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格局 面對一帶一路新局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2623
聯合報 楊永明/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台北市) 2015-04-22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在兩年前剛提出時,對北京而言,只是針對美日推動TPP的戰略回應,將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的中亞、中東、南亞與東南亞部分國家串聯起來,加大投資與貿易關係,作為與TPP平衡並擴大戰略縱深與市場空間的地緣經濟策略。
美國從二○○八年推動TPP,日本在二○一三年加入,TPP包含十二個亞太國家,建立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有著高度內部凝聚力與外部排他性,美國正在透過TPP重新畫定新勢力範圍。
面對來勢洶洶的TPP,即使將五個東協加一的自貿協定結合為RCEP,也不足以抵擋美日主導的TPP大浪,而且兩者其實都是自由貿易協定,只是在自由化程度與進程上略有不同,TPP可能帶來的貿易移轉與排擠效應將會十分明顯。
面對TPP與美國重返亞洲的海洋戰略,中國的經濟與戰略安全空間受到擠壓,北京必須思考如何提出一個方案,能分散這些戰略壓力,也能開啟一個吸引國際關注的新興市場區域,同時也能協助處理中國生產過剩與能源安全問題。
於是北京在二○一三年下半年陸續提出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概念,開始時國際以為又是另一個口號,但當具體作為一一展開,各國對於亞投行的積極投入,全世界才發現這已經帶來國際地緣政治經濟變化,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已經開啟新的歷史格局了。
首先,一帶一路與亞投行讓世界警覺到一個長久被忽略的廣大區域,從東南亞、南亞、中東到中亞形成一個大新月彎區域,加上東亞與歐洲甚至可能形成歐亞世界島。過去這些次區域各行其是,受困於種族、宗教與戰爭,使得經濟發展受到局限,分配正義更不受重視。
隨著東南亞與印度近十年的經濟起飛,其他區域的政治經濟日趨穩定,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順應提出,超越只是中國後院經濟的概念,成為新興經濟走廊,透過亞投行投資基礎設施,將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市場與經濟效應,這也是為何包含英國的歐洲國家無法坐視不參與這塊大餅的分食。
其次,地緣政治經濟的變動將會加速大國權力的移轉,一帶一路凸顯美國霸權贏者全拿的心態與作法,長期忽略照應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所需,面對亞投行提案又顯示外交策略受挫,區域威望受影響。
反觀中國,進入新世紀,中國不斷讓世界驚訝,從經濟快速崛起、國際政治地位提升、到高鐵建設的驚人成長,現在又再一次讓國際感受到新的領導力量:以連結歷史為名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形成「中國版馬歇爾計畫」,建構亞洲經濟整合的主導權。
當然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機會與風險是對等的,大型基礎建設是否能順利完成,必須面對當地政治變動、部落衝突、安全維護等問題;至於亞投行,必須讓其成為亞洲或世界的亞投行,而不僅是中國的亞投行,總部最好別在北京或上海,建立衡平制度與決策公開透明,才能讓全世界一起來投資亞洲。
台灣面對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必須放大格局思考,經濟邏輯要超越政治思維,而非從零合政治和意識形態思考。未來亞投行的各項開發案應該會允許各會員的廠商競標,從工程、通訊、運輸到金融等領域,皆有我擴大市場與提升競爭力的機會。如果我們自外於東亞經濟一體化與一帶一路經濟市場之外,大企業尚有出路,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恐受創,經濟發展紅利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只會更加嚴重。
※ 相關報導:
* 希臘籌現金 面臨「雷曼時刻」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2550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20日命令各地方政府及國家基金將閒置現金匯繳中央銀行,估計可搜羅到20億歐元,以支應中央於4月底發放薪水、年金,及5月償還外債所需。希臘公債殖利率急升到2012年債務重整以來的最高點,倒債風險升高。
◆ ATM、網銀、手機…央行外匯管理大鬆綁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52657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5-04-22
中央銀行昨天預告修正「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大幅開放並簡化申請程序,創史上最大幅度。民眾未來透過銀行分行、ATM、網銀及手機等通路辦理外匯業務將更方便,還可至外匯指定銀行(DBU)申購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外幣可轉讓定存單(NCD)。
新制的亮點之一是,NCD不再只限新台幣發行,將可擴大至外幣。央行官員說,開放外幣NCD的時機環境已成熟,可給銀行在籌措外幣資金上有更多選擇,讓高資產的個人及國內企業有多元的外幣投資管道,並提供國內外企業客制化資金調度的工具,豐富我國外幣金融商品。
央行官員表示,初步規劃DBU及國際業務分行(OBU)皆可承作外幣NCD,本周五將邀請銀行公會、票券公會、集保等,研商洗錢防制、要不要納入存保及如何不變成支付工具等相關細節,最快今年中可上路。
央行官員表示,此次大幅開放外匯業務及簡化外匯業務申辦程序,目的是要擴大銀行外匯業務範圍,鼓勵銀行進行金融創新,藉由豐富銀行外匯產品線,讓銀行業務蓬勃發展,「以後客戶不必到國外,在國內就可辦理更多元的外匯業務、買到需要的外匯商品」。
新制上路後,銀行只需事後備查,不必事前申請,就可視需求新增外幣提款機;在合乎法令的範圍內,辦理網銀、行動銀行等電子化交易業務:並在下午三點半之後或假日辦理外匯業務。
舉例來說,目前全台僅二百多台外幣提款機,若銀行設置外幣提款機的數量愈來愈多,民眾想領外幣就不必至銀行辛苦排隊。過去網銀要辦理外匯業務,銀行必須耗費一至三個月向央行申請,改為事後備查後,最快可即刻上路,讓電子化交易功能更完整且具多樣性。
另外,央行擴大開放外匯衍生性商品的範圍,人民幣未來將與美元及其他外幣一視同仁。
◆ 社論-加薪四法是市場經濟的怪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2000045-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4月22日 主筆室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大力推動的「加薪四法」,其中三法(公司法增訂235條之1、勞動基準法修正第29條及第79條、工廠法修正第40條)原先排定在上周五優先進行二、三讀,惟一方面由於七大工商團體激烈反對,先後聯袂赴立法院、行政院陳情,另一方面親民黨立委李桐豪與民國黨立委徐欣瑩所組的「新聯盟政團」,表示修法過程太倉卒,因而反對。依照立法院的議事規則,只要有政黨的黨團反對,就必須進入為期一個月的朝野協商期。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像加薪四法這麼重大的法案,行政院竟然沒有版本,「這是很不尋常的事」,但他明天又要召集朝野協商,力拚周五三讀通過。
所謂「加薪四法」,包括「公司法」增訂第235條之1:「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的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公營事業...不適用前項的規定。前二項員工酬勞以發行新股或現金為之,應由董事會以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並報告股東會。本條規定准用於有限公司。」「勞動基準法」修正第29條:「公開發行公司...應由勞資雙方共同訂立利潤分享計畫書,並於次一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前實施。」及第79條:「...違反第29條規定者,處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工廠法」修正第40條:「工廠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應給與工人獎金或分配盈餘;...上市櫃公司違反規定,處新台幣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修正內容為:「當失業率連續6個月高於3.78%時,企業若替基層員工加薪,加薪部分可加成130%認列費用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上述四法皆已完成一讀。
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中,資源的分配應該按照市場法則,除非有嚴重的「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發生,政府(不論是行政部門或立法部門)都不宜強行介入。國民黨黨團以及行政部門鑑於國內實質工資倒退15年,而上市櫃公司獲利卻年年成長,因而認定資方有能力給員工加薪,但卻不肯給員工加薪,是一個顯著不合理的現象。行政部門柔性勸說多次,甚至金管會推出「台灣高薪100指數」,希望企業主能見賢思齊,為員工調高薪資。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多數企業主似乎置若罔聞。
眼看選舉將至,薪資問題勢將為民眾所關切,「票(選票)房價值」甚高,國民黨團搶頭香,推出「加薪四法」,算準「加薪」這碼事,在野的民進黨與台聯黨一定不敢公然反對。但「新聯盟政團」與國民黨在選民屬性的重疊性高,又只是小政團,若加薪四法太順利通過,則未來選情更被國民黨壓縮,因此趁著七大工商團體激烈反對的浪潮,以修法過程太倉卒為由,技術性將法案攔下,進入朝野協商,免得加薪立法的功勞全都由國民黨整碗拿去。
因此,加薪四法從提出到上周五被攔下,根本都是政治算計和選票攻防的過程。沒有一個政黨對於企業賺錢卻不給員工加薪提出理性的分析,只是情緒的責難。事實上,上市櫃公司年年獲利成長,來自海外的盈餘貢獻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企業在台灣接單後,轉到海外生產的比重已經超過50%以上。按照市場法則,所得的分配係根據生產要素的貢獻度,如果所得的成長主要來自海外,自然會對海外員工增加酬勞,而不是分給國內員工,從而造成國內薪資成長停滯甚至倒退。難怪七大工商團體拜會行政院長時,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以「產業外移」回應「加薪四法」,還直截了當地說,「要跟工會討論盈餘(分配),做不到。」
更荒謬的是「加薪四法」中,除了「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直接對「加薪」有租稅獎勵之外,其餘都聚焦於強制「盈餘分配」。這樣的立法,也是有巧門的,因為加薪之後,勞動成本墊高就回不去,除非每年都有租稅抵減,否則中小企業主只一次享有130%的加薪成本抵減營所稅,墊高的薪資成本卻將成為以後各年永遠的負擔,中小企業主恐怕不願貪小失大。至於勞基法的修法,其第29條強制盈餘分配,但在第79條對於違反者只處罰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對於上市櫃公司寧可被罰500萬,比強制分配盈餘更為划算。工廠法的修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公司法的增訂條文沒有罰則,更是口惠而不實際。
要而言之,「加薪四法」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即使通過,事實上對勞工加薪未必真正帶來實益,只是徒增未來「春鬥」、「秋鬥」爭奪企業盈餘的法源,使勞資對立情勢更加惡化。根本之道,在於改善國內投資環境,讓生產回到境內,從而對本國勞工的需求提高,工資自然提升。若為一次選舉,製造這些市場經濟怪胎,遺害未來,豈是負責態度?
※ 相關報導:
* 經濟世界大戰
18 則留言:
亞洲債台高築 將威脅經濟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5007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道瓊社首爾22日電 2015-04-23
亞洲各國在金融危機期間大肆舉債刺激經濟,但在全球經濟復原後仍積習難改,甚至借得更多。如今景氣降溫,美國眼看又將升息,亞洲逐漸嚐到債台高築威脅經濟成長的苦果。
隨著消費者與企業專注於償債,亞洲成長迅速減緩。各國央行已調降利率、壓低本國幣值,經濟依然欲振乏力。
需求疲弱導致工資停滯、物價成長偏低,使債務更難償還。這可能傷害亞洲地區的經濟展望,甚至拖累全球成長率。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報告顯示,新興市場占過去七年來全球半數的債券發行額,其中大多數資金借給亞洲國家。2007年來全球新增發債額中,中國就占了三分之一。
在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南韓,目前的債務比19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水準更高。南韓、馬來西亞和澳洲的家庭負債所得比率,比金融海嘯前的美國還高。
美、歐、日超寬鬆貨幣政策造成資金湧向亞洲,讓各國政府、企業與個人趁利率降到史上最低點大舉借錢。中國的國營企業、不動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都負債累累。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消費者則借錢大買汽車、家電。日本政府入不敷出,公共債務已達經濟年產值400%,是全球最高。
最大的近期風險是美國升息,可能促使資金流出亞洲,打擊股市與債市、推升借貸成本,並使外匯市場劇烈波動。
◆ 經濟/政策經濟學--陸、港股市狂牛現象解讀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55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4-23
大陸和香港股市近期出現了新一輪的瘋漲,媒體喻之為瘋牛或狂牛。各項經濟指標明明都在下行,其中甚至還存在著不少隱憂,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公司的盈利前景都不會太好,未來能派發的股息也不會理想,股價理應下跌,但為何股市表現竟與實體經濟脫節,甚至背道而馳、一再瘋漲?
