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好奇號成功著陸火星 NASA 現場畫面


※ 相關報導:

NASA終止太空梭計畫 數千專家丟飯碗

8 則留言:

fsj 提到...

8個多月航程 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

【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8.06

美國探測船好奇號(Curiosity)今天下午1點31分(台北時間)成功登陸火星;好奇號順利降落火星的瞬間,NASA人員全都振臂歡呼。

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漫遊車是NASA價值25億美元的精密外星機動科學實驗室,歷時8個多月的航程,今天就在先前預定的下午1點31分成功登陸火星,好奇號將在火星上探尋是否曾存在生物。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經過八個半月的旅程,美國火星探測車「好奇號」預定台北時間今天下午1時31分降落火星,若登陸成功,這座夢幻機器將展開尋找火星生命蹤跡的任務。

由於影像從火星傳回地球約需14分鐘,「好奇號」登陸確切時間應是下午1點17分。NASA表示,假如一切順利,火箭推進實驗室會在GMT時間晚上10時31分 (台北時間下午1時31分)收到訊號。

若環繞軌道運行的太空船沒有在對的位置上,聽取「好奇號」發出的訊號,確認登陸的時間還會延後。

大約一台汽車大小的「好奇號」搭載火星科學實驗室,價值25億美元。這次登陸成功與否仍是未知數,因為這是第一次用火箭推進的空中吊車,透過纜索把這座有6個輪子的實驗室降落在太空星球上。

擔任降落任務領導人的NASA工程師亞當‧史特茲納說,「我們一方面有信心,另一方面有點恐懼,準備進行EDL。」EDL是「進入、下降、著陸」的縮寫,NASA稱這個過程是「恐怖7分鐘」。

在這關鍵時刻,太空船因火星的引力加速靠近其大氣層,以時速1萬3000哩(2萬1000公里)的速度進入大氣層,然後放出巨大的降落傘減速,接著火箭推進的空中吊車接手,用尼龍製的纜索把「好奇號」放下來,讓6個輪子能同時著地。

「好奇號」到火星的任務不是找外星人或其他生物,科學家希望它能分析火星的泥土岩石,尋找從前生命留下的痕跡。同時「好奇號」也將研究火星的環境,替未來人類移民火星火星的可能性作準備。



◆ 開26億美元火星探測車 「世界最酷工作」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2.08.06

麥斯威爾(Scott Maxwell)有份令人稱羨的工作,他將駕駛一輛價值26億美元的車子,而且那輛車在火星上。

CNN報導,現年41歲的麥斯威爾是預定台北時間6日下午1時31分登陸火星,美國太空總署「好奇號」火星探測車的「駕駛人」。

麥斯威爾居住加州帕沙迪納已18年,驅車前往太空總署工作時,他對遠處的聖格布瑞爾山早已視而不見,不過,「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一座山的山腳落腳後,麥斯威爾連塊岩石也不會放過,每塊岩石都是一個發現,也是人類火星知識的一腳步。

從地面控制室操控火星探測車是麥斯威爾的工作,他駕駛過「精神號」、「機會號」火星探測車,歷來最大、最精密的「好奇號」是他的新車,和他並肩在太空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從距離逾1億哩處駕馭「好奇號」者,還有另外約12人。

取得電算科學碩士學位,受雇於太空總署的麥斯威爾說:「它是無價的國家資產,只是它在火星上;完全馬虎不得。」

他的同事說,麥斯威爾樂於告訴人他對工作的熱血,且他的熱力很有傳染力。同事史奎爾斯說:「他自認擁有全世界最酷的工作。」

來自北卡鄉下,家境並不富裕家庭的麥斯威爾說,無人確定「好奇號」登上火星的成敗。他和女友,也是「好奇號」任務成員之一,星球科學家金‧里奇騰柏本周一起享用晚餐時,稱「好奇號」登陸宛如生小孩,雖然兩人並無小孩。里奇騰柏說:「我們都將是新生兒的父母。」麥斯威爾說:「看著它邁出第一步。」

