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1

陸航太白皮書 繪5年遠景

◆ 陸航太白皮書 繪5年遠景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1123000144.html

【特派記者劉曉霞/北京報導】2011-12-30 旺報

大陸昨天發布《2011中國的航太》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採用無毒推進劑,運載能力較現行大幅提高超過2倍;5年內還將展開載人登月前期規畫論證,並啟用海南航太發射場。大陸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張煒說,神九、神十將在明年發射,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大陸政府繼2000年和2006年以後,昨天發布第三部大陸航太白皮書,《2011中國的航太》白皮書共分五部分,包括: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宗旨與原則、2006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5年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白皮書並將未來5年主要任務分為9項。

長征五號 推進劑無毒

張煒指出,未來五年大陸航太主要任務將進一步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重點建設太空基礎設施、實施一批重大航太科技專項,分成太空技術、太空應用、太空科學等方面,包括:繼續實施載人航太、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

張煒說,「長征五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從現有的9.2噸提高到25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將從5.5噸提高到14噸,同時「長征五號」採用的是綠色環保、無毒無汙染的推進劑。

白皮書中指出,「長征六號」是新型快速發射運載火箭,可運載超過1噸,到70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長征七號」運載能力將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5.5噸。

載人登月 繞、落、回發展

白皮書還提到,未來5年將展開載人登月前期規畫論證,以「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推進月球探測,完成海南航天發射場建設並投入使用。

張煒指出,未來還將建設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框架,進一步完善地面系統建設和衛星應用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長期、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擴大應用規模,促進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張煒說,2006年至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完成67次發射任務,把79個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包括74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含4顆國外研製衛星)、2顆月球探測器、2艘飛船和1個目標飛行器。

張煒還提到,透過大力發展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使航太活動直接帶動社會進步、提升國民經濟和帶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譬如「風雲二號」就對大陸13年來對颱風監測無一漏網,使得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明顯減少。

張煒也以太陽能產業為例,他說,關鍵技術就是來自空間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二次開發,北京奧運時,傳遞火炬和主火炬點火也是透過火箭發動機燃燒技術轉化而來的。

※ 相關報導:

* 首座天文台開幕 和平國小好星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30/today-south3.htm

屏東縣第一座天文台!為展現多元科學教育,縣府在和平國小設立天文台,昨天開幕,未來將結合各科教育以天文科教主題活動



◆  薩摩亞向錢看 12月30日變不見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813661.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1.12.30

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和鄰近的托克勞群島從29日午夜起,把國際換日線從該國西方移到東方,也就是把時間撥快24小時,跳過30日,直接進入31日。

國際換日線通過太平洋中央,大致沿經度180度線,由於沒有任何國際組織強制畫線,太平洋國家可依各國喜好把換日線畫成鋸齒狀。

119年前,薩摩亞為了與美國加州做生意,把換日線畫在該國的西方,成為全球每天最晚結束的國家之一,與鄰近的美國夏威夷僅有1小時時差,與加州舊金山有3小時時差。

但如今薩摩亞主要貿易夥伴已從歐美換成紐澳、中國大陸和環太平洋國家,若不調整時區,薩摩亞比鄰近的紐西蘭晚23小時,比澳洲東部晚21小時。

薩國政府在今年6月通過法令,調整國際換日線位置。根據政府規定,由於調整過程中消失了30日這一天,原本預訂在30日工作的勞工,可不勞而獲,得到完整的1日薪資。

與薩摩亞同時調整時區的還有由三座環狀珊瑚礁島組成的托克勞群島,這是由紐西蘭管理的非自治領土,人口僅1500人。

薩摩亞有18萬6000人,原本以欣賞地球最晚的夕陽吸引觀光客,更換時區後,這個賣點沒了。但有新賣點:由於緊鄰的美屬薩摩亞時區仍與加州相近,但比薩摩亞晚一天,因此觀光客到薩摩亞慶祝特別的日子,可以在同一「天」慶祝兩次。

更改換日線有前例,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在1995年更改換日線,以避免國內不同地區落在不同時區。

※ 相關報導:

最大木星衝 錯過再等11年
 

17 則留言:

fsj 提到...

銀河系的顏色 如春日降雪

【張嘉浩/綜合報導】2012-01-13 中國時報

人類身處的銀河系究竟是什麼顏色?恰如其名,天文學家比較其他星系的恆星種類後認定,銀河系整體的顏色是白的,色溫介於老式白熾燈泡與正午直接的日照之間。如果以自然景物來想像,那麼春日的降雪差可比擬。

匹茲堡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助理教授紐曼(Jeffrey Newman)十一日在第二百一十九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宣布此發現。

由於銀河系存有大量塵埃,從系內的地球觀察,無論哪個方向,只能遠及一或二千光年。紐曼以「史隆數位巡天計畫」(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測量數據為本,比較銀河系的總質量與恆星形成速率,從其他星系尋找近似銀河系者。

