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資助30項新太空計畫
法新社 2011/08/09 黃齡儀
(法新社華盛頓8日電) 美國太空機構今天宣布將資助30項新的太空計畫,包括保護太空人抵抗太空輻射、移除太空殘骸及太空裝改良技術。
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聲明,每項計畫將獲得1年期10萬美元資金。這些都屬於創新先進概念(NIAC)計畫範疇。
NASA首席技師布勞恩(Bobby Braun)說:「這些創新的概念能使NASA所需的變革成熟,以改善目前的太空任務運作,提供將來NASA太空任務科技突破所需要的養分。」
其他計畫包括使用3維印刷技術來建造行星前哨基地,及開發未來探測任務所需的燃料,包括太陽能和核能。
NASA說,NIAC前身是1998年到2007年為了配合先進理念在NASA內舉辦的獨立論壇。該活動在2008年檢討後暫停,2011年恢復。(譯者:中央社黃齡儀)
※ 相關報導:
* 美國天文學家開始尋找86顆行星上的外星生命
21 則留言:
明晚 英仙座流星雨 每小時100顆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2011.08.11
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將登場。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台灣最佳的觀測時段,從明天晚上到後天清晨,每小時最多可降下一百顆流星。
但這幾天巧遇滿月,天文館研究員張桂蘭表示,月光是夜空中最大的「光害」,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觀測條件不太理想,較暗的流星會被月光掩蓋,不過,每分鐘仍有一至兩顆流星,晚上雲層一散就能看得清楚,夜歸的民眾不妨停下腳步看看天空。
若想仔細欣賞,張桂蘭建議,挑選視野開闊的地方,像是沒有光害的山上或是海邊,欣賞流星雨不需要講究方向,也不需準備觀測器材,只要找個「舒服的地方或坐、或躺下來」。
天文館表示,英仙座流星雨活躍日期,即日起到廿四日前都可觀賞,詳查天文館網站(http://www.tam.gov.tw/MP_104051.html)。
天文學家發現 迄今最黑暗行星
中央社 2011/08/13
(中央社台北12日電)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黑暗的行星。這顆太陽系外行星叫做TrES-2b,它只反射不到1%的光。這使它比所有行星或月球更暗。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顆行星是在分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喀卜勒(Kepler)太空船提供的資料後發現,喀卜勒太空船提供遠方恆星亮度極其精確的度量,相關細節刊登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哈佛史密索尼恩天文物理學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專家吉平(David Kipping)告訴「每日科學」(ScienceDaily)新聞網站:「TrES-2b相當程度上比黑色的丙烯酸漆還不會反光,所以它真的是個異常難解的世界。」
TrES-2b,一顆約木星大小的氣體行星,距離地球大約750光年。它是在2006年為一項調查所發現,該研究調查名為「大西洋兩岸太陽系外行星調查」(Trans-Atlantic Exoplanet Survey),也因此得名。
TrES-2b跟其他大小近似的行星有所不同,例如木星,木星環繞著氨雲,氨雲會反射超過1/3的陽光,而TrES-2b因為極端炙熱,它沒有氨雲反射光線。
TrES-2b距離它的恆星GSC 03549-02811相當近,只有500萬公里,這意味著它的溫度可能高達攝氏1000度。(譯者:中央社郭中翰)
※ 相關報導:
* Alien world is blacker than coal
http://www.physorg.com/news/2011-08-alien-world-blacker-coal.html
◆ 黑暗行星 反射光線少於1%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08.13
科學家發現了已知最黑暗的行星TrES-2b,反射光線少於1%。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報導,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中心(CfA)研究員奇平分析美國太空總署克卜勒太空船提供的準確亮度測量數據,發現TrES-2b的反光能力比黑壓克力漆還低。
2006年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網(TrES)發現了這顆太陽系外的TrES-2b行星,屬氣態行星,大小和木星相當,距地球750光年,大氣層由會吸收光線的汽化鈉、鉀和氧化鈦氣體組成,但並不能當作解釋行星黑暗的理由。
被氨雲環繞的木星能反射三分之一的陽光,而TrES-2b行星表面溫度高達1000度,因而缺乏氨雲反射光線,此外,行星以500萬公里的相對距離環繞著另一顆恆星,就像月球繞著地球公轉。
這顆行星並非全黑,本身的熱量讓它散發出紅色的光暈,看來像一塊燒紅的煤炭。
奇平和他的研究團隊藉由克卜勒太空船偵測50次公轉後所到的精確光反應,觀察到這個系統總亮度變化只有百萬分之6,表示這顆行星表面真的很暗。
◆ 行星命名有規矩
【(張士達)】2011.08.13 中國時報
天文學家或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小行星,被國際機構確認是新的後,將獲得「暫定編號」,隨後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且運行軌道被精確確定後,就可獲得「永久編號」,行星名字則照慣例,由發現者在發現10年內命名。發現者雖有命名權,但也有規矩,例如政治家、軍事人物或政治、軍事事件,得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後才能命名。命名一經成立,便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永載史冊,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殊榮。
炸隕石救地球 2015年來真的
ESA唐吉訶德計畫
自由 2011.08.1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計畫在二○一五年派遣太空飛行器高速撞擊隕石,如同一九九八年好萊塢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真實版,此舉是要測試這種方式是否真能改變隕石行進方向,以免隕石撞上地球的大災難。
電影「世界末日」真實版
這項名為「唐吉訶德」(Don Quijote)的計畫,將先後派出兩架飛行器,一架名為「桑卓」(Sancho)的軌道飛行器,在預定撞擊日前六個月到達目標區,將數個地質探測器部署在隕石上;另一架重五百公斤、名為「紳士」(Hidalgo)的「撞擊器」,則將以每秒至少十公里的高速撞擊隕石,屆時「桑卓」將在一旁觀測撞擊過程並收集資料,以數月時間觀測隕石被撞擊前後的變化,了解這一撞是否真的改變隕石行進方向、內部地質結構等。
ESA挑選的一個可能撞擊測試目標,是名為「阿波菲斯 99942」(99942 Apophis)的近地小行星,直徑約一千六百英尺(四百八十七公尺),專家評估它有二十五萬分之一的機率會在二○三六年撞上地球。
隕石撞地球向來是科學家擔心可能成真的大災難,將造成地球生物大毀滅,因此正設法了解隕石內部結構、地質特性,找出能有效降低隕石撞地球威脅的方法。
此外,美國航太總署有一項更具野心計畫:在十五年內派人登陸隕石。由於隕石幾乎無重力,直接登陸會被反作用力彈開,因此NASA設想以噴射飛行背包(jetpacks)、彈力索、網子等各種方法,一端連結一艘接近隕石的迷你太空船,一端連著太空人,使其飄浮在隕石地表上方。