有如焦灼的父母,實驗室內的科學家將屏氣凝神,等待「好奇號」安全抵達。「好奇號」經歷「恐怖7分鐘」登陸,將是工程界的一項驚人壯舉。



◆ 好奇號探索火星 關鍵工具解密

中央社 2012.08.06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以鉅資打造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Curiosity)已順利登陸火星,以下簡介這趟探索任務,包括目標和重要工具。

●任務:

研究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找尋生命可能曾經存在的跡象,以及火星過去或現在是否存在可居住環境的線索。好奇號的設計可以在火星上活動1年,相當於地球上98個星期。

●發射:

好奇號由聯合發射同盟(ULA)的擎天神五號541型火箭(Atlas V 541)搭載,於2011年11月26日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發射升空,前往火星的旅程費時約8.5個月,相當於254天。聯合發射同盟是波音公司(Boeing)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合資事業。

●登陸:

NASA科學家在一段當紅網路影片中,形容好奇號今天的著陸過程是「恐怖7分鐘」。這是科學家首度使用以火箭為動力的空中起重機,讓重型車輛登陸火星。

太空船進入火星大氣層前10分鐘,與搭載火箭燃料槽和天線的巡航艙分離。燃料槽和天線讓太空船能正確朝火星前進、並與地球通訊。

隨著進入火星大氣層,太空船經歷一段尖峰加熱時期,之後張開降落傘,和防熱罩分離,以火箭為動力的空中起重機展開,利用尼龍繩索將好奇號降落至地表,下降時速1.7英里。

●探測車:

綽號「好奇號」的6輪機械漫遊車約汽車大小,造價25億美元,重達約900公斤。好奇號的概念於2000年初次成形,之後由NASA在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研發。

●車上有10項科學調查工具:

一、桅杆照相機(MASTCAM),包含2台百萬畫速彩色照相機,有如好奇號的左眼和右眼,可以傳回照片、影片和3D影像。

二、化學攝影機(CHEMCAM)結合能汽化岩石的雷射槍和望遠鏡,可以瞄準7公尺外的岩石,使岩石燃燒並分析出現的光線,辨識其中的化學成分。

三、α粒子X光光譜儀(APXS)位於好奇號的機械手臂上,可以辨識出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學元素。

四、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是位於好奇號手臂底端的彩色照相機,用來拍攝地面或大範圍地區的特寫鏡頭。

五、化學與礦物學儀器(CheMin)用X光衍射分析粉狀岩石和土壤。

六、火星樣本分析儀器(SAM)有3樣工具,可尋找構成生命基石的碳化合物,檢驗其他對形成生命至關重要要素的化學狀態,和搜尋火星變化的線索。

七、漫遊車環境監視站(REMS)按日、按季節記錄火星的天氣變化。

八、輻射評估偵測器(RAD)監視來自太陽的高能原子和次原子粒子。若人類執行登陸火星任務,這些粒子可能對太空人造成危險。

九、中子反照率動態探測器(DAN)可以偵測好奇號底下50公分的地下水。

十、火星降落成像儀(MARDI)拍攝好奇號降落火星表面最後幾分鐘的全彩紀錄影片,預料登陸數天內就會回傳影像,但完整影片需費時較久。

●探索地點:

蓋爾隕坑,寬96英里,包括1座高達3英里的山,形狀像是寬廣的山丘,6輪漫遊車好奇號至少可以爬到半山腰。

fsj 提到...

好奇號登陸火星 台裔科學家參與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8.07

由華裔學生馬天琪命名的「好奇號」探測車,在台北時間6日13:31分順利登陸火星。參與此次任務近400名團隊成員中,也包括了清華大學數學系校友嚴正及台裔科學家劉登凱,意義非凡。

畢業於清大數學系的嚴正,出生成長於台灣,清大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應用數學與機械,自1997年便加入NASA「火星漫遊者」團隊,此次主要擔任操控火星探測機器人。清大數學系網頁也即時刊出此令人振奮的消息。

