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1

好山好水好心情

◆ 環島護海岸 八青年熱血淨灘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6255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新北報導 2015-05-31

八位熱愛海洋的七年級生,三年前組成「寶島淨鄉團」環島淨灘,他們在網上揪團,已號召逾二千位民眾在全台近廿個海灘中撿出幾千包垃圾;負責人林藝表示,沙灘垃圾並非定點產生,各地垃圾隨海流飄移,常造成動物誤食死亡,希望透過全台行走,喚起大眾對海洋環境重視。

「揪團淨灘接淨夢想!」上百位年輕人昨頂著大太陽在石門白沙灣麟山鼻漁港,「像傻子一樣」撿拾沙灘上與岩石中數不盡的廢棄物,不到三小時就撿到輪胎、塑膠袋、啤酒瓶等數百包垃圾,讓人看了怵目驚心。

這場淨灘活動由寶島淨鄉團發起,團員由林藝、林子祺、盧昭福、溫怡婷、胡富凱、林岳賢、戴逸與吳政融八人所組成,三年前他們開始在網路上號召民眾淨灘,基隆、金山、新竹、台南與高雄等廿處海岸都有他們的蹤跡。

林藝說,海邊生物是海岸垃圾的最大受害者,她看過誤食垃圾死亡的綠蠵龜、生活在垃圾堆裡的寄居蟹,沙灘上充斥「亮晶晶」的玻璃碎片,若鳥類誤食或叼去求偶都有可能造成死亡。

「竟然撿到按摩棒!」陳建辰、左忠信兩人昨天第一次參加淨灘活動,在太陽下撿了五個多小時垃圾,「快被烤焦,但非常有成就感。」

※ 相關報導:

* 塞爆! 放流布袋蓮 積在東石舊港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36081

嘉義縣荷苞嶼大排布袋蓮蔓生嚴重,縣府水利處昨天將上游水閘門打開,讓布袋蓮斷根後放流大海,卻積滿東石舊漁港內,蚵農、漁民無奈表示,影響蚵棚作業,還讓竹筏馬達卡死,不知道誰該負責?

....最近一周東石舊漁港周邊,積滿上游漂流下來布袋蓮,布袋蓮入海後雖無法生存,卻被海潮衝入堤岸、舊漁港內,部分則卡在蚵棚附近,部分網友戲謔留言,「布袋蓮飛來這裡了!」、「原來把垃圾掃到隔壁人家也是個好方法!」

* 遊三棧溪亂丟垃圾 「祖靈會詛咒」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35976

花蓮縣夏日戲水勝地三棧溪,因風光明媚,素有「小太魯閣」美名,也是著名的溯溪地點。近年來,許多溯溪業者帶領遊客入山,但也帶來不少垃圾。三棧社區發展協會在溪邊立告示牌,寫著「亂丟垃圾,布拉旦祖靈將會詛咒你!」,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用語別具地方特色,比官版法令還讓人印象深刻,但也有人覺得無法達到嚇阻效用。

「我們不是反對溯溪。」秀林鄉景美村長林春花說,當地居民喝的是簡易自來水,遊客在水源區戲水、烤肉、留下垃圾汙染水源,一旦風災侵襲,雨水從溪谷間沖出大量垃圾,居民不堪其擾,只能自掏腰包,雇工清理。

過去雖有秀林鄉所設立的「禁倒垃圾,違法究辦」告示牌,但遊客依舊亂丟垃圾。三棧社區發展協會討論後,決定立新版告示牌「亂丟垃圾,布拉旦祖靈將會詛咒你!撿起別人垃圾,布拉旦祖靈將會祝福你!」

再強調一次,沒有人維護管理,就不應該開放觀光。



◆ 外來蛙入侵 雨後蛙鳴呱呱變磨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5208

自由 2015-05-31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注意聽!南台灣的雨後蛙鳴,從原本高亢的「呱呱」聲,更多變成了低沉的「磨磨」聲。高雄市翁園國小校長簡仲信指出,外來的花狹口蛙繁殖迅速,正威脅台灣原生種。

適逢梅雨季,簡仲信到鳳山水庫踏青時,發現中國樹蟾、小雨蛙的聲音微弱,「磨磨」聲卻此起彼落。他說,花狹口蛙快速向外擴散,之前帶學生到鳳山大東國小戶外教學時,也聽到了花狹口蛙鳴叫聲。

長期研究蛙類生態的簡仲信指出,花狹口蛙屬大型蛙,相對地,蝌蚪也比較大,會以台灣原生種蝌蚪為食,加上牠的生命力非常強,受到刺激或遇敵人時會鼓氣,或分泌白色毒液,沒有其他生物想吃牠,幾乎沒有天敵。

台灣原生種蛙類有五科、卅一種,鳳山水庫因沒有噴灑農藥、無光害,擁有約三分之一物種,除了中國樹蟾、小雨蛙外,還有黑眶蟾蜍、盤古蟾蜍、虎皮蛙等,為南台灣蛙類密集地區。

簡仲信指出,蛙類是環境指標之一,蛙類愈多表示環境愈好,但台灣因水泥化、水污染、農藥污染及開墾等因素,嚴重威脅蛙類生存。



◆ 雲南任性野象 20年造成33人死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812-260309

旺報 2015年05月31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為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而設立保護區,原本是先進國家的美意。不過,雲南西雙版納卻為保護野象產生人象衝突,大象不僅肆虐農作物,甚至毀壞房屋、攻擊村民,20年間已有33人因此死亡。任性的野象,讓村民苦不堪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臘縣猛伴鎮是野象肇事的重災區,因為野象頻繁破壞農田,許多村民索性放棄種植。沿著山路望去,許多農田已成荒地。在紅毛樹小組附近的山上,隨處可見深深淺淺的大象腳印。除了擔心野象吃農作物,村民更害怕野象光顧村寨。村民李忠誠說:「大象經常半夜到村裡來,身上癢了就在牆上蹭,嚇得人連氣都不敢喘。」

為了驅趕野象,當地村民一到晚上就把音響擺在地上,希望透過「魔音傳腦」讓野象「知難而退」,這個方式一開始成效卓著,但野象太聰明了,沒多久就找到「魔音」源頭,象腳一抬,直接把音響踩爛,聲音就沒了。

更嚴重的是,野象會襲擊村民。2012年10月30日,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村民李連芬採摘豬菜時,被覓食的野象群圍攻身亡;2013年7月6日,景洪市景訥鄉彎角山村任友明夫婦在田裡幹農活時遭遇野象群,任友明成功逃脫,其妻卻慘遭野象攻擊致死。

據西雙版納州林業局統計,20多年來,全州共發生野生動物肇事15.3萬餘起,絕大部分由野象引發,造成近76萬人次受災,人員傷亡198人,其中3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2.7億元人民幣。

※ 相關報導:

環境中的不速之客
人類的幸福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九孔池當育嬰房 她把珊瑚種回大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7785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基隆市報導 2015-06-01

基隆熱愛海洋的生態志工陳映伶,因不想在潛水時看見「灰色的大海」,她承租一口九孔池,計畫復育珊瑚及海洋生物,要用十年把遭到破壞的大海重新整理後還給自然。

原先從事媒體公關業的陳映伶十餘年前當起全職媽媽,隨後加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擔任志工,陳映伶辦淨灘活動、帶孩子認識海洋。

三年前在新北市貢寮區福連國小進行海洋教育時,陳映伶發現一處廢棄十年的九孔池將重啟養殖,她趕忙帶著海科館專家到九孔池做生態觀察,發現池中「珊瑚多到搬不完」。她開始思考,如果可擁有一口九孔池,能不能讓珊瑚在池中長大後,再「種」回大海,讓被人類破壞的海洋找回色彩、還給自然。

她的計畫很快就獲得海科館專家的支持,在多次與專家討論後,「給我一口九孔池」海洋復育計畫獲得企業贊助。陳映伶拿著近百萬的夢想起步金,在貢寮區龍洞和池主簽訂十年長期合約,由海科館提供珊瑚苗,讓她的「海洋夢」在七月正式起步。

陳映伶說,貢寮區許多地方是熱門潛水點,但施工淤泥,讓原先彩色的海洋蒙塵,珊瑚因人為破壞導致數量愈來愈少,覆蓋率甚至不及卅年前一半。而九孔池經人工建造部分屏障,相當適合做為海洋生物育嬰房,小魚小蝦和小珊瑚暫住其中,等長大後再回歸大海。

「給我一口九孔池,我試著給海洋一個新的希望」,她目前已著手清理未來的「育嬰房」,陳映伶的眼光不只在東北角,她希望一年後可引入沿海天然的珊瑚卵進九孔池復育:三年後要帶著成果到全台各地經驗分享。

她要把握時間,把被人類破壞的海洋重新整理;九孔池除復育生態,也是安全浮潛地點,她的海洋夢從一口九孔池出發,希望海洋幼生在池中復育,永續海洋觀念在池中萌芽。



◆ 搶救烏龜 台灣打造保種中心
http://udn.com/news/story/8202/937818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翁禎霞、郭政芬/連線報導 2015-06-01

台灣正在打造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中心,幕後推手是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他說,人為因素讓長壽的烏龜正面臨滅絕,搶救行動刻不容緩。

「烏龜是地球上脊椎動物爬蟲類中最須被保護的一個類種!」李家維說,烏龜在地球出現時間先於恐龍,「牠們曾看著恐龍來到世界,也看著恐龍在地球滅絕」,沒想到如今面對自己的存亡關卡。

李家維保龜的念頭始於前年底,設在屏東高樹鄉的「植物保種中心」,接到林務局的電話,查到走私台灣保育食蛇龜與柴棺龜,「願不願收容?」

他爽快答應,第一批兩百隻食蛇龜暫時庇護在中心,隔年春天龜下蛋、孵化,林務局對保育效果很滿意,今年再給二百隻食蛇龜與一百隻柴棺龜。

全球烏龜 約僅剩下三百多種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走私保育烏龜?李家維深入探索原因後嚇壞了,他說,根據國際保育組織估計,全球活著的烏龜約僅剩三百卅種,「超過一半處於滅絕危機」。

林務局保育組技士鄭筑云說,送到中心的走私烏龜僅是在高雄、屏東兩處漁港攔下,「總數就多達五千隻,未被查獲的是個黑數,主要銷往大陸」。

每年兩萬食蛇龜 從台灣消失

學者估算,近年大陸向台灣「訂購」單是食蛇龜的數量,一年約有十噸,以一隻五百到六百公克計算,「每年至少兩萬隻食蛇龜從台灣憑空消失」。

「烏龜生命史上曾遇兩次浩劫」,李家維說,一次是兩百年前歐洲帝國殖民船隊將印度、大西洋島嶼上烏龜大量當作食物;近十年是「亞洲危機」,大陸風行用龜殼作龜苓膏,「現在是把龜當商品炒作」。

他說,大陸商人把烏龜當寵物商品炒作,就像台灣過去炒作「十姊妹」鳥一樣,市場一旦崩盤,接手最後一棒的一定棄置,雖然部分龜類能大量繁殖,「被大量棄養一定活不久」。

別讓牠們孤獨一生 歡迎捐龜

李家維說,保種中心目前有兩大保育池,現正興建一大池及四十五個中、小龜池,計畫以每年增加廿種的速度,打造烏龜的「諾亞方舟」,建構全球最完整的烏龜保種區。

這半年,他到處宣傳「歡迎全民捐龜」;李家維說,龜壽命動輒百歲,與其讓牠們被當寵物「孤獨一生」,不如營造一個合宜環境,讓牠們繁衍下代。他始終深信,「只要有開始,生命就有機會」。

※ 相關報導:

* 保龜推手李家維 啟動生態「諾亞方舟」
http://udn.com/news/story/8202/937819

「什麼事情重要,就做什麼事」,從早期尋找古代生物演化線索,後跨足動植物物種保育,清華大學生科系教授李家維的每一次轉彎,都創造驚奇。

「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最快樂」。興趣廣泛的李家維,廿多年來,他幾乎每隔五年就換一個題目研究,隨著地球環境變遷快速,關注焦點愈來愈入世。

李家維出生澎湖,小時體弱,當別人打棒球時,他常一個人在海邊看浪花、撿貝殼、尋海藻,與自然界結下深厚因緣。大學專注研究植物,常省午餐費買各式花卉回家養;還收集螃蟹、化石。畢業前,提供四種螃蟹標本給中華郵政總局發行郵票,「賺了點小外快」。

李家維對生命始終抱持好奇心,早期想了解單細胞生物如何做出漂亮的殼,後來去挖化石,探究生命的起源,從而發現生物世界的危機。愈了解生命的起源及歷史的演進,讓他愈著急「生命的未來」。

* 養龜達人周乃邦 照顧烏龜「像養小孩」
http://udn.com/news/story/8202/937821

台泥集團撥兩百萬元給全球龜類保種中心,作第一期龜池與環境工程費,但有了硬體,人才在那裡?正愁養龜達人難覓,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介紹替代役男周乃邦給李家維,解決了大問題。

周乃邦超愛爬蟲類,拍張照片,也要把寵物蛇、蜥蜴披上身耍酷。他說,幼稚園看了電影侏儸紀公園後,愛上爬蟲類動物,還把恐龍當偶像,「覺得牠們笨笨的,很可愛」。養過不少無毒蛇、蜥蜴、甲蟲、烏龜,大學時跑在寵物店打工。

三年前他加入師大教授林思民臉書「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小站」,當李家維告訴林找到周乃邦,擔任龜類保種中心蒐藏經理,林說「你找對人了」。



◆ 找插畫家幫忙 幫黑狗找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7775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郭逸君/連線報導 2015-06-01

動保團體「流浪動物花園」發現民間認養黑色貓、狗的意願低,送養所需天數遠較其他毛色的貓、狗狗長,上周舉辦認養及愛心插畫展,希望領養人多關注黑色貓、狗。

流浪動物花園指出,園內收容的毛孩子約維持一百多隻,黑狗占了三成,比其他毛色的狗難找新家,園方因此去年耶誕節舉辦黑狗派對,今年發起愛心插畫展,宣傳黑狗處境。

寵物友善協會表示,黑毛色的犬、貓認養率確實較低,有隻黑狗住進收容所二百多天,上周才送走;新北市動物之家約有一千四百隻犬、貓,超過五百隻是黑的,更有黑狗住了快二年。

台北市動物之家表示,毛色黑是因為強勢基因,相較白毛、棕毛貓、狗,認養人會覺得黑毛較普遍、不特別,認養意願較低;若黑毛但腳蹄白色「穿白襪」,更乏人問津。

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理事長阮美玲也發現,民眾不愛認養黑色、白腳、大型及肢體殘疾的狗,可能是因為白腳狗不吉利的迷思。

流浪動物花園為此發起「Take Me Home」愛心插畫活動,邀請插畫家kowei、欣蒂小姐、漢娜等人畫黑狗的故事。



◆ 大崗山挖出大湖文化文物 首度曝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5470

自由 2015-06-01

〔記者蘇福男/阿蓮報導〕大崗山下挖掘到三千多年前古文物—大湖文化巴圖形石器,在秘藏十九年後首度曝光!大崗山人文協會生態組長陳志鵬表示,這是高雄地區首度有巴圖形石器出土紀錄。
巴圖形石器 19年前在阿蓮出土

巴圖(patu)一詞源於紐西蘭毛利族,原意指外型呈扁平匙形的石、骨或木製的兵器,毛利族人拿巴圖作為武器、權杖或祭儀法器;在台灣,巴圖形石器則是距今三千三百年前的大湖文化代表器物,但其功能是農具、兵器還是祭祀禮器?迄今學界尚無定論。

台南市下營區武安宮保存有五支巴圖形石器,一九六九年民眾在水溝抓魚時意外發現,被當地人奉為神的兵器「五指劍」,廟方視為鎮宮之寶,斥資打造防彈玻璃特製的展覽室,今年二月對外開放。

阿蓮區蘇姓民眾十九年前,也在大崗山下一塊自家土地,以怪手挖掘到一支巴圖形石器,「當時直覺應該是古物」,但因缺乏相關資料參考,蘇男就將巴圖形石器裝箱,秘藏在庫房迄今。

協會生態組長陳志鵬初步檢視發現,該巴圖形石器長九十四公分、寬介於三十四至二十四.五公分,經攝影放大檢視,表面有很多小凸起黑點,依顏色推判,應是玄武岩特徵,但需專業精密儀器進一步研究。

陳志鵬指出,大湖文化是在高市湖內區大湖遺址最早被發掘,一九二○年日人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時發現烏山頭遺址,開啟大湖文化研究序章,大湖文化蘊含著台灣西南部平原先民的履跡,也是台南發展史不可或缺的拼圖。

大崗山人文協會表示,將居中聯繫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希望這件台灣史前千年古文物,能獲得高雄在地專業單位的妥善保存與維護。

fsj 提到...

攝影貓掌鏡 一窺「喵視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200059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除了懶懶地睡覺,喵星人每天忙什麼?「我家有隻攝影貓:喵視界攝影特展」7月在台北登場,不同於以往喵星人當「魔豆」,這次攝影展是由15隻喵星人「親自」掌鏡,拍下牠們眼前的「視界」,而這是喵星人首度在台灣舉辦攝影展。

即使是被人類豢養,喵星人仍保有高度的自主性,雖然擁有可愛的外表,卻依舊散發出神祕感,令人猜不透牠們小腦袋裡究竟在想什麼,也好奇著喵星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

美國一隻名為庫柏(Cooper)的虎斑短毛貓,主人麥可.克羅斯(Michael Cross)在牠的項圈上掛了一部迷你照相機,庫伯「拍下」他的生活點滴,充滿趣味與療癒感的喵照片,不僅融化了愛貓人的心,也讓人一窺「喵視界」的趣味,帶動一股「攝影貓」風潮。

台版「我家有隻攝影貓」,從20多隻喵星人當中,精心挑選出15隻喵喵攝影師,除了以「後宮生活」迷倒22萬粉絲的「黃阿瑪」、知名貓畫家蛋頭《eh!cat!》、小咖飛(Little Cat Flying)等「名貓」共襄盛舉,還包括穿梭長春市場的里長貓、和員工一起到辦公室上班的職員貓,及長年陪伴街頭工作者的伴侶貓等。這15隻喵喵攝影師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記錄不同的生活歷程,各自呈現與其他貓咪及主人相處的家庭樣貌。

「我家有隻攝影貓」7月3日起於台北市南海藝廊展開,展期至8月2日止,屆時結合寵物市集、認養與流浪貓公益活動,即日起在年代、博客來及KKTIX售票,門票及商品收入將分別捐出10%、5%給愛貓團體。

※ 相關報導:

* 硫酸狗「小小黑」走了 網路揪團緝凶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39507

彰化縣一隻流浪狗定居豬舍旁,疑似猛吠企圖偷豬的竊賊,事後被淋硫酸報復,牠獲救後苦撐十多天,昨天器官衰竭死亡,動物保護團體在網路揪團緝兇,要為牠討公道。

聯合報報導八卦山139線流浪狗「源源不絕」,始終無法有效解決的問題,得到愛護動物團體積極回應,籌組關懷流浪犬貓鮮食協會關懷縣內流浪動物,前天由縣議員郭國賓贊助舉辦認養,在鹿港鎮送出15隻米克斯流浪犬,打破彰化縣單日送出流浪犬隻的紀錄。

協助推動認養的台南市流浪動物研究協會,派員前往八卦山139線察看,清點流浪狗至少200隻,有些成犬不像從小在外流浪,研判遭棄養;流浪動物研究協會又接到通報,在彰化縣搶救1隻「硫酸狗」。

...愛護流浪動物人士和動保團體上網留言,祝福「小小黑一路好走」,也發起緝兇行動。徐滿惠表示,已知虐狗者是企圖偷豬的賊,這種虐待動物的人再犯率很高,愛護動物志工會注意他,蒐集證據為小小黑「伸張正義」。

* 女子遊南非獅子園 開車窗拍照遭咬死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40653

南非一處野生動物園發生遊客被獅子咬死意外,一名22歲美國女子與導遊開車看野獸卻違規打開車窗,遭獅子攻擊並拖到車外而傷重不治。

意外1日下午2時30分左右發生在約翰尼斯堡西北部的「戈登獅子園」,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該園四個月內已三度發生野獸攻擊事件。

....獅子園主管表示,他們的車子窗戶全開,嚴重違反規定。

* 高考家長搶拜 神樹「火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40914

2015年高考前最後一個「農歷十五」是6月1日,為了在凌晨搶到最後一個「農歷十五」的頭炷香,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近千名高三陪讀家長,爭相湧入了一個不足百米的狹窄巷子裡搶拜「神樹」,結果差點引發火災。對此,網友轟「燒香有用,那還學習幹嘛」。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家長們不停扔進火堆裡的香,引燃了「神樹」下方的石棉瓦頂棚和百餘根祈福帶,過旺的香火火勢一時難以控制,險象環生。聞訊趕來的十多名保安人員,用光了八支滅火器都沒能有效控制火勢,後來又從附近的陪讀出租屋內不停運送自來水不間斷滅火,才消滅火勢。



◆ 海底垃圾調查:廢漁網占70%最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40626

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15-06-02

屏東墾丁、佳樂水是國人愛去的觀光遊樂區之一,環保署首度進行的海底垃圾調查發現,墾丁及佳樂水的海底有廢棄漁網、膠管及廢輪胎等較大型海底垃圾,廢棄漁網覆蓋在礁岩上,讓當地生態出現危機。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辦理後壁湖、潟湖、核三廠入水口、南灣眺石東側等地區的淨海行動,發現海底垃圾以廢棄繩索及漁網(約占70%)為最大宗,其次是塑膠製品及鐵鋁罐,各占10%。

環保署與墾管處的調查顯示,海底垃圾已危害到墾丁的海岸生態,因此環保署將把清除海底垃圾列為施政重點之一。

調查顯示,台南安平港、卑南溪口、蘭陽溪口及淡水河口等四處的河口及港口地區,沒有發現大量海底垃圾。原因是安平港區遊客較少,卑南溪、蘭陽溪及淡水河口調查區位於河流出海口旁激浪區,且海底為沙質地形,海底垃圾易受浪湧推動沖到岸上。

fsj 提到...

