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8

十二年國教 要競爭力不要壓力

◆ 十二年國教 要競爭力不要壓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91700377.html

【宋曜廷】2012-09-17 中國時報

自今年五月教育部宣示正式啟動十二年國教以來,引發許多爭議與討論。十二年國教的「競爭力」在哪裡?如何透過十二年國教提升學生競爭力,卻又不增加學生壓力?筆者認為有幾個策略值得思考。

一、擴強:擴充明星學校優秀學生的來源,擴大優秀學生的定義。目前許多人認為,十二年國教中的三等第制將導致一流的明星高中沒有競爭力,因為許多能力不佳的學生也會進入明星高中。事實上,根據心測中心的模擬,依據三等第制,第一和第二志願的明星高中所收到的學生也幾乎都在百分等級(PR)九○以上,也幾乎是前一○%的學生,因此這些高中並不會因而變得「不明星」。

這些一流學校本身或是家長,反而應該有兩個認知:第一,明星學校可以期望收到第一等的學生,但不應該只願意收一等一的學生。明星高中一味追求分數頂尖,連帶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鑽牛角尖,因為許多學生為了進步一、兩個PR,花費了許多時間補習或不斷反覆練習,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如果把這些時間和資源拿來培養其他的能力,反而更貼近未來社會所需,具備更真實的競爭力。明星高中如果能收到其他能力良好發展的學生,反而可能培養出更多元寬廣的領袖人才。

其次,明星高中對優秀學生定義作鬆綁,另一重要實質功能在於削弱家長團體常批評的「八○/二○」效應,亦即八○%不想進明星高中的學生,因二○%想進明星高中學生而學習相同的教材,進行相同的考試,接受相同的教法和進度、承擔相同的負荷。升學壓力降低,也將同時帶動教師更勇於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此時,不僅PR90以上的學生受惠,其他中等能力學生也因為不再需要因「陪公子讀書」而受累,更能有機會發展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向。

二、扶中:我們連續三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一個有趣且一致的現象:即全國的國中生,壓力最大的族群是PR40-60的學生。PR40以下的學生在考試科目的學習許多幾近放棄,因此不會有壓力;而PR95以上的學生對於後續的發展也多成竹在胸,因此壓力也不大。至於PR40-60的學生承受壓力之所以大,除了他們可能落在公、私立學校之間,所以壓力較大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來自於他們的無助感和無力感。調查中發現這群學生補習時間、念書時間都不比PR95以上的學生少,但他們的成績卻只有勉強維持在中間。這群學生需要的可能不是大班級的課後補習,而是更多的診斷和個別式教學。這群中端學生,基於他們現有的能力和動機,適量的協助就可以產生槓桿作用,提昇他們的基礎能力到中上程度,更加保障屬於中段學生的競爭力。

三、濟弱:我們統計發現,近三年來基測PR30以下的學生,在英語、數學、自然等科目,答題正確率只有約三○%,接近隨機猜測的二五%比例。也就是說,PR30以下的學生,他們在國中獲得的主要學科知識,幾乎是空白的。這麼低的學習成果,有兩個最可能的原因:一為學習的基礎太差,二為學習動機低落。

針對第一種學生,如果成績低落的學生仍有對學科學習的意願,應該透過更綿密的診斷方式,瞭解他在特定科目(如英文)的程度到底是落在哪一個年級的水準,然後從那個水準開始補救。目前學校端的補救多是頭痛醫頭,並沒有「從根救起」,對於這些基礎能力已經很差的學生,當然無法收到成效。而針對學習沒有動機的學生,除了進行學科學習的診斷外,更重要的診斷應該要擴充到其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瞭解其沒有學習意願的原因。如果確認在學科領域發展沒有興趣,就應該積極輔助他們在技藝領域的學習。因此技藝班的設置在科目的廣度和學生的程度都應擴充,讓更多不同能力且有興趣於技藝學習的學生也能參與,並藉此改變家長對技藝教育的偏見,讓學生真正能適才適所地發展。

十二年國教的競爭力在哪裡?就是要針對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學生,都給予發展的機會。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機會,國家的競爭力自然產生。(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教授,心理測驗中心主任)



◆ 私校、技職、文組生 競相跨領域進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36839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09.17

跨領域學習有助於提升就業競爭力?教育部最新一份調查指出,大學畢業後持續進修研究所的學生,有三成學生選擇跨領域科系,且多數集中在相對弱勢的私校生、技職生與文組生,進一步分析背後成因,除了有助於畢業後找工作,想要取得「聲望較佳」的碩士學歷,也是大專生跨領域學習主因。

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針對97、98學年度大專畢業生進行研究所跨領域修讀概況分析,結果顯示私立大專畢業生在研究所科系選擇上,有三成二選擇跨領域學門,高於公立大學二成九。原先就讀文組的大專畢業生,跨領域學習比例高達三成五,理組生則只有兩成七左右。

集中電算機、環保、社福類科

此外,過去幾年只有兩成五左右技職生,在研究所階段選擇跨領域就讀,97學年度則首次出現技職生跨領域比例高於一般生現象。類科方面,跨領域學生主要集中在大學就讀電算機、環保、社福食品營養系等民生類科,原先就讀獸醫、建築、藝術、商管等類科的學生,則傾向進修相同類科的研究所。

進一步詢問跨領域學習大專畢業生原因,多數學生希望透過跨領域學習提升就業能力、獲得更高的升遷機會,另也有許多學生認為,可以透過報考不同領域的碩士班,在研究所階段取得「聲望較佳」學校的碩士學位,洗去原本大學階段學歷。

台師大教育系副教授王麗雲分析,15歲年輕學子在生高中階段面臨第一次校系選擇,多數人都是憑分數「考到哪就念哪」,然而比起高中生從高二開始分三大類組,高職生從一入學就確定未來三年所學,甚至在考統測時,受限不同類科專業科目差異大,經常是被「一路綁到底」,直到研究所階段才有機會重新選擇有興趣的科系。

王麗雲指出,配合12年國教推動,教育部更加重視學生的性向試探,建議在課程制度設計上,能夠讓還沒摸索出人生方向的學生,多一點時間認識自己,否則太早分科的結果,只會讓選錯科系的學生,付出大量的金錢與時間成本。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育部近來大力推動的跨領域學習成效彰顯,未來也會持續鼓勵大專生從在學期間透過雙主修、輔修學位學程,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跨領域學習有助於提升就業競爭力?教育部最新一份調查指出,大學畢業後持續進修研究所的學生,有三成學生選擇跨領域科系,且多數集中在相對弱勢的私校生、技職生與文組生,進一步分析背後成因,除了有助於畢業後找工作,想要取得「聲望較佳」的碩士學歷,也是大專生跨領域學習主因。

※ 相關報導:

* 北科大成立菁英會 縮短產學落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368440.shtml

台北科技大學今天成立北科大產官學研菁英會,由車王電子公司董事長蔡裕慶擔任籌備主委,前副總統蕭萬長也是成員之一,未來將定期的召開產官學研的會議,針對學校的課程與業界的需求進行多方面溝通,拉近產學落差,甚至考慮成立創投公司幫學校的產學成果進行投資。



◆ 創意造園施工 大湖農工獲銀質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367183.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大湖報導】2012.09.17

國立大湖農工園藝科老師為激發學生創意,3年前和室內設計科、機械科老師跨領域組成「心園丁」團隊,由學生提出點子,研發出神奇工具箱、具測量功能的圓鍬,讓學生造園施工更精準、更有效率。

這套名為「創意施工法、再造心園地」的教學方案,獲教育部今年度教學卓越獎評選高中職組銀質獎,參與的教師開心表示,教學過程中不同領域老師彼此刺激,師生教學相長,學生也獲得成就感,更願意投入學習。

大湖農工校長利志明表示,室內設計科和機械科2009年以「創意工具、讓夢想起飛」獲得教學卓越金質獎,各科老師受到鼓勵,當時園藝科老師陳立蕙、王姿雯、黃怡萍教學時,遇上造園施工的木工專業技巧,請室內設計科老師徐維鴻協助,開啟了跨領域合作的教學契機。

甫接任園藝科主任的陳立蕙說,當時前主任陳得康鼓勵她們和各科老師多交流,她們上造園施工課程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想法,由老師協助解決,竟研發出多種創意教具。

例如造園施工時,各種工法需要的工具繁雜,光換工具就很麻煩,學生提出打造「神奇工具箱」,各種想法天馬行空,徐維鴻老師聽過之後挑選可行方案,師生反覆討論修改,最後真的設計出可收納各種工具,又方便取用的木箱。

此外,造園挖土時常要反覆測量深度,一下拿圓鍬、一下拿尺手忙腳亂,園藝科再請來機械科老師賴佳慧協助,為圓鍬加上測量刻度或水準器,讓學生施工更精準更有效率。

實習主任邱德基表示,3年下來學生發現造園施工不再只是印象中的「做苦工」,還能實現腦中創意,更認同也願投入學習,不同專業的老師相互交流刺激,師生教學相長,校方鼓勵各科老師再接再厲,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的園地。

※ 相關報導:

看看英國教育 想想台灣人才問題
陸貧富差距擴大 逼近容忍線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調查:企業看碩學士 差異不大

中央社 2012.09.17

根據一項調查,企業認為碩士、學士表現無差異,僅只有專業知識與技能、思考邏輯、國際觀與外文能力 3項勝出。

104資訊科技集團與遠見雜誌今天發表「碩士生滿意度調查」。

根據調查,20項職能指標中,企業認為有17項碩士與學士差不多,碩士僅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思考邏輯、國際觀與外語能力3項勝出;至於去年還勝出的較有主見能獨立作業,及較能提出獨特想法等指標,今年也與大學生差異不大。

調查顯示,企業對台灣整體研究所表現給分,從1到10分中,企業對碩士生滿意度平均打5.4分。

104資訊科技集團指出,企業最希望培養產業可用的實務人才,目前大專以上學歷工作機會,僅4.5%的工作機會限碩士學歷以上,學子必須認清自己考研究所的目的為何?不要一窩蜂去考試,卻發現自己花了2到3年時間念書,不僅延遲了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對工作的加分也是有限。

104資訊科技集團自今年7月24日到7月31日,針對1014家企業進行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值為正負3.08個百分點。



◆ 巴西調查:約兩成青年無所事事

中央社 2012.09.18

里約州立大學參考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數據調查指出,530萬名年齡18至25歲的年輕人(約占此年齡人口的1/5)既不工作也不念書,整天無所事事。

調查顯示,這些年輕人的學習和工作表現都不理想,所以很難找到適當工作,學業也是半途而廢,且近半數(46.2%)家境貧窮,每名家庭成員平均月入77.75巴西幣(約38.87美元)。

經濟學家費柳(Fernando Holanda Filho)認為,主要是這些年輕人的教育程度不高;儘管政府致力普及大專教育,提供獎學金讓人人都有上大學的機會,一半以上的巴西年輕人卻連高中都沒畢業。

22歲的維多瑞里(Eduardo Victorelli)高中肄業,夢想成為足球明星賺大錢,雖然有父母家人支持,至今仍一事無成。

20歲的普羅塔修(Leticia Protasio)目前懷孕待在家裡,因為同居男友的家人支持,決定放棄學業和工作,專心養孩子。

儘管有這麼多年輕人不念書也不工作,2011年巴西失業率仍創史上新低,達5.8%;企業家則抱怨找不到素質高的員工。

經濟學家梅尼士(Naercio Menezes)表示,這根本是人力資源浪費,尤其是巴西目前正值經濟繁榮之時,社會追求卓越與創新,年輕人不重視教育,就看不到更好的未來。

調查指出,假如加上嘗試找工作但找不到者,遊手好閒的巴西年輕人數就躍升至720萬人。



◆ 打造「希望教室」 復興鄉9校能課輔了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復興報導】2012.09.18

復興鄉小學位處偏鄉,數位教育資源普遍不足,桃園扶輪社發起「百年復興幸福」計畫,結合韓國扶輪社捐贈百萬經費,在調查各校需求後添購9台筆記型電腦,並協助學校整理老舊教室、重新裝潢,打造適合孩子課餘時間學習的「部落希望教室」。

「百年復興幸福」計畫受惠的有三光、長興、義盛、介壽、巴陵、羅浮、奎輝、高義及光華國小,各校除了贈一台筆記型電腦外,由扶輪社協助打造的「部落希望教室」也已經啟用。

由於復興鄉有不少家庭是隔代教養,青壯一輩出外打拚,留下老人與小孩在部落,但老人無力指導孫子學業,農忙之際更是無暇照顧,使得學童學業表現不甚理想,扶輪社因此提出「部落希望教室」概念,活化學校老舊閒置空間,募集童書、訂製專屬桌椅及電腦,讓孩子們放學後還能留在學校課輔。

長興國小校長石維堅說,學校原本有10台桌上型電腦,對小校來說已經夠用,有了筆記型電腦後,戶外教學也能帶著走,教學上更方便;而「部落希望教室」舒適的環境,更成為幸福閱讀空間,孩子們放學後都賴著不走。

國際扶輪3500地區前總監許勝傑表示,「部落希望教室」未來會結合中原大學師生,成立科學志工小組,運用所學專長,將科學教育投入原鄉;另外也藉由大哥哥大姐姐講故事增加孩童學習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拓展課堂外的視野。



◆ 愛發明 國2生年年抱大獎

中央社 2012-09-18

「我喜歡創新思考」,高雄市七賢國中2年級生李昆霖繼兩座紐倫堡發明獎,又因多功能防災維生器具獲國際大獎。

多功能防災維生器具有戶外飲用水消毒、太陽能照明和充電器等7項功能,分別獲得2012瑞士日內瓦和美國匹茲堡第27屆國際發明獎,今天市府頒發獎狀表揚,李昆霖稚氣的臉上盡是喜悅。

李昆霖在2011年以腳踏車踏板發電獲得紐倫堡發明獎、2012年以電風扇衣服獲紐倫堡發明獎,小小年紀手上有3個發明的專利,他直說「好玩」,談量產或商品化的問題,他與家人說還不急。

李昆霖說,從國小6年級就喜歡將創新思考具體化,所以才會去發明東西,目前手上還有很多在研發的東西,希望年年都能拿大獎。

李昆霖的媽媽呂美枝說,孩子從小就喜歡思考,疊積木也會有不同的模式,用他的創造力擺出不同陣仗,也喜歡拆組東西。呂美枝表示,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她讓孩子參加科學營啟發更多元的潛力。

多功能防災維生器具看似像一個保溫罐,瓶蓋有太陽能板,透過7個按鈕,啟動飲用水消毒、地震警報、警示燈、充電、收音機和內裝餐具等,豐富有趣。

fsj 提到...

