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瘋狂搶貨 金價飆上950美元
* 油價今調漲 汽油0.4元柴油0.5元
* 徵求爆料 穆爾籌拍新片 要揭華爾街黑幕
* G7影響式微 G20竄起
* 美股ISM製造業指數露升勢
* 理念不合 美部長提名人落跑
* 保羅.克魯曼專欄 救經濟不容許半吊子
* 分析師警告╱日失落的十年 美重蹈覆轍
* 澳振興案過關 澳元大漲
* 大陸電子業振興方案 初稿出爐
* 呼乾啦 台啤、阿嘉攜手登陸
* 匯款更便利 兩岸18日郵政通匯
* 蘇起:兩岸將談簽CECA
* 硬屋頂、軟屋頂、巧屋頂
* 經濟學人:金融風暴 台灣嚴重受創
* 裁員裁過頭 鴻海回補萬名員工
* 美好時光... 「尹」滿頭包
* 高希均:企業體質差 就讓它倒
* 政府基金不宜以護盤動機介入股市
* 政府挺企業可別挺錯
* 財經漫遊─多可怕的金融文盲們
◆ 瘋狂搶貨 金價飆上95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十三日電】 2009.02.14
金價12日站上每英兩950美元,改寫去年7月以來新高紀錄,13日因獲利了結而走軟。不過,景氣陰霾使全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黃金存量衝破1,400公噸,甚至比瑞士的官方準備還多。
紐約商交所Comex最活躍的4月黃金期貨12日升抵954美元,13日早盤報每英兩939.5美元。該期約接連大漲,自9日收892.8美元以來,三天內累計上漲56.4美元。黃金現貨去年3月創下1,032.7美元紀錄。
芝加哥Integrated經紀服務公司首席交易員麥克吉說:「我們正目睹人人搶買黃金埋到院子裡,恐慌性買盤將持續搜括黃金,推高金價。」
衰退的陰影揮之不去,美國國會正快馬加鞭審議規模7,89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財長蓋納也在規劃2兆美元的新金融紓困方案。儘管黃金已連漲八年,但對景氣的憂慮仍推升黃金今年來大漲7.3%。
紐澤西eQUIDEX經紀集團零售交易部負責人顧迪斯說:「這是危險而劇烈波動的時代,大家害怕花錢,沒有其他標的可投資。比其所有投資,黃金應該會持續受到歡迎。」
投資於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黃金信託的黃金一周內增逾100公噸,12日寫下970.57公噸紀錄,超越中國與日本等國黃金準備;而據巴克萊資本,全球ETF共持有1,400公噸黃金,約為全球金礦業者七個月產出,比全球黃金準備第六大國瑞士的官方準備還多35%。
巴克萊資本12日的報告中說:「黃金是目前商品投資的強勢投資主題。」不過,「一旦投資避險的買盤和緩下來,黃金很可以面臨下滑壓力,因為全球面臨通貨緊縮風險,美元也持續走強。」
美元傳統上與美元走勢相反,不過,美元走強仍對以歐元或英鎊買黃金的投資人有利。以歐元及英鎊定價的金價12日也同步創下紀錄。
歐盟統計署13日說,歐元區第四季經濟萎縮的速度創下近13年最大,可能迫使歐洲央行再度降息。
◆ 油價今調漲 汽油0.4元柴油0.5元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十三日電】 2009.02.14
中油及台塑石化昨(13)日分別宣布,今日零時及1時起調漲汽柴油售價,汽油每公升漲0.4元,柴油每公升漲0.5元;這是農曆年後中油及台塑石化第二次調漲油價,累計汽油每公升上漲0.6元,柴油漲0.8元。
調漲後,除98無鉛汽油,台塑石化比中油公司貴0.1元外,其餘92無鉛汽油、95無鉛汽油、及高級、超級柴油,兩家公司的價格都相同。其中,92無鉛汽油每公升零售價22.8元,95無鉛汽油23.5元,柴油每公升20元。
過去台塑石化的柴油售價每公升比中油高0.6元,上周起拉平,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家公司的油品戰爭進入短兵相接階段。中油主管說,台塑石化的柴油出口利潤已大不如前,因此拉平與中油的柴油售價,轉戰國內市場。
目前柴油出口價每桶約55.4美元,以目前杜拜原油每桶油價約45美元估算,柴油煉製利差僅10美元左右,相較去年油價高檔時,出口一桶柴油就有40多美元煉製利差,柴油出口獲利已大不如昔。不過,今年元月1日起汽柴油進口關稅為零,國內汽柴油市場已全面自由化,中油主管擔心台灣可能淪為國際過剩油品的傾銷地,油品大戰,隨時可能爆發。
※ 漲價的動作總是特別快。
◆ 徵求爆料 穆爾籌拍新片 要揭華爾街黑幕
【黃文正/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2009-02-14 中國時報
為籌拍以金融危機為主題的新紀錄片,曾以《華氏九一一》贏得法國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美國紀錄片名導麥可穆爾(Michael Moore),十二日公開發出電子郵件,籲在華爾街銀行工作或已去職的員工爆料,揭露華爾街更多不法貪婪黑幕。
擅長以紀錄片針砭時事的穆爾,一九八九年以紀錄片《大亨與我》(Roger & Me)單挑通用汽車執行長羅傑.史密斯,闖出名號。二○○四年,他以「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為主題拍攝《華氏九一一》,痛批美國前總統布希窮兵黷武。二○○七年,他重批美國醫療制度的《健保真要命》(Sicko),也獲不小迴響。
現年五十五歲的穆爾,在這封電郵中寫道:「從那些已與我接觸的人士中,我相信你們其中有某些人知悉『真正的交易』,倘若你手中有美國人需要知道的訊息,懇請你鼓起勇氣,當個英雄!」對於為何發出此封電郵,穆爾本人並不願回應。
穆爾迄今尚未公布這部新紀錄片的片名,擁有該片北美地區發行權的「Overture Films」電影公司也拒絕回答。不過,穆爾在這封電郵中,要求知道內幕,有意爆料者,可將信寄至bailout@michaelmoore.com,令外界不禁好奇,這部以金融危機為主題的新紀錄片,片名是否正是《紓困》(bailout)。
金融風暴吹垮全球經濟,華爾街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紐約「Rubenstein Associates」公關公司總裁魯賓斯坦戲謔笑說:「最近,我認識的每位華爾街人士,統統都躲進防空洞了。這(朝華爾街開炮)或許是下一個熱門產業。」
◆ G7影響式微 G20竄起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2.14
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金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13日起在羅馬舉行兩天會議,商討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的對策。但G7的影響力明顯式微,由中國等更多國家組成的G20,儼然成為重建世界經濟的新勢力。
這次G7部長級會議,預定討論的議題包括遏阻貿易保護主義勢力興起、檢討金融監管機制、協助工業國家脫離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康所謂的「蕭條」、以及窮困國家發生危機的效應。
但分析師指出,包括中國和印度等逐漸在全球經濟上扮演要角的國家,均未出席這次會議,而G7逕自處理危機的資源已相當有限,所以這次會議實際上並無法解決什麼問題。反而是訂4月舉行的G20峰會,更值得期待。
前加拿大總理馬丁甚至直接了當點出:以新興國家為主的G20,才是主導全球經濟政策的新勢力。
馬丁說:「世界已經改變,G20反映出全球經濟的實際情形。這些國家的財長已逐漸躍升為主要的決策者。」
馬里蘭大學教授莫利西表示,似乎沒聽到主要工業國提出什麼富想像力的解決辦法。他認為銀行業的改革該有更多進展,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全球交易系統已毀損。全球主要銀行有部分在G20,G20峰會才該是討論銀行改革的平台。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預估,主要工業國今年經濟會萎縮2%,但全球經濟仍能受惠於開發中國家的擴張,至少還能維持0.5%的成長率。
◆ 美股ISM製造業指數露升勢
【聯合晚報╱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09.02.14
2009年1月經濟數據近日陸續出爐,雖然亞洲各國的出口貿易數字,出現大幅衰退,不過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卻開始向上揚升,透露出一絲曙光,也成為近期市場布局的先行指標,資金加碼產業龍頭或大型股,帶動股市反彈。
全球經濟衰退,重創了亞洲出口貿易。各國公布的1月數據,都相當難看。以台灣為例,1月出口衰退了44.1%,創歷年來單月紀錄,在亞洲四小龍中吊車尾。而日本下滑幅度更高達46.1%,中國初估減少14%。
正當市場籠罩在經濟數據惡化的陰影當中時,基金經理人卻已將目光轉向美國市場,因為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已經開始回升,由去年12月月的32.9上揚到1月的35.6。此外,服務業指數連續兩個月走高,來到42.9,而預售屋銷售因為購屋成本降低,也意外回升。
尤其是ISM指數,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指出,過去幾十年來,ISM與S&P 500指數表現呈現微妙的關係,當指數落在35-40區間時,未來3、6、12個月的投資報酬率都相當亮眼,短中期收益可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近來經濟數據漸漸優於預期,顯見金融市場情勢稍見好轉,並步入正軌。未來只要銀行業不再出現亂象,反應到股市上,美股有機會緩步走高。群益投信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景氣雖仍未落底,但股價跌幅已深,在各國政府傾全力降息、擴大公共支出救經濟下,這些努力將幫助股市長期回升。
◆ 理念不合 美部長提名人落跑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14
獲提名出任美國商務部長的共和黨國會參議員葛雷格(Judd Gregg)12日突然宣布放棄提名,理由是他與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在經濟振興法案與2010年人口普查問題上,有「無法化解歧見」。
這是歐巴馬內閣人事案第三次出現問題,使他尋求政黨合作的理想再次受到打擊。
歐巴馬表示,葛雷格放棄提名令他深感意外,但不會妨礙他尋求與共和黨合作,或阻撓他改變華府行事作風的努力。歐巴馬說,至於影響美國人的問題,他與葛雷格的看法可能有八成一致。
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遜衛生暨福利部長提名人戴希爾先後退出內閣,如今葛雷格又急轉彎,使歐巴馬短期內面臨3位部長提名人「落跑」窘態。
葛雷格在國會記者會中表示:「答應入閣,是我的錯。在政府財務方面,我是堅定的保守主義者。我真的不是適當人選。」媒體指出,葛雷格此時放棄提名,似已激怒歐巴馬政府。
◆ 保羅.克魯曼專欄 救經濟不容許半吊子
【保羅.克魯曼】2009-02-14 中國時報
按正常的政治標準,國會本周通過經濟振興方案對歐巴馬總統是一大勝利。他要求的目標勉強已經達到,可動用將近八千億美元經費,其中多數用於支出而非減稅。應該開香檳了。
但也未必。現在不是正常時期,不適用正常的政治標準;歐巴馬的勝利讓人感覺更像是失敗。經濟振興方案乍看有所助益,但規模不足,特別是搭配的拯救銀行計畫令人失望。通過該案過程中的政治鬥爭更使歐巴馬超越黨派的理想形同癡人說夢。
先從政治談起。
共和黨前兩次選舉慘敗,加上過去八年經濟一團糟,在歐巴馬政府初上任這段時期,有人可能期待共和黨至少要稍知收斂。
但現狀顯示共和黨對巫毒經濟學依然強力奉行。在眾院與參院,大多數共和黨人支持這樣的信念:對布希政府減稅造成難堪敗績的適當回應就是鼓吹更多的布希式減稅。
請切記,歐巴馬振興經濟方案的花費,遠小於布希政府用於減稅的二兆美元或已達一兆且持續增加的伊拉克軍費。保守派對此方案的唱高調反應幾近精神錯亂。
參議員麥肯說,此案是「偷竊下一代」。不久前麥肯才投票贊成減稅,難道他不知減稅在未來十年的花費,可達經濟振興方案的四倍?
「凱托研究所」的克林說,此案「毀了我女兒的前途,彷彿坐視一群流氓洗劫我的家。」
這樣的政治辯論不但醜陋,也會有實際影響,因為它會讓人質疑,要是振興經濟方案被證明為規模不足(這個情況很可能發生),歐巴馬政府是否有能力向國會要求更多經費。
儘管歐巴馬勉強獲得他要求的金額,但這幾可肯定是不夠的。我們面對的大概是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向來不會誇張的國會預算局預測,未來三年美國的產能與實際生產將有二點九兆美元的落差。八千億美元聽來好像很多,但要彌補這個落差根本不夠。
行政部門的官方說法堅稱,振興經濟方案足以應付經濟的需要。但沒有幾個經濟學者會同意。
一般認為,政治考量導致此案的力道被削弱,且包含更多本不該有的減稅,也認為歐巴馬為爭取廣泛的兩黨支持,從一開始就妥協。
如果和此案搭配的是一個有效的拯救金融計畫,足以讓信用市場解凍並促使金錢再度流動,則其規模被證明為足夠的機率會比較高。在大家長久期盼下,行政部門本周終於宣布了政府穩定金融市場計畫,可惜效果有如啞彈。
由財政部長蓋特納親自勾勒的穩定金融市場計畫其實並不壞,只是內容太過模糊。他宣布後,大家都想搞清楚行政部門意欲何為。到底公私合營的投資基金會不會成為用納稅人的錢替銀行紓困的祕密管道?銀行接受援助須通過「壓力測試」會不會成為把銀行暫時國有化的後門?沒人知道。
整體說來,此案只算是緩兵之計,這是不夠的。歐巴馬行政部門迄今對經濟危機的因應與一九九○年代的日本太相似,兩者都提出大到足以迴避最嚴重困境的財政擴張方案,但不足以啟動經濟復甦;支持銀行體系,卻又不願強迫銀行面對虧損。應付這場危機還在初期,但我們進度已經落後。
我有一種不祥之感,覺得美國還沒準備好面對七十年來最大的經濟挑戰。上焉者容或不乏信念,但令人震驚的是,他們似乎願意接受半吊子措施。下焉者和以往一樣熱心,渾然忘卻其信念在執行時遭遇的詭異挫敗。
這一切都還有時間扭轉;但歐巴馬一定要有更前瞻的眼光,否則這場危機的判決可能是:不行,我們沒辦法應付。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 分析師警告╱日失落的十年 美重蹈覆轍
自由時報 2009.02.14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經濟不見起色,日本分析師警告美國,可能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覆轍,至於歐元區去年第四季GDP萎縮一.五%,專家不約而同預測,歐美經濟將衰退至二○一○年。
美救經濟 須更多有效措施
美國歐巴瑪政府雖然端出鉅額振興方案,但經歷過日本金融危機的分析師表示,美國需要更多更快更有效的措施,否則將陷入類似日本「失落的十年」。
日本在一九九○年代銀行背負沈重債務,十年經濟幾乎零成長,歷任政府浪費了數以兆計的日圓,但成效不彰;直到二○○三年大刀闊斧要求銀行接受嚴格查帳,公布所有壞帳,並不惜犧牲股東權益,將大銀行國有化,且任由體質較弱的銀行倒閉。
當時日經指數跌掉四分之三,政府債務超過GDP,國內通縮嚴重,房價連續十五年下跌;部分日本專家認為,美國正走向如同日本的不歸路,日本金融服務局高層官員Hirofumi Gomi表示:「美國應該有研究過日本的案例,但為什麼現在卻犯相同的錯誤?」
美歐預測 經濟明年才復甦
美國Business Council的調查分析,也對未來經濟展望悲觀,根據七十一位企業執行長的意見,美國經濟今年上半年最高可能萎縮達四%;四成的受訪執行長預測,這波經濟衰退將持續至二○一○年。
歐盟週五公布歐元區去年第四季GDP,區內十五國經濟成長較上一季萎縮一.五%,其中斯洛伐克至二○○九年初才加入歐元,這是歐元流通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比美國的衰退一.三%嚴重;德國第四季GDP大減二.一%,為兩德統一近二十年來最大幅度,德國去年第二季及第三季皆為負成長○.二%;法國第四季GDP下跌一.二%,為三十年來首見,很可能繼德國及西班牙之後,在今年第一季陷入衰退。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表示:「二○○九年是辛苦的一年,不過,各國央行與政府的積極措施,再加上能源低價及新興市場經濟反彈,將有助於歐元區經濟成長。」他預測,歐元區經濟將在二○一○年復甦。
◆ 澳振興案過關 澳元大漲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2.14
澳洲上議院13日通過420億澳元(28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目標要讓澳洲本年度經濟成長率提升0.5個百分點至1%,讓9萬人有工作。澳元匯價應聲大漲。
澳洲上議院13日以30票對28票通過刺激景氣方案,接下來該案要再回到下議院表決,通過後才能公布成為法律。由於執政黨在下院占多數優勢,預料該案可望順利過關。
澳元匯率受振興方案過關的激勵而上揚,13日在紐約匯市早盤最高升值1.8%,從0.6524美元漲到0.6643美元。
這項振興方案規模為澳洲史上最大,預估約占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以及明年GDP的1.3%,目標是讓9萬人找到工作或保住飯碗。財政部估計,到6月底止的本會計年度為止,此方案可望讓經濟成長率提高0.5個百分點,下年度則可增加0.75個百分點。
該案包含288億澳元的公共支出,未來四年將用於建造學校、房屋與道路等公共建設;另127億澳元則規劃用於企業稅負優惠,以及提供符合資格的農夫、學生與勞工現金補助。
澳洲總理陸克文說,這項方案攸關國家福祉,澳洲抵抗不了國際經濟情勢,無法對抗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
不過,此方案也將為澳洲政府帶來空前赤字,本會計年度將達225澳元,占GDP的1.9%。反對黨領袖坦布爾說,此案一半以上的支出都不該花用,因為澳洲經濟比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還強。
◆ 大陸電子業振興方案 初稿出爐
【李道成/綜合報導】2009-02-14 工商時報
抵抗金融海嘯導致的外部需求減弱,中國大陸官方再出招;由工信部主導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初稿正式完成。未來3年內,包括12吋晶圓廠、LCD六代線、TD-SCDMA的網路建設,都將成為財政支出與稅務優惠措施的重要鼓勵對象。
據了解,只要這項措施通過,6大電子信息產業的工程立即啟動;包括「909」工程升級,建設12吋晶圓廠、65-45奈米的半導體生產線;並支持骨幹企業引發六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還有中國移動覆蓋全國的3G工程網路建設、國家數位電視應用工程中心、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培育、電腦與下一代網路應用等工程,都將在2009-2011的3年間完成。
至於大陸台資電子信息產業,由於在大陸已具舉足輕重地位,且兩岸經貿正常化後,包括寶成轉投資的龍騰光電、台積電、和艦等LCD、半導體廠商,都有機會得利於這項振興方案,擴大規模或減少經營成本。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這幾項產業振興措施的目標,主要是要以推廣國產產品、扶持國內企業來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預計未來將刺激相關行業龍頭公司營收增多,扭轉市場因外需下降而產生的悲觀預期。
為了配合振興方案,未來大陸官方將針對電子信息產業的重點企業,進行擴大財政投入、加快稅務扶持政策、加大對外向型企業的支持力道,讓整體產業與個別企業,都能夠扮演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
振興電子信息產業措施中,涉及資金最大者首推3G網路建設,預計將超過5千5百億元人民幣(下同),下一代網路的投資則將在2百億元左右,數位電視網的建設投資則要1百億元;至於半導體與面板的投資金額,據業者透露,將視規模而定,但國務院已表明了全力支持的立場。
由於歐美市場的需求大幅減少,大陸電子信息產業呈現急速下滑的趨勢,工信部的振興產業措施,就是要改善這個產值龐大產業的困境;希望藉此能在未來3年,繼續保持二倍於GDP增速增長的速度。
此外,大陸產業分析師指出,這項初稿一旦通過,將對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各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中興通訊、京東方、康佳、海信、長虹、TCL等相關企業,都將列為受益的概念股。
◆ 呼乾啦 台啤、阿嘉攜手登陸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9.02.14
兩個代表台灣之光的產品──「台灣啤酒」與電影「海角七號」,在情人節連袂登陸北京!
台灣啤酒登陸內地,可以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因為台灣啤酒在內地的商標註冊登記,自1999年即已展開申請,直至今年2月6日,中國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在其官網發表正式公告,註明「台灣啤酒」取得商標專用權,象徵「台灣啤酒」歷經10年征程,終於可以順利登陸。為台灣啤酒「上青」正式在中國大陸揭開序幕的人,正是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
大陸啤酒市場一年銷售量近4000萬噸,約為台啤年產量5400 萬打(每瓶0.6公升)的100倍。台灣菸酒董事長韋伯韜說,台啤初期將先鎖定廣東、福建等口味和台灣相近的沿海地區,只要能取得1%的市占率,就可為台啤帶進25億元營收。
台灣菸酒的初步規畫,台灣啤酒每瓶售價約人民幣6至10元,比大陸啤酒(每瓶單價約人民幣5至6元)略高。
台灣菸酒表示,大陸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網站日前公告,「台灣啤酒」及英文「Taiwan Beer」的商標登錄,三個月的公告期過後,自5月6日起,台啤旗下酒品就能在大陸上市。
與台灣菸酒類似,台糖的蝴蝶蘭、沙拉油、蜆精、美容保養與生技產品等,目前也是只透過台商或貿易商,轉銷大陸市場。由於國營事業並沒有「主帥上場」,不方便砸下重金大打行銷廣告。不過,現在兩岸政治與經貿已經「春暖花開」,台灣啤酒也正式取得大陸商標註冊,「台灣啤酒」自然就可以主帥上場。
※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成年請勿喝酒
◆ 匯款更便利 兩岸18日郵政通匯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台北報導】 2009.02.14
中華郵政指出,兩岸郵政通匯已完成測試與準備作業,本月十八日起將正式通匯,大陸郵局多達三萬七千個據點,兩岸民眾匯款更便利。
兩岸直接通郵去年十二月十五日起實施,雙向匯兌也完成電腦連線測試,未來兩岸郵局將直接通匯,但因中華郵政不是外匯指定銀行,與大陸郵局的通匯,還是要經花旗銀行辦理清算。
目前從台灣的郵局匯款到大陸的幣別以美元計算,每筆限額三萬美元,手續費為電匯新台幣五百元、信匯四百元,大陸匯款到台灣的郵局金額依照大陸規定,但台灣的郵局對匯入金額不限制。
中華郵政自民國八十年起,開辦經美國花旗銀行匯款至大陸,每年平均匯款金額新台幣十四億多。
◆ 蘇起:兩岸將談簽CECA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14
國內六大工商團體要求政府儘速與大陸簽署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接受訪問時明確指出,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調,未來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
蘇起日前在公務人力中心「國家政務班」演講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表達立場。他說,過去政府也有簽CEPA(更緊密經貿安排)之議,但因有人認為名字不好而擱置。
蘇起演講中,談及陳水扁八年任內的台美關係,他引用一位美方官員的話說,「最近十年原本評估台美關係可以是最好的,後來卻發展成最壞的關係,台美幾乎沒互信」,「原本評估與中共關係是最爛的,卻發展成最好的關係」。
他表示,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美中實力出現消長。美方可說是「備多力分,急於脫困」,中共則分量加重,從區域走向全球,包括外交、經濟力量都往全球走。美中關係大幅改善,不只貿易額增三倍,中共外匯大量購買美國公債,美中官方的管道也增加六十多條,美國務卿打電話給中共外長,電話拿起來就打,就像打給鄰居,都不經翻譯。
蘇起認為,美中關係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台灣應在此時加強台美關係,並努力改善兩岸關係。目前大陸無論經濟、社會、人心都起了很大變化,造成新的困境,就如過去的台灣,百姓有錢後就不再百依百順,意見也多,甚至集會結社、抗議。
蘇起舉例,過去大陸京九鐵路只用三年就完成,但最近到處出現「釘子戶」,未來大陸公共建設、經濟發展將不會像以前快速。而人心的變化,到中央的領導人要求「以人為本」就可看出。加上共產主義的式微,估計困境還會加深。大陸的新變化與困境可成我們的新機會,因為可以創造雙贏。
他認為「利用機會、抵抗威脅」是台灣目前最該做的事,不要像民進黨主政,只談威脅、矮化主權,卻忘記機會,不去處理,這是很嚴重的錯誤。
經濟部國貿局說,六大工商團體建議儘速簽兩岸CECA建議,經濟部會積極研議,但因國內對兩岸進一步經貿整合仍有疑慮,對協定名稱、推動方式及時機,還有不同聲音,未來會就經濟發展及不同產業利益下,來研究此案,若研究結果顯示兩岸未來有簽CECA的可能性,一定也會注意對弱勢產業的衝擊,妥善規劃相關風險管理措施機制。
◆ 硬屋頂、軟屋頂、巧屋頂
【聯合報╱社論】 2009.02.14
Smart Power被譯作「巧實力」,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所提出,以與「硬實力」與「軟實力」作出區別。
此一概念或許可用來調整兩岸議論已久但尋無定策的「屋頂理論」。屋頂理論主張:兩岸分隔為兩間「房屋」,但共有一「屋頂」;如此,既分隔,又有聯結,情勢即可穩定。早期常聞「硬屋頂」,例如「一個中國」,因此有「一國兩制」或「邦聯」等主張;後來則強調「軟屋頂」,如「中華民族」、「兩岸都是一家人」、「骨肉兄弟」等說詞。「硬屋頂」太沉重,「軟屋頂」太空洞;所以迄難成為兩岸共認且有效的「屋頂」。因而,令人想到:如今逐漸浮現為兩岸議題的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或許可以構築成一個「新屋頂理論」,且可能是一座「巧屋頂」。
在經歷六十年的兩岸角力後,尤其經過二十年來的兩岸敵友互動後,兩岸朝野皆應明白:兩岸關係已不可能用極端及簡單的「統獨爭議」來定義及操作。在現今的可能想像中,兩岸最佳的境界,應當是「不統/不獨 /亦統/亦獨」,共同維持一個「和平共榮」(馬英九語)或「和平發展」(胡錦濤語)的互動框架。這正是「維持現狀」近年成為台美中三邊主流思維的的原因;此一思維,可藉「屋頂理論」進行落實操作。因為,屋頂理論之中,原即涵蓋了「不統/不獨/亦統/亦獨」的思考。
「硬屋頂」行不通,台灣不同意「一國兩制」,大陸則不接受「邦聯」;「軟屋頂」,「兩岸都是一家人」之類的訴求,或許可營造氣氛,卻非操作機制。因而,CECA這個經貿架構,即有可能成為兩岸的「巧屋頂」。
兩岸各有底線,台灣的底線是保有主體性、不被大陸併吞,大陸的底線是不容「法理台獨」;但兩岸亦有共同的憧憬與追求,那就是「和平共榮」或「和平發展」。倘以CECA的「巧屋頂」,取代政治性的「硬屋頂」及抒情性的「軟屋頂」,兩岸即可相互守住「不統/不獨/亦統/亦獨」的底線,並共同朝向雙贏共榮的憧憬邁進。
一般皆僅將CECA視為一個經貿架構,但若從「屋頂理論」的角度切入,必能領略更豐富的內涵與高度。正因如此,兩岸若欲進行CECA之建構時,尤應注意不要藉CECA作政治文章;倘若CECA變成一座含有政治作用的「硬屋頂」,「巧」意盡失,即恐非台灣民意輿論所能接受。
回頭從實務面看CECA,有人對CECA的效益高下見仁見智。正如三通,三通實現對台灣未必立即有大利,但不通對台灣則必大不利;同理,不必渲染CECA的直接效益,但若無CECA,對兩岸經貿法制化及台灣經貿地位突破邊緣化亦必大不利。倘若CECA不設無理的政治前提(正因迴避政治因素,所以是CECA,而非CEPA),又倘若CECA能在「雙贏共榮」的憧憬下,將兩岸各自及共同的經貿成就極大化及最佳化,並得以化解台灣經貿地位邊緣化的危機,台灣朝野應當樂觀其成。何況,CECA若是「巧屋頂」,正可藉以跳出統獨爭議,實不宜又捲進統獨大戰。
CECA若成「巧屋頂」,應可緩解「硬屋頂」的訴求,更無需強加「硬屋頂」;而兩岸若能真誠維繫這座「巧屋頂」,共同促進最大最佳的經濟成就,亦可發願將「巧屋頂」變成一座「金屋頂」。
◆ 經濟學人:金融風暴 台灣嚴重受創
中央社 2009-02-14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3日專電)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週刊指出,金融風暴橫掃全球,高度依賴外銷出口的台灣是受創最嚴重的國家,去年工業生產大跌32%,不過學者認為,長期來看,兩岸關係好轉有助台灣經濟發展。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根據「經濟學人TheEconomist」每週對全球包括美國、日本、中國等55個國家公布的經濟報告,依工業生產來看,台灣受創情況最嚴重,到去年第四季,工業生產年率大跌62%,18日台灣政府將公布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情況恐怕也不樂觀。
報導說,台灣經濟高度倚賴外銷出口,受到全球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到今年元月的前12個月外銷出口大減44%。台灣的競爭力因台灣匯兌強勁也受到影響,自2008年初起,台幣對韓圜升值超過40%。
過去一年台灣外銷到中國的商品大跌59%,其中大部分是電子零件,跌速是出口到美國的二倍,台灣的電子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不景氣。
花旗銀行經濟學家鄭貞茂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前,台灣主要外銷的商品包括平面螢幕、半導體等,已出現產量過剩,他預估台積電目前的產能約在35%。
報導指出,外銷減少也造成國內消費緊縮,去年12月失業率達5%,創下六年來最高,由於台灣企業通常在農曆年後才進行裁員,實際的失業人數可能更多;去年平均薪資下跌5%,許多公司已經要求員工開始休無薪假。
報導說,早在金融危機前,台灣家庭的消費支出成長已是東亞小龍國家中最低,原因之一是,有消費能力的民眾都搬離台灣,過去八年約有100萬名台灣企業主管搬到中國經營工廠。
許多經濟學家預估,今年台灣的GDP將負成長3%或更多,可能創下台灣有史以來經濟最慘淡的一年,里昂證券(CLSA)甚至預估台灣經濟今年將負成長11%,數字十分驚人。
為提振經濟,台灣中央銀行自去年九月起六度調降利率,成為1.5%,政府並推出公共建設投資、減稅、消費券等財政刺激方案,總值約佔今年GDP的3%。不過許多經濟學家對台灣政府提供每人新台幣3600元消費券,以帶動消費支出,抱持懷疑態度。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說,日本曾推出類似發放消費券的措施,但僅有30%的民眾消費金額高於他們的原計劃,不過台灣的百貨公司和超市過年期間的銷售量都傳出佳績,較2008年高出10%到20%。
長期來看,陳淼認為,台灣與中國關係改善,兩岸直航班機增加,將有助台灣經濟發展,如果在中國經商的台商返台探親由每六個月改為每三個月,可能有助帶動消費。
◆ 裁員裁過頭 鴻海回補萬名員工
【黃智銘/台北報導】2009-02-14 工商時報
電子業在第四季大幅裁員、恐怕真的是裁過頭了!雖然終端需求不見好轉,但由於NB零組件出現缺料,客戶逐漸放手下單,讓去年以來大規模裁員的鴻海在今年過年前後,已經陸續回補增加超過1萬名勞工,顯見去年金融風暴以來裁員、停產幅度已經有點過頭了,致使一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目前上游零組件已開始出現供需缺口。
鴻海是全球重要NB零組件供應商,供應包括連接器、機殼等多種NB零組件,日前里昂證券報告指出,鴻海大陸廠招募員工1.2萬人。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表示,公司不便對此評論,不過由於客戶下單的關係,鴻海大陸廠今年年假縮短,另外現在幾個廠區也有徵人的動作。
去年金融風暴以來,的確讓終端需求受到影響,電子五哥今年1月營收除鴻海、宏碁衰退在15%以內,其餘各廠衰退幅度都超過2成。
不過,去年第四季以來,客戶端陸續下單縮手,市場陸續傳出砍單都約在5成,遠超過需求衰退的幅度,導致上游廠商縮減產能或是大規模裁員來因應。
不過NB的需求持續,12月起由於通路庫存已經降至相當低水位,因此急單出現,而這波下單效應還會一直延續到2月,所以不少代工廠與零組件廠紛紛開始加班或增員。
最早是今年成長最看好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在日前喊出「缺料」說法,昨日鴻海也證實了這樣的說法,顯示如同王振堂所言,去年第四季整體NB供應鏈減產、裁員實在是過頭了,在NB產業基本需求仍在的情況下,業界紛紛認為,這一波缺料會逼出產業的「真實面」。
丁祈安則表示,現在來自高階產品需求的確是比較低,但是低階產品的需求還是有一定水準。這一波急單不少就是來自於低階商品的庫存回補。
除了鴻海,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也表示,今年NB還要成長25%至35%,因此仁寶不但不裁員,還要擴增超過7,000名員工,是電子五哥中最早喊出增員的廠商。
另外,宏碁過去幾年人員已經大幅裁減,因此今年也沒有大規模裁員計畫,反而由於開始跨入手機產業,因此由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總經理翁健仁所帶領的手機研發團隊,現在還持續擴編,徵才對象包括一般工程師與國防役。
◆ 美好時光... 「尹」滿頭包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 2009.02.14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13)日上午一句「情人節是滿好時光」,說的時間正在茂德公司債到期前的敏感時刻,引發市場無限美好想像,一句話讓股市起了波瀾,也讓尹啟銘一整天得不斷澄清,情人節的美好不是只為了茂德。
昨日上午近11時,尹啟銘心情愉悅地準備接見薩爾瓦多來訪的經濟部長瑞卡多,沒想到堵在門口的媒體左一句茂德增貸案,右一句茂德可能停工,尹啟銘說,「我覺得情人節是滿好時光」,消息傳開,茂德股價爆量漲停,但也引爆了爭議。
這場爭議,從媒體、股市、銀行團又延燒回經濟部,尹啟銘下午3時30分,再次對外公開說明,強調「經濟部不是銀行的股東,也不是主管機關,沒有辦法證實銀行團同不同意茂德的增貸案」。
還原尹啟銘的談話,的確沒有「證實」茂德增貸案過關,因為記者問:「茂德50億元紓困案過了沒?」尹啟銘強調: 「50億元不是紓困」當媒體繼續追問:「銀行方面已經支持?」尹啟銘回答:「這我不清楚,沒有得到這方面的訊息,銀行要從商業上考量。」
◆ 高希均:企業體質差 就讓它倒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14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等多位行政院政務顧問,昨天在行政院長劉兆玄的顧問餐會上主張,政府不應在這波景氣危機下出手救產業,特別是體質不好的產業,該倒就讓它倒。
高希均指出,他過去一直倡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經營本來就有風險,要自負盈虧,不能在賺錢的時候放進自己口袋;虧錢時卻要政府救。他預測,這一波景氣危機,越敢讓企業倒的國家,在景氣復甦時,翻爬的速度就會越快,越能當「領頭羊」。
高希均與經濟學者馬凱、中研院院士管中閔、前立委劉憶如等人都傾向自由經濟主張。管中閔也說,體質好的企業因金融海嘯衝擊,救不救可以觀察;但如果長期體質都不好的企業,政府不應救。
劉兆玄昨天在台北賓館宴請三十位政務顧問,徵詢意見。與劉揆同桌的還有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台灣花旗環球董事長杜英宗等,高希均等自由派學者不應該救產業的談話,讓餐會氣氛一度緊張。
黃茂雄就回應,有些關鍵性產業、體質還不錯的產業,如果出問題,還是應該救。
※ 黃茂雄是前東元電機董事長。
◆ 政府基金不宜以護盤動機介入股市
【工商社論】2009-02-14 工商時報
農曆新春伊始,身兼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委會主委的銓敘部長張哲琛,利用新春記者會對外宣稱,退撫基金會提高股市等「資本利得型」投資比重,將在第二季景氣回春後加碼七、八百億元投入股市。本職為考試院銓敘部最高負責人的張哲琛,牛年之始不談「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以及全國公務人員銓敘、保險、退休、撫卹與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等相關事項」,或者朝野關切的「18趴」改革方向與進度,反而大肆宣揚加碼七、八百億元入股市規畫,用意當然是昭告天下,政府將竭盡所能護盤,不讓台股因為金融海嘯而分崩離析。坦然言,如此用意政治上絕對正確,對五七百萬股民也是一大安慰,但必須指出,包括退撫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在內政府基金,如果要介入股市從事股票買賣,出發點必須是增進基金收益,造福基金成員如退休公務員及勞工大眾等,千萬不能為了護盤目的而不顧退休公務員及勞工大眾權益,甚至連累國庫編列預算彌補損失。
在考試院新春記者會上,張部長就公務員考銓相關政策與業務的發言很少,至少媒體沒有報導。但有關股市投資的談話,卻洋洋灑灑一大篇,從退撫基金操作策略將有重大改變,調整基金運用配置比例如降低「固定收益型」,增加「資本利得型」,到預期第二、三季景氣看好,退撫基金將增加投入股市預算以提高收益,及調高委外經營比例、建立停損點等股市投資經,分析解釋的頭頭是道、有板有眼。從退撫基金管委會主委身份言,張哲琛主委的關切與發言、分析,頗為盡職,也頗為投入,專業的程度不輸股市分析師或有線電視台的解盤老師。但張哲琛的另一身份,也就是銓敘部長,因為負責全國公務員的考銓與福利事項,尤其備受朝野關注的「18趴」改進規畫,張部長的「捨本逐末」表現,可是令很多關切考銓政策的國人失望。另外,如果國人不健忘,民進黨執政後期,前銓敘部長朱武獻對外侃侃而談嚴格督促退撫基金操作,甚至自詡投資股市知識突飛猛進,國民黨立委如何予以羞辱,如何斥其不務正業,沒想到換黨執政,張哲琛部長對股市的關切與投入也如出一轍。
事實上,退撫基金的績效如何?依據公開資訊,上年度已實現損失95億元,如再加上未實現損失,退撫基金帳面虧損高達860餘億元,民國95、96、97年三年內平均收益低於台銀2年期定存收益,將由國庫編列預算1.68億元予以補足。這是不是退撫基金生不逢時的後果,我們不敢隨意斷言。但我們認為,全球景氣不振,股市當然反應,股價漲漲跌跌難免,政府只要專注投資環境的改善、公平交易規則的維持,並不必然存有護盤或維持股價在某一水準的責任。易言之,政府基金要危機入市、獲利了結、增加持有部位,應該從專業、委託經營的廣大公務員福祉來考慮與進行,不應為了向中央政府表態,或為了替執政團隊阻擋、緩和股民抱怨而下場買股,如此的政治正確,其實犧牲了基金與委託人權益,並增加國庫的負擔。
同樣的展現「政治智慧」,以護盤為己任的尚有勞保與新舊制勞退基金。去年雙雙創下史上最高虧損紀錄,總計慘賠1100多億元。其中,採確定提撥制的新制勞退虧損近177億,465萬選擇新制勞工每人退休金帳戶將被扣3793元以分攤虧損。採確定給付的舊制勞退基金,雖然虧損不會影響勞工退休給付,但虧損總額也高達428億,響應政府「護盤」政策與要求,就是背後的罪魁禍首。至於勞保基金的虧損最慘烈,高達548億元,勞保費率要調高雖然有其他因素,但虧損額度如此嚴重,費率焉能不漲?「護盤」的政策又豈能卸責?
政府基金為了替施政不佳擋子彈而勉強護盤,不但違逆市場法則,也重創基金與委託者權益,更殃及國庫,就此打住吧!
※ 現在國庫通往哪一庫?
◆ 政府挺企業可別挺錯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4
從去年就開始沸沸揚揚的半導體DRAM紓困及整併案,過了大半年,終於接近拍板。經濟部把產業的整併及個別公司的紓困分開來處理,我們認為這樣的方向是對的;政府的資源畢竟有限且為全體國民所共有,應該用在刀口及關鍵上,不應拿來填補企業虧損。
過去及目前國外個別企業處理經營不善的方向,大體上有三種,其一是宣布破產,德國奇夢達便是,也沒因此聽說德國產業完蛋了;其二是被併購。台灣企業總是以併購困難及效益不良,來抵制併購,在國外哪有什麼不能併的?高居美國汽車業第一的通用汽車及第三的克萊斯勒在意願上都不排除合併;美國藥廠輝瑞公司(Pfizer)1月26日也宣布以680億美元併購惠氏藥廠(Wyeth),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第三種處理方式,是1997年金融風暴時,國外債權人以股抵債的方式入股韓國企業。
第三種以股抵債方式,國內媒體也曾報導;經濟部提出以股抵債也是國內銀行在處理DRAM企業債務時的可用方法之一,結果被銀行一口否決,顯然銀行終於了解,目前國內有些DRAM企業所遭遇的問題,不單單只是短期資金缺口的問題,而是根本可能未來長期都不賺錢,這樣的企業誰願意入股?但問題是,陷入這樣的困境甚至未來銀行拿不回債款,說實話,銀行本身也要負相當的責任;台灣的銀行不僅沒有能力掌握產業發展方向,又以為透過聯貸就可以分散風險,結果讓企業便宜借到資金,肆無忌憚地擴充產能。看看長期以來的台灣DRAM企業的水餃股價,就可以看出投資人還比銀行經營者聰明。
因此,第三種以股抵債的方式大概行不通;但第一、二種的破產及合併方式,為何大半年過去了,講了半天卻無法真正付諸實施?說穿了,還不是經營者不肯下台。看看這次金融海嘯國外有多少的CEO捲鋪蓋走人,但國內卻沒有半個CEO下台,說實話,政府要銀行去挺這種企業,實在是非常奇怪的邏輯。倘若產業及企業沒有在不景氣時重新洗牌,汰弱存強,未來哪來什麼產業新局可言。
在DRAM產業的整併上,日前政府指出,最新整併的三原則,包括簡單快速、掌握關鍵技術、及政府需投入資金。就DRAM的產業性質來看,應屬技術及資本密集產業,因此,技術及資金來源便成為此項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礎;簡單地說,沒有技術或沒有資金,就別談此項產業的未來性。因此,我們認為政府如真的要介入DRAM產業的整併,應有三原則:一是能夠掌握未來技術、二是可預期的賺錢模式、三是政府不可投入大量資金。政府資金的投入應只在協助廠商取得或建構技術能量,而非支援其營運資金,其營運資金應從其獲利來支應。
同時,我們也認為政府不應介入未來的企業經營;政府可以以特別股的方式支援有意願掌握技術的單一或多家企業去併購其技術母廠,並於景氣復甦後退出,如此,才能達到政府與企業雙贏。否則,由於政府的介入,演變到後來政府成為台灣DRAM產業的控股公司,這不是政府該做的事,從過去經驗來看,也不會成功。
去年開始,政府已花了太多的精力在DRAM產業的整併操作上,從未來性看,有更多的未來產業更值得關注。政府擬定的新兆元產業中,許多產業(例如太陽能產業)在推動兆元產值的目標下,倘若不儘快建構技術能量及下游應用出路,未來會不會是另一個待紓困的DRAM?
◆ 財經漫遊─多可怕的金融文盲們
【沈雲驄】2009-02-14 中國時報
一千億台幣。不必算也知道,這麼大筆錢能做多少好事,幫助多少家庭。幾個月前,這筆錢落入了美林證券主管們的口袋裡,成了他們的「績效獎金」。
過去,美林業績風光,這些人要領多少,只要股東們沒意見,外人也只能流口水。但問題是,一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美林垮了,去年慘賠超過九千億台幣,追查金融醜聞的紐約檢察長朱莫憤怒地說:「這算哪門子的績效?」二來,美林現在併入美國銀行,而美國銀行正在乞求政府的紓困金,換言之,這些人拿走的,其實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前幾天,面對著國會議員,美國銀行董事長路易斯支支吾吾的樣子,更讓人生氣。
氣人的,當然不只是揩人民之油的美林。賣連動債害人的亞洲金融業,搞假投資騙人的馬多夫,都讓人看了就有氣。揭發馬多夫騙局的深喉嚨馬克波羅,上禮拜在國會作證時大罵,自己九年來多次向證管會陳情通報,卻一再被冷處理。證管會這些官員,他說,簡直是一群「金融文盲」。
金融文盲(financial illiterate)這個辭,原本是用來指那些對金融工具一知半解,不懂得替自己選擇正確理財方法的人。最近出版《金錢的躍升》的哈佛歷史學家佛格森說,英語世界裡有極大部分人口,就是這種對金融無知的「文盲」;在美國,大半的卡奴、車奴、屋奴,都是這種人;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超過九百萬英國佬是「金融聽障」──聽不懂,也聽不到各種對他有用的金融資訊。
但馬克波羅所指控的對象,不是一般人,而是肩負管理金融交易活動重任的證管會官員。照理說,這些官員既然要管理金融市場,應該是很清楚市場的運作,能夠替老百姓把關,杜絕不正當的弊端,鼓勵健康的交易,預防投資者受害。
實際上呢?看看這幾年,從一個又一個不了了之的內線交易案、連動債與馬多夫醜聞,到不可收拾的次貸風暴,及風暴後像美林這樣惡行惡狀,有哪件不是在這些官員們的「監督」下,赤裸裸地上演?若非官員們真是金融文盲,就是業者們把官員們當作金融文盲耍弄。
馬克波羅衝口而出的這句話,精準地點出了今天財經官員們所面臨的窘境:金融創新的腳步,遠快過政府進步的速度。的確,今天的金融真的很難懂,更難管。各種金融工程複雜的程度,往往連金融業自己,都尚未找出正確的監管方法,才會讓霸菱銀行的李森、興業銀行的柯維爾這種年輕人,捅出大樓子。金融官員就算想管,也難以掌握狀況。
造成的結果是,面對一天天複雜的金融世界,有心的官員們充滿著無力與無奈,只想當官的,則長期在三「裝」主義中混水摸魚──平時「裝」懂;公開「裝」管,假監督之名,行縱容之實;出了事,「裝」無辜,全推給市場。
前天晚上在CNBC首播的一部紀錄片中,葛林斯班終於坦承,引爆這一連串危機的次級房貸雖然行之有年,但他自己──這位照理說應該是全世界最懂金融的前聯準會主席──也是到了二○○五年,才明白狀況的嚴重性。而且,就算明白了又怎樣?葛林斯班說,假如當時我要阻止次級房貸坐大,然後讓信用不好的窮人買不起房子、害得房價被打壓,你說,國會能同意嗎?
是的,包括國會議員在內,要整頓金融產業,避免投資散戶重演受害的歷史,所有肩負監督責任的公務員,都得面對自己近乎金融文盲的事實,重新認識市場,真正擔起監督責任。短期,設法吸引金融業中有正義感的人才加入,全面檢討各種金融商品;長期,培養更多有金融背景法律長才,制定更多保障人民的市場規則。
否則,一般散戶看不懂金融,被各種工具耍得團團轉已經夠慘了,連官員們都甘於當金融文盲,天啊!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美財報周全球裁員潮蔓延 資產負債透明吧!
- 巫毒經濟救不了僵屍銀行 台灣301除名的啟示
- 金融危機 金融業體質調整大好時機
- 新一波金融風暴 山雨欲來
- 失業恐懼台灣排第四 錢要花在刀口上
- 保護主義不利全球經濟復甦 別光說不做
- 通膨、通縮都來? 田螺含水過冬
- 春節大裁員 寒冬裡,給他們一些溫暖
- WEF年會救經濟 美眾院通過振興方案
- 裁員潮加速經濟衰退 學者籲救急也要救濟
- IMF有意發行債券 家庭代工重出江湖
- 保護主義抬頭的危機 關懷也能救經濟
- 經濟危機沒靈丹 民族、保護主義是新災難
- 美歐製造業景氣意外回穩 歐巴馬英九
- 振興經濟 一石二鳥
- 經濟難逃負成長? 用綠能產業推動經濟
- 買美國貨條款讓步 再見,郭台銘世代!
- 經濟振興方案≠救失業 先厚植「軟」體實力
- 美救市兩院恐激戰 吾黨所宗,以進大同
- 全球搶錢債滿為患 不敗的投資
- 美參院版振興案過關 郭董要逆水逐浪
- 美振興案拍板 二千億國發基金買關鍵技術?
- 美振興案最後表決 有土斯有財
20 則留言:
G7疾呼:改革全球金融 道德基金興起
* 看漫畫學投資 證交所出新招
* G7富國疾呼:改革全球金融
* 保護主義是出口導向國家的警訊
* 美政府救法拍屋 擬降償貸額
* 日圓不斷升 日本翻身難?
* 中國失業問題棘手 衝擊勞動合同法
* 陸資來台有譜 上半年展開協商
* 抗金融風暴》科技大老闆重掌兵權
* 老將一夫當關 暴露接班問題
* 政院整併DRAM 架構明朗
* DRAM業:國發基金能給的 九牛一毛
* 國發基金當種子 A咖淪為B咖
* 月薪10萬起跳 航海系黑翻紅
* 唸完經濟系 拚上航海科
* 籲請蕭副總統「麥擱講啦」
* 全額保障存款不是白吃的午餐
* 海嘯啟示錄 道德基金興起
◆ 看漫畫學投資 證交所出新招
自由時報 2009-02-15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過去許多投資人對於證券投資的知識或是相關法令,因為過於艱澀,常常望而生畏、敬而遠之,不過去年底證交所首度以漫畫格式發行兩本證券刊物,卻大受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喜愛,尤其略帶「清涼」的封面,馬上吸引人翻閱。
證交所主管指出,其實證券投資入門知識,要以漫畫風格呈現,已經醞釀一段時間,前年底才正式定案,主要是針對想學習財經入門知識的青年學子所編繪的。不過當時在尋找配合的漫畫家時,卻是困難重重,因為一方面要把專業而冰冷的財經知識,以漫畫呈現,難度就很高;另一方面畫家本身對財經要有基本的認識,否則溝通的過程曠日廢時,這也就是整整經過一整年,兩本漫畫才能真正問世的原因。
引導正確投資知識 寓教於樂
這兩本刊物,內容分別是「台灣證券交易所簡介」及「股票ABC」,其中在「證交所簡介」中,幾位同學與證交所資訊展示中心的服務小姐,透過詼諧的對話,先簡單介紹台灣證交所的功能,以及公司申請上市的流程,另外如何買賣股票、避免內線交易,以各種專業知識,來點出證交所各部門的機能。
至於「股票ABC」的主角,則是任職證券公司的經理「易植發」,透過其妹妹及妹妹同學的互動,介紹什麼是股票,如何開戶、下單,還有股票的股利、除權息等,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青年學子正確的投資知識。
證交所主管表示,這次兩本刊物一共發行七萬本,每個券商據點送出五十本,各高中職、大專院校則贈與十本,到農曆年前,庫存僅剩四千本,後來包括台北的三重工商及高雄的中山工商,還希望證交所再多些額度給他們,另外也聽說在國內的外資券商,還轉寄網頁路徑給國外華人相關證券從業人員,大家還相互討論,的確已經達到初步預期的效果。
不過也有看完兩本漫畫的高中生表示,關於漫畫中財經的內容仍然有些艱澀,有些地方還是很難理解,顯然還有進步的空間。證交所主管也認為,每本漫畫的內容的確太多,以後應該可以只談一個主題即可,計畫今年還要再出兩本畫冊,加強對投資人的宣導。
日本東證所更精緻 分齡分層
若以經驗豐富的日本東證所而言,台灣發行的漫畫本的確有待加強,因為日本不但以彩色內容吸引注意,更會分年齡層,不同年齡給予不同的證券財經知識,或許可以做為下次台灣證交所新畫冊的借鏡。
※ 畫的不錯。
◆ G7富國疾呼:改革全球金融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2.15
世界最富裕的七個國家14日呼籲緊急改革全球金融,以挽救讓越來越多國家陷入衰退的世界經濟危機。
世界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財政部長結束在羅馬舉行的危機會議時,義大利財長崔蒙迪疾呼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
在研商如何走出全球經濟危機後,G7各國在共同宣言中呼籲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緊急改革」。
崔蒙迪告訴記者:「世界經濟新秩序聽起來好像是口號,但確實是我們必須努力以赴的真實目標。」
G7代表們在共同聲明中誓言,在試圖穩定搖搖欲墜的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之際,將避免保護主義;同時,穩定全球經濟是他們的首要之務。
聲明表示,全球危機突顯了國際金融體系的根本弱點,須要進行急迫的改革。
◆ 保護主義是出口導向國家的警訊
【聯合報╱社論】 2009.02.15
全球金融動盪及經濟衰退方興未艾,這是一場近七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經濟巨變,因而在本質上它也是一次涉及「典範轉移」的結構重整;無論金融秩序、貿易秩序、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角色,以及全球化的進程,都將因此而面臨重組。今日的亂象,即是方向仍未明朗的重組前奏。
迎面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即是一個不容低估的警訊。由於美國七八七○億美元振興方案裡一度出現「購買美國貨」條款,已在美國國內及國際間鬧得沸沸揚揚;此外則是歐洲已有多個國家出現「經濟民族主義」興起的跡象,特別在外勞問題上大肆炒作;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歐巴馬政府已多次反反覆覆的在人民幣匯價上做文章,儘管此舉究竟是反中國貨的序幕,抑或是逼迫中國將外匯存底奉獻出來進一步加碼購買美國國債的施壓手段,仍未明朗。但是,由各國具保護主義傾向的動作頻頻,至少已可看出,隨著各國經濟的更加惡化,更多的國際貿易摩擦衝突未嘗不可能發生。
今日所謂的「自由貿易」,其實是長期發展所致。戰後自一九五一年成立「關貿總協」到一九九五年改制為「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由於美歐日等主要國家的生產漸旺,國民所得不斷提高及接近完全就業,這種客觀條件的改變遂使得各國願意為愈來愈自由的貿易付出代價。由於美國在戰後的貿易秩序裡一直是「最後的購買者」,因而「自由貿易」的發展與秩序,始終與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關貿總協」時代,美國主要採配額制和自動設限制,而將剩餘的需求開放。及至「世貿組織」時代,由於美國的雙赤字不斷擴大,金融服務無限擴張,過度消費造成的過度需求持續增加,再加上美國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為了滿足低收入者生活所需,更需要低價進口消費材;這些都是今日所謂「自由貿易」形成的條件。但由次貸風暴迄今,這個以債養債的「債務帝國」消費模式已告崩塌,非但「最後購買者」的角色無以為繼,依靠美國消費擴張而帶動出口擴張的其他國家,同樣也必須面對貿易機會大幅減少的挑戰。也就是說,過去貿易擴張的那個時代已逐漸成為過去;縱使景氣復甦,也不可能恢復到次貸風暴前的那個原樣。
因此,防衛性的「經濟民族主義」逐漸興起,並表現為各種形態的保護主義,遂成了勢所難免的走向。在國際貿易上,「保護主義」具有極大的修辭彈性,任何政治權力介入後所造成的競爭價格差異,嚴格而言,都可稱為「保護」;因此,無論企業紓困、補貼、貸款繳息優惠、外勞政策、限制招開國際標、匯率的干預,或出口退稅及租稅優惠,只要有心人肯做文章,無一不可扣上「保護主義」的帽子。而這些措施,目前沒有一國不在實施。這種亂局及其造成的摩擦,在往後一段時間裡,勢必成為國際貿易夥伴間必須探索的課題,其結論將是未來貿易新秩序的張本。不久前落幕的G廿峰會,在「聯合聲明」中,有鑑於此,即表明「二○○九年不希望有妨礙自由貿易的現象」。但這項聲明的目標已注定落空,或許今年四月倫敦的下一次G廿峰會才可能有進一步的澄清。
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需求大擴張,如今已告暫停;這也意謂以出口導向為成長主要動力的新興經濟體,已必須面對形勢的改變而做出新的部署與調整。擴大內部的商品及服務需求,開發新的貿易市場,提升商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特別是像歐洲一樣,提升中小企業水平等都是必要手段。貿易擴張時代的「量的革命」,已必須改變為緊縮時代「質的革命」。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我們不預估大規模的貿易戰會出現,但各類摩擦則難避免。各國為了自救,這也是必然的過程。在這樣的時際,以出口導向為經濟主幹的台灣,必須深切思慮如何因應此一新情勢。
◆ 美政府救法拍屋 擬降償貸額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15
美國總統歐巴馬預定18日公布一項化解法拍屋危機的新計畫,重點可能擺在調降每月房貸償付金額,而非本金。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團(Citigroup )等大銀行都已同意暫停執行法拍程序,等待政府拯救房市方案出爐。
歐巴馬預定在下周赴亞利桑那州演講時公布計畫大綱。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Lawrence Summers)13日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表示,除了已承諾的500億美元,政府願意付出更多來救房市,「藉調降每月貸款償付金額提高償債能力,才能直搗問題核心」。他強調,這麼做將可大幅抑制法拍率。
美國房屋法拍率激增導致疲弱的房市更加搖搖欲墜,連帶拖累經濟深陷衰退泥淖。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去年底曾呼籲銀行勾銷部分房貸戶的本金,以遏阻房貸違約率和法拍案件繼續攀升。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法蘭克(Barney Frank)上周要求房貸業者延後執行法拍程序,主要銀行高管出席國會作證時,也都展現和政府並肩作戰對抗房市危機的誠意,承諾配合辦理,直到白宮擬定完整救市措施。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在寫給法蘭克的信中說,公司決定暫停房屋的沒收拍賣程序三周,延後到3月6日以後才實施。
花旗集團自2月12日開始凍結法拍屋方案,待歐巴馬政府敲定拯救房市計畫的細節才恢復,或延長至3月1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延遲法拍程序至3月6日,高盛則未訂出實施期限。
此外,政府掌控的房貸業者房利美與房地美聲明,將延續暫停法拍至3月6日。美國銀行(BoA)也同意,新的法拍程序至少暫緩三周執行。上周聯邦儲蓄機構監理局(OTS)局長瑞奇(John Reich )也敦促全國800多家儲蓄機構比照辦理。
◆ 日圓不斷升 日本翻身難?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4日電】 2009.02.15
日本經濟在這次全球金融風暴中受傷慘重,除金融業受波及而虧損外,日圓大幅升值則是日本最不利之處。企業界都說,全是日圓升值惹的禍,日本要翻身比其他國家難。
日圓去年下半年還維持在1美元兌換120日圓,讓日本最倚賴的出口業大樂。因為每家公司的出口匯率基準,幾乎都是在100到110日圓之間,沒有想到雷曼兄弟事件爆發,日本開始飽嘗日圓升值的苦果。
日本央行為了補救「失落的10年」,10年來存款利率近乎零,使得許多人寧冒匯率風險,把日幣換成外幣存在外國銀行。金融風暴發生後,各國紛降利率自保,存在國外這些錢立刻回流日本,構成日圓升值的壓力。
日幣每升值1圓,豐田汽車這樣的大公司匯差損失即達400億日圓,SONY則為60億。要命的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日幣升值了將近40圓,豐田一下子就損失了1兆6,000億圓,這也是豐田去年上半年還賺了1兆多圓,卻在下半年變成虧損3500億圓的主因。
日圓升值也衝擊國內企業,去年以來中韓觀光客增加,讓百貨業好像遇到了救星。可是金融風暴加上日幣升值,卻讓中韓觀光客突然消失了。
受日圓升值衝擊最大的是留學生。早稻田大學有3,000名留學生,來自中國者最多,達1,100人,韓國居次也有600多人,早大答應他們學費可以延後3個月繳。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則對韓國與印尼等亞洲的33名留學生,每人發放10萬日圓濟助金,言明不必償還。
東京銀座日前還出現了示威,據說是來自巴西的2、3代日裔勞工,原本受雇於中小企業工廠,因為金融風暴丟了飯碗,現在又遇上日圓升值,讓他們活不下去。
問題全出在日幣升值,央行雖暗地在國際市場拋日幣買美金,還是壓不住日圓升值的壓力。日本經濟不斷衰退,首須解決的可能就是日圓升值這個大問題。
◆ 中國失業問題棘手 衝擊勞動合同法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15
中國去年元旦開始實施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動合同法」,卻碰到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對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大陸造成直接衝擊,中國政府面對棘手的失業問題,已有把勞動合同法擺一邊的趨勢,以出口為主的廣東省甚至提出「調適當保護企業主利益」的法規。
已有專家稱勞動合同法為「苛法」、「惡法」,該法去年曾經雷厲風行,如今官方執行已經逐漸趨於寬鬆。據金融郵報報導,大陸有些省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對勞動合同法陽奉陰違,轉而保護有影響力的企業主利益,深圳去年並提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法規。
廣東高級人民檢察院去年12月也提出相應的辦案指導原則,明定「在沒有嚴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保護企業主的利益。法律專家指出,這項指導原則雖然不具強大的法律約束力,卻影響了辦案人的思維,實質效力可能超過了法律。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進出口額占全國近三分一,在出口型企業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已有數千工廠倒閉或者外移,廣州今年1月地區經濟總量的增幅僅為7.6%,比去年的12.3%大幅回落,幾乎是近30年來所未見。春節之後,東莞有三分之一的工廠遲遲不開工,讓許多想找工作的人大嘆機會少、待遇低。
◆ 陸資來台有譜 上半年展開協商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02.15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透露,陸資來台將有重大突破,中共春節後已同意陸資來台投資,兩岸第三次江陳會已將「雙向投資」列為主要協商議題,預定今年上半年前即可展開協商。
賴幸媛昨天表示,台灣過去一直努力推動陸資來台政策,但事實上並沒成果,問題不在台灣,因為大陸當局一直禁止陸資到台灣投資;即使行政院去年七月三十日開放QDII(大陸合格境內投資人),並宣稱有三百三十億資金可注入台股,但「至今一毛錢都沒來過」。
賴幸媛表示,前陣子行政院討論「健全房地產市場新方案」,陸委會也提了鬆綁陸資來台購屋限制的初步方案,但對岸沒開放大陸資金來台,意義就不大;外界以為是陸委會從中作梗,但陸委會根本沒有擋。
賴幸媛說,經由技術性溝通,中共已在春節後同意陸資來台,我兩岸已商定將「兩岸雙向投資」列為協商議題,核心就是陸資來台。
賴幸媛指出,今年上半年舉行的兩岸江陳會有四項議題,首先是簽署銀行、證券、期貨登陸等三個金融合作備忘錄MOU,其次為兩岸定期航班的談判協議,第三是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第四就是兩岸雙向投資;如果兩岸沒有簽署三個金融MOU,開放陸資來台也會有問題。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接受訪問也證實,第三次江陳會議題確已列入「雙向投資」議題,至於江陳會舉行的日期,目前還在溝通。
我方準備開放那些項目供陸資投資?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日前表示,開放項目與範圍,會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為參考依據,找尋合適的項目。陸資參與公共工程的範圍與項目會少於外資,且「多一點規範」。
至於兩岸簽談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賴幸媛說,這是馬政府的既定政策,陸委會配合推動、規畫、與對岸協商是「理所當然」,簽署CECA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的一個步驟,應務實、循序漸進的進行,發展更優惠的經貿措施;外傳經濟部與陸委會不同調是誤解。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主張兩岸未來應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表示,如果沒有共識,不宜貿然執行。
蔡英文昨天上午出席前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林鳳飛告別式。她表示,CECA不論在政治、經濟,對台灣都有深遠影響,一定要小心。
蔡英文指出,這項協定一定會牽涉到政治性事務,討論過程一定要透明化,要讓社會大眾知道整個計畫是什麼,對台灣社會、政治、經濟有何影響?
◆ 抗金融風暴》科技大老闆重掌兵權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9.02.15
全球金融海嘯打亂企業布局,原本有意退居二線的大老闆,不約而同重披戰袍,包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重回商業戰場第一線,甚至大陸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也傳出回鍋聯想電腦重掌兵權。
科技業頻傳裁員、放無薪假,面對這場百年大風暴,科技業老將紛出馬,擬帶領企業走出景氣五里迷霧。
郭台銘近年不斷徵求「接班人」,但早在去年十月重回第一線,帶領公司打三呆酖酖呆庫存、呆帳款、呆資產。年初尾牙時,還公開信心喊話,鴻海煞車比別人快三個月,保證第四季不會虧損,粉碎外界傳聞。
廣達也積極備戰,林百里在尾牙場合,揮擺雙手做出跑步姿勢,宣示廣達就要起跑,甚至與副董事長梁次震拿到資深員工獎牌後,公開喊話說,兩人會一起攜手「繼續幹二十年。」
至於華碩由於庫存管理失當,去年第四季創下公司史上首度虧損紀錄,讓施崇棠積極參與公司重組。日前華碩宣布與全球最大的車用GPS廠Garmin品牌合作,施崇棠親自亮相,宣示雙方高層會參與手機品牌決策,他在現場還謙虛地說:「自己要出來多幫點忙!」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的聯想,傳出歐美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創辦人柳傳志延遲退休,日前決定回鍋擔任聯想董座,頓時激勵聯想股價反彈。
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卻因和艦案官司未了,暫無復出計畫,「還可能要半年以上吧」。他說人生起伏很大,科技人要提早適應變動,「見怪不怪就好了」。
這波景氣反轉,來得又急又猛,但在曹興誠眼中,一波到底未嘗不是好事,總比「水煮青蛙」慢慢折磨人要好。聯電去年第四季大虧了兩百三十五億,不過,他也預言,聯電的表現不會在此停留太久。
◆ 老將一夫當關 暴露接班問題
【聯合報╱本報記者鄒秀明】 2009.02.15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全球不景氣把企業老將推上沙場,許多企業創辦人紛紛重披戰袍,一時群雄交鋒、各擅勝場的局面即將重現,但老將回鍋能否喚回當年風光,以及接班問題,考驗老將們的身手。
去年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辭世,有人說,這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台灣企業大老闆創業的傳奇,正逐漸走入歷史,外界關心的話題,也從過去「創業」,一下子拉回「誰是接班人?」但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將卻紛紛回鍋,完全是不景氣惹的禍。
不過,這次景氣冰風暴,許多老將「捨我其誰」重回第一線,除了暴露這次經濟危機的嚴重性外,也點出台灣企業普遍還沒培養出足以一夫當關的企業接班人。
目前真正解決接班問題的,只有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立下完美典範。施振榮退休後,交棒給王振堂、林憲銘、李焜耀,如今宏碁、緯創業績屹立不搖,明基即使遭遇併購西門子手機失利,也還能站穩陣腳,這次不景氣,三位接班人真正能獨當一面。
企業第一代發揮創業精神,造就了經濟奇蹟,這次改以「老將」姿態重出江湖,再度接受時代考驗;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安然坐下笑看風雲?除了如王永慶鞠躬盡瘁外,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老將「鳳還巢」短暫發揮穩定軍心的作用,但這些老將等於重新面臨考驗,有人持續開創新局,但也非成功的保證。例如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回鍋,確實為創蘋果電腦帶來的iPod、iPhone熱賣旋風,但戴爾創辦人戴爾、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等回鍋,依舊陷苦戰。
◆ 政院整併DRAM 架構明朗
【經濟日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15
行政院高層昨(14)日表示,行政院對DRAM整併架構已漸趨明朗,國發基金確定會投入DRAM產業扮演「種子」角色,結合民間資金成立新公司,再結合美光或爾必達任何一家外資廠商,吸納國內幾家DRAM廠,這種組合目前已成首選,其次才是國內既有公司與外資的整併。
有關茂德科技110億元的公司債到期,政院官員表示,銀行團開會前不會表態支持茂德,因為茂德是個案,銀行團會評估決定,政院只能說對整個DRAM產業「很有信心」,暗示支持這項聯貸案。
官員強調,國發基金的投入已是確定的,但國發基金至今只向銀行團借1,000億元,這麼少的資金要救那麼多產業是不夠的,而且蓋一座DRAM廠動輒幾千億,因此只能扮演「種子角色」。
至於是否如外傳投入700億元,官員表示,未來要看組合或整併架構,由於國發基金資金有限,不排除找民間資金投入。
由於行政院長劉兆玄對此一整併架構,關切的不在於那一種新組合,而在於如何取得關鍵技術,因此,未來若要整併,一定會加入美光或爾必達其中一家,才能有關鍵技術。
◆ DRAM業:國發基金能給的 九牛一毛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09.02.15
針對行政院有意以國發基金投入DRAM業整併,成立新公司,今DRAM業界看法不一,有業者建議,國發基金能投入DRAM業的資金有限,還是直接入股有技術的DRAM公司,結合台灣資源,回本會最快。
行政院可能以國發基金投入整併計畫,意在引入美光或爾必達的技術,讓台灣DRAM業可以活下來,不過,今天在DRAM業界的看法不同,有業者認同成立新公司的作法,因為等於是跳脫由政府出面整併的難度,而直接引入有意願的公司,對目前美光或爾必達的技術要進入,等於提供一個新平台。
不過,也有業者認為,國發基金能投入DRAM業的錢是九牛一毛,即使新平台可以引入美光或爾必達的技術,但是新公司未來的路還很長,如果沒有長期的資金來源,技術還是在外商手上,跟目前台灣業者的處境還是殊途同歸。
業者建議,政府可以把國發基金的錢,透過國外私募基金的運作,直接投資有技術的公司,等到未來景氣一復甦,國發基金的本錢將可率先抽回,仍可持續幫助國內DRAM業者,會比成立新公司效益更快。
◆ 國發基金當種子 A咖淪為B咖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 2009.02.15
行政院有意將DRAM整併架構,以國發基金扮演「種子」角色成立新公司,若此舉成真,DRAM的整併就等於從原本的積極整併,轉變為消極參與,儘管好處是可以避掉目前各公司的債務問題,直接拉攏有技術能力的公司,包袱較小,但由新公司的長成,最少要3至5年,對國發基金來說回收恐太慢,此模式能否成功難料,決策仍需三思。
行政院對於DRAM業整併,給了2月底的時間表,目前的發展是,可能以國發基金投入扮演「種子」角色,結合民間資金成立新公司,再結合美光或爾必達任何一家外資廠商,吸納國內幾家DRAM廠。
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似乎要用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平台,來整合有意願參與的公司,與原本產業界預期,由政府出面將產業整併成美光與爾必達兩大陣營的模式,有了更明確的雛型,國發基金的投入也較為正當化。
不可諱言,成立新公司的確對現在的DRAM產業現況而言,是一個好招,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讓有意與有能力的公司,直接參與新平台,技術來源的問題可以優先解決,但是目前全球DRAM產業,在德國出局後,台灣的優勢是要結合美、日的技術,才有出頭天的機會,因此,成立新公司到底是要選擇美日中的一家技術進來,還是兩家都延攬,就是個大問題。
首先,是資金的問題。國發基金能投入的錢頂多千億元,若是投入成立一家新公司,不論是當作控股公司,或是未來將直接上市的公司,以DRAM產業的循環來看,回收時間會相當長。其次,是技術來源問題,若是只選擇美光或爾必達的技術,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政府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拉攏兩家技術的難度太高,光是專業經營團隊的由誰出線就是個難題,更何況只選擇一家,萬一最後選錯邊,還是對台灣DRAM業不利。
政府既然要用國發基金進行DRAM整併,就要步步為營,把錢發揮到最大的效益,若只是從容易整併的出發點,但卻忽略長期回收效益有限的問題,新公司或新平台未來成功的機率還是不高,反觀,若是從目前全球DRAM產業處在谷底的投資角度,投資有能力渡過難關的公司或技術,可能將來成功解套的機會會更大。
◆ 月薪10萬起跳 航海系黑翻紅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9.02.15
愈是不景氣,想跑船的人愈來愈多!船員的月薪10萬元起跳,比一般社會新鮮人起薪還多三倍。儘管船上工作單調、枯燥,但交通部發現,近年來航海、輪機相關科系學生當船員的意願大增,想回鍋當船員的人也不少。海洋大學也表示,今年申請上船實習的學生暴增一倍,可見大家都想捧「船員金飯碗」。
交通部船員科長陳翠華表示,過去多數人報考考選部航海人員特考是為了證明實力,真正上船的僅有兩成,航商不容易聘到船員。但去年金融海嘯衝擊下,陸上工作不好找,出海跑船竟成另一個新選擇。
海洋大學教務長李國誥則說,現在輪船的設備先進,且較為安全,儘管海上生活單調,但面臨不景氣,船員相對成為不錯的職業。申請上船實習的學生人數更是明顯增加,其中今年選修上船實習的商船系學生較去年增加一倍。
除了航海、輪機在校生當船員意願高,想回鍋當船員的人也不少。陳翠華指出,最近常有因無法適應海上工作而離職的人,詢問要如何補海事資歷或是換證,其中還有30多歲的年輕人,都是想重回海上。
陳翠華說,大陸船員的薪資已接近台灣船員的8成,加上大陸船員的觀念改變,航商多認為已不像過去刻苦耐勞。因此,航商反而願意培訓國內新船員,也願意釋出較多工作機會給台灣年輕人。
由於跑船由黑轉紅,相關科系跟著水漲船高。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發言人彭思舟坦言,過去航海、輪機科系很冷門,還被視為「黑手」,但民眾觀念改變與船員薪水漸高,近幾年來招生大爆滿。
考選部航海人員特考限定相關科系報考,錄取後的甲級船員上船後,月薪10萬元起跳。不過非相關科系畢業也有機會當船員。
中華航業人員訓練中心最近正在招募乙級船員養成班,報名情況踴躍,連招募人員都嚇了一跳。有招募人員形容,以前一個養成班招兩年招不到100人,現在招不到半年就額滿。
尤其是景氣不佳後,船員更成為不少人二度就業首選。招募人員接獲一名失業爸爸的電話,他難過敘述遭科技公司裁員,找到的保全工作月薪僅2萬多元,養不活一家五口。他想當乙級船員的薪水雖沒有甲級船員高,但也有6、7萬元,讓他想離家跑船去。
◆ 唸完經濟系 拚上航海科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9.02.15
「如果找不到好工作,豈不是浪費自己的人生!」71年次的楊凱元去年考上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二專航海科,除了比同學的年齡略長外,他其實已經有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的文憑。楊凱元說,海上工作雖然辛苦,但考上甲級船員後,別人要工作30年,他只需工作10年。
楊凱元說,頂著國立大學學歷,他大學畢業後曾在投顧公司上班,也曾當過快遞公司的出納,月薪約3萬元左右。常有人告訴他,景氣很差,大學畢業生的工作也難找,能有一份工作就要知足了。
但楊凱元常想,如果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等於是浪費自己的人生,「就太慘了!」有一次,楊凱元和當船員的親戚閒聊,得知船員的薪水優渥,他聽得眼睛發亮。和家人討論之後,去年考上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二專航海科。
「船員月薪10萬元起跳,怎能不心動?」楊凱元笑說,以前都是看分數選學校,從沒好好規畫自己的未來,出社會工作後才開始思考,他自認耐得住寂寞,也很期待海上生活。但船員的高薪更是吸引他的最大原因。
楊凱元計畫明年畢業後就要準備海事人員特考。他還開始盤算著,一般大學畢業生的薪水約3萬元,但船員的月薪有10 萬元,別人工作30年,他只需工作10年,在海上工作又可存不少錢,他反會比別人有更多時間,可做其他人生規畫。
◆ 籲請蕭副總統「麥擱講啦」
【工商社論】2009-02-15 工商時報
副總統蕭萬長先生財經資歷豐富,被譽為國民黨最佳財經高手,而這也是馬英九總統當時挑他做副手搭檔競選的主因。扁政府期間民生經濟未搞好,惹得社會怨氣四溢,馬蕭聯手的確帶給民眾新的期待,而這也是國民黨能夠贏得選舉重掌政權的重要關鍵。遺憾的是,受限於憲政體制的規範,副總統雖貴為備位,但卻十足是個「閒缺」。直到「財經小組」成立,承總統之命擔任召集人,總算「正式」取得財經決策主導權,一展長才。既然身為握有實際決策影響力的一分子,我們自亦有責任嚴格監督其所發表的言論與主張。
日前行政院長率財經閣員赴總統府,向馬蕭報告振興經濟方案,據悉蕭副總統特別指示應考慮取消個人海外所得的最低稅負制。在評析之前,我們先探究一下現行課稅狀況。從總體數據看,我國租稅收入占GDP比率為13.7%,排名世界正常國家之末,其中當然有錢人受益最多。另從個別稅制看,一國稅制不外所得稅、消費稅與財產稅三者,台灣的所得稅課稅所得75%以上來自薪資,有錢人主要所得是靠資本所得,可見有錢人獲利最大。細究其因,投資海外的所得、轉化成保險給付的所得、買賣證券的所得等未能依實公平納稅,皆係破壞台灣所得稅公平性的根本問題所在。尤有甚者,賺了錢後若用於消費,台灣的主要消費稅目加值型營業稅稅率只有5%,又是全球採行加值稅國家之最低者,有錢人可以盡情揮霍享受。即使將所賺的錢拿來置產,台灣主要的二個財產稅目:土地稅與房屋稅,也因課稅價格評估不實,稅負微乎其微,完全無法對有錢人構成威脅。若再加上前不久假借「救經濟」之名通過的遺贈稅率調降至10%,台灣的有錢人至此不但生前可以「悠遊自在」,死後亦可以「了無罣礙」,留給後代子孫無盡財富。以此觀之,台灣其實早已經是有錢人的「租稅天堂」了。
為了改善稅制不公,單從所得稅的改革切入,實施最低稅負制乃係一最佳的「補救」措施。它不但是93年國民黨總統大選時的政策主張,亦是本報社論主動發起的改革運動,歷經多方共同努力,總算在95年完成立法,成為兩稅合一以來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所得稅制改革。經歷三年的課徵,租稅公平的成效正逐漸發揮,本期待海外所得亦能在98年按規定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怎奈遭逢金融海嘯,行政院決定將其延至99年再實施。如今,蕭副總統更進一步建議將其廢除,對於最低稅負制的發展乃至租稅公平的維護均是一重大打擊。蕭副總統所持的理由只是海外所得「課不到稅」,果真如此,是否所有地下經濟活動的逃漏稅查緝,政府都可以此理由宣告放棄?前陣子,政府才以相同的理由而大幅調降遺贈稅,希望藉此吸引資金回流,如今若將海外所得排除最低稅負課稅,反而會促使資金遺留海外不歸,這兩個政策的效果完全相互矛盾。可笑的是,「課不到稅」卻是他們共同一致的理由,由此可見,政府決策思維品質粗糙之一斑。
此外,世界各國大都採行全球所得概念將海外所得納入正常稅制課稅,我國因採屬地主義,故在未根本改革之前,只得先藉最低稅負制加以補救。由於個人最低稅負制的免稅額高達600萬元,實際上會用到最低稅負制的人並不多,反之,會用到最低稅負制者必定是有錢人。針對這些有錢人多課點稅,有何不可?尤其是針對這些「少數」有錢人的海外所得多課點稅,政府更怎麼好意思以「課不到稅」作藉口而棄社會公平正義於不顧?
蕭副總統率領的財經小組傳出遺贈稅調降至10%的建議,行政院隨即奉旨照辦,如今蕭副總統有意取消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相信行政院亦必不敢違逆。為了讓行政院推動的稅改能夠更具專業,我們誠懇呼籲蕭副總統「麥擱講啦」。
◆ 全額保障存款不是白吃的午餐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5
政府去年匆匆宣布保障所有銀行存款。此政策和消費券是馬政府執政以來極少數受人民肯定的經濟政策,所以最近政府想將保障的期限由今年底延長到明年底甚至後年底。然而在決定延長之前,政府應該先檢討一下去年採取這政策時是否真有必要,是否做好配套措施。
保障存款及發消費券這兩項政策,都是讓所有人民直接得到利益的所謂肉桶政策;但一般人並不了解政策的成本,因此民調對這兩項政策的肯定,並不足以證明政策妥善而該延長。
在平常時期,政府應該只保障部分存款,讓存款人自行承擔一部分銀行倒閉的風險。這樣一來,存款人就會選擇較好的銀行,被認為不健全的銀行會因存款流失而出現警訊,受到市場懲罰、甚至被淘汰。如果政府保障全部存款,則不僅這種淘汰不良銀行的市場機能消失,不良銀行還可以提高利息吸引更多資金,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放款,甚至支援經營者其他有問題的企業。這種冒險成功時利益歸於私人,失敗時則由政府和全民買單,是嚴重的道德風險。
因此除非許多銀行都很不健全,一家倒時會牽連很多銀行一起倒,而發生政府無法阻止和補救的金融危機,否則政府並不宜全面保障所有存款。而去年政府宣布全面保障存款時,我國似沒有那麼大的風險;當時存款流失的銀行多半只是信心和流動性出問題,而非真的該破產。這種情況通常只要其他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周轉,政府也提供詳實資訊讓人民安心,問題即可解決。
經過幾個月再回顧,我國似乎也沒有那家重要銀行要倒。因此政府應先檢討當時的融通措施是否有缺失,匆匆保障全部存款是否用牛刀殺雞,而不應急著又要延長對存款的全面保障。
政府當然也可能認為現在有很多銀行要出問題,或者不景氣及紓困可能即將使許多銀行出問題,所以不得不延長存款保障。但事實若是如此,就該明白向人民承認問題嚴重,而不該一面向人民說今年下半年景氣就要復甦,一面卻要求四年5,000億的擴大公共投資,以及延長到明年或後年的存款保障。
而在存款保障政策下,特別是政策要展延一、兩年時,政府應有積極的配套措施,以降低前述市場機能喪失,以及銀行可能太冒險甚至被掏空的道德風險。然而政府全額保障存款迄今,並未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銀行,未提供人民更詳實的資訊,也未積極讓真正有問題的銀行淘汰。
相反地,政府還要強迫銀行對企業紓困。政府為了鼓勵銀行放款,也對放款增加較多也就是風險可能更高的銀行提供獎勵;而依市場機制,這些風險較高的銀行應該反而被課較高的利率和保險費率才對。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延長存款全額保障措施,將會引起更多反淘汰及道德德風險,甚至會有以紓困之名或政商勾結而掏空銀行的問題發生。
所以政府若要延長存款全額保障的政策,一定要先做好各種配套措施,並讓紓困的決策更公正透明。同時政府也應承認景氣和相關問題的嚴重性,特別是問題若嚴重到政府要如此強力介入的程度,將來政府極可能要承擔很大的損失而有極大的財政負擔。美國最近救金融的措施都要先編預算,而我國在東亞金融風暴後的紓困及存款保障,使政府耗了近2兆元。因此政府也應講明這政策可能造成的政府負擔,不能騙人民說不必花一毛錢,也不能挪用郵政儲金或其他財源去為銀行注資,而不承認那也是政府負債。
◆ 海嘯啟示錄 道德基金興起
【徐晨縈/台北報導】2009-02-15 工商時報
繼中國熱之後,市場上又刮起另一股道德旋風,加上歐巴馬上任提出的綠化新政,全球也吹起環保風,專注社會責任、環保、企業形象的「道德基金」,在金融海嘯後興起,促使國內金融機構紛紛發行或引進相關產品,成為今年新一主題式基金風潮。
經過這次金融風暴的啟示,企業與民間投資吹起一股形象清新風潮;國內業者也瞄準此趨勢,包括康和比聯KBC社會責任永續基金、富邦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基金將陸續發行,加上目前已在台銷售的英傑華歐洲社會責任基金、富通全球社會責任基金等兩檔海外基金,今年上半年國內就會有四檔相關基金,這些具有社會責任概念基金,也被廣泛稱為「道德基金」。
除了基金之外,目前社會責任ETF也在美國市場中形成風潮,首檔社會責任ETF在2005年發行後,當前已有近10檔包括社會責任與環保概念的ETF。
其實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一種除了考慮傳統財務投資價值外,更將公司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與道德、環境政策等非財務因素納入投資評估的投資管理方式,於1980年代歐洲逐漸成形。
根據亞洲可持績發展投資協會估計,截至2007年為止,全球SRI資產規模達4.2兆美元。康和比聯投信投資長魏汎德指出,在金融風暴之下,社會責任投資成為新顯學,降低投資風險。
富通投顧指出,這次全球衰退重創了所有產業,各大類股無法倖免於市場賣壓,社會責任投資表現也同樣不佳,但當民眾重回資產市場投資時,應多關注具有社會責任的市場領導者公司,同時能在動盪中提供創新的企業,才是長期投資的選擇。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開啟責任新紀元 紓困思維的侷限
* 開啟責任新紀元
* 失業潮襲全球 暴亂此起彼落
* 狂開社福支票 美改革恐成空
* 周轉不靈 厄瓜多準備倒債
* 日本去年第四季GDP跌幅 美國的3倍
* 中印貿易戰一觸即發
* 兩岸通匯延後 「不會拖過2月底」
* 港澳中轉優勢 快消失了
* 電子輕工業 下波振興股
* 國際訂單 棄日就台
* 史上第二糟 GDP下修接近零
* 人力調查 待業者平均已失業5個月
* 南科 打造綠能醫材聚落
* 活化國有地 賣小留大
* DRAM存亡戰 牽動三方角力
* ECB案綁聯貸案 公銀注定是待宰肥羊?
* 過了這關 整併才是大難關
* 雷曼債善後:金管會選錯戰場
* 金融業需要的滅火器
* 觀念平台─紓困思維的侷限
◆ 開啟責任新紀元
【經濟日報╱張寶誠】 2009.02.16
對美國、全世界而言,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都是位關鍵性的領袖,原因不在於他的膚色,而在於他要承擔的責任。
如何帶領國家與人民,突破難關,再度擦亮美國這個領導品牌,從宣誓就職的那一刻起,成為歐巴馬責無旁貸的承擔。「我不會假裝應付任何一個挑戰會很容易。」他如此說。
歐巴馬在就職演說中大力鼓吹負責任、引導國家重返正軌的觀念,呼籲美國應進入「講究責任紀元」。他的就職演說有著許多驅動人心的語詞:
「在確認我們國家的偉大時,我們也了解,偉大從來不是被授予的,而是必須去贏取的。我們的道路從來不是捷徑,也從不妥協,是要去冒險、努力、創造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必須重拾自己。拍去塵土,再度展開再造美國的工作。」
「挑戰是新的,我們迎接挑戰的方法也是新的,但是我們成功所賴以的價值是舊的。這些價值就是努力、誠實、勇氣、公平、容忍、求知、忠誠、愛國。這些都是真實的;在我們的歷史中,它們一直是靜默的力量。」
「鼓足希望,逆著風暴,迎向冰流,讓後代子孫傳述,這代人拒絕終止旅程,沒有轉向,沒有氣餒,憑著上帝眷顧,把視野放到地平線的另一端,秉持自由的珍貴遺產,帶給美國的下一代人。」
這些話也值得企業領導人惕厲與省思,以舊思維與舊模式面對新挑戰,只會讓路愈來愈難行,格局愈來愈小。拍掉灰塵,就是放下包袱,包袱來自外在,也來自內心,來自過去的一切榮辱得失。拍去身上的灰塵,才能重新出發。
而面對當前的嚴酷挑戰,我認為談「負責任」(responsibility)還不夠,必須講求的是「 當責」(accountability),領導人需要更明快的抉擇與全然的承擔,同時也要讓「當責」成為貫穿組織文化的主軸。
根據《EMBA》雜誌報導,瀕臨破產邊緣的義大利汽車集團飛雅特,曾在三年內換了四名執行長,直到瑪奇奧尼接任執行長,才讓飛雅特重振雄風。他揚棄一人獨大的領導模式,創造出人人都應帶頭領導的企業文化。
他讓能力和績效說話,誰有能力,誰就有機會當領導人。他帶領組織加快腳步,他強調,擔任飛雅特的主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因為眼前要做的事情太多,主管必須願意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必須能夠待在壓力鍋裡。
領導,是一種抉擇,抉擇之後就是全然的奉獻與承擔,當前,各階領導者更須貫徹以下特質:
誠:誠實、誠信、熱誠。
勤:努力不懈、不斷地突破。
簡:精準、化繁為簡。
愛:對人、對世界,付出更多的愛,更多的包容。
以誠、勤、簡、愛來驅動人心,每一分努力都會成為向上躍升的力量,如果一味坐等世界與環境改變,等來的只會是不見谷底的深淵。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 失業潮襲全球 暴亂此起彼落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2009-02-16 中國時報
從巴黎的律師、中國的工廠工人到哥倫比亞的保鑣,全球各地職場的失業勞工正快速增加,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大變數。拉脫維亞、智利、希臘、保加利亞與冰島等國已經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英國與法國的罷工行動也是此起彼落。
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一月廿八日發布的「二○○九年全球就業趨勢報告」,從二○○七年十二月美國經濟開始衰退起算,到今年年底,在最壞的情況下,全球新增失業人口將突破五千萬人,平均失業率由五.七%惡化為七.一%。
威脅美安全 更甚恐怖攻擊
僥倖保住工作者也不好過,負擔不起自身與家庭每天每人兩美元生活費、落居貧窮線下方的勞工,將增加至十四億人,佔全球勞工四五%。淪入極度貧窮(負擔不起一.二五美元生活費)勞工也將多達兩億。
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上星期在國會表示,全球經濟危機引發的社會不安,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程度,將比恐怖主義更為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到今年年底全球經濟成長將降至一九二九年大蕭條以來最低水平,已開發國家平均負成長二%。
在東歐地區新興市場國家,失業率高漲可能導致政府改變自由市場、親西方政策。在已開發國家,後果則是保護主義高漲,不利全球貿易發展。英國最近一起罷工就是抗議一項大型營建工程僱用義大利與葡萄牙工人。
裁員滾雪球 席捲歐亞美洲
美國的就業市場從二○○七年十二月就開始惡化,至今已損失三百六十萬個工作。歐洲、亞洲和開發中國家則是最近才「迎頭趕上」,許多向來不輕言大幅裁員的企業紛紛傳出壞消息。日本電子業大廠先鋒公司(Pioneer)十二日宣布結束電視事業部門,全球裁員一萬人,佔員工總數一六%。
在中國與印尼,許多工廠無預警裁員甚或關廠,已經引發數十起抗議事件。台灣也因為出口嚴重衰退,企業要求員工休無薪假的作法越來越普遍。印度的「金磚四國」光彩不再,去年最後一季損失五十萬個工作。
歐洲職場的專業人才,過去比較不受經濟衰退影響,如今也無法倖免。巴黎律師歐海詠是商標權專家,卅九歲的她能說流利的英語、法語、瑞典語和義大利語,但是去年十二月丟掉工作,至今仍在尋尋覓覓,生平頭一次嘗到「職海茫茫」的苦澀滋味。
中年丟飯碗 青年也難倖免
在半個地球外的南美洲哥倫比亞共和國,四十歲的蓋雷諾是專業保鑣,原本以為在這個綁架猖獗的國家,自己這份工作應該高枕無憂,然而還是在去年加入失業人口行列,而中年求職分外辛酸,他說:「人過了卅五歲,一文不值。」
對許多年輕一代失業勞工,這是頭一回見識到何謂經濟衰退,因此反應也格外激烈,冷戰結束後才從共產主義蛻變資本主義的國家尤其如此。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近來暴力衝突頻傳,就是最顯著的例證。
非洲國家則是感受到失業狂潮另一種的衝擊:前往外國討生活的勞工,寄回家鄉的血汗錢越來越少。卅歲的阿布杜來自塞內加爾,旅居法國,失業之前是金屬工人,每個月寄兩百歐元回國,養活老家的妻兒四口,如今什麼也寄不出去。他說:「從二○○四年到二○○八年,我不停地幹活。但是現在,我沒有任何工作機會。」
◆ 狂開社福支票 美改革恐成空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2.16
星期泰晤士報15日引述批評者說法指出,歐巴馬政府的經濟振興方案可能產生嚴重反效果,嚴重衝擊改革大計。
報導指出,過去20年來,歷任美國政府無不全力推展社會福利改革,使原本必須仰賴救濟的無數失業勞工重返職場。如今,歐巴馬政府的經濟振興方案列有州政府接濟項目,以致過去的社福改革成就極可能毀於一旦。
部分專家學者指出,最新版振興方案增列空前的社福經費,勢必嚴重影響兩黨旨在降低民眾對政府救濟依賴程度的長年努力。曾經參與柯林頓總統1996年改革方案草擬過程的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芮克托表示,歐巴馬的經濟振興方案是「社福開支馬拉松」,最後將成為美歷來年增幅最大的政府救濟措施。
社福改革專家貝夏洛夫表示,1996年的改革最終導致社福給付申請案減少65%,並促使英國與部分國家考慮跟進,最新版的振興方案將使當年的這項改革受到嚴重破壞。1995年申請社福給付的美國家庭超過500萬,柯林頓政府翌年實施社福改革後,10年後申請社福給付的家庭降至不及200萬,民生卻未因此更加困苦。從此之後,「社福」在美國成為具負面意義的字眼。
歐巴馬日前表示,振興方案是重振美國經濟,保護信用風暴受害者的必要手段。共和黨人則利用方案中的社福開支項目激起保守派陣營的不滿情緒,並趁機團結共和黨。共和黨新任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爾表示:「如果你喜歡依賴政府,定會愛上民主黨強行通過的方案。」
◆ 周轉不靈 厄瓜多準備倒債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 2009.02.16
厄瓜多高級官員14日宣布,厄瓜多不支付1.35億美元的國債債息,也要決定是否拒絕對厄瓜多認為「不合法」的27%外債還本付息。
周轉困難的厄瓜多決定利用30天的寬限期,延後支付2030年到期的27億美元全球公債。同時,財政部長費泰莉說,厄瓜多會找出「相關公債綜合解決之道,我們準備好明確提案後,會聯絡債券持有人。」
去年12月,政府任命的委員會向厄瓜多總統柯利亞建議拒絕清償39億美元外債後,柯利亞取消了2012年到期5.1億美元公債應付的3,060萬美元利息,宣布這筆公債和2030年到期的公債延期償債。
這個委員會在查帳後,指控過去的官員和銀行家在2000和2005年的展延償債過程中,牟取私利,導致相關合約「不合法」,但涉及有關交易案的官員否認有不法行為。
分析師警告,違約會有風險,因為在全球信用危機的此刻,違約會切斷厄瓜多取得國際貸款的途徑。何況油價大跌已經造成政府歲入減少,產生赤字。
石油是厄瓜多的主要出口,負擔厄瓜多聯邦預算的40%。
厄瓜多決定拒付12月的債息已經觸怒國際投資人,迫使厄瓜多從去年12月起,以發行債券方式,向社會安全機構洽借12億美元,融通2009年的政府預算。
柯利亞在2006年的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前,曾經承諾要設法降低外債,釋出資金,用在社會計畫上。
厄瓜多上月宣布要支付6.5億美元2015年到期國債的3,090萬美元利息,這筆公債發行時間在上述兩種公債之後,發行時柯利亞擔任厄瓜多經濟部長,總統是巴拉齊歐。
厄瓜多政府任命的委員會質疑的39億美元國債包括2012年、2015年和2030年到期的公債。
費泰莉上月說過,厄瓜多考慮用買回、展延償債或以債換債方式,處理40億美元的公債。
柯利亞誓言要在展延償債協商中,爭取大幅降低債息。
◆ 日本去年第四季GDP跌幅 美國的3倍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16
日本內閣府公布2008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顯示日本經歷35年來最嚴重萎縮期,第4季較第3季下降3.3%,換算成年率下降達12.7%,創1974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
這也是日本經濟連續3季負成,2008年實際GDP成長率為負0.7%,近9年來首次年度負成長。經濟的衰退主要受出口和生產重創的影響,全球對豐田Corolla汽車和Sony Bravia電視的需求蒸發,日本第4季出口下降13.9%,企業減產11.3%,雙雙創下歷史紀錄。出口減去進口的淨出口額占了GDP季衰退的3個百分點。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第4季GDP比前一季下降3.3%,是深處金融風暴中心的美國的3倍,也高於歐元區的1.5%,顯示全球金融風暴和低迷的海外需求給日本出口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而金融風暴以來,日圓兌美元升值了14%,也讓已經在掙扎求生的日本出口業獲利被抵銷。
德意志證券分析師指出,日本經濟低迷,而最令人憂心的是,今年第1季恐怕還會出現類似跌幅,只能指望海外需求轉旺。但日本主要出口為高檔耐久產品,許多人需要貸款來購買,在金融危機中受創嚴重。
包括豐田、Sony、日立預料都將出現虧損而紛紛裁員,日本失業率已由去年12月的3.9%增至4.4%,寫下近40年來最大增幅。
失業人口增加,家庭支出相對減少,使不景氣難有起色。私人消費占日本GDP約55%,而第4季國內私人消費下降0.4% (前一季成長0.3%),國內需求的疲軟更令經濟雪上加霜。但日本政府卻無甚作為,美國和中國政府全力紓困,救市金額總計達1.4兆美元,相形之下,首相麻生太郎的10兆日圓(1110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卻在國會遲遲未過關,使麻生的支持率滑落至14%。
麻生政府正考慮採取進一步經濟刺激措施,據「讀賣新聞」和日本NHK電視台報導,麻生最快會在16日下令執政黨籌劃新方案的詳細內容,希望在4月份提交給國會。
◆ 中印貿易戰一觸即發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9.02.16
全球經濟大環境走弱,印度片面宣布禁止中國玩具進口後,最近一個月內對中國發動七起特殊保障調查措施,雙方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印度也啟動外交斡旋,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印度為避免中國低價傾銷,保護國內新興玩具市場,背後原因是中印十年來互不信任,及地緣政治的糾葛;中印兩國經濟過去雖有兩位數成長,但因全球景氣衰退,增加兩國鋼鐵、石化、紡織等產業的競爭壓力。
玩具產業是其中之一。印度官方和消保團體皆指出,含鉛成份高的玩具產品充斥印度市場,尤其是中國製造玩具,必須抵制中國貨。印度衛生單位更聲稱,這項禁令是基於安全考量,不應與貿易爭端混為一談。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廣東一家大型玩具廠負責人表示,該企業現在對印度出口的玩具已無法入境,估計4月廣交會前後,中國玩具接單高峰期受此禁令衝擊。今年訂單不樂觀,市場需求減弱將會促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玩具貿易戰只是一個開端,根據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資訊網,近一個月內,印度向中國發起八起有關「特殊保障調查」等措施,包括車用鋼鐵、亞麻布、純鹼和鋁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
所謂「特殊保障調查」,有別於一般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反傾銷措施採取「先調查、後保護」,調查時間較長;但特殊保障調查採取「先保護、後調查」的做法,調查時間較短。
大陸政府對此問題高度重視,商務部日前急晤印度駐中國大使進行交涉。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公開表示,中方希望印方在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特殊時期,審慎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否則將對雙邊經貿關係造成影響。
中國經營報引述一位國際貿易法律師表示,針對中印貿易爭端,「這雖然還算不上國際貿易戰的全面爆發,但已足以引發更大規模的貿易戰爭」。
這位律師指出,禁止進口中國玩具是印度政府單方面的行動,完全超越世界貿易組織(WTO)協議所允許採取的反傾銷、反補貼及特殊保障等措施,中國可以將印度政府上告至WTO爭端解決機構外,還可以採取貿易報復手段。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認為,中國貿易最大的不確定性仍在外部環境,「除了外需市場萎縮外,還包括各國間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戰。
◆ 兩岸通匯延後 「不會拖過2月底」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09.02.16
兩岸郵局雙向直接匯兌原訂18日開辦,中華郵政公司上周五下班前卻臨時接到對岸通知,表示準備不及要延後實施。中華郵政公司下午將正式宣布通匯延後,但強調「不會拖過2月底」。
中華郵政公司總經理胡雪雲表示,兩岸雙向通匯的日期還未敲定,近日內就會由台灣郵政協會正式發函給對岸的海峽兩岸郵政交流協會,確定實施的時間。
她強調,原本中華郵政公司以為兩岸都已經準備好,因此宣布18日兩岸郵局開放雙向匯兌。但上周五下班前卻臨時接到大陸方面通知,表示通匯作業還沒有準備好,實施時間要再延後。
中華郵政公司副總經理黃書健說,實施日期是經過雙方協議,但上周五對岸臨時通知18日無法如期實施。黃書健認為,可能是大陸地區幅員廣大,籌備比較花時間,還有技術問題需要克服。
台商等待多時的兩岸郵局雙向通匯突然延後,黃書健否認是對岸有意拖延或計畫生變,強調只是時間延後,但強調2月底前對岸一定會開放匯款來台。
中華郵政公司民國80年就開辦台灣匯款至中國大陸,民眾從郵局匯款到大陸,是經由美國花旗銀行間接匯兌,每筆限額3萬美元,匯款手續費電匯每筆500元、信匯每筆400元,平均一年匯款金額約14億元新台幣。
即將開放的中國大陸匯款回台灣服務,匯款金額上限、手續費和當地開辦的郵局據點,都還要等對岸正式通知後才會宣布。
◆ 港澳中轉優勢 快消失了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2.16
兩岸直航,引爆兩岸中轉市場大戰。大陸中國南方航空與廈門航空不約而同要將廣州與廈門,打造為「第二個港澳」,甚至逐漸取代港澳中轉大陸的地位,使得經營港澳航線的航空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據交通部統計指出,去年我前往香港、澳門的旅客合計377.8萬人次,其中轉赴大陸約有七成達264萬人次,加上去年金馬小三通往來旅運量77萬人次,一年兩岸空運市場就有341萬人次的商機。
過去大陸航空公司都是與華航、長榮、國泰合作,只賺中轉的後段生意,現在兩岸已開闢直航包機,今年3月「第三次江陳會」再討論兩岸擴大為固定航線、增加航班,可望於6月實現,在班次與航線均會增加的情況,往來兩岸也可不必再中轉港澳,中轉市場的利益有機會重新分配。
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上月率先宣布,開辦至廣州中轉大陸其他城市與海外「一票到底」的服務,下一步計畫開通桃園至深圳中轉的一票到底服務,引起專營港澳線的國泰、港龍與澳門航空強烈關注。
營運規模遠不及南航的廈門航空也展開布局,先與復興航空合作搶小三通中轉大陸的旅客,未來還將要搶直航廈門、福州後再中轉大陸城市的市場。
未來往返兩岸的中轉市場,將出現台灣-廣州-大陸城市,以及台灣-廈門(福州)-大陸城市的新路線,必將分食港澳的中轉市場,如果再推出票價低價競爭,香港、澳門未必敵得過「第二港澳」。
陸籍航空公司利用其大陸綿密航網的優勢,意欲逐漸取代港澳中轉地位,我五家國籍航空公司雖然無法直接加入戰局,但仍可藉由雙方的合作,擴大市場,應仍有一定的商機,只是雙方的合作模式與關係,不必再假手港澳而已。
◆ 電子輕工業 下波振興股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台北報導】 2009.02.16
今年只要沾上「產業振興」題材的A股,相關龍頭個股都有短期行情,近期大陸官方釋出的消息,電子資訊和輕工業類股將是下一波「振興股」。
大陸官方今年初積極規劃重點產業振興方案,領域涉及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九個產業,其中輕工業製造與電子資訊振興政策,近期最有可能公布。
大陸媒體報導,電子資訊產業振興政策,是在未來投入人民幣6,000億元,提升大陸半導體、光電、三G、數位電視等相關產業實力。
「該初稿一旦通過,將對電子資訊產業中的各行業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招商證券電信行業分析師曾斌指出,短期內,廣電運通、烽火通信、中興通訊、京東方、海信電器、深康佳、四川長虹、TCL值得關注。
另外,輕工業振興方案被認為對股市帶動最全面的利多,方案將重點關注對民生經濟影響較大的產業,如食品、家電、造紙、塑膠、皮革、石化、醫療器械等,估計業振興規劃有望提早在大陸「兩會」前推出。
中金公司報告分析,由於家電下鄉的範圍擴大至大陸全區,輕工業振興規劃預計對家電龍頭企業提振效果最大,尤其是白色家電公司的受益程度會好於黑色家電。
分析師指出,食品飲料類行業也是輕工業振興方案中另一個受惠最多的行業。
隨著鋼鐵、汽車、紡織等行業振興規劃陸續推出,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在上周隆重亮相;第二天指標股中國船舶、中船股份等都出現火爆行情。
寶來上海研究部代表李剛表示,產業振興計畫為A股市場中相關股票帶來的上漲持續時間並不長。投資者要炒作「振興股」必須短進短出,目前的盤勢並不適合做中長期操作。
中國船舶就是典型的一日行情,11日大陸官方公布大陸船舶業振興規劃後,12日股價收在人民幣58.48元,股價創下近半年來的新高,不過13 日就出現回跌。
接下來石化、有色金屬、電子資訊和輕工業這四大行業振興規劃也可能會先後推出,近期市場有傳言指出,房地產業可能被列為第十個重點振興產業。
◆ 國際訂單 棄日就台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 2009.02.16
日圓大幅升值,國際大廠為控制成本,降低日系零組件採購比重,轉單給台系廠商,這波「棄日就台」風潮中,國內連接器、手機按鍵、LED、石英元件、數位相機廠等明顯受惠。
諾基亞財務長西門遜(Rick Simonson)表示,由於日圓過去半年對歐元升值32%,導致採購成本增加,諾基亞將降低日系零組件廠採購比重。從諾基亞掀起的「棄日就台」風潮,已陸續反應在其他的產業。
在這波轉單效應中,傳出捷報的有連接器廠正崴,今年來自蘋果的訂單大增;禾昌取得韓系液晶電視連接器訂單後,又獲得新力和夏普兩大廠認證,包辦日、韓主要電視大廠訂單。
LED廠晶電來自非日系的國際代工廠訂單也增加;手機按鍵廠閎暉受惠諾基亞轉單效應,被外資調高投資評等;電源線材廠維熹接獲韓國LG長約;石英元件的全球市占率是日系廠商最高,但晶技有機會在這一波棄日就台風潮中,提高市占率。
以韓系廠三星、LG電子為例,韓元貶值幅度更大,如果採購日系零組件,對成本更不利,因此韓廠加速對台零組件的供貨認證,或加大已認證廠商的供貨量。正崴在去年攻下三星後,今年訂單呈數倍成長。
除了國際大廠,日系家電廠今年對外尋求非日系供應商的態度轉趨積極,讓家電線材廠業績也有增加現象。維熹表示,該公司與不少日系廠商接觸,今年有機會接獲訂單,維熹也可望與LG簽下長期合作合約。
日圓持續升值與產品價格競爭激烈,也升高日系數位相機廠營運壓力,釋單可能性大增。華晶科表示,日商釋出代工訂單是長期趨勢,日圓升值則使釋單的趨勢更明顯與快速,成為台灣數位相機廠業績成長的動力來源。
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表示,日圓升值、新台幣貶值,的確讓台灣零組件競爭力增強,近期晶電接獲國際大廠代工訂單有增加的現象。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郭彥麟分析,在諾基亞要增加非日本零組件供應商比重下,未來諾基亞占閎暉比重可望從去年的16%,今年增加到24%,2010年甚至可達31%。
◆ 史上第二糟 GDP下修接近零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2.16
主計處周三將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GDP)預測,估計將從原本的百分之二點一二,大幅下修至接近零,可能是僅次於民國九十年首次經濟衰退的最差紀錄。
不過,兼主計處國民所得評議委員的中研院院士于宗先認為,今年的狀況可能比九十年衰退百分之負二點一七還差,想要正成長是不可能的,主計處應該要面對事實,忠實呈現經濟的真實面貌。
經建會高層官員低調表示,目前國內、外景氣依舊混沌,無法斷言是否已經到谷底,只能期待下半年經濟景氣能緩步復甦。
于宗先說,今年經濟景況應該會比九十年還要差,因為那一波侷限於高科技業,影響程度較小;但這一次遍及各行各業。
他表示,九十年景氣衰退,各科學園區並沒有像這次大放無薪假或甚至爆發裁員,可見這回的負面衝擊遠比上次強得多。
當時主計處的預測,從九十年初的百分之五點二五,一路下修到隔年初的百分之負二點一七;于宗先認為「誠實是美德」,主計處應該忠實呈現經濟的真實面貌。
于宗先強調,目前看起來,今年出口表現顯然無從期待,只希望單月衰退的幅度不要屢創新高;而民間投資早已出現衰退,今年全年不可能會有正成長。
消費方面,雖然最近因為消費券發放,消費出現難得熱潮,但這種短期措施其實不會對經濟產生明顯的刺激作用,特別是民眾受到金融海嘯衝擊、財富大縮水的情況下,持續緊縮消費是必然的趨勢。
◆ 人力調查 待業者平均已失業5個月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9.02.16
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力銀行調查目前待業者現況,發現受訪者平均已失業5個月,9成3持續找工作,1成3則靠兼差維生,對求職成功是否有信心?4成怕遙遙無期。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吳睿穎表示,應秉持「持續尋職為本務」、「兼職打工當過渡」、「進修學習多益處」、「透過人脈找生路」四原則度過就業寒冬。
主計處統計去年12月失業人數近55萬,創下自民國69年統計以來新高,而且預期失業人數還會攀升。1111人力銀行調查目前待業者現況,發現無正職的受訪者平均已5個月沒有正職工作,有33%無正職狀態持續半年以上。
進一步詢問失業原因,高達7成表示是「非自願性失業」,其中40%因企業精簡人力、22%則因為組職調整或部門裁撤、19%屬於新鮮人尚未找到工作,僅5%回答因考績不佳被裁員。
調查顯示,失業者待業期間,平均每日花3.7小時找工作,7%甚至花8小時以上。詢問何時可找到工作,信心度呈現兩極化,40%認為遙遙無期,其餘認為只要花3.2個月,顯示人力素質也呈現兩極化。
受訪者表示,目前都靠家人 (54%)與過去儲蓄/投資獲利(36%)為主要經濟來源,另也有19%靠資遣費度日、13%以兼差維生、10%則靠政府救助。不過,有高達50%表示並沒有拿到資遣費;且僅56%有拿到非自願離職的證明。而有拿到證明者中,78%請領失業給付。
政府短期就業方案在去年第四季就已推出,然而失業者的申請意願卻偏低。
根據調查,84%無正職的工作者表示並沒有申請短期就業方案的職缺,主要原因包括「申請人太多應搶不到」(34%)、「根本不知道有哪些職缺」(34%)、「工作期限太短」 (33%)、「不知如何申請」 (31%)、「工作內容不合適」 (19%)。
但越年輕的族群申請意願略高,吳睿穎分析,因為年輕求職者求職有不重薪資、重經驗的傾向,對短期工作的接受度較高。
◆ 南科 打造綠能醫材聚落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9.02.16
光電產業近來受不景氣衝擊嚴重,造成南科大量人員遭到裁員、減薪。南科管理局局長陳俊偉指出,必須發展明天的明星產業,南科將建構綠能產業與醫療器材產業聚落,降低單一產業景氣循環衝擊,使南科發展更趨平衡。
南科就業人口對台南縣當地經濟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南科去年員工數大減近5,000人,對當地造成極大衝擊。
陳俊偉表示,南科的面板產業聚落在這波金融海嘯下大受影響,南科管理局希望能發展出綠能與醫療器材產業等新聚落,讓南科產業更趨多元、也更能禁得起景氣變動的衝擊。
陳俊偉說,南科的太陽能相關廠商像是茂迪、生耀、宇通等,都有相當規模與地位,又引進核能所到園區來設置聚光型太陽能發電研發中心,結合各方的力量,將可使綠能產業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南科計畫建構太陽能產業鏈,已引進包括福聚(多晶矽)、旺矽(矽晶圓)、茂迪(矽基太陽能電池)、大億光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宇通光能(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綠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相關模組)、生耀(矽晶圓及太陽能發電模組)、奇美能源(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億芳能源(聚光型太陽電池系統)、茂能(太陽能系統產品)、銀品(導電漿料)等公司,從上游材料、中游電池至下游模組產品,太陽光電供應鏈日趨完整。
除了綠能產業,醫療相關產業也是受景氣衝擊影響最小的產業,高雄園區同時又有當地精密機械產業的基礎,與南科生技產業可望結合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陳俊偉說,南科管理局自98年起執行「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計畫期程共四年,經費需求達17億元。將以高雄園區為中心,藉整合南台灣學研單位的研究、醫院臨床醫療經驗及傳統產業之精密機械製造基礎,將發展高階齒科、高階骨科、醫用合金、醫學美容、其他具發展潛力的生技醫療器材,以及高階醫療器材專業人才培訓等領域。
預計生醫聚落計畫完成後,三年將創造100億元年產值,促成升級、轉型或新設廠商50家,其中有15家進駐園區,預計投資金額50億元,並培育國內醫療器材基礎專業人才200人與高級專業人才25人,創造直接就業人數4,000人,間接就業人數6,000人。
◆ 活化國有地 賣小留大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2.16
財政部已過濾出位於大都會地區、大面積住宅區的1,400公頃國有土地,優先結合民間資源「合建分屋」,以公產培養稅源、充裕稅收,並帶動民間資金投入營建業。
官員強調,未來國有土地利用將儘量「賣小留大」,賣掉沒有價值的零星土地,保留大面積土地,以創造國家資產的永續價值。
官員舉例說,目前部分地區的國稅局有意興建辦公廳舍,如果可以利用國有土地,並結合民間資源興建,政府可以不花錢,未來分得多餘的房舍還可以出租,一舉兩得。
另外,活化國有財產運用,財政部將建立機制讓公家機關的停車場、游泳池、體育館等開放供社區使用,甚至考慮開放公家機關的辦公廳舍牆面刊登廣告,一方面可以解決社區的停車、休閒問題,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公產收入。
行政院長劉兆玄明(17)日將聽取財政部簡報「強化國有財產管理及運用效益方案」,有關創新國有土地開發模式原則待劉揆點頭後,「強化國有財產管理及運用效益方案」將送本周四(19日)行政院會拍板定案。
國有財產局規劃創新國有土地開發的模式,包括配合都市更新提供土地設定地上權,參加都市更新、分回更新後的房地,結合民間資源「合建分屋」等。
目前國有財產的帳面價值為7.4兆元,其中土地是最大宗資產,價值4.4兆元,其次是有價證券如公股股票等1.1兆元,另外還有房屋建築及設備、機械及設備、交通及運輸設備、雜項設備、權利等。
◆ DRAM存亡戰 牽動三方角力
【聯合報╱本報記者羅兩莎】 2009.02.16
茂德財務危機廿四日翻牌,茂德還有九天時間拆炸彈。茂德如何自救?銀行團是否同意增貸資金?經濟部、茂德和銀行團三方說法迄今一直反覆,讓外界摸不著頭緒。
這是一場三方角力戰。政府救不救茂德?經濟部官員講不清楚,是因為「不能說的太清楚」;銀行團看準茂德需錢孔急,採「拖」字訣,想累積更多談判籌碼;茂德吃定經濟部不敢承受茂德倒閉後,DRAM產業被韓國整碗捧去的風險,硬是拖到底。
銀行業者說,不敢期待政府拿錢救茂德,但經濟部要把產業政策講清楚,銀行才敢配合政策,繼續支持國內DRAM產業。
據了解,台銀原承諾貸給茂德五十億,但貸款案突然「沒進展」,關鍵出在茂德主要客戶金士頓原承諾提供全額保證,但保證金額卻縮小至五千萬美元,迫使台銀收手。
相關人士認為,這是因為DARM業剩下台灣和韓國在競爭,政府若不救茂德,等於把DRAM產業拱手讓給韓國,業者看準政府「非救不可」,也遲遲不願出面連帶保證。
銀行團透露,此時如果銀行呆呆再貸給茂德五十億,形同幫茂德其他公司債的投資人解套,「銀行當然不願意當傻瓜!」只好讓茂德繼續等。
業者說,茂德財務吃緊,主要股東、負責人卻不願意出面連帶保證,不可能拿大把鈔票填茂德的洞,深怕不景氣時貸款成了肉包子打狗。所以才堅持茂德增貸除提供有價值的擔保品,大股東、負責人都要出面連帶保證,以免萬一公司出現問題,大股東、負責人紛紛落跑、債留銀行。
業者私下透露,不敢貸款還包括政府政策不明確,政府要看銀行怎麼做,但政府自己沒有牌可打。銀行團在茂德和政府都打模糊仗的狀況下,早有最壞打算,大不了銀行也如期贖回手中的ECB,讓茂德跳票,在銀行團逾五百億貸款形同到期,立刻償還貸款,一舉卡死茂德。
當然,茂德也可以反將銀行團一軍,向法院聲請重整,殺得銀行措手不及,但一般認為,不論銀行團或茂德若非不得已,不致步上跳票、重整之途。金融界人士說,這場政府、銀行團和茂德三方角力戰,非到最後一刻,各方都不願攤牌!
◆ ECB案綁聯貸案 公銀注定是待宰肥羊?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09.02.16
茂德110億元ECB案,原本銀行團早就計畫透過召集ECB債權人會議方式尋求解決。但據了解,負責銷售管理的花旗證券卻是百般拖延,硬是將單純的「ECB」案、和銀行團聯貸款「綁在一起處理」,讓茂德這顆炸彈引信層層相連,逼得官股銀行只能成為最後待宰肥羊,所有風險全數轉嫁由官股銀行扛下。
翻開當初花旗為茂德設計的ECB案,原本規劃在第二年即可進行贖回動作,而投資銀行更是可以從中獲得全數贖回,稱得上是個好的投資標的商品。
不過,隨著DRAM景氣衰退及茂德財務壓力倍增,茂德ECB的市價一再地滑落,雖然市價折損近七成,過年前茂德ECB的海外報價還約有25-30美元左右的價位,至少有人願意折價轉手交易。但隨著產業弱化,不僅海外成交市場「有行無市」根本沒人交易,甚至在財務不明確下,債權銀行多次要求召集債權人會議尋找解決方案,卻始終未見銷售管理的花旗證券出面解決。
但隨著拖延戰術、一再地拖延,不僅拖過了債權人召集會議的時間,就連市場也不再有任何交易報價,股價更是跌破2元以下,離當時承諾的股票轉換價格10.86元只剩一成多,投資人真的是虧到骨頭裡。
只是面對原本可以積極採取行為,最後全部只能被迫地等待,多少也可看出在任何有價證券發行過程中,中間銷售商的角色,倒底是為發行人謀利、還是為保障多數善良投資人,利字當頭下,不願以最快速簡單作法來處理單純事件,而是將簡單事複雜化處理、綁住所有銀行團的聯貸一起解決。
◆ 過了這關 整併才是大難關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 2009.02.16
茂德向銀行團的增貸案,儘管銀行團百般拖延外加不願意,但在政府有意主導「經濟市場氛圍」下,一般預料,過關的機率高。只不過,茂德歷經這次事件,債信大打折扣,且過了這一關,今年營運的資金在哪,還是大問題,現在從短痛變長痛。
茂德這次公司債的問題,表面上是個別公司的事情,但其實從政府要救不救的猶豫不決,看得出來,若不幫忙解決,茂德倒、銀行慘、股市崩、失業問題升高、經濟衰退壓力增等連鎖效應,最後全民怪的是政府,而非茂德,政府的傷透腦筋不是沒有原因。
業者債務 政府可能有心無力
現在政府打的如意算盤是,先向銀行施壓,讓茂德的公司債問題可以過關,接著下來,將國內DRAM產業整併,只要茂德有其他公司願意併或接手,政府就功德圓滿。不過這樣的簡單邏輯,用在這些投資金額龐大的DRAM廠上,似乎並不簡單,茂德被別人併,問題看似有解,其他像力晶的債務呢?光是就錢的層面來說,政府可能就有心無力。
技術來源不同 整併絕非易事
就目前的情勢來看,銀行團再貸款給茂德的機率頗高,但勢必對於貸款金額及利率,訂出較一般更嚴苛的標準,茂德即使最後順利渡過這關,也是相當辛苦,並不是過了這一關,就可海闊天空。
以正常DRAM廠的運作,估計茂德今年營運所需的資金還要300億元,以茂德目前的處境,光是下料,供應商就要全以現金交易,對手中苦無現金的茂德而言,連正常生產運作的難度都很高。加上人事及設備攤提折舊等費用,只要DRAM價格一天不回到現金價之上,現在無論是誰把錢投進去,都只有燒的份,銀行、政府都心知肚明。
政府現在對外都強調要救DRAM而非救茂德,用意也是要打預防針,萬一茂德還是撐不下去,政府至少在DRAM整併中扮演關鍵角色,仍不致犯下決策失誤,但現今國內的DRAM公司,都是股本數百億的大企業,技術來源也不同,整併之路雖正確,但也絕非易事。
要整合 先喬好美日業者再說
政府現在有意將整併案導向成立一個新平台、成立一家新公司,有別於之前的傳統思維,由財力、技術較雄厚的公司來主導整併,此舉的好處是,可以讓還有實力的公司納入,將直接幾合一的問題簡單化。但在執行上,目前國內DRAM業的技術來源以美、日、韓為主,政府傾向聯合美、日,來力抗韓國DRAM業。
就目前來看,美、日的技術與台灣業者結盟的問題不大,但要談整合,美國的美光、日本的爾必達卻誰也不想吃虧,都想在與台灣的合作上,取得全球市占率的領先,看來政府即使要成立一家新公司,還得面臨先喬好美日業者的難題。誠如茂德的問題一樣,這關過了,下一關進入整併階段,政府還是要面對,能否關關難過,關關過,還很難說。
◆ 雷曼債善後:金管會選錯戰場
【聯合報╱社論】 2009.02.16
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屆滿五個月後,金管會有意以訂定特別條例的方式,凍結雷曼在台關係企業的資產,讓台灣地區五萬多名雷曼連動債的投資人得以求償有門。這項特別條例的法理爭議及後遺症都不小,就算通過也不一定能執行,就算執行也無助於根絕國內金融商品濫售的問題,金管會恐怕是選錯了戰場。
金管會尚未公開這項特別條例的詳細內容,但特別條例的構想一提出,儘管出發點是要確保投資人權益,但存有多項顯而易見的爭議;包括將金融商品的履約人擴及其子公司等不同法人,因股東組成不同,主張權利的正當性存有爭議;更何況,這項規定與本國民法、公司法的債權債務關係法理精神不合,這種「次國民待遇」也可能引發國際爭議,甚至可能在平等原則下,引發他國以牙還牙的報復;再者,事後立法、追溯適用的作法,也會面臨挑戰;效果不明、但立法成本極為高昂,金管會的算盤顯然不合算。
此外,特別條例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對高經濟外向性的台灣十分不利,不只將傷害台灣的法治國家形象,降低外資到台設立據點、置產、籌集營運資金的意願,更會成為未來金融商品的引進障礙,不只窄化台灣民眾的投資管道,也阻礙了金融創新。
另一個根本的問題是,有投資,就有風險,沒有穩賺不賠,且風險與報酬間是正相關,企業信用、市場變動、雙率變化、流動性等風險無所不在,而像雷曼兄弟這樣因經營不善而倒債的案件,絕對不會只有一樁;照金管會的邏輯,豈不是要針對每一個爆發違約事件的海外發行人,都要訂個特別法以因應台灣投資人求償的需要?這顯然是不合常規的作法。
這些質疑與爭議,以金管會的專業,不會也不應不清楚;但既然是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金管會若還是要打,唯一的理由就只是「為打而打」,是要以特別條例代表政府的努力,以杜受害者悠悠眾口。果若如此,金管會將是白費力氣,不只無法平息社會不滿壓力,反將挑起新的對立情緒,更失去一個改革消費金融行銷風氣、重建投資人與金融機構互信基礎的契機。
金管會心知肚明,雷曼連動債會在台灣掀起軒然大波,癥結在於這項結構型金融商品是限制銷售,依理持有人深知其風險並具應變能力。但這樣的商品銷售設計,到了台灣全走了樣,金融機構在業績導向下過度行銷,不只賣給不該、不能買的人,還引誘、誤導投資人做了超負荷的投資,市場承平時相安無事,一遇市場逆轉就是糾紛不斷,雷曼兄弟一案正是完全凸顯連動債在台不當銷售的問題,也是金管會最該用心用力的地方。根據統計,雷曼連動債在台銷售額有四百多億元,但整個台灣投資的連動債逾八千億元,金管會不能只看雷曼債的善後,避重就輕。
因此,金管會面對雷曼債引發的糾紛,要分成個案與通案兩個層次來因應。在個案面,應是確保投資人對雷曼兄弟的求償優先權,與他國一致,不會受到莫須有的歧視;再者,金管會要積極介入銷售銀行與投資人的調解機制,不能只是不痛不癢地口頭呼籲,而必須完全落實所擬的九大不當銷售態樣,要求銀行擔起責任。目前這項調解機制由銀行公會執行,但到上月底時,一萬二千餘件申訴案中達成和解的還不到廿件,遠不如已有六成投資人獲得銀行賠償的新加坡,台灣調解進度如此緩慢,金管會不只要追究,更有責協助解決。
在通案面,金管會應該主動深入調查目前金融界不當銷售的現象,提出逐步改革的整套方案;例如要求金融機構調整獎金發放制度,不要讓理專成了「跳上來就有魚吃」的海豚,要能與風險結合,甚至與投資人的績效結合;再者,也應評估建立境外金融商品的總代理制度,以管理入境銷售的商品;更應進一步規範銀行不當銷售的賠償債任,讓銀行做好內部風險管理,不能總是出了問題才善後。
◆ 金融業需要的滅火器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6
金管會主委陳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出金融滅火器說法。他認為,相對於各國政府挽救金融海嘯的手筆,台灣還不夠大;政府應考慮籌設一個類似振興金融業的基金,有計劃地為金融業注資,強化金融業資本,避免信用緊縮對經濟的傷害,就像是一個備而不用的滅火器。陳向來善於將抽象的政策以通俗的事物具象化,也多能引發共鳴,但此一滅火器說法並不適切,亦難解當前金融業之困。
陳主委口中的滅火器構造,還需要他再解釋;但以既有訊息,其功能無非是要在金融業找不到錢時,由政府動用公共資金,投資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不會因為資本不足而緊縮放款。事實上,陳主委上任之初,即曾建議由國發基金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次順位債,但遭到經建會拒絕;當時本報社論即明言,經建會拒絕有理,國發基金的功能是發展產業,直接注資產業即可,何須繞道銀行?且國發基金的資金來源是融資,用融資去投資銀行,固然創造信用,但一旦出問題,資本與債權同時受損,傷害也加倍。
再者,既以滅火器比擬,自是發生危機之火;但是,金融危機固然會發生,但畢竟非常態,每次發生的成因也不同。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始自總體經濟的惡化;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問題出在流動性的風險管理不當;同年台灣的本土企業財務危機,是起自金融機構不良放款;而這波金融海嘯則是源於資產證券化的過度包裝。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對策管治,也就難以規格化的滅火器應對;滅火器都有使用期限,儘管備而不用,卻須定期檢視。
此外,美國布希政府的「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實施經驗也顯示;直接向銀行注資,在缺乏效率及有效監督下,並未顯著緩解信貸體系停滯的現象,反而頻頻爆出銀行高管以紓困金自肥的弊端。因此,歐巴馬政府改頭換面推出的「金融穩定計畫(FSP)」,就在注資之外,增加收購問題資產與擴大貸放管道等多元作法,凸顯注資非靈藥。不過,由於TARP令人失望,FSP的計畫更宏大卻缺細節,股市還是以大跌投出不信任票。
另方面,台美情況也不同,美國的大手筆救治,並不適合現在的台灣。以這波金融海嘯而言,總體來看,台灣金融體系因資產證券化程度不高,財務槓桿遠低於美國,去槓桿化壓力相對不大;且若金管會的監理到位、資訊揭露具可信度,加上存款全額保障護身,以本國銀行資本適足率、逾放比率、備抵呆帳覆蓋率等指標來看,金融體系的健全度也尚稱穩定,並未失去創造信用的能力。相對的,當前金融體系對放貸戒慎警懼,是凜於實體經濟面的表現惡化,非因供給面資金不足,政府注資是用錯了藥。
然而,當前的台灣金融業確實存在嚴重的發展限制,雖然沒有迫切的危機,卻也看不到生機,這才是可怕之處。因此,金融體系需要的不是滅火器,而是能啟動生機的發動機,去政治化更為首要之務。這有二個層次,一是二次金改政商行不由徑的教訓,至今仍如鬼魅般糾纏金融體系,並因泛政治化而無限上綱,反令金融體系泥足深陷,走不出二次金改的陰影。二是過度的行政指導,令金融體系失去專業經營,「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的口號響亮,但政府與銀行間的關係你儂我儂,代表的是分際不清、權責不清,道德風險必然升高,蒙受損失的將不只是股東、納稅人,還有整個經濟。
在積極面,金融改革不能因金融海嘯而停頓,更不能因噎廢食,讓監管成了箝制;存款全額保障的代價是高昂的,金管會更應善用存保提供的金融安全,加大力度推動改革,以儘速恢復台灣金融體系的活力。
◆ 觀念平台─紓困思維的侷限
■ 吳挺鋒 2009-02-16 中國時報
在二戰結束前,貝弗里奇報告(Beveridge Report)出爐,正式確立了教育、醫療、就業應被納為國家所保障的公民權利。戰爭結束後,英國以此為藍本,開展了她的福利國家紀元。
作為一個里程碑,貝氏報告既為十八世紀以來的自由放任英國畫下了休止符,同時也為這個老牌民主國家的權利清單進行了深化與擴充。
更具啟發性的是,當時飽受戰爭傷痕的英國財政根本不忍卒睹,卻仍排除萬難啟動這項世紀工程。相較之下,戰後睥睨全球的美國則是反向沉淪,社會安全制度千瘡百孔,迄今仍是唯一沒有普及性社會醫療保障的「先進國家」。
這意味了,沒錢雖然難辦事,但不代表什麼事都不能作,如果具有大破大立的政治意志,則縱使深陷財政困境,也該(能)逆流而上。反過來說,有錢也未必萬能,若是撒旦在掌理財庫,等於加速墮落。
反省今之全球經濟困境,難道不是美國新自由主義指揮政府,以減稅、削減社會福利提供投資誘因,同時訴諸金融鬆綁鼓勵投機泡沫的現世報?假如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並非空洞的陳腔濫調,則與危機根源脫鉤,另覓他途,才有起碼的轉機可言。
眼前的局勢是,各國政府幾乎都因這場危機而取得了一張被超級授權的借貸支票簿。在這個物質基礎之上,若有大開大闔的社會想像與政治決定,則浴火重生並非不可能。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紓困思維不足以跨越危機門檻。例如,企業紓困便屢屢淪為肥貓們的安全降落傘。這不是告別撒旦,而是換個方式拯救撒旦。再者,各種臨時性、短期性的擴大就業方案雖然苦民所苦,但若僅圖乎此,暗禱以拖待變,也等於錯失了如何為台灣營造一個具有分配正義與免於匱乏等制度價值的重建契機,因為這樣的社會紓困性質,只具短期止痛效果,無改體質的調整。
簡單地講,這本被超級授權的財政支票簿,理當以社會資產負債表的思維被重新填寫,而非因循既有邏輯進行紓困式周轉。錢該怎麼花,有賴於更多的公共討論,而非政客官僚的緊急特權。
馬總統曾肯定內閣團隊表現良好,而劉揆也自認已經作了不少危機因應,但外界的批評與質疑卻始終不絕。箇中癥結便在於「明天過後會是什麼」?如果沒有在這個危機過程裡同時播下希望的種子,缺乏世代正義的民主承諾,那麼就算爬出了深淵,也沒有政治樂觀的理由。因為吃過苦頭的人們,怕的是再來一次,甚至殃及兒孫。
不妨想想邱吉爾的政治遭遇。這位領導英國走向勝利的國家英雄,竟在戰爭結束後的國會改選裡,慘敗給左翼的工黨,只能含恨讓出首相之位。這是否也警惕了,縱使馬政府最後帶領台灣挺過了這場經濟戰役的狙擊,也不等於保證人民會再次奉送選票給「紓困先生」?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財富激增?美人沈浸幻覺 反璞歸真新主張
* 克魯曼專欄》財富激增?美人沈浸幻覺
* 重整汽車業 美設特別小組
* 比美國糟 歐元區上季經濟萎縮5.9%
* 俄羅斯元月工業生產 年衰16%
* 杜拜失業惡浪 嚇跑外國人
* 日GDP衰退12.7% 金融海嘯受創最重
* 抑制保護主義聲浪 大型採購團下旬赴歐
* 大陸網購高速增長 上海占鰲頭
* 新聞分析 匯率比價 走勢身不由己
* 救失業 勞委會不排除提特別條例
* 失業給付 不排除延長為9月
* 非典型就業絕非改善失業的正道
* DRAM救不救? 施振榮:汰弱留強
* 整併DRAM三步驟 體系三選一
* 茂德下一關:與債權人協商
* 慎防太陽光電重蹈DRAM陷阱
* 高本益比年代 拜拜
* 五產業 今年投資主流
* 民不可使知之
* 熱門話題─清貧年代 反璞歸真新主張
◆ 克魯曼專欄》財富激增?美人沈浸幻覺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2009.02.17
大家都已經知道馬多夫騙局受害者的悲慘故事。他們看著自己的報告單,自認非常富有。有一天,他們赫然發現,這些想當然爾的財富竟是憑空捏造。
不幸的是,這是21世紀的最初幾年間,美國整體境遇的好隱喻。
上周聯準會公布最新的「消費者財務調查」報告。這項報告每三年公布一次,主要有關美國家庭的資產與負債狀況。底線是,進入新世紀後,美國人基本上並未新增任何財富。加計通膨的因素後,當前的美國家庭平均財富淨值竟然低於2001年。
某種程度而言,這絲毫不令人意外。過去八年間的多數時候,美國是一個借貸而不是儲蓄的國家。1980年代的個人儲蓄率約9%,至1990年代減為5%,2005至2007年更降至僅餘0.6%,家庭債務增加的速度高於個人收入甚多。在這種局面下,我們如何指望財富淨值增加?
