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生技產業的困境與突破

◆ 經濟/台灣生技產業的困境與突破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16767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9-05

近來幾件跟「藥品」有關的新聞事件,凸顯出台灣生技產業面對的困境,更涉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策略的定調。

首先是衛福部預定明年試辦「藥品差額負擔計畫」,讓由民眾自付差額使用原廠藥引發的爭議。藥品市場中一直存在著「原廠藥」(或稱專利藥)及「學名藥」二種來源。原廠藥之稱為專利藥,是因為這些藥品是由藥廠所創新研發,滿足新成分、新療效或新使用途徑的條件而取得專利。這些藥品一旦於日後經過臨床實驗等驗證程序,取得衛福部的上市許可,便享有在專利保護期限內(通常20年),享有獨佔利益;至於學名藥,則是指等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料,產製相同成分及療效的藥品,因此又稱為「仿製藥」。

從這個背景可以看出,專利藥及學名藥最大的差異在於價格。開發新藥時,原廠藥商非但需投入高額資金研發,同時負擔失敗的風險,加上取得專利後,還需要燒錢費時完成臨床實驗,才能取得上市許可;反之學名藥既不用負擔研發成本及風險,甚至申請銷售許可時,還可搭便車引用原廠藥的臨床實驗資料作為佐證,導致二者價差可以高達七倍。

全民健保為了控制支出,過去不斷藉由藥價給付核定的方式,持續調降健保藥價,並且依據「同成分、同品質、同劑量」的「三同」政策,不區分原廠和學名藥一律按市場價格從低核定。

以降血脂藥為例,原廠藥要價35元,健保給付價(亦即學名藥價)只有4.7元,原廠藥因此退出台灣市場理所當然。

理論上學名藥的療效應該跟原廠藥一樣,但無論是迷思也好,學名藥真的有成分差異也罷,許多民眾仍有原廠藥效果比較好的認知,再加上專利藥廠的遊說及歐美政府的施壓,衛福部才會提出「藥品差額負擔計畫」,給予由民眾自付差額使用原廠藥的選項。但這個政策本身已經給外界原廠藥真的效果好的印象,若開藥的醫師為了利潤而極力推薦原廠藥,等同進一步替原廠藥加持,同時貶低學名藥。

姑且不論「有錢人吃好藥、窮人吃健保藥」的階級對立爭議,台灣目前超過90%的製藥業者仍以生產學名藥為主;可想而知,衛福部這種影響學名藥銷路的做法必然會引發國內藥廠的反彈。

但學名藥產業的壓力不止於此。按照維基解密(Wikileaks)公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文本,未來TPP可能透過專利期間延長(因上市許可延宕者可延長專利權3-5年)、資料專屬權(在一定時間內,學名藥不得引用原廠藥臨床實驗等資料,作為上市檢驗佐證)等規定,強化對專利藥的保護並遞延學名藥上市的時間,同時利害關係人亦可對健保核價決定表達意見,以拉開原廠藥及學名藥間的價差。

政府當然應該鼓勵藥廠研發新藥來增進國民福祉,但健保及病患財務也不能沒有學名藥來紓壓,政策上不斷測試二者的平衡點在所避免。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甚至東南亞等國紛紛投入學名藥生產行列,價格競爭日趨激烈,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就算沒有民眾用藥迷思、沒有TPP的國際義務,我國製藥業都已面對升級的壓力。專利新藥訂價權高,又受專利保護,當然是努力的方向;不過,投身專利新藥研發也非陽光大道,前兩天舉行的全球招商論壇上,就有業者指出台灣對藥品創新回報太低,上市審核太久,無法點起創新及投資的火花。這種「後有追兵、前無大道」的症狀,政府要正視並對症下藥,才能帶領走出生技產業的春天。



◆ 健保大刀砍價 恐傷了生醫產業(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8559/1169299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9-06

健保極力砍價,恐成生醫產業的一大阻力。業界指出,新藥申請上市可歸納出「富人」與「窮人」兩條路線,「富人」路線先在美國上市,雖可獲得較優渥的藥價,回台卻可能難獲健保給付;另一種是直接以平價在國內上市,卻因核價過低,無法反映成本,也不具國際競爭力,反成「窮人」路線。

新藥研發成功是台灣之光,但昨天在「2015生技健康高峰論壇」中,國內研發新藥有成的太景、寶齡富錦生技卻分別訴說目前面臨的「困局」。

太景生技研發出的新抗生素「奈諾沙星」,能殺死有「超級細菌」之稱的抗藥性金黃素葡萄球菌,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可作為臨床一線用藥,預期年底前在兩岸上市,並可望為創新藥品在台上市首例。

但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感嘆,台灣的藥品核價機制對研發型藥廠不友善,健保藥價低,無法反映成本。她說,台灣藥價將成為他國參考價,如大陸也要求新藥藥價不得高於鄰近國家,「奈諾沙星」無法獲得合理藥價,也不利國際競爭,形成困境。

從事新藥開發十五年的寶齡富錦生技,當年可減緩洗腎副作用的新藥送衛生署被退件,不得已出走美國,如今在美、日上市,並以高訂價銷售。寶齡富錦生技總經理江宗明說,現在藥品想回台販售,讓國人也能享受新藥效用,但「超高藥價恐吃掉健保給付,會變成罪人」。

健保局前總經理、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分析,兩家公司發展模式不同,寶齡如同「在美國大聯盟拿到資格」,但身價高恐無法在台灣藥界行走,如「有錢人」面臨的煩惱;太景則是策略性在亞洲先上市,面臨核價過低,遭遇「窮人」的難題。

張鴻仁認為,「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十七條之一規定,恐要發明全球僅有的藥物才算數,不利新藥研發,盼能修改。

衛福部顧問蕭美玲也認為,新藥支付方式應修正,未來可比照美、日鼓勵措施,如加速審查、予以某種程度的市場壟斷等,但不應因個案調整,且需同時考慮醫材狀況。

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說,新藥不便宜,以治療C肝的新藥為例,全部給付要一點五兆元,約是三年健保總額、六年國防預算;目前藥品支付由委員會決定,壓低藥價為民眾省錢,卻可能成為產業絆腳石,他允諾思考修正新藥核價機制。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昨(5)日透露,有關國內新藥健保核價對本土新藥不友善一案,將接受業者建議,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17條之1。業界認為,若修正完成對國內新藥公司將是一大利多。

※ 詳見原站。



◆ 美研發活菌噴霧 免洗澡保潔淨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3059

自由 2015-09-06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您可能聽說益生菌有助腸道健康,但是否想過活菌噴上皮膚的下場?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美國有家公司相信不洗澡有益人體,因此研發了「活菌噴霧」,號稱每天只需噴兩次就能長保潔淨,但該產品尚未通過臨床試驗。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師惠特洛克表示,根據古老智慧,把好菌留在皮膚上才能健康;現代人卻喜歡過度清潔,徒使好菌逐漸流逝。為了證明上述理論,他在麻州劍橋市成立「AOBiome」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相關產品;又因在每天洗澡的人身上做臨床試驗不具說服力,所以乾脆「以身作則」,宣稱「我已經超過12年沒洗澡了」。

「AOBiome」7月發表的「污垢媽媽」(Mother Dirt)系列產品,內含活生生的氨氧化細菌(AOB),毫無異味就像水,每天只需噴兩次就能長保清潔。該公司希望消費者藉此減低對體味除臭劑、潤膚產品等傳統身體清潔用品的依賴;但若對不洗澡還不習慣,「污垢媽媽」也有不含菌的洗髮精與清潔劑供民眾選購。

惠特洛克說,他希望在全球徵召10億民眾加入他的不洗澡行列。為了取得更多科學證據,該公司正準備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該系列含活菌產品用於有痤瘡等發炎反應之肌膚的效果。



◆ 未來…呼口氣 就能測肺癌
http://udn.com/news/story/8559/1167779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江慧珺、江碩涵/台北報導 2015-09-05

智慧型手機不僅能偵測呼吸、心跳及血壓,甚至還能檢測血糖,將資料直接回傳醫師;用藥前做基因檢測,先確定療效和副作用;分析上萬筆數據,可知最適合你的健康生活方式…多位專家昨天在「二○一五生技健康高峰論壇」中透過實例說明,在不久的未來,這些情節觸手可及。

由中央研究院、聯合報、經濟日報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共同舉辦的「二○一五生技健康高峰論壇」,昨天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領軍,數十位國際級產官學專家分享生技發展趨勢及個人醫療關連,揭開「精準醫療時代」的序幕。

翁啟惠表示,台灣生技醫療、工業生技及農業生技等「生物經濟」已蔚為新興產業主流。他特別點出,個人化精準醫療將是下一波重要趨勢,由於東方人和西方人基因差異,未來華人好發的相關疾病,如神經退化、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等,將促使亞洲成為全球醫藥最大市場,也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機會。

台大校長楊泮池昨天也在「二○一五生技健康高峰論壇」說明國內精準醫療最新發展。他說明,精準醫療是針對個人基因、環境、生活方式差異,給予不同疾病治療及預防模式的新興醫療方法。楊泮池說,「精準醫療的短程目標是癌症治療,長期目標是三高慢性病、代謝疾病等所有健康照顧的大型世代研究。」

楊泮池指出,目前國內正建置「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計畫募集廿萬名健康參與者,及常見的十至十五種疾病患者共十萬人加入,建立屬於台灣本土的生物資料庫,找出常見致病因及機轉,給予精準用藥及疾病預防。

此外,多項新藥、免疫療法、疾病檢測方式,也有極大進展,以國外研發、台灣目前正在做的呼氣檢測為例,楊泮池說,呼氣產生的氣體小分子會揮發,透過空氣中的小分子味道進行生物標誌,即能辨識是否罹患肺癌或部分感染疾病,提供另一種早期肺癌篩檢利器。

翁啟惠領軍的醣分子研究,也將成為精準醫療突破契機。他表示,基因由於轉譯複雜,無法窺知癌症細胞機轉全貌,而經由對醣分子的研究,可進一步了解醣分子和抗體的作用,現階段已可抓到單一、最好的醣分子,讓抗體達到最適當的作用,不久將有重大突破,作為對抗疾病免疫療法的新途徑。

面對後續產業發展,翁啟惠呼籲產官學應聯手強化人才、資金、智財、法規、環境及選題等布局,同時因應大陸市場快速成長,官方在落實「兩岸衛生協議」下的ICH(國際醫藥法規協合組織)國際規範,以利進行臨床試驗,更顯刻不容緩。

※ 相關報導:

* 陳維昭:我醫材獨步全球
http://udn.com/news/story/8559/1167680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健康產業的經濟產值看好,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生技產業將從疾病治療發展到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加上人口老化,整體健康業將持續成長,十年內可望達到5兆、6兆美元,其中光是生技醫療業就占一半。

....陳維昭說,台灣過去三年取得2,233生技相關國際專利,其中839件在美國,以製藥為主;明年南港國家生技園區將啟用,成為創新研發、法規審查、與臨床試驗資源整合的重要據點。尤其台灣醫療水準高、成本低,國際大廠願意來台進行臨床試驗,也建立許多臨床試驗聯盟。

* 生技股價飆「評估體質3眉角」
http://udn.com/news/story/8559/1169309

生技股股價起伏大,許多未獲利的生技股股價已一飛衝天。該如何評估生技公司體質?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指出,可將生技業分為勞務、授權賣斷、產品銷售三種不同類別來分析。

她表示,勞務是指代工、生產,如果代工廠能推進研發能力,就更能獲得加值機會;授權賣斷則是指代理,台灣本土市場小,若代理商、銷售商能打進國際市場,就具爆發潛力。



◆ 醫療產業 是種樹而非種草
http://udn.com/news/story/8559/1167774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江碩涵/台北報導 2015-09-05

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醫療照護的需求不斷增加,估計到二○二五年全球醫療產業產值達約五兆至六兆美元。專家指出,台灣醫療市場規模雖小,但醫療水平高,針對未來個人化精準醫療必須做好準備,產業需重視價值提升,政府也應鬆綁法規加強認證,鼓勵創新商業模式。

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說,台灣生技業最大的挑戰是規模太小,在國際間較無競爭力,希望業界能自行發展合併,也希望政府幫助強制性整合。

張念慈說,若是孤兒藥或亞洲獨有的疾病,如肝炎、肝癌或乳癌、肺腺癌等方向研發新藥,仍有利基。

他表示,生技產業要找到機會,主要有四個重點,最重要的是「人才」,現在業界不只缺乏人才,且正流失。生技業高階領導人除了策略領導整合,還要與國際競爭;網羅和訓練十分重要。

第二是「題材」,台灣生技業不只在本土領域要找到題材,如何在海外領域發展更是重點;但因台灣資本市場較不成熟,國外資金也不願意進來,使得台灣生技業要找到海外題材困難度增加,需要較長時間。

張念慈說,第三是「智財」,台灣在全球雖有好幾千個專利,但能否帶進財力是未知數,想將專利變成財源,從發現到成功做出來至少得花十年,如何整合學者最初的發現,到業界研發做出藥,並將專利期延長、將專利最大化,才能將專利轉化為錢財。

第四個是「錢財」。目前台灣生技業市場上的熱錢看起來很多,但都是散戶投資,若是國際基金專門投資,才有實質幫助。

「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有沃土,卻缺乏戰略思維!」環瑞醫董事長李祖德指出,台灣是代工起家,累積足夠財力,卻缺乏膽量與知識。

他比喻,資通訊產業是「種草型產業」,快速就能回收成果。但醫療產業是「種樹型產業」,不像資通訊產業具短期效益,本質為「種樹而非種草」,投入五至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並不斷開花結果;但熬過後後成果豐碩,應該著重價值提昇,而非降低成本,必須由政府資源與政策推動。

智擎生技總經理葉常菁表示,新藥開發雖耗時、燒錢且高風險,但相對報酬高,能維持且競爭力還在,價值就會逐漸提升。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指出,生技產業最怕找不到人投資,所以人脈很重要,也期待政府扮演整合的角色。



◆ 防憂鬱 台積電增聘心理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29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6日 翁毓嵐、邱琮皓/台北報導

短短1年不到時間內,科技界折損至少5名大將,尤其華碩財務長張偉明的猝逝更令各界抱撼,據統計國內憂鬱、失眠相關疾病員工高達400萬人。為了讓員工心理有「出口」排壓,封測龍頭日月光、永慶房屋都在今年新增心理師資格職缺,甚至台灣晶圓龍頭台積電下半年還要再增聘4名心理師。