史隆數位巡天計畫確定了數以百萬計之天體的位置與絕對亮度,並獲得逾一百萬個天體的多色測光資料和光譜數據。而恆星表面顏色取決於其表面溫度,越低者越偏紅,越高者偏藍。

經過分析後,紐曼發現,銀河系核心較泰半的螺旋星系要紅,四周纏繞的旋臂則是藍色的,而銀河系整體之顏是白的,也像「日出後一小時或日落前一小時的春雪」。



◆ 銀河系行星 多達近百億顆

【張嘉浩/綜合報導】2012-01-13 中國時報

夜空有無數恆星閃爍,周圍雖看來黑暗無物,但國際天文學團隊推斷,其實每顆恆星都有至少一顆行星環繞,換言之,沒有一顆恆星是「寂寞」的,而僅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行星就多達近一百億顆,其中一些應該擁有能夠孕育生命的環境。

近十五年來,由全球廿餘個國際機構與大學合組的研究團隊以「重力微透鏡法」探測,發現近七百顆太陽系外行星,這也意味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存在更多行星。

光受到天體質量所形成的重力作用後,會像經過透鏡一樣偏折。重力微透鏡法係利用遙遠恆星的重力,將擁有行星之更遙遠的恆星群發出的光放大,讓星群更加明亮。

研究團隊十一日在德州奧斯汀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AAS)第二百一十九屆年會上發表新發現,相關報告刊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周刊。

近年來的太陽系外行星多由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該團隊十一日也在AAS會議上宣布,發現三顆歷來所知體積最小的系外行星,它們環繞紅矮星「KOI-961」,直徑分別只有地球的七八%、七三%與五七%。

fsj 提到...

今年13號星期五有3個 間隔13周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3日電】2012.01.15

對害怕13號星期五的人來說,今年可能不好過,因為有三個13號星期五,分別是1月、4月和7月的13號。通常一年只有兩個13號星期五,而2011年只有一個。

不僅如此,今年是自1984年以來,再次見到三個13號星期五的間隔都為13周。

每數年就會有三個13號星期五,上一次是在2009年,下一次是在2015年。被稱為13博士的德拉瓦大學數學教授佛恩斯勒說,2012年的特別之處是它是閏年,下一個有三個13號星期五的閏年是2040年。

佛恩斯勒說,很難對13號星期五沒什麼感覺,「我發現世界上95%的人都對某些東西有迷信,另外5%的人是說謊者。」

13號和星期五經常出現在神話、靈異和宗教傳統中,在基督教中,13個人出席了耶穌被猶大出賣前的最後晚餐,而耶穌是在星期五死亡。北歐神話也警告13個人一起吃飯有可怕的後果。此外,13號星期五是中古世紀「聖殿騎士」被監禁的日子。

佛恩斯勒說,其實13號星期五並不少見,在400年期間,13號落在星期五共有688次,比落在任何其他日子都多,在13號星期五出生的名人包括卡斯楚、美國西部大盜卡西迪等人。

13號星期五和其他的迷信,如在室內撐傘、打破鏡子、黑貓跑過前方、從梯子下走過、數字666會帶來厄運,交叉手指、對許願雞骨許願、敲木頭、兔腳吉祥物、撿起一分錢、新手賭博或競賽會有好運,都有神話、歷史習俗、文學歌謠、宗教傳統的背景,有些可警告人避免危險的行為,有些是「自我應驗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fsj 提到...

俄火星探測器 墜落南智利外海

中央社 2012.01.16

俄羅斯新聞社引述軍方官員報導,俄國任務失敗的火星探測器今天墜落智利海岸外很遠的太平洋中。

國營俄羅斯新聞社(RIA)和伊塔─塔斯社(ITAR-Tass)引述航太防衛隊(Aerospace DefenceForces)發言人左洛圖金(Alexei Zolotukhin)的話說,火星探測器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的殘骸碎片墜入智利南部海岸外威靈頓島(island ofWellington)西邊1250公里的太平洋海中。

航太防衛隊聲明說,福保斯-格朗特墜落過程中起火燃燒,殘骸碎片散落智利南海岸外的太平洋中。

左洛圖金指出,俄羅斯追蹤設施一路監視福保斯-格朗特的墜落,「這使我們能正確查知福保斯-格朗特墜落的地點和時間」。

他說:「根據防衛隊任務控制中心的資訊,福保斯-格朗特的殘骸碎片應已於格林威治時間17時45分墜落太平洋中。」

福保斯-格朗特去年11月9日發射,進行探查火星最大月球的任務,但因故被困在地球軌道,並在軌道愈飛愈低,以及受地球引力吸引的影響下,最後掉進大氣層墜落地表。

目前不清楚福保斯-格朗特掉落大氣層過程中未燒盡的所有殘骸,是否全落入海中。

由於地球上部的大氣層受到太陽活動的強烈影響,經常會有變動,福保斯-格朗特墜返地表的時間和地點一直無法確知。

價值1億7000萬美元的福保斯-格朗特,是墜落地球最重及有毒殘骸最多的太空垃圾。

不過專家說,福保斯-格朗特太空垃圾構成的危險不大,它的有毒火箭燃料、鋁質燃料槽以及大部份結構會在大氣高空中燒毀。

fsj 提到...