這就不妨提一提一個新概念:「政策經濟學」。經濟學從來就有兩套,分別對應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體制。一套叫「市場經濟學」,對應的是市場經濟體制;一套叫「計畫經濟學」,對應的是計畫經濟體制。
顧名思義,在前者市場經濟體制中,所有資源的配置,包括價格的決定,概由市場本身力量左右決定;在後者計畫經濟體制中,所有資源的配置,包括價格的決定,概由政府計畫部門決定。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並非一無角色。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一、輔助性的─輔助市場機能更好地運作;二、矯正性的─矯正市場機能的缺陷;三、提供性的─提供市場本身難以提供卻又為社會所需求的公共產品(公共財)。政府為了能發揮這些角色,就必須通過政策,包括宏觀調控政策及微觀調控政策。但可以看到,在整個經濟運作中,市場基本是主,政府基本是輔,市場及政府,角色要各適其分,不可混淆,更不可倒錯相反。
上世紀1990年代,兩種體制並行實驗的冷戰結束,計畫經濟體制宣告失敗,原在此一體制中的中國大陸,率先轉向,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並影響改變了原本在同一體制的一群國家,先後轉進。沒想到,原本萬流歸宗、走向了大一統的經濟體制與經濟學,近年來卻出現了異化,出來了個異類,那就是所謂的「政策經濟學」。
一切的緣起從2008年9月談起。9月15日,美國華爾街爆發世紀金融海嘯,一時之間,西方金融市場頓時進入「冰河時期」,危險萬分。西方金融當局為避免再度發生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乃在第一時間採取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天量資金。很幸運,QE果然有效地遏制住了進一步的金融危機,但只此而已,它並不能進一步讓疲弱的經濟振衰起敝。
事實的發展,以及一些經濟學家及經濟機構終於發現,由於若干基本面的結構性的原因,如人口老化及貧富分配惡化,當前全球經濟極可能已進入到所謂的「長期增長停滯」時期。換言之,當前全球實體經濟的疲弱,是因為一些根本性及結構性的因素導致,並非尋常的宏觀調控政策所能改善,包括QE量寬政策。但各國政府似乎已量寬成癮,結果當然是造成了全球資金的氾濫,資金流來流去,就是很少流入實體經濟,只是在幾個資產市場─股、匯、樓、債市中輪流轉來轉去而已。
現在講回到陸、港股的這一波瘋牛現象。大陸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也採取了強度甚大的寬鬆政策,導致了長達六年左右的樓市狂漲,相當部分的人因此蓄積了相當的財富能量,但股市漲勢已停,正愁沒有出路。與此同時,實體經濟疲弱,經濟指標持續下行,國際間再度出現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的唱衰論,影響所及,外資果然有明顯外流趨勢,北京當局決定加以遏制,並對唱衰論迎頭痛擊。
於是一方面放寬政策,二方面通過官方媒體唱好股市,果然股價應聲而起,且因民間富餘資金能量蓄積已久,乃蜂擁而入,形勢發展立即吸引了新、老股民一起開戶,股價高升不已,這時原本已撤資或想撤資的海外基金,一看苗頭不對,立即回流加碼……,於是,整個形勢完全扭轉了過來。所有這一切資產市場的變化,全都發生在所有實質經濟並無出現任何明顯變化的期間;這一切,都跟「政策」操作有關,當然也跟大量的流動性有關,而說到底,後者又何嘗不是「政策」操作的結果呢。
所以,這不是「市場經濟學」,當然也不是「計畫經濟學」,只能是「政策經濟學」了。
◆ 曾銘宗:推動金融三大進化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55009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5-04-23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2)日表示,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已由北向南、由西向東發展,兩岸三地處東南亞中心,是這股趨勢中「重點的重點」,金管會將透過資本市場國際化等三措施,讓台灣金融業對兩岸三地、華人社會未來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曾銘宗昨天應邀在三經論壇致詞時指出,展望未來30年期間,亞洲地區經濟將蓬勃發展。台灣金融業面對此趨勢,主管機關跟金融業將合作採取三措施,讓台灣金融業對亞太地區、兩岸三地未來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三措施包括第一,強力布局亞洲,金管會已陸續修改相關法規,強力支持金融業布局亞洲。
第二,會利用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機制,強力推動所有金融業對亞洲地區、兩岸三地,辦理放款、投資。
第三,資本市場國際化是世界趨勢,7月1日起「台星通」上路,下半年與日本ETF雙邊掛牌的台日通也會啟動,另外還有與倫敦、德國等合作。
◆ 那年道瓊閃崩600點…凶手抓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5079
聯合報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2015-04-23
二○一○年五月六日,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在短短數分鐘內暴跌近六百點,嚇壞全球投資人。這起「閃電崩盤」(Flash Crash)事件凶手、卅六歲英國人薩勞廿一日落網,他利用大筆高額下單交易操縱指數,從中牟利。
五年前的五月六日下午約兩點四十分,道瓊工業指數盤中自一○四六○點開始近乎直線式下跌,僅五分鐘便「走山」暴跌至九八七○點附近。
當天指數高低點差近一千點,一兆美元瞬間蒸發,全球交易員和投資人全傻眼,猶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
當時傳言有名花旗集團交易員處理寶鹼的期貨賣單時,誤把百萬(million)的m打成十億(billion)的b,導致道瓊崩跌,另有一說指程式出錯,但皆為訛傳。美國財政部緊急啟動應變機制,總統歐巴馬亦下令調查。當局查了快五年,始終一無所穫,最後靠一名吹哨人的線報才抓到薩勞(Navinder Singh Sarao)。
薩勞的手法為俗稱的「炒作」(spoofing),他頻繁進出標普五百指數,以每筆數千萬美元計的交易下單干擾市場,壓低指數後再進場承接合約,等指數上揚時賣出獲利。
閃崩事件當天,他在數小時內不斷以大筆金額下單,同時間恰好有另一筆來自美國一名投資人的大筆交易,導致市場無法負荷,災情擴散到道瓊,造成閃崩。
道瓊閃崩事件前一個月,薩勞在加勒比海的尼維斯島設立空殼公司,且毫不避諱地把公司取名為「納夫.薩勞操縱市場」。訴狀指出,薩勞直到本月仍持續利用此法操縱市場,且過去四年來獲利高達四千萬美元(約台幣十二點三億元)。
主管美國期貨市場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亦對薩勞提起民事訴訟,代表律師高曼說:「他的行為確實是造成交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交易失衡是導致閃崩的因素之一。」此案凸顯一個人便可操縱美國乃至於全球金融市場,金融界開始重視自動化交易的複雜市場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薩勞廿一日在倫敦市郊被捕,被控電信詐欺、商品詐欺及其他罪名,廿二日在倫敦出庭,美已提引渡要求。
彭博資訊專欄/亞洲經濟 別再看中國臉色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9027
經濟日報 皮塞克(William Pesek) 2015-04-24
亞洲經濟遭遇中國問題。最新出爐的製造業活動呈現萎縮,而北京當局日前也大砍存款準備金率,降幅是2008年來最大,凸顯官員對經濟憂心忡忡。這對習慣搭中國成長便車的鄰國而言,也是鮮明的警訊。多年來,除中國持續成長的亮點外,全球經濟乏善可陳。如今連中國也步履蹣跚,從首爾到雅加達的官員都應戒慎恐懼。
中國經濟決策者正試圖藉宏觀調控,引導史上規模空前的經濟平穩著陸。他們或許覺得,除大幅降準外已別無選擇。
2008年來,決策者倚賴大型基礎建設計畫與房地產榮景,來支撐疲弱的成長。但這些部門的產能已嚴重過剩,迫使習近平與人行行長周小川幾乎全靠股市大漲來撐大樑。
這種策略是否難以為繼,是另一回事。牛津經濟研究院學者史雷特(Adam Slater)說,經濟政策若只仰賴股市,會「升高嚴重反回饋效應的風險,例如呆帳、銀行業問題和外國資本外逃效應」。
萬一中國經濟崩垮,亞洲大陸各國勢必立刻感受到衝擊。中國經濟規模9.2兆美元,幾乎是日本的兩倍,也是亞洲目前為止最大的。中國也是亞洲各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經濟走下坡,已逐漸暴露亞洲的弱點。歷經十年飛快成長,亞洲地區如今的擴張步調已回到2000年代初的水準。史雷特說,新興市場風險已增加,今年不計中國的成長率可能只有2%左右,甚至更低。
亞洲需要一套降低對中國依賴、更倚重內需的成長計畫。此區遼闊又多元,很難開出對各國一體適用的處方。
但大致而言,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應開始行動,降低貿易壁壘、減少繁複縟節、打擊貪腐、改善基礎設施,並給區內製造的產品降稅,以提升出口,進而帶動工資成長。
中國崩潰對亞洲的殺傷力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即使中國經濟只是循序漸進地減速,也可能構成危機。但對長久來推遲自立自強的區內各國來說,或許能因禍得福。
(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湯淑君)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歐PMI下滑 QE藥效再等等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8983
歐元區4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活動減緩,顯示歐洲央行(ECB)採取的債券收購措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收到提振經濟復甦的成效。歐股23日應聲挫跌。....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說:「經濟活動擴張減緩令人失望,因外界普遍預期ECB的QE措施將大幅提振剛萌芽的復甦。」但他強調,現在斷言成長再度減緩或質疑政策效力仍言之過早。
* 日製造業虛 復甦沒力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58997
倫敦Markit經濟學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4月製造業活動出現將近一年來首度萎縮,主要受國內訂單和產出下滑所拖累,可能增添日本經濟溫和復甦喪失動能的疑慮。美國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從3月的55.7降至54.2,是三個月來最低。
◆ 圓通揪台企 組全球包裹聯盟
http://udn.com/news/story/7334/854890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22日電 2015-04-23
看好電子商務的飛速增長將帶動跨境快遞的蓬勃發展,大陸圓通速遞邀集包括台灣統一速達在內的全球13家快遞業者,22日成立「全球包裹聯盟」。圓通總裁相峰表示,希望透過聯盟的成立制定一套規則與合作協議,在共同的營運標準、流程,以及統一的資訊基礎設施和結算機制下,能有效降低跨境快遞的時間與成本。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資料監測報告」顯示,去年大陸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人民幣4.2兆元(約新台幣21兆元),較2013年成長33.3%。相峰表示,在跨境電子商務逐漸成為大陸貿易進出口的主要形式之一後,商務部預估,到2017年跨境電子商務將佔大陸貿易總額的兩成左右,這將帶動大陸跨境快遞業務的快速發展。
在大陸淘寶網進軍台灣後,圓通也是淘寶商品運送往台灣的主要承運業者之一。圓通副總裁胡瑞琦透露,去年圓通從大陸遞送至台灣的包裹量成長近400%,這也反映出跨境快遞的驚人成長潛力。
但由於各國的通關程序、快遞運作流程各異,一家快遞業者若要與境外十個國家的同行建立業務合作關係,往往必須建立起十套不同的運作模式與規範。相峰說,圓通帶頭發起成立「全球包裹聯盟」,就是希望能建立起統一的運作規則與契約,讓聯盟內的各國快遞業者在包裹流、信息流、資金流及清關程序等方面各加便捷。
全球陷過剩困境 央行傷腦筋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1126
經濟日報 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15-04-25
全球經濟飽受過剩之苦,不但石油、棉花、鐵礦砂等商品供應太多,資本和勞工也過度充沛,這種過剩問題帶給亟欲提振需求的決策當局重重挑戰。
John Hancock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葛林說,「我們面對一個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的環境」,全球經濟可能得花十年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的過剩在許多方面造成問題,商品過剩壓抑價格,引發通縮疑慮。全球財富氾濫也對利率帶來壓力,削弱貨幣政策的力量。勞工過剩則壓抑薪資。
問題核心是中國經濟冷卻,加上許多已開發國家需求不振。過去十年來,生產商幾乎趕不上中國需求成長的速度,如今中國成長減緩、卻沒有國家可以填補這個落差,導致產能閒置。
面臨需求不振的國家往往靠赤字預算來提振經濟,尤其在低利率時期,但許多國家對增加負債感到不安,或者缺乏動用財政資源的政治意願。
這促使央行不得不採取寬鬆措施以提供流動性。美國聯準會(Fed)和英國央行都已擴增資產負債表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近25%,遠高於2008年時的約6%。歐洲和日本兩地的央行則分別擴增至23%和66%,各高於2008年的14%和22%。
在正常情況下,這應足以重新推動經濟成長,但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經濟學家指出,利率必須再降更低,才能在投資機會有限的環境中、釋出龐大的儲蓄,這種情況即所稱的「長期停滯」,意味成長的潛力逐漸降低。
部分專家則不認同這種看法,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近日反駁說,美國正邁向充分就業,勞動市場逐漸緊俏,且通膨將隨之升高。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雖有助於彌補中國留下的空缺,但分析師懷疑增加的需求仍然不夠。
※ 不是過剩,是分配不均,想想看挨餓的人有多少,沒電可用的人有多少?
