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階醫材發展計畫 啟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4301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1.13
行政院「高階醫材發展計畫」啟動,經濟部昨(12)日委託財團法人藥劑中心與工研院向民間業者說明,希望兩年內讓台灣醫材產值達到1,200億元,較今年成長兩成。另並協助產業界進軍大陸,搶攻1.5兆元的大陸洗腎市場。
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藥技中心及工研院昨日舉辦「洗腎照護系統輔導暨跨領域合作平台說明會」,向醫材及資通訊廠商說明政府計畫與作法,目標要打造台灣為全球醫療器材前十大重鎮,發展台灣成為「醫療工程應用與產製中心」。
行政院近年頒布「關鍵產品發展登峰造極計畫」,指出將透過發展高階醫材,整合既有產業,選擇洗腎的醫材為發展重點,主因是台灣自身的洗腎人口約6萬人,密度是亞洲之冠,大陸洗腎人口更是台灣50倍,台灣洗腎醫材若能切入大陸市場,可搶攻1.5兆元市場。
經濟部ITIS預估,去年我國醫材產值約768億元,今年應可望達1,000億元,行政院今年將透過輔導醫材轉型,希望在102年讓整體產值提昇達1,200億元。
由於我國資通訊基礎穩固,「行政院科顧組生技產業」即建議醫材產業結合資通訊產業鏈,針對市場需求開發高階醫材。藥技中心說,目前將由經濟部撥給預算,以洗腎照護系統為方向,包括從透析器的發展,來串聯整個產業鏈。
在作法上,將由工研院及藥技中心,輔導有意願投入的產商,包括市場分析、商品開法、技術移轉、臨床試驗、產品查驗登記等,以帶動國內傳統醫材廠商,投入高階醫材領域。
在市場分析部分,藥技中心指出,將率先協助國內廠商進行全球洗腎照護系統產業分析與調查,包括市場值、主要競爭對象、產品趨勢、系統相關元件的專利與技術分析等。
據了解,目前我國洗腎耗材皆需仰賴進口,該計畫將優先輔導國內生醫材料加工與導管廠商為出發點,開發國產血液透析中空纖維膜等,以取得技術自主權。
※ 相關報導:
* 台灣生技育才 有了專屬搖籃
18 則留言:
哈佛研究:鳶尾素燃脂 不動也能瘦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1.14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鳶尾素」(Irisin)的天然荷爾蒙,能使肌肉組織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並促進胰島素生成,讓人不運動就收到運動的效果。
研究人員希望用這種荷爾蒙來治療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等透過運動可改善的疾病。不過醫生警告,鳶尾素雖能減肥,卻無法使肌肉變得強健,因此民眾仍應養成運動的習慣。
英國每日電訊報12日報導,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教授史畢居爾曼表示,他們以希臘信使女神的名字(Iris)命名鳶尾素,它在人體運動時分泌,能夠燃燒卡路里並控制血中葡萄糖含量。此外,鳶尾素還能促使細胞從「白脂肪」轉變成「棕脂肪」。人體內的白脂肪是一種儲存多餘卡路里的球狀儲存細胞,而棕脂肪則會將白脂肪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
史畢居爾曼說:「目前尚無法斷定長期或高劑量使用鳶尾素能否達到更多的減肥效果,不過鳶尾素似乎能降低高脂肪飲食對身體造成的負擔,防止老鼠罹患肥胖症及糖尿病。最重要的是,它沒有副作用。」這項研究仍在老鼠實驗階段,不過老鼠與人類的這類荷爾蒙幾乎相同,可望在兩年內進行臨床試驗。
◆ 「星際爭霸戰」醫療儀 懸賞千萬美元研發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01.14
英國廣播公司十三日報導,X獎基金會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消費者電子大展中,公布一項獎金高達一千萬美元的競賽,鼓勵工程專家設計一款類似電影「星際爭霸戰」當中的醫學用三錄儀。
這種工具必須能夠「量取重要的健康狀態數值資訊」,診斷十五種疾病,重量不得超過二點二公斤,以利隨身攜帶。根據「星際爭霸戰」官方技術手冊,三錄儀是集「感測、運算、資訊通信」等功能於一身的裝置。
「星際爭霸戰」一九六六年首映,設定的時空背景是廿三世紀,片中組員的醫師麥考伊以三錄儀掃描身體就能夠診斷疾病。主辦單位希望以重金鼓勵工程專家破解這種科幻儀器的奧秘,同時把「廿三世紀的科幻小說轉化為廿一世紀的醫學事實」。
X獎基金會主席戴曼迪斯說:「我大概是所有來到賭城的人當中,第一個樂意輸掉一千萬美元的人。這種三錄儀將具備無線、可移動且侵入性最低、甚至無侵入性的特點。它可能使用數位造影術,而且可能有辦法當場為你的DNA排序,以確定你是否對某些食物過敏。」該獎項名為「高通三錄儀X獎」。
倫敦帝國學院外科與癌症部門主管尼可森指出,現有的多款醫學儀器已經可以偵測部分疾病的化學信號,可有效輔助診斷。他又說,把這項技術融入小巧的三錄儀將是艱巨挑戰。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獎金恐怕發不出去。
台大、興大等四校 與美合設研究中心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12-01-22 中國時報
國科會公布一○一年「在台成立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計畫」(I-RiCE)補助名單,共有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興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四校四組研究團隊出線。成功吸引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頂尖研究機構來台設置跨國研究中心,每個團隊每年至少可獲得一千五百萬補助,協助台灣研究團隊在三到五年內躋身全球頂尖研究機構,並成為亞洲高科技人才重鎮。
國科會推動I-RiCE計畫目標,是吸引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大學、國外重要國家實驗室及世界級研發單位,針對國內具有國際頂尖研究水準或發展潛力的領域,共同在台灣成立「國際級頂尖研究中心」。去年試辦,就吸引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及哈佛醫學院到台灣設置跨國研究中心。
今年第二度遴選,共有十八件計畫申請。經審查結果,核定新成立四個研究中心,以台灣大學醫學院長楊泮池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院長陳志毅共同領導的研究隊與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成立的「跨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最受矚目。
國科會國際合作發展處長林宗泰指出,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對各種癌症的研究全球知名,楊泮池研究團隊對肺癌的研究在國際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雙方計畫針對東西方遺傳基因與生活飲食習慣的不同,找出最適合東方人的肺癌治療方法。
中興大學教授植病理研究所葉錫東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成立的「國際植物與食品生物科技中心」,則是I-RiCE計畫推動以來,第一個獲得評審團青睞的農業生技研究中心,雙方計畫新穎遺傳工程技術開發具有高價值的農業生技產品。
新藥五俠 今年要賺錢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1.24
2012年可謂「新藥元年」,其中多家新藥公司都將在今年出現轉機;法人預估,包括中天、太景、德英、智擎、中裕新藥五大新藥研發公司,今年都有機會正式獲利,讓台灣擠身新藥開發國家之林。
分析師表示,新藥公司一般較不受人關注,由於高風險、長時間的特性,讓多數投資人都持觀望態度,但只要新藥研發出現成果,或產品正式上市,其價值卻可能一飛沖天。
以長期研發新藥的中天生技為例,近期由於取得衛生署核可,全球第一張化療支持性中成藥藥證「化療漾」,而讓股價連五日漲停。
展望今年,中天將和大陸前幾大藥企合作,以食品規格搶進大陸抗癌市場,預估將有著大斬獲。
據了解,化療漾是中天費時14年,投入十餘億元所研發完成的新藥;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新藥研發沒有具體成果前,所有公司都可能被投資人視為「準詐騙集團」,但今年新藥將正式上市,路孔明話說得爽快,表示「我不會倒了」。
此外,同樣研發新藥,由潤泰集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中裕新藥(TaiMed),其執行長張念原近日也表示,公司今年在愛滋病新藥TMB-355的國際談判授權方面「可望有進展」。
法人預估,今年第二季應該能有具體結果,下半年簽約金入帳後將挹注中裕獲利,也可望讓該公司轉虧為盈。
張念原說,去年中裕雖然在談判授權上,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困難,以因為大選而被捲入政治話題之中,但公司按部就班在抗愛滋病藥物TMB-355研究開發上,屢有斬獲。
展望新的一年,TMB-355的靜脈注射劑型近期在國際授權談判上,可望有明確結果。
◆ 心臟病藥遭汙染 巴基斯坦逾百死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2.01.27
巴基斯坦官員26日說,由於一種心臟藥物受到汙染,拉合爾市3周來已有100多人死亡。
拉合爾市政府經營的醫院在這段期間已對4萬多名心臟病患開出這種藥物,目前還有250人住院中,當局已展開調查。
供應受汙染藥物的3家地方藥品公司負責人已被捕。死者多半都是免費取得這種藥物的窮人,且藥物樣本已送往巴基斯坦、倫敦及巴黎的實驗室化驗。
這起藥物汙染致死案已引發恐慌。多位官員警告,這批遭汙染的藥物從去年12月15日起,可能已開給近4萬名病患服用。官員指出,服用受汙染藥物後,病患的白血球和血小板會迅速減少。
