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定一/取捨之間 如何回到快樂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9629&kdid=AR10&r=1
【聯合報╱楊定一】2014/04/21
快樂是每個人的基本欲望,人人都希望自己隨時快樂。快樂,讓人感覺一切都變得平安、舒適,回到一種「當下就好」的感動。快樂是宇宙中和諧穩定的狀態,能量消耗最少,是一切眾生歷經千百萬年演化的必然結果。唯有快樂才能推動個人生理、心理,乃至於人類社會發揮最佳的效能,而快樂本身也是個人及社會充分發揮之後必然的結果。
你的快樂無需任何條件?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無關乎年齡、外貌、社會地位或者健康狀態嗎?你的快樂是一種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快樂嗎?快樂可以源自內心,也可能由身旁任何事物而引發,甚至可以毫無來由。這樣的快樂既不受環境影響,也無需矯飾造作,它本身就是無限,足以讓我們重拾生命的完整。而這一切,都是你我必須重新為自己爭取的權利。
我們本來就有快樂的能力,得以享有無條件的快樂、至高的喜悅,但這與生俱來的權利的確需要你重新去拾回。但拾回快樂並不是憑藉「獲得」,而在於「捨棄」,重點是「放手」而不是「累積」,甚至不在於「堅持」。這一點,可能大大地違背了我們成長過程中深信不疑的信念。也就是說,唯有能捨棄自出生以來囤積在我們身體或是心裡種種負擔和依賴,並且有效率地清除廢物,直到心靈澄淨為止。
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回到快樂。重點是,在現今講究舒適、便捷、刺激、精緻的生活中,我們必須認清,許多努力追求人生目標,卻讓我們逐漸遠離快樂。
例如,當我們攝取飽足以及過度美味精緻的飲食來滿足口腹時,失去的不僅是維持健康的均衡營養,同時削弱身體的能量;當我們依賴各種先進的科技設備來減少勞動以滿足身體的安逸時,流失的不只是身體的活動力,同時因身體新陳代謝速度下降而加速身體退化;當我們不分日夜爭取時間投入工作成就或是個人財富的累積時,習慣以酒精、香菸、過量咖啡、高糖高熱量食物短暫填補空虛無力感,卻也因此讓身心累積過高壓力,帶來無窮盡的疲憊;當我們不斷對於周圍的人事物比較、計算和爭取利益時,不僅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也讓擔憂或恐懼阻礙氣脈順暢,令身心無法從緊繃中舒展開來。
這些我們一貫認為理所當然的生活習慣或信條,若無法減少或是捨去,勢必逐漸讓我們遠離原有平衡、健康,自然也難回到快樂。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從開始深刻檢視自己過去所學和現在自以為了解的一切真相開始,一切回歸簡單、正向思考為基礎的生活態度,加上積極、懂得回饋的具體行動,不論是重新建立均衡適量的飲食、規律持續的運動、充分的休息與放鬆等好習慣,也能對周遭的任何人事物隨時展現慈悲心,無條件的接受現實生活的不完美;珍惜大地資源,順應大自然的律法與秩序法則而運作,如此才能逐漸把我們身心帶回平靜與和諧狀態,我們也才能夠從出生以來所承受的緊繃與兩難中釋放出來,成為自由的人,找回快樂。
◆ 夜店咖遭毆 開竅成數學奇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26625.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4.04.21
通常腦袋被揍,都會讓人害怕是不是會變笨,或是擔心會留下不好的後遺症,但在美國,有名43歲男子傑森‧佩吉特(Jason Padgett),每天生活渾渾噩噩,又喜歡在夜店裡打混,卻在有次被人毆打之後,突然腦袋開竅,成為一名數學奇才,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根據美國《紐約郵報》報導,佩吉特對念書沒有興趣,從華盛頓州的社區學院被退學後,每天就無所事事,泡在夜店裡過日子,但沒想到,就在有一次,他在夜店遭到毆打,頭部受到重擊後昏倒送醫,但當晚就出院了。
神奇的事就這麼發生了,隔天佩吉特起床後,發現他的世界充滿了數學模式,眼中的世界都由重複的幾何圖案組成,在浴室裡,連水都變成了垂直線條,他起初被嚇到,但卻又感到美麗,當下他在那看呆了,陸續他也從葉子中得出畢氏定理,陽光反射中發現PI圓周,堪稱數學奇才。
日子一天天過去,視覺效果依然存在。後來得知他在遭毆打頭部後腦震盪,患上了「後天性學者症候群」,罹患這種症的人對於數學,藝術或音樂天賦驚人,目前全球只有40人有這種症狀。
變聰明後,問佩吉特會不會想回到他的老生活,他回應:「不會。」但停頓一下後又補充說:「偶爾還是會懷念以前的無知。」,沒想到經過這麼一擊,居然能改變人的一生,這應該是大家都萬萬想不到的事。
◆ 最新研究-真痛?假痛?電腦看表情辨真偽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421000645.html
廖糸秀玉/綜合報導 2014-04-21 中國時報
電腦科技日新月異,精密運算的電腦功能似乎遠遠超過人類智慧。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電腦可從人類表情判斷此人是真的感到疼痛還是裝痛,準確程度達85%,遠高過人類受訓練後的55%。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攜手合作此研究。研究團隊找來25名志願者,請他們各自錄下2段影片:其中1段拍攝志願者的手臂放入冰水1分鐘時的表情,另1段影片則請他們把手臂放入溫水裡,但裝出痛苦的表情。
研究人員請170位受試者觀看影片,再請他們回答哪段影片的人類表情是真痛,哪段影片是裝痛。結果顯示,回答正確的受試者只是瞎猜中的。經過訓練後,受試者的準確率僅達55%。
根據此研究,人類大腦的2個運動路徑控制臉部表情活動:皮層下錐體外運動系統、皮質錐體運動系統。前者掌管情緒造成的無意識表情,後者掌管刻意(假裝)的表情。
研究主要作者、UCSD神經計算研究所教授巴特萊特女士說:「電腦系統可察覺人類沒發現的表情動態特徵。」這套電腦視覺系統可自動測量臉部表情活動,並辨別表情模式。
研究指出,嘴巴是辨別裝痛表情的關鍵。如果人們裝出痛苦表情,他們張開嘴巴的頻率過於規律,嘴部動作的變化也較少。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將繼續研究「過於規律」是否為假表情的標準特徵。研究團隊指出,希望這套電腦視覺系統未來能應用於國土安全、精神病理學、工作面試篩選、醫藥、法律等領域。
此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期刊。
※ 相關報導:
* 忽胖忽瘦 健康hold不住
21 則留言:
心臟常亂跳 中風、失智風險高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2619
自由 2014.04.22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心臟亂跳若不處理,失智或中風風險就增高!
罹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高出常人5倍
研究顯示,罹患心房顫動患者,心肌梗塞發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中風機率更高出約五倍。不過,心房顫動患者未必有明顯症狀,因此除了自覺心臟常常砰砰亂跳,可能要接受心電圖檢查,醫師另建議,高血壓、肥胖等高危險族群,除要監控血壓,也不妨檢測有無心房顫動問題。
五十二歲王先生是餐廳廚師,平常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下班後也總跟朋友喝幾杯才回家。去年四月,王先生起床後感覺頭昏昏的、一開始還以為是中暑,後來突然左手無力,連鍋子都拿不動,講話也口齒不清。同事趕忙將他送醫,才知道原來是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
王先生說:「感覺到自己中風時,身體好像慢慢石化了,心裡想著是否會就這樣等死。」「以前根本沒聽過心房顫動,中風後才知道它的可怕。」
高血壓、肥胖、嗜酒 高危險族群
估計台灣至少約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由於心房顫動容易造成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跑到腦部,就會導致腦中風,或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甚至還會出現心肌梗塞及狹心症問題。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指出,根據最新登載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證實,心房顫動不僅會導致心肌梗塞發生率變為正常人的兩倍,長期追蹤更發現,初次診斷心房顫動的五年內,失智的機率超過一成。
值得注意的是,約有三分之一心房顫動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不少患者是像王先生一樣,直到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臟衰竭後,才診斷出來。
陳龍指出,民眾若摸脈搏感覺有不規則跳動,或是量血壓發現兩次的收縮壓相差20mmHg以上,即有可能是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
他也提醒年紀大、生活壓力大、喝酒、高血壓、肥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到醫院做診脈篩檢,或透過心房顫動電子血壓計測量,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做心電圖檢查。
※ 相關報導:
* 吃出青春!遠離AGEs食物4秘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9884
看著擺在化妝台上一堆瓶瓶罐罐的保養品,每次總為了挑選各種功效、各種不同成份的產品而困擾,不過從內部注重調養,讓女性內分泌、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態,才是讓人看起來年輕10歲的秘訣!英國知名營養學家表示,如果每天的飲食都不注意營養攝取,就算擦了再昂貴高檔的保養品,也無法達到良效。針對抗老而設計的7日菜單,只要連續執行28天,就能抗老回春。
◆ 你是成年人?有些預防針該打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HEALTH/HEA2/862846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22
不只是幼兒、老人要打疫苗,成人對預防接種的觀念要升級,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調查,50歲以上的成人,有六成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不需要打疫苗,但50歲以上成人每3.6人就有一人有慢性病,建議有慢性病者,應考慮每年自費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提高對疾病的保護力。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表示,協會去年對500名50歲以上成人的調查發現,六成認為自己健康,不需要打疫苗,也很少接種疫苗。他表示,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功能逐漸下降,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會增加感染及併發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訂為「世界預防接種周」,提醒成人的預防接種觀念要跟上時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每年流感季節約有1000至2000例流感重症病例,去年也有625例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重症患者中,成人多數都有慢性病。
疾管署建議,50歲以上成人有A型肝炎、B型肝炎疫苗等七種疫苗可接種。呂俊毅建議,有慢性病者,應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成人肺炎鏈球菌有兩種,舊型疫苗約自費1000多元、需追加第二劑,新型疫苗只需打一劑,約自費3000元左右。
呂俊毅說,如果民眾需前往A型肝炎流行區域,檢驗沒有抗體者,可考慮接種A型肝炎疫苗,若檢驗發現自己不是B肝帶原者、也沒有產生B肝抗體,則應該再接種B肝疫苗。
※ 相關報導:
* 小孩發燒 別急著退燒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HEALTH/HEA2/8627243.shtml
....小孩發燒,幾乎九成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極少數是細菌或重大感染。既然是病毒,沒有特效藥,每個疾病都有它的發燒天數及病程。與其告訴家長病毒感染原因、機轉及過程,倒不如告訴家長這個病大約會燒多久才會退,讓大家心裡有個譜及準備,才不會孩子反覆燒2至3天,不斷地掛號看醫師。
* 喉痛多月 罕見放射菌作怪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HEALTH/HEA1/8627328.shtml
62歲呂姓市民,3個多月來因吞嚥時隱隱作痛,經安南醫院檢查發現,是罕見後咽壁放射菌作怪,切除腫瘤後治癒。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怡喬提醒民眾,如喉嚨痛時間超過二周,就要儘速就診,查明病因。
◆ 防治自殺 禁用巴拉刈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OPINION/X1/8627646.shtml
【聯合報╱張書森/精神科醫師,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香港)】2014.04.22
媒體報導,馬總統在上個月曾表示,民國一○一年的自殺死亡人數,比九十五年最高峰時減少七百人,顯示自殺防治的成效。然而,一○一年台灣的自殺人數較前一年增加二五九人,共有三七六六人死於自殺,比死於胃癌的人數還多,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影響自殺率的因素是多重的,研究顯示,自殺率與經濟狀況和民眾精神健康都有關,而高致命性的自殺方式也會影響自殺率的變化。雖然台灣已經高度工業化和都市化,農藥中毒仍然是排名第三位的自殺方法,每年奪去近五百人的生命,其中高致命性的除草劑巴拉刈居首,在一○一年就造成一八六人自殺身亡,比因愛滋病而過世的人數還多。報載近日在雲林縣查獲大量違法私製的巴拉刈農藥,令人擔憂其大量流入市面所可能造成的危害。
巴拉刈在一九六一年上市後,由於高劇毒性,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漸禁止使用,目前至少已有四十八個國家禁用。不單所有歐盟國家已禁用,某些非洲國家、亞洲國家也在最近幾年禁用巴拉刈。和台灣發展程度相近的韓國也在二○一二年禁用,因為巴拉刈是農藥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發現施用巴拉刈的韓國農民,有呼吸系統受損的證據。台灣衛福部曾倡議禁用巴拉刈,但目前尚未付諸實行。
事實上,台灣自一九七二年實施「農藥管理法」以來,基於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等理由,已陸續公告禁用一二六種農藥,禁用危險農藥並非沒有先例,管制或禁用劇毒農藥更是於法有據。巴拉刈列名在農委會的「劇毒性農藥」名單中,理應是首要的禁用目標,更何況,農委會許可的除草劑共有六十七種,巴拉刈並非無可取代。我們期待政府有積極作為,保護弱勢的台灣農民,免於劇毒農藥的危害。
※ 相關報導:
* 名醫情結!排個手術願等兩年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HEALTH/HEA1/8628465.shtml
看病開刀想找名醫,民眾得耐心等待。各大醫院都有鎮院之寶,想找名醫執刀,最少得等上三個月,其中又以大林慈濟醫院呂紹睿排刀時間最久,病人需等上兩年。北部須排隊的名醫也不少,台北榮民總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陳威明,就是熱門的膝關節手術權威,找他主刀至少要等三個月以上。
* 哪些刀等最久 膝關節、髖關節手術
http://www.udn.com/2014/4/22/NEWS/HEALTH/HEA1/8628473.shtml
民眾就醫除了急診壅塞,不少患者為了簡單的膝關節、白內障等手術,也得等上好一段時間。健保署統計,國內有三大非緊急手術等候時間長,其中又以膝關節手術等待時間最久,平均要等17天,其他依序是髖關節手術12天、白內障手術11天。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指出,白內障、髖關節、膝關節病變,都是老年人常見退化性疾病,因為不屬於急重症,無立即生命威脅,患者開刀通常必須等待一段時間。
* 葉金川/全民健保 必須面對的致命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9836
....有不少人質疑台灣為看病太方便,病人不懂得珍惜,但醫療資源的浪費並非台灣特有,而台灣確實必要用高端的資訊科技或統計分析去監督、去阻止、去減少醫療浪費和濫用的問題。
無效醫療也是舉世皆然,在臨終前的延命治療,事實上只是折磨病人。美國估計他們在醫療行為中,30%是浪費或是無效醫療。其次,新科技引進速度較慢,這點在聽證會上也說明過。
另外一個極需要改善的問題,就是護理人員的不足。目前台灣每千人口護理人數及護理人床比都遠低於開發國家;以每千人口護理人數在開發國家的最低標準是10來看,台灣卻只有5.8。
....我的主張是,把醫師助理的制度合理化,絕大部分醫院都有醫師助理的事實,但是假借專科護理師的名稱,在做醫師助理的工作;但是這也造成護理界的微詞,因為用的是專科護理師的名義,也占用了不少護理人力,實際上卻在做醫師助理的工作。
這個名稱是可以談的,叫醫師助理也好,叫佐理醫師也好,都必須要制度化、合理化;否則,就只是在打迷糊仗,這問題,今天不解決,過了五年、十年,問題只會更大,醫師助理制度化,更是重要的配套工作之一。
人的腦力 24歲開始減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1027.shtml
【聯合晚報╱彭淮棟】2014.04.24
如果你年過半百,想一想,是不是該擔心一下自己的腦力可能變慢變差?
