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成大發現 「雷帕黴素」可治失智症

◆ 成大發現 「雷帕黴素」可治失智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5014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09/27

失智症的治療藥物相當少、效果也不佳,成大臨床醫學所助理教授蔡坤哲帶領的團隊,發現抗生素「雷帕黴素」在動物實驗中,可治療並預防大腦額顳葉退化引發的失智,效果不錯,給失智症治療帶來新契機。

蔡坤哲表示,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未來必須進行人體實驗,才有在臨床上實際運用的可能。這項研究成果本月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已引起國際矚目。

蔡坤哲昨天率團隊說明研發成果,他表示,失智成因相當多,因為額葉與顳葉退化造成約占失智患者的1/10,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及血管性失智,而現有藥物多數針對阿茲海默氏症,額顳葉退化全球都沒有藥物可治療。

團隊在多年研究當中發現,額顳葉退化患者,大腦會有一種稱為TDP-43蛋白質的不正常堆積,並產生毒性,造成神經細胞大量死亡,使用雷帕黴素可活化細胞的自噬作用,減少這種蛋白堆積。

使用雷帕黴素的額顳葉退化老鼠經過4個月治療,蛋白堆積可減少一半,認知與運動功能都有明顯進步,原本退化的老鼠無法游出「水迷宮」,但治療後的老鼠已經能夠游出。在預防退化上也有顯著效果。

蔡坤哲說,人類對失智症的了解還很少,特別是到底哪種原因造成失智很難區分,如果能明確區分出額顳葉失智,應該會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由於雷帕黴素是一種舊藥,過去用在治療免疫力不全或器官移植等疾病患者,降低排斥,如今卻發現新的效果,可縮短人體實驗時間。

※ 相關報導:

* Autophagy activators rescue and alleviate pathogenesis of a mouse model with proteinopathies of the 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
http://www.pnas.org/content/109/37/15024.abstract
I-Fang Wang, Bo-Shen Guo, Yu-Chih Liu, Cheng-Chun Wu,
Chun-Hung Yang, Kuen-Jer Tsai, and Che-Kun James Shen.
PNAS September 11, 2012 vol. 109 no. 37 15024-15029
doi: 10.1073/pnas.1206362109



◆ 抗寄生蟲藥 能治卵巢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5126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9/27

卵巢癌為女性致死率最高的婦科癌症,三軍總醫院研究團隊從上千種上市藥物中,成功篩選出20幾種候選藥物,發現古老抗寄生蟲藥「耐克螺」(niclosamide)可有效干擾卵巢癌幹細胞的能量代謝作用,有機會用來治療卵巢癌,為罹癌婦女帶來一線希望。

研究團隊主持人、三總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賴鴻政表示,老藥新用是近年來全球風行的研究方向,「耐克螺」是1970年代上市的抗寄生蟲藥物,也可用來毒殺蝸牛,如今可望用來治療卵巢癌,為老藥新用做了最佳詮釋。

2008年三總研究團隊領先全球首度成功分離出卵巢癌幹細胞,再針對癌症幹細胞這個全新概念,解釋癌症復發與抗藥性的治療難題。賴鴻政說,只要把活動力強的癌細胞找出來並加消滅,就可有效控制癌症,減少復發機率,而卵巢癌組織中的癌症幹細胞,就是活動力較強的一群,可能是卵巢癌復發或產生抗藥性的主因,它雖占所有癌細胞的1%,卻是帶領其他99%癌細胞作亂的首謀份子,可說是「壞蛋中的壞蛋」。

所謂「擒賊先擒王」,鎖定卵巢癌的癌症幹細胞這個主要目標後,賴鴻政研究團隊從人類卵巢癌細胞株分離出癌幹細胞群,並針對1250種已上市的藥物進行篩選,試圖找出能夠對抗癌幹細胞的藥物,經過動物實驗證實,「耐克螺」能干擾卵巢癌幹細胞的能量代謝,把癌幹細胞活活「餓死」、「憋死」,進而達到抑制腫瘤復發的目的。這項研究成果論文已刊登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所發行的重要期刊「分子癌症治療藥物」。

※ 相關報導:

* Growth Inhibition of Ovarian Tumor–Initiating Cells by Niclosamide
http://mct.aacrjournals.org/content/11/8/1703.abstract
Yi-Te Yo, Ya-Wen Lin, Yu-Chi Wang, Curt Balch, Rui-Lan Huang,
Michael W.Y. Chan, Huey-Kang Sytwu, Chi-Kuan Chen,
Cheng-Chang Chang, Kenneth P. Nephew, Tim Huang, Mu-Hsien Yu,
and Hung-Cheng.
Mol Cancer Ther August 2012 11; 1703
doi: 10.1158/1535-7163.MCT-12-0002



◆ 關鍵蛋白 供抗生素研發新方向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09270108.aspx

中央社 2012-09-27

中研院今天表示,研究團隊發現一種關鍵抗藥蛋白,可和單股DNA結合,改寫以往學界認知,也為抗生素研發提供新的方向。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惠鈞的研究團隊,以表皮葡萄球菌為研究對象,發現一種名為「TcaR」的關鍵抗藥蛋白,可和單股DNA結合,並進一步抑制DNA複製。

這項發現改寫以往學界認為抗藥蛋白只能與雙股DNA結合的認知,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

研究團隊表示,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後會導致敗血症、骨髓炎等嚴重症狀,是醫界極為棘手的問題;而表皮葡萄球菌細胞壁遇刺激時,細胞壁外會形成一層生物膜,而抗藥蛋白TcaR就是操縱生物膜的關鍵因子,透過抗生素操控TcaR與DNA的結合,能開啟或關閉生物膜的合成。

研究團隊表示,透過電子顯微鏡和相關技術分析發現,TcaR在一般狀態下,會與雙股DNA交互作用,但在細菌體內單股DNA濃度升高時,TcaR會轉而與單股DNA結合;這項發現有助於了解TcaR的新功能,以及在細菌體內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有助於研發新類型抗生素。

※ 相關報導:

* Functional Studies of ssDNA Binding Ability of MarR Family Protein TcaR from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http://dx.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5665
Yu-Ming Chang, Cammy K. -M. Chen, Yuan-Chih Chang,
Wen-Yih Jeng, Ming-Hon Hou, Andrew H. -J. Wang.
PLoS ONE 7(9): e45665.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5665
我腸病毒疫苗研發 傲全球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我成PIC/S會員 生技業利多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2-10-04 工商時報

生醫產業再添大利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向PIC/S國際組織叩關成功,領先日本與韓國在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成為第43個會員,此舉將讓國內PIC/S藥廠與其它會員國相互認證,吸引國際大廠來台代工,並快速和國際接軌,製藥業未來產值更有上攻千億機會。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表示,躋身PIC/S會員國,將啟動國內製藥業成長的大能量,其為國內藥廠帶來的商機無法預估;而且由於PIC/S會員國的相互認證藥廠,國內PIC/S藥廠生產的藥品即能快速外銷,相較於國內製藥業目前積極想打進的中國大陸市場,在兩岸認證還未完全啟動下,預計的效益將會更突出。

TFDA局長康照洲表示,歐洲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系統是一個全世界通用的系統,加入會員國後,將可共享國際藥品安全資訊,確保民眾用藥安全。由於與其它會員國的相互認證,更有助國產藥品拓展外銷市場,進一步吸引外資來台投資設廠或委託國內藥廠製造。

就初步統計,國內目前已有44家藥廠取得PIC/S GMP評鑑,其中12家上市櫃公司合計18座生產基地將成大贏家,而且TFDA為了提升國產藥物品質,要求民國103年底之前,本土藥廠須通過PIC/S GMP標準,否則不得製造及販售藥品,這讓本土半數藥廠將慘遭淘汰,或是推波產業整合,因此,本來就可能出現的藥品荒,現在更因加入PIC/S 會員國,可望帶來一波代工熱潮,也讓國內PIC/S 藥廠活力十足。

神隆總經理馬海怡表示,國際法規日趨嚴格,加上全球景氣不佳,迫使不少國際大藥廠為管控成本,而不願再加碼投資藥廠的更新設備下,會逐步採取分工模式,未來委外設計、代工生產或授權交易都將成為趨勢。

另外,根據ITIS產業分析師巫文玲統計,國內西藥製劑持續受到PIC/S升級過程中廠房停產的影響,今年西藥產值約409億元,而出口約103億元,加入PIC/S會員國後,由於代工訂單和外銷增加,產值將快速放大。

杜蕙蓉

PIC/S是由各國藥品衛生主管機關組成的官方國際組織,主要是在促進藥品GMP法規標準及稽查品質一致化,並提供國際合作平台,包括共享國際藥品安全資訊、與他國建立GMP相互認證,免除重複檢查。

小檔案 PIC/S

PIC/S原本有現有41個會員,遍佈全球五大洲,歐盟國家最多,其他如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色列、南非等,而2日在烏克蘭基輔所召開的第35屆PIC/S會員代表大會中,台灣與紐西蘭同時獲得全體會員通過「於明(102)年1月1日起正式成為PIC/S會員」,使PIC/S會員增加為43個,至於日本、南韓、巴西等國家誰申請中,而香港、中國則表達了入會意願。



◆ 沙利竇邁,最後的關懷!

【黃怡】2012-10-04 中國時報

夸斯朵夫(Thomas Quasthoff)是著名的德國男中音,不但和柏林愛樂在阿巴多指揮下,演唱過各種曲目,獨唱事業也多次獲獎,近年更跨界爵士樂,頗受好評。他形容自己的體態:「一百三十四公分高,手臂短小,有七根指頭,右手四隻、左手三隻,頭顱大大,結構相對正常,棕眼,顯著的嘴唇…」他是半世紀之前沙利竇邁藥害事件全球一萬多名受害者之一,也是極少數的幸運者,那麼嚴重的肢體殘障,還能有輝煌的成就。

和每個沙利竇邁受害者一樣,夸斯朵夫的媽媽早晨害喜得厲害,才服了藥;在德國,這還是醫生處方的藥。他生下來幾乎沒有大腿骨,因為從小愛唱歌,家裡特別找人教他,可是因為手沒辦法彈鋼琴,長大後進不了音樂學院,只好學了幾年法律,正式進入音樂界之前,在電台主持過六年節目。一九八八年,他贏了個德國的音樂大獎,被費雪迪斯考(今年五月才去世的傳奇德國男中音)稱贊有加,自此一帆風順。

當九月初製造沙利竇邁的德國藥廠Gruenthal半世紀來首度為此藥道歉時,英國、加拿大、紐澳、日本的輿論都說,這簡直是笑話。Gruenthal藥廠說,他們至二○一○年已付出相當於五億歐元的賠償金;這些受害國家的相關團體則回應,人的一生,無法以金錢來衡量或彌補。我當年做過該案的詳盡報導,不禁想起台灣經鑑定的三十八名受害者,很遺憾,「沙利竇邁障害福利會」在一九八○年發放完補償金之後,便停止運作,以致後續狀況不明。

西德一九五七年一月開始販售沙利竇邁,英國於該年六月販售,並向紐澳開拓市場,「大日本製藥會社」則是一九五八年開始以「易速眠」、「保樂胃M」販售,占同類藥品的百分之九十,同時向台灣出口。台灣紀錄顯示,最早的受害者是出生於一九六○年四月的莊小妹;西德後來發現該藥有問題,在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停止販售,台灣政府慢半拍,到一九六二年九月才禁售,加上當年資訊流通緩慢,很多地方的藥房仍繼續賣,一九六三年七月以後的受害者仍有九位。

沙利竇邁的台灣受害者之所以能夠獲得日本藥廠的補償金,還多虧了當時的立委吳基福,一九七四年十月九日,日本六十三位受害者請求賠償的官司和解,他剛好在東京出差,看到電視新聞,回台灣後,立刻蒐集相關資料,向政府提出緊急質詢。因為他當時是台灣省醫師公會理事長,遂委託全省各地醫院接受沙利竇邁畸形兒的登記,將名單轉報醫師公會,後來又成立沙藥受害求償小組,找來該藥權威李茲博士鑑定,在兩百三十九名可能名單內,確定了三十八名,其中受償的最高金額是新台幣一百一十三萬元。

此案自始至終,國民黨一直保持沉默態度,甚至日本藥廠為何賠得比在日本本國少,原因就是他們強調,日本的賠償金,三分之二由藥廠負擔,三分之一由政府負擔,因為該藥在台販售,是政府合法通過的。確實,美國沒有該案的受害者,就是由於美國藥物及食品管制局的一位藥劑師不肯放行,而奧國與瑞士將此藥列為處方藥品,也使傷害減到最低。在台灣,當年這是一般藥房都買得到的藥。

沙利竇邁的受害嚴重者像海豹,有的沒手,有的缺腳,有的直接從肩部長出手腳,有的少了耳朵,或有嚴重的內臟缺損。我在一九八一年做的調查,台灣沙藥三十八名受害者中,已有兩名死亡:少一只耳朵的王豐榮二十歲死於火車車禍,膝部骨囊及心瓣膜缺損的李憲一死於心臟病。據調查,遍布於四十六個國家的一萬多名受害者中,仍有五千至六千名還繼續遭受病痛煎熬。

Gruenthal藥廠在道歉後就沒下文了,面對目前澳洲的一樁鉅額官司判決,也仍堅持上訴。台灣年紀最小的沙藥受害者,今年也四十歲了,政府不聞不問了近半世紀,可否施展最後的關懷,多少替他們做點事情呢?(作者為作家)

fsj 提到...

