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保育與利用

◆ 復育野生動物 裴家騏:短期避孕比結紮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31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林和生/屏東報導

近年國內執行保育、復育野生動物,因數量不斷增加造成人畜大戰窘境,滿州鄉公所提議替野生梅花鹿結紮以管控數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短期避孕比結紮好,如果可行,將能大量運用在野生動物,目前「農民自保、鹿隻節育並行才有成效!」當地農民自保工作一定要確實,才適合討論節育措施。

裴家騏說,以保育角度來看,2000隻梅花鹿還無法成為穩定族群,還是要上萬隻才在安全值,且要慎選野放地點外,管理方法更是重要,若要在台灣另尋適合梅花鹿生長地點,恆春是個重要開端。他坦言,目前面臨過度集中問題,顯然已經造成當地珍貴熱帶雨林破壞及農作物危害。

他認為,結紮是長效性節育,事先必須捕抓、麻醉,加上動手術投入人力、財力龐大,也未必看得到成效;避孕有效期間長達1年以上,且效果結束後還能恢復繁殖能力,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來講,或許是更好選擇。

裴家騏表示,除梅花鹿,包括台東東河、高雄柴山、台南南化等地密集出現台灣彌猴損毀農作物、侵入住家誇張舉動,這是十幾年前未發生情況,歸咎原因全是因為人類不當餵食,造成彌猴群聚效應。現在最要緊是先在果園、農園加強防範措施,讓猴群、鹿群無法侵入破壞,並停止餵食,讓野生動物回到山林生活,才是治本之道。(中國時報)



◆ 松機陷入蟲蟲危機 千萬掃蕩紅火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30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蔡偉祺、許瀚分/台北報導

90公頃草地成疫區

台北國際航空站表示,將投入近千萬經費進行松山機場的紅火蟻防治專案,希望能在未來半年內解除列管,不過,專家則認為最少需要約1年半以上的時間。松山機場去年在機場草坪區發現可疑蟻丘,通報農委會防檢局後證實為紅火蟻,但囿於經費,防治措施成效有限,今年特別編列925萬元進行紅火蟻全面防治專案,預計本月開始進行。

彰師大生物學系副教授林宗岐去年曾鑑定和協助處理松山機場的紅火蟻問題,他說,松山機場草地區發現近200個蟻丘,「情形滿嚴重的」。

擔心影響助導航

台北國際航空站指出,紅火蟻最早是從北側圍牆進入機場,目前已蔓延到跑道端,若不盡快處理,恐危跑道旁草坪區的助導航設施,也擔心這些不速之客會入侵航廈,對旅客造成影響。另外,因機場已被列為紅火蟻疫區,所有土方不得外運,目前跑道、滑行道整建,以及停機坪等工程的廢土,都只能在機場內找地方存放,也造成影響。

台北航空站說,助導航設施都有定期派員檢查,目前並未發現遭紅火蟻入侵的跡象,因要解除紅火蟻疫區列管,必須半年內未發現有紅火蟻的蹤跡,專案本月開始進行後,最快能明年3、4月能解除。不過,林宗岐說,松山機場紅火蟻雖沒有進一步擴大,也沒有影響飛安及旅客,但仍要持續投藥及監測,防治工作估計花1年至1年半時間才能根除紅火蟻,再過半年的監測期,若紅火蟻沒再出現,才可解除列管。

防治估計要花1年半

至於松山機場的紅火蟻源自何方?林宗岐指出,3年多前北跑道曾進行擴建工程,當時有土方從他處移入,不排除紅火蟻是隨土方進到機場內落地生根;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則認為,鄰近松山機場的河濱公園當年舉辦花博時,曾有紅火蟻入侵,也不排除是來源,所以河濱公園也要一併控制住,才能避免紅火蟻再次入侵。

紅火蟻小檔案

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20世紀初入侵美國南方,2003年台灣首次發現入侵紅火蟻。入侵紅火蟻在生態上極具優勢,會造成生態失衡,會且會危害公共設或電器相關設備,人被咬會出現灼傷般的水泡,帶有劇烈灼熱感,嚴重者會引發過敏性反應,造成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資料來源: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紅火蟻入侵12年難根除 桃園最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307-260102

台灣12年前首次發現入侵紅火蟻的蹤跡,桃園一帶至今仍然是紅火蟻熱區,分布面積近5萬公頃。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坦言,要完全根除紅火蟻有難度,目前主要防治策略,以不擴大紅火蟻分布面積為目標,盼能減少紅火蟻帶來的危害。



◆ 金樽島不斷長大 周邊魚變少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0819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台東縣報導 2015-09-07

台東縣金樽島是台灣本島唯一還在「長大」的陸連島,縣府兩年前疏濬金樽漁港,清出的淤沙堆置在金樽附近水域,讓島的成長速度更明顯,因沙洲愈來愈大,對周邊礁石區生態影響待觀察。

金樽陸連島位在台東台十一線金樽遊憩區旁,是台東海岸知名景點。金樽陸連島因礁石區狀似酒杯得名,但也有人認為像船錨,所以又稱「錨島」或「錨狀礁」。

海洋專家鍾英鳳表示,海邊的離岸島會讓海浪產生繞射作用,如果海岸坡度緩,離岸島與陸地間就會慢慢衍生沙洲,連在一起就形成陸連島。

金樽陸連島海灣海水湛藍,沙地細軟,礁石區別有風情。民眾可從金樽遊憩區的步道走到海邊,再往北走向陸連島,或從金樽漁港沿著海岸開車通往陸連島,登島從海面欣賞海岸風光,附近海域也是衝浪新手練習的好去處。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技正吳志昇說,有別於南方澳陸連島地勢已固定,金樽陸連島退潮時沙洲較大,漲潮時較小,但還在不斷長大生成中。

台東縣政府幾年前疏濬金樽漁港,把淤沙傾倒在陸連島附近水域,緩和海蝕速度。當時東管處反對,學界人士認為縣府不該破壞陸連島自然形成過程。

當地民眾觀察縣府堆沙養灘後,陸連島沙洲「長大」速度更明顯,但無人監測及調查。

台東成功警分局泰源派出所所長李俊儀說,十多年前金樽陸連島的沙洲面積較小,礁石區比較大,是釣友眼中灘釣、磯釣的好所在。近幾年因為陸連島沙洲面積不斷擴大,甚至覆蓋部分礁石區,導致魚變少,釣客也少了。

※ 相關報導:

* 另一座陸連島 南方澳長不大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0820

宜蘭縣南方澳有台灣最大的沙頸岬地形,並因海砂長年堆積形成陸連島;文史工作者發現,南方澳陸連島地勢早已固定,近年還屢遭巨浪襲岸崩落,確定長不大了。

....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說,南方澳陸連島何時形成已不可考,研判是東海岸花東懸崖峭壁崩落,被黑潮往北帶,在南方澳淤積形成,面積約兩平方公里。

廖大慶指出,五年前梅姬颱風帶來百年洪害,宜蘭幾乎都淹水,蘇澳最高淹到二層樓頂,南方澳全泡在水裡,陸連島的內埤賊仔澳、筆架山都山崩,淤積的砂石趕不上崩落數量,南方澳陸連島已不會再長大。

南方澳最早住平埔人,對外交通完全封閉,只能沿海岸跳礁石進出;西元一八七四年清朝福建提督羅大春開闢蘇花古道,才順道修築便道通往南方澳。

中日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來到南方澳,看到天然陸連島地形,認為是開闢港澳的好地點,南方澳第一漁港在一九二三年闢建完成,陸連島的筆架山成為漁港最佳屏障,大浪打不進來,奠定南方澳成為日據時期重要漁港基地地位,漁業快速發展。

永續的開始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登山外套汙染山區 全球名勝中鏢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75239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2015-09-09

穿著防水防風外套上山,可能汙染環境。綠色和平跨國調查發現,有害的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hemicals,簡稱PFCs)已汙染偏遠山區,包括著名的瑞士阿爾卑斯山、義大利錫比利尼山、智利巴塔哥尼亞高原全中鏢。

綠色和平五月到六月組成八支探險隊,前往智利、中國大陸、義大利、北歐、俄羅斯、斯洛伐克、瑞士和土耳其等當地最偏遠的山區,採集高山積雪和湖泊淡水中共十七個樣本。結果有十個雪樣本和六個水樣本被驗出全氟化合物PFCs殘留。

綠色和平表示,PFCs具有難溶於水和油的特性,廣泛使用於戶外用品,但這也是有害物質,會累積在生物體內並透過大氣與空氣散布,並可能致癌、影響賀爾蒙。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在PFCs這類化學物質中,全氟辛酸(PFOA)或全氟辛烷磺酸(PFOS)屬於環境賀爾蒙,在人體的半衰期可高達數年,不僅會傷害肝、腎,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增加罹癌風險。

※ 相關報導:

* 全球森林消失 25年來…少掉一個南非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72741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過去25年全球森林面積已消失逾3%,消失面積相當於一個南非,森林受創最嚴重之處為熱帶地區。今年全球森林面積只剩不到40億公頃。

* 未來森林消失在何方? 全球11砍伐熱點現形
http://e-info.org.tw/node/107110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8日發表森林生命力系列報告,列出全球11個森林砍伐熱區──其中有10個在熱帶。

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80%的森林消失將集中在這11個地區。

* 羅友倫故居 老樹折損 社區更凝聚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72728

北市天母地區住宅區密集,位於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81巷內的羅友倫將軍故居,樹蔭茂密,園區內有榕樹、杜英等老樹,是天母地區相當珍貴的綠地。但前年北市府與國防部推出天母國小附近國有地地上權設定案,計畫開發醫美產業,遭地方民眾反彈,天母地區民眾自發性組成「天母綠玉聯盟」,保留天母最後綠玉。

* 外木山 垃圾伴你游 市府:撈不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74902

泳客戴先生表示,每逢大雨或颱風,垃圾從山上被沖下來,在海面聚集成一片黃褐色,破壞景觀外,還得擔心被廢棄物割傷,下水游泳時,因水質變髒,皮膚發癢難受。泳客洪先生說,外木山沿海有美麗的風景,但一下大雨,海上就都是垃圾,不是漂上岸就是讓洋流帶走。

* 扁蟲大軍攻擊 澎湖牡蠣逾半陣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397-260114

現在正值澎湖牡蠣盛產期,詎料近期卻驚爆「扁蟲」大舉肆虐,初估損失超過一大半,整體損失約達數千萬元,養殖戶莫不哀哀叫;接著又適逢中秋節烤肉季節,牡蠣在市場需求激增,屆時價格恐大幅飆漲。

....蕭姓養殖戶研判,颱風豪雨可能是扁蟲滋生的元凶,颱風前只發現扁蟲出沒在蚵架上,颱風後一隻隻淺灰色的扁蟲全跑到牡蠣殼裡,一顆顆原本肥厚的蚵肉,全被扁蟲蠶食變成一灘暗紅色血水。

之前的幾波颱風過境帶來豪大雨,牡蠣長期浸泡飽含淡水,孕育了天敵「扁蟲」滋生的溫床,澎湖牡蠣大受攻擊死亡。今年澎湖牡蠣遇上大浩劫了。

* 歐巴馬荒野求生 呷熊吃剩的魚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75823

美國總統歐巴馬本月初走訪阿拉斯加州鼓吹環保和對抗氣候變遷,行程包括和知名電視節目〈野外求生秘訣〉主持人格瑞斯一同秀一手求生技巧,他沒有慘到吃蟲蟲、生牛舌來活命,他吃了生魚片。聽起來不錯?搞清楚!是熊吃剩的半塊鮭魚。

歐巴馬的野外探險求生片段,8日在NBC電視播出。他和格瑞斯來到一段河岸,格瑞斯從一處苔蘚底下找到半塊鮭魚。他說:「我拉出這塊吃剩一半,還血淋淋的鮭魚屍體,總統有點面露訝異。」

* 女童與袋鼠就像親姊妹 形影不離一起成長!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75809

《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一個14個月大的小女孩出生幾天後便開始與袋鼠Boomeroo相處,她的生活幾乎完全與這隻袋鼠玩伴緊密結合,一起吃飯、一起玩耍,甚至就連她人生中踏出去的第一步,都是這隻袋鼠與她一起完成,感情相當緊密。

報導指出,小女孩出生後便開始與Boomeroo接觸,她的生活與一般同年齡的孩子不同,這隻袋鼠幾乎就像是小女孩的成長導師,牠陪著她學習,而小女孩似乎也能感受到這樣的互動,他們會一起吃飯、玩耍、散步,就連小女孩學走路所踏出去的第一步都是袋鼠協助她一起完成,小女孩的母親Julia表示,讓女兒與Boomeroo相處,她感到相當安心。



◆ 巨石陣附近地下 發現另個石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45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8日 江靜玲/倫敦7日電

英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巨石陣」附近地下發現另一大型石陣,這些排列整齊的大石塊,超過4500年歷史。考古學家相信,這可能是英國新石器時代最大的遺址。

考古學家是透過遙感探測和地球物理影像技術,在距離英格蘭威爾特郡「巨石陣」約1.6公里處的達林頓圍牆地下約1公尺,發現此一由近100塊大石組成的新石陣。

這些大石最高達4.5公尺,與巨石陣的圓形石林不同,而是排列成一條線。

考古學家指出,這項「不得了」的發現,可能是英國在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建築遺址。

新巨石陣建立的時間可能與威爾特郡馬平川平原上的原「巨石陣」遺址同期;其作用則可能是舉行某種儀式的舞台。

雖然這些巨大的石陣未出土,考古研究者認為這些特有的巨石是在一道泉水圍繞下,經過一個乾旱河谷,通往埃文河。

領導這項研究的英國布拉德福大學考古學者卡夫尼表示,這些刻意朝向東南方傾斜排列的巨石,是一個全新發現,「我們不認為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發現任何類似遺跡」。(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放生還是殺生? 萬條鯉魚法會後翻白肚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77225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9-10

每年農曆7月是放生的旺季,新北市動保處今年接獲9件檢舉放生野生的魚和鳥類,但多因不堪捕捉及運輸過程擠壓,早已缺氧、虛弱不堪甚至死亡,但仍被「放生」到溪流或海濱,造成更大量死亡或破壞生態平衡。

檢舉案件多以河川放流魚類為主,其中,某宗教團體在新店,邊做法會邊放生1萬隻鯉魚,鯉魚先被裝在塑膠袋中,待法會告一段落後,才隨著祝禱聲滑入水中,形成強烈對比。

動保處長陳淵泉表示,宗教團體購買野生動物放生,不構成違反動物保護法定義的「遺棄動物」;若有具體事實能證明,因放生行為造成被放生的動物死亡,才可依動保法開罰1萬5千元至7萬5千元;不法捕抓業者,則可依野生動物法開罰6萬至30萬元。

陳淵泉說,農曆7月因為宗教信仰因素,造就不法業者大量捕捉野生動物,但動物被捕捉時已受傷或驚嚇,運送間再經擠壓,早已缺氧或虛弱不堪,又被丟入不熟悉環境,死亡率極高,放生動物也破壞當地生態。

他指出,動保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都須掌握具體事證,構成難度高,動保處接獲檢舉後,只能以勸導為主;9件檢舉案都因動保處人員到場時沒看到現況,民眾提供的照片也無法證明放生的動物已死亡,缺乏直接證據,因此都未開罰。

動保處呼籲,宗教團體應以「護生」代替「放生」行為,鼓勵信眾到公立動物之家認養流浪犬貓,或與動物救傷收容單位共同合作,以彰顯宗教善心善行。



◆ 中油海底管線施工 疑破壞藻礁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77254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大園報導 2015-09-10

中油桃園煉油廠在大園區沙崙海岸,進行第二外海卸油浮筒海底管線工程,直接打樁,引發桃園在地聯盟質疑破壞桃園藻礁。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表示,市長鄭文燦承諾極力保護藻礁,如今卻未積極保護,要求市府應將桃園沿岸27公里都納入藻礁保護區。

中油桃園廠表示,該沙崙外海非屬藻礁保護區,為讓環保團體了解,該廠決定暫停施工3天,今天召開協調會協調。

潘忠政指出,熱心網友在埔心溪北岸發現中油進行工程,從竹圍到永安漁港27公里海岸都是早年桃園藻礁區,如今藻礁保護區僅在觀音、新屋,中油在沙崙外海進行打樁礁體施工,破壞藻礁再生。潘忠政說,今年初鄭文燦承諾保護藻礁,8個月來卻無作為。

農業局表示,現場會勘看到中油進行輸油管打樁埋設運送輸油管施工,打樁挖取礫石築底,懷疑會損及藻礁礁體,雖無法辨識藻礁或珊瑚礁,已要求中油盡速召開協調會,提出破壞礁體復原及保育計畫。

中油桃園廠表示,該廠申請核准在沙崙油庫外側海岸進行卸油浮筒海底管線施工,並非興建,而是為供應機場燃油的現有管線汰換維修,該竹圍漁港南側施工處藻礁早已枯竭死亡,距藻礁保護區很遠。



◆ 校犬也開學 一起做收心操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77552

聯合報 記者蔡孟妤/高雄報導 2015-09-10

學生開學,校犬也開學!高市動保處本月底將針對有校園犬的12所學校開辦「校犬養成培訓課程」,輔導校犬對剛進校園的新生正確互動。愛護校犬的師生也可參加,陪校犬一起進行「收心操」。

高市府動保處於2013年啟動「友善校犬計畫」,目前已有中山大學、正修科大、五福國中、左營國中、左營高中、楠梓國中、三民家商、高師大等12校加入,共收養59隻校園犬,除了可強化校園安全,也成為最佳的動保教材。

動保處表示,該計畫是先調查市內有哪些學校願意加入,再到收容所挑狗或由學校推薦,動保處派專家評估是否適合當校犬,通過評估訓練後就能正式成為校犬。

動保處秘書郭明欽說,每年動保處都會舉辦校犬訓練課程,除了訓練校犬,也替照顧校犬的管理人上課,教他們如何引導校犬正確跟學生互動。

郭明欽說,校犬不只有警戒校園功能,更有生命教育意義,很多學生家裡無法養寵物,讓他們能在校園裡跟狗兒互動玩耍,培養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包容。

fsj 提到...

