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5

正確喝水有益健康 別等口渴再喝水

◆ 正確喝水有益健康 別等口渴再喝水

中廣 2010/12/14

每個人都會喝水,但是要喝得對喝得正確,才能喝出健康。專家說,別等口渴再喝水,以及在餐前一小時喝水,是對健康很有幫助的作法。

專家指出,人們常常以渴不渴來判斷是否缺水,但實際上這並不合理。因為口渴是人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發出的要求補水信號。口渴才喝水,等於泥土龜裂再澆水,並不利身體健康。

此外,早上起床補充水份好處很多。不僅可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長期保持這一習慣,還能發揮濕潤腸道、防治便秘的功效。

專家也建議在早、中、晚三餐前約一小時,喝一定量的水。因為食物消化要靠消化液來完成,這就需要足夠的水分。餐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只停留2到3分鐘就會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血液,約一小時就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餐前喝水有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促進吸收的作用。

另外,空腹時最好喝溫開水,避免刺激胃黏膜。而進餐時喝一定量的湯水,有助於食物溶解和在胃內的初步消化。



◆ 餓死癌細胞?錯!營養不良才難抗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032771.shtml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0.12.14

治療期:切記補充蛋白質、熱量;預防保護期:多膳食纖維、新鮮蔬果。

變瘦不一定好,對癌症病友來說,體重驟降不會餓死腫瘤細胞,還可能因營養不良,導致化療等副作用更嚴重,預後變差,存活率下降。研究發現,癌友體重每下降百分之五,存活率可能降五成。

一份針對五百九十名乳癌病友飲食調查指出,五成四患者罹癌後體重急遽減輕,百分之七病友至少掉了十公斤。今年四十四歲賴於廷,九年前洗澡發現右邊乳房有硬塊,檢查為乳癌第二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

賴於廷說,當初接受化療,連續五天五夜狂吐,幾乎無法進食,平時愛吃的乳酪蛋糕、蝦蟹,也不敢吃了,一年內體重從六十六公斤降至四十一公斤,全身虛弱無力,連上廁所都得用爬的。

部分癌友以為不吃、身體沒養分,癌細胞就會餓死,台北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表示,其實「腫瘤細胞自主,需要多少熱量會自行取得」,刻意降低食量、營養不良,反而會加重癌症治療副作用。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孟瑜表示,「餓肚子,也不會餓到腫瘤細胞」。她說,不少癌友選擇吃素,但治療癌症時,需補充足夠熱量及蛋白質,不吃海鮮、魚肉、雞蛋等食物,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缺乏足夠體力抗癌及後續治療。

癌友是否能進補?補品多含中藥成分,林孟瑜說,恐將影響癌症用藥或疾病進程;治療期間若服用營養補充品,最好跟醫師或營養師討論,並選擇衛生署特殊營養食品認證產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癌友飲食可分兩階段,治療期建議補充蛋白質及熱量;預防保護期以膳食纖維、新鮮蔬果為主。

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已被證實與荷爾蒙代謝有關,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建議,平時可食用山藥、番薯等抗賀爾蒙食物並配合運動,以活化抑癌生物作用。

※ 相關報導:

* 單耳悶塞 當心鼻咽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4/today-health1.htm

民眾若單側耳朵出現悶塞感,甚至積水逾2週以上未改善,除可能是中耳炎外,也可能是罹患鼻咽癌的癥兆!

青少年少吃鹽 成年後高血壓機率降30%
交通空汙 乳癌風險倍增/頭暈誤當貧血 竟罹胃癌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過敏兒症狀早出現 發育比同齡孩童遲緩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12/15

嚴重過敏症狀很早就出現的孩童,也常見發育比同齡孩童遲緩。中醫師陳文戎在養生講座中指出,這類型孩童中醫稱腎氣不足,屬與先天問題居多,主要治療方劑有六味地黃湯、左歸丸等。

中醫師陳文戎表示,對於先天體質不良的小孩,中醫主要透過補腎的方式來改善,常搭配的藥材有枸杞、山藥、黑芝麻、益智仁、鹿茸,蛤蚧等。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小兒發展遲緩、易過敏,以及老年人易骨折等,都與腎氣不足有關;可見腎氣與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等均有關係。

而媽媽的飲食偏好常影響孩子的健康。例如中醫認為懷孕時還吃很多油炸燒烤,在中醫觀點,很更容易發生偏濕熱性的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

中醫認為幼兒健康問題許多與稟」不耐有關,稟賦是指先天遺傳,目前很難憑藉後天作為完全扭轉根除,只能盡力進行改善。若先天不佳,後天又不注意保養,疾病症狀就會更嚴重。

例如從中、西醫觀點來看,異位性體質主要是受基因與先天不足的影響,異位性體質多是身體先天出現對環境、飲食的不適應,有時換個環境,症狀便改善不少。



◆ 顧著玩不愛吃 瘦孩子成長失衡

【聯合報╱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2010.12.15

3歲4個月大的幼幼,在保母家時總是精力旺盛,不愛睡覺也不愛吃,回到家更變本加厲,只顧著玩,幾乎不吃正餐。一年來體重沒增加,生長曲線下降了10個百分位。

近幾年來,大家的焦點都在體重過重,卻忽略體重過輕也有問題。不是只有體重過重的孩童才可能有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瘦孩子也有成長與身心障礙問題,如貧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感染、長不高或是情緒焦慮等。

門診中,約1成2的小朋友體重過輕,其中8成為腸胃症狀,如胃口不好、食量小、便祕、脹氣與胃腸過敏等,原因為偏食、害怕進食或潛在性疾病等。

評估幼幼的營養與進食情況,發現有嚴重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問題,只愛吃重口味的零食,正餐飯菜總是吃幾口就沒興趣,如果有特殊味道的蔬菜如胡蘿蔔、菠菜等,更表現出一副反感的表情,牙根緊閉,甚至一整天都不願意再吃東西。

總食量與熱量評估,幼幼一天總量是在可允許範圍內,因此幼幼的問題並不是腸胃,而是偏食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追究其原因,極可能是幼幼開始學吃副食品時,媽媽害怕他吃太少,頻頻餵食導致他嘔吐、哭鬧,讓幼幼對食物與吃東西強烈反感。

幼幼媽媽雖然盡心盡力,但是不了解幼幼狀況,導致長期飲食不均衡,進而影響幼幼成長發育。不少父母因為忙碌,無暇顧及孩子飲食,或怕小孩肥胖以致於很多東西都不敢給孩子吃,導致營養失衡。家中孩童如果有飲食問題,建議諮詢醫師,評估、了解孩童的情況後找出原因,才能長得健康、長得壯。



◆ 小孩天天解便 怎還一肚子大便

【聯合報╱張思玟/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2010.12.15

兒科門診常有家長焦慮地問醫師:「我小孩的便便很粗很硬」、「小朋友要幾天解一次便才算正常?」「前幾天,我的小孩因為肚子痛去看急診,照了X光,醫師說他滿肚子大便,可是他明明天天都有解便啊!」這些問題,很多家長都曾遇過。

定義上來說,只要小朋友持續兩周以上有解便困難或延遲解便,比方說便便很乾、很硬,造成屁股痛或肛門流血,或一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就可以稱為便祕。

兒童排便頻率各時期不同,嬰兒期排便次數相對較多,常常一喝完奶就解便,一天1至7次不等;兒童差不多要到4歲時,排便頻率才會和成人相當,大約是一天3次到一周3次。

兒童一旦便祕,常會伴隨些微腹脹、腹痛,甚至因解便疼痛而更不敢便便;糞便在體內堆積,時間越久水份吸收越多,糞便就更乾、更硬,排便更為困難。

長久下來,比較嚴重的個案,因為肛門直腸部分被粗大的硬便塞住,導致大腸上端的稀水從旁邊縫隙滲出,家長常發現,小朋友內褲上沾有油油的糞便痕跡,誤以為是拉肚子,殊不知是長期便祕所致的滲便。

便祕之外,若還伴隨嚴重腹脹、嘔吐、食欲不佳甚至生長遲緩等現象,就要小心不是單純的功能性便祕,可能還伴隨其他結構上的疾病因素,需尋求醫師協助與治療。

臨床上,家長也可以從兒童行為舉止,觀察孩子是否便祕。像常安靜地蹲在角落、墊腳尖行走、僵硬地站立在一旁或雙腳交叉、坐下時僅用屁股靠在椅子邊緣等,這些姿勢無非都是想要夾緊屁股,避免便便排出。家長若能警覺地注意到這些易被忽視的線索,就能及早治療。

治療兒童便祕,首先要把已堆積的糞便排出,避免再次屯積糞便,再來是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清除宿便可能得由醫師處方灌腸或軟便藥物,進而需要飲食配合,水份跟纖維質攝取一定要足夠,盡可能讓小朋友在飯後5至10分鐘去上廁所。飯後經由胃大腸反射,會加速腸蠕動,更利於解便。

如果小朋友坐的是成人馬桶,最好給他腳踏墊,讓大腿跟軀幹呈適當彎曲,更有利於糞便排出。最好不要選小朋友準備看卡通或去玩耍前叫他去上廁所,以免他因分心而敷衍了事、解不乾淨,這也是很多家長抱怨,小朋友明明天天都有排便,怎麼還會滿肚子宿便的原因。

fsj 提到...

美國貧窮婦女 肥胖機率較高

【Upaper╱中央社】2010.12.16

根據美國政府研究人員14日發布報告,貧窮婦女肥胖機率較高,男性則不然。這項研究結果和一般人的認知相牴觸。他們發現,收入對男性是否肥胖影響不大,但教育似乎對兩性都有影響。

「國家保健中心統計學」(NCHS)研究團隊寫道:「男性的所有所得階層,在肥胖率方面大致相同,高收入者僅稍高。」

美國有2/3美國人過重或肥胖,其中7200萬美國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在30以上,約佔全國的26.7%。肥胖成人當中,41%屬富裕家庭,富裕的定義是4口之家年收入至少7萬7000美元(約台幣230萬元),為貧窮線的3.5倍。

他們也發現,有39%肥胖人口來自收入為貧窮線1.3 至3.5倍的家庭;20%屬較貧窮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的1.3倍,相當於4口之家收入2萬9000美元(約台幣87萬元)。

研究發現,富裕家庭(收入是貧窮線3.5倍)的男性肥胖率為33%,較貧窮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1.3倍)的男性肥胖率為29%。

然而,婦女體重似乎會受收入影響。僅有29%富裕家庭婦女屬肥胖,但42%貧困家庭婦女過重。

大學畢業男性逾27%肥胖,高中以下學歷有32%肥胖;同時,23%大學畢業婦女屬肥胖,但高中以下學歷婦女高達42%過重。

※ 原因可以參考這篇:

* 貧困大國美國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6472114-3.php

絕大多數的貧困階級者缺乏營養均衡的觀念,為了求溫飽,只好用糧食券買些高熱量的低價食物。「起司通心粉」(一美元五十角)便是最符合他們需求的食物之一,還有像是加入熱水,只需一分鐘便能煮熟的「速食米」(九十角)、口味重的零食(一包九十九角)、就算放兩個月也不會發霉的麵包(一斤一美元三十分)等,都是他們最常買的食物。這些速食品添加了大量的人工香料與防腐劑,毫無營養價值可言。

* 男性更年期 好發於55至65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6/today-health6.htm

常見的症狀有情緒不穩定、沮喪或憂鬱、熱潮紅、心悸、盜汗(尤其是夜間)、缺乏活力、易倦怠、失眠、記憶力及注意力不佳、體重增加等,睡眠與情緒障礙經常是男性更年期主要的精神併發症。



◆ 愛吃化學麻辣鍋 小心致癌傷內臟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2010.12.16

大陸麻辣鍋又香又好吃,是很多台灣民眾在大陸生活的最愛美食。大陸媒體近日卻踢爆,南京許多麻辣火鍋專賣店,使用添加化學藥劑,替火鍋增香添味。這些化學添加劑含有害物質,吃多了對身體有害,除了會傷及內臟,更可能致癌。

新華網報導,南京下關批發市場,近來出現火鍋飄香劑、辣椒精和火鍋紅,只要在湯頭裡添加這些東西,馬上就香味四起,讓人食指大動。南京一位火鍋店老闆就得意洋洋地表示,「辣椒精搭配火鍋紅一起混著下鍋,前者可保證在少放辣椒的情況下,還能讓食客辣的過癮;後者則是讓湯的色澤,看起來就像麻辣鍋一樣火紅。飄香劑則如其名,就是讓火鍋聞起來香氣十足。」

火鍋成本並不高,為何商家還要使用添加劑?大陸火鍋業者私下表示,一個麻辣鍋湯底要好,至少要添加花椒、乾辣椒、當歸、桂皮、丁香十幾種天然材料,光火鍋鍋底的成本,就要二十六塊人民幣左右。依照目前三十元一鍋的售價,根本沒有賺頭,其中還不包括人力、燒煤等費用。如果使用「添加劑」,成本大約只要三到四塊人民幣。

至於這些「好東西」的威力到底有多厲害,一位老闆表示,「白開水加一點點特制的添加劑,用大火燒滾,就會變成紅通通的辣油湯,不僅香氣十足而且紅得誘人。」他坦言,自己就這樣做了半年的生意,後來實在良心不安,因此才把店頂給了別人。

「南京市場上的這些火鍋添加劑,早就該好好管管。」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凱直言,許多火鍋店就是藉著添加劑來欺騙社會大眾。

但工商部門說的很白,表示目前在市場販賣的商品,只要包裝上頭有廠名、廠址和聯絡電話,就等同合格,除非有人舉報,不然他們無法進行管制和抽驗。

※ 相關報導:

* 藥材、食材一起燉 中醫師說錯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6/today-health1.htm

