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8

開門七件事

◆ 公視「雲之国」 大膽挑戰紀錄片新美學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082658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2015-07-27

曾以紀錄片「沉沒之島」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的導演黃信堯,推出新作「雲之国」。該片以離台灣只有111公里、日本國土最西端的與那國島為背景,儘管沒有對白、旁白、甚至沒有人物,但卻生動捕捉島上從自然到社會變遷的真實風景,將在28日晚上10點於公視「紀錄觀點」播映。

黃信堯表示,與那國島曾屬琉球王國,二戰後劃歸日本,如果從歷史觀點談這座島嶼,可以看到政治的角力和位處邊緣小島的困境或是琉球王國的故事,但這些上網查就可以找到資料,因此拍攝時,他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呈現。

黃信堯坦承,第二次前往該島的船上,因找不到方向內心忐忑,不過住了一星期後,放空、閒晃,調整自己的頻率與島嶼接近,「發現這個島會說話,靈性不強但還在,於是就照著島嶼告訴我的去拍。」

黃信堯的話也許抽象,但透過「雲之国」詩意、寫實又奇幻的鏡頭就可理解。影片從行駛的船,進入與那國島,看到島上的馬、牛、羊等動物,還有雲影移動、浪濤拍岸、蟲鳴鳥叫、宣傳廣播、反自衛隊蓋基地的標語、怪手與風車,彷彿安靜聆聽「島嶼的心事」。

黃信堯說,當年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研究發現,一樣的自然環境,但同一物種在鄰近的島嶼,卻有截然不同的面貌。讓他想到「人類」這個物種,也是如此,而且人類的私慾讓人與其他動物愈來愈疏離。

拍片期間,黃信堯帶著簡單的行李和最先進的攝影器材,住在人口約1100人的與那國島,自行簡單料理三餐。他說,台灣紀錄片的形式這麼多年都在寫實溫情主義打轉,所以想嘗試新的表現方法,不用旁白、對白、沒有人物,其實都只是想讓觀眾放下成見,細細觀察這座島傳遞的訊息。

※ 相關報導:

* 原住民!起來吧!詩歌慶原民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428-260115

新北市「原住民族詩歌音樂會」將於8月1日晚間在板橋區市民廣場登場,各地原民教會都會前來獻唱詩歌。

本次新北市原民局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活石教會老師葉燕妮,為活動創作《原住民!起來吧!》一曲,屆時歡迎民眾一同欣賞音樂饗宴。

....原民局表示,各界團體將輪流獻唱,屆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排灣中會活石教會將以《墾荒之歌》及族語歌曲《Ari zengezengeri ta ta Cemas》(一起來讚美榮耀上帝〉詮釋原民部落中,族人辛勤耕耘建立家園,將過去打獵、捕魚、採野菜、雕刻及刺繡等部落情境呈現,也唱出原住民族與教會密切的關係。



◆ 菜瓜布繪彌勒佛 花鳥字畫家退休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82923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西螺報導 2015-07-28

西螺鎮花鳥字畫家廖光輝,擅長各種書法繪畫創作,讓人最驚嘆的是以隨手可得的菜瓜布作畫,現年65歲的他將在9月退休,期望將畢生心血傳承下去,成為雲林在地的特殊藝術文化。

憶起心路歷程廖光輝娓娓道來,他從初中美術課開始接觸水彩寫生,讓他畫出興趣開啟藝術人生。他說,早期要以藝術家身分溫飽相當不容易,面對現實壓力只好放棄水彩寫生,開設印章店幫人刻印章維生。

直到民國92年到大陸洛陽白馬寺參訪時,有人向他邀約畫作,當下就拿出令人出乎意料的菜瓜布,畫出1尊彌勒佛,「傳統毛筆畫太固定又平凡」廖光輝說,既然要送人作紀念就要不一樣。

廖光輝表示,早期畫作以花與鳥為主,有天他突發奇想把花與鳥作結合,融會書法結構、國畫與水彩筆觸以及吉祥話,開發出獨特的花鳥字型,「字中有畫、畫中有字」,每個筆劃都具涵意。

夾著菜瓜布的曬衣夾,是廖光輝得心應手的畫具,他說單是找尋適合的工具就耗盡快兩年時間,刷子、海綿等各種材質都試過,就連曬衣夾也是多番嘗試,才成為最合適的筆桿。

廖光輝指出,花鳥字型從無到有,歷經長時間的調整與突破,希望能在退休後將創作精神傳承下去,讓年輕一代再創新不同的藝術文化。

※ 相關報導:

* 漫畫單車環島 熱血高中師的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433-260115

單車環島蔚為風潮,也成為在地漫畫題材!泰山高中老師王鴻輝花費3年時間考察台灣單車路線,將台灣年輕人的熱血環島行程化為漫畫,由徐立庭繪圖,出版《騎騎單車環島旅行》一書。



◆ 鍾肇政70年前情書 淚痕、菸灰交織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81173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7-27

「妳占據了我心全部」、「我愛妳,想妳也同樣愛我」、「妳是我所認定生命中唯一的泉源,救救我吧。」九十一歲客家大老鍾肇政將七十年前的「情書」,結集成精裝版「苦雨戀春風」。鍾肇政笑說,這些廿歲出頭寫的書信,「鍛鍊了我日後文筆。」

鍾肇政是台灣大河小說第一人,以「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傳世,最為所知的是曾改拍成電影的「魯冰花」,也是「阿信」等日本文學的台灣首位翻譯者。面對早年情事,昨他淡淡說「只是一般書信,並無談情說愛」,不過信中透露的熾烈愛意,讓見者無不睜大眼。

鍾肇政回憶,一九四六年他在一所國小教書,初遇十九歲的同事、信中主角R小姐,讓鍾肇政「一下子就被迷惑,好像蜘蛛網一樣被網住」,不顧對方表明彼此有姑表親關係,很快就展開寫信攻勢。

鍾肇政說,與R小姐認識兩年,他用日文共寫了兩百六十四封信,不過對方只回六、七封,最後應家人要求嫁給別人。在書中最末幾封信,鍾肇政痛書心中悲苦,感嘆想自殺,並要求將彼此的信都退還給對方;兩年後,他娶了愛妻張九妹,R小姐往事自此深埋。

主編「苦雨戀春風」的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張良澤表示,一九九二年,鍾肇政將眾多書信交給他,包括寫給R小姐的信,可惜他到十年後才發現後者是「鍾老大」的「情書」。

二○一一年張九妹過世,張良澤見鍾肇政終日不吃不睡,動念「用這些情書救他」,找人將信譯為中文,再寄給鍾肇政校對,順利用這些舊時青春活力引燃鍾肇政生命意志。

鍾肇政兒子鍾延威兩年前也曾為文表示,當時八十八歲的爸爸告訴他早年初戀,還用鋼琴又彈又唱與R小姐合作的第一首歌曲、美國民謠「科羅拉多之月」。

七十年前的「情書」手稿,六十五年後才開始翻譯整理,張良澤說,這些手稿仍可清楚看見淚痕與菸灰、聞得到酒味,可比鍾肇政最愛的德國作家歌德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



◆ 湯瑪士小火車現身「蟻人」 條件曝光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082281
聯合報 記者高睿希/綜合報導 2015-07-27

漫威英雄新片「蟻人」在台灣締造高票房,保羅路德將「蟻人」史考特塑造成逗趣又詼諧的角色,讓一個擁有竊盜前科的魯蛇,變身成為正義的化身。除了題材新穎,圍繞親情的角度讓電影更具溫度外,最讓影迷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電影中出現的「湯瑪士火車」,導演貝頓李德近來接受專訪,透露了湯瑪士火車加入「蟻人」的過程。

貝頓李德近日接受「Film School Rejects」專訪,聊到原先因為版權問題,只想要用一般的火車玩具來代替,不過他後來思考,擁有呆萌表情的湯瑪士火車,恰巧可以為電影添加更有趣的笑點,因此還是將原先的火車玩具,變成湯瑪士火車。

之後,劇組為了取得湯瑪士火車的版權而傷透腦筋,他們都很擔心玩具公司不會希望置入在動作片裡頭,但在經過提案後,湯瑪士火車同意了,根據導演說法,玩具公司也覺得這個梗很有趣,不過湯瑪士火車依舊定下許多規定,包含「不能夠有人被湯瑪士火車輾死」、「湯瑪士不能做出任何會被小孩誤為是邪惡的舉動」、「湯瑪士立場要中立」等等,合約書上正經的白紙黑字,乍看還真有股另類趣味。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uDesign周年慶 買好設計做公益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080402

專攻文創設計的有‧設計uDesign平台成立滿周年,即日起舉辦滿額現折優惠,並推出「我快樂你也快樂happy uDesign Day to you」主題,提供輕價格供民眾親近設計。

* 〈文創平台〉-藝術可不美 創意可不能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137-260204

....雖然「美是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在西方美學史中,卻有個理論嘗試要回答這個問題,而獲得大部分學者的認可,成為西方美學史上的主流理論達兩千兩百年之久,那就是:美的「偉大理論」(The great theory of beauty)。

這個理論主張:美包含在各部分的比例和安排之中;說得更精確一點,美包含在各部分的大小、性質、數目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之中。以建築為例,所謂的廊柱之美,就在於列柱之大小、數目和安排;音樂之美也和建築相同,只不過在建築那裡空間性的因素,在音樂中換成時間性的因素而已。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黃金比例」,就是「偉大理論」的其中一種。

生命的對話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他邊吃邊畫 勾勒府城365處美食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83006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北門報導 2015-07-28

台南市畫家侯文欽在北門出張所正舉辦「邊吃邊畫」個展,展出365幅呈現府城美食風情作品,他為每幅畫加上專屬QR Code,參觀者可用手機搜尋到365處畫中小吃相關訊息,幫忙行銷台南美食。

侯文欽花1年在台南365處知名小吃攤作畫,他認為現場即興寫生是一大挑戰,希望以輕鬆、率性筆觸,勾勒出府城人情風貌;畫裡除美食也記錄師父製作美食的專注,以及店家與周遭特色景觀。

「美食是台南人的驕傲!」他侃侃而談各店家特色與品嘗後的美味回憶,希望大家參觀後,也都能到各店家一探究竟。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推廣在地藝文,並鼓勵遊客也能深入了解在地特色,邀請名畫家侯文欽在管理處旁北門出張所辦個展,365幅畫充分展現在地美食與人文風情,展出至8月25日。

處長鄭榮峰表示,正陸續邀請藝術家來北門出張所辦個展,展出主題沒有設限,也歡迎藝術家主動接洽展出,為北門增添更多藝文色彩。為讓遊客有更多元的旅遊體驗,雲管處也結合嘉義、台南交界的好美里3D彩繪漁村風情及蚵寮里洪通紀念畫展,讓遊客除欣賞美景,也能有趟深度藝文之旅。



◆ 基督山恩仇京劇版 創新出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8001013-260301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8日 記者賴廷恆/台北報導

國光劇團推出歡慶20歲生日的年度新編大戲《十八羅漢圖》,台前幕後雲集兩岸三地名家,演繹一段有如法國文豪大仲馬經典名著《基督山恩仇記》的「京劇版」,穿越時空發生在中國書畫界,上演遭構陷入獄、偽造假畫實現報仇計畫等曲折起伏的情節,10月將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進行首演。

符合兩岸三地戲曲界「講一些新故事,多一些創作人」的時代需求,與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共同編劇的新秀劉建幗,出身戲曲世家、為台灣「豫劇皇后」王海玲的二女兒,近來活躍於劇場界、電視圈,中視武俠情境喜劇《江湖.com》劇本也出自劉建幗筆下。

師徒情如《神鵰俠侶》

王安祈形容時空背景、情節均為虛構的《十八羅漢圖》:「裡面沒有一場戲、一個角色、一句台詞不是新的,甚至連《十八羅漢圖》都沒有這張圖。」她並開玩笑說道,劉建幗筆下的劇本,一路由《黃飛鴻》、《火燒紅蓮寺》,最終居然脫胎換骨,修成京劇版的《基督山恩仇記》。

劇中台灣梅派傳人、京劇天后魏海敏飾演的「女尼」,與出身大陸北方崑曲劇院、2007年起跨海與國光合作的小生溫宇航所擔綱,自幼為「女尼」收養的棄嬰,長大後隨其修補畫作《十八羅漢圖》的「畫師」,兩人間逐漸產生似有若無、幽微情感的劇情,令人不禁聯想到《神鵰俠侶》書中的小龍女、楊過。

幕前幕後陣容可觀

但這段師徒曖昧情愫,隨即被女尼慧劍斬斷,畫師下山離開寺廟,進入城裡古董店工作,卻遭國光首席老生唐文華主演的「書畫店老闆」陷害入獄15年;劇情就此急轉直下,換由《基督山恩仇記》正式登場,畫師在獄中偽造《十八羅漢圖》假畫,一步步展開報復行動,也讓15年後,市場出現2幅真偽難辨的《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幕後陣容除兩岸戲曲界邀約不斷的國光導演李小平外,並首度邀得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與國光合作。

胡恩威的作品包括《萬曆十五年》、《半生緣》、《東宮西宮》等,也曾與名導演賴聲川合作《亂民全講》,擅長運用劇場空間結合科技、視覺影像而享譽兩岸三地。(旺報)



◆ 「書屋限定」 帶你用五感看戲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83054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7-28

「冷案專門店」發想、演出都在偵探書屋,演出場景也緊密與書屋相關。導演劉純良表示,該作無法與偵探書屋脫離,須在該處演出,作品才成立,而這也是她在澳學習「場域特定」(Site Specific)表演的特色。

「場域特定」概念源於一九七○年代視覺藝術界,當時許多裝置藝術都基於戶外場地的特定需求而誕生。到了八○年代末,歐洲依特定場域而來的表演漸普遍,又以舞蹈和行為藝術居多,之後蔓延到劇場界,特色是演出「舞台」本身特具性格或歷史意涵,而此性格也是表演重要元素。

在台灣,眾多表演藝術近年也刻意選擇在非劇場空間演出,都可視為「場域特定」廣義延伸。例如各地小戲節,強調與在地巷弄連結及各式店內演出,看一系列小戲如同來一場城市小旅行;周書毅等編舞家也為台北市立美術館等空間量身打造舞蹈系列。

又如台南「那個劇團」,多年來都強調此類的演出,例如根據已逝文學家葉笛作品改編的「夢之葉」,在草祭二手書店演出,就是以戲劇結合了書店裡的建築設計及書店既有歷史意義。

「場域特定演出,可重新思考表演和空間、和觀眾的關係。」劉純良說,傳統黑盒子劇場雖也可讓觀眾感受空間,但特定場域能讓觀眾有更高參與度,且不再僅用視覺被動看,而須用全身五感感受,「只讓觀眾看藝術家沒意思,我們想盡可能模糊觀眾和表演者界線。」

※ 令人想起「即刻救援 3」。相關報導:

* 偵探書屋 「冷案」上戲 等你推理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83052

一九五○年,桃園女孩陳素卿因與外省男子張白帆的戀情遭家人反對,自殺身亡,轟動社會。輿論本來歌頌這樁淒美戀,連台大校長傅斯年都大表感動,後來卻發現是大烏龍:張白帆是在殉情時脫逃,後來以「幫助自殺」罪名入獄。

這段殉情疑案始末,由「偵探們」劇團改編為「冷案專門店」,將在專賣推理書的「偵探書屋」上演。導演劉純良指出,劇團將以偵探書屋定期舉行的討論會為全劇背景,假設不知陳素卿身亡理由,引領觀眾一步步找到凶手,也凸顯不同角色及時代詮釋該案的迥異觀點。

偵探書屋由推理迷譚端去年創立,坐落台北圓環,早有討論推理書的推理之夜傳統。在澳洲專攻非劇場空間表演的劉純良表示,她有位朋友是偵探書屋員工,建議來書店做戲,各方好友多次相會書店、爬梳台灣刑案後,決定以陳素卿案開場。



◆ 李哲藝幻想曲 敲中韓國人心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800051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8日 邱祖胤/台北報導

哪個作曲家最懂韓國人的心?答案竟是台灣的創作才子李哲藝。本月由索尼唱片公司發行的吳忠根指揮專輯,收錄李哲藝最新作品《釜山幻想曲—奚琴與小提琴雙協奏曲》,由韓國音樂家吳忠根指揮北捷克交響樂團演出。李哲藝興奮地表示:「我的作品竟然和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放在同一張專輯,真的很榮幸!」

45歲的李哲藝創作量驚人,作品超過千首,曾獲第23屆金曲獎的肯定,他同時也是知名的豎琴演奏家。李哲藝表示,3年前釜山交響樂團來台考察,聽到他為高雄市立交響樂團量身訂做的《港都綺緣》後,開始邀他為樂團創作。

「當時我也很好奇,韓國的古典音樂其實發展得很成熟,也不乏優秀的作曲家,為何偏偏找上我?」對方則表示,樂團在10年間至少委託20多位韓國作曲家創作,配器精采,創意能量十足,「卻無法被觀眾接受,充其量只能在學術領域留下來。」

由於李哲藝的《港都綺緣》是為二胡、大提琴及管弦樂團所編創,巧妙融合東西方元素,充滿幻想及浪漫色彩,感染力十足,釜山交響樂團驚為天人,期待李哲藝也能試著為韓國寫一首具有韓國特色的作品。

於是李哲藝先在2014年試寫了一首以韓國傳統樂器奚琴與大提琴對話的小品《韓國幻想曲》,用3首不同的〈阿里郎〉串連,才牛刀小試,對方就表示「這就是我們要的曲子!」要李哲藝打鐵趁熱,他於是再度為奚琴量身創作,這回對話的樂器換成小提琴,加上管弦樂團的澎湃音響,終於完成這首3個樂章、長達25分鐘的《釜山幻想曲》。

奚琴是什麼樣的樂器?李哲藝表示,它長得很像胡琴,幾千年前從絲路傳到韓國,就完全和胡琴分道揚鑣,「奚琴的弦很鬆,不像胡琴的弦按下去、一拉,就是固定的音,奚琴的弦按下去之後,隨著按壓力量大小,還能變化不同的音色、音域和聲量,演奏起來就像韓國人在唱歌一樣,演很大。」

樂曲於去年首演之後,受到一位韓裔的歐洲經紀人大加讚賞,在對方牽線下,邀請釜山大學音樂系教授吳忠根於今年3月赴歐指揮樂團並錄音,完成這次跨台、韓、捷三國的跨國音樂合作工程。

李哲藝今年工作照樣滿檔,除了完成《鄧麗君主題小提琴協奏曲》之外,還為藝人澎恰恰的《釧兒》音樂劇創作樂曲,年底還將投入歌劇《弘一大師》的製作,《釜山幻想曲》的錄音發行,是他忙碌生活中的小驚喜。(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林向秀心之所向 舞回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8000518-260115

闊別台灣舞壇7年,旅美編舞家林向秀隨著心之所向、帶著作品《心之所向》回來了。擅於處理東西文化交融、透過舞作關注女性與人性的她,過去在台發表的作品都很受注目。09年,為了兒子的教育,也因為聖荷西現代舞團創辦人、恩師麥斯特(Gary Masters)鼓勵她不該浪費天分、應該繼續跳舞,林向秀毅然移居美國發展至今。

「今年,我終於有機會回來了,帶著這些年在國外發展的作品,還有世界另一頭的舞蹈家人們回到世界這一頭的台灣,讓大家看看我這些年的成績,看看一些很受肯定的經典名作。」洋溢著燦笑,林向秀說。

fsj 提到...

聲哀情艷句句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900181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9日 孫貴珠

如果說:「女人的故事啊,歸暗講袂清」不只是歌詞,而是現實世界中,永不落幕的戲碼。那麼,江蕙若不能「繼續講落去」、「一直唱落去」,這聲哀情艷、句句真意的二姊之歌,誰來接續?

「金曲歌后」江蕙,「能唱」、「會唱」乃係眾所皆知!無論是現場演唱會獨撐三、四十首歌曲,抑或挑戰高難度的〈郊道〉一曲,皆令人見識到深厚的唱功與驚人的能耐!從台語老歌到個人專輯,數百首歌曲,涵蓋愛情、親情,以及人生種種況味。因唱出多數台灣人的苦悶心情,與反映時代社會的真實情景,故而獲得極大共鳴!歌迷們甚至深信:「每個台灣人心中都有一首江蕙的歌!」天賦的嗓音,加上自小承擔家計的成長辛酸,使她的歌聲,自然展現無奈與滄桑,儘管江蕙唱過不同風格的歌曲,但其歌聲中,最令人動容的,依舊是箇中傳遞的怨嘆與真摯。略帶哽咽、如泣如訴的嗓音,往往將平凡女性為愛傷神、情深無悔的真實情感,表現得絲絲入扣。

唱功無人能出其右

熟悉江蕙歌曲的歌迷都知道:以淒婉怨咽的歌聲,詮釋孤單傷情、認命守愛的情感,是江蕙極為擅長的手法,也是奠定江蕙歌路風格的主要特點。為愛心碎的〈風醉雨也醉〉、酸苦自嚐的〈無言花〉、忍痛自吞的〈斷腸詩〉、癡情自問的〈怎樣會堪〉、淒涼酸楚的〈無情人請你離開〉……,建構了江蕙的愛情音樂世界,也形塑了江蕙苦情哀怨的歌后特色。尤其是被部分網友封為「神曲」之作的〈無情人請你離開〉。「誰人嘸曾做眠夢,只是天光了後,卡水的夢也會醒!誰人嘸曾有癡情,若是甘願看破,卡痛的心也會麻痺!」樸實無華的歌詞,配上貼切動人的旋律,益以江蕙渾厚飽滿的歌聲,將這首愛情夢碎、看破放手的歌曲,詮釋得令人癡迷!從開始的輕聲呢喃、連續低語,到轉音纏綿的副歌,唱得迴腸盪氣!聽江蕙「啊~無情人,無情人請你離開」的怨思流轉,很難不心醉沉迷!儘管後續多有歌者翻唱,但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演歌唱法意味無窮

歌詞、意境淒美典雅的〈斷腸詩〉,在江蕙的歌曲中,算是較少見的作品!但江蕙將這首歌曲詮釋得極具韻味。起始四句:「昨夜殘風傷心雨,今日愁眉割心槽。踏上迢迢感情路,何必越頭問歸途」,嘹亮而深沉,一發聲即震人耳目。「斷腸詩,解酒意,一字一字啊,訴哀悲!三分醉,七分癡,十分相思啊,夢中見!斷腸詩,夢破碎,一片一片啊,撿乎你!」詞曲環環相連,情感層層遞進,將怨情不斷推升,在收尾處,怨情戛然而止,留下無限低迴!特別是2008年「初登場」演唱會的版本,感情濃烈,穿透力十足,讓人回味再三!類此情韻的〈怎樣會堪〉,歌詞「情一天一天茫,一分一分送,一絲一絲乎別人,怎樣會堪!……腳一步一步重,一寸一寸亂,一陣一陣袂輕鬆」,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江蕙滄桑悲情的音色,以及演歌式唱法的聲腔,往往將此類歌曲賦予無窮意味:激情處,令人心緒澎湃;柔情處,讓人低吟繾綣;萬般思縷,寄情歌喉,終至餘音繞樑、綿延不絕。

唱出市井小民心聲

江蕙的歌曲,能夠得到普羅大眾的肯定、喜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有不少歌曲,唱出市井小民的心聲。同時,透過歌詞的傳遞以及歌聲的傳播,撫慰許多人的心緒。無論是寫實貼近社會樣貌的〈你著忍耐〉、〈惜別的海岸〉、〈酒後的心聲〉、〈傷心酒店〉、〈藝界人生〉;或是反映女人無求回報、無怨無悔的〈我愛過〉、〈家後〉、〈無暝無日〉,皆屬觸動人心、感人肺腑的佳作!而處處流露真情真意的〈落雨聲〉、〈博杯〉與〈甲你攬牢牢〉,更是催淚動人的精品。

〈你著忍耐〉、〈惜別的海岸〉,雖然是江蕙較早期的歌曲,詮釋方式亦較為奔放嘶吼,但因歌詞反映當時社會的具體現象,唱出許多在外遊子的心聲,因此,獲得極大迴響。在1983年前後,電腦視訊尚未普及、手機通訊未稱便利的時代,出外念書、工作的遊子,與家人、情人聯繫,不如今日迅速簡便!且離鄉背井、遠赴異地打拚的年輕人,往往迫於現實因素,必須與情人分隔兩地。時空距離致使戀情存在諸多變數,加上必須長忍相思之苦,是以,類此體現當時真實情景的歌曲,不僅讓出外遊子心有戚戚,更成為重要的心靈寄託與慰藉。

告別歌壇誰來接續?

