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6

「全球完美風暴」逐步成形 第2次大蕭條?

◆ 羅德里克專欄/第2次大蕭條…恐怕不遠了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MAIN_ID=336&f_SUB_ID=3098&f_ART_ID=266422

【經濟日報╱羅德里克】2012.06.15
考慮下述假設情況:希臘左派激進聯盟取得勝利後,新希臘政府表示要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和歐盟重新協商貸款條件,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堅持希臘必須遵守既定承諾。

由於害怕金融崩潰將至,希臘存款人紛紛從銀行提款。這次歐洲央行拒絕援助,於是希臘政府實施資本管制,最後不得不發行德拉克馬貨幣以提供國內流動性。

隨著希臘退出歐元,全球目光都投向西班牙。起初德國和其它國家都誓言竭盡所能阻止西國出現類似的銀行破產。在歐洲穩定機制的資金支持下,西國財政又支撐了幾個月。

西國經濟持續惡化,總理拉霍伊的撙節措施遭強烈抗議,他被迫舉行全民公投,且因為未獲足夠的選民支持,他只好辭職,使西國陷入更深的政治動亂。此時梅克爾中斷對西國進一步支援,接踵而至的是西國銀行擠兌、金融崩潰和退出歐元。

德國、芬蘭、奧地利和荷蘭宣布不放棄共同貨幣。但這只加重法、義和其它歐元區成員的金融壓力。歐元區實際上已部分解體,金融崩潰也從歐洲蔓延至美國和亞洲。

在中國,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了自己的危機。經濟下滑加深社會矛盾,歐洲情勢惡化更是火上澆油。出口歐洲的訂單被大量取消,許多工廠倒閉,一些大城市發生示威抗議,要求終結政府官員貪瀆。為了遏止動亂,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以刺激經濟成長、抑制失業,包括對出口商的財務支援,和干預匯市以壓低人民幣。

在美國,羅姆尼才剛上任。歐洲危機蔓延已導致嚴重信用緊縮,再加上中國大量湧入低價產品,使羅姆尼政府備受壓力。他不顧顧問的建議,宣布對中國產品全面課徵進口稅。

接下來幾年,世界經濟陷入日後史學家稱為第2次大蕭條的慘況。失業升至歷史新高,許多政府採取以鄰為壑的措施—貿易保護和貨幣競貶。很少國家逃過這場劫難,相對安然無恙的國家有3個共同特點:低公共債務、較不依賴出口和資本流動、強健的民主體制。

政治後果更嚴重,影響更深遠。歐元瓦解帶來歐洲政治大改組。法德公開競逐成為影響其他歐洲小國的影響中心。中間派政黨為支持歐洲整合計畫付出代價,現在在選舉中遭到極右或極左黨派唾棄。本土主義者領導的政府開始驅逐移民。

在未來的世紀,歐洲不再是民主燈塔。中東對獨裁伊斯蘭國家的態度大幅轉變。在亞洲,中美經濟鬥爭擴大為軍事衝突,南海上的海軍遭遇戰日益頻繁,隨時可能爆發成全面戰爭。

許多年後,有人問已退出政壇並隱居的梅克爾,當年在歐元危機期間她是不是該採取不同的做法?遺憾的是,她的回答來得太晚,已來不及改變歷史進程。

這是遙遠的假設嗎?或許是,但其實並不遙遠。

(作者Dani Rodrik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編譯吳國卿)



◆ 「全球完美風暴」逐步成形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61311.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15

中國大陸宣布調降利率,與前不久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合併觀察,說明中國決策當局面對新一波的國際與國內衰退壓力已嚴陣以待;美國的第3輪量化寬鬆也蓄勢待發,只是原本的時機意外地受到歐債危機的惡化而有所推遲——歐債危機導致大量避險資金自歐洲轉往美債,使美債孳息降到了空前的低水平,而這原本就是量化寬鬆及「扭轉操作」的政策目的;至於歐洲,希臘之外另一個更大的麻煩西班牙果然出現,索羅斯警告,時間只有3個月了,因為到時唯一的救世主德國自己也可能出現麻煩。

這不禁令人想起「末日博士」羅比尼去年在《金融時報》刊文提出的預警:《2013:全球完美風暴》。事隔1年之後的今天,相關的脈絡逐漸浮現,全球整個形勢確實正有朝「完美風暴」發展的趨勢,仔細梳理,主要有3個發展邏輯:

頭一個,是幅員與地區上的擴散。2008,風暴源頭華爾街,在美國;2010,歐債危機,在歐洲,並且有從一早的歐南(歐豬)國家擴散到更大範圍的歐洲;2011,阿拉伯之春,延燒到中東與北非;2012,中國經濟指標出現警訊,接下去,很可能是巴西、俄羅斯及印度等新興大國。此等危機不斷蔓延的現象,主要是通過全球製造業產業鏈,與全球金融業產業鏈的產業生態效應,是「全球化」的邏輯,一榮俱榮,一枯俱枯。

二是槓桿—泡沫—政策的循環。2008年9月雷曼破產引發世紀金融海嘯,但更早的源頭是早1年引爆的美國次貸危機,這個危機的伏筆則是高槓桿作用下形成的巨大房市泡沫。簡單說,就是高槓桿形成大泡沫,泡沫破滅引爆危機;一個危機後,引爆更多不同危機,幾乎每個危機背後都有泡沫,都是高槓桿操作的結果。

泡沫終於破了,為了矯正錯誤,企業與銀行開始「去槓桿化」,這樣的調整過程顯然不能避免痛苦,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於是,這就輪到政府來「高槓桿化」了——紛紛採取擴張性的救市政策,但其實多數國家政府早已沒有條件採取更進一步的擴張政策的條件,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可能是製造了新的泡沫,也可能是推遲了衰退的惡化,總之,問題的根本並未解決,只是拖延,甚至反而深化。

三是危機性質的演變。從金融危機開始,發展為經濟危機,然後是社會危機,再來是政治危機。不只如此,危機發展的順序一開始是單線式的,到後來,就可能是循環糾結式的。例如,希臘與西班牙發展到社會及政治危機之後,現在又出現銀行擠兌、資金外逃現象,又回到了金融危機。如此糾結循環,如果遏止不了,就不排除出現軍事危機,這在歷史上有很多經驗。上世紀的一戰、二戰都有同樣的邏輯,殷鑒不遠。

其實,這一次世紀經濟危機,說到底,是需求不足問題。需求不足,根源則有兩個,一是結構性的分配問題;無論就國家層面或全球範圍來看,貧富差距都相當嚴重,從而抑低了平均消費傾向,這是資本主義體制的老問題了,只是過去這個問題引起的麻煩是社會與政治問題,現在看來,也有經濟問題的麻煩。第二個根源與經濟政策有關,20世紀的政策顯學是凱因斯學派,核心的政策哲學就是創造需求,以一切政策手段包括製造泡沫來拉動需求,結果是製造了短期需求,卻戕害了長期需求。

長期的經濟體制問題與經濟政策哲學問題,持續積累,終於可能釀成新世紀的全球完美風暴。只是不知風暴過後,人們能不能從中得到足夠的經驗與教訓,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樂觀。

※ 相關報導:

* 3大事件 歐債關鍵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61230.shtml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14日表示,歐債危機已進入關鍵階段,歐元區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3個發展:希臘17日國會選舉、下周登場的20國集團(G20)峰會,以及月底舉行的歐盟峰會。標普指出,將依據這3個事件的結果,針對經濟展望、資金和流動性狀況、資本結構、政府支持這4個項目,重新評估歐洲銀行業的展望。

* 大陸降息 不應有通膨預期
希臘人忘不了的歐元區神話…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防希臘效應 各國備戰

【聯合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報導】2012.06.15

從日本、大陸到瑞士,許多國家政府都已擬定保護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應變計畫,以防周日希臘大選結果引發歐元區市場動盪,導致資金外流。

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最擔心的不是希臘退出歐元區,而是引發骨牌效應,造成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金融和財政危機。

如果歐洲第四、第三大經濟體金融崩潰,可能引發全球股市大跌和銀行業信用緊縮。

消息人士說,日本央行和政府官員十四日起舉行兩天的決策會議,針對希臘大選若出現不利結果擬定應變計畫。

最可能發生的狀況是大量資金湧入日圓資產,推升日圓匯率,因此日銀和政府可能進場干預以抑制日圓升值。日本目前已規定股市不得放空。

日本將不會採取資金管制,但日銀可能藉擴大收購資產,進一步放鬆信用,以預防金融市場動盪。另外據大陸消息人士透露,人民銀行等機構也已應政府要求擬訂應變計畫,包括穩定人民幣匯率,及強化經濟的政策。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巴蘇說:「政府已成立數個危機管理小組,針對可能的情況研擬對策。」

日本等主要國家央行與美國聯準會之間,目前仍維持美元換匯協議,容許日本央行無限量動用美元資金,協議的有效期已延長到2013年二月。

瑞士央行十四日重申將實施資金管制,以防堵避險投資人大買瑞郎,導致瑞郎匯率急升。

※ 相關報導:

* 希臘國庫剩756億 下月就花光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61472.shtml

希臘周日大選,全球屏息以待,更擔心骨牌效應波及全球經濟。尤其希臘媒體透露,國庫僅剩二十億歐元(約台幣七百五十六億元)的現金,只夠發放公務員薪津及退休金到七月廿日為止,希臘前景極不樂觀。

* 歐美通膨降溫 可望擴大寬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61256.shtml

受能源價格下滑影響,美國與歐元區5月通膨雙雙降溫,央行將有更多空間採取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增加,歐洲央行(ECB)則警告歐元區經濟有下滑風險。



◆ 經濟壞 美國人還怪小布希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6.15

下台已三年 怪他造成困境

蓋洛普公司14日公布的民調顯示,雖然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下台已經三年多,三分之二的美國人仍然認為,目前美國的經濟困境主要應由他負責,其中包括半數共和黨人。民調也指出,對經濟現況和未來發展方向,抱持悲觀態度的美國人超過樂觀者。

蓋洛普2009年7月進行民調時,80%的美國人說,小布希要對經濟衰退負主要或適當責任,當時只有32%的人認為是現任總統歐巴馬的責任。如今的民調表明,68%的選民仍認為應由小布希承擔責任,52%的人說是歐巴馬負責。兩個數據相加大於100%,是因為提問不是「誰應負責」,而是兩人「應負多大程度的責任」。

在獨立選民中,51%的人說歐巴馬應承擔主要責任,47%的人認為歐巴馬不應負責或責任不大。67%的人認為小布希要負主要責任,32%的人說小布希沒有責任或責任不大。

49%共和黨人認為他該負責

這項民調於本月7日至10日進行,誤差正負4個百分點。讓人吃驚的一項結果是,雖然83%的共和黨人認為歐巴馬應承擔經濟不振的主要責任,但也有高達49%的共和黨人認為小布希要負責。



◆ 大陸下半年4風險 房產最嚇人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2.06.15

中共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指出,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4個方面的風險,分別為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民間借貸及金融商品。其中,房地產業的風險最大,因此大陸中央必須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

賀鏗透露,大陸國務院6月可能會推出新方案提振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信心,下半年應該還會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帶動內需消費。

賀鏗昨(14)日出席中國經濟交流中心每月舉行的經濟論壇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房地產上,「弄不好會形成資金斷裂」,房地產企業資金存在的問題不能低估。

賀鏗說,6月6日傳出包頭最大的房地產商自殺事件,就反映當前大陸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問題不能小視,是很大的問題。他強調,「房地產調控一定要穩妥,反彈肯定會出現大問題,下滑的太快也會出現問題,一定要穩。」

對於近期又傳出部分城市房地產價量齊揚的消息,賀鏗認為,大陸房地產市場目前並沒有明顯的反彈跡象。「但有人炒作,希望房地產價格回升可以理解,一直會有人想炒作這個問題。」

賀鏗表示,絕對不能讓房地產市場反彈,因為大陸的房地產有泡沫,不能讓泡沫繼續發酵,必須讓它慢慢恢復到合理的水準。他並指出,目前大陸的房地產資訊「數出多門」,而且許多數據都是代表利益集團,都是不可靠的。

賀鏗認為,中國經濟下半年第2個風險是來自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地方債務總額達到人民幣十多兆元。不少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一旦債務到期有沒有能力及時還債,會不會形成銀行資金鏈的斷裂,值得關注。

第3個風險為是民間集資或民間借貸,包頭最大的房地產商自殺事件就與民間借貸有關。目前民間借貸的實際情況,官方恐怕不一定能全面掌握。

第4個風險是近來一些商業銀行一方面積極推出年回報率達5%、6%的金融商品吸收民眾存款,一方面又對急需資金解燃眉之急的企業,提供利率動輒超過10%的貸款。

fsj 提到...

全球經濟坐困堰塞湖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16

世界銀行等各大預測機構紛紛調降經濟成長率預估,中國大陸的專家預估今年第2季成長率可能降到7%,而國內的預測機構更大膽直言,今年台灣不但保3不得,可能會直降到2.52%。

這一連串壞消息接踵而來,不但今年全球經濟舉步維艱,明年還要更往下沉,究竟所為何來?其實,在遭受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空襲經濟秩序忽然癱瘓的巨大衝擊之後,經過將近4年的休養生息,絕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體質都逐漸恢復正常,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劇烈震盪起伏,真正的關鍵在於,金融海嘯的猛暴侵襲雖然早已過去,但全球經濟則因為歐盟與中國大陸經濟結構發生重大的缺陷,造成傾洩而下的土石流,將國際經濟奔流不息的長河阻塞起來,形成一個水位不斷升高的堰塞湖,令各國之間商貿往來的管道堵塞,愈來愈龐大的巨量洪水正以日增的壓力衝擊土石堤最脆弱的缺口,不知何日決堤而出,一舉淹沒下游的國家與人民,造成另外一場浩劫。

土石流有兩個傾洩口,其一是歐元區受創最重的國家如希臘、西班牙乃至義大利,其二則是20餘年來做為全球經濟動力火車頭的中國大陸。

希臘深受金融海嘯重創,本意料中事,倒不是因為今天大家所揭發出來的貪汙、懶惰等罪名,而是由於希臘得祖先庇蔭,靠觀光業維生。金融海嘯的震撼,首當其衝的正是頗具奢侈性質的出國觀光旅遊,希臘的命脈乃驟然斷絕。但觀察南韓前例,即使整個國家崩潰,若能急遽貶值而進行「跳樓大拍賣」,不旋踵便起死回生,甚至令競爭對手艷羡。希臘若恢復使用本國貨幣德拉克馬並且大幅貶值三成以上,其觀光業乃至出口部門即可應聲復甦,經濟噩夢立可驅除。

但何其不幸,當局不擇手段加入歐元區,正好剝奪了藉貶值而復甦的一線生機,日增的赤字及國債又迫使希臘不得不在乞求歐盟紓困時,採取更進一步打擊經濟生機的撙節措施,有如狂瀉的病人服食更多瀉藥,經濟乃一瀉而下直趨死路。希臘正是今天困住歐盟乃至全球經濟的頭一波土石流,隨著土石日夜不息滾滾而下,各國的神經都分外緊繃,不斷傳來的壞消息,卻如響斯應地打擊每一個國家民眾脆弱的信心。

希臘在單一貨幣與撙節措施的綑縛之下每下愈況,其他體質不如德、法強健的歐元區國家也一個個蹈其覆轍,使堰塞湖面積不斷擴大,巨禍也快速累積。17日希臘大選很可能是一個重大警訊,究竟岌岌可危的土石堤可以經得起再一次的考驗,繼續阻擋洪水宣洩,還是脆弱的土石堤已達承受極限,瞬間崩塌潰裂?今年所有的國家都身處堰塞湖的下游,凝神以待。

中國大陸過去20餘年藉著世界工廠地位,以廉價加工品席捲全球市場,創造出口倍數的經濟成長奇蹟,更為全球經濟帶來迫切需要的成長動力。但過度的自信與自大,讓其執政者過早地決定剷除世界工廠,一舉摧毀了推動大陸經濟高飛的引擎,也讓全球經濟忽然失去重要的成長動力。這一個比希臘、西班牙更兇猛的土石流,對全球經濟與貿易往來的阻塞,當然為禍更烈,如果大陸經濟無法軟著陸,讓成長率直降到7%、6%或更低,不止經濟,其社會、政治恐怕都要潰堤,後果不敢想像。

不過,堰塞湖本來就非打破不可,端看我們是有序地疏導洪水以傷害最小的方式宣洩,還是強加防堵、萬般阻攔,到了洪水已無比巨大、小小的土石堤也無法支撐時,狂湧而出、吞噬下游的村莊、災民。6月17日是個臨界點,此次不破,就等下次。

※ 相關報導:

* 以「世界觀」檢視人民幣匯率波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61600126.html

大陸金融當局開始認真玩起「一籃子貨幣」的遊戲。在人民幣匯率所參考的那個「籃子」裡,雖原本就有美元、歐元、日圓等主要國際貨幣,但過去總是重點考量中美經貿關係,先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搞定」,再去算計其他貨幣的匯率。但最近這一波,歐元大跌的因素卻主導了人民幣匯率的「大盤」。大陸金融當局讓人民幣對歐元升值了,但不如美元對歐元之強勢,所以美元仍然對人民幣升值。這是一籃子貨幣因素所發揮的作用。



◆ FTA的能與不能

【于國欽】2012-06-17 工商時報

■韓國與歐盟FTA於2011年7月1日生效,今年3、4、5月韓國對歐盟出口年增率為-17.3%、-16.7%、-16.4%,同期間台灣對歐盟出口的年增率-11.1%、1.5%、-13.4%。

■東協與中國所簽署的FTA,經常被稱為東協加一,雙方最早所簽的架構協議生效後自2005年7月起逐步調降工業產品的關稅,2010年元旦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區內九成貨品彼此享零關稅待遇。

政府首長連日以來大聲疾呼:「沒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就要被邊緣化。」好像簽了FTA,台灣前途就是一片光明似的,這樣的論述顯然有待商榷。

FTA確實可以讓台灣出口享有更低的關稅,但相對的也得開放市場、降低關稅讓人家進來,這是個互惠的買賣,沒有人保證簽了之後,有利而無害。試想,當你享受零關稅進入人家的市場時,人家難道不想打開你的農業市場,也想享受零關稅的待遇嗎?在這一協定下,出口業者固然拍手叫好,但農民與傳產業者豈能不聞風戰慄?

FTA提供自由貿易環境

FTA有多大的作用?且看美、加、墨所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於1994年生效後,十多年來墨西哥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確實明顯升高,但加拿大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卻由簽署前的19.2%節節下滑至去年的14.3%。由此可知,FTA只是提供一個自由貿易的環境,並不保證簽了之後外貿一帆風順,更無法保證國內產業不受衝擊。

事實上,不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出現成員國市占率降低的情況,東協與大陸的FTA、韓國與歐盟的FT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迄今也都有著令人意外的發展。

先看東協,東協與大陸的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元旦正式形成(2005年開始降稅),但東協十國的產品在大陸的進口市場占有率非但未提高,反而由簽署前2003年的11.5%降至今年前4個月的10.6%。

再看韓國,韓國與歐盟FTA生效近1年,理論上應該有助於南韓對歐盟的出口,惟令人意外的是,今年3、4、5月南韓對歐盟出口連月衰退,並且衰退幅度皆逾16%,歐盟占南韓出口比重也由去年上半年的11.2%驟降至今年5月的9.5%。

同樣的,兩岸ECFA早收清單自去年初上路,今年元旦起輸往大陸的零關稅商品擴大至509項,可惜的是,在零關稅的優勢下,今年前5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依然衰退10.2%,而在大陸的進口市場占有率更降至歷史新低。

上述這些發展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FTA並沒有如此神奇。今年以來,南韓外貿之所以優於台灣的原因在於他們的汽車、汽車零組件、鋼鐵、機械、電腦皆有不錯的表現,適時彌補了資訊電子出口下滑的困境。由此可知,南韓今日的出口競爭力源自於產業實力者多,來自於FTA者少,這是一個必須認清的事實。

多元產業實力才是王道

反觀台灣,如果沒有像南韓這樣多元的產業實力,即使與美、歐都簽了FTA,恐怕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為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優勢的產業實力,只想憑藉的零關稅就要在人家的市場上攻城掠地,那只是蜉蟻撼樹的空想罷了。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各國經濟結盟,我們該看到的是結盟背後的產業實力,而不是一股腦兒的以為只要簽了FTA,台灣一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概而言之,FTA只是提供一個自由貿易的環境,卻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萬靈丹,執政者在推動FTA時,萬萬不可倒果為因。

※ 相關報導:

* 美牛亂象/漂流台灣 走在生死線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164911.shtml

全球化發展至今,經濟戰略中的主要武器,關稅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貨幣」及「貿易規則」。但是,貨幣的交換比率,並非全然透過市場決定。外匯交換市場,經常被各主權國家的貨幣政策及國家意志所左右...美牛案只是個象徵,但是重大。如果對影響台灣國家生存的自然/國際環境因素,朝野官民沒辦法共同建立國家戰略的話,台灣終將漂流。在勢無可擋的全球化潮流下,難保不會同時成美中兩強的屬國。

* 當國庫付不出退休金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65295.shtml

綜合而言,台灣軍公教人員退休的所得替代率被譏為全球「頂級水準」,形成國庫難以承擔之重。軍人的退撫基金從去年開始已入不敷出;教職人員申請月退的平均年齡降到53歲左右,依國人目前平均壽命,很多人領月退的年限比實際工作的年限還長。這樣的福利,這樣的財務結構,究竟還能撐多久?

fsj 提到...

