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4

先進國 重當全球經濟成長領頭羊

◆ 觀察站/防漏 稅負得重新分配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9265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 簡國帆】2013.08.13

美國貧富差距擴大,使各界把目光轉向公平稅制,呼籲開徵富人稅。但從歷史經驗來看,與其強調所得重分配,不如重視稅負重分配,改革稅制以減少避稅。

全球財富高度集中導致不公平加劇,引發強烈的政治回應。不公平曾多次在制定聯邦稅務政策時扮演關鍵角色,例如20 世紀初促成開徵聯邦所得稅。

1930年代的稅務政策顯然憂心所得分配,但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更注重稅務負擔重分配,因此他提議的稅法不僅提高所得稅率,也把目標放在減少避稅。他認為,如果稅金是文明的代價,那麼美國富人正以折扣價格取得文明。

羅斯福小心翼翼地把重新分配稅務負擔和重分配全國財富連結起來,他不只請求國會劫富濟貧,也希望議員消弭稅務漏洞。

國會隨即通過意在擴大稅基(尤其是針對高所得者)的法案,但再次說明,羅斯福當時意在攻擊特權階級,而非財富本身。羅斯福的新政稅務政策顯示,縮小改革幅度,才能提高達成實踐的可能性,而擴大稅基也較能達成政治成功。(綜合外電)

※ 相關報導:

* 先進國 重當全球經濟成長領頭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2541.shtml

隨著全球貿易下滑,金融危機以來一直由新興經濟體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局面也已改觀,如今成長動能正逐漸轉移到先進經濟體。

根據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預測,2007年中旬至今,包括日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先進經濟體,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首度超過中國、印度和巴西在內的新興經濟體。

根據報告,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活動將增加2.4兆美元,60%來自美國、日本與其他先進國家。此報告是依據當前的經濟成長率作估計,而非依官方數據。

* 歐元區 有望結束衰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2547.shtml

彭博資訊訪調21名經濟學家預估的中間值顯示,歐元區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成長0.2%,扭轉先前連六季萎縮的頹勢。歐盟統計局14日將公布GDP數據。另據德國政府預估,德國上季經濟可能擴張0.75%,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0.6%。



◆ 大陸近千淘寶村 農民變百萬富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092759.shtml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陳致畬/綜合報導】2013.08.13

大陸網路購物興起,許多「新經濟」隨之而起。山東省博興縣的灣頭村,因為村民擅長透過網路促銷手工藝品,是大陸近千個「淘寶村」之一,全村一千七百多戶中,經營網路銷售生意的就高達五百戶以上,年銷售額突破人民幣一百萬元(約新台幣五百萬元)將近卅家,灣頭村的周邊也興起相關配套的產業鏈,各色商店俱全。

知名的電子商務業者阿里巴巴集團日前邀請媒體參訪近千個「淘寶村」的其中一個山東「灣頭村」,並在當地一所中學舉辦說明會,有卅多個家庭企業參加。村內主要經濟活動是草編產品,包括家居產品、藤編飾品、收納箱等,原本主要出口,但因出口市場萎縮,二○○八年開始有人在淘寶網開店,銷路不錯,開始有許多村民模仿跟進。

根據阿里巴巴旗下阿里研究中心的資料,已發現十四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淘寶村」,分布在大陸八個省,主要銷售農產、旅行箱、家具、服裝,網店總數高達一萬家,吸納了四萬人的就業人口。預估還有更多尚未被發現的「淘寶村」,數量可能是六十倍之多。這對大陸正在推行的城鎮化,將具有重要影響。

阿里巴巴的報告表示,山東博興縣去年在淘寶網的年銷售額達一億一千七百萬元人民幣,共有淘寶賣家兩千兩百個;其中有一千兩百家販賣草編產品,銷售額將近一億元人民幣。

因為手工藝產品熱銷,也帶動當地的配件、紙箱工廠生產,還新增了三家村鎮銀行與廿家快遞公司,甚至「灣頭草柳編」也逐漸打響品牌知名度,使當地形成上下配套的產業鏈,促進地方經濟。

山東省長郭樹清上個月才剛到當地訪問,肯定這種「淘寶村模式」。

報告指出,農村因為是熟人組成的透明社區,商業模式更易複製傳播,產業合作的聚集經濟,有助減低成本,比城市更適合發展網路購物。而去年以來,新增網民屬於農村背景的人,比例已超過城鎮。

不過灣頭村的家庭企業表示,雖然經營網購生意能賺到錢,不過高端人才不願意到農村工作,這是未來「淘寶村」想轉型升級時的大難題。

※ 相關報導:

* 大陸 金援小微企業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92604.shtml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穩增長」的重點放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昨(12)日又推出新措施,希望透過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負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方式,解決小微企業長久以來融資難的問題,全面支援小微企業發展。

* 支付寶試點 推透支功能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93378.shtml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月底才要上路,但大陸由阿里巴巴集團創造的支付寶,卻已在不斷躍進發展,繼前一陣子推出「餘額寶」後,據稱馬上又要推出可以如同信用卡一般「透支消費」的功能,額度最高為人民幣5000元。

* 第三方支付 悠遊卡利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93369.shtml

行政院引用「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決定本月底開放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經營儲值業務,台北悠遊卡公司因而被認為是具有最佳條件經營第三方支付的業者,但該公司表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確很大」,但能否成為該公司商機,還待深入評析。

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希臘撙節政策奏效 出現預算盈餘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3.08.14

最新數據顯示,希臘今年1至7月出現預算盈餘,顯示財政撙節政策似乎開始奏效。另外,希臘上季經濟連續第20季衰退,但萎縮幅度減緩,坐困多年後終於浮現一線希望。

希臘財政部12日公布,今年前七個月不計地方政府開銷、債務利息和社會安全支出的基本預算盈餘達26億歐元(35億美元),扭轉一年前赤字31億歐元的頹勢。

數據顯示,希臘今年1至7月包含利息支出的實際預算仍是赤字,但從去年同期的132億歐元縮小至19億歐元,表現優於原本目標赤字75億歐元。希臘今年前七個月預算支出從一年前的408億歐元減至327億歐元,收入增加11.4%至308億歐元。

希臘副財長表示,目前希臘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為1%,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8%。

IHS全球透視資深經濟學家艾斯卡洛(Diego Iscaro)說:「達到基本預算盈餘是希臘從歐元區夥伴獲得進一步援助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德國經濟報喜 投資人信心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5086.shtml

隨著市場愈來愈樂觀看待歐元區可能結束有史以來最長衰退,德國8月投資人信心攀升至3月以來最高,且增幅優於市場預期。加上歐元區6月工業生產大幅反彈,歐股早盤走高。



◆ 觀察站/信心論 嗅出政治經濟學

【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2013.08.14

行政院長江宜樺從一位長期鑽研西洋政治思想史的學者轉入政壇,迅速成為閣揆,因過去少涉及經濟領域,外界常好奇:他怎麼拚經濟?從江揆昨天一席「政策成敗不在數字,而在信心」,可以嗅出江揆已把政治哲學貫徹到經濟領域。

國際景氣乍暖還涼,江內閣一些上路中的振興經濟措施,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鼓勵創新創投等,難以在一時半刻繳出亮眼成績單。昨天他接受udn tv「面對關鍵人物」專訪時被追問:「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二,明年該保多少?」只見他四兩撥千金端出「信心論」。

江揆說,政策成敗不在具體數字如何,而在信心,經濟就像政治一樣,當大家覺得台灣持續改革開放、自由彈性,同時與世界接軌時,企業就有信心做投資,更有信心招募員工,政府要塑造的就是這種信心。

一位內閣閣員形容,江揆剛上任時,面對跨部會意見相左時,最常扮演折衷派,盼大家和平協商,不過,歷經半年摸索,江揆對創新政策的偏好愈來愈清楚,對於因循守舊也愈來愈不耐,「放手去做」幾乎是他的口頭禪,現在內閣成員也最怕成為「經濟絆腳石」。

一個銳意革新的內閣,有助擺脫慣性,快速轉動台灣經濟,但施政最忌諱虎頭蛇尾或是遇到阻礙就停擺,台灣經濟悶得夠久了,盼江揆的信心論也能成為真實,如其所言,「內閣追求的不是悶經濟,而是打破悶經濟。」江揆也請放手一搏吧!



◆ 教育訓練/UNIQLO大學 打造服務尖兵

【經濟日報╱潘俊琳】2013.08.15

日本國民品牌優衣庫(UNIQLO)來台之後大舉展店,目前全台已有36家分店,預計到2015年總店數要達到92家,未來需要招募將近3,000名員工。台灣優衣庫店鋪營運部區域經理大友典繪表示,新進員工做到店長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而店長的月收入達6萬多元,一掃服務業等於低薪族的傳統印象。

服務業隨著台灣社會的轉型,就業比例日漸提升,大友典繪表示,台灣年輕人似乎普遍認為服務業的社經水準較低,但在日本則沒有這樣的觀念,或許是民族性使然,日本社會覺得自己的服務,可以讓他人開心,是一種很棒的感覺。

熱忱服務 須有感謝的心

對優衣庫來說,想要從事服務業的人,必須要具備感謝的心,能處處為顧客著想,因顧客開心而感到開心,因此服務精神、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缺一不可,由於服務業在周末和假日都必須服務客人,如果想要在周末假期休假的人,可能就不太適合從事服務業。

自從教改之後,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暴增,適逢全球性的景氣低迷,剛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想要謀求一分高薪的白領工作,可說是非常的困難,社會新鮮人如果可以轉個觀念,從事服務業機會就非常多,且待遇和發展前景可能比一般上班族還要好。

大友典繪指出,針對儲備幹部,優衣庫會比較重視學歷,但對一般店員並沒有太多學歷上的要求,因應未來展店的需求,未來兩年內需要增聘將近3,000位員工。

在服務業由於流動性大,只要熱愛這分工作,願意積極學習投入,通常升遷速度都相當快,在優衣庫目前的36家店中,有八成的店長,從店員升職到店長,時間約為一年半,薪水從剛開始的2.8萬元,迅速攀升到6萬多元,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是相當快的升遷和加薪速度,升幅高於一般上班族。

實力主義 晉升管道暢通

優衣庫是一家講求「實力主義」的企業,不同於重視年資的日系企業,可說是用人唯才,台灣優衣庫正值快速發展,求才殷切的階段,因此店員晉升的速度,較已經高度發展的日本快很多,只要員工肯努力,晉升的管道非常暢通。

大友典繪說,學歷對服務業來說,差別其實並不大,因為只有學歷好,沒有服務熱忱也不行,因此是否能為顧客著想,是儲備幹部和店員都必須具備的特質,畢竟有服務熱忱的人,不但待客態度好,訓練起來也比較容易上手。

優衣庫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訓練,對內稱為UNIQLO大學,在新進員工招聘進來之後,先有為期3天的團體研修,讓大家知道UNIQLO的品牌精神,並瞭解它是個什麼樣的企業,以及公司對服務精神的期待,之後再到店鋪在職訓練,由有經驗的同事輔導,逐一學習指派的任務。

不僅限於新人培訓,UNIQLO大學也負責全體員工的教育訓練,包括儲備幹部訓練、店員考試升級到店長、新手店長教育、老手遇到棘手的問題時,UNIQLO大學都有完整的教育機制。

大友典繪說,只要一到店鋪工作,大約一個禮拜就可以感受出來,這個新進員工適不適合做服務業。而以全盤的業務掌握來說,像是收銀、折衣等事務,則需要持續半年的訓練。

在這段時間,店長如何協助新進店員,是新進者能不能夠留下來的關鍵。店長除了業務上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做為一個領導人的人格特質,因為店長不只是發號施令,更要能說能做,懂得聽他人意見,並能正面思考。

技術整合 產生解決方案

日本和台灣因為少子化的因素,年輕人在家裡都被長輩捧在手心,因此對於服務他人通常都不是那麼在行。大友典繪表示,店長對店員必須要有「愛情」,就是發自內心、溢於言表的關懷,瞭解不同個體的背景,在取得對方的信賴感之後,就能讓員工樂於跟隨,並認真看待工作,呈現最好的服務。

※ 相關報導:

* 研發占GDP比重 我國落後韓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4/today-e2.htm

南韓近年研發經費的成長速度驚人,從二○○六年起,研發投資金額突破國內生產毛額(GDP)三%,之後逐年直線上升,到了二○一○年已占GDP比重三.七四%,居亞鄰國家之冠;反觀台灣直到二○一一年,研發投資金額才首次突破三%,仍落後日、韓。

* 新北市首創 初次尋職津貼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814000424&cid=1210

為解決18到29歲年輕人畢業即失業問題,新北市政府創全國之先,9月起開辦「初次尋職津貼」,凡設籍新北市未就學、失業達6個月以上的社會新鮮人,每月發放5000元津貼,最多可領4次。

fsj 提到...

當「三宅一生」變成「一生屋奴」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14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早晚會退場,全球利率水準勢必上升,銀行業的授信風險管理面臨挑戰,加強監管風險此其時。但近來有報導指出,金管會原擬提高銀行不動產放款風險權數或增提備抵呆帳,藉以強化銀行風險承擔能力的措施,決定暫緩,維持既有房市管控指標。金管會或基於減少防弊而做此決策,但不能輕忽利率反轉、高房價與銀行授信風險變化的連鎖反應,切莫以金融震盪為代價。

先看高房價現象。過去40年來,我們分析台灣的中產階級,發現平均一生買房、賣房換屋約有三次,有評論者稱為「三宅一生」現象,但這是構築於薪資、儲蓄投資所得成長速度,超過房價上漲幅度的年代。近十年來,台灣都會區房價飆漲,使得房屋平均市價約為家庭年所得十倍以上,若辛苦省下三分之一來付房貸,一棟房子要背負房貸逾30年,形同一棟房子壓著全家一輩子。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三宅一生」變成遙不可及,反倒成了「一生屋奴」。

台灣十幾年來實質薪資未上升,房價卻快速上漲,人民又解不開要有自己房子的心結,買不起房子或負擔不起房貸的壓力始終揮之不去,形成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子。我國房屋平均市價相對家庭所得的房價所得比,在國際上是相對高的,台北市與亞洲城市相比亦不遑多讓,甚至高於不少歐美國家大都市,這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是沈重的,因為是以較低所得、承擔過高房價的壓力。

再看高房價成因。這十年來,極低的利率水準,提供房地產投機炒作的溫床,導致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長期寬鬆貨幣政策下,導引資金流入房地產與營建業,亦產生銀行放款過度集中的現象。各國政府面對房價高漲,慮及年輕人無力購屋,影響政治穩定,大都對房地產放款採取某種程度限制措施,以增加交易成本,縮減炒作空間。不過,這些限制措施會面臨相關利益各方的干擾,經常是高高舉起、但輕輕放下,抑制房價效果不彰。

稅制失當是另一個原因。在台灣,不動產增值稅是以公告現值課徵,由於公告現值低於市價,短期炒作都會區房地產免稅負,形成變相鼓勵;此外,前幾年政府大幅調降遺產贈與稅,又未有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措施,致使回流資金流向房市,對房價推波助瀾。雖然執政黨兩年前推出奢侈稅抑制,但房價仍居高難下。

銀行放款過度集中房市,還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我國銀行業放款中,有三到四成集中於房地產與營建業;再者,還有許多以各種形式取得銀行融資又躲過相關限制措施的放貸,則不在上述統計範圍內。雖然銀行對房地產與營建業的放款有擔保品,但因有不少放款標的價值是被刻意炒高,估價失真,加上放款違約的拍賣折損,這些放款存有蒙受重大損失的風險;一旦房市整體不景氣,則放款違約的拍賣折損更大。今年6月中央銀行已直指一些新建案較多區域的房價上漲現象不合理,房價泡沫破滅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由於QE逐漸會退場,不動產價格波動風險對金融不穩定的影響正在加大,已是必須正視此一風險的重要時刻。政府需跨部會整合此一重大問題,首先推動合宜住宅、社會住宅與委託執行防災型都更,藉以提高房屋供給;其次,修正奢侈稅,加重其抑制房市投機炒作的功能;再者,金管會應考慮提高一人或夫婦擁有多屋者之銀行不動產放款的風險權數,並要求銀行增提備抵呆帳與強化不動產評價的內控機制,以達到放款風險定價的正途。



◆ 社論-面對困窘的財政必需有變通的對策

【本報訊】2013-08-14 工商時報

行政院本周一舉行下年度預算審核會議,初步匡列的歲出規模將達1兆9,407億元,較102年度增加了331億元。但是估列的歲入將只有1兆7,308億元,甚至比102年度將短收25億元。以致帳面上的短差數額將達2,099億元,如果連同到期的債務還本640億元,新年度光是中央政府就必需舉債2,739億元,使得舉債比率飆升到14.1%,已經逼近公債法15%的舉債上限。

檢視103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府入不敷出,必需舉債度日的窘態畢露。一方面包括證交稅、期交稅、所得稅的稅課收入,都將較今年度短收。另方面為了刺激經濟,公共建設的支出不只沒有等比例調減 甚至還逆勢成長了10%達到1,925億元的規模。如果連同營業及非營業基金所編列的相關預算,估計明年度中央政府投入公共建設的規模將逾3,000億元。

在政府收支左支右絀的情況下,負責編製總預算案的財主部門固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新年度政府舉債占歲出規模逼近上限,申算起來到明年底累計未償債務餘額也將達到占GDP38.6%的新高,距離新修正的公債法上限40.6%也只剩下2%的額度。照此趨勢,恐怕再過一、二年,中央政府就再無舉債空間可用。為此,江宜樺院長還特別指示財政部應提出化解財政困局的中長期規劃方案。而我們所最不樂意看到的是,屆時財政部只會提出修法建議,故技重施的將公債法的舉債上限再往上調,大家繼續寅吃卯糧,而後債留子孫。

眼看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情勢確實十分嚴竣,擴大公共建設支出目的固然是希望能發揮火車頭的角色,以刺激經濟成長,帶動財政擴張效果。但從下年度預算的編製情形來看,公建支出確實是呈現逆勢成長,但各項稅收的預估卻呈現負成長。如此的反差現象,也許可以解釋為投入公共建設所可能帶動的稅收增長,並無法立竿見影。但各項稅收均估計會短收,還是反映財主部門對明年的經濟前景並不敢樂觀期待,因此只能謹小慎微的先估列短收。

不管是基於何種心態或難以捉摸的經濟前景,歲入負成長使預算案籌編困難此一沉痾,真正的關鍵其實還在於近年來包括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在民粹意識的裹脅下,競相透過修法一方面提高社福部門的法定支出,另方面則又不斷降低稅率,使得目前的實質有效稅率只有11至12%之間,不只較歐美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的國家有10%以上的差距,甚至連我們一向喜歡拿來做比較的南韓,兩國之間的實質稅率也相差了一倍。

正是基於對這種情勢的憂心,我們注意到包括薛琦、朱敬一等具財經背景的內閣首長,在預算會議上揚棄路人甲的消極心態,不約而同的發聲,促請江揆必需正視,並儘速解決目前嚴重失衡的租稅問題,一方面用以化解財政困境,另方面也才有足夠的糧草能夠從悶經濟中突圍。有理由相信,從租稅合理化與健全化的角度入手,將較只節流不開源,或者是一味的舉債度日,更能產生結構性的正向效應,也才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擔當與作為。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現象也值得正視。根據報導,下年度經濟部所屬的國營事業,能夠有盈餘繳庫的,將只剩下台糖一家獨撐,預計的繳庫盈餘也只是戔戔之數的40.51億元。過去被視為金雞母的中油、台電,則因為油、電價格被立法部門刻意壓低,不只沒有盈餘可以繳庫,事實上這些年來2家公司的營運都出現鉅額赤字,逐漸逼近資本額要被蝕光的困境。

國營事業的經營,固然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而是要兼負提供國人與經濟發展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之責。但是近年來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所面臨的營運困境,終非正常。未來如果不只無法有盈餘繳庫,反而要政府另編預算紓困,對本來就已財政吃緊的中央政府豈非雪上加霜。另外如台糖,今天除了不生產糖以外,包括養豬、養蘭、房地產開發等,幾乎無所不做。總結目前國營事業的種種亂象,行政當局的確有必要大刀闊斧推動改革,對於仍有存在價值的,應支持其以企業化、市場化的手法達成政策任務與兼顧合理利潤;對於顯已無需以國營事業形態來經營者,則應加速民營化的腳步,一方面免於與民爭利的非議,另方面也可活化既有資產,發揮更高利益。

目前政府財政確實處在困窘階段。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主政者再不知變通,總有一天我們會步希臘或底特律的後塵,到時就噬臍莫及了。

fsj 提到...