錸-188微脂體抗癌新藥人體試驗 全球首例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12-01-29 中國時報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針對癌症末期病患研發的抗癌新藥「錸-188微脂體」,日前經衛生署審查核准,進行大腸直腸癌轉移性病患測試,成為全球第一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體內放射奈米癌症治療藥物,公開挑戰死神,為癌末病患拚搏一線生機。
原能會評估,「錸-188微脂體」預定在三年內完成一、二、三期臨床試驗,若能順利獲得衛生署審查許可,三年後就可以直接應用在癌末病患臨床治療。核研所研究員李德偉指出,大腸直腸癌病患進入第四期癌末,腫瘤細胞轉移引發肝癌或肺癌等其他癌症後,常讓醫師束手無策,不得不宣告無藥可醫。「錸-188微脂體」就是專為目前醫界最頭痛的癌末病患,研發的抗癌新藥。
「錸-188微脂體」經動物試驗證實,可以經由通透性增強及停滯效應,累積在腫瘤組織內,把放射性奈米藥物傳輸到腫瘤細胞血管新生處,阻斷養分供應通路,並利用放射性元素錸-188釋放的貝他射線,殺死癌細胞。李德偉強調,「錸-188微脂體」最大的優點是經過靜脈注射後,就會自動找到腫瘤細胞聚集的部分,不會傷害其他正常器官及組織細胞。
核研所指出,「錸-188微脂體」在動物試驗時,對抗小腫瘤特別有效,微脂體透過血液循環帶著錸-188,搜尋獵殺在老鼠體內四處擴散的癌細胞,三個月內就使腫瘤完全消失,而且不傷害正常細胞,老鼠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
「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體內放射奈米癌症治療藥物,衛生署這次很有膽識,『敢』讓我們做臨床試驗!」李德偉表示,核研所計畫在今年七月完成藥物動力學試驗,若證實「錸-188微脂體」進入人體後,效果如同動物試驗,自動聚集到腫瘤部位,接下來就會進行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希望可以在三年內完成所有試驗。
◆ 睡覺也能運動 創新研發獲獎
中央社 – 2012年1月27日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新北市27日電)久病在床的病人缺乏運動,身體難以康復,商人看到商機,發明了「全身週期律動床」,透過微震動讓人躺在床上,也能達到中度運動的效果,獲得新北市工業會頒發創新研發獎。
綠樣公司總經理劉智源原本從事放射線治療,在醫院見識到人生百態,尤其久病在床的人,復健之路漫長又辛苦。他先到日本學習脊椎調整技術,後來在因緣際會下,轉做寢具生意,便將復健的經驗知識,融入到床墊研發中。
劉智源借用脊椎調整的原理,發明了「全身週期律動床」,藏在床墊裡的機械,以睡眠者的脊椎為中心做前後2公分的微運動,「就像是外丹功一樣,人體內的一氧化氮會持續釋出,讓心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睡著睡著,就能達到運動的效果」。
劉智源花6年研發律動床,前前後後投入新台幣2000多萬元,目前正和醫院、養老機構合作,應用於中風病人的復健。他說,台灣傳統產業的研發能力較弱,唯有持續創新,從不同的角度想新點子,才能讓產業永續。
新北市工業會為了鼓勵中小企業投入研發,每年都頒發獎章,今年共有13家業者得獎,橫跨電子、光電、橡膠、印刷、塑膠、家具、金屬、家電、機械、食品等產業。
◆ 英複製出單糖 有助解生命起源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1.28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科學家已複製出創造生命的單糖,這是對於如何創造出「去氧核糖核酸(DNA)」中的糖分子的突破性進展,為瞭解生命的起源更邁進了一步。
英國約克大學有機化學家已複製出一對單糖:蘇糖與顯紅糖,而這套單糖製程在生命出現之前便已發生。研究小組由克拉基博士領導,並有諾丁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
每一個生物分子都能以一種「左旋」或「右旋」的形態存在。生物體內所有的糖分,都是由「左旋」或「右旋」分子製造出來的;而組成蛋白質肽鍵及蛋白質的所有胺基酸,則是由「左旋」分子所組成。
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左旋」胺基酸來催化糖分的形成,能夠產生居於主導地位的「右旋」糖分。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有機與生物分子化學」期刊上,可以解釋糖分如何產生,以及何以「右旋」分子居於主導地位。
他說:「糖分是建構去氧核糖核酸與核糖核酸(RNA)的要件。我們所完成的,是解釋單糖如何產生的第一步工作。我們從一組非常簡單的物質來產生這些糖分,而大多數科學家均相信這些物質是在生命將要開始出現時存在於地球。」
這項研究與1952年「密勒─尤列」所做的指標性研究相呼應。當時他們的研究說明了生命建構要件如何從化學反應中產生,例如電擊與光亮能夠促成胺基酸的形成。
◆ 北美原住民 來自西伯利亞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1.28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DNA研究發現,北美洲原住民來自今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Altai)共和國。
美國賓州大學主導的研究團隊26日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發表研究指出,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顯示,約1萬4千年至1萬3千年前,部分阿爾泰人開始徒步橫越白令陸橋(今日的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大陸。研究成果符合人類學學說,指遠古人類從西伯利亞跨越現今的白令海,進入美洲。
賓州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舒爾說:「阿爾泰地區在人類學上至關重要,因為數百萬年來,多少人在這個地方來來去去。」此區域位於現今的俄國、蒙古、中國大陸與哈薩克交界處,而其中一個族群就是美洲原住民的祖先。約兩萬5千至兩萬年前,這些人攜帶亞洲的遺傳譜系,越過白令陸塊進入美洲大陸。
研究團隊檢驗阿爾泰地區人民DNA樣本的基因標記,粒線體DNA由母親傳下,Y染色體DNA則由父傳子。他們也比較西伯利亞南部其他地區、中亞、蒙古、東亞與多個美洲原住民團體的DNA樣本,由於樣本眾多,此次研究成果相當具有公信力。研究人員發現,美洲原住民與南部阿爾泰人的Y染色體DNA都有獨特的「Q突變」,而兩者的粒線體DNA也有相似之處。兩種DNA都顯示阿爾泰人與美洲原住民血統有關聯。
舒爾的團隊推測,大約兩萬至1萬5千年前,一群阿爾泰人遷入美洲大陸,而在1萬4千至1萬3千年前,留在原地阿爾泰人的遺傳譜系開始變得跟遷出者不同。
目前還未有學者能提出明確證據,指出美洲原住民的其他發源地。
當生命科學家 被綁在生技產業上…
【聯合報╱李家同/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2012.02.04
最近常看到媒體上出現生技產業的字樣,遺憾的是,這名詞往往使人有利益的聯想,也使得很多年輕人對於生命科學有了負面的想法。
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生命科學乃是最近各種自然科學中最有進展的學問,而且對於人類也有很大的貢獻。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應當是極有意義的。問題是,我們的政府卻一再強調生技產業,所謂兩兆雙星,其中就含有生技產業。國人有一個印象,那就是生命科學的目的乃是為要創造一個產業。我認為這是絕對錯誤的。
我在一九六七年曾經去美國的國家衛生院做事,第一天所有新報到的人都在大禮堂集合,慎重地宣誓,我們以後的研究是為了人類全體,而不是為了任何個人的利益。我總記得,國家衛生院的大樓裡有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個池塘叫做Bethesda,傳說中天使曾經下降人間,他的翅膀碰到了池塘的水,從此以後這個Bethesda的水就可以醫病。有趣的是,美國國家衛生院所在地,就叫Bethesda,是馬里蘭州的一個小鎮。
自從科學家對DNA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以後,人類很多有關疾病與健康的問題,都可以經由DNA的研究而有進一步的發現,我們應該重視這種科學,因為研究這種科學對國人健康有絕對的好處,也對全世界的人都有好處,所以我們對生命科學家寄予很大的期望,也對他們有特別的尊敬。很多科學家的研究不一定對人類有好處,例如武器的研究。最近很多新科技的發展,也造成了礦產的大量流失以及環境的汙染。但是絕大多數的生命科學研究,最後總是對於人類有極大的好處。
因此,我在這裡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政府應該重視生命科學的研究,而不應將生命科學一定和產業綁在一起。很多年輕人會認為讀生命科學的唯一目的就是進入生技產業界來賺大錢,事實上生技產業的建立並不簡單,我們國家會不會有大規模的生技產業,沒有人知道答案。政府應該給國人一個想法,那就是研究生命科學是一件神聖的事,要做到這一點,政府應該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上增加投資,而這種研究不一定與產業發生密切的關係。政府應該使國家衛生院的規模大得很多很多。
在美國,相當多的人都知道美國的國家衛生院在哪裡,也知道他們對於美國人健康上的重大貢獻。我們即使是知識分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國國家衛生院的存在,更不用談知道它在哪裡了,可是,很多人卻又知道所謂的生技產業,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很多生命科學系畢業的學生,可能面臨大規模失業,而我國在全世界而言,也不能在生命科學上做出重大貢獻。
政府應該重視生命科學,生命科學家也應該時時刻刻想到如何為全人類謀福利;政府應該做的事是,眾多的生命科學家能夠安心地做基礎研究,而不必成天談生技產業。
◆ 奈米檢驗儀 腸病毒12分現形
中央社 2012-02-03
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針對小兒科流行病毒檢測方式,成功研發掌上型遠距智慧「小兒病毒居家檢驗三度儀」,在短短12分鐘內,可即時檢出B型/A型流感、腸病毒71型和腺病毒。