* 人行六招 讓人民幣自由使用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61142
因應大陸經濟放緩,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時表示,大陸打算展開一系列有目標的改革,計畫使人民幣可更自由使用。他說,「大陸離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的目標不遠了」。
....這些措施包括:
一、放寬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管道,包括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試點。
二、將引入「深港通」,允許非居民在境內市場上發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產品。
三、取消大多數外匯管理的事前審批事項,建立有效的事後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
四、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大陸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便利。
五、透過清除多餘的政策障礙,和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促進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
六、採取必要步驟,健全風險防控。
※ 詳見原站。
* 救財政危機 希臘強徵公機關現金儲備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1719
希臘國會24日通過一項行政命令,要希臘所有公家機關將其現金儲備繳交中央銀行,幫助國家渡過財政難關。
這項行政命令在吵吵鬧鬧的辯論中,以156對104票過關。
希臘央行收到的現金儲備將用來支應國家的緊急需求,未來15天,這需求將達30億歐元(台幣1002億元)。
* 希臘擺爛 歐財長會破局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1113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須採取一切措施以防止」希臘國庫耗盡資金,但24日歐元區財長會卻告破局,各國財長對希臘高度敵視,協議遙遙無期,也降低近期化解希臘危機的希望。
◆ 稅額試算「查詢碼」 報稅更便捷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60710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5-04-25
很多人都已收到國稅局的貼心簡訊,通知稅額試算書已寄出。財政資訊中心主任蘇俊榮昨天表示,今年新增「查詢碼」服務,團體預約報稅服務超威,國稅局官員只要帶筆電局外服務,就可當場協助民眾完成報稅。
北區國稅局局長李慶華指出,今年個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及扣除額都未調整,僅最低稅負免稅額調高至670萬元。稅法上的最大變動是取消「婚姻懲罰稅」,夫妻各類所得都可以分開計稅,民眾可選擇最有利的方式計稅申報;符合相關規定的分居夫妻,不但可分開計稅,還可分開申報。
國稅局除進一步擴大所得額及扣除額資料蒐羅範圍,讓民眾查調所得資料及報稅更方便外,今年國稅局還新提供「查詢碼」服務,讓報稅更便捷。
蘇俊榮說「今年沒有光碟片了」,有了查詢碼,就可取代過去的查調所得光碟片,也類似憑證。今年民眾收到的稅額試算書上,會提供一組查詢碼,利用查詢碼就可上網修改試算資料、完成報稅。去國稅局查調所得的民眾,國稅局也會給一組查詢碼,不再提供光碟。
有了查詢碼,國稅局今年就可提供更完整的「局外服務」。蘇俊榮說,企業團體、大樓社區、或民意代表,都可向國稅局預約申請團體報稅服務。國稅局官員只要帶著筆電到場,利用查詢碼遠端上網查調,就可以立即協助民眾完成申報。
李慶華說,為紓解報稅人潮,國稅局下周二(28日)起,就開放查調所得服務。今年稅額試算通知書將發出332萬件,已超過總申報戶數600萬戶一半以上,估計約6成納稅人會直接用稅額試算完成報稅。針對銀髮族、首報族等,國稅局也會特別協助輔導報稅。
為讓讀者報稅不再傷腦筋,《聯合報》近期每周三都會推出報稅專題,提供報稅新制、攻略、相關注意事項及節稅撇步等報稅大補貼,陪伴讀者輕鬆搞定稅事、稅稅平安。
全球股市好「牛」 盯美日央行決策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2910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5-04-26
全球股市24日牛氣沖天,評估全球股市的指數攀抵新高,美國標普500和那斯達克同步登頂,巴西股市也進入多頭市場。本周美日央行都將舉行決策會議,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數據也將出爐,都關係到股市能否再創顛峰。
在亞馬遜、微軟和Google領軍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24日連續第二天改寫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也跟進,漲抵2,117.69點的空前紀錄。上次這兩大指數同日收在歷史新高,已是1999年12月31日的事。
科技股的強勢表現,助那斯達克表現超越道瓊和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今年來已漲7.5%,道瓊和標普500僅分別漲1.4%和2.9%。歐洲主要股市24日也全面收高,英法德三大股市漲幅在0.2%到0.7%。全球股市指標MSCI AC世界指數24日也觸及歷來最高的442.05,延續由多國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與全球經濟復甦帶動的多頭走勢。
企業財報是近來歐、美股市漲不停的大功臣。FactSet統計,目前標普500成分股已公布財報的201家公司,上季獲利比去年同期下滑2.8%,減幅比分析師預估的4.6%小。新興股市上周連四漲,創1月來最長周漲勢,因為投資人看好中國將祭出更多刺激政策。MSCI新興市場指數24日收漲0.6%,一周來漲幅達1.7%。
巴西IBOVESPA指數24日收漲1.6%,自1月底跌到波段新低後至今反彈21%,進入牛市;南非股市也再創歷史新高。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歐元區救希臘 有B計畫考慮中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2969
部分歐元區財長首度鬆口,坦承正在考慮B計畫,為六月底前萬一無法就希臘未來資金問題達成協議做準備。
* 熱錢愛台灣 台幣爆量走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61282
台滬通議題發酵,激勵台股連兩日帶量大漲,新一波熱錢聞風而至,激勵新台幣匯率昨(24)日盤中爆升3.15角、衝破31元整數大關。
◆ 社論-加入亞投行讓世界投資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340-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6日 04:09 主筆室
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加上「亞投行」的成立,將改寫亞歐大陸經濟地圖,相關國家基礎建設將會大幅翻新,可望帶動整體經濟成長。台灣近10年來由於政府財力困窘,固定投資大幅減少,基礎設施相形落後鄰近國家,不利台灣經濟轉型與持續發展。在亞歐大陸經濟地圖即將改變之際,台灣應改變思維,打破兩岸藩籬,引進亞投行相關的亞歐銀團資金,投資台灣基礎建設項目,為台灣再造榮景。
亞投行全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計畫的「錢脈」,將以金融手段支持一帶一路全線的基礎建設項目,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海港、能源開發基地、科技產業園區、物流集散中心等。
該行未來的相關運作績效,可望重演當年大陸以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的經驗;「要想富,先修路」觀念已在大陸呈現耀眼成果,很可能就是未來一帶一路全線經濟起飛的藍圖。換言之,由於亞投行的資金支持,一帶一路全線很快就會出現基礎建設發展潮流,並成為全球主要的經濟發展引擎。若台灣無法或不敢和一帶一路及亞投行「有機結合」,就有可能在下一階段國際經濟發展大潮中「落單」,競爭力一落千丈。為避免苦果,台灣不但有必要加入亞投行,且要以寬宏的心胸,把亞投行的資金引進台灣,支持台灣展開新一波的建設。
這幾年來,台灣基礎建設投入甚是不足,政黨惡鬥造成民粹主義橫行,每個政黨都卯勁鼓吹擴大社會福利,爭相博取選民歡心,政府財政受到擠壓,固定支出比例逐年下降,基礎建設明顯落後。譬如電力供應,因「核四」停擺,今年用電已經告急,年中很可能就會缺電;水利設施方面,在近來的全台嚴重乾旱中,也暴露出建設不足的問題。發電、電網與水利、輸水設施多年未能更新,設備老舊造成嚴重的能源與水資源浪費。
近年電網結合數位科技,電力已可雙向輸送,大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有利綠色能源發展,但政府籌不出錢改善電網設施。再如台鐵,不但設備老舊故障連連,乘客叫苦不已,加上長年虧損延宕了民營化進程,經營效能低落,需要大量資金提升效能。無線網路設施亦需要政府投資建設,讓業者有空間降低收費,才能提高市場需求,帶動數位科技成長。希望台灣更進步、更繁榮、日子過得更好,政府就要籌集資金再度啟動台灣大建設。
如何找到足夠的基礎建設資金?應該從亞投行去找;如前所述,若能把亞投行的資金引進台灣,就可望有效解決台灣基礎建設資金不足難題。
其實,這種作法在台灣是「知易行難」,因為亞投行資金的結構,大陸資金占相當大的分量,必將觸動台灣內部敏感的政治神經;直白地說,有部分黨派對陸資充滿著「抵制情緒」,一旦聽說陸資要以亞投行名義來台投資,又是要投資基礎建設項目,必定反對到底,使政府動彈不得。
於今之計,政府應該先作「觀念革新」工作,重新定位陸資,也讓社會能以新的視角對待陸資;譬如,把亞投行的資金,從陸資的範疇裡抽離出來,而重新定位為「亞歐銀團」資金,並允許其按照台灣較寬鬆的僑外投資法令,進入台灣從事投資。這樣的新定位,有事實根據,即亞投行雖以大陸為最大金主,但其他會員國將來也會出錢,其中西歐會員國的出錢能力不可小看,因此,亞投行資金並不等同於陸資,而是亞歐資金的組合。
從這個角度看,台灣若以當前規範陸資法令來對待亞投行資金,那就不合時宜了;不如勇於打開這個環節,引進亞投行資金,包括其中的陸資,來挹注台灣的基礎建設,以開創台灣經濟發展新局。
當前台灣管理陸資的法令規章有必要全面翻修,因為其中對陸資的約束,較對其他外資更為嚴格,大陸方面對此一直很有意見,甚至認為是一種歧視,不符合WTO一視同仁的精神。
大陸現已是跨國投資大國,和各國的資本交流關係「千絲萬縷」,台灣對陸資採取較嚴格的「區別對待」,等於自外於國際投資主流,不僅不利兩岸互信的建立及強化,更將自陷於邊緣化、貧窮化。政府應全面翻修相關規定,使其不再是兩岸經貿關係深化發展的絆腳石。
聯合/中國錢淹腳目的風險與機運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6499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4-27
上周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藉此將釋放一兆三千億元人民幣的貨幣進入流通。這是二○○八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大陸央行最大幅度地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央行兩個月來第二次降低準備率。
中國當局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市場,主要是為提升經濟成長。今年年初以來,大陸經濟失速,雖然兩會期間訂立GDP增長目標為七%,稱為新常態,但上周公布的第一季成長正好七%,為六年來最低,震驚當局。若依照所謂的「李克強指數」來看,鐵路貨運量與發電量兩項指標在三月分都是負增長;照此趨勢,第四季肯定會跌出預期。IMF最近預測中國二○一五經濟成長率為六.八%,二○一六更將跌到六.三%。人行降準四碼,目的就是在拉抬經濟的頹勢。
問題在,流出的資金未必會進入正常的投資或生產管道;放錢出來,當然有可能造成股市泡沫。但是,為了提升經濟成長能量,中共當局也顧不著了。果然,上海股市次日即爆出天量,達到一.一兆,連原來設計最高達一兆的電子顯示器,都不敷使用。
大陸現在全民瘋炒股,僅四月十三到十七日,五天內新開戶的股民達三二五萬,總戶數已逼近兩億戶。許多人紛紛從銀行戶頭提款,房地產解約,準備在股市大幹一場。這樣的場面,我們在台灣不是沒見過。知名經濟學者吳敬璉便警告:「現在的情況不太正常,如果繼續放錢,問題會更嚴重。但現在市場是一片狂熱,說什麼估計也沒用。泡沫遲早是要破的,但什麼時候破,沒有人知道。」
這股熱潮也向周邊擴散。首先,是去年底開通的滬港通,本來資金多從香港北上投資滬股,但近來情勢逆轉,大量大陸資金南下投資港股,推升港股成交量不斷創新高。值得注意的,出現「港股A股化」的情形,無論成交、炒作模式或波幅,港股均與內地股市越走越近。
包括台灣,也在覬覦分潤陸股。大陸證監會正研究「滬台通」,和「滬港通」一樣,讓投資人可在本地買賣在上海交易所與台灣證交所掛牌的股票,可望為台股注入新資金。對此,台灣金管會表示還要研究,但許多台灣股民早已按捺不住,立刻人氣歸隊。台股上周連漲數日,指數直衝萬點,即是受此激勵。
中國大陸現在錢多到淹腳目,國內爛頭寸雖多,但內需不足,支撐不起持續成長,所以只能往外發展,希望運用廉價資金赴海外投資,藉國外的需求來補足成長動力。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三二○億美元外匯儲備注入中國國際開發銀行,另外三百億美元注入進出口銀行,目的在為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提供資金,開展一帶一路計畫。一帶一路除了有戰略目的,背後更有促進中國經濟成長的目的。
中國最近到處撒錢。習近平一趟出訪,到了巴基斯坦,光是先期基礎建設,就同意投資巴鐵二八○億美元;到了印尼,總統佐柯威一唸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神祕咒語,北京馬上簽訂六十億美元的高鐵協定。連遠在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都拿到中國的五十億美元貸款來救急。
中國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關鍵期,經過近廿年的快速發展,兩位數的高成長期已經過去;未來必須持續改革,放開管制,經濟才可能更上一層樓。資本股票市場是重要的一環,目前股市占其GDP的比率,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亦即,股市對經濟的干擾較少。然而,中國經濟不是正常的自由市場經濟,一旦股市崩盤,將產生連鎖效應,引發嚴重民怨。也因此,我們認為北京當局對大陸股市必須戒慎再三,不可放火燎原。
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並不反對滬台通,但是金管當局必須做好防護措施,對去大陸投資的,可令其風險自負;但對大陸資金來台者,則要嚴防投機炒股。至於中國利用亞投行推動其一帶一路計畫,雖然目標宏偉,卻不是沒有風險,絕不能流於炫耀國威式的好大喜功。而台灣藉由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工程,除可協助我國產業拓展海外業務機會,值得正面看待;但仍應理性評估其間風險,包括亞投行運作的透明化及決策機制的公平性,都是應該堅持的。
※ 相關報導:
* 經濟/台股國際化或陸港化的兩難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6496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4-27
....姑不論北京政策能否奏效,大陸股市的影響力正透過「滬港通」向外擴散,尤其迭創人類證券史上新高、數百倍於台北股市的巨額成交量,其外溢效應更不容低估。近來香港股市交易量亦迭創新高,來自滬港通資金挹注只是小部分;國際投資人及其他管道陸資的湧入炒作,更是推升港股的主要動能,港股的「A股化」似已成趨勢。上周這股外溢效應更藉「台滬通」題材擴散至台股,不免讓人關注未來台股是否逐漸走向「陸港化」?
在大陸股市進化為成熟市場、成為國際股市重要一環之前,「台滬通」固然誘人,但台灣大可不必羡慕香港,讓台股步其後麈走向高風險的「陸港化」。
政府當務之急是加速台股國際化,金管會正在推動台灣與新加坡、日本、倫敦建立「跨境連線交易」機制的台股「大三通」,這是跨出正確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須有穩健發展股市的長程規劃,按部就班推動,不要隨波逐流,一味追求股市量能增加,惟其如此,台股才能健康上漲,重返並站穩萬點以上行情。
* 希臘「窮到慌」 可能重啟大選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4923
希臘中央政府的財政幾乎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內政部長武齊斯(Nikos Voutsis)25日提出重新選舉的可能性,以便讓希臘選民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方向做出最後決定。
希臘中央政府下令各公家機關將現金準備轉交中央銀行,已在國會引發激辯。武齊斯在國會表示:「那些認為現任政府只不過是跑龍套的人,其實大錯特錯;如有必要,人民將再度發聲。」
希臘政府這項「餘款繳庫」的命令,目的是協助中央政府支付公務員薪水及退休年金,並償還外債;政府目前正與各國際債權機構談判各項經濟改革措施,以爭取更多的紓困資金。
* 專家:希臘倒債不脫歐 有解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4888
面對希臘「脫不脫歐」的爭議,出現了一種新理論:分析師與經濟學家現在認為希臘有許多方法能夠一方面與國際債權人對峙,同時保留歐元區的會籍。
希臘財長瓦魯費奇斯宣稱,希臘即使「倒債」也會留在歐元區內。據報導,現在連德國也開始研擬一些計畫,以因應希臘「倒債」卻不「脫歐」的情況。