擅闖絕世景致澎湖「藍洞」 最重判5年徒刑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179844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9-11

澎湖南方四島西吉嶼雄偉的海上玄武岩柱陣,藏著一座半開、透天海蝕洞,陽光由上往下照射,清透海水倒映出如夢似幻藍色世界;「藍洞」奇景從日本紅回台灣,遊客一窩蜂搶進,海管處雖訂有罰則,仍無法遏止亂象,澎縣府祭出「文資法」開罰,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澎縣府農漁局說,西吉嶼位於望安島東南方約16公里處,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居民謀生困難,人口逐漸銳減,政府民國67年輔導遷村,現已成無人島。

「灶籠」為一處透天海蝕洞,位於西吉嶼西北西方,外觀宛如大灶灶口,冬季風浪大,沖激「灶口」,浪花自透天洞噴出,蔚為奇觀;絕世景致透過台灣攝影師陳婉茹的鏡頭傳到日本,再紅回台灣,成為澎湖最夯旅遊景點。

海蝕洞易生落石,加上海域急流,日前就傳出有遊客冒險進入,差點被海流沖走,幸好船上人員發現,機警丟出浮球,讓遊客緊抓拉上船,才未釀成意外。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說,「灶籠」是一個持續被侵蝕的地形,駕駛動力船入洞,相當危險,若不慎激起海浪、不當的操作碰撞,都易導致石塊崩落。

農漁局表示,西吉嶼灶籠屬「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範圍,未經許可不得進入;無論船舶或遊客無申請許可擅進,形同登島,依法開罰。



◆ 南非發現新人種化石「納萊迪人」
http://udn.com/news/story/8610/1180687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9-11

南非人類學家10日宣布,他們在約翰尼斯堡西北約50公里的洞穴深處發現大量原始人骨骼化石,可能屬於前所未知的新人種,這項發現將有助於深入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科學家2013到2014年間在該洞穴共發現骨骼化石1550多塊,包括頭骨、顎骨、牙齒和指骨,分別屬於15個幼年、成年及老年個體,南非金山大學的人類學家10日首次展示這批新發現的原始人骨骼化石。

該洞穴在當地的索托語名為「迪納萊蒂」(Dinaledi),意即「星穴」,南非研究人員於是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納萊迪人」(Homo naledi)。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李伯格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可能會改變學界對人類先祖的認知。

初步研究顯示,納萊迪人身高1.5公尺左右,能夠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250萬至280萬年前。研究人員還指出,納萊迪人的手掌、腕關節和腳與現代人相似,但大腦僅相當於一個橙子大小,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其上半身結構也較為原始,適合從事攀爬動作,體重約45公斤,混合了古代人猿和現代人的特徵。

目前的分類學不知道要如何歸類納萊迪人,如果能知道這些樣本的年齡或許會有幫助,但因為洞穴地處偏僻,也無法藉分析沉澱物或比對附遲的動物來達成目的。

此外,這些遺骸可能是同伴特意將死者屍體藏於洞穴深處。很多學者認為,存放屍體的行為是人類進化到距今較近的某個時期才會形成的習俗。李柏格團隊的科學家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意味遠古人類就有處理遺體的習俗,但未必代表某種宗教習俗,可能只是一種刻意、反覆進行的作法而已。

此次發掘現場位於斯泰克方丹古生物化石區,是世界上埋藏古人類遺跡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發現的人類先祖化石約占全球總數的一半,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大量重要依據。

※ 相關報導:

* 南非發現新人種化石 古猿、現代人的混合體
http://udn.com/news/story/8610/1180726

南非人類學家10日宣布,他們在約翰尼斯堡西北約50公里的洞穴深處發現大量原始人骨骼化石,可能屬於未知的新人種,這項發現將有助於深入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科學家2013到2014年間在該洞穴共發現骨骼化石1550多塊,包括頭骨、顎骨、牙齒和指骨,分別屬於15個幼年、成年及老年個體,南非金山大學的人類學家10日首次展示這批新發現的原始人骨骼化石。

該洞穴在當地的索托語名為「迪納萊蒂」(Dinaledi),意即「上升之星」,南非研究人員於是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納萊迪人」(Homo naledi)。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柏格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可能會改變學界對人類先祖的認知。

....此外,這些遺骸可能是同伴特意將死者屍體藏於洞穴深處。很多學者認為,存放屍體的行為是人類進化到距今較近的某個時期才形成的習俗。柏格團隊的科學家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意味遠古人類就有處理遺體的習俗,但未必代表某種宗教習俗,可能只是一種刻意、反覆進行的作法而已。

此次發掘現場位於斯泰克方丹古生物化石區,是世界上埋藏古人類遺跡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發現的人類先祖化石約占全球總數的一半,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大量重要依據。

* 年輕人地穴探險 竟別有洞天
http://udn.com/news/story/8610/1180660

納萊迪人由兩名洞穴探險愛好者無意間發現,其中塔克當時只是不想擋住同伴韓特的路,慢慢移到旁邊,結果進入名為「上升5之星」的洞穴網裂縫,進而獲得重大發現。

他聽說過這個裂縫。雖然曾經下去20多次,卻從未注意到骨骸,也不知道有無其他探查者嘗試下去。他打開頭燈,探照黑暗的裂縫,看不到黑暗的盡頭。他知道,至少有一名探查者曾經往下看,最後認為下去太危險而未再繼續。塔克開始以兩腳在下的姿勢往下降,進入狹窄的垂直裂口。

27歲的塔克解釋他決定冒險一試的原因時說:「發現新事物令人興奮。」塔克身材瘦而結實,正好可以進入裂縫。他繼續下降將近12公尺。

塔克以拱起兩肩、突出兩肘的姿勢下降。他說:「開口寬18公分,尖突的岩塊自每一個方向向你刺來。當我到達底部時,它突然成為一個大型洞室。頂部懸掛令人驚奇的鐘乳石。」

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說,兩人探勘的這片洞穴丘陵草地占地5萬公頃,所發現的人類祖先化石約占全球總數的40%,考古學界稱它「人類的搖籃」。不過塔克進入之前,這個洞室內的化石顯然從未被發現。



◆ 腦袋橘子般大!是不是「人」 撼動考古學
http://udn.com/news/story/8610/1180742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9-11

學者:腦小不屬於人 卻有人類墓葬行為

南非洞穴挖出距今280萬年前的新人種「納萊蒂人」,中研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表示,這個證據顯示,過去都靠腦容量來判斷是否為「人屬」,也就是「腦袋比較大」的「人」才能表現社會行為,才算是「人」;但這次發現的「納萊蒂人」屬於「小頭」,卻有著墓葬行為,顯示腦袋容量和行為沒有直接關係,提供定義人屬的新證據,為後續研究投下震撼彈。

中研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表示,「納萊蒂人」是否為最早的人,還要有更多證據;過去都認為人屬是250萬年後才出現的,更早前則是「南猿屬」,大約生存在距今400到100萬年前,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人屬,也被稱為人類的祖先。

王道還表示,南猿屬能被稱為人屬,是因為腦容量較大,過去認為腦子比較大的,才能表現出人特有的行為模式;但這次出土的新人種,雖出現類似有意識的行為,但卻是小腦。

但就研究意義來說,王道還表示,「納萊蒂人」推翻了單純以腦容量來定義是否為人屬的定論,提供了新的證據,這是考古學家第一次發現這麼古老的有意識埋葬行為,非常震撼。他也表示,化石非常殘破,要推斷是否為墓葬行為是個問題,「不一定所有學者都認為是墓葬」。

不過,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表示,從年代上來看,納萊蒂人幾乎可說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人類」,對考古來說,是非常重要且震撼的發現,幾乎改變對過去的認知,必須給予研究者相當肯定。從目前國外學者發現來看,仍需要更多的材料證據來驗證,尚不能輕易有任何結論。

fsj 提到...

全球首例 台大迎娶部落國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2606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9-12

台灣大學首開世界先例,在校長楊泮池、文化部長洪孟啟見證下,在校園內舉行排灣族傳統婚禮,「迎娶」今年被指定為「國寶」的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祖靈柱」,依照傳統婚禮儀式跳戰舞、下聘禮、贈送兩頭豬、鐵鍋、小米酒,將國寶留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典藏,部落族人則另外複製祖靈柱,將祖靈迎回部落。

「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祖靈柱」,早在80年前日本時代,就被當時「台北帝大」(台大前身)以300至400元台幣買下(當時教授月薪約40元),作為人類學博物館典藏,而今年文化部正式指定為國寶,盼讓文物留在博物館內,受到更妥善的維護。

台大人類學系教授胡家瑜表示,這座祖靈柱,原本是排灣族佳平舊社的金祿勒頭目家中的木柱,頭目舊家屋內有4或5支祖靈柱,分別代表頭目家的男女祖先,是祭祀時召喚祖靈所用。台大收藏的祖靈柱是家屋的側柱,除了罕見的四面造型,每隻手有6根手指,據部落耆老口述,這件祖靈柱應該是名為Muakai的女祖先。

胡家瑜表示,四面完整的木雕在過去就已經非常罕見,現在原住民幾乎都住洋房,這樣的祖靈柱已不復見,這件祖靈柱已有200到300年歷史,今年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寶,是國內原住民文物被指定為國寶的第四件。

為表達尊重,台大多次拜訪部落耆老,今天舉辦婚禮結為「親家」,80多位部落族人北上參加,婚禮依循排灣族古禮進行,由部落大公主代表國寶新娘,由族人抬轎在校園巡禮,台大校長楊泮池則送上鐵鍋做為聘禮,將國寶娶回台大。

佳平社發展協會理事長華李立民表示,很感謝台大和文化部,讓原住民的文物可以保存,也透過這次婚禮,族人才能重溫學習自己的婚禮文化;部落將複製一件祖靈柱,迎回部落裡讓族人留念。

※ 相關報導:

* 「新娘」祖靈柱 出身貴族世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3745

國內目前有四件原住民文物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寶,台大人類學系就擁有兩件。另兩件為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典藏。

....胡家瑜表示,根據文獻記載,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舊家有四到五根祖靈柱,分別代表頭目家第一代到第三代的男女祖先,而新娘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是側柱,從部落耆老口中得知,「她」應該是代表創始女祖先Muakai,是族人祖靈信仰的重要象徵。

胡家瑜說,祖靈柱四面各雕刻相似的人體立像。特別的是,「她」雙手併攏,平舉在胸前,但也可以清楚看到,新娘不像一般人為五指,而是六指,且可以看到「她」的手指、手腕、手臂和小腿有很多一圈又一圈平行的雕刻紋飾,從中推測出身貴族世家。



◆ 糧食危機有解? 中研院發現玉米關鍵蛋白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1971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9-12

玉米是重要糧食,但生長速度跟不上人口成長速度。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王中茹與研究團隊,以玉米的生殖細胞為研究材料,發現一種名為DSY2的染色體軸蛋白。在玉米基因重組過程中,可協助DNA斷裂與互換,改善玉米的遺傳育種,避免糧食危機。

王中茹的研究成果論文,刊登在今年八月廿一日出刊的美國「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國際期刊;這項研究成果,也可以增進農業遺傳育種基礎研究,被美國農業部的「玉米基因組研究資料庫MaizeGDB」評鑑為重要的科學發現,預計十月將列為推薦論文。

王中茹表示,植物繁殖過程中,雄性與雌性的生殖細胞,會將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分裂),經過授粉作用後結合在一起,將基因遺傳到下一代。在這過程中,DSY2可以協助DNA斷裂、互換,重組更優良的基因。

玉米是目前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王中茹指出,透過這樣的理論,可以讓玉米避免不耐旱、不抗病的不良基因,重組優良的栽培種,可以增加玉米收成。

王中茹表示,這項研究成果也能用在水稻、大麥等經濟作物,但目前只有理論,還未進行實驗。



◆ 太湖、巢湖藻毒素 超標2600倍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82488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2日電 2015-09-12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首次針對中國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兩個地區—太湖和巢湖,進行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微囊藻毒素最高超標2600倍。綠色和平呼籲,地方政府加強對水源地藻毒素以及水產品的監測,治理控制面源污染。

界面新聞報導,近年來,太湖、巢湖、滇池等地經常有藍藻爆發,太湖在今年夏天就已發生27次藍藻聚集的現象。綠色和平在太湖、巢湖藍藻爆發期間,對水質進行取樣檢測。

綠色和平的檢測結果顯示,全部七個樣品中有五個超標,當中採自太湖的三個水源樣本全部超標;而採自巢湖的四個樣品中,僅一個樣品合格,更有樣本的微囊藻毒素超出國際標準2600倍。

綠色和平指出,微囊藻毒素是最為常見、發生量最大、危害最大的一類藍藻毒素。藍藻腐爛,藻毒素就會釋放到水中。它有很強的肝臟毒性,可能引起嘔吐腹瀉、肝損傷甚至肝癌。

此外,藻毒素具有較高的水溶性和穩定性,不易沉澱或吸附,即使煮沸也難以滅活,且能夠在水產品中累積。常規自來水處理中的過濾、加氯等均不能徹底將其去除。因此,人如果攝入被其污染的水和魚,藻毒素就會隨著進入人體。

※ 相關報導:

* 國際大毒草蔓延 徵志工清除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83391

颱風過後,有「植物殺手」之稱的小花蔓澤蘭和被喻為「國際大毒草」的銀膠菊,挾著強韌生命力和旺盛繁殖力,橫行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林管處和墾管處呼籲民眾站出來,一起來清除危害半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2大外來入侵植物。

* 台東縣東海濕地乾涸 2200萬元生態池變草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4309

台東縣政府四年前花費兩千兩百萬元在東海國宅旁太平溪興建東海濕地公園,截流污水淨化後排放,但近一年來卻處於乾涸狀態,變成草原,污水進不了池,直接排流入溪。縣府建設處表示,明年才有經費改善。



◆ 救349隻狗 北投破獲近年最大非法繁殖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182619

聯合晚報 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2015-09-12

台北市動保處日前在北投山區,破獲近年來最大的非法寵物繁殖場,查獲349隻各式名犬,業者被裁罰60萬元,另有4隻名犬染病命危,涉嫌虐待動物,被依違反動保法移送法辦;動保處這次查獲犬隻數量和罰款金額,都是歷年來最高的一次。

動保處會同台北市警方在山區民宅內共查獲349隻名犬,包含目前熱門的柴犬、紅貴賓、吉娃娃、臘腸、柯基、法國鬥牛犬等;其中未離乳幼犬有58隻,初步確認懷孕母犬26隻,另有1隻約克夏、1隻法國鬥牛犬和2隻狐狸犬因病有致死之虞,送往動保處特約醫院急救,並逕行沒入。

動保處指出,除了4隻命危犬,其他均先責付業者現地保管。動保員已替犬隻逐一施打晶片造冊列管,每天派員到場清點犬隻數目,持續追蹤犬隻飼養狀況,要求業者將所有犬隻絕育。

動保處發現,業者長期經營犬隻繁殖場達20餘年,以為隱身民宅就可躲避查緝,今年3月接獲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通報,開始蒐證,見時機成熟,9月4日會同台北市刑大及北投分局刑警持搜索票進入搜查,破獲這處非法繁殖場。

警方在現場查扣動物用藥品、注射針頭、注精器等,另有5項不明藥物,現場還有顯微鏡等專業器材。北市依動物保護法及動物保護自治條例規定,各裁處最重罰鍰,分別為無照繁殖25萬元、無照買賣25萬元、未辦理寵物登記5萬元、未注射狂犬病疫苗5萬元,合計處60萬元。

※ 相關報導:

* 陸蟹下海繁殖 志工幫忙過馬路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83495

8至10月是墾丁陸蟹降海繁殖高峰期,為不讓「路殺」上演,墾管處今年在台26線香蕉灣和砂島路段各設1公里長的「陸蟹廊道」;上周執行首波護蟹任務,在為時2小時的護蟹行動中,志工成功協助上百隻抱卵陸蟹過馬路下海繁殖。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徐茂敬說,公園內是台灣陸蟹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園區內多樣性熱點包含香蕉灣海岸林、港口溪河口、溪仔口至出風鼻間、後灣等地,其中,香蕉灣擁有世界上最高歧異度的陸蟹組成,1公頃面積內即能找到20幾種陸蟹,也是目前發現最多樹蟹的地點。

他說,抱卵母蟹須在特定時間到海邊釋幼,每隻抱卵母蟹腹甲中約有數十萬顆的卵,將卵釋放大海後母蟹即上岸,蟹卵會在海中孵化為蚤狀幼生,最後成長為幼蟹再回到陸地上;但到繁殖期,母蟹要穿越馬路到海邊釋卵,卻面臨遭疾駛車輛輾斃的危險。

* 反皮草設計師 拒絕血腥時尚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183320

奢華皮草,向來是時尚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不過隨著「動物保育」的聲浪高漲,不少服裝設計師加入「反皮草」的行列,公開宣示不再使用皮草,或採用人工皮草,讓時尚也能兼顧動物保育,美麗不再血腥。

最近「動物保育」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先是非洲雄獅、長頸鹿慘遭美國人獵殺,引起全球公憤,隨即保育動物組織(PETA)公布愛馬仕位於美國德州的鱷魚養殖場殘忍宰殺鱷魚的影片,讓女星珍柏金(Jane Birkin)大為光火,要求愛馬仕立刻改善,否則品牌的經典「鱷魚柏金包」(Birkin Croco)不能再以她的名字命名,讓時尚圈再度正視動物保育的議題。

fsj 提到...

田尾路樹陰香改種紫薇? 專家:請三思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85091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田尾報導 2015-09-14

彰化縣田尾鄉今年初發現40多株陰香行道樹枯死,由於陰香也被視為威脅到本土生態的樹種,還有約140株陰香樹勢也很衰弱,公所擬爭取經費一併移植,改種鄉民票選種植的紫薇,不過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處長曾彥學建議,移植要好好評估,否則可能有後遺症。

田尾鄉公所4年前在市區公園一路、公園二路等處綠美化種下近200株很像土肉桂的陰香樹,今年初40多株陰香疑似根系吸收不良而枯死,讓田尾公路花園門面很不美觀,40多株枯死陰香已移除,公所最近選出樟樹、台灣欒樹、紫薇、大花紫薇、藍花楹5種行道樹讓鄉民票選,鄉民票選最高票是紫薇。

田尾鄉長林文華表示,雖然專家學者都希望能多種植本土樹種,但民眾卻喜好花色鮮豔的美麗路樹,由於還有100多株陰香樹勢也不佳,擬爭取經費,一併移植到樹木銀行,全都改植紫薇。

多年前因吹起種本土樹種風,很像土肉桂的陰香被樹商魚目混珠引進,讓許多人種錯「土肉桂」,由於陰香繁殖力很快,也被專家認為可能侵略本土生態,政府已不鼓勵種陰香。

不過曾彥學表示,其實陰香是很漂亮的常綠喬木,成蔭快,也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常見的路樹,陰香如果當路樹或種在校園美化環境其實很不錯,只要管理得當,不要讓它過度繁殖,就不會對生態造成破壞,最怕的是種在野外,無人管理,繁殖力很快的陰香就會威脅到本土種樹生存。

至於紫薇,曾彥學說,紫薇雖然漂亮,不過葉子大,若遇颱風容易吹倒,要三思,已成路樹的陰香其實不要再浪費公帑移除,只需好好管理,若長得不好應直接移除,不要移植到野外,否則可能因管理不當而過度繁殖。

※ 相關報導:

* 上完環境課…原來「雜草」是巴陵石竹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84983

「守護環境要從知道它開始!」復興區光華國小師生近日開始上環境課程,讓師生認識特有種巴陵石竹,而大溪區福安國小因校內有大量甲蟲,教導學生認識甲蟲、尊重各種生命。

光華國小校長宋美麗表示,學校日前獲選參加台美生態學校聯盟推展計畫,第一階段邀請環境教育各領域專家到校授課。學生李恩賜說,上完課才知道,原來學校斜坡上開著花的美麗「雜草」是巴陵石竹,更是復興區特有種。



◆ 金色人生/林英生做環保 守護金門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5315

聯合報 本報記者沈育如 2015-09-14

前言

高齡化社會來臨,本報與台灣彩券合作,推出「金色人生」專題,報導退休後人生翻轉的精采生活,與讀者分享「退休,無限可能」的故事。

夕陽映照著大海波光粼粼,金門卓環國小前校長林英生,例行騎著腳踏車巡視濱海道路。這趟路程不到一公里,卻已撿獲六、七個寶特瓶,在車籃沿途搖晃,砰砰作響。自去年退休後,「巡視撿垃圾」已成為他每日功課,風雨無阻。

六十二歲的林英生,投入金門國中、小教育卅八年。離退休年限還有數年,但林英生認為,校長任期剛好到一段落,加上想爭取更多時間,投入金門刻不容緩的環境教育,家人也支持他的決定,「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林英生決定提早退休。

林英生是烈嶼(小金門)人,師專畢業後回故鄉教書,先在國中當地球科學老師廿年,再擔任教務主任、卓環國小校長。

還在國小服務時,林英生為卓環國小校園打造生態園區,三不五時帶小金門學童觀察地質,曾獲環保署評選為全國環保有功學校優等獎,也是教育部優良學校環境教育計畫百大學校之一。今年還獲選第三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優等,特地搭飛機來台接受環保署表揚。

林英生感嘆,要推動環保教育要有心、有熱忱,「一時很難找人接棒」,只能自己接下重擔。從教育界退休後,今年六月和幾位環境教育同好,組「金門環境教育協會」,擔任常務理事的他, 從校園擴大觸角、深入社區,甚至是金門絡繹不絕的遊客。

林英生說,地質主要分為火成岩、變質岩、沉積岩,大、小金門以火成岩、變質岩為主,反觀台灣卻是沉積岩居多,雙方各有「地質在地性」,正能互補。

退休前,他已透過「一步一腳印」方式,完成大小金門海岸線的地質科普書籍《金門海岸地景資源》,成為金門學童的課程教材。

林英生說,地質勘察範圍廣大,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人力,他要將金門地區地質勘查得更透徹完整,不僅是個人興趣,也是人生規畫,希望成為「最了解金門地質的第一人」。

開發觀光有時與環保相互牴觸,三年前,有業者想在小金門雙口沙灘的蚵田蓋遊艇碼頭,藉此吸引觀光客,但也伴隨著遊艇漏油危機,一夕毀了三、四百年的蚵田產業。

經過林英生與同伴一年多遊說與爭取,「蓋遊艇碼頭不一定賺到錢,但一定造成海洋汙染」,最後讓業者打消念頭。

林英生說,提前退休,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為守護家鄉投入更多心力。



◆ 非洲童兜售「驚恐狒狒」 攝影師拒買的理由…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86038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 2015-09-14

商品的買賣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不過販售生命卻也令人不堪,國外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Jabruson到非洲莫三比克工作,途中行經一個村莊,眼前的畫面令他震驚,一群當地的孩子正抱著表情驚恐的黃狒狒,見他似乎有興趣便上前兜售,但他思考後拒買離去。

根據動物愛護網「The Dodo」報導,Jabruson出生於肯亞,這次為了拍攝大象盜獵的議題照片,期間路過一個村莊,看到當地孩子正抱著剛獵捕到的黃狒狒,因黃狒狒的表情相當驚恐,引起他的注意,於是上前拍照,沒想到這些孩子見他似乎對其手上的「商品」很有興趣,便試著向他兜售,他當時但考慮過後,最後還是拒絕購買。

非洲販售動物已是常態,當地人認為他們有權利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需要外人來告訴他們應該怎麼「生活」,不過Jabruson認為,「做為一個遊客,我無法也不能支付金錢購買,若是這麼做,恐怕會讓他們激起捕捉野生動物,販賣給遊客與參觀者的念頭。」,經過掙扎後他最後只拍下了照片離去,也無法得知這隻黃狒狒後來的遭遇。

據了解,這隻黃狒狒只是這世界上無數個被商品化的動物之一,而這些動物不管是生是死都有其價值,2014年聯合國與國際刑警組織的報告指出,非法販售野生動物與資源的商機超過2千億新台幣。

※ 相關報導:

* 赤腹鷹過境 賞鷹正是時候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85120

每年入秋,遷移性猛禽赤腹鷹過境,台東知本樂山及頂岩灣四格山,都是絕佳的賞鷹據點。台東縣野鳥學會昨天起,利用假日舉辦「鷹揚樂山」賞鷹活動。

* 神祕佛法僧 現身知本山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505-260102

看過「三寶鳥」嗎?台東知本山區最近出現罕見過境鳥「佛法僧」,全身披著暗綠色「袈裟」,陽光照射下會幻化出不同光澤,因擁有特殊名號,喜歡在電線或枯枝上「高來高去」,有如得道高僧,不容易發現其蹤跡蒙上神秘色彩。

在知本山區發現佛法僧台東縣野鳥學解說員許宸說,這種神秘鳥名稱來自日本。因夜間在森林中聽見「bu po so」(音似日語「佛法僧」)鳥鳴聲,被日本人誤會是此鳥發出得名。

但是到1935年發現該鳥鳴聲,其實為另一種鳥發出,而早年「台灣野鳥圖鑑」為日人所編即一直將錯就錯沿用至今,又因「佛、法、僧」為佛界三寶也被鳥友稱為三寶鳥。

fsj 提到...