教授告4小六生!全班轉學只剩女兒一人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19

大學教授告小六學生?東海大學教授尤姓教授,認為女兒長期被班上同學霸凌,四月份對四名小學生提出控告,後來班上學生陸續轉學,只剩下尤教授女兒一人。

根據壹週刊報導,東海大學外文系尤姓教授的女兒Winnie(化名),就讀東海附設國小音樂班,今年暑假過後剛升上六年級,整起風波的導火線是去年12月的「熱敷袋事件」,Winnie當時看到同學的熱敷袋,好奇的想要摸看看,旁邊三個男同學起鬨說「Winnie言語性侵,Winnie想摸」,Winnie難過的躲在廁所裡哭。

事後三位男學生向Winnie道歉,看似風波已經平息,但是今年初時,熱敷袋事件其中一名男學生當上模範生,讓尤教授非常生氣,認為男同學品德教育有問題,怎麼可以當選模範生,向學生要求撤銷模範生資格,還多次向教育局申訴,甚至向監察院陳情。

班上導師老師找來尤教授與男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事後將會議記錄發給全班家長,更讓她氣不可支,認為老師此舉會讓女兒受到排擠。

沒想到今年3月又爆發「自然課事件」,老師在上課中進行提問,Winnie多次被點名回答,有女學生認為老師偏心,說「Winnie媽媽收買老師」,事後女學生寫下悔過書,但尤教授認為女學生在悔過書中連女兒的名字都寫錯,不是真心悔改,不願意接受道歉。

一連串發生的事件,讓尤教授認為女兒長期被霸凌,今年4月委託律師提告,要求傷害賠償,求償一元,包括熱敷袋事件中的三名男同學,以及自然課中的一名女同學。被告家長收到法院傳票非常訝異,這四名小學生也嚇的不敢上學。

有家長向校長尋求幫助,也有家長私下傳簡訊溝通,但都沒法平息風波,5月起班上27名同學陸續轉學、轉班,到8月底開學前只剩下尤教授女兒一人,校方提出「在家教育、一人一班、轉學」三方案,但她都不願意接受,直到開學前一天才決定將女兒轉到台中另外一所私立小學就讀。

尤姓教授在東海已經任教27年,以管教嚴格、不易妥協出名,43歲時才與第二任丈夫生下女兒,非常心疼女兒因為早讀比同學瘦弱,對於此事件,尤教授表示女兒從三年級開始就常被同學霸凌,做值日生時同學故意惡作劇,運動會時佔了她的位置,女兒用手戳同學後背,還會被說是性騷擾,害女兒常常回家做惡夢,甚至得去看兒童精神科。

至於小女孩Winnie則表示希望在學校遇到問題時,媽媽不要插手,Winnie說把受欺負的事情告訴媽媽,只是想要告訴媽媽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不是希望媽媽去處理,她不喜歡被道歉時的尷尬。Winnie說沒想到媽媽去法院提告,她知道媽媽是為了她好,但是同學開始排擠她,讓她很不舒服,不過Winnie也表示轉學之後的她現在比較開心。

尤姓教授表示會提告是要讓小孩子提早上社會大學的第一課,或許有人會覺得她小題大做,但她只是心疼女兒受欺負,如果大家好好看待「教養」,她也不排除會撤銷告訴。



◆ 怪獸家長無限上綱 這年頭當老師真苦!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19

東海大學教授傳出因女兒長期被班上同學霸凌,而對4名小學生提告事件引起各界關注,日前教育部也明定國小到高中導師不能拒接家長或學生電話,不能拒留連絡電話給家長,再度引發「直升機父母」及「怪獸家長」的熱烈討論。

「直升機父母」太呵護 子女好厭煩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這類喜歡盤旋在孩子周遭,只要子女一遇到困難就馬上「空降」幫他們解決的家長,被稱為「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他們有的是生活過度以孩子為重心、有的是太過呵護孩子。

香港一調查發現,竟有高達9成家長有直升機父母特質,甚至有8成父母曾為孩子的成績或活動,擔心到失眠、哭泣。相對地,有7成的子女都為此感到無形壓力,3成則被父母安排的補習或課外活動,感到喘不過氣,甚至厭煩。

不過研究指出,這樣的關心不但會對父母本身造成壓力,其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高,孩子往後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也相對令人擔憂。

「怪獸家長」要求多 老師還不能拒接電話

然而,台灣當今的中小學老師,要面對的是史上一批平均學歷最高、也是最富裕的家長,且少子化浪潮下,過度呵護孩子、一廂情願幫孩子安排各種補習活動、或是三天兩頭就往學校跑的家長大有人在。

一位資深教師曾感嘆,現在的老師會教書還不夠,還需要應付家長的各種要求,舉凡餵藥、提醒孩子換衣服、把屎把尿等,老師萬一忘記,還得擔心會不會被家長投訴。這類喜歡指揮老師,處處干預班級事務的父母,在日本被形容是「怪獸家長」。而在台灣,經常向老師抗議、不講理的家長也時有所聞。

日前教育部才訂出導師辦法與注意事項,明定國小到高中導師工作包括「親師溝通與家庭聯繫」,亦即不能拒接家長或學生電話,也不能拒留連絡電話給家長。不少民眾對此質疑,老師關心學生本是分內之事,但老師的人權到底在哪裡?



◆ 我見我思-阿榮的運功散

【邱祖胤】2012-09-19 中國時報

「阿爸,阿母,我要去外頭打拚!」 「阿榮乖,要記得吃X牛運功散喔!」

這樣的對話,過去曾在台灣一再上演,外出打拚的孩子,永遠教父母牽腸掛肚,寄上一罐運功散,彷彿孩子就能變成鐵打的身體,耐操耐磨;台灣經濟奇蹟,就是在這樣的溫情拉扯之間拚出來的。

不過時代在變,阿榮要是活在現代,運功散恐怕也會失效。

有一天,阿榮只想留在家裡,他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爸媽心裡著急卻不敢說,運功散整箱完好如初,一罐也寄不出去,不過他們終究相信,阿榮一定會找到工作,就算只有廿二K也不會嫌棄,只要他肯做。

有一天,阿榮說要出國打工,說是一個禮拜就可以賺廿二K,兩年就可以存足兩百萬,阿榮的爸媽聽了好開心,X牛運功散終於可以寄出去了。可是後來他們看到媒體報導,說兒子是去當屠夫、礦工、台勞,有人還做到斷手斷腳,看到這樣的新聞,阿榮的爸媽擔心得吃不下飯,還好,後來證實報導有些問題,不過阿榮的爸媽很清楚,職業不分貴賤,阿榮就算去當屠夫,他們也不會在意。

有一天,阿榮拿到碩士了,但還是找不到工作,他去大賣場應徵,從最基層幹起,阿榮的爸媽好開心,畢竟英雄不怕出身低,殺魚、搬貨、倒垃圾,只會讓他變成更堅強的男人。

不過阿榮長得實在太帥了,媒體一窩蜂跑來拍他,卻用負面的標題和內容來數落他,說他不長進,浪費社會資源,下班後,阿榮跑回家,連飯都沒吃就鑽進被窩裡哭,阿榮的媽也跟著哭得稀哩嘩啦。

阿榮的爸實在看不下去,只好打開一罐X牛運功散,走進阿榮的房間對他說:「這罐很有效,不管是喘喘喝冰水去煞到,還是心情鬱卒,都能去傷化解,來,嘴打開,啊~」

阿榮很久沒有讓爸爸餵了,他含著淚水,張開嘴巴吃下運功散,突然感到一股電流在他的口中爆散開來,甜蜜沁涼、爽心又開脾,整個人都被撫慰到。阿榮心想,這也實在是太好吃了,以前真不該把爸媽寄來的好意直接丟進垃圾桶,又想起這段不堪的過去,百感交集,終於哇的一聲,撲倒在爸爸的懷裡。

走出這個房間,阿榮知道,阿榮的爸爸媽媽也知道,天下父母都知道,阿榮一定會振作起來的。

台灣的孩子一定會振作起來的,只是,你我願意給他機會嗎?

※ 相關報導:

* 出國打工度假 平均一趟賺13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373655.shtml

有媒體報導清大生赴澳洲「當台勞」引發關注,一項首度針對海外打工度假進行的調查顯示,台灣青年到國外打工度假,平均每人每趟收入新台幣36萬元、支出新台幣23萬元,等於出國一趟「淨賺」13萬元,年薪超過百萬的只有5%。

fsj 提到...

12年國教 目標太空洞

【漢寶德】2012-09-19 中國時報

前些日子,一個不太為大眾留意的消息是國民教育的改革。政府決自一○三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可是過去若干年來,政府推行教改,經常是劃一個大餅,到後來卻淪為口號,得不到實質的績效。可以說,教育改革似乎只是帶來無法解決的新問題。

我是一個關心教育的外行人,看了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年國教的七大目標,發現又是一個空洞的大餅,可以斷定如此走下去,必然失敗。我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這七大目標又只是七個口號而已。幾乎沒有一項不在民眾所期待的願景之中。多少年來,教育界不都是這樣說嗎?我確實對他們已失掉信心。目標與口號有什麼分別呢?目標是很具體的,口號是很浮泛的。把口號掛在嘴皮上,沒有人可反對,因為「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沒人要求你限時兌現。可是目標就不同了,必須具體到可量化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財

經界人士輕視文教界計畫的

原因。

問題是,有關文教的目標是可以具體化的嗎?當然沒有那麼容易。我們常常看到財經界計畫中,年生產毛額成長的百分比,失業率百分比的估計也可到小數點下,文教界確實做不到。但不能量化並不表示無法具體化,有時候系統性地思考問題之所在,就可以落實目標的建立。比如七大目標的第一條:「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就是一句空話。什麼是現代公民素養?沒有人會反對,卻只能當成閒話,因為可能每人的答案都不一樣。系統性思考從「為什麼」開始,就不會提這樣的目標。

一個具體的目標,如何知道它是否具體?只要看是否可以推演為具體的行動。若不確定何為現代公民素養,怎知要如何有效地培養?連帶地,所謂國民的基本知能是什麼,不也成為問題了嗎?這樣空洞的目標要實地從事教育的人們怎麼跨出下一步呢?

第二個目標更不著邊際了。要通過十二年國教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太好了,我們國家正面臨經濟的困境,在亞洲四小龍中遠遠落後,朝野愛國之士無不苦思解救之道而無所獲。今天十二年國教居然成為厚植經濟競爭力的良方,豈不令人欣慰!可是在國民教育中,有些什麼基本能力與國家經濟競爭力有關?為什麼不把這些基本能力列出來,直接訂為教育的目標呢?當然,誰都知道成功的國民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但對於直接負責國民教育的工作人員,只有高調是不夠的。

坦白說,國民教育面臨的問題非常複雜,不是政府想改就改得好的。家長們的願望,學生的選擇,屬於文化問題,很難用政策擺平。早期體制培育出來的師資較保守,在長期安逸環境下,往往害怕或抗拒改革,其價值觀亦非一紙命令可以改變。所以教育問題不是免學費、免試入學等就可以解決的。

蔣偉寧部長表示,十二年國教要像工程建設一樣的,一步步地建造起來,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國教的前途是有希望的。因為房屋的建設要經過很多設計的步驟,自非常具體的目標開始,抽絲剝繭,以解決層層的問題。最重要的,要以創意面對困難的問題,找到可行的答案。蓋房子並不只是打地基,地基工程其實是最簡單的。房屋是否適用,是否美觀,是否配合周遭環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掌握問題,抓住具體的目標,才是重要的第一步。

回頭看看過去二十幾年的教改,總是抓著個皮毛大做文章。教育問題不是開研討會或延長國教就可解決的。它需要真正的創意去破解真正問題。停止喊口號吧!(作者為建築學者)



◆ 3C關機半小時 「我跟爸媽很親近」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2012.09.19

電視、電腦、手機,統統關機半小時,是什麼樣世界?屏東縣新庄國小徵求十個家庭試辦「關機半小時」,每晚八點到八點卅分,家裡沒有電子產品的聲音,家長陪孩子一起看書,學童這麼形容:很無聊,但和爸媽很親近。

新庄國小位於屏東萬丹,校長邱玉玲說,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孩子一放學回家,家長就催促快去做功課,自己卻坐在客廳看連續劇、上網玩遊戲;在房間念書的孩子念得心不甘情不願,甚至被電視、電腦聲音干擾,無法專心。

「媽媽看電視、爸爸講手機、我在打電腦。」看到這段孩子寫在作文裡的話,邱玉玲決定推動「關機」運動。

這學期開學,新庄國小徵求十個家庭試辦「關機半小時」,每晚八點到八點卅分,把家裡的電視機、電腦、手機統統關掉,這半小時內,家裡沒有電子產品的聲音,家長陪孩子一起看書。校方一開始擔心找不到十個家庭,但出乎意料,家長反應出奇好,有廿五個家庭主動表示願意當「關機家族」。

小一新生李志玲是關機家族之一,李媽媽說,平時就希望能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但因工作關係無法常陪孩子一同閱讀。現在,一到晚上八點,她和丈夫陪孩子「關電視、增知識」,全家人不做其他事,拿起好書各自閱讀,享受寧靜的書香時刻。

五年級洪愷逸的媽媽楊美玲說,之前孩子放學回家,她看電視,丈夫上網,每次叫孩子去讀書、做功課,孩子不服氣說:「為什麼我要讀書、做功課,不能看電視、上網?」現在時間一到就關機,全家坐下來一起讀書,叫孩子去讀書,不會再回嘴,親子關係拉近,家裡氣氛變得更好。

洪愷逸說,沒有電視、電腦和手機,世界變得有點無聊,但有更多時間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家人變得更親近,很快樂。

邱玉玲表示,英國哲人摩爾說過:「一間沒有書的房子,猶如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親子共讀是種快樂、享受,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勝過留給孩子家財萬貫,希望更多家庭加入「關機家族」。

※ 相關報導:

* 暫別電腦手機 全校輪流住校遠離3C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372824.shtml

台南市黎明高中這學期推出「遠離三C設備,自我管理」課程,安排全校二千多名學生輪流住宿,一周四天暫離電腦與手機;第一批學生前晚初體驗,有人說沒有三C很不習慣,但時間多出來了,感覺很充實。....「我們不是反對學生使用三C,而是要建立學生正確時間觀念及使用方式。」羅家強說,學校希望學生學習和同儕相處,減少電腦、手機使用時間



◆ 中小學教師 4成是碩博士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9/19

國內中小學老師約四成擁有碩、博士學位,但有家長擔心老師瘋進修會影響教學。教育部表示,將擬訂教師進修原則,規定碩士在職專班必須有三分之一是實務課程,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能只是學理論。

教育部今天公布100年師資職前培育及在職進修統計,中小學教師有碩士學位占40%、博士學位占1%,比前一年度提高2.08%和0.08%。由於老師取得碩士學位後,月薪可加5000到6000元,讓不少現職教師再進修抬拚「學歷」。

教育部中教司表示,教師在職進修如果是讀在職專班,多利用寒暑假、周休二日及晚間進修;讀一般研究所每周可請一天公假。中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也看到這個問題,未來教師進修應以「對教學有幫助」為前提,例如分組教學是未來教學趨勢,教師在職進修時就要能增強分組教學能力,而不是讀一堆理論。

台北市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許永佳表示,進修是教師的權益,但站在家長的立場,反對教師利用上班時間、用公假去進修。

fsj 提到...

聲明稿/尤菊芳:關於霸凌事件!我要一個是非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20/104868.htm

一位東大附小的女家長會副會長,問我:「你到底想要什麼?」我說:「我要一個是非」。他想都不想就回答說:「是非對小孩不重要!」請問到底什麼是正面教育?什麼是負面教育?

編按:尤菊芳女士的學生20日上午在《東海教授狀告小六生! 全班轉班只剩女兒一人》留言頁面發表此篇聲明稿,經《ETtoday新聞雲》致電取得尤女士的同意,並在本站發布聲明稿全文,期盼讓此事與校園霸凌議題能有更多面向的討論。

fsj 提到...

日數學家 可望證明abc猜想

自由 2012.09.20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天才數學家、京都大學數學教授望月新一,發表一篇長達500頁的論文,可望證明被提出將近30年的「abc猜想」(abc conjecture),如果證明正確,將可能在數論領域掀起一場革命,也將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就。望月的證明目前仍在進行檢證中。

「abc猜想」是由歐洲數學家馬瑟(David Masser )與奧斯達利(Joseph Oesterle)在1985年分別提出,以a和b兩個整數及其相加後新的整數c,abc三個數組與各個質數之間的關係,可說是一個針對質數之間深層聯繫的猜想。近30年來,許多數學家都想證明這個猜想,荷蘭萊頓大學數學研究所甚至成立一個網站計算平台「ABC@Home」,協助數學家破解這個猜想。

500頁論文 花10年才完成

望月這篇長達4章、共500頁的論文,花了10年時間才完成,8月起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網路版上公開,立即在數學界引發話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家戈德菲德(Dorian Goldfeld)說,如果abc猜想獲得證實,將一舉解決眾多著名的「不定方程」(Diophantine,又稱「丟番圖」)問題,其中也包括花了350多年才破解的費馬最後定理(Fermat Last Theorem)。

和許多丟番圖問題一樣,abc猜想是一個質數(指在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1和此整數自身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也可定義為只有1和本身兩個因數的數)之間關係的問題。美國史丹福大學數學系教授康拉德(Brian Conrad)認為,在a、b和a+b的質數因數之間存在更深層的關聯。許多數學家投注大量心力試圖證明這一猜想。2007年,在法國數學家施皮羅(Lucien Szpiro)1978年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首次宣佈對abc猜想的證明,但很快就發現其中存在缺陷。

現年43歲的望月本身也是個傳奇人物,他雖在東京出生,但5歲時隨著父親定居美國,具有數學天分的他,16歲便跳級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歲從數學系畢業,23歲回到日本在京大擔任助教,32歲就升任京大教授。



◆ 4頂大 年送百名生海外實習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09/20

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今天與應用材料公司簽訂研發計畫合作備忘錄,預計明年起每年要提供上百個名額,讓四校材料、工學相關領域學生,申請到該公司海內外19國子公司實習,表現傑出的學生,畢業後還可直接留任。應用材料和四所大學也希望透過產學研三方合作,培育優秀工程師與高科技人才。

應用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據點遍及世界各地,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國都設有技術研發中心。該公司計畫明年起提供四所大學學生,利用學期間或暑假到公司實習,進行教育訓練交流。