NASA詹森太空中心人類探索計畫團隊負責人朱斯登說,「這是一大步,是真正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到宇宙中,就像『星際爭霸戰』(Star Trek)情節成真。」
※ 相關網站:
* Don Quijote 任務預備網站
http://www.esa.int/gsp/completed/neo/donquijote.html
◆ 月岩測定新發現 老月球變年輕
中央社 2011-08-18
今天出刊的「自然」(Nature),其中有篇研究指出,科學家分析月岩後,發現月球年齡為43億6000萬歲,比原本估計最多年輕了2億歲。
研究主筆柏格(Lars Borg)說:「月球的年紀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老。」柏格是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的地質化學家。
科學家對岩漿形成的月球地殼岩石─鐵斜長岩(ferroan anorthosite)樣本進行新的放射性鉛、釹同位素年代測定,得出這項結果。
關於月球如何誕生,常見的理論是剛形成不久的地球和行星般巨大物體相撞,大碰撞中噴發的熔融物或岩漿逐漸冷卻、堅硬,形成了地球的衛星:多岩、貧瘠、沒有空氣的月球。
柏格認為,測定結果代表兩種可能:要不是月球的年紀比原本估計還小2億歲,就是月球上有岩漿海洋這項廣為學界接受的理論是錯的。
柏格承認,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曾測出有些月岩年齡將近46億歲,但他認為以前的岩石測定技術較差,測定結果可能出錯。
如果這次估計正確,就表示地球和月球最古老的地殼大約同時在大碰撞後不久形成。
最近提出大小月球相撞理論的學者阿斯法格(ErikAsphaug)表示,柏格的結論「對我來說有些難以想像」。
這次年代測定結果與澳洲西澳省(western Australia)發現的鋯石一致,該鋯石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地球礦石。
宇宙快沒氣體 恆星數量變少
法新社 2011/08/23 張曉雯
(法新社雪梨22日電) 利用功能強大電波望遠鏡凝視數十億年前宇宙的澳洲科學家今天警告,宇宙的光源--恆星,真的快把氣體用完了。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天文學與太空主任布勞恩(Robert Braun)說,對形成新恆星非常重要的分子氣體,有1/3已經用完,天空漸漸黯淡。
布勞恩的團隊測繪出距離地球50億光年的銀河光密度,拿來與今日的「局部宇宙」比較,看看宇宙還有多少氣體,以及新恆星誕生的速率。
布勞恩提到他的研究時說:「我們觀察到正在形成的恆星以超過10的係數減少,也許接近20,或甚至30。」研究報告預定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他告訴法新社:「結果是,這些銀河比今日多出10倍的氣體可以形成恆星。我們就是沒看過用來形成新恆星的氣體,減少了這麼多。」(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今年最亮兩彗星 進入適合觀測期
自由 2011.08.23
〔記者蔡偉祺/台北報導〕天文迷注意囉!今年最亮的兩顆彗星:杰拉德彗星(Garradd、C/2009 P1)與葉列寧彗星(Elenin、C/2010 X1),目前亮度都已在八等以內,在沒有光害的地方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就可看到。
杰拉德彗星與葉列寧彗星特性大不相同。台北天文館說,杰拉德彗星在二○○九年由澳洲天文學家Gordon J. Garradd發現,是「穩定而持久的彗星」,預計二○一二年二月中旬達肉眼即可觀察亮度(六等),且可以觀察到六月底。目前杰拉德由夏季星空的天箭座向武仙座與天龍座移動,整夜均可見。
相較於杰拉德有較長的觀察期,俄羅斯天文學家Leonid Elenin二○一○年發現的葉列寧慧星,則是「短暫而搶眼的彗星」。
天文館說,葉列寧慧星最佳觀測時間在十月初到十一月中旬,將從春季星座的獅子座經巨蟹座,到屬於冬季星座的雙子座、御夫座和金牛座。
近來國外網路盛傳關於葉列寧彗星的謠言,包括十月十七日最接近地球時,與太陽恰好連成一線,「將引發大地震」。也盛傳當彗星經過太陽和地球間,將「遮蔽太陽三天」。甚至有人指葉列寧「是艘有外星人駕駛的太空船」。
天文館解釋,這些言論百分之百是謠言,因為葉列寧彗星重力微弱,對地球來說,就像一隻螞蟻拉扯大山一般,不會有任何影響。「蔽日三天」更是無稽,因為彗星其實很小,即使加上稀薄的彗尾,也不可能遮擋太陽耀眼的光芒。
◆ UFO來了?滬現巨大發光體
中央社 2011.08.23
不明飛行物疑現蹤上海?大陸華東空管局證實,20日晚間有多個航班報告看到「很亮的東西」,甚至有人拿出照片稱在外灘拍到UFO;專家指出,可能與鄰國哈薩克發射衛星有關。
上海媒體今天都報導了20日晚間上海空中出現發光體,新聞晨報還刊登民眾在外灘拍攝到的疑似不明飛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UFO)。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華東分局證實,當晚9時10分左右天氣良好、能見度佳,上海空域兩條相距200公里的南北向航線上,都有航班報告看到「巨大發光體」。
新聞晨報引述華東空管局人員表示,當時雷達上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而「大氣異常現象」非常多,是否影響飛航安全才是空管局最關心的。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劉炎則表示,巨大發光體出現,極可能是太空梭發射造成的。他解釋,發射過程中只要太空梭或推力出現不平衡現象,造成正在燃燒的推進器不穩「翻跟斗」,就有可能出現巨大發光體;推進器發生爆炸,遠方就會看到像發光球體出現的景象。
報導提到,大陸鄰國哈薩克18日確實成功發射一枚通訊衛星,但它額外增加的推進器Briz-M失常,與衛星失去聯繫,行蹤不明,是否和巨大發光體有關,需更多資料分析研究。
報導說,哈薩克發射衛星和不明發光體出現時間相隔2天,時間上並不吻合,也才會引起是否是UFO出現的討論。
銀河系發現鑽石星 距地球4000光年
新頭殼newtalk 2011.8.26 涂鉅旻/編譯報導
據外電報導,天文學家於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星球,這顆星球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由密度極高的碳結晶構成,換句話說,整顆星球就如同一顆大鑽石,天文學家已試圖揭開這顆星球的神秘面紗。
這顆奇星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質量略大於木星,不過,每1立方公分密度高達23克,為木星的20倍。天文學家推測,這顆星球主要由密度極高的碳組成,而且一定會成為結晶,因此,天文學家推測,整個星球是顆密度極高的超大鑽石。
圍繞著一顆高速自轉的脈衝星(pulsar)旋轉的鑽石星,可能從一顆失去質量與大氣層物質的白矮星(white dwarf star)演變而來,科學家推測,這顆前身為恆星的星球死亡後,遭到脈衝星剝奪其質量,較輕的物質如氫氣等消逝後,只留下較重的碳等物質,使其質量只剩原本的千分之一。
然而,這顆鑽石星球詳細資料,仍然是個待解的謎團。曼徹斯特大學天文學家史塔普斯(Ben Stappers)表示:「對於這顆我們正在注意的奇特物體,我仍無法有個具體的想像,不過,我並不認為它會非常地閃耀。」
根據本週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指出,天文學家透過澳洲帕奇斯電波望遠鏡 (Parkes radio telescope)、英國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Jodrell Bank Observatory)、夏威夷凱克望遠鏡(Keck telescopes)發現了這顆奇星的蹤跡。
