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1

群眾:政府偷我的錢! 痛苦指數如何解讀?

◆ 西、葡群眾:政府偷我的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8518.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2.09.30

西班牙與葡萄牙人民29日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撙節措施造成的經濟災難。不到一周的時間,西班牙群眾第三度上街示威遊行,在馬德里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在里斯本,葡萄牙群眾也指責政府撙節「偷走人民的薪水與退休金」。

上千名西班牙群眾昨日遊行到國會大樓外抗議,維持數小時和平。然而遊行未經許可,晚上遭鎮暴警察強制驅散,部分群眾對警察丟擲瓶子與石塊。一名美聯社攝影記者目擊警方粗暴毆打一名抗議者,該人隨後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馬德里當局估計示威人數4500人。根據西班牙國家電視台今早報導,抗爭造成2人受傷,12人被拘留,國會大樓外豎起柵欄保護。電視畫面顯示,警察衝向抗議者,用警棍毆打他們。25日的抗議較嚴重,有64人受傷,38人被捕。

西班牙群眾在遊行時大吼「開除他們,開除他們!」,怒指總理拉霍伊與其保守政府的加稅與減支政策,及該國在歐元區17國中最高的失業率,造成人民的苦境。

拉霍伊政府28日發布2013年預算草案,目標減支400億歐元(517億美元),撙節措施包括凍結公務員薪資、減少失業補助,甚至連明年王室家族的花費都要減少4%。

另一方面,葡萄牙財長賈斯帕爾也表示,將宣布新的減支政策。上萬葡萄牙民眾昨在里斯本抗議,政府為了780億歐元(1000億美元)紓困資金,將施行更嚴苛的撙節措施。在CGTP 工會號召下,他們群聚商業廣場,指責撙節「偷走薪水與退休金」。

CGTP秘書長卡洛斯呼籲「所有撙節的受害者應該團結起來」,並說工會領袖將在3日開會討論是否發起大罷工。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 明年需發債2072億歐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8517.shtml

西班牙預算部29日表示,西班牙計畫明年發行債券舉債2072 億歐元 (台幣7兆8736元),同時,西班牙總理拉霍伊不向金融市場尋求融資,改向歐盟紓困基金求助的壓力愈來愈大。拉霍伊要向歐洲央行(ECB)開口了嗎?

....目前的情況是,由於紓困有其條件 (例如厲行撙節、接受外來監督),ECB正在等著拉霍伊的立場,只要拉霍伊同意相關條件,ECB就開始收購西班牙的債務。

* 全球民眾個人金融淨資產 成長率3年新低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97772.shtml

德國安聯集團第3度發表「全球財富報告」,發現因為歐債危機,導致去年全球50個國家民眾「金融淨資產」成長率僅0.6%,遠比2009與2010年各有7.8%與9.7%的成長率都低,也是3年最低的成長率。

所謂金融資產,包括存款、股票、基金、保單等。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麥可海斯說,景氣不穩、低利率環境與歐元危機等3大因素,已對民眾金融資產成長造成影響。而歐美整頓金融市場、解決歐元區危機,也無太大進展,讓投資人對投資市場卻步。



◆ 痛苦指數該怎麼解讀?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93000342.html

【于國欽】2012-09-30 工商時報

■經濟學家經常能洞悉兩項指標間的規律性,例如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存在歐肯法則,工資率(通膨率)與失業率構成菲利浦曲線,缺工率與失業率畫出了貝佛里奇曲線。

■兩項指標經過創意的整合,會有更強的描述力,以通膨率加上失業率可呈現民生痛苦,以匯率貶幅加上股價跌幅可以反映金融痛苦,以出口物價除以進口物價可勾勒出貿易條件。

這段期間痛苦指數成了熱門話題,經常可以聽到名人、專家們拿著近月的痛苦指數變化,斥責政府無能,但痛苦指數能這樣用嗎?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由經濟學家歐肯所提出,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則是雷根,雷根以七十歲高齡角逐總統大位,在1980年參選演說中一再問民眾:「你們的生活是否比四年前過得更好?」

是否比四年前過得更好,原本有點抽象,但雷根以痛苦指數把民眾的苦悶、失望化成了數字,讓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百口莫辯,1980年美國通膨率13.5%,失業率7.1%,合計痛苦指數高達20.6,確實比四年前高出許多。

雷根演講打響痛苦指數

當痛苦被量化成數字之後,雷根便理直氣壯地向選民說:「過去三年八個月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那是一場美國悲劇。」感人的演說讓雷根勢如破竹,獲得壓倒性勝利,痛苦指數從此家喻戶曉。

雖然痛苦指數名氣愈來愈大,但直到如今對痛苦指數持保留者也不少,他們認為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與一個百分點的失業率意義全然不同,怎麼可以相加?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但如果我們不要那麼嚴格看待,痛苦指數仍有其象徵意義。

事實上,通膨與失業還是有些相同的內涵,通膨讓所得縮水,失業讓所得無著,都與所得變化有關。雖然一個百分點的失業率與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帶來的痛苦未必等價,但兩者相加仍能適度反映民生痛苦的變化。

經濟學上非常有名的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揭示通膨率與失業率具有穩定的抵換關係,也就是如果要維持低失業,就得忍受高通膨;若要降低通膨,就得忍受高失業,但這一完美的抵換法則在石油危機年代裡已不復存在,1970年代通膨與失業同步升高的停滯通膨現象,在幾何意義上是菲利浦曲線右移,在算術意義上則是痛苦指數升高,由此可知痛苦指數也並非全然沒有理論基礎。

長期觀察痛苦指數 較準

經濟學家菲利浦是用了一個世紀的資料才發現了菲利浦曲線的規律性,由此可知我們在運用痛苦指數時也應該做比較長期的觀察,宜以年資料觀察,而不宜以月資料認定,因為月資料深受季節因素干擾,如此衡量出來的痛苦指數忽高忽低,意義不大。

以台灣而言,每年七、八月適逢畢業生投入職場的高峰期,同時也是颱風季,無需有未卜先知之能,即可猜出這幾個月的通膨率、失業率會走高,算出七、八月的痛苦指數,然後認定經濟社會變痛苦了,以如此短期的變化,來論斷一個長期的趨勢,有意義嗎?

我們觀察二次石油危機年代與金融海嘯年代的痛苦指數會發現,各國在這兩個年代的痛苦指數都呈上揚,但相較之下,1976~1980年的升幅要遠高於2007~2012年,若以當年台灣通膨率19.1%,痛苦指數20.3的標準看來,台灣如今哪能稱得上停滯性通膨?

※ 相關報導: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改革樂高 逆勢衝出好業績

【李鐏龍】2012-09-30 工商時報

今年上半和去年同期相較,全球玩具市場衰退4%,但同期間,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Lego)的淨利和營收卻分別激增36%及24%,其全球市占率也增加1個百分點、至8%以上,今年全年獲利則可望創下6.6億英鎊的紀錄。

耀眼的營運表現,讓一手把樂高從破產邊緣搶救回來的現任執行長納斯托普(Jorgen Vig Kndustorp),再度成為注目焦點。

樂高曾因躁進擴張進入太多不同領域,其中許多是其不熟悉的,致使營運深陷困境,財務掉入泥淖中,2004年低潮時每天虧損達100萬美元,瀕臨破產邊緣。

當時,樂高創辦家族斷然打破傳統,首度任命一位非家族成員─納斯托普─出任執行長。事後看來,這的確押對寶。創辦家族直到現在仍未讓樂高上市。

在創辦家族的鼎力支持下,納氏推動多項改革,主要分3個面向:「調整營運策略」、「追求生產效益」及「改造企業文化」。

調整營運策略

納氏鑑於「躁進多角化擴張拖垮樂高營運」,因此2004年接任執行長後,就把策略修正為「去蕪存菁」:將所有非核心項目,如品牌服飾、電玩遊戲到多座名為「樂高園地(Legoland)」的主題公園等,不是出售就是委外經營,以專注於組合積木玩具的最核心本業。

追求生產效益

為降低成本,他勇於裁員,並將部分生產作業外移到東歐及墨西哥。他也將高階主管(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薪酬與工作績效掛鉤。

他將樂高積木元件(個別造型的1片或1塊積木)的數量,從在2004年時的多達1.5萬個,現已減少至7,000個以下,等於縮減逾50%,使成本大幅降低。

在創辦家族長期秉持寬容價值觀下,樂高集團養成了缺乏紀律與散漫的企業文化。納氏上任後極力扭轉,藉由營造出一種「迫切的危機感」,激發(或迫使)設計團隊展現更高的創意效率。

改造企業文化

例如,從新構想到落實為具形的積木,曾經需要花費長達2年的時間,但現已壓縮到只需約1年。

納氏的改革措施,有如一劑劑猛藥,刺激強化樂高體質,扭轉營運乾坤。集團規模從2005年觸底以來已擴增2倍。

今年上半年底時,樂高已是全球第3大玩具製造商,而第1大的美泰兒(Mattel)、第2大的孩之寶(Hasbro),都是擁有美國市場主場優勢的美國企業。

若以市占率而論,則樂高在亞洲與歐洲市場都已位居第1,在北美市場為第3。

樂高在北美地區、特別是美國市場,已展現驚人爆發力。樂高今年上半在美國的營收較去同暴增23%,這雖低於樂高在亞洲市場同期間的成長逾50%,但遠優於同期間在歐洲市場的僅成長10%。

樂高在亞洲市場的高速成長,說明納氏正逐步達成一項長遠性目標:努力衝刺亞洲地區銷售,使成為與美國、歐洲鼎立的該集團全球3大核心市場之一。

但對於美國玩具市場前景,納氏卻看法保守。

他認為,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不論由誰出線,增稅及減支在所難免,這已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大不確定性,加上美國家庭的負債水位偏高,都將衝擊消費者支出,為玩具市場帶來壓力。

儘管憂心美國市場的前景,納氏在受訪時卻強調,他有信心在未來的5年到10年,樂高在美國都將有2位數的年成長率。

他的信心其來有自。

樂高鎖定「占兒童玩具市場半壁江山的女童」,所自行研發推出的Lego Friends系列積本玩具,從去年聖誕節上市以來就一直熱賣,今年上半的銷量較公司預期超出1倍,成為集團全球、尤其是美國市場銷售長紅的一大功臣。

樂高的產品,不論是自行研發,或是和電影娛樂公司進行智財授權合作下的如樂高魔戒、樂高復仇者聯盟等,都締造亮麗的銷售佳績,代表在「生產製造及創意研發」上已掌握競爭優勢,另在行銷上也已更為靈活。



◆ CEO道歉術 風格大不同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10.01

庫克出任蘋果執行長以來,一切行事都被拿來看他趕不趕得上賈伯斯。專家說,庫克容或稍欠領袖魅力,但他的CEO做得不比老賈差,而且道歉比老賈誠摯可取。

日前蘋果Maps app出紕漏,庫克承認錯了就是錯了,不必文飾狡辯。他說:「對此事造成我們客戶的挫折,我們抱歉之至,我們正在盡力改善Maps。」他甚至更進一步,建議客戶試試Google Maps、Bing和MapQuest。

2007年,iPhone推出兩月即從599降到399美元,看看賈伯斯向客戶道歉:「我們已盡力符合各位對蘋果的高度期望。」他堅持蘋果沒做錯事:「我確信,我們的決定正確。」

語言專家說,庫克的道歉直指重點,直接而誠懇,賈伯斯則只談他的「觀察和論斷」,對客戶不作承諾,彷彿蘋果的失策和產品紕漏是「你家的事」,不是蘋果的問題。

CEO的道歉形形色色,大異其趣。2009年亞馬遜Kindle裡,歐威爾寫思想檢查和極權主義的名著《1984》神秘消失,客戶指責亞馬遜學書中監控世界的老大哥搞禁書,實則只是因為亞馬遜未獲出版商授權。

亞馬遜CEO貝佐斯在亞馬遜公共論壇自責:「我們的處理方式愚蠢、無腦、完全不符我們的原則,我們活該受批評。我們將向這次痛苦錯誤的瘡疤學習,改善今後的決定。」

語言專家說,貝佐斯的道歉既悔過,又幽默,最精采。

臉書2006年推出news feed和推特競爭,太難用,惹惱一票用戶,CEO札克柏格發表長篇公開信,開頭就負完全責任說:「這事我們真的搞砸了。」

他那時才22歲,臉道歉函低聲下氣賠不是,「聽起來可能愚蠢,但我要感謝所有來信批評和組織抗議活動的用戶」,還感謝大家撥冗讀他的道歉。

研究客戶關係的專家說,這位年輕CEO熱情道歉,把所有客戶當成傾訴貼心話的死黨,稍嫌囉嗦。

不過,有些道歉根本不是「人」簽名。2011年,Sony被駭,一億多筆紀錄外洩,包括1200個信用卡號碼,Sony發布聲明,起頭是「親愛的,珍貴的Sony線上客戶」,結尾是「謹此,Sony線上娛樂」。



◆ 外勞成隱憂 澎湖批評四起

自由 2012.09.30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近幾年重大治安事件都與外勞及外配有關,儼然成為治安隱憂,日前又發生大批印尼漁工尋仇群毆,更讓外界質疑現行外勞管理政策不當,檢討聲浪四起,若僅仰賴澎湖縣警察局加強查處取締,無法達到治本之效,中央應儘速制訂相關懲處辦法。

以先前發生馬公第三漁港印尼漁工綁錨沉海案,責付管理的雇主、仲介公司都沒有刑責,此次再度發生大規模印尼漁工群毆案,雖然警方揚言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只要簡易庭判刑,就將申請強制遞解出境,但卻只有「建議權」,最後行政裁決權仍在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社會處,難保不會因來自各方「關說」壓力又告罷。

另外,現行外籍漁工管理辦法也有漏洞,中國漁工必須謹守晚間在船艙就寢,並由安檢所派員逐一點名,但其餘國籍漁工則來去自如,甚至成群結隊夜遊馬公市區,馬公第三漁港拍賣場入夜後更成為澎湖人「禁區」,政府在講求人權之餘,憲法保障人民的免於恐慌權更應優先考量。

同時各主管單位權責也應明確劃分,移民署、社會處工作重點都較偏向外配輔導,對於血氣方剛的外籍漁工著力點不足,而通譯人才庫的建立更是重點,每次發生外勞事件,通譯都姍姍來遲,更有家庭壓力,無法全心配合,若設有編制通譯,有助於儘速釐清案情,對於負有管理之責的仲介、雇主,則應祭出重罰,規定一年內不得僱用或仲介,才能徹底解決外勞管理問題。

fsj 提到...

社論-「產值極大化」與「就業極大化」的抉擇

【本報訊】2012-10-01 工商時報

知名經濟學家威廉.鮑摩爾(William Baumol)雖然與諾貝爾經濟學獎擦身而過,但他的「可競爭市場」(Contestable Market)理論,對個體經濟學及產業經濟學都產生重大影響。對於現代公司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情況下,經理人的經營目標是否仍為「利潤極大化」,他也提出另一個更為實際的看法,亦即經理人可能以「銷售極大化」作為經營目標,因為經理人的業績表現,最讓人「有感」的是公司產品的市占率。例如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產業分析師會逐月報導各廠牌產品的市占率,對經理人而言是個壓力,也是動力;對消費者而言,往往以市占率高低做為產品是否夠「潮」而決定是否購買。換言之,經理人的「有感」經營,取決於市場對產品的接受程度,而不單單是對公司獲利的貢獻。

如果把整個國家當作一個公司來看,人民是股東,政府部門就是公司的經理人,選出董事長(總統),董事長任命總經理(行政院長),總經理再任命各部門經理(部會首長),組成經營團隊,為股東(選民)服務。國家經理人的經營表現成果,若能讓股東們感受得到,這就是所謂的「有感施政」。經理人的經營目標要正確,這是管理學上所謂「做對的事」(Do Right Things);至於「把事情做對」(Do Things Right),則屬於團隊執行力的問題。

陳內閣成立以來,迄今7個多月,一直被外界批評「無感施政」,認為是執行力的問題。對於執行力不佳,檢討出來的原因很多,包括董事長(總統)對總經理(閣揆)授權不足、經理人(部會首長)不服指揮、經理人能力不足、整個團隊口號多於行動…等等。固然內閣的執行力有應檢討之處,然而更應嚴肅面對的是,沿用幾十年的經營目標「產值(GDP)極大化」是否該改弦更張,大開大闔地轉為「就業極大化」,好讓多數股東確實感受到經理人的經營成效。

當一個國家的產值全由國內的生產要素(資本、勞動、技術)提供時,產值的提升(GDP的成長)同時帶來就業的成長;因此,國家經理人(政府)以「產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只要執行力不差,「產值極大化」的同時,「就業極大化」也成了必然的副產品。

長久以來,財經相關部會一直以發展製造業為產值極大化的政策工具,忽略了製造業逐漸外移的事實。由於連三角貿易都記入GDP,因此許多台灣接單、外地生產的產值,雖然看似台灣產值增加,事實上只為外地創造就業機會,所得成長與就業成長逐漸脫鉤。所得成長不但沒有對就業帶來同步成長的效果,反倒給資本家帶來相對更多的財富,財富分配的兩極化也使民怨加深。

就業機會外移,使台灣失業率提高;為緩和失業人口增高的問題,政府團隊紛紛提出對策,例如經建會提出「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勞委會與各地方政府提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等各種對策因應。但看在國家股東的升斗小民眼中,對未來的就業前景卻是十分憂心,因為這些都只是短期治標而非長期治本的方案。更憂心的是,非典型就業,例如派遣勞力,在國內就業結構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以致對原有的工作人員產生被取代的憂慮。另外,廠商要求提高增加外勞雇用,也對本國勞工產生工作被取代的威脅。

無論是派遣勞力或外勞的雇用,都有利於廠商減少勞動成本。尤其是外勞的雇用,有相當高比重的外勞工資適用基本工資,因此此次的基本工資調整案,資方強烈要求本勞與外勞的基本工資脫鉤。至於派遣勞力的增加使用,資方的理由,是為了因應淡季、旺季的人力調節;至於本國勞工被外勞取代而失業,資方說法則是因為本國勞工不肯屈就基本工資水準所致。

上述論點的基本精神都是以廠商的最大利潤為考量,以至於勞委會的基本工資調漲案,被行政院打折扣:基本工資月薪調漲的部分,被設下「連續兩季GDP年增率超過3%,或失業率低於4%」的前提條件,而且傾向同意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換言之,行政院的決定仍是基於廠商利潤最大化或國家產值極大化的考量,難怪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要掛冠求去。

事實上,「就業極大化」並不表示所得成長不重要,而是要加強發展在地產業;唯有產業發展在地化,才能使就業直接提升,同時帶動所得成長。如果仍以產值極大化為目標,不願作改變,可以預期的是國內失業情況,未來必定更加雪上加霜。奉勸國家經理人們,經營目標該改弦易轍了:發展在地產業,使就業極大化,方為「有感施政」的當急要務。

※ 相關報導:

* 世台商會總會長黃正勝當總統面「嗆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00559.shtml

馬英九總統今天出席世界台商會年會,台商會總會長黃正勝當著總統的面,批評行政院經濟動能提升方案,沒有台商記得的內容,事隔20天好像跟沒說過一樣。他批評財經官員一代不如一代,提不出振奮海外台商的政策及方向。

* 立院示警:對明年經濟不宜樂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399723.shtml

我國景氣對策燈號連續十個月藍燈,行政院長陳冲感到非常抱歉。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十個藍燈僅次於兩千年網路泡沫時期的十五個藍燈位居第二;但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濟發展支出僅占第四位,為近五年之末,政府施政計畫未能與預算有效連結,對明年度經濟復甦不宜過度樂觀。



◆ 我見我思-QE3會幹啥壞事?

