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3

健康自主管理

◆ 國人黏螢幕 每天8.5小時超過睡眠
http://udn.com/NEWS/LIFE/LIF1/8970615.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0.01

調查發現,國人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平均超過三小時,居全球之冠,加上使用電腦、看電視、平版等時數總計 ,每天盯螢幕時間長達八點五小時,超過睡眠時間。眼科醫師提醒,若用眼過度造成高度近視,老年恐增失明風險。

最近網路流傳一個笑話,大意是一名女士向上天祈願,希望她的先生能夠到那兒都帶著她,每天對她溫柔撫觸,結果第二天醒來,她發現自己竟變成一支手機。笑話博君一笑,但手機上網能玩臉書、LINE、還能看影片、玩遊戲等,現代人愛不釋手,無法脫離。

眼科醫學會理事長胡芳蓉表示,全球兩大眼疾為白內障及屈光不正,都跟用眼習慣息息相關。根據國際期刊調查,各國近視、老花、散光等屈光不正盛行率約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六十二,但在國內,衛福部調查發現,十八歲以下近視盛行率就達八成五。

眼科醫學會理事黃維仁分析,行動裝置有四大視力殺手,包括字小、近距離、手晃、長時間等,皆加重眼睛負擔,而兒童若用眼過度造成高度近視,未來出現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風險增加。

黃維仁說,手機網頁的字體大小,只有報紙的六成八,且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用眼距離,也比看書更近,長期下來,使眼睛睫狀肌收縮變差;大家又常在捷運、公車上滑手機,在晃動的情況下看手機,眼睛必須不斷重新調整焦距,這也增加眼睛負擔。

黃維仁也說,使用智慧型手機已非年輕人專利,門診中不乏老年人沒事就滑手機,引發眼睛乾澀不適。他說,雖然老年人用眼過度較不易加深近視,但也會造成不適。

同一分調查也發現,台灣民眾看螢幕時間僅低於印尼及菲律賓,進一步分析,兒童假日看電視、上網或打電話時間為四點九小時,老人每天平均看電視三點三小時、上網二點七小時;而勞動部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於二○○五年調查,勞工睡眠時間平均七點三小時,相較之下,國人看螢幕時間高於睡眠時間。



◆ 服藥藥害 皮膚過敏占65%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160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0.01

食藥署今公布1999到2014年藥害救濟統計,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約占六成五,患者多會引發如同燒燙傷般的皮膚症狀,甚至需住院治療。常見引發皮膚不良反應藥物包括降尿酸藥、抗癲癇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

食藥署從1999年到今年8月,共受理藥害救劑申請2445件、審核通過共1255件,共核給近3億8000萬元。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藥害救濟案最多的是皮膚及皮下組織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其他依序是肝膽疾病10%、免疫疾病10%、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4%、神經系統3%。

她說,曾有63歲罹患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因服用降尿酸藥,用藥第16天出現眼睛紅、癢症狀,眼科診斷為結膜炎,沒想到第18天出現下肢皮膚紅疹,又被皮膚科診斷為過敏性皮膚炎。後來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且紅疹擴及全身,口腔也有瀰漫性潰瘍,最後才被診斷為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是藥物引發不良反應,被轉至加護病房治療才復原,但已留下皮膚疤痕等後遺症。



◆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東部中心揭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7850

自由 2014-10-01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中央研究院與花蓮慈濟醫院昨天舉行「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合作簽約暨揭牌儀式,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劉扶東說,資料庫是國家級的生物資料庫,初步規劃在各大醫院進行疾病個案招募,花蓮慈院是東台灣地區第一個合作醫院,同時也是東台灣第一個完成建置的儲存分庫,全國第三個揭牌啟用的儲存分庫。

劉扶東說,台灣民眾的遺傳基因具有其獨特性,且生活型態與致病因素和其他國家也有所不同,若能建立屬於台灣地區本土的台灣基因資料庫(Taiwan Biobank),結合基因與其他醫學資訊,針對本土常見疾病進行大規模的世代研究,為生物醫學研究蒐集龐大的生物檢體與健康資訊,提供國內學者申請使用,研究發展出最適合臺灣本土的醫療科技。

花蓮慈院長高瑞和說,生物醫學很重要的重點之一就是diversity(多樣性),所以,取樣樣本很重要,要包含各個不同族群,花蓮慈院守護東台灣民眾的健康已經邁向第二十九個年頭,期待與中研院合作國家級的生物資料庫,能幫助生物醫學者,針對台灣本土的獨特背景,研究出適合的醫療科技,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雖然中研院可以說是台灣最高等級的學術研究機構之一,但是要收集個人人體生物資料,還是擁有醫療專業的醫院比較能得到民眾信任,而蒐集來的生物資料,都不會有個人隱私的問題,並儲藏在安全的環境當中,這些寶貴的資料,未來也都會在公共衛生與臨床醫療上,發揮很重要的功效。

※ 相關報導:

* 「怎麼會是我?」余天二女兒驚傳罹直腸癌
http://news.ltn.com.tw/news/entertainment/breakingnews/1119729

資深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驚傳罹患直腸癌,由於她僅31歲,生活作息正常、愛運動又不菸不酒,得知罹病後直呼「怎麼會是我?」

壹週刊報導,余苑綺平常相當節省,一套秀服穿好幾次,直到被李亞萍念才肯花錢治裝。余天、李亞萍日前知道女兒罹癌,常在家中背著她偷哭不敢說,余苑綺是因為醫生不經意的一句話,才獲知病情。

愛的馬殺雞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孩子太早進補 反而長不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7382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0.02

飲食西化造成發育提早、熬夜、缺乏運動,不少家長因為孩子長不高求助生長門診;醫師表示,持續運動、充足營養和良好睡眠品質,是長高三要素,家長千萬不要迷信坊間的「轉骨」偏方,因為在不正確的時機轉骨,反而會讓小孩提前性早熟,不再長高。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蔡立平提醒,學童如果生長曲線落在3%百分位,或一年生長少於4公分,都應該提前看生長門診,經過抽血、骨齡檢查,可以找出長不高的真正原因。

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表示,中醫並沒有「轉骨」這件事,早年物資缺乏年代,兒童營養不足,家長會在小孩青春期時為孩子進補;但現在孩子大多營養過剩,若沒有出現發育的第二性徵發育,提前亂吃中藥或進補,反而會提前「催熟」長不高。

吳炫璋說,長不高原因很多,有人飲食習慣不佳,有的肥胖促進性早熟,還有孩子功課壓力太大、自律神經失調,這些都可透過中醫調理。

榮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生長激素不足、侏儒症、腎小管酸血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都可能影響身高。

蔡立平說,基因是決定身高最主要原因,但仍靠持續性、刺激性運動後天加強,加速生長激素分泌,像是打籃球、跳繩、游泳等運動,都有助於長高,但運動時間要長、時間要持續,才能達到刺激生長的目的。此外,還在生長發育期的學生,一天要睡足八小時,以免生長激素受到干擾。

營養師說,身材瘦小的孩子大多食慾不振,可增加奶蛋類等蛋白質、鈣質攝取,並且盡量避免吃零食、含糖飲料、重口味油炸物,以免正餐時吃不下,反而影響發育。

※ 相關報導:

* 喝全脂奶 降糖尿病風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334

糖尿病逐漸成為人類健康最大風險,許多研究證實,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方式,是糖尿病危險因子,因此許多人非常在意脂肪攝取量,選擇低脂牛奶當作健康飲品,但今年歐洲糖尿病會議提出,每天飲用全脂牛奶,比喝低脂牛奶者,糖尿病風險降低23%,跌破許多專家眼鏡。

....研究單位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研究人員Ulrika Ericson表示,相對於動物肉類脂肪,乳品脂肪有降低糖尿病作用;英國糖尿病學者Richard Elliot認為,不同飲食來源脂肪會影響糖尿病罹患機率,但不代表大量喝牛乳或攝取乳製品,可以大幅降低糖尿病罹患率,保持均衡飲食習慣,維持規律運動,才是最好方法。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牛奶同時包含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但前者含量較高,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最多只能攝取2杯低脂牛奶,原因是牛奶的熱量與膽固醇也不低,因此適量飲用即可,若喝太多又沒有控制肉類攝取量,反而增加慢性病罹患風險,糖尿病上身機率也會跟著上升。



◆ 研究:睡得好 部分癌風險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332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2014/10/02

睡眠充足,罹患部分癌症風險較低。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分泌正常的人,發生攝護腺癌的機率較低。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人員莎拉馬特指出,褪黑激素分泌正常的人,睡眠節律也與時間較正常。研究人員分析九百二十八名冰島人尿液中褪黑素代謝產物的濃度,發現濃度在中位數以上的人,攝護腺癌發生率明顯較低。

如果過去少有白天睡覺的習慣,卻出現白天精神差想睡覺,晚上卻很難入睡,可能是睡眠節律出現問題,褪黑激素分泌可能異常。對於很多白天必須工作或活動的人來說,夜晚能入睡,早上有精神很重要,人體內褪黑激素與日夜睡眠規律有關。

有些人每個晚上十二點上床,總是在床上輾轉反側,至凌晨二~三點才入睡,早上卻又常常起不來而遲到,中午前的精神極差,必須睡到中午以後。對於必須早起的人這就成為困擾。長期睡眠品質差,影響健康。

有淺眠問題的患者,醫師建議儘量固定時間作息入睡,且睡前不宜喝太刺激或含咖啡因的飲料。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對這類患者有助益。

很多人認為這類睡眠問題的原因可能和壓力有關。然而這種類型的睡眠問題也可能是睡眠節律異常。醫師指出,可透過調整生理時鐘的行為安排及光照治療,讓睡眠困擾及生活品質,加以改善,並非所有人都必須吃藥。

※ 相關報導:

* 余苑綺罹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373

「怎麼會是我?」藝人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平時注重養生,不菸不酒、重視運動,今年8月因多次血便就醫檢查,赫然發現罹患直腸癌第一期,驚訝不已,卻仍於今1日進行手術切除病灶。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直腸癌的發生率和復發率都比大腸癌高很多,民眾若有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fsj 提到...

青少年肥胖 日後易罹大腸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534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4/10/03

大腸癌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醫界認為罹癌原因和個人生活型態、飲食或家族史有關。近日一篇世代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肥胖者,成年後罹大腸癌機率,是一般人的二點三七倍。

此篇研究是哈佛公共衛生院流行病學系博士坎特(Elizabeth Kantor)九月底在美國癌症防治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研究團隊追蹤瑞典近廿三萬多名十六至廿歲青少年,長達卅五年,發現青少年時期肥胖者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癌。

我國健署也表示,青少年肥胖定義與成年人不同,十六歲若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廿五,廿歲超過廿七,就算是肥胖。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肥胖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細胞容易變化,腸子出現瘜肉,容易病變。

不少文獻指出,愈年輕就有肥胖症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愈高。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則表示,研究指出,肥胖會提高罹癌風險至少二至四倍,又以乳癌和大腸癌最顯著。

朱光恩說,青少年或不到卅歲的年輕人,照理「不應會是得到大腸癌的一群人」,但近年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他最近日才收治一名廿八歲的日本料理廚師,長期血便不以為意,發現自己體重過輕、臉頰凹陷來就診,竟已是大腸癌末期。

朱光恩說,年輕人常常把血便、腹脹看得稀鬆平常,或以為只是痔瘡。但他提醒,若血便、腹脹持續一至三個月,務必就醫檢查。

瑞典世代研究也指出,青少年肥胖與大腸癌的關係如何互為因果,有待進一步探討、釐清,但可以確定的是,減低肥胖率作為預防大腸癌的策略,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 相關報導:

* 血便誤為痔瘡 檢查竟是直腸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5968&kdid=AR10&r=5

一位73歲婦人半年多來糞便有血絲,因長年有痔瘡問題,所以不以為意,但近一個月來開始出現糞便不順、糞便有透明黏液附著、腹脹等症狀,體重掉了幾公斤。經醫院檢查後,發現婦人罹患大腸直腸癌,醫師提醒,痔瘡血便的血量應該是較大腸直腸癌多且鮮
紅,有疑慮應提早就診。

* 愛吃高油脂 膽結石易找上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74711.shtml

膽囊主要功能在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若比喻為河流,肝是上游的河道,製造膽汁後,會透過河道分支膽管匯集到下游的池塘,也就是膽囊。

當膽沙淤積或膽固醇太高產生結晶,就會產生膽結石,膽結石在膽囊中滾動,就可能導致膽囊發炎。

膽結石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膽固醇結石,大多是白色;另一種是膽沙淤積的色素結石,多為黑色,兩者都與高油脂飲食有關,好發40歲以上成人。

* 適量吃芒果 降心血管風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144

台灣位處亞熱帶與熱帶交界,非常適合芒果生長,每到夏天便會有許多高品質芒果產出,許多國外旅客來到台灣,一定要品嘗道地芒果冰,享受酸甜好美味,但很多人擔心芒果太甜,不但可能增加體重,高血糖患者也可能難以控制病情,不過國外研究發現,適量吃芒果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與奧克拉荷馬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讓受測者連續攝取新鮮芒果12周,發現不論性別血糖都有下降,男性大約減少4.5mg/dl,女性大約減少3.6mg/dl,適量食用不但不會增加心血管與糖尿病風險,反而有助降低慢性病危機,能夠促進健康,對身體有所保障。

* 口服新藥 女書記官C肝根治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5041.shtml

忙於工作和家庭的吳姓女書記官經常感覺疲倦,5年前發現罹患C型肝炎,肝臟也有輕度纖維化,但施打干擾素搭配口服抗病毒藥後,9周就併發血管炎等副作用,僅能定期追蹤並服用藥物降低肝指數。去年底她接受新口服藥物臨床實驗,12周後完全根治,她強調配合醫囑治療,一定可以擺脫肝病陰影。



◆ 買賣豪宅、中樂透 恐也要繳補充保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610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0.03

民間團體批「有檢討但沒改革」

買賣豪宅、中樂透,以後也要交補充保費?衛福部今天公開二代健保總體檢報告,民眾關心的補充保費,報告建議從目前的六大項所得、就源扣繳制,改採取年度結算制,並且擴大費基,將現行1000萬元的計費上限提高,但沒有提出具體金額。

衛福部表示,這些建議牽涉修法,半年內會優先評估;民間團體則批評「有檢討但沒有改革」,改革建議「避重就輕」。

二代健保去年1月實施後,衛福部長邱文達邀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等7位專家學者,組成二代健保總檢討報告小組; 經過一年半的彙整後,今天公布正式報告,針對健保會運作、補充保費、受刑人納保等8項議題,提出36項建議,報告洋洋灑灑寫了15萬字。

衛福部社保司長曲同光表示,民眾最關心的補充保費,報告建議可以考慮改為年度結算制,並且擴大費基,提高計費上限;但如果改為年度結算,計費機制複雜,對民眾衝擊大,且牽涉修法。

至於擴大費基,則可能新增計費項目。例如中樂透等機會中獎、買賣豪宅等財產交易所得、海外交易所得等,都考慮扣補充保費。另外,現行補充保費的計費上限為1000萬元,亦即兼職或利息所得逾1000萬元的部分不收補充保費,但總體檢報告建議要提高上限,1000萬元以上的部分仍應計算保費。

醫改會:假體檢、亂開藥

醫改會研究員沈珮涵表示,就算採取年度結算,也不能解決普遍存在的保費不公爭議,衛福部「假體檢、亂開藥」,嚴重怠職。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檢討報告初步看起來能落實的有限,「最早的二代健保叢書都有」,以保費收入面而言,沒有新意、前瞻性、理想性,也沒有回應各界對健保改革的期待。

※ 相關報導:

* 二代健保總體檢 了無新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76111.shtml

二代健保上路近兩年,「萬眾期待」的總體檢報告,結論建議衛福部成立長期規劃小組,到105年底再做出更細部的改革規劃;一部寫了15萬字的「巨著」,卻無太大新意,說了等於沒有說。

....令人玩味的是,面對外界對檢討報告滿腹疑問,衛福部不但沒有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選擇「低調」發新聞稿就「結案」;更令人傻眼的是,體檢報告寫了36項建議,包括部分負擔及許多健保成立以來「不陌生」的建議,衛福部卻表示要進行中長期研議。

※ 避開選舉。

fsj 提到...