全球緊盯希臘 就怕悲劇成真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紐約16日電】2012.06.16

不可思議的事似乎突然就要成真。全球的政府、銀行家與投資人都在為希臘退出歐元而未雨綢繆,而這一步也勢必攪亂全球金融體系。

專家預想的最糟的情況包括多國政府債務違約、歐洲銀行業擠兌,以及有如2008年金融危機重現的全球信用急凍。而決定這一切的關鍵,就是17日舉行的希臘國會選舉。

如果反對實施緊縮計畫以換取紓困的激進政黨Syriza獲勝,希臘便可能喪失外來的貸款援助,無力履行償債義務,並必須印製自己的貨幣drachma,以求經濟上的繼續生存。

但沒有人確知希臘要如何退出歐元,因為歐盟的憲章並沒有這樣的機制。此刻,銀行與投資人只能自己預想風暴掀起的驚濤駭浪,包括全球股市重挫,油價暴跌,歐元對美元匯率墜落谷底,大銀行則在複雜的金融商品交中蒙受龐大損失。

在最壞的情況下,退出歐元的第一步,就是希臘重拾以前的貨幣drachma,並宣稱對歐元的匯價是1比1。然而,專家預期新貨幣登場後,很快就會貶值一半,通貨膨脹則跟著飆升,第一年或許就會高達35%,支付石油、醫療與其他進口設備的費用都將巨幅飆升。

希臘政府目前是靠國際貸款維生,一旦退出歐元,勢必被封鎖在借貸市場之外,希臘央行只能靠加印drachma來彌補。而且,不僅希臘政府無力償還債務,外國銀行可能也得勾銷對希臘企業的貸款。畢竟,drachma若貶值一半,就等於債務增加一倍,他們如何償還得起。

勾銷希臘壞帳將對歐洲銀行業直接造成重擊,曝險部位最高的法國銀行業尤其首當其衝。此時,歐洲央行(ECB)與歐盟都得想盡辦法說服政府公債投資人,讓他們相信葡萄牙、西班牙與義大利不會步上希臘的後塵,否則這幾個國家的公債殖利率都將飆到難以想像的水準。

然後,把歐洲銀行業與美國銀行業緊緊綁在一起的繁複貸款與金融商品合約,將把信用風暴從歐洲帶到大西洋彼岸,並擴散到全世界。布朗大學的金融教授布利斯說,他相信2008年金融風暴中惡名昭彰的信用違約交換 (CDS),將會是危機擴散的主要通道之一。

不過,目前的情勢並非沒有光明面,也很少人相信危機會惡化至此。為臘退出歐元而未雨綢繆的銀行家認為,歐洲領袖一定會被嚇得趕緊採取行動,美國聯準會與其他央行已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學到教訓,也會迅速推出對策,阻止夢魘的開展與擴散。

※ 相關報導:

* 希臘今大選 「留不留歐元區」都亂!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65262.shtml

希臘17日舉行六周內第二次國會選舉投票,這次選舉被視為「歐元與希臘幣」之爭,也是對撙節措施的公民投票。選前民調顯示,主張撕毀紓困協議的激進「左派聯盟」、和主張堅守歐元的保守右派新民主黨,兩者勢力旗鼓相當,恐怕無法出現多數政府,希臘政局仍然一片混亂,恐將重演籌組聯合政府談判的減碼。

* 選前心慌慌 希臘人把錢埋山裡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WORLD/WOR1/7163639.shtml

希臘國會大選明天投票,在不確定的氛圍籠罩下,民眾紛紛提款、匯款、藏錢,囤物資、買槍械、雇保全,各自為不可知的未來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首都雅典市容骯髒破敗,許多商店拉下鐵捲門,上面用噴漆寫著「即日起歇業」。

* 公司歇業、店鋪關門 雅典蕭條如鬼域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WORLD/WOR1/7163161.shtml

希臘首都雅典到底有多空?看看這裡的希爾頓酒店就知道了。希爾頓是雅典最上檔次的五星級酒店,但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家酒店大堂現在竟然全無客人。13日晚酒店大廳只有三個人,其中兩人是看門人,還有一名服務生。路透的評論指出,目前除了返鄉外,大批希臘青年人正選擇以移民方式「逃離」祖國。



◆ 希臘退出歐元 美國難免遭殃

中央社 2012.06.16

無法想像的景況,突然似乎有可能發生。銀行家、各國政府和投資人正在為希臘可能停止使用歐元未雨綢繆,希臘此舉可能會讓混亂擴散到全球金融體系。

美聯社報導,預想中的最糟情況是多國政府債務違約、歐洲銀行出現擠兌以及2008年秋季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全球信用緊縮危機重現。

希臘17日舉行的國會選舉結果,將會決定以上情況是否會發生。反對以各種嚴苛撙節措施交換歐洲鄰邦紓困的「激進左派聯盟」(Syriza),可能會在這次選舉中大有斬獲。

如果激進左派聯盟掌權,且拒絕紓困方案設定的各種條件,希臘可能會喪失金援,被迫債務違約,並認定為求生存它必須重新發行舊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

那樣做是否行得通,沒人有把握,因為歐洲聯盟憲章並無某國退出歐元的機制。與此同時,銀行和投資人已勾勒出各種漣漪效應。

他們認為,希臘將會引爆全面危機,迅速蔓延至歐洲其他地區,接著衝擊到美國股市,且油價勢必會重挫,歐元兌美元匯價將會暴跌,大型銀行將會在複雜交易中蒙受虧損。

★第一幕:

希臘退出歐元會是什麼情形?最壞情況從一團混亂起始。

希臘政府重新採用舊貨幣德拉克馬,並宣布匯率為1德拉克馬兌1歐元,但貨幣市場不會這麼聽話。銀行外匯專家預期,在德拉克馬重新登場後不久,幣值就可能會腰斬。

對希臘而言,那可能意味通貨膨脹飆漲,根據部分估計,第1年就可能高達35%。希臘是淨進口國家,勢必得為石油、醫療設備和任何其他進口商口,支付更高代價。

倫敦美銀美林公司(Bank of America MerrillLynch)外匯策略師范瓦基迪斯(AthanasiosVamvakidis)說,希臘政府和銀行目前仰賴國際貸款維生,如果捨棄歐元,希臘可能會被融資市場列為拒絕往來戶。因而希臘中央銀行勢必得印製更多德拉克馬,來彌補無法從國外借貸得來的資金。

那是分析師指稱,重新採用德拉克馬將會是導致希臘政府公債違約的原因之一,這可能導致歐洲中央銀行及其他國際融資機構蒙受損失。

大多數人認為,外國銀行也勢必被迫勾銷對希臘企業的貸款。如果德拉克馬貶值一半,實際上等於外債倍增,希臘如何還得起。

歐洲銀行將會首當其衝。根據金融服務業者野村(Nomura)的分析,歐洲銀行業已設法大幅減記希臘債務,但截至去年底仍握有650億歐元債權,主要是對希臘企業的放款,其中法國銀行將會蒙受最大損失。

★第二幕:

可怕的景象將會是,歐洲中央銀行和歐盟必須說服政府公債投資人,他們必須確保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不會步希臘後塵,相繼出走。要不然,這些國家的借貸成本勢必會更大幅飆升。

目前歐洲領袖試圖平息債券市場恐慌的主要方式是,透過兩項紓困基金貸款給體質脆弱政府。但專家指出,充當遏止危機擴散的這些金融防火牆,需要更多銀彈。

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將會加深債券市場交易商對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的疑慮,並拋售那些國家的政府公債,導致那些政府公債的殖利率飆升。

借貸成本攀升將會使陷入困境國家的預算更拮据,陷入更深債務泥淖。債券價格暴跌也會危及處境艱困的歐洲銀行,這些銀行持有龐大部位的政府公債。

情勢演變至此,歐洲各地銀行出現擠兌的風險將會很高。人們將會擔心銀行可能會倒閉,並爭先恐後提領存款。分析師和投資人表示,那是最令人擔心的景象。

接下來,危機將會雪上加霜,銀行可能相繼倒閉,倖存的銀行可能會停止相互融通,信用緊縮可能會讓歐洲商業停擺。

★第三幕:

專家指出,透過把歐洲銀行業與美國銀行業緊緊綁在一起的繁複貸款與其他金融交易,風暴將會從歐洲擴散到大西洋彼岸。美國布朗大學教授布萊斯說,他認為2008年金融風暴中惡名昭彰的信用違約交換 (CDS),將會是危機擴散的主要管道。

管理逾2.5兆美元資產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估計約15%投資於歐洲。歐洲銀行也大量持有美國抵押貸款債券,如果它們被迫拋售,美國抵押貸款利率可能會暴增,危及美國房地產市場。受驚嚇的歐洲和美國銀行,可能緊縮對企業的信用貸款。

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樂觀面,很少人相信危機將會惡化至這種地步。為希臘退出歐元而未雨綢繆的銀行家認為,歐洲領袖一定會被嚇得趕緊採取行動,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其他各國央行已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學到教訓,也會迅速推出對策,遏阻這項夢魘的開展與擴散。

如果出現最糟情況,巴克萊集團(Barclays)分析師試圖估計其影響。他們指出,2008年9月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破產後的日子將會重現,估計油價將會暴跌至每桶50美元,歐洲地區以外股市將會重挫30%,美元匯價將會大幅升值至幾乎與歐元平價。

fsj 提到...

希臘紓困派贏 確定留歐元區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6.18

親紓困的希臘「新民主黨」獲悉該黨在17日舉行的國會選舉中再度得票最高後,表示這是「全歐洲的勝利」,他並表示,選舉結果,希臘確定留在歐元區,並且表示,與歐盟紓困方案連結的撙節措施雖然不討好,但「將會把國家帶回繁榮之路」。

新民主黨魁:「全歐洲的勝利」

新民主黨領導人薩瑪拉斯接下來的要務,是協商組閣。17日投票後,他發表簡短談話,表示要打造一個「果決做事,而且馬上做事」的政府。他說:「今天,希臘人民表示了繼續留在歐元區的意願,這是全歐洲的勝利。」

根據希臘內政部的初步數字,新民主黨得率估計約29.5%,可以在國會的300個議席中取得128席,因為依據選舉法,勝選政黨可獲得多分配50席的獎勵。反紓困、反撙節的激進左派聯盟得票率為27%,可得71席,支持紓困的泛希臘社會運動黨得12%,可以拿到33席。國會總共三百席,至少要151席才達過半多數。如果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運動黨聯合起來,就有161席。17日選舉結果絕非解決希臘和歐洲危機的萬靈丹,但激進左派聯盟未拿最高票,希臘退出歐元、賴債並造成歐盟大亂的險惡情況沒有出現,歐盟和歐元區,以及全球投資人,至少暫時鬆一口氣。

撙節女王梅克爾 電賀希臘

「撙節女王」德國總理梅克爾電賀薩瑪拉斯勝選,同時繼續直話直說,表示「預期希臘遵守對歐盟的 (改革和撙節)承諾」。

投資人方面的反應,美國全球資產管理公司駐倫敦經濟學家威廉斯說:「看來我們避過了最慘的劇本,我想,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本來可能很快落到一個很慘的境地。」

※ 相關報導:

* 歐債炸彈未除 慶祝行情恐不長
http://www.udn.com/2012/6/18/NEWS/WORLD/WORS1/7167036.shtml

投資人質疑的是,歐洲領袖能否加強財政和政治整合,以維持歐洲共同貨幣於不墜。歐洲領袖提議的整合措施包括,銀行存款在歐元區全面擔保,以減少銀行擠兌;並發行歐元區公債來協助西班牙和義大利這些問題國家。



◆ 我見我思-歐洲的「膽小鬼遊戲」

【呂紹煒】2012-06-18 中國時報

德國與希臘之間,有點像是在玩「膽小鬼遊戲」─即兩台車正面對駛,看誰先轉向閃避者就是輸家。希臘昨日舉行的國會選舉,被認為將決定希臘是要轉向或直接衝撞對方來車,觀察家都認為這將決定希臘是否留在歐元區、德國是否答應給希臘紓困,避免掉歐元區的大震盪與解體。但換個角度看,雙方命運其實都已決定了!

德國主導的紓困條件嚴苛,讓希臘社會大反彈,導致「反撙節派」的左派政客興起;不過,他們也主張希臘繼續留在歐元區,只是反對嚴苛的撙節條件,要求延後或不要執行諸如大幅裁減公務員的條件,也期望要增加支出以支撐經濟。但德國則難以接受希臘拿其它國家的援助金繼續「花天酒地」,德國統理梅克爾就說「紓困條件一定要讓接受者『很痛』,這樣才不會有其它國家想要被紓困」

但希臘左派不理這套,左派領袖齊普拉斯就說,希臘崩潰會拖累其它國家,歐洲必須考慮實施有利經濟增長的政策,以遏制希臘的衰退;他說要讓其它國家基於自身利益考量,知道對希臘的援助不能停止;如果他們切斷對希臘的援助,希臘就停止向債權國付款。

他的副手說得更直接,他說德國不敢扣起給希臘的援助,否則希臘危機會燒到其它國家。他說「他們會來求我們收下金錢」。

另一方聽到這種威脅當然氣得吐血,因此話也逐漸變硬,免得被希臘予取予求;瑞典央行就說「歐洲央行已討論如何處理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波浪了」;歐盟經濟官員亦說,歐洲比兩年前更有能力抵抗希臘退出的衝擊,這名官員更直接警告不要妄想以退出要脅,他放話「歐洲會蒙受損失,但希臘所受損失將更大」德國官員也表態「希臘退場是可以承受的事件」。

這場歐洲的「膽小鬼遊戲」結果就要揭曉,但有些結果其實已確定。未來不論撙節派或擴張派占上風、也不論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苦日子都已過定了。因為,希臘的問題不是只有「現金流」的問題,而是這個經濟體根本是揮霍過度、資不抵債。希臘的經濟體質、生產力水準,根本無法支應目前的生活水準,唯一的方式是:靠借貸繼續過好日子─過去多年他們都是這樣過日子。

但希臘的借貸路已斷絕,已實質違約、債務都減記一半的希臘,在金融市場完全借不到錢,所以只能靠其它國家的紓困金;但沒有一個國家會長期拿錢「供養」希臘,所以希臘的苦日子已確定。左派提出要「擴張」的想法的確是天大笑話,希臘已山窮水盡,政府的帳上現金剩數百億台幣(比一家大型企業還少),經濟持續下滑、政府稅都收不到,難不成要其它國家拿錢供其擴張?

有人舉亞洲金融風暴後各國的復興,與冰島破產後三年經濟逐漸復甦為例,對希臘寄予希望。話是沒錯,但希臘與這些國家有一點非常不同─希臘無法用貨幣貶值尋求浴火重生。那些死在金融風暴的國家,貨幣都貶值五到八成以上,經濟體大幅萎縮、人民與企業的財富大幅縮水,整個社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但貨幣貶值也提升出口競爭力,並藉此重新啟動經濟成長引擎,最後才逐漸復元。但希臘鎖在歐元區內,沒有這項工具可用,大家只能看著它逐漸淍萎。

至於歐洲,不論最後是否繼續援助希臘,都已疲態盡露,擺在後面還有一個更大咖的西班牙─甚至還有義大利;專家幫德國算過為援救歐豬累積的「帳單」,估計已超過六千億歐元,超過其GDP的四分之一;整個歐洲金融體系千瘡百孔,未來去槓桿化會加速、加深,歐洲經濟再走滑似乎已難避免。相較之下,希臘這個「小爛瘡」,似乎已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 相關報導:

* 財經人物/克魯曼學經濟…為救銀河系
http://www.udn.com/2012/6/18/NEWS/WORLD/WOR2/7166142.shtml

克魯曼中學時醉心於科幻小說大師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經典小說《基地》(Foundation),幻想當個拯救銀河帝國文明的心理史學家,後來發現經濟學很接近他的夢想,遂投身經濟學領域。他最近甚至答應出版社幫《基地》重新撰寫導言。

* 財經人物/羅比尼不婚 像個搖滾明星
http://www.udn.com/2012/6/18/NEWS/WORLD/WOR2/7166144.shtml

這就是羅比尼的生活寫照: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旅行,讓他選擇不婚;生活忙碌,平均每晚睡4到5小時。...羅比尼不像許多經濟學家滿腦子只有統計數據和圖表,他對地緣政治也很感興趣,在義大利接受過哲學和文學的訓練。羅比尼給人的印象有如搖滾明星,他的推特(Twitter)吸引16.9萬人追蹤,在經濟學家當中人氣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fsj 提到...

專家估 希臘仍需第三波紓困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6.19

希臘17日國會選舉勝出的新民主黨,黨魁薩瑪拉斯18日開始政黨協商組織聯合政府,新政府一旦誕生,頭件大事將是和歐盟、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 (IMF)「三巨頭」談判放寬今年5月所定1300億歐元紓困案的條件。專家說,放寬紓困條件,結果將是希臘需要第三輪紓困。

薩瑪拉斯的資深經濟顧問茲莫克斯表示,薩瑪拉斯將會信守希臘接受紓困時承諾的撙節和改革,但將會積極重談紓困條件。另一位資深顧問警告,紓困條件不放寬,希臘社會將會「爆炸」。

今春通過的紓困條件,包括希臘必須在2014年將預算赤字占GDP之比降到歐盟規定的3%上限以下,並在6月底前提出2014至2016年再砍110億歐元公共支出的項目。

希臘2010年接受1100億、今春接受1300億歐元紓困,紓困案要求的嚴厲撙節令人窒息,希臘債務占GDP的比率飆上165%,失業率加倍,希臘債券殖益率從紓困前的個位數升上35%。這個病人快被猛藥治死了,絕無可能達成上述撙節標的。

17日選後,三巨頭暗示願意放寬紓困條件,歐元區財長聯合聲明也表示,將和希臘新政府「交換意見」。放寬條件,用意自然是給希臘多一點時間達成財政目標,包括6月列舉預算削減項目的期限。

但專家警告,放寬紓困條件,代價必須將是給雅典新一輪注資。歐洲央行執行董事會董事阿斯木森表示:「你如果要求延後達成財政目標,你就必須老實承認,延長達標時間,實質意思就是你還需要外來注資。」

國際信評公司Fitch也指出,大幅放鬆撙節,很難不需要額外的融資。放鬆撙節,表示不但少省一點錢,還要額外多花一點錢。例如茲莫克斯說,新政府將推動提高最低退休給付,並調降23%的附加稅,以便刺激成長。

放寬紓困條件,加上希臘經濟預測繼續萎縮,在在表示雅典需要更多紓困金。

放寬紓困條件,需要層層討論、審核、討價還價,曠日費時,數周或數月跑不了,三巨頭願不願再給錢,都是問題。所以,希臘經過兩次選舉、換掉兩個總理,總算從絕崖邊緣退後一步,但一切離確定還遠。

※ 相關報導:

* 歐元保衛戰 壓力轉到西班牙
http://www.udn.com/2012/6/19/NEWS/WORLD/WOR1/7168889.shtml

投資人預期西班牙將請求主權紓困,導致該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衝上歐元時代來最高,突破百分之七。前阿根廷央行總裁就說,歐元保衛戰已移師西班牙。

* 希臘選舉結果是全球利多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68724.shtml

未來歐盟對於歐豬5國的態度與作法很可能會有相當程度的轉變。也就是說,為了增加希臘人民對於新政府的支持,也為了讓法國等其他國家的人民有更多的成長機會,歐盟嚴格撙節的政策應該會做某種程度的改變。雖然撙節措施仍然是一定要做的,但是歐盟可能會採取較為寬鬆的作法,比方說,原來要求各會員國在3年之內就必須達到政府每年借款金額不得超過GDP3%的水準,現在可能把年限延長到5年或更長。

* 日本經濟 溫和復甦
http://www.udn.com/2012/6/19/NEWS/WORLD/WOR2/7168651.shtml

日本銀行(央行)18日在6月的月報中上修整體經濟評估,指出在去年地震與海嘯的災後重建需求支撐下,日本經濟已開始溫和復甦。

* 雙利空夾殺 印度金磚光環褪色
http://www.udn.com/2012/6/19/NEWS/WORLD/WOR2/7168682.shtml

近期受到經濟成長減速與通膨居高不下的雙重夾擊,這個頂著金磚四國光環的國家,前景顯得更為黯淡。...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經濟學家戴布羅伊指出,上季印度GDP成長5.3%,但房地產業產值所占比率過高。印度經濟成長速度必須加快1倍才能免遭滅頂。



◆ 保羅.克魯曼專欄-歐洲官員的傲慢 拖垮希臘

【保羅.克魯曼】2012-06-19 中國時報

希臘出狀況,大家都說是希臘的錯,害歐洲跟著倒楣,但災難的源頭是在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和柏林,那裡的官員創造一個有根本(甚或致命)缺陷的金融體系,事到臨頭卻又以道德說教替代分析事理,使問題更加複雜。要解決危機,解鈴還須繫鈴人。

希臘當然問題重重,例如貪腐、逃稅、政府寅吃卯糧,但很多指責並非事實。希臘人並不懶,他們的工時比歐洲絕大多數地區(特別是德國)都長。希臘也絕非漫無限制的福利國家,它的社會支出占GDP比率遠低於瑞典或德國。

那希臘究竟出了什麼毛病?都怪歐元。

希臘經濟原本小康,加入歐元是大不幸,因為人們開始相信它是投資的安全地點,於是外資湧入,經濟突然繁榮,通膨隨之而來,希臘競爭力則越來越弱。

湧入的外資大都被希臘人揮霍掉,但當時趕上歐元泡沫的其他歐洲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之後歐元泡沫破滅,整個歐元體系的根本缺陷也變得極其明顯。

為什麼美元區(即美國)不會出現像當今歐元區的嚴重區域性危機?答案是有個強勢的中央政府,會幫陷入麻煩的州自動提供紓困。

佛羅里達州房市泡沫破滅後,如果佛州還得自己拿錢出來支應社福和老人健保,現在會淪落到什麼地步?幸好這些都由聯邦政府代為負擔,這也表示,佛州事實上正在接受紓困,且規模之大是歐洲國家無法想像。

希臘陷入危機固然有咎由自取處,但主要是拜歐洲官員的傲慢之賜,特別是那些富國官員,自以為可以在沒有單一政府的情況下讓單一貨幣運作成功,更糟的是在面對如山鐵證時還一口咬定,歐元一切麻煩都是南歐地區不負責任的作為造成,只要那裡的人民肯多吃苦,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當前的危機單靠希臘自己並不能解決,要挽救歐元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德國和歐洲中央銀行必須認清,他們才需要改變做法,包括增加支出及接受更高的通膨。否則歷史會記載,希臘是被其他國家的傲慢拖垮。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 相關報導:

* 專家警告 結構問題仍威脅歐元區 歐洲危機 恐循環好幾年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84/112012061900081.html

分析師認為,歐元區的問題在於缺乏統合,債務危機就是對成員國的財政政策缺少足夠掌控所致。Forex.com研究主管布魯克斯女士表示,主權債危機是系統性問題,西班牙的危機沒有萬靈丹可醫。

* 社論-拯救歐元區不能靠奇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61900349.html

在過去兩年半間,本報社論曾多次分析,債務危機就像摧毀特洛伊的木馬,不僅動搖國本,更將危及歐元區的根基,倘使決策高層不及早正視區內南北發展矛盾與社會集體焦慮,不願從根本下手,進行結構性改革,就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投注上兆美元的銀彈,也將如石沉大海般枉然。其結果正是,歐元的劇烈波動成為「新常態」,經濟深陷泥淖,全球連同受過。

...面對此種狀況,歐元區照理應該進行一場創造性破壞,具體作法就是重塑歐元區,訂定退場機制,建置財政同盟。前者讓肇事成員如希臘沒有「挾債要脅」的空間,後者則確保歐元高層能防杜新的債務危機。誠然,「先破壞再建設」的過程必定艱苦難耐,但遠好過現在「不破壞難建設」的死水狀態。

...怎奈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即使沸騰的民怨已在此期間,推倒了包括法國在內的11個政權,以德國為首的歐元區高層終究放不下「統合維艱,守成不易」的歷史包袱,一再錯失壯士斷腕的機會。

fsj 提到...

