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7

一個水果攤 推翻突尼西亞強人政權

一個水果攤 推翻突尼西亞強人政權

中央社 2011.01.15

突尼西亞民眾對於警方鎮壓的憤怒與對貧窮的不滿急遽升高,終於在今天將長期掌權的強人趕下臺,讓阿拉伯世界中不得人心的獨裁政府打起寒顫。

總統阿里(Zine al-Abedine Ben Ali)掌權20年後下臺,似乎已經飛往前宗主國法國。但法國媒體報導,總統沙柯吉拒絕阿里入境。

阿里的總理加諾奇(Mohammed Ghannouchi)告訴突尼西亞人,他將暫時執掌政權,直到提前舉行的選舉完成為止。突尼斯(Tunis)街頭在嚴密維安之下處於平靜狀態,但部分分析家懷疑,領導換人是否能讓抗議人士滿意。

動亂從各省級城市蔓延到首都並持續數天之後,數十人喪生,維安部隊努力控制憤怒的年輕示威者,政府宣布緊急狀態並實施宵禁。

這場暴動與變化之迅速對阿拉伯世界產生劇烈衝擊,這裡的獨裁統治者根基穩固,但是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口、經濟困境與好戰伊斯蘭分子的感染力,對他們形成愈來愈大的壓力。

美國率領國際社會呼籲突尼西亞人恢復冷靜並呼籲當局給予人民選擇領袖的自由。但西方強權長久以來對於這個地區的統治者行徑視若無睹,因為這些統治者是美國對抗伊斯蘭激進分子的堡壘。

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說:「唯有對話才能帶來民主與解決當前危機的長久之計。」

加諾奇在國營電視台宣布他將擔任總統直到舉行選舉之後,突尼斯似乎恢復平靜。

而且目前還不清楚阿里身邊的人士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將權力交給反對派團體。突尼西亞自獨立以來僅產生2位總統,阿里是第2位。

加諾奇說:「因為總統暫時無法行使職權,決定由總理暫時代替總統行使職權。」

他說:「我呼籲突尼西亞子民,各黨各派,各位知識分子團結起來,讓我們摯愛的祖國渡過這段艱苦的日子並回到穩定狀態。」

警方取締失業畢業生無照販賣水果,導致這名學生引火自焚,才引爆這起動亂。這名男子不久之後因為燒傷喪命。

專欄作家拉希德(Abdelrahman al-Rashed)在區域性報紙「中東日報」(Asharq al-Awsat)上寫道:「也許所有阿拉伯政府正睜大眼睛監控突尼西亞情勢。」

阿里在做出重大讓步但尚未辭職之前,拉希德在文章中說:「阻止抗議活動與進行溫和抵抗的,大多數只是心理上的障礙。」「但是這個心理障礙現在已經被推倒了。」

1987年起掌握國家大權的阿里今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愈來愈嚴重的暴力衝突之際,說應該擊斃抗議者。他同時解散政府並提前舉行國會選舉。

隨著暴力衝突升高,警方在突尼斯市中心發射催淚瓦斯驅散民眾。阿里昨天承諾下台,但必須等到2014年任期結束為止,這些民眾不滿意,要求阿里立刻辭職。

曾大力批評阿里的反對黨領袖切比(NajibChebbi)說,這是政權更替,未來必須進行深度改革,修改法律,讓人民能夠選擇。

西方國家呼籲國民避免前往突尼西亞的觀光勝地。

醫院消息人士與目擊者說,深夜衝突造成12人喪生。

在最新傷亡發生之前,官方認定這起將近1個月的暴亂死亡數字為23人。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人權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說至少66人喪命。

警方拿出警棍並發射催淚瓦斯之後,年輕群眾稍微退後,並開始向警方投擲石塊,警察則回敬以更多催淚瓦斯。記者也聽到附近傳出槍聲。

路透攝影師目擊民眾搶劫2家大型超級市場,還有人放火燒毀警察局。

路透記者說,突尼斯郊區幾乎每個街廓都有人拿著棒球棍站在街頭保護愛車與住宅,以免遭到打劫民眾的破壞。

※ 相關報導:

* 突國總統流亡/四處燒殺擄掠 警察根本沒用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098344.shtml

一位分析師指出,班阿里的擁護者正在製造混亂,希望趁亂重新掌權。事實上,有些暴動確實看起來太過有組織,一點都不像是臨時起意的街頭作亂。

* 突尼西亞總統流亡 維基解密促成首起革命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098031.shtml

這堪稱是阿拉伯世界近代第一場人民革命,稱為「茉莉花(國花) 革命」,也可說是爆料網站「維基解密」促成的第一起革命。年輕人透過社群網站和手機串連上街示威,突破政府箝制的媒體,讓鄰近的阿拉伯專制政權都「剉咧等」。

* 強人班阿里閃電垮台 阿拉伯國家心驚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098037.shtml

突尼西亞的柔性政變還不夠資格與1989年掀起東歐民主潮的波蘭團結工聯相提並論,阿拉伯集權國家的反對勢力也還不成氣候。但令阿拉伯世界震撼的是,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尼西亞向來平靜,然而因政府貪腐,民不聊生,民眾忍無可忍,揭竿起義。



◆ 解放軍進駐北韓 恐介入危局

中央社 2011.01.15

南韓「朝鮮日報」(ChosunIlbo)今天報導,中國軍隊最近已進駐北韓羅先市(Rason),以便在北韓情勢不穩定時,得以介入。

朝鮮日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解放軍車隊去年12月15日深夜由吉林省開進了北韓。這是解放軍1994年12月由板門店軍事停戰委員會撤離後,17年來首次重返北韓。

據悉,中國代表自去年12月開始常駐羅先地區,目前中國已完成對羅先港碼頭的改造與維修,此次解放軍進駐北韓,可以保護其在羅先投資的港口設施。

羅先市位於北韓東北部,同時與中國吉林省和俄羅斯濱海邊區(Primorsky Kray)接壤。青瓦台消息人士指出,當地位置將使中國得以進出日本海。

朝鮮日報引述南韓外交通商部國際安保大使南柱洪的話說:「中國最擔心的是,北韓動亂時會有大批難民湧向中國,導致東北3省陷入混亂。以派軍駐紮羅先為契機,有事時中國可能以保護本國國民為由,出動大量兵力干預朝鮮半島問題。」

南韓青瓦台女發言人在接受訪問時說,她對此事一無所知,中國國防部本週拒絕談論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



◆ 美軍事報告:女性應可上前線作戰

中央社 2011.01.16

美國「軍事領導多元委員會」(Military Leadership Diversity Commission)建議,應該允許女性官兵至前線作戰部隊服役。美國武裝部隊有14%軍力為女性。

美聯社(AP)報導,國會2年前成立的「軍事領導多元委員會」,將把建議報告送交國會和美國總統歐巴馬作為政策參考。

該委員會由現役和退役軍官組成,他們呼籲解除軍中最後的歧視規定,可望對軍中文化帶來巨大改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委員會的報告初稿主張,軍中的「排除(女性)前線作戰政策」(combat exclusion policies)未能反映出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現實面,對女性造成體制性障礙,讓她們無法取得重要任務,進而影響軍中升遷機會。

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禁止女性從事某些跟作戰相關的職業領域、專業、單位和任務,全都根據標準且有明確戰場的常規戰所制定。然而,目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衝突,已跳脫常規標準。」

主張此議者也同意,現在戰爭所牽涉的科技和環境已和昔日大不相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前線,很難區分作戰和非作戰任務。

前往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美國女性軍官人數,已破20萬。這兩地衝突爆發以來,已有132名女性官兵犧牲,721人受傷。

美國全國婦女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Women, NOW)主席歐尼爾(Terry O'Neill)歡迎委員會的建議,她說,禁令「對已經為國冒著生命危險的女性來說,太不公平」。

歐尼爾說:「從1990年開始,NOW就不斷敦促軍方平等對待女性,因為她們出生入死,卻無法獲得作戰薪餉,也沒有升遷機會。」

軍事領導多元委員會也說,沒有證據顯示,女性到作戰單位服役會打擊士氣。

反對讓女性上前線的人士懷疑,女性官兵是否具備上前線需的體力和耐力。反對人士表示,把女性納入步兵團,恐影響軍中凝聚力。這個論點與反對軍中同性戀者出櫃的說法類似。反對人士警告,美國不能容忍讓太多女性軍官陣亡、被裝在屍袋送回國。這些說法使得過去多次想要取消此禁令的努力都無法成功。

美國國會最近取消軍中針對同性戀者的「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禁令;海軍也在去年首次允許女性軍官進入潛艦服役。美國各軍種都禁止女性參與作戰任務,但在陸軍和海軍潛艦部隊對女性的禁令最多。

美聯社指出,事實上美國國防部高層也說過很快要進行改革。例如,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去年9月也審慎地說過,他期待將來總有一天,女性也可以加入特種部隊。

國會的諮詢委員會建議分階段進行新政策。美國陸軍自己也在進行內部的女性作戰研究。

※ 相關報導:

中美關係的危險地帶

25 則留言:

fsj 提到...

胡錦濤明訪美 500商界領袖隨行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1.01.17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明(18)日將啟程前往美國展開為期四天的國是訪問,香港文匯報指出,胡錦濤20日離開華盛頓前往芝加哥時,將率領由300至500名大陸商界領袖組成的龐大代表團隨行,中美企業預估將簽署約40項協議。

應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胡錦濤將於18日至21日訪問美國。

美國對於胡錦濤此次到訪給予高規格接待,18日胡錦濤抵達華府當晚,歐巴馬將在白宮舉行私人晚宴迎接胡錦濤。

19日,歐巴馬還將在白宮南草坪為胡錦濤舉行正式的歡迎儀式,美國將鳴發21響禮炮同時出動軍儀隊,由兩國元首共同校閱。

緊接著,眾所矚目的「歐胡會」就將登場,據了解,雙方將聚焦四大議題:人民幣匯率、全球經濟、大陸人權及朝鮮半島問題。

其中,近來備受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自去年12月22日中美共同宣布胡錦濤將受邀訪美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及一路由6.6548上漲至上周五的6.5896,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升值幅度近1%,速度明顯加快。

對於胡錦濤此行,新華網昨日將之形容為「引領中美戰略合作之旅」。

新華網指出,胡錦濤此行將致力於推動中美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並將致力於推動中美構建「積極合作全面的夥伴關係」。

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15日在華盛頓接受中國駐美記者聯合採訪時指出,「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一個穩定和不斷發展的中美關係,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胡錦濤訪美將有力推動中美關係在更高水準上向前發展。

據文匯報報導,這次將陪同胡錦濤訪美的大陸財經要員包括商務部長陳德銘及大陸主權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等人;此外,一支由300至500名商業領袖組成的龐大代表團也將隨胡錦濤前往芝加哥。

彭博社援引來自芝加哥的消息稱,在胡錦濤訪問芝加哥期間,中美雙邊企業將簽署約40項協議。

不過,芝加哥方面尚未透露這些相關細節以及協議合計的金額,僅表示「要到本周中才能知道」。

中新社報導,紐約大學政治係教授熊玠15日在華盛頓表示,因歐巴馬上台後堅持不因台灣問題與中國交惡。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已欠下14兆美元的鉅額國債,而中國持有美國大量國債。因此,台灣問題已經不再是中美關注的焦點。



◆ 強震1週年 海地「娃娃醫生」返國攪局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01.17

海地大選結果未卜、影響地震災後復原,前獨裁者「娃娃醫生」 (Baby Doc)杜華利16日突然返國。流亡海外25年的杜華利表示,回國是為了要幫助海地重建。

杜華利帶著法國籍妻子搭乘法航班機從巴黎返國,200多名支持者在首都太子港機場歡迎。他在機場時除了表示很高興回國,並未對記者多加說明,但排定17日舉行記者會。

杜華利軍醫出身的父親做了14年海地總統,人稱「爸爸醫生」 (Papa Doc),老杜華利1971年去世,由當時年僅19歲的杜華利續任。杜華利的家人和親信被控從國庫A走數千萬美元、殘殺異己,在大規模示威和美國政治壓力下,杜華利1986 年流亡法國至今,現在已59歲。

杜華利返國確實動機還不明朗。他回國的消息並未立刻引發抗議,知道他回國的海地民眾其實不多。

知道杜華利父子的較年長民眾,有的認為他回國準沒好處,有的仍對他心有餘悸。支持者則說,杜華利下台後,海地從未穩定,失業者增加,希望他再當總統。

海地去年1月12日遭強烈地震侵襲,罹難者超過31萬6000人。一年過去,仍有一百多萬災民棲身帳篷。海地目前半數人口不到21歲,杜華利掌權時還沒出生。

海地總統蒲雷華2007年表示,杜利華可以回國,但必須因為過去的罪名面對司法。

海地11月28日舉行總統大選,12月初宣布必須進行第二輪決選,許多民眾認為初選過程弊端叢生而抗議,導致四人喪生。決選原定16日舉行,15日卻突然喊卡。

※ 相關報導:

* 濫射、越獄、搶劫 失控的突尼西亞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099444.shtml

突尼西亞強人總統班阿里14日出亡海外後,國家陷入混亂,效忠班阿里的幫派分子開車在街上掃射、暴民縱火搶劫商家,並有監獄失火和囚犯大舉越獄,國家領導人在24小時內兩度換人,國會議長梅巴查宣誓就任代理總統,首都突尼斯的亂象到16日才稍見緩和,民眾擔心這場人民革命會演變為血腥的權力鬥爭。



◆ 南蘇丹公投 7月將可獨立建國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台北報導】2011.01.17

多年來飽受內戰之苦的蘇丹,上週舉行的公投初步結果出爐,超過95%的南蘇丹選民贊成脫離蘇丹獨立,只要過去南北雙方簽訂的和平協約到期後,南蘇丹可望在今年7月獨立建國。

儘管獨立公投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南蘇丹還有很多議題百費代舉,包括公民權、石油分享,而石油資源豐厚的阿貝亞(Abeyi)地區的歸屬?該地是否自行舉辦公投,決定要加入北方或南方,目前還沒決定。

蘇丹北方大多為穆斯林,南方為傳统非洲部落或基督徒,雙方於1983年爆發內戰,直到2005年雙方才結束衝突,簽署和平協定,協定中包含南方獨立公投的權力。南蘇丹於上週舉行為期一週的公投,國際觀察團團長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表示,公投投票率突破9成,合法有效。

南蘇丹昨天宣布公投的初步結果,超過95%當地民眾贊成脫離蘇丹。南蘇丹想脫離蘇丹,公投是獨立建國的第一步,而最後投票結果,要到2月14日才會宣布,等到過去雙方簽訂的和平協約過期後,南蘇丹可望在今年7月獨立建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已致電恭賀南蘇丹,舉辦和平合法的公投,並稱其鼓舞人心。

今天南蘇丹領袖基爾(SalvaKiir)敦請人民,原諒過去內戰時北方殺戮南方,「像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一樣,寬恕那些置他於死地的人。」雙方於1983年爆發內戰,據統計,內戰至少造成2百萬人死亡。

※ 相關報導:

* 陸以正專欄-蘇丹公投 南北分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11700159.html

不要看不起蘇丹,它不但是非洲最大的國家,更是世界最大的阿拉伯國家。全國面積二百五十萬五千八百餘平方公里,幾乎等於七十個台灣,高居全球第十位。根據美國國務院最新估計,人口將近四千四百萬人,比我國多三分之二,也佔世界第卅一位。

fsj 提到...

「茉莉革命」遍地開花 北非掀自焚潮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01779.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1.18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和中東的阿拉伯專制國家遍地開花,多名阿爾及利亞青年仿效掀起突國革命的年輕水果攤販自焚,鄰國茅利塔尼亞17日也有人在參議院大樓前自焚,埃及也有人自焚抗議政府。葉門和約旦16日都有反政府示威遊行;敘利亞則嚇得加發補助金。

阿爾及利亞37歲青年布特菲佛,因找不到工作和住處,13日在布卡德拉市政廳前引火自焚,過去一周阿國就有4起公開自焚事件,各地城鎮因高失業率和糧價飆漲暴動頻傳,造成兩人喪生,數十人受傷,與突國的情況如出一轍。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的茅利塔尼亞,一名42歲男子17日在總統府前點火自焚。他事先請來記者,表明「對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不滿,對政府感到憤怒」,因此自焚,埃及則有一名對政局不滿的餐廳老闆,17日在開羅國會大廈前自焚。

埃及、約旦、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被視為是最可能面臨人民揭竿起義的國家,雖然這些國家的社會和政經情況各不相同,但人民同樣對失業和貪腐不滿,並感覺沒有希望。

高壓統治的敘利亞親政府報紙指出,「所有阿拉伯政權都不應忽視突尼西亞的教訓,尤其是像突國一樣靠『盟友』保護的政權。」

阿拉伯世界的反對勢力趁機煽動,貝魯特新聞報標題寫著:「突尼西亞送給阿拉伯的禮物:終結獨裁者」。

埃及的Facebook網站上出現「為每位總統準備專機計畫」,呼籲在位30年、高齡82歲的穆巴拉克打包行李。

上千名學生16日在葉門首都沙那遊行示威,呼籲阿拉伯人反抗專制領導人。學生高呼口號「自由的突尼西亞,沙那向你敬禮1000次」,示威者還拉起標語「趁你還沒被推翻,自行下台吧」,但未直接點名葉門現任總統沙雷。沙雷已掌權32年。

約旦也有3000多人在國會前抗議物價高漲和自由市場改革,抗議群眾要求總理黎費下台。

敘利亞則調高200萬公務員和退休人員的補助。自1963年起一直由社會復興黨執政的敘利亞政府宣布,公職人員的熱燃油補貼金調高72%,每月可領相當33美元補助。



◆ 突尼西亞效應 北非起義思潮風起雲湧

國際新聞中心/特稿 2011.01.18 自由

突尼西亞人民上週推翻總統賓阿里,凸顯北非的起義思潮正風起雲湧。從摩洛哥到埃及,這個一般視為穩定、溫和又親西方的地區,竟然會在此時、密集且大規模地爆發動亂,政府領導人同感震驚,觀察家則是百思不得其解。

從摩洛哥到埃及 連續動亂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暴亂顯然不是因為過去常催化人民不滿的巴勒斯坦問題、美國支持以色列、開打資助恐怖主義引起,人民的不滿似乎才是血腥暴動的根源。

在摩洛哥,軍警在西撒哈拉與西撒哈拉國家主義者發生血腥衝突;在阿爾及利亞,因基本食物價格突漲導致民怨四起,大型城鎮一波波示威、罷工與暴亂;隔壁的突尼西亞上週爆發革命,年輕人、工人、專業人士、伊斯蘭主義者與自由派世俗主義者團結起來,推翻因貪污、裙帶資本主義、高壓的政府;在埃及,衝突聚焦在宗教歧異,基督徒與穆斯林攻擊對方宗教象徵與設施,數十人死亡。

賓阿里政權的垮台,是在全國性暴動持續數週後,在過去的突尼西亞是不可能發生的。突國生活水準在南地中海數一數二、生活品質傲視鄰國,但是鄉村青年與全國社經階級較低的國民幾乎找不到工作,社經分裂已瀕臨危險點;但這些表面不合的背後,更深層的領土爭議、麵包暴動、失業青年的憤怒、文明的衝突,才是北非人民不滿的普遍原因。

然而,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與埃及等國政府,對外界總是展示溫和形象,協助對抗非法移民、走私與恐怖主義,且以鐵腕政策,平息任何可能挑戰他們非民主統治的行為。部分西方人士或許會滿意北非透過多黨選舉等形式實行「民主」改革的方式,不過對這些國家的大眾來說,選舉帶來的民主自由,卻鮮少享受得到。的確,這些假民主形式,遮掩了融合選舉操弄與高壓勢力確保政治現狀的獨裁主義,就像埃及與阿爾及利亞總統操弄憲法,確保他們能永久在位一樣。

現在要預測突尼西亞事件會引發北非的人民革命潮似乎太早,不過最近這個對歐美有重要性的地區發生社會動亂,應該被視為警訊:透過高壓政治、經濟邊緣化與社會不公來達成國家穩定,未來必定會造成社會不確定性,因而產生社會不安,也不保證會帶來民主結果。



◆ 5年前受冷落 白宮國宴款待胡錦濤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1.18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這次到華府,可能是最後一次以中國國家主席身分訪美,並將獲他近五年前訪美錯過的迫切渴望榮耀:白宮國宴。

中國非常重視象徵意義和禮儀規範,而19日的正式排場應該不致讓胡錦濤失望,並可能有助於促進中美這兩大經濟強權的領袖關係。這是繼柯林頓總統1997年 10月款宴江澤民後,白宮13年來首次為中國元首舉行國宴。歐巴馬夫人和白宮幕僚都希望避免胡錦濤2006年4月訪問華府碰到的一些實際或感覺的冷落。例如,布希總統以午餐取代國宴,就讓貴客感到不爽。

布希當時雖在白宮南側草坪以儀隊和21響禮砲等全套禮儀盛大歡迎胡錦濤,可是胡錦濤發言時,一名抗議中國壓制法輪功的婦女大聲鬧場,把隆重的氣氛破壞無遺,迫使布希隨後在橢圓形辦公室親自道歉。那次歡迎儀式中,白宮禮賓人員還發生口誤,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誤稱為「中華民國」。

歐巴馬希望回報他2009年11月訪問北京受到的國宴接待。亞洲觀察家也表示,中美領袖建立私人關係非常重要,尤其歐巴馬和胡錦濤至少還得再合作兩年。

事實上胡錦濤將與歐巴馬共餐兩次。除了19日的國宴,胡錦濤18日抵達華府當天,歐巴馬也將在白宮為他舉行私人餐宴,由國務卿希拉蕊、國家安全顧問唐尼隆和胡錦濤的一些助理作陪。

※ 相關報導:

* 飛彈演習遇歐胡會 專家:巧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103705.shtml

戰略專家表示,演習時程僅是巧合,且對內宣傳意義可能比對外還大。

* 歐胡會 一場面子對裡子的會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103063.shtml

對胡錦濤而言,讓在大陸老百姓分享他白宮接受最高規格禮儀的榮耀,凸顯中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才是此行的最主要目的。

* 訪美前夕 胡錦濤實權成焦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103012.shtml

一開始,美方以為中國領導人只是顧左右而言他,或試圖誤導。不過,歐巴馬的高階顧問團已有了結論,他們認為,中國各將軍、部長和企業利益影響力更大,胡錦濤往往只能任憑擺佈。毛澤東時期甚至鄧小平時期都看不到這種現象,因為這兩人都擁有無可質疑的絕對權威。



◆ 學者:美中平穩關係時代結束

中央社 2011.01.18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飛往美國訪問。美國學者佛里特貝克認為,胡錦濤此行並非開啟美中之間的新一段合作與穩定時期,而是象徵兩國相對平穩關係的時代已經結束。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佛里特貝克(Aaron Friedberg)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撰寫評論指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近兩年來明顯升高;北京若坐視其他國家繼續敵視中國,將不利中國推動恢復東亞龍頭地位的長期目標。

佛里特貝克指出,北京認為,適時推出「微笑外交」運動,可減緩其他國家抗衡中國過程的速度;因此胡錦濤和其他中國官員這次訪美,可能會將這點謹記在心。

據美聯社報導,在胡錦濤訪美前夕,美、中之間在許多領域都發生指標性衝突,包括氣候變遷、科技、降低全球經濟壓力等。北京即使保證會和美國在這些議題上合作,但也認為中、美兩國的利益差別非常大。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與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美、中)雙方在主要議題上,都展露公然的偽善。」

佛里特貝克認為,中國或許願意在口頭上讓步,但不會放棄掌控區域優勢的目標;這項事實無可避免會導致中國和鄰國、甚至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升高。

許多中國戰略專家斷定,美國經歷2008至09的金融風暴後,國力正逐步衰落,中國則以超乎預期的速度不斷崛起。

佛里特貝克表示,這種看法讓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更加高漲,尤其是年輕一輩;這一代的中國領導人無法對這類聲音充耳不聞,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領導階層可能也認同這種看法。

佛里特貝克表示,若前述推論正確,那麼這兩年來的美、中緊張關係升高,並非只是暫時性的偏離常態,而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狀況發生的徵兆。

fsj 提到...

