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1

大陸降息 不應有通膨預期

◆ 大陸降息1碼 推利率自由化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14612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廣州七日電】2012.06.08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7)日晚間宣布,自今日起調降存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這是大陸3年半來首次降息,也代表大陸在貨幣政策上進一步微調寬鬆,預計將會釋放更多資金,刺激大陸經濟發展。


人行降息1碼後,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3.25%,貸款基準利率是6.31%。

同時,人行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則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這也是利率自由化重要的一步,甚至比降息的意義更重大。

大陸今年經濟成長趨緩明顯,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引發各界對於經濟發展的擔憂,對於貨幣政策調整的預期不斷,但此次降息的時間點,卻有些出乎市場意料。

網易財經報導,大陸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為,本周末將要公布5月宏觀經濟數據(CPI、PPI、投資及進出口),人行選在這個時候降息,可能代表著宏觀經濟數據不樂觀。至於今年是否再降息,以及可能降到甚麼程度,就還得要看經濟走勢、物價水平等數據表現。

人行今年已經兩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降息的呼聲升高,但一直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直到昨日才落實;此次利率調整,也是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存、貸款基準利率同降,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推進利率市場化,也刺激了信貸需求。

但降息對於提昇大陸經濟提昇的效果,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表示,僅靠寬鬆貨幣政策試圖挽回經濟下滑的走勢,「信貸一寬鬆,首先反彈的不是經濟增速,而是房地產價格和物價。」



◆ 全球低迷 陸經濟高成長即將落幕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060800492.html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2012-06-08 旺報

大陸經濟高成長的風光年代即將走到盡頭!隨全球陷入景氣陰霾,大陸恐怕也難以獨木支撐大局,今年要達成經濟成長率7.5%的目標,開始有了難度,未來預調微調政策的落實不僅考驗大陸當局的智慧,也是驗收這些穩增長措施能否奏效的關鍵。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20多年來經濟成長動輒都是兩位數以上,十分風光,羡煞世界各國,不過這項高成長的年代也有畫下句點的時候,大陸領導人在今年3月改變自2005年以來一直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由原訂的8%目標降至7.5%,這項調整非比尋常。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大陸甚至連想實現調降後的經濟成長目標可能都有困難。過去輕鬆實現經濟成長的日子已經結束,意味政府必須面對低家庭收入和投資過剩有關的問題。

他說,現在和2008年推出4兆人民幣刺激內需計畫的時候不同,如今在經過長時間的信貸高成長後,基本上沒有必要再掀起新的投資浪潮。實際上,大陸已經投資過多。

另一個問題在於,再推經濟刺激的話,乘數效應將逐步遞減,因為勞動力市場已經趨緊,新的投資計畫面臨著成本和其它一些壓力。

瑞信證券分析,中資銀行並沒有像2008年那樣展開新一輪大規模放貸的條件。當時的政策的確讓大陸度過金融風暴難關。

瑞信說,大陸正步入一場結構性低迷,有6個因素顯示大陸的成長前景不容樂觀,其中2個是房市出現重要變化及看起來已經不再被低估的人民幣。

瑞信表示,上周5公布2項大陸製造業調查數據表現疲弱,反映出成長的確趨緩的事實,此舉也可從最近的貨幣統計窺出端倪。

※ 相關報導:

* 人行突降息1碼 恐前景堪慮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060800479.html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宣布降息1碼,是2008年底以來首度降息,時間點相當突然,許多評論者都認為,恐怕顯示5月經濟數據、未來前景不佳,且預期接下來會再度降息。 ...然而澳元、美元上漲,很大原因是擔憂這次降息顯示大陸經濟不如預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表示,降息意味將要公布的5月宏觀經濟資料可能不太好。

* 社評-陸降息穩增長 不利經濟轉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060900434.html

值得注意的還有,此次央行降息的同時還「史無前例」地宣布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有央行人士認為放寬利率浮動空間的意義甚至大於降息,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預計此舉將對存貸息差形成強烈的短期衝擊,商業銀行將大幅提升獲取非息收入的動力。...不過,需要擔憂的未來利空因素是,隨著貨幣政策「開閘放水」,大陸結構調整與產能升級的時間段將隨之延後。雖然政府近期出台了大量開放限制領域的政策,引入民營資本,但由於體制原因,國企仍將是「開閘放水」後的首要受益者。未來由國企率領的基礎建設將再次提速,但淘汰落後產能、行業轉型的速度也將隨之放緩。

* 准了!兩陸銀來台設分行
http://www.udn.com/2012/6/8/NEWS/FINANCE/FINS2/7146223.shtml

金管會昨天宣布,核准大陸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陸銀申請設立台北分行,預計最快月底開業,成為首批在台經營業務的大陸銀行。...兩岸央行在談判設立貨幣清算機制時,對岸曾表達要等陸銀來台申設分行,才會簽署清算機制協議。以此研判,在台準備營運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未來可能擔任日後兩岸清算的中介機構。

* 警訊!台灣出口 連三月負成長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145515.shtml

出口再現警訊!財政部統計處昨天公布,5月出口比去年同期衰退6.3%,這已是台灣連續3個月出口年增率負成長。今年前5月,台灣出口累計比去年同期衰退5%,相較韓國、日本、新加坡、大陸、美國等主要國家,台灣是唯一負成長的國家。