應用材料公司指出,過去長期與多所大學合作,這次與四所頂尖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希望能挖掘更多年輕研發人才。未來在經費許可的範圍內,實習期間會提供海外生活津貼或獎學金。實習期間表現優異的學生,畢業後也有機會直接錄取在海內外公司任職。

該公司還有「畢業新鮮人計畫」,新進人員任職第一年,每三個月可輪調不同單位,讓社會新鮮人找到真正符合專長與性向的職缺。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應用材料公司有最尖端設備及一流的製程技術,未來雙方經由密切合作,能加速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流。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也指出,人才是台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大資產,技術則是提升人才價值的不變道理。期待合作備忘錄簽署後,能可以打開學術人才與企業廣泛交流的大門,拓展學生與教職員的國際視野。

應用材料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麥可‧史賓林特強調,台灣的大學與研究機構一直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扮演領導角色,台灣研發製造的技術也常讓電子業不斷精進,希望透過產學研三方合作,攜手培育新世代優秀工程師與高科技人才。



◆ 儲備師資 質比量問題更嚴峻

中央社 2012-09-20

走過「師培爆炸」的年代,教育主管機關不該只著眼於「量」的問題,更該正視「質」的危機。

民國83年「師範教育法」修正為「師資培育法」後,師培生從「保證飯碗」的分發制,改成儲備制。修完教育學分、取得教師證,也不保證有教職。

大量開放一般大學培育師資的結果,93年的師培生一度高達2萬多人,高過職場需求,導致「流浪教師」問題,教育部不得不推逼使大專減招和退場。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0年師培量為8000餘人,剩下93年最高峰的4成,其中取得合格教師證照約6000人。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長張明文認為,目前師培量已不需再減。全台灣教師總額約20萬人,少子化影響後,大概只需18萬人或15萬人。但不論哪個數字,以平均任教30年計算,每年仍須培育5000至6000位儲備教師,才能維持教育體系的「新陳代謝」。

既然「量」已不是問題,教育單位轉而關注「質」。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近年職場供需失衡,找不到工作的隱憂,已經對師資培育產生傷害。

劉欽旭表示,師培單位普遍擔心,吸收不到優秀的學生,而修讀教育學程的學生,也難以定心。有教授向他反應,現在已很難要求師培生認真讀書,因為學生總是會回說,「認真讀這個,出去沒工作怎麼辦?」

劉欽旭說,在他讀師專的時代,畢業保證分發,大家能心無旁騖地學習,早早立定「為人師」的志向。但現在的師培生很難為,一面修教程,一面還要去補強第二、第三專長,為自己找好其他退路。

另外,過去「師培減量」不論學校品質,一律砍一定比例的作法,已使許多老牌的師範學校,受到很大的衝擊。劉欽旭建議重新審視相關制度,讓優秀青年願意投入教職,師培教育體系也要維持一定的品質。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近年師資供需已逐漸穩定,一定比例的師培生,畢業就能找到正式教職,100年師資人員就業率更達87.37%(包含非教職的其他行業)。

張明文希望師培單位告訴學生,走教師之路,其實還是有相對穩定的就業市場,「念法律也沒保證能當到法官」,不論經濟狀況如何轉變,台灣還是需要一定數量的教師,只要有興趣、有熱情,都可以放膽走。

「流浪教師」的印象,已深植在人們心中,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人員的品質更是不能馬虎。教育單位要重拾年輕人對教職的信心,恐怕不只是心理喊話就行。

教育部或可考慮增加公費生的數量,在大學招生端便留下優秀學子。並重新打亮教育學程的招牌、增加的多元技能,讓師培教育不只是培養「優秀教師」,更是「優秀人才」的保證,使教師證成為黃金證照之一,各行各業無不競相爭取。



◆ 虛擬借書證 南部36校九百萬冊藏書資源共享

【中廣新聞/林憲源】2012-09-20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聯合南部地區36所大專院校圖書館,推出「虛擬館際借書證」。以往學生跨校借閱圖書,必須先向申請「館際借書證」後,再到他校借書,之後再還回借書證,現在只需要上網填寫資料就可以直接到他校圖書館借書,省下事前事後不少等候時間。南部地區36所大專院校圖書館估算有超過九百萬冊藏書。

只需要上網填寫資料申請「虛擬館際借書證」,南部地區36所大專院校的師生從這個學期開始,跨校借書不用事前再多跑一趟圖書館申請證件,網上查閱各校藏書,找到適合的書籍後,網上申請借書證後直接到他校借書,36所學校一共九百萬冊藏書隨時可供借閱。

高應大校長楊正宏表示,擴大與全國大專院校圖書館館際合作,相互分享資源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並便利師生充份利用圖書資源,是他的治校理念之一。

南部36所大專院校圖書資源共享只是其中一小步,未來希望能再擴大合作範圍與領域,不僅僅是圖書資源,更希望能整合在地教育資源,與鄰近大學策略聯盟,達到合作共享的理想。

高應大圖書館館長林榮顯表示,新學期推出的虛擬館際借書證服務,是全國所有技專校院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的創舉,希望透過資源分享共用的觀念,讓部份規模較小、資源較少的技術學院或專科學校,能夠透過這項服務共享圖書資源,也感謝資源較豐富的圖書館願意提供分享。

目前參與的學校圖書館除了南部地區的大專院校,也包括台東及澎湖、金門等離島的大學加入,未來將努力推動邀請更多學校圖書館共襄盛舉。

參與這項合作的36所大專院校圖書館名單如下:高雄應用科大、高雄海洋科大、義守大學、樹德科大、大仁科大、空軍官校、陸軍官校、中華醫事科大、文藻學院、正修科大、永達技院、吳鳳科大、育英醫護專校、和春技院、東方學院、空軍航技、南榮技院、美和科大、高美醫護專校、高苑科大、高雄醫大、高鳳學院、屏東科大、屏東商院、臺東大學、臺東專校、臺南護理專校、崑山科大、敏惠醫護專校、慈惠醫護專校、實踐高雄校區、輔英科大、遠東科大、樹人醫事專校、澎湖科大、金門大學。

fsj 提到...

搞笑諾貝爾獎今天頒發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9-21

一年容易,又到了諾貝爾獎得獎名單揭曉的時間,不過,在重要時刻來臨前,大家先輕鬆一下,搞笑諾貝爾獎今天揭曉。

2012年搞笑諾貝爾獎,今天在哈佛大學頒發,好幾個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應邀擔任頒獎人,搞笑諾貝爾,獎如其名,得獎者的研究,都非常有趣,荷蘭研究人員以為何艾菲爾鐵塔向左傾斜,看起來比較矮,獲得心理學獎,四個美國學者證明死魚腦部,也可以偵測出活動,他們抱走神經科學獎,美國和英國團隊解釋髮辮晃動的原理,贏得物理學獎,美國聯邦主計署告訴大家統計報表該怎麼寫,它獲得文學獎。

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工程學教授克雷臣尼可夫和他的學生梅爾,去年在一項會議中的休息時間聊天時,看到好幾個與會者小心翼翼的端咖啡,深怕咖啡濺出來,弄髒衣服,兩人突發奇想,開始研究杯子在移動時,裡面咖啡會如何流動,這項研究替他們贏得了流體力學獎。

流體力學這個題材,不算新鮮,最常被研究的應該是火箭,用它來了解咖啡溢出,則趣味十足,兩名得獎人說,他們的研究目的在解釋現象,而不是改變它,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它也有實用性,或許未來業者可以運用研究結果,設計出液體比較不容易噴濺外溢的咖啡杯。



◆ 藝術外一章-藝術教育有助創意人才之養成

【朱宗慶】2012-09-21 中國時報

上個月,教育部成立人才培育白皮書指導委員會,名單涵括了產、官、學、研各界,雖然看來仍是科技掛帥,但很高興看到包括施振榮、嚴長壽、林百里、黃榮村等幾位長期對藝術投以尊重、關心、了解和參與的先進們,被納入二十二位成員中。倘若他們的意見能夠被重視,相信對藝術、教育及人才培育等發展,會大有助益。

談到文化藝術相關事務,教育部對於藝術和創新教育的基礎工程扮演至為重要的角色。自幼兒教育、國民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到社會教育,全部是教育部主管範圍。換句話說,從精緻藝術的專業發展到生活美學和創新的帶動,都包括在內。

教育部主管各大學的藝術科系以及中小學的藝術才能班,在九年一貫的授課節數裡,藝術與人文課程亦占百分之十至十五的比例,還有校外教學和社團活動等,這些都是未來在推動人才培育、發展創新教育時,不可被忽略的重點。簡言之,這些環境和資源,都是原本就具備的發展條件,因此,如何從師資、課程到教材,全面性地善用與落實,攸關成敗。

推動藝術和美感教育,不應只著眼於是否能培養出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更應思考相關連結及影響層面。當文化藝術充分地融入教育,讓台灣的新生命力,從小開始吸取良好養分、受到足夠的創意激發,那麼藝術和產業間便易於搭造起溝通平台與共同語彙,促進產業的創新及創意發展。

教育部配合政府組織改造,明年將成立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下設藝術教育專責單位,藝術教育事權可望能真正達到統合,而有較具整體思維的策略、資源配置、垂直與平行整合及協調機制。很遺憾地,目前只看到明年度該司預算規模為六億,但分配予藝術教育科僅一千萬。經費短少、人才不足,且未有明確執行方針,恐將流於形式、交差了事,難收實益。

去年十月勞委會職訓局的季刊《Talent》報導,南韓政府為提升設計產業的實力,在二○○○年提出「設計韓國」戰略口號,傾全國之力,營造設計創新人才的孕育環境。例如,讓孩童從小學開始接觸設計相關課程,強化旅遊景點的設計和成立生活設計館,讓民眾從生活感受設計帶來的樂趣與魅力,每年十二月定為「設計月」辦理展覽活動等。如今,每年有三萬多名設計專業畢業生,進入各種創意機構服務,首都首爾更在二○一○年被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選為世界設計之都。南韓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對照今年台北打算爭取四年後的相同頭銜,冀求短期內立下奇功,難度顯然頗高。

廣達林百里董事長日前談到十二年國教時指出,我們現在處於「破壞」的時代,各種行為、科技、商業模式都在改變,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等企業在各領域不斷創新,造成觀念的突破與價值觀的轉移。林董事長認為,影響創新的關鍵在於學習風氣和教育制度,因為「創新是不能教的」、「創新需要被啟發」。

十二年國教,如果可以讓每位學生更了解自己,不同的性向可以適性發展,進而跳脫升學主義思維,不再以單一標準評斷學生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改革始具意義。教育是一個希望工程,我們希望培養多元、創新的人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善用左腦的理性思維外,右腦的感性力量也能從原始的框架中誘發出來。

教育無法炒短線,人才也不會憑空出現,必須從小、從生活各個面向培養起。當文化藝術充分地融入不同的學習領域,除了有助於開發感受生活美好的能力,它也是催化劑,撞擊心靈,提供沉澱和反思,觸發理解其他課程或帶動新的想法。教育要有企圖心,也要有耐心,而加強右腦思考,是促成多元學習的重要關鍵。(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觀念平台-高教評鑑 嚴重傷害大學自主

【周平】2012-09-21 中國時報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自九十五年起,完成第一周期七十九所大學共一九○八個系所的評鑑工作。儘管各界批評聲浪不斷,高教評鑑中心仍進行了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我評鑑報告」。台灣高教工會特別製作了一份「評鑑大學評鑑」的問卷,廣邀全國所有的大學教師填答,將於九月二十五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當日上午,將在教育部前以集體行動要求全面檢討第一期評鑑的缺失和傷害,並立即暫停第二期評鑑的實施。

工會理事長戴伯芬指出,第一期評鑑導致「教學品質的持續惡化、學術自由的傷害、教師勞動權的傷害,以及知識份子的公共角色衰退」。針對高教評鑑中心組織正當性,她質疑,以培養初教師資為主的台北教育大學,負責規畫成立辦理大學評鑑事務之財團法人專責單位,根本未經大學行政與校園民主程序就草率施行。高教評鑑中心的評鑑委員遴選機制也未經公開的民主程序。更糟的是,人事任用多半為教育部官員所掌控,其中不乏學官兩棲或坐領雙薪的學閥。

筆者於九月十五日主持了一場以「評鑑與評鑑的評鑑」為題的論壇。席間引言人賴鼎銘校長痛陳,高教評鑑是一種由少數教育研究者主導對高教的施壓、評鑑次數多達四十二項、指標太多如填充題、使大學趨向於同質化、訪評委員素養參差、管理主義掛帥、國家主導凌駕大學自主。並認為仿造美國WASC的台灣高教評鑑完全背離了認可制所預設的主動、自發和非政府屬性。

與前任王保進同樣來自初教體系的現任「評鑑業務處處長」魏炎順在論壇中強調,高教評鑑中心是依大學法辦理校務和系所評鑑,從未評鑑教師個人;與各大學自行辦理的校內教師評鑑、教師升等或學校為爭取獎助計畫所制訂的學術研究評鑑無關。

筆者認為此種依法行政、劃清責任歸屬的心態蔑視評鑑制度的非預期後果,完全缺乏責任倫理的擔當。事實上,早有多位學者撰文指出,外部評鑑和大學內部評鑑不斷產生相互參照、盤根錯節的關連,對大學學術發展和學術人的學術自由與身心狀態產生無法彌補的戕害。

蘇碩斌教授即以新制度主義觀點指出,評鑑的制度架構使組織展現強制性、模仿性和規範性的複製過程,最後組織之間即使有競爭性,但也終將朝向「同質化」趨勢。並且評鑑制度也已成了組織怪獸,偏離大學核心價值,也與學生受教品質無關了。他並以「制度化的評鑑與評鑑化的制度」為題分享他的研究,即大學內部複製系所評鑑效標,成為內部教師評鑑的準則,將教學研究的內涵化約為全面性、定期性、數量性的評比獎懲。

陳光興教授在論壇中更以文化的高度來針砭,認為以西方為認同對象的評鑑制度是一種沒有自覺的新殖民主義產物,他並鼓勵高教工會應努力推動台灣學術體制的民主二.○運動。

在高教服務的同仁們,教師節將屆,我們是否應捫心自問,高教評鑑的亂象會不會因我們的噤聲而持續惡化?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台灣高教工會理事)

fsj 提到...

教團憂:12年國教上路 高職恐消失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2/09/24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許多家長和教育團體卻擔憂,免試後家長觀念仍然是升學至上,學生進一般高中就讀,將導致高職走入歷史;呼籲必須振興高職。

立委蔣乃辛昨天舉行「十二年國教關鍵問題」公聽會,家長、學生與教師團體近百人與會。全國高中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耀南指出,十二年國教問題,社會只關注明星學校的超額比序,但「最有特色的高職招生,被擺在哪?」

黃耀南指出,今年台南首屈一指的某國立高職,竟出現四十三名缺額,且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只有八十八分,和往年至少要三三○分相比,少了兩百多分。

同樣在台南的某國立高職日間部原預計招收十班,實際報到率只有六成;而該校的進修學校預計招收三班,最後只收到四名學生。

高職地位衰落,部分私立中學卻非常搶手。

台南某間以高升學率為號召的私立中學國中部,卻超收近百名學生,主管機關因此要求學生轉學。黃耀南指出,家長對十二年國教沒信心,乾脆都把孩子送入私校。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四年級學生莊岳霖說,學長告訴他,研究所面試時,就能發現技職體系的學生就是比一般高中「矮人一截」,如果不改變這個想法,「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誰願意念高職?」

莊岳霖也說,技職生考統測的成績能選擇的大學很少,可是高中生考學測、指考卻有廣闊的選擇,是影響學生不願就讀高職的原因。

北市大安高工校長陳清誥表示,高職畢業生出路不比高中、大學生差,他就有一名朋友當年選擇沒人要作的模具,一個月只要做兩個案子,收入二百多萬元。

他說,曾有從師大附中轉來大安高中的學生家長告訴他,原本不願讓孩子選高職,因認為高職「學生喜歡玩、愛講髒話、很髒」;他認為,高職必須辦出特色才能讓家長安心。

工會理事長胡朝琴則指出,現在要在技職學校學到技術已經不可能,導致「企業找不到工人,畢業學生找不到工作」;若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沒有為優質高職設想,加上學費齊一政策,會讓學生更想進私立高中;都會使高職萎縮弱化。

※ 相關報導:

* 12年國教輕高職?立委揚言拒審預算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4519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邀教育部長蔣偉寧進行施政報告,多位立委批評十二年國教對高職的投資太少,召委鄭麗君要求教育部兩周內重提十二年國教預算,否則拒審預算。

