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第一 上海電波望遠鏡亮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461402.shtml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2.10.29
總體性能名列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上海六十五公尺射電望遠鏡(電波天文望遠鏡)昨天在上海佘山落成。
廿八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在佘山基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儀式,同時還舉行了上海天文台成立五十周年暨建台一百四十周年慶典活動。這座高七十公尺、重約二千七百多噸的上海六十五公尺射電望遠鏡,矗立在直徑為四十二公尺的方位軌道上,銀白色的望遠鏡在藍天下十分雄偉。
新華社報導,與直接成像的光學天文望遠鏡不同,射電天文望遠鏡工作原理,是通過接收天體的射電波來確定遙遠天體的結構。建設大型射電望遠鏡系統涉及多個技術領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上海六十五公尺射電天文望遠鏡共有八個接收波段,是大陸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台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的射電望遠鏡,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一百一十公尺射電望遠鏡、德國的一百公尺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六十四公尺射電望遠鏡。
上海射電望遠鏡的主反射面面積為三千七百八十平方公尺,相當九個標準籃球場,由十四圈共一千零八塊高精度實面板拼裝成,每塊面板單元精度達到零點一毫米,代表大陸大尺度高精度面板設計與製造技術的最高水準。
這只矗立在佘山腳下的靈敏「耳朵」不僅可以聽到來自宇宙深處微弱的射電信號、觀測到一百多億光年外的天體,同時還將在中國航天工程應用中「大顯身手」。
現場啟動後,巨大的望遠鏡在方位軌道上緩緩轉動,同時,形如一隻「銀白色大碗」的望遠鏡天線系統,也從昂首狀態緩緩轉過頭來,十分壯觀。
※ 相關報導:
* NASA終止太空梭計畫數千專家丟飯碗
* 好奇號成功著陸火星NASA 現場畫面
* 天文學家首度測得黑洞半徑
20 則留言:
月球風暴洋 小行星撞擊形成
中央社 2012.10.31
研究人員認為,最大的月球暗斑,也就是稱為「風暴洋」(Ocean of Storms)的1800英里寬隕石坑,可能是宇宙大撞擊留下的坑洞。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日本團隊說,這場宇宙大撞擊撞出了岩漿洋,這片岩漿洋寬逾1000英里、深達數百英里。
團隊說,這些研究結果可有助於解釋月球正面與背面如此不同的原因。
研究主要執筆人中村良介(Ryosuke Nakamura)告訴SPACE.com:「我們的發現為這個想法提供第一個綜合證據,這可以透過未來的月球樣本攜回任務證實,像是月出(Moonrise),月出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計畫中的任務,將派出無人太空探測器收集月球土壤,然後帶回地球。」
中村良介是日本筑波山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行星科學家。
中村良介又說:「鄰近的地球可能約在同個時期經歷過類似程度的撞擊。」
他說:「這對地球大陸地殼形成的開始與生命起源造成很大影響。」
科學家分析了風暴洋。風暴洋是月球正面的暗斑,寬度超過1800英里(3000公里)。
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始終面對地球的月球正面與背面(雖然照到陽光,但通常稱為背面)非常不同。
先前研究發現,廣泛分布的火山岩平原「月海」,涵蓋月球正面近1/3面積,不過背面只能看到一點點。
現在,日本科學家表示,大型撞擊事件也可以解釋月球不同兩面的性質,其中一個撞擊事件造成風暴洋。
撞擊月球的小行星大小,估計直徑達180英里,據信是在39億年前撞擊月球表面。
研究人員使用日本月球人造衛星赫夜號(Kaguya/Selene)的數據,分析月球表面構成成分。
這些數據顯示,一種低鈣的輝石礦集中在風暴洋與南極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和英布里姆(Imbrium)等大型隕石坑周遭。
這種輝石礦跟月幔熔化有關,這表示風暴洋是大災變撞擊留下的東西。
◆ 火星像夏威夷?只有土質啦
【中廣新聞/葉柏毅】2012-10-31
美國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表示,經初步驗測,火星上的土質,與地球上「夏威夷」的土質很像。不過火星不像夏威夷一樣是旅遊勝地,而且當然,也長不出棕櫚樹。
地質分析家分析從火星取回來的土質樣本之後發現,發現火星的土質樣本,類似於是夏威夷的「風化玄武岩」。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初步發現,讓他們「深感興奮」。他們表示,這項發現讓研究人員,對探索火星,更具動力與興趣。
火星地貌照 地底冰川似有水
中央社 2012.11.03
歐洲太空總署(ESA)火星特快車號(Mars Express)的高解析立體攝影機,6月6日拍下令人讚嘆的火星地貌新影像,顯示水曾普遍存在於這個紅色星球,而且火星地底的巨大冰川可能仍有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圖片顯示出崎嶇不平的涅瑞達山脈(Nereidum Montes)。
涅瑞達山脈綿延將近1150公里,是由希臘知名天文學家安東尼亞第(Eugene Michel Antoniadi)所命名。
火星特快車號捕捉到的新影像顯示,火星部分地區有多條河流流過、冰川及風吹過的特徵。
研究人員表示,數個撞擊坑出現撞擊坑中心沉積的現象。
沉積撞擊坑直徑與深度的比例顯示出,在火星乾燥地表下,可能仍有以古代冰川形式存在的水冰。
科學家估計,這些撞擊坑的水冰深達數十至數百公尺不等。
超級地球現蹤 可能適合居住
中央社 2012.11.08
天文學家發現1顆太陽系外行星,這個「超級地球」可能適合生物存活,而且與地球的距離只有約42光年,或許日後能透過望遠鏡直接觀測。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HD 40307g,位於恆星系統的適居帶內,與恆星距離適中,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HD40307g的質量是地球的至少7倍。
