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友不認輸 自力走下床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504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2.07
66歲的陳池銘罹患肺腺癌第四期,轉移骨頭、脊椎,在床上躺了三個月期間,不忍看到太太辛苦照顧,不甘一輩子躺著。自創床上復健運動,以毛巾綁住大腿,靠雙手力量拉動毛巾替雙腿運動,終於從癱在床上,改善到可以坐輪椅,現在以拐杖行走、送孫子上學。他的轉變讓醫師看了目瞪口呆。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辦第八屆抗癌鬥士頒獎典禮,並出版抗癌鬥士生命故事集「隙縫裏的陽光-抗癌勇者的愛與信念」,將抗癌鬥士們的生命故事,與大眾分享。
陳池銘約三年前常感到雙腿無力、肌肉痠痛,有一天突然在家跌倒,站不起來,家人趕緊將他送急診檢查,竟發現已是肺腺癌第四期,轉移到骨頭、侵犯脊椎。一夕之間,他從可自由行走到下半身癱瘓,面對無法施力的人生,他曾對家人說,如果沒希望的話,就送往安寧病房。
正當他想放棄時,醫師不斷鼓勵他積極治療,給他信心,做化療在醫院住了45天,回家後只能躺在床上,眼睜睜看著太太每天辛苦照顧他,心想不能再等下去,陳池銘躺在床上,自創復健運動,用雙手拉毛巾帶動雙腿上下活動,復健終於有了成效。
◆ 用藥控制不會傳染 遺傳機率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14824.shtml
【聯合晚報╱■李樹人】2014.12.07
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2萬8000多名紅斑性狼瘡病人,九成以上為女性,患者以20至40歲居多,一旦發生即不可逆,無法痊癒,必須終身用藥控制,避免症狀惡化,危及生命。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謝祖怡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細胞和組織,導致發炎和組織損害,嚴重時甚至會侵害全身器官。謝祖怡說,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病時,關節會發炎疼痛,皮膚症狀相當明顯,出現紫色斑紋,不少人以為會傳染避之唯恐不及,讓許多患者被迫離開職場。
事實上,紅斑性狼瘡不會傳染,患者也能跟正常人一般生兒育女,只要妥善控制病情、謹慎用藥,還是可以懷孕生子,遺傳機率僅3%,遠低於痛風、高血壓的三至四成。
謝祖怡表示,紅斑性狼瘡對生命的威脅主要在侵犯器官,即使皮膚紅斑狀況輕微、外觀看不出來,但包括心臟、關節、皮膚、肺、血管、肝、腎臟及神經系統都可能受到損害。紅斑性狼瘡病程複雜,常一段時間症狀緩解,但一下子又突然加重,且無法預知何時發作。
過去治療紅斑性狼瘡,只能視病情搭配使用類固醇、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其中高劑量類固醇最常被使用,但經常施打體重會急速上升,可能在短短一年內體重增加20公斤,且可能引發骨質疏鬆,患者也常有月亮臉、水牛肩等困擾。
謝祖怡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應該避免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才能減少副作用,最近已有新藥取得紅斑性狼瘡治療許可適應症,經食藥署核准上市。
此生物製劑可以降低關節疼痛,不必服用過多類固醇,進而減少治療中的藥物副作用,且可有效緩解嚴重病程,但健保並不給付,必須自費使用。
※ 相關報導:
* 輸過血 要做C肝檢驗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14836.shtml
....捐血也是器官捐贈的一種,自從100多年前血型被發現之後,捐血變成了一個救人很重要的方式;但近幾十年醫療發達之後才發現,原來血液是最藏污納垢的,會有各種病毒、身體代謝的各種廢物。因此,現在要輸到病人身上的血液,一定要先做精密的檢驗。
輸血引起的肝病,應以C型肝炎為最大宗,幾十年前,輸血的人輸血之後有17%會感染得到急性肝炎,以前稱為輸血後肝炎,因為血液都已過濾掉A型及B型肝炎病毒,居然還會引起肝炎發作,因此稱為非A非B型肝炎。
◆ 試管嬰兒做人 針的可少打針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7103
自由 2014-12-07 文/吳憲銘
西元1978年,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從此以後,人類的試管嬰兒技術蓬勃發展。報告指出,全世界誕生的試管嬰兒已超過500萬人,目前每年大約誕生35萬名試管嬰兒,為許多不孕夫妻圓夢。
試管嬰兒的主要原理是將原本應在輸卵管內進行受精、胚胎分裂與發育至成熟胚胎的過程,移至胚胎實驗室中進行,再將胚胎植入母親的子宮內膜腔中,幫助胚胎著床懷孕。
因此不孕症的病患必須先使用排卵藥或注射針劑誘導排卵,再由醫師取出成熟卵子,在胚胎實驗室與精蟲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經過2-5天培養成胚胎,再植回母親的子宮內,讓胚胎著床懷孕。
不過,不孕症病患在接受治療期間,打排卵針會異常煎熬,經常會問:「可以少打一點排卵針嗎?打的時間可以短一點嗎?副作用可以少一點嗎?」
目前已新發展出長效型排卵針,用來誘導刺激排卵,不但施打的時間和天數較短、施打的針數總量較少,且產生副作用的機會較低,更重要的是,其懷孕率與活產率並不亞於傳統排卵針。
目前常用的排卵針藥物,主要是每天注射的短效型排卵針。施打的時間較長,施打的總量較多,是不孕症夫妻普遍採用的治療方法。
但新發展的長效型排卵針,其藥效特性和短效型排卵藥相同,作用更持久,能誘發且維持多個濾泡生長達7天;皮下注射足以取代傳統短效型前7劑的每日注射。簡單說,注射一劑長效型排卵針,藥效可以維持約5-7天,讓病患可以少打5-7天的針。同時施打的針數總量會較少,產生打針副作用的機會較低,而且其懷孕率與活產率不亞於傳統排卵針,提供不孕症病患另一選擇。
曾經有一名女性患者在第一次治療過程每天施打排卵針,出現輕微「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可惜胚胎品質並不理想,植入胚胎後,並沒有順利懷孕,但是打排卵針的恐懼感一直困擾著她。
因此她在接受第二次治療時,選擇長效型排卵針,在治療過程中,打針天數與針數都減少,也沒有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胚胎品質良好,植入胚胎後,順利懷孕,目前持續產檢追蹤中。
懷孕生育是許多不孕症夫妻的希望與目標,然而求子之路未必全然順利,懷孕生育的夢想也可能仍然遙遠,希望減少打針的不孕症試管嬰兒治療,能讓不孕症夫妻鼓起勇氣接受治療,早日達成懷孕生育的夢想!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醫師)
※ 相關報導:
* 體內做環保
22 則留言:
愛喝熱湯 食道癌恐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690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2.08
食道癌與口腔癌並列「短命癌」雙雄,死亡年齡中位數分別為58歲和57歲,遠低於十大癌症的死亡年齡中位數69至70歲;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表示,食道癌患者七成是晚期發現,菸、酒、檳榔、熱湯是罹患食道癌的四大地雷,民眾最好戒除;尤其冬天到了,如果太愛喝滾燙的熱湯,可能增加食道癌發生機率。
一名49歲男性,長年菸、酒、檳榔不離身,一天因喉嚨有異物感求診,經檢查發現第二期下咽癌。雖然治療後下咽腫瘤消失,但半年後吞嚥愈來愈困難,就醫發現罹患第四期食道癌,因發現太晚,無法治癒過世。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表示,食道癌早期沒有特殊症狀,有些人還會誤以為自己是胃食道逆流,猛吞成藥;直到喉嚨卡卡、吞嚥困難、無法進食,才發現癌症。
根據男性十大癌症統計,101年食道癌發生率較91年增加42%,且七成患者發現時屬於晚期,五年存活率僅16%,存活率在十大癌症中名列倒數第二名,僅次於肺癌。食道癌死亡年齡中位數僅58歲,與口腔癌的57歲,並列短命癌的前兩位。
王秀伯說,菸、酒、檳榔是食道癌三大的高風險因子,另外冬天到了,有些人習慣喝滾燙的熱湯,但研究顯示,熱湯可能增加食道癌發生機率二到四倍。另外,菸、酒、檳榔是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等頭頸部癌的共同致癌因子,常會有合併食道癌的情形。
由於食道癌僅約9%能在0期及1期發現,醫學會建議,有頭頸癌病史,且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者的高危險群,至少一年應作一次胃鏡篩檢。
※ 相關報導:
* 吃麻辣鍋又喝酒 吐血送急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8000338-260114
「醫師,我怎麼會吃麻辣鍋吃到吐血?」1名30多歲的上班族,下班後與同事相約吃麻辣鍋,一邊喝酒、一邊大啖美食,結果突感噁心,衝去廁所嘔吐,竟發現吐出血來,緊急送醫後,才發現食道嚴重撕裂傷、破裂,得開刀修補才能康復。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表示,喜歡吃辣的人就像是上癮一樣,不吃就會很想,從科學觀點來看,辣確實會刺激腦部釋放腦內啡,讓人心情大好,讓更多人著迷。
但他指出,麻辣鍋底不但會傷害胃部,也易灼傷食道、口腔黏膜,這名病患不僅大吃麻辣鍋底外,還搭配上高粱酒等高濃度酒精,結果進食時已傷害一次食道,結果又吐了出來,胃酸、酒精以及麻辣鍋底等再度傷害食道,形成胃與食道交接處的賁門撕裂傷。
* 減重不靠藥 他2年瘦20公斤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5817.shtml
台中市中醫師詹子昇因骨科工作爆肝、暴肥,健康亮紅燈,轉換跑道改看中醫婦科,被嗆沒說服力,透過飲食控制、運動和埋線,減重20公斤,腰圍也縮小近10吋。
詹子昇說,很多患者靠吃藥減重,但不吃藥又復胖,也有的靠運動,結果愈來愈胖!他研究出健康減重需要養成好的飲食、運動習慣,不必靠藥物,一樣可以健康瘦、不復胖。
* 自製調味料/鹽麴 把鹹味變溫柔 讓食材保鮮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582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報導 記者蘇健忠/攝影】2014.12.08
過去做菜常加食用鹽巴,近年則開始流行岩鹽、海鹽等,但最新革命性的產品則是「鹽麴」。
「鹽麴」是米麴與鹽、水混和發酵而成的產品。近幾年日本開始大流行,書店裡有四十冊以上鹽麴相關書籍被陳列在架上,超市架上也有數十種鹽麴商品,「鹽麴」之所以成為流行,可以說是料理神器,更是百搭。
天然調味:鹽麴過去被用來醃漬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魚肉;現在則可運用在各種料理上,包括:油炸、涼拌、湯品、熱炒等,它可以取代鹽成為調味料,而且比鹽的鹹度低。
天然嫩精:鹽麴也是天然嫩精,嫩精使用後,肉雖變軟卻甜味、鮮味盡失。鹽麴不僅可使肉質更軟,也能保留住鮮甜味。
天然防腐:鹽麴具有防腐效果、醃肉、醃魚放在冰箱內,可以保存較久的時間;鹽麴還含有活菌酵素與維他命B群、胺基酸等,營養價值高。
* 自製調味料/鹽麴鹹度低 食用量更要留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586
鹽麴,這兩個字對台灣民眾或許陌生,但對於日本人來說已有好幾百年歷史;如果說酒釀是糯米與酵母發酵的調味料,那麼鹽麴就是鹽和米麴發酵的調味料。
....鹽麴被認為可以取代鹽、味精等調味料,既然是發酵產品,酵母菌當中自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對於維持體內代謝與神經安定,都少不了維生素B群的協助。
* 自製調味料/甜酒釀酵母含B群 身體能量來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579
....酒釀是用米和酵母發酵而成,嘗起來味甜而有酒味,它的營養價值在於酵母菌本身帶有的維生素B群,尤其素食族群普遍缺乏維生素B2,適量吃一點酒釀可以補充。
◆ 原訂元旦實施 奶粉開罐價禁令踩煞車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1689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葉卉軒、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2.08
食藥署日前公布一歲以下嬰幼兒配方奶粉,明年元月起禁止開罐促銷,引發不少反彈聲浪;今天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更遭朝野立委連手反對,立委臨時提案要求暫緩實施;衛福部食藥署代署長姜郁美表示,禁止嬰幼兒以奶粉開罐價促銷有爭議,將暫緩實施,「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方法」的其他條文如期於明年元旦實施。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方法,其中第5條禁止奶粉用開罐價促銷引起爭議,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開會討論,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提案暫緩實施。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則表示,開罐價在國際上是台灣獨有,不少藥局以奶粉開罐價,順便推銷保健食品,政府應該做的是遏止奶粉不斷漲價,讓母親不會被奶粉業者的廣告誤導。立委陳節如也說,禁止開罐價反而是增加因為工作無法哺乳的職業婦女的負擔。
姜郁美表示,管理辦法多數條文社會已有共識,僅第5條禁止奶粉開罐價促銷還有爭議,同意「禁止奶粉開罐價」條文暫緩實施,其他條文則如期上路。
台灣母乳協會則希望食藥署堅持禁止開罐價。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說,若政府機關能夠保證開罐價的奶粉安全無虞,協會贊成開罐價,但大家應思考,如果大賣場促銷罐裝麥片或飲品,銷售人員要求當場拆封才能享有特價,消費者會不會覺得奇怪?會不會擔心先行拆封有食用安全及衛生的顧慮?