歐元區經濟再現擴張 別高興太早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3.08.15

歐元區經濟終於再現擴張,但經濟學家指出,別期望歐元將受惠。第2季增長幅度也許優於市場預期,卻仍有多個成員國深陷險境。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策略師羅倫斯指出:「脫離衰退是正面發展,但必須注意17個汽缸的歐元區現在只靠幾個汽缸運作。」

所以,很可能歐洲經濟將步入停滯期,而無法穩步邁向復甦。

即使德國經濟換算年率後成長2.9%,增幅高居七大工業國之首,但往後不太可能一直維持此一水準。對歐債危機來說,這不是好消息。

國際投資人對高收益資產趨之若鶩,雖已協助壓低部分歐元區大型債務國(如義大利和西班牙等)近幾周的公債殖利率;但這些國家的成長太疲弱,無助大幅減輕債務負擔,未來數月,部分國家主權債務違約的威脅仍將存在。

一些分析師指出,縮減赤字仍會和過去一樣困難。如果歐債危機歹戲拖棚,減赤的政治決心將逐步減弱。

歐洲央行(ECB)未來的立場將如何?可能和現在一樣。ECB已持續提供前瞻引導,表示若有必要協助提振成長,隨時可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且如果必須防範違約,ECB也已備妥提供直接貨幣交易(OMT)的購債計畫。

由於成長仍嫌脆弱、債負依舊沉重,ECB可能繼續承諾提供支持,但這對歐元走勢沒有助益,特別是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不斷升高。

從美國零售銷售強勁成長、推升聯準會提早結束購債計畫的機率,可以看出會發生什麼事: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揚0.1個百分點至2.7%,逼近近期高點2.75%。

※ 相關報導:

* 德法帶頭衝 歐元區擺脫衰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7596.shtml

在德國和法國帶領下,歐元區經濟第2季終於擺脫歷來最長的衰退。歐盟27國第2季經濟也由萎縮轉為擴張。歐盟統計局14日宣布,歐元區17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季擴張0.3%,優於第1季的萎縮0.3%,也超越市場預測的成長0.2%;歐元區連續六季的萎縮宣告結束。

* 葡萄牙 擺脫連十季萎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7642.shtml

拜出口躍增及投資萎縮速度放緩之賜,葡萄牙第2季經濟大幅躍進,擺脫連續十季的萎縮;不過經濟學家說,政府未來幾季準備實施的撙節措施可能扼殺剛萌芽的復甦。

* Fed 下月可能開始縮減QE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7536.shtml

彭博資訊的調查顯示,65%受訪的經濟學家預測,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很可能在9月宣布開始削減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計畫。



◆ 大陸經濟的五難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15

在一般狀況下,經濟政策面對的從來就是兩難的困境,但當前中國大陸面對的,卻是五難。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繼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及更早的紐約大學羅比尼教授之後,也對大陸經濟前景提出了警訊,認為若不能兌現改革承諾,大陸經濟到2020年時,成長率將比現在腰斬一半,只有4%;並且,將不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類此悲觀的預言,主要都是一種潛意識的感覺,沒有具體地說「為什麼」。

與此對照的是,我們可以看看所謂的「李克強經濟學」:巴克萊資本的版本是「不刺激、去槓桿、調結構」;至於出諸李克強自己親口說的,則有改革版、升級版、上下限版、增量存量版等,一句話概括,透露的是信心中的謹慎。

何以如此?是因為中國大陸當前經濟面對的問題,其複雜難度早已不是兩難,而是五難了。

要透視診斷當前大陸經濟問題,要分別從長期與短期兩個角度來看。先看長期。過去34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平均9.8%的主要理由有四:一、全球化提供的巨大外需;二、中國在全球化中賴以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勞動力優勢;三、能讓核心競爭力充分釋放的體制改革;四、因資源錯配與透支製造出來的泡沫增長。但這四者,除了第三點的改革之外,就今後的形勢觀察,都將出現變化。換言之,四大紅利將去其三,所以李克強會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所謂「最大」,意味著雖然失去了其他三個,卻還有兩個新的,也就是內需的潛力與創新的活力,加上改革,就成了李克強要打造的升級版。

其次,就短期來看,絕大多數的問題幾乎都跟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爆發後,為保增長而採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擴張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非常規的家電及汽車下鄉政策,以及允許地方融資平台運作等有關。結果經濟成長保八雖然成功,代價卻相當昂貴,出現了產能、基建、樓市、地方債、高利貸等種種泡沫,資源嚴重錯配,也埋下了巨大的金融風險。

這就是習李新政府面對的新形勢;習李接的,不只是權力的班,也是一大堆沉痾新病、疑難頑症的班。

這就是五難的意思。傳統經濟政策的為難,是難以兼顧增長與穩定,是謂兩難;習李面對的是在保增長、穩物價之外,還要促改革,是三難;三難之外,還要去泡沫,掃地雷,是為四難;而所有這些工作,都得面對來自於頑固保守的意識形態與既得利益者的強大抗拒,因此,是五難。

面對著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五難困境,「李克強經濟學」怎麼辦?看來,是三條思路。

一條,是立即的,主要是清地雷、拔引信。迫在眉睫的最大風險不外是銀行風險與地方債務。所以,6月下旬的錢荒就是對銀行施加壓力;最近展開的審計署查地方債,就是先摸底,然後決定下一步行動。

第二條,是短期的,重點在保就業、穩增長,具體措施是對600萬戶小微企業暫時免徵增值稅與營業稅;階段性地穩住人民幣匯率,及改善出口行政配套。

第三,是長期性的,包括加大鐵路建設投資,重點放在中西部及貧困區,同時開放社會資本進入;鼓勵節能環保投資;積極推動都市基本建設,包括棚戶區改造、軌道交通、地下管線、下水道及汙水道等。

可以看到,迄目前為止,一攬子政策基本上符合了「不刺激、去槓桿、調結構」的大原則,這是不容易的。當然,從長期看,「李克強經濟學」的成效需由時間給答案,進入深水區的改革也需要政改的配合,挑戰性很大,但對習李而言,已別無選擇。一旦成功,相信歷史將給予極高評價。

※ 相關報導:

* 網路金融 大陸央行訂兩個不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97524.s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劉士余13日在北京互聯網大會上,首度界定網路金融行業的風險底限,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另一個則是非法集資,並透露新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將於近期發放。

fsj 提到...

社論-過客心態與台灣當前財政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81600319.html

【本報訊】2013-08-16 工商時報

行政院通過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政府歲出成長1.7%,而歲入卻減少0.1%,顯然政府逐漸下滑的收入不足以支應逐年升高的支出。惟這僅是預算書上的數字,並非決算數,政府實際收入可能更低,財政困境可能要比預算書上的數字更為嚴重。

事實上,預算書根本無法呈現財政困境,原因在於政府編列預算必須符合預算法,而舉債也得受公債法的限制,如此合法的預算書自然是四平八穩。惟長期以來,政府明知稅收、事業盈餘及舉債全部合計仍不足以支應歲出,怎麼辦?仍得設法找錢。從哪裡找呢?從釋股、賣地、規費這些地方找,從非營業基金裡找;今年政府急於釋出4G執照,說穿了就是為了讓國庫進帳數百億元,以解歲入不足的燃眉之急。至於財政部去年底研擬解除雙北市土地禁售令,月前政府擬設置國家建設基金,也全數都是為了籌錢想出的點子。

當政府經年累月都得靠舉債過日子,都得靠釋股、售地賣祖產的收入過日子,這樣的財政正常嗎?無需什麼學理即可明白,當然不正常。而造成這個不正常的原因,正是長期以來執政者的過客心態。他們執政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選票是否到手,若減稅、社福能贏得選票,他們樂於把財政問題留給後人收拾。

我們檢視一下這個過客心態的成績。這些年政府大開社福善門,102年度中央政府的社福支出占歲出已高達23%,超越教科文、國防、經濟發展等支出而躍居第一。自馬總統執政以來,近六年社福支出成長46%。然而我們政府有足夠的稅收來支應這樣的支出嗎?當然沒有。

翻開財政統計,中央政府的稅收在97年為1兆2,429億元,100年1兆2,034億元,101年亦僅1兆2,221億元。這些數據顯示,近年來無論經濟成長再高,稅收依然是停滯的,我國賦稅負擔率12.8%已是全球最低,此係政府近年大肆減稅使然。不衡量自己的財政能力,時而大幅減稅,時而廣開社福善門,讓好名聲留給自己,把爛攤子留給後人,這樣的執政高度何在?這不是過客心態又是什麼?

試想,以逐漸減少的稅收要去支應逐年擴大的政府支出,豈有可能?於是以舉債支應之,而當舉債碰到法定上限時,又當如何?左以特別預算迴避之,右以非營業基金移轉之;如今特別預算用罄,政院又以擴大釋股、售地及規費的收入融通之。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的政府什麼千奇百怪的點子都想得出來。

面對不斷出現的財政警訊,政府不循正當手段開源節流,反而以旁門左道迴避之、移轉之、遮掩之。經此乾坤大挪移,使外界低估了財政困境,其罪一也;如今更擬另闢蹊徑成立國家建設基金大舉籌錢,其罪二也。這些作法雖於今日方便,卻為日後埋下不測之憂,這豈是智者所應為?

今天我們的社福支出之所以躍居歲出之首,賦稅負擔率之所以落居世界之末,正是執政者過客心態使然。從行政院甫通過的103年度預算可以看出,鑑於政府缺錢情況日趨緊迫,明年將加強釋股,預計國發基金、公股金融機構、中華電信的釋股總額,將為國庫進帳八百億元。

政府歲入不夠,不去檢討稅制,不去檢討浮濫支出,反而便宜行事,循釋股、售地的方式籌錢。兩面討好,於短期好像是德政,但於長期終將讓台灣經濟社會陷於萬劫不復,歐債危機足為借鑒。如今歐洲的危機已由財政漫延至經濟、勞動市場,歐元區青年失業率已由2008年六月的15.2%,升至今年六月的23.9%。

今天在選舉政治下,總統四年一任,閣揆任期甚至不到兩年,政治人物在這麼短的期間內想力求表現,可以理解。然而在追求任內政績極大化之際,豈不也該關照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福祉,否則其任內減稅與社福德政,日後必將轉為財政與經濟災難。

我們認為台灣這些年來之所以日趨乏力,財政困境之所以日甚一日,正是因為執政者嚴重的過客心態。當政府一切施政都是從選舉考量,沒有孤臣孽子的慮患與操心,在上者沒有理想與堅持,遇事妥協,在下者自然曲奉迎合,難有作為。當內閣永遠只想到如何解決眼前、明天、下週的問題,他們的視力甚至看不到兩年後,遑論十年、二十年了,如此而債務愈舉愈凶、祖產愈賣愈多、帳本愈弄愈複雜,健全財政之路早已名存實亡。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為下者必以私路期榮,於是世多亂而時不治。」這雖是古人的史論,何嘗不是台灣今日的困境。近年政治人物的心中早已被植入選票的幽靈,這個幽靈讓每個執政者失去理想與堅持。如果執政當局繼續以這樣過客的心態領導文官,上下交相賊,國家豈能不亂,而財政又豈有不崩潰之理?



◆ 窮政府擺闊 8年稅損441億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816000033&cid=1209

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2013-08-16 工商時報

減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監察院審計部調查,財政部推動稅改,從民國94年到去年總計減稅16項、增稅6項,增加的財源遠不及稅損,累計損失已達441億元。審計部要求重新審視減稅措施、落實不動產及能源改革稅制,並儘速啟動檢討綜所稅。

審計部指出,政府為促進經濟,大力推動調降稅率等減稅措施來提振經濟,原擬經濟好轉後可增加稅收,不料整體稅收卻不如預期,為彌平缺口,政府大幅舉債,已對經濟發展產生排擠,政府及公營事業公共投資占GDP比重已由98年的5.5%,降到去年4.4%。

審計部調查,從民國93年起,總計通過26項增減稅措施,其中6項增稅挹注1,006億元稅收、但16項減稅卻讓稅收損失1,448億元,增減相抵後仍損失441億元,導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另有開徵證所稅、軍教課稅、增訂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購油氣雙燃料車減徵貨物稅等4項增稅及減稅措施則尚未完成申報統計。

減稅項目中,以所得稅提高扣除額的稅收損失最多,從98年實施到去年就少了864億元;其次是全民健保列舉扣除額不受金額限制,從96年實施到去年少了近200億;97年和101年兩度機動免徵進口小麥等大宗物資營業稅也少了106億元。至於增加的稅收以「最低稅負制」最多,從95年到100年就為國庫挹注877億元。

由於我國租稅負擔率在減稅後,從98年起已降至13%以下,遠低於OECD國家24.6%的平均值,而國家財政卻面臨舉債瀕臨上限,公共建設和各項政事支出難以再擴展危機,審計部已發函要求財政部落實推動稅改方案。

賦稅改革委員會97年曾提出房屋稅條例、土地稅法、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以及綠色稅制,要求地價稅基本稅率以外的各級距累進稅率予以調高、覈實評定房屋標準價格及酌予提高現行房屋稅的法定下限稅率等。

審計部表示,不動產稅制改革原預計99年3月底完成,經延長到去年底,又二度延長到今年底,能源稅實施期程也由99年底延到明年底,去年成立財政健全小組擬討論的綜所稅議題,也迄今1年多未曾討論,顯示財政部在財政困窘的此刻,對稅改業務的推動並不積極。

審計部要求財政部,應重新審視各項減稅措施是否符合公平正義,予以檢討修正,以免稅基遭侵蝕,並應儘速辦理不動產等各項稅制的修法,以達成稅改目標並健全財政體制。

fsj 提到...

黃金需求 Q2降至四年低點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3.08.16

全球第2季黃金需求降至四年來低點,原因是央行減少購買,加上金價大跌使指數股票型產品(ETP)以創紀錄的速度拋售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WGC)15日公布報告指出,全球第2季黃金需求比一年前減少12%至856.3公噸。WGC表示,央行上季購買的黃金比一年前減少57%。另據彭博彙編的資料,ETP上季拋售404.4公噸黃金,數量是2003年第一個ETP上市以來最多。

報告指出,全球消費者上季購買的黃金比去年同季增53%,其中最大黃金消費國印度的消費者購買310公噸黃金,比去年同季增加71%,第二大消費國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黃金更激增87%。

今年4月每英兩金價在兩天內跌掉200美元,寫下兩年多來最低價位。WGC表示,當時金價大跌是因為美國經濟數據改善加深美國今年可能縮減購債計畫的憂慮。由於部分投資人對黃金失去信心,加上央行空前的量化寬鬆政策未使通膨升溫,今年金價可能以跌封關,是13年來首度年線收黑。

WGC印度辦公室總經理索馬桑德朗(P.R Somasunderam)認為,金價下跌將使印度和中國今年黃金需求超越2012年水準。他預估今年這兩國的黃金需求都將介於900至1,000公噸。

由於美元貶值可能推升黃金的實體和投資需求,黃金現貨15日在新加坡盤中一度漲0.8%至每英兩1346.61美元,是7月24日來最高價位。黃金12月期貨在紐約跌0.6%至每英兩1,325美元。

※ 相關報導:

* 美QE喊縮水 公債殖利率衝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00069.shtml

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15日攀抵兩年來最高,歐洲公債殖利率也聯袂上揚,主因是市場認為經濟成長轉強,可能促使聯準會(Fed)宣布縮減刺激政策,衝擊固定收益資產需求。

* 亞洲國 發債成本攀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00086.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利率自金融海嘯以來處於低檔,一直是帶動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成長的動能。如今隨著聯準會(Fed )即將縮減量化寬鬆(QE)的預期,帶動利率攀升,亞洲國家發債也很難再享受到低融資成本。



◆ 亞洲投資挪移 東南亞轉中台韓

中央社 2013.08.16

路透報導,2013年主流投資趨勢有二,債市轉向股市、新興市場移至已開發市場,亞洲內部也出現自己一套投資大挪移,從東南亞移出,進入中國、台灣、南韓等國。

報導稱,7月以來,外資流入已經提振大陸、南韓、台灣股市,在新興市場前景黯淡之際,凸顯投資人仍然認為上述三國具有潛力。

花旗投資管理的亞洲固定收益主管伍茲(John Woods)表示,「亞洲的整體變化就是輪動」,「我們見到資金流動的方向,是大舉流出東南亞,轉而流向北亞,特別是韓國及台灣」。

中台韓的吸金魅力來自幾個因素:一是愈來愈多投資人認為,隨著美國經濟成長復甦,亞洲一些貿易導向的開放型經濟體將有發揮的空間。

此外,中國及南韓的股價之前已經重挫,且兩個國家都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先前造成股價重挫的原因是市場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將大幅下滑,但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個疑慮遭到過份誇大。

北亞市場吸引投資人的不只是價位因素。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投資這些國家將更能直接享受到科技產品出口成長的利益。當石油及金屬價格下跌時,北亞市場表現勝過大宗商品比重更高的馬來西亞及印尼。

法國巴黎銀行彙整資料顯示,韓國7月外資證券投資流入股市的金額為8.53億美元;今年以來流入韓國債市的外資超過120億美元。

外資及陸資7月在台灣股市買超27.5億美元,抵銷6月的賣超。外資在中國股市及債市的資金流動數據很少,但香港股市的恒生國企指數自6月底以來跳漲約9.5%。



◆ 手機信用卡 7銀行月底前試營運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3.08.16

手機信用卡成為下半年發卡市場新主流。金管會銀行局表示,目前已有4家銀行獲准可發行具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機信用卡,另有3家銀行可望在近期內獲准,共有7家銀行的手機信用卡,可望在月底前上線。

第一家發行手機信用卡的國泰世華銀行,以及本周起開辦的玉山銀行都和中華電信合作;台北富邦銀行則與同集團的台灣大哥大合作,遠東銀行也與同集團的遠傳電信合作。

另外,金管會銀行局下周起也可望陸續核准台新、永豐銀行及中國信託商銀的手機信用卡申請案,這3家銀行也是與中華電信合作。銀行局官員表示,由於手機信用卡仍在推行階段,核准可開辦銀行,都須採小規模「試營運」;預計7家銀行可各發行1000支、共7000支的手機信用卡。

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洪主民表示,消費者要先有一支、具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並透過空中下載(OTA)方式,經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平台及銀行驗證身分後,將信用卡資料傳輸至手機內嵌晶片卡(SWP-SIM)中,就能啟動手機信用卡。

依照金管會規定,手機信用卡並無刷卡金額上限,但因為手機信用卡多採「感應式」交易,因此比照「感應式信用卡」規範,刷卡金額在3000元以下不用簽名;刷卡金額若在3000以上,須用按密碼方式代替簽名。

fsj 提到...

