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木星衝 錯過再等11年
中央社 2011.10.21
台北市天文館表示,最近夜空東邊可以看到一顆又白又亮的星星,其他的星星都難與爭輝;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即將在10月29日達到衝的位置,是年度最佳觀測時機。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木星衝就是以地球為中心,太陽和木星分別位在地球兩側、相差180度之處,這是一年來木星最大、最亮、最接近地球且整夜可見的年度最佳觀測位置。
這次的木星衝,木星亮度為-2.9等(負的值越大越亮)雖然比不上太陽的亮度-26.7或月球的-12.6,但仍非常明亮。
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由於木星在今年3月16日剛通過近日點,下一次通過近日點的時間是2023年1月15日,這一次的木星衝是2022年之前最大、最亮的一次。
木星目前位在白羊座,入夜後位在東方天空,午夜時在天頂附近,天亮前則位在西方低空。天文館表示,午夜前後,木星仰角最高、大氣擾動少,最易看清木星的表面特徵。
在木星衝前後1至2個月,都是觀察的好時機,只要以口徑5公分以上的望遠鏡便可輕易見到木星和它最大的4個伽利略衛星;用口徑8至10公分以上的望遠鏡觀察,還可見到木星表面的亮暗條紋與著名的大紅斑。
民眾也可挑個晴朗的週末晚上到天文館,就可利用口徑20公分的天文望遠鏡觀賞木星。
※ 相關報導:
* NASA資助30項新太空計畫
* 孫維新:在爛泥溝渠中仰望星空
20 則留言:
東漢天有異象 NASA解謎
法新社 – 2011年10月25日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利用望遠鏡進行新的紅外線觀測,揭示人類歷史上所紀錄的第1顆超新星如何生成,以及它四散的殘骸最後又是如何延展萬里。
NASA今天表示,中國天文學家在2000多年前見證了1場恆星爆炸,遺留下的古老謎團已由他們的史必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和廣域紅外線探測衛星(WISE)解開。
觀測發現顯示,這顆恆星因為爆炸發生在空洞部位,導致噴出物質飛得比平常更快更遠。
研究主要作者、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學家威廉斯(BrianWilliams)表示:「這顆超新星殘骸變得超大、超快。」這份新研究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Journal)網路版細述望遠鏡觀測結果。
「這顆將近2000年前被觀測到的超新星比我們預期大了2到3倍。現在終於找到原因。」
西元185年,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1顆神秘的「客星」突然現身天際,照耀夜空大約8個月。到了1960年代,科學家已經確認這個神秘物體正是人類記載的第1顆超新星。(譯者:中央社楊盈)
◆ 德廢棄衛星 墜落孟加拉灣
中央社 2011.10.26
德國1枚汽車大小的人造衛星,23日墜入印度和緬甸之間的海域,人口稠密的亞洲城市躲過一劫,不過至今仍不知是否有碎片墜落地面。
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今天發布聲明指出,「倫琴」X射線觀測衛星(ROSAT)當天是在印度洋孟加拉灣上空重返地球大氣層。
航太中心發言人舒茲(Andreas Schuetz)說:「我們從23日早上至今都沒有接獲碎片墜落地表的消息。」
太空碎片通常會在進入大氣層時焚毀。
航太中心上週預估,多達30片總量重達1.7噸太空碎片可能掉到地球表面。
英研發最強雷射 解構空間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1.01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準備建造史上威力最強的雷射,「足以撕開空間結構」,以破解被認為充斥宇宙空間的細微粒子謎團,甚至解答宇宙是否有另一個次元(dimension)。
科學家認為,宇宙真空看似空無一物,其實充斥突然出現又消失的神秘「鬼魂粒子」,然而這種現象發生得太快,學界至今仍然無法證實它的存在。
科學家寄望這套史上最強雷射「極輕基礎超高場域中央雷射設施」能夠揭開空間的結構,亦即隔離可能共同構成空間的神秘物質與反物質粒子,進而證實這些粒子的存在,甚至證明宇宙是否有另一次元。這種雷射由10道光束共同組成,可以產生200霹瓦(petawatts)的能量,是全球所產電力總和的10萬倍,但只持續不到1兆分之一秒。
這種雷射產生的強大光束,比當今世上最強的雷射還強200倍,相當於將地球接收的太陽光集中在比一個針尖還要小的微粒。啟動雷射所需的能源事先儲存,再用於產生數英尺寬的光束,全部結合後,集中於一個微粒,這個極微空間的最基本結構將被「煮沸」,發生比太陽中心還更極端的高熱高溫狀況,該處的物質和反物質將被分開,讓學者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極微電流,偵測到這些「鬼魂粒子」。
這種雷射將是繼歐洲的大強子對撞機之後,舉世規模最大的科學實驗。研究計畫負責人柯里爾教授表示,這種雷射「能夠帶領我們進入從未探究的物理學神秘領域」。科學家還希望能夠透過這種雷射探究粒子在一個原子內的行為模式,同時揭開宇宙黑暗物質的神秘面紗,以解釋黑暗物質的數量大於此前所知的現象。
全部設施預定9年後建造完成,耗資10億英鎊(台幣480億元)。
◆ 中國就是有錢 太空站別墅級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1
從1999年中國第一艘太空船飛上太空到這次神舟八號發射,中國載人空間站(太空站)的目標正按部就班進行,目標是2020年前後在地球軌道組裝成載人太空站。
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太空站是可載6人的國際太空站,重達438噸,長108公尺。相形之下,設計中的中國太空站同樣可容納六人同時工作,但重量為60噸級。
但中國第一位飛入太空的太空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表示,中國太空人對太空站充滿期待。他並指出,設計中的太空站相當寬敞,如果把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一號比做套房,未來的太空站可能就相當於別墅了。
未來中國載人太空站工程分為太空實驗室和太空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預定研製並發射太空實驗室,突破和掌握太空人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
據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健平表示,未來太空站將追求最高效率的可循環利用,包括生活中產生的廢氣、廢液都要能處理並再生,盡量減少對地面補給的仰賴。
美、俄早在40多年前就掌握了太空對接技術,美國太空人在1961年進入太空、1973年展開首座太空站,中國必須迎頭趕上這40年的差距。
英國斯旺希大學教授席指出,中國太空計畫雖然落後40年,但政府的決心不容忽視,而且中國太空計畫有一項目前無人能及的優勢就是「錢」,中國政府對太空科技發展已投下55 億美元,務求做出成績。
模擬火星任務 六科學家完成520天禁閉生活
中廣 – 2011年11月5日
六個模擬火星任務的科學家,在一個沒有窗戶的侷促空間內,生活了520天之後,今天出關。
這項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西方,一個仿造太空艙的空間內進行的實驗,目的是要模擬火星往返,觀察人在幽閉的空間內,可以承受多大、多久的壓力。計畫主持人說,這是在為將來的火星任務做準備,儘管人類恐怕還要再等幾十年,才能實現這個願望。
參與這項實驗的六名研究員,包括三個俄羅斯人、一個法國人、一個義大利人,還有一個中國人,閉關520天,他們每個人可以拿到十萬美元酬勞,具有醫官身分的俄羅斯研究員說,當初他同意參與,有很大程度是看上十萬美元,那麼一大筆錢,可以做很多事,不過熬過這五百多天,他覺得十萬美元實在是太少了。(責任編輯:李竺禪)
※ 相關報導:
* 模擬往返火星520天 太空人出關http://udn.com/NEWS/WORLD/WOR4/6698332.shtml
不過官員說,現有的科技還無法保護太空人免於受到宇宙輻射的傷害,也無法確保他們一定可以平安返回地球。
◆ 模擬登陸火星 6志願者「返回」地球
自由 2011.11.05
〔編譯魏國金/綜合莫斯科四日外電報導〕六名臉色蒼白但堆滿笑容的「太空人」,二十日在喝采聲中走出無窗戶的狹小艙房,為長達五百二十天的火星模擬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俄羅斯「火星500」任務
這些從沒離開過地球的「太空人」全是男性,其中包括三名俄國人、一名法國人、一名義裔哥倫比亞人,及一名中國人。當厚重的艙門打開,身穿藍色運動衣的太空人依序緩緩出艙時,受到官員與記者熱烈歡迎。他們在五百五十立方公尺模擬太空船共同生活十七個月。
這項斥資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火星五百」任務旨在了解,人類在逾六個月太空飛行後,是否還能健康而清醒的登陸火星?