太遲了! 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人的腦力平均在24歲就開始減退。
研究報告說,人類的「認知運動技巧」 (我們分析一件事物,然後回應的速度),在24歲探頂,然後慢慢弱化。
不過也別太沮喪。腦力雖然變慢,但慢裡出細活,我們變得更細膩用腦,也就是變得狡黠一點,較有策略,不再純以速度取勝。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三位專家,將他們的研究發現登上網路科學期刊PLOS ONE,報告的標題非常直接:Over the Hill at 24(24歲就過峰頂)。「過了峰頂」,言下之意當然是開始下坡。
這項研究的用意,是找出我們的認知運動技巧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與年齡有關的下降,以及我們如何彌補這些損失。
研究者用一種速度相當快的戰爭電玩考驗年紀16到44歲的3305人,以一套複雜的統計模型分析受測者如何應變制敵,以及可能更重要的:他們制敵的速度多快或多慢。
結果顯示,人的認知能力和反應速度差不多在24歲登峰造極,但也盛極而衰,從此變慢。
好消息是有的:人的速度慢下來之後,在策略方面轉趨精密,善於運用捷徑,以及比較懂得以簡馭繁,更精於運用遊戲介面和指令鍵,處變應敵更有效率。
報告說,結果是24歲後的人和24歲前的人各有得失,打起測驗電玩來勢均力敵。
報告說,這項研究顯示人一直在繼續不斷調整、適應老化的效應,如果你調整得當而適應不錯,不妨給自己按個「讚」,因為你有成長,有發展。
※ 相關報導:
* 今年首例!1歲女童染肺炎鏈球菌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0938.shtml
疾病管制署上午公布今年首例幼兒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死亡個案,死者為1歲5個月女童,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4月1日出現咳嗽、鼻炎、嘔吐、發燒等症狀,雖就醫並轉至醫學中心,但仍不幸死於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
* 打噴嚏 當心閃到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0254.shtml
打噴嚏也要當心閃到腰。一名十九歲女大學生,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某日清晨醒來狂打十多下噴嚏,竟然腰部劇烈疼痛,就醫注射類固醇才緩解症狀。
* 擤鼻涕 過猛到耳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0255.shtml
....蕭安穗說,不少人擤鼻涕習慣捏著雙側鼻子,但鼻子出口通道都被堵塞了,所有壓力只好往耳咽管灌入,因耳咽管連接耳膜與中耳腔,瞬間壓力直衝中耳,有可能耳鳴、眩暈、甚至永久性聽力損失。
◆ 不吃碳水化合物 易酮酸中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29587.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2014.04.23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蕭敦仁說,身體活動所需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種營養素的攝取比例為5:3:2,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地瓜等;脂肪則來自烹調所使用的油脂或動物脂肪;蛋白質包括肉、魚、豆類或海鮮等。
從天然食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葡萄糖,供給腦部所需營養;脂肪則成為脂肪酸,蛋白質轉化為胺基酸等營養給身體。
蕭敦仁說,如果不吃米飯等碳水化合物,致葡萄糖缺乏,腦部會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另外,身體只能從已存脂肪和肌肉,釋出所需能量的脂肪酸和蛋白質,但釋出過多易致酮酸中毒,腎臟受損。
有些人採行「極低熱量飲食」減重,一天只吃600到800大卡熱量,不久身體便可能酮酸中毒,人會疲倦、喘不過氣;只吃肉的減肥法,也會造成酮酸中毒。
※ 相關報導:
* 體脂高 復胖老化易罹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0410.shtml
....蕭敦仁今天指出,長期坐辦公室運動不足、飲食缺蔬果的人,身材容易走山鬆垮變成「肉鬆族」,因為脂肪體積大於肌肉,體脂率較高的人,體型看起來會大一號,不僅血壓、血脂、血糖的三高疾病風險較高,減肥時也容易復胖;相反地,相同體重卻肌肉多、體脂低的人,看起來會小一號,身材精實,不易發胖。
在減重門診中,蕭敦仁看到不少患者先前使用錯誤減肥法,光靠節食餓肚子而不流汗運動,結果減去的身體水分、肌肉多於脂肪,一旦恢復正常飲食,甩去的肥肉加倍奉還,復胖機率高,胖回來的也多半是脂肪。
◆ 健保貼71億 逾半醫院沒補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092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23
健保98至102年共補貼醫院71億元改善護理人力,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天表示,55%的醫院拿錢不補人,更點名台北榮總、中山醫大、汐止國泰等205家醫院人力不增反減。另外,林口長庚醫院領到7000萬元補助,卻只增加8名護理人員。
不少醫院苦於護理人力短缺,醫理人員則因為人力不足大嘆工作血汗。但健保五年來加碼71億元,用於「提升住院護理品質照護方案」,預計今年還要再編20 億元。
但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檢視101年,有55%的醫院護理人力不變或減少,卻照樣領錢,其中有205家醫院縮減人力,其中北榮減少68人最多。三總則把多數獎勵金,用在超時加班費,卻不積極補人,等於變相讓護理人員更血汗。
劉淑瓊說,提升住院護理品質照護方案的經費應該用於人力配置,但有些醫院卻把獎勵金用在其他項目,像是購買護士服、鞋子,或是護理站辦公椅、護士宿舍家具等原本應由醫院自行負擔的固定開銷,有違專款專用原則。
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盧孳艷說,有些公立醫院雖稍微調高約聘護理人員薪資、增大小夜班費,但一天只增加30到100元不等,整體算下來,護理人員薪資增加並不多。
醫改會也表示,即使發放大筆獎勵金,仍有地區醫院的大夜班護士,一名護士要照顧30床病人。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說,衛福部應該要求健保獎勵金與護病比連動,公開醫院護病比,才能讓護理人員不再血汗。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回說,健保署100年起要求醫院回報補助款流向,以101年有62家醫院、約4.7%金額有疑慮、4月已要求醫院需將補助款用於改善人力,不得用於其他項目。今年打算從20億元補助款中提撥部分經費,獎勵達到護病比的醫院。
※ 相關報導:
* 醫院:工作條件已改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0928.shtml
多家醫院遭醫改會點名改善護理人力健保補助款運用不彰,各醫院今天強調,已陸續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護理人員留任意願。被點名領7000萬元補助卻只增聘8名護理人員的林口長庚醫院更表示,醫改會的數據與事實不符,院方至少已增聘41名護理人員。
◆ 禁農藥巴拉刈 ?農民要全國串連抗爭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2934
自由 2014-04-23
〔記者葉永騫、洪素卿/綜合報導〕政府擬禁用農藥巴拉刈以降低喝農藥自殺率,引發農民強烈反彈,痛批政府不檢討自殺原因,反而怪罪農藥太毒。屏東縣農權會理事長盧同協表示,禁用巴拉刈將造成農業成本大幅提高,影響農民生計,將全國串連抗爭。
巴拉刈是紅豆收成時使用的落葉劑,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進行研究認為巴拉刈施用二天後農藥殘留就低於標準,農委會在一百年八月核准使用。但衛福部統計每年喝巴拉刈自殺死亡的案件達到二、三百人,有意禁用,引發農民不滿。
立委潘孟安昨天邀請衛福部、農委會防檢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等官員到屏東萬丹鄉與農民座談,聽取農民心聲。農民批評,如果跳樓死亡太多,難道要禁蓋大樓嗎?如果真要禁用巴拉刈,政府也應拿錢補助除草和落葉劑的費用。
官員稱誤食難救 農民︰禁用影響生計
衛福部官員解釋,巴拉刈不僅毒性較強,一旦誤食很難救治。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的遺孀、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巴拉刈很毒,幾乎是喝一口就可能要命。林杰樑在臨床看到很多為此送命的民眾,「外表絲毫看不出來是務農的人」,卻可輕易買到,「賣農藥的人至少開口問一問,或是做販售登記,確定買的人真的要務農使用」。
林杰樑生前也開發出解毒方式,利用高劑量脈衝式類固醇,成功將過去高死亡率的中毒,提高到六成的生存率。
農委會表示,巴拉刈佔我國農藥使用量的五%,且現有的代用品仍有價格高、效果相對不好等問題。正研議是否將包括巴拉刈在內的劇毒農藥、未來專門交由代噴農藥的專業業者代噴使用,全案還在研議中。
食物掉地上 5秒內撿起送進嘴…呷安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2519.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04.24
「一、二、三、四、五」,掉到地上食物五秒內撿起來到底可不可以吃?網路上盛傳「五秒定律」,就是食物不小心掉落時,在與地板接觸的五秒內撿起仍可食用。最新研究證實,若能在五秒內撿起,細菌可能還來不及附著到食物上。
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研究首次證實,這項假說可能是正確的。該研究將烤麵包、餅乾、麵食以及濕黏的糖果等不同濕度的食物,與三種類型的地板,包含木版、磁磚以及地毯接觸,食物與地板接觸的時間在三秒到卅秒間,觀察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從地面轉移至食物上的情形。
結果發現,濕黏的糖果最快附著細菌,接觸地面五秒後,細菌轉移到糖果上;濕度較低的烤麵包卅秒後才有細菌附著;實驗顯示,食物濕度越高,越易吸附地板上細菌。
另外,地板的類型也會影響細菌轉移到食物的速度,掉落到地毯上的食物最難附著細菌。
不過這些數據仍是研究的初步結果,研究結果尚未發表。
林口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研究結果符合常理,食物與受汙染的表面接觸時間越久,也會附著較多的細菌,較潮濕的物體也易吸附較多細菌。
實驗的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是最易引發食物中毒的菌種,接觸過量大腸桿菌可能會引起腹痛、嘔吐、腹瀉及拉血便等,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可能引起腹瀉、嘔吐、發燒、忽冷忽熱的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說,細菌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且種類繁多,而研究只觀察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掉落的食物可能附著其他種類的細菌,因此不建議民眾將有接觸到汙染表面的食物吃下肚。
※ 圖表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人可以絕食多久?最長記錄116天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2733.shtml
....不少人也會好奇到底絕食幾天是極限?身體狀況與所處環境、個人意志力,其實都是影響時間長短的關鍵,目前紀錄以印度的巴格特辛格(Bhagat Singh)的116天僅喝水的絕食抗爭為最高記錄。
* 試紙受潮沒校正 血糖量不準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424005612.html
血糖量不準,控糖都是空,醫界發現常有病人因為試紙受潮,導致血糖數值失準;衛福部也提醒患者,血糖機要定期送回原廠保養校正。
....食藥署指出,血糖機是第二等級醫療器材,有藥商證照才能賣,許多人買了血糖機後,因為沒有確實校正、血糖試紙受潮、過期,或使用方式不正確等因素,導致無法準確測得血糖值,進而危害病患健康。
* 新北市聯醫三重院區 設高壓氧治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2254.shtml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花費千餘萬元建構「高壓氧治療中心」,昨天在三重院區啟用,對糖尿病、急性創傷性缺血、燒燙傷等患者將是一大福音,即日起板橋院區周二、三重院區周三的下午均有特別門診。
◆ 關掉「叮咚」聲 工作更專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2046.shtml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2014.04.24
您覺得做事常分心,工作效率變差嗎?或忘東忘西,生活雜亂無章?
若有類似困擾,或許可檢視有無以下問題。
●社群媒體:臉書、推特、微博或噗浪等雖能拉近我們和親友的距離,得知對方最新動態,但頻繁更新資料易打斷既有思緒,阻礙工作完成。
建議:工作時不要登錄進入社群媒體,休息時再登錄查看;若難抗拒誘惑,關閉網路或至無網路處辦公。
●電郵過量:雖然電郵可能和工作有關,但如果您正在忙著其他公務,不時收信且立即給予回覆,手邊的事就會一再被耽擱,很難有進展。
建議:上班時關閉電郵收發系統,或安排特定時間收發電郵。
●手機鈴聲:有人來電、發簡訊或用line傳話,提醒鈴聲很難不引起注意,會想接聽或瞧瞧內容,同樣造成工作停擺。
建議:設定來電顯示,非重要電話則轉為語音信箱,再找時間收聽;將手機轉為靜音模式。
●一心多用:我們常同時做許多事,但如此可能浪費更多時間。
建議:一次只做一件事,依輕重緩急逐項進行;若想一心多用,請用在不重要的小事上。
●作業無聊:若處理的事務重複性高,讓人乏味、沉悶,時間一久難以專心,甚至感到耗竭。即使無關緊要的刺激出現,都能攫取注意。
建議:適度安排休息時間,讓自己輕鬆一下;工作中收聽廣播或音樂。
●心有牽掛:做事心有旁騖,如惦記著其他未了工作,或是和他人的對話不時浮現腦中,維持專注不易,容易恍神。
建議:隨身帶記事本,製作待辦事務清單;嘗試寫日記,抒發內心感受。
●壓力沉重:壓力累積讓人陷入憂鬱、焦慮、憤怒等負向情緒,連帶也會讓人身體不適,降低專心處理事務的能力。
建議:學習壓力管理,從自身的認知、行為與生活習慣改變;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協助。
●疲勞困頓:當覺得很累時,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聚精會神是強人所難。研究發現,睡眠不夠會削減個人注意廣度外,短期記憶功能也會受害。
建議:每晚確實睡足7至9小時,疲倦時找機會小憩。
●飢腸轆轆:肚子餓時,血糖下降,大腦缺乏能量,無法專注。研究發現,早餐若省略不吃,一整天上班的注意力與短期記憶力都欠佳。
建議:務必吃早餐,內容以高蛋白、全穀類食物與蔬果為宜;平時可準備蘋果、蘇打餅乾等,以備不時之需。
●鬱症搞怪:憂鬱症最普遍的症狀並非一般人認為的沮喪、愁苦,反而是難以專心,總是精神恍惚。若伴隨有空虛、無助感,凡事喪失興趣,就要多注意。
建議: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協助。
●藥物作用:部分藥物,如感冒藥、安眠藥或抗憂鬱劑的副作用會令人嗜睡, 反應遲緩,或者帶來頭暈、心悸、腹脹等不適症狀,專注力難免受影響。
建議:避免過度飲酒或吸食毒品、請醫師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別種藥物。
●過動作祟: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並非孩童才有,半數患者即使已成年,仍有注意力不足、專注困難等症狀,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建議: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協助。
天天吃香腸 14歲大腸癌逝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5023.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4.04.26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昨天表示,他曾收治一名年僅十四歲就得大腸癌的病例;經追問發現,這名國中生從小就愛吃校門口的香腸小攤,幾乎每天吃,直到出現血便就醫,已屬大腸癌第四期,開刀後的四個月仍告不治。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六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王輝明觀察,近幾年歐美大腸癌死亡率已開始下滑,反觀台灣和鄰近的新加坡,大腸癌病人則是不斷激增,他認為這與華人地區夜市賣油炸燒烤類食物特別多有關,「大腸癌恐怕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的『國病』」。
王輝明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收治一名十四歲國中生,年紀輕輕就因天天吃烤香腸而罹患大腸癌病逝。他說,香腸和臘肉都會添加亞硝酸鹽,但進入人體後會形成亞硝酸胺致癌物,加上肉類經炭火直接燒烤容易烤焦,吃下肚也會引起細胞變異。
王輝明強調,肉類經高溫燒烤,超過攝氏一百五十度兩分鐘,就會產生多環芳香氫化合物,其中的「苯基嘌呤」屬於一級致癌物,而一公斤燒烤牛排產生的毒素,就相當於吸入六百根香菸的致癌物。
加上路邊小吃攤為降低成本,食材到底安不安全,更不得而知。
王輝明提醒,早期大腸癌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建議年滿五十歲成人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病史者,更應提早於四十歲受檢,並加做大腸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
※ 相關報導:
* 3杯黃湯下肚 一天內暴食多嗑6300大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5018.shtml
「暴飲」恐致「暴食」。英國調查報告指出,一般人三大杯酒下肚後,接下來的一天內就會額外攝取六千三百大卡熱量的飲食。
....BBC引述英國營養師班娜蘭(Bridget Benelam)的訪問說,此項調查的科學設計雖不是那麼嚴謹,但的確點出了酒與肥胖之間的連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也說,一克酒精就有七大卡,只比一克油脂的九大卡稍低。黃國晉說,酒除了酒精外,還有糖、麥或其他添加物,熱量也都不低。像韓劇裡炸雞配啤酒的吃法,熱量就很驚人。
◆ 巧克力吃太多 幼童易躁動哭鬧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425000391.html
張潼/台北報導 2014-04-25 中國時報
巧克力一向是小朋友最熱愛的零食,近期當紅的雷神巧克力、小熊餅乾,每樣蔚為風潮。但醫師提醒,巧克力所含的人工添加物、咖啡因、可可鹼若攝取過量,恐影響孩童睡眠、易躁動。
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指出,未加工的可可或黑巧克力其實能降低血壓舒張壓、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但大部分孩童吃的卻是加工過的零食,其所含的色素、香料、咖啡因,甚至加工過程溶入的鉛,若攝取過量,恐會導致躁動、哭鬧、不易安撫。咖啡因同時也會刺激中樞神經,進而影響睡眠。
賴柔吟表示,以臨床個案來看,因專注力、睡眠問題而前來求診的兒童或青少年,雖未必都與咖啡因、人工添加物攝取過量有直接相關,但不可諱言,現在孩子食用加工零食的頻率確實很高,因此醫師多半在開藥之餘,也會建議家長應注意飲食習慣,避免讓孩子攝取太多這類物質。
她表示,成人代謝咖啡因的半衰期約3到7小時,但幼童代謝率較低,新生兒甚至需長達30小時。因此12歲以下孩童應盡量避免攝取巧克力、咖啡、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尤其正經歷建立安全感時期的3歲幼童,家長更應格外留意。
賴柔吟說,根據加拿大研究,4至6歲幼童每天攝取量不宜超過45毫克,7至9歲上限63毫克,10到12歲85毫克。
※ 相關報導:
* 餵益生菌 憂鬱鼠變活跳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5720.shtml
益生菌可以趕走憂鬱,讓人happy。國內自行研究發現,餵食老鼠吃精神益生菌「PS128菌株」,可以讓腦部傳遞快樂的「多巴胺」,以及舒緩焦躁不安的「血清素」濃度提升,改善憂鬱症狀。
克服憂鬱情緒,除了多曬太陽、運動,還可以吃快樂食物,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主任、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表示,經過兩年研究,從近2000株益生菌中,篩選出PS128菌株,發現益生菌可舒緩憂鬱症狀、改善憂鬱行為。
....在解剖老鼠並發現,餵食PS128菌株後,正常老鼠的腦部多巴胺濃度提升1倍以上,憂鬱鼠更可提升到3倍以上,多巴胺有助於傳遞快樂、興奮情緒。同時腦中可以舒緩易怒、焦慮、疲勞的血清素,正常老鼠腦部血清素濃度提升1倍以上,憂鬱鼠可提高20%。
....蔡英傑說,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向台灣、美國申請專利,預計一年後可以開發為飲料、餅乾等食品,未來可作為改善憂鬱行為的輔助食品。
* 慢跑、跳繩、健走 助眠少煩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4486.shtml
....解決失眠、情緒低潮等,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可做一些與地心引力對抗的運動,如慢跑、跳繩、健走等,運動後的疲累可促進睡眠品質,運動時分泌的多巴胺讓心情愉快,也助降低因荷爾蒙減少導致骨骼鈣質流失。
睡眠時間本就隨年齡而減少,有些更年期婦女因睡眠沒滿8小時而焦慮,造成惡性循環。其實每日睡5、6小時加上中午小憩,只要不覺得疲累,對身體也不會有影響。若食用山藥、豆類等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可緩解不適,就不需用藥,且用藥持續半年就可停止,若停藥後症狀沒有加劇,就不用再依賴藥物。
◆ 陸男嬰「長尾巴」 恐危及性命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636215.shtml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4.04.26
湖南小男嬰「長尾巴」,家人卻滿是憂心,因「此長尾巴非彼長尾巴」。4個月大男童諾諾屁股後方長出約10公分的尾巴,醫生說,這種神經發育異常的罕見疾病須盡快手術,否則恐威脅生命。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諾諾的爸爸陳先生是邵陽城步人,他說,兒子出生時就帶著一條約5公分的「尾巴」,大小約如成人的大拇指,4個月的時間,這條「尾巴」長長一倍。
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二科主治醫師吳水華表示,這種疾病叫「脊髓栓系綜合症」,典型表現就是屁股上長出尾巴。
而諾諾的情況有些棘手。他說,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諾諾的尾巴已向內生長突破椎管與脊椎相連,並連結上人體最大的神經,如不盡快手術,孩子會逐漸出現截癱表現,如大小便失禁、雙下肢功能障礙等,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吳水華介紹,手術難度較大,但會馬上進行,得將長在椎管內的脂肪瘤以顯微手術切除,但要避免傷到神經。
他指出,這種畸形疾病屬神經管發育異常,發病率為10萬分之1,懷孕初期孕婦應多補充葉酸,能有效預防這類疾病發生。
◆ 血汗醫院?北市聯醫澄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4695.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4.04.25
衛生福利部補助各醫院改善護理人員人力,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過半數醫院拿了錢卻不辦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昨天表示,醫院提升護理照護品質的花費,比政府補助還多了6千萬元。
院方表示,2009年至去年獲健保署補助8960萬1123元,醫院提升護理照護品質,相關獎勵、教育訓練費共支出1億5002萬元。
聯合醫院公關室主任陳家傑說,含年終獎金和值班費在內,護理師月薪約5萬7千元至7萬9千元,護士月薪較護理師少2千至3千元。他說,醫院並非「血汗醫院」,今年新增簽約獎金,願意輪三班的臨床護理人員只要簽約2年,就發給2萬元獎金。
6種小習慣 身體壞光光
段紅梅 2014-04-27 旺報
生活中,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習慣,以下幾種常見的生活方式多做不宜:
1、不曬太陽。研究發現,曬太陽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前列腺疾病、手足口病以及癌症,而不常曬太陽,則可能導致這些疾病。
2、使用抗菌肥皂或洗液。細菌雖然會讓人生病,但是它同時還能「刺激」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健康地發展。過於依賴抗菌肥皂或洗液的功效,會削弱身體的抗菌能力,導致皮膚過敏反應。而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也發現,人在嬰幼兒時期的成長環境如果過於潔淨,成年後更容易患心臟病等疾病。
3、睡得太多。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容易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建議每天睡眠至少7到8小時,就足以支撐一天的工作了。
4、依賴空調。整日吹空調會增加感染細菌和病菌機率,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建議每隔幾小時開窗通風或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另外,空調使用前,應該用溫肥皂水清洗過濾網。如果用的是中央空調,而窗戶又無法打開時,應該用加濕器,並經常出去走一走。
5、吃有機食物。有機食物價格更高,但問題是有些有機食物加工程序有很多,可能加進去不少添加劑。建議購買前要看清標籤內容。食物不見得「有機」才健康,應選購成分簡單、低糖、低鹽和加工程序少的食物。
6、運動過量。有氧運動沒必要每天必練30至45分鐘,否則對關節的磨損很嚴重。應該每隔一天進行1次,並與瑜伽、皮拉提斯、散步和力量訓練相結合。(作者為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醫師)
※ 相關報導:
* 孩子夜驚?醫師:由四面向改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8973.shtml