財經觀點/別過度依賴單一產業

【聯合報╱記者黃郁文整理】2013.08.17

今年7月中旬,素以汽車工業聞名的美國大城底特律(Detroit)宣布破產,震驚全球。儘管底特律在現今社會中,名氣早已不如西岸矽谷(Silicon Valley)、西雅圖(Seattle)或東岸紐約(New York)響亮,但底特律的破產,給了台灣什麼啟示?

首先,底特律是美國地方政府,若對照台灣地方政府舉債狀況來看,可以很肯定地說:「台灣『地方政府』不會步上底特律的後塵」,主要是我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舉債具有一定的控管機制。

數字會說話。底特律一年GDP為2000億美金,債務就達到180億美金,換算下來,債務占GDP比率達到9%;若觀察台灣地方政府債務數字,整體地方債務(含縣、市、鄉、鎮)占GDP比率僅5.7%,其中,北、高2大直轄市占比僅有1.68%及1.58%。

為何說台灣中央政府有效控管地方舉債上限呢?根據去年審計署公布資料,全台灣僅宜蘭、苗栗、新竹「唯三」的地方政府舉債超過上限或瀕臨上限,整體狀況其實不嚴重,代表在中央一定的管控下,地方政府出現「底特律」的機率低。

不過,「底特律」現象卻可能帶給台灣中央政府一個極大警訊,那就是「過度依賴單一產業」。

在過去,底特律高度依賴大規模汽車製造業,但隨著2005年國際油價趨勢上漲,吃油量大的美國車銷量開始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日本、韓國出產的省油車,演變成日本豐田汽車(TOYOTA)、韓國現代汽車(HUANDAI)紛紛興起,讓底特律汽車工業一蹶不振,這種產業趨勢消長,在經濟學上稱之「典範轉移」。

在台灣產業趨勢中也存有典範轉移的影子。台灣長年以來過度傾向資通訊(ICT)製造業,個人電腦(PC)製造業的市占率超過8成,又堪稱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IT製造王國。

但隨行動手持裝置興起,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都嚴重侵蝕PC產業規模,如今智慧型手機又將面臨一波飽和過渡期,台灣「工業製造王國」美名確實岌岌可危。

因此,底特律破產與台灣雖無直接關係,但卻是我們的「借鏡」,兩者有相同「病因」,但無相同「病徵」,台灣想突破困境,絕對必須仰賴產業的創新局面。

(本文由顏承暉口述)

※ 相關報導:

* 美消費信心降 房市疲弱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102334.shtml

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意外減弱,7月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也比預期少,暗示利率即將上漲和經濟成長減慢正衝擊民眾信心,而房貸利率攀升可能正抑制房市成長動能。

美股三大指數16日早盤遊走平盤附近,因市場仍在消化最新數據,爭論聯準會(Fed)的可能決策。

* 一級戰區的出口市場擴張策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02256.shtml

....面對東協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與內需消費市場,政府的策略為何?政府千萬不要再提優質平價方案,事實證明這項策略在拓展東協甚至大陸內需市場的效果有限。另方面,政府在面對東協巨大的基礎建設商機上,也沒有清晰的思路。此外,面對韓國的超越與東協本身的進口替代策略,台灣的因應手段亦付之闕如。倘若這些基本的思考都沒有,那麼,別懷疑,這個現在還能維繫台灣出口成長動能,但增速已落後他國的一級戰區,很快就會淪陷。

重新布局與調整策略的時間已不多了,目前台灣與東協還有一些他國所沒有的網絡優勢,包括當地華僑與台商的深耕經營,以及留在台灣的東南亞外勞與留學生。在過去,我們只是把原料、零組件賣到新加坡等地集散,無須了解最終使用者是誰,這些網絡關係或許並非重點;但在未來,當我們必須開始經營最終市場時,勝出關鍵,就在於能否運用這些網絡,以正確認識與布局快速轉變中的東協。



◆ momo棄實體 專攻虛擬通路

【聯合報╱記者陶福媛/台北報導】2013.08.17

台灣百貨業朝大型連鎖百貨發展,挾著「大者恆大」的通路優勢,小型百貨生存不易,招商也四處碰壁。momo富邦媒體科技公司昨日棄守百貨實體通路,將旗下momo百貨南京店、信義店的經營權售予微風集團,momo棄守實體通路,將資源投入擅長的虛擬通路,透露小型百貨求存的困境。

據傳momo百貨信義店原訂今年年底就要開幕,建築外觀早已完工,就連粉紅色的「momo」招牌都已掛上,但開幕之日卻一再延期,令人納悶。如今易主,業界推論,「招商不順」應是momo經營權易手的主因。

momo信義店位於全台灣「含金量」最高的信義商圈,地點就在商圈的正中央,是人潮動線必經之地,沒有道理招商會踢到鐵板。但若是遇上鄰近大型連鎖百貨的抵制杯葛,以通路優勢阻擋廠商進駐,則另當別論。

momo這回宣布棄守百貨實體通路,董事長林福星在新聞稿中提到「momo百貨規模不大,獲利不易」,多少透露玄機。momo將實體百貨經營權順利轉售微風集團,據悉賣價不差,百貨業界多認為momo「下了一著好棋」。

微風百貨在創立之初,也曾遭到鄰近百貨抵制,祭出所謂的「微風條款」阻止廠商進駐。

為填滿賣場空出來的櫃位,微風廣場執行常董廖鎮漢、孫芸芸夫妻倆還得自營品牌、代理進口服飾來台,逐步做出自家賣場特色,才有今日的微風廣場。

有了「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成功經驗,微風集團這回攬下momo信義店的經營權,在各大百貨的環伺夾殺下,是否有辦法成功複製昔日「微風廣場」的成功模式,值得觀察。

※ 相關報導:

* 微風吃下momo 掀起北台百貨大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8102456.shtml

百貨微利時代來臨,百貨業獲利逐年下滑、經營不易,momo富邦媒體科技公司昨日將旗下momo百貨南京店、信義店的經營權售予微風集團。而微風集團搶進信義商圈則再下一城,繼信義A3後再加上momo百貨的A10,企圖在新光三越、SOGO和遠百三強鼎立的北台灣百貨戰場中,捎來「存在感」。

fsj 提到...

驚 大陸銀行業「紅色警戒」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8.18

美國華爾街日報與英國金融時報上周不約而同地針對中國銀行業發出警報,宣稱大陸金融殿堂的基石已出現裂縫,而北京政府將被迫為本國受創的銀行業紓困,並可能導致巨大損失。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銀行業是中國金融系統的重要主體,是中國經濟能保持30年高成長的大功臣。然而,持續多年的信貸擴張也讓銀行業背上沉重包袱。

銀行業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大規模貸款,不但造成工業產能過剩,地方政府、企業和銀行業負債累累,也留下系列華而不實的建設工程,從冷清的商場、空無一人的度假村到毫無用處的橋樑,比比皆是。

報導指出,大陸銀行業在預期不良貸款上升、利潤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也試圖改善資產負債表。然而,投資者憂心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和中國經濟放緩,都已拋售銀行業股票,銀行業想要籌資勢必得付出昂貴成本。

管理逾500億美元資產的坦伯頓新興市場集團執行董事長莫比爾斯就說,銀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市場信心嚴重不足。

為了鞏固資本基礎,工商、建設、農業與中國四大國有銀行最近已獲得董事會批准,將在未來兩年發行多達人民幣2700億元(合441億美元)的證券。這個數字高於過去兩年四大國有銀行的發行總額。

不幸的是,銀行業籌集資本的願望卻遭遇了低迷的市場人氣。到上周三(14日)止,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內已挫跌10.9%。

此外,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由於貸款業務利潤下降而不良資產可能攀升,大陸銀行業今年的淨利成長率可能降至8%左右。中國銀行業2012年的淨利高達人民幣1.51兆元,比前一年成長21%。截至去年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五年來平均淨利年增率高達28%。

首域投資 (First State)的基金經理杜樂奇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警告,減記中國高風險貸款的價值,最終將迫使銀行業必須進行配股。他說,中國市場上許多看似相對穩定的主要消費股,也可能出現大跌,因為這類股票的偏高估值,愈來愈找不到基本面的支撐。

杜樂奇在一份客戶報告中表示:「中國有一些重大問題已經呼之欲出,其根源是影子銀行體系和貸款投向的不合理。」

他說:「我們預期政府會介入,並強制其它公營機構採取干預措施,以紓救任何陷於困境的銀行。此舉會導致銀行業大規模減記資產,從而引發大量配股。」

杜樂奇長期來都對中國採取冷淡態度,他在中國大陸股市配置的資金較少,寧可透過香港股市進行投資。

※ 相關報導:

* 看淡經濟 大陸富豪置產心向海外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03871.shtml

最近發布的胡潤財富報告表示,大陸富豪愈來愈年輕,海外置產的意願日益強烈,他們對未來大陸經濟的信心日益黯淡。....分析人士認為,子女教育、食品安全、醫療條件、高品質生活等都是驅動大陸富豪選擇移民的重要因素,這一趨勢未來將有增無減。 報告顯示,大陸的千萬富豪分為企業主、炒房者、職業股民和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金領)這四種類型。這其中企業主占一半左右。

* 陸股暴漲烏龍 牽拖台團隊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03868.shtml

光大證券十六日引發的「烏龍指」事件,昨天內部爆料是台灣團隊測試套利模型不慎所致,把下單三千萬股誤操作為三千萬手(一手一百股,合計卅億股),才導致這起A股史上最大烏龍。

上海台資券商高層昨天受訪時證實光大證券的確有台灣團隊進駐,時間已有兩、三年之久。但他認為,無論如何,投資團隊的領導仍是大陸人,把所有責任都歸因於「台灣團隊」或許有失公允。



◆ 「新奢侈稅」要拿出真本事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18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實施才剛滿二年不久,今年前七月土地增值稅就衝破600億元,創下15年新高。房產交易脫離奢侈稅二年閉鎖期的禁錮,破繭而出的態勢明顯,也挑戰政府下一步穩定房市的決心。財政部明(19)日將舉行奢侈稅修法檢討公聽會,在房價居高不下之際,奢侈稅已無需著墨於存廢之爭,如何直搗抑制炒房投機的核心,才是重點。

2011年6月政府實施奢侈稅的決策背景,源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連串擴張財政措施帶來的後遺症,當時金融市場不穩,游資衝向房市,全球房價盡皆上漲,台灣也不例外。2009年底,全台房價開始明顯走升,即使2011年政府推出衝著打房而來的奢侈稅,但缺乏出路的游資與投機炒風,仍令國內房價維持高檔於不墜,毫無懼色。

依據最新發布的2013年第2季國泰房地產指數調查,全台房價已攀上每坪27.83萬元的新高峰,台北市每坪成交單價更接近90萬元,年增約二成。這顯示,對短期交易課稅的奢侈稅做了二年,房價還是上漲,其抑價效果有限;從移轉棟數縮減之勢,奢侈稅則確可抑制頻繁交易。問題來了,既然短期交易遭到壓抑,炒作現象理應也減少,房價縱使不跌,也不該是季季攀升,實況卻非如此。那麼,奢侈稅出現了什麼問題?

財政部委託學者費時近一年所做的報告,建議政府延長奢侈稅的閉鎖年限,以此加大炒房者轉手交易的限制,也比照香港、新加坡對持有一棟以上房產的買家,課徵額外的買房印花稅(類似奢侈稅),藉此加重囤房者的取得成本,抑制資金雄厚者養房圖利的慾望。目前外界對上述建議,多屬正面及支持,針對多屋族在買房時加課額外稅捐,確可列入評估,但還是需要政府提出強而有力的論述,以因應各種修法阻力。

財政部統計,全台800萬棟課稅房屋中,持有三棟以上者約25萬人;擁有十棟以上房產的超級多屋族,則有4,500人;超過700萬人僅持有一棟房產,單屋族明顯是全國多數。由此可知,鎖定多屋族再置產的行為課徵額外稅捐,不會影響多數購屋大眾的權益,卻能在有錢人將房產變成轉手圖利的致富工具時,透過徵稅換取部分財富重分配的正義。不必懷疑,房價居高不下,囤房者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還有一種人,也是奢侈稅不能忽略的隱形炒房者。國稅局近年實地查核發現,名下一屋者出售自用住宅免課奢侈稅,已讓「人頭」變成合法炒房的工具。同棟房屋一年被轉手二次以上者不勝枚舉,人頭之間藉由假買賣炒高房價後,再轉手給不知情的真實買家。節節高漲的房價,亦拜這類惡意炒房手法所賜。但現有機制下,人頭賣家只要懂得保持一屋狀態,就算短期頻繁買進、賣出,奢侈稅亦莫可奈何。

因此,奢侈稅不單要鎖住非自用住宅短期交易的賣家、多屋買家,同時也應對短期頻繁買賣「自用住宅」者加以設限。例如,一年內出售自用住宅超過一定次數後,再售屋時,也要課以奢侈稅。財政部曾做過統計,國人平均換屋年限是七年,一年內換屋超過二或三次以上,不僅是少數,更不算常態。自用住宅既已成炒房漏洞,限制每人售屋次數,亦符合奢侈稅對非常態交易課稅的本意。

經過二年實驗,奢侈稅雖然已交出抑制短期交易的成績,但穩定房價的效益,仍無法讓人滿意。政府既確立不廢稅的立場,房價正義即是下階段應受檢驗的重心。也因此,奢侈稅的再出發,必須要能直擊炒房者的要害,才算真本事,否則就只是個繡花枕頭。

※ 相關報導:

* 張盛和:奢侈稅維持「只修不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04239.shtml

財政部明天廣邀各界舉行奢侈稅首場檢討座談會,立委想提前修法,立委曾巨威提出分區課徵房產奢侈稅想法,而房地產業者也希望廢掉奢侈稅,不過,財政部長張盛和上午表示,奢侈稅「只修不廢」方向不變,明天的座談會,財政部只是聽意見,看看各方反應,以作為未來提出修法時參考。

* 日本超商攻占亞洲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3081800347.html

....日本7-Eleven社長伊阪隆一(Ryuichi Isaka)指出,日韓業者攜手合作,是重建海外門市獲利能力的第一步。如果此創舉按計畫進行,2015財政年度全球7-Eleven分店的總營收,料從2012財年的8.3兆日圓上衝到10兆日圓。

7-Eleven這個品牌源起於美國,2005年被日本Seven & I控股收購,但日本以外國家的7-Eleven門市很少採用日式管理,結果在部份國家的單店銷售額常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

fsj 提到...

816光大錯帳烏龍 2分鐘賠10億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2013.08.19

中國光大證券爆發重大「烏龍指」錯帳事件,導致上海股市綜合指數在短短2分鐘內價量齊飆,該公司股票當天下午緊急暫停交易,今天繼續停牌,明天 (20日)才恢復交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昨天公布初步調查報告,未發現人為操作疏失。

這起烏龍錯帳事件用70億人民幣左右資金在短短數分鐘,讓整個上海A股市場增加了3400億市值,震撼全球投資市場,一度傳出其投資部轄下台灣團隊在測試投資模型時誤植數據所致。雖然事後證明與台灣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全球股市在歷經數十年來仍難避免人為與系統性「烏龍」錯帳事件。

針對16日光大證券的異常交易,中國證監會經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設計缺陷,連鎖觸發後生成巨額訂單,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中國證交所已否決了光大銀行提出的交易作廢申請,即此項烏龍交易,光大證券將面臨約2億人民幣(約台幣10億元)的賠付虧損。

據指出,16日上午11時05分左右,上證綜指突然上漲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等權重股均觸及漲停。大陸證監會對此迅速作出反應,組織上海證監局、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單位立即進行應急處置和核查。

台灣史上最有名的富邦證的「金手指事件」,2005年6月27日,台股盤中一度超過200檔個股急拉漲停,加權指數急漲50餘點,富邦證隨即在盤後承認疏失,許姓營業員將客戶美林國際下單的800萬元誤輸入成80億元,創下台股史上錯帳金額最高的紀錄。

※ 相關報導:

* 陸光大證券交易又出錯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8190187-1.aspx

中國大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繼上週發生股票烏龍交易後,今天又犯錯,以較高的收益率在市場賣出人民幣債券。

* 買車全球最貴 陸調查壟斷行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05438.shtml

大陸車價全球最貴,消費者抱怨已久。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終於採取行動,針對大陸汽車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尤其關注是否存在人為操縱價格和暴利行為;壟斷行為一旦確立,大陸汽車行業現行的價格體系將受衝擊。

人民日報報導,大陸車價堪稱全球最貴,以排量3.0T的奧迪Q7為例,加拿大僅售七點八萬加元,約人民幣四十六萬元,在大陸售價將近人民幣百萬元,高出一倍多。

* 中共黨報批各地造城 巨債怎還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8190239-1.aspx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今天發表文章狠批大陸各地花大錢「造城」,導致人民幣5.95兆元的債務怎麼還?

* 美歐政府發債成本 步步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05294.shtml

美國可能縮減貨幣刺激措施,加上投資人押注各國央行會比原本承諾更早升息,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政府正面臨借貸成本上揚問題。



◆ 加稅抗囤屋 奢侈稅補漏

【聯合報╱林建甫】2013.08.19

林建甫/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會財金組召集人(台北市)

明年歲入歲出將短差二○九九億元,連同債務還本六四○億元,合計尚須融資調度財源二七三九億元,目前規劃是以發行公債予以彌平,但也想出售公股來填補。也有閣員提出加稅。如何有可行的方案?