心理學家指出,在沒有日光、新鮮空氣的長期禁閉環境,太空人將因越來越厭倦彼此的陪伴而壓力日增,莫斯科「醫學與生物學問題研究中心」的「火星五百」模擬太空船雖非是無重力環境,不過盡可能打造出星際之旅中長期禁閉的緊繃狀態。
關17個月 賺10萬美元獎金
六人團隊隊長史提夫四日說︰「任務已經完成,組員的健康情形良好,而且準備好接受新任務。」去年六月三日他進艙時,甫新婚數週,他說,他渴望任務結束後到海濱度假。義裔哥倫比亞人烏賓納表示︰「在這項任務中,我們成就了未曾有的長期孤立,人類是可能前往遙遠而可及的星球的。」他說,他的心思現在已飄向沙灘與海水,可能前往加勒比海度個假,然後用獎金買部跑車與接受機師訓練課程。
拿把吉他進艙的法籍「太空人」查理斯表示,雖然理性上他了解模擬太空船距離地面僅二十公尺,然而內心卻難以接受,總認為他們與任務控制中心的人相隔千里之遙。
這六人吃著太空食品、很少沖澡、每天採取尿液與血液樣本,除如廁外,全天候受監視,並透過網路與控制中心及家屬聯繫,不過考量到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收訊必須延遲二十分鐘。他們完成了一百多項不同的試驗,在完成一半「旅程」時,當中三人穿上重卅二公斤重的太空裝,在黑暗且充滿沙土的室內行走,模擬登陸火星表面。中國「太空人」王躍也進行了長期密閉環境的人體中醫辨證研究。
除了中國官方還沒公布要給王躍多少獎金外,其他「太空人」每人皆可獲得十萬美元獎金。
二○○○年的火星模擬之旅為期四百二十天,最後因兩名「太空人」拳腳相向,第三名「太空人」試圖強吻女組員而不得不結束任務。美國航太總署規劃在二○三○年代登陸火星。依目前科技,人類往返火星一趟約需五百天。
今晨7:28 小行星和地球親密擦身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1.09
一顆約略和航空母艦一般大小、如木炭般漆黑的小行星,於台灣時間9日早晨7時28分掠過地球,引發天文學家一片興奮,紛紛透過望遠鏡一探小行星的廬山真面目。
美國太空總署 (NASA)表示,代號2005 YU55的小行星直徑約400公尺,以時速4.8萬公里速度從地球與月球中間掠過,和地球最近距離為32.2萬公里。
200年來 小行星最靠近地球的一次
這是小行星200年來最靠近地球的一次,美國麻州克雷中心天文台主任丹托維茲指出:「科學家發射太空船到太空研究小行星,動輒要花數百萬美元,這顆小行星自己送上門,幾乎可說從地球的後院掠過。」天文學家當然要把握觀察好機會。
NASA表示,這是最近35年來第一次有類似大小的小行星如此接近地球,上一次在1976年,不過當時天文學家並不知道小行星飛近。而下一則等到2028年,2001 WN5小行星將從距地球約23萬公里的地方經過。
小行星假使撞地球 相當500枚核子彈爆炸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顆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500枚核子彈爆炸。美國普渡大學地球和大氣科學教授梅洛希表示,小行星撞擊地球將在地面上砸出一個直徑約6.4公里、深約518公尺的隕石坑,導致芮氏規模7的地震和21公尺高的海嘯。
但「行星撞地球」的風險並存在,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以電腦模擬小行星100年路徑,顯示這顆小行星在100年內都不可能撞擊地球或月球。
中俄火星探測器 發射失敗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1.11.10
中俄聯手奔向火星的計畫失敗,俄國太空總署證實,「福布斯-格朗特」火星探測器的2具引擎未能啟動,工程師已著手改寫程式碼,趕在電池耗盡前讓探測器成功變軌,倘若引擎失去動力,這具重14.6噸的探測器將成為史上最危險、最重太空廢棄物。
搭載有中國大陸打造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俄國探測器9日在俄國拜科努爾發射場搭乘俄國火箭發射升空,但探測器的2具引擎皆未能點火運作。
俄國太空總署主席波波夫金說:「火箭與探測器分離後,引擎未能啟動,以致探測器未按照計畫變軌。」照原訂計畫,火箭升空後,「福保斯-格朗特」探測器上的主引擎將開始運作將兩具探測器送入環火星軌道,全部航程約300天。
美國太空總署顧問歐伯格說:「太空團隊診斷程式缺陷並傳送緊急控制指令,仍有機會在電池耗盡前補救任務。」但他警告,修正程式受限於太空與地球的傳輸網絡,若未能成功啟動推進器,這具重達14.6噸的探測器將繞著地球軌道運轉,而且無法預期它墜落地球的時間。
◆ 王躍瘦10公斤 「火星500」實驗艙生活520天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9日電】2011.11.10
3.4平方米,一張床、一張桌子,名副其實的「蝸居」。不過,主人在牆上掛了一幅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的照片,顯示這裡容納著中國人關於宇宙乾坤的夢想。中新社報導,在550立方米的「火星500」實驗艙內,這間小臥室又刻畫著不滿30歲的王躍長達520天的生活故事。
「我身體上最大的收穫就是瘦了10公斤」,王躍露出了頑皮的笑容,「最不開心的事情就是我掉頭髮啦,這讓我很遺憾!」談及脫髮的原因,他說,也許是緣於實驗對生理、心理的考驗。
「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已經是很中庸了,但即便是這樣,我的心情仍然會像震蕩波一樣,起起落落。比如,六個人中我不是最矮,但我是最瘦的,由於實驗要求,我們每人每天要完成的運動量都相同,當大家做同樣的運動時,我的心率和耗能量都要大大超過其他人,完成起來真的很不容易」,「有時我想,我比大家瘦,為什麼卻要承受相同的負荷,但我只能告訴自己,堅持,一定要堅持」。兩個月後,王躍突破了極限,也度過了情緒低落期。
據報導,王躍表示:「我們吃的並不是東方食物或西方食物,嚴格來說應該是『這種粉末』或『那種粉末』,吃的時候甚至完全無法從味道、顏色、形狀來確認自己吃的是一種什麼東西。」此前他曾表示自己想念北京的小吃「拉條子」。
「有些食物會引起我腸胃的抗議,但是出於實驗要求及體能要求,我必須要在這一天、這個時間點吃完一定量的某種食物,我明明知道吃了這種食物會腹脹,但還是得吃,兩三天後腸胃剛剛恢復正常,又輪到吃這種食物的時間了,我仍然必須重複。」
報導指出,茶、春節、書法、慶生……是王躍在艙內平均每天七、八個小時實驗時間外的「課下作業」。其他五位隊友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對中國載人航天亦十分關注,不久前,王躍專門找來中國「天宮一號」發射錄像,和隊友一同觀賞。
「俄羅斯專家教給我的一些心理放鬆方法對我來說不太管用,如果時間和狀態允許,我常練習書法,一開始抄寫弟子規和自己帶進艙的書籤,後來開始抄寫佛經,雖然我不信教,但我感覺抄寫佛經很管用」。王躍說,自己喜歡顏體書法,從進艙時臨摹字帖,到後來自己寫,供隊友觀摩,進步不小。
搶救未奏效 俄探測器恐墜落
中央社 2011.11.11
載有大陸「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俄羅斯「福保斯-格朗特」探測器,經過2次搶救仍無法脫離地球軌道,專家已經開始預期可能墜入地球的時間,尤其含有巨毒的燃料更引起專家的注意。
「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大陸稱福布斯-土壤)搭載「螢火一號」,9日清晨4時許從哈薩克升空,11分鐘後脫離火箭,原本應該靠自己的引擎推進2次,前往火星,不過2次點火都失敗,探測器沒有離開地球軌道,現在被困在距離地表206到340公里左右的太空中。
