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4

聯合國救物種 生物多樣年啟動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1日電】2010.01.13

聯合國11日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警告人們,若繼續大肆破壞自然生態造成更多物種滅絕,將自食惡果。

聯合國指出,地球物種正以驚人速度減少,目前約有3萬4000種植物和5200種動物瀕臨滅絕。人類大肆擴張活動空間,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主因。

聯大於2006年通過決議,定2010年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促人們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推動各國速採補救行動。



◆ 聯合國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

新華網 2010年01月12日

新華網聯合國1月11日電(記者白潔 王湘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1日就“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正式啟動發表致詞,敦促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每一位公民加入保護地球生物的全球聯盟。

據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1月11日在德國柏林正式啟動。潘基文就此發去致詞說,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地球上的物種正在以遠遠超過自然的速度走向滅絕,這種情況對生態係統、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都造成了嚴重損害。

潘基文說,世界各國領導人于2002年共同承諾到2010年時顯著減少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這一目標此後成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一部分,然而,現在看來,目標已無法實現。

他說,未能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一事實已為全球敲響警鐘,人們再也不能無動于衷,而應當充分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缺失的嚴重後果。

為了讓人們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推動各方迅速採取行動,聯大在2006年通過決議,將2010年設立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主題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生命”。今年9月,聯大將就生物多樣性舉行一個高級別會議,各國首腦將就生物多樣性及其在抗擊氣候變化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討論。10月將于日本名古屋召開生物多樣性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將就落實《公約》制定新的戰略。

據專家估計,由于人類的活動和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而生物多樣性的快速消失,可能會對人類的健康以及賴以生存的農業和畜牧業造成嚴重影響,並進一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



◆ 研究發現 鳥算數目是左算到右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0-01-13

科學家研究發現,鳥算數目是左算到右的。

義大利帕杜瓦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先教幾隻鳥算數,算到四。算對了就給東西吃。一開始,他們用直行的教。後來改成橫的。研究人員發現,鳥都是從左到右算到四。

研究人員還發現,鳥睡夠了記憶力也比較好。他們說,他們教導的這群歐掠鳥,經過一夜好睡,學習能力比較強、記憶力比較好。



◆ 台灣首座登山學校 太管處26日成立

自由時報 2010.01.13

〔記者游太郎/秀林報導〕國內登山界千呼萬喚,經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全力籌備後,首座公立登山學校26日將於已停止使用的綠水管理站成立。

設於綠水管理站舊址

太管處長游登良昨天說,營建署長葉世文去年4月初前來視察時,感嘆台灣共有太魯閣、玉山及雪霸等3座山岳型的國家公園,但卻沒有1所官方的登山學校,實在是說不過去,也對不起喜愛登山運動的國人,擔任營建署長後常思考這個問題,決定由太管處做為平台,並指定由他負責籌劃相關事宜。

葉世文當時說,91年擔任太管處長時,曾提出在合歡山國軍寒訓中心規劃成立國內第1所公立登山學校,當時還邀集包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林務局、中華民國山難救難協會等單位,針對設立登山學校進行細部協商並達成共識,希望藉此推動高山登山教育,但後來因為上級政策並不明朗,加上他調職後全案被擱置。

他說,台灣目前僅靠民間的力量,各自發展登山技術與推廣相關活動,在人力與經費限制下,仍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這些問題必須仰賴登山教育體系來建立觀念與經驗傳承,才能提升登山活動的安全與品質,因此設置「登山學校」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確有必要性,經過近1年籌備後,決定於26日正式成立,地點則由國軍寒訓中心改成綠水管理站舊址。

先召訓國家公園巡山員

登山學校成立後,首先將召訓所有國家公園的巡山員,予以3天2夜的各項相關訓練,至於一般的山友,今年將陸續展開訓練課程,重點在體適能測試,確認可以勝任爬那座山後,再針對身心狀況實施相關的訓練;其他的訓練科目還包括登山,溯溪攀岩及雪地救援等;至於位於合歡山的國軍寒訓中心,仍將保留高山寒地及雪地救援等訓練,屬較高級的課程內容。

※ 相關報導:

*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http://www.cbd.int/

24 則留言:

fsj 提到...

口湖成龍濕地賞鳥 10多公尺就近看

【聯合報╱記者李鋅銅/口湖報導】2010.01.18

每年此季,雲林沿海地區冬候鳥鳥況佳。最近在口湖鄉成龍濕地、湖口濕地,都可見到鷺科、雁鴨科、鷗科鳥類,尤其鷗科鳥類,有時距離道路只有10多公尺,肉眼也清晰可見;但賞鳥時請不要驚擾可愛的鳥兒。

每年10月以後,口湖鄉成龍和湖口濕地魚塭區、濕地和潮溝,冬候鳥陸續報到。當地民眾說,最易見到的是大型鷺科鳥類,從身長超過80公分的蒼鷺,到大白鷺、中白鷺,再加上全年在此都可見到的小白鷺和夜鷺,鳥況熱鬧繽紛。

除了鷺科鳥類,鷗科鳥類則是此地常見的冬候鳥,常停棲在淺水停養的魚塭潮間帶上,甚至在湖口往成龍的路上,有時更可見到數十隻停棲在距小路只有10多公尺的路旁,只要輕輕停車,不要驚擾牠,就可靜靜觀賞。

雁鴨是另個賞鳥焦點,但數量零星,常出現在偏僻、距離更遠的濕地水域;如果沒有望遠鏡,很容易就漏掉。鳥友說,只要發現水中有點點褐色,定點不動,拿起望遠鏡,8成以上都是雁鴨科。前往當地賞鳥,最好帶8倍雙筒望遠鏡,若有更高倍數單筒望遠鏡更佳。



◆ 88水災後 250萬隻蝶搞失蹤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0.01.18

台東縣生態學者趙仁方等人調查台東縣內蝴蝶棲地,發現八八水災後七成以上棲地遭破壞,近三百萬隻蝴蝶只剩下五十餘萬隻,自然生態遭受重創;台東林管處雖考慮復育棲地,但短期難見成效。

趙仁方是國內知名蝴蝶生態專家,調查蝴蝶生態多年,目前有近三百名志工參與他的計畫。不過礙於缺乏經費,始終無法在各處蝴蝶谷設置自動記錄器,了解外在因素的影響。

趙仁方說,去年八八水災發生後,他和呂縉宇等志工設法進入山區各處蝴蝶谷探視,獲得的訊息相當不理想,「台東縣內有七成的蝴蝶棲地被崩落的土石破壞,蝴蝶一下子失去棲地,生態大亂,又以紫斑蝶的棲地受創最嚴重」。

志工們表示,先前擔心人為破壞,一直不敢透露各處蝴蝶谷位置,好不容易保存的棲地,卻因八八水災全毀;沒有毀在人類,卻壞在老天手中,真的是想不到。

他們走訪各處蝴蝶谷,發現紫斑蝶的數量明顯減少,小紋青斑蝶等蝴蝶也受到影響。呂縉宇說,部分蝴蝶往更高山區棲息,可是更多的蝴蝶不知去向。

受到暖化影響,蝴蝶飛行的路徑也開始混亂。趙仁方說,近四年暖化情況嚴重,僅前年比較輕微;以大武鄉內蝴蝶谷為例,往年一月才會遷徙的越冬斑蝶,都提早於十二月開始移動,而且沒有固定方向性,往南往北飛都有,墾丁、花蓮都曾現蹤。



◆ 全球黑琵普查 台灣1280隻刷新紀錄

中央社 2010.01.18

香港觀鳥會發起全球黑琵普查已經結束,台灣總數出爐。台南市野鳥學會今天表示,台灣黑面琵鷺共有1280隻,再度刷新紀錄,台南地區黑琵佔全國總數逾9成。

全球黑琵普查今年1月8日登場,為期3天,台灣向來是黑琵南下度冬最大的群聚地,今年黑琵總數1280隻,比去年普查1104隻,多出176隻。

台南市野鳥學會說,全國各縣市鳥會調查,以台南縣黑琵802隻居冠,其次是台南市383隻,嘉義縣布袋56隻,東石13隻,台中縣大肚2隻,新竹縣香山2隻,宜蘭縣16隻,金門6隻。

鳥會表示,全球黑琵總數最快得等到2月才會揭曉。

fsj 提到...

遇到大火 猩猩鎮靜跳火舞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報導】2010.01.26

科學家發現智力高的黑猩猩面對燎原野火時,有跳「火舞」預測火勢等不尋常舉動,可能顯示黑猩猩理解火的本質,甚至懂得操控火,與一般動物看到火就慌亂大不相同。

安姆斯愛阿華州立大學人類學家姬兒.普魯茲在非洲塞內加觀察一群黑猩猩,兩度觀測到黑猩猩遇到叢林野火時,雄猩猩會對同伴以誇張的慢動作舞動,並發出罕見的奇怪叫聲。即使火勢猛烈,黑猩猩依然鎮靜以待,以最少時間走最短路線逃出。有一次,野火從三面困住這群黑猩猩,牠們還是在雄性領袖引導下鎮定逃離。

雄猩猩的火舞,跟其他專家觀測到的黑猩猩「雨舞」相似,塞內加爾的黑猩猩面對燒到眼前的叢林野火,就是這樣緩慢擺動身體,還發出罕有的嗥叫聲。

普魯茲認為,連腦容量不如人類的黑猩猩都能理解火性,人類可能比估計更早使用火。人類用火的最早證據出現在數千年前,但專家認為,人類祖先在100到 200萬年前就懂得操控火。



◆ 稀客來了 鈴鴨現身東石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東石報導】2010.01.26

賞鳥季到來,嘉義縣野鳥學會幹部日前在東石鄉鰲鼓濕地,觀察到遠從西伯利亞抵台度冬的8隻「稀有嬌客」鈴鴨,分別是2隻公鴨、6隻母鴨,讓鳥友喜出望外,鈴鴨與族群數量多的澤鳧外觀類似,常被誤認。

鳥會常務監事陳建樺指出,鈴鴨又稱斑背潛鴨,澤鳧又稱鳳頭潛鴨,兩種雁鴨科差別在,鈴鴨後頭無飾羽,雄鳥背部羽色較淡,雌鳥嘴基部內側白斑甚為醒目;澤鳧嘴基部內側大都無白斑,有白斑者,班點也小。

「這是我第一次觀察、拍到鈴鴨照片!」,陳建樺看到北方來的稀有嬌客,相當興奮。他說,小水鴨、花嘴鴨、琵嘴鴨、澤鳧,是鰲鼓濕地常見的越冬雁鴨科鳥,但鈴鴨是今年首次被觀察拍到。

寒假到來,鳥會推薦最佳賞鳥點在:環繞鰲鼓濕地堤防道路、觀海樓周圍、布袋台17線公路旁廢鹽田、好美寮保護區及各地池塘、東石大橋兩側賞鳥步道等,每年 10月到隔年3月是觀賞冬候鳥最佳時機。



◆ 大陸人再吃貓狗肉 就等著被罰被關

中央社 2010.01.26

中國首部「動物保護法」決定改名稱為「反虐待動物法」,其中將明定「禁食貓狗肉」,違者將處人民幣5000元 (約新台幣23000元)並拘留15天,還要寫悔過書;團體機關則最高罰50萬元。

動物保護法項目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研所教授常紀文向法制晚報表示,動物保護法在4個月的徵詢期中,收到300多封電子郵件和400多通電話,其中一些民眾表示無法接受「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的提法,「他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先保障人的福利。」

鑒於此,專家決定改變提法,起草「反虐待動物法」,並預計4月份向相關部門提交專家建議稿。專家認為,「反虐待」的說法更容易被民眾所接受,因此新起草的法律將貫徹反虐待的原則。

據了解,「反虐待動物法 (專家意見稿)」全部共9章,大致包括反虐待動物的主要制度,野生動物、經濟動物、寵物等多類動物的反虐待措施,動物醫療、動物運輸、動物屠宰的反虐待措施,法律責任以及附則。

其中「禁食貓狗肉」將明文規定:違法食用犬、貓或者銷售犬、貓肉,將對個人處5000元以下罰款並處15日以下拘留,並責令具結悔過;對單位和組織處1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常紀文解釋,禁止吃貓肉狗肉並不會給民眾帶來太大的影響,「現在物質生活這麼豐富,吃貓肉狗肉的人畢竟是少數。」

fsj 提到...