天文學家這次發現3顆行星,超級地球HD 40307g是其中之一,加上先前已知的3顆行星,矮星HD 40307共有6顆行星。這顆恆星比太陽稍微小,亮度也較暗。
天文學家先前偵測到恆星HD 40307周圍有3顆超級地球,但這3顆行星的軌道都距離恆星太近,液態水無法存在。
天文學家這次重新分析「高準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對HD 40307星系的觀測結果。
HARPS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置在智利拉西亞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上望遠鏡的一部分。
研究主筆、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University ofHertfordshire)專家杜米(Mikko Tuomi)表示,HD40307g有可能是和地球一樣的類地行星。
杜米透過電子郵件告訴SPACE.com網站:「如果必須猜測,我會說機率是一半一半。」
「事實是,現階段我們不知道這顆行星是大型的地球,還是小型、熱烘烘且不具固體表面的海王星。」
HD 40307g是該星系最外圍的行星,與恆星的距離平均為9000萬公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1億5000萬公里。
過得很開心! 水星出現笑臉隕石坑
中央社 2012-11-09
水星今天過得很開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拍到有個隕石坑在微笑。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NASA公佈一張新照片,其中有個隕石坑看起來像「笑臉」的表情符號。
這張照片是NASA的信使號(Messenger)太空船所拍下,信使號先前也曾捕捉到看起來像幼兒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中餅乾怪獸的水星隕石坑。
NASA說:「這個複雜隕石坑的中央隆起部分,形成笑臉般的形狀。」
這張照片是工程師發現這個隕石坑後,當作高解析度觀察目標而加以拍攝。
目標觀測資料是水星表面上的小區域影像,解析度遠高於標準地圖的200公尺?畫素(meter/pixel),可以讓工程師「放大」有興趣的區域。
Nasa工程師說:「不太可能以這種高解析度拍到整個水星表面,不過具有高度科學價值的幾個區域,通常每週都會用這種型式拍攝下來。」
信使號是第一艘繞著水星運行的太空船,信使號的7個科學儀器與無線電科學調查,正揭開這顆太陽系最內側行星的歷史與演化狀況。
信使號2004年8月3日開始航向水星,在地球、月球與水星附近「跳動」,主要是避免被太陽的萬有引力拉進去。
信使號是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化學與漫遊等英文字的字首縮寫。
澳洲日全食 烏雲散得巧!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00281.shtml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11.15
數萬名觀光客及天文學家14日清晨聚集在澳洲昆士蘭省北部,欣賞當地1300年來首次出現的日全食奇景。當地時間清晨6點39分左右出現日全食,全區陷入一片黑暗,持續125秒。下一次日全食預計將於2015年3月出現。
民眾站在最有利的位置欣賞日全食,有人甚至搭乘熱氣球升空觀賞。民眾稍早擔心,多雲的天氣形態可能導致日全食景觀模糊不清;然而日全食展開時,烏雲及時散去,掀起一陣驚呼與喝采。昆士蘭天文學會的卡托表示:「真是美。日全食結束時,烏雲再度聚合。這為日全食增添戲劇性。」一名年輕人在棕櫚灣表示:「真是酷。我從未見過這種奇景。」
一名觀光客表示:「哇,昆蟲與群鳥全部寂靜無聲。」昆士蘭省官員表示,這一次的日全食奇景為澳洲帶來額外的5萬名觀光客,估計為當地帶來7500萬澳元(約台幣22億5千萬元)的效益。
※ 相關報導:
* 透過 Chrome 瀏覽器遍覽十萬顆星
http://workshop.chromeexperiments.com/stars/
這個網站可透過 Chrome 瀏覽器一覽宇宙中十萬顆恆星,相當酷!
網站主要目的在於展示 HTML5 以及 Chrome 瀏覽器的威力,故以其他瀏覽器瀏覽,電腦可能會承受不了。瀏覽時可用滑鼠縮放,另外提供自動導覽,還有背景音樂。
明年農曆官民不同調 端午鬧雙胞!吉凶差很大?
http://www.nownews.com/2012/11/20/91-2874794.htm
Nownews.com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2年11月20日
台灣三大節慶之一的端午節,在明(2013)年的官方頒布行事曆與民間命理師慣用的萬年曆竟然相差一天鬧出雙胞,依據官方頒布的行事曆,端午節將落在6月12日,但如果是依萬年曆將延後一天到6月13日,氣象局解釋,官方版的農民曆都是根據美國海軍天文台精算的資料為準,應該是舊版的萬年曆有問題。
據報導,不僅是明年的端午節鬧雙胞,還有民眾發現,就連明年的農曆5月到7月都有一天之差,因此非常擔心當日的吉、凶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對此命理師解釋,農曆日期有落差不會影響算命,吉凶也不會因此改變,主要原因是因為天干地支都是乙巳,且國曆與節氣相符度高,只會影響當日出生寶寶的八字重量。
而農民曆官民不同版本,對此氣象局解釋,官方頒布的版本有科學依據,透過美國海軍天文台精算的資料為主所制訂,並無出錯。
因此,氣象局表示,明年農曆端午節確定是6月12日,且明年的國曆6月8日23時56分,太陽與月亮經緯度剛好在同一天,由於只跟隔天相差4分鐘,所以推測是古人在曆法制訂上剛好估算錯誤,氣象局也提醒民眾,每年都要更新農民曆,才不會出錯。
※ 手機、電腦都顯示 6.12 為端午節。
◆ 氣象局:現在是秋天 並無「慢冬」名詞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2-11-20 中國時報
秋天還沒過完,坊間不斷盛傳今年是「慢冬」,認為現在都已十一月中旬,冬天怎麼還沒來?氣象局昨日特別澄清,台灣四季畫分是以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二月為冬季,現在是秋天;且在氣象學上,不但沒有「慢冬」這個名詞,今年十一月上旬平均氣溫也比去年同期略低,現在定義今年是「慢冬」或「暖冬」,仍言之過早。
氣象局長期課長陳孟詩指出,大家覺得今年秋冬季節比去年溫暖,主要是因今年從十月開始,天氣比較乾燥、日曬時間比去年長,跟去年十月到十一月潮濕多雨、日曬時間短的特殊現象剛好相反。但事實上,今年十一月上旬,全台各地平均氣溫多數略低於去年同期,部分地區甚至比去年「冷」一度。
陳孟詩分析,今年十一月上旬沒有去年暖,是因為日溫差比較大,白天雖有陽光、天氣相對暖和,但入夜以後,因為雲量較少,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氣溫明顯下降,把平均氣溫整個往下拉。對於民眾感覺今年冬季來得比較晚,純粹是感覺造成的「誤解」,台灣要到十二月才會進入冬天,現在就講「慢冬」或「暖冬」,恐怕言之過早。