中大發現新行星 叫它吳大猷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1.17

2008年2月,長駐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助理林啟生,與廣州中山大學觀測員葉泉志共同發現一顆小行星,編號為256892小行星;去年6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命名為「吳大猷」 (Wutayou)。這顆小行星證書及模型今天正式送給吳大猷基金會。

2012年物理年會開幕式今天下午在中正大學舉行,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將這顆小行星的證書及模型,頒贈給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感念「近代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先生對科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周翊表示,天文與物理的關係十分密切,天文學能蓬勃發展,來自於物理的重要基礎。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大猷」,不僅向物理大師致意,更有飲水思源的意涵。

葉永烜表示,「吳大猷」小行星位於火星及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而目前國際天文界發現並確認的十幾萬顆小行星中,中大發現的就占了800多顆。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鹿林天文台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的地方之一,發現紀錄數量居全球第47名,展現台灣人「以小搏大」的精神。

「吳大猷」小行星是個直徑約幾公里的小型星體,目前位於天秤座附近,距地球約2至4個天文單位、亦即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2到4倍。由於目前尚未從天文望遠鏡看到其光譜,不知明亮度和形狀,只能約略猜測是個不規則形的星體。

葉永烜說,中大發現的小行星,一旦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後,就有命名權。這幾年以人物命名的小行星的有「溫世仁」、「李崇華」及「李國鼎」,以團體命名的有「慈濟」及「雲門」,至於以地域命名的則有「桃園」、「嘉義」、「南投」及「中央大學」等。

fsj 提到...

實行40年 閏秒機制可能不保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1.19

在全球實施40年的閏秒機制可能將在本周廢除,人類歷史上頭一遭,「一天」的長度與地球自轉一次的長度脫鉤。

主管閏秒機制的國際電信聯盟19日在瑞士日內瓦開會,決定是否廢除此一機制,許多人預料各國代表將決議廢止。

閏秒機制從1972年開始運作,目的是讓世界標準時間(UTC,或稱世界協調時間)與地球自轉周期一致。世界標準時間以全球各地實驗室約400個原子鐘為基準,有時必須加入閏秒調整,因為地球自轉周期會略慢一點,這種情形無可避免,且是不規則出現。

由於有閏秒,全球電腦系統必須以手動方式做出調整,這讓電腦網絡、行動電話系統及其他高科技基礎設施可能會發生大規模出錯狀況,因此美國和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希望終結這項延續40年的傳統。

國際電信聯盟表示,去年16個成員國中的13國投票結果傾向廢除閏秒機制。

英國、中國大陸和加拿大反對廢除此機制,因為這會造成世界標準時間和地球自轉周期的差距愈來愈大。閏秒機制有助於仰賴精準時間運作的電信業,而地球自轉一次和原子時間的差距是每100年約有15秒的落差。

距今最近一次閏秒發生在台灣時間2009年1月1日上午7時59分59秒。

國際電信聯盟若通過廢除閏秒,決議仍需經過本月23日至2月17日舉行的該聯盟世界無線電通信會議核准。



◆ 俄探測器失靈 美雷達惹禍?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2012.01.19

俄羅斯太空總署一名官員指稱,美國設在大洋洲馬紹爾群島的一個雷達,可能干擾俄羅斯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Phobos-Grunt)的電子通訊,導致它去年底升空後失靈。但該官員強調,相信美方並非刻意進行干擾。

中新社報導,自日前外界稱俄太空總署署長暗示航天事故與外國作祟有關以來,俄媒17日開始出現類似言論。俄新社更援引「福布斯-土壤」飛行分析委員會負責人科普捷夫的話指出,「福布斯-土壤」在繞地球第二周飛越美國雷達上空時,美國雷達確實曾以針對小行星運行軌跡的程序進行運轉。科普捷夫並稱,俄方正在分析美方雷達運作可能對火星探測器產生的影響,將在近期進行地面試驗。

俄副總理:不排除受擾

據報導,負責調查近期航天事故的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17日也對媒體表示,不排除「福布斯-土壤」曾受雷達干擾的可能性,「不過但願這不是事實」。然而有航太專家指出,「福布斯-土壤」失控前並未飛越美國上空,而中國及歐盟直接參與該項目,更讓美國不可能出手阻撓或干擾。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前高層也反駁「雷達干擾」說,他稱根本原因是俄火星探測器本身出現故障,俄羅斯不應把責任歸咎於其他國家。

載有中國「螢火一號」

據報導,載有中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去年11月9日發射後,因未能正常變軌飛往火星而停留於近地軌道失控,於本月15日墜入太平洋,這是俄羅斯近15年來的首次火星探測行動,而俄羅斯此前的火星探測史上也有多次敗筆。

報導指出,針對近期航太事故頻發,俄總統麥維德夫跟總理普亭責令徹查。按計畫,俄太空總署應在本月26日遞交事故調查報告。

fsj 提到...

實驗點子上太空 台3組角逐

中央社 2012.01.19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19日電)谷歌公布自去年10月號召的YouTube太空實驗計畫的60組決賽入選名單,其中有3組台灣作品入選,分別來自台北、新竹、台南,角逐將實驗放到太空付諸實現的機會。

谷歌(Google)台灣今天在台北舉辦記者會,邀來已進入YouTube太空實驗計畫(Space Lab)決賽的台灣3組同學,希望幫他們匯集網路投票人氣,爭取將實驗送上太空的機會。

YouTube「太空實驗計畫」,是去年10月由谷歌YouTube、聯想(Lenovo)、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歐洲太空總署(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太空探險旅遊公司Space Adventure共同舉辦的計畫。

計畫是號召全球14到16歲、17到18歲兩組年齡層青少年,提出各種放上太空實驗的構想,構想用YouTube拍成2分鐘短片,透過一連串票選、評選,最後將選出2組優勝的點子,真的在距離地球250哩外的國際太空站(ISS)上實地進行實驗,且全程透過YouTube直播。