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昨天先後2次搶救都未成功。香港文匯報引述航太專家的擔心指出,如果搶救失敗,載有12噸有毒火箭燃料的探測器,可能在數周內跌回地球,引發災難。
報導引用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主席波波夫金(Vladimir Popovkin)表示,探測器2個引擎都未能點火,可能是定位系統失靈,工程師要趕在電池3天內耗盡前,重新設置探測器的電腦程式。
由於目前雙方只能單向溝通,當務之急是將探測器帶到更高軌道,以便接收更詳細指令。據了解,俄羅斯當局會再嘗試與探測器連線,歐洲太空總署 (ESA)也會提供協助。
在專家評估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推進理論與工程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謝侃向法制晚報表示,事情還沒有糟糕到不可挽救,現在就說探測器發射失敗,為時尚早。
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專家指出,如果搶救失敗,這個重14.6噸的探測器將成為史上最危險、最重的太空廢棄物。
俄羅斯新聞通訊社則表示,很多專家就探測器如果無法正常運行,將在軌道中環繞多長時間展開爭論。專家預計,在墜毀之前,這枚探測器將在軌道中的滯留時間大約為30天。
「福保斯-格朗特」造價1.65億美元,原定明年到達火星軌道,2013年2月登陸其衛星「福布斯」,2014年攜帶200克泥土樣本返回地球。
「螢火一號」則重115公斤,是中國大陸派出第1個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預訂在停留軌道的2年間進行研究。
◆ 閃亮福衛5號 拚2014年升空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1.11.11
國科會宣布,未來在我國防災救災及國土規畫上將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的福爾摩沙5號衛星,可望於2014年底發射升空,屆時將和目前仍在太空執行任務的福衛2號聯手,一起捍衛國土及國人生命財產的安全。
國科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今天20歲生日,1997 年曾任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後來接任該中心主任的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20年來雖然辛苦,卻很值得,福衛2號原本設定的服役年限是5年,如今已延長至7年半,未來將朝10年邁進;福衛3號也是一樣,服役年限由原先設定的2年,延長為5年。
他強調,這等於為國家省了一半的錢,也是為國家賺了一倍的錢,都是太空中心工作人員辛苦打拚的結果。
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即將於2014年底發射升空的福衛5號,功能和福衛2號一樣,都是光學對地遙測衛星,黑白解析度都可達2公尺,福衛2號彩色解析度為8公尺,福衛5 號則可達4公尺;換句話說,以後福衛5號的「眼睛」更亮,可以看到地表上更清晰的影像,未來在防災救災及國土規畫上,將更具實力。
福衛5號將在720公里的較低軌道運行,繞著地球南北向走,一圈需時約99分鐘,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每兩天的上午就會經過台灣上空一次,其餘時間則繞到地球的其他地區,進而繞行地球一圈。也因此,除了提供台灣防災救災、國土規畫及資源探測所必須的影像資訊外,也可為其他國家提供類似服務。
余憲政表示,福衛2號的遙測酬戴是委託法國製造,福衛5號的光學遙測酬載則全都由國內團隊自主發展,包括光學照像儀、CMOS影像感測器及相關電子元件等。預期福衛五號完成後,將可大幅提升我國太空科技自主能量。福衛5號直徑約2 公尺,總經費約26億元,2014年底將委由美國Space X 公司發射。
◆ 美農夫挖石頭 竟是天價隕石
中央社 2011-11-11
美國密蘇里州1個僅有202人的小鎮,2006年有1名農夫在山坡上挖出1顆隕石,科學家鑑定結果如今出爐,發現農夫不折不扣是挖到了寶,這顆罕見隕石價值連城。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地質科學家柯洛特夫(Randy Korotev)與同事鑑定這顆在匯念鎮(Conception Junction,暫譯)挖到的天外隕石後,今天表示,它是非常罕見的橄欖隕鐵,價值340萬美元。美國境內至今只發現另19顆橄欖隕鐵。
雖然外表看來與一般石頭無異,但當農夫把石頭切下一角來看時發現,石頭內部美麗且奇特,散布著綠色的橄欖石與鐵鎳縱橫交錯,就像餅乾上的巧克力碎片。
2009年,聖路易化學家暨業餘隕石收集家艾思頓(Karl Aston)聽到消息後,號召朋友收購這顆隕石。為了確認它的種類,艾思頓等人把石頭送到以鑑識太空隕石聞名的柯洛特夫手上。
為了將這顆隕石分類,柯洛特夫採樣分析隕石成分後發現,該隕石是橄欖隕鐵隕石主體的一部份,與在國內找到的另19顆隕石類似。為了確定隕石是否為全新品種,柯洛特夫將艾思頓等人轉介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華生(John Wasson),他擁有分析隕石成分的專門工具。
華生作出結論,這顆隕石和先前發現的橄欖隕鐵不同,是獨特種類,符合國際隕石學會隕石命名委員會(Nomenclature Committee of the Meteoritical Society)立名標準,在2011年8月27日取該隕石出土地點,正式將其命名「匯念」。
柯洛特夫表示,經過切片和拋光後的「匯念」每克要價200美元,一般普通隕石價值則為每克2到3美元,「匯念」總重17公斤,總價約340萬美元。艾思頓和其他收藏家已將隕石大部分捐給大學和博物館,但還有剩下部分標本可供販賣。
雖然這顆隕石價值不菲,但柯洛特夫說,隕石可不是什麼致富手段。他說:「我沒認識什麼有錢的隕石玩家。他們收集隕石大多是為了好玩。」(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 太陽表面大黑子群 14號前最後觀測機會
【中廣新聞/林麗玉】2011-11-12
最近太陽表面,出現了一群非常大結構、也非常複雜的黑子群,是自二零零五年一月以來,最大的一群。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由於黑子會隨著太陽自轉,慢慢移動,預計十一月十四號之前,可以在日面上面,見到這群黑子,提醒天文迷,不要錯過這幾天最後的觀測機會。
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這群美國海洋大氣局(NOAA)太陽表面活動區編號AR 1339的黑子群,到臺北時間11月4日上午為止,黑子的面積已經達到太陽半球面的百萬分之1400左右,包含黑黑的本影、和灰灰的半影全部,相當於33倍地球總表面積這麼大,比今年9月底到10月初的AR 1302那一群還大。
天文館提醒,觀察黑子群,利用望遠鏡觀察,必須加裝專業太陽濾鏡裝置,或利用望遠鏡投影的方式來觀察;在傍晚或黃昏陽光不刺眼的時候,雖然可以直接肉眼觀察到,但還是不建議這樣直接看,因為對眼睛安全有威脅,也不建議直視過久,以免眼睛受損。
如果沒有相關設備,可在星期二到星期日的上午10-12點,下午2-4點,到天文館第二觀測室觀賞。
由於這群黑子磁場結構複雜,黑子從太陽東緣轉出後,已陸續發生數次強烈爆發,爆發噴出的物質掃過地球,擠壓地球磁層與大氣層,引起地磁磁暴,同時在高緯地區會引起濃而美麗的極光。
