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問題出在哪?

◆ 宏達電市占20%→2% 問題出在哪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20688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5-08-14

市研業者顧能(Gartner)最新統計顯示,宏達電第2季的全球智慧手機市占率僅剩2%。這家在2011年時曾躋身全球智慧手機領導品牌的科技公司,一路遭夾殺至此,可說是其他中小型智慧機製造商在這急速整併市場中掙扎求生的最好例證。

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這幾年三星、蘋果、華為和小米迅速崛起為智慧手機主要品牌,在全球各國攻城掠地,幾乎戰無不勝。三星和蘋果兩大龍頭瞄準的是高階市場,順利搶下英、美等已開發國家市場;華為和小米則是中低階智慧手機市場龍頭,專注開發新興市場。

若無法和三星與蘋果爭奪高階市場者,最好的選擇是轉攻行動裝置正開始要起飛的新興市場,然而,宏達電較晚才跨進中國和印度市場,很難與早就開始耕耘這些市場的華為和小米競爭。

科技網站Android headlines的記者Cory McNutt則說,宏達電的興衰究竟是反映中小型製造商普遍得面對的悲歌、還是宏達電本身的管理不良及拒絕擁抱創新,答案或許不得而知,但他從產品面分析宏達電這家「頂尖生產品質」的公司,市占率為何會從逾20%掉到只剩2%。

他指出,宏達電在One M7的創新上著力之深眾人皆知,但之後就沒什麼改變,兩年後M9推出了,也沒有帶來什麼驚喜。

相機是宏達電的一大致命傷。宏達電不採用「正常的」感測器,反而推出使用UltraPixel感光元件的400萬像素主相機,宣稱可比一般的1,300萬像素相機擁有更多進光量,但消費者不買帳。所以三星、Sony和LG的手機相機像素不斷增加,宏達電卻停滯了一年,直到M9面世後才採用2,000萬像素感測器。

螢幕是另一個讓許多潛在用戶裹足不前的原因。大家知道LG 已經打算採用QHD顯示器,三星則準備把QHD用在新款的Galaxy S6上,宏達電的M9卻仍死守FHD螢幕。如今聽說M9+將配備QHD螢幕、指紋辨識和升級的攝影功能,這些早在M9上就該出現了。

宏達電也把觸角伸往攝錄影機,推出RE,基本上是仿效GoPro的腳步,但這款裝置沒有觀景窗,還需搭配其他配件才能使用。宏達電也不想在智慧手表市場缺席,只是連影子都還沒看到。



◆ 印、菲態度強硬 沒填17500元一律被拒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23338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5-08-15

印、菲、越三個聯手要求調高家事外勞薪資,仲介業對勞動部可能讓步表示,「勞動部一直欺騙國人,未告知真相」;各國政府多年來一再反映薪資太低,外勞寧可選擇其他國家,台灣缺工嚴重,但政府擔心得罪選民不願面對,現在被外勞來源國逼著加薪,「談判籌碼是零,全盤皆輸。」

勞動部介入談判不順利,除越南因剛解凍,暫不堅持加薪外,印、菲態度強硬,7月起印菲外籍監護工送件薪資若沒填17500元,一律被拒,很多雇主忍痛加薪;由於印勞占家事外勞近九成,泰國家事外勞早已比照基本工資,仲介業者說「台灣家事外勞已實質加薪」。

仲介業者表示,15840元的薪水早就擋不住了,泰國早就執行20008元才來台,但因泰勞從事家事外勞人數極少,政府假裝看不見,不處理。

業者說,印勞占我國家事外勞九成,越南雖解凍,但緩不濟急,印尼看準我國已經完全依賴該國,沒得選擇,這次態度強硬;業者說,聽說勞動部談判過程「不改善就凍結印勞」、「總統大選後再議」軟硬兼施,都沒效,7月起送件薪資不到17500元,全部被拒。

另位仲介業說,此事搞到不可收拾,完全是勞動部從頭到尾欺騙社會,未將真相告訴國人,「最大責任就是勞動部」。

他說,台灣家事外勞薪資15840元已經18年未調,國際情勢早已天翻地覆,政府卻因不想得罪雇主,影響選舉,「想盡辦法能拖就拖」,「15840元根本找不到人了,各國外勞寧可選擇到新加坡、香港。」

業者說,印菲等國這次開出17500元,就是去年勞動部原擬家事外勞比照基本工資20008元,但可扣膳宿費2500元的標準。勞動部去年不做,今年被外勞來源國逼著加薪,此時我方談判籌碼是零,全盤皆輸。



◆ 社企趨勢/全球頂尖學院 打造社企創業家搖籃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118137

經濟日報 楊珮玲 2015-08-13

1993年,在美國資深投資銀行家約翰.懷特赫德(John Whitehead)的大力支持下,著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HBS)開創了社企創新計畫(SEI—Social Enterprise Initiative),產官學界結合開創社企新路。20多年來,有超過三分之一的HBS教員參與社企的研究教學和活動。校友也有近三分之一投入非營利或社企領域。商學院和公益領域的距離愈來愈近。

˙美國華頓商學院在免費線上教學coursera開一門「社會企業」入門課,一開課就吸引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近三萬名的學生註冊。從西非到南亞,從美國到澳洲,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社企人才互相切磋,華頓名師更傾囊相授。社企人才培育不侷限於傳統形式,新世代的社企種子培訓計畫活用科技,橫越國界,創造新的全球教育可能。

˙2010年,由日本相關社企人士成立的「社會起業大學」成立,雖不是附屬於一般大學或研究所之下,但講師集合了日本社企領域的成功創業家,不只是理論也包括實務指導。從稅金、創業相關行政手續、資金、創業計畫到財務、行銷等,提供有心從事社企的社會人士最實用的知識。社企人才培育風,不只在傳統校園興起,更已擴及到不同成人教育層面。

如果說教育是相關產業未來發展的先行指標,如果說相關科系吸引的菁英是產業蓬勃興起的堅實基礎,在全球一流學院中風起雲湧開設的社企課程,或可說是預測社企未來是否可長可久的具體象徵。

社會企業的人才培育行動在學院中掀起的風潮和吸引的人才,正是未來社企最有力的種子軍。

厚植教育基礎

傳統營利企業的企業主和成功創業人士,也不自外於這股趨勢。目前全球著名商學院或其他學院的社企課程,許多的起源都是企業家以校友或以創業過來人的身分,用捐款或實務指導方式,建立新世代社企人教育的基礎。

哈佛、史丹佛、日本慶應大學湘南藤澤校區(SFC)等,都有傳統企業家和社企創業家的努力痕跡。許多商學院和企業合作,創造新的收費模式,讓更多對社企有熱情者都能負擔學費,許多學費收費標準是按照組織的收入或預算比例調整,讓中小企業或組織人才能輕鬆負擔學費。

社會問題從科技、教育、醫療到振興地方經濟,解決方式絕不是單一領域而是跨領域的合作。這股社企人才教育潮在校園內的影響不只是多了一個學門,而是讓不同領域和專長的人才有更緊密結合的理由。跨領域交流在各校園處處可見。

畢業生更成為各個不同領域社企的創業先鋒,不同世代校友、系友或院友的聯繫網絡正逐漸擴大漣漪效力,切磋孕育出更多新的人才。人才在學院裡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術或能力,更是找到志同道合創業伙伴的最佳場所。

許多社企課程的對象也不只是年輕學子,更多課程是針對有各式專長和經驗的社會人。各式著名商學院的高階主管社企課程(Executive SE Courses)正是看準這股需求。

建構傳承管道

對許多步入社會多年的企業人來說,歷經不同工作經驗或走到不同人生職涯階段,經濟也有一定基礎時,總常興起「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之事」或為社會貢獻的念頭,此時如藉由這些社企課程了解社企的趨勢和內容,並認識志同道合者,常成為轉業或創業的重要契機。

社企教育的內容也常配合各地或各國面臨的不同社會問題而因地制宜。

例如美國的巨大所得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和水準上的不均,哈佛的SEI就設有K-12(大學前基礎教育)教育課程,提供想改革教育的社企人深入且實用的課程內容。

而日本面臨少子高齡化課題,地方面臨經濟困境,慶應大學SFC就針對地方經濟和社區再生等設立專門課程,尋求解決方式。

除了傳統學院之外,社會企業家彼此分享、樂意傳承的特色,更讓許多民間的社會企業大學興起,學院外的管道也多方展開,社企人的熱情有了世代傳承的管道。日本的社會企業大學的畢業生現在在日本各地的活躍,就是佳例。

(作者是專欄作家,曾任美日國際金融機構專事行銷與國際事業企畫。長期旅日,現居美國。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 相關報導:

創造價值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華裔少女19歲創業虧上千萬 25歲賺3億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23699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4日電 2015-08-16

潔西卡‧馬(譯音,Jessica Mah)19歲就創辦企業會計服務公司,20歲時募到120萬元(美元,下同)(約新台幣3,873萬)資金,可是一年內就幾乎全部虧掉,公司瀕臨倒閉。

她剛滿25歲,而公司現有4個辦事處、150個員工和1000萬元(約新台幣3億2,281萬)資金。TechCrunch科技新聞網站,把她譽為女版查克柏格(臉書創辦人)。

她的傳奇故事其實不足為奇。潔西卡從小在美國紐約市和紐約州威徹斯特郡生長,父親是工程師,母親經營企業。她是科技神童,8歲就開始寫電腦程式,12歲自行創業,幫人家製作網站,每個月收入幾千元。

她利用這段經驗展開新事業,向一些資料中心租伺服器,為小企業建立和管理網頁寄存服務,並雇用了四個兼職人員,營收達到六位數。

財務管理和其他瑣碎業務使她窮於應付,因此14歲時收攤,可是她學業已荒廢,並從中學輟學。她後來進入大學預備學校讀了兩年,體認電腦是她的最愛,17歲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電腦系,19歲畢業。

她當年經營小企業的經驗,使她體認現有的會計軟體已不合時宜,整個會計體系亟待革新。因此她與大學好友蘇安迪(Andy Su,音譯)共同創造inDinero會計軟體,大學畢業三個月後從矽谷Y Combinator基金募得120萬元創業資金。

但是,一年內公司就陷入危機。她每個月開支8萬元,公司雖有3萬個客戶,卻大多只使用免費服務。她與公司雇用的七個好友也衝突不斷。公司帳戶剩下15萬元時,她知道必須徹底整頓。她把好友全部裁掉,只留下兩人,公司辦公室也搬到她的公寓。

她改變做法,不再只提供軟體,改為提供收費幾千元的全套服務,為企業處理所有會計和稅務需求。效果立竿見影,inDinero過去3年業務成長將近27倍,去年營收達到290萬元。

inDinero得以起死回生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伴侶治療。在共同創業的蘇安迪以去留威脅下,潔西卡去年與他一起接受婚姻治療,以改善兩人的商業夥伴關係。同為華裔的潔西卡和24歲的蘇安迪只是單純的朋友和事業夥伴,沒有男女之情。

潔西卡說:「事業夥伴有時也會發生衝突,彼此大吼大叫,不過我們也彼此關心。婚姻諮詢協助我們瞭解如何成為彼此更好的夥伴。」

這是漫長的旅程,不過潔西卡剛滿25歲,打算繼續擴展公司版圖。本月間她成為「公司」雜誌(Inc.)第5000期的封面人物,封面報導是介紹美國成長最快的民營企業。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美女機器人 日磨60公斤豆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24730

四川瀘州市72歲的退休工程師鄒屬民,因傳統人工製豆腐花的工序太費時且很多人不願意做,近日發明製造豆腐花的美女石磨機器人。現時「豆腐西施」一天可磨60公斤豆,當場製造新鮮豆腐花。

中新網報導,去年初,鄒屬民突然萌生「全世界都在研究機器人,能否將機器人的運用貼近群眾生活呢?」的想法。之後鄒老想到,石磨豆花老少咸宜且營養可口,但因傳統的人工磨漿方式非常費時,很多人不願意做。於是他決定發明機器人用於推石磨磨豆花。

....日前該發明已經註冊「石井花」商標,並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權。發明成功的鄒屬民也將「機器人餐廳」分店開到該市納溪、敘永等地,引來多家商家紛紛登門求加盟。鄒屬民也在加緊設計研發,還將實現機器人炒菜、送菜等過程,準備將「機器人餐廳」連鎖店開往全中國,七旬老人造美女機器人想讓各地人民吃上機器人推出的川南美食。



◆ 募資84萬 盲博士拚App圓夢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24108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2015-08-16

交大首位「盲博士」甘仲維從科技新貴到突然失明,婉拒Google數百萬年薪工作邀約,只為完成開發友善App的夢想。他透過104夢想搖籃募資,募得84.4萬元,超越目標3倍。甘仲維昨天宣布,正式開發「i-AIM」App。

甘仲維昨與104在台大田徑場舉辦「Eye Run解放障礙視障體驗賽」,吸引近300位民眾參與。體驗賽共有三個關卡,在長達400公尺的黑暗中,參賽者需團隊合作,一步步才能闖關成功。

關卡一是「喝」,桌上擺著果汁、汽水、水,參賽者需靠嗅覺判斷、喝下隨機指定的飲料。

關卡二是「吃」,參賽者需彎腰用嗅覺尋找食物所在的位置。

關卡三是畫,觸摸指定型體,摸到了什麼,就畫出什麼。 不少參賽者每道關卡都要摸索一陣子,才能找到正確的飲料、食物。

104資訊科技集團董事長楊基寬實際體驗後也大嘆,原來對於一般人再自然不過的生活習慣,失去視力後要依靠這麼多外力協助才能完成,中途失明者面對的困境難以想像。

甘仲維表示,障礙者要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已成立「台灣視覺希望協會」團結不同障別病友。昨天正式起跑的「視覺障礙辨識系統開發」與「口述影像人員培訓」,將給視障者一雙眼睛、提供肢障者一份工作。未來成熟後,將把這項長照服務推向國際。

「i-AIM」App是一款協助視覺障礙者進行生活辨識的軟體,由非視障的身障者擔任「口述影像」專員,在家工作、陪伴並為視障者解答問題。一方面提供身障者就業機會,二方面幫助視障者重建生活,創造雙贏。

楊基寬表示,104夢想搖籃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無償協助逾50位夢主募資成功,募得總金額超過1300萬元,其中社會公益類型高達四成。推動者以創新的價值主張與商業模式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兼顧公益與獲利而備受青睞。

104夢想搖籃營運長陳慧鈴指出,這樣的正向循環幫助非營利組織從過去賣故事、打同情牌的短打式「募款」,轉變為現在「公益募資」,讓社會大眾信服並穩定成長。

※ 相關報導:

* 創業媒合100天 幫青年展店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24289

復甦台中中區經濟,輔導青年創業,台中市經發局推出「青創世代:在中區創業的前100天」創業服務整合平台計畫,要甄選15組創業青年,以協助媒合空間、連結在地資源、通路媒合、諮詢顧問等方式,輔導為期100天,讓青年能在中區展店。

* 聯發科腹背受敵 台灣IC設計拉警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07431

最近短短兩個月,聯發科(2454)市值蒸發2000億元,聯發科怎麼了?

曾是IC設計股王的聯發科,去年大賺三個股本,今年以來股價卻已跌掉38%,上週又遭MSCI調降權重,法人解析,聯發科前有高通、後有展訊追殺,腹背受敵,更有甚者,又碰上中國手機市場退燒,導致聯發科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幾乎腰斬,大減41.7%,這不僅是聯發科一家IC設計公司的窘境,也透露台灣IC設計業正在遭遇的困境。

* 凍漲18年…家事外傭薪資調漲 年底前上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24557

凍漲十八年的家事移工薪資(一五八四○元),確定調漲。勞動部表示,我方為人力需求國,月底將與菲律賓、印尼、越南三國召開會議,定案調漲薪資、上路時程,估計薪資約落在一六八四○元至一七五○○元間,漲幅約百分之六至十,年底前就會上路。約廿一萬四千名雇主受影響。

fsj 提到...

盛治仁/感恩的態度看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28143

聯合報 盛治仁 2015-08-18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台鐵每天服務六十多萬客人,客服中心每天電話上萬通,感覺消費者在互動時的尊重比以前少了,最常聽到的五句話是「叫你們主管來」、「我要找媒體/交通部投訴」、「我跟你們局長是好朋友」、「講也沒用,你們都不會改」及「記下來就好,不要解釋那麼多」。從數量來看,客訴電話占四成,讚美的電話約百分之二,相差廿倍。在台灣從事服務業的朋友們,對這樣的描述應該不陌生,這也不是台鐵單獨面對的問題。

身在服務業,加上剛剛在國外籌備新飯店的經驗,格外有感觸。約兩個月前到義大利出差,籌備七月底在羅馬開幕的新飯店,本周才回國。由於是全新品牌,加上我們推出異於市場的新形式產品,能否被當地消費者接受,格外需要注意觀察每天的客人反應,發現了和台灣不太一樣的消費文化。來羅馬飯店住宿的客人,當然不會沒有抱怨,誠實地說,尤其對一家全新飯店來說,我們有許多軟硬體都需要持續改進,但是我們卻被客人的反應強烈感動。

當地消費者多來自歐洲,義大利、德國、法國、英國和瑞士等國籍旅客最多。我們收到的反應,多為讚美和鼓勵。以大家都看得到的TripAdvisor為例,即使客人在表達希望我們改善的缺失同時,常常都很貼心地加上一句「因為剛剛開幕,所以…」。其實我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剛剛開幕並不是一個理由,但是客人貼心地為我們著想,反而給我們更大的動機要努力做得更快更好,義大利同事每天都會在群組中分享這些鼓勵和評論。批評當然是進步的動力之一,但是過度的批評也可能會使人喪失自信和動力。

過去有篇網路流傳的「一位空服員的告白」文章,分享服務過程中與台灣客人互動經過,其實跟台鐵和自身在飯店業看到的狀況相去不遠。少數的消費者,會抱著高人一等的態度,不尊重服務業人員的程序和辛苦而做出要求,當要求無法達到時,抱怨、客訴、爆料就成為報復的工具,而服務業基於客人至上的理念,往往也想息事寧人,就不完全依道理來處理,讓部分客人予取予求,養成習慣。

其實每個在服務業的人,同時也都是消費者。消費者欺負店家,或是店家欺負消費者,都有可能發生,要看每一個個案的情形而定。雙方以約定價格買賣產品和服務,並不表示一方可以踐踏另外一方的尊嚴,彼此尊重和體諒才是雙贏之道。所以我很喜歡麗思卡爾頓酒店的格言,「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我們是一群服務淑女紳士的淑女紳士)。這句話一方面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也暗示客人言行也應該要符合淑女紳士的標準。

再擴大一點來說,不只是消費文化要彼此尊重體諒,政治和社會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看著現在許多新聞事件,過去的批評者坐上了執政者的位置,才慢慢了解許多事情並非從外面看得如此容易,同理心真的很重要。台灣過去的一言堂,只能歌功頌德,現在沒有限制了,但卻負面聲音當道。一個社會如果充滿著彼此抱怨的怒氣,是大家的共業。希望我們都能在面對所有事情的時候,不要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且應該的,多用感恩的態度看世界,並不吝於鼓勵讚美。不管是在生活上提供消費服務的商家,或是在颱風夜還在幫忙維持水電交通的公僕,都以自己工作時希望被對待的態度去待人。要記得,施比受更有福。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 米蘭社企入監 孵出潮牌「監獄貓」(節錄)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8495/1125924

聯合報 特派記者李昭安/義大利報導 2015-08-17

前言:

「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今年在義大利米蘭舉辦,台灣政府官員、民間社企及社團代表、學者共八十五人參加,顯示台灣社企發展的蓬勃。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特派記者隨行採訪,帶回義大利社企的創意,以及社會企業最新理念與發展。

第八屆「社會企業世界論壇」七月初在米蘭揭幕,三天論壇主題定為「扶植新經濟」。全球四十三國、逾百位講者、七百多位參與者一起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在看似貧瘠的舊社會結構、舊產業環境中,長出新的社企能量。

多位講者都指出,社企要持續發展,需引進三股關鍵力量:群眾參與、科技輔助、政府協助。

講者提醒,社企必須走出小圈圈,廣邀年輕人、民眾加入社企行列,「匯聚集體智慧,比較可能促成改變」。此外,社企應善用新科技、新媒體「說故事」,傳遞理念。各國政府也有責任為社企串聯不同資源、打造更公平的商業環境。


社企大串聯 合力找商機

在義大利我們還看見「串聯的力量」。以合作社、聯盟型態為主的義大利社企,串聯服務性質相似的機構,合力在貧窮、高失業率、環境保育等「問題」中找解答、找商機。義大利近十年來誕生不少「監獄品牌」,就是成功案例。

義大利數十年前立法保障受刑人、更生人平等工作權,義大利社企因此找到機會「進駐」監獄;一方面為受刑人爭取工作權,一方面也發揮創意,幫在地產業尋找新出口。

義大利「愛麗絲社會合作社」(Alice Social Cooperative)安排設計師、裁縫師進駐米蘭聖維托雷監獄,讓女性受刑人「拜師學藝」接受職訓,成功催生監獄潮牌:「監獄貓」(GATTI GALEOTTI)。

這幾隻穿著黑白條紋獄服的貓咪,除為受刑人帶來工作機會,還成功降低女囚出獄後的高「再犯率」,數據從七成掉到兩、三成,非常有感。

※ 詳見原站。



◆ 名家觀點/證所稅何處惹塵埃...
http://udn.com/news/story/8502/1130571

經濟日報 陳彥良 2015-08-19

新台幣近日持續重貶,且我國經濟成長率發生類似2012年急遽壓縮的情形,外資持續從台灣股市提款匯出,台股氣若游絲,且成交量能創波段新低,近日價、量分別改寫今年2月10日以來新低;台灣資本利得課稅政策和制度急需檢討和改進,而證所稅制度之調整也是台灣資本市場必須面對議題。

多年前財政部曾嘗試恢復課徵證所稅,後來因為各種壓力而失敗。如今證所稅捲土重來後,以往的問題依舊無法解決。政府在標榜「租稅正義」大旗下,產生一定要課徵證所稅的架構,在造成許多紛擾後,才限縮課徵範圍或延後執行時程。其實現行證所稅已歷經兩次修正,一次是取消8,500點的課稅門檻,另一次則是將大戶條款緩課三年至2018年,現今證所稅存在價值已值得懷疑。

證所稅到底何去何從?產官學都有不同立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公布「改變證所稅」新政策主張,將證交稅率千分之三分割處理,其中證交稅設定千分之2.5,證所稅則就源扣繳與核實申報之間二擇一,採就源扣繳稅率為千分之0.5;各方也有改革之方案,以往台灣長期以來沒有證所稅,使得投資人對申報證所稅有疑慮,政府在推動時,缺乏實務經驗,也沒有解釋,大戶不知怎麼申報,申報後亦怕曝光,且大戶與IPO條款,也造成資金出走。由此觀之,對於證所稅制度加以調整是有其必要性。

筆者能理解政府覺得稅務法制應「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適時調整證券利得稅制,特別是因為民粹的導向,一般民眾對證所稅的理解,被誤導為「富人大戶、投資人不願繳稅」,故政府為了實踐租稅正義,避免因貧富不均拉大產生不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而強力開徵證所稅。但當時的「時時拂拭」,市場反興起一波又一波濤天巨浪,國內早年實施證所稅失敗後,已將之納入證交稅課徵,且當時國內經濟尚弱,以租稅正義為名的改革反而成了股市毒藥及和民怨來源,後來政府最後被迫作出許多退讓,但股市榮景已一去不返,政府好像也一直沒有學到教訓。

沒有一種特定稅制度是適合所有的市場,台灣應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證所稅政策天天被拿來檢討,實為浪費國家資源,立意再好也難說是好政策了。以史為鑑,我國證所稅改革已經幾十年,每次改革無論結果如何,另一方始終不願放手,俟機再興另一次的改革,只要遇到股市不好市場衰退,永遠都是證所稅的錯,此問題不解決,資本利得課稅議題就會讓股市永無寧日,我國股市就像是一個體弱之人,三不五時就推入病房開刀治療,怎會有健康痊癒的一天。

證交稅內含證所稅之說法,是一個能課到稅且市場投資人相對能接受的制度,誠如禪宗慧能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證所稅迄今已變成一個徒生爭議之假議題,若廢除它實不可行,在「總稅收不變」下,將現行稅率千分之三的證交稅切割為證交稅和證所稅,此種將證交稅內含證所稅之精神加以法制化,而回到「本來無一物」的原點,或許是目前最佳之妥協方案,至於將來是否要調高千分之三的整體稅率以及內部切割之比例也都是在「證交稅內含證所稅」法律架構內調整,這至少有一定安定性而股市也較不易再生波瀾。(作者是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

fsj 提到...