【呂紹煒】2012-10-01 中國時報

上周中韓兩國在北京,一起痛罵美國的QE3(第三波量化寬鬆);大陸罵老美不稀罕,不罵才怪,但如果連老美的「保護國」韓國都罵,那肯定是有問題。QE3可能幹出的壞事不少,在不同階級、國家間,都可能造成逆所得重分配。

美國這回的QE3,除了市場外,是一片痛罵聲。QE3既是以加速印美元為基礎,美元貶值難以避免,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已創匯改後新高。美元貶,第一個倒楣的就是那些擁有鉅額外匯存底的國家。

最倒楣的國家當然是外匯存底三.三兆美元的大陸,再來是日本;台灣將近四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損失也不小。外匯存底排名前十名的國家,除了日本,沒有所謂的「歐美先進國家」。這些國家如守財奴般努力生產、把東西賣給先進國家,換來所謂的「美元」珍藏不願花費。

但美國啟動美元貶值機器, 他們立即蒙受損失;等於過去努力生產出口,贈送給老美享受。這個「重分配」,是由較貧窮的新興經濟體流向富裕先進國。夠不公平吧?這是在國與國之間製造更深的不平等。

在政府與民眾之間,QE3把美國的利率壓低到接近零,美國政府很爽,每年利息支出只要二千多億美元,但存款戶笑不出。專家估計,如利率上揚到十年平均的五%,老美利息支出就飆到占其收入的二成多;回到九○年代的六.七%,利息支出就超過國防支出了。所以,專家說「超低利率讓美國政府好過,存款戶掉淚」。

而在個人方面,QE3的資金潮,讓股市、債市、商品市場蓬勃上揚,連奄奄一息的房市都能再起,但除非你是投資能手、大戶,否則大部分個人卻啥好處都沒。QE3放出的資金最後應到達民眾手上,大家才會增加消費、經濟才能拉抬;但有人估QE3只有一成多的資金會到民眾手上。專家建議「下次不如直接發錢給民眾好了」!

當然,通膨問題更大。QE3一定加深通膨壓力,何時爆發沒人知道。QE1讓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卅六%、食品上揚二成,油價飆六成;如果說這是因為經濟回升所帶動的價格上揚,那麼看QE2,商品飆一成、食品漲十五%,油價升三成。現階段的主要經濟問題是經濟低迷,通膨未進入時程;但如繼續撒錢,物價總會上揚。民眾夠倒楣,還未享受到QE3帶來的經濟上揚、薪資增加,就可能要先忍受物價飆漲的痛苦了。

這些可能的惡果,老美都知之甚詳;因此說會控制通膨在二%以內,強調經濟上揚後,所有人都受惠。希望QE3的結局真如老美說的,在惡果浮現前,大家已快樂享受經濟回春的果實,QE3榮耀退場。這…好像是童話才有的結局吧?

※ 相關報導:

* BaselⅢ倒數 銀行增資壓力大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99585.shtml

新版巴塞爾協定(BaselⅢ)明年上路,可計入銀行合格資本的條件更嚴,金管會初步了解,國內銀行發行的次順位債,不符新規定者多達三、四千億元,明年起須逐年從資本扣除,不少銀行必須增資因應。

* 釣島轉團效應 十一確定看不到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22012100100228.html

「十一黃金周」因與中秋假期相連,不少台商趁此時間返鄉過節,而航空公司機位有限,壓縮了陸客遊台的人數;至於外界所期待,陸客因釣島事件而「轉團」遊台的效應,確定不會在黃金周發酵。

fsj 提到...

專家傳真-人人都是蝙蝠俠

【李欣龍文化大學創意產業中心主任、TEDx策展人】2012-10-02 工商時報

蝙蝠俠的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Rises 借用了狄更斯(Dickens)名著「雙城記」中的素材,台灣也許已不是書中開卷所提「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也不是為了愛或他人而犧牲的時代,社會風氣轉變為「自我」遠大於「利他」。然而,若缺乏利他精神,台灣將很難從製造業轉型為強調創新與創意的服務產業。

蝙蝠俠之所以成為蝙蝠俠,因為他克服了小時候曾經跌落滿是蝙蝠山谷後,所烙印在心底的恐懼,並將恐懼轉化為正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認為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不曾希望任何人會看見、記住那張面具後的臉,跳脫個人色彩、英雄主義,相信每個人都可為社會的共享價值、共同願景而努力。「利他」的初衷,將成為企業能在市場勝出,人才的格局、視野能更為寬廣的關鍵,獲利是伴隨著消費者對利他的認同而來。也就是說,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生活價值與態度,並能兼顧社會責任,幫助到更多的人。組織中,個人與團隊的出發點,成就長遠「事蹟」大於短暫「虛名」。

富比士(Forbes)在2011年,從經濟、教育、創業、運動、設計…等不同面向選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其中“Ideas”面向選出了Chris Anderson,他是當今全球最受歡迎的創意論壇TED策展人,TED核心價值“Ideas worth spreading”引發來自全球各地的認同、參與,因而延展出最活用且豐富的知識分享平台。TED在2012年於杜哈(Doha)舉辦了第一次的TEDxSummit,集結來自全球約700人的高峰會,Chris Anderson並沒有在活動中藉機彰顯自己、宣傳個人,卻以開放式知識分享的熱情、參與者為主,加上服務奉獻、耐心傾聽的態度,無意識地傳達品牌的意象與精神。甚至在大會最後1天的閉幕時,沒有任何的致詞,而是榮耀TED工作團隊與在地接待單位的努力。沒有造神運動,自然地讓參與者變成了主角。

媒體Fast Company發表了2012世界上最創新的50個企業,前10名有7個都與網路直接相關,如Apple, Facebook, Google, Amazon, Square, Twitter, Tencent(大陸的騰訊,如QQ),本質則實為利他精神,因為樂於分享、勇於助人,讓更多的知識、資訊、創作、點子…得以快速傳播、串聯,排名第7的“Occupy Movement”(佔領運動,如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實際上不算是企業,卻也高度運用網路與科技工具,發起社會運動,讓大眾關注的議題,得以重新檢視、討論、解決。

企業在發展品牌、培養人才、建構願景的同時,或是政府在推動政策、實施計劃,力圖解決各項政經問題時,如果先發展由下而上的相通理念,讓每個人都是蝙蝠俠,就不會專屬於某個特定人物。利他精神,於個人,代表想做出東西,於組織,代表實現眾人理想,於社會,代表你參與共同願景。

電影蝙蝠俠片中,真正解救高譚市(Gotham City)的並非蝙蝠俠,而是群眾的共同信念與價值、熱情與理想,就如台灣未來人才、產業,需要以利他為導向,突破個人主義、甚至團隊主張,重新體驗土地的滋味,感受人情的溫度,依存生活的原貌,了解心中的渴望。名人光環、個人英雄將式微,素人將由此昇起,成就劃時代的事蹟。



◆ 喬根森:中國印度 未來經濟領頭羊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李娟萍/台北報導】2012.10.02

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喬根森(Dale W. Jorgenson)昨(1)日指出,未來10年,全球經濟將加速成長,2020年時,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第1大經濟體,印度也將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

喬根森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新古典經濟學家,長年致力於建立各國產出與生產力模型資料庫(KLEMS)。此次是應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大學與東華大學之邀來台,昨日他發表「亞洲崛起與新世界秩序」專題演說。

喬根森表示,2007年國際金融海嘯過後,包括美、歐、日等工業化國家,都走向一條緩慢且反覆無常的復甦之路。近期的歐債風暴,更讓世人對經濟前景不樂觀,不過,以長期觀點來看,「下個10年,全球經濟將因中、印加速成長」。

他解釋,儘管金融海嘯與歐債問題,讓全球經濟元氣大傷,不過,全球基本面依舊強勁,特別是中、印兩國,歷經超過20年的改革開放,代表亞洲新勢力,正加速改變全球經濟樣貌,「一個全球經濟新秩序正在誕生中」。面對亞洲崛起時代來臨,喬根森也樂見台灣正透過兩岸經濟協議(ECFA),取得有利位置。

喬根森以計量經濟模型,建立全球各主要國家過去20年及未來10年的資本投入、勞動投入與生產力概況,再以購買力平價法(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算各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

按此模型,喬根森發現2020年時,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1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率(GDP)貢獻,將從2010年的13.4%,擴大到2020年的20%;同一時期,美國對全球GDP貢獻將從20%,降至17%,退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

※ 相關報導:

* 耐吉:大陸市場惡化 超乎預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72012100200752.html

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內需也低迷不振,已嚴重威脅到美商耐吉(Nike)2013年第1季財報(6月至8月),據耐吉公布財報顯示,Q1獲利5.67億美元,年減12%,其中來自大中華區營收僅有5.72億美元,年增8%,增幅衰退。耐吉高層坦言,大陸市場惡化的速度超乎預期,導致在華訂單減少,未來將調整在大陸的經營戰略。

* ECFA後續 不是深水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00201029.html

我個人認為目前離深水區還很遠。談政治或者主權,因為那是零和遊戲,容易起衝突。經貿就是雙方合作,共同把餅做大,就有很多容易討論的空間。以ECFA中的貨品貿易協定,互降關稅來說,雙方要談的項目是關稅稅則8位碼,總共大約有一萬項。在ECFA的早收清單裡,台灣拿到了539項,大陸拿到了267項,扣除電子產品零關稅2902項。以國際間標準的FTA為例,大約需85%~90%貨品零關稅。這樣算起來,兩岸大約還有5800項的貨品要談降關稅。這5千多項裡很多是降稅對雙方都有利的,因此談判不會有那麼困難。



◆ 反避稅機制 海外避稅難度增

中央社 2012.10.02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反避稅機制是未來所得稅法研議修正的重點,未來企業盈餘留在海外,也可能被課徵營所稅。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新聞資料指出,財政部近期召開研商「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會議,修法內容將對各種企業稅賦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反避稅機制將是未來修法的重點。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廖烈龍表示,反避稅機制有兩大規範,包含防杜企業在租稅天堂國家設立紙上公司,將盈餘留在海外以規避稅賦,擬制定受控外國公司(CFC)的反避稅條款,避免企業利用海外公司避稅。

廖烈龍表示,其次是增列「實際管理處所」規範,也就是外國公司被認定實質管理處所在台灣境內的話,等同於境內的營利事業,將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廖烈龍說,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對企業稅賦產生重大影響,建議企業注意最新修法動向,及早進行公司稅務治理與規劃。

fsj 提到...

因應景氣惡化 亞洲擴張變保守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2.10.03

隨著西方的不景氣加深,亞洲政府紛紛尋求刺激經濟和抵消衝擊的方法,但這次各國動用的資金規模都已縮小,反而更著重針對設定的目標,並避免重蹈上波衰退製造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導報,這種審慎反映亞洲政府從過去不加區別的大規模刺激措施學到教訓,並希望降低政府的債務水準,以便萬一不景氣加深時能握有更多政策火力。

野村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蘇博文(Rob Subbaraman)說:「該是買一點保險的時候了,政府的政策已比半年前保守些,不再著重大規模和漂亮的數據。」

許多亞洲政府不再嘗試廣泛提振經濟成長,反而專注在興建基礎建設,和協助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中落後的弱勢族群。

中國已增加基礎建設計畫的核准,南韓則降低所得稅並擴大社會福利計畫。泰國除了降低企業稅,還斥資重建遭去年洪水破壞的設施,並希望大舉投資基礎建設以提振競爭力。大選迫近的馬來西亞已提高公務員薪資,並發放現金給貧民。

經濟學家預期,中國的若干政治議題近來趨於明朗化後,決策者很快會把經濟議題列為優先要務。國家主席胡錦濤上月指出,中國經濟面臨顯著的下滑壓力,需要更好的基礎建設來促進穩定成長。政府今年頭8個月核准1,628項國內投資計畫,包括修築道路、鐵路和航道,比1年前增加18.5%,估計4年間金額達1,600億美元。

部分亞洲國家未大舉增加支出,台灣的公共債務過去3年來已接近官方限制的占GDP 40%,正考慮採取放寬來自中國的投資和與中國簽訂商務,藉以提振國內成長。

※ 相關報導:

* 學者預估:美失業率7%以下 QE3停止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04300.shtml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昨天預估,美國目前失業率達8.1%,市場預期壓到7%以下,QE3才會停止。



◆ 443個新興城市未來「經濟引擎」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2012.10.03

2025年之前,全球經濟重要城市將大洗牌!經建會昨天公布麥肯錫國際機構最新報告,預期2010到2025年間,全球最具活力的600大城市中,新興市場國家城市達443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47%。

另外,這些443個新興市場重要城市,每年合計新增的消費將逼近10兆美元。

經建會官員表示,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將主宰全球消費新商機,特別是中國大陸,持續以超越18世紀英國百倍的規模,加速朝城市化與工業化轉型發展,已促使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全球經濟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之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將有250個城市名列全球600大、合計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28%,遠超越已開發國家的合計157個城市、貢獻17%;

而中國大陸2025年時的超級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廣州、深圳。



◆ 蕭萬長:沒見過台灣這樣無力、茫然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2012.10.03

〝顯示經濟正陷入坐困愁城的變局,瀰漫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

景氣燈號連10藍,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前副總統蕭萬長上午表示,他參與見證台灣經濟發展半世紀,沒見過社會如此充斥無力與茫然,顯示台灣經濟正陷入坐困愁城的變局當中,瀰漫著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

蕭萬長上午出席信義房屋捐款政大設立「信義書院」的揭牌儀式,並以「啟動國家競爭力」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蕭萬長擔任首屆「信義企業倫理講座」主持人。面對當前經濟情勢,他直言,見證台灣發展半世紀,很少看到像現在這樣,社會各界充斥著無力與茫然。他表示,國內經濟必須積極轉型,而經濟轉骨的方法很多,但根本之道莫過於發揚「企業倫理」。

蕭萬長:給馬總統一點時間,不要太悲觀。

國策顧問、台商總會長黃正勝近日重批財經官員「一代不如一代」,前副總統蕭萬長曾任經濟部長及經建會主委,他回應此問題時表示,環境在改變,不能這樣說;政府現在正朝著開放,和世界接軌的方向在前進。蕭萬長呼籲各界給馬總統一點時間,不要太悲觀。

蕭萬長說,當年比較專制,幾個人說了就算數,所以那時政府比較有效率,現在是民主多元化的時代,要大家說了才算,整個政府運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不能說一代不如一代,不過他強調,一旦大家討論有共識出來之後,就要堅持、繼續往前走。

〝台灣應該朝「加值島」努力,讓台灣成為幸福加值島。〞

對於台灣未來的定位和方向,蕭萬長認為,台灣應該朝「加值島」努力,設法提升附加價值,在總體經濟方面,應該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上下功夫,透過創新提高價值,就個人來說,則是要「幸福加值」,讓台灣成為幸福加值島。

他強調,台灣的優勢還是有,在教育、人才、政策上,目前都朝著開放的角度與世界接軌的方向做。對於台灣淪為四小龍之末,蕭萬長表示,我們應該致力建立自己的特色,不一定非得跟其他國家比不可,這也是他為何現在積極推動「企業倫理」的主因。

※ 相關報導:

* 朱敬一:這波不景氣 會像流感拖很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05772.shtml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上午在立法院備詢時,把這波不景氣比喻為流行性感冒,表示將會拖很長一段時間,國人要有心理準備。不過他也強調,景氣不好有景氣不好的做法,今後將強化精密機械、高階醫療器材等強項產業的能量,儘早走出這波不景氣漩渦。

* 減稅絕非救經濟良方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04814.shtml

....換言之,輕稅照理說能讓產業更具競爭力,但接續而來的歐債風暴,如同照妖鏡,戳破輕稅與競爭力不必然正相關的事實

....頂著租稅負擔率幾近全球最輕的光環,台灣面對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困境,最需要檢討的絕非租稅獎勵不夠這件事。反而,要提升產業競爭力,必須先脫離租稅保護大傘。只有走出對降稅的依賴,才能真正看清問題的所在。動用租稅獎勵工具最忌成癮,政府必須學習放手,緊咬減稅奶嘴不放的產業更要體悟,光靠減稅,難以壯大。

fsj 提到...

馬丁沃夫專欄/高速成長時代 回不去了

【經濟日報╱編譯謝東年】2012.10.04

經濟將會停止成長嗎?這在經濟學裡是個異端問題,但是鑽研生產力的西北大學經濟學家高登(Robert Gordon),卻在一份極具爭議的新研究中提出這個問題,挑戰經濟家認為成長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的傳統看法。

認為經濟可以無限成長是個大膽的想法。人類史上多數時候的人均產能成長通常是零,成長主要來自人口增加。到了18 世紀中期,新的趨勢突然出現。從當時的英國到1900年之後的美國的許多經濟體生產力開始加速增加,到二次大戰結束後的25年內達到極致,然後開始放緩,只在 1996年與2004年短暫上揚。高登進一步推論,生產力成長會繼續減速,在未來1世紀降到趨近零。

未來不可知,過去卻可借鏡。高登的論點是,過去的成長來自新技術的發明與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通用技術」對生活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

高登說,19世紀的許多通用技術是促成 20世紀中期高速成長的基礎。這些發明包括電力、內燃機引擎、自來水與下水道、無線電與電話通訊以及石油化工,構成了所謂「第2次工業革命」。我們現在活在「第3波工業革命」時代,已在電腦、半導體與網際網路構成的資訊革命度過50 年。

高登認為,第2次工業革命比第1波蒸汽機工業革命和第3波資訊革命影響更深遠。引擎取代獸力,革新了道路;電燈取代蠟燭,家電革新通訊、娛樂,減少家務負擔。社會走向工業化與都市化,預期壽命大幅延長。

但這許多改變都是一次性的,人類旅行的速度從騎馬飛躍成坐飛機,然後約在50 年前就停止進展。都市化也是達到顛峰後停止。嬰兒夭折率銳減、預期壽命延長為 3倍、空調科技、女性從家務解放的成果都已達到極限。

以這種標準來看,今日的所謂資訊革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電腦節省人力的效果幾十年前就已到極點,促成1990年代一度大增的生產力,現在已難以再有增產效果。

2000年代的資訊革命成果主要是娛樂與通訊裝置。這有多重要?高登請各位試想,你是要精巧的智慧手機與社群網站,還是想保留自來水與沖水馬桶?如果是我,我絕對會選擇捨棄1970年之後發明的科技裝置,不願放棄自來水。我們可以預見一、二十年後人人都能取用全世界豐富的資料庫,但無論如何,這種進步不如上個世紀的進展。

這個分析給我們什麼啟示?首先,美國仍是生產力成長的前哨,一旦美國慢下來,其他國家將很容易追上。第2,後來者追趕美國的過程仍能帶動全球快速成長一段很長的時間。第3,成長並非靠誘因決定,而要有正確的創新才能維持。

高登還舉出一般美國人想進一步提升生活水準面臨的阻礙。嬰兒潮與婦女投入職場的人口紅利將用盡;教育程度難以再提升。全球化、資源價格飆漲、政府與民間負債沈重也讓99%底層的美國人難以再提高生活水準。其餘高所得國家也面臨同樣困境。

今日的高所得國家在過去2個世紀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創新浪潮,使這些國家更富裕、更有權力。那是美國夢與美國例外主義的時代。現在隨著創新減弱和後進國家加速趕上,高所得國家的菁英還能在今日的新世界享受優勢,但其餘人口恐怕將必須長期忍受停滯。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催油門 就業吃補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07442.shtml

美國服務業9月景氣擴張力道為6個月以來最強,為上半年失速的經濟提供支撐,民間部門就業人數增加的情況也優於預期,抵銷中國經濟引發的疑慮,美股道瓊指數受到激勵,3日早盤小漲0.2%到0.5%。

* 歐元區綜合PMI 續萎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07414.shtml

歐元區9月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生產連續第8個月萎縮,顯示第3季經濟很難避免陷入衰退,且將持續疲弱到年底。

* 社論-歐債危機終於撥雲見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0400265.html

梅克爾與德拉吉都曾說過,歐債問題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戰勝歐債必須各國攜手合作。雖然6月起各國看似攜手合作欲解決歐債危機,但從每一項抗債措施的檯面下政治操作不難看出,各國表現出來的態度,卻是對抗多於合作。今年由希臘引起的歐元區裂解疑慮還歷歷在目,政治始終是歐債問題發酵的溫床。隨著歐債問題即將邁入第4年,歐洲人證明了歐元區存續的最大威脅,還是在於歐洲人本身,因此能解救歐元區的也只有歐洲人自己。

* IMF:全球經濟 需中、日全力投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07601.shtml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3日警告,搖搖欲墜的全球經濟需要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全力投入,禁不起這兩大經濟體為了釣魚台紛爭分心。為了全體的利益,她呼籲兩國展現包容氣度。



◆ 觀察站/轉型拚十年 還是一場空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2012.10.04

台灣近三月企業大量解雇員工的案例激增,加上年關將屆,失業勞工的茫然可想而知。近年台灣失業潮與勞工薪資成長停滯,有國際不景氣因素衝擊,也有產業結構的問題。

近期的失業潮,部分起因於歐債風暴帶來的全球不景氣,讓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業面臨低潮,企業裁員、減薪度小月。「出口下滑、產業拉警報、就業亮紅燈」的循環,過去十多年來多次在台灣發生。

從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的網路泡沫化到才剛落幕不久的二○○八年雷曼金融風暴,台灣經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每次當經濟出現危機,台灣需要產業轉型的口號就會在政府舉辦的各種拚經濟會議中,反覆的出現。

但從此次台灣經濟復甦速度落後亞洲主要競爭對手,可以看出,過去十多年來政府官員在拚產業結構改革,仍做得不夠。

前副總統蕭萬長昨天說,沒見過台灣經濟發展充斥如此無力與茫然,正是對政府近期拚經濟「會開得多、話說得多,但具體作為少」的警告。

台灣產業中間產品占出口的比率,從二○○○年的六成出頭,去年已升到七成四,台灣產業雖然能製造全球多數產品的關鍵零組件,但台灣製的產品卻多數不是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終端成品。以數萬元蘋果iPhone手機為例,台商只能賺零頭小利,「代工宿命」就是台灣產業轉型失敗的主要寫照。

財經官員說,產業結構改革難度高、需要時間,唯有改革成功,台灣就業環境才有救,勞工薪資才有望調漲,這是對的論述。但政府和企業界也應反省,十多年過去,拚產業升級卻落至今年經濟只能「保二」的窘境,在在顯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腳步已刻不容緩了。

fsj 提到...