◆ 名家-物價穩定 不應有通膨預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060900438.html

【林祖嘉、陳金隆】2012-06-09 旺報

近日來,受到油電雙漲影響,引發不少民怨,有些民眾認為政府帶頭漲價是國內通貨膨脹的元兇。尤其近日來國際油價連番下跌,國內油價已經連九降,但已經調漲的物價卻回不了頭,政府該對油價走勢的誤判負責。

其實油價4月分調漲前,國際研究機構普遍預測今、明年油價將維持高檔,但受到歐債風暴影響,才使得國際油價近期快速下跌。因此,以當時的全球經濟環境評估,為防範未來油價持續高漲,將油價改回浮動油價機制的做法並無不妥,也因為油價回歸市場機制,油價才有近日連跌的局面。

就電價而言,國內電價長期低於發電成本,不但造成財政嚴重負擔,也形同納稅人補貼用電大戶,因此電價合理化有其必要性。尤其馬總統在考量第一季經濟成長僅有0.36%之下,將原本一次漲足的方案改為三階段調漲,已將可能的衝擊降到最低。

「通貨膨漲」可以分成「成本推動」與「需求拉動」的通貨膨漲。從成本面來看,油價已經連九降,目前的價格只比之前上漲不到5%;而第一階段的電價調漲,幅度僅較目前電價的調漲約10%。由於油電成本在製造業、零售業的成本比重不高,而且廠商會使用更有效率的替代性設備,減緩油電費用的增幅,因此即使油電雙漲,對於廠商的生產成本影響應該不大。

從需求面來看,目前歐債問題依然未決,大陸經濟成長也有趨緩的風險,使得台灣的出口產業受到衝擊,也連帶的影響內需的消費動能,加上整體大環境不佳,企業更不敢抬高售價,因此很難有推動物價上升的可能。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指出,我國今年一到四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為1.32%,與美國2.8%、大陸的3.8%、韓國的2.9%、新加坡的4.9%、香港的5.2%相比都來的低很多。即使在考慮了油電雙漲的條件下,今年全年的CPI年增率預測值(1.94%)還是低於2%,這也顯示台灣物價尚在合理的範圍,油電雙漲並不會造成國內的通貨膨漲。

雖然台灣的通貨膨脹不嚴重,但多數民眾卻「感受」到物價的壓力,很大原因是媒體推波助瀾所造成。部分的商品因為廠商的成本考量等因素而調高售價,但在媒體強力放送下,容易讓民眾處於物價全面上漲的錯覺。

其實,溫和的通貨膨漲,對經濟發展有穩定的作用,但對物價上漲過度的預期,卻容易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因素。民眾應體認,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下,並不具備物價全面上漲的條件,所以不需過度恐慌而搶購或囤積民生物資。此外,政府應加強宣示穩定物價的決心,同時加強打擊囤積、炒作、聯合訂價等行為,以降低民眾對通膨的預期。尤其目前有部分房地產業者,以買房抗通膨的理由趁機哄抬房價,政府應盡速查明真相,民眾應分辨當中的真偽,不要被廣告迷惑。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國內薪資漲成長速度較慢,在物價溫和上漲的背景下,對於一般受薪階級的剝奪感相對增加,對於弱勢家庭更是沈重負擔。因此未來政府如何帶動國內薪資上揚,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讓全民分享,同時健全社會福利措施,滿足弱勢族群的基本生活所需,這才是政府的最大考驗。(作者林祖嘉為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陳金隆為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 相關報導:

* 8大食品業簽協定 背書不漲價
http://www.udn.com/2012/6/8/NEWS/NATIONAL/NAT3/7147062.shtml

簽署者包括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糖果餅乾、麵食、罐頭、飲料、麵粉、植物油煉製、乳品與釀造食品等八大同業公會。統一、味全、泰山、佳格、味丹、愛之味、台灣比菲多、聯夏、金蘭等業者。

* 上下游都降價了 經部鎖定中盤商
http://www.udn.com/2012/6/9/NEWS/NATIONAL/NAT3/7148545.shtml

目前消費產品的最上游與最下游已有共識不會任意漲價,但中間盤商有沒有忠實反映上游調降價格,經濟部會深入了解。

希臘人忘不了的歐元區神話…
 

4 則留言:

fsj 提到...

波蘭變經濟模範生

【吳慧珍】2012-06-10 工商時報

■相較其他歐盟成員為衰退和負債所苦,波蘭被歐盟執委會看好今年維持2.7%正成長,這個過去飽受納粹和共黨蹂躪的國家,如今展現驚艷全球的經濟實力,其破繭重生的成功經驗成了東歐的仿效典範。

■Poland is one of the world's few success stories since the fall of Soviet bloc, a development that is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歐洲盃2012年足球賽6月8日在波蘭華沙國家體育場開踢,藉這個由共黨時期舊設施拆除改建的新場館,波蘭也要向全世界展現浴火重生的新風貌。歷經納粹屠殺、共黨迫害及共黨倒台後政經混亂的滄桑血淚史,如今波蘭的經濟成就令人刮目相看,成為其他東歐國家效法學習的榜樣。