然而直到最近為止,美國人仍然自認越來越富有,因為他們的報告單載明,他們的房子及股票投資組合增值速度大於債務的增速。如果許多美國人自認可以永遠依賴資本利得的片面看法聽來天真,那麼我們應該記住,包括華爾街日報、富比世雜誌、國家評論等右派刊物在內的許多重量級傳聲筒不斷鼓吹這種觀點,同時取笑擔心低儲蓄、高債務的人。
事實接踵而至,結果並證明,煩惱者始終是對的。資產價值的激增一直是幻覺,債務大增則是事實。
職是之故,我們已經面臨棘手的難題。我認為,嚴重的程度更甚於多數人目前已知。我說的不只是仍然相信經濟終將觸底反彈的少數預測者。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因為這是基礎廣泛的亂局。人人都在談論銀行的問題。它們的狀況確實比整個體系的其他環節更嚴重。然而銀行並非唯一背負巨額債務,手中資產又太少的參與者。整個民間部門亦然。
知名的美國經濟學家費雪曾於1930年代指出,一旦發現債務太多,一般人與企業的對應之策往往雷同,結果弄巧成拙。他們會試著賣出資產,據以清償債務,結果反而導致資產價格大跌,淨值也為之繼續縮水。努力儲蓄導致消費者需求崩盤,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衰退。
決策者是否已經準備以必要對策打破此一惡性循環?原則上,是的。政府官員瞭解問題所在。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表示:「我們必須以具體措施遏止破壞力強大,而且可能產生通縮後果的下墜趨勢。」然而實際上,檯面上既有的政策似乎無法有效肆應挑戰。財政刺激方案的確有幫助,卻可能僅足以緩解債務通縮的經濟負作用。各方期待已久的銀行拯救方案公布後,反而使每個人感到困惑而不是吃下定心丸。
部分人士認為,這項方案最終可望成為比較有力的藥方。暫將銀行國有化的構想已由最初的邊緣地位晉為主流,即使包括葛拉罕參議員在內的部分共和黨人也承認可能有此必要。其間的轉折耐人尋味。然而即使我們最後對銀行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也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使經濟擺脫債務因素的糾纏,不妨回顧收拾經濟大蕭條,又名「二次大戰」的大規模公共工程計畫。大戰不只造就完全就業,也造就快速增加的收入及通膨,民間部門卻未舉債。至1945年,政府的債務已經暴增,民間債務與GDP的比率卻只有1940年的一半。
這種局面並未再次出現,或者說近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家庭與企業必須費時多年清償他們輕易累積的債務。一種可能是,我們因為對馬多夫產生幻覺而必須承受漫長且痛苦的衰退。
(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重整汽車業 美設特別小組
【諶悠文/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2009-02-17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原本傾向任命一位「汽車沙皇」,負責監督財務岌岌可危的汽車業進行重整,但一位政府高級官員十六日表示,歐巴馬總統已經放棄此一構想,決定設立一個跨部會特別小組,處理這個政治上相當棘手的工作。
據悉,歐巴馬將指派財政部長蓋特納及「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桑默斯,共同監督這支名為「總統的汽車業工作小組」(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Autos),其中蓋特納將監督通用和克萊斯勒汽車去年達成的聯邦紓困協議一百七十四億美元貸款的運用。
此外,歐巴馬將延攬擁有投資銀行經驗的企業重整專家布魯姆(Ron Bloom)進入財政部擔任高級顧問,協助處理汽車業危機。布魯姆曾是「美國鋼鐵工會」的顧問。
財務陷入困境的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被要求在本月十七日之前向財政部遞交重整計畫書,這兩家車廠可能提出大幅裁員、削減工廠數目及車款的計畫。
一名通用汽車的主管透露,通用擬大幅縮減汽車品牌及員工。一名歐巴馬的高級顧問表示,政府尚未排除以破產做為改造汽車業的一種方式。
◆ 比美國糟 歐元區上季經濟萎縮5.9%
自由時報 2009.02.17
〔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換成年率萎縮五.九%,經濟陷入三十年來最糟情況;英國工業總會預估,該國今年經濟成長將萎縮三.三%,創一九八○年來最嚴重衰退;印尼第四季經濟成長五.二%,也創兩年來新低。在這場深不見底的全球經濟衰退中,沒有一國可以倖免。
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經濟學家威爾表示,歐元區此一經濟數據正式宣告歐洲已經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比美國去年第四季經濟萎縮三.八%還慘。
歐盟二十七國於去年十二月達成協議,將投入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二千億歐元)來提振需求,不過礙於借貸成本不斷增加,歐盟各國迄今只投入了國內生產毛額的一%。
英國工業總會發布最新調查,由於信用環境持續惡化,英國今年經濟萎縮的速度將接近之前預估一.七%的兩倍。到今年底前,英國國內生產毛額將連續六季出現負成長。
印尼週一發布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印尼出口由第三季的成長六.一%降至五.二%,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五.七%。
◆ 俄羅斯元月工業生產 年衰16%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17
俄羅斯經濟衰退,重創工業生產,最新資料顯示,1月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減少16%,是1994年10月以來最高降幅紀錄。相較於去年12月,工業生產重挫19.9%。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工業生產繼去年12月萎縮10.3%後,1月再度下滑16%,高於經濟學家預期;彭博請12位經濟學學家預估的下挫幅度為12%。
工業生產衰退的情形甚至比199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重,衰退最嚴重的產業包括鋼、水泥、和汽車業,1月汽車和卡車生產衰退約80%,水泥生產減少44.3%。
過去5年來俄羅斯工業以每年50%的速率成長,原本可望成為歐洲最大汽車市場,但在金融風暴下信貸緊縮,消費者不再貸款買車。全球經濟降溫重創東歐,衰退抑制了出口需求,信貸和投資活動也停滯。
俄羅斯經濟並因商品價格重挫而深陷困境,石油價格去年7 月寫下每桶147美元的天價,但年底時跌到只剩不到50美元。在油源將盡、又缺錢開採新油源的情況下,俄羅斯石油產量減少0.8%,是10年來首次下降,同時天然氣減產10%、煤減產18%。
◆ 杜拜失業惡浪 嚇跑外國人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2.17
紐約時報報導,全球金融海嘯重創杜拜的金融與房地產兩大支柱產業,經濟榮景急轉直下,企業裁員聲浪此起彼落,當地成千上萬的外國人失去工作,許多人還因為無法還債,紛紛落荒而逃。
34歲的蘇菲去年從法國搬到杜拜,從事廣告工作。對「杜拜學」信心滿滿的她買下一間公寓,分15年期貸款30萬美元。現在,丟掉飯碗的蘇菲假如繳不出房貸,依法會被當局關進監獄。許多有類似遭遇的外籍人士因怕入獄而連夜逃離。
杜拜居民有九成是外國人,這波大逃亡潮雖缺乏確切數字,但當地媒體報導有逾3,000輛汽車棄置在杜拜國際機場,許多車內有透支的信用卡,擋風玻璃上貼著道歉字條。
為了遏止恐慌,杜拜當局祭出媒體管制。提議中的法案可對任何「損害杜拜經濟或信譽」的媒體罰款,金額最高可達100萬迪拉姆(27萬美元)。
當地媒體上月報導,杜拜每天撤銷1,500張工作簽證。杜拜勞工部發言人哈美德表示,他不承認也不否認這項數字,許多人則指出實際數字遠高於此。當局的隱匿態度讓恐慌加劇,豐銀行駐杜拜的經濟學家威廉斯說:「目前大家都相信最壞的一面,而有限的資訊更難以遏止謠言。」
以往不可一世的杜拜當局已吞下自尊,低頭表示願接受其他公國紓困,但最有錢的阿布達比目前只願援助自己的銀行。一年前出版《杜拜:脆弱的成就》的大衛森(Christopher Davidson)說,阿布達比為何坐視鄰邦聲譽崩解,很有可能是在為阿聯的中央集權鋪路。
不久前,杜拜看來還是金融海嘯的避風港,受到中東的石油財富屏障。但是杜拜與阿布達比或卡達不同,缺乏自有的石油資源,靠高額舉債發展金融、房地產與觀光業,在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
鎮許多外籍人士談起杜拜像是在談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謠言滿天飛,聞名的朱美拉棕櫚人工島(Palm Jumeira)謠傳正在下沈,在島上旅館打開水龍頭,只有蟑螂蜂擁而出。
房市崩盤則不是謠言,過去六年來飛漲的杜拜房地產價格直落,許多地段在兩三個月內暴跌30%或更多。穆迪信評公司最近宣布把六家杜拜重要的國有企業列入負向觀察。太多二手豪華車遭到拋售,車商表示許多車的要價只剩兩個月前的六成。
◆ 日GDP衰退12.7% 金融海嘯受創最重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6日電】 2009.02.17
日本政府16日公佈去年10到12月的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統計指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影響後的實質GDP,較上一季呈現3.3%負成長,換算成年率下降達12.7%,創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13.1%)來的最大跌幅。
日本內閣府16日表示,日本2008年第4季GDP比上一年度同期衰退12.7%,為睽違35年來的最大跌幅。
這是日本經濟連續三季負成長,也是深處金融風暴中心的美國公布的負成長的3倍,同時高於歐元區的1.5%。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竟然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受創最為慘重。日本經濟衰退主要受出口和生產重創影響,全球對豐田Corolla汽車和Sony Bravia電視的需求蒸發。
對於日本所受的經濟衝擊,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Kaoru Yosano)承認:「毫無疑問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所受到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前,與謝野馨曾說:「美國的金融風暴,對日本來說只是被蜜蜂螫了一小下,影響不大,並不會給日本帶來重大影響。」事實證明,日本受害比其他國家更大。 他指出,日本經濟大量仰賴手機、機械和IT設備出口,在這場全球景氣衰退中遭受到重創。
政府公佈的數字顯示,日本2008年10到12月的出口減少了13.9%。減幅為1975年第1季9.7%以來最大的一次。出口大幅減少讓成長率下滑3.0%,這是日本出口首度呈現大幅負成長。企業投資設備減少了5.3%,個人消費減少了0.4%。
德意志證券分析師指出,日本經濟低迷,而最令人憂心的是,今年第1季恐怕還會出現類似跌幅,只能指望海外需求轉旺。但日本主要出口為高檔耐久產品,許多人需要貸款來購買,在金融危機中受創嚴重。
◆ 抑制保護主義聲浪 大型採購團下旬赴歐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9.02.17
中共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昨(16)日表態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採取行動,抑制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和泛濫;商務部也對美國提出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的條款,感到憂慮。
姚堅表示,中國赴歐盟採購團將於2月下旬出發。採購團將主要採購大型設備和技術,目前正與涉及的行業及企業磋商。
全球經濟景氣衰退,貿易保護主義逐漸升溫。姚堅昨在例行新聞發表會上說,中國支持WTO採取行動,抑制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和泛濫,加強對各國救市措施的監督。
姚堅指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國家推出貿易保護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濫用WTO貿易救濟措施,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即「兩反兩保」);二是使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如提高進口關稅,禁止或限制進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等。
姚堅說,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主張透過合作和磋商解決國際貿易問題;貿易保護措施將使經濟形勢更加嚴峻,各國不應以鄰為壑,而應加強合作和磋商,這才符合各國利益。
對於美國曾提出「購買美國貨」的作法,姚堅意有所指地說,「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加深影響,有的國家提出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的條款,我們對此深感憂慮。」
◆ 大陸網購高速增長 上海占鰲頭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 2009.02.17
儘管去年發生全球金融風暴, 但是大陸網路購物卻是逆勢高速增長。根據調查機構艾瑞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網購市場年交易額第一次突破千億人民幣大關,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128.5%。上海去年的網絡購物更是獨占鰲頭,不僅交易總額居全中國第一,達到160多億元;人均年度購物消費額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平均為2200元。
艾瑞諮詢指出,2008年中國大陸網購註冊用戶達1.2億,同比增長185%。2008年中國網購用戶實際規模達到8000萬。
艾瑞諮詢公司表示,上海目前的網購用戶數量為700多萬,約有67%的上海網民參與了網購,網購者中人均年度購物消費是2200元。網絡購物用戶呈現出年輕化,16-32歲用戶比率高達83%,而且男性網購用戶比率高出女性10個百分點,男性消費以電子產品為主,消費金額也高於女性。
根據艾瑞諮詢連續性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C2C(個別網友賣給網友)市場格局維持穩定,淘寶穩占80%以上份額;但上海網購者與其他城市的網民相比,更喜歡B2C(商家賣給網友)交易,而不是C2C交易。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喜歡購買一些有品牌的東西,B2C交易讓網購者覺得質量更有保證,更放心。
網購者喜歡在網上買什麼樣的商品呢?報告披露,以市場份額最大的淘寶網為例,2008年網絡商品銷售按銷售額排名的前15名分別是:服飾(1.4億件)、手機(1366萬部)、化粧品(7148萬件)、家居日用(4739萬件)、戶外運動(3222萬件)、桌上電腦及配件(1448萬台)、珠寶首飾(3024萬件)、筆記型電腦(1180萬台)、小家電(1328萬台)、充值卡(3130萬張)、食品保健品(2346萬個)、母嬰產品(3178萬個)、相機攝像機(612萬台)、汽車配件(768萬個)、書籍音像品(2541萬件)。
◆ 新聞分析 匯率比價 走勢身不由己
【陳碧芬】2009-02-17 工商時報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雖一如預期的走弱,可是昨(16)日幅度擴大到單日貶值2.3角,似乎也疲弱的太超過。由此也可見,對外貿易佔GDP比重批高的台灣與韓國,匯率相當容易受到進出口消長波及,同時也會被國際市場的比價效應推著走,不易維持匯率安定。
央行放手新台幣如此貶勢,刺激出口只是目的之一,另一方面應是來自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而台灣進口零組件計價的日圓也開始貶值,業者的進口成本因而稍稍鬆了一口氣。
目前台灣經濟的棘手問題,出口衰退是眼前最難過的關,部份人士仍樂見1月份還有34億美元的出超。其實,此部份來自於進口萎縮的「貢獻」,若再細分為2部份,進口機器設備與大宗商品進口,前者隨民間投資減少而減少,這並非好事;後者則是因原油、鋼鐵、玉米等原物料跌價,進口成本大幅下降,以台灣進口的4成為原油購買,原油價格正朝向5年來低點,對台灣經濟都是好事。
此外,台灣的電子機器出口競爭力,與進口零組件的成本水位,有直接關係,尤其是日圓的升貶,最具影響性。日商瑞穗實業銀行分析,日圓兌1美元已開始試探新的貶值關卡,從91.95日圓到94日圓都是適合買賣的區間,日本匯市裡的作空美元氣氛猖狂,鼓舞了我國央行在趨貶的力道上,也加重了些。
既然匯率的走勢,脫離不開國際主要貨幣的連動效應,如果以韓元走勢來看,與其說韓元大幅度走貶,不如說韓元的波動幅度明顯變大,來的更為精確。現在承受龐大貶值壓力的新台幣,當然也非從此以後一貶不回頭,時機來了,央行也會把他拉回來,可以確定的是,升貶幅度明顯擴大,將是台幣匯率難以擺脫的新問題。
◆ 救失業 勞委會不排除提特別條例
自由時報 2009.02.17
〔記者黃維助/台北報導〕儘管政府已推出多項搶救失業的政策措施,但失業情況可能持續惡化,對於是否提出促進就業特別條例草案,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指出,未來不排除提出相關特別條例,以編列特別預算來處理失業相關問題,但提出時機須視失業情勢發展狀況而定。
觀察失業週期 評估延長給付
至於失業給付期限是否由六個月延長為九個月,王如玄說,各縣市工會正反意見都有,勞委會的立場是「不排除」,但還要考慮失業週期,若延長至九個月,至少失業週期要與九個月相當,勞委會將觀察失業週期狀況,再進行審慎評估。
行政院昨召開失業因應小組會議,針對培育優質人才促進就業計畫的推動情況進行討論,教育部提出「大專畢業生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的實施要點」,該方案是以九十五到九十七學年度的大專校院以上畢業生為適用對象,約可提供三萬五千個實習就業機會,但會中決定,至少保留五分之一名額給九十七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
畢業實習就業 應屆名額七千
政院官員表示,勞委會、教育部及農委會,將就人力需求及如何加強人才招募,提出就業媒合服務方案,目前規劃由相關部會舉辦「就業及人力加值博覽會」,廣徵企業廠商參與,在北中南東舉辦四場,每場辦一天,每場以吸收到一萬人為目標。
王如玄昨赴政院舉行政策說明會;針對失業情勢問題,王如玄指出,政府目標是將今年度失業率控制在四.五%以內,但仍要做最壞打算及做最好的準備,未來視失業情勢發展,不排除提出促進就業特別條例草案,以編列特別預算來處理相關失業問題。
至於目前休無薪假的勞工人數,王如玄說,去年底針對員工人數二百人以上的企業進行調查,當時休無薪假的勞工約廿萬二千人,三月將重新調查。
另對部分勞工希望今年勞保費率調漲一%的政策暫緩施行,王如玄指出,這是配合今年元月施行的勞保年金制度,如暫緩調漲,勞保基金一年將減少三百億元收入,對勞工反而不利。
◆ 失業給付 不排除延長為9月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9.02.17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表示,失業率如果持續惡化,而且失業周期延長超過半年,不排除將失業給付期間由目前的六個月延長為九個月。
王如玄指出,目前失業周期是廿六周,相當於六個月,失業周期最高時,曾達廿七周,但目前失業給付半年與失業周期還算符合。不過王如玄表示,在「就業保險法」修正案中,勞委會已將中高齡及身心障礙者的失業給付由六個月延至九個月,希望本會期能完成立法,照顧弱勢。
王如玄說,外界對延長失業給付也有不同觀點,立法院休會期間,她全省走透透拜訪各縣市工會,有贊成也有反對。她說,反對者認為「與其給勞工魚吃,不如給釣竿,」政府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或提供職訓,可能比單純延長失業給付,更符合勞工期待。
面對失業問題勞委會嚴陣以待,王如玄強調,「隨時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未來不排除提出促進就業特別預算、特別條例因應失業問題。到時若真要延長失業給付期限,可以透過修訂「就業服務法」,或者訂定特別條例實施。
此外,王如玄指出,企業每聘僱一人,政府每月補助一萬元的「立即上工」計畫,截至昨天為止,已協助一萬三千多人就業,執行率達八成七。
◆ 非典型就業絕非改善失業的正道
【工商社論】2009-02-17 工商時報
在我國失業率升逾5%的情況下,經建會日前以日、韓為例表示,去年第四季韓、日失業率所以仍遠低於台灣,臨時僱用所提供的大量「非典型就業機會」是極重要的原因。經建會因此認為鬆綁台灣的勞動法規以增加「非典型就業」的僱用,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對於經建會急於改善國內失業,我們可以理解官方焦急的心情,經建會近期所提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其中確有不少的巧思,例如課輔弱勢國中、國小學童,此法既解決了流浪教師失業問題,又能協助學童跟上進度,使人力資源獲得最效的運用,對於這類的措施,我們給予高度肯定,但對於此次擬擴大「非典型人力」的僱用,我們則期期以為不可。
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及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資料,2005年韓國臨時僱用的就業者占就業人口約22.1%、日本約10.2%,美、英、法大約也在10%左右,龐大的臨時性僱用確實讓不少人獲得就業機會。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除了是生產要素之外,人還有尊嚴、工作的成就感及理想的自我實現等需求,這些「非典型就業機會」剝奪了人的尊嚴、工作的成就感及理想的自我實現,其雖可以改善了表象的失業率,但依然解決不了真實的失業困境,只是把失業問題移轉成家庭問題、社會問題而已。
其實,即令尚未鬆綁勞動法規,台灣近年來這類的「非典型就業人數」也已快速升高,依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調查顯示,97年台灣臨時僱用人數已達50萬人,若加計部分工時者,「非典型就業人數」已高達65萬人,占台灣全體就業人口也已達6.2%,這個數字雖不若韓、日,但持平而論,這個比例已不算太低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非典型就業者的薪資竟不到一般員工的一半,名雖就業,實則難以養家糊口,多少家庭悲劇由是而生,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這些年來「非典型就業人口」的急劇升高,其實已衍生了許多潛在的問題,包括製造業、綜合零售、支援服務業等多數行業員工流動率節節升高,流動率升高反映人追求就業如同企業家創業一樣,一個沒有願景的企業如何走得下去,一個沒有願景的臨時工作又如何能期望其久留?如此快速流動,人力資本如何累積?而當一個社會有逾百萬就業者惶惶不知明日生涯所歸,社會如何安定的起來?勞資如何不時起紛爭?經濟又如何有可長可久的成長動能?
非典型就業雖有這麼多的問題,但由於這樣的彈性就業模式既可降低雇主的僱用成本,又可改善政府的失業率,因此廣獲各國政商的青睞,非典型僱用版圖因而急速擴張。但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來看,這樣的工作型態將使得就業者異化(alienation)日深,對自我失去信心、對工作失去熱忱、對社會失去信任,這一僱用型態雖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但卻升高了社會磨擦,企業利潤雖可增加,但社會卻需支付更大的代價,這豈是改善失業的正道?
依據勞委會統計,台灣勞資爭議案件近年已急速升高,民國90年一年僅發生一萬件,但去年一年已倍增至二萬餘件,這說明勞資關係日趨緊張,台灣近年僱用型態的轉變,勞工的不滿與積憤已然蓄勢待發。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經建會還倡議修法鬆綁勞動法規,這無異是鼓勵企業進用「非典型人力」,如此一來雇主豈不辭退全職員工而替之以臨時員工?在勞動市場風聲鶴唳的今日,無端生風波,勢將置勞動市場於另一個風暴之中。
美國部分工時就業者有2,200萬人、英國部分工時就業者也有730萬人,非典型就業人口不算少,但是他們的失業率如今在金融海嘯下還是扶搖直上,美國去年底已升至7.2%,英國也升逾6%,這說明「非典型就業」非但不是改善一國失業困境的長遠之策,更非紓解當前失業潮的應急之計,主事者宜深思之。
◆ DRAM救不救? 施振榮:汰弱留強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02.17
不景氣到底還要持續多久?台灣DRAM產業還有沒有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昨天表示,景氣應該快到谷底了,但預估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復原;DRAM產業則需思考,若無法轉型,就應該利用時機有次序撤退。
施振榮指出,目前美國、日本DRAM廠都沒有單獨生存的能力,他建議產業垂直整合,會比單純合作更有效。如果政府一定要挽救DRAM產業,必須確定策略方向,台灣第一階段可保有兩家業者,若要和南韓三星等大廠競爭,至少得花上一至二年時間。
施振榮認為,經營企業若撐不下去,不見得是個人的問題,何不利用時機汰弱留強。他還說,企業打勝仗不難,難的是打敗仗後該怎麼顧全大局,應保留有限資源打下一場仗。
◆ 整併DRAM三步驟 體系三選一
【王莫昀、林上祚/台北報導】2009-02-17 中國時報
提振DRAM產業國際競爭力,政府出面推動DRAM整併計畫,全案將於二月底前定案。經濟部官員透露,推動DRAM整併將採三步驟,首先,與業界充分溝通後,先「完成整併架構」;第二步則視業界參與情況,「選出經營團隊」;最後由經營團隊「擬訂整併流程與細部計畫」。
至於,最終是台日體系出線或是完成台美體系、台美日體系整併,經濟部三緘其口。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僅表示,現在還沒有任何新的進展,目前規畫二月底會對外說明「整併架構」。
據瞭解,台日體系整併門檻較低,但此一來華亞科與南科加入可能性極低,勢將使整併效果大打折扣,與現況相比變化不大。為此政府正大力爭取經營體質較佳的南科、華亞科加入。
未來是否會演變為由台美體系出面整合,加入力晶、瑞晶、茂德等本土DRAM業者後,再納入爾必達,完成台美日整合的目標,有待觀察。
根據經濟部規畫,DRAM整併方案包括採台日系統、台美系統或台美日系統。雖然官方與業界評估,採台美日體系,同時整併日系爾必達與美系美光擁有的技術與本土業者結盟,最能發揮整併效果,但難度相當高。
在洽詢業界意見過程中,以面臨虧損、亟需協助的力晶、瑞晶、爾必達等組成的台日體系阻力相對較小。但爾必達持有瑞晶多數股權,金援台日體系恐引發拿納稅人錢資助外商,又無法全盤掌握公司經營,確保技術根留台灣的爭議。
另也有產業人士認為,政府若單向資助台日體系,對經營成效較佳的台美體系有失公允。
即使,經濟部力主成立新公司,並由國發基金投入逾千億元資金,入股爾必達或美光,取得技術,仍會有生產平台應採用華亞科或瑞晶的問題。
但可以確定的是,若政府採用台日體系,未來想進一步成功整合華亞科、南科的機會將不太樂觀。
◆ 茂德下一關:與債權人協商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09.02.17
銀行團昨晚挑燈夜戰開會,最後決定增貸30億元給茂德(5387) 解決公司債問題,茂德今表示,已委託花旗銀行出面與債權人協商,就目前現有的30億元,能否接受打折贖回,只要債權人願意與茂德開始談,對茂德而言,就是一著活棋,在24日支付日到期前都還有機會。
茂德在增貸案過關後,等於有籌碼與債權人協商,對於後續處理程序,公司發言人曾邦助表示,目前已委託花旗出面與債權人協商,看能否接受這30億元。由於至今已有97%的債權人表達要贖回現金,而不願換股票,所以債權人能否接受打折贖回,是茂德公司債問題能否過關的關鍵。
據了解,銀行團此次審理茂德增貸案,在茂德提出設備擔保150億元,以及連帶保證人後,為何還是遲未能定案,主要是因為銀行團中,有部份銀行也是茂德ECB的債權銀行,基於前債未清,不願再借錢的原則,成為僵持不下的關鍵,最後之所以決定以30億元,也是幾家債權銀行表達降低貸款額度,以抵茂德公司債的結果。
在此情況下,銀行團的附帶條件,除要求30億元給茂德公司債專款專用,為期一年外,如果茂德與債權人的協商失敗,銀行也不願意借貸這30億元,換言之,銀行對於增貸給茂德,除了高額擔保品外,為減少往後風險,30億元也在測試茂德自己能否解決此一難關。
◆ 慎防太陽光電重蹈DRAM陷阱
【經濟日報╱李鍾熙(工研院院長)】 2009.02.17
DRAM產業陷入空前困境,政府應否積極紓困成了眾所關心的議題。這個產值龐大、投資超多,卻又難賺到錢的科技產業,曾經帶給大家無限的憧憬,而今卻落此困境,令人感慨之餘,不禁擔心剛起步的太陽光電,是否也應引以為鑑,防患未然。
近幾年掀起一股太陽光電投資建廠熱潮,加上能源價格狂飆及股市推波助瀾,台灣產業規模年年追高,2007年產值已達535億元,高居全球第四位;而去(2008)年產值更突破千億新台幣,占世界太陽電池產值的16.7%。
這樣快速的成長,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就長遠觀點而言,太陽光電是解決全球暖化及能源短缺的最佳良方,我國能掌握時機,大力投入,眼光和速度值得敬佩。憂的則是目前太陽光電技術尚在發展階段,平均太陽發電成本是傳統發電的二到三倍,全球各國市場仍靠政府補貼政策在支撐,如果我們缺乏自主研發,無法跟上先進的科技突破,是否遲早又會落入另一波投資陷阱?
台灣科技製造業普遍存有向外國購買技術、整廠引進,以達到快速建廠量產、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經營模式。
這幾年太陽光電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除少數公司之外,大都缺乏自主的重要關鍵技術,台灣也缺乏自製設備、材料及系統整合行銷能力。
這種民間急於投資建廠、政府急於擴大產值、而研發人員急於短期成果的急功近利現象,一旦供需失衡,便容易陷入削價競爭、血本無歸的困境。因此要能未雨綢繆,應從下列幾方面努力:
首先,政府和產業均應大幅提高先進太陽光電科技的研發投入。與其他領先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研發規模實在太小、速度太慢,且多僅著力於製程及效率改善,對於能帶來重大突破(quantum jump)的長期策略性科技研發比率甚少。例如下世代薄膜、有機太陽光電等先進科技,都應增加投入,全力以赴,才能在未來的技術及專利布局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除了在先進製程要能跟緊世界,建立自主技術外,也要選擇有利的應用主題,發展具特色優勢的產品和市場。例如與建築結合的太陽光電(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或是可摺疊攜帶式的太陽光電應用,雖然都屬於較為特殊的利基產品,但對於位處亞熱帶氣候及擅長3C電子產業的台灣,都具有發展優勢,也具全球市場性。
第三,應積極運用政策工具,加速國內太陽光電的普及應用。目前我們產製的太陽電池,幾乎全數外銷,不但未能替台灣節能減碳,反而增加了很多製造太陽電池產生的溫室氣體。更重要的是,這種為人作嫁的大量元件代工,使台灣產業不但缺乏社會使命感,更無法培養開發新產品、新應用及系統整合的能力。
因此,若能擴大對設置使用太陽光電的獎勵補助,並儘快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以較優惠價格回購太陽發電,才能創造本土市場,提供應用環境,養成具國際競爭力的太陽光電產業。
第四,加強兩岸合作,進軍大陸市場。中國大陸電力及能源需求不但規模龐大,且成長十分迅速,若能透過雙方合作,訂定共同產業標準,不但能讓台灣的太陽光電產業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也能對全球能源環境做出更大貢獻。
總之,太陽光電是一深具潛力和社會意義的科技產業,也符合台灣的比較優勢。
在欣見我國快速投入之餘,也期盼政府及產業界能拉高視野,趁目前產業仍在起步階段,大力投入策略性的研發及應用,掌握關鍵技術和能力,以免未來重蹈DRAM產業的困境。
◆ 高本益比年代 拜拜
【經濟日報╱記者/曹正芬】 2009.02.17
台灣IC設計產業近年來維持成長走勢,但在全球市占率一直僅二到三成之間,沒有明顯突破。在2008年、2009年時,一向高成長、高獲利的IC設計產業出現衰退,突顯台灣IC設計產業走向成熟,相關類股未來恐怕要揮別高本益比的時代。
工研院IEK統計,去年第四季台灣IC設計業產值798億元,年下滑率20.6%、季下滑率25.4%;但在第三季時,產值仍有1,070億元,季下滑10.9%,年下滑9.1%。若拉長到全年表現,去年IC設計產業產值僅較前年下滑6.2%,這表示下半年下滑幅度驟然加速。
在去年前十大廠商中,僅聯發科、瑞昱和創意營收較前年成長。另一家未列入十大的晨星半導體,則稱霸大陸電視IC市場,與聯發科並列大M和小M。iSuppli估計,晨星去年營收在260億元。
IC設計公司獲利高、成長空間大,許多高價電子股都是在IC設計產業。過去IC設計公司因股本小,股性相對活潑,只要有一項產品熱賣或業績拉升,往往本益比可高達數十倍;隨著IC設計產業走向成熟,在不景氣時,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今年IC設計公司能否維持高本益比,有待市場考驗。
◆ 五產業 今年投資主流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2.17
道瓊工業指數繼去年暴跌34%後,今年來又重挫逾10%,,但並非所有類股都跌得慘兮兮,科技、醫療保健、能源與公共事業等產業可望成為安度金融風暴的贏家。
波士頓LPL金融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克連塔說:「市場正開始篩選贏家和輸家,而不是把所有資產全拖下水。」去年各產業投資人的財富都大失血,但股民現在發現不少投資機會,這可能是極度恐慌正撤離市場、以及股票和產業基本面又開始左右投資人思維的徵兆。
短線投資機會可能意味著獲得小額報酬或把虧損降到最低。舉例來說,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資料顯示,主要投資科技業的共同基金今年來平均獲利2%;醫療保健基金上漲3%;能源基金小跌1%;公共事業基金跌3%。表現都比標準普爾500種指數今年來逾8%的跌幅還好。
這四個產業有何共通點?它們去年的獲利都比前年高。湯瑪遜金融公司彙整的預估值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去年整體盈餘預估縮水12%,但能源和醫療保健各成長21%和7%;標普500公共事業類股的獲利預估成長3%;科技公司盈餘增加2%。
除了這四大類股外,就只剩電信類股的盈餘有成長,專攻電信股的基金今年的跌幅約是標普500指數的一半。現在若斷言恐慌性拋售已告終且基本面是左右股價主要因素,恐怕還太早,但Wells資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寶森說:「某種程度上,這顯示基本面似乎開始獲得重視。」
◆ 民不可使知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7
一個政府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民不再相信官方的正式說辭。至聖先師曾經十分嚴肅地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失去民信的傷害有多大。但我們的政治人物,不知是自以為機敏靈變,還是恐怕人民受不了見到真相,卻常喜操弄數據,隱惡揚善,自以為得計。
一場金融海嘯,幾乎讓每個國家都遭受同樣猛烈的衝擊,戒慎恐懼之際,也都竭盡所能採取了幾乎雷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但各個政府在面對本國民眾時,說辭卻有極大的歧異。如鄰近的南韓,所受衝擊猶比我國輕微,但南韓政府正言告知南韓國民,今年可能出現負2%的經濟成長率,必須全國共同努力挽回頹勢。
反觀我國,賴以為命脈的出口金額,從去年9月開始衰退,11、12月急遽下降,降幅在12月高達41%,今年1月出口持續大幅衰退,而進口萎縮更甚於出口,都遠非亞洲四小龍中其他國家所及。然而我們的主計處即將公布的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原先預估的2.12%大幅下修,卻仍努力要維持在0與1%之間。
這樣的樂觀預測,令幾位統計與經濟專家忍無可忍,引據各項數字直指,今年負成長跑不掉,因而要求主計處秉持誠實美德,忠實呈現經濟的真實面貌。
其實主計處的紀錄早就令人不敢恭維。直到去年11月,我們的政府高層猶信誓旦旦,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高達4%乃至5%以上,甚至對第四季的情況還高度樂觀。行政院主計處既是整個政府部門最重要也最權威的統計機構,這些樂觀臆測當然是主計處的責任。但事實上從第三季開始,台灣經濟已陷入衰退,根據專家的估計,第四季可能負成長5%以上;11月距第三季已有一個多月,而且正處於第四季的中間,主計處對衰退的事實卻渾然不覺,猶能發出無比樂觀的預測,的確匪夷所思。
我們揣度,有兩種可能會導致這樣的後果:其一是,主計處十分後知後覺,在一個多月後對於已經發生的衰退事實,仍無力覺察、正確判斷,一定要等到全部數字蒐集齊全,最後一個小數點也打下定位,才知道吆喝了許多日子的美景其實是一場美夢。
其二是,主計處以其專業訓練與對相關事實的嫻熟,已覘知情勢不妙,經濟已嚴重惡化,但卻本著報喜不報憂的政治智慧,扣住不發,完全迎合上意,描繪出美麗的空中樓閣,一同欺瞞全國人民。
不過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主計處的相關官員早已提供正確的資訊,但主政者完全不予理會,兀自編織些美麗的前景向人民宣說。其出發點當然可能不可恭維,一方面不敢面對民眾的失望怨懟,不願承受選民更多的責怪詈斥,儘可能掩蓋真相,拖一時算一時;一方面則是以拖待變,期望在拖延的過程中,天可憐見,忽然情勢大為好轉,就不必白捱一場羞辱。
但也可能一切都出於善意,認為人民的身心十分脆弱,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人人都已是驚弓之鳥,這時必須以巧言與美麗的前景善加安撫,千萬不能告以殘酷的真相,以免民眾驚慌失措、懷憂喪志,反而釀成更可怕的後果。
我們講了這麼多的可能,在顯示一件事實:紙包不住火,即使當政者果真宅心仁厚,仍免不了種種不堪的揣測不脛而走,反而壞了政府的形象。尤其在事實一次又一次拆穿政府美麗的說辭之後,人民對當政者最後一點信心也會逐漸摧毀,未來政府宣說的任何美事,都難再獲人民相信,政府的任何舉措,都無法引來毫無保留的認同與支持。自以為機敏靈變的主政者,請相信誠實才是上策!
◆ 熱門話題─清貧年代 反璞歸真新主張
■ 李華球/北縣淡水(文字工作者) 2009-02-17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報導指出,美國《時尚》雜誌總編輯安娜.溫特認為,「在不景氣的年代,『價值』將躍為主流,過度炫麗奢華、『太杜拜式』(too Dubai)的時尚設計,將被打入冷宮」。
以往我們很難想像這句話會從這位時尚大師的口中說出,但隨著國際金融風暴的席捲,為了能夠適應市場的反應,為了在景氣低迷的大環境當中,找到出路和生機。調整設計觀念和改變奢華風氣,確實是這波金融風暴,帶給人類如何在苦難顛簸的日子中,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消費方式,降低物欲需求,找到苦中作樂的另一扇門。
為什麼安娜.溫特會認為「價值」將躍為主流,其實理由不難想見,因為當生活過不下去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突破困境,找到維生的飯碗,相對的奢華和絢麗,已經不是生活的必需。而此時人們最想要的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也就是活得尊嚴的價值。
這個價值簡單的說,就是在困境當中,只求溫飽夠用才是最實際的作法,至於物品的價值多少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夠量入為出,適當適用就是最有價值的使用。
面對不景氣的年代,我們的價值觀也應該學習時尚界流行而起的簡樸風氣,忘卻繁華奢糜,回歸平淡心安的生活,這似乎是金融風暴中的新生活風尚。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歐巴馬簽振興方案 台灣經濟確衰退
* 美證管會:金融家史丹福詐欺92億美元
* 魔術方塊 玩出電子版
* 美振興方案 歐巴馬終於簽署
* 衰退 矽谷也難擋
* 歐元跌破新低!
* 加元澳元 後市可期
* 亞洲失業人數 將破1.1億
* 政治亂糟糟 日本前途蒙塵
* CECA草案出爐 對抗東協加一
* 東協加三 衝擊我廠
* 東協加大陸 零關稅明年起跑
* 江丙坤:三次江陳會 不談CECA
* 要簽CECA,先搞定BIA
* 陳添枝:台灣經濟確定步入衰退
* 兩岸貿易額 上月減五成
* 等嘸船!高港溜滑梯,基港像電梯
* 貶值競賽 大陸不玩
* 企業大老疾呼:適貶而止
* 放貶台幣 「犧牲小百姓救大企業」
* 3周來最大跌幅 油價跌到每桶35美元以下
* 玉米行情下跌 飼料反上漲 蛋2月漲幅41.8%
* 消基會:國際小麥跌 國內麵包卻漲
* 茂德與健保:政府對企業和對人民的兩種面孔
* 社會探索-四年五千億 雨露不均霑
* 太陽底下真有新鮮事
◆ 美證管會:金融家史丹福詐欺92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18
美國證管會 (SEC)17日發表聲明,指控金融家艾倫‧史丹福(Allen Stanford)與他的三家公司策劃高達92億美元的投資與銷售詐欺。
SEC指控說,弊案主要集中在一項可轉讓定期存單 (CD)的銷售計畫,設於安地瓜的史丹福國際銀行 (SIB)涉嫌以「幾近不可能的高利率」為誘餌,透過史丹福集團公司的金融顧問,銷售約80億美元的存單給投資者。
史丹福集團告訴客戶,他們的資金主要投資在容易轉售的金融工具,由廿餘位分析師負責操作,並接受安地瓜金融當局的稽核。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投資組合卻由艾倫史丹福與安地瓜分公司的財務長戴維斯 (James Davis)操控,「大部分的」資金都投注在私募基金與不動產。
SEC的控訴中,亦包含另一項12億美元的相關銷售詐欺。達拉斯的聯邦法院已同意凍結史丹福的資產,並指派接管者監守投資人的資金。
SEC從去年夏天就開始調查史丹福集團的存單銷售,12月爆發馬多夫的500億美元詐欺案後,調查的步調更趨於密集。不過,SEC最近幾周傳訊史丹福與戴維斯解釋80億美元的存單銷售時,兩人都未露面,也未提供任何文件。
史丹福2月12日以電子郵件告訴員工,他將「為維護公司的名譽奮鬥到底」,但包括他、戴維斯與其他被告的律師,都未發表評論。
史丹福去年9月在「富比世」雜誌的全美400大富豪名單上排名第205位。他曾運用他的財富吸引民眾對板球的興趣,2006年還在安地瓜舉辦單淘汰制的板球大賽,有來自許多加勒比海國家的20支球隊,角逐100萬美元的獎金。
2008年更進而舉辦「史丹福超級大賽」,由四支球隊角逐2000萬美元的獎金,根據大賽的網站宣稱,這是歷來單一球賽的最高額團隊獎金。
◆ 魔術方塊 玩出電子版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2.18
第106屆美國國際玩具大展18日在紐約閉幕,儘管玩具業面臨40年來最冷的寒冬,業者仍持續藉推陳出新刺激買氣。
一般認為玩具業通常較不受景氣影響,但這波衰退、失業潮及信用緊縮削弱民眾的消費力,玩具業者也受波及。根據市調業者NDP Group公布的數字,2008年美國玩具零售營收為216億美元,比2007年掉了3%。不同類型的玩具銷售互有消長,積木和絨毛玩具分別成長26%和22%,但汽車、青少年電子產品及洋娃娃都下滑超過10%。
在不景氣中,玩具業者還是不斷推陳出新,爭相吸引買家眼光。例如,Techno Source公司的經典魔術方塊今年大變身,推出電子版,有觸碰感應器,玩家不用自己轉動方塊,觸碰就能移動,並內建記憶體,可儲存解到一半的謎題,或要求提示。電子版魔術方塊售價150美元,比10美元就買得到的傳統版利潤高。
展場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ModelWorks公司推出的馬多夫出氣娃娃,讓「馬多夫世紀詐騙案」的受害者海扁娃娃出氣。這款娃娃售價99.95美元,名為「我是伯尼(馬多夫),打我啊!」。
娃娃有酷似馬多夫的相貌,手持乾草叉,穿著撒旦的紅色衣服,還附贈大鐵鎚,讓你可砸碎他。該公司也提供客製化服務,可把娃娃頭像換成你想出氣的任何對象。
這場為期四天的商展共有1,100家廠商參展,包括芭比娃娃製造商美泰兒公司(Mattel)、樂高(Lego)等知名廠家,估計吸引來自94國的3萬名零售商、批發商及買家。
◆ 美振興方案 歐巴馬終於簽署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18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簽署7870億美元 (台幣57兆2400億元)的經濟振興法案,使之正式成為法律。這項法案全名「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歐巴馬希望,該法案能夠創造或拯救350萬個工作,並終結美國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
歐巴馬在簽署前說:「我們已展開必要工作,讓美國夢在我們這個時代得以延續。」該法案是美國近年來影響最為廣泛的經濟法案。
在白宮以外的地點簽署這項法案,頗不尋常,歐巴馬藉此表示,他將遠離國會的黨派爭執,繼續將他振興經濟的大計直接訴諸人民。
此外,歐巴馬在「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一張木桌上簽字,陽光從玻璃屋頂灑下來,在經濟黯淡的時刻甚具象徵意味。這所博物館又有個先進的太陽能工廠,生產振興案資助要項之一的新世代綠色能源。
歐巴馬在如潮水般湧至的經濟壞消息和瀰漫全民的悲觀情緒裡就職即將滿月,振興案是他的一大勝利。
至少一個州,就是密蘇里州,已立即利用振興法案即將撥下的經費幹活,在法案通過數分鐘後,就動工更新一條鄉間橋樑。
振興法通過了,歐巴馬現在必須將之落實,採取有力的步驟來支撐深陷苦海的金融體系,減輕無數美國民眾面臨的房屋查封之痛,以及拯救搖搖欲墜的汽車工業。
期望過高也是個危險。歐巴馬承諾以這套振興案創造350萬個工作,但他在簽字前,希望民眾不要指望經濟一夕就能復元。他說:「我不想妄稱今天就是我們經濟煩惱結束的日子。不過,從今天起,經濟開始止滑。」
他提出幾個「開始」:「我們開始為在解雇潮裡掙扎的美國人創造工作」,「我們開始為擔心下月付不起帳單的家庭提供救助」,「我們開始起步,將我們的經濟擺在一個更堅實的基礎上,為長程的成長和繁榮鋪路」。
白宮17日公布www.recovery.gor網站,追蹤振興經費的運用情況,以及振興法在各州、各國會選區創造的新工作。
◆ 衰退 矽谷也難擋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2009-02-18 工商時報
景氣寒風肆虐全球,也慢慢吹向美國科技重鎮矽谷,據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矽谷的工作機會不增反減,且人均所得亦出現2003年後首度下滑。
據非營利組織「合資企業:矽谷網路」(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Network )發布的「2009年矽谷指數」(2009 Index of Silicon Valley)報告顯示,去年12月矽谷的工作機會較前1年同期萎縮1.3%,出現繼2005年後首度下滑。此外,去年矽谷的人均所得亦減少0.8%,降至63,880美元,此為2003年後首度衰退。相較之下,全美人均所得則呈現0.2%的成長,增加至3.8萬美元。
該組織的執行長漢考克(Russel Hancock)指出:「去年矽谷的經濟多能維持穩定,但在11月之後即停止成長,然後便快速衰退。外界都認為矽谷具備獨特的條件,可以抵擋金融危機,但現在看來,矽谷和大家一樣,都遭受到景氣侵襲。目前景氣尚未觸底,觸底前還需一段時間。」
報告亦發現,矽谷引以為傲的創新結構也出現裂痕,去年該地區的創投投資下滑7.7%,為2005年來首度衰退,相較之下,全美創投投資的減幅高達11.4%。極少數有創投支援的企業能在去年上市,而該地區申請專利的數量,也略為減少。
據報告內容顯示,去年矽谷的貧富落差又再度拉大,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家庭,由2002年的35%,成長至去年的42%,而年收入低於3.5萬美元的家庭,則由2002年的19%,增加至去年的20%。
漢考克表示,矽谷投資新興技術,有助該地區復甦。去年潔淨技術的投資額將近19億美元,較2007年成長94%,而該領域創造的工作機會,又較2005年成長23%。所有潔淨技術之中,又屬綠色建築成長最為強勁,工作機會亦較2005年增加4倍。
◆ 歐元跌破新低!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18
東歐經濟崩垮的風險急速升高,匈牙利、波蘭與捷克的政府公債都遭降級,有沈重曝險部位的西歐銀行股價紛紛重挫,歐元匯價也隨之下滑。
摩根大通公司的指數顯示,匈牙利公債的殖利率如今已比債信評等低四級的巴西公債高出1.35個百分點。信用違約交換(CDS)的價格並且顯示,波蘭債務違約的風險,已經和債信低六級的菲律賓相當。
哥本哈根的丹麥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克里斯登森說,新興國家的主權與公司債市場去年重挫18%,今年跌勢恐怕還會更猛。
東歐與歐盟地區的整合雖刺激外國的大量投資,但波蘭幣自8月以來已對歐元重挫42%,捷克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降溫到近十年來最低水準,匈牙利甚至需要國際貨幣基金(IMF )的紓困。
克里斯登森說:「投資人紛紛奪門而出,市場已經認定中歐與東歐地區是歐洲的次級房貸災區。」
美林公司的指數顯示,匈牙利公債2007年大幅上漲9.4%,但去年卻重挫近12%,波蘭公債2007年激揚了9.1%,去年同樣下滑1.3%。
東歐經濟前景黯淡,17日也讓曝險部位甚高的西歐銀行股價紛紛重挫。奧地利的Raiffeisen銀行重挫8.3%,比利時的KBC集團暴跌10%,法國的興業銀行也大跌8.6%。
不僅如此,歐元匯價也跟著沉淪。紐約匯市17日的歐元匯價一度跌到1歐元兌1.2563美元,是去年12月4日以來的最低水準。
◆ 加元澳元 後市可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十七日電】 2009.02.18
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今年上漲超過一倍,顯示中國的擴大內需計畫將促使原物料價格反彈,有利加拿大、澳洲、挪威等商品出口大國,這些國家的貨幣後市看好。
匹茲堡聯合投資公司(Federated Investments)資深副總裁薩立柏說,BDI今年來大漲147%,顯示中國的5,8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將拉升原物料價格。原物料出口國可望受惠,因此薩立柏正「積極交易」挪威克羅諾、澳元和加元。
薩立柏和其他貨幣交易員已開始把BDI當成重要的參考。據彭博彙整的資料,BDI和克羅諾、加元、澳元三者組成的一籃貨幣走勢有高度連動關係,過去一年的連動率達96%,高於過去10年的84%。
薩立柏說:「BDI是商品價格的領先指標,目前商品價格偏低,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如果商品價格反彈,加、澳、挪威貨幣的投資獲利可期。」花旗集團駐倫敦全球外匯交易主管麥可米克也說,如果中國的復甦幫助商品價格落底,將大大拉抬商品大國的匯價。
德意志銀行上個月預測,中國振興經濟方案到2月底時將支出四分之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鐵礦進口國,這兩項金屬今年都已漲價一成,有利出口大國澳洲、加拿大。
在原油方面,中國是第二大消耗國。原油是挪威的出口大宗,彭博訪調的分析師平均預測,今年第四季油價將漲到每桶66美元,遠高於今年迄今的40.62美元均價。
高盛預測,澳元半年內將升值9.5%至71美分,挪威克羅諾會大漲13%到6克羅諾兌1美元,加元則持平。然而,最近五年來,加元和BDI同步走升的機率達72%。
不過,光靠中國的內需,可能無法讓商品以及相關出口國家貨幣的需求上升。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下修到0.5%,為二戰以來最低水準。另外,主要貨幣未來三個月的震盪幅度可能高達19%,匯率波動風險頗高。
◆ 亞洲失業人數 將破1.1億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18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 (ILO)18日公布的研究報導,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繼續打擊亞洲經濟,亞洲2009年的失業人數可能比去年多720萬,失業率將升上5.1%。去年失業率是4.8%。
報告說,由於工廠和企業大量裁員,這場危機可能迫使鄉村到城市的勞工流動趨勢減緩,許多人被迫重返所得偏低的農業部門。
最悲觀的預測是,亞洲2009年的失業勞工將增加2230萬人,達到1億1300萬,使今年失業人口比去年多出720萬人。
報告指出,「這些預測不只是數字而已,其中代表很真實的風險,小孩子可能被迫輟學,幫忙家計。
報告說,亞洲地區近年強勁成長,但實質薪資沒有配合成長,在許多國家造成對照強烈的不平等。亞洲三分之一人口每天靠一美元度日。
現在經濟成長大幅減緩,可能造成薪資更不平等的現象。亞洲國家紛紛以GDP的3.9%用來振興經濟之際,更有必要保障就業,支撐家庭的購買力。
報告指出,各國政府除了致力加強基本建設來產生就業,也應該在學校、醫院及健診方面支出,以便降低經濟危機的衝擊,並且促進勞工的技術,以增加長程生產力。
報告說,這場危機雖然帶來巨大挑戰,但也是個在經濟、社會、環保各方面正視施政本末先後的絕佳機會。
◆ 政治亂糟糟 日本前途蒙塵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 2009.02.18
中川昭一在國際會議脫序演出,凸顯麻生內閣救經濟的無能,支持率應聲跌落谷底,執政的自民黨恐怕是氣數將盡。
日本去年第四季國生產毛額(GDP)比前一季萎縮3.3%,年率驟降12.7%,創35年來最大降幅。儘管日相麻生太郎力圖以追加預算刺激經濟,但外界始終對執政黨的能力缺乏信心。在野的民主黨則在一旁虎視眈眈,打算伺機奪取政權。
如今內閣爆發醜聞,正好讓民主黨逮到機會,力促提前改選國會;民調數據顯示,民主黨的贏面很大。
面對政權喪失的威脅,自民黨似乎只能坐以待斃,該黨一名官員形容,這種感覺就像是站在鐵達尼號的甲板上,明知道船快沉了,卻只能眼睜睜看災難降臨,會游泳的就能脫困。
自民黨走上毀滅之路,其實有跡可循。2001年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他力推經濟改革,為日本開創新風貌。但黨內派系鬥爭始終不斷,為政權埋下隱憂。
小泉下台後,傳統勢力捲土重來,之後導致領袖無能與政策斷層的後果。
儘管民主黨取得政權的希望濃厚,但該黨對具體政策毫無概念,恐怕也難帶領日本走出經濟迷霧。黨籍國會議員受訪時,分析起美國的救市措施頭頭是道,一被問到如何處理日本經濟衰退,卻回答「沒想太多」。
政黨失能,未來日本政壇可能出現更多劇烈變動,也許自民和民主兩黨將走上末路,或是誕生一些新政黨。不論政治情勢如何,日本經濟短期間都無法撥雲見日,除非政府能端出政策牛肉,否則情況只會更加惡化。(綜合外電)
◆ CECA草案出爐 對抗東協加一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2.18
經濟部高層昨(17)日表示,經濟部已研擬完成綜合性經濟協議(CECA)草案,規劃與大陸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再以提早降稅方式,與大陸方面談判比照東協國家零關稅項目,藉此降低我國產業在大陸市場因為東協加一或加三所受到的衝擊。
經濟部已向行政院報告CECA草案,仍待府院做出政治性決定。經濟部分析,受到東亞區域整合影響的產業,首推石化、機械以及汽車零組件三大類,首波競爭壓力來自新加坡與泰國,最讓人擔憂的是南韓與日本一旦與大陸、東協完成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將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經濟部表示,石化產業利潤低,光是關稅差異即能造成廠商相當大的壓力,這也是石化廠商率先對於東協加一或加三衝擊發聲的主因。
經濟部分析,大陸是我國石化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占我國石化產品出口比重43.3%,自2010年1月1日起大陸與東協彼此間進口關稅稅率在10%以下項目,將全部降至零;相同的石化產品我國卻會被課徵6.5%高關稅。新加坡與泰國石化產品競爭力相當高,日後若再加上東協加三(大陸、南韓與日本),對我國廠商衝擊更大。
因此,根據經濟部已完成兩岸簽訂CECA草案,將以東協加一的模式為範本,即先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再以「早期收割」(提早降稅)方式,漸進式談判雙方互免關稅項目,以因應業者面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面臨的強大壓力。
舉例而言,兩岸今年內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由於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要先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區域貿易協定委員會,然後在CECA框架性協定架構下,進行雙方關切產品項目談判,提出早期收割產品清單。
◆ 東協加三 衝擊我廠商
【聯合報╱記者林淑媛、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18
經濟部高層官員昨天表示,經濟部已研擬完成綜合性經濟協議(CECA)草案,規畫與大陸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再以提早降稅方式,與大陸方面談判比照東協國家零關稅項目,藉此降低我國產業在大陸市場因為東協加一或加三所受到的衝擊。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表示,這個問題牽涉到關稅問題,非操之在我,不是政府要做就可以做,行政院已交給經濟部,並全力支持經濟部的因應作法。
行政院高層官員說,行政院長劉兆玄要求政府部門各方面都要努力,包括尋求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在內,都要積極推動。行政院已完全了解業界的困境,即使不易處理,也要全力尋求突破。
經濟部分析,受到東亞區域整合影響的產業,首推石化、機械以及汽車零組件三大類歐。
波競爭壓力來自新加坡與泰國,最讓人擔憂的是南韓與日本一旦與大陸、東協完成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將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經濟部表示,石化產業利潤低,光是關稅差異即能造成廠商相當大的壓力,這也是石化廠商率先對於東協加一或加三衝擊發聲的主因。
經濟部分析,大陸是我國石化產品主要出口市場,自明年起大陸與東協彼此間進口關稅稅率在百分之十以下項目,將全部降至零;相同的石化產品我國卻會被課徵百分之六點五的高關稅。尤其新加坡與泰國石化產品競爭力相當高,日後若再加上東協加三(大陸、南韓與日本),對我國廠商的衝擊會更大。
根據經濟部已完成兩岸簽訂CECA草案,將以東協加一的模式為範本,即先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再以提早降稅方式,漸進式談判雙方互免關稅項目,因應業者面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面臨的強大壓力。
舉例而言,兩岸今年內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由於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要先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區域貿易協定委員會,然後在CECA框架性協定架構下,進行雙方關切產品項目談判,提出提早降稅產品清單,例如石化、機械以及汽車零組件,即可納入比照其他東協國家零關稅待遇。
◆ 東協加大陸 零關稅明年起跑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2.18
東協加一(中國大陸)的零關稅目標,預計明年起實施;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的各種貿易協定也不斷推進,預計在2015年成立「東亞貿易自由區」,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經濟產值最大的區域經濟組織,台灣至今無法加入。
東協加一或加三,最早是由東南亞國協(ASEAN)開始。1967年八月,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五國聯合宣告「東南亞國協」成立,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包括汶萊、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陸續加入,目前有十個正式會員國,另有一個候選國東帝汶及一個觀察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四十年來,東協仍未整合成比照歐盟或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共同體,和中國大陸間的關係也不斷轉變。起初雙方關係不良,但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經貿實力逐漸崛起,東協各國紛紛向中國大陸靠攏。
2004年底,中國與東協協議成立「東協十加一」,目標是2012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物流零關稅;雙方自2005年已針對部分貨品開始協商免稅,明年達到全面免稅的目標。
另一方面,日本與韓國自2005年起,陸續與東協十國協商談判,以作為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東協十加三)的起步;2006年,東協加三與紐、澳、印度共十六位國家領袖共同召開第一屆東亞高峰會,簽署吉隆坡宣言,確認各國朝向成立一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方向努力。
※ 三缺一總是有點遺憾。
◆ 江丙坤:三次江陳會 不談CECA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林庭瑤/台北報導】 2009.02.18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昨(17)日指出,兩岸洽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不會納入三次江陳會議題;不過日後若要洽簽CECA,不妨框定大原則,再分項協商。
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昨天卻指出,「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不等於CECA,CECA是「全面性經濟合作協議」,政府推動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須循序漸進。儘管江丙坤認為洽簽CECA有急迫性,但礙於海基會僅是陸委會授權單位,仍維持一貫說法。
◆ 要簽CECA,先搞定BIA
■ 李允傑 2009-02-18 中國時報
國內六大工商團體要求政府盡速與大陸簽署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表示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調,將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因此,未來幾年兩岸談判議程預計將以CECA為重頭戲。
不過,CECA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舉凡關稅減讓、投資便捷化、經貿自由化等綜合項目,皆可納入CECA的架構中;且開放標準是超過WTO,因此需要兩岸進行多次繁複的磋商與談判,絕不可能一蹴可幾。況且就算簽署後,也很難立即實施。以中國大陸與東協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例,簽署時間為二○○二年,正式實施為二○一○年。因此,我們應將CECA視為兩岸中長程規畫的談判標的,循序漸進推動,而非急於一步到位。
事實上,當前兩岸經濟合作議程中最迫切、也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近年來,各國為了促進投資及經濟發展,皆尋求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T)或協議(BIA),因為BIT有助於建立穩定的、可預期性、透明化的投資環境,同時有益於國際直接投資的增多,所以各國政府都大力簽署BIT以鼓勵吸引國際直接投資,將其視為各國間擴大合作以處理國際經貿交流的第一步。
海峽兩岸雖同時為WTO會員國,當發生經貿爭議事件時,雖可透過WTO下之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爭端;惟兩岸之間並無較完善的當地救濟原則可為救濟。目前兩岸之間沒有簽署任何正式保障協議以解決投資貿易所發生的爭端、糾紛。雖然中國大陸單方發布「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然而該法中並未實質明確保障台商投資的內容,其中規範「台灣地區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在大陸投資」為「國內投資」,台灣並未擁有對等的談判地位,所以只要一有爭端事件出現無法解決,只得申請國際仲裁。在今日講究速度的時代,申請國際仲裁緩不濟急,仍不足以保障台商之權益。
自一九九一年開始,台灣政、商界不斷有人提出要和大陸簽署雙邊投資保障協議(BIA)的意見。據全國工業總會在二○○四年台商大陸投資調查,台商最希望兩岸優先協商處理事項,前二名為兩岸直航與簽訂投資保障協議。直航已實現,現在投資保障協議乃成為台商最迫切需求。
隨著兩岸經濟整合日益深化,經貿糾紛案件必將有增無減。因此雙方若能擱置政治爭議,在務實互惠的前提下,共同尋求並簽署解決爭端機制來保障兩岸經貿投資,其仲裁方式處理流程、期限、地點及仲裁人員組成等問題,可在協議中規範。過去常發生台商企業等不到仲裁機制走完就倒閉的問題,未來兩岸投保協議應清楚載明仲裁流程與期限,以增加效率。
台灣與大陸官方簽署投資保障協議,是台商長久的願望。只是兩岸經貿往來二十年間,這議題遲未進展。現在,兩岸關係撥雲見日,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另一方面,未來陸資來台的權益保障,如投資產業別、避免雙重課稅、財產安全保障、陸商就醫、安置的相關問題,也需要明確的規範。因此,兩岸雙向投資保障協議也就水到渠成地做為兩岸制度性協商的成熟議題,應列為第三次江陳會談的優先項目。
兩岸間的經濟整合過程應秉持「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原則。我們應先把「投資保障協議」的基礎打好,站穩馬步,再逐步建立兩岸綜合經貿合作架構,進而擴大連結到亞太區域自由貿易協議(東協、APEC),期使兩岸共同攜手合作,提高競爭力以因應全球經濟不景氣。(作者為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 陳添枝:台灣經濟確定步入衰退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台北報導】 2009.02.18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中午出席三三會時表示,2009年全球貿易預估出現-3.5%成長,是自1982年來第一次的負成長。不過,觀察今年1月國際主要股市,特別是中國的股市出現正成長,是否是谷底回升訊號,大家都審慎觀察中。
他說,目前為止,政府努力下,台灣沒有金融危機的問題。但陳添枝今午定調台灣從去年第三季、第四季連兩季經濟成長為負數,台灣經濟衰退是可以確定的。
陳添枝指出,這次金融風暴始自於2007年11月,台灣則是從去年底開始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出口衰退從去年10月開始,衰退幅度超乎大家預期,而這次的金融海嘯影響所及是全球性,包括中國在內。而今年全球貿易將是20多年來第一次負成長,影響所及是全球都受影響。
而在貿易急速冷凍情形下,各國最關心的失業率問題,無一倖免的是從主要工業國家到亞洲區,各國失業率都不斷攀升,台灣失業率受到計算因素來說,高於鄰近亞洲各國,但政府更關心是有多少人沒有工作,對社會造成影響為何。
至於台灣的經濟表現,陳添枝保守的說,台灣去年第三季、第四季為負成長應該可以確定,而連續兩季衰退應該就是經濟衰退,這應該是可以確定。台灣經濟支柱有四成五仰賴出口,加上前幾年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不足,加上國內內需消費無法支撐這樣衰退,因此要救經濟只能仰賴擴大內需。陳添枝說,2月16日為止,消費券兌換成現金共380億元,已占所有消費券的46.7%。
◆ 兩岸貿易額 上月減五成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2.18
兩岸貿易明顯降溫,大陸商務部指出,今年1月兩岸貿易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五成以上,,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僅39億美元,同比衰退近六成,顯示金融海嘯嚴重衝擊兩岸經貿。
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在網站公布1月統計,兩岸貿易額共計5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5%。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11.2億美元,同比下降43.9%;台灣對大陸出口是39億美元,同比下降58%。
根據商務部歷史統計,即使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兩岸貿易額在1997年和1998年還維持4.5%和3.3%的同比成長,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同比成長降低到1%的低點。
不過,從2009年1月兩岸經貿統計,兩岸貿易額比去年同期衰退逾五成,台灣對大陸出口同比衰退六成,顯見金融海嘯衝擊力道強勁,前所未見。
台商在大陸投資活動也在1月減緩,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36個,比去年同期減少37.9%,大陸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1億美元,同比減55.6%。
截至2009年1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專案項目7.76萬個,實際利用台資477.7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占5.5%。
◆ 等嘸船!高港溜滑梯,基港像電梯
【聯合晚報╱記者謝龍田、張源銘/連線報導】 2009.02.18
耗資200多億的台北港今天營運,這是國內第一個以BOT方式興建的貨櫃儲運中心,當初業者信心滿滿,但如今全球不景氣,南部的高雄港營運下挫,去年的貨櫃裝卸量世界排名掉到第11,今年開春首日進港商船只有6艘,歷來少見;北部的基隆港一月貨櫃裝卸量更只有10萬TEU,營收還虧了4千多萬元。台北港這個時候開張,有點「生不逢辰」。
高雄港營運量下滑,裝卸等相關行業的業務量跟著溜滑梯,裁員、減薪聲不斷;業者要求碼頭等租金不要調漲,港務局以「進一步研究」回應,惹火業者,正醞釀要拒繳租金或抗爭。
高雄港貨櫃碼頭近來空蕩蕩,高聳天際的橋式貨櫃起重機等嘸船,無言獨對蒼天。高雄港務局港務長蔡丁義說,以往平均每天都有10多艘船進港靠泊裝卸貨,碼頭使用率逾8成;今年開春第一天進港船只個位數,碼頭使用率約六成,的確罕見。歐美等航線的貨物銳減,許多商船因無貨可載,停在外海錨地或繫泊浮筒,以節省碼頭碇泊費等費用。
航運界原本寄望去年12月開跑的兩岸海運直航開來生機,但一個多月過去了,大多數直航貨櫃輪在高雄港的進出口重櫃(有裝貨的櫃子)只有個位數;陽明、長榮、萬海、台航及大陸中遠(COSCO)等集團雖都有貨櫃輪直航兩岸,但大半直航船隻每航次的進出口重櫃都在個位數打轉。
基隆港務局一月的貨櫃裝卸量只有10萬TEU,營運出現像電梯式的恐怖下滑。據港務局統計,一月各貨類裝卸量與去年12月相比,都是負成長,其中以貨櫃減少119萬7117噸最多;與去年一月比較,貨櫃更減少277萬5267噸。另貨櫃業務和上月相比,進口櫃減少2萬535.75TEU或30.83%,若與去年同月比較,進口櫃減少更達4萬218.50TEU或46.60%,令人怵目驚心。
◆ 貶值競賽 大陸不玩
【經濟日報╱記者/王茂臻】 2009.02.18
大陸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接受訪問時認為大陸經濟轉弱,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可能貶值2%,但外匯分析師普遍認為,大陸不會為救經濟而加入韓國、台灣等亞洲國家已開打的貨幣貶值競賽-
大陸可動用挽救經濟的工具較多,匯率只是其中的一個選項,人民幣也不會大幅度一次性貶值。
由於歐美主要市場衰退的影響,大陸去年下半年出口已見成長趨緩甚至衰退的警訊,今年情況仍持續嚴峻。由於大陸出口關係到本地就業的社會問題,外界也因此認為人民幣匯價有貶值的空間。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底研議部署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中第一項就提到,「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手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
這是大陸首度鬆口將運用匯率來應對金融風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人民幣匯價應機動面對金融情勢,但由人民幣匯價升貶影響深遠,只是大陸用來應對經濟衰退的一個選項。周小川日前強調,不樂見人民幣匯價大幅波動,透露出人民幣匯價短期內僅可能狹幅波動。
匯率工具是雙面刃,人民幣貶值固然可提升出口競爭力,但另方面也提高進口成本,降低民眾購買力。
外匯分析師認為,大陸今年以來提出包括家電下鄉等振興內需措施,可看出大陸視提振內需的重要性更甚於擴大出口,短期內人民幣小幅貶值的可能性較高,一次大幅度貶值,甚至長期走貶的可能性較低。
◆ 台幣重貶 衝擊民生物價
自由時報 2009.02.18
〔編譯羅倩宜、記者藍鈞達/綜合報導〕新台幣連日重貶能否救出口還不得而知,但一般民眾已先承受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的壓力!
在連八天貶值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日再重貶三.四角,創下六十八個月來的新低,近年新台幣罕見如此大幅的波動,雖然出口商坐享巨額匯差,但新台幣購買力大幅減弱卻讓許多民眾欲哭無淚,在遭受不景氣衝擊之際,還要面對進口物價反漲壓力。
國際原油價格跌 國內反漲
新台幣劇貶,立即的衝擊是進口物價該跌而未跌,主要以原油還有小麥、大豆等大宗物資為主。國際原油價格近期趨勢走跌,國內油價卻不動如山,上週甚至反向上漲;不少國際大宗物資近來同樣明顯走跌,但國內相關進口的民生物價也多未充分反映。雖然最近新台幣貶幅比國際行情降幅小,但卻已經給了國內業者不降價的藉口。
以國內油品價格調整公式比重達七成的杜拜原油來說,今年一月二日每桶價格是四十二.八八美元,昨日為四十三.三二美元,漲幅為一%,但是這段期間內,國內九五無鉛汽油,卻從每公升廿一.一元漲到廿二.六元,漲幅為六.六%,漲幅不合理,顯而易見。
再以小麥、大豆的國際期貨行情為例,比起去年最高點分別下跌四十八%、五十六%,但市售相關食品,卻未等幅降價,充分顯現政府並未發揮平抑物價的功能,而新台幣劇貶,更可能被當成進口物價「該降未降」,甚至逆勢上漲的藉口,在景氣衰退之際,勢將加深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數。
政府未平抑物價 人民叫苦
週二亞洲貨幣競貶,貶幅最大前三名為韓元、澳元和台幣。台幣貶三.四角,貶幅○.九八%,收在三十四.六二元兌一美元,創下二○○三年六月以來的新低,但韓元貶幅更大,單日重貶一.九二%,收盤跌破一美元兌一四五○韓元關卡。
累計今年以來,韓元及台幣貶幅分別為十三.○九%及五.三六%;若以去年九月金融危機爆發後計算,韓、台貶幅差距更大,分別為三十一.○五%及九.八三%。
這波亞洲貨幣貶值潮係因各國出口大幅衰退而起,我國一月出口值較去年同月減少四十四%,南韓一月的出口衰退幅度卅二.八%,台韓的半導體、面板、石化、鋼鐵、造船等產業在國際上競爭激烈,韓國按下貶值救出口的按鈕,台灣似乎只好奉陪到底。
亞幣競貶救出口 台灣奉陪
包括DRAM及面板都是台韓兩國重要產業,但在台灣卻有過度傾斜的問題。半導體與面板僅占韓國出口比重約十五%,在台灣卻高達三十四%,對於我國的外貿穩定性極為不利。此外,南韓尚有強大的汽車及電腦通信產品來分散風險。至於同是出口強項的造船業,占南韓的出口超過七%,台灣僅○.四%。
國內工商界多對匯率喊貶,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則強調,匯率貶值不是度過金融海嘯的良策,認為匯價不能只以出口商觀點來看。
◆ 企業大老疾呼:適貶而止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黃朗倩/台北報導】 2009.02.1
台幣昨天重貶3.4角,達到34.62兌1美元,引發各界議論台幣貶值是否已到極限。工商團體「三三會」今天舉行例會,企業大老同聲表示,「台幣貶值已經差不多了」,政府應該適可而止。畢竟台灣除了出口產業,內需也很重要,不應只為了出口犧牲其他產業。
「三三會」今天舉行例會,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表示,台幣貶值有好有壞,因為韓國拚命貶,而且四處競爭亂喊價,如果台幣不貶值,加工出口區可能就會就沒有競爭力。只是現在看起來應該差不多了,如果繼續貶值,進口的原料樣樣漲,反而不利內銷,台幣應不應該繼續貶,也要看其他國家政策。
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林省三表示,台幣貶值對長榮是有好處,因為長榮航運遠洋是收美金,台幣貶值可以增加營收,但是貶值對進口不利,政府介入台幣匯率應該適可而止,因為出口、進口對台灣一樣重要。他認為,世界經濟會如何轉變,半年、一年才會明朗,此時政府應該穩住腳步。
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則說,台幣貶值的確是必要的,但是「感覺上好像貶得差不多了」,如果再貶,可能外資也會跑,對台灣可能不利,甚至會有通膨問題,對進口產業也有影響,政府應有整體考慮,尤其目前台幣34.5元已經是非常低點,政府也要考慮內需。
對於政府應如何因應這一波經濟衰退,韓家宇語帶含蓄地說,政府之前似乎低估景氣衝擊,例如對GDP的預測有些過度樂觀,他建議政府要誠實面對問題,將問題攤開來談,並及早做最壞的準備。
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則說,他相信政府團隊應有足夠的資訊判斷台幣貶值是否到底,他只是憑個人感覺「似乎差不多了」。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為救出口,央行放手台幣貶值,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賴正鎰上午呼籲,台幣貶值適度就好,不要過頭,35元是個心理關卡,一旦超過,將為內需市場行業帶來重大影響。政府應該在此時更貫徹挺企業政策,銀行此時挺企業,讓企業能活久一點,活過這個關鍵點。
工商建研會今天中午舉行媒體春酒,針對央行近日來放手讓新台幣連續大幅走貶,賴正鎰說,出口商訂單雖然因此有一些增加,但副作用也已浮現。以營建業來說,他表示,這一兩天已出現許多材料商因進口成本增加,且不知道新台幣究竟會貶多少,已出現惜售情況,不太願意在此時出貨。
賴正鎰說,台幣重貶,受傷最重的是內需產業,這幾天已有不少會員和他提到進口成本大增,勢將反映到市場,但以目前市況,又怕一旦反映,將會使買氣更為虛弱。
◆ 放貶台幣 「犧牲小百姓救大企業」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9.02.18
新台幣連續重挫,衝擊民生物資價格,學者表示,政府採取讓匯率貶值的下策來救經濟,老百姓得要有物價變貴的心理準備。
經濟學者馬凱表示,很多國家不敢採取貶值救出口,是因為貶值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當有通貨緊縮疑慮時,貨幣貶值不但可以消除通縮疑慮,還能刺激出口,貶值就成了「好事」。目前看起來政府打的如意算盤就是貶值救出口,要老百姓犧牲小我換取大收穫,但是貶值到最後對刺激出口有多大的效果,看起來只能盡力而為。
馬凱表示,新台幣貶值將使得進口商品價格變貴,老百姓因此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其中自國外進口的能源價格都會上漲,因此油電價格都可能因此又再度攀升,這是全民都必須承受的,使用進口商品較多的人,例如住大房子、開大車、買進口化妝品等,又要承受更多貨幣貶值造成價格上漲的壓力。
馬凱表示,天下沒有白的午餐,每一個政策都有得有失,往往會顧此失彼,如果都不做事國家就會停擺,因此不能從單一角度來看待新台幣貶值。但不可否認的,以貶值來救經濟,是「下策」,目前還沒有看到政府推出「上策」,包括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方案和消費券,也都是下策,應該還有更多「上策」可以推出,政府應該好好用心從救出口、救投資、救消費等多個角度來想辦法把經濟救起來。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認為,貨幣貶值會造成進口物品價格上揚,以進口商品為原料的產品價格也會部分反映成本而上升,不過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廠商能有多少動能轉嫁成本到消費者身上,也許新台幣貶值而造成物價上揚的壓力不會有想像中的多。
梁國源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不見了」,全球景氣衰退的速度遠比價格因素影響大,因此純粹以雙率政策來調整,不可能扭轉「市場不見」的現狀。
◆ 3周來最大跌幅 油價跌到每桶35美元以下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18
經濟指標吃緊,重擊股市,加上美、歐、亞需求下滑之憂,美國油價17日下跌將近7%,跌到每桶35美元以下,是三周最大跌幅。
東歐經濟可能拖累西方,股市應聲重挫,美國三大車廠有兩大在掙扎重整,使美國投資人剉著等。
3月交貨的美國原油比上周午收盤價下跌2.58美元,跌到每桶34.93美元。本周一 (16日)總統日,紐約商品交易所不開市,只有電子交易。7%是1月27日以來最大跌幅。今年以來,油價已跌22%。
4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下跌2.25美元,以每桶41.03美元作收。
信用危機已將全球大多數地區推入衰退,壓底了燃油需求,使原油從去年7月每桶147美元的歷史新高一落千丈。
歐洲金融集團BNP Paribas的石油分析師奇里基利安指出:「目前的經濟展望將會繼續主導2009年上半。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同步衰退。」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動態受到觀注。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赫里爾重申,如果油價持續每桶40美元以下,OPEC更可能在3月再度減產。
芝加哥Alaron貿易公司分析員富林表示,經濟正在減緩,原油庫存即將創紀錄,因此目前油市很難出現牛氣。美國原油庫存已連續七周上升。
※ 本週台灣會不會降?
◆ 玉米行情下跌 飼料反上漲 蛋2月漲幅41.8%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9.02.18
大宗物資降價,飼料竟沒降,導致蛋價高漲,去年最低價與今年2月價漲幅高達41.8%,消基會要求主管機關應主動切入查價,並查處違反公平原則的業者。
消基會再調查市售連鎖賣場的蛋價發現,2月價格比去年最低價各漲7%至22.2%,漲幅最高的是購自頂好超市的「元氣蛋 (10入)」,去年1月最低才45元,現在飆高到55元,家樂福購買的「一品蛋-吳記蛋品 (10個)」也從去年1月31元增為36元,漲幅達16%,全聯賣的「統冠洗選紅鮮蛋 (630g)」和「冠軍蛋(600g)」則各漲14%與7%。
消基會指出養雞協會課長王榮生及養鴨協會秘書長蕭宏釗曾表示,飼料上漲是蛋漲主因。雞鴨的飼料成分主要為玉米,蛋價上漲主要是被原物料價格連動。
主要原料以玉米為主的飼料,在玉米國際行情下跌後,卻沒看到反應在飼料上,又連動到蛋價,謝天仁指出,2月份蛋價比去年低價時,漲幅達41.8%,蛋價不跌反漲實在不合理。
◆ 消基會:國際小麥跌 國內麵包卻漲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09.02.18
麵粉、沙拉油、糖、蛋等民生物資又吹漲風,消基會調查發現,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已下跌至比去年一月行情更低,但國內相關民生物資價格卻比去年更高,呼籲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國際小麥價格自去年二月至十二月跌幅已達五成六,去年一月麵粉出廠價格也已下跌二成三。「目前麵包價格不降反漲,與去年相較,漲幅達一成八至二成七。」
消基會調查發現,家樂福白吐司在去年一月的價格是廿九元,今年二月漲到卅八元。全聯的鮮乳吐司與頂好的統一全麥胚芽吐司也各有二成七與一成八漲幅。謝天仁指出,相關單位應注意物價易漲難跌,漲多降少的情形,監督國際價格難以反映在國內物價上的原因。
依芝加哥期貨交易中心資料顯示,大豆期貨行情從去年最高點至年底,跌幅已達四成八。而國內黃豆出廠價的變動與期貨價格變動僅產生百分之五落差,到消費者端卻出現高達七成一價差。
消基會調查指出,目前家樂福所販售的「得意的一天」蔬菜油在二月十七日調降後為二三九元,與去年一月相較,漲幅高達七成一。頂好所售愛之味「健康益夕」橄欖葡萄籽油,也從去年一月的二二五元,調漲到目前的特價二七九元,實際漲幅為二成四。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國內業者利用國際原物料價格短期小幅上升時調漲產品售價,卻因此成為價格長期居高不下的藉口,「每回調降未降到位,一遇國際價格漲,卻馬上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 茂德與健保:政府對企業和對人民的兩種面孔
【聯合報╱社論】 2009.02.18
銀行團同意增貸茂德卅億元,使DRAM產業的紓困案跨出了首步。同一天,衛生署宣布健保改革方案,將對兩百多萬民眾加抽「健保稅」,以彌補健保的虧損。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放在一起,卻對照出政府決策對待大企業與對待一般民眾態度的偌大反差。
幾個月來,對虧損上千億的DRAM產業,從總統、行政院長到經濟部長,無一不信誓旦旦宣稱「一定會救」,甚至預告將挹注千億國發基金協助業者重建。政府對大企業的眷顧,真是無微不至。相對的,政府要對「外快」年逾十八萬元的民眾加徵健保稅,既不徵詢民意、也不詳述原由,就逕行作成決策,馬上要動手宰割他們選定的肥羊。如此粗暴的行徑,衛生署竟美其名曰「健保改革」。
試想,同樣是虧損,幾家民營大企業的上千億虧損,政府自告奮勇要掏大錢去搶救;反觀國家健保的兩百億虧損,政府不思從制度面去檢討及改善成本控管,卻不由分說要強拔數百萬民眾的鵝毛來填補。對大企業恭、而對小百姓倨,這是民主政府施政的「階級禮儀」嗎?
產業紓困和健保財務是截然不同的事,應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們無意混為一談。這裡要指出的是,政府的施政決策,存在嚴重的「重企業、輕庶民」的差別待遇;就社會正義的角度而言,這是難以忍受的事。
DRAM當然是重要產業,但若干企業根本拒絕經濟部所提的產業整合計畫,政府的介入即顯得極不適當也自討無趣。相形之下,健保原是一項健康保險,卻不斷被政府扭曲成社會福利;人民享受同樣的健康照護,政府卻不斷提高薪資所得者的支付額,以填補自己無力負擔的社會承諾,這又如何稱之為合理?
再看看最近的一些事例。目前國內銀行存款利率已近乎於零,但銀行信用卡循環利率均仍高達百分之廿,盤剝暴利,與地下錢莊無異。年前經過金管會協調,多數銀行僅勉強調降一兩個百分點,分明是虛應故事,對消費者仍高度剝削。銀行態度如此蠻橫,不是政府長期驕寵的結果嗎?相對而言,特偵組偵辦二次金改弊案,發現多家銀行以各種行賄手段討好扁珍,以遂購併銀行或取得其他便利之意圖;但檢方對金控財團似心存顧忌,只不斷在表層的訊問上打轉。兩相對照,豈不再度驗證政府對財團恭、對人民倨的兩種面孔?
台灣的DRAM產業,是扁政府時代吃了「兩兆雙星」的「激素」養出來的怪物,不僅家數過多、投資過大,技術也太蕪雜。如今這些企業背負著四千多億的沉重貸款,卻無法充分發揮生產效益,處於開工不足及虧損的局面。因此,若不進行體系重整,就算政府和銀行砸下千億銀彈,讓每家企業能撐過此時,未來仍不可能有足夠的競爭力與南韓爭勝。
政府最好的作法,原是讓市場進行自然汰劣,讓通過物競天擇的強者留下來成為主力;如此,台灣DRAM產業不會垮掉或消失,卻能錘鍛出更強悍的體質。德國的奇夢達宣告破產,使全球DRAM廠壓力瞬時大減,就是市場「天擇」的佳例。但是,我政府卻處處插手,官員又隨便放話,不僅喚起了股市的投機風潮,也使企業原本進行中的整併計畫變數頻生。如今,暫時保住茂德,但整個產業卻停在「群小逐鹿」的觀望局面,這真正是「短多、長空」。
健保的問題也一樣。政府如果夠用心,至少應將健保財務結構攤開來,告訴人民哪些錢花在哪裡,健保局近幾年又透過績效控管節約了多少經費,如今還有哪些缺口需要填補等等。若能說服民眾,大家都願盡己力來維持健保制度於不墜。問題是,健保局人員年領四月年終獎金,而衛生署竟憑空拿出一紙方案,逮住兩百萬民眾就要強抽「健保稅」。明明是「保險」,政府卻當「稅」來抽,這豈是名正言順?
◆ 社會探索-四年五千億 雨露不均霑
■ 林萬億 2009-02-18 中國時報
行政院剛通過「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預訂四年投資五千億救經濟,其中本年度特別預算一千五百零六億,近期送立院審議。經建會預估此將對今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提高百分之零點九七,創造十九萬個就業機會。此計畫似有意與歐巴馬政府剛通過的十年七千八百億美元「美國復甦與再投資計畫」相互輝映。
然而觀諸美國的計畫有三個重點策略,首先是對州政府的經費挹注,彌補其預算赤字,避免其增稅與縮減公共服務及裁員;其次,透過減稅、糧食券、失業津貼及健康保險給付,把錢直接給需要幫助的人;第三,推動新政式的政府支出,提供符合人民需要的財貨與服務,如綠色工程。
雖然,歐巴馬向共和黨妥協的二千八百億減稅與企業補助計畫被批評為效果不彰。但是,交通建設、失業補助、健保補助、教育改革、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率計畫等都被稱頌。
反觀我國計畫六大目標:完善便捷交通網、建構安全及防災環境、提升文化及生活環境品質、強化國家競爭力基礎建設、改善離島交通設施、培育優質研發人力,協助安定就業。二十大重點投資建設,六十四項執行計畫中,除就學安全網與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二項,預算三百七十二億屬軟體建設外,其餘都是硬體建設。
我們不禁要問只有硬體建設可以復甦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嗎?我們的交通網還不夠星羅密布嗎?我們的鄉間馬路需要一再挖了又補嗎?尤其是直接委由鄉鎮發包執行,難保不會淪為宋楚瑜式的要五毛給一塊的基層綁樁。這對經濟蕭條下的台灣人民的生活未來幫助有多大?套用新任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桑默斯的警言:振興經濟的措施如果規畫不當,可能帶來比原來要醫治的病症更嚴重的副作用。
道理很簡單,公共工程建設最容易被政客指定用途,勾結商人上下其手,人民不但得不到好處,還得分攤因舉債建設的負擔;而且盲目硬體建設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資源消耗,這是不可逆轉的災難。我們不能一方面推動建構安全及防災環境,卻另方面加速破壞環境。
如果要以公共建設來振興經濟,最佳的策略應是利用此時推出足以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改善生活品質,又可創造就業機會的計畫。例如,人口老化快速,十年長期照顧計畫推行已一年多,何不趁此經濟蕭條時加速推動,擴大補助範圍,培育各類照顧人力,將原本由外籍看護工擔任的照顧工作轉手國人,不但可以創造十幾萬個就業機會,而且可以提升照顧品質。此外,同步處理因應老人人口增加所需的無障礙交通改善,例如人行道、公共運輸等,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大投資計畫中的公共建設套提到過,這是值得的投資。
其次,貧窮失業家庭自殺頻傳、妻離子散,最需基層社會工作人員協助,我國目前社會工作人力配置不及所需的一半,為何不利用此機會將民進黨執政後期規畫的「建構以家庭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及充實學校輔導與社會工作人力計畫加速推動,補足基層社會工作人力,結合地方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將基層社會福利與就業服務網絡建立起來,才能聞聲救苦啊!
第三,鄉村地區的國民中小學專業科目教師人力與品質都遠不及城市,導致教育成就城鄉差距嚴重,何不趁此召募高科技的白領失業者到鄉村去做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等的補強教育,而不是讓他們繼續休無薪假,或是要他們回學校隨班就讀。
最後,生態維護的工作平時政府沒時間做,也沒興趣做,趁此時機針對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育、環境汙染調查與土地復育、環境衛生整頓、河川汙染清除、綠美化、生態工法推廣等大力執行,也算是還給祖先公道,給子孫一個交代。(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 太陽底下真有新鮮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8
誰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場金融海嘯狂襲全球,號稱百年來所僅見。但何止百年,自有人類以來,從未見過一個全球首強的大國,縱容其金融機構行若詐騙集團,以極高明的手法遮盡天下耳目,任令金玉其外的垃圾金融商品充斥市場、散溢海外,而鑄成滔天大禍、癱瘓全球經濟。但更令人大開眼界的,是我們這個小小的海島經濟,橫遭池魚之殃,竟被「經濟學人」雜誌指名為全球受創最為慘烈的國家;而我們每日疲於奔命的政府,一面竭力遮掩美化,務期全國人民都以為天下太平,可以行若無事;一面則七嘴八舌、手忙腳亂,沒頭蒼蠅似地上下亂竄,卻始終拿不出一套有效的辦法來阻止衝擊擴大、有效提振經濟。
儘管一堆新╳大建設、新振興方案、新擴大就業方案連番推出,但不是抓不住重點,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或者根本就是頭痛醫頭,將露出來的箭桿鋸掉了事。結果再多的國家資源胡亂丟下去,內閣成員個個累得人仰馬翻,台灣經濟依舊直線下墜,完全不如官方數字描繪得那般輕鬆愉快。
我們一年多來聲嘶力竭地警告:由於中國大陸貿然從事騰籠換鳥的揠苗助長之舉,兩岸的出口部門都深受其害;而由於台灣近年來內需不振,些微經濟成長幾乎完全仰賴出超支撐,因此台灣將受到重創,而且不待中共改弦易轍,重新容忍其加工出口業順利發展,台灣將無起死回生的機會。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去年第三季以後經濟隨著出口一路下滑,馬政府卻視若無睹,完全不採取任何手段戢止頹勢;直到11月下旬才終於發覺事態嚴重,急忙以各種不著要領的手段胡亂應付,而且始終將此一切推諉給美國次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
追根究柢,要挽回出口頹勢,就必須設法透過一切管道與對岸協商,共同扭轉局面。但馬政府有各種管道與對岸協商許多無關痛癢之事,卻無一語觸及此一禍根。既然如此,則台灣經濟只能仰賴擴大內需市場,激勵消費與投資以促發替代推力。從去年6月鼓吹的提振消費手段,好不容易催生了春節前的消費券,除此之外更無其他。
我們幾個月來不斷強調,要將激勵消費的手段與節能、綠能的發展勾連在一起,一面幫助大量家庭藉此減輕未來能源負擔,一面為目前困陷蕭條的替代能源產業打開出路、度過危機,乃至化危機為轉機,一舉擴大經濟規模、提升技術層次,在景氣回升帶動能源價格再度大漲時,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的尖兵。其中尤以太陽能相關製品最具潛力;因而我們再三呼籲透過政府的號召,選定若干示範區域,集體大規模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政府可與業者協商,將大規模安裝節約的成本回饋消費者,同時配合給予大幅折扣,再募集失業勞動力擔當安裝服務等工作,則原來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價可降至易於接受的程度,將這個區域變成節能科技的樣板,進而推廣至全國。
我們的呼聲只引來一個十萬戶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的計畫,氣勢羸弱,不慍不火,根本乏人問津,可以想見這個計畫會有什麼下場。如果台灣在太陽能技術發展及產品製造方面乏善可陳,太陽能業根本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遠不能與那幾個兆元產業相提並論,也就罷了。偏偏台灣產製的太陽能光電產品幾乎完全外銷各先進國家,在若干尖端的展示場所,太陽光電製品也赫然是台灣製造。因此與過去加工出口業一樣,我們是太陽能光電元件大國,只是不在本國使用,而將製造產生的汙染與溫室氣體,由台灣人民概括承受。在今天這個綠能當道、太陽能當紅的時代,這果然是太陽底下另一件新鮮事。
※ 百姓的耐心是有限的。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美國人喊窮 小心GDP年增率陷阱
* 美國人喊窮 「出賣」身體髮膚
* 新車買氣疲弱 紓困變無底洞
* 英特爾:將支持山寨Netbook
* 東歐經濟 崩盤恐慌大蔓延
* 東歐經濟危機》歐元受累 恐貶值10%
* 俄油氣外交 向中日韓招手
* 專家:金融危機恐使中美緊張升高
* 大陸持續加碼美債
* 中國裁員潮 退燒!
* 經濟大衰退 今年負成長2.97%
* 貿易急凍 進出口額跌破4,000億
* 民間投資衰退 幅度史上次低
* 民間消費轉負 48年來頭一遭
* 主計處終於說了真話
* 新聞分析-Q4復甦?小心GDP年增率陷阱
* 擔心再貶... 外資開始撤離亞洲
* 央行緊急宣布 今起降息一碼
* 通縮 彭淮南注意到了
* 預防「飢寒起盜心」 政府廣設監視器
* 振興案向子孫借錢 把百姓當小偷
* 3000萬買電腦 研考會:汰舊換新
* 發言被拒 勞工嗆劉揆街頭見
* 府將舉行緊急應變會議
* 經建會3月會議談國土 人才 能源
* 短 評-加稅寸步難行
* 投機客趁火打劫茂德ECB
* 同舟共濟 度衰退危機
◆ 美國人喊窮 「出賣」身體髮膚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道瓊社華盛頓十八日電】 2009.02.19
經濟持續走下坡,各國民眾展開搶錢大作戰。手頭吃緊的美國人甚至出售「身體髮膚」求現,亞洲消費者則瘋狂迷上網路購物。
提供販賣血液、精子與頭髮諮詢的網站近來人氣直線上升;過去這些網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個人和企業買主,如今卻成為美國人自救的管道。
介紹全美捐血地點的網站bloodbanker.com創辦人馬赫(Phil Maher),最近接到一封署名艾蜜莉的信,內容寫道:「我付不出房租、汽車貸款和各類日常生活帳單,連吃飯都出現問題。給我幾十美元都好,我沒想過自己這麼卑微,但我真的走投無路了。」
馬赫指出,過去三個月來網站的流量暴增逾50%。許多單親媽媽被裁員後,被迫踏進診所賣血,每次能領到25美元。他成立的另一個精子仲介網站spermbanker.com,最近訪客人數也激增80%;出售精子的價碼較高,單次可領100美元。
有些女性選擇犧牲引以為傲的秀髮,賺錢貼補家用。家住北卡羅來納州的潘多拉岡,為了挽救家庭財務危機,去年忍痛剪掉長及小腿度的一頭紅髮,並在HairTrader.com網站賣出2,000美元的高價。
另一方面,亞洲的電子商務市場正蓬勃發展,主因是通訊設備改善和付款方式的安全性提高,如今亞洲消費者更放心上網購物。
中國大陸和印度的上網人數與日俱增,估計未來每年線上營收平均可成長20%;至於日本等部分市場,年增率更可望高達40%。
分析師指出,雖然全球不景氣讓傳統和網路零售商的生意大受影響,但經濟展望烏雲罩頂,卻刺激更多消費者上網搜尋二手貨,或到拍賣與租賃網站挖寶。他們網購的商品類別不限,從家具、捧花、機票到音樂播放器iPod應有盡有。
在台灣,麻將這類線上遊戲逐漸蔚為風潮,香港和澳洲的消費者則熱衷到國外零售網站購物,以亞馬遜(Amazon)和電子灣(eBay)的人氣指數最高。
網路情報服務公司Hitwise資深分析師翰查德表示,亞太地區的零售業者可從網路業務挖掘商機,「上網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主流,愈來愈多傳統零售商懂得把握機會,直接和消費者接觸」。
※ 相關報導:
* udn全球觀察 - 美國人超額開支的原因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326&f_SUB_ID=3045&f_ART_ID=178488
◆ 新車買氣疲弱 紓困變無底洞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2.19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和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17日再向政府要求紓困216億美元,但產業專家說,他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比政府還難掌握的消費者,若消費者不買車,政府砸再多錢也是枉然。
信用風暴和經濟衰退使汽車產業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銷售大幅萎縮40%,想買車的人發現根本負擔不起貸款,而情勢自去年12月以來每況愈下,使得兩家公司再度要求政府伸出援手。
為了說服政府再融資,兩家公司交給財部的重整計劃報告書中,都分析了破產的優缺點,強調丟下他們不管的風險和成本比再融資來的高,並提出更多裁員、關廠、出售旗下品牌等重整方案。
但在財政部規定的期限內,但三大車廠卻仍有許多問題未解決,包括和尚未擺平勢力強大的聯合汽車工會(UAW)談判破裂,無法在縮減醫療照護退休金上達成協議,而通用鉅額的高達270億美元的無擔保債務,也未如預期削減。
但除了這些攸關車廠存亡的因素之外,此外還有一個陰影正籠罩著汽車產業。汽車零件供應商也面臨財務危機,該產業兩大組織並已經向財政部要求185億美元緊急援助資金,以避免破產潮以及財務危機威脅百萬個工作機會,並要求政府擔保他們的應收帳款、加速付款條件或擔保零件商的商業貸款。因為一旦供應鏈瓦解,危及的不只是美國車廠,還包括在美國營運的外國車商豐田、本田等公司。
通用已在北美市場設下損益平衡點:稅前息前營收1,150萬到1,200萬的銷售,比兩個月前下修100萬輛,並表示2010年在北美可以恢復獲利,2012年開始償還政府貸款,並在2017 年還清。克萊斯勒則自2007年起已縮減固定成本31億美元,裁員37%,並減產120萬輛車。今年更將進一步減少7億美元固定成本,減債50億美元,並減產10萬輛車。
然而,若消費者不再光顧展示中心,一切都是枉然。汽車資訊網站Edmunds.com執行長安維表示:「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車廠如何節省成本,而是政府要刺激車市銷售。以現在的市道,根本沒有一家車廠能存活,且到目前為止,政府砸的錢根本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太大作用。」
市場研究公司R.L.Polk & Co.最近評估紓困方案發現,包括新購車者減稅方案在內的計劃,今年只能刺激銷售9.4萬輛,平均每輛新車補貼330美元,若國會持續提出汽車貸款減稅方案,則每輛新車的補貼將達1,250美元,並刺激銷售35.9萬輛,相當於1.5個工廠的生產量。(綜合外電)
◆ 英特爾:將支持山寨Netbook
中時電子報╱涂志豪/台北報導 2009-02-19
英特爾今年在中國市場佈局出現大動作調整,除了日前宣佈將上海封測廠併入成都封測廠,為了因應中國市場特性,考慮支持山寨或白牌易網機(Clone Netbook)。英特爾中國大區總裁楊敘日昨對外說明英特爾在中國佈局的調整計劃,並指出,如果有需要,可能支持山寨Netbook。
英特爾中國大區總裁楊敘自1月中接任以來,開始對英特爾中國業務及製造進行大動作調整,包括將上海封測廠併入成都封測廠,組織上也進行了一些重整。楊敘日昨特別對外說明了策略調整的理由。他表示,英特爾將產能留在中國,就表明對中國投資承諾沒有改變,未來英特爾將以上海為研發中心、以成都為封測基地、以大連12吋廠為生產重鎮,要整合這些資源仍需要一定時間。
今年電腦銷售情況不如預期,市場普遍預估,只有低價的Netbook市場才具成長性,楊敘掌控中國大權後,想做的似乎不僅止於此。由於近來大陸官方力推家電下鄉,看好Netbook銷售潛力,英特爾除了支援品牌大廠,也已考慮對山寨Netbook市場放貨。
楊敘表示,未來電腦採購應滿足不同場合的不同應用,Netbook市場定位很清楚,有9成以上是家裡的第二台電腦,而Netbook低價特性也加速電腦的普及性。至於近來大陸山寨Netbook的熱火,已由沿海城市向內陸延燒,楊敘表示已注意到此一現象,還語出驚人指出,如果有需要的話,甚至可能支持山寨Netbook。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市場消費模式與歐美有很大不同,英特爾看好中國大陸龐大內需市場及其成長潛力,策略轉向支持白牌或山寨Netbook,其實有一定的思考脈絡。對英特爾來說,若將Atom處理器及晶片組放貨至大陸山寨Netbook市場,一來可打壓威盛、超微等其它競爭對手,二來可配合大陸官方家電下鄉政策,三來可順勢去化舊款晶片庫存。
雖然有些分析師認為,英特爾若出貨給白牌或山寨Netbook廠商,會對華碩、宏碁、惠普等客戶造成影響,但據了解,英特爾內部初步計劃,是讓OEM電腦大廠採用新款晶片,舊款處理器才賣給山寨Netbook廠商,以形塑出一定市場區隔。
◆ 東歐經濟 崩盤恐慌大蔓延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19
東歐經濟全面性崩盤的恐慌蔓延,導致該區貨幣重貶,西方各國銀行也慘遭拖累。市場專家警告,19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恐在東歐重現。
波蘭和俄羅斯的貨幣不支倒地,兩國公債的避險成本也急劇攀升;匈牙利弗林特兌歐元匯價17日跌到空前谷底;波蘭羅提兌歐元也貶至近期低點,迫使華沙當局宣布將進場捍衛匯價。
東歐過去靠著飛快的經濟成長,以及和西方國家日益緊密的金融聯繫,成功吸引許多外來投資。但數十年的榮景卻在瞬間嘎然而止,主要可歸咎於東歐過度仰賴外債,而全球信用危機導致違約率上升,加上不景氣造成出口需求大幅萎縮所致。
丹麥Danske銀行集團首席分析師克里斯汀森說:「就我們看來,東歐市場崩跌的狀況,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規模相當,當時泰銖急貶開啟了一連串災難。」
他指出,沒有任何東歐貨幣能倖免,「顯然市場認為該區是歐洲的次貸受災區,投資人因此紛紛奔逃。」
西方銀行恐怕也是在劫難逃。過去10年,這些金融業者大舉在東歐對個人和企業進行放款,並競相併購本地銀行與成立分公司。
如今,東歐地區的外債違約率激增,西方銀行將自食苦果。
據國際清算銀行去年9月統計,奧地利銀行在東歐的曝險部位高達2,780億歐元,幾乎占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分之二。
信評機構穆迪公司17日特別發出聲明警告,歐元區銀行,特別是奧地利、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德國與瑞典等國家,可能基於對東歐地區曝險過於龐大的理由,被調降信用評等。
該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包括中歐、西歐、巴爾幹半島與前蘇聯地區,「如今都已深陷長期的經濟衰退」。
◆ 東歐經濟危機》歐元受累 恐貶值10%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19
東歐經濟崩盤的風險急速升高,匈牙利、波蘭與捷克的政府公債都遭降級,皇家蘇格蘭銀行(RBS)預期,歐洲經濟可能再遭重創,並拖累歐元貶值10%。
摩根大通公司的指數顯示,匈牙利公債的殖利率如今已比債信評等低四級的巴西公債高出1.35個百分點。信用違約交換(CDS)的價格並且顯示,波蘭債務違約的風險,已和債信低六級的菲律賓相當。
哥本哈根的丹麥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克里斯登森說,新興國家的主權與公司債市場去年重挫18%,今年跌勢恐怕還會更猛。
歐元區經濟急劇惡化,加重歐元貶值壓力。更糟的是,過去五年來,歐洲銀行業者對新興歐洲增加投資逾三倍,去年9月底止,規模達到1.5兆美元。隨著這些資產的價值縮水,RBS估計,歐元匯價今年6月可能跌至1歐元兌1.14美元的的五年谷底。
RBS日本區外匯策略師山本雅文說:「相較於美國和英國同業,歐洲銀行對東歐的曝險部位更龐大。中歐和東歐是歐元區重要的貿易夥伴,一旦它們的經濟情勢逆轉,勢必會嚴重影響整個歐元區。」
東歐與歐盟地區的整合雖刺激外國的大量投資,但波蘭幣自8月以來已對歐元重挫42%,捷克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降溫到近十年來最低水準,匈牙利甚至需要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紓困。
◆ 俄油氣外交 向中日韓招手
【聯合報╱特派陳世昌、編譯林沿瑜╱綜合18日外電報導】 2009.02.19
正當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展開亞洲之旅,先後訪問日本、南韓、中國之際,油氣大國俄羅斯也開始向這三個東亞國家招手,分別訂定石油及天然氣雙邊協定,展開油氣外交。
17日,俄羅斯國家石油運輸公司在聲明中指出,中俄已達成一項20年協議,將對能源需求若渴的中國每年供應1,500萬公噸石油(平均每天30萬桶),而中國則對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及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提供融資做為回報。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 News Agency)引述接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的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提供的融資金額為250億美元(8,665億台幣)。
18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與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夫在遠東的庫頁島共同主持液化天然氣的落成典禮,未來液化天然氣廠每年約980萬噸的產量中,將有65%用來供應日本所需。
日本和俄羅斯長期以來存在領土爭議,兩國在液化天然氣廠落成典禮中,雙雙表示將推動領土談判的進行。麻生也是二次大戰後,首位前往庫頁島訪問的日本首相。
庫頁島液化天然氣廠除了供應日本所需外,還供應長期依賴中東、東南亞天然氣進口的南韓。南韓知識經濟部18日表示,南韓已和俄羅斯簽訂20年的協議,從4月開始,俄羅斯每年將供應南韓150萬噸的天然氣。
◆ 專家:金融危機恐使中美緊張升高
法新社 2009-02-19
專家警告,在目前金融混亂期間,美國和中國間的緊張情勢很可能會升高,但若激起貿易戰,將對全球成長這兩大動力和其他國家產生負面衝擊。
專家說,隨著美國進一步陷入衰退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不足更甚,中、美將爆發貿易摩擦。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已指控中共藉操控匯率來獲取貿易優勢,而美國近800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案也寫入了「購買美國貨」條款。
美方的匯率指控引起中共強烈反應,而購買美國貨條款也招致中共有關貿易保護主義的指控。
國際貨幣基金(IMF)原中國部門負責人普拉薩(Eswar Prasad)預言,中、美兩個經濟體的緊張關係「可能會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困境中激化」。
但他說,雙方任何對抗作法都「將幾乎篤定會產生反效果」,進而「破壞美、中關係,這可能會在許多方面產生長期有害的後果」。
但普拉薩又弔詭地說,目前的危機也可能使中、美兩個經濟體進一步合作。
他說,中國大陸需要出口成長以保持就業機會成長並維持社會穩定;同時其在貿易順差不斷累積的情況下,別無太多選擇,只能在管理匯率時,以外匯存底購買美國國庫券。
◆ 大陸持續加碼美債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9.02.19
縱使美國經濟混沌不明,外匯存底豐厚的中國大陸還是持續加碼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17日發布報告指出,截至2008年12月底,大陸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達6,962億美元,大幅超過第二順位的日本。
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指出,中國大陸仍穩居全球持有美國國債第一的寶座。
繼2008年9月,中國首度小幅超越日本98億美元後,持續增加美國國債的持有額度,12月再增持143億美元,增幅在美國主要債權人中居首。
資料顯示,去年6月以來,中國購進美國國債呈大幅增長之勢,半年就增加1,900多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家預計,今後兩年內,美國為了救市和刺激經濟,將發行2.7兆到4.2兆美元的債券。中國、日本等美國主要債權人的購買意向如何,將決定美國救市和刺激經濟是否有足夠資金。
◆ 中國裁員潮 退燒!
【李純君/台北報導】2009-02-19 工商時報
去年在中國爆發的裁員減薪潮已經暫時停止!根據大陸兩家知名人力資源管理諮詢調查顯示,多數中國企業今年暫無裁員計畫,就算大環境仍不理想,也僅計畫以降低調薪幅度加以因應。與此同時,還有能源業者打算在今年逆勢大舉擴編。
自去年下半年起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就連崛起的中國也難倖免,並因需求嚴重不振,開始掀起裁員、減薪潮,所幸情況已經在進入2009年後顯著好轉。
根據近日出爐的一項2009年第一季人力資源變動調查顯示,包含台資、陸資與外資等大型企業,多數企業今年並沒有繼續縮減人力的打算,甚至如能源與消費品行業對人才依舊求賢若渴。而從區域分析,上海人力需求最強,其次是北京、廣東。
根據美世發佈2009年中國市場第一季度監測報告,涵蓋汽車、電子、消費品、機械、醫療、能源、房地產等308家企業中,僅有2%的公司表示今年會減薪,但有高達75%的公司表示,今年不會採取降薪的策略。
報告顯示,有五成的公司計畫在今年下修員工薪資的調幅。往年的年度調薪幅度在5- 10%,核心員工的調薪幅度也多半超過一成,但預計今年的調薪幅度將普遍在7.4%以下;而有48%的廠商仍計劃在今年第一季招募新員工,尤以能源業最多。
至於錦田顧問(中國)發布的珠江三角洲裁員與降薪調查報告部分,在接受調查的216家珠三角地區大型企業裡面,僅有25%的廠商表示今年將有裁員計畫,但其餘75%的公司表示,至今還沒有要縮減人力的打算。同時有四成的業者透露,2009年仍會幫員工加薪,只是幅度都不會太高,普遍在5%以下。
這二份報告也都在最後提到,經過2008年景氣驟降的洗禮後,過去員工動輒任意離職的情況多半已不復見,如2008年員工的整體自願離職率已降到14.5%,預計今年會更少。
◆ 經濟大衰退 今年負成長2.97%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19
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大幅下修今年經濟預測,預估今年經濟將萎縮2.97%,創下歷年最大衰退幅度;此外,原定第二季復甦的時程延後至第四季,連續五季經濟負成長,台灣已步入史上最長衰退期。
主計處統計,去年第四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負8.36%,是開始統計國民所得以來單季最大衰退幅度;此一始自去年第三季起的衰退期,預估要到今年第三季才結束。主計處是從民國50年開始編製國民所得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舉行國民所得評審會議,發布上述預測。主計長石素梅表示,這波金融海嘯衝擊景氣幅度,已遠超越民國86年亞洲金融危機及90年科技網路泡沫化。
台灣經濟是否步入蕭條?石素梅表示,經濟蕭條有公認的定義,包括實質GDP規模較上一期景氣高峰縮減10%,或經濟持續衰退三年以上,台灣尚未達到「經濟蕭條」這麼嚴重的程度。
根據主計處的數字,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為12兆7,098億元,經濟規模倒退三年,約與95年相當。受新台幣貶值影響,以美元計的每人GDP萎縮更多,今年約1萬5,509美元,縮減9.38%,倒退到四年前的94年水準。
由於財富縮水嚴重,去年民間消費首度負成長,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這也是史上首見。今年民間消費雖可轉呈正成長,但仍將衝擊物價,今年消費者物價將下跌0.82%,這更是台灣物價下跌最多的一年。主計處坦言,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升高。
景氣復甦時間也較預期推遲,蔡鴻坤說,景氣可望在第三季觸底,要到第四季才邁向復甦。
由於去年第四季基期很低,預測今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可達4.50%。
◆ 貿易急凍 進出口額跌破4,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19
受到全球經濟陷於停滯衝擊,我國出口動能全面受創,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出口將大幅衰退20.10%,是民國44年以來最大減幅,而進口成長幅度則將遽減26.20%,更是創下歷年最大衰退幅度,今年外貿成長面臨空前考驗。
主計處的估測顯示,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將跌破4,000億美元,只剩3,820億美元,足足比去年少了1,100餘億元。
全球景氣重挫的速度與幅度超乎預期,外貿一向為我國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能,卻在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惡化,貿易活動急速緊縮的衝擊下,罕見地全面重創。
主計處昨(18)日公布最新預測,宣示今年全年進出口成長進入冰河期。
主計處指出,全球景氣急凍,國際大廠為降低閒置產能紛紛提高自製比重,由於我國出口結構過度集中於高景氣循環連動性的產品,而且又以代工為主,在全球貿易嚴重萎縮的情況下,外銷訂單驟減,出口動能全面受創。
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在接單旺季的第四季,卻因歐美民間消費大幅萎縮,出現「旺季不旺」的慘況,出口從第三季的8.04%成長,瞬間逆轉,由正轉負,對外出口大幅減少24.71%;進口也衰退了22.72%。
延續去年第四季的衰退走勢,主計處預估,今年前三季對外出口將出現連續衰退,年增率分別減少31.81%、29.36%以及21.02%,第四季才終止連續四季的衰退,由負轉正,但主要原因在於去年基期低以及寄望接單旺季效應發酵。
此外,主計處表示,今年進口也將延續去年第四季的衰退走勢,一直到今年第四季才可能正成長9.77%,第一季、第二季與第三季進口預估將大幅減少41.06%、33.73%以及29.30%。
◆ 民間投資衰退 幅度史上次低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2.19
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公布,今年民間投資將負成長28.07%,衰退幅度是史上第二大。民間投資從去年第二季起,就呈現萎縮,主計處預期將持續低迷七季,創下歷來最長紀錄。
國內投資今年就靠政府資本支出彌補一些。主計處預估,今年政府投資將成長22.14%,為民國81年以來最大增幅,公營事業投資也預期成長4.91%。但畢竟挽不回整體頹勢,今年國內固定投資預測負成長17.76%。
從數字可以看出民間投資衰退的嚴重程度,以當期金額計算,96年民間投資金額是2兆548億元,去年初估是1兆8,724億元,主計處預估今年只有1兆3,512億元,少了5,200餘億元。
主計處上次預測的今年全年民間投資成長2.87%,這次修正的幅度非常大,不僅由正成長轉呈負成長,而且負成長還超過兩成。民間投資在去年第四季已大幅衰退,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第四季衰退32.23%,去年全年負成長13.47%。
主計長石素梅說,受到產業獲利劇減及復甦前景不明影響,加以企業現金流量管理力求保守,更加重投資的頹勢,營建工程因房市向下調整,推案量減少,導致第四季民間投資大幅萎縮。
◆ 民間消費轉負 48年來頭一遭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2.19
財富縮水、薪資所得下降,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指出,去年下半年起,民間消費轉呈負成長,去年全年負成長0.29%,自民國50年開始有統計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負成長。
在消費券的帶動下,主計處預測今年第一季的民間消費是正成長,全年可望轉正,小幅成長0.82%。
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在記者會中表示,受失業率攀高、所得降低及財富縮水等三大負面因素影響,今年民間消費傾向很保守,雖然民間消費轉呈正成長,但可以用「近乎停滯」形容。
民間消費萎縮下,去年第四季批發及零售業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負成長7.70%,住宿及餐飲業也是負成長,衰退5.72%。
消費券發放時間是今年1月18日,刺激民間消費的效果主要顯現在第一季,根據主計處預測,今年第一季的民間消費轉呈正成長0.64%,第二季又回到負成長,不過衰退幅度已縮小,只負成長0.33%,主計處預測,今年下半年會回到正成長。
主計處指出,今年屬於民生需求的消費成長較高,非必需的消費會比較節制,預測今年食品消費成長1.2%,非食品消費成長0.72%。
民間消費萎縮從去年第三季開始,財富效果先受到衝擊。國際金融海嘯拖累國內股價,民眾財富大幅縮水,去年第三季民間消費經修正後負成長2.13%。
接下來是再衝擊到就業和薪資,企業陸續擴大裁員或實施無薪假,失業率快速升高,薪資所得下降及財富繼續縮水,民眾選擇把錢放在口袋,使得去年第四季民間消費負成長1.68%。
◆ 主計處終於說了真話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02.19
連續兩個月出口衰退四成、金融海嘯後遺症毫無平息跡象,讓主計處不得不面對現實,預測今年全年經濟負成長2.97%;如果沒有納入政府推動的各項振興經濟方案,主計處預估今年衰退將達5.74%。這一次,主計處終於講了真話。
去年11月主計處公布經濟預測,即使已經發生雷曼破產、美林遭併等重大國際經濟事件,但礙於「政府顏面」,預測今年會有2.12%的經濟成長,當時引來不少批評,一般都認為這樣的預測「粉飾太平」。
面對外界的責難,其實主計處有口難言。據了解,主計處去年11月原本就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到2%,不過當這個訊息傳到府院後,引起馬英九總統高度重視,指示務必「保二」,因此行政院緊急推出消費券等振興經濟方案。而在長官高度關切下,主計處不得不做出2.12%的預測。
不少研究機構或外資單位都對台灣今年經濟不樂觀,其中里昂證券甚至預測台灣今年將負成長11%。也許有人認為,主計處預估負成長2.97%,可能還是高於實際。
◆ 新聞分析-Q4復甦?小心GDP年增率陷阱
【于國欽】2009-02-19 工商時報
台灣這一波景氣何時復甦?這是近來許多人常問的問題,這是一個不容易解答的問題,原因有二:第一、經濟預測本身有一定的難度,第二、現行我國慣用的GDP年增率難以判別真正的景氣復甦期。
經濟預測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網路泡沫皆未能提前預警,長期以來經濟預測只有在穩定時期估的準,而始終測不到景氣的轉折點,同樣本次金融海嘯漫天蓋地而來,包括主計處在內的所有預測機構在去年秋仍極端看好今年情勢,主計處更由5.08%一路下修至目前的-2.97%。
持平而論,這不是主計處的問題,而是總體經濟長期雖有循環趨勢,但短期間有太多不確因素存在,例如天災戰亂、政治紛爭、恐怖主義及資訊不充份等,在在干擾預測的準度,因此這一波金融海嘯究竟何時平息?目前很難說得準。
其次,許多人解讀我國的經濟成長率忽略了一點,我國目前各季的經濟成長率是指「年增率」,是以各季經濟成長極易受到上年同季的影響,例如去年第4季經濟衰退8.36%,那麼閉著眼睛即可猜出今年第4季必定會大幅成長,果然主計處甫公布的今年第4季經濟呈4.50%的高成長,但這能代表經濟在第4季復甦嗎?當然不行。
這也是為何日、韓、美等國家除了發布實質GDP的年增率外,還會發布「季增率」或「季增年率」的原因,以南韓為例,去年第1季實質GDP的年增率5.8%,但經季調後的實質GDP季增率僅0.8%,以年增率觀察會以為經濟一片大好,但季增率早已點出危機,至第4季的季增率果然出現-5.6%,在面臨經濟驟變時,季增率顯然比年增率更能呈現實況。
行政院主計處已著手研究GDP的季節調整,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只有在完善的季調資料下才能計算季增率,也惟有如此才能讓各界不致掉入年增率陷阱。
◆ 擔心再貶... 外資開始撤離亞洲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9.02.19
韓元跌跌不休,台幣跟著走貶,新台幣兌美元已下看35元,外資擔心台幣再貶,造成匯兌虧損並引發信心危機,最近陸續大量匯出。外匯銀行權威人士昨天透露,台幣已連續十天貶值,累計貶值將近1元,最近外資已連續七個交易日淨匯出,顯示外資開始撤離亞洲。
但交易員強調,台幣大幅走低,昨天不少散戶紛紛賣出美元、獲利了結;散戶賣美元、外資把持有的台幣換成美元匯出,形成拉鋸戰,尾盤央行進場阻升台幣,使台幣再走貶。
交易員說,國內經濟成長率轉為負成長,為刺激出口,央行將維持弱勢匯率政策,近日台幣有機會貶至34.8元。
受外資持續大舉匯出、韓元走低、國內經濟成長極不理想衝擊,為刺激景氣和出口,尾盤央行進場引導台幣貶值,終場以34.65元收盤,創近6年新低,貶值3分,成交量則達13.43億美元。
匯銀人士說,最近韓元、新加坡幣和日圓等亞洲貨幣全面走貶,台幣也出現連十貶走勢,引發外資信心危機,過去七個交易日都是一路匯出,顯示外資擔心亞洲貨幣競相貶值開始撤離亞洲。
大型銀行交易員解釋,美國景氣持續低迷,企業不易貸到款,只好抽回海外投資,也導致亞洲貨幣紛紛大幅走貶。
在國際市場上,昨天美元續強,亞洲貨幣走軟,惟貶幅明顯縮小,韓元貶至1美元兌1468韓元,貶0.85%;日圓貶值0.37%,歐元則貶值0.19%,新加坡幣則小升0.01%。
◆ 央行緊急宣布 今起降息一碼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9.02.19
經濟情勢面臨空前考驗,中央銀行昨天緊急宣布,今天起降息一碼(零點二五個百分點),央行重貼現率降至年息百分之一點二五,是史上最低。
央行自去年九月中旬以來第七度降息,累計降幅達二點三七五個百分點。大型銀行最快今天就會宣布降息方案,周五起就有銀行調降存款、貸款利率。大型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將跌破百分之一,再創新低,靠存款利息過活的民眾荷包更薄了。
不過,政策性房貸利率、就學貸款利率等都將跟著降低,其中政策性房貸利率可能降至百分之一點一二五的新低;目前年息百分之一點六五的就學貸款利率也會再降低。貸款戶的利息負擔都會減輕。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解釋,央行把利率降至歷史新低,是因為「目前面臨的經濟情勢比以前嚴峻。」但國內實質利率已由負變成正。他說,寬鬆的貨幣政策及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刺激經濟成長。
央行解釋,降息是當前全球央行因應經濟衰退採行的措施,考量整體經濟利益,一旦經濟好轉後,全民都將受益,並呼籲希望各界共體時艱,攜手度過難關。
今天起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調降為百分之一點二五、百分之一點六二五,及百分之三點五,全都是史上最低水準。
◆ 通縮 彭淮南注意到了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9.02.19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18)日針對通貨緊縮(deflation)指出:「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暗示台灣在面臨經濟衰退之餘,可能也將步入通縮時代。
通縮意指物價持續下跌,民眾將延緩或減少消費,長期因市場需求不足而衝擊廠商生產,連帶會使經濟情勢更惡化,政府則須採更寬鬆與擴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央行今年原本預估物價漲幅為0.3%,略低於主計處預估的0.37%,但主計處已下修今年物價下跌0.82%,是歷年物價最大跌幅,據了解,央行內部評估今年物價跌幅接近0.85%。
彭淮南指出,物價下跌,主要是國內外景氣下滑,加上進口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滑落所致。
彭淮南表示,今年很多主要國家都可能面臨通貨緊縮問題,但包括歐元區、印尼和菲律賓的物價還是會上漲。至於台灣是不是也陷入通貨緊縮,彭淮南回答:「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彭淮南說,由於今年整體物價可能下跌,儘管央行降息,考量物價走低的因素後,新台幣實質利率(即存款利率等名目利率扣除物價漲幅)接近1.7%,新台幣並不是零利率,更不是負利率。彭淮南在1月央行臨時理事會後,曾表示台灣不至於陷入通貨緊縮;時隔一個多月,彭淮南卻改口表示,通縮問題值得注意。
◆ 預防「飢寒起盜心」 政府廣設監視器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2009.02.19
「四年五千億元」特別預算案第一年計畫送至立法院,內政部為因應景氣欠佳、失業率攀升,預防有人「飢寒起盜心」,特別編列新台幣十億元進行錄影監視系統整合計畫。
這項名為「加強推動社區安全e化聯防機制」四年計畫,從去年開始實施,內政部為擴大辦理,今年編列特別預算十億元、明年再編列五億元,加上去年度起連續四年公務預算共五億五百萬元,合計將花費廿億五百萬元,預計在民國一百年完成錄影監視系統整合計畫,目標「提供全國民眾無恐懼感的生活空間」。
計畫預定在全國各治安要點、重要路口等易發生犯罪場所,建置錄影監視系統;目前已完成建置二一六五組、一○一○五個鏡頭,預計到民國一百年完成時,共可完成建置六五九九組、四○八三六個鏡頭。亦即三年後,至少將多出四萬多個監視器分布全國各縣市。
不過,這項廣設監視器的計畫引起在野黨及人權團體的高度疑慮。由於內政部在計畫中強調「錄影監視系統的建置與應用,即是加強監控者的能力,監控力量超越時間與空間之限制,監控無所不在」,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昨天就質疑:「監控無所不在?台灣豈不是變成警察國家?」
黃淑英說,廣設監視器固然可能增加安全感,但若使用不當,人民的隱私權就不保,更何況,小偷不是常態,到處都裝監視器就像把人民當小偷看待,很不正常,政府無力拚經濟,讓人民難以溫飽,竟只能用這種方式防範有人「飢寒起盜心」,未免太可悲了!
內政部在這項特別預算案開宗明義提到,行政院長劉兆玄去年十二月卅日行政院治安會報指示:「兩岸大三通後,人貨出入會更加頻繁,加上接下來的幾個月,景氣會相當嚴峻,所帶來的失業等情況,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冬天,俗話說『飢寒起盜心』,如何未雨綢繆,先做防範工作,相關單位在平常作為之上,必須再有一個特殊專案,以因應客觀環境改變的治安情勢。」內政部因而把錄影監視系統整合計畫列入「擴大公共建設」計畫。
※ 這想法本末倒置。不如弄一套關鍵報告中的犯罪預測系統?
◆ 振興案向子孫借錢 把百姓當小偷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 2009.02.19
「四年五千億元」特別預算案已送至立法院,行政院雖然列出一堆計畫,但很多都是年度公務預算的「加速版」,並無新意;尤其,已有不少計畫被指浮濫編列預算,令人擔心花了大錢,最後卻是「費而不惠」的煙火式施政。
最為諷刺的是,這項特別預算原意在「振興經濟」,但內政部竟擔心經濟景氣欠佳、失業率攀升,未雨綢繆有人「飢寒起盜心」,準備花廿億元廣設監視器。老子《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於今看來,卻是「政府無能,把百姓當小偷」!
