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2

兩百萬年前化石 恐改寫人類史

◆ 兩百萬年前化石 恐改寫人類史

法新社 2011/09/09 張曉雯

(法新社約翰尼斯堡8日電) 關於原始人類源泉南猿(Australopithecus sediba)的大型研究今天顯示,源泉南猿跟猩猩一樣的在樹上擺盪,但卻有製造工具的靈巧長手指,與可直立行走的混種腳。

直到現在,學界普遍認為第一個會製造工具的原始人類是能人(Homo habilis),這項理論是依據在坦尚尼亞發現的21根化石,這些化石可追溯至175萬年前。

但仔細研究2008年在南非發現的兩具源泉南猿部分骨骼化石,可得知這些190萬年前在地球四處走動的生物,在更早之前就製造工具,且可能是人屬物種的第一個直接祖先。

計畫領導人柏格(Lee Berger)告訴法新社:「這是個極具開創性的研究,訴說之前沒說過的故事。科學教科書肯定要重寫了。」

在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Witwatersrand)擔任教授的美國人柏格與他的9歲兒子,2008年在約翰尼斯堡北方發現這些化石的出土地點馬拉帕(Malapa)。

馬拉帕位於世界遺產「人類的搖籃」(Cradle ofHumankind)內,科學家已從其中找到至少5個源泉南猿的超過220根骨頭,其中包括猿寶寶、未成年猿和成猿。

在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刊出的5篇論文,詳細分析源泉南猿的骨盆、腦袋與手腳。

根據歷來所發現的最完整手部樣本,源泉南猿有特別長的拇指與有力手指,可能是用來製造工具,不過牠們的腦袋很小,類似猿猴。(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相關報導:

人口大爆炸 生物多樣性難保

人類與紅毛猩猩比較親
基因分析顯示東南亞是東亞北亞人種發源地
適應高海拔藏人基因改變只花3000年
乾屍研究:中西血緣融合史至少推前2000年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實驗室困30年 黑猩猩首嚐自由

民視 2011/09/10

和人類基因相近的黑猩猩,經常被藥廠拿來做為疫苗或藥物實驗的對象。

在奧地利就有這麼一群黑猩猩,30幾年來都被關在實驗室或是室內的收容所,從來沒看過外面的世界,上週末,這38隻黑猩猩第一次允許到戶外放風,好奇興奮的模樣,看了實在讓人心疼。

厚重的鐵門打開,門後慢慢探出一個頭、兩個頭,好奇的黑猩猩,睜大眼看著外頭陌生的世界,終於,三個臭皮匠小心翼翼、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因為自從30年前,牠們被簽下賣身契、賣到實驗室後,就再也沒見過外面的陽光。

1997年,藥廠終止實驗計畫,這些黑猩猩被轉到奧地利這所動物收容中心,卻因為無法適應外頭生活、保育人士又花了14年,才敢讓牠們放風,只見幾隻膽子大的打頭陣,開始玩起輪胎爬樹,連池塘水、都要好奇撈一點來聞聞,有的則死拉著繩子不放、從裡頭觀望,在保育人員不斷鼓勵下,才慢慢晃出去試水溫。

由於長年接受疫苗和藥物實驗,許多黑猩猩的毛色早就不再豐亮,有的身上還帶有愛滋或肝炎病毒,所幸奧地利已經在2006年修法、禁止猩猩的動物實驗,這樣的猩猩悲歌或許可以就此畫下句點。(民視新聞陳淑惠綜合報導)



◆ 森林霸主熊鷹 育雛、除蟲生態全紀錄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1-09-11 中國時報

熊鷹,台灣最大型的居留性猛禽,堪稱是集神秘與尊榮於一身的天空霸主,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在屏東、台東山區,調查熊鷹生態,揭露熊鷹「私生活」,讓人類對這種威風凜凜的森林老大,更添敬意。

這裡有熊鷹!屏科大野保所的助理研究員黃永坤、洪孝宇在突出峭壁的一株灰背櫟樹上,發現熊鷹巢位,兩人冒險爬上樹裝設自動相機,此時,母鷹已在上空盤旋警戒。

「轉頭時恰好看見縮翅對著我的臉俯衝而來的母鷹,很恐怖。」黃永坤說,當時熊鷹媽媽連續俯衝,一個巨型身影、一對銳利的鷹爪直撲而來。所幸,後方的洪孝宇不斷揮動樹枝掩護,否則即使沒有慘遭鷹爪,也會跌落深谷,性命難保。

洪孝宇表示,在山上觀察熊鷹,必須耐得住寂寞,抵抗台東的焚風,下大雨時,要面對不知該留守還是撤退的兩難,有時還會有不懷好意的虎頭蜂在偽帳旁虎視眈眈。

不過,「當看到熊鷹媽媽育雛的溫馨畫面,及熊鷹寶寶振翅學飛的那一刻,再怎麼苦也都煙消雲散」,黃永坤說,他大學時在南迴公路首次看到熊鷹,就深深著迷,這次能夠完整觀察牠們的生態,更是榮幸。

根據他們的觀察,熊鷹大約在十二月就開始築巢,隔年一月下蛋(只生一顆),孵蛋約需四十二天,育雛要八十天,整個繁殖季長達五個月。

洪孝宇表示,熊鷹育雛採男主外,女主內,也就是孵蛋、餵養幼鳥和巢位警戒,都由熊鷹媽媽負責,熊鷹爸爸則外出打獵,在巢外將獵物交接給老婆。

熊鷹的菜單,哺乳類以大赤鼯鼠及赤腹松鼠居多,另外還有台灣獼猴、長鬃山羊、山羌等的幼獸,甚至是食肉目的麝香貓、黃喉貂的幼獸,也都上了熊鷹的餐桌,而鳥類則有藍腹鷴、深山竹雞等等。

另外,他們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行為,熊鷹媽媽每隔兩三天就會帶回一節新鮮枝葉,這些綠巢材可不是給小鷹舖床用,而是因為沒吃完的獵物容易孳生寄生蟲,熊鷹媽媽挑選帶回的樹葉種類,有良好的除蟲效果,這就是大自然物種的奧妙。



◆ 一級瀕絕動物 全台僅1400多隻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1-09-11 中國時報

熊鷹被列為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除了受馴鷹人及標本商的青睞以外,鷹羽頭飾更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在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下,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希望藉此取得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的平衡。

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由孫元勳教授帶領調查小組,在屏東、台東山區進行研究,據孫元勳「較樂觀」的估計,目前全台熊鷹約有一千四百多隻,又以台東密度最高。

孫元勳表示,熊鷹亞成鳥在黑市每隻售價都在兩萬五千元以上,廿年前每年至少有十隻以上的仔鷹被獵捕販售。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象徵崇高的身分和地位,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獵捕熊鷹更被視為禁忌。

但近來傳統式微,人人以擁有熊鷹羽頭飾為榮,在鷹羽黑市裡,最高貴的一對鷹羽可達三萬多元,過去十年內,在屏東、台東的捕獲數量,每年達廿到五十隻。

孫元勳指出,維持最小存活族群是保育稀有物種的首要工作,如何在兼顧熊鷹族群永續和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下,取得互信和共識,讓熊鷹能世代翱翔在台灣森林裡,是必須持續努力的課題。

fsj 提到...

抗議浪費 龐克團翻「垃圾」找食材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1.09.12

「我們是垃圾堆上的大富翁。」共力社上月底發起「垃圾」食物火鍋派對,號召卅多名網友從垃圾袋中翻出有缺陷,或剛過保存期限的食物,在公園露天煮火鍋,藉由「複雜的口感」凸顯浪費。

「共力社」由一群愛好龐克樂的年輕人組成,成員之一的台北教育大學學生羅皓博說,他們希望「在生活中實踐龐克理想」。他留意到不少店家,將食物當垃圾丟棄,但翻找裝食物的垃圾袋,其實充滿「驚喜」。

羅皓博說,大學商圈的店家,多把丟棄的食物先放在防火巷,一行人浩浩蕩蕩地「翻垃圾」,也沒人在意。其中,剛過保存期限的便當、麵包都包裝完整,還有一袋袋的關東煮;超市不要的蔬果,多只有碰撞、缺損,去除損壞處後「都可以吃」。但他強調,即食食品一定是「遊民優先」,他們不會與遊民爭食,「食物實在夠多啦! 」

至於料理食材,也是發揮創意的過程。台大學生謝碩元說,加入廣東粥或咖哩飯的湯底,意外地好吃,讓參加者忍不住稱許那「複雜的口感」。更重要的是,翻找食物過程裡,參與者能體會身邊剩下這麼多食物的「視覺震撼」,讓「食物浪費」不再只是習以為常的名詞。

難道不擔心「垃圾」下肚後拉肚子?羅皓博說,即時食品都剛過保存期限,其他食材也經烹煮消毒殺菌,「不怎麼擔心」,活動後大家也都安然無事。

成員之一的陳韋綸,想藉由活動引介香港「食德好」食物回收計畫。當地志工向菜販蒐集將丟棄的食材,加以分類,把可食用部分料理後,以極低的價格供應「六菜一湯」,其餘則作為堆肥,「剩食」不再只是垃圾。

陳韋綸說,台灣雖有供給育幼院快過期麵包的個別計畫,或廚餘回收體系,但仍有大量食物連同包裝一起丟進焚化爐。

謝碩元坦言,此活動並非原創,在國外透過占屋運動、撿垃圾,抗議社會貧富差距及大量浪費。共力社未來將不定期領軍翻垃圾、辦火鍋派對,透過相對門檻較低的行動,激發更多公民意識。



◆ 丹頂鶴BIG和貴華 北市府赴日迎親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2011.09.12

台北市立動物園又將有新嬌客!日本北海道釧路市政府決定致贈一對丹頂鶴「BIG」和「貴華」給市立動物園,台北市政府比照迎接「團團」、「圓圓」的規格,今天派出迎親團赴日迎接嬌客來台,14日下午抵台。

丹頂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臨危種、也是華盛頓公約附錄 (CITES) I級物種。日本釧路市這次致贈給台北市立動物園的一對丹頂鶴,雄的名為「BIG」,9歲;雌的名為「貴華」,6歲。

為了迎接這對新嬌客,台北市立動物園結合動物管理、機電與植栽專業人員,就現有場地設計出「BIG」、「貴華」的新家,除了仿原棲地植栽培育,也為了使籠舍內溫度舒適涼爽,特別架設了冷水噴霧系統,可噴出20度以下的水霧,以提供鶴舍涼爽的溫度。

在欄舍的上方及四周並架設黑網與隔柵,以便於工作人員觀察,並降低外在干擾,還可遮蔭。此外,籠舍內並裝設監視系統,全天候監看「BIG」、「貴華」適應情況,同時將視其狀況逐步移除隔柵。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保育員及獸醫師在7月時就前往日本釧路動物園學習丹頂鶴的飼養管理及醫療,一切就等丹頂鶴的到來。

「丹頂鶴迎親團」今早搭乘長榮班機出發,預計在14日將這對丹頂鶴迎接回台;率團的台北市觀光傳播局長趙心屏說,丹頂鶴又有「仙鶴」之稱,不但是日本國家指定的「特別天然紀念物」,更是國際上特別保育的珍稀物種;這次也是日本第一次對外國輸出丹頂鶴,意義非凡。

趙心屏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早在七年前就有照顧丹頂鶴的經驗,當時動物園照顧受傷的「丹丹」長達3年;未來,台北市也會用加倍心力來照顧「BIG」和「貴華」。



◆ 漁船捕鯨鯊 罰款究責損失大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1.09.12

台東縣新港籍漁船「龍漁發6號」上月初帶回禁捕的鯨鯊,除須追究刑事責任,還須面臨15萬以下罰款,縣府農業處也決定明天銷毀價值近80萬元的鯨鯊,希望可以洗刷海洋屠夫的惡名。

「台灣已經被國際上認為是海洋屠夫,既然已經全面規定禁捕,就要堅持到底!」農業處希望漁民自律,也會請海巡等單位配合查緝、取締。

縣府農業處表示,新港籍「龍漁發6號」漁船上月4日返港時,被海巡署82岸巡大隊查獲涉嫌捕捉鯨鯊,發現時鯊已遭支解,台東地檢署查扣後,認定應該銷毀,漁業署委託花蓮區漁會依「走私沒入漁產品處理作業程序」,明天上午10點30分,將在成功鎮銷毀查扣的鯨鯊肉。

農業處林務保育科指出,有「海中巨無霸」之稱的鯨鯊也稱豆腐鯊,是海洋中體型最巨大的生物,最大可以長到18公尺,這次查獲的鯊重達386.96公斤,目前坊間黑市價格約值77萬元。

依農委會96年9月5日漁業法規定,全台都已經全面禁止捕撈鯨鯊,也不得持有、販售鯨鯊肉或相關產品,違反者除可能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如果遭裁定罰款,加上鯨鯊原有價值,等於是損失近百萬元,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縣府農業處強調,無論是否誤捕,也不管鯨鯊存活或死亡,都應該馬上放回海中,一律不准私帶進港,且誤捕鯨鯊應填報調查表,傳真到農委會漁業署及縣府農業處漁業科,建立生態資料。

fsj 提到...