社論-PSY「騎」示錄:看韓流如何橫掃全球

【本報訊】2012-10-05 中國時報

現在全世界最紅的男人,應該就是來自韓國的PSY大叔,他的音樂單曲〈Gangnam Style〉(江南Style)在YouTube點閱率拿下世界最快突破三億人次的MV冠軍寶座。

〈江南Style〉在歐美各國聲勢驚人,在美國拿下告示榜第二名,是五十年來亞洲歌手的第一次,在英國、丹麥則拿下第一,是亞洲歌手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南韓《朝鮮日報》報導,PSY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至今已超過一百億韓元(約台幣二.六億元)利潤,他甚至被稱為是「行走的中小企業」。

〈江南Style〉曲式誇張搞笑,以不斷重複和非常容易傳唱的旋律,加上獨特的騎馬舞紅到每個角落,美國名校學生、海軍、各國知名歌手在網路爭PO模仿版本,新人結婚時邀請賓客一起跳騎馬舞。這與多年前來自羅馬尼亞的MV〈麥阿喜〉風行現象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羅馬尼亞沒有出現另一個麥阿喜,只是個別的「點」,〈江南Style〉卻是蘊釀自新一波的龐大「韓流」體系,讓世界注意到韓國新崛起的流行文化風潮。

不只〈江南Style〉,全球青少年,從小學生到國中、高中生,熱情擁抱韓國歌手藝人,並著迷於他們的各種衍生性產品,包括韓式美妝、韓版衣服、韓國戲劇等。韓國流行文化的滲透力極為驚人,韓劇在中東可以創造超過五成的收視率,韓國三人男子團體JYJ全球巡演時,在秘魯這樣遙遠的小國竟然都可以吸引到六千名的粉絲買昂貴的票聽演唱會。

新一波韓流風行國際的祕訣有幾個。一是「韓式創新」的操作,韓國並不以原創著名,但它很懂得吸納他國的精華,再加上韓式創新,三星手機如此,現代汽車如此,流行文化也是如此。例如韓國的流行音樂,表演形式取自日本的多人團體,音樂取自美國,再加上自創的元素,最後形成風格銳利的韓國流行音樂。

二是國際元素的選擇。許多韓國的流行文化刻意避開韓國傳統文化的色彩,降低其他國家接受的障礙,他們不以宣揚韓國文化為包袱,而以全球最共通的喜好為要。動畫、戲劇、音樂都有這種現象,例如音樂類型為嘻哈、饒舌、電音、搖滾等主流流行音樂。不少上一輩的人會搖頭嘆道:「這哪裡有韓國音樂的感覺?」但它就是有世界的感覺。

三是發展格局的遠大。韓流從不以在韓國國內為限,而是積極耕耘從亞洲擴散到國際市場,幾大經紀公司在韓國境內戰得你死我活,卻能放棄成見共同經營國際市場,三大經紀公司就合組公司,共同處理韓國音樂的全球發行業務。另外,對藝人的要求也是國際級品質,不少嚮往做明星的韓國青少年,從十歲左右就密集接受歌唱、舞蹈、戲劇表演的專業訓練,每天十多小時,因此儘管年紀輕輕卻功夫扎實。

韓流背後有一股可怕的力量,是韓國明星直接、間接置入行銷韓國產品的威力,韓國消費性產品都找韓國明星擔任代言人,明星代表的流行、時尚氛圍,直接蔓延到韓國產品。加上韓國產品努力提升品質有成,市場定位正確,趁著歐美日品牌深陷這一波不景氣,韓國產品卻逆勢擴張,成功搶奪市場。新韓流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很大。一是年輕人對韓國種種的偏好,大量的青少年在韓國流行文化中長大,接觸密度不低於西方流行文化,長而久之,很容易接受韓國的有形、無形產品。許多中小學生,出國的第一選擇已不是美國、日本,而是韓國,想到韓星的產生地去追尋他們的足跡。

其次是給台灣三C產業帶來的壓力。某位三C大企業老闆曾在股東會上對著台下近千位股東說:「為什麼你們會喜歡韓國的產品?」話中,疑問及感嘆兼有。蘋果的產品與台灣產業鏈關係密切,彼此是合作關係,但三星的產品很多出自三星自己的供應鏈,與台灣是競爭關係。台灣DRAM、面板業、品牌業者與韓商競爭激烈,甚至被打得很慘,看到國人愛買韓貨,心中定是悲憤交加。

上一波韓流,影響力還止於亞洲,這一波韓流則已滲透全球,韓流對外打造韓國國家品牌,韓國產業則在家裡提供韓流穩固的靠山,韓國操舞雙劍揮灑國際,氣勢逼人。如果說台灣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那就學學韓國對於「國際化」的定義、操作和企圖心,產業無論大小,發展要以國際規格自我要求,取捨以國際共通品味為重。畢竟台灣人口只有韓國一半,內需腹地本不足以支撐世界級的產業,必須將國際市場納入,才有勝算。

* 希臘不撙節 要蓋賽車場引非議
http://www.udn.com/2012/10/5/NEWS/WORLD/WOR2/7411472.shtml

希臘政府將耗資7,500萬英鎊(超過28億台幣)興建賽車場,將可舉辦F1賽事!外電報導,希臘此一計畫極可能引起其他歐盟國家的不滿。希臘上週才因政府的撙節措施,引發10萬多人上街抗議,反對稅收的增加。



◆ 拚經濟 不要再談感受了

【聯合報╱鄒繼礎/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台中市)】2012.10.05

面對民眾拚經濟的壓力,馬英九總統要求內閣一個月內拚出有感政績,讓人民有感。我感到納悶,經濟陷於藍色憂鬱,民眾的感受為何?政府可以指示讓民眾有感,有好的感受?

從策略上而言,為何選擇「感受」,做為高調的政策目標?平心而論,目前要改變感受,是不可能的任務,馬總統似乎挑選了一個知其不可為而必須為之的宿命。

馬總統再進一步說明:要一個月內就要有成果,那是欺騙民眾,其實是很多拚經濟政策早已開始進行,在本月下旬行政院會給大家「答案」。這樣的說明,比較接近應該做的事情,但仍令人擔心:若給的答案,仍將談論感受擺放在大廳正門,這就好比求婚者告白竟然是:「她愛我。」

感受、情感層面,是無法強求的。在人的世界裡,要改變人的感受,你需要轉變人對事情所賦予的意義。民眾對經濟現況與前景有了期待與希望,好的感受才有可能湧現。

當前經濟陷於多重困境的局面,領導者的角色需肩負能感動人心的任務,說出一個大局面的故事,能讓無數的小老百姓能夠在其中有依循、有情感的連結,能夠在其中開拓各自充滿希望的故事。

政府是無法在經濟困頓的情勢下,全面地討好、安撫眾多利益衝突的團體;政府能夠依循的是,放下給人好感受的不切實際負擔,放下重擔,抱持對的態度,持續做對的事情。將合理的政策與願景,交織在理性的知識論辯過程,勇敢、誠心地溝通什麼是對的態度與對的作為。

堅持做對的事情,能產生信賴的感受,這是經濟景氣回升時,民眾感受也將回溫的根本基石。否則,基石損壞,民眾的感受將如同愛情已經逝去的家暴伴侶,無法靠一天一朵玫瑰花換回感受的。

※ 相關報導:

* 社評-確立產業目標 吸引台商回流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00500430.html

....政府要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不能只是在台灣複製在大陸生產製造的模式,而必須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找出台灣的利基與定位,並協助台商建構可以結合創新研發、設計、品牌、國際行銷的新製造模式。

....目前政府對吸引大陸台商回流的政策目標不明確,因而陷入鬆綁外勞、提供廉價土地等短線措施的爭辯上,這種政策取向不僅容易引發外勞政策爭議,而且能夠吸引回流的台商投資質量可能十分有限。

fsj 提到...

專家:壓力鍋掀開 物價回不去了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2012.10.06

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於外界預估,全年CPI衝破「百分之二」警戒線的可能性升高,主計總處表示,近來國際大宗物資走跌,財政部也實施調降關稅措施,「第四季CPI預估,會再調整」,全年物價仍有「保二」機會。

官員說,近期國際油價與「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行情均走跌,同時奇異果、蘋果、桃子等水果進口關稅也調降,玉米關稅調降延長實施半年,加上十月天然氣緩漲,這些因素在十月底估算第四季CPI時,應該有助下調。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昨天表示,元大寶華原本預估九月的CPI是百分之二點七,沒想到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是百分之二點九六,其中包括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在內的非耐久性消費品,漲幅都超過七趴。

梁國源說,過去政府經常把CPI過高歸咎於天候因素,但非耐久財中有些產品價格,較少受颱風等天候影響,反而跟政府調漲油電價有關。

他指出,外界關注CPI是否超過百分之二警戒線,實際上,「百分之二」與「百分之一點九八」相去不遠,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壓力鍋掀開後,加深了民眾與各行各業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屆時物價就真的「回不去了」。



◆ 蔬果變貴 九月物價漲近3%

【洪凱音/台北報導】2012-10-06 中國時報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二.九六%,雖然較八月下滑○.三三個百分點,但因受天候影響,每天所需的水果、蔬菜仍有二九%、二六%的漲幅,再加油料費、電費與家外食物都處於高檔,物價走揚仍逼近三%水準。

物價上漲,對一般民眾有什麼影響?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說,若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六萬元規模家庭為例,要維持相同生活品質,必須較去年九月多支出一七七六元才能達成。

其中,以水果支出增加最多,達四二六元,蔬菜則增加三七五元,加上鮮奶、家外食物、水產品等皆漲,光是食物類的支出,累計多支出一○九三元,佔整體支出增加六成以上。在薪水不漲、景氣又差之際,對一般家庭確實是一大負擔。

王淑娟解釋,蔬果價格偏高主因是先前受蘇拉、天秤颱風影響。隨蔬菜復耕上市後,價格已下跌一七%,但受去年比較基期低的影響,九月蔬菜價格仍偏高、漲幅仍達二六%。水果則受風災遞延影響、供量仍少,加上適逢中秋需求增加,價格居高不下。

由於水果價格偏高,行政院日前宣布,針對蘋果、甜桃、奇異果等三種進口水果,實施為期兩個月關稅減半。王淑娟表示,這三項民眾接受度高的進口水果,價格年漲幅也相當劇烈。蘋果、甜桃與奇異果,年漲幅分別約二四%、一一%與一五%。關稅減半對平抑物價有何幫助?官員表示,政策十月才實施,會密切注意接下來的反應。



◆ 奶粉漲價 業者:配方改了、成本高了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10.06

嬰兒奶粉漲價了?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他是在四日晚接到奶粉要漲價訊息,在第一時間內已緊急請行政院消保處、公平會、衛生署等機關了解。

江宜樺曾經在今年六月公開表示,不准嬰幼兒奶粉亂漲價,否則不排除開罰。依消保法,若業者聯合漲價,最高可罰二千五百萬元。

有報導指出,嬰幼兒奶粉要漲價,包含雀巢能恩HA3、HA1水解配方與S-26金幼兒樂、金學兒樂系列,總共六款嬰幼兒奶粉,已經從上月起到本月陸續調漲售價,漲幅最高的,甚至達百分之十三,最多每罐漲了四十元。

行政院消保處長劉清芳表示,消保處昨天查訪賣場及雀巢等嬰兒奶分公司,發現兩家嬰兒奶粉公司共四款產品都有漲價的情況,漲幅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劉清芳表示,雀巢公司的理由是,包裝與配方都有改變,九百公克也縮成八百公克。至於S-26金幼兒樂、金學兒樂系列,查了兩款,公司給的理由也都是配方改變,因此成本也提高,嬰兒奶粉才會漲價。

至於賣場的查訪,劉清芳表示,賣場的舊產品會繼續賣到十月底,新的配方將會在十月底至十二月上旬陸續上架,但價格的確要漲。

由於業者宣稱,漲幅並沒有媒體所報導那麼多,劉清芳表示,消保處將協調各主管單位進一步了解,並陳報行政院物價穩定小組認定。

※ 相關報導:

* 嬰幼兒奶粉又漲 政院擬開鍘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2100600144.html

嬰幼兒奶粉又喊漲!9月物價漲勢趨緩,但嬰幼兒奶粉卻以換新配方或新包裝為由調漲,引起行政院高度關注。為免引發帶動通膨效應,副院長江宜樺第一時間指示消保處、公平會、衛生署、財政部、經濟部全體總動員了解,不排除下周召開會議對業者「開鍘」。



◆ 國際熱錢炒 物價hold不住 米 肉 麵包 恐再漲1成

【洪凱音/台北報導】2012-10-06 中國時報

油、電成本高,物價漲不停,即使颱風季已過,十月似乎看不到回穩跡象,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米、肉類、麵包,恐怕是下波「中箭」的民生物品。業者預估,調漲幅度恐怕有三%至十%不等,家庭支出將更為沉重。

受美國、俄羅斯氣候異常影響,即使農糧價格稍微回落,但玉米、小麥較今年六月漲幅仍高達三十四%以上;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美國、歐洲與日本陸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國際農糧將是國際熱錢下階段「炒作」標的,若國際油價又漲,對物價更是雪上加霜,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年破「二」的機會就相當高。

台灣進口玉米則多用於飼料,農糧署九月統計顯示,進口飼料玉米現貨價格已由每公斤九.七元漲至十三.一元,將衝擊仰賴飼料維生的豬、牛等價格,即使民眾選擇進口牛肉,整體價格仍呈上揚走勢。



◆ 美失業救濟浮濫 收入百萬美元家庭也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0.06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新出爐的一份報告指出,2009年,有近2400名家庭所得至少百萬美元的美國人,仍然領取失業救濟金。

這份長達10頁的報告指出,2009年有2362名家庭所得達百萬美元的人領取失業津貼。這些人占當年1130萬名稅款申報人的0.02%。此外,95萬4000名家庭所得逾10萬美元的人也領取失業救濟。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勞工部要求各州在不考量收入水平的情況下,對符合資格的民眾發放失業補助,理由是個人或家庭收入不影響「失業存在的事實或原因」。

福斯新聞網報導,國會研究服務處這份聚焦失業狀況的報告說,美國目前正陷入二戰來最長的經濟衰退,國會在數年來預算赤字屢屢突破一兆美元之際,也正致力改革聯邦失業補助制度。

不過,2009年的情形較2008年改善。報告指出,2008年2362名家庭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者領取失業救濟,占950萬名總報稅人口的0.03%;有80萬7000名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者領取失業金。

報告指出,若取消聯邦政府發給百萬美元家庭居民的失業津貼,政府未來10年將能省下2000萬美元。

彭博資訊引述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國會參議員柯本的話說:「提供福利津貼予富有民眾,損害了這項能幫助最有需要民眾的計畫,並留給未來世代無謂的債務負擔。」

國會研究服務處上月公布的一份報告也說,自歐巴馬總統中止福利法的工作規定以來,身體健全而領取糧食券的美國人激增一倍多,從2008年的190萬人加倍到2010年的390萬人。

※ 相關報導:

* 美赤字估減2千億美元 仍連4年破兆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412933.shtml

美國國會預算處 (CBO)5日估計,9月30日結束的2012會計年度中,聯邦赤字達1兆900億美元(台幣31兆9200萬元),儘管比上一會計年度減少2070億美元,但仍為赤字連續四年超過兆元大關。美國政府將於月中公布赤字數據,預料和CBO估計相去不遠。

fsj 提到...

人民幣崛起…優劣難料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電】2012.10.07

中國正積極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上的用途,這種作法雖出於自身的商業目的和戰略考量,但結果卻可能削弱北京中央的控管,並預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面。

中國當局宣稱,美元作為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讓美國享有過多的特權,以其他貨幣取代美元後,石油及大宗商品的波動情況將可大為改善。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查曉剛指出,北京希望能有一個更均衡的國際貨幣體系,至少涵蓋美元、歐元、人民幣,或許還有日圓及印度盧比等。

查曉剛上周在巴林舉行的貨幣地緣政治討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說:「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構成中國經濟的威脅。更多的替代選擇會壓縮美國享有的餘裕,也削弱美國的權力基礎。」

不過,北京雖自認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能夠帶來機遇,其他人則看到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畢竟,放寬資本管制並允許海外投資人將握有的人民幣投資於中國證券市場,是人民幣成為準備貨幣的先決條件之一。

然而,允許市場導向的資金驅動匯率和利率的波動,勢必削弱政府的管控能力,並埋下不穩定的種子,這卻是北京的一大忌諱。

著名的外匯學者威廉森 (John Williamson)也回歸基本面,對準備貨幣地位能夠帶來巨大利益的設提出質疑。

威廉森強調,中國、巴西等國指責美國經由寬鬆的貨幣政策,故意放任美元貶值,但美元是整個貨幣體系的核心,匯率的彈性其實相當有限,實際上是其他國家先調整匯率,美元才再相對地因應。

美國的確可以取得更低廉的美元來融通收支逆差,但比起去失去管理匯率的自由,或許還有些得不償失。威廉森說:「很多經濟學家因此認為準備貨幣的角色並不值得羨慕,其實是可以瞭解的。」

曾任日本防衛大臣的小池百合子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貨幣力量,她認為中國已經運用經濟力量在非洲打造一個「新的商業帝國主義模型」。此外,中國的崛起在亞洲也會如其所願,引起許多區域性恐慌。

寫作「貶向繁榮」一書的印度經濟學家巴拉認為,人民幣明顯低估是推動中國經濟迅猛崛起與經濟嚴重失衡的主因,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年的全球信貸危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此而起。

巴拉指出,人民幣的國際用途增強不會帶來太多益處,他預計中國政府會每年把人民幣實質匯率推高3-5%,以便將民間消費佔國內產出的比重從當前的約35%逐漸提高到50%以上。

他說,這樣的發展有助終止「貨幣戰爭」的爭論,帶來更強勁的全球經濟增長,已開發和開發中經濟體都會從中受益,創造出最期待的雙贏局面。

※ 相關報導:

* 通膨預期升溫 油金Q4看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13894.shtml

分析師指出,國際對伊朗實施制裁、歐債危機有望化解,以及美國政府可能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政策等因素,將帶動油價再創歷來最佳的下半年表現。此外,全球央行祭出寬鬆貨幣措施已推升通膨預期,金價後市也看漲。

* 社論-從「十八大」看未來5年的大陸經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0700111.html

未來大陸經濟的新財源究竟在哪裡?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可以直接聯想到「財務金融」這個領域。換言之,未來大陸經濟的利基,將寄託在「以錢滾錢」的機制上,經濟活動主流將是金融交易和公私財產的流通。因大陸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已積累了龐大的金融性資產,單是銀行體系裡的存款數額,就折合十幾兆美元之鉅,和美國一年GDP的數額差不多。這筆鉅款的「激活」,以創造大陸總體經濟的新財富,成了中共新一屆領導層提高經濟政績的主要憑藉。

* 打造歐亞金融中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0700346.html

橫跨歐亞大陸的土耳其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總理埃爾多安並發下豪願,要在3年內在伊斯坦堡打造一座國際金融中心。....債務風暴籠罩全歐洲,土耳其經濟受波及的程度之所以少於其他國家,銀行體質強健是一大原因,根據該國金管會的統計,今年6月土耳其所有銀行的平均資本適足率達17%,比法令規定8%高出1倍有餘。



◆ 沒有銀行才快樂

【林佳誼】2012-10-07 工商時報

■在次貸危機爆發5年後的今日,有越來越多美國人拒絕再與傳統銀行打交道,他們認為不靠銀行存錢,才是最好的財務處理方式。

■Middle-class Americans are spending less time in the bank lobbies their parents would recognize.