全歐放射碘增 蜘蛛星雲成禍首
中央社 2011.11.13
國際原子能總署昨天表示,全歐洲都偵測到極微量的放射性碘-131,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信正在釋放強烈輻射與強風的蜘蛛星雲,便是造成大氣中碘131現蹤的原因所在。
匈牙利今天也證實,在空氣中測到較平常高的放射線,不過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匈牙利表示,這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主持匈牙利國家放射學研究機構OSSKI的沙佛拉尼(Geza Safrany)在聲明中指出:「布達佩斯與東北部城市密斯柯克(Miskolc)偵測到高於平常濃度的碘131。」
沙佛拉尼並說,碘131增加的幅度十分微小,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不過空氣中的碘131為何增加,仍舊不明。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昨天表示,接獲捷克當局通知,該國與其他國家近日在大氣中偵測到「非常微量的碘131」。
波蘭、斯洛伐克與奧地利旋即證實,他們過去幾週也測到碘131含量不正常。
不過IAEA指出,不認為這會危害人體健康,而且也非今年稍早日本福島(Fukushima)核災所引起。
◆ 神秘第五行星 彈出太陽系外
中央社 2011.11.13
天文學家的共識是,太陽系一直以來都有四大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與天王星。不過,現在太陽系據稱更可能是一顆神祕第五大行星的家鄉,這顆行星早期被彈出太陽系外。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德州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天文學家尼斯沃尼(David Nesvorny)的電腦模擬顯示,在統計上太陽系極度不可能是從四大行星開始形成。
根據他的計算,要形成目前的行星數量與四大行星軌道配置,機率只有2.5%;不過,這群行星中如果有第5顆巨大天體,發展成目前狀況的機率就變成10倍。
為了得出結論,尼斯沃尼跑了6000次太陽系誕生與早期發展的模擬情況。
他說:「最近發現星際空間內有許多自由漂浮的行星,顯示行星被彈走可能是常有的情況;從這點來看,太陽系初始有超過四顆以上的大行星,而後有些被彈了出去的可能性,似乎是可信的。」
據信木星有一度被吸引到靠近太陽系中心,也就是地球與火星的所在位置,不過後來又突然「蹦跳」到更外面的軌道,將我們的神祕行星撞到外太空。
45億年前,一團巨大的塵埃與氣體雲氣崩塌形成太陽,太陽系就是在這時候開始成形。
約1000萬年後,太陽系諸行星接連誕生,不過有很長一段時間軌道都不穩定。
太陽大概已經走到壽命的一半。
約50億年內,太陽會耗盡氫燃料,擴張成氦燃燒的紅巨星,在燃燒過程中吞噬掉地球。
◆ 火星探險 女性將參與
【世界日報╱法新社華盛頓11日電】2011.11.13
迄今已登陸月球的全是男性太空人,不過,美國國家太空總署、洛克希德‧馬丁、SpaceX和其他組織的傑出女性太空專家本周聚集華府開會,表示日後登陸火星的先驅探險家將包括女性。
與會者說,從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踏上月球到1972年,共有12名男性在月球留下足跡,自那時以來,各方面已有很大的變化,可是殘留的刻板印象仍然不利女孩子,能夠晉入太空科學高層的女性仍然很少。
太空總署任務顧問蘇珊‧倪博爾(Susan Niebur)說,美國有350個女性行星學博士,可是只有39人獲得太空總署任用,白白浪費許多女性人才。
在太空計畫冒出頭的女性,都必須突破重重障礙,從因應為六呎高男性設計的太空衣,到面對有關女性角色的傳統文化偏見。
與會者說,追求理想、學習漠視偏見、努力鑽研學問,是她們得以在太空總署和其他地方出人頭地的關鍵。
已加入未來的火星任務的女性分享她們的研究成果,包括設計太空衣和科學實驗,以研究如何保護太空人的健康,避免在長程任務遭受骨質流失和放射線危害。
從地球前往火星,來回一趟可能得花一年半。洛克希德‧馬丁人類太空飛行作業主任琳達‧卡潤尼安(Linda Karanian)說,人類的首次火星探險可能在2033年展開,因此可能得從現在才十一、二歲的人挑選成員。
太空總署助理副署長卡琳‧哈特曼(Colleen Hartman)說,女性被排除在太空探險之外的時代已經結束,以前只有男性能到月球,可是日後每個人都有機會前往火星。
木星衛星可能是生命搖籃
【陳文和/綜合報導】2011-11-18 中國時報
美國科研團隊在《自然》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木星冰雪封凍的衛星「木衛二」(又稱歐羅巴,Europa)表面有大量雜亂交錯的冰山,此跡象顯示木衛二的冰層底下可能存有淡水湖泊。科學家認為這是迄今太陽系所發現,地球以外最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
德州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暨木衛二專家布蘭肯席普指出,若木衛二果真有湖泊的話,將可提供生物棲地,或是成為木衛二表面有機化合物深入到地表下深處海洋的管道。
而研究領導人德州大學科學家史密特女士表示,假如要確定木衛二是否適合生物生存的話,還要深入木衛二地表,進入內部深層以及深入海洋,蒐集更多的物質加以研析。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伽利略」號探測太空船在一九九○年代發現,強烈的跡證顯示木衛二冰凍表面下深處有海洋,而這大量液態水的水量與北美洲的五大湖相當。NASA科學家也認為,木衛二的環境可能適合生物生存。
木衛二比地球的衛星月球稍小。伽利略號當年傳回的數據顯示,其表面布滿裂紋和雜亂紛陳的冰山。
科研團隊構建的模型顯示,這應是木衛二表面冰層下的湖泊中,較溫暖的液態水向上噴發,導致地表的冰變得易碎,最終並裂開,而這可能在木衛二地表和湖泊下更深層的海洋之間傳遞能量和營養物,從而為生命存在提供條件。
◆ 南極冰下山秘密 英科學家揭開
法新社法新社 – 2011年11月17日
(法新社波士頓16日電) 逾半世紀以來,地質學家一直為南極洲東部3公里厚冰層下的山脈,到底是如何形成爭論不休。
甘布爾澤夫山脈(Gamburtsev Mountains)是以1位蘇聯地球物理學家所命名。他在1958首屆國際極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探險中發現到這條山脈。山脈綿延1200公里,低谷與山丘交錯,鋸齒狀山頂海拔高達2700公尺。
山脈如何形成,一直是南極大陸諸多費解迷思之一。
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表示,他們已找出謎題解答,今天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他們認為關鍵在於眾多湖泊與岩床裂縫,與半個地球外的非洲熱帶乾燥地區的特徵非常相似。
英國南極調查所(BAS)主任調查員費拉喬利(Fausto Ferraccioli)說:「南極東部裂谷系很像世界地質奇蹟之一-東非裂谷系。」
「這補足謎題未解的部分,有助解釋甘布爾澤夫冰下山脈形成的原因,人類也發現這個裂谷系包含南極最大的冰下湖泊。」
他們提出的說法是在十億年前,許多小大陸碰在一起,組成超級大陸,在彼此相撞的地方形成山脈。(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明年520日環食 天狗食日大選變天?
