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2

均一教育與翻轉教育

◆ 天堂不撤守-翻轉教育,實現每個孩子的唯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415-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1日 陳長文

上星期,不同世代關心「翻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方新舟和呂冠緯先生、「為台灣而教」組織的施惠文組長(創辦人劉安婷)應邀參加理律文教基金會主辦之「實驗教育」座談會,分享最深刻的第一線經驗與觀察;身為3個孫兒的外公、40年的老師,筆者心中既感動也沉重: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照顧好每個孩子的唯一?

兩千多年前,孔子留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典範,蘇格拉底詮釋「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何以二千多年後仍有許多孩子得不到均等教育機會?

2012年「PISA全球評鑑」,台灣學生數學素養在參照國家中排名第4,其中37.2%屬於界定高分群,但卻有12.8%「未達基礎水準而亟待強化」,高居亞洲倒數第一!教育是階級流動融合最重要的途徑,台灣面臨民主瓶頸、貧富差距、世代失落,必須從最根本的教育反省;觀察歷年的多次嘗試,改革實需各層面並進的翻轉思考,但談何容易?

翻轉教育內涵深廣,從師生互動、學習主體、教學方式、師資、教材到突破時空侷限,乃至家長觀念、社會價值、政府育才思維及法制超越等,包括各種角色的全觀、重新定義「教」與「學」。

2014年為台灣翻轉教育元年;民間多年耕耘成果初現,政府「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建構創新教育之嶄新制度;未來政府與民間將如何接力?以下幾點觀察,盼提供政府(中央與地方)參考,把握改變契機:

一、數位人權法制化:全球化與數位化匯流,知識流通、利用形式遽變,「數位近用」幾成基本人權,也是確保教育機會平等的必要條件。馬總統宣示讓網路「速度更快、品質更好、價格更低」;但偏鄉(交通不便、數位學習不利)教育頻寬基礎建設明顯不足,亟需NCC、交通部、教育部的協調與電信業者(尤其中華電信)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共同促成。

二、師資考訓多元化:目前「都市充滿流浪教師(無意投入偏鄉),偏鄉苦無正式老師(不具制式教師資格)」的失衡現象,應可借鏡美國,短期內適度認可民間多元師資培用模式,讓具有教學熱忱教師「正式」投入偏鄉教育;中長程則在現行考訓制度中引入民間課程設計,嘗試篩選具有熱情者,從體質改變現行制度;期盼各教育主管機關放寬行政裁量空間,或盡速著手修法。

三、數據透明與資源分享:多元價值社會中,忽略任何一種價值都是危險的。企業戰略、政府政策都需要研究數據來檢討、研發,肯定張善政副院長力推「開放政府數據」,教育當為重點,更應盡速公布教育「健檢」指標,教育成效數據應該透明化、建立分享平台,讓政府與民間共尋改善。

四、資源實質平等:把資源交給需要幫助的人,才是平等權的真正內涵。教育程度決定國力強弱,2008年Nature雜誌The Mental Wealth of Nations〈心智國富論〉文章指出,成長過程中與「向下拉力」抗衡的「向上提升力」幾乎都發生在孩童青少年時期─特別是中學教育(另參考高希均新書《開放台灣》)。多為弱勢孩子投注資源,除了可以大量減少承擔的社會成本,更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五、盤點教育法規:憲法保障受教權,教科文預算比重亦高,反映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但法規若未與時俱進,保障終成束縛;實驗教育三法是劃時紀的里程碑,但絕非終點站,畢竟多數孩子接受的仍是一般學校教育;兩人權公約施行法要求各級政府重新檢視法規;教育乃民主與人權之基礎,更需要檢視和翻轉!

教育並非立竿見影,但孩子的成長不能等;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說:「創新可能成為典範,但典範成為主流卻充滿困難,如何讓典範成為主流、讓社會更有希望,是政府的最大責任。」除了中央,各地方首長的認同,更能發揮風行草偃之效,據報台中市長林佳龍的一雙子女也就讀實驗學校,各位首長們,你們怎麼說?

「教育,是一世代的使命;改變,是一輩子的承諾。」是「為台灣而教」的願景,邀約你我點燃希望的火焰,感謝願意改變的你,也期盼更多家長、師生、公務員一起來「翻轉教育」。(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 自由廣場》「學習共同體」 白忙一場?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5387

自由 2015-06-01

◎ 呂禮詩

二○一二年《學習的革命》一書問世,教育現場出現了難以置信的化學變化:作者佐藤學教授所推動的「學習共同體」,強調學生之間、學生及老師,與老師彼此間「互相聆聽的關係」,透過聆聽形成對話式溝通,創造「協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不再失去學習的欲望,不再從學習中逃走,更直接的表現在整體學力的提升。

日前教育部舉辦了二梯次、七場次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年精進計畫」公聽會,會中提出了未來將採計七大學習領域成績的作法。如此一來,將使學力參差不齊的「協同學習」不再,回頭走自私自利、分分計較的個人學習老路,使願意改變教學方式老師的努力,付諸流水!

有鑑於去年教育會考英語和數學兩科「雙峰式分布」明顯,而得分落在最低一級「待加強」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高達九萬人;另根據OECD前年所公布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成績,我國數學素養高低端學生程度落差世界最嚴重,相差將近七個年級。

由以上二個評量結果看來,如何將低學習力的學生帶起來,是教育部的當務之急。雖然在精進計畫中,也有因應上述困境之「落實補救教學」及「均衡城鄉發展」等因應方案,但最重要的低學力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問題,卻沒有答案。

學習共同體所以能得到各國老師的肯定,在於學習中共有課題與伸展跳躍課題所建立的「互惠關係」,使高學力的同學能在解答的修正理解中得到學習成就,低學力的同學能在伸展跳躍的挑戰中獲得學習動機;以筆者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同儕間的協同學習遠比標籤化的補救教學還要有效。

近年無論是產業轉型、分配正義或令人髮指的社會事件紛沓而來,或許都有不同的肇因,但總能從枝節的歸因中,感受學習問題所導致的社會邊緣化。既然由一本書可以產生扭轉教育現場的力量,代表著期望改革的動力已到達沸騰的臨界點;這時叫停,白忙一場的不只是學生和老師,而是國家的競爭力!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偏鄉國中兼任老師)



◆ 虎媽或貓爸?中國家長兩難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38179

世界日報 北京1日電 2015-06-01

六一兒童節前,電視劇《虎媽貓爸》火爆熒屏,不僅眾多人追劇,而且在中國家長圈甚至全世界華人圈中引起熱議。

中國青年報報導,劇中既有讓中國家長心浮氣躁的場景,比如:幼升小、學區房、課外班,也有經常被專家提及的教育「硬傷」,比如「隔代教育」、「單親家庭」;劇中還出現眾多「動物家長」,比如:虎媽、貓爸、狐狸奶奶、獅子姥爺、狼爸,還有白天鵝式的西方教育專家。

其實,「動物家長」並不新鮮,幾年前美籍華裔母親蔡美兒已經憑《虎媽戰歌》一書成功勾勒「虎媽」形象,其教育方法被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聲討,在國外甚至流傳一個帖子,大意是在美國「中國媽媽」成為一個貶義詞,因為她們更愛攀比成績、經常尖叫甚至咆哮。

這部電視劇不僅把「虎媽」更加具體化,而且差不多囊括這些年社會上出現的所有類型的「動物家長」,幾乎每一個坐在屏幕前的和每個參與討論的人都能從這些動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據報導,「虎媽」和「貓爸」分別代表著兩種教育觀念,「虎媽」代表的是以應試為主的傳統中國教育理念,對它的形容詞經常是嚴苛的、落後的……,「貓爸」代表的是以尊重個性為主的西方教育理念,形容它的詞彙經常是民主的、快樂的……。

劇中場景就很典型:趙薇扮演的媽媽加班回到家後發現,女兒還沒完成自己留給她的作業,生生地把女兒從睡夢中搖醒;奧數班、游泳班、舞蹈班……,一大堆課外班上下來,孩子晚上吃飯時累得拿不動筷子。

不過,就在人們聲討「『虎媽』瘋了」的時候,網上有一個名為「在美華人怎麼評價《虎媽貓爸》」的帖子開始熱傳。帖中說,很多人對「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國教育的『狠』」持有感激之情。一位華人媽媽說,中國式的教育給了她三樣東西:第一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養當成恥辱。這三樣東西是她贏得開心生活的根源。同時,「吃得苦」、「受得委屈」也是這些在異國他鄉一路衝殺,為自己和後來華人贏得一席之地的中國女性在職場上站住腳的根本法寶。

其實,到底應該做「虎媽」還是「貓爸」的爭論,體現的是一種走捷徑的心理。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教育案例都是某種教育理念與孩子自身特點的結合。只有在教育上真正用心的家長,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 相關報導:

有教無類 與 因材施教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鼓勵學子留學 李開復:小確幸也要往大市場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9911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6-02

「有世界觀,才能有批判性思考,才能抗拒洗腦」,創新工場董事長、Google全球前副總裁李開復昨晚在政大三十大講堂開講「世界觀」,鼓勵學生多花時間看其他國家發生的事,也鼓勵留學,「別讓台灣成為你最後的天花板」。

李開復一開場就說,世界觀能讓人用不同文化角度與多元觀點思考問題,「各國人們都會被學校、老師、政府洗腦,有能力多元思考,就能不被洗腦」。

他還指出,服務業是台灣極大優勢,過去台灣常把小咖啡館當小確幸,「小確幸也要往大市場走」,台灣小確幸最大問題在於自認日子夠好,不要求更多,「台灣旅遊業最大價值在於服務好,這能創造巨大價值」,像大陸有到府服務為顧客塗指甲油,已創造兩億美元。

他認為,台灣服務業在亞洲有巨大優勢,因為能真正尊重顧客、讓對方滿意,而這源於台灣文化長年的累積與擴張,「並非高科技業才有價值」。

李開復說,他觀察台灣人常說很多新服務如電子付費等,台灣早就有,他認為這些服務之所以沒擴張,在於沒走上國際的眼光,建議想創業不妨更早放眼世界,就不會在嘗試學習國際市場時,才發現技術早被他國學走,「若眼光只放在台灣,槓桿出不去,天花板就只停在這裡」。

李開復建議學生要成為世界公民、培養世界觀,要關注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大陸狀況;要勤學英文、上英文網站、交外國朋友,要留學而非遊學,積極爭取去外商核心部門工作、實習。

他也建議,暑假要想辦法實習,最好出國,或至少去真實企業,「暑假在家都是浪費時間」,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對象並非美國或大陸年輕人,而是電腦,「未來八成工作會被電腦取代,你們要找到不會被電腦取代的工作」。

※ 相關報導:

* 全家從台北來面試 雲林這間國中為何超搶手?
http://udn.com/news/story/6900/939443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都在搶學生大作戰,但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學鼓勵自主學習,昨天舉行招生面試,國中部40個名額,全國各地75人報名,校長陳清圳說,不是來者不拒,想報名要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

「為什麼想來這裡讀書?學校要住宿,不會想家嗎?」陳清圳昨天與老師一同面試,他說,要讓孩子知道,到雲林讀書可不是一件小事,生活上可能會面對的各種問題,沒有下定決心來就讀,恐怕會遇到許多障礙。



◆ 長短腳走不遠 學製圖讓她「飛」法國
http://udn.com/news/story/6899/939517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永靖報導 2015-06-02

彰化縣永靖高工電腦繪圖科學生楊帝珈自幼長短腳,因身體缺陷,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跑跳,反而更能靜下心來學習電腦繪圖,去年獲得全國冠軍,成為國手,將代表台灣至法國比賽,更獲得教育部特教優質達人獎和總統教育獎肯定。

楊帝珈說,她四個月大時因為打預防針,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細菌侵蝕她的左腳膝蓋和骨頭,造成右腿和左腿長度差了快10公分,走路時常被人側目,也讓她從小被同學嘲笑。她的二哥楊秦富說,國中時妹妹開刀,他去學校幫妹妹拿東西,才發現妹妹被同學排擠,「她從來不說,讓我好心疼」。

楊帝珈從國中起開了六、七次刀,大腿開完換小腿,希望將腿拉直、拉長,再穿特殊加高的鞋子走路,但她還是無法久站、走遠。

永靖高工校長粘淑真說,楊帝珈光是爬樓梯到教室,就曾爬到膝蓋滲血,學校趕緊裝了電梯,讓身障生能好好上學。

楊帝珈本來讀商科,卻不擅長會計科目,屢受挫折。當時就讀永靖高工製圖科的楊秦富因金手獎保送台北科大,讓楊帝珈決定追隨哥哥腳步,轉學至永靖學製圖。

為了拿到保送資格,楊帝珈每天早上7點到校,晚上10點離校,不斷努力練習,去年打敗全國各地佼佼者,拿到全國身心障礙電腦輔助機械繪圖比賽第一名,高二就取得保送大學資格,「我想念台科大工業設計,以後幫助更多身障生」。



◆ 反黑箱課綱 高校生串連要公投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5668

自由 2015-06-02

學生籌組聯盟 盼師生正視

〔記者黃鐘山、蘇孟娟、黃文鍠/綜合報導〕來自桃園、新竹以及中彰投地區的近廿所高中百名學生,昨晚主動齊聚台中一中,參加中區學生反黑箱課綱會議,最後達成共識,將籌組「中區反黑箱課綱學生聯盟」,動員更多同學參與「自己的課綱、自己的教育自己救」運動,更籲教育部儘速與學生對話。

此外,亦有高中職同學在Line群組成立「反黑箱課綱各校學生團結聯盟」社團,希望團結全台高中生,發起全國高校連署公投。

呼籲教育部 速與學生對話

昨晚參與中部聚會的多數學生都反對「程序黑箱」課綱,讓教育淪為政治的工具。發起會議的中一中學生社團「蘋果樹公社」發言人廖崇倫說,「中區聯盟」將建立聯繫討論及資源共享平台,盼有更多師生正視黑箱課綱議題。

台中一中學生高浩凱說,教育部的做法是企圖「讓十萬個青年只有一個腦袋」,學生更要學習有獨立思辨的能力,當有人想用教育洗腦時,學生仍可以是「十萬青年要有十萬腦袋」。

桃園治平高中學生許彰祐表示,台灣的國際地位已如此模糊,新課綱卻忽略台灣本位,連自己都不重視,要如何立足國際?學生不能「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知道」。

明道高中學生黃柏凱也說,歷史就是歷史,即使政府做錯事也不能掩蓋歷史,期盼中區聯盟能匯聚全國力量,讓運動影響更深遠。

台中一中歷史教師許全義也到場聲援,他強調學生拒絕教育部罔顧程序正義、意圖由上而下的洗腦行動,教會了大眾什麼是自由的靈魂。台中一中校友會理事劉國隆也強調,目前各界正推動修憲,要將投票年齡下修到十八歲,讓高中畢業生就有投票權,台灣高中生正在「學習扛起台灣的重責」。

台中市長林佳龍肯定學生從事的是一種「寫歷史的行動」,這麼多高中生站出來,不只是為自己爭取權利,也替社會上了一堂課,期許教育部能聽到學生最清純、無私的聲音。

台中一中校長陳木柱肯定學生參與社會公共議題討論,學生的意見總有一些值得「大人們」思考之處;針對課綱爭議,盼回歸課綱處理機制,有必要就再微調、修正。



◆ 日新工商「點名系統」 登上韓國IRES期刊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5760

自由 2015-06-02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近日校園安全引發熱議,屏東潮州日新工商學生研發出 「點名系統」,原理就像「eTag」一樣,學生們以無線射頻辨識技術,讓老師上課無須點名就能看見學生出席狀況,還能進一步掌握學生動向,這項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韓國IRES期刊。

日新工商學生郭于蒼、葉建宏、羅鈺翔、鄭淑芳以RFID(無線射頻辨識)開發出「點名系統」,葉建宏說,他們利用「eTag」的概念,把學生當成車子,透過座位上的收發器感應,當學生坐到位置上,老師就能從電腦螢幕得知學生有沒有就位。

葉建宏也表示,女童割喉案對他們有很大的衝擊,如果能及時發現女童去向,或是及早發現女童沒回到教室都能把傷害降低,該系統比討論圍牆高低來的有效。

指導老師王俊棋指出,「點名系統」如果要拓展為「校園安全保護網」,除了要增加經費提高設備規格,還必須讓裝設系統的校園學生、家長有共識,克服隱私問題。

fsj 提到...

周行一/給畢業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40/942356

聯合報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2015-06-03

政大最近慶祝了八十八周年校慶,一位校友返校參與活動時告訴我,在校園走動真好,到處都是青春活潑、氣質出眾、談吐溫文有禮的學生;我告訴他,做老師真好,最近進入畢業季,每年迎接活力無窮,對大學充滿願景的新同學,也歡送一起度過四年的畢業生,他們在學校的歡樂與辛苦將轉換成社會的新柴火,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老師們何其有幸,能在他們最重要的人生階段中,陪伴他們成為國家的優秀人才。

畢業生在展開人生新旅程時,雖然對未來有許多憧憬,但也會有些許不安,我們經常把學生當小孩,嘮嘮叨叨,喋喋不休,總還想趁學生尚無法完全擺脫自己以前,給學生臨別贈言,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就要畢業,第一件應該記得的事情是相信自己有追求幸福快樂的能力,千萬不要聽信別人說你做不到,尤其不能相信環境會限制你追求夢想。所有的大功業一開始時看起來都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就可能化腐朽為神奇。也不要相信別人說現在的環境不好,因為環境好壞存乎一心,有心人永遠可以在環境中看到機會,無心人反而會在舒適的環境中懈怠。

第二件值得記得的事,就是決定一個人一生成就的指標,在於他對別人的貢獻,不僅如此,如果我們一生都以對別人有貢獻為目標,生活將會十分快樂。由於醫學進步快速,現在踏出校門的人都能活百歲以上,當我們回顧一生時,真正會讓我們感到自傲的是我們具備人文關懷、我們肩負過社會責任、我們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第三件值得注意的事,是不要單純以追求溫飽或累積財富為人生目標,千萬不要低估自己能夠為別人造福的能力,無論你在任何領域,都應該要立定理想,讓別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能過更好的生活。在這樣的理想下,你必須要非常努力認真做事。人的一生要花很多時間工作,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同儕、部屬和主管的肯定,你不容易快樂,而享受其中的前提就是要努力工作,成為對別人有價值的人。

第四件應當注意的是,雖然努力認真投入職場很重要,和樂的家庭生活和維持終生身心平衡的習慣也是健康人生的關鍵。幸福的家庭生活能讓我們在忙碌和壓力中獲得緩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更要常常關心、愛你的家人。各位畢業生將來也會為人父母,屆時更要記得要成為子女的表率,教育他們成為有理想的下一代。身處在高度競爭壓力的社會中,無論健康、飲食、家庭、良好習慣等都必須要學習,這些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這些經常被我們忽略的老生常談,卻是促進身心健康人生的要素。

最後我更鼓勵所有同學都要擁有好的信仰,能帶領我們在脆弱的時候,藉著信仰的支持而度過難關。你們的一生會遭遇很多挫折時刻,擁有信仰和理想,可以幫助你們不因挫敗而沮喪,反而愈敗愈勇,並擁抱賴以持續努力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成為一個對別人有貢獻的人、擁有身心靈健康平衡的生活,就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自然能享受快樂人生。我們的國家,甚至世界,會因為有你而更好。(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 中學生舞功高強 國際拉丁舞賽摘銀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43594

世界日報 香港3日電 2015-06-03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拉丁舞隊上月派出12人,赴英國參與被喻為舞蹈界奧林匹克的「黑池英國世界公開錦標賽」,是本屆最年輕的參賽隊伍。雖然參賽人數不足大會規定的16人須扣分,但拉丁舞隊於標準舞隊際項目中仍勇奪亞軍,揚威海外。一班「舞」林高手昨日凱旋而歸。

該校的拉丁舞隊於2011年成立,過往曾在首爾及馬來西亞等地的國際舞蹈賽奪標,這次獲香港標準舞總會推薦,成為首間代表香港參與「黑池英國世界公開錦標賽」的中學。教練陳凱琪認為隊伍勝出,與學生對跳舞充滿熱誠有關。拉丁舞隊其後移師倫敦參與另一個公開錦標賽,亦獲得36個獎項。

15歲的張晴國是出賽人選中唯一「男丁」,他對獲獎感到榮幸,認為備戰三個多月,每周六天,每天下課後花七小時練習,甚至拉傷背部也是值得。小三起開始習舞的他,坦言比賽過程中曾出現失誤,多次有隊友跌倒,幸仍能重新站起「維持隊形」,賽後與隊友的感情也增進不少。

16歲的盧淑婷則說,「參賽時見到其他隊伍個個都高大威猛,我卻矮人一截,剛開始很怕會輸」,但自言勝在眾隊員身高相若,步幅差不多,故跳得較其他隊伍整齊。

二人均指出,這次參賽見識到世界各地最頂尖的「舞」林高手,日後有機會也希望在舞蹈方面繼續深造,跳出個未來。



◆ 台東縣圖資源中心成立 「文創」定位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44396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5-06-04

近年來國內文創事業風行,但各圖書館相關書籍不多,台東縣立圖書館昨天成立公共圖書館台東分區資源中心,以文創為主題,即日起提供上萬本文創書籍供民眾借閱。

台東縣文化處長鍾青柏說,縣立圖書館共有24萬4000本書籍,但每年淘汰嚴重破損、汙漬書籍最多占3%,由於經費有限,去年開始對外募書,以聯合報系的聯經出版社捐助1萬本最多。

另因應數位化時代來臨,台東縣立圖書館今年計畫推出自辦的線上電子書借閱,初期要先做1000本「試水溫」。

鍾青柏說,這次文創書籍,獲得國家圖書館補助2年405萬元,得以購買上萬本相關圖書充實館藏,縣府也編列200萬元購買一般圖書,並積極向出版社募書,去年除了聯經捐助1萬本最多外,時報、天下文化、人類智庫也都很幫忙。

文化處表示,目前全台北、中、南、東共設4個公共圖書館區域資源中心,台東、宜蘭屬花蓮中心下的分區,各分區中心有各自主題,台東中心以「文化創意」為主軸,配合地方未來發展。

李姓縣民說,可以作為創意啟發時的參考,圖書館也很貼心,還在中心外設置「創意發想台」,讓人馬上可記下瞬間萌生的念頭,進一步化為藍圖。

文化處也以身作則,邀請公東高工學生以木雕、繪畫,搭配音樂盒製作成音樂吊飾,提供簡易的文化創意範例。

※ 相關報導:

* 圖書館員 祖傳地「種」動物的民宿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42013

花蓮市圖書資源分享中心館員劉維茵向來喜歡書香、樹香,9年來在祖父留下的土地,種了1700棵樹,而分享中心在她與館長蔡淑香的努力下,擁有1萬2千冊藏書,閱讀環境變得更溫馨。

....劉維茵說,阿公在新城鄉留下1公頃土地,9年前承租該田的農夫無意繼續耕種,父親問她:「要不要經營民宿?」她不斷問自己:「土地需要再增加一間房子嗎?」

她的童年記憶裡,家鄉處處濃樹密林,她告訴父親:「我們不賣地、不蓋民宿,我們種樹!」種樹讓鳥遮風避雨,種樹給人乘涼,「這不也是另一種民宿?」於是她堅持種下了1700棵樹。

農地變成樹林後,環頸雉、眼鏡蛇、青蛙、竹雞等處處可見,她一直認為,「一座森林勝過一座小巨蛋」。近年來,由於縣政府的愛狗樂園暫時難產,不少友人把她的小工寮當成流浪犬「中途之家」,但她表示,頂多只能收容10隻,為了擔心狗被蚊蟲叮咬,她還自製「狗蚊帳」。

fsj 提到...