另外,奶粉價格漲不停,根據財政部調查,今年奶粉平均進口價格每公斤333元,但市售奶粉一罐高達八、九百元,立委要求政府調查業者究竟有多少利潤。公平交易委員會表示,已經在5月立案調查,衛環委員會要求調查結果月底必須送交衛環委員會公布,經濟部也同意進行奶粉價格查察。
※ 繼續被奶粉綁架。
強光下工作 工程師險失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7945.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12.09
50歲組裝工程師長期在強光下工作,最近兩眼模糊,右眼看直線會歪曲,就醫才知是高度近視加上藍光引發的黃斑部病變,幸好治療後視力好轉,醫師說若拖太久有失明之虞。
台南市立醫院眼科醫師洪純玲說,過去眼睛的黃斑部病變,多以雷射治療,但效果不佳,目前健保給付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的新療法,約有3到4成的患者視力有機會恢復。
她表示,現代人因長期使用3C產品,加上三高問題多,過去多發生在老人的黃斑部病變,有年輕化趨勢,建議平日要多保健雙眼,並定期檢查,避免病變找上身仍不自知,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她說,患者在運動器材工廠工作,負責器材儀表板組裝,由於零件微小,必須在強光下才能看得清楚,每天至少照射強光8小時,而本身又有高度近視,兩眼都大約1000度,經常一天工作下來,眼睛覺得酸澀,而最近視力惡化,不管遠近都無法看清,右眼看物體還會變形,嚇得趕快就醫。
她指出,強光多是白光與藍光,而藍光的能量強,對視網膜的傷害大,建議患者要對抗藍光,最好配戴護目設備,平時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特別是黃斑部的高危險群,包括高度近視與糖尿病患者,都應定期追蹤,提早發現才能提早治療。
◆ 水果之王「柿」你!養顏防老又抗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591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2014/12/08
與健康有約,選擇吃當令水果,就「柿」你!有句俗語說:「7月石榴8月梨,9月柿子黃了皮」,盛產於9至12月的柿子真是寶;根據韓國Money Today網站報導,吃柿子可增強免疫力、養顏和防止老化。
紅柿到底有什麼營養價值?柿子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 及C,尤其是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至 2倍。柿子中也含有碳水化合物17.2%,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所以柿子很甜;柿子也含少量的蛋白質、脂肪及粗纖維,此外,也富含維生素B群、鉀、磷、鐵、碘等營養素。
紅柿維他命C含量豐 可預防感冒
柿子中的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利於美顏,紅柿中維他命C的含量更是蘋果的10倍,可預防感冒,同時富含維他命A,可預防多種眼疾。其次,紅柿中富含胡蘿蔔素,每100克紅柿中含有139毫克的胡蘿蔔素,是桃子的13倍、甜瓜的2倍,胡蘿蔔素可防止老化與抗癌。此外,紅柿中富含的單寧酸有降低血壓、排毒等功效。
柿子味甘性寒 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
古醫書認為柿子能補虛勞,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治療熱咳。建議紅柿該如何食用?不妨將紅柿、食醋、檸檬汁、蜂蜜與橄欖油混合調製,可製成紅柿汁,也可用來作為沙拉和涼菜涼拌。
【選購柿子妙方】:
1.選擇柿子的果形整齊飽滿、果色均勻,而且果實要比較重有份量,果皮光滑沒有褐斑或蟲孔。
2.食用時無澀味為佳,顏色較紅的表示已成熟,可立即食用。
【吃柿子注意事項】:
新鮮柿子較寒,所以身體虛弱、脾腎虛寒、外感風寒時忌食。還有慢性腎衰竭及洗腎患者不宜多吃柿餅,因富含磷質及鉀離子,易造成代謝負擔。更須留意的是柿子含豐富鞣質,所以入口味澀,最好去皮才吃,避免影響鐵質吸收,柿子雖好,但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時吃,因為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內經胃酸的作用,就會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不易消化。
※ 相關報導:
* 甲狀腺鬧脾氣!少吃堅果和海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9709
養生風氣盛行,堅果和魚類成為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熱門食材,但中醫師提醒,流行病學資料顯示,20歲以上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比例占3成,臨床卻發現許多甲狀腺疾病患者,天天對堅果和海魚來者不拒,長期反而導致甲狀腺疾病惡化。
◆ 終止劇毒巴拉刈自殺 俠醫團隊調查結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912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2.09
林口長庚醫院分析喝農藥巴拉刈自殺就醫者,發現半數有憂鬱症,他們的三大身心壓力源包括,久病、夫妻爭吵及債務問題,但有40.7%的人過去沒有憂鬱、精神疾病,而是因如其來壓力、衝動自殺。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這篇研究是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團隊與精神科團隊(基隆長庚、林口長庚)合作,分析2000至2010年間喝巴拉刈自殺後送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的157名患者 ,已故的林杰樑教授也是共同作者,研究結果發表11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也是全球首篇相關研究。
由於巴拉刈毒性強,157患者中有87人(58%)治療後仍死亡。分析發現,半數病患為憂鬱症,其中38人(25.3%)重度憂鬱症、40人(26.7%)為慢性(輕度)憂鬱症,61人(40.7%)診斷為適應障礙症,也就是過去沒有長期憂鬱症或精神疾病,只因壓力過大、一時衝動自殺,最年輕的是一名18歲女性,因情感糾紛喝巴拉刈自殺死亡。
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哲名表示,過去很多研究都認為自殺者中,有很高比率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但臨床上約有一成的自殺死亡者,沒有憂鬱等病史,只是一時感情、失業等壓力無處可宣洩就自殺,且年輕人高達25%至35%。他提醒,除了多關懷憂鬱症患者,對壓力大的男性、單身、無業、遭遇情感問題者,親友應給予更多關懷。
顏宗海說,喝巴拉刈自殺患者,有一半因無法即時治療死亡。因一時壓力衝動自殺的人,很可能對自殺舉動後悔,如何避免讓他們輕易取得木炭、巴拉刈等值得重視。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張家銘表示,企圖自殺者約有三分之一屬於適應障礙,因一時的壓力,例如男女朋友分手、失業、貸款沒錢繳等,突然想不開而起自殺念頭,只要度過憂鬱、情緒低落階段,並避免取得藥物等自殺工具,等情緒穩定後危機就會解除。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
聯合晚報關心您。■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
海外攜入維他命藥品 限量將放寬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12100220-1.aspx
中國時報 2014.12.10
網路流傳國外帶回超量、超次維他命或藥品,明年7月起將會坐牢,衛福部今天說,只會罰上網賣藥,其他頂多沒收;但相關規定引起民怨,將會調整。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是依照「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海關「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規定,要求出國買成藥、維他命或託人國外寄藥的人注意,明年7月起,成藥合計不可超過6種,維他命超過1200顆就過量,郵寄1年限2次。
最近有部落客抨批政府管太多,國外的維他命比較便宜,民眾自用送禮而超量帶入境,「竟然要坐牢,刑責比吸毒重」。
「沒有那麼嚴重」,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今天指出,境外攜入超量超次的藥品、膠囊錠狀食品等,旅客可以自行丟棄、退運,只有上網販售藥品,才會面臨無照藥商販售偽藥的刑責。
她說,「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是陳年規定,清單上的維他命、藥膏的品項及數量限制,不符合現今民情;食藥署將會調整,會根據民眾經常自美國、日本、澳洲帶來的常用藥品,重新調整品項和限量規定,至於食品組也討論維他命等膠囊錠狀食品是否放寬限量。
她舉例,限量表列出「朝日萬金膏5片盒裝6盒」,其實現在民眾比較不會從國外帶回朝日萬金膏;另外,國人常常購買日本的眼藥水等,卻不在限量表上,不在表上的藥品攜入限6種以內,每種限2瓶。
重點是,她說,明年7月之後,民眾如果想要自國外攜入超量藥品,必須事先申請,不再是目前的事後補申請;如果是處方藥品郵寄入境,必須事先向食藥署申請進口同意。
戴雪詠強調,藥品不是土產,維他命A之類的脂溶性維他命,吃多了也會中毒。
※ 詳見原站。
◆ 16病纏身 孫正春赤腳走出重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2237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2014.12.11
病痛纏身43年,全身至少染上16種的疾病,最後還檢查發現身體有兩顆腫瘤,孫正春說「當時真的以為自己沒救了」,絕望之餘,決定脫掉鞋子到外頭「走走吧」,沒想到愈走愈起勁,還走出一條抗癌路。
孫正春說,從小就有「膏肓病」,也就是第四肋間髂肋肌神經病變,這種病無藥可醫,還引發其他病症,心律不整、胃炎、十二指腸潰瘍、類澱粉沉積症、頸椎神經壓迫等16種病症。
孫正春每天吃藥就像個藥罐子,光是吞藥就可以三分飽,1991年再添增病症,被檢查出頷下腫瘤與淋巴腫瘤,當下真的絕望透頂,絕望到想寫遺書交代後事。
他脫了鞋子茫然走在田埂間,腦中突然閃過「走去上班好了」,開啟了他赤腳行走這條路,沒想到走了100多天後,他再去看診,體內的兩顆腫瘤竟然完全找不到,就此展開他的赤腳生活。
孫正春說,20幾年前開始走到現在,一天比一天有精神。孫正春的女兒孫羽佩說,老爸自從迷上走路後,只要看到她和哥哥就會問「今天運動了沒?」
孫羽佩笑說,別人家的爸爸都是問「功課寫了沒」,但她家卻完全不同,也因為爸爸的緊迫釘 人,給了她最寶貴的「健康」禮物。
「走路後,身體的狀況明顯好轉」孫正春說,現在走路已成了生活一部分,不過,身體有問題仍會求助醫師,只是他罹患膏肓病,至今仍無藥可醫,為了活下去,每天至少要做一個半小時的敲打功,只要能站就不會坐,去任何地方都以「走」為上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表示,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絕對可以增強體內免疫力,但是若是單靠走路治療疾病是不夠的,還是得搭配正規治療才可能根治疾病。
※ 相關報導:
* 1、2例→8例…胸痛難解 青少年狹心症暴增(節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2850.shtml
「狹心症」一向好發在成人,鮮少在青少年身上,但中國醫學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發現,往年青少年變異型狹心症患者僅1、2例,今年暴增到8例,人數異常攀高是否與過敏有關,團隊正在研究,但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無法緩解的胸痛急症,應立即送醫。
....一般成人的狹心症,是心臟冠狀動脈因脂肪或斑塊堵住,造成血流不順、心肌缺血並引發胸悶、胸痛、全身無力,屬急性病症,但兒童急診室主任謝欣洋說,青少年患者較多是暫時性的冠狀動脈痙攣、收縮造成胸痛,症狀有持續一整天或斷斷續續,幸好病患經急診救治後都出院。
* 5大消水腫神器 溫水、烏龍茶都上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50137
日本人長壽真有一套,目前正值年終歲末,耶誕節、年終尾牙聚餐接踵而來,飲酒作樂,通宵達旦,十分常見,聚餐食物偏「重鹹」,身材不但很容易因此變型,甚至會導致水腫。且看日本人如何避開這一場「肥胖風暴」,原來是靠5項「神器」。
◆ 海外攜入維他命藥品 限量將放寬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12100220-1.aspx
中央社 2014/12/10
網路流傳國外帶回超量、超次維他命或藥品,明年7月起將會坐牢,衛福部今天說,只會罰上網賣藥,其他頂多沒收;但相關規定引起民怨,將會調整。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是依照「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海關「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規定,要求出國買成藥、維他命或託人國外寄藥的人注意,明年7月起,成藥合計不可超過6種,維他命超過1200顆就過量,郵寄1年限2次。
最近有部落客抨批政府管太多,國外的維他命比較便宜,民眾自用送禮而超量帶入境,「竟然要坐牢,刑責比吸毒重」。
「沒有那麼嚴重」,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今天指出,境外攜入超量超次的藥品、膠囊錠狀食品等,旅客可以自行丟棄、退運,只有上網販售藥品,才會面臨無照藥商販售偽藥的刑責。
她說,「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是陳年規定,清單上的維他命、藥膏的品項及數量限制,不符合現今民情;食藥署將會調整,會根據民眾經常自美國、日本、澳洲帶來的常用藥品,重新調整品項和限量規定,至於食品組也討論維他命等膠囊錠狀食品是否放寬限量。
她舉例,限量表列出「朝日萬金膏5片盒裝6盒」,其實現在民眾比較不會從國外帶回朝日萬金膏;另外,國人常常購買日本的眼藥水等,卻不在限量表上,不在表上的藥品攜入限6種以內,每種限2瓶。
重點是,她說,明年7月之後,民眾如果想要自國外攜入超量藥品,必須事先申請,不再是目前的事後補申請;如果是處方藥品郵寄入境,必須事先向食藥署申請進口同意。
戴雪詠強調,藥品不是土產,維他命A之類的脂溶性維他命,吃多了也會中毒。
中風年輕化 青年也要注意「保本」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617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2.12
藝人趙舜前天因心肌梗塞過世、劉泰英14歲的孫子也傳出中風已復健半年;未來一周冷氣團接連來襲,平地低溫可能降到10度以下,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規則用藥,即使是年輕人、體型不肥胖,也要「保本」,避免熬夜、作息不正常。
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表示,以往中風案例多半是上了年紀的人,但現在同行醫師手邊30至40歲的案例不少,有些患者更只有十幾歲、20歲出頭。
年紀輕輕就爆血管中風的病人,除了可能是動靜脈畸形等腦血管異常、凝血機轉異常,若是沒有疾病,尹居浩觀察發現,臨床病患多有生活型態不正常、上夜班、白天上學晚上打工等太過勞累的共通點,提醒天冷時不要自恃年輕忽略保健。
劉泰英將孫子中風歸因吃多了餿油,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食用油中的飽和脂肪,或是餿水油反覆提煉產生的氧化物,很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不易清除,確實有可能造成血管病變;動物實驗中為了養出心血管阻塞的兔子,會在飼料中拌入1%、2%的工業用椰子油、棕櫚油,結果兔子才吃一個月就動脈硬化。
王宗道也提醒,年輕族群即使體型不肥胖,若發現有心律不整,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則,就是警訊;尹居浩警告,已發生過中風的病人,一年內再次中風的機率高達10%,有心血管疾病或曾經中風的民眾,一定要注意血壓控制、飲食。
※ 相關報導:
* 14歲中風 餿油害的? 醫師:不太可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125255.shtml
劉泰英的孫子十四歲中風,家屬認為跟孩子長期吃學校的營養午餐有關,尤其食物摻餿油是致病主因。醫師表示,營養午餐及餿油不太可能造成孩童中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表示,這麼年輕就中風,通常是先天型動靜脈血管畸形所致,也就是媽媽懷孕過程中,胎兒的血管沒長好;這種先天血管問題,約有四分之三的孩童會出現出血型中風症狀,另外四分之一的人則以癲癇症狀而被發現。
* 救命三小時 中風最怕「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125258.shtml
....神經學會副秘書長陳龍說,中風可分出血性及缺血性(阻塞型)兩種,前者即腦溢血,好發於年紀大、血壓控制不好的長者;缺血性中風則因血管阻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順著血流跑到腦部就會中風。
....一般來說,中風三小時內治療較有機會移除血塊或摘除血栓。但尹居浩說,多數民眾的警覺性不足,身體不適或血壓高常不以為意,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易忽略潛在症狀。陳龍分析發現,很多人發病後拖了兩三天才就醫,已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只能復健,相當可惜。
世界中風組織(WSO)宣導「FAST」口訣,包括Face:觀察患者的臉部表情看臉是否對稱;Arm:雙手抬高平舉,觀察是否單手無力下垂;Speech:是否能清晰完整朗讀一句話。尹居浩說,若符合上述兩項症狀,中風機率達七成二;若三項都有,中風機率八成五。
* 中風 找上青春的肉體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125256.shtml
「年輕人並非對中風免疫。」醫師表示,中風不是六十歲以上老人才有的專利,近年飲食西化,六十歲以下的人中風也占全國中風病患的四分之一,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仁澤表示,近年中風的年齡層逐年下降,門診不乏卅幾歲就中風的案例,推測是血壓控制不佳卻不自知,血管長期處於高壓情況,某天突然血管爆裂中風。
* 溫差大埋殺機!7秘訣保護心血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50309
知名演員趙舜驚傳因心肌梗塞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撒手人寰,國民健康署提醒,近日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容易引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年長者或患有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保暖,穩定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才能避免洗腎、心臟病及腦中風等嚴重合併症之發生。
◆ 媒體:陸10年可能成最大肺癌國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12120209-1.aspx
中央社 2014.12.12
中國大陸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攀升,若不及時有效控制,2025年肺癌人數可能達到100萬人,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經濟參考報今天引述大陸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說,大陸每年新發腫瘤312萬例,死亡超過200萬人。其中肺癌取代肝癌,成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榜首。
報導指出,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統計,幾十年來,每10到15年癌症患者人數就增加1倍。
雖然吸菸一直被認為是導致肺癌第一誘因,報導指出,近年有多項研究顯示,與環境影響呈正相關的肺癌發病率有快速攀升的趨勢。