陳香霓說,最好的方式是先單獨把藥材分「頭煎」及「尾煎」兩次,熬成藥汁。藥材第一次加水熬煮後的藥汁是「頭煎」,倒出頭煎的藥汁後,原藥材再新加水進行第二次熬煮即「尾煎」,兩次煎煮即能讓藥性完全釋出,遠比同一鍋水不斷久熬釋出的藥性還要多。...濾掉藥材後,兩次煎熬的藥汁相混後,再放入食材一起燉補,才是最好的藥膳煮法,才能吃補又吃營養。



◆ 享受火鍋進補 醫師:搭配菇類更健康

【台灣醒報╱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2010.12.16

強烈大陸冷氣團即將報到,如果能在冷冽刺骨的寒風中,嚐上一口熱呼呼的火鍋料理,實在過癮!但醫生指出,現代人常以「冬季進補」為理由,進補太多華食,反而可能造成健康負擔,應該多補充菇類為主的蔬菜食材。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冬天的進補火鍋常使用牛、豬、羊等肉類為主要食材,但肉類當中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較多的鹽分,卻容易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濃縮的湯頭也可能會引發痛風,他建議民眾應多增添蔬菜食材求平衡。

而冬天進補到底又該怎麼吃才能減低負擔呢?何一成建議,民眾可以配合脂肪含量很低,且易產生飽足的菇類,以減少脂肪的總攝取量,而且菇類豐富的纖維素與甲殼素,還有減少腸道吸收脂肪的功能。

何一成也說,各式葉菜類的蔬菜、洋蔥、蘋果等高纖蔬果,因為含有槲皮黃酮,可均衡內臟食物可能造成的血中尿酸上升,痛風發作的問題。

此外,有血糖偏高問題的民眾則可在餐後,多吃一份低糖高纖的葉菜、帶皮的全穀類、帶皮馬鈴薯或香蕉等食材,也有助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



◆ 豆漿養生鍋 美味又健康

自由時報 2010.12.16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天冷許多人喜歡吃個熱呼呼的火鍋,但吃火鍋往往卻讓人有種「不吃受不了」,吃了『瘦』不了」的困擾;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昨天推出「豆漿養生鍋」,讓民眾可以嘗美食又輕鬆無負擔。

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研發的「豆漿養生鍋」,特別選用了無糖豆漿做湯底,再搭配新鮮的低脂食材,每鍋熱量只有二百二十五大卡,即使再搭配兩份主食及一份水果,也才四百五十七大卡。

署基營養師許秋萍說,黃豆除了具有低脂零膽固醇的特性外,還富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經研究指出,大豆異黃酮不但可以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的風險,還可預防骨質疏鬆症及心血管疾病,非常適合拿來當鍋底。

「豆漿養生鍋」食材如下:無糖豆漿一百三十CC、生香菇二朵、茼蒿六十克、鴻喜菇一百克、柳松菇卅克、高麗菜八十克、金針菇卅克、雪白菇卅克、豆腐三分之一盒、鯛魚片卅五克、蝦二隻、南瓜五十五克、乾昆布十克、柴魚片半碗、鹽少許。

作法則是先將乾昆布、柴魚片、鹽加水一百㏄煮沸後加入無糖豆漿,以小火滾煮;再依序加入南瓜、高麗菜,熬煮入味後再加入生香菇、茼蒿、鴻喜菇、柳松菇、金針菇、雪白菇、豆腐、鯛魚片、蝦,煮熟即可。



◆ 美環保署:糖精非有害物質

【鍾玉玨/綜合十五日外電報導】2010-12-16 中國時報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十四日將人工甘味劑糖精(saccharin)自「有害物質」(hazardous substances)的清單中剔除。

糖精甜度較蔗糖高出三百倍,呈現白色結晶粉末狀,不含營養成份。外界長期以來認為,添加於低卡路里飲料、口香糖、果汁、果凍的糖精可能致癌。一九七七年一項研究發現,大鼠餵食高劑量的糖精後,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明顯增加,美國環保署因而在一九八一年將糖精列為有害物質。

然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轄下「國家毒物學規畫處」(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重新評估科學界針對糖精的研究,以及糖精所含的鈉成分,已於一九九○年代末期做出糖精並非致癌因子的結論。

代表低熱量食品製造商的「卡路里控制委員會」遂據此向美國環保署提出申訴,該署最後決定不將糖精列為有害物質。

fsj 提到...

7成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2010.12.17

台灣糖尿病患達140萬人,其中9成5屬第2型糖尿病,當口服控制血糖藥物不佳時,必須使用胰島素,全台超過15萬糖尿病患已使用胰島素治療,但研究發現,只有3成糖尿病患血糖控制可達標準(糖化血色素小於7),導致易出現併發症。

使用胰島素,就是世界末日?

高雄長庚醫院健康中心檢查科主任陳榮福提醒,糖尿病患最重要的便是控制血糖,根據研究顯示治療5年後,第2型糖尿病患超過5成須使用胰島素,部分對胰島素的「污名」及誤解,認為使用胰島素,勢必會失明、腎臟病變等,實際上是因血糖控制已不佳,而需要「用上」胰島素。

不過胰島素使用必須拿捏得宜,其有嚴重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的風險,相關副作用也是許多糖尿病患不願積極控制的原因,陳榮福表示,過去研究顯示,8至9成的糖尿病患一定需藉由藥物有效控制血糖,應由醫師依據不同需要給予個人化的治療,需使用胰島素者,也可合併使用口服治療藥物。

使用多年的雙胍類藥物便宜、不影響體重,腎功能正常者可使用,但有腸胃副作用,衛生署本月核准DPP-4抑制劑與胰島素合併使用,DPP-4抑制劑可同時增加胰島素分泌,及抑制升糖素分泌,因此不會影響體重,低血糖發生率低,副作用為鼻咽炎。



◆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冬日行房易傷腎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0/12/17

天氣漸冷,很多男性病患反映,自己貪睡怕動,「性趣」隨之大減,是不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中醫師吳嘉興表示,冬季人體活力會隨著氣溫下降而逐漸進入相對低迷,確實會對興奮程度產生影響,房事應有所收斂。

中醫師吳嘉興表示,有陳姓病患說:「寒冷的冬天,夫妻生活也進入了冬眠,每天都覺得自己睡眠不足,晚上一碰到枕頭就睡著,稍有動作就會覺得冷;結婚三年,年年如此。」

工作壓力過大影響性欲,壓力和疲勞是性慾的最大殺手,冬季正值歲末年初,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明年的工作計畫,這些都可能讓身在職場的男士費盡心機,身心疲憊會讓他們感受到強大的心理壓力,由此引起的焦慮和緊張情緒會不由自主帶到夜晚,會影響性慾。

溫度過低,影響人的行為,冬季氣溫較低時,需要消耗人更多的能量,從機體本能保護的角度來看,活動會相對減少並需要攝取更多的熱量,所以這個季節人變得懶洋洋不願意多活動。再者,冬季天氣寒冷,是男性附屬腺體尤其是前列腺的發病期,此時會根據病情輕重,出現困乏、全身無力等症狀,也會讓人疲懶怕動。

冬季房事宜收斂,中醫認為精充、氣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證,其中尤以精血充沛為根基。冬季是藏精的好時機,與冬令養藏之性相吻合,因為冬季陽氣漸衰,性欲相對減少,有利於藏精而不泄精。

冬季房事過多有可能傷腎,「腎傷則髓空內枯,腰痛不能俯仰」,可致諸病叢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也指出冬天不節制性欲,可能會因「腎虧」而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

養性也並非禁欲,中醫師吳嘉興表示,不少男性誤認為冬季「藏而不泄」就是應該少射精,性生活中常常故意中途「休戰」;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半途而廢會使精液逆流,形成的高壓也會使細菌出現逆流感染,增加發生前列腺炎機率。

整個冬季打破性生活規律,會對夫妻雙方造成身心不適。但是,也不應該頻繁做愛,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性生活過於頻繁會導致能量的大量消耗,人會容易得病。

掌握性生活頻率因人而宜,只要雙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對性生活頻率感到滿足即是合適的。中醫治病需四診合參,綜合脈證處方用藥,腎虛的情況以腎精不足為主,可能是陰陽兩虛,需綜合調理,中醫療效一般是受肯定的。



◆ 抓破頭皮 細菌感染半身癱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10.12.18

天氣冷皮膚癢,小心別亂抓,有名罹患糖尿病的板模工,抓破右耳上方頭皮,引起細菌感染,最後頸椎化膿,下半身癱瘓,開刀後仍得復健半年。

58歲蕭先生從事營建工作,兩周前突然發燒,吃了女兒買的退燒藥就好轉,但上周起右手麻木、雙腳無力,走路一跛一跛的,但他仍不就醫,直到上周五在浴室滑倒,才緊急掛急診。

署立台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偉安說,蕭先生患有糖尿病,到院後下肢無法站立,而且膀胱脹滿尿液,患者卻沒有感覺,電腦斷層檢查,腰椎卻沒有問題,後來發現脊椎第六、七節發炎化膿,組織水腫壓迫到中央脊髓,才造成下肢癱瘓。

醫師開刀清除膿液,原本動彈不得的下肢,才開始能抬高,但仍無法站立,原本麻木的右手,也逐漸恢復正常,目前可拿湯匙吃飯,但無法負重太久。醫師評估,至少要復健6個月。

鍾偉安說,患者頸椎感染金黃葡萄球菌,但檢查患者最近沒拔牙,頭頸部也沒發現傷口,為何頸椎發炎?令他百思不解;後來在患者右耳上方頭皮,發現一小塊魚鱗癬,才找出元凶。

患者表示,那邊 (右耳上方)會癢會痛,天氣冷就更癢,他才會去抓,有時還抓到破皮。鍾偉安說,糖尿病患抵抗力差,頭頸部、口腔有傷口,細菌容易透過血液循環,造成腦部、頸椎感染,皮膚癢還是要看醫師,不要徒手亂抓,免得抓出大毛病。

fsj 提到...

九成上班族 精氣神不足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2010.12.17 自由時報

現代人經常熬夜工作、飲食又難定時,調查顯示,不少人已經有「精、氣、神」不足症狀上身!其中,有92%上班族總覺得疲憊,74%的人才剛說過的話馬上忘記,66%國人自覺身體虛弱。其中,又以電子業、金融業自覺疲憊的情況最為普遍。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指出,「精」是先天體質,「氣」與個體免疫相關,「神」則影響專注力、記憶力。一般人除非先天體質特好,否則天天過勞耗損、飲食無度,自然容易有疲憊、動不動就感冒或是恍神等相關症狀。

這項調查是在民國99年12月3日至7日進行,透過網路調查,有效樣本1099份。結果顯示,不僅有92%上班族總是感到疲憊,還有88%的人即便每天早早就寢,睡醒後仍感疲憊。

電子業、金融業最嚴重

依照職業別,交叉分析顯示,有高達61%電子產業與57%金融業每週有3天以上感到疲憊,是各行各業中情形最為嚴重者。

除了疲憊,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也不小。調查顯示,71%受訪者表示自己容易恍神,甚至時常看電視看到睡著,也有74%才剛說過的話就馬上忘記,這種現象以金融業(27%)、服務業(24%)與電子業(23%)分居所有職業別中的前三名。

多數人面對疲憊、或是提不起勁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能量飲料或是喝咖啡。不過,張家蓓指出,提升「精、氣、神」的根本之道還是調整生活作息。

她解釋,有人很容易累、也有人怎麼樣都不會累,其中的差異在於「先天的體質」,多數人先天體質屬於中間值,會因為生活作息的不良,造成損耗,導致精氣神不足的現象,這也是調整作息最為重要的原因。

※ 相關報導:

* 冬補 黑色食物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7/today-health1-2.htm

此外,中醫師也認為,冬天可以晚點起床,秋冬養陰、補內臟,來春皮膚功能、代謝會比較好。

* 有氧運動 戒菸秘密武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7/today-health2.htm

動作詳見原站。



◆ 手腳冰冷女 少吃補品非正確觀念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12/17

有些民眾怕上火或肥胖而很少碰補品,甚至自認火氣大而不敢進補,只喝綠茶、椰子水等清涼飲品,對此中醫師張家蓓昨(16)日提醒,很多自以為火氣大不敢食補品的民眾,其實是虛寒體質,以女性居多,普遍容易手腳冰冷,狂喝綠茶、清涼飲品根本搞錯方向。

有些民眾以為現代人營養充足,進補只是多餘,對此中醫師張家蓓表示,臨床上很多女性患者抱怨手腳冰冷。儘管現代人食物來源充足,不見得能改善虛寒的表現,重點是要均衡,況且不少女性怕胖,只吃少量不均衡的飲食或零食,猛喝綠茶或清涼飲料減肥,難免造成體內能量不足,進而無法有效推動氣血,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也有一部分患者屬於氣血鬱滯,導致手腳不溫。

張家蓓進一步指出,部分女性因感覺口乾舌燥就自認火氣大,猛喝清涼飲品,完全忽略進行更精確的體質判斷。絕大部分虛寒型民眾容易自覺手腳冰冷,脈沉細,這類民眾即使偶爾口乾舌燥,也不宜大量喝偏涼飲品。

從成分上來看,茶類飲品能減輕疲勞和具有利尿作用。適量飲茶能消除油膩飲食後的黏膩口感,但醫師提醒,大量喝綠茶減肥,又不均衡飲食,很容易加重虛寒的表現。失眠的人更要留意,飲用過多濃茶,會使心跳加快,影響睡眠,反而對身體有害,更不要因一時或短暫的口乾舌燥,就自行服用退火藥材,需由醫師診斷後給予建議。



◆ 吃飯配電腦 會越吃越多易變胖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12.17

越來越多民眾喜歡一邊使用電腦,一邊吃東西,雖然節省時間,不過代價可能是你的腰圍越來越廣。根據英國最新的研究顯示,邊使用電腦邊吃飯的人,容易因分心忘記吃進的東西,最後還會變成越吃越多。研究人員擔心會造成肥胖,想要保持好身材的民眾可要注意。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邀請44位男女民眾並分成2組,一組在使用午餐時讓他們使用電腦,經過30分鐘後,再吃進預備好的點心,結果第一組吃進點心的份量,是另一組剛剛專心吃飯的2倍,研究人員布林斯頓表示,「打電腦或看電視會讓人分心,讓人不知道剛剛吃進的東西,因此無形中就會繼續吃東西來滿足食慾。」

稍早的研究結果也曾發現,民眾吃飯時邊觀賞電視,食量也會增加,理由也是因電視造成分心所致,因此英國科學家擔心,這會增加民眾肥胖的機率。

研究人員布林斯頓表示,這次實驗吃飯時使用電腦的民眾,飯後吃進約等於250卡路里的點心,除了是專心吃飯民眾的2倍以上外,甚至連當時吃進了甚麼也很模糊,他表示,「許多研究都證實,分心會增加三餐時所吃進食物的份量,這次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其影響範圍還延續到飯後的時間。」

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

fsj 提到...