85歲嬤 與糖尿病共處60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797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10.04

國內糖尿病盛行率約10%,目前治療中人數約180萬人,若加上潛在病患估計超過200萬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天邀糖尿病友齊聚分享,方廖水蓮高齡85歲,與糖尿病共處60年,使用胰島素長達50年,堪稱台灣接受胰島素治療時間最久的糖尿病患。

方廖水蓮是在25歲生第四胎時,因女兒出生體重超過4000公克,擔任婦產科醫師的先生懷疑她可能有糖尿病,進一步檢查確定是第二型糖尿病;初期靠飲食、藥物控制,後來到日本就醫,醫師建議施打胰島素,從此她每天注射不間斷,還監測血糖血壓。

和糖尿病相處長達60年,方廖水蓮聲音依然宏亮。她說,當時在日本醫院檢查時,日本醫師告訴她,糖尿病又稱「董事長病」,還開玩笑說她是吃太好又不愛動才會罹病。當時醫師建議她打胰島素治療,從那時直到現在,每天注射四次胰島素搭配兩種口服降血糖藥物,算來已使用胰島素50年。

確診罹患糖尿病後,她每天一定量血糖、血壓,連出國帶著儀器監測,唯一改不掉的就是不愛動。後來她陸續罹患乳癌、肺癌、大腸癌,還因脊椎骨折行動不便,現在需經常上醫院復健、做簡單伸展運動;但她發現,每次復健完後測量血糖,血糖就會明顯降低,她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其他病友,運動非常重要。



◆ 暖暖包當芝麻糊 失智嬤腸胃腐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76908.shtml

【聯合報╱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2014.10.04

84歲的失智老婦,誤以為暖暖包是芝麻糊,用熱水泡開後喝下,導致腸胃急性腐蝕,劇烈腹痛並吐血,緊急送醫,幸喝下的暖暖包粉末未達巨量,救回一命。

衛福部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賴馨吾說,婦人誤喝暖暖包內的黑色粉末,主要成分為鐵粉、不明鹽類、活性碳和蛭石等,一包暖暖包約55公克,若沖泡飲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食道、胃部甚至十二指腸急性腐蝕,瞬間高溫的燒燙傷也會產生壞死性病變。

這名老婦平時由外籍看護照顧,日前一早醒來,見床頭邊有杯熱開水,另放置一包暖暖包,誤以為暖暖包是看護為她準備的早餐芝麻糊粉包,撕開包裝倒入開水中,見色澤與芝麻糊類似並冒煙,心想趁熱將整杯一口氣喝下,不到10分鐘腹部劇烈絞痛。

老婦誤以為吃壞肚子,未向看護求救,直到吐血才大聲呼救,家屬打一一九報案,救護人員緊急將婦人送往台中醫院急救,X光檢查發現老婦胃部、十二指腸、小腸都有鐵粉的亮光,再做內視鏡檢查,老婦胃部已大量出血潰瘍,用水沖洗甚至造成表皮脫落。

院方緊急讓老婦住進加護病房,注射高劑量質子幫浦抑制劑及解毒劑治療,四天後狀況逐漸穩定,腸胃黏膜癒合,食道、幽門也未發生狹窄異常,已能喝水及吃稀飯,後續只需到門診追蹤。

賴馨吾說,各品牌暖暖包添加鹽類與礦物質不同,誤食會使腸胃道、肝、腎等器官受損,建議誤食任何強酸、強鹼物質,都要緊急救醫。



◆ 黏多醣症 罕見先天遺傳疾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7778.shtml

【聯合晚報╱李樹人】2014.10.04

「人小志氣高,這句話用在我身上再適合不過了!」20歲的黏多醣患者揚揚,五歲時確診為第二型黏多醣症,從小身型比一般同學嬌小,常感冒、肺炎,腹股溝疝氣、關節變形等併發症更是無一倖免,住院開刀猶如家常便飯。

但即使一邊打針、一邊溫習課業,身材矮小的揚揚還是奮發圖強,後來考上建中、台大,完成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楊晨表示,黏多醣症是一種罕見的先天代謝遺傳疾病,臨床上分類為七型,共11個亞型。黏多醣症患者因本身基因缺陷,導致缺乏特定酵素而無法分解黏多醣,使得黏多醣會逐漸堆積在細胞、結締組織與許多器官中,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進而造成多重器官病變。

但黏多醣寶寶出生時多半沒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約在三至五歲間才有明顯症狀,包括智力受損、骨關節異常、眼角膜渾濁、心臟瓣膜病變、疝氣、肝脾腫大、反覆呼吸道感染、反覆中耳炎等嚴重病變。

楊晨解釋道,黏多醣堆積在體內,就如同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壞掉了,一開始可能是小小的塞車,但如果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嚴重的堵塞甚至交通崩潰。

「早期發現症狀,就能有效治療」楊晨強調,目前黏多醣症治療以酵素替代療法為主,在台第一、二、六型黏多醣症已可使用,若能早期介入,能有效阻止病情惡化。

楊晨指出,揚揚在接受酵素替代療法後,病情明顯好轉,縱使治療時需靜脈注射,雙手佈滿瘀青和針孔,但揚揚,仍認真溫習課業,永不放棄逐夢之路。

※ 相關報導:

* 罹罕病 脾臟腫成小冬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3826.shtml

骨髓纖維化 早期不易確診

動不動就覺得累,且腹腔變大、鼓了出來,側面看來就像是夾帶著一條小冬瓜,一名50多歲男性認為自己越來越胖,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骨髓纖維化,原本10公分大小的脾臟竟然漲大至20公分,塞滿了整個骨盆腔。

台北馬偕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指出,這名男性罹患一種罕見的造血功能紊亂疾病,造成骨髓纖維化,失去造血功能,造血細胞轉移至脾臟及肝臟,以致脾臟逐漸腫大,引起內臟壓迫。

好發年齡50至80歲

根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新增500名骨髓纖維化患者,好發年齡為50至80歲,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確診,病患常在健檢時,發現貧血及血小板持續減少,就醫檢查才發現骨髓纖維化。

fsj 提到...

油鹽醬醋養生祕訣 吃出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5000807-260307

旺報 2014年10月05日 楊璞

中華美食有其鍾愛的調料,這些老祖宗精選傳承的調料,無一不是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食材。

為了讓更多人熟記這些廚房「配角」的養生作用,筆者特意編寫了他們的養生三字經,願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共享健康。

心臟病人不宜吃香油

香油:潤腸燥、驅蛔蟲、生新肌、緩腹痛。香油就是中醫常說的麻油,中醫認為麻油味甘,性微寒,無毒。可以輔助治療腸燥便祕、蛔蟲、食積腹痛、瘡腫、潰瘍、疥癬、皮膚乾裂等病症。

香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亞油酸、棕櫚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和利用,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並有助於消除動脈血管壁上的沉積物。香油中含豐富的維他命E,具有促進細胞分裂和延緩衰老的功能。但香油中油脂含量豐富,熱量多,所以健康人每日香油食用量應控制在5毫升以內。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人則不宜多食。

鹽:能軟堅、利固齒、熱熨敷、寒痛止。

食鹽味鹹、性寒、無毒。有催吐、清火、涼血、解毒、軟堅、殺蟲、止癢等功效。在《紅樓夢》中就有賈寶玉每天清晨用鹽擦牙的情節。因為食鹽不但能穩固牙齒,還具有保健作用。另外,頸肩疼痛的人不妨試試炒鹽熨敷:用粗鹽500克,放入鐵鍋內乾炒至鹽發黃發熱後,用棉布包好,在頸部、肩部、背部熨燙,若感覺較燙需隔一層厚毛巾,以免燙傷皮膚。每次熨敷30分鐘左右,每日2至3次。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要低鹽飲食。

醬油最有效補鐵

醬油:解煩熱、增營養、促吸收、幫補鐵。醬油具有解熱除煩、調味開胃的功效。醬油中所含的胺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所含各種有益於身體的酶、酵母菌、乳酸菌,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食用鐵強化醬油是有效的補鐵方法,鐵缺乏和貧血是目前危害婦女及兒童健康的重要營養缺乏病。醬油進行鐵強化是目前公認的最經濟、有效的補鐵方法。

醬油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多達17種胺基酸,還有各種B群維他命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但含鹽量較高,平時不要多吃。尤其患有高血壓、腎病、妊娠水腫、肝硬化腹水、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人,平時更應小心食用。

醋:散瘀血、開胃氣、防盜汗、養肝益。

醋性味酸苦,溫,無毒。入肝、胃經。醋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殺蟲等功效。治產後血暈,吐血,大便下血,陰部瘙癢。高血壓患者可將花生米浸泡於醋中,7天後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粒。長期食用,可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有利於防止心腦血管病。用醋煮花生米或黃豆也有降壓、降脂的作用。(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師)

※ 相關報導:

* 巧食無花果 有益降血脂護心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5000804-260307

無花果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水果,很多人不清楚無花果到底有沒有花,其實無花果是有花的,只是它取名有點特別。

無花果中富含鉀。鉀是保護心臟、腎臟和肌肉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鉀元素也有益於骨骼發育。只需8盎司的新鮮無花果,就含有人體每日所需30%的纖維含量。

無花果能幫助消化。可促進食慾,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還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進而起到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無花果可抗炎消腫。

無花果營養豐富。含蛋白質、多種維他命以及鈣、磷、鐵、鎂、錳、銅、鋅、硼等微量元素,對增強機體健康和抵抗癌症有良好作用。目前已經發現有18種胺基酸,其中尤以天門冬胺酸(1.9%乾重)含量最高,對抗白血病和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很好的作用。

中醫認為,無花果性平,味甘,入肺、脾、大腸經,有健脾清腸、消腫解毒、利咽抗癌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腸炎、痢疾、便祕、痔瘡、喉痛等。



◆ 安寧醫療/安寧不是放棄 是生死兩無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79055.shtml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10.05

七十四歲的孫爺爺去年暈倒在路上,路人協助報案送醫急救後,孫爺爺陷入深度昏迷,家人尊重他生前簽下的放棄急救(DNR)同意書,交由安寧醫療照護。孫爺爺拔管後十五分鐘去世,家人含淚向醫療團隊鞠躬,感謝他們讓孫爺爺的人生完美謝幕。

當時也參與這段歷程的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說,許多人認為病人該救而不救,無異於放棄,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當醫療十八般武器全用上了,結果吃苦的是病人,浪費的是健保資源,後悔的是家屬。當孫太太在先生離開當下,抱著她哭說「謝謝」,生死兩無憾才是安寧醫療期望帶來的協助。

有心臟病史的孫爺爺住在台南市,孫太太曾在成大醫院安寧病房擔任十多年的志工,兩人都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及放棄維生醫療的同意書,同意在未來若發生意外成為植物人,且無治癒機會時,希望能放棄急救。

去年八月九日,孫爺爺吃完早餐,告訴家人想出門買報紙之後,就沒有再回家。孫太太循線到便利商店詢問,才知道先生在便利商店門前路倒昏迷,被送進成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急救。

孫爺爺經心肺復甦術急救後恢復心跳,但是他發高燒、腦水腫、消化道出血及深度昏迷,無法自主呼吸,醫院緊急決定替他插管。孫太太趕到醫院找先生,發現先生躺在掛著「無名氏」醫牌的病床,傷痛之餘,未忘記他的「善終」希望,要求拔除人工呼吸器。

安寧醫療團隊與家屬達成協議,先用藥物治療五天,若孫爺爺持續惡化就撤除維生醫療。結果,孫爺爺病情每下愈況,安寧醫療團隊與孫太太、孫的兒子召開二次家庭會議,講解各種拔管後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對策,做好心理建設。

十六日當天,家屬與安寧醫療團隊一邊誦念佛經、一邊替孫爺爺洗澡,讓孫爺爺舒服躺在床上。全家人輪流上前在孫爺爺耳邊說「你永遠都會在我心裡」、「謝謝你多年來這麼愛我」、「我會好好照顧媽媽」,然後由醫師替孫爺爺拔管,十五分鐘後孫爺爺安詳過世。

fsj 提到...

移居台東 夫妻抗癌不靠化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0333.shtml

【聯合報╱記者謝龍田/台東報導】2014.10.06

「台東是個養生的好所在」。罹癌的開業醫李連芳十多年前自高雄移居台東,靠著夫妻一西一中的醫學專業養護,以及台東的「好山好水好食」,李連芳沒有開刀或化療就找回健康,在台東過著怡然自得生活。

李連芳26年前體檢發現罹患直腸癌,醫界友人告知「活不久了」,他不向病魔屈服,也不願「沒尊嚴」的接受化療或開刀;護士出身的另一半陳麗玉則特別到大陸學中醫,兩岸奔波4年。

李連芳夫妻同心抗癌,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兩人彼此打氣,逐漸找到「中西合璧」養生方法;藉氣功調理、養生餐相輔,但總覺得「仍像少了什麼」。陳麗玉說:「有次開車經花東縱谷,在卑南鄉初鹿村感受到無比新鮮的空氣、處處一片翠綠」她才恍然大悟「對了,就是少了這裡」!

李連芳夫妻兩在初鹿街上買了房子及4甲多的農地,山裡的空氣、水質及景致好,四千多個日子過去,李連芳變得更結實。

「許多醫界友人知道我還活得好好的,都覺得不可思議」李連芳說:「這裡遠離塵囂,每天接觸芬多精,享用無毒食材;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病魔自然遠離」。

最近陳麗玉勤到台東的醫院分享養生健康之道,推廣健身氣功、養生餐。她說,看到虛胖的人變精壯了,很有「成就感」。

「移民」台東帶給李醫師一家人健康的新人生,李醫師伉儷說:「台東是個好地方」。

※ 相關報導:

* 「我身體長了壞東西」 作家黃春明罹淋巴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980606.shtml

國寶級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本報記者前晚聯繫上他,黃春明未否認,電話那頭口氣平靜,「我的身體裡長了壞東西,和信是治療什麼的醫院,大家都很清楚」。

黃春明已全面暫停公開活動及所有邀約行程,住院休養中。他的長子黃國珍昨晚臉書上表示,他父親九月廿六日住院檢查,本月二日診斷是淋巴癌。

* 余苑綺確診直腸癌2期 李亞萍淚崩
http://news.ltn.com.tw/news/entertainment/breakingnews/1124087

31歲余苑綺上週驚傳罹癌,原以為是初期,開刀切除後,發現病情不如預期樂觀,檢驗報告今天出爐,余苑綺確診是直腸癌2期,目前傾向以藥物治療,至於出院時間,醫師則說要看治療狀況決定。



◆ 戴眼鏡學童 15歲前仍可救視力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9330

自由 2014-10-06

文/張文瑞

近日新聞報導,台北市小二學童近視盛行率36%,衛福部國健署的調查也發現,台灣未上國中之前的學童就有高達67%近視。近視幾乎如同肥胖、代謝症候群,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雖不至於威脅生命,但卻潛藏失明的危機。

近視需要戴眼鏡矯正,高度近視(600度以上)並已證實與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性疾病高度相關。

很多家長處心積慮地希望孩子不要戴眼鏡,但當孩子的近視進展到非戴眼鏡不可時,家長似乎就放棄對近視的治療,孩子的度數也因此不斷飆升,最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族群。

由於兒童在15歲之前,近視度數的進展會以平均每年100度的速度增加,因此治療近視要持續有恆心,絕不能一旦戴上眼鏡就放棄。

目前避免近視加深的治療方法,最普遍的還是點阿托平類的散瞳劑治療,這是一個安全有效且年代久遠的治療方式,但因點散瞳劑瞳孔放大所帶來的畏光模糊等不適,是許多學童放棄治療的原因。有些孩童甚至因為畏光而不願到戶外活動,反而與預防近視「需增加戶外活動」的生活型態背道而馳。