【報導/林庭瑤、何豪毅】2011-11-18 中時電子報
二○一二年總統就職日有日環食,篤信「天人感應」的古代中國,認為日食是政權最大凶兆,自古有「天狗食日」傳說。據史料統計,出現日食年代發生動亂、戰爭和各種自然災害概率偏高。不巧的是,科學家預測,明年五二○將有日環食發生,台灣總統大選是否因天人感應出現變化?各方專家密切觀察。
據國際天文聯合會預測,明年五月二十日發生日環食現象,在台灣可觀測的時間是五月二十一日。這次日環食在台灣北部將可直接觀測,也是歷來台灣觀測日環食時間,最接近總統就職大典的一次。
數千年來,人類對日食心懷敬畏和恐懼。當地球、月球與太陽完全呈一直線,所有生命的源頭太陽在白天消失,全球各地區都有古老傳說,將日食與瘟疫、洪水、地震、戰爭以及統治者死亡和亡國聯繫在一起。古老的印地安人文化中,以充滿敬畏地的態度,將日食尊稱為「上帝之眼」。
篤信「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古代中國,歷來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自古有「天狗食日」的傳說。據史料統計,出現日食的年代,發生動亂、戰爭和各種自然災害,超過九十五%。
中國古籍中對日食的評價,也多半以大凶論斷,如《後漢書.丁鴻傳》有云:「日者陽精,守實不虧,君之象也。」《晉書.天文誌》寫到:「日蝕,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唐代的李淳風《乙巳占》也說:「日薄蝕,色赤黃,不出三年,日蝕所當之國有喪。」
〈更多精采內容,請詳見1761期時報周刊〉
好奇號周末飛火星 探測規模空前
【陳文和/綜合報導】2011-11-21 中國時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歷來最具壯志雄心的行星探測任務「火星科學實驗」(MSL),最快本月廿六日就要發射升空,明年八月飛抵火星上空,將「好奇號」(Curiosity)漫遊車送抵火星地表,深入探測這個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是否適合生命繁衍,並為未來人類登陸預做準備。
MSL將以擎天神五型運載火箭推送到五億六千七百萬公里外的火星上空,任務耗資廿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五七億元),是NASA於後太空梭時代尋求新定位、承先啟後的關鍵計畫。
NASA此次將進行史無前例的嘗試,捨棄過去以防撞氣囊包覆漫遊車的著陸模式,採用新式的高精確度多階段登陸系統。一旦試驗成功,未來NASA送漫遊車上其他行星都將採用。估計此登陸法的落點誤差範圍可縮小到方圓廿公里。
一噸重、房車大小的好奇號,進入火星大氣層後先以降落傘減速,到了接近地表的最終階段,由MSL充當「太空起重機」,以纜繩懸吊緩降進入蓋爾隕石坑,降落在一座高約四千八百公尺山峰的前緣。
接著好奇號將漫遊這個岩層相疊的山峰,調查形成於不同時期的各岩層,是否留存微生物在火星繁衍的蛛絲馬跡。好奇號降落處有一片沖積扇地形,而山峰最基底的岩層含有黏土和硫酸鹽,這些都是火星地表曾有水流動的證據,有水就有可能出現生命。
好奇號的任務規模可謂空前,它比過去被送上太空的最大探測車還長兩倍,還搭載十項最尖端的精密科學儀器,能夠鑽掘火星地表、以雷射光粉碎岩石、分析火星物質化學成分。好奇號至少可使用兩年,行駛逾十九公里。
美國府會當前正鉅細靡遺檢討NASA預算,而MSL任務已延宕兩年,且經費超支三十%,如果萬一功敗垂成,勢將助長質疑美國已負擔不起NASA的聲浪。NASA最近六次火星探測任務都大功告成,但火星任務絕非易事,在全球各國航太當局歷來四十三次火星任務中,超過三分之二以失敗告終。
◆ NASA徵太空人 大膽富創造力
【張嘉浩/綜合報導】2011-11-21 中國時報
想當太空人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最近求才若渴。為因應「國際太空站」諸多實驗、維修任務與未來深太空探測計畫,NASA旗下「詹森太空中心」即日起至明年一月廿七日,誠徵「候選太空人」(Astronault Candidate)。
太空人年薪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六萬至四百廿九萬元,相當誘人,但不消說,申請條件非常嚴格。首先,你必須具有美國公民身分。
意者須獲有美國聯邦政府認可之學府的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或數學學士學位,並具備相關領域至少三年的專業經歷,或者至少一千小時的噴射機正駕駛飛行經驗。研究所學歷也可抵算經驗,碩士一年,博士三年。
在身體條件方面,身高一五九.五至一九○.五公分,雙眼遠、近視力矯正後均須達裸視20/20,坐姿血壓則為收縮壓一四○mmHG、舒張壓九○mmHG。
在性格特質方面,NASA青睞的人選是富於創造力、雄心勃勃、具團隊精神、行事大膽、喜歡探索未知。有意挑戰太空者不妨自我評估,你符合幾項條件?