另一位台裔科學家劉登凱,生長於台灣,畢業於大同工學院電機系,之後赴美留學,取得德州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博士,自1989年陸續參與NASA精神號與機會號火星登陸計劃。目前是美太空總署推進實驗室(JPL)副總工程師,也參與此次「好奇號」登陸火星計劃駕駛任務。



◆ 地球遙控漫遊車 駕駛是抗癌鬥士

【潘勛/綜合報導】2012-08-07 中國時報

美國「好奇號」成功降落火星表面,緊接著將展開探測任務。負責「駕駛」這輛火星漫遊車的,是現年四十一歲的科學家麥斯威爾(Scott Maxwell);這位熟男科學家出身寒微,曾克服淋巴癌,二○○四年登上火星的兩部漫遊車「精神號」與「機遇號」也是由他操控,堪稱目前最資深的火星駕駛人。

麥斯威爾來自北卡羅萊納州東部貧窮的鄉下地區,七歲時父母便告離異,後來隨母親遷居佛州。兒時他便夢想要登陸其他星球,而隨著年紀漸長,他認為自己該努力讀書,但找個較普通的職業,如投身銀行界,比較務實;太空探險是難以實現的夢。

麥斯威爾廿歲在東卡羅萊納大學主修英文及電腦時,發現淋巴腺日益腫大,就醫後發現已是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二期,癌細胞已蔓延到脖子及胸腔,但經過九周的放射線治療,居然痊癒。

治療結束後僅幾日,麥斯威爾便前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念研究所,同時在美國陸軍研發機構工作,畢業時還清就學貸款。他本想在伊大讀完博士學位,但癌症改變了他的志向,他決定離開學術金字塔,製造實用設備。一九九四年麥斯威爾通過「噴射推進實驗室」面試,開始實現兒時的夢想。

麥斯威爾在加州帕沙迪那市的代步工具是一台紅色豐田「Prius」休旅車,現在他負責駕駛的「好奇號」也是紅色烤漆,不過價格高達廿六億美元(逾新台幣七百七十八億元)。他形容駕駛火星漫遊車基本上便是由電腦鍵盤操控一億六千萬公里外的機器人,不能完全相信模擬駕駛時的經驗,要是有任何出錯,沒人能在火星按下緊急開關。

長得一副娃娃臉的麥斯威爾,讓人很難相信他已四十一歲,最初與同事女友、行星科學家李辛貝格(Kim Lichtenberg)結識時,她還認為他年紀太小,不適合,其實他比她大六歲。兩人戲稱「好奇號」是他們所生的小孩(兩人並未生育),接下來要看「好奇號」蹣跚學步。



◆ 降落點蓋爾隕石坑 科學家的糖果店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8.07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好奇號」火星探測車降落的蓋爾隕石坑是地質學家的「糖果店」,因為其中拔地而起五公里高的岩石堆「夏普峰」藏著火星遠古時代樣貌的許多線索。

命名為夏普峰是為紀念行星地質學家夏普(Robert Sharp)。從環繞火星的人造衛星拍攝的影像來看,夏普峰是由古老的沉積物構成,其中某些物質在火星地表水量仍充沛時就沉澱下來,於是地質學家開始推測,火星可能曾經適合微生物存活。「好奇號」攜帶十個儀器,便是要驗證這個假說。

葛拉丁格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質學家,參與「好奇號」火星探測任務專案。他在BBC著名科學電視節目「Horizon」中說,地球上的岩層「就像一本地球史,用不同的章節呈現出遠古環境和生命形式的變化,蓋爾坑和夏普峰也能告訴我們同樣精采的事」。

「好奇號」將在夏普峰山腳下四處逗留。科學家可以用它的高解析度攝影機瞄準感興趣的岩石,發出紅外線雷射,從岩石表面產生的火花探究成分。若還想要看得更清楚,可使用「好奇號」的顯微鏡和X光微熱量觀測儀,並在岩石上鑽孔採樣。參與「好奇號」專案的另一名科學家瓦沙瓦達說,好奇號可以說是擁有縮小版的大學實驗室。