◆ 好奢華 銀河系發現鑽石行星
路透 2011/08/26
(路透倫敦25日電)天文學家發現1顆奇特鑽石星,就在我們銀河系的自家後院,環繞著1顆迷你恆星打轉。
此行星的密度遠遠大於目前任何已知行星,主要成份則是碳。由於它的密度實在高到不行,根據科學家計算,行星上的碳一定是結晶體,代表這個奇幻世界到處都是如假包換的鑽石。
墨爾本旋賓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Technology)的貝爾斯(Matthew Bailes)表示:「從進化史和驚人的密度來看,全都指出這顆行星由碳構成。換言之,這是1顆超大鑽石。它每2小時週轉1圈,環繞著1顆中子星,整個運行軌道小得可以塞進太陽裡面。」
這顆鑽石星距離地球4000光年,大約是從地球到銀河系中心距離的1/8。
貝爾斯和同事今天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布報告指出,鑽石星的質量比木星稍大一些,密度卻足足是木星的20倍。
但這個詭秘不可莫測的鑽石世界,近看到底是什麼樣子,卻仍是一團謎。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史塔佩斯(Ben Stappers)說:「如果要說它看起來如何,我連自己有沒有辦法推測都不知道。」「但我不認為它會非常閃。」中央社(翻譯)
◆ 天文奇景披露 恆星遭黑洞吞沒
法新社 2011/08/26 王富民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天文學家今天在「自然」(Nature)期刊表示,已經捕捉到銀河中心黑洞撕裂吞沒1顆恆星的天文奇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史威夫特(Swift)軌道望遠鏡3月25日捕捉到從太空深處湧出的X射線,明顯出自1個強大無比的源頭。
近一步觀察後發現是1個「超級巨大」的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00萬倍。
這種X射線閃焰是恆星遭黑洞強大引力拉扯撕裂,並吞噬時,從本身釋出的巨量高能物質。
「超大」黑洞通常出現在星系的中心。新發現的黑洞約與本銀河系一般大小。(譯者:中央社王富民)
亞馬遜創辦人 太空夢「爆」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09.04
網路巨擘亞馬遜公司(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已為太空探險的夢想努力許久,但他旗下企業興建的無人太空船日前在測試飛行中失控,遭擊落墜毀,凸顯了民間企業跨足太空事業將承受的巨大風險。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架失事的太空船由貝佐斯獨資成立的藍源公司(Blue Origin)建造,上周在次軌道航行時,和西德州基地地面人員失去聯繫,而測距安全系統在4.5萬英呎高空失去動力。調查人員正在檢視地面殘骸,找尋失控原因。
這起事故對貝佐斯進軍太空事業的野心是一大打擊,他一直試圖開發出安全可靠的太空載具系統,實現商業太空旅遊的夢想。同時,對美國政府鼓勵民間企業發展太空載具的計畫也是一大挫敗。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年來投入數億美元鼓勵民間開發太空載具,藍源因開發出能夠搭載多達七名太空人到太空站的太空船,拿到2,500萬美元。NASA期望民間業者功能較單純、價格較低廉的載具能成為下一代往來太空站的運輸工具。
NASA署長波頓2日說,藍源等商業夥伴正在發展的太空運輸能力,「對未來人類太空航行活動極為關鍵」;扶植國內太空運輸產業,可望使美國將來往返太空站無須依賴國際夥伴。NASA對業界協助美國維持太空探索的領先地位有信心,而「商業太空航行計畫的成功將仰賴多家企業的參與」。
貝佐斯對藍源的工作內容向來保密到家,但藍源2日出人意表地透露,至少還有另外一架載具可測試推進系統,而目前正在打造獨立太空艙。藍源還展示了雪茄型太空船,表示太空船是使用底部推進器垂直降落,有別於其他對手開發的載具。
許多財力雄厚的企業家也懷抱相同的太空夢。
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和電子付費業者PayPal共同創辦人穆斯克,過去十年中分別成立了維京銀河(Virgin Galactic)以及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
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 出資贊助的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早在2004年就飛抵37.7萬英呎以上高空,是首架民間建造、進入次軌道的太空船,還為艾倫贏得千萬美元大獎。
◆ 貨運革命!新飛船空降直送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9.04
英國的「電訊報」報導,美國太空總署 (NASA)正在研發新一代的飛船,目標是取代現有的卡車、貨車與輪船,成為主要的運輸工具,帶來全球貨物運輸的革命。
報導指出,新式的飛船原型預計明年處女航。領導這項計畫的科學家預測,一次載運數百公噸貨物的飛船,可望在十年內啟用。
1937年的德國「興登堡」飛船爆炸事件,讓早期的飛船發展戛然而止。但現代的材料與航空動力學已從太空科技汲取豐富的新知,新一代的飛船將能安全地載運以往辦不到龐重貨物。
加州的NASA Ames研究中心主任華登說:「目前多數的貨物都是裝上卡車與火車,再運送到全國各地,過程昂貴、耗時。試想如果能有飛船從空而降,直接裝貨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費用也比現在低廉,該有多好。這樣的景象似乎大有可為。」
華登還表示,「起初,我們只想運送數十公噸的貨物,我們正在建造一架試驗機,希望明年就能夠試飛。飛船對於阿拉斯加這類欠缺道路設施的偏遠社區,將會非常有用。長期而言,飛船可以用在很多形式的貨運用途上,其中之一的構想,是把載運能力提高到數百公噸,我們應可在十年內達成這一目標」。
除了運送貨物外,新的飛船也具有軍事用途,能提供可觀的後勤支援。NASA目前與美國國防部以及多家民間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這項新運輸工具。
中秋節月亮恰逢「望」 17:27-17:43最圓
中廣 2011/09/08
今年中秋節,民眾能不能欣賞到又大又圓的月亮?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今年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恰逢月亮最圓的滿月,也就是地球在月亮和太陽之間,三者在同一平面上的時刻,而中秋節當天「望」的時刻,發生在下午五點二十七分到五點四十三分,今年的中秋明月,是名符其實的團圓滿月。(林麗玉報導)
天文館介紹幾個觀賞月亮的門道,天文館表示,由於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顯見又明亮,因此並不需要選擇特定的觀賞地點,一般民眾以肉眼、或是小型望遠鏡都可以盡興的賞月。若是直接目視觀賞,可以看出月亮上有的區域明亮、有的區域陰暗;這是因為月亮表面的組成成分不同,並且地形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導致。