今年43歲、住在華盛頓州的羅素(Charles Russell),職業是微軟的系統分析師,每年收入將近新台幣7百萬元。按照美國中央統計局的標準,羅素一家是全美收入前5%的家庭。但奇怪的是,他們不但不刷信用卡,而且銀行裡連一個子兒也沒有。

羅素一家人並不是沒有錢,他們只是不再想與傳統銀行打交道。自從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以來,美國民眾的金融消費行為出現了明顯轉變,其中一項就是不上銀行。

不再相信銀行理財功力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調查統計,現在有8.2%、接近1,200萬戶的美國家庭,都完全不透過銀行來打理財務。另外還有2,400萬戶家庭則被歸類為「非活用」銀行用戶。這些家庭雖有1個銀行戶頭,卻也極少走進銀行使用傳統金融服務。

若相加下來,現在總計有28.3%的美國家庭幾乎不會或很少使用銀行服務,與2009年時的25.6%相比,增加約莫1成。且過去不上銀行的家庭多半是低收入戶,現在則有越來越多中產階級也加入這個行列。

美國人不喜歡上銀行原因有很多,包含收費不實、罰金過高、信貸條件緊縮,及純粹的信心不足或印象負面等。

以羅素為例,2007年時他本來在加州當不動產仲介,也擁有銀行帳戶。但次貸危機爆發讓美國不動產市場與他的財務狀況都一夕崩潰,接踵而來的層出不窮各式費用與高額罰款,迫使他最後選擇關閉帳戶。

而後他在華盛頓州找到一份工作,公司要他提供薪資戶頭時,他的妻子就建議他直接採用NetSpend公司發行的預付卡(prepaid card)。

羅素說,預付卡有FDIC所提供的最多25萬美元保障、詐欺防制措施,而且儲蓄利率也未必比不過傳統銀行。

預付卡理財 漸受歡迎

聯準會指出,像Green Dot及NetSpend這類非傳統金融機構所發行的預付卡,是近年美國成長最快的付款機制。

Green Dot的預付卡每月收取最高5.95美元月費,但若帳戶餘額高於1千美元,或是每月使用次數超過30次,即可免去月費。用戶儲值後,可透過自動提款機或一般銀行出納櫃檯領錢,還可設定薪資轉入及支付帳單等服務,就等同於一個具備基本功能的銀行戶頭。

根據皮尤慈善信託基金(Pew Charitable Trusts)估計,這類預付卡所處理的金流總額將由2009年的286億美元,在2013年前增至2,019億美元。

無法透支消費,是美國民眾愛用這種預付卡的最主要原因。由於預付卡最多只能將卡內儲值金額用盡,不可能產生卡債問題,對於過去常因消費過度而背負債務的美國人而言,無疑是一項可靠的財務工具。

今年39歲、年收入約5.5萬美元的洛杉磯電力公司員工索利斯(Adam Solis)就是這樣。他雖同時擁有支票及銀行戶頭,卻偏好使用在Walgreens藥粧店購買的預付卡。

fsj 提到...

外勞鬆綁:可扮配角,不是主角

【聯合報╱社論】2012.10.07

繼基本工資月薪緩漲後,行政院為吸引台商回流初步決定將大幅提高產業外勞比例;另為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將討論更敏感的本勞與外勞薪資脫鉤問題。連串的外勞政策鬆綁所將引發的效應,無疑將是馬政府另一次的考驗。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某些低層工作僱用不到所需人力或僱用本地人力機會成本太高,如所謂三K產業勞工、船員、看護工等人力需求,就應准許僱用外勞補充不足人力;限制過嚴將導致部分產業無法生存及高級人力低度利用,對經濟發展確有不利影響。

目前台灣僱用外勞人數逾四十四萬人,其中產業外勞與看護工等社福外勞各占五成四及四成六。從二○○八年馬政府上任迄今,外勞人數增幅逾二成,製造業增幅二成二,外勞僱用彈性較民進黨執政時期顯著提升,這必須歸功於勞委會打破僵化思維,採納類如以提高就業安定費換取增額外勞等開明制度。但平心而論,外勞僱用還有進一步放寬空間,尤其是國內看護人力僱用本勞成本已逾中等收入家庭的負擔能力,若能進一步放寬外勞僱用,不僅為許多家庭解困,且可釋出眾多被綁在照顧親人的高級勞力,挹注產業需求。

然而,現在行政院討論外勞政策鬆綁,卻好像是另一個層次的課題。不論為吸引台商回流而提高產業外勞比例,或在新設「自由經濟示範區」讓本勞與外勞薪資脫鉤,皆是想藉由僱用外勞數量增加或價格降低,甚或兩者合一,來促進產業投資,提升經濟動能。倘係如此,這樣的做法可能是要回過頭去發展因不適合在台灣繼續發展而已外移的勞力密集產業,未必是正辦。

且不論本外勞薪資脫鉤涉及的法律問題,在台灣再發展勞力密集產業必須考慮到三個不可能:第一,不可能反轉代工出口模式日益式微的趨勢。政府鬆綁外勞政策的首要目標,若只是讓很多因為大陸工資大幅上漲致生存困難、以代工出口為業的台商返台投資;此等台商在大陸僱用勞工總數逾千萬人,若二十分之一返台,就需五十萬外勞,但台灣有那麼大的胃納嗎?就算有,須靠僱用廉價外勞生存、不能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代工廠還能在台灣苟延殘喘多少年?

第二,不可能改變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日益減弱的危機。當前台灣經濟危機乃源於經濟成長過於依賴出口,出口又過於集中在「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業。把大陸工廠搬回台灣,若還是想繼續日薄西山的代工出口模式,除增加數量有限的短期投資外,對經濟轉型升級並無助益。

第三,不可能扭轉就業及薪資停滯的經濟困境。需僱用高比例廉價外勞的廠商,可創造的附加價值有限,提供本勞高薪就業機會亦難期待。而且,若可增量僱用廉價外勞是返台投資台商以及在為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作準備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企業,而根留台灣的本地廠商及示範區外廠商反不能適用,豈有道理?最後必然走向擴大外勞鬆綁範圍,從而對國內就業與薪資的衝擊不可忽視。

台灣經濟情況特殊,政府對走投無路的大陸台商理應伸出援手,在過渡期間,或可適度放寬台商回台設廠外勞的僱用,但仍須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亦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一定條件及最終目標。不能如此,台灣經濟即無脫胎換骨之可能。

也就是說,鬆綁外勞未必是拚經濟的治本之方與長遠之道。事實上,從前總統李登輝執政後期到扁政府任內,財經部會不時倡議建立經貿特區大量引進外勞,以減緩產業外移;馬政府為因應金融海嘯衝擊,也曾規劃設置經貿營運特區,外勞鬆綁亦經反覆辯論,最後皆因不符「經濟轉型」之需要而作罷。至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既是為加入載有「勞動合作諒解備忘錄」的TPP作示範,本外勞薪資脫鉤問題更須審慎。

總結一句:「鬆綁外勞可扮配角,不是主角」。本末輕重不可倒置,且必須慎防其可能發生的政經後遺症。

※ 相關報導:

* 陸量販超市 不再是賺錢天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14194.shtml

中國經濟放緩,加上賣場激增造成市場飽和,讓外國量販零售商在大陸的美景提前結束,以前新店開張就能賺錢的好日子已成明日黃花。

* 日企的森巴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0700240.html

日本企業積極進軍巴西,除了其經濟基本面外,跟日本僑民聚集有莫大關係。巴西有150萬日本僑民,為全球之最。....巴西市場規模極誘人,其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是全球第3大啤酒與個人電腦市場、第4大汽車市場。人均國民所得超過1.2萬美元(逾35萬台幣),為中國大陸2倍以上。由於巴西消費市場成熟,企業進駐後不用再花時間佈局來等開花結果。



◆ 連4月持平!國人平均負債仍21.6萬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2.10.07

財政部今日公布最新國債鐘,截至今年9月底,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4兆8745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則較上個月增加50億元,為1500億元;換算平均每人負債仍為21.6 萬元,已連續4個月持平。

財政部次長曾銘宗表示,國債鐘所公布的是中央政府債務實際舉借數,每月債務會視國庫資金調度而有所增減,自今年6月以來,國債開始下降,總債務連續四個月持平,主要是這段期間財政部強化債務管理及資金調度,減少債務增加,而歲入部分也符合分配預算的進度,國庫資金較充裕。

未來如何讓財政有效率?曾銘宗指出,本會期將修法的公債法,財政部初步法案仍維持中央債限為40%,不會提高;此外,因應六都升格(含準直轄市桃園縣)需要,合理調整院轄市的債限,並引進財政努力的精神,希望地方政府積極開拓財源,改善財政。

根據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歲入差短超過2000億元,若再加上特別預算,預計舉債高達3785億元。而根據國庫署資料,今年底中央一年以上債務餘額將達5.05兆元,占前3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NP)約37%,逼近舉債上限40%,舉債空間僅剩4、5000億元。

曾銘宗強調,37%為預算數,目前實際值為35.6%,兩者間有一定差距,未來這段期間財政部將強化債務管理並提高國庫現金調度效率,預計年底實際值會低於預算數37%。

不過,財政部所公布的國債鐘,並未計入潛藏債務、非營業基金舉債及地方政府債務等,因此除中央政府長、短期債務逾5兆元外,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各級政府潛藏債務有近15兆元、非營業基金舉債7000多億元,若加上地方政府長期及短期債務8000多億元,政府總負債約21.5兆元,換算平均每位台灣人民背負超過90萬元債務。

fsj 提到...

當心M型變L型

【聯合晚報╱社論】2012.10.08

「M型社會」是現在大家習慣的說法,代表著貧富兩極端現象;在其他方面,例如教育成就出現了城鄉差距,英語成績有雙峰現象,也叫M型化。大家對台灣M型社會,從擔憂到漸漸習慣,甚至有些麻木。但現在,「L型社會」的說法出現了!

在景氣持續低迷的氣氛中,今天有一則關於國內車市的報導,透露驚人訊息:國產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比上個月,都持續衰退,明明已經開學了,連買機車的人氣都熱不起來;唯獨進口車銷售量逆勢成長,而且是靠雙B的豪華車款撐起業績,9月底就把一年營業目標達成。所以汽車業者把這現象稱為「L型社會」。進口豪華車一枝獨秀,而台灣社會的「貧民大眾」卻被打趴在地上,一無所有,只剩有錢人的單峰。

這說法並非完全創新,但類似跡象卻越來越明顯。百貨業者亦有好長一段時間人氣冷到不行,最近接連以週年慶活動刺激買氣,結果立刻吸引「千萬刷手」出場,越具貴婦形象的高檔商品,業績越好。相對地,一般民眾連在平價的大賣場都出手謹慎,民眾節衣縮食,甚至中古商品、二手貨的店家漸漸崛起。貧富差距擴大,有些人從中產階級淪落到貧無立足之地,日前一則新聞關於一房仲業者吞下自尊,徘徊派出所前向員警借錢給孩子買食物,令很多人看了心酸,難道真是「L型社會」的前兆?

政府推出要讓民眾有感的「一周一亮點」,最新提出讓台北中正紀念堂附近華光社區變身「台北六本木」,欲打造「時尚不夜城」。但此刻老百姓需要的豈是華燈燦爛?能有點點微光取暖,都求之而不可得。官員考量的是耗資數百億的投資,想讓台北市脫胎換骨,但躍躍欲試者可能只是炒房價的投資人;餓肚皮者聞「台北六本木」,不是只會「有惡感」嗎?再看最近爭議的高速公路改為計程收費問題,此刻正因民眾錙銖必較,才難以接受新方案。

政府救經濟一直無法抓對方向,無怪乎有人批評,平民百姓不是「無感」,而是「無好感」。政府應留意業界提出「L型社會」來臨的警訊。

※ L型拉太長會引發動亂。相關報導:

* 貧富差很大 國內車市L型化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12012100800122.html

景氣冷颼颼,貧富差距更明顯!根據最新出爐的掛牌統計,九月車市「只靠雙B撐」,進口車逆勢抗跌,反觀較平民的國產車及機車市場,就算瘋狂促銷還是乏人問津,普遍較去年衰退三成,車市從過去的M型變成L型。

* 經濟慘 歐洲煙火商 開價上億變隨意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087/112012100800085.html

歐洲經濟落難,對台北一○一大樓跨年煙火秀,積極削價搶生意!台北一○一高層透露,過去高姿態的歐洲煙火商,兩年前來台放煙火開價新台幣近一億元,今年主動放低身段,變成有多少預算都可以,「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歐洲景氣到底有多差」。



◆ 美肥咖條款 掃到境外基金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12.10.08

明(2013)年將上路的美國肥咖條款(FATCA),影響層面正在擴大。據金管會了解,國內金融機構若未依FATCA規定跟美方簽訂相關協議,國內金融機構銷售的境外基金,將被加課30%的稅款,境外基金投資人權益將大受影響。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今年7月底止,國人投資境外基金的規模高達2.4兆元;其中,投資地區包含美國的基金金額,至少有1.3兆元以上,影響層面相當大。

FATCA是針對美國人展開的追稅行動,但國內一般投資人也無端受波及,金管會、財政部等相關單位組成的專案小組已積極與美方協商,尋找解決之道。

美國政府祭出肥咖條款,正式名稱是「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要求全球金融機構向美國政府通報美國人的金融資料,以供查稅。FATCA明年上路後,外國金融業必須跟美方簽訂「外國金融機構(FFI)協議」,配合提供美國客戶資料,執行上將加重金融業的負擔與困擾。

若金融機構不跟美方簽FFI,美國相關來源所得就會被加課30%的稅。由於國人透過銀行信託資金投資境外基金時,是以銀行的名義(信託架構所有權人已移轉到銀行)投資,因此,只要是投資跟美國市場有關的境外基金,投資人獲利都會縮水。

舉例來說,某境外基金投資美國股市,包括蘋果股票,如果蘋果配發股利時,股利所得就要被扣30%的稅,基金淨值就會受影響。投資人想贖回基金時,資本利得同樣也會被扣30%的稅,投資收益大幅縮水。金管會官員表示,依美方規定,股利是從2014年開始扣30%的稅,贖回的利得則是從2016年開始扣。

會計師事務所人員表示,在境外基金投資過程中,除了基金銷售機構外,還有保管款項的保管機關,只要有一個環節的金融業沒有跟美方簽FFI,都有可能被加課30%的稅,可說是環環相扣,其目的是逼使外國金融機構跟美方合作簽FFI,協助追稅。

金管會官員表示,專案小組正研擬策略及因應之道,讓金融機構有所遵循,也避免國內投資人受到衝擊。

※ 相關報導:

* 降肥咖衝擊 我爭取與美簽協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15299.shtml

因應美國肥咖條款(FATCA)上路,金管會與財政部等相關部會組成的專案小組,正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透過政府間協議方式,以降低FATCA對國內的衝擊。

* 避75趴稅率 法國富人出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14985.shtml

不動產仲介商和財務顧問說,在高稅率正式實施前,企業家準備出走法國,造成高級房地產紛紛湧進市場。



◆ 關稅減半╱奶粉價未降反漲 財部要查稅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2.10.08

嬰幼兒奶粉售價未降反漲,立委要求財政部積極查稅!立委盧秀燕質詢指出,上一波奶粉關稅減半優惠都未能反映到售價上,要求財政部確實追查關稅減半利益是否流入奶粉業者的口袋裡。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將會在一個月內針對8家奶粉業者進行查稅,若關稅減半優惠都未能反映在售價上,未來就不會調降。

張盛和上午赴財委會就「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條例實施成效及對所得重分配效果」進行報告,並備質詢。他強調會先針對亞培、輝瑞、佳格、美強生、雀巢…等8家奶粉業者,於一個月內完成查稅。

盧秀燕質詢時問,奶粉關稅減半至5月24日到期後就不再延長,並且也要求財政部追查關稅減半利益是否流入業者口袋中,但最近奶粉又喊漲,財政部查稅究竟查得如何?張盛和表示,這是物價的問題,而且行政院已有穩定物價小組。關政司司長王亮則回答說,價格追蹤必須由經濟部去追查。

台北市國稅局長吳自心指出,台北市國稅局未到到亞培有無不當成本的安排,卻發現亞培有稅務問題,得補稅850萬。吳自心表示,近日將會行文去要求8家業者提供說明。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上周五有媒體報導輝瑞、雀巢旗下部分商品調漲最高達13%,引來民眾批評之前關稅減半的利益流入業者口袋,上午立委要求財長1個月內完成查稅。但雀巢今表示蒙受不白之冤,遭點名產品價格不變,雖容量縮水,但有調整配方和包裝創新。業者並表示,媒體聳動報導讓業者動輒得咎,未來企業恐怕都不願創新。

另一業者輝瑞則否認價格調漲,表示遭點名商品是全新產品。輝瑞聲明稿中指出,因國外去年底陸續停產S-26金幼兒樂/金學兒樂金世代配方,今年10月公司推出全新的先進金配方新產品,添加幼兒所需營養,才有不同定價。對於財政部將在1個月內向業者查稅,雀巢與輝瑞均表示,會全力配合。

fsj 提到...