過量酒精 可能誘發癌症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陳元春/台北報導】2010/12/20

癌症患者完全不能喝酒?北市聯醫癌症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哲斌指出,消化系統、口腔相關癌症建議盡量不喝酒;一般與酒精刺激較無關的癌症,少量飲用酒精濃度較低的酒不至於誘發癌症惡化。

癌症患者常對於飲酒、飲食及生活等各層面都有許多疑問,需要專業人員協助。林哲斌指出,以市醫成立的癌症資源中心來說,是由由專責人員服務,讓民眾、病友及病友家屬有明確求助窗口,期能藉由專業醫療團隊人員如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安寧共照師及病友志工等,協助罹患癌症的病患得到相關醫護專業資訊,提供相關社會福利資源服務。

醫界認為,健康民眾偶爾小酌雖無大礙,但過量或長期豪飲也可引發酒精性神經炎或酒精性神經肌肉炎,全身無力。豪飲也會引發胃出血。不少多酒癮患者,最初只是想藉酒入眠,因為少量酒精可以助眠,但有些人往往愈喝愈多終致成癮,增加身體損害,於是求助精神科。為了避免患者借酒澆愁。醫師表示,酒癮患者剛開始停止飲酒時,多出現睡不著的戒斷症狀。

很多年輕人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酒癮,醫師指出,不少患者一直到發現肝硬化或神經病變,才知道已染上了不易戒斷的酒癮。研究顯示,過量酒精與多種癌症的發生都可能有關,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腸癌等。醫師認為,一旦成癮,百害而無一利。

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指出,肝癌、胃癌、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症得滴酒不沾,乳癌、肺癌等與酒精無相關性的患者可小酌,但正接受化療者喝酒會增加嘔吐不適,酒精亦會影響身體細胞營養吸收,與對營養素葉酸的吸收也有影響。

葉姿辰補充,包括罹患子宮頸癌、乳癌與肺癌患者,經治療後雖可喝酒,但不能肆無忌憚乾杯或豪飲,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 焦點新聞-這不吃、那不吃...孩子挑食 怎麼治?

黃天如 2010-12-19 中國時報

父母最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研究顯示國內家長約6成主觀認定孩子有偏挑食問題,且動輒以強迫方式,企圖導正孩子的「壞習慣」。醫師提醒,偏挑食是一種行為,除非確實已造成幼兒成長嚴重落後,否則家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小兒科副教授李宏昌說,醫界目前對偏挑食沒有共同認定的標準,廣義來說,若五穀根莖、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及油脂6大類食物,孩子完全拒吃其中某1大類或更多類食物,且體重持續下降,就是一大警訊。

約2成幼兒 因偏食成長落後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舜卿說,臨床推估國內真正有偏挑食問題,且已造成體重或身高等生長曲線嚴重落後的學齡前幼兒約2成左右。換言之,因為寶寶這不吃、那不吃,憂心忡忡至小兒科尋求治療的案例,大半是父母多慮。

同樣是偏挑食,不同個案的成因往往南轅北徹,家長應與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配合找出真正原因,才能針對每個孩子偏挑食的特性「對症下藥」。

李宏昌表示,多數家長發現孩子「養不大」,就直覺斷定是生理疾病作怪,懷疑孩子有幽門狹窄、胃食道逆流,甚至長了腦瘤等,直到各種能做的檢查都排除了,才發現其實問題是出在心理因素。

為幫助家長及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作出正確判斷,兒保協會今年6月自國外引進適用於6個月至10歲兒童的「偏挑食診斷系統」(IMFeD),透過科學性的診斷量表,依不同個案的特性與行為模式,將兒童偏挑食分為感官選擇性挑食、父母過度擔心、胃口有限、畏懼進食、潛在疾病及被忽視6大類。

感官選擇性挑食 占了大多數

趙舜卿說,臨床分析發現,國內幼兒8到9成抗拒食物的原因都是感官選擇性挑食或胃口有限,又以感官選擇性挑食、不明原因拒吃某種顏色或口感食物的案例最多,整體占率約7成5;其次,有些孩子習慣邊吃邊玩,漸漸對吃東西失去興趣也有約5到6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朋友偏挑食的原因相當多元,例如同時有感官選擇性及胃口有限偏挑食問題的兒童,推估大約占4成。此時要正確分析,針對問題擬定解決對策,除了客製化的科學診斷工具,家長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與耐心。

趙舜卿舉例,一名幼稚園男童因長期只吃白飯及水果而骨瘦如材,有口角炎、指甲凹陷,情緒控制及人際關係也出現偏差。但家長認為「男生只要夠高就好,瘦一點沒關係」,直到老師看不過去主動帶他就醫,才發現他鐵、鋅、血紅素等重要營養素都嚴重不足。

父母反應過度 孩子恐懼排斥

然而,有的父母反應過度,也是導致兒童偏挑食問題加重的原因。他說,雖然多數家長的出發點都是愛,但採取強迫甚至打罵手段的話,只會讓孩子因恐懼而更加排斥爸媽要他吃的東西。

李宏昌感慨地說,專業人員在協助分析、治療兒童偏挑食的過程中,到頭來常會發現,真正需要「被治療」的其實是父母而非孩子;若孩子只是不吃少數幾種味道特殊的食物,例如苦瓜、青椒、洋蔥等,「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大問題」。

家長要有耐心 助童愛上食物

趙舜卿建議,面對孩子嚴重偏挑食,威脅、利誘都只會適得其反,家長要有耐心,一般同種食物若3到5天內以不同方式嘗試餵食10次都失敗,或小朋友已出現嗆噎、嘔吐等反應就應放棄,再改以其他含相同營養素的食物或營養品取代。爸媽的耐心常比什麼方法都重要。

fsj 提到...

養生方天天服 易中毒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12/21

部分中藥常被形容為「無毒、久服不傷人」,所以常有民眾每天三餐熬藥當水喝,但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蔡東湖指出,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服中藥、藥茶養生、治病,最好間斷服用,避免長時間大量服某藥材。

中醫神農本草經將365種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將其中120種歸屬上品,認為其「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為君藥,主用於「養命以應天」。但蔡東湖所長提醒,所謂無毒中藥雖然「安全度較大」,但並非絕對不會引起中毒反應。

蔡東湖表示,藥物都有最低中毒濃度及最低有效濃度,劑量過大或服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產生中毒反應。他指出,坊間部分觀念總認為有些中藥可以煮來當茶天天喝,但從藥物動力學學理上來看,這種說法可能不正確。雖然一些常用中藥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因為吃太多、太久,藥物分子在體內進行吸收,最後因代謝或排泄過程飽和而出現毒性反應。

蔡東湖指出,服用中藥養生最好「斷斷續續」,而非長時間大量應用。是否出現不適反應與加工炮制、配伍、劑型、用量、體質,給藥途徑皆有關,並不單指藥物本身的成分問題。

炮制影響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以傳統四物湯中的熟地黃來說,依照古法,從生到熟,需要九蒸九曬,熟地黃還需要用中藥砂仁拌炒過,否則吃下去很多人覺得礙胃,不利消化;中藥材地黃剛採收未加工者稱為生地黃,有清熱涼血作用,生地黃九蒸九曬後即為熟地黃,有補血作用。

病人若腸胃不佳,常常覺得腹脹難消化,食慾不振,這些人用熟地黃往往太滋膩,在中醫來說,是指脾虛腹滿,痰濕盛者,忌用太多地黃。現代地黃的炮制因怕費工耗時,大多不完整,很難做到九蒸九曬。

熟地與生地適用上有差異。醫師指出,容易長痘痘、便秘的人喝四物湯,考慮用藥性較涼的生地或乾地黃和赤芍;而若容易頭暈、腹瀉的人,體質虛寒的人可能要用熟地和白芍,具體用藥處方仍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天然藥材成分不一定都能被人體輕鬆代謝、清除。蔡東湖所長表示,如甘草中的甘草酸成分,即屬於「非線性」藥物動力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成分會隨著使用劑量、時間增加,容易出現「蓄積」反應。

蔡東湖指出,甘草酸隨著劑量增加,半衰期延長,清除率下降,所以長期大量服用甘草,很容易因為蓄積引起副作用。服用含甘草製劑,不宜過久,過量,否則會有低血鉀,浮腫,血壓升高的現象,類似濫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甘草也具有皮質激素樣的抗發炎作用,在複方中因此能緩和一些藥物的刺激性或偏性。醫師指出,其有鎮咳去痰的藥效,如同皮質類固醇般,長期大量使用,可能造成人體排鉀量增加,體內造成鈉離子與水留滯導致水腫與高血壓。

中藥通常需要搭配使用。中醫師亦舉潤肺止咳的款冬花為例,其性辛散,會升高血壓,為單獨使用有較大副作用藥材,蜜炙法炮制可降低,最好搭配複方將偏性減至最低。



◆ 健康妙法/享受哺乳樂 躺餵才能持久

【聯合報╱林小混/北縣五股】2010.12.21

生產前就下定決心要餵母乳,而且至少要餵6個月,未料老媽、舅媽等皆以過來人經驗勸我:「這很辛苦,妳若能堅持半個月就很了不起了。」

好勝心使然,即便寒冷的12月,我也日日設定鬧鐘,每3小時擠乳一次,半夜、清晨都不例外。無奈即使頻繁擠奶、餵奶,腰還常痠到直不起來,奶量供需仍嚴重失衡。

老公總安慰我:「有多少餵多少,別強求。」但某次,當我用盡力氣,50c.c.的刻度仍像跨不過的濁水溪,連邊都沾不上,且乳頭因寶寶不當吸吮而破皮作痛時,老公一句:「反正你是『美奶滋』(沒奶汁)」呀!」的玩笑話,瞬間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忍不住潰堤,因為積累2個多月的沮喪、疲憊、委屈,已達極限。

當天下午遇到婆婆,我紅著眼眶說我再也不餵母乳了,泡奶粉多輕鬆,不痛不累還能叫老公幫忙。婆婆不語,卻特地來到我房裡:「我教你躺著餵好不好?」隨即拿起枕頭充當嬰兒,躺在床上示範起來,怕我有壓力,不忘補上一句:「當然還是顧好母體優先啦,如果真的很累,也只好停餵了。」

我靜靜看著,心裡很感動,婆婆3個孩子都吃奶到周歲,她一定很希望我也能餵上一段時日,讓寶寶頭好壯壯。稍晚,我在床上左挪右移,努力調整胸部高度與寶寶小嘴的位置,奮鬥半小時,才勉強有躺餵的樣子。

過來人總說:「躺餵是哺乳的王道,想長期哺餵的人必學。」卻又說:「躺餵沒有標準動作,只要彼此都覺得舒服,就是最佳姿勢。」起初我也如此認為,幸好嘗試了幾天,「最佳姿勢」終於若隱若現。

以棉被堆支撐背部,手枕著頭,腳橫跨在抱枕上,感受寶寶小嘴規律吸吮,是唯我獨享的幸福時刻。寶寶聽著媽媽心跳漸漸安心入睡,偶爾還揚起一朵滿足的笑,是他喝配方奶粉時從未有過的,也許夢見自己重回溫暖的子宮吧?

既然躺著就能邊餵邊睡,我和老公半夜不再輪流起床泡奶、洗奶瓶、消毒,睡眠品質大大提高,連吵架次數也減少了。只要寶寶餓了,就會循著氣味,自動把頭湊過來吸,偶爾小嘴沒對準目標,一逕在乳頭旁嘖嘖有聲地吸呀吸,超可愛,還會匍匐身體,扭呀扭地向我靠來,儼然是免插電的自動牌吸奶器呢!

哺乳邁向一年,現在的我坐著、躺著、站著都能餵,「喝奶」也始終是寶寶的最愛及最大安慰,喝夠了就抬頭望著我,眼睛笑成兩枚彎月;而老公如今逢人就鼓吹喝母乳的好處,這可是我們一家三口與婆婆共同完成的第一個里程碑呢!

fsj 提到...