近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角膜塑型術」也能有效的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且不會有散瞳劑畏光模糊等副作用。

簡單來說,角膜塑型片是一種夜戴型的硬式隱形眼鏡,它可以非永久性的改變角膜上皮的弧度,進而達到改變角膜屈光度,並矯正近視的效果。但它如同其他隱形眼鏡般需特別注意鏡片的清潔與保養,否則可能造成過敏、發炎,甚至感染等狀況。

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可能因為「逆散光」過高、度數太深等因素,不適合配戴角膜塑型片。因此務必要由合格的眼科醫師來做配戴前的評估,與配戴後的追蹤。

(作者為壢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 懷孕多吃鈣 骨質升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0644.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0.06

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不少人認為生產對婦女骨質會有不良影響;但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懷孕反而是提升骨質的最好時期,因雌激素分泌旺盛,鈣質吸收效果佳,歐美國家婦女多是「生愈多骨質愈好」。

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表示,目前國人的營養攝取,較以往有大幅的進步,且經多年推廣過後,大部分民眾也很清楚孕產婦及哺乳期間應特別補充足夠的鈣質,現代女性因生產導致骨質流失的情況不多。

根據國際研究,營養充足的國家,骨鬆與生產的胎數並無相關,而是在孕產期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才可能造成骨質流失情形。

陳芳萍的研究發現,國內婦女的骨質疏鬆風險與生產次數成正相關,也就是生愈多孩子的女性,骨質愈差,骨鬆風險也愈高;但歐美婦女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就是懷孕期間未補充足夠的鈣質所致。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一千毫克,懷孕期間更要注意補充足夠的鈣質,以免影響胎兒骨骼發展。陳芳萍說,鈣質的吸收與雌激素有很大關係,雌激素可刺激增加骨密度的造骨細胞活動,並抑制讓鈣質流失的蝕骨細胞,特別是雌激素在懷孕期間的分泌量較平時高,正是鈣質吸收的最好時期。

陳芳萍說,鈣質補充以天然食物來源最佳,而人體每餐吸收鈣質的量有限,成人一餐僅能吸收二到三成的鈣質,若只在某餐大量補充鈣質,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建議應多餐且均衡地攝取鈣質。

※ 相關報導:

* 懷孕禁提重物 丹麥研究:係金A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0646.shtml

傳統習俗有一條:懷孕期間提重物是禁忌。一項針對九萬名孕婦的調查證實,孕婦若每日提超過廿公斤重物或輪值夜班,都會增加流產風險。

丹麥調查九萬一千多名懷孕婦女,並觀察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間的懷孕女性,透過電訪分析懷孕婦女的日常生活習慣,發現某些不良習慣會增加流產機率,像是懷孕前的婦女若肥胖、過瘦或年齡超過卅歲以上,流產機率較一般人高;而懷孕期間飲酒、提廿公斤以上重物及輪夜班,也會增加流產風險。這份研究發表在國際知名婦產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扯!清潔婦爆:名醫用回收針管取卵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981018.shtml

繼先前張姓不孕名醫對捐卵女大生性騷擾風波後,又遭爆料!醫院員工投訴,她被張姓醫師要求將拋棄式的取卵針以及植入導管清洗後回收,重複使用這些醫療器材為患者進行手術,後來院方以張姓醫師違反醫院規定免職,並表示後續有追蹤病患,未發現異常,不過還是有上百名患者曾使用過回收的針管。

* 牙科濫拍X光 「不拍不看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980636.shtml

不少民眾發現,最近到醫院、診所看牙,還沒看到醫生,就先被要求拍X光,護士還說「不拍就不能看診」,讓民眾氣憤不解,也擔心輻射傷身。記者查訪,牙科濫拍X光的情形相當普遍,不只出現在診所,教學醫院也不少。

健保署統計,近年來牙科申報X光診療的件數及金額的確逐漸增加,光是牙科初診病患的X光給付,三年內就增加逾一億元。若以去年為例,牙科初診X光的健保申報金額超過十億元,其中是否有浮濫弊端,健保署將深入追查。

* 牙醫師公會:初診有鄰接面蛀牙才照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980637.shtml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黃建文說,個別醫院如何向健保申報初診X光費用,公會不能置喙,但也不可能每個病人都照X光。他表示,牙根尖X光片的輻射量為○‧○○五毫西弗,比起一次胸部電腦斷層要七西弗,相差卅五萬倍,民眾不必太擔心牙科X光輻射問題。

不過,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總額執委會主委陳彥廷表示,公會曾在民國九十九年調查發現,部分企業化經營的牙科院所,為了節省看診時間,確實會先讓初診病患照X光,病患躺上診療椅時,醫師即可馬上為病患解說牙齒狀況。他說:「歐美國家也是如此。」

fsj 提到...

愛吃甜、不運動 孩童得第二型糖尿病(節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2252.shtml

【聯合報╱陳拓邦/彰化秀傳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2014.10.07

....糖尿病產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自體抗體攻擊胰島細胞(β cells),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而第二型糖尿病則是各種風險因子,如年齡、遺傳、肥胖、高血壓等,導致胰島素阻抗性,再加上後續胰島素分泌失調而造成。

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過去是以第一型為主,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現代孩童很早就接觸到高糖分、高熱量食物,肥胖盛行率增加,進而促使孩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

在臨床表現上,孩童第一型糖尿病大多發生在15歲以下,沒有家族糖尿病史,體型瘦小,而發病時常出現極度缺乏胰島素的一種急性併發症,酮酸中毒。第二型糖尿病孩童則大多伴隨有肥胖、缺乏運動及家人也有第二型糖尿病。

※ 詳見原站。



◆ 健走要加速 提升骨密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367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0.07

許多中高齡女性都有骨鬆困擾,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天表示,要提升骨密度,健走要「加速」,每分鐘約走90到120步,相當於跟著卡通歌曲「無敵鐵金剛」的節奏,建議每次要走4.8公里,持續15周可以提升總骨密度0.4%。

多做負重運動可以幫助提升骨密度,其中健走是最容易入門的負重運動;骨鬆學會近來針對國內500名35歲以上男女進行「健走認知調查」發現,有5成民眾有運動習慣,其中4成以健走為主要運動,但是有八成健走時,平均速度未達一小時4公里。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女性在35歲後骨量每年遞減,40歲後每年以1至2%的速度流失,更年期後每年更是以3至5%速度流失,估算女性60歲時骨量恐打5-7折。

她表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適度健走速度範圍為每小時4.8至6.3公里,也就是每分鐘約走90至120步。

國外研究發現,每次健走距離至少4.8公里,速度每小時6.3公里,每周持續5天,經過15周後,對50歲以上婦女,能提升總骨密度0.4%,特別是下肢骨密度可提升0.8%,有助於預防銀髮族擔心的跌倒問題。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健走指導員涂馨友表示,每小時6.3公里的健走速度,節奏相當於卡通歌曲「科學小飛俠」或「無敵鐵金剛」。

涂馨友提醒,正確的健走姿勢應抬頭挺胸,保持頸部與肩膀放鬆,雙手微微握拳、手肘彎曲約90度,手臂自然前後擺動帶動步伐,步伐過大過小都不正確,正確的健走姿勢省力又可避免運動傷害。

※ 相關報導:

* 關節痛≠生長痛 幼年關節炎別輕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9197

膝蓋關節疼痛,不一定是運動傷害或生長痛。醫師表示,若孩子出現莫名關節紅腫疼痛,早晨特別僵硬,甚至賴床、不想玩耍,超過2周仍不見好轉,可能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容易併發葡萄膜炎風險,且不當進補或錯誤治療,會造成病情惡化,嚴重會影響發育,導致關節變形。

....楊曜旭醫師表示,成長痛不會紅、腫、熱、痛,多發生在晚上,且發作時間不長。但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在早上起床時,常會有特別僵硬的「晨僵」現象,應尋求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

*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知多少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8683

....全台灣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徵,只是在於病情程度輕重。也因為這是”大家都會有的毛病",坊間上則流傳了許多減緩或是 “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的偏方。目前醫學上沒有一個真正可以治癒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或手術,但臨床上已有許多方式可改善這些疼痛的症狀,這些方式又可分成侵入性與非侵入性兩種



◆ 洗個牙…照了四次X光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982826.shtml

【聯合報╱李月治/上班族(台北市)】2014.10.07

昨天聯合報頭版「牙科濫拍X光,不拍不看診」的報導,於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也遇過類似情形。

那天只是想去牙科洗牙齒,結果一去診所掛號後,就被護士小姐帶去照全口X光,說這樣才有資料存檔,看診時醫生說有顆牙齒疑似蛀牙,需要再照單顆牙X光才能看清楚,照完後醫生說角度不對,於是再照一張,這次照完後醫生又說看不清楚,需要再照一張,因為擔心輻射傷身,我拒絕再照。不料醫生竟說,不拍X光,只能看自費,我很生氣,心想這是什麼道理?我有健保卡耶。後來醫生娘過來勸說,我只得勉為其難再拍一張X光。沒想到只是去洗牙卻前後照了四次X光,從此我對這家診所「謝謝再聯絡」不再踏進診所一步。

換了另一家牙醫診所後,有一次牙齦有點發炎去看診,醫生說是牙齦沒刷乾淨,幫我擦藥後預約下次要去洗牙。我依約前往,洗完牙醫生說有顆補過的智齒填充物漏掉了要再補回去,於是又預約下次。我真不明白,洗牙的時候為什麼不順便把蛀牙補上,一次搞定,還要預約下次呢?還是要多刷幾次健保卡,才能多申報金額?也聽朋友說補幾顆蛀牙也要分好幾次去補,其實不只是牙科,有時候只是個小毛病去看診,醫生也常常要預約回診好幾次,病人一次又一次去看診,吃下不必要吃的藥。

希望濫用浮報醫療費用只是少數醫療院所的行為。台灣的健保制度舉世稱讚,無論醫生和病人都應該珍惜醫療資源,不能隨便浪費。

※ 相關報導:

* 北榮整建急診室 輕重症分流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2893.shtml

醫學中心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部分家屬不耐久候,情急之下甚至出手打傷醫護人員。台北榮總以半年的時間進行急診整建工程,除了保全進駐,還增設管制門,讓輕重症患者分流,並授權急診彈性運用公床,期望紓解急診壅塞。

fsj 提到...

環境毒 國人淋巴癌罹病數增加2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4677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9/10

生活環境毒素越來越多,被認為跟暴露於外在環境毒素有關的淋巴癌,國內罹病人數快速增加,92年一年罹病人數約千例,100年增加到近3000例,不到十年內增加近兩倍。醫師提醒,若發現身上有不明腫塊,或是莫名的發燒、咳嗽等,不要輕忽身體的異常警訊。

今年70歲的林老先生,17年前發現自己左耳下方有一塊突起物,之後漸漸長成10元硬幣大小,加上腹瀉不止,檢查後發現大腸裡都是淋巴癌細胞,確診為晚期淋巴癌。

林先生治療6年後,曾因為一個月內瘦了三、四公斤,且回醫院檢查發現復發;當時有人勸他使用偏方,但他秉持「要樂觀、運動、不要煩惱」,繼續接受正規治療,不但病情控制良好,前陣子還到海南島旅行,還能一口氣爬上4層樓高的廟宇也不喘。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癌日,癌症希望基金會邀請包括林先生在內,四名抗癌超過10年的資深淋巴癌病友,鼓勵其他病友不要放棄。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淋巴癌被認為跟暴露於外在環境中毒素有關,根據國內癌症登記報告,一年新診斷人數已近3000人;還好淋巴癌是少數可以治癒的癌症,即使晚期才發現,只要積極以化療、標靶藥物治療,五年以上存活率仍有五成。

王正旭說,淋巴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跟感冒混淆,他提醒要注意「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也就是莫名發燒、身體在腹股溝、腋下等部位出現腫塊、全身發癢、不明原因咳嗽、盜汗、或體重莫名在半年內減輕10%等,只要有疑似症狀,就要及早檢查治療。

※ 相關報導:

* 發燒咳嗽、長「鮪魚肚」…竟是淋巴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6342

七十歲的莊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腹部腫脹,出現「鮪魚肚」,他平常有運動習慣、飲食也節制,看了三位醫師,才發現是淋巴癌末期,腹中有顆十六點五公分、烏魚子大小的腫瘤。

淋巴癌在國人十大癌症盛行率中排名第九,根據癌症登記報告,九十九年新增兩千九百一十五名淋巴癌患,過去十年來已成長一倍。

* 不可不知!淋巴癌六大警訊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6153&kdid=AR10&r=5

9月15日「世界淋巴癌日」前夕,中國大陸創新工場董事長、Google前全球副總裁李開復透露自己罹患淋巴癌(惡性淋巴瘤);在此之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1992年得了淋巴癌。

兩位知名華人罹癌,印證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專家也提醒,淋巴癌若能早期發現,並接受正確治療,其治癒率高,是少數可以完全根治的惡性腫瘤之一。

....淋巴癌六大警訊

1.燒:突發性不明原因發燒
2.腫:頸、腋窩或鼠蹊部淋巴結出現2公分以上無痛感的異常腫塊
3.癢:持續性全身發癢
4.汗:夜間不正常排汗
5.咳:喘不過氣或咳嗽
6.瘦: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並合併疲倦感

※ 詳見原站。



◆ 父母同罹骨鬆 女兒風險高34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612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0.08

骨質疏鬆會遺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4.3倍;若父母兩人都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飆升8.6倍,其中女兒更高達34.4倍。醫師建議,家族長輩若有骨鬆、骨折病史,下一代應提高警覺。

台灣成人骨折率 亞洲第一

骨鬆不僅跟生活形態、飲食有關,研究發現,遺傳因子也是重要卻長期被忽略的因子。陳芳萍表示,一篇在國際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針對441名、超過15歲成人實際測量骨密度並計算風險,發現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4.3倍;當父母兩者皆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值更飆升8.6倍,其中女兒甚至高達34.4倍。

陳芳萍說,女性、體格嬌小、體重過輕、家族遺傳,都是骨鬆的風險因子;依照2012年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排名,我國成年人骨折率是全球第七、亞洲第一,更應重視骨鬆問題。

有骨鬆病史 每年應做風險評估

陳芳萍說,當家族有骨鬆、骨折病史,建議40歲過後,每年做骨折風險評估(FRAX),瞭解骨質健康,民眾可於骨質疏鬆症學會網站,使用骨折風險評估表。

她表示,坊間常做的超音波足跟骨篩檢,準確度不高,不能作為骨鬆的診斷工具,建議高風險民眾就醫評估。WHO建議,女性超過65歲、男性超過70歲,或是停經後婦女,是骨折高風險族群,可做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DEXA)。

※ 相關報導:

* 大魚大肉 16歲高中生急性痛風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4919.shtml

16歲林姓高中生身高165公分,但因愛吃甜食又缺乏運動,體重高達95公斤,中秋連假時大魚大肉,當晚右腳大拇趾關節腫脹,到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就診,才知是急性痛風發作。醫生建議,痛風前期徵兆少且不明顯,民眾應避免短時間內暴飲暴食,如突然有關節紅腫疼痛,需就診診斷,並少喝酒,少吃動物內臟、海產。

* 看牙照X光 合理就不該拒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5267.shtml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昨天發出聲明,目前各牙科院所X光片資源共享平台未建立,根據公會調查,每季約有百分之一到三的初診病患,因在不同院所就診而重複照X光。不過,牙醫師公會強調,這是因為診斷需要,或少數病患尋求第二意見,並非醫師故意要多照X光或藉此A健保。

fsj 提到...