曾經獲得眾多獎項肯定的〈家後〉,向來被視為江蕙的經典代表作。這首歌曲在許多現場演唱的場合中,常可見到為人妻的婆婆媽媽們,因為心有共鳴而頻頻拭淚,尤其是當今年過七十的奶奶們!何也?首先,歌詞真實貼切道出婚姻的樣貌:即便生活中大小爭執不斷,但對方依舊是生命中願意長相廝守的另一半!甚至,寧可自身忍受丈夫先逝的椎心痛楚,也不願丈夫為己之先逝悲痛落淚。堅守一世情的執著,與凡事為另一半著想的心思,道出任勞任怨且從不計較的人妻們,共同的心聲。特別是以夫為天、全心奉獻的妻子。再者,不同於哀怨婉轉的曲風,江蕙以輕柔、真摯、溫馨的方式呈現,使得這首看似未予雕琢,卻又自然流暢的歌曲演唱,娓娓道出過去台灣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與定位。

相對於幽怨苦情的典型江蕙曲,〈落雨聲〉、〈博杯〉與〈甲你攬牢牢〉,這三首不屬於同一年份,但多聚焦真情與陪伴的歌曲,在江蕙清雅圓潤的聲腔與收放自如的唱法中,不僅展現了歌者濃郁的情感與心懷,更賦予歌曲鮮活獨特的生命,清新雋永且真情流露的風格,明顯異於江蕙其他作品,亦為江蕙歌路開啟不一樣的境界。

曾經說過:「音樂人就該支持音樂相關活動」,且熱愛歌唱的江蕙,雖然在今年一月宣布:將於今年「祝福」演唱會結束後,正式告別歌壇,為自己的歌手生涯畫下完美句點。但許多歌迷仍舊期待:這是暫時權宜,而非最終定局。如果說:「女人的故事啊,歸暗講袂清」(〈女人的故事〉)不只是歌詞,而是現實世界中,永不落幕的戲碼。那麼,江蕙若不能「繼續講落去」、「一直唱落去」,這聲哀情艷、句句真意的二姊之歌,誰來接續?(中國時報)



◆ 國語歌也一級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900181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9日 楊孝柔

爺爺說,江蕙是國語歌唱得最好的人。

我一直以為,九旬高齡的爺爺實在老糊塗了,人家江蕙明明是台語天后,什麼時候變成國語歌唱得一級棒的人了?

不為求證,只是好奇,我有一天刻意上網搜索江蕙唱國語歌的影音視頻,這一聽,一連聽了好幾首江蕙唱的國語老歌。特別是江蕙唱〈郊道〉,一聽再聽,簡直欲罷不能。

〈郊道〉,應該可以算是鐵肺級的老歌。閉眼傾聽,江蕙的〈郊道〉很有凌波的味道。不不,再聽,江蕙歌聲不僅高亮,且又潤而厚。此外,歌詞裡有幾個字我聽了很驚訝,比方唱到影搖搖的「搖」、眼前園門正半掩的「園」,道道地地的外省腔,江蕙都留心處理到了,在在顯現出一代歌后認真、仔細的敬業態度。爺爺說的對,江蕙的國語歌真的唱得極好,真正台灣歌壇天后當之無愧!

同場加映:江蕙唱〈王昭君〉,二疊三疊,愈疊愈快。在愈來愈快的歌詞中江蕙會不會凸槌?告訴你,門都沒有!這就是二姊的厲害!(中國時報)

fsj 提到...

金馬獎虧欠「台灣彩色電影之父」蔡東華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02005

自由 2015-07-29

◎ 蔡國顯

筆者在中影服務時,曾擔任王貞治回憶錄《感恩的歲月》影片籌備工作,率隊赴日,會見王貞治後援會堤志明會長,堤會長希望由蔡東華來居間協助拍攝。返台後,筆者向中影總經理林登飛表達日本方面的看法,林總除了同意外,還說「我知道蔡東華在日本的影響力」!

蔡東華是台灣台南人,年輕時加入日本東寶電影關係企業,曾接待台製廠廠長龍芳、中影龔弘總經理等參觀日本各家現像所,並建言各派人員到日本研習彩色片技術,因而孕育出台灣第一部國人自製的彩色片《蚵女》。名攝影師林贊庭教授即表示:「台灣今天能夠拍攝彩色電影片,完全是蔡東華的功勞。」

然而,金馬獎特殊貢獻獎得主黃仁忿忿不平地表示:「國內很少有登錄過蔡東華的事蹟,台製廠張美瑤當年能高薪到東京東寶電影公司主演《香港白薔薇》,就是其一手促成的,而他也大手筆投資李行導演成立大眾電影公司,拍攝《秋決》影片,並擔任出品人,李行導演的《秋決》影片,能夠上專屬日本院線的第一劇場,也是其個人和日本的關係。」蔡東華更是促進我國在亞太影展成就的幕後功臣。台日斷交,台灣許多公民營片廠幾十家彩色底片都存放在東京蔡東華公司的倉庫中,怕被中共沒收,改為蔡東華公司名義寄回台灣,或轉香港和東寶電影公司名譽合作,再轉寄回台灣,為台灣保存了珍貴的文化資產,許多公司都積欠他很多的費用。

「台灣彩色電影許多導演在國際社會揚名立萬,他的功勞最大,絕不能忘記他對台灣彩色電影的貢獻。」

「已年屆九十有二的蔡東華,幾乎一生都做台灣電影的義工,是台灣彩色電影之父,金馬獎執行委員會應該給予他最起碼的肯定,以表彰其一生對台灣電影的奉獻」。就像台藝大曾連榮教授所說:「台灣政府虧欠蔡東華。」是該向蔡東華感謝、致敬的時候了!

(作者為導演,電影碩士)



◆ 台研究生 入選動畫界奧斯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90014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9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國際爭光!台灣科技大學設計所學生蕭勝文捕捉樹蛙、蒼蠅、魚捕食及被捕食瞬間的最後一刻生死畫面,製作2分鐘動畫短片《我看到,僅此一見,一幅壯麗的畫面》(J’ai Vu, Une Fois, Une Magnifique Image),入選被稱為「動畫界奧斯卡」的ACM SIGGRAPH日選片,若能在全球60部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就可直接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

蕭勝文呈現捕食瞬間

ACM SIGGRAPH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繪圖技術展,今年台灣有兩部動畫短片入圍,蕭勝文是繼2009年的《愛子》之後第2次入選,作品同時入圍2015年荷蘭動畫展(HAFF)國際學生影片類。

蕭勝文說,《我看到,僅此一見,一幅壯麗的畫面》這句話源自法國作品《小王子》中第一個篇章,想傳達的概念是「生死關頭僅僅能看到一次的畫面,就是此生唯一最壯麗的畫面」,作品以視覺系統特殊的樹蛙、蒼蠅及魚3種動物為主角,以動物主觀視角描述捕食及被吃掉的瞬間過程,討論生物本質「生存」。

有機會獲奧斯卡提名

為了深刻捕捉動物捕食的瞬間,蕭勝文還花了數月時間觀察台灣「莫氏樹蛙」行走及特殊的舌頭進食方式,透過影片、書本描述,揣摩蒼蠅的飛行路徑及翅膀鼓動等。

蕭勝文說,這部動畫很純粹,沒有想要傳達的議題、觀點或大道理,僅是讓角色呈現最單純的觀看方式,「透過故事,人們可以暫時獲得或進入另一個個體的視野」,這是他覺得最有趣的地方。

這次再次入選,蕭勝文謙虛說自己「平常心」。影片將在8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洛杉磯會會議中心播放三天,期間若能入選最佳影片,就有機會獲得奧斯卡動畫片提名。動畫作品觀賞https://vimeo.com/102195266。(中國時報)



◆ 日藝術家傳被撤展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01912

自由 2015-07-29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最富爭議的當代藝術鬼才大師會田誠,最近在東京現代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檄」和一部自製影片,傳出因為作品嘲諷時事涉及政治,遭到主辦單位要求撤下,會田發出抗議聲明,但館方澄清並未撤展,雙方各執一詞,反而為爭議的作品做了免費宣傳。
館方澄清 和會田誠各執一詞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會田,被封為是日本當代藝術的先驅,和村上隆、奈良美智齊名。不過,會田的作品更為大膽煽情,直接挑戰死亡與色情的禁忌。他常以裸體的美少女入畫,而且以極其血腥暴力的手法,反諷大眾消費女性的行為,二○一二年在東京森美術館展出時,遭到反性暴力團體抗議,所以會田也被各展出單位封為「必須特別留意的作者」。

東京現代美術館從七月十八日到十月十二日舉辦為孩童設計的企畫美術展,名稱為「大人和小孩也一起思考,這裡是誰的地方?」會田提供作品參展,但其中有兩件作品傳出被主辦單位要求撤展或修改。

其中之一為會田自製的影片「在國際會議中演講,自稱是日本總理大臣的男人」,另一件是以六公尺長的白布,寫上密密麻麻黑字的布條「檄」。日媒報導指出,會田自製影片以英文發音,似有嘲諷政治人物的意涵,而名為「檄」的作品,更直接點名文部科學省批判。

「檄」的日文解釋和中文一樣,源自古代聲討、叫戰文告,會田曾向媒體介紹,作品中的檄文由他和妻子、現代美術家岡田裕子,以及兒子寅次郎一起創作,所以署名「會田家」,他們只是寫下日本一般家庭對教育制度常見的不滿。

會田二十六日在推特上自爆,遭主辦單位以不符合「兒童觀賞」為由,要求撤去兩件作品,主辦單位則解釋,只是協調會田將內容調整一下,並未要求撤展,雙方各執一詞,但已在網路上引爆話題,意外達到宣傳效果。

fsj 提到...

皮克斯動畫音樂會 小金人加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47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以《玩具總動員》、《天外奇蹟》及《怪獸電力公司》等動畫受到全球影迷歡迎的皮克斯動畫,成軍至今已經獲得27座奧斯卡獎、7座金球獎以及11座葛萊美獎,全世界累計票房超過85億美金。今年由皮克斯授權的皮克斯動畫音樂會將4度來台,加入《怪獸大學》最新配樂橋段,要讓動畫迷重溫青春校園氣息。

皮克斯動畫音樂會邀請新加坡籍陳康明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演出,陳康明從茱莉亞音樂院畢業,曾向杜特華、大衛辛曼以及庫特.馬索學習。2010年起受邀擔任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駐團指揮至今。

3位電影配樂家將皮克斯動畫推上高峰,其中藍迪紐曼曾做過《玩具總動員》系列、《海底總動員》、《蟲蟲危機》、《勇敢傳說》動畫配樂,並以《怪獸電力公司》獲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義裔美籍電影配樂家麥可.吉亞奇諾為《料理鼠王》與《超人特攻隊》擔任配樂,並以充滿詩意的《天外奇蹟》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也是來自紐曼家族的電影配樂家湯瑪斯紐曼則為《海底總動員》等擔任配樂,並以《瓦力》獲葛萊美獎最佳視覺媒體原聲音樂獎。這些音樂都將在皮克斯動畫音樂會上經典重現。

皮克斯動畫音樂會10月3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可上牛耳藝術網觀看皮克斯動畫音樂會影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MNACLUB/videos/10153993467963238/。(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BIG行動夢想家 文創+公益 開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968-260303

「BIG行動夢想家-文創生活館」24日在捷運中山地下書街盛大開幕,首波主打以旗下代理品牌迪士尼(皮克斯)─腦筋急轉彎作為展出內容,且為宏智國際集團推廣公益與文創產業的平台。

....宏智國際集團董事長韓佳宏表示,文創生活館為一個全新的嘗試,同時結合文創與公益,完全表達了1+1﹥2的概念,接下來也會把這樣生活館的形式,在全台灣做推廣,長期規劃讓更多的文創者在這個空間,直接地貼近群眾,能近距離接觸文創。



◆ 豐腴最美 他創作「三層肉的女人」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87708

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2015-07-30

金門知名的陶藝大師王明宗最近創作系列的女體陶塑,取名為「三層肉的女人」,把女性的肉體之美、肌肉線條透過雕塑呈現。王明宗說,在他心中,「紙片人」不一定是最美,她覺得豐腴的女人,更有美感。

日本最近流行身材胖胖的女孩,叫「棉花糖女孩」;還有大陸的楊貴妃新影集等,都象徵著身型消瘦的女人,不一定是人見人愛。王明宗說,他從以前就很喜歡比較「肉感」的女生,認為有點豐腴的女人最美,而他的「三層肉女人」系列,主要有4件作品,目前有3件在文化局展示中。

這系列的作品都凸顯女體豐腴的腰間肉與豪乳,有朋友為他擔心,怕會引來「醜化女性」的批評。王明宗說,他的創作是純粹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充分呈現女體層次豐富的美感,也是某種程度的移情作用,他把過往愛慕的對象、小學喜愛女生的特徵元素,透過泥塑創作,重新展現,是他對「夢中情人」的創意發想。

※ 相關報導:

* 艾未未在英國特展 諷刺中國隱瞞震災傷亡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085774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作品多諷刺時政,護照曾被中國政府扣留,上週才重新取得護照。艾未未曾有四年時間無法參與自己在國外的個展,只能透過網路指揮他的藝術團隊佈展,現在預計能出席9月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特展。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指出,中國政府願意發還護照給艾未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在10月前往英國,進行國是訪問有關。若中國不讓艾未未前往英國參加個展,屆時習近平可能會招致國際媒體批評。

皇家藝術學院以「艾未未」為題,展出艾未未自1993年後,從美國回到中國定居的創作。展覽期間從9月19日至12月13日。其中,艾未未最受矚目的作品為大型裝置《直》(Straight),重量高達90噸,是皇家藝術學院有史以來最重的展品。

《直》由大量鋼筋堆疊組成,這些鋼筋則來自四川震災中崩塌、壓傷人們的建築物。艾未未從2008年起,開始蒐集被地震擠壓而扭曲的鋼筋,歷時四年親自用手將變形的鋼筋扳直。他藉此諷刺當地校舍偷工減料,建築物無法有效耐震,倒塌狀況嚴重,讓近5000名學童喪生。

* 英國博物館公開募款 成功挽留透納畫作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085765

英國浪漫主義畫家透納(John Mallord William Turner)擅長繪製沉船、霧霾、風暴、大雨等自然情景,很少在城市裡寫生。而他畢生唯一描繪英國街景的油畫《牛津高街》(High Street, Oxford),目前展示在英國艾許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不過,今年艾許莫林博物館差點就失去《牛津高街》。由於《牛津高街》是私人所有,藏家從1997年起借展給艾許莫林博物館,但原藏家過世後,艾許莫林博物館必須花錢收購《牛津高街》,否則這幅畫就會被送上拍場。



◆ 10年磨一戲 金枝再現特洛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47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0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十年磨一戲!懷抱著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守護台灣民主自由價值的情懷,金枝演社創辦人王榮裕將重現《祭特洛伊》,藉3000年前的特洛伊城寄寓當代的台灣,以一種獻祭的心情,透過藝術形式獻上祝福。

展現時間沉澱的藝術

「我做藝術已經30年了,一路追求藝術,直到今年,終於深深體會什麼是藝術,那是精雕細琢、不斷打磨後才能碰觸的。這部作品,今年已是第3個版本,參與的演員,有半數以上都在10年前的版本就加入,我很感動時間沉澱下來的這一些,我想跟大家分享金枝的藝術。」

10年前,《祭特洛伊》以淡水滬尾炮台的地形地景為舞台,以歷史借喻當代台灣處境的氣勢磅礡獻演,也啟動台灣的環境劇場風潮,過去曾受邀「PQ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也獲全球劇場設計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劇場設計年鑑》收錄為台灣劇場代表作品之一。而在《祭特洛伊》之前的1997年,王榮裕在台北華山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早已開啟了特洛伊的創作之旅。

王榮裕笑說,當年其實心底想要的劇名是祭台灣,「但台灣未亡,只好以古喻今,以3000年前的特洛伊喻台灣。特洛伊以貿易興國,一樣這麼小,一樣受鄰國覬覦,我想說的是,如果不好好守護,命運可能覆轍,這作品想傳達的是守護土地、守護多年來台灣人不斷追求的民主與自由。」

觀眾也參與這個祭典

相較於過去2個版本極重的歌舞、武打畫面調度,「這次沒那麼寫實了,以一種寫意的、少話語的方式推動,透過由演員內在而發的肢體外在完成動作。我的演員,每個人都是獻祭者,獻祭給這片土地一份祝福,獻出去,讓這塊土地更美好,觀眾不只是看戲,也是參與一個祭典。」《祭特洛伊》將於10月16至18日、23至25日在淡水雲門劇場戶外舞台登場。(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第六感生死戀 人鬼情下月登台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87568

創下影史眾多紀錄的「第六感生死戀」將以全本音樂劇形式「還魂」,經由「哈利波特」特效大師之手,男主角在音樂劇舞台上,也可以穿牆而出。

「第六感生死戀」音樂劇8月21日首度來台演出,為打造與電影相同的視覺效果,請到曾為電影「哈利波特」製作特效場景的英國特效師保羅基耶弗,將電影裡的陰陽情緣以舞台特效和魔幻元素重現在舞台上。

* 最佳拍檔 教野獸控制脾氣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87970

如果生命中有所謂的「生活教練」,音樂劇「美女與野獸」裡的盧米埃(Lumiere)與葛士華(Cogsworth)無疑是最佳拍檔。

盧米埃與葛士華原本都是野獸王子的僕役,受高傲的王子之累,他們也遭詛咒,變成了燭台與時鐘。

Lumiere原為法文,直譯是「光」。幻化為燭台的盧米埃,不時撂法文,凸顯「美女與野獸」原是脫胎自十八世紀的法國童話。

fsj 提到...