全球表情最憂傷的魚將滅絕

【中廣新聞/陶泰山】2010-01-27

英國海洋學家宣佈,澳洲有一種(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不僅長著一張(幽怨)的臉,命運也十分悲慘,因為它們就要滅絕了。

據報導,這種名叫(水滴魚)的海底怪魚有著一副(全世界最憂傷的表情)。它的身體呈現凝膠狀,最長可達3公尺。水滴魚生活在澳洲東南部深達 800公尺的海底,由於人類很難達到它的棲息地,所以極少被人發現。然而,深海捕撈活動大肆增加後,水滴魚跟其他魚類一起被捕撈上來。

英國約克大學深海問題專家(羅伯茲)教授表示,大家應該更關注水滴魚的命運,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

他指出,隨著深海捕魚業的迅速發展,大片深海正面臨海底拖網的威脅。現在,捕撈作業已轉入深達2000公尺的深海區域。羅伯茲說,澳洲和紐西蘭的深海捕魚船是世界上最活躍的船隊之一,所以,即便是水滴魚,海底也不再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地。因此,原本在海底自在生活的水滴魚變成了瀕臨絕種的生物。



◆ 英國研究:台灣獼猴語要言不繁 簡捷悅耳

中央社 2010-01-27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今天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猴子們談話時要言不繁,傾向保持簡捷。

科學家發現,住在高雄壽山的台灣獼猴發出簡短聲訊的比率遠高於冗長發音。

人類也是:我們最常用的單字,如「一個」、「的」、「這個」,發音都相當簡短。

研究團隊在「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期刊寫道,人類與猴子都有這項發聲特質,這個事實對人類語言的起源頗有啟發。

詞語長度與使用頻率之間的關係,被稱為「簡約法則」(law of brevity)。

研究報告作者、英國「羅漢普頓大學」(Roehampton University)的森普(Stuart Semple)博士說:「簡約法則」說明,我們經常使用的詞語都很簡短,很少使用的詞語則很長。」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的詞語很長的話,那麼對話就會永無止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到上百次。」

他又說:「簡約法則讓溝通變得更有效率,而這個規則似乎適用於所有語言。」

為了查證這項原則是否適用於動物王國的其他語言,研究人員觀察居住於高雄壽山的台灣獼猴。

森普博士說:「我們知道這些獼猴主要透過聲音溝通,但沒有人找出這個特定問題的答案。」

這些靈長類動物能發出35種不同叫聲,雖然目前未能判定這些叫聲的確切意義,但研究人員仍研究各種叫聲長度與其使用頻率間的關係。

森普博士說:「他們最常發出的叫聲,如問候語、呼嚕聲與咕咕聲,都非常簡短。這是他們每天使用的言詞。他們讓這些叫聲保持簡短、悅耳。」

「你很少聽到的叫聲,如尖叫與哀鳴聲,都非常長。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非人類的口語溝通上,發現這個現象。」

研究人員表示,獼猴發出簡短叫聲,不僅能節省時間與精力,也有助於避免引來掠食著不必要的注意。

這項人類與獼猴的相似處,說明了我們的共同祖先發展語言時可能也遵循「簡約法則」,這有助於了解人類現在的溝通方式。(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臺大研發犬疫苗 專治狗癌

中央社 2010.01.27

狗主人最怕愛犬得到口腔黑色素瘤,是狗狗致死率最高的腫瘤,臺灣大學獸醫系今天發表研究成果「治療疫苗」,如果合併手術切除及疫苗治療,平均存活時間最長可達10個月以上。

臺大獸醫系教授朱瑞民表示,犬隻口腔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約4%,卻占口腔腫瘤的30%至50%,70%至80%的機率為惡性,且黑色素瘤快速轉移,預後效果差。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和化療,對較為惡性的腫瘤療效有限,治療後存活的時間僅3至6個月。

朱瑞民表示,「治療疫苗」可以激發病犬的免疫力,殺死腫瘤細胞,抑制其生長,同時可降低腫瘤轉移率,明顯改善罹病犬隻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療法也可明顯降低腫瘤復發和遠端轉移,而且對犬隻幾乎沒有臨床可見的副作用。

朱瑞民表示,治療加上手術切除,病犬(第3 期)平均存活時間可從只接受手術切除的2.7月延長至8個月,最長可達10個月以上,是1項極具重要性的研究成果。

朱瑞民表示,「治療疫苗」為樹狀細胞融合黑色素瘤所製成,可以激發病犬的免疫力。目前已針對臨床上極度惡性的口腔黑色素瘤有22例,使用此疫苗配合手術進行治療,效果明顯改善,是目前治療犬口腔黑色素瘤較佳選擇之一,未來將進一步改善此療法,發展更有效的犬隻「專一性」癌症治療疫苗。

fsj 提到...

缺錢快斷炊 綠黨窮得只剩下人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2010.01.30

年關難過,國內唯一以環保為宗旨的綠黨傳出負債近一百萬,二月即將斷炊,連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若再沒有經費挹注,無法負擔基本開銷,黨部有可能要拉下鐵門,綠黨真的「窮得只剩下人了」。

潘翰聲說,全球都在關注氣候暖化、節能減碳議題的同時,長期關注環保、綠能議題的綠黨,卻面臨史無前例的財務困窘,實在心酸。

綠黨民國85年成立,主打環保議題,近年成功靠著「蘇花高」、「樂生療養院」、「大巨蛋」、「徐州路護樹」等議題打響名號。

潘翰聲表示,綠黨前年包括不分區立委提名十四位,每人廿萬保證金就投入280萬元,選完因票數未達百分之五,「一毛都拿不回來」。

潘翰聲說,德國憲法法庭已取消保證金制度,香港區議員選舉金額上限更比台灣保證金還低,台灣仍在實施不合時宜的保證金制度,應該取消。

他直言「台灣的選舉保證金制度,是壓垮綠黨的最大因素」。保證金制度不僅對小黨不公平,也無法有效防止弊端或是選舉爆炸情形。

另外,捐款給綠黨竟然無法抵稅。潘翰聲無奈地說,「人民團體法」規定政黨得票率要在百分之二之上才能捐款抵稅,很多人因此無法捐錢給綠黨。

他說,光靠綠黨約三百位黨員,每年1200元黨費,根本不夠支撐黨務。

即便如此,潘翰聲強調,他絕對想辦法讓綠黨活下去,繼續為地球努力。

* 綠黨捐款帳戶,戶名:綠黨政治獻金專戶,帳號:122-001-002-6737-7,行別:永豐銀行景美分行。



◆ 人間魚翅下肚 海底沙魚輓歌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1.30

台灣平均一年從四百萬隻沙魚身上取下魚翅吃下肚,「年年有餘」的象徵意義用在沙魚身上顯得格外諷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全球有不少企業、飯店、政府機關陸續推出拒吃魚翅行動,台灣業者卻大張旗鼓販售魚翅,環保、人道觀念明顯落後國際一大截。

四百多種沙魚中,目前已有超過一百種面臨危機,沙魚以驚人速度銳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日前發起拒吃超商魚翅連署,不到一周已有近六百人響應。

陳玉敏說,飯店業者若能逆向思考,標榜使用對環境友善的食材,才能贏得消費者的掌聲。



◆ 2月7日等看台北賓館小小黑天鵝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2010.01.30

位於外交部正對面的台北賓館,從民國95年起,一對黑天鵝夫婦入住台北賓館後庭園,幾年以來都無法順利孵育下一代,直到去年初天鵝媽媽年初下了一窩五顆蛋,下半年又下了三顆蛋,兩次都順利孵育。多了八隻小黑天鵝,每天尾隨著天鵝爸媽來回游走,嚴肅的台北賓館一下子熱鬧許多。

去年第一窩五隻黑天鵝現在羽翼漸豐,比較接近天鵝爸媽的樣子。第二窩三隻黑天鵝還是灰色的毛色,體型矮胖,與天鵝爸媽有些不一樣,就像安徒生童話的醜小鴨。

外交部2月7日再次對外開放參觀台北賓館,如果當天天候許可,將讓小天鵝與小小天鵝與遊客見面。

官員說,黑天鵝爸媽為台北賓館注入了一股生命力,民國97 年11月還有民眾投書詢問黑天鵝在台北賓館生活的近況。只因台北賓館開放時,這位民眾沒有看到黑天鵝的蹤影,民眾對黑天鵝的關切,由此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管理台北賓館的外交部人員負責照顧天鵝,絲毫不敢怠慢。

不過,外交部還分不清楚這些鵝寶寶的性別。因為每次要靠近鵝寶寶時,鵝爸媽出於保護子女的天性,都會有攻擊性,所以幾個月來還不知道這些小鵝到底誰是哥哥姐姐,誰是弟弟妹妹。本來想要為這些鵝寶寶取名字,可是不知道性別,只好暫時放棄。

小天鵝怎麼取暖

這一陣子,台北不時天氣寒冷,為了幫鵝寶寶保暖,外交部派人幫黑天鵝家族蓋小屋,裡面裝白熱燈,天冷時,要先把大鵝引誘到一旁,才能趕小鵝到屋裡避寒,照顧起來十分麻煩。

小天鵝怎麼餵食

為了讓鵝寶寶順利長大,外交部找專家提供指導餵養的方法,除了購買專用的天鵝飼料外,每天有專人負責摻雜新鮮蔬菜在飼料中,確保鵝寶寶營養均衡。



◆ 大甲溪床 發現百萬年鯨魚化石

【陳世宗/中縣報導】2010-01-30 中國時報

三、四百萬年前,鯨魚可能游進大甲溪!中縣社區大學教師李天德及台灣石頭學會,於大甲溪進行戶外教學時,意外發現兩根一百八十萬到五百萬年前鯨魚肋骨化石。會長王鎮炎廿九日疾呼,籲請學術單位盡速搶救挖掘,否則雨季一到,恐將慘遭沖刷流失殆盡。

台灣石頭學會趁大甲溪枯水期,由李天德帶領會員,前往大甲溪中、下游進行系列地質、地形、古生物化石教學活動;在豐原市與后里鄉交界的溪床上,意外發現兩根鯨類的肋骨化石,一根長兩米三,另一根約兩米一。

李天德初步研判,該兩根鯨魚肋骨化石,應屬於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桂竹林層之岩層中,因化石被堅硬、含鈣質的圍岩(形成結核)保護住,且被礦物質置換(色澤部分黝黑、部分呈深咖啡色),石化程度及保存狀態良好。

李天德指出,肋骨長達兩公尺餘,海、陸上只有鯨魚與大象的肋骨有那麼長,從大甲溪床發現肋骨的周遭,還有貝、蟹類的化石,才大膽研判應是鯨魚的化石;原本埋在大甲溪床的礫石層下,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溪床提高,加上七二水災沖刷後,方重見天日。

王鎮炎表示,近年來大甲溪河床岩層陸續出露長鼻目的猛瑪象、劍齒象、乳齒象,偶蹄目的鹿科、牛科,食肉目的犬科,鱷目的鱷魚;爬蟲綱龜鱉目的龜鱉,板鰓類的鯊魚,軟體動物的螺貝類,棘皮動物的海星、海膽,甲殼動物的螃蟹等化石。

大甲溪河床、崖壁的岩層中,為何陸續會有為數不少的陸相、海相化石現身?李天德籲請學術單位能夠進行搶救與研究,莫讓珍貴的史前化石,因權責單位的搶救不利,慘遭豪雨洪水沖刷殆盡;讓見證台灣滄海桑田的化石,為後代子孫留下歷史考據的佐證。

fsj 提到...

6世界新種蝸牛 玉山現蹤

中央社 2010.02.03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在玉山園區進行蝸牛生物調查,於中高海拔的觀高地區發現10種台灣過去未曾紀錄的物種,其中已有 6種確定是世界新種,另有4種待確認。

玉管處去年委由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黃重期、徐歷鵬、賴伯琦3 名助理教授,在玉山國家公園園區海拔2500公尺的郡大林道觀高地區,進行陸生貝類蝸牛的調查,今天公布調查結果。

玉管處指出,在短短4 公里的林道上,共調查得到13科29種的陸生貝類,其中有18種為台灣特有種,另有10種是台灣過去未曾有紀錄的物種,已有6 種確定是世界新種,其他4種也可能是新種或新紀錄種。

玉管處說,1次就發現6種新種的蝸牛及4 種可能也是新種或新紀錄種,在台灣的陸生貝類調查中可說創下紀錄,相當難得。

玉管處表示,台灣目前有大約300 種的蝸牛,大部份是台灣的特有種,由於多數的蝸牛體型小,棲地、體色及行為又不明顯,因此往往被忽略。

由於蝸牛可以把枯枝落葉分解成更小的碎屑,在森林生態系中是很重要的碎食者,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方面有其重要性。

玉管處表示,蝸牛這種地棲無脊椎動物,通常需要高腐植質和潮濕的環境,例如枯倒木、落葉層或是岩石下方,這次的調查即在不少的枯倒朽木裡面發現一些特定種類的蝸牛,這種微棲地的保存,攸關這類蝸牛的生存。



◆ 大學生組隊 守護高美濕地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沙鹿報導】2010.02.03

大專服務社團熱情消退了嗎?靜宜大學觀光系學生組服務志工團隊,把教室拉到台中縣高美濕地,宣導保育觀念、動手清除外來種的「互花米草」,志工說,學生的投入讓高美濕地志工更有動力。

靜宜觀光系服務志工隊240名學生結合台中縣自然保育協會、在地志工隊,分工合作。大一「服務學習」推動濕地保護,協助在濕地四周清除「互花米草」;大二「觀光資源規劃」課程則調查當地建築、歷史、祭祀、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把資料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助理教授趙芝良與葉美智指出,高美濕地擁有台灣瀕危級的雲林莞草,且是全國潮差最大的海灘,豐富的底棲生態資源,吸引人潮,但每逢假日遊客如潮,在濕地中捉蝦捕蟹、亂丟垃圾,雲林莞草被當野草踐踏,外來的「互花米草」更破壞生態環境,教師期望學生「做中學」。

中縣自然保育協會總幹事蔡仲晃說:「靜宜大學志工的加入,讓高美巡察隊年輕20歲,繼續堅持保育工作的動力!」

也是高美巡察隊領導人的蔡仲晃,代表40名隊員感謝靜宜學生的付出,他認為,高美濕地永續經營,才能提供一處生態保育、教育的淨地。

fsj 提到...