* 職校突圍/師徒制傳承「眉角」 學生回流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4413

「師徒制讓我們學得更多、更好!」學務主任楊瓊竣說,師徒制最寶貴的地方是「下課後的傳承」,以機械科為例,下課師父犧牲自己時間,以上課用剩的材料教導其他技法,讓學生學到課堂上未必能學到的技術,許多「眉角」就是在課餘傳承下來。

* 職校突圍/學生拚證照一技在身 業界搶手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_ID=1756&f_ART_ID=414410

國立屏東高工學生在企業界頗搶手,因為學生多半有乙級證照,「一證在手,如同一技在身」,不怕找不到工作。



◆ 社區大學,低吟悲歌

【陳君山】2012-09-24 中國時報

日前貴報地方新聞登載了「李端端未侵占公款 不起訴」。不知彼時高調接管萬華社大的台北市教育局官員們此刻心中是何感想?可曾有一絲愧疚之意?從多年參與縣市政府社區大學評鑑的筆者眼中,此一事件實反映了國內社區大學的發展困境;尤其是在教育事業「公辦民營」的大纛下,公益性非營利組織參與推動終身學習的悲哀。

一九九八年第一所社區大學在台北市成立時,在核心使命「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引領下,觸發了欲將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的社大運動,隨後更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其它縣市蓬勃發展。之後,《終身學習法》的頒布施行,社大便由體制外的社會運動團體,被納為體制內的社區民眾學習之教育機構。期間,教育部看待社大的觀點亦由早期的「不予承認及取締」轉為提供獎勵補助以協助其發展。現今國內社大的數目已有八十餘所,學員人數更達二十餘萬人。由於各縣市社大承辦團體,幾乎皆為民間公益性非營利組織。讓社大的發展樣貌不同於國外的成人教育機構或終身學習機構,而成為國內外學者眼中「台灣教育的跨世紀奇葩」。

然而,在上述全國社區大學共同努力所獲致的成果背後,仍然隱藏無數阻礙與波折,其中尤以來自於公部門的行政掣肘與統治心態為甚。就公部門的行政掣肘而言,社區大學作為教育事業第一個採行「公辦民營」模式辦學,以引入結合民間資源時,卻不見公部門有「資源共享」的觀念。「公辦民營」的社大辦學模式,雖係由縣市政府協助取得社大辦學場地,特別是在「活化閒置空間」的共利考量下,社大往往被安置於國中小之內。遺憾地是,並非多數國中小校長及教師皆具有與社大「共利共生」以推動終身學習觀念,反倒對於社大進駐,抱持否定與排斥態度,而造成多數社大常有「寄人籬下」之慨歎。

公部門行政官員的統治心態,更是打擊社大辦學的士氣及行政負擔的來源。無論是教育部社教司或縣市政府社教科,仍有相當多承辦官員欠缺對社大一貫強調的「共同治理」及「夥伴關係」的認識,除了將委託承辦社大的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等同於營利廠商,更將社大與公部門二者間應有的「夥伴關係」扭曲為「上下從屬關係」,將彼此間應有的「共同治理與信任」扭曲為「行政宰制與防賊」。正是在此種統治心態的影響下,台北市政府就在教育局行政官員深恐擔負「社大監督不週」之責,縱使司法程序未臻完備,仍蠻橫地透過行政手段的運作,逼迫萬華社大原經營團隊退場,進而接管社大。

除此之外,就筆者的長年觀察,社大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其實是來自於教育部的對於社大想像的欠缺。過去十餘年來,教育部原先賦予推動我國終身學習任務的社會教育館及其所屬社會教育站,在多數社會教育館改隸屬文化部,且更名為生活美學館後,已讓原初規劃建置之終身學習體系全數瓦解。反倒是社大這股由下而上、自發性的終身學習力量的出現,承繼了已瓦解的公辦社會教育館所擬推動的終身學習;更在民間公益力量的匯聚下,替台灣社會終身學習的發展,帶入一股新的動能。

遺憾地是,教育部迄今仍未能提出對於社大的想像與未來發展的規劃。清末名臣曾國藩在論及清朝積弱不振時,曾提及二大主因:「中央官吏退縮、瑣屑;地方官吏敷衍、顢頇」。此段文字,或可作為教育部社教司與若干地方政府辦理社區大學業務之最佳寫照。此刻前萬華社大李端端校長所遭受的不正義對待,其實只不過是社區大學悲歌的一個縮影罷了。(作者為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所助理教授)

fsj 提到...

教授評「大學評鑑」平均24.4分 死當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09/25

高教評鑑制度屢遭大學教授詬病,台灣高等教育工會日前請700多位大學教授「評鑑」大學評鑑。多數教師批評,大學評鑑「逼迫教師作假資料」、「過程形同作文比賽」、「嚴重占用教學研究時間」,請教授們替大學評鑑評分,結果平均只打24.4分、「死當」的不及格分數。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說,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四教師認為評鑑制度對學術發展與提升教學品質毫無幫助;八成教師更覺得,評鑑結果並不可信。高達八成八教師更表示,大學評鑑嚴重干擾正常的教學與研究。

此外,多數教師也認為,評鑑委員太過主觀且缺乏專業,看不到系所現況,也未提供適切意見。整體而言,陳政亮指出,八成四教授不支持現行評鑑制度繼續下去,以100分為滿分,大學教授只給評鑑制度24.2分。

高教工會表示,近四成大專教師認為評鑑只是單純做表面功夫、耗費預算、練習寫作文。雖然教育部已公開宣示評鑑與大學退場機制脫勾,但仍有一成二教師認為,評鑑是為大學退場機制做準備,甚至是圖利教育部與評鑑高官。

但高教評鑑中心日前曾公布調查,指學界對評鑑制度的滿意度高達七成。高教工會質疑,高教評鑑中心的問卷以學校管理階層為主,信度可議。高教工會的調查則於今年8月27日至9月16日,針對全國大專教師發問卷,針對系所評鑑作業、評鑑成效、總體評估等項目調查,共回收701份問卷。

高教評鑑中心回應表示,工會發放問卷給未參加評鑑的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教師,就像同調查公共場所女廁數量是否充足,卻將問卷發給男性填答一樣的離譜與不可思議。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李隆盛指出,高教評鑑是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重要的是學校能否透過評鑑結果檢視辦學績效、成就系所的發展。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高教評鑑制度推動難免有盲點,教育部願意接受民間團體指正。教育部正極力推動大學自評,希望將大學評鑑運作還給大學自主,由教育部負責監督評鑑機制。



◆ 簡立峰:台灣年輕人 沒有創業動力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2012.09.25

「薪資22K不是台灣真正問題,真正問題是年輕人沒有創業動力」,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向來以代工為主,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產業中主導性不大,因此必須加強內容服務,並且思考如何透過創意來創業。

Google今天舉辦「創業新商機、行動新勢力」座談會,簡立峰表示,智慧型手機市佔率近幾年迅速竄起,統計台灣消費者每天接觸媒體的管道,有33%從PC、27%從手機、24%從電視,顯示手機成為必需品,他認為PC並不是被手機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最主要是換機潮減少,沒有太多創新。

簡立峰表示,放眼手機產業有三大機會,包括Devices裝置端、Apps應用程式,以及Commerce商業模式,台灣以代工為主,在硬體上並沒有太多主導權,所以必須加強服務,比如亞馬遜Kindle Fire就是一種新的模式,Kindle Fire的虛擬內容服務由亞馬遜提供,而硬體則由廠商設計與生產,自己不見得有自己的硬體生產工廠,如此打破傳統的「軟體歸軟體、硬體歸硬體」的模式,就是台灣產業可以依循的範例。

簡立峰強調,台灣應該將內容人才 (如周杰倫、五月天)與軟體開發產業結合,另外也要思考新創產業,他舉例台灣是世界上最多人戴眼鏡的國家,之前Google Glass推出,創新的服務內容,對台灣業界應該是很大的鼓舞,同時是可以參考的典範。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技術總監鄭仁傑表示,雲端趨勢下帶動微型創業風潮,比如App團隊,另外雲端也帶動公部門投入便民應用開發,但微型創業面臨比較大的問題是獲利不易,所以政府推動App創意園區,加入產業創新,另外整合雲端和電子書應用,比如浩鑫與台北市電子書包服務、華碩與慈濟的電子書城服務。



◆ 打版師薪不低 被當黑手找嘸人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2-09-25 中國時報

窩在工廠就矮人一截?這個思維若不扭轉,傳統產業勢必出現老人硬撐、少年仔遲遲走不進來窘境,恐面臨人才嚴重斷層!台灣曾是製鞋王國,鞋業養活許多家庭,而今老師傅日漸凋零,「有單卻沒師父」,一語道盡傳產無奈。

無獨有偶,服裝業亦然。台南市升格後,側重發展流行時尚產業,身在其中的業界及學界人士都感慨,學校一窩蜂培育設計人才,造成一堆人想當設計師,卻連基本的打版都不懂,肇因長期以往,打版被視為黑手,以致於年輕人學習意願低,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打版師父。

傳統產業缺工時有所聞,但近一兩年趨於嚴重。台南市皮革製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曾阿色,本身也是鞋廠老闆,他說,製鞋業因工時長、工作環境克難,招募不到新血,老師傅一做就是卅、四十年不敢退休,年輕人卻苦無意願學習,資深師傅被迫硬撐。

不少製鞋業者坦言,大家普遍認為蹲在工廠是在賺甘苦錢,但其實像是鞋類打樣、鞋類設計等具有專業技能者,薪水比起其他工作還算不錯,以菜鳥來說至少都比時下大學生起薪22k高出不少。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發中心主任陳中聖說,設計師的工作是將設計理念畫成圖,但真正厲害的設計師則是懂得打版,不過,年輕人對設計師頭銜存在迷思,對關在室內畫圖、剪紙版等繁複打版工作興趣缺缺,導致多年來,非常欠缺打版人才。

陳中聖說,教育部今年指定台南應用科大開辦為期一年「流行商品設計學士後學程」,由於時下打版結合電腦,為了提升打版師位階,更名為「3D數位打版設計師」,期盼扭轉黑手印象,希望能夠吸引年輕人來學習、傳承。



◆ 邱冠明盼以微創心臟手術 為台爭光

記者魏怡嘉/專訪 2012.09.25 自由

亞東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邱冠明,是同儕眼中的天才外科醫師,年僅四十二歲就當上醫學中心副院長,短短十二年主治醫師生涯中,已完成超過四千例心臟外科手術,是國內極少數專精微創內視鏡心臟手術的專家。

四度受邀赴日做示範

微創心臟瓣膜置換術的傷口只有四公分,是傳統開胸心外手術的五分之一,且不必鋸開胸骨。傷口小、住院時間短,但進入門檻非常高,故國內少有醫師投入。過去微創被視為是冷門領域,近年卻變成國際新潮流,連心臟外科水準甚高的日本幾家知名醫學中心,都四度請邱冠明前去示範手術。

邱冠明雖然年少得志,個性卻很謙虛,亞東心外專科護理師林佩芬說,他每天清晨六點半就到院探視病人,八點準時上刀。一百七十八公分高的他,對病人親切盡心,查房時常會蹲或坐,以使自己視線與病患平行,像朋友般對談,毫無架子。

台大醫學系期間,他在解剖學科上表現亮眼,最後以全系第一名成績畢業,但他深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為誡,長大後堅信「天道酬勤」、「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新世代醫生的過勞議題近來引起討論,但邱冠明當年擔任住院醫師時,更是一人被當三人用,最多一個月曾值十八班,一個月七百二十個小時中,就有五百小時在醫院,最高紀錄是連續睡在醫院兩週。他很慶幸有過那些磨練,「很累,但很值得,讓我學到太多太多」。

邱冠明的行醫生涯中,最多曾經一年開五百例手術,廿四小時內連開五例,至今已完成四千多檯心臟手術(包含一千兩百多檯微創手術),是一般心臟外科醫師終身平均手術量數倍。除了經常受邀到國外演講與示範手術,平均每一、兩個月就有國外醫療團前來觀摩。

努力讓國際看到台灣

「我們的對手不在台灣!」心中充滿理想的邱冠明感慨,今日台灣各界失敗與平庸主義盛行,多數人只求安身立命,台灣過往醫療與健保的光榮早成過去式,幾乎沒有什麼醫療科技可輸出國外。邱冠明說:「希望透過自己在微創心臟手術上的努力,讓國際看到台灣,為台灣爭光。」

fsj 提到...

我見我思-別急著跟孩子爭是非

【邱祖胤】2012-09-26 中國時報

日前到圖書館幫小孩借書,看到一位年輕媽媽認真拿著繪本教女兒辨認動物:「妹妹,這是鴨鴨,這是台灣藍鵲,這是白鷺絲…」小女孩根本還不太會說話,看到每隻鳥,都只會開心的說:「雞!雞!」 我聽到這位媽媽不斷在深呼吸的聲音。

對小女孩而言,能分辨得出鳥的形體,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對她而言,雞就是鳥,所有像鳥的生物都叫雞,這或許還是她的母親耳提面命所產生的成效。

其實在她這個年齡階段,這樣的答案並不能算錯,我也相信,她不必等到被同儕嘲笑,自己就能逐步修正這個觀念。但她的母親顯然並不願等,也不想冒這個險。

這就是教養最難的地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孩子成長的階段又各自不同,每個父母心中所想的更是南轅北轍。大人要教小孩難,小孩要適應大人也辛苦。

就以最近發生大學教授狀告四位小學生的這件事來說,我們就只聽到一群大人不斷深呼吸的聲音,卻看不到孩子們學著更正「指鳥為雞」的努力過程,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就已經被司法動作及媒體渲染給搞迷糊了。

事件中,教授的孩子被班上四名同學言語霸凌,經反應、勸導,卻演變成這位受害的孩子一再被嘲弄,教授幾番向學校申訴,校方及霸凌者的家長卻各有堅持,教授忍無可忍,只好對這四名學生提出名譽損害告訴。

有人問這位教授,如此大動作提告,圖的是什麼?她說她只是「圖一個是非」,當家長們再嗆她「是非不重要」,她則反問「那什麼才是對小孩最重要的?」兩造的言行,剛好各自諷刺了彼此,也讓聞者面面相覷:是非是什麼?大人都不辨是非了,小孩怎麼懂?

從新聞的描述,我們看不出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雙方非得對簿公堂不可,我們也不願說,這件事比起那些發展成性侵及暴力相向的霸凌案件,情節輕太多,所以不須小題大作。

但可以確定的是,比起孩子們所犯的錯,所有跟這件事情有關的大人,其實都已經做了最壞的示範,因為這絕對不是一件必須用法律手段才能解決的事,大人卻都不願給小孩時間與機會。

該怎麼解決?不會有標準答案,教養的路上,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更何況大人自己在人生路上一路走來,誰又不是大錯小錯不斷?你又何忍用對簿公堂的方式,苛責這些未成年的孩子?

fsj 提到...

