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製造業重生 衝擊新興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216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路透八日電】2013.06.09
美國製造業浴火重生象徵全球經濟的結構調整,可望提振美國的長期經濟成長與美國資產價格,而商品大國和新興市場可能成為輸家。
過去兩年,農業、金屬和能源價格下滑,股市卻上漲。全球主要央行採行寬鬆措施是支撐股市的重要因素,但這無法解釋何以大宗商品和能源未受惠。
摩根士丹利公司經濟學家普拉丹(Manoj Pradhan)指出,部分因素是供給面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正發生重大結構改變。他說:「美國追求再工業化,意味經濟可能重回永續成長,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競爭者,而不是過去50年來新興市場出口的消費者。」
美國製造業復興的原因眾多,例如薪資差異比過去五年或十年前小很多,而美國境內提供新的能源供給來源,也為當地製造業帶來價格優勢。
3D列印在內的新科技也正改寫全球供應鏈法則,讓製造地點更易於貼近消費者。不同於過去仰賴金屬模具、以原物壓鑄成品的製程,3D列印使用塑膠或其他材質噴出成品。
除先進科技以外,能源成本降低將使美國得以與中國或其他新興市場競爭。
但美國勞動成本和資金成本相對較高(與中國相比),這意味美國事事都要更講求效率,包括使用大宗商品在內,這不利於未來的就業,但有利美國稅收。
如果確實是美國製造業復甦壓低了大宗商品價格,未來可望出現更多例證。頁岩油和3D列印雖是眾所皆知的潮流,但可能僅處於初期階段。
這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以及澳洲、俄羅斯和巴西等商品大國來說,都是壞消息,這些國家可能已過度仰賴國際市場對原物料的強勁需求。長期影響複雜難料,但勢將衝擊所有資產價格,包括從貨幣和俯瞰雪梨港口的高檔公寓。
如果其他條件無異,美國公債可能是較佳的投資標的,因為屆時美國不僅能源獨立,且在國內市場製造和銷售更多產品。
這當然是長期趨勢,而且可能因為其他眾多因素(如美國國內疑慮和他地發現新能源蘊藏),導致速度放緩或方向逆轉。到時會有新的贏家和輸家。
但未來五到十年間,投資人有充分的理由留心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並審慎樂觀看待美國資產。
※ 相關報導:
* 雙利空 亞洲本地貨幣債軟腳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2169.shtml
亞洲規模2.76兆美元的本國貨幣計價債券,如今承受兩面衝擊,一面是亞洲地區貨幣走貶,一面是全球債券殖利率上揚。衡量幾個亞洲國家(日本除外)的滙豐亞洲本地貨幣債券指數,5月9日至6月6日為止已下跌3%,使今年以來報酬呈現負值。
* 國際油價攀兩周高點 金價慘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2280.shtml
美國就業人數增幅優於預期,點亮原油需求前景,推升國際油價攀抵兩周高點,金價則創下七個月來最大跌幅。
* 美QE何時退 注意「魔術數字」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2309.shtml
美國聯準會何時啟動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場機制?據多位聯準會決策官員及前任經濟學者透露,聯準會可能已經訂出「魔術數字」,就是每個月非農業就業人口須增加廿萬人以上,且須持續四到六個月。
* 公共建設基金 投資人新寵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0900127.html
晨星表示,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累積的總資產至今已達46.9億美元,其中部分基金專門投資上市公司組成的業主有限合夥(MLP)。這類MLP大多經營輸油管、天然氣管線、液態天然氣處理設備及精煉石油產品等基礎建設。另有部分基金投資機場、公路及海港營運商。
◆ 未來十年/舌尖上的中國 抬高全球糧價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52518.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6.09
財富擴增刺激中國消費者對肉品的胃納,動物飼料產品的進口隨之升高,未來十年中國將更加依賴進口糧食、油籽、肉類,這項趨勢將帶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催生更多相關的併購交易。
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6日發布備受關注的年度農業展望報告,預測到2022年時,中國用以餵養牲畜為主的大豆、玉米等粗糧進口將增加一倍,大豆進口將成長40%,肉類進口會大幅增加,牛肉進口也倍增。
報告指出:「這是明顯的重大挑戰,在經濟快速增長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中國的糧食供應是一項艱巨任務。中國的消費成長將略高於產量成長。」
中國雙匯收購美最大豬肉商
中國雙匯集團5月底宣佈,將以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德 (Smithfield)。此外,Archer Daniels Midland和丸紅商事等大宗商品交易商去年也斥資100億美元,在澳洲、美國收購了一些服務中國市場的糧食貿易商,顯然都是為因應這項趨勢而準備。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的新興中產階級如今正引領國內糧食消費習慣的改變,肉類消費量尤其日益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將為中國農業帶來更沉重壓力,因為中國一直都在農田和水資源匱乏的條件下,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FAO和OECD的報告提及中國農業用地的限制,報告指出:「雖然生產率尚有巨大的提高空間,可以維持國內市場優勢,但土地、水、甚至是農業勞動力的瓶頸,都可能限制未來的供應。」
這些限制反過來又可能加深中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更深遠的衝擊,因為比起全球交易市場的規模,中國總體糧食需求實在十分龐大。
中國對糧食進口依賴程度的增加,再加上生物燃料生產等其他因素,將給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上漲壓力。
報告指出,「預料未來十年農產品和牲畜產品價格將會持續上漲,肉類、魚類、生物燃料價格上漲幅度將大於基礎農產品。」
未來十年進口肉品將成長3%
研究報告表示,中國到2022年將超過歐盟,成為世界人均豬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雖然中國豬肉供需上一向都能自給自足,但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預測,中國未來十年每年的肉品進口將成長3%,並在2022年時達到170萬噸。而受中國進口的影響,世界豬肉價格也將上漲5%到8%。
此外,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牛奶進口國,但由於中國對奶產品的需求量巨大,未來十年乳製品進口量將再增加20%。
※ 相關報導:
* 異常的市場榮景不容忽視
* 你1年製造55公斤廚餘
21 則留言:
QE退場症候群須戒慎恐懼
【經濟日報╱社論】2013.06.10
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QE)政策可能提前退場的陰影,造成近來全球股匯市的劇烈波動。市場預期QE退場可能導致美元走勢變化,因而造成日圓、韓元、新台幣等部分亞洲貨幣升值,另一方面,投資人又預期資金可能撤出新興市場,造成南非幣、巴西里爾、印度盧比、泰銖等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走跌。美股及全球股市則隨美國最新經濟數據公布起伏波動,而且經常和數據好壞反向變動,顯示投資人對QE退場的恐慌遠高過對因美國經濟改善而增強的信心。這等現象可稱之為QE退場症候群,其影響深值注意。
QE是美國聯準會在非常時期所採取的非典型激進貨幣政策,原本目的是為搶救金融海嘯引發的巨大經濟災難,也及時發揮了效果。QE是救命丹,在急症舒緩後,就必須減輕藥量,逐步減少依賴,但聯準會在為歐巴馬連任護盤的強大政經壓力下,將QE當成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加量施打,雖然發揮短期的振奮作用,但也造成愈來愈多的後遣症。
聯準會自2009年3月開始先後實施三輪QE,收購美國公債及各種風險性債券,釋出龐大流動性,壓低長短期利率,對推升美國股市及房市有非常顯著的功效,透過財富效果,讓消費信心大增。
歐巴馬連任後,美股已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前水準,近月更迭創新高;房市亦日益升溫,首季房價較去年上漲逾一成;5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更創5年新高,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最大動能。但是,美國製造業景氣仍反覆不定,就業市場改善亦十分緩慢,充分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是股市及房市新一波泡沫形成的假象,基礎脆弱。
另一方面,QE的後遣症卻愈來愈大:其一,三輪QE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急速膨脹,迄今逾3兆3千億美元,較2008年底膨脹近三倍,目前仍以每月850億美元、每年逾兆元的速度在增加,且購入資產品質不一,聯準會風險控管難度日增;其二,流動性激增無疑是以新一波金融泡沫取代舊的泡沫,無助經濟的健康復甦,最近美國長債利率不降反升,即是經濟泡沫化徵兆;其三,QE引發熱錢流竄全球,造成新興市場國家日益嚴重的資產泡沫及匯率的劇幅波動,不利全球經濟的穩定;其四,最近日本安倍政府師法美國祭出超級量寬政策,更加凸顯QE以鄰為壑本質,作為世界龍頭的美國若不帶頭煞車,全球金融秩序將更形混亂。
鑑於QE效果遞減,但弊病日增,因此,美國聯準會執行QE退場顯已勢在必行,但 QE退場勢必戮破美國股市及房市泡沫,衝擊經濟信心,導致美國經濟復甦中挫。因此,聯準會的盤算是在美國經濟改善訊息更為明確,市場信心較強時,先啟動縮減QE規模政策,透過漸進方式,達到QE全面退場的最終目標。但問題在於,市場對QE縮減規模及提前退場的預期心理已經形成,因而各種反向金融操作提前開始,也造成全球股匯市波動加劇,進而影響美國經濟的表現。
所以,聯準會愈是拖延,各種副作用愈大,作成最終決策的困難度也愈高。預料若無特殊意外,聯準會勢必加速決策過程,在第3季至遲第4季宣布縮減QE規模政策,惟初期縮減幅度可能不大,以免市場受到過大衝擊。
QE退場意味全球資金另一次大挪移,在未來一段時間,QE退場症候群對全球股匯市及經濟的干擾必然愈來愈大。尤其,近來日本股市連續重挫,日圓亦轉貶為升,一度回升至95日圓兌1美元,顯示QE退場已然是安倍三箭政策成敗的最大變數。
鑑於QE對近年亞洲金融及經濟的廣泛影響,QE退埸勢必引發強大反向效應,台灣經濟近況欠佳,尤須戒慎恐懼,政府有關部門應繃緊神經,及早擬妥對策,展現有力作為,才能重拾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QE要不要?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953817.shtml
....平心而論,QE給的是誘因,不是解藥,吃久了不僅上癮、又會傷身。至於一堆補貼,多僅是促使消費提前,然後債留政府,受薪階層遲早會被增稅而受累,同樣無用,因為富人總是理「稅」有道,永遠都是稅收上的最大漏洞。
* 租稅不公 年所得近千萬竟免繳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0/today-fo5.htm
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但因租稅制度不公,導致租稅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的效果有限。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資料,二○一一年綜所稅申報戶,有五十戶年所得超過二百萬元,卻沒有繳一毛錢的稅,其中還有三戶年所得超過五百萬元、一戶年所得近千萬元,還是可以免繳稅。
* 堵避稅漏洞 嚴查扶養其他親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7953617.shtml
財政部放寬其他親屬申報限制,卻成為新種避稅漏洞。稅捐機關今(2013)年將嚴查列報其他親屬免稅額的報稅案件。特別是高所得者若扶養親屬中列有「其他親屬」時,將逐件查稅。
* 夫妻分居 房產合計課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7953618.shtml
財政部規定,夫妻處於分居狀態,未辦妥離婚登記手續之前,各自持有的不動產,計算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持有戶數時,必須併同計算。超過一戶以上,且持有未及二年即出售者,需課奢侈稅。
◆ 陸資「淘金」 要到中美洲挖運河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美聯社馬納瓜八日電】2013.06.10
19世紀以來,許多富豪和冒險家都夢想在位於中美洲的尼加拉瓜,開鑿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人工運河,開通新的貿易渠道帶來財富,卻因穿越原始叢林的工程太過艱鉅始終未能實現。如今來自世界另一端的中國企業,準備再次一圓這個夢想。
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公司正與尼加拉瓜政府合作,擘劃規模龐大的運河建案。專家表示,這需挖掘約130英哩(200公里)長的河道,可能得斥資400億美元、費時11年才能完成。此外,尼加拉瓜政府計劃給予這家陸資開發商100年運河經營權。
支持者表示,運河工程可望為營建業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尼加拉瓜為拉丁美洲最窮的國家之一,這對促使人均GDP倍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機會。
這掀起經濟將湧現「淘金熱」的期盼,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上周已向國會提出運河興建案,10日可望初步投票、13日最終表決。
就像巴拿馬運河的興建,是美國在20世紀初力量持續增長的投影,尼加拉瓜運河建案反映出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和金融實力。另一家香港公司目前在巴拿馬運河兩端經營港口設施。
但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公司的董事王靖,也在另外12家現存或解散的香港企業擔任董事。在野的桑地諾創新運動黨(MRS)試圖延緩建案的表決進度,要求取得更多資訊。
MRS說:「如果沒有進一步資訊,我們可以假設這是一個騙局,是為了取得運河經營權設立的空殼公司,將在得到經營權後轉手賣出。這是從假冒的投資人身上大賺一票的腐敗交易。」
其他人則質疑,在僅距巴拿馬運河幾百英哩的地方開鑿另一條運河的必要性。
※ 相關報導:
* 約翰尼斯堡 搶當「非洲的紐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3782.shtml
南非經濟重鎮約翰尼斯堡宣布一項極具野心的城市改造計畫,以終結種族隔離時期都市發展不均的遺毒,並矢言成為「非洲的紐約」。
* ECB救市大計 將逼德國攤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3767.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上周才說直接貨幣交易計畫(OMT)是近期最成功的抗危機措施,但德國憲法法院本周將針對OMT是否符合德國「基本法」舉行聽證會。憲法專家迪法比奧(Udo di Fabio)警告,本案可能促使德國與ECB攤牌,最糟情況將迫使德國退出歐元區、導致歐元區崩潰。
* 安倍下一步 擬減稅拚成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3880.shtml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日說,秋季將公布第二套成長策略,可能延後訂明年實施的調漲消費稅,並考慮推出「大膽」的減稅措施,以鼓勵企業擴大資本支出。
* 通縮來了? 陸PPI連15月負成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3061000174.html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布5月份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為-2.9%,不但連續15個月出現負成長,更創下8個月來的新低,顯示市場需求低迷,恐有通貨緊縮之虞。
日圓 年底恐升回90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彭博資訊十日電】2013.06.11
儘管日本發布亮麗的首季GDP數據,但匯市對首相安倍晉三終結通縮與提振經濟的能力正逐漸失去信心,選擇權交易商預期今年底前日圓兌美元可能漲抵90日圓。
選擇權交易商不再繼續押空日圓,使日圓過去一個月來的表現傲視群雄。
選擇權交易顯示,年底前日圓兌美元有五成機率可能漲抵90日圓大關;上周日圓兌美元最高升至94.99日圓,5月22日一度下探103.74日圓的近五年低點。
日圓節節攀升衝擊日本出口競爭力,也不利安倍與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攜手刺激通膨與成長。
日圓自去年9月的將近77日圓兌1美元一路急貶,如今重拾漲勢凸顯日圓已貶過頭。
雪梨西太平洋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瑞尼說:「我們一直對日圓急貶存疑,安倍經濟學改變了市場預期,但我不確定它能多快改變現實。」
※ 相關報導:
* 安倍拉弓 日本經濟發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56023.shtml
日本政府10日上修第1季經濟成長率,4月經常帳順差也遠優於市場預期,一掃外界近期對首相安倍晉三政策成效遞減的疑慮。5月消費者信心攀抵2007年來最高。日股大漲近5%。
◆ 社評-李克強的銀色子彈
【本報訊】2013-06-11 旺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出席2013財富論壇時表示,大陸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加速城鎮化進程將可帶來巨大需求,有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由於城鎮化逐漸成為大陸經濟再轉型的主要動力,外國媒體有稱其為李克強的「銀色子彈」。
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都市化」(大陸稱「城鎮化」)幾乎等於「經濟成長」的代名詞,如將全球各國的都市化程度與每人平均GDP列表比較,可以清楚看出兩者具有正向關聯性。大陸經濟轉型後,就業人口逐漸從農業部門轉向工商業部門,大量農民離鄉背井進入城市打工,1980年代時大陸的都市人口僅2億人,30年間增加35億人,快速都市化發展,成為大陸經濟成長背後主要推手。
李克強的新經濟政策即著眼於此。大陸改革開放30年儘管成就斐然,不過距離「成熟經濟體」仍有相當距離。一個成熟經濟體的內部結構係以工商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占3至10%。但目前大陸農村人口仍有35%,且農業產出只占GDP的1/10,李克強若要讓大陸經濟升級,勢必進行更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便成為主要轉型媒介。
現在大陸的城鎮化比率約為53%,預估2030年時將會接近70%,城鎮居住人口超過10億人。目前大陸已有包括長、珠三角與京津冀在內「三大七小」城市群,國務院發改委計畫另行打造哈長(哈爾濱/長春)、呼包鄂榆(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榆林)等10個二三線城市群,未來預計可占大陸全國人口約40%、GDP約68%,詳細方案可望在今年秋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出爐。
然而與世界各國比起來,大陸的城鎮化路徑顯然與眾不同,很大程度是一種「地下化的城鎮化」,發展過程走在政策與制度之外。為求工作機會快速湧進城市的「農民工」,由於沒有城市戶口,他們沒有醫療社會福利,子女沒有受教機會,甚至所居住的棚戶區,隨時面臨被政府拆除危險。更大問題是這樣人數相當可觀,大陸目前登記在案的城鎮人口僅占35%,顯示實際上有近18%,多達2.5億人的農民工,已淪落成為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形容的「次等公民」,這對大陸近年宣稱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造成最大諷刺。
3月下旬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布大陸經濟調查,報告指出改善此系統性「社會不平等」有兩個關鍵做法。首先是鬆綁戶口制度,唯有將社會福利與在地戶口脫鉤,讓農民工身分就地合法,使其與原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福利地位,允許其子女在當地學校就讀,自由參加高考,並取消各大學對本地戶口學生的優惠名額。其次則是改革龐大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削減地方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控制,放鬆農業用地轉為商業與住宅用地限制,而最重要的是,改採與都市土地類似做法,允許農民直接向開發商出售土地。OECD建議背後的經濟道理很簡單,不過困難在於,處處劍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的核心基礎。
1994年李克強獲頒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指出,政府應該鬆動戶口政策,打破城鄉分割的社會體制,在農村實現就地勞動力移轉,促使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以發展成為中小型城市。2013年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他的第一顆經濟子彈,就是射向戶口制度,意圖推進大陸城鎮化的最後階段。這個19年前李克強「博士」的改革夢想,現在就看19年後的李克強「總理」如何完成?