流感疫情目前仍是流行期,最近腸病毒連續爆發重症及死亡病例,若縮短檢測時間,就能掌握黃金治療期,減少不幸。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卓越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台大醫學院光電醫學中心教授林世明與醫學院長楊泮池及張鑾英、許博欽、蔡甫昌等教授跨領域團隊,成功以最新奈米結構光學技術研發「小兒病毒居家檢驗三度儀」。
過去傳統腸病毒檢測,耗時最短需1天,多則5天,往往病情在等待中造成遺憾。林世明表示,「小兒病毒居家檢驗三度儀」透過強化表面電漿波新晶片,快速居家檢測小兒腸病毒和流感病毒,即時傳輸資訊給醫療人員,不僅能縮短檢測時間,也可避免前往醫院引發群聚感染。
林世明說,「小兒病毒居家檢驗三度儀」整合偵測、計算和遠距傳輸功能,12分鐘內就可知道孩童是否罹患B型/A型流感、腸病毒71型和腺病毒,準確度平均高達9成。檢測資訊再透過智慧型手機即刻傳輸給醫生,醫生透過病情資料給予處方,可有效利用黃金治療期。
楊泮池表示,未來家庭只要透過棉花棒就能為嬰幼兒喉液取樣,再透過儀器傳輸資料給醫生,確實能減少過去因檢測耗費時間而造成病情延誤的發生機會。
◆ 紅酒含白藜蘆醇 可增加細胞活動力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2.03
喝紅酒對身體有益又增加新佐證。美國一所機構研究發現,紅酒內的成分因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以增加細胞活動力,未來可望用來治療老年癡呆或糖尿病。
刊登在最新一期《The Cell》的研究指出,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究人員已經找出白藜蘆醇可以「活化」細胞的證據,並透過實驗室與以小白鼠檢測,發現白藜蘆醇可以與身體細胞產生好壞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白藜蘆醇對細胞造成的代謝活動可以讓骨骼肌中PDE4蛋白質發生變化,並抑制磷酸雙酯酶(phosphodiesterase),讓身體產生活力。研究人員認為該成效未來可以用於治療人類的糖尿病、心臟病與阿茲海默症。
不過,白藜蘆醇目前還無法製成藥物甚至供民眾服用。對於這項新的研究成果,科學家仍提醒民眾別開心太早。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墨瑞表示,這項研究最大的意義在於,確定白藜蘆醇對於細胞產生良好的效果。不過雖然紅酒含有白藜蘆醇,人們必須飲用超過700瓶紅酒以上,才可能達到所謂的效果。
◆ 美研究:菜單排列都錯了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2.03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助理教授西比爾‧楊(Sybil Yang)利用紅外線視網膜掃描器及錄影機研究發現,幾乎所有餐廳的菜單排列方式都錯了!現有菜單的設計並不符合眼球自然移動的路徑,顛覆餐廳業者奉行的「甜蜜點」(sweet spot)菜單安排方法。
英國每日郵報2日報導,餐廳業者普遍認為,菜單右頁、中間區塊是眼球自然移動路徑的「甜蜜點」,往往將他們最希望顧客選購的餐點放在此處。不過西比爾‧楊讓受試者配戴紅外現視網膜掃描器及錄影機,紀錄並分析他們看菜單的眼球路徑發現,「甜蜜點」其實對促銷餐點並無幫助,甚至不是消費者注視最久的地方。
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會以看書的方式(由左到右、從上到下)慢慢看菜單,且不會特別注視某一點特別久。不過,西比爾‧楊倒是找到了消費者注視時間最短的「酸點」(sour spot),這些資訊包括餐廳簡介及沙拉選單。她說:「業者仍奉行早期研究建議的甜蜜點來行銷,就像永不止息的謠言。」
◆ 蜘蛛絲超韌 編織設計是關鍵
【Upaper╱中央社】2012.02.03
美國科學家1日表示,他們已經揭開謎題,得知蜘蛛網如何能夠承受水滴甚至強風卻不會瓦解。
他們表示,研究防震結構設計的工程師,對他們的結果應該會有很興趣。
麻省理工學院(MIT)畢勒率領的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實驗、觀察和電腦模擬進行探究。他們發現,1縷絲具有無定形蛋白質和奈米尺寸有序晶體的獨特結合。當壓力增加 ,例如樹枝掉下來,蜘蛛絲在4個階段延展:線性延展、隨蛋白質展開而持久延展、吸收力量的僵硬階段、最後是摩擦引發的破裂點。
研究人員說,蜘蛛絲分成2類,讓蜘蛛網如此具有韌性的因素,端看它們如何交互作用。其編織方式能限制撞擊點所受到的破損。設計良好的蜘蛛網能適時「犧牲」局部,不會讓受損情況影響其餘區域的功能。
研究發現:抗動脈硬化新分子
中央社 2012-02-08
研究團隊發現,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可視為新穎重要分子標靶,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工程組研究員裘正健率領「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研究團隊」,針對血流力學如何調控血管病生理,以及動脈硬化症形成的分子機制解密等,近年來已獲得一連串突破發現。
裘正健表示,由於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兩名,其中動脈粥狀硬化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臨床醫學證據顯示,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於血管彎曲或分歧處附近。
他說,此區域血液流動特別複雜,所產生的擾流與振盪型剪力,被認為是參與調節血管壁發炎、增厚,與動脈硬化形成的重要因子。
裘正健指出,研究團隊以流動室模型模擬體內不同的血流與剪力型態,進行體外實驗,研究不同的血流力學環境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並利用大鼠建立體內血液擾流的動物模型,研究動脈粥狀硬化好發生區的血管內皮細胞反應及功能改變。
裘正健說,研究證實振盪型低剪力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內第一、二、三、五、七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表現,並促使這些蛋白質聚集於細胞核內調控特殊的轉錄因子,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抗氧化、抗發炎的基因,並促進細胞增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酉每),可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等重要功能,裘正健表示,這可視為新穎的重要分子標靶,用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動脈粥狀硬化症等。
不過,裘正健強調,由於動脈硬化屬於慢性病,人體血管中出現擾流,不一定代表會出現上述疾病,但擾流仍是危險因子,為促發疾病的重要因素。
裘正健說,運動可以提高血管彈性、增加血液流速。他建議民眾,平常多運動,以防止或減少擾流發生。
◆ 德研究:驗鼻黏膜預測失智症
中央社 2012.02.08
德國最新研究顯示,透過鼻黏膜檢驗tau蛋白可找出是否患失智症,進而提早接受治療。
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TU Darmstadt)化學家與城市醫院(Darmstadt City Hospital)病理學家最近發現透過鼻黏膜檢驗的新方法。
自1907年德國醫師發現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以來,近1世紀以來在檢驗新方法上仍沒有很大進展。
德國化學家施密特(Boris Schmidt)表示,在失智症仍未發生前,醫師可從鼻黏膜中檢驗「tau」蛋白,將螢光劑加入錠片或鼻噴劑內檢查tau蛋白,若tau蛋白在鼻黏膜中越多,表示病患病情越嚴重。此外,透過鼻黏膜的檢查較透過視網膜檢查簡易。
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目前國內檢查失智症主要以病史詢問及智力測驗、血液檢查及儀器檢查為主。另外,也有生物標記的檢驗方法,包括腦脊髓液、正子攝影(PET)、或視網膜、鼻黏膜檢查等。
生物標記檢驗可找出患都在發病前的種種可能變化,找到某些標記能否預測失智症。徐文俊表示,從腦脊髓液中可以測得tau蛋白含量、正子攝影可檢查腦內異常類澱粉蛋白;生物標記在國內仍有限制,都是自費醫療,比較建議年輕型的患者檢驗。
徐文俊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預防失智症有「趨吉避凶」原則,趨吉以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避凶指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包括避免三高、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等。
◆ 宇昌案應當水落石出
【聯合報╱社論】2012.02.08
大選期間,宇昌案鬧得風風雨雨,但迄仍真相未明;然而,這畢竟是一個攸關內閣紀律及政務官操行的重大事件,仍應使之水落石出,對國人作出一個交代。
可分兩方面說。一方面,特偵組在選舉期間已著手偵辦宇昌案。在現今這個時點回頭來看,特偵組在當時就立案偵辦,查扣證物,應屬正確;倘非如此,若是延至選後發動,必貽「秋後算帳」的譏評;而如今既已啟動偵辦,即必須對國人交出一個清楚的結案報告。
當然,偵辦的結果,可能證實蔡英文、何美玥等未涉不法;但偵查報告亦須向國人說明,為何在內閣中會發生如此離奇之事。因而,即使最後特偵組公布的是一本「不起訴書」,這也是特偵組對國人應負的責任。
另一方面,此案跨越蘇貞昌內閣及張俊雄內閣;相關閣員及事務官今後在配合特偵組偵辦時,應主動坦率交代因果始末。尤其是蔡英文及何美玥二人,既自認未違法,也不是「弊案」,則亦應就相關的法律依據及行政程序向國人明白交代。因為,這絕對不是一個平常事件,國人有權利知道,像宇昌案這樣的奇事,如何可以「合法」地發生?尤其,今後若再發生此類事件,是否仍屬「合法」?
我們認為,現在不必對宇昌案是否違法的問題持有定見,這點在選舉期間即是輿論主流;但畢竟這是一個暴露出內閣操作出現重大疑義的事件,仍應在特偵組的公正偵辦,及當事者如蔡英文、何美玥的坦誠說明下,向社會呈現出宇昌案的真相與全貌。亦即,無論如何,皆應藉此案來釐清內閣操作在國家法律與閣員操守上的界際為何?倘非如此,內閣豈不成了一只大黑箱?