幹細胞變卵子 老鼠成功生寶寶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10.06

日本京都大學科學家4日在「科學」網路期刊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已用以成年老鼠皮膚細胞誘導而成的幹細胞,成功製造出可用的卵子,並產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健康小老鼠。這項技術若能用於人類,可為不孕者帶來希望,女性也不必擔心過了生育年齡,甚至可協助夫妻「訂做」寶寶。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對幹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它們轉變得非常類似原生殖細胞。原生殖細胞會在男性體內生成精子,在女性體內生成卵子。

研究人員把「重組卵巢」植入雌老鼠體內,4周後分離未成熟的細胞,並取出發育成熟的卵子。研究人員取出成熟卵細胞在試管內受精,再植入代理孕母老鼠體內,出生的健康小老鼠能繁衍下一代。

基於技術與道德理由,短期內不會用女性皮膚細胞來做實驗。但專家認為,這項技術可幫助無數無法自行孕育存活卵子的婦女,不論是接受癌症治療或年紀太大所致。雖然這項技術應用在人類還很遙遠,但已在生殖醫學的關鍵挑戰上取得進展:為無法自行產卵的女性,培育能存活的卵子。

研究主要撰稿人林克彥寫道:「我們的系統可供作堅實的基礎,用來研究並進一步重新設定試管內的雌性種系發育,不只適用老鼠,也適用於其他哺孔類動物,包括人類。」同一批研究人員去年曾將幹細胞變成可用的精子。林克彥說,與精子不同,卵子「較大且脆弱」。

這項技術若成功應用於人類,可讓不孕男女生下自己的骨肉。撇開倫理問題不談,理論上可讓各年齡層的男女,甚至組織保存完好的已逝者成為父母。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葛瑞利猜測,這項技術可能在20至40年內,讓夫妻更願接受以體外人工受精方式生產試管嬰兒。相關政策和法規的討論,現在可以開始了。

※ 相關報導:

* 我專家:應用在人體…至少再等十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412546.shtml

日本京都大學以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老鼠卵子,並成功繁殖下一代小鼠寶寶。國內醫學專家表示,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至少還需十年以上。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醫師張昇平表示,受晚婚與疾病影響,國內約15%婦女有不孕問題,若這項技術成功,確實可造福多數不孕症家庭。

fsj 提到...

取代起雲劑 酵素修飾果膠 研發獲美國專利

◆ 酵素修飾果膠 研發獲美國專利

中央社 2012-10-11

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博士黃評脩研發酵素修飾果膠代替起雲劑,不僅赴美國農業部學術交流,成果還獲美國專利。

今年初前往美國農業部東部區域研究中心進行學術交流的黃評脩,結束8個月的交流,回到國內,今天在屏東科技大學召開記者會。

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明昌與醒吾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王裕泰共同指導黃評脩,花2年時間研發出用廢棄的果皮、果肉萃取出價格只有起雲劑一半的酵素修飾果膠。

黃評脩表示,酵素修飾果膠除可代替起雲劑、乳化劑,同時發現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研發成果已獲得美國專利。

目前美國一家健康食品公司想以10萬美元取得黃評脩這項專利授權,但雙方還沒取得共識,仍在商談中。

黃評脩表示,發現酵素修飾性果膠效用是個意外,當初提研究計畫時,是覺得大多數民眾每天吃一堆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大多是膠囊、藥錠,因此希望找出食材本身就是保健食品,不用再「吞藥丸」。

屏科大表示,亞洲只有日本1所大學、韓國1所大學、中國大陸交通大學及台灣大學與美國農業部東部區域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同意,屏科大農學院是繼台灣大學後,國內大學與美國農業部簽署合作同意的學校。



◆ 研究:老鼠或有學唱能力

中央社 2012.10.11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美國研究人員認為,老鼠或許有能力根據所聽音律,來學習唱歌。

他們發現,公老鼠關在一起時會互相配合音高,且牠們部分與聲音學習有關的行為和大腦機制,與鳴禽和人類相同。

科學家長久以來認為,老鼠無法調整聲音的序列或音高,這種稱為聲音學習的能力在自然界非常罕見,只有某些鳥類如鸚鵡、鳴禽,或鯨魚、海豚、海獅、蝙蝠和大象等動物有這種能力。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老鼠擁有與聲音學習相符合的大腦迴路和行為特性。

負責監督研究的賈維士博士(Erich Jarvis)說,研究還不能確定老鼠擁有與人類和鳥類一樣的聲音能力,但他相信不同物種具有程度不一的聲音技巧

他說:「我們認為,老鼠的能力介於雞與鳴禽之間,甚至是人類靈長類和人類之間。」

但有科學家對此抱持懷疑態度,表示證據不足以支持這個說法。

研究詳細內容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 國民愛吃巧克力 諾貝爾得主多

中央社 2012-10-11

有關「黑金」巧克力的研究千奇百怪,但最新發布在世界一流期刊的研究確實前所未聞。這份研究指出,一國巧克力攝取量越高,按人均計算的諾貝爾得主也越多。

根據這份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報告,研究主筆梅瑟里(Franz Messerli)的資料分析,瑞士人巧克力攝取量最高,接著是瑞典人與丹麥人,美國則在排行榜中段。而一國必須每年攝取1億2500萬公斤的巧克力,才會誕生1位諾貝爾得主。

紐約聖路加-羅斯福醫院(St. Luke's-RooseveltHospital)高血壓計畫負責人梅瑟里表示:「瑞士民眾,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每年平均吃120條重85公克的巧克力棒。這個份量真的很驚人。」

梅瑟里的研究構想,是因為讀到研究指出,可可與葡萄酒中的抗氧化物類黃酮(flavonoids)與認知測驗高成績有關。

他之後開始分析23國巧克力攝取的資料,並與維基百科(Wikipedia)的人均諾貝爾得主國家排名對比。

「我在加德滿都的飯店房間開始分析,因為那時沒事做。結果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各國在圖表上的排序相當漂亮,也就是巧克力攝取高低與諾貝爾得主人數有關。」

這不是第1次有科學家發現似乎不太合乎邏輯的研究結果。曾有研究指出,歐洲國家送子鳥數量與生育率有關;另有研究顯示男性自殺率和太陽黑子有關。

另一個可能性是,巧克力攝取量與諾貝爾得主數量真的相關,不過這個關聯並無意義。

20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柯內爾(Eric Cornell)說:「一國巧克力攝取量與國家富裕程度有關;而高品質科學研究也與國家富裕程度相關。」

「因此,以此類推,巧克力攝取量會與高品質研究有關。但中間沒有因果關係。」(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fsj 提到...

萬能幹細胞已臨床應用? 讀賣頭版大烏龍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2日電】2012.10.13

山中伸彌因為成功製造萬能幹細胞(iPS)而獲得諾貝爾獎醫學獎後,一名日本醫師自誇已經將iPS細胞用於人體臨床並獲得成功,11日還被讀賣新聞登在頭版報導,今天卻被踢爆是騙局。

日本醫師森口尚史日前聲稱已使用萬能幹細胞(iPS)進行首次臨床應用,他自稱是哈佛的客座講師,在麻省綜合醫院實施了臨床治療,但是兩個美國機關都否認。

美國麻省綜合醫院與哈佛大學11日發表聲明,否認曾經由正規手續實施臨床應用。他們說,從未批准過與森口相關的治療。

這兩家美國機關都否認與森口有任何關係,也否認森口曾經在他們的機關研究過。

森口自稱是哈佛大學客座講師,在麻省綜合醫院實施了臨床運用。這名日本醫師還在洛克菲勒大學舉辦的學會活動海報中,介紹了治療內容,但學會以「內容存疑」為由撤去了該海報。

森口說,他曾將27000個萬能幹細胞用於一名嚴重的心臟病患者身上,結果本來被認為已經絕望的病人,竟然可以走著出院。

心臟病的治療需要準備大量細胞,移植手術後的細胞異常也極難處理,被認為是治療研究中最難攻克的一關,預計臨床應用還需等待數年。

日本國內多位專家也對森口的治療效果表示懷疑。



◆ 誤報iPS細胞救心 日媒反省

中央社 2012.10.13

日本媒體日前報導,日本研究員利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進行全球首例人體臨床實驗,治癒心臟病患。昨天被踢爆這是烏龍報導後,日本媒體紛紛刊登致歉、檢討的報導。

「讀賣新聞」今天在頭版及特別版一整頁檢討11日頭版頭條報導,48歲的森口尚史運用俗稱新型萬能細胞的iPS細胞對人體進行臨床實驗。讀賣反省說,沒對森口的身分、論文刊登方式、研究論文等盡到查證工作。

讀賣表示, 森口於9月19日通知讀賣記者正在研究iPS細胞。10月1日傳論文草稿及iPS細胞移植手術的影音檔給記者,說論文刊登在具有權威的期刊。讀賣記者於10月4日到東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會議室採訪。

森口表示,2月曾將iPS細胞所製的心筋細胞移植到1名34歲的重症心臟病患身上,術後順利。

森口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所,曾拿到護師資格,未擁有日本醫師資格。他自稱是哈佛大學客座講師,在哈佛相關的麻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General Hospital)對多名病患實施iPS細胞移植到心臟的手術,但都遭到否認。

森口曾以其他假身分讓媒體報導他開發了針對癌患者的體外受精法、用iPS細胞治C型肝炎等,現在都遭踢爆。

「共同通信社」在讀賣11日大幅報導之後跟進報導,昨天也致歉。「日本經濟新聞」和「每日新聞」今天報導,將詳查過去有關森口的報導是否屬實。

「朝日新聞」和「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對森口進行採訪之後,研判可信度低,因此沒報導。

fsj 提到...