歐盟執委會主席:歐債危機源自北美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6.20

20國集團(G20)於18及19日在墨西哥召開高峰會,共同致力於促進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以彌補全球經濟因擔憂歐債危機所造成的弱勢;由於歐債危機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竟出現歐元區國家與其他國家間互嗆的火辣場面。

與會領袖19日將發表共同聲明,一分草擬的聲明強調:「屬於歐元區的G20國家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確保歐元區的完整及穩定,並打破政府與銀行債務之間的惡性循環。」聲明指出各國應聚焦於創造就業,包括應透過增加政府支出,而非一味撙節;擁有資源的國家「應準備」採取財政擴張行動。

針對希臘在選舉後要求重新談判紓困協定,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找出談判的空間並不容易。她說:「重點在於新政府要堅持已做的承諾。這些改革措施不能放鬆。」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及歐洲委員會主席范宏畢,則要求市場重視6月底召開的歐盟高峰會,表示會中將進一步推動歐盟經濟及政治整合,並將提出共同銀行監理法規。

歐債危機是這次峰會的焦點,也引發與會官員間針鋒相對的攻訐。美國總統歐巴馬指歐債危機影響到美國的就業成長;德國總理梅克爾反嗆美國有自己的債務問題,必須注意。義大利總理蒙提也指出,不該有人認為歐盟「是問題的唯一來源」;危機「也來自於其他國家的失衡,包括美國」。

世銀總裁左立克表示:「我們正等待歐洲告訴我們,歐洲將如何行動。」墨西哥籍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席古瑞亞說,歐債危機是「世界經濟最大的單一風險」。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席拉米警告歐元區危機的骨牌效應。加拿大總理則呼籲歐元區領袖採取結構性改革,以解決債務危機。

巴洛索面對各方批評的壓力,在加拿大記者詢問歐洲的問題為何要美洲協助解決時,反唇相譏說:「這場危機不是源自於歐洲,危機是源自於北美,因為北美洲與房地產連動的金融產品崩潰。我們許多金融業者遭到金融市場上某些非傳統操作的汙染」。

他並含沙射影地修理了中國大陸及其他參與峰會的非民主國家。他表示,「並非所有G20國家都是民主國家,而我們是民主國家,要用民主的方式決策。有時候將要多花些時間。老實說,我來這裡不是為了接受有關民主或處理經濟問題的說教,因為歐盟擁有值得驕傲的模式。」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拯救無敵艦隊 雙管齊下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71314.shtml

希臘去留歐元區不是重點,西班牙才是風暴圈。西國公債殖利率本周飆至7%以上,需要救援的警鈴聲大作,主要是銀行問題與資金外逃。

...西國政府與歐盟正談判銀行增資問題。談判重點不在於是否要救援?資金那裡來?而是資金到問題銀行的路徑。...爭論的是,西國政府希望救援資金直接挹注銀行,不算政府債務;但歐盟堅持透過「有秩序的銀行重整基金(FROB)」增資銀行,這算政府債務。...亦即西班牙犧牲部分的財政與預算的主權換取救援,這是西國極不願意的、但是無可避免的。

* 俄國將砸400億美元穩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71352.shtml

金融時報19日報導,俄羅斯政府今明兩年將提撥多達400億美元用來支撐經濟,以防歐債危機惡化和擴散,另外也將重新啟動協助銀行體系重建資本的方案。



◆ 公部門效率不彰 拖垮競爭力

【江靜玲、謝錦芳/雅典採訪報導】2012-06-20 中國時報

打開希臘前政府接受國際三巨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盟和歐洲央行紓困條件中,希臘首要承諾之事,便是裁減公部門人員。

二○一二年希臘將裁減一萬五千名公務員,到二○一五年,目標為裁減十五萬名公務員。如此驚人的目標,不禁令人納悶,如此大砍,將來公務如何推動?

「希臘的公務員系統根本是一個完全毀壞的體系,拖垮希臘經濟和競爭力!」希臘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暨發展合作秘書長帕潘多普洛斯(Constantine Papadopoulos)說,「很多人假裝來上班,中午兩點就回家了。」

「希臘過去十五年經濟擴展的很好,對東南歐一帶具有廣泛的穩定作用,聽到我這麼說,許多人覺得驚奇,因此我覺得在希臘把公、私部門分開來看,是件很重要的事。」帕潘多普洛斯認為,希臘私人企業競爭力和生產力都很強,但這一切都被冗員過多、效率不彰的公家部門拖累了。

希臘公務員在過去五年到六年間人數快速增加,從二○○五年到二○○九年,四年間,希臘政府開銷由GDP的四四%增加到五三%,成為歐洲政府開銷成長最快速的國家。希臘政府的規模僅次於法國和比利時,位居歐洲第三,「希臘成了一個過度臃腫的政府,卻又難以減肥。」帕潘多普洛斯說。

公部門裁員改革不易外,帕潘多普洛斯認為,希臘在這一波挑戰中,另一大弱點是希臘人無法團結一致,「像一盤散沙,怎麼會有力量?」

面對當下希臘情勢,帕潘多普洛斯認為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希臘本身要做出必要調整,要更有效率、更透明化,更具競爭力」,「要能撙節、改革和成長三者並進。」這些聽起來老生常談的話,此刻在希臘卻如當頭棒喝。



◆ 徐旭東改口 亞泥恢復在台投資

【聯合晚報╱記者林超熙/台北報導】2012.06.21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日在集團旗下企業的亞泥股東會上宣示,「亞泥將繼續在台灣進行多項的投資」,一反5月7日他曾公開表示「暫停集團所有在台的投資」說法。他說,要用行動來表示支持政府、愛台灣。

徐旭東說,目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仍處於不安氣氛,歐債問題持續蔓延,先進國家美國、日本等需求疲弱,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使得每一個地區的經濟成長轉緩,依國際主要機構預測,201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恐低於3%,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成長也將減緩,在這個重要時刻,朝野應捐棄己見,共同為台灣2300萬同胞的未來奮鬥。

他對美牛案沒有特別看法,但他若有機會吃牛排的話,一定會挑選美國牛 (暗示他支持美國牛)。

股東會碰上颱風來襲,徐旭東幽默表示,颱風知道亞泥上午要開記者會,所以颱風等到下午才來,由此看來,亞泥是一家幸福且有福氣的公司。

去年EPS3.19元 股利2.6元

亞泥今日股東會上通過去年財報稅後純益100.1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30.1%,每股稅後純益3.19元,配發2.6元股利,其中現金股息2.3元、股票股利0.3元。

徐旭東說,亞泥不講也不去比兩岸水泥的產量有多大,但是,亞泥重視的是生產效益,以亞泥生產線運轉率90~97%,產能利用率更高達116%,是所有水泥業之冠,也是拉高亞泥大陸廠去年獲利達人民幣13.4億元,年成長162%的動力關鍵所在。

展望兩岸未來水泥市況,台灣水泥市場因政府推動各項重大公共建設,包括蘇花改、林口發電廠土木工程、高雄洲際碼頭、台北捷運環狀線等工程的加速啟動,加上「愛台12大建設」的持續推動,政府對大陸進口水泥及其熟料提出反傾銷控訴,有助於國產水泥價格回升至合理價位。

而大陸水泥市場在中國「十二五規劃」刺激,預測其水泥的年平均成長率約3~4%,至2015年,大陸整體水泥需求量將上看22億公噸。兩岸政府極推動各項重大公共工程,以振興經濟的復甦成長,對亞泥在兩岸的水泥營運具正面助益。

※ 相關報導:

* 台達電董座 海英俊出任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171390.shtml

對於未來的接班人選,鄭崇華昨天表示,要經由董事會推選,他不能直接指派。但據透露,他將向董事會推薦現任台達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海英俊擔任董事長。鄭平接替海英俊的職位,成為執行長。

fsj 提到...

歐債若惡化 亞洲經濟減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道瓊社二十日電】2012.06.21

華爾街日報報導,若歐債危機惡化,亞洲政府會比西方國家有更大的降息與擴大支出空間,然而印度、越南和日本等國目前情況都比2008年時糟,因此若希臘退出歐元區,或西義2國請求鉅額金援,亞股和亞幣將走跌,國際貿易往來將陷於停滯,消費者和企業信貸會枯竭,經濟也將減速。

亞洲國家抵禦衝擊的能力取決於與哪些地區有最多貿易與金融往來、外匯存底是否雄厚、國庫充盈與否,以及有無再降息空間。

萬一歐洲經濟和金融體系崩潰,新加坡、香港、南韓、日本、台灣、泰國和馬來西亞等較依賴貿易的亞洲經濟體恐受較大衝擊。南韓出口占其GDP的50%,台灣的占比更高達70%。RBS經濟學家馬瑟說:「歐盟仍是亞洲龐大的出口市場,而且至少短期內難以被其他出口市場取代。」

依賴國際銀行融資和投資的經濟體也將感受切膚之痛。IMF估計,2008年危機期間,外國銀行對亞洲的貸款每減少1%,亞洲本地銀行就跟進減少0.6%,使小企業和出口商借貸無門。新加坡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對歐洲銀行的曝險較高,屆時大銀行將紛紛裁員。

若全球經濟再次遇挫,亞洲經濟將不乏抵禦衰退的彈藥,如香港和新加坡持有大規模應急基金,可用來協助家庭和企業度過難關。南韓自2008年以來積累更多外匯存底,且其銀行體系對短期海外融資的依賴度已降低。

但這次亞洲國家的選項比2008到2009年時少,像日本就被龐大公共債務束縛,且由於利率已處在超低水準,加上債券收購計畫規模已大,貨幣政策行動空間很有限。日本還擔心避險需求會推升日圓,進一步衝擊出口。

印度與2008年相比也更加脆弱,經常帳逆差增加,意味該國金融系統需要更多海外資金來維持運轉,然而一旦全球市場出問題,海外資金就很難取得。公共債務也攀升,使政府更難實施刺激計畫。經濟加速減緩和通膨持續則讓央行陷入兩難,降息空間受限。

※ 相關報導:

* 歐盟 擬超低利貸款西國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WORLD/WOR1/7173905.shtml

歐盟資深官員19日透露,歐盟正研擬發行超低利率的超長期貸款,金額可能高達1,000億歐元(1,270億美元),以降低西班牙銀行業紓困案對其公共赤字的影響。

* MSCI考慮把希臘踹回新興市場…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WORLD/WOR1/7174680.shtml

MSCI公司正進行評估,考慮把希臘股市的地位降為新興市場,這項變動將使希臘成為第一個由先進國家降為開發中國家的歐盟會員國。

* 房地產崩盤 千家旅館賣不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97/112012062100515.html

自二○○九年爆發債務危機以來,希臘房地產業變成一灘死水,由於銀行大幅緊縮信用,原是地中海度假聖地的希臘,已有上千家度假旅館悄悄進行大拍賣,但想賣卻賣不掉,房地產仲介業者因此轉向亞洲尋求買主。

* 政府勒索人民 全國都在逃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97/112012062100514.html

雅典一位單親媽媽向電力公司哭訴自己失業,有三個孩子要養,沒錢繳電費與房產稅,苦苦哀求不要斷電。待業中的亞歷士看到此景非常痛心,他說,「光是去年就增加了廿六項新稅,若加上間接稅,項目多到數不清,這個政府簡直在勒索人民!」

...五十八歲的琪琪原在一家高級旅館擔任公關經理,已失業三年多,因為公司改聘年輕人以降低成本。她向政府申請老人年金,一年多來沒有下文,只好靠積蓄過日子。她質疑:「我沒有收入,還要我繳稅,這是什麼政府?」

* 小市民心聲 兩手空空 留不留歐元區沒差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97/112012062100517.html

問他:「希臘應不應留在歐元區?」他回答:「政客們威脅我們說,如果退出歐元區,希臘會很慘。但是,對我們這些窮人來說,拿歐元或德拉克馬(舊貨幣Drachma)有什麼差別呢?反正我們兩手空空,什麼錢也沒有。」

* 帕帕康斯坦丁努:希臘是在「困難」與「災難」間抉擇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97/112012062100518.html

二○○九年希臘向歐盟透露赤字超過十三%時,震驚歐洲,希臘成為歐債和歐元區危機的引爆點,打開這個潘朵拉盒子的,正是希臘前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George Papaconstantinou)。本報在雅典專訪了這位歐債關鍵人物,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希臘危機不是人民的錯,為什麼人民卻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答:不幸的,經濟危機中,受害最深的通常是市井小民。這是為什麼我們重新審視紓困協議,確保讓低收入者獲得協助。希臘是在「困難」與「災難」之間作選擇,沒有其他容易的選項。

問:希臘從這次危機學到什麼?

答:財經健全、審慎監督銀行系統,確保維持競爭力。然後,期望不要有任何太壞的事發生,因為你可以完全照表操課,但仍然出事。



◆ 陸製造業恐連8個月萎縮

中央社 2012-06-21

中國大陸製造業6月恐連續第8個月萎縮,追平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連8個月衰退的紀錄,顯示北京政府的刺激措施,尚未扭轉經濟減緩情況。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和Markit Economics今天公布,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48.1,相較於5月終值48.4。指數大於50,意味著擴張。

一旦7月2日公布的終值,確認採購經理人指數低於50,將追平2008年8月到2009年3月間,指數連續8個月低於50的紀錄。

大陸政府在經濟成長連續6季減速後,本月宣布2008年以來首次降息。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17日出刊的評論中表示,他對大陸維持穩定的成長有信心,政府已採取「目標措施」提振國內需求。

根據19日公布的一項中國人民銀行對3000位銀行員的季度調查,32%的受訪者表示,下季貨幣政策料寬鬆,相較於前次調查的6.7%。

大約68%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貨幣政策「適當」,較前季增加8.6個百分點。(譯者:中央社劉淑琴)

※ 相關報導:

* 陸車企 恐爆產能過剩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2062100170.html

大陸經濟受全球景氣與內部調控政策影響,經濟增長放緩。然而,眾多汽車業者秉持危機入市觀念,紛紛在今年開始擴大產能。專家為此提出警告指出,眼下各大車企的瘋狂擴張,恐讓產能過剩危機於2014年爆發。

* 我對東協六國接單衰退 金融海嘯後首見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FINANCE/FIN2/7173386.shtml

全球景氣復甦動能放緩,年初經濟部預測景氣「逐季回升」破功,現在連新興市場都亮警訊。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5月外銷訂單金額364.7億美元,年減3.04%,這是連續第三月衰退;其中,我對東協六國接單金額更意外出現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衰退。

* 日公債績效 打敗美德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WORLD/WOR2/7173901.shtml

日本公債經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目前已超越美國和德國公債,且2011年度外國投資人持有日本公債的比重升至歷史新高,反映出日本日益仰賴海外投資人來融通龐大的公共債務。...日本家庭財富規模達1,513兆日圓(19兆美元),向來是日本政府藉以融通公共債務的主要管道。

fsj 提到...

社評-調結構是大陸經濟主要挑戰

【本報訊】2012-06-22 旺報

19日陸央行報告顯示,大陸經濟正在進一步收縮。其中居民收入感受指數、就業感受指數均創新低。近50%居民傾向於更多儲蓄,只有19.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經過一段時期的嚴格調控,68.5%居民仍認為現今房價太高不可接受。

從歷史規律來看,經濟收縮的過程中有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經濟過熱的後期,面臨通膨政府開始宏觀調控,市場與政策均出現拐點。經濟資料在第一個階段開始下降,但由於增長數字仍然比較高,企業的日子還比較好過,老百姓的感受也不太深。來到第二個階段,市場就出現了真正的收縮。大陸現在就處在第二個階段,面臨內需和出口的雙重不足,政策的調整力度非常大,但市場仍然在收縮。

未來還會來到第三個階段,大陸央行的報告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這一點。第二階段的特徵是政府和金融政策在放鬆,但市場仍然在緊縮。到第三個階段就純粹是經濟體自身的問題,經濟增長放慢將導致收入不足,就業出現問題,居民對消費信心不足而更願意儲蓄,老百姓對未來有一定悲觀的情緒。

事實上,大陸經濟增長的收縮是一個正常的、內生的週期。大陸經濟30年應該有一個調整,這個調整本應在2008年到來。但當時發生世界金融危機,導致大陸政府用強有力的手段把經濟拉上來。但哪怕是這樣歷史空前的拉動力量,也只能保證一年的10%增長,現在10%保不住,9%保不住,8%看來也很難。

與經濟發展類似,房價也來到了一個週期。但如今大陸樓市升升降降,似乎模糊不清,但這只是一些房地產所有者、房地產企業與地方政府聯手的一場豪賭。十八大後的新政府不可能重複08年的做法。大陸絕大部分城市的樓市仍處在至少中等程度以上的泡沫。如果再次救樓市就會導致徹底地反市場、反週期,政府也不會採取這樣的舉動。

現在大陸企業發展的環境,和1998年到2000年的時期非常相似。當時很多工人下崗,國企和許多企業虧損,政府的選擇是想辦法把一些資不抵債的國營企業賣掉。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增長調整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恰恰是一個好機會,民營企業活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地方。

當下政府多次強調打破壟斷,讓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雖然在行政壟斷無法被打破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就算進入了也分享不了利益,但至少是一種友好的姿態。未來應該放寬一些具有成長性的、有利潤的行業,特別是藉由經濟調整,讓民營企業向戰略性行業邁進。

大陸經濟在效率不能明顯提高的情況下,要想繼續穩定增長,必然要有一個內生的調整過程,完成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轉變。可以預計,「十二五」後3年都會面臨增長放慢、結構調整加大的形勢。既然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內生的調整,就不要去人為地反抗它,而是應該利用這個調整去做更多著眼於未來的事情。

當前大陸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不是增長速度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目前8%,甚至以後的6%、7%都算是高的。以後的重點是解決結構性問題,包括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等。大陸政府提出「穩中求進」,更多的應該不是增長率的上升,主要是結構調整上的「進」。只要結構調整的力度足夠,增長速度慢一些沒有關係。這樣可以把新的改革動力釋放出來,以後就有後勁,能夠在更長時間內保持穩定增長。



◆ 我見我思-寬鬆過後

【傅沁怡】2012-06-22 工商時報

之前有部電影叫「明天過後」,討論全球歷經異常氣候後的景況,引起不少討論。比起自然環境的異常,近期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詭譎多變和脫序都不亞於天候,儘管各國政府努力祭出注資、降息等寬鬆措施,「寬鬆過後」要面臨的問題,可能更教人擔心。

從簡單的學理角度來看,寬鬆貨幣政策的功用有二,一是透過低廉的資金成本鼓勵消費和投資,進而提振經濟活動;如果以近期各國央行的寬鬆來看,則另外多了提供流動性的功能,也就是俗稱的印鈔救市,避免金融體系資金不足而崩潰,連帶影響到企業營運所需要的資金。

不管是從提振消費和投資的觀點來看,還是就提供流動性的角度,寬鬆貨幣政策通常代表著一件事:景氣很不好,而且是非常非常的不好,所以某種程度,不論是降息或注資,其實可以視為是拯救疲弱經濟最後祭出的強心針,也就是「逼不得已」、「不得不然」的措施。

但這也帶出另一個問題,即寬鬆貨幣政策是否真是萬靈丹、特效葯,而且保證藥到病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日本過去近20年都處於所謂「零利率」,也就是利率低到不能再低,但日本並沒有因此走出「失落」的經濟,通貨緊縮的壓力更至今未除。

也許有人說日本是特例,那再來看看歐美近期的量化寬鬆(QE)和扭轉操作,美國從第一輪QE推到第二輪,大量資金進入市場,造成亞洲一度面臨高漲的膨通壓力,原物料和油金更因而被炒作到不像話的地步,惡果歷歷在目,但QE要達到的救美國經濟,效果如何?從市場期待QE3,不難得知。

而且,寬鬆貨幣政策本身有侷限性,拿降息來說,利率最低就是降到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把利率降至0~0.25的區間後一樣降無可降,只能透過「延長政策時間」來強化效果;至於印鈔票的步數,一直用下去也只會讓鈔票不值錢,救不了經濟反造成通貨膨脹。

何況,不要忘了,美國先前所以產生次貸風暴,和Fed採取的長期低利政策不無關係,這點連前Fed主席葛林斯班都曾坦言他要負些責任;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日前也在股東會更直言,利率過低,資金當然往房市跑,但這又可能被說是炒房,說出不少想買房保值者的心聲。

相較歐美已「寬鬆到底」,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目前看來較具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本錢和空間,放眼望去,寬鬆似乎也成了全球央行總裁一致且不得不的選擇,但長期低利的環境,除有害金融經營,對整體經濟也未必百利無害,寬鬆過後未必是藥到病除,反有可能藥到命除。

※ 相關報導:

* 央行:在意房價 為銀行作風險控管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66972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表示,美國「次貸風暴」衝擊整體經濟活動,「為維持整體經濟金融穩定,央行才這麼在意房價問題。」...他說,一旦房價暴跌,銀行業將首當其衝,屆時銀行必須賤賣資產、減少貸放;而緊縮放款,勢必嚴重衝擊實質經濟活動。

* 彭淮南勤於打房的背後原因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78567.shtml

之所以非打房不可,倒也並非純粹居住正義的考量,央行得擔心金融機構不動產曝險金額過高,以及結合房貸商品的金融創新,帶給西班牙、愛爾蘭,乃至美國的慘痛教訓,在台灣上演。...至於央行此刻不願多談的部分,應與經濟景氣的研判有關。央行當然知道,台灣1至5月出口呈現嚴重衰退,也清楚歐洲、美國、大陸現在的經濟是怎麼回事,更不願對力拚「龍騰出口計畫」的經濟部澆冷水。此時放任房地產價格一枝獨秀,萬一基本面撐不下去,房價走勢也會反轉,若產生骨牌效應,絕不只是「眼看起高樓,再看樓倒塌」這般單純,而是賭上整體台灣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fsj 提到...