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去年僅十二‧八%,但薪資階級一毛錢都跑不掉,繳了大量的稅,要再加所得稅是不可能。調高營業稅、消費稅是最直接的一種。但為發展經濟,才將營利事業所得稅降為十七‧五%,營業稅要再改,也有難度。取消兩稅合一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但這也妨害經濟目標。像日本提高消費稅又怕全民大反彈。加稅應考慮房地產稅,此舉又可減少民怨,一舉數得。

現在奢侈稅對房地產交易產生嚇阻作用,可是對稅收貢獻,並沒有顯著成效,因為口袋深,熬過就沒事,而且其中的漏洞也太多,像是人頭戶、先租後售的情形充斥,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房價也就悄悄的被墊高了。此外,預售屋買賣不在奢侈稅的課稅範圍,建商先炒地之後,輪由投機客炒房,轉了幾手之後,讓後面真正有購房需求的住戶手中,已經難以負擔的高房價,非得節衣縮食不可,這正是目前國家整體消費不振的重要因素。

奢侈稅對房價不具抑制的效果,所以房價還是一樣高不下來,土地還是一樣一地難求。因此最好的做法還是提高土地公告地價與房屋公告現值,達到貼近市場行情價值的水準,如此則土地房屋稅稅基跟著調高,房地產的持有成本增加後,算算報酬率,置產投機、投資需求,就會減少。空屋也會釋出。

台灣的房地產的持有成本很低,低到可以拿來養蚊子。空屋就是資源的最大浪費。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二○一○年住宅普查數據,全台的空屋率達到十九‧四%,換成戶數高達一五六萬戶。炒房容易賺錢,有房的人繼續買,沒房的人想辦法買,故市場上的需求仍然是遠高於供給,房價也得到了支撐。

「多屋族」是最近流行的用語,豪宅也成了身分地位的象徵,有錢人比的是有幾間的帝寶。房地產投資近幾年成了熱門科目,買下來可以等增值,可以出租,還可以規避遺產稅、贈與稅等。這些社會現象反映出,對房地產的持有欲望比過去更加強烈。

近期奢侈稅有可能檢討修正,租稅漏洞當然是補強重點,但是囤屋問題也需要抑制,特別是對於持有三棟房屋以上的多屋族。其課稅打擊面小,容易進行。

立委對奢侈稅提出修法看法,例如房地產短期交易利得應全面課所得稅,並將奢侈稅限縮為地區性和短期措施。我們也贊成。但全面課所得稅,就是實價課交易所得,有相當難度。將奢侈稅限縮為地區性和短期措施又怕到處開後門。政策的推行以循序漸進即可執行為首要考量,否則到處是煙幕彈,最後什麼都沒有成,就白費周章。



◆ 研究建議:不退場不分區 閉鎖期延至3年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3.08.19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實施已滿兩年,財政部今日召開首場公聽會,並在會中公布奢侈稅實施成效及檢討報告,研究發現若無奢侈稅,全台的平均房價漲幅將比實際房價漲幅更大,房價所得比甚至高於十倍以上,因此建議奢侈稅不宜退場、不宜分區課稅,應維持全國實施,而且買賣持有房屋2年以上需課奢侈稅的規定建議更嚴格,閉鎖年限應延長至3年或更長。

囤房嚴重 逾66萬人擁3房

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的調查報告在會中正式公布,研究報告也顯示,國內囤地囤房現象相當嚴重,個人持有3棟以上房屋之人數約有66.2萬餘人,而奢侈稅納稅戶的房屋財富優勢大於所得優勢,建議從這些身分的買家先課稅,而開徵奢侈稅對於改善所得分配效果極大,更應該必要在全國實行房產奢侈稅。

奢侈稅修法前的首場公聽會,包括立委曾巨威、許添財、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中華民國住宅暨社區服務協進會執行長呂秉怡等人皆出席,由財政部常務次長許虞哲主持,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耀輝進行報告,會中並未設定討論議題,與會者皆可自由發言。

抑制交易量 有助壓房價

黃耀輝指出,奢侈稅實施雖對房市交易量產生了負向影響,但抑制交易量是正確的,若沒有奢侈稅,平均房價漲幅將會比實際房價漲幅更大。此外,台灣區房屋在2年內交易之比率也明顯減少,2年內交易件數比由16%降至8%。

黃耀輝指出,奢侈稅的稅收不如預期,證明奢侈稅確實有效抑制短期投機交易量,因此奢侈稅不宜貿然退場,必須持續實施。此外,為了使持有稅負合理化,中長期建議提高一戶多屋的稅負,而自住稅負不變或調降。

※ 相關報導:

* 奢侈稅修法 財部訂「三不」立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05384.shtml

建商與房仲業者有備而來,將提出「廢除奢侈稅」的主張,財政部也積極備戰,已確立不廢稅、不分區課徵與不傷及無辜的「三不」修法立場;並且傾向延長課稅閉鎖期,考慮對囤房者亦課徵重稅。

fsj 提到...

台灣的產業轉型策略何在?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20

1999年,進入21世紀的前夕,美國某一智庫邀集一群專家,預估新世紀中人類社會的重大變革,項目繁多,譬如其中之一的分析,就從20世紀後期人類的避孕與節育,以及人類複製生技的發展,推論維繫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夫一妻制可能會動搖消失,因為繁衍後代的基本需求將漸被取代了,衍化下去,建築在這個基礎上的傳統法律與體制可能都會改變。不過,與目前台灣狀況相關的是他們估計在2020年後,電子科技市場發展漸趨飽和,下一個階段將是生物科技的年代。

對照當前的台灣電子業,整個國際市場的成長緩慢,而大陸本土廠商的量產又搶走部分市場,號稱台灣四大慘業的現況,除了記憶體DRAM市場有回春跡象之外,太陽能、面板、LED燈均仍陷困境。宏達電在蘋果與三星的夾攻下,步履維艱,手機高端市場呈現飽和,中低端價位產品被大陸廠商先占,台廠的出路日窄,傳統的電腦市場,地盤已漸被大陸廠商搶占。

展望未來,台廠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競爭只會益加激烈,在這個殺戮戰場中,有多少得以存活,均難以逆料。目前建立在原有產業發展下的政策規劃,可能都有待深入評估,重新擘劃,因為當前台灣面臨的可能是另一波的革命性產業結構轉型。

台灣第一次產業結構是在1950年代後期,國民政府遷台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成功,奠定以農業為基礎推動的進口替代輕工業。1960年代,紡織業因國內市場飽和,美援代工叫停,極高比例的紡錠閒置,台灣的經濟策略從進口替代改為出口導向,政府訂定獎勵投資條例,針對策略性工業與外銷產業投資給予各種租稅減免,引導出口產業快速成長,帶動台灣經濟起飛,1970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被稱為經濟奇蹟,與當時的經濟政策有著莫大關係。

1990年代,台灣經濟進入二度產業關鍵的轉換期,從1981年起,台灣的外貿順差持續不斷地成長,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迅速累積,1987年的順差高達190億美元,外匯存底有767億美元,為1980年的34.8倍。當年的貨幣供給M1b成長率超過37%,台幣匯率開始升值,因為進口商品價格下跌,物價相對平穩。但是民間持有的金融資產大幅成長,不動產市場與股市狂飆,出現資產泡沫,工資水準亦水漲船高。一時間,四大生產要素中有三個被顛倒改變,土地價格高漲,勞動工資提高,原本相對缺乏的資本卻多到淹腳目。台灣從一個勞力過剩、資本不足的國家,移形換位,成為一個資本豐沛而勞力相對短缺的國家。

台灣經濟的基本稟賦改變,產業被迫轉型,台灣經濟進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新階段。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留在國內的開始走向自動化與趨向資本密集生產,當時正值美國高科技業不景氣,回流的台灣高科技人才結合國內投資人雄厚的資金,技術、人才、研發能力,加上與美國產業上、下游的聯繫關係,為新竹高科技園區注入強而有力的力量。在這個基礎上,台灣成功地走出二次產業結構轉型。

現在,台灣面臨第三階段的產業結構轉型,台灣產業究竟將走向何處?繼續抓住電子業不放?以目前狀況,還能抓多久?

政府積極鼓勵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但目前看來台灣的發展仍在前期,無論研發投入或生產,均未能登堂入室,遠遠不及一個先進國家的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同時,根據分析,基因改造在未來世界中可能是主流方向,但是民間與官員的認知不同,台灣的發展相對落後頗多。總而言之,台灣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不能缺乏方向,主政者仍應肩負起主導之責。

※ 相關報導:

* 關港貿單一窗口 作業1分鐘搞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107095.shtml

「關港貿單一窗口」昨天上線啟動,整合財政部關務署「海關通關系統」、交通部「航港資訊網」和經濟部「便捷貿e網」3大資訊系統,提升通關效率及安全性。

* 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須開門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07432.shtml

....麥克道爾在中美交流基金會刊物「中美焦點」(China-US Focus)發表文章表示,儘管目前全球僅有11個央行持有人民幣,但仍無法阻擋人民幣做為取代美元、成為主要流通國際主要貨幣的風潮。

麥克道爾說明,日圓在1992年達到貨幣國際化最高峰,當時占全球儲備的8.2%。他以曾經流通於國際的日圓為例,人民幣的「紅鈔」,要比當年的日圓更有機會挑戰美國「綠鈔」。

....麥克道爾表示,最關鍵的一點,是大陸需要發展穩定、多元化與開放的金融市場。使各國央行與外國投資者都能輕鬆購買與出售人民幣證券及債券,如此一來人民幣國際化才能穩步邁進。

* 造城一窩蜂 地方揹債30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07448.shtml

大陸地方政府近年打出「城鎮化」旗號,造出許多新城鎮。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批評,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不只增加許多「鬼城」,更衍生出人民幣近6兆元(約新台幣30兆元)的債務,造成地方債風險。

大陸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統計,在114個地級市當中,就有133個城市有建新城鎮的計畫,占92.4%,其中瀋陽要建設13座新城,武漢也要規劃11座,造城數量相當驚人。

人民日報引述該中心主任李鐵表示,不是不能建新城,但目前新建設的城鎮普遍存在數量過多、規模過大等問題。

* 南韓國債攀天梯突破800兆韓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82000149.html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由於政府稅收衰減並大肆舉債,南韓公共財政體質正在以驚人速度快速惡化,過去5年多來國債總額已暴增逾1倍,寫下有史以來首度突破800兆韓元(約7,190億美元)大關的紀錄。在此同時,周一南韓公債殖利率也衝上15個月新高。

* 紐時專欄/亞洲新病夫 印度陷信心危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07430.shtml

過去十年來,印度似乎即將趕上中國,成為亞洲經濟與戰略強權:其經濟快速成長、軍力增強,領導人也站上世界舞台中央。然而今年夏季以來連串挫折已削弱印度的信心,愈來愈多批評者開始質疑,印度的崛起可能花上許多年、甚至數十年,遠比大多數人預期還久。

印度知名歷史學家古哈(Ramachandra Guha)說:「絕望的心情漸漸瀰漫,尤其是在年輕人間。」

....分析師擔心,高通膨、成長減緩、貨幣貶值和投資人信心消退,可能形成難以控制的惡性循環。IHS Global經濟學家畢斯華斯說:「眼前的風險是惡性循環,要打破這種循環將很困難。」



◆ 光大證券連環漏洞 震出連串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蘇珮儀/綜合報導】2013.08.20

大陸媒體檢討,光大證券的烏龍事件暴露的問題不僅限於公司本身,其實整個行業都該進行反思,包括監管漏洞、股市制度、券商風控缺陷,乃至投資者教育不到位等,是連環的漏洞才帶出A股此次大地震。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表示,事件疑點重重,出現異常交易、涉及金額又如此龐大時,光大證券的交易系統難道不會給出警告?其次,即使過了交易員這關,光大證券也應有合規部門核查每筆交易,何以未能發現異常?其內部風控形同虛設,顯示監管層對證券的核查、管理出也了問題。

新浪財經專欄徐姓作家則指出,大陸的股指期貨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政策失誤,沒有考慮到機構做股指期貨前已經持有股票的實際情況就做套期保值,所以出現全世界唯一「清一色做空」的奇觀,不但導致股指期貨嚴重多空失衡下跌,從而帶領股市下跌,也造成A股近年來每次上漲都很短命。

新華社報導則質疑,交易所的確在第一時間就注意到異常情況並採取行動,但並沒有及時將信息公開給投資人,是否應承擔責任?此事凸顯大陸交易市場資訊公開的機制。

報導還指,當天交易是否有效,還是透過證監會事後發布才能確定,然而國際間包括美國、日本、英國、香港等成熟市場對於撤銷錯誤交易的標準和程序都有明確規定,但A股仍無相關制度。



◆ 券商公會:該團隊與台灣無關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2013.08.20

大陸光大證券上周五驚傳鉅額錯帳,外傳「禍首」來自台灣券商團隊;但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祕書長莊太平昨天表示,經清查後了解,整起事件與與台灣券商無關。

業界人士說,目前研判應是光大證券的交易員下單時,輸錯下單單位,屬人為疏失的成分較大,但最後要等大陸證監會調查被告出爐,才能確定事件真相。

莊太平說,依據光大證券在上海證交所發布的相關訊息,完全沒有提到台灣;台灣、大陸股市交易系統根本不相容,且經詢問國內前十大券商,沒有任何一家與大陸券商有包括交易程式等相關業務往來。

對大陸市場熟悉的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說,整件事應跟所謂的「台灣團隊」扯不上邊,下單出錯的交易員也不至於是台灣人,相信大陸證監會將提出詳細調查。

莊太平說,依據兩岸證券、期貨許可辦法規定,兩岸證券、期貨往來依法得向主管機關申報,但目前國內無任何券商申報過。他指出,相關傳言對台灣券商「不太友善」,券商公會才出面清查。

類似光大證券的錯單事件有無可能在台灣發生?劉宗聖說,大陸股市規模、交易速度又大又快,但台灣證券交易發展較久,主管機關對券商內控要求非常嚴格,就算套利金額太大,也須經層層把關,且台灣股票下單以「張」為單位,不易發生類似事件。

fsj 提到...

全台66萬人擁逾3房 奢侈稅能廢嗎?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2013.08.20

財政部昨天公布奢侈稅報告,全國超過六十六萬人持有三間以上房屋,顯示囤地囤房現象嚴重;若無奢侈稅,全國平均房價將比實際房價更飆漲,雙北房地短期交易也可能暴增至兩位數成長,代表民眾購屋痛苦指數的「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恐超過十倍(民眾平均要工作十年、且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一棟房子)。

財政部昨天召開奢侈稅座談會,財政部長張盛和昨晚表示,產官學界的意見他都很清楚,「我心中已有譜」,審慎研議後將提出修法草案,但目前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時間表。

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提出奢侈稅報告,報告主持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說,奢侈稅實施兩年多以來,房市「量縮價穩」,達到量能課稅效果,短進短出的投機炒作減少,也不影響自住者需求;但低利率、貨幣寬鬆政策、遺贈稅率降低,使房市仍炒作。

報告指出,奢侈稅實施後,台北市房價已趨平穩;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高雄市房價仍漲;台南市則無明顯變動。

不過,全國都市土地一年內交易比重由百分之十八下降至百分之十;三年內交易比重,則由實施前的百分之九增加為百分之十一,顯示投資人將不動產持有期間延長為兩年以上,以規避奢侈稅。

黃耀輝說,奢侈稅抑制房市飆漲歪風,不再發生民國九十九年「一日三市」情形;但當前房市「囤屋囤地、短進短出」仍嚴重,他建議奢侈稅不能退場,還要延長課稅年限至三或四年。他表示,台灣持有三屋以上者約六十六萬兩千多人,這些人若繼續買房,恐怕不是為了自住需求,未來應對「一戶多屋者」擴大課徵買方奢侈稅。

黃耀輝說,帝寶豪宅一戶動輒數億元,一年房屋稅和地價稅僅約十六萬元,未來應提高非自住者不動產稅負;部分囤房囤地者轉向非都市地區土地、農用地、工業用地炒作,這是「漏網之魚」,未來也建議修法遏阻。

※ 相關報導:

* 觀念平台-實現居住正義 奢侈稅不能廢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82000500.html

....從政策目標來看,奢侈稅最主要的目的不在稅收,而在居住正義。客觀存在房地產市場的現實是:有部分比例購屋者是非自住的短期投資者,透過短期投資轉手賺取利差,形成房屋巿場的假性需求。這種人為炒作造成房價不合理飆漲,一般民眾與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違背居住正義,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管。

....房價高低其實是一個相對性的觀念,比較客觀的說法是根據「房價所得比」(Price and Income Ratio,PIR值)的高低來做判斷或考量,所謂「房價所得比」是指消費者購買1棟房子時所需要的年所得(一般是以當地30坪的中古屋的平均價位為估算標準)。「房價所得比」愈高,表示人民的購屋痛苦指數也愈高。

若以近幾年的房價所得比來做觀察,便可發現國內房價所得比的漲幅確實偏高,其中又以台北市的變化為最大,由98年第1季的8.9到101年第4季的13.1,亦即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在3年之內上漲了將近5成(47.19%),表示台北市民購買房子在短短的3年中,其所需的所得支出時間便增加了4.2年,至於新北市則增加了2.5年,或增加36.23%,而台灣都會區的整體平均則增加了1.7年,或調升25.76 %,顯示雙北(新北市、台北市)都會地區房價偏高及相對不合理。

....我國奢侈稅鎖定短期頻繁買賣非自用房地產的投機客加重課稅,抑制不動產交易的短期炒作亂象,同時提高了投機客的風險,扼止房價飛漲,促使房屋市場朝健康方向發展。特種消費稅自民國100年6月開徵以來,每月全國建物買賣棟數呈減少趨勢,改善交易過熱現象。

....奢侈稅的實施對遏止短期投機炒作與穩定房價,雖然已經發揮作用,但僅是短期的治標功能;長期而言,要落實居住正義,需要更周延的配套措施。筆者建議參考國際打房經驗,建議延長課稅年限3或4年,增加非自住投資者的持有成本。除了利率、貸款額度、限制期間等配套措施外,空屋稅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以釋出房屋供給,平穩房價與租屋巿場,實現居住正義!

* 財部打囤房 擬課「買房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107489.shtml

財政部昨(19)日公布奢侈稅報告,全國超過66萬人持有三棟以上房屋,顯示「囤房現象嚴重」。財政部傾向,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未來除了打炒房,也要打「囤房」。名下持有三屋以上的多屋族,財政部不排除選擇在奢侈稅、印花稅或契稅上,對多屋族課徵「買房稅」。

....據瞭解,財政部高度認同學者提出的奢侈稅改進報告,包括延長閉鎖期,並對名下房產過多的多屋族或非居住者,置產時加課額外稅捐,限制其囤房行為等,認為將是未來可行的修法方向。

* 財長:奢侈稅 每二年滾動式檢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107582.shtml

外界對奢侈稅應設落日期限的建議,財政部長張盛和昨(19)日明確表示,反對奢侈稅設落日期限。他說,只有在房市穩定沒有投機、年輕首購族買得起房子時,奢侈稅再考慮退場;在此之前,每二年滾動式檢討,維持課稅機制較為妥適。

* 「期貨」預售屋狂炒 奢侈稅管不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107682.shtml

奢侈稅實施屆滿兩年,房價未跌反漲,房仲業者說,奢侈稅只修不廢只是讓「現貨」中古屋交易冷清,炒房資金全流向「期貨」預售屋,間接拉高區域房價,才是房市不健康的真正主因。

去年新竹、青埔吹起一股炒「紅單」風潮。紅單是指建案尚未取得建照前的預約單,建商取得建照前先「潛銷」房屋,民眾此時購買預售屋,只要付訂金五萬至十萬元就可取得紅色預約單;等建商取得建照後,消費者再正式簽約。

房市達人鄭詩韋表示,有些投資客在簽約前就轉賣紅單,直接墊高房價,假設原本投資客與建商簽約一坪三十萬元,在外面轉賣一坪三十二萬元,投資客現賺一坪兩萬元的價差,不少厲害的投資客一次就可賺上百萬元。

fsj 提到...