谷歌台灣表示,這60組作品是從全球2000件作品中選出,之後會放在YouTube由網友投票選出6組,再進行選出最後獲勝兩組的決賽。

台灣的3組分別來自台北、新竹、台南,點子包括研究泡泡在無重力中的完整性、在國際太空站種植馬鈴薯的可行性、無重力狀態下介面活性劑的表面張力,同學們表示,都是因為平常愛看YouTube,發現這個計畫;這3組也是入圍60組中唯3組華人團隊。

谷歌台灣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在各種國際競賽中,常可以看見台灣年輕人從來不缺席;這次Space Lab從全球2000多份稿件中脫穎而出的60件,有18件來自亞太地區,裡面印度占9件,台灣占3件,以人口比例和參賽件數的獲選率來看,台灣參賽素質很高;讓年輕人有想像力,且可以去實現,正是平台重要的功能。

谷歌台灣也幫台灣同學拉票,請網友到YouTube網站,搜尋「Space Lab」就可進入主頁面,點選「開始投票」,就可瀏覽進入決選的60部短片,而搜尋台灣短片,只要在綠色的搜尋框中打上「Taiwan」,就可以找到台灣入選影片。

fsj 提到...

閏秒存廢難喬 2015再定奪

中央社 2012.01.20

瑞士日內瓦今天舉行的計時會議,未能就是否廢除40年來的「閏秒」作法達成協議。國際電信聯盟(ITU)決定將此問題擱置到2015年再作定奪,並稱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閏秒是為讓原子鐘時間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週期一致,額外增加的秒數,於1972年採用。

ITU無線電通信大會(Radiocommunication Assembly)主席傑米生(Alan Jamieson)在會議結束時說:「我們將決定暫不通過,此事將交給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

太陽和月亮引力會減慢地球轉動速度,加上潮汐和地震活動,幾乎不知不覺造成自然時間變動。

為了調整與原子鐘的落差,過去40年必須增加34秒,而全球最精確時鐘和電腦系統全採用原子鐘。全球電腦系統必須相應做出調整,這讓電腦系統容易出錯,連同美國和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希望終結延續40年的閏秒傳統。

但英國、加拿大、德國和中國大陸全反對。閏秒機制有助電信業,但會導致依地球運轉定義的時間和原子時間每100年出現約15秒的落差。

fsj 提到...

宇宙探秘…地中海底 將建巨型望遠鏡

自由 2012.01.23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二十二日報導指出,歐洲科學家將在地中海海底三公里的深海打造一具價值兩億一千萬英鎊(約台幣九十八億元)、長逾八百公尺的巨型深海望遠鏡,目的則為鑽研宇宙奧秘。

這具「立方公里微中子望遠鏡」(KM3NeT)將偵測自外太空射入地球的微中子,這些高能量粒子通常在不被注意的情況下直接穿透地球,科學家希望這具新望遠鏡能讓他們捕捉到微中子留下的痕跡,並藉此以嶄新的方式來檢視宇宙。

造價台幣98億元 由歐盟資助

這項由歐盟資助的計畫剛被歐洲天文物理學基礎建設評估選為重點項目,很有可能揭露宇宙中最重要事件,包括超新星、甚至大爆炸的更多細節。

據信微中子是超新星爆炸後,或超大質量黑洞的殘餘物質所散發出來的一種次原子粒子。由於微中子鮮少與其他物質互動,科學家希望微中子能提供有關宇宙中目前光線尚無法抵達地球部分的相關資訊,以便進一步瞭解黑洞與超新星內部的秘密。微中子還可能協助科學家首度找到黑暗物質,這種神秘物質不會發出任何光線,但據信超過八十三%的宇宙是由這種物質所構成。

據參與這項計畫的英國雪菲爾大學微中子物理學家湯普森表示,這具望遠鏡將打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因為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宇宙的知識都是透過使用不同頻率的電磁光譜如可見光與X光等所蒐集而來,但使用微中子來探索宇宙卻是全新的概念,可能帶給科學家全新的觀點。

微中子移動的速度接近光速,通常會在不撞擊任何物體的情況下穿透地球,但偶爾也會與原子相撞。透過在密度較空氣更高的水底興建望遠鏡,科學家可增加微中子在海中與原子相撞的機會,微中子與原子相撞時會散發出另一種稱為緲子(muon)的粒子,還會製造發出短暫藍色閃光、可被感應器偵測到的震波。科學家可從感應器的紀錄回溯出光線方向以判定微中子來源,建立起天空的藍圖。

科學家目前已在法國南部海岸設立了一具體積較小的原型望遠鏡,並希望能在三年內開始打造另一具體積較大的原型望遠鏡。



◆ 大陸女太空人 今年可望首度升空

中央社 2012.01.25

根據中國大陸的航太規劃,2012年底前將進行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太空船與天宮一號的兩次交會對接,如無意外,其中一次的載人太空計畫中會出現大陸首位女性太空人。

大陸去年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交會對接。天宮一號是中國自行研發的目標飛行器,用途是當做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也是中國太空實驗室的雛形。

大陸首批太空人中有14名男性,其中6人完成過任務;第2批太空人為5男2女,而女太空人可望今年參加交會對接任務,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向香港中通社表示,女太空人是上神舟九號還是上神舟十號,要看她們訓練的結果來確定。

