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善意與創意

◆ 盛治仁/找到良善初衷 做有影響力的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40/905897

聯合報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2015-05-16

「賣一捐一」湯姆鞋的創辦人麥考斯基十五日訪台發表演說,分享他創業的初衷,以及過程中遭遇的困難。

這個引起全球旋風和矚目的社會企業,因為一個善念和創新的做法,幫助了許多人,更激勵了無數人心,還立下了值得學習的典範。

湯姆鞋迄今已經捐出了三千五百萬雙新鞋到超過七十個國家中有需要的兒童,而且除了鞋子以外,其社會企業的產品,還擴充到眼鏡(捐贈視力矯正/手術及處方眼鏡)和咖啡(捐贈乾淨飲用水)等,影響力持續擴大中。

麥考斯基的想法,其實在他的書中表達得更完整,拜讀後不管是對管理或人生都有許多啟發。相對於中文書名「穿一雙鞋,改變世界」,我更喜歡英文原名,Start Something That Matters(開始作一些有影響力的事)。

湯姆鞋創辦人的名字,不叫湯姆,叫做布雷克,因為湯姆(TOM)在這裡不是一個名字,而是TOMORROW的簡稱。他希望所做的事情,能夠為社會帶來一個更好的明天。大家終日忙忙碌碌,夜深人靜時,想想自己每天所做的事,對於周遭的人有沒有價值和幫助;所做的事,是不是能夠有長期的正面的影響,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是我們做事的初衷。能夠堅持初衷,後面的方向就不會走偏。

另一方面,思考這些事容易,要有勇氣離開熟悉的舒適圈,投入自己有熱情的場域,更是困難的事。不管是創業或是做善事,我們往往會想等到恰當時機。事實上,如果不憑著一股勇氣,立刻去作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恰當時機永遠不會來臨。

有了勇氣還要有方法和創意。麥考斯基賣一捐一的模式,是成功的起點,但是他行銷的創意,卻是讓湯姆鞋舉世矚目的重要因素。

大到一年吸引廿五萬人參與的「一天不穿鞋」活動,小到創業初期故意每天左右腳穿不同款式和顏色的鞋子,以製造聊天話題。他們相信自己的故事,也不斷地用新手法向世人介紹這個故事,因為這種熱情與真誠,繼續吸引更多的支持力量和外部資源。

光有創意,其實還不能持久。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其內外部的信任。內部信任指的是員工有沒有受到激勵,相信自己的能力被肯定,創意是有發揮空間的。一家公司的制度重點,在於防弊或興利,大體可看出企業文化對員工的信任程度。員工受到信任後,相對也會對公司產生信任。

他書中還提到一個有趣案例。一家行銷公司每月頒發六十美元誠實獎金,給當月犯下並承認最大錯誤的員工。仔細想想,只要員工不是故意犯錯,或者犯操守上的過錯,這個錯法,不但能夠建立信任,還能每個月找出各種錯誤的案例在內部流通參考,避免再犯,其效益不知道是六十元的多少倍。

外部信任則來自顧客。湯姆鞋曾經為了美觀,在部分鞋款加上一塊補丁。沒想到補丁容易磨損,造成雨天容易滑跤。在顧客沒有抱怨,零售商還不知情下,湯姆鞋主動全部回收。雖然造成短期龐大的財務負擔,但是贏得外界長期的信任。

總結來說,找到良善初衷、鼓起勇氣投入、善用創意吸引外部資源、相信自己的故事並且用熱情述說、建立內外部信任,然後開始作一些有影響力的事,就是麥考斯基的成功方程式。

我相信這個讓湯姆鞋成功的模式,不只適用在社會企業,在營利事業甚至於人生方向選擇上,都有重要參考價值。每個人都能往這個方向移動一點點,台灣社會就會邁進一大步。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 相關報導:

* 麥考斯基:年輕人要跨出舒適圈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443

TOMS社企魅力,席捲台北。聯合報系主辦的2015國際名人論壇昨(15)日登場,由首度來台的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主講。麥考斯基強調保持「初心」重要,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勇敢跨出第一步,引得現場觀眾熱烈提問,整場論壇火花四射。



◆ 麥考斯基:創造就業 更能永續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450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5/16 聯合報

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有感募鞋來源不定而創造「賣一捐一」,台灣近年則掀起募舊到非洲風潮。「舊鞋.救命」活動發起人楊右任昨天在國際名人論壇與麥考斯基討論募/送鞋問題,麥考斯基說,募鞋當然好,不過送新鞋還可提高孩子自尊。

募鞋、賣鞋經驗兼具的麥考斯基說,孩子有了鞋,固然能降低輟學率、避免染病,但若是收到新鞋,更會像收到禮物一樣高興,「因為他們從未收到新的東西。」若鞋子壞了,又因「賣一捐一」拿到新鞋,還能繼續維持好不容易擁有的自尊。

有聽眾提問,若一直送鞋,會否養成當地依賴習慣,覺得一定會有人送鞋?麥考斯基說,TOMS送鞋方式已與最初不同,現在他們與全球上百個大型非營利組織合作,每個組織都深耕當地,也很有公益經驗,各自發展送鞋模式。

麥考斯基舉例,有機構以鞋子當誘因,鼓勵民眾接種疫苗;也有機構一面送鞋,一面教育當地不可能永遠受捐。另外像TOMS咖啡主張「買咖啡送淨水」,有些地區因此成立供水系統,但只有一開始免費,接下來酌收費用。

麥考斯基坦言,他創辦TOMS以來,並非一面倒好評,也有負評,例如「若想消弭貧窮,你該製造就業機會」。他說他也曾因批評深感氣餒,但最後都決定把批評當成改善自己的動力,TOMS近年在印度、肯亞、海地幫忙製鞋工廠,即是對批評的回應。

贊助單位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相當認同麥考斯基的經營理念,他認為企業經營若能結合社會公益,就是最完美的結合。期交所今年除積極推動延長陸股ETF期貨交易時間及上市人民幣匯率期貨等重點業務外,亦克盡企業社會責任,辦理多面向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弱勢族群。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策略長羅國俊表示,願景工作室邁向第四年,關注社會重要但未獲報導的議題,TOMS等社會企業就是近年主要議題。他表示,由於名人論壇售票收入都作為弱勢學童課輔之用,每一位買票入場者,都會像買了TOMS鞋的顧客一樣,同時參與了公益。

※ 相關報導:

* 創辦人分享TOMS故事 麥考斯基:企業要關注明天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434

強調「賣一捐一」的TOMS,去年賣出一半股權給美國投資公司貝恩資本,驚動各界。同樣讓人驚訝的是,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捐出一半交易所得,成立社會創業基金,幫助社會企業。昨天麥考斯基說,此行他來亞洲,也想看看各地社企發展,「歡迎台灣社企自我推薦」。

「賣出一半股權,是為讓TOMS更進步。」麥考斯基說,TOMS其實毫無壓力,大可維持原有規模發展,保留百分百股權;但他認為,TOMS這樣反而難以成長,「跟有經驗的公司學習,可讓我們避免眾多犯錯機會」。

* 台灣社企:捐款 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449

「捐款,沒有辦法解決根本性問題。」社企創辦人王銘峰昨天指出,面對第三世界的落後,透過捐款或是非政府組織協助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說,社會企業要確保當地農夫的生產可以獲得照顧,協助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聯合報系昨天舉行二○一五國際名人論壇,邀請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來台演講,分享成立為貧窮兒童供應鞋子事業的心路歷程。「銀享全球」執行長蔡昕伶、「CAMGOLDIA」有機棕櫚糖創辦人王銘峰及「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分享「台灣經驗」。



◆ 豪氣女老闆 扶持更生人20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299-260106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7日 洪璧珍/彰化報導

不怕沒機會,就怕你不來!彰化縣榮譽觀護人協進會理事長洪青桂,以家中經營的鋼構廠提供更生人工作機會,20多年來拉拔了上百人,雖不是每個更生人都能成功重返正軌,但洪青桂一家人均視更生人為家人,為更生人提供重新立足社會的穩固基礎。

洪青桂 曾聘用上百人

「我原來根本不曉得什麼是更生人」,洪青桂說出20多年前的因緣。當時她在朋友工廠看到朋友把更生人的求職信打回票,回家後問了老公,覺得更生人被這樣無情地拒絕很不應該,因而開始向更生人伸出援手。

軟硬兼施 不當爛好人

巧的是,當時廠裡有一名鐵工是更生人,她說出想法後,馬上就有其他更生人一個拉一個的來上工;可惜的是,這名更生人後來到別家工廠,卻在一次工安意外中去世。就因這名鐵工的案例,她特別重視更生人的權益,除了依規定投保,還另外加保團體意外險。

洪青桂善待更生人,「但也不能當爛好人」,要對他們軟硬兼施,只是太硬了也不行,更生人不吃這一套;軟硬之間的尺度拿捏,洪青桂經歷了許多考驗,自創了一套「約談」模式。

「我會給他機會,但不許他浪費機會!」更生人只要一聽到洪青桂「下了班來找我聊聊」的約談指令,就知道不能逃避了。「有問題就要解決,不然只能永遠在監所之間進進出出。」

瀕倒閉 更生人要幫她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她認真幫更生人重返正途,10多年前,上游包商倒閉讓她損失上千萬元,當時幾乎撐不下去,許多更生人拿出積蓄要助她渡過難關,「錢雖不多,但我珍惜他們的心意」,她也因此更加肯定對更生人的扶持。

鋼構廠目前有3分之1員工是更生人,有時候多達3分之2,平日,洪青桂的老公、兒子、女婿帶工人上工地做工去;女兒、媳婦有機會就到中部地區各監所去徵才面試,雖然常會遇到「熟面孔」,但她並不放棄。

「給他機會」是她的口頭禪,洪青桂希望,能救一個是一個。

※ 相關報導:

超越過去
施比受更有福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朱敬一:創新經濟 首重分配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05763

經濟日報 記者黃國蓉/台北報導 2015-05-16

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昨(15)日表示,台灣產業需要朝創新經濟、知識經濟轉型,以面對全球化潮流,但多數創新經濟因為「贏者全拿」,會惡化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政府在鼓勵創新、制定產業政策時,最好優先考量與民間就業有關的項目。

朱敬一昨日在淡江大學以「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的下一個出口」為題發表演說,從太陽花運動反映的「民間怨氣」說起,認為這波社會運動反映薪資凍漲、所得分配不均、階級流動不易、居住正義未落實、教育等五大面向問題。

朱敬一認為,包括薪資凍漲、所得分配與階級流動等,都與台灣經濟卡在效率驅動(efficiency-driven)的經濟階段,主要業者將產能需求外移,未轉型至創新驅動(innovation-driven)有關,政府許多引資與減稅政策也不當,同時因全球化影響,惡化此現象。

朱敬一說,產業轉型不是要過去談的「進口替代、出口擴張」這一套,不要拚保護主義,而是要鼓動創新經濟,正向迎戰全球化。

同時,朱敬一指出,過去台灣發展DRAM、WiMAX失敗,讓許多人提出經濟發展不需要產業政策,只要交由自由市場經濟引導的說法,但過去政策失敗,主因是決策品質差,重點在於擬定好的產業政策。



◆ 三分鐘熱度 創意集資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5000112-260205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5日 04:10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開放國人創新創業進行群募的櫃買中心「創意集資資訊」專區,二度開張至今三個月,完成21項集資提案後,人氣漸散,目前專區裡僅有2家群募平台業者、計有12項集資提案在進行,其中赫然可見僅2位贊助、贊助新台幣500元的案子,集資達成率80%以上的熱門提案更是「零」。

創意集資資訊專區是針對群眾公開募資而設立,也是金管會推動群眾募資的重要政績之一。除了創新創業個人或團隊可以提案集資,群募平台業者的參與,在專區裡設立次平台,可以帶來加乘效果。

群募貝果和創夢市場,是目前集資專區的2家業者,都是當初平台設置的技術支援方。去年8月開台加入的Flying V、今年2月平台升級時簽約的新北創力坊,現在都不見蹤影。

某群募業者說,曾慎重考慮加入這個集資專區,卻發現OTC嚴格規定,集資資金來源限定在國內,連港資都不行,更不用說大陸或亞洲資金,最後寧可選擇不加入,「群募的成功,應是好點子被全部的人肯定,願意掏腰包參與,不該有地區性的限制。」

就目前該專區的提案分類來看,以科技應用和設計商品占了近半數,仿似創新點子的提案有創作出版、音樂影視、藝文表演等,明顯偏向文化創意。就集資進度來看,文創提案反而得到更多個別人士的贊助。



◆ 亞洲時尚新勢力 在全球抬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6000064-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6日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在亞洲國家積極推動文創產業,希望能成為經濟成長新動力下,也帶動亞洲新興時尚品牌在全球舞台快速崛起。

新加坡品牌Elohim設計師吳婉君(Sabrina Goh)表示,亞洲有許多年輕設計人才,而且相較國外設計師,亞洲創意人才可獲得政府更多的協助。她強調「與美國等其他地方相比,這是一大優勢」。

吳婉君一開始靠著僅存的1.2萬美元儲蓄,在2009年成立Elohim品牌。但之後在獲得新加坡政府5萬美元補助,兩年後她終於有自己的實體店面,並且在去年得以參加紐約時裝周。

像她如此的年輕創業家,正逐漸受惠於如新加坡、南韓與日本等亞洲國家近年對文創業的大力扶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推估,文創業預料占當前全球經濟產出3%至12%的比重。

WEF曾在報告中指出,許多政治人物與商業領袖都看好文創業有助於創造經濟快速成長。他們認為該產業是獲得時尚與科技創新的方式,並且帶動知識經濟大幅進展。

SPRING Singapore(新加坡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在2013年曾推出一項計畫,以協助當地中小企業進軍海外市場。該機構在今年還成立新加坡時尚周,藉此提升當地設計師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在南韓,K-Fashion Project則負責推廣南韓設計師進軍海外。這項計畫主要由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贊助,在今年已進入第3年。南韓政府並計畫在2017年前對文化媒體業提高支出至76億美元,約占預算的2%。

至於東京儘管早已是全球時尚首都,不過日本政府仍斥資5億美元推行「Cool Japan」計畫,希望能為該產業再度挹注活水。這項為期兩年的計畫,由經濟產業省專責,其宗旨在於支持媒體、時尚與生活型態產業進行海外擴張。

※ 相關報導:

* 離開美妝 美女公關讓殯葬變時尚
http://udn.com/news/story/7269/906286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老年化社會,不僅銀髮商機行情看俏,50年後死亡人數可能倍增到一年34萬人,殯葬產業近年也成職場新顯學,龍巖人本美女公關副總鈕安澤,從頂級美妝產業跳到殯葬業,而且她讓殯葬業不再死氣沉沉,轉型時尚化。

* 找身心障礙者做文創 小羊苗接大訂單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570

新北轄內首間以文創作品為主題的庇護工場「小羊苗」,昨天上午在淡水區開幕,由勞工局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小羊苗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手工打造各式羊毛氈手工藝品,日前接到一筆訂購名片夾的大額訂單,這讓他們忙碌,也是份莫大的鼓勵。

fsj 提到...

行政院版勞基法擱置 勞資利弊互見
http://udn.com/news/story/8147/905902

聯合報 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5-05-16

立委版的勞基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雖可讓勞工全面周休二日,但卻少了政院版中許多有利勞工的「防A條款」,勞工權益恐怕仍是沒保障;至於拉長加班工時上限,雇主期待雖落空,但可望少了防A條款的龐大支出。勞雇雙方在這場縮短工時戰中,可說平手。

政院版除有工商團體力求的加班條款,將每月加班工時上限從四十六小時拉長到五十四小時,還有不少防A條款,包括:補休應在六個月內休完,休不完雇主須改發工資;補休時數比照加班費增給;例假出勤除應加給一天工資,七天內應再給一天補休。

另輪班制勞工換班時應有連續十一小時的休息,也有利勞工。

但立院版闖關成功、政院版恐遭擱置,對勞工來說,雖然總算可以全面周休二日,不過,其他補休、加班費等對勞工有實質保障的條文,勞工卻未得利;雇主雖未爭取到增加加班時數,但少了補休、加班費的要求,可省下不少人事成本。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說,立法院三讀通過立委版縮短工時案,僅是台灣勞工擺脫長工時過勞環境的第一步,未來還應減少加班、落實特休、廢除責任制、禁止輪班制,才能真正降低台灣居高不下年總工時。台灣勞工目前平均年工時高達兩千一百廿四小時,高居世界第四。

勞動部說,拉長延長工時主要考量雇主有短期急單需求,且加班要經勞工同意才可施行,並要給加班費,目前也只有特定行業或特定趕工時節時,才會真的用得到這麼多加班工時。

※ 相關報導:

* 工時降為單周40小時 明年起全面周休二日
http://udn.com/news/story/8147/905863

勞工明年起將全面周休二日!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勞基法卅條等修正案,將雙周八十四小時工時降為單周四十小時,明年元旦上路,預計有三百四十萬名勞工受惠。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將勞工工時降為單周四十小時,每日工時不得超過八小時,每周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確立全面周休二日法源,且雇主不得因為修正工時而變相減薪。



◆ 冷眼集/工時雖縮短 勞工仍血汗
http://udn.com/news/story/8147/904360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特稿 2015-05-15

台灣勞工明年起,終於可以全面享有周休二日,較公務員晚了整整15年,比起國際勞工組織1935年通過勞工每周工時應為40小時,更遲來了80年。但晚來總比沒來好,要擺脫台灣血汗勞工汙名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到位,這一步踏出後,至少展現各方努力的誠意。

全面周休二日是台灣勞工多年的夢想,從談論到實現,至少十年之久。馬總統三年前競選連任時,白紙黑字納入競選政見,但勞動部遲到去年底才展開修法。要不是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政見快要跳票,恐怕法案還出不了勞動部大門,可見勞工權益得來不易。

比較意外的是,行政院原本為了化解工商團體阻力,院版附送延長每月加班上限,朝野立委都不埋單,胎死腹中,成為資方心中最大的痛,但對勞工反而是好消息。因為修法通過後,勞工全年工時不過減少48小時,每月加班工時若從46小時增為54小時,增加的全年加班工時卻高達96小時,「縮短工時法案」反成「血汗法案」,周休二日成了一場空。

退一步看,企業界對加班時數要求,究竟來自人力調度?還是節省企業成本?若是前者,挑戰的是勞工體能極限,勞工被迫以生命換加班費,不符勞動人權;若是後者,企業應該思考的是增加額外人力因應,而非將企業利潤建築在壓榨勞工之上。

台灣工時世界排名第三,多年來減少工時有限,反觀南韓五年來大減216小時、日本減了40小時,台灣再不力行縮短工時,他日凌駕南韓成為世界第一,不會是台灣之光。

縮短法定工時,的確踏出重要第一步,但勞工能否看得到、吃得到?還有賴政府強化勞動檢查權,要求企業具體落實。從歷年勞動檢查觀察,企業違反勞動法令比率動輒五成以上;明年起,勞工整體工時是否因此下降?監督力道不能少。



◆ 對窮困的剝削 美國獎券不應買
http://udn.com/news/story/5/903706

聯合晚報 記者黃秀媛╱即時報導 2015-05-15

美國有700億元稅捐絕大多數是由貧民支付,想大呼不公的人別急:這是獎券對迫切想發財的最窮困階層造成的另一重剝削。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美國每年發售的獎券總值,每個成年人可分配到300元,可是研究結果發現美國所得最低的三分之一家庭購買的獎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這表示年所得不到2萬8000元的家庭,一年為獎券「樂捐」600元。獎券收入大部分用於挹注學校經費,因此不買獎券的人得以不必付更高的學校稅。除了中大獎的極少數幸運兒外,獎券可能有如一種稅捐,不過買獎券的人是「志願」繳稅。

窮人並非不知道想靠獎券發大財幾不可能,可是他們在其他方面也看不到任何機會,只能繼續花錢買夢想。這種開支加起來很可觀。每年把600元用於買股票,40年下來可能就是一大筆財富。就是不投資,手上多出600元也可用於應付受傷、生病或汽車故障等意外急需,不必去借高利貸。

一些有識之士認為應該廢除獎券,代以獎金儲蓄計畫:把買獎券的錢集合起來生息,利息拿來抽獎。如此一來,即使沒中獎還是能夠保本儲蓄,運氣好還能拿到一點獎金,形成「沒有輸家的獎券」。但是,仰賴獎券收入的州政府不允許這種競爭,繼續向除了夢想之外一無所有的人課稅。

fsj 提到...