許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經驗,學齡前的小朋友夜裡哭鬧、手舞足蹈,有時還會半夜驚醒坐起,雙眼睜得大大的、神情緊張,無論父母怎麼安撫都沒有效。有些老人家會把這種情形視為「撞邪」,還會求神問卜;其實這在精神醫學上有專有名詞,叫做「夜驚」(Sleep terror)。
....她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作息固定,該上床睡覺就要睡覺,不要跟著大人熬夜晚睡,並維持穩定午休習慣,減少過度疲倦等。再者,要避免小朋友夜間入睡前情緒起伏太大,例如,不要玩太瘋或從事過於刺激、興奮的遊戲,也不要在睡前觀看恐怖影片,讓幼兒情緒處於緊張焦慮中。
◆ 基因缺陷 32歲男拚酒險送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8615.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4.04.27
卅二歲的李姓男子在應酬餐會中向主管連敬三杯四十三度烈酒,幾分鐘後倒地抽搐、送醫深度昏迷,抽血檢驗發現他有「代謝酒精基因缺陷」,是拚酒致死的高危險群。
收治李的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楊宗憲說,李有代謝酒精基因(ALDH2)缺陷,無法代謝突然大量進入身體的酒精,導致他中樞神經受損昏迷。
楊宗憲說,有這種基因缺陷的人,無法將酒精產生的乙醛及時代謝,血液酒精濃度短時間內快速飆升,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系統,甚至死亡。
楊宗憲說,有代謝酒精基因缺陷的成人喝兩瓶酒精濃度百分之十八的紅酒,血液酒精濃度會飆破每公升兩百毫克,呼氣酒精濃度值達一毫克,會不省人事;喝三瓶,血液酒精濃度就飆破三百毫克,四瓶可能致死。
楊宗憲說,簡單的測試就喝兩小杯啤酒,若馬上臉紅、心跳加速,極可能有此基因缺陷,應避免拚酒。
※ 相關報導:
* 動不動就嘴破 過勞遺傳都有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7/8639345.shtml
....許多人都有嘴巴破洞的經驗,其實它的學術專有名詞是「復發性口腔潰瘍」。台大醫院「口腔黏膜特別門診」牙醫師孫安迪表示,這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根據他早年所做的流行病學統計,發現平均每十名成人就有一人會有經常嘴破的困擾,可見非常普遍。
根據牙醫臨床經驗,造成嘴巴破洞的病因非常多,可以歸類為免疫下降、荷爾蒙失調、壓力過大、外在因素(如假牙不合)所造成的黏膜損傷,營養攝取不均及藥物過敏反應等因素等。
* 多走路 減少髖關節骨折風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39036.shtml
髖關節骨折後因為得開刀、臥床,可能引發感染、褥瘡,老年人髖關節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高達20%。一份美國的長期研究指出,只要每周多走一點路,就能減少50%髖關節骨折的風險,研究刊載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全台只剩60人 急診兒科鬧醫師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38617.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4.04.27
兒科醫師昨在兒科醫學會提警訊,全台第一線急診當班的兒科醫師,至今剩六十人左右,且人力集中在五都和幾家醫學中心;在東部及偏鄉離島兒童,一旦突發急重症,只能跨縣市求醫。
台中榮民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明志,昨在兒科醫學會提出「健保實施十年後兒童急診人力流失現象」,點出許多兒科醫師紛紛「逃離」急診值班崗位,值得衛福部思考有效對策。
近年來各醫院急診當班兒科醫師越來越少,從民國九十三年最多有兩百卅人,到一百年只剩下六十七人。
他說,兒科急診除五個直轄市,及彰化及花縣等有醫學中心的縣市,擁有較充裕兒科急診人力外;越在偏鄉、離島,越找不到兒科醫師看急診。
健保署回應,年初已對急重難科各項診療,提高支付標準,其中急診檢傷分類第一級至第三級的診察費,每人次調高到六百多元到一千六百多元;治療六歲以下兒童,還可再加兩到六成給付,希望鼓勵兒科醫師回流。
※ 相關報導:
* 美不美糾紛多 醫美漸退燒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638648.shtml
醫美手術通常賺得比外科手術多,但醫美糾紛不斷,且美不美通常很主觀,據傳已有許多醫美醫師不做美容手術,只做單純切除肉瘤等外科手術。
* 北美》矽谷年輕人瘋整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7000109-260209
....演員、歌手或模特兒業等產業有保持外貌年輕的壓力,演員們到了30、40歲便時常抱怨接不到角色。沒想到現在有個產業對於容貌更加焦慮,那就是矽谷的科技業。
矽谷已成為全美年齡歧視(ageism)最嚴重的地方。舊金山灣區的肉毒桿菌整型醫師馬塔拉索(Dr. Seth Matarasso)表示,許多40出頭的矽谷員工都來找他打肉毒桿菌。
....矽谷對於年齡歧視完全不加掩飾。2007年,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在史丹福大學演說時即宣稱:「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
* 歐洲》人體器官也能訂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7000115-260209
....英國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的科學家利用人體幹細胞,在實驗室製作鼻子、耳朵和血管等器官,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工廠一樣達到量產階段,造福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
全球多個國家的實驗室皆投入培育人體器官的行列,但截至目前為止,英國只有少數病患接受實驗室製造的器官,包括淚管、血管和氣管等。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教授賽法利安(Alexander Seifalian),談到人造器官時表示,「這就好像在烤蛋糕,只是我們用不一樣的烤箱。」
....1名56歲的男性患者因為癌症失去鼻子,賽法利安在2013年為他量身打造符合年齡的新鼻子,而且外形和原本一模一樣。實驗室先做鼻子模形支架,再覆蓋蜂巢狀的人造材質,好讓取自病患脂肪的幹細胞附著,等鼻軟骨生成後再移除支架,之後再將鼻子移至病患的前臂以供應養份,3個月後新鼻子便大功告成。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幹細胞專家珍特曼(Eileen Gentleman)亦表示,「科學家得先做好耳朵和鼻子等器官,才能進入更複雜的階段,例如腎、肺或肝。」珍特曼並未參與賽法利安的研究計畫。
不完美的肝臟 也能移植救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097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28
國內目前仍有1181人等待肝臟移植,但國內屍體捐贈來源少,平均一年才進行100例。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說,患者都期待能換到一顆「完美」的肝臟,在這次北榮進行連鎖換肝之前,就有三人婉拒陳先生的肝臟。
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高雄長庚院長陳肇隆表示,病肝「不完美,但可以救命」。通常連鎖換肝的第二名患者,會以中老年人為主。捐出病肝的代謝疾病患者的肝臟,也必須是肝功能正常,且外觀不能硬化、顏色鮮紅且柔軟。歐美地區還有過將代謝疾病患者的肝臟,一分為二,再捐給兩個病人的案例。
連鎖換肝手術最早由美國在1996年開始進行,就像骨牌效應一樣,將第一位接受換肝病患還可用的肝臟,移植到第二位病患的身上。
目前全世界的連鎖換肝,大都是第一位接受換肝者,患有肝臟代謝方面的問題,必須全部切除病肝。但因為患者原來的病肝並無肝硬化,所以移植給另一位肝病患者後,並不會造成嚴重的代謝問題,同時也解決第二位患者等不到肝臟的困境。
龍藉泉說,進行連鎖換肝前,必須先向第二位肝病患者詳細解釋「肝臟不完美」。因為多數等待肝臟移植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等到一副「好」肝,也因此這次進行連鎖換肝手術時,在黃女士之前就有三人婉拒。
但他強調,國內肝臟捐贈來源稀少,有脂肪肝或B型肝炎的患者並不少見,連鎖換肝有機會替排隊苦候不到肝臟的患者,先爭取一線生機。根據文獻,病肝的受贈者約在移植後7到9年,才會產生症狀,初期也可以藥物治療,接受移植的黃女士,北榮未來會持續追蹤是否出現病變。
※ 相關報導:
* 3人連鎖換肝 台灣創紀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0986.shtml
連鎖換肝多救一條命。國內完成第一例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台北榮總去年底以12小時時間,先讓一名罹患肝臟代謝疾病的陳先生,接受兒子活體捐肝後,再把陳先生的右肝移植給罹患肝癌的黃女士,一舉成功挽救兩名肝病患者的生命,也創下國內肝臟移植的新紀錄。
◆ 40歲科技男 突力不從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097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4.28
40多歲高科技業工程師,近來上班時少了以往的意氣風發,反而經常心神不寧,就連下班回到家也懶洋洋的,房事更是興趣缺缺、力不從心,引起太太抱怨,夫妻關係一度緊張。求助泌尿科醫師才發現,原來是睪固酮低下,經過治療補充男性荷爾蒙,才逐漸重拾男性雄風,改善生活品質。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吳季如表示,醫學上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男性更年期一詞,但中年男性確實會有睪固酮低下問題。初期症狀包括焦慮不安、精神不集中,上班時也會特別「ㄍ一ㄥ」,下了班後更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不只懶得動、不想說話,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部分患者甚至會把怒氣發在家人身上,讓家庭關係緊張。
吳季如表示,這類患者多是40、50 歲以上的中年男性,且以高科技產業、金融業、電腦工程師等,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居多。這類職業因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加上需要極度專心用腦,上班耗費過多精力,回家後當然懶洋洋。
他提醒,睪固酮低下患者,多數是個性、脾氣突然轉變,身邊的人受不了才求診。但許多患者一開始會先求助精神科,直到房事不順、不舉、力不從心,才求助泌尿科,還有不少患者是夫妻一起求診。經過抽血檢查,才發現是高固酮低下引起。
吳季如表示,睪固酮低下可使用藥物治療,但口服藥物易傷肝,現在有塗抹式的凝膠藥物及針劑藥物可做選擇。患者只要經過治療,大多能重振雄風。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若有暴躁易怒、力不從心,或睡不著、焦慮等症狀,可以到泌尿科檢查,及早讓醫師協助找出病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 相關報導:
* 中醫調養 口腔潰瘍不再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4494
40歲的陳小姐去年年中一次手術後,每個月都會出現口瘡,使用過口內膏、漱口水、滴劑,吃東西、吞口水、講話還是相當疼痛,每次都要痛兩星期。接受中醫調養過後,口瘡終於不再反覆發作,連疲倦都大幅改善。
◆ 沙中東冠毒病 又8人病死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280015-1.aspx
中央社 2014.04.28
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今天宣布又有8人因染患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而病死,使得沙國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病死人數增至102人。
法新社報導,沙國這個月至今有39人死於此病,使沙國大眾對此病愈來愈感憂心,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首次於沙烏地出現是在2012年4月。
沙國衛生部說,新病死的這8人,包括1名9個月大嬰兒。
衛生部指出,沙烏地境內罹患此病人數也增至339人,包括西北部塔布克(Tabuk)1家醫院有4名醫護人員感染此病,其中2人是醫生,另2人是菲籍護士。
角膜變色片 8成會掉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2601.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4.04.29
香港理工大學視光系教授曹黃惠華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測試市售十五個廠牌的角膜變色片,結果發現有八成以上牌子的染色在表面,擦幾下就會掉色。有眼科醫生還發現,有女性因久戴染色片,角膜表層出現一條條咖啡色斑紋。
俗稱「美瞳片」的角膜變色片,可讓瞳孔變色、放大,被年輕女孩視為美妝聖品,十分風行。曹黃惠華上周在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主辦的「亞洲角膜與隱形眼鏡研討會」中,發表「微生物附著於美容隱形眼鏡」研究。
曹黃惠華說,市售美瞳片業者大都宣稱,鏡片是將染料以三明治方式包覆,不會直接接觸眼球,但實際以沾上生理食鹽水的棉棒,分別在鏡片正反面輕擦廿下,大部分變色片擦到第五、六下時就掉色。十五個廠牌只有兩個品牌沒有掉色,十三個品牌都很「掉漆」。
曹黃惠華再將各品牌鏡片,泡在綠膿桿菌培養液中廿四小時,測試鏡片表面黏附細菌的數量。十三家表面覆上染料的鏡片,與其餘兩家包覆式鏡片相較,前者含菌量是後者的六倍到十九倍。
曹黃惠華說,美容隱形眼鏡在台灣市場年成長率高達五、六成,在亞洲國家中成長最快,甚至超過韓國和新加坡,但台灣民眾大多未經醫師諮詢和專業驗光程序,就隨意買來配戴。
曹黃惠華說,她希望這項研究結果可以提醒民眾選購美瞳片前,應先經醫師或視光師諮詢。
一名卅歲女性因長針眼就醫,醫師檢查她因長時間戴美瞳片,分泌物堵住油脂腺出口而長出針眼,並意外發現她角膜表層有一條條咖啡色斑紋,竟是長期配戴的美瞳片紋路,使得原本平滑的角膜表層增加磨擦力,長期可能造成角膜破損,更易導致細菌感染。
眼科醫師梁中玲表示,常碰到年輕女孩配戴美瞳片導致結膜破損、水腫,甚至眼球表面混濁,疑已遭鏡片染料染色,年輕女孩不要為了愛美,忽略眼睛健康。
◆ 良好姿勢 腰痠背痛不來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42051.shtml
【聯合報╱黃永昇/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2014.04.29
上班族、司機、搬運工人或電腦族,常因久坐、久站、彎腰搬運重物等,長期姿勢固定或姿勢不正確,引起腰痠背痛,如果不加留意,很可能痠痛會愈來愈明顯。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意思是身體氣血運行本通暢,但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局部經絡阻塞,氣血不通,就會開始有痠痛的感覺;除此之外,感冒、運動傷害以及寒冷潮濕,甚至縱欲過度,都是腰痠背痛的原因之一。
有人因為長期肌肉緊繃產生拉力,或身體關節因不正常外力使得小關節面錯位,造成中醫所說的「骨錯縫」,使氣血更加不通暢,痠痛也更加沒完沒了。
一般中醫治療根據病患疾病狀態,決定治療方式,常見的有針灸、推拿、整脊、局部中草藥貼敷以及內服中藥,達到全身經絡通暢,氣血順利運行,腰痠背痛自然就「say goodbye」了。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腰痠背痛都適合中醫治療,有些嚴重的下背痛與椎間盤突出、狹窄、脊椎感染、癌症,甚至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有關,此時建議至西醫骨科或是神經科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除此之外,良好的姿勢是避免腰痠背痛的不二法門。一般正確坐姿,由上往下檢視,頭與頸部不要往前傾,盡量調整桌椅至手肘、臀部以及膝關節呈90度。搬運重物時,務必蹲下,用大腿力量舉起重物。
平時也可舒活拉筋,尤其是大腿後側及腰背部肌肉群,平時可敲打大腿兩側,幫助氣血運行,也可以按摩穴位「委中」,或是強壯身體的「足三里」等穴。此外,疼痛時,找中醫或西醫幫助鑑別診斷,才是上上之策。
※ 相關報導:
* 脖子腫如雞蛋 她唾液腺結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3327.shtml
一名女大學生每次吃完東西,左邊下巴就腫得像雞蛋一樣大,檢查發現是唾液腺長了兩顆結石。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若水分攝取不足,礦物質沈積,唾液腺也會結石,由於結石後會持續發炎、化膿,一定要取出。目前經由內視鏡手術,即使超過1公分大的唾液腺結石,也不必開刀就可取出,不會留下疤痕。
* 常憋尿 易傷腎臟功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0800
憋尿、泌尿系統不暢通,傷腎。腎臟科醫師陳聿歆指出,常憋尿,泌尿系統不暢,腎臟功能也會受影響,發生感染機率也會大增。單純性膀胱炎多在憋尿、身體勞累、腹瀉,及劇烈的性生活後發生。而復發性膀胱感染可能原因則包括再度感染新的微生物,約占八成;或是原來的感染沒有治癒,結石未徹底處理,細菌持續附著在結石上,以致細菌持續存在泌尿系統中,導致反覆感染。
* 長期便秘 增大腸癌風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2056.shtml
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會促進膽汁分泌,膽汁中的膽汁酸遇到大腸內細菌會分解成致癌物質。飲食經常高油脂、高蛋白、少蔬果的民眾,糞便中就含有這些致癌物質,若長期未將糞便排除,致癌物與腸道接觸久了,容易增加大腸癌發生率。
便祕也可能是大腸癌警訊,若腫瘤過大或瘜肉太大阻塞腸道,可能擋住糞便,進而出現時有便意,卻又解不出來的情況。
* 人類一天平均會放屁13至21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0798
每個人都會放屁,根據統計,一個人一天當中,平均會放屁十三次到二十一次。這種自然生理現象不但會透露出一個人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有時也是疾病警訊,讓人更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統健康狀況。
....消化內科醫師指出,像糖份、澱粉類、纖維質等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到小腸沒有吸收完全,到大腸直腸就會產生很多氣體。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吃素、常吃青菜的人會比吃肉的人更容易放屁。
....此外,小腸壞菌生長過度,也會造成放屁量大增,像壓力、一些藥物混用、腸道剛動過手術的患者就可能產生小腸壞菌過度增生問題。當腸道受到感染,或出現消化道出血,糞便、屁味會變得更加惡臭。
* 滑潤柔軟的食物 熱量通常較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0676
計算食物熱量是減重者天天要做的功課,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從食物質地就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熱量,通常看起來柔軟、光滑的食物熱量,比粗糙、質地較硬的食物熱量更高,主要與脂肪含量多有關,像是奶油馬鈴薯泥就比胡蘿蔔熱量更高。
◆ 設置醫療專區 醫改團體反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334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4.29
「台灣給您亞洲第一的世界級醫療服務」,到大陸大城市機場已可看到台灣國際醫療的廣告,不過多個醫改團體表達反對立場,認為醫療不是商品,擔憂醫療專區將加速台灣醫療崩壞。他們也批評立法院本周已排定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逐條審查,卻沒有回應民間團體質疑,行政部門也未做出整體衝擊評估。
「期待為您安排充滿台灣特色又提升健康品質的旅程」,在台灣國際醫療的廣告傳單上,主打顱顏重建、活體肝臟移植、人工生殖技術等醫療服務。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亦已通過自經條例草案第三條可設置國際醫療機構。
不過包括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團體今天聯合提出質疑,認為行政單位並沒有做出負面衝擊評估,不能只聽醫院經營者的意見,不問消費者以及基層醫護人員的聲音。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質疑,衛福部發展國際醫療是「不務正業」,兩塊招牌用的是同一批醫療人員,會讓現階段基層醫護人員血汗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即使醫療機構從國際醫療上獲利有盈餘,不可能用來提高人事成本。
針對醫改團體質疑,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從去年以來已陸續開過多場公聽會,並委託中經院進行衝擊評估報告,同時統計去年外國人士在台灣就醫有23人萬次,一半以上是健檢或醫美,加上國內是先架構好健保體系,才發展國際醫療,與泰國、印度等地不同,應不至於影響到一般民眾的就醫權益。
※ 相關報導:
* 解放白色護士鞋 逾千人響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9000442-260106
「只要我是護士,我穿的鞋就是護士鞋!」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男護理師蘇柏熙,不滿台灣醫院潛規則須穿白色護士鞋才顯專業,甚至列入考績評比,「南丁格爾知道一定會跳起來罵人!」發起解放串聯活動,短短1周逾1500人響應。
* 麻疹男跑趴爆群聚感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3335.shtml
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第一起麻疹境外移入的群聚感染,一名年輕人到大陸、菲律賓等地旅遊感染麻疹,回國後參加友人生日派對,又傳染給兩名女性友人。疾管署表示,部分年輕人雖然幼年曾接種過疫苗,但抗體可能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建議到疫區旅遊前,可先到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需補打疫苗。
5歲以下童 上周近萬人染腸病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5003.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04.30
腸病毒疫情持續加溫,上周全台五歲以下的就診病例就將近萬人,全台已有九十七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本周將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
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腸病毒門診人次持續上升,上周五歲以下門診人次約九千七百餘人,去年同期只有八千四百人次,急診人次也上升至五百五十一人次,皆為今年以來新高,其中以南區、高屏區感染腸病毒的人數最多,所幸至今尚未有重症確定病例傳出。
劉定萍表示,目前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去年腸病毒高峰期為五月中旬,今年提早進入高峰期,還會持續二至三周,呼籲家長提高警覺。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已有九十七個班級因腸病毒停課,其中八十班為幼兒園,十二班為小學,兩班為托兒所及其他單位。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
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
另外,疾病管制署昨日公布本年度首件麻疹聚感染事件,為十八日確診的二十四歲男性自境外移入麻疹病毒,該名男子二到四月曾至菲律賓、中國大陸貴州等地工作及旅遊,九日發燒,十一日出現紅疹,同日自菲律賓搭機返台並就醫確診。
該名男子返台後曾到宜蘭參加友人生日派對,兩名女性友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症狀,昨日確認為麻疹陽性。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該名男子感染的病毒基因和東南亞麻疹病毒同型,推估是在菲律賓被傳染。該名男子小時後曾接種麻疹疫苗,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年經增長減退或喪失。
目前衛生單位持續列管七十二名接觸者,尚未發現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五月十六日。
※ 相關報導:
* 家住水岸、山邊 竟誘發氣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45893.shtml
水岸第一排、山景住宅,許多民眾買屋刻意挑選景觀,但醫師提醒,這類住宅可能不適合氣喘患者。林口長庚醫院調查150名嚴重型氣喘患者發現,65%的患者住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旁、20%住在山邊及鄰近河邊區域。醫師表示,道路邊車流量大、排放廢氣量高,山邊、河邊區域濕度較高,都可能誘發嚴重型氣喘。
◆ 吃避孕藥別吃蒜 小心避孕無效!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588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4.30
服用避孕藥別吃蒜頭雞、大蒜香腸;魚油等保健食品,不可與抗凝血藥物、降血壓藥物合併服用!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不少患者接受西醫治療時,因不當飲食及使用中藥產生交互作用,輕者藥效打折扣,嚴重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危及生命。
陳潮宗今天發表「藥用植物與保健食品食用安全」。他指出,許多人不知道大蒜會導致避孕藥失效,因為大蒜會讓藥物代謝變快;大蒜也不能與抗凝血劑合併使用,併用會影響凝血功能。
魚油保健食品也不可與抗凝血藥物、降血壓藥物合併服用,在交互作用影響下,恐造成出血風險、血壓降低。服用胃藥胃乳時,也不宜飲用含有山楂、烏梅等茶飲。
◆ 急診室暴力頻傳 北市議員批:軟硬體都不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4659.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4.04.30
醫院急診室暴力事件頻傳,市議員歐陽龍昨天質詢指出,醫院駐衛警和保全僅配備警棍、缺乏暴力防範訓練,院內保全系統不足、民眾輕易攜帶武器闖入;歐陽龍質疑,軟硬體設備不夠,如何避免醫院暴力重演?