依氣象局慣例,通常會在每年十一月底發布冬季長期天氣展望,若預測十二月到隔年二月平均氣溫,以高於氣候平均值的機率較大,經常被外界統稱為「暖冬」,但氣象局到目前為止,並未明確界定「暖冬」定義,因現有氣象科技僅能粗略預測未來氣溫可能偏高或偏低機率,仍無法準確預測可能比氣候平均值高幾度或低幾度。
砸8千萬!國產首座衛星電腦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1.27
花兩年多時間,國家實驗研究院與中山科學研究院聯手打造我國第一台自製的太空衛星電腦,電腦重12.5公斤,長30 公分、高30公分、寬25公分,花費卻高達8000萬元以上,堪稱我國有史以來單位體積最昂貴的一台電腦。
國研院院長陳良基驕傲地說,這台即將裝置在福衛5號及福衛7號的太空衛星電腦,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製造,雖然昂貴,卻為我國邁向太空科技自主立下新的里程碑。
率領團隊負責設計製造這台太空衛星電腦的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電機組組長徐銘煌表示,福衛1號、2號及3號的衛星電腦,都由國外廠商設計,國內只參與製造;福衛5號及7號則由國內團隊自主設計製造,意義完全不同。
為了應付離地720公里太空的惡劣環境,這台電腦有高可靠度電路模組架構,還有相互備份設計、衛星失效安全模式管理等。此外,它也有軌道上飛行軟體改版功能,可透過地面傳達指令修正錯誤軟體,提升與擴充功能。
經測試驗證在太空運作五年後,這台太空衛星電腦仍可達到94%的可靠度,影像功能符合次米級高解析度要求,可以清楚看到地面上兩公尺大小的黑白影像,以及4公尺的彩色影像。
另外,遙測衛星需至少每秒執行1000萬指令的運算處理能力,及每秒傳輸200萬位元衛星資料的通信能力,相較於歐洲航太防衛系統Astrium、法國ThalesAlenia、瑞典SAAB公司等太空部門所生產的衛星電腦,運算處理能力、模組資料通信速度、衛星與地面控制中心上下鏈資料傳輸速率等,性能與可靠度都毫不遜色。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搭載這台衛星電腦的福衛5 號,預計2015年第3季發射升空。執行掩星觀測計畫的12枚福衛7號,6枚2016年發射,另6枚2018年發射,搭載的同型自製衛星電腦,重量及體積將減少40%,耗電量減少30%,滿足未來太空衛星任務需求。
※ 對照 NASA 的研發費用,便宜很多。
◆ 美俄兩太空人太空待一年 要創最久紀錄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2-11-27
美國與俄羅斯的兩個太空人,要挑戰在太空中停留最久的紀錄,他們將在2015年到國際太空站,待上一整年。
美國決定重拾載人的月球任務,有朝一日,人類說不定還會登上火星,人類可以承受在外太空停留多久,美國太空人凱利俄羅斯太空人尼延科要做白老鼠。
兩位太空人都有過在國際太空站駐站半年的經驗,凱利48歲,科尼延科52,美國太空總署說,要在太空待一年,太空人必須要有豐富的任務經驗,訓練起來,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這樣的人選其實不多,凱利擔任過太空梭任務的指揮官,科尼延科則是火箭專家。
國際太空站駐站任務,通常介於四到六個月之間,目前為止,美國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上持續停留時間最久的紀錄,是七個月,這一點,俄羅斯還是勝美國一籌,有三名俄羅斯太空人曾經在昔日俄羅斯太空站上,停留超過一年,其中兩人待了將近15個月。
俄羅斯太空醫學研究中心說,未來兩名太空人在為期一年的實驗任務期間,會把與地面聯繫以及食物攝取,降到最低程度,以模擬星際飛行的狀況。
美國的太空梭已經退休,民間技術估計在四到五年內,還無法執行載人任務,兩位太空人還是得靠俄羅斯太空船往返。
◆ 威懾蘇聯 美國曾擬在月球引爆核彈
【台灣醒報/李長勳】2012.11.27
在月亮引爆核彈?美、蘇上世紀的「恐怖平衡」,曾徹底體現於太空競賽,以發展尖端科技制衡死敵。然而,現在卻有外媒爆料指出,美國當時曾計劃在月球上引爆核彈,以達到展現實力、威懾蘇聯的目的。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上世紀中葉,美、蘇兩國在太空競賽最激烈時,美國曾計劃於月球上引爆一顆核彈,以向蘇聯展示美國實力,並達到威懾的效果。但由於擔心此舉可能危及地球生態與人類安危,美國最終放棄計劃執行。
這項代號「A119」工程的機密計畫,是由當時還在攻讀學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所提出的構想。當時,薩根的想法為,讓搭載核彈裝置的導彈在秘密地點發射,航行38萬公里後到達月球引爆。負責監督「A119」工程的物理學家雷納德雷菲爾表示,這項計劃將可有效威懾蘇聯,提升美國上下信心。
「美國軍方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考量到一旦任務失敗,可能造成地球生態與人類安全的危機。」雷菲爾指出。「還有,當時部分科學家們也擔心,此計劃可能導致月球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美國空軍則拒絕回應與評論這篇報導內容。
美研究:炙熱水星發現大量冰
中央社 2012.11.30
科學家今天宣布,他們找到新證據顯示,最靠近太陽的水星擁有大量的冰,這同時透露水是如何來到太陽系內側行星的新資訊。
參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研究水星任務的研究員勞倫斯(David Lawrence)說:「新數據顯示,水星極地的水冰如果鋪開來,面積有華盛頓特區這麼大,厚度可能超過3.2公里。」
水星地表大部份溫度極高,但自轉軸心幾乎與太陽平行,也就是說太陽的高熱射線永遠照不到水星極地。
科學家長久以來都假設,這些陰暗的極地地區可能藏有結冰的水和其他有趣物質。
2011年登上水星的太空船「信使號」(Messenger)傳回最新資料,證實超級望遠鏡20年前觀察到的水星亮點都在溫度較低、不受陽光直射的地帶,與科學家認為這些地點可能有冰的假設不謀而合。
在水星最冷的地點,水存在地表上,不過在稍為暖和的地區,冰可能已經融化,且覆蓋著氫濃度較低的深色物質,據信它們是類似焦油或煤炭的有機物。
研究員說,這些深色物質或許是解釋水星為何有水的關鍵。
研究員裴吉(David Paige)解釋,這種深色物質可能是複雜有機化合物的混合體,具有絕緣功用,「彗星和充滿揮發性物質小行星撞擊水星後留下這些混合體」。
他又說,那些彗星和小行星「也可能把水送到太陽系最內側的水星上」。
3篇描述信使號發現的報告今天在雜誌「科學快訊」(Science Express)線上版刊出。