據了解,女太空人在訓練時和男性的要求幾乎一致,只是考慮生理原因,會在力量、強度上略有降低,在諸如艙內設備操作、失重狀態適應等方面的訓練,和男太空人完全一樣。

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最近透露,兩名即將執行載人航太任務的女太空人正在加緊訓練,狀況很好,「她們已做好了飛天的準備。」

報導表示,兩名候選女太空人已經完成基礎訓練,現已轉入專業技術及交會對接任務訓練,訓練重點是手控交會對接技術,每天的訓練強度和複雜程度與男太空人並無不同。

「紫荊」雜誌月前報導,現在預選的女性太空人中,來自山東煙台的王亞平和濟南空軍出身的劉洋,至少有1個會參與飛行任務。

外國的經驗顯示,女太空人進入太空,和男子一樣可以適應航太的特殊環境,尤其是較長時間的飛行,有女太空人的參與,有利於載人航太任務的完成。

全世界至今已經有56名女太空人飛上太空,其中美國46名,前蘇聯和俄羅斯3名,加拿大、日本各2名,英國、法國和韓國各1名。

fsj 提到...

陸發布全月圖 解析度全球第一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2012.02.07

大陸國防科技工業局昨天公布由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拍到的七公尺解析度、百分之百覆蓋全月球的影像圖。大陸科學家表示,這是迄今全球公開發表最高解析度的全月圖。

大陸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說,「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其他國家發布過優於七公尺解析度、百分之百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

大陸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嚴俊指出,高解析度影像,可以找到在較低解析度圖像中不可能發現、更細緻的地理結構,為月球科學研究打開新的窗口。

諸如,高解析度影像可以獲得月球構造的更多細節,深化對月球地質構造的研究;還能夠識別更多的月球表面撞擊坑,增加統計的樣本,獲得更精細的月球年代學資料,為月球構造演化研究提供更豐富的資料。

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熹說,「美國等探月先行國家早已具備拍攝到更高解析度月球影像圖的能力,但是尚未發表過比中國更高解析度的全覆蓋全月圖。」

嫦娥二號全月影像圖解析度為七公尺,比嫦娥一號所獲全月圖一百廿公尺的解析度,提高十七倍。童慶熹比喻兩者的差別說,「嫦娥一號只能發現機場、港口;嫦娥二號可以發現機場上的飛機和港口裡的輪船。」

「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於2010年十月升空,搭載的CCD立體相機,當月就開機工作,迄2011年五月,獲取不少月球影像資料。大陸科研人員經過半年努力,完成七公尺解析度月球全影像圖的製作,共七百四十六幅,總數據容量約八百GB。

嫦娥二號已獲得解析度優於一點三公尺的月球虹灣地區圖像。童慶熹表示,「虹灣地區是2013年嫦娥三號著陸月球的主要候選區,現在高解析度全月圖為最終確定平坦落點,提供更多的基本資料。」

「確保嫦娥二號獲取月球影像圖,資料傳輸和資料處理圖像製作都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嫦娥二號探測器有效載荷分系統主任設計師、CCD相機的主要負責人趙葆常說。

趙葆常形容,「如果說嫦娥一號相機是一隻單眼,那麼嫦娥二號則用了九十六隻單眼組成的複眼去觀察月球」,「嫦娥二號圖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月球抗擊坑邊緣的細紋,非常漂亮。」

fsj 提到...

木星再添2衛星 總數達66顆

中央社 2012-02-15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今天表示,天文學家近期發布消息,太陽系最大行星、擁有最多衛星的木星再添2顆新衛星,總數達到66顆,衛星次多的是第2大行星土星,擁有62顆衛星。

天文館表示,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的謝柏德(S. S. Sheppard)在去年9月27日時以6.5米望遠鏡觀測到這2顆衛星,編號暫訂為S/2011 J1和S/2011 J2;S/代表衛星,2011代表發現年度,J1和J2代表2011年中發現的第1顆和第2顆木星(Jupiter)新衛星。

S/2011 J1距離木星約2015萬5000公里,繞木星公轉一周約582天;S/2011 J2距離木星約2332萬9000公里,繞木星公轉一圈約725天。這兩顆衛星形狀不規則,繞木星公轉的方向與木星自轉方向相反,其直徑僅約1至2公里,比月球的3476公里小很多,無法以一般望遠鏡觀察。

包含這2顆新衛星在內,木星66顆衛星中,有52顆都是這類逆向不規則衛星,且絕大多數位在離木星比較遠的外圍區域。有天文學家認為,這類衛星是被木星重力捕獲的彗星或小行星,而不是和木星一起形成的原生衛星。

目前這2顆新衛星還沒有正式名稱,若未來有人提議,再經由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太陽系天體命名委員會通過命名,就會有永久名稱。

按慣例,木星衛星名稱皆為神話中濫情的希臘天神宙斯(Zeus)或他的羅馬分身朱彼特(Jupiter)的情人或後裔有關的人物;且IAU保留這類神話人物名字最末字母為「e」的給逆向公轉的木星衛星。