※ 相關報導:
* 大陸地方債暴增 風險升高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56139.shtml
大陸審計署昨天對地方債務風險發出警告,截至去年底,36個接受調查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增加,達到人民幣3.85兆元(約新台幣18.8兆元),規模較2010年底成長近13%,地方債風險持續升溫。
◆ 新興市場融資 債市成主力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3-06-11 工商時報
金融時報報導,監管規範的改變,促使全球企業在融資上出現結構性位移,其中新興市場企業從債市而來的融資,多達其從銀行集團而來融資的3倍,創下至少是10年來的最大落差。
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總部位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企業,今年第2季向銀行的借款額,僅及其去年同期向銀行借款額之半,但這些企業今年第2季來自債市的融資額,則較去同增加三分之二。
在過去3個月,新興市場企業以各種貨幣發債總額相當於1,227億美元,但它們來自銀行的貸款總額則僅375億美元,創下歷來最大的落差。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銀行承受必須降低風險的監管壓力,因而緊縮對非核心區域的放貸,使得新興市場企業出現日益轉向公開市場融資的趨勢。
摩根大通(JPMorgan)東歐新興債市主管韋勒(Stefan Weiler)說:「許多曾經對新興市場積極放貸的銀行都在抽手。但債市大體上則敞開大門。」 新興市場企業也深受債市借貸成本劇降所吸引,這要歸功於各央行的政策。
根據巴克萊的統計,全球「垃圾級」公司債的平均發債成本,從去年6月時的每年8.2%,已降至每年4.6%。
巴西國營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在5月向國際發債110億美元,創下新興市場企業發債規模的紀錄,而認購投標額突破400億美元,則反應需求熱烈。
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企業發債額大增,以亞洲地區擴增最大,拉美及非洲的擴增則較緩慢,原因是歐洲銀行從亞洲地區的縮手情況最嚴重。
歐元區也有同樣的趨勢,該區企業來自銀行的貸款額,也隨著銀行的縮手而銳減。有人因此預測,長期來看歐洲將會邁向比較美式的企業融資模式,即以市場為基礎。
※ 相關報導:
* 金融整併 財長:不考慮公公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956281.shtml
財經界鼓吹金融整併,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首度表示,「不考慮公公併(公股金融機構互相合併)、不可能民併公(民營金融機構併公股金融機構),但不排斥公併民(公股金融機構併民營金融機構)」。
社論-小心安倍的第三支箭
【本報訊】2013-06-13 工商時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正式揭露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也就是關係著日本長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的「國家成長策略」。這份經濟結構改革的藍圖,在日經指數半年暴漲8成之後的強烈回檔壓力下,被外界批評得體無完膚,特別是日本股市對第三支箭的射出反應冷淡,繼續向下回檔,而日圓兌美元匯價則出現狂升。國際媒體因此紛紛發出「大失所望」的評語,似乎第三支箭一射出就已經失敗。
不過,我們仔細審視安倍所揭露的國家成長戰略,其範圍之廣泛,企圖心之旺盛,堪稱是日本自小泉首相之後,十年來最宏偉的國家戰略規劃。不同於前面二支具有特效藥的箭(財政寬鬆與匯率貶值),第三支箭關係著日本長期的經濟結構轉型,目標是要讓日本與「紐約、倫敦看齊」,成為第一流的國際經濟金融中心。這樣全面的轉型規劃,當然需要時間來落實,最終的成敗,絕對不能以股市投機客短短幾天買賣的漲跌來下定論。
我們更擔心的是,安倍的第三支箭,宣示以全面自由化為改革軸心,不論是經濟特區、農業產銷結構改革、醫生與大學教授聘用的國際化、文創產業外銷、電力市場自由化、基礎建設產業科技化與出口等,這些革新的作為,在在與台灣息息相關,一旦安倍的第三支箭獲得國會同意後快速推動,那麼台灣很可能成為僅次於韓國,淪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二名受害者,這是馬政府與江宜樺內閣不可輕忽的警訊。
日本政府推動經濟特區,可以追溯到小泉擔任日本首相的十年之前,但是當時受到日本官僚體系的阻擋,一直無法發揮應有的成效。此次安倍重新推動經濟特區,一出手就將東京、大阪以及豐田汽車所在的名古屋三個大都會區納入,而且誓言「特區內的公司稅率將大幅調降,而且採用更彈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工規範」。
過去十年,台灣受惠於日本企業外移,接收到一部份的日本企業海外投資。如今日本自己搞免稅、彈性外勞的經濟特區,再加上匯率大幅貶值,台灣對日本企業的吸引力大降,甚至可能反向到日本投資設廠。去年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夏普的投資雖然前功盡棄,但是包括台積電在內,都在評估前進日本投資的可行性。安倍推動自由經濟特區,勢必是台灣政府招商引資的強勁對手。
安倍提出的目標,是創造每年高達70兆日圓、相當於7千億美元或是21兆新台幣的新增民間投資。這個金額聽起來很大,卻只是目前日本企業每年資本支出6千3百億日圓的1.1倍,對日本來說不是太困難的目標。但是國際新增的企業資本支出如果都跑去日本,相對上台灣或者大陸政府的招商,就要喝西北風了。
第三支箭對於「吸引國際人才」也有非常多的著墨。台灣的醫生與醫療體系師承日本,連「白色巨塔」的醫院內鬥爭都學得淋漓盡致,此次安倍誓言要打破日本醫療體系僵化守舊的傳統,開放外國醫師到日本執業、吸引外國醫療體系到日本經營,並且開放網路銷售一般常用藥品,打破藥業既有的藩籬。這項措施對台灣同業具有相當吸引力。
在高等教育方面,安倍要求八所日本頂尖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騰出1千5百個專職教授的正式職缺,在未來三年之內,引進國際一流的教授與研究學者,徹底將日本的頂尖大學推向國際化。三年之內新增1千5百個國際學者,勢必帶給日本頂尖大學高度的衝擊,相關配套措施的執行,也必然讓日本的大學向國際一流學院看齊。安倍不只是引進國際學者,還要修改制度,讓所有想要出國學習的日本學生,都能獲得政府政策的支持。
農業革命也令人震驚,他的目標是將目前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轉型為大型企業主導的企業型農業,要將目前每年4千5百億日圓的農業出口值,在2020年前倍增到一兆日圓(相當於新台幣3千億元)。為此安倍要成立具有公信力的中介公司,專門負責將零散的小農農田,整合後出租給大型農業企業,提升日本農業採取規模化、科技化的模式經營。
安倍第三支箭中關於國家戰略產業改革,除了農業之外,還有醫療體系與能源體系的改革。其中發電廠與輸送電網的分拆,將會創造出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日本的電力產業改革,將會持續帶給僵固、壟斷的台電極為龐大的壓力。
我們看到,安倍正面面對日本產業結構失衡、人口結構老化、基礎服務壟斷與僵化的問題,徹底提出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改革方案。安倍成長策略的格局與企圖心,讓兩個禮拜前才提出不痛不癢13項振興經濟措施的江宜樺內閣,頓時相形遜色。我們可以不斷唱衰日本,但是卻不能忽略到,一旦安倍的經濟改革開始啟動,台灣可能面臨又一波被邊緣化的危機,這是馬政府必須正視的最新挑戰。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工業生產 意外連三月上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0147.shtml
歐元區4月工業生產意外連續第三個月上揚,顯示二戰後最漫長的經濟衰退或許就要結束;英國5月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幅超越預期,就業人口攀升,意味著復甦動能升溫。
◆ 開放第三方支付 考驗政府智慧
【經濟日報╱社論】2013.06.13
非銀行業者是否能夠執行多用途使用儲值業務(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政策演變,凸顯行政院有必要強化政府治理,而金管會要強化如何協助產業發展。上周五網路家庭董事長砲轟金管會不給討論配套方案的空間,就要封鎖非銀行業者經營多用途使用儲值業務。他指出,第三方支付在全球發展蓬勃,包括PayPal、支付寶等全世界的代表業者都屬非銀行業,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銀行業者既有的架構限制,能做出真正的創新服務。現在非洲的第三方支付都發展得很好,該地政府也積極鼓勵,台灣管理者的視野反而不如非洲政府。
被批評不如非洲政府,情何以堪,行政院長在處理會計法覆議案(又是一項政府治理重大缺失)後,馬上於周二邀集財經部會研商後決議,將開放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可承作網路儲值與金流業務,相關部會三個月內完成方案提報行政院會,年底前完成配套。跨部會議協商方向是未來非銀行業辦理第三方支付儲值,一定金額以下由經濟部訂規範、負責管理,一定金額以上則回到銀行體系規範,即金管會堅持的實名帳戶、分戶管理。
報載行政院政務委員居然說,不用專法即可由經濟部讓非銀行業者進行多用途使用的儲值業務,我們要反問的是:「為何悠遊卡要依據電子票證條例向金管會申請多用途使用之儲值業務?」不要忘了,悠遊卡每日加值金額、每次消費金額亦有上限,而且不管是有形的悠遊卡、無形網路,皆是實質相同的道理。而金管會在行政院會議後表示,既然行政院已決定交由經濟部統籌,在「一定金額以下,且經濟部願負責的前提下」,金管會同意開放,令人有點迫於行政院壓力下讓步的感覺。
金管會在之前設定多用途使用的儲值業務,因具有收受存款性質,屬於金融核心業務範疇,認定似太過嚴苛;行政院研商後決議方向,則有可能會埋下未來消費爭端的火種(特別是一定金額以下)。涉及眾人的政策,最重要的是提出多方可接受又可避免未來爭端的方案,這是政府治理重中之重,也是目前行政院所缺乏的。
香港正在尋找多用途使用之儲值業務的治理方案,報載儲值支付業者普遍可接受該方案,立法會議員亦表支持。多用途使用之儲值卡在香港的使用日趨廣泛,截至2012年底共有2,200萬張儲值支付卡,平均每名香港市民持有三張儲值支付卡。在參考過歐盟、英國經驗後,香港金管局在5月下旬發表諮詢文件,建議透過修訂及擴大「結算及交收系統條例」,以涵蓋例如透過手機或電腦網絡帳戶這些不以硬體裝置為基礎的儲值支付產品。
該諮詢文件建議發行儲值支付產品公司(申請人)須遵守11項規定,當中包括必須在香港設立公司、最低資本不得低於港幣2,500萬元;若申請人在香港有「重大市場占有率」,並涉及「龐大的跨境支付服務」,資本額要求可能較高;金管局亦可決定個別儲值支付產品可儲存的價值上限及每日交易限額上限。
銀行業將被視為已獲發行儲值支付產品的資格,而非銀行業發行儲值支付產品須將儲值金額與其他資金分開保存,儲值金額必須提供至少百分百的保障。香港政府亦建議建立零售支付系統指定制度,賦權金管局對重要的非儲值零售支付系統加強監管;若發行人違反規定,監理措施包括暫停營業、撤銷執照、罰款、刑事責任。
我們在此呼籲行政院,不要以鋸箭式的想法,將多用途使用的儲值業務以一定金額為界線、分由不同規範來管理,這是多頭馬車的施政,也是只重眼前的短視作法;行政院可參考香港的作法,以專法將第三方支付業者統一納入同一部會適度管理。如何提出多方可接受又可避免未來爭端的方案,正考驗行政院團隊的施政思維與經驗。
這一波新興股市重挫 還不算股災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6.14
新興股市13日重挫,但原因主要是外國投資人撤資、投入美國資產,因此跌勢並未蔓延到歐美市場,和過去全球股災相較下,這次新興股市重挫在全球引發「災情」相對較小。
股災常是投機造成的泡沫破滅後突然暴跌,引爆恐慌性賣壓,導致全球股市崩跌、市值銳減,是種結合外部事件和群眾行為與心理現象。不過,股災沒有嚴格的數字定義,通常是指全球股市單日或數日累計跌幅超過兩位數。
新興股市13日普遍重挫,原因除新興市場成長展望趨緩,還包括聯準會(Fed)可能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促使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加上美國經濟好轉,資金回流,使美股13日早盤還小漲。
過去的全球股災多是由重大利空觸發,諸如亞洲金融風暴蔓延、911恐怖攻擊和金融海嘯等。這次引發新興市場賣壓的原因之一是Fed可能縮減QE,但市場可能過度誇大這項利空的衝擊,因Fed未來一年仍將收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債券,日銀也已推規模不小QE方案。
※ 相關報導:
* 新興國出招 阻資金外逃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62590.shtml
在投資人自新興市場撤資之際,新興國家紛紛採取阻止資本外流措施,印尼意外升息、印度開放外資投資限制,巴西取消匯市金融交易稅,凸顯新興市場當局如今擔心資本外逃的衝擊,一改先前憂心熱錢流入引發貨幣戰爭。
* 世銀:亞洲面臨升息風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62018.shtml
反映大陸與巴西等新興市場成長減速與歐洲景氣衰退加深,世界銀行(WB)昨天下修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世銀並警告,亞洲接下來將面臨升息風險。
世銀在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2.2%,不如今年1月預估的2.4%和去年的2.3%。開發中經濟體和歐元區成長預測都遭下修,但世銀調高美國和日本成長預估值,顯示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奏效。
* GDP成長率十年平均2% 安倍的第三支箭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3274.shtml
「方針」明列日本今後十年平均名目GDP成長率要達到3%,實質GDP成長率2%。大方向已定,但具體措施大多不見著落,關於如何兼顧經濟復甦與財政重建,也未見明確提示。日本政府要阻止市場對經濟政策期待快速萎縮之勢,似乎還有待努力。
* 虛幻的三箭終究無法持久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62570.shtml
其實,到目前為止,除了貶值救出口以及安倍三箭激勵人心士氣的心理作用之外,前兩箭尚未見到其他具體成效;反倒是民生物資如能源等成本快速拉高,讓薪資未見改善的人民承受更多實質上的痛擊,若干時日之後,民怨恐怕會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這些難以啟齒的作為之外,真正要在基本面上下手的第三箭終於射出,即所謂產業結構改革。但此事談何容易,不僅20年來日本政府已殫精竭慮,用盡一切手段而未見成效;安倍所提出種種空泛、大而無當的想法也曠日廢時、難以期待。因而果然「三而竭」,前面營造的美麗憧憬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欲振乏力;股市大跌,日圓大幅回升,同時日本公債殖利率快速攀升到2%以上。則貶值救出口正要回到原點,出現巨大的反作用力;人心士氣受到的鼓舞也一洩千里。當前兩箭的勢力衰竭,而第三箭前途茫茫,安倍三箭的最終結局豈能樂觀?
* 熱錢外流 陸經濟有可能只保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63714.shtml
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投資策略組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展望中國經濟成長率或「辭八迎六」,未來全面進入六(6%)時代。
* 美歐洽簽自貿協定 法揚言杯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2713.shtml
美國與歐盟即將展開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雙方還未上桌便出現重大障礙。法國政府擔心本國的文化產業遭到好萊塢威脅,堅決表示如果不把電影及數位媒體排除在談判項目之外,法國將動用否決權阻攔談判進行。歐盟各國貿易部長將於十四日召開會議,力求統一口徑。
◆ 財經觀點/朱雲鵬:台灣也要「三支箭」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整理】2013.06.14
日本安倍內閣的「三支箭」氣勢不小,跟安倍這「三支箭」相比,台灣江內閣所提出的13項振興景氣措施,不夠宏觀,且其中有些足以做為「箭」的措施,並沒有特別被強調。我覺得,要讓台灣從「悶經濟」中破繭而出,可優先強化三項措施,就是我所謂的「台灣三支箭」。
第一支箭,政府首先要終結年輕人不敢成家、買不起房子的問題。所有中華民國國民,在一定年齡之下,只要沒有房子,政府就應該提供房子;若有孩子,更須優先提供。
台灣這幾年已蓋了一些合宜住宅,但跟國外比,只能說是「小鼻子小眼睛」。像新加坡的「組屋」,一蓋就是百萬戶;但合宜住宅到現在,好像連10萬戶都還沒達到吧?