除歐巴馬 胡錦濤還要會見企業大咖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1.19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9日作客白宮,不僅要會晤歐巴馬總統,還將會見14家名列美國「財星」500大公司的負責人,包括微軟執行長鮑默、高盛執行貝蘭克梵、GE執行長伊梅特、波音飛機公司執行長麥克納尼;四位中國公司的主管亦將參加會談。

對於胡錦濤的來訪,歐巴馬預料將強調美國增加對中國出口和中國加強對美國投資的重要性。按照胡錦濤的日程表安排,在白宮南草坪的正式歡迎儀式結束和國宴之間,胡錦濤將會晤這些重量級的美國企業主管。

與會的其他企業主管包括匯豐集團董事桑頓、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摩洛托拉執行長布朗、可口可樂執行長肯特、杜邦執行長艾琳‧庫爾曼、賽貝斯 (Sybase)董事長程守宗、西屋電氣執行長坎德里斯、凱雷集團主席魯賓斯坦和嘉吉公司執行長裴吉。

這些美國公司大多屬於財星雜誌500大公司 (Fortune 500)。白宮發言人表示,這項會談顯示兩國經濟關係、以及美國出口對創造工作機會的重要性。

※ 相關報導:

* 胡錦濤國是訪問 美國最高規格迎賓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6105117.shtml

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以來,第三次以「國是訪問」接待外國元首。歐巴馬將以最高規格外交禮儀接待,包括鳴放禮砲、演奏國歌、校閱儀隊。



◆ 突尼西亞效應 阿拉伯世界各國10人自焚

中央社 2011.01.18

安全機構人士表示,埃及今天又有2名男子自焚,使得阿拉伯世界近日來此類自焚案件增至10件,其中突尼西亞的自焚事件並引發革命,導致總統下台出亡。

安全官員表示,北部大城亞力山卓(Alexandria)有位苦於精神問題的25歲失業男子引火自焚,送醫急救後不治。這是模仿突尼西亞自焚事件的最新案例。

官員稍早說,另有名男子在首都開羅的政府總部附近自焚,他僅受到輕傷,送往醫院救治。

開羅昨天也有類似自焚案,地點就在人民議會前交通繁忙的街道上,1名男子將燃油潑在身上然後點火。官員表示,他受傷送醫,但預期很快就可以出院。

安全機關人士表示,今天在開羅自焚的男子是位律師,但對細節未多作說明。昨天在國會附近自焚的男子,是為了抗議生活條件惡劣。

這種激烈的抗議方式始於突尼西亞,26歲的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17日自焚身亡,他的死引發抗議風潮,導致執政23年的突國總統班阿里下台出亡。

其後阿拉伯世界各國已陸續出現9起類似事件,據信都是要仿效布瓦吉吉的作法。

其中5起發生在阿爾吉利亞,阿國因為物價飛漲和失業問題嚴重,頻頻出現暴力抗議事件。茅利塔尼亞也有1件自焚事件。

許多阿拉伯國家人民就像突尼西亞人一樣,對於高漲的物價、貧窮問題、高失業率和讓他們不能發聲的獨裁統治制度不滿。



◆ 阿拉伯世界擾攘不安

【林博文專欄】2011-01-19 中國時報

二○一一年剛開始,政治上的動盪不安和水災肆虐世界各地頻傳,似乎預兆今年很可能是個「天下大亂」的一年。北非的突尼西亞為擾攘不安的年代打頭陣,以鐵腕、暴力、貪腐統治突尼西亞二十三年的獨裁者班阿里,在人民抗議怒吼聲中倉皇逃至沙烏地阿拉伯,而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被逼下台的國家領導人。他的棄國逃亡,標誌了北非和中東阿拉伯世界已進入多事之秋。

位於地中海之濱、面積十六萬三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萬的突尼西亞,算是阿拉伯世界裡比較上軌道的國家,有大批的中產階級,教育普及,大學畢業人數亦不少。許多國際政論家過去一直認為突尼西亞極有潛力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走上民主自由的國度,但這個預言早在二十三年前即已破滅。班阿里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在一場不流血政變中推翻獨立革命英雄、「終身總統」布爾格巴,自己當上「終身總統」,對內實施鎮壓、恐嚇,豢養了一批對他死忠的衛隊和保駕武力,這批無法無天的殺手部隊,力量竟超過正規軍隊。班阿里出逃前後,就是這批武力殺害示威者,平時以打家劫舍和武裝勒索混日子。

突尼西亞於一九五六年三月脫離法國殖民統治,過去幾十年始終與西方世界比較親近,雖是阿拉伯穆斯林國家,但不是神權政體,非宗教文化頗為興盛。班阿里和華盛頓關係相當不錯,他一面壓制人民自由,一面剷除穆斯林極端分子,圍捕恐怖分子,故華盛頓很感激他。但最近公布的維基解密外交檔案,卻讓大家(包括突尼西亞人民)從美國駐突國外交官發回華府的電報中知道班阿里家族及其他統治階層的極度豪奢腐化,有人說這批解密電報助長了人民反抗班阿里的怒氣,而促成這個獨裁者流亡海外。

美國駐突國大使戈德克於二○○九年七月發回國務院的外交電報中說,班阿里的女婿馬特立在其海邊豪宅大請客,有幾十道佳餚,連冰淇淋和養樂多皆從法國里維拉空運而來,豪宅花園中到處都是搜刮來的羅馬時代的古物,游泳池的水是從一個已做成標本的獅頭流出來!另外一通電報則透露文武官員的貪腐、敲詐和班阿里家族可怕的侈靡,已使突國人民深惡痛絕。突國青年看到維基解密電報,紛紛互相發簡訊通告。解密電報對推翻班阿里政權至少有推波助瀾之功。

班阿里過去曾用心發展經濟,但近幾年來經濟情況逐漸轉壞,失業率特高,而統治者卻視若無睹,照樣吃喝玩樂、拚命貪汙,導致舉國文官與武官養成一種「你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以及不擇手段巧取豪奪的風氣。此次抗暴運動的起因,乃是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一名受過大學教育的失業青年在街頭無照擺攤,物品遭警察沒收,憤而自殺。大家在臉書、推特和其他網路上競相告知這件悲劇,星星之火終於燎原。動亂中的突尼西亞怎麼辦?情況會越來越糟嗎?有人擔心流血事件會延續下去,而在阿拉伯世界形成骨牌效應,一個倒,其他皆倒。亦有人認為突國也許會從這次暴亂中走出來,而真正步向自由民主之途;這個說法似乎太過樂觀,突國目前最悲哀的是,經過班阿里二十三年高壓統治,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具全國性聲望,也沒有一個統治組織有號召力,目前檯面上的政客幾全是班阿里帶出來的。

繼突尼西亞之後,雖有阿爾及利亞、葉門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陸續傳出社會不靖的消息,但未來最具爆炸性的動亂很有可能會發生在美國的另一個盟邦埃及。不久前埃及穆斯林炸毀基督教堂事件,即凸顯了這個古老的國家正面臨宗教衝突及其他社會不安、政治窒息的大危機。埃及強人總統穆巴拉克自一九八一年十月掌權後,即實行獨裁統治,現健康很壞,他想培植兒子,但埃及近三十年來,樣樣走下坡,偏激穆斯林隨時準備「揭竿而起」。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埃及,如爆發動亂,整個中東和阿拉伯世界將會像火山一樣。伊拉克和黎巴嫩勢必內亂不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恐將破裂,尤其是以色列悍然要在耶路撒冷大蓋特蓋住宅。中東亂源何其多也!

希拉蕊最近呼籲沙烏地和埃及加速進行政治與社會改革,他們聽不進去,大火燒到眉毛也不會聽的,美國盟邦多的是獨裁專制政權。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突尼西亞強人總統班阿里的倉皇辭廟,點燃了今年世界不安的火把。



◆ 2010年海盜猖獗 挾人勒贖創新高

自由 2011.01.19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海事觀察組織「國際海事局」(IMB)十八日指出,全球各地遭海盜綁架人數在二○一○年達到破紀錄的一千一百八十一人,同年索馬利亞的海盜危機也升高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IMB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去年海盜在全球各地共綁架五十三艘船與一千一百八十一名船員;由於海盜的武力愈來愈強大,因此還有八名船員遇害。自一九九一年起觀察海盜事件的IMB海盜報告中心主任穆坤丹說,二○一○年遭海盜綁架的船隻數量與船員人數,為前所未見的新高;這些數字「令人擔憂」。

去年共挾53船、1181人 索馬利亞占92%

IMB說,光是在目無法紀的索馬利亞外海,海盜事件就佔了去年所有劫船事件的九十二%,即四十九艘船與一千零一十六名船員在此遭劫持。截至去年底,索馬利亞海盜為了要脅贖金,仍挾持隸屬各種國籍的三十一艘船與七百一十三名船員。

IMB還說,過去四年來,全球各地所發生的海盜攻擊船隻事件逐年增加,二○一○年的四百四十五起海盜攻擊船隻事件,就比○九年上升十個百分點。至於淪為人質的船員人數,則一路從○六年的一百八十八人、○九年的一千零五十人,上升到一○年的一千一百八十一人。

穆坤丹說,重武裝海盜在索馬利亞外海挾持往來漁船或商船,並將這些遭挾持的船隻當作日後發動攻擊的基地;海盜控制住這些船員,並強迫船員將船開到距離其他未察覺異狀的船隻的可攻擊範圍內。

儘管去年索馬利亞外海的海盜攻擊事件偏高,但在索馬利亞與葉門之間的亞丁灣,海盜事件卻減少一半以上,原因須歸功於多國海軍現身該海域護航。不過,索馬利亞海盜已擴大作案範圍,包括前往莫三比克海峽與印度洋。

瓦解索馬利亞海盜的關鍵在於陸地,索馬利亞是這些海盜的基地,然因缺乏負責任的當局,以致限制海盜活動的所有海上措施都受到破壞。

fsj 提到...

翻譯凸槌 險造成歐胡誤會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19日電】2011.01.20

口譯拖延時間 誤了午宴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9日在白宮舉行會談,會後兩人舉行聯合記者會,不料現場翻譯頻出狀況,不但延誤了副總統拜登款待胡錦濤的午宴時間,還險些造成兩國元首間的誤會。

記者會在白宮一樓東廳舉行,現場擠滿近二百名各國記者,由於排定美中雙方各兩名記者提問,美方為節省時間特別安排同步口譯。

一開始進行很順利,因此第一名記者提問後,歐巴馬把很長的答案一口氣講完。就在歐巴馬準備聽胡錦濤回答時,現場突然冒出翻譯聲音,而且是從頭把問題及歐巴馬答案翻譯成中文,歐巴馬有些錯愕。

設備出狀況 多次打斷談話

後來在場人士才知道,同步口譯設備出狀況,只能斷斷續續聽到翻譯內容。由於事出突然,又出現多次翻譯打斷總統談話的狀況。由於歐胡兩人需要停頓等待翻譯,原本預計最多半個小時的記者會,硬生生拖長到近七十分鐘,由拜登作東的午宴也被拖到近下午三點才開始。

器材出問題,翻譯也出錯。一名美國記者詢問胡錦濤對多位參眾議院領袖不出席國宴的反應,胡回答他們是不是參加?原因為何?「應該去問他們」,不料中方翻譯卻譯成「應該去問歐巴馬總統」,讓不懂中文的人可能以為胡在質疑歐巴馬。

幸好歐巴馬並不在意,根據翻譯內容笑著問記者「這是你要問我的問題嗎?」後來白宮公布的記錄還是引用這個錯誤翻譯內容。

二千億美元譯成二十億美元

美方翻譯也出了小狀況,歐巴馬提到中國投入二千億美元干預人民幣匯率,翻譯卻譯成二十億美元。



◆ 中美聯合聲明 美支持兩岸和平

中央社 2011.01.20

大陸學者今天說,中美聯合聲明提到對台灣問題的表述,顯示美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正面態度,因而增加「美方讚揚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歡迎兩岸間新的溝通管道」內容。

中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峰會後,發表中、美聯合聲明,聲明第6點提到「中、美雙方強調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等內容。

對此,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表示,上述內容表述,符合中、美兩國關係實際情況,中、美雙方對台灣問題上應該奉行的立場和原則更加明確,雙方以後就按照這樣的原則處理相關問題。

他說,歐巴馬於2009年11月訪問中國時,中、美發表的聯合聲明已提出,美國希望海峽兩岸繼續和平發展,並希望加強兩岸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對話與接觸。

吳能遠指出,後來有一段時間,中、美關係出現一些波瀾,經過約1年後,中方這次重新確認美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面支持的態度,這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有利的。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講師沈逸表示,這次的中、美聯合聲明和2009年歐巴馬訪問中國時的中、美聯合聲明相較,在台灣問題上,從文字和措辭上看,兩次聯合聲明部分內容重複,沒有太大突破或新意。

他說,但美方增加對ECFA的評價,並對兩岸關係走向緩和與穩定的基調,保持一貫的肯定。中、美聯合聲明在台灣問題上提到,「美方讚揚台灣海峽ECFA,歡迎兩岸間新的溝通管道。」

沈逸指出,這當中比較新的說法就是「歡迎兩岸間新的溝通管道」,這可以看成是美國對ECFA的整體判斷,但他認為並沒有其他太多的含義。

他表示,美方如果對台灣問題有所鬆動,主要指標是對台軍售,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訊息指出,中、美雙方對此會有實質性的舉動。

沈逸說,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期許和穩定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從實際力量對比來說,北京、台北和華盛頓的整體力量結構還沒有發生變化」。

※ 相關報導:

* 歐胡會各表所需 台灣仍被視為籌碼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6107914.shtml

對照歐巴馬的發言提及「台灣關係法」,《中美聯合聲明》文字卻隻字未提,看得出台灣在此中美會談中,仍被視為是談判籌碼;相較之下,外交部發出聲明稿對歐巴馬重申「台灣關係法」表示感謝的動作,則顯得有些委屈。

* 胡錦濤向美採購1.3兆 創造23.5萬工作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6106640.shtml

此外,胡錦濤啟程訪美前,中國鐵路建設代表團已於上周末前往美國加州勘探地形,準備競標首階段造價達四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點三兆元)的加州高鐵建設,美國媒體形容中國強打「高鐵外交」。



◆ 美台軍售 歐胡會後觀察指標

中央社 2011.01.20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後,台美中三方關係未來將如何演變,美台軍售議題將是各界關注的指標之一。

美國這次高規格接待胡錦濤的來訪,不難看出美國極度重視中國大陸近年的崛起;但在雙方的聯合記者會上,歐巴馬特別提及台灣關係法,顯示美方仍盡力維繫三方關係的平衡。

台美中三方關係牽一髮動全身,中國大陸在胡錦濤訪美前,釋出「殲20」隱形戰機試飛成功訊息,各界無不關注台海軍力平衡。在「歐胡會」後,美台軍售不但最實質攸關台灣利益,也牽動台美中三方關係。

對歐巴馬於聯合記者會中重提台灣關係法,前駐美代表程建人說,胡錦濤訪美後,美國對台灣軍售案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兩岸尚未達到完全無猜忌的階段,美方也要考量中國軍事力量的衝擊。

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林郁方也認為,「歐胡會」後應有利台灣軍購,這可從歐巴馬提及「台灣關係法」,代表歐巴馬未在台灣議題向中國大陸讓步,而台灣關係法又是美國軍售台灣的法律基礎。

他說,美國的原則就是「台灣不獨、大陸不武」,不武就要靠兩岸軍力至少須維持某種程度平衡。「歐胡會」後也到了要處理軍購案時刻,「與其說歐胡會帶來什麼影響,不如說美國擔心中國大陸近年軍事力量快速增長,是否將讓台海軍力失衡」。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毓鈞說,「歐胡會」後可觀察中國大陸是否向美國施壓,要求美國不對台軍售,「美國對台灣軍售態度將是下一波觀察重點」。

不過,在軍購議題之外,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楊永明則認為,台灣要認清國際發展的現勢,美中領導人對人民幣匯率與北韓問題的表態,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他說,做為東亞國家的一份子,歐胡會的互動牽動著全球與東亞局勢,更對身為全球前20大經濟體的台灣造成影響。

楊永明認為,隨著中國對區域影響力快速增加,美中領導人的會談不能再視為雙邊或台美中三方關係的格局去解讀,台灣要更具戰略觀,以宏觀角度去解析美中互動形成的複雜關係。

※ 相關報導:

* 殲20試飛之後 亞太紛爭取採購F-35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07635.shtml

包括日、韓、星等亞洲國家,均已開始向美國接洽購買F-35隱形戰機,美國更在近日與日本簽署戰機性能情報保密的換文。

* 美媒:美軍有能力發現隱形戰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5589/112011012000152.html

最早關注殲-20亮相的權威美國航空專業雜誌《航空周刊》15日卻撰文稱,美國並非像當前媒體說的那麼擔憂中國隱形戰鬥機,美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力量有能力發現隱形戰機。但也有分析認為,與隱形飛機對抗,對各國空軍而言仍是個大麻煩。



◆ 藉口反恐 美俄不消滅天花病毒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9日電】2011.01.20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世紀80年代宣布,完全消滅天花(Smallpox)疫病。不過,世上最後一批天花病毒,至今仍保留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高度設防實驗室。世衛19日起舉行會議,討論是否限期銷毀這批病毒,以杜絕其危害。但美、俄反對,堅稱這批樣本可留作製造疫苗,對付日後恐怖分子可能發動的生化襲擊。

天花是傳染力極強的疾病,數千年來奪走好幾億人命,它在1980年即已絕跡,但全球仍有500多株天花病毒,貯存於美國和俄羅斯研究機構,其中美國有 400多個,俄國有100多個。世界衛生組織19日開會討論是否設定銷毀病毒株的期限,在美俄齊聲反對之下,最後將需交由WHO最高決策機構「世界衛生大會」(WHA)在5月決定。

美俄均宣稱,恐怖分子可能將天花病毒變成生化武器,所以要保留病毒株,也因此世衛1996曾決議要銷毀僅存天花病毒株,但因擔心生物武器恐怖活動而一再延緩執行。不過也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持相反意見,有國家甚至認為美俄只是以恐襲為藉口,保留天花病毒作秘密用途,就像兩國利用各種藉口來保留核武,並擔心美俄貯存的病毒株可能失竊或因事故而散布。

天花病毒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會出現發燒、全身出紅疹等病徵。清朝的順治皇帝就被傳死於天花,康熙也曾感染但大難不死。

fsj 提到...

歐胡會的讓利與讓義

【聯合報╱社論】2011.01.21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首次見諸美中元首高峰會的共同聲明。此次歐胡共同聲明與二○○九年的歐胡共同聲明,關於台灣部分的文字幾乎完全一樣,差別只在這次歐巴馬的評述多了ECFA一項。

二○○九年十一月共同聲明發表時,ECFA仍在談判中,美方只說期待兩岸加強經濟關係;此時,ECFA已經生效上路,美方「讚揚台灣海峽兩岸的ECFA,歡迎兩岸間新的溝通管道」。

美國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持正面評價,這是自二○○八年以來的一貫立場。且在兩次共同聲明中,美國皆有以下的類似宣示:「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積極穩定的關係。」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互動,在全球戰略及兩岸關係上,有一個貫通的理路。在全球戰略上,美國歡迎中國大陸承當世界角色,成為對國際社會的正數;唯因此亦對中國的民主及人權抱持批評與期待。在兩岸關係上,美國維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及鼓勵兩岸在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互動,包括發展ECFA之類的法制化關係;但應以和平及民主為前提。

此次歐胡會也反映了此種理路。一方面,「美方重申,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另一方面,「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國家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努力」。此即表示,兩方皆知必須接納對方;因此也必須為相互接納而作出相互貢獻。

然而,兩年來的美中關係卻不平順。金融海嘯後,美國衰退太猛,而中國大陸崛起又太快;美國輿論認為北京的身段太高,歐巴馬的姿態太軟;以致在去年初開始,美國重手反擊,陸續生出研議對台軍售、接見達賴、控訴中國偷竊谷歌高科技等話題,又批評中國人權,更利用北韓天安艦被擊沉、中印邊境緊張、中國宣布南海為核心利益等事件,儼然再次完成了戰略圍堵中國的國際部署。經濟議題上美國亦猛攻狂襲,不斷主張人民幣升值,及抱怨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不能得到公平待遇等。因而,此次歐胡會,雙方其實不無尋求療傷止痛的意味;就這個角度言,歐巴馬此次給足了胡錦濤面子,胡錦濤則回報歐巴馬以裡子。

胡錦濤對美國的手法,一是經濟「讓利」,一是在人權議題上留下「讓義」的想像空間。就經濟讓利言,胡錦濤此次訪美,不但先升人民幣,又有大筆採購清單先行,達四百五十億美元,接著還要去歐巴馬老家芝加哥繼續撒錢,讓歐巴馬得以誇耀歐胡會創造了二十三萬多美國人工作機會。

至於人權問題,胡錦濤在共同聲明中寸土未讓,但在記者會中被逼問後突然冒出一句:「中國在人權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個鏡頭在美國大小電視新聞媒體一再播放,被解釋成北京不再認為人權缺口無可討論,自然予人想像空間;其效果猶如上次溫家寶在聯合國說:「中國在深化經濟改革的同時,也要推進與搞好政治體制改革。」這些話語究竟是胡溫等人發自肺腑?或只是丟給美國人一根骨頭去啃一啃?

中共政權的問題是,經濟讓利可以慷慨一些,但民主人權卻是談何容易。唯不論在美中關係或兩岸關係,民主問題仍是核心問題,不易用經濟讓利去填補。以兩岸關係言,走到ECFA這個地步,可謂已是成果斐然;緣何難有更大突破,主要正如胡錦濤所言「中國在人權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亦如溫家寶所言「也要推進搞好政治體制改革」!



◆ 變動的美中關係難綑綁

【聯合報╱鄭端耀/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2011.01.21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刻在美國進行訪問,這是胡第一次至美「正式」國是訪問,也很可能是任內最後一次,雙方皆對此高度重視。美方提供最高規格禮遇和款待,中方則是五百位鉅商隨行,帶來價值四百五十億美元經濟大禮。

過去一年美中關係磨擦不斷、爭議頻生。雙方都希望利用此次訪問機會,來釐清相互的態度和立場。美國政府希望,中方能夠把問題說清楚、講明白,而非搪塞和敷衍,並同時期望能藉此為未來兩年雙邊關係,確立可共事的架構;中國方面則希望,化解美國疑慮,持續維持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

從訪問至今的活動、記者會談話和「美中共同聲明」觀之,可用「四平八穩、兼容並蓄」來概括。整個活動依照既定行程的節奏進行,沒有意外;在政策議題表述方面,試圖兼顧雙方立場和利益,並含括多項議題合作。歐巴馬感到最成功之處,可能在於經濟收穫,除了前面提及四百五十億大禮外,中方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減低貿易障礙和保護智慧財產,有益美國就業增加。

歐氏在記者會中,提及人民幣低估,但在共同聲明,中方僅表示會促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彈性,但也要求美方減少財政赤字。人權議題也是美方重視項目,雙方同意將召開人權對話。

胡錦濤表達會談坦白、務實和具建設性,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協商基礎上,推動共同利益。他強調,中國會堅守和平發展道路和雙贏開放策略。至於台灣議題,美方肯定兩岸關係發展,讚賞ECFA設立,期待雙方增進對話和互動,與發展正面合作關係;中方重申台灣問題關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毫無疑問,這是雙方妥協下的產物和內容,未見驚訝,也無重大突破發展。

顯然的,中方希望在既定「正面、合作和全面美中關係」的定位基礎和軌道上,維繫和美國穩定互動關係,不願意多所變動。美國則期望中方能有效落實協議內容,顧及美國在亞太重大利益和國際問題立場。歐巴馬在記者會表示,中國崛起對美國和世界會帶來好處,不過在於它要能成為負責任的國際成員。簡單來說,美國歡迎崛起中國,但必須符合美國利益和規範。

過去一年,美方不斷指責中國,對外作為變得愈來愈獨斷,輕忽美國外交和安全利益,不少美方人士質疑,中國眼見美國在金融危機受創之際,有意趁機坐大。然而,中方感到委曲和無奈,數度表示中國政策和立場沒有改變,仍然堅持和平發展路線,不與美國爭霸。

其實問題不在於政策和立場,而是權力變化會自動改變國家利益關係。強權興起類似「有機體成長」,即使中國真的無意挑戰美國,還是無法阻擋難以避免的碰撞。

無論如何,此次訪問相信對雙方關係具有短期促進和調解作用,但是不宜有太高期待,畢竟一項共同聲明,無法綑綁迅速變動中的美中關係。



◆ 學者:美盼兩岸持續和平對話

中央社 2011.01.21

美中聯合聲明期待兩岸就政治等領域對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指出,這並非美國同意大陸盼兩岸進行政治對話達成統一,僅是希望兩岸持續透過和平對話解決歧見。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華盛頓時間19日舉行會談,美中並發表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到美方期待兩岸能繼續就經濟、政治和其他領域進行對話與互動,引起外界關注。

張五岳表示,首先,美國對台海問題的立場,向來就主張兩岸應透過和平對話,化解歧見、解決爭端。

而且,不管是在兩岸關係嚴峻的民進黨執政時代,或是現在由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較為和緩的時代,美國都從未說過兩岸只能就經濟對話,不要就政治等其他領域進行對話。

張五岳指出,如果透過政治對話,能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關係,相信這是美國、大陸和台灣3方都會一致贊同;但若是兩岸政治對話是要達成大陸「最終統一的政治目的」,美國當然就未必會同意。

事實上,過去曾有些觀點認為,美國會對兩岸進行政治、軍事互信對話感到疑慮;但張五岳表示,只要兩岸的對話有助於美國維護自身利益、有助區域穩定和兩岸和平,美國絕對歡迎兩岸進行政治對話,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同意美中聯合聲明中,放入兩岸進行政治等領域對話的內容。

此外,張五岳說,在美中聯合聲明和歐巴馬在記者會的談話中,肯定當前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和平發展的積極成果,實屬罕見;而美、中兩國領導人會晤,台海議題不那麼顯著,也是20多年來前所未見,這主要是因為雙方都肯定現在兩岸關係的氛圍,雙方也暫時在這個議題上沒有重大歧見。

此外,張五岳指出,胡錦濤這次沒有對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再次發表意見,這也反映出美、中雙方對台海議題暫時持正面看法,不必有過多的強化表述。

張五岳認為,美、中領導人這次會晤台海議題沒有太過顯著,並不代表台海議題以後在美、中關係上會逐漸不受關注或被邊緣化,只是雙方暫時不把此議題列為核心,未來仍要持續觀察,台灣仍然應該時時注意美、中的互動,不能置身事外。

fsj 提到...