偏鄉的驕傲 南投永樂國小培育12小發明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6207

自由 2015-06-04

7件發明申請到專利

〔記者陳鳳麗/中寮報導〕偏鄉囝仔的驕傲!中寮鄉永樂國小全校三十五名學童,有十二人、七件發明申請到專利,這些孩子不只居偏鄉且來自弱勢家庭,經濟部智財局組長廖承威被其精神感動,昨日親自參加該校的專利發表會,認為這群小朋友未來可能都是大發明家。

中寮永樂國小昨日下午舉行學生專利發表會,校方除邀請十二名作品獲專利學生的家長前來,包括縣府教育處、扶輪社社友、歐克企業老闆洪志忠等人為小朋友加油打氣,而核發專利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組長廖承威,也將自己住在鹿谷鄉的雙親接來,共同見證這群孩子的成就,場面溫馨。

多為弱勢生 校方籌資金贊助

該校今年共有九件發明申請到經濟部智財局的專利,其中「連接寶特瓶奶嘴」、「紙製展示架」等兩件作品,是校長葉兆祺的發明,他表示,學生大多來自弱勢家庭,若要他們將來留在故鄉發展,就是要有創新能力,因此尋求中華誠信慈善協會的經費贊助,和大東專利事務所的全力協助,鼓勵小朋友發明和申請專利,讓他們知道創新的重要,也知道有心就能實現。

曾受助除胎記 張琇瑜發明太陽能雨傘

此次申請到專利的十二名學生中,多數家境都不好,但他們都因得到愛心幫助而激發出力量,像發明「太陽能雨傘」的張琇瑜,她曾因臉上有很大的胎記而自卑,但去年兒童節起彰化市整型外科醫師賴仕原義務幫她除胎記,她的胎記已淡到快看不出來,讓她愈來愈有自信。

校長葉兆祺表示,七件申請到專利的小發明,都是學生在生活或上課發現到困難,進一步發想解決困難而發明,例如丟垃圾不用走來走去的「垃圾機器人」,其他發明還包括「打洞雙色量角器」、「LED眼鏡」、「噴牙亭的牙刷」、「放大鏡鉛筆」、「自動調溫被(枕)」,每個小發明都有小朋友的可愛巧思。

※ 相關報導:

* 大學生剷糞撿蝸牛 貧窮旅行最難捨的竟是……
http://udn.com/news/story/6928/944659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的「社區小旅行規畫」課程,安排學生到二林鎮展開兩天一夜「無銀小旅行」,30多名大學生搭公車到二林鎮集合,交出手機、離開冷氣房和電視,進到農村撿雞蛋、剷雞糞、採收苦瓜、撿拾蝸牛換取消夜食材,晚上在台灣酒窖搭帳棚睡覺,沒地方洗澡,深刻體驗農村生活。

* 國三女生學水電 將讀高職汽車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6222

大安國中開設生活實用課程,有十五名國三學生學習水電,三名女學生跟著水電師傅學修馬桶、裝水龍頭跟配線,班長易岱葳認真學習,還指導男同學如何裝設,易岱葳說,從小就喜歡修東西,將就讀致用高中汽車科,受到師長肯定。



◆ 交大校長:弱勢生學習動機強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44605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6-04

教育部一○三學年度資料顯示,全國大學弱勢生比率平均百分之三,台大卻僅有百分之零點九八,是台成清交四所頂尖大學中比率最低。

教育部統計,四所頂尖大學弱勢生比率平均僅有百分之一點三,除台大外,成大百分之一點三四、清大百分之一點三五,交大上學年度雖僅百分之一點一一,今年新學年度則達到百分之二。

「台大弱勢生比率低得誇張」,台大教授、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說,台大是國立大學,應該負起更多社會責任,入學管道應積極變革,吸納多元學生,否則將淪為上銀科技創辦人卓永財所指「台大專收貴族子弟,要台大幹嘛?」

王立昇更以東京大學為例,二○○八年招收三千名新生中,有二成來自明星私立高中,到二○一○年來自廿五所高中的新生,有廿三所是私立高中,貴族化現象越趨激烈,讓日本高中生苦不堪言,他希望台大不要重蹈東大覆轍。

清大招收弱勢生比率逐年增加,主要是透過不分系的「旭日組」,第一階段學測篩選條件略寬,第二階段低收入戶優先錄取,且免繳甄試費用,並補助面談交通費及部分住宿費,也提供每生就讀期間每年十萬元獎助學金,因此弱勢生比率高。

交大校長:弱勢生學習動機強

交大校長吳妍華說,弱勢生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成就佳,因此積極招收弱勢生,近兩年透過「旋坤揚帆組」個人申請管道,增加弱勢生比率,一○四學年度招收廿七名弱勢生,比上學年度多,已占新生總數百分之二,達到教育部標準。

台大主秘林達德解釋,今年加緊推動「希望計畫」,專案招收十名有潛力的弱勢生,招生模式類似推甄,由高中職端推薦,且提供全額獎學金。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說,弱勢學生學科競爭辛苦,現在會請各系所招生時若同分優先錄取弱勢生。

※ 相關報導:

* 改姓氏、棄鋼琴…隱瞞「亞裔」 更易進美名校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43498

針對名校因為亞裔學生過多,在入學時對亞裔設限的現象,60多個亞裔團體日前集體控告哈佛大學對亞裔學生入學不公平設限,一些大學申請顧問則已開始指導學生:儘量去除「亞裔形象」,以增加獲名校錄取的機率。

這種策略引起網友熱議,有人痛批去除或隱瞞族裔特質「令人難以接受」;有人認為,私立名校有權依族裔比率訂定校園「多元化」的標準;也有許多人表示,如今名校收錄學生的問題癥結在財富多寡,而非族裔類別。

....目前,聘用一名有聲譽的申請大學顧問的無限制服務,費用已高達10萬美元。



◆ 反黑箱課綱// 寧靜學運形成 政院要教部滅火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6316

自由 2015-06-04

拒絕洗腦行動 204校響應

〔記者林曉雲、鍾麗華/綜合報導〕全國學生自發參與「反黑箱微調課綱」行動,昨日已達二○四所學校響應,立委盛讚這是「史無前例、石破天驚的寧靜學運」;教育部長吳思華昨仍堅持不會撤回微調課綱,但行政院長毛治國擔心學運燎原,變成「高中版」太陽花學運,昨下令教育部儘速與學生溝通。

據指出,毛揆昨在行政院輿情會議中,指示教育部加強對外說明高中課綱微調與審定過程。馬政府的態度為採取「一不二要」手法:不撤回微調課綱,但要尊重老師的自主選書權,並要指派人員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有效溝通。行政院下次輿情會議上就要追蹤檢討執行成效。

教科書兩公文 教部作廢

吳思華昨在立法院教委會允諾,要將之前教育部要求學校選新版教科書,以及國教院禁止書商銷售舊版教科書的兩份公文均作廢,並發出新的公文「處理掉行政上的束縛」,並保證對參與反微調課綱師生不會秋後算帳。

吳思華表示,國教署正透過各高中校長安排,最晚從下週開始,就將與反對課綱微調的學生進行直接溝通。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昨則回應,學生「反洗腦」,也「反摸頭」,教育部須先撤回微調課綱,公開所有會議資訊。

學生促先撤回微調課綱

立委鄭麗君說,太陽花學運時,江宜樺前院長說要與學生溝通,結果對於學生先立法再審查的主張寸步不讓,反而激起學生的怒火。反黑箱課綱學生的要求很明確,就是撤銷違法、程序不正義的黑箱課綱,如果教育部堅不讓步,這種溝通恐反讓學潮更加澎湃。

有高中老師質疑,部分高中已完成選書,在書商只敢送新版教科書樣本的限制下,只能選擇新版教科書,如果不撤回黑箱課綱,等於要強迫老師為馬政府揹黑鍋。

藍綠立委昨均砲聲隆隆要求撤回微調課綱,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直批教育部黑箱失靈、逼出高中生的「寧靜學運」;連國民黨立委呂玉玲也要求教育部必須先與學生達成共識,否則應先暫緩微調課綱在八月實施。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晚表示,教育部已決定新舊版教科書併行,老師也可以把新舊教科書的差異做為補充教材,差異部分大考不會考。

fsj 提到...

會考成績公布 英數嚴重雙峰
http://udn.com/news/story/6916/947753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5-06-05

每3人 1人「待加強」 城鄉差異大

國中會考成績今天公布,英文和數學兩科雙峰嚴重,「待加強」比率都超過33%,平均三名考生就有一人落在「待加強」;據了解,英數兩科的城鄉差異很大,有縣市平均兩個學生就有一個待加強。

今年首次計分的英文聽力測驗和數學非選題,英聽待加強比率達32.47%;英聽是三選一選擇題,答案選項只有A、B、C,今年卻有考生每題都答「D」,顯然該考生是「鴨子聽雷」;數學非選考兩題,兩題各有八萬多名考生交白卷,全國有近36%共10萬零979名考生拿零分。

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今年五科C級(待加強)的比率,除了國文科比去年小幅增加0.64%,其餘四科C級生比率都比去年略降,其中社會科待加強減幅最大達5.18%。

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社會科和自然科成績有較明顯進步,其他三科都在誤差範圍內,不能推論今年考生表現比去年進步;英數待加強比率偏高,是國中生學習落差最大的兩個科目。

今年英語首次分閱讀測驗、聽力兩部分計分,英語科雙峰現象本已存在,但英聽的學習落差更大。據統計,英聽待加強比率32.47%,比閱讀測驗29.9%待加強多3.57個百分點。曾芬蘭表示,英語聽力表現確實存在城鄉差異。

數學非選題的學習落差也很嚴重,全國只有一成多考生拿三分以上,拿滿分(6分)只有1萬772人、僅3.82%。閱卷召集人、台師大數學系教授謝豐瑞指出,其中第一題屬「數量」考題,用國小中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就可以解,但逾三成考生得零分,顯示國中小數學教育還要加強。

今年考生拿到的成績單只有三等級、四標示,全國只有基北區考生下午3時起可以查詢個人「量尺」分數。全國考生量尺分數統計,教育部表示,絕不會公布,明年也不提供量尺計分工具。

※ 相關報導:

* 台灣教育決策,讓我們孩子更幸福了嗎?一個平凡媽媽眼中的無奈
http://udn.com/news/story/6887/947394

聯合新聞網 文/Eliza Tseng(音樂人) 2015-06-05

....台灣政府給了百姓一個消費天堂,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可是薪水仍然那麼低。

買得了漂亮衣服和奢侈配備,買不起房子。

吃很貴的餐廳,吃不到健康的食物。

名車到處有,卻很少有一條路是平坦的。

然後,我領悟到一件事:政府為商人開了大門,使他們創造許多消費機會,卻没有照顧到人們最基本的需要!

食-不能保証食物的安全。
衣-塑化劑等不合格的化學物品,充斥在生活的大小物件上。
住-買不起房子,所以父母必須雙薪,孩子最重要的時光就孤單的渡過了。
行-馬路不平,紅綠燈不合理,路標一團亂。這是人民每天最基本的需要不是嗎?
育-我都不知道孩子去上學是為了受教育,還是受實驗?
樂-好貴哦!好貴哦!好貴哦!(真的很貴,所以說三次)開放觀光很好,可是為了賺這種一次性的消費,飯店、餐廳都變貴了,我只好去露營,然後營地又被塞爆……。

政府的政策榨乾了父母的時間,吸光了年輕人的錢,然後,把孩子的童年荒廢了……!



◆ 讀東大好羞恥? 日女不敢講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46994#prettyPhoto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四日電 2015-06-05

東京大學是日本關東地區第一學府,長久以來就讀的女生比率無法突破百分之廿,「每日新聞」報導,怕嫁不出去、父母不肯投資、婚後就業等都是東大女生無法成長的因素,甚至有在學女生會跟別人說,「我在澀谷那邊念書。」

東大設定「二○三○年前,女學生達三成」的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連兩成關卡都無法衝破。「每日新聞」四日報導,十九歲的某國立大學醫學部一年級女生說,高中念女校,身邊就有「離東大遠一點」的氛圍,「有同學會說,男生對比自己學歷高的女生敬而遠之,為增加結婚對象的選擇性,念私立大學就好。」

還有女生在東大校園參觀日後改填別的志願,「感覺東大男生比較自大,怕進去以後只能跟東大生交往。」

從私立名校慶應大學畢業算專業家庭主婦的「優質學歷」,但東大畢業的主婦會被人指指點點「花國家的錢念書的人」,有主婦寧可隱瞞自己的東大學歷。一名受訪的五十歲女性說,「女生目標進東大,好像沒什麼好處。」

東大二○○六年設專案小組,希望改變陽盛陰衰的校園,每年派七十名左右的在學女生回高中母校現身說法,沒太大成效。與其他名校相比,私立的慶應大學女生占百分之卅五、早稻田大學百分之卅六,有人說是因為這兩校文科系所多,但理科較多的筑波大學,去年度也有百分之卅九的女生。

另一方面,美國哈佛大學近五成是女生,麻省理工也有四成五,英國牛津大學四成六。

東大女性教師比率也偏低,副教授百分之十一點五,教授僅百分之五點一。曾任東大理事的江川雅子指出,在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男性的環境受教育會欠缺多元化觀點。」

她認為,不景氣、少子化影響,日本家長肯盡全力把兒子送進東大,但愈來愈多家庭不想供女兒到東京念書。

京都女子大學客座教授橘木俊詔指出,很多優秀的理組女生改念東大以外的醫學系,「考慮到結婚生子後的工作,從東大畢業反而不保證這輩子有工作保障。」



◆ 畢業30天得離台 陸生嘆命不同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44131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6-04

畢業季就要到了,首屆684名大學陸生卻礙於「陸生畢業後30天內離境」規定,忙著打包行李,反觀僑外生仍能參加必修學分實習課,規畫環島、找企業實習或謀職,不只陸生怨嘆不同命,台籍教授也抱不平。

教育部國際司專門委員劉智敏指出,陸生由於無在台工作、實習需求,教育部和移民署、陸委會討論後,認為畢業後停留30天應足夠,若停留太久,由於已無學校管理,恐衍生醫療、非法打工等問題,「對陸生反而不好」。

教育部規定,僑外生畢業後可在台停留6個月,陸生至多30天。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近來她進行陸生在台滿意度調查,有許多即將畢業的陸生「被迫」7月離台,無法參加所修學分配合的暑期實習課,覺得來台就讀課程沒能圓滿,深感遺憾。

周祝瑛表示,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來的「3限6不」規定,已讓陸生有感是「二等公民」,但教育部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都有差別的離境時間,太不公平,「陸生政策該重新審視,教育應從人才流動角度出發,而非國安角度」。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指出,1名即將畢業的陸生參加競賽通過初賽,由於決賽在9月舉辦,只好放棄比賽。

周祝瑛和陳振貴都建議教育部,如果陸生有特殊需要,由學校出具證明而多延長留台2、3個月,讓陸生好好規畫下一哩路。

世新大學國際傳播系陸生曾雨亭說,平時課業忙,她本來希望趁畢業後一遊寶島,卻無法和其他僑外生一樣圓夢;就讀世新公關廣告系的陸生趙雪崟,希望開放陸生畢業後在台面試台商工作,「就算沒開放在台工作,讓我在台灣面試可以吧!」

劉智敏指出,陸生和僑外生畢業後離境時間之所以有差別,是因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生不能留台實習或工作,僑外生則是若找到實習,最多可另留台1年,工作依與企業合約而定,因此多給僑外生尋找企業實習、工作的時間。

劉智敏表示,過去並無陸生反映留台時間太短,若師生有延長需求,都可提出申請。

※ 相關報導:

* 朝陽科大:來台陸生,台商普遍加薪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44627

....林樹全說,台灣和德國、澳洲、日本並列世界4大技職教育有成的國家,對培養人才、讓學生找到適宜就讀與工作方向很有幫助;山東是孔孟之鄉,文化底蘊豐厚,來台交流時間最早,技職教育已逐漸上路。

他指出,陸生來台除學到應有的技能,普遍反映有助於了解台灣民情、企業倫理,許多人返回大陸後,有了台灣經驗,更受台商喜愛,還因此加薪。

fsj 提到...

研究屏東萬年溪 9國中生「網」金
http://udn.com/news/story/6899/946665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2015-06-05

屏東大同高中國中部學生歷經半年研究屏東萬年溪水,以「藻生綠活萬年溪」作品,接連奪下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地方環境類金獎、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地方環境類金獎。

去年10月起,學校老師羅欣慧、周孚平、蔣秀貞,帶領柯玄真、吳芊穎、陳泊戎、張博盛、張家豪、張逸昭、蘇桓均、陳泊言、樓諾亞,9名不同班級國中生走訪屏東市萬年溪,採集12段萬年溪髒水和武洛溪綠藻水。

羅欣慧表示,學生利用假日採集溪水,課後使用濁度計和pH值檢測器,測量綠藻淨化水質的程度,再分析數據圖表,歷經半年實驗研究,製作成研究報告及影片等28篇成果。

學生張博盛表示,藉由水質檢測,評估水質污染程度,完成網頁,他上了一門最豐富的自然生態與環境開發課程。



◆ 睡學校遭蚊叮 勤學秀工生奪建築鋪面賽金牌
http://udn.com/news/story/6899/944341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秀水報導 2015-06-04

秀水高工建築科三年級學生陳柏任,原本個性內向缺乏自信,老師李志峰不斷鼓勵,教導他學習砌磚、地磚鋪面等技能,陳也主動留校練習,「練到手長繭、被割傷」,今年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建築鋪面職類奪下金牌。

李志峰表示,陳柏任高一時對自己沒自信,技術也不純熟,常感覺「自己跟不上別人」,經加倍努力,高二拿下全國技能競賽建築鋪面初賽亞軍、高三勇奪冠軍,每年都有進步,證明「用心、堅持」就能成功。

陳柏任說,每天都勤練歷屆試題,「常睡學校、還被蚊子叮咬」,老師的陪伴讓他更有鬥志。

三年級學生林建新也勇奪門窗木工職類冠軍,他說,在學校練習時,不斷運用多種工法,找出最合適方式,像是利用端銑刀替代鑽頭,就可以加速製作木榫,提高效率。

校長曾錦章表示,秀水高工學生參加全國技能競賽成績亮麗,勇奪4金6銀3銅5優勝,是歷年最佳成績,為學生表現感到光榮。



◆ 荷蘭環境永續競賽 台生奪1金1銀1銅
http://udn.com/news/story/9/947062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2015-06-05

2015年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傳回捷報,我國學生奪一金一銀一銅為國爭光。苗栗縣公館國中學生謝馥伊以「地震與纜車的邂逅」奪得大會環境物理科金牌;建國中學游皓任以可撓式熱電晶片作品獲銀牌;高雄女中張恬寧、張晴、楊馥榕探討「鉻鋼球碰撞的力與能量」獲銅牌。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科教館)選派5名學生3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2015年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Scientific Project Olympiad,簡稱INESPO)」,今年是台灣學生第三度參加,獲獎數最多的一年。

地震發生時,空中纜車系統為求安全,斷電停駛,車廂懸在空中不停的晃動,導致乘客飽受驚嚇。苗栗國中學生謝馥伊的作品探討地震所造成的纜車晃動,他自製減震裝置,實驗結果在某些特定情況纜車晃動時間較短,並且在纜車上加裝彈簧可以有效使晃動時間縮短。期望在未來實際應用,能對纜車減震有所幫助,提高搭乘纜車的安全性。

謝馥伊從國小就開始參加科展,愛上科學和追求未知的熱情。她表示,從研究的過程當中,讓她得到許多成長的機會,試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希望未來有機會從事科學研究。

建中學生游皓任研發的「可撓式熱電晶片」,應用在護腕與衣服上可以靠人體體溫發電,冬天時可以幫人體保暖,夏天時可以降溫體溫,結合了涼感衣和發熱衣的功能,是熱電領域重大突破。

INESPO競賽自2009年起舉辦,競賽類科包括環境化學、環境物理、環境生物學、環境地理學以及環境社會學等領域,今年有47個國家、310位學生、108件作品參賽,台灣三組學生今年都參加環境物理組,頒獎典禮在台灣時間6月5日上午3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舉行。



◆ 圖書館真好玩 能練團打XBOX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500063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5日 吳張鴻/新北報導

圖書館只能看書?新北市立圖書總館為鼓勵青少年盡情創作,昨啟用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分區資源中心」,規畫「音樂廊道」與「插畫櫥窗」,提供藝術青年舉辦個展空間;戶外平台更建造2座「陽光小屋」,不僅有XBOX,玩樂團的朋友也可盡情玩音樂!