台灣蝙蝠浩劫…不孕→滅絕?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2.05

農委會特生中心今天舉辦「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論壇」,學者提出研究指出,全球暖化氣溫升高,部分台灣蝙蝠可能因此不孕而滅絕,還可能為人類帶來 SARS般嚴重的傳染病。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台灣蝙蝠目前有35種,隨著全球氣候不斷上升,部分溫帶蝙蝠,如台灣管鼻蝠、長耳蝠等冰河時期的物種,因為在台灣找不到冬眠場所,數量已不斷減少。過去在合歡山、塔塔加附近做野外調查,一個星期可以遇到四、五隻,但現在一兩個星期都遇不到一隻。

蝙蝠的生殖、生長皆有一定規律,但現在許多蝙蝠找不到冬天,生理時鐘改變因此不孕,無法產出子代。

林良恭也警告,全球暖化造成物種遷徙,原本在香港、泰國等熱帶地區的蝙蝠,也可能到台灣來。根據研究,熱帶蝙蝠身上帶有大量病毒與寄生蟲,因此,這些病毒也可能從其他國家傳到台灣來,造成人類大規模死亡。林良恭並說,多年前的SARS病毒,就是蝙蝠身上的一種病毒。

此外,熱帶蝙蝠如食果蝠、棕果蝠來到台灣,在台灣取食,也可能影響台灣的植被,造成野生動物的食物競爭,部分台灣動物的食物可能被搶光,影響食物鏈,改變台灣生態平衡。

林良恭也說,除了溫度上升導致成高海拔蝙蝠可能滅絕之外,暖化效應也造成海平面升高,使得低海拔蝙蝠難逃死亡命運。瑞芳知名的蝙蝠洞,裡面約有70萬隻低海拔摺翅蝠,但近年海平面越來越高,沿著海岸線許多現存的蝙蝠洞都可能被淹沒,也會造成蝙蝠大量死亡。



◆ 墾丁龍鑾潭 賞雁鴨好時機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10.02.05

去年底從北方南遷到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度冬的雁鴨水鳥,進入繁殖期,羽毛鮮明色彩亮麗,是最佳賞鳥時機;「龍鑾潭雁鴨季-飛向鳥世界」活動也在明天登場,有駐點解說員引領民眾一同觀賞、認識雁鴨水鳥。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青說,每年秋冬大批雁鴨、水鳥從北方飛越千里南遷到墾丁龍鑾潭度冬,2月天氣變暖和時,雁鴨、水鳥進入繁殖期,冬天灰濛的羽毛,換上色彩鮮明亮麗新羽,或在頭部等部位長出明顯的飾羽。

他說,到墾丁龍鑾潭度冬的數萬隻候鳥,包括先前發現的新紀錄種白額雁,從上月起陸續北返,去年底發見極罕見的雁鴨─棉鴨雌鳥,可惜已不見蹤影;雁鴨水鳥的北返時間可以持續到3、4月,現都已換上新羽,是觀賞龍鑾潭水鳥及辨識鳥種最好時機。

今天起,墾管處在龍鑾潭自然中心辦理「2010龍鑾潭雁鴨季-飛向鳥世界」活動,本月6日至11日、20日至21日、27日至28日,中心安排駐點解說員引領民眾觀賞、認識繁殖期的雁鴨水鳥和濕地生態;另在戶外廣場裝置有龍鑾潭特色的Q版水鳥解說牌,介紹鳳頭潛鴨、綠頭鴨、尖尾鴨、小水鴨、鸕鶿等生態習性。



◆ 甲蟲比人命寶貴?馬里蘭州危樓住戶束手無策

中央社 2010.02.05

由於土地侵蝕嚴重,美國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約90棟民宅成了隨時會崩塌的崖邊危樓,任何補救方案卻都被政府打回票,只因這裏是一種瀕臨絕種甲蟲的棲息地。

保護瀕臨絕種生物固然重要,但由於土地嚴重侵蝕,這些民宅已經岌岌可危,此般「人命關天」的問題,美國聯邦政府與馬里蘭州當地政府竟都拿不出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近來成為輿論話題焦點。

住在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海灘大約90戶居民,原本可以享受風景如畫的優美景觀,但1996年一場土石崩塌奪走一名12歲女孩性命之後,就很少再有居民敢到崖下海灘散步遊玩。

土石與地基不斷遭受侵蝕而流失,讓這裏的住戶心驚膽跳。

住戶之一卡麥可(William Carmichael)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去年感恩節隔天,他一早醒來發現院子土地有整整12英尺竟然陷落到懸崖下頭了,連一個大浴池也被崩塌土石給帶走。他說,住在這裏的20年間,因為土地侵蝕而喪失的土地大約共有40英尺。

去年12月,社區委員會決定封閉幾處路段,因為這些路段如今距離崖邊僅剩25英尺,稍一不慎就可能發生意外。

這些居民為了搶救身家財產安全,向當地政府提出多項補強地基、改善土地侵蝕等請求與建議,結果卻都被打回票,原因是這處懸崖剛好是瀕臨絕種的清教徒虎甲蟲(Puritan tiger beetle)棲息地。

清教徒虎甲蟲需要在不斷侵蝕,沒有任何植物生長的土崖表面才能得以生存。

根據統計,在1980代,全球各地清教徒虎甲蟲累計起來大約有1萬1000隻左右,由於合適的棲息地點越來越少,如今全球各地總計大概只剩下5000 隻,其中有4500隻就是以馬里蘭州為家。

不斷侵蝕的土地對清教徒虎甲蟲有利,對於切薩皮克灣這些居民卻是夢魘。

居民們於2009年底向馬里蘭州自然資源廳(Maryland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提出補強崖壁的申請,收到的回應卻是相關工程會破壞這些瀕臨絕種生物幼蟲成長空間,所以必須禁止。

住戶恩尼(John Eney)表示,政府部門「完完全全不顧人命或私人財產」。根據媒體報導,居民們考慮對聯邦政府提出訴訟,期盼可以透過法律找到解決之道。



◆ 台江國家公園 10區管制進入須申請

【周曉婷/南縣報導】2010-02-05 中國時報

國內第一座以溼地生態及台江內海地形變遷等歷史文化特色為主題的台江國家公園,去年底掛牌成立,過去民眾可在七股濱海地區趴趴走,因受國家公園法規範,未來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六處特別景觀區及四處生態保護區,需先申請核准才能進入。

台江國家公園北起台南縣青山港,南至台南市鹽水溪畔,陸域面積四九○五公頃,若加上海域面積三四四○五公頃,合計有三萬九三一○公頃,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有著名的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四草濕地等,加上台江內海是台灣開發起點,與其他國家公園相較,台江除自然生態景觀,還兼具歷史文化特色。

台江國家公園去年十二月底掛牌,區內畫設七處一般管制區、兩處遊憩區、三處史蹟保存區、六處特別景觀區及四處生態保護區,管理處表示,依國家公園法規定,一般管制區、遊憩區及史蹟保存區,民眾可自由進出,但不允許在國家公園內有過激行為。

六處特別景觀區包括青山港汕至網仔寮汕、頂頭額汕及新浮崙汕、七股重要野鳥棲地區、城西溼地景觀區、北汕尾溼地景觀區、鷸鴴科溼地景觀區;四處生態保護區包括黑面琵鷺保護區、北汕尾水鳥保護區及鷸鴴科保護區、海寮紅樹林保護區等地,生態保護區需向內政部申請核准,特別景觀區則需國家公園管理處同意才能入內,與國家公園成立前,民眾可自由來去大不相同。



◆ 販售汙染飼料…最高罰15萬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02.04

屢屢發生因動物飼料遭污染,導致寵物生病或死亡案例,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特別將寵物食品管理納入規範,並授權主管機關得進入寵物食品的製造、販售等場所,執行檢查或抽樣檢驗。

動物保護法增訂,寵物食品若是染有病原微生物、有害寵物健康的物質含量超出安全容許範圍,不得製造、販賣或輸出、輸入。若是製造、加工或輸入者,違者將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若是分裝、批發、販售者,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鍰。

動物保護法也明定,若是寵物食品的標語、宣傳或廣告不實,或是誇張令人產生誤解者,將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鍰。

根據動物保護法修正後的規定,寵物食品的製造、加工或輸入,都必須向中央主管機關申報,並明定寵物食品應以中文或通用符合,標示品名、使用原料、添加物、營養成分、含量、廠商資料和保存期限等。

此外,在惡意虐待、傷害動物,導致其重傷或死亡行為部分,過去因規範不明確,對造成的輕、重傷害未區隔,只要是故意使動物遭受虐待或傷害,致動物肢體嚴重殘缺、重要器官功能喪失或死亡,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修正草案則區隔輕重傷害,若是惡意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未達動物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喪失或死亡,處1萬5000元以上、7萬5000元以下的罰鍰。

fsj 提到...

蝠氣臨門 保育中心蝙蝠特展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集集報導】2010.02.07

聽過蝙蝠的叫聲嗎?蝙蝠的糞便在早期還是可治夜盲症的中藥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教育館即日起推出「蝠氣臨門─台灣蝙蝠多樣性」特展,內容豐富多元。

這次還展出台灣蝙蝠學會長期蒐集的各類蝙蝠聲音,還有台灣卅多種蝙蝠的長相。特生中心動物組長鄭錫奇說,蝙蝠食性多樣,果蝠與孤蝠吃果實為主,小翼手亞目蝙蝠以昆蟲為主,也有吃花粉、蜂蜜、蜘蛛、魚與青蛙者;只有中南美有3種蝙蝠以吸牛馬等動物的血為生。

他說,從外型、生理現象、行為特徵或食性,蝙蝠有令人訝異的多樣性,如蝙蝠糞便就是中藥「夜明砂」的藥材,近年來更成為醫學界研究治療中風與血栓的題材。

鄭錫奇說,地球上五千多種哺乳類中,蝙蝠種類就占了近1/4,在台灣80多種哺乳類中,蝙蝠種類數更是超過40%,以單位面積而言,可說是全球之冠。因蝙蝠為夜行性動物,一般人難以直接觀察,因此對蝙蝠產生許多疑問與誤解,以致在有意或無意間傷害蝙蝠或是破壞蝙蝠的棲所,使得各國許多種蝙蝠都遭受很大的生存威脅。



◆ 誤食毒稻穀 水雉暴斃破百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官田報導】2010.02.07

台南縣水雉復育園區近來大量水雉暴斃,懷疑是附近官田地區農民為了省成本,今年春耕改以浸泡農藥人工插秧取代機器插秧,水雉等鳥類誤食後大量暴斃,估計死亡水雉可能破百,堪稱是近年來水雉保育推廣最大挫敗,後續發展,讓人關切。

台南縣水雉復育園區人員上月16日首度發現水雉死亡;上月底增加至80隻,到了本月5日已有83隻。保育人士根據經驗研判,死亡水雉至少100隻,保育人士撿拾鳥屍,心正在淌血。

水雉復育園區統計水雉總數量,事件前總普查388隻,銳減為222隻;也就是說,另有83隻「失聯」,迄今生死未卜。

其實,若包括同屬二級保育的彩鷸、紅冠水雞、小水鴨、黃頭鷺、赤喉鷚等十多種鳥類等200多隻鳥屍,災情更是慘重嚴重。

官田水雉態教育園區主任邱滿星說,經與屏東科大、特生中心合作解剖鳥類屍體,胃含物發現許多稻種,致死原因是「氨基甲酸鹽」,為有機磷農藥「好年冬」主要成分;確實是中毒死亡。

邱滿星說,今年不少農民為降低耕作成本,改以手拋稻穀方式栽種稻米;有些並將部分稻種先泡熱水抑制發芽,再浸泡農藥「好年冬」後拋置田埂,每分地可省 3000元,卻意外造成水雉等鳥類誤食死亡。

台南縣長蘇煥智表示,縣府已請台糖協助鑿井支援水源及土地出租,擴大保育區範圍,防止類似意外再度發生,也將請農委會提供必要協助。

當年水雉棲地因高鐵經過,台灣高鐵、台南縣政府完成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國際知名生態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2008年11月26日造訪時,還大力讚揚台灣水雉保育工作。

蘇煥智說,一期稻作插秧衍生的問題,二期稻作也有可能發生,避免重蹈覆轍,更應加把勁,完成相關配套方案才是。



◆ 泡藥稻穀害死鳥 農民叫屈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官田報導】2010.02.07

「鳥要活,人就不要了嗎?」「我們也是為了討生活啊!」台南縣官田地區大批水雉暴斃,傳出可能與農民改變插秧方式有關,長期處在弱勢的農民,也不禁為自身處境叫屈,疑問人與鳥孰重?

嘉南地區今年一期稻作全面休耕,雖然政府提高休耕補助達到每公頃8萬元,但僅限於灌溉區,許多非灌溉區農民盤算後寧願「自己拚」,雖有可能淪為「看天田」,但寧可冒險一試;哪知竟誤踩「水雉地雷」,許多農民看到農田旁的鳥屍,也相當無奈。

農田離水稚復育區不到1公里的官田鄉賴姓農民說,改以拋稻穀栽種稻米,比傳統機械插秧,平均1分地可省約3000元成本;1公頃就差3萬元,農民種稻利潤微薄,差3萬元「差很多」,水雉的死,他很遺憾,但自己也要顧三餐。 一旁插秧的王姓農民也說,「鳥要活,但農民生計更重要,不能把帳全算到他們頭上。」若中央願補助「差額」還可考慮,否則「免談!」

fsj 提到...

虎年將至 但全球野生虎僅剩3200隻

中央社 2010.02.10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在北京發布消息說,現在全球野生虎僅剩約3200隻,隨著棲息地減少、非法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野生虎岌岌可危。

中新社報導,WWF表示,野生虎的3個虎亞種已經於19世紀40年代完全滅絕。第4種是中國華南虎,但野生的華南虎已經25年沒有現身。

相比1998年,如今全球適宜野生虎生存的棲息地已減少40%。不過,WWF表示,如果大自然食物鏈充足,同時棲息地面積恢復而且能遠離被捕獵威脅,野生虎還是能夠在自然生存繁衍。

WWF首次發布「10大威脅野生虎生存地區」的互動展示圖,具體分析野生虎面臨的生存危機,包括紙漿、造紙、棕櫚油、橡膠工業對印尼和馬來西亞森林毀滅性破壞;湄公河流域堤壩和公路將野生虎棲息地碎片化。

同時,禁止野生虎黑市貿易的規章制度仍不健全。虎骨、虎皮、虎肉的非法交易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仍然持續升溫。

WWF中國保護野生虎項目今天正式啟動,希望在虎年推動東北虎的保護工作。

fsj 提到...