台灣出口經濟逾4成必須仰賴科技電子業,也形成加班頻繁、壓力及爆肝指數超高的產業職場。台積電,是少數在企業內部健康中心設置有專職心理師的科技大廠之一。今年下半年,還要與諮商心理師公會合作,增聘4名短期心理師,派駐在新竹、台中、台南科學園區及桃園龍潭等4個廠區,為期半年。為員工進行心理健康衛教講座,與高關懷個案訪談諮詢作業。

台積電表示,過去長期與新竹生命線合作,規畫「員工協助方案」,提供包括家庭議題、婚姻情感、人際關係、法律及財務等各項專業諮詢;根據其內部資料統計,員工諮詢件數,從2010年484件,成長到2014年時的1119件,增加1.3倍。另也定期舉辦運動會,董事長張忠謀親自參加。

致力於國內「職場員工心理健康促進」推廣的宇聯心理治療所指出,國內大企業也愈來愈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例如半導體大廠日月光、房仲業者永慶房屋,都已在今年新增設具心理師資格的職缺。

宇聯表示,國內企業的職場員工相關疾病的總人數,已高達400多萬人次,其中,憂鬱症大約就有20多萬,焦慮症大概有120多萬,失眠甚至有超過200萬人。

其它如鴻海集團、威盛電子、台灣高鐵、台北捷運、高雄捷運、中華航空、鼎泰豐等,在這近10年間,也陸續紛紛在企業內部設置員工心理諮商/輔導單位,為公司職員進行心理健康管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光遺傳技術突破 治療失憶露曙光
預防勝於治療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助攻健康ICT產業 醫材訂專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045-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手機也列新醫材!由於醫材應用在醫療蓬勃快速發展,經濟部今(7)日在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將揭露,我國將增訂醫療器材專法,連手機也有機會成遠距醫療的新醫材,這是邁向下階段健康ICT產業發展的一大福音。

行政院今天召開「生物經濟產業策略會議」暨「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一連舉行三天,依所擬策略10月底訂定五年的「台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期許2020年產值邁向3兆元、2025年挑戰4兆元。

這次討論藥品和醫材,不再著重單一產品,將往服務端多元應用延伸。醫材將往前延伸至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監視系統),往後延伸至療後照護(復健及照護)。經部將以大船帶小船策略,2020年催生2~3家旗艦公司,醫材產值累積達2,000億元。

健康ICT醫材產業將注入大數據、物聯網、雲端及機器人等關鍵元素,官員說,2002年產值僅200億,迄今已成長5倍至1,200多億元,未來產業價值鏈將更長且活力更強,更會加速異業整合發展。目前除鴻海及上銀跨域切入健康ICT外,「雙A」宏碁及華碩都有布局規劃。

受矚的是,經濟部今天在醫材產業報告將首度揭露,我國將仿效美國等先進國家訂定首部醫療器材專法,聽取BTC委員意見,一旦確認可為健康ICT產業發展打開一條康莊大道。

經部官員說,新興醫材有特殊考量並不在傳統1~3級醫材規範,無法以藥事法審查,目前三星已有一款手機可作遠距醫療監視,且通過FDA審查作為新醫材,因此,新式醫材已跳脫傳統醫材,從研發至許可,都必須有新規範來適用。

衛福部官員說,新醫材具有使用專業和技術,不是藥師能操作,許多骨材、微創手術刀、機器人等新穎醫療用醫材快速發展,現行法規無法因應產業快速發展,必須另訂專法。

衛福部已著手收集國外法制資料,預計明年端出這部專法。經部認為,一旦立法對健康促進、療後照護二大塊健康醫材產業國際競爭力,將具很大效益。

惟製藥及醫材發展仍有盲點,官員說,動物中心只能養老鼠,受限動保法,無法利用靈長類(如猴子、猩猩)作臨床實驗,惟科技部表示,動物中心大型實驗設備例醫學影像採購已規劃中,為支持生技發展,政府投入基礎建設將不遺餘力。

BTC會議約百人與會,選定「藥品及其服務、醫療器材及其服務、健康照護、食品、農業」等五大領域聚焦討論,我國將由「生技產業」邁向下階段的「生物經濟」產業發展。(工商時報)



◆ 新藥審查慢 政院也看不下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05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祕丁詩同表示,我國在新藥研發的f1(第一期)臨床實驗審查流程太慢,大有改進空間;此外,新藥核價機制法規,衛福部也應檢討,才能與國際接軌。

在新藥下階段發展,科技部鎖定華人利基型新藥,預估至2020年,製藥營收達百億元新創公司至少3家,產值由800億成長至1,000億以上。

日前經濟部招商大會時,諾華國際藥廠直言台灣法規落後,以生技新藥上市為例,審核時間比其他國家多一倍、藥價卻比他國低50%,恐成外資卻步主因。

丁詩同坦言,過去生技策略諮詢委員會(BTC)召開時,海外委員都有類似建言,認為新藥研發審核時間太緩慢,未能與國際接軌,未來有必要加強整合臨床實驗審查能量,讓生技新藥加速第一階段臨床審核。

他說,第一階段臨床實驗(phase1)因屬全球第一,若無足夠專業人力難以研判,因此審核時間很長,但我國在臨床第二及第三階段審核速度相當快速,具有國際競爭力。

製藥方面希望投入利基型藥品,包括肺癌,肝癌等治療癌症二、三級臨床實驗藥品,類新藥,中樞神經,及抗感染新藥,都是有利基產品。但藥價核定由於要照顧國人權益,因此相當保守考量。對此,衛福部將進一步思考新藥核價機制檢討。

丁詩同說,台灣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未來五年內投入經費不少於目前一年投入43億元,希望製藥營業額達百億以上公司希望有三家,醫材旗艦公司有2~3家,透過製藥醫材及其服務業,健康照護,健康促進等亮點產業加值,2020年製藥+醫材+核心醫療應用,總產值將從目前2,800億元成長至5,000億元。(工商時報)



◆ 觀點-官員小踏步 生技陷泥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7000051-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07日 杜蕙蓉

國內生技產業每年透過7月生技展、10月BTC(今年提早至9月)二個大規模展覽,以及海內外專家群聚獻策、引進新思維,期待產業能快速和國際接軌,但是產、學、研界喊得急,政府卻對產業界做了什麼?

從基本面看,台灣對新藥、新醫材的臨床藥證,用的是比美國FDA還嚴厲的法規,雖然此可提升產業研發、智財、生產技術水平,但因欠缺專業人才,也沒有像美國還有突破性療法、快速通道,優先審查等綠色通道,一個新藥開發動輒10~15年,研發經費5~20億元,廠商如何吃得消?

再者,取得藥證後,也無相關配套,甚至連要打入醫療院所的門檻都很難。以國內目前5家適用新藥發展條例,且拿到藥證的公司為例,近四季來,除了寶齡因有保健和代理等產品,獲利4,500萬元外,國光、中天、懷特、F-太景仍屬於賠錢狀態,且虧損金額更是從億元起跳。

另外,主管機關對於廠商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生技新藥」資格審定,也很不友善,截至今年5月止,共計有84家公司、202項研發中的新藥,但去年因基亞PI-88新藥三期臨床數據不如預期後,工業局對核發科技事業推薦函態度轉趨保守,不成文規定廠商須進入臨床三期後才可送件,此舉導致今年目前只有3家過關,相較於去年19家、前年11家,簡直就是開倒車。

政府的防弊重於興利觀念,連帶金融主管機關對於生技股申請IPO態度也趨於保守,不利生技廠商後續籌資。上周五(9/5)上市櫃生技公司總市值僅 5,391億,相較2014年6月高點,跌幅高達28%。

無可諱言的,生技投資本來有風險,但生技產業最大的價值也是風險,當櫃買中心自9月1日起調整「富櫃50指數」編製原則,以新增「最近4季每股稅後純益合計數須為正數」的篩選標準,剔除被生技列為重磅公司的美時、基亞、浩鼎、台微體、F*太景、安成藥時,生技業者可能很想問:政府真的在「玩」生技產業嗎?(工商時報)

fsj 提到...

抑制腫瘤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有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7696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09-10

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接受標靶治療,但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藥性,最新「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EGFR-TKI)」跨國研究公布,7成受試者可有效抑制腫瘤,副作用也降低許多。

這項研究昨天於世界肺癌年會(WCLC)發表,今年世界肺癌年會於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市舉行,全球約七千位專家參與。

代表台灣出席的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昨天表示,台灣約有一萬多名非小細胞肺癌個案,其中五成是肺腺癌患者,當患者進入晚期,標準治療是使用EGFR和ALK標靶抑制劑,但約使用一年,九成患者的癌細胞會透過基因突變或改變生長方式產生抗藥性,使療效變差、治療失敗。

為了解決晚期患者的基因突變,醫界將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做為臨床研究的重點,第二期臨床試驗,全球共210名受試者中,台北榮總的患者就占了23人。

蔡俊明表示,研究發現第三代肺腺癌標靶藥物對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來說,有較佳的治療效果,腫瘤受抑制比率為70.9%,疾病控制率為91.5%,皮疹、腹瀉等副作用比率下降。

另外,晚期患者若沒發生基因突變,除了使用標靶藥物外,還要接受化療、化療合併放療或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藥物,但化療的副作用常使病患難以忍受。

蔡俊明表示,目前最新研究,是以標靶藥物Gefitinib合併化療藥物,做為晚期第一線治療使用,研究發現55名受試患者,無惡化存活期為8.4個月,比單使用化療藥物治療的3.8個月,存活時間延長二倍,皮疹、腹瀉、肝毒性等副作用程度較輕,渴望成為患者更好的治療方式。

蔡俊明表示,這兩項研究結果是今年世界肺癌年會重點,預估新藥在明年上半年於美國上市。

fsj 提到...

臺南生技綠能展 參展大陣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351-260210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18日 記者陳惠珍/南市報導

臺南市長賴清德自上任以來,該市府團隊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宜居」.「移居」的幸福城市,其中年年舉辦的臺南生技綠能國際展,今年國貿局更首次補助參展者,邀約國外買主來台採購的住宿或機票費;南市府連續舉辦四屆且每屆展出攤位超過200個以上,成為具有發展為國際展覽潛力,因而獲得中央補助,這也表示中央對南市府辦展的用心程度給予肯定。

賴清德表示,南市府團隊一直戮力將該展擴大為國際性的展覽,也針對生技與綠能較具指標性的國家進行招商,如以色列的農業生技領域強,由駐台北辦事處展示再生能源與農業生技的技術;日本的生技美妝研發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日商SHIGUN公司也來展示皮膚保養相關系列產品;歐洲最大半導體法商的意法半導體公司,展示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

另外美國也有3個攤位展出生技、綠能領域資訊,希望透過不同國家別,在不同產業領域,具領導地位的廠商參展,以提升該展覽國際能見度,並增加在地業者國際視野,發展南市生技綠能兩大產業重鎮。

同時,為強化該國際展的招商能力,「2015臺南國際生技綠能展」的展前與展後,將各舉辦兩場採購洽談會,首場於9月17日,在台南大億麗緻酒店辦理「臺南市生技產業採購洽談會」,邀請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等5個國家13位國際買主,與超過30家臺南業者做一對一的採購洽談,總計洽談逾100家次,期藉由國內外買主與賣家商洽交流,帶動臺南產業發展最佳商機。

賴清德指出,9月18日至9月21日,在南紡世貿展覽館舉辦的2015臺南國際生技綠能展,具有六大特色,並已朝向國際知名大展邁進,包括一、首次獲得國貿局肯定,補助邀國外買主來臺採購。二、展前、展後辦理商洽會。三、國際產業專區。四、南臺灣年度大型生技綠能展。五、市府大力支持生技綠能展覽投入經費推動。六、展覽期間同步舉行就業媒合會。

希望藉由該生技綠能博覽會平台,同時辦理就業媒合會,將需才的廠商與求職的人才媒合,透過此展成為產業界與求職民眾年度最重要的媒合平台。同時,在博覽會的展前、展後辦理商洽會,對參與的本地供應商與參展業者都能創造最理想成績,成功的開拓最佳市場商機。

賴清德強調,南市府經濟發展局主辦該專業個展,已成為南台灣最大的生技綠能展,希望能成為國內最大專業展,及指標性展覽,同時期盼未來能夠如同國際蘭展,躍升為全球知名的國際性大展。(工商時報)

※ 詳見原站。



◆ 生技群聚完整 賴清德看好前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360-260210

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18日 記者陳惠珍/台南報導

生技綠能是南市府持續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其中最重要兩項聚落,南市長賴清德指出,經過近五年來的發展歷程,目前臺南生技產業群聚最完整,含製藥產業、應用生技產業及醫療器材產業等次產業別,於100年起生技產業總家數計347家,逐年成長至104年7月底已增至395家,後市深具發展潛力。

南市長賴清德表示,自100年起至104年7月底已吸引48家生技業者到臺南投資設廠,新增投資額逾29億元,創造775個就業機會,估計帶來超過42億元年產值。在製藥產業方面,家數為76家,居全國之冠,中藥GMP認證家數是35家,也是全國第一,另外取得PIC/S國際GMP認證家數為22家,高居全國第二。

臺南生技產業之上市櫃指標性廠商,包含台灣神隆、生達製藥、中國化學、德英生技、南光化學、生泰合成等製藥廠商,以及台鹽實業、景岳生技、雙美生技等應用生技類別廠商。歷年營收統計表現逐年成長,於100年營收約新台幣133億元、101年的138億元至103年的180億元;尤其102年的年成長率達28%、103年小幅成長,年成長率1%;另就103年,在指標性廠商營收104.975億,與104年1月至7月底同期比較成長率1.3%。

另在臺南綠能產業發展現況,2014年底茂迪併聯景,產能成為全球第一大,再連結模組、矽晶及相關週邊材料形成太陽能產業群聚。2014年中LED磊晶龍頭晶元光電併璨圓光電,產量達全球首位,引領週邊相關廠商升級轉型。此外,臺南市鑽石級綠建築數量亦居全國之冠,國內共62座,臺南14座,佔23%(統計至104年7月止),已為南市一大特色。

賴清德指出,南縣市合併升格後,100年度綠能產業家數計167家,逐年成長至104年7月底家數,已增至194家;於100年至104年7月底已吸引37家綠能業者,到臺南投資設廠,新增投資額逾80億元、創造1,537個就業機會,估計帶來約132億元年產值。

臺南綠能產業之上市櫃指標性廠商包含茂迪、新日光、益通、晶元光電、新世紀、大億科技及堤維西交通等綠能產業類別廠商。歷年營收統計表現也是逐漸成長,於100年的年營收約新台幣893億元,至103年的年營收約新台幣1,032億元;尤其102年成長率幅度高達30%,103年的年成長率幅度高達16%。(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鴻曜醫學 讓醫療人性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385-260210

鴻曜醫學(股)公司為細胞醫療公司,為專門研發細胞醫療與組織工程,為讓國人更充分了解該公司理念與產品,特別參加2015臺南國際生技綠能展(南科育成中心專區A107),希望透過展示的宣導,讓國人了解科技將使醫療更人性化。

....鴻曜醫學的研發團隊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幹細胞開發能力。在2014年已經成功的試驗使用心臟幹細胞製劑治療心肌梗塞的動物以及使用腦神經幹細胞製劑於中風的動物上獲得良好成效。

而且該公司也早在2014年即已推出高濃縮血小板製劑技術應用於骨科治療。同時並開始進行細胞醫療的推廣,目前已著手規畫預定將於2016年以心臟幹細胞製劑進入第一期的人體試驗。並預定在2017年以腦神經幹細胞製劑進入第一期的人體試驗。

* 總昌生質顆粒燃料 省能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398-260210

累積多年環保設備實務經驗的總昌機械,首度參加台南國際生技綠能展,將藉由展示宣導「零碳排」的環保觀念,並提供符合節能減碳的木屑切片燃料、生質顆粒燃料及生質燃料家庭用、商用燉鍋,環保訴求的燃料具有高燃燒效能,低空污及低成本的優點,攤位號碼為綠色產品及設備區「A157」。

總昌生產的木屑切片燃料,水份含量低、易燃燒,可大量供應,並在京都協定認定被視為「零排碳」的燃料,所排放的些微二氧化碳,足以被樹木所全部吸收,環保不會破壞環境,目前在全球歐盟及亞洲韓國等被廣泛使用。

* 台灣生技產業聯盟 參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443-260210

該聯盟表示,成立5年多來,目前擁有團體會員75家、個人會員51人,永久個人會員3人,總會員人數達235人,是目前國內最具規模的生技產業團體。聯盟重要服務包括國內、外參展及政府資源申請等服務;參展部分,今年除國內台北及台南生技展外,也參與馬來西亞MIHAS國際清真展與上海NPC中國保健食品展,接單金額超過2,349萬元,2016年亦將參與馬來西亞MIHAS與上海FiA展等國際展示。

fsj 提到...