教育政策跳票 師怒吼 穿黑衣教誠信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09/28

不滿政府去年教師節提出的多項教育政策跳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號召全台教師,今天一同穿上黑衣表示抗議,並在課堂上機會教育學生「誠信」的重要。全教總表示,政府至今仍未兌現的重大教育政策,包含教育經費每年增加新台幣240億元、國小25人一班、國小教師編制由每班1.5人提升到1.7人、提升中小學導師費等。

今天是教師節,各地有不少祭孔或教師表揚活動,全教總卻選在這個屬於教師的節日,號召各地老師們一起穿上黑衣,為教育政策跳票向政府表達抗議。

高雄市龍華國小老師詹文洲說,去年教師節前夕,政府端出多項教育政策作為獻給全台教師的大禮,結果一年過去,這些政策都沒有實現,已經對老師造成誠信傷害。上午該校十多位教師選在第二節下課時,由教師代表演出行動劇,齊聲告訴政府「加油好嗎?」

新北市恆毅中學老師溫旺盛也說,黑衣行動一發起就得到校內老師熱烈支持,就連校長、主任也認同響應。上午該校大約120名老師,在活動中心舉行的室內升旗典禮呼口號。另外,老師們今天也在課堂上機會教育,教學生誠信的重要,遇到不公義的情況時,要學習發揮團結力量挺身捍衛。

南投縣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育英國小老師黃建勳坦承,確實有部分家長擔心老師穿黑衣好像黑道入校園,會帶給學生不良示範。但教師們想爭取的是教育經費,這也是家長們所期待的,且老師都是利用下課或午休等空檔舉行「快閃行動」,不會罷課侵害學生的受教權。

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強調,誠信是社會的基石,執政者更應以誠信治國。這些跳票政見攸關教育品質的提升,政府不該以此向全國教師賀節。他預估今天全國將有近萬名教師身穿黑衣,表達對政府輕忽教育施政的不滿。

※ 相關報導:

* 928 黑衫師嗆聲/全家盟批不妥 教師︰堅守崗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29/today-fo5.htm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認為,政府承諾推動十二年國教等施政所需教育經費確實應要充裕,但老師把抗議手段引進校園,作法不妥;人本教育基金會則認為有老師穿黑衣、要學生一起跳騎馬舞,卻未清楚論述行動意義和內容,易讓學生混淆。



◆ 抗議大學評鑑 「孔子都過不了」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9/28

高教工會今天到教育部抗議,反對量化指標的大學評鑑,並諷刺大學評鑑已經淪為作文比賽,甚至有學校訓練學生死背各種系所與學校發展指標來應付評鑑。抗議代表並演出行動劇,諷刺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孔子根本不能當大學老師,因為他的教學內容根本無法符合評鑑指標。

高教工會今天上午冒著細雨在教育部前演出行動劇,內容是孔子遭到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評鑑,結果因為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不能成為評鑑指標,且孔子上課沒有固定的教材,最傑出的學生顏回畢業後沒工作,雖然道德高尚但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及格,諷刺現在的大學評鑑制度,若孔子在世都過不了。

高教工會理事長戴伯芬表示,他不反對大學進行評鑑,但對僵化的評鑑指標有意見。他舉例,有些學校為了評鑑時有好的表現,甚至訓練學生死背各種學校辦學理念與系所發展特色,已經讓大學評鑑淪為作文比賽與表面功夫。

戴伯芬認為,大學評鑑指標應該納入大學的社會責任,例如提供多少獎助學金、有無保障教師工作權與學生受教權等,甚至列入一些大學培養人才的責任。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也表示,不反對大學評鑑制度,只是指標不能過於僵化。

對於高教工會的強力訴求,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回應表示,系所評鑑的指標部分由學校自訂,委員的任務只是去檢視這些自訂的指標有無達成,而且系所評鑑沒有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或SCI(科學引文索引)納入。



◆ 14歲上大學 為少繳幾年學費

【世界日報╱北京29日電】2012.09.29

今年高考,年僅14歲的定遠少年張瞳瞳,以理科573分成績考入海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張瞳瞳自稱不是天才,所有的成功皆來源於努力,「少讀一年書,家裡就少繳一年學費」。其父為了養活一家人,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去工廠打零工。張瞳瞳現在已找了兩份家教,他希望邊讀書邊掙錢,以後接媽媽來海南看海景。

中安在線報導,張瞳瞳來自安徽省定遠縣能仁鄉,四歲時上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時成績很好,直接跳讀四年級。小升初考試時,他在當地2000多學生中,以第八名的成績考入中學。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張瞳瞳剛滿八歲。

今年高考,張瞳瞳再次一鳴驚人,他以理科573分的成績被海南大學錄取。

據報導,張瞳瞳14歲就考上大學,讓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神童,張瞳瞳說,「其實,我並不聰明,只是比別人更用功、更努力而已。 」

張瞳瞳說,他之所以這麼努力,所有的動力皆源於一處早點學有所成。少上一年學,家裡就少繳一年學費。「爸爸身體非常不好,他每天教完書後還去附近的工廠裡打零工,為了我的學費和媽媽的醫藥費,他的身體都累垮了。 」說到這裡,張瞳瞳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報導指出,開學沒幾天,他經學姐介紹,在海南大學生兼職網上註冊帳號,發布了求職信息。一個月,張瞳瞳就為自己謀得兩份家教工作,與不少同學豐富多彩的安排相比,也顯得有點枯燥,但他卻不抱怨,「我爭取除了學費,不花家裡一分錢,如果我能做到,我就很快樂了。」



◆ 文雅學童赴日 兼六園學茶道

【聯合報╱記者曹馥年/嘉義報導】2012.09.28

「教育、文化交流超越政治議題!」保釣議題沸沸揚揚,不影響嘉義市文雅國小「小小外交官」社團的日本交流行程,該校15名師生赴日本石川縣金澤市參訪7天,體驗當地小學生活,還在兼六園時雨亭體驗茶道,成為該處300多年來首批外國小客人。

文雅國小教務主任翁正舜說,「小小外交官」今年3月已赴金澤,與當地「西小學校」共同創作壁畫,因此認識日本北陸地區台灣朋友會會長黃麗卿。

校長黃金木21日率10名高年級學生再訪金澤,行間與日本友人聊起保釣話題,對方笑言「日本的政治與教育是一條平行線,不會有影響。」但日本北陸地區台灣朋友會仍考量學童平安,全程陪同。

文雅學童25日參觀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園內時雨亭為古金澤地區藩主前田將軍的飲茶、招待貴賓重要場所。

時雨亭是金澤巿重要文化財產,一般人平日要體驗茶席,有錢還未必能如願,此行在黃麗卿穿針引線下,取得石川縣長同意,讓文雅學生免費體驗日本茶道。

茶會特別邀請日本專業茶師前田介紹茶道精神與內涵,教學童體驗日本茶道。

「泡日本茶,手腕要很靈活,才能打出泡泡!」6年級李其庭將心得寫進日誌,5年級沈郁翔則得意的說:「雖然我最後一個完成,但有位日本人喝到我泡的茶,稱讚好喝!」

fsj 提到...

親子天下》洪蘭:被放鴿子的教訓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4/172012092800675.html

作者:洪蘭 2012-09-28 中時樂活

自從報上有讀者投書,說他的孩子從夏令營回來後變乖了很多,會幫忙做家事後,很多家長就打電話來問,哪裡有好的夏令營,可以替孩子報名參加?

我很高興父母們終於看到了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必須從心中的認同做起;只有從實踐中去體驗,從體驗中產生感動,才能內化成行為的準則,他才會自動去做。

外國人在講品德教育時,常講五個「E」:Example(榜樣)、Explanation(解釋)、Exhortation(勸勉)、Environment(環境),和Experience (體驗)。這五個元素當然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最後的「體驗」。因為其他四個元素都有「知而不行」功虧一簣的可能,只有體驗會使孩子感同身受,從心中去認同。只要他有感覺,效果就不一樣;且很多時候,這個感受會跟著他一輩子,徹底改變他。

我孩子剛從美國回來時,人生地不熟,國語也講不好,交不到朋友,很寂寞。有一天,他放學回家,很興奮的跟我說:「媽媽,明天是不是星期六?下午是不是不上課?我同學說下午不上課時,要帶我去他家採芒果。」我很高興他終於交到了朋友,替他準備了巧克力糖做伴手禮,又教他去人家家做客的禮儀。

星期六中午一放學,他立刻飛奔回家,換下制服,穿上我替他準備的長袖長褲(嘉義的小黑蚊非常厲害),又幫他全身噴滿了防蚊液,戴上帽子,背上水壺,全副武裝的到學校去等他同學。我們一直等到日落西山,那位同學都沒有出現。那時沒有手機,孩子也不知道同學家的電話,學校淨空,連問的人都沒有,我只好帶著哭哭啼啼的兒子回家。星期一,我去學校問個清楚(我怕是我孩子國語不好聽錯了),想不到那位同學竟然說,他只是隨便說說,後來家裡有親戚來,他就忘記了。

我不能去責備別人的孩子,但我可以教我的孩子守信的重要。所以我就告訴他,別人會因為他一句話而期待,甚至改變原有的行程來配合,因此不可以隨便承諾,話說出來了,就要做到。若是對方毀約,那是對方的錯,至少自己良心無愧。我記得那時,把記憶中所有誠信的例子都搬出來講光了,因為只有講故事才能止住孩子的眼淚。

事過多年,他大學畢業了,搬家時,我在他畢業紀念冊上看到一個同學的留言:「你是我所見過最講信用的人,當你答應了,我便不需要再打電話去確認。你或許不知道你有這個美德,但是相信我,它會使你在事業上升遷很快。」我不知道這個早熟的同學是誰,但我知道我孩子沒有忘掉那天下午被放鴿子的痛苦。他也變得非常守時(後來,我替他買了一只手錶,因為我不能忍受他一直問:「媽,現在幾點了?」)。

讓孩子及早去體驗生活是對的,有體驗才有感動,有感動才可能內化成他的品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過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是處世最高的標準。



◆ 最年輕師鐸獎得主 遊戲教學成就每個孩子

自由 2012.09.29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身障孩子沒有手,就教他用腳游泳;沒有腳,就教他用手游泳;而曾有孩子不想上學,就叫他進『台灣金獅陣』練身手、舞台灣獅,學習陣頭文化。」高雄市鹽埕國小老師葉益榮,廿四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和耐心教導學生,昨天獲師鐸獎最高殊榮。

教育部昨天舉辦一○一年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共表揚七十二名師鐸獎老師、廿位教育奉獻獎,與二百五十六位服務屆滿四十年的資深優良教師,師鐸獎得主可獲補助出國考察金十萬元。

今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卅二歲竹科實中國小部教師朱志青表示:「被表揚的學生多是書讀得好或運動成績好,其餘孩子則變成『沒有聲音的一群』,用遊戲教學啟發孩子的多元能力,例如數學成績最差的同學,卻能奪得畫線方格的數學遊戲冠軍,幫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他也指導學生拍紀錄片,記錄熱愛跳舞的點滴過程,獲得第三屆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兒童評審獎。

四十五歲葉益榮是屏東縣楓港村人,熱愛陣頭文化,從小參加廟會陣頭扛轎舞獅,台東師院畢業後擔任國小老師,八十三年創立鹽埕國小傳統藝陣─台灣金獅陣社團,擁有國家A級教練資格,他表示:「學習台灣的民俗傳統,讓不愛上學的小孩有上學的理由。」

葉益榮還成立鹽埕國小游泳隊,十八年來每天七點到學校訓練游泳隊,放學後再協助資源班學生學游泳,他表示:「身障孩子最需要運動,一對一教學,沒有手就教腳,沒有腳就教手,聽不見就用觸碰帶領。」游泳隊學生已有人當牙醫、律師、法官等。



◆ 學子學孫 6代同堂一起教書

虎尾高中「祖師爺」黃朝昆教出來的學生 又回到母校變同事
代代相傳 「師公、師祖」齊聚 成為佳話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2-09-29 中國時報

另類六代同堂!虎尾高中老師黃朝昆學生沈逢明畢業後返回母校教書,師生變同事,如此枝繁葉茂傳衍了黃中杰、丁國華、侯如憶、張熒娥等六代,教師節齊聚一堂奉茶表心意,高唱《明天會更好》,薪火相傳,源源不絕。

被譽為「祖師」的黃朝昆已經退休,校長楊豪森昨日特地邀請他回校,與他的學生、學「子」、學「孫」等共聚,學生故意「師祖」叫個不停,逗得他很不服氣地說「我有那麼老嗎?」

楊豪森指出,該校歷史悠久,從初中轉型到高中,培育數無桃李,黃朝昆也是該校校友,大學畢業後返回母校執教,國文老師沈逢明是其第一代學生,師生輾轉成了同事。黃朝昆在校服務逾卅年,雖已退休,每周三仍回校指導學生體育活動。

像黃朝昆和沈逢明這樣師生變同事的,還有沈逢明與黃中杰、黃中杰和丁國華、丁國華及侯如憶,侯如憶與學生張熒娥,代代相傳,枝繁葉盛,宛如一家人,齊為母校奉獻。

問起為何要回母校教書,懷念老師的好、母校的美及青春年少快樂時光是共同答案,張熒娥的志向是當英文老師,她也希望和老師、「師公」、「師祖」們回到自己母校教學弟妹,傳承母校好傳統。

土庫宏崙國小校長黃育珍親自寫卡片給每位老師慶賀教師節,主任謝東明等人第一收到校長親筆寫的賀卡,備感窩心。



◆ 兩次壯遊才能畢業 五名科大生 赴泰教打球跳舞

【周麗蘭/雲林報導】2012-09-28 中國時報

雲林科技大學運動休閒研究所「玩」真的,為鼓勵學生了解產業,畢業前得有兩張專業證照、兩次壯遊紀錄才行,今年暑假五名男女學生(見圖,周麗蘭攝)到泰國當運動志工,教中學生籃球、乒乓球、中國舞;另有兩名女同學到泰國騎單車,因語言不通把八十公里騎成一百卅公里。

今年八月陳屏妤等五名學生組成國際志工團,到泰國清萊省滿星疊村大同中學當志工一個月,從事前準備到招生都費心,目標是「以用心感動人心」,教當地中學生三種球類及中國舞。

另外,該所老師蘇維杉帶領女學生黃湘、陳怡君帶著自行車到泰國騎單車,黃湘說途中為了下一站問不清楚來回騎五六趟,計畫里程是八十公里,完成破表累計一百三十公里,她體驗到「腦袋貧窮比金錢貧窮還糟」,回來更懂得珍惜周遭事物,對人更有感覺。

雲科大校長楊永斌六字箴言「勤讀書多運動」,運動休閒所希望學生運動得更有效益,畢業前須取得兩張專業證照,一張是高級心肺復甦術,另一張隨人興趣,如漆彈教練、羽球教練、籃球教練、潛水證照等。



◆ 誤導童舔氫氧化鈉 老師解聘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龍潭報導】2012.09.29

龍潭鄉三坑國小老師黃若溱誤導女童舔食氫氧化鈉,導致舌頭灼傷,引發家長連署抗議,要求將黃解職,三坑國小昨天召開教評會審議,7名委員中5人贊成解職,1人投票停職,通過解聘案。

校長梁寶丹表示,教評會結果將在周一送交教育局,上呈簽報縣長吳志揚核定後,就正式解聘,黃若溱將領不到退休金;如黃不服教評會決定,可提出申訴。

黃若溱去年4月間因體罰學生、班級經營欠佳、親師溝通不良等因素,遭提報為不適任教師,6月開始實施輔導期,但黃若溱只接受輔導三天就請長假,今年9月開學才復職,又因誤導女童舔食氫氧化鈉生風波。

教評會上黃若溱否認有說過氫氧化鈉可吃,不過家長會列出她另外22項罪狀,包括不當體罰、教唆女學生誣陷男老師襲胸等。

教育局長吳林輝表示,尊重三坑國小通過的解聘案,接下來會依行政程序儘速核定。

fsj 提到...

國學大師 南懷瑾病逝蘇州 享年94歲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9.30

台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傳出昨於蘇州逝世,享年94歲,網上知識界紛紛祝言悼念。其實之前已傳出南懷瑾感冒引發肺炎,傳出病危消息。他的弟子透露約兩周前,南懷瑾要弟子記錄自己的生平。

據文匯網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國慶實名認證微博透露,南懷瑾於29日下午4時在蘇州逝世,享年94歲。南懷瑾此前因感冒引發肺炎,22日已傳出病危消息。太湖大學堂秘書處還曾發布公告:「懷師數十年來為法忘軀,近來四大違和,現正住於禪定,我們在護關中,敬請各位勿來打擾。如有進一步確切消息,會敬告各位。」

另據多維新聞報導,親近他的弟子表示,大約兩周前,南懷瑾要弟子記錄自己的生平,「這動作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有弟子要為南老記錄,或寫傳記,都被拒絕。」他認為,應該是南老知道時間到了,要求弟子一一記錄自己的故事。他透露,幾位核心弟子已在張羅相關善後事宜。

報導稱,1918年出生的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也是詩人,一生致力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南懷瑾被視為入門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著作多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報導稱,1949年南懷瑾隨國民黨軍隊到台灣,之後擔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並在台灣政大、輔大及文化大學開課,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等常前往旁聽。1983年南懷瑾弟子王昇遭蔣經國解職,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成為新政學系在台灣的新領袖。隔年南懷瑾避禍移居美國,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繼任,李的重要核心幕僚包括蘇志誠與劉泰英,都是南懷瑾的學生。

據報導,南懷瑾的門生籌出巨資,用其名義在中國內地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北大、浙大等30多所著名大學。南懷瑾近年長住江蘇省,並在當地設立太湖大學堂傳道。



◆ 出國讀博士 1年獎助123萬

自由 2012.09.3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政府首次設置「尖端科技人才培育獎學金」,甄選青年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一年4萬2000美元(約123萬台幣),最長3年,將於明年4月15日至30日開放網路報名,明年6月底前公告錄取名單,受獎生最遲應於明年12月31日以前出國留學,相關訊息可上「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頁查詢http://www.edu.tw/bicer/ )。

此獎學金限定八大尖端科技領域:智慧電子技術與應用科技、資通訊技術與應用科技、智慧型自動化科技、生醫科技、科技法律與智慧財產管理、量子應用科技、能源科技及材料科技。

※ 相關報導:

* 比照哈佛打造 中大「宏致講堂」啟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398115.shtml

中央大學比照美國「哈佛講堂」打造的「宏致講堂」昨天啟用,這座花8百萬元打造的講堂採弧形劇場式結構,可容納約70人,讓師生在課堂上能有多面向的互動,EMBA個案教學更能融入情境當中。



◆ 父女檔投身發明 指導學生奪銀

【林宏聰/高雄報導】2012-09-30 中國時報

義守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陳基發是高雄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陳佳妍的「前輩」,也是她父親!兩人長期耕耘不同領域,近年才發揮各自專長,聯手指導學生研發「互動式導覽系統」,參加台北國際發明展奪下銀牌,在學界傳為佳話。

陳佳妍耳濡目染爸爸做學問的認真態度,也跟著走上學術之路,曾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任教,回國後先在中正大學,後來到高雄大學服務;她不想被別人認為是「靠爸族」,對兩人的關係始終低調,在不同學術領域默默耕耘。

直到二、三年前,她與父親終於聯手,帶領學生合組團隊,他們發現博物館觸控螢幕、滑鼠因太多人使用,易沾染病菌,也常毀損,因此合作研發「互動式導覽系統」,民眾在紙本導覽冊上一指,螢幕就能顯示相關展品資料。

父女檔合作無間,陳佳妍專職軟體,陳基發負責硬體,他們為系統加入「擴增實境」的功能,紙本導覽冊在電腦鏡頭前掃描,可顯示立體展品圖樣,未來還將研發手機APP,民眾將導覽冊帶回家,經由APP便能隨時看展。

這項「互動式導覽系統」正在申請專利,今年更參加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奪得發明競賽銀獎;陳佳妍說,日前高雄歷史博物館已表達對這套系統有興趣,雙方洽談合作細節後,民眾就能在史博館體驗互動式看展樂趣。

陳佳妍說,父女之間的好感情反映在與研究團隊的互動上,兩人指導學生不習慣太嚴肅,團隊開會討論氣氛總是輕鬆愉快,刻意營造「居家」的感覺。

fsj 提到...