英特爾傳搶下i6s大單 不利台廠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28073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5-08-18

外電報導,英特爾(Intel)已順利打入蘋果iPhone 6s供應鏈,自高通(Qualcomm)手中搶下半數4G LTE modem(即手機晶片)訂單。法人認為,若搶單傳言為真,在英特爾自製率高的情況下,將左右未來後段晶圓代工、封測訂單的流向。

蘋果新機iPhone 6s將於下個月登場,所採用的零組件花落誰家,攸關龐大的訂單流向。尤其是最主要的核心處理器,無論是蘋果自行設計的AP應用處理器(新一代即A9)代工訂單,或是用來撥接電話的手機晶片供應商,都是近期科技網站討論的熱門焦點。

除A9處理器代工訂單在台積電與三星的配比至今仍眾說紛紜,過去蘋果一直採用高通手機晶片,近期傳出有變。外電報導,英特爾近年積極布局平板電腦和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外傳已拿下iPhone 6s半數手機晶片訂單。

雖然英特爾在2010年併購英飛凌旗下modem部門,即意在當時英飛凌口袋中的蘋果訂單,但沒想到併購後,訂單卻轉至高通。英特爾雖未能如願,但也未放棄卡位平板電腦和手機市場,今年主打SoFIA和Cherry Trail處理器。

英特爾去年透過補貼策略,在平板電腦晶片搶下逾4,000萬片出貨量,在手機布局效益暫不顯著;今年補貼力道降低後,出貨量也面臨考驗,能否一舉拿下蘋果新機訂單,外界仍有疑慮。

法人認為,英特爾爭取蘋果訂單多時,鴨子划水已久,即使今年順利搶到過半訂單,但在製程銜接方面,短期還是可能比照SoFIA模式,仍由台積電代工,未來再移回自家工廠生產,這也是英特爾搶單最主要目的,長期來看對台積電較為不利。

過去業界屢次傳出蘋果將自行開發手機晶片,業界認為,一旦蘋果的手機晶片準備就緒,不再對外採購,未來仍將比照A9等應用處理器模式找代工廠代工,屆時可望由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晶圓製造廠競逐。



◆ 蔡文慶:打造雕塑迪士尼樂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27737

聯合報 本報記者范振和 2015-08-18

大陸浙江省嘉興縣最近推出國際石雕創作營,花蓮石雕家蔡文慶跨海擔任執行長,他對花蓮石雕藝術的發展有很深的期許,企盼政府能設置「花蓮國際雕塑文化園區」,打造迪士尼般的雕塑樂園。

1991年拿到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的蔡文慶,先在實踐大學教書,1993年到花蓮師範學院教書,1996年投入純創作行列10年,之後轉往東華大學一邊教書、一邊創作。

他的作品散見杜拜、埃及、土耳其、法國、美國、俄羅斯、大陸等多國美術館或私人典藏館,最近大陸嘉興推出國際石雕創作營,創作營緊扣「原創藝術讓城市更精彩」的主題,從石材到大型雕塑,從街道家具到室內設計,石雕藝術在蔡文慶的執行下,成了提升嘉興城市文化的推進器。

也是台灣亞細亞現代雕刻家協會秘書長的蔡文慶說,「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影響花蓮石雕發展深遠,為在地石雕創作者打開另一扇窗,許多大師級藝評家、石雕家進駐,讓在地石雕創作者了解,大師與他們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先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而已。

「這是觀念上的突破,本土石雕家與他國石雕大師技藝切磋,接受刺激後,無形中會厚實創作的潛在能量。」蔡文慶說,本土石雕家不必妄自菲薄,也無需恃才傲物,現階段大陸硬體設施大躍進,人才輩出,反觀台灣少子化、石雕環境差、收入不穩定等因素,已經亮起警示燈。

他認為,花蓮既然以「觀光大縣」自居,也以「石頭的故鄉」自豪,爭取設置一個「國際雕塑文化園區」,刻不容緩,將來石雕有了永久展示、創作場域,國內外石雕家也有駐村創作、交流場地,進一步海納全縣各類型雕塑,打造迪士尼般的雕塑樂園,以觀光娛樂結合藝文教育、經建產業等,讓男女老少遊客或鄉親各取所需,如此就一舉多得了。

※ 相關報導:

* 石頭故鄉培力 建立石雕人才庫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27729

由於科技加工、環保等整體環境問題,石雕技藝出現人才斷層危機,花蓮縣文化局為培力石雕新生代,首度推出「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篩選出7名學員,培訓1個月,期盼花蓮成為石雕永續創作的搖籃。

文化局為打造友善石雕學習環境,傳承特色產業,希望透過青年培力,讓石頭的故鄉~花蓮,吹不熄石雕的燈火。首屆「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由全國各大專院校及社會人士44人報名甄選,7名學員脫穎而出,7月29日至8月27日研習,每名學員至少完成1件作品,8月28日至9月17日在美術館「藝.沙龍」推出成果展。

* 走出手傷陰霾 門窗木工國際摘金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27873

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參賽國手蘇學羿,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在門窗木工類為台灣摘金;他去年練習時受傷,一度擔心無法出賽,這次走出手傷陰霾奪金,相當不易。



◆ 運將10年K英語 成了老外專車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27966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2015-08-18

「老外非我不可!」67歲計程車司機林石川,10年前有感生意下滑,重拾課本複習學生時代讀過的英文,每天聽、讀英語雜誌兩小時,十年如一日,為他帶來扎實商機。他的乘客九成都是外國人,有商務客、觀光客。好學不倦的他,六年前又去補日文,連日本人也變他的乘客。

根據交通部102年「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計程車每天空車平均為3.5小時,但有5成3的司機,每天空車逾3小時,每天營業時數為9.5小時。換言之,近3成時間都在街上空繞。

景氣好壞,小黃運將很「有感」。林石川說,10年前他發現生意變差,在街上空繞的時間變多,空閒時間變多,大學畢業的他訂閱「彭蒙惠英語雜誌」,想重溫英文,每天利用傍晚讀兩小時,唸出興趣,更發現「外國乘客的市場很好做」,因為競爭者少,外國乘客也會很「死忠」。

他曾經載竹科外國乘客從台北到新竹,也曾載外國客從陽明山到台中,很多商務旅客來台辦完公務,經由公司或朋友介紹找到林石川,除坐他的車,也請他推薦景點。他更曾應英國乘客要求,載著他們到花蓮、阿里山、日月潭5天4夜。他也自有一套接待外國客的心得,歐美客喜愛去金瓜石、野柳,東方遊客喜歡九份。

林石川曾遇過日本老客人,不會英文,因此他也去補習班上日文課。他的筆記本寫滿外國遊客預約,不少乘客是口耳相傳,讓他不用開車上街繞,就能支撐一日收入。

「付出代價就有收穫。」他說,英文能力若只局限簡單對話,無法與客人多聊天,「英文實在太重要了」。加強語言能力,也能提升競爭力。



◆ CEO談管理-熟悉不等於能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8000317-260207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18日 杜書伍

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做事情非常熟練,不但快手快腳,而且不慌不忙、氣定神閑。心中不禁油然產生欽佩之情,同時也認為他的能力很好。

對一樣事情從「不會」學習到「會」,學會了以後持續做,做久了自然能熟練,這是「習慣成自然」。而且只要是稍有營運規模的組織,對於一樣事情該怎麼做?如何做最能達到高品質高效率?都是經過規畫設計且早有全套標準作業流程(SOP)。換言之,只要假以時日,每個人都能夠從生手變熟手,同時是品質效率很好的「熟手」。

因此,熟練、熟悉、熟手,都只是時間問題,無關乎「能力」。所以,熟悉並不等於能力。

但是,熟悉以後若能進一步精進到「熟能生巧」,在熟悉事物的過程中,不斷的理解、體會並逐步融會貫通,可有自己獨到的體悟。不但能妥善處理各種艱難問題,並且還能改善提升既有做法。這才是「能力」。

因此我們要特別認知,當一個人因為入行較早,對該行業較了解、人脈很熟悉後,要成為該領域的「熟手」並不困難。但是,若是因此誤認為這就是能力而自滿,不再用心鑽研、改善提升,淬練出真正的能力,那麼,一旦其他資淺的生手變熟手,原有的優勢就不復存在。

而且,若你身處發展較久的產業,在這產業的人已經很多,熟悉產業早已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只靠熟悉會是不存在的優勢。

再者,雖然人脈重要,但是發展成熟的產業競爭非常激烈,企業要能持續提升競爭力,必然會更加理性思考對企業營運最有利的條件;因此,「人脈」與「關係」便會逐漸弱化為潤滑劑、強化劑的角色,而不會是決策的主軸。更何況人事會異動,沒有真正的實力而只靠人脈關係,也無法長久保住生意。

因此,迷失在「熟悉以為是能力」的人,應深切理解這些道理,並用心去體會培養真正的能力。當然,主管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誤把熟手當人才,長期部門將培養不出真正的幹才,陷入組織中空的窘境。(本文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工商時報)

fsj 提到...

台灣人情味 征服僑外生的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35338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8-21

大陸旅客讚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對來台求學的僑外生而言,吸引他們留台工作的,也是台灣濃濃人情味。從澳門來台唸書的鄭琬如,去年透過評點新制,順利取得台灣工作許可,她認為,相較於澳門商業化環境,台灣人較重感情,即使起薪比澳門少一萬元,還是願留在台灣。

鄭琬如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系,來台前三年中文講得「很淒慘」,上課還得透過筆談溝通,更因為學分被當太多而留級一年。大四學禪修後,突然找到人生方向,開始積極學中文,去年十一月考華語文能力測驗,甚至取得最好的「流利級」,留台工作評點一口氣拿到卅分。

鄭琬如說,評點新制積分也需工作經驗、聘雇薪資、擔任職務資格等。她一開始找工作,卻因「外國人」身份被拒,最後才找到客服專員工作。但她也說,相較於台灣新鮮人起薪廿二K,澳門至少超過新台幣四萬元,讓許多澳門僑生一畢業,還是選擇離台。

來自印尼的黃文育,已從台灣科技大學化工所畢業,他去年被雲林的一家橡膠公司錄取,拿到七十點積分,在評點新制「低空飛過」。

黃文育說,有台灣的工作經驗及華語文能力測驗證明,有助日後回印尼求職,他看準任職公司日後會到印尼設廠,先在台灣累積工作經驗,再回印尼就業。

從波蘭來台念華語文的瑪歌達,則對台灣治安讚不絕口。她表示,即使晚上外出,也不用擔心安危,她打算先申請來台打工度假,再留台就業。



◆ 政院挺生技 5年後產值拚3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0000047-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20日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將於年底執行完畢,行政院將在9月7日至9日,召開生物經濟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就製藥、醫材、照護、食品及農業等五大領域,提出下階段策略及藍圖,擴大邁向生物經濟發展階段,預估總產值在5年後站上3兆元,較目前的2.16兆元成長近4成。

行政院長毛治國昨(19)日聽取「台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專案簡報,科技官員指出,政府自98年起大力推動「生技產業(鑽石)起飛行動方案」,在創新藥品、醫材研發、醫管服務等,去年提升整體生技產業產值達2,886億元。

上市櫃公司已快速成長達91家,去年上市櫃及新創等投資生技產業單年募資額度達458億元,創歷年新高;另市值逾百億元的上市櫃家數有23家,而國內外研發新藥在台從事臨床實驗逾200件,有150件來自國外,各方投入生技產業可說相當活絡。在今年底的計畫執行完畢後,行政院希望將生技產業的發展,擴大為生物經濟範疇,毛揆要求科技會報辦公室下半年應儘速提出發展方案,利用資訊技術因應人口老化及糧食穩定,誘發生技醫療更大投資。

9月舉行的生物經濟發展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將以製藥、醫材、照護、食品及農業等五項,規劃下階段的策略與發展藍圖,總產值可望由目前2.16兆元,在2020年提升至3兆元,亦即成長38.9%。

BTC會議初步構想是以提升產業技術、培育跨領域人才、法規調和引導、資金協助、推動產業國際化連結等五大主軸,作為聚焦重點。

毛揆會中表示,有些藥品研製針對華人市場較為實用,如肝炎及肝病的藥品,對於產業發展具有利基,兩岸間相互認證非常重要。

官員透露,未來不只兩岸,在法規調和及國際連結都會鬆綁法規,推動藥品在國際市場相互認證,協助製藥業者快速打進大陸及國際市場。目前衛生署推動的多國多中心臨床實驗,已和五個以上國家簽署相互認證合作。

鑑於人口老化醫療成本上升,且國內農業糧食穩定供給有必要,這次BTC會議將研究如何結合資通訊(ICT)優勢,加值農業、工業與健康產業。此處的工業是以食品為主,將注入加工新技術,開發高齡及保健食品,農業則擴大基因種苗加值應用;健康照護則切入輔具服務產業將用於長照及身障人士身上,推動醫管服務輸出。(工商時報)



◆ 深天馬 打造裸眼3D生態圈
http://udn.com/news/story/7333/1135230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2015-08-21

大陸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天馬」)昨(20)日公告,與富智康集團、美國夢工廠動畫和深圳超多維光電子公司要攜手打造全球最大的裸眼(視)3D生態圈。

提到3D就會想到3D電影,需要戴上3D眼鏡才能看到,而裸視3D則不用透過3D眼鏡就能直接看到3D的效果,隨著裸視3D技術的進步,從裸視3D手機到各種產品將逐漸進入民眾的生活中。

路透報導,這項裸視3D生態圈將圍繞技術、產業工程、產品、內容服務、開發者和網路等六大平台進行布局,從硬體、軟體、內容和裝置等四部分,打造共贏、互利的生態圈環境,從而給用戶提供更多的裸視3D設備和更豐富的3D內容。

深天馬表示,各公司將攜手提供上游的內容資源、核心顯示器件,到中游的產品整體方案設計、整機生產,再到下游的應用開發。

深天馬指出,公司可以提供高解析度TFT(薄膜液晶)顯示模組、彩膜自製與定製、液晶透鏡自製與定製等整套3D顯示解決方案,能夠滿足3D顯示產品大規模產業化的需求。同時,公司也是全球率先將液晶透鏡技術投入量產的公司。

因此公司看好裸視3D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慧終端機和娛樂消費領域,以及醫療、航空、車載等專業顯示領域的發展空間。

證券時報報導,在上述生態圈中,美國夢工廠將負責提供3D內容服務,深圳超多維將負責研發生產3D裸視產品。騰訊財經報導,方正證券研報指出,虛擬/3D顯示不僅是終端硬體,而將是「終端+應用+雲端平台+服務」的生態環境,商業模式不僅是硬體銷售,也將是搭載使用者入口的內容運營和資料服務。

但全球宏觀經濟不景氣,終端產品市場需求不達預期,以及公司募投專案進程可能會不達市場預期的風險。

fsj 提到...

賣文具挽不回顧客 台北東區老店金石堂將熄燈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3743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8-22

金石堂忠孝店廿五日將拉下鐵門,結束近卅年的營業。金石堂總經理楊宏榮表示,為了打平租金,該店縮小坪數、轉型為文具店,反讓業績惡化,證明「書店必須以書為主軸」。金石堂將在東區另覓新點,希望打造兩百坪、以書為主軸的理想書店。

金石堂忠孝店一九八五年開幕,是金石堂第四家分店。全盛時期擁有三層樓、三百坪的書店面積。忠孝店鄰近國父紀念館與延吉街,初創時是時髦東區少見的書店。在一九九○年代的出版黃金年代,該店經常舉辦新書發表會、作家簽名會,打造燦爛的文化風景。

忠孝店在東區黃金地段,十年來面臨實體書店業績衰退,房租卻不斷飆漲的窘境。

楊宏榮表示,為了打平房租,這十年忠孝店面積縮水至七十坪,還分出一半空間經營文具,「轉型」為文具專賣店,卻難挽頹勢。

「實在不像書店」,楊宏榮表示,忠孝店面積太小,藏書有限,也無法辦講座、簽名會,難以吸引愛書人前往。就算轉型為文具店也無法吸引顧客,業績反而更差。忠孝店近三年出現赤字,金石堂經營團隊評估後決定「放手」。

金石堂仍視台北東區為「一級戰區」。楊宏榮表示,最近正在東區尋覓適合地點展店,坪數希望能達到理想的兩百坪。書店還是要具有一定的規模,包括坪數與書種,才能吸引愛書人前往。

忠孝店的例子讓楊宏榮警覺,面對實體書市衰微,書店雖必須往「複合型書店」邁進,仍必須把握「書才是書店靈魂」的原則經營。文創商品及文具只能是書的「衍生商品」,「文創」一旦喧賓奪主,反倒嚇跑書店讀者。

因應書市變化,金石堂不斷調整書店型態,今年總計收了六家舊店、但也開了五家新店,分店數多年來維持五十家左右。

金石堂董事長周傳芳表示,九月開幕的板橋分店逾兩百坪,旅居法國逾卅年的金石堂總裁周正剛胞妹周品慧參與規畫、設計,將法式文化沙龍的氛圍導入書店,屆時將讓讀者看到一個充滿法國味的金石堂。

※ 相關報導:

* 離婚時剩幾百…她為孩子發明這個 現年賺上億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36240

五年前,育有三子女的梅莉莎.基玲(Melissa Kieling)離婚,她位於洛杉磯郊區的住家被法拍,汽車被收回,銀行只剩13元(美元,下同)(約新台幣426元)。為了養家,她到處打工。

有一天,她給兒子帶到學校當午餐的藍莓又被帶回來,因為裝在袋子裡變得又軟又熱,兒子拒絕吃。基玲就開始想,如何讓三個孩子的午餐能保冷直到午餐時間。不久,可冷凍的個人用冷卻袋PackIt就誕生了。

基玲既沒有財務支持也沒有大學文憑,她的第一個設計原型,是用浴簾和商店買的冰袋,請人縫在一起。現在,她的產品在全球70多個國家出售,價格介於11.99元到29.99元,美國大型連鎖店「目標」、Whole Foods和Bed Bath & Beyond有售。



◆ 「零工經濟」崛起 丟掉資歷…瘋狂創業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36972

經濟日報 編譯 任中原 2015-08-22

在已開發國家,勞工原本被歸屬生產線或是白領的受薪者;工作有保障,但只是一台大機器中的小螺絲。

另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勞工,包括許多婦女在內,他(她)們現在從事的是一些刺激但較缺乏保障的工作,包括兼職者、臨時工、自由工作者,以及自我僱用者。如果從傳統的定義來看,這些根本都不算是工作。

這種「零工經濟」肇因於科技及全球化。企業將工作機會從西方世界外包到亞洲及非洲,並改變大部分工作的條件。原本由企業承擔的財務及勞資契約風險,已轉由受僱者承擔。

創投基金負責人漢諾爾及羅爾夫最近在「民主月刊」上撰文指出:「終身資歷的時代已一去不返,更別談終身性的工作及經濟保障;取而代之的新經濟模式,意圖將全職勞工轉變為合約工、勞力供應者及臨時工。」但美國就業數字迄未反映此種轉變。

然而,許多人對這種缺乏保障且充滿風險的世界,似乎相當欣賞。歐洲及美國有更多自我僱用者表示,他們比以往受僱時更能「樂在工作」。許多自我創業者喜歡這種自由自在及一切靠自己的感覺,何況還有可能一夕致富。

從2000年以來,英國共增加140萬家「微型公司」,員工從零到九人。

美國「自由工作者聯盟」估計,目前全美有5,300萬名形形色色的自由工作者,包括2,100萬個獨立承包者。千禧世代(1980-2000年出生者)中,約82%相信未來將是自由工作者的大好時代。

對他們而言,理想的工作生涯並不是一份能託付終身的安全工作,而是創設一家科技新公司,在「天使投資人」支持下從小企業搖身變為魅力十足的公司。他們夢想能成為臉書的查克柏格,或Google的佩吉與布林,而不是一家專業服務公司或上市公司。

然而夢畢竟是夢。2000-2014年間,英國自我僱用者的平均所得減少22%,儘管創造了73. 2萬個就業(總就業數增加了110萬)。新就業型態的獎賞只會由少數人得到,其他都是輸家。

面對這種新情勢,政府當局的挑戰是擬出一種新的僱用合約,來適合正在改變中的勞動力結構。退休年金及帶薪病假等福利,通常只有正職員工才享有,且活得愈久就領得愈多。但現在由於工作結構解體,使一些經常換工作、擔任顧問或經營微型企業者也需要類似的支援。

當許多人已經不再想要以往有保障且呆板的工作形態時,政府不能對過去的作法難以忘懷。如今很少人還想當大機器的小螺絲。在新的工作世界裡,政府必須在企業因襲舊規及勞工慘遭剝削這兩種之間,畫出一條分界線。

※ 相關報導:

* 急徵接班人…嬰兒潮退休 美待售小企業創新高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36237

隨著經濟愈來愈健全,花了數十年建立企業的嬰兒潮世代老闆,開始邁向下一階段:找到接班人,出售公司套現。

網路市場BizBuySell.com的數據顯示,全美待售的小企業達六年新高。完成的交易數目也節節高升,中位售價比前一年增加12%。

* 在美亞裔愛創業 僅3分之1傳到下一代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36238

移民比美國本土出生者更可能創業,而成長最快的亞裔移民助長這股趨勢。但是能熬過第一代的家庭企業不到三分之一,只有12%能維持到第三代。

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移民為了改善前途,創辦小企業是歷久不變的傳統,特別是如果他們的英語不流利,阻礙找到高薪工作,或是他們的教育和專業資格在美國不被承認。

專家表示,小企業需要很多人工,卻不需要太多資本,老闆可請家人幫忙,或從自己所屬的族裔社區雇用人手。

fsj 提到...