自由廣場》金馬獎也應還白克公道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02333

自由 2015-07-30

◎ 洪維健

7月29日蔡國顯老師在「自由廣場」發文,建議「金馬獎」頒獎感謝「台灣彩色電影之父」蔡東華,在此,也想建議執委會,考慮頒獎給白克導演,感念他對新聞紀錄片、影評,以及黑白台語片三大項的偉大貢獻。

最近有幸跟白克導演的長公子,當年《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的副導演白崇光導演接觸,獲得豐富的照片資料,整理出精確的歷史流程,加上最近兩年,白先勇老師幫先翁白崇禧將軍策展出書,更擴充了我對白克的了解與感念,所以,呼應蔡國顯之餘,也盼能給白克一個公道。

白克導演,祖籍廣西,生於廈門,本名白明新,白克是他1934年,大三的時候,寫文章辦雜誌的筆名,論輩分,他比白崇禧高一輩,所以,他的公子還是輪「崇」字輩。

白明新生於1914年,歿於1964年,剛過生日就遭極刑,當時電影圈,包括李行導演,崔小萍老師,還有演員王玨、林沖、唐菁、凌雲、小艷秋,都受到極大的震撼;甚至與他合作,1965年獲得「國產台語片影展」最佳男配角的楊渭溪,也受到牽連,隨後遭到逮捕,判刑12年。

白克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極大,1945年10月17日,他搭美軍第七艦隊的登陸艇,跟著七十軍來台,隨即接收總督府的「臺灣省映畫協會」和「臺灣報導寫真協會」,合併成為宣傳委員會的「臺灣省電影攝製場」,並擔任場長,後來常常看到的台灣第一部黑白新聞片《臺灣省受降特輯》,就是他指導日籍攝影師,10月25日在公會堂拍攝的,其中穿插10月24日陳儀搭美軍軍機落地松山機場的畫面,則是白克指導台籍攝影陳玉帛老前輩拍攝的(因為當時機場不讓日人進入)。隔年,1946年10月21日,蔣主席夫婦首次來台,也是白克指導完成《蔣主席暨夫人蒞臺特輯》,隨後又開拍台灣最早的紀錄片《今日之臺灣》,可是因為他後來被處死,所以,這些作品都不再有他的創作紀錄。

1947年2、3月,全台發生二二八事件,當時白克住在青島西路一號,很多外省人,翻牆到白家來躲藏,受到他的保護,白克還上街拍了照片。白克被捕之後,被審問為何要拍這些照片,照片隨後也就下落不明。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後,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3月17日來臺宣慰,4月2日離台。白克與白崇禧在1934年就結識,當時,白克因為辦雜誌「鷺華」被認為思想左傾,幸得白崇禧出面作保,從福建省會福州脫身,隨後轉回故鄉廣西,參加抗戰。巧合的是,當時福建省主席就是陳儀,此時,白崇禧部長來台,白克全程陪同,擔任翻譯,也拍了一個新聞專輯,當時,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第二處處長蔣經國,也在3月17日與白崇禧部長同機來台,3月19日早上就飛回上海,白克與白崇禧的親密互動,想必讓蔣經國留下深刻印象,日後,白克遭到冤屈,白崇禧已被蔣家父子架空,白崇禧不但無法救援,或許還有伯仁之憾。

從1946到1956年,長達10年,白克都在「台灣新生報」、還有「聯合報」撰寫影評專欄,對台灣的影評創作,有開創先河的偉大貢獻。從1957年到1962年,白克寫而優則導,拍了非常重要的5部台與黑白片,包括《瘋女十八年》、《台南霧夜大奇案》、《生死戀》、《魂斷南海》、《龍山寺之戀》,他常被提及的《黃帝子孫》與《五月之戀》都是政策片,目前沒有找到商映上片的紀錄,至於其他掛名策畫的《阿丁大鬧歌舞團》、與周旭江合導的《唐三藏救母》,也非他的社會倫理專長。

1962年9月14日(中秋節次日) ,白克突然被捕。9月18日,白克的最後作品《龍山寺之戀》上片,票房極好,但是大家看不到導演,原來白克已被警備總部以海外共黨資助拍片為由,送交軍法,繫獄16個月後,1964年2月22日,大年初十,白克遭到槍決,冤情至今成謎。

台灣已經解嚴多年,或許,「金馬獎」也該對白克的貢獻與犧牲,有正面的考量。

(作者為文史紀錄片導演)



◆ 李安憶試鏡同志戲 A咖惦惦退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744-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0日 徐定遠/綜合報導

導演李安2005年的《斷背山》9月即將上映滿10周年,10年間的社會變革或許已讓同志人權有長足進步,但這段時間內並未出現另一部如該片同樣成功的同志電影,李安在《OUT》雜誌28日專訪中,回憶這部已成為全球同志文化史重要轉捩點的作品,他說:「我生長在台灣,與懷俄明州的同志牛仔離得再遙遠不過,但《斷背山》的故事卻拒絕離我而去。」

經紀公司不來勁

「《綠巨人浩克》上映後,我認真考慮過退休,我那時覺得我受夠了。」2000年的《臥虎藏龍》讓他精疲力盡,而為轉換心情執導的2003年《綠巨人浩克》,無論是票房或影評又差強人意,加上父親李昇過世,他身心俱疲,但卻難忘在讀《斷背山》原著無法忽視的悸動,「到底什麼是斷背山?他們說『我們之間沒有感情,我們有的只有斷背山』,讀到這時我淚流不止。」

在《斷背山》前,由偶像演員主演的同志電影,在好萊塢前所未聞,但李安憑藉大師導演的名聲,吸引許多一線演員前來試鏡,他透露:「當這些演員前來試鏡時,我可以感覺他們都有點渾身不舒服。」通常演員試鏡完後,經紀公司一定會狂叩詢問是否有下文,但李安說:「那時沒有半個人打來問我。」

療癒了全身傷痕

當時的李安勢必無法料想《斷背山》將造成的文化衝擊,他更沒想到的是,這部在他人生低點著手的電影,不僅讓他恢復拍電影的熱情,更療癒了他全身的傷痕,「這部電影不是我的創作,我只是參與者。」他認為《斷背山》注定會被拍出,注定會在世界嶄露鋒芒,也注定將影響整個世代的人們,「我想每個參與拍攝的人都深感榮幸,從沒有另一部作品讓我有相同的感受。」(中國時報)

fsj 提到...

聽音樂 探生死 墓所事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100050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1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澳門作曲家楊光奇音樂劇場作品「墓所事事」將在台北演出,該作去年受邀到愛丁堡藝術節發表,以鋼琴三重奏、劇場演員加上多媒體的形式,與觀眾一起探討生死,反應熱烈。

「墓所事事」就是廣東話中的「無所事事」,作曲家楊光奇說,這次除了用音樂描繪劇情,也加入撐傘的女鬼演員,墓地等大量的影像及肢體元素,營造一種獨特的氣氛。楊光奇安排將枯葉撒落在觀眾席間,投影黑白畫面的樹影,營造宛如墳墓現場的氛圍,音樂則襯底流洩,彷彿讓時光停頓,讓人掉入與亡者一起生活的時光,觀眾也像一群無所事事的人坐在墳墓探看生死。

楊光奇來自澳門,目前旅居加拿大,並擔任加拿大蒙特利爾著名現代舞團La La La Human Steps音樂總監多年,2年前在澳門成立「Folga更」計畫。

楊光奇說,「Folga更」是道地的澳門專有名詞,指的是一般部隊的「放假更」,「每年我就在舞團休假時回澳門參與各種不同製作,也讓自己有更多觸發。」

「墓所事事」音樂會將於今(31)日舉行,地點在台北 boven雜誌圖書館。(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太平洋詩歌節 為山海留詩篇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90093

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的太平洋詩歌節今天將邁入第10年,「老頑童詩人」管管抵達花蓮,將在太魯閣、新社、林田山等地,為山海交界的體驗留下不同的詩篇。

今年太平洋詩歌節以「水之湄,天之涯:夢的洄瀾,詩的圓周」為主題在松園別館舉行,7、8月邀管管、吳晟、向陽等3位知名詩人,以「采風創作」方式分別前往花蓮北、中、南等地,深入大山大海、農田、茶園,品味野菜、好茶,參與東海岸的豐年祭典等,詩人再以兩首詩呈現花蓮行走的痕跡。

* 李宏彬陶魚展 融合國畫與西畫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090091

花蓮陶藝家李宏彬在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推出「李宏彬陶魚風情展」,陶魚作品中融入國畫與西畫,相當特別,展期到8月28日。

李宏彬是民國100年花蓮縣文化薪傳獎得主,長期投入陶藝與西畫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散見於花蓮市街頭,創作力非常旺盛。他的恩師、石雕大師廖清雲稱讚,李宏彬扎根美學基礎教育多年,在縣

* 生活酸甜苦辣 唐瑄變做陶藝
http://udn.com/news/story/7043/1090164

唐瑄陶藝個展「PETIT COMBO」,在平鎮區壢新醫院展出,她將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幻想,用充滿手繪感工法,表現在陶瓷雕刻上,有一種溫柔又堅強的藝術力量。



◆ 3C歌仔戲 觀眾手機砍妖怪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89998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7-31

親子歌仔戲「風神寶寶與呂洞賓」今天起至8月16日,在國立宜蘭傳藝中心傳演出10場,不僅展現傳統歌仔戲武術特色,更將3C與聲光特效帶入劇場,台上策馬,台下揮手機打蘋果、砍妖怪,十分熱鬧。

80多年歷史的「明華園戲劇團」,由第3代子弟兵創立「風神寶寶兒童劇團」,致力歌仔戲新與深耕,團長是孫翠鳳的小女兒陳昭賢,創辦人為明華園戲劇團總團長陳勝福,這齣親子歌仔戲「風神寶寶與呂洞賓」是劇團繼「風神寶寶之火燄山」、「風神寶寶之嫦娥奔月」後的第3個作品,融合明華園戲劇團「劍神呂洞賓」故事,改編成適合兒童欣賞的內容。

導演吳世偉表示,劇情強調親情的可貴,傳遞勇敢、正義的特質,鼓勵孩子培養正向的價值觀。團長陳昭賢帶領武術、舞蹈、京劇、豫劇等菁英演出,動畫導演賈克思.蕭、燈光設計車克謙等人組成專業的劇場設計群,呈現熱鬧且有趣的親子歌仔戲。

觀眾進入劇場不用關手機,一邊看戲,一邊拿手機透過App和台上主角一起砍妖怪、打蘋果。「非常酷!」導演吳世偉說,這是一場結合互動科技的創新親子歌仔戲表演,值得親子共賞,今天起至8月2日、14日至16日共演出10場,票價分別為200、300、500元(憑票當天可免費入園),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LINE攜手酷聖石 打造全台首家冰淇淋漫畫屋
http://udn.com/news/story/7087/1092131

因應台北漫畫博覽會即將來到,同時也呼應夏季氣氛,LINE Webtoon宣布將與酷聖石 (COLD STONE)攜手合作,將COLD STONE西門店打造成全台第一間冰淇淋漫畫屋,並且在內部以LINE Webtoon多部人氣作品知名角色作為裝飾,在活動期間更由COLD STONE推出限定特製冰品「Webtoon一夏」,以及推出多項實體活動與優惠。

* 用瞧瞧閱讀 陪伴夏日午後悠閒時光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90687

午後,一場雷陣雨洗刷太陽的炙熱,獨愛窩在咖啡廳靠窗位置,一邊傾聽雨嘩啦落在馬路的奏鳴曲,一邊嗅聞著咖啡豆研磨香氣。淺嚐一口單品咖啡後,翻開上禮拜未看完書,或是開啟電腦瀏覽藝文資訊、設計新知,度過悠閒的午後。然而無論是帶上書或電腦,總會拖累周末出門輕快的步伐?不如試試下載瞧瞧APP,只要帶著手機出門,就可以舒適閱讀感興趣的好文章。

fsj 提到...

避秦何處去?劉還月的救荒本草堂(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96005

【讀.書.人/蔡宜家報導】2015-08-03

飲食閱讀與生活 愛上土地的一堂課

劉還月的救荒本草堂

民俗文化作家劉還月,擅長田野調查、撰寫報導文學,年輕即活耀於文壇的他,獲獎連連、著作豐富,也是常民文化出版社的創辦人。知名作家鍾肇政曾為他的《台灣土地傳》作序,道出劉還月的「土地之愛」。

劉還月的土地之愛,是極深且綿長久遠的。十年前,他離開臺北回到故鄉新竹,買下北埔山上的一塊三分地,逐步打造「救荒本草堂」;今年初,擅長廚藝的女兒劉於晴也從都市返鄉,成立專門製作農產加工品的「於晴小農作」,兩人一起開始經營閱讀、創作與農作並構的生活。

食材故事 全家一起說

從大路拐進山徑後,一路蜿蜒許久,「救荒本草堂」五個大字赫然現身。這裡就是在社群網擁有許多粉絲的「救荒本草堂」、「於晴小農作」、「劉還月和劉於晴的飲食攤」以及「劉還月的小農&手製部落」的源頭,社團文章面向極廣,談飲食、農作、民俗,深入探討典故及每個地點的風土民情,擁有許多讀者。

劉還月表示,草堂的命名源自明代朱橚《救荒本草》,書中介紹許多地方性植物,是可以食用,以解饑荒的。喜愛植物的他,認為其中闡述的,正是他所追求、也想推廣的生活理念。

都市工作的幾年,於晴累積法式、義式、日式料理的實作經驗,看見不同文化對待食材的方式,但深感餐飲業的勞動環境不佳,認同父親理念的她,決定返鄉,以自己的方式對待食材。

於晴的料理,吃不到熟悉的添加物,卻有著非預期的感動──菜是自己種的,筍經過自然發酵,成為爽口下飯的酸筍;禾埕曬著一籃籃於晴費力捆好的酸柑茶果,在陽光的曝曬下,飄著濃醇的果茶香氣。「阿公,食飯喔~」於晴一聲呼喚,讓人猛然想起,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客家庄呢。

劉還月拿出一瓶梅醋,說是於晴小學時製作的,喝來微甜帶酸,厚實的梅香久留喉間。「這個家每個人都在辛勞,如果要在這生活,沒有道理不付出。」所以於晴製作農產品的記憶從小開始,職場經驗讓她更學會如何與食材相處。

等待食物 回歸飲食厚實本質

一個食物從生產、製作、料理到上桌,是極不容易的,但多數人卻「不知道等待」,快速製作出來的食物,以味素來掩蓋不新鮮的本質,變成所謂的美食,進入消費者口中,不停的食用刺激性食物,將逐漸喪失味覺的真實感受。

劉還月認為現代美食觀是不妥的,不應該是網路寫說多好吃、氣氛佳,就趨之若鶩。「從路邊攤到五星級飯店都是美食,那美食還有什麼意義呢?去掉美味後的飲食,才有辦法彰顯食材的價值、回歸飲食的厚實本質。」

※ 精彩全文詳見原站。



◆ 雲林愛樂+印尼合唱團 千人聆聽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095514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2015-08-03

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日前與印尼Cordana兒童合唱團,在縣政府文化處音樂廳聯合演出;雲林愛樂演唱徐志摩優美悅耳詩歌,搭配印尼頂尖合唱團婀娜柔美多元民族舞蹈,近千座位坐無虛席,餘音繞樑,觀眾如痴如醉。

連續9年榮獲雲林傑出演藝團首獎的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由縣議會機要秘書許淑媛擔任團長兼指揮,94年成立,團員來自音樂教師與各界熱愛歌唱人士,團員40多人中有10多人是創團團員,他們堅持做音樂扎根播種者,並以身為快樂音樂人為榮,獲得各界肯定與掌聲。

許淑媛表示,雲林愛樂平均每年製作2場大型音樂會,包括年度公演、社會關懷慈善義演等,創團10年來結合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邀請國外知名樂團到雲林聯合演出,讓雲林鄉親有機會欣賞國際級團隊表演,同時協助提升在地音樂水準。

雲林愛樂從98年起,開始以雲林本地人事物為藍本,改編創新合唱劇場形式的音樂劇表演,包括「戀戀雲鄉」、「雲頂上的黑貓林」、「雲林-上海雙城戀」等,並融合布袋戲元素推出史艷文組曲,展現文化多元呈現,場場造成轟動;「看雲林愛樂表演是一件快樂的事,更看到了雲林的人文價值」,至今仍讓許多人回味無窮。

「買票看表演,是對演出者的尊重」許淑媛說,雲林愛樂成立10年來,每年結合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巡演,都是售票演出,售票是世界潮流,更是對演出的肯定與尊重;雲林觀眾買票看表演接受度高,日前與印尼Cordana兒童合唱團聯演門票即被搶購一空,全場爆滿,議長沈宗隆與議員林建鴻並合買200張票,捐贈家扶及信義育幼院童觀賞,展現愛心。

許淑媛指出,來自萬島之國印尼最頂尖兒童合唱團,融合多元文化民族歌舞及峇里島甘美朗,變化如疾雷的舞步,悠揚輕快的聲線,柔美又帶野性,鮮活中充滿生命力,精湛演技令人驚豔。

雲林愛樂演唱徐志摩4首新詩「風雪戀星」及蔣勳的詩作「願」,把對文化的感受用音樂想像呈現,詩與樂的美麗對話中,在夏夜聆賞有如涼風拂面,清沁動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西薇姬蘭 告別舞台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3000439-260115

去年二度來台演出的當代芭蕾天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5月起從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開跑,在各地展開「Life in Progress—生命進行式」告別舞台世界巡演,10月3、4日將抵達台北國家戲劇院,是亞洲首演,也是台灣舞迷最後親炙姬蘭身影之美的機會。

* 葛萊美得主 麥克史坦的爵士三重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3000441-260115

美國爵士吉他演奏家麥克史坦(Mike Stern)(見圖,享受音樂提供)將二度來台舉行音樂會,並首度帶著自己的三重奏來台演出。

麥克史坦職業吉他演奏生涯至今超過40年,被知名雜誌《吉他世界》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他曾經入圍六次葛萊美獎提名,二度獲獎,可說是老牌硬底子爵士吉他演奏家。



◆ 一道16色彩虹高掛 停車場變藝術空間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096051

udn 2015-08-03 文/非池中藝術網

10多年前,英國布魯爾街汽車停車場(Brewer Street Car Park)因歷史悠久,被政府列為文化遺產,改由當地畫廊入駐,成為當代最酷、獨特的藝術空間。今年,德國當代藝術家卡斯騰‧尼可萊(Carsten Nicolai)受邀參展,運用紅綠藍三色的光線,打造一道彷彿無限延伸、沒有邊界的彩虹。

這道彩虹是卡斯騰‧尼可萊的新作《單色光》(Unicolor),他以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燈光,形成約16種層次變化的顏色,這16色的彩虹橫向映照在空曠、黑暗的停車場內。由於彩虹投射在25公尺長的投影幕上,投影幕兩旁牆面還加上鏡子,讓影像彷彿不斷閃爍與延伸。

卡斯騰‧尼可萊試圖挑戰人們對顏色的認知,以及探索人與空間、色彩的關係。當人們持續看著這道彩虹,大腦會將RGB三原色的光線混合,讓雙眼辨識為白色。卡斯騰‧尼可萊說明,當人們一直看著白紙,會在一瞬間產生殘影,眼前就會出現黑色光芒。

另外,卡斯騰‧尼可萊也探討光與聲音的關聯。光線與聲音都是一種能量波長,同樣具有頻率,當各種光線混合成白光,就會產生「白雜訊」(White noise)。白雜訊是一種穩定的頻率與音調,可以讓人感到平靜、集中注意力,甚至提升學習效率。

人們到布魯爾街汽車停車場,除了欣賞這道彩虹,還可以擔任DJ,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卡斯騰‧尼可萊提出一項藝術計畫《bausatz noto ∞》,他設計色彩豐富的黑膠唱片,每張唱片聲音也不一樣,同時在停車場內擺放四台古董唱盤,供人們隨意播放黑膠唱片。

「如果聲音能存在任何時空,聲音也是一種雕刻媒材。」卡斯騰‧尼可萊表示,當人們自由選擇黑膠唱片播放,利用唱盤針調整音樂的節奏快慢與聲音高低,就會形成不同的曲子,就像玩樂高積木,能組裝各種不同的事物。

這些多彩、不同聲響的黑膠唱片,也是卡斯騰‧尼可萊花費17年時間建立音像資料庫。卡斯騰‧尼可萊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唱盤,能重新探索音樂與色彩的關係,他也會錄製所有人創作的曲子。

fsj 提到...

石虎、八家將…磚雕展看見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97729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苑裡報導 2015-08-04

苗栗縣苑裡鎮金良興觀光磚廠(灣麗磚瓦文物館)近期推出「看見台灣磚雕展」,邀請民眾透過磚雕看台灣。

苑裡鎮鄰近火炎山,周邊頁泥岩土質適合做紅磚,早期當地磚廠林立,但後期立法禁止開採,磚廠數量逐漸減少,目前鎮內僅存金良興一家磚廠,磚廠定期舉辦磚雕展,透過藝術吸引民眾走進紅磚世界。

金良興最近推出「看見台灣」磚雕展,展出30件作品,展到9月30日,創作者為台中市順天國小美術班學生,磚雕作品中包括台北101、台東三仙台、台灣黑熊、天燈等,雖然不見繽紛色彩,但紅磚淺淺紅色增添另一種古樸之美。

金良興董事長特助阮俊瑋表示,紅磚素材除了取得不易,要完成磚雕藝術品必須入窯高溫窯燒2天,因此熟悉磚雕的人不多,且未入窯前的紅磚質地還是比泥土硬,也考驗創作者的雕刻手勁。

他舉例作品中,學生雕刻的「台灣石虎」,雕刻刀下筆時每一個動作輕重都要拿捏,才能畫出細膩動物毛,而且每一根細毛間不能重疊,對學生而言很不容易。另「八家將」作品有多處彎曲又深刻的紋路,臉譜上還有許多裝飾品,只靠線條間展現表情張力。

※ 相關報導:

* 好收社區 四色牌打造三合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4000519-260102

雲林縣北港鎮好收社區四色牌手工藝品在地方名氣響亮,其中使用18萬支四色牌製作的101大樓最具代表性,但難度最高的則屬三合院,需使用橘黃色的「帥」牌製作屋頂、磚牆,共用掉3000副四色牌。

好收社區年輕人口外流,為照顧老人家成立老人關懷據點,社區理事黃萬得發現老人家很喜歡玩四色牌,但四色牌只要玩過幾次,便因破舊需更換,於是靈機一動,開始蒐集舊四色牌加工製成手工藝品。



◆ 橫跨老中青…大型歌舞劇唱經典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97566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 2015-08-04

雲林行腳本周五起下鄉巡演,今年不只有青春舞台車,表演節目更是突破往年,由在地多個演藝團隊打造大型歌舞劇,將以多首在舞台車風行年代的經典歌曲,從歌舞中認識雲林舞台車發展史。

雲林行腳不只將藝文表演帶給偏鄉民眾,更希望藉此扶植在地藝文團體,因此每年皆邀請不同的演藝團隊下鄉表演,雲林行腳第一年主題是「庄仔口的聲音」、第二年「民藝耀揚千里行」,一直到去年的「蝶蛻」,都是各演藝團體針對主題詮釋表演。

文化處副處長陳美燕表示,為讓演出節目更具主題性,並打破往年表演型式,今年陣容更為堅強,演出團隊橫跨老中青三代,近10個演藝團體聯手打造「青春舞台車」歌舞劇表演。

陳美燕表示,今年演出團隊有代表雲林偶戲特色的明星園掌中劇團,也有在地年輕人組成的彩色樂團、入圍金曲獎的太日樂集,甚至由公教人員、醫師等組成的雲林愛樂室內合唱團也加入演出,節目精彩可期。

「青春舞台車」歌舞劇融合經典歌曲,如「山頂的黑狗兄」、「車頂的水姑娘」、「熱情的沙漠」等曲目,要帶大家從中認識舞台車從雲林發源到國際發光,期間歷經不斷創新、蛻變的過程,陳美燕說,今年表演絕對又驚又喜,民眾千萬別錯過。

※ 相關報導:

* 新編青春悲喜曲 關懷未婚媽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4000503-260115

作詞人陳達儒寫於1950年代的《青春悲喜曲》轟動一時,描繪一位純情護士和有婦之夫的醫生發生婚外情,暗結珠胎後,不受家人諒解也不為社會接受,無奈只能離開,心境徬徨無依。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將其改編成同名歌仔戲,為現代未婚媽媽加油打氣,也向觀眾傳達關懷觀念,為女性權益發聲。

由成大台文系助理教授劉南芳成立的台灣歌仔戲班劇團,最早以基督教「福音歌仔戲」打出名號,近年致力回復內台歌仔戲時期的古冊戲、活戲與新劇面貌。繼前年搬演《運河奇案》獲回響,今年再推歌仔戲新劇《青春悲喜曲》。



◆ 石芳瑜開書店 重拾寫作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400049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4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4年前,有2個女兒的家庭主婦石芳瑜在師大創立二手書店永樂座,從獨自收書、運書到成立3家分店,最後落腳台大商圈,這些心路歷程全收錄在《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的新書中。

「開書店就像天啟,對當時年過40、有點中年焦慮、創作瓶頸的我來說,提供另一個出口。」石芳瑜曾任職媒體公關,31歲那年辭職回家帶小孩,自承個性很衝、靜不下來的她一開始很不習慣,甚至有點自卑憂鬱,後來接翻譯工作、閱讀寫作,空虛的心靈才得到紓解。