紅火蟻超級基因 散味操控族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3000442-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3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紅火蟻入侵台灣長達10多年,不少農民深受其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研究員王忠信,發現紅火蟻不同的社會型態,實際上是透過600個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調控,未來若能研發藥劑騙過蟻后,有機會藉此消滅紅火蟻危害。

王忠信研究發現,決定紅火蟻社會型態靠約600個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調控,而「超級基因」的染色體會傳到下一代,證實動物社會行為與遺傳有關,這也是發現動物的社群染色體會決定行為差異的首例。

王忠信表示,從遺傳學來看,超級基因的染色體,特性與人類的兩種性染色體X和Y十分相近,舉例來說,「單蟻后」的基因是大B,「多蟻后」則是小b。目前發現「超級基因」會使紅火蟻的「蟻后」發出一種控制味道,讓工蟻可以判斷工作。

由於「多蟻后」族群的紅火蟻,數量和密度都較多,對人類危害大。王忠信指出,未來若能研發一種味道藥劑,利用味道騙過牠,讓紅火蟻誤以為自己是「單蟻后」族群,進而殺掉「多蟻后」族群,可望能控制紅火蟻的繁衍,避免紅火蟻繼續肆虐全球。



◆ 物種復育太成功 反造成環境衝擊
http://udn.com/news/story/5/943902

台灣醒報 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 2015-06-03

瀕危物種復育成功,反成「害蟲」,造成環境衝擊。美國研究指出,一度瀕危的北太平洋座頭鯨、北象海豹和綠海龜等在保育人員的努力下,已恢復足夠數量,再度悠游於原生海域中。然而對當地漁業及休閒旅遊業者來說,這些回歸物種會造成漁獲量減少,或吸引鯊魚前來危害遊客安全,一些海灘勝地也被迫關閉。

根據美國佛蒙特大學發表於《生態與進化趨勢》期刊的研究顯示,一些先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動物,包括北太平洋座頭鯨、北象海豹等已恢復數量,可自瀕危物種中除名,然而由於這些動物的數量大量增加,也導致牠們的棲地必須重新適應恢復生物多樣性後的挑戰。

研究顯示,由於北大西洋灰海豹會捕食魚群,其數量增加已造成美國麻州漁獲量大減,並吸引鯊魚至旅遊勝地,影響遊客安全。美國阿拉斯加及華盛頓州也因北太平洋座頭鯨回歸,導致黑鱈魚和鮭魚捕獲量減少。加州則有許多公共海灘因港海豹的占據而被迫關閉。

「許多人贊同恢復生物多樣性,」佛蒙特大學生態經濟學教授喬‧羅曼表示,「但經過許多世代後,這些原生物種的回歸可能會如外來種般造成環境衝擊,甚至成為害蟲。」他指出,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者應對復育工作做更縝密的規劃,避免未來可能產生的環境衝擊。

羅曼也提出幾點建議,「保育工作者應提前和相關業者協商,掌握環境衝擊。一旦復育成功,可轉移陣線,幫助其他瀕危動物。」而在復育成功後,也應放寬保育政策,適度做數量上的控制,「最後應和民眾一同慶祝物種復育成功,讓大家知道該物種已經脫離險境了。」

由於海域開發造成棲地流失,北太平洋座頭鯨曾於1970年代一度剩下不到1,500隻,隨著保育工作者的努力復育,數量平均1年增加6%,至今數量已達21,000隻,是45年前的14倍。

北象海豹也曾因棲地過度開發,於19世紀末一度減少至20隻,如今有超過200,000隻象海豹重新悠遊於北太平洋海域。



◆ 犀牛寶寶失怙 躺志工大腿入眠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42111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6-03

在南非的一處犀牛育幼院,一隻因為盜獵而失去母親的犀牛寶寶,枕著法籍志工的腿不放,因為孤單,牠必須在志工安撫下,才能入眠。這些盜獵犀牛悲歌的畫面,都被來自台灣的媒體工作者林清華,收錄在鏡頭下。

林清華五月份應邀至南非記錄犀牛盜獵狀況,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已是知名盜獵場,盜獵數目年年增加,今年1到4月就已有392頭遭到獵殺,數字逼近2011年全年遭盜獵的448頭。林清華說,這些事如果他不到非洲,不會曉得嚴重性。

空拍攝影機、長鏡頭加總數十萬的裝備,是林清華此行標準配備,他跟著反盜獵組織進入克魯格國家公園,只見到被斬下犀牛角的犀牛,倒在路邊、性命垂危,那血淋淋又真實的場景,讓林清華印象深刻。他說,獵人在犀牛打麻醉藥後砍角離去,但犀牛被痛醒後,卻只能等死。

畫面轉到犀牛育幼院,兩名來自法國、英國的無給職志工,陪伴一隻失去父母的犀牛寶寶成長,志工伸出長腿當「腿枕」,卻因為腿麻了,拍拍犀牛離開,讓他屈膝伸展後,犀牛寶寶見到「腿枕」放回,又繼續靠上,顯得依戀。

林清華說,由於亞洲犀牛角的需求量大增,作為中藥材、或是裝飾品,一隻犀牛角價格就達上千萬,盜獵數量層出不窮,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是犀牛重要的棲地,但也因盜獵,導致犀牛數量銳減,看到現場,「無法僅用難過兩字形容」。

林清華還要出發至越南,實地了解犀牛角交易市場,也希望透過鏡頭,能傳達「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訴求。



◆ 珊瑚礁白化 漂流木地景見證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4199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2015-06-03

喜愛潛水的地景藝術家李簣至,發現本該是色彩斑斕的珊瑚,白化得十分嚴重,他藉著藝術家駐點創作機會,把「珊瑚礁」搬上岸,要大家正視珊瑚白化的問題。

在雲林出生、台北長大,這次來到基隆創作的李簣至說,他在當兵時期考取深潛、浮潛執照,揹著水肺下水許多次,徜徉在海洋懷抱中,卻見到台灣近海的珊瑚礁慘白一片片,幾乎全都死光,十分心痛。

海岸邊築起防波堤、堆滿消波塊,重工業工廠又將廢水排進大海,人類活動扼殺珊瑚生長,珊瑚不長,小魚就不來,小魚不來,大魚也絕跡,到頭來,影響還是回到人類身上。

2003年李簣至開始從事地景藝術創作,嘗試過用竹子、砂石等素材完成作品,這次在海域邊創作他選擇用最原始材料─「漂流木」展現白化的珊瑚。



◆ 天花湖水庫工程 地方堅決說不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42011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翁浩然/公館報導 2015-06-03

水利署昨天在公館鄉辦理天花湖水庫工程座談會,包括立委徐志榮、公館鄉長曾美露及銅鑼鄉長謝其全等地方人士一致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他們擔心公館鄉成為小林村滅村第二版,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所長江明郎允諾,沒有取得大多數民意支持,不會貿然推動。

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在公館鄉及銅鑼鄉舉辦天花湖水庫工程座談會,第一場昨天上午在公館鄉老人文康中心辦理,邀集徐志榮、曾美露及縣議員、鄉民代表、村長等意見領袖與會,會場內外懸掛「公館人誓死反對天花湖水庫」、「抗議無能政府破壞公館鄉土」、「天花湖水庫是公館人的墳墓」等白布條。

徐志榮不滿十多年來規畫興建天花湖水庫,但直到現在才想到公館鄉自來水普及率僅 27%,只比山 地的泰安鄉及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獅潭鄉稍好一些,要蓋水庫再來騙地方,談回饋都太慢了。

公館鄉長曾美露舉雪隧為例,指出水利署理論上的安全性仍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問題。銅鑼鄉長謝其全認為,水庫在上游攔水引水,受害最大是下游的幾百公頃的芋頭及稻田。

周逢甲表示,天花湖水庫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地方,但苗栗根本不缺水,為什為苗栗的水庫要支援新竹、台中的用水,苗栗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公館鄉縱長不過 10公里,卻有 9.5公里在地底下鑿隧道引水。設身處地是公館人,一有地震等風吹草動,晚上都會睡不安眠,「公館人甚至因此有憂鬰症」。

江明郎等人表示,天花湖是在地水庫,水利署基於區域需水,評估選最好的庫址,引水隧道平均在地底的50公尺到70公尺間,台灣隧道施工技術四十多年,相當成熟,安全性無虞,地方提出的意見將帶回去研討,也希望藉由未來幾場座談會,陸續與居民面對面,讓地方對天花湖水庫有完整的了解,興建與否將取決民意。

※ 相關報導:

* 「被騙怕了」苗栗人不歡迎再蓋水庫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42009

苗栗縣鯉魚潭、永和山及明德三大水庫,其中鯉魚潭最主要供應台中地區,永和山及明德水庫的水質水量管制區,又衝擊到地方發展。

縣議員邱紹俊及公館鄉民代表周逢甲等地方人士認為「我們被騙怕了」!不歡迎再蓋天花湖水庫。

苗栗縣三大水庫,其中鯉魚潭水庫每天供水約90萬立方公尺,大部分提供台中市產業及生活用水,供應苗南地區僅5萬立方公尺,永和山水庫供應新竹、苗栗地區重要的民生及工業用水,供應新竹比例約一成七,其餘供應苗栗縣。

立委徐志榮、邱紹俊指出,鯉魚潭水庫當初興辦事業計畫,保留每天20萬立方公尺供給苗栗縣通霄灌區四千多公頃農田的農業用水,但1992年11月啟用至今無著,水利署欠通霄一個公道,政府失信於民。

fsj 提到...

黑猩猩有烹飪心智能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494-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4日 鍾玉玨/綜合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黑猩猩具備烹飪所需的大部分心智能力,若給予機會以及烹飪工具,牠們確實會想把食物煮熟了才吃。

這個推斷也為熟食是促進人類進化之觀點提供了印證。

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瓦納肯(Felix Warneken)、羅莎隄(Alexandra Rosati)在剛果共和國黑猩猩保育中心做了2年實驗,項目包括:黑猩猩是否具備烹飪所需的心智?是否偏愛熟食勝過生食?是否會克制以及延遲想吃的慾望直到食物煮熟?是否會把生食放在可得到熟食的「炊具」裡?結果,黑猩猩悉數過關,顯見黑猩猩具備烹飪所需的泰半認知能力。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瓦納肯指出,這絕非微不足道的本事,因為許多靈長類不會放棄近在眼前的食物,也欠缺延緩滿足慾望的克制力。

反觀黑猩猩,牠們展現了烹飪牽涉的諸多能力,包括事先計劃、理解力、延緩滿足感等。研究也發現,儘管黑猩猩不會生火,然而只要有熱源,牠們就知道利用它來烹煮食物。

從黑猩猩偏好熟食的心態可以得知,將生食變成熟食的能力由來已久,可能早在500萬至700萬年前人類老祖宗學會生火以及控制火之後沒多久就學會。而隨烹飪而來的能力是互信,相信他人不會在自己背過身子煮東西時,擅自偷走食材。



◆ 自由廣場》馬糞海膽、白沙 澎湖應列管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6320

自由 2015-06-04

◎ 蔡國顯

拜讀貴報「馬糞海膽提早採捕 加速族群滅絕危機」、「馬糞海膽開採 研議明年延至七月」;以及媒體報導「太早開捕 澎馬糞海膽還沒長大」,閱後有感。馬糞海膽為澎湖聞名的潮間帶和近海水產生物之一,是海產稀少珍品佳餚,本應善加保護珍惜,因今年提前開放捕採,媒體圖文報導被過度濫捕,海膽下個月才開始排卵,生殖腺也尚未飽滿,來不及繁衍,恐有使族群物種滅絕之虞,愛台灣和愛澎湖的鄉親應要警醒。

另外,澎湖還有一個危機:白沙灘急遽的流失。除了工程濫採外,少數商販用保特瓶裝免成本的白沙賣給觀光客圖利,或觀光客採集回去,有一天這些天然貝殼沙會所剩無幾,沒有了白沙灘,綠蠵龜就不會來產卵,鄉親學游泳的機會也會變少,觀光客到澎湖也會掃興。

建議仿效澳洲,對於天然資源以立法嚴格保護他們的黃金海岸,禁止民眾捕撈母蟳,誰要觸犯法令,就得賠上被法院追訴高額求償,得不償失,所以他們的蟳都非常肥大。

中央和地方應儘速立法或訂定行政規章,以杜絕濫採,少了白沙灘,澎湖群島的旅遊業就少了生機了。

(作者為導演,澎湖人)

※ 相關報導:

* 缺德!墾丁潛水客拔巨貝、坐珊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6134

炎炎夏日到來,全台最受歡迎的戲水勝地「墾丁」,能飽覽海底風光的潛水、浮潛,受到遊客喜愛,但公德心不足的潛水客卻在珊瑚礁海底「亂搞」,包括坐在雀屏珊瑚上、拔下硨磲貝拍照等行為,雖未明確違法,卻恐傷害生態;墾管處強調,將循線勸導,如行為造成生物死亡,可依國家公園法開罰。



◆ 「森林法」修正/撿珍貴漂流木 最重罰百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44666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李順德/台北報導 2015-06-04

撿珍貴漂流木,當心可能觸法。內湖漂流木案引發外界關注撿拾漂流木相關規範,行政院會今天預計通過「森林法」修正草案,明確規範民眾不得撿拾珍貴樹種的漂流木(如紅檜、烏心石、牛樟等),侵占者將處最重兩年有期徒刑,併科一百萬元罰金。

珍貴林木價格甚高,平均每一立方公尺約二十萬,有山老鼠利用颱風天可能出現漂流木的機會,伺機運走已得手的珍貴林木。政務委員葉欣誠最近完成「森林法修正草案」審查,增訂即使林務局公告期已滿,只要是林務局公告註記的一級珍貴林木,都不可撿拾,違者將受到刑事處罰。

林務局五月公告,中央認定貴重木包括十二樹種,包括:紅檜、烏心石、 牛樟、台灣扁柏、台灣肖楠、台灣杉、巒大杉、南洋紅豆杉、台灣櫸、台灣檫樹、黃連木 、毛柿。

※ 相關報導:

* 修剪樹木 最快明年要考證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44664

國內樹木不當移植事件頻傳,養護樹木成為一門學問。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森林法」修正草案,建立樹醫制度,未來政府修樹業務,須具林業、園藝等相關專業技師資格才可以承攬。

配合推動樹醫制度,未來農委會也必須與考試院、勞動部會商,建立樹木保護專業人員培訓、考選與分級認證制度。

* 路樹常倒伏 花蓮全市9千棵修剪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44471

最近花蓮市路樹倒伏時有所聞,花蓮市農業及景觀發展課長洪國山為因應颱風期間,強風可能造成斷枝或倒伏,最近兵分多路,設法完成全市9千餘棵行道樹修剪作業。

* 歐陽修親栽古梅 遭「斷枝」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45830

中國遊客旅遊時的任意違規違法行為不時發生,這次連宋代文史名家歐陽修在安徽滁州琅琊山手植的千年古梅也遭殃,一群遊客為摘梅子伸手將梅樹枝椏折斷,警方已在調查。

中安在線網站報導,除《醉翁亭記》外,滁州琅琊山還有一「鎮山之寶」,那就是宋代文史名家、政治家歐陽修親手栽植的千年古梅,因此琅琊山風景區管理單位,對這株梅樹向來倍加呵護。

不過,這株倍受呵護的千年古梅,最近卻慘操中國遊客辣手「截肢」。



◆ 國賠效應 南投要禁單獨入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44656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張家樂、王慧瑛/南投縣報導 2015-06-04

張博崴山難國賠案一審判決南投縣消防局須賠償,引發各界議論,南投縣長林明溱昨為消防隊員叫屈,表示將訂定登山管理自治條例,規範登山者須結伴、攜帶GPS定位衛星電話等裝備,違者重罰。

林明溱昨與消防局長林聰吉舉行記者會,林明溱強調,登山客輕忽嚴重性、違規上山,最後要靠消防等救難團隊冒險上山搜救,非常不應該;被判國賠消防弟兄真正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台語)」,縣府上訴到底。

南投縣研擬的登山管理自治條例,包括禁止獨攀,申請及實際上山須結伴三到五人以上;山友不得進入縣府規劃的登山路線外山區,縣府購置具GPS衛星定位電話,供山友租用。違者重罰,列冊管制,拒絕往後的登山申請。

林明溱並舉五月下旬一名山友獨攀干卓萬山失蹤,指搜救期間正碰上法院判決國賠,南投縣消防局申請相關民間救難團隊支援搜救,竟沒有一個團隊參與,「民間搜救團隊也會怕擔上搜救不力的惡名」。

fsj 提到...