虛擬商品 亞洲出口新星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10.08

亞洲網路與社群遊戲產業日漸蓬勃發展,帶動虛擬商品銷售大幅成長,而隨著亞洲業者積極搶攻美國市場,亞洲下個出口亮點可能就是虛擬商品。

遊戲和社群媒體的虛擬商品10年來已迅速成長至規模150億美元的全球性產業,並協助催生Zynga等社群遊戲巨擘,支撐迅速成長的網路遊戲產業。

隨著全球個人電腦(PC)銷售逐漸停滯,亞洲遊戲巨擘也日漸重視行動服務,瞄準西方消費者手上的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利用其獨特的「免費增值」(Freemium)遊戲品牌,讓玩家免費玩遊戲、但能選擇在遊戲內掏錢買虛擬產品,搶攻美國玩家的荷包,甚至開始蠶食Zynga的版圖。

日本DeNa公司希望擴大其美國社群與遊戲網絡Mobage,陸續推出根據Marvel公司的超級英雄與變型金剛打造的遊戲。Gree自5月來也已收購2家舊金山行動遊戲開發商,並砸重金吸引美國玩家。

亞洲遊戲巨人都寄望美國能成為該產業的下個成長來源,一反西方企業常仰賴新興市場來支撐成長的趨勢。根據SuperData研究公司,由於行動裝置熱賣,全球虛擬商品市場規模將在2015年前超越200億美元。

美國玩家的支出雖遠少於亞洲玩家,但成長速度較快。Inside Network公司研究分析師何波妮(音譯)預估,今年美國虛擬商品營收將成長36%至30億美元,2年後再成長1倍至約60億美元,傳統電視遊戲產品銷售則將逐漸萎縮。

對於瀏覽器和行動裝置免費遊戲的開發商來說,美國上網速度較慢是一大挑戰。美國平均上網速度為每秒約7MB,遠慢於南韓的平均每秒16MB。但美國基礎建設日漸改善,也逐漸排除這個障礙。

要如何說服美國玩家在遊戲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掏錢,也是問題,畢竟休閒型玩家掏錢買虛擬商品的可能性比死忠玩家還低。



◆ 法蘭克福書展 電玩商搶戲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2.10.08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將於10日開鑼。這場全球最大書展除聚焦兒少文學外,還將展示用於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app)和互動遊戲,凸顯在出版界的領導地位。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博斯(Juergen Boos)說,電子大廠Sony和電玩巨擘任天堂等約7,400家參展商,反映出版業的創新。

在數位時代,兒童和青少年的媒體世界把出版的界線擴大到印刷以外的世界,為出版界開創新局。

Sony將在書展上展示新的Wonderbook裝置。該裝置外觀像1本書,與PlayStation遊戲機連接後能在螢幕呈現3D影像;憤怒鳥遊戲開發商Rovio也已發出邀請函,表示將在展場發表該公司首款電子書app。

博斯說:「為因應未來世代不斷改變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我們需不斷創造新形式,並開展及擴大熱門話題和趨勢。」書展發言人波伊妮則說,展示書籍相關產品的發展已成為法蘭克福書展的趨勢。

教育是今年書展的另1大主題,展場內將設置1座「未來教室」,讓外界一窺未來學生如何用互動或數位化教具學習。

債務纏身的歐元區國家參展意願未減,令主辦單位大感驚奇,博斯認為這是種「危機症狀」,代表廠覺得需與商業夥伴保持聯繫。

雖然法蘭克福書展長期以來對電子書抱持接受立場,但電子書占德國娛樂文學市場的比率仍不到2%。博斯認為這與電子書種類多寡無關,而是1種社會現象,歐洲人仍對實體書較有感情,且認為有文化價值。



◆ 社論-「自由經濟示範區」應審慎規劃

【本報訊】2012-10-08 工商時報

一個保證讓您「有感」的經濟規劃即將於11月推出,符合馬英九總統要求「一個月」內展現有感施政的期限,也符合行政院長陳冲所謂「一個月」是指已經在進行中的計畫讓民眾有感。這個讓人耳目一新,但也讓外界忐忑不安的經濟計畫,就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目前規劃在「自由經濟計畫區」內,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如果依原訂計畫先在高雄市試行,或許衝擊還不是很大,若其他縣市「見賢思齊」,紛紛跟進,「自由經濟示範區」未來將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或對台灣產業、就業與社會安定造成世紀災難?則在未定之數。

「自由經濟示範區+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這個問題,簡單的答案就是陳揆曾不經意提出的「虛擬境外」理念。比較完整的答案,則是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對外的說明:「自由經濟示範區」草案將針對外資與陸資,實施兩套管理模式。示範區的外商可享有超越世界貿易組織(WTO)待遇;陸資則享有WTO平級待遇。所謂WTO平級待遇,指的是我國於談判申請加入WTO時,對WTO所有成員國,在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各產業開放程度與未來開放時程的承諾事項。這些承諾,未來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投資的陸資企業,都將可以一體適用。

有關提供陸資企業享有WTO平級待遇,據瞭解,為了推升兩岸產業合作,主管機關未來挑選陸資時,將以與我國產業呈現互補的陸資為優先,例如能有助於我國面板業出口的陸資家電品牌,以及能協助我國汽車與零配件業者展銷大陸市場的陸資汽車品牌。兩岸雖幾近同時加入WTO,但因兩岸情況特殊,對於來台投資的陸資,並未給予等同外資的待遇,即便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亦未給大陸WTO待遇。一旦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在此區內針對陸資給予WTO平級待遇,意味著兩岸經貿關係將呈現劃時代改變。

外界憂心的是:在外商方面,示範區將配合國內重大產業發展與國外投資者需求,單方面主動放寬對外商之限制,給予超WTO待遇。換言之,當年我國爭取加入WTO,同時為保護國內產業,極力折衝鐏俎,以承諾方式爭取延緩開放業種或時程所做的努力,在自由貿易示範區內,將以發展重大產業為由,配合外商需要,主動單方面棄守,以換取外商的進駐。此舉勢必影響示範區外,相關產業的發展甚至生存。因此所謂「重大產業」的範圍,應該具體明確,而且應是目前台灣尚未發展成形的產業。

至於在陸資企業方面,雖然規劃目標的立意良好,然而大陸目前正執行中的「十二五」計畫,在「調結構」方面,未來將發展七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預估十二五期間,七大新興產業每年至少約有1.3兆人民幣的投資。因此即使我方給予陸資企業WTO平級待遇,可能因與大陸的產業政策競合而難以如願。自由經濟示範區所能吸引的陸資或台資(於大陸設立)企業,恐怕只是「十二五」計畫所要淘汰的「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產業。

此外,「十二五」計畫另一個重心是「促消費」:規劃將大陸由「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促消費」的手段包括減稅和提高工資,因而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三級跳,以鴻海集團為例,由900元人民幣,進而1,200元、1,500元人民幣,據稱將以2,000元人民幣為目標。這項政策,已導致沿海台商加工業哀鴻遍野。由於「自由經濟示範區」內,本勞與外勞基本工資脫鉤,所謂台商回流,恐怕回來的是一些想雇用低廉外勞的缺乏競爭力廠商。

「自由經濟示範區」看似與銀行OBU(Offshore Banking Units )的「虛擬境外」情況相近。然而銀行OBU在境內使用的空間與人力資源極其有限,且其業務全在境外;至於「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是法規適用的「一國兩制」,區內實際上所有的業務及使用之資源都在境內,與OBU差異極大。甚至因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示範區內勢將引入大量外勞,從而滋生外勞管理及社會安定的許多困擾。因此,「自由經濟示範區」對所在之縣市(規劃中為高雄市),固然有增加所得與就業的機會,但可能使其他縣市的產業受害、環境污染、外勞流入。

未來「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實施,是否出現「入台外商如巨鱷,返鄉鮭魚變烏賊」的結果,讓人憂心。我們希望前述之疑慮是杞人憂天,尤其「自由經濟示範區」對外商主動放棄限制的「重大產業」項目,更應審慎規劃,否則當初進WTO時苦心談判,為產業保留生機的緩兵之計「入WTO承諾」,豈非前功盡棄?而若陸資及返鄉之台資企業只是「三高」及3K產業,則將使讓台灣的產業結構更為惡化。因此,經建會在11月推出「自由經濟示範區」草案前,應廣為說明、博採眾議,絕不能存有閉門造車的心態。

fsj 提到...

9月出口轉正 資通訊產品仍衰退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2.10.09

財政部昨(8)日公布9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不但終結連續6個月的衰退期,成長的幅度更達到10.4%,以271.66億美元創下14個月的出口新高。這也是去年10月以來,我國單月貿易表現首次優於主要競爭對手南韓。

財政部統計長葉滿足說,9月出口恢復成長在預估之內,但超過10%的成長幅度,「我也很意外」。

不過,9月出口表現亮麗,仍有不少隱憂,尤其資訊與通訊產品還未走出陰霾,出口金額連續5個月遞減,9月出口11.8億美元,減幅20.1%。

其中,手機出口減少3.9億美元,減幅高達56.9%,頗令人擔憂。這也將使得全年出口,難以擺脫衰退的陰霾。

另外,9月資本設備進口28.2億美元,微減0.2%;機械進口15.5億美元,減幅9.7%,且連續3個月衰退。

財政部認為,這些不利因素,將影響未來的出口表現,9月出口反彈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已經走出景氣谷底,「目前仍無法斷言」。

據葉滿足分析,9月出口達到2位數成長,主要是亞洲需求增溫所致,其中礦產品突破以往平均18億美元,以單月出口近24億美元創下新高,成為9月出口佳績的最大「亮點」。

如扣除礦產品大增因素,9月出口降至266億美元,仍為成長,但增幅降為8%。

葉滿足說,10月礦產品若回到原先的出口水準,當月出口有無可能保持正成長,財政部的看法「傾向保守」。

財政部分析,大陸部分石化廠停營,是否出現轉單效應,促使台灣9月礦產品出口大增,值得觀察。

9月出口表現回溫,但累計今年1至9月的出進口,仍然呈現衰退。

其中,出口總值2,23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9%;進口總值2,039.9億美元,亦衰減5%。財政部表示,年底為採購旺季,預測第4季出口有機會穩步回升,但歐美國家需求仍疲弱,將會抑制部分出口動能。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經濟,雨過天晴了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22012100900098.html

恐怕未必,因為台灣9月出口能有這麼高的成長,這全是因為去年受六輕工安事故影響比較基期太低所致,去年7月到9月的出口總額依續是281億美元、257億美元、246億美元,試想在去年這麼低的比較基期下,無需任何預測模型也可猜出今年9月會有好表現。

* 13家外商 錢進台灣85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17904.shtml

為提振國內景氣,經濟部大舉招商,昨(8)日舉辦「2012全球招商論壇」,總計招商61家、投資金額達1,266億元,創下新高。其中,13家外商與經濟部簽署投資意向書(LOI),將於二、三年內,投入台灣市場850億元資金,創造7,510個就業機會。

※ 二、三年?

* 韓祭三億美元 誘廠商回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9/today-e4.htm

隨著海外製造對南韓企業的吸引力失色,加上政府頻頻祭出減稅等誘因,越來越多南韓公司正在把工廠移回南韓。



◆ 壞帳多 陸9銀行跌破淨資產

中央社 2012-10-09

最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報導,在中國大陸A股上市的16家銀行中,今年跌破淨資產的銀行已達9家,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顯然反映出市場對大陸銀行實際不良資產的恐慌。

報導說,股價已跌破淨資產的大陸銀行分別是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截至今年第2季,大陸上市銀行的逾期貸款裡有80%可能下移至不良貸款。資產質量問題已從下游向上游、東部到西部、出口企業向其他製造業擴散。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2012年上半年中國十大上市銀行業績分析」指出,大陸十大上市銀行2012年上半年整體不良貸款率雖較2011年年底下降0.02個百分點,達0.78%;但整體不良貸款餘額比2011年年底增加人民幣53億元,達到3566.57億元。

這份分析說,上述大陸10大上市銀行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這5家國營大型商業銀行,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這篇報導指出,根據已公佈的年中財報來看,大陸5大國有大型銀行雖保住不良貸款率下降的指標,但在不良貸款餘額的問題上不容樂觀。除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之外,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均上升。

相對國有銀行,大陸商業銀行因過去幾年內貸款擴張相對較快,導致貸款品質在上半年承受著嚴峻考驗,已成為重災區,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均「雙升」,衡量未來不良率趨勢且被銀行內部視為「問題資產」的逾期貸款餘額,都出現迅猛成長。

PwC金融服務部主管合夥人容顯文呼籲,大陸監管層必須重視銀行的風險控管。



◆ 大陸房市「金九」落空 押「銀十」

54城市9月成交量跌逾5%…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綜合報導】2012/10/03

中原市場研究部統計資料顯示,大陸54個重點城市9月成交量比8月下跌5.3%。大陸房市的「金九」傳統(9月銷售旺季),今年確定落空。

專家認為,大陸政府各部門9月陸續表態「堅持調控」、樓房折扣降低等,導致購房者看房、開發商推盤都充滿猶豫。如今房企只能引領期盼「銀十」行情,定全年業績生死。

房地產界所說的「金九銀十」,一般是指樓市經歷7、8月的淡季後,成交在9、10兩月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然而今年樓市呈現「淡市不淡」的怪象。先是簽約量在7月創下今年新高,8月業績也持續高漲,在傳統旺季的9月簽約量卻出現下滑。

最新統計顯示,在9月的前26天,大陸主要的54個城市住宅總簽約量為21萬套,比8月的22.2 萬套下滑5.3%,為近4個月同期的最低點,也低於7月的23.2萬套。

fsj 提到...

財政部:證所稅 從寬從簡計算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2.10.10

證所稅怎麼算?財政部決定化繁為簡。採核實制課稅的投資人,民國103年5月申報證所稅時,可以加權平均法,先加總當年度出售的全部股票所得,只要總額為負數(虧損),不論個別股票賺或賠,就不必申報繳稅。財政部已完成所得稅施行細則的修正,針對102年起開徵的證所稅,訂定課徵原則。為免重蹈當年開徵證所稅時因繁複的計稅方式,帶給投資人的報稅災難,財政部決定採取從寬從簡的計稅原則。

根據新施行細則,投資人在計算全年的股票交易所得時,不必區分股票種類或出售的股票是否擁有不同的減徵優惠,一律可以按照加權平均法,先算出全年股票的總所得,只有總所得是正數(有獲利)時,才需要再算個別股票的賺賠;當總額為負數(虧損)者,一律免予報繳。

財政部舉例,甲在102年全年分別出售一般股票(即持股未滿1年者),以及持股逾1年的上市股票,以加權平均法計算全年出售股票為虧損100元。

此時,不論甲所出售股票的個別賺賠情況為何,甲都不必再就各檔股票的盈虧進行設算,也不必報繳證所稅。

不過,如果甲全年出售股票為獲利100元時,即需區分個別股票的獲利,並按先進先出法,挑選享有減徵優惠的股票(持股逾1年以上股票可減徵2分之1),先計算所得。例如甲持股逾1年的股票出售所得為80元,減徵2分之1後的半數(40元),即為課稅所得,甲只需再加計剩餘20元沒有任何減徵優惠的股票出售利得,就可得出當年度應報繳的證券交易所得為60元(40元+20元)。

財政部指出,在這項計稅原則下,未來以核實課稅制申報證所稅的投資人,「不必一檔股票算到底」,可藉由一籃子股票先算總帳的做法,即可區分有無必要報繳證所稅。

財政部同時表示,政府並未強制證券商負起幫投資人計算證交所得的義務,但這套化繁為簡的計稅方式,將可提高證券商主動代投資人計稅的意願,協助投資人報稅。

※ 相關報導:

* 社論-協助台商轉型升級才能降低「斷鏈」風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1000360.html

面對大陸經濟轉型與經營環境惡化,台商在因應策略上的選項包括:(1)設備升級、工藝流程升級、研發升級等轉型升級策略;(2)往中國內陸城市移動;(3)外移到東南亞、非洲等其他國家;(4)回台投資。其中,對於多數缺乏國際化營運能力,或是附加價值低而無法回台灣投資的台商而言,「就地轉型升級」便成為唯一選項。但是,對於這些尋求「就地轉型升級」的台商而言,由於其中小企業屬性、缺乏技術人才以及建立內銷通路能力,自然需要政府予以支援協助。....面對台商的「斷鏈」危險,政府不應該期待光靠大陸地方政府和台商自身的努力,就能克服解決,而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台商提升技術與通路、品牌能力,以維繫台灣在原物料、關鍵零組件、機器設備與技術供應的優勢地位,讓台商的轉型升級成為台灣經濟動能提升的動力。



◆ 歐元區 明年建構銀行聯盟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10.10

歐洲央行(ECB)執行理事會成員科爾(Benoit Coeure)表示,決策官員將在明年初著手組建銀行聯盟,可望「徹底改變」歐元區的現狀。

科爾8日在演說中表示:「建立單一銀行聯盟是實現貨幣聯盟的關鍵要素,且可能是當前危機的轉捩點,為金融部門和實質經濟帶來深遠影響」,歐洲銀行單一監管機構於明年初成立後,「我們有信心依計畫開始組建銀行聯盟」。

科爾說,集中化監管、通用的解決架構和分擔存款保險這3個要素,「在銀行聯盟上路後,將有效維繫銀行與主權國家間的連結。銀行融資成本將再度反映出各自的信用狀況,無需額外反映國家財政實力或重定幣值風險」。

歐盟執委會上月提議由ECB承擔起監管銀行的角色,在明年1 月前成立監管機構,於2014年前負起監督區內6,000家銀行的責任。

但歐元區財長9日討論的新草案,改變了允許ECB要求各國監管當局提供資訊的主張,轉而著重增進彼此合作的義務,表示「ECB應憑藉各國所提供的資訊」來進行監督。同時,也更強調ECB的監督角色應與貨幣政策方面的職責有別,應以「不侵害貨幣決策」為前提。

ECB總裁德拉基也表示,ECB尚未準備好在明年初完全承擔起監督區內銀行的角色,還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來採納新架構,但在明年之前設立新的監管規範相當重要,有了規範才能繼續朝目標邁進。

新草案仍未解決部分疑慮,包括未限制新監管機構對大銀行的權限或明訂2014年後ECB的職責內容,以及參與的非歐元區國家在ECB無投票權、會否壓過歐洲銀行監管局(EBA)的權責等。

※ 相關報導:

* 彭博專欄/IMF新定位 全球經濟和事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20474.shtml

5年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還在尋找定位。拜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後續影響,IMF找到了。今日,如果IMF不存在,各國政府得發明類似的機構。在全球經濟陷困的當下,IMF不但能充當緊急放款者,援助受困的國家,在促進經濟合作與可靠性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論壇。

fsj 提到...