宇昌案疑竇重重。例如:為何宇昌案勝過南華案?是否在程序上真的只是經過「三人密簽」就成案?第二次密簽,首次出現TaiMed公司的名字,並大幅改變計畫成本,卻未呈蘇貞昌院長,這是否符合內閣規制?蔡英文自己批定TaiMed案,後來又出任所有以TaiMed為英文商號的公司之董事長;而那個「蔡英文批定」的TaiMed,與她後來「出任董事長」的TaiMed,在內閣的法律認定上是否為同一主體?若不是,為何由內閣撥款?若是,則蔡如何解釋「蔡副院長批給蔡董事長」?再者,蔡後來又自設台懋生技創投公司,並主張由台懋生技創投「投資並管理」宇昌公司,以此向國發基金請撥投資十億,並預付十年十三‧二億的管理費;此一「台懋生技創投公司」與宇昌公司的「聯結」,蘇內閣或張內閣知不知情?以上種種重大情節,無一不是疑竇叢生;而涉入的當事者,如蔡英文、何美玥、何大一所作所為,也無一不是疑點重重。這絕不是要「打擊」生技,而是內閣規制絕不能糊裡糊塗。
宇昌案必須解答這一切疑問,因為,國家內閣中絕不可容許有如此不清不白的事件。此事的法律規範界際是一回事,因為可能一切皆「合法」;但此事的閣員操守界際卻是另一回事,因為無人認為國家內閣中可以容許這類事件。故而,無論是特偵組的偵辦,及蔡英文、何美玥等當事者的說明,皆應為社會釐清事實,否則內閣即成了黑箱。
我們寄望特偵組能負起責任,務必要向國人作出一個呈現真相全貌的偵結報告,即使是一本「不起訴書」,也應讓國人一睹。
我們更希望蔡英文能改變在選季中不願面對此案的態度,主動向國人說明原委;且最好能在特偵組正式傳訊前即掌握主動,以免因涉偵察不公開而錯失時機,或又導入「司法追殺」的老梗。何況,依目前情勢看,蔡英文仍有投入二○一六年大選的可能性,切勿再演成如扁案一般將大選角力與司法程序糾纏不清的情勢。
醫學新知 組織蛋白去乙醯酶 心血管疾病新契機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2012.02.09 自由
國家衛生研究院裘正健教授研究團隊以生物力學的角度找出新的分子標靶(即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酶),能夠預防和治療動脈粥狀硬化症等心血管疾病,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心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兩名,動脈粥狀硬化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過去所知的心血管疾病肇因多與食物攝取、用藥等因素有關,裘正健率領的「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研究團隊」在行政院國科會與國衛院經費支持下,首度發現與血液流速、血管彎曲度等力學刺激也有關。
裘正健表示,研究發現位於血管內壁的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酶,可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三項重要功能,因此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可視為新穎分子標靶,用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狀硬化症、鼻竇炎或是靜脈曲張等。
裘正健也強調運動的重要,因為運動可以把「彎區擾動」的血流往上提升到直線平順的層流,但要經常性的規律運動才有效。他也說,血流力學環境的發現為心血管領域研究注入了跨領域的創新元素,未來將以發展血管疾病轉譯醫學及臨床相關的抗動脈粥狀硬化新穎藥物開發為目標。
◆ 兩學者發現:血流成漩渦…易動脈硬化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02.09
心血管疾病一直居國人10大死因前茅,「動脈粥狀硬化」則是誘發它的危險因子。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工程組研究員裘正健和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從「血流力學」研究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症,去年以封面故事登在期刊《生理評鑑》,也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裘正健表示,以往研究心血管疾病和用藥多半從化學方式著手,然而血流等物理因素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他指出,動脈粥狀硬化常發生在血管彎曲或分歧處附近,例如頸動脈、動脈弓、腹部及腎主動脈,這些區域的血液流動複雜;當血流形成漩渦,就容易產生動脈硬化。
裘正健說,血液在血管流動時,會對血管壁施以3種力,其中平行於血管管壁的「剪力」是造成血管壁發炎、增厚,與動脈硬化形成的重要因子。他指出,血流在動脈彎曲或分歧處的剪力小、方向不定,會引起內皮細胞發炎、增生及氧化,進而促進動脈硬化。
研究團隊發現,剪力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裡多種「組織蛋白去乙醯酶」(HDACs),HDACs中的第3型可以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發炎、增生等重要功能,它可能是未來預防或治療動脈粥狀硬化症等疾病的重要分子。
◆ 成大醫院手術成功 斷臂種腿8天再接回
五樓失足墜落 撕斷左上臂 2012.02.09
〔記者孟慶慈、王昶閔/綜合報導〕今年三十二歲、原從事鐵架焊接工作的吳姓男子,三年多前工作失足從五樓墜落,身體嚴重受傷、左上臂近腋下部位因急速掉落時撞到物件硬生生撕斷,原先醫師對重接斷臂不抱希望,但傷者生命力堅強,醫師決定放手一搏,但因接臂手術為大手術,必須待傷者身體狀況穩定再執行,於是先將斷臂暫接大腿內側腹股溝處,八天後再顯微接植到上臂;傷者持續復健迄今,恢復良好,已經雙手駕車環島五次。
成大醫院整型外科醫師謝式洲昨天與外界分享行醫廿多年來一起集「急、重、難、罕」於一身的病例,患者吳姓男子也到場聆聽,才知道手術過程是那麼驚心動魄,首次看到斷臂接到自己大腿上的圖片,嚇得說不出話來。
謝式洲表示,傷者到院時手臂不斷湧出鮮血,血壓、脈搏都量不到,急診團隊評估傷者右手多處骨折,肺部挫傷、右側骨盆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等,醫院第一時間搶救生命,左斷臂先注入灌液保存在冰箱。
移植大腿供血 防斷臂壞死
謝式洲指出,傷者整個手臂都斷了,雖然放冰箱保存,但斷臂範圍太大,缺血六小時細胞就會開始死亡,最多保存八到十小時,傷者從下午二時開始搶救到晚間七時才告一段落,若再加上事發到送醫的時間約七小時,已經快超過手臂保存期,但是醫護人員此時發現傷者生命跡象上升,謝式洲緊急評估後,決定為這條斷臂放手一搏。
晚間八時執行異位移植手術,先將斷臂從冰箱取出,暫植腹股溝大腿附近,接上手臂與大腿的動靜脈,完成血液供氧循環,以免細胞壞死;同時亦為傷者的上臂斷端做清創、血管、神經探查等手術。
八天後傷者情況日益穩定,再將斷臂從大腿移植回上臂,這一次的斷臂顯微接植手術花了近十個小時。
手臂異位移植 手術難度高
謝式洲指出,將斷臂先移植大腿腹股溝附近,再將斷臂從大腿移回上臂再接植的案例,全球少之又少,文獻記載二○○六年西班牙有一類似個案,但該患者撕斷處為手肘以上,斷臂較短。
林口長庚醫院整型外科肢體重建中心主任莊垂慶說,這類手術成功率很低,長庚過去曾嘗試以類似方式移植遭截斷的手指,可惜沒有成功,國內過去不曾聽說過有其他成功案例,成大這例手術是難度更高的手臂移植,「這例手術做得很漂亮」。
逾三年半復健 可雙手駕車
吳姓傷者說,他住院五十四天,在斷臂接回前一直昏沉沉,手術後,左手臂原本沒啥感覺,只覺得很沉重,四個月後左臂的上半部開始有「鑽痛」感,醫師檢測確定神經開始生長;歷經三年半復健與等待神經慢慢生長,現在手腕可從零度伸張到九十度,手腕屈曲範圍為零到四十度,可以感覺冷、熱、蚊子叮,還可以駕車,只是還不能拿粗重物品,手指亦無法做細部動作,目前左手的功能以輔助右手為主,但他已經很滿意了。
◆ 報告顯示:打太極 有助治帕金森症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電】2012.02.09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帕金森症患者學太極拳六個月後,平衡能力優於做其他運動的同樣病患。
參加研究的俄勒岡州四個城市195名患者,每周做兩次運動,每次60分鐘。他們獲隨機分配打太極拳,或做肌力訓練或伸展運動。測試結果顯示,打太極拳的患者平衡能力勝過做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的人,走路的步幅也更大。他們跌倒的頻率與做肌力訓練的人相同,可是比做伸展運動的人少摔跤。
帕金森症是通常50歲的人較容易得的一種漸進式運動機能障礙症,並經常導致身體顫抖、僵硬和失去平衡等嚴重症狀。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俄勒岡研究所的李福忠 (Fuzhong Li,音譯)說,這些研究結果富有臨床意義,因為它們顯示太極拳可能配合現有物理治療,對付帕金森症的一些重大臨床問題。
他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的平衡和走路能力改善,反映太極拳運動對協助有這類問題的病人復健可能有幫助。」
韓研究:發現抑制老化基因
中央社 2012.02.14
生命有生必有死。南韓研究人員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比起其他低等生物壽命較長,原因在於脊椎動物體內存在1種特有的基因可抑制老化,這或許可幫助人類尋求青春永駐。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報導,南韓成均館大學醫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教室的申在均(音譯)教授團隊今天表示,透過老鼠實驗,發現若缺乏名為p62的基因,則細胞內粒腺體的功能會衰弱,使得快速老化。
研究團隊證實,正常老鼠的壽命越老時,p62基因就會急遽減少,p62基因功能越衰弱,就越無法抑制老化。
研究團隊表示,p62基因能穩定名為Nrf2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使名為Nqo1的抗氧化酵素維持在一定水準,結果會導致細胞內氧化物質減少並抑制老化。
研究團隊期盼此次研究能有助於日後開發人類抗老化的藥物。
◆ 動10分鐘就可提高老人腦功能
【Upaper╱新華社】2012.02.14
日本1個研究小組在《老年神經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說,老年人短時間運動即可使右腦的特定部位活躍,彌補左腦承擔的判斷功能。這是世界首次揭示運動可提高衰退大腦的功能補償。
日本築波大學和自治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平均年齡21.5歲的20名學生,和平均年齡69.3歲的16名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為對象,進行了判斷能力的測試。研究人員讓受測試者判斷給出的顏色和表示顏色的文字是否一致,統計他們回答的正確率和反應時間。之後讓受測試者騎自行車運動10分鐘,結束運動休息15分鐘後,重新接受同樣的測試,並用儀器觀察他們大腦各部位的活躍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學生們運動後判斷速度平均提高了50%,同時他們大腦左半球的一部分表現活躍;老年組的判斷速度平均提高了16%,而比運動前受測試時表現活躍的卻是右腦的右額極。