脫口秀賺上億 他1毛未花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06698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5日電 2015-05-17

主持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夜秀」長達22年的傑.李諾(Jay Leno),去年初退休。媒體對此主題不斷炒作,卻漏掉一個具有啟發性的故事:李諾在他的主持生涯賺了超過3億2000萬元(美元,下同),但他把每一毛都存起來。

李諾在訪問中表示,自從他成為「今夜秀」的主持人後,從未動用這份薪水的一分一毛。他從單口相聲、出席活動和廣告獲得的收入,每年約達1500萬到2000萬元,就靠這筆錢來生活和收藏大量的汽車、卡車、摩托車和飛機。

也就是說,在他主持「今夜秀」的同時,他還每周表演單口相聲。當然,李諾的收入是多數普通人永遠達不到的水平。但他說,他從小就是這樣,一向有兩個工作(在汽車經銷商和麥當勞打工),他總是把一份薪水用來過活,另一份薪水全部存起來。

這個方法不僅確保他一定有積蓄,而且培養有益一生的儲蓄習慣,即使躍身成為脫口秀名嘴,他也未改變這個習慣。

李諾仍是巡迴演出的全職相聲演員,所以「今夜秀」賺的錢還是會存著,他唯一不再做的,是一周五個晚上在電視節目亮相。

普通人找一個工作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身兼兩職做,但是如果你可以做到,或許也可以考慮把李諾的方法運用在自己的退休計畫之上。

你可以把一份薪水作為生活費,用來付帳單、買菜。不要把另一份薪水視為可隨意花的錢,而是把它存進銀行,不去動它,就像不存在一樣。你將會驚訝的發現,積蓄迅速增加。

即使只是一周20小時、時薪10元的兼職工作,每周也能拿到200元(稅後約150元)。把這筆錢存起來,一年下來就有7800元。若無法投入那麼多時間,你也可以找賺外快的方法,例如接個短期工作或是出租家裡多出的房間。



◆ 撿便宜、不亂花…學富翁保財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06701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5日電 2015-05-17

想當富翁,你的想法和作法就得學富翁。專家表示,保存財富很重要,而控制開支是保存財富的一部分。這四種省錢策略通常就是富人們的保財之道。

不衝動購物。有錢人購物,一定大手筆亂買?並非如此。專家指出,有錢人不會盲目反應,而是經過思考。他們最害怕的事就是變窮,特別是如果以前曾經歷過財務問題,所以購物前會花點時間好好想。這種延遲的反應,有助他們避免在衝動下做出不當選擇。

愛撿便宜。這可能讓你感到意外,有錢人也像大家一樣,喜歡划算的交易,不當冤大頭,白白多付錢。調查發現,在年收入為7萬5000元(美元,下同)以上的家庭中,74%網路購物時,會用折價券,而其中三分之一則是經常或一定用折價券。富人會把握更多省錢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錢可支配。

看重品質。富人買高價品,例如汽車或家具時,通常會採取「品質勝於名聲」的心態,賓士也許就比耀眼的Maserati更有吸引力。當他們找到好品質時,就鎖定最划算的價錢,而不是一定要買與其財富相稱的東西。富有家庭經常會把有價值的家具代代相傳,顯示購物重品質,有助保住財富。他們的哲學是:在生活中重要的東西,要注重品質,好好愛惜,那麼只要買一次就行。

不愛背債。專家說,有錢人較可能「避債像避瘟疫」,除非要做生意。研究顯示,有錢人通常「把錢看得緊」,也就是說較不可能借錢,如果無法付現金,就可能不買東西。其實不論收入,任何人都可學習如何善加利用自己的錢,量入為出,就可開始累積財富。



◆ 谷歌推廣產學合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197-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17日 陳穎芃

矽谷科技業為了提升員工多樣性,開始和大學院校合作推廣電腦教育,幫助更多非裔、拉丁裔及女性學生成為矽谷工程師。

■In ongoing efforts to diversity Silicon Valley's tech sector, Google is embedding engineers at a handful of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ere they teach, mentor and advise on curriculum.

美國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大一新生沃頓(Alanna Walton)這學期修了一堂很特別的電腦入門課,因為這堂課的老師是位自稱「莎賓娜教授」(Professor Sabrina)的非裔女性,且常常到半夜2點還能找她討論課業。

莎賓娜教授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另一個頭銜,那就是「谷歌駐校講師」。顧名思義,她正是谷歌派駐多所大學的電腦講師之一。

建教合作 培育新血

這項建教合作鎖定霍華德大學、漢普敦大學(Hampton University)及費斯克大學(Fisk University)等5所非裔學生占多數的學校,藉由谷歌工程師的實務經驗來協助大學推廣電腦科學,以便日後能有更多非裔、拉丁裔及女性工程師加入谷歌,增加員工多樣性。

沃頓表示:「這堂課很棒。」她在莎賓娜教授的啟發之下決定主修電腦科學。莎賓娜教授也表示:「這堂課讓我受益良多。儘管改變需要時間醞釀,但我欣賞這項合作計畫能從不同角度來改善科技業人才缺乏多樣性的問題。」

她回憶15年前在史丹福大學主修電腦科學時,她是系上唯一的非裔女性學生。她表示:「當時我覺得自己很突兀,所以常常躲避人群。」如今她樂見越來越多非裔女性對電腦科學感興趣,儘管在大學教課相當耗費精神。

弱勢族群難以打入矽谷科技業在近年成為各方權利團體撻伐的焦點。上述非裔學生居多的大學每年約有35%的畢業生主修電腦科學,但他們大多進不了矽谷科技公司。

以谷歌為例,旗下工程師中僅有1%是非裔族群。去年美國人權專家傑克森(Jesse Jackson)就點名谷歌及其他多家矽谷科技公司員工缺乏非裔、拉丁裔及女性族群。

此後Anita Borg Institute及美國國家女性及資訊科技中心等機構開始拉攏大學和科技公司建教合作,以便更多女性工程師能在矽谷出頭。

實務經驗傳承 學生更愛

臉書也透過「臉書大學」計畫讓來自低收入戶的大一新生在臉書實習,英特爾也承諾在未來5年投資3億美元提升人力多樣性。

谷歌讓工程師進駐大學除了傳授電腦知識之外,也從旁輔導學生撰寫商業書信與面試技巧,並讓優秀學生獲得在谷歌實習的機會。今年即將從霍華德大學畢業的大四生哈克特(Christopher Hocutt)就因受到谷歌駐校講師鼓勵,順利在谷歌謀得一份全職工作。

哈克特表示:「谷歌發現許多學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谷歌上班,因而不敢投履歷。一旦我們相信自己具備專業技能,只須講師輔導履歷及面試技巧,我們就有信心去嘗試。」

霍華德大學電腦科學系主任柏芝(Legrand Burge)也樂見谷歌工程師加入教學團隊。他表示:「谷歌工程師雖不是學者,但他們的實務經驗絕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這項計畫實施以來口碑很好,吸引許多原本不打算修電腦課的學生來上課。」

今年谷歌駐校講師在上述5所大學開的電腦入門課共有250名學生,光是莎賓娜教授班上的學生就有70人。

※ 相關報導:

* 美前500大企業 CEO僅5%女性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07043

不少女性為打破玻璃天花板限制,選擇走上創業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期調查,職場兩性平等雖然較以往改善,但步調遲緩,去年全球前500大企業,每100位執行長(CEO)只有5位是女性,這比例還創下史上最高。

fsj 提到...

用氣球說故事 帶孩子藝術治療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08651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2015-05-18

用氣球說故事,還能幫助人!34歲的李承澔,高中愛上氣球藝術,成立「蝠氣球藝術創作坊」,作品屢在國外獲獎。近年來他更推動氣球藝術治療,用專長來輔導弱勢團體,教導失智爺爺、奶奶和自閉症兒童玩氣球。

接觸氣球藝術近20年的李承澔,因高中物理老師愛變魔術而接觸氣球,沒想到一玩就愛上,不僅以「氣球藝術」為論文題目取得藝術碩士,還遠赴英國考取氣球藝術師執照,並曾與團隊以兩層樓高的土地公廟,獲義大利氣球藝術大賽冠軍,獲頒「台灣之光」。

李承澔說,自己在退伍時,也曾思考「做氣球能養活自己嗎?」但家人鼓勵「與其在一般行業做nobody,不如在某領域當somebody」,因此自己除了在社區大學教氣球創作,後與同好一起創立了創作坊。

李承澔的作品有「靈魂」,例如現在文山公民會館展出的司馬中原氣球展,遍布展場的網狀物,被很多民眾認為是蜘蛛網。他笑說,那樣解讀也對,但自己想呈現的是,複雜的腦神經。另外李也曾以氣球製成客家花布、原住民圖騰、婚禮禮服等,不近看甚至看不出是氣球製成的,「會說故事的氣球藝術」,為李承澔找到氣球市場中的「藍海」。

李承澔說,氣球特色在於情緒渲染力很強,無論大人小孩只要看到都會很開心、被吸引。為了幫助人,曾在退伍後騎單車環島,到社福團體教氣球創作,為聯合勸募募款。

李承澔說,目前台灣的藝術治療多是繪畫、音樂,但氣球創作也是很好的藝術治療,三年前結合特教學者等創立「台北市氣球藝術教育學會」,到社福團體做氣球藝術教學,看到無論老少在製作過程中的微笑、獲得成就感,自己也得到力量。

※ 相關報導:

* 心靈藥房 韓首爾販賣機撫情緒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08617

南韓首爾市政府為舒緩民眾壓力、撫慰心靈,最近在辦公大樓開設「心靈藥房」,求助者在自動販賣機投入硬幣,再選擇自己的精神狀態,就可獲特別處方的小盒子。「藥房」開張後廣受歡迎,平均每天吸引逾150人「求診」。



◆ 台南青年租屋共居 正職:社會運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08852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5-18

台南市有一群年輕人因相同的理念而聚居在一起,形成台灣年輕世代新的文化。

高郁宜等8名年輕人,多數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共同租屋在中西區老社區的巷弄裡,為了實現他們相同的理想,靠著打零工過活。但在零工之外,他們的正職是「社會運動」,反核、挺小農等運動幾乎無役不與。他們念的是藝術、外文、設計、表演及建築等,各自發揮專長、行動快速;今天還在討論該怎麼辦活動,隔天馬上透過網路動員,連行動流程、標語都做好,跑遍全台。

社會運動之餘,他們會聚在「能盛興工廠」這棟破舊三層樓老屋。這裡已經10多年無人居住,去年合力租下來,以撿拾來的材料打造成風格獨具的老房子。他們共食、共居,餓了一起煮食、累了就睡在一起,親密如家人。

24歲的林昱穎逢甲大學室內設計系畢業後,原本玩樂團,四處參與街頭運動,遇到其他志同道合者,決定共居。他表示,「能盛興」不僅是住處,更是實現理想的地方,平常會舉辦講座、販售二手物及小農市集等,雖然物質生活貧乏,精神卻豐富。

35歲高郁宜最年長,曾從事表演,到法國參與相關社會運動。台灣民風不同,不可能去強占空屋,但志同道合者以低廉的租金租下廢棄空屋,實現理想。

唸藝術的林祐丞表示,類似的行動愈來愈多,朋友中有不少都到鄉下找老房子或廢棄的房屋,改建為理想基地。雖然在外人眼中也許認為「不去找正職,做這些幹嘛?」他卻認為這樣的歷程豐富人生。

理想相同…就是家人 棄屋裡的嬉皮生活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台南「能盛興」工廠不是工廠,聚居充滿抱負理想的年輕人,只要你有共同的理想,隨時能進來吃飯、共宿,時常聚集來自各地的社會運動青年。

曾在能盛興工廠駐唱的原住民歌手「達卡鬧」,常現身街頭運動,打工換宿。「我們都是生活簡單的人」,高郁宜說,人只要有帳篷就能到處睡,更何這裡設備齊全,起居近似美國60年代嬉皮,但對社會關懷更深切。

由於志同道合,並沒有生活公約,彼此相互尊重,吃大鍋飯,誰有空就煮飯;睡大通舖,至於幾點睡沒人管,共住1年多,一群人幾乎未為生活瑣事吵架。

這樣特別的生活家人能否接受?林昱穎說,家人當然會擔心,「最擔心我們養不活自己」,但知道不會做壞事,只好隨他。

林祐丞說,家人雖不贊成,但他給自己不一樣的機會,「現在年輕不做、要等到什麼時候?」學到土木、泥水及下田,從整個人生來看具有意義。



◆ 歐巴馬夫婦 存款不足1001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08031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6日電 2015-05-18

歐巴馬總統夫婦15日發布一年一度的財務報告,顯示他們資產淨值約有200至700萬美元,與去年大致相同,不過他們為兩個女兒存了20至40萬美元大學學費後,銀行儲蓄帳戶剩下不到1001美元。

歐巴馬的投資方式非常謹慎,資產大部分投資在共同基金和聯邦儲蓄債券,光是國庫債券就有多達250萬元。

他的資產報告不包括他2005年用165萬元買下的芝加哥住宅,而他至今還背負多達100萬元房貸。

任期剩下一年半的歐巴馬,必須開始為卸任後的生活做準備。歐巴馬夫人米雪兒說:「這兩年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要同時兼顧這些事情和未來的步驟很難…現在我們還在全心鞏固眼前的工作。」

不過,歐巴馬夫婦還是得做一些決定,包括未來到哪裡定居。歐巴馬表示即將滿14歲的小女兒莎夏對此有很大的發言權,因為到時候莎夏還在唸高中,不像姊姊瑪莉亞就要上大學。

歐巴馬夫婦都寫過書,而作為美國歷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和第一夫人,出版商會爭相高價請他們寫回憶錄。據悉柯林頓總統卸任後的回憶錄就拿到1000萬美元預付版稅,他的妻子喜萊莉的回憶錄也拿到800萬元。

柯林頓夫婦過去16個月光是靠演講就賺進超過2500萬美元,歐巴馬夫婦也可能如法炮製。

歐巴馬卸任時將只有55歲,米雪兒53歲。歐巴馬曾提到他可能回學校教書和重操社區組織舊業,並繼續推動他為非洲裔男孩和年輕人展開的支持計畫。

米雪兒也打算繼續推動她的四大使命:消減兒童肥胖、協助退伍軍人及軍眷、鼓勵高中生上大學或技術學校,以及教育全球女孩。

米雪兒說,她已經很多年無法搭車時搖下門窗,白宮官邸窗戶也打不開。因此,她期望離開白宮第一年能夠開窗和整天待在窗外。不過,將繼續保護歐巴馬夫婦的特勤人員可能繼續緊閉門窗。

fsj 提到...

創異思考/要能被用才有用
http://udn.com/news/story/7244/908797

經濟日報 張鈺良 2015-05-18

一日就讀國一的小犬正在看三國演義,和他玩起腦筋急轉彎,和歷史開個玩笑。我問:你有沒有想過若是劉備沒有三顧茅廬去找諸葛亮,那諸葛亮後來會做什麼?

嗯,我想…他會當一位宅男、家庭主夫或者是農夫種種田,要不然就辦個私塾教教書吧。

有可能喔,但如此一來我們就沒有精彩的三國演義可以看了,可能變成二國演義,這段歷史就不夠精彩,或至少少了三分之一的樂趣,而諸葛亮就可能從此都在他的臥龍崗度過一輩子。

但是為何劉備知道這號人物,而且願意請他出來成就劉備的事業?又如果諸葛亮沒有出山輔佐劉備,又如何可以證明他的能力?

那是因為徐庶介紹他給劉備認識的啊,也才讓諸葛亮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對啊,但前提是徐庶已經認識了諸葛亮才有這樣的機會,不然諸葛亮也只是躺在他的臥龍崗看看書種種田而已,根本沒機會證明他自己是個人才,如果他一直「宅」在家哩,不認識好友徐庶,徐庶也就沒有機會介紹「人才」讓劉備認識。

雖然現在網路四通八達,世界已經不像古代,朋友之間可能要走上個把個月才能見上一面,只要通訊軟體一開,再遠的朋友不消幾秒鐘就可以見到面,但若不主動和別人互動擴展人脈,也沒有機會遇上貴人,我們也不能因別人能力比我們強而忌妒,也不能因為別人比我們弱而鄙視,因為三個臭皮匠都能勝過一個諸葛亮了。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對人才的定義是「能創造組織目前及未來傑出績效的任何個人」。人才在平常就儲存自己的能力與專業,培養做人處世的態度,加上把握住機會,一旦被賞識,也要願意為組織奮鬥,來證明自己是人才。

如果不能夠讓自己在機會到來適時為組織表現出一身本領,反而自恃甚高、唯我獨尊,工作挑三揀四,作不出傑出的成績,即使受人重用但不能為組織創造出績效來,是無法成就一番事業的,孤芳自賞又如何證明自己的能耐呢?