如果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則不難在月亮邊緣觀察到隕坑、山谷等地形,立體效果明顯而且壯觀。事實上,月亮表面的地形分為15類、總計有數千個;至於中秋節的月亮一定比較大嗎?根據現有觀測資料,月球的外殼是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實際大小不會改變;不過它看起來的大小卻時有不同,這是因為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公轉,與地球的距離有遠近變化的關係。在每一圈的繞行過程中,月球都會通過最接近地球的位置,稱為「近地點」,當月球離地球較近時,看起來會比較大;反之,距離較遠時看起來較小。中秋節月球不一定恰好來到近地點的位置,所以中秋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大的,而今年中秋節月亮與地球的距離,大約403249公里,與 3月20日的滿月相比,中秋的月亮看起來不是最大的。不過今年中秋節恰逢滿月,中秋節「望」的時刻,發生在十二號週一下午五點二十七分,到五點四十三分月亮在東方地平就冉冉升起,今年的中秋明月,是名符其實的團圓滿月。而中秋節晚間七點到九點,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推出「賞月活動」,提供多架望遠鏡開放民眾賞月、還有月光音樂會。(照片由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提供)
◆ 6年來最圓中秋月 網路直播
中央社 2011/09/08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8日電)中央氣象局今天表示,今年是近6年月亮最圓的中秋節,氣象局12日將提供位在玉山北峰所觀測的明月影像,民眾可透過網路直播即時觀賞玉山風情及中秋望月。
氣象局說,農曆每個月都會有1次滿月,但滿月卻不一定是在農曆15日,中秋節若逢滿月稱為「中秋望月」。過去5年裏,農曆8月的滿月都發生於16日或17日,中秋節當天的月亮反而不是最圓的。
氣象局表示,因地球、月球的公轉及自轉的關係,今年農曆8月的滿月剛好在中秋節當天,也是近6年來月亮最圓的中秋節,上次中秋望月發生在民國94年9月18日。
今年適逢建國百年,中秋別具意義,根據氣象局預測,受水氣增加影響,今年中秋節平地賞月要靠運氣,但高山賞月機會大。
氣象局認為,近4000公尺的玉山是台灣的精神象徵,平時風起雲湧,天氣現象變化萬千,晚上坐看繁星皓月,令人目不暇給,但因位於高山,遊客不易到達,今年特別架設望遠鏡及攝影機,並與中華電信合作,中秋節當天下午4時起,提供所拍攝的月面即時視訊影像,邀請國人透過氣象局全球資訊網(www.cwb.gov.tw)的網路直播,一起觀賞玉山風情及中秋望月。
氣象局說,中秋節當天台灣平地的月出時刻約在下午5時40多分,月沒約在隔天上午6時10分;玉山北峰則在下午5時35分月出,月沒於隔天上午6時21分。
◆ 超近超亮超新星 日落後現天空
中央社 2011-09-08
加州天文學家今天發現25年來最靠近地球且最明亮的超新星「PTF 11Kly」,它僅僅距離地球2100萬光年,因爆炸而發出強光,業餘觀星人士本週就能看見這顆星星。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這顆2100萬光年外風車星系(Pinwheel)猛烈爆炸的白矮星。
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在記者會上說,這顆編號為「PTF 11Kly」的星星將會非常明亮,觀星者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到它。PTF 11Kly靠近北斗七星(Big Dipper),日落後2、3小時內就能看到它。
PTF 11Kly位於風車星系,座落於大熊星座(Ursa Major constellation)。大熊星座較為人知的名字是北斗七星。柏克萊大學天文學家紐金特(Peter Nugent)表示,PTF 11Kly距離地球約2100萬光年,以宇宙的規模而言,PTF 11Kly其實就在「我們家後院」。
紐金特說,相較之下,大多數超新星距離地球10億光年距離,得用48吋帕洛瑪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發出的光實在太弱,一般大眾根本看不到。
根據預測,PTF 11Kly在9月9日至12日間會最為明亮,到時天文學家使用好的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就能看見它。
紐金特告訴路透社:「宇宙有數十億顆星星,而這顆超新星整個週末都會比他們更加耀眼。」
歷史罕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將連3年
中央社 2011.09.09
中秋將至,大陸專家說,今年開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將連續出現3年,為歷史罕見。
下週一(12日)是中秋節,大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公佈的賞月指南說:今年中秋節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中新社引述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說,今年月亮最圓的時刻將出現在12日下午5時27分。
專家表示,「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因為這種情形最多,而從今年開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將連續出現3年,為歷史罕見。」
統計顯示,1951年到2050年的100年當中,「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出現39次,「十六圓」48次,「十七圓」13次。
專家解釋,月球運行軌道不是一個正圓,所以每一年,月球、地球之間距離都不一樣。
此外,太陽光照射月亮的角度也決定了並非每個農曆十五都是月亮最圓的時刻,而是俗語所說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紫金山天文臺並測出,2020年,中國大陸的國慶日(國曆10月1日)將碰巧是中秋節。
美國新太空計畫 目標登陸火星
新頭殼newtalk 2011.09.15 徐千雅/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4日宣布大型太空升空計畫,新一代載人火箭能輕鬆衝出近地軌道,最終飛抵火星。計畫研發成功後,該火箭將成為美國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可以運送太空人前往月球、火星或更遠的深空進行探索。
根據法新社報導,NASA主席勃登(Charles Bolden)揭曉新型太空發射系統,這種火箭的運載能力為100噸,將成為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土星5號火箭(Saturn V)之後,美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新太空發射系統2017年前都還在建造階段,耗資估350億美元,能填補30年歷史的美國太空梭7月退役後遺下的空缺。NASA說,新火箭更具威力,載運量更高,能突破近地軌道,直奔火星。
新式火箭與當年阿波羅計畫中使用的火箭有相似之處,都是用液態氫和液態氧等液體燃料推進,為一次性使用,而不是像穿梭機那樣用固體燃料推進、反覆使用。新火箭動力更大,能抵達更遠的軌道,體積也更大。美國政府將太空探索目標瞄向火星,而不是重登月球。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決定放棄重返月球計劃,他希望NASA能製造大推力火箭,將太空人送往小行星,最終前往火星。
若計畫順利進行,該火箭的首次無人試射將於2017年在甘迺迪航太中心實施,預計首次載人發射將在2021年後進行。NASA表示,會讓太空人飛抵火星附近,不過真正登陸火星,至少還要等到2030年。
◆ 蠢蠢欲動 矮星系恐3撞銀河系
法新社 2011/09/15 盧映孜
(法新社巴黎14日電) 我們的地球繞行在銀河系旋臂之一內的太陽,但有大約2000億星球的銀河系如何發展這些著名的旋臂呢?