海盜,怎麼越打越猖狂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1.22

國際海事局十八日發布報告顯示,索馬利亞海盜去年綁架船員數目創新高,共扣押了一千一百八十一名船員。

海盜越打越猖獗,很多人始料未及。因為多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投入強大軍力。和手持AK-47乘坐小艇就敢往船上爬的海盜,完全是不對稱戰爭。正由於這種不對稱,卻讓海盜有隙可乘,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

二○○五年時,亞丁灣的海盜就是索馬利亞海盜,他們活動範圍僅限於索馬利亞周邊海域,包括亞丁灣的出口海域,直接威脅葉門亞丁港等周邊幾個港口。

隨後,海盜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海盜來源「國際化」是原因之一,各國海軍打擊海盜,造成海盜向周邊擴散,也是原因。目前,海盜活動範圍向南已擴大到坦尚尼亞海域,向東已經直逼印度港口孟買。

一個國際反海盜研究組織計算過,海盜給周邊幾個國家,包括埃及、肯亞、葉門、奈及利亞、塞席爾,在航運以及旅遊上帶來的損失已經超過十二億五千萬美元;給各國造成的損失則高達七十到一百廿億美元。

不能說各國海軍反海盜或者護航工作不力,而是現代海軍在面對海盜無法完全發揮實力。現代海戰中的導彈視距外(BVR)攻擊、電子干擾等戰術對海盜派不上用場。

只有在海盜正在危害商船及船員的時候,護航的海軍才有可能實施打擊行動。但每天通過的商船數量極其龐大,分布範圍又極廣大,往往在出事時,戰艦距離商船達數百海里,這種快速反應和大範圍機動作戰超出了現有戰艦的能力。

●海盜手上 還有七百名人質

海盜在索馬利亞外海橫行無阻,目前挾有廿九艘船,約七百名人質。

率先反擊海盜的是法國。二○○八年,法國出動陸戰隊突襲一艘法國遊艇,救出被索國海盜挾持的兩名人質。法軍當場擊斃一名海盜,另生擒六名海盜。

俄國陸戰隊去年五月強攻遭挾持的本國籍油輪「莫斯科大學」號,救出廿三名船員後,宣稱將生擒的十名海盜安置在一艘氣墊船上。這群海盜隨後被發現陳屍於一艘隨波漂流的小船上。(法新社/編譯陳世欽輯譯)



◆ 南韓海軍突擊索馬利亞海盜 救出21人質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1.22

南韓海軍突擊隊廿一日在阿拉伯海拂曉突襲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的南韓貨輪,安全救出廿一名人質,當場擊斃八名海盜另生擒五人,一掃去年天安艦沉沒與延坪島衝突灰頭土臉的陰霾,南韓總統李明博稱為「完美行動」。

南韓一萬噸級化學品運輸船「三湖珠寶號」十五日在印度洋遭劫,在六度付贖金給索馬利亞海盜後,南韓拒絕再當凱子,派出突擊隊罕見地發動奇襲。

成功救出人質後,李明博在電視上發表演說:「未來我們不會再容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安全的行為。」這次行動是李明博的一大勝利,去年十一月北韓砲轟延坪島後,李明博政府和軍方被批評反應太慢、太軟弱,導致李明博聲望大跌。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表示,青海部隊在拂曉展開代號「亞丁灣黎明作戰」的營救計畫。駐防在巴林的美國第五艦隊僅表示知情,不願證實是否參與行動。

青海部隊四千五百噸級的驅逐艦「崔瑩號」將突擊隊投入到被劫持船上,在「崔瑩號」和一架山貓直升機掩護下,突擊隊搭乘三艘快艇接近三湖珠寶號。

突擊隊登上甲板後,「崔瑩號」和「山貓」直升機以砲火攻擊掩護,突擊隊向配備AK四十七步槍、機關槍及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的十三名海盜開火,激戰四小時五十分鐘後奪回貨輪。

過程中,廿一名船員全部獲救,船長腹部受海盜槍傷,無生命危險,被美軍直升機送到附近國家醫院。參加營救作戰的青海部隊隊員無人受傷。船員中有八名南韓人、兩名印尼人和十一名緬甸人。

這是幾個月來第二艘南韓貨輪遭挾持,去年十一月,南韓以九百萬美元(台幣兩億七千萬元)贖金贖回四月被海盜劫持的油輪「三湖夢想號」和廿四名船員。

※ 相關報導:

* 已贖回六艘 南韓怕當肥羊,硬幹海盜
http://www.udn.com/2011/1/22/NEWS/WORLD/WOR3/6110914.shtml

* 韓船獲救 我遇劫家屬天天淚配飯
http://www.udn.com/2011/1/22/NEWS/WORLD/WOR3/6110913.shtml

曾毓宗說,索國海盜為了贖金,不斷撥電話給吳妻,話筒不時傳來吳來于呻吟聲或海盜的怒罵聲。去年索國海盜開出美金八百萬元的天價,家屬一聽傻眼。



◆ 殲20匿蹤技術 可能來自美國

中央社 2011.01.23

中國官員最近公開的新型高科技匿蹤戰機「殲20」(J-20),可能對美國的空中優勢構成重大威脅,而且殲20採用的一些科技極可能來自美國。

巴爾幹半島(Balkan)軍方官員和其他專家告訴美聯社,中國很可能是從1999年在塞爾維亞(Serbia)上空被擊落的1架美軍F-117「夜鷹」(Nighthawk)戰鬥機,取得部分匿蹤技術。

F-117是全球首款匿蹤戰機,雷達很難偵測到這種戰機的行蹤。不過在1999年3月27日,當時正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轟炸塞爾維亞的科索沃(Kosovo)戰爭期間,塞爾維亞1枚防空飛彈擊落1架F-117戰機。美軍飛行員藉彈射逃生獲救。

這是首次有備受吹捧為「隱形」的戰機被擊落。五角大廈認為,這可能是運用多項巧妙策略,加上全然運氣,才讓前蘇聯打造的SA-3飛彈擊落F-117。

飛機殘骸散落在一大片平坦農地裡,塞爾維亞平民撿拾飛機零組件當作紀念品,其中有些零組件和小型汽車一樣大。

科索沃戰爭期間擔任塞爾維亞軍方參謀長的鐸馬澤羅索(Davor Domazet-Loso)表示:「當時我們的情報報告提及中國特工在F-117殘骸散落區域,展開地毯式搜索,並向當地農民收購飛機零組件。」

鐸馬澤羅索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們相信,中國利用這些東西深入探索神祕的匿蹤技術…然後透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仿造。」

塞爾維亞軍方高層官員證實,F-117戰機殘骸被紀念品搜括者取走,其中一部分最後「落入外國軍事專員手中」。

中國的殲20多功能匿蹤戰機11日首度試飛,展現中國研發尖端軍事科技的驚人進展。

活躍於羅馬的軍事顧問庫索瓦奇(Zoran Kusovac)指出,前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Milosevic)的政權會和盟邦中國、俄羅斯,定期分享取得的西方設備。

庫索瓦奇說:「被擊落的F-117是俄羅斯和中國最想要的東西。」

俄羅斯的蘇愷(Sukhoi)T-50原型匿蹤戰機去年進行處女航,預料4年左右就可投入戰備行列。俄羅斯可能也從這架被擊落的F-117戰機,取得匿蹤技術。

庫索瓦奇表示,深入了解這項關鍵性技術,尤其是戰機吸收雷達信號的神秘外層塗料,可大幅強化中國的匿蹤技術。

fsj 提到...

比利時新政府難產

中央社 2011-01-24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特稿)比利時自去年6月國會改選後迄今將近230天,仍無法化解新政府難籌組的僵局。如何解套?比利時人卻說,可以牽著馬到河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比利時的內閣難產危機,雖起因於首都布魯塞爾市的三個選區應劃分屬北部的荷語區或南部的法語區,但長久以來,荷語及法語政治勢力彼此向來不合,加上財政問題擺不平,內閣難產的棘手問題更顯無解。

總人口數約1000餘萬的比利時,由北部講荷語的弗拉芒區約600萬人及南部說法語的瓦隆區約450萬人組成。

因瓦隆區經濟發展遲滯,失業率約14%,經濟發展較優越的佛拉芒區選民所繳稅金,部分比例得挹注瓦隆區。

由此之故,不願再被瓦隆區拖下水的佛拉芒區,要求增加地方自治權限的聲浪日益高漲,但瓦隆區則堅持必須維持中央政府主導、統籌財政等施政的體制,以致僵局難解。

加上去年6月比利時國會改選結果,主張佛拉芒區脫離比利時獨立並單獨加入歐盟的政黨新佛拉芒聯盟(NAV) 拿下最多國會席次躍升第一大黨,可是NAV的席次又沒過半數,如何與其他政黨妥協組閣,更是棘手。

比利時國王艾伯特二世(Albert II)雖曾任命不同人選調解爭議,但近230天了,比利時聯合政府仍沒有成形跡象,已破荷蘭1977年209天無法組成聯合政府的紀錄。

若情況再無改善,至3月30日比利時將打破伊拉克在2009年所創下289天政府沒影的紀錄。心焦的比利時民眾雖發起各樣呼籲,期盼國家不要分裂,政府別再讓人民失望,甚至有人發起蓄鬍催生新政府。

比利時政界人士的反應卻潑了民眾一盆冷水。他們說,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政府難產恐將讓比利時陷入經濟發展危機的警訊已浮現。

自愛爾蘭步上希臘後塵暴發債務危機接受歐盟紓困後,市場即揣測除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之外,比利時也被列入觀察名單,因有消息稱,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評估,若半年之內比國政治僵局仍無解,將調降比利時的信用評等。

但是為解決經濟可能陷入危機的困境而在壓力之下組成政府,能否釜底抽薪解決比利時的政治僵局也不見樂觀,因比利時先前也曾因類似的政治僵局倒閣國會改選,釀成半年多無政府的政治危機。

目前比利時仰賴前總理勒德姆(Yves Leterme)維持過渡政府的架構苦撐待變。勒德姆扛起去年下半年比利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重任,並盡力維持國家各部門與機制正常運作,但過渡內閣不能拍板重大決策,勒德姆的看守角色還能扛多久,已非由時間來解決如此簡單。

財政的分配與治權應否下放是釀成比利時政治危機的兩大癥結,而錢與權的爭議又因法語區與荷語區的長久不合更糾結,剪不斷、理還亂。1



◆ 旅遊勝地亞龍灣 中國籌建海軍重鎮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1.24

海南島近年發展成中國南方的旅遊勝地,不過,中國積極發展海軍實力的同時,海南島也低調成為中國海軍重鎮。

風景美麗的亞龍灣,除了有五星級酒店聚集,也有一座新建的海軍基地停泊軍艦。兩年前公布的衛星照片顯示,在伸入海灣的半島遠端,有個類似洞窟的入口,通往巨大的地下潛艇基地。去年有報導說,印度正仿造亞龍灣的地下潛艇基地,另有報導說,亞龍灣基地可容納20艘核子潛艇。

中國利用亞龍灣,可將海軍軍力投射到南海和南海中眾多存在主權爭議的島嶼,甚至延伸到印度洋。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去年警告,中國和其他國家投資生產導彈和反艦武器,可能會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投射武力、協助盟友的主要方式造成威脅。他更早之前曾在演說中表示,新的競爭可能終結美國海軍60多年來大部分時間在西太平洋上擁有的作戰優勢,不過他並未提到中國。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海軍長年注意臺灣和可能因臺灣爆發的中美衝突。不久前,中國海軍戰略家還曾公開談及實現遠洋作戰的戰略轉變,這是保護中國能源進口和巨額海上貿易的代名詞。

批論者認為,中國新的武器系統主要目的是逐漸將美國擠出西太平洋,而不是保護中國貨輪。

美國官員認為,中國在最近亞洲海域一些外交爭端背後的態度出自相同的戰略。美國和南韓去年夏天在黃海舉行聯合軍演,以及美國試圖調停南海島嶼主權糾紛,中國都表示反對。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羅海德最近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無疑正在試圖構建軍力,阻止美國在臺灣周圍海域甚至更遠的範圍進出。

美國軍方正在考量如何反制中國在海岸線周邊海域阻斷外國進出的戰略,包括將更多海軍資源從大西洋重新部署到太平洋、在靠近中國的基地 (例如關島和日本)部署更多船艦。中國對潛艇的重視也讓美國海軍面臨提升水下作戰能力和加快艦艇現代化的壓力。

※ 相關報導:

* 索馬利亞海盜 揚言殺韓國人復仇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98319



◆ 中國殲20 關鍵科技疑竊自美戰機

自由 2011.01.24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殲二十」高科技匿蹤戰機最近曝光,可能對美國空軍優勢構成重大威脅。不過殲二十採用的部分科技可能是來自美國本身。巴爾幹半島的官員及其他軍事專家告訴美聯社,一九九九年一架美軍F-117「夜鷹」(Nighthawk)匿蹤戰機在塞爾維亞被擊落,中國可能從這架飛機殘骸中搜集到若干製造匿蹤戰機所需的關鍵技術。

夜鷹 全球第一架匿蹤戰機

「夜鷹」是全球第一架匿蹤戰機。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空襲塞爾維亞時,美軍一架「夜鷹」戰機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被老舊的俄製SA-3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彈出飛機並獲救。五角大廈認為,敵方戰術應用得宜加上純然運氣,才導致「夜鷹」被擊落。

飛機殘骸散落在田野上,被農民撿去當紀念品,有的大小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當時擔任克羅西亞軍事參謀長的多馬澤特—洛索將軍告訴美聯社說,他們接獲情報,中國特務搜尋了這一地帶,並向當地農民買戰機的碎片拿回去研究。

99年美軍匿蹤機F-117墜毀塞爾維亞 殘骸傳落入中國手中

多馬澤特—洛索說:「我們相信中國利用這些材料獲取機密匿蹤科技,並進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操作。」塞爾維亞一位高層官員證實,部分機體殘骸由紀念品收藏家清走,有一部分最後流入外國軍事單位手中。

這架「夜鷹」戰機的部分殘骸,包括印有美國空軍標記的左翼、駕駛艙蓋、彈射椅、飛行員頭盔和無線電裝置等等,目前都在貝爾格勒的航空博物館展出。該博物館副館長米利塞維奇說,他並不知道飛機的其他部分目前在何方。

義大利軍事顧問庫索瓦指出,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的政權,按慣例會與中國及俄羅斯分享他們擄獲的西方裝備,「F-117是俄國人與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極品。」

同年5月發生美誤炸中國使館案 傳與此事有關

西方外交人士曾指出,科索沃戰爭期間,中國在駐貝爾格勒大使館中設立了一個情報據點。這座大使館於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夜間遭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誤炸,造成三人死亡。雖然美國宣稱是誤炸,可能也與此事有關。

俄第五代戰機匿蹤技術疑同源

美聯社指出,除中國的殲二十外,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五○」的匿蹤技術,也可能是來自美國那架F-117戰機。T—五○的原型機去年首度亮相,預計約四年內正式服役。

fsj 提到...

全球化指數 台灣位居第12

中央社 2011.01.24

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台灣的全球化指數在60個國家中排名第12,南韓第33位。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金融服務機構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今天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南韓全球化指數比2009年時的第25位下降了8個名次,排名第33。

這項報告是與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合作編寫的,每年在瑞士達佛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發布。

報告指出,香港的全球化指數位居榜首,其後依次是愛爾蘭和新加坡。

在亞洲國家中,台灣和馬來西亞分別位居第12位和第27位,排名遠高於南韓;中國和日本則分別排在第39和第42。

報導中說,雖然南韓2009年的全球化指數比1995年的45位,上升了20個名次,排在第25位,但今年卻再次大幅降低。

報告指出,這不是因為南韓的全球化趨勢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而是因為其他國家透過技術創新等方式大幅提高了全球化指數。

同時,報告還表示,雖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化趨勢有所放緩,但全球經濟復甦、科技創新、新興市場崛起等因素,正推動著全球化趨勢恢復進程。

※ 不過台灣對於國際事務的關心程度好像成反比。



◆ 台灣投資環境 亞洲排第2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1.01.24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中午表示,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簡稱BERI)2010年第3次(12月)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指出,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71分,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全球排名第4,僅次於新加坡、瑞士及挪威;在亞洲排名第2名。

我國投資環境在本次評比列為1B等級,為適合投資的地點。BERI表示,未來2年(2011年至2012年)我國政局穩定,未存在重大風險,並將與中國大陸及美國繼續維持緊密的關係。展望2011年評分將上升為72分,排名全球第4名;2015年分數維持72分,排名全球第5名。

投資處指出,這次評比,我國營運風險指標排名全球第3名(70分),排名與上次(2010年第2次)相同,分數進步1 分;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名。BERI表示,我國營運條件已復甦,且評分上升。

投資處說,世界銀行2011年經商環境調查報告指出,我國經商環境已有相當程度的改善。相較於2009年經濟緊縮,2010 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強勢成長至7.8%。2010年上半年與2009年同期相比,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已成長13.1%。2010年的預算赤字預估為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2.4 %(2009年為4.1%),2011年由於降低支出及較高的稅收,將使得財政短缺進一步縮減。

BERI預測,2011年我國營運風險評分將上升為71分,排名全球第3名;2015年評分為72分,排名全球第3名。

我國政治風險指標排名全球第11名(60分),排名及分數與上次(2010年第2次)相同;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名。BERI表示,我國政治風險被有效地控制。2010年11月底的5都選舉對政府而言是項關鍵的考驗,而執政的國民黨贏得了其中3 都的勝選,相當成功地通過這項考驗。雖然未來兩年台灣將與大陸保持良好關係,但仍繼續向美國購買軍事武器。

BERI預測,2011年我國政治風險評分上升為61分,排名全球第11 名;2015年評分再升至62分,排名全球第11名;2020 年上升至64分,排名全球第12名。



◆ 最繁榮國家 挪威居冠、台灣22名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1.24

英國知名智庫「列格坦研究所」 (Legatum Institute)公布「2010年全球繁榮指數」報告,綜合主觀經濟數據和客觀觀感,評比占全球人口90%的110國,北歐的丹麥、挪威、芬蘭高居前三名,台灣排名第22位、香港20、中國則名列58。

列格坦研究所五年前開始研究全球那一個國家最快樂,但因為快樂的定義容易引起爭議,而修正為「繁榮」指數。

亞洲地區 新加坡排名最前

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名列17、其次是日本的18、香港的20。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雖然總體排名第22名,但教育方面排名第7、安全方面排名第10。

中國在經濟方面雖然取得24名的不錯成績,但安全方面排名92、個人自由排名102,而拉低了總體成績到第58名。

居前國家 多民主自由國

綜觀這份排行,排行居前國家的共同特色包括民主政府、小國寡民、廣義社會主義、高度自由、自由市場、創業機會和人民勤奮。人口超過1.5億的國家中,美國排名最高,擠進第十名。

95%挪威人 對生活滿意

排名第一的挪威擁有全球最高的國民所得5.3萬美元,高達95%的人民對所享受的自由程度和選擇的生活表示滿意,更有高達74%的人認為其他人值得信任。

2010年繁榮指數排名前25名的國家與地區依序是挪威、丹麥、芬蘭、澳洲、紐西蘭、瑞典、加拿大、瑞士、荷蘭、美國、愛爾蘭、冰島、英國、奧地利、德國、比利時、新加坡、日本、法國、香港、斯洛凡尼亞、台灣、西班牙、捷克與義大利。



◆ 公投後南蘇丹 新國名暫訂南蘇丹共和國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台北報導】2011.01.24

日前舉行公投的南蘇丹,有近99%的南蘇丹選民選擇獨立,公投結果將在2月14日公布。官方昨天表示,獨立後,國名預計訂為南蘇丹共和國。

南蘇丹於本月舉行歷史性的公投,根據最新投票數據,近99%的南蘇丹選民選擇獨立,與大多是穆斯林的北方切割,南北雙方數十年來飽受內戰之苦。

南蘇丹政府新聞部長、指導委員會成員馬里羅(Benjamin Marial)表示,多數人屬意新國名為南蘇丹共和國。「世界上有南韓、北韓,南越、北越,也能有南蘇丹、北蘇丹。」

他指出,因為熟稔和方便的關係,像是許多部長和機構已經開始使用南蘇丹共和國之名,因此選中「南蘇丹共和國」,但國名還會交由高層做最後定奪。

不過,在獨立前,南蘇丹還需要著手進行一長串的改革,例如憲法、法律規範等。南蘇丹目前以臨時憲法運作,該憲法是在2005年美國支持下,雙方簽訂和平條約時所建立,以讓內戰結束。因此南蘇丹必須重新改寫臨時憲法,其它待決事項還包括國旗、國歌等。

自1950年代中期,南蘇丹獨立運動萌芽以來,產生許多名稱,指導委員會也將其納入候選名單,像是尼羅河共和國、阿扎尼亞(Azania)、朱瓦麻 (Juwama)等。

北蘇丹遭受美國經濟制裁,蘇丹總統巴席爾( Omar Hassan al-Bashir)因涉及策劃達爾福地區(Darfu)的種族屠殺,而遭國際法庭正式通緝。

fsj 提到...