新北市立圖書總館「分區資源中心」昨啟用,館長唐連成表示,新北市與桃園市皆設有「分區資源中心」,台北市則設有高一級的「區域資源中心」,屆時,北北基、桃竹、金門與連江等北區7縣市圖書館都將能互相合作,提供跨縣市圖書借閱服務。

唐連成指出,「分區資源中心」以青少年為主,除了考量學生準備考試,規畫安靜的自修空間,更添購適合青少年閱讀的4萬餘冊書籍與漫畫,也引進了最新流行的3D列印機,將開班授課,讓學子體驗。

唐連成說,學生不僅能在中心內閱讀、看漫畫,更能玩桌遊、練樂團,還規畫有「插畫櫥窗」、「音樂廊道 iShow Music」,提供想一展身手的小畫家、樂手們,一處可發表作品的空間,戶外平台更設有2座「陽光小屋」,裏頭不僅有XBOX,還能讓玩樂團的朋友申請練團,完全顛覆一般讀者對於圖書館「禁止喧嘩」、「板著臉孔的管理員」等刻板印象。

5名台北大學3年級學生組成、董事長樂團欽點收為門徒的「Ripple」樂團,昨也親自在展演空間獻唱1首自創曲。

主唱光光說,很難得有這樣的圖書館,願意設計讓他們這種有音樂理想的學子得以發揮的空間。

fsj 提到...

蝴蝶天堂 福源國小獲特色認證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50386

聯合報 記者顏彙燕/龜山報導 2015-06-07

龜山區福源國小鄰近山區,自然生態蝴蝶成群飛舞,校園營造大自然環境,種植毛毛蟲愛吃的寄主植物,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吸引蝴蝶光臨,長期推動蝴蝶保育有成,通過生態教育特色學校認證。

一進福源國小,就可見兩隻大型蝴蝶裝置在門柱上飛舞;校園裡牆面也隨處可見蝴蝶裝飾,「這隻是紅紋鳳蝶」學生對在校園飛舞的蝴蝶品種如數家珍,一隻毛毛蟲恰好掉到衣服上,輕輕抓起介紹「這是淡小紋青斑蝶的幼蟲」。

學生下課拿著生態導覽手冊,在校園裡尋找蝴蝶蹤影,高年級學生擔任生態導覽員,帶著小學弟妹認識蜜源植物,看見校長伍賢龍在校園拔雜草,還會上前提醒「瓜葉馬兜鈴會吸引紅紋鳳蝶幼蟲,要小心,不可以拔掉喔」。

伍賢龍說,以大自然為師,蝴蝶生態教學課程,每人一本蝴蝶生態導覽手冊,各年級學生都得通過闖關認證,取得認證卡,低年級學生從飼養毛毛蟲,幼蟲、成蛹到化蝶過程觀察記錄,以生命、環境教育角度,認識自然生態。

校內蝴蝶品種生態完整,如同一座大型花園,種植蜜源植物吸引不同品種蝴蝶,假日常有爬山民眾、蝴蝶保育協會人員到校參觀,蝴蝶成群成了學校一大特色。

※ 相關報導:

* 找缺水原因 她們畫全校水線圖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50528

國立竹東高中進修部二年級學生程宣德、黃柔瑜,對地圖繪製、實地勘察有興趣,去年夏天缺水嚴重,導致今年鬧水荒,兩人以學校水路做研究,完成「竹東高中全校水路」調查,參加全國中學生網站小論文競賽獲得特優獎。

* 中輟生聽勸回頭 世界國術賽奪金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50493

3年前一度中輟的張文耀,原本在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經1年中輟的沉澱後,現在變成世界國術比賽「雜兵組」中的金牌得主。

從小二就接觸國術的張文耀,讀國中時對朋友很講「義氣」,把國術拿來欺負同學,惹出不少麻煩,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後來雖考上某工商,就讀一年就因抽菸被記過退學,中輟一年。

張文耀說,那是他人生中的低潮,該工商的教練建議他遠離目前的環境,介紹他到竹田鄉傳龍武學中心繼續練習,他聽從教練的建議考上來義高中,住在武館,並在放學後每天練習2至5個小時。指導他的老師吳明宗不只教他武術,還有武德,讓他了解做人處事的道理。

* 《克服逆境 獲市長獎》自閉兒陳漢昇 電子領域展天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7235

松山工農陳漢昇二歲時診斷出有自閉症、語言發展遲緩,上了小學仍無法完整說出一個句子,眼睛和人注視無法超過五秒,不過,陳媽媽發現兒子對電子領域有興趣,鼓勵向學。陳漢昇昨從台北市長柯文哲手中接下市長獎,明年三月他將代表台灣赴法參加工業電子比賽。

陳媽媽說,漢昇二歲時就能自己接好投影機和電視的紅、黃、白三線,讀小學時,學校影印機故障請技師來修,漢昇在旁邊看,回家就不斷說電路板、迴路好好玩!讓她相當驚訝。對於電子領域,漢昇說,「覺得在裡面很投入,會想一直鑽研,不想出來。」



◆ 聯晚/大學自主和尊嚴何在?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51064

2015-06-07 14:28:45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台大竹北校區開發案,延宕、紛擾十幾年。五年前,新竹縣長邱鏡淳就曾當著台大前任校長李嗣涔的面,痛罵台大取得土地後,「占著茅坑不拉屎」;日前,新竹縣議會副議長給台大扣上「全台最大詐騙集團」的大帽子,縣長也有意循法律途勁討回校地。

堂堂台灣頂尖大學,被地方政府一再謾罵,台大這回不再隱忍沈默,現任校長楊泮池發表嚴正聲明,暫緩竹北校區開發案的態勢。

我國大學密度全世界第一,各縣市爭取大學設校,說穿了,政治目的遠大於教育需求。希望藉由大學城進駐,帶動地方經濟繁榮,抬高土地價值,政客求選票,財團地主求鈔票。

台大的光環無畏於少子化,永遠閃亮,竹北校區如果順利開發,對台大的研發、產學合作能量的提升,絕對是加分,這也是五年前李嗣涔被「不禮貌」對待後,仍未放棄後續開發的原因。

楊泮池接任台大校長後,態度更積極,將竹北專班從一班增為三班,進修推廣學院大樓也動土了,卻被罵是「全台最大詐騙集團」,台大若不嚴厲反擊,恐怕在校內外都會產生骨牌效應,讓大學的尊嚴掃地。

當年新竹縣府力邀台大到竹北設分校,讓台大象徵性用「一元」取得土地,並允諾以土地開發利益,提撥經費作為分校基金,但至今新竹縣政府一毛錢也沒拿出來。台大有地、有人才,但苦於經費無著落,教育部規定頂大五年五百億經費只能用在校本部,校務基金的運用也有限,只能靠募款。

竹北校區的地主是台大,蓋大樓的錢也是台大自行募款,新竹縣長揚言要討回土地,一旦打起官司,輸家絕不會是台大。

台大校本部設在台北,台北市議會從未對台大校園規畫說三道四;新竹縣議會真的很奇怪,憑哪一條法律要來監督台大?大學自主和尊嚴,豈容政客糟踏!



◆ 咖啡廳談課綱微調 大直、建中老師挺身開講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7219

自由 2015-06-07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昨在建中舉行第一次集會,廿間學校代表討論下一步行動並尋得共識,針對六月十三日教育部要到師大附中舉行「微調課綱」校園座談會,聯盟發言人之一、建中生朱震表示:「會有人做影片、有人提訴求、有人做記錄、有人提問。」

另外,大直高中公民教師黃益中犧牲自己昨晚的新書發表會場次,和建中歷史老師莊珮柔在咖啡廳談課綱微調,呼籲大家齊心協力打破黑箱,爭取台灣孩子應有的教育與權益。

昨參加集會的高中有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松山高中、景美女中、中崙高中、新北市中和高中、新竹市建功高中等,還有松山工農、南港高工、內湖高工、新北復興商工等高職。松山工農代表吳念璞表示:「這個議題是大家都要關心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下一代得到正確知識的權利。」

建中五月十日已召開書評會,公民、歷史科都將選用新版,莊珮柔對此表示:「這代表教高一的老師贊成新版課綱,我們教高二、高三的老師無法表達意見。」莊珮柔並說:「真誠面對歷史,在台灣談何容易?歷史課綱難以取得共識,不能多面向談,只能單一面向談。」

昨晚這場咖啡廳的講座,本來是黃益中的新書發表會,他笑說:「革命比賣書重要!」兩週前就已決定把新書分享會轉為「熱血教師破黑箱:揭露你所不知道的課綱微調爭議」講座,他認為,教育部不願公布課綱微調的會議紀錄,「希望教育局長湯志民能還原真相,湯志民是最關鍵的人物,會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最清楚。」



◆ 啟明分館視障「數位圖書館」 能摸也能聽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2267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台北市報導 2015-06-08

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是全台首座視障生專屬的「數位圖書館」,點字書、有聲書、雙視圖書一應俱全,還有盲用電腦室、平板電腦與擴視機,提供視障者「悅」讀空間。

視障生以往只能透過點字書閱讀,啟明圖書館添購擴視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搭配有聲系統,讓以往只能透過手指「摸」出內容的視障生,也可以透過聽覺加快吸收速度。

許多視障者家庭成員是明眼人與視障者的組合,啟明分館著手提供雙視圖書推動親子共讀計畫。館內大量繪本都已貼上透明點字卡,一方面讓明眼人能觀看口述,視障者也能「摸」書共讀。

陳麗鳳說,後天失明的人觸覺不較先天失明者敏銳,啟明分館的雙視圖書可成為他們學習點字的起點。

※ 相關報導:

* 全盲導覽員 接待「明眼人」參訪啟明分館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2266

「小心樓梯!」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館員陳麗鳳雙眼全盲,在館內服務十多年,帶領學生參觀一路解說,不少人在結束參觀跟她道別時才驚覺「原來妳看不見」。

fsj 提到...

無語良師生命課 一刀學得同理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51878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6-08

14名新加坡大學醫學系學生連日來參加慈濟大學的「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課程,學生們紛紛表示,他們在捐出大體的「無語良師」身上動刀,不但學習救治病患、也學習同理心,將把團隊合作的經驗帶回新加坡分享。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說,一般醫學院在大學三年級會上「大體解剖學」,只是在防腐處理過的大體實習,而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會進一步在七年級上「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課程,這兩種完全不一樣。

「臨床解剖與模擬手術」模擬外科手術,由於遺體採急凍後回溫處理,觸感與活體手術幾無二致,捐贈者往生8小時內,經驗血、消毒後,以攝氏負30度急速冷凍貯存,上課前3天回溫,沒有防腐的大體只能使用4天,組織器官具有彈性。

曾國藩說,慈濟大學模擬手術課程,一次提供8位無語良師,一組約3人實習,包含慈大醫學生、姊妹校學生等,由慈濟醫院各科醫師包括神經外科、泌尿科等9科醫生帶領學生學習氣管插管、插胸管、縫合等手術。

新加坡大學自2011年起陸續有學生前來參加模擬手術課程,今年人數最多,新加坡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是2014年亞洲第一,醫學系學生最想到台灣慈濟大學學習全球唯一的模擬手術課程。

學生蔡明哲說,他們6月3日報到,慈大安排模擬手術人文課程,先與無語良師的家屬聊天互動,4日家屬瞻仰最後的遺容,昨天為無語良師縫合、入殮,今天送靈、火化、入龕。

「對無語良師生前德行、無私付出,令人感佩。」蔡明哲、張綺恬等人說,慈大特別尊重大體,這種特殊的慈濟人文,他不曾看過;另外,能有機會在無語良師身上動刀學習,機會難得,希望現在學得愈多,將來能救更多人。

※ 相關報導:

* 古坑打石技藝 老師傅傳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526-260107

雲林縣古坑鄉山區早期村民熟悉打石技術,別人是百煉鋼成繞指柔,他們打石頭就像疊積木,但這項手藝快要失傳,鄉公所為了紀錄,找到碩果僅存的90歲老師傅余文藝,但也拿不動鐵鎚了,還派了一名「年輕人」70歲村民李玉崑協助他示範。

....古早村民打石DIY的技巧出神入化,舉凡石階、石柱、石珠、石鎖、石齒輪、石欄杆、石地板、石圍牆、石豬寮、洗衣槽應有盡有,許多迄今仍在使用中。

* 陶博館 宅配DIY教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9000692-260107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除了看展,還宅配老師教學!陶博館即日起推出「樂活陶藝行動列車」方案,報名滿20人以上就成團,「宅配」老師到新北市各地教學,還有造型門牌、陶杯、壓印、桌飾等7大熱門課程供民眾「選購」,總計20場名額。

陶博館即日起至11月1日止,開放新北市民報名「樂活陶藝行動列車」,20人以上就成團,每堂課1小時,免費安排專業的陶藝老師到申請地點專屬教學,只需負擔材料費、代燒費,就可享受到專業的教學與服務。

* 南大附小動手研究 救醃菜傳統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51988

南大附小學生為搶救以大木桶醃製鹹菜的傳統工法,及關心養殖牡蠣過程中保麗龍造成的環境汙染,做獨立研究,提出建議;中華醫事大學副教授黃煥彰看到孩子的研究,認為「孩子比大人還了解問題」。



◆ 教育部停補助發明展團費 我金牌銳減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53870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6-09

參展機票、住宿近10萬元 技專生卻步

台灣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既能讓向全球介紹自己的研發心血,還有機會讓產品上市,讓學生擠破頭參展;但教育部2013年起,停止補助技專校院學生參展,每人每次近10萬元高額團費,讓科大生卻步,參展人數、奪金數逐年退減,也讓外界擔憂台灣發明光芒不再。

台灣發明協會、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統計,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的日內瓦發明展,台灣參展作品從2013年的101件,今年減半為55件,得獎率也銳減,從34面金牌減為26面;上個月結束的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近3年參展人數也少4成4,奪金數從53面降到14面。

學生到國外參加發明展,除了繳場地費,還得自費機票、住宿等團費,以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的匹茲堡國際發明展來說,每次每人要花10萬元,日本、馬來西亞發明展,也超過5萬元。以往除教育部補助機票,學生也會跟學校、產學合作廠商申請補助。

馬國發明展近3年金牌從53面降到14面 「台灣恐失去國際發明舞台」

正修科技大學電子系助理教授張法憲,常帶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他說,教育部停止補助後,指導老師與學生得找廠商談產學合作,由廠商出錢,之後將商品技轉給廠商,但這只是幸運的少數人;多數學生則向家人伸手要錢,甚至自己打工賺團費,不少人最後放棄。

「發明展是很好的國際舞台,讓台灣學生的發明能量,被全世界認同。」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蔡彥欣說,科大生還沒踏出社會,就能用英文向各國廠商介紹研發心血,甚至受外國廠商青睞,有機會在國內外上市銷售,對學生是很大鼓舞,老師也希望學生參加。

正修科大電機所學生何政翰,跟著指導教授研發物聯網,希望參加日內瓦、紐倫堡等國際發明展,參考他國研發技術來改進;但少了教育部補助,長期做研究、沒時間打工,也無法跟家人拿錢的他,只好放棄參展。

「像何政翰這樣的案例,真的愈來愈多」,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秘書長謝曼麗觀察,政府補助減少,降低台灣學子出國比賽意願,反觀鄰近的泰國、印尼、香港,政府不但全力支持,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再這樣下去,「我們將失去國際發明舞台」。



◆ 成績差讀高職? 「台灣技職惡性循環」
http://udn.com/news/story/6929/954076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三重報導 2015-06-09

「德國孩子小學畢業就選擇升學或接受職業訓練,幾乎每個人都有明確方向,不像台灣等到國中畢業才用成績分發,這或許是可借鏡、思考的!」新北高工機械科學生林益弛與32名獲全國技職競賽金手獎的高職學生分別到德國、日本職校短期研習歸國,各有收穫。

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說,新北市今年首創公費補助技職績優學生出國研習,參訪大型企業、入廠實習,到技職學校入班隨同上課,透過觀摩先進國家的工商業規模與技術,看看人家的同齡技職學校學生如何充實自我,一方面拓展國際視野,更希望對未來學習概念有所啟發。

這群「台灣第一團」學生昨天發表心得,已獲繁星推薦上台科大的林益弛說,在德國時最常被問:「你以後要做什麼職業?」才知道原來人家從小就被引導發現興趣志向,許多人很早就立志當工程師、木工等專業人才,並努力朝目標學習。

反觀台灣,許多人從小被要求讀書,然後按考試成績分發而非依據興趣,成績好的讀高中考大學,成績差的讀高職學技術,結果有些人根本沒興趣,進入職校也不會認真,形成惡性循環。

錄取東京上智大學的新北高工商用外語科學生吳詠心則說,印象最深的是本田汽車在賽車場旁打造森林生態園區,人行步道鋪設木屑保護土地,讓木屑底下另成微生物生態,不像台灣有些山林步道被踩得光禿禿,連草都長不出。

本田甚至讓引擎工程師設計樹上鳥屋,吸引鳥類住進森林,很用心在自然與科技文明之間取得平衡,值得國內反思。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當中文系成為一句髒話:從國文課綱微調談起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86/953166

UDN 鳴人堂 顏訥 2015-06-08

....作為一路坐中文系電梯直升的研究生,當古文/中文系在許多我喜愛的前輩與同輩眼中,快要變成一句髒話的時候,難免情感受傷,說不著急著想替自己的專業大聲辯駁是騙人的。然而,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訴求與對新世代的批評,卻又正好再一次完美演繹了「天啊!你好中文系喔!」這種代表保守、與時代脫節負面指稱。

....在企圖說服大眾古文是重要的討論中,最容易讓年輕人一聽就仰天長嘯的理由,應該還是標舉「我們有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這句話本身,彷彿就已經自我證成為一句髒話。首先,一定會有人質疑「中華文化」是什麼?傳承中華文化為什麼跟保密防諜一樣人人有責?其中,世代差異或許還是核心的問題之一。我們前一代人在面對「中國」時,的確能將之視為一個與國族、政治無關的文化符碼,中國文化可以作為中國思想、美學的共性,是關懷、探問、尋求人如何在關係網絡中安頓自己的人文精神社會實踐。既為一種普世價值,便是放諸四海皆準了。

....因此,回到他們的語境中理解「傳承中國文化」的意義,就可以想像為什麼那對某一群人而言(當然不能忽略同一群人裡面發言位置可能也有不同)是扛在肩上的責任,驚覺下一代人沒有相同的使命感時,馬上會產生一種傳統手藝要失傳的恐懼。

....其實,任何一種文化思潮經過跨時間、跨區域傳播之後,必定會產生變異。因此,我們這一代中文系學生更應該問的是:如果中國文化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動態發展,那麼它如何在台灣在地化,形成與中國相異的MIT Style?能不能放入整個學術流變史的脈絡中找到特殊位置?

fsj 提到...