最新理論今天指出,銀河系被1個矮星系重擊後,眾多星球傾洩而出飛向銀河系邊緣,因此形成旋臂。
天文研究團隊說,過去20億年內碰撞不只發生一次,而是兩次,第3次碰撞可能在未來1000萬年內發生,就宇宙而言這只不過是轉眼之間的事。
根據刊登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這個不速之客名為人馬座矮橢圓星系(Sagittarius Dwarf Elliptical Galaxy),或稱人馬座矮星系(Sgr Dwarf)。
人馬座矮星系在天文學家之間並未獲得高度重視。事實上,1994年也是勉強歸類「星系」。它遠遠位於銀河系另一端靠近盤面的地方,令人難以觀察,與其他星系相較之下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但如果規模現在變小,那是因為過去它也曾變大過,成群星球尾隨,就是規模曾經較大的證據。
透過高倍望遠鏡和電腦模擬觀察,天文團隊認為,這個星系透過競爭的軌道路徑撞入銀河系。
愛阿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史楚克(Curtis Struck)說:「即使在看似寂靜的星系中,暗藏的野性也不容小覷。 」(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本月23日前後 衛星將撞地球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9.18
「衛星撞地球」的情況可能成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7日表示,1顆重達5900公斤的臭氧層探測「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pperAtmosphere Research Satellite, UARS)衛星,預估可能在本月23日撞向地球,但會掉在哪、撞到什麼地方,目前尚無法預測。
不過NASA請地球上的民眾放心,因為根據歷史記載,還沒有重返大氣層的太空物體對地球人造成危害,因為UARS在重返過程,大氣層就會把大部分的殘骸給燒掉,只有及小部分會墜落地面,
升空20年的UARS衛星,是1991年由美國「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送上軌道,進行臭氧層探測任務,2005年正式除役。NASA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指出,這顆廢棄衛星預計23日當日或前後1天墜落返回地球大氣層,它確切墜落地點無法預測,但應該不會脫離北緯57度到南緯57度之間的任何地方。
NASA特別強調,「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pperAtmosphere Research Satellite, UARS)危及公眾安全的風險非常地小,因為衛星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就會將大部分的殘骸燃燒掉,只會有極小部分墜落地面,不會對地球人造成立即性的危害。
NASA估計,殘骸足跡可能長達約800公里,若有民眾發現疑似太空殘骸,千萬不要觸摸。
◆ 流星雨逢國慶 10月有2場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2011.09.18
天文迷注意了!十月的星空熱鬧非凡,先是天龍座流星雨來訪,獵戶座流星雨也跟著報到。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年的天龍座流星雨大爆發,預估每小時最多可出現七百五十顆流星,是近六十年來的最大數量,民眾不要錯過。
北市天文館長邱國光表示,天龍座流星雨又被稱為「國慶流星雨」,因為它的活躍期落在十月六日至十日之間,今年國際流星組織預測極大期時間發生在九日晚上,民眾剛好可徹夜觀星,迎接建國百年國慶。
不過天龍座流星雨的活躍期,接近農曆十五日,觀測條件恐怕不太理想,邱國光表示,較暗的流星會被月光掩蓋,但天龍座的流星基本上都非常明亮,即使受月光影響,仍有機會可見到許多流星。
十月下旬另一場流星盛會,就是獵戶座流星群,極大值出現在十月廿一日,平均每小時廿五顆。
邱國光表示,獵戶座流星雨與五月初的寶瓶座η流星雨同樣源自哈雷彗星,而獵戶座流星群的速度相當快,每秒約六十六公里,且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星,會至少持續一秒以上餘跡。
北市天文協會理事王寶勛表示,流星雨是最容易欣賞的天文現象,民眾不須準備任何望遠鏡,只要到沒有光害、視野遼闊的地方就能觀測。以大台北為例,陽明山擎天崗、木柵貓空、北海岸、九份和坪林都是不錯的觀星點。
王寶勛建議,民眾若想拍下流星雨的美麗瞬間,可利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或攝影機,對準天空、按下快門後做長時間曝光攝影即可拍攝。
天文館表示,有關流星雨的更多圖文資料,可以上天文館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tam.gov.tw/MP_104051.html。
NASA研發太空計程車 斥資16億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9.20
中央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官員19日表示,NASA計劃未來2年耗資16億美元,致力研發太空計程車。
NASA公布的草案指出,NASA將著眼於建造完整系統,包括發射裝置、太空船、任務行動和地面支援,在2015年前後將太空人運到國際太空站(ISS)。
造價1000億美元的國際太空站由16國共同打造,在地球上方約360公里處運行。美國太空梭引退後,美國必須依賴俄羅斯幫忙運送美國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俄國索價每人逾5000萬美元,價格包含訓練和支援服務。
俄國貨運太空船「進步號」(Progress)火箭8月發生發射意外,無法抵達國際太空站,暴露了機組人員只有1條管道前往太空站的危險性。搭載裝滿食物和燃料貨艙的進步號,和專門運送機組人員到太空站的「聯合號」(Soyuz)太空船,使用的上節火箭推進器幾乎一樣。
NASA現正支持4間公司的太空船發展計畫:波音公司、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塞拉內華達公司和藍源公司。藍源公司由亞馬遜網路商店的貝佐斯所創,是私營的航太技術公司。這些公司合約總共值2億6900萬美元。
◆ 週五衛星撞地球 碎片砸人機率低
TVBS 2011/09/19 俞璟瑤
美國太空總署最近發出警告,表示一枚20年前發射重達6.5公噸的衛星,很可能會在這星期五前後撞上地球,大約500公斤的太空金屬碎片,會從天而降;不過專家強調不需要太擔心,預估被碎片砸到的機率只有1/3200。
衛星慢慢的往前飛,黑夜裡因為一盞盞的燈火,為陸地染上金色的光芒,雲層後還透出陣陣藍色的閃光;一位科學老師從上百萬張的國際太空站資料照片裡,精心挑選出600張,組合成影片,用60秒環繞地球一周,直到地平線外透出陽光,從32公里高的太空看地球,讓人驚歎這顆星球的美麗。
不過這些衛星,可不是永遠都在外太空飛行,部分壽命終了的衛星,會掉回地球。影片旁白:「這枚衛星設計能維持2年,不過在發射後7年半,都能利用10個偵測儀器繼續探測。」
美國太空總署最近就發出警告,一枚20年前發射的6.5公噸臭氧層探測衛星,可能會在這星期五前後,上演衛星撞地球。CNN主播:「如果有1200磅的金屬從天而降,也別太驚訝,因為衛星殘骸可能會掉落到任何地方,不過官方表示,擊中人的機會相當低。」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表示,這枚衛星應該會碎裂成26塊大大小小的碎片,墜落在地球,其中一半以上會在大氣層燃燒消失,大約只有500公斤的衛星碎片,會直接擊中地球表面。CNN氣象主播:「墜落地點在北緯57度到南緯57度間,請大家還是要留心,碎片的分散區域可能高達800公里,四散在地球各地。」
目前NASA雖然無法掌握衛星墜落的地點,不過可別急著要戴安全帽出門,專家認為衛星大部分會掉進大海,被碎片砸到的機率 ,其實只有1/3200,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發生太空碎片,墜毀在陸地上的案例,但也顯示,太空垃圾確實已經達到臨界點。
CNN氣象主播:「我們看看這張Google Earth地圖,這標示出目前太空殘骸的位置,非常多的衛星,大約2萬2千個大於10公分的太空垃圾。」
之前美國一間太空研究中心就曾經警告,這2萬多件太空垃圾再置之不理,不只衝擊到衛星的運作,也可能影響地球的安全,所以這場衛星撞地球,恐怕還只是個開始。
◆ 俄推算:美國失控衛星 將落在印度洋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1-09-20
俄羅斯軍方指出,一枚美國的失控科學衛星,碎片將在23日墜入印度洋克羅澤群島以北海域。