熱錢撤離 亞幣掀貶值潮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8.21

美國聯準會(Fed)即將於9月減碼寬鬆的疑慮持續發酵,加上亞洲經濟顯露疲態、逐漸喪失全球成長引擎地位,全球資金正大舉撤離亞洲、回流美國市場,掀起印度盧比、印尼盾等亞洲貨幣的貶值潮。

Fed今年透露縮減量化寬鬆(QE)措施以來,過去四年湧入新興市場的3.9兆美元資金開始大轉向。鑒於近來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轉強,分析師普遍預期Fed即將在9月宣布開始放慢購債速度。

同時,亞洲市場正籠罩陰霾。流動性緊縮加上中國成長減緩、遏止商品和產品需求,進一步加重新興股市賣壓,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也轉向逐漸復甦的歐、美地區。

印度盧比兌美元20日繼續下探歷史新低;印尼經常帳赤字創新高,拖累印尼盾貶至四年低點;泰國陷入景氣衰退;中國銀行業壞帳持續增加;馬來西亞GDP成長率可能連續兩季低於5%。

倫敦避險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共同創辦人任永力說:「新興市場正處在風暴中心,這場風暴兩年前席捲歐洲,四年前重創美國。這次對亞洲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根據貝萊德(BlackRock)投資公司,今年前七個月流入已開發市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資金達1,556億美元,其中流入北美地區的金額達1,024億美元,占65.8%。相形之下,新興市場ETF失血76億美元。

印度政府正力挽盧比頹勢,並設法吸引資金流入,填補空前的經常帳赤字與重振成長。自今年3月至今盧比兌美元重貶近14%,20日盤中一度大跌1.57%至64.12盧比,改寫空前新低紀錄,瑞銀甚至預測將續貶至70盧比。

泰國上季陷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見的衰退,促使政府下修今年成長預測。

新加坡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克里斯托.陳(音譯)指出,泰國民間部門信貸占GDP比率近來大幅攀升,引發金融穩定疑慮。

台灣上周下修今年成長和出口預測,並表示下半年全球前景較5月惡化。

※ 相關報導:

* 印尼金融風暴 央行緊盯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12013082100132.html

印尼第2季經常帳逆差攀升至新高,印尼盾重貶至逾4年低點,影響整體亞股表現。對於印尼恐爆發資金撤出及信用風險,會否波及台灣經濟?央行副總裁楊金龍昨日表示「隨時注意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短期來看目前還不是太嚴重,將持續「密切觀察」。

* 資金出走 3年外流2.7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10191.shtml

中央銀行昨(20)日公布第2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淨流出100.8億美元,已連續12季淨流出、為歷來最長淨流出紀錄,累計流出913億美元(約新台幣2.75兆元),可興建六條高鐵,或52棟台北101大樓。

台灣資金長期呈現流出的現象,在馬總統第一任期上台後不久,當時財長李述德主導遺贈稅率調降至10%後,明顯回流,反應在金融帳上,到2010年第二季都是淨流入。但由於國內可投資的金融商品相當有限,這些回流的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因此,自2010年第3季金融帳又開始反轉流出。

* 國際資金撤出亞洲 專家:政府,該戒備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110172.shtml

各國受影響的時間長短視政府相關因應政策而定。台灣的主管機關應該有所準備,匯、股要雙管齊下,穩住國內投資人的信心,中央銀行應維持匯率穩定,避免外資抽離而有過大的波動。

* 彈奏蕭邦樂章 波蘭躍歐洲委外大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11235.shtml

....近年來經歷多次危機中,波蘭讓貨幣羅提貶值,保持外銷的競爭力。這些因素帶動下,波蘭經濟連續21年正成長。

外國企業看中波蘭,還不僅因為只有西歐國家一半的勞工成本。波蘭大學每年有40萬大學畢業生,資訊和工程的背景很強,普遍通曉英語或另一種語言。此外,波蘭政治穩定,加入歐盟後法治觀念也強。

* 波蘭走到歐元區入口…又猶豫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11236.shtml

儘管政府大力宣導加入歐元區的好處,但波蘭民眾抱持疑慮。近幾年歐債危機肆虐,加上歐元區政局動盪,嚇壞大多數波蘭人。



◆ 高盛當機下錯單 恐損數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8.21

華爾街日報報導,高盛集團因交易程式出錯,20日早盤在華爾街股票期權市場誤下連串的錯單,造成市場價格大亂,高盛可能因此蒙受數億美元的損失。

高盛對代號I到K的股票期權與ETF下錯單,導致許多報價大幅下挫。美國期權交易所已通告交易商這項錯誤,有關官員正在檢討該事件,並可能取消其中的若干交易。

消息人士說,高盛追蹤這些錯單源於19日對內部軟體程式的一些修訂,但交易系統誤根據低於行情的預設價格下單,造成行情陷於混亂。

消息人士說,高盛的全部損失可能是數百萬美元,也可能高達數億美元,必須看有多少交易允許成立才能決定。紐約證交所的官員在他們的通告上說,他們「預期多數遭波及的交易可能會被廢棄」。

高盛發布的聲明說:「交易所正在努力解決問題,但不論是實際風險或潛在損失,對公司的財務情況都沒有重大影響。」

由於市場愈來愈依賴電腦來進行交易,這項烏龍事件也凸顯全球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自2010年5月6日的交易烏龍造成道瓊指數在幾分鐘內暴跌1000點 (9%)的「瞬間崩盤」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曾多次出現烏龍交易事件,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也大受衝擊。

※ 相關報導:

* 大陸設跨部會金融監管機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10100.shtml

大陸國務院昨(20)日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領銜,建立跨部會的金融監管協調聯席會議制度,不僅凸顯大陸央行的主導地位,更確定聯席會議將圍繞金融監管展開協調工作,大陸對金融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網路零售交易 飆破3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10048.shtml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最新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人民幣7,542億元(約新台幣3.77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7.3%,占大陸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8%。估計此一比率將持續擴大,今年底可望突破7%。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公布「2013年上半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顯示,網購已經成為大陸拉動消費重要管道,估計今年全年大陸網路購物交易額將達到人民幣1 兆7,412億元(約新台幣8.71兆元)。

fsj 提到...

快防堵預售屋炒作

【聯合報╱黃益中/教(台北市)】2013.08.21

近日關於奢侈稅存廢,不動產業者砲聲隆隆,說會對國內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拜託,炒樓炒地皮才是傷害台灣經濟發展最大的阻力!

筆者的好友是典型的投資客,自從奢侈稅開徵以後,手上的房子就先出租,等差不多到兩年時,再轉手賣掉。他們資金雄厚,利率又這麼低,等個兩年不算什麼。

再來,實價登錄政策也來了,他們依然不怕,因為改炒預售屋,而且一次就掃個四、五張「紅單」,再伺機等待轉手,完全沒有奢侈稅問題。更厲害的是,他們都找人頭買房,財政部說全台六十六萬人擁逾三房,實際上更多是人頭戶,掩蓋了這可怕的數字!

房地產是個典型的資訊不對稱市場:投資客靠人頭買這麼多戶預售屋來「炒樓花」,一般民眾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行情,只能從房仲代銷天花亂墜的嘴裡,得到墊高後的價格。黑心房仲為了賺取更多的暴利,聯合投資客共同哄抬,日積月累的洗腦,加上政府的低利青年房貸推波助瀾,最後可憐又無知的無殼蝸牛牙一咬,就成了將來房價泡沫化的最後一隻老鼠。

高房價帶來的衝擊,除了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子以外,連帶的日常消費也會跟著緊縮,內需因此更加不振,什麼房地產是「火車頭工業」說法,根本是說給外行人聽的!

期許馬政府這次除了延長奢侈稅期限外,也能針對預售屋炒作的漏洞提出防堵措施。人民不是整天閒閒愛上街頭抗議的,請馬總統加油,好好做一次「居住正義」,年輕人會打從心底真正感謝您的!

※ 相關報導:

* 嚴打工業區炒地 雙稅齊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10036.shtml

為遏止工業區土地炒作歪風,跨部會擬兩階段出手整治。經濟部、財政部近期鎖定停歇業一年的廠房取消房屋稅、地價稅優惠;一旦未能見效,財政部將考慮納入奢侈稅開徵範圍,迫使工業區土地價格合理化。內政部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區地價上漲4.17%,漲幅高過住宅區和商業區,有「人為炒地」之嫌。最近剛出爐的財政部委外研究也提出建議,將工業區用地納入奢侈稅課徵範圍,日後若能形成政策,將可給予投機客迎頭痛擊。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0)日表示,目前有關奢侈稅檢討,都還在「聽意見」階段,如果外界有共識,會考慮形成政策。



◆ 社論-抑量不抑價 奢侈稅再玩12年?

【本報訊】2013-08-21 中國時報

財政部前天召開奢侈稅實施滿2年產官學檢討會,會前財政部已為此次檢討會確立不廢稅、不分區課徵與不傷及無辜的「三不」修法立場;昨天與會產官學立場迥異,綜合各界意見後,唯一較有共識的討論,應是未來擬對持有3棟以上房屋持有人課徵買房稅。

現行奢侈稅自2011年6月1日起開徵,民眾購買非自用住宅1年內轉手,依銷售總價課徵15%稅率;1年以上未滿2年內轉手,課徵10%稅率。財政部預估,實施後可為國庫帶進151億元稅收,但2年來實際進帳僅86億元,短收65億元。

奢侈稅的法規來自《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條例第1條載明:「將持有2年以內之房屋及其座落基地,或符合一定條件之土地移轉及符合一定金額之小客車、遊艇、飛機、直升機、超輕型載具、家具及龜殼、玳瑁、珊瑚、象牙、毛皮及其產製品與入會費納入課稅範圍。」

任何法律皆有其立法意旨,但從第1條條文來看,卻完全看不出當年訂定此條例的立法意旨為何,是為了打房?還是打擊遊艇、飛機等高消費行為?或是保護龜殼、玳瑁、珊瑚、象牙等野生動物?條例並未明確交代。

經總統頒布的正式法規未有明確立法意旨,財政部的說帖中則提出4項問題探討:一、近期房價不合理飆漲,非不動產市場之正常現象,為民怨之首。二、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三、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四、高消費帶動物價上揚引發不當奢侈感受。

前三項直接點明,所謂的「特種銷售稅」,就是要打擊短期房市投機炒作,但可議的是,第四項的高消費帶動物價上揚引發不當奢侈感受,2年來已明顯傷及無辜。

遊艇公會日前拜會立法院,由於奢侈稅將遊艇列入課稅對象,導致過去2年來,擁有遊艇的富商紛將船隻登記在香港和新加坡,實施課稅以來,總共4艘遊艇被課徵奢侈稅,稅收2000萬元。

對於只課到4艘遊艇奢侈稅,財政部長張盛和維持一貫的阿Q精神,淡淡的說:「只課到4艘,表示影響還好。」張盛和部長推動證所稅時也說,要課稅的人不多,所以影響不大,殊不知這極少數人卻操控著股市80%的成交量。事後證明,台股量縮價跌,影響不是還好,是很不好。

台灣是舉世聞名的遊艇製造王國,自傲為海洋國家,但卻對高價值的海洋觀光產業課以重稅,嚇跑富商,殃及產業鏈,進而訂單大減,從業人員失業,誠如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所言:「政府號稱是海洋國家,卻沒有海洋思維。」

財政部的研究報告指出,奢侈稅實施以來,房市呈現「量縮價穩」格局,且若沒有課徵奢侈稅,全國平均房價將比目前至少再貴10%。

股市有句名言:「老手看量,新手看價」,房市亦如此。自由經濟市場,不怕大跌,大跌後低接買盤自會進場撿便宜,就怕量縮「黏住」,進退不得。成交量萎縮代表市場流動停滯,資金不願進場,買賣雙方交易背離擴大,久而久之,市場恐有泡沫化危機。

奢侈稅衝擊房市交易量萎縮,財政部竟沾沾自喜,令人費解。不動產仲介同業公會統計,奢侈稅衝擊雙北市買賣成交量至少衰退3成,尤其新北市最嚴重時曾減少5成,近8000名房仲員因而失業,直接造成社會與個人家庭問題。

至於價穩?根據住展雜誌的統計,奢侈稅實施當年,台北市新成屋及預售屋的每坪平均單價為67.6萬元,今年5月卻已漲至81.6萬元,漲幅高達20.71%;新北市每坪單價則從31.5萬元漲至39.1萬元,漲幅24.13%。意即,奢侈稅實施2年來,對房市造成「抑量不抑價」,成交量至少萎縮3成,價格卻上漲2成以上。從各種數據來看,奢侈稅對打擊房市炒作的成效不如預期,於是乎財部有意將持有年限延長至3年、甚至4年,果真如此,則房市交易恐將陷入「停止呼吸」,茲事體大,不可不慎。

2年來,奢侈稅傷及無辜遊艇業,對打擊炒房則是「抑量不抑價」,財長張盛和強調,要等到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奢侈稅才可以檢討退場。以目前台北市30坪房計算,不吃不喝要12年才買得起,名存實亡的奢侈稅難道還要再玩12年?財政部應認清,奢侈稅只是過渡,唯有訂定落日時間,以實價課稅的精神接軌,方為治本之道,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

fsj 提到...

義國乾酪 比黃金抗跌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3.08.22

從外表看,義大利的Credem銀行和一般銀行沒有兩樣,在森嚴戒備的電子柵欄後,就是成堆的「金塊」,不同的是,這種金塊並非真的金屬,而是珍貴的陳年帕馬森乾酪(Parmesan cheese)。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Credem銀行的帕馬森乾酪是酪農貸款的抵押品,而這種以乾酪抵押貸款的方式,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不但可協助農村經濟發展,對銀行而言甚至還具有不亞於真黃金的抗跌保值效果。

走進Credem銀行巨大的地窖,強烈、嗆鼻的乾酪味撲鼻而來,地窖裡整齊排放的黃澄澄輪狀物體,乍看就像一塊塊黃金。這些上等陳年的帕馬森乾酪數量多達43萬輪,價值約1.9 億歐元(2.54億美元)。

報導說,在義大利的Emilia-Romagna,除了可以用金條、寶石向銀行貸款之外,以乾酪抵押貸款已有上千年歷史。銀行向當地酪農收取高級帕馬森乾酪作抵押品,並提供低息貸款,利率視乾酪品質而定,一般約在3%至5%間;銀行也會特別向酪農收取存倉費,確保乾酪可以在溼度、溫度皆合適的環境下,順利發酵完成。一般來說,帕馬森乾酪發酵成熟的時間需要兩年。

舉例來說,若重量3公斤的一輪帕馬森乾酪值300歐元,一年生產7,000輪乾酪的酪農,則會拿出2,000輪作為抵押貸款用,相當於60萬歐元,而銀行通常會貸給酪農六到七成的貸款,即約42萬歐元。

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這種以乾酪抵押借款的方法,讓酪農可以在等待乾酪成熟的期間,仍有足夠的資金餵養牛羊、購買新鮮牛乳、支付員工薪資等。萬一酪農真的無法還款,那銀行有權把存放的乾酪賣掉。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東南亞金風暴? 台灣免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13252.shtml

這一波因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引發的龐大信貸通膨泡沫,是否也會衝擊到台灣?是市場近期擔心的議題,不過外資與國內法人普遍認為,台灣走過亞洲金融與雙卡風暴後調整,金融業信貸結構健全,且貨幣政策穩健,外匯存底與經常帳餘額相較當年大幅成長,此次應該可以全身而退,投資人不用過度擔心。



◆ 奢侈稅要「拉長增多」 杜絕投機炒作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22

財政部日前召開奢侈稅公聽會,並公布研究報告,發現若無奢侈稅,則房價至少比實際要高出至少一成,房價所得比甚至超過十倍,顯示奢侈稅確實抑制房市短期投機交易,達到房市「量縮價穩」的效果。從與會學者和社會團體代表幾乎一面倒的支持,看得出奢侈稅獲得多數民眾真心的肯定;而不動產相關業界代表強力反彈,顯示奢侈稅確實打到業界痛處,間接印證了奢侈稅的成效。

研究也發現,奢侈稅納稅戶,也是房市的「短進短出」者,每次獲利甚豐,故其所得遠高於一般民眾;而且這些投資客也是「囤地囤房」者,持有的房屋和土地的價值,更是一般民眾的數十倍乃至百倍之多;超過66萬人持有三間以上房屋,也占全體戶數的9%,顯示「短進短出」和「囤地囤房」互為因果,更是造成國內貧富差距擴大的最主要元兇。

因此奢侈稅雖然是特種銷售稅,卻難能可貴的發揮了「量能課稅」精神,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也代表財產稅的改革絕對是未來賦稅改革的核心焦點。

但是,奢侈稅畢竟只是房市健全發展的政策工具之一,財政部不能只滿足於奢侈稅既有的成就,更應積極行動,改革財產稅制。正如研究報告所指,囤地囤房是因為不動產的持有稅太低所致;短進短出則是因為土地增值稅的稅基(公告現值)和房屋交易所得的稅基(評定現值)都遠低於市價,以至於「漲價歸私」。

因此,奢侈稅不但不能廢,更重要的是,財政部應要求地方政府合理調高不動產的稅基,也就是持有稅負,尤其是一人多屋(地)者,超過自住需要的部分,調高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現值,或提高非自住的稅率,自然可促使囤地囤房者釋出,增加房市供給,進一步讓房價合理修正,讓年輕人更接近買得起房屋的夢想。

另一重要對策,則是規劃不動產交易利得實價課稅。據聞,連建築業者也難得贊成,讓人寄予厚望。但有立委建議要將奢侈稅「半修半廢」,改成地區性的實驗方式採實價課稅,我們則期期以為不可。

理由很簡單,實價課稅必須以實價登錄為基礎,但實價登錄上路才滿一年,揭露比率仍低,預售屋又成為漏網之魚,且多年前購進的成本難以推估真實市價,短期內恐怕仍有技術上的困難。

如提案立委對實價課稅那麼有把握,認為很容易掌握不動產交易是否賺到錢,那就應該對任何地區賺到錢的都要課,也就是可以全國實施,為何要「分區」試試看,反而顯得對自己的建議沒有信心。再說,分區又該如何訂定門檻標準?

而研究報告也指出,奢侈稅的案件沒有地區上的明顯差異,短進短出炒作房市是遍及全國的現象,如果分區實施,則資金會由課稅區流竄到未實施的地區,造成區外房價飆漲時,立委又有何能耐及時修法把房價飆漲的其他地區及時納入?總之,這些構想既喪失理想性,也沒有可行性,只有把稅制搞得更複雜,變成第一個「一國多制」的稅制,最後等於把奢侈稅作廢。

總之,奢侈稅現在還是應朝「拉長增多」的方向修正,並將實價課稅當作奢侈稅退場的唯一前提才是最務實的作法。「拉長」,就是先將閉鎖期拉長,將持有四年以內的非自住不動產交易納入課稅範圍。「增多」就是將漏網之魚,包括非都市土地的工業區土地、農地,以及資訊最不透明的預售屋都納入。另外,一人多屋者,既然自住都用不完還要買房,擺明就是要「囤地囤房,短進短出」,更有必要在其購買不動產時納入奢侈稅的課稅對象,或課以較高或額外的契稅;對於持有超過一定戶數或面積之非自住不動產課徵較高或額外之持有稅。

※ 相關報導:

* 產創研發抵稅 把握一年期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112217.shtml

10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將自9月1日起跑,財政部表示,產創條例研發支出抵稅額只有一年抵稅期,去(101)年度未抵減完的抵稅額,不能用於扣抵今年度的暫繳稅款。

fsj 提到...