由於判斷能力由大腦左半球掌管,研究小組認為,老年人的一些腦功能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有所下降,經過短時間運動,大腦的其他部位會活躍起來,並在一定程度上補償衰退的左腦功能。
◆ 研究:熱量攝取過多 易失憶
中央社 2012.02.14
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年長者每日攝取的熱量超過2100卡路里,可能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失憶的風險也加倍。
美國研究人員對1233名年齡在70到89歲,沒有罹患失智症的老人進行分組調查:第1組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在600到1500卡之間,屬低卡路里組;第2組為中卡路里組,每天攝取量在1500到2100卡之間;第3組高卡路里組,在2100到6000卡之間。
研究人員再對他們進行認知調查,發現有163人出現記憶問題,熱量攝取最多的第3組,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機率是其它組的2倍。
據英國媒體報導這項調查的內容顯示,即使研究人員將可能影響失憶的因素,例如教育程度,或有中風、糖尿病、憂鬱症等因素都計算在內,結果仍然證明高熱量飲食易造成認知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建議,老年人要避免罹患失智症,飲食最好是低卡路里,這樣有助保持頭腦清醒。
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吉達博士(Dr Yonas Geda),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瑪亞診所(Mayo Clinic)服務。他說,「根據我們所做的劑量反應研究,每天吃的熱量愈多,失憶的風險就愈高。」
「目前年紀增長是造成失憶的主因,減少熱量攝取,食用健康食品,是減少失憶風險的簡單方法」。
◆ 中山醫大證實延緩糖尿病
【李淑慧】2012-02-14 工商時報
中山醫學大學執行國科會補助的專題研究計畫,針對香瓜茄動物實驗對延緩二型糖尿病併發症進行研究,經該校健康管理學院營養系研究證實香瓜茄水萃物可降低體內氧化壓力及糖化作用,以延緩第二型糖尿病小鼠的併發症病程,極適合業者將之商品化,亦適於糖尿病人保健及改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新陳代謝疾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使得體內氧化壓力增加。過量產生的自由基會造成Glyceraldehyde-6-P堆積,細胞內糖化終產物的生成增加,高血糖也會促使葡萄糖走向多元醇路徑來代謝多餘的葡萄糖,易導致併發症。
香瓜茄是澎湖特有農作物,先前該實驗室已證實香瓜茄可以延緩第一型糖尿病的併發症,此研究為探討香瓜茄水萃物餵食誘發第二型糖尿病BALB/c小鼠,利用誘發TypeII糖尿病之小白鼠以香瓜茄餵食前後之血糖、血脂、氧化及醣化等,觀察香瓜茄對於延緩糖尿病小鼠體內的傷害與多元醇路徑之影響,以及lipopolysaccharide誘發發炎反應是否亦有相同作用。
下一階段,中山醫大接續著將以不同溶劑萃取香瓜茄之不同極性成份,再利用培養人類臍帶內皮細胞在高葡萄糖之壓力下添加這些萃取後的成分,以測試其對於抗氧化作用及polyol pathway 之影響。該研究完成後,預期可知香瓜茄對抗氧化作用及糖尿病之生理影響,提高學術界更深入了解香瓜茄,亦將有助於提升香瓜茄之經濟價值。
諾華加碼台灣 打造臨床重鎮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02.16
瑞士商諾華(Novartis)藥廠亞洲區總裁張振武昨(15)日表示,今年諾華在台灣執行的臨床試驗件數,將達100件,創歷年新高;諾華未來將繼續提高對台灣的投資,今年金額超過5億元,要促成台灣為諾華全球前十大臨床實驗中心。
諾華是全球前三大的跨國藥廠,去年營業額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公司預期今年全球研發費用將超越96億美元(約新台幣2,834億元),為台灣一年科技預算945億元的三倍。
張振武表示,諾華今年在台灣從事的新藥臨床試驗,多數以臨床一期為主,所需要的技術門檻相當高,公司已和衛生署共同審定,挑選台大醫院等五個醫學中心,做為臨床研究地點。
諾華去年在台灣進行的臨床試驗量約70餘件,投資金額不到5億元;張振武說,近幾年諾華將亞洲等新興市場,視為未來公司營運的重心,今年諾華在台臨床試驗的投資金額,將繼續加碼到5億元以上,就是看好台灣臨床試驗的實力。
張振武說,今年諾華在台進行臨床試驗的項目,絕大多數以癌症新藥為主,血液、新血管、代謝等新藥要為輔,由於癌症用藥醫療需求大,且目前在「療效、副作用上」都還有進一步修正的空間。
張振武說,多年來台灣訓練出許多能力一流的醫師,在臨床研究方面具有高度技術與經驗,諾華對台灣這方面的能力極為肯定。他特別指出,目前國際大藥廠在亞洲進行臨床試驗時,大多以台灣為首選。張振武說,由於商業競爭的緣故,臨床試驗首重速度。在兼顧速度下還必須確保臨床數據的可信度。最後,耗費成本要符效益。
凡此種種,台灣在亞洲國家中,最具有競爭力。
雖然諾華是歐洲藥廠,過去市場以歐美等國家為主,張振武指出,過去五年來公司經營策略,開始偏重亞洲各國及新興市場;其中,在新興市場的投入上又以大陸、印度為大宗,台灣則靠技術取得日益重要的地位。
張振武表示,諾華在全球已擁有九大臨床試驗中心,過去三年每年協助公司促成至少三項新藥上市,未來將致力促成台灣為第十座臨床試驗中心。
抗癌 細菌作先鋒
自由 2012.02.20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由日本產官學界合組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種以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又稱雙叉桿菌,可產生乳酸及醋酸)製成的新藥,具有大幅降低抗癌藥劑副作用的效果,預計將以3年半時間完成人體實驗,確認效果及安全性後,最快將在2020年上市。
最快2020年上市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這種新藥是利用藥物投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技術,將藥效直接投遞到患部。由於比菲德氏菌是一種益生菌,偏好存活在低氧狀態下,而癌症患部正好處於低氧狀態,可利用比菲德氏菌做為投遞抗癌藥物的工具,據此抑制抗癌藥劑對正常組織的影響,降低副作用。
報導指出,一般抗癌藥劑並非只針對患部發揮作用,不但影響抗癌效果,也會帶給病患痛苦的副作用,因此在投藥時劑量多所限制,效果也比較有限。一旦新藥開發成功,抗癌藥劑的投藥劑量將可大幅提高,療效也非常值得期待。
比菲德氏菌製成的新藥,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3月起將在美國進行臨床實驗,預計將以3年半時間,針對60名癌症患者進行投藥。臨床實驗的對象都是患有胃癌等「固形癌」的樣本,患者先以靜脈注射這種新藥,再利用比菲德氏菌的作用將新藥集中在患部,接著讓患者以口服方式服用抗癌藥劑,抗癌藥劑將和新藥產生反應,集中在患部發揮療效。
參與這項開發計畫的信州大學醫學院教授谷口俊一郎表示,癌症的種類不同,比菲德氏菌的投遞效果可能也有所差異,藉由臨床實驗將確認其效果與安全性。倘若臨床實驗成功,新藥最快可望在2020年上市。
生命奇蹟/心臟長體外 美男童3歲了
全球唯一存活奇蹟兒
自由 2012.02.21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當他打從娘胎開始,因為心臟長在體外且發育不全,醫生便不看好他能活下來,但母親拒絕流產,堅持給他一條生路,讓美國男孩萊恩‧馬奎斯如今能歡度三歲生日。小萊恩是全球類似的罕見病例中,唯一存活的奇蹟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懷孕十二週的馬奎斯太太當年被告知最好中止妊娠,因為腹中胎兒罹患心臟異位症,屬於每一百萬名胎兒中僅出現八例的罕見疾病;其中九十%會胎死腹中,即使有幸出生,拖不過三天便會夭折。此外,胎兒還有右心發育不全症(hypoplastic right heart syndrome,HRHS),只有左半部的心臟發育正常。
罕病心臟異位症 100萬人僅8例
醫生建議馬奎斯太太流產,但遭拒絕。現年卅四歲的馬奎斯太太說︰「我們希望順其自然,雖然知道孩子若能活著出生將是奇蹟,但我們就是不願他在我們手中結束生命。」二○○九年二月,馬奎斯太太在三十人醫療團隊協助下,於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剖腹產下小萊恩。該中心胎兒心臟計畫主任杜諾菲里歐指出︰「若活著出世,外露的心臟也可能感染而致命;若未發生感染,也只有一個心室運作,因此需要進行開心手術,重新導引血流。」
馬奎斯太太說,小萊恩出生時心臟突出於胸腔外,僅被薄膜包覆。兩週後,小萊恩進行心臟中心分流術,確保心臟血流。此後兩年,動了逾十二次的手術讓半顆心臟能完成整顆心臟的功能;醫生也在皮膚下埋置組織擴張器,以製造更多的皮膚,來包覆外露的心臟。
馬奎斯太太說︰「整個過程小萊恩異常勇敢,持續奮戰,拒絕死亡。雖然未來無法在運動場上與人競技,然而我們希望他能像正常孩子般嬉戲、爬樹。」
小萊恩的例子在醫學期刊上披露,醫界相信他的存活,能為其他心臟有嚴重缺陷的寶寶帶來希望。未來他或許需要進行換心手術,屆時他的狀況應無問題。
◆ 健保局賣健保資料?「僅供研究」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陳惠惠/台北報導】2012.02.21
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民間團體昨天表示,行政院擬打造「醫療雲」計畫,創造數兆商機,而「健保研究資料庫」也以販售健保資料牟利,這些都涉及侵犯國人隱私;民間團體要求健保局說明,法令授權來源為何?收入何去何從?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健保局自1998年委託國衛院建置「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販售國人健保資料,售價從每讀取1G收費200至每張光碟片2500元不等。
台灣人權促進會說,健保局今年透過中國醫藥大學網站,推出「健保加值資料庫」,販售包含原住民、戶籍等統計資料,資料身分欄雖已加密處理,仍可能侵犯個資。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孫友聯質疑,國人健康資料何等重要,卻成為政府商機;民間團體近期將提案,要求健保局在無法律授權前停止以任何形式販賣、授權健保資料庫供他人使用。
健保局企畫組科長王復中表示,目前健保資料僅供研究用,且須事前審核,不論現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或尚未上路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律授權都無問題。
王復中說,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為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無害於當事人之重大利益,得為特定目的外利用。至於事前徵得民眾同意,他認為執行上有困難,民眾同意某一研究,不見得同意另一項,難道要一一徵詢每項研究?