研究:喝牛奶 預防糖尿病

中央社 2010/12/22

當前的流行看法認為乳製品會損害健康,但最新研究顯示,喝牛奶或許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定期攝食乳製品,能實際上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達60%。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研究人員表示,關鍵成份是存在於牛乳、乳酪、酸乳和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反式棕櫚烯酸」(trans-palmitoleic acid),它能對抗第二型糖尿病。

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研究人員追蹤逾3700名參與對象長達20年。

研究人員量測參與者的血糖、胰島素和各種脂肪酸的濃度,結果發現反式棕櫚烯酸濃度最高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約60%。

主要研究人員莫札法里恩(Dariush Mozaffarian)表示:「這項關連非常顯著。」

這項研究也似乎證實了先前的研究結果。先前的研究顯示,飲食中富含乳製品,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異常的風險較低。

去年針對324項有關牛乳攝取與健康效應研究的評估結果顯示,攝食牛乳的益處凌駕任何可能危險,可降低常見疾病死亡風險達15-20%。

其中若干研究顯示,每天僅喝1/3品脫(約190毫升)就見效,其他研究則涉及定期喝幾乎每天1品脫(568毫升)。

莫札法里恩說:「先前的諸多研究顯示,攝取較多乳品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但一直無明確生物學解釋。這是首度針對反式棕櫚烯酸與糖尿病風險間的關連進行評估。」

他又說:「我們懷疑,是否在乳脂肪中天然存在的這種反式脂肪酸,可能會部分模仿順式棕櫚烯酸(cis-palmitoleic acid)的正常生物學角色。」人體能自行製造順式棕櫚烯酸。

他指出,動物實驗顯示,順式棕櫚烯酸能預防糖尿病。

研究報告的資深執筆者霍塔米斯里吉爾(Gokhan Hotamisligil)表示,這項最新研究獲致重大發現,但需要透過能闡明其機制的實驗來驗證。



◆ 巧克力治咳嗽 新藥兩年內上市

中央社 2010.12.22

研究人員表示,巧克力可望成為對付慢性咳嗽(persistent cough)解藥的關鍵。如果試驗成功,新藥將在兩年內上市。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正對一種含有咖啡鹼(theobromine)的新藥進行最後階段的臨床試驗。咖啡鹼是可可和巧克力中所含的天然成分。  

超過700萬以上的英國人患有慢性咳嗽,這種咳嗽至少會持續兩個星期。部分患者會有類氣喘症狀,而其他患者則有胃灼熱現象。  

然而,廣泛使用的咳嗽藥品中,大部分都只能減緩症狀,而非對付病因,且容易導致嗜睡等副作用。其它以可待因(codeine)為主要成分的藥品,帶來的副作用則有安全上的疑慮。可待因是用鴉片類藥物(opioid)製成。

倫敦的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National Heartand Lung Institute)先前的研究發現,咖啡鹼止咳的效果比可待因高33%。咖啡鹼可直接對迷走神經起作用,迷走神經和慢性咳嗽成因有關。  

南韓的研究顯示,治療慢性咳嗽的標準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咖啡鹼均無。

治療咳嗽專家莫里斯教授(Alyn Morice)表示,「數以千計的英國人患有慢性咳嗽,而目前像是可待因的鴉片類藥物都有缺陷,所以我們極需非鴉片類藥物的治療方式,以大幅減低對病人造成的副作用」。



◆ 吃水果 什麼時機最好?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12/22

水果天天都在吃,但是到底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比較好?中醫師黎楊秀蓮表示,很多民眾吃水果時都沒有時間上的概念,有的人在飯前吃,有的人在飯後吃,基本上,吃水果的最佳時機最好在飯前一個鐘頭或飯後二、三個鐘頭,最有利身體吸收水果所含的各種營養,否則恐怕會造成腹脹不適等問題。

她指出,會有這樣的做法原因其實很簡單,人體消化食物的次序是依照進食順序來進行,若餐後又馬上接著吃水果,會使消化慢的脂肪、澱粉、蛋白質等物質阻礙到消化快的水果,而水果在胃裡二個鐘頭內就會發酵,將會引起腹脹不舒服,所以平常民眾吃水果的時機要掌握正確的時間會比較好。

黎楊秀蓮進一步指出,如果民眾先吃成分複雜且需要長時間消化的食物,接著又吃下簡單易消化的食物,前者就會阻礙到後者的消化、吸收。由於水果的成分主要是果糖,不用通過胃進行消化,直接就會進入小腸被吸收掉,但澱粉類食物和粗纖維類食物則必須在胃裡停留一、二個鐘頭,若是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或脂肪,在胃裡停留的時間更長。

因此,唯有掌握良好的吃水果時機才能對人體的消化、吸收有所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橘子、柳橙、鳳梨、水梨等水果都有助於體內腸道蠕動,可減少腸內殘留物及有毒物質,甚至於有減輕便秘的好處,建議民眾不妨多多攝取這類型的食物,對維護身體健康有幫助。

fsj 提到...

產後營養大流失 怎麼補才對﹖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12/24

產婦產後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人體的組織、器官都離不開蛋白質的補充。產後、懷孕時、分娩,造成大量營養的損失,尤其在分娩時,損傷一些組織、器官,更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修補。同時也可以預防掉髮;幫助筋骨、肌肉、韌帶的復原;以及內分泌的平衡;並有助於哺乳,增加乳汁的分泌。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若是吃素食的孕婦,則可藉由補充大量的植物性蛋白調理。產婦缺乏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能造成包括掉髮,內分泌的失衡,乳汁的分泌不足等狀況。中醫調理補助用藥,在防止掉髮上,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因此可加強補血的藥方來調理,如四物湯可加何首烏、旱蓮草、女貞子。

而筋骨的復原能力不佳,可用強筋壯骨、養血的藥方,如獨活寄生湯。以及內分泌的復原不佳,可在補氣血的基礎上,加上補養腎氣的藥方。

在增加泌乳方面,可用補氣血、通乳腺的藥方,如十全大補湯,加上通草、王不留行。

陳醫師表示,根據以上的症狀,可加上適當的植物類蛋白質或動物類的肉品,燉煮成藥膳。有助於產後婦女,藉由食材的功效,再加上藥材的療效,達到治療事半功倍的作用。

藥膳保健茶飲方,醫師建議可準備藥材包括何首烏2錢、杜仲3錢、王不留行2錢,配合燉煮黃豆,加鮮魚片,具有補養肝腎、通乳、強筋壯骨的作用。

方中藉由搭配適當的植物性蛋白如黃豆,以及動物性的優質蛋白、鮮魚片,有助於產後補充蛋白質;以及預防掉髮、強筋壯骨,增加乳汁的作用。



◆ 海鹽去角質 小心皮破細菌入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12/24

使用海鹽、浮石為身體去角質時,小心不要搓傷身體肌膚,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表示,臨床上有時遇到一些患者使用沐浴海鹽、浮石過度去角質,導致身體出現小傷口,這時若塗抹含香精的保養乳液,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患者全身起紅疹、皮膚紅腫、會癢,很不舒服。

詹融怡醫師也提醒想泡溫泉的民眾,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泡完溫泉後,皮膚會變得更乾燥,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一旦皮膚乾燥,病情容易加重、惡化。有些香港腳患者因細菌、黴菌感染,腳上隱藏著看不見的傷口,若去泡溫泉,傷口可能受到感染,嚴重甚至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另外,糖尿病患因為皮膚比較沒有感覺,泡溫泉時要慎防溫泉溫度過燙,導致燙傷。

詹融怡醫師指出,雖說「溫泉水滑洗凝脂」,不過,大部分人泡溫泉後,皮膚還是會很乾,特別是年長者,泡過溫泉,乾澀狀況會加劇,所以一定要在泡過溫泉後擦一些保濕乳液。

詹融怡醫師另叮嚀,有些溫泉成份很刺激,泡完溫泉後,最好用清水洗去身上溫泉成份,以免殘留刺激性物質,對皮膚產生不利影響。



◆ 伴侶愛碎碎唸 心絞痛機率增四倍

【中廣新聞】2010-12-24

夫妻之間難免嘮叨。但是丹麥一項調查發現,夫妻一方若不停地嘮叨,不僅會讓人心煩意亂,還會增加另一方罹患心絞痛的機率。

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2000年時招募4500多名沒有心臟病的丹麥人,一組為40歲,一組為50歲,開始為期6年的追蹤,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和與他人關係。

計畫結束時,9%的調查對象成為心絞痛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相近,50歲組發病率較高,日常生活中承受壓力較大的調查對象也易發心絞痛。

研究人員在英國《流行病和公共衛生雜誌》發表調查結果說,伴侶碎碎念的破壞力最強。如果伴侶愛嘮叨,過多要求,則調查對象罹患心絞痛的機率增加4倍左右;處理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的憂心事,會使心絞痛發作機率增為兩倍多。與鄰居的爭執通常不會增加心絞痛發作機率;除非這個鄰居特別好爭辯,則心絞痛發作機率增加60%。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作者的話報導說,如果一個人對調查對象具有重要意義,那麼這個人的過多要求和對這個人的擔憂,可能是導致心絞痛的重要危險因素。當然,個人性格可能也有一些影響。

fsj 提到...

別再怪脂肪 是碳水化合物害你胖??

◆ 別再怪脂肪 是碳水化合物害你胖

蔡鵑如/綜合報導 2010-12-27 中國時報

過去,人們總認為脂肪是導致肥胖的元凶,但越來越多營養學家把矛頭指向碳水化合物。他們認為,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才是有效降低肥胖、心臟病、第二型(成人型)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關鍵。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威列特博士(Water Willett)表示:「如果美國人去除含糖飲料、馬鈴薯、白麵包、麵條、白米與含糖零嘴,就可徹底解決因體重、糖尿病、代謝疾病引發的相關問題。」

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二五○至三○○公克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攝取熱量的五五%,最保守的建議攝取量是一二五至一五○公克。卅年來,美國政府積極推廣減少脂肪攝取,以致碳水化合物消耗量遂逐年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例跟著上揚。

哈佛公衛學院營養流行病學教授胡丙長(Frank Hu)博士說:「美國對低脂飲食的宣導,可說是弄巧成拙。」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營養生化學家費尼(Stephen Phinney)指出,身體厭倦處理高量碳水化合物時,可能改會變對胰島素的反應,演變為「胰島素抗性」,其徵兆包括代謝症候群、高三酸甘油酯、高血壓、腹部肥胖、好膽固醇濃度低或空腹血糖過高等。在美國成年人當中,有三種以上症狀者了占四分之一。

費尼在二○○八年發表的報告中,以四十名過重或肥胖者進行實驗,所有人每天攝取一千五百大卡熱量,一半採低脂高醣飲食,其餘為低醣高脂。十二周後,低醣高脂組的三酸甘油酯濃度下降五○%,好膽固醇上升一五%;低脂高醣組的三酸甘油酯僅下降二○%,好膽固醇濃度不變。

費尼指出:「碳水化合物是威脅人體代謝的惡霸,它們搶在脂肪前面,硬要頭一個被燃燒,沒被燃燒的部分成了脂肪,只要有碳水化合物在,囤積的脂肪就一直堆在人體內。」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魏斯特曼也認同此看法。他的減重門診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治療肥胖症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他說:「只要去除碳水化合物,所有問題都會改善。」

※ 注意,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爭論一直不斷。

* 國人米飯量 24年減少近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1/today-t1.htm

部分快速減肥方式標榜不吃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雖然短期可以看到效果,但只能把細胞縮小,其實並未減少,很容易復胖。

* 白米飯裡的營養
http://www.epochtimes.com/b5/5/2/17/n814571.htm

現有腫說法,吃白米飯就會發胖,其實,白米飯與肥胖不是是劃上等號的!白米飯分解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被身體立即的消化、吸收、轉變成有用葡萄糖,可以被身體當成燃料直接使用。所以,充份利用白米飯的好處就不一定會發胖,只要充份利用人體所需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就能擁有凹凸有致的身材。

fsj 提到...

瘦才美?BMI19到20才吸睛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12.30

已逝的法國名模伊莎貝爾‧卡羅曾赤裸入鏡拍攝廣告,全身瘦到皮包骨的模樣令人震驚,國內醫師表示,,台灣也有很多認為「紙片人」才是美,但曾有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 (BMI)在19到20間,最具有吸引力,女性朋友千萬不要迷信越瘦越美。

卡羅身高165公分,拍廣告時僅有27公斤,算下來BMI 僅有9.9。開業減重診所醫師蕭敦仁表示,BMI值低於18.5就是過瘦,除了藝人、模特兒等,因為走伸展台等工作因素,必須「抵抗」鏡頭下身形膨脹的效果,BMI值得勉強低於18.5,但一般人「千萬不要」。

蕭敦仁說,過去英國也曾進行一項研究,請大學男生觀看穿比基尼女孩的照片,結果發現最有吸引力的,是BMI介於19到20間的女孩;太瘦的女孩「乾癟癟」,反而不好看。所以,不要誤以為把脂肪趕跑後,越瘦越漂亮。

不過影歌星一個比一個瘦,近年來,台灣社會崇尚紙片人的風氣不減,蕭敦仁說,診間裡10個患者總會有1個,已經很瘦了,還是嚷著要減重。明明BMI僅有 19的窈窕身材,一進診間就要求醫師開減肥藥,根本不符合BMI在27以上才能用藥的適應症,也沒考慮到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 女性腰圍太大 罹癌風險恐增加

NOWnew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0/12/30

專家警告,英國幾乎有半數女性因為腰圍粗大,而面臨較高罹患癌症風險,大多數人認為男性的腰圍較粗,但實際情況是女性已經超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站報導,政府的數據顯示,英國有44%女性的腰圍太大,高於男性的32%,而這種中廣身材與多種癌症和其他疾病有關聯。

專家說,女性要保持健康,腰圍應該少於80公分,黑人和白人男性腰圍應少於94公分,亞洲男性則應該保持低於90公分的腰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asearch Fund)發言人呼籲,不管男性女性,如果過重或腰圍太寬,都應該考慮減肥。

腰圍過胖,醫界均認為容易罹患各種疾病;今年8月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發現近半患者的肝臟發炎程度,在3年內有所加劇,但只要減2吋腰圍,可以將脂肪肝惡化為肝纖維化的風險降低6倍。

紐西蘭人因為腰圍越來越寬,讓殯葬業者的頭越來越大,他們無法將遺體放入焚化爐內,只好以販賣相鄰兩個墓地的方式埋葬遺體。根據紐西蘭衛生部統計,有1/4的紐西蘭人過胖,在紐西蘭的太平洋島民(Pacific Islander)社區,肥胖人口比例更高達近2/3。