3D列印心臟 MIT研製成功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97255

世界日報 記者劉晨懿之/麻州報導 2015-09-20

心臟病專家很快就可以使用立體病患心臟複製品進行研究和大型手術前的練習。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和心臟病學家目前正在開發一個先進的算法、軟體和成像技術,從而將MRI掃描的二維圖片用3D列印機轉換成物理模型,從而讓醫生在進行手術前,可以對心臟每個細節進行針對性的仔細研究。

據波士頓先鋒報報導,來自MIT電氣工程的研究員佩斯(Danielle Pace)表示,即使是正常人群,心臟差異都很大,如若是有先天性缺陷的重症患兒就更是如此。因而這一3D模型透過幫助醫生更加有效的進行手術計畫,必將影響臨床實踐。

佩斯說,如果這個模型用軟塑膠進行製作,就可以允許外科醫師在實際進行手術前進行完整的模擬練習,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醫生更全面精確的觀察器官。目前僅通過MRI圖像觀察,心臟某些部位的畫面十分不清晰。

她說,在過去,醫生已經試用類似的算法來檢查心臟泵血的效率,但是現在的技術將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可以檢查整個心臟,而且成型過程更加迅速。

領銜這個研究項目的兒童醫院心臟科醫生鮑威爾(Andrew Powell)表示,該技術將心臟分成不同的部分進行成像,並且在每個心室之間都進行分隔,從而可以節省數小時的處理時間。3D心臟模型已經研究發展數年時間,但是這種新方法,可以讓整個成型過程更實用。

他說,他們希望將目前需要數小時的成型簡化到只需不到半小時。新的系統整合一些經驗,從而更加自動化和簡化整個過程。

他談到,試用3D模型可以更好而且傷害性更小的方式來治療有缺陷的心臟,甚至有可能可以避免手術。

現在該研究要進行的下一步,是評估3D模型是不是比現有的2D畫面有額外的優勢,而這一評估預計將在未來一至兩年完成。

fsj 提到...

醫學研究缺驗證 8成被誇大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1482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 2015-09-22

許多研究都指出,喝咖啡可以保護心血管、防失智;但也有學者警告,咖啡會增加鈣質流失,恐會導致骨質疏鬆症。面對各種標榜「權威」、「創新」的研究結果,不乏是顛覆傳統概念的「新發現」,民眾要如何看待呢?

史丹福大學研究革新中心主任教授約翰.尤安尼迪斯(John Ioannidis)日昨受邀來台演講,指出多數的醫學研究可信度仍待考驗,容易誤導社會,建議民眾要多方查證。

尤安尼迪斯兼具醫師、流行病學專家、統計學者等身分,他於2005年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期刊發表《為何大多數發表的研究都是錯誤的?》的論文,創下迄今引用技術論文次數最多的紀錄。

尤安尼迪斯表示,目前發表的醫學研究中,有8成常見的非隨機研究,其結果都是錯誤的。他舉例,像是維他命E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類黃酮會降低80%的心血管死亡風險,低卡飲食會明顯降低癌症、心臟病、中風、乳癌風險,多吃水果可降低9成罹患乳癌機會等,「研究結果被誇大或過度概括(over generalizing)」,他說。

許多醫學研究缺乏驗證,尤安尼迪斯的研究團隊將同樣數據,以另一種統計方法分析,竟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研究團隊於2005年曾針對同主題分析大陸、歐洲及美國研究,發現大陸研究的藥物療效都較歐美研究增加2至3倍,甚至高出8倍紀錄,推測這些差異可能跟文化有關。他強調,「對任何醫學研究都應小心解讀。」

「顯著不一定等於可靠。」尤安尼迪斯說,許多研究都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結果卻不見得可靠。例如1994年曾有TNFA基因與腦性瘧疾關係的醫學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國際期刊上,多年來被引用超過1000次,包括研究相同基因不同疾病、不同基因相同疾病、討論、新聞等,卻沒有任何一篇是反覆確認的研究,直到10年後有其他研究團隊根據原始資料重新分析,並進行更大規模研究,才發現兩者毫無關聯,卻一直被錯誤引用。

尤安尼迪斯指出,這些偏差可能是研究人員刻意的、無意的、甚至不知情的情況所犯下的錯誤,因研究者通常傾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釋,所以對於新的研究最好不要全盤接受,須待時間、更多研究檢驗。

台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陳杰峰表示,醫學研究常遇到同樣主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需要反覆驗證,例如考科藍合作組織(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就是國際性的論文「觀察員」,藉由系統性回顧文獻,彙整多項研究結果,提供更具說服力的建議。

相信醫學研究之前,先看看…

1.數據來源 2.研究設計方式

3.研究的重要性 4.可應用程度

5.出資者

資料來源╱John Ioannidis、陳杰峰主任

製表╱吳佳珍 ■聯合報

fsj 提到...

製藥公司收購 特殊藥價格一夜飆漲55倍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03314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1日電

問世62年、成為弓蟲症感染標準療法的藥物乙胺嘧啶(Daraprim),一夜之間單價從13.5元(美元,下同)暴漲到750元,引起強烈抗議。

民主黨總統參選入希拉蕊‧柯林頓誓言要對付這類特殊藥哄抬價格的失控情況,使生技股21日股價大跌。

乙胺嘧啶8月間被前避險基金經理希克瑞利(Martin Shkreli)創辦的杜林製藥公司收購,每顆藥片售價立刻從13.5元漲到750元,這種藥片幾年前一顆只要一塊錢。希拉蕊在推特貼文,痛斥這種哄抬藥價的可惡做法,宣稱她22日就會就此提出對策。

弓蟲症會危害懷孕期間感染這種寄生蟲的婦女生下的孩子,以及愛滋病和某些癌症患者等免疫機能受損的人,對他們造成嚴重健康問題,甚至危害生命。

但希克瑞利說,新藥價也較配合罕病藥價位,並宣稱:「這不是貪婪的藥廠企圖壓榨病人,我們只是試圖保持營運。」杜林一口氣把藥價提高55幾倍並非單一事例,雖然各方對藥價的注意力集中在治療癌症、C型肝炎和高膽固醇等疾病的新藥,可是一些主要療法的老藥包括學名藥,價格也暴漲。

【經濟日報/編譯劉品佳/綜合外電】

某家藥商據報導將瘧疾用藥價格從每顆13.5美元哄抬50倍至750美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21日為此在推特揚言要提出計畫打擊哄抬藥價,引發美國生技股類股重挫4.4%,22日再跌1.7%。

希拉蕊21日上午在推特上表示:「在特殊學名藥(Specialty Drug)市場出現如此的價格暴漲,極不合理。」「明天我要提出能因應這類問題的計畫。」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指數中的百健(Biogen)和Celgene等大型公司下跌逾4%,小型生技股跌幅更深達一倍。在那斯達克各類指數中,表現最糟的就是醫療類股。

希拉蕊預計22日提出計畫,提議制訂能對處方藥公司施壓的新法規,要求業者將固定比例的營收用在研發上,藉此控管製藥業漸增的成本。此外,希拉蕊也打算勸阻藥廠,別再耗費鉅資打廣告,並遏止藥廠將這類支出歸為營業費用以減稅的做法。

希拉蕊也重申立場,表示支持讓生技類學名藥更快上市,且應禁止品牌藥廠阻擋學名藥上市的行為。品牌藥廠為了不讓學名藥上市,會付一筆錢給學名藥製藥商以達成目的。



◆ 黑心製藥CEO史奎理 炒藥價慣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05197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5-09-23

近來被指「藥價最沒天良」的美國製藥界人物史奎理,是阿爾巴尼亞裔避險基金管理人兼創投家,專門靠健診業裡一些吃人不吐骨頭的抬價手段牟取暴利。

史奎理1983年出生,2000年念大學時,在美國CNBC節目〈瘋錢〉主持人克拉莫的Cramer Berkowitz避險基金公司實習。克拉莫的慣技是操縱市場套取暴利,吃過美國聯邦證管會傳單,僥倖無事。史奎理耳濡目染四年,可能學到不少奧步。

史奎理接著在瑞銀集團和一家資本管理公司任職,2006年自己創辦避險基金「Elea資本管理」,2009年創辦「MSMB資本管理公司」,2011年在MSMB底下成立鬧出藥價醜聞的生技創投公司Retrophin。

Retrophin的搖錢樹是所謂的「孤兒病」,亦即少數人不幸罹患的罕見疾病。

2014年,Retrophin買下罕見疾病胱氨尿酸症專藥Thiola的生產權。胱氨尿酸症從一個人早年纏人一生,美國有大約二萬人為此病所苦,而別無他藥。Retrophin買下Thiola,沒有花費分毫研發成本,史奎理仍將藥價提高為原先20倍,從每劑1.50美元變成30美元,病人的藥物負擔上升少則5萬4750美元,多則10萬9500美元(台幣170萬至340萬元)。

史奎理2014年10月被Retrophin董事會撤換,自創圖靈製藥,不改將病人當商品的惡性,重施故技,2015年8月買下上市已62年的Daraprim獨家行銷權,不久將價格從每錠13.50美元提到750美元,漲幅將近55倍。

fsj 提到...

研華智慧病房 打進大醫院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207548

聯合晚報 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 2015-09-24

工業電腦廠研華(2395)積極與全台各大醫院合力建置完整的智慧病房,據悉,目前至少包括員林基督教醫院、雙和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東醫院、台中榮總等,都已陸續導入研華產品。其中員林基督教醫院全院導入智能醫院規畫,涵蓋包括智能櫃台、智能就診、數位多媒體、智慧病房與綠色醫院等應用。

研華智能副總經理余金樹指出,世界正面臨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增加、國家醫療支出增加、醫療品質提昇、遠距醫療、電子病歷、居家照護等相關醫療照護問題,但新時代的醫療照護在資訊科技大幅提升下,勢必得朝服務化與科技化發展。

余金樹說,研華運用物聯網、嵌入式電腦、自動控制的核心能力,全面推動醫療產業智能化;此外也運用雲端科技建構新一代醫療服務體系,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智能醫院解決方案,作為研華智能醫療服務的核心目標。

余金樹說,研華以智能就診服務、優質護理照護、數位一體化手術室等三大發展目標為核心,整合多種以病人需求為出發點的解決方案,為醫療院所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應用服務。

以員林基督教醫院為例,研華智能與院方合力建置了完整的智慧病房,包含床邊衛教資訊系統、數位床頭卡、通訊App、護理站電子白板的完整數位病房解決方案,跨平台整合醫護病三方溝通,並利用系統取代紙本讓院方可利用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輔助管理階層經營策略。

余金樹指出,研華智能醫療服務解決方案不僅在台落實,還會拓展至澳洲、荷蘭、英國、中國、香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日本、韓國、新加玻等世界各地。

研華8月合併營收為30.97億元,年增7.82%;前8月累計合併營收250.76億元,年增6.93%。研華指出,1至8月營收表現中,嵌入式運算事業群(Embedded Core Computing Group, ECG)與智能系統事業群(Intelligent Systems Group, ISG)表現最為突出,其他事業群則維持溫和成長趨勢。



◆ 誤診頻繁 「一生至少遇一次」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5754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華盛頓22日電 2015-09-24

美國國家科學院所屬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華裔院長曹文凱(Victor Dzau)22日公布的報告指出,多數人一生會經歷至少一次醫生錯誤或延誤診斷,這些誤診有時可能造成毀滅性後果,是現代醫學的盲點。

報告說,在正確時間獲得正確診斷,是優質醫療的關鍵;近15年來,雖然醫療品質極受重視,但誤診卻受到太少關注,如今予以改善已成迫在眉睫的問題。

最為人知的誤診事件,當屬去年賴比瑞亞男子鄧肯感染伊波拉病毒,被達拉斯醫院急診醫生誤診為竇炎,兩天後鄧肯再度求診,病情加重終至死亡。誤診極少如同前述事件成為全國媒體焦點,而且一名腸癌患者延擱數月才被診斷出罹癌,可能絲毫未察覺被誤診;有的人則比較幸運,即使被誤診最後仍能病癒。

事實上,曹文凱的報告發現,目前沒有誤診的可靠統計,也無從評估誤診導致嚴重後果有多頻繁。但證據顯示,多數民眾都會遭遇這個問題,據保守估計,每年求診民眾中20人就有一人會碰到誤診,或導致嚴重後果。同時,醫療疏失賠償案件中誤診是首要原因,而誤診造成病患死亡的賠償金額是其他原因的兩倍。

報告建議,改善此問題必須加強醫療提供者如醫生、護士、放射科技師、實驗室人員等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曹文凱並敦促病患應勇於質疑:「可不可能是其他疾病?」報告也敦促醫療提供者讓病患和其家屬在診斷過程中更積極參與,提供他們所有病歷和檢驗結果的複本。

曹文凱並敦促醫院診所揪出錯誤或延誤診斷問題,從錯誤中學習。

fsj 提到...