這項「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財源都是舉債而來,既然錢是「向子孫借的」,主事者就應該提出能夠創造未來利益的計畫,而非只求美化短期的失業率及經濟成長率。不過,從行政院送審的資料來看,卻少見既可振興經濟、又有未來性的計畫。
單以內政部所提計畫為例,七項計畫中,就有四項是今年度公務預算已在執行的計畫,只在原來計畫前冠上「加速」、「擴大」、「加強」等字眼,就以為是因應金融海嘯的靈丹妙藥,未免太過粗糙、也太便宜行事。
即使是新計畫,例如「建築風貌環境整建示範計畫」,分兩年共編列廿億元,竟然都是在做建築物拉皮、騎樓整平等小型地方建設,既有撒錢綁樁之嫌,也難與「擴大公共建設」聯想在一起,焉能不被質疑?
特別預算在近年來已被政府極度濫用,難怪教育部長鄭瑞城會脫口說出「錢花不完」。去年擴大內需特別預算,就有許多工程搶在年底前發包,被保留經費高達三百餘億元,相當於全部預算的六成;如此施政績效,當然不能達到預期經濟效益,也逼得主計處去年必須下修經濟成長率。
「四年五千億元」第一年計畫,再度暴露缺乏細目、編製草率等問題,如果行政院不修正並強化預算內容,立法院就該嚴格把關,務求子孫的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 3000萬買電腦 研考會:汰舊換新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19
研考會副主委葉匡時昨天表示,研考會所編列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協助地方政府推動資通建設,並非鄉鎮市區公所已有電腦,研考會硬要塞給他們,而是用來汰換九十二所購置的舊電腦,及舊的作業系統,有助弭平城鄉數位落差。
葉匡時昨天針對媒體報導「公務員有電腦,研考會還要買」的質疑,回應表示,「公務員有電腦,但有的是老電腦,有的甚至沒電腦」;研考會確實要幫公務員購買電腦,但是主要是用來汰換舊電腦,提升基層公所人員服務效率與品質。
至於媒體關切,研考會所編列一部電腦的單價是二萬二千元,是否太貴,葉匡時表示,「應該是合理的」。至於研考會規劃全面提升基層機關為民服務能力,規劃成立北、中、南諮詢服務中心,每一區依實際需求約編四百萬經費,是否太高,他說,北部地區是有檢討空間。
葉匡時表示,研考會在九十七年度調查,全國各鄉鎮公所使用的資訊設備約百分之五十八,是民國九十二年前所購置,作業系統採用Windows2000,也已使用多年,零件取得困難,維修不易且維護成本高,在評估後認為有更新設備的必要,才決定納入特別預算。
葉匡時也表示,台灣整體人口的上網率平均約為六成八,但城鄉差距甚大,有些鄉鎮市不及五成,為縮減數位落差,研考會規畫辦理提升偏鄉民眾數位應用能力之訓練、推廣使用自由軟體等。
※ 這部份沒太大問題,還可以增加國內廠商訂單。
◆ 發言被拒 勞工嗆劉揆街頭見
自由時報 2009.02.1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於台北與勞工進行座談聯誼會,這也是劉揆上任後首次坐下來聽取各方勞工心聲。不過,由於主辦單位以「時間限制為由」拒絕臨時發言的要求,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毛振飛向劉揆嗆聲「街頭見」後、憤而離席。
記者在會後詢問毛振飛,他表示,現場大多是國公營企業的工會代表,多數提案與整體勞工權益無關,甚至還有人大讚消費券,整場座談流於行禮如儀、歌功頌德。
他表示,這波不景氣,有很多人在過年前一天被通知解僱,部分勞工在勞資調解會上嚎啕大哭。政府創造就業機會,卻使得一些派遣人員打包,把工作讓給下一批人。有很多原本高薪的年輕人,因為失業或無薪休假靠啃老本過日,這些人普遍有房貸要繳,到現在也找不到工作,「算一算,五月恐怕就要出現第一波法拍潮」。
為了避免這種慘狀出現,他提案希望能夠進行勞動檢查、延長失業給付、給失業者房貸寬限,至少失業期間不須繳本金。但這些提案,主管機關連三分鐘的時間也不肯給、不肯聽。
昨同樣出席這場聯誼會的中華民國全國聯合總工會理事長任睦杉也感嘆,「院長在就任後曾經多次向企業老闆請益,這是第一次坐下來聽勞工心聲,既然都來了,那怕不悅耳、也該聽聽看。只能說這個行政團隊危機處理能力太差。」
任睦杉說,很多公司趁這波裁員潮裁工會幹部、「瓦解工會」,一些單親家長或是獨力扶養家人者,因為長期不能配合加班,這一波首當其衝。有失業單親爸爸要帶孩子睡車上,有失業單親媽媽帶著孩子投靠娘家,工會提案希望遏阻這些情形,可惜多數無法得到有用的回答。
「我們不要求行政院長能體會勞工現在的感覺,但至少希望從知道、到了解。 」
※ 很多工會不過是流於形式的組織。
◆ 府將舉行緊急應變會議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2.19
據了解,馬英九總統指示行政院率經建會等相關部會,本周六、日進入總統府舉行「緊急應變會議」,府院將提出應變方案,因應經濟衝擊。
行政院長劉兆玄、副院長邱正雄、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等首長,昨天進入府向馬總統簡報「三都十五縣」國土規畫進度。馬總統非常重視經濟相關警訊,指示行政院立刻就經濟情勢展開危機處理,並列為「重大急迫議題」。
據指出,馬總統要求行政院周四、五兩天討論經濟危機的應變方案,周六、周日擇一天入府專案報告,舉行「緊急應變會議」,馬蕭劉將共同拍板應變方案。
府方人士指出,主計處預估經濟成長率公布後,的確造成衝擊,成為馬政府成立以來的最大挑戰;府院高層必須有所作為,用最嚴肅的態度面對問題,目前社會已瀰漫一股不安的氣氛,政府不能光提出數字,必須盡最大努力化解危機。
至於民進黨在二月廿一日舉行的「民間國是會議」,據了解,府方一直在評估馬總統是否參加,原本打算在民間國是會議的前一天做最後決定,但這兩天諸多危機已不容政府遲疑,改由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與會的機率已大幅增加。
【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晚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負成長百分之二點九七,馬英九總統應為經濟情勢逆轉負政治責任並道歉,今年度總預算應裁減至少新台幣一千億元。
※ 國安會先前有提出預警嗎?
◆ 經建會3月會議談國土 人才 能源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9.02.19
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陳添枝昨天表示,經建會下月將會舉行一系列會議,針對國土、人才、以及能源政策進行規劃,這是經建會接下來施政的三大方向。
陳添枝表示,目前台灣的遇到的金融海嘯,影響遍及全球、史無前例的風暴,影響深遠,所以除了目前面臨的困境之外,所有的措施也要考慮到未來性,因此接下來政府施政的三大方向為國土策略規劃、人才培育、以及新的能源政策。
他舉例,高鐵通車以及兩岸三通後,台灣的地理區域地位出現巨大轉變,而且全球景氣不振,每個縣市單位都想要「當竹科」,但是並不是每個縣市都適合,因此經建會將會開會徹底研擬台灣土地與資源的重新分配利用,結合地方特色,進行最好的分配。
新能源政策也是重點項目之一,陳添枝說,別忘了前一陣子油價飆漲時的慘況,石油畢竟是消耗品,開發新的能源刻不容緩,因此三月時也會密集舉行會議進行政策規劃。
陳添枝說,今年經建目標為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二點五以上、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五以下,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不超過百分之一。
◆ 短 評-加稅寸步難行
【本報訊】2009-02-19 中國時報
連續兩天,跑出加稅、加費新聞。先是健保局說,外快收入超過十八萬元者,增加保費。繼而,財政部說,投資型保單要課一○%所得稅。兩件事情,適用範疇都不算大,但卻引起超級反彈,藝人哭,保險公司叫,保戶嚷。
這就是台灣財政實況,減稅減到姥姥家,大家拍手稱慶,沒人反對;但只要加一毛錢稅,就會哭天搶地,圍起銅牆鐵壁,寸步難行。
好像還沒有新聞報導,點出健保局加費的核心邏輯:保費跟著所得稅概念走,除了已經依照薪資所得高低,課徵健保費之外,健保局現在打算把所得稅法免稅條款,也納入健保範圍。
現行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個人稿費、版稅、樂譜、作曲、編劇、漫畫及講演之鐘點費之收入,只要不超過十八萬,一律免稅。健保局就比照這一條,打算把超過十八萬元部分,納為健保費課徵基礎。
在此建議健保局,壞人做到底,也應該把所得稅法其他「限額免稅」收入,都納入健保費用範圍。比方說,利息所得享有二十七萬元免稅額,超過部分,也都該繳納健保費。不知道財稅學者出身的健保局總經理,有沒有這種膽識?
至於投資型保單課稅,不但業者反對,金管會也唱反調。以前沒金管會,碰到課稅政策,只有經濟部拆財政部的台。後來財、金大分家,成立金管會,財政部又多了一個對頭。這一點,當初始料已及,但行政院仍執意分家,如今有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
◆ 投機客趁火打劫茂德ECB
中時電子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2009-02-19
茂德案出現投機客「淘金」!金管會委員葉銀華18日首度透露,金管會發現有投資人近期密集以3成價格收購茂德公司債,賭政府一定會紓困,葉銀華並形容,茂德案是「精細的設計」,存有道德風險,金管會將這些情況全數轉告經濟部及銀行團。政府不能讓投機客得逞,又要救DRAM產業,過程是痛苦煎熬的。
他是在台大「財務金融實務研討課程」上,提出上述說法。該課程為花旗銀行與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共同開設。
茂德案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到底要不要對該公司到期的海外ECB進行紓困,一直態度反覆,經濟部對外傳達的說法也相當模糊,於是市場上出現一批投機客,以3成的資金成本買進,賭政府會「全救」,屆時可以拿回票面全額價。這整個過程,都在金管會的監視當中。
葉銀華表示,茂德案基本上是經濟部主管的事件,不是金管會的業務,所有ECB交易都是公開資訊,金管會不必祕密調查,從交易資料中就看出投資人的投機心態,只要政府有風聲說要救茂德,敲進茂德ECB的單就爆增,金管會全都掌握相關資訊。
他形容茂德案是「精細的設計」,存在的道德風險,是金融監理機構非常在意之處。
雖然茂德最後的新增融資30億元,是銀行團的決議,但金管會不願看到大型行庫的呆帳再爆增,因此適時提醒應對此加以規範,才能促成茂德公司負責人必須作為擔保人,茂德的機器設備也要拿出來擔保,以達到「救產業,不是救公司」的本意,整個過程的煎熬與痛苦,就是為了不讓台灣的金融體系能避開高風險的危機。
※ 幸好還有人腦袋清楚。
◆ 同舟共濟 度衰退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19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負成長2.97%,創下歷年來最大衰退;主計處的經濟預測中有多項是歷來最差,包括進出口成長率、民間投資成長率、連五季的最長衰退期,並預期今年消費者物價的跌幅0.82%,也是歷來之最,顯示通貨緊縮及經濟衰退同時出現的雙重壓力。為此,中央銀行昨天立即宣布降息1碼,重貼現率降為1.25%,使我國的政策利率創下歷史新低。去年11月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發表的各項有關經濟統計數據一次比一次惡化,顯現70年來的全球經濟大衰退正在進行中,台灣也逃脫不了此一厄運。因此,即使主計處的預測已是極度悲觀,但不能免除還有更壞的情況發生。
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及外資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幾乎全是負數;如環球透視預測負2.0%,IMF預測四小龍負成長3.9%;預測今年台灣衰退比較嚴重的是摩根士丹利證券的負6%及里昂證券的負11%;也因此,主計處昨天會否有勇氣提出負成長的預測,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主計處的最新預測顯示,多項指標可能創下台灣自1953年編算國民所得統計以來最大衰退幅度,雖震驚各界,但這個結果早經本報日前社論「牛年經濟難逃負成長」提示;且主計處終於正視現實,以務實態度呈現經濟面貌的作為,應予肯定。
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主計處會大幅下修,主因民間投資及出口萎縮幅度出乎預料;此二者一直是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而今雙雙大幅下滑,也導致創紀錄的負成長。更因去年第四季負成長幅度極大,也吃掉去年上半年的成長貢獻,使去年全年僅成長0.12%,尚低於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1.38%。顯然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實質經濟成長,初始時即對台灣經濟造成如此嚴重傷害,接下來問題持續惡化,亦將在預料中。
主計處昨天大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且創下歷史新低,據我們初步了解,是鑒於IMF及環球透視不僅預測全體工業國及全球今年經濟都將衰退,更將台灣最大出口對象的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6.7%與6.3%,遠低於大陸預測的8%;且全球貿易量成長率更自去年的4.1%降為萎縮2.8%,對出口高占GDP七成的台灣極為不利;加以去年上半年出口還成長18.1%,8月達到出口高峰,因此今年出口要轉為正成長根本不可能。不可諱言的是,今年9月以前出口持續大幅衰退是預料中事,9、10月衰退幅度可能緩和,11、12月才可能恢復成長,全年出口大幅萎縮已難避免。
更嚴重的是民間投資重挫,除表現在資本設備的進口已連續九個月負成長,高科技產業中的半導體及面板「兩兆產業」已淪為艱困產業,投資計畫幾全部停擺或延緩,加以房屋建築及其他產業在全球經濟大衰退下,投資全面萎縮,估計今年民間投資將大幅衰退二成以上,也嚴重衝擊今年經濟成長率。
在出口及投資重挫下,今年經濟成長率會否跌至去年第四季的負8%?情況尚不致惡化至此;一方面因進口原油等價格已大幅下跌,資本設備及原料進口銳減,致出超倍增,對經濟成長有正貢獻;另方面受惠於發放消費券的刺激,政府又有搶救失業等各項措施,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使民間消費不致落為負成長。最重要的是擴大內需經濟方案,將使公共投資大幅增加。
不過,我們要強烈指出:面對如此惡劣的國內外情勢,朝野必須通力合作,共度危機;尤其立法院應迅速通過振興經濟方案預算,使能早日落實執行。至於一般預料今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將領先全球經濟提前復甦,台灣若能善加把握此有利契機,或可減緩對台灣不利的影響。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台電積:最壞就是現在 面對它更須處理它
* 幫富人逃稅 美國告瑞銀
* 藏匿7兆美元 美司法戰動搖瑞士機密法
* 德州富豪詐騙案 委國投資人重傷
* Fed下修美經濟成長 將衰退1.3%
* 好消息 美躉售物價意外升0.8%
* 台積:最壞就是現在
* 歐巴馬訪加 為保護主義滅火
* 保護主義是出口導向國家的警訊
* 亞洲國家強化寬鬆政策
* 大陸輕工業出口退稅 再調高
* 大陸內需大餅 台灣產品分食
* CECA是競選政見 馬:當然要實現
* CECA熱》陸委會正名:協定非協議
* CECA 葫蘆裡賣什麼藥?
* 救經濟 劉揆:給我們子彈
* 千億財政缺口 綠要劉揆解釋
* 報告院長:除了道歉 請給我們強心劑
* 減稅?擴大公共投資? 哪種藥才有效?
* 政府找錢》財部六計畫 拚釋股查稅
* 政府找錢》搶發國庫券 首季1,550億
* 政府找錢》國有地招租 年限改90年
* 我人均GDP 十年才增千美元
* 7次降息利損 抵銷5次消費券
* 通縮 恐惡性循環
* 降息 就逼得出呆錢?
* 搶救經濟 30兆呆錢誰來活用
* 社論-降息、貶值都比減稅好
* 面對它 更須處理它
◆ 幫富人逃稅 美國告瑞銀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20
美國政府19日對瑞士銀行(UBS)提出控告,以逼迫瑞銀向國稅局(IRS)交出擁有近150億美元秘密資產的5.2萬帳戶名單。但另方面,瑞士政府同意UBS提供客戶局部資料,已在國內遭到猛烈攻擊。
美國政府19日在邁阿密提出的告訴指出,有多達5.2萬美國客戶在瑞銀擁有秘密帳戶,其中約3.2萬戶持有現金,2萬戶包含證券。
美國司法部18日剛宣布與瑞銀達成稅務和解協議,瑞銀同意支付7.8億美元,並提供秘密帳戶的資訊,以避免美國政府的控告;但瑞銀在協議中同意提供的名單,只有約250到300個客戶,顯然僅占總數的一小部分。
瑞銀董事長庫勒18日曾發表聲明強調,「我們會堅定遵守與(美國)司法部及證管會達成的和解協議」。但美國政府19日提出告訴,並要求交出額外的名單後,瑞銀隨即發表聲明說,將「積極抗拒」美國稅局在訟案中要求的額外資料。
瑞銀的聲明說:「IRS尋求的資訊,事關眾多UBS客戶在瑞士的未揭露帳戶,這些資訊的揭露受到瑞士金融機密法的保護。」
事實上,秘密帳戶揭露已成美國與瑞士之間的重大司法爭端。18日下令瑞銀將約250到300個帳戶名單交給美國當局的瑞士金融市場管理局 (FINMA),如今在國內也成為眾矢之的。蘇黎世的許多律師表示,他們將控告FINMA違反金融機密法。
※ 自由市場與道德之間的關係可以討論。
◆ 藏匿7兆美元 美司法戰動搖瑞士機密法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20
美國逼迫瑞士銀行(UBS)交出逃稅富人秘密帳戶的風波不斷擴大,許多專家表示,這個事件可能讓密不透風的瑞士金融機密法出現裂縫,甚至會讓總值7兆美元的全球境外銀行業為之動搖。
瑞士的媒體說,美國當局的施壓已讓瑞士的金融機密法出現裂縫,他們並嚴詞抨擊瑞士政府的「投降」行為。
曾經擔任瑞士國會議員的日內瓦律師龐西說:「對幾乎是瑞士第一產業的銀行業來說,瑞銀的和解協議是真正的災難。」
瑞士媒體最不諒解的是,瑞士財政部在瑞士行政法庭還沒有機會表示意見之前,就同意瑞銀提供部分名單給美國當局。瑞士經濟協會說:「瑞銀與美國司法部的和解協議,引發了法律管理的嚴重爭議,美國不顧國家間司法途徑的處理方式,實在令人憤怒。」
瑞銀18日與美國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7.8億美元並交出部分美國富人在瑞銀的秘密帳戶,以換取美國政府的緩起訴。但美政府不以瑞銀提供的300個帳戶名單為滿足,19日仍然對瑞銀提告,希望逼迫該行交出多達5.2萬帳戶名單,協助追查可能高達150億美元的未稅資產。
目前的金融危機已對瑞士等境外金融中心形成更沈重的壓力,各國政府在財政拮据當前,都希望這些國家能停止協助客戶隱藏資產,來逃避政府的課稅。全球未申報的隱藏財富,約三分之一是交由瑞士金融業管理。
成千上萬的西方富豪為了逃避課稅,都把資產藏在瑞士與其他境外金融中心。美國國會表示,這類避稅天堂每年剝奪華府約1000億美元的稅收。
◆ 德州富豪詐騙案 委國投資人重傷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2.20
拉丁美洲投資人常因當地金融環境動盪不安,轉而投資海外,但美國富豪史丹富(Allen Stanford)的投資詐騙案卻使他們踩到地雷,委內瑞拉投資人損失尤其慘重。
史丹富旗下事業史丹富國際銀行(SIB)的資產,最多可能有三分之一來自委內瑞拉投資者,受害人從中產階級專業人士到百萬富翁都有,投資金額從數千美元到數百萬美元不等。
自美國起訴史丹富及其公司兩位高階主管,以詐欺手法銷售80億美元高利率定存單後,數百位客戶塞爆總部在瓜地馬拉安地瓜市的SIB辦公室,想領回自己的錢,但徒勞無功。
其中可能以委內瑞拉的投資人首當其衝。委國銀行監理機關說,委國投資SIB的金額可能高達30億美元。也有熟悉內情人士估計金額小於17億美元。
過去十多年來,民營的SIB一直是拉丁美洲富豪及中上階級情有獨鍾的投資管道。委內瑞拉富豪尤其如此,因為害怕社會主義領袖查維茲可能導致政治局勢不穩。一位在擠兌人潮中的退休人士說:「錢放海外是因為投資安全在委內瑞拉不受保障。」
但因為放在海外的錢通常是為了逃稅,這使得投資人在蒙受詐騙案時,幾乎無法追索債權,因為這可能引來主管機關的特別關注。
雖然投資散戶的財富將大幅縮水,但因為錢在海外,所以對委內瑞拉經濟的影響不大。
除委內瑞拉外,史丹富詐欺案也衝擊到拉丁美洲其他國家。史丹富旗下Standord Fondos公司2005年就在墨西哥可取得營業執照,金融監理機關說,史丹富去年11月時已對墨西哥的3,400位客戶售出總值約4,500萬美元的股票。
祕魯證券交易主管機關已派出稽查人員至史丹富在利馬的股票經紀公司,預估該公司在秘魯的資產有210萬美元。
巴拿馬當局接管史丹富在該國的關係企業史丹富銀行(Stanford Bank),以免發生銀行擠兌潮。哥倫比亞暫停史丹富金融集團在證交所的交易活動,厄瓜多則勒令一家有關聯的股票經紀商停業。
◆ Fed下修美經濟成長 將衰退1.3%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2.20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8日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預料2009年美國經濟最多恐將萎縮1.3%,降幅高於去年10月的預測,理由是「實質經濟活動持續大幅萎縮」。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並警告,失業率未來幾個月就會升破8%。
聯準會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現在預測,2009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0.5%至1.3%。FOMC成員去年10月時預測,2009年經濟會萎縮0.2%至成長1.1%。
最新公布的FOMC上月27至28日的會議紀錄顯示,2010年美國GDP將增長2.5%至3.3%,2011年將成長3.8%至5%,更長期的增幅預料在2.5%至2.7%。會議記錄也可看出,與會委員普遍認為金融市場緊張狀況只會慢慢緩解,因此2010年的復甦步伐也將受到抑制。
柏南克18日表示,Fed過去通常對未來三到五年的GDP增幅、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做出預期,但現在把預測時間延長至五至六年。
FOMC預測今年失業率可能升至8.8%,高於去年10月時預估的7.1%至7.6%。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1月失業率已攀至7.6%的16年新高。Fed預期,明年失業率可能降至8%到8.3%,後年再下滑至6.7%到7.5%,都高於去年10月的預測值。預計更長期的失業率將落在4.8%到5%之間。
◆ 好消息 美躉售物價意外升0.8%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2.20
美國1月躉售物價指數意外攀升,暫時紓解通貨緊縮疑慮,1月經濟領先指標也上揚0.4%,雙雙優於預期。但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逼近500萬人,創空前新高,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仍高於60萬人,代表就業市場持續惡化。
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上個月躉售物價攀升0.8%,為半年來首見,增幅是去年7月來最大,高於市場預期的0.2%,也高於去年12月的下跌1.9%,主要是因為能源價格勁揚3.7%。上個月汽油價格暴漲15%,漲幅為14個月最大,但食物價格下跌0.4%。
就算剔除波動較劇烈的能源和食物價格,上個月核心躉售物價仍上揚0.4%,升幅大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1%。
若和一年前比較,1月躉售物價下跌1%,顯示通貨膨脹不會對經濟造成威脅。全球景氣繼續沈淪,恐怕只會壓抑通膨。聯準會(Fed)上個月的會議紀錄顯示,部分決策官員擔心物價大幅滑落才是問題所在。
此外,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初估,美國上個月領先指標上揚0.4%至99.5,增幅創2006年12月來最大,也高於市場預期的0.1%。相較之下,去年12月修正後為上升0.2%,去年11月則下滑0.7%。總計到1月止的半年間,領先指標共下跌1.9%。
該指數於2004年時升抵100,是未來三至六個月景氣走向的參考指標。上個月領先指標之所以意外上揚,主要是因Fed 提高實質貨幣供給,增加貸款和收購證券。
經濟聯合研究會經濟學家高斯坦指出,經濟衰退已逾一年,領先指標上升代表未來幾個月緊張程度或許會紓緩,今年下半年可望出現微幅成長。
勞工部另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和兩周前一樣為62.7萬人,但高於市場預期的62萬人,且和三周前所創的27年新高63.1萬人相去不遠。
◆ 台積:最壞就是現在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 2009.02.20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業務周(Sales Week)今(20)日閉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親自督軍,聽取各業務單位報告後,台積電高層的共識是「最壞就是現在了」,第一季就是半導體產業的底部,今年營運不排除呈「U型」反轉。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商,產品線橫跨3C領域,「半導體教父」張忠謀、「IC設計教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一致認為,目前已是半導體產業底部,加上部分面板報價1月開始往上走,確立科技業已觸底部。半導體產業是科技產業最上游,春江水暖鴨先知,為電子業中下游捎來正面訊息。
台積電預估全球晶圓代工產值今年降幅逾35%,是20年來罕見,本季也將面臨1999年來首季虧損,讓這次銷售大會格外受重視,張忠謀這次更親自出席信心喊話。
據了解,台積電已全數掌握本季訂單,能見度至4月底,客戶不排除在5、6月回補庫存。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昨晚開盤後上漲1.63%,稍後由紅翻黑,聯電ADR則下跌1.58%;台積電昨(19)日盤中走勢強勁,一度大漲1.8元,最高來到46.2元,收盤價45.4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揚0.8元。
台積電1月22日舉行法說會,總執行長蔡力行當時曾悲觀表示,未來幾季訂單能見度實在很低,第二季確實有急單,但沒持續性,無法作景氣復甦判斷;一般客戶存貨周轉天數(DOI)正常水位為50至55天,現在DOI高達七、八十天,他擔心這波景氣會走「W」型。
不過,在台積電本周舉行的業務周,連續開了幾天會議,內部認為上半年訂單能見度已提高,且對景氣的看法也不再這麼悲觀。
據了解,內部對「營運最壞就是現在」達成共識。
業務人員回報,客戶雖然庫存天數仍高,但從最近急單狀況,反映客戶消化庫存的速度並不慢,急單的量雖小,但部分廠房的產能利用率在回升。
◆ 歐巴馬訪加 為保護主義滅火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路透華盛頓19日電】 2009.02.20
美國總統歐巴馬19日訪問加拿大,這是他上任後首度出國訪問。此行最大目的是消除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對美國保護主義的憂慮。
歐巴馬和加拿大總理哈柏將討論貿易、乾淨能源、經濟危機和阿富汗戰爭。但歐巴馬在渥太華旋風訪問僅停留一天,可能沒時間討論具體內容。
貿易是最重要議題。哈柏曾表示,他希望歐巴馬能保證,歐巴馬本周簽署的7870億美元經濟振興法案中的「買美國貨」條款,不會使加拿大公司蒙受差別待遇。加拿大約有75%的出口商品銷往美國。
美國官員表示,歐巴馬意圖消除這種疑慮。歐巴馬本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訪問時說,加拿大不需擔心,歷史顯示「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政策只會傷到自己。
「買美國貨條款」規定,由振興方案出資的任何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國產的鐵砂、鋼鐵和其他產品。不過,歐巴馬強調,美國將遵守國際自由貿易義務。
此外,歐巴馬曾表示有意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啟談判,也令加拿大關切,擔心這將導致新關稅障礙。歐巴馬曾表示,他要加強環境和勞工條款。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國有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國政府官員本周意圖淡化這個問題,表示歐巴馬將在與哈柏會晤時提出這個問題,但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時,他現在不急著重新檢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保護主義是出口導向國家的警訊
【聯合報/社論】 2009/02/20
全球金融動盪及經濟衰退方興未艾,這是一場近70年來規模最大的經濟巨變,因而在本質上它也是一次涉及「典範轉移」的結構重整;無論金融秩序、貿易秩序、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角色,以及全球化的進程,都將因此而面臨重組。今日的亂象,即是方向仍未明朗的重組前奏。
迎面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即是一個不容低估的警訊。由於美國7870億美元振興方案裡一度出現「購買美國貨」條款,已在美國國內及國際間鬧得沸沸揚揚;此外則是歐洲已有多個國家出現「經濟民族主義」興起的跡象,特別在外勞問題上大肆炒作;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歐巴馬政府已多次反反覆覆的在人民幣匯價上做文章,儘管此舉究竟是反中國貨的序幕,抑或是逼迫中國將外匯存底奉獻出來進一步加碼購買美國國債的施壓手段,仍未明朗。但是,由各國具保護主義傾向的動作頻頻,至少已可看出,隨著各國經濟的更加惡化,更多的國際貿易摩擦衝突未嘗不可能發生。
今日所謂的「自由貿易」,其實是長期發展所致。戰後自1951年成立「關貿總協」到1995年改制為「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由於美歐日等主要國家的生產漸旺,國民所得不斷提高及接近完全就業,這種客觀條件的改變遂使得各國願意為愈來愈自由的貿易付出代價。由於美國在戰後的貿易秩序裡一直是「最後的購買者」,因而「自由貿易」的發展與秩序,始終與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關貿總協」時代,美國主要採配額制和自動設限制,而將剩餘的需求開放。及至「世貿組織」時代,由於美國的雙赤字不斷擴大,金融服務無限擴張,過度消費造成的過度需求持續增加,再加上美國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為了滿足低收入者生活所需,更需要低價進口消費材;這些都是今日所謂「自由貿易」形成的條件。但由次貸風暴迄今,這個以債養債的「債務帝國」消費模式已告崩塌,非但「最後購買者」的角色無以為繼,依靠美國消費擴張而帶動出口擴張的其他國家,同樣也必須面對貿易機會大幅減少的挑戰。也就是說,過去貿易擴張的那個時代已逐漸成為過去;縱使景氣復甦,也不可能恢復到次貸風暴前的那個原樣。
因此,防衛性的「經濟民族主義」逐漸興起,並表現為各種形態的保護主義,遂成了勢所難免的走向。在國際貿易上,「保護主義」具有極大的修辭彈性,任何政治權力介入後所造成的競爭價格差異,嚴格而言,都可稱為「保護」;因此,無論企業紓困、補貼、貸款繳息優惠、外勞政策、限制招開國際標、匯率的干預,或出口退稅及租稅優惠,只要有心人肯做文章,無一不可扣上「保護主義」的帽子。而這些措施,目前沒有一國不在實施。這種亂局及其造成的摩擦,在往後一段時間裡,勢必成為國際貿易夥伴間必須探索的課題,其結論將是未來貿易新秩序的張本。不久前落幕的G20峰會,在「聯合聲明」中,有鑑於此,即表明「2009年不希望有妨礙自由貿易的現象」。但這項聲明的目標已注定落空,或許今年4月倫敦的下一次G20峰會才可能有進一步的澄清。
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需求大擴張,如今已告暫停;這也意謂以出口導向為成長主要動力的新興經濟體,已必須面對形勢的改變而做出新的部署與調整。擴大內部的商品及服務需求,開發新的貿易市場,提升商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特別是像歐洲一樣,提升中小企業水平等都是必要手段。貿易擴張時代的「量的革命」,已必須改變為緊縮時代「質的革命」。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我們不預估大規模的貿易戰會出現,但各類摩擦則難避免。各國為了自救,這也是必然的過程。在這樣的時際,以出口導向為經濟主幹的台灣,必須深切思慮如何因應此一新情勢。
◆ 亞洲國家強化寬鬆政策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2009-02-20 工商時報
為防範信用緊縮加深經濟不景氣,亞洲國家紛紛暗示將進一步寬鬆信用或是調降利率,以促使銀行放款給企業。與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表示,亞洲各國央行現擁有更大的降息空間,尤其在通膨持續走緩之下。
日本銀行(央行)周四召開政策會議,做成斥資1兆日圓收購金融機構所持有之公司債和展延放款計畫的決議。日銀當日並且無異議通過維持隔夜拆款利率不變,保持在0.1%。
根據決議,日銀訂於3月4日至9月30日期間向金融機構買進債信等級在A以上的1年內到期公司債。
日銀也決定展延原訂於本會計年度截止(3月底)的3兆日圓放款計畫至9月底 ,根據該計畫,日銀向金融機構收購商業本票和提供金融機構貸款,日銀並將繼續接受低利資產做為抵押品直至12月底。
經濟學家們預期,日銀總裁白川方明的下一步很可能包括將股票列入可抵押品、提高每月購買政府公債額度(1.4兆日圓)等。至於未來是否應降息至零利率,分析師看法兩極。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周四表示,在通膨走緩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今後數月料將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尚有降息空間。
不過,張建華認為,降息並非目前最優選項,而中國人民銀行也不會降息至零利率,因為這樣做可能產生流動性陷阱,增加的流動性可能進不到實體經濟中。
張建華指出,零利率是貨幣政策的盡頭,將發生流動性過剩,相對的,經濟體制改革比降息更重要。
此外,印度政府周四要求公營銀行將借款利率調降2碼,呼應該國央行自去年10月起陸續降息。
◆ 大陸輕工業出口退稅 再調高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2.20
中共國務院昨(19)日原則通過石化業及輕工業的振興方案,其中較受外界矚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部分輕工業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並將微波爐與電磁爐納入家電下鄉的補貼產品範圍,可望對相關類股帶來更大利多。
道瓊社報導,眾多出口型台商殷切期盼的繼續調高出口退稅率,中共官方並未在聲明中提到適用產業及調整幅度,只提到日後將陸續公佈。
去年8月以來,北京當局已先後四度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上周中共官方公佈出口連續三個月負成長,使得外界益發關注,北京近期是否再度調整出口政策,甚至是讓人民幣急貶,以達刺激出口效果。
廣州日報日前報導,北京可能提高家電、家具、皮革與五金等600多項輕工業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恢復至2007年7月1日前的水平,並對自有品牌出口的企業給予出口退稅及所得稅等政策優惠,但實情仍有待中方公佈才能得知。
至於家電下鄉的補貼產品新增微波爐與電磁爐兩項,並將每戶採購每種產品的數量放寬為兩台,大陸中信建投證券認為,此舉扶持大陸家電產業及刺激內需市場的用意非常明顯。
在石化業方面,昨天官方聲明同樣未提到細節,但大陸官方媒體日前報導,北京打算投入人民幣1,000億元提升油品品質,並規劃4,000億元經費,新建多座石化工廠。
另,路透報導,中共官方原定的十大產業振興規畫,如今將再納入運輸物流行業,而且所有方案將在3月初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登場前全部出爐,顯示中南海調整大陸經濟結構的做法,已經逐漸具體化。
在上述11個產業振興規畫中,目前已公佈的包括汽車、鋼鐵、機械製造、紡織、造船、電子資訊產業、輕工業及石化業。
多位北京消息人士透露,新增的運輸物流行業振興方案,目的在於整合壯大運輸及物流行業。目前大陸物流產業發展仍顯不足,但該產業對經濟影響愈來愈大,因此北京當局才會將其納入重點行業振興規畫,給予中央政策扶持。
一位消息人士說:「(所有產業振興規畫)應該都會在兩會前審議完。這11個行業基本涵蓋了主要領域,也是中國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 大陸內需大餅 台灣產品分食
【聯合報╱特派記者華英惠/東莞報導】 2009.02.20
大陸推出4兆人民幣內需市場,外貿協會鎖定南京都市圈,9月將在當地辦展,推介台灣產品進軍內陸,目前台商報名踴躍。
外貿協會在廣州、東莞、深圳一連舉辦三場說明會,爭取台商參與。目前已知,這次展覽有600個攤位,有意願的廠商已報名530個攤位。
這次整體規畫展出內容包括:3C產品區、服飾及配件區、家具、運動用品、文化創意、食品、節能減碳等項目。這項展覽將於9月17至20日舉行,外貿協會香港主任劉錫威表示,廠商在3月31日前報名,可以享有特裝攤位8000元優惠。
外貿協會為何選南京做為進軍內地市場的第一個據點,外貿協會評估,南京都市圈的平均國民所得已達13000元,人口1500多萬,值得台商前往開拓。尤其,大陸推出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有多項產品將下鄉,包括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2月又增加4個新項目,包括摩托車、電腦、熱水器、空調等。這些都是台商可以開拓的商機。
外貿協會香港辦事處主任劉錫威表示,金融風暴後,許多台商不支倒地,貿協針對內地市場進行研究,希望協助把台商的產品銷入大陸。對於台商而言,要自己布建通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透過貿協則可以整合力量。目前,外貿協會對大陸15個二線城市進行調研,明年則擴及到三線城市,希望能掌握50個城市。
南京都市圈包括八個城市:南京、鎮江、揚州、淮安、巢湖、蕪湖、馬鞍山市、滁州市,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面積17747平方公里,總人口2567萬,城鎮人口約1278萬。外貿協會這次以服裝、製鞋、家電、家具、日用塑膠製品等為主。
劉錫威表示,南京市政府同意,至少有一千家買主會到展場,台灣廠商、在大陸投資的台商、港商乃至大陸廠商,只要賣台灣的產品,就可以來參展。
◆ CECA是競選政見 馬:當然要實現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9.02.20
馬英九總統昨天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他競選時的政見,當選後當然要實現,「至於它有什麼內容?用什麼方式來簽?大家可以表示意見。」
馬總統前天接受英文台北時報專訪,他說,石化業者陳情,大陸和東協成立「東協十加一」,明年將成立自由貿易區,未來東協產品進入大陸,可享低關稅或零關稅,但台灣產品卻沒有,陷入不利局面。
馬總統說,將來簽訂CECA,一定考慮國內產業的利益,「該保護的保護,該開放的開放,我們會非常審慎處理」。
馬總統不贊成公投決定CECA,他認為,公投不是唯一的方式,且緩慢、昂貴,還需長時間宣導,如果每件事都要公投,政府很難運作;且公投門檻高,很多公投過不了,「不能因為有人不贊成,每件事情都要用公投解決」。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說,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兩岸可簽定CECA,有意見認為,此舉恐矮化台灣。馬總統說,我方認為,「一個中國」指的就是中華民國,1992年我方如此堅持,至今沒有改變;「如果我們不這樣解釋的話,難道我們要把『一個中國』解釋成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馬總統說,世界各國與中國建交時,對中或的主張各有描述,英美是用「acknowledge」,加拿大用「take note of」,日本用「understand」與「respect」,並沒有用「accept」;每個國家都有「一中各表」的模式,否則這些國家就無法和台灣打交道。
他也強調:「我們靠的不是名稱上做一些改變,然後就能生存下去;靠的是我們的實力和競爭力。」
◆ CECA熱》陸委會正名:協定非協議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9.02.20
兩岸尚未就CECA展開協商,相關中文名稱即不同調。陸委會昨天對CECA進行「正名」,譯為「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胡六點」中,正式回應馬英九總統提出的CECA;胡錦濤說:「兩岸可以為此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對岸提出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與我方正名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雖僅一字之差,恐觸動兩岸敏感的政治神經。
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不論是「協定」或是「協議」,甚至其他名稱,都是兩岸條例規範範圍,「問題不大」,不過,現階段將以「協定」統一對外說明。兩岸已簽署的都是「協議」,並沒有簽過「協定」。
劉德勳說,「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馬總統說「協議」)是總統馬英九的政見」,也是未來推動的政策方向,兩會已針對部分經濟議題展開多次協商,為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定下基礎。
「協定」是國與國的性質,中共向來不同意,所以兩岸都是簽署「協議」。陸委會把「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改為「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是否會觸動兩岸敏感的主權爭議,影響兩岸未來協商CECA,備受關注。
◆ CECA 葫蘆裡賣什麼藥?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 2009.02.20
兩岸經貿關係的安排,到底該叫啥,政府迄今還是說不清楚,外界也看得霧煞煞。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把這個安排叫做「一中市場」,馬政府上任後改稱「CECA」。儘管名稱尚未拍板,但可以確定的是,外界對於內涵的關注更勝名稱。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投書媒體,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有關CECA評論失之公允,並積極為政府辯護,強調政府決策一定會充分評估各方意見。但外界更期待的,反而是政府說明CECA底蘊。
CECA到底是什麼?在政府出來講清楚之前,已經被在野黨指為會造成「男無工、女無尪」的「一中市場」。隨後就算改叫CECA,也因為政府從不講明內涵,在野黨很快又把它和港澳CE PA連在一起,逼得政府現在又得尋思換個稱謂。
最近政府各部門談論CECA,經濟部說已規劃草案,海基會說很急,陸委會則說三次江陳會談不會簽,整個政府內部還是莫衷一是。業者內心的疑問是,兩岸何時簽?內容會有啥?而不是一些片斷、枝節的答覆。
孔子有云,必也正名乎,這句話強調的不只是要有清楚的外衣,更要緊的是要有清楚的實質。政府把態度、意向、說法表明清楚,外界自然不迷糊。
※ 不要變成國王的新衣就好。
◆ 救經濟 劉揆:給我們子彈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李祖舜、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20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昨天他在「立法行政部門議事運作研討會」向黨籍立委溫情喊話說:「請給我們子彈(指特別預算),讓行政團隊打贏金融海嘯這場硬仗。」希望立法院在三月底前通過一千五百億元的特別預算案。
劉兆玄向立院黨團保證,他已要求行政團隊上緊發條,秉持「超越極限」的態度,全面提升執行效率,在年底完成五千五百億的公共工程預算。
馬英九總統在研討會結束時也再三拜託黨籍立委,愈早通過特別預算案,對台灣經濟的幫助就愈大。
劉兆玄指出,雖然主計處預估今年經濟將萎縮為負百分之二點九七,但是政府推動的消費券政策及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將有效的減緩經濟衰退的幅度,他有信心能帶領人民度過難關。
劉兆玄表示,政府這次編列許多預算用在公共建設及基礎建設,「政府做苦工,讓民間發揮附加價值」。
劉兆玄說,九十八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政府編列四千億元在公共工程建設,加上送到立法院審議的一千五百億元特別預算,今年公共工程建設就有五千五百億預算,過去政府的效率,一年頂多只能執行三、四千億。
劉兆玄昨天馬不停蹄,上午行政院會後,以及昨天晚上都頻頻與財經首長會商經濟情勢,準備明天向總統府提出的因應對策,並對今天立法院開議沙盤推演。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昨天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指出,今年推動公共建設整體預算規模將達五千多億元,將創史上新高。由於少數部會執行率落後,劉兆玄指示檢討改進,要求工程會加強進度控管,希望能達成增加就業人數、振興經濟。
【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行政院日前提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多位藍營立委昨天向馬英九總統「告御狀」,抱怨劉內閣編列預算時沒有照顧立委選區的需要。
馬總統昨天下午出席立法行政議事運作研討會、面對立委的訴苦,馬總統幽默回應「聽完大家的慷慨陳辭,實在令人動容」。
吳清池拿立院推動行政執行法修法遭法務部阻擋為例,批評法務部表面尊重立院,「卻在背後捅你一刀」。提及特別預算編列問題,多位南部與原住民立委相繼批評劉內閣不公平。
◆ 千億財政缺口 綠要劉揆解釋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李祖舜、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20
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行政院長劉兆玄作施政報告,因經濟成長率下修,再加上多項減稅政策,將造成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缺口達新台幣一千多億元,民進黨團要求劉兆玄先做合理解釋,否則將杯葛他上台報告。
面對經濟大衰退的壓力,劉揆在今天施政報告中,將以振興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為優先施政重點,對於在野黨要求公開道歉,行政院方面認為,沒有施政錯誤,沒有道歉的打算。
劉揆也擬在口頭施政報告,向國人提出信心喊話,呼籲國人共同戰勝逆境,相信困境會過去,國人應在困境中厚植實力,一旦經濟復甦,台灣的實力就能馬上顯現。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呼籲民進黨團不要無理癱瘓議事,他表示,如果是針對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有意見,就應儘早讓該案付委,讓朝野理性討論。
對於民進黨追減預算的主張,財政部長李述德昨天在行政院會表示,財政部可以採取移緩濟急、業務調整方式,來做現金管控與調度,但目前還不需立即提追減預算。
對於今年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為負百分之二點九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上午表示,「馬總統應深刻檢討,提出道歉,內閣要考慮改組。」
民進黨團要求劉兆玄「作合理解釋」。至於杯葛行動,將在今天上午黨團會議中決定。柯建銘說,民進黨團已經發出動員令,「先把人準備好,再決定要不要上戰場!」
◆ 報告院長:除了道歉 請給我們強心劑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特稿】 2009.02.20
為了行政院長劉兆玄道歉與否的問題,立法院又陷立朝野對峙,整個議程停擺,在全世界搶救金融海嘯引爆危機的重要時刻,台灣卻停滯不前,其實,道歉只是面子之爭,但全國百姓真正所期待的是,行政團隊是否有能力帶領台灣突破僵局,給人民充分的信心。
劉兆玄去年尚未上台,還是「準閣揆」時接受媒體專訪,就提出「下台三條件」,包括人民對內閣的施政滿意度、總統對內閣的施政滿意度,以及自己對內閣施政滿意度,只要其中有一項因素不滿意,劉兆玄拍胸脯保證,他就會下台。
只不過,金融海嘯的衝擊,一波又一波接踵而至,不僅撲向全世界,也擊垮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面對這些嚴峻的經濟情勢,劉兆玄去年9月在與工商大老餐敘時,也特別信心喊話說,等到第四季擴大內需,以及對中低收入照顧計畫的錢到位、並且執行後,景氣應該就會上來。
第四季過去了,結果證明,出口快速萎縮衝擊到民間投資信心,也讓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從原本訂出的2.5%目標,不斷下修,甚至成為負成長。
儘管行政院不斷喊話,強調出口縮退是短期現象,但從各國機構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的情況,只剩政府有信心了,但這不足以改變百姓每天為了不確定的未來,提心吊膽過日子的情況。
劉兆玄去年開給台灣人民的承諾,言猶在耳,但很明顯整個景氣局勢和政府的支票有落差,而人民的期待也一再落空。儘管民進黨今天要求劉兆玄道歉而杯葛議事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對於政府的表現,行政團隊也有必要給個說法,讓各界知道政府的努力及還能有什麼作為。
向社會大眾道歉,不代表政府有錯,畢竟,大家都知道,經濟不好是全世界普遍性的問題,相反地,政府若是願意道歉,反而是展現負責任的態度,更能是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的誠意,重新爭取民心。為了道歉與否、在面子上爭執,只是象徵性的效果而已。
重要的是,要化危機為轉機,行政團隊要讓各界能深刻體會了解,政府振興經濟的信心在哪裡?這些信心,不應止於口頭上的表態,而是要端出實質、具體的內容,才能力挽狂瀾。
※ 希望不會亂槍打鳥,要一彈N鳥。
◆ 減稅?擴大公共投資? 哪種藥才有效?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9.02.20
台灣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除了再次發放消費券之外,部分學者建議政府,經濟情勢如此嚴峻,退稅應該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但現今各國政府積極投入救經濟的行列,主流經濟學派強力主張擴大公共支出,我國政府從愛台12建設到4年5000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也都是遵循這個概念。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現在的重點確實是在財政政策上,退稅只是可以的選項之一,不過,政府撒錢要灑對地方,因此需要有嚴密的研析。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以擴大公共建設支出的方式來提升經濟成長率目前看起來有些緩不濟急,而且目前國內重大的公共建設多數還是雇用外勞,外勞賺了新台幣把錢匯回家鄉,發揮的乘數效果有限。且公共建設使用的砂石來自中國,鋼筋則因為預期鋼價可能還會下跌,包商延遲進貨,導致工程進度落後,都會使得擴大公共支出的效果打折。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美國800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其中1/3是用在減稅,減稅的好處是百姓和企業都可受惠,減輕人民的財務壓力,才有機會把多出來的資源放在有未來性的投資或是經濟活動上,也等於是政府把資源配置的主導權交給民間。現在經濟情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美國減稅這一套措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
※ 減稅? 98 年度營所稅減至 5% 如何?
◆ 政府找錢》財部六計畫 拚釋股查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2.20
政府找錢,要各機關動起來。財政部將啟動「提升政府財務效能方案」,從改善各機關收支與資源運用效率,將以半年為期,監督各政府機關省錢、找錢與賺錢的能力。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19)日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這項方案,獲得行政院支持,財政部近期將陸續與相關部會會商,從四大方針、21項工作重點訂定成效目標,加強財務收支與提升財務績效成果。國庫署長黃定方說,當前政府財務資源有限,為協助各機關減少不經濟支出,進而增加財政收入,將逐步強化各機關常態預算審查功能,檢討各項經費支出情形。
另外在收支管理部分,財政部也訂出六項增加財源、減少浪費的作業計畫,包括加強執行以前保留的釋股收入、加強查稅並執行欠稅清理等,同時也將對非營業特種基金及大額保管款進行有效管理,以靈活資金運用。
◆ 政府找錢》搶發國庫券 首季1,550億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2.20
中央政府資金調度緊俏,今(98)年第一季國庫券發行額度爆增,擬發行總額達1,550億元,支應包括消費券的兌領。今年發行總額度的一半都集中到第一季發行。
根據國庫署統計,至2月為止,今年已經發行五期國庫券,總額達1,350億元;財政部預定3月間再委託中央銀行發行200億元,合計第一季國庫券的發行總額達1,550億元之多。
國庫署官員表示,98年全年國庫券的發行總額為2,600億元,今年第一季的發行額度較大,因為政府大筆稅收要等到5月所得稅報繳季後才會陸續入庫,此時本來就有短期資金調度正常需求,加上還有新增消費券兌領的需求。
行政院主計處18日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負2.97%,在野黨認為,應辦理追減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因為編列當時高估了經濟成長率,以致歲入短差將逾1,000億元。
◆ 政府找錢》國有地招租 年限改90年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2.20
財政部打算放寬國有土地招租權利限制,除將地上權招標期限自50年延為90年,也將調降權利金競標底價,藉此吸引民間資金投入開發,活化國有土地利用。
財政部長李述德已向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報強化國有財產管理及運用效益方案。財政部說,原則上政府仍不輕易出售大面積國有地,但住宅區面積500坪以上、商業區土地面積300坪以上,改以設定地上權招標方式處理。
地上權招標的權利金底價過去是按市價的五成,為提高民間參與競標的意願,財政部表示,也將視個案下降為市價的四成。
國產局規劃,未來將彈性針對個案,放寬地上權招標期限。目前不管是商業區或住宅區土地,政府釋出地上權最長期限只有50年,未來較不具吸引力或如住宅區土地,可考慮最長延至90年。
財政部同時指出,為活化國有土地利用,也將加強統籌調配國有地。
◆ 我人均GDP 十年才增千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20
主計處預估,今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萬5,509美元,較去年大減9.38%,倒退到2005年的水準;在2007年超過2萬美元的南韓,預估在韓元大幅貶值下,人均GDP也將縮水,去年就跌回到2005年的所得水準。
日本有消失的十年,寶華綜合研究院長梁國源感嘆地說,台灣也浪費了十年。和十年前比較,台灣人均GDP卻只增加1,000多美元。梁國源說,人均GDP是評斷一國富有或貧窮的指標,如果按正常情況發展,現在台灣應該破2萬美元了,但是「我們都在原地踏步,白白浪費了十年,更嚴重的問題是,這十年中,所得分配更加惡化了」。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長吳中書表示,和去年比,預期今年台灣人均GDP減少1,600多美元,主因是物價負成長和貨幣貶值,新台幣貶值幅度蠻大的,跟去年比較大約貶了7%左右,主計處預測今年GDP負成長3%,這些因素加總,導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減少。
◆ 7次降息利損 抵銷5次消費券
【黃琮淵/台北報導】2009-02-20 中國時報
央行七度降息,對提振內需恐愈幫愈忙!截至去年底止,全民活期、定期存款總額約二十七兆,惟受連續降息影響,平均每人利息損失,竟高達一萬六千六百八十元,致消費力大減。金融界更發出警語,降息對內需的衝擊,「就算再發四次消費券,恐怕都補不回來」。
經濟陷入衰退,央行周三再度降息一碼(○.二五個百分點),目前我官方貼放利率已創下歷史新低,民眾存款年息更面臨一%保衛戰。以定期存款為例,連續降息前平均年息約二.七二%,但近期將降至○.八七%,利率降幅相當驚人。
平均每人利息損失 一萬六千六
根據央行最新資料,至去年底止,全民定存總額約十九.七兆元,在定存利率下滑一.八個百分點後,約造成三五四六億元的利損;而活儲總額約七.三兆元,當活儲利率由○.六五%滑落至今起的○.二五%後,將帶來二九二億元的利損。兩者相加,全民總利損金額高達三八三八億元。
民眾消費力大減 衝擊內需
以全台人口數二三○○萬人計算,平均每人擁有一一七萬元存款,則利息損失則為一萬六千六百八十元,足足可發四.六次的消費券。「央行降息的隱憂已經浮現!」銀行業者指出,台灣是高儲蓄的國家,有許多民眾更是靠存款利息過活,若央行降息降得太猛,勢必衝擊到其生活,就連買個東西,恐怕都得再三比較。
而就平均利損數字來看,即便只拿利息的四分之一來消費,都還比消費券的三千六百元金額多,發消費券的效果,幾乎被降息全抵銷。
行庫主管進一步分析,就貨幣理論而言,降息有刺激消費的功效,但這是在看得到前景的情況下,低利才有誘因。
現在就算利率降到零,但若景氣很差、投資賠率大增時,借錢的人也不會多,寧可留現金、保本至上。
因此,央行即便降息,效果都很有限;反倒在無形之中,造成定存族重傷,這對儲蓄率高居全球第一的台灣,造成的內需傷害,恐怕比歐美國家都大。
◆ 通縮 恐惡性循環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 2009.02.20
儘管中央銀行希望維持寬鬆的貨幣市場,但定存族利息收入一減再減,很可能演變成愈來愈不敢花錢的惡性通貨緊縮循環。
主計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0.82%,顯見台灣有陷入通貨緊縮的疑慮,就連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表示,通貨緊縮「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從去年9月以來,央行已七度降息共2.375個百分點,隨著各項利率也跟進下調,可說幾家歡樂幾家愁,蝸牛一族的房貸戶受惠於降息,每年房貸至少可省下上萬元;但依賴利息過活的退休族,可就一點也笑不出來。
以台灣銀行昨天公告的最新利率為例,500萬元以上大額存款的1年期定儲利率,去年9月還有2.71%,現在卻僅剩下0.25%。
換算下來,一個月可拿到的利息從1萬1,290元掉到1,040元,足足減少了九成。
利息收入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加上經濟前景渾沌未明,不少定存族因此更精打細算,錢只花在刀口上,錙銖必較,消費能力不增反減。
中央銀行降息是希望逼出定存資金,擴大費,但在「流動性陷阱」的弔詭邏輯下,央行降息代表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民眾不曉得苦日子何時才會過去,更擔憂工作不保,進而不敢花錢。如此一來,降息反而可能造成消費緊縮的惡性循環,也距景氣復甦之路愈來愈遙遠。
◆ 降息 就逼得出呆錢?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特稿】 2009.02.20
GDP負成長,已經低無可低的利率,央行硬是又降了一碼。央行再降息,無非是想把資金逼出銀行定存,但錢有逼出來嗎? 逼了出來有挹注到企業嗎? 企業有因此增加投資嗎?資金有因此貢獻到經濟成長嗎?
目前看來,央行這樣的目的似乎暫時還達不到。央行5個月來降7次,已經降了9碼半,統計顯示,過去這段時間來,各類定存大增3成,總金額暴增1.9兆,愈降息人心愈恐慌。
也許可以解釋增加的定存都是海外投資流回來的,但即使確有些定存給逼出來了,結果是到哪裡?一年期公債只剩0.3%,債券附買回 (RP)殺到0.1%,儲蓄險買不到,綁著高額保險的「高利」定存,利率不到2%。錢都到這些地方了。
央行一再降息,確實造成銀行手上資金泛濫,但這些資金有到有需要的企業手上嗎? 當然也是沒有。公股行庫在行政院壓力之下,每家拚命放款,表面上放款金額都有增加,可是都到「沒有需要」的公司。
所有的銀行現在都面臨著「想放的,人家不借,想借的,銀行不敢放」的難題,政府要求銀行挺企業,但日後呆帳怎麼算,銀行經理人背負著壓力,能不能繼續做下去? 政府沒表態,銀行小心為上,手上一堆爛頭寸,有苦難言。
央行降息至此,很多企業說,從沒看過這麼低利率。但不只企業縮減資本支出,不敢投錢,台灣的錢急凍,原因很簡單,企業根本看不到需求,那生產來做什麼? 增加庫存量嗎?一般人民對未來經濟前景很悲觀,更加不敢花錢。
央行每降一次息,效果遞減一次,但更可怕的是,可能像日本「消失的十年」一樣,掉入流動陷阱之中,民眾因為降息收入減少而更不敢花錢。降息恐怕不再是良藥,貨幣政策拉抬經濟成果是短期的,政府其他財經部會必須共謀對策才是。
◆ 搶救經濟 30兆呆錢誰來活用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9.02.20
史上最差的經濟成長率即將發生在今年,中央銀行昨日緊急降息因應,根據中央銀行資料顯示,我國外匯存底近3000億美元,超過10兆新台幣,存款準備金也是超額準備,超過1兆新台幣。政府手中仍有很多資金可以在這一波經濟衰退時活用。另外,民間資金豐沛,郵儲金去年底結存金額就有4兆4575億元新台幣。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1月底央行擁有外匯存底2926億7600萬美元,以昨日新台幣收盤價34.65元換算,相當於新台幣10 兆1412億元。銀行應提存款準備金為新台幣1兆2071億元,實際準備則為1兆2599億元,就目前看來,我國的存款準備率都還是處於超額準備的狀態。至於郵政儲金,截至去年底結存金額4兆4575億元。
存款準備率依各類存款不同,目前支存10.75%,活存10.75%,活儲5.5%,定存5%,定期儲蓄4%,外幣存款0.125%。央行官員表示,我國平均存款準備率約5%,比起其他主要國家高,有些國家存款準備率甚至只有1%-2%,與這些國家相較,我們現在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調降存款準備率。但是問題是「現在市場不缺錢」,游資太多,銀行根本不敢貸款給企業,現在是經濟的問題,央行能做的都做了,即使調降存款準備率,銀行大概也沒有地方可用,到頭來央行可能還得發NCD (可轉換定期存單)把錢再收回來。
◆ 社論-降息、貶值都比減稅好
【本報訊】2009-02-20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本周四發布最新的經濟預測顯示,此次經濟衰退幅度之深與衰退期間之久,遠超過朝野各方預期。為此總統府已表示本周六及周日將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因應對策。中央銀行則迅速宣布降息一碼,這也是近半年來央行第七度降息,合計降幅達2.375%;此外,央行近月也干預買匯,加速新台幣對美元貶值,本周匯價已突破34.6關卡,在二個月間新台幣貶幅約1成。由於各國貨幣競貶,央行貨幣政策的妥適性也備受關注。
台灣這次經濟嚴重衰退,主要是受國際因素所影響。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台灣出口都減少逾4成,跌幅創歷史紀錄。緊接著工業生產、民間投資、民間消費、房地產景氣亦受重擊,外資撤退也使股、匯兩市持續受影響。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棘手、難解問題,短期內甚至是無解問題。因此朝野必須有長期、前後一致、一整套清晰的政策思維。
就歷史經驗言,在大衰退衝擊下,一國有無「緩衝機制」至為重要,這些緩衝機制可使國家面對重大政經打擊,雖痛苦、難過,但不致失序、混亂,人民也不致失去信心,台灣可以比競爭對手國更早從經濟衰退泥淖中爬出來。
這類緩衝機制,主要是一套社會安全網。包括:(1)良好的失業保險制度及充裕的準備金,(2)中低收入戶救助制度,(3)退休金制度,(4)全民健保制度。近年我國在前述幾個層面,做了相當多改革,社會緩衝機制已較前完善,在國際上,也比競爭對手國稍好。例如我國失業保險基金,近年收入均大於支出,基金已累積逾一千億,在失業率攀高時,可充分支應失業津貼支出。在勞工退休金方面,稍早已修法容許勞工選擇個人帳戶制,勞工換公司,退休金係可攜式,繼續累積。勞保老年給付改採年金制,活的越久、領的遠多。至於台灣的全民健保,費率低、就醫方便,在全球素有聲譽。也因此,現今在台灣,失業勞工及中低收入家庭,仍可受一定程度社會照顧。
但台灣前述緩衝機制,仍有若干缺失。例如中低收入戶的認定太嚴格,貧窮線畫的太低,許多貧窮家庭望之興嘆。但最嚴重的問題是,台灣許多社會保險,提撥費率太低,財務虧損逐年擴大。如軍、公、教、勞、農保及全民健保均如此,提高費率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而現在經濟衰退,提高費率的政經面阻力升高。在此種情況下,政府須持續增加對各種社會保險的補貼,政府成為前述各種緩衝機制的最後支持者。但現今國庫卻日益空虛。據估計,因經濟衰退,台灣本年度國庫收入,會比預算數少2,000億,估計今年的實際財政赤字,將破歷史紀錄。從而,前述社會緩衝機制也岌岌可危。且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各種社會保險支出將年年大增,財務危機日甚一日。
我們最擔心的是,政府在經濟衰退及選舉壓力下一再減稅。如眾所周知,減稅容易加稅難。而且面對經濟危機,一國總需求不足,此時政府擴大公共建設,產生的乘數效果,會遠比政府減稅高。因多數家庭面對經濟衰退風險,會把減稅收入存起來。且台灣有一半家庭不繳稅,減稅完全無助於收入較低的家庭。高所得家庭是減稅主要受惠者,但其消費傾向卻較低。也因此,我們主張,現階段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應優先於減稅。
最後回到金融面。我們支持央行降息及放手讓台幣貶值兩項政策,理由是:(1)現今市場供過於求,依市場力量,利率本就會降低。(2)台灣今年消費物價將下跌0.82%,通縮壓力及實質利率均升高,降息有助於化解通縮困境。(3)台灣去年與今年經濟成長率均低於亞洲競爭對手,經濟表現弱的國家,貨幣自然呈現弱勢,貶值有助於提高出口競爭力,降低通縮的不利影響。(4)央行買入外匯將使外匯存底增加,而外匯存底是所謂緩衝資產(cushion asset),政府更有能力肆應政經變局;外匯存底多的國家,也比較不容易引起國際間投機性資金攻擊。
更重要的是,調整利率與匯率是很有彈性的政策,可因勢制宜。利率降的夠低,以後可調升回來;匯率貶太多,以後可適度干預讓它升回來,央行可作獨立判斷,隨時調整,不像稅率升降須立法院同意。也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面對經濟大衰退,降息、貶值明顯優於減稅。
◆ 面對它 更須處理它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0
主計處終於說出了真相,將台灣經濟陷入衰退的事實勇敢地向台灣人民揭露。但不容諱言,預測今年經濟會衰退2.97%,仍然有所保留,也就是說有所掩飾。
已有學者指出,主計處預估全年還有265億美元的出超,提高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逾7%,就令人不可思議,不是過度低估出口衰退,就是高估進口衰退。此外,此次預估衰退程度降到2.97%,主要關鍵就是馬政府宣稱所推動的七大政策,包括發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短期促進就業措施等,對今年經濟成長率有2.77個百分點的貢獻,否則經濟會衰退5.74%。別的不談,單單857億元消費券,顯然就高估其實際貢獻。857億元固然占預估12.7兆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66%,但稍有專業者均知,消費券的消費,多半是替代原有的消費,尤以所得較寬裕者為然,即使中低所得者,其邊際消費傾向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消費券對成長率的貢獻至少要打個對折方稱合理。
至於近1,400億元的公共建設及都市更新等,揆諸常理,其前置作業耗時甚久,非一年數載莫辦;等到開始僱工進料,最快也到了年底,豈能對成長率有0.4個百分點的貢獻?其他如減稅、充電加值、近貧補助等移轉性支出,也須根據實際投入消費的比重打折,絕不能照其占GDP比重推算。
將這些或出於外行、或故意美化的部分削除,實際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可能會減少1個百分點左右;換言之,預估的經濟成長率應更低到-4%左右。
不過,-2.97%也罷,-4%也罷,乃至更差,已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政府該如何提升台灣經濟,早日脫離苦海。當主計處將全年經濟成長率自去年11月預估的2.12%下調5個百分點以上,全國民眾終於喜獲真相;因為直到發布新預測的前一天,大家還判斷主計處會一本其粉飾太平的作風,將成長率勉強保持在1%以下的正值。
主計處所以要粉飾太平,當然用心良苦,生怕人民看到如此可怖的數字驚慌失措、灰心絕望。不過我們不能不強調,說出真相比粉飾太平更可怕。因為在不知情下,渾渾噩噩或許也就蒙混過去了;一旦知道真相,便會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政府的有效對治之上,如果發現執政者早已亂了方寸,只會胡亂地頭痛醫頭,民眾會信心全失、希望破滅,後果就不堪想像了。
從去年5月上任以來,民眾對馬政府的信心每下愈況,對政府效能鮮有不搖頭歎息者;在承平時期已然如此,一朝面臨大難,又何堪艱巨?且台灣今日面對者,斷不如馬政府所宣稱的,乃是金融海嘯的餘波殃及,一旦歐美景氣復甦,問題即迎刃而解。台灣的問題遠為嚴重,可能持續甚長時間,即使全球各國脫離金融衝擊,台灣還可能深陷泥淖、難以自拔;經濟學人的魔鏡直指台灣是此波金融海嘯中情況最難看的經濟體,並非無的放矢。
台灣經濟的病灶在出口,而關鍵又是對大陸出口衰退高達五、六成;中國大陸只要一朝不放棄消滅加工出口業的政策,台灣經濟就一天看不到起死回生的契機。但馬政府對此渾然不覺,遑論提出有效對策挽救。
但即使不知病、無能醫,至少還應該大力提振國內消費與投資;但除了像放煙火一般倏然而逝的消費券外,馬政府弄出不知多少名堂,要投下不知多少民脂民膏,就是不見令人耳目一新、心情一振的好策略。這才是今天最讓人心焦的事情。
大軍慘敗,主政者不能一概歸諸外在環境、高喊非戰之罪即完全卸責。何況今天經濟一落千丈,多少人走投無路、憂心如焚。主政者若沒有能力知人善用,出奇制勝,坐令生靈塗炭、國力衰頹,還有什麼理由戀棧大位?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何時復甦? 向服務型社會邁進
* 克魯曼專欄》何時復甦 看看19世紀的例子
* 美逼迫瑞銀 交出5萬秘密帳戶
* 史丹福交護照 人又不見
* 歐巴馬滿月政績 被美股當掉了
* 美引起海嘯 美元為何仍升值
* 百億外債下月到期 南韓告急
* 希拉蕊訪中 聚焦金融危機
* 黃昆輝:CECA經濟效益有限
* CECA是啥說不清 為何急著簽
* 不要讓台灣再嘆時不我予
* 冷眼集》朝野虛情假意 破局不意外
* 劉揆談GDP:「沒落後別國 負的就是正的」
* 府院周末加場 4藥方救經濟
* 力挽狂瀾 馬出手救政治生命
* 學者看法:只看見救政治救數據
* 日、加興起》工作分享 不學美國大裁員
* 戰勝無薪假》宣洩情緒 三成想要旅遊
* 戰勝無薪假》進修長期抗戰 莫與工作脫節
* 只花1元 中壽吃下台灣保誠
* 保誠換回百億 交易划算
* 超級好康... 藏風險
* 社論-挽救廠商競爭力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 向服務型社會邁進
◆ 克魯曼專欄》何時復甦 看看19世紀的例子
【經濟日報╱田思怡譯】 2009.02.21
本周稍早,聯邦準備理事會發布公開市場委員會最近一次會議的紀錄,這個委員會決定利率。大部分媒體報導的重點,不是聯準會下修近期經濟前景預測,就是聯準會把長期通貨膨脹目標定在2%。
但我的目光被接下來令人不寒而慄的段落吸引(沒錯,情況糟透了,以致央行官員腦力激盪的摘要就能讓你徹夜難眠):「所有與會者預測,到了2011年底,即使沒有更多經濟震盪,失業率仍將比長期可承受的水平高出很多;部分與會人士指出,美國經濟體要集體走上較長期的道路,兼具可持續的生產增長率和可維持的失業率,以及適切的通膨率,還需要五年多到六年時間。」
因此,我最近一直鑽研的問題,也困擾著聯準會官員:究竟什麼能結束這次的疲弱不振,毫無疑問這種情況會過去,但如何過去?何時過去?
要了解這個問題,你必須知道這不是你父親曾經歷的衰退。這是你祖父,甚至也許是你玄祖父經歷的衰退(我稍後會解釋)。
你父親碰到的衰退類似1981-1982年的嚴重下滑。那次衰退其實是聯準會故意製造的,聯準會把利率提高到17%,以抑制失控的通膨。等到聯準會判定我們苦受夠了,便開始鬆手,經濟也隨之快速反彈。
你祖父經歷的衰退,則類似大蕭條,儘管聯準會努力預防仍然發生了,並非聯準會政策使然。當股市泡沫化和信用擴張崩盤,把銀行體系的一大部分拖垮,聯準會試圖以低利率重振經濟,但即便利率降到接近零,也不足以結束長期的高失業率。
現在我們身陷的危機,與大蕭條的初期相像得令人害怕和困擾:利率已接近零,經濟仍重挫。這要如何和何時才能完全結束?
肯定的是,歐巴馬政府正在採取行動幫助經濟,但僅試圖減緩衰退,而不是終結它。根據政府本身的估算,經濟振興法案將限制失業率的攀升,但遠不足以恢復全面就業。
本周宣布的房市計畫在協助許多屋主方面看起來不錯,但無法刺激新一波的房市繁榮。
那麼,究竟什麼才能結束這次經濟衰退?
不錯,大蕭條最後也結束了,但那是拜一場大戰所賜,我們寧可不要這種情況。緊接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的低迷不振最後也結束了,但那是在失落的10年之後。日本最終開始出現一些堅實的成長,要歸功於出口的榮景,這又要靠世界其他地區的強勁成長才可能發生,舉世比不振時,任何人都無法複製這種經驗。
那麼,我們的低迷不振會不會永遠繼續下去?不會,事實上,最後復甦的種子正在播下。
想想房市開始動了,房市已跌到50年來最低水平。近期來說是壞消息。這意味工程方面的支出還會再減少。但也意味房屋供應落在人口成長之後,最終將帶動房市復甦。
或者想想汽車銷售暴跌。同樣的,近期而言是壞消息。但以目前的銷售率,如同金融部落格Calculated Risk所指出的,汰換現有的汽車庫存大約需要27年。
早在此之前,大部分汽車將已因為老舊或過時而報廢,因此我們累積了汽車的需求。
經濟裡各種持久財和資產的情況也相同:假以時日,目前的低迷將自行結束,19世紀就是如此。
我說過,這也許是你玄祖父的衰退。但復甦也許要等很久。
我能找到與目前衰退最相近的19世紀例子,是緊接1873年大恐慌的那次衰退。那次衰退確實在沒有任何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結束,但持續了五年多,三年後又來一次長期衰退。
這麼一來,你可以明白為何一些聯準會官員如此悲觀。
讓我們說清楚:歐巴馬政府的政策方案在這個艱困時期會有幫助,特別是政府若勉為其難接管衰弱的銀行。但我仍感疑惑:誰能止痛?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不妙的是離 2030 愈來愈近了。
◆ 美逼迫瑞銀 交出5萬秘密帳戶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2.21
美國政府再度控告瑞士銀行(UBS),逼迫瑞銀向美國國稅局(IRS)交出5.2萬個秘密帳戶名單,事件已演變成兩國司法角力,也造成瑞銀股價20日盤中大跌17%。
美國政府19日在訴狀中說,有多達5.2萬名美國人在瑞銀擁有秘密帳戶,其中約3.2萬為現金帳戶,另有2萬為證券帳戶。
美國司法部稅務處的代助理檢察長迪西寇(John DiCicco)說:「數百萬美國人失業、房產不保、健保也沒著落,卻有逾5萬名富人積極規避納稅義務,令人震驚。」
瑞銀則指出,美國政府的新一波訴訟早在預料中,瑞銀將捍衛客戶權利。瑞銀聲明:「有充足的抗辯事由。」該公司將依據美國法律、瑞士金融保密法,以及瑞銀與美國國稅局2001年簽訂的一項協議進行辯護。
是否揭露秘密帳戶至今已演變成美國與瑞士之間的重大司法爭端。受此事件影響,瑞銀股價20日早盤重挫17%,跌至10.63瑞郎。指示瑞銀和解並提供帳戶資料的瑞士金融市場管理局(FINMA),也在國內成為眾矢之的,蘇黎世的許多律師表示,將控告FINMA違反金融保密法。
瑞銀18日剛與美國司法部就一起刑事訴訟達成和解,同意付7.8億美元的罰金,並交出部分涉案客戶資料,以換取緩起訴。瑞士總統兼財政部長莫茲(Hans-Rudolf Merz)說:「金融保密仍完好無損,但金融保密不保護稅務詐欺者。」
在瑞士,逃漏稅通常屬民事行為。但若涉及在文件上造假等欺騙行為,則屬於稅務詐欺,構成刑事犯罪,銀行也有義務提供客戶資料給司法單位。
瑞銀18日依據FINMA指示,提供給美方約300名美國客戶的資料。這些被認定涉嫌稅務詐欺的客戶人數,遠少於美國國稅局要求的5.2萬人。
美國國稅局去年7月經法院同意,簽發「無記名傳票」給瑞銀,要求提供相關帳戶所有人的資料,但因瑞銀拒絕配合,美國國稅局18日已向南佛羅里達地方法院聲請執行。
瑞銀說,美國國稅局要求揭露的美籍客戶資料受到瑞士金融保密法保護,美國法院應考量外國的法律。根據瑞士金融保密法,瑞士的銀行禁止向主管機關透露任何客戶資訊,除非涉及已成案的刑事調查。
◆ 史丹福交護照 人又不見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1
美國德州富豪史丹福被聯邦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控以詐欺兩天後,19日在維吉尼亞州佛德烈堡市被聯邦調查局幹員找到,並把民事訴訟文件交到他的手上,但他20日再度下落不明。
SEC17日向史丹福(R. Allen Stanford)和他的3家公司及主管提出民事訴訟,指控他們涉及80億美元的金融詐欺案,吸引投資人購買定期存單和從事其他投資,保證提供高利率,但實際上不可能持久。
SEC提控後,史丹福與他的3家公司資產都被凍結,但史丹福下落不明。SEC 要求FBI協尋史丹福,以當面遞交訴訟文件。
執法官員表示,一名FBI幹員於維州佛德烈堡市的某處地點盯梢,19日下午1時45分左右,看到史丹福坐在女友開的車內,便上前叫住他,把訴訟文件交給他。
由於本案屬民事訴訟,史丹福尚未受到刑事指控,當局不認為他故意躲藏或意圖逃跑,因此沒有將他逮捕或羈押,只依法查扣他的護照。聯調局拒絕透露是怎樣找到史丹福的。
史丹福案與大搞「龐氏騙局」的華爾街名人馬多夫詐騙巨額資金案,早已引起外界對SEC控管證券業能力的質疑。最近數月,這個機構備受抨擊,指其執行法規過於寬鬆。
史丹福詐欺案已在全球金融市場引起震撼,委內瑞拉當局在他控制的一家銀行發生擠兌並倒閉後,於19日接收了這家銀行。
在華府政治圈,政客們也忙著歸還「史丹福金融集團」提供的競選獻金。據統計,該集團自2000年來捐給各政黨、委員會和100多名候選人達240萬美元,包括歐巴馬任參議員時的3萬1750美元,金額在國會議員中排第三。
共和黨的馬侃參議員,也拿了2萬8,150美元。
◆ 歐巴馬滿月政績 被美股當掉了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21
20日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就職滿月慶,他在上台的第一個月就通過三項龐大的支出計畫,很可能已為他的整個任期打下穩固的根基,或是種下敗垮的禍根。但不論是福是禍,股市給他打的成績無疑都是一個大「丙」。
歐巴馬一個月來馬不停蹄地通過三項大案,包括787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上兆美元的金融穩定計畫,以及2750億美元的抵押房貸援助計畫。
這些令人瞪大眼睛的龐大資金說明歐巴馬絕未閒著,但到目前為止,各界對這些計畫的反應,無疑都是否定的,股市尤其大大地不以為然。
歐巴馬上台的一個月期間,道瓊指數暴跌逾900點(他就職當天,道指下跌332點),跌幅高達11%,20日並以2002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收盤。史坦普500 指數也好不到哪裡去,20日以779點收盤,離去年11月的741點盤中低點已相去不遠。很多市場分析師都指出,如果這個關卡守不住,行情就會摔得很慘、很痛。
當然,任何振興方案或穩定計畫都需要時間紮根,但為何市場反應會如此悲觀呢?很明顯的是,通過法案時上演的政治角力,已讓人不敢再樂觀地以為,歐巴馬會有能力改變美國政治的對抗本質。事實上,民主黨與共和黨雙方對歐巴馬的領導都有怨言。
通通有獎的振興方案顯露國會的妥協面貌,讓美國民眾對整個程序與法案抱持高度的懷疑。厚達1000頁的法案竟然在簽署的最後期限之前兩小時,才送到國會議員手上,更是令人生氣。而房貸救濟方案同樣也不受歡迎,因為92%的美國人都準時繳交房貸,他們想不通為什麼那些不繳錢的鄰居,能獲得額外的照顧。
◆ 美引起海嘯 美元為何仍升值
【經濟日報╱林維義】 2009.02.21
十年來金融業創新頻繁,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全球金融機構盤根錯節連繫在一起,但全球金融監理機制沒有跟上金融發展的腳步,加上1999年11月美國國會為增強銀行國際競爭力之要求,廢止葛拉斯/史提格爾法,該法旨在區隔商業銀行和證券投資公司業務,以防止嚴重的利益衝突。
爾後掀起併購風潮,改變金融文化,本來商業銀行不應涉足高風險投資,其資金來源為存款戶,理應保守經營;而證券投資金融一向替富人理財,為了追求高報酬,願意承受高風險。此後商業銀行和證券投資金融機構得以合併成金控,證券投資金融機構的文化大行其道。
當今美國金融監理體系存在結構性漏洞,如美聯準會(Fed)只負責監督商業銀行而無權監理證券投資公司,而證管會(SEC)對該等機構未善盡監督權,尤其像美國國際證券金融投資集團涉獵廣泛的巨型公司,根本就處於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在貪婪驅使下迅速膨脹。
所謂金融創新導致越來越複雜的操作,無論是監管機構,還是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者,都未知自身業務所存在的巨大風險。
去年暑假開始爆發美國的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險,造成雷曼兄弟證券投資公司破產,世界保險巨擘AIG爆發營運危機,被美國政府接管,引爆全球金融海嘯。
歐洲是全球最大的CDS衍生產品市場,亦是美國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的最大買家;此次歐洲對沖基金損失慘重,連累歐洲股價亦長黑。亞太地區受連動債的影響不大,損失有限,仍引發龐大的基金贖回潮,亞股也受波及。
當今歐美已開發國家抑賴新興國家製造低價產品,而新興國家靠出口換取大量的美元後,又回過頭來購買美國債券,導致美國產業逐步空洞化,造成嚴重的雙赤字(財政、經常帳赤字)問題。
歐洲先進國家也同樣面臨雙赤字危機,以這次紓困措施為例,美國仍有能力為救援計畫提供資金8,000億美元左右,只占美國GDP5%,相對英國8,000多億美元(占GDP30%),德國約5,000億美元(占GDP約15%)的救市方案,對於國庫造成的壓力沉重。
美國雖然債台高築,其外債占GDP比重為99.5%,比起英國外債占GDP比重更高達490%,而冰島經濟奇蹟建築在急速的金融擴張,冰島銀行業依賴國際金融市場做為融資火車頭,存款基礎弱,整個金融體系的外資則高達GDP的12倍,國際投機客在流動性低、外資操控市場,其價差越大,銀行倒閉的恐懼心理越強,衝擊股、匯市,而其央行的外匯存底只有28億美元,無法阻擋投機客的攻擊。
這也證明外資開放過度,在全球監理機制未完善的現今,已開發國家也有崩塌的風險。
金磚四國的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受傷較輕,但以出口導向國家,最大的打擊為過度仰賴歐美市場,少了歐美消費大眾,經濟成長榮景無以為繼。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雖然由美國引爆,但真正能有效領導處理危機仍以美國為首,即因美元為國際交易關鍵貨幣,危機非但沒有嚴重削弱美元的幣值和需求,反而顯著加重美元地位。
各國的銀行不是拋售美元,而是想辦法得到更多美元;美國投資者則紛紛拋掉海外資產,把資金撤回美國。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全球安全、商務、外交、文化及政治領導能力,仍對各國政府和私人投資決策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歐元方面,其最大劣勢為歐盟內部民族國家之間各自獨立,會員國的財政與經濟部長常在歐元價位下跌時,做出不同政策性的解釋,造成投資者無所適從,且歐盟國家在知識經濟發展的成熟度遠不如美國,造成歐洲投資者資金湧入美國新科技股,對美元需求高。至於其他貨幣,現今更沒有可比性,故在全球危機之際,美元更顯重要而升值。
(作者是前中央存保公司董事長)
※ 犀利。
◆ 百億外債下月到期 南韓告急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1
南韓可能成為國家破產的冰島第二?三月百億美元外債即將到期將引爆南韓金融危機?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除了首當其衝的冰島,南韓三不五時就被點名會步上後塵。南韓情勢的確不妙。
去年十月,金融時報就曾警告,南韓恐怕會成為冰島第二。但立刻遭到南韓金融委員會官員嚴辭否認。
根據韓聯社發自南韓首爾的報導,預防金融風暴再起,南韓官方昨天透露,維持亞洲區域金融市場穩定的「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基金」規模,可能由八百億美元擴大至一千二百億美元;亞洲財政部長明天(廿二日)集會,將宣布此消息。
財政部官員表示:「此次擴大亞洲共同基金的措施,將有利於韓國外匯市場的穩定,等於韓國增加籌措外匯的管道。」
南韓去年第四季經濟下滑速度超出專家預測。原本持比較樂觀態度的專家態度陸續轉向悲觀。經濟究竟何時會跌入谷底然後反彈?朝鮮日報日前訪問十位經濟專家,大致意見是南韓經濟將在今年第二季或第三季跌入谷底,但恢復速度要比想像的更緩慢,因為占南韓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之四十五的出口劇減。
為了刺激國內消費, 南韓企劃財政部部長尹增鉉在國會表示,正研究向低收入戶發放消費券和免費餐券的方案,初步估計需追加預算十兆韓元(約台幣二千三百五十億元)。
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全都陷入通貨緊縮,物價下跌,南韓的消費者物價卻依然上漲,一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三點七。
在就業市場方面,隨著全球經濟蕭條和失業率日益加劇,南韓最近相關新詞大量出現。「實習一代」是指即使當實習工,也難以轉正式員工,因此只能偶爾客串短期臨時工。
另外,還出現與企業結構調整和退休增加相關的新詞。二十多歲就退出職場的人被稱為「二退白」,是指就業後感覺不符自己的性格或工作條件不合適,早早離開公司的情況。「三初完」說的是三十歲出頭人生就玩完,意味著離退年齡降至三十出頭。
◆ 希拉蕊訪中 聚焦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9.02.21
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今(21)日起將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共高層會面,除就金融危機、能源等議題展開討論外,還會向中共提出提升兩國高層戰略對話框架。
希拉蕊昨天晚間抵達北京訪問,展開這次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行程,對大陸的訪問,被外界認為是此行的「重頭戲」。
希拉蕊昨晚在啟程赴北京前,向美聯社等媒體表示,她在北京期間,會更聚焦金融危機、氣候變遷、安全威脅等議題。
中通社報導,這次訪問是歐巴馬政府與大陸打交道的起點,希拉蕊會共提出全面提升雙方戰略對話層次,將區域安全、能源合作、氣侯變化與人權議題等納入。
※ 相關報導:
* 天下 - 36個你必須知道的全球風險》中國經濟硬著陸 東亞先受害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780&f_ART_ID=176925
◆ 黃昆輝:CECA經濟效益有限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9.02.21
儘管前總統李登輝未出席民間國是會議,不過,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上午針對CECA(綜合性經濟貿易協議)痛批說,有什麼措施不能在WTO(世界貿易組織)下完成?如果胡錦濤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簽署CECA,那馬政府怎還能推動?
同樣與會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在致詞時表示,民間國是會議,應放棄選票考量,可以考慮多辦幾場,同時要對國家有長遠的考量。
她並當場宣布,她因正副總統卸任禮遇條例,一年有350萬元,她願意拿50 萬元留給總統府濟貧,希望其他人響應,其他政府的「肥貓」也應該自動減肥。
黃昆輝表示,如是CECA簽署後,開放是雙向的,廉價中國產品就會流入台灣,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對台灣造成更大的挑戰,且也會帶動更多資金和人才流向中國。
他說,台灣不是香港,不能把香港模式往台灣套,CECA 對台灣經濟效益有限,在政治上,中國以商促統,CECA是以經濟達到政治統一的重要戰略。
◆ CECA是啥說不清 為何急著簽
記者鄒景雯/特稿 2009.02.21 自由時報
本週三,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說,第三次江陳會並沒有CECA這個案,才隔一天,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在香港說,CECA有急迫性,但沒有時間表。這兩位政府白手套的重要主事者對同一件事情的陳述,為什麼會像接龍般片面即興、毫無章法?如果馬政府推動CECA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最近炒作這個「假議題」的目的何在?
即興式決策 動機啟人疑竇
江丙坤在中常會透露,政府將組專案小組研究CECA,顯示規劃評估的工作是未來式,現在還沒展開,週四馬英九就對英文台北時報宣稱CECA是政見當然要落實,兌現承諾話是不錯,但是CECA是什麼?要放入什麼?排除什麼?馬英九知道嗎?如果知道,為何從未說出個所以然?如果不知道,那麼馬英九又要落實什麼?如果連馬英九自己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那人民又怎麼知道這個政見他同意或不同意?
馬英九又說,不開放中國勞工、不開放中國農產品的保證依舊有效,這句話更印證他對CECA的準備還未到位,開放貨物流通何止農產品?廣大製造業的可能利基與衝擊分別如何,政府對個別業者做過調查與完整說明嗎?
不只馬英九莫宰羊,馬政府團隊一人一把號,從來沒有一致旋律,光個名稱就前言推翻後語,下屬否定上層。傅棟成說,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不等於全面性的CECA,第二天馬英九說CECA就是他的政見,第三天賴幸媛說不是協議而是協定,到底是什麼?究竟誰說了算?
名稱不是重點,但連名稱都未整合,說明這個政府根本亂了套;皮相不具,遑論骨肉?故而至今馬政府沒有人說得清兩岸CECA內容,實屬必然;既然如此,第三次江陳會要以何種基礎與對岸交換意見?拿捏的底線與分寸何在?事前有沒有獲得多數民意的共識與支持?
這樣的政府,排除人民參與,提著一只黑箱作業,決策模式雜亂,無一不啟人疑竇,遭自由之家成員撰文批評,豈是無的放矢?一個粗糙的政策,尚未成形,就製造一連串問號,若不是計畫賣台,就是笨蛋賣台。
◆ 不要讓台灣再嘆時不我予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2.21
最近愈趨熱門的議題CECA,因為政府強調是馬總統競選政見將推動進行,而民進黨則搬出「一國兩制」的憂慮而擬杯葛,於是成了火線議題。CECA是萬靈丹,還是洪水猛獸?
此事好有一比。試想有諸多水塘彼此相鄰,水塘間各有閘門隔開,有一天,有人試著把水閘打開,許多大小的水塘匯流成汪洋一片,原先水塘裡的魚蝦遂自由暢行,各種水生資源也形成互通有無的繁茂景象。
海峽兩岸協商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所謂的CECA,就可喻為這個打開水閘門的動作。台灣不管是民進黨主張與美國等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是今日爭議中的CECA,都同樣是一種「撤除籓籬」的拆牆行為。
過去的世界由國界阻隔,但自由化、全球化腳步開啟後,拆除貿易障礙,打破關稅壁壘,都是在尋求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從關貿總協定、杜哈談判,到眾多自由貿易協定,它追尋的是一個貿易、投資、金融、服務都暢通無阻的境界。明日的世界,可能只是三、五個大型的自由貿易區的競爭,也就是幾個大海的較量,並沒有小水塘棲身的空間。
但台灣內部現在的探討,尤其民進黨鎖定的,還是將此議題跟「主權」掛鉤。綠營將此當作「政治對決」的重大戰場,頗有打算進行焦土抗爭的勢態。
CECA並非與政治秋毫無犯,畢竟兩岸仍存在微妙關係,但這個議題跟先前鬧翻天的「三通」有類似之處,兩者都跟「拆解障礙」有關。過去的海峽鴻溝和歷史因素,讓台灣長期畫地自限,對人盡其才、貨暢其流只有「減分」的效應。如今區域間的流通正加速進行,台灣此時拆掉阻隔之牆,是為了不要繼續「減分」下去而已。否則,外在世界已是海闊天空,台灣困坐小水塘只會日漸乾涸。
三通直航也曾被認為是台灣將「被統一」的前奏,但如今很清楚,直航只是為了不要增加商人做生意的障礙而已。CECA不也如此?現在,「主權受損」、「成為中共附庸」等指控不絕如縷,但簽署CECA只不過是讓台灣趕快加入東亞這個經貿大海,不要自絕生路。全球企業競爭分秒必爭,台灣不要落得老是感嘆時不我予。
◆ 冷眼集》朝野虛情假意 破局不意外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 2009.02.21
民進黨杯葛劉揆施政報告,總統府頗有「鬆了口氣」的感覺,緊抓綠營的小辮子,拒絕民間國是會議也就冠冕堂皇了起來;這場政治大拜拜藍綠各有算計,從一開始就注定命運多舛,朝野虛情假意,破局不讓人意外。
馬總統不去民間國是會議,對民進黨的杯葛表示「遺憾」,民進黨對馬總統的百般不願也表示「遺憾」,好一對遺憾的冤家!尤其總統府「原本要去」說法更是經典,就像情人吵架後放話「原本想娶你」一樣,如果真有誠意,怎不在分手前拿出戒指?
民進黨以施政報告為抗爭標的,是頗弔詭的選擇,好不容易搭起民間國是會議舞台,表現反對黨風範,但推擠、抗議、杯葛讓一切付諸流水。粗糙的兩手策略,讓人看不到理性對話的空間,也感受不到和解共生的誠意,民間國是會議破局,民進黨也要負責。
但國民黨疾言厲色譴責民進黨,不禁讓人啞然失笑,事實上國民黨團也曾多次杯葛過民進黨行政院長的施政報告。府院選在今天民間國是會議的同一時間,在總統府舉行拚場意味濃厚的「經濟議題會議」,時機太過巧合,難免讓人懷疑是為了替馬總統解套。
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濟挑戰,藍綠實在需要良性互動的平台,但最後還是演變為朝野互批的老梗。不過,「雙英」都得到喘口氣的機會,會面這個假議題可先放下不表,兩人不必勉強,相見不如懷念。
※ 兩邊口水太多?
◆ 劉揆談GDP:「沒落後別國 負的就是正的」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2.21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晚向人民承諾,希望年底前能控制失業率在百分之四點五至百分之五之間;一有變數,政府隨時會加碼救失業。
他還承諾,行政團隊將全力達成今年經濟成長率在負百分之二點九七以內,在各國經濟都在下修的情況下,沒落後給他們,「負的就是正的」。
劉兆玄昨天上午無法順利在立法院做施政報告,新聞局長蘇俊賓主動連繫東森電視,讓劉揆透過電視專訪直接向人民報告。
劉兆玄強調,人民的問題就是行政團隊的承擔。對目前的經濟、就業問題,「大家雖不滿意、痛苦也很多」,但行政團隊沒晝沒夜沒周末,「還經常徹夜未眠」,就是要團結在一起,給大家信心。
劉兆玄說:「責任在我們肩上,我們會一肩挑起」。
他說,會盡最大力量,因應緊急狀況,一定挺得住,熬過去。他保證這個團隊「絕對清廉」,會毫無保留,擔起責任。
劉揆暗批民進黨政府,八十九年到九十七年「政府投資都是負的」,最多還負成長百分之十二,但到去年底,變成百分之七點八九。這是新政府執政後的數據,這個數據「已給我信心,執政團隊的執行力出來了,可以把政府投資「翻負為正」。
劉揆也說,政府做為掌舵者,沒有悲觀的權利,應該以「合理的樂觀」超乎尋常的去做,如果不是政府推出七大政策,主計處預測的GDP也許不是負二點九七,而是負五點七四。他分析達到負二點九七的意義,是表示要「往上走」了。
【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坦言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都將是負百分之六以上;在第三季回穩、第四季正成長情況下,才能達到全年百分之負二點九七的目標。在失業率方面,「不超過百分之五就算成功」。
※ 搖頭。
◆ 府院周末加場 4藥方救經濟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9.02.21
馬英九總統上午召集行政院長劉兆玄及相關財經部會首長,召開經濟議題會議,會中決定,行政院三個月內推出一個人才、技術及投資的整合性發展計畫,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將鎖定觀光旅遊、綠色能源、生技、精緻農業及文化創意五項產業為發展重點。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會後表示,政府會全力推動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協定,名稱及方式將邀在野黨商議。
由於我國出口在這波全球經濟衰退中,出口受到嚴重衝擊,因此會中認為,不能讓出口的產品過度單一,且受制於代工,必須讓我國的產業進行「多元化」與「品牌化」,而且要取得關鍵的技術。
會中認為,現在都是以政府的預算及資源以公共工程及建設帶動內需,但應該進一步採取步驟,以整合性的發展計畫,輔導及帶動民間投資,並且進行人才的培養,以及取得關鍵技術,因此馬英九在會中裁示,由行政院就人才、投資及技術,提出一套整合性的發展計畫。
行政院新聞局長蘇俊賓會後指出,馬英九在會中整體是肯定行政院之前所提出的各項政策,無論是短期或長期的政策,都能對當前的經濟情勢發揮效益。
蘇俊賓並指出,會中並就政府的公共投資部分進行檢討,其中以去年八月通過的五八三億擴大內需方案為指標,該案從通過到今年二月,預算的執行率至今是完成了52%,就此推估四年五千億的擴大公共投資特別預算可能發揮作用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快,但因不必經地方議會,應該比擴大內需方案提前兩個月發揮效益。
因此,會中決定,相關的公共建設,都將先行辦理招標,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只要預算一通過,就可以馬上執行,更為提前發揮帶動經濟的效果。
※ 三個月?
◆ 力挽狂瀾 馬出手救政治生命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2009.02.21
馬英九在總統府召開經濟議題會議,它的形式與內容毫無疑義都是圍繞著經濟,但事實上,這個「經濟議題」會議,卻孿生著一個雙胞胎,就是「政治議題」,他們相生相剋,馬英九全力挽救經濟,其實也是在搶救他的政府的生命。
馬英九現在走在一個危險的轉折,如果經濟情勢繼續像是自由落體,不斷的往下摔落,失業數字繼續膨脹,而出口總額也持續探底,那馬英九政府的整體正當性就會迅速消失,人民將會不耐政府的效能,進而以政治手段逼迫內閣改組,或者以某些政治方案逼迫馬英九就範。
在野黨雖然因為前第一家庭的貪腐弊案而在谷底盤整,但他們已經嗅到一個起死回生的槓桿或「熱帶氣旋」,可以乘風而起。面對在野黨的虎視耽耽,馬英九就選擇在民進黨與台聯黨召開國是會議的同一天,甚至是早了半個小時召開經濟會議,其實就可以嗅得那層不必明說的政治氣息。
這就成為一種政治論述的比拚,朝野皆在為國家的去向,為低盪的經濟該投入何種藥石,向人民提出主張或作為。
如若,馬英九的經濟對策與作為,竟然不能挽回經濟於倒懸,而民進黨的國是會議,卻似乎有迥然不同路徑與取捨,並且頗能吸引人民的目光,甚至贏得信賴,那麼,馬英九政府的正當性將就此崩解,人民對其最後一絲信任亦不復存,即令馬的任期有憲法上的保障,但其所剩三年任期也將搖搖欲墜、巔簸震盪以終。
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推測與假設,但卻不是絕不可能的走勢,因為如今世界經濟的危殆,已經讓馬英九從往常的從容不迫,變成了肅穆嚴謹,雖然他仍具有信心,但他完全知道現在已是在薄冰上行走,一不小心就失足入水,一命嗚呼。
馬英九還可以憑藉的,就是人民現在仍具有高度理性,了解如今的病況全然是被全球經濟衰退所感染、拖累,大半責任並非在政府,而馬英九政府的賣力與認真,人民還是可以看在眼裡,如今情勢是,政治危機雖已乍現,但還不到索命邊緣,馬英九與劉兆玄仍大有可為。
但千萬不要挑釁民眾的耐性,人民的容忍並不是無上限與效期的信用卡,很容易就會刷爆,到時想挽回已不可能。
◆ 學者看法:只看見救政治救數據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9.02.21
馬英九總統今天召集財經團隊研商舉行搶救經濟因應會議,學者認為內容不外是這陣子政府陸續拋出的方案,頂多是換個瓶子包裝舊酒。玄奘大學財金系教授花敬群說,政府祭出那麼多政策都不見效,關鍵在政府是在救政治,而非救經濟。
花敬群說,現在政府面臨的是全球經濟解構的壓力,問題不易解決,這個大家都知道,也能體諒,但問題是政府現在的處理態度實在大有問題,「相當程度上,根本和拚經濟背道而馳。」
他說,政府現在很多作為都是在數字上打算,像是發放消費券,最在意的是可以為GDP貢獻多少個百分點,擴大就業方案,只看失業率能因此降下多少趴,主計處公布預估經濟負成長2.97%,政府的反應是,如果沒有事先做了那麼多事,恐怕是負五負六,一切都是數據。
「但是數據真的那麼重要嗎? 廠商、產業、消費者、老百姓有多少人那麼在意GDP成長率,現在所有的官員,所有的資源都在拯救這些數字,除了目光如豆,我不知道還能用什麼來形容」。
花敬群表示,過去這段日子來政府丟出那麼多政策,但是效果看不見,人民一樣沒信心,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所關心的和民眾所關心的,根本是兩碼子事,政府根本沒有去觸及到人民的實質感受,民眾要的是活下去,要的是希望和前景,不是數據,政府到底有沒有搞清楚。
他說,開再多的會,如果政府仍然只想在數據上打轉,只想救政治,那再有任何好的經濟、社會解決方案,不論誰提出來,都是白搭。
◆ 日、加興起》工作分享 不學美國大裁員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綜合外電報導】 2009.02.21
在歐洲已廣獲接受的工作分享(work-sharing)制,因不景氣也傳入日本、加拿大。這種由眾人分攤失業風險以降低失業率的方式,對力圖保留傳統終身雇用制的日本企業來說,更添一層文化意義。
工作分享,就是二到三人分擔一分工作,以縮減工時和薪水取代裁員。在艱困時刻,大家同舟共濟。在加拿大,工作分享制讓員工一周只工作四天,第五天的薪水由政府失業救濟金給付。
雖有人認為這只是粉飾低薪的噱頭,倒也有不少極具社會影響力者表示支持,日本商界領袖經團連會長御手洗富士夫即是。日本政府也考慮補助實施此制的公司。
日本大阪枚方市生產精密機械的公司ASKK實施工作分享制,堅持五十名員工「一個都不能少」。一位卅歲員工表示現在一周只工作四天,原本廿七萬日圓(約十萬台幣)的月薪約少了六萬日圓(約二萬二千元台幣)。好處是有較多時間陪伴家人,包括帶三歲女兒上遊樂園。
工作分享在日本有文化和實用上的意義。許多公司因此保留終身雇用制,而員工保持熟練度,待景氣回復可立刻全時工作。
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經濟學教授珍妮‧杭特表示,在德國、瑞典縮減的薪水可申請救濟金補回,工作分享已非常普遍。她認為這種作法不會在美國流行,因為美國企業傾向「讓悲傷集中在少數人身上」,直接裁員。
讀賣新聞對一千零七十七人所做調查顯示,半數人雖怕薪資減少,仍支持工作分享。
ASKK一位主管表示,現在下午三點就下班,他跟員工說:「何不跟老婆牽手出門散散步?」
◆ 戰勝無薪假》宣洩情緒 三成想要旅遊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2.21
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企業以無薪假度過難關,台灣勞工籠罩在無薪假陰影中。儘管勞委會針對200人以上的企業進行調查,受無薪假影響勞工只有1成8,約20.2萬人,但是主計處公布的去年12月資料,無薪假勞工已達65萬人,顯示無薪假已經席捲台灣。
另一方面,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更有高達4成6受訪上班族自去年10月以來曾放無薪假,其中以資訊科技與製造傳產業的比例最高,整體月收入平均減少近3成,平均金額為1萬6438元。
金融海嘯引發的不景氣逐漸發酵,無薪假措施也隨之蔓延,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45.91%受訪上班族自10月以來曾放無薪假 (6.26%自願、39.65%被迫),若進一步以行業交叉分析可發現,資訊科技、製造傳產業中放無薪假的比例最高,均超過6成。無薪假的形式,以「視企業要求機動休假」 (46.69%)為大宗,其次為「周休3日以上」佔21.44%,16.63%「月休10日以上」。
上班族預估無薪假會實行到何時?21.44%認為是今年3月底,另有37.27%認為是「遙遙無期」。
無薪假直接衝擊到上班族薪資,35.07%有放無薪假的受訪上班族損失5千元到1萬元、25. 65%損失1萬元到2萬元,整體平均損失1萬6438元。至於月所得的損失比例,22.25%的無薪假上班族損失11%到20%,整體平均損失29.28%。
80.36%的無薪假上班族出現憂鬱傾向,甚至有14.43%表示非常憂鬱或萌生自殺念頭。無薪假勞工最常宣洩情緒的方式,以旅遊尋找出口。其中10.42%已旅遊過,另有71.15%認同旅遊可舒緩因放無薪假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其他32.67%有旅遊意願,只是尚未付諸實行。
除了旅遊,無薪假期間,上班族主要從事的活動為何?以運動(53.51%)、無所事事/打電玩/看電視 (53.31%)為大宗,不難看出遊戲廠商近期大發利市的原因。
◆ 戰勝無薪假》進修長期抗戰 莫與工作脫節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2.21
數萬名上班族正在放無薪假,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認為,正在休無薪假的上班族可利用時間充電進修,厚植自己的實力,同時延伸自己的其他專長,等待就業市場回溫,就能成為職場佼佼者。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兼發言人吳睿穎也提醒,放無薪假等於是宣布「長期抗戰」的開始,在積極維護放無薪假相關權益的同時,上班族應做好規劃,否則虛度光陰等於是自我淘汰。他建議以「持續經營工作」為最高原則,彰顯「存在」的價值,並要讓自己身心保持在能隨時上工的最佳狀態,才能不被職場淘汰。
不少上班族開始放無薪假時,大多以出遊或是陪伴家人打發空閒時間,但林由敏發現,坊間許多進修機構開始出現進修潮,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無薪假上班族利用無薪假空檔充電進修,累積自己的實力,例如協會開設的人資進修、行銷以及認證班課程,陸續吸引許多上班族踴躍報名,顯示越來越多上班族已經體認到充電的重要性。
林由敏說,休無薪假的上班族,與其擔心何時正常復工,不如重新檢視自己的專長,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博士就認為,培養自己成為一位「T」型人,才能抵禦景氣寒冬。所謂「T 」型人就是向下鑽研自己專業,同時觸類旁通,延伸相關的專業,例如原本從事研發設計的工程師,除了研發的專業縱向學習之外,可以對相關的製程、產品管理等領域作橫向的學習,在原有研發專業基礎上,又學到製程或是產品管理等相關知識,待景氣翻轉,可望獲得更多工作機會。
吳睿穎認為,從調查結果看來,無薪假上班族的危機意識還不夠強烈,他提醒在裁員邊緣的無薪假上班族們,應更主動關心業務、處理公務,無論是自發性的進公司加班或與長官、同事電話關切,都能維持一定的能見度與對職務的熟稔度,才能避免與現職脫節,造成日後被裁員的危機。
他說,無論是放無薪假或遭裁員者,若是宅在家中沉迷於線上遊戲或鬱鬱寡歡,將不只與社會、職場脫節,更會隨著溝通、表達能力的漸失,而增加重回工作岡位的困難。
◆ 只花1元 中壽吃下台灣保誠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9.02.21
中壽買下台灣保誠人壽大部分資產,「辜家二少」辜仲 的金融版圖再下一城。
金融海嘯衝擊下,外資壽險業低價出售在台資產,英商保誠集團昨(20)日宣布,以新台幣1元將台灣保誠人壽現有1.1萬名業務員及100多萬張保單移轉給中國人壽。
台灣保誠人壽未來僅經營銀行保險及直效行銷業務,並會持續經營保誠投信。中壽則將在併購保誠人壽後,晉升國內第四大壽險公司,僅次於國泰、新光和富邦人壽。中壽是中信集團旗下一員,由「辜家二少」辜仲 督導其業務。
這是繼ING安泰人壽賣給富邦金後,第二家出售在台資產的外商保險公司,交易預定8月中旬完成;全球人壽近日也傳將出售給宏泰人壽。
中壽與英國保誠集團昨天下午緊急召開聯合記者會宣布此交易,保誠集團1元出售資產給中壽後,將再拿出約21.82億元,以每股15元參與認購中壽今年度私募現金增資1.455億股,取得中壽增資後9.9%股權,成為中壽最大的單一法人股東。
但保險業人士認為,先前多數在台外商保險公司都不賺錢,過去是靠母公司持續增資來挹注資金,但金融海嘯後,許多外商壽險母公司自顧不暇,不願再注資台灣分支,近期外商壽險因而吹起自台撤離風潮,從過去直接投資,轉為間接投資國內金融壽險業股權。
保誠集團亞洲執行總裁班力導也坦承,保誠進入台灣十年,累計增資金額已達208.5億元;加上歐洲已實施較嚴格的保單責任準備金提列制度,保誠過去銷售過多高預定利率保單,對英國總部形成沈重負擔。
中壽透過此交易,總資產排名第五;首年度保費收入市占率將由6.08%提高至8.35%的市場第四名。
◆ 保誠換回百億 交易划算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 2009.02.21
英國保誠集團認賠5.95億英鎊(約新台幣300億元)出售台灣壽險業務員通路,且相較ING集團「以資產(ING安泰人壽)作價」取得富邦金5%股權及次順位債,保誠還得再花20億元投資中壽9.9%股權,這看來似是樁「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生意,保誠集團所以願意成交,關鍵便在於歐盟實施的IFRS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IFRS4讓歐系壽險公司須採比台灣法令更嚴格的責任準備金提存制度,即必須以「無風險利率」的10年期政府公債評價保單。相較於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1%出頭,保險公司除了過去賣出那些7%、8%的高預定利率保單要提存高額準備金,就連現在賣的2%保單,要提存的金額也很嚇人。保誠集團在賣出台灣保誠主要資產後,集團可回沖這8億英鎊準備。
雖然得扣掉出售認賠的5.95億英鎊,及0.45億英鎊投資中壽股權,對英國保誠集團來說,還是可以換回近2億英鎊(約新台幣百億)的資金,對海嘯衝擊而使財務較吃緊的保誠,不無小補。
◆ 超級好康... 藏風險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蔡靜紋】 2009.02.21
全球金融海嘯後,台灣壽險市場版塊急劇變動。近期在台外商壽險公司,從ING安泰人壽到英國保誠人壽,全都「俗俗賣」,但本土壽險公司此時接手,真的能占到便宜嗎?
繼富邦金「不花一毛現金」買下ING安泰人壽,中國人壽昨天宣布以1元買下保誠人壽在台大部分資產負債。
本土業者搶在景氣最低潮,相繼透過「創意」併購擴張版圖,從正面思考是實危機入市,但從現實面來說,這些「超級好康」交易的背後,除了代表著機會、也摻雜著不容忽視的風險。
就最近兩樁壽險公司併購案來看,買方固然可藉機壯大傳統業務部隊陣容、提升市占率及競爭力;但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低迷,利率更一路探底,壽險公司此時接手外商算不算撿到便宜,還要從接手者的經營能力,及未來壽險業責任準備金提存規範深入思考。
如果接手者經營能力夠強,資金運用財務投資績效能撐得過全球不景氣,趁外商低價求售時進場接手,自然是做了一樁好買賣;但現在沒人看得準這波經濟蕭條會持續多久,接手其他公司資產,究竟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或是反被拖累,其實很難說。
再把時間拉長來看,被稱為「未來金融海嘯」的更嚴格責任準備金提存規定,對保險業經營更是如不定時炸彈的挑戰。眼前可見的是金管會宣示將於2011年實施40號公報,較遠的還有歐盟率先採行更高標準的IFRS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不論是前者或後者,都恐讓壽險公司再提存高額準備金,除了影響獲利,更衝擊淨值。
「台灣不會實施IFRS4,否則所有台灣保險公司都要去『摠(籌)錢』了。」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在去年底股東會上曾這樣說。但這僅是本土壽險公司在合併外商壽險時,私下打的如意算盤,業者與主管機關「豪賭」的結局,不到最後關頭,沒人知道主管機關會不會實施該政策。
目前壽險市場上至少還有南山人壽、全球人壽尚在排隊等著賣,不少壽險公司更暗藏著來自資本適足率(RBC)的強大增資壓力,壽險產業這波「寒流」堪稱歷年最冷,業者預料,壽險市場整併風只會愈吹愈猛烈,「先進場不見得先贏,後進場也不一定有利」,詭譎多變的局勢下,誰輸誰贏,仍在未定之天。
◆ 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台灣何去何從?
【聯合報╱社論】 2009.02.21
正當九○年代風起雲湧的「全球化」蔚為普世顯學之際,國際金融海嘯倏然爆發,竟使「保護主義」及「經濟民族主義」又蠢蠢欲動。這是不是對「全球化」的質疑或反動?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國家經貿命脈正是寄託在「國際化」或「全球化」之上。爾今「全球化」的思維與操作受到質疑,台灣在創鉅痛深之餘,更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
在歷史長河中,經濟思想與操作的主流,往往呈現鐘擺現象。一端擺向自由放任,另一端擺向管制與責任。就資本主義言,從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至十八、十九世紀的「經濟帝國主義」,皆是為經濟強權及開放市場背書的經濟理論;至二十世紀末,因通訊及交通的精進,及產業技術漸趨平等化,使得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全球化」遂成為在客觀上打破企業經營障礙,及在主觀上解放企業所受政治束縛的新理論。
然而,正如二十世紀初社會主義企圖扳回資本主義的鐘擺,或三○年代凱因斯修正了自由經濟的鐘擺;現今「全球化」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保護主義」、「看得見的手」及「經濟民族主義」儼然成為新顯學,鐘擺回頭,毋寧亦是順理成章。
其實,「全球化」一如所有的自由經濟理論,其中雖有合理及進步的因素,但也包裝了經濟強權的擴張動機。由於「全球化」利弊互見,各國雖不能否定「全球化」,卻也對「全球化」多所補綴;最顯著的作為,就是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組織」如歐盟與東協加N,及蔚為風潮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亦即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因金融海嘯而受質疑,但智者皆不願再陷三○年代相互毀滅的「經貿壁壘」、「保護主義」;於是,「區域經濟組織」極可能是國際經濟鐘擺的落點,做為未來療傷止痛時期的中途之家。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次「全球化」的傷害愈重,「區域經濟組織」及FTA的運作將愈重要。
無論是「全球化」或「區域經濟」,最重要的效應是在擴展經濟活動的規模或舞台。當「全球化」面臨抵制,而「區域經濟組織」可能更趨堅實之際,台灣若是面對一個一個形同經濟壁壘的「區域經濟組織」或FTA,卻無明智的布局,恐將四出碰壁,不知如何自處。我們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會不會由「國際政治孤兒」更進一步惡化成「國際經濟孤兒」?
台灣是個小而淺的經濟體,若被各國的FTA及區域經濟組織排斥又包圍,台灣將在國際經濟上失去角色及腹地與市場。這就是十餘年來懸吊在台灣頭頂的「邊緣化」危機,如今這個危機已因「全球化」的思潮受挫,「保護主義」及「經濟的民族主義」蠢蠢欲動,及區域經濟組織的經濟壁壘一座座築起,而更形緊迫與嚴峻。畢竟,「全球化」思潮所鍾的世貿組織(WTO)已因多哈回合談判破裂而功能大失,「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不易實現,但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卻是運作較佳的體制。台灣若陷於「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的包夾中,恐將命運難測。
最近朝野常常論及東協加N及兩岸CECA,即是有關此一議題的討論。十餘年來,台灣曾在主觀條件較佳、客觀因素較寬鬆的情勢下,錯失了「亞太營運中心」之類的機遇;如今在各國的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即將對台灣形成排斥及包圍的危機中,台灣卻仍如鍋裡的青蛙,對快速加熱的水溫毫無警覺。
兩岸簽定CECA,誠然有困難,有風險;台灣想要透過CECA與東協加N掛勾,也未必能全如我願。但是,如果沒有CECA,如果不試試有否參與東協加N的機會,如果不回頭試試與新加坡或美國的FTA,台灣會不會邊緣化?台灣會不會淪為經濟的國際孤兒?
◆ 社論-挽救廠商競爭力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本報訊】2009-02-21 工商時報
現在台灣經濟正陷在空前的低谷,讓人們錯愕莫名。與此相呼應的是,春節前後新台幣匯率直直落,短時間就貶回五、六年前的低位,也令人有「曾幾何時」之慨嘆。究竟孰令致之?
國際金融海嘯,是顯而易見的「禍端」,因它使台灣的外銷訂單嚴重流失,直接挫低了台灣GDP和台幣匯率。然而,我們進一步挖根刨底,卻發現了另一個與金融海嘯有別的因素,正在作祟,就是廠商出口接單「回挫彈性」太大,其衰退速度遠大於整體經濟的負向變動率,彷如「自由落體」。這顯示廠商對外競爭力已嚴重流失,必需速謀補救,否則不久將會動搖國本。這絕非危言聳聽。
台灣廠商競爭力流失的証據,不用鋪天蓋地去全球找,光和大陸對比,就很清楚。如近一年多以來,新台幣匯率基本上走貶,人民幣匯率走升,但兩者出口表現卻逆反了匯率現象。即幣值相對弱的台灣,2008年全年出口只增長3.6%。而幣值相對強的大陸,全年出口卻增長了17.2%。年末12月兩岸出口俱衰退,但台灣衰退了41.9%,大陸則衰退2.8%。今年1月,台灣衰退44.1%,大陸衰退17.5%,對比依然懸殊。
更值得探究的是,目前作為台灣最大出口地的中國大陸,受金融海嘯之傷較歐美日為輕,倒是台灣對大陸(含香港)之出口,今年1月衰退幅度,竟高達58.6%,大過整體出口衰退率。顯而易見地,中國大陸的買主,對台灣下單的減縮程度太大了。這放在兩岸間已達成三通直航的格局下來看,顯得非常突兀。而這也再度証明,金融海嘯只是局部原因。另一部份原因,就是台灣廠商核心競爭力的退化,它比金融海嘯更難纏。
微妙的是,中國大陸方面,最近也在議論台灣的競爭力問題。如中國海關總署在今年初發表新版監測報告,分析列舉兩岸貿易趨緩的原因,除國際金融危機、大陸宏觀調控外,還明白點出了「台灣產品競爭力弱化」這一項,值得吾人省思。
台灣的企業家們,最近已紛紛公開指陳業界競爭力的問題。如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直接指出:「台商真正競爭者是大陸廠商」。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再次呼籲工商界「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樣的聲音,實不勝枚舉,幾乎日日可聽聞。可惜,政府當局正在忙著「短線操作」,救出口、救金融、救財政。凡事以急於見效的「救」字馬首是瞻。
在這種情境下,屬於「長線」、「挖潛」性質的提振競爭力事項,很令人遺憾地被擺到了第二位,甚至,明顯被其他若干急務所排擠。後者如新台幣匯率政策,表面上以大貶搶救出口,實際上,超貶部份形同變相價格補貼,無助核心競爭力,而且額外抬高進口成本,阻擋了廠商輸入先進設備、技術的意願。這將衝擊到廠商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其後果,一年半載就會顯現。
鑑於競爭情勢的緊急,我們強烈建議,政府當局應把廠商競爭力,列入「救」的行列。不但要迅速採取大動作,而且,其他的經濟政策,也要盡量將提升廠商競爭力列入施政目標,使它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
而目前可以立即著力的是,將積極運作中的兩岸經貿開放政策,作為提升廠商競爭力的「推進器」。如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許勝雄,日前在本報專訪中所言,要把開放陸資的政策,聯結到「建設台灣成為兩岸研發中心」。這是有實益的取向之一。
除外,兩岸金融開放、兩岸產業合作,乃至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之簽署,也要突出「提升台灣廠商競爭力」的要求。務必使這一系列的交流合作,集中推動台灣成為兩岸,乃至全球格局的「創新中心」、「新價值鏈核心」。這是從根扭轉台灣出口弱化趨勢、突破台灣經濟瓶頸的不二法門。政府當局要起而行了。
◆ 向服務型社會邁進
【李丁讚】2009-02-22 中國時報
經濟大海嘯持續發酵,失業率持續攀升,卻不見馬政府拿出有效具體辦法。很明顯地,馬政府對台灣的未來缺乏想像,更沒想要藉這次經濟風暴,徹底改變台灣社會體質與結構,帶動台灣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並不只是經濟轉型或產業轉型。台灣的當前處境,產業轉型固然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但是,產業轉型並不只靠基礎的硬體建設,良好的人力素質與社會關係,如人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對人的尊重與信任、合作與共享的文化、人文素養等,更是產業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如何讓整個社會的服務精緻化,建立服務型社會,則是生產優質人性與社會的關鍵。
這裡所謂服務型社會,除泛指一般商品性服務外,更要特別強調非商品性服務,包括教育服務、社會服務、醫療服務、文化服務、環境生態服務等。如何利用這次搶救失業機會,大量增加這些非商品性服務人力配備,讓這些類型服務品質因此能朝精緻路線發展,讓人與人之間可以用文明、人性的方式來相互對待,也讓我們有能力來創造優質的文化與生態環境。
以教育服務為例。我們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是大班教學。一個老師面對四、五十個學生,根本無法與個別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可是,教育本來是一種非常個人性的服務,每個學生的天資、性向都不一樣,好的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特質給予個別性輔導,才能因材施教,進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方向、培養自己的見解與能力,實現自我。這是優質社會的基底,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但大班的集體教學,嚴重影響台灣的教育品質和人力素養。
本來,少子化的人口結構,有機會讓班級人數逐漸減少。但很明顯地,教育當局並沒有意識到大班制的嚴重問題,採用減班,而不是減學生的方式來因應,班級人數遲遲不能降低,教育也無法朝個人化發展。尤其,在目前嚴重的失業情形下,教育當局所列出的拯救方案,依然只看到硬體,或增加少數幾個臨時老師,而沒有真正切入問題核心,嘗試改變整個教學結構。讓人遺憾。我初步估計,從幼稚園到高中,至少需要增聘八萬名教師,才能達到先進國家的教學品質。
以社會服務來說,由於社會急速變遷,大家庭解體,社會的孤、老、病、貧、以及弱勢邊緣者,急速增加,在在需要國家的積極介入。可是,台灣的社會安全體制很不完善,社工人員又大量短缺,各種社會救濟的措施和人力嚴重不足,醫護人力,尤其是護士,更是不夠,各項社會服務的品質當然無法精緻化。當社會弱勢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當人性的尊嚴普遍受到踐踏,社會的人文品質馬上下滑,社會關係逐漸扭曲,甚至變得醜陋。台灣需要大量增加各種社會工或社會服務人力,社會關係才會人性化。
最後談文化服務和環保服務。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政府雇用大批文史工作人員,除創造內需外,也為美國保存了很多有價值的文史資料,可供參考。台灣各地,其實有很多人才,對地方文化或公共事務的改善也有很多想法,又有熱情,政府應該大量釋出資源,讓這些人可以啟動各種地方性的文化事業或服務,提升地方文化水平。至於環保服務,日前本論壇有關「綠化台灣」的意見,非常精彩。不再贅述。有關單位應該起而執行。
台灣去年的GDP,服務產業佔了七一%,但服務業所雇用人力,卻只佔五八%,顯示台灣的服務人力不足,也是服務品質無法提升的原因。其實,服務是一種人與人相互對待的方式,非商品性服務,因為不是把人當「商品」,而是當成「人」來看待,人才可以因此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社會也才能人性化。希望馬政府利用這次機會,徹底改變台灣的服務結構,讓台灣正式邁入服務型社會。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羅比尼:危機還沒見底 更多散彈就打得到鳥?
* 瑞士挺銀行 拒向美屈服
* 人變胖、離婚少 都因不景氣
* 通用財務災難 已蔓延全球
* 金融危機 拉脫維亞政府垮台
* 完美風暴 金價喊到2,000美元
* 金融海嘯》索羅斯:比大蕭條更慘
* 金融海嘯》羅比尼:危機還沒見底
* 歐巴馬急送退稅大紅包
* 赤字腫脹!歐巴馬宣戰:砍一半
* 歐巴馬,穿平底鞋爬冰山?
* 胡錦濤溫家寶 會見希拉蕊
* 促進就業 大陸兩會重頭戲
* 北京當局 評估全面發消費券
* 輸血救經濟!中國赤字恐倍增
* 救經濟 強打六大新興產業
* 華郵:CECA 兩岸邁向統一重要一步
* 學者:民進黨要反省才能監督政府
* 財經議題亦需政治判斷
* 經濟學人資訊社: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將-9%
* 鄭貞茂:-9%數字太過悲觀了
* 美退稅救經濟 殷乃平:效果不佳
* 搶救經濟 殷乃平:先救產業金融
* 資產負債表大調整的時代
* 更多散彈就打得到鳥?
* 社論-台灣經濟嚴重衰退的省思
◆ 瑞士挺銀行 拒向美屈服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2
瑞士法院下令禁止瑞士金融市場管理局(FINMA)把瑞士銀行(UBS )的客戶資料交給美國的逃稅調查單位。FINMA的負責人也出面力挺瑞銀,表示瑞銀不必向美國屈服。美國和瑞士的「鬥法」進入新一回合。
瑞士ATS新聞社說,法院20日接受原告(銀行客戶)所提理由, 裁定FINMA不得將原告的「銀行資料交給第三方,特別是美國主管機關。」
美國司法部為追查逃稅案件,要求瑞銀提供機密帳戶資料,以清查逃稅者在歐洲的資產。瑞銀18日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除承認逃稅指控、繳付7億8000萬美元罰款外,並同意交出250名到300名美籍客戶的個人資料。
但美國國稅局並不滿意,向美國法院提告要求瑞銀交出多達5萬2000名美國客戶的個資,因為美國政府認為這些人隱瞞在瑞士的存款戶頭,違反美國稅法,戶頭在瑞士的存款至少有148億美元。
FINMA局長哈爾提納在瑞士「新蘇黎世報」21日刊出的訪談中表示,美國政府對瑞銀所提告訴,對瑞銀而言「似乎並不十分危險」,不過「美國人喜歡不斷使用恐嚇戰術」。瑞銀也表示會和美國周旋下去。
哈爾提納說,瑞銀可用必須遵守瑞士法律為理由辯護,依瑞士法律,「避稅」與「逃漏稅」不同,並未觸犯刑法,「許多國家無法或不想明白這兩者的區別」。他還表示,瑞銀交出300名客戶的個資只是個案,並不意味瑞士銀行業的保密特性自此消失。
※ 會不會引發經濟大戰?