永樂座傳遞文化精神

「我的寫作生涯很晚才開始,年輕時也是一枚文藝少女,中斷了好長一段時間,35歲起步算很晚了。」石芳瑜說,當時覺得自己能寫,但似乎可有可無,「我覺得文壇並不缺我一人,寫作之路辛苦又漫長,當時有點卡住了。」

後來,她頂下泰順街一家咖啡店的地下室開二手書店,從收書到開店短短不到半個月,朋友們為之驚嘆。

為什麼叫永樂座?石芳瑜說,這是1920年代創立於大稻埕一家劇院的名字,當時期許劇院傳遞文化的精神可以在書店重現,沒想到後來也在大稻埕開設了保安分店。

過程起伏精神收穫大

今年永樂座成立4周年,期間書店歷經3次轉折。原本在師大地下室的書店,因漏水、溼氣霉味重,加上師大商圈抗爭,石芳瑜不得不另找地點,因緣際會下租下大稻埕「順天外科醫院」2樓,拓展為第3間分家。不堪奔忙於不同分店,只能結束兩間分店業務,專注經營台大的店面。

「即使到現在,我都不認為已經營運成功,但精神收穫卻很大。」她從收書學起,過程中偶遇很多人的書架,也意外參與許多人的人生起伏。

重回校園讀創作學位

石芳瑜說,自己第3次收書就遇到過去職場認識的貴人,增添她走下去的信心。也遇過把自己當成回收廢紙的賣家,把一堆泡水發霉、無法閱讀的舊書丟在樓梯間讓她去收,「我也遇過某些設計師或作家的書架,他們閱讀的廣博精深,驚嘆之餘,也了解到他們在背後下了多少功夫。」

「開書店足以發揮我的熱情和能力,是我想要一生經營的事業,而寫作則是我的夢想,兩者並行的生活,對我來說,少了孤注一擲的焦慮,讓我又拾回寫作的樂趣。」靜不下來的石芳瑜又前往東華大學攻讀華文創作學位,「我不是在書店,就是在修煉寫作的路上。」(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詩寫母憶遊子 越生奪文學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97418

「噢,為何眼淚突然落下。奇怪了。母親想留到孩子歸來的那天呀……」越南籍在台留學生范雄協(Pham Hung Hiep),以詩般文筆書寫母親思念異鄉兒子的「母親的遊戲」,榮獲第二屆移民工文學獎第二大獎評審獎,可獲獎金8萬元。

移民工文學獎由中華外籍配偶暨勞工之聲協會、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博物館共同主辦,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承辦,今年共收到181件參賽作品。范雄協與另位獲得「新二代推薦獎」的越南籍留學生黎黃協,成為今年9位贏家中唯二位學生,也創移民工文學獎最多學生優勝紀錄。

* 評審也是新二代 邊讀邊落淚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97419

第二屆移民工文學獎首度邀請8位就讀高中、大學的新移民第二代當評審,選出3名新二代推薦獎,每名得主可獲獎金2萬元。不少新二代評審邊讀參賽作品邊流淚,甚至因文章都太觸動人心,無法一次看完,「免得別人以為我們發生什麼事」。

就讀嘉義永慶高中的林采霓,自稱本來就愛哭,在評審過程讀得眼睛、鼻子紅通通,不知抽掉多少衛生紙。像她看榮獲評審獎的「母親的遊戲」,認為寫出眾多母親期待孩子出國念書、工作以翻身,但心中又充滿不捨與牽掛的心情,「處身在外的遊子,都一定特別能感受這苦澀的滋味。」

就讀中崙高中的曾郁晴,深感從徵文中看到很多新移民的故事、想法與挫折,以及奮鬥到底的毅力與決心,非常珍惜能有評審機會。她也盛讚「母親的遊戲」,認為該文將母親寂寞等待孩子歸來的心情表現得非常觸動人心,「文中母親的倒數遊戲一直持續,但是冷冷等待著的寂寞眼淚仍不受控制地流下來。」

有越南血統的樹林高中學生黃惠美,自述從小學了10幾年的越南文,慢慢從厭惡到喜歡、從被動到主動,卻直到參加這次評審活動,才了解台灣有這麼多移民工在默默關心台灣的一切,以及遇到的歧視不公,「以後我一定要伸出手關懷他們。」

fsj 提到...

OPEN將、警察公仔… 都靠他巧手成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00165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八德報導 2015-08-05

從桃園國際機場的阿里山神木,到六福村阿拉伯魔宮、台北兒童新樂園機器人公仔、7-11的OPEN將、西湖度假村的湯姆歷險記經典人物,所有吸睛又受小朋友歡迎的大公仔,全都來自桃園市八德區徐震海巧手。

座落八德埤塘公園旁不起眼工廠,周圍雜草叢生,卻是徐震海與團隊的小天地。從小熱愛畫畫的徐震海,畢業於復興美工雕塑組,20多來即使面對產業逐漸式微,仍一路堅持到底。

徐震海說,現今的玻璃纖維產業,在桃園剩不到10家,規模也縮小,過去工廠還有能力養雕塑師傅,現在只能用接案方式需求人力,「跑單幫的現在滿街跑」。

「最喜歡製作遊樂園區作品」,徐震海說每個人物、角色都有不同的挑戰,尤其從無到有,加上玻璃纖維顏色鮮艷種類多,表面光滑,每當「看到網路上遊客與自己的作品合照,特別高興」。

他的作品擴及全台,從遊樂園卡通人物到便利商店吉祥物,連桃園機場的阿里山神木、警察局外的警察公仔等,都是他的得意作品,還曾經製作過近四層樓高(11米)的觀音像,現在還佇立在石門山,守護著居民。

面對玻璃纖維產業的衰退,徐震海不怕沒人接手,只怕自己被產業淘汰,因此將公共藝術加入燈光效果,結合新科技賦予生動的生命外,未來更期待能為自己打造一座專屬遊樂園,親手打造內部的每個藝術品。

※ 相關報導:

* 郵局明信片 要學日本玩變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5000393-260114

日本郵局限定造型明信片引發遊客搶購,台北郵局原計畫效法推出台北城門造型明信片,卻因中華郵政明定明信片為「長方形」作罷,遭民眾質疑「太落伍」;中郵表示,將研議放寬明信片造型,讓不規則明信片「解放」。

....中華郵政郵務處長李甘祥解釋,外國寄來的不規則明信片因為數量少,採人工分檢,但台灣明信片數量大,以機器分檢,明訂長方形明信片方便作業也避免壓壞;他坦言未看過日本不規則型明信片,已請內部購買並測試,若不影響機器作業,將研議開放明信片形狀。

* 金漫獎大贏家 葉明軒畫出人生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5000450-260115

第六屆金漫獎頒獎典禮昨(4日)舉行,漫畫家葉明軒以《大仙術士李白》抱回年度漫畫大獎、少年漫畫獎兩個獎項,為今年最大贏家,特別貢獻獎由尖端出版社執行長黃鎮隆獲得。

葉明軒表示,「今天剛好是《大仙術士李白》在日本上市的日子,沒想到有這麼多驚喜,今年入圍者實力堅強,不管誰得獎都不意外,而得獎的意義更是激勵我們在漫畫的路上繼續努力。」

台藝大工藝學系畢業、曾赴英取得倫敦布魯內爾設計與品牌策略碩士學位的葉明軒謙稱,「我沒有其他可做的,只想畫漫畫。」他從2008年連載第一部作品《無上西天》,出版9集單行本完結,《大仙術士李白》則是第二部作品,他說,「我會一直畫下去,我總是想堅持久了,就是我的了!」



◆ 台博館百歲 老銅瓦「弄樟」祝新人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00328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8-05

國立台灣博物館百年建築上的老銅瓦,化為紀念相座,為新人獻上「樟」瓦祝福。

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台博館建築今年逢百歲生日,去年汰換下曾在兩側翼廊及翼殿屋頂上「服役」長達廿年的銅瓦,原本擺放在倉庫。為了讓老銅瓦再生,台博館特邀工藝師運用手工鍛敲技法,讓銅瓦與樟木結合,打造限量的「百年紀念相座」;並以「樟」、「瓦」諧音的吉祥寓意,作為大禮獻給新人。

獨特的「百年紀念相座」以樟木為底座結合銅瓦,再生的程序非常繁複,每名工藝師一天內只能完成兩件作品。

「草山金工」總監蕭輔青表示,銅瓦的延展性及可塑性極高。在「變身」過程中,工藝師先清除銅瓦上已嚴重脫落的銅鏽,挑選合適的銅片比例,再以延展敲花的金工技術,反覆折疊、敲出如山的肌理,其中,退火、鍛敲的步驟需要重複五到十次。最後再以瑪瑙刀局部拋光。

台博館除了在二二八公園的正館,另同樣百年歷史的南門園區成為年輕人拍攝婚紗的新景點,台博館為此獻上大禮,昨送出第一件「百年紀念相座」,給在南門園區拍婚紗照的準新人周季五、陳瑩禎。

周季五說,他與陳瑩禎的共同興趣是文化歷史及建築,由於深受南門園區內古典的建築吸引,經常在此約會,也選在這裡拍婚紗。

陳濟民說,即日起到南門園區申請 拍攝婚紗照的準新人(須繳一千元場地費),並在臉書或部落格分享在南門園區拍攝的婚紗照,都能獲贈「百年紀念相座」,並得到滿滿的璋瓦祝福。詳情可電洽(02)2382-2699分機413,教育推廣組郭先生。

活動網址http://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50020

※ 相關報導:

* 大學生設計 肩負夢想的hyubag背袋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01145

台灣的學生擁有無限的創造能量,21.5sutdio是由台灣科技大學三位就讀創意科技學系大三的同學成立,希望從21到22歲這時間的感受與思索出發,透過所學「設計」來討論「成長」這件事。而為大學生設計的「hyubag」束口背袋、則成為第一個展開的行動。除了強調使用性外,更賦予三種款式其不同的個性與面對大學的生活態度。

* 天然ㄟ尚好 蘑菇凡事從頭開始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00628

時光倒回至2003年夏天,陽光熾熱,蟬叫作響,在一間眷村老公寓的設計工作室,蘑菇Booday 品牌誕生。

創辦人張嘉行與妻子均是東海美術系科班出身,兩人原從事視覺設計自由接案,妻子主攻平面與包裝,先生擅長動態廣告影像,適逢SARS衝擊導致接案量減少,為了讓未來生活更有保障,決定攜手創業。

喜歡簡單舒適穿著,加上圖案設計是兩人最在行領域,初期便以原創設計T恤為起點,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品牌精神,還發行40頁「麻瓜也看得懂」的小刊物,張嘉行笑說:「沒想到剛開始衣服反應普普,隨衣贈送的刊物反而大受歡迎!第2期就在誠品販售。」



◆ 生活是甜蜜 李維菁刻畫失樂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500044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5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許多人耗盡一生、追求虛幻之光,我也深受這樣的幻象所苦,所以我試著動筆寫下我的迷惘。」曾以《我是許涼涼》獲台北書展大獎的作家李維菁,首部長篇小說《生活是甜蜜》,刻畫都會女子在浮華虛無的美感中追逐,卻又飽受傳統價值的折磨,筆觸深刻靈動。

作家鍾曉陽評李維菁「筆底世界是個失樂園,卻並不暗淡,反而有種造物方7日的亮麗刺激。」李維菁則表示,「我意識到青春逐漸老去,寫完這本書才感覺可以真正過去了!」

為接近藝術當記者

李維菁是台大農經系的高材生,但熱愛藝術的她,一畢業就進入《中國時報》,主跑視覺藝術,之後取得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2010年推出短篇小說集《我是許涼涼》,2012年推出散文集《老派約會之必要》。

李維菁回憶90年代剛進入媒體的景況,當時台灣社會剛解嚴、全球化和消費文化興起,當代藝術風起雲湧,形成以藝術家為中心,策展人、藝評家、和收藏家環繞其中的無數小行星,「當時我感覺我就在當代藝術發生的現場,我正在和剛發展的社會一起往前衝。」

李維菁坦言,一開始擔任記者工作,是為了更接近當代藝術,卻也目睹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當時股市近萬點,許多人在股市賺了錢就投資藝術品,將藝術市場炒得翻騰。

驚覺身陷金權遊戲

同時,卻又有一群專門打點行政工作、穿梭於藝術家、藝評家和收藏家之間的藝術行政工作者,他們身處基層、領著低薪,卻受虛幻的藝術之光所吸引,前仆後繼地投入,李維菁說,「我常常設想他們的人生會怎麼過?特別這群人大多是女性。」

李維菁坦言,她們深受藝術吸引,如同她自己一樣,但進入圈內之後,才驚覺藝術圈中追求排名、權力與金錢的遊戲,和其他地方沒有兩樣。李維菁說,「這就是現代社會運行的法則,就像多數的上班族,也把感情、身心奉獻給某個工作、某個企業,然而其中多數人不被看見,最終只能消逝。」

不過,李維菁卻始終抱持希望,「我從小就敏感,渴望與世界溝通,不但收看電視、電影、聽音樂也大量閱讀,對我來說大眾文化、流行歌曲都是一種藝術,在我心中,從來沒有好的藝術類型與不好的藝術類型,只有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

放下期待寫出迷惘

此外,李維菁筆下高學歷、高成就的女性,卻因各種原因而未能走入傳統結婚生子的常軌,甚至被歸類為敗犬,李維菁認為,面對人生困境,男女皆然,只能靠自救,她說,「我們最終會找到希望,但是這沒有Know-how,只能透過自覺,翻轉自己只能是輔助者、犧牲者的角色。」

「我從來沒有要為誰指點迷津,只是我自己也為此所苦,我把自己的迷惘寫出來。」李維菁說,就像書中主角在歷經社會現實磨難之餘,不免一聲輕嘆:「生活是甜蜜」,「但其實現實生活一點也不甜蜜。」(中國時報)

fsj 提到...

他里霧「進來坐坐」 光影籐木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02498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斗南報導 2015-08-06

雲林縣斗南鎮他里霧生活美學館,即日起至9月13日舉辦「進來坐坐」特展,以雲林在地竹籐生活工藝為主題,運用日常家具擺設等,聯結民眾生活記憶。

美學館執行長黃渟桂指出,此次展出特別邀請雲林在地工藝師傅,創作出竹籐工藝品,並透過燈光結合來展出,跳脫家具既有的型態,讓民眾可在展覽過程,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美學,並有不一樣的想像及認知。

「每張桌椅都有自己的故事。」手工籐木師傅廖勝典提到,這些籐製的傢具都有不同的幅度、特色以及名字,在設計上也符合人體工學,許多傢具透過重新組合,擁有新生命。

其中名為「阿母ㄟ手」的電腦桌,是位企業家老房裡的裁縫車與檜木門板所組成,廖勝典表示,那位老闆說,裁縫車是母親做代工養家的器具,希望能將充滿母愛的回憶,繼續延續下去。

※ 相關報導:

* 手機摔壞也很美 英國藝術家畫螢幕裂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102962

智慧型手機螢幕摔裂了,人們通常會送修螢幕,或直接花錢買新手機。但英國藝術家莎姆‧霍奇(Sam Hodge)迷戀壞掉的螢幕,認為它們的造型很獨特、美麗,便仔細刻劃這些裂痕,繪製成畫作。

在莎姆‧霍奇眼中,手機螢幕的裂痕看起來像葉脈、雪花結晶,以及蜘蛛為了捕食獵物,用黑色的絲線結成的網絡,甚至是蝴蝶正在羽化,微微張開翅膀的模樣。莎姆‧霍奇對裂痕充滿興趣,與她長期擔任英國美術館修復專家有關,她經常修補畫布的裂痕。

2013年,她決定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擺攤,繪製人們碎裂的手機螢幕。她用放大鏡觀看碎裂的手機螢幕,利用細小的鋼針臨摹裂痕,複刻在塑膠板,再將墨水倒入這些線條與凹洞內,拓印到白紙上,成為花紋獨特、豐富多變的畫作。

....今年六月底,她挑選其中39張畫作編輯成冊,將書名取為《不幸的目錄》(A Catalogue of Misfortune)。每張畫作以手機主人的名字命名,旁邊也附上每個人摔壞手機的經過,包含扔手機發洩情緒、差點被汽車撞傷、散步時不小心跌倒等故事。



◆ 音樂夢工廠 一窺流行樂產製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05080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台北報導 2015-08-07

北市文化局主辦104年流行音樂教育推廣活動,在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推出「音樂夢工廠」展覽,讓民眾一窺流行音樂背後的產製過程。歌手吳克群昨出席記者會擔任親善大使,鼓勵有音樂夢的人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

「音樂夢工廠」的星工廠展覽區,規畫音樂製作、宣傳、版權及展演聲光等5個展區,透過圖文說明李宗盛、李建復等音樂人案例分享音樂歷程;音樂夢達人體驗區設計6站達人工作坊,主打互動式體驗教學活動。

夢舞台則規畫140場次的演出時段,無論是素人、流行音樂新人、或經驗豐富的藝人,都有機會上台一展長才;連續5個周末登場的「達人面對面」,則安排林夕、陳樂融、陳功儒、鄧人傑、李瑞斌,與民眾音樂對話。

「音樂夢工廠」即起至9月2日,活動場次請查詢官網http://www.pmdb.org.tw/dworks,或洽詢王小姐 (02)2727-7969。

※ 相關報導:

* 音樂已死? 羅大佑:是你沒志氣
http://udn.com/news/story/7263/1104374

....80年代創作時,羅大佑認為多了人味,「用手跟腦筋,跟別的音樂人互動很多,現在玩樂器應該電腦或電子琴錄音多很多,當然都是音樂,但機器或電腦介入多了,人會變懶。」近年唱片市場因非法下載,音樂人遇存亡關頭、頻喊活不下去,但羅大佑直言「狗屁」,認為創作人得靠腦筋,「靠機器、銷售靠慣了,不靠腦筋,一下載就不行,那沒資格進入音樂圈。」



◆ 台灣合唱優勢...創意、品味、國際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600043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6日 趙靜瑜/北京報導

能夠讓北京國家大劇院耗資邀請將近140位台北愛樂合唱團的陣容,擔任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音樂節開幕演出的重頭戲,台灣合唱音樂備受肯定。

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吳靈芬表示,錢南章作品《十二生肖》編制非常新,民樂團加上合唱團的組合,在中國大陸也曾經嘗試過,但始終沒有代表性作品,這次錢南章的作品也給中國大陸觀眾一個嶄新的聆賞經驗。中國作曲家艾立群表示,這首樂曲聽起來很輕鬆,但是卻讓東方文化輕易進入樂迷心中,非常動聽,這形式很值得學習。台灣合唱界大老、台北愛樂合唱團藝術總監杜黑表示,「給台灣作曲家機會,發揮創意,就是給台灣自己機會。」

杜黑說,很多國際合唱友人都問他,「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怎麼還沒倒?」杜黑說,加拿大、法國等等一些有歷史的合唱音樂節,都因為經費問題而停辦,台灣雖然辛苦,但已有國際知名度,「我們不透過經紀公司買節目,直接跟音樂家接觸,這也讓我們節省許多邀約成本。」

除此之外,台北愛樂合唱團邀請節目,也會成為國家大劇院舉辦八月合唱節的節目參考,像8月1日在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中遠道而來的拉脫維亞卡梅爾合唱團,6日也參加北京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音樂節,「這個團在2004年與2013年兩度贏得歐洲合唱大獎賽總冠軍,可以說是合唱界的神團,這也是我們推薦的節目。」

杜黑說,「台灣的優勢在於創意,在於國際網絡的發達,更在於有一定的文化品味,這都會是台灣能否繼續引領潮流的關鍵,但中國大陸擅長學習,砸大錢辦國際活動學經驗,台灣實在資格沒有再內耗下去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馬水龍故鄉 雨港素描輕悠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6000431-260115

基隆是已故國寶級音樂大師馬水龍的故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特別與基隆市歷文化局合作,由國內鋼琴家簡美玲、簫笛演奏家陳中申等人,在大師故鄉演出膾炙人口的《梆笛協奏曲》、《孔雀東南飛》等作品,用悠揚的樂聲,向馬水龍教授傳達懷念與讚揚。



◆ 衝啊!漫博首日 10萬多人朝聖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05383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8-07

第十六屆漫畫博覽會昨天首日破十萬六千人次,刷新紀錄,排隊人龍將世貿一館繞了近十圈。昨天上午十時開幕時間一到,漫畫迷從各入口拔足狂奔,有人跌倒、掉鞋子,只為搶限量商品與名家簽名,不少親子檔牽手一起衝。

除了知名日漫又引起長達半個月的「夜排輪班簽名資格戰」,今年首度進駐的日本主題館及「Star Wars:原力覺醒」兩大展館,「凱蒂貓PK黑武士」的人氣也很旺。

今年Star Wars首度進駐一向以日漫稱霸的漫博。進入展區現場,處處可見擬真電影場景、真實一比一比例的人物雕像;包括台灣首度曝光、亞洲最大一比六比例打造的巨型千年鷹號,重達一噸,此外,由無限鏡打造的帝國風暴兵牆面,讓星戰粉絲有身歷其境的宇宙冒險樂趣。

漫迷造型配備也愈來愈專業,有人赤腳,因抓地力較好、衝得快,還有人連夜從高雄北上,拖著大行李箱來掃貨。

高三女漫迷柳生,她的父親連續九年陪她逛漫博。父女昨天清晨五時排隊,她最愛運動類漫畫,後來迷上騎單車和棒球。因為讀日文科,所以特別能融入劇情。她的父親說,支持女兒的興趣,但購物上限二千元。

「月戀~花開的聲音」作者高城竜昨將「簽名會處女秀」獻給台灣漫博。高城竜說,她個性害羞,不擅長在很多人面前講話,所以沒開過簽名會,因台灣粉絲常透過Twitter留言,聲聲呼喚她來台灣,深受感動。來台最大印象是所有東西都很好吃。

曼迪昨舉辦神奇寶貝全球首場路跑記者會,路跑於十月四日舉辦,即起報名。當天除了多隻神奇寶貝幫跑者加油,現場也將設置首次亮相的八公尺高皮卡丘造型氣球,更推出一系列獨家好康報名禮,如皮卡丘T恤、皮卡丘花布馬克杯等日本官方授權限定商品。



◆ 機器人版「蛻變」水源劇場演出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05083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8-07

看人形機器人與「雙面薇若妮卡」坎城影后伊蓮.雅各飆戲。作家卡夫卡名著「蛻變」探討現代人孤絕情境,日本機器人劇場計畫改編成機器人版,不但主角從變蟲改變成機器人,場景也從20世紀初改為2040年一場戰爭後,伊蓮笑說「好像演科幻片」。

機器人劇場計畫由日本青年團導演平田織佐與大阪大學合作,「蛻變」是繼「三姊妹」後的第二部作品。平田織佐說,近年戰爭開始使用機器人,造成戰爭永遠無法結束,「我思索人類為何常做愚蠢的事,因此誕生此作。」

在「蛻變」原著,主角因變蟲遭家人唾棄,機器人版中,主角獲家人接受。平田織佐說,「蛻變」重要主題是溝通,原著中,主角因為無法溝通而變孤獨,機器人版的主角因可說話溝通,與家人感情逐漸恢復。

飾演主角媽媽的伊蓮,與機器人有多場精彩對手戲。伊蓮說,首次和機器人對戲大費周章,劇團先請人類演員念機器人對白並錄下來,大家再依機器人說話必有停頓的節奏,跟著改變說話節奏,幕後技術人員則在停頓間操縱機器人做動作。「這很像跟偶對戲,我一邊演,一邊觀察偶的反應。」

主辦單位提醒,因機器人是用電波操控移動,演出時觀眾須將所有3C儀器關機,以免影響演出。「蛻變——人形機器人版」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至8月9日。

fsj 提到...