聯合醫院總院長張聖原說,醫院駐衛警較保全人員有經驗,院方也盡量安排駐衛警留守急診室;不過,礙於法令規定,駐衛警的安全配備非常有限。歐陽龍追問,這樣一來如何保障護理人員的安全?
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急診暴力去年頻頻發生,衛生局也與警方合作,請員警不只在醫院門口巡邏,也進入急診室內部查看;林奇宏說,願檢討醫院保全人員的配備,將找法界人士研議。
歐陽龍舉例,聯合醫院8個院區的急診室駐衛警總共24名,雖然院方委外45名保全補強人力,但這些保全不一定留守急診室,有人顧大門口、有人巡邏、有人在大廳。
歐陽龍表示,病人進入醫院就是院方全權照顧、負責,急診應設立獨立診療區,僅醫師、病患停留;家屬想進入也得走隔離門,才不會「簾子拉開就能干擾護理人員」。
他說,醫院應特別要求保全公司,指派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全人員,身材、身高應考量在內,院方也該增加駐衛警的防身配備,如電擊棒、防暴噴霧器和警笛,要求衛生局6月底前提出改善報告。
精神分裂 中市更名「思覺失調」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7287.shtml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林佩均/台中報導】2014.05.01
中市率全國之先,即日起正式更名「精神分裂症」為「思覺失調症」,希望中市5千多名患者不要被標籤化,畏懼別人眼光而不敢就醫。
副市長蔡炳坤、衛生局長黃美娜與中國醫藥大學醫師昨共同將「精神分裂症」標語折斷,並在「思覺失調症」標語上簽名,代表正式改名。
黃美娜說,「精神分裂症」常被誤以為有暴力傾向,民眾對他們恐懼、害怕、不敢接觸,反造成患者心智障礙,無法勇敢就醫。
中市衛生局統計,至今年4月中旬,中市約1萬109人罹患精神疾病,其中5304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占52.46%,若沒有規律用藥,可能導致病症復發,甚至造成永久性大腦傷害。
美國精神科醫師丹尼費雪昨天也現身說法,表示自己年輕時曾發病,經積極復健、治療,仍可與一般人一樣生活、讀書、結婚、生子,甚至當上醫生。
這次更名事前與各團體、醫界討論過;黃美娜局長說,患者會出現幻覺、思路紊亂而令語言不清,是因腦部有多條不同神經線,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造成失調、影響思想,因此命名「思覺失調」。
※ 相關報導:
* 瘦子也有脂肪肝 小心慢性發炎變肝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46925.shtml
臨床所見,肥胖者檢出脂肪肝比率,幾乎八九成,由於平常高熱量飲食攝取過多,人體把過多熱量或養分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肝臟,在肝細胞內可見到脂肪顆粒累積,就是一般人所稱的「肝比較『油』」。有脂肪肝的人,體型大多屬中廣身材。
....脂肪肝原因很多,主要是肥胖,其他如糖尿病、酗酒、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過高、B型或C型肝炎患者,及因嚴重氣喘而需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能出現脂肪肝。
....單純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機率低,但約有二成脂肪肝患者因持續性慢性發炎,若無積極治療或除去可能傷害肝臟的危險因子,約一成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 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生物製劑 恐降低免疫反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46930.shtml
生物製劑上市,讓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無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有機會享有較佳的生活品質。不過,醫師也提醒,患者需注意用藥風險管理。
◆ 孩子哭完手腳無力 「毛毛樣病」作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746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5.01
王媽媽發現五歲的「豆豆」大哭完有手腳無力、大舌頭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豆豆得了「毛毛樣病」,三歲的弟弟「小豆」也有類似狀況,醫生查驗發現小豆果然也是患者;在手術治療前三天,小豆因為感冒用力咳嗽,竟提前發病,腦缺血並造成右半身中風、暫時性癱瘓。
「毛毛樣病(moyamoya)」又稱為「腦血管霧霧症」,是一種兒童中風病症,moyamoya在日文中為「一縷清煙」的意思,指人類腦部的大血管窄化、血流量不足,人體會自行長出細細小小、如煙霧狀的血管,來營救腦組織的現象。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郭孟菲說,毛毛樣病好發於東方兒童,五到十五歲是高峰期,小朋友可能在哭鬧、吹氣球或將熱湯吹涼時,過度換氣引發腦血管收縮、血流減少,而出現無力、癱瘓。
但因毛毛樣病發作是讓腦部「缺血」,小朋友可能休息或睡一覺就恢復了,不像大人中風就腦「出血」癱瘓、可快速診斷;加上孩子不會表達,常被忽略,直到發病多年造成永久性傷害才被診斷出來。
毛毛樣病的成因至今不明,台灣約有三、四百名病患,臨床資料顯示女孩較男孩多。
研究團隊發現,毛毛樣病患者智商雖與正常兒童無異,但近四成患者有認知障礙,例如認字困難、資訊處理速度延遲、分類不流暢等問題,這些損傷多發生在嬰幼兒或延遲診斷的兒童身上,及早發現、治療相當重要。
若家長發現孩子有「用力完後無力」的現象,可帶孩子去小兒神經內、外科,以磁振血管照影(MRA)檢查是否為毛毛樣病。
郭孟菲指出,此種疾病經手術治療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四,目前經治療的孩子未有中風復發的情況,而且健保有給付。
◆ 研究:人類腿部肌肉重生 豬膀胱立大功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501002006-260412
中時電子報 郭匡超/綜合報導 2014年05月01日
根據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指出,美國研究人員從豬膀胱取得的一種薄片材料,幫助因在戰場與戶外運動中嚴重受傷而行走困難的患者重新長出腿部肌肉。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斯蒂芬·巴迪拉等人開發出一種新型幹細胞技術,通過植入從豬膀胱取出的細胞外基質(ECM),吸引幹細胞前往受傷部位,誘導它們變成肌肉細胞。
研究人員首先用後肢嚴重受傷的小鼠進行動物實驗,證實了新方法確實有效,然後才開始人類臨床試驗。試驗招募了5名患者,包括3名軍人和2名平民,他們因遭遇爆炸或運動失去了58%至90%的大腿或小腿肌肉,一般手術方法已不起作用。
手術6個月後,所有患者都報告生活品質得到改善。核磁共振及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分析顯示,5人的受傷部位在接受治療後確實有緻密組織形成。
新聞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01/c_1110497623.htm
長壽有秘訣 美大學研究解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0145.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5.02
美國CBS電視網報導,爾灣加州大學針對90歲以上老人所做的劃時代研究證實,運動可延長壽命、吸菸會減壽,但也意外發現,適量飲酒可延年益壽,吃維他命卻沒有助益。
最令研究人員感到意外的發現則是,看起來好像罹患阿茲海默症的90歲以上老人,其實有四成並不是得了這種老年病。他們在研究對象死後分析其腦部獲得這個結論。
研究人員也說,年紀大的人,太瘦並不好。
爾灣加大的克勞蒂雅‧卡瓦斯博士說,運動的人絕對比不運動者長壽,平均每天只運動15分鐘也有用。從事不花體力的社交活動、玩各種桌上遊戲(board games)、參加讀書會等,也有助長壽。
她說,研究發現,吸菸會減少壽命;無論任何年齡,肥胖都是不健康的。不過,體重達平均數字或稍稍胖一點,會比體重太輕者長壽。她說:「老了以後骨瘦如柴不好。」
卡瓦斯並說,吃維他命對似乎長壽沒有幫助,但適量飲酒有好處,無論是紅酒或其他酒類。每天喝兩杯酒的老人,比不喝酒老人的死亡機率減少10%至15%。
CBS將在美東時間4日晚上7時 (台灣時間5日上午7時)的「60 分鐘」節目播出這項研究的報導。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 「吃的順序」比「吃什麼」重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1334
「第一口吃蔬菜飲食療法」隨時隨地都能輕鬆進行。雖然重點是「先吃蔬菜」,但照著以下的「原則①」到「原則④」來進行,效果會更好。
原則①「先從蔬菜開始吃」
原則②「吃完蔬菜,再接著吃蛋白質主菜」
原則③「飯留在最後吃」
原則④「仔細咀嚼慢慢吃」
◆ 台東唯一 馬偕急重症大樓誕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49520.shtml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4.05.02
台東縣唯一的急重症大樓─馬偕醫院台東分院恩典醫療大樓昨啟用,台東人遇急重症不必再南北奔波;這棟大樓可說匯集全台各角落的愛心打造而成。
有小學生全班存零用錢,有人每月匯廿五元;不能捐錢的,農婦給南瓜、畫家送畫、文學家寫書義賣,三年來的籌款過程中,醫院幾乎什麼東西都賣過。
台灣醫療資源明顯分配不均,位在後山的台東人常自嘲沒有生重病的權利;一旦罹患重症,多數仍須到北部、南部的都會區醫院就醫。
台東馬偕醫院是台東唯一的急重症醫院,四年前決定興建專屬急重症大樓。總工程費十億元,東馬貸款八億,尚需自籌兩億元。
對從來沒募款經驗的台東馬偕而言,牧師潘稀祺說:「真是艱鉅的工作!」但奇蹟與感動的事卻不斷發生。前年九月得到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的陳樹菊,是促成醫院募款大幅邁進的重要開端。
他表示,第一年多為小額捐款,累計不到一千萬;陳樹菊得獎後,把五萬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獎金全數捐給醫院,消息曝光,陳樹菊阿嬤的愛心在半年內,以「驚人的力量」擴散效益。
他表示,醫院旁的東海國小,有五十八名學童特別參加「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圓夢儲蓄活動,「做三件好事基金會代捐一塊錢」,半學期累積一萬三千多元。
「錢夠用就好」,與菊嬤一樣令人感佩的黃姓洗腎婦人,在學校當校工,假日幫人洗衣、搬磚頭,慷慨捐出儲蓄已久的十萬元。
蔡福松說:「醫院還賣過家具、CD、畫、書、寵物用品、女性內褲等等,總之,各界愛心人士所捐助的,我們能賣就賣」,這段期間,醫院大廳不斷變身為「農特產中心」、「日用品賣場」。
昨天急重症新大樓正式啟用,卸任院長陳冠宇表示,來自各界的愛已成為守護台東健康的力量;目前捐款累計一億七千八百多萬,另有企業開立一張一億元支票,年底可兌現。
昨天陳樹菊也難得放下菜攤生意,出席啟用典禮,她高興地說:「希望這棟大樓,吸引更多醫院來台東幫台東人看病!」
※ 相關報導:
* 新光醫院 帛琉成立營養中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0152.shtml
台灣友邦帛琉人口僅2萬人,卻有近八成人口體重過重,肥胖率排名世界第七。為了協助友邦民眾的健康,新光醫院在當地推動國際醫療合作計畫,成立「營養衛教示範中心」,今天在帛琉國家醫院正式啟用。
1天1瓶高粱 大腦萎縮似80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122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2014.05.03
43歲林姓女子飲酒20多年,在10多年前疑酒精上癮,每天需1瓶高粱酒才能緩解手抖、不適症狀,去年底路倒被人發現報警送醫,衛福部台中醫院診療發現林女因長期飲酒,大腦萎縮到約80歲老年人程度。院方指出,每日適量攝取的「純酒精量」為10至30克,飲用過量可能造成腦部傷害。
衛福部台中醫院精神科主任劉駿熒指出,43歲林女擔任環境清潔工,親友都有飲酒習慣,她耳濡目染,16歲就飲酒,成年後酒量越來越大,飲酒時間超過20年;10多年前已出現酒精戒斷與中毒症狀,只要不喝酒,會手抖、不適,她都利用酒精緩解。
林女大約每天喝1瓶高粱酒,飲用15年已對腦部造成傷害,去年底疑酒精中毒送醫,當時酒精濃度為0.25mg/L,經腦部斷層掃描發現,大腦萎縮比80歲老人還嚴重。
劉駿熒呼籲,每人每日飲用純酒精量女性最多30克,男性60克,過量就有害健康;治療上除要戒酒癮,也需補充維生素B群,早期治療、退化機會相對減少。
※ 相關報導:
* 炸雞+啤酒=胃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1907.shtml
50歲男愛喝高粱、吃炸雞、烤香腸;血便就醫,竟是胃腺癌…
近來爆紅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女主角千頌伊每當心情不好,就喝啤酒配炸雞解悶,掀起粉絲追隨風潮,但小心這樣吃,恐引發胃潰瘍,甚至胃癌。50歲的黃榮富年輕時就愛喝酒,尤其更愛與三五好友喝高粱、吃炸雞、烤香腸。後來因血便就醫,經胃鏡檢查、切片,證實為胃腺癌第一期。
* 牛肉加嫩肉劑 吃了易過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1738.shtml
....木瓜酵素也被當作醫療用途,有助傷口處理,也曾用在眼藥水等,過去美國就曾發生民眾使用含有木瓜酵素的眼藥水後,引發嚴重的過敏性休克。也因此,當時美國FDA立即要求一定要標示。
作為食品添加物的木瓜酵素,濃度應比醫療用途低,不過,仍擔心有過敏體質等患者,可能因為不知情吃下,引發過敏反應。例如有些人經常吃完東西後,會引起蕁麻疹發作,但卻找不出原因,就有可能是食物中的添加物引發過敏。
◆ 50歲以上防骨折 補骨趁早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503002376.html
中央社 2014.05.0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天指出,未來台灣50歲以上人口,1/3女性和1/5男性面臨骨質脆弱發生骨折的威脅,要強壯骨質,補鈣和運動要趁早。
下週就是母親節了,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秘書長趙安祥今天舉辦大型的婦女骨鬆衛教講座,提供一對一的骨鬆醫療照護網諮詢與登錄服務,也宣布全國性的骨鬆醫療照護網已經上路,發展線上登錄系統和數位App登錄系統,建立台灣本土的骨鬆資料庫。
骨質疏鬆症學會引用「2013亞太地區調查: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費用以及負擔」的報告指出,台灣19歲以上人口中,61%的男性和71%的女性維生素D攝取不足,估計未來50歲以上的中老年,1/3女性和1/5男性有骨鬆骨折的危險。
陳芳萍表示,很多婦女即便懷疑自己有骨鬆風險,仍不願主動進行檢測,往往等到骨折發生才遺憾。
陳芳萍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兩大重點,一個是適量的運動,尤其是強化肌肉的負重運動,一個是均衡的營養,每天來杯低脂高鈣乳品,多吃小魚乾、板豆腐、深綠蔬菜補充鈣質來源。
陳芳萍說,成人每天「鈣質」攝取量是1000毫克,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人鈣質的攝取量相當少,女性平均每天攝取的鈣質將近536毫克,男性611毫克,飲食少鈣了。
◆ 類似SARS病毒 中東呼吸症美出現首例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51948.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5.04
美國2日宣布發現第一宗獲證實的中東呼吸道症候群 (MERS)病例,患者是一名曾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男性醫療人員,令人擔心這種源自中東、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病毒且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會迅速擴散。
5天潛伏期 患者情況穩定
這名病患4月24日從沙烏地首都利雅德搭乘英國航空公司(BA)班機到倫敦,在希斯洛機場轉機到芝加哥,然後搭巴士到印第安納州某個城市。
他4月27日開始呼吸急促和發燒咳嗽,28日到印第安納州芒斯特的社區醫院看急診,當天即住院。
由於他到過沙烏地,印第安納衛生當局為他做MERS檢驗,並把檢體樣本送到聯邦疾病防治中心 (CDC),2日證實他感染MERS病毒,現在受到隔離治療,情況穩定。這種病毒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約有五天潛伏期。
不知是否照顧過MERS病患
CDC正與美國國內安全部合作連絡可能曾與他接觸的人,英國也開始連絡與他搭同班飛機並坐在他附近的乘客。CDC未說明這名美國病患到沙國目的或他是否照顧過MERS病患。
2012年在沙烏地發現的MERS病毒,還沒有治療方法,也沒有疫苗可供預防。CDC表示,包括美國證實的患者在內,全球12個國家已證實有401人感染這種病毒,有107人喪生。目前相關病例都是中東人或有中東旅遊史。MERS病毒與SARS病毒類似,只是致命率更高,雖然傳染性沒那麼厲害。2002至2003年的SARS疫情有8237人受到感染,大約800人喪生,死亡率約9%。
CDC主管說,美國發現MERS病例很令人關切,因為這種病毒毒性很強,受感染者約有三分之一宣告不治。
專家表示傳染性不強
CDC強調這種疾病對廣大群眾構成的風險非常低,而且MERS 病毒雖曾出現家人和醫院傳染,可是鮮少在一般大眾之間傳染。其他專家也表示MERS病毒傳染性不強,雖可能經由空氣散播,可是不會飄得很遠。
但是,英國、希臘、法國、義大利、馬來西亞和其他地方都已發現零星病例,令人擔心搭機旅客把這種疾病散播到全球各地。
※ 相關報導:
* 麻疹疫苗保護力 過20歲就沒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1478.shtml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昨天公布今年第十例麻疹境外移入病例,因日前才發生兩名廿多歲已接種過麻疹疫苗年輕人,仍遭感染個案,疾管署提醒,疫苗約廿年就無保護力,要到麻疹高風險地區,最好先抽血檢查身體有否麻疹抗體。
◆ 憂鬱爸媽 情緒別丟給孩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1025.shtml
【聯合報╱袁瑋/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2014.05.04
迪士尼電影「大冒險家」女主角Travers個性尖銳,難以相處,別人難以踏進她的世界。
電影描述她的童年,父親有憂鬱及酒癮問題,母親因長期照顧父親的壓力,數次自殺。對她來說,應提供照顧與安全感的父母在角色上缺席了,她必須保護自己,孤立自己,別人就不會讓自己失望。
有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的青少年,背後常有家庭問題,或父母有情緒困擾。孩子成長時,情緒穩定的父母對享受童年、發展健康的自我認同、甚至建立成熟個性與穩定人際關係,都很重要,父母憂鬱卻沒有治療,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有些孩子早熟地成為父母親情緒或生活上照顧者,部分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為了維護一段關係做了過度犧牲、不敢表達自己想法,或總在關係中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憂鬱症讓人看事情較負面,父母憂鬱時,較難發掘孩子優點或激勵孩子在學校更多表現,面對孩子狀況,也較易有負面評價,有的個案長大後表現傑出,卻總對自己不滿意,當表現不如預期時,難跳脫自我負面評價。
教導孩子有時需有一致原則並堅持立場,然對憂鬱的父母親來說,因對自己沒信心,可能討好小孩或失去耐心,無法在衝突中堅守原則,久了就失去管教孩子的力量。
為了自己情緒健康及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親得到憂鬱症時,一定要正視,並勇敢面對治療。
憂鬱症父母與孩子相處:
1.憂鬱症不是你的錯,但不去面對處理問題,結果是自己負責承擔。
2.照顧孩子壓力太大時,不要獨自硬撐,偶爾請親友幫忙,請鄰居接送上下學、或偶爾買便當,不用每餐都自己做。
3.不要嘗試做完美媽媽,世界上沒這種東西,80分原則讓自己與孩子都自在。
4.即使覺得自己的憂鬱是配偶造成的,也盡量不要對孩子批評他的父親或母親。
5.孩子大一些,試著讓孩子了解,有時很不耐煩或大吼大叫,不是他們不夠好或不討人喜歡,而是自己生病了,憂鬱症也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跟時間復原。
6.盡量讓孩子有與朋友去玩的時間,除了當乖小孩或照顧父母弟妹、做家事以外,讓他們有快樂的童年時光。
7.尋求專業協助,把憂鬱症治療好,這是你能為家庭或小孩做的最重要事情。
當父母親不容易、面對憂鬱症時的父母更辛苦,也影響孩子成長,但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勇敢面對,不僅幫助自己,更對孩子未來有深遠的正面影響。
※ 相關報導:
* 做試管戒冷水澡 39歲婦喜生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1480.shtml
高雄卅九歲婦人張明玲結婚後做試管嬰兒求子失敗,醫生檢查發現卵子非常健康,後來訪談得知張因為怕熱,天天洗冷水澡,醫生建議她改洗溫水澡,終於喜獲麟兒。
每天7000步 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7/8653692.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報導】2014.05.04
母親節除了送媽媽實質的禮物外,還可以送給媽媽一份無形的禮物——健康。
現代職業婦女,每天上班已經夠忙碌,下班之後還要張羅家裡的晚餐、帶孩子、做家事,哪裡擠得出時間運動?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許多媽媽一聽到要運動,就會覺得沒時間,所以若要鼓勵媽媽做運動,可以先從趣味的、間單、方便的活動開始,兒女們在身旁鼓勵也非常重要。
振興醫院復健部主任李林鍵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可先從走路開始。一天走7000步就可達到運動效果,搭捷運、公車回家時,可提早一站下車,多走一段路,習慣了之後,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循序漸進拉長運動時間。
若是上了年紀的媽媽,李林鍵表示,中老年的媽媽適合做有氧運動,例如游泳、太極拳、快走、騎腳踏車等等,這些運動可以提升心肺功能及耐力,一周運動3到5天,一次約20至30分鐘。只是要特別注意,每次開始運動前都要先暖身,運動完也要做緩和活動讓身體慢慢回復。
但對於身上有危險因子的媽媽,例如心律不整、血壓控制不佳的媽媽,則不適合做太激烈的運動,建議先尋求醫師的協助,再選擇運動方式。
※ 相關報導:
* 六種媽媽 運動安全要注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7/8653691.shtml
運動有益健康,但對身體有特殊狀況的媽媽們,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王雅嫻提供運動「教戰守則」,運動前要詳讀喔!