成大首創 養殖動物快速增重技術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10.17

全球人口突破70億大關,加上氣候變遷加劇,人類糧食面臨空前危機,成功大學首創養殖動物快速增重技術,飼料換肉率比同時期同條件養殖的動物多出30%至40%,養殖成本減少3成,將有助於解決全球糧食危機。這項技術已授權轉移給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搶攻全球每年新台幣30兆的養殖飼料市場。

成大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陳宗嶽表示,目前養殖經濟性動物時,常面臨兩大困境,一是若透過基因轉殖技術養殖,至少要3、4 年才看得到成果,成本高且緩不濟急;若採用瘦肉精等荷爾蒙製劑來增加換肉率,常有安全性疑慮,不易被消費者接受。

研究團隊他們想到疫苗的免疫概念,在飼料裡添加一種蛋白質,透過養殖動物的免疫反應產生抗體,進一步將肌肉生長抑制素抑制下來,動物的肌肉就會明顯成長,達到增重目的。

陳宗嶽解釋,每種脊椎動物體內都有肌肉生長抑制素,才能適當控制肌肉發育,不至於無限制地發育到類似「綠巨人浩克」的龐大軀體。他們讓動物吃下含有特定蛋白質的飼料後,腸道內的黏膜免疫系統就會將這個蛋白質切碎,同時誘發抗體抑制肌肉生長抑制素功能,讓肌肉繼續發育生長。

但免疫反應會自動結束,不會讓動物肌肉無限制發育成為另類怪物。這些蛋白質在腸道也會被破壞,不會留在動物體內,讓肉品安全無虞。近年來,陳宗嶽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這種方式養過石斑、鱸魚、吳郭魚等經濟性魚類,也養過血鸚鵡、錦鯉等高經濟觀賞魚,甚至還打算養鵝來取得更多的鵝肝。

他表示,國外常以大量灌食方式逼迫鵝的肝臟腫大,雖可取得大量鵝肝,卻引來虐待動物的批評。這項技術採正常餵食,可讓鵝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長出優質的肝臟。他也舉高單價的點帶石斑魚為例,透過這項技術,養出的石斑魚比同時期、同條件養出來的,平均多出40%的重量,每尾養成成本少三分之一,市場競爭力大增。

這項技術也囊括101年度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獎」、2012 台北生技獎「產學合作獎」、2012傑出生技產業獎「年度創新獎」、2012台灣生醫暨生農選秀大賽「潛力新秀獎」等多項大獎。



◆ 十小時判讀細菌 高大有新發現

中央社 2012-10-17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蘇楷立應用色度感測陣列技術結合不同細菌產生氣體濃度的特性,可在10小時內辨識菌種。

高大表示,「色度感測陣列(Colorimetric Sensing Array,CSA)」技術結合不同細菌產生不同氣體濃度的特性,開發出如郵票大小的氣體感測器,依顏色變化程度可在10小時內辨識出細菌種類,縮短現行醫院使用「血液培養法」最快需48小時的繁複辨識流程。

高大說,該技術已在去年在化學期刊「Journal of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

高大說,一般人吃到不潔海鮮或手術消毒不完全,細菌會經血液造成感染而發高燒、發冷、倦怠酸痛等典型的菌血症(Bacteremia)症狀,醫院最常以血液培養法置入培養瓶長菌、再以瓶底感測器判讀,最快在2天內得出有無細菌存在,有時甚至耗時4天。

蘇楷立應用CSA(色度感測陣列)技術研發低成本可拋棄式細菌氣體感測器,可簡化血液培養法的後續步驟,將時程縮短在10小時內並直接判讀出細菌種類。

蘇楷立表示,細菌如同人類會因種類不同,新陳代謝速率有差異,並產生濃度各異的氣體。檢驗時先將感測器放置於取樣細菌培養皿上,視細菌代謝後的氣體產生顏色變化,經定時掃描及分析數值,記錄變化過程並轉換成數據,繪出圖譜。

他說,CSA氣體感測器對經常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盤尼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等的辨識成功率在98%以上。



◆ 疾管局:卡介苗不完美但能有效預防結核病

中廣新聞/吳佩臻 2012-10-17

苗栗一名幼童,因為接種卡介苗而引發「結核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雖然卡介苗到目前為止還不算是完美的疫苗,有時還是會有不良反應發生,但經過治療後多可康復,管制局強調,到目為止,「接種卡介苗」仍是預防結核病最有效的方法。

苗栗一名幼童出生後接種卡介苗,周歲時,胸口竟然長出一個五公分大的腫瘤,經化驗後證實是接種卡介苗引發的「結核瘤」,新聞出來後引起許多家長恐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卡介苗還不是一個完美的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七百,而國內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也針對卡介苗的安全性進行討論,最後還是認為應該讓幼兒接種卡介苗。

周志浩說:「卡介苗的確到目前為止還不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疫苗,有少數的小朋友會產生不良反應,國內的不良反應大約是百萬人分之五十五左右,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百萬分之七百還少的多。」

周志浩表示,卡介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在結核病盛行的國家,它的接種可有效保護會致命的嬰幼兒結核腦膜炎及散播性結核病,但由於它是活性減毒疫苗,少數的幼兒在接種後會發生局部的不良反應,包括會在皮膚上產生肉瘤及腫塊,較常見是淋巴腺腫大,尤其是腋下淋巴腺腫大,另外也有些人會在骨頭及骨髓產生發炎反應,但這些不良反應在治療後通常都能夠康復。而沒有施打卡介苗的幼兒,感染結核性腦膜炎的機率是施打過的幼童的五十倍,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疫苗來替代之前,施打卡介苗還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呼籲家長應該按時讓小朋友接種卡介苗疫苗。

※ 相關報導:

* 星法!神經節阻斷術 可治梅尼爾氏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7/today-health1.htm

梅尼爾氏症可能引發眩暈、耳鳴及神經性聽力喪失,一般多以藥物治療,不過29歲謝姓女子,服藥卻無效,家人以為她中邪,帶她接受民俗療法的棍棒搥打,身心受創嚴重,至台中市大里區仁愛醫院接受「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後痊癒,3年來並未再發作,並成功重返職場。

fsj 提到...

吸血鬼療法?輸年輕血 似能延緩老化

中央社 2012.10.18

聽起來彷彿像是吸血鬼療法,不過研究發現,年輕人的血液似乎能為老化腦部注入活力。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實驗顯示,替老年鼠輸進年輕老鼠的血液,活化了腦部細胞間的連結,記憶力也有所改善。

治療相當具成效,因為18歲大的老鼠在記憶測驗中的表現與僅4個月大的老鼠一樣好。老鼠壽命通常介於18個月至2年。

這項療法若能確保安全無虞,且對人體也能產生極大成效,或許能用以對抗老化。

研究人員維列達(Saul Villeda)在紐奧良(NewOrleans)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Neuroscience)年度論壇上表示:「輸入年輕血液可能對人類有效嗎?我愈來愈認為有此可能。」

維列達說:「這僅是血液,不是會帶來有害作用的藥物。從輸血看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這麼做。」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科學家將2隻不同歲數的老鼠「相連結」。

他們連結2隻老鼠的靜脈和動脈,讓年輕老鼠的血液流至老年鼠的體內,以及讓老年鼠的血液流至年輕老鼠體內。結果發現年輕老鼠的腦部似乎出現老化現象,老年鼠腦部細胞間的連結數目則有所增加,且更加強烈。腦部細胞間的連結被認為對記憶力至關重要。

老年鼠在記憶測驗的表現也與年輕老鼠一樣好。這項療法目前正在罹患類似阿茲海默症的老鼠身上做試驗。專家表示,若此項研究持續取得成果,效益甚至大過盤尼西林的療法就可能誕生。



◆ 逾70歲 更要補充脂肪、蛋白質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0/18

七十歲以上民眾最好補充一點脂肪、蛋白質,但別吃太多碳水化合物、糖分,以免大腦認知功能受到損害。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七十歲以上年長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脂肪,認知功能較不會受到損害。研究也發現,當年長者飲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糖份,認知受損機率是一般同齡者的三點六倍。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期刊」。研究首席作者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流行病學家羅斯巴德‧羅伯特斯表示,研究重點在突顯均衡飲食的重要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都是身體重要營養素,飲食要均衡、健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攝取量要維持平衡,身體才能正常運作。

研究團隊以一千兩百三十名七十歲到八十九歲民眾為研究對象,追蹤他們去年飲食狀況,並檢測其認知功能好壞,結果只有九百四十人認知功能沒有受損。研究人員再追蹤四年,其中有兩百人出現記憶、語言、思考與判斷功能障礙,這些人認知功能衰退現象明顯比其他同齡者嚴重。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食用較多碳水化合物、糖份者較容易產生認知功能缺損。但若脂肪攝取量稍微高一點,出現認知受損機率便減少百分之四十二,蛋白質攝取量稍高者認知受損機率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一。

整體分析、計算脂肪與蛋白質攝取量後會發現,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人出現認知缺損機率為一般人的三點六倍。

羅伯特斯醫師表示,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會影響葡萄糖、胰島素新陳代謝,對健康並不好。適度攝取糖份可以供給大腦能量,這是件好事,但吃太多糖卻會干擾大腦糖份運用,這種狀況與第二型糖尿病非常相似。



◆ 生技創投基金轉彎 捨大就小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2.10.18

發展生技產業,改弦易轍,行政院科技會報昨(17)日修正通過「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生技創投基金「捨大就小」,改鼓勵5億至10億元中、小型生技創投,國發基金則採個案直接投資方式配合。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待2至3年建立數個成功案例,民間有信心後,再推動大型生技創投(BVC),只是將成立大型生技創投基金的時間「延後」。屆時,國發基金的配合款在40%以下,不超過新台幣20億元。

另外,發展生技產業,除了原定的藥品、醫療器材兩大主軸外,新增醫療管理,將拚醫療管理輸出,建立知識型經濟典範。並將培植「生技大軍」,3年投入3億元,培訓300位業界所需要的高階人才 (或自行創業)。預計每年培訓100位業界所需要的博士後研究員,這些博士後研究員先到財團法人、學校等單位接受培訓,並由政府補貼經費給這些法人等單位,估算每年每名補助100萬元。

行政院科技會報昨日修正通過「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國發基金與民間合資成立600億元的大型生技創投基金,是原本「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最大亮點,但在今年6月中旬,首支由行政院核定、美國最大醫療器材創投Vertical Group合夥人張有德領軍的台灣生技創投基金(TMF)募資失敗後,生技發展政策出現大逆轉。

張善政指出,生技創投將以民間資金為主,不足部分再由國發基金配合款協助,並由蘇懷仁主持的生技超級育成中心(SIC)輔導團隊,擔任「伯樂」負責選擇「千里馬」案源,國發基金將配合快速審查促成。

目前一般性生技創投,國發基金投資原則不逾30%,若直接投資每一個案不逾10億元。

原本生技育成中心有意募集種子基金,也決定不再募集,由國科會以專案計畫補助。

在藥品方面,將推動兩岸藥品臨床試驗合作,如具體專案試點;依循國際準則(ICH),推動聯合審查與對話機制,朝建置聯合辦公室方向推動;協助國內廠商組成合作團隊並建構通路。以團隊方式進入大陸市場;推廣學名藥新療效、新劑型、新適應症等應用,協助業界拓展學名藥國際市場。

在醫材方面,將加速推動兩岸合作,共同開發國際市場。

fsj 提到...