見薄瑞光 馬總統逐字唸出美「六大保證」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1.01.25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時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歐胡會後記者會上重申「台灣關係法」,對於美國遵守台灣關係法的嚴正態度,我們表示欽佩與感謝。值得注意的是,馬總統當著薄瑞光的面,重提前美國總統雷根在與中共簽署「八一七公報」前對台灣做出的六大保證,並且逐一唸出六大保證的內容。

馬英九還表示,我國歡迎歐巴馬政府閣員級的官員能到台灣訪問。

馬英九說,很高興能夠再次歡迎薄瑞光來訪,向我方簡報中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在18日至21日訪美後的相關情形,尤其是對於我國與美國雙邊關係有關的議題,他要特別感謝美方這個非常友善的方式。

美重申台灣關係法 馬欽佩

馬英九說,歐巴馬總統在歐胡會後記者會上,公開重申要遵守台灣關係法,且國務卿希拉蕊也在最近也作了同樣的重申,讓我們對美方遵守台灣關係法非常嚴正的態度,表示欽佩與感謝。

他說,14日美國務卿希拉蕊就肯定台海兩岸密切的互動,尤其是簽訂ECFA,並期望兩岸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多接觸。同樣的,歐胡會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重申這一點。也就是說歐巴馬肯定兩岸的交往,尤其是ECFA的簽訂,他們希望從此能夠看到兩岸更多在經濟、政治與其他方面的接觸,這對區域與美國都是有益的。馬英九說,我們覺得這樣的發展對我們有相當的鼓舞,因為改善兩岸關係就是為了促進台海和平並幫助區域的安定。

指美願意重申對我保證

馬英九並特別表示,去年1月及8月,美方分別通過對台軍售的項目,同時也強調這是依據台灣關係法所作的決定,也說明事前未與中國大陸作任何的諮商。這也就是美方願意重申1982年八一七公報之後對我方所作的保證,亦即「軍售沒有截止的期限」、「美方也不會在軍售過程中與中國大陸作任何協商」、同時「美方也不會扮演任何調人的角色」、也「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同時「美方對於台灣有關主權問題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美方不會壓迫台灣跟中國大陸進行任何的協商」。

對中共殲20的發展已對外公開,馬英九還再提F16C/D 型戰機的對台軍售項目,他說,他要藉機表達我們的希望,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兩岸軍事失衡是我們國人普遍的關切,過去幾年中,我們一直很盼望能得到 F16C/D戰鬥機,希望獲得柴油電氣的潛艇,這主要不是擴張我們的軍備,而是希望汰舊換新,因為這些裝備非常老舊,對台灣的防衛相當不利,另一方面這些武器都不是我們能夠製造的,我們一定會使用於防禦性的用途。無論如何,台海軍力的失衡對兩岸關係發展與區域安定都不是正面因素。

六大保證

美軍售沒有截止期限
美不會與中國協商軍售
美不會在兩岸扮演調人
美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
美對台主權問題立場不變
美不會壓迫兩岸協商

雷根入主白宮後,1982年在「聯中制 蘇」的大戰略情勢與國務卿海格的再三相 逼之下,與北京簽下了「八一七公報」, 為美國對台軍售的質與量設下限制。

雷根擔心八一七公報對台灣傷害太大, 對我國提出六大保證,六大保證使我國免 除美國在對台軍售前與中共諮商、美國在 兩岸扮演調人角色、美國改變對台灣主權 立場的擔心。

※ 相關報導:

* 提升F16A/B性能…歐胡會後 美軍試水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6116481.shtml

雖然報導中採「料敵從寬」的前置量,誇大該購案為「地雷」,但一般認為,F16A/B提升型實質上不過是一種「延壽」,不具吹皺「歐胡會」後一池春水的敏感性。



◆ 美司法存在嚴重種族不平等

法新社/楊樹根 2011/01/25

(法新社布魯塞爾24日電) 「人權觀察」組織今天抨擊美國的刑事司法制度存在「嚴重」種族不平等,移民與反恐政策也有諸多缺點。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 HRW)在「2011年世界報告」中指出,美國的監獄系統中,非拉美裔黑人男性遭監禁人數,是非拉美裔白人男性的6倍以上。根據2009年6月的最新數據,美國目前仍為全球受刑人數最多的國家,囚犯總數高達229萬7400人。

報告說,在2009年,25到29歲的黑人男性,10人當中有1人被關押在監獄;而在拉美裔男性當中,每25人有1人坐牢。相較之下,白人男性則為每64人有1人。

人權觀察並指出,美國為解決種族不平等問題,已採取一些積極性作為,包括通過新立法,減輕古柯鹼毒品犯的判刑。

報告還說:「美國人享有廣泛的公民自由權,且擁有立場超然及制度健全的聯邦與州法院系統。不過,某些系統的持續疏失,損害美國的人權紀錄,特別是刑事司法與移民制度,以及反恐相關法律與政策。」

報告並且指出,儘管美國白宮承諾要解決這些制度疏失,「但進展卻一直很慢;在某些領域毫無進展」。(譯者:中央社楊樹根)



◆ 俄機場驚爆 莫斯科35死

炸彈客攻擊 爆炸威力相當7公斤TNT

自由 2011.01.25

〔編譯陳成良/綜合二十四日外電報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郊最繁忙的杜莫迪多沃國際機場,二十四日驚傳自殺炸彈客發動的恐怖攻擊事件,造成至少三十五人死亡,一百三十多人受傷。這是俄國境內機場自二○○四年以來首起炸彈攻擊事件,也是自去年三月莫斯科地鐵遭到連環自殺炸彈攻擊,造成四十死以來,莫斯科地區死傷最慘重的恐怖攻擊事件。爆炸現場找到一個男性頭顱,推斷是炸彈客的屍骸。

「人彈」頭顱已尋獲

事發後,克里姆林宮下令特種部隊進駐各運輸站,加強戒備。消息傳出後,莫斯科股市一度重挫近二%。

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大約下午四點四十分(台灣時間同日晚間九時四十分),地點是在入境大廳領取行李的輸送帶區。爆炸發生後,現場傳出陣陣濃煙,許多旅客從緊急出口驚慌逃生,大批救護車和救援人員趕往現場搶救。俄國執法部門消息人士向俄羅斯通訊社(RIA)透露,爆炸威力達七公斤TNT黃色炸藥當量,炸彈內填充有金屬殺傷元件,研判引爆炸彈的恐怖份子當時混在接機人群中。

杜莫迪多沃機場建於一九六四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東南方約四十二公里處,是莫斯科三大機場之一,也是俄國第一大國際機場,去年旅客出入人數達二千二百萬人。儘管杜莫迪多沃是莫斯科設備最先進的機場,但安檢程序早已為人所詬病。○ 四年,兩名女性自殺炸彈客透過非法管道在杜莫迪多沃登機,然後在飛機上引爆炸彈,造成兩架航班共九十死慘劇。

俄總統召開緊急國安會議

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獲報後,決定延後出席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行程,並下令展開調查,並加強機場安檢措施。梅德維傑夫隨即召開緊急國安會議,商討因應措施,他強調這是一起恐怖攻擊事件,當局將全力緝兇。這場爆炸究竟由誰策動,當局還在調查,目前尚未有團體或個人承認犯案,但先前有消息指不排除是來自北高加索火藥庫、外號「黑寡婦」的女性自殺炸彈客。

這群黑寡婦,主要都是北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她們的男性親屬都死於車臣戰爭,因此個個視死如歸,犯下多起造成致命死傷的攻擊事件,其中包括二○○二年造成一百八十五死、鎖定俄羅斯特種部隊營地發動的自殺炸彈攻擊,以及去年三月二十九日清晨交通尖峰時刻發生在莫斯科地鐵的連環爆炸案,當時兩名來自達吉斯坦自治共和國的女自殺炸彈客接連在兩個地鐵站引爆綁在身上的軍用炸藥「黑索金」,至少四十人慘遭炸死、一百五十人受傷,上千人被困地鐵站,附近交通長時間癱瘓。

※ 相關報導:

* 莫斯科恐怖攻擊/反恐無力 重創普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16453.shtml

俄羅斯最繁忙的莫斯科機場24日驚傳死傷慘重的駭人爆炸案,無疑對俄羅斯目前執政的「二巨頭」─總統麥維德夫及總理普亭─造成重創。今年年底適逢國會選舉,他們強調吸引外資和確保安全,但這項努力已因此蒙上陰影。

fsj 提到...

俄恐怖攻擊 北高加索好戰組織涉重嫌

俄總統怒斥機場維安疏失

自由 2011.01.26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杜莫迪多沃國際機場炸彈攻擊案,目前尚無人出面承認,不過初步消息指出,攻擊者是一名北高加索好戰組織派出的女自殺炸彈客,並有同夥。這場攻擊讓總統梅德維傑夫和總理普廷主政下,創造俄羅斯安全、和平社會的形象破功。據透露,當局一週前就接獲警告,梅德維傑夫表示,此案明顯有維安疏失,點名機場管理官員要負責。

目擊者稱一男一女引爆

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 )二十五日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有兩名恐怖份子涉入這起攻擊,「這場爆炸是在一名女性恐怖份子嫌犯打開一個袋子時發生,當時她由一名男性同夥陪同,他的頭顱被炸斷」,不排除攻擊者原本是打算把爆裂裝置留在機場後離開,但卻不小心、或由遙控裝置引爆炸彈;炸彈客由同夥開車載到機場,警方正在追查三名嫌犯。有目擊者向俄羅斯電視台說,在爆炸前聽到一名男子喊說「我要把你們都殺光!」

死者有8名外國人

一名安全官員說,「這起恐怖行動有北高加索恐怖份子採用的典型手法」,加上執行者是女炸彈客,令人想起車臣「黑寡婦」游擊隊。「商人報」指出,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莫斯科一處健身俱樂部小型爆炸,特勤單位就警覺可能會有攻擊發生,當時北高加索好戰份子領袖已派出一批女性要在跨年夜發動攻擊,但是一人不慎提早引爆炸彈炸死自己,這名女子老公是遭監禁的北高加索好戰份子,二十四日的攻擊者可能就是這批自殺炸彈客其中一人。

「國際傳真社」報導,去年底爆炸案後,當局就追查三名車臣嫌犯,懷疑他們準備發動另一場攻擊,但是這三人還是有辦法與二十四日的女炸彈客一起到機場,看著她執行任務,再悄悄離開。

一週前已接獲恐襲警告

這場攻擊死者中已知有英、德與烏克蘭等國的八名外國人,受傷住院者達一○八人,其中四十九人傷勢嚴重。在俄羅斯正積極準備主辦二○一四年冬季奧運、二○一八年世足賽之際,讓俄羅斯提升國際形象的努力破功。俄媒報導,安全單位一週前就接獲警告,莫斯科一座機場附近會有「恐怖行動」,甚至「連案發地點靠近海關都講出來了」。諷刺的是,攻擊發生前,總統梅德維傑夫正準備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說推銷改頭換面後的俄羅斯。

梅德維傑夫二十五日召開安全會議,矢言揪出幕後主使的伊斯蘭好戰份子,還強忍眼淚為罹難者默哀。他也抨擊維安疏失有如「無政府狀態」,要求機場主管官員為此負責。不過杜莫迪多沃機場發言人加蘭諾娃說,所有安檢程序都符合現行規範,「我們不認為我們應該要負責。」安全專家也認為,國際航班旅客入境處都是戒備最少的,也因此成為機場安全的最大弱點。

杜莫迪多沃機場是在前總統普廷主政下完成翻修,成為俄羅斯進步的象徵;或許正因此才成為攻擊目標。普廷二十五日聲明,強調「報復已無可避免」。

fsj 提到...

埃及30年來最大示威 嗆老總統下台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20879.shtml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1.01.27

埃及25日爆發30餘年來最大反政府示威造成警民共3人死亡後,抗議民眾26日不理會政府禁止示威命令,繼續走上街頭,要求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總統下台。埃及當局出手逮捕至少860人,並封鎖示威者用來串連的臉書和微網誌「推特」,美國則呼籲埃及政府自制,並應對人民的期待有所「回應」。

這場示威引發埃及股市26日暴跌6.25%,埃及幣兌美元匯率創6年新低。埃及內政部26日下令禁止抗議活動,違者必遭起訴,但首都開羅的市中心廣場,26日再度聚集數千民眾,高喊「人民希望埃及政權垮台」,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在25日發生一名警察和兩名示威者死亡的蘇伊士,數百名民眾26日也再與警方衝突。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怒火正如野火燎原般於中東與北非國家延燒。受突國總統班阿里遭推翻激勵,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埃及,25日發生197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數個城市的民眾不滿政府腐敗、物價上漲和失業率偏高,透過網路串連示威,齊聲要求82歲的穆巴拉克總統下台。示威者手舉埃及和突國兩國國旗,聲稱要仿效突國推翻總統。

首都開羅、亞歷山大和蘇伊士等地25日都有示威發生。在開羅,民眾25日中午開始向市中心廣場聚集,入夜後抗議者破萬。示威最初平和,警方也相當克制,直到民眾試圖控制一個水龍卡車,雙方才爆發衝突。26日凌晨1時,警方以棍棒和催淚瓦斯驅散民眾。警方動員2至3萬警力,部署於開羅市中心,但民眾不斷衝破警方防線,朝廣場聚集。

示威民眾用以互通訊息的微網誌「推特」和社群網站臉書已遭埃及當局封鎖,以阻止示威升高。臉書與推特等新世代通訊工具,在突尼西亞群眾揭竿起義時扮演要角。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說,美國相信穆巴拉克政權依然穩定,且正回應人民的要求。希拉蕊說:「我們支持人民的言論與集會權利,並呼籲各方節制和避免暴力。」

※ 相關報導:

* 民怨爆發 埃及面臨崩潰邊緣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21312.shtml

分析家說,美國或許是希望避免政治動盪加劇,才呼籲埃及政府允許和平示威,且不要封鎖社群網站,這等於放棄穆巴拉克。埃及與以色列和平共處,對於中東穩定很有幫助。

* 埃及反政府示威惡化 6人喪生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21512.shtml

埃及總人口八千萬,每年增加2%,三分之二人口在30歲以下,而他們占全國失業人口90%,大約40%的人每日生活費不到二美元(台幣60元),而且三分一是文盲。



◆ 北韓強徵十萬噸軍糧 民心動盪

中廣 2011/01/27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今天報導,北韓在軍糧捐獻活動失敗之後,改為強行徵收,並將目標設定為十萬噸。

報導說,北韓咸興南道捐獻的軍糧只有五百五十噸,全國加起來也不到一萬噸。上部對此下達指示,要求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二月十六號之前,必須湊齊十萬噸,為此,各道黨組織部長肩負募集責任,在各道、市和郡人民委員會底下新設了「軍糧常務職位」。

消息人士說,在強行徵收軍糧之後,民心開始出現了動搖。北韓當局去年初設定一百六十萬噸軍糧目標,但是未能如期備齊。對此,北韓從本月中旬開始,以居民為對象進行了軍糧捐獻活動。(王長偉 首爾報導)



◆ 對警察開戰? 美單日11警遇襲

中央社 2011.01.27

美國最近發生一連串警察遭遇槍擊事件,5州在24小時內共有11名警察遇襲,其中2人喪生,累計這個月以來因公殉職的警察總數達14人,讓美國各地警察擔心自己成為被蓄意鎖定的目標。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今天報導,國際警察工會協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oliceAssociations)發言人羅伯茲(Richard Roberts)表示:「這並非偶然。現役警察都察覺到,1場針對警察的戰爭正在上演。」

他說:「我們沒有任何資料,不過似乎有某種類型的罪犯正希望挫挫當局的銳氣。」

美國「全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會」(National LawEnforcement Officers Memorial Fund)的葛羅伊寧格(Steven Groeninger)說:「這並不正常。」「有點像是執法人員因為穿了執法製服,被人暗中鎖定為目標。」

佛羅里達州警方24日試圖執行逮捕任務,結果有2名警察遇害,1名警長受傷,是這波24小時連環襲警事件的最高峰。

在此之前數小時,俄勒岡州1名駕駛人在交通臨檢時開槍,導致1名警察重傷。

全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會會長兼執行長佛勞德(Craig W. Floyd)表示:「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他說:「過去24小時發生在佛州、密西根、印地安納、俄勒岡和華盛頓等州的暴力事件,都對美國維護治安人員不利,奪走2條人命,另造成數人受傷。」

「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阻止這些針對執法人員的愚蠢而可惡犯罪行動。」

※ 相關報導:

* 打開掃除亞丁灣海盜的死結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99087

現階段的亞丁灣海域,在索馬利亞海盜劫掠成功多於失敗鼓舞下,分支分派逐年成長。原倡者則以勒贖所獲巨額金錢為基礎,建立起一套完整體系。羅致各方專門人才,替海盜經營事業,舉凡招募亡命徒、徵購新型而適用的武裝和通訊器材、炒地皮和跨國投資、贖金漂白、看管人質和船隻等。都有白道體面人士代為奔走。顯然,海盜「氣候」已成,替南韓救回一艘船鼓掌完畢,還是多用心於打開掃除海盜的死結才是。

fsj 提到...

獨裁中東的推手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2299

新頭殼部落 2011.01.27

在受到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感召與催化之下,另一個北非國家埃及本週也在各地爆發示威遊行,埃及警方強勢鎮壓,政府也使用公權力控制網路的運用,希望平息基層爭取民主的聲浪。或許有人直接將「茉莉花革命」與「網路科技」連結為埃及街頭示威的原因,但這些因素僅達到了催化與散播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埃及總統Hosni Mubarak長達三十年的獨裁統治,以及經濟成長遲緩、失業問題嚴重,讓年輕人看不見希望。

在突尼西亞獨裁政權被街頭民眾橫掃後,關於中東民主化的討論再度延燒。在過去美軍推翻伊拉克總統海珊時,也被視為有助於帶動中東的民主化,而中東一直被看成民主化浪潮最難以突破的地區,除了伊拉克在美軍推翻、重建後,似乎接近民主之外,中東沒有一個稱的上民主的國家。最常用來分析「中東無民主」的論點將宗教因素帶入,認為出回教與民主政治有負面的關係,有研究就認為通常宗教性越強的地區(例如中東的回教世界),政治觀點越趨近保守,人民更畏懼於參與公共事務,挑戰權威。

當然這個解釋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實證支持,且有幾個研究發現回教信仰或教條與中東人的民主觀之間找不到關連性,中東無民主的原因在社會科學界中,幾乎沒什麼共識,但存在許多有趣的探討。其中我認為外國勢力對中東民主的影響應該是個重要的關鍵,原因在於第一,中東第一個可能出現的穩定民主國家,是美國軍事力量強勢介入的結果;第二,中東最不民主但是卻很穩定的國家,都與西方與世界維持相當良好的關係。

針對第二點,我們可以看到沙烏地阿拉伯、波斯灣產油國(巴林、科威特、阿聯、卡達)是中東地區最獨裁的國家,但它們內部相當穩定,經濟上有能源帶來的財富,在安全上有美國的航空母艦群保護著,安全與生活皆無虞,且是美國反恐戰爭的盟邦。即便「民主全球化」是美國外交政策的目標,也看不到華府對中東民主有任何正面、積極的作為,除了反美反的很徹底的伊拉克、伊朗之外。美國對中東最獨裁國家最有力的有形與無形的支持,可能是民主化難以在中東推展的重要推手。

埃及總統Mubarak與西方社會和以色列的關係不錯,他協助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美國也將Mubarak的心頭大恨「穆斯林弟兄會」(Muslim Brotherhood)列為恐怖組織,這個標籤相當具有爭議性。穆斯林弟兄會中的成員不乏教授等高級知識份子,宗教的信仰上偏向保守(但保守不等於恐怖),且是致力於推翻Mubarak萬年政權的龐大勢力,在埃及國會中約有20%的席次力量,華府看到的是這個組織歷史上曾犯下的暴行,而忽略他對埃及民主的貢獻;或者說,這「恐怖組織」的標籤是華府與Mubarak妥協的產物。

在埃及街頭示威之後,Mubarak說這是「穆斯林弟兄會」策動的陰謀,但透過媒體的報導,這看起來更像是自發性的街頭運動,沒有明顯的組織與領袖存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說:「埃及政府是穩定的,並且正在找尋方法回應合法的需求以及埃及人民的利益」,但她的話被參與埃及示威的民眾大力批判,其中一個參與者說:「穩定是一個惡性的字眼,這個穩定是用三十年的戒嚴與作弊的選舉換來的」。很顯然的,許多埃及人要的是民主而不是穩定,但是對於有實力干預他國內政的美國來說,「穩定」比「民主」更重要,只要中東最獨裁的國家依舊能夠穩定地供應能源,與華府密切合作,獨裁是可以容忍的。

像伊拉克這種不穩定又不與華府合作的國家,推翻海珊既有道德上的正面訴求,又能增加親美政權出現的機率,似乎合情合理又有利。像埃及這種不穩定又無能源,但是地理位置重要又親近以色列的友好政權,冷眼旁觀即可。有以色列人說:「若是Mubarak下台的話,我們還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在中東的獨裁世界中,若要讓民主勢力發酵的最佳之道,就是請世界袖手旁觀,讓中東人自己衝撞出自己的民主。



◆ 仿效茉莉革命 葉門民眾嗆總統下台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2011.01.28

成千上萬葉門民眾27日聚集在首都沙那示威,要求在位超過30年的總統沙雷(Ali Abdullah Saleh)下台。

繼突尼西亞、埃及的街頭大型示威後,葉門反對黨議員與年輕的抗議分子聚集在沙那大學等4地,高喊反政府口號。他們要求政府終結貪腐改革經濟,並抱怨年輕人日益貧窮,對缺乏政治自由感到挫折。

這場示威上周末就已在沙那大學傳開,數百名學生分為兩派抗議,有的要求總統下台,另一組人馬則是支持他。葉門當局逮捕一名人權分子卡曼(Tawakul Karman),指控她籌畫此次的反政府示威。民眾不滿卡曼被捕,因而引發示威。

卡曼24日出獄後對媒體表示,葉門將會有一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啟發的運動。內政部長馬斯里(Mothhar Rashad al-Masri)則稱葉門是個民主國家,示威抗議很和平,「跟突尼西亞不一樣」。

示威者27日早上聚集在不同地方,試圖分散警方注意力。他們高喊現在是「改變的時候」,反對黨議員向示威人群致詞時說:「我們今天聚在這裡,要求沙雷與他貪腐的政府下台。」

葉門親西方總統沙雷1978年成為北葉門的領袖,1990年南、北葉門合併後成為該國總統。沙雷2006年連任成功,可再當7年總統,民眾對國會企圖放寬總統任期限制感到不滿,質疑沙雷想當終身總統。

由於阿拉伯國家的示威效應不斷擴大,巴林國王已呼籲召開阿拉伯峰會,研討平息眾怒的方法。

fsj 提到...

憤怒日示威 埃及大城市動蕩

中央社 2011.01.28

埃及數以萬計抗議群眾在今天祈禱時間過後湧上開羅、蘇伊士(Suez)和亞力山卓(Alexandria)等大城市街頭,展開要求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結束30年統治的第4天示威。

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發生在首都開羅市中心,安全部隊朝抗議群眾發射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政府部隊試圖驅散群眾的同時,搭乘卡車前來的警察以鎮暴水柱為武器,在街頭和民眾發生激烈衝突。

親民主派領袖艾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及其支持者在中午禱告結束後,參加最新一波的抗議活動,警方利用鎮暴水柱對付他們,還以警棍毆打艾巴拉迪的部分支持者。支持者團團圍在艾巴拉迪週遭,保護他的安全。

全身溼透的艾巴拉迪被困在1座清真寺內將近1小時。數以百計的鎮暴警察包圍清真寺,在週遭街道發射催淚瓦斯,阻止任何人離開寺內。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呼籲埃及領導人和人民不要讓暴力擴大。他表示,全球領袖應將示威視為聆聽人民「正當關切」的機會。

反政府人士數日前即呼籲今天發動「憤怒之日」(Day of Wrath)大示威,並號召民眾參加抗議活動。

被當局列為非法組織的埃及最大在野團體「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也呼籲支持者參加抗議。該組織稍早表示,至少已經有5名高層領袖和5名前國會議員在遭遇突襲時被捕。

目前至少已有6人喪生。當局表示,自動亂25日爆發以來,已羈押800人。但人權團體表示,被捕者超過2000人。

數以萬計的民眾自25日起在開羅等城市發動遊行、展開抗議活動以來,現年82歲的穆巴拉克即未公開露面,也未聽到他的消息。

參加示威的群眾多半是不滿穆巴拉克統治下的失業、貪污、貧窮及缺乏自由的青年人,他們似乎組織鬆散,沒有名義上的領導人。

但運動人士使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 )與其他社群媒體,在線上召集支持者、協調抗議活動,並分享如何躲避逮捕與因應催淚瓦斯的訣竅。他們譴責政府阻撓他們連結到這些網站。

埃及網路運動人士對總統穆巴拉克一向肆無忌憚的予以抨擊。埃及各地本週發生的空前示威,顯示他們在下線後也是可怕對手。一名匿名網友在推特上說:「穆巴拉克接管推特,我們接管街道,好辦法。」

埃及7900萬人口中有2/3的人年紀不到30歲,許多人對大體上起不了作用的反對黨感到失望,許多年輕人轉而投入數位空間,作為他們能夠表達憤怒的少數管道之一。

政治分析家法塔(Nabil Abdel Fattah)說:「體制尚未回應不斷出現的改革聲浪。但新的一代設法透過虛擬空間打破沉默,並移師街頭。」

但埃及網路服務今天凌晨突然中斷,行動電話簡訊似乎也無法傳送。這些都在民運人士組織大型反政府抗議之前數小時發生。他們主要利用網路與手機簡訊聯絡。開羅的網友說,他們無法連上網路,部分網友說,連線很慢且會中斷,這種現象昨晚才開始。簡訊也沒辦法傳。

激烈的街頭抗爭導致昨天股市重挫,投資人恐慌不安,同時政府自稱的首要政績也蒙上了陰影;那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斷擴大,以及因建築業繁榮和銀行業欣欣向榮而不受衰退影響所帶動的民營部門大幅成長。

許多人表示,經濟成長的果實幾乎全被政治關係良好的菁英份子竊占,使得一般埃及人民觸目所及盡是豪宅和高價電子產品等無法享有的財富象徵,但自己卻必須辛苦謀職、應付日常開銷並尋找力所能及的住宅。

埃及政府重大的外來歲入源能否保有,將視投資人對這個8000萬人口國家穩定與否的看法而定。這些歲入來源包括觀光、蘇伊士運河以及外資。而民眾不滿經濟惡化而引發的這場動亂,有破壞埃及經濟成長並進一步削弱政府地位之虞。

同時,埃及的政治動盪,讓華府夾在尋求自由的示威群眾與身為美國重要盟友的政府之間左右為難─這個兩難會對美國早已問題重重的中東政策造成深遠衝擊。

穆巴拉克數十年來一直是美國中東地區政策的重要支柱,不但確保他的國家和美國盟友以色列和平共處,還在美國接連受挫的和平計畫中扮演主要角色。

不過他長達30年的執政現在似乎受到威脅。面對可能出現對抗威權統治者的「阿拉伯之春」抗爭行動的聲浪,美國決策者必須挑選能安然穿越政治地雷區的道路。

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政治學教授高斯(Gregory Gause)表示:「他們(美國決策者)正陷入艱難處境,因為埃及充滿各種動能,華府的人認為骨牌就快要倒了。」

龐大的政治壓力正逐漸壓在歐巴馬身上。儘管美國在這場危機中的影響力有限,但若出現任何不利美國利益的結果,評論家都可能歸咎於歐巴馬。

繼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和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發表談話後,歐巴馬昨天首度在鏡頭前介入這場危機。

他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接受提問時表示:「暴力不是解決埃及這些問題的答案。」

埃及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中最重要的盟邦之一,但是在這個中東國家受到突尼西亞人民揭竿起義的鼓舞,出現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反政府抗爭後,美國對埃及的公開支持變得較不明確。

部分人士認為,華府的立場隱約轉向示威者,遠離穆巴拉克。曾擔任美國國防和外交政策高級官員的蓋爾伯(Leslie Gelb)昨天在新聞網站Daily Beast發表部落格文章指出,即使美國目前採取的微妙立場,也充滿危險。

他寫道:「光是『不選邊站』的主張,本身就偏離華盛頓最近數十年來毫無保留支持這位埃及強人的立場。」

1名美國高層官員對法新社表示,歐巴馬政府並未選擇支持任何一邊,但他又說,歐巴馬不斷施壓穆巴拉克,希望放鬆政治管控。

不過,即使這場危機落幕,華府仍面臨龐大的風險。高斯表示:「若埃及的政權輪替朝向減少和美國合作的方向發展,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會造成重大衝擊。」

※ 相關報導:

* 新華社:埃及局勢:地區「穩定器」失靈對誰都不好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1/28/c_121034979.htm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美國政府在密切關注埃及形勢的同時,正採取一種「雙軌」策略。即一方面與反政府力量進行接觸,一方面向埃及政府施壓,要求埃及政府進行「政治改革」。美國因此有評論認為,在「專制主義盟友的穩定」與「民主變化的不確定」之間,美國政府更傾向於選擇前者。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相較於奧巴馬上任第一年對民主人權議題採取的「實用主義做法」,人權議題目前在其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呈現上升趨勢。


* 總統兒子逃往英國? 埃及示威潮難止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23370.shtml

埃及25日起爆發大規模示威,政府大舉逮捕抗議民眾,未能恫嚇積怨已久的人民。反政府人士宣示28日將展開最大規模示威,埃及股市連續兩天暴跌,據傳總統穆巴拉克的兒子攜家帶眷逃到倫敦,連美國力挺穆巴拉克的態度也出現動搖。

fsj 提到...