▇糖尿病媽媽 → 糖果隨身 注意保護雙足
▇高血壓媽媽 → 不要閉氣 上肢負荷別太重
▇關節炎媽媽 → 別蹲別跪 別連續走太久
▇眩暈媽媽 → 發生眩暈 保持姿勢不要動
▇過重媽媽 → 避免跑步 運動強度要適中
▇中風過的媽媽 → 要有人陪 運動時不要憋氣
* 劉秀枝/老人家說不出口的疼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3231.shtml
一位88歲的老先生因發高燒和全身無力被女兒送到急診室,找不到發燒根源,以「不明熱」住院。看護替老先生擦澡時,赫然發現其肛門處的臀部有一大塊紅腫,軟而溫熱,原來是其肛門管嚴重感染,形成膿瘍,終於找到感染源頭可以對症治療。
* 嬰戴頭盔塑頭形 英研究:效果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2911.shtml
有些家長讓嬰兒戴矯正頭盔,希望塑造完美頭形;但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BMJ)一篇研究發現,這類頭盔,並無法顯著改善中度頭骨變形的嬰兒頭型。
◆ 脫脂牛奶 搶救妳的膝關節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3376.shtml
【聯合晚報╱陳麗婷】2014.05.04
美國心肺血液協會贊助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牛奶可能是對抗女性膝關節炎的有效武器,但優格或起司就沒有這種效果。研究發現,喝越多低脂或脫脂牛奶的女性,膝關節炎的病程就越緩慢。
研究團隊找來患有關節炎的1260名婦女及近900名男性,追蹤他們日常飲食習慣,並在一開始就評估他們的膝關節狀況,之後分別在12、24、36和48個月後,進行再次的追蹤評估。
經長達4年的研究發現,經常喝牛奶的婦女,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程度較慢。但男性攝取牛奶量的多寡,與退化性關節炎則沒有明顯的關聯性。但攝取較多乳酪的女性,骨關節炎會加重,研判可能和乳酪中的高飽和脂肪酸有關。
為何攝取脫脂或低脂牛奶,有助於避免女性的關節炎?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脂肪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前者攝取過多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血管阻塞;後者如速食店使用植物油油炸,會產生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用多了恐產生發炎介質,高溫反覆烹調也會加重發炎。
他解釋,牛奶所含的脂肪屬於飽和脂肪酸,過多就會引發血管阻塞、發炎指數增加,因此,喝脫脂或低脂牛奶,有助減緩發炎。
徐世達強調,飲食還是要多方攝取不同營養素,平常就要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類,並且少油少鹽,才對健康有益。
若想經由吃對食物保健身體,魚肉、魚油可補充omega3減少發炎介質。但更重要的是,盡量避免油炸食物,尤其是少吃炸薯條、炸雞、漢堡等,不但可以減少肥胖,減少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對健康也有很大幫助。
※ 相關報導:
* B肝病毒 難用藥物根除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3273.shtml
....新一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抗藥性降低許多,但仍未臻完善,因為血液中的B肝病毒通常不能完全消除,即使以最精密的儀器檢測不到病毒,血液中仍然大都仍有少量的病毒,因此停藥後隔了一段時間,病毒又會活躍起來,病毒量會增加,肝指數又會升高,少數案例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因此對大多數的B肝患者而言,抗病毒藥就像高血壓用藥一樣需要長期使用。
退一步而言,即使血液中B肝病毒完全消滅了,病毒測不到,老婆也認為您「乾淨了」,但肝臟中的病毒是仍然存在的。此外,在用藥治療前,B肝病毒對肝臟引起的傷害、發炎變化,事實上就是誘發肝癌的一個重要因子,因此,在B肝治療「成功」之後,仍然有機會長出肝癌來。
◆ 張天鈞/轉診,轉什麼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3230.shtml
【聯合報╱張天鈞(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2014.05.04
有一位病人,從美國內華達州來找我,我跟她說:「你這個甲狀腺疾病很簡單,為什麼不在美國看就好了?」她說,在美國,她必須先給家庭醫學科醫師看過,才能轉給專科醫師看,可是這樣拖很久,而且專科醫師嘴巴好像含著一顆蛋,講話不清楚,她必須先錄音起來,回家慢慢聽。而且他的解釋也很少,因此她就只好回台灣來台大醫院找我。
我問她有什麼問題?她說頸部有一個結節,我說:「這個嘛,很簡單。只要做做超音波,然後看看大小,離邊界有多遠,再做個細胞學檢查,也就可以決定開刀範圍的大小。如果診斷結果是甲狀腺乳突癌,離邊界很遠,細胞分化又好,只要將甲狀腺的一葉切除即可。以後也不用吃什麼藥。只要定期追蹤,摸摸脖子,做做超音波就好了。」
她聽了說:「啊!事情怎麼變得那麼簡單?」我說:「台灣的醫療,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好的,便宜又快速。而且有人際關係的話,就更方便了。」美國由於看一次病所需的時間很長,再加上轉來轉去,結果一拖再拖,病人都開始著急起來。
如果像我上次處理那位自美返台的病人,就更麻煩了。他因腎上腺長瘤,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導致高血壓,結果被轉診去心臟血管科,當成高血壓治療。幸好病人跑回來健檢,才發現腎上腺長瘤。一經手術,人減了20公斤,血壓也正常了。
回到美國以後,他再去找心臟科醫師,醫師還是給他降血壓的藥,結果造成血壓過低。後來他到台灣辦身分證,戶政事務所的人還認為他樣貌差太多了,並不是本人,折騰了好久才辦出來。
我們的政府,剛開始也是想要利用分級轉診來減少醫療工作的負擔,讓小病看診所,大病看大醫院,但並沒有成功。其實本來的構想是很好的,但病人怎麼知道什麼是大病?什麼是小病?其實有時連醫師本身也搞不清楚。如果遇到轉診錯誤,就可能像上述的病人一樣,下場很慘。所以,好的轉診制度也要好的醫師配合才行。
不過人的武功再強,總是力有未逮;而且即使要轉到哪一科,找哪一位醫師,也並不一定能夠那麼清楚。因此,我認為最好有一個詳實的網站,能夠記載哪些醫師具有哪一方面的專長,這樣在選擇的時候,也比較方便。台灣地方不大,可是卻常常誤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善用自己的特長才對。
防小兒麻痺 WHO籲遊3國要小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7023.shtml
【中央社╱新德里5日專電】2014.05.06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巴基斯坦、敘利亞、喀麥隆3國是今年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擴散的最大風險,要求3國政府當局確保該國民眾離境前已口服沙賓疫苗或注射沙克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其「突發事件委員會」(Emergency Committee)發現,2013年底通報的小兒麻痺症案例中,有6成導因於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又稱小兒麻痺病毒)的國際傳染,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成年旅客是相關病毒傳播媒介。
儘管今年前4個月屬低度傳染季,WHO仍接獲從巴基斯坦到阿富汗、敘利亞到伊拉克、喀麥隆到赤道幾內亞的小兒麻痺病毒國際傳染案例。
WHO認為,巴基斯坦、敘利亞、喀麥隆3國成為今年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進一步擴散的最大風險,因此決定對這3國的國民祭出嚴厲的旅遊限制措施:這些國家的政府當局必須保證,該國民眾或居住超過4週的旅客離境前4週到12個月之內,已口服沙賓疫苗或注射沙克疫苗。
新聞稿說,「國際協同因應阻止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散播,並在2014年5、6月高度傳染季開始時防範病毒的擴散,有其必要」。
WHO在3月27日正式將印度自小兒麻痺症疫區除名,使得全球80%人口生活在非疫區。目前小兒麻痺症的流行國家剩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奈及利亞3國。
◆ 逾200萬成人憂鬱 工作是禍首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06001448.html
郭佳容/台北報導 2014-05-06 中國時報
台灣工時長、工作壓力大,上班族好憂鬱!昨天董氏基金會發表一份調查指出,台灣有209萬成人有明顯憂鬱情緒,最讓其感到憂鬱的主因就是工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2013年以上班族為對象發出的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職場上感受到的壓力及紓壓方式大不同,男性上班族壓力來源前三名為「業務」(工作量過多、業績壓力等)、「健康」(長期外食、沒時間運動等)及「時間」(工作時數過長、工作時間日夜顛倒等);女性則為「健康」、「業務」及「時間」。
在紓壓方式上,男性最常用「運動」紓壓,其次為「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女性則是「看電視、電影」、「找親友訴說」及「聽音樂唱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胡維恆指出,很多上班族想到要上班,就會出現頭痛、胸悶、想吐等生理反應,甚至注意力不集中,讓工作效率變慢,惡性循環之下,導致憂鬱、焦慮等症狀。
胡維恆建議,面對Morning Blue,開始工作前,可以為自己營造正面的情境,例如:平日就蒐集自己看了會開心的語句、圖片等,上班前花一分鐘看看;預想今天和自己或朋友來場約會、看場電影、聚餐等,練習對自己說「今天會很棒的」、「我一定可以做到」,透過這樣的正向喊話說服自己,不會陷入憂鬱情緒。
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指出,一般心情不好可能放個假、睡一覺、大哭一場就能改善,不過如果憂鬱情緒達到兩個禮拜以上,已經影響工作、家庭以及人際關係,可能達到憂鬱症程度,需要就醫診治。
※ 相關報導:
* 你是猿人族? 小心脊椎病變、肥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7777.shtml
久坐毛病多,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不少民眾坐姿駝背,下巴及頭部前傾,變成「猿人族」,或長時間低頭玩3C成「低頭族」,久而久之,造成肩頸骨額和肌肉傷害。提醒久坐族群坐姿要挺拔,電腦螢幕與眼睛平視角度,盡量保持15度上下,避免仰頭或低頭、駝背。
* 兩個養生小技巧 排便更順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2200&kdid=AR10&r=1
1.注意飽食飢餓排便習慣:
如果民眾在吃飽之後就到廁所大便,大便後可以稍微喝一點湯或飲料,這麼做的目的就在於助胃氣、利消化,也因此,以前才會有「飽後即大便,進湯以和其氣」的說法存在,這是流傳下來的養生經驗談;如果民眾在飢餓時大便的話,為了預防排便後可能發生氣泄,排便後宜進行提肛動作,次數約三到五次即可,同時也可以吃點東西。
2.建議運動按摩幫助通便:
運動、按摩可以起到疏暢氣血、增強腸胃、改善消化排泄等好處,同時對於大小腸蠕動、促進大便順暢也有一些幫助,民眾平常可多做太極拳、氣功、養生功、腹部按揉等運動或按摩,就可望讓排便更順暢。
* 高山症發作 女吃威而鋼保命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06001471.html
治療陽痿聞名的壯陽藥物威而鋼,已成登山客必備良方?花蓮縣瑞穗林道傳出一起山難意外,其中1人因高山症發作緊急服用威而鋼藥物,才讓病情獲得緩解,目前在營地等候搜救人員上山營救。
....他指出,「威而鋼」被認為對足以致命的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有預防效果,美國疾病管制局《旅遊黃皮書》並已將此藍色小藥丸列為高山症建議用藥,必要時,的確可發揮救命功能。但他也強調,威而鋼仍屬醫師處方用藥,須經醫師開立處方才能服用,以確保用藥安全。
* 茄紅素 可增加精子數7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57785.shtml
藥補不如食補,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研究報告說,番茄中的茄紅素 (lycopene)可使精子數量增加七成。已有不孕夫婦支持團體展開一年的實驗,讓不孕男性每天吃一顆高含量茄紅素補充劑,看是否能提高伴侶受孕率。
◆ 健保卡將升級 可付掛號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6811.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4.05.06
未來健保卡可望兼具電子錢包功能。健保署承保組長葉逢明昨指出,健保IC卡將升級為二代卡,除了既有就醫憑證外,還結合長照保險,及現金儲值及小額支付功能,以支付掛號費和部分負擔。
葉逢明表示,長照保險上路後,現有的健保IC卡將逐漸升級為二代健保卡,也就是將健保卡和長照卡合而為一,並加入像悠遊卡一樣的儲值功能,讓持卡者進行小額支付,例如繳掛號費或部分負擔費用,將優先列入考量。如果獲得金管會通過,也會有第三方支付的功能。
健保署昨舉辦「承保資料加值應用研討會」,針對未來健保費繳費電子化及健保卡的加值應用,邀請學者專家意見交流。
工研院顧問黎偉權說,隨著各種行動支付已成時代趨勢,加上金管會最近已研擬開放非金融機構業者為第三方支付平台,他認為未來健保卡也可具備小額支付功能,方便民眾繳納健保費。
葉逢明表示,該署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試辦補充保險費的應用軟體App,扣費義務人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上輸入資料,就會出現條碼繳款憑據,減輕民眾須上網下載相關繳費資料的麻煩。
很多與會者均建議,人手一卡的健保卡應該要有更多功能。玉山銀行電子金融部資深經理劉美玲說,未來健保卡應具電子錢包功能,讓民眾持健保卡即可直接繳醫療費,不必去提款機提領、可節省手續費。
不過,對健保卡可看病又可拿來付帳,也有人持保守看法。衛生福利部健保會委員干文男說,若健保卡擴充具有消費扣款功能,可能影響個資安全,健保卡醫療資訊可能隨著支付過程外洩。
台灣偏遠鄉鎮及離島還有很多地方沒有便利商店,健保卡未來如有電子錢包功能,與會者質疑,偏鄉的老人家仍用不上,且可能因此成為歹徒覬覦標的、遭到詐騙,行政部門要預先防範。
※ 相關報導:
* 急診室暴力去年27件 醫護皮皮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6583
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接獲通報的醫院暴力共二十七件,其中,三件依《醫療法》裁處每件三萬元,發生地點均是急診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室護理長陳燕珍苦嘆,語言暴力天天有,尤其急診容易有「老大」造訪,工作環境「皮皮剉」。
* 海拔2000公尺翠華村 醫療中心啟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6442
仁愛鄉醫療資源缺乏,海拔超過二千公尺、交通不便的翠華村,長期是鄉內的「無醫村」,衛生福利部今年委託埔里基督教醫院成立翠華醫療中心,六日正式運作,從此向「無醫村」說再見!