最後可能流於自哀自憐,當個宅在家裡的諸葛亮了。當然也就無法像諸葛亮有機會為劉備在「隆中對」裡擘劃出遠景,並逐步為劉備開拓出歷史中的一段精彩時空。

(作者是網通產品研發與製造公司資深經理)



◆ 社論-用什麼態度迎接改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8000412-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8日 主筆室

21世紀是數位人工智慧時代,也有人稱為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產業與經濟將呈現令人驚心動魄的「超倍數成長」,21世紀也是世界中心由西方向東方傾斜的時代,東亞乃至於全球政經大戰略都會產生300年來未見的大改變,我們要以什麼態度迎接改變?

最近旅行業者聯名向交通部陳情,他們洽訂旅館的生意被國外訂房網站搶走,近兩年業績快速流失3至5成,甚至面臨生存危機。業者認為,國際訂房網站在台灣提供服務,應視同台灣旅行業,向政府登記、納稅,不然對台灣守法業者不公平。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初曾就同樣問題發文相關單位,得到的回覆是訂房服務不算旅行業,國稅局無法要求境外的國際性網路公司納稅。

這樣的抗議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Uber,以App叫車、高檔轎車接送服務、無須直接付費、司機和乘客互相評價等創新服務,搶走了計程車市場許多高端客戶,尤其是往返機場的旅客,而司機只需要良民證和無肇事紀錄即可。計程車業者曾經向交通部抗議Uber傷害合法業者生存權,要求嚴加取締,有千輛計程車包圍交通部,表達其強烈訴求。

分析這些抗議,其中有兩個共通元素:一個是新市場通路的崛起,威脅既有業者生存權;第二個元素是本國政府對跨國公司管理無法到位,造成不公平的競爭,例如計程車業者在台灣經營計程載客服務需要執照,但Uber不用,旅行業須向政府立案,但訂房網不用。

就第一個元素而言,網路時代來臨,新通路的崛起是必然的現象,不應當也不可能用人為的方法加以阻止。據雅虎奇摩統計,過去半年來台灣電子商務營收年增率約12%、實體零售業年增率僅3%;而據資策會調查,2015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預估可達新台幣1兆元;龐大的商機吸引傳統百貨業紛紛投入電商市場,加強虛實整合,紛紛推出App和線上購物平台等。另外,隨著行動裝置普及,電子商務逐漸由PC流出,使用行動裝置網購人數半年來成長90%,今年2月使用行動裝置網購人數已正式超越PC。

網購盛行也促成第三方支付興起,已解決買賣雙方缺乏互信、小賣家無法接受信用卡支付等問題;本月3日正式施行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就是政府順應時勢,進一步對消費者提供更完整保障的法令。

網路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逆轉,如同當初以火車替代馬車、用電取代蒸汽機、用電算機取代算盤是一樣的道理。在此過程中,既有業者一定會反抗,但這只是在拖延時間而已,於事無補。業者應該做的,不是無謂反抗,而是趕快想辦法加入,也用網路科技降低自己的交易成本。例如有計程車業者提供網路叫車打折服務,既吸引乘客也減少自身成本,就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在第二個元素,也就是本國政府對跨國公司的管理方面,業者的意見倒是值得思考。以計程車而言,其為許多人會搭乘的大眾運輸工具,如果政府對這個行業沒有管理,例如任由業者定價,或不審定司機資格,或不檢驗車輛,就會是一種倒退,要管理才能維持市場公平、保護乘客安全。政府因應新時代,應當想好相關配套管理措施,而不應當推託,墜入典型官僚「能不歸我管就不歸我管」的心態。

國際網路公司固然總部不在台灣,但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一定在台灣,他簽約的對象是台灣的旅館和台灣的租車行,開車的是台灣的司機,如果真要管,怎麼可能管不到?長遠而言,在大勢所趨下,未來會被影響的不會只有少數服務業者,所有其他服務業,甚至製造業者都可能捲入。政府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有一天各行各業都出來抗議,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因應了。

政府相關單位要未雨綢繆,預先做好規畫,加強輔導產業,因應網路經濟時代的來臨。

就更大面向而言,台灣必須面對的更大改變是中國已經崛起,開始與美國競爭東亞區域政治經濟與軍事影響力,台灣半世紀來位居美國東亞第一島鏈,政經文化與軍事關係密切。現在台灣必須重新認識中國大陸,認清大陸的實力與東亞地緣政治的改變,並重新定位自己。躲在安樂窩裡抗拒改變,只會使自己加速邊緣化終至衰弱。



◆ 名家觀點/兩岸產業競合 進入惡水區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08983

經濟日報 陳清文 2015-05-18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處浪尖上,全球各國都強力搶占製造業版圖,爭相啟動國家級計畫,將強化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升到國家最高戰略,優先推動製造業創新升級,以帶動科技產業與整體經濟發展。

台灣也加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際賽局,行政院將在6月4日至5日召開「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生產力4.0要旨在於產業鏈要素組合與布局再創新,以提升附加價值。

會議主題以發展具競爭優勢的產業與科技為核心,90%在如何促進台灣生產力數位化、機器聯網化(M2M)發展;10%聚焦於精密3D列印科技、智慧化生產線、工匠養育機制、產學合作等改革行動。

2011年美國發動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2013年德國推動工業4.0戰略,儼然成為第四次革命的代名詞。2015年,大陸啟動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計畫,期待以30年為期,讓「中國製造」更精良且更強大。

工業4.0是從自動化工廠進階到智慧工廠的「智慧製造」;是從大量標準化粗放產品製造轉變為高精度高質量的批量訂製型製造;它可以是「城市製造」,在城市或近郊建設先進製造工廠,靈活運用居住城市的菁英人才;它是「綠色製造」,強調低能耗與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永續發展。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特色的工業4.0,是實現其製造業由大到強的大戰略,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第一個十年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第二個十年進入世界強國的中位;第三個十年即2045年,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最終要在2049年(建國100周年)成為製造強國。大陸的產業發展落後美德日等強國,多元化粗放式的產業發展,多處於工業1.0階段,必須採行2.0、3.0、4.0並聯式發展,以加速深化改革。

同時列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ICT信息產業、機器人等先進製程設備、航空航太、新能源、新材料、生醫及高端醫療機械、農業機械。十大領域皆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屬性,承擔大陸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角色,需要結合高科技產業與現代化製造業,才能符合「智慧製造」的發展目標。

除此之外,製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模式創新、充沛的高級技能與工匠人才,更是中國製造2025推動的關鍵成功要素!

大陸正吸納全球製造業的精華,紅色供應鏈未來將會更強大,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將更加劇,兩岸產業競合進入惡水區 。

台灣要推動「生產力4.0行動方案」時,參考善用製造強國的策略與科技之外,台商20多年積累大量優質製造的經驗與智慧是無價珍寶,需要卓越的知識管理、分享、傳承與精進,這是台灣製造業與科技業精益求精的堅強根基!

(作者是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

fsj 提到...

不再怕上班遲到!白衫黑褲 女主管連穿3年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12036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8日電 2015-05-20

多數職業婦女都會碰到這個問題:今天上班穿什麼?試穿多種衣服,然後都不滿意,可使已經忙碌的早上更令人挫折,但是一名廣告界主管想出根本不玩這個遊戲的方法。

廣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藝術總監麥蒂達.卡爾(Matilda Kahl),過去三年每天上班,都是白襯衫搭黑長褲。現在,她無法想像工作時不這麼穿。

卡爾表示,她這麼做,是因為感悟到周一到周五若不用為穿衣操心,她可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她寧可把她的創意和能量用在工作,而不是浪費在為工作做準備。

卡爾不把時間和錢投資在多彩多姿的服裝,而是擁有好幾套相同的白襯衫搭黑長褲,促使她採取這種習慣是因有一天早上上班遲到而啟發的靈感。

當天上班前,卡爾挑選了很多套衣服,但試穿半天才選好一套,但她出門後一到地鐵站月台,馬上後悔自己的穿著。而且到了辦公室,不但開會遲到,還發現毛衣穿反了。經過這次教訓,她的結論是:穿衣服不應該這麼麻煩。

卡爾不是把穿衣簡化的第一人,很多革新者,像科學家愛因斯坦、歌星強尼凱許和蘋果創辦人喬布斯,都有其獨樹一格但永遠相同的打扮。不過卡爾的同事對她每天穿相同的衣服非常不解,以為她加入某個教派,她的上司則以為她的薪水不夠,需要加薪。

卡爾雖然喜歡自定的「工作制服」,但她也喜愛穿上不同的衣服和鞋帽,她在Instagram分享她周末的穿著,超過1萬7000名粉絲忠實注意她的打扮。



◆ 中國製造2025 吹響全球工業戰號角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13592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2015-05-20

李克強出王牌 邀逾百工程院士策畫

提升核心技術 十年內躋身製造強國

主攻智慧製造 珠三角已有無人工廠

中國大陸昨天發布「中國製造2025」規畫全文,明確大陸製造業「由大到強」的「三步走」發展路徑。這是大陸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首個十年行動綱領,第一步計畫在二○二五年躋身「製造強國」之列。

中新社報導,大陸二○一三年起,邀集一百五十餘名工程院院士,歷經一年多的策略論證、編寫規畫,終於完成這部製造業的未來十年行動綱領。

大陸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文件,明確九項戰略任務,除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航太航空設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十大領域,並主攻「智慧製造」,讓技術創新成為裝備製造業發展核心,並將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等五項重大工程。

放眼全球,各工業國家為角逐工業強國摩拳擦掌,部署新一輪製造業革命計畫。除德國推出「工業4.0」,美國啟動「再工業化」,日、韓等國提出產業創新戰略,台灣「生產力4.0」計畫也應運而生。

「中國製造2025」被視為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王牌計畫」,如今相關規畫正式出爐,宣告中國加入戰局,全球製造業角力戰已然開打。

據規畫,大陸將透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第一步,到二○二五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二○三五年達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共建政一百年時,要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報告具體提出未來五年、十年製造業的主要關鍵指標,包括創新能力、品質效益、寬頻和數據化普及率、綠色發展等,用以檢驗發展成果。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已建立類別齊全的工業體系,產業規模占全球製造業百分之廿,但「大而不強」,主因是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必須提升技術水準,轉型為製造強國。

大陸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製造2025」針對當前大陸製造業瓶頸,提出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訊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等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和德國工業4.0異曲同工。

其中,智慧製造是主攻方向,列入五項重大工程之一。包含德、美、日、韓等國,結合機器人技術等智慧製造模式均是製造業革命計畫精髓,而大陸早在珠三角地區提出無人工廠、智慧工廠等市場計畫,為「中國製造2025」暖身。

官方和經濟學者均強調,「中國製造2025」絕不僅是他國「工業4.0」的簡單翻版,是對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整體謀劃,目標就是要「由大變強」。

※ 相關報導:

* 啟動機器人新戰略 日本看護機型商機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0000058-260202

今年初的美國CES、中國的智慧機器人大展,已可嗅出機器人商機正夯,研調機構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日本政府期望透過「機器人新戰略」,加速推動價格更便宜的穿戴型機器人的發展進程,以解決銀髮看護市場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醫療看護機器人商機備受看好,也吸引包括松下、豐田等日本大廠,開始發展醫療看護機器人。

* 地方中央各吹各調 產業呼喊:3缺2難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13556

台灣經營環境變糟了?產業界昨天向經濟部長鄧振中等陳情,提出產業的五大憂慮,包括缺水、缺電、缺地與法令紊亂、廢棄物難處理的「三缺兩難」困境。



◆ 巴菲特 培養小小創業家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13428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15-05-20

每當「股神」巴菲特駕到,眾人無不屏息聆聽,18日這一天,倒是巴菲特想聽小朋友怎麼說。

「股神」巴菲特為培養小小創業家,特地舉辦「開創你的事業競賽」(Grow Your Own Business Challenge),今年競賽邁入第四年。最後入圍的個人組五人和團體組三隊飛往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參加決賽,向巴菲特闡釋構想。冠軍可獲得5,000美元獎金。

最後入圍者之一14歲的柏根(Miroslav Bergen)原本以為見到巴菲特會很「緊張」,但顯然他想太多了。家住紐澤西州的柏根說:「他(巴菲特)是個很好、實在的人。我參加這場比賽,稱不上創業家,因為我沒有生意經驗。但我有構想,現在有商界人士給我意見。」他最後贏得個人組冠軍。

這場已舉辦四年的競賽吸引逾4,000位年齡介於7歲至14歲的男孩和女孩參加比賽。全球第三大富豪巴菲特受訪時說:「你正看見未來,一個很美好的未來。」

柏根以網站「書本之外」(Beyond the Books)在個人組比賽脫穎而出,網友可以在這個「教育版維基百科」建立線上課程與學習方法。

fsj 提到...

台灣之光 鄧鴻吉獲發明界諾貝爾獎
http://udn.com/news/story/1/917844

中央社 吉隆坡21日專電 2015-05-21

有「發明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今晚在發明展之夜中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台灣的鄧鴻吉,創下首位台灣人獲頒這個榮譽獎項的紀錄。

今晚發明展之夜在吉隆坡會展中心舉行,而這個大獎由馬來西亞發明與設計協會主席丹斯里王順福頒發給鄧鴻吉,除了讚揚他是台灣發明界的代表人物,發明過無數創意產品外,他也懂得提攜後輩,並為台灣創造許多工作機會。

鄧鴻吉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難掩興奮,除了感謝主辦單位頒發這個榮耀獎項,也很光榮代表台灣獲得這個獎項,並希望藉此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發明聲譽。

大馬ITEX國際發明展是亞洲與歐洲企業、個體發明人、研究機構與學校交流最新發明創新品的平台,每年有許多發明家與投資人在此洽商,也是國際發明愛好者組成的常年聚會



◆ 工研院發表國產金屬3D列印技術,成本只有國外一半!
http://ithome.com.tw/news/96082

國人自製的金屬3D列印技術採用熔疊技術,運用雷射燒熔鈦合金、鋁合金、模具鋼粉末,可印製10公分或25公分立方物品。

文/蘇文彬 | 2015-05-21發表 iThome online

工研院今天(5/21)發表國人自行研發的金屬3D列印技術,可以金屬材料印製文創、珠寶等藝品。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徐紹中表示,3D列印所使用的材料從塑膠到金屬,擴展了產業的應用範圍,使3D列印不再侷限於模型打樣、翻模鑄造,可直接製作功能性的產品或零組件。金屬3D列印則可應用在汽車、航太、醫療器材、文創珠寶等領域。

相較於國外產品,工研院強調國人研發的技術可降低產品一半成本。國外金屬3D列印設備造價需2000到3000萬元,國人自製技術以列印10公分立方物品為例,未來鈦合金、鋁合金等材料投入生產,工研院技術轉移後,業者將可以不到1000萬元成本建立產線。

這項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可印製10公分、25公分立方體物件,印製過程是將金屬粉末經雷射燒熔後,再層層疊加成型,精細度可達50毫微米(1毫微米相當於頭髮半徑),緻密度可達到99%。

目前可使用的金屬材料有鈦合金、鋁合金、模具鋼粉末等。以鈦合金為例,拉伸強度可達到950MPa以上,可滿足醫療器材等級需求,用於印製較複雜的金工飾品、金屬模具、醫療器材零組件。工研院將和東台精機、精剛、嘉鋼合作,投入金屬3D列印技術及材料的生產,加速國內3D列印的發展。

過去3D列印使用塑膠材料,受限於材料限制完成的物品多以模型、擺飾為主。金屬3D列印技術可突破成品應用上的限制,使3D列印成品的實用性、應用範圍大為增加。

工研院已協助國內業者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開發LED燈具、光學鏡片、汽車零件模具。醫療方面有手術器具、手術導板,工研院生醫所也與教學醫院合作開發具仿生結構的3D列印骨釘。

在金工設計方面,點精、藏愛、漢鉑、唐草等9家業者展示以設計師提供的2D或3D設計圖,透過金屬3D列印技術印製,再經過拋光研磨、電鍍處理的金工飾品。金屬3D列印技術能縮短2到7道的製程工序,同時精密計算材料成本,從接單到列印完成只要半天左右時間,適合客製化設計、零庫存的網路線上銷售。

※ 相關報導:

* 一本刊物牽紅線 讓鴻海投資創新事業
http://udn.com/news/story/6/916122

「富奇想」是鴻海集團與「奇想創造」共同投資的工業設計創新事業,高鐵刊物扮演了重要牽線角色。

....鴻海集團一位高階主管有一天搭高鐵時,剛好看到「TLife」對謝榮雅的報導,主動找謝榮雅,也開啟了鴻海與謝榮雅的「奇想創造」共同投資「富奇想」,這也是鴻海合作投資的第一個工業設計背景的創新事業。

「富奇想」今年2月正式成立,將發展空間壁面上的風格電子產品與智慧生活結合,創造牆經濟,預計今年底推出新產品。

fsj 提到...

