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協助文創產業 走向國際

◆ 咱的社會-協助表演藝術 走向國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60100487.html

【何康國/師大表演藝術所教授兼所長】2012-06-01 中國時報

近日新聞提及南韓在亞洲四小龍之中已經領先台灣、並且在文創相關產業大幅領先。台灣的表演藝術雖然夠精緻,但是始終無法得到國際的青睞,僅有幾個團隊能夠有國際知名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從所有產業的循環規律檢視,市場的消費規模是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台灣的表演藝術雖然精緻也專業,但是在「商業」的思維上始終欠缺,表演節目曲高和寡、票房銷售不佳,這是長久以來的積習,要突破心理的障礙其實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表演藝術產業之中要有前衛創新者、承襲古典者、開拓大眾票房者各方配合,我國的現況是前兩者均佳,但是開拓大眾票房類別付之闕如!我們不能排斥能賺錢的製作、更不能否認如紐約或是百老匯的音樂劇的製作藝術成就高且票房優異;台灣始終走不出以「商業」為導向的表演藝術製作,雖有團體前仆後繼的嘗試,但是總是缺乏政府的帶領而曇花一現,又澆熄了躍躍欲試者的熱情。

「國際化」絕不是送團隊到國外劇場演出就算達到,而是在國際演出之後有國際策展人有興趣「主動」邀請再演出,這背後的動機就是「商業價值」。不僅是純商業的,還有「在地特色識別度佳」、「專業技藝卓越」等等條件都是國際經紀人有興趣的創作種類。值此文化部設立之際,諸位長官們是否能夠掌握國際脈動、理解國際思維,有效協助國內表演者走向國際,將是在面臨中國、南韓大幅提振表演藝術產業的此時,我國表演藝術團體生存的關鍵時刻。



◆ 天台上的蜘蛛 都市人的荒謬困境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0100468.html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06-01 中國時報

鐵架上架了竹棚高台,上面有水管工人、非法打工仔、替身演員,還有一位通靈仙姑,四人來路不明也互不相識,卻有同樣的想望:要去對岸。於是,一連串的對話與人物關係旋即展開,內容荒謬,卻凸顯了人在困境之下的樣貌。這是香港劇作家潘惠森首度在台灣演出的作品《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導演張藝生執導。

潘惠森是香港中堅輩的代表性劇作家,他創立新域劇團,累積超過五十部作品。《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是潘惠森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創作的「昆蟲系列」之一,這個系列的作品另有《螞蟻上樹》、《三姐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螳螂捕蟬》等,展現他對於香港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懷。

一九九七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回歸中國,潘惠森透過作品關注這樣巨大轉變中,小人物的生活與感受。潘惠森曾說:「昆蟲寓意卑微的小人物。」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故事簡單卻荒謬,四個小人物在天台上的奇想盼望,角色與時空設定模糊,有點沒頭沒腦的開始與結束,重點是四個人的對話與關係。他們想去「對岸」,湊在一起尋找可能,等待機會。有人勇敢離開天台,也有人選擇安於現狀。

原籍香港的張藝生表示,香港高樓密布,惟有登上天台才能見到完整的天空。「潘惠森給大家一種模糊又荒謬的空間感,這天台是個困境,透過四個人物,顯現他觀察到的、人在困境下的不同反應。」

張藝生說,潘惠森從不解釋「對岸」的意義:「那可能是宗教上的、心靈上的,也可以是政治上的。簡單點說,那就是未來的可能。人們或許無奈、恐懼,或許期待、欣喜。大家各有想像。」

《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六月一日至三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



◆ 台積心築藝術季 魔幻狂想音樂會登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0545.shtml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2.06.01

2012台積心築藝術季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再次合作,6月8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9日在新竹市立演藝廳,舉辦「魔幻狂想」音樂會,由指揮家新竹之子呂紹嘉與當紅的德國大提琴家丹尼爾.繆勒‧修特,合力演出,帶領愛樂人走入絢爛的19世紀末音樂森林。

呂紹嘉說,這場音樂會定名「魔幻狂想」是因其中拉威爾圓舞曲、華爾頓大提琴協奏曲及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樂曲編制宏大,配器精妙,皆具備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引人進入一個奇妙的魔幻世界。

台積文教基金會指出,德國青年大提琴家修特1992年就以15歲之齡,抱回柴科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第一獎,首次來台演出英國作曲家華爾頓「大提琴協奏曲」,全曲始於抒情又旋律化的中板,經華麗的快板鋪陳,最後結束在壯美的平靜,須要熾熱高超的技巧。

白遼士的浪漫派巔峰之作「幻想交響曲」,在優雅舞曲外表下,真正表達失戀藝術家在舞會,舊情人影像揮之不去的痛苦糾結,呂紹嘉認為,如果要他一個字形容全曲,就是「魔」或英文「haunting」。

「魔幻狂想」6月9日晚上7點30演出;票價400/600/800/1000,兩廳院之友及NSO之友9折、學生憑證8折,另有團購優惠,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電話(02)33939888。

※ 相關報導:

* 《情書》岩井俊二小說 青春殘酷重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0200465.html

岩井俊二受到兩岸文青歡迎,但他在成為導演前,其實首先想當小說家,然後是畫家,最後才愛上電影。他的代表作品《情書》、《燕尾蝶》、《青春電幻物語》等都脫胎自他的小說。台灣近日重新出版小說《情書》、《燕尾蝶》並以別冊收錄岩井俊二的最新訪談。



◆ 包出設計感 原民商品秀創意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3145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2012.06.01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文創產業的重要能量,行政院原民會與資策會今天舉辦「驚豔100‧發現原鄉魅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包裝設計成果展示」,徵選出上百件原住民文化作品,結合專業包裝設設計,做成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文創商品,讓產業力量注入傳統文化,開拓新商機。

原民會副主委洪良全表示,本次徵案共吸引72家原住民文創業者、299件商品,經評審鄰選,媒合12家專業包裝設計公司,協助39家業者,完成100件商品。資策會產研所副所長黃宛華說,原住民文化原就豐富,創作能量強,作品很好,如今再加上商業包裝設計,更具畫龍點睛的效果。包括經濟部送予貴賓的禮品、故宮今年遴選的文創精品,都選擇本次徵案通過的作品,足見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創實力。

黃宛華表示,在本次媒合過程中,多家包裝設計業者十分幫忙,也發現原住民本身對商品產值化相當積極,不只一家業者曾私下詢問協力設計廠商。創意連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虹年就說,許多由他們輔導的原住民文創業者來徵詢通路、品牌化、量產的問題,顯示原主民對文創商機的重視。

陳虹年也說,原住民的文創實力非常強,不只產品的辨識度高,更具文化根基與故事性,非常有利於行銷。今年4月資策會安排部分商品前往香港禮品展,就吸引不少海外人士的高度興趣,有意購買意願,只是原民作品目前尚難量產,單價高,這也是未來政府部門可再著力之處。

原民文創業者高吳惠琴也說,這次資策會協助媒合,讓原民可直接與包裝設計業者溝通,不像過去很多專案進行時,常發生設計業者凌駕原民創作者的問題。另一方面,透過漢人提供商品設計的看法,也有助於產品拓銷到非原民系統的據點。

不過,她也表示,除了包裝設計外,原民要將作品打進市場,還有許多困難要突破。例如原民商品的寄賣據點總是局限在原民系統,較難爭取非原住民消費者的青睞。

「驚豔100‧發現原鄉魅力 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包裝設計成果展示」今起在原民會1樓大廳展示,持續至本月8日。

※ 相關報導:

* 好茶婦女工坊 文創商品超時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132767.shtml

2年多前的88風災淹沒屏東縣霧台鄉好茶部落,部落村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遷居到瑪家鄉禮納里部落;好茶社區發展協會協助部落婦女學習有一技之長,開設「婦女工坊」,設計各式文創商品,融入時尚新意,也改善部落婦女經濟,不再皺眉頭,展開笑顏。



◆ RCA動畫藝術展 各時代手繪風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0200466.html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06-02 中國時報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正在展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動畫藝術回顧展」,包括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生的廿二部得獎動畫及一九八七年以來不同時期動畫,展現不同時代的手繪技法,可一窺不同於好萊塢電腦動畫的其他表現型態。

策展人、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助理教授戴嘉明表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動畫系的風氣藝術性高、批判性也強。展品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一九八七年的霍奇森(Jonathan Hodgson)的《夜店》,以抖動的線條、人體變形,呈現利物浦卡薩布蘭卡夜店中的人生百態,很能表現失落的人們在酒吧尋歡的氛圍。

也為夜生活主題的《濃縮夜晚》是為一九九九年的普得(Laurie Proud)作品,呈現同一時間的多軌主題,包括老人與機械做愛、小男生將寄生蟲傳染給小女孩等。

《魚兒日夜不眠》則是二○○二學生丹尼斯(Gaelle Denis)以失眠為題的動畫,描述女主角奈緒子總是失眠,羨慕魚工廠內的魚兒總能安眠,為求一夜好眠,奈緒子投河成了一條魚,被撈回魚市場。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向來華裔學生少,這次展覽中也包括幾位華裔學生作品,像是香港學生廖心愉的《Within Within》以親子關係呈現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 相關報導:

從青世代劇展、戲偶人生到賽德克.巴萊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農業刊物鄉間小路 紅到對岸

中央社 2012.06.03

今年4月台灣掀起一場「小雜誌的逆襲」,而老牌農業生活刊物「鄉間小路」也開始轉型,結合一群理念相同的藝術家與文字工作者,內容更貼近讀者,雜誌還紅到對岸。

農業即生活,「鄉間小路」不只翻轉內容,也翻轉了與讀者溝通的模式,「鄉間小路」走進全台各地有活力、有態度、有創意的店家,也陸續踏進獨立書店、農學市集、社會企業、地方社區等,垂直深耕農業出版的精神,水平連結友善環境、關注土地、熱愛生活的讀者。

去年6月「鄉間小路」開始自我轉型,賦予「鄉間小路」全新的面貌,不但更親近讀者,同時更貼近土地。

在「鄉間小路」改版週年,雜誌不僅在台灣受到關注,也紅到對岸。福建本土城市生活文化雜誌「homeland 家園」為製作6月號「鄉村建設」專題,主動向「鄉間小路」編輯團隊邀稿。

2011開卷好書獎「剩食」作者陳曉蕾也熱忱邀請「鄉間小路」編輯沈岱樺前往香港分享台灣農村經驗;日本專業農業出版社「農文協」也主動來台拜訪,表達合作交流的意願。

扛起改版重責的新生代編輯沈岱樺,為讓「鄉間小路」轉型,找來藝術家吳耿禎為雜誌封面剪下片片紙花,讓讀者了解創作的背後是離不開土生土長的島嶼氣味,而美術設計王春子,質樸的插畫手感更為農業生活雜誌帶來手作的溫度。

「鄉間小路」一貫順著島嶼的食材節奏走,逐月親訪產地採訪,這一期6月號「鄉間小路」則是為讀者介紹寶島山珍-綠竹筍,盼從生活角度切入,傳遞讀者「人人日進三餐,能說農業無關?」的飲食態度,分享當令農作滋味與在地生活智慧。

豐年社總編輯余淑蓮表示,「老牌雜誌的翻轉,不僅期待新突破,更盼望農業出版的精神傳承」;沈岱樺則表示,改版的勇氣來自捷克作家哈維爾說的第二口氣「學習思考如何維持第一口氣的熱情,並進一步做出有別於前一次深度的作品」,而改版就是「鄉間小路」努力找出自己那第二口氣的初貌。



◆ 史擷詠獲特別貢獻獎 兒哽咽代領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2-06-03 中國時報

第廿三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類金曲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首度移交文化部舉辦,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希望透過這個獎,把屬於這片泥土的民族美學聲音找回來。今年特別貢獻獎頒給已故音樂家史擷詠,由史擷詠的兒女代為受獎。

龍應台表示,史擷詠曾擔任《目送大江大海》紀錄片旁白及配樂,可惜兩人未見過面,「我在想國家可以為文化人做什麼,不要讓他們這麼辛苦?」

史擷詠去年因心臟病突發病逝,享年五十三,留下上百部影視配樂作品,以及四千多支廣告配樂,堪稱華人音樂家之最。史擷詠之子劉更始哽咽地說:「很希望今天來領獎的是爸爸。」

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由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獲得。傳唱隊二○○五年成立,小朋友從排灣族歌謠中學到母語及傳統文化,指導老師查馬克表示,希望廿、卅年後這些小朋友回到部落,還能跟老人家坐在一起參加慶典,「文化的流失比土石流還要恐怖,我們會一直唱歌,直到不能呼吸的時候。」

向陽以〈秋風讀未出阮的相思〉獲得最佳作詞人獎,他特別感謝作曲家冉天豪用美麗的音樂詮釋他的詩作,音樂劇《渭水春風》男女主角殷正洋與洪瑞襄則唱出詩中內涵。

此外,最佳作曲人獎由作曲家李哲藝獲得,洪千惠獲得最佳編曲人獎,最佳演奏獎是鋼琴家盧易之獲得,最佳演唱獎由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獲得,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由《看見蕭邦×胡瀞云》獲得,最佳專輯包裝獎由蕭青陽設計《不只唱歌吧》獲得。

fsj 提到...

認同韓寒 美國之音記者讚台灣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2012-06-04 旺報

在大陸作家韓寒讚揚台灣人之後,近日多位大陸記者在部落格上或受訪時,也都大力讚揚「友善的台灣人」、「富而好禮的台灣人」。

美國之音記者「木風」6月2日和3日連續在美國之音中文網發表專題報導〈友善的台灣人〉,文中表示非常同意韓寒在台灣碰到的台灣人都是友善的。韓寒丟失手機找回的經驗,他自己也曾發生,不同的是在餐廳遺失,他在參加一場會議結束之後回到餐廳,「結果讓我喜出望外,老闆說,老闆娘下班前把手機交代給他,要他在失主認領時交還。」

駐在台灣兩個月的木風說,「當我拿到手機的時候,對老闆,更準確地說,是對台灣人的誠實感到由衷的敬佩。至少我可以證明,韓寒手機失而復得的經歷在台灣絕不是絕無僅有的一例。」

問路的感動無以言表

他說,初來乍到,人地生疏,出門問路必不可少,「台灣讓我感覺不同的是,對路人的友善似乎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只要你開口問路,任何一個人都會很認真地給做答。」他在台北的兩個月裡,從沒遇到一位不理的人。

特別讓他難忘的是,一天傍晚,要到中山堂看演出,卻迷了路,就向正在等公車的一位年紀大約六、七十歲的大娘問路。可能覺得說不清楚,她就主動表示要帶他去。這位大娘說:「現在天黑了,還是我帶你去好」。他指出,「當我望著這位老人邁著緩慢的步子走回車站的時候,我心中的感動真的是無以言表。」

他在台北認識一位大學教授朱經武,談起台灣人何以會給人以友善的深刻印象時說,宗教信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朱先生說,「老一輩的人對品德教育很注重。」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教導他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做人的道理。

對傳統文化有信心

他說,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蔡逸儒解釋,韓寒生活在大陸,從來沒有來過台灣,所以容易看到兩岸社會的差別。而台灣民眾一直生活在這裡,他們待人接物從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也不覺得值得特別稱讚。

蔡教授說,在民主社會,反對黨和媒體都更關注那些負面的東西,這也使得台灣民眾沒有時間去冷靜地思考這個社會的優秀之處。對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有信心的。



◆ 媚俗大亂鬥 陸片票房全垮

記者高行/綜合報導 2012-06-04 旺報

大陸電影市場風起雲湧,今年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新霸主;不過,大陸觀眾顯然看衰自家電影「錢景」,近日網站正流傳一份「上半年國產電影全軍覆沒表」、以及「下半年自相殘殺表」,吸引上萬網友瀏覽,連大陸專業影評人也背書,表示這絕非「網路謠言」。

今年為陸片末日

在大陸網友繪製表格中,2012年上半年是大陸國產電影的「覆沒時間」,下半年則是大陸國產電影的「自相殘殺」時段,凸顯2012儘管不一定是世界末日,但一定是大陸電影的末日。

大陸全國院線上半年共計上映115部電影,其中大陸國產片81部為大宗,但票房收入僅占總票房的38%。

反觀《泰坦尼克號》(台譯《鐵達尼號》)、《復仇者聯盟》等12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計27億元(人民幣,下同);而選擇與前述兩部外片同期對打的17部大陸國產片,總票房僅僅4億,其中,《繡花鞋》和《黃金大劫案》損益兩平,其他15部都是虧本,當中最大輸家為王小帥導演的《我11》和《飲食男女2》兩片。總之,大陸國產電影在上半年沒有贏家,堪稱是全軍覆沒。

時序拉到下半年,大陸國產電影的上映時間又擠成一團,形成自家人大亂鬥的脫序場面。以較受市場關注的16部大陸國產片來看,《畫皮2》與《魅粧》在6月底同期上映;陳凱歌導演的《搜索》和陸川導的《王的盛宴》7月初對陣;12月又是一陣混戰,包括《一代宗師》、《十二生肖》、《血滴子》等片打成一團。

化名「水木然」的電影人針對網上兩表留言:「縱觀全局,國產電影能保本就已經算很不錯了!那麼,接下來這16部電影,將面臨非常慘烈的殘殺局面!驀然發現這才是一部真正的國產電影……」。

網友想看到誠意

此帖一出,立即引發大陸網友共鳴,其中一則頗具代表性的發言說:「我們並不在意(國片)製作過程是否耗資驚人,只想看到一份誠意!在這個緋聞和八卦滿天飛的娛樂圈,除了浮躁和爭寵,誠意都難尋蹤跡!」

資深影評人羅傑也表示網路看法絕不是危言聳聽。「大陸國產電影上半年的困窘,其實是中國電影的畸形發展所導致。」

羅傑說:「我們的電影產業看似繁榮,但國產電影10部就有8部虧。」

須回歸觀眾需求

曾奪下柏林銀熊獎的大陸紀實導演李楊分析陸片慘淡原因,表示在商業化浪潮中,很多電影人都急功近利,以至文藝片不像文藝片,商業片不像商業片。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國際電影節上撈不到獎,在國內電影市場上也喝西北風。

談到大陸電影如何在票房上起死回生的問題,李楊呼籲電影人不要盲目自戀,必須回歸觀眾需求。



◆ 〈獨家〉根根分明描細髮 台動畫短片國際發光

TVBS – 2012年6月3日

台灣動畫再度在國際舞台發光,對於電影特效、動畫界產業年度盛事SIGGRAPH中的動畫影展,台灣自製的3分鐘動畫短片,在全球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台灣距離上次入選是2008年,動畫公司成立才1年多時間,不但延攬曾參與阿凡達製作的技術人才,動畫製作團隊還研發毛髮系統,這是台灣第一次,運用在3分鐘的動畫短片中,不管是長髮短髮,甚至是碰到水如何變化等等,完整呈現,技術成熟,讓整部短片更加生動。

媽媽走到哪,肚子上玻璃球裡的女兒就跟到哪,小心呵護,但這卻和女兒想冒險渴望獨立的心不斷衝突,1分鐘預告讓人看的意猶未盡,這是台灣自製動畫短片,入選今年堪稱動畫界的奧斯卡SIGGAPH,距離上次台灣有作品入選已經是4年前,這次獲肯定,關鍵之一,就是運用了台灣首度研發的毛髮系統,光澤、線條、折射隨著劇情千變萬化。

動畫公司影片製作總監劉綺珊:「比如說像水這樣的東西,它會濕掉,它會黏結在一起,會變重,那還有一些其他的力場,比如說風力、重力這些東西,它會跟真實世界一樣做出反應。」

不再是一整片,細緻到幾乎每根都可以看到,而衝突的劇情加上全白、透明場景,還能有層次,展現實力與技術,這次動畫公司只花費半年時間,由不到20人的團隊,創意發想、繪圖製作、特效、燈光合成等,催生作品。

劉綺珊:「它有許多透明的物體,一根一根非常細的毛髮,也就是說它有無數的折射還有反射必須要計算,從頭到尾簡直是無中生有。」

3分鐘的短片,讓台灣再度站上國際舞台。

fsj 提到...