埃及示威73死 總理換人

中央社 2011/01/30

埃及醫護人員說,兩天來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造成至少73人喪生,另外有數千人受傷。不過一名埃及官員稍早說,有62人喪生,全國受傷人數約2000人。

官員說,這項數字包括抗議者和安全部隊。這些官員不願具名,因為他們並未獲得授權向媒體簡報。

據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安全部隊今天在內政部前面開槍射殺3名示威者。

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今天任命情報首長蘇雷曼(Omar Suleiman)為副總統。這是穆巴拉克30年任期內,首次任命副總統人選。此舉被認為是穆巴拉克首次準備最後將權力交出的跡象。

不過據阿拉伯電視台(al-Arabiya)報導,埃及國會議長今天說,並無計劃提前舉行總統大選。

埃及總統大選預定在今年9月舉行。

同時,穆巴拉克今天也任命民航部長夏費克(Ahmed Shafiq)出任新總理。

在國際反應方面,美國今天說,穆巴拉克必須採取具體行動,進行「真正的改革」。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里(P.J. Crowley)說,美國希望穆巴拉克履行他改革的承諾。

克勞里在推特(Twitter)上貼文道:「埃及政府不能表面上改組政府,實際上卻紋風不動。」他說:「穆巴拉克保證改革的談話必須繼之以行動。」

另一方面,德國今天威脅,如果埃及當局不停止鎮壓要求穆巴拉克下台的示威者,德國將減少對埃及的援助。德國去年6月保證,未來2年內將給予埃及2億歐元的援助。(譯者:中央社簡長盛)

※ 相關報導:

* 抗議怒火延燒 埃及逾百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27178.shtml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9日指定軍方情報首長做副總統,試圖平息不滿他扶植兒子做接班人的民怨,但實際只為民眾的滿腔怒火,火上加油,首都開羅的示威抗議更加熾烈,怒火延燒下的開羅一片暴亂景象,坦克和裝甲車輛部署街頭,衝突加劇,暴民趁火打劫,死亡人數也迅速攀升,五天來已達102人,包括三名警察。



◆ 美國拒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28日電】2011.01.29

美國以往在一些國家發生「顏色革命」時,都會在第一時間對反對派表示支持,但對於此次埃及發生的反政府示威,美國卻顯得小心翼翼,立場不偏不倚。甚至歐巴馬總統28日下午就埃及局勢發表的談話,也選在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國內發表電視講話後,致電穆巴拉克,兩人討論半小時後才發表。

歐巴馬談話的基調仍是四平八穩,一方面利用反對派向穆巴拉克施加改革壓力,另一方面又不願拋棄近30年來美國在阿拉拍世界的這一盟友,總體上主張埃及維持穩定。這種基調與美國對突尼西亞局勢的態度迥然不同。

發生在埃及的抗議示威,由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點燃,再經埃及不滿政府人士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上組織串聯,怒火蔓延街頭。他們的訴求,是自由、反腐敗、穆巴拉克下台,但他們並沒有明確的領頭者,也沒有具體行動綱領,只是在不准上街的禁令下,與警察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埃及主要反對派穆斯林兄弟會和原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爾巴拉岱,在此次抗議浪潮中都未起到明顯的領導作用,顯示反對派並未準備好。

不同於突尼西亞,穆巴拉克在埃及長期緊緊控制安全部門,至今在埃及也沒有出現警察或軍隊倒戈的情況,所以一般預料,穆巴拉克政權不會輕易垮台。

這一現實正也反映到美國對此次埃及革命的盤算上。美國政府過去30年的中東政策,都離不開與穆巴拉克本人的協定。一旦埃及局勢突變,激進的穆斯林兄弟會掌權,那將是美國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最糟糕的結果,是發生類似沙烏地的動盪,將動搖美國在中東的兩大基石:能源與安全。

埃及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無論在阿拉伯世界,還是在非洲、中東,都舉足輕重。美國從戰略利益當然希望埃及安定。

不過即使穆巴拉克度過此次危機,危機仍然存在,美國需要未雨綢繆。美國最不願看到的是,埃及有強硬派或反美政府上台,因為它可能會跟伊朗結盟,這樣就會給中東局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對於美國的反恐、美國主導的「以巴和談」,都將產生很大影響。

※ 相關報導:

* 埃及政權喪鐘 媒體、軍方扮關鍵
http://www.udn.com/2011/1/29/NEWS/WORLD/WOR3/6125829.shtml

事實上,埃及人民相當尊重擁有45萬武裝部隊的軍方,軍方目前態度也算節制。

* 埃及警察棄守 任暴民打劫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27136.shtml

這波反政府示威潮開始以來,原本在銀行、十字路口和重要建築物鎮守的警察29日已棄守,任由暴民趁火打劫,超市、銀行、珠寶店、政府機關、高級住宅區、自動提款機都成為劫掠目標,甚至救護車和警車也被開走。



◆ 美暗中金援反對派 2011推翻穆巴拉克早密謀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2011.01.30

埃及爆發大規模示威潮之際,挪威報紙28日刊出爆料網站維基解密取得的美國外交電文,顯示埃及反對陣營於2008年開始密謀,計畫2011年推翻穆巴拉克政府。美國不但知情且暗中金援,讓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很不滿。

挪威「晚間郵報」(Aftenposten)刊登的2007年12月6日電文,指出美國一直鼓勵埃及政治改革、廢除實施數十年的緊急狀態法,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敷衍了事,讓美國感到失望,決定挹注金錢扶植反對勢力成長。

電文指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計畫於2008年與2009年分別投注6650與7500萬美元(約台幣19.3億及21.7億元),促進埃及民主。

電文中說,開羅美國大使館幫助埃及青年民主組織「四月六日運動」的一名異議人士,擺脫警方追蹤後飛往紐約,參加一場國務院專為民運人士召開的會議。 2008年12月,該名異議人士回到開羅後告訴美國外交官,埃及反對派已聯合起來,計畫在2011年9月的總統選舉前推翻穆巴拉克,成立內閣制的民主政府,削弱總統權力。

美國駐開羅大使館2007年10月9日發出的另一通電文則說:「穆巴拉克總統深深懷疑美國在促進埃及民主化上扮演的角色。儘管如此,(美國政府)的計畫將幫助埃及成立組織推動民主化,讓每個人都能大聲講出自己的意見。」

在維基解密公布的埃及電文中,形容穆巴拉克是「典型的埃及世俗主義者,痛恨『穆斯林兄弟會』這類宗教極端分子與干預內政」。

尤其是維基解密28日公布美國金援埃及反對派一事,讓穆巴拉克相當光火。



◆ 約旦大示威 促政改、總理下台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約旦安曼28日電】2011.01.29

6000名約旦人28日在首都安曼和其他六個城市,連續第三個星期五舉行街頭抗議遊行,要求總理黎費(Samir Rifai)下台、政治改革、更多自由,和政府抑制上升的物價、通貨膨脹和失業率。

約旦主要反對黨、企業工會,和左翼組織,動員了3500人,在安曼街頭抗議,抗議者大多數是最大反對黨「穆斯林兄弟」的政治行動組織「回教行動陣線」的成員,他們高喊「我們要改革」,並揮舞各色旗幟,上面寫著「把貪腐者繩之以法」。抗議者反對總理黎費和其不受歡迎的政策,有些抗議者喊:「黎費走人,物價已著火,約旦人也火冒三丈。」另有2500人在全國其他六個城市抗議,也要求黎費下台。

約旦和數個回教國家的抗議者,都受到突尼西亞暴動趕走其總統事件的啟發,著名回教政客拉希德說:「在突尼西亞事件後,阿拉伯國家已發現他們邁向政治自由和尊嚴之途的方式。」

約旦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大的經濟下滑,今年預算赤字達破紀錄的20億元,通貨膨脹率上月一個月就上升1.5%,達6.1%,失業率為12%,窮人占人口的25%。

約旦國王阿布都拉曾保證進行改革,特別是一項引起爭議的選舉法,他27日呼籲120位國會議員,修正被批評為不公正的選舉法,但許多人認為他不可能應民眾要求,把一向由國王任命的總理和內閣官員,改為民選。黎費也在過去兩周宣布5億5000萬元的整套補貼計畫,來抑制燃料和民生必需物品,如米、糖、牲畜和液化瓦斯的價格,並為公務員和安全人員加薪,但抗議者認為做得不夠。

※ 相關報導:

* 「假面」俄羅斯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5481/122011013000339.html

避開間諜的負面形象,俄羅斯重金請來美國廣告公司重新包裝俄羅斯,一舉搶下多項國際重大賽事主辦權。

fsj 提到...

埃及權力真空 美兩邊押寶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1.31

埃及目前處於權力真空狀態,情勢混沌不明,美國面對長期盟友的空前變局,似乎也束手無策,只能靜觀其變。

這幾天,美國官員最常講的一句話是:「讓埃及人民決定國家的前途。」這句話道盡美國的無奈,因為如果美國站在埃及人民這一邊,公開要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在缺乏強大反對勢力取而代之的情況下,埃及可能崩解,讓伊斯蘭激進組織趁機坐大;若力挺穆巴拉克,可能站在歷史錯誤的一方,只好兩邊押寶。

埃及駐美國大使舒克里說,他廿八日與歐巴馬政府官員熱線電話,但到了廿九日,美方未再與他聯繫,他與埃及政府也斷了線。舒克里接受CNN訪問說:「我未再與美國官員聯繫,也未接獲任何埃及政府的新指示。」

歐巴馬廿九日與國家安全顧問開會後,重申反對暴力,並要求埃及政府克制和進行改革,但對於穆巴拉克任命情報首長蘇里曼出任埃及卅年來第一位副總統、前空軍司令夏費克出任總理,則沒表示意見。

自埃及爆發群眾示威以來,歐巴馬政府始終保持低調,一方面要求穆巴拉克進行「真正的改革」,一方面也清楚讓外界知道美國並沒有放棄穆巴拉克,至少現在還沒。分析家表示,此一策略的目的在於讓美國能夠與占上風的任何一方合作。

分析家說,蘇里曼出任副總統,可能是確保軍方忠誠,並是穆巴拉克下台的前奏。埃及警察被視為政府打手,軍方則頗受人民愛戴,穆巴拉克的權力主要來自軍方支持,軍隊態度將決定他的去留。

美國盟友也陷入相同困境,英國首相卡麥隆、法國總統沙柯吉和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穆巴拉克避免暴力承諾改革,以回應埃及人民「正當抱怨」。

※ 相關報導:

* 埃及副總統 逼總統下台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152450/IssueID/20110131

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前天任命他上任30年來首位副總統蘇雷曼(Omar Suleiman),航空部長夏非克(Ahmed Shafiq)則接任總理。英國《周日泰晤士報》昨引述匿名官員說法,現年74歲曾任情報局長的蘇雷曼,和國防部長坦塔威(Field Marshall Mohamed Tantawi)已建議穆巴拉克「有尊嚴地」下台,避免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繼續動盪。

* 埃及強人軟化 亂局恐難收拾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29839.shtml

執政30年幾乎未受挑戰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終於鬆動立場,表示願意與反對勢力談判,但席捲全國的抗議風潮已難收拾,今天又傳出明天在首都開羅發動百萬人大遊行與無限期罷工的呼聲,令國際日益擔心引發骨牌效應,甚至蔓延全世界。

* 斬亂源?埃及撤銷半島電視台執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1/today-int1-3.htm

隨著埃及示威風潮橫掃全國,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未來正面臨著緊要關頭,而全世界正透過半島電視台的二十四小時報導來關切最新情勢發展。但在示威進入第六天後,埃及政府終於在三十日下令半島電視台停止所有在埃及的活動並吊銷該台執照,尼羅河衛星(Nilesat)也切斷半島電視台訊號,但該台仍可透過其他衛星繼續播出... 半島電視台阿拉伯語及英語頻道也經常巧妙使用切割畫面來傳達新聞背後的訊息,例如在一邊的畫面裡示威者無視宵禁令繼續在街頭焚燒警車,背景中還可聽到槍戰與爆炸聲,另一邊畫面則是國營電視台所播出的開羅市中心宵禁下平靜夜晚,對比之下更凸顯出埃及官方媒體的荒謬。

* 埃及動亂/執政30年 穆巴拉克家族海削1.14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1/today-int1.htm

被稱為「法老」的穆巴拉克統治埃及三十年,據稱他的家族財富累計達二百五十億英鎊(約一兆一千四百五十億台幣),可說聚斂有術。八十二歲的穆巴拉克和他有威爾斯血統的夫人蘇珊娜、兩個兒子賈邁爾和阿拉亞,擁有包括英國在內、廣及全球的商業利益,在埃及被視為裙帶關係和貪腐象徵,兩個兒子據稱做的還是軍火生意。



◆ 中東動盪禍源→失業率+貧富差距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特稿】2011.01.31

突尼西亞和埃及這一陣子連續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專家表示,中東地區的動亂根源,主要在於年輕人缺乏就業機會,而且貧富差距極大,因而累積長期民怨。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在被推翻前幾天,還在電視上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30萬個新工作,但為時已晚。

半數民眾日薪不到2美元

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面對首府開羅和許多地區連日來愈演愈烈的動亂,也在29日演出和班阿里先前一樣的戲碼,他承諾將在埃及這個半數民眾依靠不足2美元(約合台幣58元)日薪過活的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兩位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先後在示威民眾圍攻的處境下做出的承諾,均有類似之處,亦即承認民眾在街頭展現前所未有的憤怒,問題核心在於長期醞釀的民怨,不滿幾十年來的經濟失衡,僅圖利有權有勢者,卻讓大多數平民為微薄工資而爭扎。

自突尼西亞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不到兩個月便星火遼原,如此令人驚訝的瓦解速度,凸顯了自1980年代或更早期至今,部分阿拉伯政權採行的制度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在開羅的示威群眾中,有一名年輕人在催淚瓦斯彈的鎮壓下,舉起他手繪的大學畢業文憑高喊「工作」,該口號即充分說明這波骨牌效應動亂的根源。

民怒:政府不懂我們的挫折

一名抗議民眾表示:「政府根本不重視我們,也不了解民眾的挫折。因此,這次是官逼民反,我們將不會再沉默了。」

經濟不公平從抗議之初,即成為民眾訴求重點。科威特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阿法拉吉表示:「雖然政權和領導人均遭到批評,但民眾確實已對未來絕望。在示威人群中,可見到許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或是無法維持家庭生計的婦女。」

約旦在29日也有數以千計不滿物價高漲和失業率的民眾走上街頭,當局為平息怒火,隨即允諾進行改革,並宣布多項補助民生物資的政策。



◆ 南蘇丹公投 逾99%要獨立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01.31

英國廣播公司30日報導,完整的開票結果顯示,多達99.57%的南蘇丹選民贊成獨立。

數百名官員與外交官30日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的南蘇丹反抗軍領導人加朗的墓園集合,正式公布獨立公投的結果。聖公會大主教丹格表示:「南蘇丹人民期待擁有自己的國家已經55年。願上蒼庇佑南蘇丹。」此次公投於本月9日至15日之間進行,最後結果預定下月初公布。

2005年1月,加朗代表南蘇丹人民與喀土木當局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歷時20多年的蘇丹內戰。數日後,加朗死於空難。南蘇丹以信奉基督教的非洲黑人居多,地形以綠色草原、沼澤、熱帶森林為主,北部則是阿拉伯穆斯林居多,地形主要是沙漠,夾以肥沃的尼羅河走廊。

蘇丹北部的發展程度大幅領先南部,衝突與貧窮是全國糧食問題的主要原因。戰禍連年的達富爾地區與南蘇丹至今仍然極為仰賴糧食援助。蘇丹每年出口總值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南部出產其中的80%以上,卻只獲得50%的油元收入,導致南北關係更加緊繃。



◆ 驚爆莫斯科 高加索叛軍搞鬼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1.31

24日在莫斯科機場引爆,造成35死的自殺炸彈攻擊,並非外界傳言的車臣黑寡婦幹下的,凶嫌是一名年僅20歲的男子,以外國乘客為攻擊目標。

俄羅斯調查人員說,已確認在杜莫迪多沃機場(Domodedovo airport)發動攻擊自殺炸彈客的身分,他來自居民以穆斯林居多的高加索地區。伊斯蘭叛軍在該區已抗爭多年,要求成立獨立國家。這名自殺炸彈客的出現,代表分離主義分子的策略翻新,不再僅以俄國人,而是以外國人為目標,目的是為向外國人傳遞,俄國是危險之地。

聯邦調查員並未公布男子姓名,以免有礙繼續追緝幕後黑手。目前尚無任何組織聲稱幹下案件。

近年來,高加索叛軍已在俄國幹下數起死亡攻擊事件。2010年3月,兩名自殺炸彈客引爆莫斯科地鐵系統,造成40人死亡。其中1人在莫斯科市中心聯邦安全局(FSB)總部下的地鐵站引爆。

fsj 提到...

林博文專欄-穆巴拉克如風中殘燭

【本報訊】2011-02-02 中國時報

鐵腕統治埃及近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下台已成為他的唯一選項。他想戀棧,已不可能;他想拖延,亦不可能。他目前最大的顧慮是,如何安全離開總統府,如何平安流放海外、如何保護他搜刮得來的海外存款。尼羅河畔的動盪,金字塔下的怒吼,只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軍頭出身的穆巴拉克必須滾蛋,必須把政權交出來。唯有如此,埃及才有希望。

穆巴拉克是個權力腐化的典型例子。跟穆巴拉克很熟的前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說,在蘇聯受過米格機飛行員訓練的穆巴拉克,當空軍總司令和副總統時平易近人,也有理想,是個人才。一九八一年沙達特總統在一場兵變中被殺,穆氏繼任,開始嘗到了統治權力的滋味。為了對付組織力量雄厚的穆斯林兄弟會和其他反對勢力,亦為了要鞏固政權,更為了要做一個萬年總統,推出了所謂《緊急狀態法》(即等於當年台灣的戒嚴法),剝奪了人民的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把穆斯林兄弟會列為非法組織,大抓反對派。

穆巴拉克自認唯有他當總統,大權在握,埃及方能長治久安。全世界一批獨夫都把「長治久安」掛在嘴上,認為只有他們掌權,國家才能安定、和平。這次埃及反穆大示威,垂垂老去的穆巴拉克照樣把「長治久安」四個字抬出來,色厲內荏地強調只有他始能維持埃及於不墜和不亂。就像其他的獨裁者一樣,穆氏曾打算讓他的兒子接班,他完全沒想到突尼西亞的一場反政府示威,竟延燒到他的眉睫,天要亡他,人民亦要亡他,他是逃不掉的。

穆巴拉克政權可惡的地方很多,最讓人民反感和厭惡的是三十年來日子越過越慘,全埃人口八千萬,至少有四千萬人每天生活費只有兩塊美金(等於台幣六十塊),而貧富又極度懸殊。美國每年援助埃及十五億美元,這批錢跑到哪裡去了?軍方拿最多,穆氏獨裁統治的最大靠山是軍隊,他自己是空軍出身,三十年來不斷地拉攏將領和情治首腦。華府過去一直勸他任命一個副總統,被他拒絕,此次在大示威聲中,才匆匆任命他的情報頭子蘇雷曼當副總統。有人說,穆氏任命蘇雷曼當副手,也許是為了下台做準備,但埃及人民顯然亦不歡迎蘇雷曼掌權。

卡特促成以埃和平之後,美埃關係即很密切,埃及亦成為美國在中東的主要盟友。這次反政府抗議爆發後,歐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蕊如坐針氈,每次發言都小心翼翼,既不敢明講穆巴拉克應該下台,又要求埃及政府不可鎮壓群眾。直至周一,白宮才公開呼籲穆巴拉克廢除《緊急狀態法》,讓人民享有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同時,歐巴馬政府又請出已退休的資深外交官、前駐埃及大使法蘭克.魏斯納(Frank Wisner,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一使埃),兼程趕赴開羅處理亂局。有人揣測魏斯納此行可能是奉歐巴馬之命安排穆巴拉克下台,至少讓他有尊嚴的交出權力。

騷亂初起時,華府擔心開羅解放廣場會像一九八九年六月天安門廣場流血事件那樣(當時《紐約時報》駐北京特派員紀恩道估計四百至八百人被殺),更憂慮埃及踵法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變成一個神權國家。歐巴馬政府一方面希望穆巴拉克確實改革,一方面又希望他「一步步轉移政權」。當穆氏改組內閣人事的消息傳出時,一名國務院官員批評他「好像在整理書桌」。白宮和國務院當然清楚穆氏再拖下去,不僅埃及會亂,整個中東亦會跟著大亂,下一個動亂很可能就是美國的另一個盟友約旦。

美國緊張,以色列更緊張,如埃及「變色」,則以色列慘矣,本來就無寧日的中東恐將烽火連連。以色列過去幾年雖與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打個不停,亦入侵過黎巴嫩,但她和埃及的戰略伙伴關係卻使以色列得以全力發展經濟,而不必擔心阿拉伯世界最大軍事強國埃及趁火打劫。以色列軍隊所使用的石油,三分之二購自埃及,而埃及又幫以色列阻擋軍火走私到加薩走廊。以色列全國上下目前都在焦慮地注視埃及的動亂,他們最怕的是穆斯林兄弟會掌權,廢除以埃和平協定。

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民主機制,也沒有一個國家存在能夠馬上接班的反對黨,埃及亦不例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也許可以出任過渡性質的領導人,等到今年九月大選再選出新總統。埃及的命運雖由人民來決定,但埃及的前途卻被軍隊所左右。從當年發起不結盟運動的納瑟,到簽定以埃和平協議的沙達特,到今天搖搖欲墜的穆巴拉克等,三個國家領導人都是軍頭出身。軍隊在埃及政治與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力量,這是埃及走向民主政治的大障礙。

人面獅身像正靜觀後世子孫何去何從!