她,脫下白袍 闖歌手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69/918951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5-05-22

學醫事檢驗改行當創作歌手、讀藥學返鄉種有機文旦,看起來似乎學非所用,但跨領域的發展,反而開創出另一片天。

台北醫學大學今天發表新書《走,不一樣的路》,書中訪問12位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校友,描述他們脫下白袍,走自己的路。

10歲就創作出第一首歌的蕭賀碩,北一女、北醫醫檢系畢業,也順利考取醫檢師執照,大學畢業後在北醫附設醫院檢驗科工作,但她內心深處的創作靈魂,鼓動著她要勇敢走不一樣的路;於是她辭去醫檢師工作,在唱片公司從最基層的助理做起,薪水從36K掉到15K,曾經口袋裡只剩100元,但在她最低潮的時候,「永遠都是音樂拯救我」。

她的音樂才華不久就被看見,首張專輯《碩一碩的流浪地圖》,2008年獲金曲獎最佳新人獎、2014年獲金曲獎最佳作曲獎;藉著音樂創作,蕭賀碩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懷,包括省思核能的《蘭嶼的藍》、關心食安問題的《呷飽未》、關心這片土地的《嘸通嫌台灣》。

她說,音樂工作者本來就要不顧一切往前衝,「不往前衝,怎麼改變世界呢?」



◆ 失業… 王韋舜靠文創翻身
http://udn.com/news/story/7269/918952#story_left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5-05-22

76年次的王韋舜大學畢業後曾一度失業,靠著教育部U-start補助成立「小寶文創」,如今業績上看千萬元,還曾獲Yahoo拍賣新人王全國票選第一;創業成功後,他投入公益,幫盲人義賣手工串珠進帳百萬元,還為偏鄉小學打造有溫度的學習環境。

教育部青年署今天宣布104年「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U-start計畫)起跑,即日起至6月15日受理申請,並邀曾獲補助團隊分享成功創業經驗。

王韋舜從亞洲大學心理系畢業後,曾到劇團工作兩年,後來劇團解散失業三個多月,失業期間他曾擺攤賣手作設計產品,後來申請U-star補助成立「小寶文創」,讓設計結合家具、走入生活;他聯合36名台灣設計師、插畫家的創作,融入手工編織包、手工包、木工等作品,至今已有10多個品牌。

王韋舜說,台灣各地有不少婆婆媽媽的好手匠,製作精緻手工藝品,小寶文創搭起網路平台,讓每位手工藝設計師擁有專屬的品牌專欄電子書,介紹設計精神、作品概念。例如他旗下熱銷的商品「小寶積木櫃」,可以視居家空間大小隨意組合成置物櫃、桌椅,是一位幼稚園舞蹈老師業餘設計的作品。



◆ 國內首台 工研院發表金屬3D列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486-260208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22日 04:10 葉圳轍

工研院發表第一台由國人自製的雷射金屬3D列印設備及材料,結合台南市金銀珠寶公會及設計師,列印超過50件金工文創商品,昨(21)日在台南六甲經濟部雷射光谷試量產工場發表,相當吸睛。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徐紹中表示,所發表的3D列印金工文創商品,是由設計師提供2D或3D設計圖,工研院將設計師的創意3D化、切層參數設計、透過金屬3D列印設備直接印出,再經過拋光研磨及電鍍等後處理,做出媲美傳統手工或RP脫蠟鑄造製作的金工飾品,工序減少2至7道製程,不僅可精準計算出材料成本,從接單到列印只需要半天,非常適合發展客製化、零庫存的網路商品行銷。

徐紹中指出,相較於國外金屬3D列印設備造價高達2,000至3,000萬,該院推出列印範圍10公分立方的金屬飾品列印設備,並同步開發鈦合金、鋁合金、模具鋼粉末,將來關鍵技術技轉廠商後,產業可從關鍵材料、設備技術到生產試製服務,打造價格千萬元有找的一條龍生產平台,協助國內廠商切入金屬3D列印商機。

目前在台南六甲雷射光谷試量產工場,可提供國內業者開發試製各式金工飾品及工件的服務。

據了解,包括東台、精剛及嘉鋼等企業,已計畫與工研院合作投入生產金屬3D列印設備及材料,加速國內3D列印產業發展。

根據Wohlers Associates市場報告,去(2014)年全球3D列印服務與系統及材料的產值已達41.03億美元,預估至2020年,總產值可超過210億美元,發展潛力雄厚。



◆ 名家觀點-零存在感的低頭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65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2日 趙哲聖

這年頭,需要與顧客目視相望的銷售服務業,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店員或攤販在等待客源時,都在低頭滑手機,毫無銷售的素養與真誠,幾乎只剩下「賣存在感」的動力,做「賣一個銷售」的動作。

科技榮景,馬雲在互連網所製造的成功氣泡,讓網頁搜尋記錄成為消費者印記,虛擬金錢與塑膠貨幣交易,為商業制度創造活絡氣氛,大家沉浸在購買消費,最後結果竟將自己變成生活消費之「標的」,人們工作職位進展緩慢,成為層級、外包與派遣產業下的宿命。

當一些SOHO族興起,網路行銷到社群網絡分享,太多靠著科技果實單打獨鬥的生活企業家,享受了甜果,卻也間接醞釀出企業、甚至是政府組織中「外包、代銷,與派遣」的策略;眾多工作職業被打散成層級、帶狀與契約的關係。啃老族與尼特族,這種新型態社會階級與流動的現象,已全球化的蔓延在世界。

人力仲介公司,或是單打獨鬥的跳蚤公司,為符合大企業工作條件和要求,配合政府組織精簡與人事包袱,許多與公共利益相關,如醫事、保全、大眾運輸行車駕駛等工作,早就成為美其名派遣行業的主力,而廣義的分工與外包商業策略,更將未來工作加入短暫與沒有保障的臨時聘僱關係。

可悲的人類消費模式,因為消費自由的冠冕,竟簡化成為多重選擇的自由,如虛擬交易、分期貸款、以空賣空或是最無奈的啃老消費。人力資源也因為派遣制度化,每個人如同螺絲釘,看似重要但替代率高,當你未被系統青睞,下一個螺絲釘即取而代之,對大企業毫無損失。

這樣職場上的表面民主,是經濟發展體制與態勢使然?我們能夠打破它嗎?終生聘僱與短暫派遣的兩難,除了經濟困頓魔咒,企業主良心與成本煎熬外,知識經濟普及轉化人們「自我工具化」能力,我們加速大量生產環境,人力卻無形中被出賣。

高油價、電價、房價雖為枷鎖,現代人生活卻仍充滿吃喝的消費快意,衝突掙扎後,看看周日餐廳、上街人潮,與街上攤販拿行動電源配著吃到飽手機滑來滑去不看顧客;被科技綁架卻無感的人越來越多,怨東罵西,但低頭的自己有何想法?(作者為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 圓夢計畫/用心 才能用力
http://udn.com/news/story/7244/918000

經濟日報 傅安國 2015-05-22

「當你只計較薪水應該要多少時,根本不知道應該要用『心』打球、用『心』展現你的熱情去鼓舞(inspire)觀眾!」湯姆.克魯斯說。

──電影《征服情海》

(Jerry Maguire)

多數員工會以薪水多寡來決定該為公司付出多少,全聯社總裁徐重仁先生在其新作《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中表示,「如果有錢拿,又能學習,為什麼不努力去做?把公司當成練兵的地方,什麼都可以承接,將來學到的功夫就是自己的。」「不用心,不去想,就會不知不覺。我們不是先知,後知後覺沒關係,但不能不知不覺。」

成就的過程本就必須先付出所學所知,如果你一直無法順利封官加薪?那就換位思考一下:

倘若你是老闆,你願意花費多少金錢與時間讓一個員工學習?學習多久?

如果績效表現不如公司所想,會願意繼續栽培、晉升該名員工嗎?

歌神張學友在香港公立嶺南大學演講時說:「現在很多人缺少自我檢測機制。遇到問題先不要埋怨別人,要先埋怨自己。問問自己,我錯在哪裡?要記住一件事情,想要改變另一個人是很困難的事,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心」是屬於個人的,是故,你的心會停在嬉戲玩樂或停在積極向學…,必然掌控於己!

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有云:「盛年不重來,及時宜自勉。」因此惟有先壓縮自我的學習時日,早點貢獻所知的know how,你會發現,計較薪水是有礙成長動能的大石。而付出「用心」,才是升官加薪的唯一正途。

(作者是經濟部創業圓夢計劃創業輔導顧問)

fsj 提到...

富士康機器換人 員工減半
http://udn.com/news/story/7333/920373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孫淑瑜/昆山22日電 2015-05-23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經理游象富22日表示,由於實施「工廠關燈」、「機器換人」等計劃。富士康昆山廠區近年營業額持續增加,但員工從兩年前的11萬人精減至5萬多人。

對於「工業4.0」﹑「中國製造2025」,以及最近江蘇省政府重視的環保、工安、自動化製程等項目,游象富強調,富士康大陸置廠23年來不斷追求自動化生產製程,可以說已領先「工業4.0」約20年。

昆山市長杜小剛也讚賞富士康機器換人成效彰顯,以CNC加工中心而言,過去一個人工操作三至四台機械,一個機器人雖然一次只能操作兩台,但機器人「168制」工作效率(24小時工作、每周工作七天)卓著,換算出來是一個人力的二至三倍。

CNC加工中心李姓負責人表示,目前加工中心共有1,800台機械,廠區目前只需22人就可作業,節省人力成本和管理。

此外,智能機器能夠自動上料、生產、檢驗、收料、異常報警提起等多項功能,製成品良率逾99%以上,讓生產品質和效率也大幅提升。

自2010年至今,富士康投入人民幣3億元對昆山廠區車間進行自動化改造,採用自主研發機械手臂2,000餘台。富士康從早期向美、日購製自動化設備到今日自主研發機械手臂,改良傳統導螺桿馬達為速度更快的線性馬達,不但展現其高技術涵量,更推升廠區製造升級達200倍以上。



◆ 史努比標籤機 打出百變的Snoopy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272-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黃志偉

百變的史努比(Snoopy)來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卡通獵犬,勇敢追求夢想並扮演各種角色,甚至是第一隻被NASA選中搭上太空船登月的吉祥物。今年由日系品牌Brother,經官方授權花生漫畫史努比,推出台灣限量版的Brother史努比標籤機 PT-D200SN。輕巧時尚,讓人愛不釋手,台灣預計6月上市,售價未定。

Brother PT-D200SN史努比標籤機,內建56種Snoopy的特殊圖案,電腦式鍵盤,熟悉又好操作,注音輸入法,可輸入中、英、日文。輸入文字之後,就可以即時列印及貼上。最特別是Brother專利的標籤帶,可以對抗UV、磨損、水、熱及冷溫,因此即使黏貼後放到冰箱中,也不會失去黏性。此外,包裝更包括Snoopy圖案帶,可製作文具、CD/DVD或兒童物品等標籤。

為了廣大的史努比粉絲,Brother特和四大購物通路合作(Yahoo/ PChome/ momo/UDN),祭出「限量網路預購」活動,時間於6月3日至10日,限量100名,購機大方送Snoopy版Pocky(免費Line貼圖)。



◆ 時論─宗教式微了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38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刁卿蕙

最新出爐的丕優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自認是基督徒的人數7年來降了近8個百分點。在2007年,10個千禧世代人(18歲到33歲)中,有7個會表態隸屬教會,現卻少於6個,落差似微,但卻是有史以來首次的明顯轉折。

《華爾街日報》一篇由某哲學教授執筆的文章,據此推論,到了2050年,每4個美國人就有1個不信神。這位「惡名昭彰」的無神論作者,早年即伙同另兩名作家,大肆抨擊各式宗教,不論天主基督或阿拉,都被視為人類文明的亂源,不公不義的禍端。  2011年「三大寇」之一,曾著書炮轟泰瑞莎修女的猶裔作家,希欽斯罹癌垂死之際,全美各教會長老,紛紛虔敬祝禱,祈神不讓他下地獄。斯人雖已遠,其黨羽在2003年創立的「The Brights」(明智者)網站,仍積極不懈招兵買馬,組織做大,儼然自成一個無信仰的宗教。

信眾凋零,不僅在北美,歐洲的教堂近年亦紛傳閉店,或被炒地皮拆建,或淪為餐廳酒吧……聖所不存,神何附焉,要如何才能令迷途羔羊知返?「除非全球大瘟疫,為搶水和油開戰,國際網路/電子互聯大崩潰,或爆發任何意想不到的大災難……」明智的教授,幸災樂禍地,為驚嚇的讀者近一步註解:「因為悲慘和恐懼是宗教的沃土」,只有死到臨頭了,剩下的人口才會重回上帝的懷抱吧?

廣袤的雲端資訊透明化,令宗教賴以茁長的神秘盡失,威權難再搞密室協商,隻手遮天。這似乎解釋了新禧世代對神的漠然,對教堂的疏離。然而,西方基督教文明數千年的基業,果真會隨互聯網的興起而衰頹?

全球刊載一則奇蹟,2011年愛荷華州腦死少女海爾,拔管後竟康復,2015年,17歲的她說:「我感謝所有醫生和護士,但救我最多的是上帝。」因為當時,曾有位基督徒醫生把手放在昏迷不醒的海爾頸子上,祈求上帝救她一命。就在丕優報告問世的同時,這個長達4年的見證奇蹟時刻,亦舉世皆知。美少女及其同齡好友群,藉新舊媒體,齊聲放送對上帝的讚美。此或為舊宗教善用新媒體吸引年輕信眾之一例。

很少人會記得2006年的《班森研究》。哈佛醫生曾針對心臟手術的病人長期大規模追蹤,發現「他者助禱」,非但無助病情,反而常令知情的患者壓力備增,提早蒙主寵召。這份有違傳統認知的研究,企今仍被許多教會人士視為X檔案。

正信的宗教,不應以玄奇招徠,或訴諸集體狂喜。與神的交流,貴在無私無欲,不講利益交換,只在澄澈良心,端正行止,令有限生命無愧,死後無憾。多行不義,再多的「主啊,阿拉」與「阿彌陀佛」,不啻是種自我洗腦,機械式的贖罪,與真神無關。(作者為自由作家)

fsj 提到...

探索色彩 環境美學第一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35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4日(執筆:陳怡靜)

「我們這幾年都在研究,台灣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貌?」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領軍的「都市酵母」團隊近年執行許多計畫,他們帶領民眾漫步台北感受環境色彩、探索感官聲音,他們走進校園展開色彩探索,試圖喚醒大眾沈睡已久的美學細胞,進而意識到身處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模樣。

已逝的美學大師漢寶德曾說,美感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但須培養才能廣泛利用在生活裡,提昇精神生活品質。」他認為美感是一種競爭力,常有聽眾問如何培養美感,他總回答:「多看美的東西。」

曾在法國生活數年,周育如深深感受「環境是最好的潛移默化」,她經常在美術館與博物館中看到小學生席地而坐,努力靠近藝術品認真觀察細節。就連兒童觸感玩具也有一套哲學,「不是像台灣習慣給孩子軟綿綿觸感,他們有各種材質,硬的軟的脆的有聲響的,讓孩子知道每個東西都有個性」。

「那就是環境,他們的孩子從小就習慣這樣的氛圍,自然而然有一定的美感。」相對的,若孩子先天處在毫無美感的環境,長大後自然會習慣、甚至創造更糟的環境。都市酵母曾針對台北連鎖商店進行色彩盤點,結果發現,台北連鎖店(超過30家)使用色竟不超過10種,「最多的是原色紅色和綠色,多可怕!」

都市酵母前年曾實地改造台南虎山國小,他們擔任得利塗料的色彩顧問,一行人從觀察國小環境、收集枯葉開始,用當地材料進行色彩發想,一一找出虎山的環境色。經過改造後,虎山國小校門招牌字樣從紅色變成虎山校園中的植物綠,圍牆呈現出四季變化的色階。

周育如指出:「色彩,是環境美學的第一步。」透過色彩探索與認知,可以快外速改變人對地方的印象。都市酵母耗時3年研究色彩,發展一系列色彩認知、色感訓練等議題,開發市民對色彩的敏感度。

※ 相關報導:

* 教科書改造喚醒美感細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346-260102

人們喜歡赴歐旅遊,穿梭在美術館與博物館間,漫步在百年建築與石板路上,雙眼總來不及捕捉所有美景,旅人只能頻頻感嘆:「為何能生活得那麼美?」我們心中都曾有過相同問號,台灣有一群八年級生則大膽展開實驗,他們從改造教科書開始,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的美感細胞。

有感於國內美感教育亟需加強,陳慕天、林宗諺、張柏韋等交通大學學生去年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畫」,他們以坊間教科書選文與排序為架構,廣邀設計師與插畫家繪製插圖並設計版面。他們也透過flyingV網路募資,二個月共吸引268人支持計畫、募資26萬元。

* 前盛大文學CEO要用毒藥打敗豆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778-260301

曾是大陸知名文學網站「盛大文學」董事、首席執行官的侯小強,離職後一度傳出皈依少林寺出家,沉潛1年半後再戰江湖仍不忘情於文藝,他以〈今夜,我去赴一場並不存在的約會〉一文,宣告創業作「毒藥」App上線。



◆ 名家縱論/軟硬兼施!用台灣優勢創新創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21883

聯合報 簡立峰(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2015-05-24

近期台灣新創產業消息不斷,有獲得不錯融資、有被高價收購,新一代的創業圈逐漸在形成。但檢視創業內容,多數沒有結合台灣最具優勢的硬體產業,以及發揮臨近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的地緣價值。新舊產業間的聯結也還薄弱,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還未爆發。

台灣的新創團隊能見度愈來愈高,募資速度也加快。最近包括台灣大學葉丙成教授創業團隊幫你優(BoniO),獲得鴻海投資六百萬美元、開發StorySense的團隊被中國大陸羽樂創新以一千萬美元收購。整體來看,創新風氣有起色,創業方向也有改變,著重網路服務、電子商務、手機APP與生活產業,都是年輕人無太多產業基礎下,即可開始的領域。

台灣老一輩創業家,以代工與B2B產業為主,市場規模大但低毛利,由於是國際代工,不會因為本地市場小而有影響。年輕一輩創業家多具備良好的網路素養,產品設計與品牌行銷較強,更勇於投入B2C產業,但如果不夠國際化,在沒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支持下很難茁壯。於是新一代創業家常遭質疑為何選在台灣創業,台灣市場這麼小。

台灣市場真的很小嗎?在台灣創業優勢為何?這些問題不只新創團隊要回答,跨國性企業在台投資,也都要先評估。

從投資觀點,台灣有一些獨特優勢,包括有全世界少數最完整資通訊硬體供應鏈,開發電子產品不論時效與成本,都是最佳地點;另外,臨近中國與東南亞市場,這區域將有廿億上網人口,是網路服務好的不得了的地緣優勢;台灣又是這幾年觀光客成長最快地區之一,有很大機會借此創造出,鳳梨酥外更多台灣意象新產品。如果新創企業能運用這些優勢,台灣市場並不小,會是創業好地方。

台灣有完整硬體供應鏈,是世界重鎮。蘋果手機要仰賴台積電的高階製程開發先進晶片,小米手機也充分運用台灣供應鏈,TESLA在台也有過電動車研發團隊。台灣也是少數最適合發展軟硬整合的地方,Google台灣是Chromebook的研發重鎮,也有Nest團隊開發智慧家庭產品。反觀台灣創業圈,這幾年除了研發電動機車的GOGORO,已很少看到新創團隊,從事硬體或者軟硬整合的創業,這是非常可惜!