原在夏威夷大學、現任職卡內基研究所的謝柏德(S. S. Sheppard)是發現最多木星衛星的人,有48顆是他單獨或與他人共同發現的。



◆ 預算減 NASA火星計畫恐廢除

法新社 – 2012年2月15日

(法新社華盛頓13日電) 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公佈的預算案,政府將縮小火星探測計畫規模,此舉引發部分科學家不快,擔心NASA恐有人才外流風險。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原計在2016年至2018年共同合作火星漫遊者任務,準備在下個10年從火星帶回樣本,如今這項協定將因預算刪減而廢除。

NASA署長勃登(Charles Bolden)承認,刪減這項美歐協定必須做出「困難的抉擇」,但矢言將重整火星計畫,以讓未來機器人任務可能在2018年至2020年重啟。

2013會計年度預算要求減少NASA火星探測計畫經費2億2600萬美元,減幅相當39%,將從5億8700萬美元減少至3億6100萬美元。(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全球暖化 8年融冰覆蓋全美

民視 – 2012年2月15日

全球暖化到底有多嚴重?美國航太總署與德國科學家們,利用監測地球重力的衛星,研究全球冰川系統的改變,發現短短8年,冰層、冰川、冰帽融成水的量,竟然可以,以46公分的水深深度,覆蓋整個美國。

冰川不停融化,這已經不算是新聞,不過,到底融化了多少,美國航太總署和德國科學家們,總算有了初步答案,利用兩個專門監測地球重力的衛星,科學們發現,從2003年到2010年間的短短8年,全球冰層冰川冰帽融化的冰,總量竟超過550億公噸,化成水來算,這量足以覆蓋整個美國,水深還有46公分。

而這8年,每一年海平面都因融冰水位上升1.48公釐,研究其實也意外凸顯怪事,儘管格陵蘭、南極洲和喜瑪拉雅山,北北都有冰,但8年融掉500億噸的冰中,來自山上的冰,卻硬是不到40億噸。

有專家認為,高山上的冰,不是沒在融,而是這份研究,只採集了喜馬拉雅山上10座冰川的數據,資料不夠完整,而且,監測時間只有8年,因此不足以概括全貌,但,驚人數據已經透露,全球暖化、冰層融化,人類生存的小小世界,正在改變。(民視新聞張永佳綜合報導)

fsj 提到...

日本:2050年 搭電梯上太空

中央社 2012.02.21

乘坐電梯上太空將不是科幻小說裡的場景,日本建設公司大林組發表,將在2050年實現這個偉大的構想。

「讀賣新聞」報導,大林組研究的這項「太空電梯」計畫,是使用擁有比鋼鐵強韌20倍以上的碳纖維「奈米碳管」當作電梯的纜線,可乘坐30人的電梯,花費1個星期的時間送上高度達3萬6000公里的航空站。

科幻小說裡曾經出現過太空電梯,1990年代發現奈米碳管之後,大林組就判斷太空電梯是可行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等也在進行同樣的研究。

這次大林組計畫的電梯纜線全長為地球到月球距離約1/4、相當於9萬6000公里,一邊固定在地球的出發地,然後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使其不飛出去,並用鉛墜壓住頂點。

報導指出,航空站裡可以建設實驗設備以及居住空間,電梯將可以200公里的時速單程花費7天半來去地球和太空之間,航空站的四周進行太陽能發電,並向地球輸送電力。

fsj 提到...

美發現特異行星 號稱超含水

中央社 2012.02.22

美國科學家表示,太空人如果想要探訪最新發現的GJ1214b行星,可能會降落在一片熱水中,一點都不誇張。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CfA)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1顆截然不同的行星GJ1214b,它的主要組成物質不是石頭、氣體或其他一般的物質,而是水。

研究員利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仔細觀察後發表聲明,GJ1214b是「被蒸氣層厚厚包覆的水世界」。

GJ1214b由2009年地面MEarth計畫發現,被稱為「超地球」(super-Earth),直徑約為地球2.7倍,重量幾乎是7倍,但體積比木星小,距離地球40光年。

天文學家伯塔(Zachary Berta)說:「GJ1214b跟我們所知行星完全不同,它的大部分質量由水組成。」

伯塔表示:「GJ1214b上的高溫和高壓可能會生成『熱冰』或『超流體水液』等異常物質,也就是與我們日常認知迥異的物質。」

研究人員表示,GJ1214b非常靠近地球,因此最有可能成為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Space Telescope)的未來研究對象。該望遠鏡預定在2018年啟用,屆時也許能清楚地觀測GJ1214b的氣層。

※ 相關報導:

* YouTube太空實驗室計畫優勝隊伍公佈 台灣未能晉級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72983

fsj 提到...

小行星28年後撞地球?還需更精確計算

中廣新聞/閻大富 2012-02-29

美國科學家預測,一顆直徑有一百四十公尺的小行星,將在二○四○年掠過地球附近,它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大約為六百二十五分之一,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如果計算正確,這樣的機率相當高,不過,由於還有二十八年的時間,小行星的軌道需要更精確的計算,或許還有變化。

這顆名為「2011AG5」的小行星,科學家目前只能觀測到一半面目,因此,除了它的大小之外,還無法了解具體質量和構造成分,也就無法準確預測它未來的運行軌道。

雖然這顆小行星的體型不大,但是如果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引起的破壞力仍然十分巨大,如果二○四○年真的會朝地球而來,科學家就必須想辦法改變它的軌道。