啥米?!興國圖書館員 兼11系主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9000453-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9日 程炳璋/台南報導

私立興國管理學院由中信金控接手更名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在新舊經營者交接的過渡期,教職員相繼離職,原任圖書館職員的蔡芝穎,被校方指派1人身兼11個科系系主任兼教務長,被朋友戲稱擁有「無敵履歷」、「職等破百」,她本人則表示「just do it」。

朋友笑她「無敵履歷」

40歲的蔡芝穎是興國管理學院創校元老,14年來一直負責圖書館相關職務,眼見學校受少子化影響,招生年年走下坡,終至易主轉型,她也不勝唏噓。

今年2月,興國管理學院確定由中信金控團隊接手,校內大多數教授陸續離開,留任的教師全數被解除行政職,學校指派蔡芝穎擔任校內11個科系的系主任,掌理學校所有的教務,且暫代教務長一職。

一下子從圖書館職員接任11個科系系主任兼教務長,蔡芝穎坦承很意外,但錯愕的情緒並沒有維持太久,她了解學校艱困的經營處境,新團隊進駐是個新契機,雖然面對全新的領域,心中只想著「just do it」。

一心想「just do it」

4月底,學校改名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舊有興國管理學院日夜間部的學生共有256人,分屬企管系、行銷與物流管理系、模特兒與展演系、珠寶設計系、時尚設計系、應用日語系、網路設計系、管理資訊系、財經法律系、文化觀光系與國際旅遊渡假學系等11個科系,隨著157名大四應屆畢業生將在6月中旬離校,全校將只剩下97名學生。

中信接手 善後她全包

對於現有在校學生何去何從,中信金融管理學校正在調查學生意願,留校或轉學,若學生要留下來,校方計畫安排教師授課;蔡芝穎與3個同事就負責善後工作,包括學生註冊、排課、點名等工作,盡力輔導這群學生從原學校畢業。

蔡芝穎表示,她只在過渡期暫代相關職位,新學期將有正式教師接手新職。

朋友得知蔡芝穎1人身兼11系系主任與教務長,戲稱這是「無敵履歷」,她自己則以平常心表示「就當是人生中難得的學習經驗」。



◆ 偏鄉教師荒 恆春半島招考25名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51919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6-08

為解決偏鄉教師荒,屏東縣府下學期招考25名國小普通科教師,全部在恆春半島,且要求3年才能請調;另縣府已研擬補助交通費,只要中央點頭,下學期即可核發,希望能留住偏鄉教師的心。

教育處表示,受少子化影響,今年不辦國中教師甄試,但國小教甄仍對恆春半島開出25個普通科教師缺額,另招考10名國小英語教師、5名特教老師、5名公立幼兒園正式教師、5名學前特教正式教師,線上報名至今天下午4時截止,7月4日筆試。

至於交通費補助,縣府人事處正著手精算並請示中央,未來將針對恆春、車城及滿州等未加給地區的老師及公務人員,給予交通費補助,但排除當地人,交通費計算則會參考從住家到上班地點的客運或火車車資。

偏鄉教師流動率高,一直是地方之痛,去年9月開學前,恆春半島教師荒,一度還有地方旅遊網站代為上網徵師;今年四月,聯合報地方願景專題也針對偏鄉學校困境深入報導。

為了解決半島教師荒,縣府已連續3年針對恆春半島招考正式教師,如果加上今年,至少已在半島補了60多名正式老師,為了降低流動率,今年縣府特別依據教育部新修定的「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要求錄取老師至少要服務滿3年才得請調。

以滿州長樂國小為例,學校距離屏東市的車程超過2小時,是偏鄉中的偏鄉,卻未列入加給區,目前26名教師中有3分之1均為代理或代課,校長蔡世弘表示,雖交通費補助未必就能讓老師長期留下來,但多少能降低抗拒。

偏鄉地域加給 中央別裝瞎

【記者翁禎霞】恆春半島距離屏東市至少百公里遠,當地沒有火車、沒有高鐵,道路和海一樣長,看似百萬觀光客的熱門景點,但當地的教師卻是在道路的盡頭、或是偏遠的角落守候著孩子們,這裡爭取地域加給10多年,卻始終是個中央看不見的地方。

公教人員的地域加給,當初的設計主要是考量服務地區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艱苦程度及經濟條件等,希望能為偏鄉留住人才,山區、離島的交通及環境有其特殊性,均已列入加給區,唯獨恆春半島的平地鄉喊了10多年,始終在原地打轉。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雖已著手檢討地域加給,但有些學者看到的是首都的消費太高,甚至提議給予「首都加給」,而忘了一些遙遠到不能再遙遠的偏鄉角落,當地連就醫、就學都得與時間賽跑,老師只得像候鳥一樣,時間到了就飛離。

縣政府研擬對恆春半島非加給區,給予交通補助,是看見偏鄉的開始,但是距離納入地域加給還是有一段距離,給予留在偏鄉的人合理的對待,才是最終的目標。



◆ 單騎橫越美國 7名校生偏鄉教科學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53314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波土頓7日電 2015-06-09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七名學生騎單車橫越美國4000哩,專撿偏遠小鎮,舉辦「學習嘉年華會」(learning festival),希望下一代學子藉由參與編寫電腦程式、發射模型火箭和建造機器人,消弭對科學的刻板印象,喜歡上科學。

該團隊成員MIT主修物理和電機一年級學生班特說:「談到科學,腦海立即湧現實驗室內穿長袍的灰白頭髮學究,但我們要展現學工程的人一樣有魅力,我們團隊中很多人是運動員。」

此項名為「輻軸」(Spokes)的計畫始於2013年,今年參與學生已於6月1日自華府啟程,將於8月到達終點加州紹沙利多(Sausalito),全程4000哩,將停留十餘站,他們的第一站科學講習,預定6月12日在人口5400的肯塔基州海哲德鎮(Hazard)舉行。

今年不同的是,該團隊獲得每筆1000美元的十筆獎金,將用以獎勵能解決現實世界難題的學生發明,得獎學童並能獲得哈佛及MIT學生擔任導師。在講習會中,「輻軸」成員邀請6至12年級學生參與工程和電腦科學的實驗,參加學童將學習航空動力學,然後將火藥為燃料的模型火箭射向數百呎高空;學童並將學習電路,然後組裝簡單的機器人。講習目的在讓學生對課程留下深刻印象,鼓勵他們未來以科學和數學為志向。班特說:「我們沒法在一天教會編寫電腦程式,但我們想讓他們對編寫程式產生興趣。」

今年「輻軸」計畫的成員都來自科學領域,但背景頗為多元,其中一人來自伊朗,兩人來自智利,其中兩名為女性。

fsj 提到...

美籍老公不讓步 李愛綺兒子念公立小學
http://udn.com/news/story/7260/956442

聯合報 記者袁世珮/台北報導 2015-06-10

李愛綺和美籍老公Duke的長子Tyler9月上小學,夫妻倆為此爭執,最後在老公「不用讓他學那麼多」的堅持下,Tyler將捨貴族學校進公立小學。

在日前明星小孩是不是要上貴族學校的話題中,李愛綺也和Duke爭執了一番。她認為,朋友的孩子們都上私立學校,家裡也供得起,為什麼Tyler不可以?Duke卻說:「不要讓他那麼小就讀那麼多,公立學校下午可以回來踢球、打籃球。」

Duke說服李愛綺:「妳又不知道他會不會念書,開心比較重要,如果他可以讀,高中畢業後,看他要念什麼,我們都送他去讀。」夫妻倆參加知名的貴族學校說明會,老公聽了一半就想走,她聽到「搭機禮儀」時,終於放棄堅持,「重點是教他有禮貌、體諒人,這與是不是搭機、是不是像王子公主一樣喝下午茶無關。」

外國老公也不贊成李愛綺一直讚美兒子帥,「不要讓他以為自己是萬人迷。」害得小孩聽到別人讚美,會疑惑地問媽咪:「他們為什麼說我帥?爹地說我ugly。」

※ 這老公讚。



◆ 看飛機算函數、齊東詩社考現代詩… 會考生台北探險玩闖關
http://udn.com/news/story/6898/960672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新北報導 2015-06-11

光仁高中國中部九年級300多名學生日前穿梭台北街頭,搭捷運勇闖北市12個行政區、設36道關卡,為了教師團隊研發的「城市探險旅行」,會考後鬥志不歇,還上課抄筆記、比認真,做足準備。

其中,松山機場站要用外語訪問旅客,去民航局詢問法規,上觀景台觀察起飛角度計算三角函數;近北投站的北投溫泉博物館關卡,要複習地科的溫泉種類、水質與地形,鄰近忠孝新生站的齊東詩社考國文課現代詩,所有關卡結合3年所學。

學生張睿豪說,大家為求勝,上課還做筆記、上網研究路線。學生林琦絢說,當天很熱,其中1個任務要利用步行間距算出一○一大樓的人行道周長,大家熱得哇哇叫,但回想起一起曬太陽,友情更增溫,是不錯的回憶。

「跟著同學奔波、合作出任務,是很特別的經驗」,張瑞豪說,當天大家智慧型手機不離身、在街頭遇到問題隨時查地圖、LINE群組討論戰術,除了認識地方,更學到團隊如何有效率運作。

「我們想讓學生走出校園、活用知識」,光仁高中教務處主任劉綺芍說,相信學生有能力解決困難,這次經驗也改變老師單打獨鬥備課的傳統,師生樂在其中。

※ 相關報導:

* 阿里山學童耕夢田 送愛到敏道家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629-260107

阿里山國小15名畢業生,2年前認養一塊開心農場,按季節種植各種高冷蔬菜,一有收成就拿去賣錢,籌措到10多萬元,讓他們得以完成到墾丁畢業旅行、自製發行畢業冊的夢想,9日孩子們特地把剩餘的2萬元送到敏道家園,完成夢想拼圖最後一角。



◆ 新台灣華文教材 老外講中文去「兒」
http://udn.com/news/story/7260/956442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即時報導 2015-06-10

中文被外籍人士公認是最難學的語文,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推出全新《當代中文課程》華語主教材,取代已使用15年的「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從台灣特色出發,去除語尾加「兒」的捲舌音,增加捷運、垃圾車、YouBike等台灣文化,以圖文並茂方式讓學中文更容易,和聯經合作將在全球上市。

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主任陳浩然表示,國語教學中心1967年開始編製教材,迄今共計編寫50餘本教材,現今使用的主教材已有15年,不少學生及教師認為應新編配合時代的新教材。

為了讓新教材更符合台灣文化和新時代潮流,陳浩然舉例,過去《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以普通話做為標準國語,《當代中文課程》則幾乎沒有兒化韻,改用「哪裡、好玩、好好地」,不使用「哪兒、好玩兒、好好兒地」。

此外,新教材也增加「文化」單元,增加捷運、垃圾車、YouBike ,以及包粽包中、三貂角地名由來等台灣特有文化。

※ 相關報導:

* 方文山:高中該教文言文 但不用多
http://udn.com/news/story/9/960123

知名作詞家方文山的作品,用字典雅,「青花瓷」等歌詞曾多次被兩岸升學考題引用,他今天下午代言教育部美感活動時指出,文言文和白話文應兼容並蓄,高中生讀文言文,有助培養文字美感,但占課文比例三、四成即可,不要太多。

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今年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美感明信片徵選」、「美感T恤創作大賽」、全民參與「美感之歌」快閃活動、上網分享「我的美感日記」等。



◆ 台中一中課綱座談// 不滿教長摸頭 學生嗆上街頭
http://udn.com/news/story/7260/956442

自由 2015-06-10

吳思華側門進校 學生傻眼

〔記者林良昇、蘇孟娟、林曉雲/綜合報導〕本想摸頭,最後卻是教長落跑!

高中校園反黑箱課綱的熱潮已延燒全國,教育部長吳思華九日晚親上火線,到開出第一槍的台中一中開座談會,意圖滅火,但吳思華卻從進場就採取迂迴策略,不敢直接面對學生,先是從中一中側門入校,避開場外持標語等候的學生;座談會時避重就輕,未正面回應學生問題;兩小時一到就快閃離場,座車卻被學生激動包圍,學生並高呼:「部長道歉!退回課綱!」吳思華

最後只能狼狽離去。

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發言人廖崇倫表示,無法接受吳思華只做「摸頭之旅」,不排除行動升級,上街頭抗爭。

這場課綱座談會排定昨晚六點舉行,傍晚五點半時即有部份高中生及趕來聲援的校友、大學生在中一中校門口聚集,高喊「捍衛教育尊嚴、退回黑箱課綱」、「還我乾淨校園」等口號「歡迎」吳思華,但吳思華未走學校正門,竟從側門進入學校,讓現場守候學生傻眼。

座談會閃躲問題 噓聲四起

座談會進行近兩小時,吳思華在會議最後才以四點回應學生,且未對學生提出撤回微調課綱的訴求做正面回應,不但將課綱的程序錯誤切割為前任部長所為,也重申新舊教科書並陳的理念,僅邀師生「一起寫歷史、一起寫教科書」,為「未來教科書努力」。吳思華發言結束,未再接受學生提問,座談會隨即結束,引發現場六百多名學生不滿,現場噓聲四起,數十名學生及外賓持抗議標語在場外要求回應。

吳思華快步離開,引起學生追逐,學生一度包圍吳思華的座車,「部長道歉」、「正面回應」的抗議聲浪此起彼落,還有人將「退回課綱」抗議標語放在吳思華座車的擋風玻璃上,要官員看清楚訴求,吳的座車一度動彈不得,最後在校方人員護送下狼狽脫困,再從側門離開。

吳快閃離場 學生激動圍車

廖崇倫強調,這是一場荒謬的「摸頭大會」,令人失望,沒想到部長的政治智慧這麼低,閃躲問題,只找事務官當代罪羔羊,大家聽不到任何改變性的決策,部長邀師生「一起寫歷史」的談話十分諷刺。

蘋果樹公社成員陳建勳也抨擊,全場只聽到部長在「喇低賽」,沒說如何改革,只要大家接受新課綱,社團要嚴正聲明無法接受部長的回應,要求教育部撤回微調課綱,採取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重審。

批吳「喇低賽」 學生促撤課綱

台東女中老師周威同表示,教育部昨天跟學生的簡報內容竟然還說,微調課綱的高中職分組會議表決同意的委員人數過半,問題是「沒有表決,哪有同意人數過半的結論」,教育部明顯說謊,根本是「提油救火」。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直批:「教育部長吳思華連摸頭都不誠懇,完全不提微調課綱始作俑者檢核小組的非法性,回答避重就輕、一直跳針,下面三場溝通會真的不用辦了。」她呼籲學生抵制教育部的「滅火」座談會,以行動表達學生要求撤回黑箱課綱的意見和立場。

台中一中校長陳木柱指出,相信不同的聲音與溝通,有助增進了解與形成共識,希望後續場次教育部能再多溝通,增加大眾對議題的認識及了解。

※ 相關報導:

* 日政府要求 國立大廢教育、人文學系?
http://udn.com/news/story/5/956934

日本文部科學省通知全日本國立大學檢討校內教育學系、人文社會學系是否廢止或轉型,以因應少子化及社會人才需求。

日本86所國立大學每六年有義務提「中程目標」給文科省,對於積極改革組織的學校將分配較多的補助款。文科省說,「盼各校依地區的人才需求,重新檢討中程目標。」新一期中程目標今年6月提交,明年實施。

....文科省每年給國立大學的補助款超過1.1兆日圓,在財政惡化的情況下想把錢「用在刀口上」,投資在與技術革新、振興產業等與國家利益有關的自然科學學院。文科省官員說,「此舉不是代表要減少文組、增加理組學生。」他說,只是讓文組科系轉型。

fsj 提到...

老師:作文是考寫作能力,不是考誠實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2564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6-11

國中會考寫作測驗題目《捨不得》,考生是否消費爺爺奶奶,數學家和文學家看法不同。有國三生家長指出,小孩確實有聽到考生說「我編了一個故事」,心測中心可以統計一下寫爺奶死亡的篇數,跟衛福部公告的死亡人數比較一下,就知道有多少人造假了。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季瑋珠指出,小孩念國小時,有一名老師到學校演講如何教孩子作文,還舉了一個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升大學作文,內容是一個原住民女孩追尋夢想出國讀書,回鄉參加豐年祭的錯亂和失落,得了很高的分數,但這名考生根本是漢人,所有情節都是掰的。季瑋珠說,在場的家長很不以為然,但老師說,「作文是考寫作能力,不是考誠實。」

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寫作測驗規定不可使用詩歌體,其他並沒有限制,也不會探討是不是虛構,曾昭旭老師提及消費爺爺、奶奶,只是有感而發。

新北市的一名國中老師則表示,擔任國中老師很多年,從最近兩屆開始,他不斷提醒孩子要多關心祖父母,寒假作業包括每天打電話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寒暑假輔導課與家庭出遊衝突,就會鼓勵孩子多陪家人;有些孩子學期中,遇到爺爺、奶奶大壽,他都准假,就算是上課時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數學算出來 真的就有那麼多國三生爺奶過世
http://udn.com/news/story/9/962952

....起碼,數學專欄作家賴以威找出中華民國的統計數據,分析推算後,發現以28萬名15歲考生來說,(如果不算學生出生前祖父母就『掰掰了』的情況)家裡至少有一位祖父母過世的機率是68%,也就是說有約19萬考生,都有和祖父母告別的心痛經驗。

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通常家裡的爺爺會最先走,但阿嬤還很年輕有活力。

是的,就像之前巧克力廣告演的那樣,踢足球也可以「叫你阿嬤來~」唷!

* 77年前納粹作梗 她102歲登博士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62162

一百零二歲的瑞波波特(Ingeborg Rapoport)當年因納粹迫害而拿不到博士學位,德國漢堡大學九日特別頒給她遲了近八十年的博士學位,寫下世上最年長獲得博士學位紀錄。

瑞波波特早在一九三八年希特勒上台五年後,便已在漢堡大學提交有關白喉疾病的博士論文,卻因為母親是猶太人,依當時希特勒的反猶太規定,無法參加論文口試。



◆ 出社會用不到 國中生:幹嘛懂三角函數或機率?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3914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5-06-12

教育部今年提高國中生畢業門檻,導致更多學生無法正常畢業,許多家長知道畢業門檻低,開始為自己孩子煩惱,但學生則認為很多學問出社會都沒用,反問「為何教這些不實用的?」

「連最基本60分都做不到,以後該怎麼辦?」沈姓家長說,她擔心這樣的標準會不會太低?「60分耶!不是100分也不是80分!現在的教育、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林姓家長驚訝表示,畢業的標準如此低,他孩子還是讀得很辛苦,幾乎沒什麼玩樂時間,現在的教育,一定有些地方出錯了!政府應想辦法改變。

張姓畢業生說,今年他剛好達標,在語文、健康體育、綜合活動、社會4領域達標過關,他認為像數學會加減乘除就可以出社會了,又不是應徵老師,何須懂三角函數或機率嗎?

吳姓女學生說,有1項足以維生的專長就可以,頂多再加個基本溝通的語文領域,會兩大領域,應該就夠了。

※ 天真的小朋友。相關報導:

* 「升高中職後追不上」 校長籲加強國中補救教學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3565

教育部提高國中生畢業門檻,七大學習領域中,四大領域及格才能領到畢業證書,全國校長協會估算,將有2到4萬名國三生因此拿不到畢業證書,呼籲國中階段就要加強補救教學,避免升高中職後,程度還追不上同儕。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根據國教署調查,今年四大領域不及格人數,相較往年有下降趨勢,顯示新政策發揮一定效果;況且補救教學不適合強迫進行,「逼學生來上課」學習效果也不好,「四大領域及格才能領到畢業證書」的政策不會鬆動。

* 首創特聘計畫 教師跨校教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555-260107

教育局針對高中以下學校首創「特聘教師試辦計畫」,報名的教師將以候用特聘教師身份置於「人才庫」,參與計畫的學校可自行聯絡特聘教師,並提出創新、實驗教學方案,向教育局申請補助經費。而特聘教師的任務,就是暫時離開原本服務的學校,到他校進行1學年蹲點,藉以達到跨校、活化教學目的。



◆ 課綱是小事 我更關心青年就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62164

聯合報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台中市)2015-06-11

教育部長去參加課綱座談會,許多學生到場抗議。未來幾天,教育部長要去一些畢業典禮致詞,許多學士、碩士、博士在場聆聽。我比較現實,關心的是這些戴著方帽的年輕人有更好的未來嗎?

課綱只是課本一部分、課本只是課程一部分、課程只是學門一部分,學門更只是學位一小塊。就算把課綱、課本、課程徹底翻轉,如果學生花了好些年讀了學位,卻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無法迎接更艱難的挑戰,意義也不大。

我今年不去吃任何一場謝師宴,卻在多場職場面試場合擔任主考官。謝師宴固然歡樂,畢業生能找到工作才是關鍵。近年來,我負責的低收入戶關懷、身障服務等方案都持續聘人,八十二年次的已經坐在眼前。求才殷切,但他/她們準備好了嗎?可以面對工作裡的各種考驗嗎?有資格每個月領三萬多塊嗎?

我常思考:我敢聘用自己教出來的學士、碩士、博士嗎?我既是老師又是雇主,身為老師,應該有教無類,設法成全每一位學生。身為雇主,就無法瀟灑,必須找高水準的工作者。做學生,太容易了!台灣的各大學持續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做員工,絕對不容易,雇主不敢聘用態度不佳、能力不強的員工。

近十幾年來,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力愈來愈不符合就業市場的期待,教育部要負起主要的責任,教育部長更該面對此一現實。可是每一位首長已經被諸如課綱、校園圍牆、網路霸凌、師資評鑑等細節捆住,無暇從整體面思考,更無力推動有效的改革。更因為教育行政體系保守的作風,無法與各種聘用單位對話,來自業界的質疑根本不是教育部考慮的重點。無數的家長、老師、校長都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生前途茫茫,但教育部長、次長或高教司長在乎嗎?

媒體這兩天報導南部一所大學一位圖書館館員兼代教務長、十一個系所的主管,這是傳奇。以後呢?企業接管大學,也許會派出企業界的中高階幹部來負責。就傳統角度,學術界的人可能覺得對方銅臭味重,但如果該校能保證學生經過這四年能進入金融業,做個稱職的幹部,也是好的轉機啊!我就很想與一些社工機構的主管辦一個「以案主需求為優先、能夠擔任督導」的碩士課程,很多機構都缺第一線的社工及具有實務經驗的督導,但各校都在培養一些寫了論文卻不會晤談訪視、不會帶領八十幾年次新鮮人的碩士。

吳思華部長是策略專家,數以千計的人透過他的策略觀點去思考、去突破。我期待他能按照自己所寫的,多站在就業市場的角度調整教育的方向,讓以後的畢業生能迅速融入職場,個個是雇主與客戶喜歡的員工。



◆ 自由談》果然要革命了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8463

自由 2015-06-11

教育部長吳思華太聰明了,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滅火變放火,救命變革命。

聰明之一,能閃就閃。既然台中一中的正門有抗議學生守候,就繞由側門入校。號稱面對,何以不敢一問一答,真理不是越辯越明的嗎?若非心虛,何以不敢正門進出?何以不願徹夜長談,寧願倉皇遁逃?

聰明之二,錯都是前任的錯。吳思華強調課綱微調案在他接任前都已完成,基於行政一體,他願意致歉,卻不肯撤回。這是太聰明的鋸箭法,「思華」的吳部長應該唸過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道歉代表有錯,有錯卻不改,又算是啥認錯呢?這又算啥身教呢?