科學家認為水星以前或現在都不適合古生物居住,但在太陽系內側行星發現有機物可助了解地球生命起源,以及生命如何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演化。
◆ 英研發太空機 倫敦雪梨5小時
中央社 2012/11/30
(中央社倫敦29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專家昨天公布一具太空飛機引擎,能以時速4000英里在5小時內將乘客從倫敦載到雪梨。這項技術號稱自噴射機引擎發明以來,空中旅行最重大的突破。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引擎設計者認為,它也能用來將衛星送上太空,成本遠低於目前的花費。它是由英國反作用力引擎公司(Reaction Engines Ltd)所製造。
反作用力公司希望造出可多次使用的太空飛機,引擎技術完成重要測試後,已獲得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正式核准。
名為雲霄塔(Skylon)的太空飛機,仍在設計圖階段。反作用力公司目前僅擁有一具性能優異的冷卻器(heat exchanger),能將吸入引擎的空氣從攝氏1000度高溫在1/100秒內降到零下150度。
反作用力公司相信,軍刀引擎(Sabre)是同類型中唯一在開發的引擎,目前需籌措2.5億英鎊(4億美元)來支應未來三年的開發,計劃建造出尺寸較小版引擎。
太空飛機的客艙會加壓,所以高達300名乘客能以目前客機的條件旅行。但是因為飛機會受高壓,所以沒有窗戶。
雲霄塔太空飛機的海平面速率可達時速4200英里,超過音速五倍,達到5.5馬赫。脫離大氣層後,雲霄塔可加速到25馬赫。
太空飛機的引擎燃燒氫,從空氣中吸收氧,只在脫離大氣層後引擎才會使用自行攜帶的氧氣,以減輕重量、節省燃料成本。
公司執行長海特爾(Tim Hayter)研判,如果籌到開發資金,公司能在十年內製造出能運轉的引擎賣給客戶。
公司估計,這項引擎技術能在四個重要市場有效獲利,一年營收可達1120億美元。其中包括進入太空、超音速民航旅遊、及用冷卻器改造噴射引擎以節約燃料。
如果將冷卻器結合噴射引擎新設計,可節省航空客運燃料成本5%到10%,相當於100億到200億美元。
天文新發現 太陽系有條磁場公路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12.04
人類在外太空又有了新發現!向太陽系外圍飛行超過35年的「航海家1號」,最近航向太陽系中先前不為人知的「磁場快速公路」,美國太空總署表示,航海家1號即將進入分隔太陽系與外太空的「星際空間」。天文學家說:「當你進入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你會期待有新的發現。」
美國太空總署宣布,無人外太空探測船「航海家1號」已經進入一個從未被發現的太陽系區域,此區域位於太陽系的最外圍,因為布滿帶有磁性的微粒,可以推動航海家1號向前航行,科學家將此區域命名為「磁場快速公路」,因為磁場線的方向沒有改變,科學家斷定航海家1號「還沒有離開太陽系」。
科學家對此一發現感到意外,美國太空總署負責探測行動的科學家史托(Ed Stone)表示:「我們相信這是我們抵達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前所遇到的最後一層區域。」航海家計畫科學家波士尼爾(Arik Posner)則在記者會表示:「當你進入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你會期待有新的發現。」
航海家1號自1977年發射,已經往太陽系的外圍飛行超過35年,目前距離太陽超過110億英哩(177億公里),在同年發射的「航海家2號」緊追在後,航海家1號預計將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太空船,史托預測,航海家1號還需2-3年的時間才會航抵分隔太陽系與外太空的邊界區域。
據報導,核能發電的航海家太空船有足夠的電力,可維持至2020年。
◆ 12月21日末日到? 美:假的免驚!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2.04
美國聯邦政府3日在其網站USA.gov的部落格中保證,世界不會在12月21日毀滅。
這篇題為「世界將在2012年結束的可怕謠言,只是謠言而已」的貼文說,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收到數以千計的信,寫信者根據網路上流傳的對古代馬雅曆法的誤解,相信世界將在12月21日結束。一些人認為一個巨大的彗星當天將撞擊地球,另一些人認為地球會與其他行星相撞。
一位NASA的科學家說,他收到數封年輕人寫的信,他們有意自殺,因為相信世界末日即將來到。
這封貼文說:「世界不會在2012年12月21日結束,也不會在2012年的任何一天結束。」
NASA曾公布影帶釋疑
NASA今年稍早公布了一個錄影帶,解釋馬雅曆法並非預測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而且有關行星Nibiru撞地球的神話也可輕易被否定,因為天文學家並未偵查出有此行星。
一些末日團體利用人們的恐懼在網路上散播12月21日的神話,比利時業餘天文學家傑瑞爾為追隨他和相信世界將在三周後毀滅的人設立了一個網路社區,他告訴追隨者準備15至20雙鞋,並保持良好體能,傑瑞爾拒絕接受訪問,他用電郵表示:「沒有時間接受訪問,要享受我們文明的最後數周。」
十年後遊月球 來回15億美元
中央社 2012.12.07
距離上一位太空人登陸月球距今已經40年,2名曾任職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高層的業者今天發表計畫,準備在未來10年內推出月球旅遊,要價15億美元。
航太過去一直都是各國政府的專業範圍,但近幾年趨於商業化,先前也首次出現私人公司成功將火箭射入軌道。
不過,因為預算不斷縮水,載人飛躍地球軌道的計畫也暫時停止,現在NASA依靠機器人在太陽系中進行探索。
Golden Spike公司希望趕上新一波民營航太熱潮,讓人類重回外太空,開拓新的領域。
Golden Spike估計,來回一趟月球之旅將收費15億美元,價錢與送機器人上月球的政府贊助太空計畫大約相同。
公司說,他們可以藉由「利用現有火箭和開發中的商業載人載具」減少成本。
Golden Spike董事長葛里芬(Gerry Griffin)說:「我們的願景是要創造可靠、負擔得起的美國商業載人月球運輸系統。」葛里芬曾任阿波羅號飛行主任。
Golden Spike目標是將行程賣給「有探索月球目標或抱負的國家、個人和企業」。
Golden Spike總裁,NASA前高層史登(Alan Stern)表示,第1趟任務需要70億到80億美元的投資,一旦成立後就會降到2天2人同行15億美元的價格。
雙子座流星雨12/14極大期 6年來最佳觀測
中廣新聞/林麗玉 2012-12-08
