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的藝術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110400313.html
【何康國】2012-11-04 中國時報
台灣的藝術節從北辦到南,拜選舉文化以及採購法的方便,每個縣市舉辦藝術節都以「委託專業服務」的方式由外包廠商(代工廠)代為舉辦藝術節。舉凡找演出團隊、張羅記者會、文宣行銷到場地安全管理,一貫化的操作過程使廠商賺錢、政府省力、觀眾看得熱鬧、官員享受施政績效;這種快速獲得政績的方式,遠比建設一個固定硬體、編列長期經費、培養一批經營管理的固定人力來的輕鬆與單純,於是各種規模、不同性質的藝術節接二連三由代工廠以「組裝」的方式在全台灣各地開展,然而在燒錢之餘,自我特色的創意與創新卻正在點滴流失。
其實,這一種代工的情形是台灣產業的普遍現象,台灣興盛的電子組裝產業以低廉的成本與十足的拚勁賺取微薄的利潤,因為沒有創新的智慧財產權利,替蘋果等國際大廠代工的結果僅是靠人吃飯的殘羹,多年來不重視研發與創新的苦果逐漸展現,由於自創品牌不足、無法與國際競爭,一旦委託廠商不在,立即無法生存。
再回頭檢視台灣的藝術節,除了少數結合在地優勢與特質的藝術節之外,大部分的藝術節皆與組裝業相同,來自於世界各地或是台灣島內的表演團體不論在台北、台中、高雄或其他縣市,只不過換個名稱,但是內容皆相同,就好比是同樣的組裝內容化身為不同的廠牌;筆者在今年秋天擔任不同城市舉辦藝術節的「委託專業服務」評選委員時,即有廠商表示「一個來自國外的團體,可以在同時期穿梭於各縣市藝術節,不正是節省旅行成本、各縣市資源共享?」這樣赤裸裸陳述道出了廠商的利潤與各縣市資源的使用方式,從好的方面來說可節約彼此成本、讓各地的民眾觀看到相同的表演;但是更深遠的問題是,當這一些來自國外的表演節目(零組件)被各個藝術節使用(不同廠牌),觀眾(消費者)喝采之餘,台灣的藝術節本身所獲得的僅為組裝的蠅頭小利,而真正獲利者則為受邀的國外表演團體(智財權所有者),長此以往,台灣藝術節存在價值即失去意義,因為沒有自我品牌的世界定位。
藝術節的歷史,起源於二戰後各國為加強互相了解所籌設,但數十年的發展,已有了各自城市屬性與特色的藝術節慶,例如西班牙的奔牛節、愛丁堡軍樂節、紐約下一波藝術節…等等;這些節慶同時呼應了當地的城市特色、傳統歷史或是藝術特質,在邀請其他國家團隊共同加入節慶之際,能夠彰顯本地特色與傳統,凝聚民族向心力與文化認同。以筆者親身參加過的愛丁堡軍樂節為例,在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軍樂團隊各自表演之後,由超過一百人組成的蘇格蘭風笛隊領著所有的參加團隊再度進場、作為壓軸節目,專業的演出與嚴謹的紀律,在齊奏演出蘇格蘭民謠的那一刻,全場的觀眾都深刻感受蘇格蘭風笛的壯盛與其民族的驕傲,那一股凝聚的文化認同與民族向心力,使全場五千位觀眾為之動容。
舉辦藝術節是好事,觀摩世界各國的藝術文化亦無可厚非,而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當然更希望這個產業能夠茁壯發展,因為在政府預算錙銖必較的今日,有民間行銷團隊一貫化的服務與組裝並非壞事,反而可刺激民間經濟;問題是此類由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團隊拼裝而成的藝術節,有「全球化」的展現卻無「在地化特質」,而且國內的表演團隊鮮少受邀參加國外藝術節且獲得豐富的酬勞,就如同電子產業沒有了「關鍵智慧財產技術」、只能替名牌「代工組裝」,產業的位階無法提升、利潤無法增加、自我品牌永遠無法建立,淪為薄利的血汗工廠;而缺乏「研發」與「創新」認知的後果,即為失去展現於世界舞台的機會。(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相關報導:
* 快才能流行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2110400202.html
ZARA堪稱是fast fashion的代名詞,今年剛揭曉的Interbrand全球最佳時尚品牌價值榜,ZARA竄升前三名,緊追有160年歷史、品牌王中之王的Louis Vuitton。不過LVMH精品集團投資基金負責人皮耶特卻推崇ZARA,是世界上最創新的零售業者。
其實不僅ZARA,今年進榜前10大的時尚品牌,代表fast fashion的就占了1/3,排名甚至比下了Hermes、Burberry、Cartier等。fast fashion品牌讓人眼前一亮,一點都不意外,全賴一個「快」字。
◆ 光點進駐華山 專放藝術電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0400001.html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1-04 中國時報
喜歡藝術電影的觀眾有福了,首座「國家級」藝術戲院「華山光點電影館」進駐華山文創園區,十一月九日正式營運。由文化部委交經營光點台北戲院十年有成、名導侯孝賢擔任榮譽理事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未來將以放映國片、跨界藝術電影、主題影展等藝術電影為主。
這個專業級的藝術電影院共有兩廳,分別有一七五、一三三個座位,皆可放映卅五厘米膠卷影片和數位電影。由知名電影音效師杜篤之監督音場設計,規畫以5.1杜比數位環繞音效的視聽設備,強化重低音。另結合咖啡廳、生活商店等複合式空間,由禾磊建築事務所打造。
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執行長陳伯任表示,華山光點原定位為國片專門放映戲院。二○○八年後,國片起飛,一般商業電影院也能觀賞到國片,因此華山光點擴大影片類型,以提升人文鑑賞素質的藝術電影院為努力目標。首檔影展為十一月開跑的「二○一二金馬影展」,為金馬影展成立五十年來,首次在非商業電影院放映。
陳伯任說,華山光點將不定期推出與舞蹈、歌劇、建築、時尚、戲劇等相關的跨界電影,「許多領域的藝術原來有門檻、階級之分,但透過影像讓它變得可親。」
不僅是影像跨界,華山光點一月也首度推出結合平面展覽與電影的影展,以「核能」為題,結合攝影師太田康介《被遺忘的動物們》進入核災地區記錄的攝影展,及日本導演園子溫的反核力作《希望之國》,描述三代家庭如何面對核災後的生活。
陳伯任轉述侯孝賢對於華山光點的期許,希望多元化的藝術電影放映,能讓國小以上的學童進到戲院增加觀影經驗,藉以培養未來可能的電影種子,「當影迷包容度變大,電影創作人發展拍攝影片的可能才會擴大。」
※ 相關報導:
* 北京首鋼舊園區 9200億文創大改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475419.shtml
大陸最大舊工廠改造行動,正在北京首鋼啟動。歷經十年搬遷,首鋼去年底全部停產。首鋼舊園區將至少投入二千億人民幣(約九千二百億台幣),以十至十五年時間開發成一個具文化創意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區」。
* 香江風情-癌魔折騰不了藝術的熱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10400318.html
「台灣月」即將七度重臨香港,而序幕的〈台灣創意好事〉十月底已在文化中心露天廣場登場。今年「台灣月」的戲碼包括台灣知名果陀劇場製作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以現場國樂演奏結合多媒體影像呈現台灣美景與人物的〈故事島〉,及Sirens人聲樂團演出的〈心花朵朵開〉等。
◆ 原民圖騰創作 石頭、朽木變藝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47509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豐原報導】2012.11.04
在原住民眼中,一塊石頭、一根漂流木或一張獸皮,都是創作材料,圖騰文化豐富多樣,「2012年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圖騰創作聯展」在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讓觀眾看個夠。
多位原住民創作者從傳統文化出發,運用各種媒材,展現傳統與現代原民圖騰藝術風華和各部族獨特的風格質感。
中市原住民族公政策研究社理事長陳麗娟說,台灣創作原住民藝術圖騰的藝術家,深受原民文化之美感動,擷取各族文化元素,創作漆藝、繪畫、珠繡、族服、十字繡、弓箭編、織布、木雕、皮雕、琉璃珠與石版畫等。
「2012年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圖騰創作聯展」即日起展至11月25日,民眾可至中市編織工藝館欣賞。配合展覽每周六、日辦「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現場導覽示範」活動,現場報名,免費參加。
※ 相關報導:
* 打造國家級表演藝術品牌
21 則留言:
「冰」蔬果、論外配 嶺東攝影賽獲獎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2.11.05
東西冰在冰塊裡,能清晰的被拍照「現身」嗎?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2012年國際攝影大展日前揭曉,前三名的作品都讓評審耳目一新,首獎的「Face〝不可〞」得主劉耀斌在藥廠工作,他以臉書社群發想,拍攝創意照片;貳獎得主王立俞把蔬果「冰」在冰塊內攝影,獨具創意。
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說,今年前3名作品,嶺東科技大學學生占了2人,貳獎王立俞的「冰」、參獎賴可人「我不叫外籍新娘」,都獲得評審肯定創意。
王立俞「冰」的概念來自於「保留生活中必備的小事」,將蘋果、玫瑰花、薑冰凍起來拍攝。
賴可人的「我不是外籍新娘」透過教室、菜市場以及夜市等,讓外籍配偶在這些場景中舉牌「我不是不識字,只是不懂中文」、「你選擇我,我選擇幸福」,諷刺也彰顯新移民到台灣的困境。
這次參賽規定攝影師只能利用5張照片,敘說1個完整故事、或概念,從1200多人中選出30件作品,都具有故事性。
展場最讓年輕觀眾耳目一新的是法雅客的攝影比賽,24小時城市馬拉松攝影,今年在台北、台南舉辦,臨場給參賽者5個地點、5個不同主題故事,例如台北場有「遊戲」、「時光膠囊」、「崇拜」…得獎作品的巧思,都讓觀眾會心一笑,值得一看。
◆ 失明藝術家 讓她走上捏陶路
【聯合報╱記者曹馥年/嘉義報導】2012.11.05
室內設計出身的黃娜玲,10年前從電視上看到失明日本藝術家從陶土中尋回人生目標的故事,開始學習捏陶,2007年投入創作。她的作品曾入選西班牙、奧地利等陶藝競賽,現從原鄉出發,即日起在嘉義市鐵道藝術村展出3系列的代表作品。
黃娜玲說,10年前看到電視台製播專題,日籍男老師突然失明,萬念俱灰數度輕生,直到接觸陶藝才坦然面對眼盲,讓她深受感動。
研究所落榜,黃娜玲決心轉換跑道,到陶藝工坊學習製陶4年,再到台灣工藝研究所進修。先後參加西班牙、奧地利卡芬堡、克羅埃西亞陶藝競賽入選,也曾在總統府藝廊等地展出。
黃娜玲即日起到25日,在嘉義市鐵道藝術村舉辦「原點─2012陶藝創作個展」,展出夏天、消失‧開始與花嫁娘系列作品,其中花嫁娘系列色調優雅嬌柔,是她2年前結婚前夕所做,反映待嫁心情。她表示,已在北部設工作室,將設點賣個人創作。
◆ 焦元溥:聽古典樂 別預設立場!