幾米音樂劇「地下鐵」 7月登台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6.05

「啊生命它只是個月台/過去和未來都在遠方…」相隔九年,幾米音樂劇「地下鐵」即將重返台灣。末日版「地下鐵」七月再度駛進國家戲劇院,還將抵達舊版錯過的台中、台南與高雄。

二○○三年,劇場導演黎煥雄將幾米繪本「地下鐵」搬上舞台,由陳建騏擔任音樂總監。該劇不僅紅遍兩岸六地,也開創華文音樂劇新形態,黎煥雄陸續將「幸運兒」和「向左走向右走」搬上舞台,完成「幾米音樂劇三部曲」。

「地下鐵」描繪一名盲女走進地下鐵,在列車、月台與車站之間展開奇幻冒險。舊版由創作歌手陳綺貞擔綱演盲女,新版則由甫入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的魏如萱擔任。

魏如萱透露,舊版盲女設定為十五歲,她演的盲女則「長大」為十八歲,以更成熟的眼光解讀黑暗世界。她不怕與陳綺貞比較,「相同的衣服,不同的人會穿出不同的味道!」新版有兩首新曲,其中一首由魏如萱填詞。

新版保留黑衣人、詩人等經典角色,分別由隆辰翰、葉文豪飾演,也創造新角色。梁菲倚飾演的「黑暗卡卡」是一名商店老闆,商店開在月台和月台的縫隙之間,專門服務那些被人生縫隙「卡」住的乘客。

許多人預言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新版「地下鐵」取名「末日版」。黎煥雄說,舊版「地下鐵」有首曲子「世界的盡頭」,劇中許多意境與意象也吻合「世界末日」。

黎煥雄指出,「地下鐵」乍看繽紛華麗,其實隱藏黑暗,更像一則黑色童話。經過九年思索,他希望在新版中著墨更多、更深的黑暗,幾米還沒看過劇本,但對新版「相當期待」。



◆ 吳素環玩創意 不鏽鋼文具驚豔

記者翁聿煌/專訪 2012.06.05 自由

「非鐵原創」設計公司負責人吳素環,父執輩均從事不鏽鋼門窗製作行業,吳素環覺得他們技術一流,卻脫離不了高競爭、低獲利的宿命,因此她靈機一動,利用不鏽鋼的專業知識結合設計師的創意元素,將原本厚重的不鏽鋼運用於精細的文具收納用品,令國際時尚設計界為之驚豔。

吳素環的父親與叔伯多從事不鏽鋼門窗的生意,累積數十年經驗,她說,長輩們埋頭苦幹的認真務實態度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映照出台灣經濟起飛的動能,但是在新世代,創意產品才是王道,為人代工只能賺取微薄利潤。

吳素環指出,台灣設計界很弱勢,許多中小企業只想做代工,一有新產品就爭相仿冒,形成惡性循環,她本身曾經營會計師事務所,看過許多創業的典範,運用自己的成本概念,結合家族的不鏽鋼工藝技能,興起為不鏽鋼材和產品設計整合平台的創業念頭。

她與設計師洽談合作模式,與設計師討論如何將創意商品化,再交由工廠製作,「非鐵原創」目前最夯的商品是「DIY文具收納用品系列」,將原本厚重的不鏽鋼製作成薄片零件,由消費者自行摺疊組裝成案頭文具,細膩的鏤空花紋和不鏽鋼材質特有的平滑觸覺,倍增其商品質感。

吳素環多次攜帶產品參加歐美的設計展,獲得好評,希望能逐步打進國際市場,同樣的商品也在國內的誠品及博客來等實體及網路商店販售,並獲得北市的「風格好店」榮耀加身。

吳素環以自身的創業經驗提醒年輕人,創業不能只靠一個想法、一項技術或產品就能成功;還需要完整的營運計畫、財務評估和法律諮詢,最好加上進修或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創業才能長久。



◆ 蘇州館藏古書 10億元拍出

中央社 2012.06.05

蘇州「過雲樓」典藏的私家古籍,昨天在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億8800萬元高價拍出,加上佣金,得標人要付出2億1620萬元(約合新台幣10億1800萬元),創下大陸古籍拍賣價的新高。

新華社今天報導,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昨天舉辦「2012年春拍中國書畫夜場」,備受矚目的「過雲樓」藏書以1億8000萬元起標,得標價加上佣金高達2億1620萬元,堪稱超高價碼。

過雲樓藏書昨晚9時許開拍,與會買家每次以100萬元為單位,把價碼往上喊。

依拍賣規定,得標買家必須在成交日起一定期限內,向拍賣公司付清款項,再去領取拍賣標的後,才能視為真實成交。

根據報導,顧氏「過雲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經過6代、150年傳承,藏書收集宋元古籍、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等800多種。

顧氏家訓有云,「過雲樓藏畫可任人評閱,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因此過雲樓長年置於密室,隱而不宣,外界感到相當神秘。

民國初年時,顧氏後人顧鶴逸同意讓藏書家傅增湘進樓觀書,不過不能帶紙筆抄寫,傅增湘靠強記背下書名,隨後發表「顧鶴逸藏書目」。

報導指出,1990年初,過雲樓藏書的3/4已經被南京圖書館收購,剩下179部近500冊藏書,目前是唯一在私人手中的國家級藏書。



◆ 卡地亞 皇室貴族的最愛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06-05 中國時報

被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譽為「國王的珠寶師,珠寶師的國王」的卡地亞,自創辦人路易.法蘭索斯.卡地亞一八四七年經營珠寶生意開始,皇室貴族是主要貴客。一百多年來為歐洲、錫蘭、印度王室等十五個國家指定的御用珠寶商,設計出多項奢華又極致的經典款式。

一九八三年,卡地亞將搜購回來的珠寶、鐘表等品項成立「卡地亞典藏」,一九八九年在巴黎「小皇宮」開始展出至今,已在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等廿多個國際博物館展出。

策展人Pascale Lepeu指出,經過風格、材料和技巧的評定,卡地亞典藏從藏家、商家、拍賣行購回過去經典設計,目前典藏約一千四百多件,年代最早的是一八六○年,最近的有一九九○年代。「這不僅是卡地亞一百六十五年歷史縮影,也呈現十九世紀末以來歐洲裝飾藝術和社會風潮的轉變。」

至今卡地亞仍是歐洲皇室的御用品牌,婚禮、加冕典禮、登基紀念日都可見到卡地亞,去年英國威廉王子、凱特王妃大婚,凱特的頭冠也由卡地亞設計。

這次「皇家風尚」展出英國溫莎公爵夫人曾佩戴的《紅鶴胸針》、《美洲豹形胸針》等,見證公爵與夫人的愛情。溫莎公爵夫人醉心於卡地亞動物主題系列,她的收藏包括美洲豹造型的胸針、項鏈、貓科動物珠寶和鳥形胸針等。

此外,卡地亞一九一○年為比利時伊莉莎白王后特製漩渦造型、鑽石裝飾和皇家桂冠為主題的《捲軸(渦卷)式頭冠》,優美的輪廓展現西方珠寶光彩奪目的工藝設計。

※ 相關報導:

* 中西皇室珠寶 訴說歷史滄桑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0500550.html

珠寶往往是權力、富貴與人生無常的共同見證者。即將登場的《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亮出國立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及卡地亞(Cartier)典藏珍品共460餘件,昨(4)日4件文物開箱打頭陣,東、西方皇室珠寶同台亮相,也訴說背後的歷史滄桑。

fsj 提到...

從佛朗明哥到爵士 采風樂坊絲竹新思維

【欣傳媒╱記者林致婷/台北報導】2012.06.05

繼4月份以「東方傳奇.搖滾國樂」音樂會,在兩廳院藝文廣場造成轟動後,「采風樂坊」這一次將於6月8日直接登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要給樂迷一個「2012絲竹之夜」,讓你從南管聽到北管,西班牙佛朗明哥樂聽到美國爵士樂。除了經典曲目《行街》、《層疊》外,更集結臺灣新生代作曲家作品,無論在素材、曲意深度或樂器的運用上皆有亮眼表現,不但挑戰演奏者的技巧,也將開啟絲竹演奏的新思維。

「2012絲竹之夜」音樂會將由「采風樂坊」的六位年輕演奏家,帶來一系列精選曲目,要讓你從北管聽到南管。作曲家陳奕濰將運用傳統素材改編南管音樂,為傳統南管樂語彙注入絲竹樂元素,而南管音樂最為有特色的唱腔部分,如漸慢、尾音等,也由二胡、笛、琵琶加以模仿和詮釋。演奏家侯君誼則改編北管音樂,用二胡取代殼仔弦,中段的調性變化形成特殊音響,呈現極具個人特色的新《老八板》。新生代作曲家蔡欣微則除了創作大型樂團作品之外,此次也特別為笛和揚琴創作新的二重奏作品《紛飛》。

同時,目前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任教的李志純,也將以國家一級古紅毛城為題,根據其歷史脈絡,使用西班牙佛朗明哥音樂、美國爵士樂和日本能樂為創作素材,豐富多元。在樂器運用上,琵琶則將以絞弦的音響效果,彈出佛朗明哥音樂的特殊節奏;由於樂曲中使用的大量升降半音和超高音域,笛子演奏也必須使用到改良式的十孔笛。

此外,旅居加拿大的董籃,其作品《京劇搖滾》充滿陰陽對比的風格,運用鑼、鈸等打擊樂器表現京劇的文、武場,並使用爵士樂節奏,創作出具現代感和旋律性的樂曲;同樣考驗演奏者技巧,笛子演奏此曲必須一邊吹奏,一邊以喉音唱出低八度音高,此曲曾獲得「采風樂坊」2011年絲竹樂作曲比賽第四名。傳統與現代的交錯,東方與西方的相遇,一整晚的精采接力,「2012絲竹之夜」要讓樂迷大飽耳福。

【延伸資訊】
兩廳院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
電話:(02)3393-9888

※ 相關報導:

* 德國大提琴家繆勒-修特 音樂的靈魂源自生活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1853&f_ART_ID=394095

將於六月份首度訪台演出的德國大提琴家丹尼爾.繆勒-修特,當年以十五歲之齡抱回柴科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第一獎,也奠定了他走上獨奏家之路的決心。



◆ 寶島大劇場-台語電視台的內涵與設立時機

【邱坤良】2012-06-06 中國時報

長久以來的台灣,除了「國語」一枝獨秀,其他族群語言皆有瀕臨滅絕的危機。中央與地方政府近年除了成立客委會、原民會,還開播客家、原住民電視台,節目製作方向雖值得檢討,起碼凸顯族群象徵性。

台語(福佬話、閩南話)因使用者多,加上民主運動人士慣用,屢被少數族群視為大福佬沙文主義,因此,儘管台語的困境不亞於客語與原住民語,仍讓外界有「強勢」語言的假象,極少人認為有成立台語電視台的急迫性與正當性。

台語保留甚多古漢語,語言音調也極具特色,但能說寫自如者愈來愈少。電視圈雖不乏台語節目,製作品質卻參差不齊,少數演員、主持人字正腔圓,多數說得零零落落,以中文書寫的字幕,也與台語原義差別甚大。經常聽人說「台語大部分聽得懂,小部分聽不懂」,「這小部分」往往就是台語最道地的語彙。

我最近整理二十多年前田野採集的道教鍊度科儀《目連挑經》,雷有聲起乩問藥的情節,夾雜大量中藥名、雙關語與俗語,這些口白都是口授心傳,如今大量流失,許多語詞已「深奧」難懂,請教多位專家,仍未有完整答案。

龍應台二○○八年一月要求總統候選人承諾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培植一流閩南語創作,頗有先見之明。如今她任文化部長,有人投書訊問以前提議是否仍算數,龍部長做了肯定的答覆,並重申世界「閩南語」人口超過五千萬人,台灣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優質的「閩南語」文化輸出地,這種行銷觀念與方向極為正確。然而,卻是知易行難的文化工程。

台語電視台要發揮文化創意,拓展市場潛力,需要改善基本體質與創作環境,核心問題則在如何藉多元、豐富的台語文,提昇節目內涵與製作品質。

一九二○年代前期,張我軍與連雅堂的新舊文學論戰,為台灣新文學運動掀新頁,當時台灣人面對「國語」(日語)、漢文、台語的語文生態,無法像中國白話文及英、日語文,「我手寫我口」。台語文如何書寫、創作,曾引發多次激烈的論爭,卻沒有共識,其中有政治的限制,也有語文本身的因素。

在大環境方面,日本殖民政府強力推行日語,皇民化運動期間,說台語還要被罰錢,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學生在學校說台語,仍然要罰錢。再方面,台語文「本字」的認定差異不大,但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未必皆源於漢語,而形成「有音無字」,音標與書寫相當分歧,影響台語文的學習與運用,尤其台語戲劇觀眾層多為台語人口,在語文創作與表演上受到限制更大。

早期的台語劇本創作多以日文或中文書寫,演員只能依其字義用台語念出,沒有絕對標準,戰後若干用中文書寫的劇本(如拱樂社),取其音而去其義,演員依「本」唱唸,雖然聽起來準確,但語詞常不具意義,也不易「閱讀」,這樣的創作模式,無疑也妨礙台語文學與戲劇創作。

二○○七年教育部以漢字和羅馬字兩種台語文書寫系統為基礎,推出七○○個字詞拼音方案的試用版,再收集各界意見,於二○一一年七月正式公開「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站,目前已被大部分台語文教育界採用,不過,社會大眾尚未熟悉,有待進一步推廣。

台語電視台是台語文化的公共電視台,不只是以台語播報新聞、討論公共事物、演出電視劇與娛樂節目而已。台語電視台何時設置?是否如龍部長所謂「荒年已到」,目前不是最佳時機?文化部宜先做可行性評估,再作進一步的規劃與執行。最重要的,台語電視台應從文化角度思考,超越政治與族群意識,發揮台語文節目的「軟實力」,除了節目製作團隊之外,應有研發系統,至少需加強與相關研究單位合作,培養台語創作的編導與表演人才。同時整理、保存某些以台語(福佬語)書寫的戲曲(如南管、歌仔冊),與科儀書的「古漢語」,以及口語文學,豐富台語內涵,推動台灣文化發展。(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 龍應台:制訂政策不能急 否則是表演(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714180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6.06

文化部長龍應台上任三個多月,各界期待她為文化帶來活水,盡快端出政策牛肉。龍應台上午接受本報專訪時形容,台灣的社會像青少年一般急躁,請大家給一些時間。她也形容文化部在5月21日揭牌後才正式接上電,各司才開始磨合,是一群「專業的烏合之眾」,制訂政策不能急,否則才是表演。

龍應台上任之際,文建會上下壟罩在《夢想家》的陰影中士氣低落,上午她也對《夢想家》引發的爭議提出看法,認為藝術活動不應採最低標。她說,即使是國慶慶典,都不應該由文化部舉辦,因為就文化部的角色,舉辦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國民美學,可以舉辦全國性的大型活動,但不能為某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事情辦活動。

龍應台首次下鄉就到故鄉茄萣,泥土化是她提出的四大施政主軸之一。在雲門舞團總監林懷民建議下,文建會修繕全台文化中心,提升舞台、燈光設備,「孩子們得到應該養分。」

她以紙風車劇團巡迴全台319鄉鎮為例指出,未來要將藝文團體要視為金字塔模式,最頂端的藝文團體已有國際規模可在國外演出,像雲門就已到頂端;另外要鼓勵中間層的團體到國際、大陸巡演,協助國際行銷與宣導。至於底層剛剛冒出來的劇團,則要在國內不斷巡演,增強募款、行政能力,才能讓藝文團體茁壯發展。

文化部整合文建會與新聞局,業務變得更為繁複,龍應台坦言她一直在做功課,形容5月21日文化部揭牌之際才算接上電路,是一群專業的烏合之眾。她更說,制訂政策非同小可,應該非常慎重而非急躁、要細細的磨,文化部已在全面發動中。

社會對龍應台有所期待,也讓她感受到不小的壓力。她今天有感而發說,台灣社會就像青少年一樣急躁,但過去三個月整個團隊像在地下水道、在礦坑中做工一樣,文化部成立後,好比「忍者龜」打開人孔蓋探出頭,希望社會告訴她不要急,可以慢慢細磨。 (後略)

fsj 提到...

《火星紀事》科幻大師 布萊伯利過世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2012-06-07 中國時報

美國重量級小說家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五日病逝於加州洛杉磯,享年九十一歲。

布萊伯利是當代偉大的科幻大師之一,代表作包括《火星紀事》、《華氏451度》、《圖案人》、《十月國度》、《蒲公英酒》及《邪惡降臨》,對科幻小說這一文類影響深遠。

布萊伯利一九二○年八月廿二日生於伊利諾州沃奇根市,高中畢業後,白天在街頭賣報,晚上則在公共圖書館讀書寫作,廿三歲成為全職作家,為多本雜誌撰寫短篇小說。

)一九四七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黑暗嘉年華》,三年後的長篇小說《火星紀事》則是他的奠定地位的成名作。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楚浮曾將反烏托邦小說《華氏451度》改編為電影,成為影史經典之作,一九六六年上映,是楚浮第一部彩色作品,也是他唯一一部英語發音的作品。

除了科幻小說之外,布萊伯利寫作風格多變,作品橫跨奇幻、恐怖、推理等文類。而且他創作力相當旺盛,一生出版過十一部長篇小說、四十五部短篇小說集、廿一部劇本。

此外布萊伯利得獎無數,先後榮膺歐亨利獎、世界奇幻文學協會終生成就獎、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大師獎、美國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 醉心客家纏花 曾國棻展繽紛

中央社 2012-06-07

纏花是早期客家地區獨特的傳統工藝,鮮豔的色彩,成為喜慶時最美麗的點綴。醉心於纏花的曾國棻,是少數的男創作者,他的「精緻女紅」,讓人得以細細品味纏花的繽紛與多彩。

民間工藝的發展,源於實用價值,早期的纏花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如供花、繡燈、髮簪,但現在已經不符時代需求。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今天起至7月15日,舉辦「綻綵-曾國棻纏花創作展」,希望喚起大家對古老工藝的懷念。

曾國棻畢業於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以「纏花」為專題研究報告。撰寫碩士論文時,尋訪各處客家文物收藏家所珍藏的纏花文物。他在田野調查時,認識了收藏家陳達明,在他的收藏室中,見到供花傳世實物。

曾國棻雖讚嘆纏花的作工精巧,卻不知道技法,鑑於纏花傳統工藝的式微,他認為有必要保存與傳承,讓他更傾心鑽研,並追隨老師陳惠美學習纏花技藝,期盼能傳承纏花的工藝。

纏花,是將絲線纏繞於紙形上,並加以組合而成,技巧在於需特別注意紙形的弧度,太圓弧的紙形,在纏線時會使彩線滑落。這項工藝從清朝時,隨著移民帶來台灣。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表示,製作纏花需極大的耐心,且重視基本功,熟悉纏花的傳統樣式技法後,還可以應用於創作。從剪紙、繞線、組合等技法,曾國棻除學習傳統花型,更創新發展,是目前國內首位將纏花藝術發揚光大的男性創作者。

常見的纏花多以花卉為主,台灣鹿港地區以「春仔花」最有名,曾國棻試著開發動物、昆蟲、人物的主題,使纏花呈現多元面貌。



◆ 雕刻粿模卅年 鄭永斌刻出藝術

【林欣儀/台中報導】2012-06-07 中國時報

為維護台灣傳統的飲食文化及其內涵,自小罹患小兒麻痺的鄭永斌(見圖,林欣儀攝),卅年來堅持雕刻出各種圖樣的粿印,即便訂做粿模的客戶逐年減少,他仍堅持這項傳統工藝,收藏了兩百多把刻刀,還到處蒐集各式粿模,鄭永斌強調,粿印雕刻其實也是藝術。

埋頭對著木料,鄭永斌一刀、一刀雕出龜、桃等吉祥物的形狀,緊接著還得動用不同大小的刻刀、慢慢修飾,他說,刻一個粿印至少得動用廿多把刀子,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家中有兩百多把刀備用。

十七歲就開始學雕刻的鄭永斌,還到處蒐集各種粿模、糕模、餅模或糖模,拿起其中一個有七、八十年歷史的糖模,他說,這個模具出生的年代是戰亂時期,原主人可是用黃金、才請師傅雕的,頗具意義。

他說,自己做過家具雕刻、木雕及神桌雕刻,最後鍾情於粿印工藝,即便客戶銳減,從十年前的秋節前有兩千多件訂單、到現在只有數百件,仍堅持要一刀、一刀的刻出台灣粿印藝術,讓這項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 陸最夯紀錄片/人的故事 帶出舌尖的味道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2012.06.07

今年春夏之交,大陸最夯的電視片非「舌尖上的中國」莫屬,這部從美食出發的紀錄片,在轟動之餘,美食後的人文內涵也成為民眾熱烈討論的對象。

沒有那部紀錄片會在大陸那麼火那麼俏,七集「舌尖上的中國」沒有任何前期宣傳,五月下旬靜悄悄在大陸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後,便如四、五月裏盛開的木棉花,愈加燦爛。大陸微博上,數萬網友討論這部片,且因觀眾要求,現在央視二套財經頻道還在重播。

大陸媒體報導,製片人陳曉卿說,美食這個節目的外表,其實是想通過美食夾帶一些私貨,讓觀眾通過美食感受當下中國一些人和生存的狀態。

著名影評人譚軍波表示,既見物更見人,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特色,每當介紹一種食材、一種菜肴,均以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的故事帶出。

而「舌尖上的中國」的旁白,感性又樸實,「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雲的味道,這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情、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該節目整理出各地美食的地圖。但節目本身不是按照中國八大菜系或傳統的方式介紹,而是仿「探索」頻道的做法,結合當地人文和生活,甚至有一集包含了台灣菜。

※ 相關報導:

* 13個月跑60地方 捕捉「舌尖上的中國」
http://www.udn.com/2012/6/7/NEWS/MAINLAND/MAI2/7143635.shtml

「這節目的宣傳期已經過了,我不再接受媒體專訪」,舌尖上的中國製片人陳曉卿昨天客氣地拒絕了記者訪問的要求,僅低調表示,該片最初定位是希望通過美食這個平台,看到更多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他表示,和以往那些介紹吃本身包括吃的烹飪、禮儀類節目不同,這一次我們更多像是「吃貨」(指愛吃的人)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來做這個事情,更希望觀眾能在紀錄片裏看到中國的變化,通過味覺來感受這個變化。



◆ 倫敦考古 挖到莎劇「羅密歐」初演地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法新社倫敦6日電】2012.06.07

英國倫敦博物館(MOL)6日宣布,考古隊在東倫敦的秀爾帝奇區挖到莎士比亞的帷幕劇院遺址,該劇院是莎士比亞名劇「亨利五世」及「羅密歐與茱麗葉」初演的地方。

倫敦博物館發言人說:「帷幕劇院保存的相當完整,比目前出土的其他莎士比亞劇院都還要完美。這是考古學上最後一個待挖掘的莎翁劇院。」考古學家在地下3公尺處,挖到劇院的部分廣場和廊道,後續挖掘作業將於年底和明年初繼續。

帷幕劇院在亨利五世中被稱作木造環狀劇場(Wooden O),該區曾是貧窮但充滿活力的紅燈區。帷幕劇院1577年對外開放,屬於宮內大臣劇團。

莎士比亞與該劇團關係密切,在1599年倫敦環球劇院啟用前,帷幕劇場一直是莎劇的主要場景。史料顯示,帷幕劇院消失於1622年,但史學家相信該劇院仍營運了20年。

皇家莎士比亞公司藝術總監博伊德說:「挖到帷幕劇院的消息令人振奮。若該劇院非木造,我期待觸摸其土石結構,感受莎翁早期作品及歷史的時空衝擊。」

fsj 提到...