◆ 金針菇可代冬蟲夏草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2010/12/30

一般人冬天吃不起,要價昂貴,一斤高達七、八十萬貨真價實的冬蟲夏草,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昨(二十九)日建議,民眾吃不起冬蟲夏草,不妨改吃一把十塊的金針菇。由於同屬真菌類,有助抗氧化、提升免疫力、防癌與抗過敏,惟如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最好都別碰。

衛生署一月將開公聽會,討論限縮只有以Hirsutellasinensisrmp菌種培養的產品,才能稱為冬蟲夏草菌絲體,用其他菌種培養的菌絲體,只能稱為蟲草,目前管理原則二月預告,預計最快也要五月份才能上路,一旦實施,該管理原則將直接衝擊目前台糖、葡萄王等,非以 Hirsutellasinensisrmp菌種培養的產品。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指出,衛生署為冬蟲夏草正名,只是因為菌種不一樣,但冬蟲夏草與其他蟲草,如北蟲草(又稱蛹蟲草),療效有何不同,還待研究更進一步證實。

不過,主委黃林煌說,民眾如果吃不起一斤七、八十萬的冬蟲夏草,可以改吃金針菇,由於同屬真菌類,有助抗氧化、提升免疫力、防癌與抗過敏等作用,惟如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最好都避免。

※ 相關報導:

* 蔬食日誌 展現愛的「曆」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30/today-life11.htm

這個由部落客林先生設計、自掏腰包發行的蔬食日誌,意外掀起大專院校及團體的響應,林先生開心地說:「希望這本蔬食日誌,可以陪伴更多人,以實際的蔬食行動,健康、環保,愛地球!」



◆ 氣血虛 勿進補人參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12/30

寒流一波波報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提醒,腎臟病患者若沒有氣血虛問題,最好少用人參進補,以免吃了人參而出現躁熱、口乾、心煩等困擾。

吳建東醫師表示,腎臟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礦物類藥材,如芒硝等,這類礦物類藥材鹽份含量較高,對腎臟病患病情控制不利。腎臟病患者也不要攝取過多水份,喝中藥湯藥時,湯湯水水不要過量,免得水喝太多讓腎疾更惡化。

有些人在冬天天氣寒冷時會喝薑湯取暖,吳建東醫師指出,薑的確可以暖脾胃、散風熱,不過腎臟病患者如果體質燥熱,還是不要喝太多薑湯。

當歸有助補血、黃耆對補氣有幫助,但體質燥熱的腎疾患者也不適合食用當歸、黃耆。建議可適量用些山藥、茯苓等性平藥材,山藥、茯苓等可以「淡滲利水」,對腎功能有幫助。輕微腎臟病患者可以少量喝點雞湯,但還要多留意、控制鹽份、水分攝取量。

嚴重腎疾患者一定要就醫接受診斷、治療,千萬不可自己隨便吃中藥、草藥偏方,像許多草藥都屬寒涼性質,容易傷腎氣,反會加重腎臟負擔。

慢性腎疾患者、慢性腎衰竭患者的氣會比一般健康的人弱,體質往往也比較虛,免疫力較差,冬天天氣轉冷,腎疾症狀,以及身體各種不適症狀容易變得比較嚴重,吳建東醫師建議,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參加跨年狂歡,早點回家休息,對身體較好。

fsj 提到...

全台鬧血荒 號召「捐血一百」

【黃天如/台北報導】2011-01-01 中國時報

全台大血荒!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每年農曆年前國內都會出現血荒,其中存血量占全台六個捐血中心三分之一的台北中心,由於這幾個月北部低溫、豪雨不斷,目前可用血的安全庫存量已不到三天。

據統計,目前血液基金會所屬全台六個捐血中心,可用血安全庫存量均未達衛生署要求的七天,其中存血量居最大宗的台北捐血中心,整體可用血量只剩二.七天,其中A型血更只剩一.九天。

台北捐血中心企劃科長陳世利表示,每年此時都會出現血荒的原因,推斷應與學生族群占所有捐血人比例約三成,而學校目前多半在期末考有關。

為呼籲民眾響應「建國一百、捐血一百」,雖然國內捐血超過百次的人數已達一萬三○七六人,血液基金會昨天特別邀請三位捐血九九次的捐血人,在媒體的見證之下,完成他們的第一百次捐血。

其中五十七歲的余恕任表示,開啟他百次捐血之旅原因,是廿多年前母親遭遇一場重大車禍,導致脾臟破裂大出血,唯有立即大量輸血才有一線生機。

當年還是捐血人憑「血卡」得以優先接受輸血的年代,所幸透過醫院找到願意無條件提供捐血卡的善心人士,一夜之間為母親輸了數千CC的血,媽媽幸運存活。為感念提供捐血卡的一個人抑或一群人,他每三個月定期捐血五百CC的行動,把這份愛傳下去。



◆ 17年捐血671次 52歲婦外貌年輕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 2011.01.01 自由

血液存量不到7天,台灣血液基金會跨年連辦30場捐血活動。一女志工捐血671次,強調女性不受生理限制,捐血新陳代謝更快,外貌更年輕。

台灣血液基金會代表與高雄市國際扶輪3510地區總監葉鐸雄等人,昨天上午於高雄市城市光廊募集超過300袋各型血液,扶輪社幹部挽袖捐血。葉鐸雄表示,捐血是榮譽,肝好、血清、夠健康才有資格捐血。女志工陳涵宣持續捐血17年,共捐血671次,也挽袖捐血。

高雄捐血中心代表孫豫妹表示,逢歲末年終,捐血人數遽降,捐血中心血液庫存非常匱乏,目前B、O、AB等三型血液存量不到7天,鼓勵民眾參與假日扶輪社各場捐血活動。

城市光廊元月份週六、日都有捐血車,其餘時段包括:元月一日於大樂民族店、大統新世紀及八五大樓,8、9日於大樂民族店、左營元帝廟,15、16日於漢神成功店,22、23日於大樂民族店及漢神成功店,29、30日於漢神巨蛋店及大樂民族店。

陳涵宣現年52歲,外貌年輕。她說,女性捐血量每年限1000西西,她改捐血小板,每週六下午到前金捐血室當值班志工,幾乎每兩週就捐,之後肚子容易餓、比較想睡,休息後新陳代謝快,精神更好更年輕,而脖子酸痛等症狀也獲改善。

罹患海洋性貧血的李章琪到場致詞,她天生造血異常,出生四個月即開始每兩週輸血一次療程,28年來長期輸血導致鐵質沉澱,需每天注射排鐵劑10小時,常將「我不認識你,但我要謝謝你」這句話掛嘴邊,感謝每位捐血天使。



◆ 跨年high過頭 心臟會抗議

台灣新生報 2010/12/31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年關將到,許多上班族正為年終考績努力工作,加上吃大餐機會增多,又有跨年活動,小心心臟可能抗議。

台大醫院兼任心臟內科醫師劉士銘提醒,過勞、吃太油、吃太鹹,加上氣溫驟降,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曾遇到許多中、壯年上班族就是因為這些原遭遇心肌梗塞侵襲,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二十七歲。

劉師解釋,跨年夜、元旦氣溫可能降到攝氏五、六度,天氣一冷,血管就容易收縮,有些高血壓患者血壓甚至飆升二十、三十毫米汞柱,血壓一高,患者便面臨中風威脅。

現在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中、壯年患者越來越多,但患者大多自恃年輕而忽視疾病嚴重性,可能有動脈硬化問題而不自知,也不願好好控制血壓、膽固醇,像鹽份、辣椒、酒精攝取過量,都會傷害心血管健康,遇到天氣冷、又徹夜狂歡,很容易爆發心肌梗塞等急性重症。

劉士銘醫師提醒,當狂歡到一半突然感覺頭暈、頭痛、脖子僵硬、胸口悶痛,休息一陣子症狀還是沒有改善,此時就要懷疑是心肌梗塞警訊,千萬不要再繼續硬撐,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接受治療,以免發生悲劇。

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心臟缺氧患者最好隨身攜帶硝化甘油舌下含片,以防萬一。醫師叮嚀,參加跨年活動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剛吃過火鍋、大餐,需要從溫暖室內走到室外,此時更要穿上保暖衣物。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如肥胖、有心血管家族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 13歲膽固醇230超高 血管恐提前老化

記者王錦義/新竹報導 2011.01.01 自由

近幾年,由於飲食習慣西化,加上運動量不足,高血脂症的年齡層持續下降。新竹縣竹東鎮醫師呂紹達研究新竹國高中生的膽固醇數據,發現竟有年僅13歲的國中生膽固醇異常,數值高達230以上。呂紹達說,一般成年人200以上被視為異常,而少年應該在160以下。如何教育這些青少年提早控制膽固醇,以預防日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成為一門重要的課題。

高血脂症年齡層持續下降

呂紹達以新竹市區國中的一年級新生體檢數據,比對竹縣偏遠國中的數據,以統計分析研究城鄉的少年在膽固醇上是否有差異?呂紹達說,市區國中生平均膽固醇165mg/dl、偏鄉國中生的平均膽固醇160mg/dl,並無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

不過觀察各校的數據,市區國中215名新生中,膽固醇高於200mg/dl的比率達10.6%,亦即每100名新生中有10名新生膽固醇異常,若以嚴格的膽固醇標準160mg/dl,更有53%的新生高於此標準。而觀察偏鄉國中63名新生,高於200mg/dl的比率達3.1%,高於160mg/dl則有 39.6%。

家長應及早注意飲食習慣

呂紹達說,數據顯示在國中族群中,原住民和平地小孩間的膽固醇並無差異,但兩者的膽固醇仍舊偏高並須持續追蹤。而年齡愈輕反而有膽固醇愈高的趨勢,此現象也反映出,現今小孩的飲食習慣問題在小學階段可能就須被家長及學校注意。

呂紹達說,膽固醇異常假使不治療,長久下來膽固醇淤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變窄,進而阻塞甚至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多數人會因此癱瘓或失去生命;病情較輕微者,心臟功能會受損,且須一再地反覆住院治療,使得壽命也跟著縮短。

fsj 提到...

九個月大嬰兒 三分之一過重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31日電】2011.01.02

一項對嬰幼兒體重的追蹤研究發現,九個月大的嬰兒中,有將近三分之一肥胖或過重,兩歲的幼兒中,有43%肥胖或過重,這代表嬰兒時期過重會延續到至少兩年後。

這項發表在2011年1/2月號「美國健康促進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上的研究,由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社會學家摩斯(Brian Moss)領導,他的團隊研究了對2001年出生嬰兒所做的「幼兒長期研究─出生世代」調查資料,包括8900名九個月大嬰兒的體重資料,和7500名這組嬰兒在兩歲時的體重資料 (一些家庭遷出美國,或未對第二次調查加以回應)。

研究人員按照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兒童成長圖來為嬰兒體重分類,這種表是把一名嬰兒的成長與一個標準的成長曲線加以比較,嬰兒的體重在95百分位數以上(前5%最重體重),被列為「肥胖」;在85和95百分位數之間的,被列為「危險」,相當於成人的「過重」。

摩斯說,在九個月大的嬰兒中,有15.2%屬「危險」,16.7%屬「肥胖」;在兩歲幼兒中,有14%屬「危險」,近21%屬「肥胖」。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幼年時胖,長大也會胖,九個月大的正常體重嬰兒,到兩歲時,有75%仍是正常體重,而九個月大的「危險」嬰兒,到兩歲時,只有50%成為正常體重,超過28%變成「肥胖」。

研究也顯示,西語裔嬰兒和社經地位低的家庭的嬰兒,變成過重或肥胖的危險性最大。摩斯說,醫生不可能建議嬰兒減肥,但此研究有助於推廣健康教育和對需要者給予其他的協助。



◆ 國健局減重計畫 甩60萬公斤肥肉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2011.01.02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成人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每4名兒童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說,肥胖將造成日後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建國一百年,國健局將推出「健康100,台灣動起來」活動,希望號召60萬人,減重60萬公斤,並教導國人正確飲食及運動的健康減重方式。

不過,此減重活動有條件限制,不是人人都能參加。例如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20 的成年人,或生長曲線屬於體重正常的兒童及青少年都不得參加。



◆ 腹瀉、便秘 大腸癌警訊

【聯合報╱王映權/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2010.12.31

阿公糖尿病足截肢後,心情鬱卒,常瞞著家人抽菸。最近阿公足部有傷口,抽菸讓末梢循環差、延遲傷口癒合,用了一個多月抗生素,才把足部感染控制下來。正當全家人可以喘一口氣時,沒想到阿公不斷腹瀉,甚至開始解血便。

一度停掉抗生素,阿公腹瀉慢慢改善,但過不到一個星期,大便又有血,一開始只是大便上帶著鮮紅血絲,接下來的幾天,變成明顯血便。

一開始以為是使用抗生素後造成的偽膜性腸炎,但帶阿公去直腸外科做大腸鏡檢查。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時,阿公腸子沒清乾淨,腸道裡都是糞便,無法檢查;第二次則是當場解了一堆糞便,也宣告失敗。阿公只好接受鋇劑攝影檢查,鋇劑攝影是無法忍受大腸鏡檢查的另一個變通方法,雖然無法直接看到腸壁黏膜,至少可以評估是否有異常腫塊。

沒想到阿公連鋇劑都無法灌進去!是便秘堵到?可是,一開始是拉肚子呀?讓人不禁擔心起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過幾天阿公因不停嘔吐進入急診,發現是嚴重腸阻塞,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大腸癌引起的腸道阻塞,需緊急開刀治療。阿公得了大腸癌,仔細評估阿公十多年來生活習慣,因為牙齒不好不吃青菜、只吃煮爛的肉,且常吃隔餐食物;加上糖尿病人腸胃蠕動能力差,食物停留在腸道時間更久,理應多吃纖維質食物,促進廢物排除,阿公卻反其道而行。

大腸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第三位,早期症狀可能只是腸道習慣改變,也就是沒有原因地突然地拉肚子或便秘、大便形狀改變,明顯血便此一症狀,也不一定能發現。

國健局目前宣導的四大癌症篩檢,就包含糞便潛血,也就是在發生明顯血便前,先偵測是否已有肉眼看不到的潛在性血便發生。只要是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可使用這項篩檢服務一次。

大腸癌除了跟遺傳有關,腸道老化、飲食習慣都扮演重要角色。維持定時運動及排便習慣、避免菸酒,都是保持腸道健康的必做功課!