◆ 人變胖、離婚少 都因不景氣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9.02.22
經濟不景氣下美國出現許多怪象。如人變胖、少離婚,也較少死刑犯。
猶他州一所學校取消了6年級,因為這個年級的老師在耶誕節前被解雇,所以12歲學生被併入7年級。
死刑執行問題在美國多年來始終有道德爭議,現在有些州考慮廢除死刑,為的不是嫌它缺德,而是缺錢。執行死刑的成本是監禁一名無期徒刑囚犯的10倍。
堪薩斯州一位共和黨籍州參議員提出禁止死刑的法案,希望由6月開始,以期輕減州政府的預算負擔。新墨西哥州也希望通過廢除死刑的法案,該州30年來只處死1人,只有兩名死囚,若通過可省下100萬美元(約3,478萬台幣)。
美國婚姻律師學會表示,離婚數顯著下降。因為離婚費用昂貴,且房地市場低迷,離婚後要賣屋也找不到買主。
不景氣也讓美國人腰圍漸粗。想用吃來撫慰憂鬱的心情。麥當勞第四季營利就超出預期地好。
美國郵政考慮一周只送一次信,紐約一些高中已減少校際比賽的運動種類,以減少支出。
高爾夫選手獎金也縮水。因PGA巡迴賽48個贊助商,有20個來自受創最重的金融及汽車業,總不能要他們拿政府「紓困」的錢發給高球冠軍。
獨有一個產業生意興隆,就是修繕業。人們寧願修復而不買新品。辛辛那提市一位修理皮鞋、皮包及其他皮件的業者就表示,每天有100件送修。他說:「很多人寧願花40美元修一雙鞋,也不願100美元的新鞋。」
◆ 通用財務災難 已蔓延全球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09.02.22
通用汽車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財務問題已蔓延全世界,繼通用瑞典分公司紳寶(Saab)向法院聲請重整後,兩家公司在各國的分公司也轉向當地政府求援。通用汽車股價20日暴跌11.5%,創下70多年來最低價。
加國 營運黯淡
通用和克萊斯勒的分公司,20日別向加拿大和安大略政府提扭轉營運計畫,並要求紓困。加拿大工業部長克里曼在記者會上表示,通用要求貸款60億到70億加元(47.7億到55.6億美元)。克萊斯勒求援金額約10億加元(8億美元)。
通用在加拿大的營運展望日趨黯淡,主因是勞工退休金儲蓄的負擔升高,及美元貶值推升加國勞動成本。通用表示,加國政府與工會的協助將可協助通用繼續在加國生產汽車和卡車。通用股價20日在紐約下跌11.5%,以1.77美元收盤,跌到大蕭條以來的最低水準。目前通用市值已縮水到約10 億美元。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汽車特別小組20日首次召開會議,對通用和克萊斯勒17日向財政部提出的挽救營運計畫作「初步分析」;小組由財長蓋納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桑莫斯為首。兩家公司在計畫中再向財政部要求216億美元紓困。
在通用去年宣布興建150億泰銖柴油引擎廠的泰國,總理艾比希21日表示,泰國政府將協助通用和克萊斯勒等外國汽車製造商取得銀行貸款,以使業者在當地繼續營運和推動未完成的計畫。
通用瑞典子公司紳寶汽車20日說,已向瑞典法院聲請債權人保護以進行重整,法院隨即批准。紳寶是在通用向瑞典政府要求伸出援手遭拒後,做出這項決定。
歐寶 下張骨牌
通用也已向德國、英國和西班牙請求紓困。如果歐洲政府拒絕要求,通用的其他歐洲營運可能步上紳寶後塵,其中通用旗下的德國歐寶(Opel)很可能是下一張倒下的骨牌。
歐寶的監事會委員席德20日在呂瑟斯海姆市(Ruesselsheim )說,歐寶需要的紓困金額可能超過33億歐元(42.3億美元)。歐寶在歐洲各地僱用5萬人,為紳寶的10倍多,其中半數在德國。但德國財政部長史坦布律克20日表示,反對政府入股歐寶以挽救該公司。
◆ 金融危機 拉脫維亞政府垮台
【閻紀宇/綜合廿一日外電報導】2009-02-22 中國時報
全球經濟衰退狂襲東歐,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共和國政府率先滅頂,總理高德曼尼斯廿日宣布內閣總辭,原因是執政聯盟的四個政黨中有兩黨退出,不再支持他續任總理。拉脫維亞一度是歐盟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去年卻出現嚴重衰退,引發排山倒海的民怨。
總統扎特列爾斯廿三日將會見各主要政黨領袖,協商籌組新政府事宜。拉脫維亞人口是台灣的十分之一,面積約為台灣的一.八倍,自一九九一年脫離蘇聯控制以來,已經換了十四任政府。高德曼尼斯政府二○○七年十二月廿日才上台,只維持一年又兩個月就壯烈成仁,也是歐洲繼冰島之後,第二個因經濟金融危機而垮台的政府。
波羅的海三小龍 經濟去年走下坡
拉脫維亞在二○○四年加入歐盟後,與鄰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儼然是歐洲經濟的模範生,成長率居高不下,號稱「波羅的海三小龍」。然好景不常,拉脫維亞經濟從去年開始逆轉,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前年同期衰退一○.五%,財政部預估今年GDP將負成長一二%,外資的看法還更悲觀。
今日拉脫維亞的經濟猶如住進加護病房,失業率高達八.三%,年底前還可能攀升至一二.七%。通貨膨脹率達到一五.四%。金融體系搖搖欲墜,已有銀行被國有化。公用設施費率與民生物資價格節節高升,民眾實質收入相對萎縮,社會不滿情緒日益沸騰。
高德曼尼斯政府也曾試圖力挽狂瀾,去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申請到七十五億歐元(九十四億三千萬美元)紓困資金,但條件是須大幅刪減預算開支,導致許多公立學校、醫院瀕臨關閉,地方政府預算縮水四○%,公務員減薪二五%。今年一月十三日,首都里加出現大規模示威抗議,警民衝突隨即爆發。
東歐情勢 較亞洲金融風暴更嚴峻
拉脫維亞的窘境並非東歐特例。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分析師嘉特威指出:「今日東歐地區的情勢,要比一九九七年到九八年間金融風暴時期的亞洲更為嚴峻。」丹麥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分析師也認為:「東歐經濟有如自由落體,至少有一個國家可能將無力償還外債,就是烏克蘭。」
目前除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四國情況較穩,東歐其他國家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危機,普遍的問題是出口不振、債台高築、儲蓄率低。IMF已對拉脫維亞、烏克蘭、匈牙利、塞爾維亞、白俄羅斯等國金援數百億美元,但局面尚未出現好轉跡象。
世界銀行廿日警告西歐較富裕國家,不要採行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一旦東歐經濟危機全面爆發,過去十多年累積的經濟政治進展也可能一掃而空,而且對當地市場依存度甚高的西歐銀行與產業,也將遭到重創。
◆ 完美風暴 金價喊到2,00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22
市場避險氣氛濃厚,刺激金價20日飆破1,000美元大關。部份投資專家預測,金融業和全球經濟前景不明,黃金多頭走勢還有數年可期,未來每英兩上看2,000美元。
交易最熱絡的黃金4月期貨20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一度大漲3.2%,盤中漲抵每英兩1,007.7美元,為去年7月至今首度突破1,000美元大關。
美國全球投資公司(Global Investor)環球資源基金共同經理人希克斯說:「漲勢還沒接近尾聲。我把市場這波熱潮稱為黃金的『完美風暴』。」
他指出,由於經濟情勢和金融業的前途未卜,許多投資人正繼續分散金融投資,買進黃金作為避險,「這股趨勢必定還會延續下去,且黃金的多頭行情將比外界預期高」。
經濟惡化的疑慮加劇,拖累全球股市20日連續第八個交易日下跌;總計去年至今,全球股市市值已縮水54%。各國政府為因應景氣衰退,不約而同宣布降息與砸下數兆美元擴大支出,刺激投資人大舉搶進黃金以對抗通貨膨脹。
紐約Tocqueville黃金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海瑟威(John Hathaway)表示,投資人心存恐懼,不放心把投資金融資產,才是黃金買氣激增的主因。
海瑟威推估,未來幾年金價可能漲到「數千美元」。希克斯則預期黃金日後會持續走強,可能重登2,200至2,300美元的價位,打破1980年的紀錄。
以往金價走勢往往和美元相反,美國景氣不振時,投資人賣美元、買黃金,作為抗通膨與保值的利器。不過,全球經濟衰退的各國紛採寬鬆貨幣政策,使美元和黃金一樣也成為避險工具。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外匯策略師李‧哈德曼說,黃金一直是美元疲軟時的避險工具,但各國央行可能跟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實施量化寬鬆,削弱投資人對其他貨幣的信心,讓美元成為最有投資魅力的貨幣。
◆ 金融海嘯》索羅斯:比大蕭條更慘
※ 這篇在聯合新聞網網站上的文章與下面是同一篇。
◆ 金融海嘯》伏克爾:金融失速崩盤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 2009.02.22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伏克爾20日說,全球金融崩盤速度令人「震驚」,未來必須加強對大銀行、避險基金及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規範,以免世界經濟遭受衝擊。投資名家索羅斯也說,世界金融體系實際上已經瓦解,短期內看不到解決危機的曙光,當前的動亂已比大蕭條時期更嚴重。
伏克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記者會上說:「就連專家也搞不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年前,我們可能會說,美國的情況很麻煩,但世界其他地方會撐得住。結果是,其他國家並沒有撐住。」
這位81歲的前聯準會(Fed)主席說:「我不記得有過任何時期,事情曾如此快速地發展,即使是大蕭條時期也沒有。」
他指出,世界各國的工業產值都下滑得比美國快,這是全球性金融市場崩潰帶來的結果。
伏克爾並未確切說明他認為衰退會持續多久,或是如何才能帶動復甦,但預測這次經驗會帶來持久的教訓。他說,他相信資本主義會經得起考驗,但世界經濟必須有更嚴格的規範,未來才能免於類似的衝擊。
他說,央行、財政部與與監管當局在挽救危機之際取得的權力,讓他感到憂心。他說:「美國與其他國家央行扮演的角色,已遠超過央行的本分。」伏克爾強調在制定規範架構時,應著重國際合作,特別是有關跨國經營的銀行法規。他說:「在相關問題上,國際協議愈多愈好。」
伏克爾說,除了對大銀行應有更嚴格的控管,縮小他們冒險的空間外,也應該加強監督避險基金、私募基金與現存的投資銀行。
著名的投資家索羅斯20日也說,世界金融體系實際上已經瓦解,近期內看不到解決危機的前景。索羅斯說,目前的動亂實際已比大蕭條時嚴重,他並拿當前的情況和蘇聯政權的瓦解相提並論。
索羅斯指出,去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是市場機制功能急轉直下的轉折點。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辦的餐會上說:「我們目睹金融體系崩潰了,靠維生系統支撐到現在。毫無跡象顯示危機正接近底部。」
◆ 金融海嘯》羅比尼:危機還沒見底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路透紐約二十日電】 2009.02.22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指出,美國的銀行和信用危機尚未接近尾聲。
羅比尼接受路透訪問時以棒球比賽做比喻,指出這波金融危機才進入第三、第四局。一場棒球賽共有九局,這番話代表羅比尼認為這波危機才剛剛進入中心位置。
他警告:「情況會變得更糟。」
美國新任財長蓋納兩周前公布新的銀行紓困方案,其中包含讓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要通過政府的一項「壓力測試」。主管機關將會比以往更加仔細監管銀行的帳目,以確定其資產是否還足以應付不斷惡化的狀況。
羅比尼說:「這些過程可供當局客觀地判斷哪些銀行缺乏流動性,哪些銀行已破產,然後再據之以決定要接管那些破產銀行。我們必須接管部分銀行。」
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20日股價連續第六天下跌,主要是投資人擔心政府會將銀行國有化,消除現有股東的權益。
羅比尼補充解釋,銀行國有化不需成為長期措施。
◆ 歐巴馬急送退稅大紅包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22
美國總統歐巴馬快馬加鞭,21日宣布,美國家庭最快在4月開始每個月可享受至少65美元(台幣2260元)退稅,95%的美國家庭都可受惠。
這項減稅措施包括在歐巴馬17日簽署的7870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短短4天後,歐巴馬在每周廣播演說就宣布發放退稅紅包的時間表,歐巴馬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實施速度最快、範圍最廣的減稅措施。」
7870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有36%用於減稅、64%用於社會計畫支出。其中減稅計畫讓美國人在今年每人可獲400美元(約台幣13,919元)減稅、夫婦一年就多出800美元(約台幣27,839元)可以消費。
布希政府的減稅措施是以支票把退稅款一次寄到納稅人手上,歐巴馬政府的做法更快速直接,直接降低納稅人薪水支票的扣繳額,等於薪水馬上增加。財政部已指示企業盡快降低薪水支票中的所得稅扣繳額,希望增加美國人實際到手的收入,而增加消費支出以刺激經濟成長。
美國家庭最慢在4月1日每個月至少增加65美元收入,多數上班族薪資每周可增加約13美元(台幣450元)收入,在2010 年則每周大約增加7.70美元。
收入未達聯邦所得稅納稅標準者,也有資格獲得抵稅。而收入愈高者減稅額愈低,個人收入在7萬5000至9萬5000美元、夫妻合併收入在15至19萬美元者,薪水支票不會有什麼變化。
歐巴馬實現了減稅以振興經濟的競選諾言,他去年競選時保證,如果當選,將取消布希總統只為少數富人減稅的做法,而讓95%美國人減稅。
歐巴馬表示,當務之急是穩定金融體系、遏止房價下挫和法拍屋問題惡化、控制預算赤字。他並且宣布,23日將在白宮召開跨黨派的「財政責任高峰會」,討論1.3兆美元的赤字問題;與會的將有企業人士、工會領袖、金融專家和國會議員。
◆ 赤字腫脹!歐巴馬宣戰:砍一半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22
歐巴馬即將提出一套雄心勃勃的預算藍圖,要在第一個四年任期內將美國的聯邦預算赤字砍一半,主要方法是一邊對企業和富人增稅以開源,一邊銳減伊拉克、阿富汗戰爭開銷以節流。
歐巴馬將在周四(26日)向國會提出今年10月開始的會計年度預算大綱,4月提出數百頁的完整預算書,但他將利用周一(23日)白宮高峰會的機會,先向一百多位國會議員和預算專家提出解決預算赤字問題的目標。
在21日每周一次的電台和網路講話中,歐巴馬表示決心「控制逐漸爆炸的赤字」,並形容他的預算要求「評估上理智,會計上誠實,並行詳列我的預算策略:投資我們所需,消滅我們所不需,以及恢復財政紀律」。他表示,削減赤字攸關美國未來,「不控制赤字,國家就無法永續成長」。
即使在美國會本月稍早通過787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法,而使聯邦赤字大幅腫脹前,國會預算專家就已預測,今年聯邦赤字將接近1兆2000億美元,或美經濟的8.3%,,達到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高。加上振興法和其他開支,到9月底,聯邦歲入歲出之間的逆差將直逼2兆美元。
歐巴馬預算書將在2010和2011年把赤字降到1兆美元之譜,並顯示2013年會減到5330億美元,那仍然不是小數目,但降到只占美國整體經濟3%,比較容易管理。
為達此目標,歐巴馬計畫雙管齊下,亦即節用和增稅。節用基本上是「結束伊拉克戰爭」。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去年花掉美國將近1900億美元。
增稅方面,是兌現歐巴馬選戰政見,取消2001和2003年相繼實施的富人減稅暫行辦法。依歐巴馬的定義,「富有」指年入超過25萬美元 (約新台幣869萬5000元)。那些減稅辦法2011年失效,富人最高稅將從35%升到35%以上。
價值350萬美元以上房地產的現行稅率,本來將在明年失效,歐巴馬將予維持,他另將「厲行稅務執法」瞄準避稅天堂和企業稅負漏洞。依他的計畫,到2013年,稅收在美國經濟中所占比例將從今年的16%上升為19%。
經過振興案,共和黨人已將歐巴馬打成「揮金如土的敗家子」,他們將會力抨他的增稅計畫。經濟衰退之時增稅,明智與否,有些獨立觀察家也持疑。但白宮表示,這些計畫都是歐巴馬勝選政見的反映:「這些計畫符合總統在整個選戰裡的言論,並且能恢復稅法平衡,保護中產階級,得利的是大多數美國人」。
◆ 歐巴馬,穿平底鞋爬冰山?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22
歐巴馬上台後接下嚴重的經濟爛攤子,他一方面要花大筆錢救經濟,一方面卻要削減龐大預算赤字,很多專家直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歐巴馬的2010會計年度預算書由白宮預算局長奧斯澤操刀,任務是海削美國的天文預算赤字。CNN形容,你現在如果找奧斯澤,可能在一個前有懸崖,後有絕壁的地方找到他。奧斯澤的預算處境當然也就是歐巴馬的。
由這套預算,可以看出歐巴馬的大致政策:他希望進行什麼樣的稅賦改革,他希望擴大或刪除哪些方案,以及他要如何處理醫療保險與社會安全長期經費短缺。
歐巴馬責成奧斯澤清理預算,把美國導回財政永續之路。CNN說,以美國當今的赤字情況,奧斯澤的任務「像穿平底鞋爬冰山」。柯林頓時代的白宮預算局長柯尼斯柏格說,削減赤字說來容易,其實「低垂而伸手可摘的果子不多」。
2008年聯邦預算是2兆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定 (強制)歲出,亦即社會安全與醫療保險給付、國債利息等等,其餘三分之一為「隨機支出」,其實沒那麼隨機,因為其中一半以上一定要花在國防和安全上。
這是好年頭的算法,但2009什麼都是,就是不能說「好年頭」。法定、隨機支出之外,還得加上國會已通過要支付的2 兆1000億美元銀行/股市、汽車業、房市、企業紓困經費。即使振興法只實施兩年,而且就業急速改善,未來十年每年的赤字也至少平均1兆美元。
最後,長期赤字一向大於表面所見。減稅的真實成本向來經過多方掩飾,把長程赤字變得看起來小一點。國會年年通過一塊「補釘」,保護中產階級免繳「最低稅賦」 (AMT),但預算書年年假裝不會再有這塊補釘。補釘代價:1兆美元。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20日說,長久以來,政府「用花招和噱頭掩飾政府不負責任的程度」,新政府要回歸「誠實預算」。
CNN說,就算歐巴馬和奧斯澤誠實編列預算,就算他們不會惡化預算展望,他們能夠施展來達成目標的空間也十分有限。柯尼斯柏格說:「從來沒有一年像眼前這樣百病齊發。這是個空前複雜的預算爛攤子。」
◆ 胡錦濤溫家寶 會見希拉蕊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2.22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中共國家總理溫家寶昨(21)日分別會見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雙方共同宣示要攜手合作,加深中美關係,對抗日益加深的全球經濟衰退。
胡錦濤預計4月參加倫敦國際金融會議,屆時將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晤。他對希拉蕊表示,期待歐巴馬儘早訪華,可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深化中美關係
新華社引述胡錦濤說,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在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都肩負著重要責任,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各種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中美關係。
胡錦濤表示,中方願與美方進一步加強在經貿、反恐、執法、科教、文衛、能源等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以及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磋商與協調,共同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兩國關係順利發展。
至於希拉蕊訪中國是否帶動匯市波動,中國經濟網引述分析人士預測,人民幣匯率還會保持基本穩定態勢,因為外力並不是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決定因素,在現實條件下,中國不允許人民幣出現大幅升值或貶值。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希拉蕊此行可能是一次「傾聽之旅」,應會放低姿態,不會對人民幣匯率貿然施壓。
彭博報導,希拉蕊昨日與中共外交部長楊潔篪展開會談,希拉蕊表示,中美雙方同意繼續研究西藏、台灣和緬甸等議題,人權是美國政策必要的一環。
溫家寶則在會見希拉蕊時強調,今年是中美建交30年,應對金融危機為中美加強互信與合作提供了契機,兩國要完善和發揮雙邊機制的作用,加強在多邊領域的磋商與協調,「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反對貿易保護
新華社引述希拉蕊回應,歐巴馬政府願與各方合作應對金融危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彭博指出,希拉蕊對中國持續購美國國債表達感謝,外界對美國國債需求不墜,才能支付歐巴馬7,870億美元刺激景氣方案。
◆ 促進就業 大陸兩會重頭戲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9.02.22
消息指出,3月初召開的大陸「兩會」(人大、政協)重頭戲「政府工作報告」已接近完成,報告內容將聚焦在穩定股市、房市等十項議題,將把促進就業放在頭等位置。
牛年一開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在中南海與十位智囊進行座談,各界人士也都受邀前往中南海展開座談,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報告」,已擬定了約十項議題。
此次智囊團之一的大陸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指出,「報告」的主線在年前的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兩會將更好地落實和執行。
華夏時報引述消息指稱,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是「保增長」,將是「兩會」討論的重中之重,增長最關鍵的是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尚未定稿的「報告」,將把促就業放在頭等位置。
除保成長和就業,其他八個焦點包括:三農、穩定資本市場、樓市調整、醫改細則、社保建設、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教育改革。
振興的九大產業中,僅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待公佈,而房地產振興規劃能否成為「第十個」依然是個未知數。張漢亞分析,基於對地方財政下降的忌憚,房地產肯定不能過大震動。
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透露,他在中南海對溫家寶建議,北京當局須與房企講清楚,通過協商,用一次性降價辦法,促使成交量回升,然後再談穩定。靠「發補貼」、「買房落戶」等政策沒用。
◆ 北京當局 評估全面發消費券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2.22
台灣消費券政策頗受民眾歡迎,中共商務部也正在研擬消費券發放方案,已提報給商務部長陳德銘,近期可望提報到中央兩會討論。
中共商務部內部人士透露,研究報告的具體內容很可能將在全國「兩會」上進行討論,討論的具體內容可能包括:發放主體是由國家還是地方,發放金額以及發放範圍等。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曾在2008年底建議,中國可拿出人民幣1兆元,發給民眾,限定一個季度內用完,可以拉動經濟人民幣1.33 兆元。不過,中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堅決反對發消費券,消費券的效果是一次性,不能高估。
大陸多個地方政府已從春節前夕陸續發放消費券、食物券、旅遊券等,刺激內需經濟,引發中國熱烈討論,消費券是否要擴大發行。
華夏時報引述權威人士指出,中共商務部相關部門已經對部分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的政策效益,密切關注和研究。目前,調研部分已基本結束,研究報告已經上報給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
最早發放消費券的是成都市政府,緊接著杭州、重慶等也在春節期間發放消費券。中共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9日曾公開表態肯定後,其他地方政府更是聞風而動。中共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本月初率調研組赴深圳調查研究。
以杭州市來說,杭州在春節對部分市民發放人民幣1億元消費券,其中中小學生每人100元,其他人員每人200元。
南京16日對居民發放人民幣2,000萬元的鄉村旅遊消費券,鼓勵居民赴鄉村觀光,預計拉動消費人民幣逾5億元。廣東17日則首發20萬張,總價值人民幣2,000萬元的旅遊消費券,期望能拉動人民幣4億元的消費。地方政府仍在構思擴大消費券領域,包括:成都市準備把消費券擴大到衛生、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連上海也計劃要在月底發布人民幣4,000萬元的旅遊消費券。
【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南京等大陸城市發放鄉村旅遊券,希望透過旅遊刺激內地消費。對於大陸這項新政策,台灣休旅業者大多持正面態度。業者表示,如果消費券可以帶起大陸旅遊風氣,鄰近大陸的港、澳和台灣可望受惠,但能不能真的賺到錢,還是未知數。
◆ 輸血救經濟!中國赤字恐倍增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22
規模接近GDP的3%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中國財政部已將2009年預算赤字擬定為人民幣9500億元,比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暫定的5000億元增加近一倍,整體赤字規模接近GDP的3%。
此一預算經3月4日開始的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後,便可成為最終的赤字規模,並將列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
香港「文匯報」報導,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09年中國財政赤字規模暫定為人民幣50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3200億。但是面對金融海嘯日益惡化,嚴重衝擊中國經濟,中國推出一系列大手筆的振興措施,赤字規模相對被不斷提高。
5000億人民幣赤字修為9500億
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資料顯示,中央財政赤字將達6500億。國務院隨後公布,將代發地方債2000億,使中央財政赤字達到8500億,赤字規模不久後修正為9500億。
中國為提振經濟,在去年11、12月大幅支出,儘管前六個月稅收增加20%,寫下創紀錄的人民幣1.19兆盈餘,全年預算赤字仍衝到人民幣1110億。
中國在去年11月宣布人民幣4兆的刺激方案,政府支出在12月暴增至1.66兆,是11月的3倍,比前一年同期增加31%。今年1月,中央及地方財政收入迅速下滑,比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1265億元,降幅達17%,而中央收入降幅達28.4%。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從第三季的9.0%跌至6.8%,寫下7年來低點。2008年全年經濟成長從2007年的13%放緩至9%。
渣打預測明年更擴大
渣打銀行預測,中國今年預算赤字將達GDP的2.7%,明年會進一步擴大。
溫家寶日前表示,中國可能進一步提出刺激經濟的措施。他雖然沒有說明詳情,但一般相信,中國政府計畫提出社會福利方案,以鼓勵人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已有跡象顯示政府的措施開始生效,農曆春節期間,零售業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國務院也承諾提高農業補貼、和穀物基本價格。
◆ 救經濟 強打六大新興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2.22
總統府昨(21)日舉行當前經濟情勢因應對策會議,馬英九總統指示行政院在三個月內,就出口產品多元化、品牌化、關鍵技術取得,提出產業發展具體策略;並將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精緻農業六大產業列為關鍵新興產業,將投注更多資源,吸引民間投資。
馬總統表示,應正視兩岸經貿現實,建構合理框架,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前提下,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
昨日一早8時30分,馬總統召集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副院長邱正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金管會主委陳、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財政部長李述德、經濟部長尹啟銘、政務委員朱雲鵬等開會。會中聽取陳添枝針對當前總體經濟情勢及因應對策報告,隨後進行討論。
馬總統強調,政府因應全球經濟劇烈變化的大方向正確,刺激景氣與搶救失業的作法,與世界各國比毫不遜色;但仍須注意執行時效及人民感受。
在國際大環境不佳下,為突破出口困境,對於台灣產業未來發展,馬總統指示行政院,在三個月內就出口產品多元化、品牌化、關鍵技術取得等面向,提出具體策略。
尤其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精緻農業等六大關鍵新興產業發展,應投注更多資源,以擴大規模、提升產值,並輔導及吸引民間投資。馬總統也要求加強輔導傳統產業發展,開拓新興市場商機。
在擴大內需方面,馬總統認為,公共工程已取得預算的計畫,應儘快招標執行;預算尚未通過部分,可以有條件預作招標準備工作,以縮短作業時程。希望四年5,000億元的特別預算,如期在3月底通過,以免影響政府救經濟的效率。
馬總統說,今年政府投入大筆預算,可改善過去政府投資長期不足的現象,但仍應以法規鬆綁與租稅措施,創造民間投資的誘因,以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經濟發展。此外,政府除應實施就業穩定措施,也應注意高級人才的培育與延攬,針對台灣未來產業需求,有效培養及引進高級研發人力。
◆ 華郵:CECA 兩岸邁向統一重要一步
自由時報 2009.02.22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二十一日報導,台灣與中國正就範圍廣泛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進行協商,這份協議可能是兩岸邁向統一的重要一步。報導指出,雖然台灣方面試圖貶低該協議的政治影響,中方卻已論及其對兩岸最終統一的重要性。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表示,CECA是台海關係逐漸升溫的重要里程碑,他說:「它是兩岸經濟全面整合的起點,也是兩岸邁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華郵指出,馬英九就任後,快速履行其提升兩岸關係的競選承諾,雖然工商團體大力支持,卻引起反對陣營與若干學者砲轟。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不論該協議的名稱為何,它等同兩岸「實質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也認為,該協議是「加深台灣對中國依賴的帶刺玫瑰」。
華郵指出,英文台北時報二十日刊載的馬總統專訪全文中,馬似乎暗示該協議的簽署是必然的,但對於簽署協議是否形同承認台灣隸屬中國的問題,卻迴避直接回應。
他指出:「對於國際社會如何理解該議題,端賴各國採取的立場,有些國家贊同我們,我方盟友將不認為簽署一紙協議,台灣就變成中共的一部份。」記者追問下,馬回以:「我們將採取經濟措施來解決較少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經濟問題,目前為止,我們尚未見到中共有任何逼迫台灣去做無法接受之事的意圖,倘若他們真是如此,我們也不會接受。」
華郵報導,雖然馬政府官員最近的言詞彷彿該協議已達共識,但台灣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態度較為謹慎,她在電話訪問中說:「很難說協議何時出爐,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反對聲音,由於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在人民達成共識前,政府不能有進一步的動作。」
台灣大筆資金 流向中國
報導指出,儘管台灣與中國在政治上對立,經濟卻越加交結,大筆台灣資金流向中國。隨著台灣經濟衰退,馬政府希望藉助中國的投資振興經濟,而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於二○一○年上路,台灣面臨孤立壓力,台灣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如果不能簽署CECA,「我們將被邊緣化」。
◆ 學者:民進黨要反省才能監督政府
【朱真楷、何醒邦/台北報導】2009-02-22 中國時報
民進黨、台聯昨日共同召開民間國是會議,與會者多嚴厲批判馬政府,前立委林濁水更直言馬政府企圖透過兩岸開放促進內需,「好像很厲害,但顯然沒幫助」。但也有專家並不忌諱身在綠營場子,直言民進黨是回到在野後才想起賦稅問題的嚴重,要求民進黨好好反省。
昨日登場的民間國是會議,由前台灣政交所董事長吳榮義、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及前國策顧問黃天麟,分別針對搶救失業、稅賦改革及產業紓困進行討論。
針對搶救失業議題,林濁水指出,政府竭力要將台灣變成國際企業進入大陸的平台,縱使行得通,對台灣就業市場、內需甚至是出口,都不會出現顯著幫助;他強調見著知微,馬政府開放的方向雖然正確,但卻過度樂觀,呼籲別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
學者贓聲遠以人力加值政策為例,認為學生在大學念了四年學不到東西,政府卻又花錢請學校開設進修課程,試問「教四年都不行,多念幾個月又怎樣?」根本是請鬼拿藥單。
針對賦稅改革爭議,財政部長李述德、經濟部次長施顏祥、金管會主委陳沖皆到場聆聽。稅改聯盟發言人簡錫(土皆)表示,藍綠在財經政策上都很模糊雷同,也都是一貫討好選民,缺乏中心思想,只會減稅,他將發起公民不合作運動來抗稅,也呼籲民進黨,若能帶領人民抗稅,形象就會改變。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曾巨威更直言,從民間角度來看,不管誰執政,財稅政策都沒有很好的表現,債務越來越多倒是真的,現今租稅功能有所偏差,且兩黨都迷信減、免稅。他語氣沉重的呼籲民進黨,不要等到變成在野黨才開始關心稅賦問題,無論誰執政,「要敢加稅收錢才有承擔!」
蔡英文回應說,只要民進黨夠大、民眾給民進黨更多支持,就有膽子收錢,最低稅賦制、海外所得課稅,就是民進黨的主張。
至於產業紓困問題,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建議馬政府,紓困機制應該秉持「救急不救窮、不分規模公平提供企業營運資金」,且馬政府的三挺政策,不應該寄望政府挺銀行,銀行就會挺企業;相反的,政府應該更有承擔,把三挺觀念改成「政府挺銀行、政府挺企業、政府挺員工。」
◆ 財經議題亦需政治判斷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2.22
民進黨和台聯主辦民間國是會議,馬總統未參加,卻在這一兩天於總統府內召開財經首長會議,於是給了外界朝野「打對台」印象。
財經議題打對台,聽來不太對勁。政治涉及權力之爭,意識形態對立,打對台可以理解;不過,財經議題,事涉人民福祉,也成打對台之爭,實在不必要吧?
其實朝野都知道這道理,所以總統府傳遞了會參考民間國是會議結論的訊息,而多位政府首長也赴會討論。至於民進黨,於國是會議中,對一些具體財經建議亦以專業而非政治的語言表述。可見財經政策確實具有凝聚共識的條件。
不過,財經政策亦非全然能擺脫政治的考量。例如賦稅改革,民進黨執政時期做不到,卻何以現在反倒振振有詞地嚴厲批判?這之間,若民進黨沒有反省過去與建議未來的誠意,很容易讓執政者感覺,其批評全是出於對立角度。一旦如此,賦稅改革所面臨的嚴肅課題,馬上就被口水戰淹沒。既然國民黨和民進黨雙方都有在朝主政的經驗,對「何以做不到」這執政處境,理應感同身受,沒理由不能從「當家難為」的角度,做出務實的對話,也才可能找出朝野「共體時艱」的解決之道。
還有一些關鍵性的財經大政策,由於關切到一個政黨的基本主張,也涉及執政者的治國方略,因此,必然是要從政治面切入的。比方說,三通直航、CECA(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基於藍營一向力主兩岸走經貿流通的大方向,綠營則相對保守謹慎,於是,每一進退,勢必牽動兩陣營的敏感神經,這就不是簡單幾句「擺脫意識形態泥淖」即能化解得了。換言之,此類議題就更需要嚴肅的政治對話了。
國民黨現在當然說要兌現選舉支票,畢竟,這是多數選民經過民進黨執政八年後轉投票給馬英九的主要原因。不過,從CECA,到賦稅改革,到當前振興景氣方案,馬政府不能只以「競選政見」一語帶過執行的必要性。面對外界質疑,包括國外媒體的誤解,馬總統有必要在第一時間,親上火線講清楚,儘量爭取朝野共識。財經議題也需政治判斷,馬政府當有如此警覺。
◆ 經濟學人資訊社: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將-9%
【聯合晚報╱中央社倫敦21日電】 2009.02.22
「經濟學人資訊社」資深經濟學家杜新志21日警告,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加上電子產品需求銳減雙重打擊,今年台灣經濟將負成長9%,到年底失業人數將超過100萬人。
杜新志(Kil Dosanjh)說,2009年無疑將是台灣歷來經濟表現最糟的一年,預估明年下半年情況可以趨於穩定。
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測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將持續以驚人的速度惡化,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將負成長0.8%,並將美國今年經濟下修到負成長2.5%,歐元區負成長2.9%,日本負成長5.5%,亞洲地區則成長1.7%。
杜新志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14日他原本預估今年台灣經濟負成長6.5%,但在行政院主計處18日公布去年第4季經濟負成長8.36%,全年經濟成長率0.12%後,他將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下修到負9%。
杜新志說,台灣政府提高公共建設是正確的方向,但公共投資增加的金額不足以抵銷私人投資減少,及外銷出口萎縮造成的損失,預估明年台灣經濟將零成長或負成長2%,明年下半年經濟可望回穩。
他進一步表示,歷經這一波經濟蕭條重創,台灣的經濟規模如果要回復到2008年的水準,樂觀預估要等到2013年。換言之,未來5年台灣民眾要有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曾多次訪問台灣的杜新志警告,台灣失業人數將因為經濟惡化而增加,預估到今年底失業率將增加到10%,失業人數將達約110萬人,明年失業率預估跌到7%左右。
這位亞洲經濟專家表示,和其它同樣高度倚賴外銷出口的亞洲國家相比,台灣的情況並不是最糟,南韓今年經濟可能負成長10%,是表現最差的亞洲國家,新加坡預估負成長7.5%。
杜新志分析,台灣經濟不振主要面臨兩大挑戰:全球經濟衰弱,加上市場對電子商品的需求銳減,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外銷出口的主市場美國,即使進口需求提高,台灣不見得受惠,因為進口商品可能是原油、食品、汽車等產品,台灣經濟的復甦除了需要靠全球經濟反彈,還要美國、歐洲等西方市場消費者開始購買電子產品。
經濟學人資訊社預估明年全球經濟將反彈成長2.2%,杜新志說,明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經濟將逐漸回穩,但不會出現V型反彈,而是U型走勢。
對於台灣在野黨批評國民黨應為經濟欠佳的表現負責並更換內閣,杜新志認為,台灣經濟陷入目前的低潮,不論任何政黨執政都無法立即扭轉頹勢,國民黨承諾會改善經濟,民眾對它有高度期待,當經濟未見好轉,受到的批評也難免較多,但他肯定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時,為台灣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
◆ 鄭貞茂:-9%數字太過悲觀了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2.22
「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最新的全球經濟預測報告,內容指出因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加上電子產品需求銳減的雙重打擊,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為-9%,而到年底的失業人數將超過100萬人,今年將會是台灣歷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強調,預估我國經濟今年會負成長9%,太過於悲觀了。
鄭貞茂表示,去年國內第四季的經濟已負成長8%,所以今年整體經濟的預估不致為負成長9%,太過於悲觀。至於經濟學人資訊社預測失業人口今年將摜破100萬,鄭貞茂指出,目前的失業人口數已近60萬,但實際的失業人口數應已超過百萬名,所以此預估數字相當合理。
為了挽救經濟,馬政府祭出四藥方的財政政策,而央行也積極採取貨幣政策,鄭貞茂指出,政府的支出才是救經濟的關鍵,今年的出口表現應都不會太好,要搶救經濟,只能依賴擴大內需市場,他認為,減稅措施的效果不會太好,不如增加政府支出。此外,對於央行所採取的貨幣政策救市,鄭貞茂表示,央行已做到了極限,但他預估央行將會於3月再降息一碼,利率會降至1%,創歷史新低,至於是否會降到1%以下,他表示,民間利率幾乎貼近零,央行不可能降到1%以下,因為對實質經濟無任何幫助。
◆ 美退稅救經濟 殷乃平:效果不佳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2.22
為了搶救經濟,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簽署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此方案中,包括2800億美元的減稅經費,將讓逾95%的美國人民每年最多可退稅400美元,並且會立即落實執行。財政部指出,有關我國的減免稅措施,賦改會一直積極討論執行,落實的效率也很快。學者專家則認為,退稅效果並不佳。
行政院為搶救經濟與失業而提出振興經濟新方案,實施期間將從民國98年至101年,總經費合計約7200億元,其中,減免稅措施所造成的稅收損失約624億元。財政部官員指出,減稅是重大政策,目前我國的稅改方案都由賦改會在進行統籌研究,並已完成汽車貨物稅、遺贈稅、促產擴大適用於製造業,以及提高所得稅扣除額等減稅方案,執行效率相當迅速,對提振經濟將會有所助益。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根據過去的經驗,退稅的效果並不佳,尤其是所得稅的退稅,以去年5月美國布希總統的600億元退稅政策為例,其效果不到40%,對拉抬經濟的幫助相當有限,反而,台灣今年1月所發放的消費券,因發揮其功能,而引起國際關注。
殷乃平強調,我國的減稅空間一直存在,在經濟不佳時,賦改會應扮演好振興經濟的角色,但卻未發揮其功能,他建議,賦改會應推出整套的稅改方案,而不是一件件的宣布執行,否則通過的稅改措施對經濟助益將有限,成效也未彰顯。
※ 已有二人說退稅成效不佳。
◆ 搶救經濟 殷乃平:先救產業金融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9.02.22
台灣的經濟情勢像自由落體般,持續往下掉,馬英九總統召集財經首長開會討論,提出4個搶救經濟方向。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全世界都在搶救經濟,各國提出的方法大同小異,但效果卻有限,國內若要救經濟,應先解決產業結構與金融產業體制結構的問題。
殷乃平表示,府院所提出的4個搶救經濟方向,目前效果仍不可知,要真正推動落實後才可了解,但他認為,我國經濟的問題在於產業結構與金融產業體制結構發生異狀,應先解決此兩大領域的問題。在產業結構方面,他指出,目前整體產業結構的發展根本無方向,繼DRAM和面板產業陸續傳出營運不佳的問題,政府應協助產業重組,否則整個產業結構將停頓,無法繼續運作。
在金融產業體制結構方面,他指出,銀行與保險產業陸續出現經營不善、裁員倒閉的危機,政府應先解決此問題,才能確保國內金融產業體制的結構健全,可正常運作。此外,府院所提的救經濟方案中,將全力推動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協定,殷乃平認為,挽救經濟的重心,不應全放在兩岸,因兩岸經濟的突破不是單方面,就算雙方有經濟協定,但目前中國大陸也有其經濟衰退的障礙存在,所以不應對兩岸關係期待太高,對經濟助益有限。
◆ 資產負債表大調整的時代
【經濟日報╱▉謝劍平】 2009.02.22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幾個指標可看出景氣即將見底反彈。各國降息已接近尾聲,利率水準趨近於零;根據Bloomberg的統計,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在最近三個月的表現已凌駕公債的表現,顯示愈來愈多的投資機構對信用商品恢復信心,公司債與公債的利差逐漸收斂到合理的水準,表示之前不斷擴大的信用利差已充分反映違約風險與流動性風險。歷史經驗顯示,信用市場往往領先股市率走穩,若此波公司債的表現可持續下去,股市反彈應可期待。
前波景氣在2007年12月攀上高峰,而股市在當年7月見到高點。以網路泡沫化的經驗來看,景氣從2001年開始下殺,衰退兩年後才在2003年露出曙光,因此,預見本波景氣將在2009年12月見底反彈,而通常領先反映景氣三至六個月的股市,預估在第三季將會有個像樣的反彈,屆時社會大眾才會感覺到景氣有在復甦的跡象。
股市反彈可期,但這次因金融海嘯所導致的經濟大衰退,與過去幾次嚴重的衰退有許多不一樣的現象。第一,金融機構受傷慘重,因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運作很重要的買家與賣家,若其元氣大傷,對未來資本市場的反彈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如過去亞洲金融風暴及網路泡沫化所引起的經濟衰退,當時只有幾個特定產業受到衝擊,而這次金融機構直接就是金融海嘯的震央。
第二,全球家計單位資產減損的幅度相當驚人,其中又以歐、美地區最為慘重,資產減損的幅度高達20%~25%。家計單位的資產減損,嚴重影響其消費能力,短期不利景氣的復甦,但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家計單位為了彌補資產減損,未來將會加強儲蓄,以改善個人的資產負債表。
第三、全球產能過剩,去槓桿化成為趨勢,企業大都採取延緩投資、裁員等各種可保留現金、降低成本的手段,希望能撐過這波景氣寒冬;第四,全球皆在降低個人及企業的負債比率、減持資產,進行資產負債表的大調整。有鑑於上述差異,即便目前各國政府將利率水準降到零,並祭出減稅、擴大公共支出等各項振興經濟方案,企圖挽救景氣,但其乘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受到這次金融海嘯的影響,台灣實質經濟也受到很大的影響,GDP已連兩季出現負成長的情況,賴以維生的出口產業大幅度的衰退,民間消費萎靡不振,高失業恐成為常態,加上老年化社會的型態,未來政府的財政負擔將會非常大。
比較起來,台灣這次碰到的問題仍比美國單純一些,美國所面對的是信用市場、金融產業及房地產泡沫化等交錯性問題;台灣金融產業所受到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受到信心的影響,不太敢借錢給企業,加上全球產能過剩,歐、美等先進國家因消費能力與信心降低,對開發中國家的進口也隨之減少,如最近日本出口到大陸在減少、大陸出口到美國也在減少,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的確產生連動的效果。所以,台灣面對的主要是如何提升產業及國家的競爭力,好整以暇等待全球景氣的回春。
當前,台灣政府應拋棄以前的舊思維,趁機進行結構性的改革,而非病急亂投醫,浪費資源去救一些陷入危機、長期不具競爭力的產業,短期或可解決一些失業問題,但長期來看不見得對台灣整體國家競爭力有幫助,未來國家所要付的代價將非常的大。政府應利用這次機會,進行金融改革,將國家資源做更有效率的投資,發展具有前瞻性的核心產業,例如美國歐巴馬政府所提倡的綠能、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產業,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政府角色方面,由於台灣未來將面臨高失業及老年化的社會型態,政府的責任及負擔將會加重,未來國家的負債比率勢必提高,政府應開源節流,例如在兩岸關係和緩的前提下,逐漸縮減軍備支出,以減輕財政負擔。最後,靜待美國及中國市場的回春,尤其是中國市場,若台灣企業能在中國內需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未來台灣將會是全球景氣復甦的急先鋒。
(作者是中華電信財務長、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 更多散彈就打得到鳥?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2
主計處日前預測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為負2.97%,這當然是嚴重的不景氣;然而政府到目前為止的對策似乎還是只有九個月來慣用的那兩個:撒錢與開高層會議。劉院長更直接說「請給我們子彈」打贏金融海嘯。但子彈不是沒成本的,而且更多子彈並不是抵抗金融海嘯的好辦法。
政府一直沒真正思考不景氣的原因和對策。馬政府最初說經濟不好乃是民進黨留下爛攤子,只要換黨執政就會馬上好。後來又認為股市是關鍵,而耗費大量資金甚至政府官員的誠信去護盤;失敗後,又改口股價是受國際影響而無法護盤。眼看股市和經濟不好,馬總統和高層官員又說台灣經濟基本面很好,只是信心出問題。這卻等於否定了自己原先對民進黨執政的批評。現在主計處的預測總算讓政府知道問題原來在出口;於是政府說要擴大內需以補出口之下降,因此劉院長開口要更多錢。但這並不是好辦法。
當出口只萎縮一點點時,擴大內需確可替代出口來維持經濟成長和就業;但出口萎縮甚多時,內需就無力強予替代。在簡單的凱因斯理論和總體經濟學教科書裡,假設一個家只生產一種產品,因此人民或外國少買時,只要政府多買就可把生產和就業救回來。然而任何有點水準的經濟學家或官員都知道,出口品和公共投資要用的東西很不相同。當我國DRAM出口大量減少時,政府花幾千億做公共建設也多買不了幾顆DRAM,因此根本幫不了DRAM產業。而DRAM的生產設備和員工,也絕大部分不可能改行去生產政府要買的鋼筋水泥或當貼磁磚的師傅。所以出口大幅萎縮時,大幅擴大國內支出不僅救不了出口產業,過多的公共投資還可能因為執行和監督能力不足,而造成偷工減料和其他弊端。
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國現在的不景氣是無法用大幅擴大公共投資來解決。政府不該再執迷追求經濟成長率,應更用心力於避免不景氣帶來的災難。其實總所得下降3%,若是由全民平均負擔,並不是多大的問題。不景氣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有些人的工作和所得不是減少3%,而是完全失業甚至活不下去,有些企業生意也會萎縮較多而要倒閉,經濟也可能因而無法順利運轉。政府若明白這個事實,就知道政府面對嚴重不景氣的要務不是儘量拉高經濟成長率,而是支援難活下去的失業者,讓經濟能順利運轉,並幫助有未來前途的產業度過難關。
政府若把握這些要務來對付不景氣,所需的經費將遠低於散彈打鳥式的盲目擴大公共支出。例如,857億的消費券即使照政府的估計而提高0.6%的經濟成長率,其能減少的失業人口也不會超過3萬人;但若把這筆錢直接發給或雇用50萬失業者,每人卻可分到19萬元,將其中大部分用於基本消費,活過一年不成問題。所以政府應該更用心思考用錢的方法及效益。
而由於主計處日前估計的今年國民生產毛額比編預算時依據的估計值低了12%,因此稅收至少將因而短收2,000億元。而不景氣又可能使稅收占所得的比例下降一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少收約1,300億元。這短收再加上目前預算已有的赤字,將使財政赤字超過7,000億元,接近GDP的6%。相對地,2001年我國出口萎縮18%,和今年預測的萎縮20%相差不多,但當年政府赤字僅占GDP的3.8%。所以馬政府若不刪減支出反而要擴大舉債和支出,問題恐怕會比當時還嚴重。
因此我們奉勸政府別再盲目花錢救成長率,請精簡開支而集中力量幫助人民度過難關,並保留更多的舉債空間和財政實力,應付可能更久的不景氣,以及爭取復甦時可能出現的機會。
◆ 社論-台灣經濟嚴重衰退的省思
【本報訊】2009-02-22 工商時報
日前行政院主計處發佈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報告,指出去年第四季台灣經濟衰退8.36%,並預測今年台灣經濟將衰退2.97%,顯見本波景氣衰退更甚千禧年的網路泡沫。特別是去年第四季經濟衰退8.36%,遠較2001年第三季衰退4.6%以及1975年第一季衰退4.1%嚴重,而2009年預期經濟成長率-2.97%亦甚於2001年的-2.17%,當前台灣經濟的確面臨嚴峻的挑戰。
回顧過去50年,台灣經濟應已經歷11次完整的景氣循環,其中最嚴峻者莫過於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台灣經濟成長率從1973年的12.88%大幅滑落至1974、75年的1.38%及4.94%,至1976年才恢復衰退前的成長動能。而網路泡沫後,雖然台灣經濟在隔年就恢復正成長,但至今卻尚未回到網路泡沫破滅前的成長動力。會有這樣的差別一方面是因為現今台灣經濟已漸趨成熟,成長潛力本不如第一次石油危機之時處青澀時期,另一方面則與70年代政府適時提出台灣經濟發展願景,特別是積極啟動大建設有關。
在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之後不到三個月,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即推出十大建設計畫,這項計畫之所以能成功帶領台灣走出景氣衰退有幾個重要的成分: 第一、投資金額龐大:從1974年開始建設至1979年完工,光是十大建設總投資金額即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約占該期間台灣國內生產毛額之6%。
其次、十大建設有效的提升台灣競爭力:當時十大建設的推出並非只是援引凱因斯學派的擴大公共支出,其背後更有著宏偉的發展願景。當時台灣正試圖走出退出聯合國及與日本斷交的陰影,為解決石油危機及全球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生產成本遽增、出口大幅下降等結構性問題,政府遂展開所謂的「第二次進口替代」,希望藉由發展重化工業等建立自主的經濟體系,而十大建設就是在這個大思維下所推出的政策。此外,當時政府在進行第二次進口替代的同時,也著手規劃更長遠的產業發展遠景。1974年時任行政院秘書長的費驊即邀請經濟部長孫運璿等人,在台北市懷寧街的一家豆漿店商討台灣產業發展的新方向,那就是今天台灣的主流產業電子業的發軔。
第三、政策執行迅速:一般來說,讓經濟恢復到正常軌道的成本與經濟衰退的程度有非對稱的關係。也就是說,對抗經濟嚴峻所要花費的成本固然很高,但隨著經濟狀況的更為惡化,拯救經濟所需成本的增加將更為龐大。因此,政策推動的速度亦攸關政策最後的成效。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從發生石油危機到十大建設的正式推出僅歷時不到三個月,這樣的行政效率直可與美國歷史上小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1月上任至3月- 6月所接連推出的百日新政相比擬。
第四、行政當局以堅定的態度穩定民眾信心:政府擴大公共支出固然可以緩和經濟衰退的衝擊,但若無法刺激民間消費以及投資,這些政策也必然大打折扣。而十大建設的成功,除了得力於方向正確以及規模宏大外,政府堅定的立場及明確的目標所帶起的全民信心也是一大重要關鍵。即使是在30餘年後的今天,仍有許多人記得蔣經國總統當年許多膾炙人口的談話,例如「我們在未來五年期間,要為經濟建設奠定一個重工業和基本建設的基礎」、「今日不做,明日將會懊悔」等。
第五、應用科學方法進行經濟規劃:經濟規劃與預測雖有關聯,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思維。經濟規劃是先設定終點值,研判從現狀到終值的可能路徑,再應用最適控制理論找出最佳路徑。為有效對抗石油危機衝擊,十大建設推出之初,所有政策規劃固然離不開總體經濟計量模型,但同時也參酌最適控制理論,提升對建設支出規模及效益評估的掌控度。
目前台灣所面臨的經濟困境尤甚於當年,我們固然應抱持著臨深履薄的心情,但也不必懷憂喪志!主計處的經濟預測,應該是將全球金融海嘯引起的經貿衰退以及政府的計畫性支出規模等代入模型做判斷,大致來說,是一個客觀的結果。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情勢,如果政府及時提出宏偉的政策願景及足夠的支出規模,並善用經濟規劃方法、提升施政效率,則台灣經濟免於嚴重衰退仍有可為。一言以蔽之,值此經濟不景氣年代,政府施政應更加細膩、更具魄力。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扶植下一個 Google 台灣品牌發展新契機
* 佛里曼專欄》創新非紓困 扶植下一個Google
* 羅比尼:政府打壞帳 自身難保
* 出口重挫 亞洲須調整經濟體質
* 5,000億美元 歐盟籲成立穩定基金
* 亞洲13國 將擴大換匯額度
* 美中經濟合作利己利他
* 兩岸簽經合協定 循WTO模式
* 經合協定≠CECA 說不清
* 兩岸經合協定》參考東協加一 聚焦關稅減讓
* (民間國是會議)10項總結 促失業給付延為一年
* 減輕稅負 綜所稅級距加速上調
* 苦民所苦 用心良苦
* 工作所得補助資格 政院:擬放寬
* 資源彙整 「失業大補帖」幫你度難關
* 食物包濟貧 弱勢:沒冰箱放
* 經濟警訊金融保險產值大衰退
* 不滿補稅 國際海纜業揚言撤離
* 追小失大 划得來嗎
* 面板業恐怖平衡已破
* 一步輸步步輸 面板開放不宜拖
* 電子紙、觸控面板、LED、太陽能 布局新方向
* 歷史似乎正在重演
* 施振榮:台灣品牌發展新契機
* 社論-由賽局理論談DRAM整併問題的最適解
◆ 佛里曼專欄》創新非紓困 扶植下一個Google
【聯合報╱陳世欽譯】 2009.02.23
通用與克萊斯勒汽車已取得或請求美國政府給予大手筆紓困,最近又雙雙開口請求紓困大約200億美元。這件事使我產生一種很不好的感覺:我們資助失敗者,唯一的原因是,它們聲稱它們的葬禮會比裝上維生系統更貴。抱歉,朋友們,然而這不是美國的處事之道。為失敗者紓困並不是美國成為富裕國家的方法,更不是我們脫離這次危機的辦法。
通用汽車已淪為巨大的財富毀滅機器,規模可能歷來最大。美國政府必須讓它與克萊斯勒汽車破產,使它們得以在新的管理團隊領導及新的勞動協議規範下,帶著新視野真正重新出發。關於協助企業的問題,寶貴的公帑應集中用於新興事業而不是紓困。
欲以200億美元的納稅人血汗錢創造就業機會?可以。美國的部分創投基金因為大學捐贈與退休基金嚴重縮水而缺少現金。你不妨聯絡其中排名前20的基金,向對方透露如下消息:美國財政部準備各給它們10億美元,用以資助現有的最佳創投方案。如果它們失敗,我們都是輸家;如果其中任何一家成為另一個微軟或英特爾,這筆納稅人的錢,會讓你分享投資獲利的20%,讓這些投資公司保留其他的80%。
如果準備動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納稅人血汗錢,我們不能只將它們灑在講究辦公室裝潢的銀行家,槓桿操作過甚的投機客,以及年年只會抗拒改革,遊說華府,而不思如何領導變革擊敗豐田汽車的汽車業高階主管的身上。
我最近為新書展開全美的巡迴之旅,每晚回到飯店時,口袋一定塞滿潔淨能源創新者的名片。美國仍有許多不斷尋找資金的創新者。所以,我們必須確保失敗者不至於因為求助的音量太大而淹沒可能有辦法帶領我們脫困的潛在贏家的聲音。美國的部分最優秀企業,例如英特爾,當初均是在經濟衰退期間起跑。在這種時期,現實的需求足以使創新者更有創造力,冒險者更勇於承擔風險。
沒錯,我們必須撐住金融體系,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以公平方式避免勤奮且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們房子遭到法拍不僅應為,也是維持安定的必要手段。
然而除此之外,我們不妨以更具創意的方式思考、討論及規畫。我們已經跌倒,但並未出局。在投資納稅人的錢時,我們不妨與真正的創新者攜手開展新一代的生物、資訊、奈米、潔淨科技事業,以創造真正的廿一世紀就業機會,進而為納稅人創造真正的利益。我們的座右銘應該是:「開創,不是紓困;扶植下一個Google,而不是護理老邁的通用汽車。」
持平而言,歐巴馬團隊與國會民主黨人最近在幾乎沒有共和黨人的支持下通過的經濟振興方案,是朝這個方向前進。向他們脫帽致敬。現在讓我們再多做一些。
在美國,包括風力、太陽能、太陽熱能在內的再生能源企業奄奄一息。多數的新計畫去秋停擺,因為它們必須將再生能源的扣抵稅額賣給華爾街的企業,以換取融資。這些公司最近相繼破產或蒙受巨大損失,因為已無利潤可資抵銷而不再需要扣抵。振興方案為再生能源創新者,以及即起至2010年底止開展的任何計畫,創造一個繞過華爾街,直接透過美國財政部確定扣抵額價值的機制。
亮源能源公司(BrightSource Energy)在莫沙維沙漠建造並經營最尖端的太陽熱能廠,執行長伍拉德(John Woolard)表示,美國的風力及太陽能產業去年第四季「形同死亡」。五個全新規畫的GW太陽熱能方案所產電力相當於五座大型的核能電廠,因為缺少融資而受阻於審核的不同階段。
伍拉德表示:「現在,這些計畫將繼續推動。它們可以創造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 這是正確的立法方向。」
這些就業機會遍及工程、營造、操作大型太陽能系統與風力農莊、生產新太陽光電等領域。它們將共同促進各該領域的創新,並使風力與太陽能科技的成本學習曲線逐漸下降,進而與化石燃料競爭,成為「中印價格」的出口產業。這是它們可在中國大陸與印度斟情增減的價格。
這是美國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刺激經濟的應由之途:有限時間下的有限融資,鎖定一種與新科技產業競爭的產業。只要山姆大叔略推一把,它不但會安然度過當前的危機,更可以在危機結束後,助我們欣欣向榮。我們與全世界都需要一個不只苟延殘喘,而且還能繁榮興盛的美國。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羅比尼:政府打壞帳 自身難保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2.23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表示,各國政府在拯救金融體系的過程中承接太多壞帳,政府自身恐將面臨倒閉危機。
羅比尼在自家網站RGE Monitor上寫道,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如果沒有採取適當且積極的政策行動,經濟出現L型長期衰退的機率高達30%。因此政府必須出面清理銀行與民眾難以支付的債務,可能必須把幾家大銀行收歸國有。
但是在清理壞帳的過程中,政府吸收這次金融風暴的民間損失,將把許多民間負債「社會化」,轉移到政府頭上。這些鉅額負債到了某一時點可能導致政府破產,如此一來政府作為金融體系後盾的公信力,包括擔保存款的能力,都將蕩然無存。許多銀行也許「大到不能倒」,但也可能「大到救不了」。
羅比尼並沒有點名究竟是哪一國政府會出問題。不過他特別警告,東歐的銀行體系出現連鎖危機,恐怕需要整個歐洲區協同挽救。
在這篇名為「盎格魯薩克遜自由放任體制弱點盡出」的文章中,羅比尼指出,美式毫無管制的放任市場派已信用破產,這將引發一波反全球化、反自由市場以及反對跨國金融開放的浪潮;但是「資本主義市場也許是最糟的經濟體制,卻比其他選項都來得好」,非市場經濟並不可行。
羅比尼表示,消費、資本支出、住宅投資、就業、進出口都加速萎縮,如今全球經濟簡直就像自由落體。
若要避免陷入長期經濟衰退的困境,必須積極實施寬鬆貨幣結合財政支出的政策,並整頓金融系統。
羅比尼警告,歐洲央行(ECB)的降息速度太慢,德國、西班牙的振興經濟支出措施規模太小,恐怕不足以拯救經濟。
※ 拉脫維亞政府已經垮台了。下面這篇文章值得一讀:
* 中時藝文 - 工商大書坊 - 金融危機=過去恐懼的總和
這次危機前所未見。若說像我們以前見過的每件事,同時擠在一起出現,可能更為準確:不動產泡沫爆裂,可以和日本1980年代末情形相提並論;銀行擠兌潮可以向1930年代初看齊;美國發生流動性陷阱,同樣讓人想起日本;近日國際資金流動阻斷,新一波貨幣危機爆發,讓人想起1990年代亞洲發生的往事...(詳見原站)
◆ 出口重挫 亞洲須調整經濟體質
【黃文正/綜合報導】2009-02-23 中國時報
因率先預警次貸危機,於去年榮膺普立茲獎「評論獎」的《華盛頓郵報》商業專欄作家史蒂芬.佩爾斯坦(Steven Pearlstein)警告,亞洲國家進出口數據急遽下滑,歐洲金融危機如同美國一般嚴峻,將使全球經濟墜入惡性循環,美國冀望以出口成長帶動經濟回溫的如意算盤,恐反遭強大「後座力」重創,此次經濟衰退勢將既深且長。
佩爾斯坦表示,這次全球經濟急速衰退可從東亞和東歐兩方面來分析。在東亞方面,包括台灣、越南、中國和日本等外銷出口導向的國家,製造的汽車、鞋子和電腦等產品,多輸往美國、西歐等國家,而當美國和西歐等國經濟引擎熄火,這些東亞國家也無法置身於外。
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巴瑞.艾臣格林(Barry Eichengreen)指出,台灣去年第四季工業生產季減四○%、日本出口季減三五%、南韓出口季減一七%,而中國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年同期成長六.八%,成長率創下七年新低。相較九○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這次亞洲經濟受創更深,除了全球消費需求頓失,導致出口大降之外,外資集體出走,更是亞洲經濟沉淪的主因。
他預期,亞洲出口應很快便會恢復,但要重回泡沫經濟時期的榮景,恐怕還要很長時間。同樣的,要吸引外資回抱亞洲資產,也需要漫長的等待。近來,亞洲各國企盼提振內需消費以降低出口衰退對經濟的衝擊,但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卻持保留態度。
他分析,首先,亞洲消費者並不一定會購買原本要外銷的商品,因此整個製造鏈必須重新調整,而工人也須重新訓練和調派。此外,為了填補外資出走的資金缺口,亞洲國家亟需發展具有籌資能力和承擔較高投資風險的金融機構。最重要的是,亞洲政府必須推行社會安全保險等社福制度,民眾才不會不敢消費,導致內需消費不振。
簡單的說,這波亞洲經濟下滑或許得以控制,尤其是中國已推出巨額經濟振興計畫。不過,亞洲經濟仍須經歷必要的調整,方能重返榮耀。
第二個令人擔憂的地方是東歐,共黨政權瓦解後,東歐國家在西方銀行、跨國企業大幅投資下迅速茁壯,然而,與亞洲人民不同的是,嚮往西歐生活的東歐人民,並不習慣儲蓄,不僅賺多少花多少,甚至還借錢享受中產階級的生活,而為滿足國人的社福要求,各國政府只好不斷舉債。
如今,當西歐國家步入衰退,訂單驟減,如同亞洲一般,東歐的工廠也大量倒閉,失業率暴升,股市接連腰斬,各國貨幣大貶,不僅家庭和企業無力償還貸款,連各國政府也傳出無力支付國債的警訊。西歐銀行借給東歐國家高達一兆六千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多為財務槓桿,已暴露於高度風險中。
歐洲試圖整合各國之力,仿行美國「不良資產援助方案」(TARP)紓困大型金融機構,而歐盟也計畫設立機制以援救陷入財政危機和貨幣貶值的國家,然歐洲畢竟不是美國,西歐國家的主要政治領袖皆反對以納稅人的錢金援其它國家或外國銀行。上周,法國政府甚至要求標緻雪鐵龍和雷諾兩大車廠須裁減外國員工,才可獲得八十億歐元的紓困金。
據傳,歐洲許多銀行近來自全歐各地子公司秘密抽回資金匯回本國,若此狀況持續下去,此種金融保護主義將使歐洲經濟大倒退,讓全歐陷入深度衰退的深淵。而這對美國而言,絕非是好消息。
◆ 5,000億美元 歐盟籲成立穩定基金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2.23
歐洲各國領袖22日齊聚德國柏林,討論重建金融市場新秩序的作法,希望在20國集團(G20)金融會議前取得一致立場。英國首相布朗表示,歐盟領袖已經達成共識,將呼籲國際貨幣基金(IMF)成立至少5,000億美元規模的金融穩定基金,因應未來的金融危機。
布朗說:「我們已經決議,國際組織應該擁有5,000億美元,使他們不只能對付當前的金融危機,也能避免未來的金融危機。我們今天提議成立一筆5,000億美元規模的IMF基金。」
德國總理梅克爾邀請英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盧森堡及捷克等國的政府領袖和財政部長共同與會。這場會議被視為全球20個主要工業國和新興國家領袖4月初倫敦高峰會的會前會。
梅克爾呼籲各國加強金融市場監控,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制定限制高階主管薪資的法規,並加重IMF的角色。她同意讓IMF的基金規模加倍。她說,不論金融商品、投資者或金融工具,世界任何一角落都不能再有盲點。
梅克爾倡議制定「經濟永續發展憲章」,減少經濟不平衡現象,以穩定金融市場,並避免去年美國房貸市場崩跌引爆全球危機的意外再度重演。
梅克爾還提出繪製全球「風險地圖」,預告可能發生的風險,以快速因應並預防危機惡化。
德國財長史坦布律克也表示,沒有任何金融市場、投資者或者金融產品可以不受限制或監督,避險基金應直接受法令規範。他說:「金融市場應依據其經濟本質受到法令約制,不因法律或所在區域而有差別,而焦點應該在金融工具和市場,不管個人或公司,都對金融穩定造成可觀風險。」
史坦布律克也將呼籲「立即增加」IMF的資源,以適當反映該組織負擔的責任。
◆ 亞洲13國 將擴大換匯額度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2.23
來自東南亞、中國、日本和南韓的財經官員22日同意把區域緊急儲備基金由800億美元擴增至1,200億美元,以在全球經濟危機之際,支撐亞洲貨幣。
這項換匯信用額度就是著名的「清邁協議」,旨在協助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安度全球金融風暴,去年提議的金額是800億美元。但鑒於經濟災難重創亞洲在歐、美的主要貿易夥伴,亞洲十位財長與其他高層官員在泰國集會時,達成擴大換匯規模的共識。
與會官員在會後發布的聲明中表示:「多邊清邁協議的總金額將由最初同意的800億美元增至1,200億美元。」據了解,中國、日本和南韓將出資八成,東協國家負擔剩下的兩成。聲明並指出,此舉意在「確保區域市場穩定並促進市場信心」,亞洲財經官員今年稍晚在印尼峇里島集會時會做最後的定案。
東南亞國協年度高峰會本周五(27日)將在泰國度假勝地華欣(Hua Hin)登場,提高清邁協議金額的提議也將列入討論事項。
日本政府也表示,將對印尼可能發行的15億美元日圓債券提供擔保。
22日的集會也討論了經濟合作、亞洲如何減輕全球金融的衝擊、如何有效觀察全球經濟情勢以及擴大亞洲債券市場的可能性。
東南亞國協的十個成員國加上中國、日本和南韓,同意在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後成立清邁協議雙邊換匯機制,以免重蹈覆轍。
當前的經濟寒冬危及數百萬人的工作以及亞洲開發中經濟體近來強健的成長,亞洲國家正計劃把這項協議擴大至多邊儲備資金。
泰國總理艾比希日前表示,該基金會是經濟進一步惡化時的緩衝墊。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部長與官員,以及中國、南韓、日本的高官,都出席22日的集會。
◆ 美中經濟合作利己利他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3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昨天結束亞洲之行,在日、韓、印尼及中國大陸的四國訪問中,尤以北京行最受關注。在此一密集拜會行程中,雙方行禮如儀,但謹言慎行,展現了小心呵護中美關係新起點的用心,並都釋出合作、對話、共抗全球金融危機的訊息;在具體共識上,除敲定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4月歐胡會,美國還得到中方在一定原則下繼續購買美債的支持,中國則獲得美方「拒斥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宣示。很顯然,經濟合作是美中發展關係的關鍵起點,但能否平順,則還有待觀察。
美、中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三大的經濟體,一個已長期主導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一個是成就初現的開發中經濟體龍頭,經濟規模及貿易規範上的折衝,讓兩者本來就須經常交手;相對的是,美國是全球最大債務國,中國卻是美國最大債主,前者因低儲蓄高消費而寅吃卯糧、後者卻是高儲蓄低消費而高度依賴出口,經濟成長中的共生卻已演變成摩擦的來源。金融海嘯發生後,歐美金融市場的混亂,令美國代表的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受到質疑,中國相對穩定的表現,則襯托出中央控制型資本主義的優點,令兩國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消長,卻也增加了猜忌。
這樣的氛圍讓兩國間的摩擦愈來愈多。最近的例子是美國財長蓋納在任命聽證會上,將金融危機歸咎於中國操縱貨幣,並立時引來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嚴辭駁斥,反指美國卸責。在此之前,歐巴馬競選期間更曾明言,將訴諸世貿組織(WTO)的合法手段向中國施壓;事實上美國早就這麼做,近半年來針對中國製產品提出的傾銷、補貼調查正快速增加。另方面,北京也對美國讓雷曼兄弟倒閉、接管兩房損及中國投資利益的作法十分感冒,已減持在美投資,而其持有的鉅額美債會否鬆動,正受到高度關注。
一場金融海嘯,讓中美兩國間經濟發展的共生看得更清楚,但過度向一方偏斜的結構性矛盾也完全顯現,彼此都需要改變;但若是以壓制性作法強迫對方就範,由於雙方經濟地位已今非昔比,不只不會有結果,還會因兩大的對壘而將世界經濟捲入,全球經濟將同受其害。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救難於當下,還是推動結構調整於未來,中美對彼此的需要更甚於以往;歐巴馬上兆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沒有了中國的融資支持,可能波折叢生;中國的出口若因貿易主義高漲而崩潰,擴大內需的轉型工程也做不下去。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在20日希拉蕊到訪之際,於華爾街日報為文強調貿易保護主義無法拯救世界經濟,正顯露了中國的憂慮。所以,彼此心知肚明,這時不是鬥氣的時候,合作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也因此,希拉蕊就任國務卿後的首度出訪,捨傳統的歐洲而就亞洲,並將北京列為壓軸,除代表美方對亞洲經濟實力的重視,也釋出與中國合作共抗危機的訊息,並有修補裂痕、重建對話機制的意涵。基本上,希拉蕊將此行定位為傾聽之旅,主要是了解亞洲的想法,再決定美國的下一步,因而訪問過程一片祥和,少了外交上的針鋒相對,多了經濟合作上的各取所需。但是,美國的下一步並不清楚,也讓中美關係的未來仍有不確定性,其中至少有三點尚待檢視。
第一個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歐巴馬並沒有拿掉買美貨條款,而是以但書提供操作空間,其動用與否或會以其他合於規範的形式變相保護產業,這幾個月是關鍵。再一個是人民幣匯率,以現今金融情勢而言,人民幣持穩不只有利於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對全球經濟的穩定更為重要,如果此時人民幣加入亞幣貶值競賽,後果難以想像。最後就是4月的歐胡會,在此之前美中經濟對話機制的重建,則將決定兩強峰會的議題及目標,這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
◆ 兩岸簽經合協定 循WTO模式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23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22)日提出與對岸洽簽經濟合作協定三原則,分別是:一、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洽簽;二、所簽署文件另覓合適名稱,不叫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三、石化與機械業優先洽談,農產品先保留。
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表示,我方傾向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與大陸洽簽。據他判斷,對岸希望的名稱應該是「中華台北(ChineseTaipei)」,「不過這是不太可能的事」。
民進黨主辦的民間國是會議昨天落幕,對馬政府將與大陸簽署CECA提出嚴厲批判。在行政院指示下,經濟部從下午開始滅火,先是在3時多發出簡訊,通知媒體「工商界人士對該議題想表達意見,歡迎媒體致電採訪」,簡訊中還附上多位業界人士電話。
生死關頭 避免邊緣化
傍晚5時多,經濟部網站首頁發布一篇「政府擬議中的CECA─是政府幫企業找出路,協助企業替勞工找頭路」的新聞稿,為政策辯護;傍晚6時多,尹啟銘親自上陣,在經濟部召開記者會,強調台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協定,是為了避免台灣在區域整合趨勢中被邊緣化。
尹啟銘說,東協十加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將完全實施,再來東協與日、韓、印度也將陸續完成區域整合,為避免台灣被邊緣化,必須與大陸洽簽經濟協定;他強調,政府將在WTO架構下與對岸洽簽,並秉持公平對等尊嚴的原則,且針對兩岸有共識、對雙方有益的項目優先洽商。
尹啟銘強調,洽簽過程一定秉持「以台灣優先、對人民有利」的原則,至於協定名稱、簽定形式,都會在近期內進一步徵詢各界意見、尋求共識,經濟部已規劃,將以研討會、論壇等形式,對相關產業團體說明等方式徵詢各界意見,「包括反對黨我們都歡迎」。
敏感產品 維持不開放
尹啟銘說,明年起中國與東協彼此間進口關稅稅率在10%以下的項目將降至零,台灣石化原料、機械產品進口至大陸,若仍分別被課徵6%和8%的關稅,廠商將無法與他國競爭,「這些關鍵項目會優先拿出來洽商」,至於農產品,則將繼續維持不開放立場。
他表示,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期間,開放1,000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馬總統競選期間曾宣示,原則上不開放大陸農產品,農產品這些較敏感性項目,「將會保留到相當長的時間,早期的時候不可能去談這些項目」。
※ 現在又不叫 CECA 啦?改稱 SEGA (Subregion Economic General Architecture,與遊戲機無關)如何?
◆ 經合協定≠CECA 說不清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2.23
CECA議題愈炒愈火熱,陸委會連日切割,強調「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不同於CECA,但兩者有什麼區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說:「內容很龐雜,需要凝聚社會共識。」這不但沒有說清楚,反而把時間壓力往自己身上攬。
最初的切割,是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所說,「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不同於CECA,因為CECA是全面性經濟合作協議,要與對岸談的只是部分經濟合作,不是全面性的貿易自由化。
賴幸媛的媒體投書與記者會說明,大致浮現一些輪廓,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主要有三點:一是簽署形式是「協定」,不是協議;二是採「東協加一」的架構,不是中港或中澳CEPA;三是經濟交流,不涉主權,所以不需公投。
從前兩個方向,還看得出要朝向政治主權,採行國家對國家的協商形式,確實是一大突破。
※ 拜託別再玩文字遊戲了,名稱變來變去,看得頭疼!
◆ 兩岸經合協定》參考東協加一 聚焦關稅減讓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2009.02.23
馬英九總統日前拍板,兩岸應加速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據了解,新協定不包括政治協商,而是以「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議」為藍本,商討貨物貿易關稅減讓、排除非關稅障礙等議題。
近期有關兩岸是否洽簽經合協定的話題持續在國內延燒,支持者認為這是協助國內業者對抗「東協加一」的利器;反對者則攻訐這是「一中市場」借屍還魂,且還包藏政治動機,一旦洽簽,台灣將加速向大陸傾斜,造成台灣百業蕭條。
這幾天,台聯和民進黨籍重量人士都在民間國是會議上嚴詞反對兩岸簽訂經合協定。據了解,府院為了有別過去已被反對黨鬥臭的「一中市場」和「CECA」,正重新研議一個共識度較高的名稱,同時版本內容還將參考「東協加一」。
相關人士表示,為避免反對黨抹黑戰術奏效,目前政府對外談論經合協定,都不使用CECA,而是暫用中文名稱「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府院也要求經部和業者提供專業說明,避免再被指為政治協定。
據了解,經濟部研議中的經合協定,是參考大陸與東協之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作為藍圖。內容包括貨物貿易關稅減讓、早期收穫安排(指提前降稅)、逐步取消非關稅壁壘、建立貿易便捷化措施及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等項目。
相關人士說,兩岸間洽簽的經合協定,之所以仿照東協版本,而不是其他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因為亞洲正在上演經貿博弈戰,「在東協加一後,還會有東協加二、加三,台灣只要爭取到和東協對手同等待遇,就還有逆轉勝機會」。
東協、大陸在2002年11月,簽訂「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代表大陸與東協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2004年1 月雙方進入第二階段,實施「早期收穫計畫」,大陸准許東協600多種產品零關稅進入市場。
直到2005年7月,雙方又根據貨物貿易協定,實施自貿區全面降稅,此時進入第三階段。雙方之後還加緊展開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一般預期2010年,一個全面開放的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就能順利誕生。
◆ (民間國是會議)10項總結 促失業給付延為一年
自由時報 2009.02.23
〔記者邱燕玲、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間國是會議昨閉幕,這次會議學者專家及民眾參與踴躍,在昨天的總結報告中,整理出四場分組會議達成的結論達四十多項,包括財經、社會福利、內閣改組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把國是會議的政策主張歸納成十大重點:
一、不景氣時政府應優先照顧勞動階級,放寬低收入戶資格、失業給付延長為一年、加強對中小及微型企業的合理紓困。
二、搶救失業所創造的短期工作機會,應符合社會急迫需求以及未來產業發展。人民要「真就業」而不是「假工作」。
三、繼續推動民進黨時代的知識經濟、文化創意、休閒農業、照顧服務產業等,並發展先進及創意含量高的新興產業。
四、重新思考「社區」的重要性,特別是長期照顧體系,並創造實質的就業機會。
五、經濟危機不可變成財政紀律的假期。「擴大公共投資計畫的經費不應用於利益輸送的小型工程」,應用於有前瞻性且具整體經濟效應的重大工程,及直接用於照顧弱勢的社會服務體系。
六、賦稅改革應著眼長期賦稅結構,基本目標是社會公平。檢討目前偏向為資本家減稅的作法,最低稅負制與海外所得課稅應繼續推動。
七、政府財政應更加透明可監督,並提出未來如何降低財政赤字及償還負債的規劃。
八、建立完備的紓困機制,訂定專法規範紓困原則、財源籌措、紓困監理機制等,透明化紓困過程。
九、中央政府不應越過縣市成為鄉鎮村里的「資源分配中心」,更不該藉由國家資源為選舉綁樁。應修訂財劃法制定合理的分配公式,以縮小地域及城鄉間的差距。
十、兩岸協商應透明化,接受國會與民間參與監督,不應簽訂沒有社會共識的CECA。
※ 十項結論沒看到能源、環保與國土安全那方面的建言。
◆ 減輕稅負 綜所稅級距加速上調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2.23
挽救經濟衰退措施又添一樁,財政部決定加速調整個人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現行規定隨物價指數調整,當累計漲幅超過10%,才會調高課稅級距,減輕稅負,財政部已決定下修門檻到5%,明(99)年起適用。
以調整基期97年至98年止,物價累計漲幅為3.95%,官員說:「距離5%的調整門檻已十分接近。」財政部提出的修法已獲行政院通過,最快今年完成三讀,明年起適用。
現行所得稅法規定,課稅級距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的指數,上漲達10%以上時,即按上漲程度調整。修法將把10%以上改為5%以上。
財政部說,調整門檻降為5%之後,未來課稅級距的調整年限將會縮短,「十年調一次的現象應不會再出現」。物價指數於86年到97年間累計漲幅才達10%,今(98)年5月報稅時,民眾首度享受課稅級距上調的降稅效果。
個人綜所稅課稅級距按稅率6%至40%共分五級。以今年5月報稅為例,課稅級距未調整前,年所得淨額在37萬元以下者按6%課稅,調整後上升至41萬元以下者按6%稅率課稅,以致37萬元到41萬元間原應按第二級距13%課稅者,稅率下降至6%,所得不變下,年省約3,000元所得稅,實質應納稅款最大降幅達10.22%。
財政部指出,課稅級距因是按累進方式課稅,只要隨物價指數調整,每個級距都能降稅,且愈低級距者減稅幅度愈大。
財政部認為,調降課稅級距隨指數連動門檻,將能減輕中產階級在內的家庭面對物價上漲壓力,加速反映降稅。
全球金融風暴引發經濟衰退,台灣出口萎縮,行政院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民間投資及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均呈現負成長,政府部門正為挽救經濟衰退設法,高層官員說,財政部已提出所得稅法修正案,將調降課稅級距調整門檻,全國500萬個所得稅申報家庭均能受惠。
◆ 苦民所苦 用心良苦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 2009.02.23
全球都在對抗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蕭條壓力,財政部選擇此時修法,將所得稅課稅級距隨物價漲幅連動調整的門檻拉低,雖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抗壓藥方,長期而言仍對民眾有利,未來政府降稅頻率將會明顯增加。
馬政府上任還不滿一年,接手的經濟課題卻都是數十年來罕見的疑難雜症。舉債加減稅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緩減人民痛苦的處方,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奇招盡出,目的無不為向人民展現其「苦民所苦」的用心。
調整課稅級距屬於有條件的制度性降稅措施,過去課稅級距只有在物價累計漲幅達到10%時,才有機會調整。10%的高門檻,相較於免稅額等累計達3%即調整的標準,猶如大旱望雲霓,想要透過調整課稅級距進行結構性降稅並不容易。
財政部決定下修課稅級距的調整門檻,正是體認高門檻對人民並不公平。以政府宣布97年度所得稅課稅級距調幅為例,那是全體納稅人忍受長達十年,累計物價漲幅達到10.02%之下,才換來的減稅機會。這十年物價上漲削弱人民實質所得的痛苦,受限10%的門檻,稅法完全幫不上忙。
此時調降課稅級距隨物價漲幅調整的高門檻,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預測出現負0.82%的今年,或許無法產生立即效益,但至少5%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只要景氣回溫或通膨壓力出現時,降稅機制的即時效果會比現在明顯很多。
◆ 工作所得補助資格 政院:擬放寬
中央社 2009.02.22
行政院官員今晚表示,因應失業潮擴大,第 2階段工作所得補助方案擬放寬補助資格,將過去需所得偏低又需有全職工作的方案,可能改為「不一定」是全職工作者,但需跨部會討論。
2009年台灣民間國是會議今天討論社會福利議題,結論建議政府要放棄綁樁思維,回歸體制,行政院晚間提出回應。
官員表示,其中在工作所得補助方案方面,當初是因應通膨壓力大將對有工作,但所得少的族群造成生活困難,因而提出補助方案。至於用財稅資料,是因為政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必須以最快速能協助民眾度過難關,而財稅資料是判斷個人與家戶所得最直接的資料。
不過,工作所得補助雖然立意甚美,但不少縣市的名冊中竟有工廠老闆、還有免稅的國小老師的配偶等。
官員指出,自今年4月至12月展開的第2階段,對社會的質疑也提出對策,除仍以財稅資料為主外,另會函請勞保局、銓敘部、國防部及台灣銀行等協助提供軍公教資料,以篩選名冊,希望將有爭議個案降至最低。
此外,官員說,由於失業潮擴大,無薪假者增多,目前有部會建議放寬補助資格,將過去需所得偏低又需有全職工作的方案,可能修改為所得偏低但「不一定」是全職工作者,但這仍須待跨部會討論。
※ 別忘了建立申訴窗口,因為一定有發放不公的情況。
◆ 資源彙整 「失業大補帖」幫你度難關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9.02.23
經濟不景氣,一旦失業怎麼辦?勞委會特別整理了一分名為「我失業了怎麼辦?」的資源地圖,把所有失業者可以獲得的協助與補貼都列出來。
在社會保險方面,失業勞工可以獲得勞保投保薪資的六成薪水、領六個月,另外補助失業勞工與眷屬的健保費六個月;如果是中低收入或身心障礙者,可以補助國民年金保險費的五成五到全額;上述業務都由勞委會勞保局主管,詢問電話是(○二)二三九六一二六六。
在就業服務方面,包括獎勵企業新增職缺的「立即上工」計畫,每月補助新進人員薪資一萬元、為期六個月。另外九十七至九十八年的短期促進就業措施,預計提供七萬三千個工作機會。在職業訓練方面,補助職訓費用從八成到全額,特定對象還有職訓生活津貼,額度是勞保薪資的六成、為期六個月。諮詢電話是(○八○○)七七七八八八。
在創業輔導方面,微型企業、婦女、青年、農民、原住民等,主管部會都有各自專屬的優惠貸款,勞委會也安排創業諮詢輔導與創業培訓課程。電話(○八○○)○九二九五七。
在子女協助方面,勞委會與教育部都有提供工讀機會;另外教育部補助學費、代辦費、午餐費,還提供利率百分之一點六五助學貸款:一般科系八十萬、醫學系一百五十萬。洽詢電話(○二)七七三六六三三六。
在住宅協助方面,內政部設有購置住宅優惠貸款,最高二百廿萬;租金補貼每月每戶三千元、為期一年;積欠本息緩繳一年、廿年期延至卅年。財政部也請各銀行延長貸款的期限。洽詢電話(○二)八七七一二三四五。
在社會救助與心理調適方面,內政部設有一到三萬急難救助金的「馬上關懷」計畫,低收入戶則有每月兩千兩百元到一萬四千一百五十二元的生活扶助費,可洽熱線電話「一九五七」。心理治療輔導方面,可以打(○八○○)七八八九九五。
至於失業衍生的勞資爭議,勞委會提供訴訟補助費用:個人十二萬元、團體卅萬元;如果是大量解雇案例,還可享有「訴訟期間必要生活費用補助」,每月是基本工資(一七二八○元)的六成,為期六個月,洽詢電話(○二)八五九○二八二九。
※ 不過失業者看得到這些資訊嗎?
◆ 食物包濟貧 弱勢:沒冰箱放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台中報導】 2009.02.23
「感謝天,感謝地賜給我們糧食!」財團法人醒世慈善會「食物銀行」列車昨天巡迴開抵台中市,與市府合辦發放低收入貧困戶食物包與街友溫飽熱食,有400人受惠,不少受助家庭全家到場,感恩之情全寫在臉上。
台中市政府社會處與醒世慈善會昨天上午,在台中市水源街25之1號活動中心,發放貧困戶食物,有來自台中地區100戶弱勢家庭獲得食物包,120名街友獲得五星級主廚張家彬等監督製作的熱食。
家住台中市北屯的藍姓婦人帶3名小孩來領食物包,她滿懷感恩地說,失業5個月,丈夫因毒品案入監服刑,一家人就靠年前家扶中心濟助與消費券暫度難關,看著一大包食物還要放冰箱保鮮,她感慨說「我家沒有冰箱」,只盼早日找到工作。
南屯葉姓婦人帶著3名孩子,她說,丈夫做廚師月薪3萬餘元,扣除房貸與信貸所剩不多,感謝善心人士的關切;副市長蕭家旗關心弱勢戶生活,他說「要把食物銀行」的做法擴大兼落實。
食物銀行昨天提供葫蘆墩白米、麵線與玉米粒、海苔醬、海苔香鬆、雞絲麵與小饅頭等十多樣豐盛食物;醒世慈善會主任徐振彬說,「食物銀行」即日起每逢星期日就在同一地點提供中市街友溫飽餐服務。
徐振彬說,「食物銀行」執行已6年,在台中縣市與苗栗、彰化市等20個鄉鎮市,選在沒有慈善團體關注時間點巡迴發放救濟物品,不給錢,避免有人不知如何用錢或誤用了錢,未來希望各地都有實體食物銀行,幫忙邊緣戶,如果民眾想捐贈食物可洽0928186689。
蕭家旗表示,將協調食品工廠與大公司、社團投入這個「食物銀行」的救助體系,中市要把「食物銀行」變成常態性,發放次數更密集,發放時間與地點具彈性,讓受助民眾不必長途跋涉。
◆ 經濟警訊金融保險產值大衰退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9.02.23
去年金融保險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首度出現負數,學者提醒台灣金融產業問題正浮出檯面,應慎防拖累經濟成長。金管會主委陳昨(22)日表示,金管會正研擬各種方案,提振金融產業發展。
去年金融保險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首度出現負數,學者提醒台灣金融產業問題正浮出檯面,應慎防拖累經濟成長。金管會主委陳昨(22)日表示,金管會正研擬各種方案,提振金融產業發展。
研擬的方案中,是否包括仿照歐美政府注資銀行體系?陳未具體說明,只強調選項有很多,不止注資,金管會將審視國內外金融、經濟情勢演變,研擬各種因應對策。
行政院主計處上周三公布經濟成長率等統計數據,除預估今年經濟將萎縮2.97%、創史上最大衰退幅度外,去年金融保險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也首度出現負數,換言之,去年金融保險業對經濟成長不但沒有貢獻,還拖累經濟成長。
主計處官員表示,計算金融保險業產值,主要看銀行業的利差、手續費等,保險業是保費收入扣除保險理賠支出、提存準備等,以及資金運用的報酬率情況;證券業則是股市買賣的手續費等。
學者表示,金融保險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變負數,代表台灣金融產業問題正浮出檯面,政府應盡快面對,以免拖累經濟成長。
他認為,去年金融保險業的產值會不好,主要應在於保險業。保險業去年下半年國外投資上限剛好提高,就碰到全球金融海嘯,結果全部中彈,受損很慘,除了海外投資虧損問題外,壽險業還有利差損問題,導致產值大受影響。
至於銀行業,去年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連動債等財富管理業務大受衝擊,使得手續費收入大減,加上利率一直往下降,利差也跟著縮水。
金融保險業產值衰退的現象,引起金管會的高度重視。金管會高層表示,去年國內外基金銷售大幅萎縮,加上股市交易銳減,都是導致金融保險業產值下滑,原因與全球金融海嘯與國際經濟情勢惡化有關,金管會將研擬對策,讓市場恢復信心。
金管會高層強調,部分提振經濟、金融的措施,需要跨部會合作,如吸引資金回流,帶動市場動能的資產管理中心條例草案,就需要跨部會的同意。還有,請政府基金購買銀行發行的次順位債,以強化銀行資本,擴大銀行對企業放款能量等,也需要相關部會的協助。
◆ 不滿補稅 國際海纜業揚言撤離
【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台北報導】 2009.02.23
國際海纜業者以往免繳5%營業稅,近期卻遭台北市國稅局要求補繳,北亞環球光纖通訊網絡、愛克斯國際電訊、全球光網電訊等國際海纜業者,以及經營相關業務的中華電、遠傳、台灣大等都受影響,國際海纜業者甚至不惜退出台灣市場,轉赴星、港等地經營。
隸屬印度Reliance Globalcom集團的北亞環球光纖通訊網路,正透過印度駐台單位,向政府表達不滿;其餘業者也計劃透過歐僑商會等反映意見。
國際海纜出租業務,是指外國電信業者合資興建橫跨國際區域的網路大水管,再分租給各地業者,提供國際電話、資料傳輸、上網、企業專線等服務。國際海纜公司會在各地與本地業者合作,做為出租頻寬的大盤商,再出租頻寬給中華電等,由其出租給台灣企業。
北亞環球光纖總經理裔式漁表示,以往營業稅第7條第2款規定,營業人與國外電信業合營國際電信業務適用零稅率,因此不用繳5%營業稅。
近期台北市國稅局認為,海纜出租業者是向國外租用頻寬,再轉租給台灣業者,勞務的提供地與使用是在台灣,不屬於境外的外銷業務,因此要課徵5%營業稅,並追溯過去五年金額與罰款。
目前北亞環球的罰款金額達5,700萬元、全球光網約3,500萬元、愛克斯約1,500萬元。由於金額較大,反彈也最劇烈;中華電、遠傳與台灣大也有經營國際海纜出租部分,雖然也受影響,但金額較少。
愛克斯國際電訊副總經理陳護木說,以愛克斯為例,資本額500萬元,卻要求補繳1,500萬元。而最重要的是,營業稅是採屬地主義,國際海纜出租這項業務都是在境外提供,例如鄰近的新加坡、香港都是免徵營業稅,如果台灣政府執意課徵,業者考慮將公司遷移到星、港等地,屆時政府損失的將是營所稅與電信業者繳交的特許費等更多金額。
國稅局表示,國稅局要善盡職責課稅,海纜出租業者以往適用零稅率,但現在要課營業稅,是因稅務員以往可能不了解電信產業,但在深入了解後,認為這不算是外銷行為,才予以課徵,業者若有意見,可採行政救濟程序。
◆ 追小失大 划得來嗎
【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 2009.02.23
國際海纜出租業者最近面臨被補稅、罰款的壓力,這類業者多具有國際電信業者投資的背景,在比較星、港、日本等都是免稅情形下,恐有退出台灣市場之虞,屆時政府可能損失更多的收入,台灣也更難爭取成為亞太電信中心,政府應全盤考慮,不要因小失大。
台灣在亞太地區具有戰略位置,多條海纜都經過台灣海峽附近。多年前台灣發生地震,曾導致亞太區多個國家網路全都當掉,金融交易因此停擺,可見台灣位置的重要性,不少國際海纜業者也都在台灣設置經營據點,維繫台灣與各國的網路交流,也有助台灣成為亞太電信中心。
國際海纜出租業者要被課徵5%營業稅,政府當然有其不同見解,但或許可以放大格局。由於鄰近國家都免稅,台灣應該與國際接軌,才有利吸引業者來台投資,有助台灣人才在國際電信市場露出頭角。
由於這類海纜出租業者都繳交電信特許費、或補助電信普及服務,若是為了5%營業稅,促使業者轉進其他國家,豈不因小失大。
※ 挖東牆補西牆,結果兩面牆都倒了。
◆ 面板業恐怖平衡已破
【陳泳丞、袁顥庭/台北報導】 2009-02-23 工商時報
日本夏普準備把旗下六代廠賣給大陸上廣電!在全球面板業引起軒然大波,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昨(22)日表示,此舉將使過去幾年來全球面板業維持的恐怖平衡被摧毀,我國政府與業者都應該正視這項中日合作所可能產生的產業板塊移動效應與衝擊。
友達總經理陳來助則表示,過去以來夏普要與大陸業者合作的消息已經傳過太多次,目前正密切注意此事發展。
夏普在不堪營運虧損與日圓升值重創的壓力下,近期傳出將與上廣電攜手,準備將位於三重縣龜山市的六代廠整廠技術(包括人員)輸出。
去年下半年全球面板廠陷入鉅額虧損,日本液晶電視大廠夏普也無法倖免於難,去年第三季(9月到12月)出現658.25億日圓的虧損,預估到3月31日結束的本會計年度淨損將達1,000億日圓,這也是夏普成立以來首度虧損。
在財務壓力下,全球面板廠相繼宣布放緩投資,而日圓升值使得日本出口企業成本競爭力急劇下降,相較於台、韓匯率走低,讓日本企業面臨更大的壓力。而過去一段時間,日本企業都陸續宣布裁員、重整計畫。夏普2008年資本支出大約為3,000億日圓,下個年度的資本支出將削減至2,500億日圓,下修幅度約16%。
其中夏普和新力合資興建的10代廠投資計畫也緊急喊卡,依照夏普先前所公布的投資計畫,10代廠投資金額約3,800億日圓,其中夏普佔有66%的股份、新力則佔有其餘約34%的股份,預計在2009年中投產。但是因為需求低迷,雙方合作計畫暫停,而10代廠投產的時間也將延後到2010年。
奇美電總經理何昭陽表示,對面板業來說中國大陸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市場,猶如大草原上的一塊肥肉,如果日商早一步進入內地建置六代以上生產線,對於台灣業者後續的佈局將產生重大影響,台灣政府與業者都應該趕快想出對策來因應這樣的不利變化。
◆ 一步輸步步輸 面板開放不宜拖
【陳泳丞】2009-02-23 工商時報
夏普宣稱要與大陸合作早非一日,但為何這回的六代線佈局計畫會如此受到重視?並被業內認為威脅極大?主要原因在於,這一波金融海嘯的效應太大,讓大家都必須思索面板業的未來到底應該怎麼發展。
以目前來說,台灣、日本與南韓都已經具備八代線以上的生產線量產能力,且幾乎都是瞄準著大尺寸液晶電視市場的需求而來。
以夏普的狀況來說,旗下的八代線用以生產32吋液晶電視面板,每片玻璃基板可以切割出18片面板,但六代線只能切8片,如果計算一下生產效率與成本,本來為32吋市場設計的六代廠,很快就要出現競爭力不足的狀況,因此夏普肯定要趕快想辦法處理此一狀況。
所以大家會看到,夏普說要把六代線轉去做一些較小尺寸的OA面板(NB與監視器)。不過內行的人都知道,夏普在OA領域的著墨一向很少,甚至有業者說,夏普想要去做OA,恐怕連華映的六代線都打不過,因此這樣的規劃機率偏低。
而對上廣電來說,去年9月底本來已經要自己搞六代廠,但因為資金與技術都沒著落,因此又暫緩。這回之所以能跟夏普談到接近拍板的地步,多少有點時勢造英雄的味道。
因為夏普過去受限於日本政府禁止關鍵技術輸出的壓力,很難把面板相關的東西往外發展,但這回情況不同了,經濟景氣這麼差,夏普自己都虧錢了,政府很難再去設限他、硬把他拖死在日本國內(再不想辦法就是要關廠、裁員)。
對上廣電來說,此時若能拿下六代線,一方面可以強化產能與技術,另一方面又不會立即去影響到夏普的液晶電視大業。這就像是孫子兵法虛實篇裡說的,「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因此這回的成局機率很高。
但對於台灣廠商來說,狀況顯然有點不妙,目前台灣政府還不准大尺寸面板前段製程登陸,而且到底何時會是比較適當的時機點也都還不知道,眼看著日商動作頻頻,讓大家怎能不心焦?
再加上台灣的品牌力不足,技術方面雖然不能說很弱,但與日韓這些前輩廠商們比,畢竟仍然缺乏一些可以顛覆既有技術範疇的殺手級基礎技術,過去十年來一直汲汲營營的零組件自製化與低成本供給,除了不斷壓榨島內的供應鏈廠商外,真正遇上經濟風暴的摧殘,仍難逃嚴重虧損的命運。
台灣面板業真的該讓大家來多傷傷腦筋、想辦法了!
◆ 電子紙、觸控面板、LED、太陽能 布局新方向
工商時報 / 袁顥庭/台北報導 2009/02/22
受到全球經濟情勢不佳影響下,2008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總產值比07年衰退約8%。根據光電工業協進會(PIDA)調查指出,去年總產值為1.48兆元,預期今年將出現零成長。今年面板廠對面板投資腰斬,顯示器產業的佈局轉向電子紙、觸控面板等新興產業,以及LED及太陽能產業領域。
根據PIDA調查指出,去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總產值為1.48兆元、年減8%,其中TFT面板產值約1.44兆元,占整體平面顯示器產業96%。受到面板景氣不佳影響下,該單位預期,2009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總產值僅約1.48兆元,和去年持平。2010年才有機會重回成長軌道,估計產值可望成長約12%,達到1.66兆元。
PIDA分析師陳沛霖表示,平面顯示器的新興產品以電子紙、觸控面板、3D、OLED及大型公共顯示器前景最為看好。在電子紙方面,除了深耕已久的元太(8069)外,包括勝華(2384)、友達(2409)、華映(2475)及奇美電(3009)集團旗下奇信電子也都已展示了電子紙產品。
在觸控面板部份,陳沛霖表示,除了原觸控面板專業廠如介面(3584)、洋華(3622)外,面板廠也展開佈局。勝華、群創(3481)、華映等都已量產觸控面板產品,而彩色濾光片廠如達虹(8056)、和鑫(3049)也規劃投入電容式觸控面板製造。
陳沛霖表示,LED及太陽能產業也是面板產業下一個佈局重點,兩大面板集團友達、奇美電都積極跨入新興產業領域。友達成立隆達進軍LED產業,此外,包括旗下冷陰極管廠威力盟(3080)、凱鼎跨入LED封裝。而友達也在總經理室成立能源專案室,專責太陽能產業,工廠於第一季底將會完工,預期今年下半年能完成試產。
陳沛霖指出,奇美電除了投資璨圓、東貝之外,也成立子公司奇力光電,整合LED上下游佈局。
在太陽能部份,也於去年成立奇美能源,第一條產線產能規劃為25至30MW,最快將於今年首季量產。
此外,包括零組件廠商也積極投入LED及太陽能領域,大億科轉投資成立大億光能,跨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另外,和鑫、設備廠廣運(6125)轉投資太極能源、聚光片廠迎輝(3523)轉投資八陽光電等。面板相關廠商紛紛縮手TFT面板投資,預料未來幾年顯示器產業投資重心將轉進電子紙、觸控面板、LED、太陽能等新興產業。
◆ 歷史似乎正在重演
【經濟日報╱記者/曹正芬】 2009.02.23
英特爾向美國法院提出訴訟,聲稱英偉達的Nehalem相容晶片組可能涉及侵權;為避免捲入英特爾與英偉達的紛爭,原本打算向英偉達採購晶片的板卡業者,只好陸續轉向聯電集團旗下矽統採購。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處理器廠商,每台電腦都必須配備一顆處理器、晶片組,英特爾除了自行生產晶片組,也開放授權給其他晶片組廠商生產相容晶片組,目前英偉達、矽統是全球最主要英特爾相容晶片組供應商,至於風光一時的威盛,則因曾與英特爾訴訟案而退出晶片組市場。
英特爾提出訴訟,主要在請求法院確認英偉達未獲授權生產支援Nehalem處理器的相容晶片組,並確認英偉達已違反與英特爾的協議,但又強調「並未要求英偉達提出金錢賠償或禁止其銷售有爭議的產品」。
因此業界認為,英特爾此舉「商戰」意味頗濃,一方面不願意看到英偉達分食低價小筆電市場,但也不想跟英偉達撕破臉,因此藉由訴訟案,讓主機板廠商不敢使用英偉達疑似侵權的產品,迫使英偉達來與英特爾談判。
英偉達也不是省油的燈,由於威盛與英特爾長期對立,是令英特爾最頭痛的廠商之一,英偉達基於商戰考量轉與威盛合作,打算與威盛聯手搶攻大陸山寨NB市場。
業者認為,英特爾對英偉達提告,和英偉達表態支援威盛,這兩個案件都是基於商戰考量,在產業間尋求一種恐怖平衡。若從歷史來看,去年上半年英偉達一度與威盛走得很近,市場更傳出英偉達投資威盛的風聲,當時英偉達和英特爾對產品開發也有歧見,只是後來雙方取得共識後,英偉達為顧慮英特爾的想法,便暫停與威盛的合作。
◆ 施振榮:台灣品牌發展新契機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09.02.23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景氣,宏碁集團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昨天提出反向思考,他指出金融海嘯為台灣品牌發展帶來新契機,由於台灣擅長薄利多銷、持久戰,在這一波金融風暴中比氣長,將較歐美品牌勝出機會大。
施振榮昨天應台灣精品品牌協會邀請,以「品牌經營面面觀」為題對各品牌CEO演講,因為不景氣,「價廉物美」成為採購的決策關鍵,擁有創新價值的品牌產品,會比高價的品牌產品更受歡迎。
他表示,目前「理性創新」價值,將更勝「感性創新」價值,台灣品牌過去就較歐美品牌更擅長訴求理性價值,有利台商擴占市場。施振榮指出,低價奢華產品的市場規模近來已崛起,如小筆電市場就發揮高成長力道,這是有利台灣品牌發展契機。
施振榮說,品牌不是能賣高價就好,而是要求利潤,不景氣中,經營企業要比「氣長」,台商已習慣薄利多銷及持久戰,歐美品牌常因大環境條件不利,一旦無利可圖就自動讓出市場,是台商大舉擴占品牌市場的最佳機會。台商品牌行銷相對欠缺經驗與人才,可趁此次不景氣積極轉型。
◆ 社論-由賽局理論談DRAM整併問題的最適解
【本報訊】2009-02-23 工商時報
經濟部預定二月底前,公佈DRAM產業整併架構。面對此一牽涉層面廣泛的議題,如何才能創造對我國整體產業、相關廠商及債權銀行「三贏」局面,值得關切。
DRAM產業長期以來就一直是寡頭壟斷的局面,只是這個賽局的複雜度遠勝於一般產業:從產業佈局的範圍來看,擴及全球市場,而不是一個區域性的產業;從產業關連的角度來看,影響(或受影響)的產業包括大部分的3C硬體、軟體產業;從資金的需求來看,幾乎是個無底坑,單是一座12吋廠就要新台幣四、五百億元。以全球的眼光來看,DRAM產業目前是韓、美、日三個擁有自主技術的國家間勾心鬥角的「三國演義」,其中以韓國三星最具優勢(雖然去年第四季也出現虧損)。臺灣雖然沒有自主技術,卻擁有龐大產能,倒向哪一方,都會使整個全球DRAM霸主的地位受到極大的衝擊或改變。因此,DRAM產業以全球觀點而言是一個「三國演義」的賽局。
另外就國內觀點來看,力晶、瑞晶與日本爾必達結盟,南亞科、華亞科原與奇夢達結盟,目前已轉與美國美光結盟;至於茂德原與韓國海力士結盟,而海力士近幾年來經過幾次起起落落,目前在這一波景氣衰退巨浪下似乎已經自顧不暇、瀕於滅頂,致使茂德與之脫勾,準備琵琶別抱,投入美光或爾必達陣營;因此,有一小段時期,茂德可以說是左右逢源,成為雙方拉攏的對象,這又是另一個「三國演義」的故事。
其實政府與本國DRAM業者、外國DRAM業者間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三國演義」:以政府發展產業的立場而言,不希望只對本國沒有技術基礎的業者作暫時的紓困,而是希望在整併國內業者的同時,藉著資金挹注的機會要求國外技術母廠移轉技術給國內業者,好讓DRAM在台灣不再是個無根的產業;然而國外技術母廠諸如美光、爾必達等豈肯把他們的搖錢樹甚至是存活的命脈輕易地釋放出來?至於國內廠商根據他們與技術母廠長久合作的經驗,知道與母廠談技術生根移轉,近乎緣木求魚,因此也無奈地抱著「債多不愁」的心態,認為政府必將給予紓困,否則廠商倒閉勢將拖累國內金融機構,並使已經嚴峻的失業情勢雪上加霜。
有關前述全球技術大廠的「三國演義」、本國DRAM兩大陣營加上茂德的「三國演義」、以及政府與國內DRAM廠商及國外技術母廠間的另個「三國演義」,即使是賽局理論的學者專家也看得眼花撩亂,難道就真的無解嗎?其實可能有多種解:一、國際大廠合組產業卡特爾(Cartel),即國際大廠聯合壟斷,一起減產,使DRAM價格回升,此舉看似容易,但因各廠彼此心懷鬼胎,成功機會不大,尤以韓國三星企圖讓其他大廠關門,以便成為獨佔霸主;二、台灣政府以資金挹注的方式,完成台美聯盟、或台日聯盟或台美日聯盟。然而,政府應該放棄以資金購買技術的傳統思維,因為即使台灣政府不幫忙,日本或美國政府最終對爾必達或美光紓困的可能性並非沒有,畢竟他們都是有技術實力的廠商。更進一步說,即使爾必達或美光迫於情勢,接受台灣資金,放出部分技術,台灣廠商是否有能力承接,從而發展為獨立自主技術,不再仰人鼻息呢?
因此,我們認為這個賽局的最佳解,應從全球觀點、長期觀點作突破性的處理:政府應放大格局,要求爾必達直接與力晶、瑞晶(及茂德)合併,或要求美光直接與南亞科、華亞科(及茂德),成為技術與產能兼具的超級大廠,才有能力與韓國三星抗衡。作法上政府以現金直接投資爾必達或美光,其中部分為普通股,部分為特別股或可轉換公司債,普通股的部分用以取得一定的董事席位,特別股或可轉債的部分短期內可取得孳息,長期(轉換為股權後)可增加持股,提高影響力;至於國內廠商則以廠房、設備(意即以產能)做價取得爾必達或美光的股權及董事席位。如此安排,才能使國內廠商不再一直做為國際大廠的附庸,銀行對國內無根產業的廠商債權,轉為對國際級具競爭力大廠的債權,國際大廠則因這種內部化(internalization)的安排,會以全公司的利益為導向,不會發生原先技術母廠吃香喝辣、台灣廠商喝湯啃骨頭的利益不均現象。
然而,國內廠商的負責人可能不一定樂意此安排,因為他們原本當老闆,經過這樣的安排後只能成為經營團隊成員。在這方面,我們要奉勸若有此心態的負責人,眼光要放大、放遠,若他確有經營長才,成為國際大廠的執行長也未必不可能。在前述安排下,國內DRAM廠商躋身為國際級大廠、銀行債權也更為安穩、台灣的DRAM產業不再是無根的產業,雖然不是全然由本國人經營,但只要對全體國人有利,這又有何妨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銀行國有化? 台灣民主赤字無限大?
* 原來歐巴馬也差不多... 經濟持續疲軟
* 克魯曼專欄》國有化 減少殭屍銀行危害
* 銀行國有化 好?不好?
* 日SFCG破產 金融危機加劇
* 救韓元 南韓祭外匯存底
* 中赴歐採購團 150億人幣商機可期
* 中國積極推動自貿協定 7個已生效
* 亞洲換匯機制成型 台灣難加入
* 張忠謀:美第4季落底 台灣更早
* 李非:CECA導致兩岸統一是華郵誤解
* CECA 廣義FTA
* CECA改名避爭議 「馬」上火線說明
* 台經院研究》簽FTA 我GDP增0.5百分點
* 新聞透視/CECA衝擊農業 農委會卻噤聲
* 內涵還沒搞清 朝野咬出一嘴毛
* 東協加三 台灣應重視產業長期競爭力
* 北京學者:台灣經濟發展並非完全取決大陸
* 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 今年舉債4,217億 飆新高
* 殷乃平談赤字支出 籲留意經濟承受度
* 啥?3.5億公帑 只雇230個臨時工
* 職場悲歌 派遣人力興起
* 勞工訓練券擴大 12萬人受惠
* 熱門話題》速食業者大降價的背後
* 大整併!DRAM界沙皇呼之欲出
* 社論-會計準則腰斬保險公司價值
* 南方朔》台灣的「民主赤字」無限大
◆ 原來歐巴馬也差不多... 經濟持續疲軟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24
紐約股市23日再現拋售狂潮,雖然美國政府擺出要救花旗集團的姿態,卻無法讓華爾街安心,投資人唯恐沒有得到紓困的公司會深陷危境,焦點重回經濟的衰頹,科技和其他經濟敏感類股均大幅下挫。
美國政府正與花旗集團談判的消息,讓美股開盤後一度在金融股帶動下走高,可惜只是曇花一現,市場仍然籠罩陰影,懷疑美國大型行庫如何處理問題資產、以及對經濟衰退的承受力。花旗、富國銀行、美國銀行股價雖然上揚,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走低。
分析師指出,自歐巴馬總統上次在電視黃金時段談經濟問題以來,股市跌跌不休,世界經濟毫無起色固然是因素,更重要的是,各方普遍意識到,歐巴馬政府對如何拯救金融業缺乏具體對策,和布希政府時代一樣是且戰且走。過去9個交易日,美股下挫15%,金融類股重挫28%,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份股中僅有10支上揚,反映出市場的信心不止。
今天美股更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工業和原物料股,摩根士丹利預測今年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營收將下降24%,打擊了投資人對科技業的信心。惠普下挫6%、戴爾跌了5%,蘋果、Google 、IBM都收黑。而和經濟息息相關的工業和原物料類股也只有一個「跌」字,杜邦、美國鋁業、開拓重機跌幅都在6至8%。國際油價23日下跌4%至每桶39美元以下,拖累能源板塊走低。
市場劇烈的波動令投資人裹足不前,分析師指出,市場現在擔心的是經濟持續疲軟、原本「較安全」的區域都被拖下水。所有人都在等待美國政府公布更多消息,聽到消息時又感到不滿。
歐巴馬正在白宮召開財政高峰會,24日又要上電視,股市的走向,看的不是他話說有多漂亮,而是政府是否能端出明確而具體的方案。
◆ 克魯曼專欄》國有化 減少殭屍銀行危害
【聯合報╱陳世欽譯】 2009.02.24
葛林斯班同志呼籲我們掌握經濟的制高點。
好,不盡然。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向來是自由市場的堅定捍衛者;他真正要說的是:「為促成迅速而有序的重整,美國政府可能必須暫將部分銀行國有化。」我同意。
國有化的問題有三個觀察面相。
第一,部分大型銀行已經瀕臨危險邊緣。事實上,如果投資人不預期政府會在必要時對銀行出手相救,這些銀行必定早已倒閉。
其次,政府必須搶救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幾乎摧毀全球的金融體系,我們不能甘冒任由花旗或美國銀行等幾個更大型機構內爆的風險。
第三,銀行誠然該救,但美國政府無論財政上或政治上,都負擔不起對銀行股東送上大禮。
說得具體一點。儘管不是必然,花旗與美國銀行未來幾年合計將損失數千億美元。它們的資本,資產大於負債的總額,遠遠不足以彌補這些可能的虧損。
或許可以說,它們並未倒閉的唯一原因是,政府暗示會擔保它們的債務,功能有如擋球網。然而它們是殭屍銀行,再也無法提供經濟迫切需要的信貸。
為終結殭屍化的狀態,銀行需要更多的資金。然而它們無法向民間投資人籌措更多資金。在這種局面下,政府必須提供必要的資金。
癥結是,使銀行完全復元所需的資金必然遠超過目前的價值。花旗與美銀的市值合計不足三百億美元,這個數字得來的主要前提是,股東可從政府的施救中分得一杯羹。如果基本上只是提供所需的全部資金,政府應該換得所有權。
國有化難道不是美式處置之策嗎?不,它非常美式,一如蘋果派。
最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以大約一星期兩家的速度,接管它認為已經形同破產的銀行。
FDIC每接管一家銀行,就必須承接它的不良資產,償付部分債務,再將已經清理完畢的銀行賣給民間投資人。這正是主張暫時國有化的人士所樂見,不只適用於FDIC接管的小銀行,也適用於處境相似的大型銀行。
真正的問題是,歐巴馬政府為什麼一再提出可能看似國有化的替代方案,實際上卻為銀行股東提供可觀利益。
例如,歐巴馬政府最初提出為銀行問題資產提供虧損擔保的構想。對銀行股東而言,這將是一筆好買賣,對其他的人則不然:它們贏在前,納稅人輸在後。
歐巴馬政府正考慮以「公/私夥伴關係」購買銀行的問題資產,並由政府向民間投資人提供資金的構想。這會為投資人提供一種單程的賭注:如果資產價格提高,投資人贏;如果大跌,投資人走開,政府承擔。同樣,它們贏在前,我們輸在後。
為什麼不直接國有化?記住,銀行的殭屍狀態持續愈久,經濟危機愈難收拾。
國有化如何實施?美國政府所必須做的是,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並落實針對銀行的規畫中「壓力測驗」,並在某一家銀行無法通過測驗時,公布結果,以使接管變得有必要。
是的,這種做法會讓人想到知名演員克勞特雷恩斯(譯註:Claude Rains,好萊塢影星,經常飾演老狐狸的角色,如「北非諜影」中亦正亦邪的警官),因為一個費時數月支撐銀行的政府竟宣布受到極大的震撼,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淒慘狀態感到震撼。可是,這不礙事。
再重複一次,政府長期接管不是目標。就像FDIC每星期接管的小銀行,我們應該允許大型銀行早日回到民間手中。
財經部落格Calculated Risk認為,我們不應將這整個過程名為國有化,應稱它「前私有化」(preprivatization)。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表示,歐巴馬政府認為,「民間掌控金融體系才是正道」。
我們也如此認為,然而現有的並不是民營企業,而是檸檬社會主義:銀行享受好處,納稅人承擔風險。如此將使殭屍銀行苟延殘喘,進而阻礙經濟復甦。
我們需要一個銀行自負盈虧的體系,國有化是它的必經之徑。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銀行國有化 好?不好?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9.02.24
美國銀行股上星期暴跌,美國政府可能將部分銀行國有化的傳聞是主因之一。
許多人可能不理解,在這個許多銀行搖搖欲墜的時候,國有化可以保證銀行不會倒,不是一件好事嗎?為何投資人會因銀行國有化傳聞大賣持股?
其實,銀行國有化對存款戶也許是好事,對持有銀行股票的人卻不然。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府即將從嚴審查全美20家最主要銀行的財務狀況,以評估它們能否繼續支撐。這項「壓力測驗」採用極為嚴格的標準,美國政府最後並可能提高其中部分或全部銀行的股權比重,等於是國有化的另類方案,也就是沒有國有化之名,卻有國有化之實。
一旦如此,民間投資人持有的普通股將一文不值或被稀釋,股息等獲利也可能大減或喪失。
這正是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上星期改口表示,美國政府可能必須暫時將部分銀行國有化,以及聯邦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陶德含蓄呼應葛林斯班的談話後,投資人瘋狂拋售銀行股的原因之一。去年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後,也是立即宣布二房的股息暫停發放,讓持有二房股票的人損失慘重。如銀行國有化,目前銀行投資人恐怕也將面臨同樣命運。
然而,專家指出,部分美國大型銀行的有毒資產高達數兆美元,不可能恢復正常放貸,暫時國有化是現有的最佳對策。
◆ 日SFCG破產 金融危機加劇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09.02.24
日本放款機構SFCG公司受呆帳日增及新放款遽減的雙重打擊,負債高達3,380億日圓(36億美元),已向東京地方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反映日本經濟衰退惡化恐將使更多消費金融公司出現經營危機。
專門放款給小企業的SFCG公司,是日本近七年來最大的上市公司破產案,債權人包括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根據SFCG去年10月的申報資料,截至去年7月底止積欠花旗710億日圓。
1978年創立的SFCG,不僅向外國銀行借貸鉅款,不動產抵押放款也蒙受重大虧損;此外,受制於消費者貸款業的法律規定,須償還經裁定為太高的過去利息。SFCG會長(董事長)大島健伸說,從去年8月房地產開發商巨擘Urban Corp破產後,就愈來愈難取得營運資金。信用及破產研究機構東京商工研究公司分析師友田信夫說:「目前為止,破產案件集中在房地產及營建業,但趨勢已擴展至更多行業,資金取得愈加困難。」
SFCG倒閉事件拖累消費金融類股,追蹤日本非銀行放款業者股價的指數,23日跌至1983年以來最低。市場擔心4月起算的新會計年度,日本經濟如果持續萎縮,融資將完全枯竭。消費金融公司Aiful公司領跌,股價大跌20.3%至1997上市以來最低;競爭對手武富士公司也重挫15.2%。
SFCG債權人新生銀行的股價也慘跌7.6%,今年跌幅擴大至39%。該銀行申報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7月底還擁有SFCG公司542億日圓債權。大和證券SMBC公司信用分析師松阪隆夫說,SFCG破產可能意味第二類非銀行業放貸公司的違約風險升高,因為他們對房地產公司和小企業的放款難以收回。
受銀行減少放貸及消費者支出驟減的打擊,去年日本已有33家上市公司宣告破產。總部在廣島的Urban Corp去年8月聲請破產保護,負債2,558億日圓,為當年最大破產案。今年1月日本企業的破產案件增加15.8%至1,360件,為連續第八個月上升。三菱日聯證券公司投資研究和資訊部總經理藤戶憲人說:「SFCG破產可能是第二波金融危機的開始。」
◆ 救韓元 南韓祭外匯存底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2.24
南韓當局提高分貝警告,絕對會毫不猶豫動用更多外匯存底阻止韓元貶值,韓元匯價23日應聲走強,中斷過去九個交易日的貶勢,並帶動亞洲貨幣上漲。
南韓當地媒體23日引述央行官員的話報導,南韓準備利用外匯存底支撐韓元,就算這麼做可能使外匯存底降至2,000億美元以下。
南韓財長尹增鉉22日在泰國普吉島受訪時指出,南韓已準備好阻貶韓元,在某些情況下「干預勢在必行」,他不排除動用南韓近2,02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遏阻韓元的頹勢,要是美元兌韓元匯價劇烈波動或投機勢力炒作匯率,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當地一家外匯交易商說,這些話擺明是要警告投資人,首爾當局有足夠的銀彈穩住韓元。受南韓政府矢言捍衛韓元,以及美國政府可能增加對花旗集團持股的消息激勵,亞洲貨幣23日在韓元的帶領下,幾乎全面走揚。韓元兌美元一度大漲1.93%至1,477.05韓元,高於上周五(20日)的收盤價1,506 韓元;追蹤日本以外亞洲十大交投最熱絡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則從三個月來的谷底向上爬升;馬元出現近四周來最大升幅。
許多分析師相信,南韓龐大的外匯存底、與其他國家的換匯協議,以及政府對銀行債務提供擔保,都有助南韓度過危機,但投資人對韓元還是沒信心。
因為擔心南韓的銀行下個月恐怕無力償還以外幣計價的債務或無法為債務展期,會爆發所謂的「3月危機」,投資人上周大舉拋售韓元,導致韓元逼近逾十年來的最低價。但南韓金融監理委員會(FSC)23日表示,3月危機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他們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南韓政府上周五疑似出脫一小筆美元,以阻止韓元的跌勢。但交易商和分析師說,首爾當局近幾周對於大動作干預匯市持謹慎態度,避免耗盡外匯存底。該國的外匯存底在去年11月降至2005.1億美元,為2005年1月以來最低。外匯存底在今年1月底時稍微增至2017.4億美元。
◆ 中赴歐採購團 150億人幣商機可期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2.24
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率領的赴歐洲採購團今天啟程,將走訪德國等4個國家,預計採購逾人民幣150億元(約新台幣750億元)的各類商品,其中以電機產品為主。
「東方早報」報導,中國赴歐採購代表團24日將開始對歐洲的訪問,採購超過人民幣150 億元的商品,以刺激雙方的貿易和投資活動。而此次採購也是為了落實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月底至2月初歐洲之行所作出的「盡快派採購團赴歐採購」的承諾。
報導表示,英中貿易協會和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均證實,中國赴歐採購團由中國和歐洲國家共同組織,其中,中國方面由商務部下屬的行業商會組團,歐洲方面也有相關的貿易組織來協調,雙方意向將採用「一對一」方式進行溝通,並達成相關合作項目。
報導指出,目前,德國、西班牙、瑞士、英國紛紛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而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悄悄抬頭。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中國的貿易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中國赴歐採購團派出多個行業的諸多企業,如此積極的舉措顯示中國是「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言行一致的、負責任的大國」,在世界經濟金融危機背景下,對世界各國聯合應對危機的重要貢獻。
◆ 中國積極推動自貿協定 7個已生效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2.24
中國21日和巴基斯坦簽署「中巴自貿區服務貿易協定」後,商務部官員表示,中國目前正與5大洲的31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4個自貿區,其中7個自貿協定已生效。
中新社報導,中國將在繼續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的同時,更積極的推動自貿區建設。目前已完成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聯合研究,正開展與南韓的自貿區聯合研究,推動「亞太貿易協定」第四輪談判,今年下半年還將啟動與瑞士的自貿區聯合研究。
胡錦濤2月上旬訪問非洲四國,也在加強中、非的貿易,去年中、非貿易達1068億美元,比2007年成長45%。
官員指出,近年來,中國的自貿區成果包括:在亞太地區,擴地對香港、澳門開放,簽署和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五個補充協議;與東南亞國協簽署自貿區「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議」;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包括新加坡和紐西蘭。
拉丁美洲已和智利簽署自貿協定,和秘魯的自貿談判已結束,並推動和哥斯大黎加自貿談判。其他正在進行談判的則有澳洲和波斯灣國家,歐洲的冰島、挪威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
◆ 亞洲換匯機制成型 台灣難加入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9.02.24
東南亞國協加三 (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23日在普吉召開,會後聲明,東協加三緊急儲備基金從原規劃的800億美元擴大為1200億美元 (約新台幣4兆1770億元)。央行認為,此舉有助於亞洲區域金融市場穩定,是亞洲各國一旦發生重大金融危機時互相金援的合作平台。
不過,東協國家從最早提出「清邁協定」,至目前喊出1200億美元基金水位,仍停留在「紙上作業」階段,加上參與國家高達13國,比美國的「一對一」換匯機制更為複雜,未來如何落實推動及基金管理等實際運用,還需再觀察。
台灣雖無法加入東協十國加三的區域換匯機制,但因台灣多年前即與國際間十多家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外匯附買回Repo融資機制」,換匯額度達600億美元,相當於該基金的一半規模,面對這波全球金融海嘯,台灣還是有準備的。
去年11月二次「江陳會」中,台灣也曾釋出兩岸洽簽「換匯機制」建議。但陸委會已表明,兩岸目前首要的貨幣合作,應先談定貨幣清算機制,只有在兩岸貨幣能正常交換後,才可能觸及貨幣互換問題,換言之,台灣想和中國或東南亞國協洽簽換匯協定,還是一條漫長之路。
金融界人士認為,近期韓國正面臨3月即將到來的百億美元外債到期償債壓力,市場預計韓國面臨的「3月危機」,如果處理不當,極可能爆發類似1997年時的亞洲金融危機。此時獲得各國加碼將緊急儲備基金由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多少可預防資金外流引發新一波亞洲金融危機,對整個亞洲金融市場和全球金融市場都將是一個安定力量,也因此激勵了亞洲股、匯的同步大漲。
不過,此項決議將在5月印尼峇里島召開的財政部長會議做最後簽署確定。也會在27日華欣(Hua Hin)召開的東協高峰會上討論,何時真正啟動救援機制,可能仍有時間上的落差及細節待確立。
◆ 張忠謀:美第4季落底 台灣更早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9.02.24
外資一直調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景氣究竟何時復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表示,美國應是在第4季景氣落底,台灣的復甦會比美國早一點;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則說,如果我們不繼續內耗的話,其實比很多國家都還好。
張忠謀預估,美國與歐洲可能在今年底左右開始恢復,「台灣或許可以早一點」。他還提醒年輕人,在金融海嘯浩劫後,有努力就有報酬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家還是必須努力,只是面對的未來會比較艱困。
徐旭東樂觀表示,台灣的金融問題跟鄰國南韓比起來「好多了」,如果政府行政效率加快,我們自己不要把力量消耗掉的話,台灣的金融問題其實比亞洲其他國家好多了。
張忠謀昨天表示,半導體的景氣與年初預估相同,沒有特別好轉,不過全世界經濟衰退,台灣當然也是一部分,所以大家要面對現實。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表示,即使訂單能見度較不明朗,但終端消費市場其實還是有量的,不是完全沒有訂單需求,大家不需要太悲觀。
張忠謀也表示,目前大家都在關心匯率的問題,降或升值都是雙面刃,台灣最需要的就是「穩定」的匯率。
※ 他國是與他國對打,我國則是自相殘殺。
◆ 李非:CECA導致兩岸統一是華郵誤解
中央社 2009-02-24
華盛頓郵報日前訪問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的一篇報導說「CECA代表兩岸朝向可能統一的重要一步」,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李非今天表示,華郵記者斷章取義,誤解他的原意。
李非指出,台灣這幾天有些人及電子媒體在炒作華郵訪問他的那篇報導,其實他在採訪的談話內容絕對沒有提到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CECA)將導致兩岸統一。
他還原訪問全文面貌說,「CECA是兩岸經濟整合的開始,是兩岸經濟制度化安排的一種方案。」這句話他是說過的。但他在被問到兩岸統一的問題時,他的說法是「兩岸經濟整合並不必然導致兩岸統一,但兩岸經濟整合是兩岸統一的必要條件。」
結果華郵記者竟然漏掉了「兩岸經濟整合並不必然導致兩岸統一」這句話,而且把句子的主語移花接木,把「兩岸經濟整合」換成了「CECA」這個主語,造成台灣一些媒體及有心人士利用華郵這篇報導批評說「CECA導致兩岸統一」。
他說,華郵記者這篇扭曲的報導,讓他感到非常困擾,因他根本未說過CECA導致兩岸統一的話。至於將來兩岸會不會統一,那是將來的事情,但「CECA絕對不等於統一」。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日前在國際版第9版以半個版面刊出一篇發自北京的報導,文章引述李非的談話指出,當兩岸由敵對轉為和緩關係,CECA這項經濟協定將是兩岸重要里程碑,「朝向兩岸完全經濟整合,也是朝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980223
◆ CECA 廣義FTA
【聯合報╱許玉君】 2009.02.24
CECA(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與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英文簡稱只有一字之差,但定位與內容大不同。綜合政府各部門相關說法,CECA定位為廣義的FTA(自由貿易協定)。
CECA在國際間屬於泛FTA的一種,源起於印度與新加坡簽的CECA。經貿官員解釋,FTA歷史久遠,各國的使用名稱不太相同,最常用的就是FTA。
不過兩岸打算談判的CECA,與FTA仍有差異,經濟部打算套用「東協加一模式」,先簽訂CECA框架性協定,再以提早降稅方式,漸進式談判雙方互免關稅項目;與FTA的免稅清單談妥後才簽訂不同。
至於CEPA,最大的差異在於CEPA的「A」是「Arrangement」(安排),並非「Agreement」(協定)。「Agreement」象徵兩個獨立對等國家(或政治實體)簽署的正式外交協定;但「Arrangement」是在「一國兩制」原則下,解決中國大陸與港、澳在世貿組織分屬於不同關稅領域的問題。
◆ CECA改名避爭議 「馬」上火線說明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朱婉寧/台北報導】 2009.02.24
政府推動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ECA)引發在野黨強力反彈,總統馬英九決親上火線,將密集透過電視專訪與記者會說明;府方強調,此一協定類似FTA(自由貿易協定),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沒有賣台或矮化疑慮。
據指出,為避免「CECA」造成混淆與政治爭議,總統府和行政院已決議不再使用CECA;中文名稱仍稱「綜合經濟合作協定」。
據透露,決策高層將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視為「中長期經貿大政策」,除兩岸經貿正常化,更要藉大陸當跳板,跨入東協經貿體系,高層形容「台灣已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對於推動時程,府方保留彈性迴旋空間,發言人王郁琦說「沒有具體時間表」,據悉決策系統已擬定腹案,最遲必須在二○一二年前簽署。
高層強調,「南韓是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台灣若晚南韓加入東協體系,那就玩完了」!大陸明年將加入東協體系,日韓也將於二○一二年納入,台灣若被排除在外,屆時將引爆產業出走、帶動大規模失業潮,「拖愈久,對台灣愈不利」;高層也透露,包括新加坡也表達「兩岸先尋求經濟突破,FTA可以水到渠成」。
有關名稱部分,高層不諱言,對岸至今不願意與我簽FTA,我方更絕無可能接受CEPA(更緊密經貿夥伴安排),WTO模式是可能的選項,但實際名稱仍待磋商。
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昨天也說,部分人士認為CECA與大陸與香港簽訂的CEPA很像,有矮化台灣主權之嫌,因此擬做調整;原則上直接用「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的中文名稱;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上午出席工商協進會早餐會報時,也改以FTA來稱呼。
黃志鵬說,名稱可以再協商,但兩岸主要洽商的方式,還是類似東協與中國大陸簽訂的方式,先訂一個框架協議,初期會先談「早期免稅承諾」,對部分最急迫的項目先相互免稅;談判原則為「得到多、給得少」,優先篩選中國對我課稅高、但我方出口利益大的項目,如機械、石化;部分農產品也會要求大陸降低關稅。
※ 還是昨天想的 SEGA(Subregional Economic General Architecture,次區域經濟廣泛架構)比較好,與新加坡的 Subregional Economic Zones 相呼應。
◆ 台經院研究》簽FTA 我GDP增0.5百分點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2.24
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兩岸若能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經濟成長率(GDP)可因此提高零點五個百分點,相當於六百零七億元新台幣,約等於四百萬台售價一萬五的小筆電。
如果兩岸沒簽CECA,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若明年東協加三成局後,台灣經濟成長率將下滑零點七個百分點,就業需求會減少十一萬四千人。
台經院國際處代處長江啟臣表示,兩岸洽簽CECA會提高經濟成長率零點五個百分點,是根據FTA慣例,假設兩岸所有貿易關稅降至零設算而得,不管最後數字是多少,兩岸簽訂FTA或是性質類似的CECA,肯定對台灣經濟具有正面效益。
江啟臣說,他比較「台灣加入東協十加三(中國大陸、日本、南韓)」與「兩岸單獨洽簽FTA」對台灣的不同影響發現,前者可提高台灣成長率零點五八個百分點;後者可提高零點五個百分點,。
不過他說,他這分報告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前的研究;金融海嘯後,世界各國大概只剩下中國大陸還有經濟正成長,因此兩岸簽訂CECA,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應高於零點五個百分點。
另一分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如果台灣無法加入任何區域經貿組織,明年東協十加一(中國大陸)完全實施後,將使台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減少四百六十億元;東協十加三一旦生效,台灣經濟一年損失高達一千六百億元。
江啟臣指出,台灣應該對於CECA與東協組織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但東亞各國並不願意跟台灣走太近,以免招致中國大陸不必要的「關心」,CECA成為台灣政府「沒有選擇下的選擇」。
中華經濟研究院世界貿易組織中心副執行長杜巧霞也認為,台灣如果無法積極參與區域整合,將阻礙我國的外貿表現,並具體影響經濟表現,特別是傳統產業。
◆ 新聞透視/CECA衝擊農業 農委會卻噤聲
記者高嘉和/特稿 2009.02.24 自由時報
在經濟部積極遊說下,昨日工商早餐會中,企業老闆幾乎一面倒地支持兩岸簽署CECA,經濟部還刻意以中經院研究報告,恫嚇式的警告,兩岸假如不簽署CECA,東協加三將衝擊國內紡織、精密機械等行業,造成台灣就業需求減少十一.四萬人。
經濟部站出來幫紡織、機械等產業講話,那農委會跑去那裡?就算未來CECA縮小到僅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範圍,必然包括貨品貿易,台灣農產品如何與中國低價農產品競爭,國內高達七十五萬戶農家、涵蓋三百三十二萬餘人口數,都將面臨生存威脅,農委會是否應該站出來幫農民發聲。
馬政府推動兩岸簽署CECA,經濟部最常拿出的數據是中經院所做的一份「亞太經濟整合對台灣產業發展之影響評估」,事實上,這份研究是由經濟部下屬單位的工業局所委託,內容只著墨於對產業部門的衝擊,隻字未提對農業部門的衝擊。
在馬政府尚未公布CECA具體內容前,或許不應該給政府太大的壓力或要求;經濟部基於國內產業界主管機關立場,委託出來的研究報告只強調對產業部門衝擊,也可理解。
只是,農委會到現在還悶不吭聲,全國七十幾萬農戶是否應該北上,提醒一下農委會,也該幫農民講些話、討些籌碼吧。
◆ 內涵還沒搞清 朝野咬出一嘴毛
【陳嘉宏、吳明杰/特稿】 2009-02-24 中國時報
不管名稱叫不叫CECA,兩岸簽署所謂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就是一種經濟整合;類似的經濟整合,可能如兩國間簽署的FTA(自由貿易協定),但當然也可能是過度到雙方政治整合的過渡性安排,重點在於CECA的內涵到底是什麼?