俄火星探測器 發出存活訊號
中央社 2011.11.23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今天表示,自8日發射以來便卡在軌道上的俄羅斯「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太空船,向澳洲西部追蹤站發出「第一個存活訊號」。
歐洲太空總署在官網上表示,伯斯的歐洲太空總署地面站是在昨天格林威治時間20時25分,與這個探測器取得聯繫。
歐洲太空總署說:「歐洲太空總署正在與俄羅斯的工程師密切合作,決定該如何最有效率的與福保斯-格朗特號維持通訊。」
德國西南部達姆斯塔(Darmstadt)的歐洲太空控制中心(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發言人說:「我們傳送指示(給探測器),要它打開無線電發射機,結果探測器傳回遙測數據給我們。」
他說:「不過,我們沒有所有詳細資訊,我們不是很確定我們收到的訊息。這是第一個探測器還存活的訊號。」
發言人又說,探測器在「非常低且位置非常不利的軌道,(這個軌道)很難明確找到。」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昨天表示,不太可能救回「福保斯-格朗特」探測器。
福保斯-格朗特的任務是帶回火星最大衛星土壤,但發射後始終卡在地球軌道。
福保斯-格朗特探測器執行火星任務,原定3年後返回地球,以帶回火星福保斯衛星(Phobos)的首批採樣。
如果一切按計畫進行,探測器應該於明年抵達火星,然後2013年朝福保斯出動登陸器,以挖起一塊表面物質,然後2014年8月將採樣帶回地球。
俄失蹤火星探測器回信:「活著」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4日電】2011.11.25
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失蹤13天後」,22日首次給地球回信。歐洲、俄羅斯太空機構正緊密合作,試圖挽救探測器,令其轉入正軌。「福布斯-土壤」上載有中國委託發射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歐洲航天局23日在網站上公布稱,歐航局設在澳洲西部城市珀斯的一座地面跟蹤站,在格林威治時間22日20時25分(美東時間22日下午3時25分)接收到「福布斯-土壤」發出的信號。
法新社報導,歐航局位於德國達姆施泰特管制中心的發言人表示,「我們已向探測器發送指令信號,指令打開發射器,然後探測器向我們發送了遙感感測數據。但是,我們不掌握全部細節,我們並不非常清楚接收到什麼。但這是『首個生命跡象』。」
搭載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福布斯-土壤」在本月9日升空,但未能成功變軌飛向火星,滯留在近地軌道,並且軌道逐漸降低,到最後失去蹤影。
專家先前預測,探測器將於今年12月底至明年2月間墜回地球。但探測器22日「回信」,似乎為這次探測行程展現一線生機。美聯社說,如果地面站能夠接收探測器的系統數據,專家們就可能找出故障原因,避免探測器失控墜回地球。
青藏高原像火星 陸著手研究
中央社 2011.11.29
低溫、低壓、乾燥的青藏高原,被視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環境。為此,大陸中國科學院將青藏高原及附近沙漠,作為火星地貌的模擬研究地點,連美國也派出科學家參與研究。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這項計劃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持,目前已獲得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資助,將由10餘名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展開為期5年的研究。
報導指出,這項計劃已引起美國及英國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其中美國已派遣科學家加入研究團隊。
報導引述參與計劃的研究員董治寶指出,青藏高原及鄰近的柴達木盆地、普若崗日冰原西側、庫姆塔格沙漠的地貌,與火星表面相似;其中,位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沙漠,更有類似火星表面的線形及新月形沙丘。
報導說,此一計劃為期5年,研究人員將在青藏高原及周邊沙漠,深入研究「類火星」的地表形態學特徵,分析環境演變的原因及過程,試圖以此推斷火星表面風沙地貌的形成及演變過程。
在科學家眼中,火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環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其地表氣溫、氣壓遠低於地球,已發現的水份更十分稀少;而青藏高原恰為低溫、低壓、乾燥環境,因此被視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環境。
越南太空夢初步有成
中央社 2011.12.08
越南科技研究院(VAST)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日前簽署民用航空航太合作聯合聲明。這是越南與NASA首次合作的基礎協議,打開雙方在航空航太領域的合作大門。
根據這份聯合聲明,兩國將在氣候、環境領域的研究及交換地球物理等資料方面建立合作基礎。
為了提高航太科技,越南已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歐洲太空總署(ESA)等世界航太科技尖端的組織合作,極積推動航太工業。
越南政府在2006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越南科技研究院,院院長尹明鐘(Doan Minh Chung)指出,正在設計小型衛星,重量約1公斤,可以裝攝影和傳送資訊設備。
科技研究院正在建設第一座「越南航太中心」,總面積約9公頃,投資總額6億美元,預計2018年完工。
越南第1位太空人范尊(Pham Tuan)曾於1980年7月23日搭乘前蘇聯太空船進入太空,在太空中停留8天。近幾年越南航太工業已有了初步發展。
越南在2008年4月18日成功發射第一枚地球靜止通訊衛星VINASAT 1。
VINASAT 1可以覆蓋越南全國領土及一部分周邊國家,提供電話、電視、網路等服務。同時可以進行搜尋海上漁民、救護、預報天氣和國防安全等工作。
越南總理阮晉勇在2010年批准VINASAT 2計畫,投資金額為2億9000萬至3億5000萬美元,預計2012年發射。
月球岩石 太空總署搞丟五百件
中央社 2011.12.09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從月球帶回許多岩石與塵土,但似乎沒有妥善看管地球上的這些樣本。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航太總署表示,總共有500多件月球岩石或其他太空樣本遺失或不知道放到哪邊。
這不是新問題。航太總署署長裴恩(Thomas Paine)1970年曾在國會聽證會上揚言,要對弄丟樣本的研究人員「當頭棒喝」。
最新的審核報告指出,學者們還是對月球石頭蠻不在乎。報告指出:「紀錄是不精確的,研究人員無法對借給他們的所有樣本做出解釋,有研究人員拿了樣本延期不還,而且還沒有做出研究。」
NASA督察長馬丁(Paul Martin)的報告細數各種問題,像是NASA出借物品給從不曾使用這些樣本研究的研究員,又或者是未持續追蹤借出的珍貴樣本,而且可追溯至1969年美國首次登陸月球採集的樣本。
報告指出:「根據NASA紀錄,1970年至2010年6月間共有517份出借的太空物質樣本消失或遭偷竊。」
這些樣本包括月球岩石和土壤;小行星、火星和月球的隕石;太陽外層離子;彗星和星際間區域的塵埃,以及地球平流層的宇宙塵等。
「我們還發現NASA紀錄有誤。研究人員未交還所有借出樣本,借出時間也超過償還日期,但這段期間內也未進行任何研究或交還樣本。」
該報告指出,NASA需要更好的追蹤系統,並應每年清點庫存,以杜絕不必要的損失。
◆ 大陸南極科考 直升機墜毀
中央社 2011.12.10
據報導,中國大陸南極科學考察隊「雪鷹」KA32型直升機,昨天凌晨在南極執行任務時墜毀,機上2人安全脫險。
法制晚報報導,昨天零時20分(當地時間8日21時20分),考察隊配置的「雪鷹」KA32型直升機在執行「雪龍」號船到中山站物資吊掛運輸作業任務空載返回「雪龍」號船途中,在南極冰山間海冰區上空突然失控。