韓流粉絲當冤大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210-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23日 譚淑珍

如果是「鐵粉」,金秀賢戴過的耳機,即使是要新台幣3萬多元,應該會買吧!然而,這種感覺「應該」的事,在韓國成為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的「案件」,只因價格太貴了!

■The nation's fair trade watchdog is investigating Korea's major entertainment giants SM Entertainment and YG Entertainment for overcharging on products sponsored by their K-pop idols, according to media reports.

要價將近新台幣1萬5千元的兔寶寶玩偶,很貴嗎?如果它是德國Steiff金耳扣的兔子,就不算貴,金耳扣長頸鹿的定價,是1萬5千元的十倍還要多。

當那隻逾萬的兔寶寶玩偶是偶像明星的「聯名」產品時,鐵粉(鐵桿粉絲)或許會覺得不貴,但是,韓國的青少年保護團體(應該都是家中有追星族的父母親們)卻覺得貴得太離譜,並以「剝削幼年粉絲」之名,告到韓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要求調查韓國知名的娛樂經紀公司是否有濫用優勢地位?而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也決定著手調查韓國兩大娛樂經紀公司:SM娛樂和YG娛樂。

偶像周邊商品獲利龐大

銷售偶像明星周邊商品,是韓國創造韓流商機與產值的重要來源之一。依據韓國證券公司分析,去年SM娛樂光是靠銷售偶像明星的周邊商品,就賺了403億韓元,預計2015年能夠創造517億韓元的營業額。SM旗下代表藝人包括Super Junior、EXO、少女時代等等當紅偶像團體。

雖然不知道產品的生產量,但是一年能夠賺到新台幣十數億元,顯然不是靠賣得多,而是賣得貴,畢竟偶像的商品,若隨時可得,對粉絲們來講,就不珍貴了。

事實上,依據韓國首爾YMCA(基督青年協會)7月間針對韓國大型娛樂經紀公司,包括SM及YG所銷售的明星周邊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查發現,因為有冠名或是與知名品牌合作,售價也翻了數倍,並出現123萬韓元的耳機、56.5萬韓元的兔寶寶玩偶、35.5萬韓元的運動衫、19.5萬韓元的錢包、8萬韓元的台燈及4.9萬韓元的日曆,連貼紙都要價4.5萬韓元(將近新台幣1,500元的貼紙,是要貼金庫用的嗎?)。

售價貴得離譜引關注

從首爾YMCA調查出來的價格觀察,以青少年為主的「追星族」而言,韓國娛樂經紀公司所銷售的偶像明星周邊商品,真的是太貴,也不是青少年買得起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偶像明星的周邊商品,比起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也貴的不像話,難怪,首爾YMCA要說SM與YG等娛樂經紀公司是在「剝削粉絲」。

但相對的,對追星族們來講,偶像明星的周邊商品,愈是稀有,愈有收藏價值,這也是娛樂經紀公司們樂於培養偶像明星的動力,因為那是創造價值與利潤的重要來源。

只是,站在青少年保護團體(其實也是父母們)的立場,娛樂經紀公司無疑是濫用優勢地位,「剝削無經濟能力的青少年」,當然那也直接影響到有經濟能力父母們的荷包。

如今,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雖然決定著手調查,不過,從相關官員表示,「現在還只是監控階段」的談話中,此案能否成立,最終,還是要看韓國政府是認為韓流所創造出的經濟價值重要?還是青少年父母們的荷包重要?(工商時報)



◆ 柯文哲:每月「黑客松」 台灣有希望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139196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8-23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出席台大黑客松活動。他表示,每晚看CALL IN節目(政論節目),感覺台灣快要完蛋了;看到台下參賽者跳出來解決問題,「感覺台灣還是有希望」。北市府可以編預算,每月舉辦黑客松來腦力激盪。

黑客松(Hackathon)讓參與者在同一個空間,短時間不間斷進行創意發想及開發,以科技社群及創意,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台大與台北市政府合作,以「智慧城市」為題,主辦的「國際黑客松」前天展開,為時四十一個小時,至今天上午十時。

柯文哲致詞時說,只要有助於開放資料、讓全民參與的事情,他都會支持。台大黑客松有助於台灣智慧產業發展,更要積極來做。

台大黑客松吸引國內外近千人、兩百五十個隊伍參賽。台北市政府提供開放資料讓參與者研發。有參賽者透過數據,討論台北市公車延誤的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法。還有參賽者研發出台北捷運到站通知APP。

※ 相關報導:

* 傳產拚雲端 鎖定10大產業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38781

雲端技術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過去卻給人高科技門檻印象。為促進各行各業應用雲端運算,經濟部工業局今年推動雲端產業服務團。過去連官網都沒有的扣件業,聯合起來推出「群組雲」吸引國際曝光。就連街頭巷尾的洗衣店、民宿也能雲化,解決營業問題。

工業局科長張正憲表示,雖然大公司已有雲化能力,但多數非資通訊的產業,對於雲化仍不熟悉。產業服務團鎖定推動的十大產業包括美妝美容、幸福好宅、資訊安全、數位出版、視覺特效、鋼鐵扣件、食品、科技服飾、觀光旅宿、綠色材質等。



◆ 台灣青年赴陸創業 需停看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776-260301

旺報 2015年08月23日 記者陳曼儂╱專題報導

上海慕客信信息科技總監余方國是台灣人,在台灣當過軟體研發主管,但現在選擇到上海創業,作3D打印的軟硬體諮詢,畢竟這樣的生意,要往「使用者多」的地方跑,他說,甚至連外國人也開始積極在上海創業,項目多元,還會定期聚會、分享資訊。

余方國最近才剛回台灣一趟,拿著大陸人整理的「台灣九大創客空間」文章去尋寶,到了台灣,才發現台灣人對台灣創客的瞭解還不如大陸人。

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

他說,台灣其實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子與特色,但前提是必須走出去、先瞭解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世界上的創客空間到底做什麼,產品的流行趨勢在哪裡,台灣的創業咖啡店要怎麼整合資源?而且千萬不能照抄,因為根本贏不了別人。

上海復啟教育信息諮詢市場總監陳雙卯到上海復旦大學念MBA,順勢就跟同學與妻子留在上創業,利用復旦與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資源,進行專注青少年領導力和生涯發展體驗式課程的教育機構。

政策優惠多 不一定落實

越來越多台灣人,藉著讀書與工作,就直接在上海落地生根,相對於其他地區作兩岸青年對接,這裡優勢在於生活環境跟台灣很像。

想做婚慶版的大眾點評、Wedding Planner創辦人馬立軒,目前還是華東政法大學大三學生,他是台商第二代,但想做自己的事業,所以跟三個同學一起創業,選擇在上海的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作項目,看上的是房租低,因為作移動互聯網就是要燒錢,下一步要在基地申請創業資金;但他也提到,除了上海部份機構之外,其他的地區與單位對於「對台政策」並不太瞭解,中央政策沒有落實到第一線,所以儘管政策上說有優惠,但常常申請單遞出去,就被當皮球踢來踢去。而在找APP工程師外包時也會碰到問題,有經驗的公司往往不願意聽「小伙子們」的意見,若找學生創業者寫程式,因能力有限,至少要花6個月,系統過載還可能崩潰,「其實創業真的沒想像的好做。」(旺報)

※ 相關報導:

* 谷歌式福利成主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3000200-260209

....美國企業在追求成長和拓展業務的同時,部分公司開始仿效科技業巨擘谷歌或臉書,提供員工舒適的工作環境和令人稱羨的福利。

....羅伊斯表示,公司每年將獲利的10%用在食物、活動和福利上面,而且這筆錢花的很值得。從競爭對手跳槽到Alterra的員工,進公司第1年個人營業額便增加70%,其中96%的人至少待滿1年。

許多企業宣稱優渥的福利拉高公司營收、省下人員招募成本,同時也促進生產力。

然而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亞伯拉罕森(Eric Abrahamson)表示,管理趨勢「有點像是飲食潮流」,公司試圖複製成功的企業,像是威爾許(Jack Welch)的奇異(GE),或是賈伯斯時代的蘋果,誤認為桌球桌和免費食物有助企業成功,反倒忽略基本的致勝因素。

各行各業相繼砸錢仿效谷歌,谷歌的聘雇和人力資源主管柏克(Laszlo Bock)表示,有些公司可能「畫錯重點」,谷歌之所以成為谷歌並不是因為排球場或健身房,若缺乏透明度和明確的目標,在培養員工對管理階層的信賴時,福利起不了什麼作用。

fsj 提到...

真道理性真愛台灣 必須面對的經濟真相系列1-社論-政府治理與企業競爭力同時衰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388-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4日 主筆室

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出口兩位數衰退、第2季經濟成長率低到只有0.52%,全年經濟成長率將降到1.56%左右。雖然全球經濟放緩是主要原因,但更深入看,台灣經濟體質已出現諸多問題,如不能面對並解決,即使全球經濟回穩上揚,台灣仍難脫離泥淖;而且,時間不多了,明年總統大選後,不論何人何黨拿下政權,都要面對經濟的真相與挑戰。

出口的衰退最令人擔心者,是潛藏深層中的產業與企業競爭力走弱、大陸企業逐步取代台商、大陸自主供應鏈興起等因素;更拉大範圍來看,台灣在對外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與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上的裹足不前、缺乏成效,其負面影響已出現,經貿邊緣化的衝擊已逐步浮現,明年可能加劇,這將同時衝擊國內的出口與投資。

這波景氣下滑中,我們看到韓國立即祭出200億美元規模的財政政策,但我國政府卻再無能提出財政政策,台灣政府財政問題顯然日益嚴重,盡快啟動年金改革與財政改革,已難避免。此外,年底前美國聯準會(FED)將啟動升息,明年從台灣到全球都要面對另一波金融震盪,加上明年國內房地產必然下滑走入空頭市場;而供電問題無解,明年中之後,台灣供電就可能陷入限電危機中。

這些,都是明年新上台的執政者,馬上要面對的棘手問題。現在爭逐大位者,看到了嗎?有沒有解決方案?還是只有那一句「需要建立全民共識」?

近年台灣的產業確實碰上競爭力的問題。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先是耗費多年鉅資打造出的DRAM產業敗陣,有的破產紓困,有的賣廠求生,成為美光的附庸;LCD面板陷虧損,現雖已有獲利,但技術落後韓廠仍是一大隱憂。而台灣花20多年、以PC為核心打造出的科技產業,在2010年蘋果推出iPad、啟動全球數位產業進入「後PC時代」及行動裝置時代後,幾乎都是「調整不當、追趕不及」;甚至,即使是抓住行動潮流的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曾是台灣品牌之光,但經歷了2011年的高峰光釆後,竟節節敗退至今日被評為「廠房品牌價值歸零」。再如曾紅極一時的觸控面板廠商勝華,去年10月聲請重整。有人說,放眼台灣上市公司中,仍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只剩下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不到10家企業而已,其餘多是苦撐求生、前景看淡。

台灣仍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當然不會淒慘到只有10家不到,但這幾年來,台灣平均整體企業競爭力確實是快速下滑;一方面來自政府政策不當,一方面也是廠商本身的因素。以政府政策而言,可以用幾個例子看。日前引發「官民大戰」的第三方支付法案問題,讓社會看到台灣產業的一個「悵恨」;台灣發展電子商務早於大陸,龍頭廠商網路家庭成立比大陸阿里巴巴早,網路書店博客來亦如是,但重重法令束縛,讓企業占有的先機無法持續。去年9月,當阿里巴巴風光在美國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商後,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法才姍姍來遲,但已難回天矣。還有政府多年對赴大陸投資的禁止、管制,實際上也讓企業失去先發優勢,待外資企業「插完旗」、大陸本土企業崛起後,國內企業再去競逐已是事倍功半、甚至機會全無了;國內汽車、石化、面板都是政府錯誤政策的「受害者」。

企業也有許多需要檢討之處。在景氣大好、資本市場不吝於提供資金時,不少企業並未多投資研發、發展自主技術,純粹抱著賺「機會財」心態,一旦景氣反轉即難因應。最明顯的是DRAM產業,缺乏自主技術、完全仰賴外人,當對手三星持續大手筆投入研發時,國內廠商卻只顧眼前利,技術落後兩個世代,終而被掃出市場。觸控廠商勝華不專注本業已被淘汰,雙A同樣面臨產業丕變挑戰,輕忽研發的宏碁景況淒慘,較重研發的華碩應變較佳,表現就較宏碁好。

看看台灣產業,特別是科技產業,激烈競爭下仍能屹立者,多是長期專注本業、技術不斷進步者,股王大立光在鏡頭上的專注與投資無人能及,台積電每年近千億的資本投資,鴻海登峰造極的工廠管理與工藝技術,不論是否有品牌加持,都讓其成為一方之霸。

只有企業自覺奮進,才能在未來贏回競爭力。(中國時報)



◆ 小乩童變饅頭師 玫瑰造型好搶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40634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2015-08-24

七年級的陳明為自己創業,下苦功學做饅頭,自製玫瑰花形饅頭,共推6種口味,繽紛色彩加上主打「天然」食材製作,不加香精、色素,推出後成熱門商品,業績翻長兩倍。

33歲陳明為小時曾當乩童,為信徒服務,後來改學做饅頭,花了3年出師,每天到大甲菜市場擺攤;陳明為與3名友人合夥開店,花半年研發花形饅頭,有鮮奶、黑糖、松梅、南瓜、芋頭、火龍果等6種口味,花形小巧可愛,強調不加香精、色素,推出之後大獲好評。

「失敗上千次才成功!」陳明為說,花形饅頭作法困難,麵糰不可太濕黏,得選用長麵糰較乾的前後兩端,否則難以塑型;南瓜和火龍果含水量最豐富,若無法趕在麵糰發酵內完工,失敗率極高,曾為了做火龍果花型饅頭丟棄上百個饅頭,損失兩千多元。

陳明為說,目前平均1分鐘可製作4個花形饅頭,因作法繁複,1個長麵糰僅可做4個花饅頭,每天只能做20個,是店內「隱藏版」商品,民眾想吃花形饅頭,得提前兩周預訂。



◆ 苦讀不懈!軍人轉戰校長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40521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 2015-08-24

台灣首府大學校長徐光華從職業軍人苦讀到台大博士,展現過人毅力;他出身空軍,熟諳航太工業發展,轉戰教育界多年,仍不掩對航太關心。

徐光華自員林高中畢業後考取空軍技術學校航空工程科,他不放棄學習,軍旅生涯中陸續考上東海大學經濟系夜間部、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大商研所博士班,全以在職進修完成學位,最後官拜上校退伍。

徐曾投入漢翔航空工業航空產業旗艦專案計畫,熟悉IDF戰鬥機研發過程,後在朝陽科大任教,歷任講師、進修部主任、財金系主任、主任秘書,這次轉戰台首大擔任校長,迎接眼前挑戰。

「永不放棄!」徐光華表示,母親一直希望他能當老師,在軍中也一直惦記母親的願望,不斷充實自己,持續求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決定退役專任教職。

「台灣的航太工業很可惜!」徐光華說,除IDF,也參與F16、E-2空中預警機維修經驗,這些寶貴經驗傳承,原可打造上下游垂直整合航太產業;後因大量技師遭國外挖角,錯失時機,也改變了航太發展命運。



◆ 台灣女性 創業少舞台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40241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2015-08-24

創業成近年顯學,越來越多人選擇自己當老闆。不過據美國調查機構指出,台灣整體創業環境興盛,女性創業環境卻顯得艱困,是受評比國家中,整體與女性創業環境比較中,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指出,台灣女性在創新能力雖然強,但對創業能力的信心分數卻偏低。

美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研究機構(GEDI)針對全球創業環境評比,有不分性別的GEI(國際創業指數)及針對女性創業環境的FEI(女性創業指數)。2015年評比中,台灣在GEI177國中排名第8名;FEI則在77國家中排名第26名。台灣是評比中差異最大的國家之一。

GEDI認為,最主要原因是比起提供女性適合的創業環境,可能更重視提升整體創業環境。

台灣在FEI指標中,女性不論在創業活絡、吸收科技新知、創新能力上都是強項;但在擁有管理職位及實質影響力、對創業能力的信心都偏低。這顯示雖然台灣女性具備創業能力,但卻受限於心態、表現舞台,仍較無法一展創業長才。

「滾出趣」創辦人之一許鈺煊觀察,女性創業雖然不少,但是創業多半規模較小的微型創業,如要朝向企業化、國際化發展的新創公司,比例明顯偏低。

「Go2」創辦人羅硯琳也說,即使在兩性平等的今天,「男生闖事業、女生求穩定工作」的觀念仍深植在許多人心中,因此創業者男性為多。

目前行政院力推各項創新創業,除國發會推動「創業拔萃方案」、經濟部的「TAF空總創新基地」,亦有專門針對婦女的經濟部「婦女飛雁計畫」、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等。

主推創新創業的國發會官員表示,國發會推動創新創業沒有針對性別議題處理,最主要是因政策目的不再推動平衡兩性創業,而是希望幫助台灣新創業者拓展到國際舞台,官員說,「平衡、專門協助女性創業不是目前目標。」

※ 相關報導:

* 四川媳婦愛相隨 開店「剪」出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140472

大陸籍的美髮設計師「APPLE」盧遠蘋,故鄉在四川,為愛走天涯,跟著派駐大陸的台籍幹部老公返回嘉義家鄉,她從基層美髮助理做起,花了2年考取丙、乙級證照,最近終於圓夢開店自己當老闆娘,她堅信「這是自己選擇的路,一定會幸福」。

* 扭轉觀念 才有更多創業鳳凰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40242

....如何改善女性創業的不利環境,創業者認為,要回到源頭,打破男女觀念的不平衡,才能讓女性更勇敢的走向創業舞台。

「Go2」創辦人羅硯琳說,比起金援,真正需要的是「觀念的調整」,要從小的教育改變觀念,不是只有男性才能「闖蕩事業」,以鼓勵女性踏入創業領域。

fsj 提到...