朝野之間連實質內容都搞不清楚,就忙著給對方貼標籤,凸顯台灣內部惡質的政治文化。
台灣外銷產業面臨明年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的夾殺威脅,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本來就有其急迫性。問題是,兩岸關係千絲萬縷,加上複雜的認同問題,任何涉及兩岸的「整合」,無論是政治或經濟,一定動輒涉及意識形態爭議。從這點來看,官方在未釐清「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內涵時,即急著宣示「非做不可」,的確犯了宣傳戰略上的大忌。
總統府昨天終於宣稱「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並非CECA,但在前天的記者會裡,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還說「最後名稱還沒出來」,就連幾天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都還是以CECA稱之,顯示官方連名稱都沒有共識,遑論獲取民間共識。
事實上,不管「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是CECA、CEPA,亦或是FTA,這都是兩經濟體之間某種程度的經濟整合,其中必然涉及市場開放與關稅調整,勢必對不同產業產生不同衝擊與利益衝突;過程中,政府對外的談判策略是什麼?對內部弱勢產業的說服與補償內涵在哪?這才是政府目前該努力的重點,而不是與在野黨大打口水戰,自陷統獨泥淖。
◆ 東協加三 台灣應重視產業長期競爭力
中廣新聞/戴瑞芬 2009-02-24
東協十國與大陸明年實施零關稅,東協加一後,再來加三,日、韓隨後加入。台經院評估,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關稅減讓的產業衝擊,就會更不利於對廠商長期競爭力。因為以台灣出口資訊電子產品為例,在東協都有加工出口配合廠商,東協國家會有出口退稅等相關做法,對台灣不至於造成關稅歧視,但政府要關切的應該是當地沒有加工廠的台商,就要被迫轉往相關國家投資,產業長期發展的競爭力才是影響關鍵。
因應東協加一,台灣廠商要求的是兩岸談判降低關稅,再來的東協加三,加入日韓,台經院所長楊家彥評估,因為台灣與東協如果在經貿關係或是在技術關係上交流夠緊密的話,關稅同盟對台灣的貿易障礙並沒有那麼大。
以資訊電子產品為例,是有特別條例不受關稅障礙影響,再加上台灣廠商如果在東協還有出口加工配合廠商,那麼東協國家也會採取出口退稅相關做法,所以台商在實質上並沒有被關稅障礙歧視影響。
倒是對當地沒有加工配合廠商,就要要被迫轉往相關國家投資,台經院所長楊家彥認為,這對產業長期發展的競爭力才是影響關鍵。
日韓加入東協市場,跟大陸加入對台灣影響不同,主要是台灣出口到大陸佔比大,擔心被東協競爭,而台灣對日韓是入超,所以台灣廠商受到短期衝擊並不會特別顯著。
◆ 北京學者:台灣經濟發展並非完全取決大陸
中央社 2009-02-23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23日電)台灣朝野針對是否應與中國大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看法不一,北京學者分析,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確有必要性與迫切性,但台灣經濟發展並非完全取決於大陸。
專研兩岸間經貿問題的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分析,中國大陸已經簽定或正在洽談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約近30個,台灣若不及時與中國大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對雙方都有影響。
不過,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強調,「但是(這個影響)很難用數字量化。量化的科學性與可信度一直有疑問。」
王建民說,「大陸因素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確有必要性與迫切性。」
但即使如此,王建民認為,台灣經濟發展並非完全取決於中國大陸,制約台灣經濟發展的因素實際上是台灣的政治拉鋸、環保爭議與產業結構等問題。
他分析,以產業結構來說,台灣多年來太依賴極少數產業,例如面板,導致全球經濟風暴一起,台灣立即遭到無情打擊。
自明年起,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協(ASEAN)10國間進口關稅稅率在10%以下的品項將全部降到零關稅;而到2012年,南韓與日本將再加入零關稅行列(東協加3)。
而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東協加3將使台灣就業需求減少11萬4千人。
對於是否簽署被俗稱為CECA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協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趙建民今天說,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是總統馬英九的政見,目前還在討論階段,沒有時間表。
趙建民說,但因為這是總統的政見,總是希望在第一任任內有結果。
※ 一下王建民,一下趙建民,差點以為打錯字。
◆ 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4
果不出我們所料,在工商團體一片促簽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聲中,馬政府也拍胸脯保證努力從事,在野黨卻表現出極其強烈的反應,台聯黨甚至矢言,馬政府若簽CECA,立即發動罷免馬總統。目前CECA只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兩岸均未見採取任何行動,情勢已惡化至此,一旦互有人員往來,就CECA相關事務進行具體協商,在野黨發動群眾強力杯葛的場面,絕不下於當初陳雲林來台進行兩岸協商時的情況。
面對如此強大的反彈,馬政府勢必舉步維艱,困難重重,CECA的美夢還見不到影子,國內已經劍拔弩張,甚至政局的穩定都受到威脅。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馬政府將如何因應,但經濟部長已明白表示,CECA這個名稱已決定廢棄,將來再另覓合適名稱。然而這樣的閃躲策略豈有可能輕易擺脫在野黨的追打?只要兩岸簽署某種經濟合作協定的事實不改,在野黨即將如附骨之疽,頑抗到底。
然而馬政府乃至整個台灣是否可以拒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定?答案極其明確:毫無可能。原因已經日漸清楚地浮現眼前:明年元月,東協十國即將與中國大陸透過東協加一的協定,將若干重要商品的關稅降為零,但台灣的石化原料、機械產品等出口大宗,則要課徵6%至8%的關稅;這一個顯著的價差,就會使產品的競爭力大失,對已遭重挫的台灣出口部門更是雪上加霜。猶有甚者,將我們最強悍的對手,日本與南韓,也納入其中之東協加三,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動;一旦這兩個對手也能在關稅上大占優勢,則不論金融海嘯的衝擊何時消失,台灣的出口部門幾乎永難復甦,台灣經濟也見不到任何生機。因而若不能突破此一愈來愈嚴密的經濟封鎖,台灣經濟將無出路。
馬總統從競選期間就提出的CECA,正是基於此一目的,又要避免與香港的CEPA混淆不清,而刻意設計出來的名稱。但不管它叫什麼名字,本質上就是全球許多國家之間相互簽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FTA是WTO許可其會員國相互簽署的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的協定,但並不拘泥其實際名稱;中、港之間的CEPA既在其列,馬政府一再鼓吹的CECA也不例外。事實上只要兩岸之間簽署了實質上屬於FTA的任何協定,叫什麼名字一點也沒有關係。這正是尹啟銘部長敢公開宣示放棄CECA這個名稱的理由。將來在野黨不論反對任何名稱,也都不能迴避其所反對者乃是FTA的這個事實。
只要不涉及主權矮化,台灣與任何國家簽定FTA都是當務之急,中國大陸自無理由排除在外。而且,格於中國大陸的杯葛,包括美國在內,都以先與大陸建立某種實質上屬於FTA的關係作為與我們簽署FTA的先決條件。因而只要真心關切台灣的前途與出路,任何人都不該阻擋此事。從民進黨主席表達的意見看來,她也不敢堅決反對到底。
由於WTO架構之下的FTA本身並不涉及主權地位問題,兩岸目前已然以對等地位成為WTO會員;因此,為今之計,應當暫時拋開一切易滋誤解的名稱,直接以FTA的本質向全民說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必要性與急迫性,以消除不必要的爭議,爭取最大多數認同,並且多管齊下,與一切貿易夥伴都同時展開必要行動,以沖淡完全侷限於對岸所造成的緊張氣氛。
但是,就目前已習於保護政策數十年的台灣民眾而言,全面的自由開放,的確有如洪水猛獸,無邊的恐懼最易受到有心人士的操弄。所以我們要再強調一次:先在台灣北、中、南國際港周邊設置如新加坡一般自由的營運特區,用事實消除恐懼、爭得認同。希望在野黨的壓力能夠終於逼迫馬政府走出正確的第一步。
※ CECA 或許該為共識決。另外 WTO 本身也是風雨飄搖:
* udn全球觀察 - 保護主義再起? - 各國只救本國產業 WTO體系面臨瓦解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017&f_ART_ID=179782
◆ 今年舉債4,217億 飆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9.02.24
立法院預算中心昨(23)日表示,中央政府98年度總預算及所有特別預算,舉借債務超過4,217億元,創下單一年度舉債的最高紀錄,缺乏財源籌措能力,財政惡化將影響國家主權信用評等。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規定,該特別預算以舉債辦理,不受公債法第4條第5項有關每年舉債額度的限制。日前行政院把「98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送到立院,編列1,506.6億元以舉債支應,再加上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舉債的部分,全年度舉債總額4,217億元。
預算中心指出,上述舉債金額還沒包括特種基金的舉債,創單一年度舉債最高紀錄,政府未籌措相對財源,顯示缺乏財源籌措能力,有違立法精神。
20年來,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從4.71%攀升至32.64%,從民國93年至今,該比率每年約三成。
預算中心表示,財政惡化影響國家主權信用評等,標準普爾信用評等公司評等台灣主權信用,在89年為AA+;90年降為AA、91年起為AA-,93年起評等的展望從「穩定」轉到「負向」。標準普爾信評認為,台灣穩健外部是優勢,但政策環境挑戰及政府負債過高,是抵銷前者因素的主要原因。
預算中心認為,此特別預算案,延續性公共建設計畫預算有239億餘元,包括台鐵、汙水下水道等工程,進度落後及執行率偏低。
由於擴大公共建設對彌補因出口導致經濟衰退的缺口有限,建議應積極協助民間外銷,提升實質競爭力。
◆ 殷乃平談赤字支出 籲留意經濟承受度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24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景氣衰退,政府財政赤字支出難免,美國舉債都已經超過他們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了,要注意的是舉債有沒有超過國民經濟所能承受的範圍。
高負債 全球皆然
針對中央政府98年總預算與特別預算舉債達4,217億元,創下單一年度舉債的最高紀錄。
殷乃平指出,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玩這個遊戲,此際全球經濟衰退,這種赤字支出是難免的。
找資金 留意方法
殷乃平說,立法院要注意的是赤字支出來源是在市場上取得資金,還是透過銀行創造貨幣的方式進行,或是透過中央銀行的資金來運作?
如果是後面兩種方式的話,就是「負債貨幣化」的作法。
一旦政府公債貨幣化,帶來的結果是貨幣供給增加,然後就是通貨膨脹,這部分要特別注意。
判斷中央政府舉債是否過高,殷乃平認為,要看政府舉債總額是否超過國民經濟可以承受的範圍,意即衡量負債總額與國民總生產的關係,如果政府負債超過國民總生產太多,代表整體國民經濟能夠承受的能力將會減弱。
預算法 建議修改
對於在野黨主張中央政府應該主動縮減預算,以反應景氣衰退的現況,殷乃平表示,景氣衰退時本來就以赤字支出為主,預算編制時要考慮這些因素。
以台灣預算編制的流程,通過與編制時間與經濟狀況已經脫節,所以才會有運用特別預算的作法,建議可以修改預算法或預算的編制流程。
※ 政府的預算運用也要檢討:
◆ 啥?3.5億公帑 只雇230個臨時工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2.24
經濟部花費新台幣3.5億元公帑,只為了提供230名大學畢業生臨時工機會,平均雇用一人政府成本逾150萬元。立法院預算中心振興經濟特別預算評估報告中,點名批判多個部會補助就業計畫不符成本效益,行政院將增加就業列為特別預算推動重點,預算書卻看不出究竟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經濟部工業局與商業司配合推出的「產學聯合研發計畫」,經了解後預期成效僅能創造230名大專畢業生就業,且只是不足一年的短期臨時工作,結果卻得花費公帑3億5000萬元鉅資。
預算中心認為,該計畫主要是為了促進大專畢業生就業,其中竟有高額經費得用於支付給人力銀行,每名臨時工需加計薪資3成支付外包人力派遣公司費用,就連宣傳推廣等事項,也要透過人力派遣公司進行。
農委會雇用1641名臨時工,一年預算也編列4億2692萬元。預算中心點名教育部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博士學歷薪資逾5萬元、碩士月薪4萬3350元,與勞委會統計研究所以上平均學歷3萬1363元相較,明顯高於目前社會新鮮人平均薪資,實在有酌減必要。
預算中心報告中質疑,促進就業預算絕大比例偏顧大專以上畢業生,分配不合理,且大專以上畢業生問題在缺乏就業機會,而非就業能力,政府卻將預算投入大專以上畢業生研究或實習,恐讓原本有就業意願的畢業生又重返校園,讓人擔憂待短期就業方案到期後,這些畢業生仍無就業經驗,未來高學歷反而成為就業包袱。
預算中心報告中批評,行政院將增加就業機會列為特別預算推動重點,各企畫增加的就業機會卻有欠完整。行政院長兩次對外發表特別預算分別估計將增加10萬、18.9萬個工作機會,但預算書中只見直接提供6萬9165人工作機會數,究竟行政院有信心能因此創造多少工作,沒有評估數字。
◆ 職場悲歌 派遣人力興起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9.02.24
近一年,占據全球媒體最大版面和篇幅的新聞類別,就是經濟新聞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濟衰退... ,金融海嘯跟你有什麼關係?又造成什麼經濟衝擊?本專欄以書信體的親近讀者方式,深入淺出告訴你一些最近全球經濟的現象與問題,讓你看懂經濟學。
親愛的讀者:
國內景氣冷颼颼,如何謀得足以糊口的工作,應該是許多人的新年新希望!本周四(26日)又到了主計處例行性公布失業率的時候,失業率會不會持續往上,備受注目。
去年12月失業率一舉突破5%大關、來到5.03%,失業總人數衝高到54.9萬人,改寫歷年單月新高紀錄。然而,就業市場寒冬,可能還得繼續下去。
主計處官員說,農曆春節過完,季節性的臨時工作紛紛結束,如果國內經濟沒有好轉跡象,真正的失業狂潮才正要開始。
非典型就業升高
這裡要談的,不是失業率攀高的問題,而是你我如何因應新世代的就業趨勢。
主計處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國內「非典型就業」人數約有65萬人,包括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占全體就業者的6.24%。
由於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景氣發生劇烈變化,官員不諱言,目前國內非典型就業人數可能早就不止65萬人;再加上趨勢已經形成,非典型就業人數恐將「逐年走高」。
「非典型就業者」的待遇如何?以我國為例,主計處指出,部分工時員工的整體每月平均薪資不到正職員工的一半,只有17,904元,僅略高於17,280元的基本工資;其中更以住宿餐飲業的部分工時員工薪水最低,因為這些人多半是以時薪計算工酬,每月平均月薪只有10,491元。
此外,調查也發現,「非典型就業者」多半具有年紀輕、低學歷等特質,其所從事的行業也以低進入門檻的產業為主,例如支援服務業、營造業等。
政府介入推波助瀾
為何派遣行業日益興盛?除經濟壓力之外,政府力量介入的推波助瀾,也是造成近年來「非典型就業」趨勢興起的主要原因。
類似像派遣人力的勞動法規鬆綁,是源起於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主張勞動法規愈彈性愈好。
西風東漸之後,不少亞洲國家也起而傚尤,像是日、韓等國,都紛紛引起派遣人力的概念。以我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為例,在1,610萬的上班族中,就有高達三分之一(約545萬人)是非典型就業者,這種勞動市場具有高度彈性的特徵,使得南韓吸引不少外資青睞。如何在兼顧資方利益、及勞工基本權益下,制定相關的勞動市場規範,無疑是未來政府在新時代的就業浪潮下,必須妥善思量的關鍵政策。
◆ 勞工訓練券擴大 12萬人受惠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2.24
教育部的「教育券」還未上路,勞委會的「訓練券」確定擴大實施。勞委會針對在職勞工進修的「3年5萬元」訓練券補助方案,確定擴及「非自願離職」勞工,但對象限定去年7月1日到今年底遭裁員的失業勞工,若到學校修學分進修,可獲100%經費補助,符合資格的失業勞工將達12萬人。這項方案可望在3月初生效實施。
這項訓練券發放措施,設計精神有如勞工界的教育券。
勞委會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是針對15歲-65歲的在職勞工提供進修補助,補助費用最高80%,每位勞工3年內的補助額度是5萬元,若是勞工屬負擔家計婦女、中高齡、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等特殊對象,補助費用可達100%。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年農曆年前記者會上,曾預告「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將擴大到「非自願離職勞工」。職訓局已經完成方案規畫,適用對象確認擴及「非自願離職勞工」,資格則是指從97年7月1日至98年12月31日間離職的勞工。
根據補助方案,去年7月以後遭裁員的勞工,必須取得「非自願離職」證明,並向公立就服中心取得職業訓練推介單,之後到各勞工團體、大專院校、職訓機構及相關專業團體辦理的實務導向訓練課程上課,結訓後取得學習結業證書後,就可由訓練單位向職訓局職訓中心申請補助,審核通過後,就會將補助費用撥入學員帳戶。
這項方案與教育部的「教育券」有何不同?勞委會表示,教育部「教育券」主要補助對象是大學畢業青年,勞委會則是廣泛針對所有非自願失業勞工。由於勞工失業問題已經迫在眼前,勞委會希望失業勞工可以把握這段時間充電進修,因此決定先實施。
◆ 熱門話題》速食業者大降價的背後
■許榮宗/南縣永康(大學教師) 2009-02-24 中國時報
日昨,麥當勞、肯德基兩大外來速食業者展開價格戰,降幅都在兩成五,消費者如釋重擔之餘,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業者利潤這麼高!
台灣景氣低迷,消費族群荷包嚴重縮水,導致速食業好景不再,營業額直線下降,麥當勞才率先發難以「超值午餐」招徠顧客,因降幅度達兩成五,消費者趨之若鶩,出現排隊人潮,肯德基不願坐失商機,終於宣布與之正面交鋒,讓消費者樂開懷。
兩家業者倒是有默契,降幅都是兩成五,和中油、台塑油品降價幅度一致,如出一轍,生意人絕對不做賠本生意,可見降價百分之廿五後,業者還是有賺頭,消費者不免質疑,之前會不會賺得太凶?
台灣消費者實在很可悲,長年忍受高價速食的剝削而不自覺,兩大外來速食業者此次相繼降價,也不是因為消費者聯手抵制使然,而是業者為挽回顧客所祭出的行銷策略,說穿了,依舊是業者站在制高點予取予求,主宰市場的消費需求。難道,台灣的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永遠被吃定嗎?
◆ 大整併!DRAM界沙皇呼之欲出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09.02.24
宣明智 意願高呼聲高
政府整併DRAM業的架構將在近期內公布,目前傾向以成立新公司的模式進行,並推派一位CEO人選,來擔任整併召集人的工作,外傳在經濟部徵詢幾位大老級人選後,以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的意願最高,出線機率較高。
由於國內這樣的產業整併模式前所未見,未來到底這位CEO將由誰來扮演「DRAM業界的沙皇」,眾所矚目。依照政府規劃的整併平台,這位CEO的人選須是國內半導體業界大老,且目前並未在任何一家DRAM公司任職,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前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先後婉拒後,現有檯面上最被業界看好的人選包括現任國發基金委員的史欽泰、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以及前旺宏電子董事長胡定華。
儘管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人選還未決定,不過,外傳經濟部已決定由宣明智來出任。
宣明智擴張版圖經驗豐富
曾是聯電集團副董事長的宣明智,在半導體業界的輩份雖不如史欽泰重量級,但宣的老闆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早年在工研院裡開創國內的晶圓代工產業,輩份與史欽泰不相上下,當年聯電開始擴張事業版圖時,包括宣明智、劉英達、蔡明介都是曹興誠的得力助手。
宣這次被業界點名可能是整併召集人的人選,主要是看好他長年在半導體業的實戰經營資歷,除了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嫻熟外,近年隨著聯電集團的策略,也扶植許多IC設計公司成功,對於新公司的養成經驗豐富,同樣獲得業界的肯定,加上他對DRAM產業並不陌生,被視為熱門人選。
胡定華帶出很多企業老闆
胡定華在台灣高科技業的資歷同樣是大老級,早年曾任前工研院副院長、工研院電子所第一任所長、前交大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過去也曾擔任旺宏電子董事長,在國內高科技界裡,現在很多老闆都曾是他帶出來的,這次在經濟部徵選人選的過程中,也是被業界點名的大老級人物。
胡過去雖長期在企業界服務,但對於政府的產業政策向來都很關注,包括對於政府的兩岸產業政策,以及國內高科技該如何走向精緻化,還有把產業資源集中等理念,都是他一直以來,致力追求的目標,他在卸任旺宏董事長後,還是在科技業繼續開創新事業,同樣也符合政府徵詢DRAM業整併召集人資歷與條件,並被視為黑馬。
曾繁城有「張忠謀」品牌
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的曾繁城,在半導體業界的輩份與史欽泰相當,當年也從工研院發跡,後來跟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成為張的得力大將,曾於民國85至87年間,曾經擔任世界先進的董事長,開創台灣DRAM產業邁向自有技術開發之路,對DRAM產業特性同樣不陌生。
曾是台積電除張忠謀外的第一任本國籍總經理,長年跟隨張忠謀下來,在專業經理人的特質上,已有「張忠謀」品牌,此次召集人人選,儘管張忠謀婉拒出任,但業界也有點名曾繁城的聲音,他是工程師背景出身,專長在技術領域,一般認為,若曾出線,有利協調出新公司的專業經理人。
史欽泰半導體業大老級人物
早在國內半導體業20年前還在工研院裡育成時,當時史欽泰就是工研院電子所的所長,公認是國內半導體業中的大老級人物,後來史進入清大教書,擔任清大科管學院的院長,往學界發展,現在也是國發基金的委員之一,不論是資歷、輩份,在國內半導體業裡,都是德高望重級的人物。
由於政府擬成立的新公司、新平台,未來將由國發基金出資,且要從產業界中找出合適的整併召集人,近期業界點名史欽泰的比率升高,使得出線機會大增,頗被看好,不過,史已長期往學界發展,現在又出任公職,是否願意接任國內史上頭一遭的產業大整併任務,本周就會揭曉。
◆ 社論-會計準則腰斬保險公司價值
【本報訊】2009-02-24 工商時報
總部位在倫敦、具有160年歷史、管理資產高達新台幣13兆元的保誠金融集團,以象徵性的新台幣一元,出售台灣保險業務員體系的資產負債給中國人壽,傳達出兩個強烈的訊息:其一是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對於保險公司財務報表的巨大衝擊,另一則是傳統保險業務系統的未來堪慮。
保誠金融集團執行長Mark Tucker在倫敦總部指出,退出台灣的兩個重要考量,一個是會計準則的影響,根據國際會計準則IFRS,以及歐盟保險會計指導原則(European Union Insurance Group Directive, IGD),保誠將因為出售台灣業務,釋放出高達8億英鎊、超過新台幣400億元的巨額資本(IGD Surplus),扣除各項費用以及轉投資中壽21.8億元新台幣之後,保誠還因此產生5.95億英鎊、約新台幣300億元的一次性會計準則回沖效應。
保誠的另一個考量,是出售保險業務員的通路與資產,但是保留銀行保險(主要是對玉山銀行與渣打銀行的保險結盟),一次減少了95%、約12,000名員工,這是跨國保險集團對於傳統業務員體系的一次不信任投票。
嚴格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對於保險公司有著難以想像的衝擊。這個會計準則的發展其實已經具有相當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73年成立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此一總部設在倫敦的組織,長年來致力於促進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與統一,該標準在各國政府支持下逐漸成為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採用的會計準則。歐盟於2005年全面採用IFRS,在歐盟各國發行有價證券的上市公司,也從2007年開始全面採用IFRS。這套嚴格的會計準則,也逐漸迫使採用US GAAP的美國與之接軌。
IFRS的影響層面太強,以致歐洲的保險業者在IFRS報表之外,必須另外發展出較為緩和的會計報表系統。歐洲的保險業者多數採取「雙財務報表」模式公告,除了IFRS報表之外,同時採用2004年歐洲保險事業財務長論壇(CFO Forum of European Insurance Companies)制定的「歐洲長期經營價值準則」(European Embedded Value Principles, EEV),後者基本上延續了傳統保險公司財報的精神。
IFRS的採用,幾乎把歐洲保險公司的價值攔腰減損。就以保誠集團為例子,在2004年之後的4年之間,公司在亞洲地區積極擴張,4年之間盈餘成長翻了一倍,如果以歐洲長期經營價值準則,也就是EEV準則,保誠金融集團(亞洲)的營業利益,從2004年的12億英鎊(約新台幣600億元),倍增到2007年的25億英鎊;但是如果採用IFRS準則,獲利則縮水一半,2004年剩下6.38億英鎊、2007年剩下12.13億英鎊。
不只是營業利益,股東權益也因為會計準則的不同產生劇烈的變化,保誠金融集團母公司在2007年的股東權益,以EEV準則計算有146億英鎊,用IFRS計算則剩下61億英鎊,硬生生減少了6成,2008年在金融海嘯發生的上半年,保誠已經出現6億英鎊的虧損,EEV淨值剩下140億英鎊,IFRS則跌到56億英鎊。
台灣對於IFRS的採用,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自主性,必須與美國證期會等大國監管機構同步,時間就在兩年後的2011年。但是,如果體質優異的歐洲百年保險集團都難以承受IFRS日益緊縮的準則,相對孱弱的台灣保險公司,未來實在堪慮。不論是另行一套相對合理的準則,或是索性將本土保險公司併入跨國集團.或是任何可能的解決方案,政府都必須趕緊提出前瞻性的政策指導,切勿以五日京兆的想法把問題丟給後面的執政者。因為,管理十兆元資產、雇用數十萬名保險業務員的產業,一旦陷入困境,絕對是國家級的災難。
◆ 南方朔》台灣的「民主赤字」無限大
■ 南方朔 2009-02-24 中國時報
過去幾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先提出,後來《紐約時報》及《經濟學人》也相繼廣泛採用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所謂「五十對五十社會論」(50-50 Society)。
這觀點乃是用來描述布希八年任內的美國內部政治,這八年裡共和民主兩黨惡鬥到了不可思議程度。共和黨要把「新右派革命」的國際單邊主義及放任的美式資本主義走到底,而理念清楚但宣傳手法拙劣的民主黨吃盡苦頭,甚至連「自由派」(Liberals)這個他們的道德標籤都被醜化成了「L字頭的髒字眼」(L-words),民主黨節節敗退也只好轉趨激進,以杯葛鬧事取勝。於是內部日益分裂敵對,成了典型的「五十對五十的社會」。其特性是:
一、兩黨的意識形態差距拉遠並互不讓步,古典民主所謂的「民主互動」及「彈性調整」那一套機制已完全喪失,以前因為能互動彈性,政策得以微調;現在則已無微調可言,只剩巨調。美國的政軍經濟都是極端到搞不下去才在天怒人怨下喊停,留下一個超級爛攤子給人收拾。
二、由於長期兩黨惡鬥,這種惡鬥例行化已使得兩黨的政治語言及政治邏輯都已固定。縱使共和黨已大敗,但它在國會及媒體仍大量使用著以前鬥爭概念和語言。這使得美國政治的鬥爭性格一直持續,而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儘管今天美國已政權輪替,但因那種「五十對五十的社會」架構及文化仍在,歐巴馬政府是否真能有所作為,其實並不容太過樂觀。他的八千億美元救經濟方案為了求快速通過而多方拼湊讓步,形同大雜膾;布希時代留下的財政爛攤子,至今仍無緩和的跡象,歐巴馬就職迄今,他的支持度已跌掉了九個百分點。由此已可看出「五十對五十的社會」所造成的副作用及政治殺傷力!
由「五十對五十社會論」,就可以進一步談到更早的「民主赤字論」(Democratic deficit)了,多年前就有著名公共財政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James Buchanan)率先提出此論並被後人延伸,用來指民主制度下,由於政黨、政客、政府各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因而會造成財政赤字的無限擴張,以及民主投入與民主產出間的逆差。「民主赤字論」很可以解釋「五十對五十社會」的許多不正常的民主現象:如民意期待和政府表現的落差,政府總是花很多錢解決很少問題,政黨惡鬥使得民主投入與產出間的差距日增等。
在此提到「五十對五十社會論」和「民主赤字論」,目的是要借用來觀察台灣。自從去年底台灣經濟快速惡化以來,主張朝野攜手救經濟之聲就多次出現。去年底承「中華知識經濟協會」好意,邀我對此做了一次演講,我即指出可以有這種想法,但不能有此期待,原因是:
一、台灣是比美國還嚴重的「五十對五十社會」。長期以來皆政黨鬥爭而非競爭,因此「你的負債就是我的資產」,「你的問題就是我的籌碼」。過去國民黨在朝,民進黨如是;後來朝野易位,國民黨也如此;今天朝野再易位,民進黨還是如此。連競爭都不可能,談什麼合作!
二、台灣的政黨鬥爭文化已久,甚至連「合作」這種原本好意的字都被轉化成鬥爭詞語,還記得去年兩會復談,許多人主張「雙英會」,這個英說好啊,我們來談「反貪腐」;那個英則說好啊,我們來談「捍衛主權」。當人與人見面都急著要踩對方的痛腳,還談什麼?
三、台灣這種政黨鬥爭文化已籠罩了政黨政客和政府,還影響到各自陣營的媒體和名嘴,這邊眼中只有扁家弊案,那邊只有政府無能,這是台灣各類問題「客觀性」的失去。當一個社會已不再有任何問題是客觀的,而只有好惡厭憎,別說合作,連見個面都已多餘!
因此,二○○九年台灣除了經濟大衰退外,更值得注意的其實是「民主赤字」也將因此而更加的無限大。有人將更加搞衝突,有人則會更加畏首畏尾搞妥協,整個社會將更加零散而失去方向感。我們將很快就看到「民主赤字」的威力!(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這篇算是呼應前面各種觀點中所透露出來的訊息。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駱家輝美商務部長? 彼馬對此馬的財政啟示
* 華裔駱家輝 可望出任美商務部長
* 金融海嘯的13個「意外」
* 學者主張逃漏稅犯罪化 瑞士銀行界有異見
* 柏南克喊話 救經濟要來硬的
* 天哪 AIG上季恐虧600億美元
* 歐元區去年經常帳 驚爆赤字
* 美元 爛蘋果中算好的
* 李明博上任一年 經濟快掛了
* (中國)與保護主義劃清界線
* 七個FTA已生效》中國 強打多元市場
* 千萬富豪團 購屋赴美撿便宜
* 家電下鄉 美意變了調
* 一月外銷金額年增率-41.67% 單月最大跌幅
* 經濟部衝外銷 踢到外交部鐵板
* 鴻海惠普前進土耳其
* 高雄軟體園區 鴻海不玩了
* DRAM整併 爾必達主導
* 慘 壽險業去年狂虧1,200億
* 社論-期盼CECA成為兩岸「擱置爭議」的典範
* 向富人課稅 時間抓對了嗎
* 反奢侈稅 精品業者:有錢人恐往星港跑
* 金融海嘯過後 林祖嘉:就贊成
* 取代消費券 賴士葆主張消費抵稅
* 教育券、訓練券 兩券相爭疊床架屋
* 彼馬對此馬的財政啟示
* 正視第三次經濟非常時期的到來
◆ 華裔駱家輝 可望出任美商務部長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24日電】 2009.02.25
美國總統歐巴馬可望本周提名前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Gary Locke),出任商務部部長。如經國會聽證通過,駱家輝將成為歐巴馬政府中第三位入閣的亞太裔,刷新美國歷史紀錄。
歐巴馬總統提名商務部長一波三折,曾提名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遜、新罕布夏州聯邦參議員葛雷格,都因個人操守問題或理念不合撤回提名。使歐巴馬上任一個月,商務部長提名人選遲遲未能拍板。
據洛杉磯時報網站最新消息,駱家輝已和參院商務委員會主席洛克菲勒面談,該委員會將表決商務部長提名人選。
洛克菲勒會後於23日晚上發表聲明表示,如果由懂得如何改善經濟的前州長駱家輝出任商務部長,將是非常歡迎和寶貴的資產。
駱家輝2005年從兩任華州州長卸任後,擔任西雅圖DWT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專長是處理有關中國、能源及政府關係的法律案件。
華府今天已盛傳駱家輝將出任商務部長的消息,如果證實,這將是繼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日裔退伍軍人部長新關之後第三位亞太裔閣員。
今年59歲的駱家輝是美國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他1996年競選華盛頓州州長獲勝,2000年再勝選連任,2005年卸任,政績斐然。
2003年他擔任全美州長協會會長,代表民主黨在電視上回應當時布希總統的國情咨文演說,早已被視為民主黨全國政壇的明日之星。駱家輝出生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父母來自廣東省台山,他太太李蒙曾是西雅圖電視台記者。
推動駱家輝入閣的「亞美正義中心」總監暨執行主任日裔的猷崎23日指出,駱家輝早已列入商務部長候選人名單,歐巴馬政府也已對他進行背景調查。亞太裔很高興歐巴馬史無前例地延攬多位亞太裔人才。
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州長任內推動對外貿易往來,並致力拓展與中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駱家輝卸任後每年去中國多次。
華府消息來源也指出,鑒於中美貿易關係的重要性與不時出現摩擦,這項人事案若通過,駱家輝過去與中國接觸的經驗,對他出任商務部長將有加分效果。
◆ 金融海嘯的13個「意外」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2.25
美國3/4月號「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並列出金融危機對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13項「意外」後遺症:
1.政府更聰明:失業問題嚴重,公務員鐵飯碗更有吸引力,以往擠破頭的金融機構不再吃香,政府更容易網羅一流人才。
2.政府易腐敗:受金融危機影響,全世界的貨物和服務需求大幅減少,政府訂單成為企業的生命線,企業不惜送紅包,政府貪腐勢必增加。
3.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全球經濟衰退的時間越長,排放的溫室氣體越少,天天天藍的機會可望增加(北京除外)。
4.網路廣告更肆無忌憚:報紙面臨生存危機,將更加仰仗網站廣告收入以免破產。未來瀏覽網路新聞時挫折感更重,因為隨時會受跳出來的廣告干擾。
5.更多人上教堂:統計數字顯示,從1968年到2004年,每逢經濟衰退,上教堂的人數就會增加50%。
6.下一代學會存錢:童年的宏觀經濟情況往往影響成年後的理財選擇,大蕭條時代長大的那一代,理財比前後代保守,相信現在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更傾向儲蓄。
7.長裙當紅:華爾街有個鐵率:牛市裙短,熊市裙長。「花花公子」跨頁海報將不再青睞年輕和骨感,而起用豐腴的「熟女」,電影擔綱的也偏向熟男熟女。
8.年輕人願從軍:金融危機對18到24歲的年輕人衝擊最大,他們正是從軍的年齡,數據顯示,2008年第4季美軍5年來首次超額完成徵兵目標。
9.私校不再風光:過去一年來私立大學收到的捐款少了10%到30%,未來在給申請者獎助學金上將更趨保守。
10.更多人不敢退休:退休金縮水,原本打算現在或在數年內退休的嬰兒潮世代將不得不延退。
11.全球化不吃香:全球經濟不振造成保護主義抬頭,對外人所設的壁壘更高,跨境旅遊可能大幅減少,海外留學受影響,各大新聞機構也砍掉一些駐外機構降低成本。
12.「末日博士」更忙碌:預測這波經濟泡沫破裂的經濟學家、「末日博士」等,會成為全球各經濟危機研討會的大紅人,例如曾預言美國金融系統將崩潰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今年1月已走訪伊斯坦堡、杜拜、阿布達比、倫敦、利雅德、蘇黎世、達弗斯和莫斯科。
13.「大蕭條」作品流行:撫今追昔,有關「大蕭條」時代的文學將主導亞馬遜暢銷排行榜。
◆ 學者主張逃漏稅犯罪化 瑞士銀行界有異見
中央社 2009-02-25
瑞士銀行(UBS)涉協助美國客戶逃漏稅案的發展,使瑞士的銀行保密承受重大壓力,有專家建議修法,讓逃漏稅成為刑事罪行,符合國際主流,但銀行家協會並不同意。
在瑞士,一般逃漏稅並非刑事罪行,蓄意在正式文件上作假的稅務詐欺才是,銀行也才可能提供客戶資料給本國或外國司法機關。伯恩大學商事法教授孔茲(Peter Kunz)對中央社記者表示,這項區別造成困擾。
他說,「大多數國家並未區分這兩者,其政府也不了解兩者的差別」。因此,當它們調查本國公民在瑞士開戶逃漏稅的案件而尋求瑞士協助時,不滿瑞士只能提供涉嫌稅務詐欺者的資料。
美國指控瑞士最大銀行UBS無照在美國執行理財顧問業務,協助美國公民逃漏稅,總共有約5萬2000名美國富人以UBS的戶頭隱匿共達148億美元的資產。
18日UBS和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UBS同意繳交7億8000萬美元罰款、停止在美國的相關業務、加強管控,以及依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Swiss Financial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FINMA)指示,交出約300名涉及稅務詐欺客戶的名單,換取美方在18個月內暫不起訴該行。
針對這以外的絕大多數逃漏稅涉案人,美國國稅局19日透過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強制UBS交出資料,UBS隨即聲明將「強力對抗」。
除了美國,德國和法國也一直對瑞士的銀行保密施加壓力。歐洲各國領袖22日在柏林集會,聲言將在4月的倫敦20國集團金融高峰會提案制裁避稅天堂。
孔茲說,「瑞士可以藉由消除逃漏稅和稅務詐欺的區別,來緩和國外的壓力」。
他強調,瑞士法律的這項區別並不令人信服,因為逃漏稅在瑞士也是非法的,「若被抓到,你也會被罰錢;逃漏稅的非法性不如稅務詐欺高,但並不表示它合法」。
他建議修法將逃漏稅犯罪化,就算不如此,也應該容許提供逃漏稅涉嫌人的資料供司法調查,「這才符合我們認為逃漏稅畢竟是非法的觀念」。
瑞士銀行家協會(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發言人納森(James Nason)反對這種主張。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強調,瑞士是個有主權的法治國家,瑞士法律是瑞士人以民主方式做的選擇,「瑞士人想要在逃漏稅和稅務詐欺之間做出區別,因為他們相信並非每一項稅務上的過錯都是種犯罪而該去坐牢」。
他說,不論是瑞士的法律或瑞士的銀行客戶機密性,都不該為其他國家的逃漏稅問題負責。
「長期的逃漏稅是國家與公民之間關係出了問題的症狀,瑞士的政府和納稅人之間關係良好,納稅人誠實度高,如果其他國家沒辦法和其公民間維持良好關係,那不是瑞士的錯」。
對孔茲而言,將逃漏稅犯罪化並不代表犧牲了銀行保密,在合法範圍內客戶還是享有高度隱私,「我堅信,絕大多數外國客戶來瑞士開戶不是為了逃漏稅或其他非法活動」。
他說,為了逃漏稅而存進瑞士帳戶的錢只是一小部分,但瑞士的銀行為此付出了名譽受損的代價。即使瑞士的銀行不再掩護逃漏稅,外國客戶仍有很好的理由把錢存在瑞士,例如安全及享有專業和高品質服務等,「我不認為會有很多錢跑掉」。
「租稅正義網絡」(Tax Justice Network)是一個反對逃漏稅和避稅天堂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它的國際秘書處主任克利斯坦森(John Christensen)今天在瑞士世界電台(WRS)的訪問中也說,「如果瑞士的銀行真如它們所宣稱的提供世界級服務,我看不出它們為什麼不該有能力在國際銀行市場上競爭」。
◆ 柏南克喊話 救經濟要來硬的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2.25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24日表示,如果金融市場無法穩定,嚴重的經濟衰退將一路持續至2010年。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房價依舊加速崩跌,2月消費者信心更崩跌至歷史新低。
柏南克24日在國會作證時說,美國正經歷非常嚴重的經濟衰退,除非金融系統回穩,這場經濟衰退才有望在2009年結束。柏南克呼籲,政府必須採取「強力」措施,穩定銀行體系。他說:「下行風險可能仍超過上行風險。」聯準會的經濟展望充滿不確定性。
標準普爾/凱斯席勒統計的美國20個主要城市房價指數顯示,美國房價去年12月比前一年崩跌18.5%,超過11月的18.2%跌幅加速,創下2001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跌幅。12月房價比11月下跌2.5%,比11月2.3%的跌幅更深。該指數從2007年1月以來每個月都在下跌。
標準普爾公司指數委員會主席布里策說:「在這項資料中,很難看到任何復甦的跡象。美國大多數地區看來依舊處於下滑局勢。」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調查的2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僅有25,不但遠低於1月修正後的37.4,更創下該信心指數1967年開始統計來最低水準。消費信心之低落出乎分析師意料,彭博訪調原估該指數僅會降至35。
屢創新高的房屋查封率、經濟衰退以及銀行緊縮房貸,都使美國房價不斷遭受重擊。而根據這項房價調查,美國一般住房的價格水準已經跌回2003年第三季的水準。
自2006年攀抵的高峰以來,美國整體房價已經回跌26.7%。主要城市中跌勢最慘重的是亞歷桑納州的鳳凰城,一年跌掉34%;同在亞歷桑納州的拉斯維加斯房價一年內重挫32%,舊金山重跌31.2%,邁阿密重跌29%。
分析師指出,美國房價不斷下跌使有能力買房的人也繼續觀望,期待能以更便宜的價錢買進。美國房市在今年前三個月仍將繼續拖累美國經濟,貢獻的是負成長。
◆ 天哪 AIG上季恐虧60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2.25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際集團(AIG)去年第四季恐虧損600億美元,創美國企業史上紀錄。該集團可能修改與當局訂定的援助方案,甚至再向政府求援。據傳AIG考慮出售美國人壽公司(Alico),目前已有同業出價競標。
美國CNBC報導,AIG上季恐出現高達600億美元的虧損,創美國企業單季紀錄,該公司正尋求美國政府加碼金援。
AIG發言人諾頓回應,公司尚未發布去年第四季以及全年財報,「我們持續和美國政府合作評估解決AIG財務挑戰的新方案」。
受次貸風暴衝擊,AIG去年9月瀕臨倒閉,美國政府砸下850 億美元救援,但AIG資金依然不足,紓困金額後來增至1,500億美元。
1,500億美元不夠花
AIG去年第三季已虧損244.7億美元,但因商用房地產等的資產減值,恐導致上季虧損飆至600億美元。巨額虧損恐使AIG的保險和信用評級降低,被迫增加抵押品,但AIG已無資產可抵押。AIG帳面資產若跌破一個水準,將引發部分債務工具違約。
CNBC報導指出,AIG將要求當局再度挹注資金。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AIG可能要求把政府持有的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以減輕公司現金流量的壓力。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來源則透露,AIG打算再度修改與美國政府的金援方案,讓AIG得以用現金、債券、股票和出售亞洲壽險業務等多種形式的資產組合,先償還當局600億美元貸款。
擬出售資產還貸款
報導指出,該集團和美國政府從去年12月起就開始討論上述修改方案,並計劃在3月2日發表第四季財報前公布。CNBC報導,AIG若無法和美國政府達成協議,也可能宣告破產。但路透報導稱AIG並無此打算。
彭博資訊另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AIG擬出售業務橫跨50國的壽險事業美國人壽(Alico),目前已有大都會人壽(MetLife)和法國安盛保險(Axa)等同業出價競標。
報導指出,大都會人壽初步開價112億美元,但可能降到約80億美元,因該事業的財務狀況還在惡化。安盛則排除收購在日本的業務。但美國人壽若賣不到適當價錢,可能暫不出售,或改為向大眾售股。
※ 真的很像吸血鬼。
◆ 歐元區去年經常帳 驚爆赤字
【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綜合外電】 2009.02.25
歐洲央行(ECB)24日說,去年歐元區的經常帳大逆轉,由2007年的順差轉變成赤字,而去年12月工業訂單和前年同期相比銳減22.3%,顯示歐元區經濟衰退加深,可能促使ECB在3月進一步降息。
根據ECB公布的數據,去年歐元區經常帳赤字高達632億歐元(800億美元),占總國內生產毛額的0.7%。2007年歐元區經常帳盈餘達363 億歐元。
此外,去年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淨流入創新高,達到1,280億歐元,比前一年的470億歐元銳增。ECB認為,這是因為「歐元區居民淨買入外國債券減少」。
歐元區金融帳包括12月淨流入10億歐元,因為證券投資180億歐元高於流出的170億歐元直接投資。
此外,歐元區對交通設備、機械及金屬的需求下滑,使得去年12月工業訂單銳減。12月新工業訂單比前一個月下滑5.2%,和一年前相比更銳減22.3%,和路透訪調經濟學家的預測相去不遠。
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經濟學家巴羅表示:「以全球標準來看,和其他國家相比,歐元區遭受相當嚴重的衝擊,令我相當憂心該區的成長展望。」
這些數據也顯示歐元區經濟嚴重衰退,預測機構IHS Global Insight歐洲分析師亞契認為:「12月工業訂單陡降,顯示歐元區製造業當前蕭條的狀況,更使我們相信上半年度會進一步萎縮。」
因此,外界預期ECB將在3月進一步降息。到1月為止的四個月內,ECB已經大砍基準利率225個基點,降至2.0%。亞契說:「根據ECB官員最新的評論顯示,他們對於再度降息2碼到1.5%,仍然相當猶豫。」
◆ 美元 爛蘋果中算好的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二十四日電】 2009.02.25
俄羅斯總理普亭認為,全球倚賴美元太危險,呼籲各國應轉而建立多種儲備貨幣制度,但在替代貨幣付之闕如的情況下,美元恐怕仍將是唯一的選擇。
16國採用的歐元,原有取代美元的架式,但現在歐元區有不少會員國經濟陷入癱瘓。日圓和英鎊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還不夠普遍,中國人民幣則有外匯管制。
雖然美國預算赤字膨脹、舉債龐大、支出過高、銀行體系功能不彰,央行利率又降至谷底,使美元前景堪慮,但和全球其他盡皆失色的主要貨幣相比,美元還不算糟。
日本去年第四季經濟較前季萎縮3.3%,德國經季節調整後萎縮2.1%,歐元區萎縮2.8%,而美國第四季只萎縮1%。至於英國,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經濟會衰退2.8%,表現為1946年來最差,在七大工業國中敬陪末座。
從利率看,歐元和英鎊的吸引力也日益衰減。去年7月,歐洲央行(ECB)和英格蘭銀行(BOE)的貸款成本分別比聯準會(Fed)聯邦資金利率高225個基點和300個基點。如今利差已縮小到只比美國高175個基點和75個基點。
利差縮減使美元兌歐元匯價7月初來升值23%,兌英鎊升值37%。
歐洲就業市場僵化,缺乏競爭力,會導致通膨持續期間比美國為久。而歐洲央行降息愈不乾脆,歐洲的衰退就愈深,歐元也就愈弱。
歐洲央行購買政府證券也不如聯準會有彈性。歐盟禁止歐洲央行直接向各國政府買公債,但在公開市場收購,又可能掀起該買哪一國公債的爭議。
美國銀行業雖問題重重,但未受東歐拖累,歐洲銀行則有重大隱憂。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去年9月止,東歐銀行1.66兆美元的貸款中,歐洲金融業占91%。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等國的債信均遭調降。
而美國民眾的儲蓄開始增加,支出和進口減少,有助於縮減經常帳逆差,並降低美國依賴外國支應赤字的程度。
美元固然醜陋,但比起其他貨幣,目前看來賣相仍佳。
◆ 李明博上任一年 經濟快掛了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首爾二十四日電】 2009.02.25
南韓總統李明博25日就職滿一周年,但南韓不僅未如他競選時所承諾的躋身全球前七大經濟體,反而陷入「急救狀態」。
全球經濟危機迫使各國政治領袖紛紛調整經濟預測和施政方針,但誰也比不上李明博的大逆轉。他去年底還堅稱,南韓經濟2009年會出現成長。
但隨著全球經濟情勢惡化,南韓也面臨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首衰退。南韓經濟的弱點在於高度仰賴出口。出口總值占GDP比率已從2001年的38%上升至逾60%。南韓1月出口降幅達破紀錄的32.8%,去年12月工廠生產銳減18.6%,也是前所未見。
1月家戶借貸是一年內首次衰減,同月則有10.3萬人丟掉工作。
李明博面對外界指摘,一直不願意認錯,到上個月才改變態度,並於本月初撤換滿意度最低的財政部長。新任財長尹增鉉是南韓第一位大膽預測今年經濟會衰退的官員。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李明博的支持率從去年5月的21.2%低點反彈至33.5%,不過仍不及他就職時的52%。。
總統領導能力研究所所長崔真(音譯)說:「許多南韓民眾懷疑李明博的能耐,在剩下的任期內對民眾生活有何幫助。」
2007年12月,李明博以48.7%的得票率當選,當時誰也沒想到會有今天。李明博選戰主打108億美元的大運河計畫,在去年6月間取消,而他喊得震天價響的「747」口號,保證「經濟成長7% ,國民所得每人平均4萬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現在看來遙不可及。
◆ (中國)與保護主義劃清界線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09.02.25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前腳才離開大陸,中共官方組成的龐大官民採購團就立刻開拔赴歐洲「血拼」,不免令人側目。
若觀察過去三個月國際上逐漸興起保護主義聲浪,身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選在此時這麼做,不免有為可能到來的貿易摩擦先打個預防針的味道。
特別是在上周,美國政府在新研擬的經濟刺激規劃中,意外放進「買美國貨」的限制條件,引起各方極大爭議之後,北京現在大開荷包,更是宣示自己與貿易保護主義劃清界線的絕佳舉動。
中共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這樣的採購對於大陸和歐盟都是雙贏。他認為,對廠商來說,無論是買飛機、火車頭、汽車或先進的技術設備,大宗採購的價格會比較好一點。
對國家而言,如此大規模採購更有促進雙方經貿關係的政治好處,又能刺激銷售國的經濟發展。
中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台抬頭之際,中國大陸此舉無疑表現出倡導貿易互利開放的良好形象,為歐洲與全世界創造更可靠的貿易環境。
更重要的是,中國以本身龐大的需求為籌碼,在國際社會表現出經貿模範生的形象,有利於增強日後對美國或其他國家處理貿易糾紛或摩擦的談判籌碼。
◆ 七個FTA已生效》中國 強打多元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9.02.25
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中國大陸對美國市場出口大幅衰退,刻正展開市場多元化戰略,力抗貿易保護主義;大陸商務部統計,目前已與五大洲各國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其中有七個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
為因應全球金融危機,各國陸續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甚至有民族主義化的傾向,由於外需市場大幅下滑,大陸積極深化實施市場多元化,大力開拓開發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機會,以轉換美國市場的進口需求。
大陸商務部指出,在亞洲地區,擴大對香港、澳門的開放,簽署「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及五個補充協議;與東協十國簽署「貨物貿易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完成投資談判。
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另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推進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和巴林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同時,中國與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自貿區服務貿易協定」,正開展投資談判;剛結束與秘魯的自由貿易談判,推進與哥斯大黎加的自由貿易談判。
中國與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推進與澳大利亞的「自由貿易談判」;推進與冰島、挪威的自由貿易談判;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推動自由貿易談判。
中國已完成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聯合研究,正在開展與韓國的自貿區聯合研究,推進「亞太貿易協定」第四輪談判,2009年下半年將推動與瑞士的自由貿易區聯合研究。
◆ 千萬富豪團 購屋赴美撿便宜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5
美國金融海嘯,房價大跌,大陸富豪趁機搶進;由專業人士構成、身家全部超過千萬元人民幣的大陸富豪團昨天出發,第一站將到美國洛杉磯,開始十一天的美國房地產「抄底之旅」。
「東方早報」報導,有「中國首個美國抄底購房團」之稱的富豪團,由四十名團員組成,來自大陸各地,大部分是搜房網的合作客戶,或者是主動報名用戶中的高端人群。團員分別來自山東、江蘇、大連、杭州、深圳、北京、重慶、上海等地。
搜房網表示,從報名者填寫的資料看,大部分報名者身家在一千萬元級別,年齡主要集中在卅五到五十歲之間,大部分是房地產、商業服務、商業零售企業、跨國公司的高管,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購房目的,是為投資或自住。
按行程安排,購房團將停留美國五個城市,第一站洛杉磯,接下來依次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波士頓以及紐約。選擇這些城市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都是華人居住較密集的城市,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 家電下鄉 美意變了調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9.02.25
大陸「家電下鄉」從2月1日起全面推廣至今,農民抱怨聲不斷,農村水電供應不穩,彩電、冰箱變成客廳擺設;有的因家電競標價太低,經銷商層層套利,結果售價遠高於最高限價。
上海證券報報導,在江西省鷹潭市某縣一個家電城的王姓老闆說,家電下鄉產品熱銷,預計今年年銷售額將達人民幣600萬元,可達去年的二倍。
不過,家電城裏貼著「家電下鄉」標誌的海爾BCD-196TEXZ 冰電,標價人民幣2,399元,與大陸商務部主辦的家電下鄉官方網站「家電下鄉資訊系統」裏,這款冰箱最高限價僅為人民幣1,999元;海爾其他幾款冰箱也比最高限價高出人民幣50元左右。
王老闆解釋,由於家電企業投標家電下鄉競爭較大,企業為了得標,紛紛壓低價格,再加上從廠商到縣城,經過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等層層套利,最下層的經銷商銷售壓力在無形中被放大。
報導指出,經銷商從農民身上揩油水的現象,不僅在江西,在其他地方也屢屢出現。
「冬天洗衣服手冷得很,現在家電下鄉政府給補貼,一台全自動洗衣機才(人民幣)1,200多元錢,」河北裏莊村村民王勝平滿心歡喜買回家,問題也跟著出來:水壓不穩定,洗衣機必須有人伺候給水,全自動洗衣機只能當半自動使用。
新華社報導,隨著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的普及,家電使用率較高的季節,往往會出現線路跳閘斷電的情況,原因是電網負荷不夠,如果能及時送電還行,斷電時間稍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
井陘縣上羅峪村屬於山區村,報導引述村民許志強說,大陸官方列出的家電下鄉產品,在山區和落後的平原地區農村都比較實用,但多數山區手機信號不好,通話質量不行,不少地方還沒有接通有線電視線路,買了彩電也收不到幾個節目,若不能先將這些問題解決了,家電下鄉難以達到預想效果。
河北經貿大學的張教授認為,農村的消費環境決定了下鄉家電在節能、環保、耐用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寬電壓、強信號的彩電,待機時間長、信號強、便於收發農技和市場信息的手機等,才是農民最需要的。
◆ 一月外銷金額年增率-41.67% 單月最大跌幅
自由時報 2009.02.25
〔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最新經貿統計數字哀鴻遍野!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加以國際經貿環境嚴峻,今年一月份外銷訂單金額共一百七十六點八億美元,較去年同月大減一百廿六點三億美元,年增率為負四十一點六七%,再創史上單月最大跌幅。
就各接單貨品觀察,以電子產品較去年同月減少廿七點一億美元(減卅八點八五%)影響最大,主要是因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萎縮,顯示去年耶誕節接單效應寒冷、需求疲弱;其次為資訊與通信產品減少十九點一億美元(減三十點四七%),原因是筆記型電腦接單力道減弱;而精密儀器等產品,則因面板廠持續去化庫存,導致較去年同月減少十六點三億美元(減六十一點一三%)。
來自中國金額少最多 比歐洲還差
若就主要接單地區觀察,一月份接自美國、中國、日本的訂單年增率均創史上單月最大跌幅,分為負卅六點七五%、負五十四點七一%、負卅五點○七%;而一向訂單金額僅次於美國的中國,由於本次衰退幅度實在太大,一月份甚至略低於接自歐洲的訂單金額。
根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預期下月接單狀況顯示,認為今年二月份接單將較一月減少的廠商家數佔卅七點六三%,「預期減少」還是比「預期增加」者高出十五點零八個百分點。
統計處表示,在消費者需求仍不明朗下,預期我國二月外銷接單成長力道仍續呈弱勢,不過情勢可能會較一月略有改善。
製造業生產減幅逾44% 歷來最多
〔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今年一月份工業生產指數也慘跌,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工業生產與去年同月比較,年增率為負四十三點一一%,創史上單月最大跌幅;其中製造業生產減少四十四點七一%,也是一九五三年工業生產創編以來的最大減幅。
其餘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建築工程業,也分別減少卅一點六七%、十六點三%、六點二一%以及廿一點五一%。
在製造業中,電子零組件業減少五十三點○三%,並以半導體與面板產業減產較為顯著;金屬基本工業減少五十一點三六%,原因包括全球經濟走緩抑制鋼品需求,鋼廠接單量明顯萎縮,以及下游持續去化庫存,提貨意願不高等。
而化學材料業則減少卅二點○九%,主因為石化產品需求疲弱及中東產能陸續擴張,業者以延長歲修時程來調降產能利用率因應,再加上化纖產業因高價庫存未能去化而停車減產。
統計處表示,展望未來,全球經濟衰退現象超出預期,短期內我國對外貿易將持續受全球需求疲軟影響而明顯乏力;不過預期在政府推動擴大公共建設、促進就業、發放消費券、兩岸大三通及相關貨幣政策的提振下,可望略微回補飽受股市盤整、失業率攀升而下挫的國內需求。
※ 2 月統計已有一些微幅上揚。
◆ 經濟部衝外銷 踢到外交部鐵板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9.02.25
經濟部推動「新鄭和計畫」,開拓開發中國家新興市場,卻踢到外交鐵板。有十九個新興工業國家被列為「不受歡迎國家」,其國民來台必須出具台灣保人證明,導致這些國家商業人士來台意願低落,不利台灣開拓這些國家市場。
去年第三季後,我國外銷出口衰退逾三成,經濟部推出新鄭和計畫,投下十餘億元經費,準備大舉邀請開發中國家買主來台,拓展新興市場,彌補部分流失的歐美外銷商機。但新鄭和計畫還未出航,就觸及敏感外交政策。
根據外交部頒行的「特定國家人士來台申請停留簽證手續說明」,目前有十九個國家的國民來台,必須提交台灣人民出具的擔保證明,否則不予入境,包括阿爾及利亞、柬埔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孟加拉、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這些是被經濟部列為重要新興市場的國家。
經濟部透過外貿協會邀請上述國家買主來台時,才發覺處處碰壁,主要是這些國家的買主認為,來台要找保證人是種汙辱,而且手續非常繁雜耗時。
多數買主本來在台灣就沒有業務,也沒有合作伙伴,根本找不到保人,以致不少買主即使想來台也無法成行。經濟部為了順利推動新鄭和計畫,多次行文外交部要求放寬相關規定,但得不到正面回應。
據外交部說法,要求特定國家人士來台,簽具擔保證明主要是擔心這些國家的人來台後逾期不返國。
但據瞭解,外交部要求特定地區人士來台提出保人證明,一部份固然是為了防堵國際犯罪和偷渡,但也有部分被列入特定地區國家,是因為和大陸長期友好,經常配合大陸在外交場合或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時刁難台灣。因此,巴基斯坦、緬甸、斯里蘭卡、伊朗等國家國民入境普遍不易。
◆ 鴻海惠普前進土耳其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9.02.25
鴻海「危機入市」,循著先前與惠普(HP)攜手進軍俄羅斯的模式,再次合作前進土耳其,初期擬投資6,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20.7億元),共同在土耳其興建個人電腦(PC)生產廠,以供應惠普在中東及歐洲市場需求,此為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嘯擴大之後,鴻海與惠普難得一見的大手筆投資計畫。
面對宏碁(acer)多品牌及小筆電的猛烈攻勢,惠普的全球筆記型電腦(NB)龍頭寶座搖搖欲墜,急需鴻海的製造能力再推一把。
目前鴻海穩居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廠(EMS) ,惠普是世界PC品牌龍頭,這對「黃金組合」再次出招,顯然是針對歐洲NB龍頭宏碁而來,此舉將對宏碁與戴爾等PC品牌產生重大衝擊。
鴻海去年非合併營收1.47兆元,年增率19% ,為近年來少見沒能達成年增率三成目標。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今年景氣更是保守,並悲觀認為「最壞情況還沒到」,但他強調,今年鴻海仍要「逆勢成長」,與惠普的緊密合作,無疑是刺激公司營運成長的秘密武器。
據了解,土耳其外商不多,但惠普在當地已深耕超過20年,在土耳其PC市場擁有高市占率。雖然經濟不景氣,但中東及東歐等新興市場商機潛力十足。
◆ 高雄軟體園區 鴻海不玩了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市報導】 2009.02.25
鴻海集團投資開發經濟部加工出口區高雄軟體園區生變;鴻海集團日前已向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表達「不需要那麼大的空間」,這項招標確定廢標。
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主祕趙建民昨天說,已重新擬定第二次公告的內容,預計3月初公告。消息傳出,高雄市電腦業者希望由政府主導興建營運辦大樓,不要受制於私人企業。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高雄軟體園區北區DEF區域,面積近萬坪,去年9月19日起公告兩個月,徵求開發商,到今年11月18日共有「火星人交易平台」及鴻海集團提出投資申請書。
第一次初審會議時,兩家都須再補文件,加工區要求一周內補件,鴻海如期補件,「火星人文易平台」以租賃條約不公平及土地有汙染為名,要求加工區立即提出無汙染證明文件,否則不補件,後來加工出口區宣布「火星人交易平台」喪失資格。
鴻海集團雖進入第二段階段評選,最後向加工出口區表示,不需要用到那麼多的土地而棄權。
「火星人交易平台」是以高雄市電腦公會會員組成的投資團隊,獲知廢標後也有投資意願,但有感投資金額龐大,和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研商後,決定以民間社團名義發文給總統府,希望由政府主導興建營運辨公大樓,以每坪六萬元以上優惠價格提供南部資訊軟體廠商進駐。
電腦公會理事長莊連豪說,高雄市資訊產業多屬中小企業,開發高雄軟體園區需十餘億元資金,是很大負擔,如由政府編列預算興建,一定可以降低成本,他也承諾高雄市電腦公會會率先訂購1000坪的空間。
◆ DRAM整併 爾必達主導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9.02.25
美光(Micron)與爾必達(Elpida)爭奪台灣DRAM整併案主導權,可望由爾必達出線。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今(25)日抵台,將與副總統蕭萬長等官員見面,就細節部分進行最後協商。
DRAM整合案將會成立新公司,新公司不排除採「控股公司」模式,由政府負擔部分資金,爾必達、瑞晶以及力晶將率先成為整併案成員。
由於國發基金只有700億元額度,經濟部規劃各公司的負債不帶入新公司,而是依循茂德的模式,由各公司自行解決,政府只著重在技術的研發,以免資源浪費在紓困問題上,加入新公司的DRAM業者,是否以資產換股或是現金交易,仍需進一步協商。
爾必達勝出,意味台塑結合美光爭奪整併主導權受阻,不過,政府對於台塑集團加入整併行列也不放棄,可能邀請台塑入股新公司,將整併格局放大,避免台廠聯手「抗韓」的力道分散。不過,根據彭博的報導,南科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如果政府採用爾必達的製程,南亞不會考慮投資這家控股公司。
業界分析,爾必達勝出的主因是「技術扎根台灣」,此外,「爾必達-力晶聯盟」擁有業界最龐大的12 吋晶圓產能,後段封測協力廠力成、日月鴻也頗有來頭;力成是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日月鴻則是力晶與日月光合資設立的公司,形成的「虛擬垂直整合供應鏈」,也是考量重點。
坂本幸雄今天抵台,明日拜會蕭萬長等人,就整併計畫進行最後討論。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原訂本週公布的DRAM整併架構,確定延至下周公布。
市場盛傳新公司召集人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擔任,因聯電與爾必達也有合作關係,且聯電集團曾跨足記憶體應用領域,聯電還是茂德大股東。不過,聯電集團曾傳出與某大記憶體集團不合,使政府挑選召集人過程,充滿變數。
◆ 慘 壽險業去年狂虧1,200億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9.02.25
全球金融海嘯嚴重衝擊台灣壽險業,32家本國及外商壽險公司去年合計虧損1,218億元,寫下歷史最慘紀錄,一口氣把壽險業過去三年賺的錢全部賠光。且壽險業淨值蒸發逾2,100億元,倒退到五年前的水準。
壽險業者分析,去年壽險業獲利如此慘澹,主要來自增提準備金與投資虧損,尤其是投資虧損,損益表僅反映已經實現的虧損,有更龐大的未實現虧損隱藏在資產負債表裡,從損益表上看不出來。
至於壽險業增提準備金,主要來自業務拓展以及低利率的環境,使過去準備金提存出現不足。保險業只要增提準備金,都會列入成本裡。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昨(24)日公布,整體壽險業帳面稅後虧損合計1,218億餘元;對照2005至2007這三年的累計獲利1,238億餘元,等於一年就虧掉前三年所賺的錢,壽險業去年繳出一張空前難看的成績單。
從淨值(業主權益)角度來看,整體壽險業2007年底淨值尚有約4,330億元,2008年底掉到2,219億餘元,一年之間縮水逾五成,如果不算多家壽險業去年的增資金額,淨值縮水更高達八成。
業者分析,壽險業去年11月底淨值縮水僅剩1,000餘億元,12月在業者積極調整作帳拉抬下,淨值才又拉升到2,110億餘元。
目前仍有多家壽險公司淨值出現負數,沒有能力增資。此外,全球降息以及景氣疲弱的大環境,仍壓得壽險業透不過氣來。
產險業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影響則較小,除了業績略微衰退,整體稅後盈餘仍有24.88億元,雖然遜於2007年的45億元,至少仍為正數。
法人預期,壽險業資金運用報酬率,短期間仍難爬升,不過,這兩年業者積極認列投資資產損失,雖然今年仍有可能持續認損,衝擊應可控制。
◆ 社論-期盼CECA成為兩岸「擱置爭議」的典範
【本報訊】2009-02-25 工商時報
海峽兩岸的協商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暫稱CECA)」,是雙方不久將來的關鍵大事。馬英九總統日昨即要求行政院建構合理架構,尋求台灣社會最大共識,積極推動。由於此事攸關國內諸多外銷產業的存亡,我們完全支持該協定應該早日簽訂。但是,衡量當前兩岸關係的主客觀形勢,卻也發現,此事的深層結構中,存在著若干一時難解之結,因而不無隱憂。
所謂的難解之結,說穿了就是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因CECA一旦簽署並付諸實行,兩岸即成為一全方位開放交流的經濟聯合體,雙邊關係比普世常見的自由貿易區,可更緊密。這種格局,顯然已觸動某些人士的政治神經,其必在兩岸作相關談判過程中,起而質問,在CECA架構下,台灣和大陸的政治關係如何,是屬於大陸版的「一個中國」,或是台灣版的「一中各表」?甚至,以往長期熱戰的「統獨之爭」,也會因此而重啟新戰端。
其實,帶有政治意涵的CECA中文正式名稱問題,最近在台灣已出現互別苗頭現象。譬如,一度有人稱它為「協議」,另有人稱它為「協定」。兩者相比,協定之語意,似較凸顯政治主體之定位,因國際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早已滿天飛。而協議之名,則較具中性與民間色彩。
如果沒有高人出來,強力「一錘定音」,那麼,單是台灣內部的名稱之爭,就會曠日廢時,甚至使CECA的簽署遙遙無期。
更大的隱憂是,若台灣內部,因CECA名稱問題而鬧得不可開交,難保不會觸動大陸方面的「政治警鐘」。屆時,中共內部的「強硬派」聲音會加大,並強力要求CECA必需以「承認一中」為前提。如此,必會回頭引發台灣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為統獨問題打得你死我活,連帶使CECA無疾而終。
「千萬別讓政治害經濟」,這是兩岸開始談判CECA之前,各方應有的認知。在國際金融海嘯侵襲的大環境下,兩岸應共同珍視彼此經濟合作的契機,儘量擴大CECA的經濟價值。至於政治方面,雙方容有基本立場的差異,但不強求對方放棄或改變立場,進而可以在彼此高度互信的情況下,充分擱置爭議,以走「灰色地帶」,來促成雙方追求最大的共同經濟利益,達致「雙贏」。
當然, 我們也要大力呼籲,中共當局能充分尊重台灣的政治現實,不去凸顯抽象的政治名目問題,而得以充分考量兩岸民眾的經濟福祉。如此,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兩岸簽署的CECA,即可「去政治化」,不在雙方政治定位上大做文章,以將主要心力,用於兩岸最佳經濟合作機制之建構,使兩岸經濟合作的利益最大化。
要言之,CECA理當成為兩岸「擱置爭議」的典範。一旦雙方的經濟合作,因此排除了政治干擾,則合作效益的發揮即無止境,必能實現廣大民眾熱烈期盼的「中華民族振興」之局面。
解鈴還需繫鈴人。由於此次CECA之提議,是我方所發動,因此,我方政府有義務「先起一個好頭」。如對名稱問題,應該先達成內部共識,呈現單一版本,勿讓協議、協定之類的論爭擴大。我方必須先統一名稱,與大陸才容易談。若是開放式、無定論的腳本,不但難談,而且會輕易觸動對方的政治敏感,徒然阻礙了經濟合作的正辦。
還有,CECA的基本架構、內容,現在都付諸闕如,這也成了一大「罩門」。難怪,儘管我方官員表現了積極促成的態度,但預定今年上半年內舉行的第三次江陳會,卻排不進CECA議程。原因就是還沒有底稿。
另外,有我方官員說,CECA可以一步一步來,先談簡單的項目。如果這樣的話,那就不叫「經濟合作協議(協定)」了。這種重大文件,原本就是「不簡單」項目的組合,像關稅減免,你對我減免,我要不要同樣對你減免?還有,你讓我的服務業進入,我需不需要同樣對待你的服務業?這些複雜問題,若無法先行解決,那只是「敲邊鼓」,根本沒碰到CECA的主題,也無法凝聚內部共識。奉勸政府當局,趕緊抓住重點,集中推進,勿再流於漫談。
◆ 向富人課稅 時間抓對了嗎
【聯合報╱本報記者賴昭穎】 2009.02.25
財政部拋出課徵奢侈稅的想法,在M型化日益嚴重的台灣,對有錢人課重稅有其正當性,但加稅不但是票房毒藥,也不見得討好一般人。財政部有勇氣提加稅,更要有貫徹的智慧和決心,才能落實租稅公平的政策目的。
曾有學者說,台灣是有錢人的寶島,因為政府對有錢人拚命減稅,高所得者主要收入包括土地交易、資本利得統統免稅,海外所得也不課稅,營業稅又只有百分之五,說台灣是富人租稅天堂,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金融海嘯讓有錢人也財富縮水,不過,頂級商品的銷售仍然亮眼,甚至不減反增,可見金字塔頂端族群的消費能力不因景氣而改變。不過,對有錢人課重稅雖易獲得社會共鳴,但如果不是在對的時間、對的項目和方法推動,社會共識不足,恐會覺得莫名其妙,政策再好也沒用。
例如前財長林全大力推動、讓富人不爽的最低稅負制,推出後果然挖出不少潛在納稅大戶。成功的關鍵在於林全抓對時間,加上正當性夠,形成社會共識,才讓這項加稅法案順利過關。
李述德上任後,因應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衰退,宣布一連串減稅措施,被冠上「史上最敗家的財政部長」的稱號,又想到要摳有錢人荷包的念頭。不過這回要課奢侈稅,不但和馬政府「鼓勵消費」的態度背道而馳,而且普羅百姓省吃儉用,就想買個名牌包,如果還要為此付出「奢侈稅」,李部長恐怕又會被點名為最該下台部長。
想洗「減稅部長」惡名,不但要有化解阻礙的決心和毅力,還要善於拿捏民意和課稅的項目。否則最後虎頭蛇尾,不但自己受傷,更傷害人民對稅制公平的期待。
※ 豪宅課奢侈稅與「可導引國人用國貨」有何干係?
◆ 反奢侈稅 精品業者:有錢人恐往星港跑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君、梁任瑋、陳翌函/台北報導】 2009.02.25
一聽到政府擬開徵奢侈稅,珠寶、手表、精品等業者認為,此舉會讓已經低迷的消費市場「雪上加霜」,還會把有錢人往香港、新加坡送。
愛馬仕鐘表總經理李文嬌昨(24)日指出:「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金融風暴已衝擊消費市場,政府一方面要促進消費,另一方面卻要課奢侈稅,怎麼刺激消費?」
寶鉑表及浪琴表副總張正勳表示,台灣開辦奢侈稅便宜了香港。她說,大陸就是課奢侈稅,才會造就免稅的香港市場蓬勃發展。鑽石業者完全不同意。業者認為,結婚新人買鑽戒,是婚約象徵,怎能再課稅?不管稅率高低,勢必影響消費意願。
麗晶精品協理許淑憫表示,她得看到政府相關辦法才能評估影響範圍,但只要政府對任何行業課更高的稅,一定會影響買氣,對活絡經濟沒幫助。
◆ 金融海嘯過後 林祖嘉:就贊成
【聯合報╱朱婉寧】 2009.02.25
可以縮小貧富差距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
目前還處於金融風暴期,不太適合開徵奢侈稅 。等到景氣轉好開徵奢侈稅,則有助於縮小台灣的貧富差距。
法國,對汽車、珠寶等高單價產品有奢侈稅,課較高的稅率,不過政府現在應鼓勵消費,如果民眾因消費高單價商品反而被課奢侈稅,當然極不合適。
開徵奢侈稅是平衡貧富差距的手段,但有重複課稅的問題,有錢人原本就按較高的累進稅率繳所得稅了,如果再開徵奢侈稅,等於重複課稅。
不過,奢侈稅開徵與否是價值判斷的問題,有些社會認為消費高價品,就該付出一定的代價。台灣社會M型化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因此,金融海嘯過了,一、二年之後,我贊成課徵奢侈稅。(朱婉寧)
不如全盤檢討稅制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
與其課徵奢侈稅,不如全盤檢討我國稅制,讓高所得的人無法避稅。
我認為,台灣稅制不夠全面、邏輯不一致,例如之前才降遺贈稅率,希望藉由降稅,能課到富人的稅,如果又要課奢侈稅,兩種課稅邏輯豈不相反?
想要降低貧富差距,不如切實檢討稅制。為什麼課不到有錢人的所得稅,讓有錢人避稅?加強查稅,重罰逃稅,都是更有效的方式。課徵奢侈稅的行政成本也許較上述為低,但政府不能為了降低行政成本,對真正的問題視而不見。
真要開徵奢侈稅,還有許多問題要討論,例如重複課稅,「奢侈品」又怎麼認定?七、八萬元的液晶電視或鑽石,為什麼鑽石比液晶電視奢侈?這些社會都會質疑。
彌補稅收 兼顧公平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政府擬徵奢侈稅,學者認為在遺產及贈與稅大幅調降為10%之後,開徵奢侈稅有助政府彌補稅收,更具有對高所得者課稅的公平意義。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耀輝表示,開徵奢侈稅是行政院賦改會做出調降遺贈稅率決定後,同時提出的配套措施。由於遺贈稅具有高度累退性,中華民國的稅制又對有錢人明顯有利,開徵奢侈稅只要掌握「高價格、廣稅基、低稅率」原則,稅收即可自然入庫。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孫克難則認為,奢侈稅的課稅必須簡單,最好是單一稅率,品項選擇,最好避免體積小、容易攜帶,如豪宅、汽車,都是可課奢侈品標的。
◆ 取代消費券 賴士葆主張消費抵稅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2.25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擬推動修改所得稅法第十七條,在申報綜合所得稅稅目中增列「消費扣除額」每戶十萬元,預估將可平均為每戶家庭減少一萬三千元左右的稅金,刺激民間消費。行政院長劉兆玄對賴士葆的構想予以正面回應,表示任何有助刺激消費的措施,都應好好規畫。
賴士葆昨天針對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質詢時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提出退稅減稅方案,鼓勵美國民眾增加消費,他建議劉內閣可以思考,給民眾每年一定的消費扣除額,取代只能發放一次的消費券政策。
賴士葆指出,他在這個會期會提出這項修法草案,初步訂出「試辦兩年」,賴士葆也建議鼓勵地方政府招商,擴增自有財源,例如招商成績最好的縣市政府,中央可發給獎金一億元,或是讓該縣市免繳部分國稅。
劉揆在答詢時表示,財政部已規畫修訂財政收支畫分法,就是強調鼓勵地方自己取得財源。
※ 稅時需要附上成千上百張發票嗎?還是每戶直接扣十萬,不管錢是否用於消費?這與減稅有何不同?請說明。
◆ 教育券、訓練券 兩券相爭疊床架屋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9.02.24
不等教育部的「教育券」出爐,勞委會「訓練券」先擴大實施,固然凸顯勞委會效率高人一等,卻難釋資源重疊之疑。教育部與勞委會,一是協助在學青年,一是服務社會勞工,分工不應錯置,更不應拚場爭面子。
先說勞委會的「訓練券」,這項方案原本是為鼓勵在職勞工在職進修而設,也就是勞工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回到校園或專業機構上課充電,勞委會以補助訓練費用為誘因,在職場環境變化迅速之際,鼓勵勞工充電,確有正面效益。當失業潮來襲,多數勞工面臨無預警失業衝擊,將「失業勞工」納入補助,也是勞委會功能所在。
但是當「訓練券」遇上「教育券」,問題就來了。很顯然,經建會一開始宣布這項政策,根本不了解勞委會現行就有「訓練券」方案,而教育部被經建會打鴨子上架,唐突跟進,率爾宣布「教育券」將以失業勞工及近三年大學畢業生為對象,也是情急之下的應變對策。果然頂不住幾天風暴,「教育券」方案就夭折,決定更名,但勞委會的「訓練券」該不該擴大到「失業勞工」,也進退兩難。
教育部或許無意與勞委會拚場,但思慮不周、缺乏整合的結果,還是形成兩券相爭局面。無論是「訓練券」還是教育部最後改成的「進修補助」,都是到校園充電,只是對象不同,如今勞委會還是決定將「訓練券」適用對象擴大,卻對如何與「教育券」區隔,說不清楚,徒增資源重疊疑慮。
失業率飆高,行政院一聲令下要求各部會總動員,應是要各部會加強其職掌與功能,而非競爭搶功。教育部如果想要解決「高學歷失業」問題,應該全盤思考高等教育分流、培訓出了什麼問題,而非只是撒錢創造研究助理假象工作;若真要加強研發素質,更要擬定長期研究計畫,有計畫培訓研究人才。勞委會也應正視「教育券」與「訓練券」可能重複問題,不能鴕鳥心態,白花納稅人的錢。
◆ 彼馬對此馬的財政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5
在野黨舉辦的民間國是會議中,財政赤字與政府舉債為重要議題。會中砲聲隆隆,力主經濟危機不可變成財政紀律的假期,擴大公共投資計畫應具前瞻性與整體經濟效益,賦稅改革應著重長期結構調整,政府財政應更加透明與可監督,並要求馬政府提出中長期預算平衡及降低債務的具體作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財政承諾,倒可做為馬總統的良好示範。
歐巴馬在簽署7,870億元振興經濟法案後,即將提出預算政策藍圖,展現追求財政紀律的決心,誓言在四年任期屆滿,將預算赤字減半;並公開形容其預算是「評估上理智、會計上誠實,並詳列預算策略:投資我們所需,消滅我們所不需,以及恢復財政紀律」。此對我國財政頗多啟示,值得馬總統及執政團隊深刻檢討。
面對這一波的景氣寒冬,馬政府在振興經濟時,始終陷於「撒錢救經濟」的迷思中,包括機動調降油氣與大宗物資關稅、貨物稅,恢復外銷沖退稅,調降遺贈稅率至10%,調高綜所稅四項扣除額,鼓勵購車減徵貨物稅,對傳統產業五年免稅等減稅措施;也對近貧及失業者大力補助;透過特別預算舉債發放856億元的消費券;以及推動四年5,000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等。「子彈」用了很多,然其結果卻弄得灰頭土臉,原本為了提振去年第四季景氣的583億元擴大內需方案,因發包延宕、執行不力,絲毫未能發揮作用,以致創下-8.36%之史上單季最大降幅。
行政院長劉兆玄不斷要求「請給我們子彈」。政府已經花了不少錢,執政團隊也表現得相當忙碌。由於缺乏有效率的數字管理,績效止於單項拼湊加總,缺乏整體搭配與評估,執行又未能掌握時效;在政府機器螺絲普遍未能上緊、系統未能整合之下,戰力始終難以發揮,多給子彈又有何用?事實上,執政心態更是出現問題,嚴重低估子彈成本,誇張及高估效益,再加上不誠實的面對財政赤字,也無視債務累積的嚴重性,此種心態若不矯正,財政災難恐將接踵而至。
行政院主計處已將98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2.97%;然而98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仍以早期預測5.08%的經濟成長率來推估,差異實在太大;政府施政預算若昧於事實,不隨之修正,必然面臨許多質疑。就稅收而言,大幅減徵1,500~2,000億元,直接衝擊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編列,也使得98年度中央總預算赤字直衝3,000億元以上,是否已違反公共債務法流量管制上限規定,政府不可不察。若政府仍一意孤行,又如何要求人民守法?因此,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誠實表達,重新編列總預算,限縮赤字規模。此外,依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估計,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所舉之債超過4,217億元,創下單一年度舉債之最高紀錄。財政土石流一波波來襲,問題相當嚴重。
歐巴馬未來將透過撙節軍費、向富人及企業增稅,以及加強管控健保開支等開源節流手段,達到赤字削減目的。反觀馬政府如何有效縮減軍費,是否推動全面稅改及要求富人公平納稅,如何精簡公部門組織並節省不必要開支等等,均應有所宣示與計畫。寄望馬政府在舉債救經濟之同時,亦能恪守財政紀律,追求財政平衡的時間表,降低民眾對債留子孫的疑慮。
※ 政府的橫向溝通,縱向聯繫也要加強。
* 聯合新聞網 - 科技人文觀》克魯曼的勇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754753.shtml
◆ 正視第三次經濟非常時期的到來
■ 段樵 2009-02-25 中國時報
主計處二十日修訂今年經濟成長率為負二.九七%,表面上看,此一經濟負成長是環球金融危機衝擊台灣經濟的結果,但深入一層看,這恐怕是台灣繼一九五○年代經濟體制改革以解決大量失業,與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經濟滯脹等兩個時期以來,第三個經濟非常時期的開始。
經濟學者總結前兩次成功脫離危機與挑戰的經驗,認為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思維與手段,更需要領導層的果斷決策與大膽作為!寧可料敵從嚴,也不可樂觀輕忽。個人以為,目前是另一個非常時期的開始,有兩個理由:一是此次全球經濟衰退的時期將較長而不確定;二是時移勢易,台灣經濟體質已變,過去應對危機的思維與措施已經不足。
就第一點而言,一九七三年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是:適應石油價格飆升四倍所帶來的停滯性物價上升,病因較單純,不確定因素較少。而去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是:源於金融危機,經由支付系統波及實體經濟的全球性衰退,則因多年金融創新的結果,令衰退的病因、病理複雜難測,各國均無法確切預測金融危機的規模與結束的時間,當然更不能估計宏觀經濟何時觸底復甦。
在此情況下,台灣社會不安情緒日增,對政府的期望與不滿也將升高。更嚴重的是:工業或城市就業者,許多已是農村移民的第二代,萬一失業,不易返回農業部門這個(失業避震器)。失業率持續上升的結果,經濟問題轉為社會問題,整個社會都將陷入動盪。
其二,一九七○年代初,台灣的外貿依存度大約是六十(今天的大陸約相當於這個水平),但現在台灣的外貿依存度已經是一二○。換言之,台灣的外貿總額比國內總產值還大百分之二十。所以單靠增加國內投資、消費,其力道已不再足以消緩衰退、等待復甦。由守轉攻,還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外需市場。
總覽目前政府的應對方案:提振內需、擴大國外市場、長短期解決失業問題等,表面上看均有觸及病灶,但事有緩急,加以資源有限,政策推動時仍需有優先順序,以集中全力,在主要問題事態嚴重化之前妥善處置。個人以為:
一、不要再像過去,對人民採安慰療法,說些「等外圍回升就會好轉」的話。要像歐巴馬與溫家寶一樣,把問題的嚴重性說在前面,讓人民對未來有切合實際的預期。
二、將當下正確認定為「經濟的非常時期」,而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思維與措施。例如:以兩年為期,加大一切既有的協助失業者的措施,或創造政府短期合約工作的力度與廣度。並且參照鄰近各地區政府與企業合作,減少裁員,增加聘用的政策,發揮創意,大膽作為,務求在此非常時期失業情況不會惡化。
三、在基本建設投資方面,應先處理與防治天災有關的項目,例如:危橋、山坡、堤防、地震高危險區學校、公共場所建築安全性的勘驗補強,新的大型基建項目反而可以延後。此外,消費券政策的執行與效果十分成功,已令鄰近地區對台灣刮目相看,可以考慮於年底再度實施。此等措施所需經費的籌措,可以大膽發行公債與獎券,動員社會儲蓄。此時不宜拘泥於保守的理財思維。軍事採購項目則可延後。
其實,在討論兩岸綜合經貿協定之前,可先與大陸洽商個別項目的先行開放,以兩年為期,制定暫行辦法。此等優先項目包括中小企業在台灣製造的商品,減免稅項進入大陸市場,將幫助在台企業保留生機,減少裁員。台灣亦可給予大陸關心的項目方便,以為互惠。大陸消費市場規模高達一兆伍仟億美元以上,台灣若能分享百分之一,就有一百五十億美元。大陸是目前世界上仍然保有購買力的最大單一市場,莫失先機。(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客座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歐巴馬針砭金融共犯結構 考驗關鍵在政府執行力
* 一針見血 痛指金融共犯結構
* 南韓LCD產能全開 台廠傻眼
* 笨蛋,問題不在名稱
* 經濟萎縮 英德臉綠了
* 日貿易逆差 逼近百億美元
* 新華社:大批民工失業 中國政府頭等大事
* CECA簽後再審?王金平:怎監督
* 肯定CECA 洪奇昌說分明
* 洪奇昌:若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也要和他國簽FTA
* 振興金融 政府擬入股銀行
* 開徵能源稅案 最快明年實施
* 流浪教練將可賣彩券
* 前朝政府沒有責任嗎?
* 振興經濟方案真正的考驗關鍵在政府執行力
* 危中求創 台灣不可淪為山寨寨主
◆ 一針見血 痛指金融共犯結構
【劉屏/華盛頓廿五日電】2009-02-26 中國時報
歐巴馬的國會演說一針見血指出當前美國經濟問題的病根:「非始於房市崩潰,非始於股市重挫」,而是早已見諸三大問題:過度倚賴石油、健保制度缺失,以及教育體系未能與時俱進。
以健保為例,一家四口的健保費用,從二○○二年的每月五百多美元,上漲到現在的每月一千五百多元。也就說,一家四口的一個月的健保費用約合台幣五萬四千元。繳了這麼多,每次看診,還要繳掛號費廿至卅美元(視科別而不同);如果是急診,掛號費一百美元。
有位女士因搬動家具而閃了腰,到醫院掛急診,由於沒有保險,帳單是二千美元。不過如果夠狠,賴著不付(美名為「延期付款」)者也大有人在。
即使沒有保險,醫院也不能拒收;即使付不出錢,醫院也不能不讓出院。下次來了,醫生還得繼續看診。這些成本就轉嫁至保戶身上。於是不付錢的照舊不付錢,老實的保戶愈來愈倒楣,陷於惡性循環。
這簡直就是一連串共犯結構導致的亂象。而共犯結構包括吃肉不吐骨頭的企業主、不思長進的官僚體系、缺乏約束的金融保險業。這種結構,正是經濟蕭條的罪魁禍首。
又以教育為例。有的美國人,上了十幾年學,名為高中畢業,實則看不懂濃縮食品、藥品的使用說明,還差點有人因此送命。公立學校問題叢生,私校學費則貴的嚇人(有的小學一年要四萬多美元),非一般人所能負擔。這道習題如何解?似乏人聞問。
所以歐巴馬在演說中痛心疾首地說,大家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長久以來大家並未盡到責任:明知未來的生存必須尋找新能源,今天卻比任何時期進口更多石油;明知健保每年吃掉愈來愈多儲蓄,卻一再拖延改革;明知在全球化的趨勢中,找工作需要競爭力,卻沒有強化教育。同樣的,很多人明知能力不足,卻投機購買房子;銀行明知信用有問題,卻不顧一切提供貸款。
與競選時的「開支票」相比,歐巴馬的首場國會演說有更多的反省與指正。因為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看似經濟問題,實為人性所致。
還好,人性仍有光明面。歐巴馬提到堪薩斯州的格林斯堡,這個小鎮徹底毀於龍捲風,但居民在重建家園之際,決心樹立全球典範,「使用乾淨能源發電」。他又提到南卡羅萊納州一所學校,教室天花板漏水,油漆剝落,火車經常迫使教學中斷,很多人都覺得沒有希望。但是有一天,女學生貝西亞向國會寫了封信,而「買郵票的錢還是向校長要的」。信上說:「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律師、醫生,或像你們成為國會議員、甚至總統。我們不但能改變南卡,也能改變世界。」
歐巴馬因著「變」而當選。他在演說中所期待的,則是美國人改變習性,從蕭條中奮起。
◆ 南韓LCD產能全開 台廠傻眼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邱馨儀/台北、台南報導】 2009.02.26
南韓面板廠3月開始將把產能利用率拉升至100%,加上韓元近期創下11年來新低的貶值優勢,韓系廠在全球面板產業市占率可能持續增加,在韓廠產能全開、供給增加下,恐不利後續面板價格上揚。
業內人士指出,台灣面板廠考量到LCD價格普遍低於現金成本,目前尚不敢大幅提升利用率,以免愈做愈虧,友達、奇美電、華映與彩晶等目前還不願意多開出產能,因此台廠利用率雖然較之前回升,提高幅度只有5%至10%左右。
即使是龍頭友達,預估第一季產能利用率僅50%,近期急單來臨,利用率最多回升至60%,距滿產能仍有很大差距。
但韓系廠商卻是火力全開,樂金顯示器(LGD)執行長權英琇明確表示,3月開始將把產能利用率提升至100%,因為北美地區液晶電視熱賣,帶動面板需求增加,例如主要客戶Vizio在美國平面電視市場的市占率上升,加上中國大陸家電下鄉,也帶動需求上來。
WitsView總經理王鶴偉昨(25)日表示,隨季節效應將要來臨,加上下游庫存偏低,韓系LCD廠陸續開始全能量產,三星與LGD利用率一向高過台灣LCD廠,平均在八成左右,隨近期急單湧進,利用率更有拉高跡象。
至於造成台灣LCD廠不願大幅提高利用率的原因,是許多尺寸面板如液晶監視器面板,目前報價仍低於現金成本,在這種價格下,台灣面板廠根本沒有意願多接單生產,而且好不容易把庫存降下來,利用率若提升,導致產能過剩,將再度演出認列巨額跌價損失的戲碼。目前台灣面板廠的策略是「守價不守量」,也就是降低利用率,導致面板供應吃緊,促使價格持續上揚,這樣將可以大幅降低虧損。王鶴偉說,由於台灣廠商「惜售」,下游品牌廠商要不到面板,就到韓國去要,加上擔心價格會持續上漲,重複下單(over booking)的情況已經看到。
近期韓元對美元的走勢,來到1美元兌1,500韓元左右,這也創下11年來新低點,韓元貶值,再度增加南韓LCD廠接單優勢,加上產能利用率又提升至100%,單位成本可以再降低,意味可以報更低的接單價格,韓元重貶與利用率滿載,將是衝擊台灣LCD產業新一波的致命雙刃。
※ 笨蛋,問題不在產能。
◆ 笨蛋,問題不在名稱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2.26
「如果玫瑰的名字不叫玫瑰... 」茱麗葉說,它仍舊是同樣的花。美國政府對銀行體系的作法,可從這句莎翁的典故來解讀:美國政府掌控銀行主要股權如果不叫「國有化」,只不過是換另一種叫法。
英國拯救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狀況是個前例。英國政府去年秋季開始入股RBS,隨後持股迅速增至68%。
在增加股權的過程中,英國政府也加強對RBS的掌控,最後迫使RBS員工放棄紅利薪酬。
現在,英國政府是RBS實質上的放款與業務策略指導者,RBS 經營層遭英國政府大幅洗牌,英國首相布朗僅是沒有承認RBS是國營機構而已。
但是,不叫玫瑰的玫瑰也帶著同樣麻煩的刺。英國政府必須找出退場策略,讓RBS回歸民營,這一點都不簡單。RBS預期本周將提報280億英鎊(406億美元)的虧損,創英國企業史上最糟紀錄。RBS還要拆分成「好帳銀行」與「壞帳銀行」,處分逾2,000億英鎊的不良資產。在當前低迷的金融市場上,這些壞帳有誰要吃下,以什麼價格吃下,是個相當大的問號。
可能被美國政府接管的花旗集團,與RBS一樣,都是海外業務廣泛,分支架構極其複雜的金融巨獸。無論官員願不願意叫他們「國營銀行」,政府要處分拆解這些金融巨獸,都是極其複雜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知名投資人葛洛斯不贊成國有化的構想,把銀行體系安上「國營」的字眼並不能簡化問題。葛洛斯指出,美國有逾7,500家銀行,加上許多儲貸機構,當年瑞典暫時把整體銀行收歸國有,面對的可不是這樣一大片盤根錯節的玫瑰叢荊棘。(綜合外電)
◆ 經濟萎縮 英德臉綠了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 2009.02.26
英、德兩國上季經濟表現不佳,英國經濟萎縮幅度達到1980年以來僅見,德國經濟創下連續三季衰退紀錄。
英國國家統計局25日宣布,去年第四季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一季衰退1.5%,消費支出減少0.7%,是1991年以來的最大減幅。
曾經在英國財政部任職的倫敦ECU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盛坦斯說:「英國經濟需要額外的刺激,以便阻止衰退,經濟情勢好轉前,可能進一步惡化。」
德國聯邦統計處25日指出,去年第四季德國出口大減,以致德國經濟出現22年來的最大衰退,上季GDP經季節因素調整後萎縮2.1%,比一年前同期衰退1.7%。
統計處說,上季出口比去年第三季下降7.3%,企業資本投資減少4.9%,GDP已連續第三季衰退,也是1987年第一季以來最大的衰退幅度。
由於世界經濟成長停頓,進口需求減少,德國企業深受影響,因此努力減產裁員,德國政府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可能衰退2.25%,可能會成為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
慕尼黑聯合信用公司經濟學家柯希說:「世界經濟衰退對德國這種出口導向國家的影響相當大,投資和出口萎縮的幅度相當驚人,陸續進來的資料顯示,第一季展望完全沒有好轉。」
◆ 日貿易逆差 逼近百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26
全球不景氣導致海外需求減緩,日本1月出口幾近腰斬,貿易逆差直逼100億美元大關,再度凸顯日本經濟衰退加劇的事實。
日本高度仰賴國外需求來拉抬經濟,使其特別難以抵擋這波不景氣的衝擊。根據財務省25日公布的數據,日本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銳減45.7%,其中汽車出口萎縮幅度達三分之二,超過去年12月的45%。
農林中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南武志表示,日本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出貨量下滑的速度,和對美國出口萎縮的速度差不多。他說:「短期間,日本經濟並無復甦跡象,且未來可能進一步惡化。」
受出口急凍拖累,日本上個月貿易逆差暴增到9,526億日圓(99億美元),雖然尚未破兆,卻是1979年來最糟,也是連續第四個月出現赤字。這顯示日本的經濟情勢已出現重大逆轉,失去以往因高科技產品需求暢旺而享有的龐大貿易順差。
財務省的報告指出,日本上個月對歐美地區出口萎縮近一半;對亞洲出口減少46.7%,為連續第四個月走下坡;對中國出口則下滑45%。該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也加速墜落,例如,對巴西銷售劇降38%,降幅約是去年12月的六倍多。
隨著全球需求崩跌,許多飽受產品滯銷之苦的製造商,被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減產。分析師預期,日本27日可能宣布1月工廠生產比前月銳減10%;鑑於Sony與豐田等大企業已陸續裁員數千人,預料失業率也會急速竄升。
此外,出口數據慘澹顯示,近期企業將為了消化庫存而加快減產步伐。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學家小笠原悟說,經濟數據反映國內外需求都極度疲弱,基於汽車廠減產的理由,未來數月的出口可能大幅縮水。他直言,外部需求不再可靠,除非內需能有起色,否則日本經濟將面臨下滑風險。
經濟衰退加深、政策癱瘓與執政當局不得民心等因素,加重日圓貶值的頹勢。
日圓兌美元25日在亞洲匯市一度貶至97日圓兌1美元;日經225指數則受到政府可能擴大股票收購計畫的激勵,收盤勁揚2.7%,報7,461.22點。
◆ 新華社:大批民工失業 中國政府頭等大事
中央社 2009-02-25
(中央社台北25日電)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大陸出口需求大減,連帶造成企業關閉、農民工失業加劇等問題,使社會穩定面臨壓力,官方新華社今天坦承「大批農民工失業已成為中國政府的頭等大事」。
報導引述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指出,中國有大約2000萬農民工存在就業壓力,約佔1.3億農民工的15%。
報導披露,為減少大規模突然裁員事件的發生,中國國務院日前規定,裁員20人以上或10%以上的「要提前上報審批」。
而為了妥善處理失業問題可能形成的社會不穩,中國政府已認識到,在矛盾衝突發生時,基層幹部的矛盾調節能力至為重要,應避免因處置不當引起群眾憤怒而導致發生群體事件。
為提高基層幹部調節處理矛盾的能力,中國公安部最近開設一個專題培訓班,今年上半年將集中培訓全大陸3000多個縣級公安局長,培訓班的一項課程是「維持社會穩定及突發事件處理」。
中國政府也希望各地有關單位能盡早了解可能的風險,在「源頭」上介入並引導事件有序進行,是防範風險的關鍵環節。
報導以台資企業大壹鞋廠倒閉為例,說明了廣州官方的因應措施。
此外,從去年12月起,東莞展開打擊惡意逃匿企業主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目前已逮捕17名惡意逃匿的企業主。
同時,去年以來,中國大陸沿海不少城市建立企業倒閉風險預警機制,對企業生產合同、進出口、結匯、廠租繳納、工資支付、納稅、銀行業務等實行全方位監控,特別是要了解企業的「欠薪、欠債、欠貸」情況,一旦發現隱患苗頭,就緊密跟蹤,提早介入。
中華全國總工會也針對廣大失業農民工啟動「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重點協助1000萬農民工找工作。
報導透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陸出現一連串因企業倒閉、勞資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珠江三角洲的官員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因應經驗,當地官員普遍認可的觀念是: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
報導說,由於金融危機影響尚未見底,中國各級政府正多方著手預防經濟不景氣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 CECA簽後再審?王金平:怎監督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2.26
總統府提出兩岸簽署CECA後送立院實質審查,引發立法院反彈。立法院長王金平直言,事後監督有什麼用,簽都簽了,又能怎麼樣?不如事前詳細討論,讓協定內容更被人民接受,朝野也能減少爭議。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定調要求「事前參與、事後審查」。
王金平上午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事後監督有什麼用?簽都簽了,你又能怎麼樣?簽了就是執政黨政策,難道國民黨立委在這裡會把它又翻掉嗎?,他說,協定一旦簽署,在國會擁有多數席次的執政黨,要退回執政團隊簽署的協定,困難度很高,事實上不太可能,將變成形式上的監督而已。
王金平表示,應在立法院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邀政府官員一起參與討論,行政、立法部門可在小組交換意見,屆時深入廣泛討論,對台灣、人民、兩岸有利的方案就會清楚呈現出來。他也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說過,像這種引起社會關注的議題,應向社會大眾告知具體內容,讓大家討論、了解,行政院也應送「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條例草案」到立法院審議,再依條例處理相關事宜。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林鴻池表示,行政院做任何準備、尤其涉及兩岸經貿事務,一定要擴大社會參與,加強共識,在立院通過機會就會比較高,黨團要求事前參與、事後審查。立委吳清池說,政院擬定方案後,在簽署前先送立院審查,是尊重體制,也尊重國會,國家整體經濟責任應該共同承擔,行政院也不用背負這麼大責任。
※ 事後再審要立法院何用?
◆ 肯定CECA 洪奇昌說分明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9.02.26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昨天拋出兩岸應在對等互惠下,以WTO會員體名義,進行自由貿易的談判、簽訂相關協議;由於民進黨強烈反對馬英九政府與對岸簽署「綜合性經濟貿易協議(CECA)」,洪奇昌的立場備受民進黨關注,因此,他下午將進一步闡述個人理念,強調在「台灣任何一個民主化的政黨,均不會去掏空台灣主權」。
對於自己的立場和理念,是否曾受到民進黨中央的關心,洪奇昌上午接受訪問表示「沒有」。他說,兩岸簽署任何協議,應該行使共識決,而非由執政黨單方面與對岸展開談判,這樣社會當然會有疑慮,對於大家的質疑,國民黨領導人應該有更明確的陳述和說明,雖然這幾天已經開始這樣做,但是來得太晚,而在野黨也有實事求是的權利。
洪奇昌重申說,台灣是中小型、開放的經濟體,非常依賴外貿,像是自由貿易的協議,對台灣有其必要性,大家應該要理性來討論,若是大家以既存立場來談,根本沒有辦法進行。
洪奇昌說,兩岸經濟貿易協定,不完全是經濟議題,而是牽涉到政治,對岸以漸進式的經貿整合,來達到政治統合的目的,且在主權宣示上,一再強調「一個中國」,由對岸直接來界定兩岸之間的關係。
但洪奇昌也說,即便如此,我方還是要談兩岸經貿協定時,必須要有所堅持,最低的堅持是,以WTO的會員體與大陸的會員體,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和協定,因此,不宜由兩岸兩會來談;更何況,第二次江陳會談的過程不透明,談判的結果也會受到立法院的監督。
◆ 洪奇昌:若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也要和他國簽FTA
中央廣播電臺/呂欣憓 2009.02.26
政府力推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但遭到在野黨強烈質疑。出身綠營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26日表示,綜合性經濟協定不是不能做;但在簽署的同時,必須和其他鄰近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才是完整的經貿戰略。他也主張中國和台灣應該要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進行談判。 政府力推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各方反應不一。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認為,協定不是不能簽,而是和中國簽署的同時,必須和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經貿戰略。洪奇昌說:『我們期待一個雙管並進,未來如果進行CECA談判,台灣政府應該主動、積極、堅定去推動跟其他鄰近重要經濟體雙邊經貿關係正常化,也就是FTA的談判。』
洪奇昌並認為,像這種影響重大的政策,應該拉高到由國安會主導;而且台灣人民在二次江陳會時,對兩會已經失去信心,要談判,就要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WTO)下談,洪奇昌說:『所以我們以WTO的兩個會員體,在一個對等、互惠,同時在尊嚴受到維繫的情況之下,這是一個談判主體。因此在簽署、討論CECA時,我個人不主張、也反對以兩會架構進行。』
洪奇昌表示,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有利有弊,政府有責任在簽署之前,清楚告訴全國民眾協定的內容、對各種產業界,像是石化、紡織、農業等會有何衝擊,不能只替特定工商團體著想;民眾對於主權讓渡的疑慮,政府也不能忽略。洪奇昌說,政府不管跟任何國家簽約,過程都要受到監督,因此他也主張協定一定要經過立法院審查。
◆ 振興金融 政府擬入股銀行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邱金蘭、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2.26
跳脫二次金改的紛擾,金管會研擬「振興金融方案」,考慮仿照美日等國外作法,由政府提供資金,透過注資或入股、擔保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商品、擔保債權等作法,讓金融機構發揮金融功能,進而提振經濟。
金管會官員表示,此案已向行政院報告,細節還在協調中,就等行政院政策裁示後,即可展開具體規劃。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25)日對國內金融體系發出警訊,他強調,目前政府尚不能高枕無憂,還是要「準備子彈」,因為未來還有問題。劉兆玄是在行政院擴大人事主管會報致詞時,透露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憂慮。
對於銀行挺企業,劉兆玄說,政府會和銀行分擔風險,希望銀行對體質優良的企業給予較大膽的融資。
劉兆玄今日將邀集副院長邱正雄、秘書長薛香川、行政院政務顧問舉行財經議題座談會,腦力激盪尋求搶救經濟之道。
金管會主委陳昨天在「財政部所屬公股事業機構策略研討會」中,為台下公股事業負責人講課時,首度提出金管會彙整的國外振興金融作法。
包括「直接入股或注資」、「購入不良資產」、「擔保發行的金融工具」、「購入高品質票債券或股票等風險部位」,「擔保債權」及「存款全額保障」等。其中全額保障已經採行,另外五項工具,是未來國內可採行的重要參考。
至於規模,也就是財源需求,還在估算。根據金管會蒐集到的資料,目前在金融面投入資金最少的美國,占GDP比重達8%,以此估算,台灣大約需要1兆元。若以台灣在財政面投入的資金4.63%來看,與各國相比也算低的,若以5%來看,則需6,000多億元。
官員強調,振興金融方案如同一個「滅火器」,但台灣需要多大的「滅火器」,需要再細算。
根據與會者轉述,昨天陳在研討會中表示,目前「政府挺銀行」還未花到錢,是用對措施,實施全額保障,主要是國內金融情況不像國外嚴重,政府沒看到立即發生的危機。
例如整體銀行逾放比率平均1.54%、呆帳覆蓋率六成,覆蓋率部分還創下歷史新高,表示國內金融機構情況沒有糟到需要政府採取立即措施。但國外的金融問題還未解決,國內的問題也要小心看待。
◆ 開徵能源稅案 最快明年實施
【唐玉麟/台北報導】2009-02-26 中國時報
總統馬英九競選政見開徵能源稅案,將在三月底出爐,財政部初步規畫能源稅將取代所有油氣類貨物稅,以及取消電器、平板玻璃、橡膠輪胎、飲料類等四種貨物稅,印花稅及娛樂稅全取消,甚至將汽燃費納入。也就是說能源稅開徵後,以汽油為例,每公升一年加徵逾一元且分十年逐年增稅,最快明年實施。
這項開徵能源稅方案有配套措施,將每年增加稅收作為調降綜所稅與營所稅率及補貼大眾運輸系統,以嘉惠全民,以中產階級以下民眾受惠最大。
分十年逐年增加 採隨油徵收
此外,這項能源稅分十年逐年增稅後,最後第十年汽油、柴油等每公升價格將不會比日本、南韓汽油、柴油價格高,最終希望能達到節約能源與降低所得稅的「雙重紅利」。
財政部已委託中經院院長蕭代基與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教授黃耀輝兩人研究能源稅案,三月完成期中報告,主要參酌民進黨時期行政院版本與前立委陳明真、王塗發版本提出修正折衷版本。財政部官員強調,能源稅開徵是總統馬英九重要政見,一定會實施。但為避免對產業界衝擊太大,因此分十年逐年增稅,採隨油徵收,用油越多、課稅越多,以抑制用油、節約能源。
每公升汽油 一年加徵逾一元
最新能源稅方案將取代現行所有油氣類貨物稅(如汽油、柴油等)一年稅收達八百餘億元;且搭配取消電器類等四種貨物稅,一年稅收一一七億元;以及取消印花稅及娛樂稅計二、三十億元,甚至將汽車燃料費納入整併。以汽油為例,每公升一年加徵逾一元,現行汽油貨物稅六.八三元,第一年能源稅約八元。
繼財政部大幅調降遺贈稅、製造業新投資案五年免稅、汽車貨物稅抵稅三萬元後,引發各界爭議,賦改會已研擬加稅方案,包括土地稅、房屋稅、能源稅、新投保投資型保單等金融衍生性商品、奢侈稅,以及取消軍教免稅案等,均列重要稅改方案。
取消軍教免稅 仍充滿變數
其中,取消軍教免稅案,財政部官員說,現仍在行政院審議中,因適逢景氣不佳,再加年底縣市長選舉等時機敏感,能否明年如期實施,充滿變數。
◆ 流浪教練將可賣彩券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9.02.26
政院通過運彩發行條例草案
行政院院會上午通過「運動彩券發行條例」草案,明訂運彩發行盈餘的10%,作為社福相關支出,其餘90%將提供體育運動發展;此外,為協助流浪教練的就業問題,草案也明訂運彩經銷商,將以具有專業知識人員或體育團體為優先。
每年將有20億元可照顧運動員
體委會主委戴遐齡在院會後表示,運彩從去年5月2日開始發行,但受制於法令規定,盈餘無法作為運動發展之用,因此訂立專法,將未來的盈餘專供體育界使用,依目前發展的狀況,每年將會有20億元,將可照顧到優秀運動員、教練,以及推動國際賽事。
為保障目前發行運彩機構和經銷商的權利,戴遐齡表示,一旦在立法院通過後,運彩發行條例也訂有過渡度條款,使現行發行機構的發行權在民國102年12月31日屆滿為止,而新法上路後,對於有經驗、優良的經銷商,未來也會納入考量。
複合化經營 協助解決失業問題
戴遐齡表示,運彩銷售涉及運動競技專業知,因此規定運彩發行實體經銷商,以具有運動專業知識人員或體育團體為優先,另明訂經銷商僱用五人以上者,至少進用具有工作能力的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和低入收單親家庭一人。戴遐齡並說,運彩發行去年實體通路有986家,開始採複合化經營,像是賣咖啡等,將可協助解決失業問題。
對於中華職棒是否納入運彩發行範圍,戴遐齡指出,希望今年開打時能夠納入,這是未來要做的方向。
◆ 前朝政府沒有責任嗎?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6
上周行政院主計處大幅下修去年第四季及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均創歷史最壞紀錄。面對如此惡劣的國內外經濟,全國老百姓正期待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上周五立法院開議時的報告,能提出什麼高明的因應對策。沒想到民進黨立委們二度進行議事杯葛,霸占報告台,要求劉揆為經濟負成長先道歉,使整個上午議事癱瘓。民進黨立委們鬧事時有未想過,2001年民進黨執政時,因政府無預警的停建核四電廠,使台灣淪為50年來首次經濟負成長,當時閣揆有未道歉過?
雖然劉揆當日下午在國民黨立委護衛下完成報告,但除信心喊話外,並未提出任何新對策,且強調要不是政府已採政策措施的貢獻,今年經濟成長率不是當下預測的負2.97%,而是負5%以上,讓老百姓感嘆復甦無望。
另方面民進黨與台聯黨聯合召開的「民間國是會議」,在意識型態作祟下,強烈批馬政府財經政策失當,儼然變成批馬大會。殊不知此波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台灣受創較重,除馬政府因應不能令人滿意外,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失德失政及鎖國政策,嚴重侵蝕台灣經濟的根基,難道沒有任何責任嗎?
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台灣經濟大幅下滑,出人預料的慘,其中最重要原因,是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出口,而且出口產品主力集中在電子資訊產品,不夠多元化所致。1999年第一次政權輪替前,台灣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率)47.3%,已屬偏高。但民進黨執政後,以意識型態治國,以選票為施政目標,不僅政策搖擺不定,缺乏一貫性,且不時挑起政黨惡鬥、族群分裂,影響社會治安,嚴重破壞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投資與生活環境,致內需不振,對出口依存度不斷上升,2007年已提高至73.5%,屬過度依賴型。內需不振除民間消費與投資的增加落後於經濟成長率外,公共投資年年負成長,更是內需不振的主因。因此,經濟成長依賴外需(即出超)的擴大,愈來愈深,尤其最近三年經濟成長率的三分之二以上靠出超擴大的貢獻。此波國際需求萎縮,台灣出口隨即大幅衰退,拖累整體經濟嚴重負成長,其主要原因即在此。
再分析去年第四季台灣經濟成長率負8.36%,創歷史新低,而同期競爭對手韓國及新加坡,僅負成長3.4%及3.7%;主因台灣出口大幅衰退24.7%,韓國及新加坡出口只衰退9.9%與13.9%而已。之所以有如此大差別,在於韓國除電子資訊產品出口大幅萎縮外,其造船也是重要出口項目,而後者出口大幅增加69.3%;新加坡電子資訊產品出口衰退,但製藥及運輸工具出口更占總出口的三分之一,也維持正成長,抵銷電子資訊產品出口衰退的力度。反觀台灣除電子資訊產品出口大幅萎縮外,其他產品出口也全部大幅下滑。這也應是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錯誤產業政策的結果,民進黨能不負責嗎?
我們做此檢討,無非在指出,台灣面對如此空前嚴重的經濟衰退,前朝政府及當今執政者都有責任;朝野必須捐棄成見,不應再在無謂的議題上刻意的杯葛;更需朝野合作凝聚共識,謀求可行的全面性因應對策,及早化解失業壓力,縮短衰退時程,提早復甦。同時,對台灣未來長期經濟發展定位及結構調整,亦應提出明確的規劃,並劍及履及的落實執行,而於此波金融海嘯平息全球經濟復甦後,台灣仍能在國際市場立於不敗之地,方不失全民的期望。
※ 相關報導:
* 今周刊 - 台灣危機》史上最大衰退 復甦最慢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79981
* 遠見 - 管理趨勢專家大前研一:三通有利,但台灣新機會在東歐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228&f_ART_ID=175233
◆ 振興經濟方案真正的考驗關鍵在政府執行力
【本報訊】2009-02-26 工商時報/社論
立法院新會期甫於上周五開議,例行的行政院長施政報告,就因為在野黨要求內閣團隊為經濟負成長道歉才准報告,使得朝野僵持了一上午,直到下午劉揆才得以完成報告。而緊接著,劉揆又於日前二度前往立法院,針對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提出報告並備質詢。不過,針對這項冠上振興經濟大帽子的特別預算案,立法院預算中心剛出爐的評估報告,卻直指其內容只集中於中短期的救經濟方案,但前瞻性及長遠性不足,恐難彌補出口嚴重衰退造成的影響。
除了擔心特別預算案是否真能讓疲弱的經濟重新復甦,預算中心也點出過去幾年行政院所提的特別預算案,在94年至96年,其決算審定率分別只有55.72%、36.07%,以及41.75%,也就是平均起來特別預算的執行率還不到一半,顯見不只提出之際倉促草率,實際執行結果也有嚴重落差。而振興經濟方案規劃不夠周延,以及執行能力不足,這兩大病灶也正是在野黨認為執政團隊必需為經濟衰退負責的關鍵之所在,自然更是考驗當前這個執政團隊究竟能否帶引我國走出經濟困境,還是必須為能力不足辭職下台以示負責。
談到執政團隊面對這一波嚴峻的金融海嘯,固然是費盡心思的祭出包括降息、貶值、發放消費券、編列擴大公共建設與擴大內需的特別預算案等名目繁多的各種因應方案,但由於各項經濟數據持績負向滑落,因此一般民眾不只無法感受到政府所做的努力,甚至也會質疑是否病急亂投醫,是否缺乏系統配套,以及是否只著眼於短中期,卻缺乏前瞻性的規劃與長遠性的佈局。
對於這些批評或質疑,客觀來看固然可以說是言之有據,但是所謂看人挑擔不吃力,以立院預算中心所指的只見中短期方案而缺乏長遠前瞻規劃,其實衡諸美國在小布希政府末期與歐巴馬新政府,先後所通過的兩大經濟紓困特別預算案,其規模更甚於我國,但究其本質也只能是先救急,對於搖搖欲墜的金融業、汽車業更只能咬緊牙關緊急金援紓困,根本顧不了中長期佈局。至於其他各國,包括歐盟、日、韓、中,因應方案也不外以貶值刺激出口、以降息減輕企業負債、以公共建設和擴大內需來增加就業機會與活絡經濟功能。準此以觀,當前執政團隊可以說在因應方案上一個也沒有少,提醒質疑自無不可,苛責則未免強人所難。
因此真正的問題關鍵其實不在於政府有沒有提出對策,而是這些方案對策是否嚴謹周延,配套齊全,尤其更要盯緊其執行能力。就前者而言,我們的確看到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政府所推出的一籮筐因應方案,每一個幾乎都是急就章,自然也就談不上周延,以及是否有相關配套。以行政院最新核定的所謂長期照護方案為例,在政策上將其設計定位為全民納保的第五種社會保險,但長期照護的開辦,不只是向全民課徵一定的費用而已,有沒有足夠的長照人力與專業水準,這些配套又是否能在明年上路時就已齊備,顯然就很值得觀察。否則明年倉促上路,民眾繳了保費卻得不到妥適的照護,眼前的好大喜功,轉眼就要成為政府施政的痛腳了。
尤其重要的,當然是在於政府執行力不足的隱憂。這其中既包括了因為方案擬訂之初的草率粗糙使得方案內容根本不具可執行性,也包括執行者本身能力的不足,無法有效執行紛至沓來的各項救急方案。另外則是單純因為業務量的遽增,使得基層人員即使有心也有能力,但就是無法在限期內執行完畢,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三年的特別預算案,平均執行率不到五成的癥結之所在。而如果強行要在限期內將特別預算消化執行完畢,則執行的品質勢必大打折扣,不只造成資源的浪費,甚至還會留下一推爛攤子。因此,劉揆固然寄望立院能儘速通過特別預算案,但他更應關注的是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與績效,也才是力挽經濟衰退的不二法門。
◆ 危中求創 台灣不可淪為山寨寨主
【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 2009.02.26
「山寨」這詞火紅,對岸出現山寨版周杰倫、山寨版春節晚會,台灣一所大學的國樂系搞了個山寨版女子十二樂坊,「山寨手機」最近更成了本島科技股的救星。
在台灣,「Made in山寨」行之有年,大學生的原文書一大半都是山寨版,甚至標出台灣印行者的名號,此情形在文創相關科目尤其普遍,因此牽涉到一個深層問題:創意何價?
文明的發展不可能完全沒有模仿,模仿也分很多層次,音樂裡有所謂變奏曲,作曲家藉之練習和展現寫作技巧;不過到了十九世紀初,變奏曲浮濫,每當一首歌流行起來,二、三流作曲家緊跟著推出八股似的變奏,這一段快一點,那一段慢一點,最終再來個秋風掃落葉的炫技,這些同質化的「變裝」令孟德爾頌不忍卒睹,遂譜出一首《嚴肅變奏曲》,立意給那些山寨音樂家看看什麼才配上檯面!
依筆者淺見,現在的山寨還不如古時的三流變奏曲,它們以「快」為核心,別人費時研發,山寨用最快速度取之牟利,創意靠邊閃,後現代對載體意義的質疑轉成了山寨對於品牌的不屑;然而一百年前法國藝術家杜香(Duchamp)的馬桶是觀念藝術,今天再把馬桶簽個名送進藝廊就沒人會施捨一點自主自尊了。
在目前山寨經濟維持製造業榮景的時刻,山寨能拚要快的靈活性格很對台灣的味,但欠缺沉澱與修葺,「創作」在其中並無空間,一旦新生的小小成果玩完了,再瞄準下一個消費標的,這是台灣知識分子要的前景嗎?
台灣與文化意義上之山寨化相契合對產業升級是種挑戰,也令我想起佛里曼那篇麻辣的《扶植下一個Google》,美國影響力未在引發金融海嘯後衰退,正因仍有膽識高瞻者敢在大危機時主張將公帑轉於創造新的全球性需求。佛里曼呼籲扶植新產業的結語:「在危機結束後,助我們(美國)欣欣向榮。」可能不出十年,真開展出新一代產業,那麼廿一世紀仍將是美國世紀,其他山寨國家會更依賴美國的創意!
我倒是耽心,待這波危機過去,說不定大陸由上而下升級成功,走進原創與研發路線,台灣反而由下而上轉型成了後現代庶民拼貼的山寨寨主了。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駱家輝獲提商務部長 經濟復甦還是得靠老美
* 駱家輝 獲提名為商務部長
* 曾祖父孫文 駱家輝身世顯赫
* 駱家輝 與國父有淵源
* 投資詐騙滾雪球 美又偵破三起
* 美銀行業 18年來首度出現季虧
* 美銀行「壓力測試」 起跑
* 預算案補赤字 歐巴馬向富人挖錢
* 史上最慘 RBS去年淨損340億美元
* 歐洲央行 恐加速降息
* 日本上月工業生產驟減10% 歷來最大跌幅
* 星上季GDP 大減16.4%
* 兩岸特殊經貿協定 架構先談
* 大陸學者: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比名稱重要
* 與東協各國簽FTA
* 面對東協加三 CECA非簽不可
* 景氣真差! 第5個藍燈亮了!
* 就業冰河 消費者信心冰點
* 上月57.8萬人失業 史上最高
* 失業到底有多嚴重? 令人心驚!
* 留點錢救失業 學者:下半年更嚴重
* 失業大聲說出口 親友幫忙找工作
* 近1年內失業 可申請房貸寬限
* 救經濟 銀行通過三大紓困案
* 經濟復甦 還是得靠老美
* 內閣改組 要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 駱家輝 獲提名為商務部長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報導】 2009.02.27
美國總統歐巴馬25日正式提名美國第一位華人州長駱家輝為商務部長,請這名民主黨籍的前華盛頓州長到首都華盛頓助他重振經濟,向全球推銷美國產品。
59歲的駱家輝25日上午在白宮印第安條約廳,由歐巴馬總統及拜登副總統共同介紹給媒體。這項任命若獲參院認可,他將成為歐巴馬政府第二位華裔、第三位亞裔部長。美國也將首度有兩位華裔、三位亞裔同時入閣。
歐巴馬在記者會上說:「我強烈相信,為找到正確人選要堅守某些標準。駱家輝就是擔任這一職務的正確人選。」 歐巴馬強調,駱家輝與他在重振經濟方面理念一致,「駱家輝會成為內閣中可信賴者」。
歐巴馬稱讚駱家輝在擔任華盛頓州州長期間與商界良好互動。他說:「是商業而非政府,才是這個國家壯大的發動機。」他並稱讚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創造了許多不能外包的高薪科技業、農業及能源業的工作機會。「我感謝駱家輝同意從一個華盛頓離開,轉至另一個華盛頓,家輝會為提高我們經濟競爭力而努力不懈,成為一名具有影響力的美國產業大使,向全世界推廣我們的產品。」
記者會一開始,歐巴馬從駱家輝的祖父100多年前懷抱美國夢,自中國漂洋過海來美說起,再談到5歲才學英文的駱家輝,實現了真正的美國夢。歐巴馬說,駱家輝將盡其所能,維護大家的美國夢。希望駱家輝成功的故事能鼓舞民心。歐巴馬強調,美國雖面臨經濟危機,美國夢依然鮮活。
駱家輝致詞時指出,他的父親駱榮碩雖為美國打二次大戰,戰後返鄉卻因種族歧視找不到工作,只好經營雜貨店,全家並搬入平民住宅。父母親的犧牲和努力讓他獲得最好的教育,甚至當選州長。
駱家輝說,他上任後會全力支援歐巴馬,在他任下的商務部,會致力於促進創新、擴展全球市場以及保護海洋漁業。
◆ 曾祖父孫文 駱家輝身世顯赫
【劉屏/華盛頓廿六日電】2009-02-27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五日宣布提名前華盛頓州長駱家輝出任商務部長,將由參議院行使同意權。據了解,駱家輝不但具有華裔背景,其家族更鼎鼎顯赫。駱家輝的岳祖母是藍妮,其與前夫離異後嫁給了孫中山的哲嗣孫科,因此算來駱家輝應稱國父孫中山先生為曾祖父。
歐巴馬在白宮旁的老行政大樓宣布這項人事案,駱家輝與副總統拜登就站在一側。歐巴馬感性地說,美國的故事「有時就發生在一哩之內」。因為駱家輝的祖父從廣東台山移民美國後,在距離華盛頓州長官邸不到一哩的大戶人家做僕役。沒想到一百年後,僕役的孫子搬進了州長官邸,一住八年(兩任)。
歐巴馬稱讚駱:美國夢主角
駱家輝的父親在美從軍,參加二次大戰。戰後開家小雜貨店,駱家輝靠獎學金和助學貸款完成大學及法律學位。歐巴馬說,駱家輝本身就是美國夢的主角,「他認同我的願景,那就是要竭盡所能,讓美國夢繼續下去」。
駱家輝的祖父出身貧寒,可是他的妻子李大有來頭。李的曾祖父李調生,做過國民政府的財政部次長。祖母藍妮是雲南的苗王公主,自云「祖上五代為官」,其中之一是廣東香山縣(即孫中山的出生地)縣令。藍妮與李的祖父李定國離異後,嫁給孫科。就法律與血緣而言,駱家輝與孫中山沒有關聯;不過就人情與禮節而言,他如果稱呼孫中山為曾祖父,孫中山地下有知,大既也不會拒絕。
孫科擔任過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考試院長,後在台灣過世。藍妮則在香港、泰國等地居住,後來逝於上海。《傳記文學》曾登載大陸文史作家沈飛德的長文,詳述藍妮與孫科的故事。
藍妮與前夫李定國所生之子李振亞(即駱家輝的岳父)在台灣畢業於中興大學,赴美進修,並創業有成。除李外,還有二子李威、李傑。
駱妻祖母嫁孫科 姻親一線牽
駱家輝早年有過短暫的婚姻,其後十餘年單身。一九九四年,他結識了當時西雅圖五號電視台的記者的李(Mona)。根據美國媒體報導,駱家輝用了非常特殊的方式求婚。他租了架飛機,在李家的上空放下長幅,上面寫著「Mona Lee, I love you」,有情人終成眷屬。駱家輝數度訪陸,包括到廣東掃墓;也在一九九八年率團訪問台灣。經貿人士指出,駱家輝曾經扮演美台間「信使」。九○年代末,當時的經濟部長王志剛到西雅圖(位在華盛頓州)出席國際會議,身為地主的駱家輝特地轉達時任美國務卿阿布萊特的訊息:「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駱家輝 與國父有淵源
【世界日報╱記者劉開平舊金山報導】 2009.02.26
駱家輝和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孫逸仙),有著「拐彎抹角」的關係。
駱家輝夫人李的祖母是藍妮(學名藍業珍),她是孫中山獨子孫科的二夫人。駱家輝與李育有兩個子女,大女兒約12歲,小兒子約10歲。
藍妮的祖先是雲南的苗王,祖父藍和光1910年攜全家至澳門,1912年藍妮在澳門出生。1929年,藍妮在上海嫁給上海名門李調生之子李定國,生有3位子女,1934年離異。
1935年,藍妮遇到孫科,孫科決定娶藍妮,兩人後來生下女兒孫穗芬。
藍妮和李定國的一個兒子李振亞,娶王安玲為妻,曾居住舊金山灣區多年,他們的女兒即李。
1986年,還在柏克萊加大求學的李參加加州亞裔小姐選美奪冠,藍妮非常興奮,請華文傳媒給孫女作專訪。
1994年,在西雅圖第五頻道電視台任記者的李嫁給駱家輝。駱家輝曾數次求婚未果,後來他租了一架直升飛機,在李工作大樓外飛翔。飛機拉著一條長幅,上面寫著,「Mona Lee,I love you」。求婚成功。至今傳為佳話。
1986年,藍妮女兒孫穗芬經過考試,出任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領事,行前曾在舊金山接受華文媒體訪問。孫穗芬後來還擔任過美駐巴黎大使館商務參贊、駐上海總領館商務領事,現定居上海。
1986年,經周恩來遺孀鄧穎超安排,藍妮返回上海定居,回到她數十年前參與建造的花園洋房居住。1996年藍妮去世,享年85歲。藍妮的兒媳婦王安玲曾向灣區華文媒體公布此事。
駱家輝第一次和第二次競選州長時,在美國從事金融業多年的李振亞和太太王安玲,曾在其位於東灣的自宅中,以及在灣區的旅館,為女婿舉辦籌款會。
※ 真複雜 @.@,不知外星人可以擔任什麼長?