萬大電廠發現保育蝙蝠 施工配合嬌客作息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51044

聯合晚報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2015-06-07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萬大水力發電廠,去年在廠內發現300多隻二級保育類動物「台灣無尾葉鼻蝠」,由於之前調查國內無尾葉鼻蝠數量僅1000隻,台電決定善待這群嬌客,連施工時間都要配合蝙蝠作息。

萬大電廠位於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畔,四周群山圍繞,孕育豐富的山區與溪流生態,兩年前台電指定萬大電廠轉型生態電廠,除了在廠區內成功復育台灣特有種大豆外,廠內還陸續發現台灣無尾葉鼻蝠、長臂金龜、台灣藍鵲、霧社血斑天牛與台灣紫嘯鶇。

林務局統計,國內的台灣無尾葉鼻蝠數量只剩下1000隻,並不包括萬大電廠最新發現的數量;台灣無尾葉鼻蝠身形嬌小,容易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致死,是目前台灣已知洞穴型蝙蝠群集數量最少者。

萬大電廠廠長鄧英慧說,去年在廠內排水廊道發現台灣無尾葉鼻蝠,排水廊道是電廠抽取地下水防止電廠鄰近邊坡滑動,因為是管制區,人煙罕至,廊道內安靜又富含水氣,是蝙蝠聚集的理想環境。

鄧英慧說,去年發現蝙蝠蹤跡後馬上請專家鑑定並採取保育措施,包括拿掉隧道大門的紗網、施工配合蝙蝠作息,以下午時間為主、避免燈光直接照射蝙蝠棲息地、廊道監測設備自動化等;一年過後,廠方透過專業儀器估算,廊道內的台灣無尾葉鼻蝠數量約300至350隻。

鄧英慧說,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資方要提供安全的職場環境給員工,電廠要保育稀有蝙蝠,但不希望讓員工得狂犬病,因此已要求員工進廊道要戴口罩、穿雨鞋。

他表示,電廠設施並不是為了蝙蝠而做,廠方原本可以把蝙蝠趕走,「但時代不一樣,作法也要不一樣。」鄧英慧舉例,廠內有座廢棄隧道,過去並未禁止人車通行,但近年在隧道內發現台灣紫嘯鶇築巢,就在隧道門口擺了「繞道通行」的牌子,把隧道讓給保育動物。

※ 相關報導:

* 萬大電廠轉型生態電廠 半發電半復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1045

萬大電廠廠長鄧英慧預計今年底退休,已在大學報名環境教育課程,希望取得環境導覽員資格;除鄧英慧,大甲溪電廠廠長鄭郁邦與台電環保處組長沈宗華也考慮退休後轉換跑道,當電廠的生態導覽員。

鄧英慧說,兩年前台電開始規劃「生態電廠」,萬大水力發電廠是目標電廠之一,除了增設硬體建設,像環境教育站、導覽解說牌、廠內登山步道,也號召電廠同仁上課受訓,「未來這個廠一半在發電,一半在保護動植物和環境教育。」



◆ 潛水客目擊 多人公然「放網」沒在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0421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張芮瑜/基隆報導 2015-06-07

一名潛水客指控說,最近曾看到民眾僅套著游泳圈,就在番仔澳附近海域架設刺網捕魚,附近雖有立牌警告不能設置,但民眾視若無睹。新北市府農業局說,會加強巡查,呼籲民眾發現立即報案,可依違反漁業法罰3到15萬元。

據一名目擊的潛水客說,前幾天目擊多名民眾套著救生圈,拖著刺網到番仔澳附近海域「放網」,他們大剌剌的在從岸邊拖著刺網放在離岸邊200、300公尺遠,約10公尺深的海底,像入無人之境,也沒有人管。

他說,這些放網的人並不是漁民,不用靠漁船就能到海中架網,而且定期會去收網,把抓到的魚透過管道拿去賣,一些破爛或壞掉的就任意丟棄海中,因此海域新舊刺網夾雜,還有看到一些新網,繼續危害生態。

潛水客指出,農業局「天高皇帝遠」管不到,沒看過下海查,即使到海上,沒有請人潛到海底,怎麼巡查?民眾根本沒在怕。

他說,岸上有市府有設警示牌,禁止使用刺網漁具,但並沒有每個海域都設,執法不夠強,警示也不足。

新北市農業局回應,市府在101年公告瑞芳區、貢寮區距岸3浬內都禁止使用刺網漁具,市府會租漁船出海清查違法刺網,每年也有編經費清除各地廢棄刺網,番仔澳曾經清除過,民眾如發現架網可打118通報處理。

農業局表示,感謝潛水客熱心清除,會加強巡查,並請海巡單位注意,有違法立即通報市府告發,以前有開罰案例。

※ 相關報導:

* 百人潛水淨海 清150公斤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50494

墾管處、台灣珊瑚礁學會、中華民國水中攝影協會,昨天上午號召百人熱愛大海的潛水志工,舉辦淨海、淨灘活動,共清出約150公斤的海底垃圾。

* 金門縮水25萬平方公尺 監院:中國盜砂是主因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7215

中國抽砂船違法越界,盜取我國海域海砂情形嚴重,更是金門海岸線面積退縮的重要因素。

根據監察院最新完成的調查報告指出,經金門縣政府以九十六至一○一年度正射影像圖套疊比對,總面積共退縮二十五萬六六三一平方公尺;監院認為,中國抽砂船長期抽取海砂行為應為金門海岸侵蝕及生態變遷的重要因素,內政部應與相關機關充分合作,建立海岸地區基本資料庫,並投入必要資源,使這類研究更加信而有徵。

監委劉德勳、仉桂美針對中國抽砂船長期越界盜取金門海砂,造成當地生態遭受破壞,影響航道安全,海岸線倒退國土流失情形進行調查,並且分別約詢內政部、海巡署、金門縣政府等單位,以了解政府查緝作為是否得當及有無缺失,調查報告完成後已在上週公布。



◆ 北投丹鳳山 爭取列自然保留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50499

聯合報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5-06-07

以壺穴地形、唭哩岸石打石場遺跡文明的北投丹鳳山,向來都是北投人的驕傲,為避免生態受影響,當地居民長年來不斷爭取,希望讓丹鳳山成為地質景觀公園,但因壺穴規模太小,遭中央打回票。據了解,北市府計畫循北投石模式,送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審議,希望將丹鳳山指定為自然保留區。

北市動物保護處表示,目前相關資料都已送件,預計最快兩周內召開委員會進行審議。

位在奇岩路上的丹鳳山,高度僅200公尺,地質與生態景觀豐富,像是一般要在河床上才看得到的壺穴,又或是被當作建材的唭哩岸石打石場遺跡、石英砂岩組成的三角斷崖,以及因銹染作用,形成無數紅、黃、橘、褐氧化紋的「黃金劇場」等,是當地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之一。

隨著奇岩重劃區的開發,丹鳳山周邊的建案越來越多,當地居民擔心是否會對丹鳳山的生態造成影響,多次向北市府反映,希望可以列為保護區禁建,去年甚至還發起「一人一信愛丹鳳」連署活動。

不過北市大地處日前邀中央地質調查所到現場會勘,對方除了對於壺穴地形有疑慮外,另一方面也認為無論是壺穴還是夾煤層的規模都太小,未到指定標準。

為此,大地處計畫循北投石模式,和動保處合作,透過北市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審議,希望將丹鳳山指定為自然保留區。大地處坡地住宅科長林士淵表示,要指定為自然保護區,除了地質景觀外,還會考慮歷史意義等,可能性應該比較高。

林士淵表示,一旦被指定為自然保留區後,依文資法規定,未經許可進入保留區,又或是破壞原有自然狀態,將可直接開罰。

fsj 提到...

蜜蜂怎麼不見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7000186-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07日 李鐏龍

美國蜜蜂在一年中,本應是生命力旺盛的夏季期間也出現大量死亡,凸顯其滅絕的危機加劇。

■Bees are becoming vulnerable during a time of the year they were thought to be healthy and robust.

美國農業部甫公布的年度蜜蜂調查報告中,提及美國蜂農開始在夏季及冬季都會損失大量蜜蜂。

這帶給科學家新的憂慮,因為蜂群大量死亡,過去大體上都只發生在較冷的冬季期間。

高死亡率成常態?

根據美農業部的這項年度調查,在至今年4月底止的前1年中,美國蜂農損失了多達42%的蜂群。

這是農業部開始建立這項年度統計資料以來的次高損失率,上個同期間的損失率則為34%。

美國蜂群近年來有大量死亡的趨勢,這促使科學家們急忙投入找尋解決方案,也讓職業蜂農們的營運陷入危機。

馬里蘭大學的蜜蜂專家范恩格勒斯多普(Dennis vanEngelsdorp)說:「它很糟,但我不知道是否能就此臆斷這將成為常態。」

美國農業部從5年前(從2010年)展開這項年度調查,目前已首度見到蜂群的夏季死亡率高過冬季之時。這代表,蜜蜂在一年之中、牠們被認為應該健康及充滿活力的期間裏,也變得脆弱了。

美國蜂群最近期的夏季死亡率達到27%,較之前的20%激升。

儘管還無法掌握這個蜜蜂危機的確切肇因,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是綜合性的,包括有害的食物、環境壓力、遭寄生蟲傳染疾病等。

環保人士也怪罪於一類名為新尼古丁(Neonocotinoids)的殺蟲劑。

美國環保局在4月宣布,不再核准新的戶外使用這類化學品,直到對蜜蜂健康進行更多的研究為止。

授粉問題讓農業陷危機

對美國職業蜂農而言,蜜蜂死亡帶來很大挑戰,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及金錢來補充蜂群。

蜂農們宣稱,蜂群的年度死亡率一旦升破19%,他們財務就會開始感受到壓力。許多目前已五十幾歲及六十歲的蜂農,考慮提前退休,擔心會被相關花費拖垮。

德州一家養蜂場的業主說:「真得很艱困,高死亡率看起來像是新常態。那很要命,讓人撐不下去。」

蜜蜂的數量銳減,對美國農業也是一大問題,因每年有超過150億美元的農作物要靠蜜蜂來授粉。

加州杏仁農不僅幾乎完全依賴蜜蜂來授粉,目前更要和加州的嚴重乾旱搏鬥。

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實驗室的昆蟲學家派帝斯(Jeff Pettis)說:「研究人員需先為蜂群在冬、夏季都大量死亡的趨勢,找到解決之道,蜂農們才能滿足授粉服務的需求。」

白宮已在去年設立一個任務小組,研究防範蜂群大量死亡的方法。預期這個小組很快就將提出一個全國性的計畫。

美國目前的蜜蜂危機,可回溯至最少2006年,即蜂農們首次通報出現「蜂群崩壞症候群(CCD)」時。

CCD是指蜂巢中突然就看不到成蜂,只剩下幼蜂、蜂后及蜂蜜。

派帝斯表示,蜂農們通報的CCD情事雖已減少,但蜂群的高死亡率仍然「非常棘手」。



◆ 英研究:瓢蟲愈鮮豔愈毒 鳥兒也知道
http://udn.com/news/story/5/951075

台灣醒報 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 2015-06-07

英國最新研究證實,顏色愈鮮豔的瓢蟲,毒性愈強,也愈不容易被鳥類等掠食者捕捉。「瓢蟲是相當『誠實』的昆蟲,」英國艾希特大學生態保育中心研究員馬汀‧史蒂芬表示,「牠們身上的顏色直接代表了他們的防衛能力。」

瓢蟲的小小身驅,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紅底黑點以外,還有黃底、橘底、棕底、黑底甚至粉紅底等不同顏色。根據英國艾希特大學和劍橋大學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的研究,研究員發現被毒死的水蚤身體內,大多為顏色鮮豔的瓢蟲。

「顏色相對不起眼的落葉松瓢蟲等,毒性較小,但也花更多力氣在偽裝、融入大自然中以免被獵食,」史蒂芬指出,「顏色艷麗、引起注目的二星瓢蟲,則似乎在向掠食者警告自己具有毒性說,『不要來捉我』。」

研究者也製做許多不同顏色的瓢蟲模型,吸引野生鳥類前往捕捉。結果顯示,鳥兒能夠辨別顏色鮮豔及暗淡的瓢蟲,並傾向於捕捉暗淡、較不起眼的瓢蟲。「我們的研究首次同時證實鮮豔昆蟲的毒性較強,且掠食者也看得懂他們的警告,並盡量避免攻擊牠們。」劍橋大學研究員麗娜‧阿莉娜絲表示。

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體色有黑、紅、橙、黃及褐色等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而不同。除了最為人所知的紅色二星瓢蟲、七星瓢蟲和六條瓢蟲等,也有顏色多變的黃瓢蟲、異色瓢蟲和龜紋瓢蟲等。

fsj 提到...

山難獲國賠 醫師:曾出手救人,現在不敢了
http://udn.com/news/story/2/952368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6-08

四年前中山醫學大學的學生張博崴攀爬南投白姑山,不幸山難身亡,日前一審判決國賠266萬元,引發社會對於救人的議論。一名胡姓醫師在臉書上語重心長地表示:「曾經出手救人,現在不敢了。」

胡姓醫師在臉書上陳述自己曾經是熱心的醫師,在高鐵和飛機上都曾對陌生人出手相救。有一次在班機上遇到一名因呵欠打太大、下巴脫臼的乘客,本來嘗試徒手復位,後來改讓患者服用安眠藥和普拿疼,10分鐘後就復原了。

狀況解決後,患者和機組員都來和胡醫師道謝,本以為事情圓滿落幕,但事後座艙長卻拿著類似報案三聯單的東西來給胡醫師填,還要他留下名片、身份證字號等資料,讓他很不舒服。這時他才驚覺因為這次有用藥,航空公司是怕如果出事或被客訴,才能找人替死。

這件事也讓胡醫師被太太唸了一頓,指責他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英雄感,但出手就有責任,就像醫療糾紛,成功無賞,打破要賠,弄得不好搞不好把全家都賠進去。

胡醫師在臉書上PO出航空公司送的飛機模型照,自嘲這是「曾經莽撞留下的印記」,無奈地說台灣充滿奧客與究責文化,挺身而出最好三思,並且表示以後旅行中他不再洩漏身份,對廣播將置之不聞,從山難判決賠償後心意更加堅定:「救人,不是義務。」

許多網友都表示能體諒胡醫師的處境,有人覺得航空公司把醫生當工具人,不太給予尊重,還有人建議應該將急難救助者的責任立法排除,才能增加救人者的意願。還有人舉了自己在國外餐廳救人的例子,沒被要求填單,反而全餐廳都為他鼓掌。但也有網友覺得冷漠是因噎廢食的行為,認為多數被救的人仍會抱著感恩之心。

※ 相關報導:

* 山難家屬致謝 消防弟兄窩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19/953897

同樣是山難家屬,卻是兩樣情!林姓登山客上月隻身攀登干卓萬失蹤,南投縣消防人員歷經10天、3梯次搜救行動,終於尋獲失蹤者,儘管找回是具遺體,家屬仍感謝消防隊搜救期間不放棄任何希望,昨親自到仁愛分隊獻花並送上加菜金,消防弟兄直呼「這社會還是很溫暖」。

* 慕谷慕魚重開放 抱歉…只准步行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54131

秀林鄉的慕谷慕魚自去年7月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封路進行落石清查與道路安全維護至今。日前花蓮縣政府公告,自6日起開放通行,因須採步行方式進入,遊客興致缺缺,開放至今僅有6件共18人申請步行入山。



◆ 找回人類歷史 美開挖萬年洞穴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53317

世界日報 編譯和釗宇/綜合7日電 2015-06-09

美國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將開始對南達科他州黑山(Black Hills)的一個從未被發現的史前洞穴進行探勘,專家相信該洞穴可讓人類對過去歷史找出更多線索,以及對幾千年來該地區的氣候變化有更深入理解。

這個名叫「持久」(Persistence Cave)的洞穴是國家公園局在2004年於風洞國家公園(Wind Cave National Park)發現的,但國家公園局為了防止業餘探勘者對洞穴遺跡造成破壞,當時並未對外宣布。

東田納西大學(Eastern Tennessee University)教授米德(Jim Mead)8日將率領一隻科學研究團隊,開始對洞穴入口進行挖掘,出土的遺跡和動物遺骨將被仔細分析研究。目前,研究人員已發現約1萬1000年以前的動物遺骨,以及三種在此地區從未出現物種的殘骸,包括鼠兔、松貂和平頭豬。

研究者們將把這些新發現的化石,與1970年在長毛象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發現的長毛象遺跡化石一同進行研究,他們將用這些研究成果勾勒出該地區的氣候變遷。長毛象被認為大約在2萬6000年之前滅絕,而持久洞口發現的最古老的殘骸大約是1萬1000年前。

研究者們對這個洞穴的探勘期待很高,他們認為該洞穴會非常大。現在米德和他的團隊將開始洞口處的探勘,他說:「這個洞穴是一個史前訊息的寶庫。如果夏天完工之前我們沒能挖出10萬塊遺骨,我會非常意外的。」



◆ 五色幼鳥 遭拖出重摔成貓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371-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8日 莊哲權/台東報導

自然界的霸凌事件!台東都蘭山區一對五色鳥惡霸夫妻,侵門踏戶,強占另一對五色鳥的巢洞,還硬生生地將幼鳥拖出,手段凶殘,令人咋舌,遭霸凌的幼鳥還成了貓的午餐,命運超悲慘,鳥友陳志誠目擊全程,心情沉重;資深鳥友表示,從沒看過或聽過五色鳥有這種行為。

台東縣都蘭五線寧靜的山區裡,傳出激烈的哀鳴,枯枝上的五色鳥巢洞,突然闖入另一對五色鳥夫婦,輪流進出巢洞多次,最後硬把幼鳥給拖出,幼鳥掙扎、發出哀號,親鳥急忙趕回來並發出警戒聲,但是已來不及搶救愛兒。

淒厲的叫聲,引起樹下1隻黑貓虎視眈眈,果然,來不及長大的幼鳥重重摔落地面後,隨即成了黑貓的午餐;行凶的惡霸夫妻,也就理所當然地強占別人的家,清理了洞裡的汙穢後,換牠們孵蛋、育雛。

熱愛鳥類生態的台東「江南冰鎮」魯味店老闆陳志誠,目睹五色鳥強占同類家園,又霸凌別人孩子的惡行,他說,他在該處記錄這對五色鳥育雛已近1個月,看著親鳥每天忙進忙出,幼鳥裡的老大、老二好不容易都已離巢,惟獨老么橫死,拍下珍貴的生態畫面,卻高興不起來。

「沒發生過的事情,不代表不會發生」,資深鳥友陳建樺表示,五色鳥習慣在枯枝鑿洞育雛,但是一般不會重覆使用巢洞,且非常重視巢裡的環境衛生,強占同類的巢,更是聞所未聞;他說,大自然的奧妙,人類所知有限,為何會有這種行為,不能妄加揣測,對於弱肉強食的自然定律,只能說無可奈何。



◆ 美研究:公鳥太晚起 養到隔壁老王的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5/953030

台灣醒報 台北報導 2015-06-08

早起的鳥兒不但有蟲吃,還會抓緊時間和隔壁巢的母鳥生小鳥。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早起的德國大山雀會利用多出的活動時間和非伴侶的母鳥約會生子,晚起的大山雀則負責養育非親生的小鳥。「貪睡是有代價的,」美國北達科塔州立大學生物科學教授提摩西‧葛雷斯表示,「若公鳥比母鳥晚起,就得承擔幫其他公鳥養育後代的風險。」

美國北達科塔州立大學發表於《功能生態學》期刊的研究中,研究員花費兩年時間對德國林間的大山雀進行試驗。他們將褪黑激素藥丸混入一部分大山雀的食物中,並使用無線電發射器裝置追蹤大山雀的位置,對其雛鳥抽血進行親子鑑定。

「食用褪黑激素的大山雀,生理時鐘稍微紊亂,變得晚起,」葛雷斯指出,「而我們發現晚起的大山雀,有較大的機率會養育不是自己所生的小鳥。」

「研究結果也顯示,沒有食用褪黑激素、在黎明之前就已開始活動的公鳥,會利用時間和多名母鳥交配,甚至會和住在隔壁巢、已有伴侶的的母鳥生小鳥,增加繁衍後代的機會。」葛雷斯說,「若要確保自己沒有養到隔壁老王的孩子,公鳥必須比母鳥更早起。」

褪黑激素為大腦松果體所釋放出的賀爾蒙,白天會被日光抑制,夜間則釋放進行規律循環,葛雷斯強調,褪黑激素並不會影響公鳥的生育能力或養育行為,僅會打亂鳥兒的生理時鐘,「我們將進一步研究生理時鐘和繁殖能力的關係」。

fsj 提到...

海灘堆滿滿 環團籲禁保麗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368-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8日 許瀚分/台北報導

全世界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汙染海洋,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最新的淨灘紀錄,台灣海岸垃圾高達近9成為塑膠製品及保麗龍碎片。為改善此一現象,環團發起連署,呼籲禁用保麗龍餐具。環保署回應,預計今年底將先推動全面禁用保麗龍杯。

2010年黑潮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組成「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每年舉辦國際淨灘行動,並以國際通用的標準表格記錄海洋垃圾的種類及數量,並彙整給國際組織,以了解各地的狀況並訂定防制措施。

免洗餐具 減量見效

根據清淨海洋行動聯盟連續4年的統計,塑膠製品、保麗龍碎片、玻璃瓶及各類材質的免洗餐具皆高居每年垃圾排行榜前3名,就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國際淨灘活動撿到的垃圾以塑膠碎片最多,共計有2萬6849件,保麗龍碎片排名第2多,有近2萬4000件,數量驚人。

不過免洗餐具部分,2013年至2014年間從1萬餘件減為5000多件,塑膠杯及外帶飲料杯也有下降的趨勢。荒野保護協會公民教育部海洋專員張永祥曾撰文指出,這都和推動自備環保杯、不提供一次性免洗餐具等相關環保運動有關,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積極推動網路連署,呼籲環保署推動禁用保麗龍餐具。

攤商飲料店 擬限塑

環保署廢管處長吳盛忠表示,保麗龍因有絕熱、防震的特性廣為使用,但也因保麗龍易脆和回收不易,回收率僅約2成。

吳盛忠說,目前限塑政策已明訂公部門、私立學校、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及有店面的餐飲業者,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政府部門及公私立學校更不能提供各類材質的免洗餐具以供內用。

吳盛忠表示,預計今年底將進一步規範手搖飲料店及攤商全面禁用保麗龍杯,以逐步減少保麗龍的使用。



◆ 政府懶管海洋 學者催修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370-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8日 許瀚分/台北報導

台灣至今仍無海洋的專責單位,相關業務散見於各單位。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學者呼籲政府盡速通過海洋組織4法。

環保署日前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並編列預算,要與地方政府及民間潛水單位合作清理海底垃圾,不過因海洋事務遲無專責單位,距離上一次政府主動清除海底垃圾,竟已是20年前的事。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在世界海洋日前夕,邀集14位兩岸的學者專家談討海洋相關事務,立法委員邱文彥說,台灣雖有海岸管理法,但管轄範圍僅涵蓋平均高潮線往海洋延伸至30公尺或3浬的範圍,「3浬到12浬內的領海海域,無專法及單位管理」。

邱文彥指出,早在15年前已有多名海洋學者起草「海洋事務部籌設構想書」,直到今天海洋保育相關組織才有實質進展。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期望海洋組織4法於本會期能三讀通過,如此海洋政策、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海洋環境保護、海岸及海域管理、水下文化資產監護及海洋資源才有專責單位。

邱文彥也指出,目前已擬具《海洋保育基本法》草案,明確分界陸域及海域,以補海岸管理法的不足,並促進海洋永續發展。



◆ 珊瑚產卵 海水冒泡 「像鍋煮沸湯圓」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2228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縣報導 2015-06-08