彭總裁連莊10A 世界第一人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3.08.23

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今清晨發布最新2013年全球央行總裁評比,我國央行總裁彭淮南再次獲得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九個「A」級的最高評比,加計2000年時的單一個「A 」,彭總裁成為名副其實的「10A總裁」。這也是彭總裁1998年上任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打破世界紀錄,為全球第一人。

不過受到全球經濟局勢不安影響,今年獲得「A級」的央行總裁人數從2012年的6個腰斬成只剩下3個,倒是推出QE、宣布即將退位的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由去年的「B」升等至「B+」,看得出柏南克過去一年的寬鬆貨幣政策搶救美國經濟,還是獲得極高的肯定。

至於啟動QE的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則因為新上任,暫無任何評比。近日飽受QE退場、外資撤資引爆股匯雙跌的印度和印尼、因後勢仍難斷言,全球金融雜誌給與「Too early to say」的保留評價。倒是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評比由去年的「B-」降至今年的「C」。

今年共計有50國央行總裁參與評比,較去年的51位持平,但今年獲得「A」級的總裁只剩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台灣的央行再次連任A級總裁,去年獲得A級的澳洲央行今年排名小幅落居至「B+」,去年同樣獲得A級的以色列、加拿大因為央行總裁更新,今年無法給予評等。

倒是面臨歐債危機當頭的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成功地化解了歐債危機,導引歐洲經濟出現止穩跡象,今年評比由2012 年的「B」大幅躍升至「A-」進步成長最大,而智利央行總裁則是由「B+」進步一級至「A-」。



◆ 中美歐製造業 同步擴張

【經濟日報╱本報綜合報導】2013.08.23

歐元區8月經濟活動攀抵兩年多高峰,且服務業景氣19個月來首度擴張,製造業也連續兩個月成長,顯示歐元區正擺脫衰退;中國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回升至50.1,終結連續數月製造業活動萎縮的頹勢;美國8月製造業PMI數據也攀升至五個月來最高,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景氣已好轉。

Markit Economics 22日公布,歐元區8月綜合PMI初估值升至51.7,優於7月的50.5,為26個月來最高水準。數字超過50意味景氣擴張。報告顯示,8月服務業PMI從前月的49.8上升至51,為兩年新高,也是19個月來首見的擴張;製造業PMI攀至51.3,優於前月的50.3,是26個月高峰。

根據Markit,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8月綜合PMI初估值攀抵53.4,優於7月的52.1,為1月以來最高。其中,製造業PMI升至52,刷新25個月來紀錄;服務業PMI從前月51.3上升至52.4。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說,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持續醞釀復甦動能,第3季經濟表現將是2011年春季以來最佳。歐元區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季成長0.3%,扭轉前六季萎縮的頹勢。

美國8月製造業活動加速至五個月來最快,根據Markit公布的數據,美國8月的製造業PMI初估值攀升至53.9,優於7月的最終值53.7,但不如分析師預測的54.2 。製造業活動升溫,主要來自就業和新訂單指數的成長,其中新訂單指數從55.5升至56.4,創七個月來最高,且連續四個月成長,且創1月以來最快增速。

根據豐公布的數據,中國8月製造業PMI初值回升至50.1,不僅創下2010年8月來最大升幅,為中國經濟回穩的佐證再添一例,顯示中國經濟可能已在第2季觸底,下半年前景看好。

全球製造業數據優於預期,美股三大指數22日早盤漲0.4%到0.9%,歐洲主要股市全漲幅都突破1%。(記者莊雅婷、余曉惠、劉永祥)

※ 相關報導:

* 美國健保將是財政的未爆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82300458.html

且將美國經濟沉痾擱一旁,即便只求解決金融問題,根據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如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主任伯格斯坦(E. Feed Bergsten)就認為非得先解決下列3難題不可:社會安全福利制度;美國人過度消費和國際貿易逆差;遏止不斷上漲的健保和醫療費用。

....美國健保是經數十年累積下來的問題。多年來美國一直走所謂「最好、最新、最貴」的醫療路線,不顧中小企業和個人的沉重負擔,健保和社福的比率往往高達薪資的三分之一,就連許多大企業也難承受,成為美國製造業出走的主因之一。美國每年花在健康服務費用約2.7兆,占GDP的17%,至少是任何其他國家的兩倍,大部分花在一般門診,門診各項價格貴得離譜,還浪費不少資源在非必要檢驗和療程上。

....較之其他先進國家,美國病人多被要求接受貴得不合理的療程和檢驗,無形中增加無謂支出,但效果卻有限。真正受益者是醫院、藥廠、設備製造商、醫師和相關人員,他們都在自由經濟的大纛下,漫無限制地走高價和高薪路線。

....據歐巴馬政府自己的估計,Medicare基金將於2024年耗盡,「社會安全福利基金」也只能維持到2033年,全國健康支出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總有一天會達到其他GDP項目的總和,因而拖垮美國財政。

* 人民幣欲貶還升的玄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14850.shtml

....令人不解的是,今年上半年大陸經濟基本面表現平淡無奇,譬如,經濟成長率去年第4季終止連續七季度的跌勢,逆轉上升至7.9%,但只是曇花一現,今年第1季回跌至7.7%,第2季進一步向下探底,跌至7.5%;具有領先指標意義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今年3月開始連續四個月下滑,已跌破榮枯臨界線50的水準,在此情勢下,為何人民幣升值趨勢如此強勁?下半年走勢如何?

....人民幣匯價背離大陸經濟基本面,對出口產業和實體經濟造成的衝擊已愈來愈明顯,大陸商務部指出,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已導致許多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部分國際金融機構看衰人民幣匯價雖有所本,但不一定成為事實,因為人民幣不是可自由浮動的貨幣,未來的走勢主要仍決定於大陸當局的主觀意圖。....大陸當局主觀上不願看到人民幣貶值,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釋放穩定匯率政策的訊息可為佐證,尤其匯率穩定承載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夢』,因此,短期內持續貶值的可能性也不大。

....7月中旬,大陸央行出人意料地全面鬆綁貸款利率管制,選擇在經濟成長速度向下滑落的時刻推出,或在透露經濟施政的重點轉向「穩成長」,也可能隱含大陸正在為人民幣完全可兌換和真正的浮動匯率機制鋪路,因為利率自由化是落實該兩項措施的必要條件。....屆時,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幅度將擴大,波動的頻率也可能增加,從而提高了匯率風險,兩岸經貿相互依賴關係如此密切,未雨綢繆思考避險之道已刻不容緩。



◆ 企業第二代 生技界多角布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11491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3.08.23

台灣企業家第二代搶攻生技,連家兒女不落人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子女—連惠心、連勝文,目前在生技領域經營都頗富成果,包括再生醫學、高階醫材、醫療管理、老齡化商機等,都有多角布局。

台灣生技產業蓬勃,新藥、醫材、檢測、原料藥、醫管、保健等領域都極富成果,其中,除了政府大力支持,民間以企業家第二代為主的投資人,也大舉搶進。

台灣企業家第二代搶攻生技產業,金融集團方面有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之女何奕佳創辦永豐餘生技,台灣工銀集團總裁駱錦明之女駱怡君則積極投資生技公司。

各大金控集團新光、台新、富邦等大集團的第二代,在生技投資版圖也沒缺席。近期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在潤泰、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夫婦合作的「潤雅生技」蛋白質工廠的破土典禮上,以「大股東」身分意外現身,令各界驚豔;新光集團旗下創投拿下康富生技實質經營權。

更令人矚目的是,出身政治世家的連家兒女也相繼在兩岸投資,包括連勝文以旗下Everstar基金投資大陸金衛醫療、台灣鐿鈦科技,連惠心則進軍大陸醫療管理市場,揭示企業家第二代搶入生技業的好戲,才剛開始。

fsj 提到...

金融危機埋引信 3年內恐爆發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2013-08-24 旺報

美國QE退場的疑慮讓國際資金競相撤離亞洲市場,造成近期亞洲股匯市動盪不安,重演亞洲金融危機的恐慌情緒再起。對此,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提出警告,上述情況再加上大陸內部經濟存在諸多泡沫,他擔憂大陸3年內恐將爆發局部性或結構性金融危機。

亞洲股匯近期的情況可謂「血流成河」,除了大陸、台灣、韓國等少數亞股相對抗跌外,包括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股市均受重挫,匯市方面,印尼盾受傷尤重,22日印尼盾對美元匯率一度貶破1萬1100心理關卡,終場報收1美元兌1萬787印尼盾,當日重貶3%,創下4年來新低匯價,至23日則又微貶至1萬800,尚未看到止貶跡象。

熱錢將大規模外逃

面對亞洲股匯市的現況,專精國際熱錢情勢的黎友煥在近期曾向大陸有關部門提交一份報告,報告結論直指大陸恐在3年內爆發局部性或結構性金融危機。

黎友煥表示,最近幾個星期東南亞形勢很嚴峻,不僅股、匯市都在下跌,整個資產價格也在下跌,很多投行已經開始轉向,對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印尼、巴西、南非,甚至大陸的評級都可能會降級。

至於美國到現在還處於在試探外界對QE退出的反應,但7月大陸的確是存在熱錢加大流出的現象,因此,他對於9月可能開始退出的美國QE感到憂心,因為這可能導致熱錢大規模外逃,進而引發大陸局部性或結構性金融危機提前爆發。

3大泡沫成導火線

果真如此,黎友煥擔心大陸很多問題可能扛不住,「不僅是股市扛不住,人民幣匯率扛不住的問題,包括房地產、很多東西都扛不住」。

此外,黎友煥進一步指出,目前大陸經濟還存在3大泡沫,這3大泡沫形同3條導火線:1是房地產,2是地方債,3是影子銀行。由於大陸實體經濟太差,這3大泡沫支撐著一個羸弱的實體經濟,引發局部性或結構性金融危機是必然的,「爆發危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大陸金融高層卻堅信這些問題終將獲得解決,黎友煥則認為大陸金融高層的決策過於盲目樂觀,他推測,上述金融危機「今年不爆發,明年風險很大,明年不爆發,後年風險更大,肯定走不過3年」。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金融泡沫世代 金磚也遭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17130.shtml

....當資金洪流衝入新興市場時,曾一度帶動巴西里爾升值近40%,現在則完全吐回來;而在過去一個世代內,曾先後發生多次的金融泡沫。....但泡沫並非一直存在。在1950、60年代,甚至艱難的70年代,幾乎沒有出現泡沫。在那之後究竟發生了那些變化?

最普遍的答案,是把責任歸咎於聯準會——柏南克及之前的葛林斯班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過去幾年聯準會全力壓低利率確是事實;除了傳統的利率政策外,還以非傳統的量化寬鬆措施來購買長期公債。利率下降,的確使一些投資人為資金另闢出路,包括新興市場。

....但聯準會只是做份內的事,亦即當經濟低迷而通膨偏低時,便壓低利率。那過去一個世代一再出現泡沫,又是怎麼回事?

....好吧,還有另一個元凶,就是解除金融管制—不僅美國,全世界皆如此,包括解除大部分對國際資金流動的管制。美國1980年代發生商業房地產泡沫,及2007年的房市泡沫,核心問題在於銀行玩過了頭;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及目前的新興市場危機,核心原因則是熱錢跨國流動,而這也是歐債危機的核心肇因。

* 經濟示範區為自由化鋪上坦途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17155.shtml

....總而言之,不論是兩岸洽簽ECFA及服貿協議,或是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及加入TPP和RCEP,或是現在政府在積極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要促使台灣更加自由化,讓台灣加速融入全球的經濟整合當中。因為唯有自己的開放,未來才能交換更多國家的開放,台灣才能真正的與全球經濟融合在一起,也才能追上全球化的腳步。因此,所有的國人、企業及政府部門都應該積極的進行準備,來接受自由化的挑戰。

※ 自由化與熱錢,是相輔相成,還是矛盾?

* 企業節稅 國稅局三招教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114788.shtml

國稅局為協助企業提高經營績效,針對企業固定資產,提出三招節稅教戰。包括:可將已達耐用年限列報損失;或繼續提列折舊費用每年定額節稅。如果資產增值空間大,還可藉資產重估大幅增加折舊費用,建議企業依當年度經營狀況、財產型態,自行考量最有效節稅以提高獲利。

....南區國稅局首先建議,企業如果有達到耐用年限的固定資產,可將殘值列報當年度損失。舉例來說,甲公司2003年1月購置機器設備1,000萬元,耐用年限為9年,當耐用年限屆滿,無法繼續使用時,可將設備殘值100萬元列報為處分年度損失。

國稅局表示,這種做法可獲得一次性、較高額度的損失列報,特別在獲利良好年度,可更增加企業表現。

但如果企業想要的是每年定額的節稅空間,國稅局則建議,當甲公司機器設備耐用年限屆滿後,企業可繼續使用,並自行預估可使用年數、重新計算殘值,依照原來方式折舊列報費用。

....此外,國稅局指出,如果是資產增值空間大的公司,可藉重估資產增加列報折舊費用,增值差價更可免計入所得課徵營所稅。

fsj 提到...

《大陸》義烏與印度

謝璦竹 2013-08-25 工商時報

■為提振就業,印度正推動製造業的發展,而大陸在這個過程中意外地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印度超越伊朗,成為全球最大小商品出口基地浙江義烏的最大出口目的國。根據義烏海關的數據,去年經義烏海關出口印度的貨物達6.9億美元,比1年前勁增17.1%。

印度人以「價格殺手、拖王和合同高手」著稱,許多義烏商人對印度既不了解,也沒有什麼興趣,但印度商人對義烏的便宜商品卻有高度興趣。

一位義烏老闆說:「我們基本不會主動與印度人做生意,搞不懂。」他說,之前有位印度商人下了1條貨櫃的訂金,說好1個月後提貨,沒想到自此杳無音信,打電話發郵件都沒回。不過更想不到的是,半年後這位印度客又出現了,還付了餘款並把貨給提了,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印度對便宜小商品需求大

去年,兩名印度商人欠款後試圖跑路的事件上升到外交事件,經媒體炒作之後,更重挫印度商人的名聲。

不過,印度商人對義烏商品的需求極大。

印度商人古普塔的表哥每次從義烏進口襪子的金額是1,000萬盧比(約110萬人民幣),是那種最便宜的襪子,只要幾毛錢(人民幣)一雙,古普塔說,「那不知道得多少雙襪子啊!」

古普塔的表哥在新德里開有一間製襪工廠,但是受到大陸成本更加低廉的影響,他們除了生產自己的襪子外,3年前就開始從大陸進口襪子,和自己工廠的產品搭配銷售。

從大陸進口同樣產品,然後貼上自家工廠的牌子,轉眼就變成「印度製造」。

印度有12億人口,人均收入還不到大陸的一半,其中8億以上生活在農村,對便宜的義烏小商品需求巨大。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利潤較低也就可以接受,而各種經商過程中的差異也只是技術性問題,並非無法解決。

義烏對印度的出口節節攀升,完全是拜印度對義烏商品的高度需求之賜。在飾品行業,義烏已經從印度的成品供應商慢慢變成原材料供應基地。在印度,一個無技能的工人月工資不到800元人民幣,還不用提供住宿,而大陸工人的工資卻在迅猛上漲,所以越來越多印度人開始從大陸購買機器或者半成品,然後到印度進行加工。目前,中東和歐美的客戶也開始轉向印度採購飾品。

同時,為了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印度政府開始對部分終端產品的進口設限,特別是在家電領域,以鼓勵本地製造。

加工半成品變印度製造

在新德里昌得爾區的城中村里,近年來聚集起幾百家電飯鍋、電磁爐的工廠作坊。這裡的印度商人從大陸採購沒有商標和電線的電飯鍋,然後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加工電線和印度三角形的圓插頭,再向印度政府購買許可認證,把小電器變成「印度製造」。

印度盧比大跌、人民幣大漲也加劇了這個趨勢,原本想進口大陸開關加工的古普塔,轉而研究購買大陸模具或者半成品,再利用自己工廠的便宜勞動力進行加工。在古普塔的工廠,一位非正式勞工的月工資還不到400元人民幣。

隨大陸世界工廠優勢不再,潛力巨大的印度哪一天會不會出現自己的「義烏市場」呢?

※ 相關報導:

* 中國銷售軟趴趴 外商苦哈哈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18961.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削弱政府刺激消費的努力,導致消費者看緊荷包,在大陸營運的外國企業最近都公布了業績疲軟的財報。....許多公司都把業績不佳局部歸咎於中國經濟成長的減速。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7.5%,低於第一季的7.7%。....里昂證券 (CLSA)分析師魏曉坡表示,他不認為消費品銷售低迷完全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疲軟造成。當宏觀經濟前景黯淡時,非必需消費品的需求就會受到抑制,一旦宏觀經濟前景改善,這類需求就會回暖

* 伊爾艾朗專欄/新興國短空長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18683.shtml

....新興市場接受策略性和技術性兩方面的資產調整,長期投資人是增加了,但占多數的短線投資人增加更多,結果資金大舉淹沒新興國家,卻無法有效益並循序吸收這些資金。....如今對長期投資人而言,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因預期美國貨幣政策轉變,而免不了的短期動盪,而是在於這些短期的不良技術面因素,會不會使長期經濟基本面轉壞。....我們分析的走向是,短期可能進一步出現技術面的動盪,價格可能跌過頭(超過基本面所反映的),所反映的買賣行為也可能導致目前已紛歧的市場觀感更加迷離。



◆ 兩個台灣:民間社會有夢vs.官僚體系失能

【聯合報╱社論】2013.08.25

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教授近日在聯合報為文「翡冷翠的故事」,談翡冷翠以小事大,在當年與羅馬教廷交惡後,力搏扭轉局面,藉以勉勵台灣面對中國大陸應善用軟實力。林中斌說,台灣的強項,「不是軍事力量,不是經濟規模,不是國際政治,甚至不是高效能政府」,而是「隱藏在民間社會」的創意生活方式、細膩飲食文化、有禮的公民素質等,應可扮演「良性社會催化劑」而逐漸影響大陸改變。

這樣的想法,不但常見於外來客對台灣的評價,對生活於這片土地的人民,也多有此感受。只不過,這段時間以來,民間的焦慮感升高,不但有藝文界人士挺身帶領成立「一三三憲法實踐聯盟」揚言罷免馬家軍立委,就連代表台灣軟實力核心的文創產業界,最近也屢屢有人從政策面(而非政治面)的角度批評政府功能,甚至發出「台灣再現過往盛世已不可能」的痛切之語,對政策表示失望。

顯然,民間社會仍有夢,但官僚社會已無能回應民間需求。這種落差,反映於洪仲丘事件最為明顯。而縱然脫離「國家殺人」那樣極端的個案,就以一般民生和流行文化相關的領域來說,官僚體系和人民、產業界脫節的例子,不勝枚舉,才會使「政府失能」、甚至「馬總統無能」的印象深植人心。

就以慨嘆「台灣再現過往盛世已不可能」的業界人士來說,心急的是台灣曾引領華人社會潮流的流行音樂產業,如今不但受害於數位科技帶來的大環境改變,也受害於大陸市場的磁吸作用。當其他國家業者努力尋求轉型,政府也積極協助產業環境再造時,台灣的官僚體系面對變局,卻只有「出錢補助」等刻板思維,被批評是「典型因襲傳統產業的思維:製造與販售」。之前文化部補助陳妍希出唱片專輯事件,引起爭議,只是微不足道的例子之一。

官僚思維停留在舊時代,公務員提改革計畫的作業能力也如同「作文比賽」,充滿空洞字眼及不切實際的目標。僅以早先文建會(今之文化部)的「文創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為例,其預計效益是「提升家庭娛樂教育及文化服務支出比率至百分之十五,六大旗艦產業之營業額至一○二年突破一兆元,累計創造約六萬七千個就業機會」,大餅畫得何其誘人,但評估效益的基準何在,完全無法令人信服。

這種公務員只知埋頭「作文比賽」,以致和業界完全脫節的狀態,不僅文創產業中流行音樂的景況如此,其他如金融業,不也是如此嗎?(且看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下台的理由。)傳播科技界不是如此嗎?(且看「反媒體壟斷法」草案內容和當前數位匯流趨勢的巨大落差。)

政府和業界脫節,除了「舊官僚」從心態上自外於國際發展趨勢,也和主事者用人風格有關。為打形象牌,政府好用知名度高的書生學者,這些人幾無實務經驗,談起理論滔滔不絕,和業界往來卻不時表現出「知識分子的傲慢」。所以,即如龍應台以文化人入主文化部,近來也時受文化團體批評;包括金管會、NCC、經建會,也常是業者抱怨的對象。就算偶見從實務界出身者如政務委員張善政,其主導之電信法修正草案最近也遭政院退回,其中最受矚目的強制中華電信釋出「最後一哩」的政策跟著受拖延;如此一來,形同繼續保護半國營事業的獨占,固網民間業者有志難伸,也難怪輿論形容為「最後一哩變遠」。

凡此種種,都可看出政府非但缺乏領軍的功能,反而成為阻礙民間人才追夢的「大石頭」。詹宏志的名言,「有此政府,何需敵人」,恐怕是許多業者私下的真心怨言。台灣既有軟實力藏富於民,政府只須改善環境氣氛,監督遊戲規則,大開大闔讓業者大步走出去;否則,政府和民間的落差日益擴大,形同「兩個台灣」各行其是,才是最大危機。

※ 相關報導:

* 正確解讀10A總裁的意涵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18588.shtml

....更弔詭的是,「追求匯率穩定」(貨幣的對外穩定)和「控制通貨膨脹」(貨幣的對內穩定)兩件事經常和「追求經濟成長」無法兩全。在出口不佳、成長趨緩之時,到底是否要以貶值來刺激出口和經濟成長,但犧牲匯率和物價的穩定、以及國人資產的國際購買力呢?還是反向操作堅持匯率穩定呢?我國央行經常保守地採行後者(不貶或少貶),而韓國央行則積極地採行前者(貶值或多貶)。其結果是韓國的經濟成長率往往超越我國,但通貨膨脹率也一樣高於我國。依照「全球金融雜誌」的評選標準,我國總裁當然容易拿A,韓國總裁則往往拿B或C。韓國的作法更容易讓以出口為主的廠商和員工獲利,台灣的作法則對進出口廠商相對公平,一般消費者也較能分享成長的果實;但反映在每人所得上,韓國卻有相對亮麗的成績,獲得國際較高的重視。其間的得失優劣,有時還真難判定;也因此,10A的彭總裁在國內學術界所獲得的評價其實並不一致。

10A總裁的佳績,彭總裁和央行同仁都受到國際雜誌的極高肯定; 但過去兩黨政府對央行的尊重與克制,都分享了榮耀,未來則更應維持此項光榮傳統。

* 全球央行年會 為QE退場開藥方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18675.shtml

....克里希南莫菲建議,Fed應先減少收購公債,最後再停止收購抵押擔保證券(MBS)。他的研究發現,Fed收購MBS刺激經濟成長的效益,比收購公債還高。Fed目前每月購買450億美元公債和400億美元的MBS,以壓低長期利率,鼓勵家庭和企業擴大借款與支出。

fsj 提到...