科學家預計「好奇號」將會在爬上夏普峰時發現頁矽酸鹽,這種礦物只會在岩石長期浸水時形成,可望為火星遠古時代的潮濕面貌提供嶄新洞見。再往上爬,「好奇號」應該會發現硫酸鹽,這種礦物形成的年代是火星濕潤的地表開始乾涸時。

先前的火星探測任務結果暗示火星上存在有機物質,如果「好奇號」能在蓋爾坑清楚指認有機物質,將是火星研究的長足進展,表示古時候火星的環境確實適合生物存活。

※ 相關報導:

* 登火星下一步 好奇號送樣本回地球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278104.shtml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特別指出,NASA下一步將會研究如何將火星的樣本帶回地球,甚至思考登陸火星的可能性。經過8個多月的飛行,美國太空總署「好奇號」終於在昨天下午成功登陸火星,這個造價25億元的火星探測器能運轉10年,攜帶的儀器和探測技術都較過去先進,主要任務是尋找有沒有構成生命的碳基化合物,及可能曾經適合生命存活的生物聚集處,並不是外界所認為,只為偵測火星有無生命。

* 好奇號11件事/會思考 會爬山 能活10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277535.shtml

「好奇號」是人類最具企圖心、最複雜的火星探測任務。華盛頓郵報整理出關於「好奇號」,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一件事。

一、好奇號的成敗決定火星任務能否繼續
二、恐怖七分鐘
三、NASA是在尋找火星人嗎?
四、好奇號延續一九七六年「維京號」引起的爭議
五、為什麼NASA花了卅五年才回頭探測外星生物?
六、好奇號是降落火星的最大人造物
七、這次任務不是尋找水,而是要找碳
八、好奇號能運轉十年
九、好奇號會爬高山
十、我們會知道火星上的輻射有多強
十一、好奇號會思考



◆ 好奇號登陸火星 8年創7,000個工作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8.07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在美西時間5日晚間成功登陸火星,將展開尋找生命蹤跡的任務,而這項計畫已經讓上千名地球人「賴以為生」。

NASA發言人韋伯斯特說,好奇號目前讓700人擁有工作,但過去8年已創造了7,000個工作。好奇號計畫的預算達25億美元,不只為NASA創造工作,從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到腳踏車製造商,都因此受惠。

韋伯斯特說:「民眾很好奇為火星砸重金,但卻不是在火星上花錢。那裡沒有自動提款機,錢都是在地球上花的。」

他表示目前約有400名NASA員工為計畫工作,另有300個科學家接受政府委外工作。

好奇號的目的是研究火星並將資訊傳回地球。韋伯斯特表示,有別於先前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具備了化學分析技術,以評估火星是否曾提供適合微生物生存的條件。

韋伯斯特說,NASA目前正在縮小規模並裁員上千名員工,但自從8年前展開好奇號任務後,約有3,000名NASA員工,以及來自各界企業約4,000名非政府單位的人士為此計畫工作。

韋伯斯特指出,以創造就業機會而言,火箭設計公司聯合發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受惠最大,約1,500個工作機會為創造好奇號的推進器因運而生。

其他受惠的大型公司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Alliant Techsystems,專精於航太計畫與軍事武器技術。加州GenCorp公司則製造為登陸前最後數秒使好奇號降低高度的引擎。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製造深太空變頻器,使好奇號能與NASA溝通,先鋒公司(Pioneer Aerospace)製造讓太空船從火星大氣降落登陸的降落傘。

Emcore公司設計讓太空船飛往火星途中的電力太陽能板。製造腳踏車鈦合金車架的單車製造商Litespeed則為好奇號的移動系統製造鈦管,做為輪子支架。

※ 相關報導:

* NASA火星任務 催「升」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277240.shtml

卡柏瑞相信未來數10年創新仍有無限可能,美國有機會繼續領先全球。政府應繼續大力推動電腦科技、奈米科技、醫學、生化等學科的學術與實務發展,如此一來企業的競爭也會更激烈,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成長引擎。

fsj 提到...