南方澳豆腐岬曾有「珊瑚王國」之稱,全球最早發現珊瑚產卵地就在南方澳,為日本學者七十五年前公布,遺憾的是國內至今沒有相關紀錄影片,這段空白終於在昨天填補。

完成這項填補記錄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長期關注地方文史及生態保育的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受限經費只能架設簡易設備,六日晚間成員看見水底攝影直播珊瑚產卵畫面時,激動狂呼。

一九三九年日本學者川口四郎公布南方澳拍攝、全球首例珊瑚產卵報導後,七十多年來就沒有人再去記錄。近幾年珊瑚產卵似乎成了墾丁專屬,南方澳幾乎被遺忘,成了在地人的遺憾。

「做大家沒做過的事」,南方澳討海文化保育協會總幹事廖大瑋說,他跟哥哥廖大慶長期研究南方澳文史和豆腐岬生態,對珊瑚集體產卵一直很感興趣,但過去留下的紀錄少之又少。

「七十多年來,從未有人在此進行海底監測」,協會去年下定決心要填補這段空白,會員們和地方人士熱情響應,大家自掏腰包籌措經費。電線、監控攝影機則是廠商知道這個想法,二話不說大力贊助。

協會這個月初開始勘查地形,二日潛水夜拍、四日用監視器錄製半小時,一直到六日傍晚才選定在岸邊八公尺、水深兩公尺一處珊瑚礁聚集區架設攝影機,同步將海底珊瑚影像訊號傳輸到陸地。

廖大瑋說,協會成員們在岸上聊天、悠哉吃著點心觀察畫面,晚間七時許,畫面突然冒出泡沫、一顆一顆粉色顆粒不斷湧出,他笑著形容「原本像清湯海水,突然變成一鍋煮沸的湯圓一樣!」

大家又驚又喜,連忙著裝下水近距離確認,確實是珊瑚產卵「大爆發」,但因鏡頭架設處有廿幾種珊瑚,因此無法分辨是哪種珊瑚在產卵,產卵過程大約維持兩小時。

廖大瑋說,監測過程中還有小插曲,因為架設的監視器有燈光,一度有釣客以為有人在海下浮潛遲未上岸,導致海巡人員打電話來關心好幾次。



◆ 中國買216隻海豚 日媒批血色海灣元凶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87379

自由 2015-06-08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漁民,慣以殘忍的「海豚追獵法」捕獲游經當地的海豚(見圖,法新社檔案照),招致全球撻伐,最近更差點導致日本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JAZA)遭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AZA)除籍。不過,日本共同社6日獨家報導,中國是太地町海灣染紅的最大幫凶,過去5年在日本被捕並以高價售入市場的數百隻活海豚,逾半是由外國買單,其中6成被中國買走。

據報導,太地町圍捕鯨豚必須獲得和歌山縣許可,允許捕捉的海豚包括寬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灰海豚等7種。根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綜合研究中心」資料與其他統計數據,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間,共有760隻海豚被活體交易,其中354隻出口到國外,共有12國買單。買主多半來自中國,拿走其中216隻;烏克蘭、南韓各取36隻及35隻,分別位居2、3名。其他9個進口國與進口數量分別為:俄羅斯15隻、泰國11隻、越南和沙烏地阿拉伯各10隻、喬治亞7隻、突尼西亞5隻、埃及和菲律賓各4隻、美國1隻。

太地町捕得的海豚多製成肉品,但反對人士認為,海豚肉並不風行,市場上並無太大需求,漁人似無必要大肆屠殺,將活海豚以每隻約100萬日圓(近25萬台幣)高價賣給水族公園表演海豚秀,才是太地町漁民追求的經濟效益,也是支撐殘忍捕獵行動的唯一主因。聯合國資料亦曾顯示,日本2009至2013年間出口的活海豚,幾乎全由外國動物園或水族館買單。

海豚每年因季節遷徙游經日本,太地町數量尤多,當地漁民在海上發現其行蹤後,會集體使用榔頭、棍棒敲打船體以形成音牆;聲納功能被強烈干擾的海豚,驚恐地游入漁民預期的海灣,隨後被一網打盡且遭利刃大舉殺害,海色瞬間全紅。上述行徑全遭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The Cove)揭發,WAZA因此強力施壓,理事會今年4月無異議同意暫停JAZA會員資格。JAZA基於使用WAZA資料庫以繁衍稀有動物等需求,在1個月最後通牒到期前及時做出承諾,正式下令要求日本境內的動物園和水族館不得再購入上述爭議手法取得的生物。

fsj 提到...

比對450年前DNA 墾丁梅花鹿很「台」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56582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2015-06-10

屏東恆春半島復育梅花鹿30年有成,但野外梅花鹿是否還是原生種,因無科學驗證成了謎團;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用450年前梅花鹿做DNA比對,喜見墾丁梅花鹿未受其他鹿科基因滲入,證實很「台」。

朱有田說,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特有亞種,民國58年在野外絕跡;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於民國73年展開,由台北市立動物園圓山舊址引入5雄17雌梅花鹿在墾丁國家公園復育,10年後野放10隻,至98年止共野放233隻,經多年繁衍,已成長到近2000隻,集中在社頂、籠仔埔和水蛙窟周邊草原。

他說,梅花鹿野放後,民間鹿場也開始引進體型較大的紅鹿與梅花鹿配種,以增加後代鹿茸的產量,因原始復育族群個體數少,非源自野外和來源分歧等因素,導致墾丁梅花鹿的種源、遺傳多樣性和紅鹿的基因滲入,學界一度曾質疑台灣已無原生種梅花鹿。

為釐清墾丁梅花鹿是否為台灣原生種,他先將在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450年前的梅花鹿進行古代DNA分析,證實與墾丁梅花鹿群粒線體序列相同,顯示母系遺傳有時間連續性。

再分析80隻墾丁梅花鹿雌、雄的粒線體和染色體基因序列,皆未發現他鹿科或非台灣梅花鹿的DNA序列,讓人鬆了口氣。

「目前墾丁的梅花鹿驗明正身,確實是台灣特有種」,朱有田說,墾丁梅花鹿未受到其他鹿種基因滲入,復育族群仍保有遺傳的多樣性,和在金門畜產試驗所、馬祖大坵島的數百隻梅花鹿被編成一派;而民間鹿場飼養的鹿(綠島)因受紅鹿基因滲入,則被編成另一派。



◆ 男童會「下蛋」 找不到醫學理論能解釋
http://udn.com/news/story/6810/956337

Upaper 中央社 2015-06-10

印尼12歲男童艾克馬,近日陸續排出多顆類似雞蛋的物體,經醫院X光檢查後,證實腹部及骨盆腔有類似雞蛋的物體,原因尚待釐清。

印尼「羅盤報」報導,艾克馬先前聲稱肚子內有異物,他從上周起,從肛門排出7顆類似雞蛋的物體。

艾克馬的父母帶他到醫院求診,X光檢查過後1小時,艾克馬又在急診室裡排出7顆類似雞蛋物體。

院方證實,經診斷發現艾克馬經歷體內異物現象,或是外物進入體內的緊急狀況。醫師費爾里亞尼表示,目前找不到醫學的理論能解釋艾克馬體內異物存在的原因。

艾克馬在急診室裡排出的7顆似蛋物體,已被送往實驗室進行醫學檢驗。

※ 是騙局的機會比較大。



◆ 高捷遛鳥不服制止 女子亮出瑞士刀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56589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 2015-06-10

26歲楊姓女子上月30日將鸚鵡放在肩膀把玩,在高雄捷運凱旋站南下月台等車,被值班站長發現制止,楊女不從,雙方口角,楊還拿出瑞士刀威嚇站務人員,捷運警察隊依大眾捷運法、妨害公務罪嫌移送偵辦。

楊女表示,不了解捷運相關規定,雙方溝通不良產生紛爭,她自稱懷有身孕,拉扯造成身體不適,員警聯絡119救護車送往醫院觀察。

警方調查,捷運站內保全人員發現楊女帶鸚鵡走到月台,上前制止楊女不同意,保全人員請來值班站長勸說,但楊堅持己見,雙方口角並通知捷運警察到場。

站長向警方表示,發現楊女未依規定帶寵物鳥,出面制止,但楊卻以中英文夾雜出言辱罵、恐嚇,還揚言要殺她、又從包包掏出尚未打開的瑞士刀工具組,她擔心楊拿刀傷及其他旅客,要將刀子搶下發生拉扯。

捷運警察隊提醒民眾,根據「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8款規定,未經許可攜帶動物進入站區或車輛,可處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罰鍰。

103年開罰8件攜帶寵物搭捷運,大多以小狗為主,小狗的頭露出來,今年1到5月,帶寵物搭捷運違反規定者,開罰3件。

※ 相關報導:

* 鳥絕種「因為中國人愛吃」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58299

中國人嗜食珍饈,曾是歐亞數量最多的一種鳥類如今已被獵捕到瀕臨絕種。

根據發表在「保育生物學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 Journal)的研究,這種黃胸的鳥類數量自1980年以來驟減90%,幾乎已在東歐、日本和俄羅斯大範圍地區消失無蹤。

* 北投猴群闖入 草山恐變第二柴山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56547

台北市陽明山區、天母古道等地,過去曾有台灣獼猴現蹤。但近日北市北投區部分鄰里,發生猴群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情形,不止霸占轎車車頂、破壞農作物,甚至潛入民宅偷東西吃,民眾也憂心草山將成為第二個柴山。

北市府動保處代理組長李長垚表示,依動保處過去的通報紀錄,這是台北地區首次出現,獼猴侵入人類活動範圍的狀況。北市獼猴主要分布在陽明山區,目前北投區永和里、泉源里等,都發生有猴子出現在民眾活動區域,動保處將設置警示牌,呼籲民眾切勿餵食野生獼猴。

* 罕見條紋兔 消失16年寮越現蹤
http://udn.com/news/story/5/957557

有著獨特毛色的安南條紋兔,16年前首度於越南被發現後便行蹤成謎,直到最近才又出現。「我們對安南條紋兔仍一無所知,」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研究員莎拉‧伍德芬表示,「只知道牠們在基因上與其他兔子截然不同。」由於越南森林砍伐、狩獵及山區道路開發嚴重,安南條紋兔數量逐漸減少,可能面臨滅絕命運。

安南條紋兔生活在寮國和越南邊境的森林中,是繼蘇門答臘紋兔之後,第2種被發現的條紋兔,毛皮底色為淡金色,有著黑色條紋,臀部則是紅色。自從1999年東安格利亞大學生物科學院博士、兔類專家戴安娜‧貝爾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對安南兔的紀錄後,便沒有人再看過牠的蹤跡。



◆ 台東富山復魚區 驚見陸客毀礁石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56493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6-10

台東卑南鄉富山復魚區,是許多遊客與大海及魚兒近距離接觸的熱門景點。前天1名陸客,竟然為了想看1隻躲進礁石的小海鰻,就拿起一旁的大石頭將礁石敲破,讓目擊的志工好心疼。

富山復魚區目前並未收費,成為陸客團遊台東省成本必到的景點之一,雖為當地的店家帶來不少收入,但陸客團經常出現拿石頭砸魚、拿吃剩的食物餵魚、撈魚等破壞行徑,還有人在礁石上插五星旗拍照等。

前天,當地陳姓志工目擊1名中年男性陸客正拿著石頭破壞片狀的珊瑚礁石,他上前詢問,該名陸客竟然回說要看一尾躲在礁石的小海鰻,讓他感到很無奈和心疼,遂將照片張貼上網。

卑南鄉長許文獻說,富山復魚區復育有成,是當地居民的辛苦成果,得知礁石被破壞,心裡既心疼又氣憤,也更加速鄉公所實行進入的遊客必需先接受環境維護的相關課程簡介及收費,希望將該脫序行為降到最低。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未來參觀富山復魚區,遊客接受相關環境教育簡介,勢在必行;其中,導遊的責任很大,不應任由遊客破壞環境,落實事前的宣導,遊客的脫序行為,就會降低。

fsj 提到...

忠心!導盲犬為救主人 肉身擋車傷重仍伴隨她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72188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 2015-06-11

紐約一隻導盲犬菲戈(Figo)與主人出門時意外碰上車禍,菲戈為了保護主人不惜自己衝上前,用肉身擋在車前,造成牠腿部重創。

美國CBS電視網報導,62歲的奧黛麗(Audrey Stone)準備穿越一條街時,遇上了疾駛而來的公車,當下菲戈立即奮不顧身的撲倒在公車的前輪,以保護奧黛麗,使得菲戈腿部嚴重受傷,也多虧了菲戈,奧黛麗身上僅有多處骨折。

事發後菲戈甚至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寸步不離的守在奧黛麗身邊,目擊者表示,狗狗似乎一點都不想離開主人,即便自己傷勢嚴重,仍陪在主人身旁讓她安心。醫治菲戈的獸醫表示,無論牠是不是有意識的做出這樣的舉動,牠的護主心切都讓人十分感動。

目前奧黛麗與菲戈都仍在醫院治療,奧黛麗已經等不及要把菲戈帶回身邊,「感謝上帝,感謝牠,如果沒有牠我就無法活下來,我非常愛牠。」而肇事的公車司機則表示自己並沒有看見他們,目前已收到法院傳票,以待釐清。

※ 相關報導:

* 小鴨與媽媽分散 2隻河馬竟然聯手…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72429

誰說「現代人」都很冷漠、無情,看到需要幫助的人總是視若無睹或見死不救,這就給你一個「人間」處處有溫暖的例子,而且主角不是人,是動物呢!



◆ 年下肚千萬狗 多為被盜寵物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73122

世界日報 上海11日電 2015-06-11

非盈利組織亞洲動物基金10日發布一系列關於中國狗肉產業鏈的深度調查報告。該調查歷時四年,結果顯示中國幾近沒有任何大型肉狗養殖場,所謂大量供應的肉狗,極有可能是被盜搶和毒殺的家養動物和流浪動物。這條「黑色產業鏈」充滿了「謊言和違法」。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整個走訪調查覆蓋中國食用狗肉相對較多的東北、華南及中部地區,跨越8個省和自治州的15個城市,共計走訪超過110家狗肉零售商(活狗/狗肉 鋪)、66家餐館和大排檔、21個農貿市場(肉菜市場)、12家犬隻屠宰場、8家犬隻繁育/養殖基地、8家狗肉食品公司、4個犬隻囤積/中轉點、和3個大型活體動物批發交易市場。

曾有媒體估算,中國每年被食用的狗隻達到1000萬隻。然而亞洲動物基金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狗隻養殖場都規模極小,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所謂大規模(飼養100隻以上狗隻)的「肉狗」養殖場。

中國農業大學臨床系主任夏兆飛曾表示,現在的技術能夠做到犬類群養,但需要相當高的技術,而且難度相當大,一旦有失誤會大量死亡。即使能夠群養,一斤狗肉的價格也應該超過100元。

但事實上據亞洲動物基金在2011~2014年間的調查,坊間的狗肉基本在每斤6.5元到23元之間浮動。

據報導,2013年春,亞洲動物基金在國內多個農村地區開展《中國農村狗隻生存及丟失現狀調查》。

被調查區域的農村養狗戶中,99.6%的村民不以盈利為目的養狗的,70%的村組有狗隻丟失情況發生,高達75.9%的受訪者認為「狗隻被盜用於食用」是丟失狗隻的最主要原因,更有3.5%的受訪村組表示發生過暴力搶狗事件。

農村地區狗隻注射狂犬疫苗的比例總體偏低,亞洲動物基金調查顯示,超過38%的村落中所有犬隻都沒有注射過狂犬疫苗。

報導指出,亞洲動物基金表示,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多的證據顯示中國的狗肉並非來源於依法免疫並且達到衛生條件的規模化養殖,因為這樣的生意根本不賺錢。

亞洲動物基金創始人暨行政總監謝羅便臣博士表示:「大量被食用的狗隻來源不明,它們極大可能是來自被盜搶、毒殺的家養動物或者流浪動物。

※ 相關報導:

* 壽山流浪狗 獵殺保育類山羌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61579

高雄壽山的保育動物不只獼猴,還有山羌,據統計壽山目前約有138隻山羌,但民眾常到山裡棄狗,造成不少山羌遭攻擊,每年都有3、4隻山羌被野狗獵殺,生存面臨挑戰。

壽山狗滿為患,除了山上流浪狗自行繁殖,也有人故意把狗帶到山裡棄養,或是爬山時帶狗卻沒繫繩,很多狗就這樣成為山中流浪狗。

因流浪狗太多,屢傳攻擊山羌事件,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近3年發現的山羌屍體多布滿狗咬齒痕,且死亡數量逐年增多。籌備處統計,前年發現1隻、去年增為3隻,今年截至目前已有4隻,多體無完膚。

....為了保護山羌,避免生態系統遭破壞,壽山前年展開「流浪狗安置計畫」,抓了近百隻狗結紮,也禁止民眾帶寵物上山,呼籲民眾勿成為破壞生態的殺手。



◆ 僧帽水母大爆發 墾丁戲水當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441

自由 2015-06-11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墾丁海域這幾天僧帽水母大爆發,從車城海口沙灘至南端的船帆石沙灘都有蹤跡,有戲水民眾被螫得哇哇大叫,恆春旅遊醫院提醒,不慎被螫傷紅腫儘速就醫,切勿用偏方治療,以免傷口惡化。

「僧帽水母在有毒水母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獸醫錢興華說,這幾天在海口沙灘發現佈滿僧帽水母屍體,伸手到海面觀察時,不慎被水母螫傷,身體不適症狀半天後才恢復,他提醒民眾要注意戲水潛藏的危機。

恆春旅遊醫院急診室主任蕭福慶表示,被水母螫到後,皮膚會出現明顯的條狀紅疹,甚至有小水泡出現,伴隨陣陣疼痛、刺癢,過敏體質者,甚至會上吐下瀉、呼吸困難等,就醫時多以稀釋鹽水浸泡舒緩,若有傷口應施打破傷風疫苗,切勿冰敷、熱敷或摩擦傷口,這會促使毒液更快速釋出。

錢興華指出,墾丁海域有毒的水母多為僧帽(俗稱葡萄牙戰艦)及海月水母,其中以寶藍色的僧帽水母毒性最強,牠們隨海流四處漂浮,觸手含有刺絲胞,作為獵捕食物及防護使用。

fsj 提到...

8年首次 花蓮查獲捕殺海豚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61984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6-11

南方澳籍漁船「新海利66號」昨天下午進入花蓮海域時,被安檢人員查獲,漁艙內藏有6袋重達241.94公斤的海豚肉及0.88公斤的鯊魚鰭。這也是花蓮港8年以來,首度查獲民眾違法獵殺保育類動物。

花蓮漁港安檢所副所長梁麥傑說,「新海利66號」船上共有包含江姓船長在內的2名台籍漁工和3名外籍漁工,昨天下午安檢人員例行檢查時,發現漁艙有6袋麻布袋特別以薄冰覆蓋,掀開一看竟是遭肢解的海豚肉,連忙通報縣政府農業處派員鑑定。

梁麥傑指出,4到9月是鬼頭刀出沒旺季,漁船通常會在9到12浬外海,以延繩釣獵捕鬼頭刀。安檢所初步盤查,江姓船長坦承,漁船在海上使用延繩釣捕魚時,意外發現海豚上鉤,故將其肢解成魚塊。

農業處說,海豚為保育類動物,不得獵殺,船主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易科罰金20萬到100萬元。

※ 相關報導:

* 人投胎轉世? 「 五爪豬」刀下逃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8483

誤殺五爪豬會帶來厄運?