◆ 埃及大遊行 軍方保證不鎮壓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2.01

埃及反對陣營發起1日在開羅舉行百萬人大遊行,擴大扳倒穆巴拉克的行動;足以左右大局的軍方則首次發表聲明,保證不用武力鎮壓和平示威群眾,顯示軍方對穆巴拉克總統的支持出現動搖跡象。

穆巴拉克31日主持新政府宣誓,29位閣員中有14位新人,並撤換主管內部安全部隊而不得民心的內政部長,擺出讓步姿態。同時,穆巴拉克並指派副總統蘇雷曼和反對派立即進行對話,討論政府改革事宜。

不過,示威民眾不吃這一套,仍以他立即下台為唯一訴求。在示威活動大本營的開羅市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萬餘民眾擂鼓震天、播放音樂、高呼口號,為百萬人大遊行造勢。白宮發言人也覺得穆巴拉克做的不夠,直言「埃及的情勢需要行動、而非任命官員。」

目前仍是一盤散沙的反對陣營則試圖整合,各反對團體的30 餘位代表31日集會,試圖達成共同立場。反對人士目前唯一的共識是要穆巴拉克下台,其他訴求則莫衷一是。

反對人士除了策劃1日的百萬人大遊行,並發起無限期全面罷工。當局已下令火車停駛,意圖阻止外地群眾開赴開羅,反對團體的對策是在規劃亞歷山大市進行另一場百萬人大遊行。

埃及軍方發言人表示:人民有和平表達意見的自由,軍方不會對人民使用武力。這是迄今軍方會在示威活動中袖手旁觀的最強烈跡象,顯示只要示威活動不出現暴力,軍方可能讓示威活動持續,即使導致穆巴拉克下台也在所不惜。倫敦經濟學院分析家指出,穆巴拉克已成軍方的負擔,軍方指揮體系也許更想保存60年來陸軍支持政府的體制,而非延長穆巴拉克的統治。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看壞穆巴拉克 美國已經選邊站
http://www.udn.com/2011/2/1/NEWS/WORLD/WORS1/6131039.shtml

這位前顧問說,美國政府「不想把穆巴拉克推下懸崖,但認為穆巴拉克時代已經結束。他如今能救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無情鎮壓民眾,但這樣做可能激起更激進的街頭革命」。

* 反政府派推派艾爾巴拉岱 組聯合政府
http://www.udn.com/2011/2/1/NEWS/WORLD/WORS1/6131044.shtml

68歲的艾爾巴拉岱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否能成功帶領抗議者,達成推翻穆巴拉克、發起民主改革的目標,仍待觀察。

* 茉莉花革命 會否擴至中國?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00055

2Keqi說,「美國對中國的了解很有限」,許多中國人「很難接受21世紀是中國世紀的說法」。

fsj 提到...

民主中東骨牌效應 約旦任命新總理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1.02.02

由突尼西亞和埃及掀起的民主風潮已席捲中東,害怕骨牌效應的中東專制政權爭相改革以安撫人心,約旦國王一日解散內閣,任命新總理;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承認,「再不改革就太晚了」;葉門總統沙雷則創設雇用大學畢業生的基金。

埃及街頭昨天湧入上百萬人,要求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約旦的反政府示威也已持續兩周,群眾要求總理黎費下台。約旦國王阿布都拉二世順應民意,換掉黎費。民眾認為黎費應為燃料價格和糧價上漲負責。

約旦王室發表聲明,國王阿布都拉二世任命巴伊特組新政府,實現「真正的政治改革」。

聲明說:「巴伊特的任務是採取實際、迅速和明確的措施,推動真正的政治改革,強化約旦民主力量,並確保所有約旦人的安全和優質生活。」巴伊特為退役將領,曾在二○○五到○七年間擔任總理。

約旦勢力強大的伊斯蘭反對黨表示,約旦與埃及情勢不同,反對黨並未要求政權改變,而是要求「解散政府、修改選舉法、由民選總理帶領政府」。

敘利亞政府也備感壓力,反對運動號召本周六舉行大規模的反阿塞德總統示威,發起者利用臉書串聯,將在大馬士革、阿勒坡和其他城市展現「民主力量」,要求提高生活水準、改善人權、給年輕人更大發言權。阿塞德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阿拉伯統治者必須更努力滿足人民的政治和經濟期望。

葉門反對勢力則定本周四(三日)為「怒火日」,要求總統沙雷下台。沙雷下令創設雇用大學畢業生的基金,今年將雇用百分之廿五面臨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並將社會福利對象增加五十萬人。



◆ 約旦撤換總理 反對黨仍不滿

中央社 2011.02.02

在民眾接連抗議食物價格高漲以及生活條件惡劣後,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King Abdullah II)今天開革總理,任命具軍方背景的前總理籌組新內閣。但新總理人選,無法滿足伊斯蘭反對陣營的改革訴求。

受突尼西亞和埃及大規模群眾示威抗議鼓舞,約旦全國各地過去數週以來的一連串抗議,開革總理黎費(Samir Rifai)是主要訴求。

食物價格高漲引發民眾強烈不滿後,飽受抨擊的黎費於兩週前宣布調高公務員和軍人薪資,試圖讓情勢恢復平靜。

王宮表示,阿布杜拉二世指派巴希特(Marouf Bakhit)取代黎費(Samir Rifai),並要求巴希特推動「真正政治改革」,但反對陣營批評指稱,巴希特不是改革者。

王宮發表聲明說,「巴希特的任務是採取務實、迅速和切實措施,啟動真正政治改革,提升約旦的民主動力,以及確保約旦全民安全和享有體面生活。」

但伊斯蘭行動陣線(Islamic Action Front)領導幹部巴尼希德(Zaki Bani Rsheid)表示,巴希特不是「改革者」。

巴尼希德說:「他於2007年舉辦約旦最糟糕的國會選舉。他不是在當前情勢掌舵並帶領約旦擺脫危機的適當人選。」

巴尼希德質問道:「我們需要一位備受人民敬重的人物,沒有貪腐和鎮壓經歷,他(巴希特)如何能領導政治改革。」

伊斯蘭行動陣線昨天表示,它已與政府展開對話,並稱它不尋求政權更迭。



◆ 超英趕法 巴基斯坦將成第五大核武國

自由 2011.02.02

〔編譯魏國金/紐約時報一月三十一日報導〕美國新的情報評估指出,巴基斯坦自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持續擴展核子武器及其生產核武物料的能力,巴國核武實力已直追全球第五大核武強權英國。這項評估結果對歐巴馬降低全球核武存量的核心國安策略構成直接挑戰。

消息人士透露,這份最新的評估推測巴國部署的核武約九十五枚上下至一百一十餘枚。歐巴馬上任時,他的幕僚被知會,雖然評估巴國的核武為六十至九十枚,但實際上約七十五至七十九枚間。一名美國資深軍官說:「我們看到一個持續穩定的擴武,但這不是突然快速的增加,對於他們的作為,我們極為審慎。」

不過,更大的憂慮是核武物料的生產。根據「國際可裂變物質專門小組」研判,巴國生產的相關物料足以額外生產四十至一百枚核武,包括新等級的鈽彈。如果評估正確,將使巴國與長久發展的核子強權平起平坐。

前中情局官員瑞戴爾說:「若非現在,巴基斯坦也將很快地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核武國家」。根據網路公布的新核子反應爐及生產速度的資料研判,「巴國正向全球第四大核武國挺進,屆時法國將被擠下。」全球前三大核武國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印度等一些對巴國核武實力提高警覺的國家,也提出其相關推估,幾乎所有的報告都提到,他們真正憂心的不是武器,而是巴國核物料生產的增加,尤其是鈽。

巴國即將完成一座大型鈽生產反應爐的建設工程,這將大幅增強其生產新一代武器的能力,並公然挑戰歐巴馬希冀停止武器級核物料生產的努力。一名美國外交官說,巴國處心積慮發展核武以嚇阻宿敵印度,「但這個國家早有充分的武器能有效遏阻印度,這只不過是讓將領們誇稱他們擁有的核武比印度多。」

fsj 提到...

台菲關係生變!我14嫌犯 菲遣送陸

【聯合報╱王光慈、林琮盛、袁志豪/台北─馬尼拉電話連線報導】
2011.02.03

台菲關係生變。去年十二月底,菲律賓國家調查局逮捕一跨國詐騙集團,其中十四名台灣籍嫌犯,在中國大陸強烈要求下,昨天被菲國遣送至大陸。外交部昨天緊急召見菲國駐台代表表達強烈抗議,並決定全面檢討台菲關係。

此事不但衝擊台菲關係,也牽動兩岸關係,總統府昨晚表示,目前全案先由行政院慎重處理並對外說明。外交部副發言人夏季昌強調,台菲雙邊交流計畫很多,目前還沒最後定案,但「中斷、暫停都是考慮的選項」,政府一定會有作為。

去年十二月廿七日,菲律賓國家調查局和中國大陸公安部組成的專案小組,在菲國大馬尼拉地區逮捕涉及跨國詐騙的廿四名嫌犯;其中十四人為台灣籍,十人為中國大陸籍。

由於受害人全為中國大陸民眾,且詐騙金額高達一億四千萬人民幣(約六億新台幣),中方援引「中菲引渡條約」,向菲國強烈要求將涉案人全數遣送至中國大陸。

我駐菲代表處則依「國籍管轄原則」,主張將台籍人士遣送回台審理;外交部並兩度召見菲國駐台代表白熙禮(Antonio Basilio)和副代表艾奎諾(Carlo Aquino),表達嚴正立場。經我方介入,菲國雖然暫停遣送動作,但始終未同意釋放十四名台灣人。

昨天清晨一時四十七分,代表處接獲線報,得知菲國政府正悄悄將十四名台灣人押至機場,搭乘大陸專機遣送至大陸。我駐菲代表李傳通雖急率六人趕赴機場,並拿出律師向菲國法院申請的「人身保護令」,仍遭菲國移民局阻撓,只能眼睜睜看著專機起飛。

由於白熙禮已離台,外交部常務次長沈斯淳昨天下午二時召見艾奎諾,除了提出嚴正抗議,也告知「將嚴肅檢討目前台菲各項交流關係」。據轉述,艾奎諾對情況發展至此也很詫異,當場表示歉意外,也承諾會把外交部的關切轉報回國。



◆ 菲官員喊冤:中方強勢處理詐騙案

中央社 2011.02.04

1名不具名的菲律賓移民局官員說,中方交涉跨國詐騙集團案時,態度十分強硬,他們承受很大的壓力。

去年12月27日,中國公安部與菲律賓國家調查局合作,在大馬尼拉地區逮捕了24名涉及跨國詐騙的嫌犯,其中14人是中華民國國民、另10人為中國大陸籍。2日清晨,菲律賓讓中國公安把14名台灣人以專機押到中國大陸。

就國際法的「國籍管轄原則」,中華民國籍的嫌犯應該遣送到台灣。

根據菲律賓移民局的遣送令,14名台灣人是因為無法提出有效的護照或旅行文件,而被認定為「無證件外僑」遣送出境;但據1名台灣籍嫌犯投訴,他們的護照全被菲國執法人員沒收,然而調查局又否認此說,護照何去何從成了羅生門。

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3日下午召開內部會議,討論14名台灣人被遣送中國大陸事件對台菲關係的影響,將於4日中午發表聲明回應台灣。



◆ 菲國對台灣強烈反彈 感到錯愕

中央社 2011.02.03

涉及跨國詐騙犯罪的14名台灣人2日被菲律賓移民局遣送到中國,引起中華民國外交部強烈抗議,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3日下午將召開內部會議,討論事件對台菲關係的衝擊。

台灣人被遣送中國事件為台菲關係掀起波瀾,中華民國外交部召見菲國駐台代表副代表Carlo Aquino,表達嚴正立場。

菲方消息人士向中央社透露,馬拉坎南宮對於台灣方面的強烈反應感到錯愕,將於下午召開閉門會議討論事件,包括總統府文官長、司法部長和馬尼拉駐台辦事處官員都會出席。

至於菲律賓總統艾奎諾3世(Benigno Aquino III)是否也會出席會議,暫時不得而知。

位於馬卡蒂市的馬尼拉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暫時不願表示意見,僅說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去年12月27日,中國公安部與菲律賓國家調查局合作,在大馬尼拉地區逮捕24名涉及跨國詐騙嫌犯,其中14人為中華民國國民,另10人為中國籍。他們被捕後全被沒收護照,送進菲律賓移民局拘留所羈押,並傳出中方開始交涉引渡這批嫌犯的消息。

昨天凌晨,駐菲代表處緊急聯絡號碼接到神秘來電,聽到背景吵雜,並有人以台語高喊「不要拖我!」,接電話官員判斷情況不妙,立即通報駐菲代表李傳通,李傳通聞訊後立即帶2名律師及數名代表處人員前往馬尼拉國際機場救人。

李傳通於清晨3時許抵達機場後,被攔阻在安檢大廳,無法進入中國官員和台灣嫌犯所在的外交專機停機坪,李傳通表明身分要見台灣嫌犯,卻得到「先問問移民局長」的回應。

駐菲代表處官員透過馬尼拉駐台經文處官員和數名國會友人,多次打電話聯絡菲律賓移民局長,但對方並未開機。

駐菲代表處官員與馬尼拉國際機場移民局人員僵持到清晨6時多,最後只能看著中國專機戴著14名台灣人起飛。



◆ 我14名詐騙犯遣中 恐判無期徒刑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台北─深圳報導】2011.02.05

大陸引渡在菲律賓電信詐騙的14名台籍嫌犯,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夏衛表示,大陸詐騙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但台灣的詐欺罪最高只判5年,這些台籍嫌犯被引渡至大陸後前途堪虞。

在深圳接下不少台灣案件的律師夏衛指出,依大陸刑法詐騙罪,只要數額特別巨大者,一律處無期徒刑,依這樁案件,詐騙金額高達六億元新台幣,這14名台籍嫌犯被引至大陸,恐都得被判重刑。

夏衛說,這樁案件,受害人是大陸國民,據他了解,這些上百名被害人不少有錢有勢者,強烈要求大陸要引渡嫌犯回去受審。被害人主要是擔心,一旦嫌犯被引渡至台灣,將求償無門。「人押在大陸,至少有個保障」。

他表示,依照實務經驗,嫌犯多少若能返還詐騙金額,也許法官會酌予考量而判處較輕徒刑。

夏衛最近帶著5名律師到重慶幫22名台灣電信詐欺被告辯護。他說,詐欺犯人人都很痛恨,但他們爭辯的是兩岸法條適用的刑度問題。這22名被告是台灣人,受害對象是台灣人,沒有大陸被害人,只是作案在大陸,因此希望法官能參酌台灣的普通詐欺罪審判,不要依大陸刑法詐騙罪重判。

夏衛說,「這些台灣被告嚇都嚇死了」,一天到晚打電話給台灣的家人幫忙聯絡海基會、法務部,趕快引渡回台灣受審。很多被告得知在大陸犯詐騙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後,都說不敢再到大陸犯案了,這也是愈來愈多電信詐騙案,轉至越南、菲律賓犯案的原因。

他說,台灣的騙人技術真是一流,他們看了案情都搖頭不已,這種手法,若在大陸全面施展,可是一場災難。

fsj 提到...

總統下台日? 埃及示威延燒

中央社 2011.02.04

埃及的反政府示威者4日持續號召發動大型示威,表示這一天將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的「下台日」(day of departure)。

埃及這波示威發起組織之一的親民主團體「4月6日青年運動」(April 6 Youth Movement)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表示,他們希望悼念自1月28日「憤怒之日」(day of wrath)示威以來的所有罹難「烈士」。

穆巴拉克已排除立即下台換取終止暴力衝突,並表示他若現在下台,可能導致埃及陷入混亂。不過「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歐巴馬政府正和埃及官員討論讓穆巴拉克立即下台的計畫。

埃及3日爆發流血衝突,造成10人喪生後,穆巴拉克當天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埃及仍需要他。

他說:「若我今天辭職,將會出現混亂。」當他被問到對要求他下台的呼聲有何看法時,他說:「我不在乎大家怎麼說我。現在我在乎我的國家。」

「紐約時報」4日報導,美國政府正在和埃及官員討論讓穆巴拉克立即下台的提案

報導引述美國行政官員和阿拉伯外交人士的話指出,根據這項提案,穆巴拉克將把政權交給以副總統蘇雷曼(Omar Suleiman)為首、且受到軍方支持的過渡政府。

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的情勢依然緊張,蘇雷曼呼籲示威者回家。他說:「結束你們的靜坐,各位的要求已經有回應。」「我們希望各位給政府履行角色任務的機會。」

稍早,新任總理夏費克(Ahmed Shafiq)為支持政府的群眾涉及解放廣場的示威衝突一事,公開道歉。

不過盤據解放廣場的群眾不為所動。他們自從最近和政府支持者爆發衝突後,立場反而更加強硬。

許多人預料,支持和反對政府的陣營還會爆發更多衝突。

反政府示威者持續高喊軍方和人民團結「在一起」的口號。埃及軍方已承諾不會對人民開火,並認同民眾的要求合理。多數坦克車的砲口都朝向解放廣場以外的地方。

不過有要求匿名的士兵認為,示威可能很快就會結束。跡象顯示,軍方為了讓示威者在平和狀況下返家,可能會封鎖解放廣場,阻止人潮進出,並阻止供應物資進入廣場。

※ 相關報導:

* 槍戰、汽油彈互擊 開羅5死800傷
http://www.udn.com/2011/2/4/NEWS/WORLD/WORS1/6134525.shtml

* 埃及暴動 首名記者中彈身亡
http://www.udn.com/2011/2/5/NEWS/WORLD/WORS1/6136218.shtml

根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埃及金字塔報記者馬默德(Ahmed Mohammed Mahmoud)日前在埃及民眾反政府示威活動中中彈身亡,成為目前已知第一位在這次事件中喪生的記者。



◆ 埃及強人垮台 衝擊美戰略與情報

中央社 2011.02.05

埃及過去數十年皆為美國中東戰略與情報網絡的重要基石。但美國多數戰略與情報專家認為,一旦埃及現任總統穆巴拉克交出政權,在伊斯蘭極端份子掌權下,美國將失去此一重要盟國。

美國主流媒體的分析認為,雖然因為埃及的局勢轉變太快,現在還難以判斷穆巴拉克是否會提前下台,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穆巴拉克的勢力將土消瓦解,埃及未來充斥伊斯蘭極端氛圍,美國與埃及不可能維持以往的密切合作。

「華盛頓時報」等媒體認為,一旦美國失去埃及,將成為美國數十年來最戲劇化與慘痛的外交挫敗;伊斯蘭極端主義不但將瀰漫埃及,甚至可能波及其他中東盟邦。

「華爾街日報」則指出,最可能受衝擊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正因此,這兩個國家近日不斷公開、私下對穆巴拉克政權表達支持,希望讓穆巴拉克等人主導政權交接,避免伊斯蘭極端份子趁虛而入。

此外,「今日美國報」則引述情報專家的評論,指穆巴拉克主政下的埃及,對美國提供大量恐怖份子的情報,也協助美國偵訊恐怖組織成員。

但如果美國與埃及關係惡化,雙方未來可能很難維持911事件後更為堅實的情報互信,結果對兩國來說都將造成嚴重傷害。

※ 相關報導:

* 埃及笑話 猴子與穆巴拉克
http://www.udn.com/2011/2/5/NEWS/OPINION/X1/6132240.shtml



◆ 埃及若變天 以恐對巴讓步

編譯魏國金/特稿 2011.02.04 自由

分析家認為,起於突尼西亞、繼之埃及的人民起義潮恐以華府不樂見的方式轉變阿拉伯世界。而對於以巴關係,不管是主和或主戰的巴勒斯坦陣營都將受惠於埃及政權的變動。

現在觀察家緊盯美國盟友葉門、沙烏地阿拉伯與約旦的局勢發展,特別是約旦,因為約旦是埃及以外唯一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的阿拉伯國家。

專家認為,一個較為獨立自主的埃及將重民意甚於美國政策,因此將對以色列與華府造成壓力,為了延宕許久的中東和平協議,美以兩方必須讓步。

不管是希望與以色列達成協議,未來得以建國的約旦河西岸的巴人,或者拒絕承認以國、由哈瑪斯組織控制的加薩走廊的巴人,他們都生活在以色列的陰霾下。巴勒斯坦談判代表夏斯說,埃及的新局勢恐使世界強權的態度轉變,並迫使以色列妥協,他補充說,一個強悍的埃及必然有助於巴人的談判力量,屆時「美國的立場將更實際,以方立場將更正面」。

過去三十年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視為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裡的最好朋友,他同時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的盟友,他在美國主導的以巴和談上扮演關鍵要角。而其繼任者在以巴衝突的立場上似乎較能與埃及大眾而非美國一致。

為此,夏斯說,這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未來和談上,獲得埃及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堅定力挺的「黃金機會」。巴勒斯坦比爾澤特大學的賈卡曼說,以色列為了維持與埃及的和平協定,可能面臨同意巴勒斯坦建國的局面。

他指出,一九七九年的大衛營協定讓埃及不再是以色列之敵,並使以色列的西奈邊界無戰事,然而二○○○至○五年的巴人自殺攻擊風潮讓埃及與約旦國會不時出現撤銷該協定的呼聲,埃及政權轉換後,類似呼聲或許再起,而擔心失去埃及盟友的美以兩方恐被迫在巴人議題上讓步。

埃及主要反對派勢力穆斯林兄弟會支持控制加薩的好戰組織哈瑪斯以武力對抗以色列,而今穆斯林兄弟會恐主宰埃及新政府,這成了以色列最大的憂慮,因為埃及新政府不可能遵行大衛營協定。

加薩的政論家歐卡爾說,哈瑪斯正等著看穆斯林兄弟會在後穆巴拉克時代的發展,他認為穆斯林兄弟會應在執政聯盟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僅是這樣就足以讓以色列擔憂大衛營協定遭修改。



◆ 倒穆鬆動?埃及反對陣營分裂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2.06

《華盛頓郵報》報導,埃及反對派系的團結表相5日破裂,一些派系開始與副總統蘇里曼協商,雖然他們曾經誓言除非穆巴拉克總統下台,絕不與政府談判。

勢力最強大的穆斯林兄弟會,以及曾獲反對派系推舉為發言人的艾爾巴拉岱,目前尚未參與這些會談。不過,穆斯林兄弟會6日表示,即將開始和當局洽談,日期未定。

艾爾巴拉岱5日晚上接受訪問說:「談判的先決條件是穆巴拉克必須離開。如果真的要改變,必須完全擺脫這種假民主。現在卻不是如此。穆巴拉克不只沒有離開,他和他的副總統只讓步一點點。」

自由派的埃及國民黨秘書長諾爾說,他們向蘇里曼提出修憲建議,而蘇里曼表示「我們必須儘快進行」,可是他排除穆巴拉克辭去總統職務的可能性,表明穆巴拉克不僅不會辭職,也不會交出權力或由別人代理。

這種立場意謂其他反對派不會加入談判。諾爾說,國民黨決定與政府談判,因為他們看不出有其他辦法能夠避免軍方接管政權。他說:「我們必須在憲法架構內轉移權力。目前我們面對兩種可能性:改革憲法或軍事政變。我看不到別的出路。」

大約30名埃及知識分子和企業領袖組成的協會,也向政府提出如何解決危機的建議,可是尚未獲得回音。該協會的政治學者拉希萬說,穆巴拉克5日召開內閣會議的消息,使許多反對派系感到沮喪,因為這顯示穆巴拉克無意下台。

他說,穆巴拉克與軍事領袖的關係已出現緊張跡象,相形之下,一些反對團體與政府展開初步協商,重要性反在其次。

拉希萬說,在政府內部,總統與軍方還在進行非常強硬的談判,軍隊無法長久承受街頭不斷加強的壓力,包括人命損失和法紀蕩然。

※ 相關報導:

* 倒穆主力 埃及青年組織整合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36646.shtml

各青年組織已開始整合,準備共推代表,在穆巴拉克下台後和當局展開談判,要求參與規劃國家的未來。反對運動可能的代表人選已縮小到三選一,包括艾爾巴拉岱、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齊威爾(Ahmed Zewail)和名醫高南(Mohamed Ghoneim)。

fsj 提到...

