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ys.org/news/2015-01-entanglement-chip-breakthrough-faster.html
Jan 26, 2015
與(哈比人)比爾博的魔戒(那會糾纏人心)不同,工程師創造出一種新的微型環(micro-ring),能使單一光子糾結,這在新一代技術中是重要的第一步。
量子糾結(Entanglement,量子糾纏) -- 二粒子間即時的連接,不管它們的相距多遠 -- 在所有物理學中是最迷人且最有希望的現象之一。正確地駕馭這些糾結的光子將能革新運算、通訊與網路安全。雖然在實驗室中能輕易製造,且堪比大型光電子元件,不過一個穩定的、能裝到一般電腦晶片上的糾結光子來源則一直都難以窺見。
新研究,在 The Optical Society (OSA) 的新高影響力期刊 Optica 中報導,描述一個科學家團隊如何率先開發出一種微型元件,那小到足以塞入一個標準的矽晶片中,且能夠不斷提供已糾結的光子。
這款新設計基於一種已確立的矽技術,稱為微環共振器(micro-ring resonator)。所謂的共振器實際上是一個被蝕刻到矽晶圓上的環路(loops),能將光子圈住(corral),之後重新發射。藉由調整共振器的設定,研究者創造出一個新奇的糾結光子源,那非常地小,且效率超高,使得它成為理想的晶片上元件(on-chip component)。
"我們新光子源的主要優勢是:同時具備微小、明亮(bright)以及矽基," Daniele Bajoni 表示,義大利帕維亞大學(UNIPV)的研究者,論文的共同作者。"環形共振器的直徑只有 20 微米,那大約是人類頭髮的十分之一寬。先前的光子源比我們所開發的要大數百倍。"
從糾結到創新(From Entanglement to Innovation)
科學家與工程師早知糾結光子龐大而實用的潛力。這種令人好奇的量子物理學現象,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真實世界技術中有二種重要的影響。首先,如果某樣東西作用在某一端的糾結光子上,另一端將會立即回應此作用,即便它位於電腦晶片的另一側,或甚至在銀河系的另一端。這種行為能用來增加計算能力與速度。第二個影響是,這二個光子,在某種意義上,能被視為一個單一實體,那將使新的通訊協定能對間諜行為免疫。
這看似不可能的行為對於某些次世代技術 -- 例如比當今最先進的超級電腦還要更加強大的電腦,以及安全的遠距通訊 -- 的發展而言卻是必要的。
在晶片上創造糾結(Creating Entanglement on a Chip)
不過,為了讓這些新技術能夠運作,需要新的糾結光子發射器:能夠輕易地整合到現有的矽晶片技術。達成這種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
到目前為止,糾結光子發射器 -- 那主要以特別設計的結晶體製成 -- 只能被縮小到只有幾 mm,不過對於晶片上應用來說,那還是大了好幾個數量級。此外,這些發射器需要大量的電力,而這對於遠距通訊及運算來說是貴重物品。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研究者探索環形共振器成為新糾結光子來源的潛力。這些建制完善的光電元件能像其他半導體晶片上的元件那樣,輕易地被蝕刻在矽晶圓上。為了要「激發(pump)」 -- 或提供動力給 -- 共振器,一道雷射光束直接沿著光纖進入樣本的輸入端,然後與共振器耦合,在此光子逐環而行。這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讓光子混合與變成糾結。
當光子離開共振器時,研究者能夠觀察到有很高比例的光子展現出糾結的辨別(telltale)特徵。
"我們的裝置能夠發出具有明顯量子力學特性的光,那不曾在一個積體來源中觀察過," Bajoni 說。"糾結光子的產生率,對於一個矽積體來源而言是空前的,且能與那些來自大型結晶體的相比(那必須以非常強的雷射激發)。
應用與未來技術(Applications and Future Technology)
研究者相信他們的研究與一種典型的量子效應,糾結,格外相關,因為它首度在一個完善建立的技術中展現。
"過去幾年來,矽積體裝置已開發出能夠過濾與路由光,大部分是通訊應用," Bajoni 觀察到。"我們的微環共振器,能輕易地與這些裝置並用,使我們朝具有完全駕馭晶片上之量子糾結的能力邁進。" 因此,這項研究能促進量子資訊技術的採用,尤其是量子加密協定,那能辦到古典加密協定所無法確保的安全通訊。
根據 Bajoni 等人表示,這些協定已經被證明與測試過。所缺乏的是一個便宜、小型、可靠的、能透過光纖網路傳播的糾結光子源,而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被他們發明解決了。
※ 相關報導:
* Micrometer-scale integrated silicon source of time-energy entangled photons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ptica/abstract.cfm?uri=optica-2-2-88
Davide Grassani, Stefano Azzini, Marco Liscidini,* 量子糾結隨需即得
Matteo Galli, Michael J. Strain, Marc Sorel,
J. E. Sipe, and Daniele Bajoni.
Optica, Vol. 2, Issue 2, pp. 88-94 (2015)
doi: 10.1364/OPTICA.2.000088
* 科學家首次證明原子系綜間的量子遙傳
* 出自虛無:超材料中的動態開斯米效應將真空波動轉成真實光子
* 學生創造出世上規模最大的量子叢集
* 量子實驗證明「時間」從量子糾結中「浮現」
* 量子糾結在創造的同時會導致蟲洞產生?
* 量子生物學:藻類演化出能開關「量子同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