民眾過了50歲,一到兩年應作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五年做乙狀結腸鏡或至少每十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大腸癌病史、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腸炎,還有曾患婦科癌症的民眾,接受全大腸鏡檢查年齡要提早。



◆ 產婦免費諮詢專線 關懷新手媽媽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2011.01.02

少子化時代,不少孕產婦都是新手媽媽,對於親子健康、營養、身心調適等,有些媽媽們可能沒有心理準備。為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計畫設置孕產婦關懷中心,並提供免付費電話關懷及諮詢專線,幫助新手媽媽順利迎接新生命。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諮詢專線除提供國語、台語服務,考量到新住民日益增多,還提供越語及泰語服務,減少新住民獲取健康資訊障礙,諮詢專線預計農曆年後上路。



◆ 清潔品洗私處 易增病毒感染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1.01.01

愈來愈多女性購買坊間的清潔用品清洗私密處,認為清除陰道內的細菌,對身體有益,但花蓮慈濟醫院婦科主任朱堂元卻說,常使用深層清潔用品灌洗私密處,不但會清掉陰道內天然保護物質,更易讓黏膜受損,增加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風險,會增加子宮頸癌發生率。

花蓮慈濟醫院子宮頸癌防治中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全國1300多位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追蹤調查顯示,近7成的婦女在性行為後,有清洗私密處的習慣,其中有一成的婦女有使用清潔用品灌洗陰道的習慣。

朱堂元表示,不少女性認為使用清潔用品灌洗私密處,可達深層清潔目的,其實過度清洗反易增加婦科病感染風險,正常婦女分泌物具有保護物質。

fsj 提到...

餓肚子減肥 當心愈減愈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today-health1.htm

圖.文/王致統 2011.01.03 自由

許多人想到減肥,第一個反應就是「犧牲」澱粉不吃,接著就是戒油炸類、肉類等,總之什麼都不吃,想憑藉意志力,「以別人吃大餐,我只喝紅茶」的態度因應。但是結果往往頗令人遺憾,不是提早「破功」,以更兇猛的態勢狂肥翻胖,就是陷入情緒的漩渦,在極度煩躁裡疲軟無力,體重不降反升!

這種極低熱量減肥法,國外、國內早有研究定論,不但不能減重,且長期下來,甚至危害生命。

代謝率降低 一吃東西反變胖

長期挨餓的情況下,人體會為了保命而降低基礎代謝率,不但變得疲累懶言,而且一吃東西立刻變胖,而且變得比以前還胖。在極低代謝率之下,就算有做運動也是瘦不下來的。

餓肚子除了造成代謝低下外,最嚴重的問題叫做營養不良。人體所需的六大必需營養素,包括醣類、脂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跟水,缺一不可。

其中醣類跟脂質是我們身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當長期挨餓,或是只食用青菜的食物時,人體只好分解蛋白質,也就是肌肉會被分解,這也是為什麼此類病人身上的肉總是軟軟鬆鬆垮垮的,「蝴蝶袖」非但不減,還變成「大象耳朵」。

◎要增加新陳代謝率,可以使用中藥,搭配不同運動實行:

●下半身水腫型: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到下午就開始下肢水腫,可用平躺抬腿法來運動(如圖一)。

一方面,這個動作可以使下肢多餘的水分往回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下腹部的腹肌出力,增加下腹部的緊實感。中藥方面可用越婢加朮湯治療。

●上半身水腫型:起床後,泡泡眼,多合併蝴蝶袖及上腹部脂肪囤積,可用仰臥起坐的運動來改善(如圖二)。以10下為一單位,重複3次。中藥方面可以五苓散變化。

●食少腹脹型:多因長期飲食不均、飢餓過度與仇視脂肪,導致腸胃道蠕動低下,合併疲倦乏力、飢不欲食、食少即脹、便秘嚴重。可以用腹部按摩(如圖三),來增進腸胃蠕動。中藥則可用保和丸合四逆散加減。

減重的不二法門是少吃多動,這並不是一句口號與空話,千萬別聽到運動二字就直接忽略掉它。攝食量雖減少,但還是要攝取該有的營養,再搭配正確運動,與醫師保持配合,有助於減肥成功。

(作者為彰化市玉衡中醫診所副院長)



◆ 研究:盼生女 懷孕前多吃蔬果

中央社 2011.01.03

據科學家指出,嘗試懷孕的婦女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增加生女孩的機會。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發現,在懷孕前數週攝取富含鈣和鎂的食物,例如綠色蔬菜,會增加生女孩的機率。

一群接受研究的婦女當中,如果按照研究人員提供的菜單進食,80%都會生女孩。

相較之下,富含鉀和鈉的食物,例如香蕉和馬鈴薯,可能有助婦女生兒子,但這點尚未經過驗證。

荷蘭科學家相信,遵循正確飲食可以幫助夫婦增加選擇嬰兒性別的機率,雖然他們不知道受孕時機等其他因素所扮演的確切角色。

他們花了5年時間追蹤172對希望添女的夫婦情況,他們之前已育有358個兒子,但只有2個女兒。

每對夫婦在計畫懷孕前9週,為了增加血液中鈣和鎂的濃度,會開始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和米飯。

此外,他們必須每天服用含重要礦物質的藥片、定期接受血液監測,並盡可能確切知道每月受孕高峰期。

據「生殖生物醫學線上」(ReproductiveBioMedicine Online)期刊報導,這項實驗結束時,完成這項計畫的32對夫婦當中,有26名母親成功生女,只有6名母親生男。

生育性別諮詢機構Gender Consult的生物學家諾蘭德(Annet Noorlander)說:「人們現在知道,如果他們一切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做,懷女機率將會大增。這個方法屬試驗性階段,但我們已證明它有效。」

她的機構與來自荷蘭德爾夫特(Delft)和馬斯垂克(Maastricht)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這項研究。(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 持續運動 降大腸癌死亡率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1/01/03

運動對大腸癌患者格外重要,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大腸癌患者持續運動,可以減少癌症死亡風險。

美國華盛頓大學賽門癌症中心、巴恩斯猶太醫院與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發現,身體運動量、活動量多寡可決定癌症死亡機率。大腸癌患者若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有助延年益壽。

研究人員分析「美國癌症協會癌症預防研究二」(CPSII)數據,這項研究包含十五萬名男、女,研究人員分析他們1982年到1997年的運動量,部分民眾在1998到2005年之間被診斷罹患大腸癌,其中有患者在1998年到2006年之間去世。研究人員比對這些數據資料,結果顯示,持續運動習慣達十年者,其大腸癌死亡風險最低。

研究首席作者凱瑟琳‧沃琳(Kath-leenY.Wolin)副教授表示,有些民眾懷疑,新年開始運動計畫,是否真對健康有幫助,這時才開始運動,會不會為時已晚。事實上,不管甚麼時候開始運動,永遠都不嫌晚,運動習慣越早養成越好,希望民眾看到這份研究報告,可以盡快養成運動習慣。

沃琳指出,開始養成運動習慣,不只可以預防大腸癌、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也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其他癌症的機率。不過想運動的民眾不需特別去跑馬拉松,或每天運動好幾小時,把自己弄到精疲力竭。

只要維持每天走路30分鐘,持之以恆,就可幫助遠離疾病。

fsj 提到...

85種蔬菜營養打分數 「菠菜」是首選

中廣 2011/01/04

多吃蔬果有益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過在諸多種類蔬菜當中,哪些蔬菜又是上上之選?最近美國「公眾科學中心」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給85種蔬菜的營養打分,結果菠菜、甘藍和蘿蔔纓得分位居前三名。

專家們是依照熱量、維生素K、葉黃素、維生素C、鉀和纖維素等含量指標來做為評分標準,菠菜獲得「超級營養蔬菜」的美名,因為菠菜含有葉黃素、維生素A、錳、葉酸、鎂、鈣、鐵以及類黃酮和類胡蘿蔔素等多種元素。 功能上,它具有預防痔瘡便秘,保護視力,改善缺鐵性貧血等作用。

至於甘藍菜,獲選主要原因是維生素K含量極高,及含有豐富維他命A。對脾胃功能有幫助,還能輔助治療上腹脹氣疼痛、嗜睡等疾病。

第三名的蘿蔔纓,國人比較少食用,它的維生素C跟鈣含量都很高,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美白增強皮膚彈性、預防色斑等功能。



◆ 減肥難 女生1年吃掉上千零嘴

中央社 2011.01.05

許多女性朋友都在1月卯足全力施行節食計畫,她們已經列出辦法、備妥健身DVD,還找好具健康膳食觀念的食譜。

但研究顯示,女性朋友就算抱著最大決心,但愛吃零食的壞習慣幾乎一定會讓這些崇高計畫破功。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根據研究,英國每7名婦女當中就有1人,亦即400萬人,每天吃掉5個以上的甜食或鹹味點心。

平均每名婦女未來1年會吃掉1092個高脂肪或高糖份零食。

這些婦女選用的垃圾零食,包括129包洋芋片、127條巧克力棒、77塊蛋糕和133個餅乾。

研究顯示,為了享用心愛的零嘴,任何新發現的健康飲食法多半都會被拋諸腦後。

54%的婦女承認,每天至少吃了2到3次不健康的零嘴。

英國麵包大廠Hovis委託進行這項研究,訪問了2000名婦女。

55%的婦女表示,希望能夠戒掉吃零食的壞習慣。

有48%的婦女坦承,上午9、10時的饑餓感,是她們破戒吃零嘴的主因。

49%的婦女最常坐在沙發上大吃零食,而有33%的人多半都在辦公室內亂吃零嘴。(譯者:中央社林亭儀)



◆ 高纖飲食 享受暢快人生

文/林郁茹 2011.01.05 自由

「便秘」一直困擾很多人,造成便秘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纖維質和水分攝取不足,再加上活動量減少、腸胃蠕動減慢,影響到糞便排出。這時多攝取膳食纖維,對於改善便秘十分重要。

膳食纖維主要來自於植物性的食物,是指無法被人體消化道消化吸收的物質,例如:纖維質、半纖維質、果膠、樹膠、木質素等;可以分為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每日的建議攝取量為20到30公克。

◎膳食纖維的主要功用如下:

●預防便秘及腸癌

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的實體,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減少糞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以縮短腸壁與糞便中有害物質的接觸時間,並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及數目,降低致癌物生成。

●降低血中膽固醇

膳食纖維與膽酸鹽結合排出體外,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因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

●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水溶性的纖維素可以延緩糖尿病病人血糖上升速度。

●增加飽足感

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熱量低,又需較長的咀嚼時間,吸水性強,可增加飽足感。

◎膳食纖維的主要食物來源

全穀類的米、麥,如:糙米、燕麥;水果、蔬菜、乾豆類,核果類、種子類等。

◎如何增加膳食纖維?

●將精緻白米飯改成糙米飯或五穀雜糧。

●每日至少吃5蔬果。

●以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製品。

藉由高纖飲食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糞便的水分吸收,使糞便滑順柔軟,增加糞便體積而容易排出,再搭配調整生活作息、適度活動,才能夠改善便秘情形。

◎示範食譜:高纖水果豆奶

●材料:無糖豆漿200c.c.、蘋果80公克、奇異果1顆。

●作法:

(1)蘋果、奇異果去皮切塊。

(2)將無糖豆漿、蘋果、奇異果一同放入果汁機中攪打至均勻即可。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fsj 提到...

台大發現 紅藻可改善過敏氣喘

【聯合晚報、中央社╱綜合報導】2011.01.07

台大從海岸邊的紅藻中提煉出藻藍蛋白,可以有效改善身體的過敏症狀,甚至在實驗小鼠上沒有發現任何後遺症,比目前治療氣喘疾病的類固醇還好用,目前台大已經申請專利,最快2至3年內可以進入臨床實驗。這項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呼吸學研究的第一名期刊,2011年1月份的美國呼吸及加護醫學雜誌。

【中央社】

過敏性氣喘病患逐年增加,長期使用類固醇為主的治療藥物又不利病程發展,台大研究團隊發現,天然紅藻粹取的純化物,能有效調控免疫反應、改善過敏性氣喘,又沒有類固醇副作用,今年可望發展為健康食品,期在3、4年內發展為藥物,氣喘治療將有大進展。

氣喘治療新利器,是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宏農團隊提供的「藻藍蛋白」,從「頭髮菜」(俗稱紅毛苔)粹取出的蛋白,歷經3年時間,在小白鼠實驗上,發現可下降過敏抗體濃度,改善呼吸道發炎等效果。

台大臨床醫學所教授江伯倫說,由於藻藍蛋白調控免疫反應效果優異,未來也可進一步研發應用到腫瘤或感染疾病,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也是台灣生技產業重要方向。



◆ 用眼過勞 62%小二生已成近視

陳俊雄/新北市報導 2011-01-05 中國時報

您知道新北市的小孩,從什麼階段開始視力惡化嗎?答案是「小學二年級」,據醫師複檢顯示,六二%小二生已罹近視;原因則是:看電視、打電動及太早學寫字。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教育局自九十九年九月起共同辦理「眼科醫師校園駐點複檢服務」,截至去年年底共計服務二四○場、共一萬四千餘位學童。

其中,大班複檢人數二四六七人,異常項目以散光人數為最,共八三○人占複檢人數的卅四%;其次為遠視七七五人,占複檢人數的卅一%;小一複檢人數五一一六人,異常項目以散光最多,共三二九二人,占複檢人數的六四%、其次為近視一九四九人,占複檢人數卅八%。

但在六四八七位小二複檢學童中,異常項目以近視為最多四○○四人,占複檢人數的六二%為最;其次為散光三六五七人,占複檢人數的五六%。

眼科專家則指出,近視發生年齡越小,其加深的速度就越快,變為高度近視的機率越高,導致失明的機會就越大,及早發現學童視力問題並及早治療,已是刻不容緩。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陳裕芳表示,本次計畫主要是提供孩子就近性的視力複檢服務,且為求正確均須先點眼藥(散瞳劑),再進行驗光檢查。一旦發現視力異常,則通知家長陪同孩子至眼科醫療院所進行治療。

他也建議,家長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眼睛是否怕光、流淚、是否經常眨眼或揉眼;在用眼習慣上,則可觀察是否常瞇眼或皺眉、常常揉眼睛、看電視時離電視距離愈來愈近、拿東西看時拿很近等,如有發現上述情形,就應儘速帶孩子至眼科就醫。

他也指出,家長不要讓發育中之幼童太早寫字、少看電視及打電動,以免過度使用眼力提早近視。

fsj 提到...