貝比哭聲難忽略 腦會有強烈反應

【Upaper╱中央社】2012.10.19

滿臉倦容的搭機旅客都免不了要抱怨,不管使出任何方法,就是無法忽略嬰兒的哭聲。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嚎啕大哭觸動腦部作用的方式,不是其他喊叫聲所能及。

腦部接收到寶寶哭聲後千分之幾秒,情緒中心就會展開強力運作。過去研究認為腦部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處理複雜的聲音。

其他類型的喊叫聲,包括動物感到痛苦時發出的聲響,不會產生相同反應,代表腦部設定專為回應嬰兒哭聲。

牛津大學科學團隊在28名男女聆聽一系列聲音與喊叫聲時,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掃瞄。

經過1/10秒後──大約是眨眼的時間──腦部回應情緒的2個區域產生了反應。

研究人員在神經科學學會於紐奧良舉行的年度論壇上表示,腦部對嬰兒哭聲的反應尤其強烈。沒有孩子的男性與女性都出現了這等反應。



◆ 美科學家老鼠實驗/年輕血液 有助腦部回春

自由 2012.10.19

年輕鼠血液注入老年鼠 記憶增強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謠傳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將年輕健康處女的鮮血注射至體內,以延緩老化過程。雖然聽起來很瘋狂,不過最新的實驗結果證實金正日的做法或許有些道理。美國科學家以老鼠做實驗,發現注射年輕老鼠的血可讓年老的老鼠腦部回春。

史丹佛大學的維列達(Saul Villeda)十七日在神經科學學會的年度論壇上發表這項研究結果。他發現年輕老鼠的血液注入老年老鼠的體內後,可逆轉一些老化現象,加強學習與記憶能力,不輸年輕老鼠。維列達表示,這項技術或許有一天能夠幫助人類延緩老化所產生的許多問題,例如阿茲海默症。

維列達以循環系統連接兩隻老鼠的血管,讓兩隻老鼠的血液混合。觀察幾天後,發現老年鼠腦部的幹細胞增加,腦部細胞之間的連結更增加了二十%。維列達說,隨著年紀增長,腦部細胞的連結減少,就會出現記憶與學習的問題。

維列達的另外一個實驗是從兩個月大的老鼠體內抽出五%的血漿,注入一歲半大、接近壽命終點的老鼠身上,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重複這個步驟八次,然後讓老鼠接受記憶力測試。維列達發現,老年鼠的記憶表現就和四個月至六個月大的老鼠一樣好。普通的老年鼠則是頻頻出錯。

擬應用延緩老化、預防阿茲海默症

年輕的血液會有回春效果,可能是因為關鍵化學因子提高,但是科學家還沒找出是哪種關鍵因子。儘管這項實驗結果要應用在人的身上還要一點時間,但是維列達認為,未來四、五十歲的人可以接受療法,接受年輕血液的回春因子,預防老化的退化性疾病。

維列達說,「如果我們能夠儘早處理,在我們的身體還有控制能力,預防阿茲海默症發生的話,我們或許不用治療,只要阻止就好。」

英國應用神經生理學教授蘭道爾認為,雖然這個研究提出相當先進的觀念,但把青少年的血抽出來,注射進入曾祖父母的身體裡,似乎不是可行的療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若能研究出年輕人的血液裡有什麼「好東西」,拿來提供給老年人,可能會有很驚人的效益。



◆ 癌症防治-截斷癌細胞養分 抑制腸癌轉移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2-10-19 中國時報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從民國95年大腸直腸癌年增人數突破一萬人後,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每年持續增加,且從調查數據發現,近25%病患在確診時已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郭立人表示,這個現象與國人對大腸直腸癌相關疾病認識不足有關,常誤認大腸直腸癌為痔瘡或腸躁症,而延誤黃金就醫時間。國健局近年積極推動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篩檢,希望推動全台民眾提高大腸直腸癌相關疾病意識。

郭立人解釋,癌細胞成長及轉移通常與血管新生有密切關係,癌細胞會藉由吸收患者體內養份滋養癌細胞,再長出新生血管,並透過新生血管轉移到其他部位,若能有效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阻斷癌細胞養份的供應,即有機會控制癌細胞生長、減少轉移機會。

郭立人表示,癌細胞長出新生血管與體內多種細胞激素分泌有關,其中又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為主要的控制因子,目前已有標靶藥物可控制VEGF的分泌,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及轉移的狀況。

郭立人說明,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可以於第一線申請健保給付使用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搭配化療,除了能降低患者整體治療期間的經濟負擔之外,也能爭取到健保給付大腸癌標靶治療的最長期間。

研究顯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一開始即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可助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2年。

郭立人比喻,標靶治療就像跑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衝出好成績後,後續棒次也應不間斷接續下去,爭取最良好的表現,不應輕易放棄,親友及醫療團隊也要適時給予患者專業及精神上的支持。郭立人發現,若病患擁有完整且緊密的支持系統,對於治療大腸癌會有正面的影響力。

fsj 提到...

辦公室和教室的高濃度二氧化碳 影響專注 決策力

中央社 2012-10-20

美國科學家發現,辦公室和教室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的專注和決策能力。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室內二氧化碳主要來源是人體,一般室外濃度是380ppm,然而室內濃度可高達好幾千ppm。

研究人員表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原因是通風不良,這是為減少建築物能源消耗的結果。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與加州大學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辦公大樓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不會超過1000ppm,但不包括在一群人長時間聚集的會議室。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開會時保持清醒是件難事。

但在教室裡面,二氧化碳濃度常常超過1000ppm,有時還超過3000ppm,儘管這樣的濃度不會對健康有害,但確實會明顯不利大腦思考或決策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就連他們也對研究結果感到詫異,這是第1個將二氧化碳濃度與工作表現下降有所連結的研究。

在二氧化碳濃度約1000ppm的環境中,這是一般辦公室的濃度,受測對象在9次測試中有6次表現大幅失常,當濃度增至2500ppm時,受測對象的表現更是一落千丈。

儘管這項研究僅檢視決策而非學習能力,研究人員表示,為數眾多的學生群聚在通風不良的教室或房間考試,可能也會有不利影響。

研究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太空船零重力 細菌亂飛恐致命

中央社 2012.10.20

科學家宣稱,長距離太空飛行最恐怖的敵人不是外星人,而是打噴嚏噴出的各種細菌。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零重力會導致細菌長時間飄浮在空中,增加太空人感染的風險。

如果有人在地球上打噴嚏或咳嗽,細菌會落在3英尺至6英尺地面,但若沒有重力,細菌會在空中飄來飄去,散佈至更廣的表面。

太空船有電力限制,無法廣泛過濾空氣,空氣也是循環使用,意謂著太空人不能使用醫院的消毒劑和手部衛生清潔品,因為可能會排出危險蒸汽。

科學家說,封閉的太空船內,很多地方的細菌量有如大學宿舍或浴室,形同細菌儲存池,有助細菌在獨特的環境中散播。

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梅麥醫生(Dr Leonard Mermel)說:「這樣一來你就抑制了人體免疫反應,增加細菌引發感染的能力,而這一切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結合,靠空氣傳播的粒子會停留在空中很長一段時間。」

儘管有關太空任務感染疾病的風險還沒有太多資料,但他發現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數據顯示,在106次太空飛行任務中的742名機組人員,據報發生過29件事故。

梅麥說:「如果有事發生,讓太空人陷入危險怎麼辦?他們能在完成任務前調頭嗎?」

梅麥推論,在冗長的太空飛行中,處理細菌的最佳策略,就是加強NASA已經推動的眾多預防方法。

包括感冒在內,NASA為太空人接種多種疾病疫苗,也進行結核病等其他疾病檢查。太空人還有消毒濕巾、外科手術口罩和呼吸器,船上也備有各種抗生素。

但梅麥認為,還可以增加注射疫苗,防範引發腦膜炎的腦膜炎雙球菌或引發肺炎的肺炎雙球菌。

一旦太空人起飛,就不會有新的細菌來到甲板上,所以擴大飛行前檢查的範圍或許也有幫助,例如找出各種會引發各種疾病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引發面皰、瘡甚至有危性命的心內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等。

為預防沙門氏菌,梅麥也建議檢查太空人的糞便,並要求太空人接受控制感染相關正式教育,包括手部衛生、環境清潔及其他健康習慣。

這篇研究刊登於「臨床傳染病」期刊(ClinicalInfectious Diseases)。



◆ 研究:維他命D有助治療紅斑性狼瘡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2-10-20

英國醫學雜誌最近刊登一項研究顯示,補充維他命D有助治療紅斑性狼瘡。

報導中指出,一群法國研究人員針對20多名患有紅斑性狼瘡的病人進行六個月的追蹤調查,在這段期間,每天為病患補充維他命D,結果顯示,病患沒有不良反應,同時,紅斑性狼瘡也沒有發作跡象。

研究人員表示,病患在補充維他命D之後,體內免疫調節的細胞數量增加,身體的免疫力也有所增強,這可能就是維他命D的功效所在。不過,研究員也說,這只是初步的臨床研究結果,實際的療效還需要進一步大規模研究來證實。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引發的疾病,身體因免疫系統失調而出現慢性發炎、紅斑病變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損害內臟系統。



◆ 懷疑得闌尾炎? 兩成白挨刀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10.21

一篇最新研究指出,台灣兩成急性闌尾炎開刀的病人,手術時卻發現闌尾好好的。

這篇論文是署立醫院執行長李懋華等人統計某署立醫院在二○○八年到二○一○年間,兩百一十七名懷疑急性闌尾炎而手術的病人,平均年齡卅六歲,其中兩成二開刀後,發現闌尾正常。

李懋華說,懷疑闌尾炎病人,往往腹痛不已,跟醫師說右下腹疼痛。但該部位也可能是一般大腸炎,或大腸憩室炎(大腸有小凹陷,食物卡在裡面出不來而發炎),醫師一時間要正確診斷並不容易;又擔心會導致腹膜炎,必須緊急開刀。

李懋華說,闌尾位於右下腹,和升結腸相連,洞口很小,消化後的食物不會掉進去。若洞口變大,食物掉進去在裡面發炎、化膿;病人大多會從肚臍周圍開始痛,再轉移往右下腹痛,過程常持續十二小時。

他表示,通常闌尾炎病人,血液中白血球數會異常地高,正常值一萬以下,一般發炎約一萬兩千,但闌尾炎白血球數一萬四千,且其中的嗜中性血球數占白血球數達八成三,醫師據此判斷,較不會出錯。這篇研究也發現,一成的闌尾炎手術病人,會發生術後感染,細菌培養後發現,其中七成是大腸桿菌,可能是手術汙染患部所致。



◆ 防曬噴霧致灼傷 美緊急下架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0.20

北美地區五名消費者使用香蕉船(Banana Boat)噴霧式防曬產品後,接觸火源而身體起火灼傷,製造商Energizer控股公司19日宣布回收23款香蕉船UltraMist系列噴霧產品。

Energizer表示,如果防曬噴霧尚未完全乾透就接觸到火源,噴霧有在皮膚上燃燒起來的風險,因而回收產品。

該公司表示,問題可能在於噴霧閥開口大小,讓這種揮發性產品噴在肌膚的量大於正常量,「因此,本公司產品完全乾透的時間會比其他長效產品還要久。如果消費者在產品完全乾透前接觸到火焰或火花,皮膚上的噴劑可能著火」。該公司警告,使用防曬噴霧時,不應抽菸或靠近火源。

該公司表示,美國和加拿大過去一年分別發生四起與一起消費者灼傷案例,使用的產品包括香蕉船UltraMist Sport防曬係數(SPF)30以及50的產品。

消保處:民眾可投訴

【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

針對香蕉船(Banana Boat)防曬乳品牌,在國外發生塗抹處碰到光源會起火的問題,消保處表示,防曬乳為保養品,屬衛生署管轄範疇。民眾使用後發現有類似情況,可到消保處或衛生局投訴。

fsj 提到...