台灣青年創業家有創意,但普遍缺乏硬體產業經驗,科學園區的工程師有技術但欠缺創業動能。反觀矽谷由於物聯網的興起,很多新創都與硬體相關,包括Android手機之父的Andy Rubin,都在矽谷成立硬體實驗室,還邀請鴻海投資。台灣真的急需政府與硬體產業領袖協助搭橋,讓軟硬體人才有更多互動,補齊新創團隊在硬體方面的缺口。

台灣另一優勢,是臨近網路人口高度成長的中國與東南亞。台灣網路人口只有一千多萬,對想勇闖大市場者,應該鼓勵直接到大陸創業。對想留在台灣從事網路服務,則建議眼界放大到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華人市場,那將是一個比台灣大二至三倍的市場,與南韓市場相當,如此就有機會打造足夠經濟規模的網路服務。以台灣完整基礎環境,不難借此走入區域性甚至國際性的舞台。

對於只想專注台灣市場的創業家,還是有具潛力方向。台灣的海外觀光客持續成長,每年接近一千萬人次,與兩三年前日本海外觀光客人數相當,未來甚至有機會上看二千萬人次。這樣的市場規模一定可以再創鳳梨酥傳奇,開發出更多屬於台灣意象的新產品,想想現在台灣客去日本採購的商品內容,反思未來陸客與東南亞客來台,包括食品與健康保健產品等都有機會。雖然台灣最近深陷食安風暴,但若因此提高食安標準、重塑品牌,仍可重新贏得信賴。大陸有超過十三億人口,普遍對台灣的食安與醫療還是有信心,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而且持續成長的商機。

整體而言,台灣的創業氛圍已經活絡許多,等待的是更多成功故事及正向資訊,讓有志者更能勇於走向創業之路。但若期待新創產業能接棒台灣經濟,台灣新舊產業間須要更有效聯結,站在台灣優勢開創大事業,鴻海投資台大創業團隊,尹衍樑先生投資GOGORO,這種美事需要更多更多。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 相關報導:

* 北美》尋找下一個臉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229-260209

創投業為搶得先機,及早從多如過江之鯽的新創公司中挖掘明日之星,想出以學生創投家來投資學生創業家的新策略,希望能發掘出下一個臉書。

fsj 提到...

FinTech 掀金融三大革命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23311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5-05-25

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的縮寫,對現行的金融體系勢必帶來一場震撼。高盛預估,金融科技產業將從華爾街金融業手中搶下4.7兆美元營收和4,700億美元獲利。但這場革命其實也是源自現有金融機構內的科技創新,將改變你我付費、借款和投資的方式。

.付費和收費方式的革命

蘋果的Apple Pay就是一種典型的金融科技,更早之前的PayPal也是,使用者只要透過電子郵件或手機號碼,就能把錢轉給其他人,甚至沒有PayPal帳戶者都可使用這項功能。Square和Flint是另兩個可執行類似功能的App,只要有智慧手機的用戶都能付款和收費。

.借款方式的革命

要向銀行貸款,傳統上得附上一堆財務證明文件,審核完成也得等上十天半個月,讓亟需用錢的人像熱鍋上螞蟻。現在有例如OnDeck這類業者,貸款人交出該有的證明後,業者運用專屬的科技,幾分鐘內就能算出結果,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就能收到資金。

.投資方式的革命

例如Wealthfront和Betterment,都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提供自動化的理財服務,例如建議投資哪檔基金或指導如何避稅,收費也相當低廉。

※ 相關報導:

* 研華、交大 合攻物聯網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24164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搶進物聯網及大數據商機,今宣布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作,打造台灣首座針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產學平台「物聯網智慧系統研究中心」。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交通大學是研華首發落實此概念的起跑點,未來將以每年2,000萬元、並持續5年的資金及資源投入,達拋磚引玉之效,帶動其他指標性企業加入。

* 李滿祥 讓導光板變super star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131-260207

....學化學的李滿祥在1987年離開服務6年的台達化學自己出來創業,做塑膠成形產品,也因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後來因為和客戶Lumitex緊密合作,由供應商變成股東,進而買下Lumitex的光學部門,在開曼成立茂林光電,結合了美國、台灣、大陸三地的優勢,投入背光模組產業。當時李滿祥已經預見背光模組只能賺微薄的代工錢,索性拉回公司的核心,只專注在導光板。

當初導光板只是面板的一個零組件,現在應用愈來愈廣,只要會發光的東西,就可以用上導光板。從桌上的的發光鍵盤,到頭上的LED燈,手上戴的智慧手表,甚至是車上的迎賓踏板、後照鏡以及螢幕,背後都有一片導光板。李滿祥說,看到茂林一年賺半個股本,其實很多廠商也都蠢蠢欲動想要投入導光板產業。導光板不單純是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塊板子,一片導光板上面有數百萬顆micro lens,透過這一顆顆micro lens來控制光的方向,提高面板的輝度和均勻性。茂林所開發的micro lens網點設計、光學模擬軟體、特殊布點程式及光學設計資料庫都是獨有的技術。李滿祥說,他們只能跑得更快,讓對手在後面追,保持領先優勢。

* 高中女生創新易開罐 「盼阿嬤開心喝仙草蜜」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20214

「希望阿嬤可以開心喝仙草蜜」,台中市明道中學高中部學生徐筱媛,每次看到力氣小、喜歡喝仙草蜜的阿嬤,得用筷子、湯匙輔助打開拉環,有時還會打翻或拉斷拉環,她重新設計易開罐,這項「多功能易開拉環」在今年馬來西亞發明展一舉抱回金牌與特別獎。



◆ 社論-銀髮族是國家腦礦資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476-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6日 主筆室

長期以來,銀髮族在邁向福利國家的台灣被定位為「被撫養人口」,政策設計以「安享天年」為目標,出發點雖有敬老的真誠,卻也造成珍貴的銀髮資源,長期被排除在推動國家前進動力之外。少子化與老齡化趨勢下,台灣經濟動力日趨衰弱,面對殘酷事實,實不應再忽視銀髮族的「腦礦」資源,讓銀髮族奉獻社會,更有助於銀髮族的身心健康。

台灣並未有「銀髮族」的精確定義,大致指年滿55歲、自職場退休的人士。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的老年人口於民國82年跨過7%門檻,進入高齡化社會,預計10年後的民國114年,比率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化的速度較一般工業化國家更快。

統計數字只反映一部分事實。雖然5年後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368萬人,但因醫藥生技進步,銀髮族不再髮蒼蒼視茫茫,反而耳聰目明,人們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銀髮族勇健遠超過以往,「老當益壯」是常態,尤其思考的周延深刻,知識的積累,更是難得的資源。

於此同時,台灣的經濟則同步明顯地動力衰退,不要說被甩出亞洲四小龍行列,奢談與金磚四國較量,甚至競爭力不如東南亞的開發中國家。值此不利局面,台灣卻還一刀切割銀髮族人力資源,許多不恰當的政策設計,形成職場排斥銀髮人力的氛圍,坐令珍貴銀髮資源被排除於國家前進動力行列。

諷刺的是,長期演變下來,所謂「銀髮經濟」,膚淺的定位銀髮族為「錢礦」、如何設計挖取錢礦的門道,安養事業、銀髮旅遊、行動輔具…,試圖從生活產業及長照安養產業全力挖取銀髮錢礦。即便少數設計銀髮族的二次就業,大致只是大樓保全員、廣告派送等低技能及低智能工作,全未正視銀髮族珍貴的腦礦資源。

政策失當,造成國家空有寶山卻貧困的局面,尤其衡酌台灣的現況,更顯不堪。台灣由於高齡化步調遠超過先進國家的速度,加上職場勞動力將出現負成長、產業結構持續調整,以及社福制度面臨轉化等挑戰,沒有理由繼續以「安享天年」來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尤其是老觀念的謬誤,該思考若讓銀髮族「老驥伏櫪」,再出江湖,會不會讓他們更健康,更快樂些。

這樣的覺醒在先進國家早已萌發。一些研究及實驗發現,對應高齡人口的政策,除傳統的鼓勵消費,更該進階到結合社會參與,讓銀髮族能在持續奉獻中,以快樂的心情消弭軀體的老化不適,新衍生的名詞是「具生產力的老化」,銀髮族以具體的社會參與,實質及心理上認為減少政府與社會負擔,因而提升生活品質,尤其是心理健康。

政府對銀髮族的政策設計觀念上必須與時俱進,雖然預算耗用上未必有明顯的投資報酬率,但因此大幅翻轉銀髮族在台灣人口及就業人力的角色,由負轉正,則是台灣必須開啟的觀念革命。政府的銀髮政策沒有理由抱殘守缺,應積極地誘導產業界改變思維,設計開發銀髮腦礦策略。這是台灣面對勢不可免的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

重視銀髮人力的想法絕非天馬行空,西歐國家的實驗是重要參考。基本概念是提供銀髮族更多就業機會,發現對整體經濟的效果遠超過開發銀髮產業或鼓勵消費。

德國巴伐利亞邦的經驗可資參酌。巴邦的政策設計是從改善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促進經濟發展的二元並進思考,揚棄傳統以社福涵蓋銀髮族終老,及著墨於促進銀髮消費的軸線;實驗發現,結合社福、銀髮智慧注入產業等作法,其效果明顯對經濟、社會與銀髮族都是正面的。

日本也為銀髮族人力資源設立「銀髮人才就業資源中心」,媒合銀髮人才就業與廠商求才的服務模式;更關鍵的是,全力宣導銀髮人才的優質與再運用的重要,因為銀髮資源是國家、全民的。

銀髮腦礦作為台灣突破經濟困局的生力軍,得靠政府及早覺醒並提出政策配套。正確且及時的政策設計,整合銀髮腦礦與銀髮經濟,政府以更積極的角度來整合、規畫,有效地將社福支出轉化成促進經濟發展動力。毫無疑問,以銀髮腦礦資源之優,必定能帶出亮麗的數字呈現。正確前瞻銀髮經濟,可讓投入的社福資源帶動發展,營造出正向循環,讓台灣經濟、銀髮族營造雙贏。

正視銀髮人力資源,政府必須以前瞻的政策跟上去,讓社福與經濟雙贏。

fsj 提到...

時薪60元洗碗工 13年變集團老闆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469

【2015/05/27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苗栗縣報導

好樣集團負責人汪麗琴。 記者黃士航/攝影
五十四歲汪麗琴耕耘好樣集團十三年,她說,創業沒什麼祕訣,「一直不斷告訴自己做什麼都要全力以赴」。

汪麗琴昨天受邀在聯合報系舉辦的為青年尋路論壇中,和青年分享創業歷程。好樣集團從一家小餐廳的經營開始,十三年前她剛進入時,只是時薪六十元的洗碗工。現在,她是集團負責人,旗下除了餐飲,還有書店、日租公寓。

汪麗琴說,念師大家政系時,她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對人生沒目標、沒想法,畢業後順理成章當國中家政老師。每天教學生做菜、手工藝,「很快樂,但沒挑戰」。五年後決定走出舒適圈,踏進全新領域寢具業,負責採購,常有機會到國外開拓視野。

十三年前汪麗琴人生又轉彎,加入「好樣餐廳」,每天到餐廳洗碗,領一小時六十元時薪,對餐飲產生興趣,進而開始研究。一個月後入股成為股東。

接手餐廳後,觀察到小餐廳賺不了大錢,正當思考如何將精品和外燴結合,精品業者向她詢問餐廳是否有提供派對「Finger Food」,她喜出望外立刻答應。

汪麗琴表示,其實當時她也不清楚Finger Food是什麼,但為不錯失機會馬上說好。

第一場外燴打響名號後,香奈兒、愛馬仕跟著合作。之後汪麗琴再由餐飲跨足書店「VVG Something好樣本事」,曾獲選全球最美的廿間書店之一。

※ 相關報導:

* 餐廳「難吃」、菜「快就好」 饕客反而愛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7775

楊梅「好難吃牛肉麵」、大園翔翔功夫館「炒飯真的不好吃」,別以為會嚇跑客人,其實饕客就愛這味,不但有人慕名前來吃「難吃」炒飯,尖峰時段甚至一位難求,還有豬舍改建的餐廳,也有許多死忠客人。

大園翔翔功夫館「炒飯真的不好吃」,有道菜叫「快就好」,趕時間、不知道要點哪種炒飯的客人,只要向老闆喊「快就好」,就可以得到和前一位客人一樣料的炒飯。

楊梅「好難吃牛肉麵」老闆黃文樹說,現代人都認為重口味才好吃,但他仍堅持用清淡、健康的食材,以現代人覺得「難吃」的口感挑戰市場,改賣飯捲後,不但沒有流失老顧客,也吸引許多新客人上門。

* 布農女青考取加州律師 盼原民議題躍國際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7586

桃源區布農族的吳靄若台大法律系畢業,赴美、日取得法律博士學位,近日通過外國考生錄取率僅8%的美國加州律師執照,並參加聯合國常設論壇發表演說,她的表現讓擔任市府原民會主祕的父親白樣.伊斯理鍛感到欣慰,期許女兒執業後要發揮專長,替原住民爭取權益。



◆ 去年全球專利 僅年增3%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27704

經濟日報 記者鄭杰/台北報導 2015-05-27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示警,全球「創新力」出現趨緩警訊,去年全球專利數量年增率僅3%,是2009年金融海嘯結束後最低的專利數量成長率,科學研究總量也大幅下滑,較去年減少逾三成,以半導體業衰退情況最為嚴峻。

湯森路透旗下智權與科學(IP & Science)事業群昨(26)日發表全球創新現況報告「開放的未來:2015年全球創新現況」,檢視包括航太、汽車、生技、電腦周邊、化妝品、家電、食品菸草與釀酒、醫療器材、石油、製藥、半導體以及電信業等12大產業的創新現況。

路透指出,去年整體專利相關活動達到歷史新高,新發明的年成長率卻大幅趨緩,且幾乎所有產業的科學文獻產出都呈現下滑趨勢。

根據路透統計,專利數量成長速度最快的產業為食品菸草與釀酒,專利成長率達到21%,其次則為製藥產業的12%。

部分產業的專利數量不僅沒有成長,反而逆勢衰退,航太、半導體產業、醫療器材成為「創新」表現上的倒數前三名,專利數量分別下滑1%、5%以及6%。



◆ 學者觀點-普惠金融趨勢及台灣發展願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092-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27日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兩百年來,全球貧富差距並沒有改善,而且還持續擴大,根據瑞士信貸報告,最貧窮50%人口僅擁有不到1%的全球財富,而最富有的前10%人口卻掌握了全球財富的87%,前1%最富有的人持有全球近一半的財富。而金融業習以營利為基礎,提供有錢人較完整多元的服務,除了增加獲利、亦可降低風險;然窮人卻享受較少的金融服務,無非是另一種貧富差距。

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創辦了「鄉村銀行」(Grameen Bank),提供小額信貸,讓無數赤貧人民在無需擔保或抵押的情況下,借到小額貸款,用以創業與並改善生活水準,進而擺脫貧窮。

而無獨有偶,聯合國於2006年的「普惠金融體系」(Financial inclusion systems) 藍皮書指出,普惠金融的目標是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監管框架下,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應有一整套的金融機構體系,共同為所有層面的人口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詳言之,所謂的普惠金融,就是企業不應分大小,而是應依據它的競爭力,拿到所需要的資金;人不分所得高低,應依據他的身分,確切得到應該得到的金融服務。更明確來說,所有家庭和企業無論貧富,都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得一系列金融服務,包括儲蓄、短期和長期貸款、租賃、代理、抵押、保險、養老金、支付、本地匯款及國際匯款等。

全球已有許多國家及組織在全力推展普惠金融;其中,普惠金融聯盟(The 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 AFI) 成立於2008年,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慈善基金會的一項專案計畫,以推動開發中國家的普惠金融,讓20億人能夠脫貧為目標。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後,貧富差距已躍居全球第一。2013年的18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中,明確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包括建立普惠金融指標評估體系,實現金融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手機銀行、銀行代理,發展小額存款、小額貸款、小額保險,降低國際匯款成本,完善徵信和支付體系,加強金融誠信體系建設等。全面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緩解小企業、三農金融服務不足問題,同時也加大金融創新力度,並持續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和金融消費者教育。據統計,大陸普惠金融發展至今,已明顯優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部分領域甚至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截至2013年末,大陸共有個人銀行結算帳戶56億個,其中,農村地區人均帳戶數1.65個。帳戶普及率較中高收於國家高出6.7%,達23%。

台灣貧富差距不若大陸嚴重,但按五等分法計算的前20%高所得家庭的所得是後20%家庭的6倍左右,且後者的年可支配所得不及30萬台幣。另一方面,台灣也面臨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現象;發展普惠金融,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各階層需求,又可創造經濟活動,促進就業及成長。又發展普惠金融除了提供一般性的金融服務外,筆者建議,1.推動金融教育普及性:如在國小開設理財教育課,讓理財教育從小扎根;2.鼓勵在學的高中及大專以上學生,還有民眾報考全民財經檢定,提升其財經常識。3.持續辦理大專生金融就業公益專班:讓家境清寒學生也能有機會藉此提升金融專業知識,以進入金融相關行業就職,一圓其金融夢。4。建構普惠金融指標(financial inclusion indicators):G20訂出三種重要指標及細項,分別為:獲得金融服務的程度、金融服務使用情形及金融產品及交易的品質,台灣可資借鏡;未來可根據銀行帳戶數目、ATM數目及分行家數、中小型,微型企業的存款及貸款數目及成長率等項目來進行編製及追蹤,使普惠金融在台灣得以實踐。5.台灣金融服務業出口占全球比重僅0.36%、大陸也僅0.86%。但台灣出口占整個GDP產值高及大陸出口也居全球最大來看,兩岸的普惠金融亦有很大成長及合作空間。

fsj 提到...