綠光科學怪貓 細胞抗愛滋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585838.shtml

【Upaper╱中央社】2011.09.13

美國科學家培養出「綠光貓」,具備能抵抗貓愛滋病毒(FIV)感染的細胞,或許有助防治又稱貓愛滋的「貓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症」,甚至有助人類愛滋研究。

這項研究今天刊登於「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科學家將封堵病毒的猴子基因「TRIMCyp」置入貓卵子;為了辨識方便,被改造的細胞又加上水母基因,散發奇詭的綠色螢光。

科學家採集綠光貓身上的細胞測試發現,這些細胞能抵擋貓愛滋的元兇FIV病毒。

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梅約醫院的波斯切拉博士說:「這讓我們具備空前能力,研究把抗愛滋基因放進會感染愛滋的動物身上有何效用。」

波斯切拉博士表示,除了人之外,貓和黑猩猩是僅知會罹患愛滋的哺乳類。

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僅止於測試綠光貓的細胞,但他們最終希望試著讓綠光貓接觸FIV病毒,看牠們有沒有抵抗力。

「如果發現能賦予牠們抵抗力,就能為保護人類提供很多資訊。」

在貓的方面,這項研究最後可能帶來貓愛滋的基因療法,或是新的藥物療法。



◆ 世界遺產 全球最大檜木林在台灣

TVBS 2011/09/12

花了3年時間,林務局拍攝了一部台灣檜木的珍貴紀錄片,台灣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檜木林,這些檜木如何從0.1公分的種子,孕育長大成50公尺高的巨木,透過鏡頭帶您看看台灣這個僅有的世界遺產。

3千萬年前,檜木家族已經廣泛出現在地球上,經過冰河時期,以及劇烈的氣候變化,大部分的檜木消失了。旁白:「分別分布在台灣、日本、美國東西岸,共同的環境特徵是沿海可攔截水氣,而形成雲霧的山區。」

台灣這個區域是目前全球僅存,面積最大的檜木林面積,主要是生長在海拔1300公尺到2600公尺,雖然海拔不高,但是每年有1到2場降雪,頗有北國風味。台大生命科學系助教吳聖傑:「那台灣我們稱為檜木的,其實有2種,一個是台灣扁柏,另一種就是這個紅檜,扁柏的毬果的話,比較偏圓形一點,圓形的毬果,那紅檜呢,它會是比較偏長形的。」

工作人員:「再拉過去,好好好,拉過去,然後爬上來,爬上來再傳給我。」

為了幫檜木量腰圍,一群人大費周章。工作人員:「好,這一棵紅檜喔,11.85公尺。」

身材巨大的檜木,因為強韌、特殊紋理,和藏在骨肉裡的幽幽暗香,擁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經常遭到砍伐,大陸遊客到台灣必搭的阿里山小火車,當初可是日本人,為了把阿里山的檜木運下山而搭建的,台灣檜木深受日本人喜愛。

明治神宮的大部分建材,以及門口這個全球最大的參道鳥居,都是從台灣運來的檜木。旁白:「短短的幾十年間,光是阿里山區,便有超過1萬6千多公頃面積的原始檜木林,被砍伐殆盡。」

除了人為的砍伐,檜木也會有天敵「雷擊」,但是死亡卻也往往帶來新生。文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廖啟政:「我現在坐的地方是檜木所形成的倒木,那上面長了很多這些,都是台灣扁柏。」

有了倒木作支架,掉在倒木上長度不到0.1公分的種子,如果幸運,2000年後,可以變成50公尺高的巨木。旁白:「因為長有美麗的蘭花,棲息在參天巨木上,因此有了一個雅致的名字,棲蘭山。」

山崩過後的土地,檜木開始生長,增加了土石的穩定度,也保育了這片大地,歷時3年走入深山裡,這部影片也是台灣檜木最珍貴的一部紀錄片。



◆ 印尼森林大火引發霾害 當局要人造雨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09-13

印尼因森林大火引發的煙霾籠罩「蘇門答臘」及鄰近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印尼當局因此出動飛機,進行人造雨。
印尼國家防災局發言人表示,這幾天,當局已經出動三架西班牙製飛機,進行人造雨活動,預計,這項造雨行動將持續90天。

印尼在「蘇門答臘」南部測出有一千兩百多個「熱點」,這些地點因為氣溫高非常容易引發森林火災或泥煤田火災。

東南亞傳統的「燒墾農耕」方式經常導致區域性出現霾害,雖然政府已下令嚴禁燒山清理農地,但是法令落實不力,霾害依舊。

根據記載,東南亞最嚴重一次霾害是在1997到1998年期間,「世界野生基金會」估計,當時起碼燒毀一百公頃的林地,相當於三個荷蘭。「亞洲開發銀行」估算,當時霾害造成印尼及鄰國損失達90億美元。



◆ 古今書房:人類消失後 永存能幾何

台灣立報 2011/09/13 唐澄暐

■唐澄暐

關於消失的書介終於到了該消失的時刻。最後這本書在格局和嚴謹程度上,都遠超過先前幾本談消失的書。它想探討的是終極的消失問題:如果有一天人類全部都消失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有我們的世界》的前提,是一個徹底的幻想。人類因為某一個因素而在一瞬間消失,不是歷經數年破壞文明的戰火,不是數百年肆虐的瘟疫,也不是幾千萬年物種的退化,而是在下一個眨眼間,全部的人就不見了,而且只有人,其他的一切都留了下來。

乍看之下,彷彿世界在一瞬間重返過去寂靜的美好,其實正好相反。先不管那些還在空中就少了駕駛的飛機吧!光想到核電廠就已經夠可怕了。福島核電廠就是人類消失後核電廠狀況的模擬,一旦備用電力告罄,就看核燃料自發的能量慢慢加溫,逐步破壞圍阻結構,將放射性物質大量散布出去——而且全世界每一個核電廠都會發生一樣的狀況。此外,還有運輸提煉各種石化燃料的廠房,當各個環節開始生鏽鬆脫,只要一道閃電或地震產生的火花,就可能引爆一整區的油料、氣體,將方圓百里燒得寸草不生。

人類在地球上製造了許多不持續控制就會徹底崩潰的設施,等人類消失沒多久,就會先把地表弄得滿目瘡痍。接著,那些相對之下較為靜態的人類產物,還會持續產生嚴重的影響。當初因為性質穩定、難以分解,而被廣泛使用的塑膠,在人類消失後依舊會維持此一特色。儘管海洋可以慢慢研磨,日光可以切斷鍊結,但是塑膠依舊是塑膠,它們將化身為看不見的微粒,持續被各種生物吸收,直到生物演化出能夠食用它們的能力;但在那之前,仍然會有許多生物深受其害。

而那些人類用來誇耀其力量的偉大建築、高塔、紀念碑,看似永恆不朽,其實只是靠不斷維修勉強保持原狀;無人照顧的情況下,什麼都撐不了多久。水份很快就會滲入每個縫隙、夾帶著鹽分,或熱脹冷縮,再伴隨著黴菌孢子、植物種子的扎根,任何永恆的象徵終將崩裂、頹圮、化為塵土,再化為地層——這樣的變化,才是唯一永恆的現象。

人類消失後的動植物儘管一開始要忍受各種餘毒,但一段時間後,牠們多半會過得很好。不受砍伐的植物很快就能收回土地,動物也得以快速繁衍;雖然放射性物質仍存在,但因成長快速、掠食者眾,健康影響不如人類嚴重。地球上的生命依舊欣欣向榮,而我們人類唯一剩下的證據,就只有飛離太陽系那幾艘太空船上的金屬符號版、唱片,以及過去的電視訊號,繼續在無盡的虛空中飛行。

看似不可思議,但此書並非科幻小說,而是嚴謹的報導文學。作者為了描述人類消失的世界,除了訪問地質、生物、海洋、建築、天文等相關研究者,也探訪了電廠、石化廠的管理者,討論萬一人類缺席了,從他們的專業角度會看到什麼改變;作者也帶領讀者深入各個人蹤消滅之境以佐證其想像,儘管這些地方能恢復生機,往往來自人的私心惡意——如貴族強佔的獵場、冷戰對峙的緩衝區、過度擴張而被叢林吞沒的馬雅遺跡等。

《沒有我們的世界》藉著廣泛的事實蒐集,虛擬了人類徹底消失的世界,同時也對還真實存在的我們,描述了人類活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然而,以這本書的結論來看,「拯救地球」這類環保口號似乎顯得過度自我膨脹。比人為更嚴重的生物滅絕早就發生過數次,而生命也不是沒有改變過自己生長的環境,光合作用就曾把大氣變成對多數生物有毒的氧氣,但生命仍繼續適應這新的環境並持續茁壯,那些滅絕的物種,終究會被新的物種移入取代,唯一需要拯救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已,因為只有我們會擔心不能永恆存在;但我們消失之後,世界依然會像我們嚮往的永恆一樣前進,不需要我們,更像我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諷刺的是,如果真的想永續存活,消失反而有可能是最理想的手段。作者並非以生意盎然的世界作為全書結尾,反而在最後提出他認為能讓人類永續的辦法——就是減少人口,若全世界都嚴格實行一胎化,本世紀末的人口就會回到16億,對環境的衝擊將大為減低。確實,許多我們對環境的影響並不是單純的對與錯,而是太多人了,且過去消耗量低的多數人,也逐漸開始仿效少數人的高消耗量。但每個個人決定如何生育,就不僅僅是一種科學的考量,更牽涉到複雜的政治與資源分配,甚至是對人類文化、道德的一種考驗。人口的削減終究也如人類的消失一樣,只能作為本書的一種大膽想像,而難以成為一種實際的行動手段。

從個人的反社會策略,到混淆事實的現象,到各種失落想像的浪漫投射;消失到了最後,反而像是種必經的過程。雖然我們多半情願存在而遠離消失,但若試著把消失視為存在的另一個模樣,或許能對生命有一種更為平靜的體會。

沒有我們的世界

作者:艾倫.魏斯曼 Alan Weisman

出版社:木馬文化

ISBN:9789866973758

fsj 提到...

英五歲娃玩沙 挖出1.6億年化石

【閻紀宇/綜合報導】2011.09.14 中國時報

別人家小孩挖沙挖土當遊戲,英國這個小女孩卻挖出一個有一億六千萬年歷史的遠古動物化石!而且是英國首次發現,全球出土的也不到十個。

年方五歲的愛蜜莉.包德瑞(Emily Baldry)去年三月跟著爸爸強恩,來到英國南部格拉斯特夏的科茲窩水上公園,但目的不是玩水,而是第一次嘗試古生物挖掘。

結果愛蜜莉初試啼聲就挖到寶,挖出一個直徑約四十公分的菊石(Ammonitida)化石,學名「Rieneckia odysseus」,生活在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侏儸紀。後來愛蜜莉把這個寶貝交給正牌古生物學家霍林渥斯,花了一年多時間整理,日前開始巡迴展出。

菊石非石頭,是已滅絕的頭足類,外觀似鸚鵡螺,但真正近親是章魚、烏賊及魷魚。



◆ 遊客當心 高美溼地有眼鏡蛇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清水報導】2011.09.14

台中市清水區高美濕地逢假日遊客多,日前有人在自行車道發現一尾眼鏡蛇,被膽子大的遊客趕到雲林莞草區,民眾到這裡要多留意。

台中港務局港埠工程處第三工務所主任謝診安日前與鄰居帶孩子騎單車到高美濕地,休息時在兩座涼亭旁的自行車道看見一隻劇毒的眼鏡蛇,看到人猛吐蛇信,企圖攻擊,大人小孩嚇一大跳,趕緊離得遠遠的,謝診安說,有人扔紙團驅趕,眼鏡蛇發出嗤嗤聲,看起來十分兇猛,有人拿樹枝將牠驅趕到雲林莞草區。

謝診安說,因看到的是幼蛇,他很擔心附近有蛇窩及更大的眼鏡蛇,如果不小心,容易出意外。

台中港環港北路銜接梧棲漁港及高美濕地,是知名的自行車道景觀道路,每逢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全家大小湧向高美濕地觀海、賞鳥、看夕陽,他擔心毒蛇出沒咬到人,希望遊客特別小心,避免被咬傷。

fsj 提到...

來台第一晚 2丹頂鶴適應不錯喔!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1.09.15

日本來台的兩隻丹頂鶴,昨天晚上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隨即進入檢疫舍進行檢疫;園方表示,由於公鳥「Big」由飼育人員養大,比較不怕生,預計10月30日台北動物園建園97週年園慶時和大家見面,母鳥「Kika」因為由父母養大,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熟悉新環境,預計明年初才會與遊客見面。

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說,昨晚兩隻丹頂鶴進入檢疫舍,由獸醫師張立人留守觀察。昨天丹頂鶴踏上旅途時,日方還通知動物園要準備玉米,因為「Kika」很喜歡吃玉米,而「Big」在日本只吃鶴飼料不吃魚,動物園未來會慢慢調整牠們的食物,讓牠們的食物盡量多樣化。

趙明杰表示,昨晚抵達動物園後,Kika先出運送箱籠,Big遲疑了一下才走出箱籠,動物園在檢疫舍內事先放了一盆水、泥鰍和鶴料混玉米,昨晚Big吃了150公克的鶴料和一條泥鰍,Kika只吃了1公克的鶴料。而第一晚的適應狀況不錯,兩隻鶴在長途飛行後都有展翅運動,晚上也收起一隻腳睡覺休息,直到今早8點開燈後才開始活動。

動物園也在檢疫舍的牆面和天花版加裝窗簾布,避免丹頂鶴展翅時撞傷,地面鋪設和日本一樣的木屑,希望丹頂鶴能有熟悉的味道,減少轉換環境造成的壓力。



◆ BIG生來就大隻 貴華為日本名翻譯

【聯合報╱高詩琴】2011.09.15

北海道的國寶丹頂鶴,九歲大的雄鳥「BIG」與六歲大的雌鳥「貴華」昨天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牠們名字怎麼來的?