而且,只有前任部長犯錯嗎?新舊課綱並陳是吳部長的「良心發明」?還是被全台學生抵制,才「逼出」的煙幕?書商都已印完新書了,教育部才發公文,這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陽謀」,唬得了學生嗎?

聰明之三,微調課綱的根本問題在於程序錯誤:檢核小組不合法,欠缺專家不合情,黑箱公聽不合理,藐視法院不受教……教育部一錯再錯,全國高中生都看見了,吳部長真以為避而不談,就可以一手遮天嗎?黑箱課綱不就是教育為政治服務的結果嗎?呼籲「希望政治力不要介入校園」的吳部長要如何解釋呢?

台灣曾經流行過一首「愛國」歌曲《莫等待》,歌詞寫著「莫等待,莫依賴,勝利絕不會天上掉下來…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如今高中生都喊出了「自己的課綱自己救」,死不認錯、死不悔改的大人們,就等著革命吧!(藍祖蔚)

※ 相關報導:

* 宋楚瑜、施明德警告教部別再亂搞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8381

「我從六、七歲來台至今,從沒有看過高中生這樣的串聯,這是非常嚴肅且必須重視的問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前晚接受政論節目專訪時,對於兩百多所高中學生群起抗議黑箱課綱事件提出警告。

fsj 提到...

國三生拿不到畢業證書 恐破4萬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8471

自由 2015-06-12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畢業季來臨,因為教育部拉高畢業門檻,今年國三生拿不到畢業證書人數預估將暴增,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昨天表示,學生要有四個領域及格,包括一個學科及格,全國廿八萬多名國三生,未達標準無法畢業的學生恐破四萬人。

全校協秘書長、新北市新莊國中校長謝金城表示,教育部今年首度提高國中畢業門檻,在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健體、綜合活動及藝文七大領域中,要求四大領域達及格標準,全校協初步了解,約有十至廿五%的學生將無法畢業,只能拿到修業證書,雖然不影響升學權益,但也擔憂學生在升高中職後無法銜接學習。

全校協副理事長張信務表示,會考成績英數有近十萬人拿待加強C,新北市有一所國中,去年全校不能畢業的有六人,主要是出席率不高、中輟問題,今年暴增十倍、變成六十人不能畢業,占該校全體畢業生十五%。

全校協建議教育部,將畢業條件改回三大領域及格,且授權國中可以強制學生參加補救教學,否則現行是讓學生自由參加,成效不彰,應比照高中,設置國中學期成績補考暨重補修制度的法源,授權各校執行。

但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提高畢業門檻是回應社會及監察院的要求,以提高國中生基本學力,在國三生入學時即已告知,教育部不考慮再降低門檻,補救教學非屬上課時數內,仍須尊重學生意願,但教育部會加強國中及高中職的補救教學工作。



◆ 課綱微調惹議 「教育部逼我們上街」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61402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張錦弘/台中報導 2015-06-11

高中課綱微調爭議不斷,教育部9日晚上在台中一中舉辦首場座談會,卻引發學生更大反彈,原在校園內的「寧靜革命」可能延燒至校外;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發言人廖崇倫說,座談會充滿權力不對等,且教部不願正面回應課綱問題,將與他校學生串連、走上街頭抗議。

教育部長吳思華說,盼政治力不要介入校園,讓課綱回歸理性討論。

前晚有歷史老師質疑微調課綱沒有轉型正義,台灣主權被閹割,「中華民國最高峰竟是喜馬拉雅山,不是玉山?太可笑了。」教育部國教院教科書發展中心主任楊國揚澄清,高中歷史或地理課綱,並沒提到中華民國最高峰,近年民編本教科書也不會這樣編寫,未來根據微調課綱編的新課本也不會誤導學生。

蘋果樹公社近10名成員在中一中發表聲明指出,座談會沒達到溝通目的,爭議考題由誰認定、新舊課綱並行疑問等,官員都選擇拒答或不回應,甚至以保護委員為由,拒提供審查過程及內容,忽略「若攸關人民權利必須公開」的但書。

另位發言人陳建勳表示,已與中區各學校討論,計畫以平和方式上街示威;「是教育部逼我們上街」,他強調大家不是暴民、也不是職業學生,是想到以後學弟妹都要使用這份離譜課綱,才無法忍受。



◆ 自由開講》課綱真的只是微調嗎?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45700

自由 2015-06-11

◎林冠志

近日,關於教育部強硬推行的「課綱微調」政策引起國內教育界和政壇的強烈震盪,已有上百多所高中學生串聯反對此案,教育部長吳思華先生更在台中一中的座談會上遭到學生的質疑和抗議,教育部的官方說法是「只涉及少數用語的調整,和舊有版本相差無幾」,但真相真如教育部所說的嗎?課綱「微」調後所影響的範圍與層級,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筆者想從幾個觀點淺述己見。

第一,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台灣經過百年來的族群融合,生活在這個海洋島國的人民,已自然而然有了「共同體」的民族想像,這個民族想像是玉山、是濁水溪、是日月潭和澎湖灣,而不是虛幻而不屬於台灣的首都南京、最高峰聖母峰。對於年輕一代的台灣人來說,全國最高峰是玉山、最長河流是濁水溪已是常識;蔣渭水(閩裔)、莫那魯道(賽德克裔)、吳湯興(客裔)、鄭南榕(外省裔)都是台灣的民族英雄,這已無關乎這些人的祖籍血統,而是對這塊土地自然而然的民族想像,也就是「台灣人」的想像。

第二,課綱微調後,原先許多屬於台灣視角的歷史思考,又倒退為以中國為主的中原視角。譬如說,台灣的歷史年表中,荷治、鄭治、清治、日治及中華民國統治等各個時期,一律以「統治」概念書寫,以正視台灣皆受外來政權統治的歷史事實。但新課綱調整後,「荷治」改為「荷蘭入台」、「日治」改回「日據」,這樣的歷史書寫都是基於從中國看台灣的視角,所以荷蘭、日本都是「侵入」、「竊據」台灣,強化了中國領有台灣的正統性,如此歷史課綱的觀念非但不是進步,反而更為倒退且不切實際。

第三,一個國家的教育課綱,和該國家的憲法相關,依照台灣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內容來看,首都為南京、主權及於中國與蒙古確實毫無疑義,台灣人在國民教育中教導我們的孩子「全國最高峰是聖山玉山」反而成了違憲。國民的實際生活認同和憲法精神背道而馳,這在世界任一國家看來實屬罕見。因此,課綱微調案突顯出台灣使用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的荒謬與不合理性,這部憲法的領土、國家象徵並不合用於台灣,更非台灣人因地制宜所制定,因此要徹底解決課綱微調案多年來的爭議,治本的方式就是重新制定一部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憲法。

四百年來,無論先來後到,台灣這個美麗島國默默地孕育著在這大地生活的子民,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故事、我們有我們的文化靈魂,而這樣的台灣精神是我們必須透過教育傳承給代代子孫的。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是對土地的情感認同,課綱檢核小組中的部分成員,如果您的民族想像不是台灣人、不是四百年、不是玉山、不是太平洋,您自認不屬於這個共同體的一部分,那您又憑什麼以一己之主觀好惡,強加個人意識形態在台灣學子身上呢?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 學生提問冷處理 教部澄清快得很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8691

自由 2015-06-12

〔記者林曉雲、蘇孟娟、賴筱桐/綜合報導〕教育部在中一中辦課綱座談會,學生整理出提問和回應對照表,高達三分之二問題都得不到官方回應。而教育部昨天發新聞稿澄清課綱及教科書均無「喜馬拉雅山是我國最高山」內容;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則質疑,教育部對有關黑箱程序、內容偏頗的學生重大提問都冷回應,卻僅急著澄清一位老師的發言,令人遺憾。

2/3提問 得不到官方回應

教育部國教院昨發新聞稿指,中一中座談會中有教師發言批評「…我國最高峰竟改成喜馬拉雅山,不再是玉山,台灣主權被閹割了。」但此次微調課綱及教科書中均無「喜馬拉雅山為我國最高峰」相關內容;國教院還指責發言教師未經詳加查證,僅以個人好惡發言,不實內容經由媒體引用誤導輿論,因此予以澄清。

針對國教院的新聞澄清,中一中教師許全義昨晚聲明說,欣見教育部新聞稿釐清、肯定我國最高峰是玉山,而非珠穆朗瑪峰。也希望日後教育部秉此台灣主體精神,貫徹轉型正義,讓高中人文社會課程,尤其是國文課擺脫大漢沙文主義的窠臼,成為台灣公民的共同悲劇與靈魂,並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推廣出去,如德國之推介在台灣高中英文課本所收錄的「安妮的日記」,成為台灣反思懺悔國家機器違法濫權,蛻變重生後的尊嚴與價值。

不過,網路上有民眾彙整披露,今年四月廿三日,中國媒體新華網登出課綱檢核小組召集人王曉波的專訪報導,王就明指:「今年八月一日開始實施的微調後高中歷史課綱,不只要求對項目進行修改,且對用詞性質都做了詳細規定。他舉例,根據微調後的課綱編寫的教科書,須寫清楚『我國第一大島是台灣島,而不是海南島;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記者昨日打王曉波手機進一步查證,但截稿前尚無人接聽、尚未取得回應。

人本︰教部不懂問題核心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成員、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則表示,對學生的提問,教育部多無回應、敷衍帶過,卻只為了喜瑪拉雅山這麼認真發文回應,令人遺憾,顯示教育部根本不懂此次課綱引發社會這麼大爭議的問題核心在哪。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黃益中老師也感慨,主導微調課綱的王曉波接受中媒專訪的報導標題就是:「台灣新課綱: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不是玉山。」教育部當初不敢批評王曉波,只敢拿基層教師開刀,更讓大家明白原來課綱微調目的是為服務國民黨,要給國民黨「國家目標」,不只是政治介入教育,更是政黨介入教育。

高中課綱微調鬧得沸沸揚揚,昨天新北市市政總質詢時,綠營議員問市長朱立倫:「我國最高的山是哪一座?」朱回答:「在台灣是玉山,在憲法上是喜馬拉雅山。」隨後補充說明,如果有爭議的題目,歷史、地理也不會考。

fsj 提到...

「念到碩班就被訂走」 交大博班減招3成
http://udn.com/news/story/6886/972459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6-11

國內博士生14年來增加近一倍,流浪博士滿街跑,為培養「量少質精」的博士生,教育部推出「青年學者養成方案」,提供各類型博士全額獎助學金,同時每年減招千名博士生。台大、交大等校的電機系、資訊學院等熱門的科系,105學年開始,都將減招一成五到三成。

教育部統計,在工程、管理、人文社會、教育藝術、醫學、農、生醫七大領域中,只有工程領域的博士班學生,有三成畢業後可投入產業,其他領域都是擔任教職。

教部:博士將量少質精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博士生將朝「量少質精」發展,105學年度開始,核定招生名額減15%至30%,從今年6200人,逐年減到約4400到5300人。

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表示,台大105學年開始,電機、生物醫學等熱門科系博士班,將減招三成;哲學、人文科系則減一成五,全校博班將減招約150多人。他說,產業對博士需求量不夠大,造成博士人力過多,若減招反而能因此招到菁英學生,學校能培育重點人才。

政大也減15%名額

交大教務長陳信宏表示,交大博士班也要減招三成,資訊學院、工學院、生科、電機等系等都將減招2成,「因這些學生念到碩班就被企業訂走,若念博班反而不划算」。

陳信宏也指出,112學年將有一批屆齡教師退休,將有近萬名教師缺額,對教職有興趣者,「現在進場讀博班是個好時機」。

人文科系為重點的政大,105學年博班也將減招15%,共32名,包含心理系、國發所、地政系、教育系將各減2人。

此外,教育部推出「青年學者養成方案」,培養「產學菁英」和「學術菁英」各500名,前者每人每年補助20萬元,由業界和大學共同培育博士人才,降低學用落差、並提升產業競爭力;後者每人每月補助3.6萬元生活費、及出國兩年300萬元獎學金,三年共429.6萬元獎學金。

※ 相關報導:

* 考試科目幾乎相同 教部:碩博士班 兩試合一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4785

各大學為了「搶人」,研究所碩博士班考試日期越來越早,上學期辦推甄、下學期辦考試,但兩個招生管道考試項目越來越像,幾乎同樣要書審、面試、實作;教育部指出,兩個入學管道選才目的不同,學校為了搶學生,選才項目越來越像,學生考試痛苦時間也拉長,提案建議大學兩試合一,減少學生負擔。

* 研究所兩試合一 台大回嗆管太多:機器沒壞 就不需修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4786

教育部提案建議各大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甄試、考試兩試合一,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回嗆教育部管太多,直言「機器沒有壞,就不需要修」,交大也要教育部尊重各校招生;清大表示,除非各校有共識,否則不利學校招生;淡江則表示願意統一時間,但「只怕大家都不遵守」。

莊榮輝表示,學生和各大學都已經習慣上學期推甄、下學期考試,且大學生多數大三就修完課,分兩次考試對學生課業影響不大;兩項招生管道選才標準差很多,兩試合一在下學期辦,對學生不一定是好事。

* 開罰首例 論文槍手業者被罰60萬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74788

現在正值研究生、博士生論文口試季,也是論文槍手代寫「旺季」,教育部今天表示,去年接獲民眾檢舉經查證後,首度有代寫業者負責人被裁罰新台幣60萬元,是學位授予法於民國102年修法通過後開罰首例。



◆ 青年外交大使成軍 暑期偏鄉教英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705

自由 2015-06-12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新北首屆「青年外交大使」(Youth Ambassador)昨天成軍,由來自不同學校、二百三十名高中生組成,將於今年暑假與來自美國、加拿大共一百五十位外籍生,一起前進瑞芳、雙溪等地當志工,教偏鄉學童學英文。

來自二重高中的「青年外交大使」李育瑄說,以前曾到偏鄉參加英語營隊,發現當地學童單字量比較少,也不太敢開口說,感受到原來英文也有「城鄉差距」。

三民高中的賴紀坤則說,當志工教英文需要熱情,也需要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把這次服務機會當成挑戰,鍛鍊自己成長。

今年暑假「青年外交大使」與外籍生志工,將分三梯次到各偏鄉學校舉辦中小學英語補救營隊,約有一千名偏鄉學童參加。

教育局長昨發服務證書

充滿活力與熱情的「青年外交大使」們,昨天從教育局長林騰蛟手中接下服務證書。林騰蛟表示,學生志工都具備優異外語能力,二○一六年也將擔任國際少年運動會的親善大使,「不只讓學生走向國際,也要讓國際走入校園。」



◆ 川校1500萬買飛機當教室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74591

世界日報 北京12日電 2015-06-12

「我們的教室可以飛!」「哇,以後就可以到真的飛機上去上課了,好高大上啊!」中新網報導,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為讓學生刷真實感,耗資近1500萬元人民幣(約242萬8500美元)的一架波音737飛機10日正式啟用,學生們將在真實的機艙環境中上課,學習專業知識,被稱為「最牛教室」。

據報導,該飛機也將用於該校空中乘務專業、民航空中安全保衛專業、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安檢專業以及航空服務專業的實訓實操,供專業教學和研究。以達到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

這架波音737-300飛機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2014年2月10日,其結束最後一次航班,退出現役。報導稱,2014年9月,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購得該機,在江蘇南通華夏航空工程公司完成標識噴漆和拆裝,2015年4月由交通部下屬上海交運大件物流有限公司運往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校區,重新組裝調試,恢復全部功能,用於教學實訓。

報導說,在西航的波音教學飛機啟用儀式上,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院長魏全斌表示,波音737飛機著陸西航,標誌著西航已經形成了世界一流、中國頂級的實訓設備系統,將會讓更多心懷藍天的孩子們展開夢想的翅膀,盡情飛翔。據了解,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耗資5000餘萬元打造全國最先進的空乘空保專業實訓中心,形成了動艙、定艙、水上訓練中心、波音實體飛機於一體的實訓中心。此外,西航投資3億元打造的航空專業實訓中心涵蓋了空乘、空保、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安檢、航空物流、航空服務等全部民航崗位,在全國航空院校中排名第一。

報導稱,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所屬的四川泛美教育集團已經訂購了第二架波音飛機,用於旗下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專業的實訓和教學,泛美教育集團成為同時擁有波音和空客實體飛機的航空教育集團。

fsj 提到...

自由廣場》叛逆反課綱 教改成功了一半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8977

自由 2015-06-13

◎ 陳國祚

廿一年來,教改人士處心積慮要提昇學生的「創意」,而「創意」的一項根本特質就是「叛逆」;由中學生的反課綱運動來看,「叛逆」心夠強、敢衝撞體制、敢打破大人的規則,所以看來教育是成功的!

但,每個教養過青少年的父母都知道,青少年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叛逆」;所以,教改人士所努力的,就是教一個青少年已經會的東西;那就奇怪了,都已經會了,幹嘛還他教?教改人士除了帶頭破壞體系之外,又建立了什麼?

對絕大多數的教改人士來說,他們都忽略了,或者說是不知道,「創意」的另一項根基是「博學多聞」。從古早的達文西,後來的牛頓,再後來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到近來的賈伯斯,這些公認很有「創意」的人,那一個不是「博學多聞」?如果愛因斯坦沒有同時學會牛頓力學和馬克斯威爾恆等式,如何能對牛頓力學進行「叛逆」而創造了相對論?但可笑的是,我們的教改人士每天要給學生「減壓」,從來不思考怎麼讓學生「博學多聞」!古有明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學識,那來的「創新所需的材料」?不求學生的「博學多聞」,教改也就必然是要失敗的。

是有一些教改人士想到要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正在流行的「學習共同體」、「翻轉教室」,這些是有一點效果,但好像都「搔不到癢處」!

其實,關鍵點就如賈伯斯所說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若不讓學生感到自身的匱乏,如何能空出心靈接受新知?若不讓學生感到無知的惶恐,如何讓學生汲汲於求解?一個汲汲的心,必不同於一個安於「舒適領域」的心。所以,要學生汲汲於新知,就必須使他走出他的「舒適領域」;經常需要一些壓力(推力),再加一些引導(拉力),使他相信他有能力走得出去;一拉一推,才能使他離開「舒適領域」。

所以「叛逆」加「博學」得到「創意」;而一些壓力,再加一些引導,以創造汲汲於新知的心,才能漸漸使學生「博學」。

(作者為學生家長;從事電子業)



◆ 課綱座談全取消 學生今赴教部抗議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8975

自由 2015-06-13

馬政府蠻幹 違法課綱如期實施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全國至少二百卅所高中職學生站出來反黑箱課綱,教育部滅火失敗,反而讓火燒得更旺,昨天決定「冷處理」,今明兩天的台南一中、師大附中、新竹高中三場座談會全部取消,消息來源指出,馬政府已決定蠻幹到底,「微調課綱在八月一日如期實施」。

據了解,國民黨內有高層近日曾建議「暫緩實施微調課綱」,但未獲採納,層峰不但定調「微調課綱如期實施」,並「要求教育部妥善處理學生和老師的反彈聲浪及反對行動」,有鑑於北區學生揚言在座談會中要一問一答,馬政府憂心教育部控制不住場面,會更激化學生,使太陽花學運高中版再起,因此座談會臨時喊卡。

不敢面對面 教長改上網路說明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人、台東女中公民老師周威同表示,「山不就我,我來就山」,公民老師不排除比照去年二月做法,重回教育部上街頭公民課,幫官員們複習「程序正義」、「依法行政」的意義。

今天下午四點北區反黑箱課綱高校聯盟就將到教育部抗議。

新北市三民高中歷史老師張文隆昨晚在臉書上號召各地老師,分別到地檢署告發教育部長吳思華違法濫權。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晚向已報名參加座談會的師生及家長表示歉意,被問及「學生到教育部向他請益」時,他臉色一變表示,教育部會再安排溝通方式,下週一他會去上行政院網路節目「吳思華踹共!課綱微調調什麼?」師生還是可以在網路上發問。

政治力進校園 教部作賊喊抓賊

教育部昨天取消座談會的理由是「維護特招考生權益及校園安寧」,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南一中後天要舉辦特招考試,延後是由南一中主動提出建議;至於師大附中及新竹高中要取消,是因為「憂心有校外人士將進入校園,無法預知可能作為,恐影響校園安寧及失去原有的理性平和對話。」但是三校校長都表示是昨晚接到教育部臨時通知取消,只能尊重。

誰是教育部憂心的校外人士?吳思華舉例指出,在台中一中看到有人舉牌「台灣獨立」,他很詫異,課綱座談,為何會牽涉到政治話題?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則駁斥說,吳思華別抹黑有「政治力介入校園」,明明是教育部自己用政治介入,別再睜眼說瞎話、作賊喊抓賊。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吳思華是不是自覺理虧才退縮?還是沒弄清楚狀況就做決策?這是多危險的事?教育部長言而無信,已做了最壞的示範。

※ 相關報導:

* 課綱座談臨陣取消/急踩煞車「無賴」教部有鬼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8987

....教育部昨晚臨時取消南一中、師大附中今天舉辦的課綱微調座談會,南、北師生得到消息後先錯愕、後憤怒,師大附中學生鍾欣庭、建中學生何蔚慈雙雙認為,教育部非常不尊重學生,鍾欣庭說:「教育部勢必要面對學生的怒氣!即使不開座談會,學生也會想辦法讓教育部代表出面和學生對談。」

鍾欣庭說,「教育部的理由根本是在影射我們背後有政治勢力,我們沒有!我們就是學生!」她說,第一時間看新聞時,還以為是假消息,「隔天要開的會,怎麼會前一天真的取消?」沒想到是真的,讓她大罵:「很扯!」「教育部這樣的做法根本是想要激怒學生。」



◆ 聯晚/謠言的元凶與幫凶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91079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06-13

近來高中課綱爭議延燒,有位台中一中的教師以「我國最高峰為聖母峰」列入課綱為例,質疑教育部作法不當。事隔兩天,教育部終於出來澄清,說課綱中並沒有相關文字。雖然讓爭議暫時平歇,卻暴露當今許多社會議題,確實充斥不實的資訊。

當然,好事者還是會說,教育部只澄清「台灣最高峰是玉山」,卻沒說清楚「中華民國最高峰是什麼」。但就事論事,課綱沒有提「我國最高峰是聖母峰」是事實,台中一中教師所言,仍是不折不扣的製造、傳播謠言。但遺憾的是,作為始作俑者,這位教師乃至於「反黑箱課綱團體」,都並未對自己的行為有任何反省。

不過比起製造謠言者,教育部的態度也讓人不解。教育部長吳思華被當眾質疑,事隔整整兩天教育部才說明。課綱內容千頭萬緒,無法第一時間掌握所有內容,雖情有可原。但竟然要過了兩天,教育部才能「發現」被移花接木,真是情何以堪。

更何況,其實在這位教師公開講話前,類似謠言早已在網路上流傳。以網路社會裡資訊傳播的速度,傷害其實已經造成。這一切,教育部的恐龍、鴕鳥心態難辭其咎。

大凡一個謠言要被製造乃至於傳播,往往有特殊目的。課綱爭議並非不能討論,但探究其本質,許多卻仍是政治意識型態對立下的產物。因此,類似「我國最高峰改為聖母峰」這種謠言,就很容易被反對者所相信甚至利用。

類似的狀況,在這幾年若干社會運動裡如洪仲丘事件、反服貿事件裡也屢見不鮮。因此讓人不禁質疑:基於謊言與偏見的運動,還算是具有正當性的運動嗎?