蘇迪勒風災1個月…漂流木仍堆10公里
http://udn.com/news/story/8621/1187484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 2015-09-15

蘇迪勒颱風已過月餘,宜蘭縣壯圍、蘇澳海岸沿線十多公里仍堆滿漂流木,原因出在羅東林管處與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互踢皮球,互指該對方負責。

成堆的漂流木散布海岸,不僅成了宜蘭的「特殊景觀」,也影響捕鰻的漁民生計,漁民一再陳情無效,立委、宜蘭縣府溝通無效,昨決定「自己的家園自己救」,先行清除再找「債主」。

壯圍海邊漂流木四處可見,讓壯圍鄉長簡文魁急得跳腳,因為十月下旬就是鰻苗捕撈期,漂流木不清,漁民無法出海捕魚。

羅東林管處說,根據漂流木管理條例,海灘屬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管轄,今年四月防迅期前的行政院內部協調會議,也明定是由東北角風管處管轄,因此漂流木該由風管處處理。

但東北角管理處表示,海灘雖是他們管理,但未登錄地不該由他們負責,漂流木為林務單位管理,依之前協調會議紀錄,應由羅東林管處負責才對。

羅東林管處承認之前確實有處理過漂流木,但強調「當時是管理處不清,我們代清」,這次漂流木數量太大,無法再代勞。

對兩單位各說各話,簡文魁不滿說,檜木等有價值漂流木都被挑走了,剩下的漂流木像垃圾般無人管,要求相關單位盡快釐清權責。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政府踢皮球 漂流木事件天災變人禍
http://udn.com/news/story/8621/1187491

數千噸漂流木讓宜蘭海岸變色,原本是一場天災,如今再加人禍,蘇迪勒風災讓宜蘭受創程度雪上加霜。

海岸漂流木該由誰清?宜蘭以前並非沒有碰過這棘手問題,但因數量少,縣府「順手」一起清掉,沒鬧大。

這次七千多公噸、兩層樓高漂流木堆在海灘上,景象嚇人,除髒亂環境影響觀瞻,漁民更可能因無法出海捕鰻衝擊生計,影響層面較以往大得多。

但羅東林管處、東北角風景管理處都以「有所本」,不願出面管。

* 側個角度看… 這棵茄苳老樹 洞中有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87243

從茄苳老樹裡「看見台灣」!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有棵茄苳樹木,樹齡約有400年,樹幹上有天然樹洞,側個角度看樹洞,輪廓好像台灣地圖,不少遊客直呼「像極了」,老樹成為地方上著名景點。

* 虎尾布袋戲館大樹砍光 網友罵翻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87079

.... 昨天引起愛樹的虎尾網友疾聲撻伐,有人甚至以「腦殘」「粗暴」開罵,目標直指鎮公所;鎮長林文彬強調,他支持網友護樹心情,但縣府是基於安全考量才會計畫換樹。

雲林縣府文化處進一步說明,指這排樹約5棵全是小葉欖仁樹,竄根情況嚴重,不僅花檯基座被樹根竄爆,上月被蘇迪勒颱風吹倒兩棵,人行道也受損甚至危及古蹟安全才予移除,會儘速改種合適的樹種。



◆ 真實版泰山!俄王子在叢林生活逾半世紀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87623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9-15

澳84歲老翁,赤裸著上半身、肩上背著招牌的麻布袋,邁克爾·彼得·福曼科(Michael Peter Fomenko)被喻為「現實生活版的泰山」,在雨林生活逾60年,用赤手殺鱷魚、野豬過活,只不過目前他已被送往老人安養之家居住。

福曼科是俄羅斯公主伊利沙白與喬治亞運動選手丹尼爾的兒子,一家人在20世紀1930年代末逃往日本,但在三年之後因日本侵華爆發二戰,又逃到澳洲雪梨。

福曼科遺傳了父親的運動細胞,他曾在1956年贏得10項全能比賽,但由於語言不通和難民身分,福曼科逐漸離開現代生活,跑到昆士蘭省的叢林過活,期間有人看到他在布魯斯公路上行走,又到當地小店補充用品,再回到林子裡,當時他年僅24歲。

多年來他在叢林過著如「泰山」般的生活,1959年曾因跑進沒人探索、鱷魚橫行的叢林險喪命,好險當地土著及時救了他,1964年遭警方逮捕,被判定罹患精神病,接受治療,但到2012年時,福曼科卻又銷聲匿跡。

直到上個月他被發現在一家養老院裡,原來福曼科從2012年就被收容在這,目前他只能坐輪椅,他雖然孤僻,不與任何人交流,但福曼科能在養老院裡,他感到心滿意足。

※ 相關報導:

* 仙女下凡了 綠褶菇現身校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5000567-260107

連日午後陣雨,花蓮縣富里鄉東里國小校園內長出一大群「綠褶菇」,菇菇們以眾星拱月方式圍繞操場旁一株大樹環生,白嫩嫩如群聚雲朵般的菌傘,讓學童直呼可愛!因綠褶菇含有毒性,校方也藉機進行環境教育,讓小朋友們認識這種特別的植物。

* 澎湖生鮮馬糞海膽 16日起吃不到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87240

台灣知名海鮮購物網日前被踢爆,在禁捕海膽期間販賣「新鮮直送」的澎湖馬糞海膽,後來才改口是「冷凍貨」。澎湖縣府今年修改管理辦法,規定禁捕期間,包括市場、餐廳、飯店、網站等一律不得販賣「生鮮」澎湖馬糞海膽,明天起即進入禁捕期,違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

澎縣府農漁局副局長陳高樑說,澎縣府保育馬糞海膽,2010年起實施限期禁捕,過去只是行政罰,執法力道不夠,這次修法除了修正許可採捕期,從5月16日到9月15日,另外「提高罰則才是重點」。

fsj 提到...

結合設計 給漂流木新生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89976

聯合報 翁煙源/藝術工作者(宜蘭市)2015-09-16

宜蘭海岸的漂流木經月未處理,將影響漁民生計,政府單位卻互踢皮球。

筆者前些日到蘭陽溪口,看到在清理漂流木,堆疊在沙灘上成丘,想撿幾根小料當創作用,現場監工的林務局人員相勸:「最好現在不要撿,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他也提到,每段海岸線各有所屬,各有權責,清理作業多頭馬車,難協調一致。林務局只負責溪口一小範圍,即因清理僱工計價方式而考慮再三。這問題待往後要協調出各權責單位,有最速而彼此都接受的清理作業方式,否則下次問題還是依然。

漂流木公告撿拾後,少部分的好料會被挑走,但大的好料早被存放在不少民家的庭院裡,最後大部分的下場會像往年一樣,堆放在沙灘任其日曬雨淋而腐,大都無人問津。

記得前些年,有地方首長提到一個構想,壯圍海邊有海防班哨的棄置房舍,如果能將多元就業方案的人,招那些有木工專長或興趣的人,就地加工創作成實用的物品。這是不錯的構想,只是至今只聞樓梯響,殊為可惜。其實溪南的無尾港社區以及大南澳地區,也都是可以鳩工好好就地利用。

甚至每年的宜蘭椅設計獎,獎金吸引海內外人才參與,第一屆曾將再生木材的利用元素考慮在內,後來即不了了之。今漂流木成山,任其閒置腐朽甚為可惜,也許可以設個特別獎,完全利用漂流木設計。筆者本身因高職學木工,後念工業設計,即曾完全以漂流木製作兒童木馬,還頗受歡迎;甚至延伸成花架、桌椅或家飾品,都不是難事。國外一些室內家飾設計的雜誌,也一直都有漂流木的家具飾品,不一定非挑好的材料,木材是可貴的地球資材,實不該暴殄天物。



◆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 遊客當自家魚塭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89645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楊濡嘉/高雄報導 2015-09-16

以豐富水母、海葵生態聞名的林園區海洋濕地公園,被民眾目擊每天都有遊客把公園當釣魚場,還有人餵飼料、拿魚網抓魚,把濕地當自家魚塭,慕名而來的遊客見狀也批評,「太扯了,沒人管嗎?」市府養工處表示,將加強巡邏勸導,不聽勸將開罰。

養工處主任祕書李政穎說,根據高雄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民眾在公園釣魚的行為,可處1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養工處將加強海洋濕地公園的巡邏,制止不符規定的行為。

記者日前直擊現場,發現有遊客拿魚飼料,朝人工湖丟下,也有人全副防曬武裝,拿著釣竿選好地點開始垂釣,更有自稱沒錢的工人向記者表示,「只是撈魚回去吃,不可以嗎?」不聽在旁志工苦勸。

公園志工表示,濕地公園有許多珍貴生態,魚網捕抓魚群、丟飼料餵食等都在破壞生態,但常有遊客不聽勸撒網、撒飼料,讓志工也很無奈。

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理事長蘇文華說,林園區海洋濕地公園,去年5月由廢棄魚塭變身人工濕地湖,成為當地民眾、遊客休憩、看夕陽、拍照新景點。不僅有紅樹林生態,還有罕見的倒立水母、成群海葵,以及尾巴會反射藍光的魔力魚,但最近卻被民眾發現,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把公園當魚塭。

他說,倒立水母在全世界有20多種,倒立水母在台灣分布最多在東沙群島,其次是林園海洋濕地。因海洋濕地公園附近魚塭多,濕地人工湖是活水湖和水溝相通,不少養殖魚苗會流入,包括烏魚、虱目魚、石斑魚等。

他表示,維護單位時常巡邏、規勸,學會也認養濕地進行研究、導覽,只要看到有人在破壞生態,都會出言規勸,但常不被當一回事,有時還會因此起口角。

※ 相關報導:

* 中國鱉入侵麻州海灘 別放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88108

麻州昆市華勒斯頓海灘(Wollaston Beach)上周發現一隻原產地在亞洲的中國鱉(Chinese softshell turtle),經過新英格蘭水族館專家鑑定查驗,做出「牠不可能從原生地游過兩個大洋來到昆市」的結論。

據愛國者日報報導,新英格蘭水族館在老昆市造船廠駐點的海生動物援救組人員在上周一發現這隻中國鱉。周三又獲報有人在華勒斯頓海灘看到這種軟殼鱉,但沒被人抓到。

水族館媒體關係室主任拉卡斯(Tony LaCasse)表示,這是隻非常不尋常的「烏龜」,應該是有人在此地釋放牠。

* 白面鼯鼠眼汪汪 特生中心新明星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89673

「超卡哇伊的松鼠!兩眼水汪汪的,真難得一見。」一隻台灣特有亞種的白面鼯鼠日前出現在日月潭中興停車場附近草叢,臉部有傷,特生中心獸醫師治療後無大礙,成為特生的新明星。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毛祈昀指出,這隻特有亞種白面鼯鼠二天前在日月潭停車場被人撿送消防單位,再護送來特生,身體大致無礙,但何以會出現在日月潭,是有人飼養或從附近山林跑到潭畔,則不清楚,將等它恢復健康再擇期野放。



◆ 復育螢火蟲 榮星花園打造新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89695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9-16

台北市螢火蟲棲地遭破壞,為復育城市螢火蟲,北市工務局結合荒野保護協會,選定中山區榮星花園的生態池,從今年初進行一連串的復育工作,打造適合城市螢火蟲居住的新家。昨天迎接50隻黃緣螢幼蟲「入厝」,志工們還組成螢火蟲守護志工,輪班守護閃閃發亮的火金姑。

荒野保護協會預估,最快今年9月底、10月初,民眾就可看到少量螢火蟲現蹤。但要看到大量螢光蟲閃火爍,則要視螢火蟲復育情形而定,明年4月到5月可望看到初步成果。

「想要實現家旁邊就有螢火蟲的生態。」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分會長張菁砡說,榮星花園位在瑠公圳支流的尾端,生態水池有湧泉挹注,水位穩定,但因民眾任意放生魚種、丟棄垃圾,破壞生態,協會希望能復育螢火蟲棲地,讓北市螢光再現,住家旁就有豐富生態。

公園處實地調查,發現榮星花園生態池有許多外來動、植物,圓山公園管理所主任楊淑惠說,池內有許多泰國鯉、巴西烏龜等外來種,外來植物則有銅錢草,銅錢草生命力強、長得也比較高,會壓迫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

今年1月開始,荒野保護協會號召志工,穿著雨鞋踩進生態池,一筐一筐清出池底淤泥,外來魚種也在志工們努力下排除,讓水質恢復清澈,同時也放入螢火蟲愛吃的餌食田螺。

公園處也找來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博士吳加雄,協助榮星花園生態復育,在今年4月分別採集兩隻公螢火蟲、十隻母螢火蟲,易地繁殖,現在已孵化出50隻螢火蟲幼蟲,公園處、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們,分別在昨天、今天野放。

張菁砡說,志工們非常用心為螢火蟲打造一個水質乾淨、不受光害影響的新家,「是以幫初生嬰兒準備嬰兒房的心態」,希望螢火蟲們能喜歡榮星花園生態池這個新家,未來預計在兩年內野放3次,讓螢火蟲族群可以穩定成長。

fsj 提到...

「天外飛來一珠」 海產店老闆娘撿到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92063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9-17

澎湖馬公一家海產店的椰子螺生出一顆直徑約1.5公分的「蛋黃」顏色珠子,老闆娘許芳琪原以為是鱉蛋,把照片上傳臉書,熱心網友比對寶石圖鑑,才發現是存在椰子渦螺母體中的「美樂珠」,香港佳士得拍賣市場2007年秋拍一顆91.29克拉的美樂珠,落鎚價曾高達12.5萬美元,撿到寶讓老闆娘好驚喜。

許芳琪說,市場買來的椰子螺養在水槽的存活率原就不高,加上客人喜歡逗弄更容易死;16日深夜她整理店內水槽,發現黏在角落的椰子螺吐了一堆黏液,以為快死了,沒想到用力拔起來就掉出一顆黃澄澄的珠子。

她很好奇這是什麼?於是將照片po上網,沒想到網友回傳一堆資料,告訴她是美樂珠,是很特殊的東西,她決定無論鑑定價格高或低,都要留下來當傳家寶。

許芳琪說,經她查證美樂珠是產在緬甸、泰國、南中國海到澳洲北部等東南亞及印度太平洋海域生長的椰子渦螺母體中,找到的機率是幾千分之一,珠子越大價格越高。

美樂珠成分和多數貝殼類相似,包含方解石及霰石微晶集合體,顏色有橘紅、橘黃、黃、黃褐到近白色,具有陶瓷的晶亮外觀,火焰紋路構造,形狀從不規則形、橢圓到蛋形都有,圓形者價值通常較高。

許說,雖然不知道這顆美樂珠價值多少,但網友稱羨都說她「賺到了」,「天外飛來一珠」。

※ 相關報導:

* 輻射影響 北海道出現醜陋大海怪 ?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193302

有網友擔心,是不是受到2011年福島核災洩露的輻射影響,才讓大魚模樣詭異,不過平坂寛表示,這條怪魚約長120公分左右。但這條跟在知床捕獲的白令狼魚當中,只是平均大小。平坂寛說,在照片中怪魚會顯得特別大,可能是角度問題。

* 誤以為春天 白河阿勃勒盛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92023

在台南白河及嘉義交界處的嘉南137線,約1公里阿勃勒行道樹5月才盛開,最近又開了,讓民眾覺得不可思議。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老師詹明勳說,近日氣候高溫、降雨,阿勃勒誤以為「春天到了」,才會又開花。



◆ 廣州擬建1352公里生態廊道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191822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09-17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15日向市規委會提交規劃方案,擬建設長達1352公里的都會區生態廊道,其中293公里為區域生態廊道,532公里為組團生態廊道,並有869公里的城市綠道。

中新社報導,作為該規劃的示範區,東部生態廊道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東側,分為東西兩段,跨天河、海珠、番禺、黃埔四區,總長77公里。廊道西段北起帽峰山,經天河智慧城、金融城,經萬畝果園,連接生物島、大學城、國際創新城,沿京珠高速,南至沙灣水道,總長47公里;東段北起蘿崗香雪,沿東二環,途徑大田山、龍頭山、大蚝沙,至番禺區在金山大道與西段交匯,總長30公里。

根據規劃,東部生態廊道將設17條視野通廊,市民可多角度看山、看江、看城。同時,廊道將根據各區特色,建成學苑爭鳴、蘿峰探幽、蘿崗香雪、海珠綠心、琶洲古今等19個生態主題區段,市民在其中能享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觀。



◆ 糟糕了! 「亞洲錦蛙」入侵香湖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91873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2015-09-17

嘉義市第二大公園香湖公園本月底開放,園區動植物生態多樣,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副會長楊勛凱帶蛙類調查小組日前進駐,發現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感到驚訝憂心,因錦蛙數量蔓延比沙氏變色蜥快,趁還能移除要趕快動作,一但族群穩定就處理不了,將危脅棲地原生種蛙類生存。

「外來種亞洲錦蛙是三棲蛙類,生命力超強!」嘉大附小前代課教師謝君偉去年帶學生到雲林調查,發現錦蛙會爬樹還會下地及挖洞,有毒,天敵只有眼鏡蛇,雲林遭錦蛙入侵數量龐大,黃金蝙蝠館展開研究移除計畫,嘉義毗鄰雲林,不及早移除早晚會淪陷。

「哇!北香湖出現亞洲錦蛙,糟糕了!」楊勛凱與蛙調小組夜間到香湖公園內的北香湖調查,10日晚間發現1隻亞洲錦蛙,是否群聚還需時間調查確認,蛙調小組將與生態專家莊孟憲教授持續記錄監控。

謝君偉指出,亞洲錦蛙有群聚行為,繁殖期從3月到10月逾半年以上,是適應力強的外來種,會對雲嘉保育的諸羅樹蛙等本土蛙類產生威脅,建議可以在錦蛙喜歡躲藏地點設置陷阱,運用其喜歡躲藏遮蔽物,顏色偏好黑紅與群聚特性來移除控制數量。