海豚太聰明 供人玩賞易導致心靈創傷

中央社 2010/02/20

(中央社台北20日電)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專家表示,海豚太過聰明,不適合在主題公園表演,也不應強迫牠們與人類共泳,那會讓牠們心靈受創。

海豚向來被認為是最有智慧的動物。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牠們的腦部體積僅次於人類。

美國亞特蘭大(Atlanta)「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瑪里諾(Lori Marino)表示,海豚的高智慧意味著,一旦被捕或遭到幽禁,會引發心理問題。

她表示,被困在主題公園,或被迫與遊客共泳的海豚,心靈會受到創傷。

她說:「針對海豚腦部複雜度與智慧的研究,我們目前已知,這些作法可能對海豚的心靈造成傷害,並誤導我們對海豚智力的理解。」

她表示:「海豚是複雜、有自覺、智力高的生物。牠們有個性、能自主,擁有精神生活,難以承擔巨大的痛楚與心靈創傷。」

瑪里諾的研究,對遊樂園提供遊客與海豚互動的作法提出質疑。過去人們常認為海豚有療癒能力。

身心障礙人士常表示,與海豚共泳有益健康。

「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科學主任席蒙斯(MarkSimmons)說:「我的確認為,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只是跟海豚共泳,也包括由船上觀察牠們。」

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動物界中,海豚的腦部體積最大。

瑪里諾說:「許多海豚的腦部體積遠大於人類。經過身材比例的換算,牠們的大腦質量僅次於人腦。」

她在2001年的研究成果顯示,海豚能辨認出鏡內自己的影像。這意味著牠們已具備高等智慧必備的自我認知能力。

瑪里諾將在聖地牙哥舉行的「美國促進科學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Science)會議上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譯者:中央社鄭竹雅)



◆ 賈鴻秋去世 近200隻流浪狗恐遭撲殺

中央社 2010.02.21

曾為了流浪狗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下跪的退休教師賈鴻秋不幸墜樓往生,留下近200隻無辜狗兒命在旦夕。農委會表示,將與動保團體討論處置,但狗兒恐仍有遭撲殺可能。

農委會畜牧處長許桂森指出,台北縣動物疾病防治所所長蔡宗益已派員至賈鴻秋在三芝的狗場瞭解,初步獲知已有6隻狗兒不幸死亡,不少狗兒生病需要醫療,目前仍有140隻狗兒等待救援,明天將召集幾個動物保護團體開會討論。

許桂森表示,農委會傾向動保團體可以接手領養,若動保團體無法接手,則官方有防疫所也許可以收容,但他不諱言,若進了官方收容處,必須依規定辦理。

也就是說,根據現行規定,若無人認養,最快7天之內狗兒就會遭到撲殺。

為了挽救這些無辜的生命,目前也有部分動物保護團體發起募款、募糧。

賈鴻秋17日被人發現倒臥在三重市的一間廟宇樓梯間,疑墜樓造成顱內出血昏迷,經急救多日後仍宣告不治。

賈鴻秋原為高中教師,之後投身拯救流浪動物,2007 年她至鴻海門口下跪請命引發社會關注,並感動郭台銘承諾捐款成立收容中心,籲政府不要撲殺。

不過,郭台銘在仔細與相關單位研議後,改口不再稱零撲殺,讓賈鴻秋大嘆拜錯菩薩,賈鴻秋最後也未獲得郭台銘的捐款。



◆ 黑白大使 熊貓外交 千年前就有

【世界日報╱記者 韓劍華】2010.02.21

在美國出生的大熊貓「泰山」和「美蘭」,春節前夕從美國搭乘專機、千里迢迢地飛抵四川;經過一個月的隔離檢疫之後,即可公開露面。

2005年出生的泰山,父母「添添」、「美香」於2000年抵達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而2006年出生的美蘭,父母「倫倫」、「洋洋」1999年來到亞特蘭大動物園。泰山、美蘭的父母當年來美,是扮演中國的「黑白大使」;如今在美國出生的泰山回中國老家,則被華盛頓市官員形容為「華盛頓大使」、永遠的華盛頓居民。

根據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保護辦公室統計,目前有32隻大熊貓生活在海外,以美國14隻最多,其次是日本9隻,泰國3隻,澳洲、奧地利、西班牙各2隻。

早在千年之前,大熊貓就扮演和平、友誼的使者,日本史料記載,西元685年,武則天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熊貓和70張毛皮。

1957年至1982年,24隻大熊貓作為和平使者、友好使者分別贈送給前蘇聯、北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西德等國。1982年之前,中國式的「熊貓外交」均係政治性考量贈與外國。

1982年之後,出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中國決定不再向外國贈送大熊貓,亦不進行商業借展。大熊貓只能以租借或雙方合作進行大熊貓科研的方式出國,租期 10年,一年110萬美元;熊貓幼仔一年60萬美元,兩年之後歸還中國。

最早來美的大熊貓是1972年4月抵達華府的興興和玲玲。當年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同行帶去了兩隻麝香牛,中國則以兩隻熊貓作為國禮投桃抱李。至此在中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尚未建交之際,熊貓率先以「黑白大使」身分漂洋過海,敲開西方國家大門。

正值當前中美關係面臨貿易保護、歐巴馬見達賴、軍售台灣等重大敏感分歧時刻,泰山和美蘭在農曆春節前返鄉,或許正是期盼兩代大熊貓,能夠適時扮演好拉近中美距離的親善大使。



◆ 搶救200斷糧犬 網友發起募志工與狗糧

中央社 2010.02.21

為拯救跪郭董教師賈鴻秋往生後留下近200隻命在旦夕的流浪狗,動保團體與網友透過網路平台發起「搶救200斷糧犬大作戰」募集志工與狗糧,盼助這些狗狗度過難關。

多年前因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下跪請命引發媒體關注的賈鴻秋,17日被人發現倒臥在三重市的一間廟宇樓梯間,疑墜樓造成顱內出血昏迷,經急救多日後,今天宣告不治,賈鴻秋所收容的近200隻狗兒也陷入斷糧危機,已有部分狗兒不幸死亡。

為了拯救賈鴻秋留下的流浪狗,不少網友在網路上發起行動,如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網友今天起在網站討論區及FACEBOOK(臉書)串連發起「搶救賈鴻秋斷糧狗大作戰」,呼籲全台愛狗人士集資捐助狗糧,讓這200隻可憐狗度過危機。

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志工許爾軒說,賈鴻秋先後在淡水、三芝等地成立狗場,所收養的近200多隻流浪狗平時主要靠她一人照護,她身故後,這200隻狗兒的命運乖舛。

網友「愛狗人」表示,賈鴻秋住院後,她所收容的狗兒前後已有近10隻大小狗兒被凍死、餓死或被其他大狗咬死,情況嚴重,整個狗場也快面臨斷糧危機。

南部網友「樂樂」也急忙聯絡北部友人前往現場協助了解狀況,並呼籲全台愛狗人士捐贈乾狗糧,加入「搶救賈鴻秋200隻斷糧狗大作戰」行列。

動物緊急救援小組資深志工倪京台則指出,雖然官方計劃出面召集動保團體討論關於狗兒後續安置事宜,但安置不會那麼快,賈鴻秋原本也設有協會,當務之急是先給這些已經沒有糧食的狗兒一口飯吃。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網友緊急發佈募集狗糧動員令,並急徵可以到現場協助餵食照護狗兒的志工,希望全台愛狗民眾上網留言加入搶救行列。

「搶救賈鴻秋200隻斷糧狗大作戰」平台網址http://www.savedogs.org/forum /article_view.html?f_no=17810,或上臉書http://www.facebook.com/savedogs.tw加入搶救行列。

fsj 提到...

珍稀水社柳 日月潭復育成功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0-02-21 中國時報

百年前在日月潭發現登錄的特稀有植物「水社柳」,因環境變遷一度被視為已在原育地絕種,即或學界後來掌握到宜蘭、屏東幾處殘存族群,但個體寥寥可數,仍難逃滅種壓力。魚池鄉幾名農友,這幾年不但讓日月潭區的水社柳重現光彩,還成功繁衍出數萬株新苗!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植物學者黃朝慶表示,由在地居民以在地的環境意識,發揮出來的在地力量最可貴。水社柳為全球台灣獨有,且因瀕絕亟需搶救的珍稀植物,魚池鄉這幾名農友自發性伸援手,是庶民對環境關懷的最佳的範例。

魚池農友努力 繁衍數萬株新苗

住魚池鄉頭社村,與日月潭水社村僅一丘之隔的農友黃大瑋和黃順昱是堂兄弟,從小就覺得自有耕地旁那十多棵老柳樹,與校園池塘邊的楊柳、水柳很不一樣,不但葉片較大,春節時還會開出金黃花穗。詢問長輩,老人家說不出所以然,只稱呼它們「金柳」。

九二一震災後,重建輔導團隊進駐。特生中心學者指導環境觀念,村民在生態導覽課程中驚覺了這一片看起來不一樣的柳樹,竟然就是台灣最古老,且與人們最親近的水社柳群落。中生代知識分子王順瑜,震災後從外地回來協助整合家鄉農業資源。聽聞有水社柳這種特殊植物,和黃順昱、黃大瑋討論復育,九十六年首次以扦插繁殖試種,但成功率偏低。

防止基因衰退 待回歸種子繁殖

去年底調整腳步,避開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重新栽植。今年春節期間,老株開花滿樹金黃,數萬棵的苗木也冒出新芽。

日月潭舊名水社海。事實上,水社柳在水社海周邊從未消失過,只是一般民眾不認識或未留意而已。黃朝慶研判,頭社這十多棵老樹,應該就是百年前被發現、登錄那一個原始群落。

他說,水社柳現況確實岌岌可危。農民利用無性繁殖成功,雖可讓它們的滅種壓力暫時延緩,但仍難避掉基因衰退危機。要徹底解決問題,還是得回歸種子繁殖,有了不同的親代,才能永續繁衍下去。



◆ 小檔案-全世界只有台灣有

【(沈揮勝整理)】2010-02-21 中國時報

俗稱金柳,世界上僅台灣特有的水生植物,因育地狹隘且極度稀有,林務局評估保育等級為「瀕臨絕滅(Endangered)」,成熟個體低於二千五百株,且族群量下降中。

依文獻記載,該植物一九○九年由日人草野俊助在日月潭附近發現採集,並以該潭舊名「水社海」為命名依據。隔年博物學者早田文藏正式登錄發表為台灣特有種。目前林政及保育單位掌握到的主要育地有宜蘭神秘湖、雙連埤及屏東南仁山等四、五處低海拔山區濕地。



◆ 放射線「照」料 櫻花整年綻放

自由時報 2010.02.18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櫻花近年來綻放時間大亂,常讓追逐櫻花腳步的賞花遊客敗興而歸。不過,日本研究人員已成功利用放射線品種改良技術,培育出室內一年四季都會開花的新品種櫻花,種植於戶外也能於春、秋兩季開花,想要整年欣賞到美麗櫻花並非癡人說夢。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理化學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生物照射小組負責人阿部知子,日前公佈他們利用放射線「重離子束」照射「山形13系敬翁櫻」,誘發櫻花產生突變,成功培育出室內栽培能整年開花的新種櫻花。研究小組將粉紅色的單重瓣新種櫻花命名為「仁科乙女」,於去年底申請品種登錄,同時也與山形市花農合作栽種,希望進一步推廣至全國各地。

日本這項「重離子束」的獨創品種改良技術,與伽馬射線、X線照射或化學變異劑處理等傳統方式相較,能使植物在極低射線照射量的情況下,達到遺傳基因變異率高、基因損害較小以及生存率高等優點。

報導指出,一般櫻花於春季綻放,夏季長出花芽,若未經秋季至冬季的低溫休眠期,翌年春季就無法開花。經重離子束照射過的新種櫻花則無需休眠期,花朵成長週期因此縮短至5個月,栽種於室內不僅能整年綻放,若統一調整整株花朵的綻放時期,花朵數量也將成長至原本「敬翁櫻」的3倍,更具觀賞價值。



◆ 高身(魚固)魚返鄉難 卑南溪生態重創

中央社 2010-02-21

消失的返鄉路系列 (2)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1日電)「高身(魚固)魚要立刻保護」,招牌菜是高身(魚固)魚的小吃店老闆林德政,呼籲應儘快保護這種魚;他說,莫拉克颱風過後,卑南溪重創,捉不到(魚固)魚了。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橫公路山頭,坍方的土石順著新武呂溪和轆轆溪,沖刷至卑南溪,已經過了半年,卑南溪水至今還是混濁狀,對於卑南溪生態造成空前浩劫。

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表示,卑南溪經過龐大的砂石沖刷,加上溪水長時間混濁,溪裡的藻類幾乎死光,就算逃過風災的魚類現在也「餓的不像樣了」。

當中最被關心的莫過於是高身(魚固)魚,莫拉克颱風過後,高身(魚固)魚和其他魚類一樣消失。開餐飲店的林德政擔心地說,「5年內看不到這種魚了」。

高身 (魚固)魚僅分布在台東卑南溪和楠梓仙溪,因為是台灣特有的淡水魚類,過去曾經被列為1級保育魚類,被當作「國寶魚」呵護;不過,去年林務局認為「族群穩定」,忽然將牠連降3級,從1級保育變為非保育類,就像被「打入冷宮」。

高身 (魚固)成為非保育類後,淪為菜桌上美味佳餚;現在,主要棲息地新武呂溪、卑南溪又遭到莫拉克颱風重創,短時間內族群恐銳減。

林德政呼籲民眾,這1、2年不要捕捉高身 (魚固)魚,政府暫時列入保護,等卑南溪再度恢復穩定族群時在開放捕捉。劉炯錫表示,春節過後,他會和學生組成調查小組,重新調查卑南溪生態。

fsj 提到...