報導引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對院內10年來超過1.5萬例的肺癌病例進行分析後發現,以前肺癌大多是鱗癌,現在腺癌比例較大。
該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教授楊功煥認為,懸浮微粒PM2.5可以進入肺泡深處,「和腺癌的發生有著一定的因果關係」。
報導指出,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也曾說,「PM2.5的增高與肺癌發生越來越相關,並直接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風險」。
報導說,大陸若想擺脫「世界第一肺癌大國」的帽子,有效控制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專家建議要從科學研究、醫療和環保等部門攜手,祭出有力措施。
※ 相關報導:
* 耳鳴數個月 竟是塵蟎做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3950.shtml
一名女子耳朵搔癢、耳鳴數個月,前往耳鼻喉科就診,醫師從她右耳發現黃白色的耳屑,經過內視鏡放大八倍一看,竟然是10、20隻活生生的塵蟎;經醫師取出小蟲後,仔細清洗耳道,患者不再出現耳鳴症狀,研判是平時寢具未清洗導致塵蟎入侵。
◆ 健保補充保費扣抵 再放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517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12.12
新內閣有感施政啟動,補充保費扣抵標準再放寬。衛福部昨(11)日宣布,明年元旦起全面放寬中低收入民眾補充保費扣費標準,包含利息、股利、租金及執行業務收入等,單筆扣費下限由5,000元調整為基本工資額度,預估有80萬人受惠;基本工資目前為19,273元,明年7月1日起將調整為20,008元。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曲同光表示,這是補充保費第二次放寬扣抵標準,今年9月1日時也提高打工民眾及學生兼職所得補充保費的扣費下限,這次為照顧經濟弱勢民眾,再次放寬扣費標準,預估將有80萬人適用。至於此舉是否會影響健保準備金,衛福部指出,因中低收入戶補充保費收入本來就少,這次放寬標準對健保財務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老人重聽拖久 嚴重恐憂鬱、失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26778.shtml
【聯合報╱王立德/中壢壢新醫院耳鼻喉科聽力師】2014.12.13
日本或歐美地區,孩子往往18歲就搬離父母獨立生活,老人必須自己打理一切,無論坐公車、上市場買菜、或洽公等,由於必須獨自與人溝通,一有重聽,就必須選配助聽器。
反觀國內,許多重聽老人家不願配戴助聽器,很多人配了也不戴,主要原因有三:
1.自覺沒有急迫性:這些老人可能與長子、兒媳等家人同住,許多事情都是兒媳子孫們打理,導致他們認為聽不到就算了,反正有人照顧,所以選配助聽器比率比國外低許多。
2.政府補助助聽器並非全額:國外對老人配戴助聽器幾乎完全補助,但國內一般對老人的補助3500至7000元,這是勤儉的台灣老人不配戴助聽器的原因之一。
3.助聽器昂貴:一般來說,單耳約2至5萬元,配戴助聽器最好是雙耳,經濟因素影響配戴意願。
其實,助聽器是雙耳都需要的,一般鼓勵老人配戴雙耳助聽器,以達刺激雙耳神經。雙耳配戴助聽器的好處多多,包括:
1.方向感較好:方向感對老人過馬路尤其重要,如果只配右耳,左側來車按喇叭時,他們總是會轉頭向配戴助聽器的方向轉去(右耳),可能那1至2秒,車子就撞過來了,非常危險。
2.理解能力會較單耳配戴好:雙耳聆聽有加乘作用,在語言分辨力增進許多,也讓老人更能理解對方說些什麼。
3.噪音環境裡較能分辨語音:在噪音環境下,雙耳配戴比單耳配戴,理解與分辨力增加許多。
4.減緩老人的語言分辨力下降:許多研究顯示,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人若不及早配戴助聽器,隨著時間跟神經久未接受刺激,退化速度會比配戴雙耳助聽器的人快上許多。
如果跟老人家講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他還常常聽不懂,久之,老人家便不太願意與人溝通,漸漸離開人群,退到自己的世界,導致孤僻、憂鬱甚至失智等。
一旦老人出現聽損症狀,應及早發現,最好能經各大醫院或聽力中心檢查,並選擇有信譽的助聽器公司選配,幫助聽損老人戴上合適的助聽器與人溝通無礙,再度回到社會,回到人群,回到家庭溫暖的懷抱。
◆ 亞斯伯格孩子 演戲學會表達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8510.shtml
【聯合報╱記者宋柏誼/沙鹿報導】2014.12.14
男童小定、阿義行為不受控制,爸媽起初以為只是好動,3歲時醫生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家長採開放教育態度,讓他們加入「茄寶兒童劇團」,昨在沙鹿光田醫院展覽室前表演,透過演戲,口語表達、自理能力大幅進步。
「遇到才知道!」小定的媽媽林欣怡說,多數人對此症狀不了解,誤解這樣的孩子是愛搗蛋、自閉,被社會孤立,其實他們對主要照顧者會有極度依賴感,也有貼心一面,經常會把好吃的食物留給媽媽分享。
阿義的媽媽也說,剛開始家人不了解,責罵教導,後來才知這樣的孩子在陌生環境會特別不知所措;改用結構式教學,一步步達成,他們表達會比預期棒。
光田綜合醫院兒童發展門診醫師江國樑說,亞斯伯格症者特質包括人際、語言溝通困難,甚至會過度執著,但智力發展與正常孩子差不多。
弘毓基金會主任梁裴芸說,透過戲劇可訓練孩子的語言、肢體及團隊合作,過程中會遇不同困難,經5個月訓練,發現孩子逐漸可表達自己,逐漸找到自信。
◆ 1個月大寶寶 竟有青光眼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2916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2.14
才出生一個月大的小嬰兒,竟然青光眼。眼科醫師近來收治三名兩歲以下嬰幼兒,父母親發現哭鬧時黑眼球,竟然變得白濁,就醫時明顯看出臉部單側皮膚呈暗粉紅色,其中兩歲大男童還有癲癇,懷疑是少見的史德格-韋伯(Sturge-weber)症候群,經核磁共振果然大腦皮質血管增生,會影響皮膚、神經,甚至造成眼壓高、青光眼。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類病例較少見,台灣每3萬到5萬人才會碰到一例,但他近期就接到三例。
這些小患者臉部皮膚有明顯、大範圍暗粉紅色,父母親誤以為是胎記,認為長大就會消失。其中兩歲男童,右眼上眼皮略微凸起,皮膚呈暗粉紅色,在診間大哭時黑眼珠轉白,檢測視力僅剩0.2,懷疑是史德格-韋伯症候群,經神經內科診斷後確診。
呂大文說,若沒有及時確診、立即降眼壓,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視神經會死亡影響視力。
老男人殺手…竟然是骨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090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2.15
腰椎骨折多年,卻以為閃到腰。一名60多歲男性陪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妻子就診時,順便接受檢查,意外發現骨密度嚴重骨鬆,必須接受治療,兩節腰椎骨折,難怪常覺腰痠背痛。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副教授吳至行指出,許多人以為中風、癌症是國內老年男性的主要死因,骨質疏鬆症才是國內65歲以上男性的最大殺手,儘管男性骨鬆盛行率低於女性,然而一旦出現骨鬆,後果較為嚴重,死亡率也較高。
吳至行說,骨鬆男性如果發生骨折,代表身體狀況較差,不僅預後不理想,且容易惡化。一旦骨鬆引發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近三成,是中風患者死亡率的二至四倍。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以為男性不會骨鬆,以這名男子為例,多年來腰痠背痛,只要一彎腰,就覺得不舒服,以為閃到腰,常找人推拿按摩,但症狀時好時壞。
日前這名患者陪著骨鬆妻子就醫時,醫師發現他走路身形不對勁,嚴重駝背,雙肩貼牆時,頭部無法緊貼牆壁,直覺他罹患骨鬆,檢測發現他嚴重骨鬆,且有兩節腰椎骨折。
吳至行指出,骨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患者容易腰椎骨折,臨床顯示,七成腰椎骨折患者不覺得疼痛,以為是老化所引起的筋骨痠痛,並未治療。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表示,骨鬆是造成老年患者失能和死亡的一大原因,男性骨鬆病患常合併其他疾病,併發症風險高,國外研究發現,男性髖部骨折,死亡率相當高,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37%。
吳至行說,台灣男性每十萬人就有196人髖部骨折,高居亞洲之冠,世界更排行第九。健保署最近給付類保骨素骨鬆針保骼麗注射液,對象為有高度骨折風險的骨鬆男性患者,約有數10萬男性受惠。
※ 相關報導:
* 夜尿不礙事? 就怕是疾病警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50629&kdid=AR10&r=3
寒冬夜晚,躲在暖暖的被窩好享受。啊,突來一陣尿意,上床前不是才尿過?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睡意,瞬間中斷。「夜尿」不只是上了年紀長輩的困擾, 也有不少中壯年人因為失眠或其他因素,夜尿頻頻。夜尿也會增加跌倒風險,不能以「只是老化」等閒視之。
◆ 大學生亂吃 健康指數亮紅燈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0139.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2014.12.15
台北醫學大學調查近兩年新生入學健康狀況,不僅肥胖問題居高不下,而且肝指數、尿酸、總膽固醇異常指數也攀升,校內教授指出這不只是這兩年的狀況,而是近五年都是普遍現象,可歸因於學生三餐不正常加上飲食習慣差,才會出現身體健康警訊,校內還必須安排追蹤機制找回學生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表示,無論是學生或一般民眾,對於如何吃得健康都不太知道,觀察學生一天的飲食習慣,早餐吃漢堡配奶茶,中餐吃乾麵或便當,晚餐買個炒飯果腹,幾乎吃不到蔬菜、水果,長期飲食失衡就會造成指數異常,增加罹病的風險。
陳俊榮表示,從數據可以得知,一百零二學年度新生尿酸異常的比例,從百分之十一點五提升至一百零三學年度的十五點一,等於是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尿酸異常問題,尿酸過高會增加痛風或是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學生應該減少吃過多肉品的習慣,並增加運動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肝指數過高與熬夜有關,總膽固醇過高則與吃太多肉類有關,至於尿酸過高,除攝取太多高普林食物及肉類外,應與年輕人愛喝手搖飲料或罐裝飲料有關。她說,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常喝果汁、含糖飲料的民眾多有尿酸過高的問題,目前市售的飲料所使用的多為單醣的「果糖」,它無法透過皮膚流汗來代謝,只能夠透過尿液排出,長久下來,體內尿酸指數就會過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翁瑄甫表示,大學新生有肝指數、尿酸、總膽固醇過高現象,其實也反映在臨床上,以尿酸過高可能引起的痛風為例,過去診間所碰到的患者,大都是當兵或踏入社會開始,近期竟有不少患者從國、高中就有症狀,且以男性為大宗,病患確實有年輕化趨勢。
◆ 打臉阿基師… 新版CPR 不必嘴對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9063
自由 2014-12-15
搶救援時間 壓胸就可以
〔記者黃淑莉/斗南報導〕阿基師說「嘴對嘴」是國際禮儀,多數國人卻不吃這套,推廣多年的心肺復甦術(CPR)也因此效果有限,許多案例因此錯失黃金搶救時機,消防單位最近大力宣傳只需壓胸的民眾版CPR,爭取民眾接受。
斗南消防分隊上週接獲報案,到達患者住處時,71歲老翁已無心跳呼吸、無反應,消防員鄭喬中與替代役黃正任接力施以CPR,到院前恢復心跳,醫院接手急救後救回一命。
鄭喬中指出,擔任消防員十多年,遇到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跳已停止的病患,能救回的很少,主要都是錯失了5分鐘的黃金搶救期。
斗南消防分隊長吳賢德表示,目前國內公共場所幾乎都有設置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遇有心跳停止病患,1分鐘內施予CPR加AED,9成以上可恢復心跳救回,一旦超過5分鐘,救回機率剩不到50%,且可能有腦傷、昏迷等後遺症。
吳賢德說,政府、民間多年來推廣CPR急救宣導及示範,民眾也知道CPR很重要,但卻難以接受「嘴對嘴」,願意聽卻不願意做,遇到緊急狀況也不敢上前救人,只是焦急等待消防員到場。但消防員畢竟很難在5分鐘內到達現場,還是應鼓勵全民學CPR救人。
本身是醫生的雲林縣衛生局長吳昭軍也說,CPR是簡單、易學、有效的急救方法,國人擔心「惹禍上身」,還有是怕嘴對嘴人工呼吸。
吳賢德表示,「民眾版CPR」,不用嘴對嘴,在確定患者心跳停止時,雙掌上下交疊緊扣,用掌根在患者兩乳與胸骨柄交叉處,以每分鐘100至120下的速度壓胸,且深度要4至5公分,在救護人員到達前不可中斷,仍可達到急救效果。
開罐價維持 食藥署:考慮放寬促銷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3238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2014.12.16
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天針對衛福部食藥署原訂明年禁止業者以「開罐價」推銷嬰兒奶粉,批評衛福部「腦筋要想清楚」。食藥署已於十二月八日宣布,禁止「開罐價」將暫緩實施。食藥署代署長姜郁美昨天表示,未來不排除再放寬其他促銷方式。
但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質疑,民眾現在爭取小確幸,廠商祭出玩具等贈品,讓小確幸發酵,既然廠商如此大手筆,為何不能直接降價?她認為毛揆上任首要之務,應該是幫助家長爭取配方奶降價。
姜郁美表示,預計明年實施的「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其中較有爭議的是第五條,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不得以樣品、贈品、折扣券、優待券、開罐價、搭配其他物品銷售或以特別展示會的方式為促銷。
姜郁美表示,針對「開罐價」三個字,已宣布暫緩實施,其餘辦法仍會在明年元旦起上路,未來將觀察市場脈動,評估是否要在辦法中剔除開罐價的限制。
姜郁美強調,目前除了第五條正面表列項目外,其他促銷方式都是被允許的,如買一送一、特價等,前提是不得廣告宣傳,這主要受到食品安全衛生法規範。
高宜伶表示,毛揆提出的「不該限制配方奶促銷廣告」,這才應該要想清楚。她說,許多研究指出,配方奶行銷會影響母乳哺育,業者生產配方奶,砸下重金廣告甚至促銷,政府能比照宣傳哺育母乳嗎?她肯定食藥署之前禁止開罐價,認為是遵從國際規範的作法。
※ 相關報導:
* 【沃草】鼓吹母乳哺育≠奶粉不可降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32722.shtml
....昨日立法院院會,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孫大千、吳育仁等都主張用促銷、開罐價,讓奶粉可以「技巧性降價」。這些質詢,是針對將在明年一月1日上路的〈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不得以樣品、贈品、折扣券、優待券、開罐價 、搭配其他物品銷售或以特別展示會的方式促銷」。蔣丙煌回應,這項新辦法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目的是推廣母乳哺育,孫大千則追問,「乳汁不夠的母親要怎麼辦?你該讓廠商用促銷、開罐價,立這個辦法和民生需求是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是針對國際奶粉大廠的約束條款,在1970年代,雀巢等公司在第三世界國家販賣奶粉,但具有爭議的推銷手段,導致許多第三世界嬰兒營養不良,因此WHO針對這個國際商業大案,擬定了業者自律的守則。在1990年時,有9個國家立法採用此守則,但到了2006年,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將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納入法案。
「鼓吹母乳哺育,和廠商不願意降價是兩回事。」林淑芬表示,台灣的立法應該跟上先進國家潮流,民意代表不該拿著蠅頭小利綁架民眾,「台灣應該跟進先進法案,開罐價、促銷對奶粉大廠而言,只不過是一點小成本,政府面對不想吐出到口肥肉的廠商,是可以有很多做法的。」
五大廠商壟斷奶粉賺倍數利潤
林淑芬直指,數十年來,政府長期放任雀巢、亞培、雪印、友華生技、美強生等五大廠商寡占奶粉市場、享有將近三倍的暴利。經濟部的書面資料中,比較了中國、新加坡與香港,表示台灣奶粉價格已經相對便宜,林淑芬直言,這種「相對便宜」的現象,是政府不願管制廠商出口行為的結果。
◆ 健康名人堂/醫療改革 全民一起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1795.shtml
【聯合報╱黃達夫】2014.12.16
不可否認,實施全民健保,去除了人民因病而貧以及因貧而無法就醫的恐懼,確實是台灣政府的一項德政。
自從健保開辦以後,政府一直以民眾對健保近80%的滿意度為傲。究其原因,不外是病人可以不受限地隨時、隨意看病、領藥、做檢查,且自付差額費用低。
健保滿意度高 爭議沒斷過
然而,儘管滿意度高,有關健保議題的爭議,卻一直沒有間斷過,不論是醫藥黑洞、健保費率的提升、醫院軍備競賽搶病人、醫院經營的商業化、病床不斷地增加,卻仍一床難求、急重症病人變人球、醫院競相爭取成為醫學中心……,而近幾年來,媒體的焦點更轉向六大皆空、血汗醫院、醫護人力流失、醫療體系崩壞……,這一切的爭議,都與醫療品質息息相關。
雖然政府不斷地高喊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口號,卻鮮少有具體落實的措施。事實上,政府從來沒有認真面對醫療品質的問題,從勞基法實施十多年,仍保護不了護理人員的勞動權,同時期護理界提高護理人力與病床比的訴求,也一直不得解決,可見一斑。
二十年來,在缺乏品質測量數據的情形下,政府的文宣千篇一律號稱台灣的醫療具國際水準,然而,事實是這樣嗎?繼10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針對29個國家有關醫師信賴度與醫療滿意度的民調結果,顯示台灣人民的醫療滿意度是倒數第3名外,最近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所發表,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3個國家比較的研究報告,呈現台灣1至4歲及5至9歲兒童的死亡率皆居24國之冠。
台灣老人看病 次數勝美加
11月23日台北榮總在「2014高齡照護論壇」所發表的調查,發現台灣老人每年平均看病次數高達26.7次,遠高於美、加平均的4次,幾乎破世界紀錄。而且,國內老人「潛在不當用藥」比率遠高出美、加2~4倍。根據健保2010年資料分析,國內老人一年住院90萬餘次,其中約20萬多次和不當用藥有關,增加醫療費用134億多元。
儘管以上數據只是反應醫療品質的一部分,但它卻可以讓我們窺視台灣醫療的問題,以新英格蘭期刊的論文為例,其問卷是問病人最近一次就醫經驗的滿意度,台灣是倒數第3名,表示民眾普遍感到不滿意。這肯定與台灣畸形的醫療形態有關,因為台灣的門診動輒上百人,所以病人三、兩分鐘就被打發掉,匆促到病史都沒講清楚,也沒時間做身體檢查,就被下診斷,誤診機率自然高,病情不能改善,只好不斷地就醫,而造成台灣人每年平均看診次數超過15次,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
在前述兒童死亡率的報告中,雖然沒有看病次數的統計,但我相信台灣兒童的看病形態應該跟他們的父母類似,還可能因父母疼愛兒女,使得看病更頻繁。但是,為什麼台灣兒童的死亡率是24國之冠?這顯示他們雖然獲得很多的醫療,效果卻不好。
至於台灣老人家的就醫頻率高出美、加6倍,不當用藥的機率高出2~4倍,意指台灣老人家很辛苦,每年要比美、加的老人們多跑醫院20多趟,結果接受不當醫藥的機率反而增高,豈不是看病愈多,受害愈大,這樣的醫療品質怎不令人嘆氣!
就醫次數攀高 不該再放任
健保開辦二十年,台灣人民平均就醫次數一直居高不下,病床數也不斷地在增加,然而證據顯示,多看醫師、多拿藥、多做檢查、多住院,往往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我們還要再如此繼續下去嗎?