◆ 報稅10大錯誤 今年別再犯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152-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7日 吳泓勳/台北報導
雖然財政部逐年提供報稅便利,但每年民眾報稅,總是難免有誤報情況,國稅局列舉過去10項常見錯誤,如親屬扶養扣除金額或資格認定,以及誤以為點光明燈,可列報捐贈等,提醒民眾「眼睛睜亮」,以免今年報稅時不小心報錯,又要補報與補稅。
國稅局指出,民眾報錯稅的範圍,不外乎扣除額、捐贈、保險費列報等,其中以扶養親屬申報錯誤最多。
例如,若家裡已有逾20歲且無工作、未在學、服役中子女,這時就不可列報扶養免稅額,但有些父母可能還有拿錢給小孩,就照樣申報扶養扣除額;或是誤報已死亡親屬免稅額。
在扶養其他親戚方面,國稅局說,也曾遇到過誤認扶養叔、伯、舅等的免稅額,可比照直系尊親屬增加50%。官員解釋,若申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包含父母、祖父母等,免稅額為12.75萬元;但若扶養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與其他親屬(叔、伯、舅等),免稅額僅為8.5萬元;或者是並沒有實際扶養,只是住在一起卻誤報。
此外,國稅局指出,搞錯婚姻年度也是常見錯誤之一,例如夫妻兩人是在2015年2月結婚的話,因今年是要申報去(2014)年所得,當時還沒結婚,自然不能適用夫妻扣除額或合併申報。
對列舉保險費部分,國稅局提醒,每人每年最多可申報扣除2.4萬元的人身保險費,只有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保險費才能申報,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不在此列,且被保險人與要保人須在同一申報戶。
至於捐贈認定方面,包含點光明燈的付費,屬於服務而非捐贈,但民眾也常有誤解;甚至若要列報教育學費扣除,僅有就讀大專以上受扶養「子女」才可申報;還有身心障礙扣除額,須檢附身心障礙手冊、專科醫生診斷證明書影本。
社論-一帶一路是台灣經濟新藍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0509-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8日 主筆室
「一帶一路」是大陸的政經新戰略,標示中國大陸企圖藉著經濟整合為經,外交敦親睦鄰為緯,建構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棋盤,將歐亞大陸重新連結,形成全球跨度最大、縱深最長的經濟整合及戰略地帶,進而擠壓美國的霸權地位。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台灣雖然也注意大陸的企圖心,但是產官學界都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沿線經過亞非歐26國,合計44億人口、21兆美元經濟規模,10年內將在基建投資1.6兆元的大商機,以及其帶來的跨國投資乘數效果,對台灣未來經濟儼然就是一個「經濟產業的新藍海」,也是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有效觸媒。兩岸當局要正視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台灣出口成長已連續3年低於3%,出口成長緩慢,是台灣出口史上所罕見。然而不論對陸、美、歐、東協地區,台灣的出口值均站在高峰上,遵循舊思維很難再出現大幅成長。
若非台灣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搭上無線通信的熱潮,台灣出口成長已幾近枯竭。受限內需市場過小,台灣經濟要成長,勢必要在出口找到新的出路,此時「一帶一路」的出現,可說正好為台灣經濟產業開拓「新藍海」鋪了前路。
關鍵因素之一是,經由陸上絲路所經之國家,皆為台灣出口極少的國家地區,包括中、西亞和南亞,其中除了印度占台灣出口比重達1%外,台灣對此地區的其他國家出口總和比重都低於1%。過去台灣曾一度想透過俄羅斯的途徑與這些國家地區建構新的貿易關係,均不得其門而入,難以達到拓展貿易的效果,因而半途而廢。但若能透過陸上絲路串連這些國家的出口,就是台灣的一個新市場,透過對陸上絲路的投資,即可運用在地資源,強化對這一新市場的成本競爭力,不僅是消費產品出口動能來源,只要掌握龐大的基建供應鏈連結,就足以補足台灣出口成長的最大缺口。
關鍵因素之二是,台灣近年正加強東協的出口與投資,但是台灣現在是依賴新加坡作為台灣進入東協的樞紐,台灣在東協國家固然布局了一些重要的產業代工,但始終沒有真正的進入東協內部市場,充其量只是布局了中國大陸以外的代工基地而已。因而透過由福建自貿區起點的海上絲路,則可創造另一個成本與地緣優勢,由全新的經濟視野切進東協的內部市場,將其形容為是台灣開拓亞太市場的最大引擎亦不為過。
更值得我們關切的是,在「一帶一路」的路線圖中,不難發現不論在陸上絲路或海上絲路的連結,中國大陸都繞過了台灣,倘使「一帶一路」成功完成經戰略的連結,台灣就將面臨另外一個孤立於十數億人口的經濟版圖,這將對台灣未來經濟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形同自我封閉,兩岸應加快找出解決之道,台灣尤其須在「找尋突破口」上思考戰略出路。
不論在陸上絲路或海上絲路,台灣都是間接關係的連結,而要想參與「一帶一路」的商機,勢必要由擴大與中國大陸天津自貿區和福建自貿區的合作,作為有效參與「一帶一路」的最佳突破點。
首先,甫掛牌運作的天津自貿區,是距陸上絲路起點西安最短的捷徑,也是近年台灣產業在華北地區布局的重鎮,因此若能將台灣自經區與天津自貿區連成一體的「自貿體系」,台灣產業就可在兩個直接相通、沒有關稅障礙的新形勢下,取得陸上絲路基建供應鏈的絕對優勢。
福建自貿區作為海上絲路的起點,又是大陸針對台灣所連結的自貿區,若將台灣自經區與福建自貿區融合於一體,則形同打造台灣成為海上絲路的另類起點,台灣可藉自貿區的優勢,將貿易連結到歐陸的阿姆斯特丹,這是台灣的地緣之便。
藉著地緣之便,只要兩岸當局點頭,台灣即可繞過兩岸ECFA的障礙,以台灣自經區與大陸自貿區形成對接,就可打通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任督二脈,成為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最佳途徑。
「一帶一路」是未來10年全球最大經濟版圖的連結,台灣要有當仁不讓的勇氣與自信參與。
※ 相關報導:
* 高朗/亞投行刺激,有助TPP加速成軍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67286
大陸推動成立亞投行,進展順利,至今創始會員累積至五十七國。此一由北京主導設立的區域金融組織,原先得不到美國支持,如今美國盟友紛紛投入,對美國來說是外交的挫敗。因此,美國想贏回顏面,證明自己在亞太經濟的影響力,勢必儘速完成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協商,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的經貿協議。
* 我入TPP最大障礙…農業開放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67191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可望在5月下旬達陣,經濟部預估,TPP將在明年「開門」接受新會員,不過,經濟部自評,目前我國加入TPP最大障礙是,農業開放問題在國內碰不得。
至於其他包括,醫療器材行政程序簡化、建立專利資料庫,及修改智慧財產權法,讓著作權人可享有較長的保護期等「自由化小障礙」,都還可以行政或立法力量縮減法規落差,問題不大。
* 加入WTO貿易便捷化 立院初審通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67270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便捷化協定,昨天經立法院初審通過,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該協議目前已有台灣等五十五個開發中國家,執行國內批准程序,加上卅七個已開發國家,共有九十二個國家,很接近三分之二會員國的通過門檻,通過機率很高,通過後將有助於台灣出口。
* 台幣今年來升3.7% 亞幣中最強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67199
因外資搶進台灣與韓國股市,新台幣與韓元27日強勁升值,台幣盤中一度勁升1.6%,創15年來最大升值幅度,韓元匯率也攀抵逾三個月最高水準。
* 誘2兆資金回台 擬擴大免稅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67180
企業海外投資收益停滯境外,財政部粗估約達2兆元。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引導海外資金回台,除查稅之外也需利誘,為鼓勵境外資金回台實質投資,必要時可考慮將自由經濟示範區免稅條款,擴大在全台實施。
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第31條規定,示範事業或其股東在條例施行之日算起三年內,自國外或大陸地區投資獲配的股利或盈餘,匯入示範區進行實質投資,股利或盈餘得免繳納所得稅。這項免稅優惠,只限示範區事業。
大陸、一帶一路貿易額 首季236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31/869619
聯合報 記者杜宗熹╱綜合報導 2015-04-29
大陸商務部昨天公布,今年第一季大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為廿五點六億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的百分之九點九。其中,大陸對新加坡、印尼和寮國的投資居於前三名。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公布大陸第一季投資和外貿詳細數據。其中,中國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額,來到二千三百六十億美元,占大陸進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廿六。同時,大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百分之十,大幅領先整體出口成長速度。
沈丹陽同時表示,再利用外資方面,今年第一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大陸實際投入金額為十六點八億美元。其中,蒙古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對大陸實際投資金額整體年成長率超過一倍。中、東歐、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對大陸的投資金額,大增超過四倍。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先前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大陸外貿出口年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九,進口年成長率則下降百分之十七點三,因此,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成長,值得關注。
※ 相關報導:
* 烏魯木齊都市圈 打造絲路核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31/869252
新疆天山網報導,烏魯木齊都市圈規畫將重新編制,新都市圈將涵蓋烏魯木齊市、昌吉州、吐魯番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和沙灣縣,未來烏魯木齊都市圈將打造為承擔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職能的核心區的核心。
* 陸絲路經濟帶 5/1通關一體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9000964-260303
為打通絲路經濟帶的通關任督兩脈,大陸中央決定從5月起,沿線10個海關包括烏魯木齊、青島、鄭州、太原等城市將實施通關一體化,未來十關如一關,估計轄區內將有9萬家企業受惠,通關成本可望節省20%至30%。
大陸商務部28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首季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2360億美元,占全大陸進出口總額的26%。其中,大陸對沿線國家出口1445億美元,年增10%,占大陸出口總額的28%,大幅領先於整體出口增速;自沿線國家進口915億美元,占大陸進口總額的23.4%。
* 周小川:銀行出問題 先考慮併購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69626
大陸存款保險制度將於5月1日實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指出,銀行的存保費率會訂在萬分之一至二之間,遠低於大多數國家,如果有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會首先考慮透過併購解決問題,其次才是破產。
◆ 英國除5害 跳脫衰退輪迴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6962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4-29
英國新政策研究所(NPI)指出,無論選後由誰主政,新政府應有經濟將「硬著陸」的準備;由於英國經濟成長失衡,因此除非能解決五大經濟弱點,否則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只是「時間」問題。
1.生產力停滯
2009年經濟衰退結束後,生產力一直未見成長,使實質工資也無法成長。
2.就業被高估
就業人數及就業率雖皆達高峰,但自我雇用者增加數占就業增加數一半,而這些人的所得卻減少;「零時工作合約(雇主能隨時調整員工的工作時數)」偏高,也顯示實際就業情況比表面的就業人數更差。
3.家庭所得未回升
實質可支配所得僅比2009年微增,當然無法保證經濟能持續成長,遑論提高生活水準。
4.失衡嚴重
貿易逆差龐大,企業投資及家庭支出全都偏低。
5.執政聯盟怠於削減赤字
上年度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為4.8%,並未依政府的計畫下降。五年期間,前半期雖縮減赤字,但後半期只維持赤字不再擴大。
NPI強調,基於上述因素,英國經濟其實較接近成長終結階段,而非展開持久的復甦期。
美國就業、消費數據 表現亮麗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4564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2015-05-01
美國最新出爐的一連串經濟數據表現亮眼,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一年新低、3月消費支出回升、第1季勞動成本也隨薪資成長而增加,反映第1季經濟減緩情況只是暫時現象。
美國勞工部公布,上周首度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3.4萬人,降至26.2萬人,創15年來新低,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9萬人。職缺數攀抵14年新高,經濟在略顯疲態的第1季過後成長前景強勁,企業傾向維持員工編制,裁員狀況不盛,符聯準會認為就業市場有所好轉看法。
渣打銀行駐紐約經濟學家科斯特格說,首次請領救濟金的人數穩定維持在30萬人以下,美國就業市場狀況良好。上周是連續第八周申領人數不到30萬人。
另外,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3月消費支出攀升0.4%,雖稍低於市場預估的0.5%,但成長幅度為去年11月來最大,足以讓不如人意的第1季經濟免於萎縮。3月個人所得則大致持平,主要是股利配發減少。蘇格蘭皇家銀行證券公司經濟學家柏格指出,整體而言第1季消費支出表現尚可,但願3月數據是第2季經濟反彈的先聲。
※ 相關報導:
* 歐CPI止跌 通縮威脅消退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4633
歐元區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止跌回穩,顯示歐洲央行(ECB)採取的量化寬鬆(QE)措施開始收到成效,經濟陷入通縮的威脅逐漸消退。3月失業率也維持不變。
歐盟統計局30日公布,歐元區4月CPI與一年前相比持平,結束連續四個月走跌的頹勢,符合市場預期。
通膨數據好轉為ECB總裁德拉基最近的樂觀發言提供佐證,他先前表示,大規模QE正在扭轉歐元區的通縮趨勢。
* 歐洲公債價值 一天蒸發61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4635
投資人對歐洲負殖利率債券的反感,使當地公債價值一天之內蒸發550億歐元(610億美元)。坐擁9,000億美元資產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也跟進看空歐洲債市行列,認為歐洲債券的強勁漲勢即將告終。
◆ 電子代工台企 關廠潮未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393-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1日 李道成/上海報導
自去年席捲廣東東莞、深圳等地的台資電子代工廠關門潮並未停歇,當地台商指出,這波倒閉多以中低端的手機代工廠為主,在山寨機被小米等品牌打敗後,他們接不到單;更無資金推行自動化,往內陸走也享受不到投資優惠,只有關門大吉。
「訂單沒有了,這是大多數中小代工企業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東莞台商協會顧問袁明仁說,從小米、榮耀等手機品牌入局以來,手機價格的紅海競爭愈演愈烈,而由於品牌集中度的集體上升,雜牌山寨手機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大牌的手機才幾百元人民幣一部,山寨貨的價格優勢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賣不出去。這種市場形勢使過去以雜牌山寨手機為主要代工客戶的代工廠家開始吃不飽。