台積電張忠謀復仇 告贏叛將梁孟松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142875

聯合報 記者林志函、蘇位榮/台北報導 2015-08-25

台積電研發部戰將梁孟松離職轉戰南韓三星,台積電懷疑梁洩漏奈米技術給對手,憤而提洩漏營業秘密訴訟。最高法院昨天判決梁禁止使用、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秘密及人事資料,而且判決他在「競業禁止期限結束後」,今年底前仍不准到三星工作,全案定讞。

我國法院過去從未限制企業高階主管,在競業禁止期限結束之後,還不能到競爭對手公司工作,但本案最高法院採取保護國內大企業營業秘密的態度,即使未認定梁孟松洩漏台積電的營業機密,仍然史無前例判決禁止梁孟松在過了競業禁止期間之後,今年底前不能到台積電的對手三星公司工作。

法界人士指出,台灣近年屢爆高科技產業營業秘密外洩,最高法院這件指標性判決頗有宣示意味,不只保護台灣產業,更保障台灣整體國際競爭力。

梁孟松在台積電服務十七年,他二○○九年二月辭去研發處處長,並與台積電簽下競業禁止條款,二年內不得任職其他科技公司;但梁孟松在二○一一年競業禁止期限一滿,當年七月就加入三星電子,擔任研發副總經理職務。

※ 無法留住人才本身也是個問題。相關報導:

* 梁孟松奔敵營三星 台積廿多年優勢流失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142817

....二○○七年時,當時的台積電研發副總蔣尚義退休,公司內外都看好由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升任。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卻調任梁孟松擔任基礎架構專案處長。兩年後梁孟松離職後,被發現跳槽三星。

梁孟松當時辯稱,是到三星出資的成均館大學任教,梁孟松轉赴三星後不久,三星製程技術變成趨近台積電,雙方技術差距越拉越近。台積電終於在二○一二年三月底對梁提出假處分,禁止梁在二○一五年底前不得在三星工作。

就在法院訴訟過程中,三星在四十五、卅二、廿八奈米製程差距與台積電逐漸接近,就連董事長張忠謀籌備十多年的FinFET技術(鰭式場效電晶體),原本計畫在今年以十六奈米製程生產,三星卻已提前量產同樣技術晶片。這項落後,讓台積電一直被法人質疑可能丟掉蘋果手機下一代A9處理器的訂單。



◆ 名家 林建甫專欄-當小確幸遇上狼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500047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5日 本報訊

最近不少人在討論兩岸學生大不同,說大陸學生具有狼性,台灣則是小確幸。也有人不樂見這樣的論調,列舉親身的經歷進行打臉。其實社會觀察,通例不是全部,很容易找到反例。我也野人獻曝,提出分析,希望社會可以針對目前台灣年輕人的困境,提出解決之道。

小確幸,一種小小又確定的幸福,已經逐漸成為近年來台灣年輕人追逐的價值觀。日前強颱蘇迪勒席捲台北,狂風驟雨後,留下兩個屹立街頭的歪腰小郵筒,由於賣相頗萌,遂吸引大批年輕人潮駐足觀賞,並瘋狂拍照留念,臉書上頓時洋溢著一片幸福感。大颱風下的小郵筒,讓眾人拋開當前景氣低迷所帶來的焦躁感,撫慰了時下年輕人乾涸的心靈,台灣人渴望擁有的小確幸在此表露無疑。

小確幸價值觀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經年累月積累而成。台灣過去不是這樣。在1970年代,不少年輕人創業,提著007手提箱,靠著破英文走遍世界。可是近年在面臨全球經濟環境巨變以及中國大陸的崛起,加上內部經營環境惡化、人力成本激增,使得產業及資金開始出現向外出走潮,享譽全球的經濟奇蹟也逐漸邁入所謂的「新平庸」(New Mediocre)時期。這個由IMF總裁拉嘉德提出的新名詞,完美的詮釋當前台灣經濟困境。經濟動能不足,總體指標乏善可陳,造就低通膨、低投資、高債務、高失業(尤其是年輕族群)環境,也導致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長期低於平均水準。

處於這樣的困境下,由於缺乏創業投資機會、付出努力與報酬不成正比,年輕人又不願意為夢想去爆肝或賭上健康,因此稍微有點小成就或小獲利就容易感動滿足。加上經濟發展趨於成熟,白手起家創業不易,從小在父執輩的庇蔭之下很多物質享受、出國旅遊都經歷過,理所當然會轉而追求新鮮及確定的滿足,小確幸就是這種轉變下形成的一種價值觀。

相較於台灣,大陸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崛起下,各個市場蓬勃發展,除形成豐富資源體系外,也提供大量的創業投資機會,加上市場制度發展尚不健全,商機滿溢,只要有心、有夢想、有抱負,都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大陸年輕人普遍充滿狼性,看到機會就咬上去,不成功不放手。6年級生的馬化騰,做為QQ之父、騰訊公司創始人之一,就是一個鮮明例子。而5年3班的馬雲最近更交棒給70後的張勇。在阿里巴巴現有管理層中,80後的已經達到52%,而70後的也已有45%。

仔細分析,無論是阿里集團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或小米的雷軍,都是透過網路成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事業版圖。但若仔細觀察,網路只是他們成就事業的工具或媒介,真正成功的關鍵仍是在於他們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勇於冒險、不怕失敗、樂於競爭的特性。而這些特性,大概也是現在台灣年輕人最欠缺的。

我們也看到光以創業精神而言,兩地已經出現明顯的差異。台灣想要創業的年輕人,大多會要求政府必須提供青年創業基金或低利貸款之類的服務,同時適度給予保護,避免創意被抄襲。然而大陸年輕人反而希望政府不要規範太多,監管少一點、開放多一點,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創意,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感覺台灣的年輕人被太多的條條框框給綁住,大陸因為沒有完整的規範,反而給年輕人更多的舞台。

另外,台灣約36000平方公里,走出去就是出國。對年輕人來講就是挑戰,就會依依不捨。可是對大陸青年,飛越36000平方公里可能都還在自己省裡。這點也可應用在美國、印度、歐盟、東協等大國或經濟整合的地方。甚至盱衡當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未來機會絕不會在成熟的歐美或台灣;相對的,新興市場包含中國大陸,仍存在高度的發展性,也是全球兵家競逐之地。準此,我們認為台灣年輕人應勇敢走出去,要有在國外發展的準備。

最後,我們也要呼籲台灣的企業大老,應該慎重考慮交棒問題。在台灣如果還是言必稱張忠謀、施振榮,版面都是林百里、郭台銘,則年輕人的機會在哪裡?(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中國時報)

fsj 提到...

經濟/從日月光併購案 看產業整併求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1461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8-26

日月光公司日前宣布公開收購矽品普通股,以每股45元、溢價34.3%,預計收購矽品25%股權,總金額高達新台幣350億元。日月光表示,因為全球競爭加劇,半導體產業加速整併趨勢明顯,此舉在建立與矽品全面合作的機會,未來會與矽品經營團隊討論雙方全面合作的細節。

看到這個消息,許多人感到震驚,尤其是推測日月光未事先知會矽品公司,因此產生「敵意併購」的說法。不過,在全球產業淘汰賽正加速進行的此刻,從促成產業合併或推動聯盟的角度來看,台灣確實應該更正面看待這件事。

首先是面對國際半導體大廠迅速的整併動作,台灣確實已到了需要急起直追的時刻。今年歐美市場出現三個大型合併案,包括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收購博通、英特爾收購亞爾特拉等,至於大陸半導體整併速度更快,從紫光收購展訊及銳迪科,中國封測廠江蘇長電合併新加坡星科金朋,再到中國清芯華創收購美商豪威等,併購讓這些企業重新站在有利的位置,為下一波競爭取得優勢條件。

當國際企業不斷朝向愈併愈強大時,台灣卻很少出現合併案,不僅難以向外併購,甚至屢屢成為外商合併的對象,去年台灣IC設計業有四個合併案,其中三個都賣給外商,包括凌耀併給威世、創傑併入微晶、安恩併入艾科嘉,只有一個案子是國內兩家公司旭曜與敦泰合併。至於前年聯發科併晨星,算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大型合併案。

企業透過併購最常見有兩大目的,一是做強,二是做大,前者通常併購異質性企業,以截長補短、提升競爭力,後者則是藉企業合併擴大經濟規模,奠定產業領導地位。過去台灣企業願意合併的案例原就不多,要走出國際更是困難,也難怪台灣企業通常規模不大,僅能在利基市場維持偏安局面。

如今,日月光收購矽品,目的當然是擴大經濟規模,因為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供應面勢必要縮減,台灣眾多同類型的供應商必然互相競爭、壓縮利潤。

而且,半導體也只是整體產業中的次產業,未來不論是筆電、面板、LED、太陽能甚至品牌等,也都會面臨同樣的困難與抉擇,整併求生已是台灣企業主無法迴避的課題,也只有快速整併,才能與國際級企業或中國國家隊同台競爭。

此次日月光選在全球股市同步大跌之際出手,也是因為股價已跌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根據統計,目前台灣上市櫃800多家電子公司,已有超過一半400多家股價跌破淨值,更有超過200多家跌至僅剩淨值的一半,其中還不乏具有產業指標地位的企業如晶電、友達、群創等,這幅令人觸目驚心的資本市場圖像,意味著投資人完全不看好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許多企業家努力一輩子,換來的結果卻是如此不堪,電子業過去是支撐台灣經濟的命脈,如今卻以如此崩壞的方式下墜,的確令人憂心與不安。

股價表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從景氣基本面、證所稅到紅色供應鏈,可能都是影響因素,但當投資人以逃命方式全面撤出股市,顯示的是投資人信心盡失,而此刻正需要企業家出來救市,許多企業仍有龐大現金部位,若能在此非常時期跳出來,選擇與優質企業結盟合作,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必有正面效益,正如同股神巴菲特也常在股市暴跌之際,出手收購有基本面的好公司。此次日月光率先點燃這把併購之火,未來必定會刺激二、三線企業也要進行整併,否則難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此外,從現實層面來看,當股價不斷下滑,企業被敵意併購的風險勢必增加,因此企業家一定要想辦法把公司價值提高,因為如今已進入生死存亡關頭,現在許多公司董監持股都低於10%,規模大的甚至只有5%,只要有人拿出幾十億或百億,就可以把市值千億以上的公司買走,政府與業界都不能忽略股市暴跌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 相關報導:

* 道瓊暴跌 美大學生進場賺一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46093

....卡特當日花了5,000美元,加碼增持美國股票共同基金的股票,再另買進兩檔他觀望已久的股票,分別為迪士尼公司和醫藥公司Novavax。

Novavax收盤價和卡特買進價格差不多,不過他在迪士尼股價跌至接近90美元時買進,該股當日收95.36美元,確實賺上一筆。卡特說,他的投資哲學是「必須要有耐心,眼光放長遠,若股票走低,就再多投資一點。」

無獨有偶,23歲大學生布羅索(Justin Brosseau)也認為股市賣壓出籠就是進場的好時機。雖然當日布羅索在蘋果虧了點錢,但拜迪士尼和Ulta收盤回升所賜而小賺,尤其他以148美元買進Ulta,收盤已回升到158美元之上。

* 習近平「兩隻鳥論」 切合局勢
http://udn.com/news/story/7333/1146157

....新華社8月21日發表「習近平『兩隻鳥論』的四個關鍵詞」文章,解讀習近平針對大陸經濟提出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文章認為這是習近平提出的重要經濟思想。

其實早在2006年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他以「哲欣」為筆名,發表「從兩隻鳥看浙江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文章,被認為是「兩隻鳥論」的起源。

* 三箭齊發 毛揆端產業「轉骨藥湯」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46214

....毛治國針對我國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出三個方向:出口國除了既有的中國大陸市場外,改為關注東協、印度市場;用整體系統產品輸出取代中間財、單一零組件,以提高毛利;增加科技預算至破一千億元,帶動「生產力四點零」的觸角延伸至物聯網、智慧生產行銷上。



◆ 專家傳真-服務業創新 還可以看得更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6000058-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8月26日 謝佩玲 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國內的領導企業本身可視為一個個創新的有機體,單打獨鬥地在各自產業中推陳出新、維持競爭優勢。然而,是否有可能以產業體系、價值體系的概念運作出一個個創新的生態系呢?事實上,國際上不乏如此運行的零售產業先例,且涵蓋了從產業、國家到區域層級的體系,並以共創與協作的方式運行,「未來價值鏈(Future Value Chain)計畫」即是一例。

這個計畫由國際管顧公司Capgemini以及科技大廠HP與Microsoft於2006年發起,可謂全球零售產業創新的推動機制,也是一前瞻試驗性、滾動式修正的運作機制,其目標在於研究分析影響零售產業的中長期趨勢,協助成員掌握未來市場需求,並引導成員聚焦難以個別處理的趨勢議題,透過協作的方式共同因應。目前的計畫成員與管理團隊包括國際零售商如Metro、Tesco、Carrefour、Aeon與Ahold等,以及消費性商品製造大廠如Unilever、Johnson & Johnson、PepsiCo、Coca-Cola、Heineken與Nestle等企業的高階經理人,甚至有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的代表。自運作以來,已吸引數百名企業人士參與,並在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地開枝散業。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大企業的管理者願意花時間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很簡單,因為進入21世紀後世界的變動快得令人眼花撩亂!從網路開展成電子商務、從智慧手機延伸到行動商務、從雲端技術擴展出物聯網與大數據經濟、從虛擬平台創造出團購和共享經濟,從網路直播打造出愈來愈多素人明星,科技的發展速度甚至讓人擔憂自己的工作有朝一日會不會被機器人給取代。不過,仍有大部份的企業依然習於、安於曾經讓他們立足和成功的經營思維與管理模式,然而必須正視的問題是,這些也許曾經獲得很多學術界及實務界追隨的概念與模式,可能都來自上世紀90年代甚至更早之時,那麼昔日的成功方程式能否持續為企業加持到未來10年、20年乃至於更久呢?

「未來價值鏈計畫」則打破企業習於獨立創新的藩籬,引導成員共同針對發展中的趨勢與可能產生的影響預做因應。成員透過相關會議討論與分工,例如已開始制定影響全球零售市場與消費者的產品供應鏈作業流程規範與準則等,欲將現在的產品管理條碼barcode升級成適用於未來的智慧化版本,也在規劃未來上中下游業者所需的即時資訊交換系統。在會議中,成員可以瞭解未來的趨勢、這些趨勢對整個零售產業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凝聚出優先協作的趨勢議題共識,提出因應方案。

舉例而言,該計畫的研究團隊提出了2022年的20大趨勢後,透過一系列方法從這些趨勢中篩選出對零售產業可能產生最大影響,並容易藉由零售產業協作行動來解決者。篩選出來的趨勢關鍵議題包括:「健康與美麗商機的掌握」、「資源的爭取」、「環境與社會責任的承擔」、「網路與新興科技的應用」,以及「未來工作型態的預備」等。這些由國際機構提出並經過各大知名業者所認同且將優先預應的趨勢,非常可能對國內零售業形成挑戰或威脅,不過同時也可能成為新的商機,值得業者關注。

過去的產業協作組織主要包括技術研發聯盟、行銷策略聯盟等,而「未來價值鏈計畫」則前瞻性地針對未來環境變化做預測,由零售產業相關夥伴共同探討如何因應以創造消費者的價值,進行協作。我國正處於產業升級轉型之際,政府希望推動各產業朝「生產力4.0」創新,而「生產力4.0」意味著產業智慧化,且亟待透過產業生態系統來促成,因此,「未來價值鏈計畫」對國內服務業因應未來重要的環境變化,並朝智慧化、生態系統化方向協作創新,具策略與方法上的啟發。商發院近年積極推動產業聯盟與異業整合平台,也是希望透過價值體系的營造帶動產業、企業合作創新。(工商時報)

fsj 提到...

市值頻破底 宏碁嗆:敵意併購放馬過來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48399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2015-08-27

宏碁今年股價與總市值頻破底,頻傳可能遭敵意併購,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昨(26)日嗆聲「敵意併購放馬過來」。

他認為,台灣企業重使命感與文化,就算有人意圖透過市場收購宏碁股權,也僅是付出很大代價買到「空殼」,用錢也買不到公司品牌與經營的價值。

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宏碁全體董監至6月底持股比重約8.13%(約23萬4,844張),以宏碁昨日收盤價11.15元計算,有心人士僅需26.19億元在公開市場收購,就能拿下與公司派相當的持股,與經營團隊對抗。

時逢日月光宣布收購矽品至多25%股權,被市場解讀為敵意併購,宏碁具有品牌、市占等優勢,但近期股價受PC市況不振、全球股災衝擊,一度跌破面額10元,總市值僅約300億元,可能成為有心人眼中「俗又大碗」的併購標的,公司恐遭收購的傳言引發市場議論。

施振榮昨天出席宏碁藍天智造大會時表示,他在一、二十年前就思考過這類(萬一遭敵意併購)議題,儘管PC市況已非當年,但相較美國敵意收購常態,台灣企業更重經營使命感與文化,且客觀環境不容易施行。

施振榮認為,敵意併購必須先付出很大代價,相信宏碁股東也不願意在此時於市場低價時拋售持股。更何況,公司品牌是靠人發展,一旦被敵意收購,既有團隊可另起爐灶,讓對方僅買到「空殼」,等於是用錢也買不到公司品牌與經營的價值。

近期多家上市櫃公司發動庫藏股護盤,施振榮透露,他曾在內部會議討論時提出買庫藏股計畫,但經財務單位專業審慎評估,最後否決相關提議。

施振榮說,大股東暨執行長陳俊聖買進公司股票,是對公司有信心而不是護盤。「短期護盤」的心態是錯誤、並非長期的價值發展。相信市場未來將自然反映宏碁基本面經營的成效,他對長期發展有信心。

※ 相關報導:

* 留美金融碩士 辭職做內衣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48836

「我們在做一家中國女性的內衣品牌,讓女人『回歸做自己,做自己最從容的那個樣子。』」內外內衣創始人劉小璐笑談自己創業的初衷。從香港大學本科畢業後,劉小璐在可口可樂從事戰略分析工作,此後又辭職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研讀金融學碩士。2008年她回中國從事管理諮詢,2012年不顧家人反對辭去高薪工作,創業打造一個女性內衣品牌。目前團隊共15人,全部是女性。

....劉小璐正是來自於一個「內衣世家」。劉小璐的母親和外婆,曾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內衣紡織行業的管理者。

劉小璐也認為,服裝行業的供應鏈有一定的門檻,如果沒有相關的經驗和資源,創業會很艱難。「家人早期反對我創業,是因為他們覺得創業太辛苦,後來看到了我的決心,還是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劉小璐說。

....說到把內衣品牌的名字定為「NEIWAI內外」,劉小璐說,女性的美應該是由內而外的,「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內衣品牌應該尊重女性的身體,不束縛、不扭捏、讓女人呈現自然的性感和美。」



◆ 專家:快改善經濟結構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48429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2015-08-27

國發會今(27)日將公布景氣燈號,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坦言,第3季不太容易看到明顯翻轉;外界認為可能續亮藍燈。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則說,別再著重數字,應著眼改善經濟結構問題。

「續亮藍燈,對大家來說並不意外」,邱俊榮表示,從各種數據來看,台灣經濟情勢都不好,政府不應再看經濟成長率應保多少的問題,或是何時可擺脫藍燈,應是面對經濟的結構問題。

他指出,現在政府已確定朝改善經濟體質前進,並以「生產力4.0」為目標,強調智慧化生產、大數據,但台灣尚無法掌握關鍵商機,就要跳到系統化輸出,有點躁進。政府祭出四大誘因盼擴大觀光服務輸出,提供降價、退稅等誘因來增加觀光人數,又回到純粹的製造業「衝量」的思維,沒有去提高觀光的消費金額、達到提升觀光品質的長期目標。

邱俊榮認為,台灣經濟不振受國際景氣牽連,結構失調才是問題,這部分沒有短期措施可救,且轉型一定會有陣痛期,今年數字、甚至明年都不會太好看,建議政府馬上著手中長期的改善方案,不要只想著如何透過短期救市來保衛GDP數字。

※ 相關報導:

* 林之晨:拚一流網路產業國家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48428

全球科技業迎接物聯網、行動網路新時代,台灣產業面臨新一階段轉型關卡,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認為,網路產業重視用戶、搭建生態系的特色,比許多傳統企業更適合施行「王道精神」,若能善加發揮,有助台灣搭上新一波浪潮,成為世界一流的網路產業國家。

....林之晨認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倡「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理念的「王道精神」,其實是所有企業最終「長治久安、富國強兵」之道,只是從實施的時間點上來看,以消費者為主、生態系至上的網路產業,成立的第一天就可以發展王道精神,比傳統接企業客戶訂單的電子業更快。

fsj 提到...