見證歷史首人陳友倫 也是台灣子弟

自由 2012.08.08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7日報導〕自小愛好足球與科學的陳友倫(Allen Chen),在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後,成為第一個收到「著陸確認」訊號,見證歷史的人。當他宣佈這項好消息時,美國航太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控制中心立即傳出一片狂歡聲。

好奇號著陸小組領導人

因好奇號成功著陸而登上全球媒體的台灣科學家,除了駕駛探測車的清大校友嚴正、JPL副總工程師劉登凱,擔任好奇號著陸任務小組工程師的陳友倫也是一位台裔子弟。由於好奇號著陸成敗是整個任務的關鍵,擔任著陸小組領導人的陳友倫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陳友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來自科學世家。不但在台灣出生的父親陳甫和母親李敏敏都是留美科學家,舅舅李世昌更是知名的中研院院士,在李世昌統籌之下,台灣成為繼瑞士之後,第二個太空磁譜儀(AMS)地面監控中心的落腳處。

陳友倫的外祖父李水清家住台北,今年已95歲的他身體仍健朗。陳友倫從小就經常隨著父母親返台探望外祖父母,能說台語的他對於台灣一點都不陌生。陳友倫成長於賓州,1996年到MIT就讀,並在就讀期間決定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而非探索宇宙的科學家。

陳友倫在MIT的指導教授米勒告訴波士頓環球報,陳友倫時常代表研究小組和他討論問題,一點都不害羞,非常專注,並且有決心解決任何問題。從小觀察他的在美親友說,陳友倫個子並不高大,但在校時卻喜歡打美式足球,不畏懼高壯球員的衝撞,可以看出他的個性。

陳友倫娶了MIT的同班同學為妻,目前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完成好奇號成功著陸的歷史性任務之後,接下來更大的挑戰應該就是今年12月等著迎接第3個孩子的出生了。

fsj 提到...

好奇號傳回火星第一個360度的彩色影像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8-10

美國的(好奇號)從火星上捎回了一張彩色明信片,它從它目前所在的蓋爾隕石坑,傳回來第一個360度的火星彩色影像。

一望無際的火星地表,令太空總署的科學家驚嘆連連,畫面的遠處的一座五千公尺高的山,是好奇號未來要探索的目標。任務小組成員說,光想到,就夠令人興奮了。

這是好奇號抵達火星之後,傳回來的最清晰的火星地表影像,從它在台北時間星期一登陸之後,好奇號就不斷透過它的攝影鏡頭,令科學家驚喜,之前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在它伸出了高畫質的攝影機之後,傳回來的畫面就清晰多了。

體積和一輛汽車差不多的好奇號,在著陸的時候,被幾塊石頭打到,還好沒有受損,它還在進行儀器測試,目前為止,一切正常,依照任務指揮官的說法,它表現得毫無瑕疵。

這個週末,好奇號會休息一下,進行電腦軟體升級,這就好像筆電的作業系統,隔一段時間要更新一樣。好奇號的更新,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更新期間,照樣可以下載資料,只是不會做新的探索,其實好奇號不急,因為它有兩年的時間,執行任務,要分析火星上的岩石與土壤,尋找生命的跡象。



◆ 挑戰永夜 -25°C南極救援成功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2-08-10 中國時報

南極洲正逢酷寒黑暗的冬季,然而一支澳洲醫療團隊九日冒險搭乘專機,降落在南極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冰封的跑道上,把一位急需動手術的美國科學家送至紐西蘭。儘管天候條件惡劣,但任務圓滿成功,病人狀況良好。

由於美國沒有任何飛機能迅速趕赴當地,負責管理麥克默多站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只能要求澳洲南極事務局(AAD)幫忙,支援緊急任務。澳洲大方出借一架空中巴士A319飛機,五人醫療小組八日從紐西蘭南島的基督城出發。

南極洲目前仍處在冬季永夜期,僅中午有一小時天際微光,醫療團隊得把握短暫的寶貴時間救人。專機九日下午一點十五分抵達麥克默多站,天候也算幫忙,溫度「高達」攝氏零下廿五度。