抗衡中國?日美擴大安保協定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東京5日電】2011.02.06

美日預定今春召開外交國防部長級的「2+2會談」,制訂新的共同戰略目標,面對來自中國升高的威脅,兩國計畫擴大今後50年的安保合作,加強海洋、太空和電子戰等的合作。

日本媒體5日報導,中國在2007年試驗攻擊衛星的武器,軍艦並頻繁進入日本周邊海域,對美日威脅大增,兩國討論把加強海洋安保和太空等方面的合作列為共同戰略目標。美日擬在新的共同戰略目標表明加強情報蒐集、警戒監視和偵察活動的合作,雖未明指對象,但顯然是針對中國。

美日考慮在新的共同戰略目標把南韓也列入地區防衛合作架構內,加強美日韓三國合作,但由於南韓有曾遭到日本統治過的歷史情結,對加強和日本的防衛合作態度慎重,能否列入美日戰略目標尚不明朗。

日本首相菅直人擬於6月下旬訪美,美日「2+2會談」將在菅直人訪美前召開,然後在美日高峰會談後發表以新共同戰略目標為主的深化同盟共同聲明。

此外,日本針對中國開發不易被雷達偵測的隱型戰鬥機,對航空自衛隊造成重大的威脅,防衛省將研發新型雷達,以增強防空能力。

日本時事社5日報導,防衛省在4月開始的新年度編列23億日圓預算著手研發新型雷達,將進行五年左右的研究,開發和實驗可望再花五年。

新型雷達將不同於以往的巨大型雷達,防衛省的構想是研發偵測能力高的小型雷達,在一個基地周邊分散設置約20座小雷達,從各種角度來偵測電波,提高「捕捉」隱型飛機的機率。

航空自衛隊目前在日本個地設有28處雷達基地,都是巨大型雷達,耐用年數約30年,達到使用年限後才更新。

※ 相關報導:

* 國宴學問大 餐桌上視同作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6/today-int10.htm



◆ 中要求美 不准台取得飛彈防禦技術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2日電】2011.02.04

維基解密網站2日公布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08年6月13日發出的一封電文,其中提到中國明確要求美國不能讓台灣取得飛彈防禦相關技術,因為「很難清楚畫分防禦性與攻擊性飛彈技術」,這將是北京「必須對抗」的事項。

當年6月4日美國國務院主管武器管制的代理次卿胡德(John Rood),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飛舉行工作午餐,討論核武政策議題。

胡德表明,發展戰略飛彈防禦系統是美國嚇阻政策的一部分,超過24個國家擁有或正在發展彈道飛彈,飛彈防禦為美國增加一層保護。他強調,飛彈防禦系統對其他國家不構成威脅,因為遭受飛彈攻擊時才會動用。

負責戰略武器業務的美方官員戴維森(Rich Davison)進一步說明,全球飛彈技術持續擴散,北韓等原本得引進飛彈技術的國家搖身變為技術輸出國,伊朗企圖提升彈道飛彈射程;面對這些威脅,美國不可能單靠外交途徑因應,未來幾年美國計畫在國內及波蘭部署54具飛彈攔截器。

何亞飛表示,中國雖不反對飛彈防禦系統,但認為將嚴重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破壞全球戰略平衡。他提出中方三項關切,首先,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攻擊武力,若再搭配最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將享有極大的優勢,削弱其他國家的嚇阻能力。

其次,美國與日本進行飛彈防禦合作,部署在日本的飛彈防禦雷達掃描範圍將涵蓋全中國,「中國有限的核武將受影響」。何亞飛說,飛彈防禦系統削弱中國的嚇阻能力,將「逼迫中國重新思考核武戰略」。再者,飛彈防禦技術若擴散到台灣,將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因為無法清楚畫劃分防禦性及攻擊性技術。



◆ 中共「反進入」戰略 美積極破解

【亓樂義/台北報導】2011-02-06 中國時報

年前中共公開殲廿隱形戰機試飛震驚全球,這代表中共軍力發展出現新的躍進。未來如何?美國的因應可視為一種觀察指標。

美國防長蓋茨一月九日飛抵北京訪問前做了一個概括性的描述。他說,美國情報界低估中共軍力發展,他本人非常關注中國反艦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的開發,至於中國隱形戰機有多先進?仍待查證。同時中國還有航空母艦計畫,使解放軍蘊藏新的成長動力。

蓋茨透露,他提議削減一些軍事項目以節省經費,部分用於防止中國限制美軍在太平洋的運作能力。蓋茨坦稱,解放軍「有潛力」使美軍面臨風險,因此要有適當回應,包括撥出幾十億美元,用於開發雷達干擾和無人駕駛飛機,並更新現役戰機並開發一種新型遠程轟炸機,同時為海軍製造更多艦隻,還有一種新型彈道飛彈發射器。

按美國的設想,上述發展將有助於無論中國的抗衡能力有多強,美國海空軍都能在太平洋的任何海域運作。美國學界稱中共實施的是「反進入」(或稱拒止)戰略,美國則要破除這種戰略,方能在其宣稱的利益區域自由進出,以確保地區乃至全球生命運輸線的正常運轉。

因此,「反進入」戰略成為近年觀察中共軍力發展的一個新指標,反航母飛彈就在此概念下應聲而起,太空戰力、隱形戰機、航母等均能充實並壯大「反進入」的能量。

從整體態勢上說,把上述幾種軍事能量加在一起,或可預告解放軍今後將朝向更強勢道路上邁進,包括境外遠域作戰能力循序強化,往年內線作戰的慣性必然向外線延伸,戰略上也將從守勢變為攻勢。形象地說,突破第一島鏈的鎖鏈不在話下,而維護南海權益的力道也隨之增強。不過,能力是一回事,意圖是另一回事。相較之下,美國和周邊國家除關注中共軍力,更擔心中共的「意圖不明」,以及她如何使用逐次增強的武力。這是美國亟欲與解放軍交往的原因,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要避免「誤解」。

美國軍方高層多次提到,美中交往或許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但至少確保不能因誤判而成為敵人。如果雙方旗幟鮮明,水火不容,相信真正擔心的不會是美方。



◆ 美洩英機密 交換俄羅斯簽裁武條約

自由 2011.02.06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電訊報四日報導,維基解密(WikiLeaks)披露的美國外交密電指出,美國私下秘密同意把敏感的英國核武機密洩漏給俄羅斯,藉此說服俄方簽署重要裁武條約。

為了說服俄羅斯同意與美國簽署「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華府將其提供給英國的所有三叉戟飛彈(見左圖,美聯社資料照)的資訊,透露給俄羅斯。防禦分析家宣稱,此一協議有損英國的政策,也就是拒絕證實英國核武的規模。美國利用英國的核武機密,作為與俄羅斯協商的談判籌碼的行為,讓人對所謂英美特殊關係有了新的看法。

根據這些外交密電,一連串由美國談判人員傳回華府的機密訊息顯示,有關英國核武能力的訊息,在確保能取得俄羅斯支持New START至為重要。儘管該條約對英國應無影響,但外洩密電顯示,俄羅斯利用New START談判來要求更多有關英國三叉戟飛彈的資訊。三叉戟飛彈是由美國製造與維護。華府在二○○九年遊說英國政府把這些三叉戟飛彈性能的詳細資料提供給俄羅斯,遭英方拒絕,但美國卻把這些英國三叉戟飛彈的序號告知俄羅斯。

英國智庫皇家三軍聯合國防與安全研究所教授查爾墨斯說,這些資訊顯然很重要,因為就算英國宣布擁有多少飛彈,俄羅斯也無從證實;但有了飛彈序號,俄羅斯就掌握推算英國核武規模的另一項數據。詹氏戰略武器系統編輯林諾克斯也說,一直想搞清楚英國究竟有多少飛彈的俄羅斯,如今在拿到序號後,形同取得幫助他們進行辨識的工具。

儘管美俄雙方允許相互檢查彼此的核武規模,但核武規模較小的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這方面保持神秘。英國外相海格去年透露,英國有多達一百六十枚可隨時運作的彈頭,但並未證實擁有多少枚飛彈。

此外,這波由每日電訊報刊載的密電內容,還包括一,透過蒐集私人八卦與專業關係,美國對英國外交部次官進行間諜行動;二,在美軍關達納摩灣監獄前囚犯、英籍男子穆罕默德控告英國政府刑求後,美英情報分享便生變;三,英國前外相米勒班在英國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的下堂妻佛姬被爆企圖靠仲介王室成員受訪來賺錢後,批評佛姬「不受控制」;四,上億英鎊的海外援助款遭受助國的貪瀆政權拿來採購電漿電視與精品。

※ 相關報導:

* 美俄寫歷史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生效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47&f_SUB_ID=4521&f_ART_ID=300218

fsj 提到...

台犯被送往大陸

【聯合報╱黑白集】2011.02.07

菲律賓日前將十四名台灣詐欺犯送上中國飛機,引起各界譁然,在野黨痛批馬政府讓「主權流失」。然而網路上卻一片叫好,認為以台灣司法之鬆弛,根本無以懲治詐騙集團之猖狂;只有讓他們在大陸接受重判,才能遏止騙徒惡行。

撇開「喪盡顏面」或「大快人心」這兩極反應,這個事件其實有更嚴肅的問題必須對待。這究竟是一個三邊外交角力的問題,還是單純的行政交涉疏失,或是國籍管轄原則認定的落差,都需作更務實的判斷與交涉,空在那裡高喊譴責及報復並無濟於事。

這次案件展現了跨國犯罪的新模式:台灣人為首的主謀,結合中國共犯,以菲律賓為基地,透過電話詐騙向大陸人民詐財。亦即,兩岸歹徒聯手選在紀律鬆散的菲國犯案,利用從台灣發展出來的詐騙技術,鎖定警戒心較弱的大陸民眾下手;也因此,「國籍管轄」原則的認定比較曖昧。由於被害人均為大陸百姓,金額達一點四億人民幣,這也是北京強力要求菲國根據雙方引渡條約將嫌犯送至大陸的理由。

關鍵的問題是:此案究竟是哪方偵破的?外交部說,這是菲國調查局和中國公安去年底聯手破獲的;果真如此,我辦案不力,台灣嫌犯送交中國即無話可說。然而我刑事局去年底曾協助菲國破獲台灣詐騙集團,若是同一批人,菲國卻私自將之轉交大陸示好,便極其可議。實情如何,馬政府應向民眾說明清楚,事關主權,沒有潦草的餘地。

諷刺的是,狡猾的台灣嫌犯為逃避遣返,故意不提出中華民國護照,結果反被送到中國接受更嚴厲的司法制裁。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相關報導:

* 台嫌遣陸 外交部將召回駐菲代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37579.shtml

本週將召回駐菲代表李傳通返國報告。

* 台嫌遣陸事件 菲聲明表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37459.shtml

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7日下午發表的聲明說,MECO對於這宗涉及台灣人的事件感到深切遺憾,也了解台灣當局和人民對於菲方動作的感受。

* 台嫌遣陸 綠:問題在兩岸政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37662.shtml

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今天說,問題關鍵在於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讓各國誤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打擊犯罪有盲點 兩岸下次談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37050.shtml

菲律賓將跨國詐騙的台灣十四名嫌犯交給大陸,府院近日密集召開跨部會會議。據了解,府院已將此事件定調為「兩岸司法互助協議的盲點」,將慎重考慮列下次兩岸會談議題內。



◆ 我提遣返台籍嫌犯 大陸說合理

【聯合報╱記者廖炳棋/台北報導】2011.02.07

菲律賓將十四名台灣籍嫌犯交給中共,引起我方強烈抗議。據了解,刑事局長林德華已致函大陸公安部,希望陸方盡快公布案情,將人遣返回台。大陸公安部表示能理解我方立場,也認為我方要求合理,事情可望有轉折。

據透露,本月二日台籍人士被遣送大陸後,國安高層就召集相關單位研商對策,由於兩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刑事局奉命透過聯繫窗口,向公安部港澳台辦事處副主任王鋼表達我方要求,希望不要因此破壞雙方的信賴關係。

林德華並向大陸公安部強調,兩岸歹徒同夥在第三地犯案,現已成為犯罪新趨勢,逮捕嫌犯應各自送回本國送審,在司法互助協議的架構下,找出雙方都能接受且可行的新模式。

去年十月大陸公安派人前往菲國,與該國國家安全局合作調查電信詐騙案,菲國警方循線逮捕包括十四名台灣籍的詐騙集團嫌犯共廿四人,二月二日將這廿四人全數送交大陸。

外交部得知後,表示強烈抗議。由於事涉兩岸人民犯罪,刑事局長林德華發函向中共公安部提出三項要求,首先,希望對岸盡速公布被抓的台灣人到底犯下何種刑案、涉案程度等相關案情,讓家屬了解,並協助探視及行使辯護權。

其次,根據台灣與大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的內容與精神,以往兩岸境內有對方人士犯罪,都會互相通知並提供嫌犯背景資料等,刑事局希望這次公安部也能秉持互助精神處理此案。

第三,刑事局要求大陸調查告一段落,盡速將十四名台灣人遣返回台。刑事局表示,和信醫院醫師黃麟傑涉嫌在大陸殺人,台灣檢警根據大陸公安請求逮捕黃嫌,但並未將人交給對方處理,顯示兩岸合作打擊犯罪已相當成熟,並互相信賴。

刑事局表示,大陸公安部收到我方要求後,反應相當正面,已透過內部管道,向相關單位轉達,並協調處理。



◆ 馬總統:首長談對岸是「大陸」不是「中國」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2011.02.07

馬英九總統今天邀集部會首長舉行新春茶話會,根據出席立委轉述,總統希望部會首長談到兩岸關係或政策時,基於一中各表原則,應稱「對岸」或「大陸」,不應稱呼為「中國」。

與會的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謝國樑表示,總統會中指示,未來部會首長談到兩岸關係或相關政策說明時,用字遣詞應更謹慎,稱對岸或大陸,不應稱為中國,且公文書也不應稱呼中國。

報告「國會運作與黨政平台」的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則在會中呼籲行政官員,由於立法院接下來兩個會期適逢立委改選,立委出席率勢必會降低,希望行政官員主動多與立委溝通,說明政策推動的方向。

fsj 提到...

埃及人民教美國的民主課

【聯合報╱社論】2011.02.08

埃及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舉世矚目。隨著政權移轉協商的展開,開羅的生活秩序已暫告恢復。最值得玩味的是,作為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邦,埃及局面的快速變化,讓歐巴馬政府一再落於形勢之後追趕。這次秋風掃落葉的風潮,不僅影響美國在中東的地位,也將迫使它對其全球戰略思維重新思考。

數十年來,美國靠著埃及等若干親美政權,維持了中東的均勢及在當地的戰略利益。為了保持這些政權對美國的「效忠」,美國不僅年年提供大量經濟及軍事援助,更以近乎「包庇」的手法縱容這些掌權者腐敗、濫權,導致政權長年落在同一人或同一家族手中。上月出亡的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執政廿三年,這次拒絕交出政權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則執政達卅年,民主荏弱加上經濟不振、內政不安,在在引發深刻民怨。

埃及是個溫和的伊斯蘭國家,從這次開羅解放廣場所見的種種景象,可看出其社會不是一盤散沙或一群暴民。例如,有人趁亂闖入博物館行搶,立刻有民眾組成人牆在博物館四周守護,宣稱絕不能重演伊拉克民眾在戰亂中劫掠國家文物的暴行。在日以繼夜的示威中,許多人用塑膠袋拎著麵包、飲水和餅乾前往,供其他民眾解渴充飢。更有人組織志願隊伍,在現場為傷病民眾提供醫療服務,或在人潮退去後掃除街頭垃圾。

上百萬人規模的示威,人潮洶湧雜沓,群眾在憤怒中能表現如此之克制,顯示埃及公民意識的成熟度。正因為如此,這次開羅的反政府示威,贏得了許多國家和人民的尊重與支持。相形之下,其間爆發多起攻擊媒體記者的血腥事件,則是擁穆巴拉克的勢力在背後搧風點火,更反襯了統治者的殘酷與不仁。

從北非到中東最近的一連串變化,顯然讓美國措手不及。美國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考量,當然希望維持現狀,但歐巴馬政府此刻面對的,卻是一個無法再矇混的價值衝突:美國是要選擇支持民主,尊重排山倒海的埃及群眾心聲?還是要選擇服膺利益原則,繼續支持一個失去人心的威權總統?歐巴馬一開始仍猶疑不決,繼續在歌頌人權價值與稱許穆巴拉克貢獻之間迂迴,企圖兩面討好;但隨著形勢益形迫切,他也只能選擇推促政權移轉了。

歐巴馬政府無法忽視埃及沛然的民意,但美國對於埃及情勢的猶疑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埃及最大反對勢力「穆斯林兄弟會」若趁機奪權主政,美國將徹底失去對埃及的影響力;二是若埃及淪為激進穆斯林政權,其隔鄰的美重要盟邦以色列將陷入四面皆敵之境,中東情勢更將陷入苦戰。但不可諱言,這也是美國長年僵固的中東戰略及敵視伊斯蘭的政策所遺留的苦果;包括九一一事件後,美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用兵,都加深了伊斯蘭世界和它的緊張和對立。這個糾結若不能用文明的方式解開,美國和整個中東的關係就不可能自然好轉,美國的安全也將繼續受到威脅。

這正是埃及人民教給美國的一課:在「盟邦」的美名背後,掩蓋了許多難以示人的醜陋,包括:貪腐被默許、民主被冷凍、改革被犧牲、獨裁被合理化,目的只是為了交換美國在他國的戰略利益。當年菲律賓的馬可仕,印尼的蘇哈托,不也都上演過相同的戲碼?穆巴拉克至今仍拒絕下台,除了貪戀權力的美味,當然也知道美國依舊不捨這段長年培養的「共生」關係。問題是,當美國人看到埃及民眾奮起爭取民主改革的臉孔,他們會相信用扭曲方式維持的盟邦關係是必要且正當的嗎?

透過更自由的媒體和網路,全球人民都在互相學習。從埃及人民在解放廣場的演出,我們看到世界並不孤立,只有躲在帷幕後的獨裁者必須透光。

※ 相關報導:

* 美國力挺 穆巴拉克暫保總統大位
http://www.udn.com/2011/2/8/NEWS/WORLD/WORS1/6138205.shtml

埃及政治危機情勢7日顯現緩和,儘管反對派有人認為埃及政權於朝野談判中讓步不夠,在美國力挺,且反對派最大勢力「穆斯林兄弟會」不反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暫時留任總統後,穆巴拉克似乎撐下來了,應能如願9月大選後才下台。為鞏固政權,埃及政府不斷出招,7日宣布替公務員加薪15%。



◆ 軍方驚傳共諜案 少將通資處長遭吸收洩密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5703/132011020801124.html

【中廣新聞/張柏仲】2011-02-08

軍方驚傳有將領涉及共諜案。國防部今晚舉行記者會,證實陸軍司令部少將「通資處長」羅賢哲遭到中共吸收,涉嫌洩露軍事機密。經過軍法單位指揮調查局搜索,羅賢哲已經在春節前遭到收押。至於本案還有沒有其他人涉案?對國軍可能造成多大的損失?都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確認。

國防部8號晚間舉行記者會,說明這樁共諜案。總政戰局代局長王明我表示,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在1月25號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對陸軍司令部通資處長羅賢哲少將的住處和辦公室進行搜索,並將羅賢哲拘提到案,經過偵訊後,認為羅賢哲涉及洩密罪嫌重大,已經向高等軍事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王明我表示:『羅員是在民國91年到94年,派駐國外期間,遭到中共情報單位的吸收,本部在99年掌握到羅員涉嫌洩露軍事機密,就蒐整他的具體不法事證之後,就依法移送偵辦』

既然羅賢哲91年在派駐國外期間就已經被吸收,卻能通過特殊查核和人員安全調查,在97年晉升少將,總政戰局保防安全處長鄭昇揚坦承其中的確有所疏失:『本案在91到94年的過程中,國防部不能推諉責任,過去的部分確實是軍方沒有掌握到,所以到97年他晉升的時候,依法讓他晉升......』

至於羅賢哲涉嫌洩漏的是哪方面的機密,是否如外傳所說是「博勝案」,國防部都以「偵查不公開」為由不做說明;有沒有其他人涉案,我方損失程度如何,都還要進一步調查評估。

※ 相關報導:

* 引渡爭議/38天蹉跎 外交休兵變休克
http://www.udn.com/2011/2/8/NEWS/NATIONAL/NATS1/6138115.shtml

我方高調抗議五天後,菲國終於聲明表示遺憾,外交部顯然不滿意,祭出召回駐菲代表李傳通的大動作。這項反制措施看似強硬,但是召回之後的下一步呢?未來類似事件要如何處理?未來他國若有樣學樣,外交部、陸委會和馬政府的國安幕僚們,從這次事件中又學到了什麼?

* 菲律賓的鳥氣 台灣嚥不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20800320.html

* 台嫌遣陸 我「軟性凍結」菲勞4個月
http://www.udn.com/2011/2/8/NEWS/NATIONAL/NATS1/6138918.shtml

不滿菲律賓政府將台籍嫌犯遣送大陸,勞委會祭出「軟性凍結」菲勞手段。主委王如玄今天宣布,在對雇主影響降到最低前提下,自今天起對菲勞來台新申請案一律提高審核層級,審查時間延長為4個月,也就是實質凍結菲勞來台至少4個月。



◆ 去年緊張關係以來 南北韓首次軍事會談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38949.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2.08

南、北韓軍事代表今天上午10時起在在兩韓邊界板門店開始會談,這是自去年11月北韓砲轟南韓邊境延坪島後雙方首次軍事對話,會談成功與否將對緩和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有重大影響。

這次軍事工作會談屬於上校級別,主要在磋商未來舉行由國防部長或軍事將領參加的高階軍事會談。南韓國防部未說明今天會談的情況,據官員透露,類似的工作會談還要再進行數次,如果敲定雙方國防部長見面,將是三年多來兩韓最高階的軍事會談。

首爾市東國大學的北韓專家金容鉉指出:「兩韓在軍事關係緊張下能夠舉行會談,顯示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有所緩和。」

去年5月發生南韓「天安艦」遭魚雷沈、造成46人喪生的不幸事件後,兩韓關係降到冰點;11月23日北韓又砲擊延坪島、造成4人喪生,雙方關係一時劍拔弩張。

在危機最高點,北韓揚言要動用核武,但今年1月突然態度急轉彎,提出一連串的會談建議;包括紅十字會、重開金剛山旅遊、開城工業園區、軍事會談、國會會談等。觀察家推測,北韓是受到中國要求恢復六方會談的壓力才態度丕變。

而南韓方面也承受美國要求降低朝鮮半島緊張的壓力,目前南韓方面僅接受軍事會談的建議。南韓統一部表示,南韓之所以願意舉行軍事會談,是因為北韓方面表示願就「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表明立場、緩解朝鮮半島軍事緊張局勢。

南韓政府要求北韓就上述事件「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北韓方面則一直堅持和天安艦沉沒毫無關係,延坪島事件則是回應南韓實彈演習、捍衛領海主權的措施。

而在兩韓軍事對話重開的當天,南韓國防部宣布,決定擴大海軍陸戰隊規模,增兵1200至2000名。目前海軍陸戰隊規模約2.7萬人,增加的兵力大部分將部署到白翎島、延坪島、大青島、隅島等西海島嶼。軍方人士指出,軍方策略已由防禦概念改為攻擊概念,以便在發生衝突時有效進行反擊。

fsj 提到...

化身共諜9年 陸軍少將羅賢哲收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0607.shtml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2011.02.09

國軍驚爆將級軍官擔任共諜!「博勝案」核心人物、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處處長羅賢哲少將,被查獲任內將機密的通訊情報洩漏給中共,時間長達六至九年,對國軍損害難以估計;羅賢哲已在春節前被軍事檢察官指揮調查局人員約談,並收押禁見。

由於羅賢哲職掌多項國軍指管通情系統的高度機密,震驚高層,美國政府也高度關切。

軍方官員表示,除了政府來台初期曾大舉肅諜,查獲包括國防部次長吳石中將等共諜外,羅賢哲是近幾十年來犯案層級最高的共諜。羅的變節對國軍所造成的損害,目前難以估計。

國防部昨晚舉行緊急記者會,總政戰局代局長王明我表示,羅賢哲於2002年至2005年駐外期間,遭中共情報單位吸收,國防部去年發現羅涉嫌洩密,由保防系統蒐集事證後,移交軍法單位偵辦。

今年一月廿五日,軍事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指揮調查局人員,到陸軍司令部進行搜索約談,隨即收押羅賢哲,移送偵辦。

由於羅賢哲掌管陸軍通信資訊裝備,先前又擔任聯二(參謀本部情報次長室)國際處副處長,無論國軍與盟國間情報交流,或近年與美方合作建立情資即時網絡傳遞系統的「博勝案」,羅賢哲都是核心人物。因此羅通敵洩密,造成損害極大,甚至連美軍的通訊科技機密,也可能遭殃。

王明我表示,國防部深表痛心,已進行損害管控,但無法對外透露。軍方在記者會上唯一明確答復的問題,是目前為止並未查獲其他共犯。

對於羅賢哲返國工作六年,至今才被查獲,其間還晉升少將,總政戰局保防安全處長鄭昇陽少將坦承,不能推諉責任。

※ 相關報導:

* 將軍共諜 「送信」不假他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0609.shtml

中共也明白羅賢哲這條情報來源「得之不易」,因此在傳遞情資時,幾乎不使用中共派駐台灣的諜報人員,也不利用台灣的電訊設施...