人染H5N6致死 大陸傳全球首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59320.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05.07
中國大陸傳出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6禽流感致死病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台灣已禁止市場活禽宰殺,但對岸尚未推行相關政策,未來不排除繼續爆發其他類型的禽流感疫情。
這名病例為住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四十九歲男性,生前曾接觸病死家禽,臨床診斷為急性重症肺炎,搶救後仍死亡,目前與他所有的密切接觸者均未出現症狀。
大陸三日已於該市一家養殖戶中,檢出一隻雞隻身上帶有H5N6禽流感病毒,並已將一千三百多隻禽類全數撲殺。
羅一鈞表示,台灣曾於二○○四年在台北關渡濕地候鳥的排遺中,檢出H5N6病毒;家禽及寵物鳥則未曾檢出,該病毒目前尚無人傳人風險。
他指出,一九八四年至去年間,H5N6低病原性禽流感,也曾於德國、瑞典、及美國加州、馬里蘭州、紐澤西州等地的禽類及環境樣本中被檢出,但未曾發現人類感染確定病例;大陸這名男子則為人類感染且死亡的首例。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所有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毒性更強;而大陸幅員遼闊,病毒傳播有可能加速基因突變,演變成禽傳人甚至人傳人。
台灣的環境相對單純,但家禽養殖的管理,需特別加強監測,才能避免禽流感大流行。
羅一鈞指出,通常禽流感病毒,會存在於染病禽鳥的呼吸道飛沫及排泄物中,大陸此病例顯示禽流感對人的威脅仍存在,須做好人禽接觸管理。
疾管署再提醒國人,前往大陸應避免進入活禽市場、鳥街、鳥市,及接觸禽鳥屍體。
※ 相關報導:
* H7N9致命性 陸發現關連性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5070268-1.aspx
國大陸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存在人體血漿中的一種蛋白「血管緊張素Ⅱ」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呈正相關,「血管緊張素Ⅱ」指標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新華社今天報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科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這項研究成果,並在6日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這也是科學家第1次發現單個蛋白與H7N9禽流感疾病之間的相關性。
* 腸病毒升溫 全台158班停課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6678
國內腸病毒正值流行高峰,國際間又有小兒麻痺疫情升溫、致死率超過三成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CoV)病例也快速增加,台灣需防範各種傳染病疫情夾攻。
疾管署昨日公布統計,國內腸病毒疫情在前兩週進入高峰期,門、急診人次皆呈直線上升趨勢,上週單週門診已衝到一萬零七百多人次,急診就醫人次更較前週增加四成,達到七百五十多人次,全台已有一百五十八個班級因此停課。
◆ 茶包泡茶 易釋出化學物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2402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2014/05/07
茶包讓泡茶變得簡單方便,然而研究人員提醒,無論紙質或塑料材質的茶包都有化學物質,在高溫沖泡下,難免有化學物質釋出;而部分茶葉、花草也常見農藥殘留。
美國營養學會會員喬瑟夫·墨可拉表示,紙質茶包往往經過「環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的處理,避免紙質接觸熱水後快速破裂,但此成分在高溫熱水下仍會部分釋出,在動物試驗上可誘發癌症。嚴格來說,無論紙質,還是塑料成分的茶包材質都含有化學成分,接觸高溫熱水常會加快有害物質溶出。
此外,不少花草、茶葉檢出殘留農藥,雖然部分檢出量尚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限量範圍內。大部分農藥為水溶性,易受高溫破壞。專家建議沖泡茶飲時除使用八十℃以上水溫外,可將第一泡茶水倒掉,減少攝取殘留農藥。
有些農藥具神經毒性,動物實驗顯示長期攝取可能致癌,人體上雖尚無確切致癌報告,但可能刺激甲狀腺,並造成肝腎代謝負擔。
專家建議民眾選擇通過農藥與重金屬檢測的茶葉,營養學者指出,茶葉中的兒茶素與其它多元成分的抗氧化功能強,可對抗自由基傷害,對多數民眾來說,適度喝茶有益健康。
※ 相關報導:
* 酒精助眠效短 代謝反彈更睡不著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2404
許多歡慶的場合都少不瞭解酒精飲品助興,讓人感覺相當愉悅,但一不小心很可能造成意外,奪走寶貴的生命;不僅如此,長期酗酒也會引起多種身體疾病,如酒精性肝炎、消化道發炎、肝硬化等,所以一定要保持適量飲酒,千萬不可過量,若身體有異常狀況,必須康復後才能飲用。
精神科患者常面臨酒精攝取過量的問題,造成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北市聯醫精神科醫師蔡孟釗指出,無法控制飲酒本來就會造成熱量過剩等困擾,長久下來難免出現代謝症候群。
◆ 鄭丞傑:醫護過剩 國際醫院留人才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59256.shtml
【聯合報╱鄭丞傑/高雄醫學大學教授兼國際長(台北市)】2014.05.07
四十年前我考大學時,台灣除參加軍校聯招的國防醫學院之外,只有五所醫學院,連陽明大學都還沒誕生,當時台灣每個醫師照顧近兩千人口,大家也不覺得人力極度短缺,後來因為要終止退役軍醫直接轉任醫師,逐漸廣設醫學系,如今包括專收外籍生的義大在內的話,台灣已有十三個醫學系,每年培養出一千三百多位醫界新血出來。
二○○一年台灣每一位醫師照顧七三三人,二○一二年變成一位醫師只照顧五七○人,每萬人口醫師人數目前已達十七點六名,超過新加坡的每萬人口十六名醫師。牙醫師在二○○一年,每萬人口有三點九名,二○一二年是五點三名,中醫師也從一點七名增加到二點四名。而台灣地區的總人口數近一、二十年來不但沒有明顯增加,而且常住人口事實上是在減少中,因為移民到海外及常住大陸的人口多少增加了些。
至於護理人力,如眾所周知,目前仍有十萬人轉行去賣保險、化妝品、直銷品、藥品,或做家管。因此儘管各大中小型醫院護理人力短缺,但事實上台灣的整體護理人力並不缺乏,而是工作條件不足以吸引他們留任。
綜上所述,台灣的醫療人力其實是過剩的。所謂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其實也是因為工作條件無法吸引年輕的醫學系畢業生進入這些高風險低收益的科別,並非真的醫師人力不足。而中壯年醫師有四分之一全職或部分工時在做醫美,也造成醫師人力不足的假象。
國發會和衛福部最近力推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設置國際健康產業園區,引起部分人士擔心醫療人力更加不足,影響民眾的健保就醫權,正是由於對實況的不夠了解。事實上規畫中的產業園區內雖有國際醫療醫院,但每院只有二百床,估計只需要幾位退休的專任醫師和一百位兼任醫師,占台灣四萬二千位醫師中的○‧二四%而已,就算真的有市場需求,幾年之後,變成五個園區,五百位兼任醫師,也不過占一‧二%而已。難道在翡翠水庫中提走一桶水水庫的水位會明顯下降嗎?
更何況,這種小型的國際醫院,醫師大部分會是各大中型醫院的醫師兼任的,尤其設立之初,市場規模太小,專任醫師很容易喝西北風的。今年五月底開始試營運的上海浦東國際醫療健康城,也是和上海同濟大學體系的八家醫學中心合作,提供一百位醫師兼任駐診。
有人又擔心,名醫都到國際醫療醫院去兼差,民眾看健保的權益是否會受損?事實上,目前各大醫院的資深醫師,很多已長期在收費較高的私立醫院,尤其是貴族醫院兼診,大家有感覺看診權益受損嗎?衛福部對於醫師的兼診一直有時數上限,各大醫院本身設限更嚴。
有人認為設立國際醫院會造成人才流失,其實恰恰相反,不設立才真的會加速人才流失,因為目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都積極規劃成立國際健康城,既吸引各國觀光醫療客人,新加坡和大陸更加挖腳台灣的名醫。國內設立國際醫院,引進歐美著名品牌,反而是留住醫學人才的良方之一。
※ 相關報導:
* 白衣天使 小發明造福病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7000522-260107
「病人好,我們就好。」亞東醫院腸胃科護理長程音(見圖,郭逸攝)投入護理工作已33年,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深刻體會「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意義;近2年,她除堅守第一線護理工作,更陸續發明2項醫療專利,造福病患。
....程音說,中風病人需依賴尿管輸送尿液,但舊有綑綁式的尿袋阻礙移動,病患更可能於翻身過程中,不慎擠壓管線,致尿液堵塞;她遂與同事絞盡腦汁,完成擁有360度旋轉掛勾的「山型固定架」,病患可隨處吊掛尿袋,暢通排尿管,並於前年取得首項專利。
今年有位病患因壓住深入腸胃的引流管,致膿液無法排出,差點丟了性命,她發現,固定管線的透氣膠布,因井字形貼法時常剝落;她便參考許多物理原理,改良貼法為叉字形,增加固定效果,也提升病人舒適感,取名「固定醫療管路之膠片結構」,今年4月再獲專利肯定。
直腸癌當痔瘡 婚前才發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280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5.08
訂婚前一天發現罹患直腸癌,且腫瘤竟超過10公分大。一名年輕女子長期肚痛與血便,誤以為是痔瘡,直到婚前健康檢查,才知道腫瘤已侵犯到陰道,幸好經過化療、藥物治療,腫瘤縮小,幸運保住肛門及陰道,今年4月順利步入禮堂。
29歲的陳小姐,長期肚子痛及血便,因工作忙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婚禮前症狀越來越嚴重,才不安的去做健康檢查,結果竟是直腸癌第三期。由於腫瘤距肛門僅三公分,不僅造成腸道阻塞、更侵犯到陰道,只好暫時取消訂婚。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秘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長王照元說,還好經過11次化療及藥物治療,先將陳小姐的腫瘤從10公分縮小到可以手術切除的大小,避免傷及子宮及肛門,讓她保有日後的一線「生」機。走出腸癌陰影,未婚夫也不離不棄,今年4月陳小姐帶著喜餅送給醫護人員。
王照元說,大腸直腸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但統計發現,10%的腸癌患者放棄正規治療,很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期。
目前腸癌走向個人化治療,還可先以患者的癌細胞,測試對多種藥物的反應,選對最適合病患的藥物,不必等到治療無效才換藥,可提高治療效果。王照元也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積極治療。
◆ 悲傷母親節!羊膜穿刺感染 母胎雙亡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6998
自由 2014-05-08
〔記者翁聿煌、蔡淑媛/綜合報導〕傷心母親節!懷孕四個多月的陳姓婦人,三月初到台中美村婦產科做羊膜穿刺後兩天,因高燒送醫急救,不但胎兒因此流產,孕婦後來也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喪命!
醫師自責「不幫她做就好了」
婦人的媽媽黃美鴻質疑是羊膜穿刺過程出問題,施行手術的美村婦產科李建忠醫生亦說,他很自責,「連我都怪我自己,不幫她做就好了!」他懷疑穿刺傷口可能因羊水滲出感染,另外子宮、陰道也可能感染。
黃美鴻說,女兒陳佩君今年卅四歲,高雄師大畢業後,與先生定居台中市教書,去年底女兒懷孕,今年三月七日,女兒到美村診所進行羊膜穿刺手術,事後還很開心告訴她是個健康的男寶寶,沒想到產檢後陳佩君開始感到不適及發燒,九日家人將她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救,腹中孩子沒了心跳,只得做引產,媽媽也因為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於廿日過世。
懷胎四月 手術兩天後發燒急診
黃美鴻痛不欲生,原本是期待家中新生命到來,卻演變成母子雙亡的悲劇,黃美鴻不能接受愛女與胎兒死得不明不白,質疑美村婦產科醫師李建忠的手術導致感染。
李建忠表示,羊膜穿刺檢查有○.一%到○.三%會因感染問題造成早期破水、流產或胎死腹中等問題,感染敗血症的機率微乎其微,做了二十多年的羊膜穿刺術,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但是陳婦還是因敗血症過世,讓他很自責。
事後李建忠一度因為壓力過大,不願意再經手羊膜穿刺檢查,但以教書為業的陳婦丈夫卻反過來開導他,強調老師和醫師都是服務人群,要他繼續做下去,才克服心理障礙。
排除器械不潔 感染原因待查
李建忠初步排除係因器械不潔導致陳婦感染,因為抽出的羊水未遭感染,也順利檢驗出結果,可能是穿刺傷口羊水滲出感染,另外子宮、陰道也可能受到感染,但確切的感染原因至今無法確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秘方信元表示,陳婦到院時已經敗血性休克,狀況危急,除了引產,也送進加護病房急救,使用最後一線的抗生素並進行洗腎等治療,醫院也做細菌培養,發現是大腸桿菌感染,抗生素也出現療效,但是感染惡化太迅速,仍因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死亡,至於確切感染原因,院方無法推測。
※ 相關報導:
* 醫病勾串…提行李看病 假住院詐保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661920.shtml
檢警去年底接獲檢舉,台中市有「職業病患」透過仲介找上醫師合作,職業病人取得住院證明,向保險公司詐領保險,醫師除向病患收紅包,同時向醫院詐取績效獎金兩頭賺。
◆ 美國研究-年紀愈大 愈不會被傳染打呵欠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08001995.html
廖糸秀玉/綜合報導 2014-05-08 中國時報
打呵欠會傳染,但並非人人如此。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隨著年紀愈大,愈不會隨著別人一起打呵欠。另外,由於自閉症者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等較不受別人打呵欠的影響,科學家正研究這是否與基因有關,希望為這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人類基因差異研究中心主導此研究。研究團隊找來328名健康受試者,要求他們完成認知測驗、人口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題目包括同理心量表、精力程度、愛睏程度。
接著,研究人員再要求受試者觀看長度3分鐘的一段影片,播放內容是打呵欠的人們。研究結果發現,約68%的受試者(222人)至少打了一次哈欠。其中,82%低於25歲的受試者打了呵欠,25至49歲的人有6成打呵欠,超過50歲的受試者僅有41%打呵欠。
然而研究主持人杜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希露里女士指出,年齡因素也僅能解釋8%的傳染性呵欠反應。
先前研究認為,傳染性呵欠與「同理心」有關,而罹患自閉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病患因為缺乏同理心,故較不會受影響而打呵欠。研究人員目前正研究,傳染性呵欠是否與基因有關,希望未來可為這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曙光。
此研究刊登於最新一期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PLoS One)。
※ 相關報導:
* 護理人員值夜班 好膽固醇比較低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08001993.html
護理師輪三班、值夜班是家常便飯,但國內一項研究指出,必須輪班或值夜班,比起固定值日班的護理師,體內好膽固醇濃度顯著較低,長久恐導致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增加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輪班制在醫療環境中無可避免,蔡淑美建議,醫院的輪班制應盡量固定班別、減少換班頻率、並給護理師充分的時間休息。不過,該研究樣本數少,目前只能算初步結果,必須靠更大規模的研究來驗證。
◆ 夜間運動太興奮 當心失眠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2615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2014/05/08
越來越多人喜愛運動流汗的感覺,不但能排除工作壓力,也能幫助身體健康,但由於平時上班忙碌,白天根本抽不出時間,只能下班回家再做安排,所以夜晚運動人口越來越多,因此問題開始顯現,運動是白天效果比較好,還是晚上比較好,開始出現許多不同聲音,分別論證那個時段運動效果好。
生活習慣影響運動時間
據Sport Mitra Kemayoran醫院研究,每一個人的生理時鐘都不一樣,有些人在太陽下運動產生的效果好,另外當然也有夜晚運動較佳的人,重點是運動時間要固定,大部分的工作者,白天必須一直坐在辦公室,很難抽出時間運動,下班回家能夠運動鍛鍊身體就是非常好的想法,能促進身體健康。
利用無氧運動放鬆
但是在工作繁忙的時候,也可利用短暫時間,做一些無氧運動放鬆一下自己,不需要用到啞鈴,仰臥起作或伏地挺身都是很好的選擇,能夠改變辦公桌前固定姿勢外,還能夠鍛鍊肌肉,當身體肌肉量增加,可以幫助基礎代謝率提升。做有氧運動時氧氣利用率也會上升,對於減重有非常好的效果。
白天晚上都必須做好暖身
基本上晚上運動,肌肉都已經準備充分,可以面對高度衝擊,這是許多晚間運動支持者意見,事實上研究發現,清晨與晚上運動對於肌肉而言,並沒有顯著性差異,只要做好暖身動作,正確穿著衣物,就能夠降低運動傷害發生機率,但是太晚運動可能讓大腦過度興奮,可能造成失眠,必須要非常小心。
睡前運動可能導致失眠
大致上而言,適當運動能幫助肌肉放鬆,更容易進入睡眠,也不容易淺眠,但運動時會讓大腦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心跳與呼吸速率,等運動結束後,才會慢慢回到正常,躺在床上交感神經還處於活躍,大腦就很難進入睡眠狀態,有可能造成失眠,嚴格來說,睡前二小時就不應該運動,避免失眠發生。
國內專家意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康宏銘表示,植物接受陽光後,會開啟光合作用,然而晚間則是呼吸作用,所以白天空氣中氧氣比較充足,加上懸浮微粒經過一晚沈澱,因此清晨是最好的運動時間;另外,運動時會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精神興奮,因此部分民眾在夜間運動可能引起失眠困擾。
◆ 子宮頸癌疫苗 產後施打最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4082.shtml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店報導】2014.05.09
子宮頸癌好發於45到55歲,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婦女的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不到30%,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做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台北慈濟醫院婦女保健中心和婦產科周一到周六也有快速的抹片門診,30歲以上免掛號費。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婦女一生中如果從不做抹片檢查,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約是3%,如果每年做抹片,罹癌機率就可以降至0.1%。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怡伶說,在臨床上也曾發現,有婦女每年作抹片檢查都正常,卻因陰道不正常出血,才檢查出罹患「子宮頸腺癌」。
她解釋,子宮頸癌分為鱗狀上皮癌和子宮頸腺癌,前者位置在子宮頸外口,比較容易透過抹片檢查出來;但子宮頸腺癌的病變位置在子宮頸較深處,抹片檢查不易,因此建議要搭配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才能達好良好的防護效果。另建議30歲以上,最好半年就做一次抹片檢查。
子宮頸疫苗要施打三劑,第一、二劑間隔一個月,第三劑則是半年後,女性常忘打第三劑。陳怡伶說,沒打第三劑,保護力較差。
她建議,產後是施打好時機,婦女可在出院前打第一劑,產後一個月回診打第二劑,半年後打第三劑兼作抹片檢查。打子宮頸癌疫苗不會影響哺乳,幾乎沒有副作用。
陳怡伶說,門診時常見媽媽帶年輕女兒來打子宮頸癌疫苗,其實媽媽也該施打。因為有過性行為後施打,仍可預防病毒。子宮頸癌疫苗發明10年,目前證實保護力可達10年。
※ 相關報導:
* 兩段式試管嬰兒 連生兩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509000794.html
35歲陳小姐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結婚5年一直無法懷孕,遍尋偏方、求神問卜,前後接受4至5次人工授精都失敗,讓她心灰意冷,以為這輩子沒「子」望,後轉赴新光醫院採二段式試管嬰兒療法,竟成功懷孕,還連生兩子
* 乳房攝影檢查 要固定同家醫院?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63810.shtml
Q:許多醫院都提供乳房攝影檢查,我需要固定在同一家醫院受檢嗎?