流感不等於感冒 症狀發作較突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7148.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0.09

許多民眾對流感、感冒,可能分不清楚,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昨公布最新調查,約6成職場父母分不清楚流感和一般感冒,6成5錯把流感當成一般感冒,超過6成以為只要多喝水休息,流感可自然痊癒,也有近6成的職場爸媽曾不慎將流感傳染給家中孩童。

流感疫苗開打一周,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共施打成人流感疫苗39萬劑,1萬1千多劑幼兒流感疫苗,總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千多劑;至於首次納入流感疫苗公費接種的孕婦,上周則有724人前往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今年施打的狀況比預期好,但還可以更好,鼓勵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踴躍前往接種。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流感有別於一般感冒,感冒是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症狀的統稱,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和細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有明顯的喉嚨痛、連續高燒、倦怠、四肢肌肉痠痛等,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疾病進程也快,傳染力強,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久。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流感容易引發重症,例如細菌性肺炎或敗血症等,也可能使原有的疾病如氣喘更加惡化;病毒侵襲到其他器官造成肺炎或心肌炎、腦炎等。

此外,在季節變化之際,除了流感,也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國外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高,較健康者分別高出6.4倍和3.4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瑞仁表示,尤其心臟衰竭的病患肺部容易遭受病菌感染,且肺炎病患又容易因為發炎細胞激素分泌,誘發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建議及早接種疫苗,增加抵抗力。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也說,糖尿病病患免疫力差,常伴有其他慢性併發症如腎病變等,故呼吸系統感染風險高,若不慎發生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因此季節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血糖控制。



◆ 豆漿當水喝 肝斑爬滿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864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0.09

將豆漿當成開水喝,小心肝斑嚇人。國人輕熟女(35至45歲)肝斑盛行率偏高,平均每3.3人就有一人具肝斑體質;皮膚科醫師王朝輝警告,大量攝取植物動物荷爾蒙,將影響荷爾蒙分泌,讓肝斑更為嚴重。

為了降低更年期不適症狀,一名50多歲婦女服用雌激素保健食品,盡管臉潮紅、失眠等症狀獲得改善,但臉上的肝斑卻越來越嚴重,宛如振翅高飛的蝴蝶。

王朝輝指出,毒素累積、體內荷爾蒙變化是形成肝斑的兩大原因,其中又以荷爾蒙變化最為明顯,不少女性在懷孕及更年期前後,肝斑顏色加深、面積越來越大。

臨床發現,荷爾蒙變化會激化臉部黑色素細胞接受體,引發肝斑;不少更年期婦女補充月見草油及大豆異黃酮等保健食品,卻吃出問題來,嚴重影響外貌。

王朝輝表示,該名婦人就是典型個案,原本就有肝斑體質,在長期服用雌激素保健食品後,黑色素細胞接受體活躍,以致肝斑顏色越來越深沈。

王朝輝建議更年期婦女,如有肝斑困擾,應盡量少吃雌激素類保健食品,可選擇茄紅素、Q10、葡萄子、松樹皮萃取物、花青素等,來改善更年期困擾。此外,多吃富含維他命C及抗氧化的蔬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有效抗斑。

※ 相關報導:

* 腳麻?走不動?癮君子 小心動脈出問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7394.shtml

您有腳麻、腳痛及跛行等症狀嗎?醫師表示,若為年紀大於50歲,又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的癮君子,小心罹患了周邊動脈疾病,由於動脈血管硬化狹窄,造成四肢末端缺氧,病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 吃中藥加糖加奶 成效恐牴觸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9440

嬰兒、小朋友吃中藥,常會因苦味而加以排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很多家長帶子女看中醫,不外乎是為了治療感冒、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然而,這些小患者都怕中藥苦味,所以家長只好在科學中藥粉加牛奶、蜂蜜、糖水,殊不知如此一來,只會造成解藥、牴觸藥效等結果。



◆ 免費送藥到宅 1年營收逾1.3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987573.shtml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4.10.09

台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慢性病人口愈來愈多,國人每年健保慢性病用藥支出已達700億元,10年後可能成長1倍,達1000億元規模。有藥局看準慢性病領藥商機,提供全程免費送藥到宅服務。

業者指出,不是充當快遞,因為打通送藥通路後,醫生、復健師、營養師統統可送到宅,服務加值、商機擴大。

政昇藥局自2010年推出藥師送藥到宅服務,由於全程免費,一開始沒人看好;政昇到去年虧損80萬,但現在已快打平並出現獲利,今年營收將超過1.3億。

政昇藥局執行長王照允說,台灣65歲人口目前占12%,10年後會超過20%,在高齡化及長壽兩大前提下,慢性病人口會愈來愈多;預估慢性病健保用藥支出,會在10年後成長到1300億規模。

王照允表示,在日本,病患可一次領完3個月用藥、美國則可用郵差寄藥,德國採醫藥分流,病患可持處方箋到社區藥局領藥;但台灣醫生雖能開出3個月的藥品連續處方箋,但病患一次最多能領1個月的藥,第2和第3個月的藥,又要跑回醫院領。

住在都市的病患,回醫院領藥還算方便,但台灣有很多病患是「南病北醫」或住在窮鄉僻壤,且又是老人家,領藥難度提高。

王照允說,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領藥是個問題,且靠現行機制無法滿足民眾需求,上門服務,是最好解決方式;民眾可先透過Line、傳真或網路先預約,將有專人確認送達時間和方式,藥師到宅時,僅須出具健保卡和處方箋,全程免費。根據政昇服務經驗,台灣慢性病用藥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最多。

有人怕送藥到宅,恐會被推銷其他商品,但王照允說,服務人員是專業合格藥師、絕不推銷健康食品,他說,在送藥服務打通後,未來像醫生看診、復健師都能一併送到宅服務客戶,既讓通路加值也是新商機所在。

但藥師要全省跑透透,政昇也祭出高薪、藥師薪水7萬多元,比市場行情高4成;政昇經營模式也吸引外資青睞,日本網路醫療長照公司、SMS已入股53%。

fsj 提到...

抽菸+高血壓+尿蛋白 糖友恐減壽逾20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9670.shtml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2014.10.10

吸菸有礙健康,讓人短命。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若抽菸,比一般人少活14.4歲;如果糖尿病患已出現輕度尿蛋白現象,更可能減壽20歲以上。

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昨於「兩岸健康促進論壇」發表上述研究,他以美兆自1994年共62萬多筆的健檢資料庫為基礎,再串連至2011年約2萬7千餘筆的死亡資料,分析17年來健康風險因子對壽命長短的影響。研究發現,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蛋白尿、心跳過快、貧血、飲酒、嚼檳榔及不運動等,都是影響壽命的風險因子。

溫啟邦說,一般男性糖尿病患者平均比一般人少活8年,若同時具有第二個風險因子,例如抽菸者,將再短命5年,不運動者則少4.7年,有高血壓症狀者,則少4.3年。

若同時有第三個風險因子共存,減壽可超過20年。溫啟邦舉例,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平均比一般人少活15年;若同時有菸癮,可能短命24.7年。

溫啟邦指出,許多人對抽菸、飲酒、嚼檳榔不以為意。呼籲民眾應正視這些行為對健康管理的影響,定期健檢,從檢查報告調整生活習慣,促進健康。

溫啟邦也分享健康撇步,73歲的他,30多年來每天早晨4時多起床出門,打網球2小時,回家洗澡後再上班;晚間下班則與同事到戶外慢跑、健走,將運動當成社交樂趣,堅持「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沒有流汗,拒絕吃飯」,因運動才是防百病的萬靈藥。

※ 相關報導:

* 秋天宜養肺 中醫推藥膳滋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89917.shtml

秋天轉涼,因呼吸道和過敏症狀的患者多了一倍,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鍾貴馨醫師說,秋天是「養肺」的最佳時機,民眾可以用藥膳養肺。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原則,醫師建議,年長的阿公阿嬤們和胃較虛弱的民眾可以用「吃粥法」,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都是養肺好選擇。另,多吃橘子、檸檬、番茄等酸味蔬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都可以有效益肺。



◆ 蛋白質吃不夠 骨鬆嬤瘦到24公斤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9674.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10.10

高齡社會將至,「延壽」漸漸變成重要課題。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說,民眾該想的不僅只是延壽,更應努力達成身、心、社會參與的全方位「成功老化」;充足的營養攝取是成功老化的基石,但台灣約有138萬長者每日蛋白質攝取不足。

蛋白質攝取不足在年長族群中相當普遍,台灣50歲以上約有兩成,31到50歲的中壯族群也有一成。詹鼎正解釋,許多長者牙口差,咬不動肉類或追隨養生蔬食風潮,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

若蛋白質攝取不足,骨鬆、肌少症都會提早上身;有研究指出,蛋白質不足會影響長者的認知,甚至有失智風險。

詹鼎正曾收治一位八旬奶奶,因為全口假牙,肉都咬不動,食量又小,三餐習慣吃燕麥、蔬菜湯或粥品等簡單流質食物,導致蛋白質攝取過低,體重才24公斤過輕。診斷發現,奶奶背部有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嚴重,骨密度T值竟是負五,還併發肌少症、貧血等問題。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說,長者仍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且來源要多元。若擔心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不妨可多補充植物性蛋白如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且這些食物也較軟嫩、容易入口。但她也提醒,補充植物性蛋白的同時,動物性蛋白的攝取仍不能偏廢。

詹鼎正強調,老化不是銀髮族的專屬議題,建議從中年就需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尤其長者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進一步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有體力參與社會,邁向成功老化。



◆ 世界視覺日/多到戶外、充足休息 護眼從小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89672.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10.10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視覺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呼籲要杜絕「可預防性失明」。衛生福利部統計102年社會福利年報資料指出,台灣視覺障礙者有57393人;雖然造成失明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不少是可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視力保健應從小做起。

萬芳醫院眼科主任吳建良說,可預防性的失明指的是「可被治療而不致於導致失明的眼疾」。目前世界上最多失明的眼疾是白內障,其次是青光眼,常發生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國家如非洲、印度等。不過台灣醫療發達,較嚴重的反而是近視問題。

台灣近視率是世界第一,尤其到高三過後的近視率達85%。據醫學研究顯示,年紀越小近視,越容易演變成超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更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甚至有10%的失明機率。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提醒,護眼應從小做起,預防近視和控制近視度數,避免失明。建議除每日到戶外活動2至3小時,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就需休息10分鐘。

吳建良也提醒,高度近視者及糖尿病患者是眼疾的高危險群,務必每年定期到眼科檢查。長者若發覺視力大不如前,不要只配眼鏡,卻忽略到眼科檢查,尤其40歲開始眼睛會快速老化,任何症狀都不容輕忽,保護眼睛靈魂之窗,才能早期發現治療。

※ 相關報導:

* 夜夜黏3C 小心藍光誘發乳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0475

新竹地區有位孕婦因長期過度使用3C產品,結果視力從1.0變成0.3,差點失明;此外,國際上也有研究發現,女性因夜間照光接觸太多藍光,導致褪黑激素累積,誘發乳癌!



◆ 安眠藥重複開 北榮最嚴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023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10.10

健保署昨天公布同院處方重疊率排行榜,第一波名單鎖定安眠藥。調查發現,台北榮民總醫院重複開藥率最高,今年五到七月重複開藥量達兩萬多天。

健保署依今年五月至七月各醫院總給藥日數,從最高總開藥天數兩百萬以上,到總開藥天數十萬至至廿五萬,共分為五組,再公布處方重疊率最高及最低的醫院。

健保署估算,全台各醫院每年重複開安眠藥的健保藥費,接近一千萬元。健保署未來還會陸續公布三高、慢性病用藥等其他容易重複開藥的類別統計。

除了台北榮總,安眠藥重複開藥率高的醫院,還有嘉義基督教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陽明及博仁醫院;重複率較低的醫院,則是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光田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及台北榮總台東分院。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蔡文全表示,統計已排除慢性處方箋、出國多領藥等因素,仍見重複開藥。健保署將針對重複開藥嚴重的醫院,核刪超量的申報費用,也加強審查安眠藥高使用量病人,避免浪費,確保用藥品質。

台北榮總指出,院內安眠藥開藥重複率高,主要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就醫人數七成,常發生藥物遺失要求醫師重新開藥的情況,依現行健保規定,病人填寫切結書即可請醫師重新開藥,醫院基於服務病患,無法拒絕。台北榮總已利用電腦重複用藥系統提示醫師,也將加強宣導使用「雲端藥歷系統」。

根據統計,健保全年給付安眠藥達十億元,安眠藥使用前三名為佐沛眠、舒樂安定、溴西泮;其中,佐沛眠市占率最高,占全部安眠藥百分之廿一,每年大約吃掉三億顆。

新光醫院藥劑部組長劉人偉表示,安眠藥是最常見的重複開藥品項,原則上各科醫師都可以開立藥,若過量服用,不但影響隔天駕駛交通工具的能力,也可能出現夢遊、忘記昨天有吃藥等,出現「逆行性失憶」。

fsj 提到...

讓病人善終 我安寧療護發展停滯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2031.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鄧桂芬/台北報導】2014.10.11

今天是世界安寧日,安寧療護希望讓病人善終,家屬善生、善別,這是基本人權,也是普世價值;但安寧照顧基金會對目前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現況表示憂心,「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多年,安寧療護卻面臨發展停滯期。

安寧照顧基金會與聯合報於十月四日舉辦的「二○一四世界安寧日──檢視台灣安寧療護發展」論壇,包括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馬偕醫學院部定教授賴允亮、馬偕院長楊育正、台北榮總安寧緩合醫學科主任林明慧、台大醫院整合輔助醫療中心主任蔡兆勳、成大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威鑫、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教授邱泰源、立委楊玉欣及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聯合報副總編輯謝邦振等共同與會,關心安寧療護發展。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是「向醫護致敬」。趙可式指出,目前國內安寧療護醫療機構良莠不齊、評鑑形同虛設,醫護人員訓練不足,安寧病房設置不符標準,都是問題。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於二○一○年調查全球四十國安寧療護發展情形,榜首是英國,台灣名列十四,是亞洲第一。明年連氏基金會將做全球八十國的調查,並新增八至十個指標,趙可式憂心,國人「死亡品質」的排名,恐將退步。

陳建仁強調,每個人都有醫療自主及選擇善終的權利,但安寧療護的質與量都必須提升,否則「與坊間的葬儀社並沒有兩樣」。有「安寧療護之父」之稱的賴允亮,鼓勵醫護人員投入安寧醫療,接受所有檢驗與批評,創造醫病新局。

※ 相關報導:

* 安寧日論壇/提高健保給付 醫院願投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2043.shtml

目前健保給付安寧病房費用,每日為四千九百多元,立委楊玉欣指出,這樣的給付根本不敷成本,例如其中約一千五百元是醫師諮詢費,但病患不只需要醫師,也需要社工師、護理師等照顧;醫院若要顧及品質,成立安寧病房勢必倒貼。

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說,高品質安寧療護不但需要臥浴、往生室等硬體設備,還要有足夠的護理、社工等人力,成本上看萬元;除非醫院支持,否則安寧療護品質令人擔憂,甚至可能出現「政府推動、醫院卻步」的情形。

* 安寧日論壇/安寧療護實習 應列為必修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2042.shtml

....台大醫院整合輔助醫療中心主任蔡兆勳指出,醫護人員必須考慮患者需求,「你的專業要滿足我的需要才叫專業」,尤其對待末期病人,所有醫護人員,都應有高度的同理心和陪伴能力。

趙可式認為,目前安寧療護意識並未深植醫護人員心中,安寧緩和醫護學會多次向衛福部提出, 醫護人員在醫院實習階段應增加安寧療護為必修課程,從早期教育扎根並內化。可惜陳情多次,衛福部一直說沒有共識,無法納入。

* 安寧日論壇/安寧業務 好幾頭馬車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2039.shtml

台北榮總安寧緩合醫學科主任林明慧指出,國內尚未訂定國家級的安寧照護標準,且癌末患者照顧是國健署業務,健保署決定給付、政策擬定是醫事司、評鑑則是醫策會,主責單位很多,卻缺乏協調整合。

※ 部長最近很忙。還是橫向聯繫問題,還是橫向聯繫問題。

fsj 提到...