市立動物園代理園長金仕謙表示,這兩隻丹頂鶴的名字都是釧路動物園取的。釧路動物園園長助理古賀公也說,一般剛孵出的幼鳥約一百廿公克至一百卅公克重,「BIG」卻有一百五十公克,於是就叫BIG。

「貴華」則是日本名字「KIKA」的譯名。金仕謙說,「KIKA」在日文中,是一個相當女性化的名字,翻成中文剛好就是「貴華」,具有貴氣、榮華意涵。



◆ 東印傳禽流感 撲殺3萬禽鳥

中央社 2011-09-15

繼2005、2007、2008年後,印度東部阿薩姆省再度爆發禽流感疫情,當局下令撲殺附近14個村落約3萬隻禽鳥;毗鄰的西孟加拉省也已發佈疫情警訊。

阿薩姆(Assam)省杜布里(Dhubri)縣阿哥摩尼(Agomoni)地區9月第1週發現近300隻死亡禽鳥。當地畜牧及獸醫主管部門將檢體送到馬德雅省(Madhya Pradesh)省會博帕爾(Bhopal)的高安全動物疾病實驗室(High Security Animal Disease Laboratory)檢驗,證實當地爆發禽流感疫情。

為防疫情蔓延,當局下令撲殺附近14個村落約3萬隻野生及飼養禽鳥。「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當局派出的25個快速反應小組,已撲殺巴孟丹加(Bhamundanga)村約4500隻禽鳥,估將再撲殺2萬4000隻。

西孟加拉(West Bengal)省政府當局已對毗鄰阿薩姆省的庫奇比哈爾(Coach Behar)縣發佈疫情警訊。

阿薩姆省巴比塔(Barpeta)縣、那巴利(Nalbari)縣和康木拉浦(Kamrup)縣2007年也曾傳禽流感疫情,當時撲殺逾10萬禽鳥,禁售令長達1個月。

fsj 提到...

伯勞墳場 屏東破逾千支鳥仔踏

數量堪稱十年來最多 逮一嫌

自由 2011.09.16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有國慶鳥之稱的候鳥紅尾伯勞近日開始現身恆春半島,獵鳥人也蠢蠢欲動,屏東林管處及枋寮警分局昨天清晨在屏東縣獅子鄉里龍山小徑埋伏,當場查獲六十八歲嫌犯陳五郎及一千多支鳥仔踏,堪稱十年來最多,同時救出六十三隻伯勞野放。

活體鳥兒被套住 掙扎血淋淋

林管處人員見到數量龐大的活體伯勞被鳥仔踏套住,掙扎到渾身血淋淋,非常憤怒,趕緊細心拆解陷阱,讓伯勞振翅重回自由天空。上百名林管處人員花了五個多小時,才順利將上千支鳥仔踏從山區載回警局。

屏東林管處恆春工作站前天接獲有民眾上山獵捕伯勞鳥線報,勘查後發現陳嫌以貨車搭載大批鳥仔踏上山,昨天凌晨十多名警員及林管處人員上山埋伏,清晨七時許趁著陳嫌上山「收鳥」時當場逮捕,本以為是陳某為口腹之慾獵捕,沒想到天色一亮赫然發現,六公頃大的山坡地以「之」字型插滿上千支鳥仔踏,偵辦人員大呼︰「怎麼還有這麼囂張的獵鳥人!」

設籍車城的陳五郎外型精壯,不像年近七旬,警方查緝時,他縱身躍下三公尺深的山坡,險些逃離警方追緝,針對為何布置上千支鳥仔踏?陳五郎一再強調是為了嘴饞,僅插少數鳥仔踏,對鳥仔踏的來源含糊帶過,警方訊後以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發現,現場除有大批鳥仔踏外,旁邊兩座加工用的工作檯也放置大批鳥仔踏的半成品,明顯是意圖大量販賣的捕鳥集團所設置,將持續循線追查來源。

當地居民私下表示,伯勞鳥價格每隻大約三十元,當地食用及獵捕的民眾已大量減少,多是旅外返鄉過節的老屏東人,或是當地少數老人家「預約」,才會有捕鳥人上山安插鳥仔踏,但上千支數量確實是十年來僅見的景象。

鳥類達人蔡乙榮指出,往年伯勞大量遷徙大都在中秋節前後,今年候鳥遷徙延後,可能是氣候異常造成,這兩天伯勞鳥剛大量過境就發生獵捕案件,讓保育人員遺憾又難過。



◆ 汶川大難不死 豬堅強有小堅強

中央社 2011.09.16

還記得當年汶川強震受困多日獲救的「豬堅強」嗎?現在牠不僅長大,也有了後代。

中國新聞網報導,透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技術協助,喪失生育能力的「豬堅強」分別在8月31日、9月2日喜獲6隻仔豬,目前飼養在華大基因惠州動物實驗基地內。

報導形容,6隻「小豬堅強」健康狀況良好,最大的出生體重達1.6公斤,長得一模一樣,眉間都遺傳了「爸爸」豬堅強的黑色胎記。

2008年5月12日,大陸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一帶發生芮氏規模8.0的強震,1隻2歲大的公豬在被瓦礫堆掩埋、極端惡劣的環境裏存活了36天才被發現,創造了汶川地震中的生命奇蹟,這隻豬後來被取名為「豬堅強」,象徵汶川人民在強震中奮勇求生的堅強精神。

但是,「豬堅強」雖然幸運獲救,卻不幸因此完全喪失自然生育能力。

fsj 提到...

溫馴鯨鯊大增 拚人魚共游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9.19

台灣鯨鯊保育有重大成果。海洋大學今天公布研究表示,今年鯨鯊誤入澎湖定置網的數量,是往年的三倍,且確認在澎湖海域與菲律賓海域鯨鯊為同一家族;海洋大學教授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鯨鯊就是一般俗稱的豆腐鯊,也是台灣唯一完全禁捕的一種鯊魚魚種,性情非常溫馴,台灣保育有成,族群數量穩定,未來可發展深度生態旅遊。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發表鯨鯊保育成果成果,漁業署長沙志一宣布,今年漁業署與Wildlife21保育團體將促成海大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並在未來五年募集100支鯨鯊衛星標誌,透過衛星傳回的訊號,瞭解鯨鯊的生態、居住環境、水溫、食物等等資訊,才能進一步保育。

莊守正表示,過去每年鯨鯊誤入澎湖定置網的數量約5尾,但今年3 、4月間卻已超過10尾,顯示台灣鯨鯊保育已經有一定成效,族群增加。他說,過去推估台灣一年約捕抓100尾鯨鯊,若台灣不全面禁捕,一年會捕抓「超過300尾」,但2008年全面禁捕鯨鯊後,鄰近東南亞國家也幾乎都禁捕,僅剩日本與中國大陸還在抓,當大多數國家都不抓時,鯨鯊數量自然就會越來越多。

台灣從2002年標放第1尾鯨鯊,後續共標識放流353尾鯨鯊,其中以傳統籤標識323尾、衛星籤標識30尾,並成功接收9 尾鯨鯊衛星訊號。莊守正表示,根據衛星籤標誌傳回的衛星資料顯示,鯨鯊最北可到東京灣,南到菲律賓,西到大陸沿岸,東可到中太平洋約東經150度。

莊守正說,菲律賓生態旅遊非常蓬勃,且鯨鯊是食物鏈頂端,吃迴游生物長大,性情極為溫馴,未來台灣若發展「人魚共游」潛水,可讓澎湖、墾丁地區觀光業更精緻。



◆ 印度發現十多種新蛙類 有的叫聲像貓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09-19

印度發現了十多種新的蛙類,其中包括晚上才出來、叫聲像貓的夜蛙。

發表在最新一期動物學期刊上的論文列舉了12種印度發現的新蛙種。其實嚴格說起來,牠們不全是新的,有一種曾經被認為已經絕種。

把這批新發現的蛙種計算進去之後,印度境內已知蛙類增加到336種。

新德里大學生物學家說,蛙類是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的重要指標,不過比起大型動物,牠能夠吸引到的關注太少,以至於這類研究很難取得經費,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說,因為環境汙染,世界上有超過三成的兩棲動物有滅絕的危險。

※ meowing night frog,學名:Nyctibatrachus poocha。相關報導:

* Scientists Discover 12 New Frog Species In India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40556098



◆ 秋季蜂禍 14登山客遭螫傷

【陳慶居、蕭承訓/綜合報導】2011-09-19 中國時報

中秋過後又是虎頭蜂活躍季節,兩個登山團體十八日分別到獅潭神桌山、大湖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登山,都遭虎頭蜂群攻擊,共十四人被螫傷,所幸送醫均無大礙,登山客脫險後仍心有餘悸,消防人員整個上午為虎頭蜂螫人事件疲於奔命。

苗栗縣消防局昨天上午九時卅八分許,據報由獅潭鄉仙山登山口入山,準備前往南庄、三灣交界神桌山的遊客,遭到虎頭蜂襲擊,有多人被螫傷。第三救災救護大隊旋即動員大批人力在仙山靈洞宮成立前進指揮所,派員入山搜救,陸續救出遭螫傷的登山客。

傷患宋棋文說,第一次被虎頭蜂螫傷耳朵,耳垂都腫起來了,全身不自在;另名傷患謝榮鳳說,全身被叮十幾個包,頭痛欲裂,極度不適。

宋棋文表示,他們是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成員,預定下周將攀登奇萊山,本周先到神桌山實施行前訓練,沒想到卅一人才走到半路就被群蜂攻擊,當時大家分頭逃竄,分別在獅潭和南庄登山口被營救下山。登山客說,一行大約廿多人被螫傷,其中九人較嚴重送醫。

在神桌山登山客尚未全數獲救下山前,上午十一時十分許,大湖、三義交界的薑麻園休閒農業區,也傳出五名登山客被螫傷意外,消防局緊急調度鄰近的公館、銅鑼救護車支援,將五人送至苗栗大千醫院施打解毒針劑。

苗栗多山,目前又值中秋過後,是虎頭蜂活躍季節,登山客未必觸動蜂窩,也可能驚動蜂群而遭攻擊。生態學家認為,秋季為虎頭蜂的「存亡之秋」,因此變得更凶猛,登山不可不慎。

北市消防局昨天表示,今年颱風少、蜂群穩定成長,加上虎頭蜂開始儲備冬眠所需食物,消防局近一個半月就已受理一千五百多件捕蜂案,較去年同期增加四百件,呼籲民眾遇上蜂巢盡速遠離。消防局表示,虎頭蜂喜圍繞鮮豔顏色或追蹤香味,建議登山客入秋後登山,不要穿著太鮮豔衣服,別擦防汗臭、體臭的香水,以免遭到攻擊。傷患若因虎頭蜂蛋白質引起過敏反應,恐造成血壓下降及休克危險,應盡量避免被螫。



◆ 斑鳩十年來 只愛住這個黃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98458.shtml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嘉義縣報導】2011.09.19

怪了,嘉義縣朴子市一座紅綠燈號誌,十多年來斑鳩一代接一代在此築巢,且鳥巢一定選在黃燈處,原因成謎,成了地方趣聞。

位於朴子市山通路、南通路口的紅綠燈,近來斑鳩再度結巢,清晨或黃昏可看到成鳥飛進飛出餵食雛鳥。附近居民擔心影響駕駛人辨識號誌,向里長陳情,希望清除鳥巢。

附近攤商蔡圓融說,十多年前她在路口賣水果時,就發現斑鳩在紅綠燈上築巢,多次看到雛鳥不慎摔下死亡,繁殖季期間有工人爬梯清除鳥巢,可是沒多久,斑鳩又飛回來,「這些年至少清過廿次,但斑鳩打死不走」。

路口四座紅綠燈,斑鳩獨鍾其一,且鳥巢永遠選在黃燈處,讓蔡圓融玩笑說:「這群斑鳩該不會是親民黨的支持者?」

嘉義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謝世達也猜不透原因,只能說「或許黃燈的溫度比較適合斑鳩孵蛋吧!」他認為這處路口緊鄰市場,市場內賣五穀種子的店家多,食物取得容易,吸引斑鳩築巢;此外結巢在市區車流量多的交通號誌,也較不會被猛禽攻擊。

紅綠燈有鳥巢,很多市民覺得新奇。從事房仲業的蘇姓市民說,全縣紅綠燈至少二千座,他走遍全縣大街小巷,從未看過鳥巢築在紅綠燈,建議市公所保存,成為朴子市的「號誌特色」。



◆ 餵流浪狗 當心受罰!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1.09.19

台北市流浪狗成群結隊,常驚嚇路人,「1999」市民熱線和市長信箱,近3個月接獲2400多件通報,北市府也決定下手掃蕩,開始進行圍捕,同時調閱警察局監視器畫面,取締民眾餵食行為,必要時依廢棄物清理法處罰1200元。

動物保護檢查員與環保局稽查大隊,已組成聯合稽查小組,勸導街頭餵養流浪狗的民眾,北市府表示,餵養行為造成街頭環境髒亂,才會依廢棄物清理法告發取締,不過首次違法行為,仍會先勸導。

北市動物保護處指出,台北市部分河濱公園與偏僻路段地區,長期以來流浪狗群聚,曾發生攻擊落單幼童,追逐自行車或對機車騎士吠叫,驚嚇路人,有危害市民安全之虞,去年甚至發生民眾被流浪狗追趕跌倒受傷,憤而申請國家賠償。

最近3個月,北市府的1999和市長信箱,共接獲2410件通報流浪狗案件,市長郝龍斌也裁示要加強巡邏,若人手不夠,請環保局支援圍捕,隨即開始每天針對北市各大河濱公園、社區公園、山區道路等引發民怨的路段,進行人道圍捕。

不過,北市府圍捕流浪狗的行動,也引起動保人士抗議,不僅到郝龍斌的臉書上留言,甚至有動保人士到內湖動物之家,躺在捕犬車前抗議,反對市府大規模圍捕流浪狗。

動保人士甚至抗議市府,要取締餵養流浪狗的「愛心媽媽」,卻不知要從源頭解決問題;北市府很擔心流浪狗會攻擊老人和小孩,但捕狗行動又遭抗議,北市府進退兩難;不過環保局表示,北市府不是全面展開捕狗行動,也不會針對「愛心媽媽」開罰,對於餵食流浪狗行為,一定會先勸導。

※ 相關報導:

* 祭獎勵 北市替流浪狗找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599196.shtml

去年1年,台北市共捕獲5456隻流浪犬貓,認養率為45%,雖然有「愛心小站」認養活動,或是台北市幸福犬貓VIP認養活動,但效果已達到極限,還有一半的流浪犬貓無法獲得新生。(意思是安樂死?)

fsj 提到...