沒有政策誘因,建商自然不會有興趣蓋合宜住宅,為鼓勵建商主動積極蓋合宜住宅,政府應提出各種獎勵措施,尤其應多給「容積獎勵」。因為容積獎勵政策所興建的合宜住宅,政府應有一定戶數的分配主導權;蓋越多,政府手中的房子就越多,自然可優先分配給需要的民眾。
第二支箭是積極鼓勵壽險業投入長期照護事業。這也是江內閣的13項振興景氣措施之一,但政府推動力道還是不夠。要知道,發展長照,不是只「獨惠」一個產業,從養老、醫療、觀光、保險都可雨露均霑,影響深遠。
台灣面臨的長期挑戰,其實就是人口老化,但全國上下似乎仍未做好準備。現在很多需要看護的病人,公營照護機構擠不進去,私營機構品質堪憂,可見安養一直是個大問題。我認為,應鼓勵壽險業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想想看,若全台300多個鄉鎮,有100個鄉鎮都蓋了養老村,除了民眾長期看護選擇更多之外,還可發展後續的觀光及醫療事業。
第三支箭是重新討論自由經濟示範區,到底該發展什麼產業。行政院早在去年就推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但一直備受批評,也不見什麼產業搶著要進駐。
我認為,問題出在行政院應先成立示範區服務團,去了解每個縣市到底要什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內容、商品和服務,應該是「由下而上」決定,而不是「由上而下」做決策;若能由各縣市「由下而上」提出建議,政策公布後,朝野應都會支持。
(本文由朱雲鵬口述,記者孫中英整理)
※ 相關報導:
* 吳伯雄:盼成為大陸RCEP夥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62626.shtml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13日在首次「吳習會」中,提出國民黨下階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具體議程,除儘快完成兩岸ECFA後續協商、兩會互設辦事處,還首度提出台灣希望加入由大陸主導的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並推動兩岸簽署教育協議與貨幣互換協議。
* 觀察站/加入RCEP 台灣準備好了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62743.shtml
....面對風起雲湧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台灣再不快馬加鞭跟上,確實會有遭邊緣化的危機,這幾乎已是台灣各界的共識。但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除了積極對外尋求機會外,更為複雜與艱鉅的還是內部準備工作。
面對諸多繁雜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加入TPP或RCEP,台灣迄今除了意願的表達外,迄今仍未見相關主管機關採取具體準備行動的積極作為。RCEP目前參與國家除中國大陸還包括東協十國,以及日本、南韓、印度、澳洲、紐西蘭。
這些成員許多都盛產各類農產品,即便是工業產品,當中不少國家的勞動、土地等生產成本甚至比大陸還低廉。
稅制不公 台灣逼向財政懸崖
【李沃牆】2013-06-14 中國時報
主計總處日前發文表示,明年政府總預算將大砍八%,減幅創歷史新高。台灣財政惡化伊於胡底?由一些數據可看出端倪。
一、政府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由一九九○年的二○%,逐年下降至二○一一年的十二.八%。各級政府歲入淨額占GDP比率亦由同年度的二五.八%降至二○一一年的十六.九%。
二、政府多年來為促進國內外投資,不時修法,提供各種租稅優惠,致使稅基大幅侵蝕,據最新統計,台灣企業繳稅僅占GDP的二.七%,華人區中遠低於大陸、香港。《天下》雜誌調查指出,有廿四家台灣獲利超過百億的上市櫃公司,其實質平均稅率僅九.一%,較一般白領階級的個人所得稅率為低。
三、台灣要成為富人的避稅天堂。幾年前,政府為怕有錢人出走,也讓資金回流台灣,創造稅收,遺產稅與贈與稅率因而由五十%統一降至十%,稅收不增反降。營所稅稅率由廿五%調降至十七%,並沒間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我國廣義的政府債務(公債加借款)於一九九○年為六○八四億元,占GDP十四.五%。政府致力財政改革,但受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各級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又上升,二○一二年廣義政府債務已達六兆九千九百七十五億元,占GDP比率四九.八五%。
舉債對一國的資本形成及經濟成長短期有正面貢獻,但累積到某一個門檻時會影響貨幣政策,甚至引發通貨膨脹;而債務還本付息將造成更多無謂損失,使國家資源配置較無效率,抑制經濟成長。美國、歐元區的歐豬五國、亞洲的日本目前都因債務餘額占GDP比率超過百分之百而明顯拖累經濟成長。
台灣長期以來的綁票式福利、濫開支票結果,無疑已成「稅收小國,福利大國」。就一○二年各項預算支出中,社會福利支出共編列四三八九億(占廿二.六%),高居第一;排列第四的經濟發展支出編列二七二六億元(占十四%,),要透過公部門投資以刺激經濟更為不易,明年又要刪減預算,對經濟發展無疑雪上加霜。
若無法健全稅制、降低富人「合法避稅」機會,訂出符合公平、正義、穩健的「量能課稅」;若一再對企業減稅,難以開源節流,政府財政終將無法維持健全,台灣遲早會掉入財政懸崖。(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稅之惡 誰之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963346.shtml
馬總統上任之初,為了搶救疲弱經濟及吸引資金回流,祭出一連串減稅措施,遺贈稅一降就年損失192億元;通過促產條例延長,稅收一減又是一年150億元;最大宗的營所稅更從25%驟降到17%,流失千億元稅收;再加上其他林林總總減稅優惠,才一年光景,稅改聯盟在馬總統上任周年財稅總體檢,統計減稅金額近2千億元,當時的財政部李述德被冠上「史上最敗家財政部長」之名,此後如影隨形。
◆ 楊志良批馬降稅惠財團 政府沒錢投入醫衛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6.14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今天出席一場民間公共衛生論壇時砲聲隆隆,直言政府若減少醫療費用,「五大皆空恐變成八大皆空」;更罵政府「笨蛋!」,根本的問題是財稅制度不公,政府沒錢。他更抨擊總統馬英九任內降稅降最多,以後國民黨中常會不要再宣讀國父遺囑,因為早就違背三民主義與國父均富的理想,錢都被大財團賺走。
楊志良今天在一場食品安全論壇記者會中,痛批政府財稅制度走偏,造成貧富不均、政府也沒錢建設。他說,台灣投入醫療的費用已經不算多,若要從醫療中拉出一部分出來給公衛預防工作,非常困難。他更提及發生H1N1疫情時,有件很丟臉的事情,政府拍板提供部分民眾預防接種疫苗的經費,但政府卻沒錢,最後只好從莫拉克風災經費中撥一部分經費,除了給災民打預防針,也補助民眾施打。
楊志良說,問題的根源是在於稅制不公,台灣稅制從統李登輝任內開始走偏,到了總統馬英九任內更嚴重,因為降太多稅,錢都被大財團賺走。
他解釋,政府營利事業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甚至希望財團可以增加投資創造機會,但這個方法在國際間已經被證實是行不通的,財團有錢就拿來炒房,擁有帝寶者,一年繳的管理費比繳的稅還多,再去看看帝寶每天晚上根本很少戶數亮燈,就知道是炒房,「現在就等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遲早會崩盤」,台灣在民主國家中已是很爛的國家。
楊志良質疑說,這些道理「我上大一的經濟學就懂,為何財政部或財政委員都不懂?」
◆ 追求向上流動社會 扭轉台灣悶局
【林建山】2013-06-14 中國時報
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台灣社會一味追求平等而鄙棄效率,以致國家經濟一路頹退,已到不能向上看齊「問日本的能不能」,只有向下試探,退化到在亞洲「只贏過巴基斯坦,連斯里蘭卡也不如」的地步。
在人類社會的實務運作演進中,平等與效率永遠都是相對競合的追求:極度平等的社會,就會是一個喪失效率的社會,而愈是高度講求效率的社會,就愈不可能是一個平等的社會。然而,人類社會歷史的莫名弔詭正是,不均等與不平等,才是任何一個經濟社會不斷向前進步、不斷向上推升的重要動力來源。因此,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代表追求高度平等主張的「公平正義」,其相反詞,並非是文詞語意直接的「不公不義」,而應該是體制抉擇關聯的「效率競爭力」;無限上綱公平正義的社會,當然就是一個沒有效率沒有競爭力的社會。
馬英九總統當選連任的二屆任期之初,就信誓旦旦矢言無限上綱以追求「公平正義」的時候,幾可推知,因為沒有選票壓力,馬團隊第二任賡續執政下的台灣,必然會要深陷於無效率無競爭力的泥淖之中。
依現實經驗法則,經濟社會之存在相當程度的不均等或不平等,則基礎物理學之所謂「位差產生流動性的效應」,才會發揮作用;在零位差或等位差情況下,就不會有「動能」的產生。但也必須是流動性向上,經濟社會才會提升進步成長,否則流動性向下,則反而加速經濟社會的退步衰敗。這也就是為什麼發展經濟學中的實證,後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必須是其採取不均等政策且極力追求向上流動的國家,才會是加速經濟社會成長,積極取得正向效果的國家;過去「台灣奇蹟」背後的基本理則,無非也是如此。
「流動性」可以積極向上的驅動力,當然繫於高度市場性的效率與競爭力;在自由競爭市場中,絕大多數的資本、資源、資產、能量,當然祇會流進最富前瞻性價值,最有未來性的社會部門或家戶個體;這也是為什麼正常情境下,「新興高價值優勢產業類項」可以賡續替轉興衰,「有遠見有努力的家戶個人」可以致富發達的理由。在一個活力經濟社會,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甚至是教育部門的優勢高中、優勢大學),乃至於優勢家戶個人的不斷產出,正表示效率競爭力所促進的經濟善性成長;這樣子的競爭發展結果,當然會排擠或重力榨壓弱勢產業、弱勢廠商乃至弱勢家戶個人的既有生存空間;這種演進變化,乃十足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敗的自然現象,並非來自社會的相對侵占剝奪所肇致。特別是,優勢家戶與優勢個人的不斷產出,致使社會貧富差距的加速度拉大,亦是基於相同法則的結果。過去二十多年全球化運動規則下,各個國家社會的貧富差距,祇要跨距不超過六十五倍以上,就都算得是「健康社會」。
今天的台灣,貧富差距的跨距,在公共部門只在三倍左右,民間部門頂多亦不逾十二倍,依全世界標準其實是嚴重偏低的,只稍高於極端共產主義社會而已。但是,台灣的主政當局者,卻早已在整個社會理盲濫情之民粹喧囂鼓動下,惶惶疾急動員關門主義與鎖國保護政策措施,以「仇富反商」打壓阻斷社會能量的向上流動,復以「絕對保障弱勢」將社會流動力量向下拉扯:各個行政部門更分別從租稅、投融資、產業政策、社會福利政策,行政規範,乃至物價管控及資產移轉程序上,以「政府有形之手」極力扞格、干預「市場無形之手」,尤其針對優勢產業、廠商,極力向下拉扯,使之頹退衰落,使彼與所有弱勢劣勢產業、廠商等同或齊同待遇,另一方面亦以同樣方式,抑制優勢家戶、個人的成長發展。其結果,不啻讓整體台灣社會不能向上提升、向上均富,反而是齊步走向均弱、均貧之路;這也使得原本是活力經濟社會的台灣,到今天竟被掐捏變成社會悶、百姓也悶的滯頹困頓現狀。
要扭轉今天的台灣悶局,恐怕也祇有主政當局者,立即變革庶民齊頭意識形態,回歸既往兩蔣國政方略,優先促進社會流動性的向上躍升,厚實國家經濟能量,回頭再來拉拔為數有限的向下緩後弱勢族群,恢復台灣活力經濟的國際社會職能,才不致會讓台灣繼續向下急遽沉淪。(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資金外逃 陸媒稱將刺破房產泡沫
【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2013-06-15 旺報
新興市場爆發熱錢撤離,已引發大陸房產泡沫破裂的擔憂。大陸媒體警告,一旦熱錢大舉撤離中國,房地產泡沫將很快被刺破,進而引發整個經濟金融風險。
熱錢撤離引發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匯市和債市大跌,但對於中國來說,A股市場已經跌無可跌,風險早就釋放。
房地產則不同。由於實體經濟持續不景氣和A股市場跌跌不休,國際資本流入和國內投資導致的貨幣超發,可以說大部分都進入房地產領域,支撐住房地產泡沫久久不能破滅,經濟金融風險也隨之越來越高。
大陸是國際熱錢進入的首選地,雖然資本項目下尚未放開,但其堤壩也基本形同虛設,國際資本大步進入中國淘金,人民幣單邊升值使得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後,坐享豐厚收益。
大陸媒體認為,流入的國際資本和新興市場國家自身投放的貨幣資金,二者交織在一起,使得這些國家出現新一輪的經濟增長,與之相伴的是資產泡沫加劇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然而,依靠超發貨幣和國際短期資本吹起的金融資產泡沫,最終會無情破滅,而國際資本的撤離則往往就是導火線。
※ 相關報導:
* 國銀對中國曝險9129億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5/today-e4.htm
全體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再創新高,今年三月底攀升至三○四.六億美元(約九一二九億新台幣),中國首度擠下美國,成為國銀第二大債務國,且實質上已成為最大風險國家。
中央銀行昨公布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受到兩岸金融開放,國銀陸續前往中國投資影響,國銀三月底對中國跨國國際債權餘額突破三百億美元,季增六十九億美元。
* 歐豬四國 債市恐動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4802.shtml
全球債市最近蒙受重擊,歐洲周邊國家的公債跌幅尤其明顯,投資人擔心央行貨幣刺激措施退場,歐洲經濟可能跟著遭殃。這也代表大家忽略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歐元區的問題尚未解決。
隨著資金洪流自金融市場撤離,更加凸顯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經濟的弱點。投資人擔心,這些國家的公債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震盪。
* 公債殖利率竄升 歐元區危機再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5/today-e9.htm
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措施(QE)退場疑慮掀起全球債市劇烈震盪,重燃原已平靜下來的歐債危機;南歐重債國家近來公債殖利率竄升,希臘、葡萄牙最嚴重,三週來分別上漲兩個及一個百分點,凸顯QE資金潮撤離後困境依舊。分析師直言,歐洲恐無法從債務危機中輕易脫身。
* 經濟學人 批日相安倍改革力道熄火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964783.shtml
為擬定成長策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集顧問團隊,尋求大膽改革就業市場、農業和公司治理等關鍵議題,結果卻令人失望,使英國「經濟學人」以「熄火」(misfire)形容安倍的第三支箭。
◆ 全球貿易結構大洗牌…稻價波動 恐加劇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6.15
全球稻米貿易結構正在改變,長期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泰國因貨幣升值和政策混亂,把龍頭地位拱手讓給印度,非洲和中國則擴大進口。隨著愈來愈多國家參與稻米貿易,稻價波動可能加劇。
日經新聞報導,根據美國農業部,泰國去年稻米出口減少35% 至約700萬噸,比印度的1,025萬噸少,因泰銖匯價先前漲至19年來新高,政府也高價收購稻米,使能出口的稻米減少。印度受惠於2011年稻米豐收,和當局放寬低價稻米的出口限制。
印度將繼續鼓勵出口。該國雖須兼顧國內需求,每年出口仍將維持在約1,000萬噸。位居第二的越南也透過降價提高稻米出口。
尼日去年稻米進口增長33%至340萬噸,躍居最大進口國;非洲國家經濟快速成長,人民購買力上升,使稻米進口大增。由於非洲人口成長比亞洲快,今後可望成為亞洲稻米的主要消費地區。
中國去年稻米進口成長5倍至290萬噸,從第18躍居第二。分析師認為,中國是因國際稻價下跌而擴大進口,未來的進口仍將受國內產量和國際價格影響。
※ 相關報導:
* 大宗農產品 跌到一年新低價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4704.shtml
新興市場貨幣重貶,加深投資人揣測巴西和印尼等國農民可能增加出口,令供應量大增,大宗農產品價格跌至近一年來新低。
◆ 救經濟/大老闆 也學日本加稅吧
【聯合報╱郭永興/文化大學副教授(台北市)】2013.06.15
最近不少國內企業的大老闆,在公開場合喊話政府要學學日本,要貶值新台幣搶救產業發展,或者放出幾支如安倍經濟學三支箭般強而有力的振興經濟政策。
然而,網路鄉民們對於這些大老闆發言,是噓聲多於掌聲,因為台幣一旦貶值,儘管企業出口受益,但是進口物價上揚,將會使老百姓的荷包縮水。
事實上,安倍經濟學在日本有高支持度,是安倍在放出三支箭之前,就已經定調加重富人稅,所以就算日幣貶值,使得日本油電雙漲,平民百姓被扒了一層皮,還是支持政府政策,因為有錢人要被扒更多層皮。
早在今年的一月,日本執政黨聯盟的自民、公民黨與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就已經對未來幾年日本的稅制改革訂出基本方向,那就是富人加稅。三黨協商的最後結果是,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現行的百分之四十,提升到四十五。適用對象為年收三千或五千萬日幣以上的高所得族群(徵收門檻尚未確定)。
此外,超過六億日幣的鉅額遺產最高稅率,從百分之五十提高到五十五。遺產稅的扣除額,也遭到大幅刪減,只剩下原來的四成左右。新稅制實施後,日本的有錢人,不僅生前要繳更多所得稅,死後也會被擠出更多的遺產稅。富人增稅將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然而日本沒有一個大老闆站出來反對加稅。
日本有錢大老闆,甘心(至少表面上)繳納更多的稅金,維持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是因為這些大老闆,把國家社會的未來,看得比自己優渥的私人生活還重要,而這是日本社會維持穩定的重要因素。
以日本二○一○年度所得稅為例,日本社會頂層百分之三,年所得超過兩千萬日幣的「好野人」繳的所得稅,達廿五兆日幣,約占所得稅收入的六成。而年所得超過五千萬日幣的「超級好野人」,只占繳稅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其納稅貢獻卻高達百分之廿七。
其實,台灣社會的「好野人」,對於政府稅收的貢獻還贏過日本。根據台灣政府九十九年度綜合所得稅統計,頂層稅率百分之四十的繳稅家庭,只占所有繳稅家庭的百分之零點六七,但是其繳稅總額超過稅收的百分之四十八。
然台灣好野人對於政府稅收的貢獻,主要是來自高薪受薪階級,至於炒作房地產與金融商品致富的好野人,由於台灣資本利得稅率過低,以及漏洞多,對於台灣的稅收貢獻不大。
過去,台灣還有高稅率的遺產稅,也許可以在好野人世代交替時,促進社會公平。但是馬政府的遺產稅減免之好野人專用德政,讓政府的稅收直直落。我們相信台灣的大老闆,也一如日本的大老闆,重視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勝於自身的財富所得,如張忠謀、郭台銘,就曾向政府建言增收富人稅。
所以當下次台灣的大老闆們,建議政府貶值救產業時,如果也能同時喊出加稅學日本,所得稅最高稅率從百分之四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同時恢復鉅額遺產的高稅率,相信台灣社會不會吝於給這些大老闆熱烈掌聲的。
※ 相關報導:
* 別再讓奢侈稅單打獨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64762.shtml
....房價只升不降,乃是意料之事。因而可知,奢侈稅單線防禦,並不足以捍衛居住正義,要讓房價逐漸趨於合理,尤需房產稅制加入戰局。
....調整稅基的權限握於地方政府之手,中央政府應引導地方逐年調高;在稅基未能接近市價之前,執政者不妨先從稅率著手改革。例如,考慮針對名下擁有超乎合理數量的高房產持有者,課以較高的持有稅。
「多屋」等於「重稅」的代名詞,是為凸顯持有多餘房產的同時,即須面對無可忽視的稅負成本,進而削弱資金競逐不動產暴利的誘惑,對於有心囤房炒作者,則具有懲罰作用。統計顯示,台灣地區由個人持有的房屋總計800萬棟,名下持有一戶者比重高達89.5%,加重多屋族群的房產持有稅負,並不影響正常的住宅購屋需求,更不會對以自住為目的的房產持有人形成加稅負擔。
IMF 籲美QE年底前別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608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3.06.16
國際貨幣基金(IMF)14日調降2014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呼籲聯準會(Fed)至少在年底前維持量化寬鬆(QE)規模不變,且須謹慎研擬退場機制,以免擾亂金融市場。
IMF發布美國經濟年度評估報告,維持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在1.9%不變,這已將政府減支估計可能使經濟成長率因此短少1.75個百分點納入考量。
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則從4月初估的3%降至2.7%,反映自動減支機制對經濟產出造成的影響。
IMF批評美國的減赤措施「設計不良,而且實施得太過匆促」,建議美國國會取消850億美元的減支措施,並以較長期的社福計畫縮減措施取而代之。
即使財政預算角力引發逆風,IMF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已有進展、更經得起考驗。房價與營建業活動正在復甦,家庭資產負債表增強,勞動市場環境也好轉。
不過,IMF總經理拉加德說:「基於產出缺口仍大、成長疲弱與通膨可望合乎預期,目前沒必要急著讓貨幣寬鬆退場。」她認為美國經濟完全復甦仍有漫長路要走,聯準會應該讓寬鬆水龍頭持續開著。
IMF預期聯準會將維持購債計畫到今年底,並且在明年「緩緩地」降低規模。
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意在透過收購債券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經濟成長,雖然IMF曾警告寬鬆將引發新的金融問題,但認為對經濟的利大於弊。
IMF說,即使聯準會有許多工具可運用於寬鬆退場,但要扭轉空前低利率與每月規模850億美元購債計畫的現行政策,將面臨嚴峻考驗。
IMF認為聯準會應向市場傳遞清楚訊息,「退場機制的有效溝通與時間點的謹慎拿捏,是降低長期利率在(量化寬鬆)快要退場時突然變動與利率劇烈波動風險的關鍵。」
IMF報告指出,寬鬆退場可能對全球帶來負面效應,包括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升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等。
拉加德說:「溝通是監控市場期望、降低不確定性的關鍵,未來幾周與幾個月應會看到這一點。」
IMF表示,對借貸成本可能走高的預期,引發全球資本流動轉向,尤其顯著的是資金紛紛撤離新興市場。
※ 相關報導:
* 南韓積極擴大FTA 瞄準中亞和中東地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6081.shtml
南韓政府宣布以務實為導向的新貿易政策。除了繼續與多個國家談判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外,同時將彈性地與他國達成各種不同形式的貿易協議,推動南韓與資源豐富或科技先進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初期將以中亞及中東國家為目標。
* 融資劇降 債台高築銀行都怕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61600197.html
從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甚至連大陸國家審計署的統計數字都顯示,大陸地方債務惡化情況已相當嚴重。從幾家主要商業銀行的地方政府項目融資大幅下滑,更可明顯感受地方債台高築到連銀行都怕。
* 金融業擴張 要帶動產業經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66157.shtml
事實上金融業占GDP的比重並不是愈大愈好。金融業是有高風險且可能造成經濟不安定的產業,各國卻仍重視金融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業所具有之幫助產業發展和經濟運轉的各種重要功能。我國金融業產值及其占GDP比重下降的嚴重性並不在於其下降本身,而在於它可能反映了金融業上述正面功能的下降,而我們的對策也應是設法提升上述功能,不是只要增加金融業產值就好。
◆ Q3可開辦…線上儲值購物 最低儲1萬元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3.06.16
攸關我國網路產業發展的線上儲值交易,最快第三季開辦,但到底要先「儲」多少錢才能線上購物?金管會指示銀行公會規劃方案出爐,消費者最低要先「儲」一萬元,才能進行線上購物。
根據銀行公會規劃,未來線上儲值及交易門檻,依民眾開戶時提供的身分認證條件「強度」,分高、中、低風險三等級;消費者若只提供「電子信箱郵址或手機號碼」確認身分,認證強度最弱,屬於高風險,開戶時最多只能儲值一萬元,線上購物單筆交易限額三千元。
若民眾願提供信用卡帳戶,加強身分認證,風險等級屬於中級,線上儲值金額可拉高到十萬元,線上單筆交易限額為三萬元;若提供金融卡密碼或自然人憑證做身分確認,這類憑證「具有不可否認性」,被銀行認定風險最低,儲值上限可拉高到廿萬元,單筆交易限額則提高到五萬元。
銀行也表示,目前網購平均交易金額僅一千元左右,一萬元儲值上限應綽綽有餘;且儲值帳戶屬活儲戶,活儲利率僅百分之零點二到零點三,多數消費者不會放超過十萬元在活儲帳戶中。
銀行公會表示,線上開戶儲值及交易門檻規畫已送金管會,但因業者系統須配合調整,估計今年第三季至年底前應可推出。金管會已准許玉山、第一、永豐、中國信託商銀及郵局等五家機構可承做「網路代收代付(即第三方)業務」。
銀行局表示,除上述銀行可提供民眾進行線上開戶儲值業務外,「非銀行」的第三方業者也可與這些銀行合作,提供線上儲值服務,像歐買尬就打算與玉山銀行合作。
至於有「非銀行」第三方業者想爭取經營網路儲值業務,金管會還是強調,「涉及金流」都應回歸銀行體系,但若經濟部願負責「一定金額」以下的儲值帳戶業務及監管,金管會尊重跨部會協調結果。
林中斌/資本主義尚有未來嗎?