俄國軍方宇宙空間監測中心正在對這顆即將墜落地球表面的衛星進行即時觀測。透過對最新監測數據的分析,俄羅斯專家認為,這顆6噸重的衛星,在經過大氣層後未被燒毀的部分,將會墜入印度洋海域,墜落區域中心的坐標為東經54度和南緯40度。
用於大氣層研究的這枚美國衛星,是在1991年由發現號太空梭送入太空,並於2005年退役。衛星在距離地球表面600公里的圓形軌道上運行。
而根據美國科學家分析認為,這枚衛星的26片總重量532公斤的碎塊,將會散落到地表,散落區域的直徑可達800多公里。
23日衛星撞地球 台灣在落點內(節錄)
http://www.udn.com/2011/9/21/NEWS/WORLD/WOR4/6603402.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9.21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一枚重達近6公噸的臭氧層探測衛星,預估將於23日墜落地表,誤差為前後一日,目前得知落點位於北緯57度到南緯57度間,台灣也在此預測範圍內,確切落點得等它進入大氣層前2小時,才能精準預測。民眾可上NASA網站www.nasa.gov/uars追蹤動向。
這枚「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長10公尺、寬3公尺,重5900公斤,配有10種科學儀器,專門測量臭氧層的風、溫度等。1991年美國「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將UARS送上軌道,2005年除役。
根據報導,這次UARS墜地,不僅各國科學家關注,連業餘玩家也競相推算可能墜落地區,測試自己的能耐,最近兩天一定會有很多「謠言」傳出。
NASA也強調,大家不用過於驚慌,衛星墜落物危及公眾的風險「微乎其微」,分機體會在返回大氣層的途中燒掉,只有小部分殘骸會掉落地球,其中最重約159公斤。不過因為被砸中的機率是3200分之1,仍比被閃電打到或中樂透的機率高。
NASA呼籲,民眾發現殘骸時,千萬不要觸摸。
※ 全文詳見原站。
衛星疑墜加國 10月還有1顆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09.25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大氣科學研究衛星(UARS)疑墜落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南方小鎮歐科托克斯。但歐洲學者提出警告,10月還有一顆德國的報廢衛星會墜落地球,重量是美國這顆衛星的3倍重,推測造成地球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的機率為兩千分之一。
NASA和美國空軍的聲明推算,衛星殘骸約在台灣時間24日上午11時23分至下午1時09分間墜落,地點應該是在加拿大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或地面,但無法確認。
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岸明解釋,如果墜落,居民應會看到火球從天而降,或發現地上有凹洞或衛星碎片,當地雷達也會偵測到。但若墜落到海裡,就很難找到衛星殘骸。
中國大陸「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指出,此次衛星撞地球的麻煩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假使在燃料還充足時,NASA將衛星引導到不易墜落的更高軌道,或是操控它墜入南太平洋的火箭與衛星「墳場」,就不會有今天對地球的威脅了。
美衛星墜地 下落不明、無人受傷
【中央社華盛頓2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重量6噸的報廢人造衛星,今天清晨墜落地球,在經8個多小時後,美國太空官員尚未掌握墜落地點。他們認為,這枚衛星大致是朝海面墜落,因此碎片可能並未傷及任何人員。
太空總署和美國空軍聯合太空作戰中心指出,這枚公車一般大小的衛星最初是在太平洋上空穿越大氣層下墜。但這並不表示,衛星必然完全落入海中。
太空總署先前的推斷是,這枚20年歷史的氣象研究衛星可能會掉落在地表800公里範圍,也許包括陸地在內。
總署發言人柯爾(Steve Cole)告訴記者,由於衛星是在海洋上空開始下墜,而且並無人員遭擊中的通報,「我們感到放心,沒有傷及任何人」,但官員並不確知有否傷及人。
總署表示,這枚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在昨天晚間11時23分及今天凌晨1時9分(台灣時間今天上午11時23分至下午1時9分)之間,墜落地面,但還無法得知確切的時間及地點。
太空總署最新消息指出:「期間衛星向東掠過加拿大、非洲上空,同樣也通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廣闊海域。」
總署表示,這枚衛星今天凌晨穿過大氣層後解體,殘骸可能散落加拿大。
總署在推特表示:「如果衛星殘骸墜落地面,最有可能散落加拿大。」
根據推特(Twitter)上的通報,加拿大西部卡加立(Calgary)南方城鎮歐科托克斯(Okotoks)有殘骸自空中落下,可能是高層大氣研究衛星的殘骸。
◆ 衛星撞地球 網路炒翻天
【尹德瀚/綜合報導、李宗祐、鄭閔聲/台北報導】2011-09-24 中國時報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即將墜落地球一事,這幾天成為美國熱門話題,不但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各大主流媒體也爭相報導,為此福斯新聞網主播史密斯炮口對準自家人痛批,這是本台做過最愚蠢的報導。
儘管NASA一再強調,UARS衛星在通過大氣層時大部分都將焚毀,只剩二十六片碎片墜落地球,擊中人的機率微乎其微,但還是有不少人在網路上發表評論,擔心自己成為倒楣鬼,還有網友建議,這兩天乾脆戴頭盔出門。
NASA本來宣布,UARS殘骸的落點包括北緯五十七度至南緯五十七度之間的任何地區,但之後將北美洲排除在可能落點之外,結果引發更多謠言。一位網友說,NASA根本知道確切落點,只是他們怕一旦公布,就會有上千白癡趕到那邊等著被砸,然後他們的律師就會控告NASA要求賠償。還有媒體正經八百地做起民調,MSNBC網站訪問約五千人對UARS的反應,一○%受訪者說,慶幸衛星殘骸不會落在北美洲,但有三四%為了「看不到衛星殘骸的煙火而懊惱」,四二%擔心「世界上其他地區怎麼辦?」
其實UARS衛星引發的湊熱鬧現象早有前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九七六年七月「天空實驗室太空站」墜落地球時,美國人的反應遠比這次激動,當時有不少人為了迎接太空站返回地球而開派對,坊間還出現眾多相關的應景商品,包括防殘骸的頭盔。
到目前為止,美國市面上看不到任何和UARS衛星有關的商品。不過有位網友在推特上面推文道:「本人出售反衛星殘骸防護傘,每把一百四十五美元。」
大家今天醒來,如果發現一切如故,就是已平安度過衛星撞地球危機!國家太空中心昨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最新監測資料推估,UARS飛行軌道在今日凌晨三時五十五分到四時最接近台灣本島,距離北部外海約四百公里,涵蓋在衛星碎片墜落警戒區內。
國家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岸明指出,如果UARS在今日凌晨三時五十五分到四時之間墜地,衛星碎片可能分布範圍是飛行軌跡方圓八百公里,台灣在危險區內。若真的人不幸被砸到或造成財產損失,美國都要負起全責。
◆ 地震異常測試 10萬種雞成預報員
【朱建陵/綜合報導】2011-09-24 中國時報
位於江蘇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一處偏僻村莊的種雞場,日前掛上「地震宏觀異常測試點」的牌子,這是新北區首個地震宏觀異常測試點,種雞成為地震預報員,在經過培訓之後,飼養種雞者成為地震觀察員。
常州新北區地震局長王立中表示,選擇這個種雞場,是因為它所處的位置偏僻,受到人為干擾較少,而且種雞數量超過十萬,一旦發現群體異常行為更容易判斷。
但王立中表示,種雞其實並不是他的第一選項。他說,就動物的敏感性而言,鯰魚和鴿子是最理想的,鯰魚生長在池塘底部,對地動的敏感性特別強,而鴿子對地磁場特別敏感,但可惜新北區沒有此類的魚塘和大型養鴿場。
新北區要求種雞場飼養員每日上報種雞是否出現異常現象,但專家表示,單個測報點發生異常,並不表示一定有狀況發生,須若干測報點同時出現異常,才會引起專家關注。
王立中舉例說,如果某山區廢棄深水井出現水位大幅波動,設在市郊的魚塘突然出現群魚躍水,某大型鴿場的鴿子突然不歸籠,當所有異常匯集在一個時間點時,就要引起地震部門高度關注。
此前福建的測試點曾多次出現宏觀異常現象,例如莆田一民用水井的水溫突然升高,結果是抽水機電機損壞、發熱引起;連江縣部分地區出現成群小蟾蜍活動現象,經查主因氣候變化影響,與地震無關。
你也是天文學家 行星獵人發現新行星
【台灣醒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11.09.26