參與生活裡的生活計畫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05610

文/非池中藝術網 2015-08-07

歌唱、用餐、就寢、行走、交談、送禮……佔去人生活大半的日常行為,天天都在上演,但每個人做起來都不大相同。生活習慣的細微差別,構成了人的個性、癖好,以及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差異。這些差異,在與陌生人建立關係時,更容易被突顯出來。

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正邀請人們一探美術館,參與藝術家李明維的互動式藝術計畫,認識自己、體驗與他人建立關係時的鍵結,以及他們的生命經驗。展覽呈現李明維15個藝術計畫,展至9月6日。

1990年代初,「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在歐洲興起,藝術家開始設計社會場域,邀請人們共同參與、體驗與對話,探討人際關係與社會脈絡的互動關係。這樣的藝術形式,又稱為「參與式藝術(Participatort Art)」。

在李明維的作品裡,人們參與計畫,拿起花走出美術館贈予他人;於美術館裡就寢、與陌生人聊天、吃飯。他的作品跨越族群與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下、不一樣的時間參與和欣賞,人人都能在其中思考生活、體悟生命。

李明維說,他的作品,存在著很強的儀式感。這個儀式,並非宗教祭儀,而是人們在生活中吃飯、睡覺、走路時發展出來的生活儀式。他的作品便像是個中介者,邀請每個參與者,用心往內探索自己的儀式,也往外探索別人的生命體驗。

也因此,許多作品有清晰的遊戲規則,邀請觀眾一同參與。像是《移動的花園》便對參與者說明,人們可以免費取一朵花,但必須循『互動規則』;離開美術館後繞道而行,並在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途中,將花送給一位有緣的陌生人。

李明維說明,拿花很簡單,但把花送給另一個人,其實非常困難。將花贈給身邊的人,是種溫馨的感謝,但送花給陌生人,卻必須面對他人可能產生的諸多懷疑,而有所抗拒。

人們接收到這樣子的遊戲規則,必須鼓起勇氣,面對心中的畏懼。李明維說,將花送給陌生人,受贈者不管是拒絕或是接受,在施與受之間,都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

如實曲徑 美在毀滅與顯現之間

而李明維為北美館創作的新作《如實曲徑》,更要人在走進展場前,先脫下鞋子,赤著腳走進展場,感受展場地板的沁涼的溫度,再欣賞舞者循著自己的內心,與稻穀共舞。

「舞者形式上是在掃地,可是他真正的是給人一個安詳安靜的空間。」李明維說,這件《如實曲徑》靈感來自到緬甸旅行時,進到任何一所寺廟佛塔時,人們都要脫掉鞋子,先走一條非常乾淨的路,在參拜時感受佛寺的神聖清淨。而李明維也在展場裡呈現此種體驗,請人們脫掉鞋子進到展場,探索一個純淨的空間。

這件作品,由舞者用掃帚緩緩推移稻榖,舞過一個展間又一個展間,串聯起展覽空間。掃帚撥開稻穀,在稻穀間來回游走,稻穀散落在地上的圖案,就像舞者的即興創作,每個動作,都是一幅畫作,每幅畫作,卻也只有一瞬。

舞者與稻穀共舞出的創作,每一瞬都處於顯現與毀滅之間。李明維說,這件作品的美,很有機,也非常隨興,它處在一個不明的地帶,也是個可以與每個人分享的美感。

※ 相關報導:

* 亞大美術館 台陸日藝術家「尬青春」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07733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年度特展「青春無限forever young」今天登場,邀請日本奈良美智、中國大陸李洪波、台灣蔡佳葳及董承濂等四位當代藝術家,聯合展出四十多件繪畫、紙雕塑、金屬陶瓷和裝置藝術等創作,四位藝術家分別透過作品,展現他們對青春的定義。

亞大創辦人蔡長海指出,這是亞大現代美術館開館近兩年,首次策畫的當代藝術展覽。



◆ 師傅巧手糊紙 重現宮廟裝飾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05204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8-07

台南市糊紙傳統藝術保存者洪銘宏最近利用糊紙,重現過往宮廟內的裝飾,全台少見,他的計畫是未來與繼承衣缽的兒子洪國霖,共同興建一間以糊紙為主的寺廟,成為全台唯一。

58歲的洪銘宏以其純熟的糊紙技巧,去年登錄為台南市定傳藝保存者,最近新作品共有4件,一是祭拜用神桌的「桌裙」,為財子壽三神,一是廟牆的「花肚」,以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為主。

洪銘宏表示,宮廟內的樑柱、壁牆等裝飾,目前可以看到的多數是木雕,神桌則習慣以刺繡裝飾,但在早年許多都是以糊紙製成,因手藝漸失傳,現今幾乎看不到,從老師傅的口中得知,一直想要重現。

最近趁著8月8日即將在台南文化中心展出文化資產工藝保存者聯展的機會,以糊紙重現這些古老的宮廟裝飾。

他表示,這些都是老藝師的作品,手繪的表情,與現代以塑膠灌模製成完全不同,國內也少有糊紙藝師有這方便的蒐藏。

※ 相關報導:

* 女人茶壺展 14國藝術家秀創作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4719

以女性意象為主題的藝術品不少,但運用於茶壺創作較為罕見,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就有這麼一場聯展,每件的造型都很特殊,巧思引人矚目。

* 彭薇個展 水墨畫擴及三度空間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07396

一雙繡履、一襲漢服、一方奇石,大陸藝術家彭薇將筆墨遊戲拓到三度空間。她的創作結合傳統文人畫的經典美學與當代生活形態,讓老祖宗的絕活,從水墨出走,又回歸水墨。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鼓勵傳統水墨的多元新藝術風潮,目前正舉辦「圓滿的旅程─彭薇個展」,呈現彭薇近10年來的《遺石系列》、《遙遠的信件》、《圓滿的旅程》、《好事成雙》、《繡履記》,囊括畫家代表作約50餘件。



◆ 默劇藝術節 邀你感受肢體表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700049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7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你知道如何不使用道具,僅透過默劇方式表演喝水、摸牆壁、吃蘋果等動作嗎?或利用身體和一條繩子,表現出星星、蝴蝶等形狀?台灣首度舉辦默劇藝術節「默默世界:野孩子的行動遊樂場」,整個8月都在華山文創園區品牌研創中心舉行,大小朋友免費入場認識、學習默劇,度過一個「無聲」的夏天。

2012年起,由旅法肢體默劇表演家姚尚德帶領的「野孩子肢體劇場」,在城市、鄉鎮各中小學,策畫「下課10分鐘」的校園突襲式默劇即興演出。只要下課鈴響,畫著熊貓似黑白臉譜的「默默先生」便穿梭在校園和教室裡,用他胖胖且幽默的肢體表情,帶給師生驚喜和歡笑,也讓大家在短短10分鐘內認識默劇。

「在校園表演時,我看過一個小男生把一小女生的脖子壓在地上,他的另一隻手比出手槍的手勢。孩子從電視電影網路學到這些動作,因為沒被妥善引導,在生活中『重現』出來,這樣的現象變得常見,令人憂心。」因此姚尚德便與銜草國際藝術共同策畫默劇藝術節,將「下課10分鐘」變成升級版的「默默世界」。

畢業於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系,24歲之前的姚尚德,從未想像過自己有一天會踏上戲劇表演之路,「我童年失去身體的一部分,是默劇讓我找回身體的自信」,姚尚德在默劇研修過程中,坦然面對自己12歲時遭遇的性侵創傷,也面對自己因「胖胖的」被叫「肥貓、死胖子」等言語羞辱,而今年屆40的他,除了透過演出讓更多人認識默劇,也希望透過默劇,協助畏縮的孩子們「找到讓他們重回人群的第一步」。

「默默世界」找來法國藝術家Jean SCUDERI合作,民眾可於現場展開互動遊戲,另有肢體藝術課程,8月21、22日也舉辦「非黑即白」市集。除此,姚尚德2011年透過雲門流浪者計畫到中國「默劇出走」,和這幾年在台灣拍攝的照片首次展出., 這4年來他輔助廣西偏遠山區愛心家園孩童們的攝影作品,也在現場進行義賣,義賣所得將作為孩童們的教育基金。活動至8月30日。(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彩繪出生命 石頭變身貓頭鷹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07460

聯合報 記者王長鼎/新店報導 2015-08-08

展覽藝術家朱珮青喜愛大自然,以彩繪方式讓一顆顆硬邦邦的石頭,變身為栩栩如生的草鴞、食蛇龜、斯文豪氏赤蛙和翡翠樹蛙等台灣稀有生物。即日起至8月底在新店區市立青少年圖書館展出。

藝術家朱珮青原本從事鉛筆彩繪,因為朋友鼓勵投入石頭彩繪,將喜愛的鳥類生態融入創作,無生命又平凡無奇的石頭,變身成栩栩如生的各種台灣稀有生物,每顆造型都不一樣,讓人驚豔不已。

朱珮青說,她的目標是畫完台灣12種貓頭鷹,現在已經完成了7種,包括褐林鴞、短耳鴞、鵂鶹、黃魚鴞等等,但要親眼看到夜行性的貓頭鷹很不容易,她每次畫貓頭鷹前,需不斷蒐集資料、圖片,了解貓頭鷹的習性,才能畫出具有靈性的貓頭鷹。

青少年圖書館表示,朱珮青筆下的草鴞為一級保育,屬「瀕臨絕種」等級,食蛇龜也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也是唯一的箱龜。箱龜有可摺合的腹甲,當完全縮入龜甲,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密閉的箱子。

青少年圖書館表示,這次展出朱佩青97件石頭彩繪創作,22日還有現場石頭彩繪體驗活動,可電洽( 02) 22128905,或上網http://www.library.ntpc.gov.tw。



◆ 奈良美智:怎可能輕易知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800051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08日 陳界良/台中報導

筆下的小女孩造型簡單、可愛,總是有著大頭、大眼睛,帶點叛逆、邪惡,又很療癒,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作品特色鮮明,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當代藝術家,參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青春無限」聯展,備受矚目。

「青春無限」特展,邀國際藝壇關注的4位亞洲當代藝術家,包括台灣董承濂、蔡佳葳、日本奈良美智與大陸李洪波共同展出,其中最廣為熟悉的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擅長透過描繪小孩和動物,創作出讓人印象深刻、吸引世界各地觀眾的作品。

亞大現代美術館館長李梅齡指出,奈良美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只要看過他的畫作就一眼難忘。「青春無限」特展中,可看到他透過畫筆呈現一雙雙大眼,並刻意去除透視背景,把焦點停留在人像或狗兒上,看似回歸孩提時代的純真、可愛畫面,隱透著對人生的看法與態度。

「青春是什麼?」奈良美智認為,自己所思考的「年輕」,絕對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想法,那是存在個人心中、是不想和別人共有的東西。硬要說的話,就是屬於「怎麼可能輕易就知道!」的那一種。

李梅齡表示,奈良美智是日本青森縣人,1987年在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取得碩士,留學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師承A.R.Penck,取得「大師學生」頭銜,2000年回到日本定居。(中國時報)



◆ 台灣綜藝節目「缺的不是錢 而是態度」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107229

聯合報 記者葉君遠/台北報導 2015-08-08

兩岸娛樂交流頻繁,台灣製作人薛聖棻4個月前帶隊前進大陸北京衛視接手「最美和聲3」的製播,從在台灣10幾個工作人員可以做一個綜藝節目,到突然面對幾百個工作人員讓他調度指揮,曾經遇過挫折,一度想要退出離開,結果因為電視台高層一句「你為何要選擇回台灣面壁?應該留下來撞壁」而繼續接受挑戰,這一季下來,他經過了一段驚奇之旅。

出道近30年,薛聖棻在台灣製播過無數叫好叫座的節目,台視每年春節張小燕、哈林的「紅白大對抗」和現在的「我要當歌手」都由他主導,也因為當了19年老闆,他發現許多人就算對他有所批評也不會正面告訴他,為了不想當一個高高在上,而常被矇蔽不思進步的媒體人,於是當北京衛視提出邀約,他決定把過去的功力全部打掉重練,當自己是新人接下重任。

大陸廣電總局一年才發4張選秀節目牌照給電視台,「最美和聲」是其中一個,它不僅揹負著數十億的投資成敗,更是讓北京衛視擠進全國前幾名的主力節目。在台灣曾做過利菁的「超級偶像」,碰到大陸的「最美和聲」發現思維完全不同,他說:「過去我們看到他們一個團隊有數百人,總覺得為什麼1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要花這麼多的人力?認為他們是一群笨蛋,但做了4個月,我發現我們才是笨蛋。」

薛說:「因為人在台灣,市場小,習慣一切東西都簡化,所有事情的要求和精緻度是低的,久了我們卻不自覺,那邊100個人有100個人的必要性。」他舉例過去做「超偶」,帶選手的工作人員只有4、5個,每個人負責10個選手,根本沒辦法挖掘出選手精彩的故事,後來怪工作人員能力不夠,但為什麼?因為他們做了超量的事,「所以你會發現,有些選手在台灣選秀時說話無趣,在對岸卻變得侃侃而談,那是工作人員做了無數的功課,和選手磨合後呈現在觀眾面前。」

他看兩岸綜藝,一個往上,一個走下,不知道確切地在那一年經過了死亡交叉,不過2000年是一個關口,他們因為競爭激烈,動輒要負數十億的責任,於是想盡辦法在市場中存活,所以成就了今天。「我們因為市場小,很多事大家總說算了吧,如果我們有一樣的預算,也能做出同樣的東西,所以我們變得太過鬆散。但我認為,很多事就算你拿到了經費你也做不出來,我們缺的其實不是錢,而是態度和想法。」

他說:「人家其實沒有看不起我們,是我們自己在唱衰自己,自哀自憐,我常想,我們擁有最大的彈性創作空間(大陸有許多法規在限制做法),為什麼不能好好發揮?不能一昧的在收視率不好時,就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薛聖棻以老闆之姿重做再職進修,回來後有一番全新體會。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原創小說改編日劇 徐譽庭台灣第一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109224

金鐘編劇徐譽庭日前創下台灣編劇登上韓劇片頭第一人後,她的首部小說「馬子們」也即將被改編為日劇「即使這樣我也喜歡你」,並找來日本男星小出惠介主演,對於「馬子們」在日本發光,徐譽庭表示覺得榮幸,也希望這個故事能感動更多人。

* 寶塚凡爾賽玫瑰 花組華麗登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8000519-260115

千呼萬喚,寶塚歌劇團二度踏上台灣,帶來演出40年的浪漫經典巨作《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由花組首席明星明日海里奧、首席娘役花乃瑪麗亞領銜,詮釋法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與瑞典貴族菲爾遜,以及女扮男裝的衛兵隊隊長奧斯卡和其青梅竹馬安德烈4人之間,盪氣迴腸的愛情悲劇。

fsj 提到...

亞洲阿卡貝拉大賽謝幕 台生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0000795-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10日 記者賴廷恆/台北報導

全亞洲獎金最高、首獎頒發1萬5000元人民幣,由Vocal Asia舉辦的「2015 Vocal Asia 亞洲阿卡貝拉音樂大賽」日前在上海舉行,台北萬芳高中的「尋人啟事」由6國、9團中脫穎而出奪冠;9日閉幕式由冠軍隊伍上場獻藝,也為今年音樂節系列活動畫上圓滿的休止符。

「Vocal Asia Festival」為亞洲阿卡貝拉最受矚目的盛會,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表示,此一「旅行的音樂節」、每年都在亞洲不同城市舉辦。自2011年起在台北,之後陸續在深圳、桃園、南韓光州等地,今年適逢五周年則落腳上海,與上海市文廣局,徐匯區文化局等攜手合作,讓亞洲各地阿卡貝拉愛好者齊聚一堂。

5日晚間於上海群眾藝術館,亞洲阿卡貝拉音樂大賽揭開音樂節序幕,掄元的「尋人啟事」由萬芳高中畢業學生組成,去年先於台灣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學生組封王,今年又贏得大陸第五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上海市民阿卡貝拉大賽冠軍。第二、三名則為南韓「The Present」、廈門團隊「City Singers醒耳樂團」。

今年評審團把特別獎頒予新加坡團隊「Nanu」,獎勵他們雖遭逢男低音臨時無法出席,卻依然獲得滿場熱烈掌聲。「Vocal Asia Festival」除音樂大賽,同時並推出阿卡貝拉國際論壇、大師班、上海市民體驗營,VAF亞洲團隊音樂會、ACA Day街角音樂會,以及冠軍暨大師團隊音樂會等系列活動。(旺報)



◆ 陳明章帶月琴 走唱日本睡魔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000043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由台灣民謠音樂家陳明章領軍的台灣月琴民謠協會赴日參加第二屆日台友好音樂祭,與日本三味線演出團體日本和三絃會交流,並受邀參與日本重要祭典「睡魔祭」,昨(9日)晚在睡魔祭創始之地青森縣弘前市為市民帶來月琴彈唱。

素樸琴音 伴隨太鼓聲

「再唱一段思想起!」1970年代民歌手鄭怡的嗓音嘹亮,她主唱的《月琴》是追尋創作《思想起》的民謠瑰寶、已故素人樂手陳達之作。如今在陳明章手中,素樸的月琴琴音持續迴盪。

陳明章參加的「睡魔祭」是日本青森縣弘前市的4大祭典之一,每年8月初舉行,相傳古時逢夏,農民容易想睡覺,導致農作物受損,為了把睡意驅走,透過小燈籠把睡意放河漂走,逐漸演變至今巨大燈籠花車遊行的傳統文化祭典。

陳明章帶去了由台灣藝術家黃志偉所繪製的八家將彩繪月琴,加上日本藝術家五十嵐清勇所繪製的睡魔祭彩繪,帶著這兩把月琴一起去遊行,邊走邊隨太鼓的敲擊聲演奏前進,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推廣台灣的國民樂器

陳明章1956年出生於北投,是台灣著名的音樂創作及電影配樂人,也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代表作品包括《戀戀風塵》、《戲夢人生》等電影配樂,他所創作的〈伊是咱的寶貝〉、〈流浪到淡水〉更是膾炙人口。近年致力台灣月琴的推廣及傳唱,希望留下台灣的聲音。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自保有我們自己的文化是很重要的。」陳明章說,日本的三味線與台灣月琴流著相同的血液,琴音素樸,情感真摯。

三味線 流著相同血液

「月琴早年在台灣是乞丐行乞時彈唱的樂器;三味線早期在日本,是僧侶托缽時使用的樂器,現在都成了台灣跟日本民間相當重要的國民樂器,就像是失散多年的雙胞胎。」

陳明章說,「讓日本民眾認識台灣樂器月琴,就像日本三味線一樣,兩種樂器如同在異鄉的姊妹,希望雙方可以互相交流,讓台灣的聲音被世界聽見。」(中國時報)



◆ 拍照養生 張繼福分享攝影人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10886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 2015-08-10

花蓮市83歲的張繼福是攝影界人人敬重的終身志工,「好鏡頭會說話」,他正積極整理一生擁有的珍貴攝影資料,期盼與大家分享他的「攝影人生」。

張繼福原來在中廣花蓮台擔任電器工程師,40歲時罹患肝病,台長孫杰當時是花蓮縣攝影學會理事長,力邀他接觸攝影,避開無謂的應酬,就這樣他背著相機上山下海多年,成了他的養生之道。

60歲退休後,他在花蓮市復興街開設「人人照相館」,成立讀書會,星期日陪著學員外出拍照,研討攝影內容與技巧;14年前,他開始編寫《漫談攝影》一書,將光源與攝影的關係、報導攝影等,深入淺出、鉅細靡遺地,為攝影初學者理出一條圖文並茂的路徑。

40多年前,張繼福出任花青攝影學會會長時,積極推展攝影理念,每年挑選照片,不管動植物生態或風土民情,都想辦法製成書籤,免費寄送全縣各國小,他只希望不喜歡看書的小朋友,受到美麗的照片書籤影響,試著翻翻書、愛上書中黃金屋。

他的文學底蘊深厚,都會在每張書籤背面,書寫心境,不管新詩或古詞,都令人回味再三,年輕一輩的攝影玩家有時也會請他在照片上題詞,他來者不拒,隨著洗相片這一行逐漸沒落,但他的相館仍然有不少人登門請教攝影技法。

「這一生是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了。」張繼福說,現在年紀老大,要像意氣風發的當年上山下海拍照,已不可得,但只要有攝影展或相關座談,他都會設法到場聆賞,讓心靈悠遊美美的影像天地間。

※ 相關報導:

* 衛武營玩藝節 開始賣票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13080

為期一個半月的「2015衛武營玩藝節」將於10月8日登場,今年以「玩藝總動員ARTs」為主軸,推出包含表演、講座、工作坊、影展、市集等66檔、超過170場次活動,票券昨天啟售。

* 她讓高中生學習「慢下來」──專訪作家陳育萱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06077

早上的陳育萱,是位認真教學的高中國文老師,到了太陽下山,同學們都回家以後,她轉變身分,成為一個認真的創作者。

高中時代就開始寫作的她戰果豐碩,早已經獲得許多文學大獎。江湖傳聞曾一晚上就「噴發」2萬字的她,今年終於「孵」出第一本長篇小說作品《不測之人》,以當代鄉土魔幻風格,揉合本土民俗、社會紀實、地方議題,堪稱塑造了充滿台灣味的志異小說新體例。

為此我們特別關心,以陳育萱這樣的教師身分,如何在上課與課餘時間取得平衡點?作品問世之後該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學生?《不測之人》又希望讓我們看見什麼?