NSF發言人溫恩女士並未透露病人身分,也沒有說明病人受傷或生病,以及病情是否危及性命,僅表示該站的設備,不足提供病患足夠的醫療照顧,且病人需要動矯正手術。

一九五五年建立的麥克默多站,建於南極洲南端的羅斯島的火山岩上,是南極洲內陸各研究站和偏遠營地的補給中心,夏季有近一千五百人,但到冬季只剩六、七十人留守,也沒有固定航班。麥克默多站對外聯絡主要靠船隻,飛機跑道是在冰層上闢出,另設有直升機停機坪。

去年十月,一位美國女研究員疑似中風,美國空軍先載她到麥克默多站,再前往基督城。前年也有兩位美國科學家罹病之後,由紐西蘭空軍運送解危。一九九九年,美國南極研究站任職的女醫師尼爾森發現乳房有腫塊,在非醫療專業同事協助下,自己手術切片證實是乳癌,她決定自己化療,由美國空軍空投化療藥物到南極。遺憾的是,尼爾森的癌症後來復發,已於二○○九年病逝。

fsj 提到...

好奇號首征 繞道探測酷地區

中央社 2012.08.18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即將展開陸地探索旅程。不過好奇號將先繞道探索一處地質特別的區域,因為那裡「看起來很酷」。

好奇號主要目的地是高5公里、由石頭堆疊而成的夏普山,不過它會先到一處名為「葛倫葛」(Glenelg)的區域。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在聲明中表示,這個名為「葛倫葛」的地區是3種地形的交會處,距離好奇號登陸處500公尺。

科學家認為「葛倫葛」這個名字很適合,因為它正著唸反著唸都一樣,正如好奇號到了葛倫葛後,必須回到登陸點才能前往夏普山。

前往葛倫葛有一部分必須取決好奇號儀器檢測結果。探測車下週會先測試雷射光威力,看是否能粉碎小塊岩床。

探測車的小型望遠鏡接著會分析粉碎物質,了解當中含有何種礦物。

火星科學實驗室科學家葛羅辛格(John Grotzinger)告訴記者,前往葛倫葛會是好奇號首次長征。他也解釋為何冒險繞道:「因為那裡看起來很酷」。

葛羅辛格估計好奇號需要3到4週才能抵達葛倫葛。探測車會停留約1個月,之後前往夏普山山腳。



◆ 為了好奇號 科學家改過「火星時間」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2.08.19

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本月5日著陸後,目前「全身健康檢查」已接近完成,太空總署科學家說,好奇號將在18日晚首次進行雷射目標演練,用雷射瞄準距離3公尺外的一塊火星岩石,燒出一個小洞。雷射是好奇號10大工具之一。

好奇號肩負尋找火星是否曾有微生物的任務,未來兩年間將以著陸點蓋爾隕石坑中的夏普山為主要探測目標。

在展開前往夏普山腳的7公里旅程前(預計花費數月抵達),將將於下周先拜訪附近的「葛蘭內格」(Glenelg)場地,這也是好奇號著陸後第一趟短程旅行。

科學家看中葛蘭內格,是因為當地涵蓋三種地形,路程約396公尺,預計花一個月抵達。年底再展開夏普山之旅。

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在好奇號著陸後,即改成依照「火星時間」上班。火星的一天長24小時又39分,因此科學家的作息每天將延後39分鐘,天天不同,辛苦至極。太空總署飛行任務主管吳大衛(David Oh,譯音)全家都跟著他改變作息,妻子布琳和他們的三個子女,有段時間是下午3點吃早餐,清晨3點騎自行車,午間上床。

每個「火星時間」的上午,科學家會輸送一套新指令給好奇號以指揮作業。為了準時準備好指令,科學家必須配合火星時間工作。

吳大衛13歲兒子布雷登在家人於8月1日換成火星時間後,即設置一個Marstimr部落格,紀錄家人經驗。

布琳說,最初他們每天延後作息30分鐘,後來決定延遲1小時。為讓火星時間實驗成功,吳家人取消8月所有活動,花錢在每個房間裝百葉窗,好睡得著覺。

擔心搞不清楚丈夫應有的作息時間,布琳以Excel試算表列出丈夫三餐、工作、睡眠的地球與火星時間。一家人還養成寫紙條相互提醒用餐時間的習慣。

fsj 提到...