醫材界聯發科 泰博研發力強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216497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2015-09-29

泰博董事長陳朝旺擁有台大醫工博士頭銜,泰博是他念博士班時創立,初期聚焦居家醫療器材的IC設計,隨客戶需求朝整機發展,15年來一路挺進國內血糖測試龍頭,初期發展主要供應歐洲白牌客戶為主,被業界稱為「醫材界的聯發科」,近年則轉向自有品牌,朝微笑曲線的另一端邁進。

泰博之所以能在眾多競爭者中異軍突起,主要是具備IC設計的核心能力,並能提供從上游IC設計、模組、整機,甚至到末端的包裝、品牌設計和認證申請,提供客戶「一條龍」的整體解決方案。

就如同掌握晶片技術的聯發科稱霸大陸白牌手機市場,泰博也因此在歐美白牌市場打下江山,即使是小量訂單也承接,讓客戶僅需掌握通路便能銷售,隨著客戶從白牌建立起自有品牌,促使泰博跟著持續茁壯。

代工端極為成功的泰博不因此而滿足,陳朝旺為尋求新成長動能,2009年啟動自有品牌策略,但同樣遭受品牌和代工相衝突的瓶頸,2010年起排名前三的大客戶陸續取消訂單,公司營收獲利連三年受重大衝擊,直到2013年自有品牌和代工取得平衡後重啟動能。

泰博優異的研發能力被全球排名前五大的藥廠相中,雙方已簽訂研發合約,最快明年首季出貨。

※ 相關報導:

* 泰博血糖測試片 將進軍全球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216537

血糖儀及測試片大廠泰博董事長陳朝旺展望後續營運指出,隨第3季進入出貨旺季,加上自有品牌占比擴大,上、下半年營運比重將呈45:55,下半年業績明顯優於上半年。

泰博首季營收5.38億元,年減8.1%;稅後純益1,688.5萬元,年減85%,每股稅後純益(EPS)0.25元,較去年同期的1.8元大幅縮水,主要受歐元重貶衝擊,業外匯兌損失達8,000萬元。不過第2季開出好成績,當季稅後純益較首季大增5.6倍,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四成,大幅優於市場預期,今年業績可說先蹲後跳。



◆ 技術亮點/再生醫學 創造不老奇蹟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21653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2015-09-29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人類壽命不斷延長,各種延緩老化、或研究讓細胞活化、再生的「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逐漸成為近年來熱門趨勢。

所謂「再生醫學」,就是透過具再生能力細胞的純化、培育、增生,然後用於修復或替換體內因老化、生病、受損造成的不健康器官與組織,或以其他方式來刺激體內組織或器官再生的方法,來延長人類的健康及生命,這是一門相當專業且複雜的學問。

其中,幹細胞治療是再生醫療領域中的主軸之一,就是把自體或異體幹細胞透過分離純化甚至體外培養增生後局部注射或血液輸送注射到患者體內,達到細胞再生、組織修復目的;而間質幹細胞則負責喚醒各組織的前驅細胞(progenitor cells),進行修補器官與組織。

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技術在於細胞的培養,就得仰賴細胞培養基技術。培養基就如同細胞再生的「培養土」,若能有肥沃的養分,就能培育出「大又壯」的細胞。

工研院指出,在進行細胞培育或從研發、試量產、臨床測試到產品上市,皆需專業的培養基研發技術,才能確保細胞的優良品質與豐沛的培育數量。然而,台灣業者幾乎完全仰賴國外進口培養基培育細胞,完全無自主能力。

為彌補這項細胞治療關鍵技術缺口,工研院發揮「十年磨一劍」的功力,開發出「高效增殖人類間質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SF1 hMSC Medium)」技術,建立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平台技術,開發出高效增殖人類間質幹細胞之無血清培養基,如今已成功應用在細胞治療領域。

工研院無血清培養基沒有動物血清可能隱藏流行疾病的疑慮,且亦沒有動物與來源的道德問題,培育細胞的速度更具高增殖倍數特性,例如脂肪間質幹細胞5天即可增殖80~120倍,不僅大幅降低成本,亦可維持幹細胞活性、提升成功率。

工研院培養基已可全面客製化,「客人要什麼菜、就端出什麼料理」,猶如總鋪師般。目前工研院已成功將間質幹細胞應用至10歲的拉布拉多犬「大頭」身上,由其他狗身上抽取出的脂肪組織中培育出間質幹細胞,注射至大頭體內21周後,原本重達60公斤、不良於行的大頭,如今又可活跳跳趴趴走!

雖然目前因礙於細胞醫療的法規,為加速讓人類都能感受到細胞再生的「生命力」及國內業者對培養基的龐大需求,工研院生醫所將在年底建置完成培養基GMP廠,希望成為台灣第一個培養基研發和生產中心,挹注國內產能與量能,讓國內生技研發自主能量更加強大。目前台灣細胞庫存量已達一定規模,若未來能質量並進,期盼在2020年,台灣幹細胞療法成果能與國際並駕齊驅。(本文為工研院提供)

fsj 提到...

基因療法 明年首度在美上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7000079-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07日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生技新創公司Spark Therapeutics宣布,其所研發的基因療法SPK-RPE65,經臨床試驗證明能改善遺傳性眼疾患者的視力,而且沒有嚴重安全性問題,一旦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這將是基因療法首度在美上市。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家費城生技公司係於周一透過新聞稿發布消息,但未詳述細節。Spark表示,進一步資料會在本周六的巴黎醫學會議上公開。

Spark透露,該公司計畫向FDA申請核准,讓SPK-RPE65療法於明年正式上市。若FDA批准銷售的話,這將是基因療法首度於美國上市。受此利多加持,Spark股價周一收漲21%報每股53.02美元。

Spark的SPK-RPE65療法,主要是針對RPE65基因突變而來,該基因突變會導致夜盲症和周邊視力衰退等視力缺損問題,甚至惡化到全盲。

Spark的基因療法研究,係以19位證實RPE65基因突變的患者為對象進行測試,並將結果與9位未接受SPK-RPE65療法的患者做比對。

Spark表示,此基因療法並無嚴重的副作用,至於治療注射過程的副作用,可能會出現眼睛發炎與眼壓升高。

密西根大學凱洛格眼科中心(Kellogg Eye Center)眼科暨視覺科學教授湯普森(Debra Thompson)表示,Spark的基因療法研究似有突破性進展,「我們希望基因療法能獲准用於治療這些視網膜病變,看到接近這個目標的首例出現令人振奮。」

儘管Spark宣布SPK-RPE65療法實驗有成的消息時,未舉出受試患者視力改善的確切數據,湯普森指出:「即便視力功能只是小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將與以往大不相同。」(工商時報)



◆ 輻射所致?埃及婦誕下獨眼畸形男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4224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 2015-10-07

近來埃及傳出了一件讓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日前一名婦人生下了一名「獨眼」畸形的男嬰,震驚了整個醫學界,醫生估計該男嬰能活存的機率不高,可能只能存活數日,希望家屬能有心理準備,而究竟為什麼會生下畸形的胎兒,目前根據消息指出,恐怕是與長期曝露在輻射底下有很大的關係。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該男嬰的家屬同意醫院將照片公開,僅有一隻眼睛與一個嘴巴在臉部中央,沒有鼻子,而畸形的地方還不只有臉部,也出現於身體其他部位,因此,醫生一再地強調,男嬰活存的機率不高,應該只能活存數日,要家屬有心理準備,而這個案例也是未來醫學發展非常好的研究。

醫生也透露,該男嬰除了臉部缺陷,身體內部構造也可能與一般人不同,像是畸形的心臟等,會出現畸形嬰兒的原因,極有可能是該婦人在懷孕時,長期曝露在輻射下有關;也有可能是服用多種藥物導致,詳細的情況還有待調查與研究。

該照片在網路上流傳後,也引發了網友集體呼籲,雖然現在醫學很發達,但是孕婦懷胎時,還是小心為妙!

fsj 提到...

大醫院人力荒 4.5萬童急診找嘸兒科醫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6650

聯合晚報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2015-10-08

醫學中心兒科醫師流失、兒科急診資源缺乏的縣市增加,兒科醫學會今天公布一項兒科急診全國調查發現,三年來、醫學中心小兒科執業醫師從763人降為552人,反而是基層院所人數從1597人增為1974人,兒科急診資源艱困的地區增加,估計每年約4萬5000名兒童到急診,卻沒兒科醫師看診。

台灣兒科醫學會調查全台兒科醫師訓練醫院,回收64份問卷。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王志祿表示,雖然衛福部資料顯示兒科院所數量沒有太大變動,約有1795所。不過,醫學中心執業的兒科醫師嚴重流失,資深急診專業醫師的急速減少,將使年輕急診醫師暴露在醫糾的風險更高。

例如某藝人今年8月在談話性綜藝節目上大談帶孩子就醫的經驗,甚至因實習醫師找不到女兒的血管而心生不滿,甚至節目中說出「我很想踹那個醫生」。王志祿說,這些案例均突顯兒科急診的困境。

此外,調查發現,不僅醫學中心兒科人力流失,兒科急診資源艱困的地區(即該地有24小時兒科急診的醫院數量低於兩家),已從四年前六縣市(占全台22縣市的27%),增加為現今的11個縣市(占全台18縣市的61%)。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夏紹軒表示,過去新北市、桃園市,也都有超過五家兒科急診,但數量也逐漸減少,目前只有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仍屬資源充足的地區。

夏紹軒說,目前很多醫院設立兒科或兒科急診,但因少子化及兒科給付不足,必須由內外科等收入來支撐;現在有的兒科醫師就算值班急診,但仍有一半以上醫師必須兼任其他工作,例如照顧病房、看門診等,大量工作讓醫師吃不消,當然流失嚴重。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夏紹軒說,兒童無法清楚表達不舒服,每位醫師都擔心病情變化快速,診斷必須更仔細。台灣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呼籲提高醫院兒科及兒科急診給付,提升兒科急診人力、能力,並納入醫院評鑑,平均全台醫療資源。



◆ 生醫保健製藥 受青睞
http://udn.com/news/story/7251/123529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10-08

TPP過關,生醫股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前通過,生醫領域談判也初步獲得共識,昨(7)日激勵國內上市櫃生醫股、保健食品、製藥、美容連鎖均應聲上漲,包括F-麗豐(4137)、F-龍燈、葡萄王領頭衝鋒。

生醫股近日多頭領軍,雖然日前遭逢困厄,近期似有翻轉趨勢,許多具備「製造生產」能力的廠家均率先受到青睞。

在個股中,上市以F-麗豐等三檔表現最搶眼,而上櫃生技股則有浩鼎、智擎、醣聯等新藥股表現相對出色,漲幅均在3%以上,保健食品股大江則因業績看好的貢獻,股價也衝上901.2元,上漲3.9元,漲幅來到4.4%。

F-麗豐近年積極在大陸發展電商與O2O等創新銷售模式,加上幫克緹中國代工以及商標授權金收入大幅成長,成為推升第4季和明年營運表現的重點項目。



◆ 老藥新用成顯學 生醫業忙卡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141-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08日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全新新藥研發門檻和成本愈來愈高,「老藥新用」成為全球藥廠積極跨足的領域下,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認為,老藥新用商機無限,但要有明確的專利布局策略及完整保護,配合技術和確立市場定位,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老藥新用已成為生醫業的新顯學,其主要開發策略,包括新劑型、新藥傳輸途徑、新適應症等,在吸引國內藥廠爭相卡位下,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特別與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彥臣生技,昨(7)日合作舉辦「老藥新用之新藥開發策略研討會」,與會專家提出不少建議和案例分享。

陳正表示,老藥新用是屬於美國FDA 505(b)2的範疇,其優勢是可引用已上市藥品的臨床前/臨床資料,節省新藥研發的時間及金錢,大幅降低研發風險。陳正以國外Gilead公司為例指出,Gilead因專注研發抗病毒新藥,目前已創造1千億台幣的市場價值,遠高於許多半導體公司。

另外,有青光眼藥物治療之父稱號的邱春億教授則表示,台灣是隱形眼鏡生產王國,量大品質好,國外已有研究將隱形眼鏡鏡片作為偵測血糖之用,因此,若能將隱形眼鏡鏡片結合藥物,作為緩釋劑型藥物的載體,或許會創造另類商機。

景凱生技總經理石英珠表示,老藥新用雖然有利基,但仍需回歸紮實的理論基礎及充分的實驗數據,有明確的藥物作用機制(MOA),才能創造老藥「新」用的價值,否則仍會被視為老藥舊用。(工商時報)

fsj 提到...

研究解密 大象抗癌機制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40447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10-10

陸地最大動物大象的體重可達六公噸以上,壽命超過70歲,而且幾乎不會罹患癌症,這是因為牠們擁有可以阻止腫瘤生成的基因。

科學家表示,人類也擁有類似的保護基因,數量卻比較少,效力也比較薄弱。他們試圖破解大象抗癌天賦的奧祕,希望未來有助於提升人類的抗癌能力。

細胞的DNA如果突變,會發出錯誤的指令,導致細胞失控生長,最後成為癌症。

美國猶他大學韓茲曼癌症研究所的兒科腫瘤專家席福曼在8日透過「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半數的男性與三分之一的女性會罹患癌症。失控的細胞分裂與基因組不穩定會形成癌症,也是老化產生的疾病,因為年紀愈大,我們愈無法修復受損的細胞。」

他說:「大象體型是人類的100倍,擁有許多細胞,壽命又長。我們可以合理的說,大象應該都會死於癌症。其實不然。」

裸鼠也具備抗癌的天賦,科學家對大象卻特別好奇。部分科學家認為,每一個細胞都可能致癌。如果細胞愈多,罹癌機率愈高。換言之,大象罹癌的機率應是人類的100倍。然而以動物園飼養的大象而言,死於癌症的比例不到全部的5%,人類則介於11%到25%。

研究人員比較36種哺乳動物的罹癌率,意外發現大象的罹癌率未隨體型、年齡增加。

科學家分析大象的全部基因組時,特別留意TP53基因。它們可以抑制腫瘤,修復受損的細胞,並在無法修復時消滅它們。研究人員發現,大象擁有20對TP53複製基因,人類只有1對,分別來自父母,要一對同時作用才能防癌。

研究人員採集八頭非洲象與亞洲象的血液樣本,比較取自11名健康民眾與另10名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患者的血液樣本,再將它們曝置於輻射線下,以使DNA受損。大象與人類的TP53基因起初反應類似。研究人員深入探究後發現,大象的TP53基因比較可能扮演殺手而不是醫師的角色,消滅的受損細胞比人類多很多。

李.佛美尼症候群的患者只擁有一個TP53基因,終身罹癌的機率高達90%。

席福曼說,大象TP53基因消滅受損細胞的數量是人類的兩倍,更是李.佛美尼症候群患者的五倍。他說:「我們不是說已經發現治療癌症的方法。然而我們自認已經瞭解大象的抗癌機制,可據以研究如何將它套用在人類的身上。」



◆ 分子檢測 產業新亮點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4154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10-11

精準醫療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加持下,再度成為顯學,其實從2000年完成基因解碼那一刻算起,台灣已足足等了15年。業界認為,國內分子檢測聯盟目前由生技中心前董事長李鍾熙領軍,可望創造出新世代的生技產業亮點。

李鍾熙離開生技中心後,投入由他一手規劃的分子檢測公司,並繼續擔任分子檢測聯盟理事長。今年亞洲生技商機論壇(BBA)主題聚焦生技精準醫療,也是由他一手規劃完成。

所謂精準醫療,就是透過基因檢測方式,找出若干致病基因,或者在治療重大疾病如癌症時,能選對藥物、對症下藥,不僅達到預防目的,也在生病後給予更準確醫療,節省時間與成本。

目前基因定序已進入次世代(NGS),能更準確解開人類基因密碼,國內有多家廠家具備這樣實力,包括賽亞、世基、基米等。

其中,世基由中研院授權的若干藥害檢測技術,已陸續啟動授權。

fsj 提到...