【欣傳媒╱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2012.11.05
「我們現在的音樂會都變得太制式化,因此錯失了很多曲子」,古典樂評家焦元溥在昨(3)日欣講堂的「意外驚奇音樂史」演講中指出,他找出許多在時代潮流下被世人遺忘的古典樂曲並擷取片段現場播放,許多讓人聽了不僅出乎意料,還讓參加的小朋友在結束時留下來問他說:「焦老師,請問這些音樂哪裡抓得到?」
焦元溥指出,因為觀眾的偏好或時代走向等原因,很多好聽樂曲現在很少在音樂舞台上被演出,他分析,對作曲家的刻板印象、作曲家名氣不夠、曲目演出難度太高、音樂會編排格式等原因,都是這些美妙曲目被遺忘的主因。
他以作曲家荀貝格為例,他最為人知就是無調性音樂和十二音列,因此總是被大家貼上「難懂」、「無聊」的標籤,但其實在他20世紀初寫出無調性音樂前,在19世紀後期浪漫派時代的他,曾寫過弦樂六重奏《昇華之夜》、還有《古雷之歌》,這些曲子風格和浪漫派的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一樣,有著悅耳的旋律和優美的合聲,焦元溥說,尤其是他的《古雷之歌》,簡直是把浪漫派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但《古雷之歌》我目前只聽過一次現場演出,台灣到現在則是還沒有音樂會演奏過。」
再者,焦元溥也認為現在音樂會編排方式,基本上不出「上半場安排序曲與協奏曲、下半場就安排交響曲」這樣的格式,再加上一整場的演出長度與過去相比也短了許多,在這樣的限制下,很多曲目便無法入選到音樂會中被演奏。
他以柴可夫斯基為例,他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很常出現在演奏會上,但他的第2號鋼琴協奏曲卻很少出現在舞台上,他分析,除了第2號的演奏技巧較困難之外,全長50分鐘的曲子,對於現在音樂會的編排來說,實在太不容易。
焦元溥說,他希望透過「意外驚奇音樂史」的演講,撕下那些被誤解作曲家身上的標籤,少了預設立場,就可以接觸更多元的古典類型。
【延伸資訊】
.欣講堂-古典.觀點講座:http://www.xinmedia.com/xinforum/collection.aspx?classid=36
如新詩般的齋明寺 奪台灣建築獎
聖嚴法師想還原大溪古寺原貌增建禪堂
建築師孫德鴻透過沒「化妝」的清水混凝土 呈現寧靜氛圍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11-06 中國時報
由《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二○一二台灣建築獎」得獎名單出爐,孫德鴻建築師事務所執行的《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殊榮。這項計畫中,以清水混凝土和花崗石為主要建造的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新建築,與具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氣氛簡潔低調,評審團召集人黃承令以「如新詩般、一招到位」為評,作為這項增建案獲取青睞的理由。
台灣建築獎今年邁入第卅四屆,雖然沒有獎金,卻是台灣舉辦最久的建築獎項。今年共有二○三件參賽作品,經過初審和複審,選出十件入圍作品進行現址勘查,分別就基地紋理、綠環境、使用者、如何回應基地問題、執行力和專業水平等五大面向為評選標準,最後選出首獎一名、佳作七名,競爭激烈。
齋明寺位於桃園縣大溪鎮齋明街,原名齋明堂,約成立於道光年間,日治時期曾加入日本曹洞宗系統並改名為齋明寺,名稱便從戰後沿用至今。現存主要建築是一幢興建於一九一一年間的小巧三合院,裝飾平素,酷似民居,因擁有百年歷史而被列為三級古蹟。週邊還有萃靈塔與敬字亭等附屬建築,過去曾因可以眺望大溪街鎮,而被列為大溪八景之一,吸引騷人墨客未曾間斷。
一九九九年,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接棒為第七任住持後,興起還原古寺原貌並興建新禪堂的想法。孫德鴻描述初次到訪齋明寺時,「可以感受到該寺小巧且順勢而建的特質」,「顯然前人興築時,並未過度破壞原始地貌。」因此如何處理尺度和新舊建築的關係,及如何滿足僧團所需空間外,又能維持老建築的小巧與精緻,成為關鍵。
這項增建案自二○○四年十二月設計開始,至二○一○年八月施工結束,完成地上、地下各一層樓的新建築,透過沒有「化妝」的清水混凝土建物,呈現宗教建築的寧靜氛圍,孫德鴻自述:「很像在作減法,尤其是構思設計的時候,我們盡力把心中的許多東西拿掉,那些設計人一輩子都放不下的東西。」
◆ 建築師偏鄉蓋房 評審很有感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11-06 中國時報
「二○一二台灣建築獎」名單公布,在首獎《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之外,另有佳作七名,分別是境向建築師事務所的「馬祖高中校園整體規畫及改建」、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的「醫療器材宜蘭廠」、九典建築師事務所的「那瑪夏民權國小」、竹間建築師事務所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與荷蘭de Architekten Cie.事務所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江文淵建築師事務所的「富貴三義館」、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本屆評審團成員為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承令、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主任王惠君、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薛求理、淡江建築系助理教授畢光建與建築師莊學能共五位。
黃承令講評說,獲獎的建案狀況差異甚大,有大規模的量體也有小巧精緻的建築,有預算充足者也有建案拖延多年,此外還有在山區甚至是馬祖等偏鄉地區,「沒有一個建案是能完全回應五個評分標準,只能看誰回應最多。」
但在過程中,最令他感動的是台灣仍有許多默默回饋和展現社會關懷的建築師,願意到山區或偏鄉認真建造令人感動的建築。
◆ 龍應台:將增設海外文化中心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1.06
僑務委員會議今天舉行,文化部長龍應台上午出席演講時指出,為了推動台灣文化在國際布局,除了現有的巴黎、紐約和東京等三個海外文化中心,明年包括莫斯科、倫敦等國際重要都市也會設立,屆時將擴增為11個地點,連拉丁美洲、中歐也會有海外文化中心。
文化部規畫,明年編列約約3.1億元海外文化中心和台灣書院預算,這些經費除了房舍租金、維護費及相關計畫費用,還要邀請台灣藝文團體到當地演出。龍應台也向250名僑務委員喊話,希望他們能成為推動台灣文化的海外蒲公英。她說,文化部已研議海外同胞認養台灣古蹟的作業辦法,鼓勵海外僑胞認養台灣各地的古蹟,讓老房子可以活化,成為重要的文化據點。
龍應台指出,美國、法國和瑞典積極讓文化滲透國際,法國每年都派顧問常駐台灣,韓國和日本則逐步設置海外成立文化中心。相較於這些國家,台灣因一度緊張的兩岸關係,曾面對國際孤立的處境,但文化卻可以超越政治的藩離。
大陸在各國廣設「孔子學院」宣揚中華文化,由行政院14 個部會聯合組成的「台灣書院」,2010年在休士頓、洛杉磯、紐約掛牌。但有僑務委員反映文化工作沒有落實,更擔憂無法跟中國大陸的「孔子學院」抗衡,要求文化部提出解決辦法。
龍應台強調,「台灣書院」不和「孔子學院」爭大,也不爭中國正統,而是一個把台灣獨特文化輸出的地方。台灣是自由且民主的地方,雖然是現代化社會,卻保有傳統文化,還是融合閩南、客家、原住民和海洋等多元文化。
龍應台指出,全世界對於中華文化的認識若只來自香港和中國大陸,會相當貧乏,台灣可以讓國際看見不同的生活方式,台灣書院面對的是當地的主流社會與當地民眾,會播放台灣的電影、紀錄片,且有作家演講,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
※ 相關報導:
* 文化躍港都 名師拉抬 城市講堂爆人潮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6/today-south7.htm
高雄新視野,城市講堂發光!高雄市民轉型,不僅會看藝文展演,逛文創市集,更懂得聽名師開講!每週六下午在市圖中興堂、大東藝術中心、岡山文化中心的演講場次,已經無法開放事先預約,只能當天開放進場,數百個座位全滿,甚至連走道都是席地而坐的聽眾。
◆ 創新書法 牙刷、矽力康當筆
自由 2012.11.06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展出恆春民謠特色創作的恆春民謠館,本週起舉辦「水水恆春」特展,展出書法家王明堂、林偕勝等人作品,不同於一般以毛筆創作,兩人分別以牙刷及防水膠(俗稱矽力康)書寫,行雲流水的字體比毛筆還生動,特殊的風格讓參訪民眾驚呼連連。
一個拿著水電工專用的防水膠,一個拿著牙刷跟墨汁,王明堂和林偕勝準備創作時,一度被民謠館工作人員開玩笑質疑「來亂的」,直到兩人分別在黑網及帆布上揮灑出美妙字體,才讓佈置會場的工作人員個個瞠目結舌,對他們「無筆勝有筆」的創作功力佩服不已。
王明堂表示,為了符合「水水恆春」的主題,創作時讓他煞費苦心,找來有清涼感覺的黑網紗,卻找不到適合的顏料,光用油漆難以全然展現流暢筆法,偶然間看到水電人員使用的「矽力康」,嘗試使用後效果頗佳,雖書寫速度要快,卻能營造出流暢感覺。
以牙刷創作的林偕勝說,帆布材質粗糙,毛筆及油漆刷難以將墨水書寫上,正在頭痛之餘,王明堂向他提議「牙刷」的毛軟硬適中不妨嘗試,果然適合在帆布上書寫,還能利用刷毛尾勁創作出行雲流水的感覺。除兩位書法家以特殊工具創作書法藝術,還有詞曲創作者林鳳珠等人的作品,即日起在民謠館展出至十二月底。
※ 相關報導:
* 琵琶「不插電」 聽「草原小姊妹」原音驚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79202.shtml
大陸著名琵琶獨奏家章紅艷應廣藝基金會邀請來台,將與廣藝愛樂管弦樂團攜手演奏「草原小姊妹」琵琶協奏曲。
「草原小姊妹」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並列為中國大陸三大協奏曲,中西合璧。
* 歌仔戲的美 小提琴家知道 聽林以信〈哭調〉 台商想回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0600559.html
台灣歌仔戲旋律之美,透過小提琴吟唱,感動了大陸聽眾,小提琴家林以信(見圖,NSO提供)日前跟隨NSO國家交響樂團前往上海巡演,安可曲特別演出自己改編的〈哭調幻想曲〉,不少台商表示,曲中濃厚的鄉愁讓他們超想回家,大陸聽眾也驚豔不已,林以信與樂團今天將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音樂會,九日在東京演出。
女演員惡搞三國 從現代詮釋「三顧茅廬」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07
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顛覆傳統三國戲碼,幾乎由清一色的女演員,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三顧茅廬」、「空城計」…等著名歷史事件。從女性觀點出發切入「三國」男人世界的生存與滅亡之爭。
林奕華的「三國」是他繼「水滸傳」、「西遊記」後,再度重新詮釋中國經典名著。這是齣荒誕喜劇,但他引述編劇黃詠詩的話說,這將是「惡搞,卻悲從中來」的劇場體驗。
林奕華表示,三國裡最重要的三位主角,如果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劉備代表要求完美的「超我」;曹操是隨心所欲的「本我」;孫權象徵仍不斷在摸索性格的「自我」。他希望觀眾都能從戲中思索自我的價值。
「在一個只有敵人、沒有對手的時代,我們重新把對手拿出來,讓我們去發現自己的實力。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真能量,很好玩!」林奕華說,許多人著眼於三國人物的勾心鬥角。他覺得,這些勾心鬥角是很多現代人的投影,三國裡其實還有很多情誼。而人不可能永遠當主角,「我們一生,可能只是別人故事的一部分。」此劇通過歷史辯證著「我是誰?」也將探索何為成功?以及繁華背後深埋在現代人內心的強烈孤獨感。
「三國」將從十二月廿八日起在國家戲劇院一連演出五場。
※ 相關報導:
* 16名角登台 隔20年再飆「打金磚」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81973.shtml
大陸中國京劇院在兩岸開放交流後,從一九九三年首度訪台,將滿廿年。當年卅二歲于魁智原本沒沒無聞,因來台獻演「打金磚」唱作俱佳、紅回北京。如今他已高升中京院副院長,十二月將再度來台演出成名作「打金磚」。
....這回來台演出的經典戲碼,「打金磚」號稱「唱完了摔、摔完了唱、唱完再摔」。既要動人唱功,還涵蓋一連串「吊毛」、「搶背」、「甩髮」、「殭屍」等高難度翻跌技巧,對演員是一大考驗。
* 鐘樓怪人音樂劇 明年元月再登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82635.shtml
知名音樂劇「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來了!暌違7年,「鐘樓怪人」明年1月18日起將三度來台,首度以「英文版」形式,於國父紀念館演出12場。
◆ 中大破殼藝術節 實驗室變劇場
中央社 2012-11-07
放置鋼筋的力學實驗館,透過巧思設計,竟成表演劇場。中央大學破殼藝術節,結合人文藝術與理工科技,讓實驗室呈不同風貌。
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策劃的首屆破殼藝術節,除了將陽剛的實驗室化身為表演劇場,並研發表演藝術行動服務APP軟體,網羅各種節目消息、破殼講座、贈票和人氣投票等活動。
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表示,為了將人文藝術與理工科技進一步結合,讓表演場域深入校園實驗室,如土木系大型力學實驗館、瓶瓶罐罐的化學實驗室、靜謐的圖書館等都變成另類表演空間。
大型力學實驗館原本是土木系教學生蓋房子的場館,周邊鋼筋、混凝土林立,還有「安全第一」的警示標語,但在破殼藝術節中,卻是觀眾席地而坐,欣賞著名劇團偶戲演出的場所。
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表示,表演藝術與新科技的有效結合,能讓更多劇場外的人能透過網路,成為表演藝術的新觀眾,因此特地研發APP,希望打破場地空間限制,開創文創產業發展新模式,讓表演藝術融入生活之中。
◆ 14部會共管 台灣書院飛不動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07
大陸「孔子書院」在海外飛速發展,台灣的「台灣書院」卻停滯多時。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表示,「台灣書院」現由十四個部會共管。文化部已向行政院提案,希望能由文化部主導、讓「台灣書院」的運作盡速上軌道,成為展示台灣文化的櫥窗。
龍應台昨天應邀在僑委會年度大會對來自世界各地二百五十位僑務委員發表演說,主題為「台灣文化的國際布局」。她並闡明對「台灣書院」的看法與理念。但僑胞對於現有「台灣書院」無實質運作表達憂心。
來自洛杉磯的代表楊賢怡提問時指出,洛杉磯台灣書院運作兩年半,目前因財務困難等因素已停滯下來。眼看著大陸「孔子書院」發展迅速,僑界「非常緊張」。
龍應台表示,「台灣書院」停頓不能歸罪於文建會/文化部,因為它是由十四個行政院部會共同掛牌,其運作有些「各行其是」。文化部已向行政院提出能讓「台灣書院」有效運作的組織方式,希望由文化部統合事權與運作方向。
近年來,大陸在海外廣設「孔子書院」,政府也在洛杉磯、紐約、休士頓設「台灣書院」。兩者常被拿來相提並論,龍應台說,「台灣書院」絕不是「孔子書院」。她稱讚大陸與駐地大學結為夥伴關係,設置「孔子書院」的作法「很聰明」,但「台灣書院」既不爭中國正統也不爭大小或第一。
她希望,「台灣書院」能成為「台灣的櫥窗」,呈現台灣在大中華地區「唯一同時享有自由與民主」的獨特性;及台灣既承載中華文化的傳統,又保有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受荷蘭、西班牙影響的海洋文化等。
龍應台說,「台灣書院」理想的形式是以租購方式、取得當地的歷史建築,改造為展示台灣文化的場域。政府目前在紐約、巴黎、東京設有三個海外文化中心,及三個台灣書院。目前並已鎖定倫敦、莫斯科、拉丁美洲與中歐,將設置海外文化據點,希望明年海外據點總數能擴展為十一、十二處。
※ 相關報導:
* 巡演大陸 NSO台灣樂音穿透人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0700566.html
國家交響樂團NSO昨晚以「台灣愛樂」之名,首度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共吸引上千名觀眾前往聆聽,包括國台辦主任王毅、大陸文化部長蔡武、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周志強等人均出席觀賞,顯示對這次兩岸藝術交流的特別重視。