IMF示警:歐銀恐拋售4.5兆美元資產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2.10.11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日在報告中說,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不斷上升,導致信心「非常脆弱」,倘若決策者遏止財政危機的承諾跳票,歐洲銀行2013年底前,可能必須拋售高達4.5兆美元的資產,較4月時估計的高出18%。

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說,歐債危機是重大威脅,基於修復萎靡信心的迫切需要,歐洲決策者有必要加強歐元區內的金融和財政連繫。

要是歐洲決策者沒有實現承諾,建立共同銀行監管機構,歐洲銀行2013年底前,可能必須拋售4.5兆美元的資產,還會額外衝擊就業和投資,周邊國家信貸供給可能劇減18%。

IMF說:「儘管決策者已採取許多重要步驟,議程依然不完整,使歐元區暴露在資本外逃、解體恐懼和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中。」

IMF也說,民間投資人對歐洲周邊市場仍缺乏信心,周邊與核心國家公債殖利率的差異仍大,對經濟復甦構成威脅。歐債危機也可能蔓延至成長已減緩的新興市場。

滙豐銀行的報告指出,今年第3季新興市場經濟成長普遍放緩,巴西和中國是最主要的疲弱環節,印度和俄羅斯則展現一些韌性。

※ 相關報導:

* 全球央行 大舉加碼股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22154.shtml

全球央行向來被視為保守的資產管理者,但隨著低風險的頂級政府公債報酬日漸縮水,甚至出現負殖利率,央行也開始改弦易轍,大舉加碼股市。



◆ 馬丁沃夫專欄/財政緊縮 救不了債務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謝東年】2012.10.11

一個高所得的大型經濟體,受制於高估的固定匯率,要如何減輕沈重的債務負擔,重拾競爭力?這是當前西班牙與義大利面臨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的報告討論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經驗,恰好能為西、義提供歷史教訓。

英國在那段期間遭遇的困境顯示,想以「內部貶值」解決債務危機有多麼危險。而且當年的英國還能脫離金本位,今日的西、義要離開歐元區卻困難得多。當年英國還有願意降息的央行,西、義卻受制於僵化得多的歐洲央行(ECB)。

英國在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政府負債膨脹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0%,物價比戰前飆漲一倍。英國的辦法是在1925 年把英鎊兌黃金的匯率恢復到戰前水準,償還債務,以此維持債信。

為了達成目標,英國實施極度緊縮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政府大幅增稅,緊縮開支,在1920年代把主要財政盈餘維持在 GDP的7%。英國央行則在1920年把利率急升至7%,希望藉此抬高英鎊匯價,恢復戰前兌黃金的價位。其結果是通貨緊縮,實質利率飆升。英國自以為是的菁英階層,以這種政策歡迎從戰場歸鄉的貧窮士兵。

到了1938年,英國的經濟產值幾乎比不上1918年的水準,經濟年增率僅有0.5%。這種慘況不能怪罪經濟大蕭條,因為就連 1928年蕭條前的經濟表現也不如1918年。出口長期疲軟,失業持續飆高,薪資所得愈來愈低。英國政府還想靠壓低薪資打擊工會組織,引發直到二戰後仍持續數世代的怨恨、罷工與騷亂。

儘管付出慘烈的經濟與社會代價,到了 1931年英國還是被迫永遠放棄金本位制。債務不減反增,1930年增至GDP的170%, 1933年再增至190%。事實上,英國到1990 年才把政府債務恢復到一戰前的水準。這個例證說明,就算維持極高的財政盈餘,飆高的利率扼殺疲弱的經濟仍會讓財政負債降不下來。

今日歐元區應以此為鑑。想迅速恢復經濟競爭力必須降低名目薪資,要做到這點,失業率必須很高。但就算失業率已逼近25%的西班牙,名目薪資增幅仍只比德國低一點。而西班牙的GDP正不斷萎縮,財政緊縮勢必讓經濟更萎縮,資金外逃造成的高利率也在扼殺經濟。

這使得西班牙正陷入債務陷阱的惡性循環。義大利的財政赤字低於西班牙,公共債務卻高於西班牙,也面臨同樣困境。歐洲央行必須降息,才能避免政府倒債與銀行崩解的雙重風險。但光靠歐洲央行還不足以脫離險境,經濟增長必須改善才能逃出債務陷阱。

國際貨幣基金還討論了其他的例子,如 1990年代以來的日本,與二戰結束後的美國。結論是要健全政府財政,超低利率的支持性貨幣政策不可或缺,用以協助經濟增長。但民間負債過高使貨幣政策難以刺激經濟,這是今日美國面臨的困境。通膨過去也曾協助政府減輕債務,但今日很難想像能有像過去的高通膨。

無論如何,IMF的研究表明了財政緊縮加上嚴苛的貨幣條件將只會帶來利率飆升與經濟不振,無助於減輕政府債務。當年的英國還保有貨幣自主權,今日的西、義卻在歐元中仰他人鼻息。缺乏貶值工具,想要降低薪資以恢復競爭力,將必須靠內部貶值進行,而這將帶來嚴重的社會衝突。依此來講,前景不甚樂觀。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 相關報導:

* 新北推雲端、物流產業 明年招商目標170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22271.shtml

全球景氣波動,新北市長朱立倫要求經發局每月辦一次大型招商活動,經發局訂下明年引進企業投資1700億元的目標,下月起針對雲端產業、國際物流舉辦大型招商活動。



◆ 台灣正存在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經濟日報╱社論】2012.10.11

前副總統蕭萬長以他見證過台灣經濟發展半世紀的體驗,直言台灣經濟正陷入坐困愁城的變局中,社會上充斥著過去所未存在的茫然與無力感。若如他所言,我們更進一步要反思現在年輕一代是否對未來有更嚴重之茫然感?這一代年輕人所接觸與能夠發揮之經濟社會環境,是否比上一代差,而存在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世代間淪落現象」雖然是一個新名詞,卻活生生存在你我周圍。1970、1980年代的年輕人,不論有無繼續升學,皆有良好的創業機會、實質薪資持續上升,同時政府在厚植經濟成長基礎的措施,亦具備較高的效能。然而2010年代的年輕人,要遭受高失業率、低就業品質、倒退的實質薪資,更要面對遙不可及的房價,以及在經濟政策捉襟見肘的政府,進而加速少子化、老年化時代的到來,埋下勞動巿場不穩定因子。綜合上述,我們的年輕人正面臨世代間淪落現象的考驗。

最新青年失業率達13.6%、實質平均薪資年減1.8%,而有倒退15年之窘境。甚且近十年之實質薪資幾乎是零成長,而低於韓國平均年成長率3.8%、新加坡1.8%、香港0.8%。同時年輕人就業品質也逐漸下降,許多人身陷低時薪工作,使得最近政府雖凍漲基本工資,卻仍小幅調升最低時薪。而且許多年輕人透過延畢、就讀碩博士班,延緩進入就業市場。雖然讀書是好事,但目前台灣有18.4萬碩士生、3.4萬的博士班學生,近十年兩者成長皆達80%,目前就業環境的惡化,以及民國105年後逐漸產生之大學倒閉潮,屆時流浪碩士、博士充斥於街,對就業市場又是一大考驗。同時目前年輕世代的創業機會遠比過去稀少,各縣巿工業區空廠房已非新聞;而且1990年代所創造的「科技新貴」一詞已消失,最近已被「無薪假」取而代之。

房價高漲是加速年輕人世代間淪落現象的重要關鍵。政府於2009年降低遺贈稅,的確吸引眾多海外資金回台,但是在未有相關配套措施下,資金流入炒作房地產,近幾年來都會區房價上漲令人目瞪口呆。更有人以從股票巿場賺的錢,再利用人頭炒作房地產,而從股票巿場、房地產巿場所賺的錢,不是不用課稅,不然就是未以實價課徵。低利率環境與不公平的賦稅制度,創造台灣成為炒作房價的絕佳溫床。年輕人面臨實質所得倒退的考驗,又要承受超高房價的負擔,的確令人於心不忍。

政府有無辦法解決世代間淪落現象?答案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國政府有入帳的負債,包括中央政府長期債務、短期借款、非營業基金舉債、地方政府長期債務,約6.5兆,這還算小事。主計總處所估計之未入帳負債總額高達15兆元,包括: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未來應負擔數、退撫基金新制未提撥退休金、農民健保未來給付現值、勞工保險與國民年金未提存準備。

不管有入帳、未入帳的負債,皆是政府未來要償還與支付,這二筆總額目前估算達21.5兆,為10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6%,更是100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的13.2倍。以企業經營角度,這絕對是超高負債的局面,而且隨著軍公教支領月退金與請領勞退給付條件人數持續增加,政府未入帳的負債總額還會節節上升。未來一旦稅收未有突破性增加,我國政府可能面臨財務危機,勢必要提高相關稅負、退休金與健保提撥,更創造世代間不公平的大問題,屆時台灣將落入如日本般之20年經濟停滯的窘境。

台灣世代間淪落現象正在惡化,而且有可能轉成世代間不公平,若未積極面對,台灣將欠缺創業與創意的環境與人才,經濟將落入長期停滯的現象。畢竟給下一代年輕人希望,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fsj 提到...

IMF 呼籲歐美停止撙節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2.10.12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力促歐美加速改革步伐,並停止採取撙節政策,以免危害全球經濟成長。她也支持給希臘和西班牙更多時間減赤。

IMF和世界銀行(WB)年會9日至14日在東京舉行,拉加德11日在IMF-世銀年會上對各國積極削減支出和加稅提出警告,她說:「有時候給更多寬限時間比較好。」

本周稍早IMF曾示警,世界各國政府有系統地低估撙節對成長造成的傷害。拉加德指出,重新評估財政整合對經濟產出帶來的衝擊後發現,倘若歐洲政府在成長低迷之際繼續堅守預算赤字目標,將非常不明智。

她說:「比較理想的方式是採取措施後讓自動穩定機制自行運作。」這意味政府在經濟疲弱時允許稅收減少並增加福利支出。

拉加德也表示,支持給希臘和西班牙等財政困頓的歐元區國家更多時間減赤,強調應該給希臘2年的寬限期。

她並呼籲歐洲和美國「大膽合力採取行動」,加速改革,因為政府缺乏作為已影響企業投資與聘用的意願。

不過,德國財長蕭伯樂持反對意見,理由是放寬減赤時間表是可能傷害市場信心。他也認為,歐洲改革已步上軌道,而且成果優於外界預期。

美國財長蓋納則表示,11月總統大選結束後,華府將有重新協商債務改革框架的契機。

另一方面,與會的其他新興國家也對歐債危機波及新興市場表達挫敗。

雖然IMF仍預估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相當於先進國家的4倍,但已大幅調降巴西和印度2國的成長預測。

※ 相關報導:

* 北京經濟影響力 全球第一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24769.shtml

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昨(11)日與紐約合作組織聯合發布的報告稱,北京的經濟影響力在全球27個主要城市中躍居世界第1,與上海一起擠進前5強,並超越了上海。去年北京的排名是全球第9。



◆ 韓國帶頭 亞洲恐現「降息競賽潮」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2.10.12

全球新興國家再吹降息風,昨天巴西與韓國不約而同宣布降息一碼(零點二五個百分點),基準放款利率各降至百分之七點二五及百分之二點七五,顯見「救經濟」成為各國央行的首要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巴西降息出乎市場意外,巴西央行認為當前維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高於穩定物價。回顧巴西從去年八月底進入降息循環以來,已是連十降,基準放款利率再改寫歷史新低紀錄,至今累計降息幅度達五點二五個百分點。

另外,市場憂心韓國鳴槍降息,會帶動貨幣貶值,使亞洲出現「降息競賽潮」。富盛證券投顧研究部主管林汎指出,與台灣同為出口經濟導向的韓國降息,可能影響其他亞洲國家跟進,台灣在年底前就會面臨降息壓力,但降息刺激經濟的效益有多大仍需觀察,因台韓出口市場在歐美,成長力道仍需視歐美臉色。

韓國昨天宣布降息,韓元一度重貶,也讓市場臆測台韓匯率競貶的可能。但林汎說,即使這次出現亞洲降息潮,亞幣降幅並不會像之前那麼明顯,因為全球充斥資金,會湧向漲勢相對不如美國的亞洲市場。

至於巴西降息振興經濟,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巴西仍是主要經濟體中相對高利率的國家,總統羅賽芙執政團隊必須以低利率為重振經濟的首要任務。不過,巴西對熱錢與通膨相當敏感,未來可能縮限央行後續寬鬆貨幣政策的力道。

※ 相關報導:

* 貨幣競貶 出口未必占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24985.shtml

孫明德指出,南韓降息後引發貨幣貶值,恐怕占不到便宜,因為台韓日陸任一國貨幣貶值,將讓其他國家跟進,如此一來,出口不見得有優勢;反而提高進口成本,推升物價。

* 名家觀點/3原因…不輕易扣下降息扳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24807.shtml

第一,相較南韓,台灣的貨幣政策處於極度寬鬆狀態。南韓因為實質利率仍為正,不如台灣寬鬆,的確比台灣更有條件與空間降息。第二,南韓在4個月不到時間2度降息,最主要目標應是為了挽救出口,避免國際景氣趨緩衝擊出口表現,進而打擊南韓經濟。第三,南韓央行透過降息,營造貨幣寬鬆環境,此舉有助企業降低投資成本。但是在台灣,即便央行降息,也不見得能帶動投資。

* 彭總裁 印證「柳樹理論」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24810.shtml

最近新台幣匯市每天成交量不到10億美元,匯價卻像「盪鞦韆」,盤中先飆高、尾盤再回落,總在技術線型留下一條長長的「下影線」。其實,央行外匯操作哲學很簡單,彭總裁的「柳樹理論」就是答案。



◆ 世代間淪落現象的脫困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2012.10.12

年輕人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的動力。以目前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台灣是否還能培養出下一個王永慶、張忠謀或郭台銘等成功的創業家?這個問題的答案深具挑戰性與困難性;至於台灣是否能夠栽培出如比爾蓋茲、賈伯斯、查克柏格般對全球人類有重大影響的企業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遙不可及。在台灣,現在年輕一代所接觸與能夠發揮的經濟社會環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來愈下降的傾向,因而產生世代間淪落的現象,現在可真是時代考驗年輕人。

如何挽救此一傷害台灣競爭力的負面因素?必須先瞭解年輕人的特質。這一代年輕人有著改變與突破現狀的潛在特質,但卻被僵硬的行政、教育與法規架構所束縛,因此如何將年輕人的特質轉變成創意、創業思考,進而往商業模式演化,成為台灣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

有愈來愈多的成功企業家捐財產成立基金會,我們建議透過具公信力的機構,連結成功企業家的創業經驗與他們成立的基金會,共建「創意創業推廣平台」與新創產業投資基金,定期舉辦創業創意競賽,挑選具有商業化與競爭潛力的計畫與團隊,並投資資金扶植新創幼苗,以及培養、灌輸創業經驗與經營方法,讓新創企業比原有企業有更高附加價值,開拓海外新市場。簡而言之,上述構想就是要成功企業家貢獻心力、知識,「捐錢又捐腦」地培育下一代創業者,這是一項志業,也是發揮社會企業功能。

雖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有鼓勵各大學創建育成中心、許多大學也成立創業創意或創新學程,然而大學教師與產業發展連結程度日漸低落,而學程本身無師資編制,兼任教學工作的老師大都缺乏創業經驗與直接研究成果,成效是否與設立目標相符?同時,課程設計缺乏文化社會元素,似仍走過去只重技術的老路。唯有在瞭解文化社會元素,方有影響眾人的創意,再透過技術創新,將產品或服務展現出來。雖然目前有零星創意創業競賽,但是效果僅止於競賽,而缺乏演進、深化之創業扶植功能。

另外,青輔會與相關單位合作推出青年創業貸款,仍屬創業創意的片面功能與杯水車薪效果。而推動台灣產業升級的工研院,在目前產業需要軟實力的根基,發揮多大的成效?經濟部推動成立商研院,受限於人力與資源,是否能夠達成當初設立的期望?要解決目前台灣世代間淪落現象,必須跳脫上述片斷、缺乏整合的機制,連結成功企業家的創意創業推廣平台才有立竿見影與深化產業轉型的功效;再透過此一平台帶動各大學創業創意學程與育成中心,加速人才培育與創業成效。

政府習慣以技術創業來帶動經濟發展,使台灣陷入苦情代工、海外生產的困境。目前需要創意創業思維,以文化為本、技術為用,政府需要文化部技術與商業思維、人才,而開拓華人巿場也需要主管大陸事務部會的參與,因此行政院要有整合文化、經濟、科技、兩岸的指導單位,推廣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在全球華人市場搶占一席之地。未來台灣經濟轉型非僅止於扶植特定產業,或放寬外勞吸引台商將工廠從大陸搬回,而應該培養年輕人創意創業能力,讓附加價值之提升與創造,有著遍地開花之功效,強化台灣競爭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與就業品質,進而提升整體薪資水準。

目前台灣正存在世代間淪落的現象,若持續惡化下去,年輕人前途堪慮,進而造成台灣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此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及成功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付出。

fsj 提到...

馬凱:病急捨良方 其愚何可及

【聯合報╱馬凱】2012.10.13

景氣對策信號亮出第十個藍燈,連馬總統也不得不承認,台灣經濟危機更甚於金融海嘯的衝擊。盱衡當前經濟形勢,這恐怕不是最後一個藍燈,甚至連亮逾十五個藍燈,也不無可能。台灣經濟之病,真正甚為危急。

面對如此深重危機,政府各相關部會也心急如焚,努力提出種種對策,還整合出一套主要著眼於中長期為主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但因實在太緩不濟急,而其中將過去各部會口號式的策略一概容納,社會各界都看不出其中玄妙,國策顧問直接了當指出,歷經三周,大家都無感,更看不出有何具體成效。俗云「七年之病,不能求三年之艾」,眼前的情況則是,火已燒到了眉毛,還在好整以暇地研究掘井計畫,可真急煞人也!

然而果真就沒有速效良方可快速緩解危機、早日解倒懸之急?其實不然,至少有兩個辦法對促進投資、提高成長率、降低失業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其一是,爭取台商回台。

鮭魚回流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簡直成了新的順口溜;但事實上有幾家回流?一問三不知!主管官員個個面面相覷。然則全球首強的美國以及強敵南韓,過去不聲不響,現在可卯足全力爭取外包廠商回國,不論遷移成本的補助、人員的培訓、租稅的優惠、專人的輔導上都不遺餘力,因而成效斐然。與他們相比,我們可真要汗顏無地;因為除了競相爭功,口惠不斷,簡直沒有拿出任何像樣的辦法。

但今日爭取台商回國正是天賜良機。五年來對岸為力促產業升級,提高勞動成本、減少出口優惠、加重環保要求等,幾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徇致沿海世界工廠經營成本日高,甚至比台灣還有過之。廿餘年前台商追求低於我們十倍的勞動成本轉戰海外,導致台灣經濟動能衰減、就業機會流失,整體產業鏈也殘缺不全。如今風水輪流轉,我們正該全力爭取較優秀又能與台灣產業鏈密切配合的台商回流;一方面快速補全產業鏈、倍增整體戰力;另一方面,若有五萬家回流,每家投資五億、需求十名本國勞工,則總投資即高達廿五兆,就業大增五十萬人,再加上開工生產為上中游產業拉回部分流失的出路,則不僅燃眉危機立解,未來若干年產業發展、經濟的走向,都大有助益。

唯政府治理效能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要一朝半日見到改善,難如登天,唯一的突破,就是「聚焦」。在兩方面聚焦:其一,設置單一窗口,直接面對適合返台的台商,專案加以協助輔導,消除冗長的官僚程序與無謂刁難;其二是,縮小打擊面,鎖定少數幾個土地單純、環境衝擊輕微、客觀環境適當、交通設施便捷完整、基本建設妥善的區塊,從事集中式的管理。當這些區塊成效卓著而仍供不應求,則進一步開發更多區塊或擴張周邊面積。

此外,台商回流除勞工、土地,其技術人力常為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受限於嚴苛的陸勞管制,無法隨廠來台,則根本無法生存發展。這與上述聚焦需求最宜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畢其功於一役;而後者復能帶進大量民間開發資金及跨國企業來此投資,其利不可勝計。這樣的良方在此最佳時機正放在政府的手邊,若連唾手可得的良方都望望然而去之,其愚豈可及?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相關報導:

* 大陸分析師:香港H股陷困境 台灣要多想想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25671.shtml

香港H股是指「在中國註冊成立並獲准在香港上市的陸企」,「台灣T股」則是指大陸註冊企業在台灣掛牌股票。大陸分析師認為,香港H股如今面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部分已經反映在台灣TDR市場上,證明台灣T股的標準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空間。



◆ 特 稿-經濟犯錢進大陸 債留台灣

【陳曼儂】2012-10-13 旺報

過去台灣經濟罪犯逃亡海外首選就是一海之隔的中國大陸,包括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前廣三SOGO集團總裁曾正仁、前高雄市議長朱安雄及前立法委員何智輝等,甚至不少人還「東山再起」,被當地政府奉為上賓。

如今王志雄押解回台,象徵兩岸聯手積極打擊罪犯,仍在大陸的經濟罪犯恐怕得「挫咧等」。

銀行公會曾選出4大「呆帳大戶」,分別是陳由豪、曾正仁、朱安雄和力霸集團的王又曾,這4人欠銀行款項超過千億元,不是掏空公司就是掏空銀行,一屁股帳沒還,連累全體台灣人,但他們都還逍遙法外。

像是陳由豪,在大陸開創「翔鷺龍騰石化集團」,投資酒店、房地產與石化業,連最新的古雷石化園區都有他的投資,但他在台灣涉嫌掏空東華開發公司,還有多起商業弊案,在台灣欠債高達500億元(新台幣,下同)以上,但其相關企業在大陸繳納的稅款卻很多,甚至曾是廈門前10大繳稅戶,完全就是「錢進大陸,債留台灣」。

先前也傳出,朱安雄曾在昆山經營電子公司;前屏東縣長伍澤元也曾在廈門經營茶行,專賣台灣高山茶及農副產品;盜賣股票得手30億元的劉偉杰、訊碟掏空案的呂學仁與陳慧晶夫婦等,也都傳聞逃匿大陸,或在大陸和美國兩地遊走。

大陸過去幾乎是「台灣罪犯的避難天堂」,除上述者,像這次押解回台的王志雄,其父親、前高雄市長王玉雲也是躲到大陸去,也一度傳出會在杭州投資蓋酒店。

fsj 提到...