名家觀點/三大重點 讓生技飛起來

【經濟日報╱翁啟惠 (記者謝柏宏採訪整理)】2012.10.24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最近出現比較正面的發展趨勢,資本市場對生技產業相當看好,這或許是對電子產業的失望,造成資金轉向,但這也顯示台灣生技業已累積了一定的基礎,才能成為受投資人肯定的項目。我將就資金、人才、法規與大陸合作等3大重點,談台灣生技產業未來仍需加強之處。

首先是資金,過去政府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曾規畫成立生技大型基金TMF,後來的發展進度並不順利,其中因素可能涉及台灣的法規環境,但這只是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小障礙,並不影響後市發展。

如今政策修改方向,希望由國發基金鼓勵多家小型創投成立,相較於過去應可更靈活,TMF成立之初邀請海外創投人才張有德回台主持,台灣要多再找其他曾管理大型創投的人才,並不那麼容易,且張有德專長在高階醫材的投資,若針對新藥領域,更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找到適當的人選,如果透過小型創投的成立,應能更適合台灣的發展特性。

不可諱言,過去美國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靠的是許多大型生技創投的支持,台灣現在仍在摸索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模式,不必要全然比照西方先進國家的遊戲規則,美國也有許多大型創投基金最後面臨投資不順的問題。

在政府資金方面,現在政府每年編列科技預算約900億元,有不少是投入上游基礎研發,真正對產業發展有實質幫助的預算,是來自經濟部每年編列的200多億元,但生技產業只是經濟部補助對象的一部份,每年僅獲得十幾億元支持,仍然期待經濟部能提撥更高比重在生技產業。

針對人才的部分,最近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及學術界對於生技產業的人才培訓,多數集中在「生命科學」相關系所,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我的專長在化學領域,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總顧問蘇懷仁也是化學專家,促成生技「產業」的發展,並不能單靠「生命科學」的研究人才來支持,除了化學人才之外,其他醫工、機械及財務等人才也缺一不可,生技產業是高度重視智慧財產的產業,因此對於法律人才更是高度重視。

目前我較擔心的是,學術機構若為了培育生技產業人才,針對現有系所又開始規畫不少跨領域的課程,這對產業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其實只要做好分工協調就行。

在法規與大陸合作方面,當前台灣努力的重點是如何與大陸展開醫藥的臨床合作,依照2010年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架構,台灣及大陸都應依照國際標準「醫藥法規協和會(ICH)」及「醫材法規協和會(GHTF)」來進行合作,最近大陸在醫材領域,已被GHTF邀請成為觀察國,這顯示大陸也開始重視國際法規的重要性。

(本文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口述)



◆ 生技綠色通道 「雙城」試點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2.10.24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昨(23)日表示,在大陸國務院提議下,兩岸醫藥合作將以福建省福州及廈門兩城市做為「綠色通道」,台灣的醫材、化妝品、中醫藥及保健品在這兩城市進行臨床試驗將可縮短審查流程,加速在大陸上市時間。

行政院科技會報昨日召開「生技產業諮議會議(BTC)」,吳秀英指出,在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框架下,將針對中醫藥、醫材、食品(保健品)及化妝品輸入等4大項目,以專案方式進行試點合作。

吳秀英表示,在大陸國務院提議下,兩岸醫藥合作未來考慮以福州及廈門為試點試行的城市,其中以福州為醫材、化妝品試點,廈門則作為保健食品、中醫藥等產品的試點地區。但目前這只是兩岸醫藥合作初步共識,今年底之前尚無法執行,明年可望落實。

另外,針對新藥進入臨床(IND)、新藥查驗登記(NDA)等,衛生署已委託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另選大陸3甲等級(即是大陸最高等級醫院、類似台灣的醫學中心)以上特定醫院,作為臨床試驗合作據點,未來台灣新藥進入大陸可望透過上述據點進行試驗,將加速臨床審查時程。

吳秀英表示,食品藥物管理局為因應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於今年9月20日成立兩岸醫藥品合作專案推動辦公室,雙方初步有共識,先在廈門、福州建立試點通道,並以低度管理的產品先行。

食品藥物管理局解釋,兩岸針對藥品的臨床試驗合作,藥品將先遴選兩岸華人特有疾病藥物,讓雙方都能受惠。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簽署後,首次看到雙方有初步動作,值得肯定;但距離理想中的「兩岸臨床試驗合作」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包括兩岸臨床試驗共同收案、共同審查平台都尚無著落。

fsj 提到...

革命療法/移植大便 嚴重腸菌感染剋星

自由 2012.10.25

治癒率近百分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新研究提出更多證據顯示,「移植大便」可有效對付一種名為「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的腸道細菌,根據這份上週在「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IDSA)年度會議上發表的新研究,治癒率接近百分之一百。

抗生素療法復發率高

這種「腸道菌叢移植術」(IMT),是把健康者的糞便與溫水混合後,透過鼻胃管或大腸鏡檢查移植到患者大腸中,協助患者腸道細菌群恢復平衡。這份研究發現,四十九名嚴重感染患者接受這種療法後,有四十六人在一週內病情好轉,之後也沒出現併發症。這四十六人中有四人復發,相較下,過去研究顯示,抗生素療法的復發率在二十五%到三十%之間。

研究負責人、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醫師雷米許說,「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是一種會致命的嚴重感染疾病。採用此療法的治癒率接近百分之一百。」樣本患者平均年齡六十五歲,在二○一○年五月到二○一二年六月間接受治療,移植的糞便來源包括他們的配偶、小孩、父母、兄弟姊妹或者非親屬人士。

糞便移植療法通常用於成年感染者,不過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網報導,巴爾的摩西奈醫院腸胃科主任杜特在「美國腸胃病學會」年會提出一名二十個月大的男童案例,這名男童感染艱難梭狀芽孢桿菌,使用強效抗生素、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都無效,今年三月移植媽媽的糞便後痊癒。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腹部絞痛,嚴重時可能致命,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資料,美國一年有一萬四千名死亡病例與此有關,老人和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最容易感染。

抗生素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並非對每名患者都有效,有些嚴重病例需要開刀切除遭感染的腸段。雷米許說,這種療法對於傳統療法無效或者不想開刀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選擇」。



◆ 阿斯匹靈 可抗某型結腸癌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10.25

阿斯匹靈不是只能止痛或預防心臟病突發,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麻州綜合醫院和哈佛醫學院團隊研究發現,有結腸癌病人有個叫PIK3CA的基因發生突變,阿斯匹靈有助治療這型結腸癌病人。

有此基因突變的結腸癌病人規律服用阿斯匹靈,活得比無此基因突變的結腸癌病人久。診出結腸癌五年後,有此基因突變而服用阿斯匹靈者,97%仍然在世,未服用者74%還活著。無此基因突變的結腸癌病人服用阿斯匹靈與否,沒有差別。

醫師表示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這些發現並廣泛推荐。不過,這可能是所有癌症裡最便宜的基因標靶療法。

已有好幾項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可能有助抗癌,尤其大腸癌。但由於可能引起嚴重胃、腸出血,因此不敢廣泛推荐。



◆ 訂做胚胎 篩掉遺傳疾病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0.25

美國科學家已創造出含有一男二女基因的胚胎,並發現這種技術對更換基因非常有效,日後可能用以防止嬰兒遺傳某些罕見絕症。

俄勒岡衛生及科學大學 (OHSU)研究人員說,他們無意利用這些胚胎製造嬰兒,這種技術會不會派上實際用場也不得而知。但是,英國科學家幾年曾也曾進行類似研究,並因有關的風險和道德問題引發爭議。

英國在2008年公開實驗結果,導致媒體大書日後可能出現擁有三個父母的孩子。不過,這種說法過度誇大,因為胚胎只有不到1%基因來自第二名婦女,這些基因也不會影響孩子的長相。

這種程序只是用以換掉某些含有缺陷、會破壞細胞正常功能的基因,可是它引發「訂製嬰兒」的顧慮,其安全也受到質疑,而且不只是因此孕育出來的孩子的安全,也包括他們的後代。

美國科學家有意更換的,不是存在細胞核裡、會影響膚色和身高等特性的基因,而是存在細胞核之外、完全來自母親的粒線體基因。

每5000名兒童中,約有一人遺傳有缺陷的粒線體基因造成的疾病。這些缺陷可能造成許多罕見疾病和症狀,包括中風、癲癇、癡呆症、失明、失聰、腎臟衰竭和心臟病。

新技術把健康婦女捐贈的卵子的細胞核基因除掉,代以有意生育的婦女卵子的基因,得到含有母親的細胞核基因,以及健康婦女的粒線體基因的卵子。

OHSU人員把細胞核基因植入健康婦女捐贈的64個卵子,人工授精後有13個卵子正常發育成初期胚胎。研究人員也表示,2009年利用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四隻猴子,至今還很健康。



◆ 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台灣開發新藥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25

台灣本土新藥研發重大突破!由藥華醫藥研發成功的PEG長效型α干擾素(P1101)將在年底於歐洲進入第三期臨床人體試驗,預計收300名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病人,如一切順利,預計在2015年正式上市。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研究組特聘研究員、成功大學講座合聘教授蘇益仁表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屬於罕見疾病,紅血球不正常的大量繁殖增生,預估台灣目前病患約有數百人。目前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兩種主要藥物效果不錯,但副作用太強,影響病患使用意願。而傳統治療為放血,但時間一久恐增加中風機率。台灣自行研發的新藥如順利上市,對於患者將是一大福音,這也是藥界的台灣之光。

「製造新藥是一條漫長的路!」藥華醫藥創辦人暨總經理林國鐘博士指出,研發新藥短則十幾年,長則超過20年,藥華醫藥創立時間並不久,但能短短幾年內成功研發出新藥相當不易。

藥華醫藥2003年在南港生物科技園區設立研發實驗室,2007年成功研發出P1101,屬於95%以上的單一化合物,主要用來治療骨髓造血細胞增生疾病,包括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屬罕見疾病用藥,另也可應用在治療B肝、C肝及癌症等。

林國鐘指出,這是國內少見、在台灣紮根的新藥研發,全程不假他人。動物及人體一、二期實驗證實,P1101毒性相當低,且屬長效性。明年第一季,歐洲將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案人數約300人。由於先前的藥物毒性極低,加上以孤兒藥申請藥證許可的門檻較低,有助於縮短上市的時間。

根據歐盟EMA規範,用於臨床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的藥物需與未來上市的藥物在同一地點製造。為此,藥華醫藥在台中科學園區興建一處符合GMP、EMA與FDA嚴格規範的蛋白質新藥廠,將於這個月底落成,預計年底生產,明年第一季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

fsj 提到...

奈米標記病毒 癌與愛滋病肉眼看穿

【聯合報╱編譯組/法新社巴黎28日電】2012.10.30

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研發出一種超敏銳的檢驗方式,利用奈米粒子找到癌症標記或人類血清中的愛滋病毒標記,且用肉眼看即可得知。

研究團隊指出,新試管檢驗法不需精良設備,方式簡單且價格低廉,對貧困國家疾病檢測是一大福音。「自然奈米技術」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刊出報告。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利用這方法篩檢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感染指標的p24分子及前列腺癌的早期指標「前列腺特定抗原」(PSA)。

他們的方式是利用常用於健檢的方式,分析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淡黃色液狀血清。

聲明中指出:「若P24或PSA檢驗結果是陽性,奈米粒子會出現不規則塊狀反應,容器中的溶液會發出一種特殊藍色色調。」

這種顯示有抗體反應的情況,即使p24或PSA濃度超低也會發生。

「若屬陰性,奈米粒子則會分離成球狀,產生紅色色調,兩種情況肉眼都很容易看到。」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的目視法比現行p24及PSA標準檢驗方式的生物標記法敏感度增10倍。

新方法也能驗出現行部分方式無法測到,病患體內病毒量小、極低量的P24。此外新方法檢驗價格更便宜10倍。

fsj 提到...