歐債戰火延燒到足球場 希、德媒體互嗆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6.22

希臘與德國將於22日在歐洲國家杯足球賽的八強賽中捉對廝殺,世仇相見分外眼紅。由於德國總理梅克爾將親臨現場督戰,希臘媒體紛紛嗆聲,德國報紙也還以顏色。兩隊教練則要求球員保持平常心,把注意力集中在球賽上就好。

希臘與德國都是歐債危機中的「主角」,而希臘人對梅克爾強硬要求希臘採取撙節措施尤其感冒。梅克爾當天要跟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三國元首舉行會議;為了配合她前往波蘭格但斯克的看球,會議還特別提前結束。

希臘於16日意外地一比○氣走俄羅斯後,媒體立刻就把即將來臨的德、希之戰,與兩國間的緊張關係扯在一起。希臘體育日報的斗大標題寫道:「梅克爾準備接招」;球門新聞的標題也寫道:「把梅克爾帶上來」。德國「圖畫報」也不干示弱,表示:「可憐的希臘人,我們會免費讓你們再破產一次。」

希臘總教練桑多斯表示:「球員們都有家庭,有朋友,都擔心未來何去何從。現在發生社會危機和失業問題。球員也是人,他們都感同身受。我要求他們出戰時要甩開這一切,只想到要從足球上證明他們是真正的鬥士。」

他指出:「面對德國隊,他們可能會有更強烈的動機與激情,但也可能因而失去焦點。如果我們只受心情與情緒的影響,我們就麻煩大了。」

德國固然是國際足壇的常勝軍,但希臘絕非省油的燈。由這位葡萄牙籍總教練執掌兵符的希臘隊,就曾在2004年歐洲國家杯大賽中異軍突起,抱走冠軍獎杯。

他更表示:「我們都相信能夠幹掉德國隊,有何不可?我們有夢最美,深信能夠再造歷史。」不過希臘隊最大的障礙,在於隊長兼中場球員卡拉古尼斯遭到禁賽。

德國隊當然比較被看好,畢竟剛剛以百分百的戰績從「死亡之組」殺出重圍。不過教練勒夫對於以二比一小勝丹麥頗不滿意;他表示:「我們在中場有不少漏洞。」

德國隊總教練勒夫表示,球隊會保持平常心,因為目標是暌違了16年的歐洲國家杯冠軍。他說:「梅克爾和國家隊的默契極佳。我們已經約好君子協定;她不得干預我們的戰術,我們也不打擾她的政治計畫。」

德國隊中場球員赫迪拉與穆勒聞訊都相當興奮,表示:「我們也都是她的粉絲。她會給我們帶來球運。」

※ 相關報導:

* 失落的一代:想貢獻 都沒機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401/112012062200528.html

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憂愁找不到工作,但已有工作卻領不到薪水的人更慘。雅典大學語文中心教師文莉說,有一次學生走進教室,突然情緒失控大哭。原來她被「留職停薪」半年了,老闆以這種方式規避三個月的遣散費。如此一來,她不但領不到遣散費,也領不到失業津貼。文莉說,這段期間很多人被「留職停薪」,員工想提告,但法院已有太多案件在排隊,告也沒用。

* 救濟中心塞爆 老人:好像已躺進墳墓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401/112012062200529.html

在Omonia救濟中心服務長達六年的馬卡奇斯說,金融海嘯之後,排隊領取免費食物的民眾增加一倍,一天下來大約有二千人次,其中有許多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沒有工作,失業保險或津貼都有期限,最後走投無路只好來這裡領取麵包、罐頭等免費食物。

* 希臘矽谷 逆境中撒下科技種子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2062200530.html

雅典普特拉大學名譽教授馬奇歐(Vassilios Makios)在卅四年前從加拿大回到希臘,他的夢想是模仿美國加州矽谷,建立希臘的矽谷傳奇。為輔導年輕人創業,他取得歐盟與希臘政府的資金援助,在二○○六年成立Corallia創業育成中心,旗下有微電子、航太、遊戲與創意內容等聚落群,為希臘撒下高科技產業聚落的種子。

* 深諳算計之理 希臘人性格 介於刺蝟和狐狸之間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407/112012062300910.html

如果用一種動物性格來形容面臨危機的希臘人,會是什麼呢?「介於刺蝟和狐狸之間」,雅典大學政治史教授瓦瑞米斯思考後,緩緩說出答案,「希臘人很懂得算計,尤其是在危機的時刻。」...瓦瑞米斯則認為,希臘人擁有介於這兩種動物之間的性格與本能,「希臘人可以很堅持,有耐力,但該變通的時候,也可以從善如流。」



◆ 梅克爾:發行共同歐元債券 免談!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羅馬22日電】2012.06.23

德國總理梅克爾22日在羅馬舉行的歐元區四大國高峰會議上,仍然抗拒發行共同歐元債券的構想,也反對更有彈性地運用歐洲紓困基金,但同意斥資1300億歐元 (1560億美元)提振經濟成長的方案。

義大利總理蒙提在羅馬的四邊會談後說,歐盟應該在下周的高峰會議上,採行促進經濟成長的方案,金額約相當於整個地區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

不過,義大利、法國與西班牙想說服梅克爾接受歐元債券與彈性運用紓困基金,則沒有明顯的進展。

四國會談僅持續了約1小時40分,蒙提在聯合記者會上說:「必須要有財政紀律,才可能有穩固的成長根基,但財政紀律也必須靠成長和創造就業來維持。」

已由布魯塞爾研擬之中的提振成長方案,包括增加歐洲投資銀行的資本,挪用尚未動支的歐盟區域援助基金,以及推出專案債券共同融通重大的公共投資計畫等,22日的會議並未宣布新措施。

梅克爾在會中並未提及有關新借貸或集中歐元區舊債務的問題,法國總統歐蘭德對梅克爾的抗拒頗感不耐煩,表示不能再等十年才創造共同的歐元債券。

歐蘭德說,會員國必須更團結,才可能交出更多主權給歐盟機構。他直接衝著梅克爾說:「我把歐元債券視為一個選項.... 但不是十年後。如果不能更團結,就不會有主權的轉移。」

德國的立場基本上和法國相反,梅克爾辯稱,貨幣聯盟的17個會員國必須先把國家預算與經濟政策控制權交給布魯塞爾的歐元區當局,德國才會考慮發行共同債券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德擬力推核心國金融交易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79095.shtml

德國財政部長蕭伯樂說,已有十個國家準備利用名為「加強合作」的歐盟程序,繼續推動金融交易稅。英國與歐元區內的若干國家,都反對實施這項稅捐。...來自金融交易稅的所得,將用於融通各項方案,例如設立基金關閉經營不善的銀行等。分析師估計,課徵金融稅約可籌措逾500億歐元的資金,但實際仍需視參與國家的數目而定。

* 歐元區製造業PMI 探36個月新低
http://www.udn.com/2012/6/22/NEWS/WORLD/WOR1/7176479.shtml

歐元區6月製造業產出減退速度為3年來最快,德國製造業景氣也持續萎縮,反映歐債危機惡化使經濟加速下滑。分析師預期,歐洲央行(ECB)下月初降息的機率隨之升高。

* 美股狂跌 今年第二慘
http://www.udn.com/2012/6/22/NEWS/WORLD/WOR2/7177284.shtml

備受關注的全美就業數據表現不佳,全美的成屋銷售下滑。歐洲和中國等大型新興市場需求疲弱,已連續兩個月衝擊美國製造業銷售。美國東北地區的製造業狀況跟隨中國製造業減速的腳步,降至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 美延長扭轉操作 羅傑斯:沒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78524.shtml

傳奇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 )21日批評美國聯準會(Fed)延長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是徒勞無功,他並表示,唯有讓經營失敗的銀行破產,才是拯救歐洲之道。

fsj 提到...

美航品牌 明年恐消失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06.24

財經網站24/7華爾街(24/7 Wall St.)公布隔年可能消失的品牌,今年被點名的包括美國航空(AA),而黑莓機製造商RIM和雅芳(Avon )也顯得岌岌可危。去年上榜的紳寶汽車(Sabb)已聲請破產、MySpace已被新聞公司買下,而諾基亞(Nokia)雖未消失但面臨重重的挑戰。

美國航空稱霸美國航空業近30年,如今因效率低落而高居2013年可能消失的10大品牌榜首。

不僅在同業紛紛合併後失去規模競爭優勢,且母公司AMR 集團在去年11月聲請破產。AMR打算藉聲請破產保護整頓美航,但全美航空表示有意收購美航,公司最大工會也對此表示支持。

曾一度獨步智慧手機市場的RIM,因錯失進軍消費市場的時機而失去創新優勢,在美國市場遭蘋果和Android痛擊。過去1年來RIM連連發布獲利預警、替換執行長並準備大幅裁員,董事會也透露正評估包括出售在內的「策略選項」。RIM去年在美市占率僅10%,股價近來跌至約11美元。

化妝品公司雅芳也在榜上。4月接任執行長的麥考伊(Sheri McCoy)先前是嬌生董事,但不具經營上市公司的經驗。雅芳的問題在於市場競爭激烈,卻未專注發展核心事業,去年雖提列近8億美元的整頓支出,但像是在填補漏洞而非致力推動成長。雅芳近來股價跌破16美元,可能淪為併購目標。

美國鈴木汽車1到5月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9%,在美市占率只有0.2%。根據JD Power對美國汽車可靠性的最新調查,鈴木在性能、車體、材質等方面得分幾乎低於所有品牌。

太平洋休閒服(Pacific Sunwear)股價近來跌至約1.5美元,上季虧損1,500萬美元,這家只有729家小商店的零售商已無資金可供競爭,被GMI公司列入即將破產的名單。

※ 相關報導:

* 百大尊崇企業 蘋果蟬聯榜首
http://www.udn.com/2012/6/24/NEWS/WORLD/WOR2/7179889.shtml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公布2012年全球最受尊崇的百大企業,由蘋果公司(Apple)蟬聯榜首,IBM和麥當勞(McDonald's)分居第2、3,但百事公司(Pepsi)和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都跌出前10名。台積電在百大企業中排名第63。



◆ 自由經濟特區,特在那裡?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24

「自由經濟示範區」在馬總統前往高雄小港為洲際貨櫃中心第2期工程動土時又受到注意。馬總統強調貨櫃中心工程完成後,高雄港將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試點,進而將台灣發展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島」。

這句話,立刻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以整版的篇幅詳加討論,足見「自由經濟示範區」在此時此刻的重要性。

若真以為建一個貨櫃中心,就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試點,最終使整個台灣成為「自由經濟示範島」,就將這一件大事著實看輕了,對於其中無比艱巨的工程,也完全未能理解。以這樣的認知與態度,遑論自由經濟示範島,連一個從事實驗的試點,都難如登天。

相對於此,全權負責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經建會,態度就謹慎多了。事實上,從經建會主委尹啟銘2008年出任經濟部長時揭示「經貿特區」的構想,已經過了4年,2010年經建會又重新拋出「經貿營運特區」的規畫,雖然加了兩個字,毫無疑問是相同的東西。直到去年大選前,馬總統提出「黃金10年」施政方針,「自由經濟示範區」高掛顯著位置,今年內閣改組,陳冲院長第1次院會的頭一項政策指示,就是將「自由經濟示範區」全權委託經建會執行,並由尹啟銘主委兼任政務委員,以利其全力推動。

經過三個多月,日前尹主委公開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方向還在構思之中,尚未完成規劃。與馬總統相比,如此龜步化的規劃,又過於審慎、遲緩,不知何年何月方能釐清其抽象定義,進而據以確立方向,然後得以從事具體規劃,台灣等得及嗎?

台灣等不及了!就在我們好整以暇從容思索「經貿特區」、「經貿營運特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異同與定義時,勁敵南韓已完成了「東協加1」、「歐盟FTA」、「美韓FTA」這3大自由貿易區,盡享免關稅的特別優惠。就台灣而言,我們的幾個主要市場,除了對岸之外,都遭南韓防堵,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也開始緊鑼密鼓地推動,以南韓的衝勁,不需多少時日,即可先馳得點,屆時,我們四面被合圍,竟要向何處覓生路?

當然,政府正積極與他國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紐西蘭努力已久,迄今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於東協、歐盟、美國等大市場,還都遠在天邊,跟對岸實質上等同FTA的貨物貿易協議,成了僅有的救生繩,但依ECFA協商時的抗爭,比早收清單多出20倍的大陸商品免關稅長驅直入,豈有可能輕易得之?

不論與對岸的FTA,還是跟新加坡、紐西蘭這兩個小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樣都要觸及台灣的全面開放、保護主義的徹底揚棄,台灣人民能夠接受這樣的震撼衝擊嗎?就目前的情況看,萬萬不可能。那麼台灣的未來、台灣人民的命運,將何所寄託?

目前看來,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趕快建立試點,全面開放,讓人民親眼目睹自由開放的利弊得失,找出趨利避禍之道,親自嘗受開放帶來的甜美果實,自由的大門才會豁然敞開,這個試點,就是須臾不可遷延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它究竟該是什麼模樣?其實十分簡單,找一個完全開放又獲得最大利益的範本,照本全收。新加坡就是一個完美的範本,蕞爾小國,但每人所得將近台灣3倍。

我們可以找一個地方政府,以最高的行動力打造一個具體而微、可是五臟俱全的新加坡,更要緊的是,一切財務自籌,不多花中央一文錢。自由經濟示範區就該「特」到這個地步,有朝一日,帶領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

※ 相關報導:

* 馬總統提加入TPP 學者存疑
http://www.udn.com/2012/6/24/NEWS/FINANCE/FIN1/7180378.shtml

知情學者表示,TPP是政治含義很高的協定,背後是美中政治較量,美國無意失去太平洋區域的老大地位,美主導TPP,要與中國大陸主導的從東協加一、到東協加三,到中日韓自貿區、再到東協加六,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的目標相對抗...這位學者指出,台灣應該是尋求在ECFA槓桿下,加入中日韓的自貿區協商,鞏固在東亞與東協的區域經濟整合潮流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或許反而可以因此順理成章,毫不費勁地加入TPP。

* 社論-物價麥卡鍚主義 幽靈籠罩台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62400301.htm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掀起一股「追殺物價上漲元兇」運動,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再到司法檢調、民代、再到媒體,大街小巷的尋找調漲物價的商家,一旦找到則從道德勸說、行政處罰、甚至到司法侍候,全部都來了,至於媒體的口誅筆伐就更不在話下。這種盡乎變態的「物價麥卡鍚主義」,有道理嗎?

fsj 提到...

協助經濟成長「各國央行能力已快用盡」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2.06.25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4日發表的年度報告指出,各國政府強化財政的努力成效有限,使得各國央行協助經濟成長的能力已快用盡。

BIS表示,因政府摯肘,央行延長貨幣刺激措施,調整政策的時程被迫延後。各國央行的行動雖然使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閉的傷害降到最低,利率現在已經沒有再降的空間,央行資產負債表也因購買公債而大幅膨脹。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已暗示,利率降到歷史低點、挹注龐大現金到銀行系統之後,歐洲央行差不多無計可施。

世界各國央行目前的資產總額達18兆美元,約為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成,比率比十年前增加一倍。

BIS總裁卡魯納表示,極度貨幣寬鬆的效果縮減且比以前更難確定有效,央行資產負債表繼續擴張的可能性增加,相關風險可能以目前尚不明朗的方式出現。

BIS首席經濟學家塞切提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讚揚銀行業主管單位在執行《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規定方面的進展,以及解決流動性監管問題方面的努力。但他也指出﹐全球決策者太過依賴央行來刺激經濟活動。

BIS呼籲先進經濟體的央行注意寬鬆措施的外溢效應,盡量鼓勵大家調整資產負債表、降低槓桿操作,不過,各國央行目前恐怕別無他法,只能維持貨幣寬鬆政策。

寬鬆政策促使信用和房地產價格膨脹,也為開發中國家造成風險。為避免吸引熱錢湧入,新興國家不太願意升息,這類國家的貨幣政策可能全面過鬆,產生財政失衡擴大的風險,就像先進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前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油價跌得不夠多…救不了經濟
http://www.udn.com/2012/6/25/NEWS/WORLD/WOR2/7181307.shtml

國際油價近幾月來持續走跌,但由於跌得不夠多加上全球需求不振,無法拯救疲弱的世界經濟。



◆ 我見我思-歐洲殭屍!

【呂紹煒】2012-06-25 中國時報

希臘大選結果是撙節派占上風,希臘立即退出歐元區的風險似乎化解了,不少投資人對此感到「欣慰」;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歐洲最大的風險早已移轉到西班牙與義大利身上了;而且,歐洲的情勢已成為一種僵局,打不開的話歐洲的歐元區可能就成為「殭屍」─不生、不死、不活……。

現在來看,希臘只是歐元區小瘡疤,真正會大出血死人的是經濟規模是希臘三倍的西班牙,市場已經在擔心年底前她就需要「全面紓困」,金額將達五千到七千億歐元。當然,還有一個義大利,讓市場「掛念」不已。

歐債的各項紓困措施,讓德國這個歐洲大凱子負擔六千多億歐元了,實在沒有太多力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幫他國紓困輸血。歐洲已經有一個共同貨幣了,此時,歐洲需要的是一個「財政、銀行、政治」的同盟組織才能維持住此共同貨幣制─說白話文就是有歐洲聯邦預算、共同債務(即發行歐洲共同債券)、還有更強而有力的歐洲中央政府,才能徹底解決目前困境。但,可能嗎?