為確保個別資料無法辨識,王復中說,除身分證號碼會經健保局、國衛院二次加密外,若為個案數較少的資料,不只醫師、醫療院所名稱不會出現,還會把出生月日等做模糊化處理,避免被辨識出來。
◆ 國衛院糖尿病新藥 將進行第1期臨床試驗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 2012.02.21 自由
國內新藥研發有重大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最新研發出的「DBPR108」口服新藥,獲准在台灣與美國正式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用來治療糖尿病,預計療效可比現有臨床藥物增加一倍,副作用也減少許多;這是行政院「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實施以來,第一個成功的案例。
DBPR108是國衛院結合健亞生技、中化、南光、永信、台灣東洋、信東等6家國內製藥公司,組成產業聯盟,共同執行行政院科發基金的「促成生技成功投資案例」專案。衛生署長邱文達、國衛院院長伍焜玉及製藥公司代表,昨日共同舉行記者會宣布即將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好消息。
鑑於飲食西化,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盛行率已達一成,約有200萬人左右,世界各國也都面臨肥胖問題,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以目前臨床上使用的DPP4抑制劑為例,估計一年就可創下30億美元市場;與會者均強調,「DBPR108」等新藥的市場商機無限。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長趙宇生指出,DBPR108是小分子成分,在藥理上可在腸道抑制DPP4酵素,進而促使腸泌素調節胰島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療效。而且DBPR108與同系列DPP4抑制劑相較,臨床前動物毒理試驗結果安全性高,副作用更低。
國衛院表示,這種藥物主要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非胰島素依賴型所研發的口服藥物,由於過去藥廠臨床試驗,對象大多是歐美人士,安全性未必適合東方人,而這款歷經近10年、已投入1億5千萬元進行研發的新藥,希望是第一個從研發、人體試驗到製藥,全程都在國內進行的案例。目標希望2.5年內完成臨床試驗,最快5年後、2017年可以上市。
◆ 藥物副作用-治療胃食道逆流 PPI藥恐致嚴重腹瀉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2-02-21 中國時報
治療胃食道逆流、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發布,可能使病人發生「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有關下痢」(CDAD),症狀包含嚴重水瀉、腹痛、發燒或嚴重的腸道症狀,提醒醫務人員及病患注意。
據九十九年健保資料推估,國內目前門診有65萬人次、住院22萬人次使用PPI類藥物,衛生署共計核准50張相關藥品許可證,包含rabeprazole成分(2張)、esomeprazole成分(4張)、omeprazole成分(25張)、pantoprazole成分(7張)、 lansoprazole成分(12張)。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簡任技正戴雪詠表示,目前相關藥品的說明書上已刊載可能造成腹瀉副作用的注意事項。國內目前共計有26件疑似下痢的不良通報,未有CDAD的確診個案。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醫師若處方PPI類藥品,應盡量以最小有效劑量及最短有效治療期間為考量;若民眾服用後,出現水瀉不止、腹痛、發燒等情形,應盡速回診開立處方醫師,另同時間服用廣效型抗生素的老年人更要特別注意。
◆ 醫學殊榮-諾貝爾獎得主楚豪生獲頒國科會杜聰明獎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2-02-21 中國時報
研究證實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進而促進子宮頸癌疫苗研發的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教授楚豪生,在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榮耀後,昨日也成為我國對國外學者頒發最高學術榮譽獎「杜聰明獎」得主。楚豪生致詞表示,「杜聰明獎」是台德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獎項,能夠獲獎讓他深感榮耀。
楚豪生指出,肝癌是醫學發展史上第一個以疫苗治療的癌症,也啟發他研究疫苗治療子宮頸癌,進而獲得諾貝爾獎。國科會透露,楚豪生最早提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元凶時,並未得到主流學界的支持,同樣研究癌症病毒學的中央研究院士陳定信是少數強力支持他的看法的學者,兩人也因「英雄所見略同」而結為莫逆之交。
陳定信領導國內研究團隊,投入研究B型肝炎研究,不但領先全球,也使台灣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推動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有效預防肝癌的國家。楚豪生也因此認為子宮頸癌可藉由注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預防,成為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主要貢獻。昨日頒獎典禮上,國科會也特別邀請陳定信介紹楚豪生的學術成就。
「杜聰明獎」是國科會在2006年以台灣本土第一位博士杜聰明之名設置,並在同年9月與德國宏博基金會聯合簽署「杜聰明─宏博研究獎」協議,透過交互頒獎表揚對方國家優秀學者專家,鼓勵獲獎者與對方國家學者專家合作交流。除了楚豪生以外,本屆「杜聰明獎」另兩位得獎者是維也納科技大學教授楊克爾及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長穆倫,每位得主可獲得7萬5000美元獎金。
加國迴旋加速器 可解同位素荒
中央社 2012.02.22
加拿大科學家發明1種不必使用核子反應爐,即可製造醫療成像同位素(medical imaging isotope)的方法,可解目前世界醫療界共同面臨的醫療用同位素荒。
位於溫哥華的加拿大分子暨核子物理實驗室核子醫療部主任夏福爾(Paul Schaffer)及同事,發明1種可以使迴旋加速器(cyclotron)升級的方法,製造出醫療成像中需使用的同位素。
醫療成像通常是癌症、心臟病及其他病症的診療程序之一。
夏福爾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於溫哥華舉行的年會,宣布他們的發明。
這項發明意味著,在80%醫療成像程序中均需使用的鎝99(technetium-99),今後可能不會再短缺。全球每年約有3000萬件醫療成像案件。
目前,全世界95%的鎝99都由5台位於世界各地的核子反應爐製造,包括位於安大略省喬克里弗(ChalkRiver)國家全球研究所(National ResearchUniversal)的1台。
2009年,由於這台核子反應爐重水洩漏被迫關機1年多,造成全球醫療成像同位素荒。影響所及,許多醫療成像掃瞄程序必須取消或延後。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喬克里弗核子反應爐被迫關機期間,荷蘭1台製造醫療成像同位素的核子反應爐也因維修需暫時關機,使得全球醫療成像同位素荒情況更加惡化。
安大略省喬克里弗的核子反應爐目前已恢復正常運作,但預定2016年停用。
加拿大卑詩省癌症局(BC Cancer Agency)功能癌症成像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for)科學部主任貝納德(Francois Benard)表示,目前各醫院使用的迴旋加速器,可以利用他們發明的新方法,在安大略省喬克里弗核子反應爐於2016年關閉前,快速升級。
貝納德表示,核子反應爐生產的醫療同位素,今後還會繼續使用,但地區性的迴旋加速器可以維持同位素供應的穩定。
微型醫療裝置 遙控逛血管
【聯合報╱本報系記者王慶偉/美國加州史丹福報導】2012.02.24
198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驚異大奇航」曾敘述縮小後的人類和裝置可進入人體,這項科幻情節在25年後有部分成真!史丹福大學華裔科學家潘淑欣(Ada Poon)帶領的團隊發明微型無線遙控、自動前進醫療裝置,小到可在人體血管內通行。
潘淑欣在本周出席舊金山的「國際固態電路論壇」時,發表上述新發明。
潘淑欣表示,這項新裝置可說是「革命性醫療技術」,它可移植或注入人體內,可在人體血管內通行,本身不需任何動力或電線,完全由人體外的「電磁無線電波」遙控。
潘淑欣說,這項裝置用途廣泛,未來有可能取代吞服藥品,由此裝置進入人體進行診療或動手術。由於此裝置可在人體內通行,它可在體內特定位置釋放藥物,也可偵測人體疾病,甚至清除血管中常見的阻塞。
人體內裝醫療器材並不是新聞,但那些裝置都需以電池為動力,不但體積大,還有更換電池的問題,無線醫療裝置就沒有這些問題。此外,潘淑欣這項研發成果,也突破科學家過去50年來極力想解決的高頻率電波無法深入人體內部的問題。
潘淑欣畢業於香港大學電機系,在柏克萊加大獲得電機博士,曾在英特爾公司任資深研究員,2008年起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目前擔任副教授。
有關潘淑欣這項發明的詳情,請上史丹福大學網站:news.stanford.edu。
◆ 新發現ZBRK1 能抑制癌細胞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2.02.24
成大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副教授王育民,經由細胞與動物實驗,發現人體基因「ZBRK1」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為治療癌症開啟另一扇窗。
王育民與博士後研究生林麗芳相關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美國癌症學會出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雜誌,受到矚目。
王育民表示,癌症成因包括「致癌基因功能活化」與「抑癌因子功能消失」,他的研究著重後者,而癌細胞的轉移是死亡的重要因素。