研究7年 台團隊解碼超級細菌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竹報導】2012.10.31

包氏不動桿菌(簡稱AB菌)常在住院患者間交叉感染,抗藥性高達7成,又稱超級細菌。元培科技大學與台大新竹分院、靜宜大學等組成團隊,花7年解開AB菌中,其中一個在台灣流行菌株全基因體,排列出一條完整染色體,命名為TYTH-1,將來可找出對應藥物和治療方法,是醫學界和學術界一大突破。

這項成果9月22日拿到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生物技術資訊中心審核號碼,是全球第11條AB基因體解密,也是亞洲區繼大陸天津、浙江和南韓、台灣台北後,亞洲區第5條。10月3日已全球公開,也獲美國知名細菌學術期刊刊登。

台大新竹分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郭漢岳說,已建立完整技術平台,將來可利用此平台解開其他菌株基因密碼。元培科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教授劉明麗說,往後研究AB菌的團隊都會引用到TYTH-1的資料,能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

AB菌特性是,對環境適應力強、會快速突變,會對患病的人趁虛而入,造成病患肺炎、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菌血症等甚至死亡。前年日本一家醫院甚至因AB菌肆虐而關院。但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去年調查,AB菌對底線抗生素的抗藥性達70%,要找出對抗的方法,必須先解開菌株基因體之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曾有患者因感染TYTH-1死亡,醫師郭漢岳和林明鋒從2005年收集菌株研究,2207年結合劉明麗師生分析菌源。2009年,劉明麗邀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成立團隊,請清大資訊博士班、中華大學生物資訊系團隊為基因排序。

該菌株的命名,由台灣(T)、元培(Y)、清大與靜宜、中華研究團隊(T)和台大新竹分院(H)的英文名稱開頭取名,取為TYTH-1。



◆ 植物分子新發現 助老化研究

中央社 2012-10-31

中研院今天表示,研究團隊發現植物內不同蛋白質會進入不同成長階段的葉綠體,未來可提供細胞老化研究參考。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秀敏的研究團隊透過比對不同成長階段的豌豆葉片,發現細胞內蛋白質會進入不同成長階段的葉綠體,這項發現有助於動物和植物細胞老化的研究,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

研究團隊表示,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關鍵,在於細胞內的葉綠體必須輸入蛋白質,細胞的功能雖大多由蛋白質執行,但細胞內的基因表現受個體年紀控制,有些基因會在個體年輕時表現,有些會在個體年老時才表現,過去學界多半認為蛋白質在細胞內的運輸與年紀無關。

研究團隊比對不同成長階段的豌豆葉片,卻發現葉綠體的蛋白質分3群,包含喜好進入年輕的葉綠體、無特別喜好和喜好進入年老的葉綠體。

研究團隊表示,動物與植物蛋白質在細胞內的運輸方式十分相似,植物細胞易取得、成本低、也穩定,許多醫學成果都從植物細胞研究開始,才推展到動物細胞和人類應用,這項研究結果未來將可提供動植物細胞老化研究參考。



◆ 美男將以仿生義肢試登摩天大樓

中央社 2012.10.31

美國31歲的軟體工程師孚特爾(Zac Vawter)因機車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右腿,於是他報名充當研究對象,協助測試1種具開創性、由意識控制的義肢。

美聯社報導,孚特爾4日將對這種開創性的「仿生」腿進行終極測試,屆時他將設法爬過103級階梯,以登上全球最高建築之一芝加哥威利斯大廈(WillisTower)頂端。

如果一切順利,他將和這種首度公開的「仿生」腿一起寫下歷史。

他的仿生腿會對腿部肌腱的電子脈衝產生反應。孚特爾只要想著「爬樓梯」,仿生腿的發動機、傳輸帶和鏈條就會使腳踝和膝蓋同步運動。

他希望最多用1個小時來完成這項創舉,花的時間雖比截肢前來得久,但比起使用他稱之為「笨」腿的一般義肢,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研究團隊將一邊鼓勵他,一邊記錄這款智慧型義肢的測試情況。

當孚特爾回到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位於華盛頓州耶姆市(Yelm)的家時,這種還在實驗階段的「仿生」腿將留在芝加哥,待研究人員繼續優化它的控制功能。距離這種仿生義肢上市的時間,還需要好幾年。

孚特爾在芝加哥復健中心(RehabilitationInstitute of Chicago)表示:「未來我將受惠於它,我希望其他許多人也能同樣受惠。」

fsj 提到...

中研院「台灣生物資料庫」啟動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2.11.03

中央研究院所主導的「台灣生物資料庫」最近獲衛生署核准通過,正式啟動,是全台最大的生物資料庫,生物資料庫的建構,可帶動國內相關生技產業,是國內生技發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二○○六年起,中研院開始先期研究,向民眾募集檢體,卻遭人權團體抨擊,侵犯人民隱私。因此,二○一○年台灣正式公布「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後,中研院的生物資料才取得法源依據。反之,若擅設生物資料庫會被罰,且檢體要銷毀。

在人權團體持續的抗爭聲中,衛生署上月廿四日終核准通過「台灣生物資料庫」,廿六日核准第二個生物資料庫,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負責。

中研院長翁啟惠說,基因資料庫的設立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台灣資料庫檢體是全世界華人縮影,意義重大,研究做好,經濟效益馬上就會來。「做下去就不能斷,到完成為止」。

中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志陽說,「台灣生物資料庫」是希望結合基因和其他醫學資訊,針對本土常見的疾病進行大規模的世代研究,了解台灣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因子和機轉,希望能找到疾病預防策略;「是在幫以後的科學家作嫁」。

九年前日本就成立生物資料庫,四年前中國也建構完成五十萬人的生物資料庫。中研院預計十年投入新台幣七十億元,預計徵求卅萬個生物檢體,年齡須在卅到七十歲間,現在開始徵求二十萬人檢體,希望能追蹤慢性病發病的過程;明年開始徵求包括乳癌、肝癌、肺癌、糖尿病、腦中風、氣喘等十四種國人常見疾病的患者檢體十萬筆,希望進一步開發檢測和治療的方法。

不過,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邱伊翎說,一直以來都不贊成建置生物資料庫,冰島基因庫就是個負面案例;尤其要建置全國性的資料庫,爭議更大,也擔心研究結果將族群汙名化。

fsj 提到...

垃圾DNA 人體健康關鍵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2/11/06

全球32個實驗室的440位科學家發現,所謂「垃圾DNA」,其實是寶。

80%被視為「垃圾」的DNA,含有「基因開關(gene switches)」,扮演控制細胞、組織、器官活動的重要角色,關係人體健康或生病。

這個發現可幫助我們了解DNA如何產生疾病,也可能說明環境對疾病的影響。

美國「人類基因組全國研究所」歷時5年完成「DNA要素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簡稱ENCODE)計畫,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揚棄了「垃圾DNA」是垃圾的觀念。

研究者葛林(Eric Green)說:「ENCODE計畫學到重要的一課:人類的基因組極為複雜,有神奇的開關在控制,把基因打開或關閉。這些開關在調節蛋白質製造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啟動細胞功能。目前,這類基因開關有400餘萬個,存在於一度被我們視為垃圾的一些DNA中。」

這項研究成果就像是附有註釋的「DNA路線圖」,指出DNA在做什麼和如何做。DNA中的基因開關,好像調節燈光明暗的電開關,控制細胞使用何種基因、何時使用,使一個細胞變成肝細胞還是神經細胞。

這些發現可幫助了解DNA的改變如何造成人類疾病,可望藉以研發新藥物,也能解釋環境如何影響人類患病的風險。



◆ 基因研究-椎間盤病變 找到關鍵基因

陳文和╱綜合報導 2012-11-05 中國時報

英國《風濕症年報》刊載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發現經突變後會導致早發性帕金森氏症的PARK2基因,也與中高齡者常見會造成下背部疼痛的椎間盤病變有關。專家表示,這項新研究發現可望促成脊椎椎間盤問題新療法的研發。

據統計,約1/3中年婦女有脊椎椎間盤問題,其中高達八成是基因遺傳所致。光是就英國人來說,每年因背痛而請病假及接受治療所耗掉的成本高達70億英鎊。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團隊針對4600位研究對象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掃描,比較他們彼此間基因組成的差異。結果研究人員發現,PARK2基因變異,顯然會造成椎間盤退化,並且會影響病況惡化的速度。

腰椎間盤退化患者會出現脫水與體重減輕等症狀,且患部附近的脊椎會有骨質增生現象,形成所謂的骨刺,而引發下背部劇痛。

該研究是由衛爾康信託(Wellcome Trust)與英國關節炎研究機構出資贊助,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必須進一步研究PARK2基因如何影響腰椎間盤退化患者的病情發展。研究人員也暗示,或許可以透過調控機制「關閉」腰椎間盤退化患者的PARK2基因。

英國關節炎研究機構的席爾曼教授說,這項開端性的研究發現未來大有可為。飲食與生活習慣等環境因子可能是造成基因出現所謂表觀遺傳漸變的成因。一旦充分了解其機制之後,研究人員將可針對下背疼痛研發出新的療法。



◆ 醫學影像 工研院與瑞士商合作

中央社 2012.11.06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6日電)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與瑞士數位X光機大廠Swissray今天簽訂意向書,預計3年內投入新台幣6500萬元,共同開發適合東方女性的乳癌X光篩檢系統。

承業生醫董事長、「數位X光產業聯盟」會長李沛霖指出,面對中國大陸、南韓三星集團、歐美日等大廠的挑戰,聯盟成功媒合Swissray與國內數位X光產業10多家廠商,形成關鍵零組件產業鏈,帶動台灣廠商從基礎研發到產品量產的整體提升。

邵耀華表示,數位X光產業聯盟在政府「一醫材、一聯盟」發展策略下成立,結合產業界、醫療照護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及學研單位,共同推動醫用數位X光影像系統發展,以發展台灣高階醫療器材產業,提高國民健康照護與生活品質為宗旨。

他指出,目前全球數位X光機在醫療數位化下,歐、美國家將有大量換機潮,中國大陸及印度等新興國家市場也有極大發展空間。

邵耀華指出,面對全球新興市場對數位X光機的強勁需求,唯有降低關鍵零組件生產成本,才有助於台灣搶進新興市場。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研院協助台灣面板廠轉型,讓占數位X機生產成本約6成的感測面板,達成自製並降低成本30%至50%。

他表示,未來將和Swissray共同開發適合東方女性的乳癌X光篩檢系統,希望以全新的技術提升篩檢正確率,同時結合Swissray全球品牌與市場通路,將台灣高階醫學影像系統推向國際。

fsj 提到...

台研究:甲基安非他命助抗流感

中央社 2012.11.11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台灣的科學家發現,使用最廣泛的成癮性藥物之一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可能有抗流感特性。

這是種不太可能的療法,也是最奇怪的療法。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種藥物的負面影響是眾所皆知。據信全球各地約有3000萬人使用。

甲基安非他命已經證明不只可對大腦血管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害,導致中風,還會造成心搏停止與死亡。

不過,台灣的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林口長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甲基安非他命在眾多負面作用之外,也可能有罕見的正面特性。

顯然的,研究人員不建議以目前可取得的形態服用這種藥物。

不過,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結果有助於找出是甲基安非他命的那項特性可對抗流感病毒,並利用這項特性幫助民眾對抗流感病毒。

之前的研究指出,長期濫用甲基安非他命,會讓人更容易感染愛滋病毒(HIV)等病原體。研究團隊想探討這種藥物可如何降低服用者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研究人員從肺部表面取得人類肺部上皮細胞,將這些細胞放到不同劑量的甲基安非他命中,然後再讓這些細胞暴露於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經常造成呼吸道疾病流行與大流行。

30到48個小時後,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人類肺部上皮細胞的控制組相比,暴露在甲基安非他命的肺部上皮細胞,活著的流感病毒少了許多。

使用的甲基安非他命劑量越多,病毒繁殖的數量就越少。

這項研究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 奈米材料治腫瘤 獲國家創新獎

中廣新聞/陳映竹 2012.11.11

「腫瘤熱治療」是外科手術、放射線及化學藥物療法外,一種全新的治療腫瘤方式。大同大學、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生物科技結合奈米技術,研發出新穎的材料「磁性氫氧基磷灰石奈米晶體」,可獨立操作作為細胞熱治療的傳遞物質、殺死癌細胞,或是磁震造影檢查的顯影劑,以及標靶藥物載體,也可三合一效果加成,達到多重抗癌效果。