◆ 投資詐騙滾雪球 美又偵破三起
【楊明暐/綜合紐約廿五日外電報導】2009-02-27 中國時報
繼馬多夫案和一周前的史丹佛案之後,美國司法單位廿五日又偵破三起投資詐騙案,逮捕四名設局的嫌犯。受害者包括卡內基美隆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其它機構。
四名嫌犯中,來自紐約州的保羅.葛林伍德和史帝芬.瓦爾許兩人,利用設在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市的「WG貿易投資公司」和加州聖塔巴巴拉的「西山脊(Westridge)資產管理公司」,對若干大學基金、慈善機構及退休基金進行詐騙。
檢方稱,六十一歲的葛林伍德和六十四歲的瓦爾許自一九九六年起,先後向投資者募集到五億五千萬美元資金,投資他們所謂的「增強型股票指數」(enhanced stock indexing)。
本月初,卡內基美隆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控告兩人造成兩校共一億一千四百萬美元損失。司法單位深入調查後發現,兩人竊取客戶資金逾一億五千萬美元,他們用這些錢過著奢華生活,購買馬匹、珍罕書籍、多達八萬美元的德國Steiff泰迪熊以及其它收藏品。瓦爾許還花了三百萬美元為其前妻購買一棟豪宅。
另外,葛林伍德和瓦爾許都是國家曲棍球聯盟紐約「島民隊」(Islanders)的股東。兩人遭聯邦調查局人員逮捕後,被檢方依共謀、證券詐欺和電匯詐欺等罪名起訴,若被定罪,將面臨高達四十五年徒刑和五五○萬美元罰鍰。而法院已諭令兩人分別以七百萬美元交保。
本案受害者除上述兩所大學外,還有愛荷華公務員退休基金及加州沙加緬度郡公務員退休基金。
廿五日當天,聯邦調查局還逮捕了「西門資產」(Westgate Capital)負責人詹姆士.尼可森以及「北丘基金」(North Hills Fund)負責人馬克.伊凡.布倫姆。
尼可森被控於過去四年內詐騙投資人逾一億美元,他虛報公司規模和經營成效,還設置一間假辦公室供會計師查帳,行為和馬多夫如出一轍。布倫姆則被控盜用投資人數百萬美元資金,購買紐約曼哈頓的一棟公寓和其它私人物品。
◆ 美銀行業 18年來首度出現季虧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02.27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26日表示,由於房市和信用危機步步升高,該公司擔保的全美銀行2008年第四季虧損262億美元(台幣9146億元),是18年來首次季虧,2008全年雖然獲利,卻寫下1990年以來年度獲利新低。
FDIC表示,全美銀行2008年第四季列撥準備支應壞帳的金額,也比前一年同季增加一倍,從321億美元加到693億美元。
FDIC目前估計,失業率高漲、房價趴地,無力還款案急速增加,銀行紛紛不支,未來四年FDIC可能為此付出逾四百億美元。
FDIC說,放款損失日益升高而資產價值日益下跌,「壓垮」銀行的2008第四季營收。三分之二銀行當季獲利,但不足以彌補大型銀行的巨額虧損。2008年底,美國有250家銀行陷入困境,比第三季171家增加很多。
全美銀行2008全年總共獲利161億美元,是1990年以來最差的年度獲利。
2008年第四季的虧損並且是FDIC從25年前開始彙編季報以來最大的季虧。2007年第四季,銀行業獲利5億7500萬美元。
唯一光明面是10到12月,全美銀行存款增加3079億美元(3.5%),創10年最大增幅,表示民眾對銀行體系和存款保險仍有信心。
但「美國銀行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基森表示,FDIC的報告「證實我們已經知道的一件事:經濟衰弱,企業和民眾仍然不容易還款」。
◆ 美銀行「壓力測試」 起跑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2.27
美國政府25日推出「壓力測試」計畫,將評估美國各大銀行在經濟陷入更嚴重衰退時的抵抗力,19家銀行在25日展開測試,以判斷銀行在險惡的經濟情勢下將需要多少額外的金援。
美國官員25日公布把財政部所持數百家金融機構的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的計畫細節,以幫助銀行業在這波經濟衰退中存活下來。依據該計畫,金融機構在獲得政府發放的緩衝資本前,會有六個月時間籌募私人資本。而「壓力測試」正是這項計畫的一部份,旨在衡量銀行因應極端經濟情況的能力。
監管單位打算在4月底前完成對銀行的檢測。美國要求資產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參加壓力測試,在必要情況下,這些銀行可立刻獲政府注資。
壓力測試假設銀行處在嚴峻情況,包括假想2010年失業率攀至10.3%,及今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3.3%、明年成長0.5%。
美國財政部說,在名為資本扶持計畫(CAP)新計畫下,金融機構將以發行可轉換優先股的方式獲政府資金,這些優先股可以較2月9日的市價折價10%轉換成普通股,附9%的股息。一旦獲監管部門批准,即可在發行者要求下進行轉換。若七年內未被轉換或贖回,這些證券將自動轉換為普通股。
按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的資本收購計畫(CPP),已向美國政府發行優先股的銀行,可把優先股轉換成新的可轉換證券。
◆ 預算案補赤字 歐巴馬向富人挖錢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2.27
歐巴馬的預算計畫將把更多的稅賦重擔從中低收入家庭轉移給富裕家庭,包括把經濟振興案中的單身400美元、夫妻800美元抵稅額,以及大學費用抵稅2500美元、更多低收入家庭兒童抵稅1000美元,變成永久性。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富有家庭和許多大企業則將增稅。
布希政府惠及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的減稅措施,將在2011年期滿失效,屆時他們的最高所得稅率將從35%上升為39.6%,報稅時可申報的扣除額,包括房貸利息、慈善捐款和州與地方稅,都有新的限制。這些改變將在10年使稅收增加1800億美元。此外,他們的資本利得稅也將從15%提高為20% 。
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將面對多項增稅,包括在墨西哥灣鑽油的消費稅;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的生產費用抵稅也將被取消,這些新稅將在10年增加稅收310億美元。把工作外包海外的公司將大幅增稅,預計10年將增加稅收2100億美元。美政府並未公布此條款的細節,但歐巴馬在競選時經常說,要停止讓把工作移往海外的公司減稅。
避險基金和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的經理人的利潤稅將以所得稅申報,而非資本利得稅,這可增加稅收240億美元。預算中廢除一項讓擁有大量庫存的公司減稅的會計規定,以增加稅收610億美元;也修改某些航空稅或以使用者付費來取代,這將增加政府收入770億美元。國會和航空業遊說者說,運輸部顯然試圖把航空管制系統現代化,藉向每架飛機收取航管系統使用費來支付。大多數的增稅措施將延至假設經濟已改善的2011年開始。
新預算將把另計最低稅 (AMT)按通貨膨脹加以調整;讓虧損的公司從以前繳的稅中獲得退稅;取消小企業的資本利得稅;把一項研究費用抵稅變成永久性。
◆ 史上最慘 RBS去年淨損340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27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26日公布破紀錄虧損,同日英國財政部同意一項保險計畫,將為RBS與駿懋金融集團(Lloyds)擔保不良資產,以免兩家公司走上全面國有化的命運,估計擔保金額的規模上看6,000億英鎊(8,520億美元)。
RBS說,去年全年淨損達241億英鎊(340億美元),寫下英國企業史上最大的年度虧損紀錄。RBS表示,驚人的財報赤字主要反映併購交易造成的162億英鎊資產減值,其中包括前年併購荷蘭銀行(ABN AMRO)旗下部門的費用,及79億英鎊的營運損失。
經過漏夜協商,英國政府26日同意替RBS擔保3,250億英鎊的不良資產,駿懋也可望獲得當局擔保2,500億至3,000億英鎊的不良資產。RBS和駿懋先前已獲政府注資370億英鎊,如今再獲紓困的交換條件是,它們必須對購屋者和企業增加400億英鎊的融資放款。
RBS同時宣布全面整頓計畫,打算把包括衍生性商品以及商用、住宅貸款在內的5,400億英鎊資產移入一個非核心部門,仿效花旗集團上月成立所謂壞銀行的做法,然後加以出脫或打銷。該公司也準備縮小全球金融與市場的營運規模、削減核心業務逾25億英鎊的成本,並將營運重心從國外移回國內。此外,RBS將透過發行新股,向政府募資130億英鎊。
由於政府擔保的金額遠高於分析師預估,RBS和駿懋股價26日在倫敦早盤均暴漲逾25%,連帶激勵歐股全面走高,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等三大股市的漲幅均逾1.5%。
英國政府堅稱,把銀行的不良資產分割出來,能夠穩定局勢、提振信心,並加速金融業整頓。財政部承諾的擔保金額顯然遠超過外界預期。市場的解讀是,達林的大動作頗有背水一戰的意味,他希望這次能有效刺激銀行與民間企業復甦,使國有化的傳言自動破除。
◆ 歐洲央行 恐加速降息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2.27
歐元區2月消費者信心跌到空前新低,凸顯經濟衰退加深的事實。外界預期,歐洲央行(ECB)可能被迫加速降息,以免經濟墜入無底深淵。
歐盟執委會26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歐元區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陡降至65.4,不如1月經修正後的67.2,也是1985年來最低。分析師原先預估,上個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8.5。
歐洲各政府已推出數十億歐元振興經濟方案,仍無法遏阻信心繼續下滑,歐洲央行面臨各界壓力,恐被迫用其他工具因應。去年10月迄今,ECB已調降基準利率2.25個百分點至2%,預料下個月初集會時會再降息2碼。
荷蘭國際銀行(ING)資深經濟學家范維列特說,數據這麼糟,可能引發第一季狀況和去年第四季相差無幾的疑慮。他說:「外界持續向ECB施壓,要求更積極採取傳統貨幣寬鬆政策,同時搭配其他非傳統措施。」
另日,德國聯邦勞工局宣布,德國2月失業率竄升到8.5%,比前月增加0.2個百分點。但由於企業採取縮短工時制來避免大規模裁員,本月總失業人數只增4萬,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6萬人。西德意志銀行(WestLB)經濟學家呂紹夫指出,短工時制可望抑制失業率攀升,但就業市場是落後指標,因此下半年失業率將會上揚。
◆ 日本上月工業生產驟減10% 歷來最大跌幅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27
日本官方的統計27日顯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讓亞洲最大經濟體舉步蹣跚,1月的工業生產創下歷來最大的10% 跌幅,家庭支出銳減5.9%,核心通貨膨脹率則降到零。
連串的數據凸顯日本的經濟體質日益惡化,歐美海外市場的衰退讓出口導向的日本經濟一路下滑。日本前幾天的報告指出,1月的出口暴減45.7%。
日本政府表示,根據製造商自己的預測,2月的工業生產可能會繼續下墜8.3%,到3月時才回升2.8%。
隨著消費者日益看緊荷包,日本1月的家庭支出重挫5.9%。此外,能源格下跌與國家需求不振,則讓核心通貨膨脹降到零,也使日本重返通貨緊縮的機率更形升高。
Sony、豐田等大企業相繼大舉裁員後,日本1月的失業人數已升高到277萬人,比去年同月增加21萬人,增幅達8.2%。不過,由於戰後嬰兒潮的就業者大量退休,1月的失業率反而意外從12月的4.3%降到4.1%。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說,情勢正逐漸惡化。他告訴記者:「經濟衰退持續影響實質經濟,我們必須儘快採取措施,透過政府支出提振就業。」
日本必須依賴海外市場來驅動經濟走出衰退泥淖,使日本成為全球低迷景氣的最大受害者,萎縮情況遠比歐洲、美國嚴重,日本產製的汽車、電視與高科技產品需求,都同時遭到重擊。
※ 日本失業族也開始流行住帳篷了。
* udn全球觀察 - 挑剔又節省 韓「淘飯族」成潮流
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80172
◆ 星上季GDP 大減16.4%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2.27
金融風暴重挫仰賴出口的新加坡,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一季大幅萎縮16.4%,是33年來最糟的一季。此外,1月製造業產值比一前年陡降近三成,顯示復甦之途還很遙遠。
新加坡貿易工業部26日公布,第四季GDP經季節調整後,換算成年率比第三季萎縮16.4%,是連續第三季萎縮,也是自1976年公布季節調整後數據以來最糟。與一年前比較,第四季GDP萎縮4.2%,第三季為零成長。其中,占GDP四分之一比重的製造業比前一年萎縮10.7%,服務業衰退1.3%,營建業成長18.5%。
去年全年GDP擴張1.1%,稍低於政府之前初估的1.2%成長率。27日發布的數字是新加坡第二次修正上季GDP。
聲明說:「今年上半年經濟都將持續疲軟。由於這波下滑的廣泛性質,復甦將呈現較為漸進的路徑。」政府維持今年衰退2-5%的預測。
另一份官方統計顯示,1月製造業比一年前萎縮29.1%,是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最差,未來幾個月製造業面對更大的下滑風險。
CIMB-GK經濟學家宋誠煥(Song Seng Wun譯音)說,按這個速度,第一季GDP將比一年前萎縮10%,比第四季衰退15%。
面臨經濟嚴重衰退,新加坡政府可能將推出更多振興方案。渣打經濟學家Alvin Liew說:「政府當然推出更多補助預算的空間,最快可能在6月。」
※ 全球化走的遠,似乎比較慘,不過復甦時間應該也會比較快。
◆ 兩岸特殊經貿協定 架構先談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9.02.27
核心人士指出,國安高層正在考慮以「兩岸特殊經貿協定」,取代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名稱,由於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需相當時間,初期將先以「架構協定」為目標,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針對迫切而無爭議的項目優先談判。
據了解,兩岸「特殊經貿協定」的談判方式,已獲美國歐巴馬政府的認可,美國不只希望兩岸坐下來談,更盼兩岸找出走出不景氣的理性對話基礎;由於兩岸經濟互賴,與美國市場有高度連動,經貿協定對美國有助益,也對台灣與美日星等國簽訂FTA「有關鍵性影響」。
據指出,馬政府希望以「架構協定」的方式,迴避「國與國」、「中央與地方」或「一中」等爭議。所謂的架構協定,是指一般國家在簽署正式協定前所擬定的綱要,因為正式協定緩不濟急,考量實際需要,「架構協定」可先承諾最急迫的工業產品優惠關稅,也稱之為「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的概念。
至於「早期收穫」的降稅項目,所需要的時程與降稅幅度,都需要經過兩岸雙方談判;決策官員強調,不管最後會採取什麼方式,馬政府都沒有設定時間表,基本原則是「國內放心、對方接受」。
官員指出,經濟部、陸委會及總統府高層,對兩岸簽訂CECA的定位及具體內容,目前看法仍有出入,陸委會是定位為特殊FTA,經濟部則以東協與中國簽定的框架式協定為基本模式,最後的版本並未定案,待馬總統拍板。
若以「特殊經貿協定」為名稱,代表馬政府打算以彈性表述的方式,化解朝野歧見。至於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規畫中的投資保障協定,也將採取「平行談判」模式,與「特殊經貿協定」的談判進程同步進行,若這兩項談判進展順利,最後也將納入經濟協定。
據指出,初期會納入協商項目不會太多,有爭議的農產品、勞工輸入不會觸及;至於台灣與中國本身所用名稱,可能比照大三通模式,以「兩岸」稱之,在「一中各表」原則下,擱置主權爭議。
◆ 大陸學者: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比名稱重要
中央社 2009-02-27
針對馬總統提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初步構想,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表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是台灣及大陸當務之急,只要不違背「一中」,實質內容比名稱更重要。
劉相平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馬英九先生提到兩岸可以先談關稅,其實關稅與貿易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基本上就是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一環,讓兩岸能儘早達到雙向、直接的經貿往來。
他指出,東協加一或者加三,對台灣的產業競爭力而言,都有時間上的壓力,特別是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與中國大陸相比,台灣相對面臨更大的衝擊與壓力。
劉相平表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到底要用什麼名稱必須雙方進一步協商,不過,台灣內部紛紛擾擾,把經濟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來吵,時間拖得愈久,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愈不利。
他認為,即使將來兩岸達成這方面的協議,但台灣內部的紛爭,恐怕會抵銷原本應該是對兩岸經貿發展都有利的效應。一方面是大陸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不易拿捏,必須一再評估到底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正面或者負面;另一方面,台灣年底又要選舉,如果上半年沒有達成協議,恐怕又得拖上好一段時間。果真如此,受傷的是台灣,大陸經濟仍然會依照既定的計畫前進。
劉相平最後強調,兩岸關係持續和緩,台灣一直想要參與國際組織,北京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其實胡錦濤不久前也提出若干原則,「基本上就是一中原則」。
◆ 與東協各國簽FTA
【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2009.02.27
馬英九總統說,與大陸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後,將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長王金平對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似乎有些不滿。惟兩岸關係本是總統獨享的職權,無人可以質疑。
兩周前,我曾有機會聆聽總統詳細列舉他各項施政重點,在兩岸關係上以理性、對等、互惠、尊嚴為原則,而綜合經濟合作則是重點所在。
所謂綜合性經濟協定,說穿了與自由貿易協定效果並無二致。洽談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不是件容易事。大陸肯定會拿它作為籌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自然心裡有數。
我的建議是:兩岸既同為世貿組織會員,自由貿易協定又是世貿組織所鼓勵的安排。至今在世貿組織秘書處登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達四百餘件,還有四百餘件正在洽談中。台灣有足夠的理由,同時向東協各國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作為與大陸談判的綜合性經濟協定的助力。
我國原已與新加坡談妥了自由貿易協定,只因政權輪替,民進黨上台,堅持只用「台灣」為國名,以致觸礁。現在正是舊案重提之時,外交部說,史亞平赴任前已知這是她的首要任務,應該很快就有消息。
此外越南、柬埔寨、寮國、印尼、馬來西亞,我們都可提議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只要和新加坡簽訂後,大陸並無強烈反應,這些國家見風轉舵,自然會點頭同意。
退一步言,即使只和新加坡簽了自由貿易協定,聰明的台灣商人就會到新加坡設立子公司,把台灣產品運到那裏,說是「新加坡製造」,只要手續與轉運費用低於大陸關稅,就有賺頭,政府不必為它操心,也不必管它最終賣到哪裏去。
※ 原來史還有這一步。
◆ 面對東協加三 CECA非簽不可
梁東屏/曼谷報導 2009-02-27 中國時報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台灣為了是否應推動與中國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一事爭論不斷。在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經濟整合在世界各國都是政治議題,需要充分溝通與評估,如果馬上就簽署CECA,將會引起社會很大反彈。台聯主席黃昆輝甚至表示,不排除提出總統罷免案來抗議。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則跳出來駁斥,怒稱,「蔡英文不是不懂,懂得的人還這樣說,實在混蛋」。
高孔廉的用詞當然太超過,他事後也道歉,但他的動怒卻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以目前台灣的國際政治地位,面臨「東協十加一」及「十加三」即將上路的態勢,跟中國簽署前述協議,都是積極參與的最好甚至唯一的一條路。
東協和中國係於○四年十一月廿九日,在寮國首都永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計畫在一○年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這就是一般所稱的「東協十加一」。面對此形勢,日本與南韓也積極與東協磋商,希望能加入。
因此,一旦「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形成後,勢將與北美、歐盟形成鼎足之勢,中國也將藉由主導東亞合作,躍居世界政、經舞台主角。台灣若未能及時融入東亞合作,在全球化政治、經濟發展下,邊緣化將不可免。
事實上,「十加三」已成東亞區域合作的主要基礎,許多區外國家也紛紛加強與東協的合作,包括美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歐盟、韓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都與「東協」國家具有對話夥伴關係。
不論「十加一」或「十加三」,中國都將居於主導地位,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問題是不管什麼狀況,台灣鑑於本身的國際政治地位,被排除在外也是必定的結局。那麼,該如何突破呢?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就是與中國簽訂CECA,藉由這個渠道搭上車。民進黨在談判內容都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就舉出意識型態大旗,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此外,台灣應該利用兩岸和緩的環境,積極與個別的東南亞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只要不像過去那樣囿於意識型態,難度真的沒有那麼高。
※ 最奇怪的地方是大家都喊簽,但是要簽什麼東西?不曉得。
◆ 景氣真差! 第5個藍燈亮了!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9.02.27
行政院經建會今天下午公布1月景氣概況,包括工業生產指數、失業率、出口、製造業銷售等指標仍持續惡化中,景氣燈號續亮藍燈,綜合判斷分數遊走在最低分9分附近。
構成景氣對策訊號包括9大指標,分別是貨幣總計數M1B、直接及間接金融、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值、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等。
根據截至中午所掌握到的經濟數據,表現較差的部分,如1月工業生產指數衰退43.11%,海關出口值衰退44.1%,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也較去年同月減少18.82%、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衰退18.81%,經過季節調整的1月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也是比去年同期減少,1月股價指數也較去年同期衰退。
儘管1月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為1.79%,直接及間接金融年增率2.24%,但表現仍無法達到由藍燈轉為黃藍燈的年增率門檻。
在多數指標都是持續惡化甚至大幅衰退的情況下,1月分的景氣燈號可能持續亮出連續第5個藍燈,綜合判斷分數也不至於脫離最低分的9分。
這一波景氣惡化,從去年9月開始亮藍燈,綜合判斷分數並從12月開始降到最低的9分。以目前經濟情勢判斷,這種低迷的情況可能要維持幾個月,直到下半年因為比較基期降低了,才會好轉,也就是說短期間不容易看到燈號藍轉綠。
上一波景氣超憂鬱持續亮藍燈是2000年網路泡沫化時代,當年12月起藍燈持續亮了15個月,直到2002年2為止,2001年一年當中有6個月綜合判斷分數都處於最低的9分。2002年3月起燈號轉黃藍燈,4月開始亮出綠燈。
◆ 就業冰河 消費者信心冰點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09.02.27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今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數為48.42點,較上月下降0.53點,續創自90年調查以來歷史新低。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國內就業機會」,呼應外界對就業冰河期將凍至年中之後的說法,而調查中6項指數全數小於100也都偏向悲觀。6項指標中有4 項分數下降,物價水準是唯一上揚的指標,股票投資時機持平。
2月「國內物價水準」,為40.35 點,較上月的調查上升5.30點,是95年6月以來首次站到40點以上。而「投資股票時機」持平,與上個月相同皆為46.20點。
下降的4項指標分別為「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及「耐久性財貨時機」。其中就業機會已經是連續第8個月下滑,更是2月調查中跌幅最大,下跌2.65 點至36.65點。
國內就業狀況表現一直不佳,從去年10 月起就呈現明顯下滑,自上個月破40點關卡,本月份就業機會再創新低。主計處昨日公布1月失業率達5.31%,改寫歷史高紀錄,失業人數也超過57萬8000人,廣義的失業人口超過85萬人,一月失業人口波及的台灣人口達126萬人,而上月實質平均月薪減少3.13%,也是史上最大衰退。
◆ 上月57.8萬人失業 史上最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2.27 02
主計處昨天公布一月分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一,改寫歷年同月新高紀錄;失業人數達五十七萬八千人,也是史上最高紀錄。
加計想工作而未找工作的「怯志工作者」,及每周工時低於十六小時的人力低度運用者(隱藏性失業者),國內廣義的失業人數已高達八十五萬兩千人。
國內這一波失業潮從去年四月開始,失業率至今已連續十個月走揚,延續時間僅次於民國八十九年九月開始的失業潮(連續十四個月上升)。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強調,按照歷史經驗,過完農曆年後失業率通常會明顯上升,經濟成長率恢復正成長之後,國內失業率才可能轉佳。
黃建中強調,一月分雖然有農曆年臨時性工作機會釋出、政府推行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及發放消費券等正面因素,但失業率依舊較上月攀升零點二八個百分點,顯示國內勞動市場情勢相當嚴峻。
主計處昨天公布的各項指標中,總計有七大數據破底,紛紛改寫了歷年紀錄。包括失業率、失業人數、受失業波及人數、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者、名目平均月薪、實質平均月薪及實質平均薪資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因關廠歇業而失業的人數,從去年九月起,驟增十六萬人,到今年一月累計共有廿九萬一千人,短期增加速度之快是歷年之最。
中高齡(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失業問題值得注意,黃建中說,今年一月的中高齡失業人數有十二萬五千人,較去年同月劇增四萬三千人,增幅超過五成,也高居各年齡層之冠。中高齡勞工失業多屬於非自願性失業,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較大,值得密切注意。
◆ 失業到底有多嚴重? 令人心驚!
中廣新聞/張雅惠 2009-02-27
周圍,或多或少已經有人失業,金融業、科技業、傳產製造業,台大政大學歷,碩士學位一樣失業,更有電子工程師已經休了十幾天的無薪假!上班族人人自危不是沒有原因,以往失業率總會在每年暑假高峰之後回降,但從去年第四季開始,不但降不下來,還攀升得令人心驚!
一月份的失業率也沒有因為農曆春節的臨時工作機會增加而回降,反而飆高到百分之五點三一的歷年同月最高!季節調整之後的五點三三,不只比歷年同月,更是所有月份當中的歷史最高。
五點三一,代表一千零八十八萬名勞動力當中,有五十七萬八千人失業;失業的人當中,有些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經濟支柱,中高齡失業者占了兩成二,增加速度位居各年齡層之冠,整個受失業波及的人口增加到一百二十六萬人,這都創歷史最大規模。接下來的失業率,可能更高!
上班族以前只要自己忍氣吞聲,多半還可以保住飯碗,混口飯吃;但這一波,再怎麼委曲自己也沒用,客觀環境就是這麼現實。一月份失業的五十七萬八千人當中,有二十九萬一千人、超過半數是被裁員,創史上最多;被裁員的時間,集中在最近五個月,合計增加十六萬人。
三月春暖花開,但就業市場卻寒風刺骨!六、七月,預估有三十萬名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求職人數更加緊繃;景氣谷底見底不是底,何時復甦?說也說不準!何況失業率是經濟成長的落後指標,當經濟開始成長,正常情況下,失業率還要等三個月到半年才可以回降。主計處稍早曾經預估,GDP經濟成長率會一路退到第三季,第四季才會正成長,但其實,就GDP的產值而言,根本不如前年,已經倒退回三年前的水準;面對前所未見的景氣衰退,連央行總裁彭淮南稍早都不得不承認降息的貨幣政策落後期會比一般情況再延長,失業率何時回降?主計處四局副局長黃建中也沒有把握。
真實的失業情況恐怕不能只看百分之五點三一的失業率。主計處定義的「隱藏性失業」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每週工時不到十六小時,但希望增加工時的低度人力運用,到一月份,這有九萬五千人,比十二月增加七千人;另一塊是「怯志工作者」,想工作,卻沒有找工作,但是隨時可以上工的,這有二十七萬四千人,比十二月增加兩萬人,如果把「隱藏性失業」也加上去,全國廣義失業人口總計有八十五萬兩千人,而這些還不包將近一百二十萬人正在放無薪假!
台灣的經濟命脈是出口,但主計處的預估,出口也會一路退到第三季,以出口值來算,今年會少掉百分之二十,出口廠商的所得會減少一兆七千億元新台幣,廠商盈收減少,產能利用率下降,有閒置產能就不會去投資,不投資,公司的盈收下降,不賺錢的情況下,裁員減薪在所難免,失業率很難降得下來!
※ 相關報導:
* udn聯合書報攤 - Taiwan News - 失業潮擴大 馬政府隔山打牛
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576&f_ART_ID=180088
◆ 留點錢救失業 學者:下半年更嚴重
中廣新聞/陳鳳如 2009-02-27
主計處公布今年一月分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三一,再創歷年同月新高紀錄。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認為,在整體環境仍舊不理想的狀態下,國內失業的問題在下半年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嚴重,因此,政府在政策上必須保留一些經費幫助失業者才行。
台灣經濟研究院在一月曾經預估今年全年的GDP為百分之零點八九,不過隨著出口數字下滑、失業率上升,主計處下修對今年GDP的預估到負百分之二點九七後,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今年四月,台經院更新預估的GDP數字,也不排除有下修可能。龔明鑫指出,就國際狀況來看,原本歐洲的失業率是最高的,不過,現在連美國一月分的失業率也達到百分之七點六,幾乎跟歐洲一樣,因此台灣今年的失業率要好轉,恐怕不太容易。
龔明鑫也表示,展望今年,在整體國際環境目前看來仍舊不理想的狀況下,要靠外需使台灣經濟變好,機會很小,政府只能在內需部分多作努力,才能降低經濟衰退的幅度。
◆ 失業大聲說出口 親友幫忙找工作
【黃馨儀/台北報導】2009-02-27 中國時報
失業率再創新高!在金融海嘯席捲下,「沒頭路」似乎已成家常便飯,聽到親朋好友大放無薪假、甚至無預警被裁員,好像也已稀鬆平常。時機歹歹,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呼籲失業族勇敢改變心態,「不丟臉,一定要大聲說出口,讓大家幫你找工作」,只要「走出去就有出路」,否則「留在家裡只有一條死路」!
吳睿穎表示,雖然失業族心情一定盪到谷底,且可能陷入自憐自艾的情境,但「每天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首先應要思考「為什麼我會失業?」是公司倒閉?還是自己專業知識、技能不足?還是職場關係經營不善才被淘汰?一定要先釐清原因,才能有機會東山再起。
此外,既然已經沒工作了,就要面對事實,在「突然」空出很多時間下,反而可藉機寫信給以前同事、長官,找尋就業機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貴人。
而除了透過親友、人脈關係外,亦可透過人力銀行網站、勞委會等機構毛遂自薦,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積極度。
而現在比無頭路較好一點的,則是放無薪假的在職者,對此吳睿穎也分析,若放假的比例太高,就要積極思考公司最近的營運狀況是否還可以持續?自己也要做好離職的心理準備。
但若是一個月的無薪假不到三分之一,此時「自我投資」與「進修」反而是最好的方式,一定要隨時掌握產業的進度與脈動,老闆才會認為「你還有心」,而不會「漸漸遺忘你」。
◆ 近1年內失業 可申請房貸寬限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9-02-27 中國時報
失業人數逼近六十萬人,面對這卅一年來最大失業潮,銀行公會昨決議,非自願性失業勞工申請房貸緩繳本金(即寬限期)的失業時點認定,從「距申請時最近半年內」調整為「距申請時最近一年內」,寬限期最短半年、最長兩年,今年底前都可申請。
銀行房貸部門主管表示,以借款五百萬元、廿年、年息二%為例,原本每月須還本息兩萬五千兩百九十四元,在兩年寬限期下,代表前兩年只須要繳利息、兩年後才開始還本金,前兩年每月只須還八千三百三十三元利息,大大減輕繳款壓力。
失業時點認定放寬 申請至年底
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寬限期兩年,代表房貸戶必須用剩下的十八年來償還本息,過了寬限期後,每月須償本息將從零寬限期時候,每月須償兩萬五千兩百九十四元,提高到兩萬七千五百八十三元,要是又遇到利率反轉走升,繳款壓力會更大。
寬限期對房貸戶來講是兩面刃,銀行主管說,這項讓失業勞工可申請緩繳本金的寬限期機制,去年十月底推出以來,「只有幾百件申請」,凸顯民眾頗有理債觀念。
銀行主管說,申請寬限期的房貸戶,會被聯徵中心信用註記,必須等到寬限期過了,信用註記才能夠被塗銷。
有信用註記在,代表其他銀行也會知道你有申請緩繳本金,銀行為限制債務擴散,通常會限縮信用額度或小額貸款額度,會比較不容易從銀行借到錢。
借款期變卅年方案 可接軌使用
此外,銀行公會原本規定,非自願性失業勞工若申請本金緩繳,就不能申請一般房貸戶都適用的房貸借款期最長可達卅年的方案,昨也一併放寬,但這兩個方案只能接軌使用、不能同時併軌共用。
銀行主管說,申請房貸還款期變卅年的件數,有三、四千件,比失業勞工緩繳本金還要受歡迎。
至於失業勞工應檢附申請文件,也從原本規定應檢附勞保失業給付證明文件,放寬成只需以離職證明書、定期契約證明文件等替代,大幅縮短取得文件所需時間,以利快速減輕還款壓力。
◆ 救經濟 銀行通過三大紓困案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9.02.27
為提振景氣,銀行公會昨(26)日通過三大紓困方案,放寬失業勞工房貸、企業與企業主股票質押及中小企業貸款紓困條件。
銀行公會放寬失業族房貸紓困,由原先要提供勞保失業證明改為只要提供離職證明,非勞工、沒離職證明的小店家老闆等,還可個別與銀行協商。
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表示,去年底的房貸紓困案原來只限半年內失業者申請,現在也擴大到一年內失業的勞工都可申請紓困;且過去只限申請一次,現在則不限次數,只規定累計緩繳期最長以兩年為限。
股票質借部分,銀行公會評估,近期質押股票面臨斷頭壓力金額達數百億元。由於去年下半年銀行公會通過放寬股票質借標準的期限只到3月26日,但不少企業股價仍未回升,因此決定將期限延長到年底。
銀行公會指出,一般融資維持率為120%至140%。受金融風暴衝擊,企業主或企業股票質押後,如股價由每股100元跌至72元,原本企業向銀行抵押股票借出60元的融資維持率是166%,以股價72元計算的融資維持率會降到120%,則銀行依規定可能要求企業或企業主增提擔保品。
銀行公會因而通過「銀行業配合政府振興經濟處理股票質借暫行補充原則」,讓銀行可以放寬股票融通條件,由借款人和銀行個別協商。
銀行公會並通過中小企業紓困案,建議效法日本政府去年10月推出的「緊急保證制度」,由信用保證協會提供營收下跌或受原物料價格上漲而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100%信用保證,並建議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再提高保證成數與放寬保證規定,以強化銀行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意願。
銀行公會也建議銀行加強與中小企其他金流業務,如薪資轉帳、現金管理,以更深入掌握客戶經營情況,降低授信風險。公會強調,銀行不宜任意拒絕中小企業貸款申請。
◆ 經濟復甦 還是得靠老美
【聯合報╱林建甫】 2009.02.27
最近公佈的各國一月份物價指數,普遍大於零,紓解了大家對通貨緊縮的疑慮。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11月份下降1.7%,12月份下降0.8%,1月則上升0.3%,核心CPI上升0.177%,躉售物價指數(PPI)亦上升0.3%。法國1月份CPI上升0.7%。義大利1月份CPI上升1.6% ,但低於去年12月份的2.2%。韓國1月份CPI上漲3.7%,香港1月份CPI上升3.1%,升幅高於預期,也高於去年12月份2.1%的升幅。新加坡1月份CPI上升2.9%,但升幅小於去年12月份的4.3%。
經濟學家為了觀察一般物價水準的變化,將商品與勞務依不同的性質加以分類,並編製不同的物價指數。CPI係用來衡量典型家庭購買的近四百種產品的物價變化。因其產品大都屬於最終消費階段,因此也就可以衡量零售物價變化。PPI乃依據國產內銷品生產者的出廠價格、進口品的進口價格,及出口品的出口價格三者編製而得的物價指數。其主要是反映大宗物資,包括原料、中間產品及進出口產品的批發價格,和廠商的關係較為密切。
另外,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參考的重要指標是核心CPI。典型家庭所購買近四百個消費項目群中,不是每種消費品的屬性都一樣,有些產品易漲易跌,有些產品價格一漲便永難回降,因此如能加以區隔,將有助於釐清一國面臨的是物價的短期波動或是長期變化。經濟學家把CPI中容易大漲大跌的蔬果、魚介及能源項目約13%剔除,編製成核心CPI。換言之,核心物價變化,便意味全面性及持續性的物價變動,主計處、央行須小心因應。
因此通貨膨脹就是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持續性地以相當幅度上漲的情形。溫和通貨膨脹有助景氣上升。這是因為生產要素價格短期具僵固性,所以廠商的生產成本短期內是固定不變的。若物價水準提高,代表廠商收入增加,而成本固定之下,其利潤將會提高,所以廠商將願意增加產出,景氣就上升。
相反的通貨緊縮是物價持續性下降的現象。物價下降對消費者來講是件好事,為什麼經濟學家擔心呢?因為通貨緊縮將引發經濟蕭條。如果物價會跌,消費者期待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就會推遲採購。這種情況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動力去進行資本投資或生產更多產品,因為他們不敢期望能夠收回投資。為了出清存貨,甚至引發競相削價的惡性循環,造成物價進一步的低瀰。這種連鎖反應,將導致經濟增長的停頓,甚至衰退、蕭條,爬不起來。
在華人世界裡,1月適逢農曆春節(去年是2月),台灣國內、外旅遊團費、旅館住宿費、機票、交通、娛樂及保母費等價格相對處較高水平,但油品價格則隨近期國際油價走跌而下滑,電子類產品價格亦續呈下跌。因此CPI漲幅1.68%,核心CPI上漲2.59%,但PPI卻大幅下跌10.43%。中國1月份CPI雖上升1%,卻創兩年半來的低點。部分經濟學家預計,2月份CPI還可能下降,將或為200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其實景氣不能只看物價,還要搭配其他的數據。由進出口數據看來,台灣與中國市場因為出口導向被金融海嘯掃到,真的受傷慘重,仍在過寒冬,尚未回溫。兩岸要如何避免通縮,恐怕還要加把勁。台灣今年主計處最新公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是-2.97%,其中民間消費只貢獻0.45,去年整體甚至是-0.16,比起2000年前貢獻4或5,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華人世界,不是沒有錢,而是錢用不出來,不投資、不消費,儲蓄起來,整個社會就會縮得更厲害,「節儉的矛盾性」於焉產生。
美國政府為了避免通縮,將利率大舉下調,也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雖然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仍低,但物價的微幅上漲,1月份零售額也增長1.0%,遠高於經濟學家先前預期會下降0.8%的數字。因此經濟復甦的希望或許不是來自中國,而是得靠老美。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 內閣改組 要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本報訊】2009-02-27 中國時報
中華徵信所日前公布民調數據,對於內閣財經施政予以評分。民調資料顯示,有近半數受訪者認為內閣需要改組,而其中被點名最該替換的即是財經部會。最近一兩個月,府院高層對外界要求內閣改組的呼聲,一向予以「目前無此規畫」的制式回應,但內閣應否改組確實是個馬總統與劉院長應該理性面對的問題。而在此國際經濟嚴重衰退的關鍵時期,府院更應該就事論事,尋覓最能夠帶領人民渡過難關的人選來承擔重任,千萬不要將外界的呼聲當成狗吠火車。套句已逝聖嚴法師的名句,內閣改組的問題,馬總統應該要「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當然,民進黨在劉內閣上任第一周,就不斷地發起倒閣攻勢,有時藉綠卡事件發飆,有時以無薪休假開罵。在野黨這樣的焦土砲轟,確實予外界小題大作、挫人威風的聯想。但是,府院也不能因為若干在野黨立委的株連牽拖,就概括性的忽視坊間其餘內閣改組的聲音。以廿三日發布的中華徵信所民調為例,該組織無藍綠色彩,亦無過往宿怨,而受訪者更是「台灣五百大龍頭企業經理人」,是絕對了解經濟運作的指標性企業中堅。如果這麼專業的菁英有近半數的人認為財經內閣要改組,這訊息還不嚴重嗎?
有些人認為,內閣成員的表現要兩年才能看到成績,不該在短短九個月時間就下判斷。這樣的說法在平順時期或可成立,但是在財經挑戰如此嚴峻的大蕭條時刻,卻令人難以接受。坦白說,台灣能不能順利撐過這兩年都是大問題;事涉生死存亡,人民也當然無法容忍明顯不適任的政府首長蹉跎延誤。以前述民調資料為例,企業家認為經濟部長不適任的原因是「政策方向不明」,而財政部長不適任是因為「政策和稅務方案失當」,我們認為堪稱中肯。如果政務首長政策不當,台灣要如何安度百年罕見的經濟危機呢?
府院高層也許可以稍加回憶,最近這一陣子忙翻天的種種搶救失業方案,經濟部的積極角色在哪裡?海嘯期間去日本招商是重要的工作嗎?外銷衰退產業集中在若干區塊,經濟部的因應構想究竟何在?再看財政部:去年九月大動作降證交稅,結果不了了之;二月宣稱要擴大出口退稅救出口,又被經建會明白反對。去年第三、第四季因國外金融海嘯而使海外資金大舉回流,而財政部卻將它歸因於今年一月才三讀立法的遺贈稅降稅,把功績往自己身上攬。這些點點滴滴看在專家眼中,早就是官員適任與否的明證。其實,在過去數月多次民調中,內閣不適任名單大抵變化不大。一次民調或許可歸咎為誤差,十次民調就幾乎是鐵律,沒有硬拗的餘地。上任九個多月後,數百位受訪企業家不認為還有必要再予觀察,在這樣的情況下,府院高層又有什麼猶豫的理由呢?
我們了解,馬總統秉性敦厚,恐怕不願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撤換首長。劉院長是總統所提名,當然更不方便提出更換總統人馬的主張。但是我們想要提醒的是,今天經濟衰退的嚴重性,不亞於當年在台北市延燒的SARS,萬一處理不當,其後續影響將再拖延甚久,不可不慎。種種資料顯示,二○○九年台灣經濟回春的跡象渺茫,而未來幾季的總體指標恐怕還要繼續探底。台灣要迎接這樣艱困的持久戰,財經部會首長的能力與視野當然是關鍵。面對這樣的嚴酷環境,台灣人民的耐性恐怕並不長久。除非台灣的人才已經乾涸,否則就必須要理性思考內閣部分改組的問題。
聖嚴法師的大智慧提供了我們面對惱人問題的通則:要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唯有先面對問題,才談得上解決問題。如果既不面對也不解決,經濟環境久無起色,而年底選舉又漸漸逼近,府院屆時想要放下,恐怕都不容易了。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什麼時候才能擺脫GDP魔咒?
* 信評降!美壽險業 下個地雷?
* 信用「卡」嚓 600萬停卡潮壓境
* 新台幣變薄了 買美元跨進35時代
* 美上季GDP-6.2% 27年來最糟
* 劫富濟貧 歐巴馬將向富人增稅
* 新預算案救景氣? 歐巴瑪太樂觀
* 大陸產業振興案 為期三年
* 兩岸制定科技標準 大突破
* 大陸成交、台灣買賣 新交易模式崛起
* CECA定調 馬:兩岸經合架構協議
* CECA→ECFA 叫它「ㄟ擱發」 尹啟銘吟詩推銷
* CECA有利 不能寶押中國善意
* 中國九大煉油基地出爐
* 高鐵 財務亮紅燈?已虧逾半個資本額
* 機場空蕩冷清 花蓮市長訝異
* 高鐵苦撐航空垮 交通政策全輸
* 美光喊出無償技轉》DRAM整併 高潮來了
* (面板業)還款壓力1,000億
* 景氣還沒到底部
* 沒有出口何來成長?
* 財經漫遊-什麼時候才能擺脫GDP魔咒?
* 對抗景氣衰退 愛沙尼亞要設虛擬「快樂銀行」
* 社論-馬總統的選擇:當羅斯福或是胡佛?
◆ 信評降!美壽險業 下個地雷?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2.28
標準普爾公司全面調降美國人壽保險業者的債信評級後,美國國人壽業的前景堪憂,主要人壽公司股價27日都暴跌20%以上。
標準普爾公司26日調降多家美國壽險公司與控股集團的債信與財務評等,表示經濟困境已對業者的資產構成與日俱增的壓力。遭降級的業者包括大都會人壽、Hartford金融服務集團、保德信金融集團、Conseco公司等十多家。
標普公司說,全球經濟低迷與股市暴跌將重創壽險業的營運。壽險業者股價27日普遍重挫,其中大都會人壽股價暴跌23.1% ,信安金融集團(PFG)重挫24.6%,Conseco大跌21.9%,Hartford跌14.8%, Aflac下滑11.6%。
標普公司的報告說:「信用與資本市場情勢混亂,多數保險業者的財務韌性最近六個月已大為減損。」不過,報告強調:「我們仍然相信壽險業的信用基本面依舊強健。」
保險業者最近頻傳營利下滑、巨額投資虧損以及未實現虧損激增的負面消息,信評公司也不斷修正對壽險業者的債信展望,很多並遭調降。
以往,壽險公司可以將流動保費現金投資在股市,以賺取巨額獲利。但股市重挫與信用市場的動盪,讓業者的經營模式遭到重擊,投資者擔憂壽險公司可能必須耗損準備金,才能應付保險金與年金的各項支出。
◆ 信用「卡」嚓 600萬停卡潮壓境
【陳怡慈/台北報導】2009-02-28 中國時報
信用卡發卡行苦苦捥留客戶的時代結束了。過去三個月,全台發卡機構每月停卡數較上年同期暴增近卅萬張,單月停卡張數飆逾七十萬張,預估總計將達六百萬張,占有效卡數近三分之一。信用卡龍頭、中信銀董事長羅聯福研判,須至十月才能回穩。
信用卡主管說,以每月平均停卡七十五萬張、未來八個月全台將有六百萬張信用卡被停掉,占流通卡數比重近一八%、有效卡數比重三十一%。
許多民眾最近曾有共同經驗:以為接到詐騙電話,對方先說自己是某銀行客服人員,問手上是不是有幾張這家銀行的信用卡?有沒有考慮停用?由於「線上停卡」必須提供個人資料,民眾以為是詐騙電話,直接掛掉。
銀行主動來電停卡 省經營成本
六十三年次、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林小姐就接到這樣的電話,她警覺性高,回call銀行客服中心,發現真有此事,心裡打問號:「銀行為何要停我的卡?我信用這麼好,從沒欠過半毛錢,只是沒刷而已,居然要我停卡?!」
台新銀資深副總邱豐凱說,很多人以為銀行發信用卡後,如果客戶不用,就是擺著,哪裡需要什麼錢。實際上,卡片如果都不用,銀行每剪一張,一年至少可省一百元以上的經營成本。
邱豐凱說,晶片信用卡光是卡片成本就要二十元,卡片發行後,銀行每年須付給Visa、MasterCard國際組織每卡一美元。此外,卡片資訊系統是用「流通卡數」算成本,每年權益變更或約定條款變更都需要錢,遑論其他行銷費用。
歹年冬,銀行不好經營,銀行主動出擊跟卡友說掰掰。邱豐凱說,台新今年上半年針對一年以上沒刷卡客戶,主動打電話問要不要停卡。蘇格蘭皇家銀行(荷銀)信用卡負責人遲威宙說,日前針對兩年內沒刷客戶主動發函通知會停卡,不願被停的客戶必須主動打電話回覆銀行,才能確保權益。
語音操作 五分鐘跟卡友說掰掰
為吸引民眾停卡,中信銀、國泰銀甚至提供透過「語音操作」,五分鐘內就辦完停卡程序,卡友不必擔心有人會跟你嚕半天,希望你別停卡。必須把卡片寄回或填停卡申請書寄回、傳真銀行才算正式生效的留人舊步數,自此走入歷史。
※ 最近人愈活愈回去了,成了以物易物的時代。
◆ 新台幣變薄了 買美元跨進35時代
【黃琮淵/台北報導】2009-02-28 中國時報
民眾如果昨天到銀行櫃台買美鈔,千萬別被美元售價嚇到,以台銀昨日盤後牌告為例,三五.一三二元新台幣鈔票才能買到一元美鈔。雖然匯市台幣尚未貶破三五元,但民眾買美元正式進入「三十五字頭」的新時代!
匯銀主管提醒民眾,若有實質需求,不妨早點買美元,因美元只會愈來愈貴。
在日圓、韓元聯袂帶動下,昨天亞幣貶值戰線拉長,星幣、人民幣、印度幣都「撩落去」,跟進日圓、韓元貶值,新台幣也難逃貶值下場。
昨日台北外匯市場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破三四.九元,終場以三四.九五元,貶一角作收,創近六年半來新低價。表面上,勉強守住三十五元價位,但實際狀況是,昨日匯市下午兩點左右,已出現三五.○○八元成交價,整數關卡岌岌可危,隨時會貶破。
匯銀人士指出,過去一段時間,亞幣競貶都是由韓元帶動,但近期多由日圓發動,且戰場有持續擴大現象。昨日韓元一度貶至一五四四元附近,創近十一年來新低,日圓則向百元大關進逼,昨日匯價最低來到九八.六元。
新台幣部分,交易員表示,雖然昨天是月底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理應是出口商大賣美元,但據瞭解,多數出口商周三時美元已賣得差不多了。換言之,昨日匯市一開盤,在缺美元情況下,匯價持續下殺,三四.九元應聲跌破。這股力道延續至午後。下午盤開出,三十五元整數關卡直接摜破,匯價殺至三五.○○八元。
不過,破關後新台幣卻「定住了」。匯銀人士形容,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刻意將匯價往回拉。於是,新台幣三十五元匯價曇花一現,直至收盤前夕,匯價頂多來到三四.九八元,難越雷池一步。終場貶幅也未再擴大,三十五元驚險守住。
「撐不了多久的」,匯銀人士認為,各國為搶救經濟頹勢,競相放話讓自家貨幣貶值,台幣很難不淌這灘渾水,推估下周貶破三十五元勢在必行。在銀行買美鈔時,民眾也只能感嘆新台幣鈔票變薄了。
◆ 美上季GDP-6.2% 27年來最糟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09.02.28
最新官方修正後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加速萎縮6.2%,幅度之大不僅超出一般預期,也是1982年以來最糟表現。遭受銀行危機重創的美國經濟正加速下墜。
此外,另一項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支出在去年第四季下滑4.3%,下滑幅度是1980年以來最大。占美國70%經濟活動的消費狀況未見起色。
美國商務部27日發表報告,衡量美國境內所有財貨與服務產值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去年10到12月間以年率6.2%的速度萎縮,是1982年第一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濟負成長的幅度不僅大於美國政府上個月預估的3.8%,也超出路透訪調分析師預估的5.4%。
美國經濟在去年第三季萎縮0.5%,美國去年第三、四連兩季的經濟負成長,是1991年以來首見。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1%。
今年第一季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至今為止的失業等各項數據顯示,經濟仍在持續惡化,美國當前的經濟衰退期正準備邁入第15個月。
直到近幾季還能維持正向表現、支撐美國經濟的出口額,去年第四季也以23.6%的年率銳減,創1971年以來最慘重的單季崩跌。企業投資額也以21.1%的年率暴跌,是1975年以來最糟表現。企業庫存第四季銳減199億美元,呼應整體經濟的需求不振,各公司紛紛大舉削減存貨,降低訂單。
消費支出、企業投資與出口在第四季全線潰敗,分析師指出,該項報告看來毫無生機,美國經濟很難在短期內好轉。GFT外匯公司分析師許洛斯伯格說:「這項報告沒有任何好消息。我想經濟還要壞好幾季。」美國經濟至少要壞到今年上半年。
企業大舉裁員或破產,失業上升與所得下滑進一步妨害了經濟復甦力道。歐巴馬政府很難指望靠本月通過的7,870億美元財政刺激方案,就能引領美國經濟立即殺出重圍。
經濟疲軟挫傷物價上揚的力道,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去年第四季創紀錄地下挫5%。而在剔除去年底大跌的能源以及波動較大的食物價格之後,核心PCE指數去年第四季上揚0.8%,是1997年以來最低的增幅。
◆ 劫富濟貧 歐巴馬將向富人增稅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紐約時報二十七日電】 2009.02.28
美國總統歐巴馬26日提出的3.6兆美元預算案,將終結過去30年來支配美國經濟政策的雷根主義,高所得的美國人和大企業首當其衝,未來十年將面對規模近1兆美元的增稅。
歐巴馬預算案與近代歷任總統所提的預算案呈現明顯的分野,將大幅提高富人稅負,遠超過柯林頓政府增稅的幅度;其他美國人的稅負降低也勝於柯林頓或小布希的幅度。新預算案也將為大幅改革醫療保險、教育制度舖路。
預算案的優先目標是扭轉過去30年美國快速攀升的經濟不平等,嘗試解決中產階級所得成長趨緩的主要原因,例如醫療成本太高和教育成效降低。
為了平衡低所得者減稅後短少的稅收,預算案包括未來十年近1兆美元的增稅,對象是高所得美國人、金融機構負責人、設於美國的跨國企業,和石油公司等大企業。
歐巴馬政府將恢復柯林頓時期對富人課徵的兩項最高稅率,各由33%調回36%,及35%調回39.6%,受影響的納稅人多達260萬人。高所得者的資本利得和股利稅,將由15%提高至20%。兩個增稅案在歐巴馬競選期間即已提出,計劃在2011 年實施,徹底扭轉布希降低富人稅負的政府方向。
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莫里西(Peter Morici)說:「這顯然是對布希政策的反撲,歐巴馬成了劫富濟貧的羅賓漢。」
歐巴馬提案將終止原訂明年撤銷遺產稅的法律,對夫妻價值700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將課以45%稅率。提案將對列舉扣除額設限,高所得家庭(年所得25萬美元以上)的稅負將因而增加。慈善捐贈、房貸利息、投資支出的扣抵比率都設定上限。
根據新預算案,私募基金、創業投資公司、部分避險基金的高級主管,及其他可享受投資獲利20%「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的合夥人,稅負將增為近三倍。未來十年也將提高企業稅負,主要是修正跨國企業海外收益遞延課稅的作法。
整體而言,歐巴馬預算案最大得利者將是中低所得美國人,與過去30年共和黨主政時期經濟政策的得利者為最高所得者迥然有別。
雖然共和黨國會議員對預算案猛烈撻伐,認為在經濟衰退期間採取增稅政策將不利於復甦,勢必引發企業反彈,但政治觀察家指出,預算案將獲得美國選民結構中占最多數的中產階級支持。
◆ 新預算案救景氣? 歐巴瑪太樂觀
自由時報 2009.02.28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歐巴瑪政府二十六日提出下年度預算,並樂觀預估美國景氣將在明年開始強勁反彈。但多數經濟學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都持保留態度,認為經濟不太可能是V型復甦,而是經過一段盤整期的U型復甦,果真如此,在歲收無法增加的狀況下,二○一三年將赤字減半的承諾很可能跳票。
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卻是獨排眾議,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大讚「這是一份非常、非常好的預算」,因為歐巴瑪願意將眼光放遠到十年以後,著手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克魯曼同時強調,雖然目前的經濟危機影響歲收、政府也需負擔振興及紓困方案的龐大預算,但預算在風暴過後將能回歸常態,而且如果歐巴瑪如果真能抽離伊拉克戰爭及提振經濟,兌現赤字減半並不困難。
其他經濟學家對預算的批評,多半來自官民版本對經濟表現的落差:歐巴瑪政府預算的推估基礎是,美國二○○九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萎縮一.二%,但其後四年將分別成長三.二%、四.○%、四.六%及四.二%。
但各民間機構的推測是,今年的衰退幅度在一.九%到三.○%之間,未來四年的復甦力道也不會那麼強,落在二.○%到二.九%之間。換言之,如果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政府歲收就不可能出現大幅增加,在歲出持平的狀況下,赤字自然不可能降低得那麼快。
IHS Global Insight的首席經濟學家貝哈維許就認為政府「真的太樂觀了」,這可能反而會導致赤字增加;標準普爾(S&P)的首席經濟學家魏斯也認為,「政府的數據比我對今年跟長期的預估還要樂觀許多」。
經濟預測機構Decision Economics的里海雖然也說「太樂觀」,但還是打圓場說,「政府應該覺得他們得當啦啦隊,如果太過悲觀搞不好就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他也認為,前總統雷根的一九八一到八二年預算,也曾經被批評為過度樂觀,但事實證明雷根政府應該更樂觀。
◆ 大陸產業振興案 為期三年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9.02.28
大陸國家發改委昨(27)日定調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方案,不是短期的危機對應措施,也不是長遠規劃,將以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為實施期,進行產業調整。
大陸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解釋為何物流產業擠退房地產業列入第十大產業振興方案,而房地產未被納入方案內。他說,中央和地方政府已陸續頒布房地產救市措施,不同程度顯現效果,考量物流產業能與其他九大產業結合,因此物流產業成為第十項產業振興方案。
大陸發改委表示,十大產業振興方案落實有四大重點,第一個重點是以三年為實施日期,加緊機遇,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方案不是短期的應急措施,也不是長遠的產業規劃目標,而是三年為期的計畫。
第二個重點是要保護重點產業,要防止「兩高一資」(高汙染、高耗能、高資源)產業死灰復燃。第三是透過產業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加快培育國際品牌、鼓勵併購、形成高附加價值和長產業鏈、往擴大內需拉動。第四是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增加參與度。
劉鐵男強調,十大產業振興方案沒有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劉鐵男說,今年中國金融體系整體健康,經濟發展基本面未變,經濟增長8%的目標,中國是「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得以實現。
劉鐵男說,中國城鎮化、工業化過程都將帶來整個消費需求的上升,市場需求巨大。振興規劃提出的技術升級、技術改造、技術進步,都會成為拉動內需很重要的市場因素。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提出,都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擴內需、調整結構的重要舉措。
◆ 兩岸制定科技標準 大突破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天良、林安妮/重慶二十七日電】 2009.02.28
兩岸產、官、學代表在第三代行動通訊、液晶面板、發光二極體(LED )、太陽能電池、車用鋰電池等未來主力科技產品標準研制上有重大突破,將有利台商搶攻大陸市場。
第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27日在重慶閉幕,經過二天會議,兩岸產官學代表共達成23項共識,創論壇成立以來最高紀錄。兩岸合作也從名詞術語、測試方法和整合,擴展到實驗驗證、應用業務等方面。
23項共識幾乎涵蓋液晶面板、半導體、電動車、太陽能、LED 、影音標準、第三代及第四代行動通訊、LED、網路電視等未來明星科技產品,對台商搶攻可望成為全球最大3C、汽車市場的中國大陸,可說是如虎添翼。
率團赴會的前經濟部長,目前擔任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指出,因兩岸關係改善,這次達成的共識既多且具體,每項標準未來都可能創造可觀商機,下一步要透過企業及政府力量來落實。
一位與談的經濟部官員指出,歐、美、日、韓等國皆利用特殊產品標準及檢驗方法,阻擋他國產品開發及進入市場。目前歐美主導的第三代行動通訊專利掌控在高通等少數外商手上,不論消費者、電信服務業和手機及其零件製造商都要付出可觀權利金,大陸主導推動TD-SCDMA可有效對抗高通等業者。
大陸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說,由台灣聯發科與大陸大唐電信共同開發的TD-SCDMA手機晶片一推出,就獲得20多家手機業者採用,就是兩岸科技合作的很好案例。
兩岸最近將完成第一階段液晶面板單色雲紋(Mura)異地測試,馬上將進入第二階段雲紋異地測驗。兩岸還將就液晶面板、LED等相關產品制定出耗能標準,這些標準及檢測將增加外國相關產品進入大陸、台灣市場的門檻。
這次論壇也首度有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技術處長杜紫軍、標準檢驗局組長陳秀女、工業局副組長張啟仁等我方實際負責相關業務的官員與大陸工信部官員接觸,對未來落實標準制定,很有幫助。
下屆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預計年底在台北召開,軟體開發及汽車電子可望加入討論。
◆ 大陸成交、台灣買賣 新交易模式崛起
【經濟日報╱文/陳慧敏】 2009.02.28
大陸市場潛力大,台灣生意人想到大陸做生意,念頭一起,不免就開始卻步,「大陸那麼大,人生地不熟,我要去哪做生意?」現在有解:兩岸通郵通匯後,「大陸成交、台灣買賣」的新商業模式悄悄崛起。
兩岸郵政開通「通匯」新業務,去年12月底先啟動兩岸通郵業務,本周又實施通匯。通匯業務是大陸人可以到大陸郵局電匯給受款者的台灣郵政帳戶,每筆上限不超過1萬美元,匯入台灣郵局帳戶,可直接領取新台幣。相對台灣可信匯或電匯到大陸郵政帳戶,上限是3萬美元,在大陸領取人民幣。
通郵和通匯架構出兩岸貿易便捷的物流和暢通金流管理,最直接的好處是許多台灣網購小商家可以採取「大陸成交、台灣買賣」新交易模式,對大陸市場「不得其門而入」的台灣小生意人、本土廠商,都可以嘗試透過網路、電話、郵購方式,搶攻大陸內需市場。
電話網路郵購
搶內需市場
協助台灣雅虎、大陸淘寶網招商的網勁科技總經理游士逸說,台灣網購賣家過去在大陸淘寶網銷售產品,全部都得在大陸設立人民幣帳戶,收取人民幣,再「各憑本事」把人民幣帶回台灣換成新台幣。
兩岸通郵通匯後,台灣許多網拍業者,甚至根在台灣、尚未跨足大陸市場的台灣廠商,現在都可以透過網路、郵購型錄、電話等工具做大陸人的生意。大陸消費者可以在大陸訂購台灣商品後,繳付人民幣,透過兩岸郵局協力寄送,台灣賣家可在郵局帳戶收受新台幣貨款,「賣家不必再擔心要跑去大陸銀行收錢」。
游士逸說,台灣業者要進入大陸市場,千萬不要野心過大,一開始就跑去大陸設辦公室、設廠,可以嘗試先透過網拍平台,測試大陸消費者的反應,掌握大陸市場的特殊性,調整行銷策略,修改商品方向,等調整得當,再到大陸設立據點。
走進台灣郵局,可以訂購大陸同仁堂的藥品。想吃台灣太陽餅、鳳梨酥,可以走入大陸郵局,直接訂購台灣名特產。這已不是夢想,兩岸郵政單位在開啟通郵、通匯業務後,下一步,就要通力合作架構「代收貨款」機制,打通商流環節,發展出兩岸貿易的新業務。
中華郵政副總經理黃書健說,「代收貨款要透過兩岸郵政單位協商,協商會很快、很快,就能實現貨到付款。」通郵通匯業務是去年9月初由海峽兩岸郵政交流協會和台灣郵政協會在三天內敲定,11月在江陳會談二次會簽署協議,如今已落實。
代收貨款機制
下階段服務
黃書健說,兩岸郵政單位預定再透過協商機制,檢討通郵、通匯的行政細節如何搭配更順暢,下一階段將提供兩岸「代收貨款」服務,兩岸郵政單位屆時也會發展網購、郵購等新業務。
一旦代收貨款服務開通,兩岸會衍生更多新商機。他舉例說,「在台灣郵局可以訂購大陸同仁堂產品,或在大陸郵局可以訂購台灣名特產」。
台灣商品要跨海銷售,千萬不能比低價,而是要鎖定頂級客層,甚至是特別走送禮市場,展現出獨特性、精緻性,才能賺到大陸人的錢。
在大陸專攻頂級送禮市場的新岱中國公司副總經理謝品華觀察,大陸頂級客層心目最夢幻的台灣禮品是台灣茶,包括頂級高山茶、有機茶等。其次是台灣土產,包括鳳梨酥、太陽餅、牛軋糖等,這些產品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不用擔心交通運輸時間。
具有台灣地方文化的特色的產品,如美濃紙傘、鶯歌陶瓷、三義木雕、花蓮大理石等應做整體行銷,讓大陸人可以透過網路了解、喜愛,進而跨海訂購。
※ 相關報導:
* 聯合影音網 - 大前研一:台灣要打造成「生活者大國」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34-233-2F344-233b323-2F3-2F4-23343d
◆ CECA定調 馬:兩岸經合架構協議
【楊舒媚、顏瓊玉、劉尚昀、羅暐智/台北報導】2009-02-28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昨接受媒體專訪親上火線,把引發爭議的CECA(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定調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他表示:「『兩岸』這兩字未來不會出現在協議文本。」行政院長劉兆玄則表示,與大陸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沒有時間表,若立院審議不通過,沒辦法生效。
劉揆說,一中一台架構簽署對方不接受,但行政院也不會接受在一個中國框架下簽署,雙方會在「擱置爭議、尋求雙贏」的情況下推動。
若立院不通過 劉揆:無法生效
兩岸簽署CECA議題在政壇發酵數日,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電視台專訪,定調名稱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一時間,劉揆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則在立法院對朝野立委說明。
劉揆還保證,過去承諾不開放農產品、不開放勞工,這些依然沒有改變。賴幸媛也保證,未來交涉的兩岸相關經貿協商不涉主權,政府也絕不會讓中華民國主權有絲毫損傷。
眼見CECA議題紛擾多日,直至總統親上火線才平息紛爭,國民黨副秘書長吳敦義顯然對總統上陣幫行政院長穩住陣腳極為不滿,昨日上陣批劉揆說,應該各部會老早就要把CECA的基本準則,或者說現在訂了名稱、釐清了內容,告訴民眾,讓民眾安心。如果社會還有疑慮,這時應由院長親上火線,假如朝野的政黨,還有不同的意見,兩院之間還有爭執,這時候才是總統出來,他撂下重話說,「怎麼會讓總統親臨火線?上電視!」
不涉統獨主權 陸勞農品不開放
馬英九接受專訪時指出,這項協議為非政治性,也不涉及統獨、主權問題。他說,有人認為談了之後台灣會變成大陸附庸,但全世界二百卅個自由貿易協定,都沒使談判國家成為對方附庸;也有人以為主權會矮化,但簽訂兩岸包機協議,台灣的主權也沒有矮化,馬英九說:「這些都是多慮。」他表示,兩岸主權議題在一九九二年已談出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在這情況下簽協議,不會傷害台灣主權或是台灣人尊嚴。
馬英九強調,現在的做法應該是民意參與、國會監督,相關單位去和大陸談判前先到立法院做重點報告,但因為還沒談,「不是去報告談好的版本,而是報告要去做什麼。」
馬總統表示,相關協議內容很廣泛,「對台灣有利的開放,對台灣不利的,暫時不開放。」例如關稅部分,不會所有關稅一次談完,對台有影響的、有迫切性的,像石化、汽車零件、紡織或是機械工業可以先談;不利的部分,如大陸勞工、農產品,絕不開放。
關稅分批談完 著眼全世界布局
馬英九分析,東協十國一旦和大陸等國結合起來,台灣的石化、電子零件、紡織、工具機械銷到大陸的產品立刻要面對六.五%的關稅,這樣台灣的廠商就沒有競爭力,會面臨關廠、遷廠的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也估計,東協加三後,台灣會失掉十一萬四千個工作機會;國內生產毛額會下降近一個百分點,馬英九說:「這很嚴重,很多產業面臨生死交關。」政府現在和大陸談判,簽署有關經濟的協議,不是只為大陸,而是全球布局的一部分,這非常重要。
◆ CECA→ECFA 叫它「ㄟ擱發」 尹啟銘吟詩推銷
【顏瓊玉/台北報導】2009-02-28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定調,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正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經濟部長尹啟銘廿七日特別強調英文縮寫名稱的台語諧音叫做「ㄟ擱發」,還吟了一首台語打油詩的好處:「產品出口免關稅,市場訂單坐直達,投資設廠留台灣,頭家薪勞雙雙發。」
府院昨天聯手出擊對外闡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理念,尹啟銘、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以及行政院發言人蘇俊賓一結束立法院總質詢,立刻在新聞局招開記者會做進一步說明。
尹啟銘會後拿出一張小抄,上頭是一首道盡ECFA好處的打油詩,「產品出口免關稅,市場訂單坐直達,投資設廠留台灣,頭家薪勞雙雙發。」他用閩南語念了好幾次,表示一唸就知道ECFA的內容。
尹啟銘強調,協議不採用港澳模式,並非大陸與港澳所簽的CEPA,也不是一般所謂自由貿易協定,而是要符合兩岸關係、不違背世界貿易組織(WTO)精神的經濟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產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其他經濟合作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爭端解決機制等;這當中沒有統獨議題,也不涉及統一。
他指出,根據WTO規範,多邊或雙邊貿易協議包含最基本的關稅同盟,再進一步的共同市場,最後才是類似歐洲聯盟(EU)的經濟同盟。兩岸現在洽談的經濟協議,只是類似FTA(自由貿易協定),離最後統合仍有一大段遙遠的距離。
◆ CECA有利 不能寶押中國善意
【聯合報╱童振源/政大國發所副教授(台北市)】 2009.02.28
最近朝野對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的爭議非常火爆,幾乎到了政治攤牌的階段,逼著馬英九總統親上火線說明,將CECA定調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強調兩岸可以彈性先實施部分產業免關稅,再逐步擴大到其他產業免關稅與經濟議題的談判。
無論CECA、FTA(自由貿易區)、或CEPA(更緊密經濟伙伴安排)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下的經濟整合協定。東南亞國協(東協)已經與中國及韓國簽訂CECA,其內容包含雙邊廣泛經濟整合的進程;在CECA架構下,東協與中國已經簽訂商品自由貿易協定、服務自由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與投資領域的開放等等。即使被視為一國兩制的架構,中國在二○○三年十二月廿七日向WTO登記CEPA。
根據多個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量化分析,如果台灣無法參與東協加一(中國)自由貿易區,對台灣GDP的負面衝擊都在百分之零點二以下。如果台灣無法參與東協加三(日本、南韓與中國)自由貿易區(尚在討論),對台灣GDP的負面衝擊將較大,但大約在百分之二以下。即使台灣無法參加東協加六(日本、南韓、中國、澳洲、紐西蘭及印度)自由貿易區(尚在討論),對台灣GDP的負面衝擊只有百分之二點二三。
根據上述數據便要證明台灣已經被邊緣化似乎太過勉強。而且,每項FTA的排除適用產品清單與原產地規定行政成本大幅降低FTA成效。以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優惠關稅的行政成本大約百分之十至廿五,自由貿易區的歧視效應對其他國家貿易的衝擊並不大。
然而,東亞經濟整合體制對台灣影響較大的不是國際貿易層面,而是國際投資層面,而且很多台灣的對外貿易是對外投資所驅動,所以國際投資改變將進一步造成國際貿易的影響,形成複合效應。理論上,經濟整合協定的規模效應、成長機會與資源整合的優勢,將增加經濟整合區內本地商人與外商擴大投資當地的誘因;同時,經濟整合區的歧視待遇與競爭壓力可能降低本地企業與外商對經濟整合區外國家的投資。
根據筆者對一○一九家台灣企業與外商的問卷調查,如果台灣無法加入東亞經濟整合協定,百分之廿六到卅五的受訪台灣企業與外商會減少對台灣投資;如果台灣加入東亞經濟整合協定,百分之廿三到卅七的受訪台灣企業與外商會增加對台灣投資;如果兩岸簽訂經濟整合協定,百分之廿九到四十二受訪台灣企業與外商會增加對台灣投資。這些數據是非常驚人的。這就是為什麼石化產業不斷表示,台灣再沒辦法加入東亞經濟整合體制,只有逼他們外移到其他國家投資。
固然台灣與中國簽訂經濟整合協定對台灣經濟整體是有利的,但是仍必須考慮經濟結構調整代價、政治意涵與總體經濟整合戰略。馬政府表示不能接受CEPA,便是因為政治的顧慮。即使馬政府希望以CECA避免台灣主權被矮化的聯想,但是不代表中國沒有政治企圖。畢竟胡錦濤在去年底的講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才要與台灣簽訂CECA。
最後,雖然兩岸簽訂CECA可能降低中國對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經濟整合協定的阻撓,但馬政府也不能完全押寶中國的善意,應該有更具體與完善的總體經濟整合戰略規劃。否則,台灣與中國進行CECA談判的籌碼及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進程將完全落入中國掌握當中。
◆ 中國九大煉油基地出爐 煉油利差只剩5美元 台塑化首當其衝
鉅亨網/張智堯 2009/02/26
中國決定把上海、南京、寧波與廣州、天津等9個煉油廠,定位為九大煉油基地;未來 3年總產能高達2.1億噸,相當於10座台塑(1301-TW)六輕廠,如期完成後,將會對台塑出口到大陸的成品油有嚴重衝擊。另外,亞洲現貨柴油利差從去年中每桶最高將近40 美元大幅下滑,目前只剩5 美元左右,今年煉油利差可能難以改善。法人預估,以台塑化(6505-TW)的衝擊最大,台塑、南亞(1303-TW)、台化(1326-TW)也因交叉持股,難免受到波及。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已經規畫定案,除了上海、南京與寧波 3個年煉油量3000萬噸的石化基地,廣州、天津等6個煉油廠,煉油量也將達到2000萬噸;同時定位為九大煉油基地,未來3年內,總產能高達2.1億噸,相當於10座台塑六輕廠。
大陸石化業為了降低對台灣石化上游原料的依賴程度,以台塑六輕廠為超越目標, 9大煉油基地如期完成後,不僅對台塑出口到大陸的成品有嚴重衝擊,上游原料的輸出生態也將會出現改變。
法人認為,9大煉油基地會徹底改變中國汽、柴油大量進口的現況,對台塑化等亞洲煉油廠商帶來嚴重衝擊。
另外,過去2年亞洲煉油利差大幅提升,其中又以柴油與航空燃油最為顯著;但是在奧運結束與全球景氣衰退下,中國的柴油進口需求大減,甚至只有前年的2 成。更因為需求低迷,使亞洲現貨柴油利差崩跌,利差從去年中每桶最高將近40美元,下滑至目前只剩 5美元左右。
法人預期,在包括中國九大煉油基地的產能增加下,全球景氣卻依舊疲軟不振,亞洲煉油廠未來 1年煉油利差難以改善,會使得台塑化今年獲利比去年持續衰退;台塑化一向是台塑集團旗艦股,台塑、南亞、台化也因為交叉持股,難免會受到波及。
◆ 高鐵 財務亮紅燈?已虧逾半個資本額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俍任】 2009.02.28
台灣高鐵在通車兩年內增班九次,卻突然在過完年後拋出大減班與減薪與可能裁員的訊息,也讓外界再次要問:高鐵財務是不是亮起警訊?
台灣通車後,造成西部走廊運輸結構上的大地震,西部航線不敵高鐵,紛紛撤出市場,國道客運與台鐵也面臨高度競爭壓力,高鐵去年起逐次密集增班後對其他運具業者殺傷力更大,去年每天載客人數一度創下十萬旅次之高,每月營收約在廿一億元。
即便如此,高鐵公司的財務壓力卻很吃緊,去年累計虧損高達五百卅多億元,超過半個資本額,其中利息與設備折舊占大多數。
換言之,每月若收入十塊錢,有三點六元得支付利息,四塊錢得攤提折舊成本,只剩兩點多元可做營運用,財務結構不改變,高鐵營運再好也很難損益兩平。
高鐵公司第一聯貸融資三千零八十三億元,其中有近四百多億屬銀行自有資金,利率已從百分之八點一降至四點五九,為高鐵一年省下十五億元利息支出,但對財務壓力很大的高鐵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去年底高鐵一心爭取「財務融資重組」,盼引進外資「借新還舊」清償第一聯貸融資的三千零八十三億元,但被政府以希望以國內銀行團為主,且國內銀行團也不同意高鐵的計畫,因此「卡住」。
且高鐵希望利率採「前低後高」方式,要求銀行延長寬限期三年免付息,但銀行團最後仍無共識,高鐵希望政府協助談判的腳步停滯不前,造成高鐵遲遲無法卸下財務負擔。
外界關切的是,現在減班營運到底能拉高多少載客率,一年減薪五千萬,對沉重的高鐵財務負擔更是杯水車薪,高鐵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政府與銀行團恐怕要傷神了。
◆ 機場空蕩冷清 花蓮市長訝異
自由時報 2009.02.28
〔記者甘育瑋/花蓮報導〕昨天的花蓮機場除了市公所組成的包機直航團及來自與那國的日本團進出航廈,幾乎未見其他搭機民眾,花蓮市長蔡啟塔對此相當訝異,他說:「花蓮機場航班驟減是事實,卻沒想到已經『慘』成這樣!」
花蓮縣自91年至今,累計超過200架次的外國包機直航經驗,但資料顯示,花蓮航空站的旅客人數從86年顛峰時期的185萬人次,後來逐年下降。雖去年7月花蓮也被開放為直航機場,去年還是創下40萬人次的新低紀錄。昨天花蓮機場內,除了包機直航的台灣、日本觀光團帶來人氣,幾乎一片空蕩蕩(見右圖,記者甘育瑋攝),航站內僅1處航空公司櫃台營業,商店街也僅剩1家。
蔡啟塔說,花蓮一直號稱觀光大縣,近年來不少人誇口觀光人數有百萬之多,但東部唯一的國際水準機場卻常是空蕩蕩情況,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對此似乎卻漠不關心,放任情況惡化。蔡啟塔說,政治人物不可以一昧「喊口號」或「只用口水拚觀光」,因此下月將邀集花蓮旅遊業者,召開「救機場、拼觀光」會議,共商因應對策。
◆ 高鐵苦撐航空垮 交通政策全輸
【黃如萍/特稿】2009-02-28 中國時報
高鐵把國內航空業擊垮了,但自己也沒有因此而成長茁壯,花了五千多億元興建,還沒達到興建初期的營運規模就要減班瘦身。台灣高鐵公司的營運危機突顯政府沒有一套完善的交通政策。
高鐵去年疏運旅次達三千多萬人次,逐漸成為西部運輸重要工具。如今高鐵驟然減班,列車開行時間拉大,民眾搭車不便,將造成惡性循環,搭乘旅次必將降低;國內北嘉、北南及北高航線衰微並退出市場就是最好例證。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直言,高鐵的危機暴露政府交通運具整體規畫的問題!高鐵聯外交通便利性影響高鐵二○%至二五%旅次,顯示便利性是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基於節能省碳、發展大眾運輸及照顧民眾的立場,應該協助高鐵維持正常營運。
根據交通部統計,國內三十公里以上的中長程運輸,七成以上都是利用小汽車等私人運具,大眾運輸利用率不足,航空、客運及高鐵殺價競爭搶客,結果,國內航線停飛、高鐵減班,民眾運具選擇減少,全民蒙受損失。
高鐵為BOT計畫由民間興建營運,但高鐵八成以上經費都來自國內金融體系的融資協助,銀行團提供貸款的前提是政府擔保,且高鐵融資中有高達兩千一百億來自民眾存款的政府中長期資金,高鐵有責任全力改善營運績效。
◆ 美光喊出無償技轉》DRAM整併 高潮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 2009.02.28
爾必達與美光在台灣爭奪DRAM整併案主導權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美光昨(27)天打破沈默已久的態度,將焦點匯集在「技術扎根」,並提出具體作法,釐清過去市場諸多疑慮,也把這場「跨國DRAM整併案」帶入最後高潮。
美光與爾必達在全球DRAM業排名分居三、四,是僅次於韓國三星、海力士(Hynix)之後大廠。但根據民間市調機構評選,去年國際前五大重要半導體技術中,美光囊括50奈米DRAM與34奈米NAND Flash兩項,爾必達卻沒有技術入選。
若站在永續發展的考量上,台灣聯合國外DRAM廠「抗韓」的態勢已不能避免,美光這次聚焦在其技術優勢,其在台最高主管、執行副總Michael Sadler也透露會有美方技術人員長駐台灣,給予技術無償給新公司使用之餘的另一項「技術扎根」保障,美光在市場盛傳爾必達應已勝出中力求反敗為勝、奮力一搏意圖極為明顯。
◆ 還款壓力1,000億
中時電子報╱袁顥庭/台北報導 2009-02-28
高度舉債擴產的面板產業,在可能面臨連續4個季度虧損的今年,出現了沈重的還款壓力。今年友達一年內到期負債約有450億元、奇美電也有400億的還款計畫,華映今年必須要償還的負債也有150億元以上,彩晶大約70多億元,總計4家面板廠全年還款金額高達1,000億元。
但這其中去年面板廠拚命擠現金,友達手上約當現金超過830億元、奇美電帳上也有1,100億元的現金,今年都不至於出現財務危機。
華映向政府申請「愛心企業自強優惠專案」,尋求銀行債權展延,引爆了面板廠今年償債能力的話題。面板廠投資金額甚鉅,1座6代廠投資額約700~800億元,7.5代以上的生產線更是從千億元的規模起跳。過去一直以來,面板廠舉債籌資建廠,友達歷年來聯貸總金額高達1,600億元,奇美電超過1,700億元,台灣面板廠幾年來向銀行借款的金額就超過了4,000億元,因此面板廠的淨負債比大多是維持在80%以上偏高的水準。
過去景氣好、賺大錢,還款自然不成問題,不過現在面板景氣見底不是底,不知何時反彈,一季虧損超過百億元,貸款卻也還是要還,資金周轉壓力就浮上了檯面。
為了準備糧草過冬,去年起面板廠就大砍資本支出希望保留現金撐過這一波低潮。奇美電在動撥了600億元的聯貸之後,帳上現金超過1,100億元,全年資本支出也砍到300億元以下。而友達手上的現金也有840億元、未動撥的聯貸還有960億元,足以支應還款需求、以及500億元的資本支出。彩晶帳上的約當現金有175億元,再加上60億元的聯貸,也沒有還不出錢的疑慮。
◆ 景氣還沒到底部
【于國欽/台北報導】2009-02-28 工商時報
1月台灣景氣亮出連續第5個月的藍燈,領先指標跌幅度更擴大至27.6%的歷年新高,絲毫沒收縮態勢,顯示經濟衰退仍未落底,整體情勢比本世紀初的網路泡沫年代更為嚴峻。
經建會每個月依據就業、出口、工業生產等9項指標編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1月在各部門全面重挫下,綜合判斷分數仍維持在最低分9分,統計自去年9月迄今,台灣已連續亮了5個藍燈,如再加上7月的藍燈,總數已達6顆。
經研處長洪瑞彬表示,受到消費券的帶動,1月M1B年增率略有改善,但這並不代表景氣好轉,他說:「事實上,國內景氣仍相當低迷。」
本世紀初的網路泡沫年代,台灣從89年12月起,連續有15個月藍燈,台股從5,384下殺到次年9月的3,411;這段藍燈期間內,綜合判斷分數有6個月是最低分9分。經建會官員認為,此一波景氣衰退,明顯較90年更為嚴峻。
除了從藍燈數目和景氣信號最低分,可看出不景氣尚未落底外,另一個看出衰退之路還有得走的指標,就是領先指標的變化。經建會官員分析,七大工業國領先指標自去年6月起持續「下墜」,歐元區領先指標也呈下滑,整體而言,目前還看不出足以拉抬全球經濟的動能,這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影響深遠。
台灣的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自去年2月轉呈下滑後,已連跌12個月,且跌幅有逐月擴大趨勢(由去年2月的負0.1%,到今年1月負27.6%),1月的跌幅更遠超過網路泡沫時期的最大跌幅13.7%。
經建會官員指出,網路泡沫時期,台灣的景氣領先指標從89年9月起連跌14個月後才止跌回升,台灣這一波景氣領先指標迄今已連續12個月走跌,且跌幅持續擴大,顯示未來3至6個月景氣仍將持續下滑。
◆ 沒有出口何來成長?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8
國內生產毛額(GDP)等於國內消費加上投資,再加上政府支出及出口減掉進口;因此有些人樂觀地認為,即便今年出口大衰退,只要進口衰退幅度更大,即可維持出超,再努力經營內需,便能撐起經濟成長。
這樣的說法,對美國這樣外貿依存度不到三成的國家,也許還勉強成理,但對於高貿易依存度的國家來說,GDP裡的投資金額絕大部分來自出口產業的進口設備及原料零件,GDP裡的消費需求增加,有大部分也是來自出口產業所發股利及聘僱員工薪資的增加。簡單地說,出口減少(雖然進口也減少),生產減少,就會減少或根本不投資,也會造成失業,部分消費也因此減少;正因為如此,主計處在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裡,雖然預估全年海關貿易順差可以達到265億美元,比去年的148億美元還增加117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79%,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卻是-2.9%。因此,倘若要救經濟,別搞錯了方向。
2月份預測機構Global Insight Inc.及EIU最新預測分別把日本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口氣下修到-3.3%及-5.5%,主要的著眼點便是全球貿易成長將從去年的4.2%下降為今年的-3.5%。日前日本公布1月份貿易情形,貿易逆差高達9,526億日圓,是1979年以來的最高,其中對美國、歐盟及亞洲出口金額,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53%、47%及46%,而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也萎縮了45%,這印證了全球市場需求是全面性的大衰退。
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也被上述兩家預測機構分別下修至5.9%及6%;說實話,以目前中國大陸高近七成的貿易依存度,若說能用兩年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而獨善其身度過不景氣,恐怕過於樂觀。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下降,始於2007年中陸續實施出口退稅調降、企業所得稅法改革及勞動合同法等不利於出口產業的措施;剛開始,主要受衝擊的地區為廣東,這反映在中國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在2007年上半年仍有近25%的成長,下半年只剩14%,2008年上半年再降至8%,下半年轉為負成長,11、12月衰退幅度更達-20%、-16%。
在2007年中至2008年9月為止,中國大陸因為開拓了歐洲、俄國及印度等新市場,彌補了透過香港出口成長的減緩;不過當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企業投資支出瞬間凍結。由去年11、12月中國大陸主要出口項目來看,衰退最嚴重的產業,衰退超過五成的是電視機;超過三成的有液晶裝置、資訊電腦等零件;超過兩成的有套頭衫、無領開襟上衣、積體電路及微組件、冷氣機、鋼鐵製管線等。其中資訊電腦等零件、積體電路及微組件及液晶裝置占中國大陸整體出口比重分別為第3、4及9名,去年12月這三項出口減少金額約22億美元,便是全球企業支出大幅緊縮下的後果,而中國大陸這些產品的上游零件也大都來自台灣,這也就是為何台灣出口嚴重衰退的主因。
不過這當中更值得商榷的是,中國大陸去年12月自台灣進口這三項產品所減少金額達23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大陸出口的衰退金額,所減少的占有率也被日本、韓國及中國本地生產所瓜分;顯示台灣出口的問題已不再僅是景氣衰退多少而已,還牽涉到競爭力彼長我消的情形。若不儘快擬定妥善的因應策略,別懷疑,台灣不僅已是亞洲出口衰退最嚴重的國家,也將會是經濟復甦最慢最溫吞的國家。
◆ 財經漫遊-什麼時候才能擺脫GDP魔咒?
【沈雲驄】2009-02-28 中國時報
負三,負七,負九,負十一。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到底多少,幾個月來愈喊愈低。台灣以外,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大國,成長率正寫下歷史上最糟的紀錄。
經濟成長率算的,是國民所得──也就是大家常說的GDP──增加或減少的比率。長期以來,大家都相信,GDP的成長率愈高,代表一個國家愈有錢,人民的生活愈好。久而久之,官員們也理所當然地,把GDP當作生活改善的唯一指標。
尤其是那些在GDP遊戲中成長的官員,如今就像陷入魔咒般,常把成長數字掛在嘴邊,從消費券到CEPA,都要拿GDP成長率來換算。彷彿,只有GDP是衡量政策重要性的唯一指標,彷彿,只要GDP有增加,老百姓就會高興地買單。
該擺脫這樣的思考方式了。GDP,固然是理解國家經濟實力、衡量政府效能的重要工具,但絕不是今天人民最關切的指標。
GDP的問題很多,早就不是新聞。第一,經濟學家在統計GDP時,只看結果,不問代價。例如伐木業,管你是否濫墾,都對GDP有幫助;石化業,汙染再嚴重,都會讓經濟數據好看。
第二,GDP只看數字,不問內容。當一個人用九成貸款,買了一棟超過財力負荷的房子,表面上,國家的GDP增加了,實際上,卻可能給這個家庭帶來摧毀性的壓力;當一個家庭主婦走進職場,表面上,GDP也會增加,但實際上,這個家可能因為少了專業的家庭主婦而從此變得更亂,生活更沒品質,孩子也再吃不到媽媽做的美味便當;當一個尚未有收入的年輕女孩,靠刷爆信用卡買了一堆衣服,是的,不管背後的問題有多少,GDP都會因此而增加。
另外,GDP也只看量,不看質,不會分辨經濟活動的附帶效果。在荷蘭,買賣大麻的業績,就是GDP的一部分;在美國,買賣槍枝的收入,也會被算到GDP裡頭,最近加州眾議員還提案,要讓大麻合法,既可提高GDP,又能增加稅收。換言之,就算這些買賣可能害人,照樣能讓一個國家的GDP水漲船高。
何況,GDP只管總體,不問個體,經濟成長的好處是被少數人賺走,還是讓更多人均享,抱歉,GDP不管公平,不管貧富差距。
這也就是為什麼,半世紀來,大多數國家的GDP幾乎年年成長,但人民從來沒有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汙染,貧富差距的惡化,上班族的壓力有增無減,以及家家戶戶都有的危機感,都讓人一邊看著GDP成長,一邊繼續過著壓力重重的日子。
早在一九三四年,也就是人類剛展開GDP競賽時,國民經濟會計制度的創始人之一Simon Kuznets就已經警告,GDP的計算,是不能用來評估一個國家的福祉的。成長的質與量、代價與成果,都必須被嚴肅地討論。多年下來,經濟學家不斷推出各種指標,希望能被用來取代GDP。例如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啟發的「永續經濟福祉指數」,就更重視經濟成長的品質;劍橋大學的「國民福祉會計」,更重視人們的心理感受;聯合國環境經濟綜合帳,更重視綠色所得;再過一個多月,另外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格列茲與沈恩所帶領的委員會,也將提出他們的構想。但是,這些指標到目前為止,都被許多政府擺到一旁。當然,原因之一是這些指標自己也不夠完美,但官員們在GDP魔咒中難以自拔,也是長期讓這些指標不被重視的關鍵因素。
法國總統薩科奇不久前已經表示,要認真評估採用GDP以外的指標,歐洲許多領袖也在考慮。包括亞洲在內的新興國家,也該在這場全球衰退的風暴中看清,除了GDP,人民還有更多渴望,不能讓官員們繼續陷在魔咒中了。(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不妨改為 GDW 吧! gross domestic well-being,國內幸福毛額。
◆ 對抗景氣衰退 愛沙尼亞要設虛擬「快樂銀行」
法新社╱陳 蓉 2009-02-28
(法新社愛沙尼亞塔林28日電)在經濟陷入愁雲慘霧時代,愛沙尼亞人想出設線上「快樂銀行」和論壇的點子,讓他們振作起精神,對抗景氣衰退。
愛沙尼亞網路企業家、也是此計畫主辦者之一的諾瓦克(Rainer Nolvak)告訴法新社:「這項計畫主要目的是運用現代科技創造一個『民主機器』,以增進民眾相互了解、讓國家和民眾更緊密,且促使民眾主動參與改善他們的生活,而非被動期待別人去做。」
在虛擬的「快樂銀行」,民眾做好事幫助需要的人,可以賺取虛擬金錢。主辦單位希望讓民眾有做好事和賺錢一樣珍貴的想法。
諾瓦克指出:「我們認為,特別是在全世界面臨衰退時,我們也需要多從草根平民層級思考問題,想想我們都可做的事,好對抗衰退並使生活更美好。」
◆ 社論-馬總統的選擇:當羅斯福或是胡佛?
【本報訊】2009-02-28 工商時報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預測,台灣今年經濟衰退幅度將達2.97%的歷年之最,從生產、外貿、商業直到就業市場無一不疲困,面對此一危機,內閣迄今所提振興策略已不下20項。執政當局急切扭轉困局的用心可以理解,但馬政府也應認知,此刻所最該為者,是快馬加鞭的執行1,507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而不是焚膏繼晷的再提新計畫。
因應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政府除了七度降息、放任新台幣貶值外,自去年5月起,一連提出583億元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計畫、振興房市方案、立即上工計畫、促進就業方案、充電加值計畫、發放消費券,還有近日即將在立院審查的1,507億元擴大公共建設預算,這些林林總總的振興計畫約有26項,規模之大,預算之多,幾已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極限。
馬政府近八個月為展現苦民所苦的仁者風範,每逢景氣指標逆轉,輿論四起,旋即星夜加班,端出新菜以撫慰各方,迄今政府所推的振興方案之多,早已創下空前紀錄。惟這些方案執行八個多月以來,對景氣的提振效果微乎其微。振興方案未能奏效,其原因不在於方案規模不夠大,而在執行力不夠強。許多計畫獲立院通過後,僅發包便需數月至半年之久,景氣疲困急如星火,但執行力卻慢如牛車,如此刺激景氣焉能有效?
就以去年5月底劉內閣提出的583億元「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來說,行政院主計處於8月估計這項計畫可讓下半年經濟成長率提升0.66個百分點,據此預測第3、4季經濟成長率分別達到3.04%、3.75%。行政院雖再三保證583億元一定在去年底前執行完畢,但迄去年底連發包作業都未全數完成,更遑論執行了,是以去年第4季經濟創下-8.36%的大衰退,與原預測3.75%差逾12個百分點,這一超乎預期的衰退雖與國際景氣息息相關,不可盡責於內閣,但振興方案未能及時執行,實難辭其咎。
政府公共建設執行效率不彰,由來已久,不論是1998年因應亞洲金融風暴的1000億元擴大內需方案、2001年夏因應網路泡沫所列的「八一○○擴大內需方案」,或是2002年底因應失業情勢惡化所編的584億元擴大公共建設計畫,預算雖編了不少,但這股經濟寒冬裡的暖流往往得拖延個一年半載才能進入經濟體系,待建設啟動,有時景氣已重創難解;有時已進入復甦期,從而資金的挹注非但不是雪中送炭,反倒是火上加油,大大加劇景氣的波動。日前劉揆視察宜蘭得子口溪時赫然發現此溪自民國72年發包整治,迄今尚未完工,民眾嘲諷這工程不是牛步化,而是龜步化。若今天依舊以這樣的執行力來推動1,507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如何能解全民於倒懸之中?
許多人認為美國總統胡佛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中毫無作為,但根據美國經濟史料,這些論述與事實有些出入。胡佛雖服膺古典經濟學派的自由放任哲學,但眼見情勢逆轉,任內也成立了「緊急就業委員會」、設置「失業救濟局」、提出「復興金融公司計畫」,更在科羅拉多河興建胡佛水壩。大體而言,今天我們所採取的振興方案,胡佛當年也都有類似的規劃。但何以胡佛仍難挽頹勢,甚至振興方案執行2年後,在1932年還出現-13.0%的空前大衰退?
歷史學者的評論是:「胡佛常用自己的一隻手,去回收另一隻手所給予的東西。」由此可知,胡佛政府的最大問題不在於振興方案的內容,而在執行力的不足、決心的不足。持平而論,羅斯福於1933年所推動的新政與胡佛早先的振興方案,並無太大差異。羅斯福規劃田納西河谷開發計畫(TVA),胡佛也在科羅拉多河興建胡佛水壩;羅斯福有「聯邦緊急救濟廳」,胡佛也設有「失業救濟局」;羅斯福設「全國產業復興局」,胡佛也照樣有「復興金融公司」。但由於兩人執行力與決心的差異,終致歷史評價有著霄壤之別。
今天馬政府的振興方案已屬空前,接下來的要務不是再提一些不切實際的方案及口號,而是建立確實透明的管考機制,由內閣通力解決執行上的困境,果能如此,經濟始有振衰起敝的機會。殷鑑不遠,歷史究竟會將馬總統定位為羅斯福型或與胡佛型人物,就看馬政府在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為。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救失業率有何不對? 亞洲4小龍未來在自己
* 年薪244萬經理變時薪419元清潔工
* 《財經透視》政府沈迷數字遊戲
* 救失業率有何不對?
* 托賓親政府理念 救經濟新顯學
* 46州面臨預算危機 退稅慢納稅人心急
* 天哪! 波克夏上季獲利銳減96%
* 奇異減發股利 70年來僅見
* 拉美微型貸款旺 不怕金融海嘯
* 溫家寶、高雄農民 網聊金融合作
* 溫家寶:與台合作 對抗金融海嘯
* 府:兩岸有共識部分 可先簽協議
* 經濟制高戰略 藉大陸通往世界
* 加發慰助金 公務員優退離 精簡6千人
* 台積電 拿下英特爾巨單
* 亞洲4小龍未來 在自己國內
* 危機年代的國家領導人
* 熱門話題-經濟大海嘯 打醒了台灣人
◆ 年薪244萬經理變時薪419元清潔工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1
紐約時報報導,庫柏原為一家「財星」500大企業安全經理,掌管120萬美元預算,年薪約7萬美元(約台幣244萬元)。9個月前失業後,現在朋友的清潔公司當時薪12美元(約台幣419元)的清潔工。
經濟地位暴跌 他說「感激還有差事」
雖然工作很辛苦,可是他很感激還有一份差事,儘管他每天都得面對絕望、沮喪、消沈的情緒。
根據傳統標準,每周工作45小時的庫柏並不算這一波經濟衰退的受害人,不過他的經濟地位暴跌,卻暴露當前經濟低迷經常看不到的更令人不安層面。
有多少像庫柏這樣的專業人士被迫接受同樣粥少僧多的低薪工作不得而知。許多人拚命想靠失業福利和積蓄撐下去,同時繼續尋找本行的工作。
但是,今年1月美國約有170萬人因找不到全職工作,被迫從事兼職,比2007年12月經濟開始陷於衰退時激增40%。
專家一致認為隨著經濟繼續走下坡,更多人耗盡失業福利和其他辦法,像庫柏這樣的情況會更為普遍。
專業降格以求 生活劇變價值混亂
「紐約時報」訪問了美國各地20多名遭到裁員的專業人士。他們包括原來年薪十幾萬美元的建築師、銷售經理、企業主管,現在卻為生活所迫,在聯邦快遞、電話服務中心和酒莊從事低薪工作。
生活劇變使他們許多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大為混亂,面對同樣困難的心理調適與財務調適。有些人已耗盡失業福利或沒有資格領取福利,有些人表示光靠失業救濟金無法維生,或為了自尊或避免發狂,促使他們出去找工作,任何工作都行。
這些專業人士都認為目前的情況只是暫時性質,一旦經濟開始改善,他們打算回到本行工作,雖然有些人已親身體驗要恢復往日的風光非常困難。
◆ 《財經透視》政府沈迷數字遊戲
記者鄭琪芳/特稿 2009-03-01 自由時報
國內失業問題持續惡化,但政府近來端出的因應對策實在令人搖頭,只見政府不斷宣布要砸下多少錢、創造多少個工作機會,結果不是「看得到、吃不到」,就是「治標不治本」,政府玩「數字遊戲」玩得很高興,人民的痛苦向誰傾訴?
今年一月失業人數高達五十七萬八千人,創下歷史新高,若加計隱藏性失業二十七萬四千人,廣義失業人數超過八十五萬人,這波失業潮來勢洶洶,而且鎖定「中高齡」、「高科技」及「高學歷」,嚴重性前所未見。
尤其中高齡失業問題最為嚴重,國內因關廠歇業而失業者,以中高齡勞工居多,今年一月中高齡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月大增逾五十三%,增幅居各年齡層之冠。由於中高齡勞工都是家庭經濟支柱,其失業對家庭及社會的影響相當大。
這波失業潮也席捲「高科技」,以往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如今卻首當其衝,面臨裁員、減薪及無薪休假等。「高學歷」族群失業更持續惡化,由於國內勞動需求減弱,很多高學歷者即使「降價以求」,還是找不到工作。
失業率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後續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可小覷,搶救失業是當務之急,但近來政府端出的救失業方案,多以釋出短期就業機會為主,不僅政策急就章,即使落實執行也只能「救失業率」,無法「救失業」。
我國是出口導向的國家,近來出口大幅衰退,外銷訂單進不來,才是企業裁員、放無薪假的主因,政府若想搶救失業,應該對症下藥,才能提振國內經濟、紓解失業問題。
◆ 救失業率有何不對?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1
今年1月失業率創歷年1月新高,達到5.31%,高於日韓星等國甚多,失業情況嚴重。去年失業情況日趨嚴重時,政府雖然輕忽問題而未採必要對策,最近兩個月政府不能說劉內閣不努力改善失業現象。然而失業問題仍然快速惡化,政府的對策也被輿論批評為救失業率而非真正救失業。只惜劉內閣似乎仍不了解救失業和救失業率有何不同。
失業率只是表達失業程度的統計數字,而失業則是社會資源閒置浪費、很多家庭生活困苦、子女失學、勞工失去尊嚴及其未來再工作之能力、家庭也可能有失和乃至破碎的痛苦。救失業是要讓更多人真正有工作做,並減輕失業家庭的種種苦難;而救失業率則是設法讓這個統計數字降低。所以能救失業率不一定能降低人民的痛苦;甚至可能使統計數字被扭曲而無法呈現真相,以致人民的痛苦更得不到關懷和救助。
政府救失業率的代表作就是教育券。用教育券或教育補助金把失業的大學生送回大學上課,確可讓失業率降低。然而這不但無法解決失業者家庭的痛苦,家裡可用的錢反而因為要付部分學費而減少;同時也很難增加這些大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去年12月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有效的大學以上求職人數是求才人數的九倍;但在有這麼多人可挑選的情況下,卻只有22%的職缺找到合適的人。可見許多大學生四年所學根本不是產業界所要,把這些人再送回學校修原來的老師教的幾個學分,豈有可能把他們變成合用的人才?只是略微降低目前的失業率罷了。
我們建議政府轉而調查廠商現在和未來想發展的產業方向,以及供應不足的人才類別和專業能力,而協調學校和廠商合作開辦相關的課程來訓練人才。這樣才能使失業的人未來有工作能力,也使國家有未來的產業。沒有方向地讓學生回校去上課,以及用銀行挺企業而企業挺勞工的方式讓產業原地踏步,都只是救了目前的失業率,卻讓我們的產業和勞工缺乏未來的競爭力,並造成未來的失業。
政府發消費券和擴大公共投資也是要救失業,然而錢卻未用在刀口上,所以救失業的效果受人質疑,甚至連救失業率的效果都不高。很多人都指出,消費券若集中發給窮人和失業者,不僅可創造更多支出和就業,更可以直接讓這些貧窮和失業者的痛苦大幅下降。消費券發給較有錢的人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為他們想要的消費本來就可以辦到,不會因為拿了消費券就一餐吃兩塊牛排;所以消費券的使用可能只是替代原來要用現金支付的消費,而未增加總支出,以致沒有提高生產和就業的作用。政府若要讓較富有的人增加消費,不是發消費券給他們,而是要藉法規鬆綁和政府投資倡導等方式,發展新的消費產業,而讓他們有更多消費的機會。
我們也曾指出,很多人是因出口萎縮而失業,而擴大公共建設卻很難創造適合這些人的工作機會。因此政府與其盲目擴大公共建設,不如把部分經費直接拿來幫助失業者,或者發展可吸納失業勞工的新產業,才是真正解決失業問題。
除了政策,政府對在野黨依民調推估的9.47%失業率所做的評論,也顯示重視失業率甚於失業。官員說民調是問受訪者自己是否感受失業,而政府統計是依失業率的標準定義做判斷,所以只有5.31%。定義上這是對的。但不管統計定義的失業率是多少,9.47%的人覺得自己失業,就是很嚴重而必須重視的事,又何勞在統計定義上爭執。
◆ 托賓親政府理念 救經濟新顯學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3.01
傅利曼 (Milton Friedman)的自由市場哲學塑造美國經濟政策長達30年後,如今可說已經遜位,代之而起的是已故耶魯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 (James Tobin)的親政府理念。
托賓過去的學生與同事都表示,歐巴馬總統簽署的7870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蓋有托賓理念的戳記。彭博資訊的報導指出,托賓的理論明顯影響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以及歐巴馬的經濟顧問古斯比 (Austan Goolsbee),而古斯比正是托賓的入門弟子,是他在耶魯的研究助理。
1977到1979年曾與托賓在耶魯共事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克魯曼也說,托賓的理論為現今的問題提供指引,這是傅利曼的學說所辦不到。他說:「強硬的信條並不適合這個動亂的時刻,托賓從來沒有像傅利曼一樣扮演宗師的角色,也從未有一群死忠的信徒,挺身悍衛他的理論,但這也是他合的學說適合此刻的原因。」
克魯曼說,柏南克去年決定祭出聯準會的緊急權力,把抵押房貸等資產納入央行的資產帳目,就是「純粹的托賓理念」。柏南克2004年曾在一篇論文中,討論央行在零利率時的振興經濟對策,文中就引述了托賓1969年的貨幣理論主張。
托賓孩提時期親身經歷過大蕭條的痛苦,讓他終生痛恨失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提格里茲在耶魯教書時就認識托賓,他說:「我那時還是個年輕教授,我寫了一篇論文分析理想的失業水準,托賓對這個想法很生氣,因為對他而言,最好的失業率就是零。」
奧斯汀德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詹姆斯高伯瑞 (J.Galbraith)說,托賓和凱恩斯一樣,都主張政府扮演積極的角色來維持充分就業。他說,當前的經濟與金融危機都說明這項理念的需要。高伯瑞是托賓的學生,他父親已故的J.K.高伯瑞是托賓的朋友。
高伯瑞說:「聯邦政府必須對就業水準與經濟負起責任的立場,已明顯成為主流,認為聯準會可以不理會就業水準的態度,則已經瓦解。」
相對於傅利曼主張的減稅、解除管制與嚴格控制貨幣供給,托賓的信徒比較能夠接受政府干預經濟的作法。
托賓1918年生於伊利諾的香檳,在哈佛主修經濟,1981年以金融市場對通貨膨脹與就業的影響分析,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托賓在2002年去世,他的許多理念擁護者也同樣贏得這項殊榮,克魯曼以國際貿易與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在2008年獲獎,史提格里茲也在2001年得獎。
※ 另一位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不要搞混。
◆ 46州面臨預算危機 退稅慢納稅人心急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7日電】 2009.03.01
經濟衰退造成許多州財務困窘,陷入預算危機的堪薩斯州與加州已暫停處理退稅。MSNBC.com網站27日報導,全美共有46州面臨預算危機,某些納稅人不免擔心,他們的退稅也將像前述兩州一樣,受到拖延。急需用錢的納稅人可能覺得荒唐,但也莫可奈何。如想減少薪資扣繳稅額「對付」政府,專家建議宜謹慎行事。
紐約州官員堅稱,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專門用於支付退稅,但該州的報稅服務業者表示,退稅支票要很久才能收到。
州政府延後退稅,理當付納稅人利息,但許多州政府給自己很豐裕的寬限,遠比銀行給消費者付款寬限大。加州居民被迫長久等待退稅,州政府只在拖延到4月15日之後45天仍未寄出退稅的情況下,才會支付利息。
加州居民克莉絲汀‧休斯對州政府延後退稅,憤憤不平。她說,州政府官員把退稅當做免費貸款,太不公平。她打算減少薪資的州稅預扣額,直到收到退稅。她說:「如果他們不能付出欠納稅人的錢,我們也沒有義務把我們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多給他們,供他們亂花。」
◆ 天哪! 波克夏上季獲利銳減96%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3.01
「股神」也有失算的時候!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因投資失利和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去年第四季獲利銳減96%;而波克夏2008全年淨資產減少115億美元,每股帳面價值萎縮9.6%,是巴菲特1965年開始掌舵至今第二度下滑,也是這44年來最糟。
波克夏28日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顯示上季淨利暴跌96%,從一年前的29.5億美元驟降至1.17億美元,或從每股1,904美元減為每股76美元,連續第五季走下坡,創至少17年來單季淨利跌勢持續最久的紀錄。
該公司去年的投資和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達74.6億美元,保險費則賺進255億美元。
波克夏2008年每股帳面價值比2007年下滑9.6%,縮幅大於市場預期的8.5%,也遠不如2007年的增加21.1%。不過和標準普爾(S&P)500指數下滑37%比起來,已相當優異。
巴菲特向來以每股帳面價值衡量公司績效,因為他認為此數據才能包含波克夏所有資本利得或虧損的情況,不論這些盈虧實現與否。
巴菲特任執行長期間,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僅在2001年時出現下跌6.2%的情況,其餘每年都有增長。截至2008年底止,波克夏的每股帳面價值暴增362,319%,S&P 500指數漲幅為4,276%。
但波克夏的股價仍無法抵擋金融危機和不景氣的衝擊。波克夏A股在2007年底時還有14.2萬美元,到2008年底只剩9.66 萬美元。今年仍未止血,27日收在7.86萬美元。從2007年站上15.1萬美元的歷史高點至今,股價已重挫44%。
若照一般標準,波克夏去年仍有盈餘,不過淨利從2007年的132.1億美元銳減至49.9億美元;A股每股盈餘3,224美元,遠低於2007年的8,548美元。
◆ 奇異減發股利 70年來僅見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09.03.01
美國奇異公司(GE)27日宣布,每季股利減到10美分,減幅幾達七成,為該公司70年來首度減發股利,一年將省90億美元,希望能保住頂級債信評等。但信評業者說,奇異債信展望仍為負向,是否降級要看其金融部門能否達成獲利目標。
奇異公司宣布,從2009下半年開始每季股利減為10美分,比先前宣布的31美分減少68%,估計每年可增加約90億美元的現金流量。奇異也表示,沒有發行新股的計畫。奇異本月稍早宣布將重估股利,華爾街已預期奇異會減發股利。
奇異宣布減發股利後,穆迪與標準普爾兩家債信評級公司都表示,將維持奇異債信展望為負向。穆迪現在給奇異最高的Aaa債信等級,標準普爾也給最高的AAA級;兩家都把奇異納入降級觀察名單。
不過投資人持正面看法,紐約美林分析師殷奇說:「奇異採取較保守的現金政策,債信機構看法應會較為正面。減發股利降低了奇異債信遭降級的機率。」
標準普爾表示,由於經濟情勢惡化,奇異的融資部門很難達成2009年獲利50億美元的目標。分析師平均預估奇異資本公司(GE Capital)今年獲利在36億美元。
奇異資本的業務包括信用卡、不動產、飛機租貸、破產融資與中型企業放款等部門,與許多銀行的業務有競爭關係。去年奇異資本淨利銳減三成至86億美元,母公司奇異的淨利為181億美元。
高股利股票通常是市場低迷時的避風港,長抱型的投資人可以坐享每季發放的股利。標準普爾分析師席佛博萊說:「對長期持有股票數年或數十年的股利型投資人來說,減發股利影響重大。」股價通常很快反彈,但公司不會立刻調整股利。
現在市場氣氛大為改觀,股利股非但不是穩定的力量,反而領跌市場,因為以往的股利王紛紛大砍股利,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
標準普爾500成分股1月份的股利發放比一年前減少24%。最近宣布減發或停發股利的公司包括摩根大通、陶氏化學、摩托羅拉、輝瑞、花旗與黑石集團等。
奇異股價27日下挫59美分,跌到每股8.51美元,過去一年來該股跌幅達75%。
◆ 拉美微型貸款旺 不怕金融海嘯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03.01
信用危機橫掃全球金融業,但在拉丁美洲已行之有年的微額貸款業務卻不受景氣影響,這歸功於該地區業者透過綿密的人際關係網絡推廣微額貸款的傳統。
親自拜訪客戶
聖保羅Real銀行主管雷默思說:「做微額貸款業務的方法就是親自跑一趟,跟客戶面對面。客戶訪談就是親自拜訪客戶的事業,與他們的鄰居好好聊一聊。」Real銀行是西班牙Santander集團在巴西的子公司。
雷默思說,這類微貸客戶多半住在巴西南方大城市裡的貧民窟,或東北地區的低度開發社區,經營小企業或微型企業。
據世界銀行的私人融資部門國際金融公司(IFC)統計,至2007年底止,單筆微額貸款的平均金額介於288美元至1,164美元間,視各國發展的程度不同有別,玻利維亞最高,加勒比海各國最低。這類貸款金額雖少,但成長極快,自2002年至2007年,貸款人數的年成長率從10%上升到近25%,其中玻利維亞2007年有逾1.2萬人申請成功,祕魯有1.46萬人。
業務成長快速
全球銀行體系陷入1930年代以來最險惡的危機,但這種靠人際關係開發的銀行業務卻未受影響。拉丁美洲自1970年代起推出微額貸款業務以來,部分國家的微額貸款普及率已高居全球之冠。
微額貸款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微額融資(microfinance),貸給小企業或微型企業的超小額貸款。這在安地斯山脈國家最為普遍,原因可能是這些國家的社區凝聚力很強,而這是微額融資成功的必要條件。
不過各國普及的情形大不相同。巴西與阿根廷的微額融資普及率約為3%,即每100位有資格申請微額融資的微型企業中,有三家成功申貸微額融資。巴拉圭、智利與祕魯的普及率在25%至35%間。微額融資市場呈現飽和的玻利維亞,通常每位借款人可申請到多筆貸款,普及率達160%。
另一類是低收入銀行業務(low income banking),貸款給消費者而非企業主。從事該類放款的業者如果非常熟悉客戶,通常會有不錯的業績。例如,兼營金融業務的零售商,他們的客人是理想的微額貸款客戶。
許多銀行在藥局或麵包店等地方設立自動櫃員機,方便客戶進行繳款等簡單交易,省去排隊與填寫文件的麻煩,這種趨勢愈來愈流行,稱為通匯銀行業務(correspondent banking)。最近新增的放款與存款服務,將更有利於微額貸款的推展,因為銀行豪華的裝潢可能令微額貸款客戶卻步。
銀行重要策略
IFC微額融資專家赫特曼說,金融業面對全球信用危機時,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來源。他說:「這是從玻利維亞學到的重要教訓之一,該國在2000年時發生嚴重的償還貸款危機,金融業於是大舉拓展存款業務,現在存款和總放款大致相當。」
本月初,IFC與德國開發銀行KfW準備5億美元信用額度,支持全球微額融資。赫特曼表示,IFC的微額融資利率刻意設得較高,以避免排擠當地業者。當地業者另一優勢則是不用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
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戴薇兒說,金融危機已喚醒拉丁美洲各國對微額貸款的興趣。IADB調查108家拉丁美洲的銀行發現,八成銀行視微額貸款為重要的策略性業務。她說:「銀行業在面對危機時,希望分散放款給更多客戶。」
◆ 溫家寶、高雄農民 網聊金融合作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台北報導】 2009.03.01
繼去年六月,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網友在網路上對話後,中共總理溫家寶昨天透過新華網與中國政府網,和大陸網友隔空相會,眾多網友參與討論;其中自稱是「高雄農民」的網友,獲得溫家寶熱情回應。
這名自稱是來自「高雄」的網友「EE」說:「我是來自台灣高雄的農民,大陸政府出台了對台灣農產品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讓我們很感激,也萌生將來到大陸開辦農場的想法。我了解大陸政府的支援力度很大,不知到時候我是否也能享受和大陸農民一樣的政策支援?」
溫家寶的回應,內容似乎是幕僚事先準備好的。他先引「九二共識」及兩會協商,說:「我知道,兩岸經濟關係是台灣企業和群眾最關心的,我希望借這次線上交流,能夠表明我們的立場,也就是我們希望同台灣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特別是加強金融方面的合作。」
溫家寶說:「對於台商,企業融資困難的,要給予合理解決。對於他們到大陸來創業,要給予支持。」這幾年大陸出台對台灣農產品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目的就是解決台灣農產品「賣難」(銷售困難)的問題。
◆ 溫家寶:與台合作 對抗金融海嘯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2009.03.01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28)日表示,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到底,希望與台灣加強合作,特別是在金融方面,以共同應對難關。
溫家寶表示,兩岸也應透過協商進一步研究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這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台海局勢的穩定和發展。由於馬英九總統甫定調兩岸應簽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溫家寶顯然也給了善意回應。
至於大陸本身也透過減稅、擴大內需、強化在科技產業投資等策略,以降低金融海嘯的衝擊,並隨時準備出手更堅決有力的措施。
溫家寶昨天進入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訪談室接受聯合專訪,總共回答了全球網友5萬多個問題,這是溫家寶首度透過網路,與網友進行線上溝通。
星島日報報導,溫家寶在回答一位來自高雄的網友有關「大陸對台灣農產品優惠政策」的問題時說,去年台海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會」(海基會、海協會)恢復協商,盼望已久的「三通」也正式實施,代表海峽兩岸的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溫家寶表示,兩岸經濟關係是台灣企業和群眾最為關心的,希望藉由這次線上交流表明大陸的立場,也就是希望同台灣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特別是加強金融方面的合作。
溫家寶說,對於台商,也融資困難的,要給予合理的解決;對於來大陸創業者,要給予支持。這幾年大陸推出對台灣農產品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目的就是解決所謂台灣農產品難賣的問題。
面對金融海嘯,溫家寶指出,大陸官方去年6月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到現在為止,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應對方案。
◆ 府:兩岸有共識部分 可先簽協議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9.03.01
針對中共總理溫家寶表示,兩岸應透過協商進一步研究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的談話內容,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上午回應指出,馬英九總統釋出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希望採用早期收穫 (Early Harvest) 模式,兩岸就經濟合作機制當中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訂協議,有爭議的部分,則透過協商逐步達成共識。
溫家寶回答一位來自台灣高雄的網友提問有關大陸對台灣農產品優惠政策問題時說,兩岸應透過協商進一步研究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這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台海局勢的穩定和發展。
王郁琦表示,是不是善意回應,仍需由國安等相關單位進行解讀。如果大陸當局對馬總統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善意回應,他認為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一個好的訊號。
王郁琦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求同存異,兩岸關稅談判品項繁多複雜,彼此應先就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相互簽定早期收穫協議,並先實施,至於仍有爭議的部分,則可以透過協商逐步凝聚共識。
他表示,明年東協加一後,國內的石化、紡織與工具機等產業,將立即面臨產業發展可能邊緣化的危機,就台灣立場而言,當然希望兩岸在進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將上述產業列為優先議題。
◆ 經濟制高戰略 藉大陸通往世界
【聯合報╱王永健/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員(竹縣竹東)】 2009.03.01
民國七十七年政府在美國壓力下,準備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此舉觸怒國內雞農,在當年三月廿一日群至經濟部國貿局抗議,並且蛋洗當時的蕭萬長局長。廿一年過去,台灣養雞業消失了嗎?
重提這段往事,無意褒貶只是提醒大家,從歷史的角度看近日兩岸經濟協定的爭執,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看農業。有人說,一旦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農民會和當年雞農一樣等死。不過,台灣是否一定吃虧,這倒不一定;縱然大陸地大物廉,但食品類有口味因素,台灣的農產品多樣且質佳,例如西瓜,絕對有競爭力。
農產品的競爭不光只有價格因素,還有行銷因素,以前的稻米和雞蛋是沒有品牌的,但現在有品牌的在超級市場不見得比較便宜,一樣賣得嚇嚇叫。
有人認為台灣不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就會邊緣化,他們質疑沒有加入東協加一(或加N)的國家怎麼辦?這是沒有看清全貌才會有此一說。
本來在WTO架構下完成全球性的自由貿易是最好的,但是WTO的國際性談判自多哈回合受阻,各國退而藉由局部性的自由貿易逐漸擴大涵蓋的區域或種類,這也是在WTO的許可和規範下進行。兩岸簽訂類似的協議,對台灣而言是擴大進軍大陸市場,更是經由大陸通向大陸以外市場,這是一個制高的戰略。
台灣的頭號經貿競爭對手不是大陸,也非日本,而是南韓,東協加三中的三,便是大陸、南韓和日本,當他們和東南亞整合成一個人口有廿幾億的無關稅障礙經濟區,台灣如何與南韓競爭?
以石化業為例,台灣與南韓業者的平均獲利率都在百分之六左右,大陸的進口關稅約百分之六點五,當南韓的石化產品可以免關稅進入大陸,而台灣的石化產品卻要被課百分之六點五的關稅,只有回家「涼伴」———冷颼颼地作伴。
許多人擔心兩岸簽署經濟協定後,台灣對大陸的倚賴會加深,加速向大陸傾斜。這種憂慮並非無的放矢,但用人為的手段干預效果不大。民進黨執政八年採鎖國主義,之前的李前總統採戒急用忍,結果證明或可綁住商人的手,但鎖不住他們的腳,台灣對大陸的投資與貿易有增無減。
在蕭萬長被丟雞蛋的年代,正是台灣對美貿易正旺的時期,對美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最高達百分之四十八,當時政府強打分散貿易的政策,派出赴美、赴歐採購團;已故經濟部長趙耀東也曾激烈地限制日貨,外交與經濟部門率領業者到中美洲設工業區和設廠,結果這些措施,改變不了偏重某些貿易國的情形。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貿易流和自身的產業結構所致。如今大陸不但是製造基地,還成了世界重要市場,以致台灣的出口有四成跑到大陸,可以預見的是,除非結構或世界貿易趨勢改變,不然類似南進的措施也只能點綴點綴。
不過,去年起大陸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實施勞動合同法,已使大陸的經營環境有所轉變,後續效應還待觀察。
與大陸簽訂綜經協定,不是台灣解決經濟問題的萬靈丹,得失利弊必須好好盤算,政府有必要委託專家、學者和智庫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且加強和全民及反對人士好好溝通,紓解他們的疑慮,更重要的是要讓一個經濟協定真正對台灣的升級與轉型有利。
◆ 加發慰助金 公務員優退離 精簡6千人
【楊舒媚/台北報導】2009-03-01 中國時報
素有「鐵飯碗」之稱的公務機關也要辦優退優離了!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領軍召開的組織改造會議,日前決定將原有十八.二萬公務員,精簡成十七.六萬人,換言之,將有五、六千名公務員會因政府瘦身沒頭路。不過,在失業率逾五%、景氣低迷的此時推出大瘦身,政府也端出史上最優離退方案,只要符合資格的公務人員自願退離,最多加發七個月慰助金。
為了讓行政機關更有效率,馬英九總統元旦講話時即明白表示,政府組織再造今年非做不可。為此,行政院全面動員,研考會主委江宜樺每兩個月要向馬英九報告、每一個月要讓劉兆玄知道進度,在總統、閣揆強力背書下,儘管景氣不好,政府精簡員額勢在必行,政府組織再造也箭在弦上。
研考會主委江宜樺表示,員額精簡與組織再造整體是配套進行,「並不是單獨針對公務人員而做的鼓勵或逼退動作。」整體大計畫下,行政院組織將由現有的三十七部會整併為二十八部會,如此一來,也將裁併掉二十五位政務官;五、六千名公務員。
不過,政務官之外,其他公務員受「信賴保護」原則屏障,如非自願,政府不可能像民間企業般資遣,因此行政院設計出優退計畫。依據「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草案內容,公務人員凡「任職滿二十年」、「任職滿十年且年滿五十歲」或「任本職務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滿三年」等條件之一,均可申請自願退離,但限領取一次退休金;「任職滿二十年」,且年滿五十五歲退休者,除一次領取退休金外,也可選擇請領月退俸。
江宜樺表示,組織改造推動期程將從民國一百年一月一日開始,以此往前推,員工保障權益將從九十九年六月一日施行,若是當月辦理自願退離,可多領七個月慰助金,每晚一個月申請,就少一個月的慰助金,依此遞減,直至十二月卅一日為止,為期七個月。
江宜樺指出,這項規畫來自精省經驗,當時也是以加發七個月的優退模式在一年內達到人力新陳代謝目標。但江宜樺表示,這次設計做了改良,精省時是以一年去吸收慰助金,但此次是直接用七個月計算,公務員退職福利因此也大躍進。
江宜樺表示,依照研考會的「明查暗訪」,此優退方案對公務員「有一定誘因」,因此預計在民國九十九年可以完成減少二至五千名公務員的目標。
不過,正值經濟不景氣,此時推出政府大塑身是否合宜?江宜樺強調,政府並不是要製造更高的失業率,精簡員額過程也較民間企業更有保障、更有時間作準備,「政府是以軟性、非震撼性的、手法達到目的。」最重要的是,研考會的民調顯示,「八成以上民眾支持政府塑身。」江宜樺說,最壞的時候,可能就是改革最佳的時機。
◆ 台積電 拿下英特爾巨單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 2009.03.01
外電指出,英特爾可能將其行動聯網裝置(MID)、迷你小筆電的凌動(Atom)處理器交由台積電代工,這不但是英特爾第一次把處理器委外,更是台積電跨足處理器代工的重要大單。
依市調機構IC Insights統計,英特爾去年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台積電則居第五名;兩家公司將在美西時間2日上午9時(台灣時間3日凌晨1時)在舊金山舉行記者會,這場記者會將由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兼銷售長馬宏升(Sean Maloney)以及台積電全球業務暨行銷副總經理陳俊盛共同主持,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也將到場,顯示這場記者會重要性。
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上周曾表示,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可能採取委外代工;外電昨天則指出,台積電可能是與英特爾談及Nand Flash訂單代工事宜,不過,外電更指出,英特爾超可攜技術部門總經理安南(Anand Chandrasekhar)曾經暗示,這場記者會與凌動處理器有關。
外電的報導,引發投資法人等密切關注,並認為,英特爾無論是把Nand Flash或凌動處理器委託台積電代工,都是台積電爭取代工客戶的一大勝利,有助挹注台積電業績、提高產能利用率。對於記者會細節,台積電主管昨(28)日僅表示,不方便透露。
業界認為,台積電過去與飛索(Spansion)合作Nor 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代工,後來因為代工數量與價格不理想而退出,若這次活動是宣布承接英特爾Nand flash訂單,等於台積電重回記憶體陣營,雖然會面臨毛利率下降的考驗,但卻不失為快速提升產能利用率的利器。
另有半導體人士認為,台積電在處理器先進製程方面,並未靠攏IBM的覆矽(SOI)製程,而是與英特爾亦步亦趨的開發使用邏輯(Bulk Logic)製程,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籠罩下,英特爾陸續關閉了五座晶圓廠,委外代工需求浮現,台積電製程因與英特爾相容,承接英特爾處理器代工訂單將擁有先天優勢。
投信法人認為,這波金融風暴雖然影響電子產品市場,但英特爾去年推出凌動處理器後,順勢帶動相關迷你小筆電市場需求,凌動處理器是以45奈米製程為主,訴求低成本,其配合的南北橋晶片本來就有部分交給台積電代工,一旦英特爾再把凌動處理器委由台積電生產,無論對英特爾與台積電來說,都是創造獲利的雙贏局面。
◆ 亞洲4小龍未來 在自己國內
【諶悠文/綜合報導】2009-03-01 中國時報
「亞洲四小龍」台灣、香港、新加坡與南韓曾經在一九九七到九八年和二○○一到○二年遭逢經濟衰退,但都能強勁反彈。這次金融海嘯使出口導向的四小龍的經濟命脈受到重創,最新一期《時代》雜誌特別專文分析,亞洲四小龍要浴火重生,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這篇專文指出,過去的發展模式已一去不返,建議四小龍應讓經濟成長的來源多樣化。做法上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拓展歐美以外的海外市場,藉此改變外銷市場結構,其次是刺激內需和發展服務業,俾降低完全依賴貿易的風險。
舊有經濟模式已不管用
該文指出,這次的經濟衰退情況有別於以往,因為美國是亞洲最主要的外銷市場,而美國消費者顯然正大幅改變其購買習慣。
隨著愈來愈多人失業、付不出房貸,美國人變得更儉約,其消費支出也跟著縮水。美國去年第三季及第四季消費者支出年減率超過三%,創下有史以來連續兩季最大衰退紀錄。經濟學家認為,今後幾年,甚至幾個世代,美國人都不會回復以前毫無節制的血拚習慣。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區主任阿賈伊.奇伯說:「以舊有的模式刺激經濟尋求復甦,已經不管用。」
應闢歐美以外海外市場
根據這篇文章分析,如果亞洲地區要避免經濟活動長期成為一攤死水,可能必須進行有意義的改革,讓經濟成長的來源多樣化。
首先,亞洲四小龍必須加強並拓展歐美以外的出口貿易關係。台灣的決策者正在開發俄羅斯、巴西、印度及中東等新興市場,應繼續朝此目標邁進。此外,也需要開發亞洲地區市場,提振當地的商業活動。
其次,要促進國內消費,並拓展服務業。這兩項作為可為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提供保護。
刺激內需並發展服務業
這篇專文認為,亞洲四小龍已往正確的方向走。去年南韓總統李明博上任後,就推動一項改善服務業的計畫,而台灣總統馬英九認為兩岸的政治對立阻礙了台灣的經濟領域如觀光及金融的發展,因此著手解除管制,並推動兩岸簽署一項允許商品、勞務與資本自由流通的經濟協議(註:馬總統日前定調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馬英九先前已經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並放寬企業赴大陸投資限制。
文中並且強調,四小龍若真想要未來經濟蓬勃發展,就該揚棄只憑政府的力量就能成功帶動經濟快速成長的想法。獨立經濟研究機構Asianomics經濟學家韋卓斯認為,政府必須開始相信自己的人民,而不要總是把希望寄託在西方國家。文章最後寫道,亞洲四小龍可能必須覺悟,他們的未來是在自己國內。
※ 相關報導:
* 中時藝文 -- 貨櫃與世界經濟的前世今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0,3427,112009030100258+11051303+20090301+news,00.html
◆ 危機年代的國家領導人
【聯合報╱社論】 2009.03.01
歐巴馬日前的國會演說贏得美國輿論普遍肯定,其中最具意義的評論是:「他愈來愈有危機年代國家領導人的樣子。」
歐巴馬的例子告訴我們:危機年代的國家領導人不能只當幕後運籌帷幄的政策總設計師,他還必須親上火線,扮演執政團隊的兩種「首席」角色:一是首席推銷員,二是首席溝通者。
為了七千八百多億美元的經濟復甦方案,歐巴馬不但打破白宮慣例,親赴國會與反對黨溝通,更連續一周遠離華府,面對面向偏遠小城小鎮的民眾推銷他的政策,輿論形容他「好像又回到了競選跑道」;復甦方案最後能在國會快速過關,歐巴馬的民調聲望能快速攀升,都與他能有效扮演這兩種「首席」角色有關。
反觀台灣,經濟蕭條帶來的多重危機,美國有的,台灣一樣不少;美國既已進入危機年代,台灣當然並非例外。以主計處預估今年負二點九七的GDP為例,這個數字代表的是:一兆一千多億出口的減少、五千三百億民間投資的減少、十多萬失業人口的增加,及百分之九點六平均國民所得的下降,受影響的家庭計約五十多萬戶,把這些數字圖塊一一拼湊起來,呈現的就是一幅危機年代的圖像。
但在這樣的危機年代中,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執政團隊雖然三天一大案,兩天一小案,案案動輒百億千億,舉債數額多到連財政部長都答不出來,但誰瞭解全貌?誰檢驗過綜效?誰問過人民感受?更離譜的是,救急救危已唯恐不及,舉國上下竟為了該不該簽訂CECA,鬧得滿城風雨,朝野嚴重對立,最後逼得馬總統不得不親上電視,當CECA的溝通者與推銷員。
總統上電視推銷政策,雖值得肯定,但此一案例也是一大警訊,顯示執政團隊迄今仍未體認台灣已身處危機年代,仍未掌握危機政府應有的角色與作為。因此,我們建議馬總統:
-- 他必須要改變退守第二線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是危機年代的危機總統;只有在角色重新定位後,他才能有效扮演「首席推銷員」與「首席溝通者」的角色,而不會有逾越雙首長制憲政分際的疑慮。
-- 他應該仿效歐巴馬,拿出當候選人時推銷政見那樣的熱情,再次面對群眾推銷政策。而且,經濟蕭條除了對民眾生活有實質影響外,社會也出現集體焦慮現象,民眾若能常與總統面對面溝通,當有助於焦慮的化解。
-- 他必須要求執政團隊要有危機政府的認知。他的執政團隊雖然多是專業技術官僚,但一則劉內閣跟其他國家政府官員一樣,都缺乏處理此等大規模經濟危機的第一手經驗;再則技術官僚的通病是重理論、輕個案,重數字、輕感受,如果閣員缺乏與民意脈搏相通的急迫感,再好的政策也可能引發民怨。歐巴馬要求他的閣員不能再有「一切如常」的想法和作法,馬總統也應要求他的執政團隊,不能再當太平政府的太平官。
-- 危機政府的大忌是政策搖擺,馬團隊至今已犯過多次這類錯誤:教育券忽而要發又忽而更名,一‧五代健保提出後遭到批評又收回擱置;CECA被在野黨大肆抨擊後,又決定名稱「只說中文,不講英文」;課徵奢侈稅才放出風向球,就因民意反彈而收手等等。這些反覆讓民眾對政府救經濟的能力失去信心。馬總統與其在府內召開所謂的「政見落實會議」,不如改成「政策整合會議」,凡是對的政策,就該「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否則危機政府非但未解除危機,反而製造更多危機。
經驗告訴我們:危機年代的危機總統與危機政府,只有靠「民意之風」才能帶領國家航行過驚濤駭浪;而要民意成風,自然必須要使人民對政府的危機領導有絕對信心。一個無法讓人民產生信心的政府,會讓危機變成災難,讓危機的年代變成失落的年代,更可能讓台灣一甲子辛苦累積的成果在這場風暴危機中逐漸流失。
※ 總統該換的是彙整各類情資的幕僚。
◆ 熱門話題-經濟大海嘯 打醒了台灣人
【李旼/北市(文字工作者)】2009-03-01 中國時報
由於經濟不景氣,全球人士都開始過節衣縮食的生活,以日本為例,過去二十至三十歲的男性最愛買汽車,而今汽車的銷售量率幾乎下降了一半;崇尚時髦的女性也不再買LV來炫燿自己,去年Louis Vuitton在日本的銷售量下滑一○%,逼得許多高級時尚品推出折扣活動來促銷,但也無法挽回頹勢。
台灣的情形更加如此,固然餐廳仍是座中客常滿,但訂魚翅燕窩的人少了、啖鮑魚龍蝦的人也不多了,國外機票一跌再跌也乏人問津,反倒是國內旅遊詢價的人多了。
比較起來,台灣人民的物質生活比一些開發中國家,不知好過幾倍,過去過的日子太優渥、太安穩了,一旦環境變化,不能馬上適應,;既然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國家在貧窮線上掙扎,想想這正是老天爺給我們磨練的機會,在埋怨經濟不景氣的同時,希望大家共體時艱,降低生活高標,過過反璞歸真的日子吧!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東歐危機蔓延 讓法制趕上社經現狀
* 澳洲107歲老婦 仍在工作
* 羅比尼:不景氣 可能持續36個月
* 美股面臨10年線7000點保衛戰
* 陶冬專欄》東歐危機蔓延
* 金援東歐未獲共識 歐盟將個案協助艱困國家
* 東協 要變身東方歐盟
* 不肯犧牲 東協學歐盟?還早!