表演藝術是文化財 需資金與整合機制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台北報導】2012.06.08

優人神鼓停止創作三年,讓人擔心表演藝術的前途。全民大劇團長謝念祖坦言,雖然票房高,但成本也高,路還是走的很辛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則指出,政府除了整合機制要改進,心態還要改變,不要只把藝文節目當成補助對象,也要視為投資標的,提升表演品質和細膩度,讓它成為國家的「文化財」。

朱宗慶最近上節目「醒報現場」時表示,政府一向從補助的概念出發,現在要改為投資心態。而身為經營者,必須思考團體的定位與存在價值;政府也要檢討補助機制,擬訂具體政策。

針對表演藝術普遍的困境,他表示,優人神鼓宣布暫停創作三年,對於許多表演藝術團體而言,絕不是個案,因為財務壓力如影隨形,借貸、抵押財產情事屢見不鮮。但是這樣的方法很難長期解決財務問題,只能短暫的紓困。

身為最近經營頗為成功的表演藝術團體經營者,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說:「雖然全民大劇團在台灣票房高達9成9,但我們還是經營的很辛苦。」他指出,政府的補助和資源分配幾乎毫無規畫,都交給大家自己去分。他說,推廣「定目劇」應可降低劇團成本,讓表演藝術有可能成為一種產業,但是台灣市場不大,劇團自己無法支撐一齣戲演到一年或半年。

談到政府對於補助的概念,立法委員陳碧涵說:「補助跟投資很不一樣,補助不期望回收,但是投資會期望標的物回收。表演藝術是人力密集的產業,幕後工作繁瑣複雜,經費消耗多。」她坦言,台灣目前要思考如何把市場做大。她批評,國家投注在文化和教育的經費相對比較少,而這也是文化部面臨的困難之一,龍應台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政府要從補助心態調整為投資,表演藝術精緻度和細膩度很重要。朱宗慶強調,從燈光、佈景、道具到舞台整體規劃的細膩程度就是一種投資。大家對表演藝術是重視的,最重要就是子彈少,和政府整合機制弱,才使得困難度提高。

本集「政府應該如何扶助表演藝術團體?」節目由台灣醒報製作、林意玲主持,6月17日(日)下午13:00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出。



◆ 普雷特涅夫:人能貢獻的只有文化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彰化演出

【邱祖胤、鐘武達/台北報導】2012-06-09 中國時報

「我一直在想,人活在世上,到底能跟造物者說些什麼?能留給後世什麼貢獻?答案只有文化。」俄國鋼琴家兼指揮家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八日抵台時表示,音樂、藝術等文化資產,是人類對地球的最大貢獻,他有幸能演繹這些偉大的資產,希望能帶給台灣的樂迷更多啟發。

普雷特涅夫今明兩天將帶領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在彰化縣立體育館演出。彰化縣長卓伯源昨天特別送給兩位音樂家代表台灣文化的獅頭。兩人都感到非常新鮮,並在卓伯源的教導下舞弄了起來。卓伯源表示,彰化縣自九十九年起連續三年邀請維也納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演出,讓鄉親與有榮焉。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成立於一九九○年,在普雷特涅夫的號召下,網羅俄國六大樂團好手齊聚一堂。從第一張唱片錄製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開始,持續打造兼具俄式澎湃濃情與華麗音響,廿二年間推出近百張唱片並全球巡迴演出,被權威雜誌《留聲機》(Gramophone)列為世上最偉大的樂團之一。

普雷特涅夫表示,他知道這次台灣演出將面對六千名觀眾,特別選擇讓聽眾馬上有反應的作品,其中葛拉祖諾夫的芭蕾音樂《四季》在台灣是首度演出,充滿喜悅及正面的能量。

普雷特涅夫說,數千年來人類的歷史充滿戰爭與殘殺,「我們捫心自問,活著的時候到底能跟造物者說些什麼?答案只有文化。戰爭會過去,但藝術跟文化會留下來。」

普雷特涅夫說,這三百年間出現了許多偉大的作曲家,從巴哈一直到蕭士塔高維契,留下許多動聽的音樂,讓我們從中了解到人類該往哪裡去,心中何者為善、何者為惡。「這些經典樂曲不是只有好聽而已,而是能告訴人們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類的價值為何。」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今晚在普雷特涅夫帶領下,將與俄國大提琴家顧德曼合作演出《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下半場演出葛拉祖諾夫芭蕾音樂《四季》。十日演出柴可夫斯基芭蕾音樂《天鵝湖》與《第四號交響曲》。顧德曼另將於十四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

※ 相關報導:

* 柏林愛樂席捲台東 千人沉醉巴赫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49747.shtml

「柏林愛樂席捲台東!」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昨晚在台東縣藝文中心,演出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美妙的音樂令全場感動,這場音樂會吸引全場一千餘名樂迷,不僅創下台東舉辦自費購票聽音樂會觀賞人數的新紀錄,也是台東有史以來首度有國際重量級樂團前來演出。



◆ 私家偵探、十五顆小行星 文學躍上大銀幕

國片景氣促成文學電影接軌
紀蔚然、劉克襄、洪茲盈、房慧真等人作品 改編版權賣出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2-06-10 中國時報

台灣文學作品將陸續躍上大銀幕!近月來,台灣多部本土創作簽下電影改編版權,包括紀蔚然的推理小說《私家偵探》、劉克襄的散文集《十五顆小行星》、洪茲盈尚未出版的獲獎短篇小說《末班列車》,以及房慧真的散文《單向街》等,可見國片景氣之後,台灣豐富的文學創作也受到電影圈青睞。

紀蔚然第一次寫小說,就賣出電影版權,《私家偵探》描寫一個大學教授改行當起私家偵探,在住家附近走探查訪,穿插他對文化圈的嘲諷觀察,日前剛由台灣的得藝媒體公司簽下改編版權。

紀蔚然表示,自己和得藝公司一拍即合,他最在意電影能否呈現原著的黑色幽默,不要流於搞笑,因此決定自己編劇,定位為娛樂片。改編上最大挑戰是如何將書中主角大量的喃喃自語,轉化為電影語言。拍攝地點則希望在小說原定場景的台北六張犁一帶,導演與開拍時間未定。

劉克襄的散文集《十五顆小行星》也被台灣一家電影公司相中,正商談簽約細節。書中分篇描寫十五位台灣人物故事,即將改編的是其中引起最大回響、描寫紐西蘭父親費爾來台尋子的故事。片中將增添本書出版後,費爾受邀來台參加江蕙演唱會,以及他在台灣的奇妙機緣,但這部片子尚未決定要以紀錄片或電影形式呈現。

劉克襄說,他希望透過這個故事呈現出台灣令人感動的一面。他謙稱自己不懂電影和編劇,在影片拍攝上一切尊重專業。

進度最快的,是年底即將開拍、由台灣導演鄧勇星執導的《末班列車》,作者洪茲盈是六年級作家,擔任廣告文案,出版過小說集《無愛練習》。《末班列車》描寫一對夫妻在一列長途火車上各自寂寞的心境,二○一○年獲林榮三短篇小說三獎後,導演鄧勇星主動接洽,由洪茲盈自己改編劇本。她表示因有撰寫廣告腳本的經驗,對編劇不陌生,「廣告也訓練我策略思考,知道明確表達要說什麼。」

房慧真的《單向街》則是古怪少女的成長自述,雖是戲劇性不高的散文,多年前便被導演侯孝賢相中,將由侯孝賢監製、姚宏易與梁景森合導。房慧真三月剛完成劇本,大量改編原著,聚焦在成年後的女孩與她遇見的男孩,增添許多當代的社會現實觀察。

此外,下山操子(林香蘭)撰寫的台日家族故事《流轉家族》,目前也正透過日本山形紀錄片策展人藤岡朝子向日本NHK電視台提案拍攝紀錄片。

※ 相關報導:

* 三地學校電影節 北藝大推3D短片
http://www.udn.com/2012/6/8/NEWS/READING/REA8/7144863.shtml

第4屆兩岸三地電影學校電影節即將開跑...北藝大也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推出由電影系師生共同製作的3D短片「青空」,開創台灣國內大學自製3D影片的首例。

* 《凝望之外》 透過藝術創作展開台灣小旅行
http://www.udn.com/2012/6/8/NEWS/READING/REA8/7146344.shtml

北美館2012年典藏展以《凝望之外/典藏對語》為題,蒐羅台灣本土國寶級藝術大師作品,自6月9日展出至9月2日展出,除了近年新進收藏或修復完成之作,近半數作品為首次於北美館公開展出。

fsj 提到...

倉庫創業! 「美味星球」嘗到新契機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曾桂香/台北報導】2012.06.11

在車庫創業的文創公司,會是台灣產業轉型另一機會? 因為政府扶助文創的政策只流於口號,所以台灣的中小型文創才能越挫越勇?

《美味星球》的設計中心、庫存倉庫、練團基地就隱身於新店的一條曲折隱蔽巷裡,呼嘯而過的汽機車拌隨擾人噪音,簡陋的鐵捲大門內,彷彿回到數十年前家庭即工廠的年代,或者是二、三十年前華碩、宏碁自公寓起家的階段。

只是社會條件丕變,如今沒有經濟起飛的盛況,更不像科技製造業搭上全球產業鏈布局,《美味星球》是在逆勢中抱持破釜沉舟的決心,團長借貸100萬、團員私下兼差,盼能在廣告、音樂、文化創意服務之外,還能重啟傳統紡織業的爐灶。林呈擎還會蒐集每一名團員的發票,看能不能中獎,補貼支出。

欠缺資本已讓營運捉襟見肘,未料產品寄賣也遇上鳥事,像是寄賣單位私吞商品或抽取高額佣金,更誇張的是,該寄賣單位還收受文建會補助。林呈擎說,這反映了政府的不專業,也是台灣與韓國經濟發展日漸走遠的原因。

他說,韓國的文創產業是產官學界全力配合,台灣卻反過來,產官學界各吹各的調:企業欠缺品牌思考、政府只求速效、設計系的學生設計以外的統統都不會,造成政府力捧文創的口號喊半天,藝術團體如他們依然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申請文建會補助 愈申請愈沮喪

怎麼不申請看看文建會的補助?林呈擎說:「有啊,申請過不少,不過愈申請愈沮喪,」他說,之前有個文創業者媒合計畫,光是報名資格就要國家比賽級獎項,還好《美味星球》還有,為此下足苦功夫完成50頁的企劃書,媒合結果出爐只有大公司上榜,「其實也不意外,它們有較高的行銷預算,政府才能看到效果。」

他們也受邀為新聞局拍攝形象廣告,去年11月談妥,結果延到今年2月才說要拍,後來新聞局裁併,當然沒下文。

為品牌做設計代工?林呈擎說,現在各家業者低價搶市,喊出3件1000元,利潤變薄,連帶設計與生產也成了賠本生意,「一件衣服要133元做出來,設計費不到3000元,竟還誇口說是栽培台灣設計師」。

不洩氣!建立品牌起碼要10年

即使各種嘗試都碰壁,《美味星球》不見疲態,反而愈挫愈勇,更從多重試煉中慢慢理出自己的發展道路:既然實體據點抽佣過高,乾脆全收回來在網路上做;儘管沒有行銷廣告預算,就靠社群媒體與支持網友搏感情;既然政府補助都是「玩假的」,那就不要浪費時間,而是專注品牌經營,積極從事消費者調查,深入掌握市場趨勢。

林呈擎說:「品牌建立起碼要10年吧,因此不能洩氣。」



◆ 木雕斷層嚴重 盼年輕人投入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東港報導】2012.06.11

「台灣文創產業要走出自己的路,才有未來!」在東港開設木雕藝術中心的木雕師傅李昱進表示,受大環境影響,台灣許多師傅到大陸等地發展,目前台灣僅剩少數專業人才,斷層嚴重,他擔心「台灣木雕產業看不到未來。」

李昱進是琉球鄉人,家裡世代討海維生,但他從小就對木雕感興趣,他15歲在屏東跟師傅學工夫3年,打下基礎後,他開始全台走透透,也因此集各家大成,國內一般木雕師傅都雕神像,少了文藝氣息與巧息,李昱進的作品,卻讓神像多了創意,如「觀音座蓮」不僅莊嚴、肅穆,更是動人的藝術品。

他說,他每回下刀雕刻,都是抱著重新學習的心,仔細研究木頭文理,曾想了半年都無法動第一刀,但有時靈感一來,就像發瘋似的,停不下手,總想趕快把腦海中的形象,用筆用刀勾勒出輪廓,他的每件作品都有感情投射。

他表示,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目前台灣木雕業有斷層,年輕人若想從事文創產業,時機正好,他期待更多年輕人投入木雕創作,因台灣木雕業要在全世界立足,亟需年輕引入更多創意與巧思。

※ 相關報導:

* 五藝上身 老工廠玩新把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50922.shtml

湯日耀指出,要做觀光工廠,原本從事製造的一技之長是不夠用的,在他看來「五技之長」是必備技能,包括文字溝通、產品、蒐藏、創意以及說故事的能力。當這些能力都具備了,從事觀光工廠就大有可為,透過傳媒和網路的力量,機會就會自己跑出來。

* 卡達公主 灌溉中東藝術綠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151174.shtml

在這個地球上,很少人能請得動高古軒,瑪雅莎(Sheikha Al-Mayassa bint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就是那少數人的其中一個。瑪雅莎是卡達國王的女兒,排行第14,也是當今全球藝術界最常討論到的收藏家、贊助家和文化擁護者。



◆ 呂紹嘉指揮《愛的交響曲》 有科幻電影fu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2-06-11 中國時報

愛情的聲音是什麼?廿世紀作曲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長達八十分鐘的巨作《愛的交響曲》,為表達聲音的極限及愛的永恆,把電子樂器、鋼琴搬上舞台,繽紛多變,被視為廿世紀古典樂壇奇觀。指揮呂紹嘉十六日將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與梅湘弟子、鋼琴家穆拉洛(Roger Muraro)、電音琴演奏家哈特曼(Valerie Hartmann)合作這首重量級曲目。

《愛的交響曲》又稱《豔調交響曲》、《圖蘭加利拉交響曲》。雖是探索愛情,但表現於音樂的磅礡氣勢,彷彿要把宇宙的聲音全表現出來。詭異的電音琴加上不斷敲擊的鋼琴,和無止盡的管弦樂堆疊,猶如置身科幻電影。

「每一位學作曲的人都應該來聽這首曲子,看作曲家如何運用聲音傳達自己的想法。」呂紹嘉表示,梅湘把愛當成神聖的事情看待,認為必須經歷死亡才能了解愛,就像獻身宗教的情懷。因此有許多爆發的段落,激情程度令人讚歎。

梅湘一九○八年生於法國,是廿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受德布西及現代樂派影響,風格神祕、色彩繽紛,主題討論宇宙與自然的關係。《愛的交響曲》創作於一九四○年代,是梅湘探索愛、生命及宇宙的作品之一,梅湘的前妻飽受精神疾病所苦,梅湘不離不棄直到她過世,後來與鋼琴家羅麗歐(Yvonne Loriod)結婚,讓他對愛與人性有極深體悟,因而寫下這首大曲。

梅湘從印度哲學中獲得啟發,發現梵語Turangalila最貼近愛的真義。Turanga是流逝的時光,Lila是生命分合的生生不息定律,並以此為交響樂名稱。

fsj 提到...

雲縣府農創隊 柏林設計節獲獎

以竹藝、獅頭、八家將等傳統象徵 搭配現場操演布袋戲
獲選十大具前瞻性思維作品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2-06-12 中國時報

縣府農博農夫創意團隊受邀參加DMY(青年設計師)柏林國際設計節,展現台灣農家豐富的竹藝、獅頭、八家將等傳統節慶象徵臉譜,還有揚名海外的布袋戲,大受評審青睞,獲選為十大最具前瞻性思維作品,再度讓國際見識到台灣創意設計的軟實力。

與德國柏林包浩斯美術館合作的該項國際設計盛事,每年都有超過卅個國家、五百位設計師參展,豐泰教育基金會贊助縣府組成團隊,以「幸福農創」為展覽主題精神。

文化處長李明岳指出,為了提升參展質感,邀請國內著名設計師林曉瑛、徐景亭、呂盈達、林桓民、胡佑宗及品家家品等設計師協助佈展,選取台灣農村天然素材,如斗笠、竹篩等竹藝作品,呈現農業首都自然樸真的內涵與形象。

更令人動容的是,雲林在地藝師陳保僮、洪培嘉、黃志偉的八家將公仔與臉譜、獅頭等傳統節慶文創作品,把台灣特有的民俗文化鮮明展現,百年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得主李京曄藝師,還在現場操演布袋戲,讓國際看見活力十足的台灣農村內在美。

參展團隊動靜皆宜的展演,大獲評審賞識,第一位授獎十大最具前瞻性思維作品。縣長蘇治芬強調,概念獨特、清晰是得獎原因,更重要的是,作品設計開啟了集體互動的過程和空間,傳達雲林想要營造的簡單生活的創意方式。



◆ 紙風車嫁女兒 藝術恐龍落腳宜蘭

【王亭云/宜蘭報導】2012-06-12 中國時報

小朋友看到恐龍,興奮地哇哇叫!未來將有四十隻藝術恐龍長駐冬山河親水公園。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昨日帶著嫁女兒的心情說:「會選擇宜蘭作為恐龍的家,最重要的是誠意!」縣長林聰賢表示,將結合藝術文化,打造兒童夢土。

全球獨一無二的藝術恐龍確定落腳宜蘭!李永豐表示,期間有十二個單位爭取恐龍進駐,雖然有些單位開價很高,但「宜蘭就像窮女婿,最有誠意!」他現在就像是嫁女兒,既擔心又害怕,但把女兒嫁到有夫家疼的地方,很開心。

為表達爭取恐龍的熱情與誠意,五結鄉民眾曾發動「一人一信」活動,將心願傳達給紙風車。林聰賢指出,希望藉由小朋友最喜歡的恐龍,並透過藝術文化的發想,不斷壯大,將親水公園變成最有創意的文化園區,成為全世界最好的童玩基地。

很多民眾看到紙風車恐龍藝術探索館的恐龍,都被其豐富的色彩吸引。紙風車基金會行政總監張敏宜表示,「把恐龍身體當作畫布,彩繪上大師的畫作!」包括畢卡索恐龍等,把小朋友最愛的恐龍與藝術做結合,「小朋友看到都很high!」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期間,將有五十隻恐龍現身冬山河親水公園,包括充氣型和陶瓷纖維做成的恐龍,其中,長廿七公尺、高九公尺的充氣梁龍是全部恐龍中最大型的。童玩節結束後,四十隻陶瓷纖維恐龍全數長駐園區內。



◆ 明華園超炫白蛇傳 明年轉型商演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06-12 中國時報

明華園的招牌劇目《超炫白蛇傳》明年十歲,因故事家喻戶曉,戶外演出加上實景體驗的形式熱鬧有趣,向來廣受歡迎,久演不衰,曾獲邀赴上海虹口、江蘇鎮江演出。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宣布,明年起《超炫白蛇傳》轉型成商演模式,「我們要用這齣戲跟偶像歌手的演唱會搶觀眾,表現邁向文創產業的決心!」

十五年前,陳勝福率團在法國演出,他看見當地媒體以「東方歌劇」形容明華園的演出,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製作出一部超越舞台極限、極具魅力,且能讓觀眾看得很High的作品。」因此有了《超炫白蛇傳》的誕生,演出中有真火、真水漫淹全場,還有飛天雙蛇、立體機關布景,以及打擊樂、武術身段與現代舞蹈等場面,華麗奪目。

陳勝福說,近年從官方到民間,大家都在喊文創,也很努力投入所謂的定目劇與商業劇場演出,雖然失敗例子不少,但他認為:「事在人為,只要作品本身有魅力,團隊有能力,加上觀眾口碑與演出實戰經驗所累積的能量,文化絕對可以變成產業,造就經濟效應。」

《超炫白蛇傳》近年已累積了百萬觀眾人次,屢獲邀演機會,尤其每到端午節,《超炫白蛇傳》更是搶手。陳勝福說,每一次看到觀眾穿上雨衣、舉起螢光棒幫白蛇大喊「水淹金山」的橋段,自己都深為感動,因為觀眾的臉上都很期待又很投入。

此外,因為《超炫白蛇傳》很能吸引人氣,過去幾次外縣市的演出,總能替地方帶進可觀的食宿交通等周邊經濟效益,甚至連超商、小吃攤販都受益。如此成果,更加深陳勝福邁向文創產業的決心。

今年《超炫白蛇傳》將於六月廿四日晚間七點,在新竹市關埔重劃區演出。特別的是,為了不再接受政府的補助經費、證明自己的能力,明華園主動與提出邀約的新竹市政府商議,這一次的演出經費全由民間力量促成,由企業和觀眾的點滴捐款完成。

明年起,這部作品將正式轉型商演,透過企業贊助和售票方式,讓《超炫白蛇傳》能夠不靠政府補助、自給自足,甚至達到獲利目的,邁向文創產業之路。

fsj 提到...