* 全球都瘋騎馬舞 Psy獲韓文化勛章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82025.shtml
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6日在國務會議上表決通過,決定頒發玉冠文化勛章給以「江南Style」騎馬舞在全球爆紅的歌手Psy。本屆威尼斯影展以「聖殤」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殊榮的導演金基德,獲頒銀冠。
* 赴中比內在美 楊敏婷設計奪亞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7/today-taipei9.htm
今年甫自私立輔大織品研究所碩專班畢業的楊敏婷,上月廿五日參加「歐迪芬盃」二○一二中國內衣設計大賽,在近八百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以「彩蝶」為題設計的五套作品勇奪第二名及創意配飾獎,使台灣精緻的內在美設計驚艷國際時尚界。
法國龔固爾文學獎 費拉里獲獎
中央社 2012.11.08
法國文學界矚目的龔固爾獎,今天頒給費拉里的小說「羅馬衰亡寶訓」,另一文學獎禾諾多獎則大爆冷門,由並未入圍的盧安達女作家史柯拉斯提克的小說「尼羅河聖母院」獲獎。
1968年出生於巴黎的費拉里(Jerome Ferrari),目前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的法國學校擔任哲學老師,「羅馬衰亡寶訓」(Le Sermon sur la chute de Rome)是多觀點敘述,反思西方世界的衰落。
費拉里以古代羅馬帝國為歷史對比,藉聖奧古斯丁指出,「世界就像一個人,他出生、長大、死亡」,來點出小說旨趣。費拉里不只擅長小說人物的刻劃,文字書寫也極為優美。
小說背景是在科西嘉的村落,來自巴黎、原籍科西嘉的兩個朋友,決定放棄學業經營一間山中的酒吧,希望實踐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的哲學,使酒吧成為地球上的天堂,卻衍生了科西嘉島暴力事件。
這本小說受到媒體熱情推薦,也獲評論家好評,不只入圍龔固爾獎(Goncourt),也出現在其他文學獎名單中。許多讀者喜愛其優美文字,長句組成,穿插著諷刺,在獲得龔固爾獎前,已售出8萬5000本。
禾諾多獎(Renaudot)得獎主史柯拉斯提克(Scholastique Mukasonga)是第5位非洲大陸作家獲得此獎。
1956年出生,史柯拉斯提克是盧安達圖西族人(Tutsis),自孩童時代就已認識到族群衝突問題,1973年她逃到蒲隆地,1992年再逃到法國。兩年後,她獲知家庭的30名親戚,包括她的母親,都已在大屠殺中喪生。
「尼羅河聖母院」(Notre-Dame du Nil)選擇以一個良好家庭的高中女生被胡圖族(Hutu)權力迅速包圍的故事,重新審視盧安達悲劇。
◆ 龍應台:出版業要一元多用
【台灣醒報╱記者徐欽盛╱台北報導】2012.11.08
「在2030年時,18歲的台灣年輕人看得到暢銷書排行上台灣作家的作品嗎?」文化部長龍應台7日晚間在第十屆遠見雜誌企業領袖高峰會閉幕式上指出,這是她上任9個月來一直思考的事情,她希望台灣的出版業能夠升級,不僅要國際化、數位化,而且要能一元多用。
龍應台指出,如果以人口密度看出版數字,台灣是全世界出版密度最高的第三名,但出版品的輸出外銷比率卻只占2%,顯示台灣出版市場國際化程度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此外,她也認為出版業是傳統產業,如果不加速國際化與數位化的腳步,很快地就會消失了。
如何讓出版業傳統產業升級,龍應台說,首先是要做到一元多用,就是同樣一個文本,不只僅是一本書,它可以拍成電影,電視劇,甚至是製作成動畫、漫畫。這點,龍應台表示,可以向日本出版社學習。另外,出版時不只是中文版,也可以同時進行英文版、德文版,甚至是法文版,提高台灣出版國際化程度與外銷的比率。
至於台灣電影的發展,龍應台說,台灣的市場很小,但創作力非常地強,她指出,在2010年台灣電影總產值是121億,到了2011年時則大幅增長為151億,顯見國產片急起直追,而在流行音樂部分,龍應台以大陸KTV的點唱情形來看,大家點唱的10首歌裡頭,有7首是來自台灣的創作歌曲,然而18年後是否還是如此?龍應台提醒大家一起來思考。
※ 相關報導:
* 貓型錄CATalog 當代藝術聯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6&f_SUB_ID=4098&f_ART_ID=419814
今年的冬天特別溫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策劃了一場暖心的「貓型錄CATalog 當代藝術聯展」,羅列各類以貓為題材的當代藝術作品,在貓咪的動態姿勢和靜態魅力間開啟精采的藝想世界。
◆ 從繁華到純樸 《故事‧島》遊台灣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2012.11.07
台灣國樂團11月16日推出《故事‧島》音樂會,將透過音樂與影片,帶領觀眾從繁華的台北都市,經過自然風光的日月潭、墾丁,再到純樸的台東小鎮,隨著音樂旅遊,聆聽台灣島最溫暖的故事。
《故事‧島》音樂會將於11月1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台北─草山、大稻埕、北投〉、〈日月潭─湖岸月光、白鹿水沙連、入侵者、慶豐年〉、〈墾丁─鷹之谷、牡丹鄉的白鷺鷥、思想起〉、〈台東─山上的孩子、部落之音、電光、家書〉。
音樂會由指揮江靖波領軍台灣國樂團,作曲人李欣芸譜曲、設計師蕭青陽重現精緻剪紙,以及紀錄片導演龍男的台灣真實生活影像,結合音樂、設計與多媒體,帶領觀眾重新體驗台灣。
台灣國樂團長李永和表示,《故事‧島》是探索台灣的旅行音樂作品,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許多溫暖的故事和真切的性情,例如台北的繁華之音,層疊了昔日的現代;日月潭的水,吟唱著不為人知的歌;墾丁的炙陽、浪濤,拍打狂烈的熱情;台東的暖暖月光,演奏著寧靜。
作曲家李欣芸說,在2009年完成《故事島》專輯,藉由旅行、攝影品味台灣,以自己的角度找到台灣許多溫暖的角落,將沿途的風景譜成樂譜。
※ 相關報導:
* 舊金山交響樂團奔放俄式熱情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0800490.html
享譽全美的舊金山交響樂團,將由俄裔美籍指揮家提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領軍來台,演出熱情奔放的俄羅斯曲目,如《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及著名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展現樂團超技水準。
* 百年樟樹下 近距離觀看文學劇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1080129-1.aspx
「影響.新劇場」17日、18日將在台南十鼓文化村演出文學劇場「一桿稱仔」,觀眾將在百年老樟樹下,近距離看演出。「影響.新劇場」今年推出年度大戲「一桿稱仔」,改編自日治時期台灣作家賴和的經典作品,這篇小說也被收錄在高中國文課本中。
* 「鐘樓」雙帥飆嗓 「女人愛謎樣男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84594.shtml
來自魁北克、外型瀟灑的理察‧查理斯特,昨天在「鐘樓怪人」英文版音樂劇記者會現場,高歌該劇開幕名曲「大教堂時代」,充分展現劇中遊唱詩人葛林果利的魅力。面對媒體「這個角色的女性粉絲向來較多」詢問,他四兩撥千斤:「劇中詩人說I am not ladies' man(我不大跟女性接觸),也許因為這樣,女性反而對這樣的男性感興趣。」
2012台北藝博會 重量級大師畫作來台
【欣傳媒╱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2012.11.09
亞洲藝術盛會「2012台灣國際藝術博覽會」本周起將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集結經典大師與創新藝術家作品,主辦單位表示,本屆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共有3,000多件藝術品共襄盛舉。其中於價值台幣2億多元的畢卡索作品「海邊的男人與女人」最受矚目。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表示,今年的規模是19年來最大,共有來自15個國家、150多間頂尖畫廊,3,000多件作品參與。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學孔說,這次展出有許多重量級畫家的作品,除了價值2億的畢卡索作品外,還有華人大師趙無極,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版畫作品《金南瓜》,以及大陸最受爭議的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在台灣藝博會上展出。
這次展覽規劃七大主題展區,包括「經典畫廊展區」、「藝術畫廊展區」、「新銳畫廊展區」、「新媒體藝術展區」、「原住民藝術特展」、「台灣製造─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媒體區」。其中「藝術畫廊展區」展出包括草間彌生等全球大師級作品;「經典畫廊區」則以華人經典大師為主;「原住民藝術展區」則邀請到策展人李俊賢以「山風與海浪」為題,呈現美麗寶島大地的原創力、感動與震撼。
展覽之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期間並安排藝術表演,搭配Made by Art年度策劃主題,邀請到國內年輕一輩的新銳藝術家,如以混音器搭配影像進行創作的林志翰、透過冰塊溶解的聲響和指向性麥克風聆聽世界的柯盈瑜,以及透過機械裝置演奏出如樂器般旋律的王仲堃等,現場展演不同風格的藝術表演。
【延伸資訊】
2012台灣國際藝術博覽會:http://www.art-taipei.com/
※ 相關報導:
* 龍應台釋利多 「藝術銀行」購青年創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87298.shtml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宣布,文化部預計明年以七千萬元實施「藝術銀行」計畫,將收藏青年藝術家創作並運用台灣企業的海外總部及駐外代表處等管道推廣到全世界。
◆ 小提琴女神慕特 下周獻上「光之遊戲」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11.09
被喻為「小提琴女神」的德國音樂家慕特(Anne-Sophie Mutter),本月將九度訪台。此次她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為樂迷帶來首度在台演出的「光之遊戲」,以及象徵她與指揮大師卡拉揚情誼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一九八四年剛出道的慕特,與卡拉揚錄製的第二張專輯便是演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二○○八年卡拉揚百年冥誕紀念音樂會,慕特、小澤征爾與柏林愛樂同台演出,也選擇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慕特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不僅是卅六年演奏生涯標誌,更是她生命美學的最佳體現。
另一首「光之遊戲」,則是德國現代作曲家黎姆為慕特量身打造的作品。此曲靈感來自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其樂音如光影般閃爍,就如同莎士比亞筆下的螢光,黎姆希望此曲讓人有「在夏日散步」的感覺。
「光之遊戲」的樂團編制,不採浪漫時代以來的交響樂團,而是回到十八世紀莫札特時代的室內樂團─配器只有兩把長笛、兩把雙簧管、兩把法國號和弦樂團。相較於交響樂團的華麗堂皇,「光之遊戲」帶著空靈的感覺。
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指出,慕特在此場音樂會特意安排截然不同的曲風與樂團編制,一古典一現代,一「重」一「輕」,呈現兩種不同的情緒轉換,值得樂迷期待。
慕特公開演奏時總是一身低胸禮服。但牛效華說,慕特穿低胸禮服不是為了性感迷人,而是為了音色迷人。因為她的脖子較常人短,小提琴放上肩膀的位置「剛剛好」;如果沒有衣服阻隔,便可以「人琴合一」產生美妙共鳴,音色清亮動人。
★ 「時光之舞:安.蘇菲.慕特小提琴協奏曲之夜」,十一月十三日、十八日晚上七時卅分,分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與高雄至德堂演出。
◆ 舊戲重演《膚色的時光》 看盡愛情裡的心機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84916.shtml
【聯合新聞網╱採訪、攝影/特約作家賈亦珍】2012.11.08
「你昨天去哪吃飯?」很平凡、很隨口的一句話,如果他跟你在同一個愛情世界裡,那這句話就充滿玄機,窺探意味很濃。
《膚色的時光》導演王嘉明說:「他其實除了想知道你在哪吃飯外,還想知道你吃了什麼?跟誰吃的?」愛情的世界裡揉不進一粒沙,他這句話想刺探的就是跟你吃飯的人,是不是那粒沙。
情人間有時會為了偷看對方手機簡訊而吵架,說起來不也是這樣的糾結及窺探心情、不也是一種愛情的諜對諜?
「這齣戲談的就是愛情裡很多平常的東西,其實是很細緻糾結的。」王嘉明說:「它看似隨機、偶然,卻常來自縝密的設計,埋藏了很多線索。」
做這麼一齣充滿心機的戲,王嘉明自己也是心機很重,他設計了雙面舞台,讓觀眾分兩邊坐,各只能看到一面舞台上的演出,想看另一面舞台的狀況,必須透 過現場投影,「看不到對面在演什麼,又很想知道,觀眾偷窺的情緒馬上被挑逗起來。」偷窺是人類的本性,當這本性一被激發,腎上腺素馬上狂飆,寒毛直豎。
雙面舞台讓戲充滿了變化及趣味,它可以有很多幻化,例如,對觀眾來說,面對自己座席的舞台,可能代表的是看得見的世界、表像的世界,而一牆之隔、只有中央一道出入小門可以窺視到對面舞台的世界,卻可能是一個內心世界,看不見也感覺不到的世界。
「親眼看到,跟透過影像來看,感受相當不同。」王嘉明說:「透過影像增添了許多偷窺的味道。」
心機重的結果讓王嘉明及演員吃了不少苦頭。「兩邊舞台我都要照顧到,所以排練時,我常要兩頭跑。」這時候的他恨不得有一身「移形換位」的功夫。
演員則苦於看不到在另一個舞台上的人,一些cue點就容易漏失,戲就演不到一起,「平常排練時沒有那道牆,真到了演出場地排練,演員都慌了。」王嘉明說:「不敢唱出來,聲音都歪掉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只好在舞台上加了很多顆喇叭,多花了不少錢。
「最困難的是唱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時。」他說:「彼此聽不太清楚對方唱什麼,以及唱到哪裡,很難搭配。」但他認為,這樣分散開來在兩個舞台合唱,卻也有一種無焦點、漫延的感覺,很有人性底層的fu。
《膚色的時光》是舊戲重演,2009年首演時,演出19場,賣座幾乎全滿,這次重演,舞台變大了、觀眾席變多了、演員也換了4個,但劇還是用陳綺貞的歌,王嘉明說:「她的歌乍看甜蜜,真的進去,卻像迷宮一樣。」這樣的歌,恰是《膚色的時光》要的。
《膚色的時光》將從11月9日至2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演出,有關購票資訊可上兩廳院售票系統洽詢。
※ 相關報導:
* 國際高手踢館 街舞明爭霸大戰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486894.shtml
板橋區公所連5年辦街舞比賽,市府今年擴大舉辦總獎金56萬元的國際街舞大賽;10日下午1時至晚上6時,在板橋車站站前廣場舉行總決賽,和以「信念」為創作主題的饒舌歌曲爭霸賽。
東亞書房-守住日本人心魂的漢字
【姜建強(旅日中國學者,東京《中華新聞社》編集長)】2012-11-10
近年以兩個漢字冠名的小說,如《惡人》、《告白》等,在日本的銷量均逾210萬冊,因為兩個漢字不僅簡潔明瞭,且具有創造新詞的魅力。《漢字與日本人》作者高島俊男說:漢字是日語中令人棘手的「重荷」,但如果摘掉這個重荷,日語就會變得幼稚,甚至會死去。
據說倉頡造字的時候,鬼哭神號,後人說這是一種魔界幻境。為何一定要進入這種魔界幻境才能造字?這始終是個謎。
太初有字,字與神同在。字就是神,神就是字。
點破這個謎底的,是《漢字百話》(大家出版)作者、有「日本漢字研究第一人」之稱的白川靜教授。他畢生研究漢字,發現漢字是進去之後,怎麼也轉不出來的魔方,非鬼哭神號不能解決問題。
正因為這個魔方不好轉,所以日本人的研究也相當著力。近年出版與漢字有關的專著,包括有阿 哲次的《戰後日本漢字史》、金文京的《漢字與東亞》、佐佐木睦的《漢字的魔力》、興膳宏的《佛教漢語50話》、松岡正剛的《白川靜──漢字的世界觀》,以及 原宏之的《日本的漢字》等。
日本過去流行日本人論,現今流行日本漢字論。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民族等概念越來越被邊緣化和模糊化,最後剩下的身分認同顯然就是語言。這裡既有日本人急於尋根的茫然若失,更有固守心魂的慌亂匆忙。這是否就是這些學者在著作中所透出的有價值的資訊?