單單是一個發行歐元債券,德國就抵死不從。這完全可以理解。德國十年期債券利率一%,二年期利率則跌到負值─代表大家寧可貼錢也要借錢給德國。但西班牙國債利率飆上七%以上,義大利也在六%多,希臘則根本借不到錢了。他們的債信評等相當於垃圾債券─或高出一、兩級。

如果發行歐洲共同債券,那就好像台積電與…嗯,比如說力晶(一個進加護病房,接受紓困的企業),或茂德(已經破產的企業)聯合發行債券一樣,力晶、茂德當然是「卯死」賺到了,但台積電則是「衰死」,本來二%借得到的資金,現在要飆高數倍的利率才借得到。要幹這種事,一定要「充滿著愛心」才可能。顯然,德國人不會對南歐國家充滿著這種愛心與熱情。

而德國要的財政同盟,其他國家也驚疑交加;這一搞,不是等於各國政府的預算都要給德國人審查嗎?是「第三帝國」捲土重來嗎?其中的確含有「統治」的成分;當歐盟峰會通過德國的財政規則後,德國的國會領袖興奮的說「現在歐洲開始說德語了」。但怎麼可能?即使如西班牙迫於現實,表現出願意接受更嚴謹的財政同盟的看法,但其它國家仍有相當的排斥。一項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歐洲人反對將國家在預算事宜上的主權讓渡給一家中央機構。

其實,要加深同盟關係─例如建立全歐洲的銀行保險體系,這種被認為「技術性」的政策,都有難以跨越的鴻溝。一名德國政治家就說:「在法國將退休年齡降低至六十歲而我們卻提高至六十七歲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推動建立銀行業聯盟。」坦白說,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接受由自己的民眾,為其他國家的爛銀行擔保,拿自己的錢補貼他國的社會福利開支,而那些國家的社福卻比自己的好得多。

因此,稍微深入的看就發現,如果危機中的國家經濟沒起色,就很難靠自己力量脫困;現在又無匯率貶值工具可用,一味靠他國紓困,終究難以為繼;越大的國家越不能倒、但也越難救。想搞「財政、銀行、政治」大同盟以根除危機,現實上又幾乎不可能,國家的認同終究超越「歐洲人」的認同。歐洲危機是否難脫僵局,歐元變殭屍,只能如希臘一樣慢慢拖到死,實在讓人憂心。



◆ 陸搶建摩天樓 隱含警訊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2.06.25

中國大陸經濟高速成長,大陸各地也搶建超高樓,長沙將以7個月時間規劃建設超越杜拜塔的世界第1高樓。中國經營報強調,高速興建摩天大樓背後隱藏的負面經濟效應值得關注。

大陸高樓建築正在以大躍進的速度遍地綻放。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正在興建的摩天大樓87%在中國。目前,中國在建的摩天大樓總數超過200座,相當於美國現有總量;預計未來3年,平均每5天中國就有一座摩天大樓封頂。

據估算,5年後中國將擁有800座摩天高樓,相當於美國現有數量的4 倍,其中80%將建在經濟不發達的內陸地區。

今年6月5日遠大可建科技公司與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協議,將規劃建設一座220層,高838米的綜合大樓。遠大集團稱,「長沙838米高樓項目已經在今年4月份啟動,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在進行中」。

報導稱,這座被命名為「天空城市」的世界第一高樓, 是一個綜合性社區概念的建築,預計明年元旦落成,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樓。「摩天樓專業戶」綠地集團先前直言,「做地標性建築不是我們想做的,而是政府想做」,中國指數研究院分析師何田指出。



◆ 神舟升空與王船下海

【聯合報╱謝劍/佛光大學名譽教授(宜縣礁溪)】2012.06.25 02:54 am

十七日台灣各報都刊出兩條大新聞,其一是對岸神舟九號載人太空船升空,和已在太空的天宮一號實驗平台交會對接,為建立太空站預做準備;其二是高雄茄萣建醮燒王船下海,規模是歷屆之最,極盡奢華之能事。

前者固然是一項科學成就,官方甚至自詡對接過程難度有如百米穿針,技術上並將美俄的三個步驟簡化為一,順利接合,且花費僅二十億美元,目的是要使中國大陸成為太空大國之一,不讓美俄獨霸。後者更把王船製作得維妙維肖,報載還裝滿昂貴3C產品,在群眾圍觀下,付之一炬。

可是外界對北京所稱神舟的耗費並不認同,他們認為加倍到四十億美金仍不夠。問題是地上的問題嚴重之極,在聯合國標準每人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人口,官方承認還在一億以上。網路上更是充滿唱反調的聲浪。在美國謀略家之中,季辛吉對大陸似較友好,在他的近著《論中國》一書中,就勸告大陸當局趁目前經濟較好的機會,應大力從事政、經、社的改革和建設,軍備競爭是無底洞的錢坑。前蘇聯就是被美國雷根總統的星戰計畫所拖垮。相對之下,中國底子薄,資源有限,人間要作的事正多。根據北京大學的調查,大陸上層富有的百分之十人口,和下層貧窮百分之十的人口,財富差距竟高達五十六倍。雖然也有老一輩的幹部像喬石出書呼籲推行政治改革,朱鎔基更意有所指的說維持安定並不就是改革,奈何在以「維穩」(意即鎮壓)置黨的利益至上原則之下,一切都是原封不動,官僚腐朽如故。薄熙來案發生之後,即使民怨沸騰,官方仍稱之為「同志」,為官官相護埋下伏筆。

再說台灣燒王船,其意義主要在紀念先人冒險橫渡黑水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對他們的辛苦和功績表示崇敬,誰曰不宜?問題是今天經濟不景,百物騰貴,升斗小民收入不增反減,製作豪華王船已如此浪費,付之一炬之後的環保問題更是嚴重。難怪台灣先賢蔣渭水早在日據時代就呼籲敬祖是要表示慎終追遠的孝敬誠意,燃燒冥紙之類大可不必。

看來兩岸都急需大力推行一次啟蒙運動。

fsj 提到...

索羅斯示警 歐元面臨崩解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二十五日電】2012.06.26

億萬富豪投資人索羅斯呼籲成立收購義大利和西班牙債券的基金,並警告如果本周的歐盟峰會不採取強力措施,歐元可能崩解。投資人擔心歐債危機將加劇,歐股與美股早盤25日重挫。

索羅斯24日在倫敦接受專訪表示,決策者應該創立一個歐洲財政授權基金來收購主權債券,交換義大利和西班牙必需採取切實可行的預算削減措施。他並指出,購買主權債券的資金可以來自發行由各歐元成員國擔保的歐洲債券,這種債券的殖利率應會較低。

法國和義大利正敦促德國採取果斷行動以終結已持續兩年半的歐債危機。

上周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破7%,達到經濟學家認為無法持續的水準。歐盟28日將在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但各國對解決危機的對策仍意見分歧。

81歲的索羅斯表示,這可能招致災難,因為歐洲已耗盡向投資人證明將採必要措施拯救歐元的時間。

他說:「在財政措施方面,各方存在分歧,除非未來3天能解決歧見,否則峰會可能慘敗。這將是真正致命的錯誤。」

索羅斯的警告,使觀望氣氛濃厚的市場信心為之潰散,歐股大盤的歐盟STOXX指數大跌2.64%,英、法、德歐洲三大股市跌幅在1.3%至2.5%,西、義股市分別慘摔3.5%及3.8%。

美股道瓊早盤跌1.36%,約172點;標普500及那斯達克分別跌1.6%及1.8%。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15日的談話表示,她反對發行歐元區債券這個「不成熟」的提議。她認為,只有歐元區建立完整的財政聯盟,才能發行這種債券。梅克爾要求希臘等債務沉重的國家削減預算,以換取援助資金。

索羅斯指出,梅克爾的作法只會讓危機進一步惡化,因為這些國家要償還債務,需要的是經濟成長而不是撙節財政。他說:「梅克爾是強勢領導人,遺憾的是,她一直把歐洲帶往錯誤的方向。」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救經濟危機 最怕自掃門前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83646.shtml

...1931年時,西方國家握有可避開災難、恢復榮景的資源,而此刻的我們則有額外的優勢,也就是比我們的曾祖父母輩更明瞭大蕭條的成因和終結的方法。但如果掌握這些知識和資源者拒絕使用,縱有這些知識和資源也成不了事。...目前情況似乎正是如此。世界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那麼恐怖,讓我和許多經濟學家愈來愈害怕的是,幾乎全球都棄守責任。

* 投資人逃亡 金磚四國貨幣急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83858.shtml

受資金撤離拖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大陸等過去10年來經濟規模成長4倍的「金磚四國」(BRIC)貨幣,創下至少是1998年來單季最大貶幅。分析師預測,俄國、印度、巴西等3國貨幣,年底前可能再貶至少15%。

* 陸匯市利空 人民幣恐續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183703.shtml

大陸外匯管理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5月銀行遠期結售匯連續第2個月出現逆差,顯示大陸經濟放緩憂慮不斷加深,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心理持續升溫,分析師預計,未來3個月內人民幣將維持弱勢局面。



◆ 過度投資和舉債 導致債務深淵

【謝錦芳、江靜玲/馬德里採訪報導】2012-06-26 中國時報

西班牙的財政曾是歐盟的優等生,在歐債危機爆發前幾年,曾有盈餘,為何這一跤跌這麼深?第二大銀行BBVA首席經濟學家卡多索(Minguel Cardoso)指出,「房市泡沫形成之際,政府稅收增加,建築業蓬勃,大家都享受增值好處,沒想到最後要付出這麼大代價。」

西班牙銀行業陷入風聲鶴唳,由地方政治人物掌控的信合社(caja),由於經營不透明且未股票上市,房市泡沫破裂後,這些信合社呆帳如山,虧損累累,最後必須由政府收拾爛攤子。不過,幾家跨國銀行因全球化布局、市場分散得宜而屹立不搖,BBVA即為其中之一,去年還在台北設立分行。

西班牙房地產價格在二○○七年達到高峰,正是華爾街金融海嘯爆發前一年,當時經濟學家都沒有發現不對勁並提出警告嗎?卡多索指出,BBVA在例行報告中提醒投資人注意房市可能反轉,因為市場空屋已大幅增加。不過,「當時房地產一片榮景,你很難明確指出什麼是泡沫,因為大家都從房市中賺到錢。」

卡多索指出,西班牙債務危機問題主要出在民間部門與地方政府,包括過度投資與過度舉債。在危機爆發之前,投資率高達GDP的卅%,遠高於歐盟其他國家,且主要集中在不動產;其次是過度舉債,民間企業舉債達GDP的八十%,其中大約有卅五%集中在不動產,這是很高的比率。

目前銀行體系持有不動產不良債權約一千八百多億歐元,政府已要求銀行提足呆帳準備。他強調,「西班牙的經濟要恢復成長,一定要落實金融改革與勞動市場鬆綁,這些改革至少要花五到十年才能看到成效。」

※ 相關報導:

* 房產泡沫破滅 馬德里鬼城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428/112012062600501.html

「馬德里的不動產沒有跌下來過,要不要多借一點?」「利率這麼低,不借錢投資是傻瓜。」在危機爆發前,西班牙房地產每年上漲十%,銀行經理想盡辦法借錢給企業投資,馬德里Afi企管顧問公司經濟學家賀斯(Jose Aotonio Herce)說,「政府、營建業、銀行家一起炒房,大家都瘋了;如今派對結束了,百萬空屋至少要五年以上時間消化。」



◆ 林毅夫籲:開徵富人稅

【記者康彰榮/綜合報導】2012-06-26 工商時報

剛卸任世界銀行副行長職位的大陸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專訪時指出,大陸目前面臨最大問題是收入分配問題,他呼籲應課富人稅。他同時認為,可以推出新一輪刺激政策。

針對當前大陸經濟問題,林毅夫指出,主要是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失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在政府、企業、居民三方利益分配中,政府財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而居民收入比重卻持續下降;二是家庭與家庭之間、個人與個人間收入分配差距也顯著拉大。

林毅夫提出兩種收入分配的改革思路:首先,是從二次分配,增加對有錢人的課稅,用轉移支付的方式來補貼低收入的人群。其次,在一次分配上,應該同時達到公平的效率。目前的發展階段,只要符合比較優勢的都是在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或者是資本資金相對密集的產業,按照這種方式來發展經濟,大陸的經濟會有最大的競爭力,會發展得最快、最好,同時創造的就業機會會最多。同時,勞動力會從相對豐富逐漸變成相對短缺,資金會從相對短缺逐漸變成相對豐富。

他認為,在此情況下,窮人的資產越來越相對值錢,富人的資產越來越相對不值錢,雙方都有一定的改善,在一次分配上就解決公平效率的最好的手段。

另外,對於大陸經濟放緩,林毅夫認為,一方面的原因是國際經濟的疲軟,大陸是外向型依賴度比較高的國家,所以出口減緩會減緩大陸的經濟增長。第二方面是上一輪的經濟財政政策已經接近尾聲,所以投資拉動的需求會減少。

林毅夫認為,面對當前經濟放緩,政策本身必須不斷審時度勢,所以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在推動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

fsj 提到...

為台灣經濟出路找方向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27

進入新世紀以後的台灣經濟,基本上是一個悶局,這種感觸近些年來尤其明顯。4小龍中,台灣被星、港逐漸拋遠;被韓國超越。更大的壓力來自對岸,大陸急追而上,爆發力十足。甚至只跟自己比,台灣10年來人均實質所得增長有限,幾乎原地踏步。台灣的問題在哪裡,如何診斷?台灣的出路是什麼,如何探索?聯合報系為此邀各界菁英舉行「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為台灣的經濟出路探尋方向。

從歷史的軌跡與經濟的邏輯中來探討,從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迄今逾一甲子,台灣經濟大致可分兩個階段:1949年~1988年,兩蔣時期;1989年迄2012年,後兩蔣時期或李扁馬時期。兩蔣時期初期,台灣形勢困頓而險峻,內為農工減產及惡性通膨,外為外交孤立與解放軍壓境,幸有1950年韓戰爆發,一舉化解各種危機,並因美國恢復對台援助,而使台灣更早一步(早大陸30年)走上了市場經濟與民營體制——這在全球化的第一階段(自1944年布列敦森林體制開始到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前)中是很關鍵的,它使得台灣在人才匯聚下,很容易地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優勢,也就是勞力密集產業及稍後的高科技代工產業,為台灣在全球市場開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當時台灣的勝利方程式很簡單:以官員素質加政府效率加生產要素(勞力與土地)的比較優勢再加政策優惠,吸引資本、技術與管理的輸入,發揮生產力與競爭力,然後外銷,從而帶動一連串的投資、就業、生產、貿易與所得增長的循環。但這個階段大致在1988年小蔣去世告一段落。

從1989年到2012年的後兩蔣時期,幾個變化產生了深遠的階段性影響:大陸1992年鄧小平南巡,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市場經濟,力求與全球化接軌,並終於在2001年入WTO,計畫經濟體制轉軌下,進入真正全球化的第二階段,這使得有沒有及能不能發揮核心競爭力,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優勝劣汰的最大關鍵。不只如此,1989年之後,大陸江澤民執政,兩岸雙方開始接觸談判,兩岸之間理論上形成了一個次全球化的領域,遺憾的是,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採取的是以「戒急用忍」為精髓的疏離政策,影響所及,原本台灣存在且可以充分發揮的優勢,如高科技產業的跨區布局及台灣作為交通、物流等亞太營運中心的契機幾乎都失之交臂。與此同時,全球產業在全球化之下的大挪移趨勢,包括台灣製造業的外移大陸,台灣終於開始面對到這10年來的資金、人才外流,所得、就業難增的困境。

2012年以後呢?大形勢是全球化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WTO的全球化難以一步到位,各成員國必須「各自求活」,雙雙對對地建構FTA自貿區框架。台灣的處境自然相當尷尬,受制於政治因素,舉步維艱,這需要台灣朝野作更大的努力。但必須指出,FTA也可能是一個「誤區」,以為有了FTA或TIFA或TPP就有了一切。沒有FTA,固對台灣不利;有了FTA,如果台灣缺乏核心競爭力,情況可能更糟,因為資本與人才更有外流的傾向。

所以,台灣首要的課題就是要找到核心競爭力。這個課題,就台灣而言,其實包含兩部分:一是去掉「負競爭力」;二是培養與壯大「正競爭力」。前者,指台灣在兩岸關係下特有的不確定氣氛;此等氣氛的根本去除,有賴兩岸當局協商出一個中、遠程框架,國、民、共三黨都不能迴避。只有在這樣的框架建構了之後,台灣相對於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優勢,如政治民主、社會多元、經濟自由等才能真正浮現出來,這就是「正競爭力」,也是台灣在新世紀重新吸納人才與資金的經濟新出路。

※ 相關報導:

* 大摩:捷克、南韓 經濟突破力吸睛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WORLD/WOR2/7186415.shtml

哪個國家的市場最有前景?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部門主管夏瑪(Ruchir Sharma)在新作「經濟突破型國家」(Breakout Nations)中,列出8個包括南韓在內的「經濟突破型國家」。



◆ ECFA兩周年 該整體檢討成效了

【童振源】2012-06-27 中國時報

兩年前,馬總統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立即召開記者會告訴國人,ECFA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的一大步,讓台灣走出經濟被邊緣化的威脅,提升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使台灣會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也會提振台灣的國內投資。兩年過去了,ECFA並沒有達成馬總統宣示的成效,值得我們深刻檢討。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在五月二十七日參加研討會時承認,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沒有產生重大效益本來就是應該的」。這是何其諷刺!而且,馬總統在六月二十五日也坦承,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成績非常難看」,應該盡快改變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以下再從四個層面檢討ECFA成效。

首先,ECFA對台灣出口的幫助非常有限。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八%,早收清單內貨品成長僅九.九%,而且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占率下跌到七.二%,是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低值。台灣與中國有ECFA,與東協沒有類似的協定。但是,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的成長率只有台灣對東協出口成長率的三分之一;而且今年前五個月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一.二%,但對東協仍成長六.二%。

第二,ECFA對台灣吸引外資的效益也不明顯,台灣的資金持續擴大外流。ECFA簽署的二○一○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結束,台灣吸引外商投資的實際金額卻衰退二九%,甚至落後泰國、印尼與越南。去年,台灣吸引外資金額維持在低檔的三十四億美元。二○○八~二○一一年,台灣資金外流平均每年二七七億美元,是歷年資金外流最嚴重的時期;去年台灣資金外流高達五○四億美元,是最嚴重的一年。

第三,兩岸簽訂ECFA可能有助於台灣與新加坡啟動FTA談判,但過去四年台灣沒有完成任何一項FTA談判。台灣與新加坡的談判已經一年半,至今沒有看到談判的具體成果。新加坡官員告訴我,台灣只要架構協議,不要自由貿易。即使台灣與新加坡談成FTA,新加坡與台灣的貿易僅占台灣對外貿易的三.六%,對台灣整體經濟幫助有限。

第四,ECFA生效之後,台灣的國內投資動能持續下降。台灣的實質投資率在一九九○年代為二八.○%;民進黨執政八年為二三.七%;馬總統執政四年為一七.七%。以年度而言,二○○八年的實質投資率為一八.四%,二○○九年衰退到一六.七%,是一九八一年來最低紀錄;二○一○年恢復到一八.六%,二○一一年再衰退到一七.二%,是僅次於二○○九年的歷史第二低紀錄。今年的實質投資率預估只有一六.二%,可能再創歷史新低。

中國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對外投資地區,台灣應該與中國簽署經濟整合協議。然而,ECFA的成效不彰正凸顯馬總統的戰略錯誤與決心不足。ECFA只是架構協議,不應給國人過高的期待,更不應過度宣傳成效。而且,ECFA不一定讓中國不再反對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美、日、歐)談判FTA,因為中國與這些國家都未簽署FTA。

面對區域經濟快速整合的強大競爭壓力,台灣應該將珍貴的談判資源集中在中國與美國,優先與他們同時簽署FTA,以突破中國政治障礙與極大化台灣的經濟利益;第二優先再與日本、歐盟、東南亞及香港協商FTA。要順利完成雙邊FTA談判,政府必須要有決心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建立朝野共識,充分評估利弊與建構完整配套措施,積極整合產業利益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最關鍵的是協助全民就業升級。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

fsj 提到...