* 貶值引火 亞洲金融風暴再現?
* 中國 今年投資預算逾3兆台幣
* 溫家寶 摑了法國大耳光
* 鴻海搶入山寨Netbook市場
* 新聞分析-大陸山寨市場 開發能量大
* 油品抑制出口 衝擊台塑化
* 名家專欄-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台灣發展硬道理
* 陳博志憂 台灣農民難生存
* 天窗亮話-面對CECA,我們不應自亂陣腳
* 拚經濟! 幸福巴士發車
* 上月失業給付 付掉20億
* 卡債族被減薪 可還一休一
* 社論-公營行庫鹹魚翻生
* 公務員考績丙丁增加 不訂比率
* 政府統計還有公信力?
* 讓法制趕上社經現狀
◆ 澳洲107歲老婦 仍在工作
【新華社╱坎培拉3月1日電】 2009.03.02
澳洲一位年齡高達107歲的老婦目前仍在一家醫院堅持工作,令人稱奇。這位老者名叫羅賓斯,住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蘭德威克區。2月28日,她在自己工作的威爾士王子醫院度過了107歲生日。
據澳洲《星期日電訊報》3月1日報導,羅賓斯在這家醫院的收發室負責收發郵件,她是在100歲的時候找到這份工作的。現在她仍堅持每週二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在收發室工作一天。
羅賓斯表示,目前還沒有放棄這份工作的打算。羅賓斯的丈夫40年前去世,此後她一人寡居在離威爾士王子醫院不遠的一棟房子裏,飲食起居還能自理。談及長壽之道,她將身體健康歸功於安步當車,經常步行。
◆ 羅比尼:不景氣 可能持續36個月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2
美國經濟不景氣已邁入第15個月,多位頂尖經濟家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美國經濟衰退恐持續至2010年,甚或拖到2010年以後。
哈佛大學金融史學家佛格森表示,他認為經濟連2年衰退並不為過,也不排除再拖個2 年時間。
多數經濟家認為,經濟即使復甦,惟力道仍將嫌不足。
馬里蘭州大學經濟家賴恩哈特指出,經濟在歷經嚴重金融危機後,通常需費時4年才能重返個人收入顛峰。
準確預言次貸風暴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指出,經濟不景氣可能持續36個月時間。
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指出,由於消費者財務狀況欠佳,即使今年成長稍見起色,最終仍只是空歡喜一場。
羅奇預估,美國經濟要遲至2010年下旬,甚或2011 年上旬才可能重拾成長。
據美國商務部2月27日發佈報告指出,美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換算成年率萎縮6.2%,超過經濟家預估,同時創下1982年來最大衰退幅度;佔經濟產值近7成的消費支出減幅則創下近30年來之最。
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上週跌至12年來的低點,美國政府第3度伸出援手,拯救岌岌可危的花旗集團。
美聯準會 (Fed)前副主席布蘭德與前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浦爾則抱持相對樂觀態度,認為美國經濟今年稍晚可望回春。
「葛蘭特利率觀察家」 雜誌主編葛蘭特指出,如今價格直落,儘管令人不忍卒睹,但反映出市場已蓄勢待發,股市與房市不久也將重振雄風。
Google執行長施秘特指出,美國人最愛撿便宜貨。消費者鐵定不會錯過這千載難逢的低接機會。
※ 2010 是比較合理的期待。
◆ 美股面臨10年線7000點保衛戰
【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2009.03.02
受到美國經濟成長創下逾25年來最大衰退幅度,加上花旗國有化憂慮加深,盤中股價一度暴跌66%衝擊,上周五華爾街股市跌至12年新低,重創周一亞股表現全面重挫。
早盤日本、澳洲、新加坡股市慘跌逾3%,韓、港更跌逾4%,而2月漲勢居全球之冠的台股在3月首慘遭下殺,新台幣貶至35元恐引發外資賣壓,指數大跌3%;早盤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指數挫逾2%,該指數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18%,延續去年改寫紀錄的43%跌幅。
美股上周不儘破底後持續大跌,今日道瓊期更跌破7000點大關,今晚道瓊工業指數即將面臨十年線的7000點保衛戰,若再度跌破,恐影響全球股市的反彈力道,甚至引發更大的賣壓潮。而今日亞股就在美股危機重重下連番重挫,早盤日經225早盤暫收7325.96點,跌3.2%,韓國股市盤中更一度跌逾4%,香港股市開低後持續重挫,跌幅也超過4%,新加坡、澳洲指數跌幅也達3%,紛紛逼近這波低點。
早盤原本相對抗跌的陸股和台股盤中出現迥然不同表現,陸股跌幅不儘縮小,近午盤深圳指數甚至翻紅,漲幅超過1%;但台股在2月漲幅達7%居全球之冠後,3月首日受到新台幣早盤貶破35元關卡,恐引發外資賣壓連想下,賣壓傾巢而出,期貨盤中下跌約200點,大盤也將進行4400點保衛戰。
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沈建宏表示,現在全球仍有系統性風險存在,東歐經濟持續惡化、南韓外債疑慮、美國AIG 、GM等大型企業財報虧損擴大,道瓊面臨十年線7000點保衛戰,若再度跌破,恐影響台股反彈力道,預期3月的台股指數短期雖重挫風險不大,但個股表現差異將加大。預計台股持續於前波低點3955-4500點間箱型整理,待站穩季線後,才可望演出高檔震盪走勢,將由個股表現。
◆ 陶冬專欄》東歐危機蔓延
【經濟日報╱陶冬】 2009.03.02
20年前柏林牆坍塌,將東歐各國送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十年前北約東進以及五年前歐盟擴張,為東歐帶來了一場經濟繁榮。今天全球陷入同步衰退,金融危機此起彼伏,東歐經濟面臨著崩潰的威脅,而此又可能反過來影響世界經濟和市場。東歐火藥庫的導火索,在嗞嗞作響。
東歐各國今天的經濟數據,幾乎重組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亞洲國家所有的病徵:信貸無節制擴張、過度投資、巨額貿易赤字、嚴重依賴外債、外匯儲備不足、政府無能。97危機後美國消費上升,亞洲國家依靠強勁的出口,穩定住了匯率,並將經濟推回正常的軌道。東歐國家今天面對的,卻是蕭條的歐洲市場和衰退中的全球經濟。
歐盟東擴,為東歐國家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西歐市場門庭洞開、海外投資湧入、大批勞工在歐洲找到薪水高出許多的工作,東歐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同時,東歐又是全球信貸泡沫的主要受益人之一。筆者認為,繼美國CDO、英國房地產、能源商品價格之後,東歐乃葛林斯班泡沫的第四大得益者,外圍的流動性觸發了國內的信貸擴張和資產價格上升。
2005年之後,西歐銀行大舉入侵東歐,收購本地銀行作為貸款的窗口。西歐經濟長期不景,業務擴張空間有限,迫使它們面向海外市場。歐盟東擴,將新興歐洲變成發達歐洲的後花園,歐洲的跨國金融機構蜂擁而至。這些被收購的本地銀行的內部監管並未達到標準,但又獲得了跨國集團的資金來源,信貸於是像“爆米花”一樣膨脹起來,經濟的景氣和資產的升值,刺激起更大的信心,外債滾起雪球,外資銀行的貸款在之後的三年飆升三倍,總額達到1.656兆美元。
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打破了信貸─經濟─資產價格的正面互動,外資開始撤離。債券市場信心低迷,過去很容易做的再融資,變得幾乎不可能。沒有資本流入來支持貿易逆差,匯率開始貶值,加深資金對償付能力的擔心。於是惡化循環啟動,信心動搖。東歐在今年有2,000億美元債務需要再融資,同時需要1,000~1,500億美元解決銀行壞帳。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依靠市場資金供應,根本是不可能的。
實體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西歐已陷入戰後最嚴重的衰退,失業飆升,需求大減,東歐製造業的出口訂單急劇萎縮。同時,在各國打工的外勞紛紛被裁,海外工人的匯款金額勢必大受影響。東歐地區除個別國家外,今年經濟基本上都是負增長。經濟形勢惡化,必然導致企業倒閉潮,再影響金融行業的健康。
IMF出手拯救有需要的國家,不過開出的藥方卻十分苦澀。IMF要求緊縮財政和貨幣政策,這對已經陷入衰退的東歐國家經濟不啻雪上加霜,並觸發一系列社會矛盾、甚至政治動盪。接受IMF162億美元援助的烏克蘭,在幾個月內便偏離IMF所訂的重整方案,凸顯其對社會、政治的負作用。
其它拒絕參加IMF計畫的國家,則通過擴張性政策來刺激經濟,希望經濟的好轉可以最終走出債務陷阱。不過降息的後果是資金外流,匯率貶值,甚至可能導致國家主權評級被調低,令再融資變得更困難。
東歐危機致命傷是匯率暴跌。新興市場本來就在高息借貸,一旦匯率再貶30%,便將原來有償還能力的企業也推向違約。企業破產反過來拖垮銀行系統,使實體經濟全面崩潰。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似在東歐重演。
東歐經濟邁向深度調整,已難避免。這場危機會如何牽連歐洲銀行,甚至觸發全球範圍內新的金融海嘯更值得關注。奧地利的銀行借給東歐3,000億美元,相當於該國GDP的68%。如果加上由義大利擁有的奧地利銀行的貸款,總貸款額等於全國GDP。在東歐所借的1,657億美元外債中,屬於歐洲銀行的占到1,511億(為其對新興市場貸款總額的45%)。次貸危機爆發迄今,歐洲銀行所受到的打擊如美國銀行一樣沈重,而且歐洲槓桿率卻遲遲降不下來。東歐破產一定會使歐洲銀行資本金再受重創,如果沒有政府施以援手,信用評級可能被調低,資本成本上升,甚至遭到擠提。
歐洲政府在出手救援銀行向來遲緩,且各有盤算。一旦危機爆發,延誤時機是一大風險。歐洲央行的唯一政策目標是維護價格穩定,不像聯儲,它連區域內銀行都不能充當最後救援人(lender of last resort),遑論拯救東歐。
一旦歐洲銀行出事,會不會像去年美國銀行不穩,帶來整個市場的連鎖坍塌和資本價格新一輪調整?只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
(作者是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分析師,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 金援東歐未獲共識 歐盟將個案協助艱困國家
中央社 2009-03-02
(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1日專電)歐盟27國領導人特別峰會今天在布魯塞爾舉行,會前被認為考驗歐盟團結的拯救東歐國家金援方案未被接受,27國領導人決定,將以個案方式協助面臨嚴重財政危機的東歐國家。
歐盟經濟危機持續惡化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峰會討論的重點在審查各成員國執行的經濟振興計畫,並就4月2日在倫敦召開20國集團峰會協調一致的立場。
歐盟團結的問題在這次峰會受到廣泛重視,主要是因為面臨經濟危機,一些西歐國家有保護主義日益升高的傾向,使得蒙受金融和經濟危機打擊甚鉅的中歐、東歐國家雪上加霜。
例如,法國將貸款給雷諾與標緻雪鐵龍兩大車廠各30億歐元的計畫,就是因為法國總統沙柯吉強烈批評,法國汽車業不在國內創造就業,卻到東歐國家設廠是「沒有道理」的。這個在經濟危機時刻實行保護主義的立場,引爆了東歐國家對西歐國家「分裂歐洲」的批評。
畢竟在東歐,許多地方銀行的脆弱性和現金及外匯危機已發生在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立陶宛,缺乏金融實力成為令人非常關切的問題,成員國或非成員國,如烏克蘭或塞爾維亞,都遭到嚴重的經濟衰退、貨幣貶值、投資者和西方銀行大規模脫產或是解約。
雖然沙柯吉強調,不要混淆保護主義和企業合法的要求。但是譴責西歐國家的保護主義,擔心被邊緣化的9個中歐和東歐成員國領導人,還是在會前舉行了小型峰會,要求歐盟應盡力抵制保護主義和利己主義盛行。
其中最受注目的莫過於由匈牙利其總理吉爾斯桑尼(Ferenc Gyurcsany)所提,歐盟應制訂方案對東歐地區提供金援。
儘管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世界銀行(IBRD)以及歐洲投資銀行(EIB),2月27日才宣佈將提供245億歐元、以兩年的時間支持金融界和便利東歐企業的借貸。吉爾斯桑尼卻認為,歐盟應設立1900億歐元的基金幫助東歐國家。
他警告說,「我們不能容許樹立新鐵幕,把歐洲分裂成兩半」。
27國領導人最後決定,將視各國狀況,以個案方式協助面臨嚴重財政危機的東歐國家。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總理塔波蘭尼克(Mirek Topolanek)表示,歐盟將不會棄任何一國於不顧。
◆ 東協 要變身東方歐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3.02
東南亞國家領袖1日承諾促進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政策,並在2015年前把多元化的東南亞地區整合成類似歐盟(EU)的共同體。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大敵當前,本次在泰國度假勝地華欣登場的高峰會,聚焦金融風暴對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的衝擊。東協在高峰會1日閉幕時發表聲明說:「與會領袖敦促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聯手採取更多行動,以恢復金融穩定和確保金融市場持續運作。」
聲明並指出,區域合作的領域必須擴大,與會領袖「重申執行東協經濟藍圖下各項措施的承諾」。藍圖的目標是在2015年前完成經濟整合以及部分的政治與安全統合,以防擁有5億人口的東協將來陷入經濟風暴。
東協成立單一市場的目標包含撤除貿易壁壘,但目前並不打算採用共同貨幣。聲明指出:「與會者同意堅決反對保護主義,不採取新的壁壘或提高貿易障礙。」聲明也進一步呼籲儘速落實把區域緊急儲備基金由800億美元擴增至1,200億美元的共識。
菲律賓貿易部長法維拉透露,有些部長在非正式討論時,反對2015年前終止所有貿易壁壘的目標,但泰國總理艾比希堅稱:「東協國家誓守自由貿易的承諾,將盡一切努力確保成員國不會為了安度危機而採行保護主義措施。」與會官員除了努力為東南亞的經濟災難尋求解決,也刻意凸顯東協對人權的支持。但緬甸軍政府和柬埔寨當局拒絕與支持民主人士談判,使人權議題遇挫。
東協去年12月簽署劃時代的規章,使東協成為法律上的實體,並朝整合的目標邁進一步。該規章並呼籲成員國遵守基本的自由和人權。
東協十個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東協領袖訂4月10日與中國、日本和南韓三個主要夥伴在泰國集會。
◆ 不肯犧牲 東協學歐盟?還早!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3.02
東南亞國協 (ASEAN)希望建立以歐盟為藍本的經濟共同體,卻又不肯犧牲自身的主權,將使他們的美夢難圓。
東協十國1日在年度高峰會上簽署協議,希望在沒有共同貨幣的情況下,於2015年以前形成統合的經濟共同體。然而,他們的協議中卻看不到提振成長所必須的重大犧牲。
新加坡的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蒙特沙諾說:「東協的最大問題在於成員國不願犧牲各自的權利,來成就共同的福祉。」他說:「每個歐盟會員國都放棄一部分的主權,才得以成為強大聯盟的一員,這在東協卻看不到。」
東協的新協定中,沒有任何機制可以阻止會員國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本月初,印尼曾下令公務員必須使用國貨,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更告訴媒體,在景氣低迷之際,各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是很「正常」的事。
東協自1967年成立以來,一直靠共識達成決議,兩年前才簽訂第一項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但會員國違反規定時,只能靠各國領袖的共識決定如何因應;東協拒絕對會員國採取制裁、驅逐或甚至表決行動。
布魯塞爾的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沙利說,東協永遠無法組成類似歐盟的共同體,因為各國的政治與制度差異實在太大。他說,每個國家都必須忍痛進行結構改革,才能在全球經濟復甦時蒙惠利益。
他說:「東協的麻煩是他們只能達成很低層次的共識,他們不會成為強大的集合體,我們也不期待他們對全球性的挑戰,會有重大的集體因應。」
會員國之間的龐大經濟差距,使得東協無法發揮5.7億人口的市場優勢,與中國、印度這兩個最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競爭。兩年前,東協很高興地見到外國直接投資增加18%,達到600億美元以上,但同一年,中國吸引到的海外直接投資就高達830億美元。
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四個東協最大經濟體,合占東協外來投資的約90%。
◆ 貶值引火 亞洲金融風暴再現?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09.03.02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始於泰國,當時外資大舉撤資,引發泰股、泰銖狂洩不止。近期韓元因外債危機也出現了外資撤資,股、匯重挫創歷史新低,尤其今早韓元再創史上新低,引發亞洲股匯市場全面重挫,已讓市場意識到新一波的危機,一旦韓國問題處理不當,不排除將再次掀起新一波亞洲金融風暴。
雖然各界一再批評「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未必能發揮多大效應,但隨著韓國財長公開表態及韓元近期一路重貶,韓國似乎正在上演「飛蛾玩火」的危險。原本期望透過貶值提振出口競爭力,但因韓國本身外債包袱沈重,3月間上百億美元外債贖回壓力,韓國能否順利解決自身的外債危機,或是步上「冰島第二」,韓國目前是否還有能力「穩控大局」,似乎也牽動了亞洲金融市場能否安定的最大變數。
觀察彭淮南出任央行總裁11年,新台幣兌美元匯不論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台灣自發性的本土金融風暴,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及2001年首次政黨輪替後信心崩落引發外資撤資,台幣的最低底線都「守住了35.30元底線」。因此,在此次韓國引發的亞洲貨幣危機,是否會讓彭淮南死守的35.30元破底失守,增添了更多的變數和壓力。
事實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初始於泰國,當時台灣還能排除亞洲金融風暴之外,但隔年台灣本土金融風暴的衝擊,台幣加速趕底重貶,或是2001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荒腔走調的政經局勢,台灣都曾發生外資撤資、全民信心渙散的搶美元潮,但都守住35.30元關卡價,此價位具有政治、經濟等重要的心理底線意義。
此次台幣受韓元牽動一路來到35.20關卡,35.30元似乎隨時可破,但因台灣和韓國局勢並不相同,是否將進一步貶破這個重要的心理關卡區,考驗著央行總裁彭淮南。
但值得觀察的是,外資近日頻頻賣超,並喊出台幣看貶36元或40元的預期,同時還不斷地看壞銀行股、加碼喊出,加上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也不斷地看貶,貶值升水幅度已經從上周五的8分,一下子跳高至1.85角,而外資對台幣、台股都設有停損賣壓區,一旦貶勢擴大、觸動外資撤資停損點,屆時可能將是台灣或亞洲市場的一大災難,目前也只能期待韓國成功阻貶、穩定局勢,否則新一波的亞洲金融風暴危機不排除又將重新上演。
◆ 中國 今年投資預算逾3兆台幣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2
香港「文匯報」報導,為因應全球金融危機和刺激經濟復甦,今年中國財政預算政府投資可能較去年增加5倍以上,規模逾人民幣7000億元(約台幣3兆5900億元),將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
報導說,中國最高領導層已下決心要重啟積極財政政策,拉動經濟以實現全年約8%的成長率。
經濟觀察人士指出,積極財政政策就是透過擴大財政開支與減少財政收入,發揮逆經濟週期而最終拉動經濟成長的政策。
在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中,受金融海嘯衝擊,外需顯著減少,出口大幅下滑,而消費儘管仍可保持連續成長,但短時間內很難大幅提高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因此擴大投資仍是目前中國「保增長」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
據稱,2月23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在討論即將提交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保增長的一攬子計畫,其中「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被列在4項措施之首。
觀察人士認為,具體舉措就是要增加政府投資預算,而7000多億元的規模極具震撼力,足見中國政府提振經濟的決心。
消息人士指出,過去幾年針對經濟成長偏快現象,中國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連續多年逐年減少國債發行額,並適當增加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額。
從2004年至今,包括國債和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在內的政府投資總額,最低2006年的700億元,最高2008年的1521億元。而按照目前的預算安排,今年預算內政府投資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 溫家寶 摑了法國大耳光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3.02
中共總理溫家寶去歐洲,刻意繞著法國走了一圈,唯獨漏掉巴黎。理由很簡單,因為沙克吉總統接見西藏達賴喇嘛,觸犯北京的大忌。在記者會上,外國記者問他為何獨漏法國,溫家寶笑說:「你們都知道是什麼原因」,直接摑了法國政府一個大耳光。
不僅如此,中國赴歐採購團簽訂130億美元的協定,也剛好漏掉法國。中國官方取消歐洲空中巴士公司飛機訂單,至少損失100億美元,被媒體解讀為中國對法國的報復行動。
如果認為中國環法採購是對法國的懲罰,或則是中國對法國的一次勝利,就未免太阿Q了。
大陸民眾應該經濟歸經濟,多計算赴歐採購行動能換來多少經濟利益。畢竟錢是老百姓的納稅錢,是透過辛勤勞動賺來的大量外匯,民眾要的是更多的利益回報,而不是拿著血汗錢做無謂的「懲罰」。
對於那些愛國主義者,似乎印證列寧的一句話:「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
◆ 鴻海搶入山寨Netbook市場
【黃智銘/台北報導】2009-03-02 工商時報
去年股東會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要加強布局中國內需市場,如今鴻海趕上中國最熱門的山寨風,已開始替中國本土品牌代工Netbook,大舉進軍山寨市場。
除鴻海之外,由於大陸廠商欠缺主機板設計能力,技嘉、微星也以過去生產主機板經驗,替山寨Netbook代工主機板。
台灣宏碁、華碩靠著Netbook在全球市場分別登上第2、第5寶座,由於Netbook價格低廉,對中國龐大市場來說也極具銷售潛力。
全球科技市場受金融風暴侵襲,全面呈現衰退局勢,不過中國市場今年以來,仍然維持一定成長,尤其在去年Netbook崛起之後,大陸市場出現多款山寨Netbook,積極搶攻市場,業者預估,今年中國地區山寨Netbook市場應有超過200萬台的實力。
鴻海過去在代工部分,主要都是與一線大廠合作,中國客戶也是以聯想等重點品牌為主。不過,最近鴻海代工的Netbook現身中國通路,採用英特爾主流的Atom處理器,品質也優於其他山寨Netbook。雖然價格比一般價格1,499元人民幣的山寨Netbook貴,約2,499元人民幣,但比起一般大廠定價都在3,000元人民幣,仍相當具有競爭力。
鴻海一家客戶就取名叫做Foxsky,推出的山寨Netbook標榜富士康製造,並且售後服務也是由富士康來負責,希望可以藉由鴻海富士康在中國的高知名度,強調自家產品的品質。
去年以來,鴻海正式進軍NB代工業務,目前除了原來客戶蘋果、新力外,外資報告指出,初期只拿下惠普、戴爾的零星低階NB代工訂單。投入山寨Netbook市場,外界研判,也有助於鴻海在NB市場上練兵,培養自己的代工實力。
山寨Netbook陸續找上台廠合作,業者分析,與過去山寨手機問題類似,山寨品牌雖然有通路、市場,但是缺乏主板的設計能力,因此進來如處理器廠威盛就積極試圖替山寨廠設計公板,來搭配威盛自家處理器銷售。
另外,英特爾也宣示,將會支持山寨Netbook市場,也有山寨業者直接找上台灣主機板廠希望合作。不過主機板第一大廠華碩,目前全力主打自家的Eee PC,因此沒有和其他山寨業者合作,但其他主機板如技嘉、微星等,都已經同意為山寨Netbook代工主機板,希望透過山寨Netbook來彌補今年桌上電腦市場衰退的影響。
◆ 新聞分析-大陸山寨市場 開發能量大
【黃智銘】2009-03-02 工商時報
講到台灣品牌要如何操作時,台灣品牌教父施振榮總是提醒,國際化是很重要的。主因在於台灣缺乏足夠的本土市場,但是大陸市場、大陸品牌則是另外一種故事了。不管是併購IBM PC部門逐鹿中原的聯想,還是風起雲湧的山寨機,中國內需市場永遠供給他們成長的養分。
這波風起雲湧的山寨風潮下,固然有粗製濫造只想撈一筆快錢的業者,不過也不乏穩扎穩打的廠商,希望透過品質與產品創新,讓自己的產品也可以從山寨產品中,脫穎而出,進而建立品牌。
對這些廠商來說,他們缺乏的就是優良的製造能力,與相關的技術配套。不過,對於台灣代工業者來說,只要是3C科技產品,幾乎都可以提供一個完整解決方案,自然就對山寨業者來說,形成一種互補的絕配。
隨著中國自有品牌的發展,其實越來越多中國科技產品品牌打入國際市場,以PC產業大家熟悉的聯想外,PC周邊品牌「愛國者」近來在國際電子展或是F1運動行銷上也都展露企圖心。
之前山寨手機也順利進軍印度,搶攻與中國農村類似龐大的金字塔底部消費族群,除了低價外,以Google推出Android手機平台,宏達電成為首家生產Android手機品牌外,澳洲品牌Kogan推出號稱全球第二支Android手機,就是向中國手機廠採購,也顯示出山寨公司創新速度。
台灣公司在聯發科打下山寨手機整片江山後,威盛也企圖由山寨Netbook突破英特爾封鎖,在這些晶片廠之後,系統廠鴻海、技嘉和微星等也都一一加入山寨市場,現階段山寨廠也許只是二線客戶,不過難保幾年之後,透過與台灣廠商的合作,也可以培養出一個新的大型品牌,創造雙贏局面。
◆ 油品抑制出口 衝擊台塑化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9.03.02
為抑制油品出口,石油基金政策大轉彎。 能源局修正石油基金徵收辦法,自昨(1)日起全面調降石油基金收取標準,但取消出口退費。換句話說,過去出口汽油、柴油、燃料油等成品油可享有的石油基金退費,昨天全面取消,以出口為主的台塑石化首當其衝。
據了解,去年國際油價飆漲時,政府干預市場,管制油價,使國內油品價格比鄰近國家便宜,讓中油去年大虧1,300億元,但台塑石化因將油品出口,迴避了政策補貼虧損。
能源局這次修法,改變反對立委主張課徵油品出口稅的立場,同意取消石油基金出口退費,台塑石化將受到極大影響。
據統計,國內汽柴油及燃料油外銷出口比重,台塑石化約占七成、中油約占三成。過去石油基金來源主要都來自原油進口,但隨取消出口油品退費,98年度能源局編列石油基金58億元預算中,台塑石化將成為石油基金最大繳交戶。
根據估計,台塑石化因外銷比重高,石油基金取消出口退費後,一年損失金額高達二、三十億元。
依能源局新公布修正的石油基金金額徵收辦法,由於取消油品出口退費,同步全面調降石油基金徵收金額。其中輸出入原油及輕油每公秉徵收金額,由169元降為139元;汽油由每公秉課徵262元,降為216元;柴油也由每公秉徵收224元,降為184元。
石油基金是係依據石油管理法34條規定,政府得基於安全儲油、補貼偏遠地區價差及獎勵石油、天然氣之探勘開發等能源政策,基金是本著使用者付費的精神而制定。
能源局這次政策轉彎,全面取消出口退費,有部分學界抨擊政府走回頭路,認為政府應透過市場機制,建立油品價格的合理化,而不是一味抑制出口,否則將違反市場自由化。
◆ 名家專欄-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台灣發展硬道理
█ 吳福成 2009-03-02 中國時報
最近輿論對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出現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激烈爭議,但從辯證發展的角度看,這確是一個政策在形成多數共識之前的必要矛盾。如果正確認識當前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負面因素,已對台灣整體出口貿易成長帶來嚴峻挑戰,就更能理解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是及時維護台灣利益的較佳選項之一。
眾所皆知,面對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不斷擴大為全球金融海嘯,各主要國家都紛紛採取貿易保護措施,包括調高關稅、設置進口障礙、對本國產業提供各種支持,使得全球經濟要在短期內擺脫低迷的難度更高。
可大幅提升台商競爭力
台灣的經濟成長一直來都很仰賴出口這座引擎,如今全球各國都面臨出口衰退和進口需求劇減的雙重威脅,經濟成長也出現嚴重碰壁現象,連動地導致台灣的出口引擎失靈,經濟成長受挫。加上WTO多邊貿易自由化進展受阻,各種排他性區域經濟整合相繼登場,更給台灣要擴大對外出口造成困難。單在東亞區域內,以東協(ASEAN)為軸心所展開的各種區域經濟整合,已有形成「東亞FTA網絡」的態勢,「十加一」、「十加三」和「十加六」,以及東協經濟共同體等,將自二○一○年到二○一五年陸續實現。
目前東亞各國都在競相撤除關稅,推動貿易便捷化,既降低了生產和貿易成本,也帶動更多貿易和外來投資,此一形勢對無法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台灣,因必須被課徵較高關稅,以及受制於較複雜的貿易行政手續,市場競爭力相對不利,已有遭邊緣化之危機。然而,台灣究竟還有沒有明天,就端看今天是否對明天做了正確的事?
不容置疑,在東亞區域市場,大陸市場對台灣有其重要性。因為長期來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把生產最後一道工序轉移到大陸,而大陸則從台灣大量進口零組件、中間財(特別是電子貿易),製成產品後出口到美國,這種台灣─大陸─美國「大三角」貿易結構向來穩定,直到近年來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才動搖。
因為大陸對美出口衰退,加工貿易結構受到波及,牽動了大陸台商出口困難,最後連帶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衰退。現今大陸已積極調整經濟政策,要把過去偏重發展出口,轉向發展內需和技術,並通過刺激內需,來彌補出口減少所帶來的損失。目前大陸計畫投入四兆人民幣進行投資,必將對消費產生明顯推動作用。美日企業已看好大陸擴大內需的機遇,並把大陸視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積極展開新一波前進大陸市場活動。所以兩岸若能簽署類似日本經濟夥伴協定(EPA)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通過制度性的範圍較廣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捷化安排,將可大幅提升台商在大陸內需市場的競爭力。
其次,因全球市場的需求衰退,嚴重衝擊大陸的出口結構,為此大陸已積極在深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包括藉由對外推動FTA戰略,大力開拓開發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機會,以轉換美國市場的進口需求。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大陸已在全球推動十四個FTA,生效實施有七個,因進口關稅撤銷或降低,大幅帶動其與相關簽署國的雙邊貿易,這之間也有部分取代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此一情況隨著更多國家與大陸實現FTA會持續惡化。要扭轉困境,就是加快推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如此才能取得大陸提供其他國家的同樣關稅優惠待遇,甚至台商在貨品關稅和貿易障礙都撤除的基礎上,更能提升市場競爭力,進而攫取大陸內需龐大商機。
抓緊時機搶進大陸市場
總之,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東亞各國(特別是東協)都開始採行貿易保護措施,台商進入其市場困難度增加。相對的,大陸市場則因十三億人口規模,及政策性內需擴大,已被視為「全球經濟最後盤石」,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D.W.Miliband)更公開宣稱,「世界經濟的答案在中國」。目前日本企業正全力搶攻其內需市場流通業、食品業和節約能源等商機。台灣過去則因兩岸關係不正常,使台商在坐失許多機會;如今兩岸關係緩和,除非還有其他更佳策略選擇,否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就是經濟衰退的台灣再度發展的硬道理。(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副處長)
◆ 陳博志憂 台灣農民難生存
【朱真楷/台北報導】 2009-03-02 中國時報
面對政府積極與對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說,不簽ECFA對台的影響並不會出現政府宣稱的十一萬人失業,且中國一面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另方面卻與我國簽ECFA,令人有引君入甕的憂慮。
陳博志說,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東協加三對台總體經濟產生的影響,短期GDP只會下降O.O五%,長期則是下降O.九八%;出口方面,短期造成台灣出口量下降O.六六%,長期則下降一.五八%。
陳博志表示,分析數據發現,台灣若不簽署ECFA並不會出現政府宣稱的十一萬人失業;況且,近來台灣出口量持續下跌,最大因素就是對中國的出口嚴重下滑,比起來,東協加三對台的負面效應是小巫見大巫。
陳博志強調,ECFA效益並無政府宣稱的那樣龐大,且各種協定都是雙向,目前政府都只強調台灣從中國得到的利益,卻不提中國銷往台灣的農產及農產加工品,也會因為ECFA的緣故,比台灣銷往中國數量高出五倍以上,讓台灣農民更難生存。
◆ 天窗亮話-面對CECA,我們不應自亂陣腳
■ 郭正亮 2009-03-02 中國時報
最近爆發的CECA風暴,再次凸顯出馬政府漫無章法的決策無能。一個攸關台灣經濟、亟待理性辯論的重大議題,竟然搞到官員各說各話、朝野大打混仗、媒體不明所以、人民莫名其妙的地步。
首先是「協議」與「協定」之爭。原本馬總統的競選政見是「在WTO架構下,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但海基會呼應胡六點,只主張CECA,完全不提WTO和FTA,還遵循胡六點把CECA改譯成不具主權內涵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因而引起陸委會的質疑。
奇怪的是,眼看海陸大戰在即,總統和國安會卻不介入協調,經濟部聲援海基會,與陸委會分庭抗禮,行政院長也置身事外。更離奇的是,質疑名稱的陸委會賴主委,對CECA內容渾然不知,始作俑者海基會也直言CECA的內容細節,要等到兩岸協商後才能確定,但對我方版本卻又無法作答。支持海基會的經濟部尹部長更離譜,根本搞不清楚海基會為何避用WTO和FTA,竟聲稱「CECA必在WTO架構下」,甚至還說「CECA就是FTA」!
其實早在去年四月,尚未接掌海基會的江丙坤,即曾撰文反對以WTO架構兩岸關係,認為兩岸一旦適用WTO多邊最惠國待遇,台灣反將失去更多,只有「死路一條」,這種見解恰與馬總統和賴主委完全相反。儘管馬政府一再聲稱關注兩岸經貿,但上任九個多月來,不但不曾針對黨內不同見解進行溝通整合,也始終看不出推動兩岸合作機制的策略布局。試想:連黨內財經大老江丙坤的異見也毫不理會,怎麼可能重視朝野對話或社會溝通?
結果就在這種自以為是、欠缺溝通、規畫模糊、趕鴨上架的決策模式下,導致黨內外莫衷一是,不但對政策品質缺乏信心,更對馬政府能否因應攻守凌厲的談判對手不敢寄望。畢竟,「協議」與「協定」之爭只是面子問題,WTO架構是否有利於台灣發展兩岸經貿,WTO架構在兩岸經貿關係是否可行,才更具有實質意義,但這些根本問題卻在黨內較勁和朝野混仗中,完全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
眼見海陸和朝野爭議難平,馬總統最後竟然神來一筆,親上火線自創名詞,改稱「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為只要改名就能超越WTO和統獨之爭。為了凸顯急迫性,又不斷動員產官學界和媒體炒作,宣稱明年即將形成「東協加三」體制,兩岸如不及時簽署協議,屆時面對「東協加三」的內部免稅,台灣經濟將有邊緣化之虞。問題是,兩岸即使簽署協議,台灣並不必然成為「東協加三」會員,仍須和東協整體或各國簽署FTA才能享有同等的免稅優惠。兩岸協議和東協免稅根本是兩個不同問題,馬政府卻混為一談。
發展至此,不管是CECA或ECFA,問題已經完全混淆。馬政府不但不曾化解海基會有關WTO架構是否適合兩岸經貿的疑慮,也未能化解民進黨有關進一步開放將導致更大失業衝擊的質疑,更不曾回答兩岸協議和東協免稅的必然關連。始終避談三個最核心問題,卻一味要求(兩會)先簽(立法院)後審,這種魯莽混亂的決策模式,也難怪連國民黨菁英也憂心忡忡。
對比馬政府的各說各話亂成一團,北京當局至今仍然不發一語胸有成竹。這種執政亂象,不禁令人回想起馬的競選口號「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國家領導人信口至此,真是台灣的悲哀。(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 拚經濟! 幸福巴士發車
【聯合報╱記者饒磐安/台北縣報導】 2009.03.02
經濟部為提振民間消費,推出「幸福巴士GO」計畫,自昨天起到八月卅一日共發兩千車次,民眾可上經濟部網站 http://www.happybus.org.tw 報名,即能以一百元搭「幸福巴士」,一日遊到經濟部輔導的各大商圈和有地方特色的地點參觀、消費。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到鶯歌老街參加「首發團」活動時,花了三千六百元買了一套陶製餐具;並頒獎給網路遊程徵選活動得獎者,還高喊「幸福巴士首發團、快樂shopping闔家歡!」口號,呼籲民眾拚經濟刺激消費。
◆ 上月失業給付 付掉20億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9.03.02
三月春暖花開,就業市場卻愈來愈冷。勞委會勞保局統計,二月單月請領失業給付的人數破十萬人、總計支出廿億元,雙雙創下民國八十八年失業給付開辦以來最高紀錄。
若短期內失業率沒有減緩,每月維持新增三萬人初次請領失業給付,估計到今年五月,單月請領人數還可能加倍、破廿萬人。
勞委會表示,目前平均失業周期約廿六周,失業給付最多領六個月還算合理。但為照顧弱勢失業勞工,已提案修訂「就業保險法」,中高齡勞工及身心障礙失業者,平均失業期較一般勞工長,且再就業困難,考慮延長請領失業給付最長可到九個月。
勞委會表示,未來如失業持續惡化,將綜合考量勞工需求及基金財務負擔,不排除全面延長失業給付期限。
勞保局副總羅五湖表示,從去年十二月起,每月初次請領失業給付人數達三萬人,元月、二月工作天數比十二月少,但請領人數並未減少,顯示失業情形比去年更惡化。平均每位失業者最長可領六個月失業給付,人數及發放金額累積起來就相當可觀,光二月續領及初領失業給付者合計已超過十萬人。
另外,依規定失業給付最多可領六個月,提前找到工作可請領失業給付二分之一的「提早就業津貼」。勞保局統計,過去平均失業給付只領五點五個月,現在工作難找,幾乎人人領足六個月,平均每人每月失業給付領一萬八千元。
請領失業給付民眾多,再加上年初國民年金開辦、勞保年金開放申請,勞保局員工忙翻,年假九天,許多人都自動加班。羅五湖說,勞保局還首度向同仁喊話,難得年假,至少年初一、初二要放假兩天陪家人,許多同仁才「聽命」強迫自己放了兩天假。
勞委會職訓局統計,各地就業服務站求職人數愈來愈多,去年十二月達到十二萬人,今年元月因有多天年假,求職人數降為八萬多件,如失業率再提高,預估求職人數也將跟著上升。
◆ 卡債族被減薪 可還一休一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9.03.02
銀行業者透露,凡通過銀行公會債務協商等機制,仍在履約的卡債族,如果因放無薪假、或被減薪百分之廿以上,致影響償債能力,將列入銀行公會的「新紓困」方案,可申請短暫性延期繳款,目前規畫是「還一休一」,即兩個月還款一次。
不少企業放無薪假或減薪度危機,衝擊卡債族償債能力,為協助放無薪假及減薪者度過難關,銀行公會今天將通過卡債族新紓困方案。只要通過九十五年銀行公會債務協商機制、前置協商,以及個別協商一致性方案,並在履約中的客戶,只要證明自己因放無薪假或被減薪,致無法正常履約,即可申請短暫性延期繳款方案。
符合條件的卡債族,十日起可向相關單位提出短暫性延期繳款申請;適用繳款一個月、休息一個月的「休一繳一」新措施。但申請者必須先填寫申請書,出具放無薪假或減薪等相關證明文件,給最大債權金融機構核驗。
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文件的債務人,由授權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審核判斷,例如銀行可透過電話照會債務人的雇主、任職公司人事或是同事等。
銀行業者說,考量放無薪假,以及減薪的人實質減薪幅度在百分之廿以上者仍有收入,希望這項方案可協助債務人度過難關。
債務人只能申請一次,而且限「繳一休一」,這項新方案十日開始受理申請,申請期限至六月卅日。
◆ 社論-公營行庫鹹魚翻生
【本報訊】2009-03-02 工商時報
為了因應當前金融變局,啟動下一波金融改革,行政部門在日前,邀集台灣金控、兆豐金控、土銀、合庫、台企銀及三商銀等八家行庫經營階層,召開金融改革研討會,參加的政府首長有行政院院長、副院長、金管會及財政部首長,顯示政府此次動作很大,決策層級也升高。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政府面對此次金融風暴,將積極尋求重生機會,比較有效的作法,是由公股行庫帶動整併,將體質較弱、外商金融機構列為併購目標。金管會則研擬「振興金融方案」,參酌最近世界各國作法,由政府資金入股銀行。行政院長劉兆玄則指示強化公股管理,並備妥子彈(資金),預防未來還有金融機構會出問題。政府高層前述談話,顯示民營金融機構潛在問題仍很多,公營行庫隨時準備出手注資、併購,一方面穩定金融,一方面也擴大公營行庫版圖。
台灣在民國80年前後,開放新銀行設立,政府也逐步釋出官股,推動民營化,公營行庫市佔率及其在金融市場地位,呈長期走低之勢。但歷經此次金融海嘯,民營及外國行庫業績遭重創。在銀行業,政府被迫實施全額存保以平息民營銀行存款大量流失,這是變相公營化。在保險業,最近外資保誠人壽以1元代價售予中國人壽,另去年32家民營壽險公司淨值減少約2,000億。而公營行庫因經營保守,損失相對較輕,地位可說是「鹹魚翻生」。未來公營行庫很可能合併民營銀行、產險、壽險、投信及票券公司。
長期來,金融機構究竟公營或私營較佳,爭議不休。在此次金融風暴之前,金融自由化、民營化的說法較佔上風,一時解除管制(de-regulation)風潮方興未艾。但歷經此次金融海嘯,各國政府紛紛對出問題的金融業者,大手筆注資。例如英國前幾大銀行都接受政府資金,美國及瑞士也都跟進採類似作法,德、法、荷蘭等歐洲國家也不例外。最近的例子是,美國金融當局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所謂「壓力測試(stress test)」,看看極端情況下(如股市或房市價格再跌百分之十),這些銀行能不能撐住,包括資本適足率能否維持一定水準。近日有報導稱,花旗銀行可能需政府注資四成,才能通過壓力測試。果爾花旗即成為國營金融機構,一時國有化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此消息也造成華爾街股市重挫。但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立即澄清,「金融國有化」並非美國政府的政策,平息外界疑慮。
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大本營,華爾街大銀行及券商更是資本主義的具體象徵,因此美國人很難接受大型金融機構國有化。過去美國大、小型金融機構倒閉或陷入財務危機,多數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出面,清理資產、負債後,轉手賣給其他大型民營銀行,因此政府接管只是暫時的,有人稱接管為「民營化的預先準備工作」。但花旗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機構,已經是太大以致不能倒(too big to fail),不是FDIC循舊例所能解決。另一例子是美國集團(AIG),去年第四季估計虧損600億美元,美國政府紓困金額高達15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美國政府在事件平息後,必然會有不同作法。
現今還有一個重要金融問題難倒各國政府,即金融機構的「代理問題」十分嚴重。如眾所周知,銀行的財務槓桿很高,一元的自有資本可創造10倍甚至20倍資產,而大型銀行的股權卻很分散,有時很難找到持有1%以上的個別大股東。此時經營者會有很強動機從事高風險、高獲利業務。因為賭贏了,大筆獎金、分紅及股票選擇權落袋;經營者賭輸了,拍拍屁股走人,有時尚可領一大筆離職金。也因此,最近各國政府對接受紓困金融業者,均祭出所謂「肥貓條款」,其實不只出問題銀行要限制高階主管薪酬,其他正常銀行及大企業也應設限,以避免肥貓因動機不良,頻頻闖禍。
更根本的問題是,如果大、小型銀行闖禍,都要政府紓困,納稅人埋單,那麼金融業確實要高度管制,因此最近再管制(re-regulation)主張,甚囂塵上。而再管制的極致就是國有化,也就是金融機構公營。
綜上所述,全球金融風暴已改變各國金融管理思潮,人民對金融機構公有及公營接受度大為提高。在我國,二次金改中金錢力量大膽介入官股合併,人民對此十分反感。因而,現今我國財金決策官員改弦易轍,順應國內外思潮,欲擴大公營行庫版圖,實可理解。但我國歷經長期經驗,公營事業的缺點是效率低落,政治力很容易介入、干擾正常營運。金管會陳主委一向力主官股行庫應「公有民營」,我們期望政府設計一套完善制度,使官股銀行有公營的穩定性,但同時具民營的彈性、活力與創意。就我們的觀察,西歐德、法兩國及亞洲的新加坡,政府均持有大量銀行股權,其作法與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 公務員考績丙丁增加 不訂比率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3.02
為強化公務人員績效考核,考試院正規畫修訂公務人員考績法,銓敘部長張哲琛昨天指出,銓敘部希望能落實考績制度,對於公務員最擔憂的丙、丁兩等考績,張哲琛表示,不會訂定明確比率,但丙、丁兩等考績人數肯定會增加,不過不會「大增」。
張哲琛說,銓敘部將參考新加坡的公務員考績制度,區分為「個人考績」與「單位考績」,讓各單位也可以建立績效獎金制度。「單位考績」評比優良的機關,未必一定要強迫有丙、丁等考績的公務人員,而評比列甲、乙、丙、丁等考績比率,要視各機關業務性質而區分,不應齊頭平等。
張哲琛說,修訂考績法時,除將加強考績委員會功能,也會把評比為丙、丁的標準明確化,被列等丙、丁等考績者必須列出具體事實,要讓被打丙、丁等者心服口服。
◆ 政府統計還有公信力?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2
開年以來,政府發布的一連串經濟指標,幾全寫下歷來最低、最差、最慘的紀錄。平心靜氣來看,這卻是事後描述的統計,結果不令人意外,且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期間。但也因為不景氣,社會期待走出衰退的心情及需要指引的徬徨,大幅提升了經濟指標的需求及重要性,各項指標的發布動見觀瞻,其可信度更被放大檢視;近期更因經濟預測連續失準、失業率未在預期時間發布而遭受高度質疑。這絕非好現象,當數字被懷疑造假時,人民不會相信政府,社會各層面的決策效率也將大降,政府必須正視統計公信力問題。
政府統計早已無處不在,而且影響深遠。像每個人都用得到的扣除額,是與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商店租金的升降、公共工程款的增減,要看分類物價指數的漲跌。總經面而言,物價指數的變動會影響利率政策、金融市場動向;早年美國貿易赤字的起伏,還會引發美元匯價的波動;近年原油價格走勢,更與每周公布的原油庫存水位息息相關,甚至引起美國司法機關調查,懷疑數字存有人為操縱。再宏觀一點,1994年墨西哥因停止發布外匯存底,引發貨幣危機:之後國際貨幣基金(IMF)有鑑於金融危機多與統計資料取得困難與透明度不足有關,還特別制定資訊發布準則,嚴令各國遵守。
經濟全球化後,由於社會資訊化程度加深、經濟行為及結構變化快速及數字管理風潮的盛行,政府統計的需求更多,對統計品質的要求也趨於嚴格。去年金融海嘯後,政府統計更吸聚了歷來最大的公眾注意力,從升斗小民、企業主、經濟學家到政府首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接下來如何、何時會好轉。此時,政府統計正是尋找答案的最佳對象,因為在理論及理想上,政府擁有最多資訊源,相對最客觀,因而也最可信。所以,不景氣對政府統計是一大考驗,卻也是強化公信力的絕佳機會,但近來表現卻非如此。
政府統計公信力的高低,可以做三點檢視,分別是政治干預、發布機制及正確度。政府統計是公共服務,但實務上仍以表現施政成果及提供施政依據為主;但真實的數字常使施政績效好壞無所遁形,令主政者難堪,甚至以政治力介入,要求隱藏、灌水、修正定義等。在民進黨執政時,經建會的住宅動向需求調查、經濟部的製造業動向調查因故喊停,最近經濟部的外銷訂單、主計處的失業率則未在常規時間內發布,都因當期數字非常難看,引來政治介入的質疑眼光。
政治力是否介入政府統計,目前社會只有懷疑,沒有證據;從發布形式上,則可看到統計人員維護公信力的努力。以失業率而言,一般在每月22日發布,上月延到26日,社會產生政府動手腳的聯想。但實情是,主計處在一個月前已預告26日發布,形式上做到準時的要求。不過,稍有延遲社會就有疑慮,主計處面對質疑沒有說明,顯示政府與民間的互信基礎不只薄弱,政府也未正視,任疑慮蔓延,實屬不智。依聯合國頒布的基本準則,政府統計一如公司治理,要保障公民的資訊權,降低資料不對稱性,政府在這方面還可以做更多。
第三個關鍵就是政府統計的正確度。這不是說主計處要料事如神,但政府統計的最大功能在於蒐集廣泛而有用的資料,運用科學的測度及統計方法,推估可能方向,讓政府抓得住經濟轉折點,以求即時施為。像過去幾季經濟預測連續失準,即使其間存有變化太快、變數太多等非戰之罪,主計處仍難卸高估之責,若還依循舊模式估測新經濟,鐵定繼續失算。經濟之變已是常態,政府統計不能再抱殘守缺,須以添新補舊貼近經濟脈動,並掌握新興議題,方能強化政府統計與公共政策間的結合,展現應有機能。
◆ 讓法制趕上社經現狀
■ 林騰鷂 2009-03-02 中國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發布今年GDP將降為負二.九七%,顯示國內經濟面臨重大衰退,政府也展開挽救經濟的方案。但誠如「民間國是會議」中,若干專家學者所認為的「經濟問題在政治」。筆者更認為「經濟的問題更在法制」。政府應進一步、深層的從經社法制之修正調整下手。
現時重要的社會法制如公教退休法制,是建立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經社基礎上。當時的老年人口不多,壽命也不算長。因此工作滿二十五年,五十歲前後退休,使公教人員可有十來年的休閒退養日子,尚屬合宜,且因經濟發展初期,公教人員待遇尚低,國家財政之負荷不大。
但在經濟高速發展後,公教年年調薪十%左右,又有十八%利息補貼,致使公教退休法制逐漸偏離社會報償公義標準,並成為政府財政之重大負擔。尤其不義的是,公教人員工作屆滿二十五年,可志願退休,而在領取月退休金後,又可以其豐富的人脈網絡,輕易的旅轉至其他公營企業、私立大、中、小學校或國家資金支助設立的各類財團法人繼續工作。形成「退而不休」,領取了兩份社會資源,卻造成年輕生命工作就業機會之減少。
最近爆發的考、監委員仍在大學兼課,所導致許多年輕的博碩士畢業生沒教學歷練的生活機會,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執政的國民黨在國會已擁有絕對多數,應迅速的修正公教退休法制,使真正退休的人,才可領取月退休金,若未滿六十五歲而仍繼續工作,則不發給月退休金。透過此一法制修正,將立即為社會提供數萬個職缺,而又不會傷害領有月退休金定存十八%之退休人員。此一法制作為,也可使社會報償與新陳代謝機制,恢復其應有的正義形塑功能。
另外,重要的經濟法制,如國營事業管理法及公營事業法令及各部會所屬財團法人法規,或為上世紀抗戰時期法律、或為黑金政治的利益輸送法令,均造成間接行政組織虛化與間接行政人力素質惡化。
在過去,金融、郵政、電信等事業機構多為國營事業,青年人尚有許多國家舉辦之金融特考、郵政特考、電信特考可以參與。但十幾年來的黑金政治,這些事業不斷的變質民營,使青年人應考試、服公職的機會愈來愈少。而政府全額資助或使用過半政府資金成立之財團法人,則養了許多政治任命之「肥貓」及未經公開考試任用之人員,造成一些無權無勢、無社會網絡與師門關係之青年人,失去了公開爭取公營事業、公共財團法人之就職機會。
筆者認為,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條,政府持股超過五十%,始為國營事業之規定應立即修正,並參照德國法制,建構政府參與企業管理法制,使顯有政府資金支助設立之企業與事業,均要接受國會之監督。蓋因現代企業,持股在二十%即可呼風喚雨,主導企業經營權。政府持股五十%以上始受公營事業法制之管制,將使人民之公共資產不受國會監督而淪為「黑金肥鼠」之養料。
另外,偏離經濟社會正義的各個公營事業財團法人法令,應即檢討修正,不要再發生類如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領取董監事酬勞及數千萬元員工分紅金或發生事業雖然大量虧損,員工卻仍可領取四、五個月年終獎金等令社會嫌惡的行為。
邁入新世紀後,我國經社情況與往昔有很大不同,既往法制架構,已難順應新穎的經社發展需求。因此,執政者須特別注意並妥善處理經社法制失調所衍生的經濟蕭條、國民失業與社會照護問題。筆者認為行政院應比照其在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時,所設「行政院法制檢討小組」,成立類似組織,全面徹底檢討不合時宜的經社法制,以順應新時代的經濟社會需求。(作者為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2次金融風暴來襲 不見新機就是危機
* 第2次金融風暴來襲
* 金融危機 英美頭號大敵
* 克魯曼專欄》過度儲蓄 經濟復甦絆腳石
* 2月丟63萬個工作 美60年來最慘
* AIG 大虧617億美元
* 美股7000防線失守!
* 破天荒!英央行印鈔票救經濟
* 歐盟大帽子下... 暗潮洶湧
* 烏克蘭重災區 銀行也沒現金
* 俄羅斯瀕臨破產
* 經濟學人︰新興國家 信用崩盤隱現
* 經濟學人:大陸下半年率先復甦
* 南方朔觀點-這張支票不一樣,它很難兌現
* 台幣匯率保衛戰 彭淮南挺防線
* 新聞分析》雙率雙低法寶失效 央行下一步?
* 龍頭也低頭 台銀又見虧損
* 銀行業救火 恐變成傷兵
* 就業糟 首季減9.1萬工作機會
* 真是怪了 無薪假數據公布無故取消
* 勞工訴訟補助 失業者:我要救命錢
* 產業創新草案 搶鮮送審
* 社論-不能照抄課本上的經濟政策
* 不見新機 就是危機
* 手機新市場 瞄準窮國
◆ 第2次金融風暴來襲!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9-03-03 工商時報
全球經濟正面臨新一波金融風暴的來襲。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風暴,投資銀行紛紛倒地,如今財務體質相對較為健全的傳統商業銀行,包括匯豐、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也淪為受害者。同時,花旗與美國國際集團等已接受政府紓困的一些大型金融機構,情勢益趨惡化,瀕臨倒閉,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再伸援手。
這些情況顯示金融風暴在經過18個月的發展之後,現今已形成惡性循環:金融風暴與信用緊縮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使得原本還能抵抗衝擊的商業銀行遭到重創,也告不支,進而引發新一波的金融危機。
從最近幾天的情勢發展來看,二次金融風暴已是迫在眉睫。1月中旬,去年年中併購美林的美國銀行由於低估美林的虧損,導致去年第4季出現自1991年以來首次單季虧損,而為避免其倒閉,美國政府對其緊急紓困200億美元。
2月底,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宣布去年虧損344億美元,是英國企業史最大虧損紀錄,迫使英國政府將其納入銀行資產保護傘下。同時,美國政府也三度伸手援助岌岌可危的花旗集團,提高對花旗的持股比重。這兩家銀行從前年10月到昨天止,股價剩下不到5%。
而在週一,一向以資本雄厚著稱的歐洲最大銀行匯豐公布去年獲利大減,而且要進行規模達180億美元的增資案,顯示該銀行在經過18個月的摧殘之後,已險象環生。匯豐的股價跌幅在過去一年多來,也掉了5成以上。
另外,美國國際集團(AIG)公布去年第4季淨損617億美元,是該公司有史來最大虧損,美國政府只有再撥300億美元,這已是美國政府自去年9月中以來第4度對AIG進行紓困,總計紓困金額達1,800億美元。
歐美大型銀行紛紛中箭落馬,在「大到不能任其倒閉」的原則下,歐美政府疲於奔命,紓困政策已由「救急不救窮」被迫變為「救急也救窮」,而銀行國有化的臆測也在市場發酵,導致近來全球股、匯市震盪加劇,連連重挫。
◆ 金融危機 英美頭號大敵
【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外電報導】 2009.03.03
金融海嘯衝擊各國政府,美國已把國際金融動盪列為頭號安全威脅,中央情報局自上周三起每天向歐巴馬做「經濟情報簡報」;英國媒體也報導,英國當局憂心失業潮等問題引發暴力示威,已下令安全單位制訂應變計畫,一旦失控即派遣軍隊進駐各大城市。
新任美國中情局局長潘尼達表示,每天的經濟情報簡報,可使美國決策者不會因為銀行危機和失業率升高的「餘震」而措手不及,報告內容包括各國經濟、政治和領導階層發展和對美國經濟的可能影響。
潘尼達說,經濟產生的問題正影響全球穩定。
中情局將注意國際經濟重大發展,尤其著重股市暴跌和信貸壓力對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決策有何影響。
華盛頓郵報說,中情局正追蹤東亞至拉丁美洲一些令人不安的情況。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日前向國會參院表示,經濟危機已取代恐怖主義,成為美國最大安全挑戰。
情報部門分析,經濟危機如果持續一、兩年,會增加各國政府垮台的危機。
至今已有三個歐洲政府因經濟問題垮台。
英國「衛報」報導,倫敦都會區警察首長哈邵恩相信,民眾對經濟危機積壓的不滿可能轉為暴力,在失業壓力下的中產階級氣憤銀行高層坐領巨額紅利,也可能加入騷動,重演1990年20萬示威者湧入倫敦抗議首相柴契爾夫人推行人頭稅引發的大混亂。
當局擔心,光靠警力恐怕無法應付,已由國內情報處擬定緊急計畫,必要時派軍隊進駐主要城市街頭。
當局擔憂暴亂最快在下月一日就會爆發,當天廿國集團高峰會在倫敦登場,可能成為引爆點,屆時用政府紓困金來發紅利的銀行將首當其衝,銀行和跨國企業都可能成為示威者攻擊目標。
※ 消費主義極致化。
◆ 克魯曼專欄》過度儲蓄 經濟復甦絆腳石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2009.03.03
還記得昔日好時光,當時我們經常談論「次貸危機」,有些人甚至認為這場危機可以「控制」。真懷念那段日子!
如今,我們知道,次貸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即使一般的家庭不良貸款也只是問題的一部分。這是告貸者陷入困境的時代;他們包括購物中心開發商以至歐洲的「奇蹟」經濟體。新形式的債務問題才剛開始出現。
這場全球債務危機究竟如何發生?為什麼如此廣泛?我認為,答案可在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四年前發表的一次演說中找到。他當時試圖安撫人心,演說的內容卻已暗示問題即將出現。
這次演說題為「全球儲蓄過甚與當前的美國經常帳赤字」,它為21世紀初美國貿易赤字迅速增加的現象提出另類解釋。柏南克認為,原因不在於美國本身,而是亞洲。
他指出,1990年代中期,亞洲新興經濟體已是資金的主要進口國,為支應開發而向外借貸。1997至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看起來相當嚴重,與目前的局面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結束後,這些國家為求自保而開始累積巨額外國資產,實質上等於將資本出口到全球各地。
其結果,全球各地充斥成本低廉的資本,急於尋找其他出口。
這些資金大多流向美國,導致美國出現巨額貿易赤字,因為貿易赤字是資金流動的反面結果。不過柏南克正確地指出,這些資金同時流向其他國家,尤其是流入一些規模比較小的東歐經濟體;它們的總額固然不及流入美國的資金,如與個別的經濟規模相比,依然大許多。
儘管如此,全球許多過度儲蓄資金還是流入美國。何以故?
柏南克認為,這是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與精密複雜程度所致」。(它使一般家庭得以輕易獲取源自房子的財富)。深度?是。然而精密複雜?你可以說,美國銀行家因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解除管制政策而得以在領導全世界的過程中,找出各種自肥的精密複雜方法,同時隱藏風險,欺瞞投資人。
其他幾個接受巨額資金流入者,都呈現這種管理鬆散的開放式金融體系的特性。
這或許可以解釋二、三年前保守派對幾個國家的讚美和當前經濟災難之間的怪異關係。卡托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報告說:「改革使冰島成為北歐之虎。」傳統基金會的一篇論文題為「愛爾蘭如何成為凱爾特之虎?」另一篇論文題為「愛沙尼亞的經濟奇蹟」。如今,這三個國家均已面臨嚴重危機。
資金大舉流入曾在這三個國家創造財富的假象,正如對於美國的自有住房者:資產價格不斷提高,貨幣強勁,一切看來沒有問題。然而泡沫遲早會破滅,昨天的奇蹟經濟體淪為今天的無助國家,資產化為烏有,債務卻如假包換。這些債務是特別沈重的負擔,因為多數貸款是以其他國家的貨幣借支。
傷害也不只限於原始的借貸者。在美國,房市泡沫大多集中於沿海地區,然而一旦泡沫破滅,市場對製造業商品─特別是汽車─的需求就會崩潰,而這已對工業的心臟地帶產生可怕衝擊。
同樣,歐洲的泡沫主要集中在大陸邊緣地帶;德國從未出現金融泡沫,卻是歐洲的製造核心,工業生產因出口大跌而迅速萎縮。
如想知道這場全球危機從何而來,不妨這麼想:我們已開始看到供應過度的反噬。
過度儲蓄現象仍未消失。事實上更甚於以往,因為捉襟見肘的消費者突然再度發現節約的美德,全球資產榮景曾為過度儲蓄提供出口,如今已變成全球性泡沫。
看待當前國際局勢的一個角度是,我們正面臨全球性儉約矛盾:全球各地的儲蓄超過企業願意投資的規模,結果造成全球經濟衰退,人人無一倖免。
這是我們跌入當前深淵的原因。我們還在尋找出口。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2月丟63萬個工作 美60年來最慘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3.02
衰退對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衝擊步步加重,經濟學家預測,2月的流失的工作將高達63萬個,可能是60年來最慘。
美國本月將公布供給管理協會 (ISM)的採購經理指數與非農業就業報告,兩項重要數據預料都會非常難看。ISM是衡量經濟興衰程度的擴散指數,調查業界重要主管對景氣展望的判斷。如果ISM數明確上升,景氣擴張通常在一到四個月內就會展開,但有時也會拖到一年之久。
ISM指數去年12月墜落到32.9%的淒慘水準後,1月反彈到35.6%,也帶來衰退可能已經觸底的期待。但不幸的是,根據CBS市場觀察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他們預測全球出口市場惡化與美國資本支出的虛弱不振,將使2月的指數回墜到34%。
如果ISM的指數很難看的話,勞工部6日公布的就業報告,勢必更令人臉綠。經濟學家預測,2月的失業人數將增加63萬人,比11月的59.7萬人與1月的59.8萬人更上層樓。
◆ AIG 大虧617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3.03
美國國際集團(AIG)2日公布第四季大虧617億美元,為美國企業史上單季最大虧損。AIG將再獲政府300億美元挹注,激勵股價大漲近10%,凸顯美國政府深怕其倒閉,只好一再出手。
AIG上季每股虧22.95美元,遠比一年前每股虧2.08美元嚴重,這也是連續第五季虧損,五季總計虧損逾1,000億美元。投資失利、641億美元的資產減值與整頓費用,是AIG上季出現空前虧損的主因,次要原因是耗盡旗下保險子公司的營業利益。AIG股價2日早盤一度大漲9.5%至46美分,今年來重挫73%。
美國財政部和聯準會(Fed)2日表示,政府將把手中400億美元的AIG優先股,換成「類似普通股」的新股。AIG支付優先股10%的股息。
AIG去年獲得納稅人1,500億美元援助,並將再獲得額外的300億美元。政府最新的紓困行動給予AIG更多的金融彈性,使後者在融資上獲得較寬鬆的條件,債信評等遭到調降的危機暫時解除,短期內不致被追繳擔保品。AIG並宣布,計劃把部分產險事業分割出去,改名為AIU控股公司。
這套修改過的紓困方案,是美國政府去年秋季紓困AIG 以來的第三波。AIG曾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險公司。分析師說,美國政府幾度出手相援,在於AIG規模太過龐大,與其他金融體系的關係盤根錯結,一旦倒閉可能牽連甚廣,甚至在全球金融市場釀成巨災。
美國財政部和Fed表示,AIG的交易對象遍布全球,對美國經濟和金融系統至關重要,因此非救AIG不可,而且不排除進一步援助AIG的可能性。財政部和Fed在聲明中指出:「要是市場沒回穩或未見改善,政府可能再對AIG伸出援手。」
AIG這回是因許多子公司賣不掉,以致無法還錢給美國企業和銀行後,再次向政府求助。
◆ 美股7000防線失守!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3
歐巴馬團隊上周宣布以換股方式協助花旗銀行脫困,2日又敲定加碼300億美元為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第四度紓困,一連串措施讓投資人意識到事態嚴重,信心幾近潰散,才剛邁入3月份,道瓊工業指數便下殺至7000點以下,短短二周已跌掉1000點。
道瓊工業指數7000防線在攻防多日後,2日終於失守,一開盤即跌破7000點關卡,終場下跌299.64點,收6763.29點,跌幅達4.24 %,創12年新低,是1997年4月25 日以來的最低點。前一次跌破7000點時是因網路股飆漲過頭,引發通貨膨脹及升息疑慮,導致股價暴跌,如今再破7000點,則因經濟與金融危機揮之不去,投資人苦苦等待的復甦希望一再落空。
美國國際集團公布去年第四季虧損620億美元,寫下美國企業史最大的虧損紀錄,是2日股價重挫的引爆點。該公司揭露盈餘之餘,也宣布董事會通過政府紓困方案,投資人不禁將上周政府第三度對花旗紓困聯想在一起,認定金融銀行體系的虧損大洞與困境遠比想像嚴重得多,原本期盼谷底在望的一線希望完全落空。
歐洲最大銀行匯豐(HSBC)打算緊縮美國消費信貸事業,讓投資人對金融復甦更加絕望,金融股帶頭下跌。
道瓊工業指數短短二個星期來,由8000多點殺至7000點以下,與2007年10月份歷史高點相較,市值更已蒸發掉一半。史坦普綜合五百指數盤中一度跌破700點,為1996年10月以來破該關卡,收盤時微幅回升至700.82點;那斯達克指數則下跌54.99點、以1322.85點作收。
投資人不僅對金融復甦感到失望,也看不到房市及其他產業有好轉跡象。數據顯示,上個月建築支出持續衰退,衰退幅度是分析師預估的二倍以上,而且製造業指數連續第13個月處於衰退狀態,雙雙顯示經濟低迷不振,分析師認為,房市影響層面大,唯有房市好轉,經濟才可能復甦,投資人也才會重新擁抱股市。
◆ 破天荒!英央行印鈔票救經濟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03
英國中央銀行本周將展開「印鈔票」救經濟的大膽行動,在經濟體系注入大量資本,以刺激經濟、防止通貨緊縮。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5日開會時可望宣布「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上路,這項是央行首次動用降息以外的救市工具。
媒體指出,量化寬鬆形同印鈔票,可把大量資金注入經濟體系,但並非印製實體鈔票,而是以電匯的方式,把錢匯入商業銀行,銀行帳面多出錢來,就能對客戶進行新放款。根據日前的報導,央行將在未來數個月「印」1500億英鎊鈔票,用來收購收購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對市場挹注龐大現金。
「金融時報」報導,預料貨幣委員會並將宣布進一步把利率由1%降至0.5%。面臨經濟衰退,貨幣政策委員會在過去五個月內把利率由5%連番調降到只剩下1%,並且挹注數十英鎊對銀行進行紓困。但根據央行最新的「通貨膨脹報告」,如果貨幣政策不進一步寬鬆,估計英國整體經濟今年會收縮3.7%。
由於利率不可能低於0,央行已無多餘籌碼,只得訴諸「印鈔票」的最後手段。貨幣委員會十分擔心超低利率對存款戶和銀行獲利的影響,但趨近於0的利率,有利於量化寬鬆政策。由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導致貨幣供應增加,推動英鎊幣值下降,因此可能令投資者不願持有英鎊。
◆ 歐盟大帽子下... 暗潮洶湧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 2009.03.03
東歐各國向歐盟求援期能在這場經濟危機中脫困,但遭到冷峻回絕,歐洲再度分裂成兩大敵對陣營的隱憂又浮上檯面,在可預見未來恐怕很難一圓統一大夢。
歐盟的成立有其先天弱點,不僅領導權無法定於一尊,也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機構,加上27會員國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應付這場危機顯得左支右絀。
雪上加霜的是,某些會員國內的保護主義聲浪高漲,各國的經濟需求也大不同,維持使用共同貨幣顯得格外吃力,這些負面因素正在蠶食鯨吞傳統的「團結」概念。尤其某些新會員是前蘇聯集團成員,境內的經濟問題非常棘手,歐盟情勢更顯惡劣。
歐洲能否跨越國界藩籬建立共識,在這場經濟危機的推波助瀾下突然變得非常迫切。南德日報外交編輯科內留斯說:「歐盟現在要證明是否只是個不能共患難的聯盟,抑或是個真正的政治命運共同體。」
對主張歐洲統一者而言,沒有政治同盟就沒有貨幣同盟,更何況歐盟既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與稅務政策,對產業補貼與否也缺乏共同政策,更沒有強有力的領袖救其他人脫離苦海。
光是經濟問題就難以克服,遑論化解政治歧異。目前整個歐盟可粗分成兩大集團,且各自有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一是使用歐元為共同貨幣的16國,但由於加入歐元區必須服從歐洲央行的領導,使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經濟嚴重受創國,無法片面激烈措施以刺激經濟。(綜合外電)
◆ 烏克蘭重災區 銀行也沒現金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9.03.03
烏克蘭金融危機惡化,已有九家銀行被中央銀行接管,民眾對銀行愈來愈沒信心,但就算想把錢提出來,有些銀行甚至連現金也沒有。
年輕電腦程式設計師帕倫科想提領一萬美元 (超過台幣35萬元),在首都基輔的Nadra和Ukrprombank兩家大銀行外,和成千上萬人一樣大排長龍,可是銀行人員兩手一攤,說聲「我們沒錢,愛莫能助」。客戶只能抗議、叫罵。
金融時報報導,烏克蘭民眾即使把錢存在體質強健的銀行,包括西歐金融集團掌握的銀行,還是無法安心,因為央行已禁止民眾將定存提前解約。定存是烏克蘭人最普遍的儲蓄方式。
去年9月以來,烏克蘭的本國幣存款已減少二成,外幣存款也下降一成,失血嚴重。
烏克蘭官方認為,就當前經濟情況而論,社會還很穩定。烏克蘭今年經濟預料萎縮5%到10%,失業率和企業發不出薪資現象則會增加。
然而,烏克蘭政治領袖正忙著盤算年底的總統大選,部分觀察家擔心,民怨會與日俱增。烏克蘭卡車司機最近曾示威,抗議賦稅過重、貨幣貶值。
國際貨幣基金 (IMF)去年同意提供165億美元協助烏克蘭,但撥出45億美元之後,IMF因為和烏克蘭領袖對制度改革歧見過深而停止繼續金援。烏克蘭總統尤希成科和女總理泰莫申科上周末承諾,將彼此妥協、和IMF合作。
烏克蘭的信用違約交換風險,遠高於同樣接受IMF援助的拉脫維亞和匈牙利。烏克蘭幾乎每個星期都面臨新危機,本周末必須支付4億美元給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 (Gazprom),可能再度出現危機。
◆ 俄羅斯瀕臨破產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03
「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在金融海嘯中岌岌可危,隨著金融危機擴散,石油需求銳減,油價大幅回落,俄羅斯經濟恐將陷入十年來的首次衰退,瀕臨破產,1998年重創俄羅斯的金融危機可能重演。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能源國,石油和天然氣是出口大宗,隨著油價由每桶147美元到跌破40美元左右,而且全球「需求解體」,俄羅斯經濟受到重創,數百萬工人失業,各種數據都透露出俄國面臨的危機,而自去年8月和喬治亞共和國的「5 日戰爭」之後,外資撤離超過2900億美元,情形類似1998年俄羅斯拖欠400億美元外債的金融危機;而隨著盧布重貶,俄國政府撥出2100億美元救經濟,0.5兆美元就這樣沒了。
「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社科院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指出,俄羅斯經濟長期與國際能源市場密切掛鉤,國際原油價格幾乎成為俄羅斯經濟的命脈。十年來,國際油價高歌猛進,俄羅斯也賺得盆滿缽滿。俄政府一再強調自己是金融危機中的「避風港」、「安全島」,但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擴散,俄羅斯經濟恐將陷入十年來的首次衰退。
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俄國國內生產總值較前一年成長5.6%,增速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俄國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比減少16%,創15年來最大降幅。
俄國許多企業也出現債務到期難以償還的局面,債務危機可能拖垮整個金融系統。李建民指出,今年俄羅斯大概有1500 億美元外債到期,銀行和企業沒有資金就只能靠政府償還。由於政府尚有能力承擔風險,雖然外債在短期內影響不大,但2011年可能會出現還債高峰。
◆ 經濟學人︰新興國家 信用崩盤隱現
自由時報 2009.03.01
〔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由於投資人接二連三自新興國家逃離,在貨幣、股票以及債券價格重挫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發生外債違約。一些中東市場,尤其是杜拜已經陷入危機,其他新興國家則可能跟著崩塌,產生所謂的骨牌效應。
該文透過三項指標—經常帳赤字、短期負債以及銀行貸存款比率,來判斷一國面對全球信用危機時的脆弱度。就經常帳赤字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而言,去年許多小型東歐國家都出現二位數赤字,巴基斯坦、南韓以及波蘭今年經常帳赤字可能達到八%或以上,相當於泰國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赤字水準。
一九九七年初,泰國的短期負債達其外匯存底的一三○%,預估目前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短期負債比率都超過二五○%,匯豐(HSBC)預估南韓此項比率將在年底超過其正在萎縮的外匯存底,印尼、南非以及匈牙利的外匯存底越變越薄,俄羅斯情況亦然。
用來衡量銀行體系健康度的銀行貸存比,俄羅斯、巴西、南韓以及匈牙利等國在這項比率皆逾一,意味所屬銀行依賴海外貸款,為國內放款提供融資,因此將因為全球信用危機而飽受壓力。
相較之下,亞洲新興市場整體來看仍是全球新興市場中最安全的市場。僅南韓因為龐大的短期外債,以及銀行高度槓桿操作,風險和波蘭一樣高。
上述三項指標只能評估各國的相對風險,要評估一國在面對危機時的絕對風險,必須預估未來十二個月的對外融資需求。瑞銀分析師安德森計算四十五個國家對外融資和外匯存底的差距,發現只有十六國出現融資差距,其他國家的外匯存底即使沒有新的外資流入,皆足以應付未來一年的國際支付所需。這十六國全都位在中歐或是東歐,榜上有名的還有兩個大型新興國家:巴基斯坦以及南非。
大多數新興市場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有助於避開危險,不過很不幸的,信用危機持續越久,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就會縮水得越厲害。
◆ 經濟學人:大陸下半年率先復甦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3.03
英國財經媒體經濟學人預估,大陸經濟可能率全球之先於下半年復甦,沿海省分的經濟展望以環渤海地區優於東南沿海,顯示大陸沿海省分的成長動能,正從珠三角、長三角,往北移動至環渤海地區。
經濟學人訊息部(EIU)日前公布大陸沿海省分的2009年實質經濟成長預測。EIU認為,今年沿海省分的經濟成長將大幅衰減,南方「受災程度」又比北方嚴重,特別是以珠三角為經濟動能的廣東省,今年保八的可能性不大,全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僅7.7%,在所有沿海省分中吊車尾,遠不如2007年相同排行榜的
EIU指出,預期廣東與福建的經濟將受創最重,因為這兩地的經濟結構是以出口為主。
天津成長率 將稱冠
相形之下,天津以11%的預估成長率,居於沿海七省三市之冠。EIU認為,這符合大陸經濟成長動能變化的長期趨勢,即從原來的富庶省分向北轉移,而且遼寧及天津將持續受惠於地方政府吸引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
觀察過去數年,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決定首座大陸晶圓廠在大連落腳,歐洲空中巴士在天津成立第一座A320客機製造廠,天津官方也將把當地打造為航空工業城。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潛力。
觀察預測排行榜上的北京、上海與廣東等最後三名,EIU指出,這三地的經濟都飽受房地產發展不佳的巨大衝擊,但北京憑藉力量較強的服務業與程度較低的外貿業,得以在三地之中名列第一。
推振興方案 保成長
更重要的是,EIU預估中國大陸可能是在2009下半年中,成為第一個走出經濟衰退的主要經濟體,原因在於大陸受到全球貿易下滑的衝擊程度,小於其他亞洲國家。
不僅如此,大陸金融體系的穩固程度優於已開發國家,加上中共官方正在陸續推出經濟振興方案。
EIU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多數將處於衰退,但中國大陸仍將保持成長態勢,全年預估將達到6%的經濟成長率。
◆ 南方朔觀點-這張支票不一樣,它很難兌現
■ 南方朔 2009-03-03 中國時報
在去年大選之後,我就已指出,由於過去阿扁用「國民黨有人才不給我用」來為自己的治國無能找理由,因而產生了人們「國民黨有人才」的假象認知,其實國民黨自從老一輩技術菁英凋零後,它早就已人才斷層兩個世代。能夠看到問題而有見識的人物,在國民黨內早已有如鳳毛麟角!這也是台灣的「話語權」早已不在國民黨這一邊的原因。
而在經濟問題,特別是兩岸問題上,最堪做為代表,過去九個月,馬政府對兩岸經濟可有任何遠見與策略?當然沒有,它只是一相情願的亂開支票,開支票前也不和對方對話溝通,而認定了對方有幫忙兌現的義務,我們的「陸客觀光」如是,「大三通」如是,其他如「開放陸生」、「澎湖博弈」、「開放陸資」等莫不如是,而目前鬧成一片的CECA、ECFA當然亦如是,這種開支票要別人幫忙兌現的做法,開始時對諸如比較技術性而影響面也較小的「陸客觀光」等問題,或許沒有阻礙,反而能夠提前;但對CECA、ECFA這種影響面極大的課題,這張支票還會兌現嗎?稍加分析與研判,它被兌現的可能性極低!
最近這段期間,台灣對外沒有任何溝通對話,就丟出了CECA這張連內容都沒有的支票,而且鬧哄哄成了天大地大的茶壺風暴。而這場茶壺風暴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讓人們看透了各種立場人物那種自以為是的一相情願:有人一相情願的認為靠著CECA就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東協,而不知東協早已是個相當團結的整體,否則中日韓也就不必那麼辛苦的經過多年冗長集體談判才形成「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了。有人自己提不出正面答案而望文生義,連CECA都會想成是CEPA。種種一相情願,最後換湯不換藥,只換了個帽子叫ECFA,而那種一相情願反而更重了:馬英九說對台灣不利的不開放;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說若是要「一中」、「談不成就算了」;而國貿局長黃志鵬則表示,將來只談對台灣出口有利的項目,談的原則是:「得到多,給得少」,這種一相情願只想「得」的開支票態度,說的人在內部可以閃避掉反對派的攻擊,但誰會像以前那樣幫它兌現?
台灣內部為了CECA和ECFA而鬧得口水滿天,而就在同時,我們則看到了一些重大而策略性結構性的變化:
-- 最近在觀念上,大陸已將台商視為它內部的「本土產業」而大舉紓困,第一批包括十五家大企業,如南亞塑膠、捷安特、蘇州和艦等已獲台幣一七三億貸款;未來三年將對台商提供高達六千五百億台幣的貸款融資;至於台商中小企業部分,則將以地方財政支援,詳情仍在研究。
-- 大陸對台海兩岸早已展開策略部署。在海面部分(即以福建為中心而後延伸到浙江、江蘇),已將石化上中下游信息電子、機械設備等列為重點,泉州的「台灣石化專區」已在推動,福建省政府的融資也可能高達千億人民幣。這意味著新一波台商西進已在啟動,這一波西進的利基之一即是在替「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預作準備。
大陸的這些部署,其他方面仍多,在此不能一一舉述,它所顯示的是儘管台灣在鬧茶壺風暴,大陸當局已有了它本身的策略部署,它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也就不必再多說了,大陸方面現在已學會了不在台灣問題上講難聽的話,它只是做它自己的事情。
因此,由CECA到ECFA,不論帽子是甚麼,台灣要簡單的透過「雙邊」協議即得到「多邊」的利益,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相情願,北京不會有興趣,東協也不可能有興趣。東協祕書長蘇林表示,東協會員國都只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兩岸必須自己達成某種相處之道,而後東協始可能與兩邊合作交往。他所說的其實乃是多年以來「博鰲論壇」以及歷次東協峰會早已達成的共識,它沒有太大模糊的空間。
因此,以為憑一相情願開支票,別人就要幫忙兌現;以為一紙雙邊協議,不付出任何東西就可得到一切好處,這不是欺人就是自欺。這種支票已愈來愈不可能。台灣真正重要的,或許就是東協祕書長蘇林所提,去找出兩岸自己的相處之道吧!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台幣匯率保衛戰 彭淮南挺防線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9.03.03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上午上演「戲劇化的翻牌行情」。原本市場一面倒預期台幣今早將貶破35.30元的「彭淮南底線」關卡,但當台幣觸抵35.297元今日最低價後,央行出面護盤、加上外商銀行獲利了結反手大舉拋售美元,台幣逆勢反轉止貶回升,反向升值最高來到35.04元,高低震盪2.57角,中午台幣暫以35.059元作收,台幣逆勢強升1.15角,成交量為6億3500萬美元,「彭淮南底線」算是守住了。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天收盤價35.174元,創22年來的新低後,今早台北外匯市場台幣以35.174元平盤開出後,台幣瞬間挑戰35.30元的「彭淮南底線」,盤中一度急貶至35.297元的最低價位。
但因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會中強調,「一旦市場發生因季節性、偶發性的過度波動時,央行將在適當時機採取適當措施,維持外匯市場的秩序」,加上今早韓元貶勢趨緩,使得外商銀行「見好就收」反手大賣美元獲利了結,使得台幣匯價一路由貶翻升,最高來到35.04元頗有重新升回35元以內的氣勢,中午台幣暫以35.059元作收,台幣升值1.15角。
匯銀人士指出,今早央行在台幣貶至35.297元時出面護盤賣美元,加上連日來台幣一路走貶,外商銀行大多獲利了結,加上出口商逢高出脫美元,今早美元賣單多於買單。
尤其上午11時澳洲央行宣布利率維持3.25%不變,打破原先市場預測將再降兩碼利率,澳幣、歐元急漲,也帶動了韓元、新加坡幣等貨幣跟進走揚,台幣的升值走勢更為明確,台幣從開盤時的大貶1.23角、至中午收盤時勁升1.15角,開低走高的逆轉行情,也讓大家看到彭淮南鐵板價35.30元的「不容輕言貶破」。
但匯銀人士認為,除非韓國局勢好轉,否則台幣貶值趨勢似乎尚未改變,35.30元的彭淮南底線還是有再次挑戰的可能。
◆ 新聞分析》雙率雙低法寶失效 央行下一步?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 2009.03.03
新台幣昨(2)日貶破35元大關,創下35.174元的22年新低。這喚起很多人的記憶,台灣在民國78年4月完全解除外匯管制,在這之前,新台幣是採中心匯率制度,由政府決定匯價。昨天新台幣的收盤價,其實是外匯市場自由化以來的最低水位。
早年新台幣一度要用40元才能兌換1美元,但這是22年以前的事了,現在用「破底」形容新台幣匯率,一點也不誇張。主計處預估今年台灣經濟可能衰退2.97%,是歷年最大衰退幅度;新台幣官方利率和1年期定存利率各跌到0.125%和0.77%的歷史低點;現在,連新台幣匯價都貶到外匯自由化以來的新低。
從各項數字來看,台灣經濟處在60年來最惡劣的情勢。更讓人擔心的是,沒人知道這樣的苦日子還會持續多久。
從正面思考,中央銀行為克服這波史上最嚴峻的景氣寒冬,確實盡了很大的努力,「雙率雙低」政策已經搞到雙率都創新低,可見得央行多麼用力「推經濟一把」。
但從另一面觀察,新台幣利率和匯價雙雙走到新低,除了讓人納悶台灣的情況是不是真的如此糟,迫使央行要使出狠招;更讓人懷疑,如果這麼低的雙率都救不了經濟,政府的下一步還有什麼法寶可用。
在雙率雙低政策下,民眾尚未享受到如央行總裁所說:「當經濟好轉後,全民均將受益。」反而直接面對利息收入減少、資產因匯價貶值縮水的窘境,教民眾如何配合央行「共體時艱,攜手度過難關」?
單以平均每人所得來說,主計處預估今年全年平均每人所得約新台幣47萬元,以預估平均匯率34.09元計算,每人全年平均所得約1.38萬美元,是近四年最低水準。
※ 開動印鈔機,進行量化寬鬆?可別搞成英國那樣。
◆ 龍頭也低頭 台銀又見虧損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9.03.03
銀行業利差持續縮水,加上「銀行挺企業」的政策,連龍頭銀行—台灣銀行也承受不住。據了解,台銀今年元月竟虧損新台幣5,000多萬元,近半年已經出現兩次單月虧損,公營行庫經營出現警訊。
台銀過去營運很少出現虧損,且在經營好的時候,一年的獲利甚至可以達到一、二百億元。但是情況在去年就明顯改觀,去年9月因為存款突然大量流入,近三年首度出現單月虧損6億元,全年獲利萎縮到80億元;今年1月,再度因為利差過小而虧損。
金管會預計今(3)日發布1月本國銀行資產品質情況,將公布各銀行1月的損益。同為「銀行挺企業」標竿的公股銀行,包括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等,其獲利情況也備受矚目。
台銀主管指出,1月出現虧損,主要是因為中央銀行去年9月以來七次降息,銀行存放款利差跟著下滑(註:銀行收存款再拿去放款,二者之間的利差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加上金融海嘯來襲,台銀身為公股銀行龍頭,無法拒收存款,去年9月以來,湧入存款累計新台幣3,000億元。
台銀原本計劃提高利差收入較高的活存比重,但因其他投資市場持續走空,民眾投資轉趨保守,資金仍湧進定存,台銀的活存比重不升反降,從原本的33%降到27%。
此外,由於市場普遍預期央行仍然有降息空間,統計到1月底止,台銀吸收到的定存中仍有45%的存款是採固定利率,台銀利息負擔也愈來愈沉重。
為避免利差收入再縮水,近來部分政府部門放款標案,台銀已不再加入削價競爭的流血戰,也因此,台銀元月放款規模微幅下降,連帶影響獲利表現。
銀行業者表示,國內存款移動,都往公營行庫,造成公營行庫的資金成本壓力很大,但現在的存放利差只剩下1.5個百分點,再加上銀行挺企業政策,要求展延本金、或利息掛帳,對銀行業的盈餘一定有影響。
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預估,到今年6月,存放利差可能只剩下1.2個百分點。銀行業者說,如果利差只剩下1.2個百分點,將只能維持銀行基本營運,銀行無法承受任何風險,更遑論支持銀行挺企業的政策。
◆ 銀行業救火 恐變成傷兵
【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何易霖】 2009.03.03
金融風暴重創半導體業再添一例,且由DRAM產業吹向封測業。繼茂德成為國內第一家向政府提出紓困的半導體廠後,力晶也獲得600億元銀行聯貸展延,封測廠南茂此時私下積極與銀行協商展延貸款,銀行業者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半導體廠業務都與記憶體相關,加上日前大同集團旗下面板廠華映也傳出向銀行提出展延貸款,肩負台灣經濟命脈的雙D產業都面臨財務吃緊壓力。
銀行團已同意茂德高達560億元的貸款展延償還本金一年,並獲增貸30億元,以支應到期的海外可轉債償債壓力茂德在獲銀行團支援後,今年將可減少約100億元的現金支出。
力晶目前向銀行貸款金額高達600億至700億元,已獲銀行同意展延半年,力晶可望藉此減少上百億元現金流出。
南茂是首家要求銀行展延貸款的封測廠,要求展延貸款金額仍有待確認。只是南茂債權銀行與茂德一樣,都是以台灣銀行為主,在政府極力拯救這些業者時,風險已由半導體廠移轉至銀行,隨金融股最近重挫,看來銀行本身未來的問題不會少於半導體廠。
◆ 就業糟 首季減9.1萬工作機會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3.03
國內景氣復甦跡象不明,就業市場重衰! 根據勞委會調查廠商人力需求狀況,發現今年第一季事業單位淨減少工作機會高達9.1萬個,創下史上新高,實際衰退情況較去年底廠商預估數據嚴重16倍以上。若再加上廠商預估第二季將淨減少2千4百人, 總計今年上半年淨減少聘僱人力將高達9.4萬人,失業率最壞狀況果然還未來臨。
勞委會推測,廠商實際減少人數較預估人數落差大,原因可能是廠商面對勞委會官方調查時,對於是否減少聘僱回答「較為保留」,導致預估人數與最後實際數據出入較大。
勞委會去年底曾公布廠商預估今年第一季人力需求,預估事業單位今年第一季將增聘人力2萬1千人,減少聘僱人力2萬6 千餘人,總計將淨減少5千6百個工作機會。但是勞委會最近調查第二季人力需求時,同時詢問廠商今年第一季人力聘僱情形,發現實際狀況惡化程度嚴重,實際增加聘僱人數扣除減少聘僱人數後,淨減少工作機會高達9萬1千人,較原先預估淨減少的5千6百人增加16倍之多。
這項調查數據,不但是勞委會從事該項調查以來最慘結果,也反映最壞情形顯然還未出現。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季人力需求實際情形是,只有9.78%事業單位較去年第四季增加僱用人力,30.29%減少僱用。僱用人數方面,同期間增加僱用人力只有1萬8千人,但減少僱用人數卻高達11萬5百人,淨減少人力達9萬1千7百人。
調查結果發現,今年第一季各行各業人力需求都嚴重衰退,其中以製造業最嚴重,減少人力達5萬1千8百人,其次是批發及零售業淨減少1萬4千3百人,支援服務業淨減少9千3 百人居第三。
更值得重視的是,第一季減少僱用人數以「經常性僱用員工」減少7.2萬人最多,「非典型僱用員工」則減少1.9萬人,其中1萬人屬於臨時或季節性員工,4千5百人為部分工時員工,4千4百人為派遣人力。
總計第一季減少僱用的11萬人,平均每家事業單位減少15人,減幅為9.6%。按行業觀察,平均每家減少人數超過20人者以支援服務業減少26人 (減幅21.9%)減幅最多,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服務業」減少22人 (減幅21.81%)。以員工規模來看,規模愈大者,平均減少員工人數愈多、減幅愈少,其中500人以上規模平均每家減少63人,減幅5.03%;30-99人規模者每家減少10人,減幅20.26%。
◆ 真是怪了 無薪假數據公布無故取消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3.03
勞委會統計處「98年第二季人力需求調查」出爐,但是原本應該同時公布的「無薪假最新狀況調查」卻無故取消,勞委會統計處雖然解釋,原因是勞動條件處已經要求事業單位通報無薪假,為免「資源重複」,因此取消調查。但由於勞委會之前曾承諾將定期更新無薪假數據,而且表示「問卷已經發出」,此舉仍啟人疑竇。
勞委會曾在1月間公布去年12月企業無薪假狀況調查,當時是針對全台200以上員工、2953家企業做調查,調查結果實施無薪假企業約17.8%,受影響人數20.2萬人,佔全體勞工8.9%。勞委會表示,為了進一步掌握200人以下企業實施無薪假狀況,將會在今年進行第二季人力需求調查時,同時調查無薪假,當時還說「問卷已經發出去」,未來會定期更新數據。
但是勞委會今天第二季人力需求調查出爐,獨缺「無薪假」調查數據。統計處解釋,基於該會勞動條件處已經要求企業無薪假必須通報,「統計處就不做重複工作」,未來若要需要,「會請示後,再進一步規劃。
惟勞委會要求通報無薪假,並非強制,因此通報數據與實際數據本來就有落差,而且官員當時曾表示「問卷已經發出」,到底無薪假調查有沒有進行,還是數據不肯公布,仍然令人質疑。
◆ 勞工訴訟補助 失業者:我要救命錢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9.03.03
勞資糾紛多,但勞工沒錢、沒法律知識,想對抗大老闆比登天還難。勞委會昨天宣布提撥四千萬元推動「勞動訴訟扶助專案」,補助勞工跟老闆打官司。
台大法學院副教授李建良認為,勞委會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能否真正幫助勞工有待觀察;工商團體則表示「不要造成勞資對立」,還有業者認為打官司曠日費時,鼓勵訴訟根本就是害勞工;勞工團體也認為,許多勞資爭議處在模糊地帶,跟老闆「法院見」,即使有補助也勝負難料。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她最討厭聽人家說「律師是幫有錢人打官司」,她認為這個制度會改變台灣法律人生態,會讓律師把勞動專業這一塊補起來。去年勞資爭議達兩萬四千多件,其中六成都透過協商解決,勞方充滿無奈,勞委會要給勞工免費法律服務,讓勞工有「對等的武器」對抗資方。
勞委會估計四千萬元可協助兩千名勞工。勞工可獲補助律師費、保全程序、強制執行等費用。
法扶基金會董事長古登美表示,法扶律師基於公義協助勞工,只收取市價三分之一費用;秘書長郭吉仁說,法扶協助的勞動官司勝訴率約七成,算滿高的。
桃園縣產業工會理事長毛振飛指出,現在是非常時期,失業勞工要的是救命錢,打官司對勞工來說太遙遠了、緩不濟急。且打官司不一定贏、贏也不一定拿得到錢。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表示,目前景氣不好,人力調整是正常的,若不讓資方有彈性調整空間,最後是逼得資方關廠歇業,造成更多的失業人口;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也表示「莫名其妙」,如果企業真的有錯,為何不直接請主管機關出來以行政力量來約束不好的公司?
桃園縣產業工會理事長毛振飛說,他擔心台灣法官的勞動法知識不足、或是未站在弱勢這一方,無法為勞工爭取實質權益。建議政府成立勞動法庭,專門處理勞資糾紛。
◆ 產業創新草案 搶鮮送審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9.03.03
立法院第三會期開議,為了拚經濟、吸引台商回流,經濟部優先送進「產業創新條例制定草案」、「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希望本會期過關,以順利推動經貿營運特區。
立法院第三會期各委員會召集委員,昨天由各委員會立委投票選出,名單一公布,經濟部、農委會立即把這會期的優先重要法案送至經濟委員會。
經濟部送進來的優先審議法案包括「產業創新條例制定草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制定草案」、「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六案。
由於促產條例相關租稅優惠將在98年底落日,產業創新條例為延續法案,主軸在研發及人才培育投資抵減、簡易加工免徵營所稅、科學工業公司進口國內無產製機器設備免徵關稅及營業稅等。
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乃因應兩岸大三通,及各國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外在環境變動,加工出口區內得劃定地區作為經貿營運特區,扶值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其租稅優惠、許可輸入品、免徵商港服務費、僱用外勞比率等,有別現行加工出口區,都有特別規範。
農委會急著送進經委會召委辦公室的則有,「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森林及自然保育署組織法草案」、「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農業科技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30、34條修正草案」、以及「農業金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五案。
◆ 社論-不能照抄課本上的經濟政策
【本報訊】2009-03-03 工商時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呼籲世界各國:穩定金融,刺激總合需求,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聯手對抗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IMF的藥方,對失業人口遞增,失業率已達5.31%的台灣適用嗎?
台灣的金融相當穩定,金融產業的獲利能力雖然下降,產值對GDP的貢獻也顯著減少,但是資本結構依然健全,沒有僵屍銀行。所以,金融穩定對台灣而言,不成問題。真正的問題出在外部需求銳減、出口腰斬所導致的總合需求萎縮和失業遽增。
外需減少,如何是好?便宜行事的辦法就是擴大內需,用內需彌補外需,以恢復總合需求。所以,政府先發消費券,鼓勵民間消費;然後訂定四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增加政府支出;而中央銀行也連續降息7次,試圖刺激民間投資。這些對策,一概抄自總體經濟學的教科書,如果是期考,當然得滿分,可惜是經濟實情與台灣實務,所以不及格。
不及格的原因有二。第一,中央銀行調降利率過火,政策有欠周詳。須知,台灣的國民儲蓄率很高,利息所得佔可支配所得的比例,遠遠超過西方國家。存款利率一旦調降,利息收入隨之減少,國民所得跟著下降,民間消費立即萎縮,而且萎縮的程度遠勝於他國。中央銀行連續七度降息後,二年期定存利率只剩下0.845%,活存的利率更低到史無前例的0.1%。存款利息的減損平均分攤給每一位國民,一人淨損16,880元。損失金額是發放消費券金額的五倍。換言之,如果發消費券是讓內需奮進一步,央行連續7度降息則是讓內需猛退5碼。央行應該檢討的是:這是幫忙,還是幫倒忙?
其次,出口乾涸所形成的缺口,大到無法用財政支出填補。如果繼續往無底洞丟錢,將使國債急速增加,最終勢必拖垮經濟復興所需的本錢。根據最新的貿易統計,一月份的外銷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26.3億美元,相當於4,300億台幣,衰退的幅度是42%。所以,政府四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只夠彌補1個月的外銷衰退,但是1年有12個月,就算擴編10倍的特別預算也是杯水車薪。因此,政府應該省思:這種精衛填海的行動,於事何補?
既然降息是錯誤的,擴大公共支出亦屬可議,那麼適切的政策為何?首先,就貨幣政策而言,如果央行降息是為了減輕房貸戶的利息負擔,避免大量違約拖垮金融體系,則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放寬房貸的展延條件和展延期限,給失業的房貸戶一個喘息空間,靜待經濟復甦。幸運的是,此一措施已獲台銀、土銀與合庫等大型行庫採納,並透過銀行公會勸說全台的商業銀行共同行動。遺憾的是,這項政策採行得太晚,利率已經低到破表,民間消費已經受傷。
其次,就財政政策而言,IMF雖然鼓勵各國增加政府支出,但是也坦承:一項對A國有效的方案,對B國不一定管用。換言之,政府花大錢不一定救得了經濟,必須針對目標使錢才對。所以,四年5,000億的特別預算,在經費用途上應當重新檢討,務必集中火力,不能亂槍打鳥。而當前最大的威脅,就是失業問題。因此,所有間接幫助就業的支出,各種迂迴減少失業的方案,都不如直接提供工作機會,直接救助失業家庭來得有效、乾脆。既然如此,何不將特別預算的各項支出朝這個方向調整?
這次金融海嘯的規模、強度與後遺,讓全球戰慄。絕對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一次衰退,有人甚且擔心它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複刻版。萬一西方富裕國家的經濟真的陷入長期蕭條,台灣的外銷將難以回春,總合需求的缺口就會一直存在。所以,國人應作最壞的打算,政府須作最好的防範,共同對付最危險的可能,亦即,大量失業的可能。惟有做好準備,才有可能對抗意想不到的衝擊。奧地利學派說「繁華不再,但是繁華終究再來」。這就是經濟循環。
◆ 不見新機 就是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3
這一場金融海嘯,台灣經濟受傷慘重,大家眾口一詞,指責過度倚賴出口釀成大禍。因此馬總統也公開指出,台灣應從出口導向適度轉為內需導向。然而說來容易,究竟該從何處下手,部會首長言人人殊,如果到最後只是重談一些老調,跟過去多年來一樣,拿不出具體行動,仍將是春夢一場。
只是當春夢再醒,可不會跟過去一樣,還有一柱擎天的出口業支撐;因為包括馬總統在內,每個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場浩劫衝擊全球,尤其是始作俑者的美國,所以浩劫過後,全球經濟會大洗牌,但許多人尚未見,洗牌的矛頭正指向出口導向的每個國家。
台灣出口導向半個世紀,從來沒出過大亂子,過去輝煌燦爛的經濟奇蹟,正全拜出口導向之賜。不僅台灣如此,近20年全球許多奄奄一息的落後國家,也正是服了出口導向這一帖靈丹妙藥才能生龍活虎,甚至平地崛起,其中有一個外人常不易參透的玄機。
就落後國家而言,所謂出口導向,就是有效運用其唯一的利基──所得低落、工資偏低,將極具價格優勢的廉價勞動以代工生產兩頭在外的方式推往先進國家,賺取工資差價,藉此進一步提升經濟競爭力。一旦將這一扇大門關閉,不論這個國家如何用力發展內需產業,由於唯一的利基消減,源頭活水枯竭,這個自己吃自己的國家立刻又會退回奄奄一息的困境。
因此,落後國家除非神經錯亂或者得意忘形,自不敢輕易關閉出口導向這一條活路;只有在利基漸趨薄弱、出口競爭力消失殆盡或者先進國家進口的大門猛然關閉時,才不得不設法另覓他途。
台灣在20年前即因緣際會,嘗到無情的閉門羹,被迫退出加工出口業,也拱手讓出經濟高速成長的獨門機會。不過幸好接棒的中國大陸等經濟體其規模百倍之大,加工出口所創造的中上游原材料商機盡成台灣的囊中物;因而我們復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與高度相容的產業鏈,成為加工出口鏈更上一層的出口導向國家,在愚蠢鎖國自誤時,還能保住命脈。
但這個加工出口鏈先天上並不健全,因為站在買方最重要地位的美國,多年來幾乎是在流血輸入,靠著美元大量流出、發出巨額國債,來融通有如天文數字的貿易逆差。因而一方面這規模高達數十億的廉價勞動,大部分產品正是靠美國寅吃卯糧的貪婪國民不理性的消費模式在消化;另一方面伴隨著大量加工出口的全球貿易額快速擴張,也正靠著美國逆差所釋出的美元資產在融通。一旦美國改變,這個加工出口鏈就土崩瓦解。
金融海嘯乃是貪婪的美國華爾街金童登峰造極之作,他們無法無天地操作金融槓桿,讓全球的信用、美國消費者的胃納膨脹到空前的地步。然後在房市泡沫破滅時也轟然爆炸,留下無數受害者與無窮無盡待償的負債。美國當然改變了,專家預測,幾年乃至幾代之內,都不會再大肆消費。因此出口導向的最終目標消失,融通國際貿易的美元資產大減,加工出口國的黃金時代劃下句點,居於其上一層的出口導向者,如台灣,也不再能倚恃對他們的出口延續命脈。
台灣將何趨何從?我們再三狗吠火車一般地強調,台灣要透過徹底的再造,開創台灣的新價值;例如,從南到北打造三個新加坡,提前兌現兩岸三通的商機;利用15萬大軍從頭到尾檢視台灣,讓台灣脫胎換骨,展現出觀光、醫療、文化的新面貌;拋開鎖國思維重新檢視台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發掘無窮的潛力。做得到,台灣有新機;做不到,就是危機。
※ 大家來賣手機。
◆ 手機新市場 瞄準窮國
聯合新聞網 2009/03/03
聯合國2日出爐的報告指出,全球手機普及率達六成,顯示行動電話已成為民眾首選的通訊技術,在貧窮國家尤其明顯,開發中國家已成為推動手機市場成長的主力。
國際電信聯盟(ITU)說,截至去年底,全球行動電話用戶達41億人,2002年僅10億人左右。同時期,有線電話用戶數成長緩慢,自10億人增至12.7億人。
ITU說,目前開發中國家的手機用戶約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二,2002年僅占一半不到。
網際網路的普及率成長近一倍,自2002年的11%躍升至去年的23%。貧窮國家的上網率仍然很低,2007年非洲僅有二十分之一人口上網。
寬頻固網在富裕國家的普及率增至近20%,在全球的普及率僅5%。
行動寬頻的用戶快速成長,全球普及率為3%,在已開發國家則達到14%。
報告同時依據資訊與通訊科技(ICT)的先進程度,評定世界各國的排名順序。瑞士排名第一,南韓第二,丹麥第三,其次是荷蘭、冰島和挪威。
南韓是排名領先的國家中,個人平均所得最低的。ITU統計部門負責人泰絲契爾女士(Susan Teltscher)說:「南韓政府積極推行ICT相關政策,把ICT當成優先產業。」
人口密度高的小國如盧森堡和香港表現良好,分別名列第七與第11。中國和印度等大型開發中國家,受人口眾多影響,排名分別為第73與第118。美國在全球154個國家中排名第17 。
緬甸是唯一在可得性和使用率兩項指標的排名都大幅退步的國家,過去五年下滑近90%。緬甸軍政府不讓異議人士使用網路,不但暫時中斷網路,還逮捕網路部落客。
窮國與富國間的「數位鴻溝」在2002年至2007年間仍保持不變。報告說:「儘管開發中國家有長足進步,ICT發展的鴻溝仍然存在。」
【編譯周子渝/美聯社二日電/經濟日報】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倒轉的世界 經濟逆境中的逆向操作
* 倒轉的世界
* 全球商品價格 重挫
* 羅吉斯:美股未觸底 準備賣美元
* 巴菲特示警 美債恐泡沫化
* 柏南克邊罵邊救AIG
* 美消費信貸新制 25日上路
* 8年來首見 澳洲經濟上季負成長
* 台韓星日央行 聯手干預匯價
* 新加坡 首季裁員破萬
* 就業惡化 勞委會預估大失準
* 近24萬人無薪假 首季少9萬職缺
* 小鳳凰創「皂」奇蹟 進軍上海
* 設窮人銀行 劉揆考慮
* 劉揆拍板 近貧補助4月再上路
* 淨值減損300億 新光要賣A11
* 壽險業利差損 不能說的秘密
* 這窟窿 比金融重建基金還大
* 神豬就躲得過金融海嘯?
* 社論-經濟逆境中的逆向操作:全球佈局的長期規劃
◆ 倒轉的世界
【文/郭庭昱】 2009/03/03 財訊月刊
全球經濟制度:
全球化→ 本國化美國消費帶動 → 政府支出領頭民營化,競爭、效率當道 → 國有化,企業紓困優先
解除管制,自由開放 → 重新管制,保守防弊
創富優先,成長第一 → 分配正義,社會福利
企業營運潮流:
景氣循環,等待回春 → 結構改變,需求萎縮
擴張求大,多角經營 → 聚焦求精,回歸本業
上市槓桿融資,資產擴大 → 下市去槓桿化,負債削減
金融投資方向:
私募基金花招百出 → 資本市場回歸單純
共同基金單向作多 → 多空避險操作
金融商品複雜、高風險 → 設計、資訊簡單化
「三十年以來,很多人說只有資本主義才可以救中國,可是,現在他們恐怕要改變觀點,說只有中國才能救資本主義。」幾分恭維、幾分期望的一段話,出自二月初英國《金融時報》專訪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時,記者的一段引言,這或許是自清末百年來,中國領導人在西方媒體上最揚眉吐氣的場景。中國出手解救資本主義?即使只是記者的想像,但過去,誰能想像這樣的世界臉譜?
全球金融風暴不到半年,已經出現經濟問題而帶來的政權輪替,由冰島打頭陣,誕生第一位女同性戀總統,美國出現第一位黑人總統,弱勢族群掌握民意的權杖,全拜危機所賜。歐美大型金融機構相繼國有化、數億人口加入失業的行列,危機加重,人心思變,思潮與實體世界相互激盪尋求新的出口。
問題在經濟!自從九○年代冷戰結束後,資本主義轉速加快,帶給人們史上最富裕的好日子,○七年次貸風暴、○八年雷曼破產,戳破種種「紙上富貴」的白日夢。據估計,過去美國人擁有五十兆美元資產、廿五兆美元負債;黃梁一夢醒來只剩下三十兆美元資產,而廿五兆美元的負債還在持續上升,鉅額財富蒸發,世界豈能不倒轉?
「經濟冷戰」是否來臨?
升斗小民的經濟壓力積沙成塔,透過民主制度的選舉任期制,迫使各國政策偏向貿易及信貸保護主義、去全球化、匯率貶值競賽,經濟思潮大逆轉,檯面下種種暗槓、抵制,比檯面上大拜拜式的經濟合作會議更殘酷更真實。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下,逐漸從自由的資本主義向築起高牆的保護主義傾斜,「經濟冷戰」是否來臨,值得觀察。
全球股市、匯市、商品市場就像是投票機,隨時監視國際政治及經濟的一舉一動,用資金移動投下贊成或反對票,人心惶惶,金融市場的波動也特別大,銀行業首當其衝,平日多金的CEO從肥貓變瘦鵝,政府的官僚系統進入金融業,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還能維持效率嗎?