台灣保育鯨鯊 規模全球最大

【朱芳瑤/台北報導】2011-09-20 中國時報

鯨鯊個性溫馴、行動遲緩,漁民稱牠「大憨鯊」,又因肌肉雪白鮮美,俗稱「豆腐鯊」,頗受歡迎,堪稱鯊魚界的明星。為保護鯨鯊,台灣自二○○八年起全面禁止捕撈,保育成效逐漸顯現,學者估計,台灣海域附近的鯨鯊數量約三百尾,為禁捕前的三倍。

行政院農委會昨日舉行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會,並宣布將由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保育團體Wildlife21合作推動「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這是全球首次最大規模的衛星標識計畫,預計未來五年將募集一百支衛星籤標識,擴大對鯨鯊的研究。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指出,目前鯨鯊標識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籤標識,在鯨鯊上掛牌子,上面有海洋大學的聯絡方式,盼抓到該隻鯨鯊的人,能夠協助傳遞鯊魚的體重、體長等資訊,供研究人員拼湊出鯨鯊的迴游地圖,但目前從沒得到自國外回傳的訊息。

另種標識法為衛星籤標識,運用衛星訊號持續追蹤鯨鯊迴游路線,直到衛星籤的電力耗盡。台灣自二○○二年起共標識放流了三五三尾鯨鯊,其中,衛星籤標識有卅尾,成功接收九尾鯨鯊的衛星訊號,蒐集到鯨鯊在台灣澎湖與菲律賓呂宋島間來回;或鯨鯊出現在日本東京灣、中太平洋等資訊。

鯨鯊曾是我國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為了推動鯨鯊保育,我國對鯨鯊捕撈數量實施總量管制,自二○○五年起逐年緊縮限捕尾數,二○○七年三月,當年度的鯨鯊限捕卅尾配額已滿即禁捕,二○○八年正式公告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

莊守正指出,往年沿海定置網約有五尾鯨鯊會誤闖,今年三、四月間,定置網出現三倍數量的鯨鯊;他進一步推估,在台灣禁捕鯨鯊之前,國內一年約可捕到一百尾鯨鯊,目前應有三百尾的數量。

莊守正說,東南亞不少國家也開始實施禁捕,讓鯨鯊保育工作逐漸展現成效,菲律賓更嘗試發展生態旅遊,民眾可以潛水與鯨鯊共游,值得台灣參考。



◆ 台灣鯨鯊、墨西哥鯨鯊 可能一家人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2011.09.20

漁業署昨天宣布擴大「鯨鯊標識計畫」,2002年啟動該計畫至今,已記錄九隻鯨鯊迴游路徑,其中一隻公幼鯊曾折返澎湖與菲律賓海域;一隻母幼鯊2008年從竹南香山東游到太平洋中線,鄰近墨西哥鯨鯊迴遊路線,成為拼好鯨鯊「全球迴游路線圖」的重要里程碑。

俗稱「豆腐鯊」的鯨鯊,曾經是台灣東海岸漁場常見魚種,2002年華盛頓公約大會將鯨鯊列入保育物種後,我國與國際組織Wildlife21啟動全球鯨鯊標識計畫,並請定置網漁民通報提供鯨鯊,至今已標籤三百多隻鯨鯊。

主持我國鯨鯊標識計畫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目前記錄到迴游路徑的九隻鯨鯊,除上述兩隻,另一隻廿二歲母鯊在2007年,兩個月內從屏東游到韓國濟州島,再游至日本鹿耳島。

莊守正表示,學界對鯨鯊了解有限,透過標識計畫,全球主要沿海國家都在「拼」鯨鯊迴游路線圖,「台灣拼台灣的,菲律賓拼他們的那塊,或許哪天就拼在一起」;例如迴遊折返澎湖與菲律賓,及橫跨西太平洋的那兩隻鯨鯊,都可能佐證台灣鯨鯊與菲律賓、墨西哥鯨鯊是「一家人」。

漁業署表示,相較於只能由捕獲漁民通報、類似「瓶中信」原理的傳統標籤追蹤方式,每支要價近卅萬元的「衛星標籤」成功率高,目前追蹤到的鯨鯊都用衛星標,漁業署希望五年內向民間募一百支衛星標籤費用,擴大鯨鯊標識研究。

我國標識計畫中的三百多隻鯨鯊都由定置網漁民提供,漁民捕到鯨鯊除依法通報外,研究團隊趕到前還得以漁網「保管」鯨鯊一整天;但禁捕鯨鯊後,去年取消「通報獎金」,影響漁民配合意願。



◆ 漁署保護鯨鯊 全面禁止捕撈、進口

台灣新生報 2011/09/20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鯨鯊產量少,目前數量正逐漸減少。漁業署署長沙志一昨(十九)日在「鯨鯊一百,遨遊四海」記者會中表示,鯨鯊的數量漸漸減少,為徹底落實保育措施,政府全面禁止台灣漁民捕撈或從國外進口鯨鯊,同時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將在未來五年內募集一百支衛星標識籤,長期進行一百隻鯨鯊的生態研究工作。

沙志一指出,鯨鯊為最大的魚類,生長期跟人類差不多,壽命最長可以達到一百歲,但由於人類過度捕撈,所以數量愈來愈少,現在政府結合其他民間力量,共同推動鯨鯊保育工作,保育成果已經受到國際的肯定與支持。他強調,海洋捕撈也屬於狩獵業,這項計畫可向全球傳達台灣對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視。

不過,由於鯨鯊曾是台灣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在推動禁捕工作時,曾遭受漁民的阻力,但在產官學等各界不斷溝通、努力下,終於達成全面禁捕的共識,這也意味台灣民眾的保育觀念日趨成熟,不再偏重經濟利益的層面,而是希望漁業能夠永續經營。



◆ 澎湖海龜保育 國際專家稱是「典範」

自由 2011.09.20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共同主席尼克皮洽昨天拜會縣長王乾發,將進行國際合作,蒐集海龜救傷、疾病防治等研究計畫,並將在國際會議宣揚澎湖海龜保育成果。

將展開長期合作計畫

望安綠蠵龜保育區為全國首座研究基地,歷經十餘年的努力,結合觀光已成為自然保育重鎮,首度來台參訪的國際海龜專家尼克皮洽印象深刻,認為是世界上少有,值得學習的典範。

尼克皮洽也與程一駿教授規劃,將以澎湖為合作的基地與起點,在澎湖展開長期的合作計畫,借重尼克皮洽主席的專業,包括進行海龜的救傷、疾病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由於台灣非屬聯合國會員,國際宣傳上有其困難,王乾發希望藉由尼克皮洽主席的協助與幫忙,為台灣澎湖在國際上發聲,讓世界知道澎湖秉持善盡國際保育責任決心,在推動野生保育動物工作的成果與努力,同時王也致贈具地方民俗特色的金錢福龜給尼克皮洽主席留念。



◆ 頭頸近10針 虎頭蜂螫死挖筍婦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賈寶楠/桃園報導】2011.09.20

桃園縣婦人張徐月嬌前天與同事到大溪林地挖竹筍時,被虎頭蜂群螫傷,頭、頸、手臂被螫約十針,送醫途中意識清醒,但在急診室時蜂毒發作,搶救後不治。

警方調查,張徐月嬌(58歲)前天與七名同事到頭寮林地採竹筍,還沒走到林地,老闆陳陸成就被虎頭蜂螫了一針,他大喊:「有蜜蜂,快跑」。一群人聽聞叫聲立即轉身往樹林外逃竄,張婦刻意繞過陳陸成所站的位置,仍遭一群虎頭蜂追上,她邊跑邊揮舞雙手驅趕圍繞頭頂的虎頭蜂,跌跌撞撞逃出樹林,張婦感到很多部位被螫,但自認傷勢不嚴重,由同事請救護車送國軍桃園總醫院。

消防隊下午一點半送醫時張婦呼吸正常,還可說話,但到了急診室後疑蜂毒發作情況突然惡化,失去意識、大量內出血、瞳孔放大、肺水腫,醫護人員緊急搶救,但張婦已無法自主呼吸,插管也無效,十分鐘後死亡,頭、頸部被螫近十針為致命傷。

桃園縣消防局統計,8月捕蜂出勤1162件,創12年單月最高紀錄,其中七成都是捕虎頭蜂。消防局表示,一般蜜蜂、野蜂不容易螫人,但虎頭蜂攻擊性強,張婦遭虎頭蜂螫死、30名登山客在苗栗遭攻擊,可能因為疏於防範釀禍。

消防局說,虎頭蜂會在住家屋簷、窗邊、高樓建物外築巢,野外的草叢、樹叢也很常見,通常蜂窩外表呈虎斑花紋,只露一個小洞出入,因此第一個防範原則就是遠離並且通報。

虎頭蜂有地域性、喜歡夜間歸巢,千萬不要主動攻擊他們,不騷擾就沒事。到野外時,避免穿著顏色鮮艷、噴香水或使用香味過濃的沐浴用品及體香劑,免得虎頭蜂以為「你是花」,儘量穿長袖、長褲、戴帽子,可抵擋被螫、隔絕氣味。

消防局提醒,發現巡邏蜂時,動作放小放慢,被攻擊時,快跑、保護頭部,迅速就醫。

養蜂戶江虎財說,今年沒什麼颱風登陸,虎頭蜂巢也較多,一般常見築巢在住家屋簷的「黑尾虎頭蜂」、「黃腰虎頭蜂」毒性都很強,過敏體質的人被螫到個一、兩針就有休克的危險,遇到蜂群攻擊盡量用手護住頭、頸部等大動脈位置。

fsj 提到...

清水斷崖 生物「楚河漢界」

自由 2011.09.25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蘇花公路清水斷崖除了風景優美、擁有世界級的地質景觀外,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專家研究發現,清水斷崖竟是台灣生物多樣化的重要地理屏障,並具有生物阻隔效果,北部和東部的動、植物也因此產生不同的生態。

太管處副處長張登文指出,蘇花公路清水斷崖是世界級的地質景觀,卻很少有人留意到,它也是影響台灣生物多樣化的重要地理屏障,許多在宜蘭縣境出現的兩棲爬行動物,卻在花蓮縣境內看不見蹤影,有些產生遺傳分歧、有些則發生物種差異,這些謎團3年前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針對「蘇花海岸地形的物種阻隔效應及保育措施調查」專案研究後,終於發現了有趣的答案。

初步調查發現,崇德到和平間的清水斷崖,在演化生物學的研究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以褐樹蛙為例,進行族群遺傳學研究後發現,宜蘭與花蓮的褐樹蛙在遺傳上呈現兩個系群,尤其在和平溪與立霧溪間,更呈現高度遺傳分化現象。

研究還發現,部份兩棲類如翡翠樹蛙、面天樹蛙、古氏赤蛙,飛蜥科的黃口攀蜥,正蜥科的蓬萊草蜥、翠斑草蜥及壁虎科的無疣褐虎等兩棲爬行動物,可能只在宜蘭分布;正蜥科的鹿野草蜥、南台草蜥,壁虎科的疣尾褐虎及半葉趾褐虎則可能只在花蓮分布,推測牠們可能是以蘇花海岸清水斷崖作分布界線。

他說,地理阻隔效應是促成物種遺傳分歧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大多著眼於台灣本島的分化,很少針對蘇花海岸,尤其是清水斷崖與立霧溪這段劇烈的地形屏障進行探討,調查後卻發現,呈現劇烈的物種與遺傳差異,為罕見的特殊現象,也是難得的研究題材。

太管處今年將擴充至分布範圍類似的日本樹蛙及斯文豪氏攀蜥為研究物種,比較不同物種的遺傳分化模式,推測造成遺傳分化的歷史過程;這項研究有具體成果後,將可推向國際舞台,提供通俗科學與環境教育的推展,增加未來爭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機會。



◆ 追逐蝴蝶夢 稀有品種留影蹤

自由 2011.09.25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一提到蝴蝶,就有講不完的熱情和話題,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解說員黃俞維,97年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任替代役時,騎著機車跑遍山區,只為追逐台灣中、高海拔蝶類的倩影!

黃俞維最近由慈濟大學出版《層巒蝶翠.太魯閣國家公園賞蝶按圖索驥高山篇》,共收錄120餘種蝴蝶,如墨點灰蝶、井上洒灰蝶、高山鐵灰蝶,都是過去國內蝴蝶圖鑑不曾收錄的稀有品種,也為台灣中高海拔蝴蝶的影像補上一大塊拼圖。

從小就喜歡跑野外,尤其迷戀蝴蝶的風姿,黃俞維就讀慈濟大學大一時,和朋友一起創立蝴蝶研究社,還結合花蓮幾所大學喜愛生態的學生共同成立花蓮蝴蝶工作隊,投入鯉魚山蝴蝶資源調查,成果豐碩,慈大生物科學系老師陳俊堯稱讚,調查報告比很多蝴蝶圖鑑都還專業!