14屆台北藝術節 13日全面啟售

【欣傳媒╱記者蘇曉凡/台北報導】2012.06.13

身處在油電物價齊漲,週遭充斥負面新聞,痛苦指數不斷上升的今日,不妨趁著台北藝術季開鑼,看場喜劇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及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承辦的「2012第十四屆臺北藝術節」,今年以喜劇為策展主軸,帶給觀眾開懷的笑聲以及輕鬆的省思,13日起正式對外售票!

當2012來臨,末日流言成為最夯的話題,文學巨擘米蘭‧昆德拉以「對神聖的顛覆」來形容喜劇;末日的毀滅意象,也可視為顛覆的象徵。用藝術的創造力引動每個人開懷大笑,藉此擷取正面能量,為生活注入新希望。本屆台北藝術節自8月2日至9月9日,推出十二檔精彩節目及一項國際藝術展覽,邀請大家一起「顛覆神聖-嬉笑臺北城」。

這些節目呈現瑞士、德國、香港、日本、英國、法國、威爾斯及臺灣等多元文化脈絡,並以「臺北核心‧國際參與」的模式,媒合國內與國際藝術家聯手創作,有舞蹈、舞台劇、偶戲、音樂劇、肢體劇場、相聲、脫口秀與歌仔戲等演出形式,不僅顛覆一般人對喜劇的刻版印象,更說明喜劇處理各類議題的多樣潛能。

今年台北藝術節中,最特別的是包含八齣國際共製的節目,由台灣藝術工作者和劇團分別與德國藝術劇作家與舞者共同創作出許多文化衝突性頗高的劇作,如「金龍」探討歐洲的亞裔移民生活,「早餐時刻」探討人都會人際慾望的流動,及身體與空間的關係,除了對演員自身帶來表演壓力與難度,也增加了可看性。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觀看喜劇是一種很輕鬆的方式,但「喜劇不是單純的搞笑,是生命力的象徵。」透過喜劇,達到對社會的批判以及背後隱身的意涵,才是喜劇創作者意念的表達,今年臺北藝術節定調為喜劇,為挖掘喜劇顛覆神聖的內涵,表現喜劇挑戰既定觀念的價值與創意。

今年還有多場國外值得一看的作品,開幕節目力推荒謬劇大師尤涅斯科的經典名作「椅子」,由瑞士洛桑劇院於8月3日至5日在城市舞臺演出。尤涅斯科運用大量堆疊的椅子與一對囈語不斷、兀自窮忙的年邁夫婦,對照出物質社會中的空虛心靈,本劇入圍2011年法國劇壇最高榮耀「莫里哀獎」,亞洲首演特別獻給臺北觀眾。

台北藝術節13日起正式對外售票,7月10日前除有早鳥優惠,還可參加抽獎;此外還特別規畫了免費參觀的國際藝術展覽《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呼應臺北市爭取「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城市發展策略,特別邀請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為臺北量身打造,8月2日至9月9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南向製菸工廠免費展出。

【延伸資訊】
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台北術節官網http://www.taipeifestival.org/

※ 相關報導:

* 關於文化部,你該知道的八件事!(上)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1853&f_ART_ID=394089

1. 從「文建會」到「文化部」,改的不只是名字!
2. 巧婦能為無米炊?預算學問大
3. 跨出去、合起來:文化部發揮效能的關鍵
4. 「文化公民權」需要的「蝴蝶效應」

* 關於文化部,你該知道的八件事! (下)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1853&f_ART_ID=394091

5. 歸誰管,學問大:附屬文化部的表演藝術場館
6. 文化部=文創產業的推手?
7. 誰才是「始作俑者」?藝術教育與人才培育
8. 國家競爭力的籌碼:文化部與國際交流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2年6月號】

* udn讀小說‧紅袖添香 2千本免費看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READING/REA8/7156559.shtml

聯合線上和大陸紅袖添香,推出原創小說網站「udn讀小說‧紅袖添香」,將上萬本大陸網路原創小說引進台灣,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皆可閱讀。



◆ 成都最中國,寬窄巷子最成都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5367&f_ART_ID=394096

【撰文/鄺介文】 2012/06/13 or旅讀中國

成都傳統的老房子多是木造建築,直到清朝滿人將磚造技術帶至四川,成都才首次出現比較完整的磚牆建築聚落,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的巷弄合組成的胡同街區即是一例。到了民國時期直至抗戰,成都曾經短暫作為首都,西式日式風格傳入西南,這一個聚落即以磚房為基礎,融入四合院、小洋樓、馬賽克等各種樣式,大致成就了如今寬窄巷子的初步面貌,由此也可見成都人包容的性格。

活化代替改建,人人屬於這裡

2008 年翻修落成的寬窄巷子,由建築師朱成負責統籌設計。他以「活化」作為更新主軸,不主張生硬地存留歷史古蹟,而是希望創造一個「在地人感覺很成都,外國人感覺很中國」的雙贏局面,因而才有了如今的寬窄巷子,同時是市民追求安逸的場所,也是遊客體驗巴適的景點。無怪乎香港文化評論者梁文道就如此評價寬窄巷子:沒人覺得這裡不屬於自己,沒人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

寬窄巷子儘管範圍不大,從街頭走到巷尾恐怕不消二十分鐘就能夠走遍,卻像林語堂說的那句話:宅中有園,園裡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像一尊俄羅斯娃娃一般,總是能夠在更深處發現新的驚喜。正是因為它是如此耐人尋味,所以足夠每一位市民和遊客坐在這裡耗上一整天,細細品味時光移轉。

這三條巷子各有不同風情。寬巷子被稱為「老成都的底片」,印記了那個看似幽遠實在目前的市井溫情,縱使華貴高檔的時尚餐廳和世俗通透的庶民小吃比肩坐落,咫尺之內的平均消費可能從三元到三百元都有,但成都的氣息依舊在空氣裡飄散著。

窄巷子則是「新成都的會客廳」,在老磚房內經營各色各樣歐風洋氣的酒吧、café、西餐、藝術工房,文化人三三兩兩圍坐在街角開沙龍,於是常有人說,如果把這裡當作一個盤子,裡頭裝的菜色就叫「文化」。

而最短也最低調的井巷子,卻有一條長達四百公尺的磚牆,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成都,設計師朱成將秦漢唐宋元明清,乃至於金沙時期的磚塊都鑲嵌在這堵牆上,體現了「沒有當下就沒有歷史」的流動性與延續性。

機能豐富的城中之城

在寬窄巷子裡,你可以吃可以喝可以玩可以樂,可以感受最成都的經驗,可以經驗最成都的感受。號稱全城最昂貴的奢華餐廳前十名當中,就有三間位於寬窄巷子內,然而就在它們斜對角,您也能用不到十塊人民幣的花費,坐在木板凳上品嚐三大炮、葉兒粑、粉蒸牛肉等地道小吃。

全球連鎖的國際咖啡品牌星巴克,和土生土長的成都品茗茶座可居,中間只隔了一條不及五米寬的巷弄。提供住宿的龍堂客棧、提供育樂的成都原真生活體驗館、提供書香的見山書局、提供購物的熊貓屋與蜀江錦院,包羅萬象的各色店肆都在寬窄巷子裡。

在酒吧工作的印尼籍調酒師魯賓說,來到成都多年,他很少離開這個街區,基本上生活所需都讓寬窄巷子包辦了,尤其它又是那麼的「成都」。如果張藝謀導演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那麼寬窄巷子大約就是一個來了就不必走的地方。

※ 相關報導:

* 換新怕「走味」 慶安宮古法修廟門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5/7156115.shtml

地方信仰中心善化慶安宮,因寺廟建物老舊進行整修,特別聘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研究所專家們,以傳統「手工」方式,一點一滴修復,雖然所費不貲,為延續傳統寺廟特色,廟方說「藝術無價」,相當值得。

fsj 提到...

《文訊》被迫搬家 史料無處可去

期刊、手稿、照片、藏書 研究台灣文學者必訪之地
「放棄典藏,就等於雜誌關門」 盼公部門出面協助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2-06-14 中國時報

成立近卅年的《文訊》雜誌,除了每期的報導發行,還以社內十萬冊書籍期刊、兩萬多份作家照片與手稿、廿多年的副刊剪報等資料收藏聞名,每年吸引作家、海內外學者前來查詢使用。但目前《文訊》雜誌社正面臨搬遷無門的難題,這批台灣文學的珍貴史料未來堪憂。

《文訊》的辦公室與資料中心,位在台北市中山南路的「張榮發基金會」大樓內,共約一六○坪,由「張榮發基金會」免費借用。原訂借期至民國一○五年,但今年二月基金會突然通知《文訊》必須搬離,使用到六月底。幾經協商,基金會雖願另外出借原大樓地下二樓空間,但必須得等地下室原有檔案雜物清空,恐需時兩年。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連日尋求公部門協助,希望尋得約一二○坪,租金低廉的北市閒置空間。但文化局「藝文空間媒合平台」釋出的空間,不是空間太小就是租約過短,而轉由教育局提供的校園空間,也都不符需求,她與文化部出版司聯繫後也沒有下文。隨著六月底搬遷期限將到,情況告急。

一九八三年《文訊》雜誌由國民黨文工會創辦時,最初使命就是為了推廣在前一年成立的「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多年來,《文訊》的報導深獲藝文界信任,許多老作家主動捐獻手稿、照片、藏書,因此資料中心收藏愈來愈豐富,並因開架式方便搜尋,成為海外台灣文學研究者來台必訪之地,也吸引國家圖書館、國立台灣文學館等單位爭取這批典藏。

但封德屏認為《文訊》長年與這些史料共同成長,「如果放棄典藏,就等於雜誌關門。」

她表示,《文訊》與一般文學雜誌不同,除了因不屬於任何出版社,立場超然、關注主流以外作家,專題企畫如「報紙副刊特輯」、「文學社團特輯」、「追尋文學記憶:1950-1969十種文學雜誌」,更結合史料研究,每期附錄本月全台出版活動,具歷史紀錄功能。

卅年來,《文訊》走過不少風波,早年因國民黨背景而背負政治色彩。二○○三年國民黨決定將《文訊》停刊,所幸獲藝文界人士大力挽留,協助成立「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讓雜誌繼續運作。

封德屏表示,《文訊》已脫離國民黨九年,未來雜誌仍將維持民間獨立運作,現燃眉之急就是找到棲身之地。「我們以民間力量收藏史料、接待海外團體,這幾乎是政府文化單位才有能力做的事,保存的正是台灣文學的珍貴資產,現在卻命運可憐。希望公部門或民間企業出面協調幫忙,提供合適空間。」

※ 文化部還沒開門營業嗎?



◆ 作家出版人奔走搶救 公部門回應冷淡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2-06-14 中國時報

《文訊》在文學界舉足輕重,如今遭逢危機,許多出版人、作家熱情奔走。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今年四月親自寫信向台北市長郝龍斌請命,郝市長責請文化局處理,文化局公文回信正在研擬,便無下文。蔡文甫表示:「可見政府都沒了解《文訊》的價值!」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感念《文訊》總編輯封德屏除了守護台灣文學資產,也提供老一輩作家創作發表空間,還給不被重視的老作家應有的尊嚴。「可以說,如果台灣沒有《文訊》會很丟臉!」詩人張默則正準備串聯作家,連署「搶救《文訊》」。

作家、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表示,《文訊》本身就是珍貴資產,每期內容對文壇、學界都很有用。「對台灣文學貢獻那麼大的雜誌,竟然還在流浪,文化局責無旁貸,文化部也要介入,否則『泥土化』不是空講嗎?談文化政策、文化理念,都沒有文化實踐來得重要。」

《文訊》雜誌二○○三年脫離國民黨後,由「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發行,目前基金會七位董事皆為文化人與學者,現任董事長為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王榮文表示,他明天將向文化部長龍應台要求協助,也批評政府忽略人才。「以《文訊》這幾年所創造出的價值,應該是官方爭著找地方讓《文訊》進駐才對,怎麼還找不到落腳處?」

然而《文訊》目前收藏空間並無恆溫恆溼等專業條件,蔡文甫、陳芳明、王榮文也進一步籲請文化部推動成立「台北文學館」,讓《文訊》史料獲更妥善的照顧與運用。



◆ 過雲樓藏書 北大、江蘇爭搶

【記者吳靖雯/綜合報導】2012-06-14 旺報

今年春拍市場備受矚目的「過雲樓祕藏」回歸之路陡生波折!北京大學12日決定行使北京市文物局之前規定有關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優先購買權,針對4日以2.16億元人民幣成交價,創下中國古籍上拍世界紀錄的「過雲樓藏古籍善本」進行收購。江蘇也不甘示弱,稱祕藏回歸至當地理所當然。一場「國寶」爭奪戰就此上演。

北大「半路殺出」,江蘇省人民政府「即刻救援」:辦公廳緊急致函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確定此項收購由國有文博單位南京圖書館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實施,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援這批藏書回歸江蘇。

儘管4日的拍場上已為此落槌,但這批珍貴古籍的歸屬仍是未知數。因拍賣前北京匡時曾宣布:據北京市文物局有關文件,在競拍結束後的7個工作日內,北京大學作為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可享行使「優先購買權」,以同樣競價成為該批藏書的購買人。

成功競標的翌日,身為國企的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召開記者會,承諾將永久收藏這批古籍善本,並出版相關書籍,以及與現有四分之三「過雲樓」藏書的南京圖書館舉辦合璧展。不過北京市文物局也通過了北大的手續報備,確認該校優先購買權行使有效。有鑑於過雲樓部分舊藏的重要學術文化價值,北大研究後決定將其購入作為學校圖書館館藏。「過雲樓」究竟花落誰家?北京匡時表示將多方共同協商,盡快確定結果。



◆ 創辦日清食品 道地台灣人

【甘嘉雯/桃園報導】2012-06-14 中國時報

速食麵被日本人視為日本上世紀最重要發明,發明者安藤百福出身嘉義縣六腳鄉更寮村,是道地台灣人,五年前心肌梗塞過世,他所成立的日清食品,一九五八年開發「雞味泡麵」,一「泡」而紅,成為當時日本最叫座的即席麵食。

安藤百福中文名吳百福,一九一○年出生於台灣嘉義,幼時失去雙親,二次大戰前赴日發展,一九三四年畢業於立命館大學,一九四八年設立中交總社,即日清食品前身,一九五八年發明以熱水沖泡立即可食的速食麵,即日清食品的第一號速食麵商品「日清雞味泡麵」。

當時安藤百福發明泡麵最大的困難點,在於麵如何保持乾燥,某日看見太太在炸天婦羅,引發他的靈感,將麵炸過後,成功把水分充分去除。

一九七一年日清再推出杯裝速食麵Cup Noodle大量外銷,讓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速食麵王國,也讓全世界的速食文化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日清食品總資產約台幣八百五十六億元,吳百福娶三名妻子,吳美和是二房在台灣唯一女兒,三房兒子安藤宏基是現任日清社長,吳百福過世後,曾引發台、日兩邊子女爭產。

fsj 提到...

香奈兒小黑外套攝影展 將登場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2.06.14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2樓的籃球場,經過整修後搖身一變成為多功能展演廳,即將首度開放,第一檔展覽就是「重量級」的展覽,由「香奈兒小黑外套」世界巡迴攝影展挑大梁,展出113張時尚設計大師卡爾‧拉格斐鏡頭下的多變時尚攝影作品。

北市文化局指出,這項展覽展期從6月16日到7月8日止,免費開放民眾參觀,地點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2樓多功能展演廳,展出時間周一至周五為11:00至19:00;周、六日為11:00至2000,民眾可由松山文創園區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53 巷入園。

完工於1939年的松山菸廠,經北市府活化古蹟,改建為松山文化創意園區,位於2樓的籃球場,早年是菸廠員工餐廳,可同時提供1200人用餐的食堂,也兼作員工的禮堂,光復後,食堂兼大禮堂的空間,改為菸酒公賣局所屬的戰績卓越的「金龍籃球隊」的球場,整修後成為多功能的展館。

「香奈兒小黑外套」世界巡回攝影展是繼東京、紐約之後,在台北登場,作品由Karl Lagerfeld拉格斐親自掌鏡,為穿著小黑外套的名流與明星拍攝的照片,讓香奈兒小黑外套在不同人物身上展現多變的風貌。

展出的作品中,包括多位當代具代表性人物,以不同姿態展現小黑外套的風貌,各具風格,例如包括中國女星周迅、美國女星莎拉‧傑西卡‧派克和愛麗斯‧拉爾等,讓民眾體驗時尚之美。展覽113張照片從莎拉潔西卡派克、小野洋子,到Boy Chanel代言的龐克女模愛莉絲德拉爾等,也都穿小黑外套展現變化多樣風格。



◆ 日本視障鋼琴家 演奏療癒人心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6.14

日本鋼琴家辻井伸行天生全盲,手下流瀉樂音卻充滿顏色變化,二○○九年榮獲范克萊本鋼琴大賽冠軍,成為史上首位獲國際首獎的視障音樂家。明起他將在台首度演出,展現范克萊本稱他「足以治癒人心」的鋼琴魔力。

辻井伸行的媽媽,將陪伴他的歷程寫成「今天的風是什麼顏色?」,感動無數人。在日本三一一海嘯後,他的奮鬥故事更成鼓勵人心指標,日人暱稱他「Nobu」,甚至形成Nobu Boom「Nobu風潮」。

今年一月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高峰會首演的日本短片「日本之光」,片中就由辻井伸行演奏一台被三一一海嘯摧殘後修復的鋼琴,畫面與音樂都深動人心;三月十一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日本海嘯周年紀念音樂會,也由辻井伸行擔任鋼琴獨奏。

首度來台,辻井伸行將演出貝多芬第十七號D小調鋼琴奏鳴曲「暴風雨」、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及莫札特第十一號奏鳴曲,都是他去年底與紀辛、波里尼等人同列卡內基音樂廳「鋼琴大師」系列音樂會時演奏曲目。

美國樂評家布朗森曾讚賞,這些曲子充滿快速指法與大音程跳躍,對明眼音樂家都是極大挑戰,辻井伸行卻能輕鬆駕馭,又深有內涵。

音樂會六月十五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十九日在高雄至德堂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音樂新秀 羨韓、中團結作戰

【記者林采韻/台北報導】2012-06-14 旺報

第5屆(文建會)音樂人才庫成果音樂會今在中山堂登場,台灣年輕鋼琴家陳孜治、林奕汎和小提琴卓家萱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同台展技。長年在歐美就讀、征戰各級比賽的他們,擁有共同的心聲,面對「團結作戰」的韓國與大陸,「單打獨鬥」已成台灣音樂家的特色。

亞洲學生近年已成歐美校園的「生力軍」,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發現彼此所處環境的不同,尤其是背後所擁有國力及企業力支持的差距。

目前在喬治亞州立大學,師事范克萊本大賽金牌得主寇柏林的陳孜怡指出,韓國企業對於年輕音樂家的支持令人咋舌。她舉例韓國的錦湖集團下設基金會支持音樂人才,不僅興建音樂廳提供演出機會、設立獎學金,還扮演年輕音樂家交流平台。之前她於歐洲參與Darmstadt國際蕭邦比賽,相較於單槍匹馬出征,大陸展現集體能量。在這樣的生態下,台灣音樂家尋求機會,可說是各憑本事。目前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就讀的林奕汎,則在大陸經紀公司樂之津安排下,與德國新生代流行歌手搭配,之前登陸跨界演出獲得不錯迴響。

陳孜怡與林奕汎已是人才庫入圍四屆的「老同學」,他們表示人才庫的設立,的確有其效用,也是政府支持音樂家的表現,只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難以充分使力,在資源整合上也可更積極,例如他們在外國受邀演出,在曲目上被要求安排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但選曲和樂譜的取得並不容易,如果人才庫能與同屬文化部的台灣音樂館加強合作,台灣的作品也可經由人才庫的成員傳播出去。

※ 相關報導:

* 新井一二三:賽德克與十三釵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159043.shtml

最近我終於有機會看了《賽德克.巴萊》與《金陵十三釵》。因為兩部作品都沒有在日本公開上映,等出版了影碟以後,才能夠欣賞到的。以日本過去的侵略戰爭為主題的兩部影片,作為日本人,我看前就心裡好沉重,看著卻好幾次忍不住流了眼淚,雖然兩者的風格相當不一樣。講總體印象,我覺得,魏德聖很會拍台灣,張藝謀則很會拍電影。....《賽德克.巴萊》與《金陵十三釵》似乎代表著台灣人和大陸人對本土歷史的不同態度。很可惜,大多數日本人都不能跟兩岸的電影觀眾,分享兩部影片帶來的感動與衝擊。不知為何,在資訊氾濫的網路時代,人們的心態倒比原先封閉,氣度也更狹小了。



◆ 幾米「地下鐵」 比利時青年最愛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6.14

比利時「維塞勒青少年文學獎」日前揭曉,幾米繪本「地下鐵」獲九至十一歲青少年最喜歡的圖書。該獎由四萬五千名青少年讀者投票選,是比利時最具代表性的青少年文學獎。

得知獲獎消息,幾米表示「又驚又喜」。他很驚訝十年前的作品還能在比利時獲獎;而創作「地下鐵」時的感動透過作品到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則讓他感到欣喜。

維塞勒青少年文學獎(Le Prix Versele)由心理學家貝納‧維塞勒(Bernard Versele)於一九七九年創辦,分成五個年齡區段:三至五歲、五至七歲、七至九歲、九至十一歲,以及十一歲以上。

評選過程需時一年。家長、老師及各相關領域專家組成評選委員會,先選出入圍作品,再由兒童、青少年讀者票選。今年共有四萬五千名讀者參與票選。幾米「地下鐵」二○○九年出版法文版,參加今年度的評選。

此外,「地下鐵」今年也於義大利入圍「安徒生文學獎」(Premio H.C Andersen)與「歐比爾獎」(Premio Orbil)。

「地下鐵」是幾米二○○一年發表的作品。創作時他剛走過癌症的死亡幽谷,藉一名盲女,描繪生命從黑暗轉為繽紛的旅程。當年幾米出版「地下鐵」後,被認為有濃厚的法國風,如今受到法文讀者的認同與喜愛。

與幾米合作十年的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表示,幾米走上國際舞台後,「地下鐵」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迄今已有日、英、法、義等版本。她指出,地鐵是各大城市都有的空間,讀者閱讀「地下鐵」時沒有文化隔閡,容易引起共鳴,讓「地下鐵」成為幾米最成功的跨國作品。

fsj 提到...