每年年終都會固定出現的雙子座流星雨,數量相當多、而且穩定,一直都是年度最佳的大流星雨之一。而今年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發生在十二月十四號,不過因為恰好遇到月相逢朔,整晚都沒有月光影響,觀察條件是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一五年,這六年來最好的一次,也是今年內觀察條件最好的一群流星雨。
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IMO)預測,今年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會發生在十二月十四號上午七點半,ZHR最高約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輻射點位在雙子座頭部的北河二附近,速度稍慢(約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約2等,相當於獵戶腰帶三星的亮度),偶爾會出現彩色的火流星。
不過因為這群流星雨的極大期,其實可以綿延一整天左右,估計從十二月十三日下午三點到十四號中午十二點,流星數量都差不多。因此十三號入夜後到十四號天亮前的整個晚上,都是觀看雙子座流星雨的好時機,而子夜前後的輻射點仰角較高,大氣消光效應小,觀察條件最佳,估計每小時數十顆左右。極大期前後數天,也可以觀賞這群流星雨,只是離極大期時間愈遠,每小時可見的流星數量也愈少。
天文館提醒,民眾觀賞流星雨,不需要任何特殊器材,只要挑選視野開闊、光害稀少的地方,用肉眼觀賞即可。城市光害嚴重、觀賞條件極差,鄉村次之,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少有光害和水汽影響、觀賞條件最佳。而除了雙子座流星雨,其實一年四季中最熱鬧、1等星最多的的冬季星空也很有看頭!包括有「星空王者」之稱的獵戶座、擁有全天最亮恆星—天狼星的大犬座、形狀像「北」字的雙子座、五邊形風箏狀的御夫座和擁有兩團著名疏散星團的金牛座,以及位在金牛座中明亮的木星等,而十二月的上半月,接近天亮時分的東方低空,亮星成排,由下往上分別是水星、「啟明星」金星、土星、室女座角宿一,這4顆亮星幾乎會排成一列,相當有趣。只是隨著時間,彼此間的距離會逐漸拉遠,可看性逐漸降低。
雙子座+新流星雨 今晚夜空精采了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12.13
今晚入夜到明天天亮是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最佳觀測時間,今年老天爺額外賞賜,這段期間可能會有一群新的流星雨發生,讓可見流星數量再增,成為天然煙火秀。
今年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預計發生在台灣時間明天早上7點半,理想狀態下,每小時可以看到120顆。中央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指出,在台灣最適合看雙子座流星雨的時候就是今天晚上10點到明天天亮,而且今天月亮傍晚就下山,有較大機會觀測到每小時近百顆的流星。他說,雙子座流星雨明亮、移速中等,民眾若想親眼觀看,建議到遠離城市光害較少的地方。
台北市立天文館研究員張桂蘭表示,這幾天地球可能會通過第46號短周期彗星沃塔南(46P/Wirtanen)的軌道,預估殘留在軌道上的彗星殘渣,約可引起每小時30顆的流星雨。
沃塔南彗星已多次出現在地球軌道外側,地球之前卻都不曾撞進彗星殘餘的流星體團塊中。
張桂蘭表示,俄羅斯流星雨專家Mikhail Maslov利用電腦模擬,在10日至14日期間,地球可能通過4股沃塔南彗星的殘渣,引起流星雨。這段期間,恰好也是雙子座流星雨最強的日子。
若天文學者預測為真,兩群流星雨相加,今晚夜空相當精采。但張桂蘭表示,沃塔南彗星可能引起的新流星雨,輻射點位雙魚座小環以北到飛馬四邊形之間,僅上半夜可見,不像雙子座流星雨整夜可見。
目前這群新流星雨尚未命名,須待觀測到才有辦法命名。張桂蘭表示,天文學者預估,若這群流星雨真的存在,輻射點也如預測在雙魚座,那就稱呼「雙魚座流星雨(Piscids)」。
不過,天文學者預測中,並未提到新流星雨的流星亮度,可能亮度普通,也不排除肉眼無法觀察到。
相關天文資訊,可上「網路天文館」網站(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945)查詢 。
嫦娥遠征 陸成功探測小行星
中央社 2012.12.15
中國大陸「嫦娥二號」衛星,13日16時30分在距離地球約700萬公里處,成功地與國際編號4179的圖塔蒂斯(Toutatis)小行星擦身而過。
新華網表示,這使得大陸邁進了原本只屬美歐日成員的小行星探測俱樂部。
中國國防科工局表示,嫦娥二號目前正朝更遠深空飛行,明年1月有望突破1000萬公里。
專家指出,嫦娥二號成功飛越小行星,代表大陸擁有飛入行星際的探測器,以及突破1000萬公里遠的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等能力,為未來深空探測,尤其是小行星探測奠定基礎。
美捉小行星 當登陸火星墊腳石
自由 2012.12.25
計畫若成真 將是人類首度移動太空天體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研擬一項捕捉小行星的計畫,打算捕捉一顆500噸的小行星改造成月球軌道太空站,當做太空人前往火星的前進基地。白宮科學與技術辦公室近期制定未來10年太空探索項目時,將考慮是否納入這項費用16億英鎊(約751億台幣)的計畫,一旦通過,將是人類首次移動太空天體。
小大相當兩輛雙層巴士
根據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撰寫的可行性報告,這項計畫打算以「擎天神5號」(Atlas V)火箭載運「小行星捕捉艙」前往一顆位於地球與月球之間、大小相當於兩輛雙層巴士的小行星,捕捉艙接近小行星時,會釋出一具直徑50英尺(15公尺)袋子套住這顆旋轉的小行星,接著啟動推進器逐漸穩住小行星,然後拖到月球軌道上一個重力平衡點位置,做為太空人探索更深遠太空之旅的中繼站。
這份報告說,百年前人類就有開發利用小行星天然資源的想法,但直到現在才具備實現此構想的技術,這項計畫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找到大小適合捕捉的近地小行星,並了解其特性;具備能量足夠的太陽能推進系統運輸捕捉到的小行星;2020年代能實現人類常駐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太空地帶,以便探索利用拖回的小行星。
NASA以正在與白宮商討為由,拒絕評論這項計畫,但科學家曾表示,這項任務有可能在10到12年內實現。
2016年採樣本
這項計畫將與NASA另一項代號為「OSIRIS-Rex」的小行星探測計畫搭配,OSIRIS-Rex預定2016年發射探測船前往名為1999 RQ36的小行星採集樣本。捕捉小行星技術也可能開啟人類開採小行星礦物資源。有些小行星富含鐵礦,可用於建造新的太空站,有的有豐富水資源,可分解成氫和氧,用於製造燃料。今年4月,西雅圖的「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 Inc.)宣布計畫在10年內開採近地小行星礦藏。