想成為天文學家已非難事,現在只要透過電腦,連上「行星獵人計畫」,說不定你也會成為無人行星的發現者。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在有許多人使用家裡的電腦,連上「行星獵人計畫」,藉由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數據分析,發現了許多新的行星。
「行星獵人計畫」是由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和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館在2010年共同合作的計畫。
有一般民眾經由「行星獵人計畫」讀取從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傳回來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了2個大約是地球規模8倍大且適合人居住的無人星球。專業天文學家表示,雖然仍要觀察才可證實這2個無人星球是否為新的行星,但屬實的可能性極高。
「行星獵人計畫」成員,美國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費雪(Debra Fischer)說:「這是第一次由一般人民透過NASA太空任務的資料,發現到有新的行星繞著恆星運轉。」這是在「行星獵人計畫」運行後的第四個月,所發現到的第1235行星候選人,目前有超過4萬人參與「行星獵人計畫」。
耶魯大學的史汪伯(Meg Schwamb)說:「雖然行星獵人計畫不會取代NASA開普勒團隊正在做的分析,但事實證明它在尋找新的星球。」
飛來橫禍 阿根廷1死9傷 衛星?隕石?天降火球引發大爆炸
【郭篤為/巴拿馬市廿七日電】2011-09-28 中國時報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廿六日凌晨驚傳神祕大爆炸,造成傷亡和重大破壞,網路上還出現火球由天而降的視訊,引發衛星殘骸甚至隕石闖禍的爭議。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埃斯特萬.埃切韋里亞區廿六日凌晨二時發生烈焰沖天的大爆炸,一家商店和兩棟民宅全毀、方圓二百公尺內的衛生所和慈善組織兒童食堂部分倒塌,三輛汽車掀翻燒毀,一名婦女當場喪生,九人送醫急救。
數名目擊證人指出火球由天而降,引發藍色火焰的大爆炸,更有一名年輕人將夜空中火球的影片傳給多名記者,使得美國UARS衛星殘骸或外太空隕石擊中該街區的傳聞傳遍全國。
由於多年前曾有隕石墜落阿根廷人煙罕至的草原,更增添了火球來自外太空的可能性。消防隊長貝雷茲初步檢視受災街區後表示,並未發現所謂外太空物體的任何殘骸,初步研判是大量瓦斯外洩引發爆炸,但在完成災區清理前不排除任何可能。
美國太空總署同日證實,南美洲並不在UARS通訊衛星殘骸下墜的可能範圍後,首都警察也尋獲傳送影片的青年,初步證實並非大爆炸前所拍攝,目前已將其以偽證罪嫌留置,目前仍等待官方正式調查報告。
科學家發現 超亮荷包蛋恆星
法新社 2011/09/29 許宏裕
(法新社巴黎28日電) 科學家假設宇宙誕生於夸克湯(quark soup)中,而民間傳說月亮是用綠色乳酪做成的,那按理來說,是不是也該有顆恆星以膽固醇危害物來命名。
天文學家將1顆奇特星體命名為「荷包蛋內布拉星」(Fried Egg Nebula)。因為它的中央色澤鮮黃,像是顆蛋黃;而且周圍又有波浪狀的白色物質包覆。這顆星體與地球相距1萬3000光年。
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Observatory)今天表示,先不談它怪異的名字,這顆編號IRAS 17163-3907的恆星,本身真是特異奇趣。
它是恆星界的巨無霸,不僅直徑比太陽大上1000倍,散發的亮度更比太陽強50萬倍。它被歸類為十分罕見的黃特超巨星(yellow hypergiant)。
這類恆星質量非常龐大,在一連串的爆炸中不斷劇烈震動,噴發出塵埃和氣體,形成包圍恆星的多層外殼,最終則會爆裂成為超新星(supernova)。(譯者:中央社許宏裕)
九成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 都已建檔追蹤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09-30
如果你擔心彗星撞地球的噩夢成真,美國太空總署有好消息告訴你,九成以上足以毀滅地球的大型近地小行星,都已經被美國太空總署建檔追蹤,其中一個,和十億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彗星,差不多大。
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說,九成以上大型的近地小行星,所在位置和走向都在它們的掌握中,彗星撞地球的機率不高。至於中型的小行星,數量也不像過去以為得那麼多。美國在2009年發射一枚廣域紅外線探測衛星,搜尋接近地球的天體、星系等太空標的。這個探測衛星配備的高靈敏儀器,連不發光的目標,都不會漏失,所以它所蒐集到的數據,應該非常精確。
NASA把小行星粗分為大中小三種規模,直徑超過一千公尺的大型彗星如果撞上地球,有可能造成人類毀滅,在981個被認為存在的大型彗星中,NASA已經掌握到911個的位置和行進方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們都不會威脅地球。
中型彗星指得是直徑介於91公尺到一千公尺間的,數量大概有三萬五千個,它如果撞上地球,有可能毀滅一個大都會,至於直徑不到91公尺的小型彗星,為數至少有一百萬個。
◆ 水星新面貌 改寫教科書
路透 2011/09/30
(路透華盛頓29日電)水星或許與地球有許多雷同,不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信使號太空船(MESSENGER)近距離捕捉的影像和數據,顯示這活脫脫是顆奇妙行星。
如同地球,水星有熔岩,不過很深,平滑覆蓋這顆小星球的北極地區,而沒有像地球的火山。
水星表面也有凹陷,就像地球的丘陵和溪谷,兩顆行星都有崎嶇岩石。
水星也有磁場,就像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過磁氣圈很小,只有地球的1%,對於抵擋太陽風暴的帶電粒子,效果有限。
布朗大學教授海德三世(James Head III)說:「水星並非課本上所描述的行星。這顆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多采多姿程度超出任何人預期和預測。」
信使號太空船6年來繞行太陽系內側15次,今年3月18日開始環繞水星。
信使號的這項新發現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特刊。中央社(翻譯)
◆ 「天宮一號」升空 11月初對接「神舟八號」
http://www.udn.com/2011/9/30/NEWS/MAINLAND/MAI1/6622546.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2011.09.30
中共昨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一個月後「天宮一號」將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在太空完成首次自動交會對接任務,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後,第三個掌握此關鍵技術的國家,自此也開啟中共的太空時代 。
負責載運「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的火箭是長征二號FT1,昨晚九點十六分點火,熊熊火焰從尾部助推器噴出,火箭緩緩上升接著直衝雲霄。五百八十三秒後,「天宮一號」與火箭分離,成功進入軌道。
昨晚中共政治局九常委全員出動,胡錦濤、吳邦國等七人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溫家寶、賀國強兩人則在酒泉現場觀看發射情況。九點卅八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天宮一號」成功進入軌道後,眾人響起熱烈掌聲。
「天宮一號」主要任務在實施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並初步建立長期太空實驗室,進行太空科學實驗、航太醫學實驗和太空技術試驗。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天宮一號」飛行一至兩天後,軌道有了固定位置和一定高度,在北京等多處的民眾憑肉眼就能看到,樣子就是個亮點,和星星差不多。
「天宮一號」昨晚成功發射,代表中共已擁有建設初步太空站(短期無人照料)的能力。中共計畫今年十一月初與明年還將連續發射「神八」、「神九」、「神十」太空船,分別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建立第一個中共的太空實驗室。