日式漢語,對漢字本質有精到領悟
日本人發明了很多和製漢語,如思想、文化、文明等。「思想」在中國古典裡原本是認為、想像之意,如曹操詩句:「願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意味只想乘著螭龍,安居在我想像的那昆侖之巔。詩句裡的「思想」就是想像的意思,日本人借用中國古典漢語,把英語thought、idea、opinion等翻譯成思想。此外還有科學、醫學、概論、現象、批評、象徵等詞語。「象徵」這個詞,是中江兆民在明治十年的創意。當時,大量日本新名詞湧進中國,引起守舊者惶恐,連洋務派領袖張之洞都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詞」,幕僚辜鴻銘則悄悄告訴他:「名詞」亦來自日本。
可以看出,這些譯詞既是對漢字本質的精到領悟,也是對西文原意的小心契合,透出的是一種文化心機,一種感受性強於邏輯性的文化心機。其中最具代表的,大概就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漢字「侘」和「寂」所表現出的精神世界。在日本人看來,帶有積澱歲月、古色蒼然的過程是侘。而寂與朽同義。閃光透白的鐵鏈上的青銅銹,撲簌撲簌的腐朽相,在消滅的寸前,就是寂。
當富有邏輯性的漢文遭遇到感受性的日語時,發生的物理反應是出乎意料的。有陰陽相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融和相關。中國稱咖啡,日本是珈琲。口字旁當然有其合理性,但日本人以咖啡豆的形狀為意識,口字旁變成了斜玉旁,倒也生趣。
在日本,仙台這個城市的名字來自唐詩「仙台初見五重樓」;東京淺草的地名來自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淺草才能沒馬蹄」。上世紀80年代的影星夏目雅子曾對作家伊集院靜一見傾心,理由很簡單,只因為他能流暢地寫出「薔薇」兩個漢字。前首相麻生太郎連連讀錯漢字發音後,一本名為《看似會讀實則不會讀的易錯漢字》的實用書,在幾個月裡居然高居日本暢銷書榜首。為了能在瞬間抓住讀者,近年以兩個漢字冠名的小說風靡日本,如吉田修一的《惡人》,湊佳苗的《告白》,銷量均達210萬冊以上。以寫員警小說著稱的人氣作家今野敏,幾乎半數作品都是二字書名,如近年來熱銷的《烈日》、《禁斷》等。他說兩個漢字不僅簡潔明瞭,而且具有創造新詞的魅力。
日語中摘除不掉的重荷
但問題也有複雜的一面。日本人一方面認可漢字有靈性,是遠古時代在今天的鮮活;但一方面又因把自己的身分繫於中國,內心總有一種消沉與抵抗。明治政府第一任文部大臣森有禮就曾構想用英語取代日語中的漢字。福澤諭吉在《文字之教》中也主張對漢字先加以限制,然後逐步廢除。創造了「哲學」、「理性」等詞語的西周,在感情上也傾向以洋字寫國語。被捧為「小說之神」的志賀直哉則乾脆宣布廢除日語,改用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法語。而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更是想盡辦法在文體中去漢字增加片假名,加大西洋化。但問題是,已經構築了觀念上的心與魂,其軀體又能動作些什麼?著有《漢字與日本人》的高島俊男說得到位:漢字是日語中令人棘手的「重荷」,但如果摘掉這個重荷,日語就會變得幼稚,甚至會死去。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理查.尼斯貝德說過:「現在世界上有超過10億人在享用古希臘知的遺產,有超過20億人在繼承古代中國文化傳統。」這「古代中國文化傳統」是否也包含漢字在內?我想是肯定的。可以說:漢字是東洋共同的血脈,是東洋人的心與魂。這種深入骨髓的東西能輕易地被拋棄被遺忘嗎?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漢字的這種萬古雄風,西洋文字能與抵擋?
還是96歲高齡的白川靜,點出了問題的所在。
於是,他成了一位大師。一位守住日本人心魂的大師。
◆ 台灣人看大陸-讓人驚豔的北京愛情故事
【(Hippo/台北市.現居蘇州)】2012-11-10 旺報
那天在宿舍本想看眾所皆知的《賽德克.巴萊》,但電信公司的積分突然失效,沒法看,忽然想到好友推薦的一部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於是乎,抱著沒魚蝦也好的心情,姑且一看,沒想到這一看就上癮了,一口氣看了前8集。
對於我這個非電視迷而言,會有這種反應,實在異常!《北京愛情故事》我將它定位為「類偶像劇」,因為劇中不乏偶像劇中的必備元素:紮堆的帥哥美女們,加上夢幻浪漫的愛情劇情鋪陳,但無法將之歸類為偶像劇,是因為劇裡的每個人物,角色的個性都十分鮮明,辨識度很高;劇情高潮迭起,節奏明快;對白詼諧,且幾乎每位演員的演技都很到位,加上劇裡牽涉到的職場現況,算是較合理寫實的,有別於一般偶像劇的荒謬不合邏輯。
編劇對於對白的用心鋪排,以及導演對於每一個鏡頭的掌握與運鏡手法的講究,都讓我深深感受到這真的是一齣很用心的戲劇,有別於台灣一般的偶像劇,男女主角感覺通常都不太食人間煙火,對白很不生活化,演技相對而言,也顯得生澀做作,讓人實在想轉台,所以,台灣的偶像劇,通常我都看不完一整集,往往看第一集,大概就知道後面的劇情發展,即使中間幾集不看,再接著看時,也不會有接不上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愛情故事》自從今年初開始播放之後,即引發眾多觀眾與網友的熱議,因為這齣劇十分寫實地描寫了從中國各地來到北京求學、工作的「北飄一族」,這些80後的北飄,懷著家人的期待與希望來到北京,從相遇、相知、相愛的奮鬥打拚故事裡,在在透露出對理想追求與現實妥協的糾結,麵包與愛情的兩難選擇,這些殘酷的現實,終究讓某些人在金錢面前,迷失了自己。
這些貼近現實社會現況的劇情,引發了普羅大眾的共鳴,劇中人物在麵包與愛情間的掙扎及鬥爭,赤裸裸地道出現今中國大陸社會裡的貧富不均問題。
這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讓很多金字塔底層的人們不滿與不安。還有外地人若要到北京謀求生存,立馬會遭遇到的許多生活上的現實艱難,由於北京是匯聚中國最多資源的城市,加上戶籍制度嚴格,雖然許多外地人前仆後繼地湧入首善之都打拚,但若是要入北京戶口,則是難上加難;而沒有北京戶口卻要在北京生活,將會面臨許多生活上的現實問題,這些壓力足以讓北飄族窒息,劇中的內容幾乎是將社會現狀搬到螢光幕,也因此引起廣大的迴響。
《北京愛情故事》的背景雖然是在近幾年,但劇中的插曲,巧妙地用了許多台灣過往的流行音樂,尤其是羅大佑的歌,這樣的感覺很奇妙,吸引了我的注意。此外,編劇及導演應該都受了不少西方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即使骨子裡仍不免有濃重的「祖國情節」,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子卻清晰可見,這也顯示當前的中國年輕人,與上一輩已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80後,他們已漸漸了解並接受外來文化,而這輩人,也是左右中國未來走向的關鍵,至於會走向何方?沒人能斷言,但令人期待!
她的戲,演員就是你!
【聯合晚報╱盧沛樺】2012.11.11
這是一場不尋常的演出,除了演員和觀眾外,還有主持人。她要觀眾記住演員說的話,又要組成小團體,討論當晚戲劇中演出的主角—派遣人員面臨的難題,戲劇進行過程還指定觀眾登台演出!主持過程的賴淑雅,是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她的劇場從在地的地方意識出發,而且還參與、主導社區改造。
藉戲劇反映公共議題,是許多小劇場創作者慣常的藝術呈現方式,賴淑雅在民眾劇場的領域中燃燒20多年的熱情,從未冷卻。她大學起參與廢除刑法一百條和廢核四等社運,後來投入劇場,到南部成立烏鶖劇團,堅持讓民眾劇場要進入民眾的生活。
她走進村莊,遇上了台灣社區總體營造風起雲湧的時代,賴淑雅打響名號,受到地方政府與文建會注意。她的戲劇為社區「培力」(enpowerment)。賴淑雅說,十多年前先帶著新竹北埔小孩做面具、在社區表演,讓居民領會原來自己也能辦活動。2007年劇團進入關西北山社區,更讓居民正視闢關西交流道,徵收當地茶園衝擊當地人經濟生活的問題。
但深入鄉鎮以戲劇之力營造社區整體意識的路,戲劇學界不重視,賴淑雅一路走來,草根的群眾、父母都不能理解她的工作,這些挫折都曾讓她徬徨。她說,初期社區民眾把劇場工作者當外人,於是她住進社區先不談戲劇,只和居民一起生活、瞭解當地人關心什麼。
但這段期間收入極不穩定,那時父母搞不懂她在幹嘛,覺得女兒政大畢業竟不務正業,賴淑雅也懷疑能撐多久?但她的誠心和努力終於換來認同,正當她準備出國念書時,社區居民集體籌資給她,不要她還。後來結婚了,丈夫也包容她繼續投入社區劇場工作。
而今,走過20年風雨,賴淑雅還在社運和戲劇的路上努力,找到的伙伴也愈來愈多;放眼未來,她堅持的說,仍要滴水穿石,一步步推動社會改革。
◆ 短評-讓合拍劇合拍
【本報訊】2012-11-11 旺報
同樣是由當紅男星邱澤演的偶像劇,台製《螺絲小姐要出嫁》收視率在4%左右,與大陸合拍的《愛情睡醒了》卻在0.4%徘徊;以台灣演員為主、在大陸引領穿著流行的《S.O.P女王》(陸名:勝女的代價),在台播出收視探底。
近年來,兩岸合拍偶像劇在台創造佳績者,屈指可數。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已對合拍劇不太有信心。台灣觀眾不買帳影響合作意願,合拍劇從2009年的8部下滑到去年只剩3部。
大陸東南衛視分析兩岸合拍偶像劇在台收視率只能差強人意,是人物的聲音少了台灣腔,顯得生硬刻板。兩岸口音不同,雙方觀眾都不習慣,尤其台灣人更重本土味。不過,只要重新配音就可解決這個問題,配音後觀眾接受度自然提高。
此外,戲劇拍攝前要先通過大陸審批,過程冗長,原本應該流行感十足的偶像劇,合拍劇卻顯得「脫線」。
去年底大陸國台辦曾表示將加快審批速度,但只是加速准拍仍然不夠,還有播出時間審查的問題,大陸規定,若海外先上檔他們就不播,等到審查通過、大陸排出檔期播出後,對該劇有興趣的台灣觀眾早已透過網路看過了,等到播出時收視率當然不會好。
兩岸要締造「華流」,合拍偶像劇是個機遇,所以不該放棄任何一方的市場。逐步改善目前的困境,讓合拍劇更受台灣觀眾歡迎,也能激發更多台灣的影視人員投入,才能結合兩岸優勢,創造雙贏。
◆ 樂聞樂思/熊熊爐火照耀的黃昏
【聯合晚報╱焦元溥】2012.11.11
許多人總覺得,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必須要先知道作曲背後的故事。若是沒有故事,大概就很難進入音樂,更遑論「聽懂」。
這當然是把音樂看扁了。畢竟如果音樂不能給予感動,非得透過一個故事,那音樂有何存在必要?老是透過文字來理解音樂,所理解的又哪裡會是音樂?
但對於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首曲子,背後的故事,唉,卻又是不說不行。
德布西年輕時(1887-89)曾經寫下一組《五首波特萊爾之歌》。這五首皆來自《惡之華》,音樂風格則顯然可見華格納的身影。「我崇敬華格納到了失卻基本禮儀的地步」──此時的德布西曾如此自嘲自己對這位音樂巨人的景仰,但他其實還是走出獨特的觀點。華格納主張「總體藝術」,而德布西的作品則如波特萊爾倡導的「感應說」,所有感官皆互相呼應,彼此融合為一,就像詩人在《感應》一作所寫的一樣:
…彷彿遠遠傳來一些悠長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統一體,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樣茫無邊際,
芳香色彩音響全都互相感應。
有些芳香新鮮地像兒童肌膚,
柔和如雙簧管,綠油油像牧場
--另外一些,腐朽、豐富、得意洋洋。
具有一種無限物的擴張力量,
彷彿琥珀、麝香、安息香與乳香,
在歌唱精神與感官的熱狂。
〈陽台〉是《五首波特萊爾之歌》的第一首,詩作寫得卻是感情。半音階與全音階兩者對比,宛如陽台所區隔的內外空間,構思甚為巧妙。這是德布西的歌曲名作,至今仍深受喜愛。然而在近三十年後,德布西又重回這首《陽台》,情境卻完全不同。
那是1916年的冬天。歐陸燒著一次大戰烽火,物資格外短缺,民生必須甚至需要管制配給。當時德布西健康已差,苦於癌症。為了讓這位大藝術家能夠安然過得寒冬,向來賣他煤炭的商人Tronquin特地費心張羅,確保德布西能有足夠的溫暖。為了答謝,作曲家再度回到波特萊爾詩作《陽台》,以其中一句「熊熊爐火照耀的黃昏」(Les soirs illumines par l’ardeur du charbon)為題,寫成鋼琴小曲當成禮物。
這是2001年才發現的創作,因此要像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和夏普凌(Francois Chaplin)近年錄製的德布西鋼琴獨奏全集才會收錄此曲,一般鋼琴家也難得演奏。布雷利(Frank Braley)於周三與周四的演出,將會是此曲的台灣首演。兩分多鐘的小曲,仍有德布西迷人的旋律,聲音真有觸動人心的暖意,卻也滿是戰爭冬日,對寥落現實的嘆息。
故事很感人,但德布西的音樂可比故事更精彩。熊熊爐火照耀的,是人間最真的溫情。
※ 相關報導:
* 王羽佳秀琴藝 衣著也驚豔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91075.shtml
華裔鋼琴小天后王羽佳,昨晚與舊金山交響樂團攜手登上國家音樂廳。王羽佳穿衣風格在古典樂界獨樹一格,昨晚的演奏會上,她身穿露背紫色長裙,高開叉的裙擺露出雙腿,衣著和琴藝都教人驚豔。
* 黃山20載 洪凌用油畫潑灑山水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1100282.html
中國藝術家洪凌的山水畫作尺幅巨大,常以至少一人高、二至三人張開雙臂寬的尺幅,捕捉山水壯闊氣勢。他以西方油畫技法,潑灑出東方抽象山水,不僅為台灣企業家曹興誠、林百里等人所愛,更讓英國倫敦知名古董商Eskenazi在這個月推出他的個展,可見其畫作魅力橫掃東西方。
由洪凌口述、鄭心騫整理的傳記《凡塵中的隱士》近期在台出版,書中從洪凌的成長經歷、畫作流變說起,道出這位北方漢子何以被南方山水撼動,並寄情於生活美學,在黃山下度過他的寫意人生。
◆ 布料業自創品牌 設計環保女包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三重報導】2012.11.11
專營布料加工的游城集團15年前至大陸發展,營業規模擴大後,在經濟部和中國生產力中心協助下,最近返台積極轉型且自創品牌,還舉辦「靚媽咪包設計大賞」,創新行銷世界的台灣母嬰系列產品。
游城集團1986年在北市承德路時期的資本額僅300萬元,是個只有4個人經營布匹買賣的貿易公司;董事長游淑燕為維持經營,決定轉型成製造商,到大陸深圳設廠。
如今游城已在兩岸三地設點,光深圳廠區面積就有30公畝,員工超過250人,資本額也擴增為10多億元,還爭取到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訂單;但游淑燕不以此自滿,覺得研發、設計才是企業命脈所繫。