過去中研院士李文華研究抑癌因子BRCA1時,發現有一種交互作用蛋白,經王育民團隊進一步研究,確定這種蛋白與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轉移有關,命名為ZBRK1。實驗發現,將ZBRK1植入子宮頸癌細胞株中,當ZBRK1增加時,會抑制癌細胞生長與移動,反之若下降,癌細胞就會增生。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全球首度發現,王育民說,研究癌症致病原因,了解愈多愈有助於癌症控制,在發現這些相關機轉後,未來將更深入研究,希望找出控制癌症發生的方法。
抗海洛因疫苗 墨動物試驗成功
自由 2012.02.25
毒品疫苗大突破
〔編譯魏國金/路透墨西哥市二十三日電〕墨西哥堪稱被毒品毒害最深的國家,毒品有關的暴力衝突手法日益凶殘。不過墨國國家精神病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宣稱,在海洛因疫苗的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成功完成老鼠的試驗,並準備進行人體測試。
讓毒癮者不再有亢奮快感
這項疫苗在美國已獲專利。該研究所主任麥迪娜廿三日表示,海洛因疫苗將使身體抗拒海洛因作用,致使吸食者不再有亢奮快感。她說,該疫苗適用於重度成癮者、其他療法戒斷失敗者,及決定以此法戒毒者。
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多年來致力研發毒品疫苗,不過目前沒有一種疫苗完成研發而可以上市。據報導,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的一組團隊,在古柯鹼疫苗的研究上獲得重大進展。
而墨西哥的科學家似乎在海洛因疫苗上,接近出現重大突破,該研究並獲得美國研究所與墨國政府的資金。
麥迪娜指出,在接觸海洛因一段時間的實驗鼠中,那些給予疫苗的老鼠,其海洛因消耗量明顯下降,這讓研究人員希望,在人體上也出現相同效用。
在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從事麻醉毒品疫苗研究的科學家簡達指出,墨國的疫苗或許奏效,但可能有些缺點。他說︰「它可能相當有效,不過它作用的範圍可能太廣,除海洛因外,還會對太多不同類型的鴉片類藥品產生影響。」
墨西哥是美國走私毒品最大的生產與運輸國,其也面臨日益嚴重的毒品上癮問題。墨國衛生部長科多巴近期指出,墨國現在有大約四十五萬重度毒癮患者,在美墨邊界的運毒猖獗區尤其嚴重。
墨國幫派集團在山區種植罌粟,再自行提煉成海洛因,每年海洛因交易讓墨國黑幫進帳數十億美元;自二○○六年以來,幫派衝突已奪走四萬七千條人命。
◆ 醫藥新知-丹蔘可抑止惡性腫瘤
林宏聰 2012-02-26 中國時報
丹蔘可抑制血管增生,進而阻斷腫瘤生長,且藥性溫和也無副作用。
中醫常用丹蔘來治療心血管疾病,近幾年更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丹蔘能夠抗腫瘤。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部最新研究發現,丹蔘中的主要成分丹蔘酮ⅡA可抑制血管增生,進而阻斷腫瘤成長,更確定丹蔘的抗癌功效;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Cancer Letters》。
丹蔘別名鼠尾草、紫丹參、赤蔘、活血根,主要產於大陸四川、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等地,台灣花東一帶這幾年也開始栽種有機丹蔘,是價格低廉的活血化淤藥材,可治療心血管疾病、發炎、性功能障礙等,適用範圍廣。
近期也有不少國內外研究注意到丹蔘的抗癌效果,多數研究已顯示丹蔘酮ⅡA有助於大腸癌、乳癌、肺癌、肝癌等腫瘤細胞凋亡。
高雄長庚中醫部主任黃升騰進而以雞胚胎做實驗,發現當加入5微莫爾濃度(μM)的丹蔘酮ⅡA時,雞胚胎血管增生可減少一半;另外,實驗結果也顯示加入5到10微莫爾的丹蔘酮ⅡA,細胞轉移及侵犯可降50%,若加入20微莫爾,細胞轉移現象更可降至原本的40%。
「腫瘤要靠血管輸送氧氣、養分才能生長,所以腫瘤內布滿密密麻麻的血管!」他表示,丹蔘酮ⅡA即是透過抑制血管增生,從源頭阻斷腫瘤生長條件,以達到抗癌效果。
黃升騰說,具有抗腫瘤效果的中藥不少,過去他也曾研究珍珠草的抗癌療效,但藥性都不如丹蔘來得溫和、無副作用。
目前他正與長庚大學、高雄長庚胸腔科聯手研究,同意接受中西醫並行治療的肺癌病患不僅藉由丹蔘輔助抗癌,也可緩解化療後噁心、四肢末端瘀青症狀,初步反應不錯。
◆ 日研發新技術 將有效修復顏面傷殘
黃菁菁 2012-02-26 中國時報
日本富士軟體公司成功研發出,可用耳朵軟骨培養出的「鼻子移植用再生軟骨」長期保存技術,這是世界首度的創舉,可望活用在鼻子的再生治療上,幫助顏面傷殘病患重拾自信心。
富士軟體指出,所謂的「移植用再生軟骨」是指,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人工製成的軟骨,可用在因生病或受傷造成顏面軟骨或關節損傷的病患治療上。由於過去沒有可以用在鼻子移植上,具立體形狀及適中硬度的再生治療產品,因而著手研發移植用再生軟骨。
甫研發出的技術可將鼻子移植用的再生軟骨保持三次元構造的細胞生存狀態,並可在無菌狀態下長期保存。
再生醫療要普及、實用的話,有時必須將軟骨搬運到遠地的醫院,有時製造出再生軟骨之後,還必須維持原狀保存一段時間,故此技術將有助於鼻子的再生醫療。
富士軟體表示,為了使這次研發成功的技術商品化,已開始著手準備進行藥效實驗,3年實驗結束後,可望提出醫藥許可申請。
◆ 妊娠巨乳症 「冬瓜奶」比肚大
梁貽婷/台中報導 2012-02-25 中國時報
台中一名四十歲王姓婦人,晚婚好不容易受孕,全家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婦人卻發現自己胸部不斷脹大,原以為是懷孕正常的脹乳情形,不料六個月後,胸部竟成「冬瓜」一般巨大,雙乳垂到肚臍以下,穿不下任何胸罩,就醫確診為罕見的「妊娠巨乳症」。
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文宏解釋,每名孕婦的胸圍及體質不同,很難以懷孕脹乳幾個罩杯來判定是否罹患妊娠巨乳症,而醫學上定義妊娠巨乳症是指,婦女在懷孕期間單側乳房重量大於六百公克,一般人頂多脹乳三百至五百公克不等。
王姓婦人就診時,乳房已脹大到超過肚子,甚至蓋住便便大腹,胸前就像掛著兩粒冬瓜,間接造成肩頸疼痛、皮膚拉扯不適等症狀,也因為買不到合穿的胸罩,婦人只好自己剪布支撐巨乳,平日出門都穿寬鬆的衣服,讓她非常尷尬。
吳文宏說,婦女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過度分泌,或者是乳房在懷孕期間,對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比較敏感,導致過度增生,這些都是發生妊娠巨乳症的原因,發生率僅十萬分之一,比罹患唇顎裂的機率還小一百倍以上;自己行醫廿四年,第一次見到妊娠巨乳症。
由於王姓婦人就診時還在懷孕中,為確保胎兒健康,決定挺巨乳撐到生產,連醫師都敬佩她為母者堅強的心,待生產後再回到醫院進行縮胸及乳暈頭縮小移植手術,一共從胸部取出近四公斤的乳房組織,並重新雕塑胸部,恢復約D罩杯的大小。
植物新藥、草藥商機夯 生技廠卡位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2-02-27 工商時報
全球掀起的保健食品和草藥風下,國內生醫廠商也積極卡位每年至少2、3百億美元的草藥保健食品市場,並延伸至植物新藥領域,而繼懷特、中天生技和杏輝都已分別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取得藥證下,德英、合一、國鼎等也投入研發,而杏國今年亦將銷售治療菜花的植物藥,推波泛植物藥族群聚落成形,有機會引爆吸金效應。
就初步統計,全球植物藥目前以歐洲市場商機最夯,歐洲將草藥定位在營養補充(food supplement)上,市場規模約96億美元,美國也有42億美元;銀杏(gingko biloba)、金絲桃素(St. John's wort)、紫錐花(Echinacea)、鋸棕櫚(Saw palmetto)、蘆薈(Aloe)、Prunus Africanus、奶薊草(Milk Thistle)、纈草(Valerian)為排行前八大的草藥。
而亞洲市場中,以大陸的中藥市場最大,約79億美元,日本漢方市場約10億美元,台灣中藥製劑市場約1.2億美元。
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協理羅敏菁表示,中草藥是我們祖先4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台灣上至大學、研發單位,下至臨床醫院、民間公司,都對植物藥的基源鑑定、藥理研究、臨床研究、藥物開發投入許多人力和資金,台灣在中草藥或植物藥方面的研發扎根深厚。但植物藥成分複雜,藥材規格因產地與氣候的差異,使有效成份含量不易掌握,加上療效不明顯或過度分散,在設計臨床治療指標(end point)時比西藥困難,因此,全球目前只有少數植物新藥被核准上市。
不過,致力於發展中草藥的中國大陸,在第6次江陳會中,已將中醫藥和中藥材列入合作協定,這使植物新藥和科學中藥應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目前生技廠商在植物新藥開發領域亦開始展現效益,杏輝在中國大陸轉投資的杏輝天力,其研發的天力再生是用於治療「血管性痴呆症」(unmet market),該藥已取得大陸第1張植物藥證,並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而懷特血寶和中天的化療漾則取得台灣藥證,由於該兩個新藥都是屬於化療後的輔助用藥,預計自今年起將進入市場激戰。
羅敏菁表示,以植物新藥開發過程來看,植物藥批次生產不易維持均一性,而台灣的氣候和土質亦不適合栽種中草藥,這讓中草藥來源(基源)一直是個困擾,另外,植物藥由於來源為天然物,療效則傳統已知,因此,只能做製程專利保護,而製程不過幾種,很難有原創性,不易申請專利,因此,未來能掌握關鍵性原料應是贏家,而投入保健食品領域的廠商,則必須強化品牌和行銷策略,才有機會勝出。
廣東C肝擴大 病因仍未查出
中央社 2012.02.28
廣東省河源市衛生部門經過連日調查後,當地C型肝炎感染人數不降反增,從242人撗大到383人,而感染原因至今仍未查明。
大陸官方中央電視台22日率先披露這起感染事件,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的200多位感染者,都在同一條街道,當地居民懷疑是是衛生單位重覆使用針頭所致。
中新社報導,紫城鎮在2008年就發現首例C肝(大陸稱丙肝)抗體陽性者病例,到2012年2月18日當地累計C肝感染人數已有242例。經過幾天調查,人數又擴大到383例,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目前大陸衛生部和廣東衛生廳已派專家積極調查、檢查和治療,這些專家來自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臨床和醫院感染控制等領域,目前已排除了注射毒品、有報償的捐血、血液透析等感染因素。