為了確保醫療品質以達到維護全民健康的目的,主政者、衛生官員、醫界、民意代表、全國人民必須凝聚共識,一同來改變台灣嚴重錯誤的行醫與就醫行為,台灣的醫療改革必須全民參與。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 相關報導:
* 3成CT影像品質差 影響判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1803.shtml
電腦斷層掃描(CT)是確診癌症的主要利器,不過,健保署去年抽查各醫院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品質,高達三分之一的影像不佳,恐影響醫師判讀。
健保署去年針對全台140幾家醫院機齡超過7年、切數小於2的電腦斷層掃描進行審查,共抽查5000多件影像,其中1900件影像品質不佳,被核刪健保給付,以一年155萬多件申報案件計算,約為每檢查1000次就有一次影像品質不合格。
愛吃燙+菸酒檳榔 食道癌風險增195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4075.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2014.12.17
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喜歡喝熱湯暖身,台灣火鍋店密度更是世界第一;但研究指出,常吃熱食和滾燙食物會增加食道癌風險。醫師提醒,燙嘴食物、抽菸、喝酒、頭頸癌患者,都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一項發表於《亞太癌症預防期刊》(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的研究,收集2007年至2011年中國南方兩家醫院的問卷資料,分析熱飲及熱食攝取與食道癌的關聯。結果發現,經常吃熱食滾燙食物的人,罹患食道癌風險是一般人的4.13倍及8.55倍,經常吃烤肉和炸物,也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主任王秀媛指出,食物比較適口的溫度約為攝氏40度,有的熱湯溫度高達80或90度,無法直接入口,就太燙了。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成平表示,單純因滾燙食物引起食道癌的案例較少,主要的高危險群仍是頭頸癌患者、吸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根據統計,飲酒會增加7.6倍的風險、吸菸是4.2倍、嚼檳榔則是2.3倍,若三者兼備,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95倍;飲酒增10倍、抽菸增18倍、嚼檳榔增28倍,3項行為兼具的民眾,罹患口腔癌風險將是一般人的123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侯明志表示,口腔癌和食道癌是男性短命癌的冠、亞軍,患者死亡年齡平均為57歲及58歲,罹患人數也是近10年來成長幅度最高,甚至是所有癌症平均的兩倍。
台東馬偕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白明忠表示,花東地區嚼檳榔的民眾較多,食道癌發生率也高於全國平均。他在門診曾收治一名53歲的男性患者,一直咳嗽、喉嚨痛,幾個月來都在耳鼻喉科診所看診,醫師推估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建議前往大醫院檢查。
但患者對內視鏡感到害怕,遲遲不敢前往就醫,當患者覺得吞嚥困難,不得不檢查時,已是食道癌第三期。白明忠說,許多民眾因大意輕忽或害怕內視鏡而錯失治療良機,非常可惜,他呼籲高危險群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來篩檢,以發現食道癌前病變或早期癌,搭配內視鏡片環狀電燒治療,阻止癌變。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高纖低熱量 大頭菜冬天最美味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50822
炒菜不必放肉絲,用大頭菜熬湯也不必放味精。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大頭菜,冬天才是最美味的季節,由於味道鮮甜,可以做為熬煮湯頭的食材,清甜的滋味一點也不輸給白蘿蔔喔!
◆ 可回收可租借 二手輔具站啟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34316.shtml
【聯合報╱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2014.12.17
位在花博園區台北悠活村的合宜輔具中心「二手輔具站」,昨天啟用。「二手輔具站」提供輔具回收、維修、清潔、租用等服務,讓民眾在欲添購或處理閒置輔具時,多了一項選擇。
社會局指出,不少民眾因短期受傷或術後恢復期購買輔具,但傷癒後,輔具閒置家中造成資源浪費且占用空間。
這些二手輔具若能經妥善清潔、維修、消毒,便能租借給有需求的人,兼顧環保與公益,讓愛心傳遞下去。
針對短期輔具需求者,二手輔具站提供免費租借服務,借期以2個月為限。
曾借用二手氣墊床的張勝豐說,父親中風10年又患有糖尿病,因長期臥床患有褥瘡。但氣墊床一個動輒上萬元,擔心花那麼多錢若不好用該怎麼辦。他們便以租借的方式,讓父親試用1個月,結果發現父親褥瘡情形改善許多,便放心購入。
為協助民眾覓得合適輔具,社會局明年推出「台北市輔具整合資訊網」。該網站除提供全市輔具商店資訊,更開放線上預約輔具適用性的評估、二手輔具的回收、租借等服務。
合宜輔具中心服務時間周二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17時;例假日上午9時至晚間20時(周一休館)。輔具相關問題皆可撥打1999轉5888#1。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診斷新技術 15分鐘就知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4681.shtml
未來要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不需再等上經年累月的睡眠中心病床。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開發的「睡眠障礙風險評估平台」,結合影像辨識技術和流體力學模擬,病患只要花十五分鐘照電腦斷層,就能馬上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準確率可高達八成五。最快明年三月可提供給台灣病患使用,檢測一次約四、五千元。
* 醫院健檢外包 抽血手臂腫竟求助無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5439.shtml
尋常的健檢抽血卻導致半截手臂瘀青腫脹、久久不退,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近來接獲檢舉,有民眾參加公司健檢,但健檢醫院轉手外包給其他檢驗機構,卻不願協助處理抽血造成的瘀青,讓他求助無門。
....醫改會研究員沈珮涵表示,不少企業與工廠都會幫員工辦理定期健檢,卻不知道有些醫院的健檢早已委外經營,可能衍生問題;例如抽血等檢體由誰保管、是否確實進行合格檢驗程序等,都可能打問號。
醫改會建議,選擇健檢團隊時不應以價格作為唯一考量,應打聽健檢是否由承攬者自家醫院經營管理,或者向當地衛生局查證。
為何我會手腳冰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6290.shtml
【聯合報╱連永祥/北市頂心中醫診所醫師】2014.12.18
季節進入冬季,冬衣紛紛從衣櫃拿出來,特別是寒流一來,有人無論穿多厚的衣褲,都無法有效保暖,而且老是手腳冰冷,像冰庫中的冰棒,有時候冷到要鑽進骨頭裏。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以中醫角度來看,最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脾主四肢」,當脾胃氣虛時,陽氣不能達於四肢末端而感到寒冷,特別是挑食的小朋友或因節食而營養不良的婦女,經常會有四肢冰冷的問題。但有些人會說,我平常吃得都很豐富且謹慎,為什麼會四肢冰冷呢?
以下是除了脾虛之外,容易四肢冰冷的體質:
(一)心陽虛:這種體質常見於老人或辦公族,由於年紀大心血管退化,血液循環無法暢通於四肢,辦公族則因運動少又嗜飲冰涼,因運動少而心氣不足,過食冰涼則傷心火,症狀可見胸悶、胸痛、略動則易喘,心陽虛也會影響整體循環而容易有肢端麻痺問題。
(二)肺氣虛: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臟之所主,其中「肺主皮毛」,因此一旦肺氣虛時,全身的皮毛會抵擋不了寒氣,寒氣入侵則形寒肢冷。
(三)腎虛:腎虛的體質常見於過勞群、熬夜群、夜貓族,過勞與作息不正常容易傷精,夜晚不臥床則傷肝腎,症狀常伴有腰痠腳軟、膝蓋痠軟、排尿不淨等症。
瞭解自身所屬體質後,臨床上會建議服用不同藥物或食材來改善四肢冰冷。脾虛者適合四君子湯、茯苓、山藥、白朮等;心陽虛者適合養心湯、當歸、川芎、桂枝等;肺氣虛者適合玉屏風散、麥冬、防風、黨參等;腎氣虛者適合金匱腎氣丸、肉桂、山茱萸、巴戟天等藥材。
除了藥物外,泡腳是改善四肢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很好的方法,尤其是若能在泡腳水中加入中藥材會使得整體效果更好,這部分選用的藥材,普遍以活血化瘀藥材為主,像是當歸尾、川芎、丹參、赤芍、木瓜、牛膝等,若睡不好的人可加酸棗仁、菖蒲,有水腫困擾的人可加生薑、茯苓,將上述藥物置於鍋中煮沸後小火慢煮5分鐘,待溫度稍涼後即可倒入臉盆中泡腳,每日一次能夠有效改善四肢冰冷症狀。
另外,吹風機吹穴位也是能夠快速改善四肢冰冷的方法,其概念類似灸法,但少了灸法的繁雜與燻煙,穴位的選取,在足部以足三里、陽陵泉、湧泉穴,手部則以少海、手三里、勞宮等穴效果最明顯。選定穴位後,吹風機離皮膚約10公分,以弱暖風吹穴位約15秒,然後換下一個穴位。使用吹風機吹穴位時切勿過近或過久,以免燙傷。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天天吃羊肉爐 補到便秘掛急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6703.shtml
1名中年男子日前因嚴重便秘到衛福部朴子醫院急診,他說,因近日天冷,幾乎天天吃羊肉爐暖身兼補身,可能因此便秘。朴子醫院院長蔡宗龍指出,男子可能攝取太多肉類及中藥材才會嚴重便秘,提醒民眾進補時也應多吃蔬菜、柑橘,補充纖維質幫助排便。
◆ 流感疫苗 對女性效果較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6474.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12.18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公布新研究顯示,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易感染流感,且症狀更嚴重。
衛生人員預計,今年冬天流感盛行,因為疫苗對某種流感病毒的療效差,導致許多人就算打了疫苗,仍易罹患。
研究指出,流感疫苗對女性的效果可能比男性強,女性也比男性更易痊癒。
衛生人員用老鼠試驗,顯示母鼠的雌激素產生的酶,有助抵抗病毒。緊急醫療組織的達奇說,關鍵因素是雌激素,雌激素是女性體內的內分泌系統產生。
研究結果將有助藥商開發適用不同性別的流感藥物。不過,醫師不建議男性服用雌激素,但建議採用其他預防措施,如提高免疫力,包括睡眠充足和服用維生素C。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室內空氣品質檢測 醫院菌數多賣場有甲醛
http://udn.com/NEWS/LIFE/LIF1/9137686.shtml
環保署今年7月1日起,將全台466家公共場所列為「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管理對象,上個月全面檢測列管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結果淡水馬偕、亞東兩家醫院及好市多中和店、大潤發台中忠明店、家樂福台中文心店等三家知名大賣場,以及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六處場所不合格,測出細菌、二氧化碳或可能致癌的甲醛濃度超標,讓民眾暴露在可能罹病的風險中。
◆ 立委:食藥署、健保署涉圖利藥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775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皇萱/台北報導】2014.12.18
衛生署98年7月30日公告藥廠104年1月1日後必須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國際藥品優良製造標準(PIC/S GMP),才可在台製造及販售,否則健保不給付。但時限將至,仍有逾7000張藥證未取得PIC/S,食藥署卻說只是不能製造非不能販賣,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和督保盟批評食藥署、健保署涉聯合圖利。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PIC/S GMP 是為了確保民眾吃的藥品經過安全的製程,經過五年,未取得認證的藥廠仍有59家7215家藥證,其中36家查核改善中,23家未提出申請,原本屆期未獲認證健保就不能再補助,食藥署卻說,只是「停止製造」,不代表不能「販售」,反而變相助長藥廠大量庫存藥品。
滕西華說,這7215項藥證分布範圍從消化系統、皮膚、抗腫瘤免疫腫瘤、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等都是民眾常用的藥品,如果健保未補助,民眾可能買不到藥,藥廠看準這點抱持因此觀望態度。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說,藥廠囤積藥品反而讓民眾用藥風險更大,政府應該想辦法趕快要求廠商取得認證,而不是就地掩護。她要求,食藥署應該立刻發函全國醫療院所通知不符規定的藥品,健保署則停止給付未申請到認證的藥廠,並公布民眾買不到用藥的補救方案。
食藥署公關組科長黃琴喨表示,目前143家藥廠已有90家藥廠通過PIC/S GMP認證,30家還在改善中,但都只是小缺失,年底前有望通過,而未提出評鑑的藥廠主要因為工廠設施老舊,擬以委託其他藥廠製藥的方式替代。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連恆榮則解釋,可以繼續販售主要是藥品製造程序仍合乎現行規範,製造過程也有提出相關查驗登記資料,都是經過科學審查的結果。至於健保繼續補助,中央健保署研究員陳尚斌則說,只要是藥證主管機關認為合法的產品,醫療機構有採購並提供給病人使用,健保署都必須依法給付,除非藥證機關發出廢除舊制CGMP的證明文件。
沒理乳房不明硬塊 2男患乳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8929.shtml
【聯合報╱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2014.12.19
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二大癌症殺手,但現在不僅是女性專利,近幾個月光田醫院竟連續發現兩例罹乳癌的男病患;醫師提醒無論男女,若在乳房摸到不明腫塊,應立即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其中50歲的張姓男病患平時不菸不酒,務農且熱愛運動,身體很強壯;今年5月張男在左側乳暈下方摸到約1.5公分寬不明硬塊, 以為自己是男性沒留意,沒想到1個多月都未消失,到光田醫院看診,切片檢查確定為惡性腫瘤,且已轉移到淋巴。張男聽到自己罹患乳癌,瞠目結舌,幸好立即進行左側乳房全切除手術,並接受半年化療,現在復原良好。
另名65歲李姓老翁,幾個月前摸到左側乳暈下方有不明硬塊,以為過幾天就會消失,但過了2個月腫塊還在,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乳房有1.2公分腫瘤,所幸癌細胞未擴散,手術切除後目前只需服用抗癌藥物,每月定期追蹤。
光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黃世民指出,兩名患者都沒有家族病史,發病原因不明,但張男務農,不排除長年接觸農藥影響健康;而李姓老翁是40年老菸槍,罹癌後已積極戒菸。
黃世民說,乳癌患者多數以女性為主,以致大部分男性對乳癌相關保健及預防之道缺乏敏感度,如果發現異常,也以為是發炎或感染病症,未積極就醫,發現時常已是第二或第三期,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
黃世民提醒,男性罹患乳癌機率雖僅為女性的1%,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只要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變形,乳頭出血或者有不明分泌物時,應立即前往醫院檢查,確定異常原因,及早對症治療。
※ 相關報導:
* 31歲女貧血 竟是大腸癌作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9000455-260107
缺鐵性貧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貧血,但是往往一般民眾會誤以為缺鐵性貧血就是要吃鐵劑或輸血治療就好,1位31歲的虞小姐,曾至多家醫院求診被告知缺鐵性貧血不以為意,最後卻被診斷出是大腸癌第3期。要注意,貧血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與癌症先兆。
很多民眾被確診貧血時只會想到補充營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劉耀中說,國人癌症發生除了人數持續增加,也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依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發生資料,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10大癌症前3位,依序分別為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貧血不可忽視。
◆ 專業觀點/癌細胞若轉移 用藥須注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138734.shtml
【聯合報╱整理╱記者鄭涵文】2014.12.19
很多人恐懼化療造成外觀改變而逃避化療,尤其害怕掉髮。
但對部分癌症治療來說,掉髮是必經過程,若能調整心態,掉髮未必是那麼可怕的事。化療結束後,頭髮便會漸漸長回來,新生的髮質通常更好。
此時,家人、親友支持特別重要,建議癌友可參加病友團體或協會,找伴一起打這場仗。
在乳癌轉移之前,治療方式分成局部與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包括手術切除腫瘤與放射治療;全身治療則以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若乳癌已轉移,需依照患者狀況給予適當治療,例如若移到骨頭,需使用治療骨轉移的藥物等。
此時的主要治療原則,是在治療下盡量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使病情穩定、控制腫瘤維持不變或縮小。若能穩定控制,不少患者仍能照常生活,存活期長達4、5年,甚至20年的也有。
癌細胞若轉移,腫瘤細胞特性可能改變,此時用藥必須特別注意。另外,若先前藥物效果不佳或患者難以適應,也要考慮換藥。
乳癌患者千萬別忘記定期追蹤,一旦復發才能及時診斷、治療,控制病情,避免惡化。
諮詢╱台安醫院乳癌團隊召集人謝家明
◆ 醫療五大皆空 8年後…醫師人力短少七千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995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2.19
台灣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醫師將面臨嚴重人力荒。國衛院今天發表研究,預警八年後、2022年五大科醫師人力將短少約七千名;專家呼籲,除政府祭出提升醫師人力政策外,民眾小病亂就醫的習慣也應改掉,避免醫療資源濫用。