爵士樂連環播送 夏日爵士開派對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06.15

輕快的鼓聲響起,薩克斯風和小喇叭俏皮合音,旋律隨興而至,彷彿聽見樂手的靈魂。第10屆「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將於8月24日登場,邀請東、西方爵士大師共襄盛舉,包括美國薩克斯風大師喬•洛瓦諾、英國爵士女歌手佩蒂奧斯汀和日本方格子樂團等等,一連6場的爵士饗宴,讓台灣的樂迷大飽耳福。

「這次的爵士派對特別不一樣!」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指出,為了呼應此次主題「不安分的藝術靈魂」,除了4場在音樂廳的表演,還推出兩場戶外演出,請來美國薩克斯風大師喬•洛瓦諾、英國爵士女歌手佩蒂奧斯汀和日本方格子樂團等等,都是重量級卡司。

廳內演出部分,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說,8月26日由次中音薩克斯風大師喬•洛瓦諾領軍的「喬•洛瓦諾US Five爵士五重奏」開場;9月1日則由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領銜主演,團員包括國外的拉丁爵士小號大師麥可摩斯曼、葛萊美提名薩克斯風手安東尼歐哈特和國內的鼓手黃瑞豐、薩克斯風手董舜文等人。

另外,9月5日由全球最佳爵士大樂團「明格斯爵士大樂團」為台灣樂迷忠實呈現20世紀爵士標竿查爾斯•明格斯樂風;9月8日則由縱橫流行、藍調和靈魂樂壇50年的葛萊美爵士天后佩蒂奧斯汀壓軸演出。

戶外演出部分,沈鴻元繼續說明,8月24日將由結合民謠、流行樂的日本爵士樂團「方格子樂團」挑大樑演出;25日則是古巴爵士樂團「Soy La Ley」、世界軌跡樂團和絲竹空爵士樂團同台競藝,讓台灣的樂迷大飽耳福。

※ 相關報導:

* 恐龍來了 恐龍迷搶看恐龍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162171.shtml

「地球最古老的恐龍展」將展出至9月23日。主辦單位將在6月23日端午節當天,舉辦彩繪恐龍蛋活動,讓今年的端午也有恐龍相伴。當天購買兩張恐龍展門票,就可獲得粽子一顆,限量300顆,送完為止。



◆ 藝術外一章-劇場服務關乎節目聆賞完整體驗

【朱宗慶】2012-06-15 中國時報

透過服裝、音響、燈光、道具等細膩的設計安排,表演藝術以特殊的空間營造與氛圍形塑,帶給觀眾難以忘懷的視聽感受。而舞台上的演員與台下觀眾之間,藉著曲目或節目的呈現,讓彼此在情緒、氣息上交流互動,也讓觀眾得以經由實地實境的聆賞,產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對觀眾來說,到劇場欣賞演出,從心境上的事前準備開始,到當下的感受,與事後反芻等,是構成一段藝術體驗的完整歷程。

因此,表演藝術工作者對創作及展演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勢必「斤斤計較」。包括:對場地及視聽感受的要求,期使觀眾在現場能夠深刻感受創作者與演出者所欲傳達的細膩思緒與情感。而一個具水準的專業劇場,由節目的安排,到正式演出以及演出後的散場,也應該能夠細膩規畫、貼心服務,才可能提供給觀眾一氣呵成的整體感受。

當觀眾的情緒,跟隨節目的情節而起伏,燈光隨著節目尾聲漸次亮起的剎那,並不代表聆賞感受立即隨之終止、落幕。經常到各地文化中心或劇場觀賞節目的人,或多或少曾有過一些不愉快的缺憾經驗。演出結束之後,劇場服務人員急於催促著觀眾離場,這樣的催促,對觀眾來說,總會有種情緒感受被中斷,而形成一種不完整的感覺。

為能讓觀眾回味聆賞節目過程中的感受,許多國內外的劇場在周邊或鄰近區域,設有咖啡廳、小酒吧或餐廳等,讓觀眾在散場後有地方可以坐著交流、反芻心情。可以想見,觀賞演出後的情緒緩衝與沉澱是何等重要。

另外,從觀眾進入觀眾席開始,無論節目開演前或中場休息,乃至於演出期間,都是禁止拍照的。遇到拍照的情形,服務人員通常會走進觀眾席加以制止。劇場內之所以不允許觀眾攝錄影,主要是基於對著作權的維護,同時,也考量到拍照行為的閃光燈或聲響,可能對台上的演出者,以及其他的觀眾,造成干擾,因而透過一些限制做法,希能維持劇場內的整體氛圍。

我曾在一場音樂會中,因為觀眾不斷的用手機拍照或錄影,一個半場的節目內,工作人員竟在觀眾席來回走動七、八次來勸阻。隨著科技產品的精進,是服務人員的勸阻拍照,還是觀眾的拍照行為對演出及觀眾的干擾較大,如何合宜的拿捏分寸,是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

一個劇場文化的建立,除了演出節目的性質外,實際上是由劇場工作人員對劇場服務形式、教育的思考和執行,以及觀眾對劇場規範、禮儀的配合和遵守,兩者互動所形成的。對不熟悉劇場文化的觀眾來說,必須透過工作人員的合適引導,才能「配合演出」。因此,劇場工作人員如何以更具技巧性的方式,引導觀眾遵守劇場規範,是成為優質專業劇場不容忽視的環節。

劇場的規範,其用意在於建立觀眾的觀賞行為與習慣。就像看戲時,看到精采之處,興致一來便要鼓掌叫好。但在聽音樂會時,要求的是完整性,樂章與樂章之間,亦包含在整首曲目的起伏跌宕中,所以,必須等到整首曲目結束了才鼓掌。這些禮儀的背後,都有其文化的邏輯和意義,它象徵著特定社群的互動法則,必須透過教育才能習得。

劇場工作中的許多規矩與堅持,無非是想維持劇場內整體的氛圍,提升演出的品質。但相同的,如果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劇場,那麼,館方便需要更加用心思考,是否有更具巧思的整體設計,既可更有效率地達成教育觀眾的目的,又可避免成為干擾、破壞劇場氛圍的因素,引導觀眾理解到這些劇場的文化潛規則,讓欣賞表演藝術不是觀眾的苦差事,而是一次難忘的身心靈之旅!(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fsj 提到...

社論-別讓《文訊》的文學史料又流浪到北京

【本報訊】2012-06-17 中國時報

在台灣文學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力與重要性的《文訊》雜誌明年成立即將滿三十年,最近卻因雜誌社所在地的使用權提早結束,將使得《文訊》資料中心的大批史料無處可去。文學界正急著奔走、呼籲,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趕快出面協助,尋找合適的空間,讓這些珍貴的文學史料落腳。

在過往台灣特殊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之下,國民黨相關單位有機會擁有最豐富的相關文字與影音文史相關資料。隨著媒體環境的改變,許多過去黨營或者黨營色彩濃厚的單位、機關紛紛民營化或者脫離國民黨經營。《文訊》雜誌即是其中一例,其他還有中影、中廣等。這些單位改制後,大都會面臨龐大且珍貴的文史資料保存的問題。《文訊》雜誌在藝文界人士的奔走下,二○○三年以成立「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繼續運作。《文訊》在文壇耕耘多年,為台灣文學留下了豐沛的記錄。典藏包括文學書籍、期刊、作家照片與手稿等,是海內外學者研究、了解台灣近代文學的重要資料庫,甚至有些是連國家圖書館都沒有的典藏。但因為雜誌社要遷移,這些史料未來要存放何處令文學界十分擔心,頻頻向有關部門「求救」,只是至今還沒有得到肯定的回覆。

猶記二○○六年,柏楊夫婦將珍貴的文物文獻資料,創作心血、部分著作手稿、獄中手稿、書信、與讀者和作家的通信、等等,共計五十七大箱,捐贈給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之前,已有陳映真將文稿資料捐贈該館,因此「現文館」表示將特別成立陳映真文庫與柏楊文庫,成為學者的研究平台。換句話說,如果台灣有學者想研究柏楊與陳映真等作家的創作、當時的時代與環境等,可能還得到北京去,才有足夠的史料,這將是多麼令人難堪或者至少扼腕的事!

當時,柏楊的妻子詩人張香華曾解釋,因為台灣的文化主管機關對柏楊的手稿等相關史料文物原本並不多感興趣,而大陸方面卻積極爭取,經過多方考慮,最後才決定捐贈北京。

近年來,大陸拍賣市場吹起作家手稿風,柏楊的一封書信拍出人民幣一萬元;二○一一年,大陸首次舉行兩岸三地華人漫畫家手稿拍賣會,台灣漫畫家朱德庸有兩幅作品參與,其中一幅《在這個世界的自我角落》,以人民幣四十四.八萬元成交,是整場拍賣會的第二高價,另一幅作品《我在人群裏》則以人民幣三十六萬元成交;蔡志忠的手稿也以超過起標價幾十倍的價格成交。這種手筆與規模,創作者如何不動心?關心台灣文化資產在地保存的人如何不驚心?可以想像,創作者的手稿將會愈來愈稀有、昂貴,台灣官方若要想再收集、收藏,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愈來愈高。

當然,珍視作家手稿等史料,也不只是從如此「現實」的層面考量。二○一一年,「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在台北展出漫畫大師手塚一百三十件珍貴簽名手稿,以及《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等四部知名漫畫的內容實景,讓絲粉大受感動,因為手塚治虫陪伴了他們的成長,看到這些手稿,彷彿重回過往的美好時光。同一年,台南的台灣文學館以「夢中的橄欖樹」為名,推出「三毛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展」,展出三毛的手稿,帶著參觀者重回流浪的年代、重新發現心裡的「夢田」。台灣在一九七九年才開放出國觀光,但三毛在一九七三年就寫出了撒哈拉的風情;當年,有多少年輕男女捧讀三毛文章,在想像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探險!當我們再一次閱讀作家,其實也是再一次閱讀自己。

歲月無法重來,但史料卻為後人凍結了時光,讓我們得以回首來時路,與生命起初的感動相遇。此外,網路時代的作家,筆耕的方式改變了,手寫稿已十分難得、也更具價值。可惜的是,台灣以乎向來欠缺對史料的尊重與珍惜。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剛上任時即強調,很多人、事、物過了就回不去了,因此徵集文物與進行老人家的口述工作,要跟時間賽跑、要搶救。既然如此,如何可以坐視《文訊》資料中心這樣的寶庫竟如飄鳥無枝可依?要說大台北地區找不出一個一二○坪的房子來存放這些史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 相關報導:

* 拋文化合作障礙 闢第二管道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66/112012061600195.html

在台灣,民間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是主角,政府是搭舞台的「公僕」。和大陸的文化合作,不管是進或退,台灣的民間團體是自主的、流動的。大陸卻是一個超級組織化的整體,這協議怎麼簽?就好像找香蕉和蘋果來簽一個「誰比誰紅」的協議,實質意義有點難說。 ...所以我們建議雙方先把心胸敞開,撇開政治計算,看看是否可以在真實的文化基礎上來談將來可能面對哪些問題。

* 陸解文化桎梏 共創華流商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66/112012061600196.html

我們需要回到交流的本質,那就是兩邊都要認知到:短線的政治操作不可依賴,如果真正對和平有心,真誠、互信是我們雙方都要努力的目標。 ...和大陸,我們要談。一方面是在ECFA的架構裡把各種文化產業流通之間的「壁壘」一一解決,一方面要把很多執行技術面的障礙一一盤點,然後希望兩邊協商,讓民間的文化合作更順暢。 ...至於說如何讓我們的文創保有生機,關鍵倒不僅止於大陸,更多的在於我們自己,因為通路和市場都是產業後端的事,產業的最前端其實是創意和人才,所以確保我們的環境能激發、鼓勵創作,保障我們的人才源源不絕,這是文化部的重要工作。



◆ 神秘西夏王朝 「綠壁畫」探究竟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READING/REA8/7163560.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6.16

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神秘王朝西夏,所幸甘肅瓜州境內的石窟壁畫保存了遭湮沒千年的西夏文明精髓。由大陸畫家臨摹的西夏石窟壁畫昨天來台展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期待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復興。

一千多年前,少數民族黨項族建立西夏王國,曾雄據中國西北部兩百年,直到敗在蒙古大軍手下。一項名為「華夏魂」的特展,昨天在大同大學音樂廳呈現西夏石窟壁畫摹本,以及大陸畫家耿瑩和「母親的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曹倩的創作。

劉兆玄應邀致詞說,西夏是神秘古王朝,瓜州是當時絲路上重要的商旅驛站。西夏石窟壁畫呈現了當時中原、西域、中亞、印度的文化藝術在此融合的景象;能夠在千年後重新再發現,是件浪漫的事情。

劉兆玄也舉馬友友的「絲路之旅」音樂計畫為例,鼓勵兩岸藝術家思索如何將西夏壁畫與當代相互結合,讓文化遺產復興。

西夏人崇尚佛教文化,曾先後開鑿東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群。西夏石窟壁畫敷彩時大量使用石綠打底,使得畫面呈現冷色調的「綠壁畫」是其特色。這次展出的廿一幅壁畫,為當地畫家在石窟內的現場臨摹。

「華夏魂」特展同時呈現陳曹倩以拼布縫、貼布繡等技法創作的大幅女紅創作,以及大陸畫家耿瑩的人物畫等。

fsj 提到...

日本「互動鬼屋」來台 科學探索恐懼心理

【聯合報╱記者李晏如/台北報導】2012.06.16

這一次進鬼屋,被嚇也嚇人!來自日本的「恐懼研究所─鬼屋的科學」特展,即日起於台灣科學教育館展出三個月,全展從科學角度出發,探索鬼屋讓人害怕的原理。

這次鬼屋特展由日本富士電視台策畫,聯合科學未來館的專家學者共同打造。全展刻意設定日本民宅內部空間擺設的情境,背景是「廿年前發生命案的兇宅」。

走進展區,只見馬桶中血淋淋的手、鬼影幢幢的庭院深井、電視機中若隱若現的臉孔、突然出現的白衣女子……參觀者彷彿進入一部典型日本鬼片場景,在燈光、音效、煙霧和工作人員的多重營造下,經歷角落中不斷出現的驚嚇機關。

然而,全展的重頭戲卻在「後頭」,走出漆黑陰冷的門廊,迎面而來的是一列「觀察口」和互動裝置,讓剛被嚇完的民眾,也能觀看下一批參展者被驚嚇的樣子,甚至可以-主動操縱機關嚇人。「學習區」也提供了大量科學資訊,帶領民眾從人體的生理結構了解恐懼心理的起因、記憶和直覺反應的奧妙,以及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恐懼。

日本富士電視台副部長小寺尚表示,此展自二○○九年至今,已在東京、名古屋等地展出多次,台灣是巡迴海外的第一站。他解釋,這個展最不同於鬼屋的地方,在於民眾可從全新的視角,反思自己害怕的經驗。藉由站在安全的距離,重新觀看他人與自己同樣的反應,也是一種忘記與治療恐懼的方法,「最終每個人都會露出會心一笑。」

※ 相關報導:

* 怪異天才 瘋狂達利挖掘潛意識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1600409.html

現於國立中正紀念堂舉辦的「瘋狂達利:超現實主義大師特展」,近一百組件展品介紹達利在繪畫之外的其他創作面向,包括雕塑、插畫、金飾琉璃、家具設計等,呈現他全方位的藝術才華,也同時展現出他的瘋狂思想。



◆ 呼應「myfone行動創作獎」 「把頭腦搖一搖」 王文華談創意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2-06-16 中國時報

「親愛的,我們之間出現第三者…我有了!」「找個時間登記註冊吧,將我倆的愛移送法辦!」這些讓人噗哧一笑的創意簡訊,都出自歷屆的「myfone行動創作獎」。作家王文華昨天在松山高中舉辦行動創意講座,以「增加創意的五種方法」為題,列舉國內外各種創意思考與創意產品,呼應目前正在舉行徵件的第六屆「myfone行動創作獎」創意精神,鼓勵同學「把頭腦搖一搖」,將靈感發揮在生活各處。

王文華演講活潑幽默,不時點名學生發言,互動十足,整場演講充滿笑聲。他提出「觀察、聯想、比喻、逆向思考、勇於表達」為創意五大要點,搭配投影片秀出各類創意設計商品,例如會跑的鬧鐘、方便站著吃的「握便當」、結合時鐘概念與外型的撲滿,還有可以像扇子般收納的電腦鍵盤等。

為了解釋五個創意元素,王文華首先要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產品具備什麼功能、創意來自哪裡,接著出題考驗學生聯想能力。例如「時鐘」一題,有位同學回答「讓人聯想到生命」,充滿哲思。「豆腐」一題,同學則說「豆腐讓我想到我的腦」,引起哄堂大笑。

「比喻」和「逆向思考」則是設計常運用的手法。王文華以多項商品和廣告為例,例如做成豆腐形狀的凳子、把鞋油抹亮的皮鞋當汽車後照鏡,都是把原有物品錯置在不同地方產生的趣味。最讓學生驚艷的則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站的「琴鍵樓梯」,階梯繪製成黑白鍵盤的模樣,一階階踩上去還會隨音階發出聲音,吸引民眾踴躍走樓梯。

王文華每次發問,台下學生都熱烈舉手搶答,王文華大讚他們勇於表達:「你們都好勇敢,我在十六歲時都不敢當眾講話。」此外,他也播放日前在youtube爆紅的松山高中畢業生自製的畢業MV,鼓勵在場學生像學長姊一樣發揮創意,隨手創作。

第六屆「myphone行動創作獎」徵稿至七月十二日止,除原有簡訊文學組、原創鈴聲歌曲組,新增設微電影組,總獎金一八○萬,今年可望再破去年創下的近五萬件徵稿數。



◆ 台灣新電影之父 明驥病逝

自由 2012.06.16

〔記者蔡伯杰、鄒念祖/綜合報導〕被譽為「台灣新電影之父」的中影公司前總經理明驥,昨天下午五點四十分因為器官衰竭,病逝於三軍總醫院,享壽九十一歲。他生前一直念著想要完成台灣新電影奮鬥史的回憶錄,也整理出兩大袋的資料,他的子弟兵小野和吳念真都表示,將努力完成他的遺願。

明驥一生對台灣電影貢獻良多,他擔任中影公司製片廠廠長期間,開辦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曾獲國家文藝獎的攝影師李屏賓和音效工程師杜篤之等人,都是他當時以土法煉鋼方式栽培出來的優秀電影創作者。

中影總經理任內 大膽啟用新銳導演

明驥接任中影總經理後,大膽啟用小野和吳念真進入製片部,並引進年輕新銳導演侯孝賢、楊德昌、張毅和萬仁等人,選擇本土寫實題材,大膽碰觸歷史禁忌和社會議題,並且抗拒國民黨文工會的保守勢力干預。從一九八二年開始拍攝「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和「小爸爸的天空」等片,以清新的鏡觸和完全不同視野的文化選材,開啟「台灣新電影」浪潮,吸聚國際人士對台灣電影的重視,帶領台灣電影走向國際舞台。

遺願盼完成台灣新電影回憶錄

今年時逢台灣新電影卅週年,不但中央研究院有意邀明驥與當年新電影要角憶述當年奮戰經歷,台北電影節和金馬獎亦都有類似紀念活動;但是明驥因年歲已高,婉拒各方邀約,只是一直要求昔日中影戰友,趕快整理他的資料,完成他與台灣新電影的回憶錄。

三年前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明驥每年都會與小野、吳念真等昔日中影戰友聚會,回憶當年如何勇敢晉用他們,以及對抗保守勢力的往事。他在二○○九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大會還安排小野與吳念真頒獎,當時他從愛徒手中接下獎座時,就強調這種感覺特別溫馨、有意義,他說:「我要把這個獎分享給當時中央電影公司所有同仁、新聞界的朋友,以及我的老婆。」

小野、吳念真聞死訊 難掩驚訝

五月下旬,一度傳出明驥病危消息,小野等人立即趕往三總探視,看到明驥眼神雖然疲累,卻還在食用雞湯,大家才鬆了口氣。不過,小野還是告知吳念真:「明總白血球忽高忽低,醫生要大家有心理準備。」吳念真趕去醫院探視之後,還告訴小野:「明總的生命力很強,不會這麼快走。」十五日晚間得知他的死訊時,小野仍難掩驚訝,他表示將致力完成明驥遺願,完成他與台灣新電影的奮門史。

台北萬安懷恩廳設靈堂 今起開放

明驥家人已在三總旁邊的萬安懷恩廳設立靈堂,今起對外開放,供親友祭悼。



◆ 邁向國際化 台灣文學外譯中心揭牌

自由 2012.06.16

台灣文學走出去 提升國際能見度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外譯中心」昨天揭牌成立,舉辦「台灣現代詩外譯展」,未來將負起台灣文學外譯推廣工作,補助台灣文學外譯出版,為台灣文學的國際化,邁向新的里程碑。

台文館長李瑞騰表示,文建會推動「中書外譯出版計畫」已逾廿年,二年前將該項業務移交台文館辦理,去年底有首波成果出爐,未來推動台灣文學外譯,台文館責無旁貸。

代表中華民國筆會出席的台大外文系教授歐茵西表示,該會從事中文外譯工作已四十載,經營得相當辛苦,很高興台灣文學外譯工作終於受到重視。

「台灣文學外譯中心」揭牌暨「台灣現代詩外譯展」開幕典禮,昨天在台文館藝文大廳舉行,多位關心台灣文學翻譯的詩人、翻譯家受邀出席。中心設於台文館二樓,內部陳列台灣文學外譯書籍,並由長年推動外譯工作的文壇前輩齊邦媛教授負責題字。

台文館昨天同時舉辦的「台灣現代詩外譯展」,共計余光中、李魁賢、林瑞明、鄭愁予、席慕蓉、夏宇、劉克襄等共一○一位詩人各一首外譯作品,包括英、日、法、德、韓、蒙古、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八種翻譯版本,以中、外語文版本並列呈現,展期至八月十二日。

fsj 提到...