更糟糕的是,這些不實資訊能夠廣泛流傳,往往與正確掌握資訊的政府單位,無法在第一時間說明清楚有關,此次教育部的反應就是例子。當掌握正確資訊者,面對謠言不能、不願說清楚,就是謠言的幫凶。

fsj 提到...

聯合/教育M型化比財富M型化的危機更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906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6-13

炎炎夏日,「考季」也是「烤季」。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出爐,多少目光集中於五A的話題,不外哪些明星學校出了多少五A和作文六級分的學生。但另方面,專家卻關心著英數成績「雙峰」的現象加劇,簡單說,就是很高分和很低分這兩端的學生人數都出現高峰;英數兩科竟有三分之一學生的表現待加強,數學非選擇題有十萬名考生抱了零鴨蛋。這正是一般人常聽說的M型化現象。

M型化,現在成了常識語彙,民眾甚至習以為常,好像社會裡本來就是有錢人很多,窮人也很多;高分學生多,低分學生也多。但道理絕非該當如此。一個發展均衡的社會,不管是家戶財富,乃至一般人的身高體重,多半呈現「常態分配」:兩極端的人數偏少,多數乃「普通人」落在中間位置,亦即表現出統計學的「鐘形曲線」。二十年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還以「鐘形曲線」為書名,探討美國社會中個人的智力和階級結構問題。除了會考成績,更嚴重的是,今年有三萬多名國中生因為畢業門檻提高而「畢不了業」,只能拿到修業證明。

不論是「朱門酒肉臭」或「路有凍死骨」,都應該只是少數的極端。半個多世紀來,台灣從均貧走向均富,曾有超過半數民眾自認是中產階級,那是財富分配「單峰」的鐘形曲線年代。但二十世紀末期的資本主義惡質發展,全世界都發生財富集中和財富剝削,M型化的「雙峰」現象出現,台灣也未能倖免,社會上漸有「中產階級不見了」,或集體向下沉淪的危機。以往在普通百姓之間,口袋有錢、沒錢的比較,差別也許只在吃牛肉麵或陽春麵之間。但現在,一個名牌皮包的價錢,動輒是大學畢業生月薪的好幾倍;精品店店員終其一個月勞動所得,買不起她所賣出的一件襯衫。

M型化現象對普羅大眾的打擊,與其說實質生活水準下降,不如說心理層面的「相對剝奪感」的加劇。也因此,社會瀰漫仇富心理,動輒號召出群眾上街頭,美國有「占領華爾街」運動,台灣則見無殼蝸牛抗議風潮再起。各國政府都為處理財富M型化問題傷透腦筋。

台灣教育出現學生成績M型化趨勢,這遠比財富分配的M型化更令人憂心。社會的貧富差距雖勢所難免,但教育以往被認為是「窮人翻身」的重要管道,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也使許多平民或貧家子弟得以懷抱「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夢想,力爭上游。陳水扁傳奇雖以貪腐入獄畫下不美麗的句點,但三級貧戶之子選上總統,仍是台灣民主史和教育史的重要事例。

如今,社會財富分配的M型化現象,顯然進一步侵蝕到教育,使學生成績也發生M型化的效果。並不是有錢人家小孩必然成績比較好,但所謂「資源多」的階層,使小孩的競爭力也贏在起跑點上。教改一改再改,政策目標往「平等化」邁進,包括多元化人學方案增加智育以外的其他學習表現列入甄選考量,「繁星」計畫讓偏鄉校園的優秀學生也有出頭管道。但台灣父母望子成龍的急迫心情造成民粹壓力,學生成績評鑑的手段在執行層面也出現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裂縫。在這種情況下,多元入學方案暗藏「多錢入學」的玄機,學生從才藝項目到社團服務、乃至面試服裝,都成家長投資較勁的場域;出題以活潑為名行刁鑽之實,偏離評量基本學力的主軸,讓補習成為必要之惡;縱然宣稱開辦十二年國教,也因「特色招生」之謂而替明星學校另闢悖離國民教育平等精神的蹊徑……。凡此種種,都讓有資源者更「有辦法」,無資源者更難翻身。

貧富差距拉大,政府用累進稅率、福利政策等作為,希望達成財富重分配的效果,降低M型化的負面影響力。但若財富和家庭階級的威力被複製於校園,則教育不再是促進階級流動的工具,反而成為階級「世襲」的幫凶。一旦教育失去平等的起跑點,偏鄉的孩子繼續受限於偏鄉的教育資源貧乏,明星學區、精英家庭的孩子繼續受保護於優勢的教育環境,則所有社會正義的口號將成泡影。

關心財富M型化的人,應更關心教育M型化的議題才對。



◆ 孟懷縈勉女學生:覺得被侮辱時 不要懷疑自己
http://udn.com/news/story/6885/991032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6-13

6月進入大學畢業季,台灣大學今天請來中研院士、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孟懷縈在畢業典禮致詞;身為傑出女性學者和創業家,孟懷縈也曾在職場遭遇性別歧視,她上午特別鼓勵台下的女學生,將來工作時要時時警惕,「不要因為對方性別而有不同的判斷和對待,尤其是你覺得被侮辱時,不要懷疑自己。」

孟懷縈34歲就拿到史丹佛大學終生教職,46歲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更和當時的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發明了wifi的前身技術,創辦無線通訊Atheros公司,這家公司後來以30億美元被購併。

台大近年來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今年的畢業典禮特地請來孟懷縈為畢業生致詞。她告訴台大畢業生,台灣學生習於「按部就班」,特別是台大學生,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應該要離開熟悉的環境、擴大自己的胸懷、享受寂寞。

她說,自己當年台大畢業時,對未來沒有什麼想法,但父親堅持要她出國,她從一開始哭哭啼啼,到念博士班最後一年時,教授建議她爭取教職。

「我行嗎?」孟懷縈當時很懷疑自己英文不夠流利,最後發現這些口若懸河的教授,「不是什麼天神,只是願意花時間而已。」

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天生含著電晶體的理工天才,她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27歲那年就拿到史丹佛聘書,開始鑽研無線通訊;當市場認為還要10年技術才能成熟,她用兩年就突破,後來當時的工學院長鼓勵她創業,她毅然留職停薪兩年,全心投入創業。

但創業也不容易,孟懷縈說,一開始在職場就受到性別歧視,最初的創業夥伴,也因為不認同女性的工作能力,合作幾個月後就和別人合開公司;連平常鼓勵她的教授都因為她的合夥人離開,認為她一個人做不到,告訴她如果想去業界工作,一定會有別的公司願意雇用她,婉轉暗示她放棄創業。

「我聽了幾乎說不出話來,這是何等的侮辱。」於是她下定決心,要證明女人也能開創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她說,自己的人生三次被迫走出自己熟悉的環境,才能活得精彩;現在台灣面臨很多困境,但這些困境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台灣和大陸之間,全世界都是舞台。

她也建議,畢業後最重要的是擴大自己的視野,首先要先加強英文,至少要能自如閱讀英文網頁;再來是多看書,「如果找到喜歡的作者,就看他所有的書,直到覺得你可以幫他寫書為止」最後就能發現,「唯一能限制你的,只有你自己」。

【孟懷縈小檔案】

年齡:52

學歷:台大電機系、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博士

27歲 取得史丹佛教職,擔任助理教授

34歲 拿到史丹佛大學終生教職

37歲 創立Atheros Communications公司

39歲 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46歲 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註:2011年Atheros Communications公司以30億美元現金被購併

※ 相關報導:

* 86歲博士少將 活到老學到老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0222

「活到老,學到老。」元智大學86歲研究所博士生章子張,少將退役後仍不斷求學,力行終身學習。今天(13日)將和2500位學生一同從元智大學畢業,是本屆最年長的畢業生。

....章子張說,自己念書過程從不覺得受年紀影響,更想證明「活到老,學到老」並非口號。他說,6年來上課從不遲到、早退。因為年紀,總是被老師、同儕稱為「章爺爺」,相處卻不會因年紀而有代溝。

* 89歲宜蘭大學 首位博士女性拿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925

國立宜蘭大學創校八十九年來,誕生首位博士!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第二屆博士生張雅評,以細胞免疫為研究議題,論文登在國際刊物,並通過口試,獲頒理學博士學位,取得宜大第一張博士證書。

....「搶頭香!」宜大目前只有生物資源學院的生動系開設博士班,二○○九年起,每年招收三名博士生,二○一○年考進博士班的張雅評,今年率先拿到博士學位,讓指導老師花國鋒引以為榮。

* 印尼師來台讀碩士 師譽:認真4千金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0366

4名來自印尼的外籍女生,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就讀,她們在當地原都是老師、校長,來台生活相扶持,對功課也特別用心,被師長譽為 「認真四千金」,其中3人近日將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這4名外籍生黃美嬡、周清英、圓圓、偉大,家鄉分別在印尼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北省,當初都是希望來台灣進修,正好台首大前往印尼招生,最後都順利錄取。

....台首大教研所長郭添財說,她們平常沒課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自修教室,在師長眼中譽為「認真四千金」,且全是以英文書寫論文,探討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分析等課題,內容具參考價值。

* 齊邦媛 獲亞洲學會終身成就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14/990689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6-13

作家齊邦媛畢生推動中西文化交流、將台灣文學推上世界舞台,獲亞洲學會終身成就獎,廿二日將在中研院受獎。亞洲學會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亞洲學研究組織,這是首次頒贈終身成就獎予亞洲學者。

亞洲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成立於一九四一年,目前擁有會員八千人,是全球成立最早、規模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亞洲學研究組織。

中研院文哲所所長胡曉真說,該會去年首度跨出美國到新加坡舉辦年會,今年移師台灣,預計有卅三國、六百多名學者來台參與盛會。

fsj 提到...

時論─反課綱微調沒告訴你的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516-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1日 黃心華

大多數民眾應該從未比較過課綱版本的差異。有兩份資料值得花5分鐘去瞧瞧──「歷史課程綱要微調修訂」的第37至48頁(國教院網路資料:http://goo.gl/TsGf8I),以及「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微調修訂」的第45至47頁(國教院網路資料:http://goo.gl/lQ5lAj)如果說得更明確一點,這次課綱微調的最大改變,就是把我們原本被民進黨時期改成「媚日、違憲、說明二二八事件」的課綱,調整為「直述日本殖民統治、正視兩岸分治現況、大力重點闡述二二八」的課綱。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認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所進行的嚴密戶口管理、建造阿里山森林鐵路等交通建設,並非為了實施「殖民統治」,那你就繼續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覺得日本人對待我們原住民的方式只能叫做「接觸」,那你應該先去看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再來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認為把二二八事件從「一般說明」提升到「重點」並增加更多說明,這樣叫做掩蓋史實,那你就繼續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覺得對台灣發展有重大貢獻的孫運璿不值得被懷念,那麼你就去反對課綱微調!

最後,如你覺得把「台灣、中國」改成「我國、中國大陸」叫做要當中國人、自我矮化、無恥賣台、急統、打擊台灣意識、去台灣化等,那麼,你應該先支持修改《憲法》!

在課綱微調的程序當中,教育部是採用函請國教院檢視及評估,再委請宜蘭高中承辦「課務發展工作圈」方式來著手。其後再組成檢核工作小組,先後召開12次會議,綜整課務發展工作圈第一線教師的意見,形成課綱微調的初步草案,之後又於北、中、南分區舉行公聽會收集意見,之後則反覆由檢核小組、國教院召開課發會議、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等其他諸多環節的把關。

在此,不禁也想問一問,民進黨時期的教科書調整,是否有比較透明或公正沒有黑箱?是否也有召開上述繁複的會議?民進黨在92至95年間修正公布了10次課綱,賴清德市長在批評之前是否也要問一問自己的黨當時有沒有公正公開?

我們必須提醒,教育部的確有必要在事後公布會議的綜合結論,但是絕非將每位委員討論的細節都公布。否則,哪位委員敢暢所欲言?又如何能保證每位委員不會受到民代或黑道的關說恐嚇或秋後算帳?如此怎能有客觀的決策結果?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中國時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台灣是48國共有?歷史師質疑新課綱錯很大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9236

自由 2015-06-14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灣是四十八國共有?新北市三民高中歷史老師張文隆昨天拿出新版課本,質疑高一歷史加入中日和約的錯誤史實,企圖證明台灣是屬於中華民國,但事實上課本內容是斷章取義,具有高度爭議,因為中日和約必須連結舊金山和約,如依課本內容,台灣不是屬於中華民國,而是屬於舊金山和約簽署的四十八個國家共有!

引用中日和約 斷章取義

張文隆昨天到教育部聲援反黑箱課綱學生們,他表示,新課綱和新課本問題很大,坊間就有一個版本,在課本第九章「從光復到政府遷台」所搭配的第一六六頁「文章研讀與探討」,提及一九五二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平條約,以舊金山和約為基礎,堪稱是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所有權狀。中日和約第四條指,中國與日本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前所締結的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因此馬關條約一併無效,台灣及澎湖的主權轉移給中華民國,據此主張台灣屬於中華民國。

張文隆質疑,中日和約是以舊金山和約為基礎,根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承認朝鮮獨立並且「放棄台灣主權(並未提移交給誰)」,所以日本只能放棄台灣主權,絕非當然是轉移給中華民國,否則根據舊金山和約第廿六條規定,「若日本與任一國家簽訂和平協議或戰爭請求協議,並賦予該國優於本條約所定之條款,此優惠待遇應自動擴及本條約所有簽署國」。所以如果日本將台灣和澎湖的主權轉移給中華民國,則參與舊金山和約的其他四十八個國家,也就共同擁有台灣和澎湖的主權。

號召師生告教長違法濫權

張文隆表示,新版課本以缺乏國際法正當性的論述,強化台灣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弱化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住民等議題,關鍵在於微調課綱的檢核小組召集人王曉波並無歷史專業,只想強灌統派思想,亂調課綱,才會編出了這種乖離史實的課本,教育部竟還要師生吞下去,因此他要站出來反對黑箱課綱,並號召全國師生控告教育部長吳思華違法濫權。

※ 以上、以下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汝思華,吾思台」 北區高校盟要求教長面對面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9234

....大台北地區的建國中學、北一女中、莊敬高職、西松高中等廿多校、五十多名高中高職學生代表昨天赴教育部抗議,高舉「汝思華,吾思台」、「附中之恥吳思華」等標語,高聲怒吼,學生說,他們原本尋求體制內和平理性的方式和教育部對談,但教育部竟在深夜臨時取消座談會,等於直接攻擊學生,教育部若繼續拖延不面對,學生們不排除走上街頭,「自己的課綱自己救」。

....教育部回應,將請學校在維持校務正常運作的原則下,評估後續三場座談會合適的辦理時間。



◆ 憲法一中 也在中日和約裡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93759

聯合報 林滿紅/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台北市)2015-06-15

高中歷史課綱吵得沸沸揚揚,教長最後裁定新舊教科書皆可用。在很多學校擬用微調以前教科書的情況下,值得指出:微調以前課綱與教科書審定皆以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九日蔣中正總統所公布,四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刊印在中華民國總統府所編《總統府公報》第三五九號的「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又稱「中日和約」)為依據。微調以後課綱與教科書審定則希望回到憲法一中。在這裡有需要說明「中日和約」與憲法間的關係,特別是最近爭議最大的國家首都是在台北或在南京,或是國家領土範圍何所指的問題。

「中日和約」中的中華民國領土範圍因過去、現在、未來不同時間座標,而有不同指涉。在「聯合國憲章」頒布之前的傳統戰爭法規定,戰爭須以宣戰作為戰爭法律狀態的起點,而以簽訂和平條約做為終點。作為結束中華民國與日本戰爭狀態的「中日和約」,就與日本進行戰爭狀態的中華民國而言,是指在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因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挫敗,日本須放棄在中國因條約所取得的利權,就簽訂這些條約的中國而言,指的是在大陸的中華民國及其所繼承的清朝。日本須放棄在中國因條約所取得的利權包括因與清朝簽訂的「馬關條約」而取得的台澎,而此放棄對象是已經遷台的中華民國。「中日和約」的照會第一號針對此約內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特別指出是指中華民國現在或將來的有效統治範圍。

「中日和約」是於四十一年八月五日在台北賓館完成換文生效,就在這一天台澎主權完成由日本過戶給遷台的中華民國的法律程序。日本從這天起在台北中山北路華南銀行圓山分行旁,由板橋林家林柏壽承租房舍設日本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日本在台灣正式由主人轉為客人,依照國際慣例,大使館是設在一個國家的首都所在地。

憲法一中,國人常感到費解,其實參考大韓民國的憲法就可了解。大韓民國憲法第三條中譯為:「大韓民國的領土為韓半島(因迴避北韓稱朝鮮而不用朝鮮半島)及其附屬島嶼」,其英文版譯為:The territor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shall consis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ts adjacent islands,韓文中譯的「為」字,在英文譯為shall consist,係表達一種意向。民國八十年以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仍言及「為統一之需要」,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原憲法中的「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西藏自治制度,應予以保障」,也依然存在。這表示中華民國仍有統一的意向。這與「中日和約」照會第一號中的「將來之有效統治範圍」可以取得協調。

在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九日蔣中正總統公布「中日和約」前八月二日的批准書上蓋有中華民國的國璽。這顆重三.二公斤對外代表國家主權的印信,是一九四九年時由護璽官在槍林彈雨中由南京經廣州、重慶、成都一路護衛來台,也是中華民國總統交接時的印信。蔣中正總統在「中日和約」批准書上以毛筆字寫著:「中華民國總統與日本國政府曾各派全權代表於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在臺北市簽訂兩國間和平條約,茲本總統署名鈐蓋國璽以昭信守。」所有承接了或將承接這顆國璽的中華民國總統,都有信守此條約之法律責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重點不在領不到國中畢業證書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92228

聯合報 陳宏煇/教官(新北市)2015-06-14

今年,教育部將國中畢業門檻提高,七大學習領域須有四個領域及格才能畢業,其中至少還得有一科是語文、數學這類的考科及格;標準提高讓今年無法畢業的國中生增加,預估有超過二萬名國中生畢不了業,只能領到「修業證書」。

為此,部分家長團體希望將門檻降回三領域及格,讓學生順利領到畢業證書,筆者認為如只是為讓學生領到畢業證書而降低門檻,只會讓教育品質愈趨下降。

個人的看法是,能不能領到畢業證書不是重點,教育部及學校應重視的,是學生對於課業不感興趣,因此不想到校上課而中輟,在外遊盪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過去服務學校曾有一位國三生,因為對課業沒有興趣而中輟,多次輔訪,發現他對美髮有興趣,在他父親同意下,他在住家附近的美髮店當學徒,每周一天必須到輔導室報到。如今他在美髮店工作,晚上則到高職美容科繼續念書。

國中雖是義務教育,但應適性而教,不喜歡念書的學生可參與技藝班,學校也可輔導其就讀高職;未通過門檻領到修業證書的也能就讀高職。因此,領不領得到畢業證書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對未來有沒有目標與方向,未來有心再可以再進修。



◆ 清寒獎學金 讓我傷腦筋…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92227

聯合報 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2015-06-14

每到畢業典禮前夕,我就傷透腦筋;因友人提供一筆豐厚獎學金,指名要給既清寒又優秀的學子。有獎勵條件的限制,就非得慎重選出適合對象,以免違背提供獎金者的初衷。

前幾年還能順利發出獎學金。當時環境清純、人心敦厚,父母給予孩子學習的楷模,家庭給予支持的力量,正面能量很充沛。有單親家庭獲獎者,有隔代教養者,有新住民子弟者,也有來自偏鄉的原住民家庭者,不分族群或先來後到,只要能感動他人,讓老師看出他(她)在困境中能力爭上游者,都有機會獲獎,對激勵孩子奮發向上的誘因頗大。

然而,社會變化太大了。前面這類有為有守的清寒子弟逐漸消失了,其中有不變與變的因素交雜影響著。

不變的是,他們依然沒有脫離清寒的困境,依然處於弱勢的社經地位,依然接受政府各項補助與社會福利,依然被慈善家寵幸著…使得他們在現實生活上不努力也無所謂。

改變的是,生活態度和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他們很容易滿足於現況,沒有生活的目標,自我要求很低,過著自我放蕩的日子。稍微有一些難度的學習,或者需要靠體力的技能就自動放棄,吃不了苦,學習無法精進。

今年把畢業班導師找過來問,他們公推一位女學生受獎;然而,她並非家境貧寒,但各方面表現都很傑出,無人能出其右,她六年來孜孜矻矻於課業,做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所下的功夫自然比別人深,收穫也比別人多,這當然無關身邊有誰提供給她有多少資源?有多少機會?完全靠她自己。

若因家貧不努力也能獲獎,這對領獎者絕對是一種侮辱,也會養成他不勞而獲的人生態度,造成社會更多「白吃」人口。不得不慎啊!