【聯合報╱林中斌】2013.06.17
自私自利不是壞事。
在自由市場裡,如果每人自顧賺錢,社會整體會因而受益,因為有隻「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會自動照顧大家邁向富足。
這是資本主義宗師亞當史密斯兩百多年前大作《國富論》中的名言。
○八年世界金融危機衝擊全球後,大家都慘兮兮。然而「看不見的手」依然看不見。
之後,主張資本主義的學者參加會議都低頭不語。近年來,最時髦的學術會議題目是:資本主義尚有未來嗎?(Can capitalism survive ?)
時光回流到一百年前。那時流行的是社會主義思潮:「資本主義帶來社會不均,富人愈富,窮人愈窮。」不只中共開國元勳如毛澤東、周恩來是信徒。連國父都受影響,而把「節制資本平均地權」納入民生主義。
九○年,蘇聯東歐解體。共產主義—或極端社會主義—七十年的實驗失敗了。資本主義大勝,流行的思潮是「人生而不平等,讓聰明的人多賺錢,才會釋放社會的活力,使整體經濟蓬勃成長。」這也是美國人一向的信念。
美國是資本主義大本營。正如第卅任總統柯立芝說:「美國人的要事就是生意。」(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除了富足以外,美國令人羨慕的還有無窮的機會。林肯一介平民可當上總統,卡內基窮光蛋移民可成巨富。美國的富人和貧民都是少數,中產階級人最多,因而穩定了社會。
然而今天,這一切都變了。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美國成為兩極化的社會:只有少數富人,和多數的窮人。差距在擴大。
從七九年至○七年,美國人收入增加多少?屬下五分之一的窮人,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六,屬上五分之一的富人,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五,屬最上層百分之一的巨富,所得增加百分之兩百八十一!而且美國窮人致富的機會已降為世界第八位,低於北歐、西歐及加拿大七國。
資本主義原來說:經濟成長下,一定會貧富不均。不均是必要之惡,也是成長的代價。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貧富極端不均會限制經濟成長!因為「一位億萬富翁能買多少豪華遊艇?」只靠少數有錢人購物,整體消費會萎縮,經濟成長便下降。紐約New School教授David Howell比較美國和瑞典發現這是真的。瑞典對富人課稅比美國重,因而限制貧富不均,但它成長高於美國。
加拿大Dalhousie大學Lars Osberg教授比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有類似發現。
此外,他和芝加哥大學的Raghuram Rajan教授點出資本主義另兩項危機:金融波動和社會不安。
少數人有錢,多數人不夠,導致兩個結果。一、政府必須借錢給多數人,國家財務變脆弱,引發信貸危機。二、社會裡多數人吃虧,抗議動亂跟著來。
根據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Charles Murray博士一二年出版的書《斷裂》(Coming Apart),美國社會已斷成兩塊,中間隔了鴻溝。少數的上族群,收入高、離婚率低、教育程度和就業率高、上教堂比率高。多數的下族群剛好相反。兩族群之間缺少往來,缺乏同情。這是政治和社會災難的前兆。
美國天主教大學Jerry Muller教授今年三月在「外交事物」季刊發表「資本主義與不均」提出解決之道:有錢的人要割捨所得換取社會的穩定。
拯救資本主義要靠同情心。其實,亞當史密斯自認為他兩本大作中《道德情操》優於《國富論》,而前者的中心思想就是「同情心」。
(作者為獲UCLA企管碩士後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兼任財務分析師,現為退休國際關係及戰略教授)
◆ Fed貨幣政策 市場估將緊縮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十六日電】2013.06.17
美國聯準會(Fed)預定本周開例行會議,勢必討論是否澄清量化寬鬆(QE)的退場策略以及零利率。但無論聯準會想不想,市場預期都將邁向貨幣緊縮。
貨幣情勢確實正在緊縮,技術圖表顯示,市場預期的聯邦資金利率--聯準會設定目前到2016年的短期基準利率目標--在過去一個月大幅攀升,但今年初幾乎沒變。
市場上個月原本預期,聯邦資金利率在2016年4月將為0.75%,但如今預期值攀升到1.15%。由於利率設定的增額為0.25個百分點,代表有60%的機率攀升到1.25%,40%的機率攀升到1%。
短時間這樣的緊縮很可觀:預期利率平均攀升40%。利率上揚的時程提早八個月。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最強大的影響在預期心理。這項改變值得注意,因為貨幣策略很久沒有明顯改變。聯準會官員一直堅稱,他們對「逐漸收回」的解釋不代表新政策,但市場顯然不買帳。
或許市場如今預期,聯準會將更快調升利率,因過去一個月的經濟展望明顯轉佳。但後者證據還不充分:股市和其他領先指標仍持平,經濟預測專家沒改變看法。
本特利大學經濟學家桑默納說:「情況可能兩者皆是,貨幣政策有點緊縮,經濟稍微轉強。但我還是傾向市場的觀點:聯準會可能比他們原本想要的更加緊縮。」
最可能的解釋是,對於5月22日的會議記錄和柏南克同一天出席國會作證的證詞,市場解讀是比原先預想更快緊縮。
長期放款利率反映短期利率總和。因此,聯準會的利率期貨數據可能暗示,真正推升公債與抵押債券殖利率的是預期貨幣緊縮、而非經濟成長。
※ 相關報導:
* 外資賣超美債 5月加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7624.shtml
美國經濟成長和房市出現升溫跡象,投資人紛紛把資金從債市轉移到股市等資產,外資4月賣超的美國長天期公債創空前新高,而且5月有加速之勢。
* 全球築牆 防堵跨國逃漏稅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1700126.html
全球防堵跨國逃漏稅熱潮方興未艾,在主辦國英國大力鼓吹之下,本周一展開的8大工業國(G8)高峰會打擊全球跨國逃漏稅列為重大議題;南韓周日也宣布加入全球行列,加強查緝企業跨國交易。....自從美國肥咖條款(FATCA)上路後,各國開始傾向嚴加懲治逃漏稅,但多數民間團體仍不看好G8高峰會提出具體對策,頂多只是發表強烈宣言。
◆ 觀察站/保障消費者 第三方支付草率不得
【經濟日報╱記者 邱金蘭】2013.06.17
行政院裁示由經濟部對非金融業第三方支付業者做儲值業務訂定規範,是否立法或修法引發各界爭論。由於儲值涉及市場管理及交易買賣雙方權益,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才能確保消費者權益,制度的建立不宜草率。
銀行法第29條規定,非銀行不得經營存款業務,儲值具有存款性質;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則允許符合條件者申請發行多用途儲值卡。
經濟部如果不另立專法或修法,僅以行政命令或訂辦法方式來規範非金融業支付業者做儲值業務,恐怕會有銀行法第29條適用上疑慮。
違反銀行法第29條涉及的是刑責,適法性若不解決,在缺乏法律依據下,未來業者若被人檢舉違反此規定時,誰敢保證法官會不會依經濟部的行政命令作出判決。
即使是修改電子票證條例,比照交通運輸使用,將電子商務排除在電子票證條例規範外,因電子商務是多種用途的支付,不像交通運輸性質單純,若不視為多用途支付,恐怕也會有爭議。
且若排除後,對發行者的管理、消費者權益的維護等,還是需要另尋法據,否則一旦發行者違規,或消費者對儲值款項處理有糾紛時,要引用哪條法律規定處分業者?消費者權益又要如何確保?
涉及人民財產等重大權利義務事項,還是須有法源做依據。開放非金融業支付業者做儲值,在國內是一項新制度的建立,政府不能急就章,務必要做好妥善規範後,才能讓新制度上路。
※ 相關報導:
* 第三方支付業務應由金管會主管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67579.shtml
....綜觀國際第三方支付產業的發展,台灣也應該讓非金融產業經營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根據報載網路家庭公司曾經成立子公司,依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向金管會申請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金管會也接受申請,唯最後予以否決。若如上所言,則過去台灣第三方支付業務之法規依據是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而主管機關是金管會。只是由於金管會過於保守,趕不上商業型態的演進,因此行政院另闢開放途徑。
行政院目前仍維持第三方支付業務傾向由經部主管,且一直強調要儘快讓業者營運,從完善行政治理角度必須再斟酌。....經濟部主要業務著重產業、科技、貿易發展政策,對公司只採登記制之極低度管理,對第三方支付業務,若無專法規範,則未來業者林立並在浩瀚的網路世界招攬儲值,屆時很容易有儲值金額爭議、洗錢疑慮、消費紛爭、個資外洩之虞。
....台灣原本就有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可以規範類似儲值業務,若新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時,無專法而由經濟部低度管理,則是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而且易生弊端。我們在此呼籲行政院可依目前的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要求金管會設計可讓非金融業者經營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適度規範。
歐、美 為何還需一紙自貿協定?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3.06.18
著眼商機 展現開放市場
歐美之間經貿關係緊密,大西洋兩岸之間每天流動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額超過20億歐元,歐洲和美國金融機構各自持有對方領域內的股票將近2兆歐元,為何還需要談自貿協定?
歐盟駐美代表團團長迪艾美達17日在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部落格指出,歐美談自貿的第一個原因是,雙方貿易還有很大發展潛力。雖然歐美間的關稅不高,平均只有4%左右,如果免關稅,企業可以節省龐大金額,把錢拿來再投資。某些汽車組件可能越過大西洋兩次,第一次是零件,第二次是成品,每次飄洋過海都要課稅。
但關稅還算小事,自貿協定謀議的是更大商機,包括服務業和政府採購。相關商機的最大障礙是歐美對技術規格、標準、認證各有一套法規,重複檢驗、認證的成本等於使每項產品被多課10%到20%的關稅。
例如,歐美對汽車安全都很重視,但技術規範不統一,所以汽車廠想同時在歐美市場行銷的話,要重複接受測試、認證,而且常需增加或更換某些零件,以符合某岸的規定,這些都要花時間和金錢。假如歐美統一汽車安全技術標準,廠商和主管單位都能省時省錢,消費者也能因成本降低獲益。
其次,歐美貿易額約占全球貿易三分之一、比重高居第一,歐美標準整合,可當做全球統一標準的基礎。假設全球標準統一,歐美廠商生產更方便,不會因為遵守各國標準而使成本上升。
歐美受金融風暴重創後尚未復原,姑且不論自貿協定可使歐盟境內國內生產毛額 (GDP)每年成長0.5%到1%,自貿協定可向全球展現,歐美在經濟欠佳的環境下,仍希望開放市場、不願採取保護主義,國際經濟秩序仍然穩固。
※ 相關報導:
* 歐盟、美國自貿協定談判 啟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70631.shtml
八國集團(G8)峰會17日起在英國北愛爾蘭恩尼斯其倫鎮附近的羅爾恩湖畔高爾夫渡假村舉行,歐盟和美國在峰會前宣布,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 憂美QE退場 美元歐元避險寵兒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1800155.html
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的疑慮近來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日股與新興市場債券同步大跌,資金一方面湧向經濟基本面與利率面看升的美元,同時也轉進受惠於債務危機逐漸平息的歐元,這2大全球儲備貨幣明顯成為當前投資人最想停泊的避風港。
◆ 社論-明年預算左支右絀的原因與解決之道
【本報訊】2013-06-18 工商時報
行政院目前正在籌編明年度的預算,這筆預算該如何分配是門大學問,依法這塊預算大餅是由主計總處來分配,而其中有關重大公共建設的預算則交由經建會先行審議。近年由於國庫空虛,主計總處核列給經建會的預算連年遞減,粥少僧多,預算難編,上週經建會終於忍不住要主計總處回歸「零基預算」,審視外在變化重新進行預算的分配。
我國財政收入無法因應支出由來已久,過去幾年之所以沒有引起部會之間的爭議,皆是拜特別預算之賜,例如五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四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預算、八年八百億治水特別預算等等。特別預算的財源悉數舉債而得,長期為之,雖可讓公共建設有錢可用,但也會讓國債扶搖直上。在歐債危機席捲全球之際,近年沒人敢提特別預算,而少了特別預算,我國財政又被打回原形,左支右絀的處境年甚一年。
今天我國財政困境根本原因在收入不足,而收入不足的原因則來自稅收停滯。依財政部統計,我國民國96年的稅收1兆7千多億元,而到101年我國的稅收依然是1兆7千多億元,期間我國的生產毛額(GDP)已由12.9兆元增至14.0兆元,顯示這些年的經濟成長並沒有為國庫挹注更多的稅收。
經濟成長理應為國庫帶來豐富的稅收,尤其各國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大多採累進稅,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非但會成長,而且其成長幅度也應該高於經濟成長;換言之,賦稅的彈性應該大於一才是。但近年我國賦稅彈性莫說大於一,連等於一都辦不到,長期以來經常是小於一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稅收占GDP的比率連年下滑,由民國81年的18.6%降至101年的12.8%,幾乎已是全球最低。
這項數字稱為賦稅負擔率,台灣果然是世界最低嗎?確實如此,一向被認為賦稅最輕的星、港,該比率仍達14.1%,南韓也達19.8%、日本16.3%、美國19.4%,至於德、法等歐洲全數在20%以上。以台灣的GDP在去年達14兆元推計,提升一個百分點足以讓國庫增加1,400億元的稅收,不用到韓國的水準,只要能到日本的16.3%,台灣一年即可增加約5,000億元的稅收。有了這筆稅收,財政自然寬裕許多,不致出現今天預算東挪西挪、捉襟見肘的處境。
台灣今天稅收難以隨經濟成長而適度增加,係選舉政治下朝野競開減稅支票所致。這二十年來不但促產條例大開減稅之門,復以兩稅合一、土增稅率調降、營所稅率降3成、遺贈稅率降8成。如此減稅,難怪經濟成長無法帶動稅收成長,難怪台灣的賦稅負擔率比港、星還低,難怪只要不舉債政府預算就編不下去。
台灣今天的財政本不應該如此困絀,這全是政治人物便宜行事、見風轉舵、缺乏遠見的作為所致。當輿論期許當局從社會正義的眼光調整稅制,內閣就大張旗鼓開徵奢侈稅、證所稅;可是一旦有人把景氣走緩的罪名歸之於奢侈稅、證所稅,當局馬上轉向,其缺乏理想與遠見,由此可見。台灣的賦稅負擔率過低說明賦稅結構大有問題,這個扭曲的結構若不加以修正,左支右絀的處境必然逐年加劇,未來即使經濟成長也救不了財政困境,屆時又得舉債,長此以往,欲求不重蹈歐債危機,庶幾不可能也。
當然,財政會土崩瓦解除了源於不當的稅制之外,浮濫的支出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是何以日前經建會高層官員會籲請主計總處回歸零基預算(zero-base budgeting)。零基預算的觀念源於全球能源危機的1970年代,主要就是讓預算的編列從零開始,一切預算的分配從起跑線重新評估。這樣的編列方式可以有效管控浮濫支出,讓預算的每塊錢花在刀口上。
傳統預算編列都是以前一年的預算書為藍本,對於已在執行的支出,新年度往往會理所當然地繼續執行。這種漠視外在情勢變化所進行的預算分配,經常會讓一些迫在眉睫的政務找不到錢,而許多可有可無,甚至是極度浪費的預算卻一直編下去。最近媒體報導空軍屏東基地每天預備兩千多人份的伙食,但平均僅七、八百人用餐,未食用的食物全數倒掉,如此行徑完全沒把錢當錢用,預算分配的不當,莫此為甚。對照這種浪費與公共建設找不到錢,何等諷刺,如果主計總處能早些落實零基預算,何來此種浪費?