大同大學、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生物科技結合奈米技術研發出「磁性氫氧基磷灰石奈米晶體」,作為腫瘤熱治療的熱傳導介質,大同大學材料系助理教授吳錫芩解釋,這項材料藉由外加磁場產生熱療效的原理,將鎖定的腫瘤細胞升溫產熱,進而抑制腫瘤組織增生、讓癌細胞凋亡。利用特殊標定技術,還可成為癌症標靶藥物的載體,或成為磁震造影檢查的顯影劑,不容易殘留在體內。

研究團隊在小白鼠腫瘤部位注射mHAP,並且外加磁場增溫,結果發現五天後,小白鼠腫瘤體積縮小了一半(從原本0.2ML?0.3mL縮小為0.1mL),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吳錫芩說,這項研究應用在特殊疾病的診斷和癌症治療上,在基礎生物醫學研究或是臨床醫學上的應用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項研究榮獲今年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第九屆國家新創獎,奈米材料也已經取得台灣專利。



◆ 巴拉刈致命 林杰樑找解毒法

中央社 2012-11-11

屢傳喝農藥巴拉刈自殺事件,毒物科醫師林杰樑今天表示,透過最新脈衝式治療可降低死亡率,由9成降到6成以下。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今天出席台灣醫學會第105屆總會暨2012年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發表「巴拉刈中毒的治療」,並報告10月28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的研究。

林杰樑說,巴拉刈除草劑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除草劑,10cc就會死亡,至今,巴拉刈中毒死亡仍高居台灣所有中毒死亡原因之首,每年急性中毒死亡人數中有1/2都是巴拉刈中毒所引起。

林杰樑說,自1962年巴拉刈除草劑發明以來,因為沒有有效治療方法,全球至今有超過300萬人以上因巴拉刈中毒死亡,而台灣最少也有2萬到3萬人因巴拉刈中毒死亡。

林杰樑說,巴拉刈毒性會導致肺纖維化缺氧與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只要喝下6cc到12cc,致死率極高,因此,「衝動喝一口的後果常是無法挽回的結果」。

林杰樑說,研究以207位服用巴拉刈中毒個案送急診治療為臨床試驗對象,其中有13名在4小時內送醫,治療後死亡率降到4成,有6人死亡;另外194名是超過4小時內送醫,死亡率7成,有136人死亡。

林杰樑表示,巴拉刈取得容易又便宜,但傷害性很大,目前只有歐洲聯盟禁用,他呼籲主管單位應禁用巴拉刈,或強化管制措施,購買時店員應雞婆一點,打一通電話問問家屬是否需要購買農藥。

fsj 提到...

控制心臟病 心情好壞是關鍵

中央社 2012.11.12

中正大學心理系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心情好壞攸關心臟病控制成敗,更將理論轉成實用減壓課程,成果於今天發表。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翁嘉英與大林慈濟醫院從12年前開始合作研究,發現除了藥物、體重控制外,心情好壞攸關心臟病控制成敗,因此,將理論轉化成實用的減壓課程,2年來有上百名病人參加每次為期8週「清新減壓營」後,不但脾氣變好、家庭和樂,更減少疾病復發機會。

「清心減壓營」成果發表會中,並舉行翁嘉英「轉角找回好心情」新書發表,這本書包括在大林慈濟的研究成果,以及分享許多病人的轉念經驗。

翁嘉英表示,為病友量身訂做的減壓課程包括腹式呼吸練習、放鬆訓練小技巧等8堂課,目前在醫院已完成8梯次,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學員呼吸變得和緩、肌肉不會緊張,壞心情、憂鬱都獲得改善,尤其凝血速度變慢,代表血管栓塞可能性降低。

近7旬從事蔬菜種植的廖和雄,代表分享時表示,長期吃鹹、辣,太清淡食不下嚥,5年前突然頭暈、喘不過氣,後來到醫院陸續在心臟裝2根支架。

廖和雄指出,接受醫師建議參加清新減壓營,上課後回到家,老婆煮什麼就吃什麼,不再要求一定非鹹不可,且每當要發脾氣時,就會想到老師教的緩和情緒方法,想不到個性就這麼改變。

翁嘉英說,易生氣、抱怨、與人敵對性格特質的人,血管彈性顯著較差。健康檢查無異狀的成年男性族群,若常發怒,而生氣引發的自主神經與壓力賀爾蒙的反應,不僅會提高心血管損傷機會,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 研究:人際關係好 降低乳癌致死率

台灣醒報/陳珮瑜 2012-11-12

良好人際關係,可以增加乳癌治癒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乳癌患者倘若和親人、朋友保持著良好互動,可降低61%的死亡率;如果屬於離群索居者,其在患病後的3年內死亡機率則高出許多。研究人員表示,情緒會影響人的健康,從此研究可看出,人際關係好壞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

親朋好友生病了,別忘了找他聊聊天,那可能助他保住一命!美國加州凱薩醫學中心詢問2264位曾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患者,問題包括是否有配偶、親屬是否還在世,以及親朋好友是否予其精神安慰等,發現就算是親友數量不多,但情感支持的確有助於病情。

研究人員也發現,即使和親友關係不佳,倘若病患在教會或其他社團裡的人緣不錯,也能降低死亡率;而相較於人際關係良好的病患,那些和親友關係較為疏離者的死亡率即高出61%,且有極大的機率在患病的3年內死亡。

「人際關係的質量真的比數量重要!」研究人員表示,情緒真的會影響人的健康,從此研究可看出,人際關係好壞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就算和親人、朋友互動不佳,但只要病患對於某個團體有著情感上的歸屬,且和團體成員保有互動,都可以幫助其痊癒。



◆ 蟬鳴鳥叫變「處方」 治好耳鳴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11/12

不少人有耳鳴困擾,嚴重時無法入睡,讓人身心俱疲。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臨床發現,多聽流水聲及鳥叫聲,有可能改善耳鳴問題。錄下流水聲的「耳鳴聲音處方」,已放上台灣耳鳴學會網站,供民眾試聽。

台灣耳鳴學會昨舉行耳鳴治療師講座,賴仁淙現場播放一名音樂工作者自行錄製的「耳鳴聲音處方」,其中潺潺流水聲及蟬鳴鳥叫聲,彷彿置身大自然。

他表示,這名音樂工作者多年來飽受耳鳴困擾,影響睡眠、情緒與工作,一度擔心是否為不治之症。

這名病人某日在家中洗臉時,無意間發現水龍頭的流水聲聽起來很悅耳,戶外的蟬鳴及鳥叫聲,可以遮蔽他的耳鳴,困擾多年問題竟不藥而癒。

耳鳴學會理事、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力博宏指出,國內平均每九至十人就有一人有耳鳴經驗,好發年紀以中、老年人居多。

不過,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單純耳垢阻塞、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歐氏管阻塞,內耳的梅尼爾氏症,甚至腦內聽神經瘤、血管瘤等;另聽力退化、環境噪音等因素,都會出現耳鳴症狀。

耳鳴原因若排除聽神經瘤、顱內血管瘤、鼻咽癌等危險因子,賴仁淙說,其實大多數耳鳴就像上帝恩賜的「天使之聲」,屬於良性的聽覺中樞自我修復過程,是一種身心壓力不堪負荷或健康出問題的警示,例如部分病人因平常過於焦慮、憂鬱,也會出現心因性耳鳴。

賴仁淙與力博宏皆表示,絕大多數耳鳴可經由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獲得改善,建議有耳鳴困擾者應試著放鬆心情或休假,多聽輕音樂或大自然的流水鳥叫音,可改善耳鳴症狀。

民眾若想瞭解「耳鳴聲音處方」,可上台灣耳鳴學會網站www.tinnitus.org.tw,點選「耳鳴教室」查詢。



◆ 偏頭痛擾人 醫:大腦神經興奮

中央社 2012-11-12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陳韋達今天表示,偏頭痛困擾全台150萬人,不是坐月子沒有做好,而是大腦不安定、興奮性異常所致。

台北榮總舉行慶祝醫師節表揚大會,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以「不安定的腦—偏頭痛腦磁圖研究」獲得「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研究也收錄在國際期刊,及在即將出版的最新國際頭痛疾病分類中也收錄本研究為參考文獻。

他說,研究以100名患者,分為30名是沒有偏頭痛者,70名是有偏頭痛者,依類型再分為4組。

以一個月頭痛天數15天為分界,他說,逾15天是慢性型偏頭痛;低於15天屬陣發型偏頭痛,可分為預兆型與無預兆型,預兆型在偏頭痛發作前1小時內,會出現以視覺為主的偏頭痛預兆,如典型的鋸齒狀閃光或盲點(視野缺損)等,持續約5到60分鐘。

他說,若閃光或盲點症狀持續存在透過腦部造影檢查確認沒有中風跡象,稱為「偏頭痛持續性預兆(persistent migraine aura)」。臨床上,這類患者也常合併慢性偏頭痛。

北榮研究中收治6名屬於偏頭痛持續性預兆,腦磁圖儀(MEG)測量患者視覺皮質興奮性,並計算其習慣化程度,進一步與其他常見偏頭痛型態比較,釐清視覺皮質興奮性在此種罕見偏頭痛疾患扮演何種角色。

研究結果顯示,持續性視覺預兆患者,不論是頭痛發作期或發作間期,視覺皮質興奮性都呈現持續性的異常增加。

陳韋達指出,過去門診中常被問到為什麼會得到偏頭痛,透過腦磁圖儀解開偏頭痛,不是因為坐月子沒有做好,是因為大腦不安定、興奮性異常造成的。

fsj 提到...

研究:人類具10秒前預知能力

【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2.11.13

人類具「特異功能」,擁有超強念力、能未卜先知?這些繪聲繪影、穿鑿附會的認知,並未有堅實的科學根據支持,但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即將發生的「大事」確實具有預感能力,並在10秒前就可只預知。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神經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對於即將發生的大事件具有感應能力。研究團隊從實驗中發現,人的生理活動會在「即將到來的大事件」發生前10秒左右產生明顯變化,例如瞳孔縮放、心跳加速,以及腦部活動變化等。

為了驗證人體是否真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西北大學神經學家茱莉雅莫斯布里奇與其研究團隊共同分析了24項研究,並將其中存在偏見或錯誤的研究結果刪除。

在試驗中,科學家安排受試者瀏覽一系列的畫面,其中安插部分令人恐懼的畫面隨機出現於圖片群組中。結果顯示,受試者會在10秒前感應到下一個可能是令人恐懼的畫面即將出現。

研究團隊表示,人類的生理活動確實會在事件發生前幾秒產生變化。這一發現顯示,人類潛意識確實能預先感知有「重大事件」即將發生,縱使他們對將發生的事件一無所知,但就是能察覺有「大事」即將發生。

莫斯布里奇表示:「研究證實人體確實具有預知能力,人體可以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預先感應事件的發生,但目前還無法得知這功能在人體是如何運行的。」

莫斯布里奇及其研究團隊認為人體確實存有「預知」能力,並強調這種能力符合自然法則,並非流言中的「超能力」。雖然莫斯布里奇團隊成功證實人類具有預知能力,不過部分科學家持懷疑角度看待這項研究,「很有可能是研究中的受試者某些主觀偏見恰好發揮而已。」

圖說: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即將發生的「大事」確實具有預感能力,並在10秒前就可只預知。(Photo by halafish in flickr)



◆ 被稱讚心情好 與腦部紋狀體有關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3

日本科學家發現,當人類被稱讚或給予金錢肯定時,不僅心情變佳,也會讓工作更快上手,主要是因為腦部的紋狀體受到刺激,稍早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也發現,紋狀體具有豐富的多巴胺,多巴胺含量越高,表示人類對於鼓勵獲獎賞會更加敏感。