而另一方面,不再專注於價格戰的品牌手機廠商更傾向於選擇緊密的合作夥伴,以換取更穩定的品質保證,並且透過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解決人力的問題。
如富士康與中興通訊等企業,都在力推自動化生產線。廣東省從今年5月起最低工資標準將提高19%,東莞市長袁寶成表示,將推動企業進行自動化改造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目前已經有500多個機器換人項目正在實施,總投資額達到45億元人民幣,完成後可減少企業用工3.5萬人。
但對於更多的中小代工廠商來說,這樣的轉型升級顯得有些望塵莫及。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本身也經營電子業的葉春榮指出,由於政策變化,這幾年不少內陸省分都取消了一些過去承諾的稅收優惠,重創了不少中小代工以及電子配套廠商。很多企業也在試圖升級,但這條路不好走,對企業耗資很大,沒有造血能力根本不敢去碰。
※ 相關報導:
* 經濟/大陸產業崛起 台灣兩招反制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74589
....有人說,台灣在國際併購上輸給大陸,是因為資金實力不夠,但其實台灣電子業過去30年累積了豐厚資產,絕對有能力進行跨國併購,問題不在資金,而是企圖心,企業主是否拿出當年拚搏的創業精神,才是決勝負的關鍵,尤其是排行前十強的電子集團,擁有最好的資源與條件,更應成為海外併購的領頭羊。
除了國際併購外,台灣內部的整併,也迫不及待。
....當然,合併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經濟規模只是競爭的基礎之一,企業除了要做大,更要做強,有沒有特色與差異化,才是競爭最重要的利器。因此,面對大陸企業的來勢洶洶,台灣應該努力的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在原來比大陸更成熟的產業基礎及管理能力上,以先進技術與管理創新規格,進一步提升價值並厚實企業競爭力。
* 小氣寶移動空淨器 伊紅創品牌
http://udn.com/news/story/7334/874406
深圳小氣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的伊紅原是台灣玖道空氣淨化器代理商,從去年開始轉變身分成為下游供應商,全因其自主創立品牌「小氣寶」,推出全球首款移動空氣淨化器。
伊紅表示,「小改進,大獎勵,建立小氣寶品牌,擺脫了只做代理商的局面,現在別人是我的代理商、經銷商,自主品牌的創立爭取了市場的主動權和占有率,在資金周轉上更靈活自由。」
....小氣寶去年正式登陸,主要以大陸國內市場為主。自創品牌、台灣代工,外觀設計已經申請專利。伊紅表示,小氣寶結合台灣和大陸雙方優勢,空氣淨化器的核心、生產技術、科研團隊都在台灣,大陸負責充電寶的生產、銷售、推廣和市場開發。
* 酷經濟/認可公開收購是著好棋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74665
金管會日前提出研議將重啟金融機構,可採「公開收購」(tender offer)方式進行併購,希望藉此挹注國內金融整併的動能,提供金融服務市場整合有利環境。
這是正確決定。過去,政府為提升整體金融服務產業競爭優勢,曾以整併模式實行二次金融改革,以改善金融服務業過度競爭環境。但當時的規範存在模糊地帶,主管機關行政裁量權又擴大解釋,使得併購中的重要角色私募基金質疑我方遊戲規則不清,導致對台投資規模快速萎縮。
....一般而言,公開收購雙方若未在事先取得共識而進行併購,其作為必會有溢價產生,以致併購成本提高。加上公開收購時間及所耗用資源相當大,例如包含投資銀行顧問、法務、會計、資訊、證券商交易等等,費用會遠高於合意併購。因此實務上通常不會把公開收購作為併購方式第一選項。
然而研究早指出,公開收購因為公開發行公司都有市場交易價格可供參考,致一般併購者通常會以高於市價的廿至四十%水準間提出收購價格,誘使投資股東逢高出脫,反使併購容易成功。
全球債市 危機四伏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6361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5-02
歐洲公債市值過去一周來蒸發約1,420億美元,是21年來損失最大的一次,原本最受青睞的德國10年期公債則出現「閃電崩盤」,在在顯示全球金融市場雖表面平靜,卻危機深藏。一旦美國升息或發生其他震撼,可能使市場因流動性緊俏而出現重挫。
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9、30日兩天急升0.2個百分點至0.37%。歐債大跌的導火線是希臘更換債務談判團隊,使市場認為希臘危機可望緩解,購買德國公債的誘因降低,且歐元區4月通膨率回升到0.3%,持有公債風險升高。
但專家指出,真正的原因是投資人對「負殖利率」發起「革命」。債券投資專家葛洛斯指出,德國10年期公債的狂飆為「短命」,花旗集團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專家魏丁也表示,「沒有理由接受負殖利率」。經濟學人雜誌指出,殖利率過低已改變公債的「風險/報酬本質」,公債不再是「安全天堂」,投資人不願再以公債作為長期的投資工具。
此外,美國第1季經濟僅成長0.2%,令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延後升息,使歐元對美元升值。一些看跌歐元的投資人先前借入歐元進行套利,在歐元回升後將損失慘重,必須拋售先買進的其他資產(例如股票)以取得歐元,造成歐股重挫。
※ 相關報導:
* 美消費信心熱 製造冷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6494
美國4月消費者信心升至八年多來第二高水準,但不如市場預期,製造業擴張速度則維持在近兩年來最慢,原因是美元升值抵銷能源價格下跌的效益。經濟學家說,4月製造業數據疲弱,使聯準會(Fed)更不可能在6月升息。
* 科技業Q2景氣 面臨四利空
http://udn.com/news/story/7240/876370
科技業首季法說會告一段落,除了匯損干擾外,個人電腦(PC)、智慧手機需求疲弱,多數科技大廠本季展望保守,加上強勢美元衝擊,四片烏雲籠罩科技業第2季營運。
◆ 經濟/再論亞投行對台灣的經濟效益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765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02
在中國大陸最近推動的一帶一路(新絲路經濟帶與世紀海上絲路)規畫中,包括了歐亞非大多數的國家,其人口約有44億人,占全球人口的63%;GDP則有21兆美元,占全球29%,市場潛力非常可觀。由於這些國家大多是開發中國家,對於基礎建設的需求很大,亞洲開發銀行(ADB)估計未來十年約有8兆美元的投資機會,每年約7,300億美元,但是ADB每年只能提供資金約100億美元,資金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有很多剩餘資金,卻缺乏投資機會。現在大陸利用一帶一路的規畫,把大陸與各國政府提供的資金結合起來,帶動各國的基礎建設投資,由於這些投資都具有自償性,絕對有很多賺錢的機會,因此各國資金都很願意進來。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業務專注於一帶一路上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上,而台灣基礎建設的能力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比方說,我們有高鐵、101大樓及台北捷運等重大基礎建設的經驗,因此台灣可以在參與投資中找到很多商機。首先,在實際投資基礎建設中,參與運輸、通訊及網路基礎建設中的土建、機電、系統整合與營運管理等。最近就有台灣廠商在政府協助下,取得一個新加坡地鐵工程49億元新台幣的標案。由於近年來國內大型建設愈來愈少,因此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標的意願也愈來愈高,亞投行的業務正好提供了這些機會。
其次,因為基礎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而這些開發中國家的資金不足,舉債的需求也大,所以台灣金融業者可以發行債券或是去購買債券,增加台灣資金的去處,同時也可以擴大台灣的債券市場。
第三,由於亞投行中各國政府提供的只是一部分資金,未來大部分資金還是要來自民間,因此這些基礎建設的資金需求,增加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投資機會。
亞投行的資金最多也只有1,000億美元,不足以支應未來十年8兆美元的投資需求,因此未來必然要引進民間資金。現在國際間非常流行的「公私部門夥伴關係」(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正可以提供另外一個發展的機會。因為每一項投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亞投行也不可能滿足每一個投資所需要的所有資金,這時候亞投行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亞投行的參與代表各國政府同意某一個國家所計畫的某一項基礎建設,而只要亞投行的資金願意投入,就表示這個投資案具有實質經濟效益,這時民間部門自然就會有加入投資的意願。也就是說,亞投行的角色很像我國由國發會所主導的國家發展基金,如果亞投行的資金願意承擔較大風險,投資在這一項基礎建設之上,這就等於給這項投資一個政府保證,民間同時加入投資的機會也就大增。
最後,參與亞投行代表台灣擴大參與國際經濟整合,台灣可以利用參與亞投行的投資機會,與其他國家的政府維持良好關係,在未來參與RCEP與TPP時,與其他國家進行協商時也會比較容易。
因為未來RCEP及TPP的協商項目除了貨品貿易以外,還會包括服務業及相互投資開放等議題,現在如果台灣與其他國家先建立投資合作的關係,未來在與他們協商進入RCEP時TPP自然也會比較容易。
總結來看,台灣參與亞投行的投資機會很多,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應該也很可觀,因此台灣各界應該努力爭取加入,絕對不能因為是大陸主導就不願意參與。當然,我們也知道大陸經常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因此在參與大陸主導的亞投行時,一定要先與大陸協商出一個可以為國人接受的名稱與模式,比方APEC模式,我們也希望陸方能釋出善意,讓台灣能順利參與亞投行,為國際開發做出實質的貢獻。
※ 相關報導:
* 洗錢防制評鑑 金融業備戰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76046
扁案海角好幾億的案件讓人印象深刻,台灣洗錢防制落後國際。因應2017年下半年度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第三輪評鑑,安侯建業(KPMG)副總朱成光表示,洗錢防制將是金融機構繼個資法、肥咖法後,又一艱鉅任務。
新加坡及香港已被國際防制洗錢組織率先盯上,依據新加坡及香港金融業施行經驗,朱成光估計,未來我國每家業者為遵循洗錢防制法規,恐需花費2000萬至3000萬元以上的系統建置成本。
* 專家:金融業打亞洲盃 洗錢預警要到位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76048
金融自由化下,洗錢防制已是跨國趨勢,金融業若未善盡注意及預警的責任,各國罰責相當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副總張騰龍說,金融業要國際化打亞洲盃、世界盃,必須特別注意符合當地政府的要求,不可忽視洗錢防制的重要性。
黃金趨勢/升息猜猜猜 金價盪盪盪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8444
聯合晚報 陳昱宏(元大寶來期貨分析師)2015-05-03
美國經濟數據一再令人失望,經濟成長動能顯然仍待提升,使得美國聯準會(Fed)在短期內升息的理由更加薄弱,金價屢屢獲得上揚動能。然而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議偏向鷹派,金價升勢受挫,漲幅收斂。
首先觀察近期發布數據,美國4月Markit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不如預期,再加上美國諮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2014年12月以來最低,美元走弱創8周新低,激勵金價短線拉升,一度衝高到3周高點。第1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年率初值僅成長0.2%,大幅不及預期;第1季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初值連續35個月低於Fed目標,其疲軟的表現意味著Fed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維持低利率。
近期數據整體表現不佳的趨勢延續,市場對於經濟復甦情況更加沒有信心,再度給予金價上揚動能。隨後FOMC會議結論出爐,表示將維持利率不變,且並未就何時升息提供更多線索,聲明中指出,冬季期間經濟增速放緩,部分是由於暫時性因素,而適度的寬鬆政策將使經濟活動加速,經濟預期會溫和成長,勞動力市場也有機會繼續改善,可看出委員們並未因第1季經濟放緩而感到憂慮,這與之前市場對於升息延後的預期大相逕庭,使得金價承壓下跌。
最新CFTC持倉數據顯示,上周投機者持有的黃金淨多頭增加2,848口,表示投機者看多黃金。除此之外,中國的黃金消費量繼2014年回落後出現反彈,據黃金協會會長宋鑫表示,第1季黃金需求年率成長1.1%,2015年中國的黃金珠寶需求預期成長8%,對於金價走勢也為一大利多。
整體而言,美國欲振乏力的經濟數據及黃金需求增加提供金價支撐,然而Fed對於經濟前景抱持樂觀看法,對於何時升息也持開放態度,可留意本周將公布的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若結果呼應Fed對於經濟好轉的預期,6月就升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金價漲勢恐怕有限。
◆ 經濟/面對中國開放是台灣的最佳法寶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7808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03
大陸國務院日前公布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其中包括許多台灣獨享的優惠待遇。福建對台灣先試先行並不新鮮,但這可能是中國21世紀吸金大法的一大步,台灣似乎沒有警覺,也沒有反應。
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方向與上海類似,但在對岸建立「福建-台灣」的區對區合作模式的思維下,更被賦予「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的功能,因而推進與台灣投資貿易自由以及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試項目,便成為其特色。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福建自貿區給台灣獨享的項目,許多不但是「兩岸服貿協議」中陸方的承諾內容,甚至有部分還超越了服貿協議的開放程度,例如對金融服務業,舉凡放寬持股限制、異地支行、發照綠色通道、全牌照證券公司、人民幣業務及保險公司設點等服貿協議優惠,以及電子商務、運輸等開放內容,都包含在福建自貿區的片面惠台項目中。
除此之外,福建自貿區也給予台灣工程師、技師、會計師、醫師及護士等專業人士在執業資格更優惠的入境及就業安排。
尤有甚者,福建自貿區甚至包含了「超服貿協議」的開放,例如台商旅行社無法承接陸客來台觀光業務,一直是許多人認為造成陸客一條龍問題的源頭(因客源被陸資旅行社壟斷)。這個問題在兩岸服貿下並未解決,但福建自貿區則擴大試辦,開放了三家台資旅行社經營陸客來台旅遊業務。福建省去年來台總計超過30萬人次,是中國各省陸客來台人數最高的一省,這個開放絕對有其具體意義。
這些開放項目雖然必須設點福建,但未來營業範圍恐怕很難限於區內,因此對台資企業而言,絕對是以優惠條件進軍中國市場的灘頭堡,經濟誘因毫無疑問,任何政黨執政恐怕都擋不住。
事實上,中國的開放野心不只如此。實施多年的外資三法也在進行合併工程,並將以「外國人投資法」取代之,而開放項目朝向負面表列邁進,同時也有逐步放寬台資參與中國政府採購市場的限制。
這些改革再加上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大戰略一起觀察,可以看到中國不但對外展開大國金援外交,對內似乎也有意透過新一波的開放,布下吸引資金、吸引人才、吸引技術的「吸金大法」,作為其從世界大國邁向世界強國的關鍵支柱。
從反對服貿協議、反對向中國開放的立場來看,福建自貿區對我方的片面開放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台灣既能拿到服貿協議下的優惠,又不用同步對中國開放。不過反對服貿的原因,根基於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的恐懼,那麼評析福建自貿區乃至於「吸金大法」對我們的利弊時,就不能只有關門這種本能反應。
確實,關上大門,可以免去「壞」陸資入境的風險,但也同時擋住了「好」陸資的投資效益,甚至連只要跟中國有絲毫關聯的外資,也都淪為隱性「陸資」。但試想,有能力、有意願來台投資的外資,有幾個能完全跟中國沒瓜葛、單純的外資?況且就在我們關門之際,中國的吸金大法使得台灣資金與技術不斷流出,人才與知識不斷外移,這種資金、技術與人才的赤字,會不會讓台灣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
簡單的說,拒「金」與「才」於千里之外,或可收「淨化」台灣的效果,但解決對岸吸金大法造成台灣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空洞化趨勢,卻需要透過比對手更大膽的自主開放加以對抗,可能才是真正守護台灣利益與安全的法寶。也就是,小確幸無法救台,大開放才是正途,然而關門政策淺顯易懂、符合民粹,開放的思維及利益卻不易說得清楚,所以在當前政治氣氛中不受青睞,這才是台灣的險關所在。