游淑燕說,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經濟快速飛漲,相對競爭也趨激烈,加上大陸政經局勢與政策不明確等因素,決返台發展研發設計強項,自創品牌讓企業轉型再出發。
游城在母嬰系列產品的自創品牌「Oyako」,源於日文「親子」的發音,設計師張惠雅表示,游城以「無毒」、「環保」、「永續」為最高理念,產品一律要通過國際環保認證,因此成為國際知名婦幼品牌所需布料的主要供應者。
「靚媽咪包設計大賞」是游城落實本土研發、設計步驟之一,有近百人報名參賽,經過專家嚴格評審,沒人達到金牌標準;昨天獲獎者分別是銀牌梁蘊華和銅牌熊家華、葉昱呈。
台電影劇本荒 官民共謀對策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2012-11-11 旺報
近年台灣電影有捲土重來之勢,但讓業者格外頭痛的是優秀的電影劇本難覓。電影劇本荒已是華語電影圈共通的課題,台灣的電影劇本荒亦是從十多年前就開始成為電影產業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近年包括官方單位的文化部、半官方機構的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以及民間企業、基金會等,莫不為尋找好的電影劇本而推出多項徵選、獎助辦法,期盼在好的導演、演員之外,透過好的劇本才能真正將台灣的電影推向國際。
促成立劇本創作學系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已主辦4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本屆共收到89件作品,並於今年9月初公布評選結果,旋即3部得獎作品《台北小確幸》、《共犯》、《台北→台北》便獲得「得藝國際媒體公司」青睞與3部作品的作者簽約,最快將於明年中開拍《共犯》,並於2014年前陸續完成「台北三部曲」。台北副市長陳雄文指出,「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的來件數量,由去年的41部,增加到今年的89部,而得獎劇本立即被電影製作公司簽下,顯示近年國片票房看漲,電影圈急切需要好的劇本。
得藝公司總經理曾文祺亦指出,就長遠來看,對電影製作公司而言,最殷切期望的是台灣能有編劇群,才能真正嘉惠台灣電影產業。
資深電影導演和製片人徐立功表示,對電影人來說,好劇本可說是一部好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好劇本難求,尤其要找到兼具商業潛力和藝術文化深度的作品,更是難能可貴,而優秀的劇本卻也是台灣電影圈目前最薄弱的一環。
政大廣電所助理教授王亞維指出,台灣的劇本荒其實是突顯了幾個產業面相,就結構面來說,台灣的經濟體太小、產業規模較窄是不爭的事實。影視編劇在國外多是由組識、團隊,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才能站穩腳跟達成獲利規模,而在台灣,編劇往往必須同時靠電影、電視或其他創作來養活自己,是低價、高產的生產工具,也造成在成品上持續套用、模仿公式的惡性循環。
王亞維認為,優質創作的根本與教育訓練有著重要關連,目前廣電系4年的教學中,針對編劇只有2、3門課,自然學生們所能學到的只有技巧、格式,勉強能應付對白要求,然而要解決電影劇本荒的問題,專業化分工是必要的,從教學到產業鏈的編、導分工,以及成立專業的劇本創作學系,都是當務之急,也藉以改善目前國片多談青少年愛情,基本上多為導演年少歲月的詮釋,劇本類型過於單一,談愛情之外,如《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類型十分少見。
類型過窄 向國外借鏡
王亞維指出,台灣電影劇本類型過窄,需要向國外多借鏡,以日本電影而言,《明日的記憶》、《送行者》等片觸及的中老年議題,在台灣就鮮少有類似的題材;香港的警匪片大行其道,台灣卻僅有近年蔡岳勳做了類似的嘗試。面對台灣已經喊了近20年的劇本荒問題,王亞維認為顯然過去的產業鏈與教育體系都不夠完整,必須從根本做起,長期培養並留住人才,才可看見台灣原創電影劇本的未來。
文化部在今年成立後,盤點原來分散在文建會、新聞局的力量,針對電影劇本辦理「優良電影劇本徵選」、「國產電影劇本開發補助」等補助及獎勵,文化部影視司司長林澄如並指出,由於影視匯流的趨勢,電影和電視的界限不再壁壘分明,在明年度會有進一步的整合,從鼓勵創作吸引更多對編劇有興趣的人才。此外,針對人才的培育,文化部亦針對電影事業、公協會團體及大專院校等各類人才培養皿,提供補助資源,辦理電影編劇人才培育課程及訓練班。
從文創角度促進異業跨界媒合亦是文化部正積極推動的計畫,希望促成創作者與品牌行銷公司的合作,創造出創新的商業模式。此外,正在規畫的雲端文創咖啡廳,也將舉辦年度文化素材原創及加值的應用競爭,以鼓勵商業模式專案徵件,促成價值產值化,對成功媒合的案例,則將提供融資的輔導或投資媒合。文化部強調,目前對於電影產業的輔導方向,突破過去單點模式,期許文化部是「接水管」的角色,將上游的人才與創意,在下游的市場上發光發熱。(文轉A19版)
◆ 台電影劇本荒 官民共謀對策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2012-11-11 旺報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則指出,過去台灣獎助電影多在於協拍和製片上,然而業界的導演、製片、電影公司,包括侯孝賢、施南生等人均表示,好的電影,源頭還在於好的劇本,甚至直言:「錢還不是台灣電影最重要的問題,只要有好的劇本,可說一部電影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劇本也不乏找不到資金。」因此,影委會近年致力於尋找好的劇本,並希望藉著好的影視作品傳遞台北市文化觀光形象,饒紫娟說:「例如《西雅圖夜未眠》讓大家至今對西雅圖印象深刻,好的電影就是有這麼大的效益。」
創立劇本輔導金制度
饒紫娟強調,雖然就獎金額度而言,台北市影委會的獎助不及文化部,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從開辦至今一直希望為劇作者做到「一條龍」式的輔導,即搭建起與產業的平台,從找資金、找投資方,到電影協拍,擔任國內外行銷等,希望讓國片真正做到與在地特色連結,並在完整的產業鏈中獲得真正需要的支援,「拍台北」第一屆獲首獎的《南方小羊牧場》即將於11月初上映即是一例。饒紫娟認為,今年「拍台北」的徵件數倍增,也和這個策略定位受到肯定有關。
台曾是觀影密度第2高
在學者王亞維看來,政府或公部門應該做的事不僅於此,他認為每年撥出國片輔導金之外,更應該有劇本的輔導金制度,以1年為期,固定每個月提供定額的輔導金額,並以審核確認最終的成品,讓編劇得以專心創作出高質量的劇本,同時也才能留住人才。
文化部影視司在原創劇本的輔導之外,另一個積極推動的方向則是嫁接媒合文學與電影,擴大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是文化部重要政策,而長久以來影視市場上,從當代華文創作改編的作品,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星空》等,在質量上都相當可觀。但參考美國電影市場,直接改編自文學創作的電影占總產量的3成,因此可預見華文創作改編成影視作品,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其次,文化部亦協助台北書展基金會於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首度辦理「華文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這個創舉即受到港台影視界矚目,書展期間共有近50家台、港、陸影視公司出席活動並進行了132場一對一會議,在16部焦點推薦作品中,目前已有4本簽訂版權合約。文化部指出2013年台北國際書展將擴大舉辦此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將焦點推薦書增加遴選為24本。同時,為了讓出版界更明確瞭解影視界對題材的需求,近期也舉辦了期前工作坊,邀請香港資深監製施南生與台灣監製葉如芬,共同分享華語影視的現狀與趨勢。
已舉辦3屆的「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同時向兩岸劇本人才招手,第1屆的收件數就高達386件,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哲妮表示:「這代表兩岸文字耕耘者相當多,只是需要平台。」而電影小說的特色是讓文字充滿畫面與視覺語言,這樣的理念從6年前推動「BenQ真善美獎」時已開始,而後感嘆於台灣在30年前曾是全球看電影密度第2高的國家,如今卻已大不如前,才決定開始這樣的獎助計畫。就第1屆首獎作品《赤鬼》來看,陳哲妮表示:「不得不說,文字力似乎大陸作者更技高一籌。」這為台灣的劇本創作者也敲了一記警鐘!
前進大陸非長久之計
《西門町》導演王瑋,十多年來游走於兩岸,同時擁有兩岸影視作品編劇經驗的他不諱言:「這幾年,大陸市場太具吸引力,在台灣苦於無片可拍、無戲可寫的創作人,紛紛西進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他也以自己的經驗分享,這樣的合作看似優渥卻也非長久之計,由於大陸的審核制度,台灣編劇很難拿捏出尺寸,最後往往只能朝向保守的古裝戲發展,卻無法真正創作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對編劇人而言,久而久之逐漸趨於匠氣未必是好事。
饒紫娟認為電影劇本荒是兩岸共同的課題,對於大陸市場以及台灣的人才西進,她抱著「謹慎而又如履薄冰」的心情面對,她認為相較於幾年前,國片近年確實有復甦趨勢,她猶記得4年前搭計程車時,因電影工作者的角色還被司機視為「弱勢團體」而給了折扣!在她看來「近年台灣電影的尊嚴終於被看到」,雖然對於人才的西進令人憂心,但她仍相信文化是由人與生活所累積的,兩岸的交流,不論是質與量的改變,對創作來說亦是良性的刺激。
參考好萊塢工業模式
王亞維則認為,作為劇本創作者必須有自己的創作策略,具備足夠的國際視野,不妨參考好萊塢模式,不將劇本視為純粹的藝術作而是讓自己進入市場化的工業模式,那麼市場不僅可以是大陸,也可以是星馬乃至歐美。若堅持藝術創作的策略,則要有「十年磨一劍」的不躁進心態;再者,適應台灣小規模的產業現況,亦只是心態上的問題。
10大設計強校 台灣佔6所
自由 2012.11.12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台灣設計能量再獲國際肯定!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公布設計概念類年度排行榜,在亞太區前十大設計學校中,台灣有六所大學上榜,較去年提高兩校。台灣科技大學更拔得頭籌,蟬聯第一,登上設計學校之冠,實踐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也分居第三與第四名。
台科大蟬聯第一
紅點是國際四大設計獎之一,分為產品、傳達、概念等三設計獎項;設計概念獎鼓勵設計師狂飆創意,今年共五十七國、逾三千六百件作品參賽,全球僅二百六十三件獲獎,台灣就有四十八件。台科大學生更勇奪全球第一的「紅點之星」。
紅點官方近日也公布設計概念排行榜,依據近五年成績,統計出國際最具設計創新力的公司、學府與工作室,台灣的光寶科技勇奪亞軍。
在亞太區前十大設計學校中,則由台科大勇奪第一,其他設計名校排名也明顯進步,實踐大學去年第五名、今年一舉搶上前三名。北科大去年第八名,今年則衝上第四名,擠下韓國三星藝術設計學院。成功大學、雲林科大、大同大學也搶進前十名。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說,國內設計產業界今年已獲三百一十個國際四大產品設計獎,刷新歷年紀錄。
年輕學生發揮設計能量,下一步該如何「點石成金」?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則表示,北科大校友今年合作成立「北科創新開發公司」,就是希望校內研發或設計作品能實際被使用。
姚立德表示,北科大設計學院課程中,學生不僅要能設計,還要能評估材料、製程、商品化可能等過程,讓設計作品落實。
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則認為,「人才、頭腦更是重點」,企業若能看中值得培育的設計人才,即使不是用現成概念商品化,未來也能打造出好的設計產品。
◆ 明華園進駐 萬華糖廍藝文新去處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莊琇閔/台北報導】2012.11.12
百年糖廠變身藝文新空間!由明華園進駐管理的萬華糖廍文化園區,昨起舉辦「二○一二 FUN糖‧劇樂廍」活動,邀請廿個以萬華在地為主的展演團隊陸續演出;明華園也公開服裝倉庫並舉行特展,吸引大批民眾前往。
明華園團長陳勝福表示,萬華糖廍文化園區原為日治時期糖廠倉庫,原本破舊不堪,周遭也髒亂荒蕪;一年半前,台北市文化局邀請明華園進駐,該處才煥然一新,變成藝文活動集中地、社區民眾好去處,傍晚及周末人氣尤旺。
昨天「劇樂廍」活動開幕,在明華園規畫下,市定古蹟A棟倉庫成為展演團隊馬拉松演出空間,包括醒獅團、武術隊、肚皮舞等;B、C棟倉庫則是明華園「台前幕後—戲劇藝術展」展場,呈現明華園多齣經典中的布景、道具。
在展場外,還有配合糖廠時代的五○年代園遊會,由在地民眾販售古早味商品,包括吹糖、醬菜、燉土雞等。周末下午有兩場「動物故事劇場」,揭開演員如何躲在皮毛裡演出舞台動物。
「這是一切的開始。」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指出,希望像糖廍文化園區這樣結合表演藝術團隊、在地社區力量、公部門資源的合作模式,能繼續推廣。最近糖廍文化園區也入圍「二○一二國際最適宜居住社區—花園城市獎」。
陳勝福說,明華園代管園區三年,希望未來能由其他團隊「一棒接一棒」。
文化園區位於台北市大理街底,廿個萬華的展演團隊,也將獻藝近卅五場。 劇樂廍活動從昨日起至十二月十六日每逢周六日舉行,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還有十二月八日上、下午在B倉藝文倉庫,將舉辦各一場免費「親子戲劇體驗營」,採預約報名。相關訊息可上網http://www.mall.twopera.com/fun-town/查詢,或電洽(○二)二三○六二一二一。
◆ 1億本! 中國成最大聖經印刷國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2
第一億本問世!目前唯一獲得中國官方核准可以印刷聖經的出版社最近指出,今年七月中國國內自行印刷的聖經已經邁入第一億本,不僅提供國內基督徒使用,也外銷其它70個國家,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聖經印刷國家。
唯一官方認可的愛德印刷廠,在1988年開始印刷聖經工作,稍早該公司董事會主席丘仲輝在慶祝第一億本聖經活動儀式上指出,中國自行印刷的第一億本聖經,已在今年七月出現,總計該公司過去幾十年來共印刷六千萬本中文聖經,其中還包括九種少數民族語言聖經,以及四千萬本90種各國語言版本的聖經到全球70個國家。