地球躲浩劫 天外煞星2040不來了
中央社 2012.12.25
上週的馬雅末日預言證實了只是虛驚一場,且美媒報導,地球2040年會毀於小行星撞擊的說法也不會成真。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的雙子北座望遠鏡(GeminiNorth)觀測發現,原本認為會在2040年撞上地球的小行星2011 AG5已不再構成威脅,原本預料這顆小行星會以比二戰時在廣島、長崎投下的2顆原子彈加起來,大上好幾千倍的能量撞擊地球。
稍早天文學家認為,2011 AG5有1/500的機率會撞擊地球,以行星科學的標準來看這個機率高的驚人,但最新分析顯示,2011 AG5連掠過地球的機率都微乎其微。
但有許多人仍擔心小行星撞地球的情形會發生。
由前太空人負責的「B612基金會」(B612Foundation)試圖找出可能會撞擊地球的較小小行星,他們表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並不擔心比2011 AG5小的小行星,但它們仍足以對地球造成重大財物損害。
B612主管舉例指出,1908年發生的通古斯加(Tunguska)隕石撞擊事件,就夷平了西伯利亞半徑50英里林木。
火星任務後遺症…宇宙輻射 易傷太空人大腦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3.01.02
最新研究顯示,載人進入外太空的長途任務,包括登陸火星任務,可能讓太空人暴露在對大腦有害的宇宙輻射中,讓他們提早得到阿茲海默症。
研究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讓老鼠暴露在各種不同的輻射劑量中,包括相當於太空人在火星任務中承受到的輻射量,觀察牠們如何回想物體或地點。結果,暴露在輻射下的老鼠無法完成這些任務的機率較高,這表示神經損傷的症狀比正常情況還早發生。研究報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這分研究的資深執筆人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歐班寧(Michael O'Banion)說:「銀河宇宙輻射線嚴重威脅未來的太空人。這份研究首次證明,暴露在相當於火星任務的輻射量中,可能造成認知問題,並加速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大腦變化。」
雖然太空中充滿輻射,但地球磁場大致可保護地球與在近地軌道的太空人不受輻射影響。不過,一旦太空人離開軌道,他們就會暴露在大量的危險輻射中,待得越久,風險越大。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畫在2025年載人登陸小行星,2035年載人登陸火星。往返火星一趟至少2年。
◆ 蛇年將至 陸專家說僅355天
中央社 2013-01-02
中國大陸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癸巳蛇年只有355天。
大陸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近日對新華網說,農曆蛇年從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開始,到2014年1月30日結束,共355天。
而蛇年之後的馬年,則有一個閏九月,這一年共有383天。
為什麼農曆年的長度會相差近1個月?趙之珩解釋,現在世界通用曆法有3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
陽曆是按照太陽2次通過春分點(即2次春分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年,叫做「回歸年」,周期為365.2422天,這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西曆。陽曆的長度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與陽曆年固定365天或366天不同,陰曆是按照月亮圓缺變化周期安排的,每個月平均為29.5306天,1年12個月,有354.3672天,比陽曆年少11天左右。
為了協調陽曆與陰曆之間的天數,於是產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採用的方法是「19年7閏」,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至385天左右;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至355天。
趙之珩表示,即將過去的龍年因為有閏4月,所以有384天,而即將到來的蛇年則是平年,有7個大月(30天)和5個小月(29天),共有355天。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再發現461顆新候選行星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3-01-08
美國航太總署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發現了四百六十一顆新的候選行星。這些行星當中有四顆候選行星大小不超過地球的兩倍,而且處於各自恒星的宜居帶內,表面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到目前為止,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的候選行星總量已增加到兩千七百四十顆,它們位於兩千零三十六個恒星系內。其中有105顆候選行星已被確認為真正的行星。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在2009年3月7日發射升空,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來搜尋太陽系之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它透過觀測行星「淩日」現象,也就是即行星遮蔽恒星光芒的現象,在天鵝座和天琴座約15萬個恒星系中搜尋與地球類似的行星。
科學家每觀測到三次「淩日」現象就確認一個候選行星,並要分析1萬3千多個類似「淩日」的信號以排除觀測誤差。然後,還需要跟蹤觀測和分析候選行星,以確定到底是否是真正的行星。
在新發現的候選行星中,有一顆體積比地球大1.5倍的行星繞行類太陽恒星的周期是242天,極有可能存在維持生命所需的水資源。科學家還發現,約有六分之一的類太陽恒星周圍有地球大小的行星,他們繞恒星運行的周期比水星繞太陽的88天周期還短。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期間原定為三年半,但美國航太總署去年四月宣布將任務期再延長四年。