日本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定藤規弘,與先進科技研究中心教授渡邊聯合研究發現,當人類被稱讚後,腦部紋狀體(striatum)會出現反應,進而讓工作表現更佳,因為根據48位接受在30秒內完成指定手指移動實驗的成人,研究者發現,當組員獲得一旁觀察老師的稱讚後,隔天該組成員的表現相較其他組別最佳,研究者認為稱讚的確會導致正面結果。

定藤規弘表示,「對腦部而言,接受口語稱讚的反應就等於獲得金錢一樣,這次研究結果證實了受讚美鼓勵表現更佳,這樣的效果同樣可以適用在學生或復健病患身上。」

研究者認為,在獲得稱讚後,人類在睡覺中腦部負責「技巧整合」的開關等於被開啟,包括過去研究或是最新研究都指出,當人類獲得讚美後,都會幫助大腦在人類休息時進行有效的整合學習功能,金錢獎賞也有同樣的效果。

美國康乃爾大學也曾研究過,由於腦部紋狀體具有豐富之多巴胺,多巴胺含量越高表示對於鼓勵或獎賞會更加敏感,一旦多巴胺系統啟動後,人類會更加積極、興奮以及更想要得到包括從食物、性、金錢、受教育與個人成就而來的獎賞。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LOS ONE》期刊。



◆ 演化減速 人類愈來愈笨?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2.11.13

人類愈來愈聰明,還是愈來愈笨?美國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說,人類祖先要不斷基因進化才能生存,但數千年前開始聚集都市生活之後,演化的需求降低,智能或許一代代降低。

史丹福大學遺傳學研究室教授克萊布屈表示,人類的智能進化可能發生在人類祖先還不會說話、尚未從非洲往四處散布之前。他說,人類進化史上99%的時間以漁獵維生,必須想辦法找適合地點居住、抓到獵物,否則自己和後代都會滅亡。這樣的物競天擇壓力使人類大腦擴大,人類智能可能在15 萬年前達到顛峰。

不過,農業技術發明、人類開始聚居在都市後,與大自然對抗的需求下降,智能的進步停止,愈來愈多基因變異在大腦中的智能區累積,人類不像以前把不利的基因變異淘汰,所以智能不進反退。

克萊布屈說:「我敢打賭,西元前一千年雅典的一名普通人如果穿越時空到現在,會變成我們之中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他記憶力好、構想多、面對重要事務思路清晰。而且他的情緒比我們更穩定。」

比較父子兩代的基因體,隔代之間平均出現25到65個DNA變異。克萊布屈估計,過去120個世代(約三千年)以來,人類共有五千個變異,絕大部分涉及和智能有關的基因。英國遺傳學教授瓊斯表示,克萊布屈的研究固然可引發討論,卻無法以科學方法驗證。

布萊克屈認為,即使人類智能真的一代不如一代,由於退化速度緩慢,而現代科技進步速度更快,未來應可發明基因工程技術加以扭轉。



◆ 美研究:糖飲 恐荼毒關節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13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一天到晚喝含糖飲料,不只會讓體重增加,還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特別是男性,更容易受含糖飲料荼毒。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年會。

當膝關節軟骨受到磨損,就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肥胖、老化、膝蓋曾受過傷、膝蓋多負擔額外壓力、家族史等因素都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塔芙茨醫學中心與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兩千一百四十九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喝飲料習慣。研究人員剛開始便詢問這些人平常飲用多少含糖飲料,然後在十二、二十四、三十六與四十八個月後追蹤其退化性關節炎病情。研究人員也為患者測量身體質量指數(BMI)。

控制身體質量指數等變數後,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飲用含糖飲料者相比,每星期飲用最多含糖飲料的男性,退化性關節炎病情惡化最為嚴重。尤其是一星期喝超過五份含糖飲料的男性關節窄化現象更為嚴重。身體質量指數在二十七點五以下的男性喝越多含糖飲料,關節退化越嚴重,關節退化程度甚至比身體質量指數較高的人還慘。

研究人員不太清楚究竟是含糖飲料造成體重上升,增加膝蓋負擔,還是因為含糖飲料其他成分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病情加重。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能改變飲食,多採取健康飲食方式,或可幫助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 血糖失控 腸道菌侵肝入腦傷眼

中央社 2012-11-13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糖尿病患控糖不佳時,腸道常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很容易跑到肝臟造成膿瘍,入侵眼睛和腦部留下後遺症。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蕭樑基今天指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有77型,大約75%的人腸子裡存在這種菌。在台灣,其中23%是K1或K2型,以前醫學界認為,這種菌無足輕重,在人體相安無事,現在卻不以為然。

蕭樑基說,特別在亞洲,細菌性肝膿瘍的主要元凶就是K1或K2型,糖尿病又血糖失控時,腸子的這種菌,毒性變得特別強,跑到腸子外面逞凶,「眼內炎的糖尿病患,9成以上是肺炎克雷伯氏菌,造成失明、視力下降等後遺症」。

國衛院和三軍總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文獻回顧研究顯示,肺炎克雷伯氏菌肝膿瘍,已成為新興的全球性疾病,細菌轉移也易引發菌血症、腦膜炎、眼內炎、壞死性筋膜炎等併發症。最近論文發表在今年11月的刺絡針感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蕭樑基說,教科書上說細菌性肝膿瘍是混合細菌造成的感染症,台灣是第1個觀察到與教科書不一樣的地方,未來有可能研發疫苗,或是讓糖尿病患事先滅菌以預防肝膿瘍。

※ 相關報導:

* 誤以為皮膚病 全身長丘疹 就醫驚罹尿毒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3/today-health2.htm

60歲張姓男子3年來皮膚長丘疹發癢,以為是當環保志工碰到髒東西不以為意,近日丘疹長得全身都是才就診,皮膚科擦藥也未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尿毒症,不但有糖尿病、腎功能也只剩8分之1,需終身洗腎。

fsj 提到...

腳底按摩 改善癌患不適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11/15

在台北街頭,常可看到腳底按摩店面。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腳底按摩似乎可以幫助癌症患者改善不適症狀,患者經腳底按摩後,行動能力也變得比較好。

這項研究經費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腫瘤照護論壇」期刊。研究首席作者護理學院教授葛溫‧懷亞特表示,這是首次大型隨機研究發現腳底按摩或許可以輔助癌症標準療程,幫助患者減輕痛苦。

共有三百八十五名女性乳癌患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患者多為晚期乳癌患者,癌細胞都已轉移,且患者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荷爾蒙療法。

這些女性被隨機分成三組,有一組接受專業腳底按摩,另一組則接受一般足部按摩,還有一組只接受正規醫療療程,沒有接受任何足部按摩。

許多乳癌患者都有呼吸急促症狀,研究人員以問卷詢問患者癌症症狀變化情形,五周、十一周後再做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接受專業腳底按摩的患者較少出現呼吸急促症狀,也許是因為呼吸狀況改變,因此行動能力也獲得改善。

懷亞特教授指出,原本認為腳底按摩可能可以改善患者焦慮、沮喪情緒,但結果並非如此,患者情緒問題改變不大,反倒是生理症狀有好轉跡象。



◆ 牛樟芝抗癌 馬偕研發再突破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1.15

台灣山區特有的牛樟芝治癌效果再獲肯定!台北馬偕醫院上午公布「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測試報告,顯示該專利成分可有效殺死並抑制肝癌、胰臟癌、食道癌、白血病、子宮頸癌等五大腫瘤細胞,主要成分即從牛樟芝萃取而來。

國內已有多項研究證實牛樟芝具抑癌效果。不過,台北馬偕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強調,想直接食用牛樟芝來抗癌幾乎不可能,因為馬偕二號活性化合物在牛樟芝含量不到萬分之一,每一公斤牛樟芝還萃取不到一毫克。

陳裕仁指出,馬偕二號的體外胞試驗測試對象以最惡化的癌細胞為主,結果發現,對白血病的有效反應率超過九成九,肝癌及胰臟癌的有效反應率達八至九成,食道癌及子宮頸癌也有六至七成。

該項結果已刊登「國際老人醫學期刊」,目前正向台灣、美國申請專利中。預計三年內可進入人體試驗。

fsj 提到...

生技中心啟動5年大計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2-11-20 工商時報

生技中心(DCB)啟動5年生技新能量規畫!董事長李鍾熙表示,將全面進行改組、引進四位都任職於國際大藥廠的專業人才外,也鎖定蛋白質藥物開發為主力,推波台灣蛋白質藥品產值10年內達300億元。

李鍾熙表示,將統計來看,國內生醫產業在2002時產值為1,109億元,2011年產值為2,403億元,成長率117%,並不算太快速。

不過,近這3年來由於投資大眾對產業的逐步認識,加上不少海外生技專家也陸續回台投資,讓生醫股成為多頭主流,在2008年,生醫股的市值為760億元,2011年則達2,800億元,增幅高達368%,而今年在生醫股熱翻天中,市值成長率更可觀,OTC的成交量也超過15%,而有9家公司的市值更已突破百億元,足見生醫產業已成主流。

李鍾熙認為,推波生醫產業的產值和市值成長,主要是10年前的播種開始收割,另外,兩岸關係改善和全球醫改都是主因,為此,DCB亦將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創造亮麗產值,並以國際大廠傾全力投入的蛋白質新藥為主力。預計5年內DCB將推出10項以上「新產品」進入臨床試驗,其中至少5項在10年內上市。

另外,也將育成50家新創生技公司,至少10家完成上市櫃,並促成10件以上重大國際研發、投資或產銷合作。已於9月進行組織再造的DCB,除原本即有的CGMP生技藥品先導工廠外,也分別成立生物、化學等製藥和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前瞻科技研究室。

李鍾熙表示,DCB原本就十分積極投入發展蛋白質新藥領域,未來更將強化抗體工程及細胞工程等創新能量,結合基礎及臨床機構,建立「大病抗體基因庫」。



◆ 何壽川領軍 逾30家新藥業 組協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2-11-20 工商時報

力拚有感生技,逾30家新藥公司合組的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將於28日(下周三)成立,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為首任理事長,該協會將聚焦於生技新藥、新療效新藥的研發。醫藥界認為,此舉將有助於12月中旬將在成都舉行的兩岸醫藥合作協定會談。

除此之外,有鑑於生醫產業將成為台灣經濟命脈未來的動能下,產、官、學目前正通力建立完整架構,除了關注政策研擬的生策會,提出的33項建言,陳冲內閣已照單收,並允諾在3年內完成。

生技中心(DCB)9月間組織也全面進行大改組,並啟動5年營運策略規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將扮演新藥研發關鍵第二棒(將學研界和國際間研發的初期案源,研發完成動物實驗或進入人體一期臨床時,再轉介至產業界),並成長台灣生技商機拓展的重要窗口。

由東洋、基亞、太景、杏輝、健喬等逾30家新藥公司合組的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將於28日宣佈成立。此三個單位未來將以三足鼎立模式,結合三各自優勢,推動國內新藥打進國際和中國市場。

杏輝董事長李志文表示,生醫產業已成先進國家積極扶持的產業,而其必須具備的創新、專利法規、研發、生產、行銷人才和資金等條件,國內目前都還沒有完整的經驗,因此,透過新藥組織相互交換心得和聚集能量,將可較快速和國際市場接軌。

該新藥發展協會是由李志文和健喬董事長林智暉等人於一年前即積極籌備成立,由於國內目前的製藥公協會單位,長期都投入於傳統學名藥的領域,有鑑於新藥研發已成趨勢,加上兩岸積極進行的相互認證新藥臨床,更需要有明確目標可以運作執行,才推波生技新藥協會成立。

健喬表示,除了開發全新新藥之外,協會也將新療效新藥廠商納入,包括新適應症、降低副作用、改善療效強度、改善療效時間或改變使用劑量等新藥,未來都有機會創造台灣生醫產業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