當地衛生部門在紫金縣人民醫院設置專屬病區,同時對疑似病患展開心理諮商,並採集血漿送到廣東省疾病防控中心複檢,結果尚待公佈。
◆ 美發現2種新血型 在東亞常見
【聯合晚報╱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28日專電】2012.02.28
新加坡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2種新血型,分別被命名為「朗格雷」及「朱尼奧」,並認為新血型在東亞地區最常見。
星媒今天報導,美國佛蒙特大學生物學家在實驗中發現2種名為「ABCB6」和「ABCG2」的特殊「運輸蛋白(transport proteins)」,並且把含有這2種蛋白的新血型分別命名為朗格雷(Langereis)、朱尼奧(Junior)。
生物學家表示,朗格雷及朱尼奧血型在東亞地區最常見,特別是日本。據研究發現,日本有超過5萬人屬於朱尼奧血型。
此外,這兩種「運輸蛋白」也與腫瘤耐藥性有關聯,對癌症防治的研究同樣具有極大的價值。
導指出,常見的人類血型有A、B、AB及O,而人類上一次發現新血型是數十年前的事,這次新發現是1次歷史性的突破。血液一直以來都是醫學界研究的重點,對輸血、器官移植,甚至是女性懷孕都有重要的影響。
◆ 新血型有助癌症防制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2.28
美國科學家發現「朗格雷」及「朱尼奧」兩種新血型,且認為新血型在東亞地區最常見,對未來癌症防制有幫助。國內血液專家表示,血液與癌症的關連性已經被醫界證實,發現新血型後,未來應該進一步試驗,找出新血型中特殊基因,才能進一步預防癌症。
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蔡佳叡表示,人的血型除一般人熟知的A、B、AB、O等大血型外,其實還有許多小血型如RH陰性、RH陽性等,過去一般人會探究血型與人的個性間的關係,但事實上,血液與癌症關係已經被醫界證實。
蔡佳叡說,醫界研究發現,血型A型的人比較容易得到胃癌,是因為A型血裡面某一種特殊基因所致。他說,人類各式基因決定人長得胖、長得高,也決定部分人容易罹患癌症,因此,新的血型被發現後,科學家應該進一步探究血液中的基因,瞭解其基因的表現,研究血液基因是否成為疾病的危險因子,未來對於癌症治療與預防才有幫助。
阿凡達上身 盼長生不老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34776.shtml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3.02
科幻片「阿凡達」中人類將意念上傳至遠在潘朵拉星球的替身,這個情景可能成真。
英國每日郵報2月29日報導,31歲的俄羅斯媒體大亨伊茲克夫(Dmitry Itskov)在「全球未來」(GF2045)會議中宣布,將推出一項以永生為目標的高科技研究計畫,欲在10年內將人類意識移植入機器人中,以實現長生不老。
伊茲克夫宣稱,已聘請100多位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並且正在尋找更多科學家參與。他說:「這項名為『阿凡達』的計畫將帶領人們邁向永生……大家都不想死。」
伊茲克夫計畫在10年內透過手術將人類意識移植到機器人中。接著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將人類思維「上傳」到機器身體內。讓人活在機器裡,肉身則為空殼。最後,科學家將研發「仿真人腦」。
◆ 反嘮叨有方 日研發「彈」話器
中央社 2012.03.02
有些時候,要叫人閉嘴似乎別無他法。日本研究人員卻研發出1把槍,不過他們可不是要你去殺人,而是利用這把槍把講者的話「彈」回去,讓他無法繼續絮絮聒聒。
筑波市(Tsukuba)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栗原一貴(KazutakaKurihara)與御茶水女子大學(OchanomizuUniversity)的塚田浩二(Koji Tsukada)研發出這項解決方法。
技術原理相當簡單,裝置內具有指向性的麥克風,會把講者的話延後0.2秒彈回去,單單這樣就讓講者無法繼續說話,技術上稱作「延宕聽覺回饋」(DelayedAuditory Feedback,DAF)。
真的有效嗎?研究人員發現結果不一,端視說話者的聲音大小,麥克風及喇叭接收與播放的增益大小而定。科學家測試兩種情況,一種是隨意的獨白,還有就是大聲唸出報紙。以第二個實驗來說,彈話器比較有效,但研究者不知道其中原理。他們還發現,如果是「啊啊啊啊...」這種接連不斷的單音,彈話器也沒用。
不過研究人員試圖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文化層面:就算別人發言時間已到,要叫別人安靜還是挺沒禮貌的。
◆ 台大新型心臟節律器 不怕核磁共振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3.03
電影「鋼鐵人」男主角裝了一顆金屬心臟,威力強大,現實生活中,台灣每年約有4000多名心跳過慢的患者植入心臟節律器來維持生命。但裝上後,過海關嗶嗶叫,生病時無法做核磁共振(MRI),相當不便。
台大醫院引進最新一代心臟節律器,功能較強,且能減少磁性物質交互作用,在醫師監控下患者就能接受MRI 檢測,不用擔心節律器出問題。
衛生署統計顯示,99年約有50萬人因心律不整問題就醫,其中約4000多人屬於嚴重心跳過慢,血液無法供應至全身,以致常出現頭暈、乏力、疲勞昏倒等症狀,必須裝置心臟節律器。目前全國約有十幾萬名心律不整患者裝上心臟節律器,身上隨身攜帶一張卡片,註記心臟植入電子儀器。出國時更需要攜帶,否則可能延誤出海關時間。
台大心臟科主任醫師林俊立指出,歐美臨床顯示,植入心臟節律器的患者,約五成以上因腦部、脊椎等中樞神經疾病,需接受核磁共振檢測。但檢測過程產生的強大磁場,可能損及節律器功能。
台大內科主治醫師劉言彬指出,為了減少心臟節律器損害,一般建議患者捨棄核磁共振,改做電腦斷層掃描(CT )。但單次CT檢測的X光輻射量比核磁共振高出800倍,常讓病患覺得不放心。新一代心臟節律器大幅降低患者接受核磁共振的風險。
兩岸醫藥-台灣觀光醫療 恐淪為代工業
【記者李蜚鴻/台北報導】2012-03-19 旺報
過去,台灣看醫療是事業,現在要變成產業,整個系統的界定不同,有太多的事必需重新檢討,否則只成了代工業。
安法抗衰老診所院長 王桂良醫師說,台灣的觀光醫療產業相關配套措施沒有做好,未來可能淪為代工業,忙了半天只能賺蠅頭小利,就好像現在的科技業,台灣這麼多家蘋果概念股電子業只能賺0.5%,而半數以上的利潤都進了蘋果的口袋。
他這番沉痛的談話,主要是因為王桂良一直想要以觀光醫療為台灣賺大錢,但實際的情形卻是窒礙難行,例如診所就不能刷信用卡收人民幣,診所不能法人化成立公司,醫師得付個人所得稅,最高達到40%,還有委託旅行社攬客卻不能退佣支付行銷費用,還有醫院診所不能廣告宣傳,那要如何推廣台灣的觀光醫療?
境外收錢非正途
王桂良醫師表示,很多人說,那就把公司設在境外,在海外收錢,再支付給台灣的醫院診所,他說,如果如此,那台灣就成了代工業,只能收少許的代工費,同時還面臨削價競爭的困擾。因為拿到客源的上游工廠會探詢尋找最低價格再分配,同時如在大陸設公司,大陸還要扣17%的營業稅,讓別人賺一手,那何不同意在台灣設公司在台灣刷卡,因為自己主導掌握上游來源,可以擁有定價權,可以分配利潤,盈餘一定更高,把錢留在台灣。
他說,如果我們把這個產業的主導分配權交給他人,自己的觀光醫療產業等著被分配,那台灣就真的成了代工廠。
要找到自己的藍海
就以招攬大陸觀光客來台健檢醫美市場來說,其中所遷涉的行業包括旅行、住宿、餐飲、時尚購物等,王桂良院長因為走高端市場,他打算在大陸建立高端醫療平台,與銀行通路、 地產業、高端會所、旅行社通路結合,來台可以做細胞儲存、抗老化、醫美、健檢,或是關節置換、心導管支架、白內障手術等術後照顧較簡單的手術。
他說,我們真的要找到自己的藍海,如果就是做醫美、健檢,大家都知道價格 ,利潤不高,同時大陸都有,還有他們很多公家單位和公司定期為員工做健康檢查,儀器還很新,何必到台灣來做健檢,那我們要如何競爭?
前一陣子,外貿協會和從事觀光醫療的醫美健檢業者舉辦座談會,有業者提出希望大家不要價格競爭,導致價格破壞,但也有業者直接擺明,為了爭取市場,價格競爭是必然的,顯現這已經出問題了。王桂良說,因為很多健檢的儀器很貴,淘汰率也很快,購買之後,總要快快使用以求回本,如果再繼續如此發展,真的市場會出現一團混亂。
王桂良認為我們應該找出效果卓越吸引人的尊榮醫療旅遊方案,要做別人不會做的,重新包裝,政府協助在簽證、直航、金融等方面多開放。就以安法診所的抗衰老療程28萬元,總不能叫顧客帶著現金來,況且現金進出海關還有規範,他很著急的說,現在大陸的富人很多,花錢絕不手軟,但我們要把錢留在台灣,在健檢醫美領域的執行上卻是非常的困難。
盼政府協助開放簽證
就以1月初,衛生署公告的30家得代申請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進行健康檢查及醫學美容之醫療機構,都是台大、榮總、成大、高醫等大型醫院,他們因為業務繁忙,其實很少做觀光醫療這一領域,王桂良說,真正在做的醫美、整形、抗衰老診所,反而不能代顧客申請來台簽證,他希望能改善,政府要務實一點,才能和日本、泰國、韓國等國家來競爭觀光醫療產業。
還有大陸對台灣健檢醫美領域不認識,總要透過行銷手法來攬客,文宣的部分要由專業來處理,否則就成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是台灣過去看醫療是事業,對於這一部分認為違法,可是現在要變成產業想賺外匯,外貿協會率團到大陸推廣台灣的醫美健檢又是政策,這是互相矛盾的,醫界大老石曜堂說,整個系統界定不同,有太多的事必需重新檢討,是產業就應該換一個生意的思維才能找出正確的方法,王桂良認為台灣應該釐清這些問題,愈快愈好,因為已經延宕很久了,台灣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
※ 相關報導:
* 綁國際醫療 高鐵桃園站區招商失利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1/112012031900246.html
高鐵桃園車站產專區將設置國際醫療專區,可用公司型態經營,以吸引外籍人士來台進行健診及觀光醫療,這件事己爭論多年未定案,如今卻又成為招商絆腳石,因為法令不明確讓投資人卻步。
* 大陸醫藥-醫械產業十二五產值2千億人民幣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1/112012031900243.html
在產品目標方面,創製50-80項臨床急需的新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急救醫療器械產品,重點開發需求量大、應用面廣以及主要依賴進口的基礎裝備和醫用材料,積極發展慢性病篩查、微創診療、再生修復、數字醫療、康復護理等新型醫療器械產品。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