好奇號火星首次試車成功

【世界日報╱美聯社加州巴沙迪那22日電】2012.08.23

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漫遊車「好奇號」(Curiosity),22日在古老的火星土壤上首次「試車」,並為達到這個里程碑拍攝其輪跡照片留念。

主管「好奇號」任務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科學家陳友倫(Allen Chen)在推特貼出漫遊車拍攝的影像,並推文說:「EDL(進入、降落和登陸)團隊終於完成任務。向機動和地面團隊道賀!」

陳友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來自科學世家。父親陳甫和母親李敏敏都是來自台灣的留美科學家,舅舅李世昌更是台北中研院院士。

「好奇號」前進了大約15呎,向右轉,然後倒退一小段距離。「好奇號」主要計畫者賀維利(Matt Heverly)在記者會上說,試車結果很成功,「好奇號」的機動系統完全發揮功能。

「好奇號」的導航攝影機拍攝的黑白照片,清晰顯示它在火星表面留下的輪跡。

NASA火星探險計畫首席科學家梅爾(Michael Meyer)也宣布,「好奇號」降落地點已命名為「布萊柏雷著陸點」,用以紀念撰寫「火星紀事」的科幻作家布萊柏雷(Ray Bradbury)。曾使「好奇號」團隊許多人受到啟發的布萊柏雷,在今年6月去世,而22日是他92歲冥誕。

「好奇號」本月5日登陸以來一直在進行全身體檢,首次試車就是配合這種作業。它以後每天可能行進幾百呎,在它登陸的古老撞擊坑進行探測。

fsj 提到...

NASA以Android手機打造微型衛星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75846

文/陳曉莉 (編譯) 2012-08-28 iThome online

NASA打算在今年10月發射3個以Android手機作為航空電子系統的微型衛星,PhoneSat 1.0以宏達電所打造的Nexus One作為衛星上的電腦,PhoneSat 2.0使用的則是三星所製造的Nexus S。

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打算在今年10月發射3個以Android手機作為航空電子系統的微型衛星,其中有兩個使用Nexus One的PhoneSat 1.0衛星,一個使用Nexus S的PhoneSat 2.0衛星。

這些微型衛星是由NASA負責PhoneSat專案的Ames研究中心所開發,該研究中心著眼於將矽谷的研發成果應用在小型太空船中以改善衛星架構,上述的微型衛星皆在原型機階段,尺寸為10公分立方,重約1.2公斤,每個衛星造價只有3500美元。

其中,PhoneSat 1.0以宏達電所打造的Nexus One作為衛星上的電腦,利用手機感應器判斷衛星的方向,手機上的相機則可用來觀察地球,還有可用來偵測系統的迴路,以及在手機停止傳送訊號時重開機的機制。

PhoneSat 1.0原型機只會在軌道上運行一小段時間,它的任務非常簡單,只要負責將手機所拍攝的太空及地球照片傳回地球即可,另也會傳送有關衛星狀態的資訊。

PhoneSat 2.0使用的則是三星所製造的Nexus S,由於這是較新款的手機,規格也較好,2.0衛星除了具備1.0衛星的功能外,還有雙向的無線通訊能力,以讓工程師可從地球操控衛星,而太陽能板則讓它能執行更久的任務,它還具備了GPS接收器、可與地球磁場互動的磁力線圈,以及可用來控制太空中衛星方向的反作用輪。

未來NASA的微型衛星將以PhoneSat 2.0為基礎,並開發新能力及降低製造成本。NASA認為PhoneSat 2.0架構將可用來執行許多太陽物理學(Heliophysics)的測量任務,或是發現更多太空船技術與元件,建置低成本的地球觀察衛星,也可探索月球或其他星球。(編譯/陳曉莉)

※ 相關報導:

* 黑眼豆豆will.i.am 將在火星發表新歌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09292

是的,你沒有看錯,will.i.am 明天將以一個十分獨特的方式發表他的最新單曲,他將透過日前降落火星的好奇號在火星表面上,播放他的最新單曲。

* 美國有意鬆綁飛機上的電子產品使用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75847

美國聯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周一(8/27)宣布將成立一個結合產業及官方的工作小組,專門研究現有的可攜式電子產品(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PEDs)政策,以及判斷這些裝置是否影響飛安的程序,意味著在飛機上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定可能進一步鬆綁。

fsj 提到...