眼窩痛痛 少看3C產品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93885.shtml

【聯合晚報╱李樹人】2014.10.12

上下班搭乘捷運、公車,幾乎每人都低著頭滑手機,只有少數人閉目養神。但對40多歲的王先生來說,滑手機可是件困難的事,因為眼睛老花度數越來越重,原本就看不清楚螢幕,加上搭車時車身搖晃,經常勉強看了幾分鐘,就覺眼睛很不舒服。

下班後可以不看手機,但上班時就不得不,每天至少看五、六個小時,時間長時甚至超過八小時;儘管已盡量調低面板亮度,但長期近距離看電腦,王先生仍覺得視力受損,老花度數更重。

最近一年來,王先生常覺得頭痛、眼窩脹痛,且視力變差;他原本心想:「應該是睡不好,導致眼壓變高」,但就醫接受眼壓測試,結果卻正常,眼壓在安全值以下,不到20毫米汞柱。

因為找不出眼窩痛的原因,王先生只能服用止痛藥,但治標不治本,還是常覺頭部發熱、眼窩脹痛,為此休假時根本沒心情外出,總躺在床上補眠,刻意讓眼睛多休息。

幾次出國的經驗更不愉快,因為眼睛痛嚴重,有一次甚至頭痛欲裂到蹲在馬桶前嘔吐,連剛吃下肚的止痛藥都吐了出來,好不容易睡了一覺,隔天醒來才覺好一點。

王先生近視度數相當高,大學畢業時度數就破千,也因此不必當兵;得知自己是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疾的高危險群,他每天勤服用葉黃素,還定期至眼科檢查,但類似眼壓高的脹痛問題卻一直困擾他。

醫師建議他,最好遠離電腦螢幕,讓眼睛多休息,但工作所需不可能不看電腦。為了能讓眼睛獲得充分休息,現在他下班回家後,盡量減少看電視,也不再透過平板上網看電影、韓劇,希望早日遠離眼睛脹痛宿疾。

小叮嚀

1.不在捷運、公車等搖晃環境中閱讀書報、手機、平板電腦。

2.避免過度用眼,持續看電腦40~50分鐘,讓眼睛休息5分鐘。

3.如工作需要長時間看電腦,可戴濾藍光眼鏡。

4.生活作息正常、不熬夜。

5.放假多至戶外,觀看遠處風景。

資料來源:陳瑩山醫師 整理:李樹人

※ 相關報導:

* 眼窩痛 可能青光眼、白內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93886.shtml

許多人都有過眼窩痠痛經驗,這不一定是眼壓高造成。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大部分眼睛脹痛,都與過度用眼有關,尤其經常使用手機、平板、筆電等3C產品的民眾,更容易眼睛不適。

一般來說,眼壓高分為可測量、病人自覺兩種;正常的眼壓標準為20毫米汞柱,如果眼壓升至25毫米汞柱以上,就會覺得眼窩腫脹痠痛,相當不舒服,要是超過40毫米汞柱,就會嚴重痠痛,視力模糊。

陳瑩山解釋,為讓眼球維持球型,眼球內睫狀肌會持續分泌液體,就像是皮球充氣一樣,不過青光眼容易引起液體輸入管道受阻,當液體無法進入眼球,就會導致眼壓過高,一旦慢性眼壓偏高,就會出現角膜水腫,晚間看路燈、車燈時,會出現光暈。

此外,青光眼與白內障為「兄弟病」,會相互影響;例如眼壓高造成角膜水腫,就容易頂到眼球後房內的水晶體,加速白內障形成;如果白內障嚴重,也會提高青光眼病情。



◆ 巧食番茄雞蛋麵 營養又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2000782-260307

旺報 2014年10月12日 許莉

說起番茄雞蛋麵,相信你我都再熟悉不過。番茄鮮嫩多汁,可生吃可烹食,炒過之後,自身獨有的味道會感染其他食材,形成獨特的好味道。雞蛋的鮮香便不用說,經過簡單翻炒,其中豐富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形成團狀,蛋香味撲鼻。

怎樣製作質樸美味的番茄雞蛋麵?

首先做好烹前準備,番茄洗凈切塊,個頭中等大小為宜;雞蛋打碎打勻,入鍋翻炒成型,這樣吃起來更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但火候需要掌握好,不可太大。

接下來可以準備些自己喜歡的食材,例如:深色葉菜類,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人至少攝入500克葉類蔬菜,其中深色葉菜比例最好占到一半以上為佳。菠菜、生菜、白菜、小白菜、油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葉類菜中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胃動力,增強機體代謝並包裹油脂或廢物排出體外。還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如果你想遠離便祕、保持身型,補充營養元素,多多食用益處多多。

也可準備些菌類,香菇、蘑菇、雞腿菇,切片入湯,不但營養還能讓湯味鮮美。菌類中含有豐富的多糖,對身體有很多保健作用,還有增強體質抗癌的功效,常吃對身體健康非常不錯。

豆製品類的食材也不可或缺,來幾片豆皮或是豆乾切片,入鍋,大大增加麵食的營養價值。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是人體每天必需要攝取的食材。如果想身體健康不生病,多吃豆類及其製品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如果家中有不錯的燉肉,也可以入料些許,為你的麵加分。

做完這一碗番茄雞蛋麵,基本符合食物多樣,均衡飲食的原則,把它帶入你每天的生活中,讓你每天的餐桌豐富起來!

(作者為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豆類營養多 食用能增免疫力(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2000780-260307

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現代營養學也證明,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2周的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機率。

豆子的種類非常多,每種豆類所含的營養成分和食療作用都不相同。除了紅豆、綠豆、黃豆等常見的豆子外,現在超市裡賣的還有黑豆、豌豆等。平時多吃幾種豆,了解每種豆子的營養價值,選擇適合自己的豆子,更加有利於健康。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每天喝果汁 危害心臟、血壓飆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4822.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10.13

每天喝1杯果汁,常被視為減肥健身的不二選擇,但近日在科學期刊「食欲」發表的研究指出,每天1杯果汁將大幅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血壓也會飆高。

澳洲威斯本科技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每天1杯果汁會導致中心動脈血壓升高,意味罹患心臟病或心絞痛等的危險增加。

研究首席作者帕斯表示,「每天飲用果汁還可能導致認知障礙,進而引起心理功能相關問題」,帕斯說,「長期飲用果汁可能導致糖份攝入量過高,會導致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更流行」。

一杯250毫升的果汁包含115卡路里,即7勺糖,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每天攝入的糖份不應逾6勺。

※ 相關報導:

* 血糖沒控制 植牙竟然掉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5076.shtml

台中市65歲吳姓糕餅店老闆日前植牙3顆,等了半年,其中2顆植體掉落,牙醫師林義城百思不得其解,追查下才發現,病患植牙後沒有控制血糖,果真在控制血糖後,植牙成功。

* 水杯不耐熱 醫師:熱飲別超過80度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6049.shtml

北市衛生局檢驗5件兒童喝水杯,竟有4件未達標示的耐熱溫度。醫師表示,喝水杯以聚丙烯 (PP)製成,PP雖在塑膠材質中最耐熱,但標示溫度可能騙人,盡量勿盛裝超過80度的熱飲、或果汁等酸性飲料。

※ 有些水晶玻璃杯也不耐熱。



◆ 五秘訣 擺脫「工作倦怠」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0316&kdid=AR10&r=7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2013/12/16

很多工作狂會說,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想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真正」的平衡是個奢望。想努力工作並沒有錯,但不論工作得多勤,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絕對有其必要。

假如你成天就是不停工作,卻總感覺沒達成目標,且時常感覺疲累,你很有可能正處於「工作倦怠」。根據美國著名醫療機構Mayo診所的定義,「工作倦怠」是種會耗損心靈、身體和情緒的壓力,源於對自我工作成果的不滿意和懷疑。

對於企業家來說,要讓工作與生活「真正」達成平衡,是個不小的挑戰,但為了健康跟身邊的人,這絕對是該做的一件事。這裡有一些祕訣,可以協助安排好時間,同時增加生產力:

一、有效分配時間:

為了在現代要求高、步調快的工作環境下成功,很多人認為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是增加生產力的不二法門。看電郵、數不盡的會議、工作過程中不斷受干擾,這些看似尋常的事情,卻經常讓我們無法完成真正需完成的工作,以至於被迫要在工作以外的時間,才能把事情搞定。因此若要追求均衡的生活,務必要以事情的優先順序分配時間,且要不斷試著簡化工作。一定讓自己可以有時間參與社交活動、陪伴家人,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休息。

二、學習授權:

對有些人來說,下放權力這件事可能最困難,但其實可以不用自己扛起所有重擔。一定要僱用自己能夠信任、且能力與自己互補的人。學習有效分派任務,協調特定目標的細節,確保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了解組織追求的「成功」。最後再審查結果,並勇於承擔責任。

有效的分派不用親為的任務,絕對有助達成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三、睡眠皇帝大:

許多人視睡眠為草芥,以為工作時間愈久就愈有生產力,但缺乏睡眠不僅不利於健康,還會降低生產力。如果你總是精疲力竭,就無法發揮最佳戰力。

愈來愈多公司體認到,員工需要多一點睡眠。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公司像是Huffington Post和Google,會在辦公室裡布置小睡室跟午睡豆莢這類設備。讓員工小睡個一段時間,既有助提升生產力,也能員工對公司產生好感,凝聚向心力。

四、別理會無聊瑣碎的小事:

這會讓你更能運用時間、保持生產力。同事間的八卦、鄉民評論、多慮,以及負面思考等等,都會耗損大量精力,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惱怒。專注在可以「控制」的事上,這也包括照顧好自己、吃得巧,還有定期運動。

五、「關機」一下:

現代科技讓「關機」變得難上加難。即使跟家人吃飯或是上床時間,許多人還是會想用手機收個信什麼的。

很多人就像著了電子設備的魔,檢查信箱、上臉書、推特,都成了例行事務。這種狂熱甚至已經惡化到許多人得花大錢,參加「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重新取得平衡。

如果想擁有「長遠」的成功,必須當心「工作倦怠」的跡象,照顧好自己的健康,還有學習聰明工作。

(綜合外電)

fsj 提到...

一包菸少活10年!「不良嗜好」的可怕影響
http://udn.com/NEWS/LIFE/LIF1/8998669.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陳心瑜/綜合報導】2014.10.14

所謂「不良嗜好」對人會有什麼影響?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網站「戒癮治療」(Treatment4addiction)創辦人因為常聽到「抽一支菸,少活十分鐘」,便想驗證流言是否屬實。其計算各種不良習慣會讓人減少的壽命,並製成圖表。該網站發現抽一包菸會讓人減少十年的壽命,而每天喝超過兩杯酒會少活23年,吸食古柯鹼更會讓人提早34年面對死亡。

網站也以更具體的方式呈現,計算每抽一根菸、喝一杯酒會減少幾分鐘的生命。「戒癮治療」指出,有些癮君子認為抽根菸對身體無害,但平均每抽一根菸就會讓人少活14分鐘,也就是每天抽20根菸就會減少十年壽命。而每多喝一杯酒會減少七小時的生命。

「戒癮治療」是提供藥物或酒精成癮者資訊的網站,製表列出菸、酒精、古柯鹼、甲基安非他命、美沙酮和海洛因如何影響人類壽命。

「戒癮治療」網站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和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等公部門取得資料,以美國人的平均餘命減掉成癮者的平均壽命計算而成。 網站創辦人強調這些數據基於成癮者的平均餘命計算和狀況推斷,雖然估計值不能推及每個人,但仍能顯示不同成癮項目的衝擊。

※ 相關報導:

* 紅豆水超夯 醫師:腎臟病患少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8390.shtml

紅豆水可利尿消腫,成為時下最夯的女性飲品之一,腎臟科醫師說,紅豆水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應盡量少喝,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如果出現高血鉀症,恐引發心律不整,甚至死亡。

「腎臟病患萬萬碰不得高鉀食物。」台大腎臟科主治醫師姜志剛指出,曾有一名洗腎患者,只因為貪吃了兩根香蕉旋即暈倒,被送至急診室,當時心律不整、心臟麻痺,經緊急透析將鉀離子排出體外,才撿回一命。



◆ 楊志良:因應老人社會 應設醫療個人帳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839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0.14

台灣生育率低,影響人口結構,預計2025年時,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老人,恐嚴重衝擊健保財務;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今天表示,在現今健保財務穩定時,應討論限縮醫療給付,這是必談的議題,否則未來健保可能會被拖垮。

他建議,可以考慮醫療的「個人帳戶」,每個月提撥一定金額,強迫儲蓄,老年就醫時使用,以免以後保費貴到年輕人付不起。

二代健保有補充保費挹注,目前財務穩定,不過預估10年後,國內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幾乎增加一倍;楊志良今天參加「亞洲全民健保國際研討會」,談到這項對健保永續經營潛在的大危機。

楊志良說,健保應考慮限縮醫療給付,現行醫療照護沒有上限;他舉例說,一個國人一年約交2萬元保費,但是洗腎一年就要花60萬元,建議可以設定一個倍數,例如超過繳納保費的30倍就不給付;甚至包括罕見疾病,也不能無上限給付昂貴的新藥。

楊志良說,限縮醫療給付的作法,一定會有很多人反對,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在健保財源有限下,必須考量資源運用的優先順序,「要照顧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台灣一定要早點討論,不然未來健保可能會被拖垮。他說,目前財務穩定,是改革最適當的時機。

fsj 提到...

壓力大「傷心」 女比男風險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9669.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10.15

有越來越多美國女心臟病患出現「心肌缺血」症狀,研究發現,女性心理承受壓力時,罹患心臟病風險更高,且病症較男性複雜。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薩瑪德博士研究發現,雖然男性面對壓力後,血壓與心跳改變幅度較大,但女性生理反應較易對性命造成潛在威脅。

研究對56名女性及254名男性心臟病患進行實驗發現,女心臟病患承受心理壓力時,較可能使進入心臟血流減少,導致心肌受損。此外,有越來越多女性因壓力,出現「血小板聚集」的早期血栓徵兆。

薩瑪德博士指出,未來治療心臟病時,應將性別、心理壓力與心血管的交互反應納入考量。

※ 相關報導:

* 愛吃油炸物 男大生心肌梗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9913.shtml

心肌梗塞並不是老年人專利,一名21歲男大學生慢跑時突然感到胸口悶痛,休息2小時後仍不見好轉,就醫竟發現是心肌梗塞,父母完全無法置信。醫師深入追查,原來男大生平常愛吃油炸等速食,膽固醇偏高,不排除是誘發心肌梗塞的原因。



◆ 飲食保健-7大錯誤習慣 上班族愈吃愈疲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5000832-260102

中國時報 2014年10月15日 趙麗妍/台中報導

你累了嗎?許多上班族總以為疲勞來自工作忙碌,營養師楊忠偉指出,上班族因常吃宵夜,又缺少吃蔬菜水果等7大錯誤飲食習慣,才是疲勞元凶。

長期累積的疲勞,可能引發內分泌系統失衡,造成各種不適,更容易導致肌纖維痛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等纏身,他建議上班族應力行健康飲食,逆轉健康危機。

楊忠偉提出,上班族7大錯誤飲食習慣包括:

1.外食比例高或愛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2.超過9成疲勞上班族嗜吃紅肉、內臟、帶殼海鮮,卻吃僅不到1/4的高纖飲食。

3.外食上班族近8成最後一餐的進食時間超過晚上8點,又愛吃鹽酥雞、洋芋片等高熱量食物當宵夜,作為加班的心理補償。

4.三餐不定時,常省略早餐。

5.常喝含糖飲料。

6.食量大。

7.常吃宵夜。

醫師提醒,為消除疲勞預防疾病,再忙也一定要確保飲食均衡,每天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奶、豆、蛋、魚、肉類,各色蔬果及適量油脂,盡量每一餐都有蔬果。

醫師建議,如須熬夜或壓力特別大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堅果、南瓜籽、黃豆或動物性蛋白質、鐵,以維持身體健康平衡。



◆ 北市聯醫兒童療育中心 啟用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99754.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2014.10.15

市立聯合醫院昨天舉辦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啟用儀式。中心主任何淑賢說,新的中心除看診和療育空間更為寬敞舒適,家長從觀察室的單面鏡觀看療育過程,在不干擾課程進行下了解療育重點,會更有能力陪伴孩子成長。