謝榮雅:台灣文創升級 腳步太慢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2.06.18

今年5月,深圳文博會設置工業設計場館,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受邀參與盛會。他觀察到大陸文創產業,因有政府重點培植而發展蓬勃,建議台灣文創產業應加快腳步,進化為成立品牌的階段,才能維持不墜的地位。

他認為,這幾年台灣文創產業的設計價值全面地提升,加上多元文化的影響,所以擁有國際化的眼界,也擁有品牌經營的優勢。大陸因城鄉差距大,只有個別的設計公司有超越台灣的能力,相較於台灣,大陸的文創產業較良莠不齊。

不過,大陸官方有總體策略和政策,主導扶植大陸一些文創公司,謝榮雅幾年前曾評審兩岸的表現技法比賽,發現大陸第5名的設計,甚至比台灣第1名來得好。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大陸,謝榮雅說:「台灣提升自己的步伐還太慢,應該具有危機感,加快速度才能保持領先。」

謝榮雅認為,放眼觀察兩岸,大陸已經和台灣一樣,走向他所提出的「設計進化論」中,不再只著重物品設計,而是設計師進入企業決策核心的「設計3.0」雷同模式。

假如台灣工業設計師仍只接產品外觀的設計案,而沒有進化到協助企業組織再造,新創品牌的「設計4.0」階段,當面對大陸本土設計公司,規模動輒是500至800人負責設計代工,加上政府的大力輔助,台灣的工業設計將不再有優勢。

對於台灣政府的文化單位較少給予文創者輔導和支援,謝榮雅說「早就習慣」,他個人就是轉向國際有公信力的單位獲得肯定。

他表示,台灣設計師必須藉著獎項,讓作品站在他國的國土上被評斷,才能讓國際設計舞台看到他們的設計能量,換個角度想,拿到這些國際獎項,某一部分是悲哀的,所以他不感到驕傲。

光從兩個城市爭取設計之都的情況,就可看出政府發展腳步的快慢。2008年,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設計之都」;台北市卻處於「正在爭取」2016年由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所主辦的「世界設計之都」。

他說,台灣設計師如果可以跟國外一樣,有與政府部門合作機會,例如可以設計公園、路燈或街道家具,由公部門主導政策,投入資源讓設計師執行設計,將會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像德國和日本的都市規畫,就是充分讓設計師參與,等於政府創立具備城市行銷能力的設計品牌。謝榮雅說,希望未來有機會達到「設計即國力」的目標。



◆ 台北也有文化遺址! 史前台北展開跑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06.18

小小的台北盆地,竟存在3處史前遺跡!台北市文化局將於6月18日至7月31日舉辦「時光遺址–史前台北展」,以裝置藝術的方式,呈現台北芝山岩、圓山和植物園3大考古遺址和出土文物,主秘李麗珠表示,寶護計畫除了以互動的概念設計展場,還啟動監管人員培訓班,希望能培育專業人才,有效保存遺址文化。

為了讓民眾更能了解台北的歷史背景,台北市文化局今年推動「寶護計畫」系列活動,其中,「時光遺址–史前台北展」以現地裝置互動的方式擺設展品,李麗珠說,為求擬真效果,此次展品還邀請陶罐作品專家和紙黏土藝術家復刻文物模型,包括圓山雙口罐、陶罐等等。

談到圓山文化,台大人類學系名譽教授黃士強指出,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台北湖時期」的先陶文化層,是國內最重要的貝塚遺址,當時的居民住在湖邊,以撈貝煮熟作食物,丟棄的殼還累積成塚,非常有趣;77年列一級古蹟,95年指定為國定遺址。

至於最早發現的芝山岩遺址,黃士強說,1896年即被日本人發現,出土的文物除了石器、陶器和骨角器,還有特殊的草編物,更有碳化稻穀的出土,顯示當時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稻作農業;植物園遺址則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包含非常豐富的文化層,包括十三行文化、繩紋紅陶文化等等。

李麗珠補充說,除了以互動的概念設計展場,文化局還啟動監管人員培訓班,除了增進對文物辨識的知識,還希望活用監管理念,保存推廣多元的遺址文化;配合展覽,7月7日起也有辦理14場導覽講座,民眾可善加利用。

「時光遺址–史前台北展」詳細參觀資訊,可洽官網搜尋:http://www.2012tpruins.com/template/singup_all.aspx。



◆ 北市國歐首演 東西交流迸火花

【特派記者林采韻/英國曼徹斯特報導】2012-06-18 旺報

台北市立國樂團由團長鍾耀光執棒,展開為期一周的歐洲巡迴,首站造訪英國大城曼徹斯特,當地時間15日晚在曼城最富盛名的The Bridgewater Hall演出。在英國知名打擊演奏家葛蘭妮加持下,不少觀眾懷著對中西合作的好奇而來。經過兩小時的音樂洗禮後,在座觀眾以英式幽默表達心中感動:「其實,你們不需要那位英國小姐。」

The Bridgewater Hall可容納2300多名觀眾,音樂廳主辦單位考量音樂類型,對外開放700個座位售票,當天適逢英國隊出賽歐洲盃足球賽,現場仍售出7成票券。由於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正造訪曼徹斯特,還有觀眾誤以為北市國是隨達賴來英演出。

演奏兼具市場和藝術

北市交此次歐洲行由日本著名的梶本音樂事務所承辦,當初選擇The Bridgewater Hall,梶本巴黎分公司資深經理艾莉森指出,該廳一向節目策畫非常開放,對於全球音樂很有興趣,2008年香港中樂團也曾造訪。

1998年大陸中央民族樂團以拓荒者姿態登上維也納愛樂黃金大廳,掀起波大陸民樂團搶進歐陸的風潮,固然讓民樂團的演奏形式普遍被歐洲音樂機構認知,但所造成的刻版印象,成為北市國此行「破冰」的挑戰。

大陸民樂團安排的曲目,多半著重傳統民樂,或以中國樂器演出西方古典樂曲。如此雖達到東西交流的「獵奇」效果,但往往無法有效呈現藝術價值。

北市國與英方多次討論後,端出兼具市場和藝術性的作品,包括譚盾廣為人知,改編自電影《臥虎藏龍》配樂的二胡協奏曲;趙季平帶有後期浪漫和國民樂派風格的《古槐尋根》;同時邀請在英國具有票房號召力的葛蘭妮,演出鍾耀光為台北聽障奧運譜寫的打擊樂協奏曲。

對國樂器充滿好奇

從西方人的視角聆聽國樂,解讀的心得令人稱奇。具有匈牙利血統的波德,坦承一開始是對節目單上「國樂」兩字感到好奇。他原本誤以為是以東方樂團演出西方古典作品,沒想到所有曲目均為原創,「聽完後我覺得沒有東西樂之分,只有是不是好音樂。」他特別提及,舞台上有許多樂器如揚琴與匈牙利傳統樂器很類似,接著補充:「我忘了匈牙利人其實是從東方來的。」

曾在香港工作的賽克斯,本身會吹豎笛,這回如同進入國樂器大觀園,對於相較於二胡、琵琶在外國知名度較低的笙、革胡等充滿好奇。

整場音樂會,或許外國觀眾不知國樂團演出的「禮儀」,掌聲普遍行禮如儀,直到最後發現居然有安可曲,安可聲、尖叫聲開始出現。北市交以台灣民謠《丟丟銅》作為壓軸,安可反應熱烈,不少人一聽到旋律,就發出笑聲,還有人把火車過山洞「聽」成牛仔馳騁草原上。


◆ 藝術家進倉庫 鐵線摺出佛笑臉
http://www.udn.com/2012/6/18/NEWS/DOMESTIC/DOM5/7165905.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2.06.18

以金屬鐵線為創作媒材的藝術家翁國嵩在台南新化區成立「街役場文創工坊」,利用新化街役場古蹟餐坊與楊逵文學館間10坪大的雜物倉庫,重新活化為假日藝術工作坊,翁國嵩周六、日進駐創作,也做為藝術平台,展出年輕創作者的作品。

「這是將蚊子館再活化!」台南市1934新化街役場古蹟餐廳業者郭秋伶表示,這處約10坪大的空間,位在街役場與楊逵文學館間,原是停車場警衛室及雜物間,平日鐵門深鎖,相當可惜,就邀請藝術家翁國嵩進駐。

逢甲大學建築系畢業的翁國嵩,因小時候常用鐵絲摺出手槍、彈弓等玩具,經過3年苦學摸索,終於發展出獨特的「金屬線性塑形藝術」,一把鉗子、一捲金屬鐵線,在他的巧手下就變化出一件件美麗的藝術品。

翁國嵩利用多點連結方式,以接頭處理,完全不用焊接,創作過程類似編織,技巧卻更細膩。作品有不少是佛像、仙女等,十分精彩,曾獲2008年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入圍,也舉辦過多場個展。

翁目前是三和瓦窯的設計師,平日要上班,周六、日進駐「街役場創作工坊」,遊客就可看到他在現場創作,也有創作者的第一手導覽介紹,他利用手電筒光線,讓作品投影在牆上,可從不同角度欣賞作品之美。

創作工坊雖只有10坪大,但創作品結合老家具配置,讓新化老街遊客多了一處可駐足的藝文空間,目前有三和瓦窯開發的文創商品,及攝影師小芳、畫家戴延任的水彩畫及Yvonne的複合材質作品展售。

翁國嵩說,將投入公共藝術創作,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藉由更多駐地藝術設計工作者導入,刺激地方閒置空間活化。開放時間每周六、日上午11點至晚上8點。

fsj 提到...

張瑞昌專欄-AKB48經濟學

【本報訊】2012-06-19 中國時報

其實,我並不懂AKB48,但我對於這個不斷進化、演變的流行團體充滿好奇,尤其是對日本經濟頹勢起了拉抬作用的奇特現象,令人不禁想要一窺究竟。

AKB48是日本當紅的偶像組合,從二○○五年在秋葉原(AKB即從地名簡稱AKiba而來)的劇場誕生開始,歷經七年的賣力耕耘,這個宛如細胞分裂、持續擴大的人氣偶像團體,不僅橫掃東洋樂壇,更在亞洲流行音樂圈掀起旋風。

以最新的單曲CD《真夏的sounds good!》為例,發售首日就創下一百十七萬張的單曲首日銷量紀錄,這已是AKB48連續七張單曲銷量突破一百萬張,在CD銷售呈現全球性下滑趨勢的今日,誠然是一大奇蹟。

更驚奇的還不止於此。日經新聞透過經濟學者的長期觀察統計,AKB48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為四百億日圓,間接經濟效益八百億日圓,衍生經濟效益三百億日圓,總計產生高達一千五百億日圓的巨額效益,有效提升低迷的日本經濟情勢。

有人甚至形容二○一一年為「AKB48年」,這或許是溢美之詞,但一個偶像團體竟然成了提振日本經濟的救星,除了印證其如日中天的國民偶像地位之外,也凸顯背後既龐大又細膩的創意、管理與分工。

AKB48以標榜「可以和偶像見面」的理念起家,每天在秋葉原的專用劇場公演,初始,只是不斷重複唱著製作人秋元康填寫的歌詞,單純如鄰家女孩或教室女生學習舞蹈、歌唱,而粉絲則藉由近身支持的親切感,參與偶像的成長過程。

這是日本藝能界才子所創造的奇蹟,五十六歲的秋元康,本身是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副校長兼藝術學院教授,卻又集編劇、導演、小說家、作詞家、漫畫家及電視、電影製作人於一身。

秋元康出道甚早,十七歲就成了放送作家,後來乾脆從中央大學文學部退學,以多重身分活躍於藝能界。特別是作詞之盛堪稱是無人出其右,由他作詞的歌曲已多達四千五百萬張銷售量,演歌女王美空雲雀生前最後的代表作《川流不息》,宛如一代歌后人生寫照的歌詞,即是出自秋元康之手。

身為AKB48幕後推手,秋元康創造一種迥異於傳統甚至是沒有人嘗試過的營運模式。其一,他改變偶像組合人數,訴求人多勢眾與分隊競爭;其二,他改變偶像產製流程,讓粉絲同步目擊成長經過;其三,他改變偶像行銷手法,捨棄大眾傳播而選擇現場表演的路徑。

這是秋元康獨具慧眼之處。當初AKB48劇場處女秀只來了七個觀眾,並沒有讓堅持每天演出的念頭打退堂鼓;不願砸錢在媒體造勢宣傳,換來初期兩年平均CD銷售量僅二萬張的苦果,照樣吞下去。

但戲棚下站久了,有朝一日就會開花結果。秋元康抱持兩個實踐理論,一是「內容要有刺」,內容要能像釘子一樣釘進去,簡單說就是深刻地刺入消費者的心坎裡。

另一是「日積月累而來的不會立即消失」,他深信表演藝術團體用心演出的內容,若能贏得粉絲的喜愛,將匯聚成巨大的觀眾力量。

AKB48的成功在於堅持走自己的路,粉絲們彷彿是共同參與一齣鄰家女孩蛻變為少女偶像的全紀錄,但卻沒有經過任何剪接。若以管理的角度分析,這是日本高校野球甲子園精神的延續,AKB48正是一支為了帶給顧客「感動」而存在的棒球隊。

秋元康將這個「感動」模式帶往名古屋(SKE48)、大阪(NMB48)、福岡(HKT48)等地複製,接著再吹向海外,印尼雅加達(JKT48)已率先成軍,今年下半年預定在台北(TPE48)、上海(SNH48)相繼成立姐妹團。

一年多前,在上武大學商業情報學部任教的經濟學者田中秀臣曾撰寫《AKB48的經濟學》一書,探究AKB48與小貓俱樂部、早安少女組合兩大偶像組合之間的經營差異,以及如何在通貨緊縮的經濟形勢下,掌握消費者心理,創造出一枝獨秀的局面。

田中認為,偶像原本就是隨著經濟不景氣應運而生,比如「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的山口百惠、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的松田聖子、經濟泡沫時的早安少女組合。」

AKB48已再度改寫「偶像經濟學」,她們的故事引起媒體高度興趣。秋元康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談到將「未完成」的偶像公諸於世時,有一個極為貼切的比喻,展露這位藝能鬼才靈活多變的思惟。

他說,通常不被外人所看到的,恰巧是吸引人想要去關注的地方。而最不擅長做這種事的就是政治吧!因為政治從不會讓人看到結論形成的過程,以及獲致此結論的關鍵在哪。

從偶像文化直視黑幕重重的政治習性,一個多麼犀利又令人莞爾的觀察啊!



◆ 把握大陸文化產業 黃金十年機遇

【齊勇鋒】2012-06-19 旺報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12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12-2016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指出,大陸地區2011年娛樂及媒體支出達1090億美元,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娛樂媒體市場。

大陸學者和業界普遍預測,從「十二五」開始,大陸包括娛樂媒體行業在內的文化產業已進入「黃金十年增長期」。

該判斷出於3個原因:第一、大陸經濟仍在快速發展,2015年大陸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品市場,這將為文化產業的發展開闢廣闊的市場前景。第二、過去幾年,大陸在投資、稅收、財政等方面出台了支持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第三、從2003年開始的文化體制改革,預計將在「十二五」期間有所加快。

按照普華永道的預測,大陸今後幾年文化產業的複合增長率將達12%。其中,以下6個領域應重點關註:

一是文化新興業態,包括新媒體和數位內容產業等。台灣和國際市場向來聯繫密切,可以較快吸收美國、歐洲、日本的先進技術,並引入大陸。大陸目前正在推進文化科技發展,已在16個重點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布局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文化科技方面的投資會大受歡迎。

二是文化硬體產品製造業。台灣在電子工業方面有較強實力。同時,台資在大陸設廠,很多都是勞動密集型的文化產品製造業,這方面的投資往往受到大陸地方政府的青睞。

三是文化旅遊業。大陸尚有多個地區旅遊資源缺乏開發,目前不少台商已在廣西、四川、雲南等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進行布局。

四是發行、廣告與印刷。比如台資對大陸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印刷廠進行投資和技術改造等。大陸紙媒體雖然目前利潤不高,但市場依然平穩發展。另外,在廣告、會展、設計產業等方面,也可給予關注。

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和藝術品經營。大陸有很多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亟待通過保護性開發轉換成文化消費品。這類文化產品往往有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例如玉石、唐卡近幾年升值幅度就非常大。

六是文化地產和股權投資。目前大陸很多城市對傳統文化街區進行改造,興建文化產業園區,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同時鼓勵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從而給台資提供了新的投資機遇。

當然,投資總是收益與風險並存。台企大陸投資,仍需規避3種風險:一是市場風險。文化產業領域一旦有新技術運用,往往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像磁帶這樣的傳統技術,其原有生產線已完全作廢。因而投資者需正確預測市場的未來趨勢,對投資進行科學論證。

二是政策風險,大陸正處於文化體制改革階段,市場開放仍內外有別,對境外資本限制較多,例如在電影院線和節目製作方面外資不能控股等。因此,台企一定要準確瞭解大陸的政策界限。

三是道德風險。大陸文化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台資企業一定要選擇有信譽的機構和企業法人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

fsj 提到...