台北市天文館研究員葛必揚指出,目前已知小行星的軌道會靠近地球,但到底會有多近,恐怕還需要更多資料計算。

今年九月前,天文學家都有機會觀測到「2011 AG5」小行星,而從明年開始到二○一六年,甚至在地面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科學家現正蒐集數據,重新計算後或許會得到更樂觀的結果。



◆ 珠峰有多高? 尼泊爾要重測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2.29

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究竟多高,一向是各國爭議的焦點,由於測量結果受限於測量方法,而不斷移動的地質情況也造成混淆,因此尼泊爾現正尋求國際協助,展開新一波測量。

尼泊爾在2010年測出珠峰高度為8848公尺,許多國也同意此一數字,但中國大陸針對如何測量珠峰高度提出異議。大陸認為,真正的高度比尼泊爾的官方數字少4公尺,而尼泊爾說,雪的高度也應該納入,因為其他高峰也是如此計算。

中尼雙方爭議在兩國上次的喜馬拉雅邊界會議中浮上檯面,最近排定的幾項會談也已延期。

為平息爭議,尼泊爾測量部官員拉吉說:「由於我們缺少獨立完成測量的能力,因此我們準備了測量計畫,邀請贊助者,我們很快就會送出邀請。」他們希望藉助外國的經費、專長及設備,在未來數年內,一勞永逸解決此事。

拉吉說,這項測量計畫在3年前就設計出來了,但尚未動工。他說:「最主要的限制,就是沒有經費及技術。例如,我們沒有可在攝氏零下45度仍能運轉的設備。」

他還說,為了取得完整全貌,他們需要取得重力儀器、水平點、全球定位系統的資料。而要取得上述資料,還得先有珠峰基地營等基礎設施,還需要動員雪巴人,陪同處理上述科技的人員上下山。

fsj 提到...

中國大陸 可望加入國際太空站

中央社 2012.03.02

2月27日揭幕的國際太空站首腦會議,今天在魁北克市結束。參與會議的5國太空總署主管一致表示,歡迎中國大陸能加入。

綜合本地媒體報導,俄國太空總署署長波波夫金(Vladimir Popovkin)在會後表示,國際太空站(ISS)並非是封閉的俱樂部,它的大門敞開。

波波夫金相信,中國大陸、印度與國際太空站5會員國合作的日子終將到來。

目前國際太空站的5個會員國為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日本及歐洲太空總署。

歐洲太空總署署長陶丹(Jean-Jacques Dordain)表示,他支持國際太空站合作關係對外開放。中國大陸的加入,對國際太空站未來有利。

陶丹說,中國大陸加入國際太空站還有一些程序問題,但終將成為事實。目前的國際太空站5國合作關係費時40年才達成。除中國大陸外,最終印度、南韓、巴西等國也會加入。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勃登(Charles Bolden)表示,國際太空站5個會員國正積極向外尋找新的合作夥伴。

勃登表示,目前談論國際太空站的使用年限能否超過2020年還嫌過早。以工程師角度來看,他認為國際太空站可以維持到2028年。

加拿大太空總署是這次魁北克會議的主辦單位。署長麥克林(Steve MacLean)表示,國際太空站已組裝完成,下一步將是當做世界級實驗室使用,為全人類造福。

fsj 提到...

太陽風暴襲地球 有驚無險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8日電】2012.03.09

美國專家今天表示,先前預料會是五年來最大的太陽風暴已經結束,並未對電力或是現代導航系統造成衝擊,不過風暴到明天早上仍可能增強。

太陽表面本周爆發出兩次強烈太陽閃焰,以高速向地球噴發出一連串輻射與電漿,起初預期風暴會強到干擾地球電力、飛機航線、太空衛星導航系統,不過最後科學家把這場風暴的級別定為五級中最低的G1級。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太空氣象專家康切斯表示:「現階段結果是,風暴對地球磁場的影響達到最小化。」

康切斯表示,地球極地地區出現部分通訊干擾的情況,導致昨天航班重新規畫路線避免發生問題,不過風暴沒有強到會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

康切斯說:「我們的預測員很難為。」

康切斯將這次錯誤預測比喻為看棒球投手丟球,等到捕手接到球才知道結果。他說:「我們沒看到棒球的旋轉。」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原先估計,這場地磁風暴在太陽輻射與地磁風暴強度的五個等級中,應屬於第三級「強大」的一級,但不屬於「激烈」的第四級。

上一次的風暴高峰期發生於2002年,專家發現衛星定位系統特別易受太陽風暴打擊。地磁與輻射風暴未來將更頻繁,原因是太陽已離開極小期,於未來數年進入最大期。



◆ 憤怒鳥太空版 「真的」上太空

中央社 2012.03.09

紅遍全球的憤怒鳥又推出全新版!Rovio公司今天發表最新的憤怒鳥太空版,在發表影片上找來國際太空站(ISS)上的太空人,要讓玩家看看真正無重力的憤怒鳥怎麼玩!