聯醫裝修鄭州路院本部辦公大樓,成立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昨天啟用。聯醫總院長邱文祥說,過去通報孩童需要早期療育,得等3個月才能接受評估,等6個月才能開始療育。目前可在三周內完成評估,兩個月內安排療育。新中心成立後,因有中興院區的醫療支援,可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何淑賢說,新中心在療育室外設有觀察室,家長可透過單面鏡觀看治療師上課情形,學習後回家練習,提升療育效果。

衛生局去年設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http://e-screening.health.gov.tw),協助家長評估孩童是否發展遲緩。

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說,互動網原本只有國語發音,現在已增加台、客和越南語,年底前會再增設泰、印尼和英語。

※ 相關報導:

* 思覺失調症 別當他中邪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99512.shtml

電影「美麗境界」中的男主角約翰奈許是數學天才,在接受危險的美國情治任務後,行為舉止開始異常,常產生幻覺,經診斷後發現是「思覺失調症」(也就是昔日所稱的「精神分裂症」);他與精神疾病長期抗戰後,不僅重返大學教書,提出的數學理論更榮獲諾貝爾獎。

醫界一般認為,思覺失調症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正常分泌有關,引起思想及感知錯亂,最常出現的就是幻聽症狀,不會因時間、休息、工作或塞耳塞而停止,且非悅耳動聽的內容,難以靠自己分辨。

....在民間團體推動下,衛生福利部今年5月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並將醫院的病例、診斷書及健保名稱等全部完成更名,盼增加患者的就醫意願。其他國家如日本早於2002年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統合失調症」;韓國也於2012年更名為「調弦症」。

....陳快樂說,美國精神科醫師費雪(Daniel Fisher)18歲發病後就醫接受治療,不僅可正常生活,還成為哈佛精神科醫師,並以自身經驗幫助更多人。所以只要與疾病和平共存,回歸正常生活並非難事。

* 服藥與回診 重回職場不是夢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99520.shtml

國內許多精神醫療機構都設有精神復健中心,幫助精障者在社區中自立更生。來自桃園的45歲「阿仁」罹患思覺失調症,輾轉求助多家醫院,最後在榮總玉里分院獲得治療並控制病情。他後來通過院內的精神復健中心訓練,出院後在療養院找到照服員工作並結婚,經常透過手機通訊軟體向陪伴他的職能治療師吳靜慧分享日常生活。

北榮玉里分院璞石學苑社區復健中心負責人吳靜慧指出,精障患者若能規律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病情穩定後通常可回復生活功能。國內許多精神醫療機構都設有精神復健中心,當精障者想重回職場,都可透過相關訓練、自立更生。

fsj 提到...

耳鳴嗡嗡叫 壓力大更嚴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01930.shtml

【聯合報╱陳嬿伊/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2014.10.16

工作壓力暴增的小平,抱怨睡前腦袋無法關機,睡眠品質變差,容易頭痛,甚至連以前沒有過的「耳鳴」,都跑出來了!吱吱叫的耳鳴聲讓小平在繁重壓力下不堪其擾。

過一陣子,再遇到小平,他說,最近壓力減少,睡眠品質改善,有空到戶外散心,心情變好,身體的不舒服,像頭痛、胃脹氣都有改善,最開心的是耳鳴消失了。

耳鳴的原因錯縱複雜,統計指出,約50%的人一生中曾有耳鳴困擾。

病態性耳鳴指耳鳴每次超過5分鐘,每周1次以上,簡單分成:

1.客觀性耳鳴:他人聽得到,儀器檢查得到,通常為血管性或肌肉性疾病引起。

2.主觀性耳鳴:只有自己感受得到,他人聽不到,占耳鳴九成以上。可能由耳科疾病、聽神經損傷,或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引起。

不少民眾為耳鳴所擾,去耳鼻喉科檢查,但是卻找不出問題,即便服用改善內耳血液循環的藥物,還是一籌莫展。這時候就要考慮可能是心腦層面的問題。最近天氣冷,不少患者耳鳴的狀況變得更明顯,因身心症而出現耳鳴的患者也較多。

外界聲音經由外耳、中耳傳到內耳聽神經後,受到腦幹網狀活化系統與大腦邊緣系統影響,最後傳達到大腦皮質,成為有意義的聲音。

1.腦幹中的網狀活化系統:負責警覺性、睡眠、注意力的相關功能。另外也與心跳、血壓、呼吸調節等功能相關。

網狀系統從環境中篩選有意義的聲音加以放大,若是生理處於敏感狀態,像是壓力大、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等,則容易有異於常態的警覺性,聲音也就不正常地放大了。

2.大腦中的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為大腦的情緒中樞,包含與恐懼、憤怒相關的杏仁核,與記憶形成相關的海馬體,與自律神經調節相關的下視丘等結構。

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連結進行聲音意義的處理,造成對聲音感覺舒服或厭惡。若處於壓力大或焦慮狀態,即使相當小的聲音,也可能會產生異常的不舒服。

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耳鳴,若沒積極處理,容易惡性循環。剛開始先是輕微耳鳴,一段時間後,耳鳴造成身心的壓力,影響大腦邊緣系統的聲音處理,加重原先的耳鳴。

若要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首先要處理可能引起耳鳴的器質性問題像是耳朵疾病、聽神經問題等。若還是未改善,建議到身心科進一步處理心因性的問題。

上述小平的耳鳴症狀由於壓力大引起身心失衡而產生;因為釋放壓力,睡眠品質改善,穩定自律神經後而逐漸消失。

耳鳴並不難纏,前提是要有積極的態度與正確的處理方式。

※ 相關報導:

* 涼拌秋葵山藥 防胃食道逆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3600&kdid=AR10&r=9

秋天食補的季節即將來臨,已經準備好大吃大喝了嗎?營養師提醒,飲食甜膩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都會埋下胃食道逆流的隱憂,建議可食用黏滑食物保護胃壁,像是秋葵、山藥、黑木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 怕油傷身 中醫3方法助解毒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0558

【聯合報╱記者余采瀅/沙鹿報導】 2014/10/15

油品食安問題連環爆,民眾擔憂,中醫科醫師指出,油害傷身屬慢性中毒,難以察覺,應儘速排出,若有急性腸胃炎等明顯症狀要即早就醫;若無明顯症狀,可多運動適度排汗,或食用紅綠豆、注重消化系統平衡,避免毒物積存人體。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彥仁說,中醫排毒有「汗、吐、下」3種方式,醫師建議患者可多運動、洗熱水澡發汗排毒,使用麻黃劑發汗解藥也可發汗,將毒素排出體外。「吐法」利用催吐將不小心吃進體內的毒素排出,不過現代中醫較少使用。

「下法」是從大小便排毒,中醫會用瀉下劑,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讓已下肚的毒物快速離開腸道,以免被腸道吸收積存體內,甚至損害腸胃道,如果平常排便較不正常,更要注重改善消化系統,以免排便機制無法發揮排毒功能。

民眾擔心吃到劣質油,毒素累積在體內,陳彥仁建議可食用紅豆、綠豆來解毒,腸胃不好的人,可再加等量的黃豆及兩三片的生薑一起煮。

陳彥仁表示,多選用「食物」而非「食品」,購買油品時可輪流選購不同廠牌以分散風險,盡量選擇成分單一的油品,少用調和油及精製油,較不會有人工添加物風險,烹煮時也盡量避免高溫炒炸,以免油品變質



◆ 單一藥價基準 藥價黑洞的原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02472.shtml

【聯合報╱謝武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高雄市)】2014.10.16

健保已進入二代,為什麼二代健保總體檢都出爐了,單一藥價基準產生的藥價黑洞問題卻仍被忽視?主管官署避而不談藥價差的根源,讓因單一藥價基準受傷的社區醫療與基層醫療,又因藥價黑洞汙名被補上一刀。

藥物採購是自由市場經濟,量大者講話大聲採購價低,量小者議價空間有限採購價偏高。採購價也因坐落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如連鎖手搖飲料店,墾丁每杯硬生生比其他縣市貴上五元、十元。按成本及依一代健保法第四十九條「藥品及計價藥材依成本給付」,買貴的給付應該高,偏遠鄉鎮也應該高,實施廿年來的單一藥價基準已經違法廿年,也虧待小型院所廿年。

現行的單一藥價基準,主管機關是以量大者的採購價平均值為健保支付均一價,儘管執行藥價調查調降藥費,但對量大採購價低的,單顆利潤空間雖然小了,還能改以「量」來發展,加上藥費屬於保障點值,更是有利可圖、有本事的就愈開愈多,民眾用藥跟著愈吃愈多,健保總體藥費當然不降反升。而量小採購價高的小型院所,不斷被調降支付,變成買不到、用不起,藥價虧、醫療給付點數拿的又比別人少,點值還受到藥費擠壓再賠一次,小型院所叫苦連天,天又不應。

這樣不公的健保支付環境,社區醫療只能愈來愈積弱,醫院朝大型化,健保自行負擔又發揮不了分級醫療的效果,衍生大醫院急門診爆滿、一床難求,藥價降了藥費沒有省,醫療費用平均點數上升,各科發展連帶被擠壓,五大空、醫療專業人員的出走…,健保支付制度,不僅讓健保陷入惡性循環、醫療生態也受害。

籲請主管官署研商多元藥價基準,並可將之與分級醫療概念合一,重建一套合法合理合宜的藥價支付制度,讓二代健保可以更穩健,民眾也能更健康。

※ 相關報導:

* 賣牛樟芝吸金50億 500人受害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21938

僅高中學歷的王啟訓、許仟垣夫妻,打著「投資10萬5000元,月領7000元、免費體驗1盒牛樟芝產品」大肆吸金,標榜可得到健康與財富的投資,短短2年多,吸金超過50億元,今年7月捲款潛逃,至少500名投資者血本無歸,林姓退伍軍人損失高達2億3000多萬元,罹患淋巴癌的彭女,被騙光300多萬的化療費用。

fsj 提到...

毒物暴露 台大兒醫明年設門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4935.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10.17

食安風波連環爆,台大醫院昨天成立環境醫學中心,預計明年二月,在兒童醫院推出環境暴露醫療諮詢門診,提供民眾毒物諮詢以及鑑定。

台大醫院斥資六百萬元,成立全台第一個研究臨床及環境汙染毒物的環境醫學中心,昨天開幕。該中心成員、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近年台灣接連發生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等食安問題,台大整合相關資源,在小兒部成立環境暴露醫療諮詢門診,同時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建立測量毒物的檢驗平台。

姜至剛說,環境中的毒物對下一代貽害甚大,在兒童醫院成立諮詢門診,將由來自兒科、腎臟科、職業醫學科等醫師聯合駐診,民眾未來若擔心孩子遭塑化劑或其他環境荷爾蒙毒害,可至門診徵詢專業意見。

除了兒童諮詢門診外,環境醫學中心也成立檢驗平台。姜至剛說,一般民眾若出現疑似環境毒害的症狀,可到環境暴露門診檢查,醫療團隊會將相關樣本送到該院的毒藥物鑑定暨檢驗中心,並利用與台大公衛學院共同建立檢測塑化劑、農藥、重金屬等兩千種化學物質檢測法。

曾至剛指出,若患者因出現不適而來看門診,治療費用將由健保給付,但如果只是懷疑自己被人下毒而來看診,檢驗支出則民眾必須自費負擔。

姜至剛說,環境醫學中心成立,希望提升台灣環境毒物暴露診斷、預防與研究能力,未來若發生相關食安、環境事件,也願意與食藥署、環保署等相關單位合作,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協助,保障民眾健康。

※ 相關報導:

* 操勞上班族 蔬果、睡眠債還不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0192

台灣人工時長是世界有名,高壓環境加上飲食不均,這些青壯年還沒面臨老年生活,就渾身毛病。工作環境無法改變,但身體狀況仍有可為,及早鞏固健康,才不會健康事業兩頭空。



◆ 死無全屍? 6成網友死後不願器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2344

自由 2014-10-17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委託市調公司Pollster在9月針對1102位18歲以上網友進行「器官捐贈認知意願調查」,結果顯示,6成網友死後不願意捐出器官,擔心「死無全屍」或「摘除器官會痛」;值得注意的是,「胃、手腳、鼻、子宮、乳房、腦」不在器捐範圍內,但網友們誤以為也可以捐贈。

此份調查除了揭露6成網友無意器捐外,4成願意器捐者中,也僅半數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龍藉泉說,目前全台僅2.6%的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其中更只有1%在健保IC卡上加註器捐意願。

這項調查報告顯示,5成網友知道健保IC卡可加註器捐,只是實際不到3成加註。

器捐在台推行20年,近7成網友自認了解器捐,卻超過5成不清楚「簽署器捐卡後,臨終前,仍要家屬點頭,才能完成器捐」。

對於可捐器官有嚴重的錯誤認知,其中誤以為胃、手腳、鼻子、子宮、乳房、腦也可捐贈最常見,網友最知道可捐贈的器官以眼角膜最多,其次依序是心臟、肝臟與腎臟。

龍藉泉指出,衛福部去年核准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換手」異體移植手術的人體試驗,國外也出現子宮捐贈成功案例,但目前仍未列入正規器官移植項目中。

擔任成大器捐移植中心成員及燒燙傷病房社工師的小草說,日前一名許先生因車禍造成腦死,自己鼓起勇氣與家屬談「器捐」,一開始對方不認同,堅持「死留全屍」,但提及高雄氣爆不少燒燙傷民眾急需皮膚移植,死者的母親終於同意捐出孩子的皮膚、眼角膜遺愛人間,讓她很感動,也很感謝這位媽媽的愛心。

fsj 提到...

諾貝爾獎得主:吃不熟牛肉恐致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2604

自由 2014-10-18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

牛排吃幾分熟最好?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昨天表示,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生牛肉存在致癌因子,與大腸癌成因息息相關,雖然三到五分熟的牛排很美味,但還是要煮熟吃比較安全。

豪森和國際愛滋病權威何大一昨應邀前往高醫大參加「傳染病與癌症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發表演說,吸引國內外百餘位學者專家前往聆聽。

病毒學專家豪森說,他從全球流行病學資料中取得數據,發現民眾吃生牛肉可能導致罹患大腸癌,喝牛奶也與乳癌成因息息相關,雖然目前傳染的媒介尚未確定,但仍建議民眾少吃未煮熟的牛肉和未經消毒的牛奶。

至於生魚片可否食用?豪森指出,日本是吃生魚片最多的國家,但日本人壽命相當高,他認為只要消毒乾淨,吃生魚片應不致危害健康;但牛肉中存在的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感染源,目前已被懷疑存在可能的致癌因子,雖然這些感染源可能不會讓牛隻罹癌,但對人體卻存在致癌風險,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找尋相關傳染媒介,已證實此論點。

此外,愛滋病毒專家何大一也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正著手進行實驗的抗體,不但具有治療愛滋病的效果,更能事先預防愛滋病毒感染人體;目前新抗體已進行到第2階段人體實驗,只要完成第3階段實驗,證實抗體有效即可問世。

※ 相關報導:

* 吃生牛肉恐得大腸癌 未消毒生乳易致乳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8000278-260102

藝人豬哥亮、余天的女兒余苑琦等名人相繼傳出罹患大腸癌,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也日漸攀升,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楚爾豪森博士(Harald zur Hausen)17日在高雄指出,從全球流行病學資料研究發現,吃生牛肉恐導致大腸癌,喝未經消毒生乳可能罹患乳癌,他建議牛肉煮熟再吃比較安全;不過,醫師對此持保留看法。

....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胃腸一般外科醫師王照元說,沒聽過生牛肉可能致癌說法,也沒有研究可以證實生牛肉導致大腸癌,不過,有研究指出紅肉與大腸癌有相關性。

乳癌權威、高市立大同醫院院長侯明鋒也說,楚爾豪森博士是從流行病學走向來看,不能確定喝未經消毒生乳一定與乳癌有關,但健康飲食、運動、多吃蔬果可以預防得乳癌及提高存活率是可確定。

* 配方奶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6月嬰抓到流膿破皮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2603