早上當司機 晚上…國家音樂廳唱神劇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6.19

四十七歲的陳文聰,白天開聯結車進出各碼頭運貨櫃;晚上變身聲樂家,教導教會唱詩班發聲,還唱遍全台各演藝廳。七月他將首次唱上國家音樂廳,擔任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主角,運將同事聽了都驚嘆說:「你是帕華洛帝!」

「我是帕華洛聰啦!」阿美族的陳文聰,個性爽朗幽默,像許多原住民一樣,他從小參加教會,在唱詩班學看譜、學唱歌,國高中都是教會合唱團主力。「只要一唱歌,就很快樂」。

由於家境貧困,陳文聰高中畢業即和家人一起工作,黑手、建築工都做過,每到唱詩班練習時間仍固定報到。

退伍後,他白天當汽車廠黑手,假日仍去唱詩。唱詩班老師看出他天賦,問他要不要學聲樂,從此他自費向聲樂家容耀等人學唱,這才明白唱聲樂和一般唱詩不同。

近年陳文聰在唱聖詩、教唱外,也參與「箴言‧詩篇」聖樂團的神劇聖詠演唱,包括韓德爾「彌賽亞」、海頓「創世紀」、韋瓦第「光榮頌」及巴赫聖詠等。去年樂團邀他在「以利亞」唱主角,陳文聰大膽接下,接下後才後悔:「這是主角,共要唱十六首,還是首次在國家級音樂殿堂唱!」

由於歌詞都是英文,樂團特聘老師教陳文聰咬字,「誰叫我英文不大好」;再加上歌詞又長又多,讓陳文聰深感苦惱。

他把歌本帶上車,每天清晨五點出門開車後,就邊開車邊練唱,在引擎聲中盡情飆發聲;等待紅綠燈時,再趕快看歌本驗證詞譜。在港口等卸貨,也是他最佳練習時間。

雖然白天在灰塵與引擎聲中練唱、晚上利用少少的睡前時光背詞,陳文聰始終滿懷感恩,不但將與漢堡歌劇院合唱團女高音文以莊等人同台,唱的還是他最喜愛的宗教音樂。七月廿三日,他將獻上此生首次男主角經驗,「希望我能像我最喜歡的卡列拉斯一樣,歌聲優美又富聖詩感。」

※ 相關報導:

* 法國寶級鋼琴家提鮑德 旋風掃亞洲
http://www.udn.com/2012/6/19/NEWS/READING/REA8/7167548.shtml

「睽違台灣4年,最想念這裡的美食!」一襲帥氣西裝優雅地入座,法國國寶級鋼琴名家提鮑德亞洲巡迴演奏會將於21、22日落腳台北、台中,還邀請芬蘭指揮家哈努•林圖一同演出。

* 北市國在漢諾威 獲最高評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061900035.html

樂評人克斐倫(Henning Queren)在近半版報導中,對北市國讚譽有佳,給予藝術節5顆星的最高評價,打擊樂明星葛蘭妮與北市國的演出照片也成為全版主照。



◆ 戲劇節來「開房間」 一對一獨賞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6.19

一個人進旅館開房間,欣賞一場只為你一人演出的戲,是什麼感覺?河床劇團「開房間」戲劇節,四齣戲在四個旅館房間演出,一次只容一名觀眾進場。河床藝術總監郭文泰說:「這將是讓觀眾一輩子都會記得的戲。」

「開房間」戲劇節去年首度登場。四部戲連演四天、一天各演七場,每場只限一名觀眾,一百一十二張票開賣一小時內掃光。

導演郭文泰、顏亦慈、周書毅、李建隆,昨天皆身著浴袍,或躺或坐於「八方美學商旅」房間,宣告他們為第二屆「開房間」戲劇節量身打造的戲劇。

郭文泰曾在國外看過「觀眾限定一人」的戲,他加上台灣獨特旅館文化,首創「開房間」戲劇節。去年他首度為「開房間」打造戲劇「忘我」,讓觀眾戴上眼罩,於黑暗世界中展開一場感官的奇妙旅程。

「觀眾與演員一對一的親密關係,將改變觀眾看戲的『被動』狀態。」郭文泰說,觀眾在狹小房間裡被迫與演員面對面,必須全心全意融入劇場,「觀眾不只是觀眾,慢慢變成演員。」

新銳編舞家周書毅,此次為「開房間」編舞「周先生的最後一天」。這齣舞作將旅館當成「一生旅程的縮影」,讓觀眾從旅館的一天體悟一生的悲歡離合。

顏亦慈在荷蘭取得藝術碩士,作品「外人」在旅館房間裡打造一座玻璃溫室,營造一種「看似親近、卻又置身事外」的荒謬感。

●「開房間」戲劇節七月十二至十五日在八方美學商旅共一百一十二場演出。六月廿四日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三點於「台北人咖啡」現場售票,票價六百元。河床劇團部落格:http://riverbed.pixnet.net/blog

fsj 提到...

燒出獨特鈞紅陶 王永田展出

【聯合報╱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2012.06.20

鈞紅釉色多彩、變化萬千,讓陶藝家王永田深深著迷,他致力鈞紅釉研究,花了4年時間研究出獨特的台灣鈞紅,目前在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展出。

60歲的王永田原是鐵工,20多年前在朋友介紹下接觸陶藝,學會造型後開始研究釉藥,又以宋代知名的鈞窯作為研究重點,他形容「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陶藝的變化多端,讓他傾所有積蓄投入,卻遇上九二一大地震,窯爐全毀,他心灰意冷改做藝術蠟燭。

資深媒體人施順冰得知後,鼓勵他重啟爐灶,為了要讓台灣在鈞紅釉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決定成立「台灣鈞紅陶瓷研究計畫」,1年多前總算成功燒出多樣大型、富含紋路的鈞紅釉,甚至連鈞窯發源地大陸河南,都無法燒出像王永田一樣豐富多彩的釉色。

王永田說,花很多心力才摸索到要領,儘管目前成功率約5成,但他已感到滿意。展覽即日起至7月4日,在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文物陳列室一、二展出,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觀賞。



◆ 西紅酒標籤設計賽 楊侖獲首獎

中央社 2012-06-20

中華民國旅西班牙藝術家楊侖以個人創作「雕刻流動」,拿下由西班牙著名紅酒酒莊法里納(Bodega Farina)主辦的「2012優選獎」(El Primero 2012)首獎。

除首獎獎金3000歐元(約新台幣11萬3500元)外,楊侖得獎作品將製作成10萬支El Primero紅酒瓶身標籤,預計於今年11月銷往歐、美、中國大陸和日本等地,成為台灣文化軟實力從國外萌芽、橫越國際的成功範例。

楊侖的「雕刻流動」作品將中國畫法及東方美學結合一起,正如作品名稱所傳達出的東方思想,讓「雕刻流動」得以在本屆12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楊侖表示,這個獎項對她來說「是個鼓勵,也是個機會」,正因為這些肯定都是讓她繼續堅持理想的動力。

楊侖自華梵大學美術後畢業後,現已取得西班牙薩拉曼加大學藝術史博士候選人資格。她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一路拓展在西班牙創作的版圖。從繪畫、版畫到攝影及裝置藝術,讓楊侖足以蓄積創作能量,活躍於西國藝壇,也成為當地文化媒體報導的焦點新秀。

今年11月起,除了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看到印有楊侖作品的El Primero紅酒外,獲得首獎的「雕刻流動」作品也將在西班牙境內包括:馬德里、聖塞瓦斯蒂安、瓦拉多利、薩拉曼加、穆西亞等14個城市巡迴展出。

在中華民國近年積極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尋找出口時,楊侖在西班牙以藝術創作結合設計、紅酒、品味及生活,創造作品及產品高價值,實可作為成功的參考範例。

法里納酒莊位於西班牙特羅(Toro)產區,歷經3代經營,是國際紅酒鑑賞的常勝軍,包括2012法國巴黎國際紅酒評鑑大賽金牌獎。「優選獎」創辦人法里納(Manuel Farina)為慶祝酒莊成立70週年,特別擴大藝術活動並深耕文化,今年的「優選獎」因此成為最多藝術家參賽的一屆。



◆ 用爵士樂譜書法 「追魂Ⅱ」端午登場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06.20

端午節將至。由書法家董陽孜統籌、別開生面的「追魂Ⅱ」音樂會,將於端午節當天(廿三日)登場。這場爵士音樂會結合西藏長號與西洋銅管樂器、人聲及書法線條,將追尋屈原的詩魂以及書法之魂。

董陽孜說,書法與爵士都具備「即興」的特質。這場音樂會由作曲家林少英打造全新旋律,結合法國號、阿爾卑斯號、薩克斯風、爵士小號以及長號和低音號。最特別的是,還有西藏特有的長號,及來自西藏的仁波切與樂手加入。同時邀請烏來泰雅族部落長老馬賴,及五峰清泉部落桃山國小學童吟唱。在音樂會同時將投影董陽孜書法作品「無聲的樂章」,以變化多端的墨色流動呼應爵士樂及人聲的即興浪漫。

音樂會將於廿三日下午三時起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舉行。免費入場。可上網報名http://tinyurl.com/poet-concert或洽(○二)六六三八─五一六八轉「誠品展演傳播部」。



◆ 畢卡索《坐紅扶椅的女子》被噴漆

【張嘉浩/綜合報導】2012-06-20 中國時報

美國德州休士頓市梅尼爾美術館(Menil Collection)展出的畢卡索一九二九年油畫《坐紅扶椅的女子》(Woman in a Red Armchair)上周被人以噴漆破壞,有參訪者恰巧撞見,並以手機拍下整個過程,上傳至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

毀畫事件發生於本月十三日,一名年約廿歲的墨西哥裔男子手持噴漆罐,朝中央畫了一頭金色公牛塗鴉,並在下方噴寫西班牙文「Conquista」(征服)(見圖,取自每日郵報),隨後揚長而去。

拍攝這一幕的匿名男性參訪者告訴休士頓「KPRC新聞台」說,事發前他正在附近以iPhone傳簡訊,看到塗鴉男子走向油畫,立即按下手機錄影鍵,整個過程歷時一秒鐘,他尾隨該男子出館,並質問何以毀畫,男子則回稱他是個藝術家,塗鴉係出於「尊崇」畢卡索。

梅尼爾美術館的監視錄影機也拍下毀畫經過,《坐紅扶椅的女子》是梅尼爾美術館典藏的九件畢卡索油畫之一,一九五六年購入。



◆ 寶島大劇場-電影輔導金應擴大獎勵年輕新人

【邱坤良】2012-06-20 中國時報

近年國片回溫,與其說表現在幾部電影的亮麗票房,不如說許多年輕人生氣勃勃投入。他們未必有豐富的歷練,卻有無盡的熱情,對社會的文化感染力也特別強。

日前觀賞國片《寶米恰恰》,劇組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編導楊貽茜今年才二十九歲,她與孿生妹妹從小學習小提琴,考上北藝大音樂系唸了一年,轉到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取得小提琴演奏博士學位。如今妹妹已是某大樂團小提琴首席,姐姐則一再變換跑道,先以小說〈純律〉榮獲皇冠百萬小說首獎,再以劇本〈青釋迦〉得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同時籌備電影《寶米恰恰》,劇情描繪一對孿生姊妹高中情感生活,明顯有自己的影子。

《寶米恰恰》獲得新聞局二百五十萬輔導金,與高雄市政府的三百萬補助,外加企業贊助,一千多萬的預算捉襟見肘,請不起外界熟悉的「明星」,主要演員都是「素人」。這部影片的情節很簡單,運用老套的「錯認」效果,處理年輕人的情感世界有些拖拍,但畫面清新,敘述大體流暢,幾個新人也表現不俗。與其他熱愛電影而無緣圓夢的年輕人相較,楊貽茜算是幸運,而且可被期待的。

目前政府依據電影產業發展階段挹注資金,對於資深導演或已具規模的製作團隊,有信保基金提供貸款融資,並給予利息補貼,另外國發基金的文創基金投資機制,也是為大導演、大製作而設。至於具市場潛力、原創性高,仍屬初期發展階段者,則提供輔導金,對拍片經驗不多的新導演,也有短片補助金,鼓勵他們攝製六十分鐘之內的短片,入選者約可獲得近百萬元補助,並有參加國內外短片影展的機會。

然而,一般年輕電影人多志在拍攝長片,並把希望放在輔導金,金額多在數百萬元,很少上千萬,而且僧多粥少,年輕新人很難上榜,評審委員常根據電影製作生態與市場經驗法則,擔心新人經驗不足、製作條件尚未成熟,或題材內容市場接受度不高,不太給予鼓勵。電影新人應先拍短片或增加場記、助導經驗,累積創作能量,這是務實作法,但也不宜過於制式化,以免倒果為因。

政府與民間業者對電影製作的角色、功能不同,民間業者基於投資風險,考量市場需求,藉大明星、偶像演員增加票房號召力,無可厚非。政府獎勵電影創作則應以影片的原創性、拍攝品質作主要考量,兼顧新世代人材的培養,而非一味視獎助國片為市場投資,把票房潛力與賺錢分紅,列為最高指導原則。

政府對電影業的主要責任,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並透過立法活絡其產業結構,例如要求有線系統業、頻道業與寬頻電信相關業者,以盈餘的一定比例投入本國優質影視節目創製,戲院通路商或每張票券的娛樂稅一定比例投資影片。政府鼓勵電影業者拍攝有票房的影片,原則不錯,問題是票房的機制如何確定?依以往的經驗,過於迎合市場的結果,往往容易造成一窩蜂的類型電影搶拍。

政府輔導金對資金來源多元的大導演,常屬錦上添花,但對新人,區區數百萬元的補助,不啻雪中送炭,政府也可能成為偉大的伯樂。現階段電影生態,有些初生之犢,傾家蕩產或抵押貸款,奮力一搏,卻因無法獲得企業投資,資金短缺,劇組不健全,製作品質大受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政府現階段應把鼓勵年輕電影人創作列為重要政策,不論短片、長片輔導金,名額與經費均需大幅增加。

新導演獲得輔導金只是第一步,仍需尋求外界投資,建立電影製作團隊,接受市場考驗。更多的新人拍攝影片,不會破壞電影生態或製造市場亂象,反因其創作題材、表現手法與電影風格,容易在年輕族群引共鳴,能給電影界帶來刺激,而在政府預算中,獎助新導演的經費再怎麼增加,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數字,只需在業務項目或文宣活動預算稍微「喬」一下,就能對台灣電影產生深遠影響了。(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fsj 提到...

兩岸文化交流 別成精英獨白

【聯合報╱李英明/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台北市)】2012.06.20

政府組織改造的第一個具體產物—文化部掛牌運作一個月,兩岸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協議等課題引發熱議。

文化交流在兩岸關係中到底能扮演何種角色?一般多不自覺地把文化交流視為從經濟交流向政治對話過渡的環節或階段,甚至把文化交流當成是為未來政治對話服務的手段,或順著經濟交流的邏輯來看待文化交流。

兩岸的文化交流,絕不只是文化產業或器物的交流,或相互設立文化據點、文化辦事處或推一些文化論壇而已,而是應該能發揮促成兩岸相互尊重與理解的文化價值態度的功能。

面對兩岸文化交流,以下幾點值得深思:

其一、文化交流可分為價值理念態度的涵養與產業器物交流和制度確立等部分。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經濟交流的經驗,將兩岸文化產業經濟化,甚至讓兩岸文化交流朝制度化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讓兩岸文化交流能創造出涵養上述文化價值態度的機制。

其二、因此,如果未來兩岸想簽文化合作協議,就必須分成三部分。屬於產業部分的,可與ECFA銜接,設法納入ECFA後續談判項目中,當成經濟產業的環節。屬於制度面的,當然可以考慮互設文化據點或辦事處。而屬於文化價值態度涵養的部分,應該更為重要,因為其主要在為兩岸建構能以相互尊重與傾聽為基礎的對等溝通對話情境,從而為兩岸創造未來進行政治協商的基本價值態度。

其三、兩岸對等溝通對話情境的建立,必須遵守:1.在溝通對話中不採取任何形式的暴力或武力,不管是肉體或精神上的暴力;2.開放真誠地傾聽,不訴諸任何絕對標準,而僅訴諸彼此論據的說服力;3.讓溝通對話向每一個想參與的人開放。隨著兩岸文化交流愈為頻繁,「我們是誰」這種身分認同的情感問題,會在兩岸關係占有更核心的地位;上述對等溝通對話情境的建立,主在讓這種身分認同的情感問題能得到紓解。

其四、若可以建立兩岸對等溝通對話情境,基本上就實現兩岸文化領域的休兵或去戰化,並且可以在此基礎上,形塑「新九二共識」,這種共識是以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並且將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同屬一個歷史文化中國為核心內涵。然後以此「新九二共識」為基礎,讓兩岸雖然在法理主權面上互不承認,但在治權上卻可以互不否認;這樣,兩岸未來的政治協商或對話,才能展開。

其五、兩岸間的文化論壇,絕不能淪為精英的獨白,或精英代理式的對話,必須遵守上述理想溝通情境的原則,讓長期失語的大眾或弱勢者的聲音能夠被聽到,賦予他們某種發言的優先權。



◆ 漢學數位典藏展 看光緒年間驗屍報告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2.06.20

中央研究院「漢學資源數位典藏展」展出兩百多件數位漢學史料,其中可以看到清光緒年間淡水廳的「驗屍報告」,記載刑事辦案的過程。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廖宜方表示,中國古時審理刑事案件,其實不全是「包青天辦案」模式,以鬼魂之說讓犯人良心發現;宋代即出現法醫學,以理性方式分析人的死因。他說,中國大陸應也有相關記載,但大多因民初動盪、湮滅於歷史中,台灣保存的史料相當難得。

中研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共同推出漢學資源數位典藏展,展期為本周一至周六,於史語所文物陳列館出。「漢學資源數位典藏展」以呈現漢學相關的檔案、文物與典籍,包括清代驗屍資料、記載兩千多年前邊塞軍備的漢簡、清聖祖遺詔,以及中日戰爭時「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等史料。

日據時期,殖民政府從清代地方官廳承接了許多文書,其中「淡新檔案」包含清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年)至光緒廿一年(一八九五年)淡水廳、臺北府及新竹縣的行政與司法檔案,為研究當時漢人社會最珍貴的一手史料。此次特展選出有關刑案調查之「驗屍格」,載有各部位是否受傷、傷勢是否致命等紀錄。

「廣地南部永元五年至七年官兵釜磑月言及四時簿」漢簡則出土於內蒙古,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份漢代竹簡冊,不只能了解漢代如何編造簡冊,也能認識漢代邊塞的些裝備及檢查方式。

「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史料則記錄了美國志願空軍隊員擊沉的敵機數量,以及「轟炸大隊」、「驅逐大隊」所需人員等戰前組織表。

相關訊息可見特展網頁:http://content.teldap.tw/exhibition。



◆ 手繪台灣地圖 陸客橫看當成魚

中央社 2012.06.20

台師大圖書館出版中心應邀到大陸海峽論壇設攤,販賣手繪風台灣特色筆記本、明信片,幾近售罄。多數陸客不識台灣地圖,有人當成樹葉,有人橫著端詳作品問,「這是條魚呀?」

第4屆海峽論壇16日起在中國大陸福建省登場,台灣特色廟會15日起在廈門市開跑,現場規劃100多個攤位,展售台灣各地小吃美食、文創產品、特色伴手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出版中心應邀前往台灣特色廟會設攤。圖書館員工林鈺庭表示,現場商品主要由師大美術系、視覺設計系、文創中心設創作,富有台灣特色。

其中一款由台灣知名設計大師、前師大美術系系主任林磐聳設計的台灣意象筆記本,售價人民幣75元,已經售完。

林鈺庭觀察,大陸民眾對文具用品的價格設有明顯上限;同時又非常喜愛台灣「手繪風」的設計感,例如一套名為「台灣DNA」、繪有10種台灣特有動植物的明信片,限量50本已在日前賣完。

不過,許多陸客仍然嫌商品貴、甚至不識台灣;對於以台灣地圖為創作元素的作品,有陸客當成樹葉標本,有人表示「這是紋身貼吧」?甚至有陸客把直立作品拿成橫幅,看了半天,疑惑的問「這是條魚呀」?

此外,現場有不少台灣琉璃、玻璃工藝廠商設攤,精巧商品吸引陸客駐足。許多文創產品業者說,這是頭一回前往大陸。

有關創意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志堅受訪表示,販售「省力釘書機」、造型對杯等台灣設計師創意禮品,成功吸睛。

台灣藝術家王金順創作的「百家姓」姓氏圖騰,則以文化時尚結合姓氏源流、姓氏典故作為招徠,吸引陸客圍觀,購買屬於自己姓氏的商品。

fsj 提到...