中共官員表示,此次「神八」不載人。「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二○一五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二○二○年前後建成。
專家稱,要實現順利對接,兩個飛行器的相對速度不能超過每秒零點二公尺,橫向偏差不能超過十八公分。只有準確對接,內部直徑約零點八公尺的圓形對接口才會打開,並把液、電、氣通上。有專家形容,就好像上面有根針,下面用一根線,在數百公里的空間中,線要穿過那個針眼,難度可想而知。
◆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
中央社 2011.09.30
中國昨天成功發射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大陸網友觀看直播畫面時卻發現,中央電視台使用的背景音樂竟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愛國歌曲「美哉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化名「島民」的網友說:「CCTV這幫白癡,在放天宮一號對接的宣傳片,背景音樂用的是美國愛國歌曲。」
另有網友寫道:「天宮一號發射直播用『Americathe Beautiful』配樂,中國人真的是幽默大師!」
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Thank you Americanfor not helping us!!!)」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維斯塔小行星有山 高過聖母峰
中央社 2011.10.06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在太陽系小行星帶飛馳的一顆巨大小行星,有1座遠高過聖母峰的大山。這顆小行星表面的詳盡掃描畫面顯示,這座大山和從海底測量的夏威夷火山一樣高大。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黎明號太空船(Dawn)提供的資料,顯示了更多表面坑坑洞洞的小行星維斯塔(Vesta)的特徵,維斯塔是太陽系小行星帶中第2大的天體。
黎明號探測太空船正在676公里的高空環繞著維斯塔移動,拍下可目視的紅外線照片,好傳回地球。每環繞1圈需要12.3小時。
黎明任務主要探測員羅素(Chris Russell)說:「我們知道許多維斯塔的了不起資料,我們稱維斯塔是最小的類地行星。」
維斯塔是在1807年發現,先前曾由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觀測,揭露了一些特徵,像是可以從上空看到巨大隕石坑。
現在美國航太總署的黎明號太空船自7月起接手觀測。先前黎明號在2736公里的高度環繞軌道運行,後飛近維斯塔,以拍到這批最新照片,這是目前拍到最詳盡的照片。
羅素說:「維斯塔跟地球、火星、金星與水星一樣,表面有古代玄武岩岩流,也有很大的鐵核心。」
雖然維斯塔很巨大,但這並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
最大的小行星是塞瑞絲(Ceres),斥資4億6600萬美元打造的黎明太號空船,在完成探測維斯塔的1年任務後,接著將觀測塞瑞絲。
雖然媒體報導,地球有受到這種巨型小行星撞擊的危險,但科學家說,沒有什麼好擔心。
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主任史巴爾(TimSpahr)告訴法新社:「在我們能夠發現並發布警訊前,龐大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險性已大大降低。」
維斯塔小行星有山 高過聖母峰
中央社 2011.10.06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在太陽系小行星帶飛馳的一顆巨大小行星,有1座遠高過聖母峰的大山。這顆小行星表面的詳盡掃描畫面顯示,這座大山和從海底測量的夏威夷火山一樣高大。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黎明號太空船(Dawn)提供的資料,顯示了更多表面坑坑洞洞的小行星維斯塔(Vesta)的特徵,維斯塔是太陽系小行星帶中第2大的天體。
黎明號探測太空船正在676公里的高空環繞著維斯塔移動,拍下可目視的紅外線照片,好傳回地球。每環繞1圈需要12.3小時。
黎明任務主要探測員羅素(Chris Russell)說:「我們知道許多維斯塔的了不起資料,我們稱維斯塔是最小的類地行星。」
維斯塔是在1807年發現,先前曾由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觀測,揭露了一些特徵,像是可以從上空看到巨大隕石坑。
現在美國航太總署的黎明號太空船自7月起接手觀測。先前黎明號在2736公里的高度環繞軌道運行,後飛近維斯塔,以拍到這批最新照片,這是目前拍到最詳盡的照片。
羅素說:「維斯塔跟地球、火星、金星與水星一樣,表面有古代玄武岩岩流,也有很大的鐵核心。」
雖然維斯塔很巨大,但這並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
最大的小行星是塞瑞絲(Ceres),斥資4億6600萬美元打造的黎明太號空船,在完成探測維斯塔的1年任務後,接著將觀測塞瑞絲。
雖然媒體報導,地球有受到這種巨型小行星撞擊的危險,但科學家說,沒有什麼好擔心。
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主任史巴爾(TimSpahr)告訴法新社:「在我們能夠發現並發布警訊前,龐大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險性已大大降低。」
全球首座太空港 新墨州落成
【世界日報╱美聯社新墨西哥州阿普罕17日電】2011.10.18
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17日到新墨西哥州,參加美國太空港跑道落成儀式,並接受最近完工的空港大樓和停機棚鑰匙。他的維琴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將在這裡展開商業太空觀光之旅。
位於偏僻沙漠的美國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是全球第一座從無到有,用以發射太空船,把人員和貨物送進太空的設施。落成典禮有數百人參加,包括新墨西哥州長蘇珊娜‧馬丁尼茲和其他政府官員。
日後將載運太空觀光客進行次軌道太空飛行的母船「白騎士二號」(White Knight Two)也從太空港上空飛過。
面對將近兩哩長跑道的空港大樓,用特製金屬和大片玻璃建造,並採用最新環保科技,裡面有維琴銀河的太空船停放區、任務管制中心,以及太空觀光客的準備區。
維琴銀河六年前與新墨西哥官員達成協議,由納稅人公款資助,用2億0900萬元興建這座太空港。
維琴正在發展的火箭太空船,已有455名遊客訂位,票價20萬元,一趟飛行前後持續2.5小時,遊客可以體驗大約五分鐘無重力狀態,並從太空飽覽地球景觀。
但是,太空港何時能夠發射第一艘太空船還在未定之天。維琴公司預期明年展開動力試飛,商業服務必須等獲得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核發作業執照才能展開。
美國太空總署(NASA)已與維琴簽訂450萬元合同,準備包下最多三次航班進行研究飛行。
歐美爭雄 歐盟發射伽利略衛星
中央社 2011.10.21
對抗美國導航系統GPS,歐盟研發多年的伽利略衛星今天將發射升空。未來數年內,歐盟將有30顆衛星升空運轉,使歐規導航衛星的有效範圍涵蓋全球。
歐盟「伽利略計畫」(The Galileo Programme)於1999年提案,2002年獲得歐盟批准,經過10多年的努力,特別在歐債危機陰霾籠罩之際,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將在今天發射升空。
這是歐盟為對抗美國GPS導航系統所研發的導航衛星,2014年前將再發射14顆,最終將發射30顆伽利略導航衛星,使全球都能接收歐規導航衛星的訊號。
發射地點位於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Guyana)庫魯港(Kourou)太空發射中心,歐盟將在歐洲議會同步轉播發射實況,若一切順利,首批兩顆伽利略衛星將在台北時間晚間6時34分發射升空。
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主席巴洛索(JoseMa nuel Barroso)將主持發射升空儀式。
不同於美國GPS以軍用為主、民用為輔,歐規的伽利略導航著重開發民間商用的經濟效益,歐盟執委會表示,這也是符合「歐盟2020計畫」(Europe 2020)的設想。
伽利略計畫原初估需耗資48億歐元,之後預算逐步追加至72億歐元,但歐盟評估,待伽利略計畫商業運轉成熟後,將帶來約900億歐元的經濟效益。
首批兩顆伽利略計畫的衛星,是以參加伽利略繪畫比賽的獲獎者,11歲的比利時籍Thijs及9歲保加利亞籍的Natalia名字命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