◆ 台藝五大密技 帶文創走出去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10974

經濟日報 林政鋒 2015-08-10

文創產業的價值通常缺乏公正客觀具體的評估。如今,已有文創業導入具公信力的學術界能量,再透過統計數據,佐以科學方法嚴謹的歸納分析,對判別文創產業價值,產生加分效果。

台灣藝術公司首創,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與助理教授王國臣擔綱,評估台藝公司市場價值與發展前景,提供文化部及金管會辦理文創事業申請上市櫃參考。

評估結論指出,台灣藝術公司不僅可以整合與提升台灣文創產業的產業化程度,更可透過文創產業電子商務,作為台灣前進華人藝文市場的載體,在未來市場發展,具有市場價值及未來性。學術界與文創產業創新式的合作,備受市場注目。

台灣藝術公司是國內目前唯一以純藝術(fine art)的視覺藝術產業為核心業務申請上櫃的文創公司。透過打造原創藝術村為生產基地,研發藝富網(artrich.tw)拓展藝術文創電子商務,經營台藝美術館、台灣文創銀行及「設計與文創生活」等五大營運區塊,實踐文創藝術產業化、普及化、貿易化的願景。

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指出,隨著全球藝術文化商品的交易日益活絡,台灣、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新加坡等華人四地的藝術品市場不斷擴張,評估後發現台灣藝術公司有五大利基,可推動業務持續進展。

第一,華人四地的藝術品市場持續成長;第二,台灣藝術公司打造台灣首座民營原創藝術村,透過薪資保障聘僱藝術家為職員,這項制度提供本土藝術家有良好的保障,型塑長期永續的創作環境,並收藏駐村藝術家作品,可進一步深化台灣文創產業的產業化程度。

第三,台灣藝術公司行銷能力很強,與同業、異業的合作策略具體可行,尤其是結合觀光產業發展,創造多贏的元素,海內外簽訂合作夥伴達數十家並不斷擴增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等多元行銷管道,都有助提升品牌價值與能見度。

第四,統整藝術品的製銷流程,從上游的藝術品創作──原創藝術村,到多個行銷管道,未來發展可期;第五,創設台灣文創銀行提供藝術品的鑑價與租賃,以及致力於「ARTCCI」 品牌打造二項創新,對企業的永續發展相當重要。

台藝公司董事長林富男說,台灣文化貿易逆差非常嚴重,國內收藏家、企業家偏好大陸與歐美的藝術品,不太青睞台灣藝術家的作品,探究其因,並非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不好,而是台灣藝術家缺乏企業行銷。

林富男指出,成立台藝公司希望致力反轉這種現象,深耕國內藝術產業,積極向華人世界推展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讓藝術產業化、普及化、規模化,建構全球性的台灣藝術市場。

童振源建議,大陸對藝術品產業有諸多限制,台藝公司可結合外商共同發展華人藝術品市場。另外,政府應該透過稅賦優惠的方式,協助文創產業發展,例如免除5%營業稅,以鼓勵開立發票,並降低營所稅;藝術家執行業務所得應降低為6%。此外,目前收藏家銷售藝術品的貿易所得需繳交6%稅金,兩者應採分離課稅,以活絡國內藝術市場交易,並進一步整合產官研學各界資源,以面對中國大陸文創業挾其龐大資金造成的不對稱的競爭形態。

fsj 提到...

當蘇迪勒撞上護國神山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1000480-260115

2015年08月11日 04:10 郭佳容/台北報導

被稱為「地表最強颱風」的蘇迪勒,造成全台不小災情,所幸台灣有中央山脈屏障,才減輕災害程度,被網友封為「護國神山群」。早在年初,漫畫家Litalan就以擬人手法畫下合歡群峰、石門山與南湖大山等山脈,讓巍然大山化身9位帥氣型男,在網路竄紅,近日又因颱風引爆話題,4天之內已吸引近6萬名網友的分享與關注。

Litalan本名林雅芬,27歲的她因熱愛登山,將爬百岳的經驗化為漫畫題材,第一部作品《山神一家》就入圍Comico大賞。Litalan說,從小和家人爬遍台北市區郊山,長大後開始爬百岳,愛上過程中挑戰體能極限的感受,目前持續創作中,作品年底將在comico連載。

在Litalan筆下,台灣的大山都是帥哥,被稱為「台灣屋脊」的中央山脈,在颱風時期肩負對抗惡劣氣候的任務。第一話中,9座山脈穿著帥氣風衣、軍靴現身,殺氣騰騰的背影,展現捍衛台灣島的決心。不過,石門山因中橫開發導致體弱瘦小,其他群山直言「人類比颱風更棘手」,批判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山神一家》將台灣山脈擬人化,這類擬人化國家、城市的畫風,最知名的是來自日本的動漫作品《義呆利(Axis Powers)》,作者日丸屋秀和將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擬人化,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輕鬆搞笑的劇情,深受各國漫迷喜愛。

同樣擬人化的國人作品,還有今年甫獲得金漫獎單元漫畫獎肯定、漫畫家韋宗成的《六都爭霸:台灣縣市攻略物語》,他創造出6個性格各異的地方精靈,還有化身為寵物怪獸的各區政治人物,為爭奪土地精靈而戰鬥,各出奇招、劇情爆笑。(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農巨人現身 守護土溝美術館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13271

台南市後壁2015土溝農村美術館已邁入第4屆,從提供新銳藝術家展出空間,現地創作,乃至於駐村創作,年年創造驚喜,儼然成為國內公共藝術展演的「潮牌」;執行長魏婉如說,期待有天土溝農村美術館能成為常態性展演,與全民共享。

* 跳出紙張 朝天宮變立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1000475-260115

亞洲大學視傳系四年級學生王俐雯等人以「朝天解構立體書」設計作品,透過立體書呈現北港朝天宮的歷史、建築與民俗文化特色,摘下2015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且為最佳獎。亞大學生共有10件作品獲今年紅點傳達設計獎,其中2件是最佳獎,成績亮眼。

由王俐雯、劉昂昀、陳巧容、黃宏穎與陳亭妤等學生設計的「朝天解構立體書」作品,獲得紅點傳達設計最佳獎。家住北港的王俐雯指出,他們以有歷史故事、建築特色與民俗文化的北港朝天宮,作為立體書內容,加上趣味性的結構及豐富的插畫,重新呈現朝天宮。



◆ 吳念真:人們只看見眼中真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100047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1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綠光劇團以「台灣文學劇場」重現許多被遺忘的前輩作家作品,今年以段彩華的短篇小說《押解》為題,推出《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由劇團中堅一輩、擅於處理幽默題材的李明澤執導,藝術監督吳念真潤飾劇本,將短短4000字、發生在火車上的警察押解扒手過程躍然紙上。

向來擅以作品寄寓對社會現實觀察與評判的吳念真說,火車車廂裡其實就是小社會的縮影,「傳教的、算命的、妖豔的神祕女人,還有警察押著一位扒手,從高雄一路搭火車上台北。」過程中,乘客指點、猜疑著扒手的犯罪原因,也以審視、找麻煩的眼光,評斷著警察的一舉一動,在吳念真眼裡,「小說裡發生的事就像台灣目前社會的小縮影。」

「台灣人有一種莫名又奇怪的正義感。我們常用眼睛此刻所看到的情形去判斷,但事情可能並非如此,台灣目前最糟的是,每個人都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去猜測世界上很多其實自己不理解的事,媒體、網路都是如此,不願承認自己知識有限、目光狹窄。」

寓意之外,段彩華筆下的《押解》很幽默,火車上所有人物的舉動都有意思:找便當給扒手吃的熱心乘客、趁著去廁所的半路順便又扒走別人財物的扒手,而這也是吳念真對這部作品充滿印象的原因。「50年代的台灣作家,下筆通常憂傷、深沉,唯有段彩華是異數。他本人文靜,寫出來的文字卻讓他像個冷面笑匠,所有小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所有場景都讓人有畫面。」

30多年前,還在中影的吳念真曾打算將《押解》拍成電影,好友柯一正也一直記得這件事,在尋找台灣文學劇場的文本時,柯一正就想到《押解》,吳念真笑說:「他說我以前改的劇本都太憂傷,這一部比較好笑,而且他以為我劇本寫好了,但其實當年只有分場大綱,因為鐵路局拒絕配合拍攝。當時的理由是:鐵路局的火車上不會有扒手,也沒有人會亂丟便當。」

《押解》由唐從聖、黃迪揚、范瑞君、梁正群、朱育宏、賴震澤主演,10月2日至10日在台北城市舞台連演8場,10日下午將在台北加演一場,今日中午12點開賣加演場票券,接著巡演台中、新竹、高雄與台南。(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大陸音樂黑名單 台灣20首歌被禁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113414

大陸文化部昨公布一批網路音樂「黑名單」,張震嶽、黃立行、黃立成、羅百吉、Mc Hotdog、旺福等多位台灣歌手的作品榜上有名。這些歌曲須在十五天內從網路平台下架,且禁止商演及出現在KTV點播系統,形同遭大陸全面封殺。

大陸文化部公布資料顯示,共一百廿首歌曲遭指含有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及危害社會公德的內容,台灣歌手作品達廿多首,其中張震嶽有「我愛台妹」、「狗男女」、「TROUBLE」、「0204」、「放屁」五首歌上榜;Mc Hotdog則有「哈狗幫」、「X你媽了X」、「1030」、「補習」、「十八歲」及「我行我素」。

* 侯孝賢設詭計 「聶隱娘」得看兩次?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15169

金馬影展特別企畫的「刺客聶隱娘X侯孝賢大師講堂」放映會10日晚間在台北國賓大戲院舉行,現場吸引爆滿的9百名觀眾。該片拍了44萬呎,片長只剩106分,導演侯孝賢表示,他的原則是有瑕疵就剪,要通過自己這關,人物關係和劇情觀眾看第二次就清清楚楚。他笑說,而且因拍得很漂亮,觀眾就想看第二次,「這是我的詭計」。

* 兩年這一舞 讓我們沉默拭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1000472-260115

被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遺忘多年的作品《烟》,以及21年前曾到訪台灣的法國瑪姬‧瑪漢舞團《May B》,即將重現台北國家劇院!

台北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系列,今年將重新搬演雲門舞集2002年作品《烟》。《烟》的靈感來自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林懷民在編作時書尚未看完,但置身歐洲3個月,靈感飽滿,透過舞作捕捉了人們對往事的氣味與記憶的曖昧與荒謬。

fsj 提到...

文化部攜地方 4路並進拚文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1000142-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11日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文化部昨(10)日召開今年「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議」,全國22個縣市文化局、文化部附屬單位首長與會。部長洪孟啟表示,將與國內各縣市攜手推動影視基地、文化旅遊、發展博物館產業等重點業務,以及協助藝文團隊走向國際,擴大台灣文化影響力和產值。

洪孟啟指出,文化部拚文創,正研擬電影法相關子法、影視基地的設置和規畫,新的文創產業政策將整合資源,協助各縣市發展。已知,目前台北(北投)、新北(林口)、桃園(馬祖新村)、台中(水湳、霧峰)、台南等五縣市,有設立影視基地或動漫基地的計畫。

文化部則將著重文創個體戶、自由工作者的補助,並將檢視5大文創園區未來發展方向,包括為曾受圓夢計畫補助的文創業提供曝光和媒合的機會,在即將到來的台灣文博會設展示區。

在出版業方面,洪孟啟透露,將成立全國第一個漫畫基地,將與經濟部管轄的動畫結合,並尋求科技部支援,目前漫畫基地的地點已找好,就在北市華陰街上的一棟4層樓約170坪,希望向科發基金爭取5、6千萬元經費打造,推動漫畫創作、媒合、典藏與國際交流。台灣一年漫畫出版產值約18億元。

文化部也將積極與觀光局合作,拓展21條文化旅遊路線、208個景點。由於台灣獨立書店已發展為具特色的人文景點,文化部也希望協助獨立書店成為地方的文化中心,並納入文化觀光與社區深度旅遊的規畫路線裡,據調查,全國有45家書店願意參與。

此外,文化部也將全面檢視藝文團隊相關補助規定,在團隊於海外演出時,期望能與當地文化據點結合;也鼓勵國外的文化據點主動擬定詳細工作計畫,除了與海外華人社會連結,更著重和歐美策展人、經紀人合作。

針對地方文化局長重視的文化資產保存議題,洪孟啟表示,文化部將推動古蹟歷史建築保存列為重大工程建設計畫之一等,說服國發基金集中投入資源,並與故宮合作古蹟修復,進一步希望成立國家級古蹟修復中心。

昨文化部也就報告「《博物館法》暨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合力推廣獨立書店及提升購書品質」及「國內公共藝術政策之執行現況與發展方向」3項議題,與各縣市文化局首長集思廣益。(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冥界製造業知多少?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14334

世界日報 劉悠翔報導 2015-08-11

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建陽街道的一棟四層工廠裡,工人們生產紙活。紙活是用硬紙板仿製的各類生活用品,供人們在祭祀活動中燒化。每年農曆7月的旺季,紙活源源不斷地運往碼頭,每裝滿一只集裝箱貨櫃,就會帶來可觀的收入。貨品發往港台、東南亞、澳洲和北美,將在中元節前後浴火成灰,「抵達」全球華人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的親屬手中。

潮汕地區生產的冥紙有三類:金紙、紙活和冥幣,在前兩類,潮汕都是行業龍頭。

金紙是貼了金箔的紙錢。入行30多年的陳澤鵬人稱陳伯,他說,傳統的金紙製作全靠手工,造紙、製箔、蓋印、裁切,處處費時費心。

手工時代,陳伯用竹漿紙做金紙。原料是長到兩三米高未開枝的嫩竹,從福建長汀運來,煮出竹漿。優質的竹漿像淡黃色的濃稠米湯,看不到一絲纖維。工人用網從竹漿裡抄出薄薄一層,壓出水分,貼在溫室內牆上,生火烘乾。

唐宋時期的民間觀念認為,紙錢燒化之後在冥間變成銅錢,因此燒化時要保持錢形完整,也要設法燒透。燃燒時,竹漿紙火焰赤紅,沒有黑煙。燒完後紙灰上火線滾過,變成蒼白色,仍然保持紙張形狀,風一吹,飄到空中,久不落地。

fsj 提到...

微型創業-一杯創意 讓傳統茶包變有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311-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12日 記者劉馥瑜/台北報導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讓一杯茶也能喝得如此有趣」,這是「一杯創意」成立的初衷!於是,他們以台灣茶為基底、茶包為載具,創作出各式讓人驚艷的茶包伴手禮...

例如,以新郎、新娘、蝴蝶、囍字等立體造型設計的茶包,呈現出濃濃的幸福氛圍,成功切入婚禮小物市場;另有寵物主題系列,呈現貓、狗與棉線互動的趣味動作,廣受養寵物人士與年輕學生、上班族喜愛!

創立於2012年的一杯創意,幕後推手是71年次的陳怡君,學設計出身的她,2011年成立一家整合行銷公司,以承接客戶設計專案為主,但,總在幫別人做,她也想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

之所以選擇從茶包切入,原因很簡單,因為她也喜歡喝茶,但她發現,市面上的茶包裝都較樸素、傳統,少了點趣味性,也很符合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喝茶是長輩才會做的事!」總之,跟時尚潮流扯不上邊。

為突破現況,陳怡君以自身學設計的優勢,開發趣味茶包,先從婚禮小物切入,因主題性明確,也更好行銷!至今有超過50%的商品都是婚禮主題,如「囍得良緣」是新郎、新娘穿著禮服的立體造型;「囍福蝶」是可駐足在茶杯邊緣的立體蝴蝶;「囍結富貴」則是囍字的立體造型結構,每一款都很精緻,廣受新人喜愛!

據統計,一杯創意至今已接了超過500場的婚禮訂單,陳怡君說,婚禮小物的運用很廣,從長輩奉茶禮、抽捧花禮、桌上禮、二次進場禮...等都有,她說,有些新人會一次訂多款茶包,分別在不同場合使用。

除了設計包裝,一杯創意也很重視茶的品質!陳怡君說,整個創業環節中,決定要用什麼茶葉是最耗時的,他們捨棄大型茶行,從源頭找起,最後花了快一年,才找到一家在南投名間鄉的茶園,由一對老夫妻經營,除了茶湯好喝,還有產銷履歷、農藥殘留檢測等證明,雙方理念相同,一拍即合。

此外,一杯創意堅持使用茶的原葉,不混充劣質或來源不明的碎茶葉,茶包口味簡單不複雜,只有台灣綠茶、四季烏龍茶和金萱紅茶3種,分別是輕發酵、中發酵到重發酵的茶,提供消費者不同的口感。

但,商品完成了,該怎麼賣是個大問題?陳怡君說,前半年訂單都是有一張沒一張的,最初透過一個婚禮網路討論區曝光,詢問者眾、購買者少,後來以特價促銷供消費者體驗,並於同年底成立官網,建立品牌可信度,隔年業績才慢慢好轉。

期間,他們透過官網、關鍵字廣告、部落客行銷、FB粉絲團經營等,還有參加市集擺攤、百貨臨時櫃與各種展覽,多管齊下與消費者溝通,加上一場場婚禮的口碑行銷與曝光宣傳,逐漸達到效果。3年前,「一杯創意」以10萬元創業,至今平均月營業額15萬元,旺季還可衝更高。

「好喝的茶,再加上一點點創意,更容易被別人接受!」陳怡君說,未來除了持續開發新品,希望品牌知名度再提高,她更希望,透過一杯創意的商品,能夠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重新認識台灣茶的好!(工商時報)



◆ 崑癡王志萍 5度詮釋《牡丹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46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2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蘭庭崑劇團成軍10年,致力崑曲教學、研究與崑劇推廣、演出,同時從經典劇目中發展出具有當代意義的演出版本,光是一部《牡丹亭》,今年已是第5度詮釋處理,以《移動的牡丹亭》紀念成團10年,這一路上的幕後推手,是愛崑成癡的王志萍。

學唱詩詞 栽進崑曲

橫越兩岸三地發揚崑劇之美的王志萍,今年55歲,她笑說自己從小懷抱少女情懷,喜讀詩詞,更自譜曲調相合應唱,「就是現代人說的文青。」當年,她一心想著拜師「學唱詩詞」,一路就撞上了崑曲。

「北一女的老師跟我說,台大有崑曲社,我想:台大?我應該可以考上。進了台大,才發現社團幾乎停擺,一路找人問,才讓已經畢業的學長姐跟老師又回頭教課,大家都笑我根本自投羅網。」

後來的王志萍,曾主演過1982年白先勇執導的《遊園驚夢》,接著選擇到美國攻讀藝術史,回台後,一度又因為台大崑曲社的沒落而回頭協助,最後卻又遠離,遊走出版、補教界,直到10年前、兒子大了,她又被一股冥冥中註定的力量拉回崑曲界,與朱惠良、蕭本耀合創蘭庭。

改良傳統 當代詮釋

在王志萍眼中,台灣的傳統戲曲觀眾品鑑能力高,但早年的崑劇演出多半承襲傳統或與對岸名師求教,不免有種拾人牙慧之感,「面對傳統,有時我也不免質疑:為什麼要這樣演,好土、好不合理。台灣的製作應當跟上腳步,有自己的當代詮釋。」

以《牡丹亭》而言,其曲折的劇情、華麗的身段、好聽的曲調與性格豐富的角色,在在證明其經典地位,而男女主角做夢、尋夢,為愛癡迷求生又尋死的情節,歷來更是廣受詮釋搬演。

柳夢梅尋愛面貌立體

在《移動的牡丹亭》中,王志萍翻轉過去以千金小姐杜麗娘為主線的視角,透過倒敘又跳接來回的穿針引線手法,要讓經常被平淡、飄渺化的書生柳夢梅為愛尋覓、癡傻的樣貌,型塑得更為立體。

舞台上,一大型卷軸迤邐開展在觀眾眼前,流動的書畫、搖曳的樹影與飄動的雲影交織成一方方詩意,搭配數位影像與裝置元素,《牡丹亭》中的花園場景、長廊,女主角的內室也將活現躍然,加以知名崑生溫宇航的精湛詮釋,將一新柳夢梅的形象。

《移動的牡丹亭》將於8月14、15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表坊30年出書 賴聲川談創意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464-260115

表演工作坊成軍30年,推出耗時年餘、走訪70多人,厚達427頁的《如夢、如幻:表坊30年創意路》。書中由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創作緣由開始回溯,透過創辦人賴聲川、丁乃竺的回憶口述,以及合作過演員、設計群的訪問增補,共同構織表坊30年來的發展全紀錄。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是一個劇團的成長回顧,其實也是台灣風起雲湧年代的縮影,還附加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完整影像。



◆ 慰安婦阿嬤 低吟蘆葦之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46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2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如果不知道過去,就不會有未來」。由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歷時3年的第2部台籍慰安婦紀錄片昨舉行首映,與前作《阿嬤的秘密》不同,《蘆葦之歌》記錄了6位阿嬤晚年在身心照顧工作坊中釋放傷痛、與生命和好的過程,要將黑夜後的破曉陽光帶給觀眾。

婦援會1996年為慰安婦阿嬤們設計身心工作坊,透過戲劇、藝術等方式幫助曾飽受身心摧殘的阿嬤們療癒創傷,過程長達16年,《蘆葦之歌》記錄了阿嬤們透過工作坊面對創傷、圓夢的過程,2013年拍攝完成後,卻一直因經費不足無法上院線,直到近日透過flyingV募資平台募款,阿嬤心路歷程終於能在本周五、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正式登上大銀幕。

但令人唏噓的是,片中紀錄的6位阿嬤4位已辭世,無法親眼見證影片完成、在戲院播映,高齡90多歲仍在市場劈椰子維生的小桃阿嬤,如今也進安養院,僅有蓮花阿嬤仍堅強等著日本政府道歉,也讓紀錄片的留存更顯珍貴。

導演吳秀菁昨在首映會上表示,當時拍攝這部片時,除了面對阿嬤身體的衰退,她們一開始也不太喜歡拍攝團隊,但也因為被拒絕,更讓她深入體會到阿嬤生命中被拒絕、被傷害的痛楚,團隊用真心對待,最終也換來阿嬤的接納與真情,希望大家能進戲院,看看她們的生命故事。

片中主角之一、沈中阿嬤的孫女古艾娟昨也出席首映會,她說,阿嬤一直很開朗,會逗家人開心、教大家如何面對困難,家人也很少看到阿嬤難過的樣子,從未提過自己有這段過去,直到與婦援會接觸她才得知,「那時真的很不捨、很不忍」,如今阿嬤已過世兩年,透過紀錄片,能更了解她曾經歷過的傷痛,也更佩服阿嬤的樂觀,「相信在天上的阿嬤,也可以看見」。(中國時報)

fsj 提到...