台灣第3次…後壁湖驚見布氏長鯙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墾丁報導】2010.02.25

有潛水客最近在墾丁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意外發現嬌客鯙科魚類,經魚類專家陳正平鑑定為罕見的布氏長鯙,過去台灣只有兩筆發現紀錄,一次在蘭嶼,另一次在恆春貓鼻頭。

鯙科為夜行性魚類,夜間才出洞覓食,潛水客陳邦欽卻在白天發現,且有覓食行為,顛覆傳統認知;陳正平指出,發現地點又在後壁湖潟湖淺水域,讓人驚奇,布氏長鯙白天覓食行為,值得深入探討。

墾管處表示,布氏長鯙(Pseudechidna brummeri)全身乳白色,相當醒目,身體細長,前頭部布滿小黑斑,鰭有藍白邊,棲息礁石區、砂泥底等處,捕食如蟹類、蝦蛄及蝦類等甲殼類。

墾管處長林青說,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出現新訪客,顯示海洋保護示範區經營有成,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這是各方努力的保育成果,希望每位遊客到保護區也要好好珍惜,才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

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民國94年成立,位在南灣與貓鼻頭之間,海域面積182.35公頃,保護區周圍以浮球標示,平時由保育人員及國家公園警察隊巡邏、保護,夜間也安排海巡。



◆ 動保團體伸援 收養賈鴻秋50隻狗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02.23

台北縣知名的愛狗人士賈鴻秋驟逝,留下100多隻流浪狗可能遭到撲殺,引起南部愛狗人士的關注,昨天多個動物保護團體立刻出面表示願意接手50隻,絕不能讓狗被撲殺,也希望其他地區的動保團體能伸出援手。

曾在鴻海公司前長跪,要求郭台銘出資救流浪狗的賈鴻秋,過年前摔倒送醫日前過世,留下100多隻流浪狗挨餓,原本傳稱可能遭到台北縣動物防疫所撲殺,防疫所雖然出面否認,但愛狗人士仍擔心狗兒無人照顧,到最後仍不免走上被撲殺一途,焦急奔走。

包括台南市流浪動物研究會、台南縣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及高雄縣岡山流浪狗照顧促進會等多個動保團體,昨天積極與北部的流浪狗志工聯絡,表明雖然各團體的狗場容納有限,但不能眼睜睜看著狗兒被殺,大家協商的結果,願意盡力收容50隻,拋磚引玉,希望其他地區的動保團體也能協助收容。

動保人士指出,由於政府錯誤的流浪動物政策,使得民間動保團體與收容狗場都在苦撐,很多都是靠一、兩個人,一旦過世或意外,留下的動物景況堪憐,但政府卻只有收容─領養─撲殺的3步驟,未能珍惜無辜的生命,賈鴻秋的去世只是暴露問題的冰山一角。

民眾如果想收養這批流浪狗,可洽台南市動物研究會志工0981261662徐小姐。

fsj 提到...

殺人鯨殺人/長期圈養 激發凶性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2.26

在美國佛州海洋世界攻擊訓練師致死的虎鯨「夥伴」(Tillikum),在北美印第安契努克族語中是「朋友」之意。牠原先養在加拿大卑詩省的太平洋海洋世界,一九九一年有一名馴獸師被發現淹死在牠的水池中,翌年轉售到奧蘭多海洋世界。

一九九九年七月,「夥伴」水池中發現一具赤裸的男屍,全身多處咬傷和瘀傷。警方研判,死者可能閉園後獨自溜到「夥伴」的水池。專家推論,男子可能幻想類似電影「威鯨闖天關」中人鯨共游的場景潛入園內,但「夥伴」可能以為他是玩具,所以又啃又咬。

當時海洋世界一名主管表示,「夥伴」沒有攻擊性,牠通人性,且與訓練師相處融洽。不過意外發生後牠被單獨飼養。訓練師主管表示,不會因最新意外而將牠賜死。

連鎖的海洋世界遊樂園過去也曾發生數起虎鯨攻擊馴獸師事件。二○○六年十一月,聖地牙哥海洋世界一頭三千多公斤的虎鯨在表演時攻擊訓練師彼得斯,他保住性命,但腳骨折。該頭雌虎鯨一九九三和一九九九年曾兩度攻擊彼得斯。

動物權益人士多年來批評海洋世界與其他水族館,認為把虎鯨長期圈養在有限的空間,形同虐待動物,會激發牠們的凶性,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 相關報導:

* 殺死訓練師 殺人鯨不會安樂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441557.shtml



◆ 最新研究小型狗 中東灰狼後代

【潘勛/綜合廿四日外電報導】2010-02-26 中國時報

美國科學界比對「IGF1」基因後推斷,小型家犬應源自中東地區,是中東灰狼的後代,時間點距今逾一萬二千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者葛蕾表示,她們的研究團隊採集全世界灰狼族群的基因樣本比對後發現,中東灰狼的IGF1基因與各地的小型犬隻最類似,而且小型犬全都有IGH1基因的變體。

葛蕾等的研究成果發表於《BioMed Central》期刊。

研究另表示,隨著中東灰狼的馴化,棲息「肥沃月彎」,即今日伊拉克等農業搖籃的先民便選擇豢養小型狗,其所占空間較少,好處更多。

洛杉磯加大的推對與考古學者的發現相符,在中東地區曾發現可溯及一萬二千年前的小型犬遺骨。而歐洲發現的狗類骨骸年代更早,距今可達三萬一千年,但都是大型犬。

fsj 提到...

台灣猴生態片 美奪兩大獎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縣報導】2010.02.27

林務局費時兩年,在彰化縣二水鄉山區拍攝的「活靈活現─台灣猴」生態影片,在美國蒙大拿第卅二屆野生動物影展(IWFF)中,得到「攝影優異獎」和「科學內容呈現優異獎」兩大獎。

南投林區管理處副處長陳耀榮說,這部影片提升台灣獼猴和台灣保育工作的知名度,影片永久典藏在IWFF圖書館,並在全美各地的自然生態保育活動中放映,對台灣生態保育成果有正向傳播。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動物之一,活躍於中低海拔山岳,從玉山國家公園到八卦台地都有,在低海拔地區以彰化縣二水鄉山區居多。林務局拍攝團隊在二水山區林間架設隱藏式攝影點,多次被猴子拆掉,工作人員再重新組裝。

影片中可見台灣獼猴的生活習性與人類相近,天亮即出來活動,有強烈領域概念;猴群裡的頭目,如同部落裡的酋長,帶領一群猴子在自己的領土生活,別的猴群入侵時,群猴會齊上驅敵。

影片去年殺青,入圍行政院「政府優良出版品」。參加美國蒙大拿第卅二屆野生動物影展,獲得二項大獎;影展期間,這部影片公開播放給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人士觀看,獲得極高評價。

林務局表示,「活靈活現—台灣猴」生態影片剪輯兩個版本,著重教育功能的「兒童版」十六分鐘,以生態為主的「成人版」廿四分鐘,近期會放在林務局網站的影音平台,供民眾觀看。

民國七十年間,林務局在二水地區畫設「二水台灣獼猴生態保護區」,並於民國九十四年興建全台第一座以台灣獼猴生態教育為主題的生態教育館。歷年來因台灣獼猴保育有成,「二水獼猴生態保育區」已公告解除。

想一睹為快

農業虛擬博物館video.coa.gov.tw/media.php?iMda_seq=2925



◆ 派出所生態溝 喜見蟾蜍現蹤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2010.02.27

台南縣永康市永信警察派出所在大學環工系教授技術指導下,將臭水溝變身「生態溝」,且復育有成,不只水清可養魚,還吸引2對蟾蜍棲息交配,所長王森雄驚喜說「在市區已經好多年沒看過蟾蜍了」。

王森雄表示,這條雨水排水溝,以前是死水,專家指導在水中種了10多種水草淨化水質,再讓水保持流動,水中養魚及10多種螺類,可吃蚊子幼蟲等,不餵魚飼料,魚、螺只吃自然分解的微生物,才能保持水質乾淨,過一段時間水髒了,也可拿來澆花草,一點都不浪費。

永信派出所的「生態溝」,可說是市區環境綠美化成功的案例,在都市叢林中,相當難得,日前2對蟾蜍在水溝中交配,王森雄無意間看見,相當驚喜。



◆ 杜拜水族館漏水…400鯊險逛街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02.27

在杜拜水族館,遊客可以付費潛水體驗沙魚「伴游」的滋味,但最近館內的巨型水族箱裂了個大縫,水族館所在的杜拜購物中心淪為水鄉,消費者差點有機會免費和沙魚同游。

杜拜的全球最高樓哈里發塔最近才發生電梯故障困住遊客事件,規模在世上名列前茅的杜拜水族館緊接著也出狀況,75公分厚壓克力牆板接縫(panel joint)裂損漏水。

這個巨型水族箱裝了將近1千萬公升的水,裡頭有400條沙魚、魟魚和3萬3000條其他魚類,觀景面積超過80坪,號稱全球最大,是去年開張的杜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最吸引遊客的設施。

緊鄰水族館的上百家店災情慘重,被迫緊急疏散。一名店員說,這縫裂得不小,館方很快就堵住漏出來的水,但一樓許多商家已經鬧水災,「魚應該沒有跑出來,幸好沒看到沙魚在購物中心出現。」

購物中心內水族箱附近區域到25日下午仍舊關閉,保全人員聲稱是為了進行例行維修。購物中心的聲明表示,漏水並未影響水族箱環境或箱內生物的安全,「水族箱維持最高安全標準」。

杜拜購物中心和哈里發塔均由杜拜半國營的開發商Emaar公司管理,是一項耗資200億美元(約台幣6430億)的開發計畫的重點項目。



◆ 馬尾碰鼻 殺人鯨行兇主因?

自由時報 2010.02.27

〔編譯羅彥傑/綜合二十六日外電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樂園二十五日表示,仍會繼續豢養害死女訓練師的公殺人鯨,但將暫停所有的殺人鯨表演,同時將決定是否改變訓練師與殺人鯨相處的方式,遊客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可以偶爾輕撫殺人鯨。另外,有報導指出,這名女訓練師頭上的馬尾可能是她遇襲的導火線。

雖然目前仍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導致約五.四公噸重的殺人鯨 Tilikum要讓深愛牠的資深訓練師布蘭蕭溺斃,但她二十四日在水池輕拍Tilikum時,頭上綁的馬尾曾經掃過牠的鼻子。接著Tilikum就突然張嘴咬住布蘭蕭的馬尾不放,拖入池中直到她溺斃。全場多達五十名遊客都目擊到她死亡的一幕。

甩馬尾動作 殺人鯨判讀是緊咬指令

報導說,目前不清楚這頭殺人鯨為何會對被碰觸做出如此反應,但有一種說法是,布蘭蕭擺動頭髮的動作,被牠誤認為是要用自己牙齒緊咬某物的指令。多名目擊者表示,Tilikum把布蘭蕭當成玩具玩耍。

海洋世界館長湯普金斯表示,園方必須重新評估訓練程序與規定。他強調,布蘭蕭當時沒有滑落或掉進水中,而是在頭部靠近鯨群的情況下躺臥著。Tilikum沒有躍出水面咬住她。

湯普金斯說,雖然有民眾要求讓Tilikum重回大海,但由於牠被豢養已近二十七年,在野外勢難生存;至於處死牠也不列入考慮,因為牠是海洋世界哺育計畫的一個重要部分。

fsj 提到...