◆ 首位聾啞大學生 愛笑愛鬧有自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400024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4日 呂妍庭/嘉縣報導

1歲後就再也不知看、聽、說是什麼滋味的多重障礙生劉育伶,是國內第一位大學雙障生,總笑得比任何人大聲,開朗的她,雖無法和人正常溝通,仍以獨特方式完成10餘場演講。昨天她如願穿上學士服,成為全台首位盲聾啞大學畢業生,被喻為「台灣的海倫凱勒」。

就讀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的劉育伶,出生不久即因腸阻塞併發多重疾病,導致青光眼與聽力障礙,不但喪失視力、聽力,也不會說話;6歲住進台中惠明盲校,但天資聰穎的她,8歲就脫離多障班,和一般視障生一同求學,創下台中惠明的記錄。

生活自理 比一般人獨立

在師長眼中,劉育伶聰明又伶俐,手語、手指話、甚至手背語,學幾次就上手,9歲就會用電腦和外界溝通,也懂得用臉書交朋友、分享心情,生活百分百自理。「育伶比一般人還獨立」是南華大學應社系老師黃美智對她的讚許。

高中之前都是資優生的劉育伶,進入大學就讀卻有多個學科被當,當時也曾狠當她的黃美智發現,一般課程並不適合她,於是開始為育伶量身訂作「珍珠培育計畫」,第一件事就是教她如何從學校回家。

生命教育 從不放棄學習

黃美智說,從學校搭公車到大林火車站,再搭車到新竹的過程,對多重障礙的育伶來說「真的很難」,但她就是有辦法借助溝通板「問」人、查時刻表,透過自行返家的行動力,培養育伶的自信心後,再教她如何「演講」。

透過投影和影片播放方式,師生倆搭檔巡演10多場,時間從半小時,慢慢拉長到1個半小時,「她負責說,我來翻譯」,和盲生用手語、手指話溝通無障礙的黃美智,帶著育伶一步一步走出去,用她自己的故事,傳遞生命的價值。

不同於其他生命教育者多述說自己有多悲慘,黃美智認為育伶因沒失去感,反而自信和閱聽眾說要跟她學習。她轉述,一次前往收容偏差孩子的國中座談,被嗆「活這麼苦,幹嘛不放棄?」但育伶透過觸摸顯示器回答「我從不放棄學習」,斗大幾個字讓全場鴉雀無聲。

人緣極好 獲熱心公益獎

劉育伶的獨特魅力也展現在她的好人緣上,不僅有一批死黨專門帶著她逛街、買衣服,幫她打扮,還會帶著她出遊,「一點也不當她是累贅」,連同班視障生黃崇信都好奇「怎麼有身障者這麼愛笑愛鬧?」

透過四處演講,劉育伶感動許多聽者,也鼓勵不少孩童,昨畢業典禮她獲頒「熱心公益獎」,受訪時她堅定地「說」,要繼續以她不放棄學習的精神,當生命教育者,同時幫助更多視障或多障者完成學業。(中國時報)



◆ 論文自己來 70歲嬤社工所畢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1951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屏東報導 2015-06-14

美和科大昨天舉行畢業典禮,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社工研究所畢業的70歲阿嬤葉麗華,她在高雄晚晴婦女協會服務超過10年,因想再增進社工專業知識,而就讀研究所。

葉麗華原只有高職學歷,一路從美和科大社工系念到社工所,她表示,將運用所學,投入協會工作上,繼續關懷弱勢婦女,協助更多弱勢者站起來。

現在擔任晚晴婦女協會理事長的葉麗華,擔任志工逾10年後,雖然她的實務經驗豐富,但未學習過社工理論,因為高雄沒有大學開設社工相關系所,她便開著車到屏東美和科大來就讀社工系,社工系畢業後,她繼續念社工所。

葉麗華笑說,剛上大學時,不會用電腦,透過老師、同學的指導而慢慢學會,到現在整篇報告、論文都是她自己敲擊鍵盤,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她認為,老年回大學進修、學習,更有目標、方向,因每個人都有實務經驗。她認為終身學習不應只有在社區推廣,如果銀髮族有能力也有意願上大學、研究所,政府更要多鼓勵。



◆ 張忠謀:終身學習 畢業後更用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400026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4日 陳界良/台中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13日在亞洲大學畢業典禮上獲頒名譽博士學位,張忠謀以自己的求學、工作經驗指出,他22歲時沒考上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班,是人生的轉捩點,從此他不再為學位而學習。他勉勵畢業生要培養誠信正直人格、終身學習及追求平衡的人生。

亞大創辦人蔡長海、校長蔡進發在畢典中,頒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給張忠謀,表彰他推動半導體產業、深耕教育且熱心公益,卓然有成,足為亞大師生的學習典範。蔡長海說,張忠謀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巨大貢獻,為台灣之光。

張忠謀在典禮上指出,亞大是很年輕的大學,只有14年,但世界排名已相當前面,是非常傑出的成績,他非常榮幸當這個學校的校友。看到那麼多碩博士畢業生,不禁想起他62年前拿麻省理工碩士,51年前拿史丹福大學博士時,他的總共資產是什麼?

「我拿碩士時,財產是一無所有,但已經有智慧資產,已有良好的習慣。」張忠謀說,他22歲時拿到碩士,已養成許多習慣,這些對他後來的人生影響非常大,22歲幾乎已經定了他的人生。

張忠謀說,他22歲以後用到的知識,不到在學校學習的10分之1,但他那時的人格、品格與性格已養成,就是誠信、正直、愛國、關懷社會。性格決定命運,因這些資產足以影響他一生,而那時最大的負債,就是為學位而學習。

張忠謀表示,大學念哈佛、MIT,學士、碩士都拿到了,但只是部分成功,遇到的挫折就是他想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博士,參加博士資格試卻沒錄取,他一氣不念博士去就業了,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但重點不是就業或求學,而是學習態度的轉捩點。

「我不再為學位而學習!」張忠謀說,此後他就業,比在學校更用功,他為工作、為興趣學習,這就是他常講的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應是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學習,並不是一般「活到老、學到老」的無計畫學習。

張忠謀指出,考不上博士,他的「計畫」就是進入半導體業;「系統」就是學習半導體的物理與技術;「紀律」就是自己每天至少投入2小時。他在美國住到54歲,但英文還是他終身學習的科目,來台灣後,中文是他熱愛的科目,還曾想當作家。

張忠謀建議畢業生,首先要培養誠信、正直、關懷社會的正面人格;其次,終身學習一定要培養起來,終身學習會得到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絕對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他反對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陪家人、社交、興趣與運動等,要適當分配時間。(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死囝仔」學武轉性 市長獎畢業
http://udn.com/news/story/6899/992134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 2015-06-14

竹橋國中學生黃伯銘明天將畢業上台領市長獎,但兩年前,知道黃伯銘「這號人物」的竹橋里鄉親說「沒幾人相信他還有救」。

「這個『死囝仔』整天打混摸魚,還到處惹事欺負人」,提起當時的黃伯銘,老鄰居還有氣;讀小一時就沒有一堂課坐得住,自己不念書還不讓同學讀書,尤其滿口三字經,單親父管不住,老師也受不了。

樹林國小校長郭耿舜說,他到任時,黃伯銘升小三,但他過動、愛惹事,讓人不得不認識他。郭耿舜說,他常找黃聊天,黃常滿嘴髒話,「同事都勸我不要浪費時間」,幸好沒放棄,常從網咖把黃帶回家,並教黃練獨輪車,培養專注力。黃伯銘上了國中,郭耿舜還特別到竹橋國中「交接」,常到黃家關心。

黃伯銘因熱愛武術,每天放學就在道館學武術,除了發洩過盛體力,也學習忍受操練,導師吳凰君不斷在旁開導、教練林炎秋每天陪練數小時,國二開始,黃伯銘不再過動了。

林炎秋說,黃伯銘不僅遠離損友,也不再出口成髒,且變得有禮貌、努力好學,學業成績突飛猛進,近一年,他打遍全國武術擂台,待人態度變得謙和。

黃伯銘明天將畢業並獲頒市長獎,國中校長楊敦州期勉黃伯銘,朝興趣前進,走出一片天。看著他長大的郭耿舜說,「孩子,你真棒,你是樹林的驕傲!」黃伯銘說,要進職校學汽車維修,做一個有用的人。

※ 相關報導:

* 老師也常犯的恐怖迷思,讓台灣學生永遠「害羞」
http://udn.com/news/story/8008/994359

....接下來,老師不敢再問問題了,學生們更是沒有一個敢舉手。

而我當下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窘境。

的確,老師原本對印度的印象充滿著錯誤,所以常常會問錯問題。但那又怎樣?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學生其實也不知道沙威瑪是土耳其的,如果老師不問這些傻問題,我根本就不會想到他們可能會跟杜拜搞混,或是把印度人跟穆斯林混為一談。就是因為她問了,即便被糾正,但也馬上就學會了阿。

「如果不讓學生犯錯,到底要怎麼指望他們學習?」一位無緣來到學校的土耳其沙發客曾這麼跟我說。

因為我們不允許學生犯錯,老師們更不被允許犯錯,搞到現在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甚麼都不要做就都不會錯的擺爛泥沼。

學生擔心問蠢問題被嘲笑而寧願一知半解的繼續裝懂,這是一件非常非常恐怖的事情,不要再把這個問題推給甚麼台灣人比較害羞或是學生不想學了。

* 超幽默!國小師畫聯絡簿貼圖 網友:跪求LINE上架
http://udn.com/news/story/6898/994035

從前學校老師和家長要了解學生情況,多靠聯絡簿留言溝通,但現在智慧型手機普遍,許多班級的導師和學生家長自組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方便快速聯絡事情。台北市雙蓮國小的郭俊成老師,平時常在聯絡簿上塗鴉小插畫,受到學生喜愛,最近創作了一系列校園用的可愛貼圖,提供學校、家長、學生三方溝通使用,趣味圖文讓網友們大讚幽默,希望能在LINE的貼圖區上架,「一定手刀飛奔購買!」

* 走出校園當MAKER 大學生用創意翻轉偏鄉
http://udn.com/news/story/6904/994766

偏鄉教育議題益發受到大眾注目,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為鼓勵更多大學青年投入,舉辦「青年創意‧翻轉偏鄉──MAKER行動實驗計畫」,邀請全國各大學及研究所之青年,針對當前偏鄉校園所遭遇的困境,例如師資流動率高、科技落後、併校等問題,提出具創新及永續經營精神的「行動實驗」計畫。中心主任劉吉軒強調,希望大學生在提案的過程中,結合社區營造概念,以「校園-社區-經濟」的三角模式創造校園與社區的共生並存,讓資源活絡,才能帶給偏鄉地區在校園與經濟共贏的機會。



◆ 偏鄉不迷網咖 下課奔希望教室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93462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范振和/秀林報導 2015-06-15

「我很喜歡這裡,放學就會來。」花蓮家扶中心在秀林鄉崇德國小學區推課輔學習3年多,昨天進一步在崇德村成立「希望教室@達基力」,以數位學習融入課業輔導和生活教育,激發偏鄉、部落孩子的學習興趣,並展示學生的攝影、繪畫作品,村長李慧齡說,「孩子們不再迷網咖,都往希望教室跑。」

「希望教室@達基力」是台灣三星電子公司贊助家扶基金會,與花蓮家扶中心合作推動偏鄉數位學習的第1座「社區型」數位教室,是台灣首例。

花蓮家扶中心長期關注崇德國小學生學習情形,發現不少孩子有學習數位落差,4年前主動與校長古淑珍聯繫,推動桌遊,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去年獲三星電子協助,讓孩子接觸數位相機,孩子在部落、學校快樂拍攝,去年底推部落攝影展,造成轟動。

今年三星電子大力贊助,家扶中心租下達基力部落一家KTV店,改建為「希望教室」,整修內外牆和結構,並設置數位裝備,包括可同時供30台平板電腦充電、價值超過70萬元的平板充電車、30部新型的12吋平板電腦。

花蓮家扶中心設計App達人活動,針對學生們較弱的英語、數學等進行數位教學及一對一輔導,透過益智App遊戲,強化孩子英數、知識、邏輯等,讓孩子們的英、數程度突飛猛進。

花蓮家扶中心昨天舉行「希望教室」啟用典禮,三星公司公共事務部經理翁肇佑說,三星過去都與學校合作,以教室成立「SMART School智慧教室」,將課程與教學數位化指導學生,今年將再成立6間智慧教室,總計全台達到15間;很高興能與家扶合作成立全台灣第1座社區型的希望教室,未來「智慧教室」與「希望教室」互補,讓偏鄉孩子上學或放學後,都能獲得數位學習機會。



◆ 歷史課綱需合憲 學者批史無前例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89458

自由 2015-06-15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高中課綱「黑箱」微調爭議多時,國民黨死抱「一個中國」大中國史觀不放,將黑手伸入教育界。學者批評,國內外編撰歷史從無「符合憲法」的前例;歷史講真相,用法律框架歷史、染指專業,根本聞所未聞。

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金仕起表示,二○一○年黑箱修改高中課綱的啟動,就是由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下令;負責微調的檢核小組召集人王曉波也曾在面對中國媒體時明白說出,這件事與馬英九的意志有關;而後修改過程中,許多歷史學者被迫帶著專業離開,主因為「就是他們(國民黨)要硬幹!」

金仕起認為,課綱爭議引起高中生及國中生關注,發現這群年輕學子做了不少研究,包含課綱制定的程序,並察覺微調不僅程序黑箱,過程也不尊重歷史專業;更重要的是,新課本八月一日就要上路,學子急迫要求退回這不明不白的課綱、拒絕被洗腦,否則恐替國民黨承擔錯誤。

金仕起也批評,教科書的課綱微調,照慣例是三年一小修、六年一大修,其中多針對「錯誤勘正」、「內容補正」等,畢竟歷史會更新;但從來沒聽過要「符合憲法」,當作微調理由,直言:「符合憲法就是要把歷史課綱納入『一個中國』底下!」是官方片面認定,但此觀念根本無法對中國人、蒙古人說明,連帶台灣本土原住民都無法解釋清楚。

金仕起強調,若談憲法,學生受教權更是被明白地寫在憲法中。受教目的要「追求真理」,法律會依據社會需求而修訂,往往落後學術發展步調。看這次微調課綱的爭議,不僅昧於現實,同時更是「過時」法律;拘束想像與探討,拿法律來框架歷史,不但無法解決許多現在面臨的問題,包含轉型正義等,連帶也限制歷史了解、影響未來。

fsj 提到...

台灣前後段學生落差 世界第一

◆ 多付出0.01 窮孩子未來就不一樣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5958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6-16

去年及今年連續兩年國中會考,全國三成多的孩子英數拿C級分(待加強),這三成孩子中有九成來自偏鄉、原鄉以及家庭經濟弱勢的孩子。在台灣的偏鄉弱勢生,普遍輸在起跑點,這是台灣所稱公平教育的難堪印記。

窮孩子輸在他們小學六年要換十二名老師、輸在十二所學校共用六位英語老師、還有學校等了十二年才來一名專任英語老師。窮孩子輸在他們學科落後、卻又無法發展多元能力,因為他們沒有美術、音樂、家政等其他領域的專任老師。

監察院二○一一年調查報告點出「功能性文盲」現象,有國中生不會注音符號、九九乘法表、四則運算,顯見學歷不符合本身應有的學力。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二○一二年的調查,台灣的城鄉學習落差,是OECD國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的四倍。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今起連續五天推出「願景工程—偏鄉教育」調查採訪,動員報系各地記者,從北到南,由西到東,從深山到海邊,探問為什麼弱勢生普遍學習落後?

偏鄉招聘不到老師、師資流動率高,是當前偏鄉教育的痛點。政府每年編列補救教學的預算,只夠兩成學習落後的孩子補救,而今年國中會考結果,證明了補救教學成效不彰。

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民間組織、志工團隊、第一線教學現場的熱血老師,不離不棄守護在偏鄉孩子身邊,他們用熱情與耐心提升孩子的基礎學科能力、引導孩子多元學習,增加自信心、研發數位教材,嘗試翻轉教室。他們是台灣偏鄉教育的光點。

「一乘一乘一,即使乘一千次,還是一。」在偏鄉學校服務十七年的南投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說,「但如果只多零點零一,乘七十次就會大於二。」他說,每個人若能為這些孩子多零點零一的努力,只要零點零一,孩子的未來就會不一樣。

聯合報系致力數位匯流,本專題同步於聯合新聞網、udn tv、聯合報Plus、願景工程官方臉書同步呈現。

※ 相關報導:

* 台灣前後段學生落差 世界第一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5855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採訪 2015-06-16

教育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希望之鑰,這是普世認同的價值。但國內外的研究卻一致指出,台灣前後段學生的差距全世界第一,學習落後學生比率也高於全球平均值,更令人憂心的是,學習落差跟貧富落差有關,愈窮的孩子,學習表現愈低落。

世界經濟暨合作組織(OECD)在2012年的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評比結果顯示,台灣十五歲學生數學素養有高表現,但前後段學生的學習落差世界第一,相差301分、相當於七個年級的差距。

活生生的案例,某個偏鄉高中一年級學生要接受數學科補救教學,前測成績竟然只有國小四年級程度,補救教學必須從小五為起始點,如果直接教高一數學,像鴨子聽雷。

今年國中會考成績結果,九年級學生在國、英、數三個基本學科「待加強」比率,分別為17.98%、33.2%、33.22%,與去年首次舉辦的會考成績相差不多,意思是,台灣學生在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英語和數學未達基本能力,情況比十八年前嚴重兩倍。

※ 全文詳見原站。

* 一年10幾億補救教學 2大盲點「做到掛」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89398

為縮短城鄉差距,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二十年來花了三百多億元,「幾乎都無效。」專研教育經費及偏鄉教育的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指出,從國中基測成績反映,學習落差問題不但沒改善,還繼續擴大,問題出在錢沒花在刀口上。

....許添明這樣形容,老師白天講七小時「外星文」,放學後再講四小時「外星文」,是第一個盲點;白天老師講得很累,放學後不想教,就找沒經驗的大學生來教,是第二個盲點。

他認為,偏鄉孩子的希望在老師,老師白天七小時上課內容,要講得讓學生聽得懂,但是目前師培制度都用同一個模子在培訓師資,對偏鄉老師的訓練不夠,特別是做差異化補救教學的能力不足。

「基本學力是偏鄉教育的命根子,命根子保住了,才能談創新。」許添明引用麥肯錫顧問公司做的兩份教育研究指出,芬蘭等國家確保教育品質做了三件事,第一選最好的老師;第二讓好的老師發揮潛力;第三,當孩子學習落後時立即補救。



◆ 評論/個人化教育—2025的教育想像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5908

聯合報 呂冠緯/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2015-06-16

未來教育的重大趨勢很可能就是:「個人化教育」時代的來臨。

「個人化教育」,是指每一個學習者如何有機會接受到「個人化教育」。這兩三年最常談「個人化教育」,是許許多多科技人、企業家,如比爾蓋茲、祖克柏、馬雲等。他們注意到兩個重要事實:電腦會越來越聰明、網路會越來越普及。

個人化教育一旦有電腦、網路的參與,學生學習機會將大幅增加。

個人化教育並非「人與機器的競爭」,而是「人與機器的合作」,也就是讓老師與電腦合作,各自做各自擅長的事情。簡單地說,讓電腦運用「大數據」跟「機器學習」,向最優秀的老師學習如何評量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鼓勵、引導學生。

個人化教育困難度確實非常高,從現在的MOOC,到上千萬人使用的可汗學院,都才剛開始建構「機器學習」。從可汗學院公開的有限資料,我們察覺可汗的軟體逐漸對學生有了較清楚的掌握,對每一影片或練習題給哪一個學生測試時會通過的猜測也逐漸準確。也就是說他們逐漸能利用優秀老師提供的影片跟練習題,依照學生程度「因材施教」。當然這離「電腦智慧教師」自己能製作影片跟練習題,甚至更高層次的「傳道、解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當我們看到Google無人駕駛可以跟人類學習開車行為,英國公司發明的「機器人廚師」從廚師Tim Anderson的動作學習煮飯,一個能跟優秀教師學習如何「授業、解惑」的「電腦智慧教師」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

一旦「電腦智慧教師」出現時,學生就真能隨時隨地依照自己的速度自主學習,電腦智慧教師將成為實體老師的強大助教,讓實體老師更專注在電腦智慧教師做不到的事情,如協助學生建構團隊合作力、創作力、反思能力、品格力等等,進而達到個人化教育的終極目標:讓每一個學生發揮他的最大潛能。

個人化教育時代即將來臨,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到第一線的學校與教師都應該有所調整。發展電腦智慧老師的技術困難度非常高,需要整合好幾個專業(軟體、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需要國家以上位思考來規畫、布局,更需要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敢集中資源進行研發。

當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工智慧科學家都投入電腦智慧教師時,台灣不能缺席。

※ 相關報導:

* 亞裔女生 15歲修完大學微積分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95032

科技通路高中——大學預科學校(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簡稱P-TECH)首批學生日前提早畢業,包括亞裔在內的六位畢業生短短四年就取得高中及副學士雙學位,有的以獎學金進入知名大學繼續深造,有的在IBM擔任工程師,年紀輕輕前程似錦。但學生們也坦言課業壓力大、不能馬虎對待,「15歲就修完了大學微積分」。

* 嬤70歲才上學 90了還要念高中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95678

「70人生才開始」是90歲周張招阿嬤的寫照,小時候沒得讀書、一生務農,退休後為自己而讀,堅持20年不放棄,今年即將要上高中補校,昨天還獲頒特殊展能市長獎。

昨天新北市國、高中3261名市長獎畢業生,在台藝大接受市長朱立倫表揚。周張招是全場最年長的學生,也是同學眼中的「班寶」。



◆ 台南應用科大美容系 赴韓奪17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29/995663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 永康報導 2015-06-16

台南應用科大美容系師生參加在韓國釜山舉行的「IBO國際美容奧林匹克技能競技大賽」,打敗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兩千多名選手,分別於大專、社會組11類別中,拿下17面獎牌;作品結合傳統與時尚的設計巧思,令評審驚豔,也打響台灣名號。

台南應用科大師生參加「IBO國際美容奧林匹克技能競技大賽」,與來自世界各地20多所學校、兩千多名學生共同競技,比賽項目包括時尚、創意、新娘彩妝、人體彩繪、全身美容與包頭設計等;學生在11類項中,奪得兩面極金獎、10面金獎、3面銀獎與兩面銅獎。

美容造型設計老師洪美伶表示,這場國際大賽有來自各國各校菁英,是場國際舞台盛會,學生將造型創意實際應用得淋漓盡致,獲得評審高度稱許。

fsj 提到...