失控後,直升機迫降未成功,墜落海冰上損毀。
機上2名機組人員安全脫險。經初步檢查,駕駛失事飛機的機長馬德池安然無恙,副機師王秦東有輕度擦傷。
直升機失事地點位在中山站和「雪龍」號船之間,距離中山站約7公里,距離「雪龍」號船約6公里。
據報導,當地冰山環繞,冰面因溫度上升開始出現裂縫,周圍環境非常危險。
報導說,失事直升機並未落入水中,仍在冰面上,大陸國家海洋局正在評估風險並設法搶救直升機。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
這次南極科考共220名隊員,平均年齡35.5歲,其中第一次參加南極考察的新隊員有131人,約占總數的6成,女性隊員10名。
研究:鑽石星球理論上存在
中央社 2011.12.12
這是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最恐怖的惡夢,有巨大的星球,是地球的好幾倍大,由珍貴鑽石組成。
不過,這個由羅茲(Cecil Rhodes)創建的鑽石帝國的主管不必擔心,因為新研究顯示,這些「鑽石星球」如果真的存在我們的銀河系內,也是在73到250光年外,而且可能是生物無法生存的地方。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報導,研究領導人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地球科學院副教授帕尼洛(Wendy Panero)發表聲明說:「我們認為鑽石星球一定是非常寒冷且黑暗的地方。」
對於想在外太空致富的人,有個讓他們更難過的消息,即鑽石事實上埋在這些星球的石墨表面深處。
與帕尼洛一同做研究的博士生烏特伯恩(CaymanUnterborn)告訴哈芬登郵報,鑽石可能位於地表下150公里處。說得更清楚點,地球上人為鑿出最深的坑洞大約是12公里。套句烏特伯恩的話:「要用非常強大的器械,才能鑽到這麼深的地方。」
烏特伯恩上週在舊金山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上發表研究結果。
帕尼洛表示,這些鑽石星球的內部結構跟地球很像,有很多層。不過,地球核心大部分是鐵,且地函有很多含矽礦物,而鑽石星球的內部主要是由碳組成。
俄亥俄州立大學表示,地球溫度很高的內部可以產生地熱,讓我們的星球適合居住。
不過,鑽石傳熱速度很快,碳超級地球的內部很快就凍結,這表示不會有地熱、沒有板塊構造,最終也沒有磁場或大氣。
烏特伯恩告訴哈芬登郵報:「這些星球非常可能會猛烈毀滅。」
火星大範圍地區 適生物生存
法新社 – 2011年12月12日
(法新社雪梨12日電) 澳洲科學家今天表示,火星「大範圍地區」可能得以維持地球生命。這些科學家模擬火星條件,探究火星適合生物居住程度。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李能魏佛(Charley Lineweaver)領導的研究團隊,比較火星與地球的氣溫和壓力條件,觀察這顆遙遠星球適合類似地球生物體居住的程度。
李能魏佛表示,地球由地心至上層大氣僅有1%面積存在生命,而研究團隊創造的世界第1個火星模型顯示,火星有3%地區適合生物居住,雖然大部分位於地底。
先前研究採取「零碎」研究方式,探究火星特定幾個地方是否有生命跡象,李能魏佛說,他的研究則利用數十年的研究資料「綜合彙整」火星整體情形。
火星的兩極已發現冰凍水,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則審視火星的保水程度,「能否讓類似地球上的微生物,保有類似地球程度的水份」。
火星低壓環境意味水難以液態存在,而會在表面蒸發,但李能魏佛說,火星地底土壤重量,提供所需的額外壓力,使液態水得以維持。
地底特定深度接收來自火星核心熱度,也能維持讓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得以生長的溫度。
李能魏佛表示,他的研究為「目前為止發表的火星適合地球微生物居住程度的最佳探究」,且鑑於人類是由微生物演化而來,此研究發現非常重要。
李能魏佛的研究今天發表於科學期刊「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 可樂曼陀珠變燃料 火箭車跑73公尺
TVBS – 2011年12月12日
曼陀珠加零熱量的可樂,以往科學實驗證實,可以產生驚人的動力,美國2位發明家,以曼陀珠跟可樂當作燃料,製造出一部火箭車,這部馬克二號車,用了54瓶可樂,外加324顆曼陀珠,竟然跑了將近73公尺遠,打破原來的紀錄。
2公升的健怡可樂,和4顆曼陀珠混合在一起,竟然就能產生這麼強的威力,美國2位發明家,葛洛布以及沃茲爾,異想天開拿這個當作動力,發明了火箭車,去年的馬克一號,用了108瓶可樂,還有648顆曼陀珠,讓車子跑了約67公尺,今年馬克二號更猛,只用了一半的原料。
馬克二號用了54瓶可樂,324顆曼陀珠,但它們把管子變細,讓噴射出來的力量更大,跑的距離也更遠了,趕緊用尺量一量,跑了將近73公尺,破了馬克一號的紀錄。
其實葛洛布和沃茲爾,只是簡單的組裝了,活塞與柱狀物的機械裝置,就達到這有趣的紀錄,他們說可樂加曼陀珠的威力還不小,一般人千萬別在家嚐試,除了也許會有點危險外,可樂噴的一地都是,也很難清理的。
征服南極百年 探險家趕不上慶典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2.14
挪威探險家阿蒙森 (Roald Amundsen)在1911年12月14日乘雪橇抵達南極,成為征服南極第一人;100年後,現代極地探險家卻發現,想及時趕上在南極的百年紀念活動,可不是容易的事,許多人只得中途放棄,改乘飛機抵達目的地。
挪威總理史托騰柏格由紐西蘭搭乘美國C-130軍機於12日抵達南極,成為繼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之後,第二位踏上南極大陸的政府首長。他隨即換上滑雪板,迎接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的探險隊,一向是「無人之境」的南極,一時熱鬧非凡。
根據挪威極地研究所和探險隊的部落格,凍骨低溫和猛烈冰風,讓許多探險隊無法在14日前完成橫越南極之行,而決定搭乘飛機完成最後一段冰雪旅程,連挪威極地研究所所長溫瑟也只得半途而廢。
美國「南極補給探險公司」贊助了12支探險隊,只有7支趕上百年慶祝活動。挪威探險家約翰森使用和阿蒙森當年相同的裝備,依循他的路線遠征南極,眼看已趕不上慶典。希望成為第一位獨自滑雪征服南極女性的英國探險家菲利希蒂‧艾斯頓,恐怕也得一個星期後才能抵達。
剛剛完成南極1500公里滑雪的挪威探險家戴爾表示,由於天候惡劣,他經歷攝氏零下50度的極低溫,14天內僅看過兩次太陽,有時簡直像在牛奶盒裡滑雪,筋疲力盡之餘也只能坐上飛機。
阿蒙森100年前向英國海軍軍官史考特下戰帖,在激烈的遠征南極點競賽中,比史考特的探險隊早一個月抵達,而史考特則在回程中遭遇風暴喪生。為了向史考特致敬,英國觀光客也將在最近這段時間造訪南極。14日在美國科學基地「阿蒙森史考特地」將豎起阿蒙森的冰雕像。
※ 相關報導:
* 登南極第一人 阿蒙森和史考特擦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780746.shtml
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是抵達南極的第一人,其實他原本志在北極,由於已經被美國人捷足先登,迫得把眼光轉向南極,而英國人早把南極列為目標,阿蒙森於是和英國海軍軍官史考特展開一場征服南極的競爭。
天降太空球 非洲納米比亞現蹤
法新社 – 2011年12月23日
(法新社納米比亞溫厚克22日電) 1顆大金屬球從天而降,掉落在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偏僻草原上,當局一頭霧水,只好求助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SA)。
警方鑑識主管表示,這顆中空的太空球周長1.1公尺,發現地點在北部1座村落附近,距首都溫厚克(Windhoek)約750公里。
他說當地居民幾天前曾聽到多次爆炸聲響,但聲音不大。金屬球直徑35公分,重達6公斤,表面粗糙,看起來像是用「兩個半圓焊接在一起」。
太空球在掉落地點18公尺外被人發現,掉落地點形成33公分深、3.8公尺寬的大洞。
當局在網路搜尋後得知,過去20年非洲南部、澳洲和拉丁美洲也有許多相似案例。
金屬球是在11月中旬發現,當局先進行測試後才對外公布。警方表示,它沒有危險性,「並非爆裂物,反倒是中空的,不過仍需深入調查。」(譯者:中央社許宏裕)
◆ 奇準無比?傳說冬至下雨 過年出太陽
彭清仁 2011-12-23 中廣新聞