台灣珊瑚 隱藏抗暖化基因?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墾丁報導】2010.03.06

台灣珊瑚研究發現重大突破,可望為珊瑚找到因應暖化的「解秘密碼」。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最新研究發現,墾丁環境特殊,尖枝列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生殖時間能順應溫度改變,忍受極大溫差,極可能是全球首次發現。未來透過基因研究,可望找到珊瑚適應溫度劇烈變化的基因。

全球珊瑚因海水升溫造成大量白化,甚至死亡。樊同雲指出,墾丁海域的湧升流受潮汐影響而具周期性,湧升流造成海水溫度瞬間降低,溫差在幾分鐘內最多可相差至十度。「墾丁珊瑚為適應環境變動,因此產生更高的抵抗力及復原能力。」

尖枝列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廣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一年十二個月都有生殖活動。除台灣外的分布地區海水溫度較為穩定,導致兩種珊瑚生殖活動時間固定,過去未曾發現生殖時間彈性的案例。

樊同雲表示,目前僅台灣墾丁海域的尖枝列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生殖活動會隨著環境改變。一般珊瑚可忍受溫差約攝氏三到五度,台灣這兩種可忍受達十度。

海生館利用人工繁殖的方式,目前已成功繁殖一百卅種珊瑚,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珊瑚養殖中心,許多國外學者前來「取經」。還可透過網路連線,在國外也能直接觀察海生館及核三廠出水口的珊瑚即時影像。

樊同雲說,墾丁被視為珊瑚礁在全球暖化下的「避難所」,而海生館形同「諾亞方舟」,為各色珊瑚保存種源。三月廿日晚上六點在Discovery頻道,「台灣綠生活」將介紹海生館珊瑚復育工程。



◆ 亞洲第1 小抹香鯨裝衛星發報器野放

中央社 2010.03.05

高雄縣永安鄉1月發現1頭小抹香鯨擱淺,經送台南市「台江鯨豚救援中心」搶救,兩個月照護後,小抹香鯨恢復健康,7日將野放,成為救援中心10年來首次搶救成功的鯨豚。

小抹香鯨被取名為「妹妹」,被送到台江鯨豚救援中心,經專家及志工全力搶救,器官功能恢復正常,救援中心預定7日在台南沿海野放。

台江鯨豚救援中心表示,將在「妹妹」身上安置衛星發報器,追蹤「妹妹」野放後的資料。「妹妹」同時也是亞洲第1頭安裝衛星發報器的小抹香鯨。

台江鯨豚救援中心說,「妹妹」是台灣今年第1頭擱淺的鯨豚,也是有史以來第1頭搶救成功的小抹香鯨。

台江鯨豚救援中心成立10年來,共搶救13頭擱淺的鯨豚,分別來自桃園、新竹、高雄、台南等縣市,但只有「妹妹」搶救成功野放。



◆ 學者:宜蘭賞鯨人暴增 1年勿逾33萬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0.03.05

東北季風歇,宜蘭賞鯨揚帆,費用不漲價,為兼顧賞鯨與生態,擔任台灣海洋保育學理事長的海洋大學教授莊慶達昨天說,台灣賞鯨遊客十多年前每年不到萬人,現在1年最多達28萬人次(右圖,本報資料照片),為免人太多衝擊生態,經研究後,建議不要超過33萬人次。

宜蘭縣的海上旅遊活動,本月起搭配龜山島開放登島又掀起熱潮,隨著天氣漸穩定,遊客人潮增加。

頭城區漁會總幹事鄭讚福昨天說,今年賞鯨遊程維持往年價格,賞鯨及海上繞龜山島2到3小時,個人收費1千2百元,團體每人1千元,賞鯨登島及繞島,需時4 到4.5小時,個人1千6百元,團體1千5百元。

持續關注海洋生態的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莊慶達,昨天也與多位學者搭船登龜山島研究。他說,1997年起,台灣賞鯨旅遊因頭城區漁會「龜山朝日」號遊艇載客體驗而掀起風潮,剛開始,全台賞鯨遊客1年不到萬人,發展至今,最多1年達28萬人次。

莊慶達說,賞鯨太久、人太多,都會影響到鯨豚生態,有的鯨豚受驚嚇,會往更外海移動,衝擊生態之外,賞鯨船要看到鯨豚必須跑得更遠,不利賞鯨旅遊發展,因此,賞鯨業者與遊客都應遵守相關賞鯨規範,如不能餵食、單次停留賞鯨時間不能過久等,經過研究,全國1年賞鯨總人數建議應該在33萬人以內為宜。



◆ 替國寶魚找第2個家 傳出喜訊

【唐鎮宇/中縣報導】2010-03-05 中國時報

雪霸公園管理處去年展開「送小櫻回家」計畫,尋覓櫻花鉤吻鮭的第二個復育基地,最近傳出好消息!羅葉尾溪與司界蘭溪支流放流的魚,上周已成功孵出小魚,雪管處決定五月將進行一千尾的大規模放流,希望在五年內打造國寶魚的第二個家!

雪管處處長陳茂春表示,經過十六、七年來的努力,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從一九九五年只剩下二百多尾,到現在已達四千多尾;研究人員發現,該族群就算遇到颱風侵襲,還能維持旺盛的繁衍能力,雪管處評估後認為七家灣溪族群已趨穩定,○六年開始不再放流,轉而展開「送小櫻回家」計畫。

羅葉尾溪與司界蘭溪支流 孵出小魚

「送小櫻回家」計畫就是透過雪管處成立的櫻花鉤吻鮭種源庫,將復育的魚苗放流到歷史上曾出現櫻花鉤吻鮭族群的溪流,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上成功機率非常低。雪管處四年前在七家灣溪附近的南湖溪、司界蘭溪及伊卡丸溪放流一千五百尾,不料魚還來不及產卵就被颱風沖走,至今只剩下個位數,情況相當不妙。

雪管處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說,研究團隊考量溫室效應影響下,颱風帶來的水量越來越大,不利櫻花鉤吻鮭復育,轉向鎖定深潭多、水量穩定的支流,果然傳出好消息,去年六月放流的二百五十尾幼魚,最近在羅葉尾溪出現八個產卵場,司界蘭溪支流也出現四個,總計至少已孵出廿八隻小魚,代表放流族群已可成功自然孕育下一代。

五月放流一千尾 期望五年能成家

廖林彥笑說,要讓種源庫的魚苗順利放流,得進行「行前訓練」。研究員除了在水池上方餵飼料,也會不定時改從水池下方餵食,因為魚若只習慣在水面找食物,可能會被一旁覬覦的鳥類一口叼走。

另外,為了讓小魚能躲避大魚追殺,種源庫還有能模仿溪流流速的河道,魚苗在人工河道進行「特訓」,放流後就能在湍急的天然溪流中躲過大魚追擊。

由於放流狀況佳,雪管處決定五月廿二日在羅葉尾溪及司界蘭溪支流進行一千尾的大規模放流,目標花五年時間打造櫻花鉤吻鮭在台灣的第二個家。



◆ 櫻花鉤吻鮭之父 山寨版梁朝偉

【唐鎮宇/中縣報導】2010-03-05 中國時報

被外界譽為「櫻花鉤吻鮭之父」的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同事稱他是「山寨版梁朝偉」,投入國寶魚復育已達十一年。把每隻復育的魚都視為自己孩子的他,即使復育過程遇到不少挫折,他依然樂天笑說「我和牠們一樣都是天蠍座的孩子(櫻花鉤吻鮭產卵季節在十月),不會輕易放棄的!」

民國八十八年,台大水產試驗所畢業的廖林彥,投入當時依然相當簡陋的櫻花鉤吻鮭養殖場。廖林彥回憶,當時養殖場只用簡陋的水泥圍成魚池,甚至沒電,一切都非常克難;但經過十年努力,如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已成立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甚至準備將復育觸角伸出七家灣溪之外。談起第一次放流魚苗的經驗,廖林彥不改調皮的個性,半開玩笑的口吻說「很激動」、「都快要哭了」,因為日本放流櫻花鉤吻鮭魚苗只要把車子開到定點,水管打開、魚苗就直溜溜的入水,但台灣受限於地形、氣候,必須背負著廿公斤重的魚苗及魚苗維生設備,徒步跋山涉水三小時以上才能到達目的地,相當辛苦。

長期在七家灣溪工作的他,每次回家至少得開三小時左右的車才能回到基隆老家,但他笑說「我已經習慣了,一點都不會累!」言談雖然風趣,卻帶著堅毅的眼神。

對櫻花鉤吻鮭魚的情感有多深?廖林彥說牠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即使多次放流結果不如預期,廖林彥仍堅定地說「我和牠們一樣都是天蠍座,不會輕言放棄的!」隨即話鋒一轉,又開起玩笑:「但最近氣候暖化,牠們好像都變成射手座的耶!」(意指櫻花鉤吻鮭魚生產季節,因暖化效應逐漸延後。)

fsj 提到...

黑翅鳶雛鳥失蹤 疑被盜獵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0.03.07

台灣猛禽新住民─黑翅鳶容易馴服,近年成為盜獵者的首要目標,生態保育人士發現,今年彰、雲一帶孵出的 20多隻雛鳥全數失蹤,政府相關單位認為沒明顯偷盜證據,失蹤原因不明。

黑翅鳶體長約30公分,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金門的留鳥,約12年前族群擴散到台灣,10年前首次被發現築巢孵育下一代。生態保育人士形容黑翅鳶像「鷹俠」,白羽蒙著黑眼罩露出紅色雙眼,對比鮮明十分美麗,吸引攝影者捕捉雄姿。

黑翅鳶是台灣猛禽新住民,原本沒列在野生動物保育名錄上,前幾年被嚴重盜獵,生態保育人士發起搶救與爭取,政府依照世界生態保育標準,把包括黑翅鳶在內所有在台灣居住的猛禽都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

彰化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廖自強說,黑翅鳶冬季育雛期9至12月,彰、雲沿海一帶的黑翅鳶雛鳥今年元月間破殼,生態保育人士每隔一段時間前往觀察孵育情形,不過最近觀察,黑翅鳶在鳥巢附近徘徊,不管老鼠爬進巢內找殘留食物,顯然鳥巢裡沒雛鳥。

廖自強表示,現在的雛鳥還不夠強壯飛離鳥巢,生態保育人士發現彰、雲沿海至少16巢雛鳥集體失蹤,同時被天敵吞食的機率不大,最有可能的是人類偷盜;黑翅鳶性情溫和容易馴化、飼養,使牠們成了盜獵者最常下手的對象。

有愛好攝影者為拍好黑翅鳶的照片,向地主承租牠們築巢土地或「佔地為王」不准別人靠近保安林地,生態保育者以為民間力量有一定遏阻作用,沒想到缺乏全天候監視,黑翅鳶的雛鳥仍被偷,令生態保育人士徒呼負負。

彰化縣政府農業處自然保育科長尤勝輝說,2月間接獲通報,曾派員到福興鄉查看黑翅鳶繁殖地,沒看見盜獵跡象。



◆ 泰國象媽媽產下第一對公雙胞象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0-03-07

泰國東北蘇林省一投三十五歲的母象龐通太太,前兩天生下了一對公雙胞胎。這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對公雙胞象。

飼主說,兩頭小象中間隔了兩個鐘頭問世。母子均安。大象很少生雙胞胎。上一次產下的雙胞胎,是十五年前的一對母象。

一百年前,泰國有十萬頭大象,專門擔任搬運木材等粗重工作。現在剩下的只有四千頭左右,多半在觀光業服務。

fsj 提到...

憂破壞生態 學生拔海茄苳幼苗

【聯合報╱記者鄭文正/芳苑報導】2010.03.08

環保團體與 30多名學生昨天到芳苑鄉普天宮旁的海岸潮間帶,拔除海茄苳幼苗,載滿一大車離去。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拔除幼苗只是象徵意義,主要是提醒政府要種對林種,不要種植外來的海茄苳,破壞了彰化原有的海岸生態。

林務局在彰化王功海岸潮間帶種植「海茄苳」,但紅樹林迅速繁殖蔓延,一眼望去,整個海岸線都是紅樹林、垃圾。

彰化縣環保聯盟等環保團體,昨天與和美高中、彰化師範大學等30多名學生前往海岸堤防旁的紅樹林保育區。

警方、林務局也各自派人到場,警方勸阻不要觸法,雙方溝通十幾分鐘,環保人士與學生強調不會破壞林地,會依講好的「只拔除幼苗」,警方才未再插手。

「你拔了幾根?」「我拔了一大把。」和美高中的一票學生奮力在紅樹林區,將剛長出來的海茄苳幼苗拔出,學生們說,海茄苳會破壞海岸潮間帶生態,所以要拔除。

施月英說,廣大紅樹林無限蔓延外,還會釋放酸性物質,造成海岸土壤變酸,會影響了海岸潮間帶的海岸生態,他們要求拔除海茄苳,卻遭林務局及警方警告不可以破壞保安林地。林務局最後同意這是「具教育意義的活動,但至於破壞生態說法,還待科學驗證。」

施月英說,潮間帶泥質的潮間灘地,富含有機物質,孕育多樣的底棲生物,也吸引許多南來北往的候鳥,成為國際重要濕地。

而大部分人只知道紅樹林有著綠化、護堤的功能,但是不知道紅樹林不適合彰化海岸,這是因為彰化海岸本身擁有長達5公里以上的潮間帶,這已是最天然護堤,足以吸附抵銷冬季盛行大海浪。



◆ 舊鐵橋濕地公園 復育啟用

【聯合報╱記者顏福江/大樹報導】2010.03.08

每年參觀人次破百萬的全國最大人工濕地—高雄縣舊鐵橋濕地公園,八八水災後「浴水重生」,昨天舉行重新啟用典禮,目前已完成第一期遊客中心周邊景觀復原、舊鐵橋以北三座生態池的清淤進水,以及水生植物栽種;舊鐵橋以南的第二期復育工程,將在三月底上網招標,預訂半年內完工。

環保署除補助復育工程,並在濕地公園鄰近的竹寮溝,進行全國首座「礫間處理工程」,以礫間生態工法促進竹寮溝水淨化,預定今年六月規劃完成並施工。

大樹鄉長曾英志說,大樹鄉高屏鐵橋以24個虹狀鐵拱構成,橋墩以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早年曾名列亞洲第一長橋。

昨天楊秋興親手打開睽違已久的溼地出水閘門,啟動生態池的水質淨化機能;更與99位孩童以串聯傳遞樹苗的方式,在舊鐵橋溼地周邊親手栽植,象徵環境保育傳承生生不息。

楊秋興表示,舊鐵橋濕地公園淨化水質功能很強,原本汙濁的社區廢水,流經全區13個生態池,幾乎到第三池就有游魚。綠草如茵的廣大草坪,過去周末假日也都能吸引上萬人造訪。

但八八水災後,全區幾乎全部被漂流木及土石淹沒,滿目瘡痍,所幸有環署補助及舊鐵橋協會熱心志工的協助,縣府得以完成第一期復育工程,讓消失多時的鳥類、生物芳蹤漸現,停車場周邊可見喜鵲在枝頭築巢,濕地空中有游隼及紅尾伯勞的展翅盤旋,河道中鸕鶿盡情嬉戲覓食,重現生機盎然景象。

fsj 提到...