主計總處從三十年前的主計長周宏濤到十多年前的主計長汪錕,皆一再倡議零基預算,1995年汪錕在全國主計業務檢討會上強調要推動中長程預算制度,並精進零基預算精神,進一步研究改良預算制度,以達成「花一文錢,收到一文錢效果」的境界。但看看這十年來蚊子館、蚊子馬路以及空軍如此浪費國家預算,顯示這三十年來的零基預算已然淪為空談。
我們認為要解決當前財政困境,稅制改革雖是根本,但僅改善稅制是不夠的,必須同時檢討浮濫的支出。決策當局必須明白,財政為庶政之母,若不改革稅制以充實財政收入、若不落實零基預算以革除浪費歪風,台灣不僅財政會垮,經濟也將加速沉淪。
圍堵中國、亞洲 歐美展開自貿談判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3.06.19
歐、美雙方即將展開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協定(TTIP)」談判,目標不但在於促進雙方的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更重要的則是圍堵中國大陸、印度乃至整個亞洲的崛起,在戰略上的意義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將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紐約時報指出,歐盟飽受歐債危機重創之後,愈來愈認為要想與亞洲的成長勢頭抗衡,最佳方法就是與美國建立更堅強的夥伴關係,而美國本身也對來自大陸的競爭相當擔憂。
對歐洲而言,TTIP可以用來反制中國大陸及印度經濟的崛起。歐、美若能締造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則雙方在產品的技術規格、標準及認證上便能趨於一致,不須重複檢驗及認證,節省下來的成本,相當於讓少課百分之十到廿的關稅。不僅廠商和主管機關都能省時、省事、省錢,而且消費者也能因為業者的成本降低而受益。
雙方不僅在貿易與經濟方面將因而受益,更重要的則是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實際上已經失敗,因此美國與歐盟如果能達成TTIP,便可能會為其他國家奠定貿易相關法規的基礎。歐、美的標準整合,就可作為全球統一標準的基礎;一旦全球因此而達成一致的標準,歐美廠商的生產也將更具競爭力。
不僅貿易如此,投資的重要性更高。美國在歐洲的投資額比在亞洲多出三倍,而歐盟在美國的投資額也比在印度及大陸的總投資額多八倍;達成TTIP後,歐、美間的投資障礙必然降低,因此北京對TTIP的顧慮尤深。
【編譯任中原/報導】美國與歐盟已宣布將從七月八日起展開「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協定(TTIP)」談判,以締造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歐盟內部意見分歧,尤其是法國堅持將影音產業排除在外,加上美、歐之間的法規差異及利益衝突,專家預料談判過程將十分艱辛。
美國加上歐盟,經濟規模接近全世界之半,總貿易額約占全球三分之一。據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估計,TTIP若能達成,歐盟國民生產毛額(GDP)一年將可增加一千一百九十億歐元,美國將增加九百五十億歐元。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指出,預估未來長期間美國的人均GDP將因TTIP而增加百分之十三,而歐盟則增加百分之五。十七日召開的八大工業國家(G8)高峰會議上,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這是一個世代的獎賞,我們決心要緊緊掌握住。」
◆ 勞退勞保基金 5月大虧42億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2013.06.19
受美國聯準會可能提前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影響,5月下旬全球債市大跌,連帶衝擊國內勞保、勞退兩大基金收益下滑,5月出現今年以來首度單月虧損,合計大虧約42億元;所幸今年來仍雙雙維持正報酬,只是6月股市走跌,兩大基金收益可能進一步縮水。
勞保基金昨(18)日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止,累計基金規模達4,856億元,年度累計收益146億餘元,較4月底減少約23億元,累計收益率3.14%,也較4月底時的3.63%下滑。
勞保局表示,原本5月全球股市走揚,但下旬因美國聯準會釋出可能縮減QE訊息影響,歐美股市、日股乃至新興市場股市都出現回檔,不過,勞保基金國內外股票投資仍呈現正數,單月分別獲利近8億、5億元,但債券利率上揚,導致債券價格下滑,衝擊勞保基金帳面價值。
由於QE可能退場疑慮持續衝擊全球股市,本月以來跌多於漲,台股更一度跌破8,000點大關,衝擊基金收益可能進一步下滑。勞保局官員表示,證所稅修正案若可於立法院順利過關,加上除權息行情啟動,台股將有所表現,有利於勞保基金收益。
至於勞退基金投資收益,今年5月底止,勞退新舊制整體收益數為503.6億元,較4月底縮水約19億元,收益率也由3.5%略降至3.35%。
其中,勞退新制基金收益數313.8億元,收益率3.39%,舊制基金收益數189.8億元,收益率3.3%。
◆ 失業、工作累…日年輕人自殺率增
【黃菁菁/東京十八日電】2013-06-19 中國時報
日本政府公布最新《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二○一二年日本中高年齡層的自殺率有降低的傾向,但二十多歲年輕人自殺率卻不減反升,主要理由是工作勞累和就業困難。
此外,日本政府十八日公布的《兒童.年輕人白皮書》指出,去年十五至卅四歲的無業遊民比前一年度增加三萬人,達六十三萬人,這是一九九六年統計以來最高的一次。
日本內閣會議十八日通過的二○一三年版《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日本去年自殺死亡人數為二萬七千八百五十八人,是十五年來首次低於三萬人。
根據警察廳調查,二○○七年以後,廿多歲自殺理由以工作疲勞和就業失敗最顯著,因就業失敗自殺的年輕人,○七年有六十人,二○一二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九人。因升學煩惱自殺者二○○七年為六十五人,二○一二年增加到九十三人。
《自殺對策白皮書》分析指出,廿多歲的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因環境嚴苛,職場人際關係不好等問題而自殺的也有增加傾向,應儘早針對年輕族群,實施有效的防止自殺對策。
此外,內閣會議十八日通過的《兒童.年輕人白皮書》指出,去年調查十五至卅四歲年輕人就業發現,不工作、不上學也不做家事比前一年度增加三萬人,約六十三萬人,占同年齡層二.三%。這些無業遊民不工作的理由有,在學校以外的地方繼續學習或準備考檢定資格、生病、受傷、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沒自信等。白皮書建議,厚生勞動省應擴充「年輕人支援中心」業務,加強輔導就業、自立。
法人:QE縮手 有半年反應期
【聯合晚報╱記者吳瑞菁/台北報導】2013.06.20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一席話「倘若經濟持續好轉,一如聯準會預期,聯準會可能在今年稍後開始減碼債券收購計畫,並於明年中退場。」此番話被市場解讀為美國QE在今年年底前縮減規模,明年中正式退場。專家認為,到年底還有半年的反應期,從5月以來美國聯準會一直在釋放相關訊息,亞股今日都出現跌勢,短期影響再現。台股是否能有好的反應,目前先觀察籌碼面融資的減少情形。
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從柏南克小心翼翼的談話看來,美國聯準會在QE的縮手不會那麼迅速,主要還是要看QE退場的前提,就是美國經濟與失業率控制的情況而定。儲祥生認為,市場不用太過度反應美國QE退場的效應,至少到今年底還有半年的時間才縮減額度,位處亞洲股市的台股是否能有好的反應,可以先觀察籌碼面融資的減少情形。
瀚亞投資表示,美國QE退場,將帶動資金回到美國市場,前二次QE實施結束後股市表現裡,以亞洲股市的東協市場表現最佳,不過,美國QE3將在明年中正式退場的發言也對亞洲股市的東協起了不小作用,今天上午泰國股市、菲律賓股市以及印尼股市跌勢都不輕,跌勢都在2%以上。
觀察過去QE1與QE2實施結束後全球股市表現,結束後股市還能上揚的,尤以亞洲股市表現最好,QE1結束後,東協市場的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韓國等都呈上揚格局,漲幅1.7%~14.6%不等,QE2結束後股市上揚的除了有東協國家外,美國、墨西哥及歐洲的瑞士也入列,漲幅也有3%~22%。
※ 相關報導:
* Fed決策會議聲明 維持利率不變等五重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5102.shtml
1.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2.每月買債規模850億美元不變
3.經濟展望風險減弱
4.多數委員預測,2014年底前失業率降至6.5~6.8%
5.多數委員認為,2014年後首度升息。
* 華爾街分析師 帶頭唱空人民幣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62000485.html
隨海外資金流入減少以及大陸經濟趨緩,華爾街銀行頂尖的外匯策略師正建議投資人賣出人民幣。他們的理由是,美國國債的殖利率正在攀升,一旦熱衷人民幣套利的熱錢撤離,人民幣匯率就會「翻臉不認人」,由升轉貶。
* 大陸房價連續狂飆 吹大泡沫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3062000446.html
從6月18日公布的2013年5月分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來看,大陸住房市場價格已經連續上漲13個月了。住房市場價格不僅上漲,而且在快速上漲;不僅一手房市場價格在快速上漲,二手房市場的價格也在快速上漲。比如新房銷售的價格,環比上漲最高的城市達2.9%(年化率為達35%以上),同比上漲最高的城市達到15.5%。如果國內住房市場的價格繼續上漲,那只能把未來中國經濟推向全面衰退的不歸路。
◆ 讓利成癮
【聯合報╱黑白集】2013.06.20
兩岸兩會明天在上海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海基會說,台灣爭取到的大陸開放項目,高達八十三%是高於或等於大陸與香港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並約有八十項優於大陸對世貿組織(WTO)的承諾。
這個消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是因爭取到較大的利益,無論如何都是好事;然而,憂則因為這種不對稱的「讓利」關係,對台灣經貿的自由化、開放化與全球化卻是背道而馳,恐怕不利於台灣經貿體質的強化與轉型。
台灣必須在經貿上更加自由開放,最後則以邁向「經貿自由島」為歸趨。但近幾年來,兩岸經貿關係快速發展,且以傾斜的「讓利」為特色;這除了有使台灣過度依賴大陸的顧慮,最大隱憂是在因此將使台灣更難通過自由貿易的終極考驗。
比如說,台灣也想參與TPP或RCEP,但以這種只想要別人「讓利」的體質與心態,如何有資格跨過公平對等的門檻?
其實,大陸的讓利也不是空白支票。新任海協會長陳德銘上月接見聯合報系訪問團時說:「比如農產品,至少對一些台灣自己不生產,且已對其他國家開放的農產品項目,就該開放大陸相同產品進口。」他甚至說:「台灣總要給一點點吧?我背後也有十三億人要去說服啊!」
兩岸經貿關係有其政治性,但台灣如果想成為面對TPP或RCEP等國際經貿組織的「經貿自由島」,則必須錘煉出與別人有取有予、平起平坐的能耐。否則,若對北京的「讓利」吃上了癮,得了軟骨症的台灣恐怕就很難走出去了。
※ 相關報導:
* 兩岸服貿協議明簽署 電子商務是亮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7975877.shtml
大陸事務高層官員指出,協議最大亮點在於電子商務與金融部分,尤其電子商務爭取到由台灣的業者具實質掌控權的公司,可在福建經營電子商務業務,大陸所有的網友都可以連結到這個網站購買各式貨品,這是至今大陸未曾開放給任何境外業者的待遇。
* 中國首張電子營業執照 東莞發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7974946.shtml
廣東東莞市政府前天在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東莞市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平台啟動儀式,並發出中國首張電子營業執照,標誌該市電子政務建設邁向新階段,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又取得新突破。
◆ 逃稅~義大利全民運動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米蘭19日電】2013.06.20
一般總認為逃稅是豪商巨賈的專利,在義大利則是全民運動,從打零工、看病或喝杯咖啡都有稅可逃,被逮到逃稅的名流也不乏其人,從名演員蘇菲亞羅蘭、足球巨星馬拉度納、已故男高音帕華洛帝以至前總理貝魯斯柯尼,都曾因被抓到逃稅而成為矚目焦點。
根據估計,義大利每年逃稅金額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如果這些損失的稅額能夠追回,義大利高達2兆歐元的債務便能迎刃而解。除了19日剛被判刑的著名設計師搭檔Dolce & Gabbana之外,以下還有幾個赫赫有名的逃稅案:
●前總理貝魯斯柯尼涉及稅務詐欺,去年遭判四年徒刑、五年不得服公職,今年5月上訴法院仍支持這項裁決。貝魯斯柯尼否認這些指控,宣稱法院的論證「超現實」,準備上訴。
●阿根廷籍的足球明星馬拉度納1984-91年間在義大利踢球,他被控這段期間逃稅3700萬歐元,他後來拍賣一枚鑽石耳環來協助支付稅款。鑽戒的價值估計是5500歐元,但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賣到2.5萬歐元。義大利稅務局說,拍賣的所得和他的欠稅相比,有如滄海一粟,但至少對那些逃稅的名人是個警告。
●男高音帕華洛帝被義大利財政部查出逃稅,他辯稱他的住所設籍在蒙地卡羅,但未獲採信,2000年與財政部達成妥協,支付了近250億里拉 (約923萬歐元)的稅款。
●義大利法庭1970年裁定得過奧斯卡獎的蘇菲亞羅蘭逃漏稅,短報500萬里拉的所得 (約合5460歐元),當時她仍住在外國。1982年她決定返國服刑,她從日內瓦飛到羅馬,一下機就被逮捕,在拿坡里北邊的監獄裡關了17天。
※ 相關報導:
* D&G創辦人逃稅80億 判20個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75741.shtml
義大利米蘭法庭19日判決,知名服裝品牌D&G兩位創辦人多爾切與葛巴納逃漏稅,總額高達2億歐元 (新台幣約80億元),判1年8個月徒刑,律師立刻表示會上訴,兩人暫緩執刑。法庭也命令他們付50萬歐元 (新台幣1980萬元)罰金給義大利國稅局。
學者:QE只是興奮劑 退場對台出口有利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何醒邦、江碩涵/台北報導】2013.06.21
國內學者表示,美國QE退場,短期內的確會使得熱錢套利了結、回到美國市場,金融面難免波動;但這同時也代表美國經濟已經逐步走穩,對全球經濟仍是好消息。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自從美國因應歐債危機開始實施QE後,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國也跟進,美國聯準會已注意到各國股市呈現「被資金堆起來的泡沫」,因此近來不斷透露QE退場的消息,表達「我不玩了」的政治動作,也希望藉由美元漸趨強勢,讓各國縮減印鈔票動作。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說,QE其實只是「興奮劑」,藉由大量印鈔來刺激房地產與股市,在美國製造業相關數字與失業率都逐漸好轉後,QE已經完成階段性功能,否則通貨膨脹壓力會接著出現。
他判斷,日本QE規模將會縮減,但因美國因緊盯人民幣匯率以避免逆差擴大,因此人民幣恐會連帶走強。
孫明德也判斷,QE退場對我國是利大於弊,美元走強使得新台幣相對貶值,對國內業者的出口有利,加上美國經濟復甦,未來暑假與耶誕節消費旺季的對我出口與訂單都有幫助,可望帶動台灣、大陸等經濟隨之好轉。
玄奘大學教授花敬群說,QE退場預期對房市將有降溫效果,因資金抽離,對股市、進出口都有影響,且一旦資金量能減弱與升息,對房市購買力就很有感,也會發生違約率增加、投資客建商難周轉、交易量減少、買方縮手、房價修正等骨牌效應。
淡大教授莊孟翰表示,台灣房地產已走十年多頭,資金多來自全球,而非台灣真實需求;QE若確定退場,國際資金必定隨之退潮,房地產資金動能也會驟降,結果必然是供需情勢逆轉,尤其市場「超額供給」高,只要資金一退,房市景氣也必定反轉。
※ 相關報導:
* 柏南克:QE縮減 明年中全面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7445.shtml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19日表示,威脅經濟成長和就業的風險持續減弱,只要成長符合預期,今年內將開始縮減量化寬鬆(QE),並於明年中徹底結束。根據聯準會的預測,2015年以前可能不會升息。
*( 經濟學人:時機未成熟 應放慢腳步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7518.shtml
經濟學人指出,貨幣政策並非如此簡單。只要投資人想到聯準會將減少購買,債券殖利率就會上升。因此既想要縮小QE規模,又要避免傷害經濟,就必須讓市場相信聯準會的確能夠使失業下降,否則只會加重市場不安。
* QE退場 「美元流浪記」將譜完結篇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7513.shtml
....一位資深財金官員形容,美國聯準會從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就採取量化寬鬆政策(QE),「美國印了一堆鈔票到全球去流浪」,如今美國這個始作俑者要收回資金,QE以來「到處流浪的美元」將回流美國。
Fed縮減購債規模,全球金融市場將無一倖免,從股市、匯市、債市,到房市均將受衝擊,投資人此時若要避險,財金官員說,「現金」將是最佳避險工具。
* 美元暴漲、台幣重貶2角、亞幣崩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7521.shtml
美國Fed量化寬鬆政策可能逐步退場,引爆美元暴漲行情,昨天台、日、韓、新、歐元等全面崩跌,台幣兌美元匯率在外資狂撤重擊下重貶二角,終場以三十點一六元收盤,成交量擴增至十八點三二億美元。
* 陸錢荒惡化 銀行搶錢大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977438.shtml
大陸金融市場鬧「錢荒」,引發一幕幕「搶錢大戰」;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SHIBOR)昨(20)日大漲578個基點至13.444%,創下歷史新高。「錢荒」讓大型銀行出手搶錢,資金成本高漲讓中小企業苦不堪言。....華爾街日報報導,金融市場資金吃緊的狀況,已逐漸滲透到廣泛的經濟領域。銀行業不僅調高放貸利率,並且謹慎放貸;銀行也藉發行更高投資報酬率的金融商品來籌措資金。
* 製造業PMI 創九個月新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977319.shtml
6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進一步萎縮至48.3,創下九個月新低,也是連續兩個月位於50榮枯線下方。製造行業表現持續黯淡,同時大陸政府強調改革穩定經濟,不推刺激政策,市場預期經濟恐將連續兩季放緩。
* 菲國經濟火 窮人無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77576.shtml
....菲國目前是東亞成長最快的經濟體,股市火紅,貨幣強勁,國際評比機構對菲國一片看好。然而塔加洛的個人經驗,根據最新的貧窮與失業數字,才是多數菲國人民的真實生活。菲國重拾繁榮,塔加洛和許多人卻覺得事不關己。塔加洛一天收入五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元),還得應付街頭勒索、中盤商調漲菜價的剝削。
....菲國總統艾奎諾肅貪、掃蕩逃漏稅、積極尋求外資的改善經濟舉措雖獲好評,他在打擊貧窮這項菲國沉痾上並無政績。四月公布的數字顯示,菲國的貧窮狀態六年來未改善,百分之十的人生活於極度貧困中,無法滿足基本食物要求。這項數字與二○○九年相同。
◆ 中國經濟三大泡沬 或引爆危機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2013/06/21
上半年即將過去,意味著中國習近平、李克強新班子定下的「開局之年」,已經過半。如果說因憲政之爭、改革隱形,呈現出一派政治迷茫,則經濟領域的事更令人憂心,因為不僅外有全球化新局未明,內還有發展放緩後的滾石下坡之勢,令矛盾衝突失去緩衝,這時泡沬一破,危機即現。
全球經濟界公認中國經濟有三大泡沬,即樓市泡沬、債務泡沬和外貿泡沬。很多人相信,最先破滅的可能是樓市泡沬。雖然對樓市泡沬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根本沒有泡沬,也有人認為泡沬大到很快會爆裂,但由政府當局持續進行房地產調控,從數據上驚人的高樓價、空置率、投機性等,似可印證泡沬不小。
最可怕的,政府百般調控,樓市熱度不減。中國指數研究院6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5月中國100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自2012年6月起連續第12個月環比上漲,漲幅較上月縮小0.19個百分點;同比連續第六個月上漲,漲幅擴大至6.90%。分析稱,在土地價格上漲、熱點城市當前供應依然不足、貨幣政策預期放寬的大環境下,未來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依然較強。
中國樓市泡沬要爆破,會有很多導火索,比如經濟放緩、利率上升、流動性收緊等等。還有一條叫房產稅,中國政府正在擴大開徵房產稅試點,一旦開徵,被認為是泡沫破裂的直接導火索。另外一個是黨員幹部財產公開,社會上對之有強烈呼籲,但幹部腐敗集中在房地產,一旦實施財產公開,樓市泡沬一定隨之而爆。
中國經濟的債務泡沬,也相當可怕。對清理債務泡沬的呼籲喊得很早,過去當局一直說各項債務都在安全線,最近卻開始出手清查和整治,特別是針對地方債務和企業債務,說明由債務泡沬堆出的危機,已經迫近。
中國的債務泡沬,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債務及企業債務。按國家審計署6月公布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公告」,顯示36個地方政府,債務合計接近人民幣3.85萬億元人民幣,比起2010年增加12.94%,其中16個地區債務率超100%,債務率最高達219%。
近年全球發生的債務危機中,基本上都是政府的債務危機。而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會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目前仍有爭議。但不管怎麼看,債務危機都是可怕的事,以歐洲的經驗看,債務危機一旦爆發,會傷及整體經濟。
對地方債務泡沬,目前當局開始著手整治地方企業債。這是因為地方政府玩了大量的「面子工程」,其資金透過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也就是城投之類的官商公司,而這些公司的高管本身就由政府官員兼任,在審批、監督等各個環節,也實際是由政府在唱主角,由之形成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
至於貿易泡沫,看上去已在主動破滅。這是因為今年以來,中國貿易進出口呈大起大落之勢,5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與之前大幅上漲對照,十分驚人。其主要原因,是當局下令出手,整治虛假貿易,以之防止經濟虛熱,防範熱錢大進大出。
中國外貿數據造假歷來存在,最近如此瘋狂,是因境內外結匯存在差價和資金跨境流動的需求加大的變化,配合地方需要經濟穩定的假象,需要假數據粉飾GDP。
中國領導層批示防範熱錢、整治進出口貿易。主管部門即下達相關措施。這次多部門協調,重點整治貿易信貸,要求貿易信貸納入外債管理,防止資金違規支付或滯留。海關和外匯管理局等部門一強化監測、監管,外貿進出口數字就應聲而跌。
泡沬引爆,可能是連串而至,接踵而來,比如樓市危機引爆銀行信貸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牽出債務泡沫破滅。在經濟放緩下,這種連串爆破一旦出現,很難收拾,還可能引爆更危險的社會危機。
社論-QE退場與未來可能的低經濟成長
【本報訊】2013-06-22 工商時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日昨鬆口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開始縮減量化寬鬆政策(QE)的購債規模,此言一出,全球股市全都應聲重挫,台股亦然。其實這幾年在Fed寬鬆貨幣政策的激勵下,歐美主要國家股市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實質經濟成長卻非常遲緩。柏南克在卸任前終於提出QE退場的時程,顯示聯準會的寬鬆政策即將「到此為止」。