市府建設處長陳育仁說,樂見保育團體保育公園動植物生態,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危害現象,會持續關切。



◆ 動保處爆北狗南送 美化認養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6226

自由 2015-09-17

動物團體批 只想粉飾不管犬貓死活

〔記者蕭婷方、吳欣恬/台北報導〕北市內湖動物之家認養率冠居全台,今年五月間曾爆大量出養犬隻至屏東私人養狗場,犬隻不但全被關籠,罹患嚴重皮膚病、還患有心絲蟲等疾病,但狗場拒絕民眾領養,狗只能關籠到死。就有北市內湖動物之家志工爆料,事發後動物之家仍任宗教團體以信徒人頭,大量認養犬隻送至屏東私人養狗場,五月至今總數又多送一百八十七隻狗,其中還不乏經過訓練犬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痛批,「政府只顧提高認養率,對狗的死活卻不管,各縣市政府別想粉飾太平」。

動保處:不忍犬貓被安樂死才送民間

對此,動保處長嚴一峰反駁,「各縣市政府都這樣做」,許多善心團體、救援組織不忍犬貓被安樂死,都會送民間收容所,但已轉讓出去犬貓已是飼主責任,當地政府會依照《動保法》規範,且也有派員至屏東勘察狗場環境。

志工指出 近三成認養人都是人頭

據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資料指出,今年第一季北市動物之家認養率為全國最高;而北市動保處也統計,今年一到八月北市共出養一千二百九十六隻,認養率達七十七.八%;但有志工指出,其中有三百五十八隻、近三成全由赤慶法王以信徒人頭認養,全送屏東田媽媽養狗場。

全送屏東田媽媽養狗場 環境不佳

一位不願具名的志工表示,兩年前赤慶法王以信徒人頭名義大量領養犬隻至花蓮狗場,考量當時仍有安樂死政策、花蓮狗場腹地寬廣,對於法王大批領養抱持支持;但從今年二月開始,狗卻大量送往屏東田媽媽狗場,志工前往探視時,發現整個狗場只有兩人照顧上千隻狗,數百個狗籠每個多關一至兩隻,狗長期未出籠趾甲過長,環境悶熱潮濕、地上多排泄物與蒼蠅;今年八月底曾「救回」六隻狗,送養狗場一個月,犬隻身上就有嚴重皮膚病,健康堪慮。

志工反映 動保處仍大量出養犬隻

志工表示,四月間曾向動保處反映屏東狗場環境不佳,向所方陳情停止送狗至屏東狗場,但動保處仍陸續出養兩百隻,而建議的後果反使動保處大量出養犬隻時,刻意隱瞞日常照護志工,甚至不願公布出養名單。

陳玉敏痛批,各縣市政府聲稱零安樂死,私下卻將狗亂送至環境衛生糟糕的私人養狗場、到處亂送,也沒有後續追蹤動物健康狀況,認養率帳面數字好看外,問題根本沒解決,「根本是掩飾太平」,動物福利堪憂。

嚴一峰解釋,收容所不可能無止盡使用公帑飼養犬貓,最重要任務就是協助犬貓找到幸福家庭,北市擬增訂寵物認養相關行政命令,限制北市境內認養人條件;至於外縣市認養人如何規範?嚴一峰無奈道,需由中央統一規範。

※ 相關報導:

* 北狗南運 北部縣市較明顯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6227

....江文全透露,的確有聽說北狗南運的情況,且以北部的縣市較明顯,日前也曾針對此事,發文提醒各地方縣市政府。他強調,跨縣市送養並非就不關原送養縣市的事了,各地方縣市須擔負起轄下流浪動物的管理責任,了解領養對象的飼養狀況。

* 零安樂死 政策配套未完備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6228

今年初《動保法》修正通過,規定兩年後,公立收容所的動物除了特定情況外不可宰殺,然而寵物進入收容所飼養壓力大,「零安樂死」政策配套卻未完備,部分公立收容所選擇將犬隻送往民間養狗場,犬隻生命品質未受保障,動保團體呼籲,應配合家犬普查、控管寵物買賣體系等措施,從問題產生源頭加以控管,才能有效減少流浪動物數量。

fsj 提到...

海豹破浪 座頭鯨當滑板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6427

自由 2015-09-18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一隻海豹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外海乘風破浪,而牠鰭足下的「滑板」,卻是體長十餘公尺的座頭鯨!澳洲攝影師羅蘋.馬爾康(Robyn Malcolm)日前拍攝在雪梨南方五百公里處海域出沒的鯨群時,捕捉到這罕見的動物互動時刻,並堅稱並未變造照片。這場海豹與鯨的邂逅,是今年被捕捉到動物僥倖搭乘「順風車」畫面的最新一起。三月間,業餘攝影師馬丁.勒美(Martin Le-May)在倫敦一座公園,拍攝到伶鼬緊抓啄木鳥飛行的照片;六月間,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一處森林,正與家人漫步的攝影師理查.瓊斯,也捕捉到浣熊站在短吻鱷背部過河的鏡頭。

※ 查了一下原文報導,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海狗才對。相關報導:

* 919國際淨灘日 陸環團花蓮響應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94492

919是國際淨灘日,荒野保護協花蓮分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邀請民眾身穿藍色上衣,與全世界超過108個國家同步淨灘。昨天下午20多名來自大陸的環保團體「自然之友」,先前往花蓮溪入海口淨灘,冒雨清出7大袋垃圾。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說,今年淨灘活動口號為「Wear Blue,Tell Two」,希望民眾當天可穿起代表海洋的藍色上衣來淨灘,並告訴身旁友人2個保護海洋的理念,將守護海洋觀念散布到更多人心中。

賴威任指出,根據近年國際淨灘的垃圾統計,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為海洋2大頭號殺手,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足可達8.4座台北101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3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30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10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醜化海岸、汙染水質,隔絕親近海洋戲水的機會,更讓海鳥、海龜等海洋生物誤食,造成生態浩劫。

賴威任指出,根據黑潮在花蓮溪出海口的垃圾監測統計,發現漁業用的保麗龍箱碎片佔大宗,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也很常見;此外,每年11月至1月期間,海邊也會發現大量提神飲料瓶,由於這段期間許多民眾都會趁夜到海邊捕撈鰻苗,他懷疑可能是民眾徹夜工作喝提神飲料振奮精神,卻隨手將瓶罐丟棄在岸上,呼籲民眾要有公德心。



◆ 生態浩劫 海南濫捕蚯蚓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95760

世界日報 北京18日電 2015-09-18

蚯蚓又稱地龍,可入中藥,但養殖量少,近年海南省有農民大量捕殺蚯蚓,當地土壤因此受到破壞,影響生態。雖然當地政府禁止濫殺蚯蚓,但農民用藥灌、用電擊,一天可賣出250公斤的活蚯蚓。

加工場 日收250公斤

南國都市報報導,近期海南連日陰雨天氣,海南文昌蓬萊鎮村民反映,當地電擊蚯蚓之風再起,有加工場老闆每天到當地農村收購活蚯蚓,一天可收購150至250公斤,然後再以10倍價格,約每公斤80元人民幣(約13美元),轉售已風乾的蚯蚓牟取暴利。

報導引述黃姓村民表示,他曾在自家的土地裡抓捕大量的蚯蚓拿去賣,導致土地硬化,「今年感覺檳榔都減產了」。為了不讓土地遭到破壞,他不電蚯蚓了,但村民們還是會到他的田裡來電蚯蚓,讓他十分惱火。

一家老幼 出動捕抓

據報導,黃姓村民表示,每逢下雨後,村民都會到農地抓蚯蚓,甚至到了家家戶戶、一家老幼一起出動捕蚯蚓賺錢的地步。「以前捕殺蚯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藥水噴灑在土壤裡;另一種就是使用電捕蚯蚓。」黃姓村民說,由於電擊效率快、成效高,村民如今都不用藥水捕殺蚯蚓。

當地每天都有收購商前來收購蚯蚓,村民稱一天最多可賣出250公斤的蚯蚓,收購價每公斤約8至12元不等。

報導說,附近農村藏匿不少蚯蚓加工場,工人先烘烤蚯蚓,或剖開後晾曬,製成乾蚯蚓後,再以每公斤80元的價錢賣給外地收購商。

報導指出,鎮工商所負責人表示,近兩年文昌政府持續打擊非法收購野生蚯蚓,共查處四間蚯蚓加工場,但在利益驅使下,村民不久後又會開始大量捕捉野生蚯蚓。

報導說,蚯蚓可做藥材,雖然目前有人工養殖蚯蚓,但產量少,不能滿足藥廠需求,導致蚯蚓收購價不斷上升,蚯蚓被大肆捕殺後,將嚴重影響土壤健康。

※ 相關報導:

* 濫捕嚴重 馬糞海膽擬禁採3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6582

今年馬糞海膽提前半個月開放採捕,也提前半個月禁採,即日起停止採捕,直至明年五月十六日開放,但因今年馬糞海膽採捕過量,出現個頭過小就遭濫捕的情形,外界憂慮馬糞海膽資源恐將枯竭,建議禁採三年,讓資源休養生息。



◆ 密州奪2命教授 疑蜘蛛咬發瘋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93402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16日電 2015-09-18

密西西比州德爾塔(Delta)州立大學教授蘭布接連殺死女友和學校一個同事,可能是因他的臉被蜘蛛咬後變得腫脹,使他不能教課,校方減少他的夏季授課時間,以便接受治療,而蘭布的幻覺日益嚴重,感覺被人孤立,焦慮加深。

警方推斷說,蘭布殺死兩人在動機上沒有關聯,他槍殺州立大學的同事可能是出於嫉妒,因為臉腫不能上課,使他在學校的地位受到影響。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蘭布殺死女友後給家人打電話,說他誤殺了女友,本來他是想自殺,但女友試圖阻止他,結果槍走火,一顆子彈打中她的頭部。蘭布在給親友打完電話後,接著趕到校園。

警方認為,蘭布和女友可能簽有自殺協議,但他在先殺死女友後,卻不敢舉槍對準自己。警方還認為,也可能是蘭布阿肯色州的住地殺死女友後,稍候一段時間,接著開女友的車連夜駕駛300哩,趕往學校。警方透過密西西比河大橋的監視器,發現他的汽車影像。

警方還發現,蘭布還到過密西西比州的哈提斯堡,從這裡駛往學校。他早6時許在加油站加油,然後給家人打電話,但沒說是開車90分鐘返回學校,也沒說有第二次殺人的計畫。他告訴家人,說誤殺女友後,他要去森林自我了斷,以免受牢獄之苦。

蘭布打給家人許多電話,都深表歉意,說「我愛你們」。但數小時後,他又在校園槍殺了同事施密特教授。警方表示,以前關於蘭布、其女友和施密特的三角戀傳言不實。

※ 何種蜘蛛?

fsj 提到...

首例!禽流感在台變異 連狗也中鏢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16769

自由 2015-09-19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禽流感病毒在台灣不斷變異,現在不只禽鳥受害,連哺乳類的犬隻也感染了H6N1,創下全球首例!
台大教授王金和 意外發現

今年七月,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王金和在美國疾管局發行的科學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王金和是在替一隻罹患犬瘟熱病的狗做病毒分離時,意外發現H6N1禽流感病毒感染狗,後續研究更發現,約有二.一%的狗會被H6N1禽流感病毒株感染。王金和解釋,對於禽流感病毒辨認的接受體中,狗和禽類的接受體較接近,可能因此較容易被感染。

今年初,禽流感疫情肆虐中南部雞、鴨、鵝養殖場,共撲殺了約一千萬隻禽類,還被檢出了全球首見的高病原性H5N2,以及台灣首見的H5N8和H5N3,不少專家認為很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已經在地化並重組,但防檢局堅稱,這些病毒都是候鳥帶來台灣的。

賴秀穗籲 速建病毒基因庫

前年五月,我國疾管局(疾管署前身)發現,南投一名在早餐店工作的廿歲女性感染H6N1禽流感案例,也是全球首例,引發不小驚慌,世界各國流行病學家也非常震驚。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說,台灣的禽流感病毒有很多種,但每次有疫情發生時,防檢局總是堅稱病毒是由外地移入。禽流感病毒可能基因重組或變異,因而感染了哺乳類,但很難被證實,韓國曾有狗感染H5N8,中國也有人被感染H7N9,但重要的是確認「病毒是怎麼來的」。他強烈呼籲農委會應儘快建立禽流感病毒基因庫,日後若有疫情,一經比對就知道病毒到底是移入或變異。

李惠仁痛批農委會不作為

曾以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揭發農委會隱瞞禽流感的導演李惠仁痛批,從新型H5N2與台灣首見的H5N8,顯示病毒已經在台灣變異,卻只有農委會不當一回事,放任禽流感在田間流竄而不作為,H6N1禽流感病毒已經改變宿主性,感染人又感染狗,對人類的危險性會日益增高。

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H6N1禽流感在台灣已經存在超過四十年了,是雞養殖場常見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已不是應通報的疾病,目前並沒有特別關注這件案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前年那名感染H6N1的年輕女性很快就痊癒,但至今仍無法確認感染源。

至於禽流感病毒傳染給哺乳類動物、或狗傳染給人的機率有多大?賴秀穗說,病毒的變異、突變都是隨機發生的,沒有人講得出來機率多少,只能多注意監測。

※ 下一階段就是靈長類了。



◆ 搞笑諾貝爾/人象體型大不同 噓噓都是21秒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96854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9-19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昨天登場,獲得物理獎的台裔美籍科學家胡立德發現,幾乎所有三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動物,無論大象、小狗、大人或小孩,即使體型大不同,尿尿時間大約都是廿一秒。

由美國科學幽默雜誌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約每年九月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辦頒獎典禮,頒給「看起來不正經、好笑,卻又發人深省」的科學研究。今年是第廿五年辦「第一屆」頒獎典禮,在台灣時間九月十八日早上六時舉行,主題是「生命」。共有十位得主,每人可獲十兆元辛巴威幣(約新台幣一二○元)。

胡立德對不同體型的動物,排光膀胱的尿液需多少時間做的研究,曾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他實驗發現,從三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包括貓、狗、人、大象的尿尿時間約廿一秒;但不同情況有正負十三秒的落差,約介於八秒到卅四秒。

十七世紀摩洛哥第一位國王伊斯邁爾,傳說中生了八八八個孩子。今年數學獎得主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人類學家伊麗沙白.奧比佐切和卡爾.格拉默,用數學方法判斷是否為真。

根據紀錄,伊斯邁爾是史上生最多子女的人,另項記載他在五十七歲、即位卅二年時就和四名妻子和五百多個小妾生下一一七一個孩子。團隊計算發現,只要他每天行房零點八三到一點四三次、和六十五到一一○名女性,就能生出一一七一個孩子。

昆蟲獎得主是康乃爾大學研究生史密斯,在二○一二年花了整年的時間,讓自己身體廿五個不同部位蜂螫逾二二○次。得到結論是:被蜜蜂螫最痛的三個部位是鼻孔、上唇和陰莖。「鼻孔被螫,全身都會劇痛!」

文學獎得主、荷蘭研究團隊發現,地球上幾乎所有語言都有「Huh」(音同「蛤」);主持人也讓全場觀眾以各自母語說一次,結果全場響起同樣的發音「Huh」。

經濟學獎頒給曼谷警方,理由是曼谷警察拒絕違法者的賄賂就能獲得獎金。這來自二○一四年的路透社報導,有兩名警察因拒絕三美元的賄賂,因此獲授予一萬元泰銖,換算即三一○美元獎勵。但曼谷警方沒來領獎。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搞笑諾貝爾/苦等3歲兒尿尿 他的研究靈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96863

搞笑諾貝爾獎研究很無厘頭嗎?其實得主的研究都是認真的!物理獎得主胡立德研究發現三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動物,平均尿尿時間都是廿一秒。他接受外媒訪問時透露,靈感來自他兒子。

胡立德研究流體力學,對任何流體都很敏感。他在他兒子三歲時每半小時要帶去上廁所,感覺兒子尿尿真久,計時發現每次都要廿秒,「這麼小的身體,為何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他再計自己排尿時間竟也是廿秒。當下覺得非常神奇,畢竟他的體重比兒子重十倍,膀胱容量也差很大,排尿時間怎會一樣?



◆ 闊葉獼猴桃 竟是原生奇異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900051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9日 沈揮勝/南投報導

「咦!那不是奇異果嗎?」魚池鄉女茶農葉韋甹,前陣子在大雁山區,看見1棵闊葉喬木的樹稍藤蔓,結滿著纍纍果實,樣子酷似奇異果。日月潭生態導覽員葉建興解釋,它叫「闊葉獼猴桃」,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確實是如假包換的台灣原生種奇異果!

葉建興表示,事實上市售的紐西蘭奇異果,種源是來自亞洲獼猴桃,再經培育改良而成。包括中國大陸約有60多種原生獼猴桃,台灣已知7種,分類稍有爭議,但闊葉獼猴桃這物種是確認的。

依據文獻記載,1899年英國園藝家威爾遜從中國大陸引進部分品種的獼猴桃至歐、美成為觀賞植物,另1903年紐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亦從中國大陸引進該國北島,經過改良成了知名的農業商品。(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重現金黃花海 鼻頭國小復育金花石蒜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196588

鼻頭國小佇立在東北角突出的鼻頭角上,周遭國際級的海蝕海岸景觀是最天然的教室,學生打從小一起便學習相關知識成為小小導覽員,今年他們還要復育國寶級花卉「金花石蒜」,讓金黃花海重現東北角。

* 「北狗南送」惹議 北市動保處:空間不足
http://udn.com/news/story/6655/1196466

市議員闕枚莎爆料,北市動保處為美化送養與安樂死數字,將北部流浪狗「南送」至外縣市狗場,以達北市零安樂死,而這些「外送」的流浪犬隻,送養到私人狗場不僅被關籠,生活條件差,甚至罹患嚴重皮膚病、心絲蟲病等,遭動保團體批評動保處不管犬隻死活。

對於「北狗南送」的質疑,北市動保處長嚴一峯否認。嚴一峯說,是因為北市土地空間不足,確實有需要將狗送養民間團體。

動保處沒有美化數字且「數字並不重要」,不過台北狗場流浪犬隻「爆量」,且北市土地空間不足,將狗送養民間團體有確實的需要,至於送養狗到民間收容環境差,嚴一峯認為,應該要建立制度規範此類民間狗場。

* 石虎遭撞死 倒在「注意石虎」旁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98269

苗栗縣128線道路沿線是瀕危動物石虎出沒熱區,沿途設有「注意石虎」標誌牌警示,但日前再傳出有「石虎」遭路殺,就躺在標誌牌附近,已是4年來第三隻魂斷輪下,保育人士聞訊「憤怒又痛心」。

苗栗淺山多,是石虎重要棲地,沿山闢建的苗128線道路途經銅鑼、西湖、通霄等地,都是石虎保護重點區域,縣府3年前架設「注意石虎出沒」的警告標誌,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成全台首創,無奈「路殺」事件仍屢見不鮮。

fsj 提到...

為猛禽爭取一片天 「老鷹公主」 婚紗照也追鷹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99692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9-21

「老鷹想飛」紀錄片即將搬上大螢幕,追鷹多年的林惠珊不但四處奔走宣傳,準備在年底結婚的她,還與另一半把老鷹圖騰穿在身上拍攝婚紗照,期待老鷹重回台灣的天空。

林惠珊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助理,從事鳥類調查超過10年,受追鷹人沈振中老師的影響,近年更把焦點放在老鷹身上。

「每追鷹一次,就愈覺得該為老鷹發聲,為牠們多爭取一片天」,林惠珊說,老鷹是最接近人類的猛禽,在近年追鷹的過程,她和其他研究人員經常目睹老鷹受到農藥的摧殘,「看著牠們因中毒而倒下」,那是最讓研究人員心痛的一刻。

為了監測老鷹,她和研究人員經常來回山林計算著老鷹數量,只要發現老鷹的數量又減少,她就會擔心「是不是又有老鷹回不了家」?