經濟/Google新架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1530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8-29

Google日前宣布將旗下各公司獨立出來,並劃歸新公司Alphabet(意為字母)之下,而Google則成為 Alphabet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繼續專注原本的搜尋業務。Google過去靠搜尋本業取得快速成長,在站穩基礎後,如今已投入許多創新研究計畫,例如推動Google眼鏡及無人駕駛車的實驗室、投入延緩老化研究的Calico、收購而來的智能家居廠Nest,以及做不同投資的Google Ventures等。

Google這個作法,對現階段陷入困境的台灣企業,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性。過去,台灣企業也常出現類似情況,有些新創事業在內部逐漸形成,但往往因為需要長時間培養,CEO擔心新事業會影響到本業,很可能兩、三年不賺錢就收掉,導致企業無法持續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Google的作法是將這些事業部門獨立成公司,可以任命新CEO來經營並負成敗之責,透過新公司的控股架構,讓每個事業都有專業CEO獨立管理運作,也讓新接Google CEO的皮采(Sundar Pichai)可以放膽衝刺業務,不必顧慮轉投資會波及Google的績效。未來這些獨立公司若做得好,可以單獨股票掛牌,若做不好,也可以賣掉或出售,管理模式既簡單又透明。

此外,這些新創公司都放在Alphabet控股之下,仍屬集團成員,例如無人車的研發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出效益,以集團力量協助支持,可以長期支持這種需要燒錢的投資案,對於投資Google的股東來說,未來股票換成Alphabet,也把這些新事業股權通通納入,投資人的股東權益不受影響,也難怪這個決定受到許多法人機構的高度評價。

Google這個作法有另一層意義。過去,台灣企業內部若有某些部門做得好,在「寧為雞首、勿為牛後」的心理下,經理人常有自立門戶的想法,並且從母公司切割出去獨立運作,但這樣的切割往往無法兼顧原股東的權益,而且在上市櫃企業中頻繁的切割動作後,也導致企業力量逐步分散且愈切愈小,最後讓台灣企業長期停留在中小型規模,難以產生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中大型企業。

Google這個管理架構的設計,也有助於創辦人進行傳承與交棒。兩位創辦人佩吉和布林,如今將子公司Google的執行長位置,交棒給績效表現佳的專業經理人皮采,兩人則可擺脫日常營運的重任,並分別升任Alphabet集團執行長及董事長,如此可以空出時間思考更多策略性的問題,同時也要肩負開拓下階段更多新事業的成敗。

更重要的是,由於改組後多出許多執行長位子,可以向外物色優秀人才,也讓有表現且企圖心強的人才,更願意留在集團內服務。佩吉與布林兩人也可以專注於把最適合的執行長放在最佳位置,並進行預算分配,確認整個集團有最優異的表現。

過去,台灣企業在傳承與交棒上一直不順利,如今仍有很多企業由第一代創辦人掌控,或是交由家族成員接班,專業經理人接班的情況並不常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但台灣企業缺乏與專業經理人的契約合作關係,更缺乏良好公司治理架構的設計,Google的作法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考切入點。

更進一步講,以Google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不論是大眾、媒體與股東,都對Alphabet的未來有更高期望。Alphabet的設計,若能讓Google以搜尋引擎賺來的龐大財富,繼續延伸至自動駕駛車、生命科技等更遠大的目標,也將是全社會及人類的福祉。對於正在努力轉型的台灣企業來說,Google的創舉帶來一個重要議題,過去企業家將全副心力放在商務經營上,但很少有企業在公司管治、架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創新,未來有賴台灣企業家繼續努力,找出一個最適合台灣企業發展的新模式。

從2000年創立至今,Google15年來已發展出驚人的成就,在佩吉的公開信裡提到,「Google不是、也不想成為一家常規的公司。」

企業要做大做強,不只是商業模式要創新,如何管治更是一門大學問,對於還在苦思突圍之道的台灣企業CEO來說,這顯然是一門還要再進修的新功課。

※ 相關報導:

* 從小補破網 長大代工國際名牌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53100

出身馬祖窮困的小漁村的劉宜興、劉宜俤兄弟,從小跟著漁夫父親補破網,練就一手縫縫補補的好技術,他們創辦旭輝針織,替許多國際名牌代工製作帽子、圍巾等產品,在針織界屢創奇蹟。

「可別小看補破網,一個步驟做錯,就得全部拆掉重補」,六歲開始幫家裡補漁網的劉宜興說,補破網需要細心和耐心,從拿木針、用手穿線,辨認魚網的花紋和密度開始,一針一針把破洞補起來、修剪線頭,常常一補就是好幾個小時。



◆ 台灣哪裡好? 林懷民:民間力量無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40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29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中天青年論壇由中天電視台主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協辦、裕隆集團贊助,27日晚間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座談,以「看見,台灣好」為主題,主持人陳文茜邀請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對談,現場氣氛熱絡、座無虛席,青年學子引頸聆聽。

一開場,陳文茜就拋出問題,「如何在媒體亂象、政黨惡鬥等許多負面能量中,持續看見台灣的好?」 林懷民回答,「不然要怎麼樣?」他自承已經到了一定年紀,不會再因單一事件感到驚慌,他淡定地說,「還是要堅持,還是要往前走。」

林懷民認為,台灣的美好在於民間自發性投入的力量,從1987年解嚴以來,台灣社會許多來自民間力量,持續累積,他舉1987年成立的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他們在民間發起圖書館、辦藝術展,甚至是地方卡拉OK比賽,都帶動地方的團結凝聚。」

帶動地方團結發展

雲門40周年時,林懷民前往台東池上,首演發想自台灣稻田的舞作《稻禾》,他說,「那時我被池上風景迷住了,我和團隊投入力氣編舞、製作、表演,最後呈現出最好的結果,觀眾笑了,大家熱烈迴響,我覺得非常開心,這就是台灣好的力量。」

林懷民說,「我跑遍歐洲,每次去都感覺來到收藏古典藝術品的美麗地方,但是當地人卻問我,台灣怎麼那麼漂亮?我認為是台灣的環境造就出人民開放的態度、自在的生活,我們也可以示威靜坐,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

同樣和林懷民一樣跑遍世界的柯文昌,1989年成立普訊創投公司,2009年到台東池上創立台灣好基金會,他說,「我曾在全世界跑,也實地走訪台灣在地鄉鎮,我認為台灣人民善良努力,台灣是最好、第一名的國家。」

很多人在默默行善

柯文昌說,「台灣好在有很多人努力安靜,在角落默默做事,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傳遞了台灣的獨特風景。」現在,柯文昌持續在台東耕耘,他說,「年輕人要有大夢想,但發展有很多可能選項,我也看到年輕人願意返鄉,默默做了很多事情,這也是台灣改變的力量。」(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陳文茜:社會責任比賺錢重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408-260102

現在年輕人創業把「社會企業」擺前頭,回饋社會的胸懷前所未見。中天論壇主持人陳文茜說,像是迴鄉有機事業是80個人團體,平均年齡30多歲,都回鄉栽種有機蔬菜,這就是把社會責任看得比自己賺的錢還重要。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做一件事情要有耐心,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甚至說「夢想應以10年為單位」。



◆ 童工起薪 比照基本工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53420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5-08-29

童工工資可望比照基本工資,勞動部預告修訂勞基法施行細則,刪除童工基本工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七成規定。如此一來,童工工資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配合勞工周休二日,修正案刪減勞工國定假日,由原本19天減為12天,比公務員多一天勞動節。

修正內容增訂八仙塵爆條款,明確定義天災、事變及突發事件,雇主可要求勞工停休或延長工時,其中突發事件,包括對人民生命、安全或人身自由有重大影響,且不能控制或預見,需立即處理之事故,如八仙塵爆有眾多民眾受傷,醫護人員可銷假上班。

勞動部表示,勞基法第44條規定,15歲以上未滿16歲之受雇從事工作者,為童工。當初顧及童工工時及效率較低,施行細則訂定童工最低工資可為本工資七成。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僅以年齡作為減給工資依據,有違同工同酬原則,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民國103年11月20日公布施行,應提升童工勞動條件,因此刪除這條規定,使童工受基本工資保障。

國定假日應補休

勞動部這次修改施行細則,明定因工時縮短產生的休息時間,若遇國定假日,勞工應補休。

修正案也增訂了勞工出勤紀錄方式,不局限在書面,可以以出勤卡、門禁卡、刷卡機及電腦出勤紀錄等方式進行。

※ 相關報導:

* 日本女力抬頭/隱憂…新增就業七成是兼職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52496

....高盛日本專家松井凱蒂表示,6月新增的女性就業者中,近70%皆是兼職工作,證實日本的性別薪資差距仍大。她表示,這種情況不會在一夕之間改變,第一步是先讓更多女性投入職場,現在一些公司亟欲留住員工,已開始把一些兼職工作轉為正職,可望成為女性擔任正職工作的墊腳石,當前最迫切的,是把女性提升到主管職。

fsj 提到...

成功企業背後 都有暴君?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54769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5-08-30

貝佐斯小時了了,大又甚佳,自視奇高,作風沈靜,而行事威權。在著名企業之間,其道不孤。

福特汽車創辦人福特,性格缺陷一籮筐,包括以羞辱員工打擊士氣為樂。賈伯斯脾氣暴燥而善於盜人點子掠人之美。比爾蓋茲在微軟當權的全盛期,頗非天使。Tesla汽車創辦人馬斯克榨乾忠心員工,棄之如廢機器。波音執行長麥克納尼樂道員工在他任上「蜷縮」度日。

《紐約時報》專題調查報導亞馬遜西雅圖總部的非人職場文化,隨即引起6600則共鳴,可見心有戚戚者不在少數。

貝佐斯向來一切我自有理,不答新聞報導,看了紐時報導,一改常態,慎重其事,發了一紙安撫內部的備忘錄。與亞馬遜算是近鄰的《西雅圖時報》說,貝佐斯可能由於入主《華盛頓郵報》而深知報紙的力量,才有此反應。

《西雅圖時報》評論並指出,紐時報導的亞馬遜文化,如今並不新鮮,尤其是科技公司。視人如商品,定時「剔除」人力,以及以「恐懼」為領導原則,就是通用電氣執行長維爾契在1980年代的方針,他當時、今天都廣受效尤。

貝佐斯說,亞馬遜員工只要知道任何類似紐時描述的情況,可以上報HR(人力資源)。評論說,關鍵在「資源」一詞,人只是又一種「材料」,像列印機的墨水,甚至像廁所的衛生紙。

專家說,最可怕的還不是亞馬遜版的這種企業文化,而是這那辦法居然「有用」。

報導說,對這種虐待,工會曾是有力的對抗劑,但美國政策數十年來刻意打擊工會,加上工會的自毀,工會今天只代表6.6%的民間部門勞工。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微笑背後 亞馬遜是血汗工廠?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54757

....《紐約時報》8月中旬刊出長篇調查報導〈亞馬遜內幕:一個滿目瘡痍的職場〉,形容其為如假包換的白領血汗工廠。

亞馬遜總部在西雅圖,《西雅圖時報》8月23日刊出評論〈亞馬遜那一套對貝佐斯還有用:暫時〉,文中說,該報2012年系列報導〈笑容的背後〉揭發亞馬遜苛酷對待倉庫工人,紐時的報導因此不算太新鮮,但揭發亞馬遜總部職場內幕,至為驚人。



◆ 「公子」變貧童 29歲拚出4家餐廳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54433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5-08-30

29歲的邱欣慶在公益路經營中式餐廳「況味慶」,他小學五年級時父親經商失敗,欠下大筆債務。他11歲進入職場擔任「辦桌助手」小童工,一路半工半讀,當兵前遇到香港師傅邀他到鴻禧山莊擔任助手,學了一手功夫菜,退伍後創業。

邱欣慶說,小五以前家境富裕,每天專車接送,要什麼有什麼,父親投資失利,一夕間從「公子」變成貧童。家中有6個小孩,雙親經濟壓力沈重,在家中他排行老五,4個姊姊很會唸書,他對餐飲有興趣,開始當學徒到處學辦桌。

邱欣慶回憶,國中畢業想直接投入職場,師傅鼓勵他至少要高職畢業,才不會被瞧不起,於是他考上台中高農進修部,白天打工,夜晚讀書,清晨送報,每天睡眠時間3、4小時。

當兵前,邱欣慶遇到香港廚師,邀他到前總統李登輝的鴻禧山莊當助手,當兵時又遇到一位將軍,覺得他的菜很好吃,國防部每次辦宴會就找他來煮;退伍後又獲邀擔任前總統陳水扁御廚3年,這些時間、勞力換來的經驗,都成為現在創業開店的招牌功夫菜。

邱欣慶目前有4間餐廳,旗下員工100多人,他說,剛創業年輕氣盛,覺得自己經歷非凡,不懂得和員工溝通,底下人員離職率高,後來反省自己的腳步和態度,學習謙卑,並經常送米、送油給社福單位,或邀請弱勢學童到餐廳用餐,分享人生故事。

「改命、改運、不如改個性。」邱欣慶分享,人生無法一帆風順,經常鼓勵小朋友不要氣餒、不要怕別人眼光,只要自己心態調整好,努力向上,一定會成功。



◆ 勞工全面周休二日 國定假日砍7天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54635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2015-08-30

「勞基法」修正案明年上路,二二○萬未周休二日的勞工可望比照公務員周休二日。配合新制,勞動部縮減勞工的國定假日,由十九天減為十二天,但仍比公務人員多放一天勞動節,預計明年起與全面周休二日同步實施。

勞動部也修正相關法規保障童工。未來童工工資比照基本工資,預計年底前實施。

勞動部表示,現行未實行周休二日的勞工,一年有十九個國定假日。配合全面周休二日上路,參考公務人員的國定假日,縮減為十二天,一年約可休一一六天。

縮減的七個國定假日,分別是開國紀念日的翌日(元月二日)、三月廿九日青年節、九月廿八日教師節、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節、十月卅一日蔣公誕辰紀念日、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十二月廿五日行憲紀念日。

縮減國定假日天數,最直接衝擊的就是打工族。政治大學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過去打工族在國定假日出勤,雇主必須給雙倍工資;縮減國定假日天數,可能因此導致打工族收入減少。

關於童工部分,「勞基法」現行規定十五歲以上、未滿十六歲者為「童工」,童工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七成。未來童工薪資、休假等將比照一般勞工,工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也就是時薪不能低於一百廿元、每月二○○○八元。勞動部說,童工大多是國中畢業後就投入職場者,全台約有一千人。

本次也增訂「八仙塵爆條款」,明確定義天災、事變及突發事件,雇主可要求勞工停休或延長工時。如八仙塵爆傷者眾多,醫護可銷假上班。

fsj 提到...

公司賣給Google…他變新創「天使」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155829

經濟日報 編譯 劉品佳 2015-08-31

以色列地圖與導航業者Waze共同創辦人列文(Uri Levine)2013年以逾10億美元把公司賣給Google,但據傳他只拿到其中的3%左右,而且公司賣掉後他還去當Google的「伙計」,也沒買房買車。

列文接受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訪問時直截了當地表示,各創辦人的持股並不多,大部分的錢都落到投資人的口袋裡。以色列科技圈也盛傳,雖然那筆買賣的成交金額很高,但列文並未拿到太多錢。當地媒體估計,列文約拿到3,800萬美元,是總金額的3%左右。

即使如此,這仍是一筆鉅款,足以讓列文獨立經營自己的事業。但列文和Waze其他共同創辦人和高層做了一樣的選擇:到Google上班。

列文熱愛滑雪,經常到阿爾卑斯山滑雪,一年會去個四、五次,每次一周。列文賣掉公司後,花了一大筆錢到阿爾卑斯山滑雪場度假八周。

而列文買的第一樣東西,是登山腳踏車,而且並非要價10,000美元的頂級腳踏車,而是3,000美元出頭的特製StumpJumper碳纖維腳踏車,供通勤之用。除此之外,他既沒有購屋置產,也沒有買車。

他說:「這一點也不瘋狂。我租公寓住,對我來說很合邏輯。」

列文還是把錢用在投資新創企業上,在以色列的新創圈中成為重要的天使投資人。他最喜歡的創業點子,是幫使用者省錢。

列文在Waze工作時,就身兼自己一手創立的FeeX董事長,提供的主要服務就是協助大家在使用金融服務和投資基金時省錢。列文表示,客戶平均可省下5萬美元。

他創辦的另一家新創企業則是Fairfly,主要服務是協助客戶「買完」機票後的票價變動。如果發現即使加上取消費用還是比先前更便宜的,公司就會為使用者重訂機票。列文表示,Fairfly瞄準的是一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市場。

除了自己創立的公司外,列文也參與數個其他新創企業。他是五個孩子的爸,最小的孩子也有14歲了。老大和老二已經分別為25和21歲,也在創業。列文對孩子的期望是:「人生過得成功且開心,獨立自主,不為老爸而活。」他會提供孩子第一桶創業金,但僅止於此。(綜合外電)



◆ 陳俊聖大膽玩色 宏碁變新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31001312-260110

中國時報 2015年08月31日 康文柔/專訪

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本周五開幕,宏碁執行長陳俊聖指出,宏碁在電競系列將推出全新「心動級」產品,包括顏色鮮豔、酷炫外型外,還會展示一個跟散熱有關的新技術,同樣溫度下,讓處理器有更好效能表現。

過去宏碁產品給人中規中矩的印象,很難與新潮搭上邊。但最近宏碁在工業設計上,屢獲國際大獎,不論桌上型、筆記型電腦與平板,都改走前衛路線,幕後推手則是陳俊聖。他說,「我非常享受,把產品拿出來那一刻,客戶發出『哇』的驚嘆聲!」

日前宏碁又奪得智利教育部訂單,這是一項扶助弱勢的計畫,由政府採購電腦,送給成績優秀但家境貧寒的學生。智利政府與宏碁舉辦的聯合記者會上,官員手上拿著的筆記型電腦,整台是鮮豔奪目的黃色。

「顏色,豐富我們的人生。」陳俊聖指出,他與設計團隊溝通時,要求產品不能只有灰、黑、白,必須有大膽的色系;宏碁內部有個色彩實驗室,專做各式各樣的選擇與搭配,「光是顏色就有很多學問。」

宏碁工業設計總處長彭學致表示,南美洲的民族性很熱情,宏碁推出顏色鮮豔的筆電,準確地抓住當地人的喜好, 陳俊聖點頭笑說,「顏色真的有差!」能在市場做出產品差異化。

外界以為宏碁的設計團隊肯定經過換血,近期才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但實際上,彭學致主導宏碁的工業設計已逾10年,設計的人多數沒變,是領導人變了。陳俊聖放手讓設計團隊去做,不亂下指導棋。

宏碁內部現在有3個工業設計實驗室,團隊總共60餘人。陳俊聖下令大膽玩色,但產品規格愈多、愈難做到規模經濟,「為何我敢?別人做這麼多顏色會賠錢。」他認為,由於成本控制得精準,宏碁才能這麼做,不然會有一大堆庫存。

從台積電跳槽宏碁,從需求持續成長的半導體產業,來到處境低迷的電腦(PC)市場,陳俊聖說,他要的是「心動級」產品,讓人看到會有活著的感覺!如同小孩子見到喜歡的玩具,非買不可。(中國時報)



◆ 全台首創投幣式火鍋 吃什麼自己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55980

聯合報 記者陳維鈞/高雄報導 2015-08-31

能想像吃火鍋沒有店員點餐,想選火鍋料得排隊投販賣機的狀況嗎?高雄有業者自創投幣火鍋,想吃什麼自己投,減少浪費,也有業者推出炒飯不靠人,靠滾筒機器的噱頭,兩家業者想出的消費噱頭,意外受消費者好評。

位於高雄市前金區的投幣火鍋店,先投錢兌換代幣選擇鍋底,想吃什麼火鍋料,客人到販賣機前看照片投幣,肉類、飲料、蔬菜應有盡有,想吃什麼自己投幣,還有「機會和命運」投幣遊戲,運氣好,投到的火鍋料物超所值,客人都覺有趣。

店長陳珮芳說,老闆有感「店員拿錢又拿火鍋料不衛生」,才仿效日本投幣式拉麵,由店員將火鍋料分裝存放販賣機,比較衛生,也可省下人力成本,首創全台第一的投幣火鍋。

她說,老闆當初想做投幣火鍋時,廠商直呼「太難」,因火鍋料是不規則形狀,經過不斷測試後,還得考量如何低溫保存,幸好最後研發成功。

顧客王先生說,帶小孩來吃很有趣,小孩子被機台吸引,一直吵著投幣換火鍋料,「因此多投好幾盤」,業者策略成功吸引小孩,增添親子樂趣。

特殊料理還有左營區士林小館的機器炒飯,業者李宗麟研發滾筒式機器,只要將固定配料和飯放進炒飯機,「30秒炒出蛋炒飯」,即使不會煮菜的人,也能輕易上手。

他說,用機器炒飯,比人工炒飯炒的更均勻,節省人力又美味,機器是花了3年時間研發,主廚炒飯再也不用炒到手痠。



◆ 劉維公/智慧城市應避免成為蛋塔現象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56190

聯合報 劉維公 2015-08-31

當今非常火紅的公共政策議題之一,非智慧城市莫屬。前一陣子財經雜誌所舉辦的智慧城市論壇,六都市長有四位親自出席參與;台北市政府在七月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同時編列八千萬元新台幣預算,預計在今年年底成立推動辦公室;智慧城市是今年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的主題之一;全台灣各個縣市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政策規劃正在進行。

智慧城市是非常吸引人的發展願景,因為人們都想生活在由資訊科技所打造出來的生態更為永續、生命更為健康、以及管理更為有效率的城市。更何況,它還有龐大的商業價值。根據英國工程顧問公司Arup的調查,智慧城市在二○二○年時,全球將會有四千億以上美金的市場商機。

然而,熟悉其發展過程的人都知道,智慧城市的打造,是一件極艱巨的工作。就算是投入龐大的資金、運用發達的高科技、加上大有為政治領袖的支持,智慧城市的推動都不一定會成功。阿布達比的馬斯達爾城(Masdar),即是最好的負面案例。

該城在規劃之初備受全世界的矚目,因為它企圖成為全球第一座零碳排、零廢棄與零輻射的智慧城市典範。當時阿布達比找來全球頂尖的建築、科技、都市計畫等專業團隊,預計花費二百二十億美金,在一大片沙漠中興建馬斯達爾城,一座可以容納四萬名住戶以及額外五萬名通勤者的人工完美城市。

原本應該在二○一六年完工的馬斯達爾城,至今只完成一部分的建設,是否能夠真正興建完成也是未定之數。原本擘畫出來的宜居城市願景,如今只有馬斯達爾科學與技術學院進駐,其一百六十名員工以及二百四十名學生,是這座城市寥寥可數的居民。

智慧城市論壇(Smart Cities World Forum)曾在一九九七年預測,二○○七年時全球將會有五萬座智慧城市。這個數據並未成真。資訊顧問公司IHS的統計更保守,該公司認為,在二○二五年時,全球的智慧城市應有八十八座。

提出相關的案例與數據,並不是要否定智慧城市的推動價值,而是希望提醒政府必須嚴肅審視政策的執行內容。政府如果抱持半調子的心態(例如認為便民服務的APP之類的事物即是智慧城市的展現),現今台灣這股智慧城市熱潮,一定會變成是一窩蜂的蛋塔現象,未來一事無成。

現今推動智慧城市所面臨的最大阻礙,其實是其背後根深蒂固的迷思,也就是認為透過科技可以掌握全方位的資訊、進而即時迅速採取行動反應、最後創造治理的效率。此一迷思輕忽低估城市治理的兩大影響因素:社會問題的複雜度(例如階級衝突)及市民的價值觀(例如欠缺永續發展意識)。如果無法充分處理社會與人文議題,智慧城市的推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任教於紐約大學的安東尼.湯森是知名的智慧城市研究者。其獨到見解深具啟發性。相對於科技大廠將智慧城市宣傳為未來的科技城市,湯森則把智慧城市詮釋為有靈魂的城市。智慧城市不是運用科技讓城市更為理性,而是讓城市更具有靈性,懂得愛護所有的生命,不是只有人類的生命。

智慧城市理念在台灣的真正落實,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尤其當我們看到,這次處理蘇迪勒颱風的救災工作,決策官員還在自豪SOP或是一般通訊軟體的重要性,凸顯出我們在觀念上與做法上,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fsj 提到...