新聞分析-錢太多! 房價回不去了

【蔡惠芳】2012-06-27 工商時報

政府打炒房,但5月份的房貸餘額依然逆勢再創新高,預售屋、中古屋房價也持續挺在高點,究竟要怎麼解讀?簡單來說,就是錢太多!房地產已成為最佳保值工具,更是游資最佳避風港,讓房價一漲就不再回頭,回不去了。

國內游資氾濫、政府沒有提出大型公共建設和適當的投資管道引導游資進入,使得游資轉進不動產市場。去年因為奢侈稅的開徵、總統選舉前所停滯的「遲延性」買盤,在今年3、4月反而一口氣噴出,造成房市出現一波小陽春。

以信義房屋近12月營收表現,即可驗證。去年房市窒息,今年選前的1月營收甚至只有2.63億元營收,大概1天平均賣不到1間900萬元的房子;不過3月就暴衝3倍達8.61億元、4月更達8.74億元,為近14個月新高。

學者莊孟翰就以「一大二多三高四低」,一針見血,洞察當前資金行情拉抬房價的動能。所謂一大,就是指貧富差距大、M化加大;二多是指錢多、游資多;三高是指高物價、高房價、高失業;四低則直指低所得、低利率、低稅負、低投報率。

雖然政府似乎頻頻打房,但仍擋不住資金洪流湧入房市避風港,房價也難以被打趴。到現在預售屋、中古屋依然挺在高點,主要關鍵,還是在於錢太多。

攤開台灣近4年來的房貸餘額,其占GDP比重,大致都維持在將近4成的水位,若再加上修繕貸款,那麼房貸餘額占GDP比重就跨越4成、甚至逼近45%。

上周央行再進一步鎖定豪宅緊縮房貸成數,希望壓抑豪宅買氣,不過只要銀行資金氾濫,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又無其他投資管道,房地產仍被認為是最佳的投資標的,那麼房價就難回頭。

※ 相關報導:

* 5月景氣 連續亮第7顆藍燈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FINANCE/FIN2/7187322.shtml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天公布5月景氣燈號為藍燈,已連續第7個月呈現藍燈,分數較4月的14分增加1分為15分,因此,國內景氣可望逐漸脫離低緩狀態。經建會表示,今年5月國內勞動市場維持穩定,生產面、消費面指標低迷情勢略見緩和;不過,金融面、貿易面指標表現仍欠理想,後續發展必須密切關注。

* 地方自行發債 大陸喊卡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MAINLAND/MAI3/7186371.shtml

為防堵地方政府濫發債務於日後演變為中國式的債務危機,中國大陸將修改預算法,明確規定未來地方政府將不能自行舉債,只有法律或國務院規定才可以由國務院財政部門代地方政府發行債券。

* 美查海外逃稅 追回50億美元
http://www.udn.com/2012/6/27/NEWS/WORLD/WOR6/7187265.shtml

美國國稅局26日說,美國已從納稅人自動報告海外帳戶資產計畫裡,收回了超過50億美元。該局在發布的新聞稿中說,共有3萬3000個納稅人報告了其海外資產。國稅局長舒曼在一項聲明中說:「人們現在發現,越來越難隱藏他們在海外的資產。」



◆ 新聞分析-郭氏急驚風 碰到日本慢郎中

【鄭淑芳】2012-06-27 工商時報

夏普和鴻海聯手抗韓,堪稱今年科技業一大盛事,但一樁台、日聯姻的美事,似乎雙方合作步伐有所牽絆。

儘管郭董一再表示,對於最初的選擇不但不後悔,還計畫加碼投資,但郭氏急驚風的行事風格,碰到行事縝密的日本慢郎中,這場「夏、鴻戀」磨合期恐將拉長。

鴻海今年3月意外牽起夏普的手,但受到夏普股價跌跌不休干擾,市場對這樁聯姻的疑慮聲浪還是不斷。雖然郭董強調,雙方合作是天作之合,且彼此存在著很多的相同性,包括兩者都是海島國家,同樣面臨地震的威脅,且日本文化來自大唐,與中國文化也有部分相通,但再相同的文化,也有各異的地方。

特別是一向以決策速度著稱,以彈性應變擅長的鴻海,有著郭台銘商場霸氣的風格,但碰到一切講究倫理、秩序的日本,就好像急驚風碰到了慢郎中,在性格有別下,難免陷入各吹各的號的窘境,這從雙方合作以來,不時有雜音出現,可以略窺一二,包括郭董要與夏普重新議價,外傳夏普計畫向鴻海收取高額的技術輸出費等,也透露出雙方合作的進程速度過快,外界已有些霧裡看花的感覺。

落實言之,聯日抗韓,不論對日本或是台灣而言都是美事一椿,日本可以讓其技術有輸出的機會,台灣則可挾生產及市場的優勢,補日本的不足,截長補短之餘,即可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甚至大於三的速效。

但問題是,再完美的合作,如果沒有足夠的磨合期,也沒辦法踏出完美的步伐,要聯日抗韓,特別是面對民族性保守如日本的合作對象,恐怕一向講求速度的郭董,這次得多保持點耐心,讓夏普,甚至日本股東,可以充分理解鴻海及台灣善意,才是郭董聯日抗韓第一發,首要學習要務。

※ 相關報導:

* 夏普放話 不要鴻海再增資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435/122012062700080.html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表明,有意增持日本面板大廠夏普的股份,但日本共同社周二報導,夏普社長奧田隆司 (Takashi Okuda)26日在股東大會回應指出,並無接受鴻海擴大投資的計畫。

fsj 提到...

美製造業房市報喜 復甦升溫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6.28

美國5月耐久財訂單和5月成屋待完成銷售增幅雙雙比市場預期大,不僅舒緩製造業正失去動能的疑慮,也顯示房地產市場正站穩復甦腳步。

商務部27日說,5月耐久財訂單比4月成長1.1%至2,172億美元,為3個月來首見增長,增幅大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5%,這主要受惠於運輸設備躍增2.7%,飛機和汽車需求也增加。

不計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5月也成長1.6%;這些訂單被視為代表企業未來投資於電腦、引擎和通訊設備等器材的指標。用於計算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非國防資本財出貨訂單,5月則增加0.4%。

RBS證券公司美國經濟學家夏利夫預期,製造業景氣不會萎縮,相較於之前製造業成長幅度領先整體經濟,現在這個產業的成長步調只是更加和整體經濟同步。

另據全國不動產仲介協會(NAR),5月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揚升5.9%至101.1,增幅大於市場預估的2.3%。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追蹤同意購屋的件數,若一件契約已敲定、但尚未完成交易,便是待完成銷售,常被視為領先指標;待完成銷售常在簽約後1到2個月內完成。

ClearView經濟公司總裁麥蘭德說,所有指標似乎都顯示房市正逐步緩慢復甦,營建許可和新屋開工日益增加,而房貸利率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則發步2012年美國經濟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復甦動能可能正日漸增強,預料今明2年將溫和成長,但若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或美國決策當局允許立刻大幅縮減政府支出,都可能危及美國的經濟展望。OECD建議,美國政府應擴大協助失業者,並制定逐步縮減赤字的財政計畫。



◆ 油礦疲軟 商品貨幣逆勢抗跌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2.06.28

雖然全球成長放緩導致石油和其他礦產的價格下挫,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表現卻相對穩健,讓外匯交易員感到意外,原因是追逐收益的投資人把資金投入報酬最高的幾種商品貨幣。

金融時報報導,商品貨幣指商品淨出口龐大的先進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挪威。這些貨幣過去3個月來兌美元僅貶值3%到4%,反觀同期的布侖特原油大跌26%,熱燃煤挫跌18%,銅跌12%。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為,商品貨幣和大宗商品價格間,出現「極端的錯置」。

這種錯置帶來一些問題。某些避險基金因預期成長趨緩會拖累商品價格,拋售澳元等商品貨幣,卻壓錯寶。澳洲、加拿大等的製造商,則因本國貨幣計價的成本維持高價,美元計價的收益卻隨商品價格同步下滑,因而遭受雙重打擊。

這種不協調其實是投資人傾向追求高報酬所造成,而商品貨幣恰好擁有先進國家貨幣中最亮麗的報酬。

以澳洲為例,該國實質利率高於零,名目利率為高居先進國家之冠的3.5%,因此即使央行屢次降息,澳元仍獲支撐。

對退休基金及央行的外匯存底經理人這類保守投資人來說,商品貨幣是少數AAA最高債信評等的資產,正是從歐元區分散的理想標的。紐元因紐西蘭5月底獲穆迪重申AAA債信評級而獲益,澳洲、加拿大和挪威也都保持AAA債信。

雖然多數央行的外匯存底仍以美元和歐元為主,但各國正力求分散資產,俄羅斯、捷克等國央行最近將澳元納入外匯存底,紐元和北歐貨幣據說也頗受外匯存底經理人的青睞。這種改變會在商品景氣循環翻轉、經濟成長趨緩時,支撐商品貨幣的匯價。

一些分析師警告,如天然資源的價格繼續下滑,這些國家的貨幣會開始變得較不安全。

※ 相關報導:

* 首家陸銀登台 近兆貸款挺台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7189116.shtml

首家登台的大陸銀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昨天舉行開幕儀式,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表示,未來三年,中行將提供規模達人民幣兩千億元(折合新台幣九千四百多億元)的貸款,支持在大陸台商發展。



◆ 烏雲不散 勞退基金上月又虧185億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2.06.28

金融市場大幅走跌

勞退基金監理會今天公布勞退基金5月績效,受到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全球經濟成長受壓抑影響,5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走跌,連帶使勞退基金績效受衝擊,侵蝕掉今年以來的獲利。截至5月底止,今年新、舊勞退基金整體收益數僅約為 61億元,收益率為0.4595%,光5月份就回吐185億元。

勞退基金監理會表示,今年初歐債危機曾獲短暫紓解,加以美國各項經濟數據持續穩定擴張,整體金融市場略有回溫。不過這二個月來,隨著希臘退出歐元區疑慮不斷升高、全球經濟活動趨緩,金融市場大幅下跌,5月單月MSCI世界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即分別下跌8.97%及10.96%,使得今年以來累積報酬僅剩0.68%及0.53%。

整體基金收益數僅60億

勞退基金監理會指出,國外股市差,國內的市場也相當冷,規模龐大的勞退基金,影響甚鉅。截至今年5月底止,新、舊制基金整體規模為1兆3,691 億3,743萬元,其中新制基金7,986億1,885萬元,舊制基金 5705億1858萬元。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今年截至5月底止,整體基金收益數為60億9600萬元,收益率為0.4595%。

下半年資產配置方向不變

展望下半年,勞退監理委員會認為,希臘大選結果出爐,支持紓困協議的保守派已獲得勝利,並組成聯合政府,希臘退出歐元區之危機暫獲紓解,歐元區各國將會同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進一步尋求解決歐債危機對策,都有助於下半年情勢更穩定。勞退基金下半年既定的資產配置方向不會有變動,但是在時間點上會保有彈性調整的空間,避開風險性過高的時機入市。



◆ 中文信用報告 7月起免費申請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2.06.28

7月1日起,不論求職就業所需的個人中文信用報告或銀行授信貸款申請的個人信用紀錄,每人每年度都可享有免費申請一份中文信用報告的優惠好康,台灣也成為繼美國、韓國之後,少數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免費查詢的國家,領先日本、新加坡等,藉以宣揚國人「珍惜信用」。

為方便民眾申請個人信用報告,聯徵中心近年來不斷提升便民措施,民國100年7月1日起,委託郵局加入個人信用查詢代收服務,初期303處郵局接受個人信用查詢,只要1至2個工作天即可收到信用報告,大幅提高個人信用資料申請的便利性。

今年7月1日起,聯徵中心全面實施「每年度個人得免費申請中文信用報告一份」的優惠措施,期望透過免費查詢提高個人檢視其信用紀錄的意願,藉此教育民眾珍惜信用的觀念外,並將使我國信用報告業,登上先進國家信用報告機構提供民眾免費申請服務的趨勢,也是聯徵中心邁向國際化的另一里程碑。

聯徵中心蒐集、處理當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資料,協助銀行了解客戶或個人自身金融信用狀況。92年9月起陸續對身心障礙者、失業、低收入人士、65歲以上長者、原住民年滿55 歲以上年長者、符合「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狀況者、重大傷病者及重大天然災害災民等八種人士 (簡稱現行查詢費優惠人士),提供每年度可免費申請信用報告一份之優惠。

另為減輕申請前置協商民眾負擔,98年11月1日起對民眾申請「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提供免費查詢一份,並自100年9月1日對民眾申請「消費金融無擔保債務展延方案專用債權人清冊」提供免費查詢一份等優免措施。

今年7月1日起,社會大眾每年度個人戶得免費申請中文一般版信用報告一份,因特殊需求加查其他信用資料或第二次以後申請者,中文版維持收100元,英文版則收200元。另同次申請同一版本報告,每多加一份加收50元。

現行查詢費優惠人士因特殊需求加查其他信用資料或第二次以後,不論中、英文版皆收50元。同次申請同一版本報告,每多加一份加收50元。但加查或第二次以後查詢費優惠,須至該中心臨櫃或以郵寄方式申辦。



◆ 英三百餘年來納稅資料上網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06-28

英國政府在網上公佈了過去三百多年來,納稅人繳稅的資料,一共一千兩百萬筆。

英國政府保存了從一六九二年起,到今天為止的所有納稅資料。

上網的資料裡可以看到,一七九二年,英國海軍英雄納爾遜為他位在「薩福克」的房產繳了三英鎊的財產稅。當時的三英鎊,大約合今天的三百一十六英鎊,一萬四千台幣左右。

另外,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一九一四年為他倫敦南區的家付了五英鎊的財產稅。相當於今天的四百七十三英鎊。

fsj 提到...

歐盟峰會重大突破 歐債有解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6.30

歐洲領袖29日針對一系列措施達成協議,包括承諾允許紓困基金直接調整歐元區銀行資本結構和穩定債市、年底前設立歐元區銀行的單一監管機構,並批准1,490億美元的促進成長方案,激勵全球股市與商品行情大漲。

峰會進展超乎預期,激勵美股3大指數29日盤中漲1.8%至2.2%,道瓊工業指數漲逾220點。歐洲股匯債市齊揚,德、法、西等國股市漲3.5%至4%,歐元兌美元漲2%,逼近1.27美元,創今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和價格走勢相反的西、義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跌。國際商品行情創近半年最大漲幅,紐約黃金期貨漲逾3%,重返每英兩1,600美元大關,紐約原油期貨更漲逾6%至每桶82.41美元。

歐元區領袖28日討論逾13個小時後,29日清晨同意動用紓困基金壓低西、義等受衝擊國家的借款成本,但不會強迫遵守歐盟預算規定的求助國推行更多撙節措施或經濟改革。

求助國須簽署瞭解備忘錄(MOU),推行現有政策承諾並設定時間表,不必接受國際債權人的侵略性監督。但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 )的銀彈可能只占西、義未償債務的約20%,壓低借款成本的能力有限。

各國同意,年底前在歐洲央行(ECB)下設立單一機關監管歐元區銀行業,以打破銀行和主權債務間的惡性循環。該機關成立後,ESM能直接調整銀行資本結構,且不會推升一國預算赤字,也沒有優先債權人地位。

這意味著ESM接手提供西國銀行業紓困貸款時,將不具優先債權人地位,舒緩市場疑慮。投資人擔心,若ESM有優先債權人地位,可能會在西國違約後優先獲償。

歐盟也同意1,200億歐元(1,490億美元)的刺激成長計畫,計畫核心為歐洲投資銀行(EIB)增資1,000億歐元,使其放貸能力增加600億歐元。但梅克爾要求賦予歐盟凌駕各國預算與經濟決策權的更大權力,並未取得立即進展。各國把該議題延到10月,屆時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宏畢將提出更詳細的報告。

※ 相關報導:

* 「諾夫人」梅克爾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62900847.html

在歐債危機中,梅克爾一直在堅定扮演反對者的角色,為捍衛國家利益,她對於任何解救危機國的措施,只要有傷害德國絲毫的可能,她都抱持反對的態度。因為如此,歐洲媒體以007電影中的大反派諾博士(Dr. No)而稱梅克爾為諾夫人。

* 穩定歐盟兩議案 德國會過關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94447.shtml

德國國會29日以明確多數通過歐元區的金融防火牆「歐洲穩定機制」(ESM),以及旨在強化歐盟(EU)各國預算紀律公約,梅克爾總理並在國會保證要團結與克服歐債危機。...ESM旨在接替原來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總額5000億歐元(6230億美元),需要提供90%資金的國家批准才能生效。ESM原訂7月1日開始運作,但現在預料可能至少會延緩一周實施。另方面,梅克爾主導的歐盟預算紀律公約,已在歐盟27國中的25國過關。

* 歐盟峰會落幕 留下待解難題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94391.shtml

關鍵在於歐盟峰會擬定的解套方案,總是循著歐債危機的發展且戰且走,而非規劃出全面且長遠的可行之道。像是本屆歐盟峰會通過、授權歐洲央行(ECB)可監控金融機構,以及可動用規模高達80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ESM),直接紓困金融機構或購買債券。但峰會決議另外敘明,有效率的專門監控機制建立之前,不得動支紓困款。

...但論及歐盟的長遠發展,不能只靠短期的利多支撐,例如是否應發行歐元債券,藉著債務共同承擔(mutualising debt)為歐債解套,建立主管歐元區各國財政的事權統一機構,以及使歐盟握有可干預會員國預算的實權等,這些完善歐盟財政體制的措施,都有待歐盟採取積極作為。



◆ 升值不能解決世界經濟問題

【巴曙松】2012-06-29 旺報

回顧匯改七年來,人民幣對美元走勢實情如何?全球經濟從失衡到再平衡,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承擔了怎樣的義務?

結構決定貿易順差

就中美貿易矛盾和匯率問題而言,早在2005年時,美國一些專家認為人民幣應當升值15﹪就可以解決中美的貿易不平衡問題。而實際上從2005-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21﹪,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對美貿易順差年均增長20.8﹪。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下降34.2﹪。進入2010和2011年以來,我們看到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降低,部分季度還出現了逆差,但是與此同時,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

因此,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都可以清晰地證明,人民幣升值不可能解決中美及全球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也不可能解決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自身因為消費過度、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帶來的失業等問題。全球貿易不平衡實際上是國際產業分工調整和各國內部結構失衡的綜合反映,而匯率的解釋力度相對較弱。

首先,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改變了傳統的國際分工方式,在跨國貿易推動下、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中國貿易方式,決定了中國的國際貿易順差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的「高儲蓄、低消費」,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高消費、低儲蓄」相應而存,即共存於一種「不平衡」的「平衡」中。所以要實現全球經濟從失衡到再平衡,這離不開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的共同努力、協調配合,不能單純的強調通過人民幣升值來調節全球貿易的不平衡。

實際上,中國在擴大內需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同時配合匯率的平穩升值,已經使中國的國際收支大致進入到均衡的區間。

匯改穩定收支均衡

當然,在理論界對於當前中國國際收支趨於均衡區間,究竟是周期性的變化,還是結構性的變化,目前還有爭論,有的研究認為,當前國際收支的均衡狀態是中國大規模應對金融危機、加大投資和擴張內需推動的周期性回復,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並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危機過後可能又會重新恢復到原來的失衡狀態;而持結構性調整論者則認為,當前中國的國際收支均衡狀態是匯率調整和經濟結構調整共同推動的。

不過,上述兩種看法都認可的是,當前中國的國際收支達到均衡狀態,穩步推進的人民幣匯率改革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 相關報導:

* 大陸大企業轉檯 靠發債籌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194424.shtml

中國大型企業受較低的利率負擔吸引,逐漸放棄尋求銀行的貸款,轉而靠發行債券籌資。這股趨勢也迫使銀行業把注意力移轉到風險更大、但亟需資金的中小企業。



◆ 王老吉攜手統一 槓加多寶

【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2012-06-29 工商時報

廣藥集團子公司、大陸罐裝飲料銷量龍頭王老吉,昨(28)日由廣藥集團出面,與台灣食品巨頭統一、銀鷺、惠爾康等30多家企業簽訂生產供應戰略合作協議,代工生產紅罐王老吉。希望藉由強強聯手,打敗號稱擁有「正宗涼茶」配方的加多寶集團。

據新浪財經報導,這30多家企業涉及食品生產、原料和包材供應,涵蓋紅罐王老吉整個生產加工鏈。

廣州藥業總經理吳長海表示,除了與大型食品企業合作之外,王老吉還將在全國建立多個生產基地,整個專案正在規劃當中。

吳長海透露,目前新裝紅罐王老吉已經在北京和廣州正式上市。但當媒體問及廣藥紅罐王老吉的年內產能計畫,吳長海回答稱:「目標是越多越好」,但是沒有具體數字。

對於對手加多寶近期加大涼茶產品宣傳力度,而廣藥王老吉的宣傳活動遲遲未有動靜,廣藥高層稱,「有些企業喊得越大聲越是底氣不足」。廣藥方面強調,紅罐王老吉的廣告片將在短期內問世,同時公司還將針對紅罐王老吉宣傳進行全媒體運作。

雖然廣藥集團聯手30大食品巨頭形成產業鏈,但加多寶集團可不是省油的燈;據AC Nielsen調查,從去年到今年,加多寶集團生產的紅罐王老吉(今年5月29日之後更名為加多寶)在大陸涼茶市場市占率創下歷史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紅罐和綠盒王老吉占據著約70%的大陸涼茶市場占有率,銷量將近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廣藥旗下綠盒王老吉銷售額約為19億元,加多寶更名前生產的紅罐王老吉銷售額約為160億元。

數據顯示,若沒有加多寶,廣藥集團旗下所產紅罐王老吉恐怕無法從2000年不足2億元的銷售額,花10年就躍身百億市場,與可口可樂一較高下。因此擁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的製茶秘方的加多寶,在推出新品後雖沒回應今年銷售目標,但仍對新包裝的紅罐「加多寶版涼茶」前景充滿期待。

fsj 提到...