愛問why 廖凱婷1年摘高考榜首

徐子晴/台北報導 2012-10-01 中國時報

「妳是不是今年榜首?」只準備一年就報名高考的廖凱婷,在放榜當天收到朋友的簡訊,才知道自己是高考財稅行政榜首。高普考財稅行政類科是歷年報考大熱門,今年報名多達五千多人,成為榜首,廖凱婷大呼意外。她認為自己不時反問解答「為什麼是如此」的態度是關鍵。

廖凱婷畢業自淡江大學國企系、暨南大學國企研究所,即使業務五、六年經驗的薪水已遠高於高考公務員起薪,仍決定辭職報考,並為自己設下一年期限一定要考上。

廖凱婷說,她的記憶力不好、理解也較慢,自認念書沒什麼過人之處;和同為高普考榜首的朋友討論後發現,關鍵在於自己「愛問為什麼」。由於並非本科生,廖凱婷也補習,但她觀察發現,許多補習班同學對老師的解答「照單全收」,為求速成而死背,而不是真的理解。

她說,近年考題較靈活,因此培養思考能力是關鍵。她練習考古題時,會細細推敲每個環節、弄懂每個步驟;每個公式都先慢慢推導,雖然計算變慢,但推完公式表示自己真的「弄懂了」,才背公式。

廖凱婷表示,他每天定時、定量念書,考前三個月則特別規畫。考前兩個月,她每天六點半起床,集中讀最不熟的科目,因早上讀書吸收最快;午飯後,固定看兩份財經報紙,了解時事;下午和晚上複習自己較厲害的科目,練習考古題。

她強調,不要貪多,讀完一套教科書就好。準備前期每科都要認真跟上進度,考前則加強較弱科目,尤其要多練習申論題,這是決定分數關鍵。

有趣的是,廖凱婷解決念書怠惰期的方式是「報名國考」。準備高普考一年來,每隔三、四個月,她會報名地方特考、關務特考等國考來「激勵自己」,逼迫自己坐在考場中感受考試氛圍。她笑說,成績出來「果然怵目驚心」,就知道要收心、更加努力。

工作經驗也告訴她,做任何事都需要熱情,念書也一樣。她並表示,財稅行政類科相對錄取人數多,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好成績。



◆ 基北區+彰化區10萬人 明年試辦國中會考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10/01

教育部選定基北區和彰化區試辦國中教育會考,明年3月30日、31日兩天,就讀兩區的國三生合計約10萬人,將仿照國中基測集中應考。台師大心測中心表示,由於考試時還在學期中,國三生的課程學習尚未結束,除了沒有固定範圍的英文科以外,國文、數學、自然、社會四科,只考從國一到國三上學期的內容。

教育部預計明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決定由基北區、彰化區國三生參加。教育部中教司副司長陳清溪說,會考模擬將以最接近真正會考的方式辦理,讓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

負責國中教育會考的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說,就讀基北區和彰化區的國三生合計約10萬人,考試科目除了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科外加寫作測驗,民國103年「只考試不計分」的英文聽力與數學非選,則會併入英文和數學科考試試辦模擬。其中英文聽力為三選一,其餘都是四選一單選題,答錯不會倒扣。

參與試模擬的考生,考試結束後會收到五科含寫作成驗的答對題數與成績。五科成績分「精熟」、「基礎」與「待加強」三級,寫作測驗分一到六等級,英文聽力與數學非選擇題則不列入計分。

曾芬蘭指出,根據心測中心初步估計,答對各科題數85%的學生,有機會拿到精熟級,答對40%題數的學生落在基礎級,其餘學生則為待加強。心測中心希望透過會考試模擬,找出更精確的分布,基北區和彰化區試模擬考題與答對題數換算等級方式,屆時也會上網公布,供學生下載練習。



◆ 習武抗霸凌 美國學童風潮

中央社 2012-10-01

近年校園霸凌事件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討論,不少家長對學校推托問題感到憂心,更害怕兒女上學受欺侮,因此紛紛送孩子學跆拳道或空手道,兒童習武儼然成為風潮。

擁有空手道黑帶的蓋德歐斯帝克(Mark Gajdostik),曾在俄勒岡州擔任警官長達10年,並以授證警察講師的身分,為許多地方警察局傳授搏擊、防身與武器等技巧。

2006年底,他離開警察崗位,在俄勒岡州希爾斯(Hillsboro)創立武術中心,專門為孩童設計的「反霸凌課程」更在當地獲得良好口碑。

為何近年來不少美國家長把孩子送去學習武藝?蓋德歐斯帝克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許多家長眼見孩子在學校不斷被霸凌,向校方反應卻得不到能有效解決問題的回答,「家長們為此惱怒不已,開始尋求解決之道,因此找上門來。」

他也說,聆聽家長們的訴說可以發現,幾乎一模一樣的霸凌問題模式,會出現在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身上,只要把學校、老師與學生的名字改掉,會發現他們碰到的情境都一樣,而家長們的挫折感也是非常沉重。

談到霸凌問題之所以產生的原因,他指出,如今很多小孩並沒有被教導要有禮貌,不知道何謂正直,也不懂得要堅忍不拔,許多小孩只會嚷著「給我,給我,給我」,他非常不樂見這樣的情況。

蓋德歐斯帝克表示,「我希望建立孩子堅強的個性,從小到大都一樣,外在的招式很容易學,內在的養成則比較困難。學校教孩子知識,我教孩子內在養成與外在武術,家長則負責完成孩子的統整教養。」

他說,小朋友必須了解「心智就是最好的武器」,他用簡單的方法教導小朋友如何對付霸凌,並且要求老師必須負起責任。

至於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蓋德歐斯帝克表示,有時候家長看著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便感到非常無助,很多家長因此上網找資料,網路資料雖然五花八門,但很多是沒辦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霸凌問題。

蓋德歐斯帝克則以實際行動對家長與學生提供協助。他表示,每當有學生碰到重大霸凌事件,他一定親自陪家長到學校找校長與老師談。

他說:「這是我的工作當中最讓我喜歡的一部份,因為我有機會可以遇見一些滿有意思的人,這些人沒有為他們掌理的學校內發生的事情確實負起責任。」

美國發生校園霸凌事件,不少案例是受害學生因為外貌、體型、種族甚至身心障礙而成為遭受攻擊的目標。蓋德歐斯帝克表示,不管是身型瘦小的孩子,或者英語能力欠佳,甚至行動不方便的孩子,他都勸導孩子們以「那又怎樣」的態度回應他人異樣眼光。

有些孩子則因為穿著或相貌而遭到恥笑,「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還是一樣,增強他們的堅忍信心,增強他們的外在體能,也教導他們怎麼使用語言工具,以及武術方面的技巧,來克服這些霸凌問題。」

學員家長麗莎的9歲兒子,跟隨蓋德歐斯帝克習武已3年,如今已晉級到黑帶。她表示,如今不管在實際生活中或媒體報導,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霸凌案例是家長從學校方面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協助,因此只好把兒女送去學習武術,讓孩子可以在面對霸凌的時候,具備自我防禦的能力。

麗莎表示,兒子習武之後,自信心提高許多,「如果他遇到可能被欺侮的狀況,他會覺得有辦法對抗霸凌,知道講什麼話是正確的,或者知道怎麼扭轉情勢,至少讓他獲得一個公平的機會。」



◆ 國學大師南懷瑾病逝 享壽95歲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台北報導】2012.10.01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前天下午四點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壽九十五歲。昨天早上火化,他的近親在場,據了解,現場並宣讀中共總理溫家寶的唁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國慶上周六在微博透露南懷瑾去世的消息,溫州樂清人大主任趙樂強周日也證實。南懷瑾是溫州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在聽聞南懷瑾去世的消息後,樂清不少市民自發前往南懷瑾紀念館悼念。

十九日上海就傳南懷瑾病危消息。上周五太湖大學堂秘書處公告稱,南先生「四大違和」,不希望受到打擾,「懷師數十年來為法忘軀,近來四大違和,現正住於禪定,我們在護關中,敬請各位勿來打擾。如有進一步確切消息,會敬告各位。」

中通社報導,位於江蘇吳江市的太湖大學堂,昨天湧進大陸各地的客人和信眾,但他們只能在學堂門前打坐或瞻望。報導說,昨天是中秋節,記者等候的一個小時內,約廿輛車輛駛入太湖大學堂,從車牌可看出浙江和上海最多。

一九一八年出生的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也是詩人,致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岸擁有眾多信眾。大陸學界對南懷瑾的評價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給自己的評語卻是:「我的一生,八個字: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沒有一樣是對的。」

南懷瑾對儒、道、佛都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不少兩岸民眾家裡都擺放他的全套書籍。今年四月,兩岸學界人士訪問太湖大學堂,曾獲南懷瑾年初所寫的墨寶,上面寫道「一生猶欠詩書債,萬事終須留有餘。九四頑童南懷瑾」。

※ 相關報導:

* 廖玉蕙:老師的臨別贈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399657.shtml
http://jasonblog.tw/2009/05/catchy-sound-of-loud-reading.html

fsj 提到...

就是挺~~台東部落格-愛的教育 讓孩子樂於學習

【黃健庭】2012-10-02 中國時報

說到教育,家長有各自主張,專家有高明看法,只是要實踐在經濟弱勢的台東,當中困難與阻礙你無法想像。

嚴重隔代教養、高比例低收入戶、外配與單親家庭、專才老師難尋與高流動率…如何提高孩子們學習動機,有效有系統地教學,一直是台東難題。

什麼才是成功教育?「台東科學小菁英」模式給了答案:能改變孩子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如何改變呢?用愛改變,從相信孩子、陪伴孩子做起。

兩年前,專門教明星學校資優生的陳立老師對我說,「台東孩子與台北孩子資質沒有差距,我證明給你看。」他說到做到,兩年來,每個周末親自到台東為孩子們講授頂尖數理課程、成立數位圖書館,同時培育種子教師。

從去年開始,台東孩子在各種國際數學競賽脫穎而出,得獎無數,尤其令我感動是台東參賽人數居全國之冠,這是一個美麗指標:台東孩子樂在學習、勇於參賽。

第三屆「台東科學小菁英」已從市區台糖倉庫延伸至池上,同樣吸引大批家長與孩子前來聽講,未來「親子共學」、「只求卓越」、「愛最多埋怨最少」理念,將成為台東教育新潮流。

你相信台東小學三年級孩子可聽懂排列組合嗎?你知道他們計畫與爸爸媽媽一起用水管製作天文望遠鏡嗎?只要有人引導他們不斷超越、不停止追求卓越,他們能耐遠超過我們想像。願意學習孩子皆是資優生,一點也沒錯。



◆ 不忍孩子趴石頭寫作業

自由 2012.10.02

〔記者彭健禮/南庄報導〕南庄鄉不少原住民學童因沒有書桌,只能趴在石頭或木塊上寫作業,十分克難,蓬萊派出所所長李文政巡邏時發現後,透過在高雄經營系統櫥櫃的同學姜雍仁協助,利用裁切剩餘的材料組裝一百五十張書桌,分贈鄉內五所小學原住民學童。

警巡邏發現 向同學提及獲協助

李文政說,派出所位於原住民部落,不少學童甚至連椅子都沒有,就以石頭或木塊當書桌,直接趴在上面寫功課,讓他看了很不忍。

今年初,他與在高雄經營系統櫥櫃家具生意的同學姜雍仁聚會時提及此事,姜雍仁表示可以提供裁切剩下的材料並協助組裝成書桌,並在敲定時間後,帶領工廠近百人的「工班」,開貨車載著材料、機具,從高雄遠道來到南庄鄉。

他們清晨四點就出發,經過四小時路程,一點都不以為意, 隨即分工組裝忙到傍晚,共組裝一百五十張書桌,然後送往南庄、田美、東河、蓬萊、南埔等五所小學。

第一次擁有書桌 學童滿足

東河國小徐姓學童,第一次擁有讀書專用的書桌,滿足地用手指在桌面滑動,感觸桌面的質感,好一會兒才靦腆地說:「終於不用在油膩膩的餐桌上寫功課了 !」

東河國小校長日智恆說,老師家庭訪問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以客廳茶几或飯桌當書桌,對他們而言,有張書桌是奢侈的願望,善心人士捐贈書桌,對他們的課業有很大幫助。

蓬萊國小校長饒世妙也說,學生以前寫作業時,都是草草應付,常有錯漏,但有了專屬書桌後,老師們發現作業完成率顯著提升,連錯字都變少了。



◆ 善心捐贈/白米已夠 弱勢家庭盼民生物資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簡慧珍、莊亞築、喻文玟/連線報導】2012.10.02

「嘜攏送米!」彰化縣低收入戶劉芳如中元普度後收到卅多公斤白米,比往年多三成,白米太多,全家人得餐餐吃飯,否則米會長蟲;另名低收入戶黃九龍也收到四十公斤白米,他和太太、四個兒子每天「努力吃飯」,他說很感謝各界愛心,但「可不可以嘜攏送米?」

彰化縣今年光家扶中心和美兒童館一個月就收到一萬二千多公斤普度的白米,有受扶助家庭被三度通知領米時,不禁脫口說:「又擱係米,不要再送了!」

受扶助的黃太太說,普度白米放在供桌上,陽光曝曬至少三小時,放置一個月以上容易長蟲,她一家五口短時間內吃不完那麼多白米,比較希望能收到沙拉油、醬油、罐頭等。

屏東七十多歲王阿伯低收入戶,每月家中有五、六包白米,對獨居的他來說根本吃不完。他聽鄰居說可「賣米換錢」,他有時賣掉吃不完的白米,換現金買菸酒。

台中市老吾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禮說,中元普度後公司行號會把白米捐給基金會,今年有四十多包,每包都很重,且沒有真空包裝,有的長了米蟲無法吃,狀況好的也吃不完,「想想都覺得好可惜」。

屏東縣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張淞貿說,普度後一次收到七、八十包白米,不到一個月就長出米蟲,「還要找志工來抓蟲」。社工訪視個案發現,弱勢家庭一家三口,收到來自四面八方捐贈米,家中擺滿十多包白米,沒有冰箱保存,堆在桌上如小山。

張淞貿說,有廟宇、企業團體為盡快發出白米,直接在路邊發送,但還是發不完,直接拉路人問:「要不要白米?」

資深社工說,捐贈米太多,有的會以物易物,將白米換成需要的物資;有的轉賣換現金,曾有社福團體一年轉售的白米量,共換到九十萬元現金。

「請不要再捐白米了!」屏縣府社會處長吳麗雪說,縣市政府若需要救災白米,農糧署都會提供;現今民生物資紛漲,沙拉油、尿片、洗髮精都在漲,這些米之外的物資,或許是弱勢家庭更需要的。

fsj 提到...