另外,中國官方新聞社《新華社》也指出,中國基督徒人數已超過一千六百萬人,聖經學校設置18所,教會數量更已超過五萬間,中國宣教士也超過三萬多人,但根據去年五月一份刊登在基督教雜誌《首要事務》(First Things)文章指出,社會學家透過各種問卷結果並總結認為,中國去年國內基督徒人數早已超過七千萬人以上,遠超過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官員郭偉表示,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印刷聖經國家,未來也將與國外各教會合作,她表示,「中國政府尊重與保護宗教自由下,會持續支持中國印刷與出版聖經工作。」
愛德印刷有限公司與聯合聖經公會合作印刷中文聖經,該公司並受到中國政府政策保護,因此還可以享受多種免稅優惠。
聖經是全世界各地基督徒信仰的經典,不僅帶給世人心靈慰藉,也是基督徒立身行事的指針。
拯救瀕危語言 手機App立奇功
【台灣醒報/陳珮瑜】2012-11-13
如何挽救即將消失的語言?也許App可以提供幫助!澳洲語言學家近日針對一支原住民少數方言,開發「瀕危語言字典App」,內容包含單字的英語釋義及應用句型。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會再建立資料庫,甚至製作口語辨識App。而這套技術也已經吸引諸如美洲、非洲的研究者注意,盼望能夠藉此保存更多瀕危語言。
語目前僅剩不到200人使用。而為了保住即將失傳的語脈,澳洲國立大學語言專家布魯斯.博奇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名為「Ma! Iwaidja」的語言學習應用App,裡面包含1500個單字的英文釋義以及450組應用句型。
「人們隨身帶著手機,App又易於使用,自然成為學習的好工具。」看準App市場在澳洲潛力無窮,博奇才決定以以此作為保存語言的媒介。目前在克羅克島上的學校共配有8台安裝此應用程式的iPad,且島上的通訊行也販售智慧型手機,幫助當地原住民小孩學習已快被遺忘的母語。
研究團隊還發現,單一的學習模式已不足以勾起年輕一代學習母語的興趣,因此除了文字釋義以外,他還特別在App上佐以圖像、影音,刺激青少年學習慾望。他說,目前正在建構語言資料庫,並製作口語辨識App,省去使用者打字的麻煩。
博奇也將眼光延伸至澳洲其他瀕臨失傳的語言,例如Mawng語和Kunwinjku語,他說,透過手機的便利性和無遠弗屆的特性,使用者不但可分享瀕危語言的相關資訊至社群網站和人分享,也可以進入資料庫搜尋,「讓原住民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學母語。」
※ 相關報導:
* 牛津年度單字 「GIF」獲選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96407.shtml
美國版牛津字典公布2012年單字名單,包括「超級風暴」與「無手機恐慌症都被收錄,最後經過精挑細選,問世超過20年的GIF(圖形交換格式)從名詞演變成動詞,正式獲選今年牛津字典年度單字。
....英國版牛津字典今年的年度單字則是omnishambles(經過一連串錯誤與誤算後,被搞得一蹋糊塗的結局),這個字還曾跟美國總統候選人沾上邊。
◆ 慕特談《光之遊戲》:深刻而美麗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1-13 中國時報
德國小提琴天后慕特(Anne-Sophie Mutter)今晚將與英國指揮家法蘭西斯(Michael Francis)、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獻上兩位偉大德國作曲家作品──樂聖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及德國當代作曲家黎姆(Wolfgang Rihm)《光之遊戲》,這也是慕特首度在台灣演出現代曲目。
已經是第九次來台的慕特,這是首次與NSO合作。慕特說:「這兩天我們都在忙著彩排,對於樂團絕佳的專注力、優良的紀律及超高的領悟力,印象非常深刻。」
慕特十三歲就被卡拉揚發掘,十六歲便與指揮卡拉揚和柏林愛樂合作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廿二歲與卡拉揚灌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二○○八年為紀念卡拉揚百歲冥誕,慕特與指揮小澤征爾、柏林愛樂再度合作這首協奏曲,讓她攀上事業新高峰。出道卅六年的她,也熱中開發新曲目,出道至今有六張收錄近卅首現代作曲家創作的專輯,包括黎姆的《光之遊戲》。
慕特表示,《光之遊戲》是黎姆第二度受她委託創作的樂曲,旋律精細微妙、層次豐富,並且運用莫札特時代小樂團編制演出。她說,「是部小眾的作品,但內涵深刻美麗,值得細細聆聽。」
這次與慕特一同登場的法蘭西斯,曾在二○○七年代打,替身體不適的指揮名家葛濟夫上台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備受矚目。他也與慕特合作數次,培養出默契。首先是二○一○年,他指揮紐約愛樂,與慕特一同首演《光之遊戲》。接著,在慕特今年歐洲巡迴,他則與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庫瑞爾的《時光機》小提琴協奏曲。五月再度與慕特、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團員組成的樂團,在歐洲七個城市演出。
法蘭西斯表示,他第一次聽到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就是慕特演奏的版本,因此能同台演出感覺非常榮幸。慕特將於今晚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十八日在高雄至德堂演出。
※ 相關報導:
* 慕特: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難如聖母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95050.shtml
慕特向有小提琴女神之稱,昨天卻坦言自己面對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難以一次達到完美。「這曲偉大如聖母峰,我從不可能光靠一次演出就表現所有;我沒有八隻手、十個腦,每次都只能展現一部分,希望我今晚的演出能做到多一點!」
* 小提琴家沒指揮 胡乃元這次挑戰布拉姆斯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95056.shtml
多年前,小提琴家胡乃元看指揮大師小克萊巴最後一次演出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影片,發現克萊巴在第二樂章某段落,好像承受不住激動般地掩面,為之深深悸動;十二月一日,他將以無指揮形式率TC室內樂團五十二人首次演出該曲,將當年悸動傳達給聽眾。
◆ 太魯閣峽谷音樂會 與山水對話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2-11-13 中國時報
太魯閣國家公園主辦的太魯閣峽谷音樂會,十七日將在立霧溪畔的著名景點長春祠舉行,包括大提琴家張正傑、NSO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家吳庭毓、女高音蔣啟真等人,將在大自然環境中演出,民眾徜徉在峽谷景色中又同時可欣賞古典音樂。
音樂節總監張正傑表示,太魯閣峽谷音樂節連續舉辦十一年,每年都希望推出新概念,今年定調為「山與水的對話」,上午場以弦樂四重奏為主,下午場則以銅管五重奏為主,演出曲目包括莫札特、德弗札克以及聖桑的作品。
張正傑說:「在國家公園裡不能狩獵,但莫札特弦樂四重奏《狩獵》,讓觀眾感受在野外縱情奔馳的快感。德弗札克《美國》音樂中的印第安人感覺,和太魯閣的原住民呼應,聖桑《夜鶯與玫瑰》則讓人想到公園裡蟲鳴鳥叫的聲音。」
張正傑表示,把樂團拉到戶外演出,要克服許多困難,雖然音效不像國家音樂廳那麼好,但在山谷中伴隨著蟲鳴鳥叫、水流聲及山上新鮮的空氣,讓音樂回歸和大自然結合,「音效上可能是扣分的,但整體的享受卻是加分的」。
◆ 國寶阿嬤張日貴 唱歌牽尾音
【邱祖胤/專訪】2012-11-13 中國時報
屏東滿州鄉有一位超會唱歌的阿嬤張日貴,八十歲還中氣十足,演唱福佬民謠情感真摯,「牽尾音」綿長細膩,令人落淚。張日貴上個月獲文化部指定為人間國寶,被譽為繼陳達之後,最全面的民謠演唱家。張日貴說:「人就是要唱歌,唱歌才會快樂,才不會鬱卒。」
對於被指定為人間國寶,張日貴覺得不好意思:「我敢有唱這麼好?」但她馬上又豪氣地說:「我出世就是要來唱歌的,反正都當阿祖了,除了抱孫,其他也沒什麼事做,就是每天唱歌啦!」
張日貴童年生活極為困苦,但她勤奮好學,自修漢文,連月琴都無師自通。她生性樂觀,無時無刻不在唱歌,還差點跑去歌仔戲班學戲。張日貴說:「我已經夠歹命了,但以前的人更歹命,所以更要懂得惜福。」
張日貴民國廿二年生於屏東滿州鄉,四歲時父親因病過世,母親帶著她和妹妹以徒步方式走回花蓮娘家。不久遠在屏東的爺爺跟來尋找兩個孫女,「妹妹比較好騙,經不起麵包和糖果的誘惑,就跟著爺爺走了。媽媽工作回來知道後,痛哭失聲,因為不忍骨肉分離,只好再帶著我回去屏東定居,一家人再也不分開。」
談起往事,張日貴便淚流不止。「媽媽經常夜裡睡不著,就會唱〈牛尾伴〉;有時喝點酒,就唱〈思想起〉。聽著聽著,我也會跟著流淚,我就是這樣學會唱歌的。」
為了家計,張日貴十三歲便投入瓊麻加工的行列,從採收、切割、曬乾到搓麻繩,製程繁瑣粗重無聊。張日貴總是一面工作,一面哼唱母親教給她的歌曲,不但激勵工作士氣,也練就了她不論何時何地都敢高聲唱歌的膽子。
「工作這麼艱苦,不唱歌怎麼可以?我們庄腳人就是這樣,工作要唱歌,喝酒更要唱歌,日子才過得下去。」她說:「別看我唱的都是傷心的歌,快樂的歌我也拿手。只要有我在,大家不管是唱歌還是喝酒,都會很起勁。」
張日貴的嗓音低沉渾厚,具有獨特的滄桑感。最特別的是她唱楓港小調及楓港老調時,尾音經常會飆高八度,並以真假音轉換的方式吟唱,即俗稱的「牽尾音」,韻味十足,令人著迷。
此外,張日貴所唱的歌詞,經常描寫滿州一帶風俗民情。如〈自滿州駛牛車到海口卸貨〉一曲,寫的是早期交通工具不發達,滿州地區民眾半夜就必須載貨出發,歷經五里亭、新街、保力。十六段歌詞婉轉唱出,景色歷歷在目,猶如一幅清明上河圖在聽者的眼前緩緩展開。
張日貴熱心教唱,經常跟著同好周遊各村落教學,目前則在滿州國中繼續歌謠傳承工作,「這些歌都是寶,再不唱就會失傳,我都跟他們說,不要學Do Re Mi啦,跟著阿嬤唱比較快。」
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特別委託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吳榮順教授撰寫《恆春半島滿州民謠歌手-張日貴的歌唱藝術》有聲書,正式發行。
哆啦A夢下月來 哆啦迷等狂買
【聯合報╱台北訊】2012.11.14
今年暑假在香港掀起熱潮的「哆啦A夢誕生前一○○年」特展,即將於十二月廿九日起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日前展覽訊息搶先在大中華哆啦網曝光,立刻吸引數千名網友按讚;還有人慶幸「還好當初沒殺到香港去」。
引進該展的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表示,在台灣展出的內容將更豐富,除有一百隻身高一二九點三公分、體重近五十公斤的大型哆啦A夢公仔可供民眾拍照外,漫畫中的場景也從三個增為十個,並且設有互動裝置;此外,還向日本藤子工作室商借了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複製手稿,讓展覽更具可看性。
成立已六年的大中華哆啦網站長呂謦煒表示,該展在香港展出時,便有網友詢問何時來台灣展出;當他在第一時間得知訊息後,便公布在網站上,沒想到短短數小時,就吸引有三千多名網友按讚。
多數網友均表達「期待」心情,海洋大學陳同學說,「若規模比照香港,一定衝第一個」。當初衝到香港看展周小姐則說,香港賣的紀念品數量太少,一下子就「秒殺」,希望在台灣可以「大買特買」。
呂謦煒說,自己與其他網友一樣很期待哆啦A夢展。為了讓網友隨時掌握展覽的最新進度,主辦單位已在臉書成立「哆啦A夢100@台灣」粉絲團,近日將上傳最新布展訊息、有趣的幕後照片以及購票優惠方案;開展後所有活動訊息與新聞,也會立即公布,讓所有哆啦A夢迷隨時掌握第一手資訊。
◆ 時空膠囊… 23間郵局可交寄「未來郵件」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2.11.14
中華郵政首度推出未來郵件,顛覆過去郵件愈快送到收件者手中愈好的作法,反而以「慢遞」希望在郵政市場殺出血路。未來郵件留得越久、寄得越慢,資費反而越貴,宛如中華郵政版「時空膠囊」。明天起全台有廿三間郵局可交寄未來郵件,最久可存放卅年。
電影「P.S.我愛妳」描述一對生死相隔的夫妻,丈夫因病遽逝令妻子心傷不已,沒想到妻子卻在卅歲生日那天起,陸續收到十封丈夫生前預寫的未來信件。信件在丈夫過世後以不同方式回到妻子身邊,陪伴她走出思念。
電影中送出未來信件的那雙手為女主角的母親,在台灣則是中華郵政的郵差。中華郵政總經理王昌表示,未來郵件可交寄掛號信件、小包、包裹,最短十五天,最久不超過卅年,目前寄送地區為台灣本島、離島,尚不包括國外。每件未來郵件除現行資費外,還需加上處理保管費。
民眾若想在三年後寄出一封廿公克的掛號信件,資費包括廿五元郵資及一百五十元處理保管費,三年後寄到收件人手中的總金額為一百七十五元;若想在八年後由台灣本島寄送一個小包裹到離島,需付出一百廿五元現行郵資及五百元處理保管費;假設民眾想在卅年後寄出一個大包裹到其他縣市,總計要付出一百廿元現行郵資加上三千七百五十元處理保管費。
未來郵件若為現金、金塊、寶石等貴重物品需報值,每件以五萬元為上限。中華郵政郵務處長李甘洋表示,未來郵件若在未來遭火災、水災等毀損,報值郵件可按原價賠償。若民眾反應熱烈,最快將在三個月後視郵件量決定擴大到其他郵局受理。
※ 相關報導:
* 大陸人在台灣-筆記本裡的大世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11400486.html
店員告訴我:「這可是非常傳奇的筆記本,可以稱得上是筆記本世界裡的賓士。」於是她跟我介紹了關於這個叫做Moleskine的筆記本的訊息和使用方法。原來這個小小的本子,已經在歐洲的藝術家手裡傳承了一個世紀以上,從梵谷、畢卡索到海明威,都在上面留下了無數且無價的手稿。
◆ 激盪力與美 YAMATO太鼓撼人心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11.14
和太鼓上棒起棒落,敲擊出的音符鏗鏘有力,佐以樂手震耳欲聾的歌聲,展現無限的生命力。日本太鼓樂團「YAMATO」102年1月4日起將舉辦巡台演奏會,藝術總監小川正晃表示,和太鼓是最能代表日本的樂器,樂團裡的成員每天都練習至少14個小時,希望能讓觀眾感受到此樂器最獨有的活力和震撼力。