疾管署 擬研發登革熱老人疫苗
http://udn.com/news/story/8504/1247539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10-14

登革熱連兩年在台灣造成大流行,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長郭旭崧昨表示,氣候暖化,登革熱流行地區北移的可能性極大,疾管署已與藥廠聯絡,下周將討論發展台灣本土老人登革熱疫苗的可行性。

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國內今年五至九月登革熱的死亡率,是新加坡二○一三年死亡率的十倍,即使校正年齡,台灣也是星國三倍。深入研究這波登革熱疫情的死亡個案平均七十七歲,新加坡平均五十二歲。台灣有四成確診患者超過五十五歲,但星國逾五十五歲個案僅一成四;尤其台南市五十五歲以上民眾僅三成七有登革熱抗體,星國卻高達九成有抗體。

他分析,新加坡長年是登革熱流行區,許多人小時候就得過登革熱,多數民眾已產生終生免疫的抗體,即使年老再感染,也不易造成重症;台灣是新興流行區,大部分民眾都沒抗體,因此發展疫苗預防是長久之道。

郭旭崧說,明年即將上市的登革熱疫苗,主要接種對象是兒童,因東南亞國家主要流行族群都是兒童,但台灣以老人家居多,目前並未觀察到其他國家有此現象。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登革熱疫苗不容易研發,明年上市疫苗對成人也可能有保護力,建議疫苗引進台灣應先對成人進行試驗。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台南市昨日新增二一七例,高雄市增加一二六例,疾管署認為,台南疫情趨緩態勢已大勢底定,高雄則有持續增溫現象。目前登革熱累計八十九人死亡,仍有四十三例疑似死亡個案待審。

※ 相關報導:

* 元太電子紙 攻智慧藥盒
http://udn.com/news/story/7254/1246912

元太(8069)昨(13)日宣布,與全球藥品包裝解決方案領導廠商Palladio集團合作,推出PhutureMed 智慧型藥盒,除可偵測藥物運送與存放的環境變化,也能記錄病患用藥歷程,並協助患者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元太在開拓電子紙應用市場,成功再下一城。

....元太表示,PhutureMed整合電子紙顯示器與傳感器,可持續監控藥物周遭的環境變化,並透過電子紙顯示相關資訊。即使電池沒電,所有訊息仍可持續保留於屏幕上,讓病患與客人對於使用藥物的品質感到放心。

針對病患記不住是否服藥的情況。PhutureMed透過觸發裝置可顯示上一次用藥時間,能有效地協助病患排除用藥與否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幅改善病患用藥習慣。

※ 可搭配薄膜太陽能電池供電。



◆ 金屬中心 強化醫學影像設備產業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299-260208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14日 葉圳轍

金屬中心在南科高雄園區設置「游離輻射影像設備檢測實驗室」,13日正式啟用;該實驗室未來將提供醫學影像設備業者檢測服務,協助業者加速產品上市,及輔導業者轉型研發高值醫材產品,並強化醫學影像設備產業鏈,提升設備產業之國際競爭力,打造台灣成為高階影像技術研發重鎮。

金屬中心表示,該實驗室是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所建構,且為台灣首家獲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之醫療診斷用X光設備輻射防護檢測之實驗室;該實驗室具備醫療診斷用X光設備輻射防護檢測量能,可帶動台灣醫學影像設備技術與產業往高值化發展。

據了解,台灣目前醫學影像設備開發以牙科斷層掃描(Dental CT, Dental Computed Tomography),為政府政策重點輔導且迅速發展之產品,且現今醫材產業在快速發展及全球化產銷經營型態下,醫材上市法規均得積極與國際接軌。

而本次金屬中心啟用之醫用影像設備檢測實驗室,將可促進醫療器材檢驗數據之可靠性,強化國內檢測量能,進而促成國內主導廠商進行產業上中下游整合,縮短設備開發時程,加速產品概念商品化。

配合該實驗室啟用,金屬中心亦同時舉辦檢測技術研討會,針對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與趨勢及醫學影像設備輻射防護檢測安全暨檢測標準解析說明,並分享醫材檢測之實務經驗,講者與產業界交流熱烈。(工商時報)

fsj 提到...

生技潛力大 倒吊石斛蘭產值看俏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49920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2015-10-15

台灣「倒吊石斛蘭」經研究有利尿及抗氧化等功能,受到生物科技業者青睞,農民積極投入育種改良,從原本40公分可長到200公分,假球莖也變粗一倍,產能可提高近10倍,看好是未來蘭花界的明日之星。

台灣蘭花產業聯盟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坤表示,倒吊石斛蘭在本草綱目上就有記載,有補腎、利尿、明目等功效,在現代生物科技上,曾提供原料給工研院與多所大學育成中心研究,證明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目前台南有近8、9家蘭花生技廠商投入開發相關產品,萃取開發保養品、化妝品,也有石斛蘭飲、濃縮飲保健食品等。

吳明坤說,倒吊石斛蘭相當好種植,只要簡易遮陽設備就可,又可重覆性切除再長出來,幾年來從雜交選育進行品種改良,原本一株只有40公分,現在已可長到200公分,假球莖(開花的莖)也變粗1倍,現在賞花完不用切除,可賣給生技廠商,目前契作收購價1公斤約1600元至2000元。

吳明坤指出,台灣是蘭花王國,育種技術世界第一,投入生物科技有優勢,「倒吊石斛蘭」新品種開發已進入穩定性測試中,約在3、5年內可擴大推廣栽種。

台灣蝴蝶蘭一年創造的產值逾百億元,是台灣之光,但要投入蘭花產業門檻很高,投資額動軋數千萬元,但「倒吊石斛蘭」不需要溫室,很多人都可以投入,因此吳明坤認為,倒吊石斛蘭未來產值可望超越蝴蝶蘭,是蘭花界看好的明日之星。

fsj 提到...

讓癌細胞發光 義大獲鉑金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600057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6日 柯宗緯/高雄報導

現行癌症治療診斷費動輒8萬元,令人吃不消。義守大學教授歷時3年研究,有了重大突破。針對癌細胞愛吃葡萄糖特性,以紫外光作為檢測螢光導引,使癌細胞「會發光」無所遁形;其製作成本低廉、篩檢快,一舉拿下台北國際發明展「鉑金獎」。

義大學士後醫學系教授劉麗芬,長期專注癌症研究。她指出,最新螢光導引腫瘤切除術採用國外「五胺基酮戊酸」,以協助提高腫瘤位置診斷率與清除率,但價格高昂,不是人人可以負擔。

她說明,義大團隊研發低成本、生物相容性良好,且較無毒性的螢光檢測系統,每毫克成本不到百元;將來可嘗試應用於臨床疾病檢測及藥物篩選等領域。目標是製造平價且適合國人使用的藥物及診斷試劑。

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吳昭燕也是靈魂人物,原本研究螢光奈米金屬逾10載,首次轉攻葡萄糖和胺基酸衍生物領域,用紫外光激發藍色螢光,沒想到發亮效果驚人,「連評審都大為驚豔,眼睛仿若螢光醣類衍生物般發亮。」

吳昭燕與劉麗芬將合成具類葡萄糖結構的螢光性衍生物,初步經由動物實驗,不到2小時即讓癌細胞自動發光,能讓醫師更準確鎖定癌細胞位置。該發明已獲美國專利,也在今年台北國際發明展中,擊敗11個國家、980件作品,榮獲醫工類最高榮耀「鉑金獎」。(中國時報)



◆ Nature:抗氧化劑不防癌,反促癌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5-10/20151014133740185.htm

來源:生物通 2015年10月15日

編輯推薦: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童研究所(CRI)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獲得的一項發現表明,相比正常細胞,癌細胞從抗氧化劑中受益更多,由此對癌症患者服用膳食抗氧化劑提出了擔憂。

生物通報導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童研究所(CRI)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獲得的一項發現表明,相比正常細胞,癌細胞從抗氧化劑中受益更多,由此對癌症患者服用膳食抗氧化劑提出了擔憂。這些研究是在移植人類患者黑色素瘤細胞的特殊小鼠身上完成。以往的研究證實,人類黑色素瘤細胞在這些小鼠體內轉移可以預測出它們在患者體內的轉移情況。

轉移是指癌細胞從原發部位傳播至身體其他部位的過程,轉移導致了大多數癌症患者死亡。該研究小組發現當給予小鼠抗氧化劑時,癌症的擴散速度比在未服用抗氧化劑的小鼠體內要快。這項研究在線發佈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癌細胞從身體的一個部位擴散至另一個部位是一個低效率的過程,絕大多數進入到血液中的癌細胞都無法存活。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科遺傳學教授、CRI主任Sean Morrison博士說:「我們發現轉移黑色素瘤細胞經受了極高水平的氧化應激,導致了大多數轉移細胞死亡。喂給小鼠抗氧化劑使得更多的轉移黑色素瘤細胞得以存活,提高了轉移性癌症負擔。」

Morrison說:「抗氧化劑對人們有好處這一觀點如此強大,以致在一些臨床試驗中患者被給予了抗氧化劑。其中一些試驗不得不停止,是因為服用了抗氧化劑的患者死得更快。我們的數據揭示出了背後的原因:相比於正常細胞,癌細胞從抗氧化劑中受益更多(延伸閱讀:NEJM:揭開抗氧化劑不防癌、反促癌之謎 )。」

沒有癌症的健康人可能會從抗氧化劑中受益良多,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減少正常代謝生成的高活性氧化分子造成的損傷。儘管還未在人群中測試這項研究的結果,它們提出了一種可能:應該用助氧化劑來治療癌症,癌症患者不應在膳食中補充大量的抗氧化劑。

Morrison說:「這一研究發現還開啟了一種可能:當治療癌症之時,我們應該測試通過使用助氧化劑來提高氧化應激是否可以阻止轉移。一種潛在的方法是靶向黑色素瘤細胞利用來在氧化性應激下存活的葉酸信號通路,這將提高癌細胞中的氧化應激水平。」

(生物通:何嬙)



◆ 癌症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52363

聯合報 吳佳珍、陳雨鑫、黃安琪/台北報導 2015-10-16

癌症免疫療法成為不少癌症患者希望所繫,但專家指出,免疫療法是統稱,有很多不同的做法,部分療效並未證實,若現在法規全面鬆綁引進,恐有魚目混珠之嫌。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放射治療科主任劉俊煌表示,目前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癌症免疫療法,是美國去年核准上市藥物、阻斷CTLA─4和PD─1單株抗體,可讓免疫細胞發揮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CTLA─4和PD─1由去年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發現,可抑制免疫細胞活化,解開醫學界長久以來的疑惑,「免疫細胞會殺死外來病菌,為什麼無法殺死癌細胞?」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蔡士智表示,癌症免疫療法並不等於坊間所說的「免疫細胞療法」,免疫細胞療法是指將自體免疫細胞取出後,大量培養後再注射到體內,目前國內都還在臨床實驗中,尚未證實有其效果,但國外已有部分報告。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許秉寧也說,直接注射免疫激素,毒性太強,可能造成「細胞風暴」,就像當年感染SARS病毒一樣。

癌症希望基金會護理師顏育舒指出,近期許多癌友詢問癌症免疫細胞療法,一周可接到五至六通來電,大多問自己病情適不適合,該去哪個國家治療;也有胃癌病友赴日治療,治療費用不便宜,還要包括住宿費、翻譯費,卻無功而返。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症免疫細胞療法成功案例有限,癌友間口耳相傳,卻可能產生誤導。

※ 相關報導:

* 尖端醫新藥 攜手日廠
http://udn.com/news/story/7254/1251707

尖端醫(4186)昨(15)日宣布與日本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日本三菱瓦斯化學藥業株式會社、日本鴻樹生科元,簽訂四方合作備忘錄,正式啟動旗下新藥「TATHOXB4造血幹細胞生長因子」國際授權、生產暨開發計畫。

TATHOXB4造血幹細胞生長因子,是尖端醫自行開發的重點專利新藥,可應用在癌症病患化療後的造血能力之重建,受到美、日大藥廠關注;一般認為,該產品若開發完成,將有機會替代現有的抗癌因性疲憊症用藥,市場潛力驚人。



◆ 《醫學研究》台大研發新型水晶體 防二次白內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4524

自由 2015-10-17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為改善銀髮族因白內障手術植入的人工水晶體,出現「水晶體後囊模糊」,導致「後發性」白內障的問題,台大化工系研究團隊與台大機械系、台大醫院眼科部合作,開發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以液體取代固體,並用化學氣相合成技術包覆液體,擁有高折射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後由裝置引發的鈣沉積,避免引發二次白內障併發症。

此項新型人工水晶體預估最快在5年後,可上市量產。

台大化工系副教授陳賢燁昨天說:「這只是一個開端不是結束。」此研發成果已在今年9月登上美國化學學會知名的材料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且利用相同技術製作出超薄、超小、可彎曲型,以及多功能藥物釋放載體型的人工水晶體裝置,將會在不久的未來陸續推出。

陳賢燁表示,研究團隊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完成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是透過「化學氣相沉積封裝法」,合成一種稱為「功能性聚對二甲苯的高分子聚合物」,並且包覆液體,製備出一體成型的模式。此新型裝置同時提供了可調控的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性,經研究證實,可有效減少手術後,由裝置引發的鈣沉積,甚至能進一步主動操控水晶體上皮細胞的生長,可避免由裝置引起的二次白內障併發症。

陳賢燁表示,此裝置並具有可同時操控光學特性及生物功能性的能力,在重要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同時還可針對特殊白內障病患的用眼需求進行精準設計,例如為近視者訂製適合的水晶體,一併處理近視問題,可視為突破現有裝置的瓶頸,為新一代人工水晶體及生醫光學裝置的未來發展,提供更適合人性化的解決途徑。

※ 相關報導:

* 3D列印輔具 助腦傷者開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7000342-260114

3D列印可協助中風患者在家復建。職能治療師張開,研發有如「機器戰警」的手部伸展器,讓中風、腦麻損傷等病患,有機會重新「張開」掌心,昨獲「2015年3D列印創新應用競賽」獎。張開希望找到一家不以營利為目的合作廠商,製造平價3D復健手臂,幫助更多病患。

* Theranos創新驗血 驚爆造假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54509

新創生技公司Theranos遭爆料大部分檢測並未使用號稱革命性的技術,矽谷當紅的創辦人荷姆斯(Elizabeth Holmes)親上電視否認,並對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指證感到「震驚」。

....Theranos的抱負是在驗血業掀起革命,希望能減輕病患的疼痛、等候時間以及驗血費用。

但在華爾街日報報導刊出後,Theranos已從網站移除宣稱只需「幾滴血」的措詞,未說明原因。

fsj 提到...