由導演梁皆得掌鏡的老鷹紀錄片「老鷹想飛」預計11月上映,片中主要突顯台灣老鷹消失的原因,除了主角追鷹人沈振中外,被稱為是「老鷹公主」的林惠珊,最近已成了影片的頭號宣傳員,連自己拍攝婚紗照時,還把老鷹穿在身上。

「老鷹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林惠珊透露,自己是在雪山做高山鳥類調查時,認識了研究兩棲爬蟲類的另一半,兩人都支持彼此的研究,在拍攝婚紗照的過程,老鷹自然成了不可缺的主角。

她希望透過紀錄片能讓更多人了解老鷹,並意識到農藥對環境的危害,「為台灣的老鷹留一片天吧」!



◆ 市鳥的故事 期待「老鷹想飛」特映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99779

聯合報 本報記者吳淑君 2015-09-21

最近有不少紀錄片上映,「夢想海洋」片中靈魂人物東華大學「拖鞋教授」蘇達貞,原本與獨子Jonathan約定獨木舟環島,但那年兒子卻在夏威夷潛水時意外身亡。這個未完成夢想,蘇達貞帶著其他一樣有海洋夢的孩子圓了。

電影18日上院線,高雄市文化局在12日辦特映會,地點選在愛河,這場別開生面的水上特映會邀來上百艘獨木舟共襄盛舉,愛河水面宛如「獨木舟電影院」,觀眾邊操槳邊看電影,銀幕裡與河面上的獨木舟互相映照。

這是愛河首度舉辦水上獨木舟電影院,也是台灣第一次的電影水上特映會,不但報名秒殺,愛河上滿滿獨木舟的畫面,搶盡各家媒體版面,成功的為「夢想海洋」造勢。

即將在11月上院線的紀錄片「老鷹想飛」,講的是黑鳶廿年計畫的老鷹先生沈振中,他用人生最精華的廿年追鷹,從基隆追到北台灣,再一路往南擴及全台,多次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梁皆得,跟著他拍了廿三年紀錄片,從中年拍到白了頭。

基隆人絕不能錯過「老鷹想飛」,因為它講的是基隆人的故事,也是市鳥黑鳶族群消失的故事,市府應該爭取一場特映會在基隆舉辦,記者認為海洋廣場是極佳地點,白天在海洋廣場導覽賞鷹,晚上席地而座看電影,一定很有FU。

但當記者提出這個構想時,馬上被打斷,朋友提醒「海洋廣場木棧板會被踩破!」這下真叫人無言,月初,慘案才發生在記者身上,高跟鞋還陷下去,好尷尬。

假日,很多人喜歡到海洋廣場「遛小孩」,小朋友跑來跑去,一片片螺絲鬆脫翹起來的木板,危機四伏,遲早會有人絆倒受傷,全部換新要4千萬元,市長林右昌答應明年編,但等預算編好,再送議會,緩不濟急。

中央政府到了年底,常會有一些工程節餘款,市府應去爭取節餘款救急,趕快把海洋廣場徹頭徹尾改良,別讓孩子的笑聲變哭聲,安全無虞的海洋廣場才可以辦更多行銷城市的活動,期待在基隆會有一場很不一樣的「老鷹想飛」特映會。



◆ 北市動物園 長頸鹿亂倫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199987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葉建宏、陳維鈞/連線報導 2015-09-21

北市動物園長頸鹿「妞妞」日前難產母女雙亡,外界驚覺動物園長頸鹿長期近親繁殖,爸爸與女兒交配成常態,一隻公長頸鹿曾與女兒交配四次,結果都無法存活。

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說,為增加長頸鹿血緣多元性,動物園曾為長頸鹿「招親」,從國外運來長頸鹿,也與其他動物園交流,但因其他動物園也是陰盛陽衰,成效不彰。

根據動物園長頸鹿生產紀錄,十六歲公長頸鹿「菊忠」與廿六歲的母長頸鹿「長宵」,這對老妻少夫,從民國八十四年開始陸續生下十胎,只有第一胎為死胎,其餘都健康存活。

但「菊忠」後來與十一歲女兒「麒麟妹」生下四胎,兩胎為死胎,兩胎出生後兩個月內死亡。「菊忠」之後又與五歲女兒「妞妞」交配,首胎即難產,母女均亡。

曹先紹說,「麒麟妹」多次死胎與「妞妞」難產死亡,不能斷定與近親繁殖有關,野外族群也會近親交配,但因野外族群眾多,發生近親繁殖機率比圈養少。

曹先紹表示,目前園內的母長頸鹿大多懷有「菊忠」的種,家族間近親繁殖長期下來「一定有問題」,動物園持續幫長頸鹿「招親」,也與國外動物園交流,但效果不佳。

他指出,十四年前,從美國交換而來的公長頸鹿艾克來台,但不久感染寄生蟲死亡;北市動物園也試著與六福村交流,希望為能園裡的母長頸鹿招親,但因為六福村也是母長頸鹿比較多,無法配對。

「招親」不成,動物園又想出一招,七年前陸續將「菊忠」的兩個兒子「宵強」、「宵順」送至台南頑皮世界入贅,只留下菊忠與另個兒子「宵久」,減少亂倫機率。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6000岩蚵螺殼 掀寄居蟹換屋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1000474-260107

幫寄居蟹找新家!桃園市環境資源教育推廣學會20日號召近200位民眾,於新屋區永安海灘放置6000顆岩蚵螺,要幫助原本棲身在燒酒螺或垃圾的寄居蟹,找到合適的新家,有寄居蟹連換3個新殼,讓現場民眾直呼:「新奇」。

學會總幹事謝健山說,民眾喜歡到海邊撿拾貝殼,貝類因此數量銳減,讓寄居蟹陷入無殼可換的窘境,只能以垃圾瓶蓋、空罐為家,而在永安海岸最常見的是,背著「燒酒螺」的寄居蟹,牠們始終長不大無法「登大人」。

* 森林公園為家 男扔4噸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198948

科羅拉多州景色秀麗的安肯帕格里國家森林公園(Uncompahgre National Forest)居然變成垃圾場。該州一名41歲男子約霍(Benjamin Yoho),將自己的家安置在森林公園中長達七個月,居然把多達超過4.25噸的垃圾傾倒在公園中。他也因此被判入獄,服刑六個月。

fsj 提到...

肥尾守宮「單手壁咚」網友:萌樣帥爆!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02227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9-22

近來「壁咚」一詞廣為流傳,意指男性將女性逼向牆壁的同時,以手拍擊牆面圍住女性並發出「咚」的聲音,但人類的壁咚早已見怪不怪,日本有守宮(壁虎)竟然也會「壁咚」,而且動作、表情都超到位,帥氣程度讓不少網友直呼:「好想被牠壁咚哦!」

日本網友あい(ai)愛好爬蟲類,時常會在推特上貼上各式爬蟲類照片,近來他又在推特上貼出一張肥尾守宮(壁虎)照,裡頭的壁虎竟用「單手壁咚」,頭成45度角歪頭,眼神流露著迷人的萌樣,加上微微凸起的小肚腩,讓照片瞬間登上推特當天瀏覽人氣排行榜!

女網友看完後尖叫表示:「好想被牠壁咚!」、也有人認為壁虎「這姿勢也太帥了!」、還有人被牠迷到「都要融化了!」,據了解,肥尾守宮可說是豹紋守宮的分身,兩者在體型、習性上都十分類似,但肥尾守宮較溫和內向,養殖難度也稍微高一些。



◆ 鹿林山保育有成 稀有動物現蹤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01838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嘉義報導 2015-09-22

嘉義縣阿里山鄉占地約494公頃的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經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費時2年生態調查,共記錄123種動物。

更令保育人員振奮的是,列入瀕危物種的黃喉貂及臺灣黑熊等36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現蹤,顯見莫拉克風災後,鹿林山保育有成。

嘉義林管處為調查鹿林山珍貴自然生態,委託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人員,歷經2年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進行極具危險性的山林巡護工作。

他們陸續將收回的2萬多筆拍攝資料整理後,傳出令人振奮的稀有動物首度現蹤消息。

2000年設立的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位於阿里山鄉境海拔1700至2885公尺處,東以鹿林前山、石水山為界,西以博博猶溪上游至石山為界,南至石水山嶺線,北以石山至鹿林前山領線為界,面積近495公頃,成為野生動物自在生活、不受威脅最佳環境。

「拍到母黑熊帶著2隻可愛小熊!」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楊瑞芬表示,透過紅外線熱感應攝影機,記錄到台灣黑熊蹤跡,其中1隻調皮小熊還好奇地玩弄攝影機。

另有成群水鹿覓食,鬥角及洗泥浴,山羌、台灣山羊親子出遊等珍貴畫面。

調查人員穿越山林尋找動物行跡及聽聲推測位置,並安裝15點監視器,每月上山收取影像1次,將所拍攝到的珍貴資料畫面統整後,透過影像讓大家感受到這些野生動物,在不受干擾的自然環境內,歡樂地與我們共存,同時證明嘉義林管處等單位,治山工程及生態保育已見成效。



◆ 湖南村志工善用回收物 荒地變公園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7770

自由 2015-09-23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與五八四旅湖南營區為鄰的新竹縣湖口鄉湖南村,有一群熱心志工歷經五年學習和努力,成立巡溪隊、關懷據點,維護公園環境,利用資源回收物把荒地變成戰車生態公園,運用紙漿打造南瓜、胡瓜入口意象裝置藝術,還整闢罕為人知的百年鐵道遺址,成為台一線湖口段吸睛的新亮點。

湖南村僅二千一百人,村民以務農為主,為改造家園環境,擔任新竹縣湖口鄉生態環保協會理事長的湖南村長李周秋蓉與一群年長志工,自九十九年起參加農委會水保局的農村再生計畫,在鄉公所協助下,向軍方撥用台一線旁的閒置土地,運用寙陋空間改善計畫,齊心協力整理,將其中一點二公頃打造為戰車生態公園,展示五輛報廢戰車。

公園設施幾乎都是利用環保回收物做成,如生態池是志工就地取材用石頭砌成,瓜棚也自己搭建;綠美化的樹木是燈會盆栽所移植或居民捐贈,蓮花盆景也是燈會垃圾桶改裝;廢棄腳踏車變成腳踩自動發電裝置;還有撿來的高爾夫球鋪設成按摩步道。

李周秋蓉說,一八八七年,劉銘傳興闢台灣第一條鐵路,行經湖南村鐵騎路,路口意象由志工巧手建築一座竹屋,裝飾用回收報紙的紙漿,DIY打造南瓜、胡瓜和台灣造型的裝置藝術,並開闢一條通往戰車生態公園的步道,每逢假日吸引遊客參觀,還成為新人拍婚紗照的景點。

此外,還有客家八角紅樓等老屋與一處罕為人知的秘境,即在糞箕窩溪畔保留的百年鐵道橋墩,一九二九年鐵路及車站移往新湖口後,老湖口跟著沒落,而留下此遺址。湖口鄉長林志華表示,因經營成果受肯定,今年再獲水保局補助,將施作滯洪池和排水系統等設施。



◆ 400萬年鯨魚化石 美國加州出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0809

世界日報 編譯組/美聯社史考特谷20日電 2015-09-22

美國加州聖他克魯茲縣(Santa Cruz County)9月初發現藏有一塊400萬年的鯨魚遺骸化石,這塊化石十分完整,長約25呎,是一名考古學家在史考特谷(Scotts Valley)一處房屋開發區進行監測工作時發現的。

考古顧問公司Paleo Solutions科學家阿姆斯壯(Scott Armstrong)表示,這塊化石的遺骸是鬚鯨(baleen whale)的祖先鬚鯨亞目(mysticete whale),包括部分頭骨碎片、大部分的下頜、肩胛骨、手臂骨和椎骨都被十分完整地保存下來。阿姆斯壯指出,這些骸骨應該是被地震與地殼板塊移動被推進高山裡。他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高山,都是由位於附近的斷層在數萬年前或數百萬年前推擠出來的,不過這些斷層現時大都已經不是活躍斷層。」

聖他克魯茲加大考古學教授克拉普漢(Matthew Clapham)表示,這塊在史考特谷挖出的化石十分罕見,因為它非常完整。他說:「在海岸線發現的化石通常都十分零碎,可能只是一塊頭骨,或是其他部位的部分骨頭。」

科學家與工作人員17日進行挖掘工作,挖出的化石暫時以石膏封存,以便在運輸過程中保持完好,它將先被送往Paleo Solutions做進一步研究。

fsj 提到...

台灣黑熊出遊 看鏡頭好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7409

自由 2015-09-22

〔記者余雪蘭/嘉義報導〕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委外在鹿林山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捕捉到台灣黑熊媽媽帶著二隻小熊穿過森林,小熊好奇看鏡頭與玩攝影機的畫面,這段超萌的影像連長期駐在山上工作的林務人員也驚呼連連,同案還拍攝到整群水鹿覓食、鬥角及在泥水中打滾等精彩生態,彌足珍貴。

嘉義林管處技正陳榮作說,海拔一千七百到二千九百公尺的鹿林山是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上一次辦理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為民國八十六年,之後因高山經歷大地震、風災等天然災害,林管處積極造林、撒草種復建,加強巡山保育,二年多前委託野聲顧問公司利用紅外線攝影機,重新進行鹿林山野生動物資源調查。

結果記錄到一百二十三種野生動物,其中,保育類動物有三十六種,包含難得一見的台灣黑熊、熊鷹、阿里山山椒魚等,動物種類也比上一次多六種,分別是黑熊、黃喉貂、長吻松鼠、小鼯鼠、白鼻心、鼬獾等,顯見保育有成,珍貴稀有動物都在鏡頭下現蹤。

這項調查最有趣的是拍下一隻台灣黑熊媽媽帶著二隻小熊穿過樹林,其中一隻小乖熊緊跟在媽媽後面,疑似發現攝影機而好奇地坐下來轉頭查看,另一隻頑皮熊則直接跑到攝影機鏡頭前,疑似舔了鏡頭,隨後看到母熊已帶小乖熊離開,才急忙從後追趕跟上,這一幕讓工作人員驚喜狂叫「萌死人了」。

陳榮作表示,在山上工作的林務人員比較容易看到野生動物,但頂多一、二隻,這次記錄到三隻親子熊,還有整群水鹿覓食、鬥角、泥浴,以及長鬃山羊親子出遊等動人的生態,「看了興奮又感動」,對長期守護保育山林的人來說,辛苦付出很值得。



◆ 看到外來種植物 記得連根拔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4178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2015-09-23

台灣常見外來入侵種植物,以小花蔓澤蘭、香澤蘭、銀合歡、銀膠菊、互花米草等影響最大,除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並造成經濟損失,有些植物更會導致民眾過敏或中毒等不適症狀,林務單位呼籲民眾若發現它們蹤跡請「連根拔起」,隨時防除「隱形殺手」減少損害。

南投林區管理處長張岱說,外來入侵物種常因農業或貿易行為、娛樂觀賞用、生物防治、偷渡、科學研究等因素被引入,引入後因棄養或未做好族群數量控管,造成野外環境大面積擴散。

台灣有高達1/3至1/4物種是特有種,對外來種侵入很敏感且脆弱,在沒有天敵制衡下,外來入侵種具競爭及排擠、疾病,或寄生蟲傳染、雜交等影響,進而破壞原有生態環境平衡,危及台灣原生物種生存空間。

根據國際自然及資源保育聯盟調查,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僅次於棲息地的喪失,例如福壽螺造成政府和農民約100億元損失。

張岱指出,外來入侵種植物雖沉默無聲,但其中像小花蔓澤蘭或福壽螺就鋪天蓋地而來,防治外來入侵種是持續而漫長工作,要投入更多金錢與人力防除,籲請全民共同隨手防除,就可輕鬆消滅外來入侵種植物。

※ 相關報導:

* 竹市要砍紅樹林 救生態?害生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4529

....當年發起保護淡水竹圍紅樹林的周昌弘表示,全球都在保育紅樹林,如果台灣砍掉一大片,一定會成為國際笑話。竹市府指稱紅樹林成為生態殺手,「根本是胡扯」,紅樹林只會豐富生態,招潮蟹減少應有其他原因;有垃圾堆積,是市府沒管理汙水。

學界在臉書發起連署行動,中山大學、成大及特有生物中心等單位都有人響應。連署書中要求竹市府即使是要砍除,也應先進行相關調查並召開研討會蒐集意見。

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洪明仕說,這次清除是香山濕地中段的人為栽種紅樹林,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他指出,香山濕地原本無紅樹林,一九九七年有私人栽植海茄苳,從此紅樹林大面積擴散,導致原生物種棲地破壞殆盡,鳥類失去棲地、還造成部分河口排洪困難、小黑蚊肆虐等問題。

「應從生物多樣性的高度來思考!」支持清除紅樹林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退休研究員陳章波指出,新竹市採「疏伐」紅樹林,而不是「砍」或「清除」,目的是維持生物多樣性,「並非有紅樹林就是好事」。

* 水筆仔般的呼吸根 落羽松不怕被淹死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4269

落羽松為何可生長在水池中,不像一般樹木會被淹死,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詹明勳表示,生長在水中的落羽松會冒出呼吸根到水面之上,有如水筆仔等濕地植物。

* 南女「丁窈窕樹」 災後重新站起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7644

曾見證白色恐怖,在台南女中校園有「丁窈窕樹」之稱的一棵金龜樹,今年八月被「蘇迪勒」強風吹倒,消息傳出,引起愛樹人士及文化部人權博物館關注,經過各方會診,校方前日將老樹重新豎起加固,希望延續老樹生機,永保校園內難得的風景。

....除了是城區最老的金龜樹外,一位曾就讀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台南女中前身)的校友丁窈窕,在一九五六年因受人誣陷慘遭槍決,罹難前剪下一撮頭髮,請獄友郭振純出獄後,幫她把頭髮埋在讓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母校。郭在一九七九年出獄後,依約把頭髮埋在金龜樹下,見證歷史。

* 寧波現「活體樹雕」被批殘忍藝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3000978-260309

木雕藝術隨處可見,但一般都是在木材上雕刻,不會對正在生長中的樹木動刀;浙江寧波市卻有10多棵樟樹被活活動刀,樹幹上雕出大小龍頭。有人說是藝術,更多人說太殘忍。

※ 韌皮部都毀了,樹要怎麼活?



◆ 富山擴大保育區 辦公聽會凝聚共識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04128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9-23

台東卑南富山保育區因擴大保育區範圍,引發居民恐慌,台東縣府從善如流,宣布在自治法規正式定案前,將陸續舉行數場地方說明會、公聽會,凝聚地方共識,讓更多民眾參與,共同守護富山保育區。

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地區保育有成,成為台東熱門的觀光景點,台東縣政府為了管理逐年成長的遊客數量及促使保育成果能永續經營,針對富山保育區訂定自治條例。

現行的保育區範圍,北起潮來橋到中段的台11線152.5公里處止,但根據台東縣政府最新所擬定的自治條例中,富山保育區範圍雖然同樣北由潮來橋,向南延伸到漁場船澳,約是現行保育區範圍的1倍左右。除此之外,台11線以東的陸地也被納入範圍,居民擔心生活受影響,引發恐慌。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未來在本自治法規正式定案前,將陸續舉行數場地方說明會、公聽會,凝聚地方共識,其中將特別進入當地原住民部落溝通,並逐次將各場民意表達納入修訂,讓更多關心地方民眾參與,將自治條例立法的完整性及配套更加周延,讓富山保育區永續經營。

※ 相關報導:

* 退役蛙人組海底漫步隊 復育珊瑚讓澎湖更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04355

澎湖一群退役陸軍海龍蛙人組成「海底漫步」團隊,夏季帶遊客潛水體驗海洋之美,觀光淡季也沒閒著,協助復育珊瑚,還幫忙清除海底垃圾,兩年來種植2500株珊瑚,清理近60噸海底垃圾與廢棄漁網,隊長劉信志說,希望家鄉的海洋在他們的努力下,變得更美好。

35歲的劉信志當兵時是陸軍海龍醫官,因潛水看到海中漂浮的瓶罐,及沉在海底的垃圾、漁網,讓身為澎湖人的他感到很難過,立願有朝一日,一定要為家鄉美麗海洋盡心力。

fsj 提到...