一位民營銀行業者苦笑,以前是銀行怕企業倒,現在企業家還會問銀行經理「你們銀行會不會倒啊」;記者近來向銀行業者打聽:「景氣這麼差,你們的『放款黑名單』上有誰?」,馬上被回嗆:「這樣問太外行啦,正確問法是『哪些企業是安全名單?』」放款名單從過去的「負面表列」到如今的「正面表列」,緊縮程度有天壤之別。
全球化的苦果之一就是災難也跟著全球化,銀行貸放功能失靈,企業資金明顯斷鏈,倒閉潮將引爆另一波實體經濟的災難。同時,過去滿手現金、點石成金的避險基金更是自身難保,將有八成業者被迫整併或消失,很多過去等著被私募基金收購的企業,乾脆選擇下市或私有化。此外,資本市場籌資困難,還要應付證監機關重重管制,更強化下市的誘因,今年很可能會出現下市比上市更熱門的怪異現象。
倒轉的世界也有新機會
包括日本、美國、歐洲、台灣及相關的亞洲國家,近期經濟數據都演出大驚奇,高失業率、負經濟成長率等等,都是幾十年來僅見。經濟環境由過去幾年的成長,倒轉為今日的需求萎縮、不確定,迫使全球型大企業經營策略轉向,企業經營的中心思想由加法變減法,降產能、降負債、降庫存,處分產品線及轉投資,整併潮勢不可免。麥肯錫顧問公司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後,針對企業領導人的調查顯示,五四%受訪者認為他們所在的產業會進行整併。
世人承受著眼前的經濟災難一如聖經描述的「必有災禍從這國到那國,並有大暴風從地極颳起」,總體經濟、國際政治、企業競合、金融市場的巨變與衝擊,很難在短期內反轉,據美國商務部二月的統計,去年十二月消費性支出相較前一個月下降一%,連續六個月下跌,也是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個人消費開支連續下跌的最長時間。影響所及,美國人開始積極儲蓄,○八年第四季美國人儲蓄總額占稅後收入總額比例增加到二.九%,而○七年該比例不及一%,到底要消費救經濟,還是要存錢救自已,美國人已經選擇了後者。
也在二月,原已趨穩的國際股市卻在市場憂心歐美大型商業銀行遭政府接管及東歐危機加重而紛紛破底,新台幣、韓元競相貶值,市場依然動盪不安。緊縮的氣氛席捲了大半個地球,私人消費仍維持成長的大國,僅剩下中國,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維持在二成,元月份汽車銷售更是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市場。溫家寶很清楚:中國救不了世界,能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如果沒有處理好民生問題,將會是中國的大問題。
金融市場陰溝翻船,造就了一個倒轉的世界,加入社會主義思潮的新資本主義,在等待救贖的同時,看似荊棘密布,卻是機會處處。美麗的煙火與傷人的炸藥,在化學本質上本是一體兩面,最大的差別在心理,煙火是可控制的恐懼,炸藥則令人失控。面對新世界也一樣,用看煙火的心情看未來,新價值、新機會、新勢力終將浮上檯面。
【詳細內文,請見財訊月刊324期】
※ 相關報導:
* udn全球觀察 - 收金融爛攤子人士:我的獎金太少了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326&f_SUB_ID=3045&f_ART_ID=181131
◆ 全球商品價格 重挫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彭博資訊三日電】 2009.03.04
全球經濟惡化的疑慮增溫,拖累商品價格2日重挫,跌幅創五個月來最大,其中國際油價大跌10%,金價也連續第六個交易日走跌。
西德州輕原油4月期貨2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一度重挫4.61美元,跌至每桶40.15美元,跌幅為今年1月7日以來最大。
投資人擔憂全球經濟今年恐難好轉,將抑制能源、金屬與穀物需求,拖累其他原物料的價格同步重挫。追蹤19種原料價格的路透/JefferiesCRB指數重摔5.3%,創去年10月至今的最大跌幅。
黃金的光芒也略為失色,4月期貨2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下跌2.2%,每英兩報921美元,收盤時拉回到940美元。
金價已經連跌六個交易日,是去年10月以來延續最久的跌勢。
Integrated經紀服務公司首席交易員麥吉指出,隨著股市狀況變糟,部分投資人可能選擇結清黃金期貨部位,以應付保證金追繳,因此「目前黃金正面臨賣壓」。
此外,可可價格也創下約一年來最大跌幅,主因是象牙海岸可望出現大豐收,加上全球需求減緩可能造成生產過剩所致。紐約ICE交易所可可5月期貨2日重挫8.3%,跌到每公噸2,213美元,盤中最低跌到2,198美元,為去年12 月8日以來首見。
※ 不過台灣因為種種人為、非人為因素,很多商品目前還是漲漲漲。
◆ 羅吉斯:美股未觸底 準備賣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4
曾經與索羅斯共同創設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的投資大師羅吉斯3日說,美國股市這波熊市還沒有觸底,在經濟復甦以前,不會有持續的大漲。
羅吉斯是近年第一位預測到商品期貨會大漲的投資人,目前他也不確定要投資那裡,但他準備出售美元,他說美元有嚴重的缺陷,他可能改而購買商品期貨。
他認為經濟刺激方案不會帶來持續復甦,因為政府是在扶持要倒閉的企業,而不是讓他們破產重整,「這些對經濟不會有幫助,只是延後需承受的苦痛」。
羅吉斯指出,日本過去嘗試用財務刺激來拯救經濟,可是沒有效果,但像1990年代披索危機後的墨西哥以及銀行危機後的瑞典,則很快反彈,沒有讓經濟陷入漫長的困境中。
羅吉斯說:「我不認為現在股市已經觸底,可能因為政府大量的財政刺激而上漲,但不會持久。經濟還會轉壞,不可能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希望股市會好。」他批評政府試圖穩定金融市場的努力,說這些資金挹注會帶來美元貨幣危機,帶來各種動盪。
羅吉斯準備在今年適當的時候將美元出清,也在考慮下一步的投資行動,「我還不知道要將錢投入何處,目前只是觀察,有可能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商品原料,因為只有它們的基本面還在擴張」。
羅吉斯在1970年因為創辦現在已經關閉的量子基金而出名,該基金在10年內投資報酬率達4200%,同期間史坦普500指數只上升50%。
◆ 巴菲特示警 美債恐泡沫化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3.04
投資大師巴菲特警告,美國債券市場「泡沫化」,但投資人眼見道瓊指數暴跌至近11年新低,在無其他更好避風港的前提下,仍搶進美國公債市場。
巴菲特認為,信用危機、房市和股市崩盤,讓投資人裹足不前,資金才會一窩蜂湧向債信評等最高級的債券市場,公債價格因此水漲船高。
道瓊工業指數2日跌破7,000點關卡,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3%,3日在紐約早盤報2.95%,三個月期的短期國庫券殖利率從0.27%漲到0.29%。殖利率和價格走勢相反,代表美國公債搶手,價格不斷上漲。
股神巴菲特日前在致波克夏股東的公開信中指出,去年底的美國公債泡沫,與1990年代末期的網路泡沫和2000年初的房市泡沫,一樣非比尋常。
許多市場人士認為,美國公債債價格上揚是基於經濟基本面,更何況如今也沒什麼地方是資金安全的避風港。
Action Economics公司全球固定收益分析師總監魯柏特表示,投資人此刻只想保值。她同意「公債價格相當高檔」,但這是因為大家持續要買債券。
對她而言,泡沫帶有投機意味,是指投資者近乎不理性地搶進一種投資。但她認為目前買債券是相當理性的投資策略,因此並未催生出泡沫。
美林編纂的美國國債指數(U.S. Treasury Master Index)顯示,美國公債今年前兩個月讓投資人損失3.6%,該指數去年報酬率高達14%,為1995年來最佳。
但巴菲特也警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和財政部竭盡所能刺激經濟恢復成長,那些「理所當然」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景氣方案,很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突然攀高,重創固定收益商品投資人。
巴菲特在信中寫道,現金已賺不到什麼錢,其購買力在一段時間後勢必愈來愈低。
Advance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呼應巴菲特的看法,表示美國政府和Fed恢復美國經濟的努力,將導致通膨再起。
費城聯準銀行總裁普洛瑟上個月底也說,Fed把利率降到接近零,且資產暴增到1.9兆美元後,應該想出一個退場機制,縮減信用。
◆ 柏南克邊罵邊救AIG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04
美國政府四度出手救美國國際集團(AIG),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今天在國會作證時受到議員痛批,柏南克表示救AIG是出於「不得已」,同時嚴辭譴責AIG經營類似「避險基金」,游走主管機關監管權邊緣,因為行險而讓自己瀕臨破產深淵。
參院預算委員會代理主席魏登傳達民眾的不滿說,「什麼時候納稅人才可以不被AIG的巨額虧損綁架?」
柏南克表示:「如果要說在整個(金融危機)18 個月以來,什麼事讓我最生氣,那麼沒有一件事比AIG讓我更惱火。」他指責AIG鑽監管系統的漏洞:「金融產品部門並非疏忽,基本上這是一個避險基金依附於一家穩定的大型保險公司,做了許多不負責任的賭注、招致龐大的虧損。」
對於美國政府對AIG注資300億美元,柏南克辯稱,「這不是救AIG、也不是救AIG的股東,而是為了保護美國的金融體系、避免全球經濟陷入更嚴重的危機。」他表示,AIG和全球銀行的關係錯綜複雜,若倒閉將對銀行體系造成衝擊,並在保險體系掀起巨浪。美國政府救AIG是因為「別無選擇」。
柏南克同意應該制定更嚴格的規定,以防止類似AIG的事件再度發生,但為今之計只有幫助AIG。南卡州共和黨參議員葛理漢詢問:「是因為它太大、倒下影響巨大嗎」?」柏南克回答: 「很不幸,是的。」
柏南克表示,理想狀況是幫助AIG賺錢,以償還政府的借款,但參議員多表懷疑,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班寧說:「問題是聯準會和財政部開了門,未來將有更多的紓困請求。」
柏南克發表上述談話前一天,AIG宣布去年第四季大虧617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並使得該公司2008年淨損上升到993億美元。
◆ 美消費信貸新制 25日上路
自由時報 2009.03.04
〔編譯羅倩宜/綜合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及財政部週二宣佈,新的消費信貸放款機制TALF(短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將自三月二十五日起正式上路,這項機制的放款規模最高將至一兆美元。
根據Fed與財政部所公佈的實施辦法,紐約聯準銀行初步將向持有AAA等級資產擔保證券的持有人放款,金額最高至二千億美元,對象包含汽車、信用卡、學費與小型企業等消費性貸款,且往後不排除擴大範圍。
財政部原定撥款兩百億美元來保護TALF機制出現損失,財長蓋納則計畫增加至一千億美元,讓Fed可擴大放款金額至一兆美元,並增加接受擔保品範圍,包括商業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等。
此外,花旗銀行週二表示,將對失業屋主降低房貸月付額至平均五百美元,以符合政府拯救房市目標。
日前接受美國財政部第三度紓困的花旗集團,宣佈最新的降低房貸措施,失業且延遲付款逾六十日以上或違約的屋主,都有資格申請這項「失業屋主救助計畫」。但屋主必須是在花旗申請第一手房貸,且該房屋必須是屋主的主要住所。花旗預計約有數千人符合申請資格。
◆ 8年來首見 澳洲經濟上季負成長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法新社坎培拉4日電】 2009.03.04
澳洲今天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最後一季,經濟意外萎縮0.5%,這是澳洲經濟8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
儘管政府推出兩套金額超過500億澳元(325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來刺激經濟成長,但經濟數據仍遠遠低於市場預期成長0.1%。
雖然2008年經濟增長0.3%,經濟專家認為,年度最後一季經濟滑落至負成長,顯示澳洲有跌入衰退的危險。
經濟數據欠佳,衝擊澳元匯價應聲重挫,下跌0.65 美分,成為63.15美分。
Bell Direct分析師告訴「天空電視台」(Sky News):「數據大出市場意料之外。」
◆ 台韓星日央行 聯手干預匯價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9.03.04
亞洲主要中央銀行聯手干預穩定匯市,昨(3)日包括台灣、南韓、新加坡和日本央行,盤中同時出手拉抬自家貨幣,新台幣走勢由貶轉升,終場升值7.9分,以35.095元收盤。
昨天除日圓貶值0.6%,韓元、星元和新台幣都以升值收盤。市場強調,新台幣35.3元的「彭淮南防線」不是主要關卡,市場注意重點其實是1,600韓元的「南韓償還外債」底線,若韓元貶破1,600元,新台幣將直闖35.5元。
亞洲央行近年鮮少大規模聯手干預,銀行外匯主管指出,昨天各央行會同時出手,主要便是擔心南韓爆發外債違約會讓資金大量撤離亞洲,因此合力想「撐」住韓元。
據了解,央行前陣子助貶新台幣時,回補不少美元,儘管這兩天央行盤中賣出美元阻貶新台幣,預期明天央行公布2月外匯存底餘額可能首度突破3,000億美元。日本先前公布外匯存底餘額則已突破1兆美元。
銀行主管指出,新台幣昨天開盤便下測35.225元,因亞洲央行聯合出手,盤間新台幣演出逆轉秀,成功守穩35.3元彭淮南防線,盤間價格高低震盪近3角,成交量12.28億美元。
亞洲央行聯合干預昨天交出漂亮成績單,韓元單日升幅達1.5%,是亞幣中升值最多的貨幣;新台幣單日升值0.23%,星元單日也走升0.21%,僅日圓小幅貶值0.6%。
市場人士分析,亞洲貨幣連日跌跌不休,韓元今年貶值幅度已達34%,前天更一度貶值到1,595元。若韓元貶破1,600元,可能引發信心全面崩盤,南韓新任財政部長尹增鉉就表示,韓元貶值會加重銀行和企業外債負擔。
市場人士說,亞洲央行合力阻貶,只是在求穩而非求升,因為亞洲多數國家是出口導向經濟,太強的貨幣可能進一步傷害景氣,預期新台幣短期就算守住彭淮南防線,回升空間也十分有限。
◆ 新加坡 首季裁員破萬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4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林瑞生預測,新加坡今年第一季裁員人數可能超過1萬人,裁員主要來自電子業和製造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月27日接受美國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訪問時表示,新加坡首季可能有5000人被裁員,林瑞生的預測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報導,身兼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的林瑞生談到首季裁員人數時指出,如果包括非工會的企業(也就是沒有工會組織的企業),今年第一季被裁員人數將輕易地超過1萬人。
報導說,市場分析師對於新加坡第一季裁員人數比上一季成長40%不感到意外,並預期未來幾個月,新加坡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將更全面也更深刻。
新加坡星展銀行經濟師Irvin Seah告訴「海峽時報」,如果把被公司提前終止合約的非全職員工和約聘員工計算在內,新加坡今年第一季被裁員工絕對遠遠超過1萬人。
上一季,新加坡除了7000人被裁員,也有1500人被雇主提前終止合約。
新加坡人力部預計今年四月下旬公佈新的就業市場預測報告。
林瑞生昨天在公務員組織學習會議表示,我們無法阻止裁員上升,但必須盡力協助每一個被裁員工重新回到職場、學習新的技能,獲得新工作。
◆ 就業惡化 勞委會預估大失準
【唐鎮宇/台北報導】2009-03-04 中國時報
就業市場惡化超過官方預期!勞委會之前推估今年第一季企業將減少五千多人,但最近調查發現實際減少九萬多人,推估與實際落差超過十六倍,創史上最大差距。勞委會推估,第二季人力需求將持續減少二千多人,也是自九十六年調查以來,首度連續三季人力需求負成長。
勞委會最新的無薪假通報人數也出爐,全台有五八六家企業實施無薪假,影響人數達廿萬四千人,比二月中增加三.三萬人,顯示就業市場仍在惡化中。
勞委會估減少五千 實際少九萬
先前勞委會推估,九十七年第四季人力需求六千多人,結果調查實際人力需求為負二萬六千多人,當時就已出現三萬多人的落差。這次九十八年第一季推估與實際落差更達八萬多,勞委會統計處副統計長蕭興富表示,廠商若真有裁員計畫,面對官方調查多半較保守,可能是推估與實際狀況產生落差的主因。
根據勞委會調查,九十八年第一季企業人力增加一萬八千多人,但減少達十一萬多人,合計淨減少九萬一千多人。所有行業都人力需求減少,以製造業減少五萬一千多人最多,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一萬四千多人,支援服務業(派遣、保全為主)減少九千多人排第三。
出口訂單銳減 製造業人力緊縮
勞委會同步發布今年第二季企業人力需求預測,預計增加二萬多人,減少二萬二千六百多人,合計淨減少二千四百多人。減少僱用的理由,高達七成五表示因業務緊縮或結束,近四成要精簡人力。蕭興富分析,主要還是歐美需求緊縮、訂單銳減,出口大幅衰退使廠商對未來人力需求呈現保守。
第二季預計減少仍以製造業四千六百多人最多,營造業與批發零售業各減少一千多人;增加行業以支援服務業增加一千九百多人最高,其次為不動產業增加一千七百多人。
以職類來看,市場較缺的還是專業人才,高階白領的「專業人員」預計增加一千八百多人最多,技術員與助理專業人員以一千二百多人居次。
◆ 近24萬人無薪假 首季少9萬職缺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9.03.04
勞委會昨天公布兩項壞消息:一是全國通報無薪假人數達到廿三萬九千,比半個月前又增加三萬六千人;二是今年第一季各企業的人力需求,少了九萬一千多人,遠多原預期的五千六百人。企業界估計,第二季的人力需求還會再少。
勞委會統計處發布今年第一季人力需求統計,淨減少九萬一千七百一十四人,而且是所有行業的需求人力都下降:其中少最多的是製造業,占了五萬一千多人,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勞;減少次多的是批發零售業,一萬四千多人。
更糟的是,先前兩季的預估人力需求與實際數字都出現龐大落差:今年第一季預估只減少五千六百人,結果是九萬一千七百人,差距達十六倍以上;去年第四季預估增六千兩百多人,實際減少兩萬六千人。
勞委會副統計長蕭興富坦承,以往人力需求正成長時,統計數字不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一方面景氣惡化速度超乎廠商預期,二方面廠商往往不願意提前預報可能減少雇用。因此實際上第二季人力需求與預估值到底會有多大差距,實在很難評估。
勞委會條件處今年起,發布各企業通報的無薪假人數,每半個月統計一次:一月中為十六萬人,二月初上升到十八萬七千人,二月中為廿萬三千人,三月初飆到廿三萬九千人,是幾次調查中增加人數與漲幅最大的一次,幅度達到百分之十七點七。
對於無薪假人數不斷上升,官員解釋:先前有些企業一直沒有通報,後來才陸續向勞工機關報告實施無薪假,不代表無薪假人數增加的幅度。
◆ 小鳳凰創「皂」奇蹟 進軍上海
【唐鎮宇/台北報導】2009-03-04 中國時報
誰說微型創業只能待在台灣?卅五歲的劉虹儀原先只是為了解決小孩惱人的溼疹,意外投身手工皂領域,透過政府的創業貸款與輔導課程,現在不但自己當老闆,還將幫台商代工,進軍上海超市。
原先從事環保業的劉虹儀,一次偶然買了手工肥皂幫家裡有溼疹的小朋友洗澡,效果非常好,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
劉虹儀先花兩千多元買了各種品牌手工皂,並積極參加政府辦的創業輔導課程,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創業。為了有充分資金運作,她向勞委會申請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卅萬。
雖然一開始生意並不順利,但劉虹儀為了全心投入,決定與老公一起辭掉工作全力研發。透過勞委會的創業諮詢輔導,在網路上慢慢打響名號,短短創業兩年就損益兩平,還聘了一個員工降低失業率。
最近有台商接洽,希望透過她的代工,建立手工皂品牌進軍上海市場,成了勞委會輔導創業的最佳典範。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台灣勞工很喜歡創業當老闆,以國外例子來看,一人創業可以創造二到三個工作機會,過去兩年來勞委會的創業貸款與輔導已成功協助兩千五百人創業,延伸出的工作機會對降低失業率有很大幫助。
今年推出的「微型創業鳳凰貸款」,除了婦女外還把中高齡與非自願失業勞工納入,最高可免保貸款一百萬,前兩年免息外,還可分七年償還。
另外,勞委會還提供創業諮詢輔導顧問與志工免費提供諮詢,預計今年將協助五千名民眾一圓老闆夢。
◆ 設窮人銀行 劉揆考慮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3.04
失業率急速攀升,立委徐中雄昨天呼籲劉內閣仿效孟加拉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的「鄉村銀行」概念,成立「窮人銀行」,開辦微型低息或無息貸款給遭商業銀行拒絕的中下階層民眾。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將請政務委員或經建會思考,指定相關單位推動。
徐中雄指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成立「社區發展金融機構」(CDFI),由政府每年編列七億八千萬美元,提供窮人與特定產業低利貸款,另外再要求銀行捐助一定比例金額,並以「社區再投資法」規定捐助金額門檻。徐中雄建議,政府可要求各銀行捐助特定金額,成立「窮人銀行」。
金管會主委陳冲指出,尤努斯的構想背後含有教育性質,輔導窮人謀生技能,而貸款金額也很小,總計六百六十萬貸款戶的貸款金額只有四億美元。台灣有類似的制度,即儲蓄互助社法,由各社區推動。
劉揆則表示,目前已有微型創業貸款,例如勞委會的鳳凰貸款,他將請政委或經建會思考「窮人銀行」的可行性。
另外,民進黨團日前提出延長失業給付期限為一年的「就業保險法修正案」,及增列「長期失業者」為就業促進特定對象的「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昨天在立院程序委員會排入周五院會報告事項。
此外,陳、邱兩人質疑劉內閣要在短期內創造超過九十四萬就業機會是在欺騙民眾,劉揆澄清,他只講過卅四萬一千人,一定會做到。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表示,他在台北市社會局長任內,曾提出「飛鳳計畫」,結合民間資源,協助窮人在一定額度內,購置設備、開小吃店等。他說,「窮人銀行」的計畫,政院還要進一步了解。
◆ 劉揆拍板 近貧補助4月再上路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09.03.04
「照顧近貧-工作所得補助方案」第一階段即將於月底到期,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在政務會議中決定,第二階段的近貧補助方案,確定在4月上路,為期九個月,直到今年底為止,而只要符合補助對象資格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到6000元補助。
行政院為落實照顧弱勢,去年10月開始推出「工作所得補助方案」,為期六個月,將於3月底到期,受益人數高達22.8萬人。考量當前金融海嘯所造成的失業潮和無薪假的現象,行政院決定繼續推動第二階段的近貧補助方案,初估將有36萬人受惠。
根據內政部向行政院提出的計畫內容,第二階段的近貧補助方案,補助對象大致與第一階段相同,也就是20歲以上未滿65歲,為全戶主要收入者,而年薪資在30萬元以下,且不動產不得超過390萬元,每月將可請領3000元到6000元補助。
不過,第一階段規定,補助對象必須在97年1月至6月連續參加勞工保險或就業保險,考量有些民眾因為短期失業,不符合資格,目前正研議放寬這項規定,而是改採加保累計到一定天數以上,即可符合補助的對象。
此外,近貧補助方案在第一階段作業過程中,由於是先篩選出適格名單後,再排除具有特殊身分者,引起外界批評篩選不公,許多不該補助卻受補助的現象,也造成地方政府困擾;因此,第二階段也調整作業流程,會先將具有特殊身分者先予以排除,避免重蹈覆轍。
◆ 淨值減損300億 新光要賣A11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9.03.04
新光金控為彌補淨值減損三百億元,賣地求現。董事會昨天通過,將出售位在北市信義計畫區的新光三越百貨大樓及土地。新光將採公開標售方式,預計四月可以標出。
新光人壽一九八八年標下A11土地,每坪只花一百零五萬元,房地產業者估計,現在一坪上看三百五十萬元,光土地就有一百億元的潛在身價。
新光金控認為,信義區是台北最精華區,價格不受景氣影響,潛在買家應不少。新光內部評估,最近信義計畫區附近一筆土地,以每坪五百萬元標出,去年新光標售信義聯勤土地時,每坪也高達四百零七萬元,A11在信義計畫區的「最中心」,賣相應不錯。
據了解,新光人壽今將公告A11標售細節,由於金額高達百億,可能的買家是壽險業,或是現在土地使用者、新光三越百貨自己買回去。
新光金控是信義計畫區「地王」,廿一年前標下A11土地後,在信義區不停「吃貨」,隨後標下的A8,同樣租給新光三越百貨。新光還擁有曼哈頓大樓、信義傑仕堡土地所有權,今年即將開張的A12商務飯店,新光有七十年地上使用權。目前新光在信義區,擁有土地超過一萬一千坪。
新光金控「忍痛」賣A11,為的是增加資本利得,補充帳上淨值。壽險業去年投資大幅失利,全部卅一家公司淨值減損兩千兩百多億元,光是新光人壽就減損三百多億元,淨值不足將影響公司經營和股票信用交易資格,也不符合資本適足標準。
龍頭國泰人壽雖也有淨值減少的困擾,但國壽表示還在評估是否出售房地產。遠雄人壽去年十月已出售一棟內湖科學園區大樓。富邦人壽合併ING安泰人壽後,吃下近四百億淨值大補丸,是業界僅有不被淨值困擾的公司。
新光金控董事會昨天通過去年財務報表,全年稅後虧損高達兩百一十億元。新光金控董事會決定,將處分A11,以及內湖科學園區的漢諾威科技大樓及陽光科技大樓,辦理不動產資產證券化。
◆ 壽險業利差損 不能說的秘密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09.03.04
過去外商壽險公司在台灣呼風喚雨,現在卻相繼求售,全球利率趨近於零,六年期、十年期5、6%以上高利保單卻於今明二年相繼到期,保險公司面臨嚴重的利差損。而實際數字,卻沒有一家保險公司肯公布,已成為業界「不能說的祕密」,但業內法人卻盛傳台灣整體保險業利差損恐超過千億元以上,相當驚人。
在國內擁有雄厚地產的新光金旗下新壽昨日宣布賣掉包括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A11等土地及三棟大樓以取得百億元資本利得因應,先前ING安泰人壽賣給富邦金,中壽1元吃下保誠人壽。
壽險業利差損到底有多嚴重?央行自去年9月七度降息至今,存款利率降至0.9%以下,而保險業目前保單預定利率普遍還有2.2~2.5%,光中間就有逾1.5%利差,過去靠著海內外投資收益報酬率,跟降低資金成本跟獲利來彌平保單利差損失,但是隨著全球利率趨近於零,全球投資氣氛極差,要維持過去一年4~5%的投資報酬率難度太高。
加上本業又虧損,國泰人壽成立47年來去年首度虧損約17億元,新壽去年虧損197億元,有信評公司針對台灣壽險業的利差損作過調查,以壽險業資金成本約5~6%算,去年投資報酬率應是負數,保守估計利差損至少5個百分點。
保險公司面臨不低的資金壓力,連本國大型壽險公司也受不了保單利差損,加上增資不易,紛紛被迫出售土地資產,而外商壽險公司受到國際會計準責限制,需提列責任準備金更高,更是一家接一家「逃離」台灣,繼ING、保誠後,傳全球人壽也在尋買住,國內不少金控都證實被許多保險買家找上想求售。
高利保單快到期 保險公司剉
尤其過去幾年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預定利率高達5~6%以上的六年期儲蓄險或高利保單搶市,一、二十年前保單預定利率高達7~8%以上,也於近期陸續履約到期。據傳包括國泰、南山、新光、台壽保、富邦及宏泰等多家保險公司,於2003 年熱銷的六年期儲蓄險,還有如中壽20年前利率高達8%的保單,也將於今、明或後年到期,須支付滿期金給被保險人。
據保險經紀人指出,大型保險公司過去以高利保單招攬客戶,單一商品一推出通常都可募資數十億元以上資金,而許多小型保險公司利率喊更高每檔也可熱銷1~5億元以上,金管會已宣布保險公司禁賣3%以上高利保單,深怕這黑洞擴大造成保險公司不堪負荷到閉,被保險人會連帶受害。
◆ 這窟窿 比金融重建基金還大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3.04
新光金賣土地及建物彌補淨值減損300億,部分學者指出國內很多壽險公司都出現財務問題,認為如果拖到最後,「窟窿比金融重建基金還大」。對此,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表示,「學者講的比較嚴重,他們有他們的見解」,金管會隨時注意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必要時都要求增資。
官員表示,受到整個金融大環境拖累,很多壽險公司的確投資虧損,因此金管會若發現壽險公司財務需要補強,就會要求公司增資,目前已有公司以賣土地或大樓籌措資金,金管會也持續注意壽險公司財務狀況,例如今年4月保險公司就會公布去年12月的財務報表,屆時若有公司財務需要加強,就會要求增資。
至於到底有幾家保險公司被要求增資,官員則不願回答。對於學者認為政府不及時介入,保險公司財務窟窿比銀行還大,官員則認為沒有這麼嚴重,並指學者講的較嚴重,學者可以有學者的見解,金管會則會保持密切注意。
◆ 神豬就躲得過金融海嘯?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4
景氣是企業最好的化妝品,這波泡沫破滅讓許多企業被迫重新檢視自己,員工產值過低必須裁員,資產閒置需要處分,非屬核心的事業也要分割出去。簡言之,就是甩掉景氣過熱時增添的贅肉。但本次衰退也突顯了另一個問題,虛胖不僅存在資產面,股東權益面同樣過度膨脹,而後者是政府有意引導、造成的。
政府長期以來存在一個迷思:資金如果留在企業內,可以創造更大財富。典型代表就是民國90年底公司法修正前,禁止公司將出售廠房土地的獲利發放股東,理由是公司需留著這筆資金建新廠,那時候(可能直至如今)企業縮減規模是不可想像的。類似的設計例如強制公司保留一定比例盈餘,不能用以配發股東,直到保留的盈餘相當於資本額為止;這就是我國著名的「複數資本制」,公司法至今並未修正。此類規範雖名為保障債權人,但債權人普遍最關心的現金流量,在法令中卻隻字未提。我們看到的反而是政府對「大就是美」的偏執。假設資本可提供債權人某種保障,很明顯的,資本越大,債權人獲得的保障就越大。荒謬的是在「複數資本制」下,資本越大的企業反要保留更多盈餘在企業,「大還要更大」。祇能說這些規定實際上是「神豬條款」,神豬軀體龐大,結果路也無法走;企業可能名目上淨值極高,獲利卻極低乃至喪失競爭力。
由於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紅利入股又長期以面額計算,更重要的是,企業處於擴張期,獲利穩定成長,使得企業樂於發放股票股利犒賞股東、員工,尚未感受股本急遽擴張的壓力。民國90年是個分水嶺,政府改弦更張,推動平衡股利政策,也修改了少數膨脹設計,遺憾的是大部分「神豬條款」仍維持不變。但市場對淨值的擴張已開始踩剎車,例如現金股利的大幅提升,代表性案例首推台塑集團;或進行大規模減資,返還現金予股東,例如晶華酒店。甚至其後發生的私有化下市案例,部分原因也是期待自「神豬條款」脫困,提高股東報酬。
此波金融海嘯的主因不是因為企業資本或淨值不夠龐大,而是沒有節制的過度使用槓桿。從這個角度看,資本的過度膨脹不但可能造成安全的假象,更可能稀釋獲利迫使企業追求高風險高報酬活動。因此,政府在此時尤應全面檢討相關法規,廢除強制淨值膨脹的設計,理由如下:一、許多企業已邁入成熟階段,此意謂資本支出的大幅降低,與現金流量的穩定豐沛。但就目前情況,良好投資標的可遇不可求,空抱巨額現金並非負責任的專業管理。例如台積電流動比率高達275%,卻受限於公司法規定,無法維持穩定股利的發放。二、景氣急凍,不僅高本益比已難見,許多公司股價尚低於淨值,公司可能滿手現金,股東卻被迫在股價低迷時出脫持股套現。相較於政府舉債發放消費券,企業明明有現金卻不能發放予股東,豈不怪哉?以及三、我國資本市場向被詬病炒短線,祇重資本利得而輕忽股利發放;反觀國外,特別是美國經歷此波金融海嘯,退休基金轉向年金制,更重視投資組合中企業的安全性與股利穩定性。而提高投資人長期性持股不僅可降低股市波動,也能使企業營運更聚焦;故爾使企業能穩定發放現金股利,較諸膨脹其淨值意義更大。
金融海嘯敲響了警鐘,政府要趕緊將擴張淨值的規範模式,改為對債權人具真正意義的流量管制型,創造投資人與債權人雙贏。
◆ 社論-經濟逆境中的逆向操作:全球佈局的長期規劃
【本報訊】 2009-03-04 工商時報
全球經濟陷入空前困境,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都知道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此次經濟衰退的根源在於不動產及金融衍生商品的泡沫化。從2007年開始,各個金融地雷逐一爆發,尤其是雷曼兄弟集團的倒閉(聲請破產保護),幾乎成為震垮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子彈,接二連三地諸如AIG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BOA)等超大型金融機構問題還在接連引爆。時至如今歐美各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崩盤問題仍未能全然解決,信用緊縮導致實質部門的大衰退,因此歐美各國迄今仍以處理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問題為首要任務,其振興經濟方案之重心亦以在長期能恢復其國內體質為重點。至於亞洲四小龍及中國大陸等以出口為經濟成長動力的國家,則是「城門失火、池魚遭殃」:這些國家此次出口衰退源自歐美國家實質部門景氣低迷、消費緊縮、進口大幅減少所致。
在全球經濟衰退聲中,各國執政當局包括我國政府都焦頭爛額地力求舒緩眼前的困境,眼光和心力主要放在短期國內困難的抒解,對於長期體質的恢復,甚或全球佈局之規劃,誠然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充分理解執政當局的處境,更不願因此而有所苛責。然而,作為一個負責任、有見識的政府,除了因應目前困難之外,也應當要有長期規劃與全球佈局,才能在景氣復甦時取得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戰略地位。
簡略觀察各國的振興經濟方案,除了歐美各國在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方面所費不貲外,幾乎每個國家都以降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及以擴大公共支出、刺激國內消費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作為促進景氣復甦的藥方。然而,也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儘管G-7或G-20的會議都強調全球合作,卻都只是說說口號而已,各國骨子裡都只求提振本國內需(尤以美國的紓困方案中,明白要求「Buy Americans」最為明顯),可以說都缺乏全球佈局的眼光與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並不忽略其長期規劃的全球佈局:一、提供250億美元的貸款,取得俄羅斯未來20年每天30萬桶的原油供應;二、提供100億美元的貸款,取得巴西每天10-16萬桶的原油供應;三、中國鋁業公司將投資世界第二大鐵礦砂公司澳洲力拓(RioTinto)195億美元,取得力拓在英國上市的控股公司達18%(原先為12%)的持股,並且購入力拓在澳洲上市的14%的持股。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儘管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由5,000億元人民幣暴增至9,500億元人民幣,然而其全球佈局的長期規劃昭然若揭。一旦景氣回升,在能源、礦產的掌握上,中國將有相對的優勢。
台灣的經濟環境與發展策略與大陸不同,我們不必貿然模仿。但台灣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事實上是外強中乾,缺少核心技術,我們因此要呼籲政府負責產業發展的部會─經建會與經濟部,雖然經濟現況十分險峻,但國家前途不只要爭一時,也要爭千秋,在救產業的同時,更要考慮如何讓產業有全球競爭力。以DRAM產業為例,最近有關DRAM產業的整併,政府的規劃架構似乎是以一個新公司合併現有公司,再以新公司的產能為主要籌碼,配合部分的資金挹注,來與爾必達或美光的合作,去取得爾必達或美光的先進技術。然而,我們認為這樣的格局,能否達成技術生根,仍然大有疑問。若以全球佈局的觀點,實宜安排現有廠商直接與國際大廠合併,政府大量注資於合併後兼具技術與產能的國際大廠,政府與我國原有各DRAM廠商轉而成為國際大廠中具有影響力的大股東,讓國際大廠的競爭力與獲利,也成為我國全民的競爭力與獲利。除了DRAM產業以外,政府也可以評估其他產業採行此種模式,以全球佈局來達成產業升級。
論者或許會以為以經建會現有的國發基金,不過區區一、兩千億新台幣的規模,要大量注資於國際大廠,豈非緣木求魚?事實上,以我國現有將近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是「對國外債權」,何不將其中一部份轉為「對本國政府債權」,借給國發基金去達成全球佈局的產業升級呢?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美存保基金快舉白旗了 認清當前經濟情勢
* 德國CeBIT電子展 台灣電力四射
* 這波金融海嘯 百年老店也頂不住
* 榮景不再 《讀者文摘》公司驚傳瀕臨聲請破產
* 美存保基金 快舉白旗了
* 債務高於房價 美2成屋主「溺水」
* 美救900萬屋主 救不了「溺水屋」
* 聯準會褐皮書:經濟連兩月惡化 復甦更渺茫
* 紐西蘭 下一個冰島?
* 日本發放消費金 每人4200元
* 亞股滿堂紅 陸股漲逾6%
* 社論-中國財政赤字擴增背後的警訊
* 籌建設財源 財政部看上四大基金
* 綠委:發動提光郵局的錢
* 規避舉債上限 財政終將崩盤
* 學者:應限「自償性建設」
* 投融資平台 一定「保本保息」
* 一人一稅籍 加強查稅
* 郭台銘:短期景氣沒想像中壞
* 認清當前經濟情勢
◆ 德國CeBIT電子展 台灣電力四射
聯合新聞網 2009/03/04
世界最大的CeBIT電子展3月3日至8日(德國時間)在德國漢諾威登場,今年正值全球經濟風暴,參展的廠商出現嚴重縮水,從去年的5,845家到今年只有4,300多家,幾乎減少四分之一,這也是1999年以來參展數最少的一次。
【聯合報╱記者祁安國/專題報導】
世界最大的CeBIT電子展3月3日至8日(德國時間)在德國漢諾威登場,今年正值全球經濟風暴,參展的廠商出現嚴重縮水,從去年的5,845家到今年只有4,300多家,幾乎減少四分之一,這也是1999年以來參展數最少的一次。
昨天的開幕式是由德國總理梅克爾開啟序幕,美國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也受邀致詞,阿諾並與一個機器手臂進行互動,掀起一波高潮。
今年CeBIT的新品包括:IT基礎設施、商務應用、通信、遠端資訊處理及導航、自動化解決方案、運輸及物流、網路及移動解決方案、消費電子、公共事業園區、遠端醫療、電子醫療、未來園區、消費電子和銀行數位運用;只是今年不僅參展廠商變少,就連國內業者也不像往年積極,新品總數不如去年。
這次國際大廠三星、AMD都缺席,我國大廠今年已算是相當捧場,宏碁、技嘉、威剛、華碩、合勤、天瀚、昆盈等消費電子品牌廠商都展出最新產品,同時在展場中設立「台灣精品館」,展示78件獲得iF設計獎的台灣產品。
今年行動裝置、電子商務和綠能科技仍是話題,加上受不景氣影響,低價的手機、低價的迷你筆電、低價的處理器都成了今年買主最關心的產品。
※ 系列報導:
* udn數位資訊 - CeBIT電子展 怪怪產品玩創意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81182
◆ 這波金融海嘯 百年老店也頂不住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3.05
在這波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中,慘遭沒頂的老牌店家,一年來全球至少有八家,而且全都集中在英、美、日等經濟大國。
1850年成立的雷曼兄弟公司,創立158年來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1929年經濟大蕭條與911恐怖攻擊,仍然屹立不搖,去年9月卻栽在自己最擅長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手上,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聲請案。
雷曼帝國一夕豬羊變色後,與該公司及連動債有關的各國企業行號也相繼中箭倒地,包括東京的百年老店京品飯店也因債權遭受波及,宣告歇業。另一家北海道的百年老店丸井今井百貨公司,也在今年2月宣告破產重整。
金融海嘯的震央雖在紐約,但是受傷最深的老店,卻集中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擁有250年歷史的英國瓷器老店瑋緻活(Wedgwood)今年一月也因金融危機造成的信用緊縮,重創該公司的融資能力,黯然宣告破產。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御用的名牌服裝公司哈迪埃米斯(Hardy Amies),去年底也因周轉不靈瀕臨破產,最後遭到收購。
有皇室加持的精品難以為繼,與市井小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英國零售百貨業老店,同樣無法倖免。創立近百年的伍渥斯百貨(Woolworths),近年來受超級商場與網路商場兩面夾擊元氣大傷,最後成這波不景氣的受害者,落到1英鎊求售的淒慘下場。
◆ 榮景不再 《讀者文摘》公司驚傳瀕臨聲請破產
【中時電子報/梁惠明綜合報導】2009-03-05
創立超過80年,號稱是全世界銷售範圍最廣的讀者文摘雜誌,驚傳不敵景氣寒冬,恐將聲請破產。據傳讀者文摘協會公司已聘請法律顧問,著手研究聲請破產的重整選項。
在中文版讀者文摘的官網上面記載,讀者文摘是全世界銷售最廣的雜誌,其版圖去年更擴展至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及克羅埃西亞,目前以21種語文發行50個版本,銷售範圍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讀者文摘公司旗下曾經發行過92種雜誌,並經營65個網站。該公司2007年被Ripplewood控股公司以24億美元收購,隨後並與WRC媒體集團等公司合併。
據悉,總公司位於紐約的讀者文摘,委託法律事務所著手研究「預先包裹」或「預先安排」破產,兩種方式的重整大多在法庭外進行。預先包裹破產比預先安排破產更為先進,因為它在公司重組結果出爐前,會和債權人談妥條件。
讀者文摘是在1922年,由華萊士夫婦(DeWitt and Lila Wallace)出版第一期。當時雜誌以郵購方式發售,售價25美分。剛開始時,編輯室就在格林威治村華萊士夫婦的公寓裡,印數不過5千本。到了今天,讀者文摘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出版商與直銷商。
根據官網記載,華萊士夫婦在第一期讀者文摘裡收錄的文章,取材以「文章雋永,歷久彌新」為原則。他們預期未來的社會發展是樂觀的,但也充滿挑戰,而讀者文摘可以幫助讀者掌握快速增加的資訊,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這和今天「搜索引擎」的功能頗為相似。
而深為華文讀者熟知的讀者文摘中文版出版已逾40年,其間連續五年獲亞洲出版業協會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SOPA) 表揚,1999年起連續3年榮獲中文媒體「傑出雜誌獎」,2002年並獲頒中文媒體「傑出專題報導獎」,2003年更獲中文媒體「傑出雜誌」榮譽獎及中文媒體「傑出專題報導」優異獎雙重殊榮,是一本相當知名而受歡迎的雜誌。
◆ 美存保基金 快舉白旗了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3.05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董事長拜爾說,由於倒閉銀行愈來愈多,今年美國存保基金恐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
FDIC上周通過將對存款機構收取一次性的「緊急手續費」並調高其他存款保費,以重建銀行倒閉時用來償還存款達25萬美元顧客的基金。
但這項決定遭到美國許多社區銀行強烈反彈,打算聯手寄出5,000封信塞爆FDIC以示抗議。
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CBA)會長范恩3日受訪時說,緊急手續費可能侵蝕銀行今年五成甚至百分之百的獲利。
拜爾3月2日在回應銀行業抗議聲浪的信中表示,由於經濟「急速惡化」,從現在到2010年底,還會有「為數龐大」的銀行倒閉。
她說:「如果沒有這些新保費營收,美國存保基金今年就可能破產。要是存保公司短期內沒有額外的保費收入,目前的預測指出,存保基金的餘額將降至零或變成負數。」
去年25家美國銀行倒閉導致存保基金大失血。截至去年第四季,FDIC的存保基金餘額已由前年同期的346億美元大幅萎縮至189億美元。
FDIC預估新增保費今年可望為存保基金挹注270億美元。
拜爾說:「FDIC知道額外的保費對銀行來說是龐大的開支,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這段銀行獲利飽受壓力的期間,我們不願在金融業和經濟掙扎求生之際,增添銀行的壓力,但在遍尋替代方案後,我們發現別無他法。」
范恩說,FDIC應該把新增費用的重擔放在導致金融業落難的大型銀行身上,「社區銀行感覺他們在為華爾街的無能和貪婪擦屁股。」
也有人認為FDIC若要重建存保基金應該向政府求助,FDIC有權動用財政部3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但拜爾拒絕這麼做,她說:「為這項系統提供資金的應該是銀行,而非納稅人。要是向政府求援,形同所有銀行都接受紓困。」
◆ 債務高於房價 美2成屋主「溺水」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5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美肩負抵押房貸的屋主中,每五人就有一位的貸款債務已高於房屋價值,在房價繼續下跌的情況下,該比率勢必會持續升高。
First American CoreLogic發表的報告指出,房屋凈值為負數的住宅,去年底時已達831萬戶,比9月底的763萬戶增加9%,這類「溺水」的房貸屋主占總數的比率,也從18%上升到20%。該報告還說,如果房價繼續下跌5%,還會有216萬戶屋主的「溺水」。
First American說,美國住宅地產價值由一年前的21.5兆美元下跌至19.1兆美元,其中約一半的價值萎縮發生在加州;這項報告涵蓋43州與華盛頓特區。該報告表示,雖然加州、佛羅里達與內華達的房價下跌最嚴重,但其他相對健康的州,房市也在逐漸惡化。
懷俄明大學財經教授沙飛爾說,經濟減緩的現象持續擴大,失業人數愈多,就會有更多人無法保有房屋,使得其他地區的房價也普遍下跌。
房價下跌最多的州是亞利桑那、加州、佛羅里達、喬治亞、密西根、內華達及俄亥俄州,共占房貸總數的41%,但卻占「溺水」屋主總數的62%。其他州也面臨房貸高於房價的比率上升的壓力,像康乃狄克州上升25%,而華盛頓特區更上升44%。
加州去年底時有190萬屋主的房屋凈值是負數,佛羅里達有128萬,大約是10名屋主中有3名「溺水」。密西根州這比率最高,達40%,亞利桑那是32%。紐約則只有4.7%,平均房貸與房價之比為48%,但隨著華爾街崩盤,比率勢必逐漸升高。
史坦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顯示,美國12月房價比一年前下跌18.5%,是近21年來最大的跌幅。許多房貸業者也採取措施幫助屋主免於法拍屋,歐巴馬政府支持立法擴大破產法官的權力,讓他們有權修改房貸合約,但在主要房貸業者中,只有花旗集團支持這計畫。
◆ 美救900萬屋主 救不了「溺水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5
歐巴馬政府4日正式推出750億美元作後盾的「有能力購屋」(Making Home Affordable)新計畫,幫助900萬屋主保住房屋,免於法拍命運。這個計畫擬運用銀行修改貸款條件、降低屋主每月還款額方式,幫助400萬屋主,另以固定利率的重新貸款降低每月利息負擔,幫助另外500萬屋主。
修改貸款 (modified loan)計畫將進行到2012年,有資格申請者必須提供最近的報稅表、兩個付款證明,以及財務困難說明。屋主只能申請修改貸款條件一次,而且只適用於2009 年1月1日以前貸款者,單一家庭房屋價值超過72萬9750美元者,不得申請。銀行最低可以把借貸者的利率降到2%,為期五年。然後,利率可以升至大約5%,直到貸款全部償清。
申請重新貸款 (refinanced mortgage)者,其早先貸款必須由房利美 (Fannie Mae)或房地美 (Freddie Mac)兩大房貸巨擘持有,申請期限到2010年6月截止。
媒體指出,由於申請重新貸款的條件限制,居住在房市危機最嚴重州的屋主,可能無法受惠,因為他們的房屋價值下跌太多。修改貸款條件計畫,可能也幫不上「溺水屋」的屋主。
重新貸款計畫規定,申請人原先的貸款不得超過房屋現值的105%,例如,房屋現值為20萬美元,屋主原先的貸款不得超過21萬美元。如此將使加州、佛羅里達、內華達、亞利桑那等州的成千上萬屋主失去資格,因為他們早先的貸款已遠超過房屋現值的105%,有些甚至超過150%。
政府官員承認,這個計畫只是房市危機的部分救濟。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坦承:「這個計畫不能拯救每個人的房子。如果有人借了無論經濟好壞都無力償還的貸款,這個計畫幫不了他們。」
◆ 聯準會褐皮書:經濟連兩月惡化 復甦更渺茫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3.05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4日發布褐皮書(Beige Book)說,美國經濟活動在1月和2月繼續惡化,使得自衰退迅速復甦的希望更趨渺茫。但該會一名官員說,雖然短期內不看好,但強力的政策行動將會讓衰退提早結束。
這份聯準會將用於3月17和18日利率決策會議的12個地區調查報告說,消費支出疲軟、信用緊縮及工廠活動持續下滑,顯示衰退擴大。「向前看,各地區都萎縮,使得經濟在短期內改善的機會很小,預測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前不會有明顯的復甦。」預期聯準會在本月中旬的會議中仍會將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歷史低點。
褐皮書說,雖然有些地區在1、2月的消費活動比耶誕假期間有改善,但整體而言仍然疲弱。失業人數持續上升,有的企業則調降低薪資和福利。旅遊等服務業在高失業率下呈現衰退。製造業業績整體下滑,有些部門則特別嚴重,只有食品、製藥和生物科技產業仍是亮點。房地產仍然停滯,只有零散的少數地區有一點趨穩的訊號,但商業地產需求則明顯下跌。
在金融部門,許多銀行認為貸款需求進一步下跌,企業與家庭的信用品質有點惡化,信用仍然緊縮。據政府最近的估計,美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萎縮6.2%,有些分析師說今年第一季可能更差。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洛克哈4日在邁阿密商會演講中說,最近的經濟數字令人失望,沒有理由希望短期內經濟會改善。他也不看好即將發布的2月份就業報告。分析師預測上月失業達64萬8000人,高於1月的59萬8000人,失業率估計將由7.6%上升至7.9%。
洛克哈說他特別擔心商業地產,說它們的下滑,對金融機構與市場又將是一大壓力,因而影響經濟的復甦。但他說仍然預期經濟在今年下半年會逐漸好轉,聯準會的政策已經發揮牽引的力量,而該會還會做任何可以恢復經濟成長的行動。他說,「我向你們保證,聯準會還有能力,即使利率降至零,它還有能力使國家盡快回復成長繁榮」。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4日在德州演講時則說,他是聯準會官員中最悲觀的,現在的經濟可以稱為酷斯拉(Godzilla)經濟,它面臨怪獸的挑戰,他擔心這次衰退會延續兩年。
◆ 紐西蘭 下一個冰島?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路透威靈頓四日電】 2009.03.05
紐西蘭陷入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常帳赤字不斷膨脹,債信評等也面臨調降的危機,儼然就要從外匯投資人的最愛,淪為南太平洋的冰島。
紐西蘭自10年前安度亞洲金融風暴後,拜商品價格飆漲以及大舉借貸以刺激支出之賜,經濟出現1970年代來最強盛的景況。其高利率環境,更吸引利差交易湧入。
如今商品價格大跌,信用市場緊縮,紐西蘭去年前三季即已陷入經濟衰退,而且可能到今年中以前都還不會復甦。這30多年來的負債變成危機來源。
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1月調降紐西蘭的外幣評等展望,從穩定下修至負向,因為該國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年度經常帳赤字,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6%,財政預算和外部雙赤字都不斷膨脹。
紐西蘭財政部長英格利許表示,最壞的狀況大概是預算赤字攀升到GDP的4.5%、未來三年政府總債務飆到GDP的29%,如今看來這些惡夢愈來愈可能成真。
S&P信用分析師柯瑞表示,外資恐對紐西蘭的償債能力失去信心,這對該國的債信評等是個危機。
紐西蘭的銀行業,不像受高槓桿金融操作拖垮的冰島或歐洲同業。雪梨RBC資本市場公司貨幣策略師崔恩認為,紐西蘭的銀行資本仍強勁,不至於變成下一個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的國家。
但她也警告,若以淨國際投資部位衡量,紐西蘭的負債水準在已開發國家中相當高,其評等遭調降的陰影恐怕難以散去。
截至去年3月底止,紐西蘭國債達GDP的86%,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中僅次於冰島。
但紐西蘭打下的經濟基礎,或能成為其未來復原的契機。ANZ債務資本市場主管史拜瑟認為,紐西蘭的預算赤字或許很高,但比起其他國家,紐國在起跑點就贏了不少。
資料顯示,愛爾蘭今年預算赤字恐達GDP的9.5%,到2013年恐升至12%;西班牙今年預算赤字可能升抵GDP的6%。
分析師還說,紐西蘭的貨幣政策,比愛爾蘭、西班牙和希臘等歐洲國家更靈活,讓政府更好做事。歐元區各國貨幣政策,由歐洲央行(ECB)統一執行。
※ 紐西蘭的資源也不遜色。
◆ 日本發放消費金 每人4200元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四日電】 2009.03.05
日本國會眾議院今天表決通過麻生政府所提二○○八年度追加預算案,包括每人發放一萬兩千日圓(約台幣四千二百元)消費金的「定額補助金」預算,一些地方政府宣布明天開始發放。
定額補助金發放現金,每人發放一萬兩千日圓,另外六十五歲以上、十八歲以下國民,再加發八千日圓(台幣二千八百元)。
為了這項定額補助金,日本政府多編列兩兆日圓預算。
一度不願表明是否領取此一消費金的麻生首相,終於在日前表示他也會領取這筆錢,還說要馬上花掉,刺激消費。至於錢怎麼花,他說要問老婆的意見。
亞洲國家中,台灣率先發放消費券刺激內需。另外,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日前透露,大陸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發放消費券。
◆ 溫3保→保八、保增長、保就業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汪莉絹、李春/北京報導】 2009.03.05
大陸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午在北京人大會堂開幕,大陸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新的刺激經濟方案,仍堅持今年的「保八」目標,全國財政赤字將達九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四兆七千五百億台幣)。
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大陸當局已連續公布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方案,包括四兆人民幣的投資計畫、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央一號文件「農業廿八條」等。原先外界盛傳,為進一步擴大內需,溫家寶今天將會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或調整「保八」目標,或提高新增就業機會,這些相關傳言,上午證實,統統落空。
溫家寶的工作報告以「保增長、保就業」為主軸。他提出,今年大陸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八,城鎮新增就業九百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百分之四點六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百分之四。
溫家寶解釋說,提出百分之八的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發展和能力。他說,中國大陸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對於外界對「保八」目標的質疑,溫家寶特別在報告中強調,「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針對今年的擴大內需方案,溫家寶表示,面對金融危機,大陸將大規模增加強政府投資,實施總額四兆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一兆一千八百萬億人民幣,實行結構性減稅。
在財政赤字部分,溫家寶表示,「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七千五百億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五千七百億;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二千億債券。全國財政赤字合計九千五百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以內」。
溫家寶強調,今年大陸政府工作的原則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新「廿四字原則」,把擴大內需擺在第一位,也要求對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提出更多辦法。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今天上午開幕,預計於十三日上午閉幕,會期八天半。外界猜測縮短會期與西藏情勢有關,中共官方則強調是為了「節約」。十三日上午,溫家寶將依慣行舉行年度記者會,親自回答外界關心的問題。
◆ 亞股滿堂紅 陸股漲逾6%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2009.03.05
昨日亞股出現戲劇化逆轉,收盤遍地大紅!由於中國傳出將加碼救市,中國股市應聲大漲超過6%,創下4個月來最大漲幅,香港國企股也收高5%,亞股連帶受激勵,日股收小紅,台股上漲逾百點,連日前跌深的韓股也大漲超過3%。
隨著人大及政協會議召開,陸股行情正逐漸加溫,匯豐中國動力基金經理人黃世洽表示,中國股市在經濟利多消息傳出之下大漲,國企股也跟著受惠激勵,從盤勢來看是金融及地產類股表現最強勁,工業及原物料類股表現也不俗,在A、H兩市場漲幅至少都有3%以上。
除了政府表示經濟刺激政策生效,市場也認為溫家寶可能在人大會議中,再宣布新經濟刺激方案,大大振奮陸股投資人的信心。此外,中國2月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較前月上升3.7,已連續上升第3個月,加上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等指數都呈現上升,透露出中國經濟開始自底部回升的跡象。
保德信投信也指出,中國市場有政策撐腰,刺激經濟,因此市場認為中國整體內需成長動力仍相對強健;此外,觀察近期中國公司陸續以「超值」的折價幅度,入股或購併海外企業,像是如中國中鋁集團成為英國力拓礦業最大股東等,在在顯示中國整體產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將在金融海嘯過後續擴大。
雖然中國傳出好消息,激勵亞股由黑翻紅,但匯豐聚富積極平衡基金經理人賴安庭提醒,全球仍處於高度不確定性,投資人在布局亞洲市場時仍要相對謹慎。
◆ 社論-中國財政赤字擴增背後的警訊
【本報訊】2009-03-05 工商時報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將於今天揭幕。由於面對經濟的困難年,兩會將審議通過的中國政府財政預算,勢將呈現財政赤字的大幅擴增。此將深刻影響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市場,乃至廠商的營運生態。即連台商經營,都會受此牽動,因此值得寄予高度關注。
在兩會開會前夕,北京已傳出非正式的數據,指今年的財政赤字金額,將高達人民幣9,5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佔GDP的比重,觸到3%的警戒線,也是中共建政以來財政赤字最多的一年。儘管此一數字,尚需由兩會進行討論與確認,然而,該赤字的直線上升,已成定局。
此一局面的成因,主要是,中國政府今年採取了高度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其手法甚至可說是「近乎激進」。為了應對國際金融海嘯衝擊,保證今年GDP增長率達到8%的水平,中國政府動用了龐大的資源,提振內需、擴大建設、改造產業、挹注民生。不斷推出的重大舉措,諸如四兆元建設計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十大傳統產業振興等等,一項接一項,未來並將層層加碼,彷如「連下十二道金牌」。而這些項目,大都要政府財政投融資來作支撐、引導,其所造成的財政赤字水漲船高,非常容易理解。
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其效應有正有負,堪稱為「兩面刃」。在正效應方面,它強力宣示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有助激發中外廠商對大陸的投資意願,進而對產業活力、國民收入、國力提升等,帶來實益。這些好處,不勝枚舉,從學理上即可推知,毋庸贅述。
然而,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及經濟結構之特殊,其擴大財政赤字之負面效應,有些是「常理」上所難以掌握的。大陸財政赤字所衍生的實際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有擠佔金融資源之虞。由於額外增加的財政支出項目,在在需要配套融資,使銀行體系的信貸資金,擴大流入公部門,導致民間廠商(包括台外商)所享有的份額,相對縮小,不利於經營週轉及擴大投資。而公部門之積極爭取金融資源,亦可能造成利率上升,或該降未降,增加了民間廠商的融資成本。
第二,商場訂單的「政策成分」增加。由於政府財政支出規模膨脹,導致整體市場多了「政策市」的色彩。相當多的訂單,要由政府機關來主導分配,因此,訂單的流向,也多了政策考量。在這種情況下,公營企業較容易成為贏家,民間廠商相對辛苦。
第三,政府當局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在中國當前國情下,任何財經政策的最高標的,是促使民眾收入普遍、持續提高。今年的擴大財政赤字政策,目標也是如此。因此,今年中國政府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必然希望工資有所增長,更不容忍廠商苛待員工。廠商對今年的工資成本,要未雨綢繆。
第四,查稅會更嚴格。由於政府要掌握更多財源,稅務機關對廠商的查稅和懲處逃漏稅,尺度之嚴格,將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間廠商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當然我們主張廠商應誠實納稅,而這也是減壓的最好辦法。
第五,物價上漲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由於財政赤字等同投放巨量資金,再加上相應的金融配套款項,會導致游資過多,使整體物價安定,受到明顯的威脅。今年內若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止跌回漲,中國大陸物價,即可能重回持續上漲的軌道。尤其,去年下半年大陸物價回跌,統計上之基期較低,使今年同期相比,很容易呈現物價上升數字。因此,對大陸物價動向,仍應保持警覺。
以上各項問題,亦值得我政府引為輔導台商之參考。但無論如何,仍應以積極態度,去掌握這一波大陸內需擴大之商機。只是,要注意趨吉避凶,盡量追求「利益最大化」及「風險最小化」。
※ 台灣的赤字問題也頗嚴重。
◆ 籌建設財源 財政部看上四大基金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9.03.05
為活用政府及民間閒置資金,籌措愛台12建設財源,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昨天說,內部研擬設立「財政投融資平台」,四大基金和壽險資金總計約14兆元是潛在募資對象,相關方案預計今年底前成形,至少募集4兆元推動建設。
張盛和說,社會資金充沛,四大基金有高達5兆多的錢轉存在銀行,壽險業也有7.8兆元資金,加上銀行、證券業的閒置資金,估計共有13.82兆元;但政府還要借錢推動建設,為了活化資產,財政部才會有建立這個平台,引導閒置資金投入愛台12建設的構想。
他強調,投融資平台的本質,就是把閒置資金透過一個平台,引導到政府建設、或投資報酬率高的地方。至於投資標的當然是要以自償性的建設為主,不過這個平台的型態、運作方式等,內部都正在蒐集各國資料研究中,最快年底前報告會出爐。
目前日本,新加坡和美國有類似制度,張盛和說,建立投融資平台牽涉修法,如果立法院不同意,以後也不一定會做。
財政部昨天推出財政政策的八大方案,官員暱稱「天龍八部」,分為國庫、賦稅、關務和國有財產4大類,國庫包括公股管理、提升財務效能等,國產則以強化管理和大面積土地開發方案為主。
張盛和也提到,財政部預計明年編列預算,建立單一稅籍資訊架構,達到一人一稅籍的目標,只要輸入身分證號碼,名下的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牌照稅,甚至是水電費等資料,都可以放在同一個資料倉儲,除了提高行政效率,配合主動的風險警示系統,也可有效降低逃漏稅,預計在101年建置完成,未來也會開放民眾查詢個人資料。
◆ 綠委:發動提光郵局的錢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2009.03.05
為了籌措愛台十二項建設財源,財政部把腦筋動到四大基金頭上。民進黨立委批評四大基金虧損金額高達2572億元,還沒給人民一個交代,現在連老百姓最後一點保命錢、棺材本也不放過,如果馬政府不知懸崖勒馬,將發動抗爭,呼籲人民把郵局的錢都提出來。
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還僵持不下,財政部又準備成立「財政投融資基金」,讓綠委再批財政部長李述德敗家。立委葉宜津表示,四大基金虧損累累,馬政府還沒有給人民一個交代,為了規避舉債上限和國會監督,還想繼續掏空人民的保命錢,如果再虧損那怎麼辦?
立委高志鵬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通過振興經濟方案的同時,也宣布重整財政紀律,在四年內讓赤字減半,反觀財政部長根本沒想到彌平赤字,以過去虧損的情況來看,再多的14兆也不夠賠,民進黨反對到底。
◆ 規避舉債上限 財政終將崩盤
記者鄭琪芳/特稿 2009.03.05 自由時報
財政部昨天特別召開記者會說明財政政策,提出八大中長程計畫,號稱「天龍八部」,加上研議中的「財政投融資平台」,變成「九陰真經」,財政部自認「武功高深」,其實早被看破手腳,成立「財政投融資平台」,不過是要規避舉債上限罷了。
馬政府上台以來,不斷擴大舉債,去年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三兆八千九百五十二億元,今年底將增至四兆二千六百一十七億元,短短一年內債務餘額暴增三千六百六十五億元,債務增加速度是歷年之最。
政府財政加速惡化,惠譽信評今年一月才以「財政惡化」為由,將我國的主權評等展望降為「負向」;以往一直聲稱政府財政「尚屬健全」的財政部,昨天也首度坦承「財政狀況日趨困窘,財政結構有待改善」。
即便如此,政府所思所想仍是擴大舉債,由於今年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占前三年度GNP(國民生產毛額)將達三十三.七四%,以現在的舉債速度,再過二、三年就會逼近舉債上限四十%,一旦成立「財政投融資基金」,就可以不受舉債上限限制,繼續舉債。
「公債法」規定舉債上限,就是要避免政府無節制舉債造成財政崩盤,財政部卻想盡各種辦法要規避舉債上限,政府以這種方式處理財政問題,財政崩盤恐怕不是危言聳聽。
更何況,政府想要四大基金、民間壽險資金等投入「財政投融資基金」,再由基金運用投資,姑且不論民間資金是否捧場,一旦計畫成真,數兆元資金不是小數目,每年光是還本付息就要多少錢?政府負擔得起嗎?這些都是民眾的錢,若基金虧損要由誰來負責?
◆ 學者:應限「自償性建設」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03.05
財政部提出「投融資平台」主張,將四大基金、壽險等資金納入,做為政府公共建設資金來源。學者表示,政府擴大公共支出多方尋求資金管道,並無不可,但是應該僅限「自償性建設」,尤其要提供投資報酬率等成本效益分析,供各基金管理者專業判斷是否參加,不宜由上而下強制要求納入。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目前內需不足,只能靠政府擴大公共支出提振經濟,愛台12建設應該及早啟動,但是若要募集各項基金為主要資金來源,必須限制建設對象是「自償性建設」,因此政府應該先評估分析愛台12項建設中,有多少是自償性建設,否則要基金投入可能虧損建設,仍有相當風險。
梁國源說,政府多方尋求資金來源,並且活化資金運用,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也不要一下子否決,但是過去政府推動十大建設等工程,經建會都會事先計算「影子價格」,透過成本效益分析,計算出隱藏性價格,然後估算「投資報酬率」,並提出「保證收益」,如此投資對象才能評估是否參與投資。
雖然可行性存在,但是梁國源認為,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最好不要將可能涉及退休生活的基金納入,否則後續衝擊太大,非社會所能承受。
◆ 投融資平台 一定「保本保息」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專訪】 2009.03.05
財政部著手研擬設置「財政投融資平台」,預計把規模14兆元資金導入公共建設,此計畫被質疑規避舉債上限,外界疑慮此舉有蝕掉人民老本的風險。財政部長李述德強調,「公共債務不可能規避舉債上限」,目前一切都還在規畫中,預計下半年會定案,而且退撫、勞退、勞保基金、郵政儲金和民間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會有保本保息的設計,而且這個平台拿出去的錢,投資標的要以自償性高的公共建設為主,例如不斷有收入進帳的高速公路、捷運等。
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機制
李述德表示,方案確定後會再向大家討教,但希望大家一定要正面思維,若不是很了解方案細節就評論,可能方向不會很正確,各種質疑財政部都有考量,一定會確保國家財政健全與資金案全前提下才會運作,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機制。
李述德指出,景氣低迷,民間投資意願低落,加上游資多、利率低,因此在政府保證投入資金可「保本保息」的原則之下,集結退撫、勞退、勞保基金、郵政儲金和民間壽險資金,設置「財政投融資平台」,將資金有效運用,會有助於加速國家公共建設的推動。李述德強調,運作過程絕對會符合法治、公開、透明、穩健和互利的原則。
財政部推動此方案,引發外界各方質疑聲浪,認為財政部有規避舉債上限之嫌疑,恐會拖垮台灣財政,李述德表示,此方案為間接融資的概念,將資金有效調度運用,目的在於加速國內建設,加上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都已在執行,在基於國情的考量下,會參考各國模式規畫內容,相關機制都還在研究,最快下半年會定案。李述德強調,大家考慮得到的問題,財政部也都會考慮到。他以新加坡為例,國家債務愈高,人民所得就高,生活環境就愈好。
無法源 是否立法再研究
李述德表示,設置「財政投融資平台」的概念,可說是「勞工退休基金」的擴大規模版本,而此概念是他20年前於國庫署時就已提出的架構,現在只是因時制宜再推動之。至於此法推動的內容是否要立法,李述德指出,目前沒有法源,需要進一步研究,再決定是否立法或修法,因為每種基金的設置都不一樣,如何統合、調度、運用,一切都要再研議。
自償性基金的自償率理論上應達100%,實務上至少應在50%以上,因此可規避舉債上限。李述德表示,未來該基金投資標的將以自償性高的公共建設為主,非純商業導向,將會符合財務與業務策略,透過設計,達到目的。他舉例說,捷運和高速公路等公共建設,都是債留子孫,後人在享受,由誰擔任財長都會面臨此問題,因此,只要借錢在合理範圍內,就應為人民謀福利,加速推動國家建設。
◆ 一人一稅籍 加強查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9.03.05
財政部將以三年時間,花費32億元建立「一人一稅籍」的稅務資訊管理平台,整合各稅查核資料,導入專家系統以提升查稅績效。該平台將使稅捐機關未來查稅速度達到無距離、零時差目標。
這套可以充分掌握納稅人所有課稅與財產資料的稅籍系統,預計要在101年前完成,102年啟用。
財政部昨(4)日召開記者會,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代替部長李述德宣布,中長期將推動八大財政政策業務,推動賦稅資訊再造是其中一項,業務重點在建置單一納稅個體稅籍檔與賦稅資料倉儲系統。
張盛和強調,財政部會要求提升資訊安全的層級,避免個人稅籍資料外洩後,連帶所得、財產與納稅紀錄全都露的風險。
張盛和說,八大措施的目的都在提昇政府的財政與行政效能,其中「一人一稅籍」單一納稅個體稅籍檔,類似美國社會安全碼,只要建入納稅人身分證號碼,就可以全面掌握個人的欠稅、繳納稅、財產等資料。
張盛和指出,建立「一人一稅籍」資料庫後,將可以最快速度取得被查核者的全部課稅所需資料。
※ 這套系統是超大牛肉。
◆ 郭台銘:短期景氣沒想像中壞
【劉宗志/台北報導】2009-03-05 中國時報
鴻海(2317)昨日與IBM宣布結盟進軍環保節能產業,董事長郭台銘雖對「長線」的景氣壞三倍理論仍未修正,不過他表示,「短線」景氣沒想像中壞,由近期各事業部門的接單狀況來看,短期確有急單的狀況,不過看中長線誰也說不準。
昨天鴻海股價在郭董信心喊話下創下此波反彈新高。而同為科技大廠的英業達集團董事長李詩欽昨日也表示,他相當認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改口稱「景氣沒想像中那麼壞」的說法。
鴻海近期增募生產線員工5%,顯示短期接單沒有想像中的壞,中長線則還看不見,現在景氣要一個月一個月來看。
長線壞三倍看法仍未修正
至於先前的景氣壞三倍論,郭董仍沒打算修正看法,顯然中長期的景氣能見度對他而言仍不明。惟以鴻海股價來看,若在「壞三倍」時進場,以昨收價創此波反彈新高來看,鐵定是賺錢。
鴻海昨日與IBM宣布進軍環保節能產業,目前已取得IBM「Green Cert」解決方案的亞太區獨家代理權,鴻海初期已投資逾數千萬美元於節能減碳相關軟體的開發。郭台銘指出,鴻海將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以軟體、知識的科技服務業,並將於台灣打造一座「綠色智慧城市」。
郭台銘表示,進軍環保產業是著眼於「大時代產業淘汰賽的開始」 ,因此要針對企業的下一波發展進行投資。製造業競爭相當激烈,因此鴻海有製造的基礎,再跨足科技服務業一定更能成功,但製造的本業也一定不會放棄。
跨足綠色產業著眼大未來
郭台銘表示,鴻海深圳廠碳排放量平均每天就高達100萬噸,因此將 先由鴻海自己全球的廠區做減碳工作,未來則將提供其他亞太區企業當地化、客製化服務的節能減碳解決方案。
鴻海從高雄轉體園區啟動第一階段轉型,以原本鴻海全球軟體服務部門中已和IBM合作多年的1萬名工程師開始,進行人才培訓;第二階段則是將投入3至5億美元的重大投資,投資範疇包括相關零組件和系統整合等。長期而言,鴻海目標在台灣打造綠色智慧城市,使用綠建築、LED、太陽能、綠色面板等環保建材,預計是數十億美元的重大投資計劃。
◆ 認清當前經濟情勢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5
上月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負2.97%,創戰後最低紀錄,震驚各界。不過主計處估測,自去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淪為負成長,且連續五季後,今年第四季將轉為4.5%的正成長;大家以為壞的情況不是太長。不過第四季經濟若轉為正成長,是否表示經濟的復甦,值得進一步商榷。
主計處估測今年第四季經濟之所以轉為正成長,祇因去年第四季經濟大幅衰退,負成長高達8.36%,比較基期過低。
但工業先進國家的美、日、歐,甚至韓國,在計算季成長率時,都是與上季比較,經季節調整後折算年成長率;故由負成長轉為正成長,表示當季經濟情況比上季轉好,可能顯示經濟復甦。
可是我們主計處在計算季成長時,還是與上年同季比較的年成長率,就會受到比較基期高低的影響。如今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為4.5%,並不算低,可是與第三季比較,是否正成長尚不得所知。如改按工業先進國家與上季比較的計算方法,今年第四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與第三季比較成長1.6%;但根據過去經驗,每年第四季受到國外慶祝耶誕節的影響,第四季都是旺季,因而經過季節調整,估算今年第四季的GDP還是低於第三季,表示經濟情況並未較第三季改善,那來的復甦?
今年第四季GDP雖預估較去年第四季成長4.5%,但與前年(2007)第四季比較,還負成長4.2%;顯然今年第四季GDP還在低檔,是否是谷底,還不得而知。
其次,主計處在發布今年經濟預測時,也估測了今年商品貿易出超將達265億美元,較去年的148億美元,大增117億美元,讓人有國際經濟如此惡劣,但台灣的外需還在擴張中的聯想,這又是一個易被誤導的訊息。過去台灣長期出超的擴大,是出口增加金額超過進口增加金額,代表外需的真正擴大,對當年經濟成長是正面貢獻。但今年出超的擴大,根據主計處的估計,卻是出口大幅衰退514億美元,而進口更大幅萎縮631億美元所致。因此,今年應是內需大幅萎縮,使進口大幅衰退的結果,並非真正外需的擴大,仍然抵不過出口大幅衰退的衝擊,扭轉不了整體經濟負成長的局面。
事實上,在主計處公布今年經濟預測兩周來,國際經濟噩耗不斷;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衝擊下,原本財務體質相對較為健全的國際級大型商業銀行,如豐、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及美國國際集團等遭到重創,也告不支,歐美政府在「大到不能任其倒閉」的壓力下,不得不再伸出援手,又引發全球股匯市震盪加劇,連連重挫。國際經濟除中國大陸外,並無復甦徵兆,顯然今年內台灣的真正外需尚無擴張的可能。
回頭看經建會上周五發表的1月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自去年7月開始,除8月外,已出現六個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景氣領先指標更自去年2月轉呈下滑後,已連跌12個月,且跌幅逐月擴大,至今年1月下跌27.6%,創歷年最大跌幅,尚未看到落底跡象。看上波景氣衰退,在核四停建及網路泡沫破滅,景氣燈號曾出現15個藍燈,而這波景氣衰退比上次更嚴峻,可知今年內要想景氣復甦,除奇蹟外,實在難矣!
再看勞委會本周二公布的兩項最新訊息,一是3月初無薪假人數高達23.9萬人,較1月中幾增加五成;二是今年第一季企業的人力需求減少9.1萬人,是原預估的16倍。
政府雖積極搶救失業,但仍然抵不過景氣的衝擊;政府也推出振興經濟特別預算,但在野黨立委的杯葛,何時能通過,不得而知。所以苦日子不僅要持續,而且更艱困,大家應有心理準備。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景氣復甦看六大指標 五大產打造台灣未來
* 美「酷斯拉」經濟 復甦要2年
* 景氣復甦否 六大指標報你知
* 公共投資救經濟 當心掉入陷阱
* 讀者文摘傳破產 總部發聲明否認
* 美第二大電器零售業者 電路城熄燈
* 英救市 將收購千億美元資產
* 歐洲央行降息2碼... 還會降
* 砸4兆保8 財赤9500億創紀錄
* 人大開幕》溫家寶:建立兩岸經合機制
* 保八 頂得住?純屬幻想?
* ECFA衝擊傳產?製鞋、毛巾不開放
* ECFA》6月對話 年底簽署?
* 實事求是建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 亞洲縮水 我外匯存底逆勢躍增
* 救經濟 營所稅率降至20%
* 物價跌不休 通縮壓力增
* 朱敬一:五大產業 打造台灣未來
* 鴻海入股訊聯 進軍生技醫療
* 鴻海八爪章魚 跳脫電子
* 台灣記憶體公司 半年內成立
* 宣明智》「低亂」神醫 在業界沒敵人
* DRAM產業》六萬人的飯碗 四千億的壞帳
* DRAM整併難題4問宣明智
* DRAM殺戮戰場 沒有第二
* 未來畫大餅 業者快餓死!
* 外資看衰TMC:拚不過韓
* 竹科放無薪假 9萬人降為1萬人
* 山寨橫行幾時休
* 爭議聲中仍過關... 五千公務員 下月升等加薪
* 時代在變,鐵飯碗的思維也該變了
* 「去全球化」趨勢 外勞被迫返鄉
◆ 美「酷斯拉」經濟 復甦要2年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06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4日發布褐皮書(Beige Book)說,2月間美國經濟活動「益形惡化」,對經濟從衰退中快速復甦的期望潑了盆冷水。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洛克哈說,雖短期不看好,但強力政策可讓衰退提早結束。
報告指出,經濟整體情勢欠佳,消費者支出疲弱、信用貸款緊縮、製造業生產更形衰退。報告說:「展望前方,多個地區對近期經濟改善前景的評估不佳,2009年底或2010年初之前,預期不會出現明顯的景氣復甦。」
褐皮書係由聯準會所屬12個地區分行向當地企業家、經濟學家等專業人士蒐集的資訊彙整而成,用來作為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集會時制定金融政策的依據,但不代表任何官員的正式意見。
褐皮書說,雖然有些地區1、2月的消費活動比耶誕假期期間改善,但整體而言仍然疲弱。失業人數持續上升,有的企業則調降低薪資和福利。旅遊等服務業在高失業率下呈現衰退。製造業業績整體下滑,有些部門則特別嚴重,只有食品、製藥和生物科技產業仍是亮點。房地產仍然停滯,只有零散的少數地區有一點趨穩的訊號,但商業地產需求則明顯下跌。
在金融部門,許多銀行認為貸款需求進一步下跌,企業與家庭的信用品質有點惡化,信用仍然緊縮。據政府最近的估計,美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萎縮6.2%,有些分析師說今年第一季可能更差。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4日在德州演講時說,他是聯準會官員中最悲觀的,現在的經濟可以稱為酷斯拉(Godzilla)經濟,他擔心這波衰退會延續兩年。
※ 相關報導:
* udn聯合書報攤 - 知識通訊評論 - 實驗室的誘惑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1058&f_ART_ID=180953
最近的經濟不景氣,卻造成美國大學研究所申請人數大增。經濟不景氣固然使全球各大學得到的捐款和預算減少,但對高等教育學府而言也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景氣復甦否 六大指標報你知
【黃文正/綜合報導】2009-03-06 中國時報
這次金融風暴到底會持續多久?美國著名財經網站「24/7 Wall St.」合夥人道格拉斯.麥因泰爾(Douglas A. McIntyre)在最新一期《時代》雜誌撰文指出,經濟復甦前有諸多跡象可循,要研判景氣何時已經落底、即將開始復甦,可以觀察以下六大指標:
一、美股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不再上下劇烈震盪,持穩達三個月之久。若該指數繼續下挫,投資人會預期,未來二至三季企業獲利肯定不佳,若指數偶或上漲,也難以為繼。指數若能持穩一段時日,至少顯示投資人對經濟已不再感到惶恐。
汽車業衰退減緩 顧客回流
二、汽車銷售不再惡化。大部分汽車製造商皆預估,今年汽車銷售量將較去年下滑逾四五%,可能須再過一年或更久,才有機會把衰退幅度改善至一○%至二○%。若衰退幅度能持穩在二五%至三○%之間,顯示消費者已逐漸回流市場。而低利率和低油價是否有幫助?也值得觀察。
三、全球金融情勢展望。現在愛爾蘭或烏克蘭等開發中國家國債違約風險居高不下,令其國債交易乏人問津。若國債交易開始活絡起來,顯示投資人對這些國家政府支付利息的能力,不再存有疑慮,全球信貸市場當可逐漸復甦,而「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較易遊說富國金援財政困境的國家。
中國GDP 至少六%成長
四、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必須不再衰退,且維持在六%成長率的水準。若中國GDP一直往下掉,代表美國、英國和歐洲對廉價產品的需求持續下探。若中國經濟擴張能延續下去,甚至維持在過去十年的低水平,大約GDP六%的水準,則意味西方國家的經濟活動並不悲觀。
五、美國政府的經濟振興方案開始撥款。這些紓困金可幫助全美各州市政府保住員工,加州政府也可不再裁員。此外,當這些鉅資投入能源相關產業後,會提升相關產業商機,當可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
美紓困金額 每月低於千億
六、美國政府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紓困金額每月低於一千億美元的水準,且因大型企業紓困案件減少而逐漸持平。這代表最嚴重的災難已經結束,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促進信貸流動的諸多機制,又成為寬鬆信貸市場的主流工具。
◆ 公共投資救經濟 當心掉入陷阱
【樂慧生/譯】2009/03/06 紐約時報
隨著經濟衰退加深,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也快馬加鞭,要砸數千億美元挹注公共投資計畫,指望這些計畫一如過去,可以拉抬經濟。
但這回可能希望落空。美國式公共支出,過去景氣好時,也就是大家都有工作、老闆樂於投資時最能發揮作用。景氣好的時候,新開一條公路,很快沿線兩旁商店和購物中心林立,而且裡面擠滿顧客。政府每投入1塊錢,民間能產生3到4塊錢。
這種共生關係使原已熱絡的經濟如虎添翼。但在美國經濟全面衰退之際,可能就不是這麼回事了,目前美國經濟似乎就是這種光景。
聯邦準備理事會最近把利率調降到前所未聞的水平,已接近零利率,等於昭告擔驚受怕的美國人,只要大家肯消費,願意無償送錢。但人們卻因投資失利而陷入恐慌,或因擔心工作不保傾向少花為妙。如此一來,開了新路,沿路可見的只怕不是購物中心,而是雜草蔓生的荒地。
這正是歐巴馬總額逾7,000億美元的計畫所面對的風險。一年內把這些錢花在營建、研究或設備上,一開始或可填補經濟萎縮,但要是不能同時重振民眾信心,等錢燒完了,經濟可能再度崩毀。
讓公共支出發揮預期效果是頗棘手的事,史有明證。小羅斯福總統政府任內興建了許多水壩,提供豐沛的電力,把電價壓低,讓一般家庭用得起當時上市的家電用品。建設工程本身讓工人荷包有錢,但大蕭條時期家電昂貴,多數家庭買不起,廠商又不肯讓客人分期付款。公共投資未能幫助推動一種關鍵性的民間產業。
小羅斯福政府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資助分期付款制度。家電生產也終於從此起飛。
從二戰直到1970年代中期,公私部門間這種共生關係,也成了美國經濟繁榮一個要素。
安默斯特麻州大學政經研究所共同所長羅伯.波林說:「任何時候都有充足的民間投資,並不是市場機制的本質。所以我們運用公共投資來減少障礙,改善私人投資環境。」
後來情況變了。在1970年代,公眾對高稅負和日益龐大的預算赤字起反感,保守派力主把錢放在私人手裡,振興經濟效果更好。於是公共投資開始退潮。
如今歐巴馬料將爭取持續性的公共支出,以整修道路、橋梁和水道;興建修繕公立學校;擴大寬頻網路;把醫療資訊數位化;推展綠色科技。一位經濟顧問說,他的目標是「鼓勵民間投資,尤其在目前投資太少的區塊,像太陽能和風力方面」。
但歐巴馬要力拒深入民間的驚恐和畏縮。借方和貸方都縮手了。商業投資銳減,消費者支出也直直落。民調機構丕優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寇哈特說:「時機歹歹的心理已深植民心。」
可是總統當選人和他的顧問群及許多其他人,甚至包括部分共和黨人,都認為除此別無選擇。
馬克.詹迪是穆迪經濟網站首席經濟學家,曾是馬侃競選總統時的顧問。他說:「在群眾集體心理有如驚弓之鳥之際,新政府首要之務,是把錢花在具體可見的東西上。人們希望睜眼就看到一座修好的橋,一種新能源科技、一套更好的水利系統。他們希望感覺到這些東西能帶來巨大利益,這或許會促使他們再開始花錢。」
不論歐巴馬會碰到什麼障礙,他的計畫都意味揚棄一種看法,一種197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政策制訂者和企業主管普遍抱持的看法,亦即民間部門本身就是繁榮與充分就業的重要來源,政府公共支出效果不彰。
或許正因以此為念,歐巴馬在說明他計畫的廣度時,引用的不是民窮財盡的1930年代,而是繁榮的1950和60年代。當時艾森豪總統和國會正開始興建州際公路系統,這是給擴張中的汽車業和汽車貨運業的一個大禮,而貨運業也把全國連結起來,鼓勵其他各種投資。
可是艾森豪時代和歐巴馬時代差別很大。到1950年,在二次大戰和戰後對美國貨龐大需求共同作用下,大蕭條的陰霾已一掃而空,建公路只是帶動龐大民間投資的一項公共投資。
◆ 讀者文摘傳破產 總部發聲明否認
自由時報 2009.03.06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外電報導,有八十七年歷史、在全球逾七十個國家發行的「讀者文摘」月刊(見圖,記者方賓照攝)傳出財困,已聘請法律事務所研究各項重組方案,包括申請「預先包裝破產」可能性,但「讀者文摘」位於新加坡的全球媒體總部已發表否認聲明,強調「讀者文摘」並沒有申請破產保護。
瘦身裁員八% 未申請破產
受經濟低迷及廣告收入下跌打擊,「讀者文摘」自今年一月已經開始積極瘦身,將三千五百名員工裁員八%。彭博通訊社報導,「讀者文摘」總部已聘請科克蘭德和埃利斯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包括「預先包裝破產」等重組方案。若採用這種破產形式,大部分的破產重組將在破產法庭的管轄之外進行,並會在公司重組結果出爐前,和債權人談妥條件。
不過「讀者文摘」副總裁威廉表示,這份外電是錯誤的報導。讀者文摘的確聘請科克蘭德和埃利斯律師事務所,詢問公司破產案件和公司結構等建議,其中包括企業重組和融資問題,盼協助公司度過金融海嘯,做法包括籌集更多資金,以減輕公司的債務負擔,也包括裁員八%。聲明上表示,「讀者文摘」不會拖欠任何財務支票。
「讀者文摘」產品包括書籍、雜誌、教育、音樂和視聽商品,最著名的包括五十種文字的讀者文摘,全球總部設在紐約。「讀者文摘」繁體中文版總部設在香港,簡體中文版總部設在上海,台灣分公司昨天一切運作正常。據了解,這次全球裁員部分,亞洲區約三%,主要鎖定香港與新加坡。
台灣分公司運作正常
「讀者文摘」於一九二二年創刊,單在美國本土的銷量已超過一千萬本,是美國最暢銷的消費雜誌,讀者人數高達三千八百萬人。它也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發行,相關國家的總讀者人數超過四千萬。
◆ 美第二大電器零售業者 電路城熄燈
【聯合晚報╱美聯社維吉尼亞州里奇蒙五日電】 2009.03.06
曾經是美國第二大消費電器零售業者的電路城(Circuit City),將在8日結束所有店面的營業。
由於無法找到買家,已經聲請破產保護的電路城在1月表示將清倉關閉美國各地還在營業的567家門市,全部3萬4000名員工都解雇。從1月起,電路城一共聘請四家專業清倉銷售公司,協助以折扣方式傾銷價值17億美元的存貨。
8日以後,電路城還將保留極少數的員工,處理公司的善後事宜。按照破產法庭文件顯示,電路城已經獲得保證,將至少獲得清倉銷售收入的70%,不過最終的數字或許會超過這個金額。
電路城公司里奇蒙總部附近的一家門市,已經用黃色的帶子隔成兩半,前半部分還有一些消費者在翻找DVD、CD光碟,而店員則在後半部拆除設備。有消費者抱怨,電路城的倒店特賣售價根本和上選公司(Best Buy)的日常價格一樣,他們應該打更大折扣。
電路城日前宣布,電信業者加拿大貝爾公司收購電路城旗下的750間加拿大連鎖店。預計交易可以在第三季完成,不過公司方面沒有透露具體金額和時間表。
因為競爭更激烈、消費者減少開支,電路城聲請破產前的八個季,有七個季虧損,不得不在去年11月聲請破產保護。
去年8月31日止的資料顯示,電路城資產有34億美元,負債則有23.2億美元。
◆ 英救市 將收購千億美元資產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3.06
英國央行5日降息0.5個百分點,使基準利率降到0.5%的空前新低,該行並宣布將展開前所未見的印鈔票手段來收購750億英鎊(1,050億美元)的資產,藉此增加貨幣供給並協助英國走出經濟衰退深淵。
這項最新的資產收購計畫,等同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措施鳴槍起跑。英國央行說,執行資產收購可能要花上三個月時間,收購的資產以英國公債為主,央行6日將舉行公開市場操作。英國央行的九人決策小組在總裁金恩的帶領下,把利率降至英國央行1694年成立以來的最低點,這項決定符合彭博資訊訪調經濟學家預估的中間值。自去年10月以來,英國央行累計已降息4.5個百分點。
金恩在寫給財政大臣達林的信中指出:「在當前高度不確定的年代,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刺激經濟有許多好處。」英國的利率已趨近於零,以利率工具刺激經濟已然技窮,金恩的貨幣決策委員會(MPC)將拿新印製的鈔票注入經濟,以減緩經濟衰退惡化的速度。首相布朗4日呼籲世界各國跟進美國和英國降息的腳步,並透過擴大支出對抗衰退。
英國政府已同意央行拿新印的鈔票,收購多達1500億英鎊(2,110億美元)的資產,這個金額計入先前推出的500億英鎊資產收購計畫(APF)。收購資產的金額落在分析師原先預期的高檔區,激勵債市全面走揚。英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25個基點至3.39%。據Markit iBoxx英鎊公司債指數,以英鎊計價的公司債出現逾十年來最大漲幅。
閱報祕書》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是經濟學家的術語,比較口語的說法是「印鈔票」,也就是增加貨幣供給,這不表示英國央行當真加緊印鈔,而是提供資金給商業銀行,銀行再提供資金給企業和家庭。央行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下商業銀行的資產,如政府公債、公司債和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 (編譯田思怡取材自英國獨立報)
◆ 歐洲央行降息2碼... 還會降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3.06
歐洲央行(ECB)5日一如預期降息2碼至1.5%的空前新低。總裁特里謝說利率可以再降,並透露央行正在研究「非傳統」工具。ECB也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表現,且預測頹勢會延續到明年。
歐洲央行把基準利率從2%調降到1.5%,為該行成立10年來最低。
總裁特里謝在決策會後記者會上表示,現在的利率水準「非常、非常低」,但可以降得更低,且央行正在研究非標準的貨幣措施,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量化寬鬆。
特里謝照例不願進一步說明,僅說不排除任何情況。但這代表ECB可能也將跟隨英美日等國的腳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ECB資深官員曾表示,央行可能收購商業票據,直接挹注流動性到公司債市場。歐洲央行自去年10月上旬至今,已降息275個基點。
特里謝說,今年全球和歐元區的需求可能疲軟。
歐洲央行大幅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表現預估值,從去年12月預測的萎縮0.5%調降至萎縮2.7%,最糟可能萎縮3.2%,就算最佳狀況還是會萎縮2.2%。
歐元匯率5日早盤對美元跌破1.25美元關卡,最低從前市的1.2661美元貶至1.2481美元,對日圓則從125.53日圓跌到123.03日圓。
不過ECB也預測,景氣可能於今年下半年觸底,明年可望開始逐步復甦,預估明年經濟表現會從萎縮回升到零,最高甚至上看成長0.7%,但仍低於先前預估的成長1%。
特里謝還說,由於全球景氣衰退,商品價格持續大跌,歐元區通膨率大幅下滑,預估今年中可能由正轉負,預料這兩年都會在2%以下。
ECB預估,歐元區今年通膨率可能在0.1%到0.7%之間,明年則在0.61%至1.4%。Unicredit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馬卡利歐表示,ECB對經濟的最新預估,是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代表ECB會把利率降到1%。
根據歐盟統計處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歐元區和歐盟去年最後一季出口和投資衰退,導致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第三季萎縮1.5%,與初估數據一致,與2007年同期相比則下修0.1個百分點至萎縮1.3%。
令人意外的是,歐元區上季消費支出比第三季衰退0.9%,縮幅創歷來之最,投資支出則銳減2.7%。
◆ 砸4兆保8 財赤9500億創紀錄
【白德華、黃淑嫆/北京報導】2009-03-06 中國時報
金融風暴狂襲,但為保證就業及社會穩定,北京當局不得不投入巨資「保八」。為此,中國總理溫家寶昨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財赤確定創中國六十年新紀錄的九千五百億人民幣。雖未如預期提出新刺激經濟方案,但在財政部預算草案報告上,已明確表示將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也為股市增添利多。
今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只能用「四平八穩」形容,通篇圍繞的就是應對金融危機下的「保八」,並無太多意外驚喜。
報告說,「在一個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要擴大城鄉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要著重說明的是,提出八%的增長目標,結合考慮了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就有可能實現。」
全面實施一攬子計畫
按政府報告安排,○九年的主要經濟核心數據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八%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四.六%以內,CPI(消費物價指數)漲幅四%左右。
如何應對金融風暴貫穿整篇報告,儘管會場僅響起八次漲聲,但溫家寶還是很振奮精神地指出,「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發展較快發展為主線,全面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
「一攬子計畫」即是總額四兆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畫,其中,包括第二波實施的大範圍調整振興產業規畫、即扶持十大支柱產業等方面工作。
再提主體功能區概念
由於計畫內容龐雜,溫家寶也向人大代表闡明財赤的安排,即中央安排七千五百億人民幣,比上年的一千八百億增加了五千七百億,等於增加四倍;同時再安排地方發行兩千億債券,由財政部代理發行,全國財赤共九千五百億,累計國債餘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二○%左右。
除了財赤破天荒外,擴大包括「家電下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內需,及中央投資總額九○八○億人民幣用於教育、衛生、住房、文化及節能環保等經費,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在這安排下,像汶川震災重建資金去年安排七六六億,今年又新增近一千兩百億,等於重建經費兩年就高達一兆新台幣。
特別的是,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上,溫家寶首次提出「制定和實施全國主體功能區規畫」概念。這是繼特區、新區、濱海新區及大開發等體制創新後再提出的新概念,消息說,近期國務院將通過新區域發展規畫,如「海西經濟區」,並將投巨資予以實質協助。
一旦此說屬實,將對大陸區塊發展帶來新高潮,這或許也是將宣布的新刺激經濟方案之一。
將降證券交易印花稅
雖然對多數股民關切的信心喊話,溫家寶僅以「維護股票市場穩定」輕輕帶過,但在財政部預算草案報告中卻明確指出,今年將「減收」證券交易印花稅。這一說法,昨在「兩會」上也獲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證實,「今年交易印花稅確有調降空間」。
◆ 人大開幕》溫家寶:建立兩岸經合機制
【聯合報╱特派記者李春、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9.03.06
中共總理溫家寶昨天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進行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是「保增長、保就業」,提出今年經濟四大宏觀指標,力保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百分之八。
在「穩定」原則下,另三項指標是:城鎮新增就業九百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百分之四點六以內;物價指數(CPI)百分之四左右。
溫家寶提出今年對台施政方針,在經濟方面將推動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逐步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國家發改委昨天公布今年計畫草案,明確列入「建立具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顯示北京已將推動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列入年度工作計畫。
面對金融危機,外界預期溫家寶會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或調整「保八」目標,結果不然。
溫家寶解釋,提出百分之八的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發展和能力。大陸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對於外界對「保八」目標的質疑,他在報告中強調,「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針對今年擴大內需方案,溫家寶說,將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四兆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畫,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一兆一千八百億人民幣,實行結構性減稅。
在財政赤字部分,溫家寶說,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七千五百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五千七百億元;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二千億元的債券。
溫家寶提出政府工作新廿四字原則:「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把擴大內需擺在第一位。
◆ 保八 頂得住?純屬幻想?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3.06
彭博專家培塞克提五論證
當全球引頸盼望中國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帶領世界經濟走出衰退時,彭博資訊的專欄作家培塞克 (William Pesek)卻提出五點論證,宣稱中國今年的經濟反彈純屬幻想。
培塞克說,中國的經濟已經減緩。去年最後一季的6.8%成長率,對其他國家而言聽起來可能宛若天籟,但對一個2007年還以13%的高速飛躍成長的經濟體來說,卻是地獄的夢魘。
「溫家寶早晚都會後悔」
中國總理溫家寶5日在人大會發表工作報告時宣稱,今年經濟成長8%是達得到的目標,所以無需額外的振興措施。培塞克說,這是錯誤的決定,溫家寶早晚都會後悔。
事實上,市場已經有所反應。溫家寶5日發表報告前後,全球股市紛紛大漲,主要就是期待世界上至少有個重要的經濟體能逃過這場災難。但中國再提振興方案的期望落空之後,市場隨即從半空中摔落。因為隨著全球衰退愈陷愈深,這可能意味驅動中國成長的強勁出口需求,恐怕在2010年之前是不會重現了。
以下就是培塞克認為中國經濟反彈不足為恃的五個原因:
1.世界成長逐漸崩解。隨著信用危機陸續吞沒愛爾蘭、日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美國這些本質互異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幾乎是馬不停蹄地下修全球的成長預估值。在陷落的市場銷蝕國庫、癱瘓消費者信心之際,期望全球需求會復甦,形同緣木求魚。
2.中國的主要客戶已無限期地消聲匿跡。當大家都說規模14兆美元的美國經濟已壞到不能再壞時,聯準會的褐皮書卻說,美國各地的情勢最近兩個月仍「持續惡化」。中國有些出口商已在高喊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中國政府或許不相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消費者這回絕對救不了中國脫困。
3.欠缺救濟工具。必須記住的是,中國投入的4兆美元振興方案是政見多於事實,多數支出根本不新,而是現有支出的重新排列。中國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看似壯觀,但龐大的經濟體系並沒有必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來吸收需要的激勵。單是造橋、鋪路就能提振經濟嗎?
4.靠不住的財源。即使是現金豐沛的中國,要融通眾多的新方案也是風險很高的事。輕易動用控持的6960億美元美國公債,更可能讓中國蒙受慘重損失,並延長美國的衰退。
5.調整經濟結構需要時間。就像美國需要懂得儲蓄的人民,中國也需要更多的消費者。但這是需要幾十年時間改變結構的大工程,也需創立全國性的安全網,與更多的教育和健診支出來配合。
培塞克強調,當溫家寶說中國必須「儘快扭轉經濟下滑的趨勢」時,北京的高官似乎認為這項工作大致已經完成。但事實並非如此,不論他們說得多冠冕堂皇。
◆ ECFA衝擊傳產?製鞋、毛巾不開放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9.03.06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台灣製鞋業會逾20萬人失業嗎?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我方爭取要優先開放是的石化、機械等產業,製鞋、毛巾等傳統產業原則上不會開放,經濟部也曾向製鞋業者說明過,但因為尚未正式簽約,細節不明,很多人對事情可能有誤解;而中國大陸方面想爭取的是我方開放台商可赴大陸投資面板等科技產業。
「東協+中國」區域經濟整合明年生效,從東協輸到中國大陸市場的石化等產品的進口關稅降至零,但台灣輸往大陸的石化等產品還維持目前的關稅稅率,因此將在失去市場競爭力下,勢必拱手讓出大陸市場。
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大陸市場占台灣外貿比重高達40%,如果大陸市場失去,對經濟衝擊有多大?不難想像,所以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對於不斷有人質疑ECFA一旦簽訂,台灣市場門戶洞開,大陸產品大量登陸台灣市場,將衝擊到台灣傳統產與農業,並帶來嚴重的失業問題。陳昭義說,這是「有心人」的挑撥與煽動。
他說,如果ECFA簽訂的衝擊那麼大,政府不可能會簽的;政府不會笨到自找麻煩,搬石頭砸自己腳,去證實在野黨的疑慮是對的。
陳昭義表示,即使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也要雙方都同意,何況ECFA的強度位階在FTA之下。他解釋說,FTA是時間一到始終得市場開放,但ECFA則只是「終究會開放」,但讓有共識的先上路。
陳昭義說,經濟部與工業局已向製鞋等業者說明,ECFA市場開放的項目要雙方都同意,像製鞋、毛巾等傳統產業,政府不可能會同意市場開放,這就像大陸勞工不可能開放來台工作、大陸農產品不可能再進一步開放一樣。
他坦承,中國大陸多少有政治考量在刻意拉攏台灣,像大陸擴大內需的家電下鄉,有部份市場就分給台商吃。有關ECFA 簽訂,在不涉及主權的前提下,只要對台灣經濟有利的都可以談。
陳昭義表示,兩岸洽談ECFA,我方優先要求開放石化、機械等產業,而大陸方面則希望我方能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面板等科技產業。
◆ ECFA》6月對話 年底簽署?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王正寧、林修全、陳志平/台北報導】 2009.03.06
馬英九總統昨天表達希望第三次江陳會討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在立法院表示,第三次江陳會的正式議程沒有列入ECFA,他相信馬總統是指雙方交換意見的範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在經過國內討論、兩方有一定準備後,不排除在第三次江陳會中討論推動ECFA的可能性。
黨政人士指出,推動ECFA簽訂,兩岸必須要有一段溝通準備,工商界非常焦慮,但第三次江陳會應該只來得及對話,如果第三次江陳會在六月舉行,依半年一次的慣例,第四次江陳會應會在年底縣市長選後舉辦,由於明年一月就要東協加一,年底兩岸簽ECFA最有可能。
由於日前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明白表示,江陳會半年一次輪流在兩地舉行的制度化協商要堅持;因此如果今年六月第三次江陳會在大陸舉行,第四次江陳會兩岸就有可能在台灣簽署ECFA。
馬總統有關第三次江陳會就ECFA對話的說法,今天在立院引發民進黨立委批評,劉兆玄表示,他曾提到第三次江陳會談議程並未將ECFA列在裡面,但不會禁止在議程外(就ECFA)交換意見,只是未列入議程的議題,(交換意見)也不會有結果。
劉兆玄說,ECFA事關重大,國內要有一定的共識,沒有放進議程的議題,大家要談時都是初步交換意見,不會涉及實質內容,這點他可以保證未來談ECFA時,800多項未開放的農產品,不會進來,他會信守,且也不會開放大陸勞工。
對於馬總統主動透露第三次江陳會可能在六月,陸委會高層官員指出,兩岸確實已就第三次江陳會的舉行時程與地點展開溝通,目前仍未有具體的方向,但舉行的時間一定是在六月之前。
據了解,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第三次江陳會舉行時程,主要受到四項議題的協商進度影響,現在時值三月初,但如果期待四月就能登場,顯得過於樂觀,而五月份因為碰到世界衛生大會以及馬英九總統就職一周年,有許多重大政治議程,也被認為不太適合舉行江陳會,因此,依相互舉辦的慣例與半年一次的協議規定,六月在大陸舉行第三次江陳會,被認為最有可能也是最合理的規畫。
官員表示,兩岸金融合作、定期空運、共同打擊犯罪與兩岸雙向投資四項議題的協商進度,目前顯示都不錯,但還沒有到已經進入協商尾聲的階段,因此,目前尚未到達可以安排由兩會進行預備性磋商,就江陳會的相關行程細節進行討論的階段。
至於第三次江陳會的舉行地點,一般預料較可能在上海、南京,甚至是位處四川的重慶市,都有可能。
◆ 實事求是建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本報訊】2009-03-06 工商時報
中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昨天上午在北京揭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台部份,主張加快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逐步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溫總理這番談話,對我政府當局積極推動簽署ECFA,給予高度正面回應,對促進兩岸和平發展顯有助益,我們樂觀其成。然而,什麼是「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則有必要加以深入分析。我們認為,雙方政府若能實事求是,體認當前兩岸關係特殊情況,求取雙方間的最大公約數,最終必能創造雙贏的結果。
所謂的「兩岸特色」,眾所週知,是針對兩岸雙方當前「不統不獨」的情況而言。此情況若按大陸的講法,則是「兩岸尚未統一」。無論如何,兩岸雙方的經濟合作架構,既不屬國內性質,也不是國際範疇。所以,香港與大陸簽署的CEPA,或中國與紐西蘭簽訂的FTA,在兩岸間皆不適用。那麼,它究竟是何種樣態呢?
我們認為,兩岸當局通過充分互信與深入溝通,必能在這方面達致創意十足的成果,付諸實行,為全球開創一種嶄新的經濟合作模式及機制。但在兩岸雙方就具體內容進行對話之前,我們建議雙方先尋求下列的共識:
一、兩岸雙方均是「經濟體」身分,應避開彼此分歧點,不急於強調政治上的相互關係。
二、兩岸雙方均是WTO的成員,都是單獨關稅區域,也是單獨的貨幣區域,應適度引用WTO的相關規範,作為兩岸邁向經濟關係正常化依循的準則。
三、兩岸雙方的經濟合作機制,應同時包容「雙邊性」與「多邊性」,即雙方皆可通過此一合作機制,去擴大串聯全球其他經濟體,或區域經濟結合體,如東協、歐盟等。
四、兩岸雙方的經濟合作,應允許雙方設立「防衛機制」,以避免相關運作,衝擊單方面的利益。
五、兩岸雙方的經濟合作機制,應讓民間行業公會扮演重要角色,以深化合作效應,並排除政治因素干擾。換言之,民間公會團體,必要時可代替政府,簽訂各自產業部門協議,並作實行後的監管與修正建議。
以上五項顯示,所謂的「兩岸特色」,就是「兼顧國際與國內」、「兼顧自我與雙贏」、「兼顧政府與民間」。這「三個兼顧」,就是兩岸可共同追求的一種創意,也是全球其他經濟合作機制所沒有的。而在持續的兼顧中,兩岸將自然形成穩固且可大可久的共同利益,這種利益,有益擴大全球影響力,更有益於中華民族的振興。
我們也要提醒兩岸當局,經濟合作本質是一種「給與取」的對等關係。我給你什麼,要換回什麼,自有一套法則。當政者不應一面倒地想仰給於對方,反之,也不該居高臨下,把對方視為援助對象。雙方應時時刻刻以「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為念。
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合作機制的運作,也有一種「市場交換關係」。如大陸給台灣石化業免關稅,台灣也要準備拿什麼東西來交換,如允許陸資入台投資石化廠等。又如台灣不願開放大陸農產品輸入,但可能要以開放大陸農業資材進口,作為交換。兩岸經濟合作,既然要排除政治干擾,那就必然會走向一種生意模式的交換關係。這是雙方當政者必須先有的心理準備。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在台灣,朝野各界很少人在算計,將來兩岸經濟合作,台灣要用什麼,去交換大陸的什麼,反倒是,人們熱中於爭論,兩岸經濟合作是「姓統」或「姓獨」。還有人為這是否使台灣更加依賴大陸,而展開口水戰。殊不知,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而言,已是不得不爾的選擇,如果我們今天不詳加算計、預作準備,明天真的會成為輸家。
單單兩岸經濟合作的簽署文件,究竟叫「協議」或「協定」,在台灣都有爭議。這顯示台灣還有很多人放不下泛政治化的思維。大陸方面,也有人反對用「協定」,甚至希望套用香港CEPA的「安排」。看來,兩岸雙方都應該努力在這方面「去政治化」,讓經濟歸經濟,也避免讓政治主導經濟。如此,才能實踐「兩岸特色」的精神,追求兩岸最大的共同福祉。
◆ 亞洲縮水 我外匯存底逆勢躍增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9.03.06
各國中央銀行忙著印鈔票救經濟,亞洲主要經濟體1月外匯存底合計更蒸發近千億美元;台灣央行昨(5)日公布2月外匯存底逆勢增加至2,941.87億美元的新高,距3,000億美元只差一小步。
台灣是否會比照亞洲鄰國,運用外匯存底救經濟,央行官員不願回答。但官員強調,目前貨幣政策十分寬鬆,銀行資金充裕,主要問題是提振需求而非資金供應不足,應該還沒必要動用外匯存底。
台灣外匯存底餘額持續增加,央行外匯局局長林孫源表示,主要是外匯存底運用收益。據了解,央行2月從市場買進不少美元,加深新台幣貶值幅度,這是為何2月外資淨匯出11億美元,外匯存底卻仍持續增加的主因。
目前我國外匯存底僅次中國大陸、日本和俄羅斯,位居世界第四。合計今年以來,外匯存底餘額共增加24.8億美元。反觀日本、俄羅斯、南韓、新加坡和香港,1月外匯存底餘額合計蒸發924億美元。
外匯存底排名前十的國家,除了台灣與印度外匯存底餘額持續成長,其餘外匯存底全都衰退。不外乎是因為拋匯穩定匯價,或是提撥外匯存底投資股票或刺激內需。
俄羅斯為救盧布,拋匯穩定匯價,外匯存底大幅減少近600億美元;南韓最近也持續喊話,表示不惜讓外匯存底餘額跌破2,000億美元,也要穩定韓元匯率。至於日本外匯存底突破1兆美元後,1月減208億美元,降至9,825億美元。
◆ 救經濟 營所稅率降至20%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3.06
行政院會減稅救經濟,昨(5)日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營所稅稅率改採單一稅率,並調降至20%,綜合所得稅三個級距稅率6%、13%及21%各調降1個百分點,可減輕380萬戶、73%中低所得綜所稅納稅義務人負擔,預定自99年1月1日起實施。
同時,維持對保留盈餘加徵10%營所稅,選擇保留盈餘企業合計每年仍需繳交逾200億元所得稅。99年起也將調降企業研發與人才培訓的上限抵減率至30%。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營所稅率調降至20%後,和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40%相差20個百分點,一旦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後,租稅規劃的利益更大,公司很可能將保留盈餘不分配,以致扭曲了股利分配政策。
張盛和指出,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後,公司保留盈餘勢必增加,每股盈餘(EPS)跟著提高,如此一來,大股東就會賣股獲利,而目前證所稅又免稅,股利所得不必課稅,並不公平,也將造成稅收損失。
據估計,營所稅率下降至20%,整體企業一年可以獲得808 億元的減稅利益;個人綜所稅率級距6%、13%及21%稅率將分別降為5%、12%及20%,總計釋出的減稅利益達170億元,380 萬個家庭受惠。
促產落日後包括研究發展、人才培訓、物流中心與營運總部等四大功能性租稅獎勵仍將繼續保留,抵減率則略為下降,鼓勵創新與研發所提供的減稅利益為300億元。
財經兩部經協商後取得共識,研發、人培投資抵減率上限,確定要從現行35%降為30%,其支出金額超過前二年平均數的抵減率上限,則自50%降為45%。促產落日後的所得稅配套降稅法案,總減稅利益高達1,494億元,財政部評估認為,促產落日可釋出的減稅籌碼達1,483億元,雖然無法集中在一個年度回收,但在維持對保留盈餘課稅與最低稅負制之下,政府調降所得稅後,每年會產生的國庫總缺口,約可控制在300億元以內。
◆ 物價跌不休 通縮壓力增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3.06
行政院主計處昨(5)日公布2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較1月跌1.51%,物價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下跌;較去年同月大跌1.31%,創六年來最大單月跌幅。主計處官員坦言:「通貨緊縮壓力慢慢在增加」。
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2.86,去年10月是107.91,累計四個月下來,物價已下跌4.67%,下跌幅度非常快。去年3月到12月,指數都在103以上,換句話說,即使消費者物價維持2月水準,不再下跌,今年全年的物價將呈負成長。
主計處在2月發布最新經濟預測時,已估計今年全年物價將下跌0.82%。
新台幣貶值減緩了未來的通縮壓力,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2月新台幣對美元貶值2.91%,導致新台幣計價的化學材料、電子零組件、石油製品等價格上揚,2月躉售物價指數(WPI)較1月上漲1.29%,較去年同月下跌幅度已減為個位數,年增率是負9.04%。
躉售物價雖然較去年同期跌幅仍大,未來仍將續壓迫零售物價下跌,不過,壓力已比先前減輕。
主計處指出,去年2月恰逢農曆春節,基期偏高,以致今年2月CPI年減1.31%,為92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農曆春節前後是例行性物價稍高時期,但1、2月指數仍較去年11、12月低,物價下跌趨勢相當明顯。
吳昭明表示,當前物價下跌主因是需求降低,消費者期待更低的價格而延遲消費,這對經濟循環有負面影響。
◆ 朱敬一:五大產業 打造台灣未來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3.06
IC產業之後,台灣會有什麼新產業?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昨(5)日指出,生技、品牌農業、文化觀光、國際醫療及太陽能這五大產業具有發展潛力,但各有發展瓶頸,需要思考並找出解決方法。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及商學研究所、台大EMBA舉辦台大工管50系列活動-孫運璿先生管理講座,朱敬一受邀以「構思台灣未來的產業」為題發表演講。
朱敬一說,台灣過去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資訊、電子產業,但IC產業受到這波金融海嘯衝繫很大,現在很多人思考:IC產業之後會是什麼產業?台灣一直沒有明顯的新產業,此時大環境不佳,正好可以自修、思考和布局未來產業。
朱敬一認為,生技、品牌農業、文化觀光、國際醫療及太陽能等五項產業,可以思考成為未來產業。朱敬一說,五大產業的共同特色是要放眼國際。
朱敬一指出,台灣將生技列為重點科技,生技產業需要長期投資,回收時間長、風險高、投資金額大,在這些因素下,市場機能形同殘廢無法發揮,但台灣生技研發成果很好,政府應帶頭打集體戰—集中力量、分散風險。
朱敬一表示,觀光產業需要一個統籌單位(master plan),目前涉及多個部會與法令,各部會很多方面沒有辦法互相協助。可是對觀光客來說,他只感覺到一個整體,例如是「好玩」或「不好玩」,所以,需要統籌部會規畫,一發現有問題,就要立即處理,比如路有坑洞,就要馬上去填補。
發展品牌農業,同樣需要政府著力。以蘭花產業為例,朱敬一指出,去年蘭花營業額仍有小幅成長,台灣的優勢在品種、育苗,應把有優勢的、上游的品苗專利智慧財產權延伸到下游品牌行銷,行銷蘭花要與國外作戰,政府應協助農民申請專利。
朱敬一表示,DRAM、面板與太陽能技術相近,政府若能下定決心發展太陽能產業,推動大規模太陽能發電計畫,有助於即時吸收失業的科技人口,而且可以解決台灣的用電問題。
至於發展國際醫療產業,放寬管制就可以了。朱敬一表示,東南亞地區都在發展醫療產業,台灣的醫療水準在亞太地區首屈一指。台灣在醫療領域具有利基,但限制很多,比如不能打廣告,這樣人家就不知道台灣有這個能力,法規、廣告、行銷都需要政府推一把。
◆ 鴻海入股訊聯 進軍生技醫療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9.03.06
看好兩岸5000億元的生技市場,鴻海(2317)進軍生技醫療產業。昨日宣布與國內臍帶血廠商訊聯生技(1784)合資成立康聯生醫科技公司,鴻海對新公司投入1億元、持股五成,訊聯持有22.5%,鴻海也透過轉投資公司持有訊聯8.6%的股權。
這是國內科技集團進軍生技產業具體成型的第一個案例,受鴻海入股消息激勵,訊聯開盤即跳空漲停。
「康聯生醫科技公司」,將以P4 Medicine(預測Predictive、預防Preventive、個人化Personalized及參與性Participatory)為方針,營運將朝個人化健康管理、預防醫學及基因檢測發展,第一個健康管理中心預計第四季在台北成立,目前鴻海醫療小組召集人吳啟程將擔任康聯生技的董事長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未來將以基因檢測、幹細胞等,搶攻兩岸5千億市場。吳啟誠表示,未來健康管理中心將會針對婦癌防治和血癌基因檢測進行結合,進行相關醫療設計。鴻海近年積極進軍健康產業,光是員工每年的健診費用就高達8000萬元,可望成康聯生醫初期收入來源。
鴻海也透過旗下寶鑫、鴻揚參與訊聯私募,各認購5000萬,私募價格30.4元,將持有訊聯8.6%股權,成為公司大股東。
◆ 鴻海八爪章魚 跳脫電子
【聯合報╱記者 曾仁凱】 2009.03.06
鴻海繼前天宣布跨足環保節能領域,昨天又進軍生技醫療產業,連續兩天大動作,鴻海的八爪章魚觸角已經完全跳脫出電子產業的範疇,「鴻海版圖擴張2.0」行動正式展開。
2003年起,鴻海就像個血拚高手,透過收購摩托羅拉墨西哥廠、芬蘭藝模、國碁電子、奇美通訊、普立爾等公司或廠房,有效縮短跨入手機、網通、數位相機等新領域的學習曲線,帶動公司營業規模像三級跳般的快速成長。
六年來,鴻海營收從2002年的2,450億元,到去年已達到1.47兆元,足足成長五倍,而這還不包括鴻海分割富士康到香港上市。
鴻海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專業電子代工廠(EMS),客戶囊括惠普、戴爾、新力、蘋果電腦、思科等所有國際一線大廠,而且產品線遍布電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3C領域。鴻海想要繼續大幅成長,原本的電子科技舞台顯然已不足夠發揮。
站在電子產業頂點,讓鴻海跨足其他產業,更容易找到合作夥伴。前天宣布和IBM合作,跨足環保節能領域,除了注意「碳排放」每年高達上兆元的市場商機外,鴻海以IBM為榜樣,希望能從「硬體製造業」轉型「科技服務業」,成為硬體、軟體、和服務的全套解決方案供應商。
而從鴻海入主訊聯、成立康聯,加上已與台大醫院的醫療團隊合作,郭台銘眼中的生技醫療視野顯然比想像的要廣闊得多。
如果說前十年是鴻海版圖擴張的1.0時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電子業的各次領域;那麼鴻海連續兩天的環保節能、生技醫療計畫,等於宣告「鴻海版圖擴張2.0」 已正式展開,而且這次範圍不設限,為鴻海的未來成長增添更大的想像空間。
◆ 台灣記憶體公司 半年內成立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9.03.06
台灣記憶體公司(TMC)籌備召集人宣明智昨 (5)日表示,將在三個月內與美光(Micron)、爾必達(Elpida)完成協商和談判,取得智慧財產權及製程技術,六個月內正式成立公司,開始研發、設計工作。
宣明智強調,擔任召集人是非常艱鉅、困難的任務,他個人能力有限,未必是最佳人選,但因時間緊迫,必須先出面擔當重任,他會號召最菁英的團隊,提高國內DRAM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
IP談判 三個月完成
日前才遭遇失去女婿之痛的宣明智,昨日和經濟部長尹啟銘一同宣布成立TMC時透露,「心情還在調適中」。不過,對於未來的工作,宣明智侃侃而談,信心十足,甚至開出六個月內成立新公司的支票。
尹啟銘說,宣明智將協助四大任務,包括組成專業團隊;與爾必達、美光洽談技術合作及投資事宜,為我方爭取最有利條件;洽商國發基金與可能投資者;以及力邀優秀人才加入。
宣明智指出,他臨危授命,是因為認同經濟部DRAM產業再造的理念及架構,希望解決台灣DRAM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他會馬上召集一批基本種子部隊,並與美光、爾必達協商,取得想要的智慧財產權(IP)及製程技術,積極投入研發工作。
四大任務 老宣擔綱
宣明智說,台灣IC產業人才濟濟,但長期未掌握IP,所以使不上力,TMC成立後,第一優先是找技術源頭,可自行研發關鍵技術後,再找製造夥伴。也就是和爾必達、美光完成協商和談判,在取得智財權和技術製程後,再進一步和國內DRAM業者協商。
上軌道後 功成身退
至於未來TMC成立後,宣明智是否出任董事長,尹啟銘說,宣明智已表明希望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公司上軌道後功成身退,但屆時會尊重董事會、宣明智的決定。宣明智則強調,負責把公司推動到理想的架構後,不論董事會決議如何,都將離開。
◆ 宣明智》「低亂」神醫 在業界沒敵人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 2009.03.06
宣明智出線成為DRAM產業整合的主導人,這位喜歡挑戰疑難雜症的半導體老將,從未學過管理,卻成功的從半導體基層作到管理人,他曾說以後想當「企業巫醫」,這次會不會成為被戲稱為低亂(DRAM)產業的神醫,市場都睜大眼睛在看。
很多人形容宣明智「在業界沒有敵人」,他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合作無間,連個性都很互補。老曹一根腸子通到底,常會衝冠一怒,宣明智以EQ高、很沉穩著稱,不論老中青,科技業幾乎找不到敵視宣明智的人。
老聯電人都知道,聯電集團中許多明星業務員,都是宣明智一手調教出來的。他被喻為資深半導體業者中最會作生意的經理人,談判功力一把罩。往往可用有限的資源,幫公司爭取到最大的權益。
這次空降到山頭林立的DRAM產業來作整合召集人,還要在期限內與美系日系兩大陣營協調技術移轉與合作事宜,業界人多認為,宣明智的朋友多、觸角廣,「政通人和」是這次出線的關鍵因素。
此外,聯電母公司近年來表現雖不出色,但旗下子公司卻養出了很多隻金雞母。這些小搖錢樹的背後,多有宣明智輔導的影子。這也是經濟部對於把虧錢產業交到他手上,信心滿滿的原因之一。
盡管之前半導體業傳出力晶與聯電時生摩擦,前兩年DRAM當紅時,力晶也曾喊出要超越聯電,晉級半導體二哥,但幾十年在半導體業的實戰經驗,同業都很有信心,再錯綜複雜的生態,以宣明智的輩分與能力,即使未來要面對DRAM五大廠,也不擔心他會有應付不了的困難。
◆ DRAM產業》六萬人的飯碗 四千億的壞帳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9.03.06
政府救DRAM產業終於定案。政府救的不只是產業,更重要是救市場信心及廣大從業勞工。
根據統計,台灣投入DRAM產業廿年,過去十年投資額近新台幣九千億,從業員工五萬八千人。目前六家DRAM廠的總貸款金額,高達四千六百億元。
這六萬人的飯碗、四千多億的壞帳,讓馬英九總統在訪視竹科時說出「不救DRAM,我不配當總統」的重話。
◆ DRAM整併難題4問宣明智
【新聞分析/李淑惠】2009-03-06 工商時報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果然不負眾望,接下經濟部力推的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召集人職務,雖然在技術來源上,市場兩邊押寶,但是無論是哪個陣營出線,宣明智的四大難題才正要開始!
第1問資金從何而來?
首先是資金從何而來?目前DRAM大廠均呈現現金淨流出狀態,無論DRAM廠以股換股、以債作股,還是以設備作股,新公司除了國發基金之外,DRAM廠已經無力加碼投資,DRAM廠的債權銀行更不會再把錢投入這個無底洞,何況經長尹啟銘還表明,希望政府挹注的資金愈少愈好,台灣記憶體公司資金捉襟見肘,是老宣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第2問老債務接不接?
此外,政府屬意成立控股公司,以控股的方式整併DRAM大廠,然在控股公司成立之後,各大DRAM廠成員的資本,必須轉換成新控股公司的股票,控股公司當然也必須承接這些廠商的既有債務,目前DRAM產業的長、短債合計高達2,000億元以上,新公司必須立即承接龐大債務,眼前力晶在6月17日就有一筆到期可轉債,債務處理是難題之二。
第3問專利技術怎麼處理?
在專利技術上,美光雖然喊出將輸出2,500個至3,000個專利,然專利的有效性,以及專利是否為台灣廠商關切的DRAM IP?另方面,爾必達是由日本NEC、三菱、日立等三家公司合併而成,三家公司在專利上交互授權,基於專利保護,在專利輸出時,將會受到掣肘,有多少技術可跨海來台,宣明智如何去蕪存菁,將精華技術爭取到手,是台灣記憶體公司最關鍵的難題。
第4問利益是否能迴避?
宣明智在半導體業界屬於大老級,輩份高、孚眾望,此次接下召集人一職,符合各界期待。然而,目前聯電仍是茂德大股東,持股張數達47.1萬張,持股比率為6.47%,在整合過程中能否維持中立角色,避免瓜田李下的利益糾葛,合併過程中處理手法是否透明公開,在在考驗宣明智的智慧。
台灣DRAM產業整併已經迫在眉睫,在茂德ECB無法100%支付之下,下一關就是力晶的ECB,DRAM整併不僅要準確,更要搶快,台灣DRAM產業能否整合成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台灣記憶體公司不僅任重且道遠。
◆ DRAM殺戮戰場 沒有第二
【聯合報╱張顏暉/半導體研究人員(台北市)】 2009.03.06
經濟學家克魯曼在評論如何解救美國經濟危機時,認為政府作為寧可過當,不可不足。因為作為不足,無法挽救經濟頹勢,撒下去的錢等於白白浪費掉。台灣政府在考慮如何解決台灣DRAM業的困境時,要有同樣的認知才好。
從目前政府公佈的先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再來與美光或爾必達商談,而後擇一合作的作法來看,政府的作為明顯不足。放進去的幾百億元大概可以讓台灣DRAM業茍延殘喘個三五年,但卻無法真的讓台灣DRAM業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
IC製造業是一個殺戮戰場,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一名吃香喝辣,第二名只能勉強生存。現在記憶體產業南韓三星位居第一,因此如果台灣DRAM業的整合是整合出一個可以跟三星抗衡的集團,那也許還有機會跟三星一拚,互爭龍頭。如果整合成兩個集團,那賺不到錢的第二名、第三名在五年之後建廠成本一千五百億的十八吋開始出現時,大概沒有錢也不會找得到錢建廠,也就只好隨風而逝了。
面對台灣DRAM業的困境,政府必須有先思考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決心與魄力,願意強迫所有DRAM業整合成一家公司,如果沒有,那就讓業者自生自滅吧。紓不紓困結果是一樣的,政府資源有限,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
只有當政府有能耐將所有DRAM業整合成一家公司後,在誰不與台灣合作誰就沒有產能,也就被宣告出局的情況下,台灣才能在與國外技術母廠談判時立於戰略的制高點。至於技術的取得,政府亦須有足夠的決心要能取得技術母廠所有過去與未來專利的使用權,因此最好是能夠購併美光或爾必達。
美光三月五日的市值廿四億美元,以不到千億台幣可以買下美光兩萬個專利,是只有現在才可能撿到的跳樓拍賣價(爾必達更便宜,但專利也少很多)。買下美光後只要能有正確的經營策略,能留下原有研發人員並在此基礎加強本土研發能力,即可建立台灣DRAM業可長可久的技術根基,如此一來世界半導體記憶體業將變成台韓兩雄相爭。台灣半導體業實力雄厚,台韓相爭誰能勝出雖還在未定知天,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技術有產能的台灣DRAM公司會是極有競爭力的公司。
IC製造業有如梁山泊,沒有三兩三就不要上梁山。若非要上梁山那就一定要有氣魄跟決心。
◆ 未來畫大餅 業者快餓死!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特稿】 2009.03.06
千呼萬喚,政府終於公布DRAM產業整併架構,未來將成立全球最大的DRAM公司台灣記憶體 (TMC),許台灣DRAM業未來一個夢,但時間上卻還要等3至6個月,對現在賠錢已賠到氣若游絲的廠商來說,今年的難關都不知怎麼過了,又如何期待未來的奮起呢?
一如各界預期,政府在DRAM產業整併上,決定將成立一家新公司,召集人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出任,但TMC未來到底用哪一種技術?則還要等3個月才能決定,換言之,TMC 的成立,到目前看起來就是一家新的大DRAM公司,但對業者眼前虧損嚴重的問題,至少在半年內,不會因為TMC的出現,而有所改善。
就DRAM業者來說,以政府目前端出的整併架構來看,未來兩年對DRAM業者脫離困境的實質幫助有限,不論從技術、資金及債務等各方面,短期內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均低。
以技術的角度,不論是爾必達或美光陣營,目前在50奈米的製程技術都已開發完成,即將要進入量產階段,同一時間,40奈米的技術也已經進行了2/3,也就是說,DRAM廠現在的技術都還可再使用兩年以上,所以TMC未來即使談定採用哪一家陣營的技術,就要從30奈米以下做起,時間已是2013年以後的事,TMC是接續後面的技術,若要去整合大家現在已開發的技術,難度極高。
再從資金與業者債務的問題分析,國內DRAM業總投資金額8000億元,負債卻高達4000億元,政府現在成立TMC,擬出資700億元,光是面對國內業者的龐大負債,700億元實在是杯水車薪,幫助業者脫困都不夠用,加上如果TMC未來如果採取排「負」政策,排除負債沉重公司,就必須扣除這些公司的市占率,未來成立能否達到超越全球第一大廠三星的市占率規模,仍有疑慮。
現在DRAM業者直接面臨的問題是倒閉,景氣持續不振,部份業者能否拖過今年都難預料,更何況是等到整併那一天,一旦陸續倒下,政府現在做的整併大夢,最後還是一場夢。
◆ 外資看衰TMC:拚不過韓
【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台北報導】 2009.03.06
為了挽救DRAM產業並迎戰來自於南韓大廠的挑戰,政府宣佈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 (TMC),但巴黎證券表示,各家業者技術平台和設備都不同,加上回顧過去歷史,整併的過程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TMC短期內恐怕還不會是三星和海力士的對手。
巴黎證券預估,假如爾必達跟美光都加入,那TMC的全球市占率將達到40%,遠遠超越韓國大廠三星的30%和海力士的19%。但從過去的整併經驗來看,整併後都會面臨市占率大幅下滑的壓力,像是由NEC、Hitachi和Mitsubishi Elec合併成立的爾必達,市占率從1999的17.4%,到2002第四季跌到只剩下3.4%;由Hyundai Elec和LG Semicon 合併成立的海力士,市占率也從一開始的19.3%掉到最低時的11.4%。
巴黎證券指出,海力士花了四年才整合其技術平台,而且開始受惠其出現合併綜效,對於TMC來說,至少有四種不同的技術平台和生產設備需要整併,無疑是更大的惡夢,光是技術移轉就至少要一年的時間,在過程中,三星/海力士可望受惠最多。
此外,政府雖然計畫投入700億元,但巴黎證券指出,700億元僅能夠彌補台灣DRAM廠商單季的營業虧損,因此業者必須繼續減產、減少資本支出,才能避免繼續燒錢。假如台灣政府決定要保住所有的DRAM業者,除非DRAM價格出現持續反彈,否則最快三個季度後又會需要注資。
德意志證券則認為,TMC合作對象最後由美光勝出機率較高,因為美光的專利較為完整,也較具競爭力,一方面美光和南科已經有很深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美光也可能將NAND的專利權移轉給台灣業者。
◆ 竹科放無薪假 9萬人降為1萬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3.06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一句「景氣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差!」激勵台股士氣。事實上,從國內各科學園區休無薪假以及用電、用水量來看,這一波急單效應已為原本死氣沈沈的出口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
國科會副主委陳力俊說,「確實出現了回春現象!」陳力俊指出,各科學園區休無薪假的人數明顯減少,以擁有93家廠商的中科為例,今年1月休無薪假的員工比率高達了七成,但到現在,處於無薪假狀態的員工約剩四成五。
整個中科員工大約兩萬人,但今年1月休無薪假的員工居然超過了1萬5000人,能夠每天正常上下班的員工還不到5000人。但到了3月,超過一半的中科員工天天有班可上。
至於規模更大的竹科,今年1、2月景氣最差時,園區廠商休無薪假的員工高達九萬多人,平均每天約有近兩萬人休無薪假。但隨著急單效應,3月分以來,處於無薪假狀態的園區員工人數減少了兩萬人,平均每天約有一萬多人輪休無薪假。
「最嚴重的日子已經過了!」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顏宗明表示,從下單的情況來看,下游廠商出手時,相當謹慎,因此園區廠商所接的訂單就相對安全。對於竹科未來的展望,顏宗明充滿了信心。
從用水用電量也能看出科學園區的興衰,陳力俊指出,科技大廠相當耗電耗水,與上個月相較的用電量相較,中科某電子大廠3月迄今的每日平均用電量就多出了五成。
※ 會不會因為缺水而受到影響?
◆ 山寨橫行幾時休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06
山寨風愈颳愈猛,不僅從美國第一夫人的晚禮服到電視台的春節晚會都有山寨版,台灣資訊電子業忽然逆勢上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拜山寨風之賜。鴻海集團正式搶入山寨市場,為山寨Netbook代工生產,處理器大廠威盛也企圖透過山寨Netbook另組一個策略聯盟,突破英特爾的封鎖,對抗其低價Atom系統。山寨市場似乎成了台灣3C產業可以快意優游的一個新天地。
但所謂山寨到底是什麼東西,常讓人摸不著頭腦。事實上在這個霸氣的諢號風行之前,類似的產品常被稱做白牌商品乃至仿冒商品。兩者雖諢稱山寨,本質卻大有不同。白牌也者,只是由不具知名度的小廠生產出來的低價產品,由於不需負擔龐大的品牌、行銷費用,因而可以低價搶市。
仿冒品則根本不是有無品牌的問題,而是從外型、功能到內部設計,直截了當抄襲高價名牌商品,不僅免了研發或技術授權的成本,還以魚目混珠的名稱搭名牌的便車大發利市。兩者雖同有低價的優勢,但一正一邪,斷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每個國家都是從山寨市場一步步走過來的。台灣在幾十年前,若不是大量廉價的山寨本教科書讓無數學生可以負擔得起學習先進知識的機會,國內科技水準與知識水準不會這麼快提升起來,也不可能培養出許多今天在國內外擔當重任的精英。
還有一個更戲劇性的實例,當初如果不是忽然被蔣經國先生一紙禁令逼得走投無路的電玩廠,改行生產山寨蘋果電腦,無心插柳柳成蔭,也不會那麼快開啟台灣資訊王國的新紀元。
隨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愈加嚴密,翻版教科書早已絕跡,仿冒品也罕有,這雖然保護了台灣研發創新人員的生機,鼓勵學者將外國教科書本土化,但令人咋舌的書價、無比高峻的進入門檻,也成了我們這個在科技與學術方面尚非先進的國家培育英才、進入市場莫大的阻力。
中國大陸的人均所得還遠為落後,尤其所得分配嚴重不均,大多數人民購買力更是低落,因此以低價攫取知識、享用新穎商品,就成為最重要的考量。於是,圖書的版權在大陸幾乎沒有價值,仿冒品、白牌貨充斥市場,也就毫不足怪。
這固然有助於提高生活享受,讓學習的成本大為降低,更為小本創業者打開一條終南捷徑,但也同時付出高昂的代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創作、研發的動力被扼殺,因而永遠都要從國外引進活水。同時,許多山寨商品透過仿冒加上逃稅,避免了太多合理、合法的成本,因而取得競爭優勢,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如果縱容、鼓勵此風飆漲,到最後正當經營者將無路可走,稅收也會被侵蝕殆盡。
因此,山寨商品若屬此類,自當以鐵腕全力剷除。但除此之外那些靠著本身機敏靈活、迎合市場需求,又不需負擔高額品牌行銷費用的小廠產品,如果在山寨風盛行之下,不但可以攻城掠地,還能大量銷售,反應給予更多的肯定與鼓勵。他們的存在不僅可以激化市場的競爭、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更能大幅降低市場價格。尤為重要的是,他們若能在先進國家強勢品牌之外,打出一片天,以不同的規格、殊異的技術跳出歐美先進廠家的封鎖與箝制,借著中國大陸無比巨大的市場,不無可能自成一個體系,反過來與歐美廠家分庭抗禮。
但以這些小廠的實力與規模,在研發能力與可用技術上遠遠瞠乎其後,很難有機會一搏。此時,台灣已經營多年的代工廠家即可挺身而出,借力使力,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跳脫數十年來歐美國家的桎梏。山寨如果這樣發展,兩岸將獲利無窮。
※ 大家都有錢,山寨自然消失。
◆ 爭議聲中仍過關... 五千公務員 下月升等加薪
自由時報 2009.03.06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儘管各界爭議不斷,經濟衰退讓大家都苦哈哈,但考試院院會昨仍通過公務人員職務列等檢討案,確認公務員升等調薪二部曲,第一步將以薦任第八、第九職等職務調整為主,第二階段則是針對簡任第十一及十二職等進行調整,其中,包括薦任第九職等在內的五千位公務人員,下個月就可坐地升官並加薪。
試院院會通過 分兩階段調整
銓敘部長張哲琛表示,銓敘部研擬有關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表修正案,是為配合立法院九十六年修正通過的地方制度法,為免中央與地方職等出現失衡現象,修法後,明確將縣市政府「主任秘書」職稱改為「秘書長」、縣市政府一級單位定名為「處」等。
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法,考試院院會昨已通過第一階段公務人員職務列等案兩階段原則,將先調高地方機關薦任第九職等以下相關職務的職等,張哲琛表示,銓敘部將提出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表修正草案,報請考試院院會審議通過後,最遲下個月將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職務調整。
不過,為考慮財政負擔,銓敘部將分兩階段調整,現階段只會調整地方機關薦任第九職等以下的相關職務,估計約有五千人將會調高職等並加薪,因此而增加的俸給、獎金等人事費用約三億元(尚不包括退撫、保險等職務升等約二億元費用),將由地方政府負擔,且分攤於各地方縣市。
◆ 時代在變,鐵飯碗的思維也該變了
【聯合報╱社論】 2009.03.06
考試院正推動公務員「獎優汰劣」制度,將大幅提高丙、丁等考績比重,連續兩年考丙即可能得捲鋪蓋走路。不少公務員為此譁然,但從社會公平及國家競爭力的觀點,鐵飯碗不能成為終身僱用的保證,這應當是天經地義。
看現行制度對於公務員的汰劣設計,門檻之低,幾乎是形同虛設。根據過去十年的統計,獲甲、乙等考績的人數平均在九成九七以上,僅百分之零點二的人獲得丙等,百分之零點一獲丁等。由這項比數看,九成九已接近純金成分,除非犯下滔天大錯,捧鐵飯碗就是拿到金飯碗了。這種人人有獎的制度,根本無法分辨優劣,又如何激發生產力與競爭力?
就政府用人而言,公務員考績制度缺乏鑑別力,當然需要改革。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看,鐵飯碗思維也必須打破,才能使公務體系產生篩汰及代謝,自我更新體質,進而提升服務效能。尤其,最近數年就業市場日形迫促,許多人以派遣、外包方式承接政府工作,他們目睹許多公務員坐享諸般優遇卻無所事事,當然心生不平!
事實上,對於退休公務員坐領十八趴及八成薪的高待遇,社會近年不滿的聲浪日益升高。此外,在百業蕭條之中,幾十萬就業者被迫放無薪假;而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乃至健保局員工照樣年領四個多月的年終獎金,政府竟然只能推說「依法辦理」。這種種脫離現實的景象,在在加深了民間對政府「不知人間疾苦」的怨懟。如果不著手改革,不能紓解民怨。
公務員待遇之所以成為爭議,除了制度設計太過僵化及平均化,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背景,那就是公部門與私部門競爭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早年,公務人員待遇偏低,被視為「清苦」行業,政府必須提供油電、米糧、子女教育減免等補貼,減輕其生活負擔。民國七、八十年代,許多民間企業薪資遠高於公務機構,優秀人才往往優先選擇任職民營企業。但過去十年,此一趨勢發生了逆轉:台灣經濟陷入泥淖,民間企業薪資止步不前,甚至必須下修,大學畢業生薪資甚至跌回廿年前的水準;相對的,高級政務官的薪水卻比照外國大幅調升,公務員薪資也定期根據物價指數調整,且額外補助並未減少。如此一加一減,公務員的待遇便顯得比民營企業誘人多了。
我們並不是主張公務員減薪,即使最近南韓、新加坡高官均主動減薪或捐薪,台灣沒有必要倉促跟進。但是,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氣候下,如果公部門拿不出讓人民感動的作為,卻又吝於進行內部改革,那怎麼對得起這份薪水?上月,瀕於破產的美國加州政府對兩萬名公務員發出裁員通知,以減少政府支出;前年,南韓首爾市政府發起「百分之三淘汰制」,逐步淘汰不勝任的公務員,不僅韓國其他地方積極響應,中國大陸的有些城市也開始跟進。連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容公務員再吃大鍋飯,誰還能捧著鐵飯碗不放?
公務體系的調整向來笨重而遲緩,但如果政府拿不出一點內部整治績效,卻自詡如何善於治理國家,其誰能信?再說,目前公務體系的制度絕大多數是國民黨半個多世紀統治的舊制,民進黨主政的八年沒有太多更張,現在回到國民黨手裡重新整治,也許是更理想的時機。至少,整個公務體系可免於「鬥爭清算」的悲憤情緒,改革比較可能順利推展。
時代在變,公務員的鐵飯碗思維也必須隨之調整,這是全球的趨勢。但必須提醒的是:談「汰劣」容易,但如何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機制,一以避免「反淘汰」,一以真正達成「留強存菁」,還需要極細膩的設計。否則,達不到汰劣目的,卻可能整垮基層公務員士氣。
◆ 「去全球化」趨勢 外勞被迫返鄉
【諶悠文/綜合報導】2009-03-06 中國時報
《華盛頓郵報》五日報導,景氣低迷,世界進入「去全球化」時期,一向繁忙的新加坡港口最近宛如「海上停車場」,沿著海岸停靠的一排排閒置貨輪綿延數英里。碰到這場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外籍勞工飯碗不保,被迫大舉歸鄉。
過去全球商品、勞務、投資及勞動力的空前流動,如今都呈逆轉之勢。最近四個月,從英國諾福克、美國長灘到南韓釜山及香港,港口貨運量都下滑逾一○%。航空交通也受到不景氣衝擊,今年元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減少五.六%,航空貨運更暴跌二三.二%。
瑞士信貸集團經濟學家預測,到二○一○年底前,新加坡會有廿萬名外勞被迫出走。新加坡今年元月出口劇減三五%,這也反映亞洲其他國家困境。
全球出口大幅衰退,從中國到東歐,大批撐不下去的工廠被迫關門。世界銀行估計,這次危機將使開發中國家的貧窮人口在今年增加逾五千三百萬人。美林證券指出,單單在上周就有十億美元資金逃離新興市場,創下去年十月以來單周最大外資撤離記錄。
不景氣中,移民及外勞受到最嚴重衝擊。馬來西亞已採行優先雇用本勞的新政策,要把十萬名印尼勞工送回國。今年一月英國甚至爆發排外工潮,抗議煉油廠聘用外勞。
各國紛紛減少外勞,連帶使外勞匯款回鄉的金額下滑,從拉丁美洲到中亞的經濟都受波及。吉爾吉斯高度倚賴海外勞工匯回鄉的資金發展經濟,但因為匯款銳減,去年十一月不得不向聯合國要求緊急糧食援助。
為了對抗經濟風暴,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紓困方案,並號召跨國企業回國投資,創造本土就業機會。在法國,總統薩科奇提供五十億美元拯救本國汽車業,但要求只使用法國製造的零件,並把設於東歐的廠遷回法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一○會計年度預算中,則準備對企業的海外收益課稅,以阻止公司赴海外發展。英國政府則要求接受紓困與國有化的銀行優先貸款給英國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大幅依賴美國市場的亞洲出口導向國家,在美國人改變借錢消費的習慣改變後,必須另謀生存之道:開發本土市場,進軍開發中國家,尤其要向中國尋找新客源。
可是泰國「泰丹紡織公司」(Tel-Dan textiles)老闆阿米.札齊形容開發中國市場,有如攀登萬里長城般困難,「你無法賣消費產品給中國人,因為當地製造的已經夠便宜了。除非你能賣他們種不出來的水果、捕不到的魚,或做不出來的醫療設備,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面對國內保護本土產業的聲浪,許多國家顧不得去年十一月「廿國集團」領袖在華府簽字保證至少一年不會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紛紛築起保護主義高牆。印尼去年十二月開始對外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食品、紡織等商品實施新的進口管制,阿根廷和巴西也都調高葡萄酒、皮革及木製家具的關稅。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