亞洲資金大逃亡 台幣逆勢反升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2013.08.26

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減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促使近千億美元的資金大舉流回美國,日本也有350餘億美元淨流入為二大贏家,反倒是亞洲國家、金磚四國、歐非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資金大舉逃出130億美元,單亞洲(不含日本)今年即流出逾20億美元,且不含失血最嚴重的債市資金。資金大逃亡,股匯雙跌走勢。各國央行紛以外匯存底捍衛。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已重挫逾13%、印尼盾下跌11.44%,尤其最近一個月震盪相當激烈,市場擔心亞元指數將創2008年金融風嘯以來新低,而亞洲整體外資準備已創下2000年以來最慢增幅。不過新台幣在亞幣競貶風潮中相對穩健,不貶反升,今日上午再度升破30 元大關,午盤暫收29.954元,升值9.9分,成交金額2.72億美元,韓元、東南亞幣值連日多小貶或持平。

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Bloomberg-JPMorgan Asia Dollar Index)恐創下2008年來最大年線跌幅。資花旗集團推估,一旦將匯價波動納入考量,亞洲外匯持有可能出現縮水。亞洲各國央行正逐漸耗用外匯儲備,以力挺本國貨幣。據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坐擁最多外匯準備亞洲10國,其中有6國今年減少外匯持有,印尼外匯準備縮水18%,幅度空前。據彭博數據顯示,印尼央行7月外匯準備減少至近3年來低點,達927億美元,印度央行今年來外匯持有縮水4%,主要受累亞洲資金大逃亡,以及印尼與印度兩國爭相拋售美元以支撐本幣。

整體來看,坐擁最多外匯準備的亞洲各國央行,今年來持有規模增加2.4%,達到6.5兆美元,創下至少2000年來最小增幅。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持有增加5.6%。今年以來亞洲包括中國、台灣、南韓、俄羅斯等國家持續增加,我國央行公布截至7月底為止的外匯存底達4091.18億美元,較6月底增加25.12億美元,再創新高。全球外匯準備高達11.2兆美元,中國人行持有外匯所占比重已達31%排名第一,我國僅次於中國、日本、俄羅斯排名全球第四高。外資分析師普遍認為,台灣因為外匯存底、經常帳餘額高和外部債務穩健,因此受到這波資金大撤逃的影響不大。

※ 相關報導:

* QE喊撤 新興市場哀哀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21075.shtml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對於國際上要求其在縮減美國貨幣刺激措施時,將QE退場對新興市場的衝擊納入考量的呼聲置之不理。....美國QE喊撤,新興市場被打的傷痕累累,儘管如此,聯準會官員表示,他們在考量何時開始縮減每月850 億美元購債規模時,美國經濟是他們唯一關注的事項。透過大舉購債,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已膨脹至3.65兆美元。

* 日英歐央行 不急著縮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20251.shtml

日本和英國的央行均強調,兩國會繼續推動振興經濟的寬鬆措施,適時在聯準會(Fed)考慮縮減量化寬鬆(QE)政策之際,支撐全球經濟。歐洲央行官員則表示,無法排除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 三道「天羅地網」 台股錯帳機率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120205.shtml

近來券商程式交易狀況連連,影響市場行情甚鉅,如中國光大證券、美商高盛證券等,市場也不免擔心類似事件在台股上演。證交所、券商高層指出,近十年內,部分國內券商也曾發生「烏龍指」事件,因而已陸續布下由內而外的三道「天羅地網」,鉅額錯帳烏龍事件在台股發生的機率相形降低。



◆ 物價、失業…引爆全球焦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20254.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3.08.26

新加坡人煩惱物價,泰國人擔心天災,印尼人憂慮股市與貪腐,印度人則希望油價下跌。

這是廣告行銷業者JWT研究27國消費者「焦慮指數」(AnxietyIndex)的部分結果。

該指數追蹤消費者的焦慮程度與原因,檢視各項治安與安全疑慮,如恐怖主義威脅、可能的軍事行動與犯罪等,並詢問受訪者關於健保費、生活物價與就業保障等經濟疑慮。

以國家來看,巴基斯坦人最感焦慮,高達92%的受訪者煩惱從日常必需品到犯罪等議題。

以區域來看,中東與非洲人最為焦慮,有82%受訪者感到煩惱,南亞與東南亞的焦慮感最輕,僅63%民眾感到焦慮,低於全球的平均值71%。

整體而言,物價產生最大的焦慮感,尤其是食品與汽油等日常必需品煩惱,失業也是全球消費者的一大焦慮來源。

另外,日本人最擔心預算赤字與天災,南韓人掛念油價與失業問題,中國人擔心醫療保健品質,香港人煩惱房價。法國與西班牙人最擔心物價與經濟情勢,美國人最關切經濟狀況,墨西哥人最憂心犯罪率,俄羅斯則煩惱食品供應安全。

根據JWT的報告,在焦慮感攀升的年代,品牌業者需要可以反映瞬息萬變情勢的數據指標。JWT趨勢部門主管克麥說:「追溯消費者的焦慮感不是探索恐懼,而是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去連結尋求信賴、信用、安心與解答的消費者。」

焦慮感往往影響品牌與產品選擇,意味品牌必須了解消費者的焦慮所在,盡早做出因應。該研究是JWT在2012年10月1日至10日期間訪調27國的6,075名成年消費者(18歲以上)的結果,台灣消費者不在調查範圍。

※ 相關報導:

* 歐洲人憂法國淪為「二流國家」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120482.shtml

幾十年來歐洲人最痛苦的是「德國問題」,因為德國對歐洲的穩定與繁榮舉足輕重;但時至今日,歐洲人更愛討論「法國問題」:總統歐蘭德領導的社會黨政府能否克服全球化、人口高齡化及財政危機,讓法國免於逐漸下滑而永遠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法國當前的最大挑戰,在於國人自尊心與自負感,及身為歐洲領導者及世界強權的形象;再加上之前日子過得太舒服,民眾不認為現在應該付出代價,尤其是頑強的工會。各項民調一再指出,法國人堅持他們需要創新及現代化,只要不動到自己就好。

* 平潭綜合實驗區 台胞社區具雛形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8119990.shtml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表示,實驗區建設3年多來,註冊台資企業超過百家,投資總額超過37億美元,台胞社區初具雛形。

fsj 提到...

9月國際大事多 左右全球股匯市

【聯合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2013.08.27

9月國際金融市場有不少大事,包括歐美的利率政策、日本公布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德國大選等等,都可能左右全球主要國家股匯市走勢。

市場預期,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很可能在9月開始逐步退場,18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開會,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矚目的焦點。另外,9月底美國財政年度結束,美國債務上限勢必再度成為關注議題。

除了Fed之外,歐洲中央銀行(ECB)將在9月5日發布利率決議。歐元區最近經濟有復甦跡象,ECB利率政策也將影響經濟復甦腳步。下旬,德國國會大選,將影響現任總理梅克爾是否能繼續執政,進而影響歐元區的政策。

至於日本,9月5日日本央行將宣布2014年貨幣供給目標,9日則是政府公布第2季GDP終值,都會檢視安倍經濟學成效,牽動日圓及股市走勢。

相較於8月市場清淡,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奇潭指出,9月投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許多,市場將更加震盪;不過,儘管金融市場波動較劇烈,但投資是長期的事,不該因短期波動,而停下投資腳步。

李奇潭分析,目前全球景氣溫和復甦,國際商品價格下跌也緩和通貨膨脹壓力,有利於股市、不動產及高息債券等風險資產。但在QE規模正式縮減前,相關訊息都會加強投資人的不安心理,股債市將持續波動。

合庫巴黎新興多重收益組合基金預定經理人陳雅真指出,雖然QE 進入後半場階段,但低利率應該仍會維持一段長時間。



◆ 台灣觀光夜市 10月廈門開市

【特派員張雅雲/廈門報導】2013-08-27 旺報

兩岸《服貿協議》簽定後,開放陸資投資台灣餐飲業,引爆民眾業界反彈,不過台灣早就靠小吃「反攻大陸」。在廈門全由台灣各大夜市攤商集合營業的「台灣小吃街」,年營收達7200萬元(人民幣,下同),經營團隊看好這股台灣熱,10月要加碼把台灣特有的「夜市」文化,搬到廈門,目標是讓「台灣觀光夜市」招牌在大陸各地遍地開花。

負責台灣小吃街營運的陳沐民指出,2011年成立的小吃街,位於廈門最熱門的景點鼓浪嶼對面,有不少來自大陸各省的遊客,一年約有500萬人潮,短短200公尺的小吃街,共有48家台灣小吃,2012年創造7200萬元的營收,儘管每個攤位的月租金為8400元至1.2萬元,還是一堆人排隊搶著進駐。

搶食大陸內需大餅

在小吃街經營蚵仔煎的「李師傅蚵仔煎」,老闆李俊賢從花園夜市跨海來廈門經營,他分析台灣小吃優勢,認為「台灣小吃在大陸有獨特性。」雖然周邊有食材雷同的海蠣煎,但他以正宗的台式口味分勝負,還是吸引大量遊客買單。

另一家「廟口老奶奶刨冰」因在台灣過度競爭,2011年進駐廈門小吃街,當初以台灣最紅的芒果冰試水溫,平均每天賣出百份,還有外地遊客一天點上5份,如今在廈門共有4家分店。老闆娘潘美蘭未來將開放加盟,搶食大陸內需大餅。

估年營業額上看億元

挾著大陸瘋台灣的消費實力,加上《服貿協議》簽定後,擴大台灣服務業輸出動能,陳沐民表示,小吃街成立以來,攤位長期爆滿,每到假日人潮洶湧,有愈來愈多台灣業者想進駐。

下一步,陳沐民在廈門曾厝垵規畫2000平方米的觀光夜市,共有60家攤位,強調原汁原味的台灣夜市風格,要讓遊客有吃、有玩、有得逛,8月開始招商,短短3天內已招商完成,10月將開幕營運,預估年營業額可上看億元。



◆ 美推AMP 我擬卡位材料、設備研發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2013-08-27 工商時報

美國提出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計畫(AMP),規劃成立15個製造創新研究院,行政院科技會報明(28)日將討論台灣如何借鏡與參與。高層透露,我國擬在材料、設備等中上游研發切入卡位,搶占創新研發的專利布局,與美國成為夥伴關係。

行政院科技會報明日將召開會議,就美國AMP方案提出專案報告。高層表示,美國歐巴馬總統為促進美國就業,希望吸引美國海外製造業返回本土,因此啟動AMP計畫,我國希望從這項計畫,找出借鏡之處,並利用發展過程積極爭取共同參與。

美國AMP計畫剛啟動,其中有一項策略即是尋求先進製造技術的國際夥伴,政委張善政將在明天科技會報上建議,台灣應持續觀察並爭取成為美國AMP計畫的夥伴關係。

高層表示,台灣策略是切入中上游研發創新部分,希望與美國成為夥伴關係,如此可提升我製造業研發能量,未來要評估美國揭露的先進製造技術題目,看台灣有幾斤幾兩再挑選領域切入。

美國計畫成立15個製造創新研究院,目前已成立積層製造、數位製造、金屬材料等三個創新研究院。

經濟部分析,以積層製造而言,工研院南分院的雷射光谷就是一項,金屬材料方面,我南部金屬研究中心也有材料的研發能量,盼積極爭取成為其夥伴關係。

相關高層官員表示,我工研院與美國創新研究院已有建立聯繫管道,盼就美已經成立的3個創新研究院參與實質的合作研發,並積極收集美國計畫發展的進程訊息,搶先布局,爭取切入中上游合作的研發機會。

高層官員說,我國策略是從創新研發卡位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技術,先進行研發的IP布局,一旦時機成熟,台美法人機構合作機會很高,包括工研院,南部金屬研究發展中心均可與美國創新研究院合作。

美國AMP計畫從材料至產品製程皆有,據悉,台灣擬從材料、設備等中上游研發著手,若台灣及早投入,從美國先進製造過程當中,台灣才有提供設備或材料的機會,且一旦未來美國大量生產,才有機會扮演一定角色。

fsj 提到...

美政府缺錢 10月拉警報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3.08.28

美國財長陸伍26日表示,美國可能提早在10月中旬觸及舉債上限,屆時將無法支付政府開銷,縮小朝野預算談判的空間。他呼籲國會提高現行16.7兆美元的舉債上限,避免衍生債務危機。

陸伍致函共和黨領袖貝納,表示10月中旬後政府可動用的現金僅剩500億美元,可能很快用罄,若無法調高舉債上限,恐怕對美國經濟造成無法修補的傷害。

這個期限比部分議員預期得還早,無疑給他們當頭棒喝,朝野財政協商已癱瘓數月。府會、經濟學家與企業領袖早已紛紛示警,若不提高16.7兆美元的舉債上限,政府就無法繳納帳單。

假如美國公債價值產生疑慮,利率可能陡升,引發股、債市劇烈震盪。美國財政部這幾個月來已動用多項緊急措施,包括暫停發放部分退休金等,希望為協商爭取時間。

國會和白宮10月上旬需達成另一項協議,也就是9月30日後政府籌措財源的方式,協商失敗恐導致政府部分機構關門。

財政部原先表示,舉債上限可能在9月2日勞動節後觸及,若干分析師則認為11月前不會發生。

部分議員認為,隨著政府稅收增加,以及房貸業者房利美與房地美償還政府債務,財政狀況應會改善,到12月都無須擔心舉債問題。美國朝野對稅務與支出議題歧見仍深。

※ 相關報導:

* 美可能攻敘 油、金價雙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26260.shtml

美國可能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刺激國際油價升到18個月高點,黃金更急漲2%,正式邁入多頭市場。



◆ 打造五國專屬IMF 築防火牆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2013.08.28

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昨(27)日表示,「金磚五國」將建立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聯合外匯存底庫,大陸將提供最大額度;更傳出建立金磚開發銀行。專家認為,這將是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

金磚五國以持續經濟增長和強勁發展,成為全球新興經濟體崛起的代表。據統計,2011年這五國國內生產毛額約占世界總量20%,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17%。

新京報引述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表示,金磚國家外匯存底庫是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性推動。他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IMF都毫無作為,成立金磚國家外匯存底庫,也代表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改革現有國際貨幣體系。

發改委對外經濟所研究員姚淑梅指出,外匯存底庫建立的目的,就是為金磚國家建立一道穩固的防火牆,增強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姚淑梅說,當前發達國家不斷放寬貨幣政策、使得全球貨幣流通非常氾濫,很容易讓熱錢在金磚國家大規模地進出,衝擊金磚國家的金融穩定。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副所長塗永紅認為,建立金磚國家外匯存底庫可減輕歐美日等國,儲備貨幣國家量化寬鬆政策對金磚國家的溢出效應,也能對美元波動、大宗商品定價產生影響,促使金磚國家貨幣的外匯和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

除了建立外匯存底庫外,金磚五國正商討建立金磚開發銀行。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傑表示,金磚國家外匯存底庫類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IMF,金磚開發銀行類似世界銀行。而這些共同出發點之一,就是謀求新興市場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權。

※ 相關報導:

* 泡沫將滅 北京地價總值超過美GDP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8/today-e1.htm

中國媒體指出,北京今年「地王」特別多,若出售北京所有的土地,價值甚至超過美國去年一整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儘管中國政府年初曾祭出「國五條」政策打房,但市場似乎仍相當熱。專家警告,目前房地產情況與一九八○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相似,恐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衝擊。



◆ 學者把脈救經濟 治本之道 產業多元化

【洪凱音/台北報導】2013-08-28 中國時報

國內景氣「曇花一現」,要如何維持穩定成長,是政府未來施政關鍵;學者認為,產業多元化,是經濟穩定成長的關鍵,不要再讓民眾感覺忽冷忽熱,景氣像洗「三溫暖」。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台灣產業太過集中,以去年第2、第3季出口下滑為例,光一個宏達電手機出口值,就足以撼動台灣出口成長動能,簡言之,如果產業結構可以更多元化,台灣受國際景氣的衝擊就能降低,不會如此敏感。

若景氣回升要「急就章」,邱俊榮認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是最快能看到經濟成長效果的方式,政府可從調漲基本工資、所得分配差異縮小以及年金制度持續改善等3方面下手。

邱俊榮認為,民眾不是沒能力消費,而是政府沒有積極作為,進而「不敢」消費;以年金改革制度為例,政府幾乎沒有作為、停滯不前,不論勞工或軍公教人員,根本不確定未來有多少錢可以領,乾脆減少花費。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也認為,外銷出口表現是影響台灣景氣波動大的主因,由於台灣外銷市場以中國大陸為主,建議政府、廠商應順應大陸相關經濟政策,如近來大陸推動「新興城鎮化」,廠商應順應時勢來推銷產品。

fsj 提到...

冷眼集/國富「作帳」是要安慰誰?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3.08.29

正當國人處於薪資倒退16年、景氣燈號下跌鬱悶中,主計處今天公布的國富調查,每人財富淨額增加45萬元,每戶增加107萬元,國人到底該喜抑該悲?著實哭笑不得。當多數年輕人面對經濟停滯、低薪困境的茫然不安,這項國富調查到底能安慰誰?