薏仁吃過量 婦女三酸甘油脂飆

中央社 2011-01-08

1名婦女因體重較重、血脂高,聽說吃薏仁能降血脂,持續2星期每天吃1鍋薏仁湯,導致三酸甘油脂飆高。醫師建議,3高患者可嘗試得舒飲食,掌握總量原則,任何食物不能吃過量。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吳造中今天在高血壓得舒(DASH)飲食記者會中表示,過去曾收治1名50多歲婦女,體重60多公斤、身高150多公分,血脂偏高。他說,這名婦女為了降血脂,聽說吃薏仁有效,因此持續2星期,每天吃1鍋薏仁湯;沒想到再到醫院檢查時,反而血脂飆高,三酸甘油脂數值飆到700多,一般正常人則在200以下。

吳造中說,所有的飲食都必須掌握總量管制原則,過與不及都不好。他說,現在國際間推動得舒飲食,有總量管制的概念,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改以適量堅果取代;另外,蔬果要多吃;海鮮不是不能吃,而應去掉內臟、蝦頭。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余璧如表示,所謂得舒飲食原則,若以每天攝取總熱量1800大卡而言,建議總脂肪佔27%,其中,飽和脂肪酸必須小於7%;碳水化合物佔55%、蛋白質18%,每天膽固醇攝取量約150毫克,纖維質30克。

余璧如說,飲食要掌握低油原則,在烹調上盡量少油,且豬油、五花肉、牛油等飽和脂肪酸,以及糕餅類、燒餅、酥皮等反式脂肪酸,都要少吃;所謂脂肪攝取來源,應該以腰果、堅果、芝麻醬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較健康。

另外,余璧如說,得舒飲食原則之一是蔬菜要大量,因為蔬菜富含鎂、鉀,對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另外,五穀類例如五穀飯、全麥麵包,也都有纖維質,建議多吃。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質主要從魚、肉、蛋、奶食物而來,余璧如認為適量的海鮮比肉類好,尤其像是蝦子去頭,魚類、魷魚去掉內臟,脂肪含量也較少。

為了去除多餘的油膩、鹽分,余璧如建議,可以喝點綠茶,對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幫助。



◆ 過勞前兆?6成竹科人 健檢滿江紅

【陳育賢/新竹報導】2011-01-09 中國時報

工程師過勞死,浮現科技人過勞問題,終換來政府正視並放寬認定標準。科技人真的比較容易過勞嗎?依據竹科員工診所的統計研究,多達六成的竹科人健檢結果慘不忍睹,雖不會有立即過勞致命危險,但可怕的是,絕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

新竹科學園區員工診所院長簡基城指出,在其「分析與探討園區科技人健康指標」研究中發現,有超過一半的科技人健檢是不合格的。健檢滿江紅其實不可怕,危險的是年輕不自知,身體能負荷,一旦日積月累後,很多人四十歲就無可救藥。

他說,竹科人最大的健康問題,卅歲以上者,不合格項目前五名依序為體重、膽固醇、高血壓、三酸甘油脂及高尿酸。卅歲以下者則依序為體重、膽固醇、尿酸、高血壓、三酸甘油脂。

其中四十五歲以上者,七成的人有體重過重問題,五成多為膽固醇過高,三成多為高血壓、近三成為三酸甘油脂不合格。

因為高生活壓力導致老化的器官順序則為:腸道老化、自律神經系統老化、肝臟過勞、新陳代謝老化、心臟與血管老化等問題。

其中,對於過勞有直接關係的器官,年輕人最怕肝臟過勞及自律神經系統老化,中、壯年者則要擔心心臟與血管老化。

簡基城指出,其實健康已拉警報的族群,不是五、六十歲的中、壯年,而是年輕的標準身材的脂肪肝族群,因為脂肪肝是過勞後的致命原凶,若再加上無法獲得休息而導致的自律神經受損,可能就發生猛爆性的過勞死。

令人擔憂的是,這個族群正是企業以為依靠的中堅分子,絕大多數是科技廠命脈的研發人員。

一名不過四十多歲、公司股票剛以二、三百元掛牌、擁有上億身價的工程師,為了公司不斷加班,在無法充分休息下,出現了甲狀腺亢進病症,又沒及時作正確診療。雖然僅四十多歲,身體狀況卻像七十歲老人,眼睛還凸出,得了憂鬱症,老婆也離去,社交一度出現困難。現在雖然想通離職,卻被同學嘲諷是窮得只剩下錢的寂寞老人,這樣的「科技金童」其實為數不少。



◆ 夜班工作者 保健有撇步

文/張玉宜 2011.01.09 自由

人類本來就是日行性動物,雖然不再像先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但是體內的生理活動及荷爾蒙分泌仍是照著此規律而運作,晚間正是體溫、腎上腺素及警覺性降到最低,處於最想睡的時候。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夜生活變成常態,夜間工作人數遽增,生理時鐘的顛倒,會表現出某些不適應,尤其是在睡眠部分。

大多數的夜班工作者會有類似的抱怨:「常常覺得精神不好,上夜班時,常打瞌睡,可是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卻又怎麼都睡不著…。」同時,白天的睡眠常會受到日光、噪音等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無法得到良好的睡眠品質,導致體力和腦力損耗,得不到補償,進而造成疲勞感的加重,甚至出現食慾下降、焦慮、煩躁的症狀。

◎夜班工作者該怎麼睡?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呢?有幾項建議如下:

●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食物:因為生活作息的顛倒使得腸胃功能變差,多攝取三低一高的食物不但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也可以減少腸胃及心血管的負擔。

●多攝取維他命B群、維他命C、蛋白質:維他命B群可以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組織細胞,對安定神經、舒緩緊張焦慮很有助益;維他命C不但可以美白及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也是很好的解毒劑與抗氧化劑;動物蛋白質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對於提高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睡前喝一杯溫熱的牛奶:不喝濃茶、咖啡,以免咖啡因刺激交感神經致睡意全失;喝一杯牛奶、吃一片吐司都可以幫助入睡,也避免睡著之後不久,就起床吃東西,而中斷睡眠。

●睡覺的環境應儘量昏暗:當我們的眼睛感受不到光線時,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分泌多的時候,自然就會想睡覺。

●下班別馬上睡:下夜班正值清晨,是人體生理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儘量不要在此時上床睡覺,可做些別的事情,等到接近中午,生理精力開始走下坡時,再上床睡覺,通常可以獲得較好的睡眠。

當然,保健方式還很多,像適當運動也很重要。總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畢竟「賺錢有數,生命要顧」,這樣工作才可以長久!(作者為台中市勝美醫院睡眠技師)

fsj 提到...

冬天癢 醫師:皮膚重保濕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高雄報導】2011.01.10

寒流一波波,許多人是「這裡癢那裡也癢」,不時出現皮膚缺水脫皮的現象,甚至發炎紅腫。皮膚科醫師提醒,要注意冬天的清潔用品,著重保濕功能,而且衣服最好以棉質為主,以避免過敏的現象。

冬季一般比較乾燥,加上日夜溫差大,許多民眾皮膚出現冬季癢、慢性唇炎、手腳龜裂的症狀,甚至連頭皮都癢,而且越冷越乾燥,皮膚就越癢,最近一波波寒流來襲,皮膚科就出現許多病患。

民生醫院皮膚科主任史守正表示,天氣一冷,皮膚的油脂分泌減少,造成水分由表皮蒸發增加而產生痛或癢的感覺,甚至出現乾裂的情況,此時,民眾很可能以為是皮膚不乾淨或感染,拚命洗澡或用藥皂消毒水沐浴,甚至企圖用更熱的水洗澡,結果情況惡化,所以應該以較溫和的沐浴乳來代替。

天氣越冷,也有不少人喜歡泡溫泉,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藍政哲也提醒,剛洗完澡或泡完湯後,身體表面的油脂也會大量流失,這時最好擦點乳液,皮膚才不會太乾。

藍政哲提醒,冬天不要一天洗太多次澡,水溫也不要太高,如果發癢的情況一直持續,最好還是求診,不要越抓越癢,抓出傷口還會引發細菌感染。

他表示,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能盡量穿著棉質衣服,避免毛料直接與皮膚接觸,因為冬天有許多家長都不准孩子把外套脫掉,但如果衣服上被汗水沾濕而不處理,汗水會損傷皮膚弱酸性的保護層,使過敏更加惡化或長出疹子,所以,每當寒流過後,許多病患出現過敏現象,以為是天氣作怪,其實是衣服惹的禍。



◆ 臉部老化 不只皮皺、骨結構也生變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1/01/10

美國研究指出,臉部老化,不只會產生臉部皺紋、肌膚下垂,連臉骨也會出現變化。臉骨骨質會隨年齡增長流失、退化,眼眶骨會逐漸拉寬,眉骨會後縮,下顎骨也不再輪廓分明,骨頭種種變化會讓臉顯得更加蒼老。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整形外科醫師羅伯特‧小蕭(RobertShawJr.)解釋,把臉部骨頭想像成鷹架、支架,負責撐起臉部組織、臉部肌膚,一旦骨架流失,整張臉就會下垂,顯得乾乾癟癟。

男性超過65歲,臉骨骨質才會慢慢流失、改變,女性臉骨流失時間較早,從41歲到64歲,臉骨便開始出現變化。蕭醫師指出,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光靠簡單整型手術、拉皮手術無法讓人重拾青春面貌,不管再怎麼整,都不可能看起來像20歲。

這項研究發表於1月號的「整型外科」醫學期刊。蕭醫師表示,原來大家認為臉部老化主因是肌膚失去彈性、失去脂肪,要讓臉部回春,就必須進行拉皮手術,但許多人接受種種回春療程後,外觀還是一樣蒼老,沒有變得比較年輕。

患者往往帶照片來醫院,希望光靠拉皮就可以變成那個樣子,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牽涉到臉部結構問題,臉部骨架結構出現變動,肌膚外觀就會跟著改變。

研究團隊以電腦斷層掃描(CT)檢視120位男女的臉骨,他們依年齡分成三組,分別是20到40歲,41到64歲,以及65歲以上。研究人員再讓這些人接受3D立體影像重建掃描,以測量其臉骨結構。

研究結果顯示,隨年齡增長,眼眶骨會後縮,眼窩變大,裝有軟組織的骨頭只要少幾公釐,外觀就會產生變化,眼眶周圍肌膚會因皮膚組織過剩而鬆弛、下垂。

蕭醫師指出,包括眉骨、鼻子與上顎等臉部中段部位,也會出現類似變化。骨質流失會改變下顎角度,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年輕時擁有強壯、好看的下巴,但到了老年,下巴輪廓、線條卻不再那麼明顯。

fsj 提到...

健康年菜食譜 苗醫網站公開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1.01.12

署立苗栗醫院與頭屋鄉農會合作,設計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維「健康年菜」,昨天免費示範教學,食譜將在苗栗醫院網站公告供參考。

健康年菜免費教學原本招收30人,因報名踴躍增至45人,頭屋鄉農會家政指導員傅秀珍、陳秀嬌,教煮5道健康年菜,學員興致勃勃,將在春節「現學現賣」。

苗栗醫院營養師祁明華說,「三低一高」是示範年菜食材選擇和烹飪考量的原則,小撇步是善用天然食材,例如枸杞、紅棗、檸檬等提味,可減低鹽的用量;香菇、芹菜、香菜和高麗菜、大白菜、蘿蔔等新鮮蔬菜,可增加香氣和鮮度。

示範的5道健康年菜包括「大吉大利─養生和風時蔬」、「年年有餘─麒麟香菇海上鮮」、「招財進寶─黃金寶」、「喜慶臨門─帝王首烏雞」、「恭禧發財─雙喜臨門糕」。

傅秀珍提醒烹飪程序,先做最費時的菜色,「帝王首烏雞」、「雙喜臨門糕」需慢火熬、蒸煮,可以先做,利用蒸煮空檔做其他菜;燉煮何首烏,要採用瓷器或陶甕容器,避免不銹鋼鍋破壞鮮度。

她說,傳統年菜一定要有魚,「年年有餘-麒麟香菇海上鮮」的作法,準備香菇8朵、鱸魚1尾約1斤、綠竹筍10片、紅蘿蔔片10片、薑1塊、青蔥3根、辣椒1條、鹽、柴魚粉適量。

先將香菇泡水備用,魚骨取出、魚肉切片川燙備用,魚片及香菇、筍片、紅蘿蔔片依順序排列盛盤蒸熟,爆香薑絲、辣椒及蔥段加入調味料後淋於蒸熟的魚肉上即可。



◆ 吃對脂肪 要能量不要肥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95598

【元氣周報/記者鄭筑羚/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2011/01/10

脂肪為你做了什麼?