* 兩岸趨緩 中共情報戰卻「變本加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1356.shtml

外傳他密切接觸博勝案,其實是誇大,因為他參與博勝案的程度很低,但業務有主管到,仍有部分關聯,可是因羅是聯二情報出身,與通資電業務過去接觸少。

* 間諜案衝擊台美?美不置評:去問台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1326.shtml



◆ 損失情報 還可能賠上軍購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2011.02.09

國軍出現近數十年來第一位「將軍共諜」,不僅顏面掃地,讓博勝案的資訊外流,傷害之大,遠超過外界想像。

羅案除了直接的情報損失,還有一個嚴重後果,是可能導致對美軍購的頓挫。軍方推動博勝案多年,致力將各部隊資訊化、網絡化,讓各單位都能即時掌握友軍所獲得的情資,其中包括不少美方提供的最新通訊技術。

這些技術的輸出,都是辛苦向美方爭取來,如今美方發現最新科技,可能因為軍售台灣而流向解放軍手中,也坐實了美方不少人對兩岸關係改善,可能影響美國利益的假設,嚴重傷害美台未來的軍事合作。

軍人在必要時為國效命,固然是責無旁貸的天職,但國家也必須努力維持一個環境,讓軍人保持尊嚴,覺得為國效命是無上的榮譽,而不會有絲毫懷疑。

馬政府上台後,固然停止在意識型態上繼續「凌遲」國軍,但高層在推動兩岸關係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軍方是和平的最後一關保險,是不可或缺的「防狼噴霧」。

對馬政府來說,如何一方面化解兩岸的仇恨與歧見,另一方面又維持軍人的高度警覺心與愛國心,是非常精巧細微、卻又不能不完成的任務。馬總統除了關注軍人體能與救災,恐怕還得多費點心。



◆ 北韓糧荒失控 核武部隊抗命遭鎮壓?

延坪島砲戰後 兩韓首度軍事對話

自由 2011.02.0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據南韓媒體報導,南韓政府研判,由於分配體制迅速崩解,北韓總人口約八十三%目前靠地下經濟維生,不僅人民吃飯有問題,甚至連士兵也吃不飽,上月北韓人民軍便有一個旅團因嚴重缺糧集體抗命,最後因此遭到鎮壓,旅團高幹也被處罰。南韓政府認為,在分配體系幾近瓦解的情況下,北韓近來不得不轉變態度,開始急於對話,八日雙方在板門店舉行去年延坪島砲擊事件以來的首次軍事會談,但首日會談並無結論,九日將繼續議程。

南韓斷援 北韓分配體系崩潰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八日引述投誠南韓的北韓知識份子團體「NK知識人連帶」的消息報導,北韓勞動黨軍需工業部直屬部隊一三一指導局第四十七旅團士兵,一月十七日因嚴重挨餓集體拒絕接受作業命令。事發後,軍保衛司令部鎮壓「叛亂」行為,旅團幹部都被懲罰。一三一指導局管轄約十家核武器開發研究所,亦統籌管理核武器生產計畫,第四十七旅團主要負責開採鈾礦。

小兵傳餓死 士兵公路劫人車

「NK知識人連帶」另引述北韓保衛司令部統計指出,北韓有七十%的部隊伙食用鹽水取代醬湯,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江原道昌道郡第一梯隊一大隊有七名士兵餓死;此外,咸鏡南道榮光郡的特殊部隊「輕步教導指導局」一○八部隊也因嚴重缺糧,部分士兵在平壤至清津的公路搶劫人車。

據南韓「朝鮮日報」八日報導,南韓政府研判,目前北韓約有八十三%人口、也就是約兩千萬人靠地下市場經濟維生,只有人民軍和平壤市民等四百萬人生活在中央政府的配給制度下。

報導引述南韓官員的說法指稱,南韓過去年年透過官方管道向北韓提供大米與化肥援助,但現任總統李明博上台後,由於北韓拒絕和解並不斷挑釁,南韓不再提供援助,因此導致北韓分配體系瓦解。

北韓態度逆轉 急於對話

報導說,南韓政府認為,在分配體系幾乎瓦解、地下經濟不斷擴散的情況下,北韓近來迫不得已轉變態度,開始急於對話。

事實上,北韓從今年一月起幾乎每天都提議對話,而兩韓終於也在八日舉行去年十一月北韓對延坪島發動砲擊之後的首次軍事會談,南韓在會中要求北韓承認天安艦事件為其所為、並就此道歉,北韓則指控南韓軍艦接連侵犯北韓設定的海上警戒線,並希望南韓終止對北韓發送傳單。由於兩韓光是針對如何緩解邊界緊張就花了數小時爭論,首日會談並無具體結果,九日將繼續議程。



◆ 南蘇丹將獨立 首府朱巴整形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美聯社蘇丹朱巴八日電】2011.02.09

再過五個多月,南蘇丹將成為世界上最新成立的國家,首府朱巴市(Juba)也將晉級為一國首都,儘管遠不如巴黎、華府、開羅那麼繁華。南蘇丹獨立建國不只需要自己的國歌和貨幣,還需要大規模的建設。

雖然富含石油,但朱巴市裡大部分的道路都是泥土路,也沒有摩天大樓與大使館,政府機關的資料保存在帳篷裡,國際救援人員則棲身於貨櫃中。

歷經數十年的戰亂與貧窮,南蘇丹百廢待舉,是世上開發度最低的地區之一。最新的挑戰是物價高漲,近幾周來許多日用物資,如糖、肥皂、食用油等,價格都漲了50%以上。

沒人能確定朱巴市現在究竟有多少居民,在2005年簽訂和平協議後,人們不停地湧進這裡,擴大了這個城市。暫時性的居所出現在城裡各處,克難的住處沒有道路、沒有電,也沒有下水道系統。

南蘇丹必須建立新的貨幣、展開外交工作、修路、抑制物價,也得選定新的國名。還必須與北蘇丹進行談判,以決定公民權利、石油利益分配,以及最終國界應如何劃分。

不過,所有南蘇丹人都為即將獨立而歡欣鼓舞。

42歲的商人呂伊(Soloman Chaplain Lui)正在工地監工,那棟建築物將有超過160個公寓和旅館房間,在一面陡峭的山壁上俯瞰朱巴市。全國最大的泳池在此地,雖然池水很髒。他興奮地指著一片空地,希望以後可以把商場和高爾夫球場建在那。他說:「此刻人潮正不斷湧進這裡。一個新的國家即將誕生。」

近幾年來都有投資者進入朱巴市。2007年一群來自英格蘭、南非和肯亞的商人花費150萬美元,把當地民宅翻修成為擁有16間房的Logali House旅館;住宿一晚的價格是275美元。

低利放款機構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的創辦者阿提爾(Melody Atil)表示,大部分蘇丹人都失業,可能僅有10%勞動力受僱用,他們依靠很小的生意如賣茶等日用物資維生。該組織以蘇丹人付得起的利息借錢給他們,因為銀行幾乎不提供貸款。

※ 相關報導:

* 埃及革命 1滴淚撼動千萬人心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41607.shtml

30歲的戈寧(Wael Ghonim)是谷歌(Google)中東地區的行銷主管,他透過人氣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鼓吹民主抗爭。他1月27日在開羅參加抗議活動被捕,遭拘押12天之久,直到7日深夜才獲釋,如今他不再默默無聞,一夕之間成為全球注目焦點。

fsj 提到...

共諜案 兩岸少將泰國私通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2011.02.10

檢調偵辦陸軍司令部通資處少將處長羅賢哲涉共諜案,查出羅的「連絡人」是中共解放軍駐泰國少將武官,層級相當高,羅為避免形跡敗露,都搭機赴泰國交付機密資料。

這名與羅賢哲接頭的高階將領姓林,是中共總政治部派駐泰國的少將,交際手腕相當靈活,深獲中共高層倚重,特別指派他單線聯絡羅賢哲。由於林姓少將是接頭人,檢調研判,中共吸收羅的軍方層級應該更高。

據指出,羅賢哲擔心手機與辦公室電話遭監聽,都是到陸軍總部附近的公用電話亭,打國際電話到泰國與林姓少將連絡。雙方以暗語約定碰面時間,羅再以出國旅遊等名義,搭機前往泰國,親自交付機密資料影本。

檢調獲悉羅賢哲被中共吸收後,曾大規模清查陸軍總部方圓一百公尺內的公用電話通聯,果然發現他長期更換不同的公用電話,打到泰國林姓將軍的手機。檢調比對羅的出境與通話紀錄,發現他都是打完電話後隔幾天就出國。

由於羅賢哲提供的軍事資料相當寶貴,讓中共高層很重視這條「黃金內線」,不但免費招待羅到泰國吃住,而且單次情報費用超過十萬美元,足見羅受重視的程度。

羅賢哲被捕後,坦承與中共駐泰國武官接觸,提供部分軍方資料,有一次對方曾給他十萬美元。但檢調根據蒐獲的情資,懷疑羅每次領取的線民費不只十萬美元。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半年前就掌握羅賢哲疑涉共諜的情資。羅去年七月赴美開會,FBI曾短暫訪談,詢問他與中共林姓將軍的關係。羅當時否認與林姓將軍有往來,加上他在美國未犯罪,美方決定將情資通報調查局處理。

※ 相關報導:

* 李天羽拔擢羅賢哲 曾讓陸軍訝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2968.shtml



◆ 兩岸諜戰 大陸出手精準

【呂昭隆/特稿】2011-02-10 中國時報

會當間諜的人,動機不外三種,一是出於政治信仰,二是受金錢誘惑,三是自己弱點被識破,如好賭、好色或負債,再被對方軟硬運用,最後在半推半就,或完全受脅迫的情況下,走上間諜這條不歸路。一般而言,第三種案例最多,羅賢哲當共諜應也是第三種動機居多。

羅賢哲初到曼谷,可能自覺軍旅生涯已到尾聲,軍方歷任駐泰武官,沒有人升到少將,加上大陸處心積慮設局,羅終至步入岐途。目前還很難窺知大陸成功吸收羅,是當做一次性買賣,只撿現成的便宜,還是有計畫地「培養」羅,例如給些機密的情報或研析,讓羅在軍方逐步因表現優而受賞識,最後升到少將。若屬前者,算是大陸當局「撿到的」,若屬後者,大陸對台情報的功力可說日新月異,甚至令人怵目驚心了。

無論如何,以國軍現今建軍與戰力言,資電戰是不對稱作戰中最關鍵一環,大陸國安單位能吸收到羅賢哲少將當共諜,等於打入國軍的心臟,顯示其對台情報戰,出手精準,而且極盡各種手段。

隨著兩岸關係解凍,國軍卻在短短三個月中,發生軍情局上校羅奇正與陸軍通資處長羅賢哲兩起共諜案;「雙羅案」之所以令人心驚,主因在於這兩羅所任職的單位,都是以前對岸打不進也無法攻破的地方。如今,大陸對台的情報滲透,從早年的退役軍人到現今的軍情局、資電處等核心單位的現役將校,已是「與時並進」,國安破洞愈來愈大,台灣的情報網漏洞處處,無不令人心驚。這當中我方的內控問題尤其嚴重,至少那些曾替涉案者背書的歷任高階將領或相關主官,皆難辭其咎。

總之,儘管兩岸關係緩和,但雙方情報戰仍不可免,政府應以羅案為戒,該軟的可以軟,需要硬的,全然不能示弱,更不可失去心防。

※ 相關報導:

* 駐外武官 將納入忠誠查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143653.shtml

國防部總政戰局展開「補洞措施」,緊急與國家安全局研議,將聯二情報次長室轄管的駐外武官,比照國安局與軍事情報局駐外人員,納入「忠誠儀測」(出、返國測謊)適用對象。



◆ 美智庫:美不致因羅案改變與台合作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9日電】2011.02.10

台海兩岸軍力持續失衡,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研究員柯瑞杰(Roger Cliff)9日指出,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中國在2020年前就會有足夠軍事能力防阻美國介入,能以軍事行動攻占台灣。

他認為,馬英九政府及先前的陳水扁政府面對中國軍事挑戰,都沒有投入足夠資源因應,台灣政府雖宣示國防預算要達國內生產毛額(GDP)3%,但並未實現。台灣政府缺乏加強軍備的政治意志,令人擔憂。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研究員鄧馬克(Abraham Denmark)認為,柯瑞杰這項看法是假設美國從現在到2020年都沒有作為,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會採取行動因應中國軍力發展。智庫「國家政策中心(Center for National Policy)」9日舉辦研討會,討論中國軍事崛起對美國及其盟邦的影響。

被問到羅賢哲案是否會影響台美軍事合作,柯瑞杰及鄧馬克都認為,美軍方一直知道中國間諜可能滲透台灣軍方,不致因此案改變與台灣合作政策。



◆ 博勝系統可補 台美互信難修

【吳明杰/台北報導】2011-02-10 中國時報

對於陸軍通資處長羅賢哲少將涉嫌洩漏「博勝案」情資給對岸,熟悉陸軍通電作戰的退役上將昨天評估,無論是「博勝案」或是「陸區案」中的硬體甚至密碼都可以修改補救,此案最麻煩的是台美軍事互信將受到嚴重衝擊,由於無法得知羅賢哲洩漏情資狀況,美方勢必相當憂心衝擊美國國家安全,我方亟需在這方面設法補救。

這名不願具名的退役上將說,相對於國防部和海空軍,陸軍建構的博勝案系統最少,加上當時美軍售台灣博勝系統時,軍火商把系統的原始碼當商業機密扣住不給,所以只要博勝系統出問題就必須送美維修;此作法一是考量商業利益,二是擔心台灣洩密,因此國軍本來就只能使用博勝系統,卻無法掌握內部最關鍵的技術。

這位前國軍上將分析,如果羅賢哲案洩漏博勝系統中的「戰備密碼」或是保密器,就比較麻煩,因為國軍使用的保密器是美軍現役裝備,有部分是國安局研發,一旦流入對岸手中,對破解並掌握國軍博勝系統運作威脅就非常大。但他也強調,這非無法補救,可透過損害控管、更換密碼等措施補救,只是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他指出,除非羅賢哲有辦法把博勝案的硬體設施偷走,並提供大陸逆向工程複製之用,否則在硬體上造成的威脅不大,因為硬體的密碼器隨時都會換,假若是洩漏博勝案的系統架構資料,影響也有限,因類似架構都已算不上機密。

至於外界擔憂可能遭洩漏的國軍光纖網路分布圖,這位上將坦承,就算擔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也不可能知道全貌,反倒是擔任陸軍通資處長的羅賢哲應有所掌握,羅有這項資料,關鍵在於他是否洩漏給對岸,如果資料外洩,一定對國軍指管通情戰力造成嚴重衝擊,只不過,國軍通信有多重備源手段,光纖只是其中一環,不至於完全無法運作。

該退役將領說,博勝系統的軟硬體外洩都可以補救,此案最棘手的是在政治層面,此案勢必衝擊美方對我的信任,影響雙方未來的軍事合作,這是國防部要趕快彌補的。



◆ 熱門話題-不知為何而戰的國軍

【陳昌宏/北市(兼任助理教授)】2011-02-10 中國時報

國防部爆發半世紀以來層級最高的共諜案,這個案子凸顯了現在軍人已經缺乏武德,也陷入一種「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的尷尬窘境。

過去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一切軍事操演都是以中共作為假想目標,各種演習科目從過去演練登陸作戰去解救大陸同胞,到遏止共軍來犯以保衛家園,這些都讓我們的國軍不會無所適從。兩岸關係和緩之後,民間的熱絡往返互動不說,兩岸間透過各種形式的互動,高層彼此的交流對話,甚至退役將領到對岸與解放軍把酒言歡話當年,這些在在都讓現在的國軍感到困惑,自己究竟為誰而戰?又為何而戰?

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改善絕對不是壞事,但是對服役超過二十年的軍人而言,他們心中的烙印是要和中共對抗的,如今上面的領導都已經在握手言和了,難道還要繼續子彈上膛拚命向前衝?美國軍隊在訓練時會告訴入伍生他們的任務是在「維護世界和平」,因此成為美國國軍並不會對自身的角色與任務感到困惑,只要世界哪裡有衝突,美國就有義務去那裡協助。反觀台灣的國軍現在逐漸失去中共這樣強大的假想敵,又不知保家衛國的目的在哪,未來如果繼續再有共諜案或是演習突槌的狀況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台嫌遣陸 菲總統府:不需道歉

中央社 2011.02.10

14名台灣籍跨國詐騙嫌犯被遣送到大陸,中華民國外交部提出嚴正抗議,但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今天正式公開回應,菲律賓根據國際利益而做此決定,不會向台灣道歉。

「台嫌遣陸」事件經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昨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抗議之後,引起菲國媒體關注,馬拉坎南宮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今天在一場記者會上答覆,菲律賓尊重台灣的感受,但不會為此事向台灣道歉。

這是「台嫌遣陸」事件發生以來,菲律賓政府最高層級的回應。

陳顯達強調,菲律賓不會容許自國成為國際犯罪集團的天堂,此案的受害人都在中國,中國當局已針對這批嫌犯發出拘捕令,也持有犯罪證據,因此把他們送到中國接受制裁,是最適當的做法,也最符合國際利益。

稍早前,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 (MECO)理事主席也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因為台灣沒有被害人出面提告,這批嫌犯返台後可能就此逍遙法外。如果台灣方面有對這14名台灣人發出拘捕令的話,菲方肯定會將他們遣送到台灣。

中華民國外交部採取多項抗議措施,包括召駐菲代表李傳通返國報告,陳顯達說,馬拉坎南宮尊重台灣的決定,但希望這件「誤會」就此停止,不要讓雙邊關係惡化。

陳顯達說,馬拉坎南宮已指示MECO與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交涉此事,也期盼兩岸之間的事情能自行解決。

※ 相關報導:

* 楊進添斥菲:詐騙案與「一個中國」何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43686.shtml

楊進添指出,菲律賓政府將我嫌犯的中華民國護照沒收,然後又以「無證照人士」的身分,將他們遣送中國大陸,但事實上,我方在1月4日就發給他們新護照,並且通知菲移民局他們未來若要遣返我國,其身上新護照隨時可以使用,但昨天菲總統府的說法竟仍指他們是無證照人士,他強調,我方「無法接受」。

* 凍菲勞有雜音 官員批:錯失時機釀成僵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43012.shtml

外交系統卻浮現雜音。資深官員直指「技術操作失當、錯失時機」,認為我方錯估台菲雙邊關係,才釀成如今僵局。

* 綠批馬自我主權退縮 造成國際錯誤認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43671.shtml

前副總統呂秀蓮認為這起案件,不涉主權議題,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上午強調,這是見解不同,也與國際法學者的看法不同,他不對個人意見發表評論,民進黨憂心的是,馬政府主權模糊,將造成國家重大傷害。



◆ 14台籍詐騙犯 法界:陸查證據 我追訴審判

【中廣新聞/杜大澂】2011-02-10

14名台灣籍嫌犯被菲律賓政府遣送大陸,引起政治和法律上的爭論。法務部表示,嫌犯是台灣籍,我們當然就具有管轄權。法界人士則是指出,從憲法我國固有疆域的觀點,雖然犯罪結果地在大陸,我方還是有司法管轄權,依法還是得受追訴審判。不過,法界人士也認為,如今最務實的作法,就是和對岸交涉,等到大陸方面完成證據調查,再要求遣返回台,比較不會有爭議。

這起爭議牽涉政治和法律問題,也引發各界討論。法務部次長陳守煌表示,依照國際慣例和各國法令,我們對於這十四名台灣籍詐欺犯,當然具有管轄權。

法界人士則是指出,我國刑法原則上是採屬地主義,只要在國境內犯罪都有管轄權,但最輕本刑三年以上重罪採屬人主義,也就是我國籍人士在境外犯罪,最輕本刑三年以下,回台就不能追訴。法界人士認為,這十四名詐欺犯,雖然屬於詐欺輕罪,但我國現行主張司法權及於大陸,因此,仍有司法管轄權,嫌犯還是得受司法追訴審遣判。

不過,法界人士指出,如今最務實的作法,就是與大陸交涉,在對方完成調查之後,再要求遣返回台,比較不會有爭議。

※ 相關報導:

* 菲律賓卸責台嫌遣陸 法部刑局反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45000.shtml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對前述菲方說法不以為然,他強調,那些台灣人在菲律賓涉案時,台灣檢警對被告姓名、犯罪事實完全不知道,怎麼可能發出拘捕令,更遑論起訴?「我們(中華民國)是個法治國家耶」。

陳守煌說,如果那些台籍犯嫌已被台灣通緝、起訴,台灣根本不必主張管轄權,是直接要菲方交人,菲方今天的說法完全倒果為因。

* 陸委會籲兩岸速檢討打擊犯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44689.s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劉德勳今天說,兩岸檢討修正「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有必要性和時效性,只要雙方有共識,即可展開討論,未必等到第7次「江陳會」。



◆ 菲國總統將派特使來台

【中廣新聞/劉剛】2011-02-10

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將派特使來台,向我方解釋,菲國為甚麼把十四名台灣嫌犯遣返到中國大陸。

德通社引述菲國總統府發言人拉辛達的話說,菲律賓把台灣嫌犯遣返大陸,是出於保護菲律賓的利益。此外,菲律賓不願意成為國際犯罪集團的避風港,而且大陸掌握這些罪犯的犯罪證據,因此將他們遣返大陸,讓他們在大陸接受偵辦。拉辛達強調,菲國希望這個爭端不會進一步升高,不會讓雙邊關係進一步緊張。

菲國沒有透露具體時機及人選,但由於菲國前總統羅慕斯原本預定3月初訪台,如果來台溝通的人選是羅慕斯,一般研判他有可能提前來台。



◆ 觀察站/對岸善意不可恃 一廂情願恐落空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2011.02.10

菲律賓把台籍詐騙嫌犯遣送大陸,傷害台灣主權,國軍驚爆少將共諜案,重創台灣安全。這兩個案子都是北京幕後指使,除了展開損害控制外,馬政府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恐怕還是提出「正視現實」的兩岸政策。

馬總統上任來強調兩岸和解,宣示「不統、不獨、不武」,為維持兩岸互動的良好氣氛,刻意淡化兩岸在外交及軍事方面的對立。但這兩案都清楚說明,過度依恃對岸善意的兩岸政策,最後可能落入一廂情願的窘境。

追求兩岸和平絕對符合台灣民眾利益,但建構長久的和平需要智慧及謀略,更需要在雙方都面對現實的基礎上進行。馬總統推動正名,要求公務員只能稱對岸「中國大陸」或「大陸」,反凸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弱點。

有關兩岸關係的最終走向,馬總統一再強調「不統、不獨」,但如今卻又以回歸憲法為由要求正名,形同宣示中華民國政府對大陸廣大土地的主權及法統,彷彿又回到那個「國家終須統一」的年代。

類似矛盾在馬政府的兩岸作為中不時出現。這次菲律賓應中國要求將台籍嫌犯送往大陸,台灣對菲國擺出強硬姿態,卻不敢大聲對北京主張中華民國政府的主權及管轄權,讓人看到「重懲共犯、輕放主嫌」的怪現象。

為創造有利兩岸互動的環境,馬總統多次在關鍵時點選擇忍讓,例如事前表明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可稱自己「馬先生」、定調台灣不爭取成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會員國。表面上,這些動作促成陳雲林來台,讓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但也引發讓台灣深陷北京設定框架的疑慮。

馬總統抬出「一中各表」推動正名才兩天,菲律賓總統府就宣稱把台籍嫌犯遣送大陸,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尊重,還要求台灣找北京解決嫌犯歸屬問題,重重賞了馬政府一記耳光。當馬英九還陶醉於「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自我表述,北京早在國際間步步進逼,進一步強化讓台灣去主權化的一中框架。

在動人口號之外,馬政府需要提出一個完整的兩岸政策論述,才能爭取更多支持。既然推動正名,不承認對岸是國家,就有必要說明如何定位北京政權;既然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就該用實際行動要求北京正視這個事實,而不是苦等明知不存在的政治善意。



◆ 埃及動亂 軍事鎮壓可能出現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2.10

埃及志在推翻30年總統穆巴拉克的示威抗議潮8日再度高潮以來,到9日已從震央首都開羅蔓延到其他城市,並且演成民眾和警方正面衝突,在南部一城鎮爆發的警民衝突事件中,至少五人喪生、約一百人受傷,同時政治抗議也增加了反貪訴求,許多城市爆發不滿第一家庭聚歛巨富的罷工潮。面對不穩擴大的情勢,政府官員警告可能軍事鎮壓。

埃及官方MENA新聞社9日引述外長阿布‧蓋特在杜拜阿拉伯語「阿拉伯衛星電視」的談話說,如果反穆巴拉克的抗議運動升高,目前為止維持中立的軍方將會出手干預。他說:「如果混亂發生,武裝部隊將會動手干預來控制國家,而這一步將會導至非常危險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歧見無解 兩韓談判破裂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144122.shtml

為磋商南北韓高階軍事會談的議題和日程等,由雙方上校級軍官舉行的工作級會談,因為歧見無法化解,進行兩天的會談毫無成果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