又到秋冬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背、臀與手、腳都長了許多紅疹,並因發癢,抓到化膿、流血,醫師懷疑是配方奶誘發過敏,改為純母乳哺餵,並以類固醇藥膏擦拭患部,一個月後才完全消疹,恢復男嬰白嫩皮膚。



◆ 「什麼血都缺」 台東人快挽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007061.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4.10.18

台東捐血站血庫從暑假迄今嚴重缺血,只能向外縣市調借。站長江宜勳說,什麼血都缺,長期入不敷出,幸好未碰上重大災難須大量用血,他呼籲民眾能踴躍挽袖捐血。

台東捐血站安全儲血量已連續數月亮紅燈,都靠外縣市調度支援,才勉強能夠應急,最近台東縣府、鹿野寶華山慈惠堂、關山鎮生活美學協會聞訊,也相繼合辦捐血活動,希望紓解缺血的問題。

「缺血真的很嚴重!」江宜勳說,台東縣每天供應縣內醫療院所血液約50到60袋,1個月大概是1600袋,但暑假迄今只募到1100袋左右,短缺500袋,只能向外縣市求助調度應急。

※ 相關報導:

* 割痔瘡隔天斷氣…馬偕判賠777萬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9007156.shtml

劉姓糖尿病患六年前到淡水馬偕醫院割痔瘡,隔天因感染死亡,家屬認為有醫療疏失,提告求償七百七十七萬多元,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認為,醫院有近五小時沒有醫師診察處置病患的延誤疏失,昨天判決馬偕醫院應全額賠償家屬,全案可上訴。



◆ 21萬健保費 救1罕病兒?還是其他5病患?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7185.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10.18

一輛高速行駛中的火車剎車故障了,軌道盡頭有五位工人正在工作,右邊岔路只有一名工人,火車到底該不該轉彎?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的「正義論」辯論,也在台灣上演,地點就在健保藥物共同擬定會議上。

決定藥物該不該納入健保給付的共同擬定會議,前天再度駁回罕見疾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的申請,一名六歲罹患此罕病的男童,面臨沒有健保藥可醫的窘境。

治療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藥物昂貴,這個特殊藥劑一針要價廿一萬元,前年桃園葉小弟自費一針後,因家裡無力負擔,四個多月後病逝;今年五月又有一名出生僅廿八天的女童莉婕,同樣也是負擔不起巨額藥費而往生。

罕病基金會努力推動該藥納入健保給付,雖然健保署今年八月、九月與十月分別召開三次藥物擬定會議,最後還是決定不給付,理由是資源配置應考量公平正義,健保最後選擇了「火車轉彎」。

健保到底該花廿一萬元去救一名罕病兒?還是讓廿一萬元去救其他五名病患?昨天在「共同擬定會議的挑戰與因應之道研討會」中引起熱烈討論。

罕見疾病基金會研究企劃組組長洪瑜黛說,當初桃園葉小弟病逝,衛福部才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納為罕見疾病,直到莉婕離開人世,這款特殊針劑才納為罕病用藥,現在又有一名病童等待健保核價。洪瑜黛不忍苛責健保制度,但她也說,「這樣的個案不能用錢來衡量。」

「人命無價,但共同擬定會議一直在掙扎。」消基會前董事長蘇錦霞表示,這是台灣健保制度的困境,「我們要用一百萬去救一個人,還是用一百萬去救五個人。」

※ 相關報導:

* 擬定會議/健保是全民的 無法依個人需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7188.shtml

共同擬定會議是二代健保重要的改革項目之一,目的是擴大參與,納入各界代表來決定哪些藥物該納入健保給付;但外界質疑會議的成員組成缺少了病友團體聲音,也認為會議應再多些人道考量。

國內藥品核定健保價格是透過共同擬定會議、共識決決定。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陳昭姿統計,一項新藥取得健保給付平均三百八十二天,癌症新藥更多達七百廿六天。

儘管會議效率一直為人詬病,但從去年二月到今年八月,八十一件新藥申請案件中,通過了五十七件,通過率達百分之七十;但這項會議通過新藥給付的標準,除了考量藥物療效的科學證據,還有對健保的財務衝擊,醫療人道議題卻很少被討論。

* 擬定會議/罕病藥物三度叩關失敗 沒病友聲音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7190.shtml

....藥物共同擬定會議的廿五位成員中,包含政府、醫院、醫藥公會、專家學者及被保險人代表等;上月專家學者還擴大至九人,其中專科醫學背景至少四人,但如此重要會議卻不見病友聲音。

罕見疾病基金會也在昨天舉行的「共同擬定會議的挑戰與因應之道研討會」上,疾呼病患的聲音根本沒辦法在最重要的會議上被聽見。

fsj 提到...

瘋穿戴 小心過敏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855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4.10.19

穿戴式裝置大廠Fitbit今年2月因活動追蹤手環引發皮膚過敏而大規模下架後,上周表示新款產品將附加產品含有引發過敏成分的警語,避免消費者受害。不過醫界和消費者團體憂心,隨著穿戴式裝置流行,缺乏完善監管措施將使皮膚過敏反應問題日益嚴重。

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在調查後,已決定不會召回Fitbit Flex,條件是Fitbit做些調整,以確保消費者安全。Fitbit將在新款手環標示含有會引發過敏的鎳成分警語,並指示使用者穿戴時不要戴太緊。

Fitbit 2月時召回逾100萬只Fitbit Force手環。Fitbit發言人派克表示,使用者可能因產品裡的鎳成分和黏著劑所含甲基丙基酸酯,而引發過敏性皮膚炎。

過去兩年來穿戴式裝置因皮膚過敏反應導致召回的事件,已愈來愈常見,許多醫界人士認為隨著這類產品普及,問題只會更嚴重。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穿戴式裝置去年開始大行其道,全球銷售量達500萬只。Fitbit去年全球賣出230萬只手環,市占率44.7%。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估計,約10%到20%的人口對鎳過敏,反應會讓人不舒服,通常包括起水泡、紅腫和皮膚乾燥。

研究人員也說,不只是穿戴裝置,手表、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遊戲裝置都有引發過敏的例子。



◆ 食物放隔夜少吃 小心損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9000771-260307

旺報 2014年10月19日 許莉

您家中常會剩飯菜嗎?您覺得吃隔夜菜對健康有危害嗎?也許您未曾考慮過,但這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係。

食物本身大都含有這種物質──硝酸鹽,不同食物含量有所不同。那麼硝酸鹽與隔夜菜有什麼關係呢?

有研究認為飯菜吃剩下後,筷子上的細菌和空氣中的細菌會與硝酸鹽發生反應,細菌中的硝酸還原酶會把硝酸鹽還原成為亞硝酸鹽,當亞硝酸鹽過量時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番茄黃瓜剩菜無害

哪些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高呢?按照植物學部位來分,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按從高到低排列的結果為:葉柄、葉片、莖、根、花、薯塊、鱗莖、果實、種子。也就是說,豌豆、黃瓜、番茄、洋蔥之類蔬菜硝酸鹽含量原本就很低,無需擔心亞硝酸鹽問題,再次食用時只要保證能加熱、熟透再食用便可以;而菠菜、韭菜、芹菜和蘿蔔之類就會有這種疑慮。如果經常吃剩下的這類飯菜,是不是一定會影響身體健康呢?

有的人會擔心,常吃葉、莖、根類剩菜,到底會不會中亞硝酸鹽的毒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門針對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定,測定也發現,如果烹調後不加翻動,放入攝氏4度的冰箱,菠菜等綠葉菜24小時之後亞硝酸鹽含量約從3mg/kg升到7mg/kg,仍然是很低的量。人體吃0.2克亞硝酸鹽便可能發生中毒,需要吃近30公斤的隔夜菠菜才行,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吃半斤菠菜完全無需擔心。

隔夜菜要徹底加熱

其實,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人體也是有好處的。從蔬菜中吃進去大量的硝酸鹽,特別是綠葉蔬菜,對人體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只要適當注意,很多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大家不必過分擔憂。那麼吃不完的飯菜該如何處理才能將不好的成分降到最低呢?

以下建議供參考:

1.為健康著想,還是盡量吃新鮮飯菜,隔夜的飯菜亞硝酸鹽含量會升高,營養素也會流失,還是盡量少吃為好,涼拌菜尤需注意。

2.吃不完的菜要提前拿出來,迅速降溫,然後放入冰箱保存。如果室溫放置時間越長,細菌的基數也會上升。

3.翻動過的飯菜保質期就會縮短。吃時要注意,把它鋪平一點,放在冰箱下層的最裡面,讓它儘快冷卻到冷藏室的溫度。放到第二餐是可以的,但吃前一定要徹底加熱。所謂徹底加熱,就是把菜整體加熱到100度,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如果肉塊比較大,一定要煮、蒸時間長一些,或者把肉塊切碎,再重新加熱。

4.對於容易產生問題的蔬菜,假如還不放心,可以先把蔬菜用沸水焯過,其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會大大下降,冰箱保存就無需擔心了。(作者為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咀嚼助提高記憶力 避免腦「生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9000766-260307

....40至50歲之間的人群,感到經常忘記事情或丟東西、頭昏、焦慮、睡眠不好、記憶力差、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看書、人變懶、看完電視劇馬上就忘了……這些都是常見的腦功能減退的表現,通俗地講,大腦正處於「亞健康」狀態。

出現這些狀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與壓力大有關;二是戶外活動減少,長期處於工作或學習狀態,很少騰出時間參與戶外活動;三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上網、玩遊戲、網購、低頭玩手機等,導致大腦疲勞。

....五是食物咀嚼鍛鍊。使用咀嚼肌時,刺激會傳到腦幹、小腦、大腦皮質,提高腦部活動。充分咀嚼還有助分泌膽囊收縮素,這種荷爾蒙能隨血液流動進入大腦,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 運動促腸蠕動 少碰敏感食物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09259.shtml

反覆發作的腸躁症令不少人苦惱,醫師表示,腸躁症發生率約一成,臨床發現,患者常對乳製品、麵粉製品不適應;醫師建議,當確認為腸躁症不要急著用藥,可先從改變生活作息做起,多運動促進腸胃正常蠕動,並且記錄腸躁症發作時的症狀,替腸胃寫日記,少碰會讓腸胃敏感的食物。

....藍鴻杰指出,若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或是出現上廁所時即使非常用力,大便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且出現脹氣、大便帶著黏液、排便時非常緊急等,就可能是腸躁症。

引起腸躁症的原因,包括腸道蠕動不協調、內臟神經過度敏感、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治療起來格外需要耐心。



◆ 防堵伊波拉 邊境設「藍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08738.shtml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4.10.19

內定衛福部長蔣丙煌昨天表示,防範伊波拉疫情,政府跨部會已會商,將加強邊境把關,實施「藍卡」,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入境前需填寫是否去過疫情相關國家。

移民署長莫天虎表示,移民署國境大隊及線上查驗官將配合衛福部,若在線上查驗時,發現來自非洲的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剛果、幾內亞等五國旅客,就會將這些旅客先留滯,並通知疾管署人員,實施衛教及防疫措施。

國境大隊長林興春表示,上述五個國家是非洲高風險國家,不過,最近疾管署又有最新通知,旅客來自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才須留滯並進行衛教與防疫。

fsj 提到...

熟男睪固酮低 雄風不振人易累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124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10.20

一名40多歲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就醫,抽血檢查報告顯示,他睪固酮濃度明顯偏低,經適量補充睪固酮,不僅讓另一半滿意,他長久以來的失眠、容易疲累等不適症狀,也獲得改善,直呼真是男人「回春藥」。

台大醫院泌尿科男性生殖部主任謝汝敦指出,女性更年期症狀明顯,就醫比率較高;反觀男性,不少人步入熟齡,雖有肥胖、性欲低下及失眠等困擾,但都以為是老化引起,只要另一半不嫌棄,幾乎很少主動就醫。

謝汝敦說,許多中年男性都有欲振乏力、提早收槍等床事窘境,這與睪固酮低下症有密切關係,只要評估後補充睪固酮,就能重拾年輕活力,提高生活品質。

謝汝敦表示,近10年來,男性學研究越來越重視睪固酮,臨床顯示,睪固酮作用廣泛,不限於生殖泌尿系統,一旦濃度偏低,除了性慾下降,還會導致失眠、情緒不穩、容易沮喪,以及肌肉量較少、脂肪變多等問題。

睪固酮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一旦缺乏體能就會明顯變差,記憶力難以集中,整個人顯得無精打采,工作表現欠佳,甚至造成骨質加速流失,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不少熟男透過食補、藥補、保健品,想要找回年輕活力,但成效很有限。醫師表示,若體內睪固酮濃度不足,再多的補品也無效,必須對症下藥。以該名熟男為例,因睪固酮濃度偏低,長期失眠致注意力常無法集中,工作表現當然變差,所幸補充睪固酮後,問題迎刃而解。

目前補充睪固酮,以塗抹凝膠或針劑等方式的接受度最高,針劑分為長效、短效,凝膠則是經皮膚直接吸收,可在家自行使用,安全性及方便性高。

謝汝敦建議中年男性,平日應飲食均衡,並透過運動加速身體代謝、增加肌肉質量,如症狀並未改善,應尋求泌尿科或身心科醫師協助,減輕睪固酮低下症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重拾年輕活力。

※ 相關報導:

* 胃藥吃太多 恐加速骨質流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1405

吃西藥配胃藥是不少國人的習慣,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國人吃掉超過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高達17億顆以上,等於吃下6000座101大樓高度的胃藥,不過醫師表示,長期吃胃藥,恐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台大醫院骨科醫師江鴻生說,台灣是骨鬆盛行區域,65歲以上老人,每五個就有一個有骨鬆問題,不分男女,造成骨鬆的危險因子分為環境行為及營養不良。

環境行為包含吸菸、喝酒、缺乏運動、女性運動過量及提早停經等;營養不良行為則包含攝取過多咖啡因、高磷質飲食及長期使用制酸劑及類固醇等藥物。

江鴻生說,氫氧磷酸鈣是骨骼硬度的主要來源,不論環境或營養不良行為,都會讓骨骼中鈣質加速從尿液排出體外,像是國人最常使用的胃藥制酸劑,會抑制鈣離子吸收,長期使用就會增加骨鬆風險。

* 國內老人 1/3曾跌倒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11246.shtml

一名婦人多年腰痠背痛,服用止痛藥症狀仍不見好轉,到院X光檢查才發現腰椎早已骨折。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指出,門診經常可見這類骨鬆骨折患者,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腰椎胸椎X光片檢查。

* 研究:芝麻素可保護肝臟抗衰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1085

日本研究發現,從芝麻中萃取的芝麻素,有助保護肝臟功能,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目的。實驗利用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自由基的反應,讓實驗者在運動前服用芝麻素,結果發現,運動過程中,體內的被氧化脂質數量與運動前無異,甚至可能降低,顯示芝麻素可有效去除人體中的自由基。

....台灣抗老保健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表示,肝臟是負責製造身體能量及處理老廢物質的重要器官,當肝臟進行排毒工作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並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若肝臟去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力不足,不只影響肝功能,甚至會提早老化。

* 番薯膳食纖維豐 搭配豆腐解便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1092

涼爽的秋日到來,來一顆燒燙燙的烤番薯在應景不過,其實地瓜不僅平價、好購買,滋味更是香甜柔順。營養師表示,番薯除了美味可口外,膳食纖維含量也相當豐富,適度食用有助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發生。

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表示,每100公克地瓜的熱量只有102大卡、膳食纖維2.4公克、醣類24.7公克,熱量僅約白飯的一半,膳食纖維則是白飯的4.3倍。其富含醣類可提供熱量,維持生理正常運作和代謝,且地瓜的膳食纖維比白米飯多,不僅可增加飽足感,更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不順引起的便祕困擾。

fsj 提到...