社論-提升企業倫理有助於國家競爭力

【本報訊】2012-10-13 中國時報

日前蕭前副總統在政治大學「企業倫理講座」演說中,強調「企業倫理與國家競爭力」間的關係;無獨有偶,馬總統的雙十國慶演說也宣示要持續推動「廉能政府」。當社會上不斷有聲音質疑馬政府是廉而無能之時,究竟強調政府和企業的品德,是否可能由廉而能,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倫理分為個人倫理與組織倫理。孔孟學說強調的是個人倫理,談的是個人行為處世準則,雖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其進程,但是傳統儒家文化中對於組織倫理的論述是相對缺乏的,至多於儒商的經營哲學中強調「以義取利」,但是論述本身過度抽象,且後人解讀時,仍會偏重於儒商的個人信念與宗旨。

組織倫理則強調組織在訂定宗旨、目標,以及營運方式、獎懲制度時的原則與態度。安隆案雖源自於個人違反職業倫理、甚至違法,但企業在設計工作流程與績效制度時,也未善盡企業組織的倫理責任,才會讓個人貪念有漏洞可鑽。

不妨從正面實例來看看企業倫理如何增加企業營收與產業規模。三十年前,台灣的房仲掮客是靠買賣雙方之間的資訊落差賺錢,壓低賣方期望,對買方隱瞞物件的缺點,甚至由本身經手低價買進再抬高價格賣出,以賺差價獲利。而後一些有企業經營觀念的房仲業者,開始強調不賺差價,逐步將掮客組織化,政府也提出《房地產仲介業管理條例》,業者並紛紛推出《不動產說明書》、《購屋保障》、《成屋履約保證》等,讓買賣雙方的資訊漸漸透明,消費者更放心透過仲介業者買賣、租賃房屋。

雖然「不賺差價」可能降低交易利潤,但卻能讓仲介產業健康成長。這是一個由企業和政府擬定從業人員規範、將企業倫理中的基本觀念─不欺瞞─訂為行為準則,降低消費者的交易成本,進而帶動產業正規營運,把房地產仲介產業的餅做大的範例。

鳳梨酥是另一個有趣例子。十年前大概很少消費者知道自己吃的是冬瓜酥,當這個「假產品」的資訊慢慢為消費者所知時,看似對鳳梨酥業者是一個打擊,但是,當有更多業者投入製作高品質的真鳳梨酥,甚至強調使用在地土鳳梨以表達對這塊土地的關懷,為鳳梨酥產業開創出新天地。至今,一塊塊「小金磚」成為台灣伴手禮首選,傳統知名糕餅業和新創品牌爭相投入生產,年產值在五年內由十五億元爆增為二五○億元。

企業倫理不只是規範企業中員工彼此間的對應態度、對待客戶與供應商的原則,更包括企業對投資人、消費者、社區、社會、環境的責任。當企業以倫理自我期許,訂定超越法律基本要求、符合組織倫理價值的高標準營運宗旨與目標時,可以讓企業內的員工更認同企業文化,組織有效運作,降低交易成本,擴大產業規模。若一個國家內的每一家企業都相信企業倫理的價值,更將可形成國家品牌形象,有效提高國家競爭力。

德國的精密工藝形象、義大利的現代設計形象、法國的精品品味形象…,都是由該國眾多企業所貢獻而成,而國家品牌形象又進而可助該國企業在國際行銷時一臂之力,兩者可謂互為助力。

台灣政府這兩年主推的國家形象為「優質平價」,應該更進一步以倫理形象為優質平價背後的基礎,強調台灣企業在經營時,重視與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對應,因此會負責任地推出品質優良,但不賺取暴利的商品。

以企業倫理塑造國家形象,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空泛不可及。台商在大陸應該經常近距離觀察到:大陸消費者比較相信Made in Taiwan的食品或其他產品,整體而言,台商的誠信也還是高於大陸企業。儘管現階段這只是一個相較於大陸企業與商品讓人高度不放心情況下的小小相對優勢,但若是朝此方向自我期許,假以時日應大有可為。

雖然強調企業倫理形象的風險很高,一樁起雲劑中含塑化劑的事件,就重創台灣食品業的國內銷售量與出口總值,當然也重創台灣企業的整體形象;但若是趁此國家領導人強調廉能、企業重視社會責任、人民關心環境與社區發展之際,讓整個社會都重視企業倫理,將有助於內部的產業健全發展與外部的貿易競爭力;長久點滴累積下來,將可成為台灣企業的重要優勢,也可扭轉政府、社會和企業追短利不重視長期績效的偏頗現象。

※ 相關報導:

*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 公司聲請破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2101300202.html

靠著寫作《富爸爸,窮爸爸》等理財叢書及演講躋身富翁的羅勃特.清崎傳出旗下公司聲請破產,原因是法院判決該公司敗訴,應賠償將近二千四百萬美元給協助他出名致富的「Learning Annex」公司及其董事長詹克。

....Learning Annex創辦人兼董事長詹克表示,清崎的品牌是他打響的,而且讓清崎茁壯長大,按兩造簽定的意向書,他該取得一定利潤,但清崎卻反悔賴帳。他說:「脫口秀天后歐普拉和好萊塢大明星威爾史密斯都信任清崎,但他卻對大家食言而肥。」

* 罷工擺不平 標普降南非信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27610.shtml

Lonmin公司的白金礦工人8月中罷工,遭警方開槍鎮壓,引發強烈反彈,後來資方同意調薪22%平息眾怒,但罷工潮蔓延至金礦和鐵礦、鑽石礦礦場,連卡車工人也要求加薪。連串礦工罷工事件迄今已造成50多人喪生,重創南非形象,也引起投資人憂慮。

fsj 提到...

美經濟復甦 比預期好多了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2.10.14

彭博編纂的「經濟驚奇指數」(ESI)顯示,美國經濟改善的程度遠優於專家的預期,尤其以汽車銷售、就業和房市數據改善情況最讓專家跌破眼鏡,證實美國的經濟在財政懸崖迫在眉睫、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陰影下,仍持續創造就業機會。

彭博的經濟驚奇指數12日攀升0.018至負0.056,已從今年來最低、7月底的負0.422顯著回升。彭博經濟驚奇指數比較38個由官方、民間企業、商業團體發布的經濟指標數據與分析師的預測值,以衡量實際經濟情況與市場預期的差異;指數若從負轉正,代表已發布的一連串經濟數據表現優於預期,若由正轉負則顯示一連串經濟數據不如預期。

花旗經濟驚奇指數評估的經濟好轉幅度更明顯,12日報49.4點,比今年來最低點7月19日的負65.3大幅躍升。

曾任紐約聯邦銀行經濟學家、Fact & Opinion Economincs 公司總裁布魯斯卡說:「經濟正在好轉,就業市場愈來愈好。這些數字就是反映現實,絲毫沒有偏頗。如果滿分是10分,美國經濟穩拿6分,或許正往更高的分數邁進。」

美國勞工部上周公布9月失業率驟跌至7.8%,創歐巴馬就任總統最低。由於逼近11月6日的大選,時機敏感,奇異公司(GE)前董事長威爾許還在華爾街日報專欄中,痛批白宮捏造數據。但事實上,這段時間以來還有更多優於分析師預期的經濟數據,包括消費者信心、汽車銷售和成屋銷售。

美國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賴克12日演說時則指出,美國目前的經濟復甦步調「相對遲緩」,但成長步伐應該會在2013年底左右站穩腳步。他說,明年歐債問題仍威脅著美國的復甦,但隨著「各國領袖努力達成創建新財政體制必要的調整」,風險應會消退。

※ 相關報導:

* 全球貨幣寬鬆 陸9月出口新高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2101400205.html

大陸9月外貿數據亮眼,出口1863.5億(美元,下同),創歷史單月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9.9%,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經濟觸底反彈有望。經濟學家表示,出口成長顯示全球寬鬆政策確有拉動經濟效果,大陸穩增長政策發威,經濟有望穩中求升;但也預警,進口成長較緩顯示原物料需求低迷,代表未來工業增速並不樂觀。

* 羅比尼專欄/QE3處方箋 療效不如前兩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28530.shtml

QE3降低立即經濟衰退的風險,但不太可能使正經歷痛苦去槓桿化過程的經濟,出現持續復甦。短期內,QE3將引導投資人承擔風險,也會刺激資產溫和上漲。但如果經濟成長令人失望,股市漲勢可能虎頭蛇尾,並拖累對企業營收和獲利能力的預期。



◆ 地方缺銀 靠超常規罰款籌錢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2012-10-14 旺報

大陸經濟放緩,地方政府財政減收,不少阮囊羞澀的地方政府開啟另類生財之道,怪象頻傳。陸媒報導,許多地方設置不合理速限,意圖靠交通罰款補財政,甚至下達年度罰款「目標額度」;有些地方乾脆「寅吃卯糧」,向企業預徵明年稅收。

大陸財經國家新聞網報導,今年下半年以來,地方政府超常規罰款現象開始浮上檯面。中國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便表示,為解決財政壓力,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向公安和工商部門下達今年罰款目標額度。

速限成罰款陷阱

同時,也有媒體報導,迫於財政減收,一些地方政府向境內企業實行「預徵稅」,即今年就開始收明年的稅。

為求罰款增加,地方政府屢出花招。陸媒報導,京港澳高速路在京冀交界處加強交通檢查,甚至造成車主在收費站排隊交超速罰款的奇觀;速限設得不合理,就是從民眾身上抽罰款的陷阱。

有民眾表示,速限設得「讓人鬱悶」,時速低於70公里車輛禁止上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時速上限竟然是80公里,根本無法掌握僅10公里的分寸,這「不是為違章去罰款,而是為增加財政收入去罰款。」

廣東商學院流通所教授王先慶也表示,大陸公路超速罰款氾濫「已成公害」,「全國各地公路限速千奇百怪,與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緊張有關。」

報導也指出,一些地方政府負責人表示,由於財政收入吃緊,很多小城市基層執法部門只付得起公職人員工資,其餘日常開銷、福利、約聘人員工資等,都得靠罰款收入解決。

非稅收入成財政助力

今年8月,黑龍江貧困縣林甸縣道路運輸站長表示,40多名工作人員中不到一半有公職編制,剩下的工資福利都要靠罰款解決。

但數據顯示,不只貧困縣市,在土地收入銳減下,連大城市都必須靠非稅收入支撐財政。例如廣州市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加主要靠非稅收入,非稅收入占財政增收總量近97%;瀋陽市上半年非稅財政收入也近7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55%。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表示,地方叫窮,主因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不對等,稅收多上繳中央,地方卻要包攬許多雜項支出。他強調「十八大後,財稅體制要堅決改革,再不改,企業受不了,一些地方政府也有可能要關門了。」



◆ 吸引台商回流…外勞比放寬 怎發展高階技術

【聯合報╱李冠樺/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經理(台中市)】2012.10.14

為強化台商與台灣的鏈結,及協助台商突破轉型升級的困境,政府推出一系列台商鮭魚回流的優惠政策,惟申請條件需為具有國際品牌、生產關鍵零組件、或產品具高附加價值之台商;若需放寬外勞聘雇比例,回台之高科技業者需投資五億以上,非高科技業者一億以上。由於資格條件過於籠統,是否真能達成台商回台投資,有待商榷。

就條件看,目前台商關鍵零組件,大部分在台灣生產,有國際品牌的台商不多,高附加價值的定義,則與關鍵零組件類似;因此回台的資格條件,應著重台商是否在台展開技術或產品創新,如回台設立研發中心或申請專利等。

而投資金額門檻亦形成中小企業回台的障礙,大企業有資格,但通常已有全球布局的規劃與能力,無須政府錦上添花,回台政策應更針對中小企業量身打造,才能收雪中送炭之效。

在回台優惠政策方面,目前主要偏重在土地、租稅及人力成本的降低,缺乏協助台企制度改善,或技術開發的輔導服務。回台優惠焦點若著重在外勞比重放寬,如同變相鼓勵勞力密集、低附加值的產業回台,和吸引台商回台發展高階技術、自有品牌的方向不一致。

因此,重點應放在協助台商轉型升級,而非降低生產成本,如針對其轉型升級,提供研究、學術機構之技術資源,或相關經費補貼、甚至技術成果的境外運用協助,對於台商長遠的發展規劃才有實質性的幫助。

鮭魚回流政策,除了吸引台商回台從事研發、創新等作為,亦需考量台商在台灣整體產業發展中的定位。目前仍未見一套完整的產業發展與布局思維,明確指出台商回台後,在國家產業發展藍圖中的位置、及其如何與大陸的投資佈局配合,台商回台只能著眼於獲取短期政策優惠,而無長遠發展規劃。因此,完整的回台政策應根據台灣整體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列出需要台商投資的項目,將台商納入台灣產業結構調整的一環,內外互補發展以壯大整體產業鏈,而非只有回台的優惠政策和適用條件。

除了讓台商了解大環境的產業發展藍圖,也應協助個別產業在台建立產業鏈。台商赴大陸投資多年,已在大陸形成產業群聚,產業鏈關係緊密且彼此牽制,因此回台觀望程度也高。

政府若能與各產業龍頭洽談,回台後的配套措施,解除台商顧慮,並輔以協助整體產業鏈升級所需資源組合作為誘因,相信能吸引其將台灣視為升級發展之核心基地。而中心廠回台後周邊的衛星廠商也會跟著回流,以此拉動整體產業鏈回台。

※ 相關報導:

* 下滑的附加價值率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1400259.html

....過去曾有位經營銅器的商人問他兒子:「一磅銅值多少錢?」小孩答40美分,這位長者說:「做為猶太人的兒子,你必須說4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小孩長大後繼承父業,他把銅製成銅鼓、瑞士鐘錶的簧片、奧運獎牌等等,一磅銅的價值在他手中被提升到400美元、甚至4,000美元。

....長期以來,人們常以附加價值占生產總額的比率來研判一國的產業獲利率與競爭力,這一比率通稱為「附加價值率」。雖然二十年來,政府傾全力獎勵研發,並藉由促產條例的租稅優惠來發展科技產業,但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不升反降,由1991年的28.8%一路降至2010年的21.3%,而政府著力最深的半導體、面板這類電子零組件產業,其附加價值率同樣由28.0%降至24.1%。

* 冰島電影起飛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1400352.html

一場金融危機讓冰島經濟瓦解,政府財政宣告破產,好不容易透過產業轉型經濟重燃生機,如今冰島政府打鐵趁熱,新階段的經濟復甦要由創意藝術產業擔任主角。....艾納森還說:「15到20年後創意產業躍居為經濟最大產業,我也不會覺得意外,因為該產業占GDP的比重有上看3成的潛力。」

fsj 提到...

實質利率變負數 存錢小心成乞丐

黃琮淵/台北報導 2012-10-15 中國時報

油電雙漲引爆物價壓力,加上國內利率處於低檔,連動所及,今年實質利率「負」定了!靠存款利息過活的退休族首當其衝,新台幣愈存愈薄。

「實質利率」為一年期定存利率減掉物價後的利率,可以看成貨幣的購買力。以台銀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一.三七五%為例,減掉主計處預測全年物價一.九三%,今年實質利率將為負○.五五五%。

全年物價指數一.九三%代表過去花一萬元買到的東西,今年須花一萬○一九三元才買得到;但存一萬元在銀行的利息僅一三七.五元,代表原本的一萬元即使加上利息,仍買不起一萬○一九三元的東西。兩相抵銷後,購買力被吃掉五十六元,因此實際上只剩九九四四.五元的價值,購買力變弱了。

根據央行及主計處資料,在台灣,負利率已成為一種悲情的常態。第二次石油危機後,我國迄今近三十年間,共出現兩波負利率,時間點全集中在過去十年。

若從二○○四年六月,存款實質利率首次由正轉負開始算起,至今年九月,台灣共有五十六個月處於負利率、四十四個月處於正利率,負利率比正利率時間整整多出一年。

行庫主管直言,新台幣利率長期偏低,負利率變數只剩物價,「就是看天吃飯」,如果今年風調雨順、油價平穩,實質利率為正的機率就大。反之若風不調、雨不順,「根本不用等年底,就知道是負(利率)」。

行庫主管表示,實質利率為負,代表今年的投資報酬率若低於物價,抱現金無疑是坐吃山空,「結果會變成乞丐!」民眾的理財思維要更靈活才能存活。

為了避免「抱成乞丐」,不能傻傻的擁抱新台幣定存,那該怎麼辦?銀行理專建議,定存族一定要有幣別分散配置觀念,現在是台幣、美元跟澳幣三等分,若人民幣業務上路,則可調整為台幣、美元跟人民幣。

理專也建議,美國聯準會實施第三波寬鬆貨幣政策(QE3)後,新興市場股債後市可期。據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今年迄今淨流入逾三百億美元,主要看好新興市場國家的景氣將在第三季觸底走揚。

※ 相關報導:

* 央行「微調」留苦果 負利率無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131/112012101500086.html

負利率漸成常態,理論上看來,可透過拉高利率改善。無奈的是,台灣資金浮濫,想拉高利率欲振乏力,加上台灣央行過去幾年奉行「微調」法則,把利率工具玩壞了,雙率只剩匯率工具可用,更讓負利率無解。

* 西班牙和義大利公債殖利率 新恐慌指標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30097.shtml

歐債危機爆發迄今已邁入第3年,不僅讓過去被認為是避險天堂的歐洲公債市場成為市場焦點,也改變投資人評估和交易債券的方式。

.... 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區公債的殖利率差可高達17個百分點,遠大於5年前的0.25個百分點,且價格劇烈波動,迫使交易員不再能仰賴處理大量低佣金的交易來獲利,而是要緊盯價格波動。公債交易員的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政治對歐元區公債價格的影響日益比經濟數據還大,交易員也須具備個別國家更廣泛的知識,從政府和民間債務、一直到每天的政治發展。

* IMF警告:日本將爆發國債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01500137.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國際間對於日本國債危機的憂慮逐漸加深,各方專家都將癥結指向日本國內政局動盪持續加劇,將進一步使改革財政所必須的任何決策,都難以通過,因此日本明年國會大選的結果將是重要關鍵。

* 陸銀不良貸款增 恐持續10年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30131.shtml

受到經濟走緩等因素影響,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大陸銀行不良貸款連續3季增加,多年來大陸銀行業績不斷改善的局面或將終結,銀行業高成長時代可能就此告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認為,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會是長期趨勢,可能持續10年。

....一名國有銀行的中層主管指出,不良貸款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互保、聯保模式下的信用貸款。「經濟環境不好時,容易出現聯保的幾家企業一起出問題,且聯保貸款通常都無抵押品,銀行很難追回。」



◆ 地方狂舉債 再掀財務風暴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專題報導】2012.10.15

曾經引發各方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大陸媒體有一段時間不再討論,但隨著地方政府以「穩增長」為名推出數以兆計的投資計畫,地方政府舉債建設可能引爆的債務危機,再度浮上檯面。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走緩,造成地方政府收入前景不樂觀。財政收入及土地出售是大陸地方政府收入主要來源,但都面臨下滑局面。

《新財經》引述媒體統計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陸近四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未達全年目標的一半。例如,黑龍江上半年收入人約人民幣644億元,僅約全年目標的34.6%;重慶一般財政收入人民幣826.1億元,約完成全年預算數的48%。

土地出讓收入更因嚴格房市調控出現「斷崖式」下跌。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人民幣6,525.9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38%,縮水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

大陸財政部也點出,今年前7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人民幣1兆3,490億元,下降27.1%。前8個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在內的10大城市,財政收入累計年增速從年初的17.3%降至14.1%。

但在「穩增長」的前提下,大陸國家發改委9月初批准總投資規模超過1兆元的重大投資項目。基建投資項目中,中央配套資金不足15%,絕大部分需要地方政府承擔。

地方也推出自己的穩增長投資計畫。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至9月,大陸11個省市推出的投資規劃總額就已高達人民幣20兆元。

安邦諮詢研究員湯明旺指出,地方政府目前的財政狀況很難支應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將面臨相當大的資金缺口。

長沙市推出8,292億元大規模投資,但去年當地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只有人民幣668.11億元;貴州宣示將投資人民幣3兆元發展旅遊文化產業,但去年收入僅人民幣1,330億元。

※ 相關報導:

* 台商低利貸款額度增至300億 陳冲:尚未定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30140.shtml

行政院長陳冲今(15)日針對台商低利貸款增至300億元表示,行政院已初步交換意見,提高台商低利貸款額度確實在考慮範圍之內,但目前仍尚未完全拍板定案。

....行政院長陳冲昨(14)日正式拍板「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一舉將國發基金協助台商的低利貸款額度提高到300億元,還有配合高外勞核配比率15%或20%、豁免5年不必外加就業安定費等,共計六大策略,開啟台商鮭魚返鄉之門。

fsj 提到...