從解決社會問題開始… 社企種子在台灣校園發芽
http://udn.com/news/story/6947/925964

聯合報 好讀周報精選 2015-05-26

1成9聽過社企 7成8認同社企

社企風潮席捲全球。但台灣民眾對於社企的認知卻相當有限,根據聯合報系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民調,台灣只有1成9民眾聽過「社會企業」,但有高達7成8民眾認同社企兼顧獲利並追求公益目標的經營理念,也有6成2民眾願意多花一些錢支持社企產品。

調查發現,在提示國內主要社企代表後,有4成6民眾表示曾使用社企服務或購買產品;分析顯示,社企產品服務的消費主力以女性、大學以上高學歷、30至49歲青壯族群、北北基地區的民眾居多。

這兩項數據發現,民眾對社企所知甚少,但仍願意參與社企的商業活動,目前國內的社會企業大多以微型、在地為主,規模雖然不大,卻能彰顯對土地、社區的情感;甚至在還不清楚社會企業的內涵時,創業就具備社會企業的雛形。

在淡水知名的「阿原肥皂」,原料用在地植物,提供當地婦女就業機會,還建立具國際知名度的台灣品牌;苗栗南庄的「山芙蓉咖啡藝廊」,是單親媽媽翁美珍返鄉經營景觀咖啡屋,卻意外在南庄發展出特色觀光旅遊,間接幫助周邊產業復甦。

另一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喜憨兒烘焙屋,除培養喜憨兒謀生能力外,更與華碩合作開麵包坊,由喜憨兒負責訓練員工,華碩則提供生產設備與門市,鼓勵員工消費,這種合作模式將社企概念擴散到傳統企業,而原本只是單純的社福團體喜憨兒基金會,也因此轉型為社會企業,得以永續經營。

台大教授開課 誕生3家社企

為讓台灣社企有交流串連平台,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畢業的林以涵,2012年2月創設「社企流」網站。她說,台灣瞭解社企概念的人不多,許多社企團體難得交流,不清楚彼此的資源,她希望讓社企流能大家集合起來,互相瞭解、連結;目前社企流已成為台灣社企交流最重要的平台。

社企要向下扎根,須提前在學校教育中發芽。美國社企「擁抱(Embrace)」生產可以拯救發展中國家早產兒的平價保溫袋,創辦人之一是來自台灣的留學生陳姿諭。她說,這個計畫誕生於她就讀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極端負擔設計」課,該課程設定就是要學生設計產品來解決社會問題。

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3年前被學生問到:「找出社會問題後怎麼解決?」於是他開設「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分組成立組織,解決社會問題,並自負盈虧,如今他教過的班已誕生3家社企,共享空間「好伴」、鼓勵都市農耕的「饗耕」及推廣糧食教育的「和和生活料理廳」。

去年9月起,中山大學也開設社企學程,並向教育部提案「創新創業扎根計畫」通過,兩年內內培育10個創業團隊及3家以上公司。社企種子已然在台灣校園發芽。

※ 相關報導:

* 視障者「打」出一片天 月入24K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9999

除了按摩,視障者也能發展新事業。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首創「視障居家聽打團隊」,五年來已完成四千兩百小時以上的音檔,十二名團隊成員,每月幾乎都有一、兩萬元的收入。成員覺得透過各種音檔了解世界,是意外的收穫。

無障礙協會資源發展處長鄭維婷表示,有視障者因身體狀況,外出就業困難,為了協助他們多元就業,成立居家聽打團隊,讓視障者「在家工作也能『打』出一片天」。

目前居家聽打團隊三分之二成員是視障者,其餘是肢障及重大器官障礙者。透過團隊分工,視障者負責聽打;身障者除了聽打,也可負責校對。委託來源主要是教育團體、民間企業、政府單位的逐字稿、會議紀錄等。協會接案後,由就業服務員依成員的工作資質,分派適合案件。

* 她在黑暗中用觸覺煮幸福咖啡 拉花也OK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0001

走進台北市信義區小巷的咖啡店,店長林佳箴俐落地泡著咖啡,讓人很難相信她左眼幾乎全盲,右眼視力僅○點○三。林佳箴創業六年,去年底開了第二間店,她與其他三名員工都是視障人士。

林佳箴說,希望提供視障者多元就業機會,不只是按摩。



◆ 演+教 28歲魔術師月薪坐七望八
http://udn.com/news/story/7269/930049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5-28

不少社會新鮮人擔心畢業即失業,28歲的魔術師顏崇安,就讀大學時就看準魔術市場發展性,畢業後靠著精準眼光和辛勤耕耘,成為月收入坐七望八的職業魔術師,更靠著「教學」打開另一片市場,為自己開創職場藍海。

顏崇安從小愛魔術,就讀明新科技大學二年級時就在學生社團當兼職老師,發現學校社團市場極大,畢業後開始從事專職,並接手一名退休老師的門市,開始經營風城魔法學院,不僅在各學校兼職魔術社團,也開辦夏令營等活動。

「表演容易,教學難!」顏崇安說,相較起表演,要教學生變魔術,或在無人協助下表演給親友看,相當有難度,他找來一群對魔術有興趣的大學生、朋友當事業夥伴,共同研究「如何把魔術教給其他人」,分工在不同校當魔術老師。

魔術師陳雍政原先在科技業工作,但所得與付出不成正比,他在顏崇安團隊學習「教魔術技巧」,開啟對魔術興趣,辭職成為魔術老師,如今賺的比過去在科技業還多。

「要不斷求進步!」顏崇安努力精進口語表達技能,不僅教學,也能主持尾牙表演、會議、婚宴,都能妙語如珠,或應客戶要求表演魔術串場,為自己在職場找到最佳定位。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帶槍投敵營 大立光5離職員工被訴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30027

光電大廠大立光五名離職的員工攜帶公司機密,投靠競爭對手先進光電,並透過一名員工協助盜拷機密資料,台中地檢署昨依背信等罪起訴六人及先進光電羅姓前總經理。

針對這件洩密案,大立光並向法院聲請對先進光電執行假扣押,另提起民事損害求償十五億二千二百萬元,但假扣押案被高院駁回,民事求償部分仍在台中地院審理。



◆ 哈佛教授:企業會走下坡…傲慢+惰性
http://udn.com/news/story/7244/931824

聯合報 記者陳怡臻、林上祚/台北報導 2015-05-29

哈佛商學院策略管理教授魏思炯昨天指出,近年看見企業一夕間崩盤,好成績瞬間化為烏有,令人費解的情況下,才開始研究失敗企業,結果發現,一切都是企業昝由自取,而「現在,就是開始改變的最佳時機」。

前瑞士洛桑學院院長、哈佛商學院策略管理教授魏思炯昨日來台獻策,暢談如何透過「策略IQ」替現代企業打造智慧組織,講者還有趨勢科技暨若水國際創辦人張明正,以及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擔任主持人。

魏思炯觀察,企業走下坡多半是因過於傲慢和產生惰性兩種原因,前者不重視客戶和競爭對手的互動,後者則是明明已看見公司急需改變之處,卻遲遲不願展開行動,導致跟不上競爭對手。

他說,會面臨這種窘境的企業,通常在出事前十年就有鴕鳥心態,建議業績正在成長的公司,「不要過於短視近利」,加長工時固然能快速提升業績,但這只是削減成本,並沒有實際滿足客戶需求和提升競爭力,「想治根,就要對症下藥,不是只想著賺錢溫飽而已」。

魏思炯還說,財務長顧名思義就是處理財務問題,可以運用許多技巧讓財報看似「沒有問題」,但紙包不住火,對體質差、營運不良的公司來說,財報一旦爆發危機,即使力往狂瀾也於事無補,這時通常會請執行長或財務長離職,誤以為把呆帳解決後,財報和損益表就會「好看很多」,但同樣只是治標不治本。

拋開鴕鳥心態,勇於改變並擬訂策略,就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魏思炯提醒,擬訂策略固然重要,但若過於盲從無視策略的獨特性,即使了好的策略,也會一下就被學走;再者,企業也要提供客戶具特殊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不斷地優化商品與市場保持高度互動,「不願面對現實、做出改變的公司,不值得同情」。

魏思炯補充,一個組織想改變的組織不能空口說白話,要直接開始做,「現在,就是開始改變的最佳時機」,即使過程會有陣痛與壓力,但這將成為企業成長的最大動力。

※ 相關報導:

* 經濟/經濟和股市榮枯繫於領導者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300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28

在距離總統大選不到八個月的此刻,景氣對策信號驟然掉入代表衰退的藍燈,這究竟是短期現象,或隱含結構性成長危機,還需要再研究,但正可提醒有意角逐總統大位者。選戰雖是政治事件,但其實更是經濟戰役最早的號角,因為一國的領導者能否讓人產生希望,正是經濟成長乃至於股市熱絡的重要關鍵,而近年來最為顯著的例證,就是日本、印度。

fsj 提到...

酷經濟/大立光的實力不是偶然的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32376

聯合報 林建甫 2015-05-29

最近大立光續創台股股王歷史天價的紀錄。大立光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短期當然是受iPhone 6s可望提前上市的影響,但背後應歸功於產品優勢以及掌握市場趨勢。

和其他同業相比,大立光塑膠鏡片產品的良率更高,且技術領先競爭對手。近年來提供消費者拍照及錄影功能的鏡頭,成為手機必備裝置。大立光的產品具有競爭力,更被蘋果公司選為主要供應商。隨著iPhone的熱銷也帶動公司業績成長,二○一四年財報每股稅後盈餘高達一四四.九元,同樣刷新台北股市個股的EPS新紀錄。在全球的勁敵環伺下,如何突破重圍,大立光過去的發展經驗,值得產業借鏡。

一九七○年代是我國光學鏡頭產業的萌芽期,廠商由日本進口相關零組件,進行光學精密鏡片OEM業務為主。八○年代開始大量生產傻瓜相機,並在出口優惠關稅之下,大量為歐、美等國生產。同時期成立的大立光,從研發生產玻璃、塑膠鏡片起家,在技術上堅持自主研發,專注在提升產品的品質,不進行財務操作及參與外部活動。這個堅持為公司獲得當時全球最大照相機廠商柯達的大筆訂單,證明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正確的。

另外,徒有技術優勢還不夠,洞悉市場趨勢順勢而為,也是大立光邁向世界第一的關鍵因素。二千年時期隨著相機的規格越來越高,變焦鏡頭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大立光同樣憑藉著自身技術水準優勢,不對外採購相關技術專利,自行研發變焦鏡頭,但由於當時相關專利技術主要由日本廠商掌握,相機廠商擔憂若採用大立光的鏡頭,可能會有侵權的疑慮,導致大立光面臨產品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面對困境,公司高層決定將產品轉為手機鏡頭的新興領域,並在國際大廠尚未布局之前,全力投入研發,成為全球手機照相鏡頭的領航者。而在十年後的現在,公司股價屢創新高的表現,更是公司產品具有競爭力的最好佐證。

以此對比同樣皆是光學產業的上市櫃公司盈餘表現,二○一五年第一季除大立光外,其他八家皆面臨虧損,且虧損幅度更超過二○一四年全年的一半以上。這凸顯出全球化時代資訊發達下存在著「只有第一,不見第二」的「贏者通吃」現象。唯有成為市場的佼佼者,才能享受豐碩的果實。

從大立光的發跡歷程來看,要在市場立足,產品競爭力是核心關鍵。面臨市場趨勢轉換,企業家應運用現有優勢,盡早轉型為下一個市場做好準備,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 台灣工程師有在成長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32378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 2015-05-29

我們國家工程師的確不少,可是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外國有相當多的著名工程師,比方說,當初設計米格機的人,叫做米高楊、格羅維基,他們設計的戰鬥機因此就叫做米格機。還有一位設計俄國重型轟炸機的人叫做Tupolev,俄國現在很多重型轟炸機的名稱都是由Tu開頭,例如Tu180等等。再如電機方面,有好幾個線路都是用當初發明人的名字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有一個線路叫做Gilbert Cell,就是為了表示對Gilbert的敬重。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外國很多工程師的地位相當高。可是我們好像沒有這種非常有名的工程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可以想見,這些著名工程師的成就都不是在大學念書時就已經有了,幾乎都是在職場上經由不斷地磨練,學問越來越好,所以工程師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國家現在很多高薪的工程師,工作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大家都以此為傲,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這些工程師是沒有時間學習新學問的。我們幾乎可以說他們沒有在學問上成長,這是相當危險的事。

一個好的工程師必須廣度要夠,不要說設計重型轟炸機,就以設計一個檢驗儀器來說,總負責的工程師必須知道電路設計、機械設計、光學以及軟體。沒有一個人在大學時就精通這些學問的,所以大學畢業以後,他在某一家公司工作,就一定要慢慢地吸收很多新的知識,使他的廣度夠。

但有一點更麻煩,那就是工程師的深度也要夠。大多數的工學院學生在學期間所學的東西多少都有一知半解的現象,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我們國家的工業越來越需要特別的學問,比方說,半導體工程師不能只會操作儀器,最好能夠徹底懂得半導體科學,而這個過程也只能在職場上完成。

所以,不論是擴展寬度或者加重深度,工程師都必須在職場上有所成長。如果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我是非常擔心的,因為他不太可能有時間吸收新知識,也沒有時間使自己的學問深度更加好。對工程師而言,這種情況對他是不利的,因為他到了中年就發現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雖然有一些經驗,可是那些技術有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對新的技術卻又完全茫然。公司覺得這種工程師薪水高,技術有一點落伍,還不如去找一位薪水低而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因為這個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極有可能是比較新的。比方說,也許他學了很多新的程式語言,而那些年紀大的工程師可能毫無所知。也許學生知道很多電機方面新的知識,可是這些年紀大的工程師並不知道。

對公司來講,這是一大損失,這些年紀大的工程師是極有經驗的,換了一批小毛頭來做事,他們雖然知道一些新的知識,可是毫無經驗,我就不相信這些小毛頭能夠設計一架重型轟炸機。

所以不論對於工程師或公司,工程師都不可以太忙。好的公司一定要鼓勵工程師在職場上繼續成長。我在美國一家電子公司做事的時候,我的上司就強迫我到一所大學的夜間部念書。我當時去念的是量子力學,相當難的課。上司說,如果我不去念就不能加薪。很希望我們的工程師有這種機會能夠不斷地吸收新知識,也將舊知識的根基打得非常好。工業界必須知道,我們需要有經驗而學問又好的工程師。

※ 相關報導:

* 谷歌創業園區 3大洲點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0174-260204

為培育創新幼苗,谷歌(Google)運作3年、訴求實體創業空間的Google Campus(創業園區),第2季、第4季將駐紮亞洲及南美洲。連同原本歐洲據點,谷歌未來將以6所創業圈區,以及握有20億美元資金的Google Ventures(谷歌創投),共同打造全球新創網路。

17年前於加州一座車庫創立的谷歌,為推廣創業精神、連結業界資源,1998年草創時便發起Google for Entrepreneurs(谷歌創業家計畫);迄今這項計畫已在全球逾129國、發起超過50個計劃,支持超過20個創業育成中心。



◆ 3分之1美國成人零積蓄 退休難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31324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7日電 2015-05-29

聯邦準備理事會27日提出調查報告說,許多美國人對退休缺乏財務準備,幾有三分之一成年工作人員根本沒有積蓄或退休金。

聯準會的2014年家庭經濟和決策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5800多人中,約有38%無意退休,或打算只要可能就一直工作下去。

有31%的人毫無退休積蓄或退休金,年滿45歲以上的人也有將近四分之一陷於這種情況。路透報導,在為退休儲蓄的人中,擁有自己操作的退休積蓄的人,只有不到一半對自己做正確投資決定的能力富有信心。

家庭年所得不到4萬元的調查對象,有55%打算盡可能繼續工作,甚至準備永不退休。

這項在去年10月和11月進行的調查,發現美國人對本身財務情況的感受比前一年略有改善,對未來財務展望的樂觀心態則大幅加強。

有65%的人認為他們的家庭財務情況「還不錯」或「生活舒適」,比前一年提高三個百分點。有29%的人預期今年收入會增加,比率遠高於前一年的21%。

但是,許多家庭的財務狀況還是很不穩定。只有53%的人表示他們有能力應付400元的緊急開支,而不需典當或借錢。

有31%的人表示他們過去一年曾因手頭拮据,不得不放棄某種醫療。

※ 相關報導:

* 加薪沒?7成6廠商沒調薪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3034

薪情大不同,雖然很多人感覺薪水凍漲很久了,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景氣回升出口表現佳,加上政府鼓勵,廠商加薪情況優於前年,2014年有15.8%的廠商全面加薪,36.3%的受雇員工被調升經常性薪資,最樂的是金融保險業,一半的員工有加薪。

* 289萬勞工 未周休二日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3040

勞動部調查去年企業工時狀況,實施周休二日事業單位(即每周工作五天)占52.2%,較上年7月增加2.2個百分點,涵蓋勞工數約60.4%,若以730.5萬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推估,等於約有441.5萬勞工已經周休二日,尚未周休二日勞工約289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勞基法法定工時為雙周84小時(等於每周42小時),但勞動部調查中,竟有高達33.2%企業每周工時高於42小時,等於都違法,其中約定每周工時48小時占有13.2%,超過的則有3.9%。

fsj 提到...