端午節是肉品需求旺季,南投縣農產運銷公司近一個月來豬隻交易量,平均每天增加為一千頭,昨日屠宰過程即發現一頭擁有五個蹄的罕見五爪豬,由於誤殺五爪豬是屠宰業禁忌,相傳會帶來厄運,該公司還因而訂定補償規定,眼尖工作人員發現後趕忙「刀下留豬」,以免賠錢不打緊還影響運勢。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林亮全認為,五爪豬其實只算是一種多趾症,就像有的人也會有六根腳趾或手指,主要與胎兒時期的細胞分裂有關,另遺傳或基因突變也是原因之一,駁斥輪迴之說,希望大家不要太過迷信。



◆ 新豐海岸驚見汙泥 誰偷倒的?(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73780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新豐報導 2015-06-12

新竹縣新豐紅樹林海岸遭傾倒約兩卡車汙泥,在陽光曝晒下發出惡臭,新竹林區管理處已插告示牌警告勿濫倒,鄉民要求儘快清除並追出偷倒者。

「太誇張了,這裡是著名的風景區呢」附近許姓居民罵,指偷倒者如入無人之境,倒下的汙泥距海邊不到百公尺,也是潮汐往來區域,遇上大雨或漲潮,大量汙泥會流入海中,造成海洋汙染。

這堆汙泥在烈日下散發惡臭,許姓居民認為,這應該是從工廠汙染處理池底層清出的汙泥,工廠將清汙泥工作交由不肖業者承包,再利用黑夜時傾倒,傾倒地點為紅樹林進入海岸道路,也是到海堤觀海大道入口,居民認為偷倒者行徑太囂張。

汙泥在新豐海岸不但有惡臭,也破壞海岸景觀,當地常有民眾賞海景、觀看日出、夕陽,甚至下水踏浪,也有玉石玩家來撿玉石,看到汙泥都不禁痛罵不肖業者沒良心。

新竹林區管理處海岸林工作站事後派員查看,並插牌警告勿亂倒,並請縣警察局協助調閱路口監視器追查,如查獲,將處罰處新台幣12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

林管處也請環保局協助採樣檢驗汙泥,將依汙泥成份做妥善的處理,不過,當地居民擔心,這是汙廢水處理池的底泥,應儘快清走,以免大雨或漲潮時汙泥流入海中,造成海洋汙染。

新竹林區管理處希望民眾如發現偷倒行為,請撥03-4587827打新竹林管處海岸林工作站檢舉。

看問題/巡岸人力不足 宵小難防

新竹縣新豐紅樹林海岸遭倒汙泥,曝露海岸管理人力不足,相關單位有必要做整合,林政單位與基層鄉、市間應密切合作,並結合地方社團與巡守隊投入巡防,別讓海邊變成偷倒者天堂。

※ 詳見原站。

* 船錨砸壞珊瑚 澎保育團促「公錨」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73957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珊瑚礁生態完整,隱世美麗島嶼雖地處偏遠,但每到旅遊旺季,仍吸引大批遊客包船前往,因觀光船往來頻繁,每下錨就砸壞一大片海底珊瑚礁,讓保育人士很心痛;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陳盡川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儘速設置「錨錠點」,保護天然美景不被破壞。

海管處副處長呂志廣說,海管處下周三會召集相關單位開會,會針對遊客浮潛地點及設置「錨錠點」急迫性討論;共生藻協會如有意願幫忙可協調,「借助民間力量也許是比較快的方式」!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真的準備好了嗎?」陳盡川說,南方四島的海、陸域資源豐富,周邊珊瑚覆蓋率達50%,珊瑚種類多達154種,不過,要讓遊客進入戲水遊樂,保護設施還不足。



◆ 台南社大「呼叫蝙蝠俠」 照謢落難小蝙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770

自由 2015-06-12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因都市開發,蝙蝠數量急遽減少,為了保護蝙蝠,台南社大特別招訓成立蝙蝠保母志工社群,成立蝙蝠照護站,協助照護落難的小蝙蝠,隨著繁殖季到來,目前人力嚴重不足,亟待更多關心環境的「蝙蝠俠」加入保母志工行列。

台南社大昨天召開「呼叫蝙蝠俠」記者會,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莊孟憲及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每年四月份起是蝙蝠的繁殖季,送到社大蝙蝠照護站落難小蝙蝠愈來愈多,許多熱心的民眾遠從員林、嘉義、高雄、屏東各地送來,已陸續接到廿七隻小蝙蝠,讓現有的保母志工不勝負荷。

台南社大將在十七日晚上七點半舉辦小蝙蝠保母志工培訓課程,除解說對蝙蝠的照護知能外,也提供一套餵食工具及動物奶粉,歡迎市民或學校師生一起來成為關心幼小蝙蝠的「蝙蝠俠」,活動免費。

晁瑞光說,台灣的蝙蝠至少有卅餘種,以種類分布密度來看,在世界上是相當高的。根據研究,牠們一天可以吃上千隻蚊蟲,算是人類的好朋友,但一般人不了解,只看外表而排斥、害怕蝙蝠。以台南市區來看,最常見的是東亞家蝠,只要大家多關心、多認識,牠們並不可怕,民眾若發現落難的蝙蝠,可連絡台南社大,也歡迎加入擔任志工,一起守護蝙蝠。



◆ 荷蘭熊蜂來授粉 環保又省工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559

自由 2015-06-12

〔記者吳世聰、吳欣恬/綜合報導〕溫室番茄授粉使用合法的生長素(4-CPA)居多,嘉義縣太保市農民謝俊宏引進荷蘭的熊蜂,回歸天然授粉,著果率不輸化學藥劑,省工又環保,果實發育完整;縣府農業處長林良懋說,日、韓採取熊蜂授粉技術成熟且普遍,也是一種「環保生態生產指標」,台灣落後二十多年,還有防疫的限制,有必要突破,引進「熊蜂外勞」。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受訪回應,去年一月起以「試驗研究」名義引進熊蜂,進行授粉風險評估,共核准十六處溫網設施申請引進熊蜂,分布在苗栗以南、高雄以北,主要是種番茄的溫網室,仍有十一處持續進行;國外把熊蜂視作商品,政府現行作法仍視為「不受歡迎的有害生物」,高規格監控,未來須考量外來物種入侵及可能帶來的疾病等問題。

太保市是國內生產溫室小番茄的重鎮,番茄株雖雌雄同花,但自然授粉著果率低,使用花粉振動器耗費人力;據指出,坊間近九成都噴灑合法的4-CPA授粉,提高著果率,增加收益,但畢竟是化學藥劑,有用藥安全疑慮。

世代務農、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的四十四歲農民謝俊宏,在林良懋鼓勵下,今年二月透過代理商從荷蘭引進熊蜂,放養在溫室內,取代生長素授粉,熊蜂會咬住花柱,全身震動,有效達授粉的效果,所結果實圓潤肥大,內含的種子也發育完整,「是很自然、健康的正面栽培法」,很滿意成效;但放養熊蜂的過程,受檢疫人員嚴格監控,溫室也要有二道門,防止外來熊蜂逃出影響本土生態。

謝說,每個蜂巢有五十隻蜂及五十隻蛹,價格三千六百元,二分地的溫室要用三個蜂巢,就能交給熊蜂自然授粉,每巢約可使用四到七星期,熊蜂就全部死亡,無法繁殖;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宋一鑫表示,引進熊蜂外勞,只要受到防疫嚴格規範且落實執行,不要擴散,應該可行。

fsj 提到...

攀巨岩 墜裂縫 台男苦撐27小時獲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300030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3日 蔡致仁/綜合報導

一名台灣男性遊客前天下午在澳洲北領地省攀登著名景點烏魯魯巨岩(Uluru),不慎墜入20公尺深的岩頂裂縫後,昨晚已經獲救。該男子卡在岩縫中將近27個小時,身體多處受傷、骨折且得了失溫症,傷勢嚴重。出事與獲救過程,有如電影《127小時》的翻版。

6.2度低溫 僅著短褲T恤

這名台籍27歲男子11日與兩名女性同伴一起攀登北領地省南部的烏魯魯巨岩,在回基地的途中,他為了抄捷徑擅自脫隊,偏離原定路線。澳洲警方指出,該男在下午3時墜落約20公尺深的岩縫。傍晚6時,台籍男子的女伴舉報失蹤,警方出動直升機展開空中搜索,在天黑之前發現他。但天色已晚,不利於援救,警方決定等到隔天早上再行動。

烏魯魯巨岩夜間溫度降至攝氏6.2度,受困台籍男子僅穿短褲與T恤在低溫下熬過一晚。救難人員與旅伴在洞口陪伴他,以擴音器跟他對話,並丟擲食物和飲水給他。12日清晨,救難與醫護人員綁著繩索垂降進入岩縫,確認台男狀況並施予治療,下午把他吊出岩縫。

骨折又失溫 傷勢頗嚴重

為了趕在天黑前把人救出,救難人員與時間賽跑,終於在隔天傍晚6時將他送到附近的直升機起降地點。

北領地省「皇家飛行醫師服務所」(RFDS)指出,該男已在晚間7時20分送抵附近尤拉拉鎮診所,接下來會轉送烏魯魯巨岩東北方的愛麗絲泉醫院。該男傷勢嚴重,據報骨盆與四肢多處骨折,頭部受傷,且罹患失溫症。

原民視聖山 最好別攀爬

烏魯魯巨岩是澳洲最知名的自然地標,當地原住民阿南古人(Anangu)視之為聖山,當局建議遊客勿攀爬以示尊重,但並沒有明文禁止。而迄已有40人在攀爬過程中因心臟病發作或跌落而死亡。

烏魯魯巨岩所在的烏魯魯-卡塔族塔國家公園網站敬告遊客說,攀爬巨岩需要相當的身體條件,假如有血壓、心臟病、呼吸問題,或者有懼高症,抑或身體不夠強壯,建議切勿嘗試。(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史上攀烏魯魯聖山 已35人喪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3000322-260102

....雄獅旅遊指出,艾爾斯岩高達348米,周長9.4公里,是世界上最大單體岩石,澳洲原住民的聖地,被稱為烏魯魯(Uluru),聯合國1987年將艾爾斯岩選為世界自然遺產及文化遺產,英國BBC也列為50大必去景點。艾爾斯岩因位在澳洲內陸中央,加上赤紅的外表,又被稱做「澳洲之心」。2010上海世博的澳大利亞館就是以烏魯魯─艾爾斯岩的外觀去設計,被視為澳洲的象徵。

....業者說,過去,攀爬烏魯魯是一項極受遊客歡迎項目。1964年開始,就有登山者將連環索鏈加到烏魯魯攀爬線路上,1976年,這條連環索鏈再延長,使得攀爬更容易。不過,至今因攀登烏魯魯而喪命者,已達35人之多。

由於當地阿南古族人認為這是座「聖山」,族人因此從不攀爬;而要求遊客不攀爬,主因即是因攀爬路線會經過一條傳統神靈「夢幻時光」軌道。當地遊客指南也如此寫道:「攀爬雖不被禁止,但我們希望作為阿南古土地上的客人,選擇尊重當地法律和文化,你應該不去攀爬。」至今,澳洲並未明文禁止遊客不准攀爬。

※ 最近已經有二個關於聖山的實例了。



◆ 森林法三讀 修樹要證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0662

聯合報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2015-06-13

台南玉井綠色隧道芒果樹被修剪成「禿頭樹」人禍,可望不再發生。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森林法」修正案,建立樹醫制度,未來政府修樹業務,須具林業、園藝等相關專業技師或樹藝師資格才可承攬。

提案修法的國民黨立委邱文彥表示,森林法增列保護樹保專章,目的在強化平地樹木的保護,配合樹醫制度建立,未來農委會也須與考試院、勞動部會商,建立樹保專業人員,包含技術師與樹藝師培訓、考選與分級認證制度。

國內樹木不當移植、修剪事件頻傳,台北大巨蛋移樹工程被質疑為砍樹,台南玉井綠色隧道遭過度修整成禿樹,南投集集綠色隧道還因LED路燈布設,上千棵老樟樹被水泥或柏油封死,奄奄一息。

地方主管機關應普查轄內樹木,將具生態、景觀、文史等意義的群生竹木、行道樹或單株樹木,有價值者指定為受保護樹木,造冊公告。土地開放範圍內受保護樹木,應以原地保留為原則,除非主管機關許可,任何人不可擅自砍伐、移植或破壞。違者可處十二至六十萬元罰鍰。

若受保護樹木無法就地保護,移植前也應召開公聽會等方式凝聚民眾共識。被移植樹木也應列冊追蹤。受保護樹木若未經許可移植,主管機關應要求補植或給付代金「生態補償」。

林務局表示,台灣樹醫制度落後世界先進國家近廿年,目前已與台大等學校合作,要求加開樹醫相關課程,為樹醫考照制度預作鋪路;未來只要園藝系等相關科系畢業,或從事樹木修剪工作一定時間均得報考,考取資格後要受訓,才能取得證照。



◆ 盜鋸扁柏原木 外勞山老鼠被逮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90240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竹山報導 2015-06-13

「有人在偷鋸原木!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竹山工作站前天據報有山老鼠盜伐高級原木,巡山員在阿里山事業區第111林班埋伏,聽見鋸木聲循線發現3名男子正在盜鋸扁柏貴重原木,立即趨前制止,徒手逮捕1名何姓逃逸外勞,另2人逃走。

現場查獲鏈鋸及5塊扁柏樹頭材,將嫌犯移送警方,追查幕後主嫌。

南投林管處說,杉林溪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最近常傳有山老鼠伺機而動,一直是林管處加強查察巡護的重點區域,11日巡山員謝曜存與陳志聰上山執行聯合巡查工作時,聽見林班地內有鏈鋸聲音,立即上前探查。

巡山員發現1名男子手持鏈鋸,正在切鋸扁柏樹頭材,另2名男子就地休息,巡山員慢慢靠近,待時機成熟,衝上前徒手將一名男子制伏,壓制後發現是何姓逃逸外勞(22歲、越南人),通知保七總隊第六大隊南投分隊及竹山警察分局杉林派出所緝捕嫌犯。

這名外勞供稱,雇主帶他上山工作,但不知道是去盜伐珍貴原木。

警方說,現場查獲已切鋸的扁柏樹頭材5塊,重量約161公斤,價值13萬元,逃逸外勞人贓俱獲,已將人犯移送警方偵辦,並追查幕後集團。

fsj 提到...

研究:對狗主人不友善 狗狗也討厭
http://udn.com/news/story/5/992686

台灣醒報 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 2015-06-14

對狗主人不友善,狗狗也同仇敵愾?日本研究指出,若由對主人態度不佳的人來餵食狗狗,即使是牠們最喜歡的零食,也會拒吃。專家指出,這個結果顯示,犬類重視同伴和社群的利益更甚於自己的利益,也是建立合作社會的關鍵,「人類要到3歲之後,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根據京都大學發表於《動物行為》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將18隻狗分成3組,分別觀察狗主人向其他陌生人尋求幫忙打開箱子時,狗狗的反應。第1組中,主人請一名陌生人幫忙打開箱子,但陌生人明顯不想幫忙;第2組中,陌生人欣然答應,並協助主人成功打開箱子;第3組的陌生人則和主人沒有交集。而3組中,都安排一名事不關己的路人在旁觀看。

在讓狗狗觀察主人、陌生人和路人的互動後,研究員安排陌生人與路人分別餵狗狗吃愛吃的零食,結果發現,第1組的狗狗傾向接受路人的零食,但拒絕了陌生人所給予的零食。第2組與第3組的狗狗,對陌生人和路人餵食的反應,則沒有顯著差別。

「如果各組中狗狗無差別地接受零食,則顯示他們只會為自己著想,」京都大學比較認知學教授藤田和生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證實狗狗會評估社群和情感因素,而不顧自身的利益行動。」他指出,目前其他動物中只有靈長類中的褐捲尾猴有這項能力。

「這是狗狗和人類共通的能力,也是建立高度合作社會的關鍵。」藤田表示,「人類要到3歲後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能力」

※ 相關報導:

* 科技城「貓吊樹頭」陋俗猶存 學者訝異
http://udn.com/news/story/7315/991959

新竹市是科技城,竟然還有將動物屍體掛在樹上的情形,讓學者也感到不可思議,玄奘大學退休教授黃運喜說,「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是早年處理貓犬屍體的陋俗,不應該繼續錯下去。



◆ 威瑪納諾海灘全美最佳 居民憂:品質被破壞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2510

聯合晚報 美聯社夏威夷13日電 2015-06-14

夏威夷威瑪納諾海濱公園(Waimanalo Beach Park)最近被評選為全美最佳海灘,不過,當地居民在驕傲之餘,卻又擔憂觀光客驟增將會破壞環境品質。

威瑪納諾海濱公園上個月在「海灘博士」、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海岸研究實驗室主任萊瑟曼彙整的年度10大海灘中,排名第一。

萊瑟曼是依據沙質、安全、設施、清潔、天氣,以及水質和水溫等幾十項評比標準,挑選而出。而威瑪納諾海濱公園勝出的優勢,則在於細粉般的沙灘、藍玉色的海水,以及乾淨又方便的設施。

雖然該頭銜是許多海岸城鎮居民夢寐以求,但威瑪納諾小鎮的居民反而不願見到社區湧入過多人潮。在威瑪納諾創立納洛(Nalo)農場的日裔業者沖本表示,他在獲知此消息後,第一個反應是說:「噢,糟了!」

萊瑟曼這次把威瑪納諾海濱公園評為最佳海灘,也收到最多的仇恨電郵;有人在電郵中說:「你知道你做了什麼好事嗎?你把這處美麗的夏威夷海灘給毀了。」

fsj 提到...

回響/GPS定位垃圾山谷 南投環保局出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5945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張家樂/南投縣報導 2015-06-16

本報昨報導高山垃圾瀑布嚴重破壞環境,引發回響。環保署中區總隊昨一大早連繫南投縣環保局人員上山會勘,用GPS定位出「垃圾山谷」位置,將釐清土地所有權人後清除垃圾。

「成堆垃圾太嚇人!」南投縣長林明溱指著報上照片說,垃圾數量太大,懷疑是有人開車去倒的,已指示環保局對垃圾車無法到達的村落,先放置垃圾子車。

南投縣環保局長黃靜如說,將責成土地所有權人負責清理及後續維護,同時請村長及村民幫忙巡邏,加強防範不肖人士非法棄置並嚴加取締,否則今天清完,「新瀑布」又會產生。

南投縣神鷹山區搜救隊曾連續多年淨山,由隊員垂降至深谷,清理合歡群峰懸崖垃圾,大隊長陳塗安昨說,仁愛鄉產業道路山谷的垃圾問題令人憂心,若時間、人力允許將號召隊員投入,也呼籲農友、遊客要發揮公德心。

仁愛鄉長孔文博建議在山區增設小型焚化爐,不過得找到土地,同時取得當地村民同意;至於力行產業道路,考慮在翠巒部落設置垃圾暫置場。

※ 相關報導:

* 樹前「2支」移走 苗栗西湖伯朗大道更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5704

「感謝聯合報,讓西湖伯朗大道變更美!」苗栗縣西湖鄉苗33線在下埔村水頭屋9鄰路段田園美景媲美台東縣池上鄉伯朗大道,卻因電桿林立被認為「殺」風景,下埔村長邱華發感謝聯合報報導,中華電信公司回應拆除4根水泥電信桿,視野變更開闊、更美麗了。

* 綠島生態悲歌… 寄居蟹背鬼娃頭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9741

綠島動植物生態豐富,竟然出現「新品種」寄居蟹:「鬼娃寄居蟹」。

綠島民宿業者怪獸昨天帶遊客到海參坪海邊,途經原生林的潮間帶,意外發現了一隻奇怪的短腕陸寄居蟹,牠寄居的不是貝殼,而是一只又破又髒、長了青苔又雙眼空空的洋娃娃頭,乍看之下好像「鬼娃寄居蟹」,很是嚇人!