◆ 剝奪睡眠很傷 影響太空任務
中央社 2013.01.08
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報告顯示,長期關在太空艙可能讓人感到孤離甚至輕微憂鬱,日夜顛倒則會影響工作正確度,現役太空人睡眠模式不盡相同,不是人人適合星際旅行。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進行研究心理疏離感的「火星500」(Mars500)計畫,調查太空人在真正執行火星任務時可能面臨的狀況。
其中參與睡眠研究的賓州大學巴斯納教授(Mathias Basner)說,調查顯示,未來參與火星任務的太空人都應接受測試,觀察有無應付晝夜週期顛倒的能力。
目前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ISS)不會待超過6個月,「火星500」計畫長達17個月,目的在觀察任務期間較長的火星任務,是否會對太空人造成生理與心理影響。
研究多數時候,受試者與外界接觸有限,模擬的太空船沒有窗戶,通訊也須模擬從地球到火星長距離飛行時遇到的時間差。
研究人員發現,參與測試的1名太空人完全失去日夜自然節律,他的1天從24小時循環,急速進入25小時循環,因此12天後,他與同伴完全不同調,同僚在為任務工作時,他卻覺得已進入半夜。
巴斯納說:「20%的時間,他要不就是獨自醒著,要不就是獨自睡著,可能影響團隊凝聚力。」
隨著任務持續,多數成員睡眠時間增多、活躍時間減少,但1名成員完全相反,他睡得越來越少,到最後完全無法入睡。
所有成員每週接受1次能力測驗,大部分的錯誤,都是這名睡眠遭剝奪成員的責任。另1名成員則是出現輕微憂鬱。
研究團隊說,問題會在兩個月與4個月間出現,因此可透過時間較「火星500」計畫短許多的模擬測試,篩選太空人的適應度。
研究人員點出的另1項問題是,模擬太空船裡光線微弱,亮度不如真實的白天;太空船內也沒有區分日夜的準則,日夜變換都是由太空人開燈或關燈來決定。
地球上的輪班工作者也能學到一課:要是日夜顛倒,都會影響工作正確性。
鋼鐵人本尊穆斯克 打算在火星種菜
【經濟日報╱編譯 余曉惠】2013.01.21
如果有人透露自己打算在火星上種菜,不免讓人懷疑他的心理狀態;但如果這個人已經推出好幾架能登陸火星的火箭,這個願望或許變得沒那麼天馬行空。他就是商用火箭公司SpaceX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電動車廠Tesla也是這位前瞻性企業家的心血結晶。
穆斯克友人、電影「鋼鐵人」導演強費洛曾說,穆斯克是他塑造主角東尼.史塔克的靈感來源─這個超級英雄漫畫人物總是穿著自己打造的動力裝甲,是億萬富翁、發明家和花花公子。Tesla位於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工廠,就是「鋼鐵人2」大部分場景所在。
穆斯克本人的生活,確實精彩得可以拍成電影。Tesla最早因推出美國第1部電動跑車Roadster一炮而紅,這部要價19萬美元的新潮車款推出後受到許多好萊塢明星喜愛。Tesla 歷經諸多風波後2010年終於掛牌上市,迄今股價大漲逾90%,目前正在全美佈設充電站,去年6月推出全電動的家庭房車Model S,電動休旅車款Model X預計今年底前量產。
去年5月,SpaceX在佛州的卡納維拉爾角讓227公尺高的「鷹隼9號」(Falcon 9)升空,上頭運送的載貨太空艙「飛龍號」(Dragon)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國際太空站形容整個過程「令人不可置信」,SpaceX也成為首度把民間太空船送上國際太空站(ISS)的民間公司。
穆斯克還跨足商用和住宅太陽能市場。他是美國最大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SolarCity的頭號股東,該公司去年底掛牌上市,市值約58.5億美元,而穆斯克手中的31%股權價值約2.72億美元。
這位41歲的創業家涉足的產業未來性十足,但要開創新局並不容易,3家公司中目前只有SpaceX表現最穩健,已經開始盈利。
SpaceX目前雖已接到30億美元的太空旅行訂單、時程排到2017年,但還得繼續開發火箭升空所需的設備。
Tesla一路走來更歷經大風大浪,2008年一度因交車延誤和成本過高瀕臨倒閉,當時穆斯克把最後的300萬投入公司、向朋友周轉時,汽車雜誌還撰文倒數計時Tesla的去留。同一時間的他與大學同窗的結髮妻離異,被揭諸於世,並賣掉心愛的超級跑車Mclaren F1,人生彷彿跌落谷底。
他的救星在2009年初降臨:戴爾(Dell)收購資料庫中心軟體公司Everdream,穆斯克因持有該公司過半股權,獲得1.2 億美元。
和穆斯克共同創立線上支付系統Paypal的席爾(Peter Thiel)說:「穆斯克創辦的公司,通常按照數十年的願景運作,不是短短幾年。」
穆斯克在南非比勒陀利亞(Pretoria)長大,是3兄弟中的老大,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營養師,雙親在他9歲離異,17歲時為了不在種族隔離下的南非服兵役而遠赴加拿大。
穆斯克最喜愛的作品是科幻漫畫「星際大奇航」(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這本書告訴我,最困難的事是想清楚該問什麼問題。只要完成這件事,其他就簡單了」。
大學時的穆斯克滿腦子想著創業,為實現夢想,他和弟弟融資創辦了網路地圖與導航公司Zip2,後來被康柏電腦(Compaq)以逾3億美元買下。
穆斯克接著創辦線上銀行X.com,後來和席爾的公司合併為Paypal。直到EBay在2002年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之前,穆斯克一直是執行長和最大股東,這筆交易讓他賺進1.8億美元。致富後的穆斯克決定用這筆錢繼續創業,投入SpaceX、Tesla和SolarCity,並融資多家新創企業。
然而把全副心力投注在外太空和電動車,讓穆斯克的私人生活變得一團糟。他剛與第2任妻子、演員萊莉(Talulah Riley)離婚,然後和弟弟一家人帶著自己的5個兒子(1對雙胞胎和1對三胞胎),到茂宜島度過4年來的第1個假期。
(綜合外電)
◆ 布魯克斯 打造夢幻機器人
【經濟日報╱編譯 楊宛盼】2013.01.21
Rethink Robitics公司最新研發的Baxter機器人,擁有長如奧林匹克游泳選手的手臂、表情生動的數位眼睛和眉毛,該公司首席技術長、也就是Baxter的發明人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希望,這款為生產線上制式重複性工作而設計的機器人,將提高美國製造商產能,並保留可能移往海外的工作。
布魯克斯曾任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監,也是製造Roomba吸塵器的IRobot公司共同創辦人,他耗費近4年心血研發的Baxter已於去年上市。這位機器人專家讓機器人從科幻故事走入客廳,在他開發的產品面世前,機器人仍是只有幾種功能和簡單使用介面的裝置。