方祖涵/首富的低成本玩具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58325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2015-09-01

中國首富王健林又買下一個新玩具,美國公司「鐵人三項系列賽」,現金加上承接的貸款,總價將近三百億台幣,這個數目用我們熟悉的企業市值來比較,大約超過三分之一個長榮航空,或是接近整個宏碁電腦。七年前,羅德島州的普維敦斯投資集團買下鐵人三項,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估計,在短短的時間裡,賺到的差價是三倍。

經營房地產起家的王健林,最近三年積極擴張娛樂事業,他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電影銀幕,不只在中國有最大的連鎖影城,連美國AMC電影公司旗下的三百多家戲院也都屬於他的萬達集團。二○一五年一月萬達成為西班牙職業足球勁旅,馬德里競技的第二大股東,一個月後再買下瑞士盈方體育傳媒的控制股權,得到冬季奧運的所有轉播權,還有中國職籃,以及世界盃足球賽的亞洲轉播權。

盈方體育以協辦世足賽活動起家,是全世界最大的體育事業集團之一,他們跟世足賽的淵源,卻脫不開裙帶關係的嫌疑,因為公司總裁的叔叔,就是足總即將因醜聞下台的主席布萊特。這個小問題當然不會影響萬達收購的決定,依據被中國封鎖的紐約時報報導,萬達集團的神秘股東有數位中國前後任重要官員的家族成員,換句話說,裙帶關係的重要性,這個企業很懂。

收購鐵人三項,是萬達體育王國的新一塊拼圖。他們對鐵人三項的興趣,或許是因為盈方傳媒也擁有此項運動的轉播權,可是那並不是主要的原因。事實上,鐵人三項在這七年來,竟然已經默默變成非常賺錢的一個事業,去年他們的稅息折舊攤提前盈餘(EBITDA),高達十六億台幣,換成我們比較熟悉的企業,大概是最賺錢的電信公司—台灣大哥大的二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如果能找到二十間像鐵人三項一樣的公司,就可能比人家辛苦蓋基地台、建設軟硬體、雇用幾千名員工還要賺錢,這樣比較起來還真是不可思議。如果細看鐵人三項成功的秘訣,更是會氣死很多企業主,這家公司大多數的「員工」,領到的薪水是紀念T恤,還有礦泉水。

鐵人三項全年在全世界兩百多場活動,有無數的義工協助舉辦,這些樂意幫忙的民眾通常本身就熱愛此項運動,所以願意無償幫忙。因此,他們可以用不到三百名正式員工,在全球許多地方快速發展。然而,雖然大多數人力都是免費的,入場費當然不是,每位選手(絕大多數只是喜歡挑戰自己體能極限的素人)的平均入場費,大約是兩萬元台幣。他們剛開始在墾丁舉辦比賽不久,報名費稍便宜,還是比本土比賽貴了好幾千元,參與民眾卻熱情不減。

這個奇特的成本結構,即將讓王健林的新玩具,成為企業體下本益比最高的公司之一。雖然有許多類似的公司相繼成立,未來鐵人三項能不能持續高獲利,還有待觀察。可是,如果以後有人說辦體育活動很難餵飽自己,你可以告訴他,有一家叫做鐵人三項的公司,這幾年內有數倍的成長,市值甚至逼近那曾經是「台灣之光」的電腦製造商!只不過,美國鐵人三項,已經從此變成陸資企業了。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 相關報導:

* 王思聰女友淘寶開店 年賺數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1001002-260309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上億人民幣(下同)不但是天文數字,想賺上億元簡直痴人說夢,但「網紅」卻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最近爆紅的「國民老公」王思聰的女友朱宸慧,淘寶網估計她今年淨賺1.5億元沒問題,比范冰冰還多。

朱宸慧就是網友熟悉的網紅「雪梨」。1990年出生,2009年,她還是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國貿系的學生,2011年去紐西蘭留學,當年年底就開了淘寶店「錢夫人」。



◆ 木工第4代 融入生活設計新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100064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1日 許智鈞/屏東報導

藝術品擺著沒意思,融入生活才有未來!33歲工藝師張豐盛生在屏東新園木工家族,4代以木工為業,早期曾祖父搭建日式神社傳至爺爺時代改為製作家具,他有感傳統家具業已逐漸沒落,為求創新將木工結合生活用品,讓藝術品不只是擺好看。

張豐盛接觸木工經驗10年,年輕從事古蹟維修工作,全台老街、廟宇跑透透卻讓他滿腔創意無處發揮。今年毅然決然返鄉成立工作室,依木材不同紋路、型態結合杯子、筆記本、開瓶器等工具,讓民眾生活便利之餘,還有木材香氣陪伴。

「從建築業步步走向精緻!」張豐盛說,早年曾祖父協助日本人搭建日式神社,爺爺經手後將日式工藝,運用在裝潢、家具,父親接棒他跟著四處修廟並打造神轎、神桌維持生計,近年建築業造屋多半附贈家具,讓家中事業步入黃昏有轉型打算。

他說,每天想著木材能有什麼變化,雕刻成器皿顯得土氣,但加入金屬元素後不僅時尚又耐用,做出杯子耐熱不輸保溫杯,木製外層還有隔熱效果,依照顧客需求可改良方便又實用。

去年台灣工藝競賽他以作品「通寶圓桌」入選,將棄置木材拼湊為桌面,再以傳統榫作方式做出桌腳,最後雖未得名已是全場最年輕之姿入選,創新想法讓老師傅們耳目一新。(中國時報)



◆ 原榮民化工廠 變身國際青創村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58213

聯合報 記者游文寶/桃園報導 2015-09-01

為鼓勵青年創業,桃園市政府除了分別在中壢市原市代會及新明市場,分別成立青創中心外,還計畫在幼獅擴大工業區原榮民化工廠,成立「國際青年創業村」。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這塊基地屬於經濟部,本來要興建物流中心,經市政府爭取經濟部同意撥交作為青年創業基地,目前正在執行土地撥用及規畫,預計最快3年可以完成。

青年事務局表示,今年9月到12月將開辦青年創業系列課程,提供創業達人專業諮詢,並設置青年職涯及創業資源網,預計11月上線,12月4日舉辦創新創業國際論壇及青年創業競賽。

fsj 提到...

東京物語/誰逼日本人愛加班?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60939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5-09-02

「日本企業應該訓練員工如何有效率的工作。」在日本政府擔任多個部會民間諮詢委員的小室淑惠對駐日外國媒體說,超時工作將腐蝕日本財政,也是少子化元凶。

日本勞動生產率低已是「國際認證」,連續廿年都在經合組織統計的後段班,小室說,「日本人花很多時間工作,得到的附加價值卻很低。」超時工作壓縮睡眠及思考創新的時間,並陷入白天精神不集中,效率差的惡循環。為什麼日本人熱中工作、瘋狂加班?小室說,日本人當然不愛加班,是考績制度有問題。

小室指出,日本企業主管仍有把工作時數作為考核員工的陋習,「被稱讚的是常加班的人。」不是用更短時間達成相同任務的員工,培養出一批辦事拖拖拉拉、不敢準時下班,甚至逃避回家、騙加班費的低效人。

另一方面,二○○九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企業撙節開支,縮減人事費。一人當兩人用,加班費讓人事費用漲一點五倍外,過勞造成身心疾病,公司人財兩失。

此外,過度裁員讓企業沒有職掌「互補」的餘裕,在人人家裡皆有一老的現在日本,小室說,「曾可三百六十五天工作的主管,現在不時要請『長照假』甚至辭職顧老父母,對老闆是超大的打擊。」因為沒有可分攤其工作的人。

「過去政府認為超時工作是企業自己的問題、無需干涉,其實大錯特錯。」小室說,沒人顧老父母、接小孩,政府要編預算增設廿四小時長照機構及幼兒夜間托育、學童課後照顧,甚至讓年輕人不敢生小孩。

所幸已有日本企業在轉型改變。IT公司SCSK按「等級」分紅,在業績不變的情況下,能減少兩成加班、百分百休完年假的人是金牌級,減少一成加班、休完九成年假是銀牌級等。如今全公司減少四成加班。

大阪厚生年金醫院二○○三年一口氣增加六成人力、新聘六十名醫護人員。短期內人事費暴增,但是每人工作量減輕、不再爆肝,離職醫師減少,醫院體質改善,看診人數增加,現在一年純益達八億日圓,是改革前的三倍。

至於在國會待審的「零加班費」法案,規定公司對年薪千萬日圓的員工改以獎勵業績成果,不給加班費,鼓勵他們有效率的工作。小室說,解除部分員工的加班費束縛,結果當然是「所有工作都丟到他們頭上。」並不贊成新法。



◆ 不找鋼管舞…73歲考上大學 自彈吉他謝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0728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9-02

多數人酬神謝恩會請戲班演戲,或找來歌舞團、鋼管舞娛賓;73歲吉他好手陳友佳如願考上台藝大音樂系,決定以他專精的吉他還願,未來也會在街頭義務演出,讓大家認識古典吉他。

陳友佳玩古典吉他超過半世紀,早年因家貧無法上大學,3年前開始,為圓大學夢,每天清晨起床練琴,下班後一樣不荒廢;今年考前,他陪妻子到寺廟進香,妻子說,何不向神明許個願?他覺得無妨,求個心安,便在神前許願,「如果考上,會到廟前演奏給神聽」。

他許願的寺廟有:新竹縣新埔三聖宮、新竹都城隍廟、北港媽祖廟和台中外埔虎爺廟。

陳友佳考上台南大學及台藝大音樂系,選讀台藝大,前天展開還願之旅,先到故鄉三聖宮前彈唱,接下來要到新竹都城隍廟,再依序南下;「每處都會面像大殿,彈奏約半小時」,彈給神明聽。

他準備了古典吉他經典曲目,包括:愛的羅曼史、雨滴、瑪麗亞露依莎、小丑之舞、晚安曲及華爾滋舞曲。

陳友佳已有台南街頭藝人證件,近期會參加新竹區街頭藝人考照;其實,他已開始在街頭表演,周六、周日上午8點,在新竹護城河「百花園」畔演奏,已吸引了古典吉他同好,一起彈奏。

「未來還要到南寮港區演奏」他說,為推廣古典吉他,計畫彈遍新竹各角落,「至少讓路過的人,聆聽到古典吉他美妙聲音」。



◆ 講到這三句話,一定吵架!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61122

聯合新聞網 BabyHome 2015-09-02

【文/張詩華 攝影/武美齡】

「又在抱怨!」「所以你現在是覺得很委屈是不是?」「難道我就不辛苦嗎?」明明就是想溝通,卻一個不小心演變成批鬥大會,難道就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平和的說出自己想法,又不造成對方反感、以達溝通的目的呢?原來就是這幾句話在作怪!以下這三句超NG的話,只要說出口最容易吵架!

◎NG1:以「你……!」為開頭,聽起來充滿攻擊性

明明只是擔心對方會著涼,希望對方多穿件衣服,但是用「你……」做為開頭時,聽在對方耳朵中,就充滿了指責,好像對方故意找麻煩一樣:「你為什麼老是要讓我擔心!」「你應該要多穿件衣服!」換做聽者的角度,這時會覺得「我又沒有讓你要擔心、是你自己愛瞎操心!」

這時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當____(事件)的時候,總是會讓我覺得____(感受)。」用事情當作主詞,因為這個「事件」,因此令我產生一種感覺(所以不是因為「你」怎麼樣而「害」我如何如何),比方:

「每當寒流來,看你身上衣服那麼單薄,我就好擔心你會著涼。」「當你這麼回答我時,總讓我覺得很不好受。」「當你在看電視,我請你幫我看一下寶寶,你沒有立刻反應時,我會覺得好無助。」

提出對某種事情的感受,也能讓對方瞭解你真正的感受,使得雙方的焦點可以變成「共同解決某種感受」,而不是解決「誰的錯誤」。

◎NG2:「難道你不曉得……」「為什麼不……」質問性開頭,讓人不自覺想反擊

老公今天起得比平常早,多問了一句:「今天怎麼起得這麼早啊?」沒想到老公回了一句:「難道你不曉得我今天要跟客戶開會嗎?」是不是聽起來就讓人很想接著吵架呢?很可能,老公只是起床氣,所以口氣不佳;但這句話給人的潛在感受是:指責對方不夠關心自己。(是不是想回:對啦,我就是不曉得、我就是不關心你啦!)

所以下次不管是另一半提出問題,或者跟爸媽溝通,盡量改用「肯定句」回答:「我今天要開會,得早點到公司準備資料。」

有時候希望家人幫忙分擔家務,但又心情不好,很容易衝口而出:「難道你不曉得我很忙嗎?」「為什麼你就不能體貼些?」這樣的話反而讓人聽了很不服氣,就容易演變成吵架:「你忙?我就不忙嗎?」「我不體貼?那要怎樣才叫體貼?!」如此不如換一種說法:「老公,我有點腰痠,洗衣機裡的被子麻煩你曬喔。」確實表達當下所希望的,可以避免一場無意義的爭吵。

◎NG3:「你就是……!你怎麼老是……!」分析式語氣+貼標籤,被澆冷水委屈加倍

「你怎麼又把襪子亂放!」「你怎麼每次都這樣!」「你怎麼又不洗碗!」當我們聽到這樣的話時,立刻會覺得相當不舒服,明明我沒有打算不洗碗,我只是想先休息一下再洗碗,為什麼要先幫我貼標籤呢?更甚者,對方如果說:「你就是這麼討人厭!所以才得不到主管喜歡!」「你就是這麼懶!所以報告才會做這麼久!」這樣的話,是不是聽了就相當委屈又生氣呢?為什麼要扯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呢?

所以,當我們和家人溝通時,也可以換個說法,看到襪子被「亂放」(搞不好在他人眼中,那並不是亂放),我們可以說:「寶貝,我看到有一雙襪子在沙發旁,可以放到洗衣籃裡面嗎?」取代「你這個髒鬼!襪子亂丟!」,明確說出「在我眼中看到的」,而非先情緒性的指責對方。尤其夫妻、親子之間,生活久了最容易互貼標籤,長期下來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從此吵架也很容易因此變成翻舊帳大會。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孩子認為「反正我媽就是認為我很懶,再怎麼解釋也沒用」長期下來造成關係疏離。

◎快要擦槍走火了!一句話來滅火:「那你覺得我可以怎麼做?如果我……會好一點嗎?」

明顯嗅到火藥味,這時可以用一句話來將局面導正:「那你覺得我可以怎麼做?如果我……會好一點嗎?」

比方:「你為什麼這麼懶?怎麼什麼事都不幫忙?」「那你覺得我可以怎麼幫你比較好?如果我每天洗碗會不會好一點?」也許此時還猜不透對方正在抱怨的、需求的是什麼,可是當我們先提出一項可能改變的條件時,有助於對方更明確的說出想法:「問題不是洗碗,是我希望小孩在哭的時候可以有人陪他,我一個人忙不過來。」

人與人之間溝通還是得多留心,控制好舌頭,可以帶來更多和諧喔!

fsj 提到...

職場倫理/經理人倫理觀 高標檢視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163068

經濟日報 林隆儀 2015-09-03

組織運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病態叢生,輕微者損害組織的日常營運,嚴重者危及公司發展與生存。

駭人聽聞的少數政府官員操守出現問題,弊案頻傳,層級愈高,事態愈嚴重,影響也愈大;無獨有偶大企業也出現集體弊案,結構嚴密,規模龐大,令管理當局不得不大刀闊斧自清門戶。

組織出現病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組織倫理出了問題。

組織任命主管(經理人)時都會審慎考核,嚴格挑選,有些重要職位甚至還需要經過第三單位「同意」後任命,如此嚴謹的設計,無非是要做到知人善任。新主管上任時也都安排有「宣誓」儀式,希望藉此儀式讓經理人自我惕勵。

經理人出現倫理問題,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當事人當然是被檢討的對象,但是組織亦難辭其咎,尤其是高階主管需要負起下列督導責任。

一、改善代理問題:組織的授權機制容易出現代理問題,改善代理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從經理人做起,恪遵組織的規範,信守宣誓的承諾,不亂用私人,不營私舞弊,時時抱著感恩的心,努力報效組織。

組織必須任用具有強烈倫理意識的人才,明確界定工作規範與權責,建立回饋制度,積極方面是在激勵經理人勇於興利,消極方面是在巧妙的防弊。

二、超高倫理標準:由於認知上的差異,有些代理人對於個人的偏差行為,不認為有任何倫理上的瑕疵,於是讓倫理問題愈陷愈深。經理人必須珍惜職場機緣,臨淵履薄,自我勉勵,以超高倫理標準自我要求。懷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以最嚴謹的態度自我管理,在做任何決策之前,必須自問此一決策是否合乎倫理準則?這是利害關係人所期盼的嗎?決策結果和組織倫理規範相契合嗎?

三、緩和績效壓力: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過高,壓力太過沉重,常是倫理問題的一大根源。緩和績效壓力,需要從設定目標與績效水準下手,目標必須明確而有意義、有可能達成、具有挑戰性、可以具體衡量,掌握此一原則,可以緩和經理人的績效壓力。組織不宜一味追求經濟目標,不斷提高目標水準,逼得經理人為了求好心切而犧牲倫理價值。

四、合乎倫理領導:組織各有不同文化與領導風格,有些企業篤信無為而治,管理鬆散,成為弊端的溫床;有些公司採放任主義,沒人管理,易給代理人有可乘之機;有些組織無視倫理之存在與價值,上行下效,出現結構性違反倫理行為,這是最嚴重的倫理問題。

組織需要建立一套重視倫理的文化,由領導人宣示倫理行為的價值,給予高度肯定與激勵,以身作則,時時扮演倫理價值實踐者的先鋒,開創合乎倫理領導的新局面。

倫理領導包括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員工的倫理意識,激發經理人的道德勇氣,勇敢的向不合乎倫理行為的誘惑說「不」,引導整個公司成為講究組織倫理,重視人性管理的優質企業。

經理人除了接受高階主管的領導與考核之外,其實也接受公司利害關係人的監督,前者屬於內部管理的領域,後者屬於社會監督的範疇,無論是內部管理或社會監督,都不約而同地要求符合倫理的準則。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 相關報導:

* 中階主管必學五個「帶人」術!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61839

....關於如何讓「部屬做出績效」?我覺得最佳的解法,還是在「挑對人」。如果一開始「人」就是對的,管理上的成本,絕對會大幅降低。所以,在多年前經歷一次草率用人的嚴重教訓後,我寧可忍受人手不足的忙碌,也絕對不輕率的錄用人。

我所謂「人是對的」的意義是,他的「所學、所能、個性、態度」等,符合該工作的需要。而「所學、所能、個性、態度」中,「態度」最重要。



◆ 外勞滿3年免出境 恐生變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3951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5-09-03

立院本會期開議後,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列為優先處理法案,其中除涉及外勞工作年限延長重大議題外,中低收入戶外勞免繳就業安定費可望過關,但對57餘萬外勞影響重大的外勞三年期滿,取消出境一天規定,傳出因為民進黨反對出現變數,闖關不樂觀。

勞動部原本高度期待就服法修正案在立院上會期過關,最後功虧一簣;立院新會期朝野協商已敲定開議前兩天先處理五大法案,就服法終於上榜,讓勞動部寄予厚望。

就服法修正案此次修正重點包括外勞在台工作年限12年鬆綁、外勞三年期滿必須出境一天、中低收入戶免繳就安費、雇主聘僱外勞須有三小時講習等。其中除外勞工作年限朝野仍拉鋸外,後三者原本被認為具有高度共識,不料上會期最後幾次協商,傳出民進黨對外勞三年期免出境規定有不同意見。

據了解,有民進黨立委指出,取消三年期滿出境至少一天規定,外勞雖可省仲介費,但很多外勞長年工作無法返鄉,仰賴的正是三年期滿強制出境,才有機會探視家人,若修法取消有損外勞返鄉權。民進黨團至今仍拒絕簽字,勞動部仍在溝通。

勞動部表示,目前外勞來台工作最長可達12年,但每三年須出境後再入境,但每次外勞為了出境一天,再回台灣申請工作許可,仍得支付國外仲介費約2.4萬元,國內雇主則得忍受被照顧者無人照顧的空窗期,若能取消,是雇主及外勞雙贏。

※ 相關報導:

* 勞團:只考量雇主 太自私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3952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素香表示,以往外勞工作年限由六年、九年延長到12年,至少都是外勞可以自由選擇,但此次修法是滿12年後,由雇主決定要不要申請展延權,雇主覺得有需要才展延,否則外勞就得返國,主導權在雇主手上而不在外勞手上,忽視外勞的主體性。

陳素香表示,政府如果要延長工作年限,應該全面展延,而非藉故設立機制,但又可以無限期延長,結果是讓雇主及仲介多了一個機會掌控外勞。她主張,展延應比照原來九年到12年,亦即若12年之後仍決定留台工作,外勞可以成為自由勞工,自由轉換雇主與業別。