昨天是廿四節季中的冬至,也就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民間相傳,如果冬至出太陽,農曆春節會下雨;但如果冬至降雨,春節則是會出太陽,據說奇準無比。另外,務農人家也認為冬至是牛的生日,因此都會在牛角上貼上湯圓或是請牛喝酒。(彭清仁報導)
昨天是冬至,不少家庭主婦都不免俗的買個湯圓應景。也有在外工作或是遊子,因為無法返家,也選擇在街上的湯圓攤上吃碗湯圓。依國人的習俗,冬至吃湯圓也表示多了一歲,當然也有討個吉祥的味道。對於農業社會的農家來說,冬至的意思,就是一年的農作就忙到冬至為止,開始準備過農曆年了。
根據曆法,冬至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這一天,黑夜就一天比一天更短,換言之,白天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長。而民間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就是冬至如果出太陽,農曆春節就會下雨;如果冬至下雨,農曆春節則會出太陽,據耆老們指出,這個傳說奇準無比。另外,在新竹縣鄉下地區務農人家,也傳說冬至是耕牛的生日,為了慰勞耕牛一年的辛勞,也有農民會請牛喝酒,或是在牛角上貼上湯圓,像徵請牛吃湯圓。但由於耕田人家目前都是以機器取代耕牛,這種具有台灣人特有悲天憫人的習俗,也隨著養牛人家愈來愈少,而漸漸的消失。
「聖杯」探月之旅 挖更多祕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2.27
雖然人類已對月球進行無數的探測,但至今對於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衛星仍存在許多難解奧祕,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兩艘小型太空船預定在新年周末進入月球軌道,將展開最新一波的探月之旅。
這兩艘名為「聖杯」(GRAIL)A型與B型的無人太空船,外形相當,大小如同洗衣機,主要任務是測量月球不平均的重力場,以探索月球表面至地心的結構。
兩艘「聖杯」太空船自9月由佛羅里達州發射進入太空後,一直獨自慢速飛行至目的地。擔任這次任務首席科學家的麻省理工學院專家瑪莉亞‧朱伯說:「兩艘太空船自發射後,基本上均表現完美無缺,但太空任務沒有人能保證不出差錯。」
這次任務的關鍵時刻是在新年除夕,兩艘太空船將相隔一天陸續進入月球軌道。由於太空船必須放慢飛行速度才能確保精準地進入軌道,管理這次經費高達4億9600萬美元、為期三個月任務的NASA噴射動力實驗室計畫經理李曼說:「我想我們將會摒息以待這一刻,而我絕對會是最緊張的人。」
太空船一旦進入軌道後,將以平均相隔124哩、距離月球表面35哩處展開繞行,並自明年3月起開始蒐集資料。過去也曾有其他太空任務探索月球引力,但「聖杯」太空船是首次專門針對該領域的研究。
科學家指出,兩艘太空船繞行時,飛行速度會受到月球引力強弱的影響,並進而改變兩艘太空船之間的距離,因此,由太空船發射的無線電波可測量距離的些微變化,並可讓科學家繪製出下方對應的重力場。
太陽大爆發 地球仰望絢爛極光
中央社 2011.12.29
BoiseWeekly網站報導,太陽等離子大爆發,也就是日冕質量拋射(coronal massejection),可能造成無線電間歇性斷訊。
科學家預測快速移動的帶電粒子可能在高空產生小型或中型的磁暴,激發燦爛眩目的極光噴發,也就是地球上看得見的極光。
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陽動態觀測衛星(SDO)團隊今天在推特發文表示:「發生磁爆的可能性約為20%至40%!」
SDO並表示:「住在高緯度地區的民眾,今天注意我們開設的推特極光標籤(#auroras)。」
福斯新聞(Fox News)網站引述Spaceweather網站報導,日冕質量拋射迅速移動的帶電粒子應約在美東時間28日下午3時20分(格林威治時間2020)筆直衝擊地球磁場,預估時間至多相差7小時。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太空氣象預報中心昨天發表更新訊息表示:「由於多日冕質量拋射接觸地球,美東時間28和29日料將發生G1(輕微)磁爆。」太空氣象預報中心並表示:「無線電R1(輕微)干擾則至31日才會發生。」
◆ 美發明新曆法 耶誕永遠星期天
中央社 2011.12.29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學者亨利(RichardHenry)與漢克(Steve Hanke)設計出1種新曆法,不但沒有閏年,且同樣日期每年都落在同一個星期日。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根據「漢克─亨利永恆曆」(Hanke-Henry Permanent Calendar),如果2012年12月25日耶誕節是星期天,那麼2013年、2014年耶誕節也都是星期天,以此類推,生日和各個例假日也固定是同一個星期日。
「漢克─亨利永恆曆」規定1年有364天,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有31天,其餘月分只有30天。每5年或每6年有一個7天長的「迷你月」,讓我們與太陽活動週期保持同步,因此不再需要閏年。
西方國家現行曆法「葛瑞格里曆」(Gregoriancalendar)也稱基督曆,由教宗葛瑞格里13世(Gregory XIII)1582年研發而成,前身為古羅馬統治者凱撒(Julius Caesar)西元前46年發明的曆法。
亨利說:「每三個月固定為91天,這個模式能讓學期、工作排休等例年活動安排變得更簡單,也能簡化貸款利率和儲蓄等金融計算過程。」
「想想看這能為全世界每年重新設計行事曆的每個機構省下多少時間和精力,顯然我們的曆法不但讓生活變得簡單許多,也有許多顯著優點。」
「過去許多新曆法都因嘗試打破每週7天週期而失敗,因為它們違反了基督教十誡第四誡保留安息日的規定。」
「我們的版本永遠不會打破這個週期。」
◆ 趣!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 18萬人沒有明天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1-12-29
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將沒有明天,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號這個日子。明天將直接成為十二月三十一號,因為他們把時區移到了國際換日線以西。
薩摩亞獨立國原來跟澳洲和紐西蘭屬於同一個時區。一百年前,一個美商人騙當地酋長。要他們把時區移到國際換日線以東,跟美國靠近一些。
今年夏天,薩摩亞國會決定年底把時區再移回去。所以今天午夜過後,薩摩亞就往前跳一天,不過十二月三十號了。
薩摩亞獨立國把時區向西移,然而,跟薩摩亞相鄰的美屬薩摩亞不受影響,繼續待在國際換日線東邊,跟美國為伍。
不過重要機關都在薩摩亞的紐西蘭「托可勞」地區則將跟薩摩亞同步往西移一個時區。兩地加起來受影響的大約有十八萬人。
◆ 俄火星探測器 1月中墜落地球
中央社 2011.12.29
目前困在地球軌道的俄羅斯火星探測器「福保斯-格朗特」,預計可能在1月中重返大氣層,有報導指殘骸將墜落在阿富汗,但有專家說,目前斷定準確的殘骸區言之過早。
根據太空垃圾專家柯林克拉德(Heiner Klinkrad),目前預測「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探測器會在1月14日或15日重返大氣層,但也可能提前或延後5天。
柯林克拉德說,俄羅斯科學家正努力評估探測器重返大氣層的存活度,探測器重量將近14噸。他表示:「他們猜想約有20至30個碎片將會落地,總重不超過200公斤。」
他也說,探測器很大一部分是有毒火箭燃料UDMH,它未能離開地球軌道,意味著這些燃料仍在,在重返地球時,探測器可能會在離地約100公里的高空開始溢出燃料,但多半會燒盡。
探測器計量設備也有少量放射鈷-57,但俄羅斯人員表示不會構成污染威脅。
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說,探測器預料在莫斯科時間1月14日凌晨2時22分墜落在阿富汗西南部,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軌道殘骸專案辦公室(Orbital Debris Program Office)的史丹斯貝里(Gene Stansbery)表示,目前預測探測器重返大氣層的情況言之過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