◆ 第三方支付 下月可望上線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76382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2015-05-02
第三方支付專法將於5月3日開跑,未來民眾儲值一筆錢,不但可在網路購物時付款,還可與當前最夯的「行動支付」結合,透過手機在實體店家消費。實體與虛擬結合的線上對線下(O2O)支付模式有望成為主流。
去年1月統一阪急與支付寶合作,支付寶的用戶可在該百貨內,使用手機QR Code掃描進行付款,但因當時金管會尚未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所以喊卡。如今這個模式,有望名正言順的成為台灣支付的主流。
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明天起生效,金管會可接受業者申請開辦第三方支付業務,預計最快6月中旬,就能看到首家第三方支付業者獲准營業。
官員透露,未來一定會有業者申請與行動支付結合的模式,只要能做好資訊安控工作,金管會都會允許。
第三方支付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代理收付,即A向B購買一件商品,A將款項交給第三方支付業者C,待A收到商品確定無誤後,C才會將款項交給B。另一種模式是A儲值一筆錢在C,待A收到商品,C再從A的存款中撥款付給B。
第三方支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增強買家、賣家之間的信任,使消費者更願意進行網路購物。
行動支付則是,因為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興起而發展的全新支付方式。比如結帳時不用現鈔或信用卡,用具有NFC(近場通訊)功能的手機,接觸商家布置的讀卡機(類似悠遊卡),或使用手機的QR Code掃描,再從消費者銀行帳戶或信用卡信用額度中扣款。
第三方支付結合行動支付之後,行動支付後端不是連結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而是消費者的第三方支付儲值帳戶,用手機付款,款項會從第三方支付的儲值帳戶中扣除。
換言之,存一筆錢在第三方支付帳戶,除了用於網路購物,還可搭配手機在實體店面消費,這就是當前流行的O2O模式。
以大陸支付寶為例,行動支付交易占比已接近六成,換句話說,有近六成的支付寶用戶,是透過手機在實體商店付款,而非傳統的網路購物,逐漸替代傳統銀行卡及網路銀行業務。
羅比尼專欄/老美悄悄加入貨幣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9539
經濟日報 編譯吳國卿 2015-05-04
在先進經濟體與新興市場都國內需求低迷的世界裡,決策者無不想藉出口導向的成長來提振經濟成長與就業,而這有賴藉貨幣貶值和傳統與非傳統貨幣政策來達成目的。
今年初以來,已有逾20國央行跟進歐洲央行(ECB)和日本銀行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歐元區周邊國需要貶值貨幣以降低外部逆差和啟動成長,但量化寬鬆(QE)造成歐元下跌也進一步擴增德國經常帳順差。在其他歐元區核心國外部順差也增加的情況下,歐元區整體失衡的情況正日趨嚴重。
QE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改革計畫的「第一箭」,推出後已大幅貶值日圓,並使貿易順差增加。ECB和日銀的QE大幅推升美元,商品出口國和許多新興市場也都貶值貨幣,抵銷出口減緩對成長和就業的不利影響。中國去年一度貶值人民幣,而且成長不振未來可能促使中國再採行動。
美國決策者原本還不擔心強勢美元,因為美國成長展望優於歐、日,如今情勢已經改觀。美元升值速度超乎預期,今年第1季的數字顯示,對淨出口、通膨和成長的衝擊都超過決策者的統計模型。強勁的國內需求也未實現,第1季的消費成長疲軟,資本支出和住宅投資還更弱。
事實上,美國已因此加入「貨幣戰爭」,以避免美元繼續升值。聯準會官員開始公開談論美元是影響淨出口、通膨和成長的原因之一。美國當局也批評德國和歐元區採取削弱歐元政策、卻逃避提振國內需求。
口頭干預之後,跟隨的將是政策行動,因為低成長和低通膨(部分原因是強勢美元)將延遲聯準會從零利率退場的時間。貨幣摩擦最終會引發貿易摩擦,貨幣戰爭將導致貿易戰爭。
這將為美國嘗試達成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帶來阻力。歐巴馬能否讓TPP通過國會投票的不確定性,現在已增添議員提案對從事「貨幣操縱」國家課徵關稅的變數。如果貿易須與貨幣政策掛鉤被納入TPP,亞洲國家將拒絕加入。如果多數政府追求藉國內需求提振成長的政策,世界將更美好。但這有賴各國減少依賴貨幣政策,並採取適度的財政政策。甚至提高薪資以增進勞動所得和消費的政策,也是優於貨幣貶值的國內成長來源。
全球貿易收支的總和是零,這表示無法所有國家都有淨出口,而貨幣戰爭最終將變成零和遊戲。這也意味,美國加入這場混戰只是遲早的事。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Roubini全球經濟學公司董事長、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 相關報導:
* 美臉綠 IMF將宣布人民幣估值合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0349
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在預定未來幾個月發表的一項評估報告中,宣布人民幣估值合理。這是十多年的首次,不但象徵中國大陸致力開放經濟的里程碑,也將減弱美國對北京貨幣政策的批評力道。
* 中日韓貨幣政策 資訊共享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79536
南韓、日本及中國3日表示將密切合作,把三國擴張貨幣政策對彼此影響降到最低。
韓聯社報導,南韓財政部長崔炅煥與中國財長樓繼偉、日本財相麻生太郎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韓日中三國的貨幣政策,應以審慎形式決定,以透明的方式共享。
他們也一致同意,將追求能因應資本流波動日增相關風險的總體經濟政策。
◆ 經濟/開啟台灣幸福之門的鑰匙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796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04
馬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七周年,行政院要求各部會以「七年來,台灣更幸福了」作為宣傳政績主軸,在執政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此舉難免引發很多人士的嘲笑及批評馬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不過,近來多項國際幸福指數評比,台灣排名表現不差,遠超過一般民眾的直覺感受,兩者間為何有如此巨大落差?台灣人民追求的幸福是什麼?值得進一步探究。
近年很多國家及國際機構皆著手編製衡量國民幸福或快樂的相關指數,今年3月初財經新聞機構彭博(Bloomberg News)公布51個經濟體的「痛苦指數」,「痛苦指數」愈低的國家代表愈幸福,泰國、瑞士、日本、南韓和台灣包辦前五名幸福國家。4月下旬聯合國公布《2015年世界幸福報告》,評鑑指標包括人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對人生選擇的自由、社會廉潔和慷慨等,在158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38,優於日本(46)、南韓(47)、香港(72)和中國大陸(84)。
行政院主計總處前年亦首次公布官方版「國民幸福指數」,和國際經濟暨發展組織(OECD)34個會員國及二個夥伴國比較,台灣排名第19,屬「中等幸福」國家,優於納入評比的日本、南韓;去年第二次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台灣排名晉升至第18。
無論國際或官方的國民幸福指數評比,台灣表現皆不賴,馬政府以之作為政績宣導主軸,可以理解,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多數升斗小民卻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其癥結原因值得深思及反省。
從所得來看,主計總處以國際比較之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受僱者去年平均年收入達4.9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145萬元,即平均月薪逾新台幣12萬元;但現實情況是:台灣實質薪資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扣除物價因素,實質薪資倒退回15年前水準;月薪低於3萬元的工作貧窮人口逾348萬人,占總受薪階層的40%,試問,在這樣的所得條件下,人民如何能感受到幸福呢?
再從物價來看,政府很自豪台灣物價平穩,近三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上漲不到4%,但攸關受薪階層生活的核心物價指數漲幅卻不斷飆高,食品類漲幅更達一成以上。如果再將房價因素納入,馬政府上任以來都會區房價漲幅,少則幾成,高則數倍,年輕人及無殼族望屋興嘆,如何快樂得起來呢?
在生活品質方面,這幾年食安危機連環爆、高雄氣爆事件、水災及旱災頻仍、生態環境破壞及空氣品質惡劣等等,人民食不安心、居不安寧,連乾淨的空氣和水往往求之而不可得,這是幸福國家會長期存在的現象嗎?
再者,人民追求的是有保障、確定的未來,面對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但迄今為止,社會勞動力不足,教育體系及相關產業的調適,各類退休年金制度瀕臨破產等問題,仍是無解,社會集體焦慮日甚一日。還有,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及兩岸關係因素,導致社會長期分裂及族群對立,對國民幸福亦有不利的影響。
以上這些因素是造成台灣幸福指數和民眾幸福感出現落差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台灣人民普遍樂觀、進取、向上,對政府要求並不嚴苛,但這些長年累積問題的處理解決,不是靠人民努力可以克竟其功,而是政府必須扛起的責任。是以,就馬政府而言,與其爭辯七年來台灣是否變得更幸福,倒不如實事求是,在剩下一年任期內,就改善上述各種問題作出能力範圍內的最大努力,盡其在我,留給人民良好印象。
有志爭取2016年總統大位的政治人物,皆應就如何有效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課題,深刻反省,並提出具體政見,作為人民投票的選擇依據;可以說,開啟台灣幸福之門的鑰匙,就是選出能夠讓人民真正幸福的新總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今年報稅App 增蘋果iOS版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79390
為服務廣大蘋果手機用戶,今年報稅結算App(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新增iOS版,已在蘋果的App Store上架,民眾可下載在iPad、iPad Air以及iPad mini上使用。不過,財政部提供的蘋果版報稅App,因涉及機密資料維護,差點就趕不上報稅首日。
亞洲PMI臉綠 越南獨強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1704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5-05-05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4月製造業普遍呈現慘淡景象,內、外需求不振讓中國、台灣、南韓與印尼製造業景氣萎縮,印度景氣下滑,僅越南為唯一亮點。
南韓4月製造業景氣與新出口訂單數據連續第2個月下滑,使原已疲軟的復甦更添風險。
Markit公布的南韓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下滑至48.8,不如3月的49.2,為去年10月來最低。數字低於50代表景氣萎縮。其中新訂單指數下滑至47.6 ,為六個月最低。
南韓今年出口不振,原因是中國與歐洲等主要貿易對象也面臨成長困境。
滙豐的調查指出,需求疲軟與原物料跌價促使南韓、中國與台灣的企業調降產品價格,為連續第15個月降價。中國與台灣4月製造業PMI分別下滑至48.9與49.2,其中台灣景氣由擴張陷入萎縮。
印尼4月製造業PMI升至46.7,較3月的46.4改善,但景氣依然萎縮。滙豐經濟學家德利瑪表示:「僅管印尼盾走貶,但進口原物料成本提高,使企業難以訂定在全球水準具競爭力的價格」。
因需求減緩衝擊新訂單成長,印度4月製造業PMI經季節調整後自52.1下滑至51.3,但景氣依然擴張,指數連18個月維持在50以上。
德利瑪說:「印度製造業在4月穩住局勢,主要拜營運環境持續改善所賜。」
※ 相關報導:
* 美、歐製造業報喜 股市狂賀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1703
美國3月工廠訂單出現八個月來首見增幅,歐元區製造業4月景氣也保持擴張,帶動美歐股市4日上漲,標普500指數早盤突破歷史最高的收盤水準。
商務部4日公布,拜運輸設備需求上揚所賜,3月工業製成品接單增長2.1%,優於市場所料,是去年7月來首見增幅。
* 無通縮 4月物價續走跌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82606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下跌0.8%,主要原因是油料、燃氣和電費價格調降。去年飆漲的豬肉價格,4月終結連19個月上漲走勢。
今年我國CPI連續四個月走跌,累積前四月CPI跌0.64%,外界關切台灣是否面臨通縮壓力。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扣除蔬菜水果,再剔除能源後的4月核心物價上漲0.68%,前四月上漲1.02%,整體物價呈現溫和穩定成長,目前沒有通貨緊縮疑慮,但第二季CPI走跌的可能性很高。
◆ 服貿卡關破1年 ECFA優勢恐不在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81323
聯合報 記者杜宗熹╱台北報導 2015-05-05
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已超過一年,加上大陸已單方面修改外商投資三法、開放外資銀行投資限制、以及設立上海、福建、廣東、天津等四大自貿區,和相繼推出的優惠政策,令國內學者專家十分憂心ECFA給予台灣的優勢已經不在。
大陸官方在上海自貿區之後,又設立了福建、廣東和天津等三個自貿區,且宣布將採取統一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形同對全世界開放,部分條件甚至超越服貿協議的承諾,讓台灣因ECFA簽訂所取得的先機逐漸喪失,引發國內學界擔憂。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大陸官方在服貿中承諾開放的項目,已經80%都放入到福建自貿區裡面,片面的對台灣開放,根本不需要台灣同意。此種單邊的片面作法,對台灣是一大警訊。
大陸原先在服貿中承諾,台資銀行可在大陸設立村鎮銀行、且已在福建設立分行者,可申請設立同省異地支行、支持兩岸銀行業進行相關股權投資合作、擴大國銀大陸分行或子行服務臺資企業範圍。這些優勢都隨著上海自貿區的開放,以及負面清單推廣到其他自貿區而喪失。
而原先期待的電子商務領域方面,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經理黃之崧表示,上海自貿區設立後,區內電商的持股上限即開放到55%,且自今年3月起,更將持股上限提高到100%,讓全球的外商都可以申請,條件還優於服貿。
根據大陸國務院在4月20日公布的清單顯示,在金融業外,大陸對旅遊業、醫院和醫療器材業、建築和設計業、娛樂業等行業都有對外商大幅放寬。台商若想利用這一機會,除了與大陸國內業者競爭外,也需與其他國家競爭。
全國工業總會資深產業顧問徐純芳也表示,大陸官方雖然主打福建自貿區,但台灣這邊至今沒有相對應的配套,且台灣廠商對福建的興趣也不大。相對於韓國與天津自貿區之間的連結,台灣這裡的連結相對很弱。
※ 相關報導:
* 東協加三 為企業融資開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160
東南亞國協(ASEAN)與中國、日本、南韓等三國已協議將利用公債做為擔保品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在區域內取得亞洲貨幣資金。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東協加三國家的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3日在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的場邊開會,並發表聯合聲明,內容包括協議努力建立上述融資取得框架。
* 調查:國內超過8成消費者曾使用感應支付
http://www.ithome.com.tw/news/95672
高達82%的民眾曾使用過感應支付進行交易,促使民眾使用感應支付的前三項原因為快速、方便、安全,民眾在大眾交通工具、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較常使用感應支付。
亞投行、62號文件…國共獲共識 近日各自說明
http://udn.com/news/story/7990/884317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楊湘鈞/台北報導 2015-05-06
朱習會後,國民黨人士透露,對於台灣加入亞投行以及攸關台商權益的「六十二號文件」等議題,雙方已獲原則性共識,近日就會各自對外說明。
據指出,國共兩黨的原則性共識,在亞投行部分,我方期盼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對岸則承諾「優先處理」;六十二號文件限制各地方政府提供稅賦優惠等措施也不會溯及既往,即台商既有權益不變。