1990年團結工聯領袖華勒沙當選波蘭首屆民選總統,正式宣告共黨統治結束,經過20多年發展,波蘭儼然是東歐民主化和蘇聯解體後蛻變最成功的東歐國家。

相形之下,同為今年歐洲盃主辦國的烏克蘭卻蒙上違反人權的污名,基輔當局拒絕讓被捕入獄的前總理季莫申科保外就醫,引發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歐盟領袖不滿,揚言抵制在烏克蘭的歐洲盃賽事。

若說波蘭是東歐模範生,烏克蘭就是壞小子。

正當其他歐洲國家經濟熄火,波蘭的成長腳步卻絲毫沒有停歇。

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下,德國、義大利及英國等歐洲主要經濟體,都出現5%的衰幅,波蘭卻一枝獨秀成了全歐洲唯一維持擴張的國家,仍有1.7%的正成長,2011年波蘭的經濟成長率衝高到4.4%。

3年內要躋身歐元區

波蘭這個昔日落後的農業國家,而今到處可見大興土木的建設痕跡,施工吊臂充斥各大城市的天際線,一些波蘭人甚至誇口他們國家是高科技天堂。無論是哪國笑捧今年歐洲盃冠軍,波蘭憑著近10年累積的經濟成就,足以傲視全歐洲。

就在全球關注希臘是否與歐元區走上分手一途之際,波蘭卻傾全力想成為歐元區一員,華沙政府預期在2015年之前達成加入歐元區所需的各項財政條件。波蘭加入歐元區的企圖心獲廣大民意支持,民調顯示,逾8成波蘭人相信會因加入歐元區而受惠。

自製電玩橫掃全球

其實波蘭因主辦歐洲盃吸引全球目光之前,早已靠一款電玩遊戲打響國家知名度,波蘭遊戲開發商CD Projekt Red推出的角色扮演遊戲「巫師(The Wizard)」系列,成功擄獲全世界電玩迷的心。

而且最令波蘭人驕傲的是,這款遊戲百分之百波蘭製造,不僅巫師角色靈感源於波蘭奇幻作家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的小說,連遊戲背景音樂都出自波蘭死亡金屬樂團Vader之手。

靠產品創新來開創經濟新局是波蘭的特色,此外支撐這個中歐最大經濟體的並非來自西歐的資金,而是當地家族式經營的中小企業,這也是波蘭不受歐債風暴和全球化競爭影響而能站穩腳步的原因。

61歲的庫齊克(Jan Kuylczyk)是波蘭首富,據美國富比世雜誌資料,個人資產達20億美元(近600億台幣),他的事業觸角伸向世界各地,在奈及利亞產油,在阿富汗築路,在坦尚尼亞開採天然氣。

庫齊克不看好歐洲前景,他批評歐陸國家變得怠惰,只想維持現狀。談到波蘭現況他說,「波蘭的經濟過去常被詬病,但現在我們的情勢一片大好,國際須對波蘭重新定位,因為它現今的成績有口皆碑。」



◆ 選前逃稅逾2兆…希臘人的傳統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6.08

希臘國會將於17日改選,民眾正積極展開行之有年的傳統:選前逃稅。看守內閣的財政部長薩尼亞斯最近要求稅捐稽征人員盯緊逃稅大戶,加快收稅速度,以免國庫月底前便山窮水盡。據報導,應繳而未繳的總金額達560億歐元(約台幣2.1兆元)。

雅典「國際評論報」報導,五月上旬和中旬的稅收特別糟糕,稅金比去年同期至少減少20%,估算短收額超過16億歐元。警方已逮捕500名最惡劣的欠稅者,總共欠稅8.44億歐元(約台幣316億元)。

雅典經濟暨商業大學研究指出,1974年希臘進入現代民主社會以來,前後共舉辦13次全國性選舉,而選前幾個月都因為政府官員聚焦於選戰,因此繳稅金額都大幅下降。

歐盟駐希臘專案小組負責人瑞森巴赫3月估計,希臘人民共欠稅810億歐元,其中近100億美元很容易就能收到;其餘大部份由於涉及16萬多件法律訴訟,希臘法院平均要花7至10年才能全部解決。

政府計畫6月至少要收到137億歐元;但由於目前是看守內閣當家,加上17日要選舉,而「反撙節」的政黨又居上風,因此不太可能達成目標。政府已承諾6月底必須償還52億歐元給歐洲央行;另外還欠12億歐元,要看國家財政及能否遵守削減赤字要求而定。

幾天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還指出,歐洲金融危機應歸咎於「所有想方設法逃稅的希臘人」。拉加德後來為這番談話道歉。許多歐洲媒體指出希臘的「地下經濟」難辭其咎,希臘約有27.5%商業行為不在課稅範圍內。

※ 相關報導:

* 歐援千億助西國 G7、IMF樂見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50431.shtml

歐元集團承諾提供西班牙最高100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以協助鞏固西班牙金融業,七大工業國(G7)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均表示歡迎。



◆ 金管會:假日也要計息否則糾正銀行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2.06.09

假日透過自動櫃員機ATM存款,到底是否計息? 立委指出ATM假日存款不給息,平均1天有6000萬元的ATM存款,利息錢都被銀行A掉,但金管會銀行局長桂先農表示,按照銀行公會的規定,假日存款也要按日計息,如果真的有銀行假日存款不給利息,金管會將糾正。

桂先農說,根據銀行公會自律規範,只要是活存都要按日計息,當然也包括ATM存款在內,因此立委所說ATM假日存款不給利息的情況,理論上是不應該有,如果真的有,金管會將提出糾正。

桂先農表示,截至4月底為止,全台包含銀行和信合社在內的金融機構,有存款功能的ATM 總計有4061台。他表示,ATM存款在國內行之多年,但使用並不普及,通常是大量收現的商家、小吃攤或是營業到很晚的店家,才會將手邊收到的現金,透過ATM存入帳戶當中,一般投資大眾則很少使用到ATM存款。

fsj 提到...