主辦台灣設計展 中興文創第一戰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22609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8-15

宜蘭縣政府爭取到「2015台灣設計展」主辦權,預計11月21日起在五結鄉中興文創園區舉辦16天,目前正進行6棟展場的整修工作,這次設計展除了全國設計精品,也有宜蘭特有的「地方采風館」,未來要把中興文創園區打造成宜蘭創意經濟的火車頭。

宜蘭縣和台南縣等縣市,向經濟部爭取2015台灣設計展的主辦權,宜蘭縣以舉辦相關的文創輔導計畫,還有具有工業特色的中興文創基地,獲得「競爭型計畫」第1名,爭取到「台灣設計展」的共同主辦權,同時展開中興文創園區的第一期展場施工。

縣文化局指出,今年台灣設計展強調「森林美學、綠色文創」、「以地方文化創意新體驗」、「以童心進入生活美學」等3大核心概念,另外設計展有5大主題,包括職人創作時尚設計表演、通用樂活的友善設計展示、文創觀光服務設計連線、地方產業工業設計展覽、國際潮流議題設計研討。

展場利用主要核心的文化資產區,有8公頃,主場館包括地方采風館、台灣企業館、文創體驗館、染工坊、文創市集與演出舞台等,展示面積大約是目前園區的一半。

「台灣和世界精銳的作品,將在宜蘭展出!」局長林秋芳指出,台灣設計展是全國最有名設計展,也是中興文創首波文創活化活動,帶動宜蘭的設計和文創的力量,將國際和台灣設計師的能量引到宜蘭。

昨天上午,縣長林聰賢和相關局處到現場了解整建情形,林聰賢說,未來園區啟用,營運才是真正的挑戰,中興文創園區將打造成為創意經濟的「火車頭」,啟動文創造鎮,他指示工旅處明年結合「三具產業」,即家具、文具、玩具,舉辦辦理相關的產業博覽會。

※ 相關報導:

* BenQ音樂創作營 奪紅點設計大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3000929-260303

2015年最新得獎名單,首屆「BenQ東海岸音樂創作營」作品專輯《東海岸月光下》,由賴佳韋及呂瑋嘉共同設計,榮獲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作品也獲得在德國Essen紅點博物館收藏的機會。

2014年10月,「BenQ東海岸音樂創作營」期間相遇難得一見的月全蝕,得獎作品專輯《東海岸月光下》設計概念是將當時東海岸的月色、海風、星空和音樂,都收藏入專輯裝禎設計中,讓每一位打開專輯的聽者,透過觸摸與互動,感受東台灣美麗的海岸風景、月光濤聲、動人歌謠。

* 耳機線常絞纏 拉鍊一拉好收納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120391

各行各業都能創新,傳統拉鍊也能轉化手機充電器的接線,耳機同樣能成為七彩螢光的拉鍊造型;佛山煜豐集團主要生產拉鍊機械設備,最近就精心巧思,與下游廠商共同開發多種拉鍊商品,將傳統拉鍊賦予新生命,大幅提高商品價值。

....拉鍊雖然是傳統製造業,但也要創新趕上時代,煜豐最近就將拉鍊的實用價值,融入3C電子產品,手機充電線又長又亂,兩個接頭以拉鍊拉緊密合,不僅好看又實用,另耳機左右一條,收納困難,又常絞纏在一起,如果用拉鍊將兩條線收納一起,豈不簡單明確。

* 曾是洗頭妹 讓玻璃文創發光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22635

從事藝術玻璃設計的郭秋蘭幼年失學,曾當洗頭妹到19歲才重拾書本。一路走來她沒放棄學習,隨丈夫投入玻璃文創產業後,夫婦倆合力開創「琉創工園」,在建材市場闖出一片天。



◆ 陳進摩登美人 30畫作首公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500043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性畫家」陳進,以描繪日治時期台灣上流社會女性畫像著稱,她創造出現代性與傳統美德兼具的「混搭」女性形象,成就獨樹一格的美人畫。

國立歷史博物館現正推出「畫粧摩登:陳進特展」,除了陳進最富代表性的美人畫屏風,另有風景、花卉等主題作品共計93件,匯集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和史博館典藏,及家屬自藏。

其中,1936年入選日本春季帝展的《化粧》,自當年在日本展出之後就未曾再亮相,這次特展首度公開展示。包括《化粧》在內,這次也有30餘件由家屬提供未曾曝光的晚期作品,均首次面世。

昨記者會上,文化部長洪孟啟、國策顧問黃光男、史博館館長張譽騰、國美館館長蕭宗煌、陳進長子蕭成家一家人等均出席與會。

陳進1907年生於新竹縣香山庄牛埔望族,1998年逝世。就讀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期間,深受美術老師、日本畫家鄉原古統賞識,在父親陳雲如支持下,未滿18歲的陳進即遠赴東洋,進入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學習。

1927年第一屆台展,陳進以《姿》、《罌粟花》、《朝》3件作品入選,和林玉山、郭雪湖並稱「台展三少年」,此後,她每年都有作品入選台展和府展。1934年《合奏》入選日本第15回帝展,1936年《化粧》入選改組後第一回帝展,奠定陳進在台、日藝壇的地位。

首度展示的《化粧》和許久未見的《含笑花》都是大尺幅畫作,「得出動吊車才能搬移畫作,怕危險所以很少展出」,蕭成家回憶說,《化粧》深得陳進喜愛,掛在自家牆上,八七水災時「水都淹到下巴了,為了搶救這幅畫,把畫扛去我家對面的旅館放。」

《化粧》描繪兩位女子一坐一站,面對梳妝台打點容顏,一名女子穿著刺繡龍紋的傳統服飾,另一位則穿著旗袍,舉止優雅神情淡定。與《合奏》、《悠閒》一樣,《化粧》也以大姊陳新為模特兒。

16歲嫁入富貴人家成為深閨少婦的陳新,符合陳進「理想化的現代美人」形象而多次入畫,「她理想中的女性,外表雖然時髦,但仍受到社會賢妻良母的主流價值影響,氣質保守」,史博館典藏組副研究員謝世英表示。(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閨秀畫家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5000438-260115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說,「陳進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而且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她很幸福。」



◆ 《流》出中文版 東山期待好譯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400052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4日 黃菁菁/東京13日電

旅日台籍作家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以小說《流》榮獲日本文壇大獎「直木獎」。東山在東京受訪時透露,明春可望在台灣發行《流》中文版,希望能找到好的譯者將作品精髓展現出來。

旅居九州福岡的東山13日到東京出席簽名會,利用空檔接受中時的採訪。

翻譯有請爸媽把關

講談社文藝第二出版部副部長鹽見篤史表示,《流》在日本發行才3個月,銷售已達24萬本,目前已印到第9版,現在書店的簽名會和媒體採訪、名作家對談等也排得滿滿。台灣方面已有9家出版社來談版權,東山計畫9月訪台,明春《流》可望在台發行中文版。

被問到對中文版的期待時,東山表示,「真的想都沒想過《流》能出中文版,中文版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好的譯者,把我的文章譯得精準到位。有人評價這本小說中有很多幽默的形容,我希望翻譯能不損壞這部分。我自己沒辦法比較中文翻譯和我寫的有沒有區別,所以出版社譯完後,我會先請我父母看一遍,他們覺得沒問題就可以了。」

想寫《聶隱娘》感想

針對台灣傳出將《流》拍成電影的構想,東山很興奮地表示,「是嗎?我很歡迎,自己也很喜歡電影,很尊敬電影界。」他還透露正要欣賞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為該片在日本上映寫感想文。

對於《流》獲直木獎的理由,東山說:「我到現在為止都還不知道,不知道為何受讀者的歡迎,得獎前反應就很好。這個故事的時代設定在1975年,我將自己所知道當時台北的感覺寫出來,沒去過台灣的日本讀者反應說,有種令人懷念的感覺,像是看到自己的青春時代。」

東山表示,「基本上這就是一本青春小說,雖然談到國共內戰,但那都是在台灣經歷到的時代氛圍,小時候在台灣長大不知不覺地接觸到的氛圍,不是對戰爭想說什麼。」東山私底下強調,他不希望牽扯到政治問題。

至於小說家是否會是他的終生職業,東山謙虛地表示,「目前還沒想出來能做其他的事,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寫下去。」

希望能一直寫下去

除寫作之外,東山還喜歡喝酒,特別喜歡喝墨西哥的龍舌蘭酒,還考到龍舌蘭品酒師執照。被問到「可能將品酒當副業嗎?」,東山回答說:「沒有、沒有,那純粹只是好玩而已」。

東山在簽名中自己設計了一個頭戴墨西哥帽的自畫像,簽完名後經紀人拿出剛出爐的印章用印,他還興奮地直呼「好酷呀!」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日語說掌中戲 鍾任壁技驚東瀛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20458

雲林布袋戲大師鍾任壁34年來致力台日文化交流,日前又率新興閣掌中劇團,參加日本長野縣飯田市飯田國際偶戲節巡演,技驚日本,受到市長牧野光朗與觀眾熱情歡迎與讚賞,感謝他長期對台日文化交流的貢獻。

fsj 提到...

故事召喚山海 黃春明都陶醉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24324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8-16

宜蘭縣文化局、聯合文學雜誌合辦的「散文書寫.秘境夢境」系列講座,昨天最終場由作家吳敏顯擔綱主講,用文字之美與動人故事召喚山海,連愛說故事的黃春明都聽得陶醉。

吳敏顯曾任聯合報記者,除了自身的成長經驗,多年採訪經驗,從地方耆老處聽來的故事,都成為他的素材。他的筆下,讓早期台灣人生活困苦卻饒富人情味的形象躍然紙上,從一條家族棉被到街坊鄉里互動,篇篇精彩。

「人世間並非事事物物都得探究個清楚,有些時候用想像和猜測,去夢遊或尋思一番,似乎要比弄個明白透析有趣得多。」吳敏顯作品豐美,6月剛推出的新作《山海都到面前來》,引人入勝,也發人深省。

昨天講座中,吳敏顯即以此為題,生動述說著自己在美麗的蘭陽平原上寫作,讓山海都到面前來的創作歷程。文化局盛讚,他以散文寫作為針,將日常生活捻成絲線,穿引出多彩的繡品。

文化局長林秋芳認為,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是文學創作的養分,吳敏顯生在壯圍鄉,在宜蘭高中教過書,是土生土長的宜蘭囝仔。文中處處關懷土地,擬人手法寫樹,喟嘆道路開發進逼,也用浪漫想像,寫出枕頭山上酣睡的巨人。

林秋芳說,吳敏顯既有歷史背景與場景的細膩描述,也有今昔變遷的反省,超乎個人體驗,成就觸人心的作品。

※ 相關報導:

* 81歲作家王蒙 首獲茅盾文學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7000738-260301

中國大陸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得獎名單16日出爐,包括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蘇童的《黃雀記》,5部長篇作品最終脫穎而出,各贏得獎金50萬元人民幣。當中曾任文化部部長、81歲的王蒙首度榮膺茅盾文學獎得主,堪稱最受各界矚目。



◆ 證史、糾史、補史的石刻唐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700040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7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千唐誌齋所藏唐誌,無不盡備。誌主身分紛繁駁雜,既有相國太尉,皇親國戚,又有藩鎮大吏,刺史太守;既有處士名流,真觀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宮娥才女。這些人物的人生際遇,顯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會百態,堪可證史、糾史、補史。」

千唐誌齋館長衡劍超表示,立在墓外者是墓碑,放於棺材前是墓誌,記載一個人的一生,「墓誌意在傳世,所以多仰名家動筆,文體和書法價值不容忽視,舉凡篆、隸、行、楷,般般具備,諸家風格應有盡有,無不顯露書藝之美。」

衡劍超說,由於唐代名家紛呈,流派迭起,在此都可找到它們的源頭,「千唐誌齋實際上是一部石刻唐書,一部唐代書法演變史。」

蒐集墓誌銘的同時,張鈁也兼收碑刻、石雕,將所獲贈的名人書畫,命工刻石,同存齋內,以備欣賞,如收有宋代米芾所書對聯、明清大家王鐸所書大幅中堂《柳花》、《柳樹》詩,明董其昌書行草長卷《典論論文》等。

「石刻唐書:千唐誌齋藏石精品拓片展」即日起至8月30日,在台北富邦人壽大樓B2國際會議中心展出,21日下午有一場兩岸書法家交流,中國書法蘭亭獎首獎得主陳花容與台灣多位書法家於現場揮毫。(中國時報



◆ 國寶找嘸徒弟 廟宇結網憂失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700043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7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86歲人間國寶許漢珍專精廟宇大木及廟宇結網,是台南唯一身兼2項傳統藝術保存者,惜一身技法無人繼承。南市文資處舉辦「許漢珍司阜廟宇結網傳習計畫」,盼延續珍貴技藝;許漢珍也說,功夫能傳多少盡量教,是否有人接棒,卻勉強不來。

去年獲文化部指定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享有人間國寶美譽的許漢珍,年事已高,因長期做粗活且埋首案牘畫圖,長年積累,導致身體佝僂,腰桿挺不直,平日走路呈現近90度,但提起一身功夫,則又顯得昂然挺立。

儘管現在已經不在第一線,他仍投入技藝傳承,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正展出他率工班耗時半年打造的蜘蛛結網作品(見圖,曹婷婷攝),他從親自製圖到指導工班施作,作品細膩,讓觀者讚嘆。

許漢珍17歲跟著父親學習大木作技藝,師承傳統大木廟宇營建,戰後因應時代演變,自創鋼筋混擬土仿造大木建造技術,建立台灣廟宇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匠師地位,1965年迄今共完成67座廟宇。半世紀來他曾陸續收過3個徒弟,但徒弟最終都半途而廢,讓他空有一身技法,卻後繼無人,兒孫也無意傳習。

許漢珍擅長「結網」技法,是漢式傳統建築特有的天花板結構與裝飾手法,因形貌類似蜘蛛網,又稱「蜘蛛結網」。文資處長林喬彬說,「廟宇結網」除需具備繪圖及落丈篙施作能力,並須兼蓄大木結構及小木榫卯知識,目前坊間幾無木匠師傅同時具有繪圖及實作技能。

這項傳習計畫由許漢珍傳授落篙技藝、廟宇結網組構程序與打板放樣等,期能為傳統藝術添新血。從事古蹟維修的27歲學員歐廷暘,接受51小時培訓後收穫良多。他說,業界師傅多為半路出家,技法僅略知一二,許漢珍是一座寶庫,盼學成能有助於日後廟宇修復。(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人間國寶葉經義 獲台灣木雕薪傳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7321

苗栗縣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昨天舉行台灣國際木雕競賽、台灣木雕薪傳獎頒獎,台灣木雕薪傳獎由七十八歲、一生投入木雕藝術,修復寺廟古蹟不遺餘力的葉經義獲得;國際木雕比賽由來自中國黃超謨的創作《物緣》獲評審青睞奪冠,今年有多位新秀得獎,相當難得。



◆ 美麗的意外…平地人到原鄉 變原民藝術老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25909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旗山報導 」 2015-08-17

一個美麗的意外促成阿力曼工房負責人Maya從繁華都市到原鄉落腳,從插花老師搖身一變成為木工師傅,在八八風災後擔任彩虹工坊工藝師,染布、紙黏土、舞台布置無一不擅長,頂著「平地人」身分在原住民藝術圈闖出一片天,十分與眾不同。

頭綁手染頭巾、身穿民族風寬大罩衫,Maya是旗山轉運站內「原藝坊」進駐工藝師之一,從外表與陳列作品來看,身上無一處不像原住民,不過,Maya既非那瑪夏也不是桃源或茂林人,而是來自台北的都市人。

Maya說,民國90年以前住在市區,平日教導學生插花,當年因承接一件三民鄉(那瑪夏舊稱)設計案南下工作,沒想到就此在山上定居,後來遇上莫拉克風災,受家扶中心邀請擔任彩虹工坊種子老師,指導山上住民學習皮雕、木工與編織等課程。

「民權國小布告欄、社區裝置藝術等地都有我們留下的作品。」Maya說,風災後山上生活困難,那些年大家一起熬過苦日子,印象很深刻,很高興現在山上還留有很多作品,可以見證那一段歲月。

專案課程結束後,Maya下山定居,不過還是常回去上課,最近一次是教導部落婦女學蠟染,大家在過程中玩得很高興,留下不少炫麗作品。Maya說,自己已從平地人變成「原住民」,也在山上交了很多原住民好朋友,天天過得快樂又有意義。

fsj 提到...

華人紀錄片影展 38種反思觀點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124328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台北報導 2015-08-16

邁入第3屆的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9月18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登場。這次以「忐忑流年」為主題,精選38部影展紀錄強片,展現現代人雖面臨種種變動與不安,仍藉由信任的力量從絕境中奮力重生,今年更有逾20部紀錄片是台灣首映。

近年台灣及國際社會發生多起大規模事件,包括食品安全、執政者的權力、網路隱私、核電等,人民因此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物失去安全感與信任感,整個社會氛圍走入忐忑不安、人心惶惶的年代。

策展團隊緊扣本屆年度主題「忐忑流年」,策畫「衝擊舒適圈」、「以下制上」、「異色家園」、「邊境.他境」、「樂活人生」與「回望時代的烙印」6大主題,探討在這樣的年代裡,人與他人、與社會群體,以至於整個大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期待透過這些精彩的紀錄片,引領觀眾思考該如何面對、處理恐懼,帶來正向的力量與啟發。

影展大使張睿家表示,紀錄片呈現的真實往往比電影更能撼動人心,很容易投射自我。因此往往在影片結束後,他還在情節裡思考自己應該會怎麼做,彷彿和主角共同面對生活一般。

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致表示,紀錄片是觀眾一窺外部世界的窗口,觀賞紀錄片風潮近年深根台北,從《不老騎士》、《看見台灣》到《行者》,逐漸培養許多觀眾與深度影迷。

今年以「忐忑流年」為主題,特別從各地蒐羅許多足以反映時代氛圍、省思大環境的人我關係的紀錄片,讓大眾看見來自世界的觀點。他希望市政府不只要透過紀錄片開展市民的國際視野,也希望能成為國內紀錄片產業的推手,扶植紀錄片導演創作優秀作品。

今年放映的紀錄片包括《幸福了,然後呢?》,記錄112對伴侶苦澀或甜蜜的婚後日常;《時尚代價》則深入時裝產業最前線,討論每個光鮮亮麗的時尚商品背後,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及剝削是什麼;《我Gay掰嗎?》(Do I Sound Gay?)由男同志的日常生活出發,探討同志樣貌等。影片及售票資訊請洽活動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nextw。

※ 相關報導:

* 後蘿莉美少女 穿越時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6000356-260115

「我們都是被電視餵養,沐浴在螢幕的光之下成長的。」有感於現代人沉浸在螢幕呈現的理想世界裡,藝術家張哲榕創作「無瑕的愛」、「古人」等影像作品,透過他最熟悉的御宅文化,思考人們在被眾多美麗、「萌」事物撫慰心靈的背後,靈魂是否真能獲得充實。

張哲榕現於朝代畫廊舉行「後蘿莉時代」個展,展出20多幅近作。《美少女夢工廠》中,一位被繩索綑綁的女孩坐在機械台上,張哲榕解釋說,這是在自家打造自己的夢中情人,「相較於現實,螢幕呈現的世界更無瑕、更美好。」



◆ 卡哇依 皮卡丘大遊行 萌翻日本橫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700041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7日 郭佳容/東京報導

全球超人氣動畫偶像皮卡丘,明年將滿10歲,累計在全球創下11兆元台幣商機。由皮卡丘株式會社舉辦的皮卡丘嘉年華,目前正在橫濱展開,昨(16日)登場的皮卡丘舞蹈秀,吸引上萬漫迷前來與千隻皮卡丘共舞。

舞蹈秀一開始,立刻吸引全場目光,各種造型皮卡丘紛紛登場,有的穿著芭蕾舞蓬蓬裙翩翩起舞、有的頭戴紅色鴨舌帽跳著嘻哈舞,全場瘋狂,「卡哇依」聲此起彼落。接著千隻皮卡丘遊行秀上場,皮卡丘們抖動身體與民眾同樂,現場尖叫聲不斷。

曼迪傳播總經理金啟華指出,去年皮卡丘株式會社首次舉辦皮卡丘嘉年華,創下140萬觀展人次,今年擴大舉辦,被漫迷視為年度最盛大的活動。

神奇寶貝由「Game Freak」電子遊戲製作人田尻智於1995年開發,日本任天堂1996年推出掌上型遊戲機,大受歡迎,遊戲開發至今全球賣破2億套,2013年Character Databank調查中,《神奇寶貝》系列遊戲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市占率第一,超越迪士尼的米老鼠和三麗鷗的Hello Kitty。

1997年動畫節目開播,至今仍在播映,內容描述主角少年小智為了成為神奇寶貝大師,與皮卡丘結伴展開修行之旅,途中遇上不同的神奇寶貝,還有不時搗亂的反派角色火箭隊,發展出熱血、感人的故事。

除了遊戲、動畫、漫畫、電影,還延伸到紙上卡片遊戲,目前已翻譯成11國語言,授權74個國家,風靡全球。

特別的是,今年皮卡丘科學實驗室7月首度開幕,皮卡丘化身為實驗室主角,帶領民眾一同破解科學謎題與任務,即日起至10月12日在日本未來科學館展出。

「皮卡丘大量發生秀」即日起到30日為止,在橫濱港未來21區廣場、新日本丸、JR櫻木町站前廣場等8個地點引爆熱力。(中國時報)

fsj 提到...