林靜芸/當自己的食安守門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13435.shtml

【聯合晚報╱林靜芸醫師】2014.10.21

51歲的蔡先生是公司老闆,他每天運動、體型偏瘦,有一天胸悶,醫院檢查發現他四條冠狀動脈阻塞,心導管檢查無法裝支架,必須作繞道手術。蔡太太說,丈夫生活正常,唯一可能原因是丈夫吃東西喜歡沾醬油,一年365天,一天三餐,每道菜都沾醬油。

45歲的黃老師發現胃癌,兩年之後過世;黃太太很傷心,丈夫走後她開始檢討,丈夫生前愛吃話梅,一天一包,且飲食口味重辣,便當要放一大湯匙辣椒,她懷疑是這些嗜好讓丈夫得病。

67歲的王先生是糖尿病患者,他喜歡甜食,巧克力、冰淇淋、餅乾是他的最愛。王先生的糖尿病原本吃藥控制,血糖居高不下,後來改成注射胰島素注射,因為無法抗拒甜食的誘惑,胰島素從一天注射一次增加到二次,現在一天要注射三次,醫師說再不控制飲食,連胰島素也會無效。

民以食為天,沒飯吃會餓死;大家認為食物是存活的必須品,除非食安又出問題,大家很少考慮食物的內容或份量。英文諺語說:「吃什麼長成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食物與人的關聯非常大。

民國71年我在紐約進修,曼哈頓的餐廳會在菜單上標明每道菜含多少糖份、蛋白質、脂肪、卡路里等;最近去歐洲旅遊,發現他們的酒杯也有註記,啤酒杯是250cc,紅酒杯是150cc,這個量正是醫界建議適當的每日飲酒份量。

醫師的養成過程,開藥與劑量很重要,吃錯藥不會好,還可能加重病情;劑量不對,可能沒療效,也可能有害。同一種藥,體重不同、病情不同的人,劑量需要調整;食物也與藥物類似,吃對食物得到健康,吃錯食物可能生病,食物份量也很要緊,膽固醇過低無法抵抗感染,過高容易有心血管疾病。

從這個觀點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食品安全的守門人,醫師開錯藥,算錯劑量可以怪醫師;吃進肚裡的食物,自己不作研究,只顧逞口腹之欲,到頭來傷了身體,就只能怪自己了!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本文由慈月基金會贊助刊出)



◆ 35歲低頭族 頸椎退化到70歲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3437

自由 2014-10-21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3C低頭族小心頸椎提早老化病變。一名35歲工程師每天要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尤其喜歡睡前窩在床上滑玩,2個月前雙手出現痠麻無力就醫,頸椎已變形狹窄,還長出骨刺,頸椎退化到70多歲的狀態。

澄清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楊鎮嘉表示,低頭族常專注滑手機,往往會忽略身體不適的警訊,只要每天連續滑1小時,1個月就會造成頸椎傷害。

這名工程師不但白天低頭玩手機,更喜歡窩在床上滑手機,滑到雙手痠麻,以為是滑痠了不以為意,後來發現不滑手機,雙手一樣酸麻而且無力,才嚇得到復健科求診。

楊鎮嘉直言也被這名工程師的傷勢嚇到,他的頸椎 X光顯示,第4、5、6節的椎體變形,間隔變窄,還有明顯的骨刺,已壓迫到神經,看起來就像70幾歲老人頸椎退化,懷疑與長期低頭滑手機有關。

另名71歲退休公務員,平日愛滑手機與親友玩臉書和LINE連絡,因肩頸酸痛、僵硬求診,經X光檢查頸椎,確定頸椎退化,這2人都減少滑手機,並接受頸椎牽引、熱療、電療等物理治療,每週3次連續一個月治療,病情才緩解。

楊鎮嘉說,一般脊椎慢性退化病變都出現在頸椎第5、6、7節,低頭族則在第4、5、6節,以前患者多是生產線的作業員,現在則是3C低頭族,不分年齡都會發生,尤其躺臥在床上滑手機,頸椎彎曲角度更大,症狀加速惡化,如不改善,甚至要開刀治療,提醒滑手機半小時就要休息10分鐘,如果頸部疼痛2週,就要就醫釐清病因。

※ 相關報導:

* 聲帶萎縮新療法 注玻尿酸3天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2553.shtml

民眾說話沙啞,多以吃藥治療,嚴重甚至要開刀,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引進玻尿酸注射治療技術,排除全身麻醉及開刀風險,且無須住院,注射後僅需噤聲3天,大幅提升治療舒適度。



◆ 「愛與搖滾」罕病30家庭 展生命故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2263.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庭揚、范振和/花蓮報導】2014.10.21

為了讓民眾了解罕見疾病及其努力奮鬥的過程,花蓮慈濟醫院與罕見疾病基金會昨天舉辦「愛與搖滾」罕病生命故事影像展,共15名專業攝影師拍出30個罕病家庭的珍貴親情,另外還邀請「一首搖滾上月球」睏熊霸樂團的鋼琴手「巫爸」分享兩個孩子罹患尼曼匹克症的故事。

和大部分家庭一樣,巫家4口、一對兒女,看起來再平凡不過,想不到的是,全台只有個位數罹患的罕見疾病案例就落在巫錦輝(巫爸)的家中。他表示,14年前,「罕見疾病」對他而言是個非常陌生的名詞,夫妻倆花了兩年時間才幫一對兒女確診是罹患「尼曼匹克症」,隨著年紀增長,兩個孩子的身體狀況持續退化,不僅行動受限,連講話、寫字都困難重重。

「這是一個夢,但我會堅持到最後!」除了面對生活壓力,還有來自周遭的眼光和輿論壓力,讓巫爸時常有苦難言,但是他選擇積極面對,更成立「不落跑老爸俱樂部」,讓相同處境的家庭得到互相扶持的力量。

巫爸表示,女兒巫以欣小學五年級,可以跑,還可以跳芭蕾舞,現在連吞嚥都有困難,即使面對孩子生命不斷消逝,巫爸還是陪著女兒念完大學,他更是驕傲分享,「以欣考上研究所了!」

花蓮慈院小兒部醫師朱紹盈表示,陪伴罕見病人的過程中,讓人看到了愛、勇氣與永不放棄的精神,因此讓跨專業團隊有著堅定的信念,要繼續照護這群孩子。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這次攝影展邀請15位知名專業攝影師,前往各地共30個罕病家庭進行拍攝,涵蓋22種不同病症,希望透過鏡頭傳達罕病家庭父母與子女間的愛與親情,喚起大家用行動關懷罕見疾病。

另外10月24日下午2點,花蓮慈院還有舉辦金獎影展「一首搖滾上月球」電影欣賞,歡迎民眾索票。

fsj 提到...

天天喝含糖飲料 早衰4.6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14681.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10.22

喝含糖蘇打飲料可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而美國公共衛生期刊公布研究顯示,含糖飲料還加速人體老化,如果每天喝567CC蘇打飲料,將使人早衰4.6年。

科學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染色體一端的端粒會萎縮。舊金山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分析5300多名健康美國人的DNA後發現,常喝蘇打飲料的人,染色體的端粒往往較短,端粒愈短,細胞的再生能力愈難,進而使人體愈加老化。

5300多人是14年前在參加「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時,儲存了DNA資料,年齡為20到65歲,都沒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的病史。

※ 相關報導:

* 大麥富含膳食纖維 可改善代謝症候群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3756

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科研究發現,穀類中大麥(見圖)含有最多的β-聚葡萄醣膳食纖維,能有效降低膽固醇、血糖及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 男性坐著尿 減少膀胱殘留尿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41689

攝護腺肥大或病變伴隨下泌尿道症狀的男性,研究發現坐著尿尿能減少膀胱殘留尿量,增加排尿力量,同時縮短上廁所時間。

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彼西克團隊分析九十六份相關研究,發現出現下泌尿道症狀的男性,如果能坐著尿,上廁所較不費力,排尿量也比站著時多。對於泌尿系統健康的男性來說,站或坐著排尿,影響不大。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



◆ 腦內多巴胺低 易有成癮行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4942.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10.22

你知道自己的腦內啡有多少嗎?成大精神科透過新的影像技術,可以清楚看到人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的含量,還發現多巴胺少的人容易有成癮行為,但相對地較有活力、具成功特質。

精神科研究員林思賢表示,俗稱為腦內啡的多巴胺及另一種物質血清素,是腦神經重要傳導物質,影響人的情緒與行為,過去要測知含量,必須進行切片或是腦脊髓液檢查,相當困難,但透過新的影像技術,以正子造影或單光子造影,已能清楚看見。

他表示,相關的研究國內、外不多見,主要是同位素造影有其困難度,成大透過這項技術,針對一般人與毒癮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毒癮患者在長期吸毒後,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都會降低,分別是正常人的8成與6成,經過戒毒後,兩者都能恢復到正常人的9成。

反之亦然,每個人腦內的多巴胺與血清素含量都不同,且會隨著溫度等變化,像冬季的多巴胺分泌較少,而多巴胺太高會有精神分裂(思覺失調)症狀,太低則容易成癮,也包括酒癮、菸癮、藥癮及網路成癮等,過動症的患者也偏低。

林思賢說,人在使用安非他命後,腦內多巴胺會超出正常,這也是安非他命成癮者易出現精神分裂症狀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多巴胺低易有成癮行為,但研究也發現,多巴胺如果不是太低而是略低,則是以活力十足為表現,不容易被一成不變的事物滿足,相對喜愛求新求變,工作時衝勁強,具有成功特質。透過運動或食用魚油,則能增加多巴胺的含量。



◆ 救一罕病兒或其他五病患? 健保,一個不能少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15084.shtml

【聯合報╱賴志銘/文字工作者、罕病患者、周大觀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屏東市)】2014.10.22

「思辨」近年來悄悄在世界中萌芽,今年在聯合報系所辦的聯合大講堂中,邀請到嚴長壽先生以「思辨」為主題,討論如何在眾聲喧嘩意見中,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容納理性辯論的空間。

在十八日聯合報「廿一萬健保費救一罕病兒?還是其他五病患?」報導中,記者用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的「正義論」來比喻。我立刻上網了解並且看完了「正義論」的影片。

「一輛高速行駛中的火車剎車故障了,軌道盡頭有五位工人正在工作,右邊岔路只有一名工人,火車到底該不該轉彎?」這個問題是由桑德爾教授所提出。

健保的問題屬於政治問題,政治管理眾人之事,人最不好管理。因為是人,所以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屬於人性的問題。也因為立場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樣。

看完影片,我後總覺得這個問題主要目的是來測試檢驗人性,並不是真實遇到的問題,就像我們聽過不下千萬遍的婆媳問題一樣:「老婆和媽媽落水,你要救哪一個?」若是由我來回答問題,我的答案會是:「既然是電車,那就停電就好了,電車也可以慢慢停下來。過程中也可以一直按喇叭,警示在軌道上維修的工人,所以沒有人會因此而死亡。」

這則新聞背後問題的重點應該是:如果我們能落實真正的稅收(請國稅局好好的查稅,不要讓富人輕鬆的節稅),去除健保制度下不必要浪費(加強國民健康教育防止病人的藥物濫用;加強人格教育:醫藥綁在一起的食物鏈的影響;考慮移民他國的華僑不得再享有健保;醫院不要和藥商黑心汙健保的錢),那麼就可以解決。

消基會前董事長蘇錦霞表示,這是台灣健保制度的困境。是的,這是政府應該要解決的困境,答案很明顯,應該是要創造人民的生存權益,而不是一味的去犧牲少數。罕病患者生下來提供的不只是提供人類對於基因科技的科學研究,或者是人體生理化學的醫學研究,更能夠藉此瞭解人類DNA生命密碼,他們對於人類科學進步的貢獻也不亞於登陸月球的太空科技。諸位不見許多罕病新藥的突破可能造成醫學界的大革命?

有一句話: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問題能否解決,就有賴於是不是努力的去找到所有可能的方法。有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我們的政府有沒有這樣的魄力和執行力?許多美國英雄的電影裡面都有這一句話「權利越大,責任越重」,目前看來還需要多努力。

我的回答會是:不需要犧牲,生命是如此的珍貴,如果錢可以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那麼世界上九十九%的人都是廢物。如果錢衡量是一切價值的基準,那麼社會的倫理人性將會很快的崩解。

※ 相關報導:

* 紅斑性狼瘡會傳染? 半數病友怕人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3755

一項調查發現,43%受訪的「紅斑性狼瘡(簡稱SLE,音譯為思樂醫)」病友透露,曾有親友一聽到「紅斑性狼瘡」這個病名,馬上就產生「會傳染」、「覺得可怕」與「不能生育」等負面聯想;事實上,此病不會傳染,只要遵照醫囑治療,病友一樣可以正常生活及結婚生子。

fsj 提到...

復健浮濫 健保署設200次門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826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10.23

復健治療一年花健保113億元,且一年成長5%至6%。健保署擬管控超高頻率的復健治療,復健科診所一年內復健次數超過200次的個案若過多,將拿不到健保給付,藉此讓醫師有所「節制」,預計明年3月實施。

人口老化、中風、慢性疾病多,包括復健科、骨科、整形外科等診所都有提供物理治療。健保署發現,復健治療費用年年成長,有3%至4%的診所病人屬超高頻率的個案,扣除假日,患者幾乎周一到周五,天天都到診所報到。

一位不願具名的復健科醫師說,有的醫師為留住病人,雖復健進步有限或是治療已結束,仍告訴患者要「保養」,治療不能中斷,進而造成復健治療的浮濫、浪費。

健保署今年與醫界協商管控高耗用醫療項目的復健治療,首先對診所內一年復健超過200次以上的個案過多,加強管理,研擬不支付指標。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曾玟富表示,將回溯同一院所一年復健超過200次的病人,屬於頻率過高個案,去檢視當月的治療情形,復健頻率超高個案所占比率需低於30%,但會排除早療及職災個案。

例如某診所一個月申報100次物理治療,當中有2個病人是頻率過高個案,當月各復健20次,比率40%過高,超出比率的部分就不予給付,藉此門檻讓醫師節制。曾玟富說,低於30%的部分,健保署也會以抽審的方式,審查治療的合理性。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有些需密集、長期治療的病人不見得是浪費,例如年輕的中風患者、或脊椎手術、四肢骨折等,需要密集復健,這項政策可能排擠到這些患者的治療需求。

※ 相關報導:

* 設門檻 醫:恐影響中風、慢性關節退化患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018275.shtml

健保署加強對超高頻率物理治療個案的管理,醫師認為,可能衝擊到中風、腰椎、頸椎、膝蓋等慢性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賴達昌說,中風患者長期復健可避免體能快速下降,由於中風患者造成肢體殘障,有些輔具、設備只有在醫療院所中有,難在家中以運動代替。健保署為減少支出,很可能限制到這群病人的需要。



◆ 舒適生活養生展 23日起登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9016895.shtml

【聯合報╱本報訊】2014.10.23

由本報舉辦的「2014舒適生活養生展」,將於24日(周五)登場,一連舉辦四天,活動以「健康心態度、生活更美好」為主軸,期望大家擁有健康身心靈,掌握生活中的小確幸。

「2014舒適生活養生展」集結保健食品、營養穀物、健康護具、醫美、健康調理機、健康運動器材等,現場也有健康體驗區,從24至27日,每天提供不同的體驗檢測,如免費口腔癌篩檢、視力檢測、體適能測驗、頭皮檢測、皮膚檢測、面膜體驗等。其中,體適能檢測安排於25日和26日,分為「一般民眾體適能檢測(23至64歲)」與「銀髮族體適能檢測(65歲以上)」。

現場有多場健康講座,24日上午11時,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登場,帶領青青鼓隊表演,下午1時開始,由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談「飲食與健康」,揭開序幕。其他講座內容包括關節照護新觀念、大腸癌預防與治療、預防失智症、預防醫學、優質睡眠DIY、瑜伽養生、秋冬中醫保養等。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將於27日上午11時,主講「開門七件事避毒法」。

「2014舒適生活養生展」每天展出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地點於台北世貿三館(信義區松壽路6號),欲知更清楚的活動訊息,可上官網查詢(http://udnlsr.com/)。主辦單位除舉辦有獎徵答活動,每天也準備多項好康商品,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