重新愛自己 乳癌婦開店圓夢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34212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 2015-05-30

罹患乳癌的謝秀蓮和蘇愛,為了實現設計師和老闆娘的夢想,2年前在龜山區開設「將軍夫人」服飾店圓夢,同時也大方分享生命故事。2人現在將夢想擴大,想邀全國女性癌友一起參加9月19日服裝走秀會,重新認識自己,證明罹癌也能享受人生。

活動發起人之一的謝秀蓮說,今年2月,幾位癌友穿著「將軍夫人」的服飾參加感恩餐會,大家像是家家酒一樣玩起走秀,展示身材和衣服,當時覺得自己就好像明星和名模一樣,充滿自信,所以想擴大舉辦活動,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自己,愛上自己身體。

蘇愛在2012年被醫院檢測出乳癌第三期,切除乳房後,人生一度陷入低潮,但疾病也讓她重新認識自己。她昨天穿上布料極少的服飾,加上人體彩繪點綴,自信地在伸展台上說出「我是最美的!」

除了蘇愛,謝秀蓮昨天也穿上黑色禮服,大膽裸露切除乳房的右胸,在人體彩繪的加持下,外表與一般人無異,且更添一份藝術美;60歲的葉徐玉是首位響應活動的癌友,她昨天穿上媳婦郭盈欒設計的服裝,大膽嘗試不穿胸罩走秀,把媳婦也下一跳。

3人勇敢面對疾病,為藝術奉獻自己身體,並鼓勵其他癌友從低潮中站起來,現場上有不少女性感動落淚;協助舉辦活動的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表示,目前共有10名女性癌友參加活動,其親友也協助設計服裝和彩妝,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活動完全免費,並有專人設計服裝,歡迎全國、全世界的癌友共襄盛舉。



◆ 衝3D列印太快 MakerBot砍2成員工關3賣場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4997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5-05-30

數年前,3D列印熱得火紅,MakerBot出盡鋒頭,創辦人培提斯成為科技搖滾明星。

如今MakerBot資遣了20%員工,更值得一提的是,關了三個零售賣場。看起來,3D經歷了從「期望膨漲」到今天「幻滅低谷」的典型循環。

其實,3D活得好好的,從自行車到噴射引擎都做。出問題的是零售市場。

網路提供林林總總的3D機器,MakerBot引進掃描機制和方便易用的軟體,希望把這些機器變成消費者容易使用。但民眾至今不知道拿3D列印機做什麼用,而且一般人不太會用這些列印機做有用的東西。

電腦列印機可為例子:1983年,沒有多少人懂得善用電腦,除了用來取代打字機。點矩陣列印機還很粗糙。列印高品質文件,必須把磁碟拿去列印店。後來有了雷射列印,我們只在需要彩色時求助列印店。30年後的今天,才有人家裡有彩色雷射列印。

2D列印能產生我們真正有用的東西,而消費級3D列印機除了做玩具,不知有何大用。真正的3D列印機時代還沒到。專家形容,MakerBot在池子尚未灌滿水時就跳下去,難怪游不動。



◆ 文化認知不同 兩岸文創掀辯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944-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30日 特派記者謝璦竹/南通報導

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根,不過兩岸企業家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卻大不同,兩岸文創業者意外在「2015台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上唇槍舌劍,大陸業者認為,台灣近20年來都沒有進步,仍在談ICT,為台灣感到悲哀;而台灣業者則認為,大陸產業是靠政府的保護政策而茁壯,雖說兩岸一家親,卻禁止台灣內容業者進入。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是峰會「文創產業大創新」座談會的主持人,她在引言時提到,兩岸華人在文化上受西方觀念宰制的情形仍普遍。例如現在男士正裝只有一種選擇,就是西裝,但西裝並不舒適,尤其不適合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台灣設計師陳俊良今年首度進入時裝設計產業,就推出「東裝」,作為另一種正裝選擇。

應提倡文化創意+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也呼應指出,聯合國2012年的文化產品報告指出,在全球文化產品中,美國占43%,歐盟占37%,日本占10%,南韓占5%,兩岸四地占比則非常有限,可見兩岸四地仍是文化逆差地區。現在兩岸應一起恢復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陳立恆指出,文化必須在經典上淬鍊,而不是年輕人隨便有個新點子就是文化創意。大陸提倡「互聯網+」,他認為更應提出「文化創意+」,因為文化是人的根。

對此,零點集團董事長袁岳並不認同,他說,自己剛遇見一個年輕人,3年就讓公司上市,讓他佩服。

對於文化,他認為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的合縱連橫就像商業競爭,劇中諸子百家的大辯論就是文化的具體展現,文化要服務普通人,而表達不同意見就是文化的精神。在現代,文化的標誌就是互聯網,去年大陸有360萬家企業註冊,只有9%跟互聯網無關,而19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最早認識的字全來自手機遊戲,如果當一個乖學生,就會「認認真真地把自己讀落後了」。

他說,自己17年前首度來台時,是參加ICT論壇,當時台灣讓他很震撼,但5年前再到台灣時,台灣還在談ICT,讓他為台灣感到悲哀。他說,手機軟體6至8個月就要換代,因此文創不能指望40歲以上的人。

未來物聯網台不缺席

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回應稱,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不管再偉大,仍有一個實體世界,儘管服務型態轉變,但互聯網要服務的仍是實體世界,就像吃東西不是用看的就可以,想要香奈兒手提包,也不是打開網路就可滿足,這就是大陸產業一直在談O2O(線上對接線下)的原因。

他也指出,大陸過去20年互聯網快速發展,但在大陸保護政策下,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外資都無緣參與。相較之下,台灣從未保護市場,曾在台灣很紅的開心農場,就是大陸年輕人開發的,他們因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大陸雖說要讓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卻對台灣人設下重重障礙,例如,做內容產業需要ICP執照,而該執照沒有開放給任何外資。

許金龍認為,儘管台灣過去20年在大陸互聯網發展中缺席,但未來的物聯網台灣不會缺席。即使在互聯網時代,台灣的聯發科也是許多硬體的關鍵零組件。

李永萍作結論時表示,今年9月大陸對世貿組織承諾開放市場的期限就到期了,大陸將面臨全球競爭,這種競爭台灣已經歷過,而大陸才剛要開始。

fsj 提到...

庫克勉青年 「找到你的北極星」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6372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05-31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17日應邀在華府國家廣場向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畢業生發表演說時,直接提到公義與不公,以及他認為價值屬於工作場所的樂觀態度。

庫克在演說中3次提到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他說,金恩博士與甘迺迪總統是他幼年住在阿拉巴馬州期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在當時的阿拉巴馬州,金恩與甘迺迪並未獲得庫克周圍多數人們的尊敬。

庫克一開始演說時指出:「金恩博士在這裡呼籲美國人實踐民主的諾言。雷根總統在這裡呼籲我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締造傑出成就的能力。」

庫克提到他1977年首次前往華府的往事。當時他才16歲,而且剛在一次論文競賽中脫穎而出。在與其他阿拉巴馬州的學生結伴前往華府之前,他們在蒙哥馬利市會見當時的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

華萊士曾於1960年代反對廢除種族隔離。

庫克說:「對我來說,與我的州長見面不是榮耀。與他握手使我感覺有如背叛自己的信念。那感覺不對,彷彿我在出賣自己的靈魂。」

他說,他當時在華府見到美國總統卡特。他比較卡特與華萊士:兩人都來自美國南方,都是州長或前州長,價值觀卻截然不同。庫克說:「卡特仁慈且有同情心。他當時是舉世最有權力的人,卻不曾失去絲毫的人性。」

庫克說,如果比較華萊士與卡特,「對我而言很明顯的是,其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不對」。

庫克又說,堅持信念很重要。他說:「關鍵在於如何找出你自己的價值,而且堅守這些信念。關鍵在於如何找到你自己的北極星;如何抉擇。有的輕而易舉,有的很難。有的甚至會使你懷疑一切事物。」

庫克表示,這趟華府行的20年之後,「我遇到一位促使我懷疑一切的人……他是賈伯斯」。

庫克說,當時是1998年,賈伯斯已經創辦蘋果公司,被迫退出,最近回鍋時,「發現它一塌糊塗」。庫克表示:「他當時不知道,卻準備矢志終身拯救它,帶領它邁向別人無法想像的更高境界。他對蘋果的願景是,希望它能將強大的科技化為各種使用簡便的工具。這些工具能協助人們實現夢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相關報導:

* 庫克 第一位公開出櫃的500大企業執行長
http://udn.com/news/story/6811/936378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去年10月公開出櫃時,曾掀起不少的漣漪,卻沒有帶來明顯的負面衝擊,但庫克出櫃這條路能夠走得順暢,無疑必須感激幾位企業界先驅同志的鋪路。

庫克2014年10月30日在「彭博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正式出櫃,他在接受訪問時說:「我以身為同性戀者為榮,我認為這是上帝給我的最佳恩賜。」



◆ 經濟/台灣需要「工業4.0」國家級戰略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361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5-31

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時,聯想已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筆電一哥,華碩、宏碁則被擠到第四、五名,雙A合計的市占還輸給聯想。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由於聯想有一半筆電已自製,台灣今年筆電代工減量程度將比全球大,相關企業今年恐將面臨業績下滑的難堪處境。

台灣電子業最風光時曾擁有數十個世界第一的產業,但如今僅剩半導體等少數還能維持領先;對照大陸產業鏈的快速崛起,台灣更是壓力重重。5月中,大陸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要在十年內躋身製造強國之列,並明訂「由大到強」的三步驟行動戰略,2035年先達到世界製造強國的中等水準,第三步即在2045年位居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依據規畫,大陸預計十年內先超越第三級對手如韓國、台灣,20年內追上第二級國家如日本與德國,並在30年後擠下最強的美國,成為中共建國百年的新使命。

在大陸製造政策強力推動的此時,台灣的行動與因應顯得相對微弱而無力,令人又急又怕。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生產力4.0」計畫,但負責起草的是經濟部工業局,行政層級低了好幾層,若以政府部會習於本位主義思考的慣性來看,政策成效難以樂觀。

再來看美國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決心。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是總統歐巴馬於2011年6月向全國宣布,強烈表達振興美國製造業的決心,之後即邀請全美六位大學校長及12家領先的製造業公司如福特、英特爾、康寧、Honeywell等,在白宮設立指導委員會並擬定行動方案,之後分成五個工作小組,一年內每周都召開全美視訊會議,討論出16項具體可行的執行建議。

在凝聚共識後,2013年9月起,歐巴馬又挑選20個諮詢委員,研議落實之道,並陸續公布具體的執行計畫,再由國會通過預算執行,讓AMP成為美國製造業全面復興的主要推力。

德國則早在2010年就提出《高技術戰略2020》,「工業4.0」是十大項目之一,後來更將工業4.0定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拉高到國家級戰略,且強調「智慧製造」,透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化科技,大規模生產高度個性化商品。

德國的「工業4.0」由總理梅克爾督導,負責起草的是德國工程院院長孔翰寧,他曾任歐洲最大軟體企業德國思愛普(SAP)執行長,透過這種產官學研密切合作的跨域規畫,讓德國成為領先歐洲甚至全世界的「工業4.0」重鎮。工業4.0被定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一次用水力及蒸汽為動力源、第二次用電力、第三次以電子設備及資訊技術增進工業製造能力,這次則著重於數位化、智慧化及機器人。

至於中國,其政策形成及規劃並不是很早。2013年時,中國一批政府官員與學者參訪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看到德國「工業4.0」的戰略,回國後馬上邀集150餘名工程院院士,歷經一年多的論證、編寫與規劃才完成初稿。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先後訪問德國,達成中德兩國在「工業4.0」的合作協議,於是「中國製造2025」在2014年下半年正式編製,並於今年5月公布。

從美、德、中等國的政策推動力度來看,可以了解這絕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而且需由最高領導人負責。

但回頭看台灣,每一次的政策規畫與執行都會發現,問題在於「體認不足,決心不夠」。

以生產力4.0為例,政府官員或許認同製造業很重要,但缺乏一股決心與行動力,也沒有十萬火急的急迫感,甚至多認為這是經濟部工業局或工研院的事,以致缺乏跨部會的協調統合,自然難以收效。

製造業仍是台灣經濟的成長核心,尤其是世界各國都已形成政策並全力推動,台灣最高首長儘速正視此一課題的嚴重性,並採取行動,以免台灣製造業真的被邊緣化。

※ 相關報導:

* 高薪難招工 珠三角機器取代人 今年製造業平均調薪8.4% 企業吃不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725-260301

招工難、用工貴成了大陸珠三角製造業者「機器換人」的最大動力。按照渣打銀行調查,大陸珠三角地區漲薪潮未減,2015年平均薪水漲幅有可能達到8.4%。部分業者為了因應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開始大量「雇用」機器人,取代人力操作。

fsj 提到...

政院砸450億 衝生產力4.0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3767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5-06-01

迎戰台灣人口危機及中國「紅色供應鏈」衝擊,政院規劃,明年起九年內將大砸450億元,扶植我農工商界裡的中堅企業,善用大數據、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晉升生產力4.0企業。

行政院周四(4日)將邀產官學研召開「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政院這次廣發300多張「英雄帖」,邀請台積電董座張忠謀、聯發科董座蔡明介、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及研華、上銀、裕隆、谷歌等重要企業與會獻策。

政院官員昨天表示,近年包括德國、美國、日本及大陸等製造業大國,都喊出要讓製造業智慧化、數位化,如德國推動中的工業4.0計畫,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及大陸剛喊出的「中國製造2025」等,逼得台灣必須加緊走在前頭。

官員說,目前各部會推動中與生產力4.0有關的科技計畫,一年約30多億元,一旦兩天的策略會議形成共識,明年政府投資會放大到50多億元,「九年期計畫執行下來,各部會預估動用經費將達到450億元」。

政院召開生產力4.0策略會議,旨在催生台版生產力4.0方案。跨部會先前形成的共識是,初步選定七大應用領域,包括工具機、金屬加工、3C、食品、物流、農業、批發零售等,作為「擴散」的起點,協助更多中堅企業晉升4.0企業。

政院官員解釋,目前像是鴻海、台積電等「資優生」,已順利從過往自動化、企業E化,跨入4.0企業所需具備的數位化生產能力,現在政府要做的事,就是讓更多中堅企業習慣使用大數據、物聯網與運用智慧機器人。

官員形容,未來不僅是生產技術要導入新科技、新方法,就連觀念與人才培育方式,也要跟著「打掉重練」,才能因應台灣工作人口減少,逐步實現「一個人完成兩倍的高值化產能工作、領三份薪水」的目標。



◆ 創新創業 上海高校列必修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37371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06-01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上海各大學正在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創業也可以拿「創業學分」,激發師生的創新創業活力。

新華社報導,在同濟大學,學校明確將創新能力拓展設定為兩個學分的必修課,學生在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創業谷等平台的相關實踐、完成的創新項目都可獲得額外一個學分。同時,教師也有了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為學生建立「第二張成績單」的專門工作量。

如今,同濟的優等生不再僅是成績高的學霸,也可以是獨當一面的創業先鋒。另悉,同濟大學今年將在工商管理專業試點,讓大三學生中有志於自主創業並具有潛質的學生轉換原專業已修學分,量身訂制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課程,最終拿到工商管理專業文憑。

同樣在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可通過多種活動獲取創新教育學分。按學校規定,在校生積極參與科創和社會實踐項目且表現優秀的,可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分別計入1至3個創新學分,或抵衝部分實驗、實踐課程,其成果與評優、保送研究生及獎學金評定掛鉤。

為培育更多創業達人,華東理工則搭建了三級台階:第一級台階是面向低年級大部分本科生的大學生課餘研究計畫,以普及型創新活動為主。

第二級是以校、市、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為載體,訓練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和素養。

第三級為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在實戰中磨礪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截至2014年底,該校已有1587個創新創業項目獲准立項,其中國家級425項,學生總參與人數達6千多人。

此外,同濟、華東理工兩校還針對創業學生建立起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因創業暫時休學。

據透露,同濟今年還將探索在讀創業模式,學生可在學校創業園區一邊孵化企業一邊進行定制化的課程學習,通過考核公司運營成效等方式完成課程學習,不耽誤正常畢業,真正實現創業不離校。



◆ 台灣MamiBuy 搶進大陸母嬰社群
http://udn.com/news/story/7241/937286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15-06-01

國內從事母嬰社群的網站要國際化,跨入大陸市場是關鍵門檻,攸關下一步跨入全球華人市場。國內最多媽媽分享的母嬰社群平台MamiBuy宣布,攜手大陸最大母嬰平台寶寶樹Babytree,搶進華人圈最大母嬰平台網站。

MamiBuy創辦人雍承書表示,此次雙方協作,將促進兩岸育兒商品的流通。大陸用戶在寶寶樹平台即可獲得最新的台灣育兒商品資訊,而入駐MamiBuy的商品廠商,可藉由MamiBuy邁向華人最大市場,共同築起兩岸母嬰生態圈。

近期大陸爸爸育兒節目火紅,兩岸育兒經有更多討論,台灣MamiBuy與大陸寶寶樹合作,促成兩岸育兒經驗談有交流平台。

台灣MamiBuy母嬰社群網站於2011年創立,擁有超過1千個母嬰知名品牌,10萬筆母嬰知識問答與2.5萬篇育兒文章,網站訪客每次停留時間達到33分鐘。

近年MamiBuy在台發展趨穩定後,積極拓展國際化,先前跟日本大型母嬰平台AKASUGU合作,此次又結盟大陸最大母嬰平台寶寶樹Babytree,目前也在印尼與香港拓展海外事業,試圖將MamiBuy打造為台灣爸媽跨入海外母嬰社群的聯結站。

寶寶樹Babytree為大陸每月擁有超過1億個的父母用戶在網路上活躍發言。其創始人兼CEO王懷南表示,大多數大陸居民台灣有著一種特殊的嚮往,藉由跨平台合作將台灣特色信息和商品帶給大陸用戶。

※ 相關報導:

* GU「衣」把罩 台業績成長冠全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081-260202

日本迅銷集團旗下快速時尚品牌GU,來台短短不到一年就開了3家店,並跨足中南部市場。GU社長柚木治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台灣業績表現超出預期,成長速度甚至比日本還要快,讓他「非常滿意」;他說,預計今年冬天再開2家店,長期目標要在台灣開到50家店。

....柚木治說,GU最大優勢就是與全球同步流行的時尚,加上日本風味的設計,並以周周上新款的速度,保持消費者新鮮感,還有以「友善的價格」提供「安心的品質」商品,也是關鍵。

fsj 提到...