好奇號首度證實 火星曾有河流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2-09-29 中國時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廿七日表示,根據火星探測車「好奇號」傳回來的照片研判,曾經有一條湍急河流流經其所在區域,河流雖早已乾涸,但留下一些顯然經過水流長距離攜帶的卵石和碎石。這是科學家首度發現火星上存在古老河床的最明確證據。

「好奇號」是在其登陸的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北緣和坑中心夏普峰山腳下之間的一個地點進行拍攝。NASA科學家說,照片中拍到的哈塔(Hottah)岩床看似被鐵鎚敲過的石板人行道,其實是古老的傾斜河床。

科學家說,河床底下有許多卵石和碎石,從其形狀研判是經過移動,從其體積研判不可能是被風吹來,而是被水流帶動,據估計,水流速度約每秒三英尺,深度在膝蓋與臀部之間。NASA說,「好奇號」未使用其高科技儀器進行鑽探,或分析石頭的化學組成,但科學家光憑照片就可獲致上述結論,因為照片中有些石頭明顯光滑,顯示它們從隕石坑邊緣經過長距離的移動。

從隕石坑邊緣到新發現的岩床有多條類似河流乾涸留下的管道遺跡,顯示之前不只一條水流流經此間,且持續相當長時間,科學家推估可能長達數千年甚或數百萬年。

科學界大致同意,水、能源和有機碳是形成生命的先決條件。發現水的存在是「好奇號」第一步任務,接下來它將繼續朝夏普峰前進,因為科學家相信,那裡最可能留存有機微生物。



◆ 千年佛像「鋼鐵人」天外飛石打造

自由 2012.09.28

西藏之寶 74年前納粹奪走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歐洲科學家證實,一九三八年遭到納粹黨衛軍掠奪的西藏千年佛像「鋼鐵人」是由隕石雕刻而成。

這尊佛像約二十四公分高,重達十.六公斤,是佛教的北方守護神「多聞天王(Vaisravana)」,一九三八年在西藏被納粹遠征隊發現後帶回德國,情節宛如印第安納瓊斯電影。由於佛像的鐵含量高,所以被稱為「鋼鐵人」。納粹當時為了尋找亞利安人的起源踏遍西藏,目的是要證實亞利安人優於其他人種。

隕石所刻成 鐵含量超高

德國與奧地利的科學家以化學分析發現佛像是由隕石雕刻而成,屬於罕見的鎳鐵隕石(ataxite),含有大量鐵鎳合金。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研究學者畢希納表示,佛像是由鐵隕石的一部分刻成,這顆隕石在一萬五千年前墜落蒙古與西伯利亞邊境。雖然該隕石第一片碎片是在一九一三年被淘金人發現,但是學者認為,該隕石應是數個世紀前就被發現。該研究發表於期刊「隕星學與行星科學(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

佛像雕刻的時間無法確定,但科學家認為其風格融合了佛教和西藏十一世紀時的苯教,可能是因為佛像胸前有個類似納粹十字的佛像標誌卍,引起納粹遠征隊的興趣,所以才被帶走。佛像送到慕尼黑後,就成為私人收藏,一直到二○○九年拍賣售出後才開放研究。畢希納表示:「鋼鐵人佛像是目前唯一由隕石雕刻出的人像,因此價值難以估算。以來源來看價值可能達到兩萬美元。不過,如果雕像真如我們估算有千年歷史,就是個無價之寶了。」

古代文明常把隕石當作崇拜對象,無論是格陵蘭的伊努特人或澳洲的原住民都是如此。即使到了現在,全球最大朝聖地麥加的黑石據信也是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