在影片中,太空人白地特(Don Pettit)以憤怒鳥(Angry Birds)玩偶為道具,解釋太空中的物理現象。影片中可看到他架設克難版彈弓,在綠色氣球畫上愛偷蛋的小豬,在ISS長廊上發射憤怒鳥玩偶。

白地特告訴玩家,在無重力狀態下,玩偶不會像在現實世界依拋物線軌跡擊中偷蛋豬,而是筆直飛抵目標處。

NASA發言人魏佛(David Weaver)表示,和Rovio跟憤怒鳥合作,是種「令人興奮的方式,讓民眾參與NASA探險與探索任務。這也能鼓舞學生未來從事科學或科技業」。

Rovio行銷長韋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則說:「NASA是我們推出太空版的最佳夥伴。我們迫不及待想再跟他們合作,打造更多吸引人的教育經驗。」

Rovio表示,新的憤怒鳥太空版一開始有60關,並加入新角色,但仍舊是玩家熟悉的操作方式。不過新遊戲「在太空多變重力環境中,加了點特殊花樣」。太空版將在22日開放下載。

fsj 提到...

鐵達尼沉船…船長喝醉或月亮釀禍?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3.10

鐵達尼號100年前撞上冰山沉沒,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新曝光的倖存者親筆信指出事當時船長人在酒吧喝酒,不在駕駛艙。另外,科學家繪出了首張長8公里、寬5公里的殘骸區完整地圖,盼能為事故提供新線索。

美聯社9日報導,研究人員根據海底泥土痕跡判定,鐵達尼號船尾當時像直升機螺旋槳般旋轉,而非垂直下沉。探險隊用聲納影像以及10萬多張海底照片製成這份地圖,標明鐵達尼號數百件物品及殘骸的位置。鐵達尼號本被視為不可能沉沒的巨輪,未料1912年從英國南安普敦駛向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沒,造成1500多人喪生。

探險家25年前已知鐵達尼號船頭及船尾的位置,但殘骸區並不完整。歷史學家史蒂芬生說:「聲納探測系統如燈光般照亮了整個區域,讓我們檢視並記錄每個房間。」

拼湊地圖的工作從前年夏天開始,探險隊由鐵達尼號殘骸法定管理人「RMS鐵達尼公司」領軍,參與探勘製圖的還有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加州韋特研究所、有線電視「歷史」頻道等。地圖細節尚未公布,長達兩小時的紀錄片將在4月15日、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當天播出。

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一封鐵達尼號倖存者獲救後寄出的親筆信,打破62歲的史密斯船長奮勇救人,最後葬身大海的美麗傳說。當年24歲的愛蜜莉‧理查和兩子搭上救生艇逃生,但她的哥哥喬治卻難逃死劫。她在信中寫道:「郵輪在周日晚間11點撞上冰山時,船長在酒吧喝酒」。這封信及愛蜜莉安抵紐約後寄出的另一封信即將拍賣,預估可賣到2萬英鎊。拍賣商說:「這是一位痛失至親的女人筆下的說法…其他倖存者都沒看見船長當時在酒吧喝酒。」不過,科學家找到新證據,推測月亮可能是「間接殺手」。

時代雜誌7日報導,美國德州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奧森及杜司伽研究指出,1912年1月3日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當年最短的一天,而隔天,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則是1400年來最近的一次,潮汐引力使格陵蘭島的冰山剝離,才會在4月時漂到鐵達尼號的航線。

fsj 提到...

衛星殘骸來襲 太空人急避難

國際太空站險被砸中
6太空人躲進「聯合號」救生艙 幸虛驚一場
太空垃圾問題惡化 解決之道傷腦筋

【陳文和/綜合報導】2012-03-25 中國時報

國際太空站廿四日面臨俄羅斯衛星殘骸來襲的威脅,由於時間緊迫,太空站來不及調整運行軌道迴避,六名駐站太空人只好緊急躲進俄國製造的「聯合號」救生艙避難,準備萬一站體遭擊中必須棄守時撤返地球,幸好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但是也凸顯出太空垃圾日益嚴重的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前一晚才依據雷達偵測發布警訊指出,二○○九年在西伯利亞上空與「銥三三」全球通訊衛星互撞的俄國「寰宇二二五一」軍事通信衛星,有一大塊殘骸(或稱太空垃圾)預計於美東時間廿四日清晨約二時卅八分飛掠國際太空站,估計距站約十四·八公里。

由於殘骸將會進入太空站周圍須採取預防安全措施的區域,加上示警時間已遲,地面控管中心下令站上六名組員(兩名美國、三名俄國及一名荷蘭太空人)緊急避難。

六人在平常起床時間前一個多小時即被喚醒,在把太空站的管控系統切換到待命模式後,隨即分別進入泊定在站上的兩個聯合號救生艙。萬一太空垃圾擊中太空站造成嚴重損害,必須棄站撤離時,聯合號可運送站上人員返回地球。

結果預定的飛掠時間過後一切平安無事,六名太空人於是重回崗位。一位俄國籍太空人說,他們原本期望可以一睹衛星殘骸,未料什麼也沒看見。

過去國際太空站已曾多次遭遇太空垃圾來襲的威脅,應變措施通常是些微調整運行軌道,藉以避開太空垃圾。

美國航太總署專家指出,地球上空軌道追蹤到的太空垃圾數量已超過五十萬件,其中約有二萬多件寬度在十公分以上,較大型的都受到密切偵監。這些太空垃圾以相對於地球每小時一萬七千五百英里的高速運行,一旦擊中太空站可能造成重大毀損甚至嚴重災難。

專家擔心,太空垃圾的問題會隨日積月累更加惡化。科學家設想過各式化解方法,包括以水槍或雷射槍擊毀,或投射捕集網回收。瑞士一家創投公司正研發「清潔工衛星」,準備發太空垃圾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