A:乳房攝影是最被廣泛使用來偵測乳癌的檢查,也是唯一經實證醫學證實,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的檢查。
不過,雖然乳房攝影可以偵測到零期或早期乳癌,但其準確度受到多重因素相互影響,包括攝影儀器是否先進、低輻射量、專業的放射師、拍攝的影像品質、乳房攝影專用的顯示器,判讀醫師的學識與經驗、搭配電腦輔助診斷系統等,並且還需有安靜、不受打擾、可調整光線亮度的工作環境。
就受檢者個人立場,如果選擇的醫院,具備以上條件,再加上就醫便利、服務親善,大可不必更換醫院篩檢。
同一所醫院篩檢的另一項好處,是可將現在的檢查與之前一系列的舊片或影像比對。
◆ 男同志染愛滋 9成不安全性行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420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捷/基隆報導】2014.05.09
基隆市新增愛滋個案自2010年起發生率已低於全國,藉由「共用針頭」途徑傳染的案例數去年首次掛零,不過,衛生局發現,男同志間「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愛滋的個案卻增多,年齡層也下降,正全力推動校園愛滋防治工作。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國愛滋病感染者人數已達2萬7006人,其中年齡介於15歲至24歲間的感染者占27.36%,而本市愛滋病感染者計有523人,介於上述年齡的則占13.46%,感染途徑超過9成都是不安全性行為。
衛生局表示,本市2006年新增愛滋個案數121例,其中有96例為藥癮者共用針具、稀釋液而感染,衛生局因此設置22家愛滋衛教諮詢站及36處針具回收點,加強推廣針具、稀釋液不共用,並開辦「美沙冬門診」幫助藥癮者戒毒,新增個案因而逐年減少,至去年剩27例,其中已無因共用針具、稀釋液感染。
但因男同志間「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的案例卻逐年增多,這27例中就占25例,衛生局因此自去年起加強辦理校園愛滋防治工作,更積極與本市三所大專院校協調設置保險套自動販賣機。
海洋大學的自動販賣機已於去年設置完成,衛生局將於本月5日結合崇右技術學院校慶活動舉辦愛滋防治路跑活動,為本市第二台自動販賣機進行揭牌儀式。
◆ 增聘藥師?「醫院根本沒意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519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5.09
據統計,國內領有藥師證照者約四萬多人,實際從事執業、調劑處方者,僅2萬5000多人,中華民國藥師工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藥師如同配藥機器人,某些大型醫院藥師常需幾秒鐘內需服務一名病患,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藥師紛紛求去。
新加坡醫院最近透過人力仲介至台灣高薪挖角年輕一代優秀藥師,當地平均月薪15萬元,比台灣平均5萬元足足多出三倍,已有不少具有一定語文能力的年輕藥師,遠赴新加坡。
中華民國藥師工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曾中龍表示,美國大型醫院藥師每天調劑處方上限為30張,比我國合理調劑量70張還少了一半以上,但年薪卻是10萬美元起跳,國內就有不少藥學系學生苦讀英文,立志至美國、澳洲、新加坡執業。
到底國內藥師荒有多嚴重?新光醫院藥劑室主任王春玉指出,幾乎每家醫院一整年都急於徵藥師,又以北部更嚴重。北部大型醫院平均每兩年就有一半藥師離職,醫學中心只能不斷地訓練新進藥師。
至於合理調劑量新制上路後,各醫院是否計畫增聘藥師?曾中龍說,上午全聯會開會,許多醫院藥師反應院方只關心如何修改電腦軟體,才不會被健保署扣到點數,根本沒有意願增聘藥師。
曾中龍分析,即使新制上路,也不可能改善國內存在已久的醫院血汗藥師現況,醫院連目前人力缺口都不想補齊,更何況是增聘藥師。另外,薪水偏低,年輕一代語文能力好的藥師紛紛出走,長期下來,國人用藥安全勢必受到影響。
※ 相關報導:
* 避免抓錯藥 血汗藥師調劑量設上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5193.shtml
為確保民眾就醫用藥安全,健保署從5月1日起實施藥師合理調劑量新制,醫學中心門急診一位藥師合理調劑量為70張、區域醫院為80張、地區醫院100張,超出部分藥事服務費將減半給付,希望藉此減輕藥師工作量,減少調劑錯誤比率。
媽咪,偷個空…去運動吧!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66005.shtml
【聯合報╱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2014.05.10
經常接觸許多腰痠背痛的上班族,而電腦成為工作最佳夥伴後,頸肩痠痛比率也節節升高。
女性由於荷爾蒙差異及撫養孩子的辛勞,較男性容易產生骨骼肌肉系統症狀。母親節到了,送個媽媽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媽媽有時間去運動。
研究指出,女性所從事的工作內容重複性較高,女性在頸部及上肢的骨骼肌肉系統,症狀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
根據我於2012年的研究也發現,女性電腦族要花較大的力量打字。綜合以上各種危險因子,無怪乎女性容易產生骨骼肌肉系統症狀。
此外,相較於男性,女性比較沒有時間休閒或運動。
這個情況可以我自身的例子說明,每天送完先生、小孩出門,就要趕著上課。下午接完小孩,還要趕回家煮飯,飯後收拾完餐具,盯功課、盯練琴,往往都是媽媽的責任。
我詢問過許多職業婦女,有無運動習慣。她們往往回答,沒有時間運動。
前陣子和女兒一起閱讀一本童書,小熊希望熊媽媽能陪她玩,或陪她念書,媽媽的回答都是:沒有「空」。這個回答使小熊到處問人,那裡可以買到「空」這種禮物。最後,貓頭鷹爺爺告訴小熊,只要多幫忙家事,自己整理房間,媽媽就會有空陪小熊了。
我以這個故事誘導女兒,她便比較願意幫忙做家事了。
「空」,除了家人貼心給予,也要自己尋找。像前幾天下班後,我利用時間在女兒學校操場跑了幾圈(小學生的操場只有200公尺,跑起來比較有成就感),跑完雖然全身出汗,但通體舒暢,也達成我有氧運動的功課。
一個家庭有個健康的媽媽,家人才會幸福。所以,母親節除了陪媽媽吃美食,平時也要多給媽媽休閒時間,讓她運動的習慣能夠堅持下去,才是母親節的最佳禮物。
◆ 高鈣、高纖、黃豆製品…減輕更年期困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66010.shtml
【聯合報╱鄭欣宜/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2014.05.10
女性45至50歲左右,開始面臨更年期症狀及併發症,如何健康度過更年期?其實可以從飲食做調整與選擇。
1.維持理想體重:年紀愈大代謝愈慢,活動量下降,易造成體重增加、體脂肪堆積及慢性病,建議三餐均衡飲食,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維持基本活動量及理想體重。適當日曬也可以增加維生素D吸收,幫助鈣質儲存。
2.高鈣食物保骨質:銀髮族常見併發症有焦慮、骨質疏鬆等,皆與鈣質不足有相關,鈣離子能安定神經、舒緩緊張的情緒及預防骨質疏鬆,建議老年人每天可攝取1至2杯低脂奶,多攝取黃豆製品、芝麻、海帶、小魚乾等高鈣食物,增加鈣質攝取。
3.高纖食物保健康:成人建議每日攝取25至35克的膳食纖維,可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建議可多選擇高纖維的蔬果、全穀類,每天至少三份蔬菜、兩份水果。攝取大量高纖維食物的同時,忘了注意水分補充,每天1500至2000C.C.的水分攝取才足夠。
4.大豆製品雌激素:黃豆製品中的大豆異黃酮,結構與雌激素(Estrogen)相似,有植物雌激素之稱。黃豆製品更是植物性優質蛋白質,若與肉類相比,可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更年期婦女多攝取豆腐、豆乾、豆包、豆漿等天然製品。
5.適當堅果及果乾:建議每天攝取一小把的非油炸堅果類,其富含ω-3脂肪酸可降低發炎反應、舒緩情緒。堅果種類盡量多樣化,如杏仁果、腰果、核桃、南瓜子、夏威夷豆等。每天2至3匙葡萄乾、蔓越莓乾等,葡萄乾鐵質含量高,蔓越莓乾能減緩泌尿道感染。
※ 相關報導:
* 友善醫院讓媽媽幸福生產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510000880.html
母親節前夕,婦女團體呼籲讓媽媽幸福生產,呼籲政府重視「生產計畫書」。懷胎5月的孕婦黃婉婷說,生產經常被剪會陰、灌腸等,希望可以找到親善醫院,願意按照她的生產計畫書為寶寶接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衛福部回應,可望在今年底公布使用計畫書的友善醫院。
* 活得太「阿信」 婦癌年年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7126.shtml
台灣女性太「阿信」,職業婦女白天上班忙,晚上回家處理家務還要「上另一個班」,長期耗損疲累壓力大,沒正常飲食及固定運動,導致乳癌發生率年年增加。
根據衛福部今年4月公布201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顯示,乳癌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 (1萬56人),平均每天有28人罹患乳癌,且每十萬人口乳癌發生率高達64.28人,比十年前(2001年)的40.6人增加58%。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表示,這是婦女職場結構和生活型態改變的結果。母親節前夕,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行健走活動,呼籲婦女應定期運動、減少油脂攝取、多蔬果,並且定期篩檢。
* 肺癌標靶新藥 健保給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6850.shtml
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登資料顯示,肺癌新增個案每年超過一萬名,101年肺癌仍高居十大惡性腫瘤死亡之首。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趙祖怡表示,晚期肺癌患者平均存活期為半年至一年,所幸肺癌標靶藥物的研發,讓晚期患者有了新契機。
◆ 全國首個老人醫療示範中心 苗醫啟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6386.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4.05.10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昨天啟動全國第一個老人醫療示範中心,1年補助衛福部苗栗醫院1000萬元,老人掛號還可就診慢性病、老年病症候群,及個案管理追蹤服務。
老人醫療示範中心窗口電話(037)261920轉1403,整合門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失智等慢性疾病,還有敗血症、肺炎、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外傷骨折等急性疾病,另尿失禁、跌倒、孱弱、行動不便、步態不穩等老人病,一次掛號都可搞定。
邱文達、縣長劉政鴻、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院長施國正等人啟動老人醫療示範中心後強調,除提供「病人為中心」的「老人全人照護」,團隊還整合醫療政策,統籌骨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精神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老年醫學科等醫療照護團隊。
邱文達、施國正說,苗栗縣老年人口比率13.6%,位居全國第四名,透過整合老人醫療示範中心,一次到位的諮詢、醫治,及列管追蹤輔導等做法,老人家健康多一層保障。
※ 相關報導:
* 閱讀式微 醫憂失智風險提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6503.shtml
基金會調查視聽習慣,民眾平均每天花在閱讀時間只有廿分鐘;閱讀式微,醫師擔心,國人失智風險恐提高。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的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平均每天花費看電視、跟看電腦及行動裝置等,加起來超過四小時,閱讀時間卻僅廿分鐘;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院長歐陽文貞分析,閱讀能促進大腦思考,腦本存不夠,未來恐提高失智風險。
國內外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促進心智活動能降低失智風險。
生活保健-女性10大癌症之首 每52.3分鐘增1名乳癌病患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11000563.html
邱俐穎 2014-05-11 中國時報
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公布民國100年十大癌症排行榜,乳癌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達10056人,平均52.3分鐘就新增1名乳癌病患,高居女性10大癌症之首,醫師提醒,若發現乳房異常就應趕緊諮詢專科醫師。
林口總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指出,有乳癌家族史、曾切片發現有乳腺細胞異常增生、單側曾罹患乳癌、初經早、停經晚等都是乳癌高危險族群。但乳癌也是種文明病,常喝酒、吃高油脂食物、肥胖、熬夜、工作壓力大等因素也和乳癌有關。
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祕書長、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指出,國內乳癌年輕化主要是相對於西方國家而言,以美國為例,逾半數的乳癌病人都是發生在65歲以後。
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指出,國內每2個乳癌病人就有1位是發生在停經前,比起歐美大多是停經後才罹患乳癌有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都呈現這樣的趨勢。
依據北榮經驗,2005年前乳癌病人小於49歲者占45%,但2012年下降到28%,目前乳癌年齡有越來越朝老年偏移的趨勢,國內乳癌患者發生年齡中位數約落在53歲左右。
曾令民說,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到69歲婦女每2年免費乳房X光攝影,高危險群則降至40歲,但仍無法涵蓋所有潛在的病人,他建議從學生時代女性就應重視自我乳房健康,每月生理期後可輔助肥皂,進行乳房檢查,提早發現乳房變化。
另有早發性乳癌家族史者,曾令民建議,應提早10年進行相關篩檢,如家族中有人40歲罹患乳癌,在30歲就開始就進行乳房檢查。
此外,若家中有2位以上乳癌病人、有家人雙側或男性罹患乳癌等特殊乳癌家族史者更要提高警覺,乳房有任何異常變化就要趕緊找專科醫師就診。
※ 相關報導:
* 小心! 室內空氣汙染恐致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1000763-260307
近幾年,關於空氣汙染、霧霾、PM2.5等想必人們已不陌生。然而,你是否注意到了室內空氣汙染?在敏感呼吸系統深處,細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會刺激呼吸道、降低肺功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導致癌症、流產、胎兒畸形、白血病等。
◆ 少吃高脂肪食物 甩掉游泳圈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68419.shtml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4.05.11
不少人感嘆自己沒有人魚線,只有鮪魚肚。醫師表示,同樣身高、體重,卻可能因身體中的脂肪比率不同,讓體型胖瘦看起來差很大。若體脂率過高,雖然體重正常,仍可能導致三高疾病上身。不想當「肉鬆一族」,還是得勤快起身動一動。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民眾減重前可先看肥胖門診諮詢,瞭解自己的體脂肪比例。同樣身高、體重的人,雖然BMI算起來都一樣,但脂肪、水分、肌肉比例不同,外觀「視覺效果」看起來也會不一樣,如果脂肪多,看起來就會像「肉鬆族」、「泡芙族」。
想維持良好體態,不能只看體重變化,更應瞭解體脂肪的比重。祝年豐說,一般來說,男性的體脂率最好不要超過22%、未生育的女性不超過25%,已生育過的女性則以不超過30%為標準。要瞭解體脂率,也可以從腰圍觀察,男性腰圍不應超過90公分、女性不應超過80公分。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表示,體脂率高代表著體內肌肉跟水份的比率不足,除了身體看起來鬆垮垮、皮膚缺乏彈性,體脂率高更容易引發許多其他身體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
蕭敦仁說,減重應該要減體脂肪,但門診中有超過八成的過重或肥胖患者,使用錯誤減肥方式,例如光節食不運動,往往減掉較多的水分或肌肉,雖然短時間體重下降,但很容易復胖,也會讓體脂率越來越高。
祝年豐說,維持適當的體脂率,才能有健康的體態。雖然不少人希望「躺著就能瘦」,光吃減肥藥或想藉助手術讓自己瘦下來,但運動在瘦身過程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是小腹、大腿、臀部等局部脂肪堆積,除了少吃肥肉、甜點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一定要持之以恆運動,才能卸下游泳圈、消除大象腿。
※ 相關報導:
* 別再用塑膠製品裝熱食了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11000566.html
最近關心太陽花學運新聞,意外發現太陽花女王年僅29歲就罹患乳癌,採訪過程中也常有醫師提及臨床遇有相當年輕就罹患乳癌的個案,雖是極端的例子,卻讓有乳癌家族史的安德莉亞心生警惕。
....曾令民表示,有流行病學專家提出「胎盤效應」假說,母親在懷孕過程接觸的環境荷爾蒙經胎盤傳給胎兒,胎兒出生後又持續曝露在環境荷爾蒙裡,日積月累就易誘發出乳癌,也有學者提出相關研究佐證。
觀察國人的飲食習慣,用塑膠碗裝熱湯、塑膠袋盛裝熱食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用塑膠容器微波加熱,殊不知過程中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進而增加罹患乳癌機率,要維護自身健康,塑膠製品裝熱食最好能免則免。
* 《吃對了,你也能瘦》奇亞籽一次別吃太多 要多喝水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8091
源自拉丁美洲的奇蹟種子「奇亞籽(CHIA SEED)」近年在台灣很受歡迎,不管是超商、藥妝店、超市,甚至是電視購物頻道,都能看到奇亞籽相關商品。
「奇亞籽」除了富含w-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之外,因為纖維含量高又有吸水膨脹的特性,很多人認為,除了有益健康,應該還能夠提升飽足感,達成減重效用。
不過,若對奇亞籽的減重成效抱著高度期待,卻有可能會失望。
因為迄今不僅沒有大規模的研究顯示「奇亞籽」具有瘦身效果,相反地,2009年刊載在營養學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服用50公克、經過12週後,體重並沒有明顯改變。
◆ 〈自由廣場〉專科護理師的最後一哩路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78026
自由 2014.05.11
◎ 邱慧洳
護理人員,除了大家熟知的護理師外,尚包括專科護理師(下稱專師),衛福部於民國九十六年開辦專師甄審,台灣目前已有四千四百位護理師領有專師證書。五月十二日護師節前夕,當各界都把目光集中於監督馬總統持續跳票的「護病比一:七」政策之際,有個更急迫的議題,一直被忽略,卻值得我們關注,就是:專師的執業範圍居然法無明文規定,僅數則行政函釋說明其可協助醫師解釋病情、開立檢驗單與領藥單、書寫病程紀錄單或執行醫療輔助行為,反觀所有醫事人員(醫師、護理師、藥師、檢驗師、復健師…)的執業範圍都有法律明文規定。「專師制度」並非剛上路,已行之有年,專師的執業範圍在法律上卻空白,不可思議;縱有函釋規範上述寥寥可數的執業項目,也與實際運作脫節,因專師在臨床上執行的項目早就遠遠超過函釋所規範的項目,這些函釋,除了沒有跟上時代潮流外,還有個「效力位階極低」的缺點,用函釋來規範專師執業範圍,對專師公平嗎?
醫療行為,具醫師資格者,始能執行,專師能執行者,僅醫療輔助行為;但有些介於醫療行為與醫療輔助行為間模糊地帶之行為,除非法令清楚告訴我們,否則也很難判斷專師得否執行。很多醫院正因專師執業範圍不明確,鑽此法律漏洞,強令專師執行介於醫療行為與醫療輔助行為間模糊地帶之行為,這樣很容易踩到密醫罪的紅線。另從勞動條件的角度觀察,一個工作,連基本的執業範圍都沒有,也可能變得很血汗,因為資方醫院很容易藉此上下其手,把你的工作無限上綱。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專師執業範圍之立法」,近期終獲衛福部健康照護司與少數立委允諾協助立法,這使我們邁向「立法成功」的目標又更進一步,惟此立法草案尚未獲得立法院一讀,離成功目標,還差一哩路,當這個全民監督政府的時代來臨,懇請全民跟我們一起監督政府,協助專師走完立法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作者為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法律顧問、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理教授)
精神疾病標籤 醫護也要小心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69515.shtml
【聯合報╱黃隆正/精神科醫師(台南市)】2014.05.12
社會大眾的 偏見,是精神疾病治療中最大障礙,也是最難根治的部分。只不過這樣的偏見有時候也包括專業醫療人員。
前一陣子,聽到醫院的護理人員訴說一個故事,提及最近有憂鬱症病人向我們反映,前陣子因外傷住加護病房,於插管期間,病人意識清楚地看到醫護人員在其床旁交班,對其比出「腦筋秀逗」的手勢,該病人覺得備受歧視和傷害。
除了病人外,有時就連身在精神科工作的醫療人員也常會受到戲謔式的嘲諷,比如:「因為你們在『瘋醫院(台語)工作…」、「你們真的是精神科的…」,更有人員反映因識別證上直接寫「精神科」導致到特約商店消費,卻不好意思出示證明。
翻開歷史,我們對不了解的疾病皆有汙名化現象:如黑死病、羊癲瘋、痲瘋病等等。但隨著知識及文明的演進,這些負面字眼已逐漸被中性且正確的醫學名詞所取代。事實上,汙名化的程度跟一個國家及個人的文明程度有關。
在希臘文化中,Psyche(賽姬)的原意是「心靈」或「蝴蝶」。精神疾病只是因為生物心理社會各方面的失衡所致的腦部生病,現今也都有不錯的治療方式。而在精神科工作只是在不同醫療專業科別工作,請勿再幫我們的病人或醫療人員貼上標籤了。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讓患者的心靈像蝴蝶一樣,自在飛翔!
※ 相關報導:
* 回應「ADHD有必要全面篩檢嗎?」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78252
....為什麼許多問題會成為醫療問題,所謂醫療化(medicalization)呢?這問題的形成,絕對不是因為單方面的醫療意識形態,或是主流診斷學的概念所造成。筆者懷疑,這問題的起因之一,是來自於政府組職、福利系統,或是教育體系,無法對於某些特殊行為,提供個別化、高人力高成本的處遇,因此,借用某些可能包括特定疾病診斷治療,讓問題醫療化,也讓醫師不自覺地成為柔性或隱性社會控制的一環。這時候,質疑醫師的診斷系統與意識形態,其實也消解了部分對於政府組織、福利系統或教育體系應有的檢討。
....筆者殷切期待,對於我們下一代的政策善意,應該有更深入與豐富的思考。在質疑精神科醫師過度診斷開藥處方之外,或許更應該進一步詢問,朱市長與新北市,是否將過動症只著重在精神醫療診斷與治療一件事情上?孩童家長、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除了將某些兒童標定為過動症,需要接受專業治療之外,是否有任何方案或計畫可以進一步理解這些孩童,而避免污名化、疾病化?除了過動症藥物治療之外,學校是否提供個別化的教育協助?對於中下階層沒有資力配合非藥物治療與尋常教育方案的家庭,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協助方式?朱市長與新北市政府,或許可以引領出不一樣的道路!