申請大學 試辦線上書審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10/03

大學申請入學經常被詬病「多錢入學」,為了替學生省荷包、做環保,102學年度起,包含台大、清大、交大、淡江、文化等24所公私立大學,將率先試辦線上書審。明年申請這些學校的考生,只要透過「審查資料上傳系統」,將在校成績、自傳、讀書計畫等上傳,不再需要花大錢印製精美的備審資料。

台大招生組主任、招聯會秘書洪泰雄說,為了避免系統無法一次負荷大量資料傳輸,將限制考生每人申請每系的上傳檔案容量限制在10M以下,單一檔案也不能超過5M 。也就是考生備審資料假如是A4大小的純文字檔,不能超過500頁。

為了避免有心人士造假資料,系統也規定上傳檔案格式必須是PDF檔。中正大學副校長、大學甄選委員會執行秘書李新林建議,考生將備審資料整理完成後,最好利用離峰時間登入系統上傳,避免網路塞車導致上傳失敗。

研議多時的線上書審制度,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敲定全台24所公私立大學先試辦,網路系統分成高中端的「審查資料上傳系統」與大學端的「線上書審原形系統」,預計10月底前建置完成。招聯會正製作系統使用說明手冊,將於11月舉辦說明會,收集高中生與大學教授建言。教育部則表示,如果明年試辦情況良好,103年起將全面採用。

依照招聯會規畫,系統將從11月開始進行測試,明年3月起申請這24所大學的學生,可先登入「審查資料上傳系統」,查詢學測成績篩選結果,再選擇要申請的校系,系統會自動顯示該校系要求的證明文件與上傳期限,按順序逐一上傳後,大學端就能透過「線上書審原形系統」完整下載考生備審資料。



◆ 新北市營養午餐 吃得到有機蔬菜

潘欣彤/新北市報導 2012-10-03 中國時報

全台六成有機蔬菜產量進了新北市中小學生的肚子!本學期起,新北市實施自力午餐的一○三所中小學,每周一餐全是有機蔬菜,下學年度更打算擴大至全市兩八四所中小學。

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受訪時強調,不光是讓孩子吃得健康,更盼能達到拋磚引玉效果,透過學校營養午餐市場,讓更多農民願意加入有機種植行列,創造新的經濟效益。他承諾,若供貨穩定,打算將有機蔬菜午餐提高到每周兩日以上。

新北市農業局長廖榮清說,一○三校每周共消費五.五噸有機蔬菜,占全台總產量六成,且優先向新北市農友收購,不足部分則由中南部產地供應。明年推廣至全市中小學後,每周將消耗卅六噸有機蔬菜。

至於價格部分,廖榮清強調,有機蔬菜種植面積僅占全台蔬菜總生產面積的十五%,加上養生觀念抬頭,有機蔬菜市價往往是普通青菜的兩至三倍,但市府透過與業者簽約及大量採購,將價格壓低至僅比一般青菜稍貴些許。

廖榮清說,農業局都將邀請供應有機蔬菜的農友,到校為學生講解蔬菜的產製過程。瑞平國小校長朱富榮表示,不光是營養午餐,結合校內的有機堆肥與菜園,就是一套完整的課程,孩子吃青菜,也知道如何栽。

朱立倫昨到林口瑞平國小,先陪三年級的孩子在校園內的有機菜園採青菜,並一起享用有機蔬菜午餐。隔壁坐著「市長叔叔」,小女生臉上掛著靦腆笑容說,「青菜很好吃」。同行的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則驚呼,「葉子怎麼不會黃?」



◆ 企業英語門檻 韓高台一截

中央社 2012-10-03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台灣區代表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台灣企業招募新進人員的英語門檻,比韓國低了一截。

根據ETS調查,台灣1000大企業招募新進人員,僅27.9%要求多益分數,平均門檻為550分;韓國100%企業使用多益分數,門檻則為700分。

至於另一個鄰國日本,企業英語門檻和台灣一樣是550分,但高達83.4%的企業要求英語。

另外,ETS也公布各國大學生的多益平均分數,台灣為542分,韓國626分,日本則為510分。

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表示,韓國企業對英語要求的積極度高,使社會產生一種氛圍,整體英語能力近年普遍提升,為企業的國際化打下良好基礎。

王星威表示,台灣職場新鮮人的英語能力,與韓國有一段距離,從近10年台、韓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變化,似乎也可看出英語能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關連。

ETS台灣1000大企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發放問卷1790份,回收率為23.2%,調查時間為今年8月8日至31日。



◆ 升學就業兼顧 大學生職訓夯

中央社 2012-10-0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推出雙軌訓練旗艦計畫,今天在台南職訓中心舉行雲嘉南區開訓典禮,今年共有84名大學生參訓,人數創新高。

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台南職業訓練中心今年核定補助雲嘉南轄區4所學校、14家企業參與「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由事業單位開辦不同職類班別,參訓學生每週在學校上課2天、在事業單位訓練至少3天。學生可享有職訓局提供的學費補助,以及事業單位給付的訓練津貼。

勞委會職訓局長林三貴在開訓儀式中表示,雙軌計畫鼓勵學生進入職場,在事業單位學習相關技能;計畫結束後可與職場無縫接軌,等於畢業即就業,也為事業單位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林三貴指出,職訓局會以關懷及督促的立場,要求事業單位提供優良的種子師資及適當的輪調制度,不能把參訓學員當成廉價勞動力,要讓學員確實學到各種職場技能;4年後大學畢業時,不僅拿到畢業證書,還能有專業職能認證證書,兼顧升學及就業。

台南職訓中心主任施貞仰表示,雲嘉南區今年共有84名大一學生參訓,人數創新高。雙軌訓練旗艦計畫不僅大幅減輕學子家庭的經濟負擔,依據往年推行經驗,在學生完成訓練後,企業的留任率很高,是另一種就業保障;企業也能培育符合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達到雙贏局面。



◆ 沒放棄 麵包店二代圓技藝競賽國手夢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2.10.03

高雄餐旅大學大四學生劉逸群國中讀舞蹈班,「成績老倒數」,基測考180分,一頭栽進烘焙,努力了5年拿到9月底熱騰騰的世界技藝競賽國手資格,「還好沒放棄」。他認清「不是讀書的料」,加倍認真圓自己的夢。

入選世界技藝競賽國手是餐飲科系學生的夢,劉逸群說,上國中學跳舞,好累,家在山城開麵包店,他拚命要父親教烘焙,但總被拒絕。「幹嘛不好好讀書」,因過年過節烘焙業沒日沒夜趕工,不可能過節,何必進這行?

劉逸群拚命要在技藝競賽出頭,但過程並不順利。從高二就參加國手資格賽,參賽兩年一直不出色,大一大二兩年協助好友參賽,今年密集回母校明道中學培訓,父親幫忙也在家練習,練壞的材料堆得比人高,手幾度燙到欲哭無淚。

8月在全國賽事拿第一,劉逸群掙扎很久,自覺在1個月內很難在爭取國手資格賽有大突破,他告訴父親「拿舊東西比,很丟臉」,一度不想參賽。

他回明道中學向親如媽媽的老師蘇梅春、陳榮珠表示,不想參加國手資格賽,一位訓他「怎麼教學弟妹堅持到最後? 」一位剖析利害,終打動劉逸群重拾夢想,拚最後一回。

劉逸群的父母在中秋節前夕忙到一天睡不了幾小時,照樣陪兒子出賽,姊姊還製作加油影片,收到喜訊的第一時間,劉逸群慶幸聽老師的話「永不放棄」,盼了5年,終於圓夢。

fsj 提到...

韓良露:台灣年輕人的世界變小了

【聯合報╱韓良露】2012.10.05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有的文明推崇大,有時崇尚小,通常國家、城市文明在高度競爭與發展的階段,一定是大字當道,例如大東京的前身大江戶就是新興的城市,往前衝的大江戶絕不如早已成熟了千年的小京都般,以小安身立命。

大紐約的外號是大蘋果,紐約的大,不只是地理空間人口的概念,也和城市性格和文化的本質相關。紐約一直是大大不滿足的擴張型城市,華盛頓雖然不大,但也沒人會稱其為小華盛頓,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帝國,帝國的子民是不會有小的意識的。

法蘭西帝國在強盛時期,巴黎的城市意識也是大巴黎,大巴黎有香榭麗舍大道、大歌劇院、大皇宮、大啤酒屋、大咖啡館、大廣場,但研究巴黎城市文化史的人會發現,十九世紀的巴黎以大自豪,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好時代遠離後,巴黎開始進入小美學當道,petit這個意義為小的法文取代了Grand大,成為巴黎市民的身分認同。

為什麼有的城市會堅守大意識不肯變小,有的城市卻願意由大而小,我發現這和城市的自我認同的性別身分有關,城市的集體意識如果是陽性的,例如紐約,就會堅持要當大男人。

但以小自居的城市則是陰性的,不怕當小女人,小京都叫起來很美,京都也是女人意識強的城市;小巴黎也講究女人當家做主。從大與小可看出城市的性格和文化,也看得出人類對歷史與時代的看法。在艱難困苦的時代,人們都必須以大時代壯膽強身,經過一、二世界大戰的人們,都是活在大時代考驗的人們,個人的小歷史、小日子、小生活、小時光,只會被巨流河的大時代淹沒。

大時代、大歷史也是陽性的、男人當家做主的,通常和男人愛發動的戰爭、革命、暴動相關。大是辛苦的,但大可以安慰人心的是大總是和偉大相連,當人們仍受大歷史能量的牽引,總會覺得大是有價值的,例如大國大民大愛大願大忠大烈大賢大德等等都是好的。

相反的,小卻一直被小看,只有陰性的文明與城市,才不怕被渺小化、微小化、嬌小化,像小女人過去一直在大男人創造的大歷史、大時代的邊緣過活。有的城市、文明以小自保,但有的城市、文明卻是看通、看破大時代、大歷史的大悲情或大謊言,寧願小而安、小而美。

台灣從九○年代左右起,逐漸有了被動與主動的縮小意識,尤其是台北,慢慢變成了小台北,也許是因為大中國的崛起,相對地覺得自己變小了,也許是年輕人受卡爾維諾與村上春樹的影響,九○年代前文青的大論述逐漸轉變成小命題。台灣日常生活中開始湧現各種小事物的小名:小清新、小時光、小宇宙、小日子、小旅行、小自由、小確幸、小筆電、小藝埕、小白兔、小革命、小創業等等。

年輕人的世界變小了,有不得已也有心甘情願的小理想,大人的世界不再那麼可靠,曾經被當成大企業指標的面板與Dram兩兆雙星產業已是大錢坑。指責年輕人愛開小咖啡館的大企業老闆的公司頻傳跳樓與暴動事件,從小有大志願一路向上爬的總統坐牢了,當年輕人領的工資十八年凍漲成為小輕薪時,年輕人怎麼會不認同小清新?

最近主張大破大立的破雜誌的一幫大憤青,大嘲小諷了台灣小文青對小的迷戀,引發了我思考城市與文明的大小比一比,年輕人能大小通吃最好,最怕變成大小沒得吃。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 中研院經研所:星港4倍薪挖角 留才難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2.10.05

「我當所長最大難題,就是要搶人,也要防止被挖角,」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彭信坤在50周年慶上吐露無奈,「香港、新加坡薪水是台灣的4倍,過去10年,經研所被挖走5位優秀研究員,損失慘重。」

中研院經研所昨(4)日歡度50周年慶,過去50年來,經研所一直是「全國最高經濟學府」,長期參與國家政策制定,也孕育不少財經人才。不過,現在只要有所內年輕研究員發表國際學術論文,彭信坤就擔心好人才被獵走。

昨天中研院院士、第2任經研所所長于宗先也說,國內長期忽略台灣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台灣經濟專家和區域經濟專家,他對經研所最大期望是在台灣經濟方面多加油,一定要培養台灣經濟專家,而且不是一位、要一整個團隊。

彭信坤表示,近十年來,由台灣發表刊登國際學術期刊的經濟類論文,來自經研所的貢獻就占了一半,「只要我們的同仁一發表文章,香港、新加坡甚至是中國大陸,只要在網路上看見,馬上上門挖人。」

他直言,台灣研究人員「薪情」不佳,容易被挖角,香港、新加坡薪水是台灣的2至4倍,就連大陸北大、清華薪水也比經研所多了快50%,「今年好不容易從135個應徵者,挑了兩位新人,其中1位居然又被香港中文大學挖走。」

他苦笑,最近經研所好不容易從海外挖角一位相當不錯的研究員,「人家願意回台的理由是希望就近孝順父母,但是他的薪水跟從前相比,縮水了七成,」彭信坤憂心,近期所上已有不少資深人員退休,若是新人才遞補不上來,將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才斷層。

fsj 提到...

法國小學生周休3日 但…壓力好大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巴黎電】2012.10.07

法國學生每周上課四天,每天午餐兩小時,假期也多過幾乎所有西方國家。聽起來像他們每周法定工時35小時的父母那樣輕鬆愉快。其實不然。

歐蘭德擬改革:周三上課、削短暑假

法國政府正在想辦法幫孩子們減壓。壓力何來?法國小學生上課日數 (周一、二、四、五)可能少一點,但每天上課時數太多,上午8時30分到下午4時30分,連剛入學的六歲孩子也上課到天黑,注意力渙散,肚子咕咕叫。

現任總統歐蘭德的競選政見之一,就是改變現狀,把目前上學但不上課的星期三勻出來上課,使上課日數增加到五天;上課日數增加,每日上課時數就能減少,每天的課業負擔也可以減輕。對法國人,這是一個掀動百年傳統的構想。

歐蘭德競選時說:「法國的學年最短,但每天上課最長。」

教育部將在本月底前推出改革辦法。除了以增加上課日數來減少每日上課時數,該部另一構想是削短法國向來神聖不可碰觸的暑假,用來彌補減少的上課時數。

法國小學從19世紀以來就有周三不上課的傳統,當時天主教要求小學生每周讀聖經一天,法國政府讓步,撥出周三。時至今日,小學生周三到校但沒課,只有運動、音樂,有錢人家請家教補課,上班族不是找保母,就是把孩子送進國營「休閒中心」。

法國孩子假期長,上學日數少,乍看輕鬆,其實他們每年上課847小時,而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國家平均才774小時。不過,法國制有點事倍功半,因為誰都知道上課時數多和學習效果成反比。法國學生的國際測驗成績通常落後大多數歐洲鄰邦和美國,其來有自。

家長不領情:誰來照顧?托兒經費誰負責?