午夜夢迴聲入耳 摺紙一姊創陀螺燈籠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9551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土庫報導 2015-06-02

雲林土庫鎮摺紙達人鄭淑琴,摺紙手藝遠近聞名,再難的摺法都難不倒她。不久前受邀製作陀螺型燈籠,如何製作卻讓她陷入苦思不得解法,一次午夜夢迴像有神明提示,讓她成功創作出百鶴陀螺燈及千鶴寶蓮燈,並獲極為少見的紙藝品專利。

64歲鄭淑琴曾服務於台灣駐日本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旅日10年,對東洋刺繡、編織、摺紙都有深入研究,和在虎科大任教的丈夫陳席卿是雲林有名藝文夫妻,尤其她的摺紙手藝,只要想得出來的東西都摺得出來,堪稱「摺紙一姊」。

今年元宵節,鄭淑琴獲嘉義縣溪口鄉邀請前往指導民眾製作紙燈籠,主辦單位要求摺出陀螺型摺紙,她絞盡腦汁,日夜思索,一再試摺始終不得解法。

「面對人生最大挑戰,午夜夢迴都在摺紙」她說,用掉千張色紙仍無突破,這也是她摺了幾十年紙面臨的最大挑戰,有一天深夜,她窮思解套無法入眠,半夢半醒間,耳邊似傳來一聲「將紙倒過來就可以了」。

趕緊到工作室依夢摺製,果真摺出可旋轉的陀螺燈籠,她高興到夜半尖叫,老公還以為她作惡夢。

鄭淑琴能以1張紙摺出4隻鶴,象徵事事如意,4張結合成16隻則象徵一路發(陽),一路好走(陰),作品成為元宵節焦點,有人問「能不能1紙摺8鶴?」 她想了3天又再度突破,創作出1紙摺8鶴象徵財源廣進的千鶴寶蓮燈。

1紙摺8鶴的技法在國內無第二人,更能以倍數方式創作不同功能作品,鄭淑琴申請通過專利,也是國內極少見獲得專利的紙藝創作。



◆ 愛車成癡 「台灣第一女飛車手」轉行黑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9712

聯合報 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 2015-06-02

越野車界的大姊大、有「台灣第一女飛車手」之稱的盧麗珍,愛車成癡,到機車行當學徒學成出師後,回鄉開機車行,一圓「天天和機車膩在一起」的夢想。

45歲的盧麗珍在台灣越野車界名聲響亮,她在運動場上展現的競速、飛躍及蹺孤輪等特技,讓其他男性參賽者拍手叫好。曾奪下10幾座越野賽獎盃,2003年曾與愛騎越野車的藝人任賢齊,到泰國參加國際越野摩托車拉力賽。

「機車是我的最愛,藉著當黑手,把興趣與工作結合在一起」,7年前,盧麗珍在車友協助下到車行當學徒。她說,一開始有不少顧客因為她的性別,質疑她的修車能力。

當學徒3年期間,曾因顧客質疑,內心很受傷,但她打起精神,努力學功夫,細心解說車子狀況,不少顧客從質疑「女孩子會修機車嗎?」,到上門都指定找她。

盧麗珍追夢的過程及工作的拚勁傳到車友耳裡,大家對她豎起大拇指,還會相約到她的「展鑫二輪機車行」,交流騎車技巧。



◆ 看易經學管理-變革過程的6階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2000385-260207

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02日 張威龍

組織變革是企業面對重大問題時的選項之一,從《易經》「革」卦中,可以發現變革的基本規律和要點,對企業管理者有所啟發。

卦辭,「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革,已日乃孚是意謂,革,即變革舊的事物。事物舊了,壞了,亦即窮了,才須要變革。變革的目的是以舊換新,窮變通,變革就可以元亨,即所謂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

變革舊事物是極難的事情,所以要遵循正道,堅持原則。符合自然規律的變革會有生命力,而變革需要一段時間取得員工的理解和信任,遵循規律的變革可望成功。

根據六爻的爻辭,可以把變革過程分成6個階段。

1.初九,鞏用黃牛之革。意思是,不要輕舉妄動。變革是大事,不可輕易為之,要得其時、其位、其才,企業管理變革時,尤其要審時度勢,時機如果不具備,就應以中道自守。

2.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在變革前,要有一個過程,使變革的形勢達到成熟,變革的條件具備了,掌握時機進行變革,就會取得成功。

3.九三,征凶,貞歷。革言三就,有孚。雖然變革時機到來,然而並非一蹴而就,開始實施時,往往面臨如何開始的問題,此時唯一辦法是,革還是要革,但必須謹慎,變革的目標要經過多次反覆的研究和周密的考慮,確實合理可行,並且經過多次的宣導、討論和培訓,得到員工的信任,就可以進行變革。

4.悔亡,有孚改命,吉。在前三個階段,即當革未革,欲革難革之時,必當小心審慎從事,力求變革穩步發動,一舉成功。

5.大人虎變,未佔有孚。企業管理者是變革的主體,要公開支持,亦即變革就像老虎身上的花紋一樣顯而易見,讓員工看得清楚、值得信任,強調領導態度堅定、過程公開和交流坦誠。

6.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對於變革成果需要具體嚴格的制度去支持和鞏固,就像豹子一樣細密嚴謹。人對變革不能只是革面,沒有革心,嚴格的制度和執行,才能鞏固落實變革的成果。

在這個階段,主要問題不是革而是守,最重要的是「居貞」守成,宜安靜守正。征凶是指變革成功後,不可立刻繼續變革,否則員工疲於應付,得不到時間對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進行理解和強化,甚至認為改革者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轉而排斥變革,最後可能連最初的改革成果都難以保住。(本文作者為作者為崇右技術學院觀光旅遊管理系教授)

fsj 提到...

施振榮:萬物智聯 台灣要吃軟
http://udn.com/news/story/7240/943119#prettyPhoto

聯合晚報 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 2015-06-03

宏碁(2353)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日在「COMPUTEX CPX高峰論壇」演講時中指出,在這個物聯網的新時代,他已宣布了「新新宏碁」的誕生,提出超智及悟智的「雙智」概念,但感覺自己漸漸力不從心,覺得不能總是七老八十的人在做事情,所以要讓年輕一代的人來負責。施振榮隨後邀兒子施宣輝上台接手演講。

施振榮今以「自建雲-萬物智聯」為主題,大談如何以王道3大核心進行轉型,他今日指出,台灣一定要從硬體走向軟體,所以他提出3大基本倡議,一為自建雲、二則是迎接2015年新的C&C(New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三則是提出智聯網思維。希望全世界一起共創價值、建構物聯網的產業生態。

施振榮說,自己正全力推廣王道思維,積極建構「王道產業生態」,要為全世界共創價值,未來物聯網世界需具備三大要素,包括:創造價值、利益平衡、達到永續經營。

施振榮說,企業或組織機構都必須創造價值,同時兼顧所有利害關係者的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經營。台灣在物聯網時代具有極大契機,台灣創業精神強、創業家多,且這個產業並非只有大公司可以生產標準型產品,其他中小公司及企業也積極參與,讓市場樣貌更趨豐富、並有不同應用。

施振榮今表示,我已經在這個產業40年了,已經有點力不從心,所以要找更有熱情的年輕人進來。施振榮緊接著介紹兒子、宏碁自建雲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上台演講。

施宣輝表示,宏碁推出自建雲的概念,瞄準車聯網、通訊、醫療、智慧家庭4大領域,最重要的產品就是宏碁開放平台,以車聯網為例,宏碁已經有超過30個合作夥伴。

施宣輝今亦呼應施振榮的「王道」觀點,指出宏碁的自建雲生態系統就是屬於王道價值、開放的平台,讓所有夥伴們共創價值。



◆ 未來智慧城 滬打造互聯網+產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3000995-260303

旺報 2015年06月03日 記者戴慧瑀/綜合報導

上海助攻大陸智慧城市,預計打造「互聯網+」產業名城。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徐子瑛2日透露,上海準備實施一系列的「互聯網+」創新工程,力推網路結合城市生活,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並創新政府公共服務模式。

大陸中央力推「互聯網+」,地方搶搭列車。上海已於5月26日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除了鬆綁相關行業的市場准入管制,更加大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從研發活動到政府採購比例都要有所提升。

徐子瑛表示,《上海市推進「互聯網+」行動計畫》的制定速度正在加快。未來上海的「互聯網+」產業名城,將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聚落,並發揮強勁的創新動力和品牌效應。順應「互聯網+」的潮流,上海要朝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上海市民更便利的智慧生活。

另外,智慧城市關鍵在於智慧製造,上海要建立智慧製造示範基地。此舉呼應《中國製造2025》,大陸不只要大陸製造業升級,更要全面推行智慧製造。

徐子瑛指出,上海要發揮高端產業鏈的優勢,建立《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基地,相關配套政策則會盡早上路,如《上海加快發展智慧製造助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上海市高端智慧裝備首台突破和示範應用專項支援實施細則》。



◆ 變革派逼宮 慈濟大掌櫃林碧玉交出財務權?
http://udn.com/news/story/1/94249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6-03

慈濟於今年3月期間,因為「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引起爭議,財務方面不夠透明,外界聲浪四起。不過據《壹週刊》報導,慈濟內部也掀起了一場「革命」,由證嚴法師支持的青壯派發起政變,要求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交出財政大權。

這是慈濟自創辦以來所碰到最大的危機,社會形象重挫、募款數字也一落千丈,慈濟內部開始出現改革的聲音,要求實質掌權的林碧玉交出財務權。林碧玉今年七十多歲,已跟隨證嚴法師40多年,有廠商表示:「在慈濟有兩尊菩薩要拜,一尊是上人,另外一尊就是林碧玉。」

青壯派董事葉秉倫上月舉行董事會時,要求林碧玉交出財務權,林碧玉先前曾以財務不能公開,否則恐影響捐款為理由來反對。過去證嚴法師非常信任林碧玉,但碰上這場史無前例的慈濟危機,也讓證嚴有所警惕,因此才會支持青壯派的改革。葉秉倫是這場改革的新秀,他是施振榮老婆的姪子,在他遊說下,找來社會上各界賢達來幫助慈濟改革,組成「慈濟變革諮詢委員會」。其中,嚴長壽表示,若要做到「真正的世代交替」,就得讓年輕人來接棒。童子賢希望能以年輕化、透明化來重建慈濟的形象。

慈濟碰上五十年來最大的革命,慈濟於5月26日與KPMG(安侯建業),簽下財務查核的合約,KPMG具有國際公信力,是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國內外知名的非政府組織都以此做簽證財報,慈濟為建立財務透明化,算是邁出了一大步。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表示,董事會名額由11人增為15人,並規定慈濟僅有7席,剩餘8席由「慈濟變革諮詢委員會」舉薦,也終結林碧玉一人掌權的情況。

fsj 提到...

即期食材助弱勢 APP幫你清冰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461-260106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4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現就讀台灣大學國際學程班的李高嘉研發「iFoodbank」APP軟體,結合量販店POS銷貨系統,將購物清單同步輸入手機,提醒消費者烹飪清單、過期食材,也統整全台社福機構、食物銀行據點,可捐贈即期食材以協助弱勢,減少食物浪費。

李高嘉的研發團隊來自芬蘭、德國、印度,他說,由於各國不停重演糧食浪費循環,全球每年有3分之1糧食廢棄物,台灣則高達200噸以上,數量足以應付數千戶弱勢家庭。

台灣每月、每戶丟棄的冰箱食材金額約500元到1500元,經年累月下來,消費者渾然不覺得「燒錢」;李高嘉說,APP結合各大量販店POS銷貨系統,將每日購物清單輸入手機,提醒民眾智慧烹飪清單與過期食材。

李高嘉表示,APP也結合全台社福機構、食物銀行,替消費者規畫購物有效日期,若無力自行消化,便可將即期食材送往相關社福據點,妥善活化食材,創造消費者、商家、弱勢族群三贏,也可推愛心餐、代用餐,打造企業正面形象。

目前「iFoodbank」APP停留初期研究階段,7月將參加米蘭社企論壇,盼可逐步上架APPSTORE、GOOGLEPLAY,李高嘉說,現階段在募集合作對象,盼經營吃到飽等餐飲業者加入,提升食材有效日期的管理與價值最大化。

※ 相關報導:

* 地震恐受困 日本產官研議電梯裝馬桶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44531

日本主管基礎建設的官員與電梯製造商,在上周關東7.8級強震後開會研商,考慮在電梯中裝設馬桶、和提供受困乘客緊急飲用水等對策,馬桶可能採可收疊板結構,搭配內裝吸水物質的防漏袋。



◆ 新一代工業機器人 能組裝精密零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124-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04日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新一代工業機器人不但更輕巧且能與人類共事,未來舉凡智慧型手機內的精密零件組裝或成衣製造都能由機器人包辦,讓歐美等勞工成本較高的國家有機會重返製造行列。

工業機器人至今大多應用在汽車製造業,且通常只負責起重、焊接、上膠與噴漆等粗工,較細膩的零件組裝工作仍得由人力完成。然而,法國雷諾(RENAULT)汽車廠近日開始採用丹麥Universal Robots研發的機器人後情況大不同。

這批機器人手臂最長能延伸50吋,並有6個關節調整角度,使之勝任鎖螺絲等精細動作。此外,機器人內建的感應器還能偵測各項零件是否組裝正確。

波士頓顧問集團資深合夥人斯爾金(Hal Sirkin)表示:「機器人將改變製造業。業者將不再追求廉價勞工。」

以雷諾使用的機器人為例,每台重量64磅比舊款機器人輕巧許多,方便業者依生產需求拆卸調度。雷諾經理葛雷爾(Dominique Graille)稱公司目前共有15台機器人,預定年底前增至2倍。

另一方面,雷諾採用的機器人能利用聲納、相機及其他技術偵測廠房內的人類同事,避免生產線人員在工作時被機器人打傷。

除了汽車製造業之外,瑞士機器人開發商ABB及波士頓同業Rethink Robotics也推出能組裝消費電子產品的機器人。德國業者Kuka Roboter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還能在洗碗機裡安裝水管。

美國Fender樂器公司也在加州的吉他廠採用日本業者Fanuc開發的機器人,能自動幫吉他上塗層,且作業速度比人力還快,讓公司得以將人力集中在產品設計。

亞特蘭大機器人開發商SoftWear Automation甚至開發出能縫製成衣的機器人,令該公司在去年吸引300萬美元投資。該公司希望這類新一代機器人能讓美國成衣業生產線從東南亞移回國內。



◆ 慈濟明年50 宣布財務透明(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44672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6-04

明年將滿五十年的慈濟,近來財務、建地飽受詬病,慈濟昨在官網宣布,今後財務透明、組織優化與社會責任永續等使命,都委由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規畫,法律事務則交理律法律事務所提供法律意見,為下個五十年作準備。

※ 詳見原站。



◆ 當高牆以雞蛋保護自己時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77/942803

udn 鳴人堂 chenglap 2015-06-03

村上春樹有一句話,是經常為社運青年所引用的,這句話是,「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這一方。」代表的是,在面對強權與弱者之間,村上春樹永遠是站在弱者這一方。

雞蛋和高牆只是比喻,雞蛋比喻的是沒有組織,脆弱,貧困,一擊即碎的社會弱勢者們。高牆則是高度組織化,富裕,環環相結並有大量後路的既得利益者們。而不是真正的雞蛋和磚頭,弱者對抗強者,我們有一句很好的成語可以用,叫作「以卵擊石」,可見大家的力量有多懸殊。

這個說法,是合乎正義的,自然地也大受歡迎,廣為引用。這件事的確很精確的描述一個關心社會的人,正常會做的事情,就是站在弱者的一方,撥亂反正,對抗不公義與強權。他們會以雞蛋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以雞蛋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問題似乎是這麼簡單的。只要有勇氣,就能夠做到了。而多些人像村上春樹一樣願意站在弱者一方,似乎世界就會進步,公義就會得到伸張。

畢竟,站在雞蛋一面的人多了,高牆的確就有被動搖的可能性。可是既得利益者,並不是真正的磚頭,他們也會思考,也會弄出防止太多人站在雞蛋那一邊的方式。為的就是防止高牆所包圍的利益,受到威脅。

因為村上春樹這句話,裡面有一個問題,是沒有解答的。在雞蛋與雞蛋之間,你要站在哪一方?也就是說,弱者之間衝突起來的話,那要怎樣辦?可想而知,大家是站在正義與保護的立場,才站在雞蛋一方的。所以,可以假定這些人大部份都並不會願意打破其他雞蛋。

那麼,如果在高牆的那邊,鋪上一層雞蛋呢?

當你的雞蛋對抗高牆時,雞蛋會先擲中的並不是高牆,而是高牆外的雞蛋,你的雞蛋粉碎,牆外的雞蛋也被破壞。然後高牆又會補充一隻新的蛋。當然更可能的是,面對那個被雞蛋保護著的牆,你完全不願意下手對抗。

對應到現實,如果既得利益者他們把弱者的權益,跟自己的相綁,一旦自己利益受損時,那些相綁的弱者會損失更多。那麼任何威脅他們利益的人,實際上也在威脅其他弱者的利益,不僅可以用來攻擊抹黑這些挑戰者,更可以引起一群弱者反過來保護自己。這一個方式,才是現實常用的。而這就是雞蛋高牆問題裡最難解的部份:高牆用雞蛋保護自己,強者用弱者當護盾。

據說在戰爭時期,就有這樣的作戰方式,將老弱婦孺,放在部隊的前頭。強迫他們衝鋒,而自己的部隊在後跟上。敵軍便陷入進退兩難,因為不願意對衝在前面的百姓開火,一旦開火,就會被冠以屠殺百姓的罪名。但是不開火的話,後面被這些人質掩護的敵軍又會進攻過來,這招是非常有效。

戰爭時是這樣,但只能用在戰爭嗎?不是,在經濟的世界,最好的例子,就是房貸。

富有的人屯積了大量的房地產,能夠從收租和資產增值中取利。而窮人則只有少量或者沒有房地產,理論上,窮人應該樂意看著房地產的價格下跌,使他們有辦法更輕易的負擔居住問題,對嗎?但偏偏現實並不會這樣。

一個窮人,自然沒能力一次過買下房子,但是他可以做房屋貸款,使他能夠借一筆他可能一生都沒想過借,這麼大筆的錢,把房子「買」下來,不過必須定期還款,還不出來的話,房子就會被收掉。借錢的時候是根據房子當時價值借的,自然地,借了房貸的人已經上了船,也只好期望房子的價值也能夠升上去。

這樣的條件下,一個窮人就從本來能從房市下跌中受益的人,變成了受害者了。雞蛋就是這樣,和高牆綁在一起。當另一些雞蛋希望房價跌時,這些雞蛋則希望房價升,不然他們會陷入很大的困境,最後,高牆不必說任何話。因為雞蛋和雞蛋之間,已有尖銳的衝突。

幾乎每個高牆,都學會了怎樣在自己外面,包一層雞蛋。這些早已不是個別例子,而是變成了一種常態的結構了。

當然,對於義無可顧的站在高牆一方的人而言,這很好,不用想太多。只是,如果你主張的,正是在雞蛋對抗高牆時,站在雞蛋一方。那麼,你要怎樣面對那些以雞蛋保護自己的高牆呢?

在引用村上春樹這句話之前,也許該先想清楚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