台東小紋青斑蝶 苗栗首度發現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縣報導】2010.03.09

一隻小紋青斑蝶花了三個多月時間,飛行約二百公里,從越冬的台東知本到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繁殖。台灣紫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徐志豪表示,這是苗栗縣首次記錄來自台東的小紋青斑蝶,「東西部蝶道更加明朗」。

徐志豪表示,台灣斑蝶生態是世界級議題,每年三月底到四月初為紫斑蝶遷移,國道三號雲林縣林內段有連串保護措施;小紋青斑蝶遷移規模不如紫斑蝶,紀錄不多。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劉勝鈺六日在公館出磺坑附近,發現這隻後翅標記「M四─一二一二」代號的小紋青斑蝶,捕後檢視,發現前翅另有「M四─○—○」代號,連繫徐志豪查證。

徐志豪證實,去年十二月一日,這隻小紋青斑蝶從台東知本由義守大學教授趙仁芳的研究團隊標記放飛,後來在他地被捕獲,再次標記放飛後,在公館鄉被發現,共飛行約二百公里。

徐志豪說,上月十日,紫斑蝶協會南部總召集人廖金山等人,才在屏東縣春日鄉紫斑蝶幽谷發現一隻台東飛到屏東的小紋青斑蝶,專家詹家龍認為這項發現,證實了北大武山的東西兩側有蝶道存在。

他說,斑蝶在台東越冬後,飛經屏東往中、北部繁殖,公館鄉、泰安鄉、獅潭鄉、南庄鄉都有小紋青斑蝶幼蟲喜歡吃的布朗藤,應是小紋青斑蝶的繁殖地,但過去從未記錄到從台東飛來的小紋青斑蝶。



◆ 紫斑蝶季 林內培訓導覽員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林內報導】2010.03.09

雲林縣林內鄉的「雲林2010林內紫斑蝶季-紫愛林內」活動,即將在3月20日至4月4日登場,逢六、日都有精彩活動。

為提升活動導覽人員專業素質,鄉公所昨天舉辦培訓課程,訓練導覽人員以互動方式解說紫蝶生態及林內人文生態景觀等。課程包括紫斑蝶的一生、林內公園、水利博物館、濁水發電廠自行車道等紫蝶生態及林內人文生態景觀,要讓遊客到林內「入寶山不會空手而返」。

鄉長邱世文期勉擔任導覽親善大使的義峰高中29名學員,要認真學習,讓到訪的遊客賓至如歸。



◆ 研究:侏儒黑猩猩喜與同類分享食物

中央社 2010.03.09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今天報導,科學家們指出,與人類關係最親近的靈長類動物侏儒黑猩猩(bonobo),展現出一種自願與同伴分享食物的傾向。

之前多半認為這種慷慨行為是人類獨有的特性,但一個研究團隊經由實驗證明,與其選擇獨享食物,侏儒黑猩猩更願意與同伴分享。

這項研究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期刊中。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哈爾(Brian Hare)博士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侏儒黑猩猩孤兒院Lola y Bonobo研究人員魁杜恩達(Suzy Kwetuenda)共同執行一項研究。他們讓一隻飢餓的侏儒黑猩猩進入一間放有若干食物的房間中。

這個房間緊鄰其他兩個房間,這隻飢餓的侏儒黑猩猩可輕易看到它們的內部情況。而這兩間房中,一間空無一物,另一間則關著另一隻侏儒黑猩猩。

第一隻侏儒黑猩猩可以選擇一個人獨享食物,或是移開木栓打開門,讓另一隻同類進來分享食物。

哈爾在期刊中寫到,「我們發現受測的侏儒黑猩猩更喜歡自願性地打開門,讓對方分享原本牠大可獨享的食物。」

研究人員現在更希望能夠了解侏儒黑猩猩似乎更樂意分享食物的原因。

哈爾表示這有可能純粹是利他主義,但也可能背後隱藏著自私的動機,因為分享可以交換未來的回報。

研究人員更進一步希望,這項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驅動人類分享行為的背後力量。(譯者:中央社徐志偉)

fsj 提到...

瀋陽動物園 11隻東北虎全被餓死

中央社 2010.03.12

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11隻東北虎3個月內相繼死亡,而據稱死因為進食少被餓死。知情者透露,這些東北虎每天只吃得到1、2隻雞,瀋陽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也證實這個說法。

據稱,園內還有30隻其它動物也在同時期死亡。

瀋陽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曉強向「遼寧日報」透露,動物園老虎生活的鐵籠子空間小,老虎不活動,免疫力下降,加上營養不夠,應該都是老虎死亡的原因。

據了解,這次連續死亡11隻東北虎應是從去年12月開始。園方去年11月發生工作人員被老虎咬傷事件,傷人的2隻老虎被營救人員擊傷後死亡。這件意外被認定是因動物園安全經費嚴重不足、沒有及時解決問題、工作人員違規作業所致。

意外發生後,園方被勒令封園整改,就在整改期間,11隻東北虎接連死亡。

報導稱,這個動物園長期有動物吃不飽的批評聲,地方政府雖予以資助,但動物的生活情況仍未見改善。

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2000年成立,由大連市一家民營企業控股,成立初幾年經營效益尚好,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而虧本。

據了解,園內成立之初有動物61種1024隻,而到今年2月8日,只剩49種518隻。

fsj 提到...

禁止黑鮪交易 綠色和平籲台支持

中央社 2010/03/14

聯合國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組織(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組織)第15屆年會13日至25日在卡達杜哈召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支持摩納哥提案,禁止黑鮪交易,以確保黑鮪續存。

全球氣化暖化,海洋資源與生態問題不亞於陸面。綠色和平指出,這次CITES會議對於全球海洋保育至關重要,將討論黑鮪魚,以及多種鯊魚(雙髻鯊、遠洋白鰭鯊、大西洋鯖鯊、棘角鯊),還有粉紅及紅珊瑚等其他物種的保育計畫。

這次會議最受關注的議題是黑鮪魚交易。綠色和平強調,因為商業需求,人類長年來的過度捕撈,已使得太平洋鮪魚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綠色和平並說,綠色和平支持摩納哥於CITES會議中的提案,將大西洋黑鮪列入CITES附錄一,以禁止黑鮪的商業性國際貿易,讓黑鮪魚獲得最高度保護。

綠色和平海洋項目主任Oliver Knowles表示,「大西洋黑鮪瀕臨絕種的危機,顯示海洋資源是如何受到人類的肆意破壞,同時也是對全球漁業管理提出最嚴厲的控訴。」。

她呼籲,「將大西洋黑鮪列入CITES附錄一或許是牠的最後希望,各國政府必須投下正確的一票,拯救這個關鍵魚種免於滅亡。」

綠色和平海洋項目統籌周婉蘋則說,「遠洋漁業既是台灣的重要經濟來源,台灣政府更應支持國際海洋資源保育方案,才能讓台灣漁業得到永續發展;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多種太平洋鮪魚也將緊隨大西洋黑鮪的命運,因瀕危而被禁止商業性國際貿易。」

除了支持摩納哥提案禁止黑鮪魚交易。綠色和平補充,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正在討論保護太平洋海洋資源方案,綠色和平已提出關閉 4個袋狀公海區域,並設立為海洋保育區,以保護太平洋鮪魚重要繁殖及復育區域的主張。



◆ 追蹤黃頭鷺 春去秋又回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屏東縣報導】2010.03.14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長孫元勳透過衛星追蹤器,發現一隻來台度冬的黃頭鷺來自安徽省,讓學界對牠的瞭解邁進一大步。

「這隻黃頭鷺去年春天飛返安徽省後,去年秋天再度飛來台度冬」,孫元勳說,直到昨天這隻黃頭鷺仍在屏東縣內埔鄉活動,「牠今年春天會不會循著原路線飛回安徽省,讓人好奇」。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為了瞭解禽流感傳播途徑,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追蹤候鳥飛行途徑,由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穎及孫元勳主持,他們揭開了黃頭鷺來台的飛行路徑及來源。

孫元勳說,去年三月八日,他在屏科大旁的牛角灣溪捕捉到一隻黃頭鷺,並在牠身上安裝衛星發報器後野放,這隻黃頭鷺四月廿日離台,過境福建外海,廿六日飛抵浙江寧波,五月一日飛抵安徽省西南部繁殖地。

孫元勳測出這趟飛行行程約一千公里,依據墾丁氣象雷達偵測出鷺鷥群的飛行速度,時速約五十公里,如果黃頭鷺直飛,只消花廿小時就可從墾丁飛抵安徽省,但途中牠光是休息就花了好幾天。

孫元勳發現,牠飛回安徽省,待了四個月餘,度過了整個夏天,去年九月七日又沿著相同路線振翅南飛,十一天後又飛來屏東,直到現在牠都在屏科大周邊活動。

黃頭鷺 羽毛會變色

黃頭鷺是一種吃昆蟲、蜥蜴的草地鷺鳥,常吃被牛群驚起的昆蟲,又稱為「牛背鷺」,牠的習性和出現在池塘、魚塭、河流的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和俗稱「暗光鳥」的夜鷺不同。

黃頭鷺冬天時一身雪白,春天頭、頸、背會長出黃色飾羽。原本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現在連北美北歐都出現牠的蹤跡。(林順良)



◆ 洋八哥太囂張 本土種列保護

【唐鎮宇/台北報導】2010-03-14 中國時報

「強勢外來鳥種已經很難抵擋了!」林務局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進行外來鳥種的入侵現況分析,發現白尾八哥是全台入侵情況最嚴重的鳥類,全國只剩綠島尚未發現蹤跡;林務局評估後認為,移除強勢入侵鳥種耗費成本太高,幾乎已不可能「根除」,將改採保護受侵害物種因應。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分析過去外來鳥種回報資料,發現白尾八哥至少在卅三年前就已入侵台灣,家八哥早在卅二年前就在台灣現蹤。

外來白尾八哥 路燈管洞築巢

林務局表示,這些「洋八哥」在台數量到底有多少,受限於地形沒有詳細數字,但就野鳥學會統計的十三種外來鳥種比較,白尾八哥全台出現地點數高達八百卅七個、家八哥也多達六百卅一個,第三名的埃及聖 才一百七十四個,白尾八哥與家八哥入侵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長期從事自然觀察的鳥類專家劉克襄指出,白尾八哥與台灣原生八哥長相相似,但白尾八哥體型較纖細,嘴巴暗黃,尾巴與翅膀有鮮明白斑;台灣原生八哥則體態較豐腴,嘴巴呈鉛灰色,全身近乎暗黑色澤。

劉克襄觀察發現,原生八哥多利用牆壁裂縫或電線桿頂端做巢位,但白尾八哥卻還能在路燈管洞築巢,築巢空間較多,讓白尾八哥繁衍相當迅速,嚴重壓縮原生八哥、麻雀與白頭翁的生活空間,甚至還會潛入牠們巢裡劫奪幼雛,「相當囂張!」受到外來八哥猛烈攻勢,農委會在二○○八年將原生八哥由「一般類野生動物」提升到「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林務局保種 原生送進動物園

劉克襄建議,以白尾八哥分布之廣,不論捕捉、獵殺都有困難,不如將路燈封口或縮小路燈管徑,讓白尾八哥與本土八哥「立足點平等」,承受一定被大型鳥類攻擊的風險,或許可以減緩白尾八哥擴張速度。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解釋,路燈封不封口或有安全等其他考量,林務局樂觀其成;但白尾八哥等對環境適應力太強,族群已經相當龐大,若要強行撲滅恐怕得付出極大成本,林務局今年將改採保種政策,將台灣特有亞種的原生八哥安置部分族群到動物園。

※ 相關報導:

* 四種外來椋鳥 潛在威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78x112010031400121,00.html

農委會統計,台灣鳥種約有兩百卅多種,其中外來種占七十五種以上,顯見外來勢力入侵嚴重;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調查更發現,黑領椋鳥、輝椋鳥、灰頭椋鳥、葡萄胸椋鳥等四大外來勢力在野外已有繁殖情形,未來是否會像白尾八哥一樣在台「占地為王」,亟需密切注意。

fsj 提到...

奇聞軼事-11隻東北虎餓死 釀成虎骨酒

【連雋偉】2010-03-15 中國時報

遼寧省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傳出十一隻東北虎三個月內相繼死亡的震撼消息,沒想到動物園員工竟表示,死亡的老虎已被製成幾大缸虎骨酒。

員工說,這些酒平時被存放起來,每遇重要客人來訪或逢年過節,動物園領導會拿出來請客送禮。據瀋陽森林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介紹,依照規定,老虎死亡後應當檢驗並就地封存。

這十一隻東北虎的死因據稱是長期營養不良被餓死。英國BBC中文網報導,中國國家林業局官員曾前往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實地查看剩餘老虎,並稱上級批示要對老虎死亡事件查因追責。

目前,動物園已被停業整頓,禁止任何無關人士進入。據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一月份統計,除發生十一隻東北虎死亡外,還有獅子、棕熊、狼、獼猴、犛牛、駱駝、羚羊等多種動物死亡。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月份,瀋陽野生動物園現存動物共五十九種一二五三隻。但園內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僅剩動物五十種五一八隻。

瀋陽市政府說,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成立於一九九八年,是一家民營控股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企業連年虧損,導致對動物管護不力。

據報導,瀋陽市政府已成立救治、調查、接管三個工作小組,以遏止野生動物非正常死亡。

fsj 提到...