社論-「歹戲拖棚」的歐債危機處理

【本報訊】2012-06-12 工商時報

就在希臘將於6月17日舉行選舉,決定是否留在歐元區的前夕,西班牙上周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提出紓困要求,以助其岌岌可危的銀行度過難關。歐債危機此起彼落,迄今不斷延燒,看來歐債危機的存續期間將愈來愈長。

由於西班牙銀行資金大量外流,可能引發銀行擠兌,屬於迫在眉睫的危機,因此歐元集團17國財長上周六立即召開緊急視訊會議。歐元集團主席楊克在會後聲明中表示,歐元集團同意接受西班牙的借貸請求,包括銀行業資產重整及其它備用資金,總金額以1千億歐元為上限。西班牙官員則強調,這一項貸款只限於金融業,並不擴及整個經濟體系,且貸款條件並無附帶其它新的撙節或改革條件。

西班牙總理拉赫伊也在記者會上堅稱,西班牙與希臘等國的申貸內容和條件不同,拒絕接受「紓困」的說法。拉赫伊說,他做出這項困難決定,是為了避免國家陷入全面性的經濟災難。不過他也警告,即使獲得歐洲紓困基金救援,三年來兩度陷入衰退的西班牙,今年經濟仍將持續惡化,失業率更可能飆破目前的25%。

西班牙接受這項1千億歐元資金的行動,比較像是救急融資。多數專家的分析也認為,這項行動充其量只能替歐債危機買點時間,無法根本性地解決問題,或是緩和高失業的痛苦。而且除了西班牙銀行的問題外,歐洲還有很多麻煩尚待解決,之前已經接受紓困的三個國家希臘、葡萄牙與愛爾蘭的問題,依然還沒完。

布魯塞爾經濟智庫曾經提出,歐洲還有很多根本性的難題等待解決,它需要下更猛的藥。不過德國擔心會被拖累,愈陷愈深,對於幾個較為積極的救市構想,都採取抗拒態度。包括不願意放鬆對希臘、葡萄牙以及愛爾蘭的紓困條件,也拒絕透過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來分攤歐債的風險。

在這種困難的氛圍下,希臘乾脆率先以公民投票決定自己在歐元區的命運。此時G8(八大工業國家)為了避免希臘的放棄行為引起全球混亂,乃及時表態希望希臘繼續留在歐元區。5月中旬的G8會議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記者會上強調,「八大經濟體領袖對解決歐元區危機的討論已有進展」,各國逐漸形成共識,認同推行財政改革與撙節方案的同時,必須兼顧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似乎暗示歐盟的撙節派和支出派可以互讓一步,讓問題得到解決,不要走向無法收拾的地步,當然也傳達美國聽到希臘的聲音了。因此各方預測歐巴馬將繼續向德國總理梅克爾施壓,希望她在即將舉行的歐元區高峰會中,減少強調刪減預算等緊縮措施,向希臘釋出一些善意。

不過在同一時間,歐盟官員則已列出希臘若退出,每個歐元國可能負擔的成本,並表示屆時各方應該會努力達成「和平分手」協議,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可能放棄約500億歐元作為分手費。這種說詞,其實等於作態表示他們已做好準備,希臘要走就走吧,希望藉此對希臘施壓。歐盟官員認為,如果希臘人不想留在貨幣聯盟內,哄騙或恫嚇他們留下都是沒有意義的。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索所說,「留在歐元區的最終決心必須來自希臘本身」。

事實上,在5月中的一項民調顯示,希臘已有更多民眾轉而傾向支持緊縮政策的保守黨,因為他們開始了解,希臘若執意脫離歐元區,將會帶來立即的災難;留在歐元區雖然也不好過,但總會慢慢撐過去。而且之前希臘對歐盟協議的反抗,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因為最壞就是退出歐元區,但如果能夠設法爭取到更多的寬鬆條件,也算希臘人最後為自己爭取到的權益。

觀察最近的演變,無論是希臘還是西班牙,各種紓困行動只是延緩歐債危機的引爆,並以時間換取空間,讓痛苦分散拉長,而不致於致命。看看歐元的歷史就知,在過去十多年的歲月中,歐元成為美元以外的準備貨幣,得到了很大的好處,讓歐元區許多國家的人民以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從而養成寅吃卯糧的習慣。這其間中國尤其貢獻良多,隨著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為了分散風險,中國賣出美元,買入歐元,以實現儲備組成多元化。此舉推動歐元走強,當中國增加儲備,歐元就會走強,即使去年歐元區政治紛擾步入嚴峻階段時也是如此,而這也是歐債危機處理可以一直拖延的原因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歐債危機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民幣有潛力成為國際貨幣。隨著歐債危機的「歹戲拖棚」,如果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加速,則歐元在歐債危機下勢必式微,結果與歐元解體已無甚差別,這反而成為歐盟領導國家包括德、法等國,必須加快腳步處理歐債的重要推力。