近年來國內人口不斷老化,且醫療人員常面臨醫療糾紛訴訟、健保給付與醫師產能不對等問題,以致工作環境較艱困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等基礎照顧科別,因工作負荷過重,人力明顯不足。為了解未來人力短缺狀況,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利用近10年的醫事管理系統資料庫及2005年到2011年健保資料庫,分析評估患者對五大科專科醫師的供給與需求差異。
熊昭表示,年齡越大,內、外科的醫療服務使用率越高,尤其人口老化對內科等需求增加;到了2022年時,內科專科醫師將短少3099到3788名,每位醫師每周平均工作64.85小時;外科專科醫師將短少1044至1519名,每周平均工作74.61小時。
八年後婦產科醫師將趨於高齡化,60歲以上者將達49%,恐降低醫師醫療服務量,也會短少約46到216名,每周平均工作63.55小時;雖然少子化讓未來兒科服務需求人口數逐年減少,但兒科醫師還是會短少44至361名;依照「緊急醫療分級評鑑標準」換算急診需求,發現2022年將短少723到795名急診科醫師,每周平均工作54.02小時。
熊昭表示,民眾就醫真的「太奢侈了」,小病亂逛醫院,讓醫療資源過度濫用,民眾應改變就醫觀念,善用醫療資源,避免醫療崩壞。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表示,醫師人力缺,會反應在急重症及偏鄉醫師缺乏,目前醫師人才培育,每年招收1300名醫學生,希望在2016年起每年增加10%、130名公費生,將分配至急重症、偏鄉醫療。
※ 健保自付比例應該隨就診次數提昇。
* 嘉市6醫院 友善外國人緊急就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39957.shtml
民眾出國時因急病就醫,常需支付龐大醫療費用,嘉義市政府昨天邀請六家醫療院所簽署「友善國際緊急醫療服務」,讓醫療服務成為良心事業,不任意對外來國際旅客「敲竹槓」。
六家醫院包括:嘉義基督教醫院、聖馬爾定醫院、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盧亞人醫院、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陽明醫院。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說,日前台灣早產兒在韓國出生,醫療費用高達400多萬元,幸好韓星李英愛伸出援手,卻也突顯海外醫療費用過高的問題。
* 兩岸內視鏡微創醫學 商機「兆」得住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9140316.s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松雄說,兩岸共組內視鏡微創醫學城、國際醫療觀光產業。據統計,全球內視鏡微創醫療規模年產值高達新台幣25兆元。台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共創「兆元」商機。
黃松雄表示,內視鏡微創醫學是將手術傷口及身體破壞減到最小的手術。初估,大陸這方面年產值規模約新台幣2.5兆元。另外,在國際醫療觀光產業上,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臨床技術上略高一籌,但優勢頂多3到5年,透過兩岸國際觀光產業合作,打造互利雙贏。
醫師荒 內科最慘…8年後恐缺3788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9141356.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12.20
看病卻找不到醫師,這種景況在十年內就可能成真。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全台醫事人力,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中,除了兒科較無遠憂,內科缺人最嚴重,二○二二年全台恐缺三七八八位;婦科醫師則嚴重老化,半數超過六十歲。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指出,台灣步入快速老化社會,內、外科使用率愈高,若人力無法補充,在職的醫師工時勢必延長,可能使醫事人力不足的景況雪上加霜,嚴重影響醫療品質。
近年醫界因醫療糾紛及健保給付失衡,面臨「五大皆空」窘境,國衛院運用醫事管理系統資料庫、健保資料庫及問卷,推估台灣十年內的醫事人力,發現缺口近七千人,最缺的是內科醫師,短少近四千人;工時最長的外科醫師,缺額約一千五百人;急診醫師缺七百多人、婦產科醫師缺四十六人到兩百一十六人,兒科醫師則微幅短缺。
國衛院同時對全台四萬多名醫師問卷調查工時,回收逾五千分。外科醫師工時最長,若以每周五個工作天換算,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其次為內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
因為近幾年新生兒減少,婦科醫師十年內人數不致不足,但現在婦科醫師平均比其他科醫師多六歲,二○二二年超過六十歲以上的婦科醫師將達百分之四十九,考慮年長醫師工作量須減少,人力仍有缺口。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感慨地說:「現在婦科醫師平均年齡已經五十五了,不出十年就破六十了。」施景中觀察,現在醫療糾紛多,醫師薪資不如以往,年輕醫師寧願出走或不幹,婦科醫師平均年齡才會愈來愈高。
熊昭說,調查發現,年輕醫師並不排斥五大科,但考慮到醫療糾紛、工作時數和生活品質後,卻打了退堂鼓。她建議,若能降低住院醫師工時、減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的負擔、醫療過失刑責更明確、調整健保支付標準等政策,年輕醫師還是相當願意到五大科。建議政府調整政策,避免人才流失。
※ 國內濫用醫療資源太嚴重(醫病皆有),看看每天掛號人數就知。建議把看診次數與健保自付額掛勾,看愈多,付愈多,比例當然可依照不同疾病調整。
* 爆肝心臟外科 手術刀6天6夜沒停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9141350.shtml
外科醫師工時長得嚇人,台中榮總麻醉科住院醫師唐宗詠發現,中榮心臟外科團隊自十二月十三日早上八時到前晚,整整六天,不論晝夜,持續有人在手術台上動刀,手術病人都已拔管離開加護病房,醫師還在上刀。
* 搶進眼科、醫美…「醫師不患寡,患不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9141349.shtml
義大醫院教學副院長蔡淳娟觀察發現,國內醫師有老年化、國際化、女性化及摩登化的趨勢,醫勞盟則呼籲,「醫師不患寡,患不均」,健保支付制度需要結構性改革。
....「醫師其實不患寡,是患不均」賴奕菁說,五大科相對風險高、醫療糾紛也多,但醫師不同工卻同酬,讓醫學生根本不敢踏入五大科。寧願排隊三年擠進皮膚科或眼科,或改去診所、做醫美,「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
* 兩岸器官平台 黃潔夫促成立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9141301.shtml
大陸衛生部前部長、現任「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席的黃潔夫昨天表示,大陸明年元旦起禁用死囚器官,改以公民捐獻替代,基於「兩岸一家親」,希望促成兩岸建置器官移植平台,大陸器官也能輸送來台,台灣病患不必再循地下管道到大陸做器官移植。
◆ 機械義肢用意念操作 男子獲新雙臂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141982.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2.20
機械義肢能靠意志力操作?費時10年研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發出一套機器手臂,光用意志力就能操控,目前首位截肢患者裝上去後已經能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科學家估計,再過5到10年,技術能再突破,造福更多行動不便的人。
節肢患者萊斯柏(Les Baugh)在40年前一場意外中失去雙臂,他與該校研究團隊合作,成為這套「模組化義肢」的首位使用者,但要能夠控制它,萊斯柏得先接受一連串肌肉神經再支配手術,並且透過虛擬系統,學習如何控制新的義肢。
現在,萊斯柏成了全球首位同時裝備並能操作兩隻機器手臂的截肢者,練習10天後,萊斯柏已能進行簡單的動作,像是將杯子從較低處移到較高的架子上,下一步就是要讓他戴著這雙「新手」回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
※ 相關報導:
* 幼兒學走路 別依賴學步車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4/475327
常有憂心家長拎著孩子,請治療師評估孩子步態與姿勢,大家一致認同,正確姿勢幫助身體動作且避免傷害,而錯誤姿勢與動作,取決於第一次的學習經驗。
....當我們還是胎兒時,在母親子宮裡有羊水支持,身體處於漂浮狀態,關節未承受到任何地心引力。呱呱墜地後,開啟了對抗地心引力的動作模式,不再漂浮,開始在這個地球上頂天立地。
人類從漂浮到直立,需要關節間的連結,想像下肢肢段像疊疊樂積木,下肢排列維持在中軸,支撐力最為穩固,維持姿勢也最為省力。
身體學習與地心引力相處的過程中,愈自然愈好,讓孩子學習站立,最自然環境就是不給予任何協助,只要注意居家環境安全,防止摔倒時遭遇過多撞擊力,家中可鋪設軟墊增加安全性。
* 跑步機練習 可否取代平地跑步?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572561
●一開始就設定跑幾公里的目標?
許多初學跑者往往一開始就會設定一個目標,如「今天跑五公里,明天跑六公里……」卻忽略本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負荷。建議剛開始跑步的人,要用時間代替距離做為跑步的測量單位,一次約跑8~10分鐘,重複3~4次,累積總時間約在30~40分鐘即可。一旦以時間做為規範,就比較容易穩定下來,不會愈跑愈快,也不會因為疲憊或太喘而無法持續。當你覺得8~10分鐘跑起來相當輕鬆,就可以用2~5分鐘為單位慢慢延長單次跑步時間,慢慢適應,直至可一次連續跑30~40分鐘,這對初學者而言是較好的訓練方法。更重要的是依訓練目標控制心率(脈搏次/分),並完成上述運動時間。
天氣變換 小心冬季憂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42676.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4.12.21
你冬季憂鬱了嗎?最近冷氣團報到,天氣變動讓人覺得懶洋洋,醫院精神科更發現,這段期間不少人憂鬱悄然爬上身,情緒陷入低谷,求醫個案增多且年齡愈來愈低。
義大醫院精神科門診發現,最近憂鬱個案突然增多,求治民眾雖還不到疾患程度,但可能因為天氣變動、照日少、運動少、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精神狀態變差,對任何事都缺乏動機,嚴重的還自殘。
簡佳璋醫師指出,天氣變化會影響到大腦結構裡的血清素、腦內酚等神經傳導物質,以致情緒起伏,尤其躁鬱症的鬱期會比躁期多,原本病情穩定的變得不穩定,有人甚至與家人衝突。
不僅門診中具有憂鬱傾向的民眾增多,患者還「年輕化」、「極端化」,有20多歲女性自殘、酗酒、濫用藥物;有人合併使用酒精與安眠藥,吃了有失憶、夜食、夢遊等副作用,不吃又睡不著,身體失調,陷入惡性循環。
像一名40多歲的婦女就抱怨頭痛欲裂,多名罹癌患者因心情鬱悶,拒絕繼續接受癌症治療,也有20多歲學生作息顛倒,天天宅在家不出門,有人認為工作乏味,萌生退意,好幾個求醫時,手腕都有割痕。
簡佳璋表示,冬季憂鬱上身,最好的自救之道就是「離開現場」,變換環境,幫助自己轉念,不要躲在陰暗角落自怨自艾,其次可試著調整呼吸,刺激橫膈膜,有這個起心動念,體內血清素就會改善,生活慢慢回復常軌。
他也提醒,發現親友情緒不太對勁時,可不著痕跡邀他到戶外曬曬太陽或到健身房,讓身體自己調控,很多輕症憂鬱患者,經由日照及運動,甚至不必吃藥,情緒就能緩和。
※ 相關報導:
* 揮別冬季小症頭 簡單食療有法度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0878
寒冷的季節,隨著冷氣團一波波到來,您是否發現惱人的「小症頭」也層出不窮呢?像是容易有眼睛酸澀、嘴唇乾裂、肌膚乾癢、手腳冰冷、便秘等。
這邊提供一些簡單的食材搭配可以幫助緩解症狀,讓您輕鬆度過一整個寒冬喔!
* 服抗凝血劑和抗生素 婦人嚴重出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0879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上市後,造福全台超過2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可降低患者中風和顱內出血的風險與死亡率。不過近日一名婦人服用抗凝血劑後,卻因牙齦大量出血送急診,診斷後才發現婦人因服用抗生素,兩種藥物互相影響所致。
◆ 8大撇步 讓癌症遠離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1000771-260307
旺報 2014年12月21日 許莉
當今社會,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癌症。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預防悲劇發生呢?
今天就一同來解析預防癌症的8項建議,不僅對預防癌症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預防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有實質幫助。
多吃非澱粉類蔬果
1保持正常體重。要確保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在整個成年期避免體重突然增長或腰圍增加。
2每天適量運動。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強度的身體活動(相當於快走),避免長期久坐不動。
3減少高能量密度飲食習慣。少吃高能量密度(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食物,避免含糖飲料(包括果汁);盡量少吃速食。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一方面會快速使身體獲得能量,增加身體代謝負擔,另一方面如果活動量不夠的話很容易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肥胖等後續一系列問題,如果你平時的活動少,飲食就更應該注意了,管好自己的嘴,盡可能地邁開腿。
4每天多吃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每天吃至少400克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每天都吃全穀類(如燕麥、大麥、蕎麥、糙米、玉米等)和豆類。究竟什麼是非澱粉類蔬菜?說說澱粉類蔬菜你就明白了,如馬鈴薯、紅薯、山藥、紫薯、百合、蓮藕等,除去這些就是建議大家多吃的蔬菜了。
多吃全穀類和豆類食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雜豆粥或是蒸雜糧飯了,這樣既簡單又方便,同時使營養達到均衡。
5食動物性食物有節制。每周攝入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的量要少於500克,動物性食物當中的脂肪、膽固醇等成分比重大,隨著飲食量的增大,很多問題也如影隨形。
每天攝取鹽分少於6克
6飲酒應限量。如果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兩份(1份酒約10至15克乙醇),女性不超過一份。酒精量的估算方法如下:酒精量(克)=飲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如一瓶500毫升52度白酒含有的酒精為:500×52%×0.8=208克。
7避免醃製、鹽醃或鹹的食物。每天保證鹽的攝取量低於6克,鹽攝取太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降低身體抵抗力,更可能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此外,盡可能不要食用發霉的榖豆或豆類食品。
8不用營養補充品預防癌症。一般不推薦食用營養補充品預防癌症,強調透過飲食本身滿足營養需求,但在某些癌症或營養不足時,補充品可能很有用。
同時,還有2項特殊建議:
1、母親對寶寶最好進行6個月的完全母乳餵養,以後再添加其他副食品同時繼續堅持母乳餵養,因為母乳是世界上營養最佳且最全的食物,持續給寶寶補充,對寶寶最好。
2、癌症倖存者在積極治療過程中,要遵循合理膳食、健康體重和身體活動的建議,並切忌吸菸和嚼菸草。(作者為營養師)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台北國際醫旅開幕 主打觀光醫療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2557.shtml
【聯合報╱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2014.12.21
國內首家結合健康管理、美容醫學、溫泉酒店的「台北國際醫旅」昨日正式開幕,台北市長郝龍斌親臨現場剪綵,並參觀內部設施。
「台北國際醫旅」坐落在新北投捷運站旁,由台北市政府委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與北投老爺酒店共同打造。主打連結當地觀光資源,設計客製化健康旅遊行程,目標成為國內觀光醫療產業的火車頭。
「台北國際醫旅」1至5樓為北投健康醫院,設有影像醫學、美容醫學、內視鏡檢查中心。6至12樓則為北投老爺酒店,共有50間客房、健身房和溫泉SPA。
其中,影像醫學檢查室以創新的劇場式主題,設有不同影像情境,並以柔和燈光和音樂,緩和民眾健檢時的緊張情緒。
客房由荷蘭設計師打造簡約風格。下榻飯店期間,除有營養師團隊,設計兼具美味營養的餐點,更可在溫泉客房享受北投獨特白磺泉美人湯,或至鄰近觀光景點探訪,全方位放鬆。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院長蔡清標說,近年來部分東南亞國家,包括新加坡、泰國等,都致力推行觀光醫療,但其實台灣的醫療並不輸給他們。「台北國際醫旅」將做領頭羊,盼能迎頭趕上。
郝龍斌表示,台灣的健檢及醫療國際知名,且觀光人口每年以百萬人增加。若能將兩個產業結合,發揮相乘效果,可有助提升經濟。
不過,要享受「台北國際醫旅」高品質的服務並不便宜。院內健檢項目多上萬元,一泊二食的兩人客房定價要2萬2千元。
昨日開幕典禮就有護理工會及民陣團體到場抗議,質疑市府利用大筆「市立醫療基金」提供有錢人奢華健檢,卻不提升醫療品質。
對此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觀光醫療年產值上千億,是項值得投資的新興行業,「開創更多產值,或許才是提供目前醫療困境的可行方案。」
7成大腸癌患 自認體壯拒篩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2000383-260114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2日 陳瑄喻/台北報導
劇場大師李國修因大腸癌,58歲就病逝,讓許多人惋惜不已。大腸癌已連續6年位列國人十大癌症首位,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昨公布最新基層診所醫師調查發現,有近7成的病患因「不想面對問題」拒絕糞便潛血檢查,有4成7的患者則是「害怕還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自2004年起,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的民眾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篩檢),但至2010年底止,只有22%的民眾曾接受大腸癌篩檢,篩檢率不到美國60%的一半。