創立於1993年,YAMATO至今已在51個國家中舉行超過2500場公演,主要樂器是極具爆炸力的和太鼓,有時會佐以傳統弦樂器「三味線」,令人感受到濃濃的日本風味。團員笑說,他們的座右銘是「哪裡呼叫我們,我們就去哪裡!用太鼓讓地球快樂起來!」
談到平常鍛鍊情況,隊長說,每個成員早上6點半就得起床跑步,一跑就是10公里;上午進行重量訓練,下午則一起練習太鼓,一直到晚上10點半就寢之前都是練習時間。至於太鼓為何讓人如此著迷?他笑言,鼓的弦律激昂震撼,容易凝聚觀眾的心,每每聽完都會覺得熱血沸騰。
太鼓樂團「YAMATO」將於102年1月4日開始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巡迴演出,詳情可洽活動網站。http://www.kham.com.tw/ad.asp?P1=0000058488
完整影音: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6820
※ 相關報導:
* 孫家璁/寫出城市,譜出城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493802.shtml
二○○五年我從紐約求學回來,在旅居外地近六年後,我發現我竟然對曾生活二十多年的城市感到陌生。這種陌生感並非來自於表象的硬體建設,而是對於文化及生活的認同感。我才發現,原來你愈接近一個城市,那個城市的生命力就會愈是從頭到腳改變你,從你的呼吸到你的思緒,無一不可避免。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也有許多作曲家曾和「城市」之間產生微妙的關聯,進而引動創作的齒輪。莫札特之於布拉格;海頓之於倫敦,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艾馬爾為琴狂19日登台 八台鋼琴任他挑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11.15
法國鋼琴家艾馬爾以追求完美琴音聞名,前年蔚為話題的紀錄片「我為琴狂」,即收錄他要求調音師的磨人功力。十九日他將首度來台演出,國家音樂廳為此嚴陣以待,不但準備好八台鋼琴讓他挑,還有多位調音師服務。
五十五歲的艾馬爾,少年時師從法國作曲大師梅湘及其夫人,十六歲獲巴黎音樂院大獎及梅湘音樂大賽第一名,三年後又獲當代作曲名家布列茲欽點,成為法國「世代之間樂集」首位鋼琴獨奏家。他當代曲目功力之深厚,讓布列茲、史托克豪森、李格悌等作曲家都把不少作品交給他首演。
艾馬爾不僅當代曲目厲害,巴洛克至浪漫時期樂曲也都很拿手。「我為琴狂」即記錄維也納史坦威鋼琴首席調音師史戴芬.克努佛,為了艾馬爾要錄製巴赫「賦格的藝術」,兩人與鋼琴展開的激烈「三角關係」。
片中,艾馬爾要求鋼琴音色要調得具管風琴般的豐富共鳴(organlike),又要有和弦的和諧聲響(chordlike),弄得克努佛團團轉。當克努佛問他想要比較亮麗或內斂的聲音,艾馬爾沉吟一下,回答「都要」,讓克努佛哭笑不得。艾馬爾甚至要求不同琴鍵各具獨特音色,讓克努佛甚至去借小提琴來實驗。
小提琴女神慕特日前盛讚國家音樂廳的鋼琴量多、質優又保養良好,然而音樂廳碰上以龜毛著稱的艾馬爾,皮也繃得很緊,早早從琴房數十台鋼琴中,精挑四台不同型號的史坦威、一台法吉歐里、兩台YAMAHA,再從國家戲劇院調來一台貝森朵夫鋼琴,並將琴的詳細身世全傳給艾馬爾。
艾馬爾還要求調音師資料。音樂廳人員指出,鋼琴大師齊瑪曼等人雖會自備調音師及鍵盤,但罕見鋼琴家獨自巡迴演奏,還要了解當地調音師背景。由於每台琴都有專屬調音師,音樂廳已安排四位調音師待命,包括一位日本籍。「也許講究精確的日本人,會與艾馬爾特別對盤。」
今年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一百五十歲冥誕,艾馬爾音樂會特別演奏德布西前奏曲第二集,以及舒曼「交響練習曲」、霍利格「伊利斯」等。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中油前老董孫女 台灣第一人登外百老匯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00245.shtml
首位躍登紐約外百老匯的台灣演員胡世恩,成功詮釋新戲「金童」中深愛丈夫,在傳統與現代間掙扎的小妾,獲得導演與編劇一致肯定。
「金童」(Golden Child)是曾獲百老匯最高榮譽東尼獎的華裔美籍劇作家黃哲倫的新戲,講述菲律賓華人周旋於三名妻妾,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家族故事。
* 「和平旅者」小林豊 畫筆連接世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1500503.html
他最出名的繪本《北緯卅六度線》,是以一隻神祕大鳥帶領孩子從日本出發,一路領略韓國釜山港、帕米爾高原、阿富汗、伊朗、希臘、直布羅陀海峽等北緯卅六度線上的風景、人民生活。這部作品和他在作品《阿富汗三部曲》繪本中宣示「世界是連接的」概念相通,更讓他被日本媒體封為「和平旅者」。
◆ 百顆石頭百首詩 六年後花蓮新風景
【聯合報╱記者陳家倫/花蓮縣報導】2012.11.15
「二○一二鶴山廿一世紀國際詩歌論壇」昨天在花蓮和南寺揭開序幕,國內知名詩人愚溪、張默等人皆出席,並和印度駐台代表羅國棟登上高山朗讀詩句;愚溪說,計畫將百餘位國內外詩人的作品刻在大理石上,花蓮可望出現台灣最大巨石陣。
愚溪昨天和張默、羅國棟一起前往和南寺大毘盧廣場,愚溪表示,大毘盧廣場是一座圓形劇場,他與印度詩人、前總統卡藍計畫向世界百位詩人邀稿,每一首詩將刻在長、寬、高各兩公尺的大理石上,集結成「世界和平百家詩鈔」。
愚溪說「六年後,花蓮海岸可望出現一百一十一顆的巨石陣」。
詩人羅門知道愚溪的計畫,深受感動,他形容,大毘盧廣場就像一本書,每一顆石頭都是一頁,當完成一百一十一頁巨冊後,「這些攤在陽光下的石像,將在永恆的時空裡發表」。
昨天活動現場也發表五位國內外詩人的著作,分別是成大中文系教授葉海煙「詩與哲學的對談」、捷克詩人伊利‧戴德切克「身後之物」、匈牙利二○一○年桂冠詩人伊斯特凡‧圖奇「一座教堂的開啟」、印度聖典「蒂魯古拉爾」,及愚溪和卡藍合著的「海洋的相遇」。
愚溪表示,「海洋的相遇」一書記載他二○一○年在花蓮居住時,造訪台十一線海岸公路村落的所見所聞,「我從台十一線十一公里處的鹽寮,一路寫到六十九公里處的長虹橋」。書中寫道「一條不可思議的東海岸線,從鹽寮、水璉…長虹橋,有我,在納風亭打坐…」愚溪表示,自己花三個月時間寫下五十八公里的樸實。
※ 相關報導:
* 「大故宮」造價過高綠委質疑大黑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1500500.html
故宮博物院積極推動擴建「大故宮計畫」,想要擴增院區面積,不過這項極富爭議性的龐大工程,受到朝野立委質疑:行政院尚未核定,故宮卻已「偷跑」,自一○○、一○一年度已陸續編列評估費用一千六百萬元、國際競圖及設計監造費三千五百萬元,明年更編列高達一億八千四百萬元的先期費用,卻沒詳列分支細項。邱志偉等在野黨立委質疑「大故宮計畫」根本是個「大黑箱計畫」。
* 文化部預算首審刪很大 推動黃金志工 被轟「冷飯熱炒」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1500501.html
有鑑於台灣退休人口激增,文化部擬在台灣各地培植四十至五十個「黃金人口」示範點,善用退休人口散播文化種子到全國村落,為此明年編列六百萬作為「推動黃金文化志工種子計畫」經費。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砲轟,台灣從事社區營造十多年早已做出成績,文化部是「冷飯熱炒」,質疑「黃金文化志工」、「七八三五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污衊台灣十多年來的社造成績,「這是錯誤的路線,由上而下、把錢當實驗,做出樣本式的社造,這是人民可以接受的嘛?」
數位藝術節/電唱機「讀」木 年輪變音樂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2.11.16
第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今天起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除有五組國際藝術家進駐展出外,還有國內藝術團隊呈現多場數位藝術表演,並舉辦多場講座與論壇,推動台灣數位科技藝術。
今年策展主題為「第二自然」,北市府文化局副局長林慧芬指出,台北數位藝術節除既有的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數位藝術徵件獎、數位藝術表演、數位藝術平台,以及教育推廣活動等五大主軸持續發展外,今年更增設「西班牙錄像藝術專題展」、「視聽哲學─電玩藝術展」及「展示科技應用區─Wndows 8狂想世界」等展區。
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區,共有五組藝術家進駐展出,以水浪、年輪、鳥、蒼蠅等大自然中的生物個體,讓觀眾重新思索藝術、科技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大衛.鮑文的作品「蒼蠅推特日誌」,選擇以蒼蠅當做行為藝術的操作者。他將蒼蠅及一副電腦鍵盤置於一個壓克力的透明球體內,並以一具攝影機即時捕捉這些蒼蠅的行動。
德籍藝術家巴索羅瑪斯.塔貝克的作品「年歲」,乍看是一台播放鋼琴樂曲的普通電唱機,走近才發現原本放置唱片處已被替換成木頭切片,利用數位技術分析年輪的深淺疏密,轉化成跳躍的音符,讓每根樹木成為獨一無二的音樂家。
台北數位藝術節展覽期間今天起至十一月二十五日,詳細資訊可至活動官網http://www.dac.tw/daf12查詢。
◆ 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年會 關注數位趨勢
【聯合晚報╱台北訊】2012.11.15
來自28個國家地區的近百名女記者和女作家,11月16至19日齊聚台中,參加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第20屆世界年會,討論數位化科技對媒體和寫作的影響。
創立近44年的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AMMPE)第三度在中華民國舉行世界年會。現任總會長、中華民國分會理事長李艷秋,和台中市長胡志強是共同主辦人。今年4月剛卸任的斯洛伐克前總理羅秋娃( Iveta Radicova) ,應邀專程前來擔任開幕主講嘉賓,並會見馬英九總統。
應邀出席的女記者和作家來自日、韓、港、菲、越、星、馬、印尼、汶萊、美、加、墨西哥、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巴拉圭、巴拿馬、貝里斯、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比利時、德國等。
本屆年會主題:「在 『索羅魔』 時代 ─ 數位化如何改變媒體世界和文學創作」,「索羅摩」So Lo Mo 是social +location +mobile 的縮稱,是近兩年開始流行的術語和概念,可直譯為社群、在地、行動平台。隨著科技帶來的新趨勢,傳統媒體如何因應,各方有何創新點子,都將在年會中提出經驗分享與討論。
年會共有四場討論會,分別探討趨勢面、實務面、人才培育面、及綜合討論。12位論文發表人包括美國NBC新聞節目「今日」(Today)、得過六座艾美獎的華裔製作人方祖欣、新加坡連續多年榮獲最佳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獎的新傳媒主播董素華、來自委內瑞拉的秘魯名作家Blanca Miosi、政大新聞系教授蘇蘅、花蓮東華大學教授須文蔚、香港金融投資業副總裁胡一天。
◆ 文創咖啡廳 創意孵夢變商品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11.16
台灣不缺創意和文創人才,卻常苦於找不到資金。文化部將仿效歐美,成立「文創咖啡廳」網路媒合平台,讓創意發想者將提案放上平台,供具投資意願的業者尋找合作對象。
立法院昨審查文化部預算,文化部在「文創價值產值化計畫」中,編列兩百萬預算打造「文創咖啡廳」,引起立委注意,最後安全過關。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台灣文創的優勢是人才和創意,劣勢是多屬微型文創,「微型」到無法形成市場規模與產業鏈,因此政府的輔導特別重要。
「文創咖啡廳」讓創意發想者將說明創意構想的影音文字上傳至網站,供業者尋找投資對象。有別於民間的網路創意集資平台,「文創咖啡廳」將網羅文創經紀、創業投資、智財法律等專家,提供諮詢服務;讓創意可順利轉化成商品,並經由可運作的商業模式創造產值。
此外,「文創咖啡廳」還將依文創不同領域與類別,定期舉辦主題徵件與工作坊,並轉介政府資源補助創意提案。
文化部文創司司長連玉蘋指出,微型文創業者較難找到資金。「文創咖啡廳」可解決微型文創業者缺乏資金的問題,雖是虛擬網路平台,創造的效益卻不可小覷。
※ 相關報導:
* 奇幻之旅 柯錫杰攝影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502494.shtml
攝影大師柯錫杰去年前往澳洲,完成另類人體美學作品「伊甸樂園」系列,昨天首度在高雄市美術館發表。這次展覽作品涵括經典及近作共150件,五個主題分別是:心景、人體、他鄉故鄉、經典系列及人物肖像系列。柯錫杰奇幻之旅攝影展即日起至明年2月17日在美術館舉辦。
* 金工大師6技法 雕琢神明銀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6/today-south19.htm
景氣不好,也要傾全力服侍神明!金工作品多次獲「國家工藝獎」肯定的蘇建安,費時年餘,結合鏨工、鏤空等六大技法,以一千多兩重的白銀,打造五頂巨大、精緻、華麗、耀眼的銀帽,觀者莫不讚嘆。
* 88歲剪紙藝師 「百福駢臻」贈新北市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02460.shtml
88歲的剪紙藝術家李煥章去年獲登錄為新北市「傳統藝術保存者」,市長朱立倫昨天登門拜訪,稱讚他在傳統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還能將精彩藝術傳承下去。
◆ 蘭女俑生展功夫玉里圍獵現傳統
【李忠一、楊漢聲/綜合報導】2012-11-16 中國時報
國立蘭陽女中舞蹈班第廿二屆舞展將在廿三、廿四日演出,一、二、三年級四十七位同學,用肢體詮釋對舞蹈藝術的情懷,還帶來全新的作品《愛的禮讚》,以及展現國劇功夫的「俑.生」等十支舞碼,校方推動「飛舞計畫」,希望各界能贊助讓學生從事舞蹈藝文交流。
蘭女為了今年舞展,邀請前德國的音樂劇院舞團首席舞者蔣秋娥,為三年級學生量身訂做新作品《愛的禮讚》。此外還有展現芭蕾舞身體美學的《花》、《恆溫》、《花舞祭》,氣勢磅礡的國劇武功《俑.生》、《追捕》等十支舞碼。舞蹈班三年級學生林芷暄說,從國中起就學舞蹈,練得很辛苦,但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用舞蹈走出自己的路!