雖然研究所念臨床醫學,但他不減對蝴蝶的喜愛,97年當兵、在太管處當替代役的日子,對他而言如魚得水,休假日他騎著摩托車逛中橫公路、或深入各個山頭,常為了尋找特定、罕見的蝴蝶品種,不僅先研究蝴蝶的習性,在野外一蹲就是一整天。

幾經努力及等待,黃俞維記錄到多種台灣珍貴的高海拔蝶種,例如從未出現在蝴蝶圖鑑、僅見於日本學者採集標本的「墨點灰蝶」、94年才由國內蝴蝶權威徐堉峰教授發表的新種「高山鐵灰蝶」,及台灣特有的井上洒灰蝶等。

黃俞維說,許多中高海拔蝴蝶被列入稀有的蝶種,主要是因調查記錄的人少,高海拔的環境不易抵達,他這幾年調查發現,部份種類其實族群數量不少,顯見過去的調查資料不足,如果有更多觀察者找定點長期觀察,也許還可發現新種。



◆ 廢園變生態區 陳文欽自然味養龍蝦

【聯合報╱記者陳文星/田尾報導】2011.09.25

彰化縣田尾鄉陳文欽喜歡植物生態,八年前從鹿港高中退休後,回溪頂村老家整理荒廢田園,利用自然農法,栽種原生種水生植物,並成功養殖龍蝦,打造生態園區,社區有意納入景點,讓更多人發現溪頂社區生態之美。

陳文欽昨天說,三分多地的生態園區保持原始狀態,他挖掘淺溝,種植保育類水生植物「大安水蓑衣」、飼養多種魚類、種植各類果樹,植物種類多達一百種,淺溝彎曲遍布在園區內,昆蟲、樹蛙也來棲息,自成生態系。

最特別的是,陳文欽花費一年多心力,成功養殖澳洲淡水龍蝦,龍蝦放養在淺溝裡,以福壽螺、水草等為食物;為減低周遭農田的農藥殘害,他築起綠籬隔絕,營造隱密環境,每隻龍蝦都長得活跳跳,估計有近一萬隻。

陳文欽說,養殖龍蝦經濟效益不錯,每台斤售價約六百元,但他沒有大量生產,固定提供給熟客,賺得一筆小財剛好可支付照顧園區的費用,他醉心的還是能在園區嘗試栽種各種植物,享受田園生活。

溪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順生說,龍蝦養殖將成社區特色,園區豐富生態資源引人入勝,值得好好開發;陳文欽笑說,「歡迎參觀,很樂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 荒廢水田變棲地 復育日月潭澤蟹

自由 2011.09.23

〔記者陳信仁/魚池報導〕年輕農夫的夢想,讓已罕見的台灣日月潭澤蟹成功復育,再現盎然生機。

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一群年輕農夫花費三年時間讓荒廢水田獲得新生,成為復育日月潭澤蟹最佳基地,二十二日在農夫與大學生的放養下,上千隻澤蟹回到野生棲地迎向全新未來。

日月潭頭社盆地早期水田遍布,日月潭澤蟹相當普遍,惟受到人為建設破壞及水田減少的影響,現在已不易見到,雖它並無高經濟價值,卻是當地生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復育日月潭澤蟹,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總經理王順瑜尋求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邱國勛協助復育繁殖,也透過勞委會多元就業補助,聘僱當地居民一起投入棲地環境的復育改造。

種植水社柳 放養上千隻

在當地農民齊心努力下,將面積約一公頃的荒廢水田營造為良好棲地,有機土壤環境與清澈水源,讓日月潭澤蟹擁有完善生存環境;昨當地農民與多位大學生將上千隻澤蟹在濕地野放,並種植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植物水社柳,讓生態環境更為多樣。

邱國勛表示,日月潭澤蟹很適合作為水域是否污染的指標生物,同時也是維持生態體系穩定的重要角色。



◆ 滿樹蔓越莓? 「卡利撒」不能吃!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梧棲報導】2011.09.25

台中港中二路兩旁人行道綠美化,種植不少卡利撒(又名美國櫻桃),最近結果纍纍,有民眾摘取食用。台中港務局提醒這並不是果樹,不要以為外觀可愛就隨便摘取食用,萬一身體不適,後果不堪設想。

台中港務局早年在中二路兩旁種植「森氏楊桐」做為行道樹,因東北季風強勁,加上乾旱,不到半年全數枯死,後來改種性喜高溫、耐旱的「卡利撒」,全年均能開花,花冠五裂,白色且具芳香味,還能結桃形漿果,未熟時果子呈綠色,成熟變紅色,果形紅豔可愛。

卡利撒樹最近結滿鮮紅果子,許多早起民眾看到滿樹紅果,誤以為是蔓越莓,紛紛摘取食用。環保組表示,卡利撒屬夾竹桃科,蔓越莓屬蔓越橘科,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生長習性更完全不同,是否能食用?不得而知。

環保組人員擔心食用會有後遺症,強調這些樹木是綠美化用,並非果樹,也未開放摘取,民眾不要食用,以免危害身體。

fsj 提到...

搶救阿塱壹 學界籲畫保留區
http://www.udn.com/2011/9/26/NEWS/NATIONAL/NAT5/661354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1.09.26

保護台灣最後1%的天然海岸 學者呼籲停建台26線

為搶救阿塱壹古道,包括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瞿海源、陳昭倫,台大教授陳文山、張長義及台北大學教授廖本全在內的多位重量級學者,上午強烈呼籲政府應停止台26線的興建,並把阿塱壹天然海岸畫定為自然保留區,以「保護台灣最後1%的天然海岸。」

繼反對國光石化案後…
學界發動大型連署

廖本全說,學術界已發起「學者與社會賢達共同守護阿塱壹連署」,截至目前累積700人,來自全國88所大學、244個學系。一般民眾與社會團體聯署更累積到881個團體、55046人。這也是繼反對國光石化案後,學界為環保議題興起另一波大型連署活動。

由於交通部公路總局即將興建台26線公路工程,阿塱壹古道面臨存亡,屏東縣政府今年2月1日公告「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區」,並計畫以一年的時間進行當地動植物調查,預計明年1月31日進行自然保留區審查。

廖本全上午質疑,面對至少38億元開發利益與民代的強烈壓力下,專業的學術審查極可能因而難產甚至被扭曲,因此學界決定展開搶救行動。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表示,民眾誤以為開路才能發展觀光,但阿塱壹古道未受破壞的自然海岸景觀,也是台灣最後1%的天然海岸,與其他地方相比,反而更得獨特,因此他強力支持畫為自然保留區。

台灣特有陸蟹、多變地形 開發後恐難逃破壞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阿塱壹當地的陸蟹多達6科22種,其中6種更是台灣特有種,陸蟹物種多樣性之高,世界罕見,其中樹蟹、林投蟹兩種樹棲性蟹類,目前更僅在台灣發現過,椰子蟹更是阿塱壹這片僅存的原始海岸森林中的珍貴物種;而且地森林更有高達563種植物,其中18種是全世界只分布在恆春半島的稀有種植物。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阿塱壹有海岬、陡崖、沙丘、海蝕洞穴和礫石灘等豐富多變地形,也擁有絕無僅有的完整自然海岸地形,但在公路開發後,這些自然景觀恐怕都將受到破壞。

台大教授張長義也表示,以填方、駁坎方式沿海岸陡坡構築的公路路基不易穩固,若道路採隧道方式興建,施工期間的大量棄土、海岸飄沙也將造成環境破壞,即使道路往內陸退縮200公尺,對當地生態系及地景、地貌破壞,不亞於海岸線開路。



◆ 美人魚童話真實版 人豚情愛火辣辣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9.27

「美人魚」童話出現真實版?美國一名作家最近出版《水中女神:海豚愛人回憶錄》(Wet Goddess: Recollection of a dolphin lover)一書,內容記述40年前他與一隻母海豚的親密關係,甚至大談與海豚之間的性生活,獲得亞馬遜網站5顆星的高評價。

據《太陽報》報導,60歲的作家布倫納(Malcolm Brenner)在書中憶述他與海豚蘆比(Ruby)一段長達9個月的戀情,布倫納表示,這段親蜜關係始於蘆比的主動挑逗,他說:「蘆比會用下巴磨蹭並輕咬我的手臂和腿,對我而言這是難以抗拒的誘惑。」而他也為蘆比的舉動提出解釋,認為蘆比是因為孤獨,才透過他來滿足性需求。

不過,這段「人豚戀」卻在布倫納上大學離開家鄉後,蘆比傷心過度,以致鬱鬱而終才畫下句點。布倫納強調,這本書的出版並非鼓吹「人獸戀」,反而要建議和動物有「曖昧」關係的人得想辦法盡快脫身。另外也想想讓大家了解海洋中的動物們也同樣擁有七情六慾,應該加以保護。



◆ 北市動物之家被疑動私刑 犬貓死亡逾半

【聯合晚報╱記者陶煥昌/台北報導】2011.09.26

民眾檢舉台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的動物大量死亡,1個月病死200隻犬貓,「動保處變動物殯葬處!」市議員王鴻薇上午到場,查出到今年8月底,總收容4602隻犬貓,有2405隻死亡,高達52.3%;她懷疑,動保人員私下執行安樂死。

台北市動保處隊長陸夢賢表示,動物之家流浪狗的收容上限,已從350隻,增加到500隻,流浪貓大約150隻。即使如此,絕不可能私下執行安樂死。

動保處:幼犬幼貓 死亡率高

動保處獸醫胡金灝表示,許多收容的犬貓都是尚未斷奶的幼犬幼貓,從97年起,陸續讓20名志工試辦攜出照顧,避免立即執行安樂死,但幼犬幼貓一天要餵養5到6次,照顧不易,死亡率才因而偏高。

王鴻薇說,動物之家收容的犬貓,今年1到8月自然傷病死亡1632隻犬貓,平均每月死200隻犬貓,一天至少要死7隻犬貓,十分異常。

她表示,犬貓大量自然傷病死亡,不是動物之家有瘟疫,就是動物之家資料造假。她懷疑,動保處為了應付民眾對於安樂死的疑慮,假裝犬貓都是自然傷病死亡,暗中執行安樂死。

王鴻薇又指出,今年動物之家的醫療預算190萬元,用來購買疫苗、檢驗試劑、綜合驅蟲藥,到8月底使用111萬元。藥品都是實報實銷,至8月底花費64萬元。動物生病不會無「藥」可醫,為何傷病死亡數一直居高不下?

fsj 提到...

研究:英國紅松鼠 20年內絕跡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1.09.28

在歐洲相當普遍的紅松鼠(red squirrel)受到汙染與棲息地消失,加上其他松鼠攻城掠地與病毒侵襲影響,最快在20年內,將徹底在英國絕跡。

根據牛津大學的調查顯示,紅松鼠過去50年來數量已經減少5成,另外,英國刺蝟從1950年代數量約3千萬隻,目前僅剩150萬隻,其他動物包括榛睡鼠(Muscardinus avellanarius)與雪兔也同樣面臨數量減少的命運,英國《衛報》也引述這份報告指出,紅松鼠如果沒有妥善加以保護,20年內恐怕將在英國絕跡。

研究人員大衛麥當勞表示,「過去50年來,紅松鼠數量已經減少5成,在2005年蘇格蘭首度發現灰松鼠攜帶皰疹病毒給紅松鼠後,讓後者的生存情況變得更加危急,」根據英國森林資源委員會指出,英國威爾斯境內的紅松鼠約3千隻,其中安格爾西島數量400隻最多,因此研究人員建議,設置專區保護這些瀕絕的松鼠。

研究人員麥當樂表示,「我們期待在安格爾西島、懷特島或是蘇格蘭高地等少數地區,能讓紅松鼠的未來生存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這份《英國哺乳類動物現況報告》指出,過去25年來,英國許多哺乳類動物雖然大量減少,但是過去10年來,也有部分動物數量穩定成長的好消息傳出,包括蝙蝠、水獺與水鼠等動物,其中受到英國在1990年代開始,禁止化學物品汙染水源,因此連帶讓水獺的數量得以出現成長。



◆ 筆筒樹浩劫 活化石恐絕跡

中央社 2011-09-28

新北市山區筆筒樹罹病,大量枯萎倒地,「活化石」慘遭浩劫。市政府今天表示,目前仍未找出真正病因,只能先做預防性砍除、隔離,到今年年底的防治目標是5000棵。

筆筒樹又稱為桫欏,約3億6000年前就已存在,被稱為「活化石」。這類大型的樹蕨,仍保留侏儸紀時期的形態特徵,世界上許多國家把它們當成寶貝嚴加保護。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林務科表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稱這次筆筒樹感染的是「萎凋病」,病因仍待追蹤。林試所初步調查,全國約有1萬7000棵的筆筒樹罹病,其中,北部地區就有1萬5000棵,新北市土城地區更涵蓋1萬3000棵。

土城登山步道沿路都能看見罹病的筆筒樹,山友表示,這裡的筆筒樹罹病率相當高。記者實地探查發現,包括二尖山、天上山,以及承天禪寺桐花公園附近地區,許多登山步道,可發現筆筒樹因罹病倒伏在路旁。

筆筒樹存在久遠,以往死亡的原因,不外乎被颱風吹斷,幾乎未曾發生病害。但這次疫情浩劫幾乎蔓延全國,且從民國98年就開始被發現。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表示,對於筆筒樹的浩劫,林業試驗所的研究員、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顧問的傅春旭曾實地做過調查,是否如初步判斷,為子囊真菌作祟,菌絲吸收養分逐漸導致整株植物死亡,還需追蹤觀察,蒐集更多證據。

基金會也擔心,是因為自然環境氣候轉變,導致筆筒樹大量死亡。不過,台灣對於蕨類筆筒樹的基礎研究非常缺乏,真正罹病原因,仍要進一步研究。

市政府林務科表示,在病因未確定前,能做的是依照林試所的標準作業流程,實施「田間衛生處理」,也就是先將病株砍除、隔離、焚燬。

市府透過農委會補助的新台幣300萬元,今年預計砍除5000棵生病的筆筒樹,目前進度已移除350棵。



◆ 《護鳥,要快》外來種侵門踏戶 本土八哥快沒家

自由 2011.09.28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台灣本土八哥繼畫眉鳥之後,新近也出現外來種強勢入侵,其中白尾八哥「鳩佔鵲巢」,佔據本土八哥原有的巢穴,致數量急速銳減,學界疾呼在國家公園內大規模清除白尾八哥鳥巢,但澎湖縣鳥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現僅能在部分封閉性較高島嶼保育。

學者籲 大規模清除外來種鳥巢

由於台灣本土八哥喜築巢在電線桿上變電箱,十餘年前一對幼雛價格就能喊到二千餘元,因捕捉幼雛在黃口未收之前,可訓練說話音調,加上具有生物印痕,眼睛張開之後會認飼主為母,忠誠度十足,所以捕鳥者趨之若鶩,但屢傳失足或不慎觸電身亡意外,後來因台灣大量引進白尾八哥、家八哥等鳥種當寵物,人為棄養或逸出造成生態警訊。

以往澎湖本島處處可見台灣本土八哥的蹤影,但現在全部都被白尾八哥佔據,最主要是白尾八哥與中國畫眉一樣,在台灣都沒有天敵,為強勢外來種,同時白尾八哥還會「鳩佔鵲巢」,嚴重威脅台灣本土八哥生存空間;更令學界擔憂的是,台灣本土八哥會步上台灣畫眉後塵,出現雜交品種,喪失原本基因優勢,因此建議每年四月築巢期進行剷除。

鳥會組長建議 在封閉地區保育

針對大規模清除建議,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早在數年前就已提出相關警訊,但主管單位卻不以為意,等到事情大條了再行處理,不僅曠日廢時,同時也效果不彰,而白尾八哥已成為歸化種,大量捕捉後要送往哪裡野放?因此不如在地理封閉性較高的七美、東吉進行保育,嚴禁當地民眾購買外來八哥,並注意自然遷徙族群,才能維護台灣本土八哥最後一塊淨土。

fsj 提到...