龍應台挺文創 給年輕人第一桶金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06.21

台灣除了科技、資訊產業,文創也是未來重要產業之一。文化部長龍應台下午訪視三家微型文創業者,實際了解業者從創意發想到品牌行銷的實戰經驗,她希望各界善用文創產業的政策工具,宣布「101年創業圓夢補助計畫」6月25日開始公告收件,歡迎想要創業圓夢的年輕人,來申請創業「第一桶金」。

根據文化部的微型文創補助計畫,一般個人創業最多可獲得50萬元的創業獎金;若已有成立公司的文創業者,通過審查,最多可獲得500萬元的補助經費。

龍應台下午訪視位於北市的叁式有限公司、爆炸毛頭與油炸朱利工作室以及蘑菇設計有限公司。龍應台說,社會各界多都以為文化部對文創的扶植只針對創投,實際上,創投的預算只占10分之1,其餘的10分之9都是用來補助微型文創產業。

龍應台表示,相較於創投已有成熟的產業模式,微型文創產業的補助方案是整套環環相扣的配套措施,包括提供第一桶金,或是透過媒合補助以及人才培育,讓微型文創業者能夠圓夢,她也趁這一次訪視行程,宣布「101年創業圓夢補助計畫」,6月25日起開始收件,收件期間為30日。

龍應台訪視的三家微型文創業者中,蘑菇設計有限公司從設計T恤、筆記本和袋包起家,現在不只台灣,通路更擴及大陸、香港和澳門。總監楊宏光說,蘑菇自2003年創立,前年獲得文建會400萬元的市場拓展補助,對於公司營運有很大的幫助。

楊宏光指出,創業碰到的問題很多元,包括營運管理或資金,政府針對文創產業不同階段給予補助,讓年輕人可以勇敢做自己,也讓文化創業邁向精緻化,不過還是需要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才能讓微型文創業者可以繼續設計,以及開發新產品。



◆ 不要瞎熱血 林奇伯點撥小宇宙世代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06-21 中國時報

媒體工作者林奇伯從台灣的社會趨勢中發現,過去以年齡為世代區隔已經過時,他以思維方式取代年齡的分界,提出新名詞「小宇宙世代」。他說,小宇宙世代不分老少,都渴望自由自在、習慣數位時代「多視窗」的思考模式。「將零碎化的資訊和圖像收編己用,以自我為中心,像是一座繞著自己打轉的小宇宙」。

林奇伯畢業於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從事新聞工作近廿年,曾擔任報章雜誌記者,現從事趨勢分析、藝評的撰寫,近期觀察所得出版成書《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小宇宙世代成就自我的十二個關鍵》。

林奇伯以台灣藝術創作者為例,認為年輕藝術家多屬於小宇宙世代,因為善於操作電腦網路等科技產品,對外連結迅速、資訊和視野開闊,相對前輩擁有更豐富多元的資源,也更擅長包裝與行銷自我,但這些優勢同樣帶來焦慮。「年輕藝術家希望快速成名又具個人風格,創作多元但也面臨同儕創意競爭的壓力,希望多方位專才反而無法集中火力。」

這樣往往造成熱力強、創作量大,但作品成熟度不足。其次是頻繁的展覽維持能見度,卻只有幾件作品具巧思,常有機會出國,「飛來飛去卻沒機會沉澱。」

他提出幾點建議,「要懂得在什麼都想要的熱血中,取出自己的生涯主要脈絡,免得造成失焦和空轉,落得『瞎熱血』。」此外,當大家都在一窩蜂製作視覺衝擊性強的藝術作品時,「在冷門的創作領域中用力,反而更容易異軍突起。」



◆ 畫阿姨裸體肖像 美正妹畫家摘冠

中央社 2012.06.21

位在倫敦的國家肖像藝廊每年舉辦的國際肖像繪畫大賽,是藝術界重要盛事,今年共有來自全球2187人參加,26歲的美國藝術家柴品(Aleah Chapin)勇奪首獎,獨得2萬5000英鎊。

今年是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Gallery)第33年舉辦肖像繪畫大賽(BP PortraitAward),共有來自74個國家的藝術家參賽,畫家必須寄原始的畫作參賽,件數創歷年來最高。

國家肖像藝廊館長奈恩(Sandy Nairne)告訴中央社記者,好的肖像畫不論風格為何,必須讓人有真實的感覺,而且必須是來自畫中的模特兒。

同時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奈恩說,柴品最後脫穎而出得獎的原因是,她的畫作忠實的呈現模特兒,「非常簡單而且直接,模特兒一絲不掛,從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溫暖,感受到她的笑容,畫家的技巧也非常好」,評審最後一致決定她應該獲得首獎。

西雅圖出生的柴品,目前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她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畫中模特兒是和母親及全家人關係十分密切的阿姨,「我出生時阿姨就在房間裡,她是我生命中一位很特別的人,一直支持、鼓勵我」。

柴品剛取得紐約藝術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Art)繪畫碩士學位,她以這位阿姨為模特兒,創造一系列裸體肖像畫做為畢業作品,參賽的作品是第2幅畫,以非常緊湊的3週時間完成。

柴品說,「我想把我們之間的關係,及共同的回憶在畫中表現出來,不僅是她的外表,還有她臉上的表情」,作畫過程中兩人有更多的深談,使彼此的關係更為親密。在寄畫到倫敦參賽前,也徵求阿姨的同意與支持。

記者問她為何選擇以裸體呈現,柴品表示,裸體創作是她的構想,因為她喜歡人的皮膚,以赤裸的方式,呈現宇宙與人類間的共同連結,希望能讓觀畫者感到更容易接受與接近。

才華出眾的柴品曾獲多項繪畫賽獎項,但國家肖像藝廊的肖像大賽首獎是她獲得最高的獎金,「我知道這個比賽很久了,一直到我準備好了才參賽,之前接受電子郵件通知我入圍時,就嗨翻了,昨晚得知自已拿下首獎,無法用言語形容獲得這項殊榮的心情,真的太興奮了」。

她表示,繪畫是她的至愛,未來將繼續努力創作,不因為獲得這個獎而受影響,「有了這筆獎金可以付工作室的租金,還學生貸款,成為專職的畫家,非常不可思議」。

得獎後,柴品打電話向母親報佳音,並轉告阿姨好消息,阿姨也寫電子郵件向她表達恭賀,但為保護阿姨的隱私,柴品不願透露她的姓名,只說阿姨是位劇作家,作品馬上就要上演,未來只要她同意,仍希望能請她擔任模特兒。

奈恩表示,肖像繪畫大賽首獎將對得獎的藝術家生涯有重大影響,不僅國家肖像藝廊會出資委託他們作畫,這個獎也會為他們帶來很多的機會,其它表現傑出的參賽者也同樣受惠良多。

第2名是西班牙畫家艾斯杜里歐(IgnacioEstudillo)以祖父為模特兒的畫作,第3名作品是英國畫家柯爾遜(Alan Coulson)以同樣是藝術家的好友為模特兒。

展場上並有獲得年輕藝術家獎的威爾斯畫家努利(Jamie Routley),以報攤老板為主角的3個畫像。

今年的旅行獎,則由曾在日本旅居多年的藍道爾(Carl Randall)獲得,他以東京拉麵館為主題,生動畫下店內主廚與客人,他計劃以獲得的獎金重拾行囊,展開在東京和京都之間的旅行,以畫筆寫下紀錄。

5位評審精選共55件作品在藝廊展出,獲選者多來自歐美國家,會場並有去年獲旅行獎的畫家在以秘魯為主題的大幅畫作。

這項肖像繪畫大賽特展是倫敦文化奧林匹克活動之一,明天起免費開放民眾參觀,一直到9月23日。



◆ 張懸、閃靈前進日本 富士音樂祭開唱

中時娛樂網 2012-06-21

全球搖滾指標,日本富士搖滾音樂祭「Fuji Rock Festival」昨(20日)深夜發出訊息表示,包括台灣創作歌手張懸與閃靈樂團,都受邀參加演出,且將成為台灣唯一站上主舞台「白舞台」的樂團,預計到時會與13萬全球樂迷,一同震翻會場。

作為首支踏上富士音樂祭的台灣樂團,閃靈近年在歐美搖滾市場四處征戰,闖出成績後,今年再受邀,,成為台灣唯一在主舞台「白舞台」演出的藝人。團長Doris說 :「2000年,第一次站上富士音樂祭的RED MARQUEE舞台,心情戰戰競競;十年過去,再收到音樂祭邀請,還登上白舞台,代表我們的努力已被肯定。」

而首度進軍Fuji Rock開唱的張懸,更是將追求完美的個性發揮極致,早已準備好讓團員崩潰的練團規劃,要在這個全球音樂重要殿堂當中展現台灣好聲音。

※ 相關報導:

* 台北愛樂紀念梅哲 「聲耕台灣」登場
http://www.udn.com/2012/6/21/NEWS/READING/REA8/7172901.shtml

台北愛樂即將重現音樂傳教士的亨利梅哲(Henry Maser)的經典之作!今年是梅哲逝世第十周年,台北愛樂將在本周日(24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聲耕台灣】紀念音樂會。

fsj 提到...

守護文化資產與觀光命脈 希臘文化部長:再窮 也沒刪文化一毛錢

【江靜玲、謝錦芳/雅典採訪報導】2012-06-23 中國時報

希臘陷入經濟危機以來,百業蕭條,觀光業卻獨樹一幟,在二○一一年創下一千六百五十萬遊客的新高紀錄。雖然最近因憂慮希臘退出歐元區,觀光客銳減,但如今希臘可望續留歐元區,對觀光業是一大利多。希臘看守內閣文化暨觀光部部長卡拉潘那吉歐蒂(Tatiana Karapanagiot)接受本報專訪時,對希臘觀光與文化產業前景深表樂觀。

卡拉潘那吉歐蒂指出,過去兩年罷工如家常便飯,但這個夏天和去夏相較,罷工反而減少,尤其是五月選舉後,人們變得很安靜,似乎一下子意識到需要冷靜下來,理智思考國家下一步到底該往哪裡走,「這是很奇特的現象,希臘人民似乎了解罷工對當前的困境並無助益。」

繼去夏創新觀光人數紀錄後,希臘期望今夏的遊客人數會更多,「希臘有文化古蹟遺址,有地中海氣候,歐盟廿%的海岸線。希臘文化與美麗的結合,絕無僅有。」

古文明遺址是吸引全球遊客的主因。卡拉潘那吉歐蒂透露,希臘經濟危機引發多起示威時,「我們特別加強希臘文化遺址的保護,確保博物館和古文明遺址受到安全且良好維護。」即使陷入經濟危機,文化部的預算沒有被刪過一毛錢,該收和該花的錢都如常運作。她深信新政府一樣會持續這樣的政策與立場,「因為我們了解文化資產和觀光旅遊業,對這個國家的重要性。」

希臘文化遺產維護和歐盟關係密切,許多基金來自歐盟,卡拉潘那吉歐蒂表示,無論希臘與歐盟在紓困與歐債問題上有何爭執,希臘與主要國家的文化合作,都不會受到影響。不過,離開歐元區對希臘的觀光業一定會帶來巨大衝擊,因為希臘觀光業者以中小企業居多,「我相信希臘新政府不會讓此事發生,希臘一定會留在歐元區。」

觀光是希臘的經濟命脈之一,為了找回觀光客,希臘民眾在網路上發起一項「這是我的雅典」(This is my Athens)運動,主動義務向到這個城市旅遊觀光的人,導引介紹雅典和希臘文化,「來自希臘公民的主動性,讓我覺得這個國家依然充滿希望。」卡拉潘那吉歐蒂驕傲地說。



◆《你傷不起的腐女》另眼看熟女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06-22 中國時報

劇場工作者姜富琴推出全新編導作品《你傷不起的腐女》,以喜劇勾勒現代熟女面對社會主流價值時的堅強,同時展現她們脆弱又敏銳的內心活動。

畢業自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的姜富琴,作品包含《沙灘上的腳印》、《迷離劫》、《我們》、《戲海女神龍》等。姜富琴表示,這齣新戲鎖定卅五至四十歲的女性,面對壓力的反應。她們內在充滿了對愛的追尋與失落,卻還要面對社會對她們感情狀況、經濟條件的詢問,這些女性面對這些質疑時,表現出「硬是撐著」的樣子就很正點。

「那些對感情的等待與堅持,對外界說『沒關係、都可以、都好』的應對,看來是種消極無望,但很勇敢,是另一種成熟。」

《你傷不起的腐女》故事中,甫從精神病院出來、慣於自殘的女主角找到一份工作室的助理工作,老闆看似嚴謹,卻有膨脹的慾望與極度的焦慮懦弱。這兩人開始了一段奇異的性愛遊戲,但同時這位女主角卻也循眾人期待交了穩定男友。面臨選擇時刻,逃避的竟是老闆,勇敢撐住的,是外界早認定腐爛的女主角。

《你傷不起的腐女》由張昌緬、陳家逵主演,六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 長榮交響樂 梆笛驚豔義大利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2.06.23

長榮交響樂團日前首度參加義大利「拉維納音樂節」演出,不只演奏的華格納「黎恩濟」序曲和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等古典樂讓歐洲樂迷驚豔,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也讓當地聽眾領略東方音樂特色的魅力。

「拉維納音樂節」藝術總監Stefania Catalano說,今年拉維納音樂節首度邀請長榮交響樂團參加,雖然長榮交響樂團成立時間短,是一個還很年輕的樂團,但在音樂節的受歡迎程度,與高知名度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相比毫不遜色。

特別是當大家知道,這是由私人企業獨立支持的樂團,更覺得難以置信,「因為這已超過企業在經貿方面所做的貢獻,確實達到了文化交流。」她說,未來還會繼續邀請長榮交響樂團參加音樂節的演出。

長榮交響樂團在義大利演出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這首曲子在義大利首演,由樂團音樂總監葛諾‧舒馬富斯融合東方與西方的音樂特色後重新詮釋,讓義大利聽眾聆聽神秘的東方樂曲。台灣梆笛大師陳中申嘹亮、清脆且婉轉的笛聲貫穿全曲,讓西方觀眾聽得如癡如醉,也讓西方觀眾對台灣音樂有更進一步認識。

除了拉維納音樂節,長榮交響樂團還應義大利另一個知名的「拉維羅音樂節」邀請,前往當地演出。同時獲得兩大音樂節邀請,是台灣交響樂團首次,長榮交響樂團也以精湛的演奏實力,讓來自全球的聽眾肯定國內交響樂團演出水準。

長榮交響樂團二○○一年成立,先後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包括新加坡、日本東京、挪威阿連多、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韓國首爾、釜山、大陸上海、北京、廈門、成都、重慶,以及南京等地進行巡迴演出。

fsj 提到...

30萬孩子笑臉 珍藏史博館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06.25

「我們擁有全台灣孩子的笑容!」歷時5年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巡迴全台319鄉鎮演出的表演圖像紀錄,集結成《天空下的笑顏》攝影專書,紙風車今天更將巡迴演出中記錄的30多萬張孩子燦爛笑容數位檔,全數捐贈給國立歷史博物館永恆典藏。

捐贈儀式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和攝影師共同孩子笑容的相片送給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再一起把《天空下的笑顏》及數位相片的硬碟錦盒,裝入典藏文物箱中。

紙風車表示,「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5年來在全台演出381場,擁有近80萬名觀眾,每個人看完都有滿滿的感動。特別是孩子們的回饋最真誠,天真自然的笑臉,帶給劇團莫大的鼓舞,因此他們決定把孩子的表情、笑臉,用影像記錄下來。

從紙風車第一場在宜蘭員山鄉的演出開始,攝影師高修民就義務在現場記錄,後來攝影師蔡育豪也跟著進入319的旅程。兩位攝影師各跑了近200場演出,堅持走完最後一個鄉鎮。總計5年來有14名專業攝影師加入拍攝行列,累積了30多萬張孩子的笑容照片,堪稱是國內表演工程最大的回饋與感動。

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表示,紙風車提供的影像圖檔是活的文化財,是有生命、有溫度的文化資產。史博館計畫將紙風車在各鄉鎮表演時留下的影像,在各地的行動博物館巡迴公開展出,並邀請照片中的主人翁「回娘家」參與活動,讓民眾重溫紙風車劇團帶來的歡樂。



◆ 飄浮大石亮相 洛城民眾爭看

中央社 2012.06.25

3個月前,一顆重達340公噸的大石,經過1個星期,從河濱郡運到洛杉磯郡立藝術館,交由當代藝術家黑澤設計雕塑。今天「飄浮大石」正式亮相,吸引數百名洛杉磯民眾觀看。

「飄浮大石」是洛杉磯郡立藝術館最新的作品,這顆原本重達340公噸的大石頭,本來是在河濱郡,利用拖吊車,一步一腳印,經過長達1個星期,近100公里的路程之後,抵達洛杉磯郡立藝術館,也成為洛杉磯最著名的石頭。

「飄浮大石」是洛杉磯當代藝術家黑澤(MichaelHeizer)40多年前的構想,如今終於實現。黑澤今天出席了「飄浮大石」的剪綵儀式,洛杉磯郡長安托諾維奇(Michael Antonovich)、市長維雅萊構沙(AntonioVillaraigosa)也都出席了剪綵儀式。

維雅萊構沙致詞時表示,透過藝術館,將大家結合在一起,也提醒大家都在同一座城市中,更必須要關懷水資源、保障氣候變遷,重視環境保護。

剪綵儀式結束後,黑澤、安托諾維奇與維雅萊構沙等人,也一同走過「飄浮大石」,感受「飄浮大石」的雄偉氣氛,一路上不少民眾都爭相向黑澤與維雅萊構沙索取簽名,氣氛熱絡。

今天的剪綵儀式吸引了數百名洛杉磯民眾參加,1名住在洛杉磯郡立藝術館附近的民眾說,他從「飄浮大石」運到洛杉磯之前就一直關注著它,今天正式亮相,對藝術、洛杉磯市以及附近的居民來說,都是偉大的一天。

「飄浮大石」在黑澤雕塑之後,總長度仍有456呎,重達340噸,架在一條特殊的走道上,儼然就像一顆飄浮在空中的大石頭,也成為洛杉磯市最新的地標。



◆ 劇場藝術節 文化部邀您來看戲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6.25

暑假一起來看戲吧!文化部今天宣布「你看戲了沒?2012劇場藝術節」7月13日至10月27日展開,邀請全國民眾一同走入地方劇場,就近欣賞表演藝術。

文化部今年串聯全國22個縣市演藝劇場、22個文化部扶植的演藝團隊,推出66場售票性演出節目。 表演團隊包括屏風表演班、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秀琴歌劇團、8213肢體舞蹈劇場、如果兒童劇團、采風樂坊等。

文化部希望拉近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讓「你看戲了沒?」這句問候語 ,和「你吃飽了沒?」一樣自然,也讓非都會區民眾不用出遠門,在自家鄉鎮就能欣賞專業的表演。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劇場藝術節演出節目都經過精心安排,不但要滿足觀眾的胃口,也要讓演藝團隊有機會跨縣市演出。例如屏風表演班將首次到屏東縣及連江縣演出,8213肢體舞蹈劇場第一次到金門縣演出,沙丁龐客劇團與體相舞蹈劇場,則是第一次到南投縣演出。

劇場藝術節的66場表演都是「售票演出」,但票價只要200到400元,價格非常平易近人,團體票更有優惠。活動也首度結合超商通路 (全家、OK、萊爾富)、藝文售票系統 (寬宏、年代)、網路平台 (Yahoo購物中心、GOHAPPY 快樂購、富邦momo、Herbuy)等,整合建立最大的售票平台,讓民眾輕鬆購票看表演。相關資訊可上網(http://theatre.howwhy.tw) 查詢。

※ 相關報導:

* 白色音樂浪潮 9月席捲高雄
http://www.udn.com/2012/6/25/NEWS/READING/REA8/7181070.shtml

宛如大型裝置藝術的華麗舞台,彷彿飛碟降臨般的炫麗雷射燈光,讓人震撼的流水煙火,最重要的就是空靈魔幻,卻不會讓人頭痛的電子音樂,這些國際大型音樂派對,所必須具備的元素,今年9月國人將有機會在高雄巨蛋親自體驗。

...來自荷蘭的ID&T公司創辦於1992年,旗下共有轟動(Sensation)、神密基地(Mystery Land)、能量(Energy)和ID&T四個品牌。...其中Sensation專門舉辦單一場地、一次性的大型音樂活動,Mystery Land大多主辦不同舞台輪番上陣的大型音樂祭,Energy做的是小型室內前衛潮音樂,ID&T則是以快板舞曲的House Music(浩室音樂)為主。

*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成軍40年將來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62500004.html

成軍四十年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樂團,五月九日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舉行四十周年紀念音樂會,樂團特別演奏創團名曲《讚美歌》,多位創始團員也蒞臨盛會,場面溫馨。


◆ 「野薑花」創刊 詩聲迴盪旗山車站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2012.06.25

旗山一群喜愛文學人士組成「野薑花小集讀書會」,昨天在旗山火車站舉辦1場詩文饗宴,透過網路串聯,邀各地詩人齊聚一堂,在古意盎然的火車站內朗誦現代詩,分享彼此的創作背景與心得。

「野薑花小集讀書會」16名成員中不少人喜愛現代詩,累積許多優秀作品,社長許勝奇策畫發行「野薑花雅集創刊號」,昨天上午在旗山火車站舉辦創刊號發行及詩歌朗誦大會。

在臉書號召下,現代詩的創作者陳皓、陳文奇、廖佳敏、王憲欽等人遠從外地來參與詩文饗宴,與野薑花社的成員輪番登場,各自朗誦個人代表作。

許勝奇率先朗誦作品,帶來「那些曾經山嵐飄過的日子」,他說,這首詩是因為見了一名20年未見的老同學有所感,寫下「溫存,請不要驀然起身,回憶會像積累過多的雲一樣沉重的流下淚來」,不知道人生還有幾個20年能讓自己這樣「揮霍」,用文字來記錄當時的心情。

出過詩集的陳皓分享「我佇立在夏至與秋分之間」,朗誦著「我追隨著詩人的足跡來,來到夏日的起點,詩句在風聲中輕易切過白楊木的樹梢,忽爾忘了平仄是如何在文字間凝結成韻」,詩句「繚繞」在旗山火車站內,讓人動容。

野薑花社成員劉鎮源帶來創作歌曲演唱,郭大同演奏口琴,以詩會友的聚會,讓假日的旗山火車站格外文雅。



◆ 樹德科大視傳系 獲雙料國際大獎

【曹明正/高雄報導】2012-06-25 中國時報

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應屆畢業校友以插畫作品「姻菓Marriage」及海報「崛形 Rise Above」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雙料肯定,還有機會於今年十月在德國角逐現場大獎。

指導老師龔蒂菀指出,今年紅點設計獎有全球四十三國、六千八百廿三件作品參賽,師生獲知得獎後樂不可支;系主任楊裕隆表示,德國紅點與iF設計競賽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能連拿兩件德國紅點設計獎,是創系以來,在國際設計大獎中最傑出的一次。

「姻菓Marriage」由龔蒂菀與葉家宏指導,設計團隊有陳咸碩、盧怡欣、蘇湘茵及黃庭毅等四人,是本以輕鬆幽默表現婚姻關係的插畫集,全書六個章節,以細膩、透視、多層次的背景,結合線條簡單的人物,表現婚姻生活甘苦。

另一件得獎海報「崛形 Rise Above」,是該系今年畢業展的形象海報,指導老師陳政昌、創作學生有許伯豪、林明賢、鄭紹謙、溫博凱;利用中國水墨畫中的山峰、雲海、樹林等元素,簡化成現代視覺設計,並藉由海報上「刮刮樂銀漆」的刮除動作,表現「挖掘」的意涵。

校方表示,得獎者將可獲教育部獎助,參加今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德國柏林舉辦的頒獎典禮,並有機會角逐現場大獎及國際參展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