禿頭有救?舊藥新用法 讓毛囊復活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9529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5-10-24

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報告指出,有一種使用現有安全藥物的新療法,能夠恢復頭髮的生長。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員發現,頭髮的毛囊在休眠期停頓生長後,可以藉抑制毛囊中的激酶家族來恢復快速的生長。

事實上,人的毛囊並不是持續在生長頭髮,而是由四個休眠和生長階段構成一個周期。

通常有90%以上的頭髮是處於名叫anagen的生長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2到6年;然後,就進入休止的categen階段,毛囊也隨之退縮,再來就是名叫telogen的休眠期,最後則是exogen階段,頭髮脫落,毛囊再次恢復生長。

一般而言,頭髮愈長,這些階段也愈長,所以長頭髮的生長速度會變慢。

克利斯提亞諾博士和他的同事以普通老鼠和人類髮囊進行實驗時發現,如果把抑制Janus kinase(JAK)激酶家族的藥物直接塗在皮膚上,可以促進毛髮的快速生長。

也就是說,在雄性禿或是毛囊進入休眠期的不同掉髮階段,可以利用JAK抑制劑來恢復頭髮的生長。

目前已有兩種JAK抑制劑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其中一種是用以治療血液疾病的ruxolitinib,另一種則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tofacitinib。

這兩種藥物現在都已針對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掉髮,像是牛皮癬和鬼剃頭等,進行臨床試驗治療。

研究人員就是在研究鬼剃頭時,偶然觀察到JAK抑制劑對毛囊的療效。他們發現JAK抑制劑可以關掉發動自體免疫攻擊的信號,而且抑制劑的口服藥能幫助若干患者的頭髮恢復生長。



◆ 智擎抗癌新藥 搶攻台美
http://udn.com/news/story/7254/1268824

經濟日報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2015-10-24

智擎生技(4162)大利多,公司宣布旗下胰腺癌新藥安能得(MM-398)與5-FU/LV合併療法,已獲得台、美兩地主管機關核准通過,創下台灣癌症新藥開發史上首個拿到藥證許可的產品,消息一出,帶動智擎股價大漲,一度攻上漲停板,最後收在229元,上漲10.5元。

法人預期,安能得在年底前,也將完成南韓藥證申請,另預計在第4季取得歐洲藥證。

法人預期兩者里程金進帳3,900萬美元,帶動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上看13.77元。

智擎的安能得於22日取得台灣食藥署(TFDA)通過核准。

昨(23)日也接獲合作夥伴Merrimack通知,安能得與5-FU/LV合併療法,也取得美國食品藥物(FDA)的新藥核准通知。

智擎總經理暨執行長葉常菁指出,安能得的適應症為曾接受過gemcitabine的轉移性胰腺癌病患的治療,對於TFDA和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加速通過審查表示感激。

而這也是台灣的新藥開發史上,安能得是第一個從臨床前開始研發,直到獲得法規核准的癌症新藥,對國內生技發展深具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3年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3萬人口死於胰腺癌,為十大癌症位居第七名;胰腺癌為高度惡性疾病,絕大多數病人發現時,已經是局部侵襲性疾病或是已發生轉移現象,因此截至目前,胰腺癌五年存活率僅6%。

而胰腺癌第一期標準治療藥物為Gemcitabine,不過其治療效果有限,目前第二期治療或是更末期治療,仍無法規核准的藥物可供使用,法人指出,安能得加上5-FU/LV合併療法,未來可作為胰腺癌第二期治療的藥物。

※ 相關報導:

* 胰臟癌新藥 MM-398明年初上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6703

讓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將有新藥!MM-398明年初將在台灣上市,參與臨床試驗的成大醫院團隊表示,針對末期對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有效延長壽命近兩倍。

成大創傷科主任沈延盛表示,過去胰臟癌患者發現多是末期,成大團隊研究認為胰臟癌有數個危險因子,將與國衛院合作進行早期篩檢的研究,以期及早發現獲得較佳的治療成果。



◆ 1顆藥漲到750美元 藥廠替代藥只賣1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1268094

經濟日報 記者劉品佳╱即時報導 2015-10-23

美國一家位於聖地牙哥的藥廠,Imprimis製藥表示,將為先前價格飆漲5,000%的Daraprim提供低價替代藥物,一瓶100顆將僅99美元。

Imprimis表示,替代藥物用的是專屬處方,可用於治療弓形蟲感染。愛滋病患先前仰賴Daraprim治療此類症狀。除愛滋病外,也可用於治療癌症的Daraprim,上月被製藥公司圖靈製藥(Turing Pharmaceuticals)將單顆價格自13.5美元大幅漲價至750美元,公司因而遭到嚴厲抨擊。

Imprimis執行長包恩(Mark Baum)在聲明中表示:「我們遵重圖靈公司以其認定的適當方式,對病患和保險公司收取費用的權利,但我們也認為,病患、醫生、保險公司和藥品福利管理商(PBM)尚有其他更省錢的藥物選項可以考慮。」



◆ 黑死病鼠疫桿菌 已存在近5千年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6355

自由 2015-10-24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14世紀奪走歐洲4分之1人口的「黑死病」病菌「鼠疫桿菌」,遠比先前認為的更早肆虐人類社會。一份22日公布的研究顯示,早在公元前2800年,鼠疫桿菌就在人類社群中蔓延,比之前發現的最古老證據早了近3000年。

研究人員從6個據點:3處在俄羅斯,波蘭、愛沙尼亞與亞美尼亞各一處,採擷銅器時代的101人牙齒DNA樣本,結果有7人樣本出現鼠疫桿菌殘跡。研究人員也追查鼠疫桿菌重大演化的時間點,亦即該桿菌突變至以跳蚤傳播,結果他們在約公元前951年喪生的亞美尼亞檢體中發現該突變桿菌,這也是101個研究樣本中,年代最近的檢體。

這份發表於期刊「細胞」網路版的研究顯示,早在銅器時代,該疫病就蔓延於歐洲與亞洲,而最早感染的檢體出現在公元前2782年至公元前2794年之間,案主被葬在中亞阿爾泰山的俄國巴特尼(Bateni)地區萬人塚中。
早在銅器時代蔓延歐亞

丹麥理工大學的遺傳學家拉斯穆森說,之前認定的最早證據出現在公元540年的德國。他說:「銅器時代的瘟疫顯示其仍處在中間狀態,也就是尚未演化成由跳蚤傳播,或是能具有引發黑死病的能力,然而它仍能引發敗血性鼠疫與肺鼠疫。」

雖然該研究顯示,銅器時代的瘟疫或許傳播力較不強大,但該疫病早就存在的事實或許能揭開一些歷史之謎,比如公元前430年的「雅典瘟疫」,近半雅典人口因而喪生,雅典幾乎滅城。拉斯穆森說,該場瘟疫發生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造成10萬人病死,當時人們猜測該疫病是麻疹或斑疹傷寒,但它也可能是鼠疫。

歷史上鼠疫桿菌曾有兩次大流行,都造成人類大量死亡,第一次是在6世紀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撼動拜占庭帝國;第二次就是14世紀的黑死病。

fsj 提到...

就怕醫療暴力 醫生開刀…邊想逃生路
http://udn.com/news/story/8161/1270728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陳雨鑫/專題報導 2015-10-25

醉漢大鬧急診室、家屬毆打護理師,醫療暴力或恐嚇事件愈來愈多,白色巨塔成為暴力風險區。醫護人員為了自保,不僅照護病人要察言觀色,逃跑路線也得先規畫,就怕成為失控患者或家屬出氣筒。

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估計,醫療暴力比過去增加兩到三成,因為健保制度設計,醫護傾向走低風險科別,急重症科別人力不足,醫病關係緊張;且現在資訊開放,使醫療暴力問題浮上檯面。

張志華說,急診或開刀病房最常發生暴力事件,國內輕症者習慣到大醫院急診,等待一久,醫護人員就成出氣筒;而開刀本有風險,若手術結果與家屬期待不符,就可能有衝突。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簡立建指出,酒醉者也是醫療暴力的高危險群,不少人酒後稱腹痛嘔吐掛急診,突然就一拳打向護理人員。

醫護人員一旦被打,工作熱情大受影響。「遇到急診暴力,就算學佛的也會動怒!」一名在急診超過十年的資深護理長感嘆,她曾被患者嗆「妳這個大嬸,不要碰我害我骨折。」傷心了好幾天;她的同事則因為幫感冒孩童打針,沒有一針就上,竟被家長呼巴掌,足足請假一周。

開業精神科醫師賴奕菁曾遭前來看診的女病患拉扯頭髮,臉部被抓傷。她感嘆,台灣醫療體系淪為服務業,對病人口氣不佳會被客訴,挨打也不能還手。她堅持提告,但繁瑣的訴訟程序耗費時間精力,即便法官判拘役也可易科罰金;若受雇醫師遭受暴力,院方憂心影響觀感,多半息事寧人。

避免醫護人員受暴力威脅,簡立建說,不少醫院舉行演習或訓練,提醒醫護不要背對酒醉患者或家屬,以免遭突襲;許多診間也設計成相互連通,一旦發生暴力事件有逃跑動線。張志華說,患者或家屬講話大聲、口出髒話、作勢握拳、質疑醫療處理、聚眾等,下一步就可能是肢體衝突,醫護人員會有所預防,他也主張急診室普設駐衛警。

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說,目前所有醫院急診室皆有廿四小時保全,衛福部也鼓勵區域級以上醫院申請駐衛警,但警政單位警力不足,現以公立醫院優先,另也要求急診室落實門禁管制、警民連線、診療區候診區明顯區隔等防暴措施。

※ 相關報導:

* 病院如戰場…醫師自製防護衣
http://udn.com/news/story/8161/1270731

....醫療精算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暨社會學院長白佳原熱中於發明,研發改良出醫護人員專用的防護衣,可以阻止刀刺或撞擊。

白佳原的一名友人是某醫院副院長,與家屬溝通病情時,對方質疑院方處置,突然就拿出扁鑽刺進他胸膛,當場引發氣胸,險丟一命。

深感醫療暴力嚴重的白佳原,於是從美國購買防彈背心,花費十多萬元研發改良成醫護人員專屬防護衣,重約一公斤,是一般防彈背心的一半,可抵禦刀械、扁鑽等尖銳物刺傷,且材質透氣,可穿在白袍內防身。

不過,這件防護衣成本高,無法量產。白佳原笑說,他將繼續改良,讓防護衣更輕便美觀,若廠商青睞協助量產,重機騎士或滑板玩家也可使用。

* 雃博攻傷口治療 推獨門利器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272216

醫療氣墊床龍頭雃博跨入傷口治療的新藍海,旗下由工研院技轉,歷時六年研發的行動式負壓傷口治療器預定年底在國內上市,計畫三年內打進50家主要傷口治療醫院。

雃博負壓傷口治療器耗材已確定獲健保給付,加上具備行動性及高性價比優勢,預計明年起對業績挹注明顯發酵,成為公司新一波成長引擎。雃博的行動式負壓傷口治療器,重量300克,體積僅國際大廠的三分之一,使用較方便。

* 技術亮點/戴顯像眼鏡 靜脈注射一針見血
http://udn.com/news/story/7485/1272213

打針、抽血是許多醫護人員天天都在做的事,但包括老人、小孩、或膚色較深、肥胖者找血管,對護理師都是一大挑戰。除了要花很多時間找血管,還可能因扎錯針讓病患「哀哀叫」,更有知名藝人痛到想要踹醫生。

現在只要戴上工研院「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無論血管再薄或膚色深,全身靜脈一照就「全都露」,讓護理師「一針就見血」,大家打針再也免受找不到血管、受針扎之苦。 「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是利用近紅外光源與感測技術,再透過影像對比增強處理,立即顯現靜脈的位置。針對某些血管難尋的族群來說,護理人員只要戴上工研院的「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就可馬上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老年人因為血管彈性差、針頭易滑動,穿刺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穿透靜脈;而需長期靜脈給藥或重症患者,穿刺部位也需從小靜脈開始逐漸向上,才能增加血管使用次數,每扎針一次就會痛一次。



◆ 名家觀點-醫師應納勞基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6000392-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6日 楊志良

對於醫師是否該納入勞基法,勞動部長陳雄文以醫療工作具有特殊性質為由,表示不贊成。醫師是以專業服務照護病患,雖然專業程度不同,但在本質上,與護理師、藥師等提供病患照護並無不同,當然應該納入勞基法。

早些年,若干前輩醫師認為醫師是高度專業,應受特別尊崇,怎麼可以與「勞工」一般見識,而適用勞基法。殊不知勞工不只是體力勞動者,就是以勞心換取薪資的人,例如工程師、事務所的律師和建築師、專業經理人等,都屬於勞工,醫師當然也不例外。

另一種說法,是指醫師的職責是救人,人命關天,不應規範工作時數。以往有若干大老,認為住院醫師值大夜班,白天再值一天班,也是訓練的一部分。但就如同服兵役時的「地獄周」,一連數天半夜緊急集合,這只是讓軍人體驗在戰爭緊急時的狀況,並非天天如此。住院醫師的地獄周磨練也絕不應列為常態。