牠的血 救了200隻狗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1.09.29

什麼樣的狗,死後能享有追思會,幾十個人為牠的離去難過落淚?是捐血狗拉布拉多犬Candy;七年,牠捐出了三萬多西西血。

Candy一家三代都是捐血狗,媽媽Cooby經由獸醫陳皓旻配種「打造」,成為第一代捐血狗;Candy一歲接下捐血任務,母女二人全年待命無休。如今第三代女兒「包子」接手,祖孫三代傳承救援任務近廿年。

慈愛動物醫院董事長陳培中是Candy一家三代的飼主,他說,經常碰到狗因車禍等問題需要捐血,就像人一樣,狗也需要血庫,以備不時之需。

陳培中說,捐一次二百五十西西血,要花十五到卅分鐘,Candy情緒穩定,是捐血狗中的模範生,「但捐血後,一定要給Candy吃罐頭,否則牠會狂吠抗議喔。」

陳培中表示,Candy很討人喜歡,獸醫院的客人一進門,牠就趴過去撒嬌,每個客人都寵牠,拿零食餵牠,一度胖到四十九公斤(一般約廿公斤),血脂肪過高,無法捐血。醫院前後幫牠減肥三次,好不容易瘦下五公斤,但稍一貪吃又胖回去,只好在牠八歲時提前結束捐血任務。

Candy年紀慢慢大了,除有退化性關節炎,脊椎也出問題,大家心裡有數,十二歲的Candy快要離開大家了。本月五日牠嚥下最後一口氣。

台南市野鳥協會救傷組長陳倩玲紅著眼眶說,永遠忘不掉Candy死前仍吃力走到獸醫院門口,猛搖尾巴,歡迎每個客人的畫面。「Candy,謝謝妳!」陳培中說,至今還有兩百多隻狗的體內流著Candy的血。

陳培中說,不是每隻狗都能勝任捐血任務,先決條件是一至十歲內的健康狗狗,沒有任何疾病,而且要非常溫馴穩定;拉布拉多犬因體型夠大,可養到廿多公斤,溫馴、毛短,血型適合(就像O型的人最適合捐血),可捐血給每一隻狗,是很熱門的捐血狗品種。



◆ 存活12年 雙臉貓寫生命奇蹟

自由 2011.09.2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麻州1隻貓因天生性基因異常,生來就是2嘴、3眼的雙臉貓,這種雙臉貓通常都活不到幾天,但是麻州這隻貓至今已經活了12歲,27日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世界最老的「雙臉貓」。

天生2嘴3眼 共用一腦

這隻貓名為「法蘭克與路易」,是罹患因一種名為SHH蛋白質異常而引起的「雙臉畸變」,牠有1個頭,但是有2張嘴、2個鼻子和3隻眼,金氏世界紀錄發言人威克斯說,這種罕見先天缺陷的貓很少能活到成年階段。

「法蘭克與路易」的主人曾在一家獸醫院工作,1999年收到有人送來當時出生僅1天的牠要安樂死,她心有不忍,於是收養牠,設法讓牠活下去。這隻貓兩張臉都用同一個腦運作,右邊的臉叫「法蘭克」,左邊叫「路易」,吃東西靠連著食道的右臉,中間的眼睛沒有作用。牠奇蹟似地至今活到12歲,不僅創了紀錄,還因此紅到網路上、也受邀上電視。

女主人說,這種貓通常出生後只能活1到4天,「『法蘭克與路易』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恩賜」。



◆ 存活率近100% 觀賞魚運輸大突破

【台灣醒報/邱靖雲】2011-09-29

台灣因為國際航班短缺,需要經過第三方國家轉運活魚,往往大幅延長運輸時間,也容易造成活魚死傷。水產試驗所所長蘇偉成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一次開發成功的新式複合處理劑加入水中後可以改變酸鹼值、維持包裝水質穩定,有效延長活魚的存活時間。

先把水中的魚麻醉、加入新式水質複合處理劑,再把純氧打入水中、將袋子密封。主辦單位在記者會上一步步示範如何用新技術包裝活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吳純衡說,跟傳統技術相比,新的技術讓運送活魚時間從原本的50小時延長至72小時,實驗模擬階段,觀賞魚運送到站的首日及七天內存活率甚至高達100%。

活魚運輸技術一直是國內觀賞魚業者關心的議題,產業界合作代表林育禾先生表示,目前的新技術適用於血鸚鵡、非洲慈鯛兩大觀賞魚種,未來還將朝向其他4百多種魚種繼續研發新技術,讓長途運輸不再成為問題,使國內觀賞魚市場更有競爭力和市占率。

完整影音: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5503

fsj 提到...

北市動物園 3年死590隻動物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1.10.02

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國外引進丹頂鶴、無尾熊、企鵝,非常吸睛也製造許多話題。不過過去三年來,有五百九十隻動物死亡,真正老化死亡的只有十一隻,其他動物死因千奇百怪,有溺死、噎死,不少動物甚至死因不明,台北市議員質疑園方照管不力。

近日有不少動物保護團體反映,企鵝館的鏡子破損,隨時會傷害到企鵝,紅鶴生活在窄小環境,池塘內還有盆栽,衛生條件、環境品質都堪憂。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發現,二○○八年至二○一○年間,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死亡數字可觀,三年間分別死了兩百廿七隻、一百八十五隻、一百七十八隻。動物園內有四百零六種野生動物、總數約兩千七百零六隻,潘懷宗說,「動物園每年動物死亡率」達百分之六至八。

過去三年間,白腹刺蝟死亡率最高,每年有五隻以上死亡,三年來已死廿三隻;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絨鼠也死了十六隻,每年有三隻以上死亡;此外馬來猴也死了十五隻、伊蘭羚羊死十四隻。

死亡動物也驚見明星級動物,轟動一時的無尾熊就死了四隻,被喻為國寶、日前贈送大陸的梅花鹿也死了四隻,台灣特有種藍腹鷴,竟然也折損八隻。

潘懷宗透過書面質詢,要求動物園列出死亡原因,怎料死因千奇百怪,一隻綠頭鴨就被網子纏住頭溺水致死,還有角鴞(小型貓頭鷹)吃東西被肉塊噎死、營養不良,更有不少動物死因標示「其他」跟「死因不明」。

潘懷宗嘆,查閱動物園人員分配,偌大動物園只有園長等九名合格獸醫,平均每人要負擔三百隻動物的健康,且這些人員並非專職,還要負責行政職務。

潘懷宗指出,這次動物園為迎接丹頂鶴,進行機電、植栽整修,更設置一座恆溫噴霧設施,維持攝氏廿度的涼爽,讓丹頂鶴免於夏日高溫,保育員跟獸醫師也不惜千里,飛往日本取經。

相較於此,動物園裡的「老房客」就可憐得多了,往後勢必還會出現資源排擠,讓「動物園的老房客生存會更加困難」。

※ 相關報導:

* 呵護圈養動物 「動物管理員」最重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626298.shtml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要評估動物園的優劣,要看園內動物意外死亡的數量,如果真的偏多,那就表示園方沒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給動物,就需要檢討;但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圈養動物死亡的主因為腫瘤。林良恭表示,若比照國外動物園的規格,市立動物園的獸醫數已高於平均值,要注意的重點是動物管理員的人數多寡。

* 園方:9獸醫80管理員 足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626301.shtml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九名領有獸醫執照的人員都得照顧動物,就算是園長也不例外。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表示,比起國外動物園的規模,北市立動物園的獸醫人數,已屬於中上等級。



◆ 墾丁美麗潮間帶生物 多無中文名稱

記者蔡宗憲/專題報導 2011.09.30 自由

台灣長久以來對海洋生態不如陸地重視,不少海洋生物的中文俗名紊亂,甚至有多數的潮間帶生物連中文名字都沒有,恆春地區長期從事導覽解說的業者無奈,直言「如果連生物中文名稱都沒辦法向遊客介紹,推廣海洋教育恐怕永遠只是個口號罷了!」

恆春半島珊瑚礁生態豐富,潮間帶居住著各式各樣生物,導覽活動越來越熱門,許多投入觀察導覽的居民卻發現,許多色彩鮮豔美麗的海扁蟲、海蛞蝓等生物,竟然完全找不到中文名稱,在解說時產生很大困擾。

後壁湖導覽達人吳尚繼指出,他近一年來帶了上百團遊客體驗墾丁潮間帶之美,加上平時到潮間帶調查的資料,發現竟然超過百種的潮間帶生物完全找不到中文的名稱,他到國外網站購買圖鑑印證,最多也只能找到英文學名,卻無法向遊客解釋生物的中文名稱,向相關學界請教,也只得到「這方面似乎少有專家研究」的答案。

南灣潘姓居民說,或許生物命名是很慎重的事,但完全不做未免也太消極,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地區,政府實在應該盡快為這些「無名氏」命名,不只讓有心從事導覽的居民有所依循,也能讓墾丁美麗的生態讓更多人知道。

吳尚繼表示,墾丁地區的海扁蟲、海蛞蝓種類豐富,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看到,已經成為後壁湖當地的私房景點,期盼政府及學界能加把勁,不要光是居民一頭熱拚生態旅遊,卻沒有任何有力的後盾支持。



◆ 疑因環境受汙染 雙囍幸運草 每片小葉皆雙生

【甘嘉雯/桃園報導】2011-10-01 中國時報

你是否在學生時代與同學一起尋找幸運草?幸運草又稱鹽酸草,多半為三葉以上,長期從視野外觀察的華陞自然科學教育中心老師華順發,卻意外發現罕見的雙葉「雙囍幸運草」,懷疑是環境遭受汙染而讓植物突變。

華順發說,他在桃園虎頭山老人會館一隅發現一叢野生雙囍幸運草,葉柄上只著生兩片小葉的紫花酢醬草,且每片葉子所著生的小葉,全部為兩小片,這是文獻資料中前所未有的現象。

動植物突變的自然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華順發表示,以幸運草來說,機率很低,若以突變發生部位而言可分為兩種,包括生殖細胞突變與體細胞突變,幸運草則屬於體細胞突變。突變原因可能是環境之中充斥了許多誘變劑,如農藥、肥料汙染,甚至是重金屬汙染。

華順發建議國內學術單位,如中央研究院、台大、中興大學等的遺傳學者和環保學者,可以研究此一遺傳變異現象及對人類與環境的影響,也許此一遺傳變異現象是一種環境汙染指標。



◆ 避蜂襲!別揮手驅趕 快輕聲通過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胡蓬生、祁容玉/苗栗報導】2011.10.02

入秋後虎頭蜂攻擊意外頻傳,苗栗縣上個月即發生4起虎頭蜂攻擊意外,專家提醒,遇到蜂襲時,最好低身護頭,就地尋找掩蔽物,遠離蜂巢的位置;醫師也建議,遭到蜂螫切勿擠壓螫針或毒囊,避免釋出更多毒液。

苗栗縣消防局統計,苗栗縣9月即發生4件虎頭蜂攻擊事件,造成25人受傷,其中,熱門的南庄鄉神棹山到獅潭鄉仙山間神仙縱走路線,第15號樁位置發生2件,民國95年10月1日在第4、5號樁間,也發生1件,當時造成登山客1死7傷。

蜜蜂專家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輝虎指出,虎頭蜂攻擊通常發生在秋天,因虎頭蜂在春天蜂王築巢,中秋節過後,數量達到最多,活動力也最旺盛,冬天世代結束,因此冬天會看到空巢,新的蜂王會在樹洞或草叢越冬,等到明年春天再築巢。

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是黑腹虎頭蜂,外勤蜂巡邏範圍有一百多公尺,民眾如發現有零散的外勤蜂,最好避免驚擾,例如同一時間、大群人通過,容易激怒蜂群,吳輝虎建議登山健行隊伍,可以派一、兩個人走在隊伍前面,一但發現外勤蜂,最好輕聲通過。

他表示,很多民眾直覺反應,一碰到蜜蜂馬上揮動雙手驅趕,反而激起敵意,牠如果釋放訊息招來蜂擊,一旦鎖定後,就追著目標攻擊,尤其虎頭蜂螫人後,會變得更有警覺性。

苗栗市大千醫院醫師指出,不幸遭到蜂螫,可用清水或肥皂洗淨傷口,小心剔除螫針後冰敷就可消腫止痛,切勿擠壓螫針或毒囊。

醫師也提醒,民俗療法中常見用尿液塗抹傷口可中和毒性,但專業醫療上並不建議,因為蜂螫有傷口,不小心被尿液中細菌感染,可能反而造成紅腫,甚至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遭蜜蜂攻擊,還是應盡快就醫。

fsj 提到...