每個月發布的失業率,連帶都會公布當月受僱勞工平均薪資,上班族看到的數據,從倒退13年,一路到現在已倒退16 年。昨天基本工資審議,勞資又是相互叫陣,資方大喊「吃不消」,勞方也說,油電一直漲,「不漲勞工活不下去」。這些都是尋常生活的庶民感覺。

今天的國富調查,竟一掃過去負面數據。但細究原因,才知道財富增加,來自房地產的公告現值,而且是政府近幾年為實價課稅做準備,大幅調升公告現值,才讓每個人「身價上漲」,感覺比較像「作帳行情」。

如此的調查結果,恐怕與多數人實際感受難相符合。一來就如同很多人或許房價上漲,但若不賣掉,漲跌起伏意義不大;二來,若是財富多數來自房地產增值,對於買不起房子或是無殼族而言,只會加重財富分配不均不平。若再對照之前房仲業統計官方調查,發現全台有3棟房子以上的人高達25 萬人,顯示多數房子集中少數人手上,國富調查坐實貧富差距主因,恐怕也來自不動產炒作。

政府全力拚經濟,為的是創造國人就業機會,增加薪資收入;多數企業及上班族,兢兢業業打拚,為的也是打造自己穩定的經濟生活。如果所有財富集中房地產單一來源,扭曲的不只是社會價值觀,經濟發展動力也會受限,當局者應從中得到更多的警示。

※ 相關報導:

* 國富報告:國富增加 靠房地產增值撐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29041.shtm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最新國富統計報告,至民國100年底,全國財富毛額為187.4兆,扣除折舊後的淨額則是147.2兆,淨額較99年增加10.8兆,主要增加的項目是房地產。

....調查顯示,平均每個家庭房地產價值增加24萬元。民國100年光是土地公告現值調升,就讓國家財富增加6兆元,房價上漲也貢獻了2兆元,總計目前全國房地產價值高達105.2兆。

....另一方面,雖然房地產價值大增,但主要受惠的是有錢多屋族,對於無殼蝸牛或大多數只有一戶不會出售的民眾而言,並不會感受到財富增加,恐加劇社會對財富分配的不滿。

* 民眾:房子買不起 增值不到我…沒更有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29049.shtml

對主計總處公告的最新報告,說國人每人財富增加45萬元,但是多數人感到不可置信。航空空服員吳信瑛認為有點誇張。她說自己所屬的20多歲族群,連房子都買不起,調查中房地產增值的金額,可能都不是落在自己世代的手上。



◆ 馬總統:自動化產值 今年拚兆元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北報導】2013.08.29

馬英九總統昨(28)日表示,我國自動化及機器人相關產業去年產值達9,720億元,出口占43%,在全球逐漸受到重視,並樂觀預期今年產值可望突破兆元大關。

馬總統指出,面對少子化時代,政府已提出智慧自動化產業推動方案,全力發展自動化與機器人產業。近幾年美國積極推動再工業化,海外投資紛紛回流,希望台灣能掌握供應鏈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2013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暨機器人展」昨日登場,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舉行,結合了自動化、機器人、模具與物流展,為國內自動化機器產業年度盛會,總計逾550家廠商、1,283個攤位展出,規模創新高。

昨天開展儀式,是由馬總統與經濟部長張家祝、工業局長沈榮津、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理事長游文相及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等人主持。

這次展覽共分為四大主題,包括自動化、機器人、模具及物流展區。



◆ 台廠找回競爭力 須從技術與人才著手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2013.08.29

群創、友達上半年雖然轉虧為盈,卻仍內憂外患,對外,大陸廠來勢洶洶,對內,人才流失、缺工等隱憂不斷,專家說,只有保留技術實力與人才,台廠才有競爭力,避免在全球大廠鯨吞蠶食併購潮中沒頂。

全球市調機構Witsview顯示器事業處副總經理張小彪說,台灣面板廠原本具有技術領先,但大陸積極拓展面板產業之後,大舉來台挖角高階人才,如今台廠不但缺人、缺工,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大陸面板產業鏈發展成形,台廠恐難避逃被併購的危機。

他表示,台灣科技廠商沒有「垂直整合」實力,但是「水平競爭」導致削價競爭,台廠不但毛利率直直落,也完全受制於訂單,訂單來的時候,彼此殺得頭破血流,沒有訂單時,只好放無薪假、資遣員工,如此工作環境也難以培養員工的技術與能力。

張小彪說,在全球科技業中,台灣面板廠研發能力、生產品質,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可惜產業結構未適時轉型,面板廠今年雖然走過谷底,好不容易爬起來,仍然後患無窮。

張小彪分析,金融海嘯後,台灣面板廠已落後韓廠,政府及廠商必須從「技術」與「人才」著手,保持既有領先技術、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才能找回競爭力,繼續與全球競爭。

友達總經理彭双浪也表示,台灣「閉俗」的人才政策,導致企業、廠商很難繼續發展,政府要求廠商回台發展,但除了土地設廠問題外,人才更是主要問題來源,人才政策不夠有彈性,人才持續流失,對台廠衝擊相當大。

※ 相關報導:

* 叛將挖角 友達︰須保護商業機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9/today-e2.htm

前奇美電主管、現任中國華星光電副總裁陳立宜,因涉嫌接受中資在台成立人頭公司、協助挖角面板人才而被稱為「叛將」並遭法辦;他昨自清指出,政府應重視產業環境的改善,不該模糊焦點,硬將他扣上危害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大帽子,無助台灣產業競爭力提升。

曾遭對岸挖角之痛的友達總經理彭双浪則說,兩岸人才流動是趨勢,只會越來越頻繁,友達也不贊成限制人才流動,重點是商業機密須受到保護,這就需要政府提出有效的法令限制。他指出,韓國在科技人才定義上就相當嚴謹,黃光製成的工程師、OLED工程師在多久時間內不能到同性質公司任職,台灣在這方面還有努力空間。

fsj 提到...

菲GDP 連四季增逾7%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8.30

受惠於政府與民間支出強勁,菲律賓上季經濟大幅擴張,成功抵抗亞洲區景氣走疲的趨勢。越南則宣布下調全年經濟成長目標。

菲律賓國家統計協調委員會(NSCB)29日公布,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擴張7.5%,連續四季突破7% 。彭博訪調經濟學家預測的中位數是7.2%。上半年GDP擴張7.6%,超越全年成長6%至7%的目標值。

報告說,上季消費者持續帶領經濟成長,抵銷出口疲弱的衝擊。政府大力投資基礎建設,也為經濟助攻。

星展集團控股(DBS)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傑夫.吳(音譯)說:「菲律賓仍是亞洲的亮點,比起其他國家成長減弱,菲律賓仍強勁擴張。基礎建設投資勢將支撐未來幾年的成長軌道。」

從這份數據可看出,投資人為何沒在這波新興市場拋售潮中,大賣菲律賓資產。2008年全球景氣衰退後,市場游資氾濫,但菲國採保守策略管理經濟。

※ 相關報導:

* 敘利亞戰禍 恐打亂美QE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130750.shtml

不到幾天前,外界仍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從9月開始縮減債券收購規模,但隨著敘利亞緊張情勢升高引發市場動盪,投資人開始臆測Fed將延後退場。

西方國家可能對據稱動用化武的敘利亞採取懲戒性軍事行動,拖累全球股市全面下挫,投資人拋售新興市場資產,油價也觸抵六個月高峰。美國國會舉債上限談判腳步逼近,也為市場投下變數。

....倫敦避險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合夥人任永力指出,Fed 9月採取行動的機率已下降,戰爭可能大幅推升油價,「倘若油價每桶再漲20美元,他們實在沒理由現在出手」。

* 美加速復甦 Q2經濟報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30783.shtml

美國商務部29日大幅上修第2季經濟成長率至2.5%,遠優於市場預期,顯示經濟正在加速復甦,下半年成長走強之勢確立。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人數也下滑,反映勞動市場持續好轉。這兩大利多激勵美股三大指數早盤走揚,道瓊工業指數逾漲90點。

....報告顯示,美國上季經濟成長比預期好,主要反映貿易逆差縮小和企業投資增加,經濟安度政府減支和加稅的衝擊,一旦這些影響消退,經濟也將揚眉吐氣。同時,就業與房價攀升有助提振信心,繼續支撐家庭支出。

* 美瑞達協議 逃稅大戶見光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30761.shtml

....這項協議讓瑞士銀行業者免於遭到美國政府提告,只要公布美國客戶資訊,即可達成和解。客戶資訊包括個人資料、帳戶金額及從稅務專家取得的協助等。美國司法部官員透露,和解包括協助美國客戶逃稅的瑞士銀行可以罰款了事,罰金總金額最高可達10億美元。此外,司法部可利用銀行資訊起訴美國逃稅人。



◆ 國民財富重押房地產 恐成經濟地雷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2013.08.30

玄奘大學財富管理學系副教授花敬群昨天表示,國民財富重押在房地產,導致經濟失衡,即使增值,對一般民眾來說財產也並未實質增加。他認為,政府若再不管制,貧富差距將持續擴大、國內資金也將全部虛耗在不動產上,房地產將成為經濟失調、泡沫破滅的最大未爆彈。

花敬群表示,國民財富重度集中在不動產,雖然房價上漲看似財富增加,但對無殼蝸牛或只有一間自住房屋的老百姓來說,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名目財富」。

而且當房價不斷上漲,想買屋得拿出更多錢,經濟持續重度傾斜在不動產上,貧富差距將持續惡化。

景文科技大學章定煊表示,房地產是固定資產,也是產值較低的內需產業,房地產若成為核心經濟資源,將間接壓迫到其他產業的發展。

他表示,這幾年就有不少科技公司不再做本業,通通轉行炒地皮、炒樓,或是房地產業透過借殼上市吸金,持續將房價炒高;整個社會瀰漫著不勞而獲的風氣,不務正業的人愈來愈多,通通只靠買賣樓賺取價差利潤,國家發展已出問題。

花敬群表示,因奢侈稅重新檢討,房市有反轉跡象,政府應趁勝追擊,藉此全面檢討資金重押房地產的怪異現象;應加強實施奢侈稅、實價課稅等政策,不僅可解決財政困境,也可重新分配資源,讓資金流往其他產業,才能讓國家資源平衡發展,回歸健康狀態。



◆ QR碼行動支付 銀行拚場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2013-08-30 工商時報

QR-Code行動支付大戰愈演愈烈,繼玉山銀,中信銀也加入戰局。業者指出,至於國泰世華銀、元大銀則積極與中華電信合作,申辦「QR-Code行動支付」業務。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徐鋒志表示,手機已成為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未來用手機支付各項費用,已不再遙不可及。

看準此商機,中信銀從2013年9月5日起,可使用QR Code電影票服務,中國信託卡友只要下載「中信卡優惠」APP應用程式並使用新增的「電影牆」功能,就可以用手機在威秀影城訂位、劃位、付款、取票,且憑手機上的QR Code電影票憑證即可入場看電影。

中信銀表示,中國信託手機QR Code電影票服務,每次可訂購6張票,每張收取20元手續費。10月底前,只要透過「中信卡優惠」APP的「電影牆」訂票,即可免收手續費,12月底前還可中信卡紅利點數100%折抵,每100點折抵電影票價8元,前100名還有優惠。

玉山銀行的「QR Code信用卡行動支付」也是9月上線,每支手機最多可設5張玉山信用卡,試辦期半年內,單筆消費限額5萬元內。

玉山銀卡友必須先上網下載「QR扣」APP到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上,輸入信用卡號、註冊完成之後,接著拍攝、掃描商品上的QR Code,選擇以信用卡線上付款,就可以完成購物。首波合作商家包含雄獅旅遊、Groupon團購網、雲端生活家自動販賣機,以及VIZIO智慧電視等多家通路,未來會陸續增加。

fsj 提到...

金價反攻 彈升近15%

【聯合晚報╱美聯社30日電】2013.08.31

隨著中東地區情勢趨於緊張、貨幣市場波動加劇,加上中國和印度珠寶需求上升,黃金價格正上演一場絕地大反攻行情。金價本周曾衝上每英兩1420美元,攀抵三個半月來高點。

自今年6月27日跌入近三年來谷底(1212美元)以來,金價已反彈約15%。從技術分析層面而言,反彈幅度若達20%,金價可算正式重返多頭市場。

2013年的頭三個月,金價大跌了4.8%,主因經濟前景改善且通膨水平仍偏低。在那之前的幾年之間,避險基金等機構投資人持續買入黃金,避開物價上漲與美元跌價的風險。

市場先前也擔心,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措施將推升物價大幅上漲。但隨後的數據則顯示,這份擔憂是多慮了。1月美元對主要貨幣也意外走強,導致黃金避險需求減弱。

4月塞浦路斯計畫賣掉部分黃金儲備,籌款拯救銀行體系,則再次引發市場恐慌性賣壓。4月15日金價每英兩大跌140美元,跌幅達9%,創逾30年來單日最深跌幅。

如今,金價仍比年初低約17%,但似乎暫時扭轉下滑劣勢。

貨幣市場波動加遽也使投資人重新擁抱黃金。聯準會的寬鬆政策將利率壓在低點,促使投資人借美元投資成長速度較快的亞洲與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

※ 相關報導:

* 美股大跌 8月過寒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33577.shtml

雖然芝加哥地區製造業指數有所改善,仍無法抵銷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令人失望的負面影響,美股三大指數30日全面下跌,8月並繳出去年5月以來最差單月成績。

....英國國會下議院反對政府針對敘利亞採取行動,市場對敘利亞局勢的擔憂有所減緩,但投資人仍在觀望。美股本月開高,道瓊指數和標普指數再創新高,但後來因聯準會量化寬鬆退場疑慮和敘利亞局勢未定等負面因素走低。道瓊指數本月下跌4.4%,標普指數也跌3.1%。

* 歐元區經濟信心 連四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33102.shtml

歐盟與歐元區8月經濟信心雙雙攀抵兩年新高,連續四個月走揚,為經濟踏上復甦之路再添動力,儘管失業率仍處於歷史高峰。

* 安倍經濟學 終結日本通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132601.shtml

日本政府昨天公布,日本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創四年半最大增幅,工業生產動能轉強,失業率則降至五年低點。種種跡象顯示,「安倍經濟學」可望帶領日本擺脫通貨緊縮,但經濟好轉也使政府提高消費稅的機率大增。



◆ 旺報觀點-信用卡黑洞 日益擴大

【戴瑞芬】2013-08-31 旺報

大陸正從製造大國轉型消費大國,驚人的消費額中,使用信用卡支付的交易就占了一半,更有7成持卡人買單全刷信用卡,預期未來10年信用卡獲利甚至會成長30倍,商機之大的確嚇人,然而,高利潤高成長的背後,正是高風險!

大陸2012年信用卡授信總額已達3.49兆元(人民幣,下同),期末應償信貸總額1.14兆元,同比增長40%;但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146億元,同比增長了33%,這正顯示信用卡風險有增無減,黑洞日益擴大。

多年前台灣也曾經因為銀行發卡氾濫,持卡人過度消費,導致眾多卡奴還不起卡債,銀行也背上呆帳,衍生出一場卡債風暴。大陸進入信用卡百家爭鳴的階段,銀行業應記取台灣前車之鑑,避免因過度追求成長,而忽略了信用風險。

※ 相關報導:

* 光大烏龍變內線 重罰5億人民幣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5/122013083100151.html

中國證監會昨對光大證券在8月16日的烏龍下單案,處以中國證券史上最嚴厲的處罰,包括對光大證券罰款5.23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對該公司主要負責人,處以終身禁入證券市場的處罰。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8.16」異常交易行為,已經構成內線交易、資訊誤導、違法證券公司內控管理規定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 債災 壽險業 富豪變貧戶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2013-08-31 工商時報

6月全球債災,造成壽險業一個月之間從富豪變貧戶。依據壽險業最新財報顯示,包括南山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7大壽險公司,第2季帳上未實現獲利合計蒸發逾2,400億元,少掉的錢相當可以蓋4棟台北101大樓。

由於7大壽險公司有逾2.5兆的債券部位放在「無活絡市場」,另外有7,000億多元放在「持有到期」,在資產負債表上都是用成本列帳,債券跌價損失不影響淨值,因此外界乍看財報,感受不到這波債災的「慘烈」程度。

同時,由於「備供出售」項下資產同樣受到嚴重跌價損失,7大壽險公司除了台灣人壽以外,稅後淨利都賺錢,但若加計第2季資產變動數,即IFRSs上路後今年首度揭露的「綜合淨利」,則除了新壽外,其他公司都「大虧」,南山人壽上半年綜合淨利是負345億元,富邦人壽是負246億元,國壽是負66億元,中壽則是負57億元,台壽及三商美邦人壽則各負36億及27億元。

美國QE將逐步退場的消息,引爆全球債市波動,6月美債利率反彈90~100點,國內公債亦反彈50~60點,造成投資有大量債券部位的壽險業成最大受害者,原本備供出售、持有到期、無活絡市場等部位債券,合計有3,000多億元的未實現獲利,一個月時間就蒸發殆盡。

但如國泰人壽表示,上半年就是擔心債市會大幅反彈,因此加速出售債券,實現新台幣100億元的獲利,新的資金即可再投資較高利率的債券,同時利率上漲,對壽險業其實是好消息,負債面的利差損的快速下降,且隱含價值也會快速提升,如利率上漲25個基本點(bp),國壽隱含價值即可增加600~700億元,應是短空長多。

但國壽無活絡市場項下債券3月底時還有332億元的未實現獲利,6月底卻轉為未實現虧損201億元,備供出售部位下債券亦有100多億元的價值減少。

一向是債券投資大戶的南山人壽,3月底帳上也原有近800億元的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但6月底其備供出售、持有到期及無活絡市場共僅剩下76億元的未實現獲利。

另外如新壽雖帳上獲利及綜合淨利都是正數,且淨值也未減少,但其在持有到期項下的資產,原本3月底還有未實現獲利127億元,6月底轉為未實現虧損18億元;無活絡項下則是從有未實現獲利162億元,轉為未實現虧損237億元。

這些債券未實現獲利原本都是壽險公司隨時可實現的「小金庫」,在債災之後,已瞬間縮水。



◆ 外幣換台幣最快年底 超商、夜市也行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3.08.31

明天起,銀樓、鐘表店、便利超商、藥妝店、夜市等,都可向台灣銀行申請設置外幣收兌處,最快今年底就可收受觀光客的外幣了,有利促進外國觀光客在台灣的消費。

中央銀行昨天宣布,新修正的「外幣收兌處設置及管理辦法」明天起(九月一日)生效。

央行官員指出,凡有收兌外幣需要的地點,包括藥妝店、觀光夜市、車站、宗教或慈善團體、市集自理組織、旅遊園或藝文中心等,最快今年底前可望設置外幣兌換處,提供觀光客簡便、快速的外幣現鈔兌換服務。

央行指出,這次「外幣收兌處設置及管理辦法」修正重點,把大陸地區及港澳地區的旅客納入外幣收兌處的服務對象,以便陸客和港澳民眾人民幣現鈔之兌換。

另外,為方便觀光客兌換外幣現鈔、促進在台消費,這次增列觀光客較常消費及造訪的業別、團體及商家,可以申請設置外幣收兌處。

舉例來說,將來觀光客去逛藥妝店或觀光夜市等等,即可就近在藥妝店等就近兌換外幣現鈔並消費,不用再趕在銀行營業時間內或在飯店急著把外幣兌換成台幣。

央行表示,所謂的「車站」,是指提供陸運大眾運輸服務的業者,包括台鐵、高鐵及北、高兩市捷運公司,如台北轉運站、市府轉運站、台中朝馬轉運站等客運業者。

此外,新修正辦法亦規定,外幣收兌處在辦理外幣收兌業務時,應確認客戶身分及留存交易紀錄憑證,對於「明顯異常交易行為」,應特別注意;對疑似洗錢交易,應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