QE政策原本是為因應金融海嘯後的全球金融流動性問題,但後來卻不斷擴大、延長,直到現在。然而許多數字和跡象均顯示,各國的貨幣寬鬆措施已力有未逮,經濟成長依然遲滯。世界銀行6月中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2%,較1月估值下修0.2個百分點,且較去年2.3%的成長率還低。該報告同時將明年全球成長率從原來預估的3.1%降至3%。世銀這次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的原因是主要金磚國家成長估值均下修,中國從8.4%大幅下修至7.7%;巴西從3.4%降至2.9%,印度也從6.1%下修至5.7%。美日今年成長估值則小幅調升,美國從1.9%上調到2%,日本從0.8%調高至1.4%。不過歐元區今年成長預估,則從先前的萎縮0.1%調降至萎縮0.6%。從上述數據看來,不論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現階段都面臨經濟成長的瓶頸,這已不是貨幣政策就能解決。
由於去年各國經濟成長低,使得比較基期較低,因此主要預測機構先前均預測今年全球成長一定比去年好,不料至年中還是敵不過全球經濟的疲弱,而下修經濟成長預測。台灣的情況也是一樣,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26%,朝野都認為今年一定會有比較好的成績,年初時政府官員還很樂觀期待今年可以出現黃金交叉的榮景,即經濟成長4%以上、失業率4%以下。不料第1季的數字就令大家跌破眼鏡,首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僅1.54%,不到原先預測3.26%的一半。
後來主計總處在5月公布的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依據最新情況因此而下修至2.4%,連保3都不可得。主計總處說明的原因是,國內產業面臨國際市況不佳與來自大陸的競爭加劇,再加上實質薪資減少與年金改革不確定性等衝擊消費信心,使出口和民間消費成長均下修,因而影響整體經濟成長。
主計總處的預測有其根據,因為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7.8%,創13年來新低,台灣在同時也不斷下修經濟成長,最後只剩下1.26%。如今預測機構將大陸的經濟成長下修至7.7%,台灣的經濟成長必然受到影響。不僅國際預測機構預估全球進入緩慢的經濟成長,國內產業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股東會上也表示,今年台灣國民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能只有超過2%,要達到3~5%的成長都很難,短期內也看不到有太大轉機。
今年已然如此,那明年和後年呢?世界銀行在報告中也提出警告,過去幾年全球市場成長的驅動引擎,主要來自大型開發中國家,但現在他們恐怕無法再保持金融海嘯前的蓬勃氣勢,而必須專注於結構性改革,才能繼續擴張成長。其中大陸政府已經在進行政策的調整,並強調未來將以增加消費、提高內需來促進經濟成長,不再以追求出口成長為重點,這從其匯率走勢就可以明顯觀察出來。因此過去台灣仰賴對大陸淨出口而獲得的經濟成長,不僅難以維持,甚至可能還會衰退。台灣這幾年如果沒有找到其他的出口替代方案,顯然經濟成長就會停滯。
其實台灣不是唯一遭遇瓶頸的國家,鄰近已開發國家日本,在失落二十年後,同樣也面臨艱難的結構性改革。新任首相安倍這次準備了3支箭,分別是短中長期方案,前面2支箭包括貨幣寬鬆和擴大財政,這原本只是用來點火,加強人民對政府的信心,進而帶出第3支箭的改革,不料卻引來國際資金過度的共襄盛舉,導致日圓急劇貶值,日股快速大幅上揚,出現典型的資金泡沫行情;5月下旬以後,因為資金退潮,日圓和日股幾乎回頭一半。最近國內許多人談到我們是否也要學習安倍的3支箭,但前面2支箭造成日圓和日股的劇烈震盪,台灣經濟可以承受嗎?日本的經驗,正提供我們最好的參考。
安倍經濟學真正的重點明顯在第3支箭,因為關係著日本長期經濟結構的改變和轉型,其內容包括市場自由化和國際化、鬆綁法規,甚至要推動自由經濟特區等,這些都需要國會的支持,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落實,絕非短期就可看到成果。日本未來經濟的發展尚且需要如此長期規劃,台灣所要進行的產業結構改變,同樣也沒有特效藥;在國內產業脫胎換骨之前,勢必面對一段時間的低經濟成長,大家必須平心以對,才不會自亂陣腳。最重要的是執政當局必須認知國內外情勢的嚴峻,積極、主動規劃並執行帶動產業轉型的興革措施。如此則度過低潮期後,才可能迎接令人興奮的成長。
※ 相關報導:
* QE3退場…國際驚魂甫定 股匯趨穩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979866.shtml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針對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一番談話,碰上市場過度解讀,導致廿日國際金融市場激烈動盪。國際資金重新布局後,廿一日出現工業國家股、債及匯率普遍走穩,但新興市場仍持續下跌的分歧現象。
* 殖利率升 新興國家發債受阻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2200162.html
美國聯準會醞釀量化寬鬆(QE)措施退場,引爆新興市場的資金出走潮,新興債買氣退散下,殖利率一路走升,使該區借貸成本攀至5年來新高。俄羅斯等開發中國家,紛紛被迫取消發債或縮減發債規模;甚至出現發債失利的窘況。
* 高盛:新興市場榮景結束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79719.shtml
高盛首席市場經濟師威爾森(Dominic Wilson)發布報告指出,過去十年帶動新興市場出色表現的五大趨勢─金磚四國經濟大幅成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政府財政改善、通膨減緩、美國公債殖利率低─都已停擺,有的甚至逆轉。
他寫道:「儘管景氣循環的機會來來去去,但新興市場結構性優勢的時代可能已結束。」
威爾森指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這金磚四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快到頂點。他和高盛另一位經濟師歐尼爾(Jim O'Neill)2003年合撰報告,曾預測金磚四國將加入全球大型經濟體的行列。今年已退休的歐尼爾即是「金磚四國」(BRIC)一詞的首創者。
◆ 內需弱 專家:提升薪資所得是良藥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3.06.22
食安危機衝擊零售、餐飲業,造成內需疲弱。上月底主計總處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2.4%,一大原因就是民間消費疲弱。專家認為,政府應加快止血,提振消費信心;更重要的是,提升民眾薪資所得,民眾才敢消費。
另外,兩岸兩會第9次會談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國對我開放80項,以金融保險、電子商務、部份文創產業為亮點。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評估,效應約在生效後3至6個月浮現,屆時可望提升我服務業人才的待遇。
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長謝邦昌指出,5月份製造業PMI值(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出爐,食品暨紡織產業的新增訂單指數下滑幅度,是6大產業之最,甚至不排除6月從「擴張」趨勢轉為「緊縮」,凸顯食安的影響。商業營業額統計作為「落後指標」,應也會顯示零售、餐飲部分受到影響。
政府才是外資過門不入的主因
【經濟日報╱社論】2013.06.23
台北美國商會近日發表2013年台灣經濟白皮書,指出台灣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若無法解決缺乏對外資的吸引力、法規制度不健全以及能源等基礎建設落後等問題,將無可避免的走向邊緣化的一條路。
其中特別是投資不足與法制落後,其實是相互牽絆的一體二面。在國內企業界、國際商會疾呼多年後,政府也該醒過來,正視問題。
美國商會在白皮書中舉證說明,去年外人來台投資(FDI)雖然比前年增加6億美元,來到55.6億美元,但同時南韓的FDI卻高達163億美元。同時台灣的私募基金規模,在17個亞洲國家中排名只略高於巴基斯坦。無獨有偶,先前公布的IMD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在吸引外人投資的表現,也是60 國中的最後幾名。其他如外國人才及其家屬的進出困難,稅制改革等問題,也都是老生常談,阻礙重重。
這種外資幾乎已經繞道不入的現象,正是邊緣化的跡象,代表著在國際投資網絡中,台灣不僅已經不是一個連結各方的中心,很快的可能連一個結點的地位也將失去。
但於此同時,台灣對外的投資金額,卻維持不斷成長的態勢。這樣的高反差,代表著在台灣的資金、技術及人才持續外流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國之際,卻沒有更高階的投資、科技與人才流入,在內需市場規模不大,產業層次無法提升的條件下,只有走向資源枯竭、經濟空洞化一途。
若真如政府所言,台灣對外人投資的限制已經很低,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讓外資敬而遠之呢?經濟部近期屢屢檢討「外人投資負面表列」,看起來禁止投資的項目確實已經不多,但事實上這個負面表列,只包含了以公司、獨資及合夥三種方式的投資項目,而不包含如醫療機構、建築師事務所、會計法人等,在商業上有吸引力,卻不屬於以上三種類型的投資標的。這些領域,基本禁止任何外人投資,才是該檢討的對象,但即便產業界有意願,主管機關的思維卻無法接受。
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在於外資審查制度中,主管機關的角色問題。美國商會指出近年來幾個受矚目的大型外人投資案,都很不順利。從南山人壽、凱擘到中嘉等案例,基本可以歸納出台灣是一個「進來難、離開更難」的環境。其中主管機關的審查意見,幾乎就是決定生死的一關,但令人擔心的是,除了經濟、交通等少數部會外,其餘部會及獨立機關,大都把外資視為洪水猛獸,層層檢視,嚴格把關。
表面上是把消費者權益視為最高無尚,事實上,主管機關卻只低頭顧好自己,但產業觀及總體觀的考量,卻無法在投資審查過程中予以相同的考量,才是問題所在。
這個問題,在金融及通訊這二個特許行業中特別明顯。金融及電信有很多類似的結構,除了都是公營事業維持主導力量外,其主管機關也都是獨立或半獨立的委員會。在法制上,這二個產業的法律給予主管機關很大的裁量空間,因此新投資或轉手,都要主管官署點頭,即使一切條件都合法,主管機關都能准駁。而主管機關只想要「好外資」,不要「壞外資」,殊不知長期下來只會造成好、壞都不來的困境,也使得金融及電信投資占GDP的比例也節節下降。
這些都可以被歸納為「保護主義」式的政策與法規,都與法規環境有關,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被保護的對象既不是消費者,也不是產業,而是主管機關本身,保護其維持疆域及作息不變,免受苛責,無需變化,也就是商會白皮書所謂的「消費民粹主義」。
對此,政府必須體認到抗拒改革的阻力不是來自產業社會,官員心態才是改革的對象。
◆ 穩紮穩打 站穩腳步再擴版圖
【林國賓】2013-06-23 工商時報
近年來多次登上土耳其首富的菲巴集團(Fiba Group)創辦人歐茲耶金(Husnu Ozyegin)在商場打滾將近40年,他的領悟是:企業能否成功,關鍵不是資金,而是管理。
雖然歐茲耶金創業打拚不是只為了錢,但一如許多成功企業家,創業有成後,名利自然跟著來。
今年68歲的他近年來多次在富比世富豪排行榜上榮登土耳其首富,今年雖退居第3,但個人身家仍有31億美元。
他經營的菲巴銀行(Fibabanka)目前在土耳其排第4大,集團在海外也有金融據點,包括在俄羅斯經營汽車貸款,在羅馬尼亞從事信用卡業務。其他投資事業還有在土耳其、俄羅斯與烏克蘭代理經銷英國服飾品牌Marks and Spencer,在中國大陸有一家購物中心。
歐茲耶金談到其經商策略基本上就是務實主義,以海外市場為例,一開始只投入小額資本,等到站穩後才擴大投資,甚至跨足其他領域。
他說:「我們基本上就是先小額投資試水溫,我們願意冒險,但不能一開始就玩大的,如同我們前進俄羅斯與荷蘭時,初期投資資本各為1,000萬與400萬歐元,待摸清該國的市場後,我們才會考慮其他領域的投資。」
歐茲耶金進一步說明指出:「我們當初到俄羅斯設點時,我們先從企業金融切入,員工人數就30個,在成本考量下,辦公地點避開昂貴的1樓,而選在6樓,小而美的經營模式讓我們在1998年爆發俄羅斯債務危機時,公司受損輕微。」
「後來當我們看到消金商機浮現的確立訊號後,我知道這是個良機,如今我們公司在俄羅斯每天承作300件汽車貸款。」
歐茲耶金唸完土耳其菁英學院後赴美留學,就讀奧勒岡州立大學工程系,但他發覺自己建立人脈的本事比本科工程還要強,他成功遊說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到奧大發表演說,後來並成為第2位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深造的土耳其人。
1974年歐茲耶金返回土耳其,並在老同學的延攬下出任棉花銀行(Pamukbank)的總經理,那時他才32歲。
後來由於土耳其經濟與政治開放政策,歐茲耶金得以取得銀行營運執照而創辦經濟銀行(Finansbank),銀行一開始採取花旗小而美的營運模式,銀行成立前7年總共只有4家分行,並專攻企業客戶。
2006年希臘國民銀行以23億歐元(27億美元)收購歐茲耶金手中46%的經濟銀行持股,此一交易等於是肯定歐茲耶金的管理績效,也讓歐茲耶金一舉登上土耳其首富的寶座。
歐茲耶金透露,他的經濟銀行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關鍵在於鎖定那些西方企業已先行投入但尚未飽和的市場,「歐陸與美系銀行營運策略通常相對保守,不會全力衝刺現有市場區塊,有時候還因資本適足率的規定而撤出,這讓我們有切入並竄起的機會。」
海外投資同樣看得到歐茲耶金務實穩紮穩打的風格,歐茲耶金在中國瀋陽市蓋了一棟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目前出租率已達到7成,但歐茲耶金要等到滿租後才會啟動大陸其他的投資案。
此外,深知人才對於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歐茲耶金也投入教育市場,創辦了歐茲耶金大學,成為土耳其企業人才的搖籃,歐茲耶金非常重視辦校的成果,他說:「商場上企業起起落落難以計數,唯有大學可以經得起歲月的考驗而屹立不搖。」
中國緊縮銀根 恐拖累全球經濟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6.23
中國總理李克強上任才三個月,就展開至少十年來最嚴厲的緊縮銀根措施,以消減威脅經濟穩定的游資充斥現象。但是,中國試圖穩定經濟,而又避免妨礙經濟成長的操作如有任何閃失,將危及全球成長。
彭博新聞社說,李克強政府希望使經濟成長率從近年來的9%,降到比較均衡而又持久的7%左右。但是,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正準備減縮為刺激經濟施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之時,中國這種過渡程序如處置不當,可能導致銀根緊縮,損及國內外的經濟活動。
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正紛紛降低對中國經濟的成長展望,認為中國今年的成長率可能達不到7.5%的預定目標。已開發國家受到2008年爆發嚴重的國際經濟衰退影響,還在掙扎恢復成長之時,中國這種情況對從澳洲到巴西這些日益仰賴中國的國家造成挑戰。
東方匯理銀行駐香港策略師柯瓦茲基估計,去年的全球成長約有三分之一是靠中國推動。他說:「中國為全球成長提供的助力遠多於任何其他經濟體,中國成長減緩,全球經濟也會遭殃。」
投資者正忙著應付美國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退場,使擔心中國收緊銀根過度的危險更加擴大,全球金融市場也可能因此激烈震盪。
雪梨安保資本投資公司(AMP Capital)策略師奧利佛說:「過去幾年我們對聯準會和中國依賴極深,兩者對市場有任何減少支持的跡象,都會造成負面衝擊,而這個星期兩者卻同時出現這種跡象。」
不過,美國財政部前中國事務高級官員洛文傑說,現在減緩銀根成長,有助於促成日後形成更強大和穩定的成長,這對中國和全世界都是好事。
摩根史坦利公司駐倫敦經濟學家普萊登說,美國和日本經濟正加速成長,使全世界現在更經得起中國成長減緩的影響。
※ 相關報導:
* 陸銀鬧錢荒 官員:擴張太快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6230138-1.aspx
廣東南方都市報報導,針對近期銀行業界缺錢的流動性緊縮現象,大陸國務院金融專家昨天表示,資金問題的根本不在政府收緊銀根,而在業者過去幾年恣意擴張,達到極點後的反撲現象。
* 社論-檢視大陸GDP增長率的「紅線」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62300083.html
....至於該底線或紅線的具體水平是多少,大陸政府並未公布。然而,大家若從最近大陸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去作檢視,並不難發現,「7%」就是該底線或紅線實際之所在,且是呼之欲出。....在這個目標下,2020年以前,每年GDP的增長率都必須達到7%左右,這樣才能保證GDP「十年倍增」之實現。且由於這項目標出自中共十八大,具有十足的權威性,因而大陸這一屆政府必然衷心遵行,全力促其實現。所以,7%之作為今年大陸GDP增長目標的紅線或底線,殆無疑義。
* 美房企找錢 陸銀成大金主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62300138.html
儘管大陸銀行業正飽受資金緊縮所苦,但美國房地產商向大陸「找錢」投資的熱情卻始終不減,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紐約公寓豪宅買氣熱絡,不少開發商頻頻推出新建案搶市,而其資金則有相當比例來自大陸金融機構,單筆貸款甚至高達10億美元,顯示大陸金融機構已成了美國房企的最佳「金主」。
* 資金大逃亡 美國公債暴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81119.shtml
聯準會(Fed)今年可能開始減少買債,促使投資人逃離債市,拖累美國公債上周暴跌,和價格走勢相反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大漲40個基點,創2003年來最大周漲幅。
* 專家:新興亞洲 長線可望反彈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2300133.html
美國聯準會準備讓量化寬鬆(QE)淡出的消息加速資金撤離,導致新興市場淪為重災區,但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巴倫周刊(Barron's)》指出,泰銖和菲律賓披索等亞幣因外資拋售而走貶,反倒使這些經濟出口導向的新興亞洲國家受惠,長線看來有回升反彈機會。
◆ 安倍的第三箭已是強弩之末?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81306.shtml
【聯合報╱社論】2013.06.23
正當台灣開始要求馬政府學習「安倍的三箭」後,安倍的第三支箭卻折翼了。不僅如此,在G8峰會上,德國總理梅克爾指責安倍「操縱匯率」,而歐巴馬連安排兩人會面的機會也不給他。
經過半年的燦爛發熱,安倍經濟學的傳奇是否已到強弩之末,尚難斷言;但從第三支箭看來,前景並不樂觀。
純就經濟角度觀察,安倍第三支箭之所以軟弱無力,主要是市場信心不足。在實然面,第一箭射出的貶值政策,受公債殖利率急升的影響,讓日幣兌美元從一○二比一被拉回到九十四,外資對於日圓貶值的力道產生了動搖。在應然面,第二支箭射出的寬鬆貨幣政策,受到美國QE退場的衝擊,讓日股在短短三周重跌二十五%,投資人對後市榮景感到懷疑。內外因素交加,導致市場對安倍經濟學產生高度不確定感,影響了第三箭的力道。
若只是發射力道減弱,還不致折翼;但從政治角度觀察,便可發現安倍第三箭折翼的主因。
首先,是安倍三箭改革內容的偌大反差。先前的匯率和財政兩箭,是意圖塑造日本人民對經濟復甦的想像;而第三箭的產業自由化與結構改革,則是要使日本經濟脫離衰退泥沼。亦即,前兩支箭負責營造製造璀璨的煙火,第三箭才是真正觸動經濟改革核心的火藥;不料,第三支箭卻弄巧成拙。
其次,是安倍第三箭內容了無新意。從九○年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經濟之所以有廿年的失落,主要在於保守的政府不敢改革封閉的產業政策。事實上,必須解除管制、改革勞動市場以及提升農業競爭力,才能使經濟起死回生;但這卻勢必碰觸到自民黨政權的兩個利益核心──包括大企業財團及農業團體的改革。由於參議院七月即將舉行選舉,安倍的產業改革之箭射得輕飄飄又拐彎抹角,不敢直接對準需要改革的部門而發。外界覺得安倍的第三箭「似曾相識」,說穿了就是了無新意。
最後,是安倍的三箭過度「重企業」而「輕社會」。日本戰後的社會福利制度,一直是構築在終身僱用制之上;但九○年經濟陷入「平成不況」後,日本企業便以「派遣制度」來維持其名不副實的僱用制度。多達四百餘萬的派遣工,無法享受國民年金及健保等基本福利,被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名之為「下流社會」的一群。而安倍經濟學的策略,是先讓大企業富起來,再來帶動整體國民所得的提升以及僱用人數的增加;然而,這些轉移效應卻遲遲沒有出現,前兩箭讓大企業獲利不少,但貶值反讓低薪階級更顯拮据。
從某個角度看,安倍經濟學其實不只是經濟學,而是一種心理學。它看準了日本人的從眾心理,建構了股市看漲及日圓貶值的兩大基礎,以推動通膨二%為目標;藉此,不外要塑造經濟復甦的海市蜃樓和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促使日本人民把藏在衣櫥的現金拿出來消費,以帶動內需成長,俾讓日本走出通貨緊縮的泥沼。問題在,製造通膨容易,要提升實質所得卻是相當困難,人民實質所得及就業率遲遲沒有改善,而日本物價因貶值而逆勢高漲,不但抵銷經濟復甦力道,也考驗著日本人民的承受力。
安倍就像是一位催眠大師,努力地催眠人民,卻也把自己催眠了。他在沾沾自喜之際,美國宣布QE退場及公債利率的快速提升,就像兩顆天外飛來的小石頭,打醒日本民眾對經濟復甦的美麗憧憬,也戳破安倍一手擘劃的繁榮圖像。
煙火固然璀璨,但它絢麗的時間卻很短暫。當煙霧消散後,日本人民將會發現安倍經濟學就像過度包裝的禮盒,打開之後,卻發覺這和小泉的構造改革、橋本龍太郎的Big Bang,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安倍在下個月的參議院選舉過後,若仍無法大刀闊斧打破國內產業保護的藩籬,並擺脫經團連及農協團體這兩大緊箍咒,安倍的高人氣終將難以維繫,日本經濟也將難重生。第三支箭荏弱無力,已顯示了警訊。
流動性急凍 恐釀新一波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6.24
日趨嚴格的新金融監管法規本意是為金融體系築起防火牆,但業界人士警告,這些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流動性急凍,醞釀新一波金融危機。
英國每日電訊報財經編輯威爾森指出,外界普遍認為目前全球銀行正在落實的巴塞爾III資本協定,可提升金融體系安全性;該協定強迫業者提撥緩衝資本,並對大規模自營交易開罰。美國的伏克爾原則(Volcker Rule)也對投銀自營交易開鍘。
舉例來說,蘇格蘭皇家銀行2008年接受紓困後,已削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同時縮編投銀部門,目標是瘦身到金融危機前的十分之一。
根據奧緯財務顧問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研究,投資銀行交易的信用商品存量正處在十年低點,且正持續下降。
然而,這些新法規卻導致全球交易體系游資銳減,資金也比金融危機爆發時更受規範。眼看許多資產有泡沫破裂之虞,銀行家開始警告,資本凍結恐致市場崩潰。
流動性對交易體系至關重要,缺乏大批承接資金,即使是小規模賣出都可能引發價格重挫。這點從最近各類資產價格崩跌就可看出。
※ 相關報導:
* 美大銀行最低資本要求 擬倍增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82692.shtml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銀行主管機關考慮提高大型銀行的最低資本要求,比國際標準高出一倍,這可能迫使某些銀行中止發放股利。
* 陸銀行錢荒 「非貨幣政策收緊」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82942.shtml
大陸各家銀行近日紛出現「錢荒」,甚至有銀行用大米換存款。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表示,資金緊俏並非貨幣政策將收緊,而是過去幾年商業銀行隨心所欲擴張自己的業務規模,集中爆發所致。她表示,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不會釋放更多貨幣進入市場。
◆ 克魯曼專欄/獲利與生產脫鉤 是禍不是福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2013.06.24
最近出現的經濟困境為我們帶來的教訓就是歷史依然管用;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其間都有相似之處。然而經濟本身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且有時還會發生基本改變。因此美國在21世紀究竟會有哪些不同?
