,病人術後狀況也不錯。



◆ 人工幹細胞 培養視網膜治失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3000915-260108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13日 黃菁菁/東京12日電

神戶市的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iPS細胞(人工多功能幹細胞)再生眼睛的視網膜組織,對失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欲使因病失明的患者恢復視力。這是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iPS細胞,實際用在治療患者的全球首例。

研究團隊12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表示,「我們認為手術成功了」。此創舉被期待能成為實現再生醫療的一大步。

這個手術是在神戶的尖端醫療中心醫院進行,由理化學研究所的專案組長高橋政代、以及尖端醫療中心醫院等研究團隊共同執刀。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因「老年黃斑病變」導致視力不斷衰退的兵庫縣70多歲女患者。

研究小組先從患者的手臂取下一點皮膚細胞,製造出iPS細胞,再將iPS細胞培養成視網膜組織。12日的手術是將生病受損的視網膜之一部分取出,進行移植手術。

手術從下午1點45分開始麻醉,患者大約3小時後醒過來。尖端醫療中心醫院的部長栗本康夫表示,手術中並沒有出血等問題,患者已回病房休息,看起來很有精神,手術應可說是成功。

高橋政代則說,「手術順利結束了,感到非常安心,這是臨床研究的首例,也希望是很大的一步」。

醫療小組指出,這次手術的首要目的是,確認此治療法是否安全,患者許多維持視力所需的細胞已死,能期待的是,抑止視力衰退,多少恢復一些視力。

fsj 提到...

3D列印眼眶骨 車禍男眼球歸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3699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9.15

3D列印正夯,改變了醫療科技。一名男子因車禍造成左眼眶骨骨折,眼球凹陷,台北榮總使用3D列印,先做出眼眶骨的實體模型,再製作出合適的骨板,取代眼眶底碎裂的骨頭,幫助他眼球位置回復正常。

這名35歲的男子,受傷後左邊眼球凹陷,視力也出現複視,看物體會有兩個影子。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政憲表示,以往的手術依賴醫師對解剖位置的熟悉,醫師以臨床經驗,憑著目測與想像,修補碎裂的骨頭,很可能位置「對不準」或跟想像有誤差,多少會影響修補後的外觀。

北榮透過電腦輔助進行虛擬手術設計,先以右眼健康的眼眶結構,複製到左邊進行微調,然後以3D列印出左邊眼眶骨的模型,接著將支撐、取代眼眶底碎裂骨頭的骨板在模型上塑形,達到「客製化」,進行固定後,讓患者的眼球位置回復正常。

吳政憲說,北榮口腔顎面外科將電腦輔助科技應用到手術中,除了眼眶骨等顏面骨折重建,還應用在齒顎矯正、人工植牙,也可以用於顎顏面腫瘤的切除,利用電腦導航,精準的消滅腫瘤,減少周圍組織的傷害。

目前以3D列印印出樹脂材質的實體模型,約需一周的時間,視列印出的區域大小,患者需自費1到2萬元。吳政憲也說,國外已發展出直接以3D列印出所需的器官或醫療材料,若國內法令開放,未來如眼眶骨的修補支架、顏面骨都可以直接列印出來,但費用也會比現在更高。



◆ 抗體藥全球競賽 台廠大進擊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3593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9.15

抗體新藥出頭,台廠有名「醣」。新藥大廠羅氏(Roche)旗下抗癌大藥Rituxan專利將於2018年到期,公司繼以「醣重組」新藥Gazyva在2013年上市、拉長戰線,打開抗體新藥全球新戰役。

面對羅氏開啟的抗體藥戰爭,國內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醣類新藥公司醣基、醣聯、浩鼎、泉盛等,均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其中,泉盛的抗體新藥FB811、醣基的技術平台,都是來自中研院共同研發醣體均相化技術,均受到矚目。

羅氏是全球生技巨擘,旗下的抗體藥Rituxan(台名莫須瘤)在1997年上市,不僅治淋巴癌也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癌領域尤其受到醫界重用,去年銷售額已達77.8億美元,是全球抗癌用藥的銷售龍頭。

不過,Rituxan的歐洲市場專利已經在去年到期,四年內美國專利保護也會中止。對此,已有許多大藥廠積極開發Rituxan生物相似藥,虎視眈眈準備搶進市場,包括Novartis-Sandoz、Boehringer Ingelheim的產品都已進入臨床三期,戰況激烈。

但羅氏不是省油的燈,為保有Rituxan市場獨占性,羅氏已開發完成Gazyva在2013年底成功上市,臨床數據顯示,Gazyva合併化療藥物時,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PFS)達到23個月,比Rituxan合併化療的11.1個月整整延長了12個月,寫下新紀錄。研究指出,Gazyva的顯著療效被歸功於「醣重組」(即醣體均相化)技術(glyco-engineering)。無獨有偶,羅氏更規劃把Gazyva適應症範圍擴大,目前已有兩到三個臨床三期試驗產品,且藥效都優於Rituxan的臨床療效。這樣一來,Rituxan的生物相似藥市場形勢,更形嚴峻。

目前全球擁有醣重組能力的單位,除了泉盛、醣基,還有羅氏的GlycArt和日本Kyowa Hakko Kirin(協和發酵),另有美國的TG therapeutics。

其中,泉盛的FB811不但提升100倍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更提升五倍「補體依賴型」細胞毒殺(CDC)活性,最快明年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