舒曼《幻想曲集》 林泛亞彈出神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800045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1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拿到全美史坦威鋼琴大賽首獎,旅美鋼琴家林泛亞將返國舉行鋼琴獨奏會,帶來舒曼《幻想曲集》。林泛亞表示,舒曼是她最愛的作曲家,也是作家。

「舒曼創立了《新音樂雜誌》,提攜包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音樂家。他在雜誌上常常以3個筆名輪流發表對音樂的看法,讓文字也跟音符一樣,傳遞了舒曼的內心世界。」

林泛亞說,舒曼有一些筆名,以浮羅倫斯坦、尤西比斯及拉羅大師等這3個虛構人物最為常見,「浮羅倫斯坦的個性熱情奔放,狂放不羈;尤西比斯內斂沉著,喜歡幻想;拉羅大師將克拉拉的名字鑲嵌其中,在舒曼筆下是個完美的角色。他們在雜誌中爭相發表意見,宛如《幻想曲集》中的音樂。」

舒曼1837年完成《幻想曲集》,8首小品每一首都獨具特色,「1837年是舒曼和他未來的妻子克拉拉墜入愛河之際,舒曼被克拉拉的父親維克刁難,甚至吃上官司。舒曼的挫折與絕望,完整呈現在第3首『為什麼』中,中音域和高音域的對話拋出一句句心碎的問題,呼應低聲部斬釘截鐵的否定句,令人心痛。」

林泛亞1989年出生於淡水,剛從茱莉亞音樂院取得碩士,將攻讀博士。林泛亞2010年獲全美史坦威鋼琴大賽第一名、紐約國際鋼琴大賽重奏組第二名。鋼琴家陳郁秀表示,林泛亞的音樂性非常強,技巧相當純熟。

林泛亞鋼琴獨奏會8月22日在誠品表演廳舉行。(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韓國林志映來台 與北市交奏樂之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9000463-260115

2015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韓國小提琴家林志映(Ji-Young Lim)將首度來台,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普羅柯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北市交音樂總監瓦格表示,他在擔任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小提琴大賽評審期間,就注意到這位年輕的小提琴家,並在得獎後立刻邀請她來台演出。

* 太平洋詩歌節 一起享受創作樂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30348

花蓮文學盛事~太平洋詩歌節今年邁入第10年,以「水之湄.天之涯:夢的洄瀾、詩的圓周」為主軸,期待詩如同漣漪般由內向外,一波波呈現最柔軟也最執著的力量。

太平洋詩歌節在暑假期間前導活動起跑,以「詩人采風」拉開序幕,管管、吳晟、向陽等3位名詩人以「采風創作方式」分別前往花蓮北、中、南區,深入大山大海、農園,品味野菜、好茶,參與東海岸豐年祭,最後分別以兩首詩刻畫在花蓮的印記。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今年除邀請詩人深入花蓮,企盼有更多人加入「10歲的詩歌節」,一起享受單純創作的樂趣。近日將舉辦「一行詩」徵件,並與在地藝文空間串連進行「100字玩詩」,另外,還將發起「詩的快閃行動」,讓詩的氣氛瀰漫生活中。



◆ 傷一朵花落 林麗珍舞出花神祭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30207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8-19

65歲的編舞家林麗珍,30多年前在家帶孩子時,看到一朵落花,感慨之餘,為日後創作埋下種子。經歷15年醞釀,這朵落花綻放為「花神祭」,以一朵花的成長投射四季循環、人生榮枯。首演時大受好評,下月終將再現。

林麗珍編舞生涯堪稱傳奇,她45歲才創辦無垢舞蹈劇場,20年來只發表「醮」、「花神祭」、「觀」3作,都直登經典等級,國際邀演不斷。導演陳芯宜用10年跟拍無垢的紀錄片「行者」,年初上映7天票房破百萬。

「我是在生命中的秋天,才有能力創作。」林麗珍坦言年輕時有如盛夏,一心只想讓所有人看見自己。然而愈急愈不得法,反而在45歲不再想要別人看見,才全心下盡功夫,結果「不想被看見都很難」。

50歲告成的「花神祭」,分為春芽、夏影、秋折、冬枯4段。舞者從在「春芽」中扮演雌雄蕊花靈相遇繁衍,一路舞到冬盡凋零。林麗珍說,大自然循環就如人生輪迴,希望觀眾從中體會其中人生哲學與詩意,「我笨,所以做得慢,但這若是年紀不夠,也做不出來。」

「花神祭」9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新北巷弄藝起來 明華園打頭陣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28159

新北市「二○一五新北市巷弄藝起來巡演」本周日在三重起跑,今年巡演節目包含歌仔戲的傳統戲曲、兒童劇、還有國語經典老歌等,全部免費觀賞。

市長朱立倫表示,表演藝術來自生活的一部分,但過去常把表演藝術置於國家表演殿堂或是大型表演藝術中心,其實觀眾來自於巷弄、社區,新北市把藝術帶入社區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讓歌舞戲曲表演不斷傳承下去,並帶給市民最大的歡樂。

文化局表示,表演分成「歌、舞、樂、歌仔戲、兒童劇、雜技」等六大主題,包括歌仔戲、經典老歌音樂會、雜技表演、樂蹈則有吉賽兒、泰雅文化等,傳統中也有創新,本月卅日就有奇巧劇團以歌仔戲方式,演出西方童話「木偶奇遇記」,藉此讓兒童接觸傳統藝術。

* 悲傷羊男遙望 黃贊倫探混種迷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9000468-260115

一尊站立著的羊男,目光悲傷地朝向遠方;一尊赤裸的女性身軀,項上卻是一顆雄鹿頭和鹿角,腰間還綴有龜殼鱗片;一隻有著天真童顏的小犀牛穿著小公主服裝,睡得香甜。這些由藝術家黃贊倫創造出來的人與動物混種,藉以探討人與動物之間,以及生物混種的倫理問題。

....黃贊倫1979年生於宜蘭,高中就讀蘇澳海事學校輪機科,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大學曾休學兩年出海跑船,自承和動物相處比人容易,黃贊倫長期關注動物議題,「動物比人親切善良,人是霸權的生物」,這次個展至9月5日結束,黃贊倫舉辦義賣活動,所得捐給野生動物急救站。



◆ 伊藤潤二人頭氣球 12月飄來台…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3063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8-19

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以獨特細膩的手繪線條,營造出充滿壓迫感的恐怖美學。他說,靈感從自己的生活和身體出發,例如作品「人頭氣球」來自一個夢,「漩渦」則源於挖耳朵。十二月將來台舉辦全球首次大型個展。

五十二歲的伊藤出道近卅年,曾做過齒模師。他筆下往往不是鬼故事,但作品嚇人程度過之無不及。

被譽為闇黑美學經典的「人頭氣球」,故事是當人被自己的人頭氣球找到,就會吊死在天空裡飄。伊藤說,他曾經夢見自己漂浮在半空中,往下看著渺小的人群,而得靈感。

「漩渦」描寫偏遠的黑渦鎮受到莫名詛咒,小鎮陷入漩渦的恐怖中。居民迷上漩渦,並製造漩渦,甚至將自己變成漩渦。他說,有次耳朵癢,邊挖耳邊想到「耳蝸長得很像漩渦」。

伊藤說,他遇到瓶頸時,就是「放空,什麼也不做」,因為「畫不出來就是畫不出來」至於角色怎麼命名?「隨便翻辭典,看停在哪一頁,就用那一頁有的字。」他創作偶爾會聽披頭四的音樂。

東立出版社企畫鄧建宇說,伊藤的作品驚悚之餘,有更多反思。例如美女「富江」不斷被情人分屍卻能再生繁殖,就像人人爭奪的權力,人們為得到富江互相殘殺,反而被她害死。

「鐵粉」孫珮齡說,伊藤創意不落窠臼,誰想得到街上會出現自己的人頭氣球來殺人?追求美麗的極致是把人皮整層剝掉!很多故事是開放性結局,留給讀者想像。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十二月四日起於華山文創園區鍋爐室登場。除展出原畫稿及經典畫作,還有互動體驗、立體迷宮等多媒體設備。

伊藤十五年前來台辦過簽名會,對台灣粉絲的熱情印象很深,承諾將來台與粉絲見面。他說,展覽多樣化,「我非常期待!」

fsj 提到...

星光幻動劇 生活裡的荒謬美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100046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1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沒有懾人的高空特技或炫目的動物馬戲,憑藉生活中各式細小物件與創意想像,加乘默劇肢體、物件劇場、小丑表演與雜耍魔術,法國幻動劇團以《星光時刻》演繹生活日常中的美好、趣味、荒謬與詩意。

幻動劇團由拉伯赫特(Bruno Labouret)、莫因(Erwan Morin) 與巴隆(Sebastien Baron)三人組成,他們都非馬戲本科出身,各自專擅音樂、雜耍、肢體、魔術與物件劇場,透過日常物件與人的行為模式,他們發展出不同角色模樣與創意想像,以《星光時刻》為名,賦予新馬戲演出的新可能。

拉伯赫特表示,法國的新馬戲本來就著重多元性的結合,劇團的創作形式選擇從生活出發、從3位創作者兼演出者的專長與互動交流,透過演出者的個性習慣對比長出角色,「譬如我在劇中是個慢郎中,反應總是慢一拍,但實際上的我卻是做事很急的人。」

首演於2006年的《星光時刻》,以3個鮮明角色為主體,在簡約、僅有灰色夾板構成的舞台上,指涉著百無聊賴的人生景況。有人不斷啃咬著餅乾,有人彈奏風琴,有人抽菸,不斷重複。他們也玩紙牌、擲骰子,將水滴玩成了水晶球,讓紙團不斷從嘴裡嘔出,在爵士配樂的搖擺下,在默劇肢體與小丑劇的演出元素下,偶有一些驚險畫面、一些幽默笑料,以及出糗讓人發噱的橋段,讓瑣碎日常變得驚奇處處。

莫因說:「這作品不完全是戲劇,不只是魔術,更不是小丑表演,裡頭還有音樂。比較是滑稽荒謬的幽默,我們其實還是處在這些相接的交界上。有人說我們屬於新馬戲,不過我們自認更像是視覺藝術家。」

《星光時刻》今(21日)起至23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中國時報)



◆ 雷射相交會 爆出立體圖樣玻璃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32623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大社報導 2015-08-20

2道雷射光束交會引爆,原本是致人死地的間諜暗殺武器,將此科技應用在玻璃工業上,卻成就絢爛耀眼的藝術美感。位在南部的「琉創工園」,將在高雄建材展揭密「內爆玻璃」,成果令人驚豔。

琉創工園負責人陳宗漢表示,兩道雷射光束瞄準人體,交會時產生爆點致命,原本是前蘇聯發展的暗殺武器,由於這種爆炸威力太強,後來被放棄,但相關原理應用到玻璃工業做成「內爆玻璃」,卻有出奇的藝術效果。

陳宗漢指出,內爆玻璃是利用超白玻璃或含鉛玻璃做為表現媒介,將設計好的圖騰或照片等圖檔,使用3D繪圖軟體轉換後,在玻璃內層引爆成點陣式的光點,再以LED光源投射,折射的光澤非常好,早年用來做成藝術精品,單價要4、5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隨著科技普及,內爆原理現在已經可以應用在平板玻璃上,並能夠放大尺寸做為居家裝潢建材,陳宗漢說,目前最大尺寸可做到230公分X150公分,呈現的藝術效果是一般玻璃家飾無法達到的。

藝術玻璃設計師郭秋蘭說,內爆玻璃可視設計的不同,產生深淺層次的紋路變化,有單線條、雙線條、圓弧等,任何圖案都能做3D轉印,應用在商業或住宅空間,做成門片、隔屏、掛飾、公司招牌等,應用性很廣。

陳宗漢表示,全家福、結婚照、情人節照等紀念性相片,若做成內爆玻璃的圖騰,可讓居家空間更添獨特感。這項「內爆玻璃」技術,將於9月18日在高雄建材展展出。



◆ 1天不到2元 名作家電子書可月租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31066

聯合新聞網 udn 讀.書.人 2015-08-19

經典文學、遊日指南、暢銷書 「讀客包」3大主題包新推出

數位閱讀種類多,價格也愈來愈划算,udn讀書吧(reading.udn.com)電子書城全新推出月租服務「udn讀客包」,除了有2000多本雜誌看到飽的月租方案,再增加推出:「文學獨享包」、「暢遊日本攻略包」、「時報暢銷讀」3大主題讀客包,最低每天不到2元,就可暢讀數十本經典文學和旅遊雜誌。

udn讀書吧除了零售與訂閱的電子書報雜誌,因應大眾想更便宜看書的需求,推出月租服務「讀客包」,現已提供超過《天下雜誌》、《數位時代》等2000多本熱門電子雜誌一次看到飽的月租服務。而全新推出的主題包,集結包含時報出版、聯合文學和《Japan Walker》的暢銷電子書刊,每月更新不同書目提供閱讀,訂戶可使用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閱讀,登入「讀書吧」APP或閱讀軟體在書櫃中下載完成,也可離線閱讀。

「文學獨享包」由聯合文學每月嚴選20本經典文學電子書,訂戶只要月付69元就可完整暢讀,本月包括蔣勳、羅智成等名家作品都可閱讀;旅遊日本正夯,「暢遊日本攻略包」收錄一年來的《Japan Walker》月刊並每月持續新增,月付59元就能全部閱讀。「時報暢銷讀」主題包,月付99元每月可完整看60本時報出版的暢銷電子書,本月包括白先勇、章詒和、楊照、陳文茜、游乾桂、苦苓、劉軒、辛曉琪、宥勝等人的暢銷書都提供訂戶閱讀。

此外,消費者訂閱讀客包任何一包的一年方案,即可免費獲得「櫻桃小丸子學園祭—25週年特展」門票。

活動網址:http://reading.udn.com/act/20150727/

fsj 提到...

名家縱論/徐重仁:傳統藝術的美 始於生活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39169

聯合報 徐重仁 2015-08-23

今年六月,參加一場特別的盛宴,那是在鹿港舉辦的魯班公宴。我不是主角,只是穿著古袍受邀擔任陪祭官,整個盛宴最重要的主角,乃是工藝祖師魯班公,以及許多仍堅持傳統工藝技術的藝師群。

魯班公宴,大家或許沒聽過,但在鹿港已經舉辦了廿年之久。鹿港每年都會在魯班公生日這一天,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傳統工藝師,將其精雕細琢的工藝作品,陳列在宴桌上當「貢品」,上百件作品擺滿整個會場,有錫雕、也有類似摺紙的春仔花。

由於這些貢品陳列採W型排列,不僅是向魯班公祭拜,同時亦可穿梭其間瀏覽欣賞,我看了大受感動。在科技、經濟快速發展之際,當全世界都在講求效率、產量時,台灣還有一群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用職人態度,在乎每一個小細微,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將過去生活型態演變出文藝作品,展現台灣藝術之美。

從工藝師把作品擺置在宴桌開始,我發現完美呈現工藝作品是種神聖過程,至於傳統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人」:有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堅持傳統表演藝術的演出者、及支持參與的民眾,這股藝術才能延續發展。

要讓此三者連結的關鍵,為什麼是傳統藝術的核心?這就是文創。

是發自台灣在地,因生活型態、民情風俗、農畜職業演變,有根源而茁壯的藝術表現。傳統藝術的根源,在於生活所需,因為娛樂、祭神而衍生出的表演藝術,都是從人的生活開展。

像是我參加媽祖遶境,跟過去看電視轉播相比,在現場的感受真的很震撼。有人會鑽轎底、也有人會搶轎,為了神明保佑,很多人從頭參與到尾,原因可能是家裡有人生病,或是期許孩子考上大學,有份信念希望獲得保佑。

台灣庶民生活就是如此,充滿生命力,這是民俗,而民俗本身有其創意存在,包括像三太子、彌勒佛,都是民間信仰,當中亦存有藝術性,我們應該重視。過去酬謝神明演戲的歌仔戲亦是,我前一陣子遇到唐美雲,國內歌仔戲的要角之一,她同時有個歌仔劇團,一年中演出兩齣戲,努力地延續這股文化元素。

我們常講文創,什麼是文創?文創全名為「文化創意產業」,而台灣的文創若用SWOT分析,好處是有多樣的族群匯聚,弱項則是組織、和政府各部會間缺乏結合力量,威脅則有國人對國外的文化可能更熟悉等,如何從中找到機會點,舉出幾項例子分享給大家。

有一個由不同領域的業餘布袋戲迷,組成的布袋戲創作團體「三昧堂」,儘管是業餘團隊,卻常常巡迴各縣市文化中心演出,甚至進入到新光三越百貨展演,近期亦受邀至日本川本喜八郎人形美術館參展。

他們透過台灣的民俗布袋戲,運用現代材料做出華麗尊貴的衣服,尤其男偶都是十二頭身的花美男,五官如漫畫般唯美,並賦予性格,演出跳脫傳統的布袋戲感覺。最特別的是,他們會透過網路公開廣納網友意見,去調整編劇,反而讓市場接受度更高,這些都是傳統民俗結合了新的設計和思考,讓傳統的藝術能夠持續流傳,並引起市場的共鳴和喜愛

之前去屏東三地門,看到原住民做的工藝品、首飾、衣服都很漂亮,若經過一些現代服飾設計元素來修飾,以原住民傳統圖騰放進現代服裝來設計,就會產生出新的時尚感,商發院過去執行台北特色產業輔導及推廣計畫,舉辦台北好時尚比賽,參賽者就將原住民神化圖騰融合在現代服飾中,可在一般生活中穿著不顯突兀。商發院也於屏東進行眷村文創健診,希望能對當地業者進行經營輔導,建議保留舊有的眷村加入新世代的思維,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創最好是以傳統藝文藝術為根源,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型態而調整,提高民眾接受度。只要好好規畫,把台灣既有的、快被遺忘的文藝、民俗重新再生,並研究出適合發展的模式,台灣的文創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 熟悉的靈感 黃俊文重現經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37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3日 趙靜瑜/專訪

19歲拿到瑞士汐昂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現年25歲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剛獲頒美國費雪獎,日前發行他的第一張小提琴專輯《熟悉的靈感》,以小品為主軸,為他的音樂之路留下珍貴紀錄。

安可曲啟發音樂之路

「不要誤以為小品就是輕音樂,這些小品不但經典,而且深具啟發性,就是這些小品,讓我愛上古典音樂。」

黃俊文說,這些小品對他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當我想起這些音樂的特質時,腦海中立即湧現作品的溫暖、熟悉、趣味與幽默感。這些安可小品本身都具有感動人的特質,也應該被同樣的尊重與欣賞。」

黃俊文出生於台灣台南,7歲由王麗雯啟蒙,13歲就前往美國進入茱莉亞音樂先修班,師事姜孝與李宜濠,求學期間陸續獲得美國YCA國際青年藝術家首獎,並受邀到林肯中心「傑出演奏家」系列舉行獨奏會。

黃俊文深受韓國小提琴教母鄭京和賞識,從2011年起至今,每年都到鄭京和姊弟規畫的韓國大關嶺國際音樂節擔任特約藝術家與音樂節教授。

演奏風格融合台美韓

黃俊文外表斯文,但琴音深具爆發力,還帶有一點台灣人特有的憂鬱。在林肯中心的獨奏會上,黃俊文選了台灣作曲家蕭泰然的《出外人》當成安可曲,非常感人,「這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在台南長大,母語的腔調,多多少少都會成為音樂的一部分,那種甜中帶澀的感覺,我覺得是台灣人音樂上特有的表達美學。」

這次的專輯收錄維尼奧夫斯基《A大調華麗波蘭舞曲,作品21》,「我6歲時第一次去聽小提琴音樂會,這首曲子就是那場音樂會的安可曲目,演完之後,我完全體會到小提琴可以跟人溝通的力量。」

其他曲目還包括克萊斯勒《吉普賽女郎》、波第尼《跳舞娃娃》、法雅《西班牙舞曲》、德布西《美麗的夜晚》以及布拉姆斯《詼諧曲》等,並使用奇美文化基金會所收錄1713年別名「維爾特」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2年前,2013年正好是這把名琴300周年紀念,這張唱片正好記錄了這個時刻,讓這個樂器的美麗音響可以被保留到未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馬欣/雷光夏 唱出成長滋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41/1140079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這就是成長的滋味。

村上春樹有本書叫「遠方的鼓聲」,描述人總會在人生某個階段,要面對自己曾逃避的過去,以及必須換一個視角去過人生。每個人這階段來得或早或晚,雷光夏這張專輯就很有「遠方的鼓聲」的意涵,心裡的大鼓聲在遠處催促著你走進自己的回憶,如此才能在往前走。

所以這張你可以聽到少女感覺的雷光夏,像人生初夏時,她在陽光熾熱下的蔭涼下唱歌,如專輯第一首「不想忘記的聲音」,回到那散發肥皂香的學生時代,人生還不顯厚重,你未置於馱馬階段時。她以清簡的口哨聲與鋼琴搭配,是如此輕盈的歲月,轉角後,雷光夏的歌聲詮釋中留下有些遺憾的韻致。



◆ 《寂寞瑪奇朵》 音樂劇溫暖都會人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38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3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天作之合劇場推出成團後的第四部作品《寂寞瑪奇朵》,將場景放在一棟老公寓的咖啡廳,在錯綜交織的人生、友情與愛情難題中,咀嚼著各自的寂寞。

「人生最初的開始,是大聲的哭泣。」這是《寂寞瑪奇朵》中曲目〈關於寂寞〉的歌詞,也是劇情主軸。製作人廖又臻表示,這次天作之合劇場從「溫暖都會人心」的都會音樂劇創作出發,「《寂寞瑪奇朵》從不願面對的人際關係鍊開始,思考究竟是因為寂寞而開始追求,還是因為追求之後才學會理解寂寞?」

天作之合劇場2013年創立,創團作《天堂邊緣》受到極大迴響,《MRT》、《黑膠男孩》也都反應熱烈,是國內音樂劇製作黑馬團隊。這次的製作陣容除了天作之合藝術總監冉天豪的作曲之外,還加入了《十六個夏天》、《光陰的故事》的電視劇編劇杜政哲,演而優則導的呂曼茵以及金曲獎得主陳曉娟跨刀作詞。

劇情描述一家「瑪奇朵咖啡廳」招牌咖啡「瑪奇朵」只賣給寂寞的人,偏偏老公寓的住戶都愛這杯寂寞瑪奇朵。從一場失控的耶誕趴到即將來臨的跨年夜開始,8個都會男女突然有了連結,展開一場情感與寂寞的冒險。

《寂寞瑪奇朵》將於12月25日到明年1月10日演出,地點在新北市藝文中心。(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台澳雙城交鋒 異地激發新舞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378-260115

世紀當代舞團創辦人姚淑芬,2011年起策動《驅動城市.com》微型亞洲藝術節活動,陸續讓台灣舞者與日、韓、港等地舞者交流,今年她又開啟《雙城交鋒》,與澳洲墨爾本Fragment 31合作,讓兩地舞者交換到異地生活3周,繼而發展作品。

姚淑芬說,這是地球村的時代,城市與城市之間彼此交流、互相了解,一方面刺激創作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自我尋找,「別人怎麼看我們?我們又缺乏什麼、還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