醫師公會全聯會接受國健署委託,推動「提升基層醫療院所參與大腸癌篩檢服務」,針對631位基層診所醫師進行調查,發現病患拒絕糞便潛血檢查原因的前3名,分別是「覺得自己身體好不必檢查(72%)」、「不想面對問題(67%)」、「害怕還要接受大腸鏡檢查(47%)」。
至於由誰邀請民眾做大腸癌篩檢效果最好?調查中指出,以「醫師」40.9%為最高、其次為「政府機關」20.9%、「村里長」16.64%。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表示,國內50歲至74歲成人,每30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病史,每300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許多大腸癌病例是因為息肉增生轉變成癌症,倘若透過糞便潛血篩檢,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連冷3天 骨感女「瀉」到不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594201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4-12-22
天氣冷竟是「拉肚子」的原因。基隆一名廿六歲楊姓「骨感女」,氣溫只要出現變化腸胃就開始絞痛,忍不住便意。她無奈說,只要到冬天,一天至少要拉四次。最近氣溫起起伏伏,症狀愈來愈嚴重,就醫才知道狂拉肚子是天冷造成。
楊姓女子視經常拉肚子為「消化好」,還可能當減肥,不以為意。去年她從中南部搬到基隆後,只要下雨或是天冷,肚子就會隱隱作痛,開始拉肚子。
上周連續三天低溫,她的便意像「止不住的洩洪」,不只三餐飯後必拉,外出買東西再回到辦公室,也得先去廁所報到。她受不了才到診所就醫,結果醫師發現她的腸胃敏感,受不了天冷的刺激,才有不斷下痢的狀況。
台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內科主任王鴻源表示,類似楊女的案例很多,腸胃敏感的民眾只要遇到冷天,低溫觸發腸胃交感神經,促使腸胃頻繁蠕動,造成拉肚子的症狀。相較於腸道,胃部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天氣影響。所幸,這不是一種疾病,僅是一種生理反應。
王鴻源表示,檢視自身是否腸胃敏感,可透過吃酸或辣、喝酒、重口味的食物後,會不會立刻拉肚子來看。若有此狀況就有可能是腸胃敏感。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黃國晉表示,楊女的問題不全然是天冷造成,可能是天冷加下雨造成食物的黴菌較多,造成肚子不舒服。他提醒,許多拉肚子症狀背後,其實隱藏重大疾病,像是大腸癌、細菌感染、寄生蟲作祟等。
◆ 冬季養生好時機 穴位保健增免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1111
自由 2014-12-22
文/黃瀅如
冬天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除根據個人體質調養之外,冬季是全年養生的重要時候,因此提供以下原則,有助於調養身體。
●多曬太陽:冬天曬太陽的最好時間是上午10-11點,下午1-2點左右。
●多吃溫性食品:如羊肉燉蘿蔔、牛肉、雞肉等。
●多睡覺:睡覺也是養陽氣、生「正氣」的好辦法。
●多吃保護心腦血管食品:如黑木耳、番茄、芹菜、紅心蘿蔔等。
●多食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白蘿蔔等。
●多吃燉食、煮食:夏天做飯可多用炒、煎的烹飪方法,冬天則要多用燉、煮的烹飪方法,因為自古中國人認為「湯汁最補」。
●多吃天然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海魚等。
●多吃益腎食品: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核桃等。
●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烏骨雞等。
●冬胖夏瘦:一般情況下,體重可酌增1-2公斤左右。冬天不宜減肥,也不可盲目減肥。
◎以下介紹兩個冬季保健穴道:
●足三里(圖1)
操作方法:按摩時可採按揉、上下推法,正坐、左腳平放置椅上,左手輕輕握拳,以食指第2指節關節,按揉穴道,並上下推之,每日早晚各一次。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要穴,冬天常常按摩可以達防病保健效果。
●合谷穴(圖2)
操作方法:以指尖下壓會產生痠脹感為準,每次持續按壓10秒鐘左右,一天可數次。
冬天是容易受到感冒侵襲的季節,按壓「合谷穴」來減輕感冒症狀,平時按壓也可增進免疫力。
(作者為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
※ 詳見原站。
專家會議無共識! 無心跳器捐難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6090.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2.23
器官移植登錄中心昨天邀請專家研擬無心跳器捐準則,對於捐贈者心臟停止的等待時間、是否可用葉克膜並給予鎮靜用藥等,認為仍有爭議,直言:「推動無心跳器捐真的是十分困難」。
無心跳器官捐贈在選前引發軒然大波,器捐中心允諾兩個月內提案,作為衛福部制訂無心跳器捐指引的參考依據。但昨天專家會議無法達成共識,宣告國內的無心跳器捐準則可能難產。
台大事件後 醫界更謹慎
器捐中心執行長、林口長庚醫院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江仰仁表示,自台大事件後,醫界對無心跳器捐的態度反而更保守、謹慎,擔心影響捐贈者權益。
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會議中法界認為應更清楚定義心臟死,包含心跳停止時間,可否在死亡前給與藥物,以及葉克膜的使用等。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說,這次會議共識,就是應尊重器捐者權益,以此前提訂定無心跳器捐指引。
江仰仁認為,心臟死定義困難,各國判定心跳停止後的等待時間,短至兩分鐘,長至廿分鐘,「台灣很難有所本。」他舉例,根據英國文獻回顧,心臟停止逾六十五秒就不會再跳動,但英國判定心臟死卻在心跳停止後十五分鐘,顯示六十五秒就可判定心臟死的說法,很難當成標準。
反對的立委 也參與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質疑台大有違法疑慮的國民黨立委、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昨天也參與討論。蘇清泉說,腦死判定後捐贈器官有明確準則,無心跳器捐爭議較大,實際推動面臨許多困難。
蘇清泉表示,過去大多會在器捐者死亡前,使用鎮定藥物或抗凝血藥物幫助器官保存,但近年已慢慢傾向讓器捐者自然死亡,美國過去有廿多個州同意在器捐者死亡前給藥,現在僅有一個州如此進行。
會中有人建議,應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四條中,增加心臟死判定準則。蘇清泉說,過去腦死判定由神經專科醫師執行,心臟死也應由心臟專科醫師做超然裁定,並嚴格區分勸募與移植的團隊,避免角色錯亂。
台大陳益祥 仍盼有進展
台大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說,各界對無心跳器捐的討論,他樂見其成,雖然目前仍無共識,他希望不可因此延宕,反而應集思廣益找出大眾都可接受的作法,讓國內器捐發展更進一步。
※ 相關報導:
* 葉克膜做無心跳器捐 陳益祥第一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6107.shtml
日前立委重提台大醫院廿年前曾進行無心跳器捐,被認為影射準台北市長柯文哲活摘器官。不過,國內第一位使用葉克膜無心跳器捐手術者,並非柯P,而是台大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陳益祥說,當時使用葉克膜保護捐贈者器官,是全球首例。
時至今日,無心跳器捐是否用藥、是否使用葉克膜、心跳停止多久才能摘器官,仍有爭議。陳益祥與台大外科教授李伯皇還原當年,釐清真相,希望避免誤解,幫助國內器捐發展更進一步。
* 沒準則「醫師陷於灰色地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6098.shtml
無心跳器捐該怎麼做,各界喬不攏。台大醫師認為,受贈者與捐贈者的權益就像蹺蹺板,而醫師往往夾在中間,十分兩難,因此更應盡速訂定準則,保障進行移植及勸募的醫療團隊。
....台大外科教授李伯皇說,無心跳器捐最大的問題,就是器官會有熱缺血的情況,一般而言,只要血壓低於五十毫米水銀柱,器官功能就會開始下降,而心跳、血壓等體內循環一停止時,血液溫度高於攝氏四度,會讓代謝繼續運作,使細胞開始酸化,對於器官保存十分不利。
* 病人苦等 立委:別再擋器捐修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6773.shtml
田秋堇的提案版本,主張擴大器捐,改善國內器官短缺的問題,並禁止國際間器官移植,避免危及醫學倫理和人權,行政院已提出對案,不過朝野協商不開,爭議無法解決。
* 新聞效應 簽器捐卡的人多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9146100.shtml
選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大醫院器捐事件,當時使部分民眾對器捐產生負面觀感,退回已簽署同意的器官捐贈卡,但最近簽署人數不減反增。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表示,有更多民眾以簽卡表達對器捐的支持。
◆ 國健署:3D、4D超音波產檢非必要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6/594828
UDN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4-12-22
不少準媽媽會自費安排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還有3D、4D超音波可替胎兒「拍寫真留紀念」;衛福部國健署在新版的媽媽手冊提出建議,除了有妊娠糖尿病、羊水過少等才需要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不建議進行標榜可看到寶寶長相、動態的3D、4D超音波。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超音波是利用高頻的音波進行檢查,在國外發現,過去十年自閉症兒增加與產科超音波使用有同時上升趨勢,雖然關連性還有待研究,但最近世界超音波醫學會、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呼籲,非醫療使用的超音波應避免。他說,坊間3D、4D替胎兒留影像的超音波,有時一拍就是一個小時,建議應避免。
生得少、生得晚,準媽媽們越來越在意胎兒健康,願意花錢自費檢查,其中高層次超音波是常見的自費產檢項目,有些媽媽為了先看胎兒的影像,也會要求醫師「多照一下」。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陳麗娟表示,高層次超音波其實與一般產檢超音波的設備相同,是對胎兒的頭頸部、胸部腹部器官、臍帶、四肢等項目進行更精密的細部構造檢查,檢查時間約需要半小時至一小時,建議20到24周進行。
3D超音波雖可呈現出嬰兒五官與立體樣貌,4D超音波還可播放成動態影片,但3D與4D超音波不是醫學診斷上的依據。黃閔照說,一般懷孕20周左右,健保給付一次超音波,他建議若觀察到有異常再自費檢查,39周到40周如果還未生產,也可以再照一次。
※ 相關報導:
* 亂服感冒成藥 小心尿不出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1413
冬天流感爆發,有攝護腺肥大困擾的74歲張姓男子,因感冒服用成藥,竟造成急性閉尿,有尿意卻無法排尿,腹部脹起、疼痛,緊急送醫,置入導尿管救治後才順利排尿。
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李宏耕表示,感冒藥含有「抗組織胺」成分,是市售成藥常見成分,普遍用於治療鼻塞、流鼻水、過敏等症狀,但易影響膀胱收縮,平均有3至5成攝護腺肥大患者,服用感冒藥後會出現類似症狀,可能造成「急性閉尿」。
* 悠活站教運動 91歲健康樂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45841.shtml
91歲王洪文以前多在家中運動,今年改到社區悠活站參加3期課程,接受專業教練指導訓練肌力和平衡感後,感覺身體更健康。兩人昨天出席北市府衛生局的活動,號召更多長者善用悠活站資源,過更健康的老年生活。
睡前使用3C閱讀 賠上健康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147758.shtml
【Upaper╱編譯馮克芸】2014.12.24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報導,想在睡前閱讀,最好讀實體印刷書籍,而非手機、平板或電子書閱讀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出的小型研究發現,睡前用電子產品閱讀,對睡眠型態的深遠影響,遠非我們目前所了解,甚至影響長期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中每天睡前使用iPad四小時的受試者,褪黑激素降低,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入睡,且處於快速動眼期時間較少,也就是深度睡眠時間較少。
此外,他們即使睡8小時,第二天早上也比較睏、警覺性較低,且生理時鐘延緩。
研究者說,電子產品在人們睡眠上扮演的角色,可能影響長期健康,例如長期抑制褪黑激素,可能增加罹患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及乳癌風險,而持續缺乏睡眠與肥胖及糖尿病有關。
※ 相關報導:
* Ebooks at night won’t help you sleep tight, US study finds
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4/dec/23/ebooks-affect-sleep-alertness-harvard-study
Harvard researchers say light-emitting ebooks negatively affect our sleep and lead to next-day grogginess
* 喝濃茶解宿醉 加重脫水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592171
很多人都曾有宿醉經驗,坊間也有很多緩解宿醉的說法及偏方,但衛福部嘉義縣朴子醫院院長蔡宗龍指出,改善宿醉最有效的方法是到醫院打點滴。他提醒,宿醉後千萬不要喝濃茶或咖啡,因為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改善目的,還會讓宿醉更嚴重。
專長肝膽腸胃科的蔡宗龍表示,酒類含有酒精,而酒精就是乙醇,算是一種毒,一旦喝太多酒,即使經過人體的肝臟代謝後,仍然會留有乙醛,而乙醛會造成腦血管擴張,這就是宿醉會頭痛的原因。
酒喝太多,會造成乙醛無法正常代謝,輕者傷肝,若是長期酗酒,肝臟會因無法負荷而導致肝硬化,最後甚至惡化成肝癌。
蔡宗龍指出,宿醉是很痛若的事,一旦真的宿醉嚴重到受不了,蔡宗龍說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合格的醫療院所打點滴,因為不管是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都可以降低血液裡的酒精濃度,並加速酒精代謝及縮短醒酒時間。
◆ 保潔洗浴床 病榻上也能泡澡
http://udn.com/news/story/7266/598563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4-12-24
台東聖母醫院研發保潔洗浴床,讓癱瘓或行動不便患者可以直接在床上洗澡嘉惠患者。研發者林大仁說,該套設備費用和日本今年開發的同系列產品相較,只有1/6左右,不但輕便還能泡澡。
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說,為病患洗澡雖不是醫療行為,卻是很大的工程,特別是照顧行動不便的患者,洗澡時還要其他人幫助。一般人洗澡或許很容易,但對特殊的患者來說卻是一件奢侈的享受,有了這個床,患者可以輕鬆洗個好澡,近期相關論文還獲得優質金牌獎。
聖母醫院研發組長林大仁說,過去志工幫病患洗澡,大概只有擦澡或搬移、原床沐浴,頂多利用沐浴專車,不過都很不方便,至少要經過7、8道程序,時間要1小時左右。
昨天他邀請院內營養師充當病患示範,只要把床墊拉起夾在床沿,就成為行動浴缸,頂多只要幫病患翻身洗背面,不必再像過去搬來搬去,洗完可以把洗澡水從設計好的水管放掉,直接擦乾身體和保潔墊。
許多病患家屬看過後,對這套設備的簡便性都讚不絕口。他們說,冬天還好,一到夏天,一天不洗澡就會很不舒服,有了這套設備,不管病患還是照顧的人,都不必那麼辛苦了。
※ 相關報導:
* 花醫豐濱分院 台11線的守護燈塔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48058.shtml
花蓮地形狹長,從花蓮市往南約200公里的台11線海岸線,沒有醫療院所,花蓮醫院豐濱分院長期以來挑起緊急醫療及照顧偏鄉居民的責任,使得花蓮醫院最近以「台11線上的守護燈塔-深耕與生根部落的全人醫療」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
* 補充保費改革 應讓民眾有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14808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2.24
全民健保補充保費去年開始徵收,已連續兩年超收,去年超收200億元,今年又比去年成長12%以上,達到450億元,使得健保安全準備已突破千億元,估計明年將達到法定三個月的水位,依法健保費費率即應調降。我們建議衛福部比照台電將盈餘回饋給民眾的作法,將超收的補充保費優先退費給中低所得民眾,並改制為年度結算制,以使民眾對健保改革有感。
醫學中心看診 1千元不夠用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601897
UDN 2014-12-25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有些人把急診當快速門診,或是隨意逛醫院,全民健保會明天將檢討部分負擔的合理性。健保署日前提出模擬試算方案,若回歸健保法規定,門診到醫學中心不經轉診,部分負擔平均支付838元、急診平均724元,比目前的360元、450元都高,再加上掛號費,到醫學中心就醫一次,一張千元大鈔不夠用。
依據健保法規定,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的20%,如果未經轉診,則依醫療院所層級門診提高30%到50%。
不過現行部分負擔是以「定額」收取,如門診不經轉診,地區醫院80元、區域醫院240元、醫學中心360元、急診150到450元,算下來民眾負擔比率僅有12.87%,遠低於法定比率。
健保會明天將檢討部分負擔的合理性。健保署日前則先邀集醫界、消費者團體、醫改團體等代表舉行諮詢會議,提供幾個模擬試算。若按照法定比率,門診不經轉診,按照實際的醫療花費,醫學中心最低收91元、最高收1萬860元,平均收838元。至於急診到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最低102元、最高6359元,平均724元。
另一個方案則是採定額試算,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提高為513元、藥品自付額也要提高、上限為500元。如果藥品費用高,到醫學中心門診就醫仍可能破千元。
醫改會研究員沈珮涵表示,部分負擔若採定率計算,小病到大醫院,根據試算,因為整體醫療費用較低,反而可能比現行便宜,可能變相鼓勵輕症患者跑到大醫院,調高部分負擔對解決急診壅塞等問題,並不能「對症下藥」。同時除了部分負擔,國人就醫還要加上掛號費,荷包恐大失血。
健保署醫管組長林阿明表示,由於大環境景氣不佳,諮詢會議討論後也擔心造成經濟弱勢民眾的負擔。
※ 相關報導:
* 冒用病患名領藥 醫師偽造文書判刑6月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9151233.shtml