阿拉斯加選民要決定:要鮭魚還是要黃金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10-03

黃金和鮭魚爭奪北極淨土,決定權被交付到阿拉斯加選民手中,阿拉斯加一個行政區,這個禮拜要舉行公投,這項引發全美辯論的議題,讓向來死氣沉沉的地方選舉,變得有活力多了。

阿拉斯加湖和半島自治市的選民,這個禮拜二要投票決定是否禁止可能破壞鮭魚棲息環境的大規模採礦活動,挽救鮭魚的公投案,針對的是佩柏礦業公司在阿拉斯加布里斯多灣上游採礦這件事。

它所引發的爭議,吸引全美關注,大明星勞勃瑞福也跳出來淌渾水,幾家著名的珠寶業者號召同業杯葛佩柏礦業採自阿拉斯加的黃金。

佩柏礦業是加拿大和英國共同投資,就算公投否決,也不一定可以封殺開採計畫,因為阿拉斯加檢察長說,它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支持採礦的人,著眼在經濟,阿拉斯加、特別是鄉下地區,沒甚麼工作機會,佩柏礦業的開採計畫,估計可以替當地創造一千個長期就業機會。

但是更多人擔心採礦會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破壞、甚至於摧毀阿拉斯加傳統生活方式。

佩柏礦業花了大錢探勘,確定阿拉斯加地下蘊藏豐富的貴金屬,它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礦和銅礦,估計未來八十年,可以產出五千萬盎斯的黃金以及240億公斤的紅銅。

問題是礦藏所在地點,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鮭魚棲息地,阿拉斯加今年鮭魚產值將近一億三千八百萬美元。



◆ 保護鯊魚 馬紹爾建立最大海上禁獵區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10-03

馬紹爾群島政府建立了一個全球最大的海洋鯊魚保護區,在這個範圍將近有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禁止捕獵鯊魚,或對鯊魚進行商業交易。

位於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人口只有六萬八千人,國家外匯收入主要是靠觀光及浮潛,近年來,附近海洋生態遭到破壞,備受威脅。

馬紹爾群島國會議員因此提議,建立一這個保護區,並與國際環保團體合作,共同落實保護鯊及魟魚在內的多種魚類,免遭人類過度捕撈,而瀕臨絕種危機。

根據這項新法,在保護區內將禁止任何有關鯊魚的捕撈或交易,同時在馬紹爾群島海域,一些特定的釣魚用具也在禁用之列,違規者將被處以最高30萬美元的罰金。

在此之前,帛琉兩年前,也成立一個鯊魚保護區,巴哈馬也跟進,但都沒有馬紹爾群島最新成立的禁獵區大,這個最新的海洋保護區相當於墨西哥或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土大小,但目前國際社會質疑的是,不論是馬紹爾群島或是帛琉,當局要如何在廣大的海洋中,落實鯊魚保護,監督不法。



◆ 雀巢新廣告 吸引狗狗耳朵

自由 2011.10.03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全球最大食品商「雀巢集團」(Nestle),計畫推出為狗兒特別打造的狗食廣告,利用高頻率的聲音吸引狗狗注意力,期望能攻佔寵物食品市場。

雀巢邀請美國的寵物行為專家,研究什麼樣的聲音可以吸引小狗,並以研究結果拍攝這段23秒的廣告,這個禮拜將在奧地利的電視台播出。

專家表示,狗狗的耳力比人類好2倍,可以聽到人類耳朵聽不到的頻率,分辨聲音的能力也比較好。廣告中有3種聲音是狗狗聽得到的,第一種是類似玩具發出的吱吱聲,一種是高亢的乒乓聲,還有一種是人類幾乎聽不到,只有狗才能察覺到的高頻音。

平常懶洋洋的狗狗會在「聽到」這則廣告時,衝向電視機並豎起耳朵聆聽,雀巢打算利用這點,鼓勵飼主購買該品牌的狗食。今年夏天德國也曾使用「有味道」的海報吸引狗狗注意,成功達到增加銷售量的效果。

販賣寵物食品一向是雀巢的強項,狗有乳糖不耐症,無法消化一般乳製品,雀巢為了贏得狗狗歡心,上個月還為狗狗研發出專門冰淇淋。去年寵物食物部門貢獻了公司銷售額的13%,銷售成長更是領先其他部門。

已開發國家食物銷售停滯之時,寵物食品的銷售卻還能持續增加。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調查,預計到2016年,全球狗食銷售將成長6%,優於包裝食品的5.3%。



◆ 滿州灰面鷲過境 看鷹柱奇觀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恆春報導】2011.10.03

雙十國慶3天連續假期,墾丁將再現旅遊熱潮,有飯店業者推出「雙十國慶住1晚送1晚」,全力招來客源;墾丁大街的民宿幾乎已被訂光,這一檔連續假期,除了賞山玩水外,還可到觀賞遨翔天際的灰面鷲、赤腹鷹。

飯店業者指出,此時赤腹鷹、灰面鷲已紛紛從北國南飛渡冬,並過境恆春半島,國慶日前後的清晨時分,可在視野開闊的社頂公園,看到赤腹鷹藉由熱氣流攀升,展翅高飛的「鷹河」壯觀景象。

傍晚時刻,可到滿州鄉里德橋附近,欣賞灰面鷲「落鷹」奇景,鷹群如黑點般,密密麻麻地越過山頭,順著熱氣流繞同心圓狀或龍捲風隊形緩慢盤旋,形成特殊的「鷹柱」奇觀。

屏東縣民宿協會總幹事劉協達說,今年國慶有3天連假,將是恆春半島從開學後,首度出現旅遊熱潮,也可能是跨年前唯一熱門檔期。

劉協達表示,墾丁大街的民宿在國慶連假幾乎都已被訂光,墾丁外圍,即恆春、滿州等地民宿也都有不錯的訂房率。

fsj 提到...

死海不再「死」 湖底發現新生命

【台灣醒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11.10.05

著名的觀光景點「死海」可能需要改名了,因為死海不再「死」了。潛水員之前在死海底部發現巨大火山口,而科學家證實火山口噴發出的淡水,孕育新生命。

死海其實不是海,而是位於約旦和以色列交界處的湖泊,之所以被稱為「死海」,是因為湖裡的鹽份密度極高,大型生物無法在此生存。

有時死海會出現神祕的波紋,因此許多人懷疑死海海底有生命存在。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有潛水員在死海底部發現一個巨大火山口,科學家發現,火山口噴發出含細菌的淡水,證實死海的確有生命存在。

報告指出,在火山口有強大的淡水不斷向上噴出,其中發現有微小的生命,和一般海洋中石頭縫隙中生物類似。研究顯示,這種細菌在高鹽度的湖水中,仍可大量繁殖,甚至能在水底中自由移動。

死海探險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每個潛水員必須攜帶40公斤重的配備克服死海浮力,因為死海高鹽量會讓人體漂浮在海面上。

據了解,聖經《約書亞書》第三至第四章提到,上帝為了使以色列人順利地通過約旦河,便叫河水停住,立起成壘,通往鹽海死海的水全然斷絕,以色列人便從乾涸的河底走了過去。

基督徒相信,耶穌是在死海附近接受洗禮;《聖經》也指摩西在死海附近,看見神應許以色列人以迦南地。

死海低於水平線四百米,是全球陸地的最低點,也是世界最鹹的水域。它也是美洲豹、野山羊和數種瀕危鳥類的孕育泉源,自成一個生態系統,其獨有的礦物不但具有治療作用,也給主要化工業供應化學原料碳酸鉀。

fsj 提到...

主人棄養 駭人貓吃貓 11慘死3存活

【陳秀玲、張企群/台北報導】2011-10-06 中國時報

台北市一名狠心飼主搬家,將十四隻貓遺棄於租屋處,造成駭人聽聞的貓吃貓事件;當房東與動物救援隊員破門查看時,發現十一具死亡多時、幾乎只剩零碎骨骼的貓屍,三隻活貓則奄奄一息。動物保護處四日已將全案移送大同分局偵辦。

大同警分局日內將傳訊飼主彭女到案,警方初步查知,廿九歲彭女,戶籍設在新北市新店區,但長期離家在外租屋,去年六月起,向曾姓二房東租下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一棟出租公寓三樓居住,今年六月悄悄搬離,去向不明。

動保處二日上午,接獲曾姓民眾緊急通報,指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某出租住宅彭姓女房客搬家,卻未將她飼養的十四隻貓一起帶走,希望派人協助將貓移置到動物收容所。

曾姓房東向前往協助的動保處人員透露,該房客於六月開始拖欠房租,因長期失聯他曾傳簡訊要她付房租,但都石沉大海,可是他數度經過這間屋子時,還聽見裡面有貓的叫聲,以為她人仍住在裡面。

由於彭姓女房客欠租太久,曾姓房東登門想要回房子,他不但聞到很臭的異味也聽見貓叫聲,於是通知動保處來協助將貓帶回收容所。不料,當他與二位動物保護檢查員及二位動物救援隊隊員進入屋內,驚訝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滿地貓糞且惡臭撲鼻,動保處人員判斷貓隻死亡時間已超過一個月。

參與處理的人員指出,僅存的三隻活貓出現怕人的反應,雖然外觀尚好,但是獸醫檢查後發現牠們非常瘦、貧血且有大量跳蚤寄生,目前由動保處獸醫師治療中;現場可清點的貓隻遺骸約有八隻,其中一隻只剩上半身、一隻已長蛆、一隻為乾枯全屍。

動保處人員判斷,原飼主搬走後,老弱的貓咪可能先死亡,其他貓咪因飢餓才啃食同伴屍體。該處已將貓隻殘骸帶回冰存供化驗。

動保處表示,依《動物保護法》規定,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致動物重傷或死亡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 棄養致貓吃貓 已掌握彭女身分 可處一年以下徒刑

【中廣新聞/林麗玉】2011-10-06

台北市大同區一名狠心飼主,今年六月悄悄搬家,將十四隻貓遺棄在租屋內,結果十四隻貓隻,因為無人照顧,發生駭人聽聞的貓吃貓。

台北市動保處表示,動保處接獲通報,二號發現時,已經有十一隻貓死亡,三隻存活,死亡的十一隻當中,八隻只剩下骨骸,全案已經移請大同分局偵辦,目前已經掌握彭姓女飼主的身分,依照刑法,虐待或傷害動物致死,將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再度有狠心飼主因搬家遺棄貓隻,甚至這些遭遺棄的十四隻貓隻,還發生駭人聽聞的貓吃貓,台北市動保處長嚴一峰說,這是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一棟出租公寓,一名彭姓女飼主,今年六月悄悄搬家,竟將飼養的十四隻貓隻遺棄在租屋內。

結果由於四個月無人照顧,屋內發出惡臭,鄰居忍不住報案,房東與動物救援隊員破門查看,發現十一隻貓隻已經死亡將近一個月,甚至還有八隻只剩下骨骼,三隻存活的貓則是也奄奄一息。

動保處長嚴一峰說,動保處已經在四日,將全案移送大同分局刑事偵辦。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致動物重傷或死亡者,依照刑法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過如果後續檢察官不起訴處分,北市動保處則也會依照動保法,罰款十萬到五十萬元不等罰款, 而且會公布飼主的姓名。

fsj 提到...