我所提出的最重要答案,就是「壟斷租值(monopoly rent)」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亦即:企業獲利並不代表投資報酬,而是在反映企業支配市場而產生的價值。這種支配利益有時是企業理所應得,有時卻不然。但不論是何種形式,「壟斷租值」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會在獲利與生產之間造成新的脫鉤現象,而且可能成為使經濟低迷拖長的因素之一。
要了解我的論點,可以想一想兩個不同時代的代表性企業有何差異:亦即1950-60年代的通用汽車,與今天的蘋果公司。
通用汽車在全盛時期的確擁有強大的市場能力,但公司價值主要來自於產能;通用當時擁有數百座工廠,員工數也占全國非農業就業人口的1%。
相對來看,蘋果公司與實體世界的關聯似乎甚低。蘋果股價的總市值很高,在全美數一數二,然而蘋果的員工數還不到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的0.05%。原因之一是蘋果幾乎將所有的生產都委由國外廠商執行;然而中國大陸的代工廠從蘋果產品銷售額中所賺的錢,卻遠比蘋果公司少。消費者對蘋果產品所付的價格,與產品的生產成本幾無關聯。
其他許多科技及金融業者過去都有類似情況。這些企業的獲利中,有許多看起來都像「壟斷租值」,估計約占企業總盈餘的30%左右。不論這些企業是否應該取得這種特殊地位,然而當企業獲利主要是在反映公司在市場上所擁有的力量,而非生產活動時,經濟便會受到影響,而且絕非正面影響。
大約從2000年開始,所得分配方式出現重大的轉變,亦即工資占所得的比例下降,獲利占所得的比例上升。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既然獲利提高且資金成本又非常低,為何沒有出現企業投資熱潮?
如果獲利增加其實是在反映「壟斷租值」而非投資報酬,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一個獲利豐厚的獨占者,沒有理由要擴大產能,顯然也覺得沒必要再投資。如果「壟斷租值」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結果也會同時壓縮工資及投資報酬。
這對整體經濟當然不好。如果勞工薪資占國民總所得的比例下降,將使家庭所得及支出降低;企業儘管獲利增加,但缺乏投資的誘因。如此一來需求將持續低迷。這也是目前經濟復甦力道疲弱的肇因之一。
由於企業獲利與生產脫鉤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此在當前經濟仍然低迷之際,仍高度需要擴張性的貨幣與財政政策。
(作者Paul Krugman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相關報導:
* 「台灣品牌」有待重建信心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83577.shtml
....品牌建立不易,商譽維護更不易。台灣的農產品,台灣的服務業,本來多少希望可以搭著MIT的便車向外拓展。以台灣農民曾寄予厚望的水果外銷大陸來說,在大陸展售會上很受歡迎,但是一般大陸民眾不容易買到,就是因為缺乏品牌和通路,甚至有仿冒的「台灣水果」。可見品牌形象還是需要穩固,不能只以「台灣的服務業很貼心」、「台灣的美食很好吃」去吸引消費者。
* 救經濟 改以「服務輸出」為目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983620.shtml
台灣經濟成長率「保三」破功,政府應如何搶救經濟?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指出,台灣經濟對於輸出的依賴甚重,然而輸出早已碰到瓶頸,舊的政策思維已無法改變此一困境,應改以「服務輸出」為目標,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會是台灣服務業(以及產業)提升的關鍵,而經建會將以新思維積極進行規劃推動。....世界趨勢是現代服務呈正成長,傳統服務則呈衰退,但台灣則是現代服務呈負成長。所謂的現代服務,即知識密集服務為多,像是金融、保險、資訊、專利和其他事務服務,以生產性服務和專業性服務為主。
* 彭博商週 推正體中文版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6240283-1.aspx
發行超過150個國家的「彭博商業週刊」今天宣佈,26日起將推出正體中文版,每週三在香港及台灣以週刊形式出版。香港版同時推出手機和平板電腦版本。
◆ 社區管理契約 要課印花稅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3.06.24
財政部規定,大樓或社區委託營利事業負責公共事務管理業務,簽訂清潔維護契約或綜合管理契約,如具有承攬契據性質,需課徵印花稅。
依據印花稅法規定,承攬契據是按每件按金額的0.1%,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繳納印花稅。
財政部表示,承攬契據是指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工作的契據;印花稅法亦已規定,凡以非納稅憑證代替應稅憑證使用者,仍應按其性質所屬類目貼用印花稅票。
有關建築的管理維護契約,如兼具前述承攬契據性質,即屬印花稅法規定的課範圍。且不論建築物的管理維護計畫內容係由何人提出,或建築物管理維護公司應具有的能力、資格等,均非印花稅法課稅範圍考量的因素。
財政部指出,「清潔維護契約」及「綜合管理契約」,如規範的是一般公共事務管理業務、環境清潔業務及設備保養業務等,並明定業務範圍、清潔區域、保養項目等工作項目,規定應完成一定工作,始給付約定報酬,即兼具承攬契據性質。
全球債市 步入失落十年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3.06.25
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顯示美國經濟逐漸改善,聯準會更有可能縮減資產收購,美國公債殖利率24日升至兩年高點,澳洲到德國的全球公債價格也隨美債重挫。美債報酬率剩不到股票的一半,投資人沒什麼理由再力挺美債30年來的多頭行情,甚至有專家示警,債券失落的十年來臨。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4日攀抵2.6%,為2011年8月來最高,大幅高於5月1日達到的今年低點1.61%。另據彭博彙整聯準會資料,以標普500指數目前價格水準而言,股票總盈餘報酬率為6.4%。儘管債券歷經賣壓,股、債的報酬率仍差4個百分點,是2000年來平均1.9個百分點的逾兩倍。
因聯準會指今年稍後可能減碼每月850億美元的債券收購規模,投資大師庫伯曼(Leon Cooperman)的歐米加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乃至於貝萊德集團無不因憂心公債未來數年報酬率不佳而遠離長期公債。基金經理人預料,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在1980年代初為抑制通膨引發的這波債市多頭行情即將告終。
Gamco投資公司投資長華德說:「債券失落的十年已經展開。股票可能是未來十年各類資產的首選。趨勢已逆轉且經濟正在好轉,債市投資人想賺錢不容易了。」
美國5年期、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24日均創2011年來最高。澳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勁揚28個基點至4.03%,創四年多來最大漲幅,攀抵去年4月來最高;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7個基點至1.79%,亦為去年4月來最高;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抵5.07%,為4月來首見。新加坡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升至兩年來最高。債券殖利率與價格的走勢相反。
2007年來最活躍的公司債承銷商摩根大通本月也加入巴克萊、美銀、摩根士丹利與高盛行列,建議投資股票甚於多數債券,因股票報酬率超越公司債的幅度創至少1997年來之最。
※ 相關報導:
* 社論-美中資金同步緊縮的風暴不可小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62500377.html
....關鍵在柏南克與李克強的宣示,觸動了敏感的預期心理,使得金融市場產生了自發性的緊縮效應。李克強要求積極處理地方債務問題,並且6月10日要求審計署發布關於地方債的調查報告;審計署公布至去年底,各級地方政府直接債務餘額將近4兆元人民幣,李克強隨即要求審計部門研究「如何進一步防範地方債的風險」。三天之後,信評機構穆迪隨即發表報告,根據審計部的資料推算,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直接與擔保債務年增13%,整體負債已經超過12兆元人民幣。
....我們必須指出,不論是美國的QE3、日本的黑田寬鬆,或者中國超級浮濫的貨幣供給額,都已經走到無法繼續擴張的臨界點,執政者因此被迫急踩煞車,以避免未來造成更大的災難。正如同李克強在國務院的會議所指示的,如果大陸的資金持續流入房地產與地方債,可能造成未來的泡沫與危機,因此新上任的政府別無選擇,必須正面處理地方債的問題。
美國的QE3也造成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膨脹到3.2兆美元,已經是金融海嘯之前的四倍大;柏南克唯一的選項是回收浮濫的資金,未來至少三個月到半年的期間,金融市場必須承受資金回收的緊縮壓力。同時一如本報昨天社論《QE若退場,誰有好下場?》提出的警告,包括基本原物料、股市、債市、匯市,甚至實體經濟都將出現劇烈的震盪,不論是政府或者金融市場的投資人,都不可小覷這波緊縮的威力,最好秉持保守的態度預做因應。六月的震盪不會馬上平息,甚至只是開始而已。
* 陸錢荒 人行喊話:加強流動管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85307.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日首度對「錢荒」表態,指當前流動性總體處於合理水準,商業銀行要加強流動性管理,大型商業銀行應配合人行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人行喊話已讓昨天短期利率再度下降。
* 國銀曝險中國近兆 下半年跨海大金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5/today-e4.htm
中國銀行體系現錢荒、中小型銀行頻傳資金吃緊。根據中央銀行統計,全體國銀在中國曝險部位破三百億美元、新台幣近兆元;央行昨表示,中國企業經營風險升溫,國銀應審慎監控授信戶及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金管會也規劃在下半年派員親赴中國,金檢國銀在中國的十家分行,且同步金檢兩家中國陸銀在台分行。
* 峇里島物價飆漲 恐波及觀光業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6250183-1.aspx
印尼政府油價調漲新制上路,帶動物價高漲,台灣人最愛去的觀光勝地峇里島受到影響,不僅車資飆漲5成,食物蔬果價格飆漲也超過首都雅加達,恐影響觀光業。
* 四年新高 新增房貸利率逼近2%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92514
中央銀行關切房市泡沫化風險,公股銀行第2季起施行房貸自律措施,降低房貸成數、拉高房貸利率,帶動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止跌回升,5月已攀升至1.986%,創下四年四個月新高,即將突破2%大關,牽動廣大房貸族及建商敏感神經。
* 房仲看房貸:利率逾4% 房市才會反轉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92516
五大銀行放款利率逼近2%水位,並有逐步上升趨勢,永慶房產集團總經理葉凌棋認為,若央行利率升破3%,房市才會拉起警戒線,利率破4%才會引發房市反轉,目前看來央行並無大幅升息可能,對房市影響不大。
郭台銘:歷任留美財長 不食人間煙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98876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2013.06.26
台灣為何經濟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只防弊而非興利,沒有擴大稅基反而殺雞取卵。「我們好的制度連美國都向我們學,結果我們自廢武功」。就像證所稅、員工分紅制度等,員工分紅原以面額課稅,後來參考美國以時價、選擇權。這樣結果,過去幾任財政部長都要負責,這些財長都剛好是留美,不食人間煙火。就像證所稅,明知不可行而行,股市是經濟櫥窗,活絡經濟才是正義,不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學。
郭台銘表示,「我不怕財政部來查我稅。」這些法令修改,都用經濟博士處理經濟問題,有知識但沒有常識,沒有實務。以證所稅而言,最後回到原點。
郭董建議阿土伯選立委
郭董建議「阿土伯」應該選立委、進入立法院去改改那些人的想法。阿土伯回應表示,選立委一事,那個是開玩笑的,不過自己仍然會努力替股東發聲,針對不適合的政策,將持續監督政府。
郭台銘更憂心台灣人才留不住,他說,未來是一場國際科技戰爭,決勝的關鍵點在人才,而當前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留不住人才,任何資產負債表,看不出來人才的資產。過去員工分紅,採面額課稅非實價課稅,是留住員工、留才的最好方法,也是台灣為何過去科技人才全球矚目。現在連美國向我們學,結果,我們自己自廢武功,自行撤掉改為實價課稅,因此留不住人才。
郭台銘表示,過去,大陸員工不能領股票,但現大陸員工可領股票,大陸廠商就用3-5倍來挖角鴻海富士康的員工,結果,大陸專利人才專利蓬勃發展,而這些專利人才都是鴻海富士康大學畢業的人才。
通過發行限制型股票
因此,鴻海今通過發行3.55億股的限制型股票,就是要培養在台灣高科技、軟體人才的工具,獎勵員工績效表現與股票綁在一起。設計2+3,即兩年閉鎖期,只要員工績效一定標準,即可分三年給股票,這樣就可留才5年,即限制員工股票與績效、股價掛鉤。而非員工當期領薪水領股票就退休了,而是將員工績效與公司的命運綁在一起。
今日鴻海通過發行3.55億股限制型員工股票,每股以10元發行,占公司股份3%,對今年每股EPS影響0.28元。
張盛和:不像在講我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炮轟,我國幾任財政部長都是不食人間煙火,全是留美喝洋墨水的,但卻都沒有擴大稅基,只有殺雞取卵,讓員工分紅配股從過去票面改成市值課稅,現在好人才都留不住,全被外頭(外商)高薪挖走了。財政部長張盛和中午對於郭董的言論表示,「這聽起來好像不是在講我,所以我不便回應,謝謝。」
◆ 中共 積極清掃金融泡沫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2013.06.26
中共新領導班子正積極清理大陸金融業的泡沫現象,希望將資金導入實體經濟。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的調控下,大陸銀行圈近來出現「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狂升,引起金融圈恐慌。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大陸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已超出大陸央行的控制,上周四中國大陸銀行間市場七天期回購利率升至歷史新高,引發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違約傳言,甚至傳出大陸央行秘密向市場注資,隨後連遭否認。
當前大陸這場流動性危機,有下列因素:在需求方面,納稅季節來臨以及六月初端午節假期加大了現金需求,而且,銀行在年中報告前需要額外資金來滿足存貸款比例的監管要求。
資金供給方面,外匯流入規模大幅放緩。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銀行業五月分結售匯順差為人民幣六六○億元,低於今年前四個月三七七○億元的平均水平。市場內的違約傳聞,讓銀行更加惜貸。
另一個癥結就是過度膨脹的金融體系。中國大陸信貸占GDP的比重二○一二年達到百分之一百八十,高於二○○八年的百分之一百廿三。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增加的部分貸款很可能成為壞帳,迫使銀行再向貨幣市場尋找資金。
此外,理財產品的快速擴張也加大銀行的壓力。幾年前理財產品在大陸還乏人問津,但二○一二年底,理財產品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到人民幣七點一兆元。
所謂理財產品是安全性與存款類似,但回報率更高的投資工具。
「錢荒」未來的風險在於,銀行將把多出來的融資成本轉嫁給客戶,其表現形式將是貸款的減少和貸款成本上升。
長遠來看,大陸經濟所需要的是降低信貸增長,短期內將使中國大陸經濟再往下滑。
專家分析,在貨幣市場利率飆升前,大陸經濟增長就已開始減緩。因此經濟學家紛紛下調中國大陸經濟預期,全年經濟增長將低於政府設定的百分之七點五。
※ 相關報導:
* 大陸政策性錢荒 人行鬆口注資維穩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88068.shtml
大陸「錢荒」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一直以強硬姿態應對;但人行昨晚首度鬆口,近日已向市場提供了流動性。人行的動作不僅讓市場吃下定心丸,昨日滬指V型反彈、銀行間隔夜拆放利率連三降的原因也真相大白。
* 家樂福 要賣台灣大陸業務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7987760.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第四大零售商家樂福正打算出售旗下大陸和台灣業務,可能會以香港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將其中部分資產與其他公司合併,以提升競爭力。
柏南克QE退場論 害Fed虧了1,510億美元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2013-06-28 工商時報
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近來表示將逐漸淡出量化寬鬆操作的一番話,不但搞得債市天翻地覆,連帶也讓持有3.3兆美元債券部位的聯準會受到重創。根據財富雜誌預估,過去7周聯準會債券損失至少為1,510億美元,而且虧損金額還在攀升當中。
經濟學家長久以來就懷疑,聯準會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就持續透過買債來刺激經濟,這些舉措最終將面臨虧損命運。不過多數也認為赤字金額應會縮減,而且要等好幾年才會發生。
今年2月,前聯準會理事米希金(Frederic Mishkin)與其他3名經濟學家曾推估,聯準會在債券資產配置的年投資損失最多為500億美元。他們認為該損失將直到2016年才開始出現。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同期間也發布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在最壞經濟情況下,聯準會恐將面臨近5,500億美元赤字。假若美國經濟逐漸出現改善,聯準會的債券損失最多約在2,160億美元。
但財富雜誌也補充,即使是目前的1,510億美元赤字預估,還很可能是保守的推論。它指出聯準會除了公開資產配置規模與公債及不動產抵押債券的投資金額外,其他相關債券持有細節並沒有對外透露。在今年5月初債券利率尚未開始攀升前,聯準會的公債持有金額將近1.9兆美元,不動產抵押債券金額為1.1兆美元。
該雜誌還強調,即使聯準會今日面臨債券虧損,但並非意味納稅人在近期內必須要為該損失買單。其關鍵在於聯準會的1,510億美元債券損失,並非是實現損失(realized losses)。除非聯準會實際上脫售這些債券,否則它無須認列這些損失。柏南克在過去已明白表示沒有出售手中債券的計畫。
更甚者,若聯準會沒有打算售債,任何帳面損失都可透過它持續獲取的債券利息而抵銷。聯準會迄今在其債券資產配置上已有2千億美元的利息收入進帳。
※ 相關報導:
* 金價Q2崩跌23%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3000154.html
國際金市上周五在空單回補下猛拉尾盤,帶動現貨與期貨金價由黑翻紅,現貨金價大漲逾2%,成功保住1,200美元關鍵防線。不過,金價第2季總共暴跌23%,創45年來單季最大跌幅。