台北市一名診所的劉姓醫師,明知女病患沒有實際看診,竟冒用其他病患的名義,開出多種安眠藥、以及第4級管制毒品佐配眠,讓女病患領走藥品,事後並向健保局請領費用,總計4年多來,被查獲冒用20多名病患資料;全案經台灣高等法院審理後,依偽造文書罪判處劉姓醫師,以及該名女病患,各6月徒刑,但均得易科罰金確定。
◆ 南臺科大 研發瞳孔定位技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5000652-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25日 黃文博/台南報導
南臺科大資訊工程系研究團隊接受醫療儀器公司委託,進行眼睛雷射儀器內的瞳孔定位技術改良,成功研發出快速瞳孔定位技術,24日雙方簽署專利技轉合約時,校長戴謙表示,此技術將可協助廠商拓展國際市場。
南臺科大表示,設立在南部科學工業區內的艾克夏醫療儀器公司,以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眼科雷射設備儀器為主,兩年前,南臺科大資訊工程系的師生,與該公司一直保持合作研發的關係。
總經理黃承好表示,眼科雷射設備儀器,是利用極短脈衝、高能量的雷射聚焦在眼球的組織上,產生眼組織氣化切削的效果,如此才能達成處理近視的效果,其中雷射近視手術儀可解決近視和矯正遠視、散光,飛秒雷射眼科手術儀可製作角膜瓣和白內障手術。
這兩種雷射儀器互相搭配,更能改善許多眼睛的問題,如果能有精確的瞳孔定位技術,更能強化雷射儀器的精準和可靠度,南臺科大資訊工程系的師生,針對業者需求,展開為期1年多的「用於眼睛準分子雷射手術之快速瞳孔定位」的主題研究,終於獲得成果。
艾克夏公司很滿意南臺大師生的這套研究計畫,校方決定進行技術移轉,昨天由戴謙與黃承好簽訂台幣450萬元的專利技轉合約。
狂吃肉嗑甜食 害心血管也害地球暖化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590326
UDN 2014-12-21 編譯 楊宛盼
喜愛吃肉和甜食不但有害健康,也可能加速地球暖化。專家警告,到2050年,高脂肪的西式飲食可能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80%,若不加以遏制,可能導致十億公頃的生物棲地遭到破壞,被挪來擴充耕地和放牧面積以餵飽全人類。
明尼蘇達大學生態學教授提爾曼(David Tilman)研究團隊指出,「收入增加和都市化,讓全球飲食趨勢逐漸從傳統食物轉向高糖、高油脂和多肉飲食。」
研究人員說,這種飲食習慣,也大大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威脅全球人類壽命。
這項刊登在《自然》雜誌的研究,分析糧食生產的環境成本與飲食趨勢,並探討飲食、健康與人口變化的關係。
研究發現,在1961年至2009年間,每人平均肉品消耗量和卡路里攝取量,與收入多寡呈正比,若納入未來的人口與薪資成長預測,趨勢顯示2050年蔬果占民眾日常飲食的比率將下滑,但豬肉、雞肉、牛肉及奶蛋類消耗量將增加25%至50%。
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數據模型,預測雜食性飲食、地中海飲食、魚素者和素食者等不同飲食方式,對環境和健康造成的影響,發現若改變飲食習慣,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平均可減少27%,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分別降低10%與20%,而且這些數字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比率可能更高。
大規模推動改變飲食習慣的好處包括,減緩全球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避免開墾農地導致的物種滅絕,更可免於西式飲食可能引發的潛在疾病。
更重要的是,如果全球消費者轉向地中海、魚素和素食飲食,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維持在目前所有交通工具碳排的水準,保留下來的熱帶雨林和草原面積相當於半個美國。
這項研究與劍橋大學和亞伯丁大學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證明少吃肉,是確保未來糧食需求和避免氣候變遷嚴重後果的關鍵。
劍橋與亞伯丁大學的研究顯示,若維持目前趨勢,2050年光是糧作生產的碳排放量,就會超過目標值,且30年後全球人口將增加至96億人,隨著全球飲食習慣轉向「重肉食的西式飲食」,意味糧食將供不應求。
國際能源組織(IEA)預測,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成長最快的能源之一,到2040年,近半數新建發電廠都是再生能源,同時取代煤礦成為全球最大發電能源,但這仍無法阻止全球碳排攀升的速度。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日喝3瓶汽水 19歲男食道潰爛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2566
新竹縣一名十九歲讀夜校的吳姓青年,經常三餐不定時又愛喝碳酸飲料,日前他睡覺時感到胸口灼熱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長期胃食道逆流,已經讓他的食道發炎、潰爛。
* 異常暴瘦 小心癌症上身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511362
體重減輕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醫師指出,若每月體重減輕1%以上就應提高警覺,尤其是老年人,罹患癌症或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率高。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家醫科醫師鄧雯心表示,體重減輕分為自願性及非自願性,即使是刻意減重也應遵守每周下降0.5至1公斤的速度,否則容易產生副作用。她說,民眾應注意非自願性的體重異常下降,若半年內體重減輕5%以上,建議到醫院檢查。
* 金針菇「百搭」 高飽足又低熱量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6/606713
冬天鍋物料理常見的金針菇,是便宜又好運用的食材,除了有易熟又耐煮的特點,更是營養價值高的食材。加上具飽足感又低熱量,也是減肥不錯的選擇,料理方式也相當多元,舉凡煎煮滷拌烤,每種料理都適合,堪稱「百搭」食材。
金針菇性質微涼,每百克熱量只有41卡,屬於低熱量的蔬菜。金針菇中的離胺酸和精胺酸含量豐富,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功效,因此又有「增智菇」的美譽。
此外,許多人提到菇類就會聯想到「多醣體」,有活化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同時有降低膽固醇功能。金針菇所含的幾丁質更可抑制飲食中的脂肪吸收,進而減少體脂肪形成,而其豐富的纖維質又能預防便秘。
◆ 老人老跌倒 3大原因常被忽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07213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4-12-28
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不斷浮現,醫界發現,很多老人家不僅憂鬱常不自知,隨著身體機能退化,經常莫名奇妙跌傷,嚴重的還「跌」出人命。
義大醫院老人整合醫學門診上月收治一名老翁,前不久才跌斷右手開完刀,回家不久又跌斷右腳。主治醫師黃繼賢指出,按文獻統計,跌倒的人再發生跌倒的機會是常人的3倍,一旦臥床,併發褥瘡、感染等問題,甚至還可能奪命。
他指出,老人跌倒的原因包括疾病、環境、藥物、老化、循環不良、失智、視力差、肌耐力不足等不下10種。一般人跌倒後多半只想到找骨科處理外傷,卻忽略背後跌倒的原因,結果下次還是跌倒。
黃繼賢表示,之前曾發生過跌倒;肌耐力不佳;平衡感不好,是跌倒原因中的前3名,例如中風病人本身肌力就差,相對容易跌倒;吃安眠藥、高血壓或精神科藥物的人,跌倒風險更是常人的3到5倍;姿勢性低血壓造成暈眩、跌倒的也不在少數。
在國外老人安置機構,老人跌倒的比率約3到4成,年齡愈大的愈容易摔,女性比率高於男性,且因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的族群,一年內的死亡率約20%,與第4期乳癌患者第一年死亡率相當。台灣安置機構老人跌倒的比率現在雖僅2到5%,但並非代表老人跌倒風險較低,反而是隱藏著許多「黑數」。
老人該如何「保命防跌」,高雄市衛生局健康促進股長林妙玲表示,衛生局在官網及各衛生都提供檢核表,供民眾改善居家環境,避免長輩跌傷。另也透過社區營造點推廣下肢強化運動,訓練長輩肌力。
她說,居家最容易跌倒的場所是客廳及浴室,花點小錢,調整長輩的床鋪、座椅高度;保持動線淨空,裝設小夜燈,在浴室加裝扶手、防滑貼紙,都能防範長輩跌倒。
酒癮檢測DIY 自我預防好簡單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601953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2014-12-26
耶誕節、元旦相繼來臨,再加上尾牙和春節,大家少不了會飲酒作樂,但若是出現酒癮,不但害人又害己!為讓國人及早察覺酒精為害與酒癮發生的關聯性,衛生福利部提供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AUDIT)10個簡單問題,讓民眾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可避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危害及酒癮發生。
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是針對民眾過去一年飲酒習慣進行評估;男性若大於或等於8分,女性若大於或等於6分,就可能有問題性飲酒或是酒癮問題。民眾可根據以下問題來評估自身酒癮狀況。
常見的幾種酒類及其內含的酒精單位數(單位/瓶)
A.罐裝啤酒:1
B.保力達、維士比(600cc):4
C.葡萄酒、紅酒:4.2
D.參茸酒(300cc):7.5
E.紹興酒:8
F.米酒:11
G.高梁酒(300cc):14.5
H.威士忌、白蘭地(600cc):20.5
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請以過去一年來喝酒的狀況回答
Q1:你多久喝一次酒?
A.從未(0分)、B.每月至少一次(1分)、C.每月二到四次(2分)、D.每週二到三次(3分)、E.一週超過四次(4分)
Q2: 在一般喝酒的日子,你一天可以喝多少酒(單位)?
A.1或2(0分)、B.3或4(1分)、C.5或6(2分)、D.7或9(3分)、E.超過10(4分)
Q3: 多久會有一次喝超過6單位的酒?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4: 你發現一旦開始喝酒後便會一直想要繼續喝下去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5: 因為喝酒而無法做好你平常該做的事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6: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飲酒後,早上需要喝一杯才會覺得舒服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7: 在酒後覺得愧疚或自責不應該這樣喝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8: 酒後忘記前一晚發生事情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9: 是否曾經有其他人或是你自己因為你的喝酒而受傷過?
A.無(0分)、B.有,但不是在過去一年(2分)、C.有,在過去一年中(3分)
Q10: 是否曾經有親友、醫生、或其他醫療人員關心你喝酒的問題,或是建議你少喝點?
A.無(0分)、B.有,但不是在過去一年(2分)、C.有,在過去一年中(3分)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表示,自95年起已補助酒癮患者戒酒治療費用,各醫療機構精神科皆可協助處理戒斷症狀及提供戒酒治療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 女孩染菜花增加 男友裝無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3057
自由 2014-12-29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年輕女孩罹患菜花愈來愈多,不少是大學、高中女生,婦產科醫師說,時下年輕人性行為開放又不愛用保險套,中標機率大增,不只生殖器長菜花,也往肛門挺進,不少男生可能劈腿、濫交卻隱匿病情,推給女方說是洗溫泉傳染,醫師提醒不論男女要保護自己,性行為一定要全程戴保險套。
開業婦產科醫師賴文福說,現在愈來愈多的女大生、女高中生長菜花就診,且因有肛交也長在肛門;第一次診療後,為防交叉感染,所以要求下次把男友帶來檢查,果然男友就是傳染源也確定罹病,有半數坦承知道罹病卻怕被罵而隱瞞,有一半長了像米粒大的菜花,以為是濕疹說是不知情。
自我保護 性行為最好全程戴套
這些男友們青一色否認與其他人發生性行為,全推給可能在摩鐵用到不潔的設備或泡溫泉、出差住旅館被感染,甚至指責對方是感染源。賴文福說,菜花有90%是經性行為傳染,雖然10%可能經公共衛生設備感染,但機率小,為了保住病患面子,也只能苦笑附和表示有可能。
俗稱菜花的尖狀濕疣,是一種乳突病毒經由皮膚或黏膜表面感染,潛伏期10天到1個月甚至更久,部立台中醫院副院長婦產科醫師黃元德說,每週至少遇上三、五個年輕女性長菜花就診,最小的還是高中生,感覺陰部出現米粒或玉米大小的疹子,感覺搔癢、有異物感、性交出血,尤其女性陰部較潮濕,容易孳生,可能一長就是大串,輕微症狀口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嚴重就要切除或電燒。
台中醫院泌尿科醫師朱朗軒則說,男生罹患菜花很明顯,其實容易發現,但不一定會發病長出來,有時會潛伏共生,不過一旦有病兆長出菜花,傳染率大增,一定要治療,免得傳染散播,由於復發率超過30%,要治療觀察半年以上,性行為一定戴保險套。
※ 相關報導:
* 孩子有過敏? 先打掃再做檢測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3/609355
不少父母為了找出孩童過敏原因,帶孩子做抽血檢測過敏原,但檢測結果卻讓父母什麼都不敢給孩子吃,導致有些幼童營養不良、發育慢。醫師表示,超過九成的呼吸道過敏是吸入引發,主要是塵蟎引起,應先做好居家清潔,不必急著花錢抽血檢驗。
◆ 老來伴?老媽媽想跟子女住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1/607645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14-12-28
老了以後最想和誰住在一起?政府針對老人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認為最理想的居住方式是和子女同住,其次是和配偶同住,但是願意只和配偶同住的女性僅為男性的一半,顯見少年夫妻老來伴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有些女性辛苦了大半輩子,子女成年之後,內心想的是不要再跟老伴同住了。
264萬人逾65歲 占總數11.3%
每五年一次的老人狀況調查,今年首度轉由衛福部舉辦,截至102年6月我國65歲以上老人有264萬人,約占總人口數11.3%,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的理想居住方式,以「能與子女同住」比率最高,有65.7%,其次「僅與配偶同住」有16%,希望「獨居」的有9%。
值得關切的是,男女對於「僅與配偶同住」的意願,出現了很大落差,21.9%的65歲以上男性理想生活方式是僅和配偶居住,但想僅和配偶居住的65歲以上女性則只有10.7%。
65歲以上女性 10.4%想獨居
女性除了在願意僅與配偶居住的比率較低外,願意獨居的比率也偏高,65歲以上老人,認為理想居住方式是「獨居」的女性比率為10.4%,男性則為7.8%。
55-64歲即將步入老年者,理想居住方式第一名也是「能與子女同住」,其次是「僅與配偶同住」,和65歲以上老人一樣,男性希望「僅與配偶同住」的比率高於女性,女性希望「獨居」的比率高於男性。
近年來老人養護逐漸受到重視,但是老人對於住進機構的意願卻逐年降低,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在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安養機構的有14%,較98年時的17.6%低,教育程度較高者,相對意願也較高。
生活無法自理時,仍有高達56.9%老人表達不願意住進長期照護機構或護理之家,不願意的最主要原因是「無認識親友同住」。
頑固型高血壓 台大分院有辦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10587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 2014-12-30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療團隊獨立完成「腎交感神經阻斷術」雲嘉地區首位病例,成功治療深受頑固型高血壓所苦的廖姓患者,術後半年患者血壓已獲控制,昨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
心血管中心醫師楊紹祺表示,高血壓患者中約有1成屬頑固型高血壓,需使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且血壓不易控制,藉由微創導管進行腎交感神經部分燒灼,降低交感神經活動來達到血壓下降目的,因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治療成效明顯。
57歲的廖先生兩年前因高血壓及嚴重冠狀動脈阻塞,接受心導管手術及支架置入術,術後胸悶情形雖改善,但高血壓依舊存在,儘管使用5種降血壓藥物,血壓控制仍然不理想。
廖先生是清潔隊員,常因高血壓感到頭暈不適,雲林分院內科部主任蔡佳醍與醫師楊紹祺引進新技術,為他進行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並在全國學術研討會中示範此新式心導管手術,也是雲嘉地區成功首例。
患者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術後半年血壓控制良好,也減少降血壓藥物使用。他表示,現在收縮壓從160降至120左右,舒張壓也降至90以下,工作時不再感到頭暈不適,精神也變得較好。
蔡佳醍表示,為提升醫療品質,院方本月新購置全台最新型雙向心導管機,配備50吋大螢幕,檢測數據一目了然,協助醫師手術時正確判斷,有助提升治療品質。
◆ 韓柏檉/身心的進與出 健康運行之道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420/610269
【聯合報/韓柏檉/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2014-12-30
一般人將身體想得過於複雜,其實可以歸納出二字:那就是「進」與「出」。
「進」像是陽光、空氣、水、食物以及我們的思想,隨時都會進入我們的身心;「出」則代表流汗、排尿、排便、呼吸,還有像腎臟、肝臟等負責排泄解毒的器官。
由於生活習慣的偏差,有太多負面的、不好的、不需要以及毒害的東西進入到我們體內,而我們需要的東西,卻攝取不足。
現代人熱量攝取過量,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優質蛋白質或植物生化素反而不夠。由於毒害物質太多、身體太疲勞、水喝得不足、汗流得不夠、情緒及壓力管控不佳等,導致身體進、出失衡,讓我們身體的小宇宙變得越來越糟。
脫離慣性 有所突破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情形?人的一生,就是所有習慣的總和。
所以要有所突破,一定要脫離平常的慣性與習性。若想通了這點,便應開始去學新的事物、新的東西,以及新的體驗。