鰲鼓濕地 獲美景觀大獎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1.10.07

位於嘉義縣東石鄉、與東石港對望的鰲鼓濕地,經過林務局、中山大學團隊三年改造,已「改頭換面」成「候鳥濕樂園」;日前還獲得有「景觀奧斯卡」之稱的美國建築協會肯定,勇奪景觀分析規劃領域專業首獎,也是台灣首次獲獎。

林務局表示,鰲鼓濕地園區從五百六十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分析規劃領域年度首獎,上海世博後灘公園、新加坡雙溪布洛灣濕地公園等,也都曾獲這項大獎肯定。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科長羅尤娟指出,五○年代的鰲鼓濕地曾經是滄海,因台糖公司圍海築堤造陸,成為海埔新生地,種植甘蔗、稻米等,但隨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農場不再適合農作,反而成為台灣西南沿海候鳥遷移的重要棲地。

羅尤娟說,鰲鼓濕地最高曾記錄到兩百多種鳥類,包括黑翅鳶、小燕鷗、高蹺行鳥及黑面琵鷺等珍稀、保育類物種。她表示,鰲鼓濕地為亞洲候鳥遷移很重要的中繼站,還有絕佳水資源策略,讓濕地有雨水調節、防洪及淨化汙水等功能。

林務局預定十二月十七日開園,讓民眾、愛鳥人士體驗濕地之美。



◆ 紅樹林復育有成 又見彈塗魚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林園報導】2011.10.08

高雄市林園區高屏溪出海口紅樹林在今年5月被信昌化工以運送反應器為由,在興建臨時碼頭時刨除,包商經過4個多月的重新栽種,最近已見成效,林園紅樹林學會更在紅樹林濕地發現「彈塗魚回來了!」,而且1次就出現3種,顯示整個紅樹林生態已逐漸恢復,讓環保人士興奮不已。

林園工業區信昌化工在今年5月間因為要運送大型反應器,向第7河川局申請在高屏溪出海口附近建設臨時碼頭,當時因為必須刨除部分紅樹林,引發爭議,廠商允諾一定會恢復原狀。

經過4個多月的復育,紅樹林已重現「生機」,林園紅樹林學會理事長陳俊強表示,當初選種的是欖李種,比較耐乾、耐熱,所以生長情況還算不錯。

除了紅樹林復育成功,陳俊強也在紅樹林生態區發現指標性物種之一的彈塗魚,他說,彈塗魚在去年919水災後失去蹤跡,但最近青彈塗魚、大彈塗魚及彈塗魚同時現身,「沒想到這麼快就回來了!」

他指出,第七河川局從雙園大橋北側至出海口興建多個丁壩,連帶產生長條形的潮間帶,而彈塗魚出現則代表潮間帶泥質地產生,適合棲息,也具備初期的復育條件,學會正在評估潮間帶的穩定性,未來希望可以張紅樹林版圖。



◆ 加州禁魚翅 明年1月生效

【世界日報╱記者周喆舊金山灣區報導】2011.10.08

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7日宣布,他已簽署一項禁止銷售、交易和擁有魚翅的法案,以保護數量日益減少的鯊魚。這項禁令定2012年1月1日生效。

加州加入夏威夷、華盛頓、俄勒岡州及關島,實行禁止銷售和擁有魚翅,環保和維護動物權利人士稱讚說,此舉關閉了美國西海岸港口的魚翅貿易。

州長布朗在州首府沙加緬度以「保護海洋與環境」為由,簽署AB 376法案。該法案由州眾議員方文忠(Paul Fong)和胡夫曼(Jared Huffman)提出,將禁止在加州擁有及販售魚翅,明年1月1日生效。商家現有的存貨可販賣到2013年7月1日為止。

布朗在簽署法案後發表聲明說,將魚翅從活鯊魚身上割下後再把鯊魚丟回海裡,不僅殘忍,更危害海洋生態。他提到,研究顯示某些種類的鯊魚數量已經減少了九成,自然環境和商業捕魚都受到嚴重威脅。為了後代,他決定簽署禁魚翅法案。

州長辦公室指出,AB 376法案生效使加州成為夏威夷、華盛頓、俄勒岡和關島之後第五個禁魚翅的州。加州將和其他州一起為減少魚翅需求、保護鯊魚數量而努力。

加州眾議會今年5月23日以62票贊成8票反對,通過AB 376法案;州參議會在9月6日以25票贊成6票反對,通過法案。法案發起人認為,以烹飪魚翅為目的捕獵鯊魚,已經導致全世界鯊魚數量顯著減少。

加州華人社區對此法案產生極大爭議,亞裔議員也對此法案意見分歧。提出此法案的州眾議員方文忠在州長簽署法案後表示,布朗的決定將保護海洋生態,有助於防止鯊魚數量的銳減。他指出,世界第二大魚翅消費地的加州,現在成為全球保護鯊魚的合作夥伴,一起禁售魚翅。

加州是亞洲之外,最大的魚翅羹市場。反對此法案的加州參議員劉雲平說,此法案只禁止售魚翅,卻允許繼續食用鯊魚的皮和肉,他7日發表聲明說:「我尊重州長的決定,現在希望支持此法案者集中於保護鯊魚,如因肉被食用而瀕危的白斑角鯊。」反對此案的華人認為,不禁捕殺鯊魚,對針對魚翅禁止食用,就等於是歧視華人。

美國水域已禁止獵鯊取翅,批評者估計,漁民每年為取得魚翅獵殺7300萬隻鯊魚。布朗說,研究估計一些沙魚的數量已經減少90%以上,「為了未來世代的利益,我簽署此法案」。

這個法案受到許多名人和愛護動物機構的支持,如好萊塢女星波黛瑞克、前NBA球星姚明、美國和國際愛護動物協會等。

布朗7日也簽署了方文忠提出的另外一項法案,將允許現在庫存的魚翅可在2013年7月1日前繼續銷售,法案中也明確規定,非商業捕魚者捕到鯊魚仍可以吃魚翅,或把鯊魚製成標本。此外,把鯊魚成做標本,或把魚翅捐給研究或醫療機構,不受禁令的限制。

fsj 提到...

棲息地被佔惱怒 大象反撲「吃」人!

TVBS 2011/10/10 陳俊諺

印象中,大象體型雖然巨大,個性卻相當溫馴,不過在印度這幾年來,卻發生上百起大象攻擊人致死,甚至活活把人吃掉的不尋常事件,專家追根究底才發現,原來人類開墾農田及茶園,入侵了象群居住的山林,大象才會向人類展開反擊。

印度民眾虔誠地向象神膜拜,數千年來,當地人與這種神聖又溫馴的巨獸,和平共存、相安無事,不過最近幾年,情況卻出現了180度的大轉變,人象衝突幾乎每天都在激烈上演。動物學家薩摩尼:「你看看,大象對著我們豎起雙耳、站定地盤,這就是擺出姿態說,你不離開,我就要大開殺戒了。」

村民大聲鼓譟,甚至連槍砲都派上用場,目的就是要嚇跑趁著夜色,入侵農田的野生大象。薩摩尼:「我們站在村民賴以維生的田裡,要是作物被(大象)破壞,村民就沒有食物,大家都沒得吃。」

夜視鏡頭清楚拍下,象群倉皇逃回森林的畫面,這一晚雙方都沒有傷亡,但大象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卻屢屢上報,甚至曾有1年內,多達200人被大象踩死。

其中這種情況,又以印度的東北部最為嚴重,大象變成兇猛動物,讓家屬傷痛欲絕。村民:「這是(她的)父親,這是兒子。」薩摩尼:「天啊,妳的遭遇太悲慘了!」

幾年前的一起「大象連續殺人」事件,更是震驚了全印度。野生動物官員:「當地村民試圖趕走大象,那隻象衝向人群,殺死了一位村民。」

隨著大象不斷出擊,死亡人數迅速攀升到17人,居民大舉搜捕,終於擊斃逞兇的大象,甚至還在牠的胃裡頭,找到了人類的DNA,也就是說草食性的大象,竟然變成了噬血的食人怪獸,不過追根究底,要怪的其實還是人類自己。

薩摩尼:「印度人口暴增,導致人類侵入,昔日溫和巨獸的地盤,隨著大象日漸失去世居的叢林,激烈衝突就變成求生方式。」

人類為了滿足經濟的需求,大舉入侵象群的棲息地,將森林開發為農田或茶園,象群才會忍無可忍,被迫展開反擊,因為牠們也要求生存。保育人士:「我們得確保在公有土地上,大象可以安全自由來去。」

在人類開發與動物保育取得平衡前,專家表示,像這樣的衝突對峙,恐怕還會持續上演。



◆ 菟絲子蔓延 森林生態面臨浩劫

政府無積極防治措施 學者憂心

記者陳建志/專題報導 2011.10.11 自由

被稱為「植物殺手」與「黃色吸血鬼」的菟絲子,在太平、大里等地都有蹤跡,其中尤以日本菟絲子危害最大,不過包括市政府和林務局,至今都無具體的防治措施,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對此憂心忡忡,擔心政府忽視無積極防治措施,一旦蔓延進入原始森林,恐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細心的民眾前往山林小徑、河邊或海濱時,經常會看到草地或樹上遭金黃色的小藤蔓覆蓋,民眾不要以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實這是有「植物殺手」與「黃色吸血鬼」稱號的菟絲子。

大屯區常見肆虐蹤跡

以大屯區來說,不少地方都可發現日本菟絲子和平原菟絲子肆虐的蹤跡,像太平區太堤西路、太堤東路旁的堤防護坡,到處長滿平原菟絲子;太平一江橋上游及大里健東路堤防和附近山區,則可看到「日本菟絲子」覆蓋、纏繞林木的景象。

楊國禎表示,二○○二年時,他首次在太平一江橋附近發現外來種的日本菟絲子,它的藤蔓像是粗米粉一般,一旦爬上樹,會以吸盤插進樹枝、樹幹吸收養分,過程就像「萬蛇鑽洞」、「吸血鬼」一般,更會以「跳躍」的方式迅速蔓延。

楊國禎表示,包括大坑、太平和霧峰都可看到日本菟絲子蔓延的跡象,若不儘早防治,一旦侵入原始森林,因樹木緊密相連,將以飛快的速度擴散,一旦原始林木枯死,恐造成生態浩劫。

楊國禎表示,因菟絲子生命力強,只要留下約十公分的斷莖,不到半年就能擴散布滿整棵樹,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將被日本菟絲子寄生的枝條,甚至是整棵樹砍除,而細根的菟絲子,則要將被寄生區域的植物全部拔除,並以火焚燒。

林務局東勢林管處作業課課長黃琳捷表示,目前在所轄的林班地,還未發現菟絲子大量入侵跡象,若發現也都會立刻摘除,不過坦承這幾年菟絲子有蔓延跡象,包括太平、豐原、東勢和清水等地,都可看到菟絲子的蹤跡,勢力範圍已拓展到市府和林務局管轄範圍的交界處。

農業局保育科長邱松山認為,一般菟絲子若長在耕作區域,因農民會拔除,並不會危害作物,至於日本菟絲子屬外來植物,目前台中市範圍並不大,並不像小花蔓澤蘭有防治計畫,就連中央也無防治措施,不過未來若經費許可,會考慮進行防治,並僱工拔除菟絲子。



◆ 科學家在智利近海發現世界最大病毒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10-11

生物學家從智利沿岸的海水中,分離出目前所知地球上最大的病毒,它大概有一般病毒的10倍到20倍大,科學家替牠取名叫「百萬病毒」。

在百萬病毒被發現以前,地球上最大病毒是1992年在英國一個水塔裡發現的「彌彌病毒」。

新發現的百萬病毒,直徑大約0.7微米。一微米是百萬分之一公分。它只要用普通顯微鏡就可以看到,不需要用到電子顯微鏡。

病毒無法自行分裂,必須通過宿主細胞才能複製。百萬病毒和彌彌病毒的外緣都有著毛髮般的結構,動物學上稱之為「纖絲」。

研究顯示,百萬病毒有上千種基因,在實驗室裡,它們會侵犯變形蟲,透過顯微鏡,科學家看到百萬病毒透過大型的細胞器,也就是細胞裡的細胞入侵變形蟲。

fsj 提到...

牛蛙入侵台大 螢火蟲恐滅跡

中央社 2011.10.13

每年夏季,在台灣大學校園內的生態池總可看到點點螢火蟲飛舞,但近期生態池遭人隨意放生牛蛙、鱉、金魚等生物,不但威脅到原生種蛙類,螢火蟲更面臨滅跡的危機。

台灣大學農業試驗場管理人員表示,生態池整修完工後,就放養黃緣螢,每年夏天晚上,在農場入口附近都可看到螢火蟲身影,但今年8、9月開始,陸續發現有人在生態池放生牛蛙、泥鰍、金魚、吳郭魚、琵琶鼠、鱉、烏龜等生物,嚴重破壞生態池的環境。

台大農場人員指出,牛蛙體型龐大,又愛吃會動的昆蟲,血盆大口一張,不但螢火蟲幼蟲倒大楣,連澤蛙、貢德氏蛙等原生種蛙類也可能性命不保;而民眾或學生看到大批的金魚,常會忍不住餵食,也使得生態池水質變差。

台大農場人員表示,一旦發現被隨意放生的生物,就會立即捕撈,但深怕「捕撈的速度趕不上外來物種的繁殖速度」;而生物都有原本生活的地方,隨意放生會影響原生種,造成基因混雜,生物也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死亡,所以「隨意放生等於放死」。

台大農場人員也表示,生態池附近都有立牌警語,提醒不要隨意放生和餵食,但由於校園是開放性空間,很難時時刻刻注意,除了請學校駐衛警協助加強巡邏外,也希望民眾不要隨意放生,讓螢火蟲能保有棲息地。



◆ 景美溪酸得像可樂 偷排者停工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1.10.13

台北市與新北市交界的景美溪日前飄散刺鼻酸味,新北市環保局驗出水質氟化氫嚴重超標115倍,酸鹼值達市售可樂碳酸飲料酸度,日前會同環保警察隊查出是新店區的台灣玻封公司,將廢水偷偷排放至景美溪造成,除勒令業者停工外,昨天將全案移請檢方偵辦。

北市環保局上月6日檢出景美溪下游寶橋3號水門的水質有異常,酸鹼值達市面販售的可樂碳酸飲料酸度,立即通報新北市環保局協助追查汙染源。

新北市環保局啟動重大環境汙染應變機制,連日出動新店環保派出所稽查人員,運用科學儀器沿下水道系統追查汙染源,9月14日發現汙染源是新店區寶高路統帥工業園區內的台灣玻封公司。

環保局說,氟化氫是有劇毒的強烈腐蝕劑,也是環保署公告的有害健康物質;玻封公司涉嫌以氟化氫進行晶圓蝕刻製程,並將廢水管偽裝成雨水管,再把廢水繞流到廠區300公尺外的溝渠排放後,流入景美溪。

環保局當場勒令業者停工並採水化驗,檢驗報告昨天出爐,發現酸鹼值高達2.98、氟化氫濃度每公升1730毫克,超過法規標準的115倍;化學需氧量每公升2120毫克,超過法規標準21倍,確認是重大水汙染案件。

環保局說,依水汙染防治法規定,事業違法排放廢汙水可處6萬至60萬元罰鍰,若排放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放流水標準,最高可處負責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民眾若發現任何汙染問題,請立即通報環保局公害陳情專線228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