◆ 基因研究 助樹木適應氣候變遷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5543

Upaper 綜合報導 2015-06-16

加拿大科學家擔心氣候變遷造成樹木死亡,開始想辦法幫助樹木適應氣候改變。

卑詩大學進化生物學家艾肯表示,「樹木適應環境時間相當長,因此我們計畫使用基因組學研究,幫助它們提早適應環境」。

溫室效應使暖冬現象愈來愈明顯,降雨模式也改變。昆蟲類容易跟著氣候條件,找到適合的新環境,樹木雖也會因環境調整,但非常緩慢。艾肯說:「樹木的適應期長達數十年,但是我們很擔心在適應前就瀕臨死亡。」

艾肯與他的同事想辦法從海灘松、白雲杉的基因,找出與氣候相關的遺傳模式,以深入研究現有物種的基因多樣性與未來栽種地,要讓種子找到最適合的環境,並維持物種的多樣性。

※ 相關報導:

* 換車牌 撞警方 山老鼠全抓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8/995666

宜蘭大同鄉四季林道山區有不少屬於國有一級林木的枯立木、神木樹頭,今年初發現被山老鼠盜伐,宜蘭檢警調及羅東林管處等單位兵分多路,接連6天緝拿以闕子瞻、葉錫賢為首的2個山老鼠集團,共33人到案,起出市價388萬元的檜木藝品等贓物,初估已流入市面約上千萬元。

* 因陸客特愛 山老鼠鋌而走險牟暴利
http://udn.com/news/story/7318/995669

因大陸客旅遊熱潮,聚寶盆、黃金磚等藝品灸手可熱,近年來山老鼠集團以盜伐枯立木或巨木樹頭為目標,再製成藝品銷售陸客,謀取暴利,此次宜蘭檢警查獲的山老鼠集團,讓負責搬運的逃逸外勞抽成,高額獎金誘人,外勞寧願冒著被查緝的危險,背負重達30公斤的木塊,徒步下山。

近年來大陸客來台旅遊,特別愛買台灣扁柏或紅檜製成的聚寶盆、黃金磚或樹瘤等藝品,根據羅東林管處等單位了解,市價一個聚寶盆、黃金磚少則3到5萬元起跳,較大一塊的黃金磚也要8萬元,另外從枯立木砍下來的「樹瘤」經磨光上漆,也是很受歡迎的藝品,每座至少10多萬元,有時經過再三轉手,2倍翻價也是常有的事。

因暴利驚人,吸引山老鼠集團鋌而走險,深入山區盜伐,由於日治時期採人工伐木,伐木工會留下1到2公尺高的樹頭,這些樹頭的紋路精美,適合做藝品,集團即以此為目標,直接在山區將樹頭鋸成塊,再雇用逃逸外勞搬運。



◆ 女科學家將來台 外星生命大揭秘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9559

自由 2015-06-16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由奧斯卡影后茱蒂佛斯特飾演的天文女科學家本尊吉爾.塔特(Jill Tarter)博士,受中研院之邀,六月廿二日將來台講學,並揭開外星生命的神秘面紗。

中研院天文所副所長王祥宇表示,目前科學界有四種尋找外星生命的主流,一是尋找生命可以住的第二個地球,二是看分子如何發展成有機物,三是在太陽系附近的行星找細菌,第四種是直接尋找外星人。吉爾.塔特博士是第四種。她也是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生命(SETI)」計畫的「教母」級人士,找的不只是外星生命,而是外星人,首度來台參與學術研討,科幻迷無不引領期盼。

吉爾.塔特自小是位天文迷,整天對著無線電講話,希望有回音,一生都在尋找外星人。

但外星人要怎麼找?中研院天文所計畫科學家顏吉鴻說明,星際間的溝通,一種是用燈光打訊號,不過距離太遠就看不見了;另一種像是聽廣播、看電視的無線電波傳遞訊號,「如果外星人的科技也進步到會發射無線電波訊號,那麼人類就有機會接收到,SETI就是監測外星中有無此人工訊號。」不過,這個方法受到距離與電波發射方向的限制,吉爾.塔特至今還沒找到外星人。

顏吉鴻說,目前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的星體有火星、木衛二與土衛六,「跟著『水』找就對了!」因為水H2O只由三個分子簡單組成,在宇宙中有散熱快、被太陽照射易降溫等優點,而且表面張力大,分子容易聚集發生化學作用,比較容易形成有機物,也代表可能有生命。

※ 相關報導:

* 狗狗的眼神 竟讓喪禮有家的感覺?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4799

愈來愈多美國殯儀館使用治療犬來安慰喪家。上州女子珊迪‧戴杜卡在喪禮中為追悼父親哀傷不已之際,一隻小捲毛狗露露跑到她跟前,她以為露露是殯儀館業主的寵物,未料露露其實是擁有自己名片的殯儀館員工。

戴杜卡說:「露露深深看著我,我的悲傷心情一下煙消雲散,牠似乎知道我的需要,牠讓喪禮有家的感覺。」

* 金氏紀錄長壽貓 27歲走了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4956

2014年10月登基金氏世界紀錄最長壽在世貓咪蒂芬妮二世(Tiffany Two)3月13日過27歲生日,5月22日在聖地牙哥家裡睡夢中去世,享年27歲兩個月九天。牠距史上最長壽貓咪「奶油泡芙」(Creme Puff)還差很遠,「奶油泡芙」2005年8月在德州去世時享年38歲零三天。

* 率先全台 台南流浪動物零安樂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6000764-260107

台南市動物收容所2014年共收容流浪動物11315隻,7421隻被認養,執行安樂死336隻;今年動保處首推「零安樂死」政策,鼓勵民眾認養、結合動保團體實施TNR,提供工作犬認養,讓流浪動物有生存空間及友善照護,提早達到動保法訂定2017年「零安樂死」目標。

fsj 提到...

研究:上班看可愛喵星人影片 可提神抗憂鬱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98897

台灣醒報 台北報導 2015-06-17

貓咪影片擊退人類工作的負面情緒!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在工作時觀看可愛貓咪影片,可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態度更積極,也可舒緩負面情緒如焦慮、不耐煩、憂鬱等,得到的快樂甚至超越因拖延公事而帶來的罪惡感。

「觀看貓咪影片已是現代最顯著的網路現象之一,但目前幾乎沒有相關研究,」專家表示,「未來可將貓咪影片納入寵物療法的研究中。」

根據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發表於《電腦與人類行為》期刊的研究,研究員與網路超人氣名貓「Lil Bub」合作,調查了約7000人觀看「Lil Bub」影片的反應,試圖了解貓咪影片能否如一般寵物療法帶來正面情緒,以及在辦公中觀看貓咪影片是否會有罪惡感。

結果顯示,受試者在觀看影片後皆感到精力充沛、態度更積極。貓咪影片同時也減緩了他們在工作或讀書方面的負面情緒,包括焦慮、煩惱和憂鬱等。此外,有25%的受試者會主動尋找貓咪影片,而其餘75%是偶然點到的,他們也都聽過「Nala Cat」或「Henri」等網路名「貓」。而他們觀看貓咪影片得到的快樂,也超越了因耽誤公事所帶來的罪惡感。

根據網路統計,2014年約有200萬則貓咪影片被上傳至youtube,觀看人次達260億,是youtube最受歡迎的影片種類。

「許多人卻認為貓咪影片上不了學術研究檯面,」印第安納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潔西卡‧蓋麥克表示,「但貓咪影片大家都愛看,也是現代最顯著的網路現象之一,可了解網路對我們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影響,未來可望應用在寵物療法之中。」

※ 相關報導:

* 「妳的身旁有我在!」自閉症患者自殘 愛狗急忙揮腳阻止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99171

「別忘了,你的身旁一直都有我!」日前,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女子,將自己發病自殘的模樣拍下來,想要讓大家更了解亞斯伯格症。影片中她發病的時候,有一隻陪伴她多年黑狗不斷向前揮腳阻止她自殘,甚至舔了她的臉頰,讓許多網友不禁感嘆連狗狗都心疼她,我們人類更應愛護這群人。



◆ 內陸沒看過…想送孫子玩 陸客挖一袋珊瑚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115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6-17

杞姓大陸遊客,由於珊瑚店所販售的紀念品太貴,前天在富山復魚區遊玩時,利用石頭將岸邊的珊瑚礁石破壞,準備帶走,遭海巡署岸巡81大隊人員發現制止,依違反漁業法44條移送法辦,處以3萬到15萬元罰鍰。

海巡人員從杞男手中取出已放入塑膠袋裡的珊瑚,約500公克,包括萼形柱珊瑚、小葉指形軟珊瑚、連續沙珊瑚、細枝鹿角珊瑚,甚至還有角岩螺。杞姓陸客向海巡人員表示,自己住在雲南省,屬內陸地區,沒看過珊瑚,在珊瑚店裡又賣得太貴,來到富山看到珊瑚,起了歹念,想帶回給孫子玩。

陸客的離譜行徑,讓志工不但傻眼,也相當心痛,富山復魚區志工表示,這些造礁珊瑚一年只能長2到3公分,根本來不及長大,就被破壞,「陸客來到這裡,幾乎每天都會有,人手一顆,這是第1次發現採集那麼多。」

陸客破壞行徑接二連三,地方及鄉公所為保護該區域,有人主張要收費。

卑南鄉長許文獻說,富山的天然資源要好好保護,陸客的破壞行為,會讓富山採取入園需先接受志工的簡介課程及收費方式的決心更加堅定,保護該區域永續長存。

※ 相關報導:

* 潛水客踩踏墾丁珊瑚 研究員建議海洋環保稅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113

「請潛水客拿出公德心,觀賞時務必『保持距離』」台灣珊瑚礁學會發現,墾丁珊瑚被潛水客踩踏或碰撞斷裂不在少數;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建議,仿效國外對潛水客收海洋環保稅。

....「珊瑚一旦斷裂,平均要花數年才能恢復!」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說,墾丁國家公園擁有發達的裙狀珊瑚礁,受間歇性深海冷水湧升流影響,還維持不錯的狀態,在不可避免的颱風破壞之外,潛水造成的人為破壞是經年累月,有累積性「殺傷力」,人為管制保育工作有急迫性。

鄭明修說,出國潛水調查時,發現帛琉、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國有海洋環保稅、潛水船付費給漁村管委會等收費方式,透過海洋保護區建立優良服務為本的潛水觀光景點,「地上若保持乾淨,就不會有人想丟垃圾」。



◆ 難忘畢業禮物 爬上千年老樟樹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98118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銅鑼報導 2015-06-17

苗栗縣銅鑼鄉興隆國小擁有一棵全國最老的千年樟樹很幸福!校方今年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五、六年級10名學童全部攀爬上樹,有學童比喻是坐「大怒神」遊樂設施,相當興奮,他們發現平日難得一見的校園及生態美景,成了今年3名畢業生難忘的畢業「禮物」!

興隆國小有38名學童,今年有3名畢業生,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科技士傅國銘致力推動攀樹活動,他被興隆國小校園老樟樹之美所吸引,因此與學校合作,10日首次舉辦一場獨特又創新的「攀高敬樹」畢業典禮環境教育活動,3名畢業生及7名5年級學童攀爬上樹,校方也希望攀樹成為傳統。

傅國銘說,爬老樹準備功夫不能馬虎,必須先確認安全,清查老樹有沒有中空腐朽枝幹或是枯枝,或是干擾蜂窩、蟻窩及鳥巢的生態,還好僅發現在枝幹高處的尾端有紅嘴黑鵯的巢,影響不大。

10名學生經由繩索等裝備逐一上樹,有學童嚇得哇哇叫,也有學童發現老樟樹的樹幹還附生有槲蕨,高處看校園的另種視野,學童都很新鮮,3名畢業生都說這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3名畢業生都有心得,其中蔣鈞宇表示,攀樹是難得的經驗,爬到半空中時感覺像坐大怒神,一開始看同學攀爬覺得非常吃力,讓他心生恐懼,但自己嘗試後發現一點也不難,過程中超越對手,讓他很有成就感。

李欣玥說,很高興有攀樹的機會當畢業禮物,爬上樹發現也沒有想像的恐怖,攀到頂摸到大樟樹的樹幹很開心,以前都是在樹下玩耍看老樟樹,可以由上往下看到美麗的風景。

楊茗詳認為「能成為第一批攀上大樟樹的學生讓我感到高興」,也因此他會更喜歡運動,因為運動可以讓他體驗不同的事,攀樹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是美麗的。

地方精神象徵 老樟樹傳奇多

苗栗縣列管28棵珍貴老樹,其中興隆國小校園老樟樹最出鋒頭,校方及藝文團隊最近將為這棵老樟樹辦理個展,讓人看見老樟樹的故事。

縣政府農業處林務科最近啟動老樹健康檢查計畫,將請林業試驗所專家到28棵列管老樹做檢查。林務科長張葦說,每棵老樹都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長,得來不易,老樹巡禮活動讓人親近老樹,保護老樹。

根據縣誌記載,這棵老樟樹早在日據時代就列管登錄為採種母樹,後代在各地繁衍,苗栗選擇樟樹為縣樹也是因它而來。興隆國小校長徐世芬說,老樟樹的傳奇與故事多,校方正與藝文團體籌辦一場老樟樹個展,地方都相當期待。

張葦表示,老樟樹高22公尺,胸圍5.8公尺,樹蔭706平方公尺,覆蓋約半個操場,老樹年齡推估八百年以上,屬於香樟中的花樟,枝葉茂盛,可見漂亮的傘形樹型,地方人士都叫它「千年大樟樹」,校方還特別裝設避雷針,防止雷擊。

根據縣府列管老樹資料,1935年4月關刀山大地震,興隆國小附近房舍全毀,老樟樹屹立不搖,因死傷慘重,臨時在樟樹下開設緊急醫療站,當時名醫劉肇芳在樹下救治傷患;二次世界大戰末期,5枚炸彈在學校上空爆炸,還好老樹僅被機槍掃中皮肉傷。

此外,日治時期,日本警察想砍老樹做浴盆,村民警告「要命就不准去動老樟樹」,日本警察才打消念頭;民國五十年代,為籌措興隆國小附近道路拓寬款項,有人提議標售老樟樹,還好地方人士極力反對,老樟樹又逃過一劫,存活至今成為地方精神堡壘。

※ 相關報導:

* 「最美家蛇」錦蛇闖進前鄉長家 1夜生1窩蛋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98382

「哇! 錦蛇在消防分隊生了窩蛋,真是難得一見!」有條保育類黑眉錦蛇前晚闖進南投縣魚池鄉前鄉長黃宋華家中,兩夫妻急電請魚池消防分隊馳援捕蛇,抓到一隻三級保育有「最美家蛇」之譽的黑眉錦蛇,沒想到隔天牠在籠子生下一窩蛋,讓消防隊員看得嘖嘖稱奇。s

fsj 提到...

搶救綠隧老樹 集集號召志工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00377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集集報導 2015.06.18

搶救集集鎮至名間鄉綠色隧道老樹口號終於成真!集集鎮公所徵召護樹志工搶救老樹行動昨啟動,縣長林明溱力挺並邀志工加入護樹行列,齊心再造綠隧風華。

聞名全台的綠色隧道曾是南投觀光亮點,道路兩旁老樹從日治時期種植至今逾70年歷史,因缺乏維護,樹醫發現老樹呈現衰敗現象,呼籲搶救要快;集集鎮長陳紀衡指示要培訓護樹志工,從根本做起,有40多人響應。

護樹行動昨在綠色隧道的龍泉公園舉辦,縣長林明溱率縣府農業處長陳瑞慶、集集鎮長陳紀衡、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執行長許叔蓀、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等人到場力挺,展現自己家鄉樹自己救的決心。

陳紀衡指出,歡迎更多志工加入護樹行列,將在本月底開辦3天護樹專業課程,邀請取得日本國家樹醫師認證的劉東啟副教授指導,分為樹木調查組、樹木搶救組展開護樹運動。

現場由陳瑞慶與陳紀衡示範治療樹木的水刀操作,將強力水柱打入樹木周圍土壤中,鬆土兼涵養水分,讓樹木不需動刀就能健康活下去。



◆ 三棧溪驚見流刺網捕魚 居民氣炸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00451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6-18

擁有「小太魯閣」之稱的花蓮縣秀林鄉三棧部落,遭遊客亂丟垃圾的問題還沒改善,日前竟又被社區志工發現,一張長約30公尺的流刺網,被不肖人士撲蓋在水道上,大小通吃,不放過任何一條魚,氣得部落居民連忙報警,揚言要封溪抗議。

三棧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秀林鄉民代表林一郎說,三棧居民推動護魚工作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起色。這段時間剛好是魚蝦毛蟹到出海口產卵後,準備要洄游的季節,居民卻遲遲盼不到魚蝦。沿著河床往下游查看,竟發現有人以流刺網沿路捕魚,讓居民痛心家園生態遭破壞,趕緊動員志工移除流刺網。

景美村長林春花痛批,「捕魚賊」簡直毫無良心可言,部落族人樂天知命,長期以來一直是想吃多少魚、就到溪谷抓多少,從來不會將魚群「一網打盡」,斷了後代子孫的生路。若是發現再有民眾用這種惡劣的捕魚手段,不排除重新申請「封溪護魚」,禁止採捕三棧溪部分流溪段的所有動植物。

縣政府農業處漁牧科長黃耀興表示,民眾以流刺網捕撈魚群,目前尚未有明確法令可開罰,只能先勸導。若是部落提出禁令申請,縣府將會同秀林鄉公所討論後,依河川復育計畫制定立牌,公告限制捕撈魚群,讓河川回復生態。

村民卓先生氣憤說,族人一般都是採用釣魚方式,沒看過有人直接在溪裡撒網捕魚。目前只能先透過居民團結,組成巡溪志工隊,防範不肖人士過度捕撈,別讓部落裡十多年來的護魚成果就此前功盡棄。

遊憩美景 也請維護環境

每到夏季經常擁入大批遊客的三棧溪,早年因水中生態遭破壞,曾封溪護魚2年。三棧部落「永遠的護溪志工」游秀珠感嘆,人類總是比較自私,只想要美麗的地方遊憩,卻忽略了有許多生物需要好的環境做為棲地。

游秀珠說,民眾越來越重視休閒娛樂,原本寧靜的三棧部落,被冠上「小太魯閣」美名後,突然間湧入大批人潮,「又是烤肉、又是溯溪」,嚇跑了溪裡原本優游自在的毛蟹魚蝦。

游秀珠表示,三棧部落是全台少見距離出海口只有1公里的生態棲息地,早年溪裡至少有12種魚群、6種蝦群,時間到了就往下游到海水、淡水交界地產卵,再溯溪而上。然而隨著遊客多了、魚蝦少了,在幾番考量後,民國82年部落向縣政府申請封溪護魚。

游秀珠表示,三棧溪因為得天獨厚的好環境,推動生態復育相對其他地區容易,封溪護魚成果還一度獲得全省環境保護模範社區績優獎,到總統府接受表揚。

然而隨著三棧溪重新開放後,她觀察,溪中常見生物又開始慢慢減少,想要跟縣府再次申請封溪,卻遭到縣府以「人民有出入自由」為理由搪塞。

縣政府農業處漁牧科長黃耀興對此解釋,法定的「封溪護魚」必須先取得部落的共識,召開公聽會蒐集居民意見後,才能依照程序提出申請。「不是想申請就可以申請」;「封溪護魚」在法律層面上,是禁止採捕公告範圍內的動植物,無法達到禁止遊客進入的目的,盼居民不要擴大解讀。

※ 相關報導:

* 白頷樹蛙曬太陽 布洛灣有嬌客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330

通常只在夜晚出沒的白頷樹蛙,昨日難得大白天現身太魯閣布洛灣,因曾受到氣候、天敵及人為破壞,一度面臨生存危機,經環保團體極力復育生態環境,建立昆蟲食物鏈吸引蛙類產卵棲息,山谷間不時傳來交響樂,夜夜為訪客合奏優美的蛙鳴。



◆ 為寄居蟹募殼 日友人捐逾千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441\

自由 2015-06-18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綠島「鬼娃寄居蟹」引發民眾熱烈討論,推動「寄居蟹安家計畫」兩年半的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持續為綠島募集螺貝殼,除香港網友留言要寄殼,日本神奈川縣已收集到一千多顆蠑螺殼,因為運費高達一萬五千元而求援,不過也立刻獲網友熱情贊助。

網友熱情贊助1萬5千元運費

義大研究助理戴文櫻說,兩年半前開始募殼行動,但寄來的螺殼仍不敷使用,主要是因為遊客看見沙灘上的漂亮貝殼,就帶回家當紀念品,另一方面,因大部分食用螺殼在吃完後,不是進到垃圾桶、就是焚化爐,希望民眾幫忙,把吃過的鳳螺、蠑螺等殼寄到募殼基地:台東市綏遠路二段四十三號「寄居蟹安家計畫」收,聯絡電話:310001。

戴文櫻表示,綠島「鬼娃寄居蟹」見報後,引發廣大迴響,旅居日本神奈縣的台灣女孩李葦儀與先生水澤孝因開牡蠣小屋,又收集上千顆蠑螺殼,已寄過兩次的他們原本都自付運費,但因運費高達一萬五千元,最近他們經濟狀況較拮据,訊息PO上網後,立刻獲台灣親友支持,籌足一萬五千元。

她說,螺殼食用過後會有臭味,必須重複掩埋、水洗、曝曬,約經過半年到一年時間,再用海水洗過才會利用,民眾若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要簡單用清水洗過,即可送至募殼中心。

※ 相關報導:

* 大量水母漂上岸 遊客:好可怕…根本是外星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01233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德文郡(Devon)威爾斯南方的海岸,近來都出現了大量水母擱淺,讓許多路過的遊客都驚訝不已,直呼好可怕,有些人將這些半透明狀態的水母,形容成巨型垃圾蓋,也有人表示,那些水母就像是躺在沙灘上的異形、外星人。

fsj 提到...