◆ 經濟/為生產力4.0推動再進一言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1632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9-03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8月下旬經行政院會拍板定案,為提振經濟動能,科技預算一舉突破千億元,而攸關產業升級轉型的重大計畫「生產力4.0」預算不但加碼,並宣布提前於今年第四季啟動,期望能進一步帶動企業投資。行政院同時決定成立「生產力4.0」發展指導小組,由副院長張善政出任召集人,並邀公協會成立「產業諮詢建言會」,針對未來10至15年傾國家之力發展,勾勒國家未來生產模式新願景。

在各先進國家積極往工業4.0邁進,中國強推中國製造2025的當下,政府規劃大舉投入生產力4.0,以促成台灣成為亞太優質生產力典範,創造以人為本的優質就業環境,絕對是必要的舉措。因為對產業來說,如何有效補足勞動力的缺乏,以及提高員工及工廠的生產效率來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是當前必須解決的課題;對社會而言,如何提高員工薪資、提升工作品質及衍生新的就業機會,也是現今台灣需要面對的挑戰。

不過,觀察目前整體推動計畫的內容,有些環節恐怕還需要更縝密的規劃與思考,才能竟其功。首先是策略面的課題:觀察先進國家的工業4.0或類似的製造業創新轉型計畫,都有清楚的國家及產業戰略目標與定位、執行策略與作法,且有具體的檢核里程碑。生產力4.0計畫作為台灣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產業政策,也應有宏觀的上位策略規劃與推動藍圖,才能讓產業界有信心,推動者能有所遵循。

在執行面上,應密切關注德國、美國、日本,甚至韓國、大陸及印度等主要國家在提振工業轉型及智慧製造上的政策方向與措施,因為這些國家的積極作為,已造成市場排擠與版圖重整之威脅,台灣產業正面臨前後夾擊的嚴峻考驗,如何知己知彼,找出自己的定位與方向,發揮既有的優勢與利基,避免落入四不像的窘境,需預先因應。

在推動過程中,也應掌握國內產業的輔導能量與使用者的特質及需求,以及轉型的真正瓶頸,避免企業購置一堆國外的智能設備,卻無法真正在生產線上活用,甚至打擊到原有國內智慧製造或系統整合廠商,或者過度衝擊國內就業市場等風險。

舉例而言,福斯汽車集團全球擁有Audi、Lamborghini、Bentley、Porsche、Skoda、VW等12種品牌,100座工廠,280款以上的車種,其透過積極的模組化設計,福斯集團全品牌正逐步縮減為三套汽車底盤,在大量共用各種零組件下,又能維持各品牌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其中企業本身的管理與軟體、設計的實力搭配也是關鍵,而這也是德國工業4.0的核心精神之一。

這也就是說生產力4.0的成效,與產品的零件數及需求量高度相關,零件數與生產量越高,未來生產力4.0也較有相對的高效益。對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的我國廠商而言,是否有這樣的特性與基礎來應用?甚麼樣內涵的生產力4.0適合台灣企業,需要儘速釐清;尤其計畫實施之後,究竟產業的生產力是否有所提升?哪些部分獲得提升?哪些部分原本預期會提升,但卻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應有一套有效的評估方式,以檢視成效及找出推動盲點。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藉由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程、滿足少量多樣客製化需求、有效掌控實際生產進度與庫存、可臨時增加訂單與抽單,這樣的趨勢發展雖有助於製造效能的提升,但更有利於品牌廠商降低與市場需求間的落差,進而使得品牌廠商的議價能力增加、涉入程度提升,對於以代工型態為主的台灣產業將產生更大的談判壓力。換句話說,生產力4.0不只要解決供應端的問題,市場力、品牌力及產品力等應對需求端的能耐也必須強化,以避免於紅海的殺戮,這些種種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fsj 提到...

防挖角! 台廠加薪留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66242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曾宛琳/台北報導 2015-09-04

美矽谷科技人控告大企業互不挖角潛規則勝訴,然而在台灣高科技產業人員自由度顯然比美科技業高出太多,科技大老闆間不僅無此默契,挖角、挖團隊更時有所聞,且還演變為竹科年初一波加薪潮,樂得工程師笑不攏嘴。

蘋果、Google、英特爾等矽谷科技公司被控合謀互不挖角,使這些公司的員工找不到更好工作,遭員工集體訴訟,美法官判賠4.15億美元,由6.4萬名科技勞工平分,每人約可分到5800美元。

此情況不僅不會在台灣科技業發生,挖角更時有所聞,科技大老闆對挖角視為常態,整個研發團隊被挖跳槽,彼此反而是心照不宣,不若美國矽谷科技業彼此潛規則默契。

業界人士表示,這幾年中國高科技崛起,在技術遠遠落後、急起直追前提下,透過獵人頭公司來台挖角,是最快技術灌頂、提升功力方式,四、五倍的高薪再加股票重賞誘惑,很難不吸引人才加入。因此,在竹科便上演中國企業來台挖角一線電子科技人才,一線公司又向下挖角二線公司,二線再向下挖角的惡性循環。

竹科去年第四季鬧得沸沸揚揚的挖角大戰,IC設計一哥聯發科與二哥聯詠搶人才大戰,聯詠為了防堵農曆年後研發工程師出走潮,針對年資五年以上、績效表現優良的工程師祭出1.3倍加薪留人。

挖角、加薪氣氛瀰漫竹科,不少二、三線企業為了保住人才,也紛紛加入調薪行列,包括創意、立錡、瑞昱、力旺等公司,均有一波薪資調整。

※ 相關報導:

* 美資吐槽:宏達電裁員並非可行策略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66342

....美系外資在最新出具的短評中指出,以長期發展觀點來看,宏達電裁員並不是一個可行的策略,不會因此扭轉公司命運;宏達電8月下旬宣布將在35~60元的股價區間內買回庫藏股,雖然這顯示公司對基本面改善有信心,但美系外資認為,在宏達電持續燒錢的前提下,買回庫藏股並不是最好的資金運用方式。

日系外資表示,組織再造對於宏達電長期發展來說是正面的,雖高興看到宏達電調整策略,但現在正是艱困的過渡期,宏達電要花一段時間才能轉型為一個精品品牌,屆時,才能夠擁有高毛利、低成本運作;然而,如果現階段失去太多人才,這對於新品開發會有影響,重申對宏達電謹慎看法,並建議投資人觀望,直到宏達電獲利回升計畫能見度浮現再進行局。



◆ 科技業副理 設計無人運輸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400062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4日 池雅蓉/新北報導

新北市經發局開設產經大學,提供職場人再進修機會;其中,任職科技業產品規畫部門的吳志豪,接觸創客(maker)課程後,設計出「無人運輸機」,盼用機器取代人力運送製作產品的原料,讓員工能做附加價值更高的工作,增加產品品質。

第五屆新北市產經大學昨舉行結業典禮,共有14班、超過500位學員,經30小時實務課程訓練後畢業,新北市長朱立倫也出席典禮,勉勵學員將所學用於職場,讓新北產業更有競爭力。

任職於科技業產品規畫部門副理的吳志豪,參加「生產智能化科技maker實作班」,在鼓勵動手做的創客課程中,他研發出可按照既定軌跡運輸物料的「無人運輸機」。

吳志豪說,工廠1條生產線需要約10名員工運送物料,整個廠就有30人從事重複性運輸工作,但這些工作皆可被機器取代,可省下30%人力成本。

吳志豪提及,1台符合物料運輸大小的「無人運輸機」成本約30萬元,只要使用7、8個月,就可回收成本,省下的人力則可再訓練,從事目檢產品或寫程式等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讓公司產值提升。因大型無人運輸機需考驗機器載重及偵測距離、軌跡的敏感度,目前仍在研發中,預計半年後上路。(中國時報)

fsj 提到...

盛治仁/為時間管理設下優先順序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167707

聯合報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2015-09-05

最近瓊斯盃籃球賽打得如火如荼,剛好這次球員住宿地點跟我的辦公室接近,進出時,經常看到接待人員忙進忙出張羅著大小事。看到這些年輕臉龐,不由得想起一九八八年大二暑假時,也曾經參與過瓊斯盃籃球賽,擔任美國隊接待員的往事,同時也感慨時間的飛逝。

當時一個球隊配置一位接待員,所以包括球員、教練、隊醫、助理等近廿人的生活起居照顧、練球賽程事宜以及大會通知事項等等,都是接待員的工作。除了例行事務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晚帶著全隊去逛華西街夜市,十幾位平均近二百公分的球員圍著一圈觀賞攤位,外面圍了好幾圈在「觀賞」球員。那一年來的球員裡面,有好幾位後來都打進NBA。其中最有名的是Shawn Kemp,不但在瓊斯盃得到灌籃大賽冠軍,並多次入選NBA明星隊,並且還率隊打進總冠軍賽。

回想大學生涯,在時間分配上,自己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但參與了許多類似的課外活動,包括國際棒球邀請賽、爵士音樂節、國際青年會議,及高雄YMCA寒暑假辦理的小學生營隊等。每一個活動都讓自己接觸到不同的領域,也擴展了生活經驗與視野。直到研究所時期,真正對課業產生興趣,才開始焚膏繼晷地讀書作研究。

我一直認為,課堂中和課堂外的學習一樣重要。過去在學校教大一政治學時,第一次上課時,都會提醒同學從高中升學壓力到了自由的大學校園環境,最大的功課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果用讀書和玩樂交叉分成四類,同學們要想想自己希望成為哪一類。又會讀書又會玩的,是少見的奇葩,不是我們多數人能做到的。讀書和玩之間,可以認真的選擇一項,我當然鼓勵大家選讀書,是自己的本分。如果真的對課業沒興趣,要選擇認真地玩,玩出自己未來的興趣和方向,也是很好的收穫。大家最不想當的,應該是第四類,既沒讀到書,又沒有玩到。

在第一學期最後一堂課,我會把同樣的問題跟同學再請教一遍,請他們自評這一學期過的是哪一類的生活。很不幸地,有相當比例的同學自認是第四類,覺得既沒有認真念書,也不覺得真的玩到什麼,但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我會提醒同學們,雖然可惜,但還不太晚。大學生涯八分之一時間已過去,還有八分之七時間要好好珍惜。

時間管理,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每個人被分配到的一天,都是一樣長的,但結果卻天差地遠。除了妥善運用時間的執行面外,時間管理大師彼得特拉(Peter J. Turla)的兩句話很值得參考。「生活沒有計畫,就像看電視時別人拿著遙控器」、「時間管理如果沒有設下優先順序,就像先射箭再畫靶」。不管在生活或是工作,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必須最優先處理,且在處理過程不要被分心,也不要把最多時間放在緊急而不重要的事物上,才是時間管理的重點。

更進一步說,其實時間無法管理,大家分配到的都是一樣多。我們真正能管理的是優先順序。Spending time跟using time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人生中擁有的最重要資產,其實也就是時間。平常時,不會感覺到時間的有限性。等到警覺時,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更重要的是,優先順序,不是用社會的價值觀強加於自己身上,而應該是自己內省之後的價值觀排序。祝福大家,認真生活,過得充實,活得精彩。(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 國際觀察-追求夢想真的值得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5000412-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5日 楊艾俐

我們這一代四年級、五年級生,絕大部分都成長於清寒,大學畢業後,急巴巴趕緊找個工作,有了收入,不是去買東西,而是補貼家用。例如我父親是軍人,我們學費常要靠借貸。但是當我大學畢業後,出去做記者,家裡多了一份薪水,我哥哥服役完畢後,也馬上找到事,家裡等於4個人有3份薪水,環境轉好,我們都把薪水交給媽媽管理,不久就可付頭期款,買爸媽的第一棟公寓,免去租屋之苦。

到了1980年代末,台灣流行「追求夢想」、「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一些朋友不甘這些年禁錮在辦公室裡,窒息於組織中,快40歲,紛紛放棄工作,到國外遊學,一位朋友決定赴笈東瀛,讀文學博士,讀了快十年,來回台灣、日本多次,仍然沒有拿到學位,同期間,日本國力大衰,台灣日文人才過剩,大學教師更人滿為患,現在只能在補習班兼課。

夢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另一位朋友喜歡跳探戈,放棄了公司的業務經理職務,浪跡天涯,到世界各國參加探戈比賽,每到一個新城市就尋求探戈同好,借宿借糧,只為享受熱舞探戈的滋味。現在已很難找到她了。

職場專家常告訴人,「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就辭職另找。」接著就加上一句「追求你的夢想及熱情,成功就自然而來。」於是很多人頻繁換工作,或者創一個業再一個業,畢業20年,仍然一事無成。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今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矽谷風險投資大師何爾茲(Ben Horowitz』)一席演講「不要跟隨你的熱情(Passion)」引起眾多討論。他勸年輕人能追求所長,而不是追求所夢,熱情

是一種隨時會變的感情,30歲和20歲的夢想不同,30歲又與40歲不同,而且網路時代,大家接受資訊繁多,很難分清是夢想,還是衝動。

而且熱情很難排出優先順序,很多時候,你可能對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工作都有熱情,例如有人同時對做工程師及寫作者都有興趣,就很難擇其一。這時最好的選擇指標是,你擅長的工作是什麼,這樣就很容易幾者選一。

很多人對某些領域空有熱情,但其實並不擅長這些領域,例如你喜歡唱歌,但是不一定能成為歌星,更何況紅歌星,這種人大可把歌唱當作副業,找一個正常工作,有穩定的收入讓你在閒暇時,更能享受歌唱。

何爾茲更認為「跟隨你的熱情」是以自我為中心,更是一種自私心態,在商業世界,你必須注意別人(客戶)的感受,才能做出市場滿意的產品或服務。這就不是一味堅持自己的熱情,可以成事的。「你不要只管自己是否快樂,而要關心你是否能使世界其他70億的人更快樂?不管是大貢獻,或小貢獻」他忠告莘莘學子。

中國年輕人同樣也面臨追求夢想的誘惑,自從總理李克強去年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片草根創業潮瘋狂興起,互聯網上湧現各種創業方式,很多人想要輟學去創業,經濟學家郎咸平就屢屢反駁,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有人就適合做上班族,有人適合打零工,大家都去創業,到哪裡去找員工。

經濟差年輕人須再等等

自從比爾蓋茲及賈伯斯從名校輟學,在自家車庫創業一躍為影響人類歷史的企業家後,很多年輕人也做著同樣的夢,但是他們是幾億創業者的兩三人而已,絕非適用於大多數人。創業維艱,根據統計,創始企業90%在5年內死亡,能夠活過30年的大約是2%,至於世界上活到百年的企業大概屈指可數。

去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警告全球經濟將步入新平庸時代,這是一段持續的、惡性循環的低增長期,而其中年輕人可能受害最深,歐洲各國年輕人失業率已經到達20%,台灣也不相上下。展望經濟不樂觀,年輕人追求夢想必須等等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水色靚布坊媽媽 踩出一片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5000488-260107

4年前,新竹縣橫山鄉九讚頭文化協會承接了橫山國中報廢的20台腳踩針車,成立「台灣水色靚布工作坊」,輔導社區媽媽一針針踩出各式各樣的包包,近2年加入了現代感的設計,加上總統夫人周美青的加持,讓「美青包」聲名大噪,2度就業媽媽也織出了一片天。

台灣水色靚布坊負責人鄭雅純表示,該協會是國內少數採用公益創投觀念成立的非營利事業團隊,希望讓失業或無業的社區媽媽或年輕人,透過縫紉傳統技能,以此一技之長,重回就業市場,並成為讓大家尊重的工藝師。

* 老屋怎救? 修繕特工隊學眉角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167367

「每個人心中都有1間故事屋!」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為保存活化木造老屋,提供年輕人創業平台,成立「老屋修繕特工隊」,委託有老屋修繕經驗的洪雅文化協會臉書網路招募,報名爆滿。昨天最後1天實作課程,學員開心展示成果。....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曾帶老屋修繕團隊,修復破舊老屋玉山旅社。他說,在臉書招募,反應熱烈,30個名額很快額滿,都是年輕人,顯示老屋修繕受重視。希望修繕特工隊成為文化資產保存、建構歷史記憶的文化尖兵。

* 膠合玻璃客製化 也能保存畫作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67418

「花蓮地震、颱風多,膠合玻璃對民眾性命財產是多了一層保障。」花蓮高第國際藝術公司行銷總監謝易霖昨天操作膠合玻璃機時強調,客製化的膠合玻璃,美觀又安全。

謝易霖說,他們從國外進口很多有版權的名畫,膠合在玻璃上,可以防水,置放乾濕分離的浴室玻璃也容易清理,如有人喜歡特殊圖案,也可以透過膠合玻璃長久保存。

謝易霖說,膠合玻璃是在兩片玻璃中用安全膠膜和窗簾布、絲綢、相片、紙張所結合的安全玻璃產品,安全性極佳,因中間夾著強韌而富粘著力的中間膜,所以不易在受衝擊下被貫穿,且破損後,玻璃片不易飛散,比其他種類玻璃的防盜性、防爆性、防彈性高。

fsj 提到...

公司 能活超過四十年的祕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780-260301

旺報 2015年09月06日 文/黃冠華(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日前,我服務的企業剛剛辦了四十周年的慶祝晚會,現場嘉賓雲集不在話下,產官學界也幾乎全員到齊。根據研究,企業能活四十年以上的機率大約是千分之三;換句話說,1千家新創的企業中,只有3家能活超過40年。

到底企業能存活超過40年的關鍵是什麼?我從我所服務的企業內部找到了一些答案:

1對環境變化的適應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百來年前創立的時候,成分股有10家,這10間企業構成了道瓊工業指數;時至今日現在只剩1家,就是愛迪生所創立的奇異公司,其他9家企業,都已經淹沒在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的歷史洪流中。我們看過太多的典範轉移,耳熟能詳的例子包括賣相機底片的柯達、曾經叱吒風雲的手機巨人諾基亞等等都是一代拳王,但最後都黯然落幕;大環境的影響,事關重大。所謂「經營」,其實就是企業去適應環境的過程,無論是產品的走向、管理的潮流、制度的架設與改變等等。一間企業都必須要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來調整,而這又常常伴隨著「贏家的詛咒」。就是在某領域中最領先的企業,由於企業的成功與規模導致轉型不易,結果優勢變劣勢,而導致滅亡的慘劇。40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40年前,電腦甚至都才剛剛發明呢!所以在每個典範轉移的重要時刻,一家企業能夠不斷地創造成長曲線,再造高峰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不斷地適應環境、去克服環境的挑戰。

2穩定的核心團隊

在這一次的40周年慶活動裡,我們頒發了於公司服務超過20年的服務貢獻獎,以及在公司服務超過10年的「海外傑出貢獻」獎。在領獎時的受獎者一字排開,我仔細觀察,真的都是對公司的運作、業績、管理、布局等等貢獻卓著的重要幹部。一間公司如果有好的核心團隊,信任成本就會很低,大家在開疆闢土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心無旁騖地在向前衝刺時無後顧之憂。這一陣子,很流行一句俏皮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道盡了團隊的重要性。在10幾年前公司派人前往大陸開疆闢土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我們會不會成功,而且以那時的規模和成本效益來說,也不適合設立一大堆規則,去牽制或制約駐外主管的授權範圍和狀態。我們只能抱持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充分授權讓去打仗的主管們全力以赴打天下。而這幾位主管,這次都站在台上領獎,他們對於企業的貢獻,就真不是一般員工可比擬的。穩定的核心團隊,甚為重要。

3好的企業文化

小型企業靠老闆、中型企業靠管理、大型企業靠文化。如果一間公司要可長可久,好的文化一定是關鍵因素,因為制度不論再怎麼完善,一定會有制度面覆蓋不了的灰色地帶,這時候,文化就是那看不見的手,去驅使大家採取行動;如果文化是負向的,那看不見的手就會讓公司烏煙瘴氣,相對的如果公司的文化是正向的,那產生的力量則是真正的軟實力。一間公司是劣幣驅逐良幣或是良幣驅逐劣幣,關鍵就是在文化。有時候擔任一間公司的主管,不僅僅是一個工作的選擇,有時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理念信仰的選擇。好的公司文化會凝聚向心力,創造團隊精神,甚至能在公司出現危機的時候,帶領公司度過難關,公司文化之於企業經營,就好像魚活在水裡面一樣,其實魚平常生活感受不到水的存在,但一旦沒有了水,魚是無法活命的。

4老闆要管事

正因為我們這一行實在太過於繁瑣,到後來我發現,我們這一領域,績效好的公司,幾乎都是老闆有親自下來管事情的企業,而且這樣的公司,活得久也活得好。反之一些百分之百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的企業,績效卻未必有老闆親自下來做的好。我分析過原因,除了「主人翁精神」的考量之外,老闆所追求的,是企業長期穩定的獲利,和部分專業經理人追求短期帳面目標,有很大的不同。太多要打底的事情,需要鍥而不捨的堅持,中間要忍受很多的質疑與挑戰,這可能連老闆本人都不好熬了,更何況專業經理人。

老闆管事,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對現在的經營者來說,其實所謂的聰明才智和管理知識大家都不會落差太大。重點其實是經營的態度和理念,你做的事情是為了公司長治久安的發展?亦或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和利益?所以在多數的企業創辦人身上,我們就能夠很明確地看到他要讓這間公司成為百年基業的意圖,甚至會力排眾議,做一些短期被挑戰,但長期來說他認為對的事;而這些決策,一般的專業經理人的肩膀,是扛不下來的。所以,有時候也並不是專業經理人過於短視,而是整個公司治理結構所造成的結果,讓老闆有管事情的公司,能夠創造長期的績效。

對我來說,公司的40年慶並不是一個結束,反而更是一個開始。對我們這種賺管理財的傳產行業而言,衣食住行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只是這個生意要怎麼做?然後誰來做?企業經營之道無他,全心投入、慎思篤行,如此而已。(旺報)

※ 相關報導:

* 別當老闆最討厭的 五種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6000783-260301

當螞蟻在地上爬時,再小的石頭都是天大的障礙;但若是老鷹決定要飛翔,再高的山峰也能輕而易舉地飛過,因為有高度的人是沒有困難的,因為行走的高度不一樣,做事的視界也是大不相同的。

《人生是拆不完的禮物》作者李淙翰是位企管講師,對現代企業經營有獨到看法與研究,也對人生有深刻體悟,結合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智慧精煉出120則人生「智由智在」的問題與答案:

....老闆最不能接受的到底是哪五種人呢?