台企銀公教信貸 利率殺到1.72%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2.07.01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教人員信用貸款案」公開招標,由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的「貼心相貸」得標,貸款利率殺到百分之一點七二,是目前最低的信貸利率,業界譁然,中央銀行也傻眼。

人事行政總處這次公開招標公教信貸,規定利率上限百分之一點七七,台銀、土銀、合庫及三商銀等公股行庫評估無利可圖,紛紛棄權,台企銀獨家投標,已保證得標,還把利率下殺到一點七二趴,並免收手續費,真是「殺很大」,銀行界形容「史上最優惠的信用貸款」。

人事行政局配合組織改造,今年改制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教信用貸款」依慣例每三年招標一次,三年多前,也是台企銀得標,當時得標利率逾百分之三,今年卻一口氣殺破百分之一點八。

台企銀解釋,公教人員信用好、風險低,依過去三年半承做貸款分析,每人貸款金額約八十萬至一百萬元;考量貸款戶有存款、信用卡和理財等貢獻,得標利率雖只有一點七二趴,實質收益高於百分之一點八,還有賺。

銀行主管說,目前百分之百擔保的房貸利率,約為百分之一點八四至百分之二,「貼心相貸」利率一點七二趴,低於房貸利率,等於鼓勵公教人員「借信貸、還房貸」,甚至「以信貸貼補房貸」,變相賺利差。

例如公務員信貸一百萬元(利率一點七二趴),償還利率一點八四趴的房貸,一年可省一千二百元利息,目前房貸多數在二趴,「省更多」。

銀行主管說,央行連祭三波「打房」措施,降低貸款成數、嚴禁房貸額度,限制不能以修繕、周轉金或其他貸款名目增貸,但是超低利率的「貼心相貸」,卻讓公教人員可以借信貸充抵房貸,成為打房漏洞。

台企銀說,「貼心相貸」今天起受理,至民國一○四年六月卅日止,貸款年限最長七年,現行利率百分之一點七二,未來依中華郵政二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碼計收;貸款額度依照金管會規定辦理,八十萬元以下,免徵保證人。



◆經部青年築夢貸款 200萬借你創業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2012.07.01

7月政府推出多項新措施,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首度開辦「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提供青年返鄉創業的「第一桶金」,每案最高可貸到200萬元,利率依郵政儲金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0.575%為最高上限,目前為1.95%。

進入大學畢業高峰期,經濟部為鼓勵年青人返鄉做頭家推出此新計畫,7月開辦,至明年12月31日止,預計至少辦理2,500件青年返鄉創業貸款,希望能增加1萬人就業機會。

中小企業處官員表示,青創貸款是公司成立半年後才能申貸,申請人得先有相當存款或向親友借錢才能一圓創業夢;「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主要是提供開業前的準備金。

只要20至45歲的年青人,公司完成設立,並接受30小時以上創業相關課程,就可提具創業計畫書,向18家銀行申請「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一旦獲審核通過,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將提供最高95%的保證成數,獲得最高200萬元的第一桶金。

官員強調,「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將不限行業,也不會限制創業地點,但會搭配政府當前產業政策,若創業的是政府目前大力扶持的產業,如文創、生技等,獲得貸款金額的確會較多;但官員強調,究竟搭配哪些產業政策,還須再確定。

官員說,「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是經濟部與青輔會合作推出的計畫,希望用以銜接青輔會青創貸款。



◆ 學者痛斥:煮熟鴨子老是飛了 公布無意義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2.07.01

建議留意「新增戶」

101年欠稅大戶名單今日上午公布,和去年公告時相比,雖然欠稅總件數或總金額都雙雙減少,但欠稅大戶名單卻大多是老面孔。學者痛斥,規勸已有3年,這些欠稅大戶都還逍遙法外,顯示出政府公信力不夠,而對於連司法機關都追不回的「呆帳戶」,公布也無意義,建議應留意「新增戶」,尤其對於有所得能力的欠稅大戶,更應該積極追討。

根據財政部賦稅署初步彙整統計各稅捐稽徵機關擬公告件數及金額,今年達到個人累計欠稅逾1000萬元,或企業累計欠稅逾5000萬元的欠稅大戶公告標準者,總計有1166件,總欠稅金額1103.49億餘元,與去年公告時相比,件數減少246件,金額減少159.14億餘元。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公告欠稅大戶名單可達到一定的效果,至少可以知道是哪些人在欠稅,但從2010年公布欠稅大戶名單至今已是第三年,欠稅黑名單上仍以老面孔居多,顯示政府公信力不夠,應做的事卻未做,即使規勸3年,這些欠稅大戶仍逍遙法外,代表政府追稅的執行力不佳。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耀輝表示,落跑海外的欠稅大戶,或是連司法機關都追不回的欠稅大戶,就像是「呆帳戶」,公布這些名單無意義,因為根本難已追回稅款,他建議政府應該留意每年的「新增戶」,尤其是以脫產規避稅賦,或是有所得能力者,對於這些「煮熟的鴨子」則不應讓他們跑了,必須積極去追回。



◆ 106年 第二波大赦 760億恐一筆勾銷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2.07.01

今年3月5日國內首波「欠稅大赦令」生效,民國96年3月5日以前移送的欠稅個人和企業舊案中,計有2692件,4.4億元的欠稅款,全都依法一筆勾銷。第二波欠稅大赦令則將於106年3月4日生效,目前累計欠稅個人和企業高達4228件,而欠稅金額則飆高至760.7億元;其中多數是欠稅大戶,但財政部的追討期已不到5年,若無法加強清理欠稅,屆時高額欠稅恐將又要一筆勾銷。

政府追欠稅不再永無期限!稅捐稽徵法第23條在96年3月21 日修正時規定,96年3月5日修正前已移送執行尚未終結的欠稅案件,自修正日起逾5年未執行即不再執行。此修正案被形容為「欠稅大赦條款」,加上稅法已訂有最長15年的追稅期,意謂著未來將會不斷出現「欠稅大赦」的現象。

全國欠稅總額約2500億元,屬於96年3月5日以前移送執行的舊欠金額約765.1億元,而國庫依法在第一波大赦生效條款所塗銷的金額有4.4億元,僅占765.1億元的0.6%。另外,高達99.6%,即760.7億元的舊欠稅,追稅期間已不到5年,下一波大赦將會在106年3月4日生效。

財政部強調,清理欠稅是各稅捐稽徵機關的重點工作之一,除了採公告重大欠稅案件方式,財政部也和法務部建立聯繫機制,加強清理欠稅的計畫,包括對欠稅人訂定禁奢條款、限制出境,以及財產禁止移轉等追稅手段。此外,對於有繳納能力而故意隱匿財產的欠稅人,也會積極追查其動向。

fsj 提到...

全球股市有4大危機

【記者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12-07-01 工商時報

儘管上周歐盟高峰會出現突破性進展,促使全球股市大漲,然而專家表示,有4大因素使得此一漲勢無法持續。

根據CNBC指出,投資人必須考慮4項因素。第一,歐債危機難以搞定。雖然歐盟高峰會達成多項有助危機緩解的措施,然而並不代表歐債危機短期內就會結束。國際知名投資大戶羅傑斯就表示,歐盟高峰會的協議並無助於解決歐洲當前的最大問題:歐元區的債務。全球債務巨擘Pimco執行長伊爾艾朗更是明白表示,投資人別被上周五的市場大漲衝昏頭,歐盟領袖達成的協議細節並不足以解決危機。

第二,美國經濟復甦正在減緩之中。美國經濟首季經濟成長率只有1.9%,而且消費者信心、就業成長與企業支出等也都益趨低迷。這些情況並不會因為歐洲情勢轉好而有所改變。美國銀行美林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只有1%。專家指出,投資人的信心已降到谷底,只要有絲毫利多,他們就會大感興奮,但是若沒有利多持續支撐,投資人信心就會立刻回跌,而且較之前更低。

第三,新興市場光芒褪色。新興市場的核心金磚4國原本被投資人寄以厚望,期待他們能繼續帶動全球經濟走出困境,然而隨著他們的經濟成長明顯減緩,投資人對他們的期望也告消失。花旗經濟學家巴特爾表示,在歐債危機與新興市場經濟趨疲下。他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只有2.6%。

第四,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是債務負擔沈重。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瑞斯勒與贊納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中心就是在於人民財富縮水,債務負擔加重,同時政府為刺激經濟,又導致公共債務增多。

※ 相關報導:

* 全球股市 長線買點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95317.shtml

...許多分析師仍心存疑慮,審慎看待後市,因峰會結論缺乏細節,包括未闡明ESM可能直接調整哪些國家的銀行資本結構、會如何處理銀行股權,也沒說明紓困基金會如何穩定債市。



◆ 美股下半年看漲 留意四變數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7.01

分析師預期,美股漲勢可能延續至下半年,但可能伴隨著劇烈波動走勢,四大因素將左右後市,包括企業財報、美國11月總統大選、美國處理「財政懸崖」問題,以及各國央行是否採取行動救市。

首先,美國汽油價格與可能觸底的房價,有助提振企業第2、3 季獲利,這將持續推升股價。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唐尼斯說:「企業已找到節省成本之道,因此隨著汽油價格走跌,通常會帶來更多獲利。」

道瓊成分股美鋁(Alcoa)9日盤後將公布財報,為第2季財報季揭開序幕。LPL金融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克連塔柏說:「許多人認為標普500指數就代表國內生產毛額(GDP),如果GDP突然下滑,企業獲利也會大幅下滑,但事實可能不然。」他說,實際上在某些案例中,經濟稍微減緩可支撐企業獲利,例如企業凍結人事,使雇用與訓練成本降低,將支撐利潤走強。

第2,依美國傳統,勞工節後大選開跑。克連塔柏說,實際上州選舉比總統大選後更重要,目前參院員選舉中有三分之二為民主黨現任參議員,若參院大權轉移至共和黨,將對監管與立法部門有深遠影響。如果成真,交易員將開始自行就定位。

第3,財政懸崖問題逼進。包括布希減稅、薪資減稅案與縮減開支到期等議題皆在討論中。如果共和黨贏得國會選舉,克連塔柏認為他們將給自己3到6個月的時間思量這些預算議題,減輕優惠期滿後的後續問題。

前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29日表示,目前國會缺乏討論財政懸崖議題,但「問題能被解決,也將獲得解決」,只不過必須認清的是,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承受一些痛苦。

第4,投資人相信如果經濟明顯惡化,各國央行將迅速採取行動,撒錢救市。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近來也表示,若條件具足,準備好加碼提振經濟。

根據路透29日公布的調查,業務直接與聯準會有關的15家主要交易商預測,聯準會推出第3輪量化寬鬆貨幣(QE3)的機率為50%,高於5月4日14家主要交易商預測的33%。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韓森表示:「鑒於經濟數據不佳與歐洲情況,我們認為QE3的機率升高。」

※ 相關報導:

* 陸經濟學家謝國忠:拉經濟靠減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195358.shtml

大陸知名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董事謝國忠昨(30)日表示,大陸經濟短期唯一有效的改革,就是減稅。地方政府要花自己有的錢,不要花借來的錢,不要花泡沫的錢。

* 大陸6月CPI 可望跌破3%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195366.shtml

中國大陸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即將在7月9日公布。多家市場機構6月預測值均在5月份的3%之下,落在2.2%至2.5%之間,為下半年貨幣政策的寬鬆提供較大的空間。

* 6月物價漲幅 恐闖越2%紅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195339.shtml

行政院主計總處周四(5日)將發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般預期6月豪雨成災造成巨大農損,民生敏感性的菜價飆漲,加上6月10日第1波調漲電價,雖然國內油價再度連4降,CPI增幅擺脫不了漲破2%的壓力。

* 社論-穩定物價不是政府當前首要課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70100106.html

回歸到當前實際狀況來看,由於國內外經濟情勢展望都非常不樂觀,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住3%已經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而國際間包括原油、穀物、基本金屬等各項原物料價格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我們認為此時執政當局面對的首要課題,應該是如何採行抗衰退策略,致力維持經濟成長,絕非繼續耽溺於物價波動的想像,虛耗行政力量於物價問題的處理。



◆ 台灣競爭力沉淪記

【林騰鷂】2012-07-01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在日昨所作「台灣前途發展調查」中,發現八二%民眾覺得台灣發展停滯,有七八.九%的人憂心台灣未來會喪失競爭力。筆者認為,台灣競爭力之喪失,除了調查中所列之馬總統領導能力不足、行政團隊施政能力不好、立法院空轉、能力不佳,以及在野黨事事反對杯葛等政治層面上之原因以外,還有更深層次之社會、教育、財政、法制、人口結構等等之原因。

台灣光復以後,社會活力日漸蓬勃,與現時最大不同的是,六十歲以上的人口非常稀少,而由大陸來台的二百多萬軍民,也都是青壯有活力的人口。另外,受過國內、外高等教育及有大規模、科技管理經驗行政、企業人才之大量湧入,也使台灣之生產競爭力大幅耀升。

難得的是,憲政緩步開展,土地法制改良,加上無歧視的教育政策,造成社會階層大幅度的上下自由流動。經濟發展活力與競爭力,也在這個教育基礎上,隨著工業化、都市化、國際化,日益增強與擴大。

可惜的是,在總統直接民選以後,憲政結構破毀與異化,造成黨、黑、金當道。過去尚屬優良、清廉、有經驗、有使命感的文官體系,被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福利好」的官僚所取代。近日爆發之行政院祕書長疑似收賄請辭案件,不過是文官體系失去效能與廉恥,冰山之一角而已。

除憲政結構外,原為經濟發展活力與競爭力基礎之教育結構,也在不良教改及缺乏公平之「多元入學」方案中,近乎解體。過去,偏遠鄉村、弱勢農工子女,可以透過低廉而又有高品質之教育、輕易的改變其社會與經濟地位,連帶開展了社會的活力與競爭力。但今日呢?公立大學之清寒優秀獎學金,幾已無人申領。多數農、工、商、攤子女貸款就讀之私立大學,收費為多數有教育補助、軍公教子女就讀公立大學之兩倍。這一貸一補之經濟所得差距,也使廣大、清純的偏遠鄉村活力,難以像過去那樣的,被整合匯為社會的競爭動力。

又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現象,政府統計單位與學者早已有警示。馬英九總統也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把它列為國安改革問題。但違反比例、過度偏向軍、公、教,而對多數人民極其不公的退休制度,若不能積極改革,就會發生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先生在〈改革退休制 避免希臘化〉一文所指出的現象,即「許多五、六十歲的退休軍公教的養老金比社會新鮮人的起薪高出二倍以上,那年輕人對於社會、政府會怎麼想呢?」在這種退休制度下,年青生命的活力,又將如何展現呢?

另在黑金貪腐與政府濫支之下,中央政府的國債餘額將突破五兆元,而在西元二○一六年底將達五.九兆元。加上潛在負債之十四兆元,國債總額依統計更高達二十二兆元。在這種財政困局中,又能夠提供多少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呢?

台灣競爭力之喪失,有其多種層次結構之原因。但誠如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所言,政府危機意識不足,延誤決策,濫用人才恐也是台灣競爭力喪失之根本原因。(作者為財經行政法律師)

fsj 提到...

金磚四國蒙塵 印尼、越南成新亮點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2012-07-02 旺報

《富比士》最新文章寫到,因大陸人工成本上升,巴西成本高、勞工問題也多,富士康若要專注於亞洲市場,「把寶押在印尼似乎更好。」

在印度陸續傳出對外資投資不友善等舉措,加上本身政治動盪,外界開始將「金磚四國」的「I」轉向印尼,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政府雖相對積極,但富士康在當地也碰上勞工抗議等問題。

《富比士》說,印尼政府官員透露,他們已與富士康就工廠選址問題展開磋商,可能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規模與大陸相當,而印尼的電子產品消費也在迅猛增長,加上印尼已具備將產品運往全球的物流設施,「富士康除中國之外將又多了一個選擇。」

近來越南的開放也引起各界注目,英國貿易投資部和經濟情報部的調查結果,把越南列在金磚四國後的最具吸引力投資市場,且與大陸集中勞動密集製造業不同,越南的採礦、石油、房地產和旅遊業等都正在蓬勃發展,越南年輕一代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且很喜歡上網。

※ 相關報導:

* 金磚四國神話幻滅 印度恐落漆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070200169.html

...金磚四國過去是外國投資人的夢幻標的,但近來狀況陸續浮現;中國國際金融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表示,歐債情況惡化,對金磚四國帶來資金和貿易雙重壓力,巴西和俄羅斯等貨幣大幅貶值超過10%,在金磚四國中,目前僅剩人民幣所受壓力最小。

...《經濟學人》認為,印度舊的經濟改革動力已消耗殆盡,刺激政策的後遺症也不少,但新改革卻遲未出現,先前印度政府宣布允許外資進入印度零售行業,卻因工會和反對黨而取消,缺乏改革開放和穩定經商環境,稅收和監管政策不時倒退,已打擊國際投資者情緒。印度經濟改革的停滯,主因就是印度政治家們忙於爭鬥,政治陷入泥潭,執政黨本身疲軟,反對黨在土地改革、反腐敗等一系列改革問題上矛盾重重,預計在2014年全國大選前,政客只會關心選票,印度政治的軟弱將導致經濟增長多年疲弱。



◆ 社評-大陸經濟準備過寒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070200321.html

【本報訊】2012-07-02 旺報

2012年即將過半,儘管就數據而言,大陸經濟仍然處於全球增速的領先行列,但增速下行幅度,超出政府與景氣預測機構原先的預判。

這從大陸官方一些動態可見端倪。日前主管國有大企業的國資委召開會議,要求一貫大手大腳的國企「過緊日子」。 國資委的表態是,面對國際國內的經濟態勢,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做好3至5年度難關、過寒冬的準備。據報導,大陸目前已經有12個省級單位請示或公布了企業工資指導線,其中大部分地區工資指導線的漲幅比上一年低。

央企在大陸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往往控制著產業鏈上游,與民營企業相比,受經濟回落的影響較小,以往經濟放緩對於央企都難有太大衝擊,但當前央企也被要求勒緊褲帶,顯示此次大陸經濟下行壓力要比以往更大,週期更長。

放緩經濟增長速度,調整經濟結構,本是大陸既定的經濟政策,但主動放緩與經濟自身下行卻大不相同。近月來,大陸政府高層官員及相關部委頻繁到地方調研,不斷強調「穩增長」的重要,溫家寶在上月甚至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隨即中央銀行開始3年來首次降息,全力促增長之心可見一斑,也足見大陸經濟下滑態勢超出政府的預判。

種種跡象顯示,大陸經濟可能不會如年初學者們所預期,年中將可觸底,其下行週期可能會進一步延長,上半年經濟數據即將公布,預期不樂觀。有消息稱,中共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大上,將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對經濟政策作出針對性調整。預計下半年還將出台一系列刺激經濟、「穩增長」的政策。

從目前的市場看,房地產已經開始躁動。不少地方政府及利益集團基於09年的經驗,認為「穩增長」必然要拉動房地產,大陸一線城市樓市因而呈現「量價齊升」態勢,中央政府雖堅稱現行房地產政策不會鬆動,但對地方政府鬆綁樓市的一些小動作,卻也有意無意的冷眼旁觀。

不過,大陸中央政府應該不會在下半年以房地產來提升經濟增長,起碼本屆政府任內,不會在房地產政策上半路更迭。預計下半年大陸經濟「穩增長」政策,將會在擴張投資與內需等方面採取溫和性對策。

從投資看,將會加大一些重大項目的基建投資,數據顯示,國家發改委5月審批的項目投資總額增至2240億元人民幣,遠高於4月的1100億元。同時有關部門要求各地將下半年項目在6月底前統一上報,各地也都在加快上報重大項目,下半年投資力道已可預期。

在內需方面,擴大消費需求是大陸經濟長期平穩發展的根本立足點。由於CPI增速下行已控制在3%,消費增速繼續下降的可能性較小。今年政策的重點是支持汽車、家電等領域的節能、節水、低排放產品消費。下半年為實現「穩增長」的目的,汽車行業有可能發揮重大的作用。大陸目前油價下降,3、4線城市車市潛力巨大,這些都給汽車行業發揮景氣增溫效應帶來了一些條件。汽車產業能夠帶動鋼鐵、化工等產業的增長,而且不會像房地產一樣出現投資泡沫。近期大陸或將出台新的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

在外貿政策方面,將會著眼於財稅手段,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甚至加大出口退稅力度。此外,在「穩增長」主基調下,貨幣政策仍有繼續調整和放鬆的空間。年中宏觀數據出爐後,下半年降息和降準都有可能繼續出台。

眼下大陸經濟局面複雜,下行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總體仍在可調可控範疇。下一步走勢一要看「穩增長」措施是否對症、有效,二要看世界經濟形勢特別是歐美經濟形勢的發展。

兩岸經濟關係已相當緊密,大陸準備過寒冬,台灣這個淺碟型經濟體,更需要審慎規畫因應對策。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歐洲的大幻覺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2.07.03

過去幾個月我聽到幾種對歐洲前景的樂觀評估,奇怪的是,沒有一種評估說歐洲由德國主導的受苦救贖藥方有可能奏效。相反的,樂觀的理由是挫敗—尤其是歐元解體—將帶給所有人災難,包括德國在內,而這種結果將迫使歐洲領袖採取拯救局勢所需的措施。

我希望這種說法正確,但每次我看到這種論調的文章,就忍不住想起安吉爾(Norman Angell)。

誰?安吉爾在1910年出版一本著名的書叫《大幻覺》(The Great Illusion),宣稱戰爭已經過時。他說,貿易與工業已成為國家財富的關鍵,而非剝削庶民,國家已無法從成本高昂的軍事征服獲益。他還宣稱,人類已開始體認這個事實,「愛國熱情」正快速式微。他沒有真的說不會再發生重大戰爭,但確實給人這種印象。

我們都知道接著發生了什麼事。

重點是,災難的前景不管多明顯,都無法保證國家採取避開災難的作法。這在傲慢與偏見導致領導人不願看清現實時,尤其真切。

談到這裡,讓我們回到歐洲仍然很危急的經濟情勢。

即使對隨時關注情勢發展的人來說,想到歐洲領導人採取目前的經濟策略已經2年仍讓人感到震驚—一套認為財政撙節和「內部貶值」(基本上即降低薪資)可以解決負債國問題的策略。這套策略從來未曾有過成功的例子,支持者頂多只能指出幾個巴爾幹小國曾從蕭條中局部復甦、但仍比危機前更貧窮的故事。

另一方面,歐元危機已轉移,從希臘蔓延到大許多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等經濟體,歐洲整體也已再度陷入衰退。然而柏林和法蘭克福開出的政策處方卻絲毫未變。

等等,你說:上周的峰會不是有一點進展嗎?是的,確實有進展。德國作了小讓步,同意放寬義、西的貸款條件(但不是歐洲央行收購債券),並認可救援民間銀行的計畫(這套計畫很可能有幫助,但目前細節未定,因此尚難判斷)。然而這些讓步比起問題的規模仍然杯水車薪。