※ 相關報導:

* 「沒人會白白給錢」 西班牙須受監管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54006.shtml

歐盟和德國官員11日表示,申請紓困的西班牙將受到國際貨幣基金(IMF)、歐盟執委會和歐洲央行「三巨頭」的監督,顯示紓困條件比西班牙官員的說法更嚴格。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堅稱只對銀行設條件的說法,顯然是避重就輕。



◆ 諾貝爾獎金將減兩成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6-12

諾貝爾基金會決定把諾貝爾獎的獎金減兩成,從今年開始,諾貝爾六個獎項的獎金,都將從過去的一千萬克朗,減為八百萬克朗。

諾貝爾基金的董事會說,近年來,投資市場整體表現不佳,諾貝爾基金的平均收益,不足以支應花費,減少獎金的目的,是要確保諾貝爾獎可長可久。

在這個不太好的消息宣佈的同時,諾貝爾基金會也以興奮的心情,期待一件喜事,六月16號,緬甸民運領袖、也就是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將到奧斯陸發表她遲來的受獎演說。



◆ 觀念平台-政府每年應公布財稅白皮書

【楊志良】2012-06-12 中國時報

稅制,是財富再分配的手段,國家藉由稅金的「收」與「用」,讓社會財富分配合理化,提升資源的效用,增進整個社會的福祉。這原是和每一個民眾切身相關的事,我辛辛苦苦賺的錢,為什麼要繳稅?誰該多繳誰該少繳?繳出去的稅都做了些什麼事?是用在自己身上了、幫助別人了,還是被浪費掉了?民眾都該清清楚楚的知道,並且監督政府建立最公平的稅制、將稅收做最有效的運用。

但是台灣民眾在這方面的資訊、知識和觀念,長期以來都是非常不足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國家整體需要的稅收是固定的,某些人少繳了,表示必然有其他人負擔加重了。台灣近幾年來,拚命降有錢人的稅,造成稅收不足,只好舉債因應,而這些債務加利息的沉重負擔,到最後大部分還是落到受薪階級頭上,債留下半生及子孫。這是最不公不義的事,但受薪階級卻完全無感,沒有人抗議,為什麼?

再舉一例,我主張單身的人多繳稅,被罵到臭頭。但是當我換一個方式問,政府多照顧、友善家庭好不好,大多數的人又點頭贊成。其實這兩件事是完全一樣的,因為政府掌握的整體資源也是固定的,多分給了家庭,可以給單身的就少了,等於加重了單身者的負擔,等於單身者多繳了稅。換了一種說法,民眾的反應便大不相同,又是為什麼?

可見民眾嚴重缺乏對稅制的基本理解,學校教育沒教,財政部也沒從事應有的宣導。至於為什麼不做?則是因為我們的稅制實在太爛,歷來政府不敢讓民眾了解,只好採用愚民政策,最好大家都不懂,乖乖繳錢就是了。而民眾則是誰該繳、繳了做什麼用,都不知道也不關心,只求少繳錢就好,最後吃虧的是普羅大眾受薪階級。

因此政府應每年公布財稅白皮書,說明錢從那裡來,誰付的錢,錢到那裏去,如何逐步增進負擔的公平,又國債增減多少,如何償還避免債留子孫或下半生。各地方政府應比照辦理,避免會舉債撒錢的就是施政滿意度高。

國內的若干財閥利用財稅不透明這一點,已不知占了多少租稅減免及補貼的好處,台灣的稅收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是全球最低的、資本利得幾乎不用繳稅等等,隻字不提,反而是一聽到要加稅,就說生存不下去,威脅要出走,根本是沒良知的黑心商人。如果這些人所言屬實,我倒想請問,其他抽取較高稅額的國家,如美、加、紐、澳、丹麥、挪威、芬蘭、瑞典等等,企業有沒有全部跑掉呢?

主張有錢人多繳稅,特別是資本利得,絕非仇富,只是求最起碼的公道而已。稅制若再不改革,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民眾會起來革命的。(作者為前衛生署長,目前擔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 相關報導:

* 中日開啟金融合作的深層意義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53830.shtml

日本積極與中國大陸推動金融合作,其背後動機不只在經濟考量。韓國與歐盟、美國等簽署的FTA陸續生效實施,與中國大陸的FTA談判也已啟動;而日本與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大陸的FTA談判進展卻有限。日本選在此刻宣布開展中日兩國貨幣直接兌換,也是在向中國大陸示好,為中日韓三邊甚至中日雙邊FTA下一階段談判營造良好的氛圍。

fsj 提到...