印尼「英雄象」遭毒殺盜牙 網民氣炸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6876

聯合報 曼谷記者林以君/廿三日電 2015-09-24

毒殺印尼這頭蘇門答臘象「洋吉(Yongki)」的人,可能會像七月初獵殺非洲明星雄獅塞西爾的美國牙醫一樣,成為下一個千夫所指的公敵。

印尼蘇門答臘這頭備受大家喜愛的公象「洋吉」十八日被發現死在牠「工作」的國家公園營區附近,身上無槍傷,腳上還套著象伕為牠綁上的腳環,但一對一公尺長的象牙已被盜獵。

「洋吉」今年約卅四歲,是一頭瀕臨絕種的蘇門答臘公象,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目前僅有兩千四百到兩千八百頭野生蘇門答臘象,但因為牠們的棲地常被人類占據,象群常入侵人類生活圈,人象爭地導致牠們生存環境更危險。

這也是「洋吉」的工作。牠成為印尼蘇門答臘「武吉巴里杉西拉坦」國家公園巡警的助手,每當有野生象群入侵人類居住地時,洋吉常是「一夫當關」,阻止這些未經馴化的野生象靠近或侵犯人類的農地,牠站在最前面,緩解野象們興奮或暴躁的情緒。

照顧「洋吉」的象伕們這幾天非常難過,「牠幫我們處理『(人象)糾紛』,又替巡警巡邏雨林保護區,牠真是頭好象」。

初步檢查,「洋吉」應該是被毒死,盜獵者再取走牠的象牙。印尼社群媒體上群情激憤,有人認為應處死盜獵者。



◆ 敘戰火延燒 末日種子庫首提領樣本
http://udn.com/news/story/8539/1205804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2日電 2015-09-24

挪威官員表示,敘利亞內戰已促使當局首度從北極山區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提領種子,以保障全球糧食供應。

敘利亞戰火漫天,民眾流離失所,坐落於阿勒坡市的植物種子庫亦受破壞。中東的研究人員已要求挪威設於北極圈的「末日種子庫」斯瓦巴全球種子庫,提取存放的其中130箱種子,合共11萬6000個樣本,這是「末日種子庫」成立七年以來首次被提取種子。挪威已答應要求,一旦文件完成便會送出。

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研究人員早年在阿勒坡建立種子庫,主要存放小麥、大麥和青草等適合在乾旱地方生長的種子。敘利亞爆發內戰後,ICARDA總部遷至貝魯特,阿勒坡種子庫亦受戰火破壞,雖然冷藏庫仍能運作,但已無法再讓種子生長及分發給其他中東國家。

斯瓦巴全球種子庫被稱為「末日種子庫」,儲存超過86萬種植物種子,旨在保存世界各地的植物種子,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避免因戰爭、核災難或氣候變化導致物種滅絕。

「作物信託」(Crop Trust)發言人雷諾夫說,「作物信託」在距離北極1300公里的挪威島嶼打造一座地下儲藏室。這座種子庫儲存幾乎來自所有國家的超過86萬種種子樣本,即使在電力中斷情況下,這座種子庫也能保持冷凍密封200年。

※ 相關報導:

* 8月颱亂花期 外埔桐花9月雪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06554

明明是9月入秋,台中外埔區永豐社區步道卻有6、70棵桐花盛開,出現原本3、4月份才能看到的「三月雪」桐花美景,居民嘖嘖稱奇,農業專家說,8月初一場蘇迪勒颱風打亂花期,激發桐樹的危機意識,搶著想快點「傳宗接代」。

農業局林務自然保育科長邱淑敏表示,這就是植物以為要死掉的危機現象,會提早開花結果,以延續下一代,如遇乾旱、颱風,產生花期不一樣的「變化」;今年遇到強烈颱風,外埔、三義、東勢等區域此時都能看見桐花滿地。

* 亂摘河床芒草花 最重罰5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06538

秋天到,河床裡美麗的「芒草花」常引來民眾摘取,不過,小心大面積摘取恐會觸犯「水利法」,最重可開罰50萬元罰鍰。法界人士也提醒民眾未弄清楚土地管轄權為誰時,其地上出產物還是不要隨意取走。



◆ 寺廟為受困貓皈依 「不干涉吃葷素」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6766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市報導 2015-09-24

佛光山嘉義市圓福寺主殿牆壁間,前天不斷傳出虛弱貓叫聲,消防人員從狹窄的通風管救出一隻小貓,住持祝福這段奇妙的因緣,特地為貓咪舉行皈依,法號「來妙」。

貓咪皈依後,是吃素還是吃葷?引起熱議。嘉義大學獸醫師蔡筱蓓說,臨床上沒看過貓咪皈依吃素,佛教徒以素食為主,但貓屬肉食性動物,需要吃肉攝取精緻蛋白質,否則不利成長,不建議吃全素。

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說,「來妙」是寺內第一隻皈依的貓,寺方也擔心小貓皈依後得不到妥善照顧,會先請一位信徒帶回家飼養,至於信徒會給吃什麼?寺方不會干涉。

據了解,圓福寺的師父與信眾都茹素,寺裡目前還養了三隻狗,三隻狗也都皈依,法號「來平」、「來富」、「來樂」,都跟著師父們吃素食。寺方人員說,三隻狗生長狀況都很好。

據報去救貓的後湖消防分隊小隊長趙家賢說,小貓困在主殿牆壁的通風管道,因洞口狹小,手伸進去又搆不到,只好先用鏡子反射確認貓咪位置,再利用寺裡的水瓢,把貓咪「撈」出來,研判小貓應是遭母貓叼至管道內,卻沒回來餵食,讓小貓餓得喵喵叫。

身長不到十公分的貓咪被救出後一臉迷濛。覺禹法師說,看著瘦弱貓咪救出來,第一時間就想為牠取名,度化牠未來能脫離畜生道,下輩子當人好好學習。

皈依儀式由覺禹帶信眾誦心經、懺悔發願,祝福「來妙」早日得道,並依佛光山慣例,動物皈依都取法號「來」,因小貓咪不斷喵喵叫,機緣奇妙,法號取作「來妙」。



◆ 獼猴咧嘴笑「自拍」 引發著作權官司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6421

Upaper 中央社 2015-09-24

美國動物維權人士22日代表一隻6歲印尼黑冠獼猴提出法律告訴,主張獼猴納魯托應該擁有自己的照片所有權,且應該因這些照片用於一本野生動物書籍而獲得侵權賠償。

根據英國「衛報」,這些照片是英國自然攝影師史雷特2011年前往印尼蘇拉威西島所拍攝。他後來出版「野生生物各異奇趣的性格」一書,其中就用了納魯托的咧嘴笑大頭照。美國動物保育團體善待動物組織要求法院宣判納魯托是照片作者與著作權擁有者,並且賠償牠損失。

不過史雷特堅稱自己才是照片擁有者,因為是在他架設腳架、離開後幾分鐘,才發現這隻猴子抓起照相機,拍下這些照片。

fsj 提到...

沈振中追鷹20年 「牠們教會我們許多事」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09101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市報導 2015-09-25

廿年前基隆鳥會創會理事長沈振中拋下一切,尋找老鷹消失真相,人稱「老鷹先生」;紀錄片導演梁皆得跟著他從中年拍到白頭的「老鷹想飛」一片十一月將上映,為台灣老鷹留下美麗足跡。

早年基隆沒有鳥會,在德育護專教書的沈振中下課到附近外木山一帶賞鳥,遇上了老鷹。他發現黃昏時鷹數很多,也成為台灣第一位記錄到老鷹巢位的人。

有一次沈振中發現三個巢,並依特徵為三個家庭成員取名白斑、叉翅、郝先生、艾家夫婦、浪先生,看牠們求偶、築巢、交配、孵蛋、遊戲。可能是經常對望,老鷹似乎也認得他。

萬瑞快速道路開通,老鷹棲地被破壞,廿一隻老鷹統統搬走,沈振中心急著到更遠的北海岸找老鷹。當時農委會有一份猛禽調查報告,指鄉下常見的老鷹全台剩不到兩百多隻,沈振中立下宏願,要把老鷹消失的原因找出來。

他辭去教職,每天騎車南北奔波,即使摔車、掉到山谷,仍繼續追鷹。追鷹計畫廿年結束,真相仍未明,他交棒給愛徒林惠珊。

去年基隆港的觀察老鷹計畫沈振中再復出,繼續追鷹。

「老鷹教了我們很多事」,沈振中說,老鷹每天黃昏聚集,不管白天發生什麼事情,晚上都會趕回家。

「鳥的感情比人還忠貞」,老鷹是一夫一妻制,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除非死亡才會替補。沈振中表示,人類應該學學,老夫老妻每年也要去度蜜月。

沈振中說,老鷹養孩子親力親為,親鳥會先登到樹頂再飛出去,示範給幼鳥看,上到樹頂的過程是在訓練平衡感;親鳥帶回來的食物會越來越少,用以刺激幼鳥飛出去覓食。

※ 相關報導:

* 全台老鷹今年426隻 最大棲地翡翠水庫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09102

早年台灣老鷹成群,但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最近完成的調查,全台今年記錄到四二六隻老鷹,較大棲息地僅剩翡翠水庫山區及屏東三地門山區。

根據調查,前年全台有二七二隻老鷹,去年三五九隻,今年四二六隻,創歷年新高,北部增加比南部明顯。

屏科大野保系教授孫元勳表示,數字增加不一定代表族群新增,有可能部分族群是以往沒調查到,例如在翡翠水庫的發現就是新斬獲;至於北部增加比南部多,是否是因南部農藥危害較明顯,值得注意。

「這項『追鷹計畫』已進行廿三年」,「全台老鷹黃昏聚集區同步調查」計畫召集人林惠珊表示,一九九二年由沈振中召集進行,從兩個調查樣區逐漸增加,二○一三年她接棒,改為全台同步調查。

* 刺網捕魚… 小琉球綠蠵龜又1死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08946

屏東縣政府早已公告小琉球海域禁用各類刺網捕魚,但1艘外港籍漁船疑似違規使用刺網,甚至疑造成1隻綠蠵龜遭網纏繞死亡,事後船隻已駛離,到底要怎麼罰?引發琉球居民熱議。

* 台電揪500人淨灘 救金黃長廊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08867

新北市貢寮區鹽寮至福隆之間,擁有一段長達3公里的金黃色長廊,是全台長度最長的沙灘,因蘇迪勒風災,灘上布滿漂流木和垃圾,台電核四廠於昨天舉辦鹽寮淨灘活動,動員500多人參與。



◆ 岩生秋海棠盛開 九九峰生態復元中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8373

自由 2015-09-25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南投林管處近日進行九九峰自然保留區植物監測調查時,發現植群內屬「近危」種、珍稀的台灣特有種「岩生秋海棠」正盛開,她較喜歡長在砂岩層和陡峭的山溝上,繁花似錦的景象,顯示九九峰生態環境愈來愈好。

南投林管處人員本週上山進行監測調查時,發現「岩生秋海棠」再度開花,由於她的花梗特別長,高於陪襯她的綠葉,因此其體型雖然迷你,但仍十分醒目。調查人員發現,岩生秋海棠喜歡水分較充足、人跡罕至地區,在九九峰自然保護區內,分布地區以砂岩層和陡峭的山溝為多,九九峰屬礫岩層地區即不見其蹤影。

林管處也說,莖長五十公分,雄花粉紅色,雌花粉紅或灰紫色的岩生秋海棠,被發現得非常晚,係民國八十七年才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彭鏡毅及陳永寬等人發表的新種。

根據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的評估,「岩生秋海棠」保育等級為接近威脅,別名「中華秋海棠」、「珠芽秋海棠」等;另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為「近危」種。分布在苗栗以南至高雄的西部山麓的低中海拔地區。

九九峰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嚴重崩塌,生態遭受極大破壞,民國八十九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公告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由南投林管處進行各項經營管理措施,目前該區秋海棠數量已逐漸回復。

※ 相關報導:

* 桃園重災區 啟動紅火蟻作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587-260107

2003年台灣首度發現紅火蟻,發現地點就是桃園機場,懷疑可能有蟻巢藏在來自美國的貨櫃夾層或底部,從機場入侵台灣,桃園市政府表示,目前以「中央統籌、地方動員、分級分區、全面處理」進行防治。



◆ 陸國寶級距瓣尾囊草 再現湖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1011-260309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5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繼月初成都發現瀕臨絕跡野生植物距瓣尾囊草,日前湖南湄江再現距瓣尾囊草蹤影,這是「植物貓熊」首次於四川以外被發現,在大陸列為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之前僅四川境內被發現過,全球植物界專家都極為重視。

湖南漣源市林業局野保股工作人員與中南林業調查規畫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協保一行,在湄江鎮湄峰湖進行考察時發現了罕見的距瓣尾囊草,發現地點為北緯27度、東經111度。

花瓣隨季節變換顏色

距瓣尾囊草因其藍色花瓣上有「距」而得名,特性在秋季萌芽生長,冬季開花,春季結實,夏季則進入休眠期;其花瓣和葉片隨著季節變換和光線強弱不同,色調也隨之變化,花朵會經歷白色—藍色—淺紅的過程。

四川百株 實屬罕見

距瓣尾囊草喜陰濕,但怕浸水,在高度鈣化的碳酸岩風化的土壤中生長得非常好,遇乾旱時葉片枯死。一旦溫度、濕度達到生長要求,會迅速產生新葉,形成植株。

四川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人員,9月2日曾在彭州市葛仙山鎮花園村七組仙女洞一帶,發現距瓣尾囊草野生種群。發現地點位於北緯31度、東經104度附近,海拔1000公尺,周圍為常綠闊葉林帶。多數處於枯萎休眠狀態,但在仙女洞洞口及周圍附近石灰岩懸崖上,有近百株鮮活的植株,對這種罕見植物來講,已是非常難得的族群存在。

小 靈 通距瓣尾囊草

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於1925年首次在四川江油市採集到距瓣尾囊草,確認為新物種,並於1929年命名。但之後全球均未再發現,直到81年後,2006年才再度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李春雨博士在四川綿陽所發現。距瓣尾囊草2005年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10年列為大陸一級珍稀保護植物。(陳榮正)(旺報)



◆ 暖化影響演化 黃蜂不再長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9746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美聯社華盛頓24日電 2015-09-25

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和生物的演化已讓許多美洲大黃蜂變得不那麼「長舌」。

根據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篇報告,洛磯山脈有兩種大黃蜂的舌吸管如今比40年前短了約四分之一,主因是氣候暖化改變了供應它們花蜜的野花種類。

其中一種大黃蜂的舌吸管原本有身體的一半長,若以人體作比較,就相當於舌頭可以長到腰部。但因為需要較長舌吸管才能汲取到花蜜的野花數量變少,它們已不再需要那麼長的舌吸管。

紐約州立大學的米勒史楚特曼是這篇報告的主要作者,他指出,使用長舌吸管比較耗損體力,黃蜂於是演化出較短的舌吸管,以方便從更廣泛種類的野花汲取花蜜。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密蘇里大學的賈倫說,生物學家已在追蹤全球暖化如何改變動植物的發展、遷徙、習性和行為,這篇報告則與眾不同地專注在生物身體的改變。

fsj 提到...

聯合筆記/單身男養小猴 難道只能拆散他們?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11198

聯合報 聯合筆記/蔡惠萍 2015-09-26

四十二歲未婚的黃姓男子,看著鄰居飼養三年的小猴子長大;三個月前,他央求鄰居送他飼養。從事勞動工作的單身男子,有了小猴的陪伴,原本機械般的生活彷彿也有了溫潤。

黃男白天送貨時,小猴待在副駕駛座籠子裡,像個小跟班;下了班,男子帶著小猴散步,形影不離,親暱像父女。

幾天前,黃男如常載著小猴送貨時,被民眾發現報警,「父女」雙雙進了派出所。在派出所,小猴依偎在主人懷中,睜著骨碌碌大眼張望。

經鑑定,小猴屬保育類的台灣獼猴,北市動保處人員告知必須沒入。無預警的分離,黃男激動大喊「別把我跟孩子分開!」「帶走牠,我怎麼辦?」但法律柵欄落下,小猴再度被關進籠裡,牠時而憤怒暴跳、時而無助顫抖,雙眼緊盯著主人。黃男黯然離去。

十一年前,北市曾有類似案例。七十七歲獨居老榮民李其運,他的女兒擔心老父寂寞,買了一隻出生才幾個月的台灣獼猴「妞妞」給他作伴,老人把牠當成孫女,疼愛不已。

一次外出散步時,被稽查人員查獲。李女被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送辦,妞妞也被沒入,在被帶走時,老人老淚縱橫頻頻叮囑,妞妞「要乖、要聽話」。

妞妞被送走後,老人健康急轉直下,半年後就辭世。農委會應家屬要求,同意讓妞妞北上「奔喪」。

相隔十年的兩起案例,執法者硬生生拆散了形同家人的飼主與寵物,飼主頓失心靈寄託,甚至身心受創;而被沒入收容的寵物,生命也從此進入黑暗期。

國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早猴滿為患,新進猴子常得與原有猴群混養,然而陌生孤猴要進入有著鮮明社會階級的猴群,會被攻擊得遍體鱗傷,甚而致死;即使倖存,也可能不斷受到強勢個體的威嚇霸凌。即使收容中心願意為牠騰出狹小的空間獨居,也不會再有如原主人般寵愛呵護。

獼猴,或許不該被當作寵物,但這兩起另類的骨肉分離事件,主人痛失相依為命的寵物,讓人道垂淚;寵物也從主人的唯一,變成收容中心的數百、甚至千分之一,權益同樣受創。這絕非保育的初衷,更有違社會與生命教育;沒入的寵物猴,還增加了收容中心的負擔,沒有一方是贏家。

野保法禁止買賣與持有保育類動物,立法意旨是為避免長期而大量的野生動物商業利用,危及珍稀動物族群存續。黃男與李爺爺並非野生動物商業捕捉/貿易結構成員,只是單純寵物飼養者,且都是因不知情而觸法。

類似個案,能不能參酌人道與比例原則,給予不同的處分?例如在案件移送後,將寵物責付飼主照養;而日後法院裁罰飼主後,能給予補登記並繼續持有,讓主人心靈寄託不致被剝奪,動物也能獲得良好照顧。

法條雖是冰冷文字,但執法者卻可以讓寂寞獨居老人與單身男子感受到溫度。老人盼不到妞妞回家抱憾而逝,小猴子,有沒有機會再回到黃男的身邊?