國民黨高層表示,朱習會就只是單純牽線,涉及行政權的具體協議內容及細節部分,仍待我官方與陸方協商及確認。國民黨並不會與對岸簽署任何協議,也不會給有心人士見縫插針的機會。
黨務人士說,關於台商權益的六十二號文件,中共政協主席俞正聲已表示會信守法律不溯既往原則,台商原有權益並不會有任何改變。這部分只單純涉及大陸立法及行政問題,並無涉及兩岸要進一步協議,相對單純。
黨務人士也指出,亞投行必須完整檢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對話。當時是朱先提出盼以「中華台北」名稱加入,習近平則回應「願意首先和台灣分享,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要更大器一點」。
對於加入亞投行的具體內容,黨務人士說,要等財政部等部會進一步與大陸官方協商,屆時並無涉國民黨。
黨務人士指出,這次朱立倫赴大陸訪問主要是告知北京,國民黨兩岸政策不會因黨主席換人而改變;至於陸方釋出的利多原則,雙方應會在近日各自對外說明。
幕僚也表示,朱立倫說九二共識意指「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這是我方一貫立場,並無任何改變;朱習會是雙方「鬥而不破」角力,「難道還要拉習近平一起唱國歌才算數?」
※ 相關報導:
* 台越投保協議 雙方將會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84157
經濟部投資處昨(5)日舉行「區域經濟整合對台商投資布局影響座談會」,投資處長連玉蘋在會前專訪時透露,越南513暴動屆滿周年前夕,我方已將台越投保協議增修草案交予越方計劃投資部,積極促成雙方高層會談。
* 營所稅申報 別犯七大錯誤
http://udn.com/news/story/7243/884029
5月是企業申報營所稅的時間點,為避免企業因不熟悉稅法或不小心疏忽,而未依規定申報或繳款,南區國稅局東港稽徵所特別整理七大常見錯誤,叮嚀企業別再犯前人所犯過的錯,以免遭補稅罰鍰。
◆ 台灣行動支付 還有三大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83577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2015-05-06
行動支付在台灣推展速度較亞洲其他國家緩慢,國際卡組織VISA昨天點出在三大問題點,包括感應式讀卡機數量不足、支援行動支付的高階手機普及率不高,以及台灣消費者仍偏愛用現金支付。
VISA台灣分公司總監陳志銘表示,以該公司感應式交易Visa payWave為例,在亞太區,台灣人用感應交易占面對面交易的比重僅15%,新加坡20%,但第一名的澳洲比重已達到50%。
陳志銘說,澳洲並非是第一個推出Visa payWave的亞太市場,馬來西亞才是第一個、台灣則是第二個。
他說,澳洲民眾接受度相當高,也幫助澳洲成功邁向電子支付市場,發展速度快於其他亞太地區國家。
陳志銘表示,雖然台灣Visa payWave總交易金額排名亞太第二,「但應該還有進步的空間」,若台灣可以從感應支付做起,培養台灣消費者使用感應支付習慣,也有助推動金管會主打的行動支付。
以布建感應式讀卡機數量為例,為了讓讀卡機更加普及,VISA相關payWave讀卡機數量已達4.7萬台,包括美食街、咖啡廳、量販店、百貨公司、居家修繕、藥妝、主題樂園等主題皆有。
Visa payWave感應卡發卡量也已超過800萬張。VISA昨同步公布調查台灣消費者感應支付習慣,結果顯示消費者使用感應交易三大理由包括快速、便利以及安全,不需要將卡片交給店員、也無須簽名,就可以快速完成交易。
調查也發現,台灣民眾最常使用感應交易的三個主要場所為大眾交通系統、便利商店以及超級市場/量販店。
※ 相關報導:
* 全聯布局e化 拚展店800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6000515-260110
全台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今年營收目標800億元,展店目標至800店。尤其,全聯在e化上將有重大進展,預計與IBM合作建制網路訂貨、外送服務系統,最快2016年上路;今年7月1日起提供悠遊卡小額支付服務,接著還將發展第2波智慧型手機付費服務。
亞投行 擬設1行長10副行長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86467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2015-05-07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董事會章程還在研擬中,但高層人事布局已傳出風聲。大陸最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由於有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所以中方提出「一個行長、十個副行長」的高層機制方案。
接近大陸財政部的人士透露,亞投行初步考慮在亞洲和歐洲各設一個區域中心,即亞投行分行。亞洲分行主要是印度和印尼在競爭;歐洲分行是英國和德國之爭。
報導引述匿名知情人士透露,大陸財政部現在是通宵不眠,有關亞投行的章程制訂、決策機制、股份分配、首任行長、貨幣結算等問題,57個創始成員國「天天在博弈」,這種情形恐怕要持續到6月底章程簽署。
報導稱,在「爭吵」的背後,各國都在盤算如何擴大在亞投行的影響力,爭逐亞投行首任行長和副行長職位。其中,出資僅次於大陸的亞投行第二大股東印度,「就特別想要行長的位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亞投行行長的產生,有成員國投票和股份投票兩種產生方式,到底按哪種方法產生還沒有定論。但根據現有多邊開發銀行通行作法,亞投行按股份投票可能性較大。
他說,大陸在亞投行占股36.86%很具優勢,且「朋友又多」,亞投行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當選行長可能性比較大。
但知情人士透露,印度認為亞投行總部在北京,中國大陸又是第一大股東,所以應該讓出行長的位置。
金燦榮分析,亞投行最重要的是行長會議,目前中方提出設立「一個行長、十個副行長」的管理階層體系;其次重要的是執行董事會議,主要負責日常管理,每星期要召開會議;第三是理事會議,每年只開一次會議。
根據亞投行籌建工作計畫,4月底和5月底分別在北京和新加坡舉行籌建亞投行第四次和第五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商訂亞投行章程草案,並於6月底前簽署章程。換句話說,一個行長、十個副行長是否成局,要待6月30日章程出爐後才見分曉。
※ 相關報導:
* 美企就業冷 Fed恐延緩升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6515
美國企業4月增僱的員工遠低於預期,顯示就業市場隨景氣減緩而走疲,上季生產力更連兩季銳減,引發聯準會(Fed)可能延緩升息的揣測。Fed主席葉倫6日則說,目前股價處於高位,存在「潛在的危險」,Fed仍對金融體系風險保持警戒。
* 歐元區綜合PMI回溫 體質改善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6517
歐元區4月商業活動成長放緩幅度沒有前估值那麼大,主要反映西班牙和義大利經濟加溫,抵銷德國和法國成長減速的影響。
Markit 6日公布,歐元區4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終值為53.9,優於初估值53.5。
歐元區經濟可望延續成長步調,企業也連六個月增聘人手。
南歐兩大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更呈現強勁復甦跡象:西班牙4月服務業PMI增至60.3,寫下2006年11月來最高紀錄,義大利服務業PMI則攀抵10個月高點。
◆ 刷卡繳稅 銀行幫你精打細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7000498-260110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7日 吳泓勳/台北報導
信用卡用得精明,繳稅更輕鬆。5月報稅季來到,各家銀行陸續推出刷卡繳稅與分期繳款服務,除了繳清免手續費已是基本外,也推出各種分期利率搶客。以華銀為例,今年就拋出6期分繳0利率的優惠,且承做金額僅需3000元;一銀則推出3期分繳0利率且無承做金額門檻來反擊。
行庫主管表示,稅額分期繳納,對於一時間手頭比較緊的民眾確實有相當的誘因,尤其如果分期0利率的話,等於可以把資金暫時挪到投資部位,或許可以獲得更好的報酬率。
為提高自家卡友的使用率,除刷卡繳稅付清免手續費外,各行庫也都鎖定報稅期間的資金調度需求,祭出分期繳稅利率方案。
以今年來看,華銀提出的方式相對吸睛,雖然要求繳稅金額至少3000元的承做門檻,但針對100萬元以下稅額,只要在優惠期間內,上網登錄後,就可享有5期分繳0利率的條件。
合庫、一銀也不落人後,同樣規畫3期0利率的條件來吸引卡友,且一銀沒有設定門檻金額。另觀察較長分期的利率水準,合庫銀6期利率為3%、12期利率為5%,則較一銀占優勢,但必須各酌收100、200元的手續費用。
此外,其他公股行庫也各有優惠,包含兆豐銀同樣享有3期分繳0利率,只是門檻略高必須在6000元以上,另外6期、9期利率則各為3%、4.5%。土銀祭出3期3%、5期5%、12期8%的三級利率水準,並訂出門檻5000元。
葉倫示警 全球債市陷恐慌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8921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2015-05-08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的一席長期利率過低的示警,導致歐美債市下挫,亞洲債市7日也掀起恐慌,剛結束黃金周假期的日本公債創下近兩年來最大跌幅,德、澳公債也續跌。
葉倫6日在一場金融論壇答覆問題時說,聯準會一旦升息,「公債殖利率可能勁揚」,美國公債應聲下跌,走勢與債券相反的10年期債券殖利率漲到兩個月來高峰2.26%。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7日下跌4個基點,報2.20%,止住長達一周的頹勢。
德國公債連跌八日,10年期殖利率7日續漲7個基點,已由4月17日低點0.049%升到0.65%。歐洲債市7日續挫,也因法國和西班牙發售新債,擴大債市供給。日本10年期公債大漲7個基點至0.43%,收在3月來最高價位,休市三天後跟上全球殖利率漲勢。澳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7個基點至2.99%,連漲八日,追平2011年2月來最久紀錄。
Sunrise證券固定收益策略師吉格里歐說:「市場信心轉向,在流動性低的市場放棄多頭部位,這可解釋價格為什麼波動這麼大。」
葉倫表示,正因為聯準會升息恐引發長期債券殖利率勁揚,聯準會必須出面向市場溝通清楚,以免市場措手不及。葉倫被問到可能的風險時,她強調「此刻證券市場價位普遍都高」,「拿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和公債等安全資產報酬率相比,不是很高,但有潛在的風險。」
葉倫也指出,長期利率極低,低迷的債券風險貼水有突然飆高的風險,暗示可能重演2013年出現所謂購債減碼恐慌(taper tantrum)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債市空軍 襲向亞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014-260202
....全球債券引爆拋售潮,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影響。首先是歐洲經濟好轉的跡象明顯,市場開始猜測歐洲央行可能提前結束、或是縮小量化寬鬆的買債規模,促使投資者縮減對長期債券的大舉押注。
Colonial First State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信貸部門負責人穆倫(Annette Mullen)指出,外界預期美國利率可能趨向正常化,加上經濟復甦可能帶動通膨上升,都對市場造成影響。
* 新興國外匯存底 首見衰退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88972
新興市場近三季資金外流規模已超過金融風暴期間的水準,反映若干主要開發中經濟體信心脆弱。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外匯存底也出現前所未見的不增反減之勢。
....新興市場外匯存底最近縮減的因素很多,各國央行砸下美元來抵擋本國貨幣走貶之勢,出口疲弱也限制了美元收益。
此外,外匯存底也被拿來償還外債。
* 全球糧食價格 跌至近5年低點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8660
聯合國糧農組織(FAQ)表示,在乳製品價格帶頭下跌,4月全球糧食價格跌至2010年6月來低點。AQ衡量一籃子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和糖等食品每月變動幅度的價格指數,4月平均為171點,比3月低了1.2%。這項指數自2014年4月以來走跌。
* 蘭州有望成陸首個內陸自貿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990-260303
大陸甘肅省蘭州搶搭「一帶一路」商機列車,有望成大陸首個內陸自貿區,相關申報文件已批轉至大陸商務部辦理。據新華網5日消息,中國(蘭州)自由貿易園區申報的核心區為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目前該區的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90%,且正持續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力圖爭取在今年(2015年)6月底正式運營。
繼上海、福建等兩批自貿區已順利掛牌,據了解,第三批自貿區的申報籌備工作已經啟動。在現階段自貿區都是沿海省分的情況下,有分析認為,此次內陸地區獲批自貿區可能性很大。
◆ 房地合一 稅率恐上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016-260202
工商時報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2015年05月08日
據了解,在行政院審議中的房地合一稅,因不少專家學者批評單一稅率17%太輕,行政院不排除衡酌各界意見,調升個人房地合一稅的稅率。
行政院周三召開房地合一稅審查會議,財政部長張盛和因為出席亞銀年會,並未出席。主持審查的政委杜紫軍,將待張盛和回國後再度召開會議,就課稅稅率、課稅門檻、日出條款等項目,做更深入的討論。
甫返國的張盛和昨天表示,房地合一稅改方向已經確立,目前尚未定案的項目「不是問題」,財政部是以「房地合一課稅」為目標,至於課稅的輕重如何拿捏,則待行政院拍板。
財政部2月公布房地合一課稅草案以來,財稅學者批評單一稅率17%的課稅力道太輕,加上立委曾巨威提出比照土增稅的稅率,區分為20%、30%、40%等三級稅率課稅;前財長何志欽則建議個人單一稅率應至少20%,行政院不排除調高課稅稅率,以符合外界期待。
針對新舊稅制的影響評估,張盛和說,相較於舊制以評定現值課稅,1年內交易課不到稅,等於鼓勵短期炒作,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後,只有交易有所得的人,才會被課到稅,賺得愈多稅愈重,課稅比較公平合理。
財部3月曾修正房地合一課稅草案,對於持有未滿一年之不動產交易加重課稅、稅率調高為35%,持有未滿2年稅率為30%,持有2至10年者稅率17%;另,長期持有優惠,減徵年限從第3年起每年減徵4%,調整為持有10年以上才享優惠,並採12%單一稅率。
張盛和強調,房地合一稅改修法以力拚本會期通過為目標,由於立法院本會期審議期間只剩一、二個月,相信行政院很快就能凝聚共識,儘快推出行政院版本,他仍樂觀以待。
人行:不需量化寬鬆救經濟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91279
經濟日報 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 2015-05-09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8)日表示,目前各類貨幣政策工具有較大空間,能夠有效調節和供給流動性,無須以量化寬鬆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這意味,無須開展「中國版QE」。
中國證券網報導,大陸央行昨天發布2015年第1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要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基礎條件的變化,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力道。
人行報告指出,轉型期的貨幣政策,數量目標依然有其作用,需要統籌協調好量價目標,綜合使用多種工具調節好整體貨幣條件。
由於存在體制機制性問題,大陸金融改革尚在逐步推進。
針對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主要思維,人行在報告中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和預調微調,既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槓桿水準。
要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基礎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行表示,將根據內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水準,保持貨幣市場穩定。
人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日前表示,目前人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各種流動性調節工具,足以維持合理的流動性,保持貨幣和信貸的平穩增長,沒有必要以直接購買新發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