養生是時下很熱門的話題,因為名利再大、權勢再強、財富再多、學問再高,終須養生。對於養生要做些什麼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套,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20個字:「平和的心態、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
再多方法 從心開始
維持一個平和、寧靜、喜樂的心,是何等重要!身為一位患者,與其每天恐懼害怕、憤怒怨恨,讓負面情緒充斥,不如快快將他們放掉、屏除,換個想法,使自己變得平和、安心、快樂且知足。當這樣的念頭與狀態出現,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會開始分泌腦內嗎啡,這就是最好又最天然的抗癌藥物。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修身」,有句話說:「萬法唯心」,再多的方法,一定要從心開始。
建議病友們要大量補充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其中含有很多的抗發炎、抗氧化的物質與不同的營養素,如此一來身體得到修補、恢復,而在治療中,自然就會有加乘效果。蔬菜水果的好大家都知道,但要吃進來才算數,沒吃進來都只是學問。
運動療癒 睡眠安定
談到運動,我接觸過的運動很多,例如網球、氣功、瑜伽等,也接觸不少其他療法,包括:中醫、特異功能、刮痧、拔罐、靜坐呼吸及打禪等。
生病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練功,當接觸各種未曾想像過的運動時,人要把心打開,接納不同的資訊與資源,用一個謙卑的心,去接納這些運動,使自己從中感到喜悅、感到樂趣,真切感受到自己正在愛自己 對細胞進行療癒。
睡覺時是修補細胞和排毒最好的一段時間,深沉的睡眠非常重要的。但現代人除了生活瑣事太多太忙以外,科技產品像是手機、電視、電腦中的資訊也非常繁雜,讓人無法平靜下來,所以應當減少那些東西的接觸,使自己趨向安心、安定的狀態來好好休息。
※ 相關報導:
* 冬天運動不暖身 「跑者膝」要你疼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10544
冬季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俗稱「跑者膝」)的好發季節,民眾常因沒有做好暖身運動與保暖,而導致肌肉發炎或受傷,跑者膝患者除了膝蓋外側疼痛,嚴重者甚至無法走路。
* 天冷喝酒取暖? 醫:愈喝愈冷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609820
冬天寒冷,許多人會喝酒取暖,認為酒精下肚後身體會發熱,是種不錯的保暖方式;醫師指出,其實酒精會使血管擴張,身體只是暫時感到溫暖,喝愈多會愈冷,更容易散失熱量,且酒喝太多會傷肝、傷腸胃,還會傷心臟,可別因為錯誤取暖方式而賠上健康。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15童流感亡 CDC定為流行病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62108.shtml
【世界日報╱編譯宋凌蘭/綜合30日電】2015.01.01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30日表示,本季迄今已有15名兒童死於流感併發症,正式宣布流感為流行病。
通報流感病例升高的州,從上周的13州增至22州,國內每一地區都爆發流行,包括感冒、細菌感染和數種呼吸道病毒的類似流感病例大增,在接受檢驗的人中,有11%到36%染上流感。今年流感季來得較早,已導致數千人住院。
15名死亡兒童來自亞利桑納、科羅拉多、佛羅里達、明尼蘇達、北卡羅來納、內華達、俄亥俄、德州、維吉尼亞九州,在病重住院的兒童中,半數原本健康。很多患有潛伏疾病的病人肥胖或有哮喘,這兩種情況會提高染流感生重病的危險。
本周住院者也增加,耆老和四歲以下兒童住院的比率最高。田納西州今年至少有六名兒童死於流感,該州被列為流感疫情廣泛的地區。東田納西兒童醫院本月已治療442名感染流感的兒童。
明尼蘇達州有三名兒童喪生,另有七人住在聖保羅的兒童醫院加護病房。
※ 相關報導:
* 護校女生打流感疫苗 感染不治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62111.shtml
密蘇里州一名女子的家人不敢相信,在她剛過37歲生日後數天就與她永別。這名女子雖然注射疫苗,但仍死於流感引起的併發症。
在這個流感季,克莉絲蒂.格林(Kristie Green)是堪薩斯大學醫院死於流感的第二人,她育有三名子女,且已當祖母,有個孫兒。
* 菌株變異超危險 專家仍促打流感疫苗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162109.shtml
今年的流感菌株特別危險,可迅速危及兒童生命。雖然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承認,今年的流感疫苗並不與主要菌株完全符合,但是多數專家仍然強烈建議接種疫苗。
馬友診所傳染病醫生托施(Pritish Tosh)指出,今年的流感菌株H3N2可以進入血液和大腦,造成嚴重呼吸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和發高燒。
即使是一個健康的孩童,身體也會過度補償,釋出大批白血球湧入肺部,導致身體無法承受,帶來嚴重後果。專家說,如果身體對病毒的反應過於激烈,造成的傷害並不小於病毒本身。
流感病毒的菌株是按照環繞病毒外圍的分子類型來命名,有17種不同類型的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或H粒子,其功用是讓病毒連接細胞。另有九種不同類型的神經胺酸(neuraminidase)或N粒子,其功用是讓病毒在人體內散播感染。
CDC指出,今年約90%的流感病例為H3N2菌株造成,而屬於H3次型的菌株,往往會導致最多死亡和住院。
◆ 急救新科技 2年救30顆心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15210
聯合報 記者簡淳琪/高雄報導 2015-01-01
「鬼門關前走一遭。」住在鳳山的陳耀欽先前獨自爬山時覺得胸悶,並且不斷冒冷汗,所幸高雄市消防局建置的到院前即時無線傳輸12導程心電圖系統,讓後送醫院能提早準備,爭取搶救時效。
心臟疾病連續三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二名,而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的猝死率最高。3年前高雄市消防局在6個分隊的救護車上建置了無線傳輸12導程心電圖系統,30秒內就可以判讀出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並將心電圖資料傳輸到消防局伺服器與醫院端心臟專科醫師手機,實施近兩年,成功搶救了30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高雄長庚醫院主任鞏嘉德代表長庚捐出2台心電圖機,消防局長陳虹龍昨天說,民間力量無窮,感謝所有熱心民眾、團體捐贈心電圖機給高雄市消防局,讓救護人員提供更優質及專業的救護服務。
◆ 吃補吃到嘴角潰爛 原來是氣虛又上火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596453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2014-12-23
桃園市有名四十多歲女子,最近因臉部長膿包,嘴角潰爛而求助皮膚科,而內服外用皮膚科醫師提拱的藥膏與口服藥也不見改善。後來求助中醫,才知道原來是抗寒聖品薑母鴨、麻油雞惹的禍。
中醫師徐仁德表示,冬天寒流一到,氣血較虛者,手腳就會容易冰冷,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吃薑母鴨、麻油雞等等食補來暖身。但如果經脈、血路阻塞的患者,就要小心了!因為經脈、血路阻塞者,氣血無法到達手腳末梢部位,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輸通經脈,再適度吃補。
薑母鴨、麻油雞等,對於大部分的人都有改善手腳冰冷的效果,而且可以提供足夠的蛋白質,能夠產生一定的熱量來禦寒;而吃素者,也可以用豆腐、菇類來代替肉品。不過,徐仁德醫師指出,氣血不順或是血路阻塞者,應在家可以泡澡、或是至中醫院接受針灸或穴位的按摩,來幫助通血路。
徐仁德醫師說,曾有中年婦女連續三天吃麻油雞來補身,沒想到居然出現便秘、冒出青春痘,嘴角甚至還潰爛發炎。這名婦人來求診時,才知道是屬於血路阻塞患者,以為可以吃麻油雞來暖身,沒想到吃越多只是越上火,沒補到身體,反傷身。他並提醒,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辣鍋等熱性食材,不適合氣血不順的女性外、也不適合正在行經的婦女,要適量食用,否則會出現上火等症狀。
徐仁德建議,若是在家以外的地方服用藥膳,淺嘗即可。因為許多坊間賣的藥膳為了增加口感,使藥膳更美味,就會添加其他食材,喝下去會對身體產生何種影響,消費者不得而知。若民眾覺得要靠食譜來調理身體,其實是治標不治本,建議讓醫師就個人的體質來診斷、才知道身體的問題,再決定需要熱補、溫補、平補還是涼補,才是理想的方式。
【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
《科學》期刊:癌症是運氣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64947.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邁阿密1日電】2015.01.02
2日出版的《科學》期刊發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癌症大多非關家族病史或環境因素,而是起於「運氣欠佳」,亦即細胞分裂時基因發生有利癌症生成的隨機突變。
這項研究結果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團隊根據人體許多組織發生的癌症,以統計學模型歸納而得。研究結果顯示,癌症大約三分之二可解釋為基因出現會刺激腫瘤生成的隨機突變,另外三分之一才源於環境因素或遺傳基因。
報告主撰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學教授沃格斯坦說:「這項研究顯示,抽菸或其他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罹癌的風險,但很多種癌症大致上無關生活習慣或遺傳,而是運氣欠佳,基因發生助長癌症的突變」。
他表示,老菸槍或長期嚴重曝曬的人未得癌症,並非「基因好」,而是「運氣好」。
沃格斯坦是癌症基因學先驅,曾和另外十人獲得網路2013年「生命科學突破獎」。該獎獎金300萬美元 (約台幣9300萬元),是諾貝爾醫學獎兩倍。
這項研究的用意,是希望從一個新角度看癌症,主要方法是檢視關於平均一個人畢生發生幾次幹細胞分裂的文獻。
幹細胞分裂是人體一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協助補充各器官的細胞;科學界和醫學界久已知道,幹細胞的隨機失誤 (通稱「突變」)可能導致癌症,但這是第一次有個團隊檢視哪些癌症起源於這個過程,然後與家族病史及環境因素比較。
比較結果,31種組織裡的22種癌症,可溯源於隨機突變,另外九種不能只以「運氣欠佳」解釋,而推斷是「運氣欠佳加上環境或遺傳因素」所致。這九種癌症包括肺癌與皮膚癌,及一些確定來自遺傳癌症。
這項研究的意義是,今後應該更加注重早期發現,並研究如何在這些有害的隨機突變形成擴散癌症之前測出來。
彭博公共衛生學院腫瘤學助理教授托馬塞蒂說:「改變生活習慣對預防某幾種癌症很有助益,但對其他癌症可能沒這麼有效,因此我們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研究如何在早期、可治階段偵出這些癌症」。
◆ 罹癌只因運氣差? 醫師:好習慣助細胞修補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6502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5.01.02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科學》期刊發表研究,顯示癌症大多非關家族病史或環境因素,而是起於「運氣欠佳」,亦即細胞分裂時基因發生有利癌症生成的隨機突變。
國內醫師強調,長期抽菸、吃油膩食物等不良習慣還是會增加罹癌風險;至於有些老菸槍並未罹患肺癌,主要是因個人細胞遭破壞後的修補能力不同 。
美國這項研究結果顯示,癌症的原因有三分之二是基因出現刺激腫瘤生成的隨機突變,另外三分之一是環境因素或遺傳基因。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趙大中表示,不能否認罹癌確實與運氣、機率有關,但與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有關聯性。
他解釋,每個人身體細胞的修補能力不同,例如有人抽菸多年,卻沒有罹患肺癌,因素很多;當抽菸產生毒害破壞身體細胞時,有些人很幸運可以修補細胞,但有些人卻無法修補。
趙大中說,外來刺激愈多、破壞細胞,當然會增加罹癌的機率,因此,醫學上一直提醒民眾不要抽菸、喝酒,飲食應清淡、多吃蔬果,都是要減少刺激,讓身體有更好的修補及免疫能力。
他舉乳癌為例,乳癌有10%到15%與家族遺傳有關,其餘則與家族遺傳找不出關聯性,同樣也是機率問題。因此,醫學界不斷建議民眾,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盡量減少外來刺激,並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相關報導:
* 觀點爆爭議 英教授:癌症是最好的死法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65022.shtml
英國華威大學榮譽教授、《英國醫學期刊》前主編史密斯在該刊部落格撰文,認為癌症是人最好的走法,因為患者有時間說再見,而且痛苦可由「愛、嗎啡、威士忌」來減輕。他的說法引起癌症慈善機構和許多人批評。
史密斯表示,癌症是最好的走法,因為它給人機會承認自己終有一死的事實,接受事實後善自排遣。
....史密斯承認他的看法「浪漫」,但他認為公益機構應該不要再斥資幾十億尋找癌症的療法,因為這是老化人口的最佳走法。
英國純由民間集資成立的「英國癌症研究」組織指他的說法是「虛無主義」,沒有顧及生命被癌症切斷的年輕人。該組織說,研究因此應該更積極,因為愈了解癌症,人就愈多選項。
史密斯引西班牙電影導演布紐爾為例。布紐爾曾警告,很多病人「靠現代醫學的奇蹟延命,結果還是死得很恐怖」。布紐爾1983年死於胰臟癌,最後一周和耶穌會士討論神學。
* 放棄化療護胎 母子都沒保住
http://udn.com/NEWS/WORLD/WOR3/9165024.shtml
美國猶他州的34歲凱西.泰勒懷孕26周時診斷出末期皮膚癌,她為了擔心傷害胎兒拒絕就醫化療,結果早產的孩子仍未能保住,自己也在除夕去世。
◆ 不夠暖 跑沒多久 肌腱發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17524
聯合晚報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2015-01-02
近來氣溫驟降,但熱愛跑步、單車等民眾熱情不減;物理治療師臨床發現,冬天暖身不足,引起肌腱炎等運動傷害病患增多。有幾名20多歲年輕男性,慢跑前沒暖身,且肌力不足,跑了兩、三公里,腳就開始疼痛,檢查發現是肌腱發炎、扭傷等引發疼痛。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楊宛青表示,近來收治多名患者因跑步前暖身不足而受傷,患者自述夏天跑10公里都沒問題,但最近天冷,跑個兩、三公里就覺得腳痠痛。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黃永錚表示,天冷運動最常見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及局部運動傷害。尤其天冷時沒有做好暖身,肌肉較僵硬,從事跑步、騎單車等運動,都容易受傷。
黃永錚建議,冬天跑步運動前,一定要先暖身,例如先拉筋、原地小跑步10分鐘;暖身後的肌肉延展性較好,運動時不容易造成傷害。
除了運動前暖身外,楊宛青說,平常訓練足夠的肌力,有助下盤穩固,減輕腿部運動傷害。她建議民眾可訓練核心肌群。
黃永錚提醒,冬天運動應穿長袖衣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避免在氣溫太低時到戶外運動;冬天運動雖然較不易流汗,但仍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cc,運動量大的人再適時增加。
※ 相關報導:
* 血量庫存低 捐血車連假不打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16940
受到天氣寒冷影響,民眾挽袖捐血量銳減,血庫庫存量偏低,元旦連續4天假期,雲林捐血站沒得休息,連續加班4天全力衝刺捐血量,但雲林縣昨天2場捐血活動,只募集600多袋血,距離目標仍有段距離,捐血中心呼籲民眾踴躍捐血。
影印處方箋 騙走聰明藥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19047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5-01-03
被法辦 最高判5年
只為了重複領取管制藥品,處方箋也能影印造假,更扯的是,藥局沒發現還被多領了管制性用藥。衛福部食藥署最近接獲通報,有民眾私自彩色影印處方箋,企圖領取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用藥,此行為涉及偽造文書,恐面臨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食藥署最近發函給國內藥師,提醒藥師注意,應該確認處方箋的真實性與正確性。有一民眾拿著彩色影印過的處方箋,三個月內領走210顆過動症用藥,醫院藥師察覺院內藥品的數量不合,而處方箋看起來「怪怪的」而通報,這名民眾已被移送法辦。
治過動 已列管制藥
衛福部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何淑惠表示,這種成分為「派醋甲酯」的藥物就是外界熟知的「利他能」、「專思達」等治療過動症藥物,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而被納入管制藥品。
管制藥品處方箋與一般藥品的格式不同,需要領藥人簽名、留下電話等。一般藥品的處方箋會留存三年、管制藥品的處方箋會留存五年備查。何淑惠說,偽造文書可能要面臨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學生濫用 盼助成績
盜領過動症藥物過去少見,但因這類藥物用來提高過動兒的專注力,近年來有些人誤當成「聰明藥」,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處方箋釋出主委溫國雄說,國外明星大學常傳出學生濫用此類藥物,希望成績「突飛猛進」。
醫師:亂吃恐呆滯
但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過動兒腦內的多巴胺分泌不足,藥物可以暫時阻斷多巴胺的回收,使得專注力增加。過動症藥物需依照體重給藥,而且一般民眾的多巴胺分泌正常,若是任意服用,反而可能會呈現呆滯、頭痛等反效果。
高雄榮總總藥師毛志民說,幾個月前醫院遇到幾個民眾替家中長輩領藥,可能是擔心遺失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自行將處方箋影印去領藥,把正本留在家中,被藥師發現後予以規勸。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藥師公會:處方箋設計應改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19048
「可以多給幾顆嗎?」高雄榮總藥學部總藥師毛志民說,鎮靜安眠劑屬於國內四級管制藥品,常有成癮問題,有些患者會「盧」藥師,要求多給幾顆,或是離開領藥櫃台後,聲稱藥物數量短少,回頭要求藥師補給。
食藥署最近接獲通報,有民眾偽造處方箋,重複領取管制藥品。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何淑惠表示,國內管制藥品依照成癮性、對民眾的危害性,分為一到四級,第一、二級多是麻醉藥品,如嗎啡、配西汀,一般民眾較不容易取得;第三級如FM2等安眠鎮靜劑、過動症藥物;第四級如成分為「佐沛眠」的「使蒂諾斯」等常用安眠藥。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