大西洋黑鮪買賣恐被禁 日全力防堵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2010.03.16

以全面禁止大西洋黑鮪魚國際交易為主要議題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家(CITIES)會議,十三日起在中東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由於牽涉到日本餐桌上是否還能有鮪魚生魚片,日本全面反對此一禁售條約簽訂,派出卅人龐大代表團,在會場上進行遊說。

這項會議的主要議題來自於摩洛哥的一項提案,指大西洋與地中海的黑鮪魚因濫捕瀕臨滅絕,提議全面禁止大西洋與地中海黑鮪魚的國際交易。美國和歐盟都支持摩洛哥的提案,加上華盛頓公約締約國事務局勸告各國支持摩洛哥,公約秘書長韋金史迪克斯認為,大會可望通過禁止買賣提案。

黑鮪魚可見於北大西洋、地中海、墨西哥灣等海域,1970年至今數量已銳減八成以上,日本的進口量占全球的百分之八十。黑鮪魚交易若被禁止,可能造成日本料理中最重要的鮪魚生魚片匱乏,日本已表明全面反對,澳洲也支持日本,形成日澳對抗歐美的局面。

華盛頓公約的一百七十五個會員國本月十三日在杜哈集會,準備對四十二項有關沙魚、珊瑚礁、大象、老虎、北極熊等瀕危物種的買賣問題進行討論及表決,預定廿五日閉幕。黑鮪魚買賣禁令必須取得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支持才能成立,很可能在會議即將結束時表決。目前形勢對日本不利,日本若要否決此案,至少需要五十票以上支持,目前支持日本的國家並不多。

日本反對的理由是「適當的資源管理,可以避免黑鮪魚的滅絕」。日本還認為,大西洋黑鮪魚交易被禁,未來可能擴大到其他魚類,對以魚類為主食的日本來說,將造成莫大影響。澳洲也支持日本的意見,認為應以漁業管理取代禁止。

日本農林水產省副大臣山田正彥則稱,「若遇到最壞情況,將不得不對禁止交易採取保留意見」,暗示日本將不會理會這項新規定。



◆ 近海開放拖網漁船 農委會被糾正

中央社 2010.03.16

監察院調查發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去年開放拖網漁船進入近海作業,是「假藉試驗之名,開放捕撈破壞保育」,今天通過糾正農委會、台南縣政府。

農委會為進行表、中層海域的拖網漁船試驗研究調查,開放拖網漁船自去年9月7日起至今年8月31日,進入台中縣以南、台南縣以北距岸3至12浬的海域內作業。不過,此舉引發嘉南漁民不滿,不但頻頻串聯抗議,逾100名漁民更曾北上監院陳情。

監察院今天通過糾正農委會及台南縣政府。糾正案文指出,漁業法是以「保育」為前提,農委會卻委託50噸至100噸拖網漁船,在原來禁止作業的3浬至12浬間海域,進行表、中層拖網試驗研究,明顯以試驗研究之名,行開放之實,破壞保育,已違反漁業法意旨。

提案監委劉玉山表示,試驗漁船於民國98年9月至12月的漁獲量,已超越西南海域全年漁獲量,顯然已排擠現有漁船漁撈權益,若不進行總量管制,該區域漁業資源將會消耗殆盡。農委會應重視問題嚴重性,儘速檢討改進。

糾正文並指出,台南縣政府在當地漁民反對抗爭下,為反對該試驗研究案,於98年12月30日公告,禁止農委會指定的試驗漁船進入將軍港停靠,違反漁港法規定,且沒有考量該漁港內加油站、製冰廠等民營業者生存權利,明顯有違失。



◆ 40年不見 紅喉潛鳥回來了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北縣報導】2010.03.16

超過四十年未在台灣本島現身的「紅喉潛鳥」,十一日在北縣萬里海灘現蹤。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昨天呼籲民眾透過望遠鏡或遠觀的方式觀察,不要驚嚇到稀客。

從事生態監測計畫的調查員陳世中最早發現,他說,萬里沙灘少有鳥蹤,二月底來了群黑尾燕鷗,本月十一日無意間發現海面上有隻紅喉潛鳥,不時捕食小魚,後來游進沙灘,爬上岸休息。

北觀處表示,兩年前金門及馬祖曾發現數隻紅喉潛鳥,造成賞鳥界轟動,根據台灣野鳥圖鑑,最近的觀察紀錄是一九六三年曾在北部沿海現蹤;經過短暫休息後還是會北返回牠的繁殖地,歐亞大陸和加拿大北部。

紅喉潛鳥繁殖期頭、頸部會轉為灰色,喉部有紅棕色的斑紋,可潛入五公尺深的水中覓食。

fsj 提到...

驚訝!南極冰下182米處 發現新物種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483473.shtml

【聯合新聞網╱路透】2010.03.18

據美國媒體報導,科學家首次在南極冰蓋下600英尺(約合182公尺)處發現一只蝦狀生物和一只水母。如此複雜的生物竟然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令人驚訝。

科學家原以為在冰下如此深的地方由於沒有光線,只有少數微生物才能生存。這正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科研小組把攝影機放入南極冰蓋下首次探究冰蓋下面的世界時有了這一發現。一隻樣子古怪的蝦狀生物從攝像機旁游過,然後停在攝影機的纜線上。

此外,攝像機還帶上來一根觸須,科學家們相信這根觸須來自一隻水母。

※ 影片詳見原站。

fsj 提到...

超級「蜘」識家 陳世煌一年發現55種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0.03.31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一年多來走遍台灣,發現五十五種以前不曾記錄的蜘蛛,希望明年讓台灣蜘蛛種類從四百廿種增到六百種;他已著手撰寫「台灣蜘蛛誌」,要建立台灣蜘蛛的完整圖鑑。

目前已知全世界約有四萬種蜘蛛,過去台灣研究蜘蛛的資料稀少,經過多年努力,台灣蜘蛛目前被記錄的種類只有四百多種。陳世煌認為,台灣蜘蛛種類應有近千種,近三分之二未被發現,他想將蜘蛛種類收錄成冊,證明台灣有豐富的蜘蛛種類。

陳世煌說,這次發表的「鬼面蜘蛛」,外型看起來好像只有四隻腳,其實是每兩隻腳合併在一起,捕食習性更特殊,牠會先在兩腳上結一張網,然後對準獵物撲去蓋上,就像漁夫撒網捉魚一樣,非常機動。

有些蜘蛛已適應台灣特有地形,例如一種台灣特有跑蛛只出現在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區;二角跑蛛只在台灣北部現身;而綠色的台灣綠貓蛛只出現在台灣中部、南部和東部地區,常在葉面上活動,不易被發現。

他也要替家中常見的剌蚜(白額高腳蛛)平反。陳世煌說,剌蚜是室內最大的蜘蛛,民間常誤會接觸到牠的尿液,皮膚會起水泡、潰爛,其實牠只是元兇隱翅蟲的代罪羔羊。

陳世煌說,白額高腳蛛不是害蟲,「是要幫助我們的」,自知白天出來會嚇到人,晚上才出來覓食,且不會結網;牠們也是慈愛的媽媽,會抱著卵囊保護卵,小蜘蛛出生後,還會爬到媽媽身上玩耍。

他進一步指出,白額高腳蛛是天然的「克蟑」,因為牠會吃昆蟲,但蒼蠅、蝴蝶飛不進家裡,蚊子、螞蟻又太小,只好捕食家中的蟑螂。但他說,白額高腳蛛若長期不離開,就代表家中廚餘沒處理乾淨,蟑螂滋生,才讓白額高腳蛛有豐富食物。

※ 相關報導:

* 要交配也要命 公蛛交配出奇招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508096.shtml

fsj 提到...

適當飲食加運動 英國養出史上最大兔子

中央社 2010-04-05

英國一隻兔子重22.23公斤,高129.54公分,成為史上最大的兔子,而且這隻食量驚人的兔子還在繼續長大。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大流士(Darius)是大陸巨兔(Continental Giant),目前才13個月大,每天必須吃掉12根胡蘿蔔來維持體力,而且一天中還有兩餐要吃掉兩碗兔子混合食物、3顆蘋果與一顆高麗菜。

不過,大流士還會繼續長大,他的59歲主人愛德華茲(Annette Edwards)已經為他還有6個月的成長期,做好心理準備。

大流士整天在乾草堆裡狂吃,這似乎讓他在跟其他動物與人類相處時,顯現一種不尋常的冷酷氣質。

來自渥斯特(Worcester)的愛德華滋女士之前養過大兔子,不過,大流士被視為是史上最大隻的兔子。

她說:「這週末才量過牠的體重,結果發現大流士比艾莉絲(Alice)還要大隻。」艾莉絲是目前的紀錄保持兔。

「牠非常溫馴。我懷疑這就是他比其他兔子大的原因。他老是跑來跑去,所以我猜,是食物加上運動,才讓他變的這麼強壯。」

「不過,他真的是一隻英俊的動物,當你靠近他時,眼珠子總是閃閃發光。」

大流士是目前紀錄保持兔艾莉絲的兒子,是上任紀錄保持人艾咪(Amy)的孫子。

愛德華滋女士最近開始面試,找到可以抱著艾莉絲在全球亮相的人。

不過,現在這名幸運的應徵者必須把自己的肌肉練得大塊點,因為大流士可要比艾莉絲更大隻。

愛德華滋女士說:「這個兔子家族能維持紀錄是件好事。但讓人害怕的是,大流士還在成長,等到完全長大的時候,他肯定會變的相當巨大。」

「大家都問我秘訣是什麼,不過真的沒有什麼訣竅,只要好好對待他們,確實的好好照顧他們。」

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的發言人說:「這是全球最大的兔子。大流士比以往紀錄保持兔還要大隻。有兔子可以長到超過4呎高,真令人難以置信。」(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寶貝小兔兔 男童癩痢頭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4.03

怎麼變成「癩痢頭」?6歲的陳小弟頭皮長出膿癬、不斷掉髮,治療1個月、找了幾個醫師都不見效,檢查發現並非一般毛囊炎,原來是家中寵物兔子傳染黴菌,導致頭癬合併頭膿癬(kerion)。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邱琬婷說,陳小弟家中剛進一隻小兔子,只是輕微掉毛、所以家人沒有太留意,結果因為整天跟小兔子「親親我我」,被傳染了動物性的黴菌,侵犯人體毛囊,因此出現膿瘍、頭髮斷裂,甚至禿了一小塊,陳小弟的媽媽憂心不已,以為兒子要變禿頭了。

邱琬婷說,由於細菌感染的毛囊炎跟黴菌感染的頭膿癬,外觀、症狀相似,所以其他醫師以為是一般毛囊炎,只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反而可能導致頭皮潰瘍、禿頭,不過經取樣檢查發現髮絲上都是黴菌,經詢問後,發現家中小兔子可能是感染源。

頭膿癬好發於小朋友,兒童密切接觸小動物,特別是貓、兔子,或被家人傳染,而容易感染頭癬合併頭膿癬,以抗黴菌藥物治療、或輔以抗發炎藥即可改善,陳小弟吃了1 個月藥就明顯改善,為求根治,連吃2個月,頭髮也慢慢長回來。

邱琬婷提醒,家中有寵物,應定期至獸醫院檢查,寵物掉毛看來並不嚴重,但可能傳染小孩,就會出現較嚴重的反應、症狀,因此若發現寵物染病,最好先隔離治療、減少傳染機會,小朋友與寵物間,也不要過度親密,摸完寵物最好養成洗手習慣。



◆ 寵物植晶片 1成會走失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2010.04.05

寵物植入晶片後,若走失就可找到回家的路嗎?答案是「不一定!」北市議員李彥秀指出,台北市動物之家每年收容的流浪動物中,約有1成已植有晶片,但是其中晶片資料錯誤比率為2成5,導致動物有晶片也不一定找得到原飼主,有家歸不得。

李彥秀說,北市動保處每年均表示要針對未幫寵物植入晶片的飼主開罰,但卻無後續資料追蹤制度,且未加強宣導寵物晶片資料異動必須申請,造成有植入晶片的動物一旦走失還是回不了家。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表示,今年度已編列150萬元經費委託辦理「寵物登記資料更新計畫」,除加強宣導外,並分別以郵寄和簡訊通知92年度起登記的飼主共6萬 7千多筆以上,提供免費寵物登記資料更新服務;動保處並表示,未來將於每年定時發布寵物登記資料更新訊息。

依據動物保護法與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等未辦理登記、植入晶片,可處罰3000元以上至15000元不等的罰款;但李彥秀指出,真正取締開罰卻僅少數,這也是造成收容流浪動物的「動物之家」爆滿的因素。

李彥秀說,動物之家每年能從晶片資料找到原飼主的大約有7成,也就是說每年都還有近百隻有晶片的動物回不了家;依此推論,台北市大約16萬多有晶片的犬貓中,即有4萬多隻的晶片資料是有誤的,也就是沒有去辦理資料變更,植入晶片卻未建立後續追查制度,議員說,這形同是棄養幫凶,造成流浪動物有增無減。



◆ 無線狗項圈 幫你追蹤愛犬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0-04-05 中國時報

多數美國人如今都已擁有手機,在市場幾近飽和下,要怎樣才能提升業績呢?美國第二大行動通訊營運商(AT&T)想到一個新點子:瞄準美國人的寶貝愛犬。

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二○一○年美國無線通訊展上,各種無線產品推陳出新,譬如:提醒病人按時吃藥的藥盒、幫助貨運公司追蹤貨物的小裝置,以及車用娛樂系統等,而其中又以當愛犬意外走失時,會自動向主人發送簡訊或電子郵件的無線狗項圈,特別引人矚目。

AT&T樂觀表示,這些無線小發明裝置都將採用其無線網路服務,預估未來五年每年可創造約十億美元的營收。AT&T特別看好無線狗項圈的前景,這項產品由加州Apisphere公司研發設計,至於何時上市、價格如何,則尚未決定。

對Apisphere公司來說,無線狗項圈可能會開拓新的市場,因為已經有人詢問,這種裝置是否可以拿來追蹤家中的青少年?該公司一名主管開玩笑說:「我老婆傳給我一封簡訊,她說也想買一個,讓我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