胡晴舫:被遺棄的社會

【聯合報╱胡晴舫】2012.06.13

危機發生,社會體質馬上受嚴格考驗。廿世紀末,「全球化」詞彙流行之後,慣常用來區分國家,一類全球化國家,另一類非全球化國家,後者只能被動遭資本劫掠然後淘汰。富者更富,窮者更窮。但,看一眼歐元區危機,又得出另類分法:扎根型社會與出走型社會。兩類社會的差異表現在市場對其未來的信心。然而,社會是否容易遭遺棄,跟統治菁英與人民經營自身社會的態度有關,國際資本只是藉形勢獲利。

扎根型社會其實不懼危機,即便發生政治地震、金融海嘯或自然風災,市場遽然下滑,卻不影響長期投資的意願,因為相信這個國家不會突然從地圖上消失,就像戰後的法國、深陷債務的美國、福島核災後的日本,人們信任這些國家會由谷底反彈,只是時間問題。企業設總部,個體安家於此,所有人在世界各地賺了錢,都會想方設法把錢匯過來,讓孩子註冊就學,自己規劃退休。

很多貪官汙吏毀了母國經濟後,都知道要去瑞士開戶頭,到澳洲買房產,入籍加拿大享醫療福利,因為相信別人家體制健全。而他的社會慘遭遺棄,就從他開始,國際投資客只是追隨他的腳步。

出走型社會裡,人們因為出生而住在當地,很少自願移民,菁英階級大多受外國教育或領外國護照,只留一腿在當地,利用優勢撈錢掌權,鞏固家族利益,政府不受信賴,法治無法落實,依靠人治,政商勾結,貪腐見怪不怪,逃稅乃民間默契。這類社會最易受天災人禍影響,稍一風吹草動,社會財富立刻大搬風,人才外流。希臘危機一發生,資金即大量出走,連民眾也在提款機前排隊提領歐元,年輕人稍有能力便移居天涯。希臘政治領袖均有家族背景,首相英語講得比希臘話還好,他們的有錢人從十九世紀開始就習慣跟國外強權合作,包括二戰期間的納粹政權。

出走型社會抱怨自己長期活在其他強國陰影下,人民對母國的不信任感以及缺乏承諾才是社會遭遺棄的主因。國家前途不穩定,像藏在雲霧裡的島嶼,時隱時現。今日這個國家在,明天不知道在哪裡。跟公司一樣,如果消費者覺得這家公司說倒就倒,老闆容易跑路,當然不會首選他家產品。這絕對是惡性循環,因為認為母國沒前途而不押注自己的未來,把故鄉當做搖錢樹,只負責摘果子,卻不施肥,無論賺多少錢,財富永遠不會留下。沒有投資,沒有建設,更不可能有未來。全球榮景,跟著笑呵呵,全球一不景氣,這類社會首當其衝,因為大家都想把錢儲放在安全一點的國家。而會留下來的便屬於掠奪型投資者,專圖短線暴利。中國即使致富了,卻仍屬於出走型社會,每天仍有大量菁英帶著財富跟孩子外逃。

保護政策並不能防止社會不遭遺棄,反倒加速社會遭徹底遺棄。社會如何跳脫遭遺棄的命運,真的只能靠集體覺悟,菁英反省己身權力與責任,企業不把母國當作跳板,而是基地,每個公民都積極工作付稅,保護國土環境,健全法治。

全球化時代,流動已成常態,各國拚的已不是變成所謂全球化社會,而是努力不讓自己變成出走型社會。唯有扎根,才能欣欣向榮。

(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世銀示警 明年全球經濟進衰退期!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WORLD/WOR2/7157279.shtml

世界銀行12日公布半年一次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表示歐元區債務危機升高新興國家的風險,明年的全球成長將降到3%,世銀也將中國今年的預估成長率下修為8.2%。...資本外流與畏懼風險升高,導致許多新興國家的貨幣貶值與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印度上周提出建設新港口與道路的計畫,希望提振已降到十年來最低谷的經濟成長,中國則實施三年多來首見的降息。

* 歐銀行滿手國債 恐種危機禍根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WORLD/WOR1/7156854.shtml

受資本相關限制,及歐央行低廉貸款引誘下,歐洲銀行滿手國內政府債券,恐種下主權債務危機升溫的禍根。

* 全美家庭財富 回到20年前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WORLD/WOR6/7154948.shtml

聯準會(Fed)11日表示,2008年席捲全球的次貸房市泡沫讓全美家庭財富在三年時期內蒸發超過三分之一,回落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將近20年的財富積累,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 大社論-理性看待當前台灣物價走勢

【本報訊】2012-06-13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的物價調查顯示,五月份台灣的物價上漲率為1.74%。這樣的漲幅放到歷年或各國來比較,僅屬溫和的物價上漲,根本稱不上通膨。

一般而言,通膨是指物價全面且持續的上漲。在1973~1981年全球發生兩次石油危機時,台灣確實出現嚴重的通膨問題,那個年代無物不漲,而且往往是連月上漲,使得台灣在這段期間經常出現兩位數的通膨率,這是近五十年台灣通膨最嚴重的時期。相較之下,當前台灣物價走勢有這麼嚴重嗎?當然沒有。

依主計總處的調查,五月份在查價的424項裡,雖有183項較上月漲價,但也有146項呈跌價,95項持平,並沒有全面上漲的現象。今年以來高麗菜、蘿蔔、雞蛋、鮮奶、外食雖漲的凶,但是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行動電話、網路費、影像儲存記憶卡的價格也跌的厲害。綜合424項計算而得的消費者物價(CPI)漲幅自然不會太高,1.74%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計。