美東北蟲蟲危機 松樹恐被啃光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06429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6-21

南方松甲蟲長期以來都在破壞美國東南部的森林,如今牠們向東北方遷徙,開始破壞紐約州、新澤新州及周邊地區的森林。

這種甲蟲看起來像一小塊巧克力,對所有的松樹樹種都會產生危害,包括長島松林荒地(Long Island Pine Barrens)生長的大量北美脂松(pitch pine)。紐約環境保護局專家沃內特說:「如果在一個地區內出現了以前從沒見過的害蟲,那麼這種潛在威脅就會大面積爆發。」

康乃狄克州最近已經出現了南方松甲蟲,美國國家森林局昆蟲學者道茲表示,他們在麻州和羅德島州佈下的陷阱已經證明南方松甲蟲在那裡出現過。目前這種甲蟲向北遷徙的原因尚未查明,但有人認為氣溫上升加上北方大量的松樹供應可能是牠們北遷的原因。

紐約霍夫斯徹大學生物學教授麗莎.費利皮說:「能讓牠們北遷的唯一原因就是氣候變化。氣候的一點微小變化就會在昆蟲界造成很大影響。」

紐約市環保局專家馬許表示,南方松甲蟲以吃樹皮為生,直至把樹吃光。雌性甲蟲會釋放出一種激素吸引其他甲蟲跟隨,然後對樹林造成大面積傷害。目前,紐約環保局已經宣佈將花費34萬元應對南方黑甲蟲帶來的威脅。

※ 相關報導:

* 綠癌、國際大毒草 蠶食鯨吞吉安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04296

有「綠癌」之稱的外來蔓藤植物「小花蔓澤蘭」,及被視為「國際大毒草」的銀膠菊這兩種植物,近年來大量在吉安田園及山邊擴散生長,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吉安鄉長黃馨說,吉安被雜誌票選為最適合退休人員居住的桃花源,人口不斷成長,希望大家共同防除毒草,減低對吉安的危害。

狀似植物「滿天星」的毒草銀膠菊正進入開花期,花粉隨風飄,在吉安空地、農田隨處可見,常有民眾不慎接觸,造成皮膚紅腫,甚至引發過敏。



◆ 慕谷慕魚開放入山 原民轟縣府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632

自由 2015-06-19

銅門部落不滿縣府片面決定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縣秀林鄉的慕谷慕魚自去年七月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封路進行明隧道施工與道路安全維護工程至今,日前花蓮縣政府公告重新開放通行,但必須採步行方式進入。過去開部落會議要求封山的銅門部落族人發出聲明,譴責縣府貿然決定開放完全不尊重部落且罔顧遊客安危,要求重新檢討開放政策,儘速與部落充分討論取得共識。

縣府原民處長督固撒耘說,去年六月間慕谷慕魚所在的銅門部落召開部落會議,決議讓山林休養生息一年,禁止車輛進入,希望旅客進入慕谷慕魚地區需以步行方式入山,後因颱風落石影響自然封山。縣府檢視部落會議決定,因為沒有與相關法規牴觸,因此予以尊重,在決議滿一年後,依據山地管制區作業規定,要求一般入山者進入山地經常管制區,以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為主,因此要求從管制站開始步行前往。

縣府︰依去年部落會議要求步行入山

督固撒耘說,慕谷慕魚道路是通往台電發電廠的公共道路,所以在符合法規情形下,尊重銅門部落三點決議,如今依據決議開放又被說不尊重部落,將會加強與部落溝通,而人數管制上,則尊重警方依據天氣、路況等符合法規的情形下進行管制。

銅門部落聲明指出,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政府在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等活動,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但這次縣府未經部落同意,就貿然決定開放,部落族人被蒙在鼓裡;第二,目前路況不佳仍有落石發生可能,遊客安危仍有疑慮,在未有完善配套及因應措施前,不宜貿然開放;第三、政府無法有效控管入山人數,且停車空間規劃不足,遊客沿途停靠車輛造成族人進出受到阻礙,已影響生活起居。

部落發言人拉高迪迪說,銅門部落族人不排斥觀光發展,但希望朝環境永續、生態保育、部落自主、文化發展方向邁進,建立銅門部落自主管理機制以守護山林,山林家園再也禁不起財團、業者以掠奪式的經營模式霸凌。因此,呼籲縣府應重新檢討開放政策,儘速與部落充分討論取得共識,並擬定配套措施後再行開放,莫讓遊客、山林及部落淪為觀光犧牲品。

去年六月七日,慕谷慕魚所在的銅門村部落數十名太魯閣族人,以「封路」方式抗議當地文化、土地、人文遭觀光破壞,在歐菲莉風災紀念碑前施放狼煙,並三度鳴獵槍,拒絕慕谷慕魚開放觀光,並召開部落會議,決議讓山林休養生息一年,禁止車輛進入,希望旅客進入慕谷慕魚地區需以步行方式入山;今年三月部落會議則決議在沒有其他相關安全配套措施下,要求繼續封山。

※ 相關報導:

* 壽山巡山員「管很寬」 一人管一座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05834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幅員遼闊,遠從北高雄的半屏山、大小龜山,到南高雄的兩座壽山,都是管轄範圍,籌備處有五位巡山員,平均每人管一座山,他們笑稱自己「管很寬」。

* 「藍精靈」黑枕藍鶲 嘉市植物園築窩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005946

生態攝影夯!嘉義市植物園近來出現一對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有「藍精靈」之稱的黑枕藍鶲,在樹梢上築巢育雛,昨天端午節,吸引許多攝影玩家,架起大砲鏡頭攝影機,捕捉母鳥育雛的珍貴畫面。



◆ 自然工法 找回萃湖之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04427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2015-06-20

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昔日是蔣公行館一部分,多年來民眾不當放生,導致外來種侵蝕湖內原生動、植物。文山社區大學師生為挽救生態,將趁水壩維修工程且水位較低時,號召志工和裝底泥的純棉T恤,在施工前設置「生物庇護所」,以自然工法還「萃湖」原來的美。

長期投入濕地教學的陳德鴻在文山社大開設「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將教室拉到「萃湖」,學員田野調查發現,湖中有許多外來種生物,影響當地生態,「在水族館看到的魚,這裡幾乎都找得到」,包括巴西烏龜和魚虎,還有紅龍,一點都不誇張,曾一次撈出700多隻外來種。

而這場「移除外來種的抗戰!」第一步先移除遮蔽湖面的水芙蓉等植物,接著在中上游做一條土堤,將下游原生物種放到土堤內水域,即「生物庇護所」,並趁水位降低時移除強勢外來種。

土堤怎麼做?師生想到好方法,將湖底土泥裝到袋子裡成土包,再堆疊成「攔沙壩」。導覽志工梁乃悅說,原要買麻袋,但經費不足,突發奇想想到用純棉T恤,將袖口和領口縫起來就成袋子,預計招募兩千件,但目前數量仍遠遠不足。

梁乃悅說,待公園處「抓漏」工程結束,會將土包移至沿岸,保護被侵蝕的岸邊,讓湖濱樹木得以生長,供生物棲息。

公園處長張郁慧說,「萃湖」在文山社大保護下,自然生態和保育都做得很不錯,但仍有民眾認為放生是做功德,導致湖內有不少外來種生物。

公園處預計7月先清淤、移除外來種,再調整環湖步道,減少人對「萃湖」的干擾。下游處也會建置淺潭,復育螢火蟲。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鳥松溼地 生態樂土香港學者驚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0000363-260107

位於高雄市澄清湖旁的鳥松溼地公園,由高雄市野鳥學會認養後,多年來已成為一處生態豐富、野生生物的樂土,香港可觀自然教育中心講師黃志俊日前參訪,讚嘆鳥松溼地是高雄溼地復育典範。

* 餵食大白鯊 麻州喊禁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01781

隨著夏天來臨,水溫不斷升高,海豹數量漸增,吸引大白鯊回到麻州周圍海域。為確保安全,謹防被咬事件再次發生,麻州政府頒布新規定,禁止未經允許情況下用魚食或誘餌引誘或餵食大白鯊。



◆ 澳洲、俄國研究:95%袋鼠是左撇子(節錄)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0891

自由 2015-06-20

證明偏好使用單側手 非靈長類專利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澳洲與俄羅斯學者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野生袋鼠在進行梳毛或進食等日常活動時,95%傾向使用左前爪。此一發現挑戰過去的一項既定假設,即持續偏好使用單側手是人類與部分靈長類的獨有特色。此一研究結果已刊載於當代生物學期刊。

參與研究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英格蘭姆指出,觀察顯示,95%的野生袋鼠偏好使用左前爪,這也是首度發現有袋動物展現強烈偏好使用單側爪。 被發現有左撇子傾向的袋鼠共有三種,分別是東部灰大袋鼠、紅大袋鼠與紅頸沙袋鼠,為研究人員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瑪利亞島國家公園以及威廉山國家公園,以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觀察野生袋鼠後所做的結論。所有被觀察的有袋動物都顯示偏好使用左前爪,至於其他的以四足移動的有袋動物,則未顯現此一偏好。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放生又回撈 民眾PO網激公憤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0798

自由 2015-06-20

〔記者陳鳳麗、蔡宗勳/綜合報導〕南投縣草屯鎮有民眾昨目擊法師率多名民眾,在生態池放生泥鰍,儀式結束後,疑似放生魚的業者就回頭打撈,過程被民眾拍照PO網,有網友回應說根本是新的放生鏈。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則說,在南投縣放生,須先向縣府申請,違法者可罰款。

民眾在南投縣草屯鎮某外環道路旁一處作為調節農業用水的生態池所拍到的照片,顯示出家法師帶領數名民眾,在生態池旁合掌誦經,身邊有穿白衣的男子也跟著合掌,接著穿白衣男子就將藍色網子內的泥鰍放生在池中。

放生儀式結束,買魚來放生的民眾離開後,穿白衣男子開著車折回,與另一名男子拿魚網到生態池去打撈剛剛放生的魚。

他在臉書先PO上照片,以「覺得被打敗了」的文字來形容心情。網友認為「放生是生態浩劫」,也有人表示「跟賣家買來放生,賣家再去抓來賣,形成新的放生鏈」。很多網友都認為,放生不如行善。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表示,南投縣訂有放生保育自治條例,明文規定放生須向縣府農業處提出申請,未經申請即放生動物,可處十萬元以下罰鍰。

放小魚進曾文水庫 引抗議

放生的爭議不斷,某佛教團體六月十四日至嘉義曾文水庫湖濱公園放生魚苗,嘉義縣野鳥學會會員恰巧看見,婉言勸說人工繁殖的小魚並不適合水庫。但對方聽不進去,即使找來員警制止,依然我行我素。事後佛團一林姓成員上臉書,指責鳥會人員行為不當,「我們是有不對的地方,但是有那麼嚴重到需要這樣嗎?」反招來譴責聲音,放生派在網路戰居於下風。

經查放生的魚種非屬保育類,只能由曾文水庫主管機關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行政裁罰,鳥會人士認為未能移送法辦,根本起不了遏阻作用。

呂姓網友則認為,少數佛教徒誤解放生的本意,還淪為斂財的另一形式,看了真難過。



◆ 侗族再生人部落 人數全球居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0000778-260309

旺報 2015年06月20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人們經常用「人死不能復生」來安慰家中有喪事的人,但在大陸貴州、湖南、廣西交界處的侗族部落,有一群人自稱是死後投胎轉世,能夠清楚地記得前世的事情,有的甚至與前世親人再續前緣,這些人被稱為「再生人」。當地官方希望保持「再生人」神秘感,並藉此發展成觀光景點。

全球都有「再生人」現象個案報導,但在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坪陽鄉,「再生人」超過110人,是至今發現的唯一「『再生人』部落」。

十年沒吃肉跟米飯

當地一位名叫石爽人的中年婦女極具神秘色彩,她已經十多年沒吃米飯,每天的主食就是井水和少許蔬菜,肉類絕不沾口。然而,她每天卻能正常勞作,並且不感到疲倦。

她說,自己是1963年生的侗族人。前世叫姚家安,縣溪人,為漢族,嫁到何家為二兒媳。1960年5月11日24歲那年去世,留下一女一兒。當年5月的某天她去田裡工作,回程在魚塘洗腳中毒,回到家發高燒。那時何家大兒媳也中毒,但用燈芯草治好了,但她堅持不肯,3天後「感到人浮了起來,不管肉體走了。之後跟著很多人上山來到一河道,很多人過去了,我走在獨木橋中間,一白鬍子老頭問我:『你不要過來?』我就回來了。」就這樣,她投胎到了坪陽石家。

前世是同學的媽媽

石爽人7歲上小學時,聽到老師喊一個男同學的名字,發現這是她前世為兒子取的名字。她常悄悄地把好吃的東西放在他的抽屜裡,男同學感到奇怪回去跟家人說,石爽人才道出原委,她就是姚家安,前世是男孩的媽媽。

她透露,前世的記憶是從她2歲時開始恢復的。有天她在樓梯口摔倒,站起來的時候,就想起自己的前世叫姚家安。不過能回憶起前世這種特異,使她有了兩個家庭,同樣也令她煩惱,「因為人的那個感情啦!從小就好像沒有童年一樣,感覺這個事情對感情上折磨很大。」(旺報)



◆ 找科學解釋 對再生人催眠測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0000783-260309

旺報 2015年06月20日 記者陳榮正/綜合報導

儘管外界對「再生人」的真假提出質疑,但當地一位曾任巫師的村民吳正良說,侗族相信萬物皆有靈,神靈主宰著人們的生活。先前他擔任巫師的時候,鄰居遇到疾病,認為是鬼怪作祟,都找他「治療」。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再生人」,他深信妻子投胎轉世的說法,非常樂意妻子對外「作見證」。

2011年,湖南通道縣官方會同中國社科院相關專家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研究,得到的結論是「肯定『再生人』現象的存在,但沒有找到科學依據。」

中南大學國學教授黃晉來往坪陽10餘次,試圖揭開「再生人」的秘密。他借助催眠術,讓「再生人」在催眠狀態下開口。同時,他還利用測謊儀,對「再生人」的描述進行監測。

黃晉說,「為了尊重當地人的說法,特意選擇『陰氣』很重的晚上進行測試。」資料影片中,在昏黃的燈光下,黃晉對一名「再生人」催眠,這位少年不到5分鐘就昏昏欲睡,黃晉開始問話,「再生人」用侗語開始講述。測謊儀顯示,「再生人」沒有說謊。但「再生人」是否真實存在,黃晉不置可否。

湖南大學一位民俗學專家說,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一些神秘現象如湘西趕屍、苗族蠱術曾讓人無法理解,但隨著深入研究都有了科學的解釋。他認為「再生人」現象早晚也會破解。(旺報)



◆ 新疆萬年岩畫 驚見飛機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1121

自由 2015-06-21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新疆岩畫數量、樣式俱豐,早已是考古重鎮,但最近竟驚見狀似飛機、火箭的圖騰,專家亦不排除圖樣繪製「本尊」真為飛機、火箭可能性。部分網友因此驚呼,「人類文明總是驚人地相似」,認定「古代人類的文明」早有此類物品;也有人堅信,這是「外星人的鐵證」。

上述圖樣出現在新疆北部離烏魯木齊約670公里的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的多尕特洞穴,該洞窟內有彩繪岩畫群,甚至有創作於1萬年前的遠古作品。國際測年團隊12、13日前往當地考察後指出,多尕特洞穴岩畫數量居阿勒泰地區之冠,且作品橫跨不同年代、各有特徵。

根據初步分析,專家認為雖不能排除岩畫圖樣是飛機與火箭的可能性,但更大可能是其他物體。

新疆鑿刻岩畫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區、準噶爾西部山地和天山南北麓,帕米爾高原、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亦有少量分布。

fsj 提到...

夢神指點…翁挖出神奇魚泉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08620

世界日報 北京22日電 2015-06-22

重慶巫溪縣有個只管撈魚賣錢的「聚寶盆」,每年4至9月汛期會陸續有大量魚兒湧出,最多一天有近500斤魚湧出。神奇的是,魚泉發現的過程,竟是一位老人夢裡「神人」指點而來的。

「這波漲水還不到6天,池子裡就湧進了約500多斤魚,估計能賣4萬元。」魚泉女主人楊丹說。從昨天下午開始,她家湧進了近千名遊客,前來觀賞今年「第一撈」場面。

重慶晨報報導,楊丹家的魚泉是他公公李常權在2008年挖出來的,「今年漲水來得晚,6月15日才出現第一波漲水,家裡13米深的魚泉才開始有不少魚湧現在池中。」楊丹說,家裡的魚泉實際上是大寧河的一條暗河,他們在自家屋子下方的魚泉建有3個水池,每到春夏汛期魚兒便分別從出水的石縫裡湧出來。最多的一天有近500斤魚湧出。一波漲水行情,幾天下來最多可收獲1000多公斤,最多的賣過12萬多元。

魚泉湧現的野生魚大都為2兩左右的雲南盤鮈魚,市場銷售價為80元/斤。還有少量的「啞魚」(裂腹魚)、賣價為100元/斤。楊丹說,現在這些魚都是賣給附近村民或遊客,到了汛期每天有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每人收取5元門票,這個魚泉每年能為家裡帶來30萬元左右的收入。從20日下午開門到21日中午,魚泉接待了900名遊客。許多慕名而去的遊客表示,「就是看個稀奇。」

報導說,發現魚泉的過程也充滿神奇。李常權回憶,2008年10月的一個晚上,他做了一個夢,有人要他在屋子底下挖坑來致富。堅信這個夢的老人找到女兒借錢挖坑。當時家裡人都怕把房子挖垮了,女兒、兒子都不同意。但在父親的堅持下,最後家裡只得找人借了5萬元拿給李常權。

李常權雇人在屋子下面挖了一個13米深的大坑,不過,當時什麼也沒有挖到。擔心挖出事的兒子李賢慧只得陪著父親挖。有一天李賢慧自己挖坑時,突然出水了,並且還從石縫裡湧出了不少魚,父子倆欣喜若狂。後來經過漁業部門實地考察認為,魚泉湧出的是雲南盤鮈魚。

原本還比較貧困的李家,這些年來靠這個魚泉,新建了房屋,買了小車,家庭走上了致富路。楊丹介紹,由於魚泉湧出來的野生盤鮈魚屬於冷水魚,生長周期長,肉質嫩、肥美、味道非常鮮,很多遊客都希望能夠在她家品嘗到最新鮮的野生魚。她家今年已籌集了200萬元,準備在下半年興建一個「神奇魚泉」農家樂。目前設計、規畫已完成,要把這個魚泉打造成為寧廠古鎮上與鹽泉齊名的一個景點。



◆ 空拍機擾生態 恐致水雉大遷徙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007480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官田報導 2015-06-22

台南市官田水雉教育園區傳出有遙控飛行器空拍,由於水雉對於環境相當敏感,保育人士憂心恐造成水雉遷徙,籲請民眾發揮公德心,一起呵護這群嬌客。

水雉教育園區代理主任李文珍上周為一群親子團體上課時,現場一直傳出「嗡嗡嗡」吵雜聲,甚至已影響解說,他抬頭一看,發現竟有一架無人機正在園區上空空拍,研判應是近距離拍攝水雉繁殖畫面,最後循線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以避免干擾水雉。

「不應該為達成拍攝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水雉教育園區人員表示,利用無人機空拍水雉,恐造成生態的干擾,若水雉遭受驚嚇,會不會造成大規模遷徙?這是最讓人擔心之處。若真的關心水雉,何不「遠觀」,默默關心就好?

工作人員指出,水雉教育園區去年也發生有人拿打火機將十幾面解說牌燒毀,今年好不容易花了5萬元修復。

※ 相關報導:

* 轟!瓦斯桶加砲管 嚇跑偷吃麻雀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07434

....高屏地區一期稻作進入採收期,橋頭區的稻農們經過連日的腦力激盪,近日推出「瓦斯桶砲轟嚇麻雀」的招式,稻農把瓦斯桶搬到稻田邊,在瓦斯桶的出氣口加管,讓瓦斯填注到施放「煙火」的砲管,再連接電瓶及定時器,設定每隔3分鐘自動點燃,發出砲響。

砲管每隔3分鐘會發出震耳欲聾的砲聲,飛到農田中低頭偷吃稻穀的麻雀,都嚇得趕緊飛走,人鳥的攻防就從清晨到傍晚不斷在稻田邊上演,形成一幅有趣畫面。

* 夜鷹愛唱歌 八德居民夜難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2000450-260107

「居.依…居.依…」尖銳叫聲不停在桃園八德區大榮里巷弄裊繞,高分貝聲音擾人清夢,街坊以為是人為作弄,氣憤報警處理,警方查訪結果,竟讓里民啼笑皆非,吵人的噪音竟是夜鷹的求偶聲。

桃園市野鳥協會理事長吳豫州表示,每年1月至8月是夜鷹繁殖季,求偶時不免會發出尖銳聲響,耳朵較敏銳的民眾就容易受干擾,若民眾不堪其擾,也不用大費周章驅趕,只需將頂樓空間活化或豎立旗子,夜鷹很快就會知難而退轉移陣地。



◆ 廣西狗肉節 屠萬犬犯眾怒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06608

世界日報 綜合20日電 2015-06-22

21日為備受爭議的廣西玉林「狗肉節」,由於近幾年反對玉林殺狗吃肉的聲浪愈來愈大,當地政府雖已取消「狗肉節」的稱呼,但玉林等地殺狗、吃狗肉的行為依然大量存在。「紐約時報」則引述學者估計,中國每年有1000萬隻狗被屠宰食用。

「玉林狗肉節」源自當地的民俗。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1990年代興起的一件事。每年夏至,玉林市民都會準備佳餚美酒,呼朋喚友吃狗肉。民間傳說,「冬至魚生夏至狗」,由於狗肉溫熱,易上火,夏至則是「陽氣」最盛的一天,以陽制陽,不會熱火攻心。

近年,玉林把吃狗肉和旅遊、招商掛鉤。五年來年年有「荔枝狗肉節」。據統計,一次玉林狗肉節就會殺掉上萬隻的成犬,這幾年遭到眾多中國動物保護等各界人士的聲討與反對,網友稱為「玉林殺戮事件」。

當地媒體報導,為了減少動保人士的反彈,今年廣西玉林的狗肉市場垌口菜市場加強了警戒,並且提前要求原本擺在市場邊的狗肉攤紛紛轉移到了市場裡面新建的鐵皮罩攤位裡。同時,市場管理人員在入口處盤問進入市場的人,還將日前前往拍照的記者帶入辦公室進行盤問。

一位在這裡賣了多年狗肉的攤主說:「上面要我們搬到裡面幾天,狗肉節之後再搬回來。我們不知道搬家原因,不搬就不能擺攤。」

一位商戶則表示,現在在管理人員監視下,鐵皮罩裡有11家攤位開始賣狗肉,而路邊剩下的五、六家攤位正在切最後的幾隻狗,也會搬入新的攤位。

外媒報導,被殺掉的1萬多隻狗,很多是被盜的家犬。亞洲動物基金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羅賓生說,他們自2013年開始在中國各地研究調查,發現771個村落中有超過70%的人聲稱曾遺失狗,73%狗失蹤案件發生在冬季,這也顯示被盜家犬與傳統狗肉需求季節的關聯。

面對愈來愈大的反彈聲浪,玉林市官方撇清責任稱,所謂的「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地政府和民間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

不過媒體與動保人士找出2009年的資料,當年玉林舉辦的美食節上,「玉林脆皮狗肉」獲得金獎,而這個活動的主辦方正是玉林市旅遊局。且隔年起「玉林荔枝狗肉節」在每年夏至日舉辦,當局恐怕推卸不了責任。

fsj 提到...