政府為孩子設想,父母未必領情。法國全國學生家長組織主席馬提說,政府的改革計畫「完全不切實際:「孩子不上課,誰來照顧? 照顧的經費誰來負責? 」

每天上課時數減少,例如下午三點半以後沒課,上班族必須想辦法托兒,或者,法律上規定負責小學生午餐和休閒的各級政府必須安排協助孩子們消磨時間,消磨方式要有建設性,不能老讓他們只是枯坐、踢球、瞎摸,等爸媽下班。

教育部提議的內容包括運動、劇場、藝術來填充課後時間。這就需要受過訓練的老師,也就是眼前財務困難的各級政府必須擴編預算。

OECD教育專家夏柏尼耶支持改革,認為現制對孩子不好:「上課時數漫長,假期卻一大堆,不是好的教育制度。」



◆ 觀察站/法國教改 卡在休假制度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10.07

法國小學教育制度和大多數國家大同小異,其「異」處頗具特色,例如假期特長、小學必修至少一種外語,以及要學生離開學校去認識校外世界的「發現課」。

法國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從六歲到11歲,共五年級,由地方辦理,但由國家總其責。

小學每班有一位或兩位老師,他們是全才,負責所有課目。這些課目大致分為三類:法文、歷史、地理、公民教育;數學、科學、科技;體育、運動、技藝、音樂。

法國小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有三:讀、寫、算。小學沒有畢業考,但小學成績會轉到中學去。不過,第一學年結束,所有學生都應該能讀、寫法文,並且考試看他們是否達到標準。

每個學生都有聯絡簿,每天帶回家,要父母簽字證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教師也以此簿和家長溝通。

每周有一堂外語,學生大多選英文 (80%),英文在法國社會影響日增,原因在此。英文既然已是基本必備的外語,因此會說英語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學第三種語言。法國政府也鼓勵多學幾種外語,包括很多移民說的阿拉伯語。

法國小學教育個獨一無二之處,是「發現課」 (classe de decouverte),要學生到新環境度過一到三周,可以是鄉下(鄉下課)、山上 (山上課)、海邊,甚至海外,既然是「課」,因此十分嚴肅。無力負擔的家庭可以申請政府補助。

法國教育另一特點是假期多而且長,主要有三:暑假,通常八周 (7、8月),許多家庭藉此整月旅行;耶誕假兩周,以及4月底春假兩周(復活節另計)。秋季還有一段較短的假期。

法國政府想改革上學和上課時間,假期是最大阻力。當局每回稍露希望縮短假期的口風,都引起各界異議聲浪,要政府省省,別動這腦筋。



◆ 匿名罵人妖 網路霸凌比校園傷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10.07

不少兒童及青少年玩臉書、迷線上遊戲。兒童福利聯盟表示,孩子不了解法令,網路又能匿名,稍不注意易觸法,導致網路霸凌、犯罪個案遽增。

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舉行論壇,兒福聯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說,今年調查兩千位小五及小六學童發現,不知下載音樂或電影已違法。

孩子沉迷網路,霸凌問題嚴重。有孩子玩「跑跑卡丁車」線上遊戲,其中「大聲公」程式只要輸入文字,所有玩家就能看到訊息;曾有一名男童玩線上遊戲與人發生衝突,對方卻利用大聲公惡意誹謗。還有小五男童在網路假扮女生,因女性角色討喜,常有人送遊戲寶物,後來被發現遭罵「人妖」。

邱靖惠說,不少孩子人際退縮,在現實生活中被欺負,寄託網路也被霸凌,因網路匿名,同理心較現實生活弱,孩子被欺負得更厲害。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智慧型手機能隨身攜帶,即使躲在棉被裡,孩子仍可上網。他建議,父母應多陪孩子,老師指導安全使用網路,政府監督網路內容分級,保護下一代。



◆ 美貴族大學 學費破6萬美元

中央社 2012.10.07

美國廣播公司(ABC)網站報導,美國大學學位或許日益不值錢,不過大學四年教育費用卻持續上漲。根據大學新聞刊物Campus Grotto,讀大學1年的學費,今年首度超過6萬美元。

Campus Grotto每年都編纂名單,把全美最昂貴的大學列舉出來。

Campus Grotto清單顯示,超過70所大學學費都超過5萬5000美元,這個價錢使得學生經常必須尋求金錢奧援,例如透過就學貸款跟其他方法。

去年全美就學貸款超越1兆美元。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報告指出,全美1/5的家庭求助於就學貸款。

皮尤研究中心報告說,戶長35歲以下的家庭,有40%背負著就學貸款。所有背負就學貸款的家庭,平均未償還貸款額度從2007年的2萬334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萬6682美元。

據美聯社報導:「在各州縮減高等教育預算,加上諸如喬治亞、亞利桑那和加州等州調漲費用40%以上的煽風點火,4年學制公立大學平均學費在2008年至2010年上揚了15%。」

根據Campus Grotto 10大最貴大學排行榜,美國今年最貴的大學是紐約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一年學費高達6萬1236美元;第二名則是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5萬9837美元;緊接在後的是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5萬8913美元。



◆ 博士低就,絕非小事

【聯合晚報╱社論】2012.10.07

一位博士錄取台鐵不需學歷的佐級鐵道養護工,薪水將近三萬元,此事再度引發對於高學歷低就的熱烈討論。其實這問題並非現在才讓人驚訝,早從台灣的大學突然暴增至一百五六十所,各校還都廣設研究所開始,就注定了「博碩士滿街走」的必然趨勢。

當然也有人像考選部長董保城那樣輕鬆反應,說博士願意擔當基層工作,是個人選擇,做得好又何妨。問題是,若真如此,那何必浪費個人青春,浪費國家資源,去拿高學歷呢?除非台灣社會已經認定,念碩士、博士乃個人興趣,與就業無關;但若真這樣想,那豈不更加證明,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需求的脫鉤,確實很嚴重嗎?而這豈是當初廣設博碩士班的目的?

在西方,很多國家對高學歷的看法,的確不像儒家傳統影響下的華人社會充滿迷思。雖然一般中產階級多具有應該念大學的期許,但拿到大學文憑後,除非真有興趣從事學術研究或專業訓練,年輕人才會繼續碩士博士的課程。反觀台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是學歷高)」的思維,主宰年輕學子的人生抉擇,而助長這思維的,多半來自於家長的期許,以及社會重學歷的氛圍。這段時日的景氣不振,大學畢業生職業出路困難,只好擠進研究所的風潮更甚,高學歷泛濫的惡性循環之下,使得文憑一路貶值。

碰上景氣不佳,「學歷無用論」的現象浮現,其實也可轉化為砥礪實力最好時機。此時若有餘力接受磨練,例如加強取得實用的證照,一旦環境改善,自身經歷可成為實力證明。若不得已進入「高學歷低就」的現象,有些人從正面解釋為人力素質提升,或謂如果計程車司機也有研究所學歷者,有什麼不好?但除了先前提到的耗費個人及社會資源之外,對年輕人的自信心與自我期許也可能造成折損,實在不可輕鬆視之。

教育部是該全面檢討國內碩博士班的規模了,校方和學生都應理解,學術研究型的學位,要考慮市場供需;實用型的學位,應配合產業的需求。否則高學歷低就趨勢蔓延,亦可能助長另一種民怨。

fsj 提到...

擴大補助科大 4年砸58億培養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2.10.09

經建會委員會議昨(8)日通過58.28億元「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將以4年的時間,在全台挑選8-12所科技大學,針對國內產業需求、培養訂單式人才,這是近年來國內最大一筆產業人才教育支出。

國內高學歷高失業及產學落差嚴重,屢招批評。教育部司長李彥儀表示,年底前,將在全台51家科技大學中,挑出8-12家給予一次補助,促使國內人才培育對準業界需求。

李彥儀說,此計畫最大意義是,促使國內技職院所調整制度,以培育出更符合業界需求的人才,「在今年試辦計畫中,已有學校將到企業『工廠』實習,列為必修學分」,「實習跟打工不一樣,實習必須是延伸學校所學。」

她也提及,教育部將導引入選學校加強連結在地產業特色,例如今年參與試辦的6所科大,其中台科大就選擇與外商醫療器材業者瑞建合作,南台選擇位在高雄軟體園區的動畫商西基合作,雲科大則是與正新輪胎合作。

李彥儀說,今年參與試辦的6所學校,年底時可繼續參與角逐,「這6所學校今年最高僅拿到7,500萬元,明年擴大辦理計畫中,將有機會獲得一次性高額補助,」有意角逐的科大,需自提連結在地產業計畫,也可聯合其他院所報名。



◆ 電腦演算除霧 視訊不再霧煞煞

中央社 2012-10-09

中山大學電機所學生研發出「車用視訊除雨霧系統」,利用電腦演算法,自動除去畫面中雨、霧的影響,讓視訊更清晰。

行車記錄器是許多汽車的必要裝備,但如果碰到大雨、大霧,鏡頭便形同虛設;中山大學電機所學生曾文郁、劉晟志、林承洋、黃志傑等人看到生活中實際需求,投入除霧系統研發,已有初步成果。

曾文郁表示,雨霧會使視訊畫面不清晰的原因,主要包括霧色改變、遮蔽影像2項;學過修圖軟體的人都知道,透過適當技巧,就能消除雨霧的影響,他們便是建立一套系統,自動演算處理,最終構成清晰畫面。

困難的地方在於雨霧往往不是均勻地分布,同一個畫面中,有的地方霧濃、有的地方霧淡,因此必須切割成小單位的畫素一一處理,導致計算量非常龐大,恐怕不是一般車上電腦可以應付。

研發團隊想出解決之道,利用指令集同時處理多個指令;在他們的努力下,演算過後的畫面僅慢約1/12秒,幾乎達到同步的效果。

曾文郁說,未來若再加入物件辨認的功能,車用視訊的用途就會更多元,例如現在已有車廠推出「自動煞停系統」,配合除霧功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中,也不擔心撞到行人。



◆ 暗夜祝融 交大教授劉啟民被燒死

【聯合晚報╱記者高宛瑜、王慧瑛/新竹市報導】2012.10.09

新竹市明湖路一幢四樓透天厝今天凌晨發生火警,睡四樓主臥室的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劉啟民、陳丹橘夫婦因逃生不及,遭濃煙嗆昏,劉急救不治,劉妻目前昏迷指數5。睡三樓的14歲劉小弟聞到煙味醒來,摸門把感覺燙手,逃至陽台獲救,保住一命。

妻昏迷 14歲子獲救

這起火警於凌晨2時15分撲滅,消防人員進入火場時,發現四樓主臥房門開啟,行動不便的男主人劉啟民(49歲)倒臥床鋪地板,女主人陳丹橘(44歲)倒在浴室門口,兩人都已幾乎沒有生命跡象,分別被送至新竹國泰醫院、南門醫院急救。睡三樓臥室的14歲劉小弟半夜聞到濃煙味,逃至房間旁陽台等待救援,幸運保住一命。

消防隊員表示,起火點疑似是二樓洗衣間的滾筒式洗衣機,洗衣間被燒得焦黑。消防局人員說火勢不算猛,但因煙囪效應,濃煙往上竄,讓住戶逃生不及。

交大說,劉教授教學出色,學經歷豐富,受到學生喜愛。聽到劉教授的噩耗,師生感到難過,系上派人協助家屬。

劉啟民畢業於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專攻數位音訊處理、數位音訊壓縮、數位音效處理。曾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李國鼎青年研究獎等殊榮。

新竹市消防局科長方鈞業提醒民眾,遇到火災,若感覺門把燙手,代表門外溫度高,或開門發現濃煙無法逃出,要保持冷靜,待在原地或陽台等待救援。



◆ 打破復興鄉學子墊底魔咒 泰雅族林雅柔 國語演說賽奪冠

【康鴻志/桃園報導】2012-10-09 中國時報

復興鄉高義國小泰雅族籍小朋友林雅柔,上周六在桃園縣國語演說比賽,拿下北區(七鄉鎮)冠軍,打破復興鄉國小長年墊底的魔咒,八日消息傳回學校,師生為之振奮,入鄉教書卅年的校長王連進紅了眼眶,語帶哽咽說,「學生受肯定,與有榮焉,總算可以功成身退。」

經過三年多努力,六年級林雅柔終於打敗來自其他六鄉鎮決選出來的國語演說冠軍,獲得桃園縣第一名,不僅是高義國小創校以來的破天荒紀錄,更是復興鄉十二所國小首例。

「只能咬著牙不斷練習,就算犧牲寒暑假也要堅持」,林雅柔表示,四分鐘的國語演說比賽,每次上台,心中就好比有大石壓得喘不過氣,卻又不想辜負師長期望,只好趁下課期間拉著媽媽反覆練習。

負責指導的周沛君表示,高義國小是泰雅族語常勝軍,但面對國語,學童多少都有發音或腔調問題,除要求讀報,也會逐字校正;指導過程曾有一段撞牆期,學生痛苦,老師也無奈,幸好最後克服難關。

王連進表示,高義國小僅有四十六位學生,與平地國小學生相比,人數少之又少;報名縣府的國語文競賽,好比不可能任務,多數山地學校都以「盡力就好」來期勉學生,他則要求「做到最好」。

「堅持、努力,再輔以親師生三方互助合作,就算是偏鄉小學,還是有機會獲得好成果」,王連進強調,獲得縣第一名,不僅印證師生堅持及學校教學成果,還替復興鄉寫下歷史嶄新一頁,「如今任務完成,終於可以考慮退休。」

fsj 提到...

高中小學教師 將強制評鑑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10/11

列立院本會期優先法案

教師法將有重大變革!行政院上午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全國18萬多名高中職及中小學教師,必須接受全面強制評鑑,若教師一直沒有通過評鑑,將會面臨被解聘或不續聘。教育部已將教師法列為本會期優先法案。

教育部長蔣偉寧日前公開強調教師教學是12年國教成功關鍵,教師評鑑確定入法,目的是讓好教師獲得肯定,產生良性互動,不是用來淘汰老師。他並說,只要修法通過,就會啟動教師評鑑,絕不會母法過了,還要拖很多年都不動。

教評會 學者專家參與

配合高中職以下教師必須強制接受評鑑,教師法修正教評會組成。教評會決定教師的初聘、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不適任教師,依現行法規,教評會組成應包含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代表,教師代表不得少於總額二分之一,多數學校約有三分之二教評會委員由教師擔任。草案則引進與教育相關的專家學者或社會公正人士,來共同審斷不適任教師的去留。

教師權益 可依勞資法處理

草案也增定,當教師認為行政措施損及權益,除可提出申訴外,也可依照勞資爭議處理法申請救濟,並增加處理期限、追究逾時處理的責任,以免申訴被延宕。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成同樣也引進社會公政人士、法律學者、教育學者等專家。

草案也增定除教師會代表外,校長團體、家長團體也可與教育部共同研商,教師法授權各項法規命令的訂定。

學生在校 老師就要在校

草案並增訂,高中職以下教師在校服務時間,不得於團體協約中約定,也就是學生在校、老師就要在校,該條文日前引發部分教師團體不滿,但上午仍獲行政院會通過。此外,對於教師的待遇、福利、退休、撫卹、資遣、請假等權利義務事項,已有強制或禁止規定,也不得在團體協約中協定。



◆ 中小學教師 考績難再年年甲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10/11

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將中小學「教師評鑑」正式入法,教育部表示,這項修法對「教學不力」的不適任教師,未來處理將有所憑據。教育部也將修訂教師成績考核辦法,未來老師必須至少做一次教學創新教法的分享、三年內接受教學觀摩一次等八大指標,考績才可列甲等。

家長團體高度期待教師評鑑入法,能有效處理不適任教師問題,但教育部教研會表示,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有一定程序,依據現行教師法,雖有規定「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者」,才可解聘、停聘或不續聘。

但何謂「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一直沒有明確規範,未來教師評鑑結果,可望做為「教學不力」的認定參考。而目前不適任教師,只有犯法才能解聘。

教育部表示,教師法修正案將排入立法院本會期優先審查法案,如果三讀通過後,教育部須在六個月內提出教師評鑑辦法草案,針對評鑑項目、內容、指標、方式、程序和評鑑結果的運用等訂出規定。

另外,教育部人事處也同步草擬「教師成績考核辦法」修正案,民間企業為員工打考績很嚴格,但現在教師九成以上考績年年得甲。依據「教師成績考核辦法」草案,未來會採取「正面表列」和「負面表列」並列的成績考核單,教師須符合八大項正面表列的考評,考績才能列甲等。

正面表列的指標,包括能於校內或校外至少分享一次改進或創新教材教法、三年內至少接受一次教學觀察、導師於新接班級一個月內完成家庭訪問、詳實批閱家庭聯絡簿等。



◆ 感覺統合 幫孩子鋪好學習路

圖.文/許書福 2012.10.11 自由

打從娘胎開始,人們就開始體驗他們的感官之旅,一路從胎兒時期所感受到的聽覺、觸覺、前庭覺,到嬰幼兒時期的嗅覺、味覺、運動覺、聽知覺、視知覺;面對這如萬花筒般的繽紛世界,在各年齡層所需要處理的感覺,如果沒有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甚至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孩子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

針對發展上有這樣問題的小孩,「感覺統合」可以幫助他們,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上能走得平穩,而不再跌跌撞撞。

◎「感覺統合」是什麼呢?

「感覺統合」是一種可以提供孩子多重感覺刺激的方法,在這麼多感覺之中,它主要強調3種感覺的刺激接收:「觸覺」、「運動覺」、「前庭覺」。

●觸覺:人藉由皮膚上的神經細胞,來接收外界所給予的溫度、壓力、物體質感、痛等刺激。

●本體覺(運動覺):透過肌肉、筋膜及關節的神經接收器,使個體透過肌肉收縮或伸張、關節彎曲或伸直,來了解身體的位置。

●前庭覺:利用內耳的平衡機制,控制頭部在空間中的方位;透過對抗地心引力的過程,力求身體的平衡。

◎為什麼要「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理論的學者A. Jean Ayres認為,0至7歲是感覺統合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感覺刺激的輸入就像是大腦的營養品,運用外在環境的感覺刺激,讓大腦持續地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飽足;而後,建立起適應行為,讓感覺統合更有效率,發展更完全。

◎「感覺統合」的合法性?

在我國職能治療師法明定,「職能治療師業務有一項是:感覺統合治療」;換言之,只有職能治療師才可以執行感覺統合。市面上常有幼稚園標榜園內有做感覺統合,除非有職能治療師進駐,不然,還是會有觸法的疑慮;因此,「感覺統合」這個專有名詞,仍應該由專業醫療人員使用;至於活動部分,雖有觸及感覺統合所敘述的感覺刺激,包括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在沒有職能治療師的指導下,這些活動只能當作是娛樂遊戲,也就沒有感覺統合的元素。

(作者為雲林縣天主教若瑟醫院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