通膨吃光利息 我實質利率轉負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2.10.16

物價漲漲漲,今年以來國人存在銀行定存的利息收入,都被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吃光光,甚至是「倒貼」,實質利率變成「負利率」。中央銀行昨天證實,因今年以來物價略升,導致我國的實質存款利率轉為負數。

但央行強調,若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台灣銀行業的的實質利率仍居全球中間,高於美國、菲律賓、英國、歐元區、香港及新加坡。

央行統計,各主要國家中,目前負利率情況最嚴重的國家是新加坡,因其今年前8月CPI高達4.79%,負利率高達4.54個百分點;其次是香港的4.16個百分點。其餘包括歐元區、英國、菲律賓及美國,負利率均超過1個百分點。

至於實質利率最高的國家,則是馬來西亞的1.26個百分點,其餘依序是是印尼、南韓和中國大陸,惟實質利率均在1個百分點以下。

央行解釋,實質利率是指名目利率減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目前因全球景氣不佳,低利率為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

央行指出,因物價略升,致我國的實質利率轉為負數,但仍居全球中間,高於美國、菲律賓、英國、歐元區、香港及新加坡。官員說,實質利率主要反映一國當時所處的景氣循環狀況,其高低大抵與各國經濟及物價情況有關。

但是面臨國內實質利率為負,央行強調,將持續密切注意經濟金融情勢發展,適時採取妥適的貨幣政策。

※ 相關報導:

* 又見跌破2! 中經院下修今年GDP至1.52%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433391.shtml

中華經濟研究院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到1.52%,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目前看來景氣谷底在第三季,第四季開始彈升,明年經濟成長會較今年明顯復甦,預估可達3.59%。

* 審計長:105年前償債壓力大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33851.shtml

審計長林慶隆今天表示,民國100年全國賦稅持續成長並創新高,但101年到105年應償付到期債務達2.2兆元,償債壓力龐大。

* 明年國債5.27兆元 再創新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32578.shtml

明(102)年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將達5.27兆元,占前3年國民生產毛額(GNP)比重37.1%,再創新高。行政院長陳表示,中央政府收支差短已連續4年縮小,債務上升速度也減緩,政府將持續改善財政體質。



◆ 大陸人均提高 幸福感未成正比

【記者張雅雲/綜合報導】2012-10-16 旺報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1年大陸人均GDP為5414(美元,下同),已突破「3000元的心理分界線」,隨著人均GDP的提高,民眾對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日漸增強,而資源、社會和心理這3大困境已經成為國民幸福的瓶頸,需要相關單位合力突破。

日前,由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當代中國人幸福觀研討會」,來自各界的專家學家,就目前大陸人的幸福觀進行相關探討。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認為,缺乏幸福感的問題並不是大陸人特有,而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規律問題。根據國際通用的「3000元的心理分界線」理論,當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時,著重在滿足人的基本物質需求;但當人均GDP達到3000元後,在追求基本需求之外,開始關注一些非物質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及下一代的幸福。

據新浪網報導,大陸的人均GDP在2008年達到3400元,2011年中國人均GDP為5414元,列全球第89位,隨著人均GDP的逐年提高,民眾對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日漸增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表示,解決這樣的困境,需要在多方面進行改進,例如不能將經濟發展簡單與GDP掛勾,而要看經濟發展和物質生產是否能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 相關報導:

* IMF年會閉幕 各經濟體衝突加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6/today-e2.htm

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上週於日本東京閉幕,這場聚集全球主要財金首長的會議,不但沒有減緩、反而加深各大型經濟體之間的衝突。



◆ 無薪假連4增 人數破2千人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10.16

勞委會今天公布最新無薪假數據,截至15日為止,無薪假通報家數增至37家,人數破2千人,達2044人,較半月前公布增加1家、449人,連續四次呈現緩慢增加趨勢。儘管無薪假人數增幅未加快,但勞團擔心企業可能直接裁員,呼籲勞委會不要掉以輕心。

勞委會每半個月公布一次無薪假數據,今年8月起,無薪假通報開始出現緩步增加趨勢。最新通報顯示,截至10月15 日止,無薪假通報家數共37家,通報人數2044人,實際實施人數2040人,較上期增加1家,通報人數增加449人,實際實施人數則增加627人。

從趨勢來看,無薪假通報已連續四次呈現增加,每次約增加無薪假人數4、500人,等於一個月增加1千人左右,儘管增幅並未加快,但若持續增加,後續是否攀高仍值得關注。

勞委會表示,雖然無薪假未停止增加,但前期公布36家事業單位中,目前已有12家停止實施無薪假,顯示雖有廠商實施無薪假,但也有廠商恢復正常作業。



◆ 增加外勞 善用之善待之

【趙守博】2012-10-16 中國時報

陳冲內閣決定大幅增加引進外勞,只要確對我國勞工及產業發展有利,無可厚非,也希望其能達成預期效果。不過,還是要提醒政府,增加引進外勞後,除所謂「外勞與本勞基本工資脫鉤」不應採行外,更應特別注意下列兩點:

一、補充性原則等政策底線不可放棄:當初開放引進外勞,決定了遵循「外勞引進不得有礙產業的升級」、「不得使外勞成為變相的移民」、「不使外勞引進帶來治安和衛生保健問題」,暨「引進外勞應採補充性原則」等基本政策底線。這些底線,旨在防止引進外勞所可能造成的不良社會後遺症(例如破壞社會治安與和諧、帶來傳染病等);也在維護我們產業的健全發展與勞工的就業權益,依然切合當前國情需求和社經情勢發展,請陳冲內閣一定要守住。

所謂補充性,即引進外勞,應純在於填補國內勞動力的不足,而非用以取代本國勞工,也就是有本勞可用時就要優先雇用本勞。這個補充性政策,從同意開放引進外勞的俞國華開始,迄吳敦義院長為止,歷經國民黨和民進黨前後十二位院長,從未鬆動,即使其間我國經濟也有過類似目前的不振、不景氣的遭遇。希望陳冲內閣也要能加以固守。

二、對外勞既應「慎用之」、「善用之」,也應「善待之」:台灣引進外勞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但國人仍有人於潛意識裡總認為外勞薪資拿得太多,總以為外勞憑什麼也要受基本工資保障?總不願意給予外勞較公平合理的待遇。須知,外勞來台工作,必須離鄉背景,也很可能要面對不肖仲介的居中剝削,付出的代價實在不小。再說,遠離家鄉去容易賺更多錢的地方工作,是經濟較不發達國家的人民所不得不承受的命運。當年台灣在民國七十年代以前,不是很多人到美國去打工、到德國去當護士、到中東去築橋修路嗎?我們應將心比心去想一想。

外勞來台幫我們解決了家中長輩的照顧問題,所以,他們是我們的幫手(Helpers),而不是乞討者。對他們應心存感謝,不要有占便宜或剝削的心理。所謂「外勞與本勞基本工資脫鉤」的想法,是否有此種占便宜心理的反映,值得大家深思。

至盼政府在增加外勞引進名額之同時,應特別強化對外勞的服務、協助、輔導和管理;也不可為了救經濟,棄守應有的外勞政策底線;尤其要做到增加開放外勞確能促進高附加價值產業之引入和回流。(作者為前勞委會主委,目前於大學任教)

fsj 提到...

重新打造產業根基 正是時候

【經濟日報╱社論】2012.10.17

馬英九總統在國慶談話中,強調改善產業結構,產業必須走向更高附加價值,才能提高勞工薪資水準。這些話雖是老生常談了,卻是台灣當前不能稍微鬆懈的重要工作。近來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不振,面對渾沌不明的產業景況,企業應思考如何在此低迷時期進行核心資源的盤點與整備,以待曙光出現時能夠重新出發。尤其台灣產業目前面臨的不僅是需求不足的問題,也遭遇到極致代工競爭模式所引發的供給過剩與價格競爭的微利議題。如何建構產業下一波競爭力,絕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議題。

平實而言,台灣在技術研發及市場拓展能力上相對於先進國家仍有待強化,但新興國家強力競爭的追兵已至,在前後夾擊下如何定位與勝出,持續的提升硬體設計、生產管理及全球運籌能力仍是不可或缺的能耐,而若能進一步輔以逐漸成長的消費者創新需求定義能力,使台灣成為跨國品牌及成長中的網路巨擘之不可或缺的價值鏈夥伴,將是維持產業競爭優勢的基本要求。

其次,若要跳脫工業品牌及代工的侷限,從而邁入消費大眾品牌,除了技術不斷創新、產品品質確保及品牌形象的塑造外,掌握特定廣大區域的消費市場才是關鍵。台灣由於內需市場不大,本土廠商也不易由國內跨越至國際市場,因而需要先在能見度高的廣大市場建立品牌形象,從而擴散至全球。對台灣廠商而言,特定廣大市場不一定是先進國家,成長中的新興市場反而更是可以考慮的標的。

事實上,韓國廠商如三星、LG等,便是從掌握南美、印度、東歐等地區崛起,逐步成為全球品牌大廠。而台灣以鄰近中國大陸之便,在語言與文化上有相對優勢,更應充分利用。加上現在許多新興國家正循著中國大陸的模式快速崛起,台灣業者在中國大陸的操作可視為其他新興市場的練兵場,加上若能與中國大陸龐大的用戶進行互動回饋,將可加速產品與服務的改善速度。尤其隨著大陸高科技產品市場的快速成長,特別是3~6級城市,甚至是農村城市,若能積極布局打好基礎,未來也有機會從鄉村反攻城市。

再者,從技術上而言,台灣應有更大的企圖心尋找產業藍海定位,建立自有架構能力,成為特定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即使短期內有其困難,也應有策略的加大力道參與或主導產業技術標準之產業聯盟或產學研發體系,以強化整體產業的技術能量。此外,因應台灣高科技產業較為缺乏軟體、系統及平台等領域之能力,同時又長期在國際標準制訂的舞台缺乏積極角色,業者除了自行投入以外,面對國際上林立的全球大廠,欲擺脫與中國的紅海競爭,搶占下一波數位化、網路化、IP化的數位匯流商機,也需從國際市場引進吸收相關能力。

最後,在基礎技術提升方面,政府除了鼓勵廠商投入研發之外,也應鼓勵台灣業者參與相關市場的研究活動,並前進跨國企業在歐、美、日等地的科技研發型基地,同步設立研發中心,並積極與相關海外研究機構或重點學術單位進行合作。

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如何在既有的硬體設計、工程、製造及全球運籌核心能耐持續深耕,並提升國際市場的品牌、行銷力,從而藉由國際的多元管道,發展國內產業對不同市場的技術規格、使用者行為之研發能量,進一步發展應用軟體、系統服務及平台等能力,產業結構才得以轉型,提升台灣高科技產業下一波戰場的決戰力。



◆ 印尼 可望成新金磚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10.17

CNNMoney網站報導,曾是新興市場中最熱門的「金磚四國」(BRIC)今年來光環稍嫌褪色,印尼卻一枝獨秀,持續快速擴張,可能成為投資人眼中泛著金光的最新金磚成員。

被封為「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今年來表現稍稍遜色,但印尼靠著中產階級的興起和強勁的內需,成為持續快速擴張的新興經濟體之一。投資人與分析師認為,印尼將晉升為無論短期或長期投資都適宜的市場。

印尼在1990年代晚期曾遭亞洲金融風暴重創,但很大程度上卻躲過了近來的全球景氣蕭條。印尼股市大盤雅加達綜合股價指數過去2年來漲19%,緊追標普500指數同期上漲20%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分析師說,印尼因不停壯大的中產階級,可望免於其他快速成長國家遭受的衝擊。因為印尼與鄰近國家不同,不單只靠出口帶動成長。

當地中產階級的增長,加速了都市化發展,推升更多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及消費,造就某種良性循環。

過去幾年來,印尼經濟年成長率約6%,且可望持續下去,政府也已成功控制通膨。麥肯錫公司(McKinsey)預測,印尼將在2030年前躍升全球第7大經濟體,中產階級將再增加9,000萬人。印尼現為全球第16大經濟體,中產階級有4,500萬人。

印尼是全球最大煤礦和棕櫚油產地之一,雅加達綜合股價指數許多成分股是商品業者。這可能使印尼股市易受總經面的動盪影響,因商品業者的發展多仰賴全球成長。

※ 相關報導:

* 澳元失寵 降息預期升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34927.shtml

隨著中國經濟減速,澳洲經濟連帶受到拖累,過去受到追捧的澳元如今喪失魅力,許多投資人改抱加元及紐元。

* 亞洲10豪宅 大陸占6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34974.shtml

世界地產研究院近日公布2012年亞洲10大超級豪宅排行榜,印度首富以價值10億美元的摩天宮「安蒂拉(Antilla)」蟬聯第1,但大陸在榜單上占據6席之多。

* 美房市樂觀 製造業也不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34932.shtml

美國9月工業生產增幅大於市場預期,10月建商信心也升至6年來最高,顯示製造業正重新站穩腳步,房市也日益好轉。9月核心物價則小幅上揚,給聯準會(Fed)繼續寬鬆貨幣政策的彈性。



◆ 史上最富有 馬利帝王曼薩穆薩

中央社 2012.10.17

當世人想到世界史上最富有的人時,浮現在腦海的姓名是微軟的比爾.蓋茲 (BillGates)、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工業鉅子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

但很少有人會想到,或聽過馬利(Mali)帝國的國王曼薩.穆薩(Mansa Musa I),他是沒太多人聽過的14世紀非洲國王,有人今天說他是世界史上最富有的人。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他的財富相當於今日的4000億美元,比當今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Carlos Slim)的680億美元多出很多。史林在榜上並列第22名。

「名人淨值」網站(Celebrity Net Worth)排出過去1000年世界最富有的26人,曼薩.穆薩居冠,羅斯契德銀行家族(Rothschild, 1740-)以3500億美元排名第二。

第三到第五名依次是洛克斐勒的3400億美元、卡內基(Andrew Carnegie)3100億美元、帝俄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斯二世(Tsar Nicholas II)的3000億美元。

這份歷時1000年的名單可歸納出若干共通性:名單上沒有女性、現今在世的只有3人,26人中的14人是美國人。

曼薩.穆薩於14世紀初期統治西非馬利帝國,財富來自國家生產的食鹽和黃金。他年輕時興建的許多清真寺,迄今仍巍然屹立。

fsj 提到...

歐豬若退出歐元區 全球經損慘

中央社 2012.10.18

根據歐洲研究機構Prognos的研究顯示,若希臘在內的歐豬國家退出歐元區,則全球經濟將付出超過17兆歐元的慘痛損失。

德國博德曼基金會(Bertelsmann-Stiftung)委託Prognos所做的研究顯示,若希臘退出歐元區,2013年至2020年全球經濟將損失6740億歐元,其中希臘損失1640億歐元,德國損失730億歐元。

若引發骨牌效應,以致葡萄牙也跟進,則全球經濟損失將高達2兆4000億歐元,其中葡萄牙損失840億歐元,德國損失2250億歐元。

一旦葡、希同進退,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損失2750億歐元,美國損失3650億歐元,若再加上西班牙也離開,全球經濟將損失7兆9000億歐元,其中法國和美國都將損失1兆2000億歐元,德國8050億歐元。

若義大利也撐不住,則全球經濟損失將達17兆2000億歐元,法國得面臨2兆9000億歐元的損失,德國1兆7000億,美國更高達2兆8000億歐元。

據網路媒體「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報導,博德曼基金會主席戴格斯(Aart De Geus)表示,就當前情況而論,務必遏止歐債危機不致蔓延全球。

但這份研究報告指出,若希臘恢復使用舊幣德拉克馬(drachma),因其幣值僅歐元的1/2,可使希臘打消60%的債務,卻將造成德國、法國等民間金融機構,甚至歐洲紓困機制信評被調降,蒙受鉅額損失。

※ 相關報導:

* 噩夢料成真 西銀行呆帳創新高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210180358.aspx

西班牙銀行業呆帳增加,肇因於經濟大幅衰退的速度,使得在銀行壓力測試時已解除的最壞狀況,如今有可能成真。西班牙中央銀行西班牙銀行(Bank of Spain)今天在官網上公告,8月不良貸款占總放款比例,由7月的10.1%攀升至創紀錄的10.5%,最新列為違約的貸款有93億歐元(122億美元)。



◆ 社評-大陸外貿需刮骨療毒式治療

【本報訊】2012-10-18 旺報

在一片慘澹的經濟數據中,大陸9月分外貿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出口增長9.9﹪遠高於8月的2.7﹪,進口也增長2.4﹪,扭轉了8月下滑的趨勢。

不過,漂亮的數據禁不起比較。2011年大陸8月進出口增長高達27.1﹪,9月卻猛跌10個百分點至17.1﹪。因此同比算來,大陸今年9月分外貿成績單其實不算亮麗。離開僵硬的數據回到現實,有亞洲外貿「晴雨錶」之稱的第112屆「廣交會」15日開幕,現場極為冷清,出口展位占有率僅54﹪,有大陸參展商表示:「對外經濟的春天看來真的遠去了。」

太平洋對岸,美國最新的資料則帶來一絲暖意。12日公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2007年來的最高水準,同時9月分PPI指數較8月分上行了1.1﹪,最新發布的零售業資料也好於預期,外界均預估美國實體經濟復甦有望。

事實上9月亞洲主要地區外貿資料差強人意,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美國消費復甦,尤其受到耶誕節臨近應季商品出口的影響,甚至有人戲稱是iPhone5的出貨挽救了不少中小企業。因此亞洲的企業主們雖然還要過冬,但很有可能是一個「暖冬」。

遺憾的是,「暖冬」之後並不一定會迎來春天。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更是如此,一些體制性的問題在經濟下行期更加凸顯,導致形勢惡化與復甦減緩,決策者「刮骨療毒」仍然必不可少。

從國際上來看,發達國家經濟疲軟將持續數年,加上美歐失業率居高不下,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大陸有產能過剩的嚴重問題,遇到貿易保護更是惡性循環。大陸遭遇的「反傾銷案件已占世界的1/3,反補貼案件占世界的一半」,直接導致企業去庫存與轉型升級延後。

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終裁對大陸太陽能電池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歐盟進口分額更大,也可能採取類似措施。而9月分大陸浙江省太陽能電池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降幅已達到了82.9﹪和91﹪。除中小企業外,大陸一些光伏行業的巨頭也面臨破產與重組,類似的現象還出現在鋼鐵、重工、機械、電子等多個行業。

經濟困頓,因而呼籲「大政府」救市的呼聲再起。但反思過去,產能過剩不正是因為政府對某些行業的過度投資與政策傾斜所造成的嗎?一段時間決策者對高科技行業情有獨鍾,一段時間又轉向環保、基礎建設,殊不知產能過剩的種子已經埋下。

國內與國際的雙重壓力,正是為大陸政府上了一課:應從「輸血式」的扶持政策中走出來,再次學習如何尊重市場。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政府應該不惜拋掉「面子」,讓明顯失去世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破產,才能避免對長期經濟動能造成負擔。

此外,儘管大陸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改善外貿環境,但各地方政府「陽奉陰違」,讓企業主十分煩惱。廣東企業主反映,雖然中央政府不斷制訂措施加快出口退稅,但地方稅務部門的抽查頻率卻顯著提高,導致實際退稅時間有時並不能真正加快。這說明稅費政策的小修小補無助於企業走出困境,只有制度上進行改革,才能減少企業發展的阻礙。

大陸國務院最近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仲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這是重大制度改革的信號,期盼地方政府拿出「刮骨療毒」的魄力與勇氣確實推動,大陸企業競爭力必可提高。

※ 相關報導:

* 大陸資金 爭相外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37575.shtml

中國曾經吸引世界資金湧入,但華爾街日報近日統計則稱,從去年9月起,1年內大陸就流出了2,250億美元(約新台幣6.57兆元),相當於去年全國經濟產值3%,也比2009年金融海嘯高峰時高出1倍以上,大陸正遭遇大量資本外逃。

* 專家:陸經濟見底趨穩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438688.shtml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星展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梁兆基表示,大陸第3季GDP成長7.4%,符合市場預期,反映大陸經濟已經見底,預料第4季會再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