◆ 新北10大寵物公園 好玩可結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800032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8日 陳柔瑜/新北報導

毛小孩有福了!新北市政府動物防疫局整理出10大公園,能讓寵物踏青運動、又兼具交通方便及完備設施,包括設有寵物專屬運動場的板橋動物之家、環境優美的中和動物之家,狗兒有伴同樂,飼主也能因寵物結緣,是飼主和毛小孩不能錯過的「好所在」。

動保處說,合適的寵物公園要有寬闊的場地、寵物運動設施,更要兼顧人狗安全。附有寵物專屬運動場和訓練設施,更提供各項寵物諮詢的「板橋動物之家」當屬首選(見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被動保處列為寵物一生絕不能錯過的寵物公園。

另外,中和動物之家位於環境優雅的「烘爐地」後山,遠離城市塵囂,堪稱狗界的絕佳秘境。

靠近市區的蘆洲、永和、板橋、中和都設有寵物公園,提供多項寵物運動設施,並貼心設計各種圍欄,讓主人與狗兒都安心。

位於市郊的新店、八里、新莊、鶯歌也設有寵物友善環境,適合民眾帶著全家同樂,也讓長期生活在都市的狗兒享受沙灘和海洋。

農業局長李玟說,飼主和寵物一起走到戶外,不僅能讓增進健康,也能改善寵物及家人的默契,飼主照顧起來也會更輕鬆。詳情位置地點可上新北是動保處網站查詢。(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緝毒犬寄養家庭 「不教」握手跟坐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10967

「寄養家庭」不只照顧弱勢兒童,有一種專門收養拉不拉多犬,協助訓練成為機場、海關帥氣的緝毒犬;台中有多人擔任緝毒犬寄養家庭,表示與養一般狗很不一樣,不能學「握手、坐下」,飲食與體重都得「照書養」。



◆ 舊照當新照 林管處技士造假監測資料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11274

聯合報 記者白錫鏗、程遠述/台中報導 2015-09-26

行政院農委會東勢林管處劉姓技士負責監測動物保育,偷懶摸魚不想跋山涉水拍照片紀錄,將過去拍攝的動物舊照篡改日期後提報監測紀錄,因檔案序號排列不對被識破,昨被台中地檢署依偽造文書罪嫌起訴。

檢方指出,四十四歲的劉姓技士,是負責東勢管理處梨山工作站內的國有林地野生動物、森林溪流魚類等監測工作,提供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及棲息經營管理的參考。

檢方查出,劉姓技士需到梨山、武陵農場附近的高山,依獸徑、野生動物食痕及糞便位置,架設紅外線照相機拍攝野生動物的生態,再按季將取得的野生動物有效樣本,提報林管處育樂課彙整紀錄。

另外,劉也應至南湖溪、合歡溪採集溪哥、苦花等魚類,記錄魚種的體重、體長,製作「林務局溪流魚類資源監測技術手冊資料」。

襄閱主任檢察官洪家原表示,從梨山工作站至山區,或到南湖溪、合歡溪採集魚類,距離長達近百公里,且山路崎嶇、溪水湍急,每次需耗費三、四小時才能完成調查,劉姓技士因偷懶便宜行事。東勢林管處表示,將視判決結果,召開人事評議委員會決定如何處置。

起訴書指出,劉男將他二○一二年間拍攝的野生動物成果照片,變更為二○一三年及二○一四年拍攝,虛偽照片共九百卅二張,提報東勢林管處育樂課彙整;此外又將二○一三年六月四日拍攝的溪哥、苦花魚照片,變更為二○一四年六月十日,充當二○一四年第二季南湖溪下游調查成果照片。

經東勢林管處人員發覺虛偽照片的檔案序號,未按時間先後排列,比對原始照片檔案後發現根本就是舊照片,函送檢方偵辦;劉到案後已坦承使用虛偽照片製作不實報告。



◆ 早過恐龍 複齒河南龍露真容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1219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26日電 2015-09-27

河南濟源早前發現的一組古脊椎動物化石,經過三個月的修復,初露真容。經研究認定是距今2.59億年前的古生代動物,被命名為「複齒河南龍」,屬於似哺乳爬行動物。專家指出,這種大型草食性動物,對研究哺乳動物的祖先,甚至人類的遠祖提供了新證據。

據大河報報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勘探隊在濟源王屋山下槐疙瘩嶺一山坡上,挖出一批化石,修復後共得到包括肋骨、鎖骨、椎體、牙齒、肩胛骨等57件骨骼化石。

2012年這批化石被送到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經研究分析發現,屬於距今2.59億年的鋸齒龍類,其身長1至2米,四肢短而粗壯,身材矮小,屬於草食動物。因其「牙上長牙」的特徵,這一動物被命名為複齒河南龍。

專家們根據修復後的骨骼化石判斷,複齒河南龍頭部占身體比例較小,頭頂有瘤狀或角狀突起,頸短,體型粗笨,四肢強壯、腳掌寬大,尾粗短,身體背面被堅硬的骨質甲片所覆蓋,就像鱷魚的背部,可以防衛掠食動物。

複齒河南龍生活在古生代晚期二疊紀時期,較恐龍時代早5000萬年。中科院研究員劉俊稱,哺乳類動物確切起源於哪種動物還是個謎,這批化石將對哺乳動物演化研究提供新證據。

fsj 提到...

孫維新/從皓月當空,看天體演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14619

聯合報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大物理系與天文所教授)2015-09-28

超級月亮加上血月傳說,這個中秋本來應該過得無比熱鬧的,卻讓杜鵑颱風給攪了局,中南部的民眾還能在雲淡風輕中朦朧賞月,北部的人只能在騎樓下的滴嗒雨聲中單純烤肉了。

「超級月亮」究其實不過就是「滿月」時月亮剛好位在「近地點」,看起來又大又亮。但這個名詞極端聳動,二○一一年日本的三一一地震海嘯傷亡慘重,有人就說是「超級月亮」造成的!當時的媒體報導,當「超級月亮」這個現象出現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要比兩者最遠的時候近了五萬公里!這個數字聽起來實在嚇人,因為地月距離平均也不過三十八萬五千公里,一下子近五萬公里這還得了?

媒體報導的數字基本正確,不過媒體沒說的,是「每個月,月球都是這樣運行的」!月球繞行地球是個橢圓軌道,有近地點有遠地點,近的時候約三十五萬公里,遠的時候到達四十萬公里,每個月一次近地一次遠地,都會差上五萬公里,沒啥稀奇,不會造成地球災難。

真正有趣的是地月距離的長期演化,這才讓人驚嘆。今天,您要是喜歡月亮,就趁著中秋多看看吧,因為月球正在離我們而去!這個逐漸遠離的過程,在過去十億年中持續進行。十億年前,月球和地球的距離不是今天的三十八萬五千公里,而是一萬八千公里!是今天地月距的二十二分之一!各位,近了廿二倍,月亮在天上看起來就大了廿二倍,想想看,十億年前賞月是多麼震撼人心的一件事!那時要有月餅,肯定也很大。

有趣的還不只如此,克卜勒定律告訴我們,離得越近,公轉越快,今天,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需時廿七天多一點,十億年前,當月球極為接近的時候,繞地球一圈只要六小時!簡直就是在天上飛奔!影響所及,十億年前過中秋節一定很緊張,好不容易生著了火,夾上一塊肉正要烤,就看到一個廿二倍大的滿月,從東方地平…不是冉冉升起的…是高速射出來的!然後瞬間劃過夜空,落入西邊地平之下,中秋節就結束了,連塊肉都還沒烤熟!

月球對地球近端的引力,和對地球遠端的引力有著微小的差別,這個「引力差」讓地球感覺到一個往兩邊拉扯的力量,地殼不會變形,能夠移動的只有海水,因此面月和背月的地球兩端海水都會隆起,也造成了一天兩次的漲潮現象。但是因為地球有自轉,所以海水隆起的位置不會剛好在地月連線上,而是超過了地月連線才開始隆起,這一塊超前的海水,對月球就有一個額外的吸引力,使得月球的速度加快,下一圈,月球就會進入更高的軌道,也就是離我們越來越遠!

當然,在我們有生之年,看不出月亮因為離開我們而產生的明顯變化,因為一年月亮只會遠個三公分!人類受限於生存的時空尺度,無法體會宇宙天體的長期變化,但是生物的演化卻無可避免地受到滿月和潮汐的影響(此處不討論狼人和吸血鬼),然而地球生物的大量出現,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那時月球應該只退到大約一半的路上,離地球仍然相當近!地球上的潮汐可想而知應該是相當巨大的,但是現今對古生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卻似乎很少將這項影響納入考量,古老而遙遠的生物時鐘,到底應該如何校準?

古人不曾見今月,今天的我們卻能遙想四十五億年前地球遭受巨大撞擊的畫面,這次撞擊導致了月球的誕生,讓地月系統從此開始密切的共同演化,也讓地球生物從此受到月球的深遠影響。今天大家能在中秋晚上,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我們需要知道,月亮其實幫過我們很多忙!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大物理系與天文所教授)



◆ 校犬貓最友善城市 基隆第一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4286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2015-09-28

根據關懷生命協會調查,基隆市學校飼養校犬貓的比例高,榮登全台校犬貓最友善城市第一名,贏過資源豐沛的六都。協會表示,顯見基隆人愛心濃,校園飼養毛小孩,是生命教育重要的一環,也有助於推動零安樂死的政策。

關懷生命協會成立超過20年,長期關注台灣動物保護議題,協會花費5個月時間,調查校園飼養犬貓的情形,日前結果出爐,令人大感意外,基隆市拿下第一名,台北市則為六都之末。

據調查指出,基隆66間學校中,有12間飼養犬貓,比例達18.2%。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對調查結果感到訝異,原以為六都資源豐沛,動保意識高,會拿下前面名次,「城市越都市化,犬貓越被汙名化」。

他說,校園飼養毛小孩,與老師、家長與學生有關,基隆多丘陵地,基隆人也純樸,愛心、善心濃烈,都是基隆在調查報告中居首的原因。政府零安樂死的政策,2年後即將上路,學校養犬貓有助於提升認養率,基隆則是全台的模範城市。

過去曾認為,校園飼養犬貓會製造髒亂,影響學童上課,擔心學生健康、安全,何宗勳指出,要破除迷思及負面看法,思考如何拉近孩子與動物間的距離,化為愛、同理心及包容,從小建立生命教育、動保觀念。

動物保護防疫所長陳瑞濱說,所內獸醫師每年會巡迴,替校犬貓接種狂犬病疫苗,解決衛生、疾病等疑慮。他非常鼓勵學校領養犬貓,一方面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也讓貓狗成為活教材。

※ 相關報導:

* 校犬…是忠心守衛 也是生教活教材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4320

校犬、校貓既是小朋友的玩伴,是校園忠心的守衛,更是生命教育活教材,基隆市的校犬、校貓深深擄獲小朋友的心,一起唱著幸福進行曲。

「老師早,小皮早,小毛早」,深澳國小早上總能聽見學童最真摯的呼喚,3隻校犬,小毛、小皮是校舍興建時工人養的,小三則是附近地藏庵宮主轉贈。「三劍客」從不踏進教室,不影響學生上課。



◆ 明德國小師生 搶救蝙蝠 達陣!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4465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頭屋報導 2015-09-28

一隻蝙蝠23日受困在苗栗縣頭屋鄉明德國小樓梯間超過14個小時,學童發現時奄奄一息,6年級7名師生餵食水與牛奶,幫助牠恢復元氣,23日傍晚野放,蝙蝠依依不捨,盤旋數圈才飛離,師生留存搶救蝙蝠影像,製成「生命教育」的教材。

頭屋鄉明德國小是開放學區的迷你小學,6年級6名學童在老師劉嘉琪帶領下,在教室養過烏龜、菜蟲等,23日上午7點半左右,5年級學童在一、二樓的樓梯間角落發現小蝙蝠的身軀,一開始動也不動,學童準備用掃把及畚斗處理,突然蝙蝠抖動一下,原來牠還活著,6年級學童「經驗」豐富,接下搶救蝙蝠大作戰的任務。

師生研判蝙蝠應是22日下午5點前飛進樓梯間,放學鐵捲門關閉,蝙蝠因此受困,不斷尋找出路,才會又累又渴,隔天上午被發現時奄奄一息,學童決定先用棉花沾水,讓蝙蝠解渴,接下來挑戰是要讓蝙蝠進食,有學童天真建議可以到廁所打蚊子餵食,但結論蝙蝠還虛弱,他們想到冰箱的牛奶。

但蝙蝠聞到牛奶氣味,卻是馬上轉頭,師生再討論認為牛奶對蝙蝠可能太濃稠了,後來稀釋後,蝙蝠津津有味吸吮,也有力氣用翅膀匐匍前進,「蝙蝠救活了」,師生都歡呼!

因蝙蝠是夜行性動物,全班動手幫牠製作觀察箱,放置在教室的角落,學童謝金凌還幫牠鋪衛生紙,讓蝙蝠躲進去當「棉被」,傍晚6點多帶回家中野放,空中盤遊幾周才離去,謝金凌說,「我感覺蝙蝠好像說謝謝,可以搶救一條生命,很有成就感!」

苗栗縣政府生態保育科長劉猷士稱讚明德國小師生搶救蝙蝠,他認為搶救過程基本上正確,補給水分最優先,至於蝙蝠碰到從未食用過的牛奶,稀釋後味道較淡,有營養成分,應該是可行;且蝙蝠是夜行性動物,製作觀察箱保護也是很好主意,也可到釣具行購買魚餌用的麵包蟲餵食,效果會更好。

※ 相關報導:

* 幫青蛙過馬路 志工修築石溝渠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4428

新竹縣橫山大山背梭德氏赤蛙,屬台灣特有種生物,每年10月繁殖季,牠們紛從大山背山林穿過馬路,到六寮溪上游溪邊產卵,新竹荒野保護協會號召志工,投入施作石溝渠,協助「蛙兒」打造延續生命的安全路。

「眼看10月到了,200公尺石溝才做了一半」新竹荒野保護協會主任秘書張靜珠說,施作的石溝渠,長200公尺、寬1公尺,利用石頭堆砌,過程全靠人工,遇雨天就沒辦法施作,且人力、資金都缺乏,進度嚴重落後。

fsj 提到...

美德州暴雨 台研究︰聖嬰年暖化所致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9312

2015-09-29

今年五月美國德州雨量破紀錄釀水患致三十死,台灣學者研究追溯,暴雨肇因太平洋聖嬰現象的氣候暖化,導致水氣運輸直奔德州,成果獲美國正視,不僅登上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亦獲美國CBS新聞網報導,讓台灣氣候學術成果登上國際舞台。

研究由台師大副教授黃婉如與中研院全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參與國際合作發表,研究顯示因聖嬰年成形後,赤道太平洋海水被暖化,暴風雨持續形成並直奔德州,遇上從墨西哥灣帶進大平原的濕暖氣流,因此造成豪大雨釀災。

研究結論指出,海洋在變暖​後加強了​水氣傳輸,讓大氣更不穩定。黃婉如表示,這種氣流跟水氣的交互作用具有季節性,就像台灣南部梅雨季,上層氣流跟下層水氣交會時,就常引發劇烈天氣。CBS也報導,德州二○一一年經歷破紀錄乾旱,部分歸咎反聖嬰現象,如今暴雨同被證實與聖嬰效應有關,解釋了德州為何會從極度乾旱轉變為嚴重水患的​​​擺盪。(記者吳柏軒)



◆ 好消息 澎湖首見玳瑁上岸產卵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16277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9-29

澎湖海龜保育傳出好消息,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領軍的研究團隊及澎縣府農漁局保育科,近日發現有玳瑁在湖西鄉奎壁山旁沙灘產卵,程一駿說,這是澎湖首次記錄到玳瑁產卵,目前持續監控中。

程一駿表示,研究團隊受澎湖縣政府委託進行海龜相關調查研究,這是繼民國83年在南海東沙群島上發現玳瑁產卵後,闊別23年,再記錄到玳瑁上岸產卵,研究人員相當驚喜。

研究人員9月26日晚間7時26分,在北寮村奎壁山旁沙灘記錄到玳瑁上岸;母玳瑁在8時30分產卵後即返回大海,產卵過程約1個半小時,比起綠蠵龜產卵時間2.5小時,要快上許多。

他說,這隻母玳瑁背甲直線長78公分,寬60.5公分,牠先分別挖了5個洞,最後產下146粒卵,卵窩深度有49公分,可惜有兩粒卵因受到珊瑚礁石擠壓破損。

由於卵窩位置靠近海邊,又逢颱風來襲,為利後續觀察,研究團隊已將卵窩移到沙灘較高處,由農漁局派員監測,確實掌控玳瑁卵孵化情形,做成紀錄。



◆ 外來魚偷吃蛋 干擾官田水雉繁殖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9563

自由 2015-09-29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目前正是水雉繁殖期,近年來外來魚種趁大雨「偷渡」到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因園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不速之客成長快速,加上今年上半年乾旱,菱角生長情形不佳,泰國鱧、塘虱跳出水面攻擊水雉,讓水雉今年的繁殖路走得坎坷,園區將於年底繁殖期結束後與學術單位合作,尋求解決之道。

水雉繁殖期進入尾聲,目前為止,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計有一百一十七隻成鳥參與繁殖,總巢數一百九十一、近六百顆蛋,已孵化雛鳥逾兩百隻,與去年成績相差不遠,但今年因氣候及外來魚種等因素,水雉繁殖相較之下較為坎坷,繁殖期初期有部分待孵化的蛋消失,園區人員原以為是遭到蛇攻擊,經觀察才發現,真凶原來是外來魚種泰國鱧與塘虱。

水雉教育生態園區教育專員李文珍表示,泰國鱧、塘虱等外來魚種,利用下雨天時「爬」進園區內,因園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食物充足,這些「偷渡客」繁殖快速,園區內常看見身長達六十公分的泰國鱧。原本水雉可在生長密實的菱角上築巢、繁殖,但今年菱角由於節氣因素晚種,又遇到上半年乾旱,園區內栽種的菱角多數枯萎,反倒是芡實大發生,塘虱、泰國鱧趁機從芡實的空隙間跳出水面,塘虱每天偷吃蛋、泰國鱧攻擊幼雛,威脅水雉的生存。

為了消除外來魚種,李文珍表示,園區近兩年來試過多種方法,但多是土法煉鋼,用釣的、放置蜈蚣籠,甚至借來價值四萬元的魚網,動用五、六十人一起牽罟,泰國鱧和塘虱總是有辦法逃離,也曾一次捉過上百隻塘虱,但總是比不上牠們繁殖的速度。

今年繁殖期預計十月初結束,園區預計年底與嘉義大學合作,希望能藉由學術單位的專業協助,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減少園區內的外來魚種,讓水雉繁殖環境可以更理想。



◆ 認養率7成 3400隻流浪貓狗有家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9370

自由 2015-09-29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今年七月開始實施流浪貓零安樂死,狗也僅重病犬隻才實施緊急安樂死,動保處長林儒良表示,今年各收容所的流浪貓犬共四千六百多隻,其中約三千四百隻被認養,認養率高達七成。

林儒良表示,市府為實現流浪犬貓零安樂死的目標,積極推出動物保護相關政策,包括源頭減量、推廣認養等,今年一至八月,台中市流浪犬貓認養率已較去年同期的五十五%提高至七十二%,收容所內安樂死的流浪貓狗隻數也較去年同期減少六十六%。

林儒良指出,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自今年七月起實施流浪貓零安樂死,流浪狗基本上也是零安樂死,只是重病的流浪貓咪有中途之家或愛心人士收容,重病的流浪狗則尚無動物醫院等願意收容,只好施以緊急安樂死。

流浪貓部分,凡收容的寵物貓皆提供民眾認養;野貓則結紮後原地放養;流浪犬則以認養為主,因流浪狗有的會追人車,原地放養需與地方溝通協調,較不適合。

動保處為加強推廣認養,並訂定每星期六為認養主打日,前三百名認養者可獲得小包裝飼料及訓練課程、美容、疫苗、親子紀念照等「回娘家」套券等好禮,詳情可上網查詢。



◆ 灣生、老鷹出擊 台灣紀錄片秋冬爆發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18152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專題報導 2015-09-29

今年秋季開始台灣紀錄片紛紛在戲院和觀眾見面,9月中、下旬有「來得及說再見」、「夢想海洋」、「阿罩霧風雲II落子」3部,10、11月則有「灣生回家」、「海上情書」、「有任務的旅行」與「老鷹想飛」接力上映,影片題材涵蓋老人照護、歷史、自然生態、勵志追夢等。

由陳芯宜、沈可尚、黃嘉俊執導的三段式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3位導演各自展現獨特的觀察和影像風格,分別以獨居老人、肝癌患者與分隔多年再重聚的老夫妻為主角,直擊人生溫馨又殘酷的現場。

王威翔執導的「夢想海洋」裡,熱衷於海洋教育和冒險的蘇達貞教授帶領一群年輕人,展開獨木舟航向世界的計畫,但訓練與製造獨木舟的過程又面臨官僚法令問題。「阿罩霧風雲II落子」是李崗監製、許明淳執導的戲劇重現紀錄片,下集以林家代表人物、「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為主軸,旁及於林祖密和林正亨,道出林家在大時代變動的興衰與悲劇。

「灣生回家」集中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戰後對台灣的情感,該片由灣生後裔田中實加耗時12年製作,記錄8位灣生的故事,影片未上映即先在募資平台引發注意,預告不到一個晚上點閱率就大破20萬人次,可能是年度最賣座的紀錄片。郭珍弟、柯能源執導的「海上情書」耗時6年完成,是台灣首部完整紀錄遠洋討海辛苦的紀錄片。

「有任務的旅行」是導演林正盛的新作,他自「第三屆世界公民島:130國有任務旅行」的旅行家中選出6位,跟隨他們的腳步,跨越五大洲,前往法國、日本、荷蘭、馬達加斯加、馬拉威等地,追蹤旅途點滴。梁皆得執導的「老鷹想飛」除了拍下「老鷹先生」沈振中20年來投入觀察黑鳶的過程,也探討老鷹減少對生態的影響與台灣的在地文化記憶斷層。

fsj 提到...