Baxter配備5台攝影機以及能偵測周圍360度活動的聲納偵測器,聰明到能在1小時內學會工作內容,可與人類一起安全工作,並完成從輸送帶挑選物品等簡單工作。Baxter售價僅2.2萬,以每天工作8小時、使用3年的標準計算,每小時工資相當於只要4美元,布魯克斯說:「我們在中國投入數千億美元做這些工作,我們希望企業把錢留在美國,使美國勞工變得更有生產力。」
瑞士ABB和日本安川電子等公司製造的傳統組裝線機器人,每部要價逾20萬美元,專精噴漆、焊接等專業技術,工作環境必須仔細安排和控制,由於無法偵測是否有人類接近,所以通常置於隔離籠中。反觀具備輪子底座的Baxter不但可安全置於工廠各處,旋轉式電腦螢幕上顯示的眼睛甚至可向走近的員工打招呼,設定工作時只要拿著Baxter的手臂模擬,再按鈕設定模式即可。
Baxter的另一大特色是可升級,Rethink計劃每幾個月升級Baxter軟體,使其得以完成較複雜的動作,例如雙手操作。但Baxter也引發取代美國勞工疑慮。Rethink執行長埃克爾特將Baxter比喻為個人電腦問世之初,他說Baxter讓員工從勞動者變成機器人管理者,也可幫助中小型製造商在中國對手競爭下取得優勢,把工作留在美國,這是機器人技術發展至今最起碼的優點。
不過Rethink要改變全球製造業的基本經濟模式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Baxter的設計目的是讓美國勞工的產能超越外國勞工,但美國企業轉向海外製造商的真正原因,卻是低成本和鄰近其他供應鏈。
(取材自彭博資訊)
太空垃圾再利用 美將回收衛星零件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8683
台灣醒報 2013.01.24
【台灣醒報記者謝豪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最近展開一個異想天開的計畫,將回收的外太空報廢衛星零件再利用。目前的人造衛星一旦報廢,就成為太空垃圾,美國國防部因此計畫派出機器人上太空,拆下可用衛星零件後,就地安裝在另外發射的小衛星上,如果計畫成功,將可降低衛星成本。
美國國防部下轄的國防進階研究計劃局,最近的一項得意計畫,是打算將外太空的廢棄人造衛星零件回收,再製成新的衛星,以降低成本。進階研究計劃局將投入一億八千萬美金的預算,來測試技術是否可行。
進階研究計劃局將這項已開始進行的計畫命名為「鳳凰計畫」。「鳳凰」是一種能從死亡時所幻化的灰燼中浴火重生的神話鳥類。這個計畫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發射一個掛載有全套工具的機器人到外太空的報廢衛星上,把可用零件拆下來,另外再發射一個小衛星,讓拆下來的零件安裝在小衛星上,變成一個全新的衛星。
外太空的人造衛星退役時,上面的天線或是太陽能板等零件,通常都還可以使用。目前人造衛星一旦發射到外太空以後,並無任何方式可以回收再利用。進階研究計劃局專案經理邦哈特表示,我們正試圖從之前的投資增加回收額,並找到方式降低軍事太空任務的成本。
本計畫預計於2016年進行首度測試,讓外太空一顆已報廢衛星上的天線重獲新生。進階研究計劃局已確認有大約140顆報廢衛星可供選擇,但尚未決定哪一衛星雀屏中選。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麥道威表示,這是個有趣的點子,長期來說或許能夠降低成本。他說,計畫施行初期的成本可能會比在地面上新建造一顆配備齊全的衛星來得貴,但就長期來看,這個方法有可能成功。
麥道威表示,2016年測試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如何把天線從報廢衛星上拆下來而不弄壞,接下來成功的安裝到小衛星上。
◆ 火星古湖泊 NASA發現證據
法新社 2013.01.21
(法新社華盛頓20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說,繞著火星軌道運行的美國太空船,已經為一座古撞擊坑湖泊是由地下水提供水源的論點提供證據,為火星一度擁有生命的理論提供更多支持憑據。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勘測號軌道太空船(Mars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光譜儀資料顯示,在麥勞克林撞擊坑(McLaughlin Crater)1.4英里深底部,有碳酸鹽與黏土礦物的蹤跡。通常僅於有水存在的地方才會形成碳酸鹽與黏土礦物。
美國太空總署提到這項發現時說:「從這些新發現可得知,碳酸鹽與黏土礦物是在這個撞擊坑的封閉性盆地,在地下水供水的湖泊內形成」。調查結果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網路版。
美國太空總署表示,「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是撞擊坑內部接住這些水」,他們又說,「提供這些水源的地下區域,可能是潮濕環境而且可能是棲息地。」
科學家說,這個撞擊坑沒有大型進水道,因此湖泊水源可能是由地下水供應。
報告主筆米卡斯基(Joseph Michalski)說,這個最新觀察為「碳酸鹽是在湖泊環境內形成,而不是從外面沖進撞擊坑的論點,提供最佳證據」。
這座有57英里寬的撞擊坑,位於有好幾百英里長地區山坡的低端,跟地球的情況一樣,由地下水供應水源的湖泊,可望出現在地勢較低地點。(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有去無回上火星 目前3萬7000多人報名
中央社 2013.02.01
荷蘭「火星一號」公司早前宣布,計劃於2023年前送4名志願者上火星進行科學實驗,志願者登陸火星後,將無法返回地球。目前共3萬7000多人報名,其中有450多名大陸人。
這項計劃對報名者的條件沒有硬性要求,只要年滿18歲就可報名。登陸火星過程將拍成實境秀。
北京青年報今天披露了其中4名報名者的內心想法,這4人的年紀從18歲至40歲不等。
來自四川的馬強稱,曾經歷2008年汶川地震,已看淡生死,只想做有意義的事。
馬強說,對於移民火星,理智的人都不可能參加。他清楚自己像實驗用的白老鼠,不過,為了開發星球,是值得的。
但馬強表示,自己的英文不好,也不懂什麼技術,僅知道「火星一號」公司是一個私人機構。
另一名報名者是廈門大學生小陳,今年18歲,他從小夢想成為太空人,這次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不過,小陳父母知道旅程是「有去無回」,拒絕讓他參加。
另外2名報名者分別是,未滿30歲的工程師以及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這兩人表示,不想過平淡的生活,希望有個「波瀾壯闊的一生」,還稱家中有眾多兄弟姊妹,無照顧父母的後顧之憂。
據報導,這4人有個共通點,就是對計劃沒有太多的了解和認識。
火星計劃將從年底開始在各個國家和地區舉行區域性選拔,於2014年選拔結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