但近來不少人質疑主計總處的CPI,他們總認為在「油電雙漲」下,通膨率怎麼可能只有1.74%。事實上,「油電雙漲」一語有欠精準,精確地說,經濟部這次只是修訂油、電的訂價公式,而在新的訂價機制裡,價格卻未必會全數上漲。以油價為例,本次修訂只不過是取消緩漲措施,令其回歸浮動機制,跟國際原油價格浮動罷了,是以近期隨著國際油價走跌,國內汽油價格連月調降,五月份的跌幅更高居逾百項降價商品的第36名,非但沒有助漲,反而發揮了穩定物價的作用。

至於電價的調漲改為分階段之後,其影響也不似之前這麼可怕。依主計總處的評估,只會讓今年CPI漲幅提升0.16個百分點,比起先前的0.46個百分點輕微許多。

由此可知,先前被各方描繪成山雨欲來的「油電雙漲」,並不如傳說中的這般嚴重。只是物價變化向來深受預期心理影響,「油電雙漲」雖沒有這麼嚴重,但預期上漲的心理一旦形成,樹欲靜而風不止,聞風起漲者自然也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這幾個月麵包、咖啡、中西式餐飲的價格也跟著調漲的原因。

那麼,主計總處的調查有沒有反映出一般民眾的感覺?其實是有的。像五月外食價格年增率2.4%創下近三年新高,像蔬菜價格大漲25.4%,像雞蛋與鮮奶也分別漲了14.4%、8.7%,但最後把數百項漲跌幅加權平均之後,CPI的漲幅就只有1.74%。這項總體物價,說明國內容或有個別商家在「油電雙漲」中聞風調漲,藉機牟利,但迄今絲毫沒有通膨的徵兆,政府實在無需自亂陣腳。

台灣自從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消費市場日趨競爭,而這段期間物價的變化向我們啟示了一個法則,那就是競爭才是平穩物價的最好方法,用經濟管制、用道德勸說總比不上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來得有用。舉例來說,理容服務費在過去三十年裡,前兩個十年的漲幅皆逾50%,但是近十年卻呈下跌;以書報期刊而言,前兩個十年漲幅也都分別超過40%,但近十年反而跌3%;再如房租在前兩個十年也都分別有逾20%的漲幅,但近十年反而跌2%。凡此在在說明競爭足以改變物價只漲不跌的僵固性,如今理容院過年循例加價的傳統逐漸消失,鮮奶、咖啡及麵包調漲之餘也持續打折促銷。這是業者們仁慈嗎?當然不是,而是市場競爭使然。

我們認為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讓價格資訊透明,杜絕聯合壟斷即是穩定價格的最好方法。那些聞風調漲者,在市場競爭下終究要把價格調回來;那些只想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業者,也終究會被其他競爭者取代。台灣近十年的經驗,已足以說明這一切。由此可知,政府只要杜絕聯合壟斷行為即可,實無需四處找廠商座談勸說,更無需莫名其妙地進行查價,我們相信市場競爭絕對比政府查價更能穩定物價。

最後我們引述蔣經國在擔任行政院長時的一段談話供陳內閣參考。在1975年秋天物價回歸平穩後,蔣經國說:「去年初肥料、一元硬幣和肥皂都曾一度發生供求失調的問題,有人勸我快拿出一套斷然的辦法來抑制這個情況,但我認為現代經濟社會有它一定的理則,輕舉妄動徒增紛擾,只有用經濟的方法來解決經濟問題,才是正確的。」

蔣經國這席話所指的去年,就是第一次國際石油危機發生的那一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漲幅高達47%。在這樣的年代,他都認為該遵循經濟競爭的法則,用經濟方法來解決經濟問題,以免徒增紛擾。台灣目前物價問題比起當年輕微許多,執政當局實無需如此方寸大亂。

fsj 提到...

德願扮救債隊長 籲G20伸援

中央社 2012.06.14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Merkel)表示,德國願意發揮其經濟實力,協助化解歐洲的金融危機,但在面對全球衝擊餘波時,德國無法孤軍奮戰。

梅克爾今天在對德國國會下議院議員演說時表示,歐元區債務危機將成為下週全球領袖在墨西哥集會時的焦點議題,德國作為「歐洲的成長引擎和穩定船錨」,將承受挺身而出平定亂局的壓力。

梅克爾說:「為幫助歐洲和全球經濟,德國將運用這些實力。我們為何要這麼做?因為我們深信歐洲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將來,歐元一倒,歐洲就跟著倒,但我們也清楚,我們的力量並非無限。」

梅克爾即將飛往墨西哥度假勝地洛斯卡波斯(LosCabos),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希臘同時將在17日舉行大選,其結果可能就此決定該國在歐元區的命運。西班牙即使宣布將要求多達1000億歐元(1260億美元)援助境內銀行業,此舉仍無法平息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局面。

梅克爾提到,美國和日本必須控制其債務水平,以保護全球經濟,而中國大陸則必須處理匯率彈性的問題。她說,G20領袖矢言以共同行動方案達成預算鞏固目標,這點「至關重要」。

她表示:「我們全都必須抵擋住再次以債促進成長的誘惑。」

她說:「我們全都得準備好處理我們特定的弱點,這包括美國降低預算赤字,大陸和其他新興國家在提高匯率彈性上展現責任。全世界經濟之所以有氣無力,病灶確實不只在歐元區而已。」