養狗養貓要小心 寄生蟲恐讓你失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9654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9-30

養寵物的民眾要當心。台北醫學大學動物實驗發現,犬貓身上的犬蛔蟲入侵小鼠腦部,恐會造成神經退化,恐讓阿茲海默症提前報到,研究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臨床微生物學評論》上。

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表示,小鼠動物實驗發現,犬蛔蟲幼蟲入侵小鼠腦部三天後,小鼠腦部與神經退化相關的幾個蛋白呈現倍數成長,犬蛔蟲會破壞小鼠腦部的神經細胞,壞物質一直蓄積在腦部,造成腦部退化;他合理推測,人感染犬蛔蟲也恐會導致腦部神經退化,加速阿茲海默症發生。

但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阿茲海默症是沒有原因的腦部退化,犬蛔蟲入侵腦部,造成腦部傷害、記憶力下降提前智能減退,僅能說是造成失智症徵候群。人體感染犬蛔蟲後,犬蛔蟲會四處跑,可能入侵眼睛、肺臟、腸胃,腦部等,少部分人會造成腦部退化,但與阿茲海默症是否互為因果,還要進一步研究。

范家堃表示,犬蛔蟲寄生在犬貓身上,六個月大的幼犬,幾乎百分之百都有犬蛔蟲寄生,且會人畜共通,美國CDC去年把犬蛔蟲症列為應加以預防控制的本土五大寄生蟲病之一,美國每年有70人因為犬蛔蟲失明。

范家堃說,不要認為台灣衛生條件好,就不會有寄生蟲,1998年針對400多位原住民檢查,發現43%犬蛔蟲抗體呈陽性;五年前針對台北醫學大學200多位大二、大三學生進行檢查,也發現8%犬蛔蟲抗體陽性。犬蛔蟲非常小,肉眼看不見,能存在人體逾10年。

范家堃說,國內養寵物的人不少,一定要定期驅蟲,避免互舔、親吻,和犬貓等寵物接觸後要洗手;2008年曾有國中生和狗狗接觸後犬蛔蟲感染眼睛,另有個案例是患者肺積水,理學檢查完全無異,後來驅蟲後肺積水減少才康復。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學科教授胡朝榮表示,臨床上並未發現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患者,是因染犬蛔蟲懷疑致病的病例,一來推測是沒有針對患者進行大規模篩檢,二是台灣寄生蟲感染盛行率不高,不必過度恐慌。



◆ 紐西蘭克馬得海洋保護區 17個台灣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412-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30日 蔡致仁/綜合報導

紐西蘭總理凱伊28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預計明年把紐國東北方面積廣大的海域畫設為海洋保護區,全面禁止捕魚及採礦活動。這項保護海底景觀生態的決策,獲得環保團體肯定。

該區域位在南太平洋,距離紐西蘭東北海岸約1000公里。海域上有一群火山島組成的克馬得群島(Kermadec Islands)。紐西蘭政府計畫明年通過立法,以後此區全面禁止商業與休閒性捕魚活動,與石油、天然氣等礦藏的探勘開採。

凱伊表示,「克馬得海洋保護區」涵蓋面積62萬平方公里(約台灣面積17倍),「是全球地理與地質環境最多樣化的地區之一」。

這塊海域擁有數千種瀕臨絕種的生物,包括近35種鯨魚及海豚、150種魚類,以及全球7種海龜之中的3種,還有世界最長的海底火山弧,及第二深的海溝,深度達10公里。

凱伊這個決定,令每年產值達14億紐幣(約台幣293億元)的紐西蘭海產出口業大為震驚。「紐西蘭海產食品產業協會」主席克萊蒙特說,禁令也包括鮪魚捕撈業,「我們需要時間來評估整體衝擊」。據2013年統計數據,鮪魚是紐國第四大出口海產。

受影響的還有加拿大鸚鵡螺礦業公司。此公司正等著紐國發下許可,準備在克馬得海域探勘礦藏。

先前,美國、英國與澳洲也相繼將太平洋局部海域畫設為保護區,加上克馬得海域之後總共有4處,使太平洋保護面積超過350萬平方公里。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紐西蘭分會執行長豪依表示,「我們肯定政府採取果斷行動保護這極為特別的區域,免於受採礦及漁撈損害。」

※ 相關報導:

* 才剛淨灘 大武崙 沙灘成了「垃圾灘」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18645

大武崙沙灘昨天災後滿瘡痍,大量垃圾被海浪沖上岸,原本美麗海岸線宛如垃圾場,鄰近的外木山大涼亭海灘同樣面目全非,寶特瓶、塑膠碗、垃圾袋等卡在岩縫,民眾走在垃圾海灘望而興嘆。

* 三亞沙灘中秋夜 留下80噸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18557

南國都市報昨披露,27日中秋之夜,三亞大東海景區、三亞灣沙灘上湧進了數以萬計的遊人,留下80噸的啤酒瓶、食品袋、月餅盒等各式垃圾。

中通社報導,三亞環衛部門指出,數百名環衛工人通宵從大東海景區和三亞灣沙灘共清理出垃圾超過80噸,其中,廢棄啤酒瓶比例最大。

據統計,中秋節當晚,大東海景區人流量達5萬人次,三亞灣區域人流量則超過大東海。

在景區沙灘上,每隔10米就有一個白色垃圾桶,旁邊還有提示牌。沙灘上隨處可見正在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雖然執勤的警員、城管隊員、環衛工人發現亂扔垃圾的現象後,會上前勸說,但收效不太大。



◆ 海平面加速上升 紐約、新州洪患將更頻繁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17570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8日電 2015-09-30

一項檢視過去1000年發展的研究發現,自工業革命展開後,紐約和新澤西州濱海地區更容易發生水患,而以前每500年才出現一次的強烈風暴,現在可能每25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

美聯社報導,賓州州立大學、羅格斯、普林斯頓、塔虎脫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自西元850年以來,洪水氾濫高度上升了將近四呎,主要是海平面上升所致。

在珊迪超級風暴重創紐約和新澤西海岸地區屆滿三周年前一個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敦促加強危機管控策略,以應付風暴衝擊。

六名主要研究員之一的羅格斯大學教授賀頓說,以前七個世代才出現一次的強烈風暴,現在一個世代就出現兩次,而隨著海平面加速上升,洪氾會更頻繁。

哥倫比亞大學大氣學家索貝爾說,這項研究更加證實紐約等世界各地濱海城市處境堪虞,像珊迪這樣的天災構成的風險愈來愈大。

賀頓說,這項研究並未明白宣稱這些改變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只是它提出的「時間架構」顯示問題所在。

研究人員把過去幾十年的情況,與產業革命前相比。賀頓說,氣象界都知道過去30年的情況與過去1000年不同。

研究團隊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檢驗新澤西州海岸沼澤沈積層核心保存的微化石,據以重建以前各時期的海平面。

賀頓說,沉積層核心每深入一吋,晚間就更久遠,而這種技術可以延伸幾百年,甚至幾千年。

這項研究回溯到西元850年,並發現熱帶性氣旋性質改變,導致極端風暴形態增加,造成衝擊紐約和新澤西的最強烈風暴激增。

研究的下一階段,將利用蒐集到的各種資料預測海平面高度和颶風活動,以及像珊迪這種大風暴何時可能重現。

fsj 提到...

陸男釣到「怪物」 疑似國寶「太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1000876-260309

旺報 2015年10月01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成都梁姓釣客9月28日在沱江釣到不曾見過的「怪物」,經專家鑑定,應是傳聞中的「太歲」。「太歲」有生物界貓熊的稱號,行家眼中的國寶,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古生物化石、最古老的生物活體標本,美國科學家甚至認為它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

梁姓釣客28日吃過午飯,一如往常騎車到離家4公里遠的沱江釣魚。這條寬1公尺的小河,是不少釣客的秘密基地。不過,他的手氣似乎不太好,守了一下午都摃龜。下午5點打算要收竿前,突然感到浮標往下沉,於是開始收線,「線很緊,應該是條大的。」他拉起釣鉤後卻傻眼,是一隻不曾見過的「怪物」。但專家事後的說法讓他樂不可支,如獲至寶。

經行家將照片傳給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驗明正身」,微生物學教授孫群說,應該就是「太歲」,但最終還是要經過基因鑑定才能確定。

乾燥後1公克約129萬

這隻國寶「太歲」,外表呈現黃色,上面有黑色的斑點,還有一條近30公分長的透明「尾巴」,用手摸一摸,感覺軟綿綿的。經測量直徑大約20公分,7公斤重。

「太歲」罕見而珍貴,乾燥過「太歲」價格以克計算,1公克約台幣129萬元,這隻7公斤的「太歲」乾燥後的重量尚不得而知。

「太歲」俗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長期食用肉靈芝,可延壽如神仙。更有傳言,秦始皇當初請徐福尋找的長生不老仙藥當中,就有「太歲」。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大陸許多人打算用「太歲」養生保健,一度掀起「太歲熱」。不過野生太歲非常罕見,多數人只能聞之興嘆。

食用可延壽如神仙

不過孫群認為,民間傳說並無科學根據。他表示,「太歲」屬大型真菌,需要生長在含有營養成分的地方,它被發現的水域,應該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生物界有另種說法,「太歲」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

小 靈 通

太歲

太歲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之後,演變成神明信仰。另一種是俗稱「肉靈芝」的「太歲」,民間認為,這種「太歲」就是古代傳說中從地下挖出來的太歲神。

民間認為「肉靈芝」是太歲神的化身,「既沒鼻子也沒眼睛,摸上去感覺像團肉,不會因高溫而腐爛,也不會因低溫而僵硬,一天天長大,身上的『傷口』能自動癒合。」。

有研究認為,長在山中與土中的「太歲」性狀不同,「山太歲」呈纖維質,近靈芝;「土太歲」呈肉膠質,有彈性和肉質紋理。

(陳榮正)(旺報)

※ 相關報導:

* 重慶「千年太歲」 怕噪音3天換1次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1000879-260309

原本就相當罕見的「太歲」,有民眾在重慶與陝西交界地發現一株「千年太歲」,堪稱「人間至寶」,目前存放在重慶黃安壩景區遊客接待中心。不過,極其珍貴的「千年太歲」為避免遭到不文明旅客的破壞,目前不開放參觀。



◆ 要是沒有水庫?陂塘蓄水 先民智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140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10-01

年初台灣才歷經六十七年來最嚴重的大旱,政府實施停灌休耕、農民抗議工業搶水,石門水庫乾到見底,民生用水限水;沒想到,八月蘇迪勒颱風過境,大雨成災,街道水淹及腰、淹過稻田,翡翠水庫讓大台北地區自來水變泥巴水,石門水庫洩洪,一天更流掉一座水庫的容量。

旱澇交替,已是這代人必須面對的氣候現實,水庫扮演著調節供水的功能。如果有一天,台灣水庫因極端情況無法使用,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沒有水庫,搞不好是很好的事情。」彰化溪州鄉公所主祕吳音寧說,台灣幾乎已遍布水庫,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讓人們仰賴水庫,好像覺得沒有其他可能性。

但台灣從前從北到南,存在陂塘、井池、濕地等不同蓄水空間;很多地方也遍布湧泉,灌溉百畝良田。

桃園先民開墾一口口陂塘蓄水,台南官田區建於清代的葫蘆埤提供生活與生產用水,水源來自雨水、圳水,因地勢較高,可提供鹽水溪水源。豐水時蓄水、荒水時供水,周遭農地不怕沒有水用。

吳音寧說,城市人已經習慣打開水龍頭就會有自來水流出,隨著時代及科技進步,當台灣沒有水庫時,也不會回到逐水而居的日子,但是會開始思考陂塘的作用及重視分區儲水的概念。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說,早期水庫還沒有這麼多時,大家會在意儲水,每家每戶都有個水缸,每一道水至少使用三遍,洗完菜去拖地、再沖馬桶,洗碗時先用餐紙抹淨油分,就能少用些水;反倒是現在水庫多了,卻愈來愈覺得水不夠用。

※ 相關報導:

* 搶救石門水庫 清淤大作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1399

供應大桃園地區用水的石門水庫,有三分之一的容積都是淤泥。蓄水量下降的結果是,就算颱風帶來大水,水庫也留不住。今年初大旱,四月時因水庫見底,桃園地區全面實施供五停二限水,更凸顯淤積問題嚴重。

走過半世紀的石門水庫,原可容三億立方公尺水量,因淤積僅剩兩億立方公尺。今年初逢大旱,水庫見底。

* 北纜開發案 環團再勝訴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22247

爭議多年的北投纜車開發案,反對纜車的當地居民及環保團體,請求撤銷台北市政府有條件通過環評結論衍生的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午更一審宣判,判決撤銷北市府的環評決議,反對開發的北投楊姓民眾等人,再度獲得勝訴。

北投纜車開發案爭議將近20年,前後經歷5任台北市市長,在郝龍斌市長任內的2012年12月,北市府環評會最後以表決方式有條件通過北纜的環評,柯文哲上任之後,在今年5月一度對外表態要停建,還表示願意與開發商儷山林公司洽談解約以及賠償事宜。

* 封溪護魚 維護生態 大窩人有共識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21059

苗栗縣大湖鄉大窩地區自然生態、人文資源豐富,居民十多年前發起「封溪護魚」,並成立大窩文史生態協會,多年來致力維護當地的好山好水,展現成果。

大窩文史生態協會總幹事黃惠琴說,協會卅多名成員有大學教授、民代、熱心人士和世居當地的農民,來自各行各業,但有志一同,希望大窩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文之美不要受到破壞,且永續保存,留給後世子孫分享。

* 長江珍稀魚種 人工養殖有成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21313

近年來,江蘇中洋集團致力於長江珍稀魚種的人工養殖與繁育,目前已養殖有中華鱘、河豚、鰣魚、刀魚等十餘個,養殖規模近萬餘畝,年繁殖魚苗數量1800餘萬尾,存池成魚達870萬尾左右,成為大陸最大的長江珍稀魚種養殖中心,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河豚魚繁育基地。



◆ 1794年1元銀幣 可賣500萬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19705

世界日報 編譯鄧媛/綜合29日電 2015-10-01

常有人說,同樣一塊錢(美元,下同),現在的幣值不再像過去一樣值錢,但若是1794年的一枚一元銀幣,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由美國鑄造的第一批一元銀幣中的一枚將在30日拍賣,預估賣價在300萬元到500萬元之譜。

這枚銀幣是著名波格(Pogue)古幣蒐藏系列中104枚美國1790年到1830年間鑄造硬幣中的頂級貨,由史泰克鮑爾斯藝廊(Stack`s Bowers Galleries)出售。

史泰克鮑爾斯藝廊創始人勞倫斯·史泰克(Lawrence R. Stack)表示,與這枚1794年一元銀幣同期鑄造的相同硬幣超過1750枚,其中僅有100枚被保存下來,這一枚是為數不多保存最好的幾枚之一。

史泰克說,同款硬幣的原型幣2013年以1000萬元賣出,儘管30日拍賣的這一枚銀幣價值不會這麼高,但仍是世界上價格最高的錢幣之一。他說:「它象徵美國經濟系統的建立,之後美元成為主導世界的貨幣。」



◆ 文史團體為惠來遺址請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100056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1日 盧金足、陳世宗/台中報導

「一等12年、市府又跳票!」台中市惠來遺址保護協會昨日在西屯區小來公園舉辦慶生會,提出「變更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的生日願望;文史團體特為先人遺骸請命,期望遺址能儘速辦理都市計畫變更、莫再遇雨成災。都發局表示,將召集相關局處研擬可行性方案。

強颱「杜鵑」過境,惠來遺址區積水、落葉成堆,引起文史團體不滿,質疑林佳龍是否真的重視遺址保護?協會指出,遺址展示區遇雨積水已成常態,多次向市府反映未獲改善;從2002年發現至今,走過指定市定遺址、遺址公園等過程,目前卻仍原地踏步。

令人不解的是,12年來土地使用分區還是名不副實的「抵費地」,根本無法進行文化教育或其他建設規畫,正值台中市進行第四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協會希望重啟變更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程序,以「千年茄苳老樹容積移轉模式」,將這超過千年的遺址進行土地使用分區變更。

都發局表示,惠來遺址為第8種新市政中心專用區重畫抵費地,保存區或古蹟用地尚無法納入重畫工程的公共設施負擔項;後續將於第四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納入地方團體的意見,並召集相關局處研擬可行性方案。(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哭哭!手機落海 海豚竟「貼心」叼還失主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24713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雍琁/綜合報導 2015-10-02

海豚是具有靈性的海洋生物,國外一名女子泰瑞莎(Teressa Cee)上個月到巴哈馬度假旅遊,期間手機不小心掉到海裡,原以為找不回來,心想放棄尋找時,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隻海豚竟然幫她將掉入海裡的手機撿回來,讓她欣喜若狂的興奮大叫。

影片中,手機掉到海裡,泰瑞莎與身旁的友人束手無策,只能不斷地看著手掉落的位置,正在煩惱該怎麼辦時,這時海中突然出現一個身影,慢慢從海裡上升並朝他們接近,倏忽,一條海豚浮出海面,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牠的出現並非偶然,因為牠的嘴上還啣著泰瑞莎的手機,浮出海面後便直接把手機放到該友人的手上,這樣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泰瑞莎興奮尖叫。

據了解,泰瑞莎是一名啦啦隊員兼模特兒,當時與友人在海面平台上遊玩,託友人幫他拿著手機,不過一個不小心,手機掉進海裡,原以為再也找不回來了,沒想到海豚貼心的她找回手機,雖然手機浸入海水後可能故障或損害,不過這樣難得一遇的畫面與經歷讓她超級驚喜,直呼「太可愛了」。

影片一上傳,至今已有近250萬名網友點閱,不少網友讚嘆海豚真的是很聰明的生物,不過也有網友語重心長的表示,不懂為何有人殘忍地屠殺海豚。



◆ 曼谷札記/雨林守護者,安息吧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23855

聯合報 曼谷記者林以君 2015-10-02

號稱印尼國家公園「巡警」的蘇門答臘公象「洋吉(Yongki)」再也無法移動半步,倒地後忍著中毒引起的消化道劇痛,只剩下哀號、喘氣。牠無力地任憑盜獵者從牠嘴邊割下那近一公尺的長牙後,失血而死。

想像至此,或許就能理解印尼社群媒體上為何群情激憤。「洋吉,RIP(安息吧)」;許多印尼人悲傷地呼喊,請終止這種殘酷暴行。

「洋吉」服務於印尼蘇門答臘「武吉巴里杉西拉坦」國家公園,如果牠是人類,應該已達退休年齡。九月十八日前一晚牠痛到跑出平常圈養的地方,劇毒發作後,牠的舌頭發紺轉藍,意識模糊地倒下。

牠的工作是走進機械車輛無法進入的雨林深處,與象伕一起巡查是否有人盜砍珍貴樹種。牠的職責是防止盜獵者侵入保護區,牠是其他雨林生命的「守護者」,紅毛猩猩、犀牛、蘇門答臘虎,都受牠庇護。

即便過去廿五年百分之七十的蘇門答臘象棲地被人類摧毀,這頭從小被印尼象伕拉拔長大的瀕危公象,卅五年的生命中大部分卻是擔任印尼農人與野生象群間的「翻譯」。牠能在象伕引導下用象群特有溝通方式,把侵入農地的野象趕回雨林,以免更多野象成為農民敵視的目標。

一公斤一千兩百美元的象牙,讓「洋吉」失去安享晚年的機會。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統計,去年印尼死了四十五頭象,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五,大部分是盜獵者貪圖公象的象牙。亞洲象和非洲象不同的是,只有公象才有「象牙」,而這也是蘇門答臘公象數量越來越少的主因。

「洋吉」不是第一頭被殘殺的公象,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頭。



◆ 保育類麝香貓 曾文溪現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0194

自由 2015-10-02

〔記者余雪蘭/嘉義報導〕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委外進行「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國有林動植物資源調查」,在嘉縣曾文溪上游林地記錄到麝香貓覓食畫面;林管處技正陳榮作表示,麝香貓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早年數量多,有人獵捕後取毛做筆,數量大減,加上是夜行性動物,很少人看過牠的模樣。

六年多前因莫拉克颱風侵襲,南化、曾文水庫集水區大幅崩塌,影響供水穩定甚鉅。陳榮作表示,麝香貓對棲息環境要求嚴謹,這次調查拍攝到麝香貓的頻率穩定,證實曾文水庫集水區內的生態恢復良好,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牠的現蹤是守護山林及生態保育的工作人員的振奮劑。

林管處九十九年開始推動植生造林及加速集水區保育治理,進而委託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進行前述專案,透過記錄動物活動聲音、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攝等方式,瞭解林地內野生動物狀況。

根據台灣生物多樣性生物資訊入口網的介紹,麝香貓是台灣特有亞種動物,最明顯的特徵是尾巴有九個黑白相間環節,別稱「九節貓」,身長五十多公分,體形細長,分布在丘陵至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區,以濃密的原始闊葉林或雜林地為主要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