1.提供熱量、修復細胞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春美說,任何種類的脂肪,都能提供人體熱量,足夠的脂肪熱量能協助蛋白質,讓它專心提供生長與修補組織的原料,而脂肪本身也是構成細胞生長及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如果脂肪攝取量不足,就無法修復受損的細胞。

2.助維生素吸收

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藉由脂肪作為橋梁來吸收,進入血液,最後到達肝臟儲存,許多人擔心肥胖而刻意不吃油脂,導致維生素A、D、E、K吸收不足,許多身體的小毛病就此跟著來。

3.保護內臟器官

張春美說,脂肪同時還是很好的保護機制,人的內臟器官很脆弱,周圍需要脂肪包裹作為緩衝軟墊,避免器官因碰撞受傷。

4.幫助保持體溫

缺乏皮下脂肪,就容易怕冷、怕痛,無法保持體溫。

如果脂肪攝取過度…

脂肪有這麼多重要功能,張春美也提醒大家,過猶不及,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攝取過量脂肪除了身材會變得肥胖外,心肌梗塞、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及結腸直腸癌等都會找上門來,要避免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是均衡攝取脂肪。

如何攝取適當的脂肪?

首先,要先認識脂肪家族的成員。脂肪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1.動物性脂肪: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黃等,在室溫及冰箱裡會凝結。

2.植物性脂肪:來自植物性食物,如花生、大豆、松子、腰果、椰子等,室溫時呈液態,放在低溫下會出現固態。

另外,「必須脂肪酸(EFA)主要來自植物油,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的脂肪酸,例如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等。

何謂飽和、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分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 較安定 卻易沉積

脂肪酸內碳與碳之間以單鍵結合者,稱為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中以固態或半固態方式呈現。

張春美形容它就像是一隻行動笨拙的大熊,動作緩慢不容易流動,因此容易沉積,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相對安定,不容易氧化,適合高溫油炸。

大多存在於動物性油脂中,但植物中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和可可油也都是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市售蛋糕、餅乾、點心食品的成分中常見。

不飽和脂肪酸 利健康 但易氧化

脂肪酸內碳與碳之間以雙鍵者結合,稱為不飽和脂肪酸,如果飽和脂肪酸是緊密相連的兩人三腳,那麼不飽和脂肪酸就因多了彈性和空間,移動較為便捷。

a.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性油脂中,可降膽固醇,葵花子油、橄欖油、花生油和菜籽油都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室溫下是液態,在冰箱中可能變霧狀或半固體。

b.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但性質不穩,高溫烹調下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加速細胞老化及產生癌症。在室溫及冰箱中都呈現液狀。omega-3和omega-6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必須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美眉 吃重鹹髮愈掉愈多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1/01/12

近來,喜愛吃重鹹出現掉髮的機會比一般人多3成,中華民國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昨(11)日表示,當頭皮癢時,當下會用指甲抓來解決,小心反使掉髮更嚴重。

18歲的模特兒潔莉,平日愛吃重口味的食物,再加上近來天氣變冷,就更常吃麻辣鍋等食物,但每當享受完美時候,頭皮就會變得愈來愈癢,原以為是洗髮精的問題,換了好幾種後,頭皮仍未獲得改善,反倒是頭皮的情況變得愈來愈糟,甚至還出現掉髮情形。

趙醫師表示,看到該名患者時,前面的頭髮已掉了三分之一,一個月後,由於頭皮持續發炎再加上個人衛生不好(3天才洗一次頭),讓掉髮情形更嚴重,求診時,已經掉了前面的三分之二的頭髮。

患者擦了止癢藥水後,仍持續癢,趙醫師表示,使用天然成分的洗髮精是有幫助的,天然的洗髮精可讓患者比較不會癢:但若使用化學成分的洗髮精,則會使癢的情形日趨嚴重。此外,若為油性,則勿選雙效洗髮精,以免阻塞毛孔。

除了選擇好的洗髮精外,仍需搭配醫師給予的止癢藥水、口服藥或是使用輕微的類固醇等。另,口味愈重的飲食是會造成頭皮搔癢,因為攝取過多的油脂,反而會使頭皮出現發炎現象。

若頭皮出現搔癢感,趙醫師建議,使用的水溫勿太高、清潔要做好、睡眠要充足、使用吹風機需離頭皮30公分的距離。適當的清潔仍無法改善仍需就醫檢查。

fsj 提到...

天冷嘴饞 容易肚子餓

圖‧文/蕭汝雯/自由 2011.01.15

天氣愈冷,身體愈不想動,但是嘴巴卻好想動,老覺得肚子餓,不管在家或在辦公室,控制不住地想吃東西補充熱量;這是因為天冷,人體的脂肪轉換成葡萄糖的速度變快,加上胃酸分泌增加,一下子就會覺得胃空了、肚子餓了。

新陳代謝速率增加

最近寒流一波波,許多人感覺肚子特別容易餓,明明三餐剛吃飽,但隔一、二個小時又餓了,食慾特別好,這是因為天氣冷,為了要抵抗寒冷,人體啟動調控機制,將脂肪轉換成葡萄糖的時間縮短、速度加快,以促使身體產生熱能,新陳代謝速率增加;再加上天冷易促使胃酸分泌,因此特別容易產生飢餓感。

吃吃喝喝當心變胖

另外,天冷最容易讓人縮手縮腳不想動,在多吃、少動的情況下,不管是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或是在辦公室找食物填肚子,總不自覺吃過量。這樣吃吃喝喝最容易發胖,一個星期可以多一、二公斤,其實除了進食以外,多活動也能有效禦寒。

身體要產生熱能,一是靠肢體活動,另一個來源則是靠吃,動一動就能產生熱能,減重者若想瘦,在冬天運動效果最明顯,天冷既能增加新陳代謝,多動又可抗寒,何樂而不為?

不過,如果真的需要吃東西填補飢餓感,建議選擇低熱量的食物,例如:蒟蒻、蕎麥、蔬菜,這些都具有高纖、飽足感,清燙、煮湯都很可口,注意少油、少鹽,一樣可產生熱能而不發胖。

天冷時,建議民眾多動、少吃,寒冬正是減重好時機,不管在家裡或在辦公室,隨時都可站起來做做柔軟操,抬抬手、踢踢腿、扭扭腰,或者跑跑步、爬爬樓梯,既可產生熱能又不會胖;不過天氣冷要注意足夠的暖身,以免造成運動傷害。若真的一時嘴饞克制不了食慾,最好選擇低熱量食物來填飽肚子,才不會吃過量,對健康造成負擔。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家醫科醫師)



◆ 腦海畫餅充飢 有助節食減重

文/柯俊銘 2011.01.16 自由

美食佳餚當前,相信要拒絕誘惑並不容易,有人或許只是淺嚐幾口,但多數人還是會大快朵頤一番。雖然當下滿足了口腹之慾,事後卻常因吃多「發福」而懊惱。

您也有類似的困擾嗎?是否看到好吃的東西就難以節制食量呢?若答案屬「是」,或許您會對以下的資訊感興趣。

一份最近發表在國外期刊「科學」的報告指出,只要腦海中反覆浮現吃某種食物,想像進食中取用、撕咬、咀嚼與吞嚥等動作,一旦真的要吃該食物時,攝取的量就會大幅減少,有效達到節食的效果,值得愛吃又怕胖的民眾作為參考。

由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心理學家Carey Morewedge博士針對300多位志願參加的大學生進行一系列有趣的實驗,目的在探討透過「想像進食」的方式,是否可以抑制實際吃東西時的慾望。

研究人員先將所有個案隨機分組,一組人想像自己將33個銅板逐一放入投幣式洗衣機內;一組人想像投30個銅板,再加上吃3顆巧克力糖;最後一組則是想像投3個銅板與吃30顆巧克力糖。

不管是投錢或吃巧克力糖,參與者都被要求把每個細節想得越清楚越好。

結束後,每個人都獲得一大碗的巧克力糖,而且要吃多少都可以。整理發現,想像連續吃30顆巧克力糖的那一組,後來真正吃下的巧克力糖明顯較其他組來得少。

接著,研究人員又把個案分為兩組,一組人被要求想像逐一吃30顆巧克力糖,另一組則是想像吃其他東西。結束後,所有人同樣獲得一大碗巧克力糖,且依然是要吃多少都行。

統計顯示,前者真正吃下的量約只有後者的一半;將巧克力糖改成乳酪,並重複操作該實驗,結果依然如此。

研究者表示,過去一般人認為,唯有壓抑對食物的思念,才能避免渴求的發生,但實際上卻是相反。當重複想像吃特定食物時,內心會產生享受後的滿足感,一旦取得該食物的動機降低,進食量就會縮減,這是一種適應與習慣的過程。

建議民眾參加聚餐、宴會、應酬前,不妨赴約前,在腦中「畫餅充飢」,把可能遇到的餐點先幻想吃個幾次,相信屆時胃口可收斂許多。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地中海飲食 不會拒絕油脂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95599

【元氣周報/記者鄭筑羚/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2011/01/10

「omega飲食法」來自希臘克里特島,據稱,當地人採用這種吃法,癌症死亡率只有美國的1/2,心血管疾病也僅是美國1/20,因此這股健康飲食風潮,也被稱「地中海飲食法」,並透過暢銷書介紹,已在歐美、台灣蔚為流行。

蔬果與鮮魚 大大降低死亡率

希臘克里特島被地中海圍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滿山遍野的橄欖、梨、無花果等蔬果,居民食物多是香甜水果和鮮魚,即便飲食中脂肪含量比日本高3倍,但死亡率卻僅有日本人一半。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廖巾儀指出,omega飲食法特色是不拒絕油脂,而是藉由均衡的油脂攝取促進健康,甚至能減少現代人最常罹患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肥胖、代謝症候群。

OMEGA飲食 控制失智、糖尿病

廖巾儀說,omega飲食其實很簡單,每日攝取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盡量減低在50%以下,主要熱量來源選擇蔬菜、水果和全穀,另30%以上來自於橄欖油和核果類的油脂。

廖巾儀表示,研究報告顯示地中海飲食優點很多,像是使用地中海飲食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死亡率比一般飲食者要低76%,也有利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

omega飲食3大原則

1.多攝取蔬果、豆穀: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E的蔬果;另像豆類、未精製穀類(維生素B群),可減緩失智症發生。

2.選擇不飽和脂肪酸: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烹調或調拌沙拉,並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如橄欖油、瓜子、堅果及松子仁等食材,可降低血管阻塞。

3.多攝取深海魚類(omega-3脂肪酸):深海魚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多選擇深海魚類(如鮪魚、鱈魚、鮭魚等),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成大醫低脂年菜 才800大卡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斗六報導】2011.01.18

健康的圍爐年菜,3千元有找!雲林縣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推出「兔躍春暖健康年菜」,十道菜成本只要2千多元,且脂肪只佔28%,平均1人份熱量約800大卡,甚至比1個炸排骨便當的熱量還要低。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營養師賴美娟說,十道年菜強調的重點是低脂、健康且平價,以當令的蔬果、海鮮、雞肉、鮮魚等,以蒸的方式,去除油膩;料理很簡單,有些年菜她第一次料理就上手,而且非常美味。

十道年菜為:春神福賜(四福)拼盤、發財瑤柱扒鮮菇、鮮魚金錢捲、鮮菇帆船鑲肉、螺肉蒜香雞、竹笙長年菜、四色鳳尾蝦、蘿蔔糕、潤肺燕窩湯、柿柿蘋安如意。

賴美娟說,餐廳、超商等市售的年菜,熱量動輒2千大卡以上,而這十道年菜經過調配後,平均1人份熱量800大卡,而且因為以蒸為主要調理方式,脂肪量只佔28%,過年團圓圍爐,也能吃得健康、可口。

各道年菜的材料、作法,可上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網站:http://d6www.hosp.ncku.edu.tw或電話(05)5332121查詢。



◆ 醫師:熱戀吃宵夜 水桶腰上身

中央社 2011-01-18

25歲的小甄就讀大學時,學長為追求她,天天接送吃宵夜,結果吃出水桶腰。中醫師蔡蕙君今天表示,吃完宵夜馬上睡覺容易累積熱量,還不如一起吃早餐,較為健康。

小甄表示,在新竹唸大學時,學長為追求她,天天帶她吃宵夜或送宵夜,讓她體重直線上升,從50公斤胖到60公斤,成為水桶腰,原來的好身材也不見,和學長結婚後,懷孕期間更一路飆升到73公斤,腰圍也達到36腰。

由於小甄從事服務業,為了回到工作崗位能穿上平時的套裝,她選擇以中藥坐月子湯方來調理身體及減重,30天內從產前的70多公斤減到59公斤,腰圍也從36腰瘦到30腰。

蔡蕙君表示,大學生時常有熬夜、晚睡、吃宵夜的習慣,將身體搞得很糟,行情好的女生,常一個晚上就收到好幾份宵夜,她提醒大學生,應該改變追求女生的方式,愛對方就應帶去吃早餐,而不是吃宵夜。

蔡蕙君指出,坐月子選用的中藥湯方,因個人體質、需求而增減用藥,有瘀血的人要特別注重化瘀血、生新血,顧脾健胃可用黨參、懷山、茯苓、扁豆、蓮子、芡實等藥材,氣血不足或乳汁不足的產婦,可選用補氣養血滋乳的當歸、川芎、黃耆、黨參、川斷、杜仲、枸杞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