要怎麼做才能拯救歐洲單一貨幣?答案幾乎可以確定是,必須由央行大舉收購政府債券,加上央行宣布願意接受不管多高的通貨膨脹。即使採用這些政策,一大部分的歐洲仍將面對長期的高失業率,但至少看得到未來復甦的途徑。

然而,要看到這種政策轉變將非常、非常困難。

部分問題是,德國政治人物已花過去2年告訴選民錯誤的說詞—亦即危機都是不負責任的南歐政府造成的。在目前已成震央的西班牙,危機之前的政府實際上債務很低,財政有盈餘;這個國家現在會陷入危機,肇因是歐洲各國銀行業(包括德國)共同協助吹脹的巨大房市泡沬。但現在錯誤的說詞已成為任何可行方案的阻礙。

被灌輸錯誤訊息的選民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連歐洲菁英也還未面對現實。讀歐洲「專家」機構的最新報告(如上周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報告)就可以感覺你正進入一個平行宇宙—一個歷史教訓與數學法則都不適用的存在;一個如果人人都有信心,撙節就能奏效,即使每個人都削減支出,也不會造成蕭條的世界。

那麼歐洲救得了自己嗎?我們可以相信,這件事關係重大,而且歐洲領導人大體上說來既不是壞人,也不愚蠢。但你相信嗎,同樣的話也可以用來形容1914年的歐洲領袖。我們只能希望這次不一樣。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亞洲製造業景氣 僅印度、印尼成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98717.shtml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多國6月的製造業景氣紛紛趨緩,僅印度和印尼逆勢擴張,展現韌性。專家分析,由於亞洲通膨情勢尚稱溫和,接下來可能有更多央行祭出寬鬆措施,以刺激成長。



◆ 英智庫:大中華金融中心 台北脫節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2012-07-03 工商時報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調查大中華區上海、香港、深圳及台北4個「金融中心」,認為台北發展前景「需另覓新徑」,且強調相較其他3個中心,台北未充分利用大陸金改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整合契機,與大中華區金融趨勢「脫節」。

該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將是大中華區金融中心未來突顯於全球市場的關鍵,香港、上海及深圳等3地可能在大中華地區整合成一個多層次金融交易平台,並拓展出更深更廣的資本市場,但台北仍不在此發展進程中。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部主管保拉.蘇巴齊(Paola Subacchi)指出,台北金融中心長年為亞洲地區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經驗,原本應該獨有所長,若能擴大服務大陸高端中小企業,才有機會讓台北金融中心具有優勢。

蘇巴齊分析,兩岸4地中,香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短期內仍難以被撼動,儘管大陸計畫2020年扶持上海成為最大的人民幣在岸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獨具的各類競爭優勢並不會因此而被削弱。

從長遠看來,她認為,大陸國務院自2009年推出的政策決議,已把上海與香港之間的差距在10年內大幅縮短。至於深圳金融中心,未來發展仍將以服務大陸市場為主,為廣東地區各大中小型及創業型企業提供資本市場融資服務。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為百年國際智庫,本次是首度以一年半的時間,大規模、深入研究大中華地區政策宣揚「金融中心」的4個市場,該研究計畫對贊助來源也因而拒絕官方資金。

台灣贊助單位包括華銀、一銀、台銀、銀行公會、券商公會、證交所和金融研訓院等。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昨(2)日在台北公布該研究報告,表示台北是大中華區4個中心的最後一場,主要是情況與其他3地「很不一樣」。



◆ 名家觀點/美日台聯軍 對抗韓國三星

【經濟日報╱詹文男】2012.07.03

美光宣布併購爾必達,加上收購瑞晶股權,讓美光整併DRAM產能,擴大全球版圖再向前跨出一大步,以大戰略的角度來看,台灣科技產業聯手美、日大廠,力抗韓國,將是趨勢,尤其DRAM是台灣資通訊產業的關鍵零組件,不宜被韓國壟斷。

同時,未來台灣和美國、日本也有機會共同開發新產品,結合三方的技術、零件、人才與資金,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發展有正面助益。

對美光而言,吃下爾必達後,下一步就是將爾必達最重要的DRAM生產廠瑞晶也將納入美光陣營,在接手力晶處分瑞晶的持股後,美光將擁有日本廣島爾必達的產能,並在台灣新增瑞晶的產能,再加上合作夥伴台塑集團的產能,整體美光在DRAM的可控制產能將逼近四成,直逼三星的龍頭地位。

美光在DRAM品牌市占率應可超越海力士(Hynix),將居全球第二。在技術上,美光也將因此取得先進製程技術與應用在行動通訊上的設計能耐,提升其產品與技術競爭力。

美光入主爾必達後,順利整合日本、台灣的DRAM產業,形成新美光集團,將與韓國相抗衡,也有助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免於在關鍵零組件被壟斷,並保有多元供貨來源。

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言,瑞晶納入美光麾下,除了原有標準型DRAM的製造外,也有機會為其代工NAND Flash產品,台灣將因此跨入NAND Flash代工,使台灣在記憶體技術與產品的布局更為完整,將可支援台灣發展高階晶片整合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就產業發展而言,美光與台灣DRAM產業進行整合,國內DRAM業者整合至同一技術平台,有利於引導國內業者投入技術研積極,爭取將Flash、Mobile DRAM等產品至台灣生產,推動台、美、日三方在相關技術與產品研發上的合作。

記憶體是個人電腦及許多科技產品的重要零組件,一旦台灣沒有DRAM產業,不少電子產品勢必受制於韓系廠商,這是很多人不願看到的事。

台灣DRAM廠雖然在標準型DRAM失去競爭利基,但未來在行動通訊使用的Mobile DRAM等領域還有占有一席之地的機會,尤其目前美日等幾家DRAM業者,都還有相當的技術優勢。

目前DRAM產業三星已維持穩定領先優勢,這次藉由美光跨國整併台日產能,具自主技術的美光與爾必達聯盟,結合台灣的產能優勢,藉由「美日台」大聯軍,先在利基型的雲端應用行動式記憶體和伺服器記憶體卡位搶占先機,才能對抗三星的強大威脅。

(作者是資策會MIC所長詹文男,本文由詹口述,記者劉芳妙整理)

fsj 提到...

名家-全球市場分道揚鑣的開始

【鄒鴻鳴】2012-07-04 旺報

6月29日,歐元區成員國經過艱苦談判達成協議,同意讓歐元區永久性救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直接向陷入危機的成員國銀行注資,而前提是歐元區先建成單一的銀行業監管機制。6月30日,歐美股市即以暴漲回應。不過這樣的回應都不過分。

移交金融監管權

從美國股市來看,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輪下跌有明顯的「陪太子讀書」的跡象——雖然美國股市時時受到一些自身經濟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美國經濟的復甦勢頭也同樣明顯;而美國股市之所以自5月初見頂、開始一輪小幅下跌,或者是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或者只是因為市場認為股市有了連續半年的上漲,「應該」有所下跌。而美國股市近期的另一大特點,是納斯達克的表現要遠超道鐘斯指數和標普500的表現。這可能說明美國經濟的此輪復甦,很大程度上是技術創新所引領的。

就歐洲而言,早在歐債危機之初,就有專家預言,歐債危機對歐洲可能也意味著機遇,可能會因此推進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許多歐洲國家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就已經將防衛權移交給集體安全防衛機制。後來這些歐洲國家移交了制訂關稅、貿易和農業政策的權力,再後來是貨幣發行的權力。6月29日的協議最重要的一點不在於救助基金本身,更在於要實現單一的銀行業監管機制。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又將移交金融監管的權力。那麼,歐洲各個國家的主權還剩什麼?下一步還會移交什麼權力?下一步就是移交一部分稅收和財政支出的權力。一旦歐洲開始有了統一的、聯盟一級的財政稅收體制,各個國家的主權政府就會越來越地方化,一個統一的歐洲國家就不再是夢想。而強化一體化的歐洲,會進一步促進合理流動和配置資本、勞動力等資源。這樣的一種效率提高,可能會成為解決危機的最終手段。

一些國家是這樣應對危機:他們基於共同的價值觀不斷地重新塑造自身的社會形態,不斷促進制度的合理化,由此持續地實現技術進步、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依靠更廣闊的統一市場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另一些國家表面上並沒有陷於危機,並且盡可能使自己的社會不發生改變,是因為他們擁有某種自然資源得以依靠,無論這些資源是祖上掠奪來的還是完全承蒙上帝恩寵。這些資源給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外匯收入,使他們實現財政收支的平衡。

俄中資源難久恃

有研究機構測算,如果俄羅斯「新」當選的總統要實現他許給選民的競選承諾,需要國際原油長期保持在前一時期的超高價位上。而如果國際原油保持在目前這樣一個水準,則這個國家可能無法實現財政平衡的目標,就可能導致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低油價時代蘇聯發生過的事情重演。在技術進步以及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石油第一消耗大國美國,其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下降。如果美國經濟復甦、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退出,石油又能否維持那樣的高價呢?

中國大陸也一直依賴這樣一種資源——中國人的生育能力所造就的源源不斷、幾乎無限的勞動力。正是這種資源的存在,使得中國大陸不僅獲得了巨大的貿易盈餘和外匯儲備,還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這個國家的財政收支和通貨膨脹水準。如今這資源也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再是以極低的成本就可以大量獲得了。

金融危機以來,所謂新興市場國家一直作為歐美資金的避風港,其資本市場也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和歐美市場的關聯性和同步性。而6月30日不僅是2012年上半年與下半年的分野,更可能是兩個市場的分野。有一天,兩個世界定將從此分道揚鑣。 (作者為國家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師)

※ 相關報導:

* 巴克萊醜聞案延燒 CEO閃辭
http://www.udn.com/2012/7/4/NEWS/WORLD/WOR2/7201859.shtml

英國銀行巴克萊集團(Barclays )操縱利率醜聞愈演愈烈,繼董座宣布辭職、希望過錯全由他一人扛下後,執行長博達文(Bob Diamond)與營運長戴米西耶(Jerry del Missier)3日先後辭職。

* 彭博專欄/巴克萊案 戳破銀行自律謊言
http://www.udn.com/2012/7/4/NEWS/WORLD/WOR2/7201844.shtml

這起醜聞的真正悲劇,就是身涉其中的人顯然缺乏道德和自律。繼摩根大通倫敦部門爆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損失後,這件最新的大銀行愚蠢情事更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外界不該信任銀行業會自我規範。



◆ 謝國忠示警 澳洲恐成西班牙翻版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2-07-04 工商時報

澳洲儲備銀行(央行)周二以經濟表現比預期強健為由,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不過摩根士丹利前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提出警告,澳洲經濟過度依賴天然資源,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降溫削弱原物料需求,澳洲有淪為下一個西班牙之虞,必須採取降息與讓澳幣貶值才能挽救經濟。

澳洲央行周二召開貨幣決策會議後以今年迄今經濟表現比預期強勁為由,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於3.5%不變,澳洲央行同時提到,之前幾次降息對提振經濟的效果已逐漸顯現。

澳洲央行之前已連2次會期作成降息的決議,5月降息2碼,6月再降1碼。經濟學家指出,澳洲央行貨幣立場仍偏向寬鬆,但未來降息的速度與幅度則有待觀察。

相較於澳洲央行對經濟表現看法樂觀,目前擔任中國大陸多家銀行顧問的前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謝國忠則是看衰澳洲經濟前景。

他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澳洲經濟罹患了嚴重的荷蘭病,須盡快讓貨幣貶值以防止房市崩盤,一旦泡沫破滅,貨幣幣值若還處於相同的價位,後果就會像西班牙一樣。」

謝國忠進一步說明指出,澳洲經濟高度依賴外國投資,而外國投資絕大多數又集中在大型採礦與能源的開發案,由於中國大陸商品需求衰退,外國投資將會呈現重挫,進而引發澳洲房價大跌2成到3成。

謝國忠對澳洲經濟的評估與市場主流看法大不相同,國際貨幣基金(IMF)就高度讚揚澳洲的經濟成就,認為該國在致力減債的同時還能維持高於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實屬不易。

根據澳洲公布的官方數據,在中國大陸對原物料與天然資源的需求刺激下,澳洲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勁增4.3%。

謝國忠認為,澳洲對中國大陸與天然資源的依賴正是該國經濟的最大威脅,中國大陸目前是澳洲第1大貿易夥伴,也是澳洲採礦業的最大成長動力,而跡象顯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已開始降溫。

※ 相關報導:

* 經濟學家陶冬:大陸經濟恐持續放緩
http://www.udn.com/2012/7/4/NEWS/MAINLAND/MAI3/7201861.shtml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雖然大陸5月曾推出若干刺激經濟政策,但從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未見經濟出現強力反彈,預期中國經濟仍將持續放緩。



◆ 每年投三千億研發 台灣做白工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2-07-04 中國時報

政府和企業每年投資三千億研發經費都是「做白工」?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昨日直言,台灣企業每年支付國外廠商的權利金高達三千億元,相當於我國每年研發經費總額,凸顯台灣至今仍是依靠外來技術的國家,沒有掌握產業發展關鍵技術。

翁啟惠昨日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中,以「我國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為題,向海內外院士提出專題報告。

他表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近公布世界競爭力,台灣經濟表現從第八名到跌到第十三名,很多原因都跟政府有關,主要困境在於人才供需失衡、產業過度集中以及科技研發跟產業需求沒有連結。

※ 相關報導:

* 科技奧斯卡 工研院奪6獎
http://www.udn.com/2012/7/4/NEWS/FINANCE/FIN1/7201882.shtml

經濟部常次杜紫軍昨(3)日說,科技與創新是驅動產業與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工研院與資策會今年在有科技界奧斯卡美譽的「R&D 100 Awards」中,拿下7項大獎,成績斐然。

* 直排輪選手出賽 全靠他生產的鞋
http://www.udn.com/2012/7/4/NEWS/FINANCE/FIN9/7201732.shtml

台灣直排輪工廠陸續出走,到大陸、東南亞設廠製造廉價直排輪鞋,林銘彬堅持留在台灣,不惜成本開模,參考歐美國家的競賽鞋,找廠商分別製造鋁合金底座、軸承與PU輪子、鞋殼等零組件,最高級鋁合金材料是航太工業的航空鋁。

fsj 提到...

ECB救經濟 可望降息1碼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7.05

歐洲央行(ECB)5日將公布利率決策,預料將降息1碼,但經濟學家認為,ECB必須推出更多措施,才足以刺激日漸陷入衰退的經濟。

ECB料將調降基準利率1碼,從1%降至0.75%的歷史新低,因通膨風險日漸消退,委靡不振的經濟也亟需提振,當前條件都允許和促使ECB進一步寬鬆貨幣。這將是ECB基準利率歷來首次低於1%,象徵ECB總裁德拉基為提振經濟跨出一大步。

但經濟學家認為,ECB降息對通膨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有限,德拉基這一大步可能只是整體經濟的一小步。巴克萊資本公司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卡蘿說,由於失業率飆升和經濟復甦跡象渺茫,確實需要貨幣猛藥,但光降息無法終止衰退,還要有更多措施。

ECB也可能調降現為0.25%的隔夜存款利率1碼至零、或接近零,以鼓勵銀行放款,而非把多達8,000億歐元的資金存在央行賺取隔夜利息。

但此舉可能壓低貨幣市場利率,傷害銀行獲利能力,阻礙供應信用給企業和家庭;銀行也可能仍不願放款給周邊國家同業,原因是不相信後者的信用。ECB對重啟公債收購計畫等其他措施也心存疑慮,因這項用來壓低周邊國家公債殖利率的工具,都證明效果無法持久。

由於ECB債券收購計畫十分棘手,德拉基3日也可能被問及另一個回應選項-允許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取得ECB 的超低利貸款,以提升ESM火力,並允許ESM對債市產生實質干預效果,但ECB和德國迄今都反對。

ECB 3日也限制銀行使用政府擔保銀行債券作為貸款擔保品,以降低其資產負債表風險。ECB說,發行合格銀行債券、且債券由歐元區政府擔保的金融機構,在再融資操作中以這類債券作為擔保品取得的資金金額,不得超過這些擔保品的面值。

※ 相關報導:

* 巴克萊醜聞 掃到英國央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204213.shtml

英國銀行巴克萊集團操縱利率醜聞掃到英國央行(BOE),巴克萊公布的備忘錄暗指央行副總裁塔克(Paul Tucker)2008年鼓勵巴克萊低報向同業借款的利率。塔克是接替央行總裁呼聲最高的人選,他被捲入打亂央行接班計畫。就在巴克萊高層紛紛辭職的同時,醜聞風向丕變,可能出現巴克萊與英國央行及財政部官員相互推卸責任的場面。巴克萊3日公布的文件顯示,2008年在英國政府的施壓下,塔克暗示巴克萊可以低報用來計算倫敦銀行間拆放利率(Libor )的借款利率。英國央行則反駁,說塔克指示博達文刻意壓低利率是「胡說八道」。

* 利率子彈用光了…接下來呢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204319.shtml

AMP資本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利佛指出,再降利率恐怕對歐洲經濟沒有多大助益,因為低利率的效益無法深入經濟體系。他說:「歐洲的利率已降至歷史新低,但西班牙、希臘、義大利等國的信用市場卻極度緊俏,歐洲當局必須設法讓這些國家的債券殖利率下降。」

* 市場激情退 歐債危機打回原形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205467.shtml

6月底落幕的歐洲聯盟峰會,敲定直接注資銀行以及1200億歐元振興市場與就業方案,全球股匯市瞬間掌聲響起,但缺乏配套執行細節,市場激情曇花一現,歐債危機仍是待解難題。

* 馬丁沃夫專欄/歐盟峰會 三大問題未解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204338.shtml

....沒有獲得通過的議題更為重要。其中包括歐洲穩定機制(ESM)無法獲得增資,仍僅限於5,000億歐元;沒有歐元公債:也沒有對全歐元區的存款擔保,或者銀行倒閉的有序解體機制。此外,歐元區內部各國競爭力的調整依舊是艱鉅挑戰,將持續數年之久。而且歐洲央行仍不願成為主權債券的最終收購者。

....因此,這次峰會最大的成就是鬆綁了銀行與政府相互毀滅的連結,這一步類似美國當初成立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歐洲央行也獲得更多權限。但是銀行擔保聯盟的進展有限,理性的西班牙或義大利人,仍無法把存在西、義銀行的歐元,看成與存在德國帳戶的歐元等值。因為歐元解體、政府倒債的風險依舊存在。

* 9大銀行 「生前遺囑」曝光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204216.shtml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聯準會(Fed)3日在網站公布銀行部分公開的銀行「生前遺囑」(living will),這是依照2010年陶德法案的規定。文件內容列出許多建議細節,說明萬一這些銀行倒閉時,監管當局將如何進行分拆。

* 專家看壞:美失業率 4年內仍將高掛6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205074.shtml

接受「美聯社經濟調查」訪調的多數經濟學家預期,美國失業率將繼續停留在6%以上的水準至少四年。...由於經濟學家視5%到6%的失業率是「正常」水準,如果這項預測準確,亦即意味在嚴重衰退2009年6月正式結束之後,美國就業市場仍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長達七年,這將是二次大戰結束以來,高失業率延續最久的一段時期。



◆ CPI年增率1.77% 6月民生用品漲很大(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0514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2.07.05

主計總處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109.27,年增率1.77%,與上月相較增加0.64%,雖然整體物價看似平穩,但非耐久性消費品包括食物、能源、牙膏、衛生紙等民生必需品漲幅高達4.12%,遠高於總指數漲幅,6月各類別商品單月漲幅,以食物類漲最多,今年6月外食費用年增漲幅2.42%,為民國98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這些數據都顯示民生必需品漲很多,民眾日常生活花費確實壓力不小。

6月CPI較上月上漲0.64%,主要原因是6月開始適用夏季用電費率以及6月10日起實施第一階段電價合理方案,6月電費上漲17.01%,加上蔬果受豪雨影響,價格上揚。

以年增率來看,6月漲幅最大的仍為食物類,上漲4.4%,其中蔬菜水果受豪雨影響加上去年盛產價格較低,分別上漲30.54%和4.16%,蛋類也上漲9.39%,乳類則因為畜牧成本上揚,上漲6.01%,家外食物(外食費)在陸續反映成本之後,6月年增率也高達2.42%。

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科科長王淑娟表示,6月家外食物年增率2.42%,為98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但6月包括麥當勞等部分外食陸續推出促銷活動,家外食物與前月相較漲幅0.41%,可看出外食費用上漲的高峰期以經過了,壓力正逐步縮小。

6月非耐久性消費品,包括食物、能源、牙膏、衛生紙等民生必需品,年增率4.12%,為今年以來新高,這類商品可能每周都要添購一次,也是民眾最有感的部分,正足以解釋,為何從油電雙漲開始颳起物價漲風,但主計總處公布的CPI卻總是平穩,與民眾對物價的感受落差很大。6月躉售物價總指數 (WPI)110.52,與去年同月相較跌1.7%,主計總處表示,油品、化學材料和基本金屬價格走跌,但因電費上漲抵銷部分跌幅,WPI與上月相較僅跌1.06%。

※ 後略,詳見原站。

* 鐵道部發債 利息支出飆千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204168.shtml

大陸鐵道部昨(4)日再次發鐵路建設債券,今年來累計發債金額已上升到人民幣880億(約新台幣4,137億元);估計這些未到期的債務,每年利息高達人民幣287億元(約新台幣1,349億元)。債台高築還得持續融資,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