處於高度疲憊狀態的醫師,必然容易失誤,因而降低對病患照顧的品質,脾氣暴躁也會影響醫病關係。且就如同飛機駕駛、鐵路司機的工作,也是人命關天,因此對工作時數有嚴格規定,不只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更是為了乘客的安全。

因此醫師,特別是住院醫師,當然應納入勞基法,享有正常的勞動條件,但遇有重大災難如八仙塵爆,救治傷患應不眠不休,此為例外而非常態。

至於住院醫師不足,如何增加醫學系招生名額或調整醫師科別結構,需有計畫地逐年辦理。近年來健保有相當的結餘,衛生福利部未採行改革措施殊為可惜,應將部分費用用於改善醫事人員的工作條件,提升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才能導正醫療體系於正途。

改革的另一個方向是應提升醫院的治理,因為健保支付的對象是醫院而非個別的醫護人員,而現在大部分的中大型醫院都還有結餘,這是衛福部及健保的責任,給了胡蘿蔔,也要適時要求這些醫院提供醫事人員合理的待遇及執業環境,雇用及培養足夠的醫事人員,特別是住院醫師,而非不斷擴充版圖及設備競賽。(作者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心肌研究登期刊 29歲的她把細胞當嬰兒呵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6904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10-28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團隊找到讓心肌細胞成熟生長關鍵因素,靠是團隊和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李凱詩數年來對細胞的不離不棄。密集實驗的時期,她甚至一步都無法離開中研院,簡直把細胞當嬰兒呵護養育。

廿九歲的李凱詩加入團隊時,領導團隊的生醫所研究員謝清河已經發現內皮細胞可以催化心肌細胞成熟;李凱詩則進一步從五千多個miRNA(微型核醣核酸,功能為控制基因表現),分析出四個具關鍵影響的miRNA。

但李凱詩大學時並沒打算走上研究這條路。身為印尼華僑的她來台就讀高醫大醫療資管系,本想畢業後從醫,卻因不具台灣身分證而無法如願。

李凱詩喜歡生物、對幹細胞有興趣,大學畢業後,跑到成大修生物、生醫課程。每天往返台南、高雄,並遇到指導老師謝清河。

老師一句「當不成醫生,妳可以當醫生的老師呀」,讓李凱詩決定投入研究領域,甚至還雄心勃勃地,決定要碩博士學位一次拿到,「那時笨笨的,根本不知道有多難,還被學長姐笑!」

但「笨」有笨的好處,搞不清楚狀況加上沒有退路,逼李凱詩咬牙也要往前走;過去一年養心肌細胞的日子,她幾乎都在實驗室,從早上八點半待到晚上十一點才能離開。

「細胞很脆弱,一沒照顧好它們,馬上就長得不健康給你看,」李凱詩笑說。

幸好,「處『心肌』慮」的黃凱詩沒白費「心機」,在和團隊的研究登上頂尖期刊封面後,今年可望同時拿到碩博士學位。



◆ 讓癌細胞發光 義大發明獲鉑金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265

自由 2015-10-27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義守大學團隊針對癌細胞愛吃葡萄糖特性,研發「螢光醣類衍生物之用途」,經由動物實驗,不到兩小時讓癌細胞自動發光,讓醫師更準確鎖定癌細胞位置,獲選第十一屆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鉑金獎」。

「癌細胞喜歡吃葡萄糖!」義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吳昭燕及學士後醫學系教授劉麗芬,歷時三年研發出無毒螢光葡萄糖衍生物,利用紫外光激發出藍色螢光,導引醫師鎖定到癌細胞位置,發明名稱「螢光醣類衍生物之用途」獲美國發明專利,並在第十一屆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擊敗十一個國家、九百八十件作品,榮獲醫工類最高榮耀「鉑金獎」。

據了解,癌症診斷慣用螢光導引切除術或18F-FDG PET/CT腫瘤追蹤檢查,病患需自負醫療費八萬元,螢光醣類衍生物每毫克成本不到百元,製程快速簡易,減輕病患負擔。

吳昭燕表示,研究了十多年的螢光奈米金屬,首次轉成葡萄糖和胺基酸的衍生物,用紫外光激發藍色螢光,「沒想到發亮的程度那麼驚人」。而劉麗芬回憶評審過程,表示評審眼睛有如螢光醣類衍生物一般發亮,驚嘆於研究實用性。



◆ 核研所 推廣生質材料生產技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349-260208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7日 黃台中

推廣生質材料生產技術,核能研究所日前在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永續福爾摩沙-環境資源特展」,公開展出新一代的生質材料生產技術。該項技術可利用農業廢棄物、林業剩餘物及高生長量草本作物等多樣化的纖維原料生產乳酸,其進一步合成高分子聚乳酸後,即可做為PLA生質塑膠,製作各種日常生活用的包裝材料與高階醫材。

核能研究所指出,目前市場上的乳酸生產多以玉米、樹薯澱粉為原料,有與人爭糧之虞,且這些糧食作物栽培時亦需要投入較多的能資源,因此以纖維原料生產,不僅可提供同等高純度的乳酸,更兼具減廢及低碳足跡的特色。

核能研究所強調,目前這項技術已進入授權推廣階段,未來透過授權,可以協助我國具備自主供給生質材料的能力,帶給國內更具環境友善性的優質生質材料產品。(工商時報)



◆ 蔡英文提生醫政策 生醫業產值 10年拚增5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8000049-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8日 記者郭建志/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27)日宣布生技醫藥政策,擬以南港為軸心打造4大生技聚落,接著要鬆綁法規,制定技術入股留才辦法,整合巨量醫療資料以接軌國際,並與對岸合作,盼讓台灣生醫產業在10年內躍升5倍,達1.5兆元以上,占有國際市場1至2%。

蔡英文昨在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鄧哲明、前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陪同下宣布生醫政策,並由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報告。蔡英文最快下周公布「智慧機械」政策。

蔡英文表示,在國內,要以中研院所在的南港為軸心,包括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南港生技園區、內湖科技園區與新北產業園區,連結竹北醫材園區、中科、南科成為產業廊帶,強化生技研發、扶植新創、整合資通訊(ICT)及精機資源。

在國外,則要接軌歐美等生技醫藥研發重鎮,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

龔明鑫說明,全球生技製藥市場目前約1.2兆美元,年成長6%,醫材3,680億美元,年成長5%,生物製劑2,900億美元,年成長更可達9%。然而台灣去年生醫產業營業額約台幣2,886億元,較102年僅增4.2%,增幅較國際「慢了點」,且多集中在回收期較短的醫材領域。

龔明鑫說,因此規畫六大行動方案。第一,培育研發轉譯、產業經營人才,並促成合作團隊。第二,為引進資金,應擴大「科技基本法、生技新藥條例」適用範圍,制定研發人才技術入股獎勵辦法,促進生技公司合併。鄧哲明說,要用國家資金催生一、兩家旗鑑級公司,才能帶動民間投資。

第三,強化專利布局及智財保護,鄧哲明認為,技術所有權現在雖然下放給學術單位及發明人,但在招標法限制下,程序繁冗,盼未來調整法規,例如將大學招標10萬元上限增至百萬,並讓生技博士論文產出時同步申請「臨時專利」,避免見光死,一兩年後再正式申請專利,提高保護力道。

龔明鑫表示,其他包含:接軌國際法規,讓台灣健康巨量資料庫可以充分運用,還有慎選醫藥研發主題,讓台灣聚焦東亞疾病的特殊照護等,都是行動方案重要內容。

對於未來產值,龔明鑫認為,未來10年全球生醫產值可達到5、6兆美元,只要執行前述方案,10年內產值至少可達500億美元、1.5兆元台幣以上。(工商時報)

fsj 提到...

生技育成中心 張念慈挑樑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27926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10-29

行政院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啟動大改組,延攬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出任新藥召集人。張念慈昨(28)日表示,Si2C將「重新啟動、主動出擊」,規劃遴選逾十個新藥題材、廣納國際菁英、籌組生技小聯盟,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生技中心。

張念慈將召集國內指標生技創投公司,共同參與早期重點個案注資,題材聚焦抗癌、代謝、中樞神經、抗感染四大領域,今年內完成首階段投資案,四年內孵育國際重點生技公司,希望創造百億美元市值的創新公司。

Si2C現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兼任總召集人,一般認為,張念慈具備新藥開發能力與經驗並有國際視野,出任召集人應是翁啟惠、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等人的推薦,加上生技界的共識,特別具有指標意義。

張念慈表示,醫材領域召集人由益安生技總經理張有德出任。他擔任新藥召集人後,將化被動為主動,以鞏固生技的「四財」,即題材、人才、智財與錢財。

題材方面,張念慈說,他引領團隊近期完成十多個國內外個案遴選,國內占比較多,主要來自學研界,部分已進入臨床,都是極具潛力的個案,要找錢不是問題。

至於人才,張念慈第一個委員鎖定素有生技天王之稱的華生製藥創辦人、泰福生技董事長趙宇天;肺癌領域延請台大校長楊泮池;肝病領域則是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投資選案也有維梧創投共同合夥人孔繁建。



◆ 張念慈:生技業…山上水姑娘 該露面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27926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10-29

台灣生技產業還在發展初期,而兩岸新藥產品在全球的能見度差距仍大,Si2C新藥召集人張念慈比喻,台灣生技業與大陸相較,「像是漂亮的姑娘躲在山上的茅屋,該是時候出來與世界見面了」。

張念慈說,台灣生技產業有競爭力,具備實力的創新公司現階段至少幾十家,但能見度太低,他願意接下Si2C前首席顧問蘇懷仁留下的棒子,協助產業往前走。他坦言,這工作雖然是當「義工」,實際上也能為自己的公司加分,一舉多得。

說到能見度,張念慈說,台灣生技還沒真正浮出檯面,他才會找國際知名的專家,如趙宇天、孔繁建、陳培哲、楊泮池一起來加值,把台灣的美麗姑娘打扮一下,推到國際舞台上去選美。

不過,要聘請專家不容易,張念慈指出,這些專家如果真正用商業標準來聘請,恐怕沒有幾百萬美元的年薪是請不來的,台灣應該珍惜這個機會,一起加把勁。

相對於大陸生技業的發展,張念慈憂心,台灣不僅能見度低、進度也太慢,大陸許多小公司經過幾次整併已經大起來,即使是浩鼎目前的市值高達21.5億美元(約新台幣680億元),要與國際公司競爭仍差十倍以上,台灣還有一大段成長空間、還有一段路要走。



◆ 鑽研蟻學賣蟻巢 25歲月入2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78699

聯合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2015-10-29

令人頭疼的螞蟻,竟然也能開創事業。現年25歲的王秉誠,從小到大熱愛螞蟻,經常上網發表養蟻心得,沒想到網友詢問熱烈,意外激發他創業念頭。他以販售蟻巢和養蟻工具為職,月收入最高可達20萬元。

畢業自東華大學企管系的王秉誠,小時隨父母爬山,觀察大自然生態,發現不起眼的螞蟻,卻有豐富物種和多元習性,吸引他鑽研螞蟻學問,開始在家中培養蟻巢。

大學期間,他上傳養蟻心得的部落格「螞蟻帝國」受到網友關注,因此萌生創業念頭,在網路販售蟻巢和養蟻工具,退役更重砸百萬在桃園成立專賣店。

王秉誠表示,因螞蟻為群居性昆蟲,販售會以「巢」為單位,沒有單隻交易。每「巢」平均有10到30隻螞蟻,一巢的價格從250元至1萬元不等,行銷策略主打螞蟻為療癒系昆蟲,就像一般人會養寵物或蠶寶寶,吸引客戶上門。現在網路加實體店面銷售,每月淨利約4-5萬元,營收最高則達20萬元。

王秉誠指出,訂單客戶多數來自20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通常喜歡有特色、好飼養的螞蟻,例如,旗下最熱門的商品款之一「臭巨山蟻」,該蟻巢聚集容易生存的螞蟻,價格700至900元。國外客戶詢問度也高,唯螞蟻出口牽涉海關法令,外銷品項只有養蟻工具。

創業以來,王秉誠接受過不少冷嘲熱諷,但基於對螞蟻的熱愛,他會耐心解釋養蟻的意義,每次能向外界介紹螞蟻對生態圈的重要影響,都讓他感到興奮。為進一步擴大螞蟻的應用,他已在Flying V募資,募資資金約36萬,也積極向有興趣的廠商洽談,未來他期待食品、醫療和生技產業都能進行螞蟻應用研究。

不少年輕人也希望把興趣發展成事業,王秉誠對此表示,熱忱是創業的首要元素,但相關準備也很重要。為了開店,他已籌畫三年,並從生命科學系轉到企管系,自學行銷和管理知識,因此退役後能快速展開螞蟻事業,也如願獲利。

fsj 提到...