馬駿表示,按照國際慣例央行提供流動性,一般都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合格的抵押品。為解決中小金融機構從人行獲得流動性支援,面臨的高等級債券質押品不足問題,人行展開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
※ 相關報導:
* 日消費疲軟...擬再推QQE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1190
日本銀行(央行)8日公布4月會議紀錄顯示,部分委員提醒,就業市場雖有改善,民生消費仍然疲弱,凸顯日銀內部對經濟表現並無把握,對於何時達成通膨目標也無茫無頭緒,根本無心考慮退場機制。
* 3重縮減恐慌 明年可能發作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1189
聯準會2013年首度暗示縮減貨幣寬鬆政策時,引發一波投資人「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現在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分析師預測,主要央行可能在2016年引爆「三重縮減恐慌」。
大摩分析師指出,如果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成長和通貨膨脹情勢好轉,聯準會、歐洲央行(ECB)和日本銀行(央行)明年可能一起縮減超寬鬆貨幣政策。
全球三大央行正處於不同的貨幣政策階段,因此目前並不具備這項預測的條件,但大摩的分析凸顯今年來市場情勢已逐漸改變,年初時央行對通貨緊縮的顧忌已趨於緩和。
大摩駐倫敦全球經濟學家普拉漢說:「目前未知數是,經濟情勢是否一如我們的預期發展。近來有不少意料之外的變化,但貨幣政策與成長的軌跡朝著我們預測的方向。」
* 美就業數據佳 「9月可能升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2843
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四月就業數據好轉顯示經濟穩健,給予聯準會充分理由在九月開始提高利率,且年底前可能升息兩次。
* 美國買家 兜著美元海外置產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91602
由於美元強勢、美國經濟復甦,而全世界其他地方沒那麼景氣,愈來愈多美國人前往海外置產。
CNN報導,一些歐洲市場的房價在金融危機期間重挫40%到50%,至今還未完全復原;加上美元走俏,形成有利匯率,有很多便宜可撿。
例如,50萬英磅的房子去年7月換算後為68.3萬美元,現在只要55.8萬美元。
專家指出,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和加拿大,是美國買家熱衷的市場。
◆ 無卡存提將上路 手機也能領現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91665
聯合晚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15-05-09
台灣邁入行動理財新階段,包括無卡存提、跨行存提新服務第2季上路,也有銀行推出APP社群拆轉帳功能,未來民眾只要靠著人手一台手機,不用親自到銀行櫃台,就能輕鬆完成個人理財,24小時服務,為新世代生活型態帶來大大的便利性。
無卡提存款是銀行界畫時代新功能,過去無論怎麼簡化存提款流程,民眾一定要攜帶存摺或金融卡到銀行,或在專門存款ATM前面完成操作,但是民眾沒有帶錢包,突然臨時想要存提錢,又沒帶存摺或金融卡,未來只要透過手機傳送認證碼,到特定超商ATM前面完成密碼登錄,即可從超商的ATM裡面拿到現金。
銀行業者規畫,未來採雙因子認證,客戶只要到銀行完成手機認證後,便可開啟在全台ATM的無卡提款服務,單筆金額上限5000元、每日上限3萬元,目前國內有台新銀與中信金二家銀行業者著手研究,預計最快第2季底上路。與這2家銀行合作的全家與7-11連鎖超商,市占率也居全台前二大,目前可實施機台陸續建置中,民眾只要就近選擇特定配合超商ATM,即可完成無卡提存款。
台新金個金事業群執行長尚瑞強指出,調查顯示民眾透過網銀進行轉帳、繳費等交易量年成長率達130%,顯示大眾對於數位金融服務接受度日益提升,呼應政府金融3.0政策,各家業者推出新行動理財服務日新月異,約有12項7月前完成相關申辦。台新銀也已著手評估ATM可查詢列印帳戶最近10筆交易明細、提供客戶設定E-mail寄送電子帳單等服務。
國泰世華銀行推出KOKO新功能,透過手機APP民眾完成刷卡登錄的預算管理,社群間手機拆轉帳功能,增加行動理財方便性與趣味性。
經濟學人:睹債市進入空頭者 要小心
http://udn.com/news/story/6/893737
經濟日報 記者任中原╱即時報導 2015-05-10
國際債券市場正經歷一場罕見的反轉,4月中以來殖利率大幅回升。但「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如果投資人因此而賭歐、美公債將進入「空頭」市場,仍需審慎考慮。
今年來歐洲公債殖利率原本一路走低,多種公債已經淪為負殖利率,但最近債市突然反轉,殖利率回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已回到年初的水準,而歐洲其他國家公債的殖利率也回升。
然而,公債殖利率回升並非因為經濟指標明顯好轉,事實上最近歐、美經濟指標並未明顯回升。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便稱此波公債跌勢為「不對勁的賣壓」。
公債殖利率翻升,是許多相互關聯的因素所造成的結果。今年來殖利率下降,是因為擔心通貨緊縮,及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實施量化寬鬆(QE)措施,造成公債需求大增。QE的預期也使歐元眨值。在歐元貶值、歐債上漲之際,國際投資人可能會借歐元來買歐洲公債;另一種作法,則是投資人以低利率借入歐元,投入股票等高獲利的資產,來進行「套利」。
但過去一個月來,上述「套利」交易卻遭到慘敗。由於油價回升,使立即發生通縮的可能性下降,也使殖利率再跌的壓力減輕;希臘債務談判缺乏進展,也使投資人對歐股喪失熱情;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重挫,使聯準會可能更延後升息,也使美元回貶,歐元反彈。基於以上原因,投資人紛紛釋出「套利」部位,把之前買進的高風險資產拋出,並買回歐元來歸還借款。
另一方面,近月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大幅上升,從1月底的1.64%上升到5月的2.2%。經濟學人強調,關鍵問題在於公債市場的長期多頭是否已經結束。
全球迄今仍無通膨的跡象,過去12個月來美國物價大致持平。依據以往經驗,2013年曾因聯準會宣布將結束QE,導致公債重挫,但之後又告回升。再看日本,債市空頭從1998年殖利率跌破1%後,就一再喊日債將崩盤,結果由於日本人口老化及通貨緊縮,殖利率一直維持低檔。因此投資人在賭債市「空頭」即將來臨之際,當以日本的經驗為借鏡;睹歐、美債市將進入「空頭」市場者,須審慎為之。
◆ 陸幹大躍進 台灣主力靠邊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0000330-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0日 李道成/上海報導
台灣人才楚才晉用情況,在薪資差距擴大後日益普遍;不少台商認為,人才被挖,損失的不僅是人事不穩定,更重要的是,確實有陸企靠著台灣團隊,快速進入製程、提高良率,或是業務增長迅猛,人才流失對台灣整體產業有可能造成內傷。
近年來,大陸的LCD、觸控面板等原先台商強項,逐一被陸企介入,採低價策略搶單,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論國企、假民企還是真民企,許多陸企都是採重金挖角人才,快速打進市場模式求發展。
但據多位曾被挖角的台幹透露,其實台灣人才進入陸企,多數都是擔任階段性任務,當某個經營瓶頸消失後,往往就是台幹離開的時候,陸企實際上的長遠發展,主要還是由自行培養的本土主管負責。
此外,由於大陸許多企業都是放眼全球,近年以人才需求最大的服務業來說,陸企最愛挖角的都是針對跨國企業的海歸派;缺乏國際視野的台灣本土派人才,不一定是獵人頭公司的目標。
除了台資企業有人才被陸企挖角的危機外,台灣人才的競爭力逐漸被大陸拉近,甚至部分行業陸幹早已替代台幹成為台企的主力;尤其是近10年來,大量中國留學生陸續從歐美學成歸國,不僅帶回高學歷,更有不少人帶回了國外工作經驗,已對台灣中高階人才立足大陸形成強大威脅。
※ 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 台商二代不接班 妙管家無奈轉售
http://udn.com/news/story/7333/892738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台北報導 2015-05-10
浙江納愛斯集團董事長莊啟傳表示,他最佩服妙管家原董事長蔡宗仰,一輩子只做清潔用品這件事。「他(蔡宗仰)找來找去就像是為女兒找個最好的婆家,找到我們以後,發現雙方理念相近,磨合期就會縮短,否則使用強制收購也得不到員工的心。」
擁有30年歷史、台灣市占率第一的清潔品牌妙管家,因第二代不願意接班家族事業,只好轉手出售給浙江納愛斯集團。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表示,台灣清潔劑大廠妙管家的市場大部分在中國大陸,透過納愛斯集團的合併,可以更大發揮品牌價值,對台資企業反而是好事。
黃齊元指台灣企業的規模太小了,而且不懂得利用兼併收購,或是策略聯盟的方式擴張,應該善用陸資打開更多市場,一昧圍堵、重重限制,並不是治本之道。
台商張老師、東莞台商協會顧問袁明仁說,根據調查,在大陸有三分之一的台商二代是不願意接班,台商二代不願接班,只好把企業賣給外資,是台資企業的無奈。他分析,台商二代從小都是有計畫栽培,送到國外接受教育;但二代不願意接班有三種原因,包括台商一代不願意放權、台商二代寧可在國外大企業任職,以及台商二代能力有問題。
經濟/美國升息已箭在弦上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943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11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上周三在一場論壇上提出警告,經過六年多來空前的低利環境,美國股票及債券價格已被過度高估,對金融穩定形成「潛在危險」。葉倫針對長期利率過低的示警,預示美國升息勢在必行,也導致全球債市的恐慌下挫。而上周五公布的最新統計,美國4月失業率從3月的5.5%降至5.4%,創下2008年5月以來新低點,更進一步掃除升息阻力。根據路透訪查結果顯示,華爾街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聯準會9月將啟動升息,且今年不只升息一次。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升息已箭在弦上,差別只是在6月或9月。聯準會在3月中旬政策會議中一致通過自聲明中將「耐心評估升息時機」移除「耐心」二字,以為今年6月升息預留空間。4月美國商務部公布今年第一季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僅0.2%,市場預期6月升息可能性大降,但聯準會隨即發布聲明指GDP成長疲弱是受寒冬氣候及港口罷工等因素影響,第2季美國經濟將持續好轉;對美元飆漲、油價暴跌導致石油相關投資劇降等更重要影響因素卻刻意忽略,充分顯示聯準會為升息鋪路的意志不因短期因素而動搖。
聯準會鐵了心腸要啟動升息,研判是基於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引導貨幣政策回歸常軌。美國三輪量化寬鬆(QE)的世紀實驗,雖促成美國經濟復甦,但後遺症也愈來愈大,尤其歐洲、日本等紛紛師法美國實施QE,造成全球資金泛濫,股票及債券價格普遍被高估,金融風險持續升高,葉倫上周對長期低利的警示反映的正是聯準會的憂慮。美國是QE的始作俑者,加速收拾殘局,帶頭促使全球貨幣政策回歸正軌,自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美元重返強勢符合美國戰略利益。過去一年,美元因QE退場而大幅升值,促使全球資金回流美國,鞏固了美國經濟龍頭及金融霸主地位,相對上也加速中國大陸經濟走緩趨勢。雖然美元急升衝擊美國短期出口的表現,但總體來看,重返強勢美元的戰略思考,是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動搖的最高信念。
第三,美國及全球經濟風險處於可以承受的階段。對照金融海嘯後工業國家經濟的向下沈淪,現在美國經濟已經復甦並趨於穩定;歐洲、日本雖仍面臨通縮風險,但歐元區歷經去槓桿的痛苦過程,基本上已渡過危機,剩下的問題是如何促進經濟復甦;日本經濟也已走出長期低迷困境,正在結構改革方面尋求突破。總體而言,相對於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工業國家復興之路已經打開,有承受政策變動風險的足夠能力,這也是聯準會評估可以啟動升息的重要因素。
最近全球情勢的變化,亦有利於聯準會在短期內啟動升息。這些變化包括:國際油價回升,緩和全球通縮疑慮;歐洲經濟出現好轉跡象,加上歐元走強,可能改變歐洲央行實施QE的強度;美元匯率近期已從高峰適度回貶,降低升息阻力,更重要的是,美國失業率降至5.4%,已非常接近聯準會對充分就業的定義,即失業率位於5%-5.2%的水準。
上周葉倫談話對升息可能造成股債市場的波動,亦有提前預告的作用,聯準會唯一顧慮的是,升息可能造成債券殖利率急升,重演前年出現所謂購債減碼恐慌的情況,所以,葉倫強調聯準會不斷和外界溝通,希望市場能做好心理準備,這也顯示升息的時點已愈來愈近。市場預期9月升息最有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聯準會照去年規劃,在6月宣布升息。
聯準會即將啟動升息將進一步擴大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外流壓力,亞洲新興市場尤其中國大陸受到的衝擊最大,但在美中兩強競爭情勢下,美國將以升息證明自己仍是訂定遊戲規則的老大;北京只能自求多福,加強應變能力了。
◆ 「類Uber」共享經濟 發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0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1日 蔡偉祺/台北報導
Uber帶起的共享經濟潮流正改變全球商業行為,台灣也出現不少「類Uber」APP新興行業,包括貨運版Uber的「啦啦快送」、同樣主打分享、共乘的「Tripda」,雖然這些新興服務頗受好評,但都遊走台灣現行法令的邊緣。
來自香港的「啦啦快送(lalamove)」營運模式和Uber非常類似,目前已進軍中國、新加坡和泰國,今年初也正式登陸台灣,看上台灣龐大的機車族,只要下載APP,不只能叫快遞,也能做兼職的機車快遞員,目前以雙北為營運範圍,1小時內完成送貨,而且快遞費打8折,也不收手續費,費用由快遞員全拿,短短不到半年,已有超過1800人加入成為快遞員。共同創辦人暨台灣區執行長陳少勤表示,目前業務量以每周25%的速度成長,發展速度超過預期,下一階段將推廣至桃園。
「趣達(Tripda)」從去年10月開始在台灣提供服務,目前會員數也有8000人,台灣區總經理王鶴穆強調,「我們和Uber不同」,Tripda提供的是計畫性旅程的共乘媒合服務,分享車上的空間給同道而行的乘客,收費是抵銷發起駕駛人的成本,與Uber叫車派遣的營利性質不同。
但Tripda未來也打算走線上支付的營業模式,目前服務免費,每個月可以成功媒合2000趟次,其中除上下班通勤,也有不少是從社群中開發出來的旅次,像去年發起的「返鄉投票」、「揪車看五月天」,以及與Lamigo桃猿隊合作,號召球迷共乘看球。
只是,不管載人或載貨,在台灣都是屬於需要登記和特許的運輸業,但「啦啦快送」和「趣達」卻都是以資訊業來登記,但隨發展規模越大,對市場衝擊也越大,恐怕也會碰上和Uber一樣的違規爭議。陳少勤就透露,已有貨運業者向交通部提出檢舉,現在沒有被開罰的原因,大概只是因為目前服務免費,公司沒有營利的緣故。
※ 相關報導:
* 國際訂房網無法管 旅行業批吃人夠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299-260102
台灣國內旅遊產值超過2700億元,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花費在住宿,看準這塊市場大餅,這兩年國外訂房網站陸續來台開站,搶占商機。但旅遊業者痛批,外國業者未經許可在從事旅遊業務,不受政府法令限制,也不需繳稅,觀光局和財政部都拿不出辦法,讓本土業者因不公平競爭處於劣勢,宛如Uber事件翻版!
◆ 業者應搭上創新潮流 突破困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0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1日 蔡偉祺/台北報導
科技進步和網路普及讓「類Uber」產業興起,學者認為,傳統業者若墨守成規的營運方式與營銷策略無法應付全球競爭,不過,對涉及公共利益和安全的部分,主管機關應該協助整合,並提升管理機制因應。
高雄餐旅大學旅運管理系助理教授賴子敬表示,國際訂房網站興起是電子商務帶來的市場新貌,消費者不管選國內或國外業者,都是應有的自由與權益,不應該禁止或管制,且台灣旅行業也能利用相同的商業模式,這在世界旅遊市場上是公平競爭,政府無法設限,干擾商業發展。
賴子敬強調,登記在國外的公司,以網路販售旅遊相關產品,目前確實無法管制或取締,且因為這些網站在國內沒有分支機構,也無加入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一旦發生旅遊糾紛,消費權益難以獲得保障,這是消費者必須認清與面臨的風險。
他建議,國內旅行業者需正面思考面對這個市場的競爭與發展,強化公司的專業,特色與產品,才是面對挑戰與競爭,永續經營之道。但國外網站若販售不合格的商品給消費者,政府還是應該加強查緝,以維護市場秩序與消費者權益。
至於在牽涉公共利益、人身安全的運輸業。逢甲大學副教授李克聰指出,不管是要載人或運貨,駕駛資格還是要有一定的規範和訓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但對這些類Uber的服務方式,應該要正面看待,做開放和彈性的調整,讓他們願意登記和接受管理,否則變成地下化或有灰色地帶,對業者或民眾都不好。
淡江大學副教授羅孝賢也說,有時創新會顛覆既有的法令管制,尤其在科技發達、網路盛行的今天,政府更要重新檢視相關法令規定是不是合時宜?但他也說,Uber現在全世界都碰壁,就是因為運輸業牽涉公共利益和人的安全,管制也特別嚴格,政府必須確保收費、品質和安全等,所以要做相對應的管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