疑遭人放生 眼鏡蛇菜園咬老翁
http://udn.com/news/story/7316/1009494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2015-06-23

台中市65歲農夫陳福忠6月中在台中沙鹿的菜園摘菜,突遭毒蛇咬傷,緊急送醫打了6支血清與2度清創手術保命。立委顏寬恒、市議員顏莉敏昨探病時,痛批疑有宗教團體到南勢里放生毒蛇,罔顧人命,呼籲市府加強取締。

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里也飽受「蛇害」,居民說,這幾個月當地發現30多條眼鏡蛇,不管家中、出門買東西都「遇見」;達觀國小警衛甚至曾遭眼鏡蛇襲擊,他所飼養的米克斯犬「傻瓜」為護主與眼鏡蛇搏鬥,成功趕走毒蛇卻因被咬中毒死亡。

「蛇突然跑出來,嚇死人了!」農民陳福忠說,12日清早去菜園採絲瓜, 採完後有條小蛇竄出,他來不及閃躲,左腳掌被咬了一口,傷口又痛又麻,忍痛騎機車返家後就醫。

光田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吳文宏說,老翁到院時意識清楚,傷口黑腫,約十元硬幣大小,研判是眼鏡蛇咬傷,注射6支蛇毒血清,隔天左腳傷口潰瘍範圍擴大,第3天蔓延至大腿,2度清創,傷口長達60公分、最寬8公分,還得動植皮手術,皮膚留下傷疤,甚至會肢體僵硬。

南勢里長王愷說,5月底發現有人在南勢溪放生3籠蛇,每條約50公分,多數為眼鏡蛇,毒蛇恐怕已擴散開來,呼籲居民提高警覺。相關消息也在海線臉書社團傳遍,網友痛批,任意放生害人不淺,希望公權力介入,揪出放生團體。



◆ 太魯閣猴幫 霸泳池曬日光浴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09483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6-23

太魯閣國家公園野生獼猴出沒,炎炎夏日甚至還會跑到五星級飯店泳池戲水消暑、在池邊躺椅做日光浴,享受的模樣讓遊客啼笑皆非。天祥派出所員警觀察,天祥山區猴子「兵分三派」,有如三國時期三強鼎立。因台灣獼猴為保育類動物,提醒民眾千萬別豢養、嬉戲或虐殺。

新城警分局天祥派出所所長王祝光說,天祥猴群依活動地域性,區分為晶英酒店幫、白楊步道幫及青年活動中心幫等3個「幫派」,數量上百隻,平時各自由猴王帶領遷移、覓食,不時發生入侵民宅、偷吃食物等行為。

近來氣溫逐漸升高,太魯閣晶英酒店遊客發現,調皮的猴子不僅貪吃也很會享受,有的泡泳池戲水消暑,有的乾脆霸占池邊躺椅曬日光浴,讓平常鮮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的房客驚喜不已。

飯店業者表示,飯店內出現台灣獼猴,原本一度很頭痛。後來發現,多數房客都對模樣討喜的獼猴相當喜愛,有的還會拿迎賓水果餵食;為避免因此引來更多獼猴,業者會提醒房客勿主動餵食,出入時也須緊閉門窗,避免獼猴進入搶奪食物。



◆ 留一口飯吃 農場與猴共存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1652

自由 2015-06-23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台灣獼猴主要依食物來源遷移棲息地,夏季太魯閣高山蔬果正值產季,猴群不斷往中高海拔地區移動,西寶共生農場、新白楊水蜜桃園儼然成為獼猴的「覓食天堂」,農民雖無可奈何,但仍好心供應「天然猴食」,希望能與野生獼猴和平共存。

「趕都趕不走,只能和牠們共處!」在新白楊地區種植水蜜桃的農友田曾秀嬌說,為杜絕猴群偷吃桃子,果樹雖裝設防猴網,卻仍不忍心讓牠們餓肚子,還是保有幾棵外圍小桃樹,讓牠們能夠肆意採食飽餐一頓。

位在西寶共生農場的農友們,更曾多次施放沖天炮嚇阻猴群偷吃蔬果,還因此差點燒了自己的家園,經農友多次思考溝通,決定「放下」私利,秉持農場與環境共生概念,不再以強烈手段驅趕猴群。

林務局保育組員陳美惠說,因人類活動範圍擴展,不自覺「入侵」獼猴原有棲息領域,雖然「台灣獼猴危害農作物」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人類應該思考如何與猴群共生息,肯定農友「善心」,在農作物合理損失下,還願意留給野生動物一口飯吃。



◆ 曾看AV「助性」 熊貓生雙胞胎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10811

世界日報 北京23日電 2015-06-23

四川省「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飼養的大熊貓「科琳」今天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為今年全球首對新生大熊貓雙胞胎。

中新網報導,科琳22日清晨5時10分左右產下這對雙胞胎,大仔體重118克,小仔體重70克,兩隻幼仔各項體徵良好。

科琳2013年滿5歲,雖已發情卻一直拒絕交配,工作人員為引導她「開竅」,還搬來電視播放大熊貓交配影片。科琳看完影片後與伴侶「勇勇」順利交配,但沒有懷胎成功。

科琳2014年春季再度參與年度「相親」盛事,但到了迎接新生命的夏季,她依舊好吃好喝,沒有出現減食等懷孕跡象。科琳今年1月接受人工授精,「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管部部長黃祥明表示,科琳懷孕屬於初胎初產,存在許多變數,甚至有假孕的可能性。

到了5月底,科琳才出現減食症狀,雖不明顯,基地的大熊貓專家和飼育員已開始期待新生命誕生。科琳6月21日開始焦躁不安,22日凌晨3時左右出現明顯的臨產症狀。

這個曾因「熊貓看AV」而聲名大噪的女主角最後順利產下雙胞胎,從明顯出現臨產症狀到生產歷時約2小時。報導說,產後的科琳母愛強大,甚至有抱起這對姊妹花的舉動。



◆ 家燕築巢 「五福臨門」罕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1574

自由 2015-06-23

〔記者余雪蘭/竹崎報導〕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長洪銀盛經營的茶業店,連續七年有家燕來築巢繁衍,往年都僅一窩,每窩二至四隻,今年不但繁殖了二窩,且第一窩四隻,第二窩五隻,親鳥餵食從早忙到晚,五隻照顧得一樣好,親友都愛看店前「五福臨門餵食秀」,直呼「好可愛」。

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表示,家燕是普遍候鳥,喜歡在建築物上築巢,每年繁殖季可繁殖一至二窩,每窩約二到四隻居多,一窩五隻不多見,洪家的燕子繁殖兩窩共九隻,真的是多產家庭。

洪銀盛在阿里山公路旁開設茶業店已三十多年,民國九十八年春天,發現有燕子在店門前屋簷下的牆面築巢,由於牆面上有磁磚,燕子啣泥有時黏上去又掉下來,一直築不好,但不放棄,足足築了四個月才大功告成,此後每年春天就會回來,修補舊巢後開始繁殖下一代。洪銀盛說,燕子來家裡築巢相傳是吉祥的象徵,因此每年都很期待燕子返家。

fsj 提到...

海南非法取玳瑁 開水燙死百歲龜…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12016

聯合報 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 2015-06-24

大陸海南玳瑁非法交易猖獗,屢禁不止。央視焦點訪談近日揭露,海南玳瑁非法交易情況,業者還稱,要保持玳瑁花紋光亮美觀,需用開水將玳瑁活生生燙死,手法相當殘忍。

玳瑁,俗稱「十三鱗」,又叫長壽龜,據稱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玄武,為四大神獸之一。目前已被大陸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禁止非法獵捕和買賣。

不過,央視新聞在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發現諸多買賣玳瑁製作的工藝品商店。玳瑁不僅呈現半透明狀態,花紋顏色非常美麗,玳瑁還有辟邪的傳說,因此玳瑁製品在商店中頗受歡迎且價格不菲。

對於大陸官方嚴禁捕殺玳瑁及銷售玳瑁製成的工藝品的規定,這些商店視若無睹,公然違法販售。據當地人表示,在潭門,除了銷售整隻的玳瑁標本,玳瑁製成的工藝品是沒有人制止銷售的。事實上,如果出得起價格,整隻玳瑁製成的標本也不難買到。

潭門鎮一家商鋪老闆帶著暗訪的記者到一處公寓,拿出二隻玳瑁推銷,表示大隻最起碼賣人民幣一萬九千五百元、小隻要八千元。他還強調,這兩隻玳瑁至少有幾百歲,並得意洋洋地說,「殺這個玩藝你知道找什麼殺嗎?是找開水燙死,要不然出不來這個亮光。」

針對當地商店違法販售玳瑁一事,當地漁政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相互推諉責任,漁政部門表示,商店裡的事歸工商管。工商部門則稱,去年抓了兩批,但商店裡面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玳瑁,然後又把責任踢到鎮政府。

報導指出,嚴禁獵捕和買賣的牌子就豎在大街上,商家卻視而不見;違法行為明目張膽,管理部門卻視而不見,難怪玳瑁製品能在潭門鎮興旺發達。

※ 相關報導:

* 邀全民抓刺網殺手 新北祭獎金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11977

本報上月初報導新北市瑞芳番仔澳海域海底有廢棄刺網,造成珊瑚及魚類生態浩劫,一群潛水客熱心清除。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回應,自7月1日起,凡檢舉在近岸3海里範圍內放置刺網違規採捕漁業資源者,提供檢舉獎金2千元,共同打擊不法。



◆ 搶救草鴞 全國中止30年滅鼠行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2135

自由 2015-06-24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瀕危一級保育類草鴞全台不到百隻,高市野鳥學會發現草鴞一度誤食中毒老鼠消失,近年來又現蹤高市繁殖,今年幼雛更成功離巢,鳥會發起搶救行動,農委會將自今年起取消實施三十多年的全國滅鼠活動,回歸農民自主管理,兼顧生態與生產平衡,邁向新的里程碑。

高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說,草鴞因主食是老鼠,又是唯一地面築巢的貓頭鷹,生存威脅大,曾出沒旗山等區,於中寮山發現棲息地,一度因誤食中毒老鼠消失,近年來又現蹤繁殖,今年更發現二個鳥巢各有三隻幼雛成功離巢,鳥會發起搶救行動,讓草鴞能平安長大。

值得一提的是,屏科大等學術單位連續兩年發現猛禽鳥類體內含有老鼠藥成分,防檢局證實確有此事,但屬個案僅供參考,今年委託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屏科大、特有生物保育中心進行鳥害研究,檢驗農藥殘留,讓科學性研究全面數據化。

防檢局技正邱安隆表示,農委會實施全國滅鼠活動長達三十多年,但重視鳥會等保育團體聲音,並參考學術單位研究報告,加上聽取縣市政府建議,決定自今年起取消全國滅鼠活動。

邱安隆指出,未來回歸農民自主管理,由縣市政府自行決定投藥,避開鳥類繁殖季節,以免鳥類誤食中毒老鼠,又能協助農民防治鼠害,兼顧生態與生產平衡,更友善自然環境,共創三贏局面。

林務局旗山工作站主任林香玲說,猛禽鳥類所需棲息地大,林務局針對出租的造林地,合約規範農民不使用農藥,並加強取締使用農藥等,避免造成環境衝擊,以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 相關報導:

* 嘉大生扮奶爸 救養落難蝙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1901

嘉義地區最近屢有民眾發現「落難蝙蝠」,且有還不會飛行的蝙蝠寶寶,品種多屬東亞家蝠,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學生議會議長呂宜政去年迄今救養六隻,宛如「蝙蝠奶爸」,依其經驗,成蝠只要沒受傷,餵水後即可放生,幼蝠因尚無法自理,可先餵牛奶照顧,待長大為成蝠後放生。

* 淡紋黃蝶大遷徙 「開車別撞到」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011828

「開車要小心不要撞到蝴蝶!」,這可不是玩笑話,正值淡紋黃蝶「大發生」,不少黃蝶從美濃、杉林與六龜等山區林班地下山活動,每天上午來回不停穿梭在台28線竹門段、台29線小份尾段等地,美濃黃蝶翠谷更是蝶影處處,蝶況美不勝收。

美濃、六龜一帶民眾發現最近很多黃蝶飛舞,爭相拍攝美麗照片上傳社群網站分享,也不忘彼此提醒,行經黃蝶分布路段務必要「小心開車」,避免撞傷這群季節性嬌客。

fsj 提到...

日本超人氣貓 「小玉站長」16歲過世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14017

Upaper 中央社 2015-06-25

朝日新聞報導,今年4月29日才剛度過16歲生日的日本和歌山電鐵超人氣三色貓「小玉站長」,22日逝世,換算人類年齡約80歲。

小玉在1999年4月29日出生,是一隻三色雌貓。2007年1月5日正式被委認為日本和歌山縣紀之川市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貴志站的站長,為當地鐵路載客量帶來大幅成長,也吸引世界注意,各國旅客爭相造訪,成為超人氣貓咪站長。

和歌山電鐵24日公布,小玉站長22日因急性心臟衰竭過世。活了16年的她,換算成人類年齡相當於80歲高齡。28日將舉行社葬。



◆ 台東射耳祭獵捕保育動物 3原民無罪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14199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2015-06-25

台東3名原住民因獵捕水鹿、山羌、棕簑貓等保育類動物,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被訴;地院法官認為3人是射耳祭打獵,符合除罪化條件,判決無罪。這也是繼今年年初最高法院判處花蓮4原住民,因祭儀期間獵捕保育類動物無罪後,第2起無罪判決。

去年5月間,台東延平鄉2名胡姓及1名王姓布農族人,利用夜間前往知本林道山區進行狩獵,捕獲水鹿3隻、山羌2隻及棕簑貓1隻,下山時被警查獲,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送辦。持有自製獵槍獲不起訴,但獵捕保育類動物部分則被檢察官起訴。

案經地院審理,法官發現3人是在布農族傳統射耳祭活動期間打獵,經調查3人設籍在延平鄉,因基於祭儀所須,也有主管機關核准狩獵水鹿、山羌等保育類動物,符合原住民族狩獵條件,因此,法官認為基於原民傳統祭儀必要,未經許可獵殺保育類野生動物,屬野動法第21條之1規定不罰之行為,判處3人無罪。

據悉,去年初花蓮卓溪鄉4名原住民,也因祭儀期間獵捕保育類動物一、二審均被判處6個月不等的徒刑,經上訴最高法院,合議庭法官認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1規定,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者,得以除罪化,確立原住民傳統狩獵文化優先保護的原則。

合議庭也認為,依農委會頒定原住民得因文化祭儀需要獵捕的野生動物種類,包括台灣水鹿與長鬃山羊,不應限縮解釋除罪規定僅限「一般類野生動物」,改判4人無罪確定。

※ 相關報導:

* 狩獵遭移送判無罪 原民祭典「心安」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14205

台東原鄉部落豐年祭儀將陸續舉行,之前因狩獵遭移送案件,已獲司法判決無罪,讓原住民「心安」,有人認為終於獲得司法尊重;也有人說:「不會擔心被抓去關了」。

「長期以來原民狩獵被打壓,我們不是罪犯!」排灣族獵人魯瓦說,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就保障原住民獵捕野生動物,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以前只要上山狩獵,就被當成罪犯,不是被埋伏跟監,就是被人舉報,最後落得吃上官司被關,一點尊嚴都沒有;法官的無罪判決,讓人寬心。



◆ 鸚鵡指路 助失智老翁骨骸回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15138

聯合晚報 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 2015-06-25

鸚鵡指路,尋獲失蹤老人!淡水區一名林姓男子所飼養的俗稱「綠和尚」的鸚鵡,昨天下午從紙箱放出時突振翅高飛,林姓男子一路追至一處人煙罕至的樹叢間,赫然發現一具人形骨骸,嚇得趕緊報警,經警方鑑識人員比對查出死者是3月份通報高齡86歲的失智吳姓老翁,立刻聯繫家屬。

警方調查,新北市一名從事養殖業的林姓男子,2星期前朋友送他一隻俗稱「綠和尚」的鸚鵡,這隻鸚鵡一開始不會飛,但昨天下午他將鸚鵡從紙箱中放出時,沒想到鸚鵡卻振翅高飛,飼主循著鸚鵡發出的獨特聲響一路緊追,最後追到淡海路280巷一處人煙罕至的樹叢間,赫然發現一具人形骨骸,嚇得丟下鸚鵡不找了,立刻報警。

淡水警分局偵查隊鑑識巡官吳信賢趕到現場,發現死者屍體已腐敗,衣物多處遭野狗啃食,吳信賢從死者身上尋獲一只皮夾,從幾近腐爛的證件中查出死者是86歲的失智吳姓老翁,於是立刻聯繫家屬。

鑑識官鍥而不捨 屢破案

協尋往生者經驗豐富的鑑識巡官吳信賢,從今年3月起至今,就經歷了8件無名骨骸或水流屍案件,像是4月底,三芝地區發現一具水流屍,屍體已經嚴重腐爛,吳信賢費心採集死者指紋送驗,但刑事局資料庫卻沒有死者檔案,就在案情陷入膠著時,吳信賢即利用死者身上衣服心形圖案及襯衫獨特標籤,透過網路及各大PTT板搜尋關鍵字,果然被他找到「關鍵線索」,原來死者家屬在數月前就前往海山警分局報案,還製作一張協尋海報,這張海報意外被吳信賢在網站上找到,經聯繫家屬,透過DNA親子鑑定,終於讓家屬找到失蹤的愛子。



◆ 爬1706階 他登401公尺高龜山頂測雨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14193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6-25

「龜山戴帽」是雨降蘭陽平原的前兆,宜蘭氣象站在龜山島最高點的401高地設置「測雨站」,工作人員站在最高峰定期維修,除專業外,還得要勇氣。

龜山島位在距宜蘭陸地約12公里海面,島的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2.85平方公里,最高峰是龜背上的401高地,峰頂海拔398公尺。

龜山島因特殊地理位置,除了是重要景觀外,舊時農民從蘭陽平原上觀察龜山島即可「預測」天候,留下許多諺語,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龜山戴帽,大水浩浩」,島頂有烏雲籠罩,表示大雨即將來臨。

為此,宜蘭氣象站幾年前在401高地設有縣內唯一的離島觀測站,有測雨站、風向與風速器,觀測儀就設在最高點的哨所上,站方人員要定期登島維護、檢修及校正儀器,避免失靈。

維護工作時,相關人員要背著儀器,沿著陡坡走完1706階,攀上401高地,還要站上峰頂之頂維修或換新儀器,雖然景觀壯闊,龜首、龜尾全貌盡收眼底,但在401公尺高空作業,還得有一番勇氣,可不能「腳軟」。

龜山島的雨量多還是少?宜蘭氣象站統計,2010年的年雨量1217毫米,2011年是1444亳米,1012年是1530毫米,去年是1092毫米,不到蘭陽平原平均年雨量2827毫米的一半,氣象站表示,主要原因陸地受地形影響,降雨較多。

宜蘭氣象站表示,「龜山戴帽」是雲層水氣凝聚在高空,形成大片雲,在季風吹拂下,雲層會逐漸往蘭陽平原移動,下起雨來,所以被當成觀測天氣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