* 癲癇病友種菜 被大自然療癒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69141.shtml
「與大自然相處的感覺真好!」台南癲癇之友協會為訓練病友生活獨立,去年10月在歸仁區設立「拈花惹草園藝作業所」,至今協助不少病友學會種菜、製作盆栽,也透過園藝療癒心靈。
....「病友們每天親自照顧自己種下樹苗,無意間也打開心房」,楊秀榮表示,有些病友擔心隨時會發病,所以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敢外出,但經過半年多的課程,發現病友每天與有生命力的植物相處,變得開朗許多,也願意隨社工外出參觀不同的植栽作品。
◆ 寶寶睡不足14小時 很難頭好壯壯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5/20140512000322.html
郭佳容/台北報導 2014-05-12 中國時報
國民健康局統計指出,台灣6至18個月的嬰幼兒,有7成每天睡不足14小時,影響他們腦部與神經發育;台灣幼兒晚上9時前睡覺的不到2成。
恩主公兒科主治醫師兼加護病房主任許登欽醫師指出,出生1周的新生兒每天約需16.5小時睡眠,1個月需15.5小時,3個月需15小時,6個月需14.25小時。
對照國健局調查,我國新生兒睡眠不足情形相當普遍,6個月以下新生兒有8成、6至18個月有7成,每天睡不足14小時。
許登欽說,寶寶睡眠時,腦部仍在運作,不若成人睡著時,中腦與大腦皮質之間的連結就會中斷。新生兒入睡時,中腦仍持續與大腦皮質保持連結,意識沒有中斷過,所以沉睡時大腦皮質仍然十分活躍,因此,新生兒大腦在睡眠時仍在學習。
許登欽建議,寶寶睡眠時可以給予中等強度的刺激,比如輕柔的音樂聲、錄下父親說話的聲音等單調重複的聲調,並保持微弱的燈光。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李宏昌指出,睡眠不足除了會影響腦部神經發育之外,還會影響造骨細胞生成,讓小孩子長不高,且睡覺時最好關燈,刺激褪黑激素分泌,幫助生長。
※ 相關報導:
* 北市小二生1/3近視 爸媽不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70516.shtml
北市小二學生竟有三分之一是「惡」視力。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眼科等單位,今年為上萬名小二學生篩檢,每三人就有一人近視,還有3%近視已300度以上;進一步分析用眼習慣發現,若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2小時,會增加38%的近視機率;參加放學後課業輔導,增加20%近視的機率。
北榮眼科部主治醫師許志堅表示,第一階段初步檢查發現,北市小二學童近視盛行率約為36%,但許多學童的家長檢查前不知小孩已經近視。
* 滿頭汗、脂肪多 當心缺維生素D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3308
最近是梅雨季,曬太陽時間可能稍微少一點。陽光是維生素D重要來源。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醫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教授麥可‧霍里克接受外電「赫芬頓」(Huff-ingtonPost)郵報訪問時指出,維生素D深深影響身體骨骼、皮膚與身心健康。身體中的維生素D有八、九成來自陽光,光靠飲食攝取,維生素D可能會不夠。
國外醫學研究所建議,兒童、七十歲以下成年人一天維生素D攝取量應達到六百國際單位,七十歲以上族群一天維生素D攝取量則需要達到八百國際單位。霍里克教授表示,兒童一天維生素D攝取量達一千國際單位、成年人一天維生素D攝取量達一千五百到兩千國際單位都還算安全。
◆ 雲端控管 國人看病數首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9484.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4.05.12
健保開辦後,國人看病次數年年成長,所幸去年終於首次翻轉。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全台每人門診次數,由前年最高峰的十五點一二次降到去年的十五點一次。
健保署長黃三桂表示,健保開辦迄今,一直未限制民眾就醫,難免有人因看病未發揮預期療效就重複就診;甚至有病患愛逛醫院、找名醫,以致看病次數都逐年升高。
過去健保署曾統計發現,國人全年就醫次數超過一百次者,高達三萬五千人。黃三桂說,如果這些病人看完病能藥到病除,健保樂於支出,但怕服用超過正常劑量數倍的藥品,反影響健康。
為有效運用健保資源,每季就醫超過四十次,或每年看病超過九十次的病患,就會成為健保署關心輔導的對象,例如寄發關懷函、請藥師到府關心輔導,或指定就醫地點。
不過,從今年起,病患就醫次數只要超過廿次,健保署就會給予「即時叮嚀」,提醒病患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也有部分慢性病患到不同院所就醫、重複領藥,健保署官員表示,去年七月起,該署已建置「健保雲端藥歷系統」,供各醫院醫師、藥師線上即時查詢病人用藥紀錄。
為落實這項做法,未來該署不排除擬訂不支付指標新規定,一旦醫師不檢查病患的IC卡就開藥,該筆藥費不予支付,避免重複開藥。
◆ 台大基因定序 查你的疾病風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6948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5.12
想知道自己日後可能死於哪一種疾病,已經不是神話!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致力於次世代定序研究,預估在5至10年內只需花3萬元台幣,就能完成一個人兩萬多個基因定序,查出所有致病基因,瞭解自身某些疾病的罹病風險。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近一年多來,利用次世代定序開發篩檢遺傳疾病基因,包括罕見疾病(如結節硬化症)、家族性癌症(如家族性乳癌及大腸癌)或家族性聽力缺損等,目前已提供臨床基因檢測服務。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指出,近年遺傳學領域最突破性的進展就是次世代定序,這項新技術讓人類遺傳物質序列判讀變得更簡易、快速,台大研究團隊已有不錯的成效;例如,可透過這項篩檢技術,準確發現胎兒是否帶有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基因,做為人工引產的重要參考依據。
另外,研究團隊也完成了近60名乳癌患者的次世代定序,發現約十分之一患者帶有乳癌致病基因,建議這些患者家族女性成員接受基因篩檢,確定是否也帶有致病基因。
陳沛隆預估,未來5至10年內,只要花3萬元,就能幫胎兒、新生兒完成所有基因定序,任何與家族性遺傳有關的疾病,包括乳癌、大腸癌、罕見疾病、阿茲海默症等,都可準確得知日後罹病的風險。
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執行長蘇怡寧指出,次世代定序出現後,讓全基因定序不再遙不可及,但這牽扯到倫理問題。以失智症而言,目前仍無法治癒,如被篩檢出帶有致病基因,卻沒有藥物,反而會讓當事人活在擔憂恐慌中。
蘇怡寧強調,即使帶有某些致病基因,也不見得會發病,只能說增加致病風險。以高血壓來說,除了要有致病基因,還需與其他基因交互作用,加上環境因素,才可能導致高血壓。
3C當保母危害/北市調查 小二近視1400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71802.shtml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4.05.13
台北市國小二年級學童每三人就有一人近視,還有高度近視到一千四百度,書本須拿在七公分內、相當於一根食指長的距離,才看得到;遠遠看起來,像在「聞」書,不是看書。
這是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針對一萬兩千多位北市小二學童普查:有百分之卅六孩子近視,但是,逾半數家長卻不知情。
北榮眼科醫師許志堅表示,孩子剛出生時,眼球發育還不完全,大多是遠視;但隨著成長過程,眼球前後軸逐漸變長,太早近視,眼睛發育不穩定,恐致近視度數急速飆升。
許志堅說,小一至小四學童近視,每年平均增加一百到一百廿五度;小四以上為每年七十五到一百度。
北榮青光眼科主任劉瑞玲表示,太早近視除會增加日後高度近視風險,甚至併發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失明機率也大增,「延後近視年齡非常重要。」
另外,不少家長把3C產品當作孩子哭鬧的「保母」。許志堅說,約百分之六每天使用3C產品逾兩小時,這些孩子發生近視機率將增加百分之卅八,比起近距離用眼習慣不佳的危害更高,如看東西小於卅公分會增加百分之十七的近視風險,或用眼卅分鐘沒休息十分鐘者,近視風險會提高一成九,由此可見3C對視力的影響驚人。
※ 相關報導:
* 3C當保母危害/勿逾2小時 曬太陽防近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71805.shtml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醫師許志堅表示,父母若有一方近視,小孩近視風險會增加百分之六十六;若雙親都是四眼田雞,孩子近視風險會提高百分之一百八十二。
....許志堅說,只要近距離用眼時間能中斷,例如下課後到戶外走走或接觸陽光等,都可降低近視機會;動物實驗也證實,曬太陽能刺激眼睛細胞分泌多巴胺,可抑制近視發生。
◆ 七種氣候 影響身體健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3513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4/05/13
氣候影響身體健康,在陰雨、陽光充足、炎熱,或寒冷,多風環境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好發,「關節猶如氣象台」之說在科學上也有幾分道理。
陰雨
肥胖、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舊傷疼痛、早產、關節痛是長時間陰雨時好發的問題。
英國亞伯丁大學研究團隊指出,長時間的陰雨天氣使人缺乏維生素D,影響瘦體素功能,增加肥胖風險。肥胖的人產生的維生素D比體重正常者平均少十分之一。
此外,動物身上的髒污、泥漿含有致病型大腸桿菌,陰雨潮濕導致農夫或畜牧產業工作人員靴子、手套沾滿泥漿,很容易到處沾染,如果工作人員沒有注意清潔、洗手,細菌很容易散播。
舊傷多半形成疤痕組織,缺乏彈性,一旦氣壓降低或產生變化,組織擴張或收縮便產生拉扯,造成疼痛。陰雨天氣使人血壓升高,如果孕婦血壓異常無法控制,早產風險增加。
學者推測陰雨時關節痛的原因,在於關節內有壓力受體,當大氣壓力改變,天氣即將變化時,關節液出現波動,如果關節健康不佳,易誘發疼痛,所以年長者常自嘲關節如同人體氣象台。
炎熱
英國精神醫學研究所指出,炎熱明顯增加自殺率。研究人員分析英國五萬名自殺個案,發現氣溫升高時,自殺率增加。
寒冷
好發的疾病有顏面神經麻痺、心臟病、中風、流感與感冒。
雷雨
出現雷雨,代表氣壓與天晴時不同,氣壓變化頭痛很容易發生。大雷雨時,花粉更容易被吸入肺部,過敏的人誘發氣喘的機率較大。
潮濕
耳部感染、痛風較好發。氣候潮濕,耳道通常也較潮濕,細菌較容易繁殖。
多風
長時間處在風勢較大的環境,身體會感受外在環境不安全,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身心壓力與焦慮增加。風勢強也會影響腦下視丘,影響血管功能,明顯增加偏頭痛機率。
陽光
過度曝曬增加皮膚癌風險,但陽光也非絕無好處。挪威癌症研究所一項調查發現在夏天、秋天診斷出部分癌症者,三年內死亡的機率比被在冬天診斷發現者低五成。原因似乎不明,但有學者推測夏季陽光刺激人體製造更多維生素D,有助抑制腫瘤生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師陳彥蓉指出,很少出門或長時間曬不到太陽,飲食又不均衡,可能缺乏維生素D,可在醫師評估下適度補充。
※ 相關報導:
* 嗜吃垃圾食物 男童蕁麻疹難痊癒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13000655.html
台南市1名7歲小男童平常喜歡吃炸薯條、雞排、巧克力搭配冰可樂,加上寒假又晚睡,竟然導致蕁麻疹上身,發作時間超過6周,從急性變慢性,連換3家皮膚科診所都無效,最後經針灸、中藥調理才痊癒。
* 老翁不明發燒 動脈瓣長細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8650
一名老先生近日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求診,患者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發燒,以為自己是感冒,但醫療部主任林明鋒醫師聽診檢查發現有收縮性心雜音,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和血液細菌培養,竟查出動脈瓣有細菌滋生,緊急施以抗生素治療,才沒讓病情惡化。
林明鋒說,感染性心內膜炎可說是「老人家的隱形殺手」,過去就曾有老年患者病例是發燒、咳嗽,結果被認為是肺炎,但住院期間反覆發燒,後來一樣是心臟聽診發現了收縮性心雜音,且經血液細菌培養證實,其實是感染腸球菌,但因為抗生素投藥太慢,治療期間出現吸入性肺炎,進展為敗血性休克,最終宣告不治。
....林明鋒指出,感染性心內膜炎一般是因細菌在心臟瓣膜造成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草綠色鏈球菌等,感染後約8成的病人會出現發燒,近一半的病人有心雜音,感染性心內膜炎可怕的地方在於併發症,包括腦中風、心臟衰竭、敗血症、腦膜炎、肺栓塞、週邊動脈阻塞、腎臟衰竭及菌性動脈瘤。
◆ 早期大腸癌 為何難以發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71270.shtml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施靜茹】2014.05.13
Q、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真讓人聽了害怕。也聽到周遭一些親朋好友罹患大腸癌,但事先都沒有症狀,為什麼大腸癌不容易有症狀?
A、大腸癌症狀之一,可能有貧血,原因是腸道慢性出血,當糞便通過大腸腫瘤,兩者磨擦,便可能造成慢性出血。
資深醫師看到年長男性貧血,常會聯想到是否有胃腸道癌症;但女性因為月經周期等因素,不見得適用這個臨床判斷。
因此,如果無緣無故貧血,要先排除腸胃道慢性出血或糞便中有潛血反應,若又沒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就可能要注意大腸健康了。
不過,大腸管腔直徑最大可達5、6公分,如果長出來的腫瘤不大,糞便還能通過,也不見得會有慢性出血,這是大腸癌早期不容易被發現的原因。
另外,糞便潛血反應,不代表一定罹患大腸癌。過去統計,接受糞便潛血反應篩檢的人,約7%到8%會驗出糞便裡有血,即陽性反應,而陽性反應者,只有千分之三後來確診為大腸癌。
腹瀉也是大腸癌診斷參考症狀之一,急性腹瀉不會連續拉好幾周,如果有數周甚至數月的慢性腹瀉,較有可能懷疑是大腸腫瘤。
有的大腸癌患者感覺腹痛,但這通常要等腫瘤長太大,糞便無法通過,亦即腸道阻塞,病人才會覺得脹痛或劇烈絞痛。早期大腸癌不見得會腹痛。
腫瘤若長在直腸,較易出現裡急後重症狀;另外,大腸腫瘤會分泌黏液,病人若排便發現黏液,也令人懷疑有大腸癌。
現在大腸鏡檢查方便,有家族史或50歲以上者,不妨直接做大腸鏡,伸入腸道即可一探究竟。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直腸肛門科主任陳進勛
※ 相關報導:
* 免費癌症篩檢 上萬女性沒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3000505-260107
依據101年資料顯示,台北市癌症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平均每1小時46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較100年加速5分鐘。台北市衛生局特別提醒今年已達30歲、45歲及50歲,符合免費篩檢資格的女性朋友,儘速接受篩檢。
老師患肺結核 28幼童尚無發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681445.shtml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王敏旭/新竹報導】2014.05.17
新竹市某幼稚園一名老師,今年一月因咳嗽身體不適,診斷後,赫然發現是罹患肺結核,因該老師曾接觸過28位幼童,引發家長們緊張。新竹市衛生局代理局長吳青雲昨晚澄清,第一時間已提供藥物給幼童進行預防性投藥,目前沒有學生老師發病。
吳青雲說,該老師罹患肺結核後已離職,衛生局為防止疫情擴大,已派員到學校預防性投藥,投藥期將維持半年以上。幼稚園說明,知悉後立即會同市衛生局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目前已做了兩次結核菌素皮膚測試,和進行相關醫療諮詢及醫治,為了減輕家長的疑慮,23日將進行第二次「肺結核防治宣導說明會」。
吳青雲強調,人體本就可能存有微量結核桿菌,但不會發病,家長們無需恐慌,若需要醫療諮詢及協助,可主動洽詢學校衛生單位,了解正確疾病資訊。
◆ 研究:年輕女打鼾 中風率高5倍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517002917.html
中央社 2014.05.17
國內研究分析13年健保資料庫首次發現,20-35歲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女性發生中風率是同齡女性4.9倍,此外風險也比年長者高。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志誠今天發表「呼吸中止症的中風風險」研究報告。這項研究運用健保資料庫內容,分析1997年-2010年被診斷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2萬9961人,對照組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11萬9844人。
台灣醫界曾推估,平均每100人就有4人有睡眠呼吸中止問題。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Syndrome, SAS)與憂鬱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症有關。
張志誠表示,這次研究是透過大型的資料庫系統,有別於過去的研究,探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與未來中風率是否存在性別及年齡差異,過去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老年人中風率高有關,不過研究發現年輕人風險率偏高。
張志誠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風率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37%,控制性別及合併症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風率還有19%。
他說,最重要發現是,研究看到年輕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女性(20-35歲)中風機率比同年齡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女性高出4.9倍風險,此外,也比其他年齡層女性及男性的風險高出許多。
張志誠解釋, 20-35歲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女性本身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困擾者比同齡女性高,因此,日後中風率增加。
張志誠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定義是指在睡眠時,正常呼吸是持續平穩,若連續中斷10秒,且伴隨血中血氧養濃度下降,若中止次數頻繁,則嚴重度會增加,影響白天工作及學習表現。
張志誠說,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國際「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期刊,結論也引起國際媒體關注並報導。研究成員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總執行長許重義。
※ 相關報導:
* 研究:長期服安眠藥增中風危險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517002974.html
國內研究發現,長期服安眠藥「佐沛眠」增缺血性腦中風風險;服BZD增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風險;失眠應找原因勿仰賴藥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醫師黃偉師分析健保資料庫中,長期服用安眠藥「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BZD)」及「佐沛眠(Zolpidem)」者會增加未來中風危險;研究已刊登在國際期刊,今天在台灣醫學會綜合報告。
◆ 要活力!B群得吃夠 「鐵」定少不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81090.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2014.05.17
要維持一整天滿滿的元氣,均衡攝取不同的營養素不可或缺,營養師表示,臨床觀察,常感疲勞、精神不繼的族群,多是熱量攝取不足或營養不均衡,缺維生素B群、鐵等營養素。
營養師公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主任蔡玲貞表示,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都是身體代謝需要的營養素,若營養攝取不均衡,身體運作異常,進而出現疲勞、提不起勁等情況,長期下來也可能會出現情緒障礙,增加憂鬱、躁鬱症等風險。
而臨床上精神不繼的個案多是熱量攝取不足,或缺乏維生素B群及鐵質。蔡玲貞指出,有些人減重而不吃澱粉,長期熱量不足,容易無力、體力不支,另外有些貧血患者,血紅素不足就會影響血液中氧氣攜帶,容易疲勞。
蔡玲貞說,現代人為了方便,經常早餐就吃麵包、饅頭果腹,往往只攝取單一營養素,建議民眾應搭配不同營養素,例如吃五穀饅頭配豆漿,除了澱粉、維生素,還能補充蛋白質,早餐能攝取足夠營養素,一整天也比較有活力。
※ 相關報導:
* 垃圾食物吃多 變胖還會變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81106.shtml
肥胖的人比較懶惰?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吃熱量高又沒營養的食物才是身體容易疲倦的主因,而肥胖和活動力較低都是因為長期吃「垃圾食物」所造成的結果。
* 長輩瘋路跑 先了解骨質密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681915.shtml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提醒,60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婦女、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骨鬆高風險群,路跑前最好先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以免引發骨鬆骨折。
台北榮總運動傷害科主任馬筱笠表示,跑步所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比走路大,可促進造骨細胞建造新骨,因此能預防骨鬆發生。但如果本身已有骨鬆,應慎防路跑及運動過程跌倒或嚴重撞擊。
熟齡媽咪如何預防骨鬆、骨折?陳芳萍指出,除定期做骨密度檢測,路跑時應選擇包覆性佳且合腳的專業路跑鞋襪與護具。跑步前要做好暖身,增加身體的反應力及平衡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