聯合/為偏鄉孩子點一盞希望之燈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9596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6-16

台灣不大,卻處處是偏鄉學校。根據統計,全台廿二縣市,僅台北市沒有偏鄉國中小,台東及連江全縣則全數屬於偏鄉學校,屏東僅三個鎮沒有偏鄉學校。亦即,全台二千多所小學,幾乎半數都屬於教育部定義的交通不便或數位學習不利的偏鄉。

偏鄉未必代表學生的學習一定落後,就如在都會區的學生也不一定都有學習高成就。但近年的學術研究及考試驗證,偏鄉弱勢生的學習表現,確實明顯落後資源豐富的都會孩子,本報十三日社論已警示:教育M型化比財富M型化的危機更大。

提供公平的基本教育機會,是國家養成公民基本能力的責任,而公民基本能力的優劣,則關係國力之強弱。歐盟的估計,十五歲年齡層的學生PISA成績若平均每增加廿五分,這些孩子一生可為歐盟增加一百十五兆美元的GDP。少子化已是全球趨勢,當歐美國家都將教育問題當成國安危機在思考時,台灣仍深陷在分歧的教育改革中無力自拔,沉淪於政治意識形態中無意自救,如何不令人憂心?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今天起推出「偏鄉教育」系列報導,深入調查採訪這塊教育荒原,我們看到許多錯置的財政資源,因為沒用在刀口上,使一年十五億元的補救教學成效不彰;也發現師培體系與僵化政策的限制,以致即使流浪老師滿街跑,但偏鄉教師始終匱乏。與此同時,有許多民間組織長年守在偏鄉第一線默默地照顧這些弱勢孩子,在正規教育系統無法照亮的陰暗角落,為孩子搬一張書桌、點一盞燈,搶救每個寶貝,一個都不放棄,令人感動。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近五年來國中小學參加補救教學的學生數逐年增加,一○三年學生達卅四萬人次之多,參加的學校則有三千四百零五所,為全國總校數的九成九;也就是說,全國中小學都在補救!

可是,補救成果如何?從近兩年的國中會考成績,英文與數學兩科待加強的考生依然維持在卅三%之譜;每三個學生,就有一人的英數不及格,即使再往前推幾年的國中基測成績也大致如此。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台灣學生學習的雙峰現象非常嚴重,不論是從台灣的會考成績或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三年做一次的各國學生PISA抽測,在在顯示台灣學生成績優的很優、差的很差,高低差距竟然是各評比國的第一名。學者分析發現,台灣的城鄉學童差距是OECD國家平均值的四至五倍,顯示搶救台灣偏鄉教育已刻不容緩。

造成台灣城鄉學生學習成就落差的原因很多,根據監察院調查,學習落後的學生六成是來自失能家庭或資源不足,但政府至今拿不出完整對策來搶救這些弱勢學童。在制度設計上,尚未能提供足夠誘因或主導政策,讓正規老師樂於前往偏鄉;在社會支援系統上,也不見積極輔助並結合現有社團的成效,擴大教育安全網。以高雄飛揚協會為例,曾經一邊領社會局獎狀、一邊接教育局罰單,政府各自為政、墨守成規的怪象,莫此為甚。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有愈來愈多民間組織及志工源源投入偏鄉教育。例如,耕耘有成的永齡、博幼基金會;從課輔到陪伴的孩子書屋、逆轉聯盟;培育體制外年輕老師的「為台灣而教協會」;致力創新教學、翻轉教室的均一、誠致基金會等。當然,這些都少不了堅守崗位的熱血老師,願意跳離舒適圈甚至犧牲婚姻,長期留在偏鄉守護孩子,他們並不期待掌聲,只為延續偏鄉教育的火種。

即使如此,估計每年未受到政府或民間照顧的弱勢生,仍有數萬人之多。這些未及時受到政府妥善照護的小孩,很可能就此阻斷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更糟者甚至變成明天社會上的問題;屆時再談究責,未免為時晚矣。

前年花蓮瑞穗國中女生田曉琪因為一早送阿嬤到慈濟醫院就醫,耽誤了時間,竟然一路從玉里冒雨狂奔廿三公里到瑞穗,只為了不願缺考,聞之令人鼻酸。孩子沒有放棄自己,大人豈能有任何藉口放棄?重視偏鄉教育、扶助弱勢學生,政府責無旁貸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立足在公平的起跑點上,即刻救援!



◆ 寫課綱 無視憲法變動落後?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95909

聯合報 陳儀深/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台北市)2015-06-16

十五日林滿紅教授「憲法一中也在中日和約裡」一文(為了與一九七八年的中日和約區隔,筆者習慣稱一九五二年簽訂的是台北合約),聲稱課綱微調以前是依據台北和約,微調以後則是希望回到憲法一中,言下之意是新舊課綱換湯不換藥,何必爭執至此地步?

首先,此次所謂課綱微調引起眾怒,很大部分是程序上的黑箱,已被行政法院認定教育部敗訴,教育部竟以非關實質內容為由執意推動;其次還有非歷史專業的人主導修改,手法粗糙等等,再次才是大中華史觀vs.本土史觀的問題。

微調前的課綱如接受台北和約的重要性,以當前學術研究成果,也不見得能導出承認「憲法一中」。今日引起爭議的所謂憲法一中,是指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如從昔日一九四七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有台灣選出的制憲國代參加,這種憲法史的角度出發是一種可討論的方向,但是從一九五二年的台北和約而言,個人認為是扯遠了。

因為,台北和約第二條內容是copy舊金山對日和約第二條:「日本國業已放棄對於台灣以及澎湖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有別於朝鮮獨立、琉球託管,此地對台澎只言放棄不講歸屬,眾所周知乃是中共建政以及韓戰爆發之後的現實使然。

這段話的最權威解釋,莫過於當時周旋各國確定約稿的特使杜勒斯,隨後擔任國務卿的杜勒斯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一日美國與中華民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新聞發表會上,明白地說:「不僅(舊金山)對日和約沒有確定它們(台澎)將來歸誰所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達成的和平條約也沒有確定它們將來歸誰所有。因此,福爾摩沙和澎湖群島這些島嶼的法律地位,不同於一直以來就屬於中國領土的沿海島嶼的法律地位。」

要舉證的話還可以包括日本眾議院外務委員會審議台北和約時,並木芳雄與外務省的官員石原幹、倭島英二的詢答,官員明言「領土權問題並未在條約中直接規定」可見一斑。

台灣地位問題論述,應隨國內外局勢發展向有利於我的方向調整。九○年代李登輝時代的民主化是轉折點,若林正丈教授大作《戰後台灣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指出,二○○八年馬英九競選總統時已經宣傳「兩千三百萬人決定自己前途」,就是台灣民族主義取得主流地位的明證。憲法形式的變動常落後於政治社會的變遷,特別是三一八學運之後,撰寫教科書課綱的人能無視於這種變化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三根亂棒 打跑偏鄉老師(節錄)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7046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採訪 2015-06-17

走到山裡,孩子最常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一堂課一學期換兩個老師,甚至和隔壁學校共用英語老師,師資缺乏、流動率高對這裡的孩子很常見。然而,究竟為什麼老師不回來?

「不是老師不想留,而是大環境讓老師不得不走,」待在偏鄉17年,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分析,沒有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處處充滿打垮駱駝的棒子。

....第一根棒子:師資永遠都缺氧

十二年國教把國中課程規畫為七大領域、17門學科,但爽文國中從1968年至今,永遠只有12個老師,他們教國、英、數、社、自五大學科,但沒有多餘編制可聘其他領域學科老師。

....第二根棒子:行政業務忙不完

「衛生促進、環境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春暉專案、祖孫教育、租稅教育等,多如牛毛的行政業務干擾教學現場,」王政忠多次公開批評,業務表格繁瑣,且被列入「各縣市教育經費統籌分配款」的指標,讓偏鄉教師被行政業務壓垮。

....第三根棒子:課輔接送一手包

「白天上整天課,每周一至周四要幫學生課輔留校至8點,週末的時間備課,」一名小學老師描述他的偏鄉教書工作,夜間若家長沒空接孩子回家,老師還要負責送孩子回家,「偶爾還要阻止喝醉的父親白天來學校吵鬧、抓孩子走。」

※ 全文詳見原站。



◆ 「刑滿」就調走… 偏鄉師無奈告白:離開是必要選擇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7136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台東報導 2015-06-17

偏鄉很多「候鳥老師」,每年到了六月,會遷徙到離家近一點的學校去;偏鄉老師年年換,小學生六年換九個、十二個導師,不足為奇。三年前,台東縣政府為解決老師流動率高的問題,開出幾個正式老師缺,約定至少服務三年。今年暑假,三年之約期滿,又要離去。有校長無奈說,到偏鄉卡到正式教師缺,「服刑三年」就可重獲自由。

台東縣長濱鄉面積155平方公里、在相當於600座大安森林公園大的範圍內,只有五所小學,學生總人數232人。台北市面積271.7平方公里,在比長濱鄉1.75倍大的面積裡,小學生總數120萬人,是長濱鄉的五千多倍。

城鄉差距,一目了然。偏鄉師資有雙高,代課率高、流動率也高。校長發現,有個班一到六年級總共換九位老師,這個班教室常鬧哄哄,生活常規特別不好,學生不聽老師話,「反正明年又不是你。」

代課老師年年換,正式老師也很難留住。「小雅」(化名)老師考取台東縣正式教師,縣府要求至少要待三年,今年三年之約期滿,她準備往城裡飛。「離開是無奈而必須的選擇」,家住台南的小雅,返家的路比出國還遙遠,搭客運、轉火車、搭公車要折騰七個多小時,都可從台北飛到夏威夷了。

吃也不方便,學校周邊只有一家小吃店,但晚上不營業,整整一年,她把營養午餐留到晚上熱著吃,後來晚上騎機車到長濱鎮上覓食,選擇性不多,只有炒飯、炒麵、乾麵、湯麵。最大的娛樂是跟同事「進城」採買生活用品,順便滿足一下味蕾;搭客運進城到到台東市或花蓮市,都要花兩個半小時。

最讓「小雅」心慌的是,在偏鄉沒什麼人可以講話,幾個禮拜後她回台南家,跟人說話時突然「語感不見了」。偏鄉老師缺乏文化刺激,何況是原生地就在偏鄉的是弱勢學童。

課本跟偏鄉學童的生活經驗差很遠。「小雅」說,這裡的孩子很多沒看過車站,教到自強號、莒光號、復興號,只能找圖片給孩子認識。

電扶梯和電梯也脫離偏鄉孩子的經驗值,因此校外教學會特別去體驗。曾在台東大學任教的曾世杰說,大學常看到小學生校外教學特地來搭電梯。

外地來的老師要回家,家在偏鄉的老師也想離開。高中以前都住在長濱鄉的「小芳」(化名)老師,八年前離開北部都會區一所小學,回家郷的樟原國小服務,當時數學課有一單元是統計調查一小時車流量,她陪學生在馬路邊一直等、一直等,計程車、轎車、公車,完全沒有,一節課只有十輛摩托車經過。「怎麼做統計啊?很痛苦!」幸好,這個單元後來取消了。

偏鄉不少小朋友小學六年間從未進電影院。「小芳」老師有時會利用周休二日請學生進城吃buffet、體驗民宿,這是她給學生數學考及格的獎賞。她說,不會捨不得荷包,這樣假日就有人陪。已經40歲的她,留在偏鄉八年,至今小姑獨處。

寧埔國小校門前就是太平洋,吹進校園風含著海水的濕氣和鹽分,宿舍異常潮濕,校長宿舍內牆才剛粉刷,不久就長出壁癌,李倩鈺校長每周住校三天,離開時一定把棉被、枕頭搬回家,學生常常看到校長搬棉被、枕頭進出校園。

教育部統計,國中小代課老師全國有1萬7千多名,每9個老師,就有1人是代課老師。近5年,國小代課老師數量成長113%,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不合格代課老師更爆增近4倍。

※ 相關報導:

* 學者:偏鄉師資在地化 「薪水應不同」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253/997203

....協助教育部規畫苗栗、新竹等偏鄉學童提升學力的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觀察,要解決流動率問題,就要先解決招聘方式。

....再者,他建議,「偏鄉師資在地化,」應該給予原鄉、偏鄉「返鄉服務」的教師加分,優先錄取在地人或在地親友,這些人才可能留在偏鄉一輩子,降低教師流動率,且大幅提高偏鄉教師薪資與鐘點費,才符合公平原則。



◆ 幸福!中角國小 體育課學衝浪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98165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金山報導 2015-06-17

新北市金山區中角國小緊臨衝浪勝地「中角沙珠灣」,校方推行衝浪課程近8年還向下延伸,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體驗衝浪、訓練平衡感,升上高年級後正式成為「小衝浪人」,越浪、起乘全難不倒。

「哇!我追到浪了!」夏天一到,中角國小的學生多了項特別的體育課,20多名學生站在衝浪板上試圖征服浪花,就算跌入海中、喝了幾口海水,學生依舊笑得開心,繼續等待下一次站在板上的機會。

中角國小的衝浪課程已邁入第8年,學生走出校門就是一片大海,校方利用地理位置優勢,讓學生在畢業前學會游泳、浮潛、衝浪與獨木舟技能,加強學生平衡感與海上活動訓練。

中角國小衝浪總教練傅君然說,學生3到4人一組,每組用一塊衝浪板,配有一名教練;衝浪由滑水、越浪、起乘等連續動作構成,站上衝浪板後,膝蓋微彎重心向前,雙手要自然伸展,眼睛看前方,動作做確實就能學好衝浪,如果「意猶未盡」,放學後還可找他練習。

六年級學生郭哲豪說,剛開始會一直跌倒,但克服心理障礙後就能成功。

校長蔡建文表示,除了校內衝浪課程,暑假期間也開放民眾參加免費衝浪體驗營,今年暑假一共開放12梯次約600個名額,為了避免往年「一次就秒殺」,今年改為授課前一周報名。可洽02-24982413分機16,或至中角國小官網。



◆ 75歲碩班畢業生 「常被當教授」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292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06-17

75歲的崑山科大電機工程系碩士班應屆畢業生馬敏雄,常被同學誤認是「教授」;接著他將攻讀該校機械與能源研究所博士班,被校方表揚為,「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楷模。

馬敏雄表示,台南高工畢業後忙著賺錢養家,外派到非洲、所羅巴群島等國很長一段時間,58歲後才有機會重拾課本,即使和班上同學相差幾十歲,卻沒有代溝,平日戴著老花眼鏡看書相當吃力,仍保持全勤、認真學習。

馬敏雄說,曾對苦於寫博士論文的女兒誇下海口,「在台灣念書,只要能考上就一定能畢業」,沒想到自己的求學過程卻遇到了很多障礙;光是學習使用電腦就相當困難,但為了做好榜樣,仍硬著頭皮念下去,現在不僅會使用電腦做簡報,還會使用LINE、臉書與同學討論課業。

「學習是一輩子的課題」,馬敏雄說,年輕人總有許多藉口遲到、早退,其實學習相當快樂,他年紀大,光是要克服久坐的不適、長時間的閱讀念書就相當不易;但仍努力求學,也盼能以自身為例,鼓勵大家終身學習,「畢竟人類所能掌握的知識有限,學問多了才不致於盲目處事。」

fsj 提到...

9月新學期起在校兼職 學生有勞保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99049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5-06-17

勞動部今天公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助理勞動權益保障指導原則」,從今年9月新學期起,學生若受學校指揮從事教學、研究等工作並有對價關係,就具雇傭關係,校方必須為學生投保勞健保、辦理勞工退休金,每年約11萬學生受惠。

全國各大學每年研究助理或兼任助理約11萬人,目前九成以上的研究助理或兼任助理都未投保,一旦新制上路,勞動部估全國各大學新增勞保費約八、九億元,對各大學財務將是一大負擔。

勞團近年多次批評,各大學有濫用兼任助理的問題,勞團多次要求政府正視學生在校兼職問題,高教工會更多次到勞動部抗議。

陳雄文今天表示,2013年至今,勞動部接獲七、八十件學生校園兼職申訴案,為解決類似爭議,勞動部發布指導原則,希望各大學遵守。他說,目前各大學教授接委託研究案,依法都要經校方同意,因此學校應負起聘僱責任,保障學生勞動權益。

根據指導原則,學生擔任兼任助理是否具聘僱關係,從人格從屬性及經濟從屬性判定,只要受學校及代理人(如教授)指揮監督,從事研究、教學及行政等工作,且有對價,也就是有工作才給錢,與獎學金等性質不同,校方與學生就屬雇傭關係。

若屬雇傭關係,校方須為學生投勞健保、就業保險,以及勞工退休金,並與學生針對工作內容簽署書面契約,明訂工作內容,並要記載出勤紀錄。

陳雄文表示,在下一學年開始前,校方應依據勞動部及教育部指導原則,盡速就校園內研究、行政或教學工作,於學校內部規範調整與盤點,改善不符法令之處。

台大支出1年多1億

【記者嚴文廷、鄭語謙/台北報導】勞動部認定兼任助理和學校是雇傭關係,學校必須提繳勞退,也要幫兼任助理納入勞保。台大和成大都認為,一旦全部認定和兼任助理是雇傭關係,恐增加鉅額支出,台大一年至少要多負擔1億元以上,成大約3000多萬元,聘用兼任助理的額度勢必減半。

台大教務長莊榮輝指出,如果全部認定為勞資關係,教學助理的TA制度可能會倒,尤其是教學助理主要是以學習的態度幫老師帶學生,十年前開始推動時就是以學習的角度來設計,現在還是認為這是學習關係,而非勞資關係。

※ 相關報導:

* 高職生實習、考照 教部補助最多3000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86/997724

教育部昨宣布,為增進高職生實作能力,減輕實習訓練及報考證照費用,教育部自104學年起補助學生報考乙級或單一級別證照的報名費,每人1千到2千元;也補助專業實習或訓練考照的材料費,每人每年最多不超過3千元。



◆ 洪秀柱︰課綱應合憲 學者︰竄改歷史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90067

自由 2015-06-17

洪︰在憲法架構下 展現史實

〔記者陳彥廷、花孟璟、林曉雲/綜合報導〕教育部課綱微調案遭法院判違法,高中生反黑箱課綱遍地開花。通過國民黨總統初選民調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受訪指出,法院判違法是因課綱委員名單未公布;最重要的是,應告訴年輕朋友,「課本是不是也要尊重憲法,在憲法的架構下面,充分的展現我們史實、歷史的真相。」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進金不以為然地表示,如果課本合憲、合法,卻不合歷史事實,那麼「歷史教育的意義何在?」他說,憲法是後來設計的,歷史事實早就在那裡了,如果憲法不符歷史事實就表示憲法有問題,應該修正,不能說歷史教育為了「合乎憲法」而扭曲,這叫「竄改歷史」,歷史教育變質「政治教育」。課本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不能為了合法而去改歷史。

憲法是後來設計 歷史早就存在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大直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表示,自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確立台灣的主權地位與領土範圍,亦即中華民國政府已將國家領土範圍限定於台、澎、金、馬,正副總統與國會議員也僅由台灣選出,並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內部關係。

黃益中︰課綱違憲 必須撤回

黃益中表示,由此可以很明顯看出,微調課綱才是違憲的課綱,如果課本要合於憲法,更必須要撤回課綱。

洪秀柱昨天說明,教育部不願公布課綱委員名單有他們的考量,如今若動不動把委員名單公布了,「是不是有不同意見的人分別去干擾這個委員的工作?」民進黨執政時也把教科書做了很大的翻轉,「好像我們也從來沒有看到他們有公布課綱委員。」

洪秀柱強調,最重要的是,課本是否也要尊重憲法、在憲法的架構下充分展現我們史實、歷史的真相,「我覺得在教科書裡面尊重跟包容,多元聲音的呈現,那是OK的。」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