* 新興亞幣挫 印度跌最兇
http://www.udn.com/2013/6/29/NEWS/WORLD/WOR2/7995398.shtml
新興亞洲貨幣第2季挫跌,印度盧比創一年多來最大單季跌幅,泰銖跌幅也可能創13年來最大,主要受市場擔心聯準會(Fed)縮減刺激規模、和中國銀行業資金緊縮疑慮等利空拖累。
* 美元走強 新興經濟體恐被迫升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96929.shtml
美元走強與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不僅已導致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市場利率節節上升,有的央行恐怕還得升息來阻止資金大量外移。
* 聯國報告示警:大陸資本外逃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62800160.html
大陸對全球投資的磁吸效應大幅趨緩。聯合國新出爐的報告指出,2012年大陸FDI(外商直接投資)年增率出現罕見負值,加上市場預期美國QE(量化寬鬆)醞釀結束,新興國資金大量回流美國,大陸出現資本外逃現象已成定局。
* 陸銀監會主席喊話:銀行頭寸充裕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97049.shtml
大陸銀監會主席尚福林29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大陸銀行體系流動性並不短缺,支付頭寸充裕,前幾天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錢荒)已開始緩解。
大陸近來的「錢荒」問題備受市場與各國關心,尚福林的說明是繼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天的政策宣示後,大陸第二位金融高官的就近來流動性緊張問題表態。
* 保險業債券部位 全面試算
http://www.udn.com/2013/6/28/NEWS/FINANCE/FIN4/7992956.shtml
美國聯準會宣布QE將退場,利率一旦反轉,擁有大量債券部位的保險業影響如何,備受關注,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昨(27)日表示,金管會已關注此議題,目前正對保險業持有債券的評價損益情況,進行全面試算。
◆ 李克強百日新政 去泡沫真轉型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2013-06-30 旺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深黯長痛不如短痛之道,上任百日以來一系列新政為大陸經濟體質展開「排毒」式的結構調整,並全面揭開經濟市場化改革大幕,喚起經濟體原有活力,不再下投資猛藥,玩金錢遊戲,這一系列新政被稱為新供給學派色彩。
大陸自5月底以來錢荒越演越烈,6月25日上證指數終於演出「墜機」場面,一度跌至1888.68點,幾乎接近2008年金融風暴局面最慘烈的時刻。但即便如此,目前履新100天的李克強新政府仍按捺得住,仍未出手推動如2008年金融風暴時的4兆人民幣刺激經濟政策,目前只是令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為部分金融機構紓困,使銀行間同業拆款利率降至合理水平。
這種「清熱去火」的李克強經濟學,固然讓投資者對救市大失所望,卻也更加明確大陸未來經濟擠去泡沫、走向正常的契機已經開啟。在李克強手下,大陸經濟從過度刺激轉向市場化的改革轉型列車,已然啟動。
未出手救市 減少干預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表示,李克強的經濟政策重視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減少對經濟不必要干預。在這種情況下,推進行政審批體制改革,以「簡政放權」減少干預,調整好體質後,自然能喚起經濟體本身的活力。
簡化審批 一路放權
陸媒也整理李克強上任百日以來,10多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內容,發現「取消審批、轉向市場化」徵兆明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5月31日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取消和下放133項行政審批事項。李克強政府一路「放權」,縮減政府管制角色,讓市場機能作主。
簡化審批對促進投資與經濟成長有實質幫助,匡賢明甚至表示,「效果可能比降息還好」。李克強也曾明確表示放權將有效促進投資,他強調「一個企業投資新項目,要經過27個部門、50多個環節,時間長達6到10個月,顯然會影響企業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因此應該「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這對於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無疑是『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多辦事』的良方。」
※ 相關報導:
* 經濟鎖國 大鵬難展翅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95460.shtml
台灣猶如坐困其中的大鵬,羈絆在淺水坑中,無法施展,眼看競爭對手一個個展翅高飛,卻遙遙落後、步步沉淪,儘管非戰之罪,卻要何日方能脫困?或許執政黨挾其在國會中的絕對優勢可以強行表決通過服貿協議,但社會的和諧、政治的安定必橫遭損害。更重要的是,企業心存恐懼,既失去鬥志又不敢邁步掌握機會,如何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
數年來,我們聲嘶力竭鼓吹設置自由經濟區做為自由開放的試點,其重要考量之一,就是希望在可控制的小範圍進行自由開放的實驗,可以讓全民親眼目睹,開放絕非洪水猛獸,反而是讓巨鵬如垂天之雲的雙翼可以水擊三千里的活水源頭,令台灣經濟可摶扶搖直上九萬里,再度睥睨群雄、大展神威。惜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政策宣示兩年於茲,未見寸進,白白錯失良機。錯誤延宕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是之謂歟!
* 經濟部重啟民營化 中油先行
http://www.udn.com/2013/6/28/NEWS/FINANCE/FIN9/7993103.shtml
經濟部長張家祝決定重啟國營事業民營化,優先推動中油民營化,計畫採競價拍賣或全民釋股兩大方式釋股,但排除陸資,民營化後政府持股降低至50%以下,但仍維持至少34%,目標在2017年前完成民營化。
彭淮南:台灣不需安倍3箭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2013-06-28 工商時報
安倍經濟學受全球關注,國內企業家更不時提出台灣也應該「借箭」,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27)日則直言,台灣不需要安倍三箭,主要是貨幣寬鬆部分,「我們已經做的比日本好」;擴張財政支出提高則有難行之處;至於結構改革,台灣也有長期措施,只是要更積極推動。
央行昨天主動扔出「台灣經濟需要安倍三箭?」的議題,指近日某些人士主張台灣宜仿日本採三箭政策,但「台灣與日本經濟發展情況大不相同」,日本經濟歷經失落20年,且通縮近15年,台灣1992~2012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維持4%以上,CPI年增率也穩定於1%,「從這就可以大概知道結論」。
彭淮南進一步指出,就日本的第一箭,即「寬鬆貨幣政策」來說,主要是為了解決通縮問題,藉由量化寬鬆拉低實質利率,但台灣目前並無通縮問題,實質利率也遠低於日本,顯示台灣的貨幣政策已比日本寬鬆,「這一點(箭)我們做得比日本更好」。
他也指出,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台灣則僅排名27,日圓為主要國際交易貨幣,日本採行大規模量化寬鬆可帶動日圓貶值,但台灣並不具這樣的條件。
至於安倍第二箭是針對公債,彭淮南指出,日本公共債務居全球之冠,而且無上限,但債台高築後,財政刺激措施恐將危及長期經濟展望與財政的可持續性;相對的,台灣舉債空間有限,如果要增加政府支出,必須提高稅率、增加稅收,或經過修法程序加大舉債上限。
他指出,短期內如果沒辦法增加舉債規模,比較好的方式是針對國內民間眾多超額儲蓄,引導進入公共建設,要讓國內投資「ACTION」(動起來),像是雙子星案就很可惜,因為如果成功推動,多少可創造就業和內需。
彭淮南也針對安倍第三箭指出,安倍的成長策略其實並未聚焦,如打霰彈一般,涵蓋太廣,應提出優先發展項目,全力落實,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對照台灣去年起已啟動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如能積極推動、儘速落實,就可提升經濟成長,相較下,台灣比日本的第三箭做的更早。
※ 相關報導:
* 嗆工具機業 別再大聲要貶值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726/122013062800098.html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多次放話要中央銀行讓新台幣貶值,央行總裁彭淮南昨(27)日準備8頁的書面資料「回嗆」!他強調,今年前4月日本工具機出口至大陸的衰退幅度比台灣更大,顯示日圓大幅貶值並未提升日本工具機出口競爭力。
彭淮南昨天未特定指名卓永財,但表示「工具機(業者)一直發出很大的聲音」,他特地就「工具機業一再主張新台幣貶值,央行看法如何」,提供長達8頁的書面資料回應,還一再強調「這稿子是我自己寫的」。
◆ 新聞側寫-考前猜題 彭老摸透媒體
【呂清郎】2013-06-28 工商時報
央行總裁彭淮南有備而來,昨(27)日在央行理監事會後的記者會提供「參考資料清單」,自問自答包括「央行對特定區外,房價漲幅較大地區的購屋貸款處理情形」、「台灣經濟是否需要安倍三箭」等6大題目,還笑問媒體:「我的考前猜題,不知有沒有猜對?」
彭淮南昨天的「猜題」,除了上述兩題,還包括「第3方支付問題要如何解決」、「兩岸貨幣互換協議(SWAP)最新進展」、「大陸錢荒原因和影響」和「央行對工具機業者一再主張新台幣貶值的看法」,「彭老師」繼先前在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對媒體開課,這次成了「抓考題高手」。
由彭淮南提供的資料內容,不難看出彭總裁對近期金融市場話題的關心和熟悉程度。彭淮南說,他昨天中午11點開完行政院院會後,就回央行辦公室「猜題」,自己準備問答內容,其中「工具機」一題,更是他自己寫稿,再請幕僚逐字打出來。
從彭淮南準備近30頁資料來看,誠如他自己所說「平日密切注意媒體報導」,掌握時事完全不輸媒體;記者會後,彭淮南更得意的問在場媒體:「我猜的題目命中了幾題?是不是猜得很準?」意外展現平日形象嚴肅的9A總裁,也有像學生般頑皮的一面。
◆ 電子發票不印出 可抽2000元專屬獎
【中廣新聞/黃悅嬌】2013-06-30
為了落實無紙化目標,統一發票將新增無實體電子發票專屬獎項新台幣兩千元,每期兩千組,今年九月開獎的七八月期統一發票開始適用。財政部說明,只要使用載具存取電子發票,開獎前不列印紙本,就比別人多了兩千元的中獎機會。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全國每年開立統一發票約八十七億張,其中電子發票占四十億張,但存於載具、未列印紙本的電子發票僅占全部電子發票的百分之五。
為了鼓勵民眾購物消費索取電子發票不列印紙本,財政部修正發布統一發票給獎辦法,針對無實體電子發票增開專屬獎項兩千組,每組兩千元,賦稅署副署長許慈美表示,自今年七八月期統一發票開始適用,每期將由電腦自動隨機抽出,如果同時也對中其他獎項,將從高擇一領取。『如果對中兩百萬特獎,又有兩千塊,當然我們會取兩百萬,不會取兩千塊。』
按目前無實體電子發票數量,每期專屬獎的中獎率為十萬分之七,高於四獎四千元的十萬分之三。
財政資訊中心表示,目前載具形式包括手機條碼、自然人憑證、會員卡、悠遊卡等等,民眾若上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歸戶,並留下電子信箱、銀行帳號,平台將自動幫忙對獎,中獎後自動將獎金匯入帳戶。
◆ 珍.奧斯汀 可望登上英鎊紙鈔
【江靜玲/倫敦廿七日電】2013-06-28 中國時報
《傲慢與偏見》作者、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珍.奧斯汀可能將取代達爾文,成為英鎊紙鈔上的新面孔。
即將卸任的英格蘭銀行行長金恩透露,珍.奧斯汀「正在靜靜地等待著」取代目前十英鎊上的達爾文肖像,是下一個登上十英鎊的首選人物,如此,英鎊紙鈔上(除了英女王外)可保有一名女性。不過,決定權還在他的繼任者、七月一日上任的英格蘭銀行新行長卡尼手中。
如果珍.奧斯汀果真取代了達爾文,她將是繼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十九世紀英國社會改革家伊莉莎白佛萊(Elizabeth Fry),以及英國護理學先驅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後,第四位出現在英鎊紙鈔上的女性。
英國君王的肖像印製在錢幣上雖有數世紀之久,但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肖像到一九六○年才首次出現在英鎊紙鈔上。歷史人物則從一九七○年才開始登上英鎊紙鈔。
今年四月底,英格蘭銀行宣布,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將取代伊莉莎白.佛萊,成為新版五英鎊紙鈔背面的新肖像。不料這項消息激怒了女性主義團體,高聲譴責英格蘭銀行「性別歧視」,近三萬民眾上網連署反對撤換伊莉莎白.佛萊肖像,一個由四十六名律師組成的法律團隊並致函英格蘭銀行要求重新考慮,否則不排除控告英格蘭銀行歧視女性。
一般認為,金恩在臨去前透露珍.奧斯汀可能取代達爾文登上十英鎊鈔票,主要是為了平息邱吉爾取代伊莉莎白.佛萊所引發的不滿。
欠稅大戶 106年全大赦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3.07.01
財政部今日公布102年欠稅大戶名單,企業及個人欠稅大戶仍是老面孔,而且欠稅王環亞飯店、黃任中家族均列在106年3月4日第二波欠稅大赦名單裡,只要時間超過徵收年限,全部都將依法一筆勾銷。財政部無奈表示,政府對這些追不回稅款且滯留海外未歸的大戶,一過追溯期,無法令依據可延長或追回。
今年企業欠稅最多仍是環亞飯店,已連4年蟬聯「欠稅王」,金額高達21.2億元;個人欠稅「榜首」則是已故商界聞人黃任中,欠稅金額高達17.88億元,而他的兒子黃若谷已連兩年排名「亞軍」,欠稅金額高達17.79億元,若再加計黃任中親戚,黃家人總計欠政府逾49億元。
財政部每年7月1日固定公布欠稅大戶名單,鎖定個人欠稅超過1000萬元、企業欠稅超過5000萬元的案件,並且自今年起將公告期限從原本的3個月延長到6個月。財政部表示,今年上榜的名單多半還是舊名單,總計有1045件,欠稅總金額約為993.64億元,較去年件數減少121件,金額減少約109.85億元。
今年前五大個人欠稅戶中,黃任中家族占3席,分別是排名第一的黃任中,兒子黃若谷則排名第二,黃任中的姐姐夏黃新平排名第四,欠稅金額高達11.8億元,若加上另一個姐姐黃燕平的1.54億元,總計黃任中家族就欠了高達49.02億元。
至於欠稅金額排名第三者,一樣是高雄市國稅局轄區的黃承志家族,欠下高達14.42億元。第五名則是「素人富翁」林天財,有「台灣蕈菌之父」之稱,其欠稅金額高達11.54億元。
黃任中已身故,依法他所積欠的稅款,政府仍可向繼承人黃若谷追討,但因他已長年定居美國,加上又辦理限定繼承,根本難以追回,而黃若谷自己所欠的是遺產稅,因未繳稅被罰一倍,欠稅金額才暴增為17.79億元。
企業欠稅排名部分,環亞飯店連4年蟬聯企業欠稅榜首,高球天后曾雅妮叔叔曾茂昭所掛名的茂橘、茂裕公司,排名第二和第三,合計欠稅23.86億元。
※ 法律是人定的。
* 黃任中家族與環亞 蟬連欠稅大戶榜首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7999097.shtml
財政部五區國稅局今天公布今年度欠稅大戶名單,個人欠稅部分,仍由已故商界名人黃任中與兒子黃若谷各以17.9、17.8億元包辦前兩名;企業欠稅部分,環亞飯店欠稅21.2億元,已為連續四年榜首。
◆ 拉脫維亞浴火重生 明年加入歐元區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3.07.01
拉脫維亞明年將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這個歐盟第三窮國在金融海嘯期間遭到重創,但如今已浴火重生。去年拉脫維亞締造5%的經濟成長率,令歐元區國家稱羨。
歐盟執委會和歐洲央行(ECB)上月在整合報告中,准許拉脫維亞於明年1月加入歐元區。對拉脫維亞而言,加入歐元區不僅象徵自由和獨立,也能強化該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
對拉脫維亞總理東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而言,採用歐元有助於節省預算、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鞏固2008至2009年經濟崩盤後的復甦。而從政治面來看,加入歐元區也代表拉脫維亞進一步擺脫俄羅斯的控制。
歐盟經濟事務委員芮恩(Olli Rehn)日前強調,加入歐元區將使拉脫維亞在ECB和歐元區財長會中擁有席位,因此該國的主權獨立性反而會增加。過去八年來拉脫維亞貨幣拉特兌歐元的匯率被釘在特定水準,意味里加當局沒有制定貨幣政策權力。
拉脫維亞的經濟表現令多數歐元區國家(包括德國)汗顏。拉脫維亞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僅略高於40%,遠低於歐元區訂出的上限60%;預算赤字占GDP比為1.2%,也低於3%的規定。
2008年拉脫維亞在歐盟金融海嘯中受創極深,但如今已脫胎換骨。拉脫維亞去年經濟成長5%,是成長最快的歐盟國家。不過ECB特別指出,拉脫維亞加入歐元區恐怕成為潛在的洗錢天堂。根據ECB,拉脫維亞銀行中外國存款占的比率高達50%,相當於GDP的40%。
※ 相關報導:
* 2年來首見 日本製造業信心指數好轉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99538.shtml
日本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日本製造業的信心指數與採購經理人指數均顯著增加。日本大型製造商轉趨樂觀,是2011年9月來首見,顯示日股在歷經暴起暴落後,日本各界對首相安倍晉三的刺激通膨政策依然信心十足。
* 私募基金來台併購 政院將列重大投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998728.shtml
國際私募基金來台規定大鬆綁。行政院近期正推動修法,未來凡是國際私募基金來台併購案,都將列為重大投資案,不僅會事先說明遊戲規則,也將力爭三個月內完成准駁。此舉將有助爭取國際私募基金重返台灣。
* 工研院 台灣CEO製造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7998591.shtml
工研院7月要歡慶成立40周年。40年來,工研院創造了不少「台灣第一」的紀錄。最近,3D列印技術紅遍全球,工研院早就搶先一步,籌組國內第一個3D列印製造產業群聚,號召36家企業及機構參與。
....其實,工研院不只是前瞻的研發機構,帶領產業跨領域創新。在產業界,40年來育才無數的「工研人」,已經形成一支「武功高強」的勁旅。他們遍佈各個產業,多數人位居要職,讓工研院成為台灣的執行長(CEO)製造機。
....工研院近年以「跨領域之創新、前瞻科技研發、強化產業連結」的核心策略,在國際上連獲科技創新大獎肯定。包括連續四年榮獲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優勝獎,以及連續五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等。
40年前,工研院必須前往美國取經,才得以掌握半導體與精密機械技術。40年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啟動《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卻回頭來向工研院取經,認為美國製造業要重返榮景,必須師法台灣工研院與德國Fraunhofer兩個研究機構,應用技術產業化的典範作法。這段評語,是對工研院的一大肯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