1.嬉皮笑臉

....老闆其實要的是什麼?難道老闆開一個公司,他是為了讓你玩嗎?讓你嬉笑嗎?不是。是讓你嚴肅認真地去面對。老闆並不是開慈善機構,更不想以所謂的倒閉收場。老闆們要的是越做越好,他必須捍衛他的品牌,他必須捍衛公司的聲譽。孔老夫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見職場倫理是非常重要的。

2.欺騙

第二種更重要,永遠不能有欺騙的行為。我常說:「欺騙老闆等於是給自己高尚的品德扣分。」就像《中庸》講的那個概念:「君子要慎其獨!」請謹慎地與自己獨處....

3.貪

第三種,不能貪。看這個「貪」字怎麼寫:今天為了一點貝(一種古代貨幣),然後就很背!我們都知道甲骨文中「貝」是當錢講。以前都是用貝殼來做交易,因那時候沒有錢!所以,我很直接講,只要我看到一個員工,他喜歡趴在桌子上吃飯,這種員工在我心中都會打個問號的,所以我建議不要貪....

4.行動在思考之前

第四種也很重要,老闆最不喜歡的就是,行動在思考之前的人。

永遠記住我講的這段話:兩種人在公司是不會有成就的,第一種人是只會做主管交待的事;第二種人連主管交待的事都做不好。行動在思考之前,腦袋一拍就去做了。領導說一到五,結果他只做了一,因為老闆還沒有講完,他就跑出去做了。

5.倚老賣老

第五種,就是不願持續學習成長的人。套句孔老夫子說的,「老而不死謂之賊也」。

....不要當「老而不死謂之賊」那個,要學會瞭解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老員工的定義不是資歷久,而是對公司持續有貢獻。這也是我在很多地方跟很多中高層主管分享的。只要你永遠把每一天當成第一天上班,你就不會那麼油滑。因為,第一天上班通常是最認真的,也是最謹慎的。

* hTC5員工 爆遭逼簽離職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5000464-260107

宏達電上月27日函報大量勞工解僱計畫予桃園市勞動局,將於10月31日大裁400名員工,但有5名員工4日出面控訴「裁員早就開始」,直指員工被帶進小房間「強迫」簽下離職信,不服者直接被轟出大門,質疑這不是黑箱、什麼才是黑箱?要求勞工局立刻介入協商。



◆ 產業布局╱關鍵4塊 塊塊到位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69432

聯合晚報 記者劉怡妤╱台北報導 2015-09-06

台灣安全監控廠商,近兩年受到陸廠崛起競爭壓力。天鉞電切入智能家居安控產品,有助於毛利率與獲利維持,並拉開陸廠競爭距離。董事長汪攘夷表示,營運策略不是拚低價,因為天鉞電的優勢在於提供差異化加值服務,隨著新興應用產品陸續開發出貨,營運將重拾成長動能。

汪攘夷指出,雖然大陸價格對半殺,但不良退貨比率高達3成,而且天鉞電也在挑客人只與真懂市場的品牌客戶合作;智慧家居將成為新戰場,天鉞電目前大量出貨的客戶有5家,另有兩家準備出貨;公司供應不同規格給每個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形成競爭門檻以保障利潤。

一站式購足 滿足客戶

汪攘夷表示,居家安防並非全新市場,只是過去產品沒有穩定距離的無線通訊和網絡及行動裝置應用,並無智慧可言;隨著技術演進,智慧家居已成為不久將來即可落實的願景;天鉞電正與具經驗的品牌客戶往來,加速吸收知識與各領域專業,提供品牌客戶one stop shopping(一站式購足),滿足客戶一站購足即保有5年商機。

無線電通訊技術 利基優勢

天鉞電產品轉進智能家居後,公司將展現在無線電通訊技術的利基優勢。汪攘夷指出,早前安全監控主要為警報器,當門被打開時警報器便響起,使用技術便是具無線通訊功能的傳感器;公司掌握傳感器技術具備低耗電、長距離以及排除誤動作的功能,智能家庭架構傳感器達7支,最多更達48支。天鉞電以傳感器的產品優勢,達到可擴充性與延長傳感增加獲益。

汪攘夷指出,智能家居四大塊中,公司均已投入且具備成果,包含雲端、APP(應用程式)、通知、攝影機,公司投入人力資源在後端軟體,四大塊均為公司自行投入,且可針對不同客群提供不同需求,例如簡訊通知即須架構在產品伺服器與用戶的電信伺服器端連結;天鉞電已準備就緒,迎接市場蓬勃發展。

fsj 提到...

IC設計業傳奇 瑞昱董事李朝政墜樓亡
http://udn.com/news/story/8570/1171371

聯合晚報 記者蔡昕穎、張家瑋/連線報導 2015-09-07

瑞昱半導體董事暨資深副總經理李朝政,上周五下午4時許,被民眾發現倒臥新竹科學園區宿舍一樓,緊急送醫仍宣告不治,享年50歲;由於墜樓現場沒有外力介入痕跡,檢警初步研判為自殺。

瑞昱上午表示,李朝政上周五在家因運動意外身亡,公司將妥善安排後事,其董事代表職位暫不指派,相關工作後續銜接待公司安排,不影響公司營運。不過法人圈盛傳,李朝政是輕生墜樓。

據了解,李朝政家住該社區一樓,在上周五下午,因不明原因自該棟建築8樓頂樓墜下,民眾發現報案,送醫後仍回天乏術。

對於可能輕生的說法,李朝政的女兒悲慟之餘無法接受,認為李朝政沒有輕生理由和徵兆,也有可能是「意外」失足,但檢警調查發現,該棟公寓的頂樓水泥圍牆高度約至成人胸口,判斷應非「失足」。

李朝政從一位電路設計的門外漢,成為掌管瑞昱所有技術的靈魂人物,堪稱是竹科IC設計業的傳奇。據同業表示,李朝政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物理研究所,從學生時代就是全力以赴、責任心很重的個性,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進入瑞昱一待就是24年,是瑞昱技術開發的靈魂人物,主掌技術研發部主管。

李朝政曾為瑞昱設計出全世界第一顆整合類比、數位及記憶體的三合一乙太網路晶片,打敗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Intel),成就瑞昱早期在乙太網路晶片市場的霸業。

雖然已婚,但李朝政幾乎是以公司為家,為研發網路晶片,李朝政常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以上,住在公司員工宿舍,一住就是10幾年,與朋友三句話不離電路設計專業領域,對工作充滿熱情及全心投入。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觀察站/多位大將英年早逝 科技業警鐘
http://udn.com/news/story/8570/1171383

聯合晚報 記者鍾張涵、張家瑋/特稿 2015-09-07

高壓競爭的科技環境,讓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科技人身心亮起紅燈、卻無處可訴。近來,世界先進前董座章青駒、華碩前財務長張偉明、茂迪前董事長左元淮先後辭世,今日又有瑞昱董事李朝政「墜樓」身亡,科技大將的殞落,敲的不僅是逝世的喪鐘,也是科技業的警鐘。

章青駒、張偉明、左元淮和李朝政,辭世時的年齡都低於台灣平均壽命,無論是積勞成疾因病過世,或苦困愁城走上絕路,與其探究其身心健康為何出問題,不如轉而反思台灣科技業環境,為何一再將科技人才、社會菁英折磨到英年早逝?

業界表示,這幾年科技業技術製程日新月異,新產品推出常不到一至二季就要汰換舊品、研發新品,因此超時工作已經不是新聞,加上技術研發時間壓力,常逼得科技人喘不過氣。

科技業高階主管或工程師都清楚電子產業是長工時、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其壓力源於電子業汰舊換新頻率太快,搶奪市場競爭激烈,產業變遷腳步快速,許多人不敢休假,深怕一回來就脫節;而超時工作的環境,導致中高階主管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不少人更罹患憂鬱症,苦受事業壓力和自我期許雙重折磨。

尤其責任感重、使命必達個性之人常陷入迷思、走不出來,就有科技人表示,已分不清憂鬱症與躁鬱症的區別在哪裡。雖是私下玩笑話,卻也顯現科技人的優渥高薪雖個個稱羨,付出的代價卻不為人知。

台灣不健全的勞動環境、企業無人性的責任制,讓人才即便領取高薪,卻是以身心健康和魔鬼做賭注;當今日一位高科技人才再度以生命做代價,是否能喚起主管機關和企業的重視,能讓每個人真正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 賺錢不是唯一 B型企業來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71430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15-09-07

除了社會企業、幸福企業之外,現在國際上流行B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國內近年來由中華徵信所推動B型企業概念,目前國內已有三家符合國際認證的B型企業,預計年底可達十家。

中華徵信所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今天聯合舉辦「打造企業B勢力-串聯台灣新力量」座談會,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經濟部前部長施顏祥、貿協副董事長單驥與肯夢集團創辦人朱平等人與會。

馮燕說,B型企業已經帶動全球浪潮,是正向力量取代失敗主義,推動B型企業讓台灣企業在國際光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說,B型企業賺錢不是唯一目的,更要想到員工、客戶和環境的永續發展。

張大為指出,B型企業是從美國發展出來的概念,主要的B型企業在美國,目前亞洲只有19家,台灣有三家,目前還有五、六家提出申請認證,預計年底可達十家。

張大為表示,為了使B型企業能更為台灣社會接受,也讓中小企業有更多與世界接軌機會,未來希望能成立亞太B型企業協會,設立公益信託基金推動B型企業發展,也希望能與學術界合作,從學校教育開始向學子們推廣B型企業概念。

朱平說,台灣社會瀰漫著去「找好康,買價格最低產品的氣氛」,但在現今競爭的國際社會,中國大陸可能做出比我們還好還便宜的產品,台灣要做出中國大陸沒辦法做的事情,就是推動B型企業,希望大家都能支持B型企業,買他們的產品與服務。



◆ 財經觀點/矽谷新創獵才撇步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170305

聯合報 文/吳德威 2015-09-07

美國矽谷的新創公司風起雲湧,這兩三年,各家公司求才若渴,爭搶人才蔚為風潮。

從舊金山到聖荷西的大矽谷走廊,逐漸變成「南科技、北互聯」的現象。南邊多是傳統科技公司如Cisco、San Disk、Intel;北邊則以舊金山市中心的網路新創公司為主,如Twitter、Uber、Airbnb和網路廣告公司等,逐漸形成「酷青群聚」。

對新創或急於尋求突破的傳統公司而言,工程師難求,創業型的人才更難求。

8月在LinkedIn舉辦的人才高峰會裡,談到了「燈塔招聘(Lighthouse hiring)」的概念。一個新創公司,乃至初創的海外分公司、或大企業裡的新事業部,必須找到一個領頭人,這種人的特性是「有時候,錢對他們不是最重要」,反而是追求榮譽感、責任感、為公司做出必要的犧牲,才會有成就感。

有了這樣的人,才能建設團隊,吸引人才。就像一個港口不能黑漆漆,必須有一個燈塔,也只能有唯一個燈塔,這樣大小船隻才能順利進港。

然而,這樣具有開創性的領袖,在一般招聘網站上是很難找到的。只能透過介紹,或從過去經驗、關注的議題與職業社交連結上,去發掘這樣的人。

這些人很可能正在創業,要讓他們跳槽背離自己的弟兄就更難了。因此矽谷有所謂「人才收購 (acqui-hire) 」一詞,也就是透過收購(acquisition)達成招聘(hire)的目的。

今年二月,Visa宣布收購Trialpay公司,就是看上哈佛大學畢業的創辦人Alex Rampbell,既然無法單純招聘,收購公司一舉收納了Trialpay的人才,加強了電子支付的腳步,也為新的O2O生意模式找到了燈塔。其他諸如Apple、Facebook等公司中,「人才收購」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領袖找到了,跟隨而來的前十位員工,大致確定了這個新公司或事業部的氣氛。例如,Airbnb的六大精神標語,都是初創時就已大致底定,初創員工以身作則,將標語實踐在每個專案執行甚至日常會議中,徹底營造公司文化。

矽谷公司不斷引進人才,塑造或重塑企業文化的做法,很值得台灣許多家父長式領導的企業借鏡。

fsj 提到...

李家同:唱衰台灣 對不起傑出工程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72919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2015-09-08

最近有一個現象令我感到非常不安,社會上的很多名人成天唱衰台灣,將我們的國家講得一錢不值。比方說,有人說五年以後我們國家的優勢就沒有了,難怪很多年輕人對國家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於以為菲律賓都比我們好。

我絕對不能同意這種想法。我在民國六十四年回國,現在四十年過去了。我回國的時候,我們國家幾乎是一個農業國家,在工業上非常落後。虧得有孫運璿和李國鼎的領導,才變成工業國家。但我總覺得不安的,就是台灣工業有好一陣子是製造型的,製程與設備並不是我們能掌握的,也就是說,仍是用別人的技術。

可是,近幾年來我發現台灣有不少的精密特用化學品公司,製程是自己的,因此能精確地掌握這些產品的特色。很多的半導體公司只要是有工廠的,也多數能夠掌握自己的製程。

至於設備,我們國家進步得更令我感到驕傲。過去從來不敢提能夠製造電子顯微鏡,單單電子束這個技術,就是天方夜譚,但現在已經有完全自己設計的電子顯微鏡。我曾在台大演講,鼓勵大家發展出高頻率的示波器,現在台灣真的已有頻率高達1GHz的示波器,而且不久就大概會有2GHz的示波器。值得一提的是天線工業,普通天線不算太難,可是基地台的天線是相當難的,我們也有了這種天線。台灣也有長距離的無線通訊技術,從金門可以發射訊號到台中市和平區的小雪山。此外,我們的工程師還能利用電漿來製造完全不沾水的玻璃。

過去我們的軸承要靠鋼珠,現在已有液靜壓軸承。我們過去都有焊接技術,現在工業進步到需要完全無縫的焊接,才能保持機械內部真空。由於工程師的努力,我們已有這種技術。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使用精密機械,而是要能夠製造精密機械。在此介紹幾個非常精密的機械:一、雷射刻印機,在一吋內必須使用雷射打四千個點,移動的速度是一秒鐘一百吋。二、顯示器檢驗設備,可以在九十秒內完成四千八百萬個圖點的檢查。三、線切割機,要將一根銅線穿入一塊硬的鋼板,銅線與鋼板距離是30~50μm,所謂一個μm是一百萬分之一公尺。然後加以瞬間大電流,電流是相當大的,有五百安培。但是通電的時間又要短到0.1μsecond,每一秒鐘要通電十萬次。銅線在鋼板內走一圈要精確地回到原來的位置。

我們的工業已經在往精密零組件和精密設備的方向走。如果和化工工程師聊天,他們每天都在談如何做出非常微小的粒子,往往直徑只有5μm,粒子和粒子間的距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過去,我們是不談設備的,現在已有價值億元和六千萬元的設備。

那些唱衰台灣的人,對不起這些工程師。如果要繼續唱衰,請告訴國人,我前面講的工業成就都極為普通。我不覺得這是普通的成就,我以我們的工程師為榮。最近幾年是我們工程師表現最好的時候,沒有理由成天唱衰台灣。

※ 相關報導:

* 太愛吃麵 台科大教授創自動煮麵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3782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林其禹熱愛吃麵食,旅遊各國卻總難尋好吃東方味,不願西方速食店橫行,日前研發一套「無人化麵食自動烹飪設備」,裝置熱水鍋、機械輸送帶等,只要準備麵條、湯頭、食材等原料,客人一按鈕,幾分鐘後就能客製出好吃麵食或煮水餃等,取代廚師及廚房,設備成本約100萬元。

這套設備已申請到台灣專利,他國專利則申請中,他期待未來獲投資、或有品牌展店,讓東方美食擴展全球的美夢成真。(記者吳柏軒)

* 分紅費用化 「科技薪貴」神話幻滅
http://udn.com/news/story/8570/1172912

領著高薪、高獎金、高年終的科技新貴,曾是「晉升人生勝利組」的最佳代言人,如今科技新貴除了工時長、壓力大、競爭激烈,薪資福利也不如過去優渥,特別是科技業分紅費用化後,科技人更大嘆成了廉價勞工。

投身科技業的人常戲稱進科技業是「拿生命換金錢」,甚至有科技人開玩笑說「賺錢就是為了買補品、看醫生」。

....科技人也感嘆,若要找能準時下班的科技公司,薪水就是少人一截,必須在「生活與金錢之間做抉擇。」

* 8點下班是潛規則?台灣科技業血汗真相
http://oops.udn.com/oops/story/6766/1173905

....網友CITYSHADY表示,一天的工作量是1單位,如果0.5天就完成1單位,不是有效率,是代表工作量太少;用一天完成1.5單位,也不是厲害,而是報告有瑕疵。後來網友CITYSHADY都一邊聊天打屁、放空白日夢、抽菸吃飯午覺,等到7點開始把當天該完成的工作完成,這樣過了兩個月,績效不但是前20%,調薪也在A級。

網友emcemc表示,台灣人學都學到半套。學到日本人為公司鞠躬盡瘁,但忘了很多日本公司是終身雇用制;學歐美人績效考核制,績效差的開除,但忘記人家真的是責任制。某些部門主管忘了自己也是被雇用的,以為自己真的是老闆。

* 科技主管 壓力鍋爆不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037-260202

台灣科技業與時間賽跑的壓力、超長工時與差旅頻繁,講電話講到睡著、大半夜裡回電子郵件更是常態,讓高階主管壓力鍋引爆、折損不斷。繼先前華碩財務長張偉明燒炭身亡後,上週五又驚傳瑞昱資深副總李朝政墜樓意外。整個台灣科技業中高層主管的壓力累積,似乎已到最緊繃的臨界點。

* 台灣製鞋業凋零 老師傅手藝誰來接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72640

台灣製鞋產業近年來在製鞋工人逐年老化、又沒有年輕人注入新血的雙重壓力下,有業者為了求生存,打算收掉工廠改開工作室,傳統製鞋業者感嘆「人才凋零」,希望有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來學習製鞋技術。

台灣自創品牌「長利興鞋業公司」經理李國卿表示,台灣早期有「鞋業王國」之稱,全台估計有上百萬人投入製鞋產業,待在生產線上的製鞋工人有數十萬人。這群工人具有水牛精神,能吃苦耐勞,大家通常學習3年4個月後就可「出師」,擁有揉革製鞋的好功夫。

但這樣的製鞋榮景到了民國7、80年代,受到勞工意識抬頭及許多製鞋工廠業者轉往大陸投資設廠等影響,留在台灣的製鞋工廠寥寥可數。李國卿說,目前留在台灣的本土鞋業公司僅剩個位數,很多都在苦撐。



◆ 媒體評論-大數據還需同理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08000460-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8日 謝邦彥

你買到波卡了嗎?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上市風波不斷。除了讓四大超商拒賣,家長也痛斥傷風敗俗,市府團隊滿腦子淫穢,簡直是殘害下一代。此外,也招來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全球最大英文新聞通訊社「美聯社」好奇目光。華郵報導以:Sex sells.(性無不銷)評論此事。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卻以網路聲量大數據,矇騙柯文哲,甚至力陳停售可能招致網友大反彈,柯P也一如市長選舉時迷信大數據,導致誤判情勢,讓爭議持續延燒,貽笑國際。大數據真是萬能嗎?

大數據已經成為繼「婉君」之後,政治人物琅琅上口的顯學,言必稱大數據,行住坐臥皆大數據,但大數據的「數據」,可以精準的算出民眾的需求與前瞻施政:民眾吃什麼才安心?何時需要加衣服?什麼材質衣服適合?住的地方治安狀況好不好?何處買房價格合理?公車何時來,走哪一條路最不塞車?這些都是大數據可以幫到民眾的服務;甚至未來政府在推廣的各項決策,如:「健康數據」、「醫療大數據」、「生產力4.0」、「零售業大數據」等,看似好處多多,看似能解決天下事,但對於讓民眾有感,還是差了一點點,這個一點點,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講到同理心,就不能不提起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IDEO設計公司總裁提姆·布朗曾在《哈佛商業評論》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設計思考,不同於分析式思考。蘋果公司利用IDEO設計思考中的「同理心」,規畫設計出令世人驚豔的Apple iPhone,很多企業也利用這套思考邏輯,設計出在市場大賣的商品,好的服務流程。同理心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感受到對方的需要。在這個前提下,設計出來的政策才能令人有感。今天,如果利用大數據看出發行波卡的網路聲量高,可以大賣,卻忽略以同理心去思考道德教化及對社會不良的影響。就容易訂出「走味的政策」。

利用國際知名企業「同理心」手法,結合大數據的分析預測結果,可以讓政府政策更貼近民眾需求,更有感,而非打高空,如柬埔寨有44%的民眾飽受貧血症之苦,在這之中更包含了2/3的柬埔寨兒童。貧血問題並沒有受到柬埔寨政府的重視,貧血不僅已經嚴重影響柬埔寨婦女與學童的健康,甚至連帶造成工作效率低落和學習表現一蹶不振。一群社會企業人士,依照大數據的結果,設計出便宜的幸運小鐵魚,在炒菜時加入它,讓兒童可以用「很便宜」方式補充鐵質,降低貧血症,這是利用「大數據結合同理心」的成功案例。

如果只順著大數據的結果進行政策擬定,缺乏一點「同理心」的人性,那麼辛苦用大數據煮出來的菜,就會走味。如同這次的「波卡」事件,民眾無感且罵聲連連,政治人物不可不慎啊。

(作者為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顧問)(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