梅克爾以歐元債券為例,反對一切「看似輕鬆」的危機解決方案。她指出,德國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有責任「可靠地」運用其實力,「我們才能因此被歐洲善用」。

她說:「這只有在我們沒有高估自身實力,按部就班可靠地朝政治聯盟方向邁進時才會發生。若最終證明這一切超乎德國能力所及,所有資源、所有措施、所有方案全都會變成海市蜃樓。」



◆ 兩岸貨幣清算 陸推「簡化版」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12.06.14

兩岸貨幣清算協議簽署倒數計時,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大陸有意簡化清算過程。簡化版的貨幣清算協議,將從原先台灣和中國各指定一家清算行對口,改為直接由中國銀行台北分行進行清算。

如此一來,只要中行台北分行開幕,雙方便可簽訂貨幣清算協議,讓國銀早日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

按照中央銀行原先規劃,台灣和中國大陸分別有一家銀行擔任清算行,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是中國境內的新台幣清算行,中行台北分行則是台灣地區的人民幣清算行,這兩家銀行分別擔任新台幣與人民幣結算作業。

考量流程較繁瑣,加上中國大陸對於新台幣並無實質需求,中國大陸傾向用更直接的方式處理兩岸匯兌問題,也就是先開放台灣境內的人民幣結算,並由中行台北分行擔綱清算行角色。

具體實施方式與細節,兩岸央行正在溝通,最快6月底前就會有結果。

據了解,央行將由首席副總裁楊金龍與對岸洽簽貨幣清算協議,對岸代表洽談者可能是人行副行長胡曉煉,簽訂時間可能在6到7月間。

至於雙方貨幣清算的簽署代表人,應是央行總裁彭淮南與人行行長周小川。至於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暑假前完成簽訂」,官員強調這是努力目標,但不能強迫對岸何時給答案。

銀行業者分析,兩岸貨幣清算協定的簽訂,首先必須雙邊各有清算行,但為了儘速開辦,不排除先從人民幣結算開始放行,特別是近期歐美經濟不確定因素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中國又是台灣對外最大貿易主體,若能簽訂兩岸貨幣清算協議,讓新台幣、人民幣在台直接兌換,有助降低貿易廠商的兌換成本。

對於人民幣業務開辦的前置作業,銀行主管指出,銀行軟硬體設備上早已準備就緒,只待兩岸貨幣清算協議敲定、央行一聲令下,銀行就能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在技術上不難,問題在於銀行如何去化這些資金,只要兩岸簽訂貨幣清算協議,由中行台北分行確保人民幣資金去化管道,國銀就能放心承做存款業務。

對民眾來說,目前只能到銀行兌換人民幣現鈔或匯款到大陸,無法存人民幣存款。對於持有人民幣現鈔或是看升人民幣的民眾來說,抱現鈔沒有利息收入,等到兩岸簽訂貨幣清算協議,民眾就能在境內開設人民幣存款帳戶,賺進升值匯差。



◆ MIT紡織品 大陸人就是愛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海/廣州十二日電】2012.06.13

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簽訂,早收清單生效後,台灣的紡織品進入大陸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台灣業者進入大陸拓展市場都強調,台灣紡織產品功能性強,在大陸逐漸增強消費力下,必能有一片市場。

享有ECFA零關稅的優惠,加上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台灣中小型紡織品公司對於大陸的商機躍躍欲試,外貿協會廣州駐留辦公室12日辦理「台灣優質產品赴廣州貿易洽談會」,以展覽形式讓台灣業者與大陸通路對接,讓台灣產品進入大陸的管道更寬廣,在展會上,所有台灣業者都準備了相關的認證證明,也成為一大特點。

外貿協會駐廣州代表古裕樑認為,在大陸紡織業也蓬勃發展的今天,台灣業者除了在品質外,價格上也必須要把自己定位為中高端,在大陸才可能與本地產品有所區別,並有一定的競爭力。

「我們的產品,全部都是通過認證的。」足好公司董事長楊何源表示,他所製造的襪子、貼身衣物,都是有特別認證,強調負離子、遠紅外線、殺菌等特點,品質絕對好過大陸本地的品牌。

他並表示,雖然大陸也有生產類似產品,但是品質卻很難保證,而他現場除了認證證明以外,也準備了儀器提供測試,只要大陸通路業者有興趣,立刻就能知道他所言非虛。

「我們一雙襪子人民幣150元(約新台幣720元),單價雖然高,但是卻是所有產品賣最好的。」楊何源認為,大陸消費力越來越高,注重生活品質的人群也不少,因此主打功能性的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上絕對會有一片天地。

美地實業也有進軍大陸的目標,經理杜翰庭就表示,以一套寢具來說,人民幣1,500元(約新台幣7,200元)的價格的確是偏高。

但對於大陸高端消費群體來說,並不是消費不起,而他們在技術、品質的保證上,更不是一般大陸產品、品牌能夠比擬,「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

有台灣業者認為,對於大陸民眾來說,「台灣製造MIT」已經是品質保證的象徵,產品在大陸推廣的初期的知名度並不高。

但是只要有適合通路、銷售管道,他就很有信心能在大陸有所成績,而這也是大多數紡織品業者在ECFA後,積極到大陸參展、拓銷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