藥用巧克力來了 低脂低糖還能降血壓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83314

經濟日報 編譯 林昀嫻 2015-10-31

對於愛吃巧克力、卻總在吃完後有罪惡感的人來說,如今終於迎來一項好消息:科學家指出,巧克力棒其實能當有益健康的藥物來吃。

美國波士頓巧克力公司Kuka Xoco專攻藥草技術的學者宣稱,已發展出「藥用」巧克力棒的原型,是從生長在安地斯山國家玻利維亞和秘魯的一種藥草中萃取出新的去苦味劑,能讓原本不可口的巧克力天然原料-純可可粉-沒那麼苦,如此一來,生產巧克力時就不必為了改善口感,而加進許多不益於身體健康的添加物,巧克力中的脂肪和糖分含量便可降低。

Kuka Xoco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阿羅尼亞(Gregory Aharonian)在10月舉行的全球巧克力論壇中說:「利用微量的古柯植物萃取物,能去除可可的酸味,如此便不需要在巧克力內添加糖分、甜味劑和許多脂肪,就能將可可的醫藥療效釋放出來。」

阿羅尼亞表示,只要2盎斯的古柯葉萃取物,就能去除1噸可可豆的苦味,取代900磅的糖,每1噸可省下500美元。

比起需要花時間服用才能見效的抗生素,這款低脂低糖藥用巧克力不僅讓人較有好感,背後的科學依據也相當合理,因為巧克力主要成分可可含有對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劑和礦物質,有助於降低血壓和中風風險、保護神經系統,以及維持良性的膽固醇。

由於未加工過的可可嚐起來極為酸苦,許多生產巧克力的公司會在產品內加入脂肪和糖分,讓巧克力變甜,但也使得可可的神奇療效,常被占目前巧克力至少七成含量的脂肪和糖分抵銷掉。

Kuka Xoco指出,人工甜味劑是失敗的添加物,因為口感既不佳,又會使人發胖,並且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

Kuka Xoco所研發的新巧克力棒,在添加天然藥草之後,巧克力的脂肪和糖分含量便能減半,降至僅占35%,也意味能更能有效地發揮可可的益處。

目前這款巧克力僅為試作樣品,預期明年上架販售。

Kuka Xoco表示,最終目標是打造出脂肪和糖分僅占10%的巧克力棒。

阿羅尼亞在論壇中將糖形容為「下一種尼古丁」,並表示若巧克力能去除這種不健康的成分,將可以、且應該當作藥物食用。

此外,阿羅尼亞說,去除巧克力中大量的不健康成分,將使巧克力製造業搖身一變,成為健康食品業,預料每年的銷售額將因此而倍增。

他說:「若是能去除大部分的糖分和脂肪,在美國每年規模1,000億美元的巧克力工業,將可望成為每年銷售額2,000億美元的健康食品工業。我們期待和巧克力業者合作,聯手讓巧克力變成民眾最樂意吃的藥物。」



◆ 基因算命!血癌可預測疾病未來發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82369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10-30

台大研究團隊成功破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因密碼,從人體1700個微小核醣核酸中找出3個,以及11個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關的基因;檢測患者基因,短短2至3小時,就可以成功預後(預測疾病未來的病程和結局),猶如「基因算命」,估計最快三到五年後,就可運用在臨床上。

人體有2萬個基因,過去全面檢測基因要花2萬元,現在只需要驗3個微小核糖核酸或11個血癌基因,就能預測治療預後,不僅大幅節省時間,費用僅1000至2000元,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台大研究團隊表示,類似基因檢測和大數據分析除血癌外,也可運用在肺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

台灣每年有800名新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人可控制,有人卻預後不佳、快速死亡;台灣大學生醫電資所所長莊曜宇表示,研究團隊分析約300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基因資料發現,患者體內都有血癌3個重要的微小核糖核酸和11個基因,根據其活性可算出評分標準,預測分數每增加一分,病患的死亡風險就會增加為2.1倍。

研究根據基因檢測結果,把患者區分為高風險、低風險,若檢測結果被列為高風險患者,可使用強度較高的骨髓移植治療;低風險的患者,可能僅須化療,就能控制疾病,讓病患在開始治療前,就能精準治療,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表示,這項研究等於在人體基因資料庫中進行「海選」,血癌的基本治療是化療,高危險群會做移植,但反應強烈的病人會有很多併發症,要治療效果好、也要減少病人副作用,精準治療就很重要。

田蕙芬說,未來透過檢測,可以在治療前先找出可能影響的預後因子,減少治療強度與副作用,若病人癒後很差,就會選擇比較強的治療;根據統計,高危險群的血癌患者直接做骨髓移殖,存活率僅有10%;若先做化療再進行骨髓移植治療,存活率可達60%。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國際腫瘤類期刊中排名前5%的白血病期刊(Leukemia)、前10%之腫瘤標靶(Oncotarget)等頂尖醫學期刊上。



◆ 中研院新突破/預測糖尿病指標 準確度近9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8209

自由 2015-10-31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中研院三年前開始建立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在五萬人參與下,已成功找出國人糖尿病預測指標。透過抽血比對四十一個基因位置,加上環境因子,兩者結合可預測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準確度達八成八。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建立3年有成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是肥胖、抽菸等其他環境元素卻可以改變,從而減少患糖尿病的機率。好萊塢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就是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患病機率後,決定切除乳房,避免乳癌上身,以「健康介入」的手段,做好預防。

沈志陽說,目前Taiwan Biobank已收集到五萬人的檢體,並將其中一萬五千人的檢體進行基因定型,人體有卅億個基因位置,透過「基因定型」挑選出六十五萬個可以代表台灣人特有基因的基因位置,再以交叉比對,從六十五萬個基因位置找出四十一個與糖尿病相關。如果單以基因位置比對,預測糖尿病可達七成準確率,結合外在危險因子後,可提升準確率至八成八。

Taiwan Biobank收集年滿卅至七十歲國人的生活型態、健康情形、環境資訊、疾病史、基因以及生物檢體數據等,參與的民眾須花費兩個小時,進行八項身高體重等基本身體檢測,並提供卅西西的血液和十五西西的尿液等。今年還新增全身骨質密度、心電圖以及頸部和腹部超音波等項目。每一筆資料都將以鎖密金鑰進行保存管理,若民眾反悔,隨時都可退出,資料、檢體將全數銷毀。

沈志陽表示,Taiwan Biobank目標希望到二○二四年收集廿萬人,也希望能和健保資料結合,追蹤了解參與者更完整的健康資料,但健保署尚未同意。

Taiwan Biobank成員褚候維指出,未來將透過更多檢體的驗證,提升糖尿病預測準確率,另外也將進一步找出三高或其他慢性病的預測基因和環境因子。

Taiwan Biobank也將針對肺癌、乳癌、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十二項國人常見癌症與慢性疾病,由楊泮池、陳鈴津、陳肇文以及許重義等十二位醫師擔任召集人,要收集十萬筆病患檢體,建立更多疾病的個人化預防。

fsj 提到...

工研院:醫電團體戰搶商機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91577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5-11-04

個人化健康管理與高風險疾病治療已成為醫材發展的二大趨勢。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昨(3)日表示,台灣若能站穩高階醫療產品優勢,並以產業、通路結盟的方式,提供一次滿足買家所有需求的服務,將可深入在地化市場、布局全球商機。

「2015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昨天登場,各國醫電大廠齊聚,包括英國家庭遠距照護大廠Tunstall、瑞典Elekta集團、嬌生旗下手術器材廠Ethicon;國內有廣達、泰博、雃博、永齡等業者。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致詞時表示,若能善用台灣產業特色,將先進設計變成產品並推向國際市場,期望醫療保健器材在2020年時產值上看2,000億元。

環瑞醫策略長李典忠、泰博科技董事長陳朝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等人表示,希望善用台灣ICT產業優勢,打入全球供應鏈。

邵耀華指出,智慧醫療、穿戴式裝置將是產業新動力。台灣醫電累積多年的跨領域整合能量,以及ICT產業的製造經驗與技術,成功為台廠開啟高階醫療電子器材新市場,佳世達、鴻海、廣達等都積極投入。

他觀察,台廠應積極進行產業、通路結盟,以「一個貨櫃就達成買方採購所有產品」的策略,一次滿足國外買主的需求。

陳朝旺認為,在生醫領域中,精準醫療是基本的要求,隨著科技發展,民眾對正確診斷與治療品質要求愈來愈高。泰博看到此趨勢,專注在升級轉型、確保品質,現已打入全球市場供應鏈。

※ 相關報導:

* 研華泰博 合攻醫療應用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288649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積極搶攻醫療領域,昨(2)日宣布旗下研華智能與醫療設備大廠泰博科技,攜手推出「即時生理數據平台」解決方案,打造全球首座100%台灣製造(MIT)的即時醫療生理量測解決方案。

研華表示,此次攜手泰博推出的解決方案,不僅提升醫護人員作業效率,也讓病患隱私更有保障,預計今年底陸續於大陸、亞太市場上市。



◆ 觀點-精準醫療時代來臨 台灣政府靜悄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300006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03日 杜蕙蓉

觀點-精準醫療時代來臨 台灣政府靜悄悄
各國投入人體基因庫概況

2014年,美國食藥局(FDA)通過的41個創新藥(Novel New Drugs)中,有9個是個人化醫療的新藥,佔比超過20%,宣示「精準醫療」時代確實來臨! 不管是FDA的新藥審批,或是美國、英國和中國政府斥資近百億美元建置的基因庫,都將掀起風潮。

然而當經濟強國正積極聚焦在精準醫療所需要的能量與資源時,台灣政府的生醫產業政策卻始終緩不濟急,跨足精準醫療的行動力,也呈現產業火熱,政府靜悄悄的不同曲調。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露出憂心表示,基因庫的基礎科學太緩慢,產業起跑點就很吃虧!台灣資通訊(ICT)雖然很強,但關鍵技術不在我們的手裡,產業的概念也是代工,要與生技產業連結還有很大的落差。

翁啟惠認為,美國的產業政策是先訂好明確的發展重點,再對外徵求計畫,台灣政府選題不聚焦,鼓勵生醫創新就會漫無方向,也會讓產業政策顯得沒有遠見。

環球生技月刊總編輯林明定也表示,生醫業者普遍認為政府的生技激勵政策,幾乎都走錯方向,造成事倍功半,更讓產業一再錯失良機!

已被華大基因(BGI)併購的Complete Genomics創辦人Radoje Drmanac,今年來台參加生技月論壇時就指出,精準醫療第一步的個人基因定序,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蓬勃,台灣需要建立 「精準醫療產業生態系」,才能趕搭此波浪潮。

想想目前最夯的基因治療和免疫療法,當美國正以大資源投入,資本市場也是瘋狂追逐時,我們的政府卻是準備砸40億補貼民間消費,目的是要全年GDP成長率「保一」,這種短線的治標政策,不覺令人啞然失笑。

(工商時報)



◆ 台美日同步 成功育種擬人鼠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301

2015-11-04

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以2年時間,育種出「高度免疫缺陷小鼠」,與美、日同步,可將人類的腫瘤初代細胞直接移植到小鼠身上持續培養,有利新藥開發與臨床用藥選擇。

ASID小鼠幾乎缺乏所有的免疫細胞,對異種細胞和組織的排斥反應幾近於零,因此移植人類腫瘤初代細胞後,仍能忠實表達細胞特性,因此也被稱作「擬人鼠」。

動物中心主任余俊強表示,從美國進口一隻ASID小鼠要台幣10幾萬元,國研院的只要3000元,已有國內外學研機構與企業預約訂購。(記者湯佳玲)

fsj 提到...

《全球首例》注入「基改」細胞 英血癌女嬰治癒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30277

自由 2015-11-07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一種使用所謂「分子剪刀」來編輯基因與打造能夠獵殺血癌細胞的專屬免疫細胞的新療法,已成功讓一名被判定來日無多罹癌的女嬰擺脫癌症。這是全球首度使用這種療法,醫療團隊對該療法的驚人效果,也忍不住大呼有如奇蹟。

編輯基因 放到健康捐贈者的T細胞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復發的一歲大英國女嬰蕾拉,歷經化療與骨髓移植治療無效後,在英國「大澳蒙德街醫院」(GOSH)接受這種高度實驗性的最新療法。化療雖能治癒許多血癌病患,但對侵襲性血癌(其癌細胞或躲藏或抗藥)的病患就無效。蕾拉的醫療團隊負責人、GOSH骨髓移植主任維斯教授表示,蕾拉的血癌頗具侵襲性,因此能抗癌成功簡直是奇蹟;由於這是全球首度使用這種療法,醫師其實也不知道成效如何,因此獲悉成功皆欣喜若狂。

此一基因改造細胞療法是由GOSH、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以及法國生物科技公司Cellectis的科學家共同合作,醫師以靜脈輸液注射方式,將一毫升的基因改造細胞UCART19注入蕾拉體內,過程約十分鐘;幾週後,醫師確定蕾拉體內已無癌細胞,開始為她進行骨髓移植,以取代在該療法中被破壞的血液與免疫系統。從開始治療不過兩個月後,蕾拉出院返家,但定期返院接受骨髓細胞與血液檢查。

特定基因 讓T細胞鎖定攻擊血癌細胞

這種療法之所以能奏效,在於把新基因放到健康捐贈者提供的免疫細胞T細胞,讓T細胞能夠對抗血癌。透過有如「分子剪刀」的TALEN(類轉錄活化因子核酸酶)基因編輯科技,經過剪切的特定基因會讓T細胞出現兩種行為,一是讓通常也會殺死免疫細胞的強效血癌藥看不到T細胞,二是T細胞經過重新編程後只會鎖定與攻擊血癌細胞。

不少大藥廠過去也曾以取自單一病患的基因改造T細胞進行測試,但以取自健康的捐贈者的T細胞進行試驗卻是頭一遭。倫敦大學學院的細胞與基因治療教授、GOSH免疫專家凱欣姆稱此為使用新的基因轉製科技上的里程碑…,倘若蕾拉能持續成功抗癌,以及將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病患身上,此一療法「將代表在治療血癌與其他癌症上的一大步」。

但部分科學家質疑這種療法,認為病患可能會排斥外來細胞;也有專家警告說,編輯免疫細胞使之能辨識與獵殺血癌細胞的概念「令人非常興奮」,但病患及其家屬也必須明白,此科技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科學家仍得進一步了解該療法的長期效果、是否有任何副作用,以及用在哪些病患身上的效果最好。由於女童擺脫疾病不過才幾個月的時間,因此很難確知將來是否會復發。



◆ 無創式急救呼吸法 不必插管3秒恢復呼吸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98904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 2015-11-07

「急診醫療做久了,不知不覺就發明新技術。」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宋文舉專研兒童重症醫療,十五年前意外自創「無創式急救呼吸法」,不需要插管就讓孩童恢復呼吸,至今救活上萬名孩童,這套方法今年五月登上兒童肺臟學雜誌,並獲台北榮總醫學創新獎肯定。

宋文舉專長兒童呼吸治療,最常治療的對象是新生兒。在多年臨床經驗下,他研發無創式急救呼吸法,不需要機械、面罩,只需要醫師的雙手,即使醫療貧瘠,也能救人。

無創式急救呼吸法只有三步驟:咽氧、捏鼻、壓腹。宋文舉表示,首先將輸送氧氣的管子,從鼻子放進咽喉處,強制送氧氣;由於肺部沒有自主呼吸,透過捏鼻製造壓力,將氧氣輸送到肺部;再壓腹讓循環的廢氣吐出來,簡單動作,不用三秒就能達成。

宋文舉說,這套方法他用了十五年,每年至少救活五百多名病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一位出生僅七個月大的女娃茵茵,因有心臟病又氣管軟化,仰賴呼吸器維生,茵茵的香港主治醫師,輾轉得知無創式急救呼吸法,將茵茵送來台灣治療。

宋文舉說,他前後用了兩次無創式急救呼吸法,就幫助茵茵脫離呼吸器,至今沒有復發,這套方法也曾救治過出生只有五百多公克的早產兒,許多香港、大陸、美國的醫師都赴台學習。

宋文舉說,無創式急救呼吸法多用於呼吸性窒息、氣管鏡檢查、呼吸疾病及麻醉後窒息等狀況,不只適用兒童,也適用於大人,但氣管、口腔、鼻子有「缺口」者不適合,因為無法進行最重要的咽氧步驟,因為「缺口」使氧氣無法順利送達咽喉,施加壓力,氣體也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