舞展是在蘭陽女中的大禮堂登場,廿三日、廿四日演出,從今日上午十時起,可至蘭女傳達室索票,每人限索兩張。
花蓮縣玉里鎮藝文中心十五日也舉行一場中南區舞蹈比賽,鎮內十六所學校同台尬舞。其中,紅葉國小舞出原住民打獵景況,小朋友有的扮獵人有的扮成山豬,人豬追逐、圍獵,最後山豬被勇士捕獲,扛在肩上下場,過程逗趣舞藝精湛,博得滿堂采。
扮演山豬的學童洪博全最受矚目,表演到中途,山豬面具的獠牙不小心折斷,他還是努力表演。洪博全說:「下次要讓別人當山豬,換自己上場當勇士了。」
在場欣賞的陳姓民眾表示,自己也是原住民,小時候常跟部落長老上山打獵,看到學童的表演頗有感觸,舞蹈重現早年的生活文化,下一代也透過舞蹈認識傳統,很有意義。
◆ 韓ED×2現代舞 30秒就愛上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11.16
在韓國現代舞中看見中華功夫!韓國ED×2舞團創辦人李仁秀,從小學跆拳道、街舞,又熱愛周星馳電影,特別為片中不時出現的武術傾倒。今起兩天他率舞團演出經典作,台灣觀眾將能見識到他融合星爺kuso風的韓國現代舞。
李仁秀高中時熱愛嘻哈舞,當時韓國社會卻對嘻哈文化印象不佳。為了拯救嘻哈惡名,李仁秀決定大學念舞蹈,「現代舞看來滿簡單,哪有什麼困難!」
上了第一堂現代舞課,李仁秀這才知現代舞「比我想像中的還要難」,更別說還有芭蕾。然而這激起他更強烈的學習動力,在校內課程外自掏腰包惡補芭蕾,最終放棄先前單純的街舞,融合他自小熱愛的各種文化,創造出將現代舞、街舞、武術、默劇融為一爐的舞蹈風格。
首次來台,李仁秀帶來「當代的Fu」及「留也留不住」舞碼,「我希望觀眾用看畫的心情看我的舞,透過想像力來建構每個畫面和動作。」
新舞臺館長辜懷群指出,ED×2舞團經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精挑細選,才帶來台灣。「我非常相信林懷民的眼睛,果然只看卅秒影片就被吸引。」
ED×2舞團今明在新舞臺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順時針」設計展 老街老物新生命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11.17
老街裡的老商號與材料行,如何在現代社會找到新生命?文創設計展「順時針、逆時針」,昨在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開幕。展場中充滿現代感的文創商品,皆以老街中的老東西為靈感發想設計。
「設計師總是『順時針』思考、追著未來跑;但有時也可以停下腳步,反過來『逆時針』,從傳統中找到新靈感!」策展人王耀邦說,「順時針、逆時針」邀請三位設計師,在大稻埕的巷弄商店中「淘寶」,從中發想新作品。
大稻埕曾是繁榮商港,位於其中的永樂市場,全盛時期擁有近六百家的布料批發、裁縫、剪刀、熨斗、水鑽、鈕扣、蕾絲等商店。這些傳統工藝品,現在全都成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設計師毛家駿將金尚興雜貨鋪裡的琺瑯盤倒置、裹上中一布行的棉麻混織水洗布,便是一盞溫暖吊燈。而林豐益商行的竹編可放水果、麵包,這些逾半世紀的老東西,組成現代感十足的西式餐桌。
「有些人覺得這些器具不合時宜,但是它們有著簡單、原始、純粹的材質與功能,很容易發揮想像,組合、倒置、拼接成生活裡的好用品。」毛家駿喜歡逛老街、老市場,從倉庫拿出來的壓箱寶,在他手中可以變成充滿流行感的設計好物。
屋角擺著兩個用舊時洗菜竹簍做成的凳子;旁邊還放著以舊水溝孔蓋為裝飾的茶几,「地板」則是用布行捲布的廢棄紙筒做成。這是設計師王采元的作品「緊來坐」,材料全來自大稻埕的老字號商店。
設計師馮宇,則帶領旗下團隊設計「大稻埕密碼胸章」。他們先以觀光者的角度走逛大稻埕,找出卅多家具歷史份量的老商號,如波麗露西餐廳、第一唱片行。接著再以平面設計的手法,將這些商號的實體解構並組合成抽象的視覺圖形,配上象徵路段、巷號等地址的數字,設計出現代感十足的胸章。展覽結束後,胸章將義賣售出。
◆ 鑄字博物館 一字不漏傳技藝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2.11.17
電腦排版盛行,活字印刷這個古老行業開始勢微,鑄字行吹起熄燈號,全台灣僅存的一家生產繁體鉛字的鑄字廠「日星鑄字行」正面臨轉型,目前在北市文化局和台大城鄉所師生的協助下,將成立小型工藝博物館,肩負起保留傳統工藝的使命。
e世代的年輕人習慣使用電腦,對於鉛字、鑄模、活字印刷十分陌生,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說,手工鑄字,和電腦字體不同的是,手工鑄字保存了中國書法特有的結構與美感,而電腦字形較圓滑,少了傳統鑄字特有的韻味。
日星鑄字行位於台北後車站太原路的小巷內,沒有醒目的招牌,一樓和地下室有如一座大倉庫,層層的木架上擺滿密密麻麻的鑄字,店面看似不起眼,名號卻響噹噹,曾有歐美、日本的學者,自費到台北參觀鑄造行,見證張介冠的手藝。
張介冠說,日星鑄字行內保存的鉛字,因不斷生產製造,至少累積了高達上千萬個字,包含各種不同字體大小的漢字,製成的銅模,則有12萬到15萬個。
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陳良治指出,台灣的鑄字行業正逐漸消失,日星鑄字行完整保留過去曾經風華一時的印刷工業,留給後世一套完美的鑄字銅模,不只可以看到繁體字的活力,也為台灣,甚至是華人世界,保留下一份重要資產。
「日星鑄字行」手工打造的鑄字銅模,字型結構優美細緻,保存完整的繁體中文字,文創產業潛力雄厚,陸續有出版社、大學找張介冠,設計兼具懷舊與創意的「鉛字小禮盒」。
張介冠指出,手工藝博物館不只在於觀光價值,更重要的是傳統工藝的傳承和文化資產的保留。
※ 相關報導:
* 千年螺鈿工藝 到鶯歌看得到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06186.shtml
商朝時期就出現的螺鈿工藝,因相當耗時費工逐漸失傳。陳振芳是國內僅剩幾位技藝精湛的螺鈿師傅之一,他將螺鈿工藝融匯陶藝、漆器等多重材料,自成一格,即日起在鶯歌區富貴陶園老街二館展出「貝在其中」鑲崁漆藝展。
* 傳承11代 日陶藝國寶來台交流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2111700319.html
高齡八十五歲的日本陶藝國寶級大師大木通長左衛門,是大木通燒第十代傳人,家族傳承至今三百五十年;台南藝術大學今日校慶首開先例,頒贈榮譽博士給大木通先生,他專程飛來台領取並辦展覽,更盼希望藉此提升台日藝術交流。
* 陳惠美纏花驚豔 宜縣列文化資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06386.shtml
纏花是新嫁娘必戴的頭飾,陳惠美是台灣纏花工藝大師,她的纏花工藝被宜蘭列為文化資產保存,昨天在文化局首展,觀者驚豔,局長林秋芳更要推動為文化創意產品。
* 龍應台:給傳藝有尊嚴展演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05058.shtml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視察興建中的台灣戲劇藝術中心時表示,傳統戲曲通常在戶外演出,像是廟宇前、村落廣場等,因此希望能加強該中心戶外展演場地的規畫。
◆ 美援年代的鳥事 笑中有辛酸
【林欣誼/專訪】2012-11-18 中國時報
台灣曾有一段美國大兵進駐的歷史,一九五○到六五年的「美援年代」,當時阿兜仔帶來經濟援助和軍事保護,因此可以見到穿著美國麵粉袋內褲滿街跑的台灣孩子。美國還曾送來廿五隻小毛驢,但是小毛驢來台灣做什麼用途讓官員想破腦袋。美國還送學生來台灣當「草根大使」,下鄉荷鋤騎水牛體驗農家樂,台灣還曾出現一齣連續劇《美國草地人》以此為題。
這些正史之外的「鳥事」少有人知,專研台灣農業發展的學者劉志偉推出新書《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重現當時社會情景,讓人噴飯。
卅九歲的劉志偉在紐約州立大學賓頓漢分校取得社會學博士,現為世新大學博士助理教授。劉志偉雖埋首研究,但愛開玩笑,充滿草根味,愛看周星馳電影,在學術圈中,顯得頗為反骨。他笑說自己只會寫兩種文章,一種是論文,另一種是戲謔搞笑文。劉志偉搔搔頭說,自己就是做不來文青,比如當研究助理時大家桌旁貼的是藝術電影海報,「我偏偏掛了維尼熊的吊飾。」
劉志偉一九七三年生於台北永和,爸爸是老兵,他從小在眷村聽著「反攻大陸」口號長大,家裡經濟並不好,一路念到博士需靠自己賺獎學金。「考大學時我爸還暗示我,外食很貴,最好考上能中午回家吃飯的學校。」政大社會系、清大社會所畢業後,他赴美留學,二○○八年學成返台。
他坦言,自己背後沒有大家族的支撐,不安全感高,但也許正因這樣的家庭養成,讓他看問題不會那麼抽象,比起學界中大多出身不錯的同儕,他更自覺:「我們這些所謂的精英,一路享有很多資源,身為學者的責任是什麼?」他也更有意識,作研究不能往學術象牙塔去,也不能只是把論文寫得越來越難懂,必須讓所有人都能懂。
劉志偉表示,農業在學術圈非常冷門,他留美時研究台灣糧食問題,從台灣如何從米食大國改吃麵食,還有台灣養豬業的突飛猛進,發現了美援時代的政策影響甚大。美國為了消耗過剩糧食,在亞洲推廣小麥、麵食,也讓台灣豬從地瓜改吃玉米。
二○一○年他擔任農委會「台灣農業發展百年專書」計畫主持人,密集閱讀台灣戰後農業檔案,發現更多與美援相關故事,這些難登學術殿堂的題材成了他在《豐年》等刊物的專欄,最後結集成書。
劉志偉直言,他很不滿台灣現在處理農業問題的態度兩極,「不是訴諸文青式的鄉愁,強調土地的芬芳、阿嬤家的飯菜香,就是一味的悲情,所有農民都被壓迫。」
他說,這兩種策略與觀點早就過時,對農業未來也毫無幫助,「其實農村沒那些人宣揚的那麼美好,也沒那麼悲慘。」
因為一向喜歡嘲諷冷酷風格,永遠寫不出「陽光灑下,土地在呼喚著我」的這種文青式句子,劉志偉期許自己成為「在這個冷門領域中成為研究台灣農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人!」
台北「溫羅汀」版圖擴張 書香密度更醉人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2.11.18
到台北公館師大一帶,不是只有吃吃喝喝逛夜市,台北市文化局推出「閱讀華文台北-華文文學資訊平台」,串起38家位於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街)的連鎖與書店,邀請民眾造訪台北時,也可順道安排一場文學自由之旅。
台北市文化局從97年開始蒐集1852年到1970年間出生的600多位台灣藉華文作家資料,包含小傳、作品目錄、照片、手稿等,建置「華文文學資訊平台」,為了讓更多民眾進一步認識華文世界,進一步規畫三大「閱讀華文台北」系列活動,替台北城增添文學風味。
「閱讀華文台北」系列推廣活動分成三大部分,其中「台北閱讀地圖」活動串連38家溫羅汀的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在每家書店門口設有QRcode,民眾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拍攝並且連線登入,集滿10家書店的QRcode之後,即可免費兌換限量發行的溫羅汀專屬藏書票。
八識文創發展工作室企劃總監黃傅進說,由羅斯福路、溫州街以及汀洲路形成的溫羅汀城南文化區域,以台灣大學作為核心。更是目前華文世界中少數僅有的高密度書店區,各家書店別具特色與歷史意涵,值得民眾一再回味。
「台北書箱」活動挑選了包含朱天心「古都」、白先勇「台北人」、舒國治「水城台北」、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共20本老中青作家以台北為主題的作品,分別在台北書院、紀州庵文學館、紫藤廬等八個文學景點設置書箱。
※ 相關報導:
* 老年社會寂寞商機「很捨得花錢」
http://udn.com/NEWS/LIFE/LIF1/7506858.shtml
不少退休老年人有錢有閒,口袋麥克麥克,成為獨立老書店的消費主力。書店業者表示,這群銀髮族消費者愛買書畫、書法字帖、篆刻等書籍,占書店消費客層的二至五成,花錢不手軟,成為近年撐起獨立書店經營的主要客源。
* 北市環局成立專區 幫舊書找第二個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06368.shtml
不要的舊書除了回收,還能做公益。北市環保局計畫在內湖再生家具場成立「舊書專區」,民眾把書況良好的舊書交給清潔隊員,經整理再無償送給中低收入戶學生。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為了再提高資源回收率,民眾未來也可拿回收物來「以物換書」,如一公斤電池可換十本書等。今年底前環保局詳細公告回收類型及數量後,就可上路。
* 閱讀華文台北 上線測試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32012111800619.html
台北市文化局建置的「閱讀華文台北」資訊平台完成建置測試,即日到月底上線提供意見,可獲贈精美水彩台北文學藏書票一套。
「閱讀華文台北」是台北市文化局自民國97年起,凝聚華文文壇力量,透過文學史料蒐整與研究的華文文學資訊平台,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建置,內容登錄1852年到1970年間出生的643名華文作家資料。
* 愛詩網頒獎 劉克襄讚「新世代山水詩成形」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06493.shtml
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的「二○一二愛詩網詩文徵選」,昨天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徵文主題為「山川與海洋」,評審、生態作家劉克襄指出,這些詩作所呈現的語言和意境迥異以往,新世代的山水美學隱然成形。
* 辛亥百英雄 大陸書法家揮字九千歌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06499.shtml
大陸書法家張飆倡導「我手寫我心」,主張書法家不只要把書法寫好,還要自己為文。
他的作品「辛亥革命人物賦」,長達九千字,共有一百零八幅條幅,是他融合了文字創作與書法的作品。
由救國團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張飆「辛亥革命人物賦」書法展,昨起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展出。此展五月曾在北京展出;昨天移至台北,展出至廿三日,這也是張飆第一次在台灣開展。
◆ 陸愛玲復出 從李爾王談家庭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11-17 中國時報
舞台上開展的地圖,象徵李爾王握有的權力與土地,三位女兒腳踩的範圍、歌詠的高聲音量,就是她們的野心欲望。睽違劇場九年的旅法編導陸愛玲,以改編自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新作《名叫李爾》宣告復出,以李爾王的偏執個性關照當代家庭倫理與情感關係。
目前執教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陸愛玲,是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戲劇博士,早年執導作品有《等待果陀》、《無言劇》、《行走的人》等,近年在學校發表《費德爾》、《吶喊竇娥》等。陸愛玲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講究聲音與肢體表現,同時重視形式處理。
陸愛玲認為,近年台灣劇場活力旺盛,新編作品很多,但經典相對少了,她自創達達劇團後,決定創團作品應當搬演經典。「經典很重要,從當代角度看經典也有其趣味與必要性,近年台灣整體感覺愈來愈輕,一旦走向輕浮很不好,經典的回返在這種時刻很重要。」
《名叫李爾》為「家庭倫理三部曲」首部曲,從父女角度切入,二部曲將是改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取的是女性角度。
陸愛玲看李爾王感覺親切,「他根本是現代人,尤其像台灣人。」當李爾王下放權力與土地,問自己最鍾愛的小女兒:「小女兒,你有多愛我?」時,心態相當微妙,「他早相信小女兒對自己有愛,卻又要計較分量,因為執念,最終他從擁有全部而招致什麼都沒有。」
《名叫李爾》描述李爾王為了分財產而以測試三個女兒對自己的心意,想知道誰最愛自己。大女兒與二女兒以舌燦蓮花的歌詠讚歎父親,真心敬愛父親的小女兒覺得「愛不只是口頭講述」而選擇沉默,氣得李爾王與她解除父女關係並放逐國外。最後,李爾王先後被兩個女兒拋棄,兩姊妹開始爭權奪利,流浪在外的他卻收到小女兒的援手。
陸愛玲說,一個人的偏執可能影響許多美好,也可能將自己推向毀滅,李爾王不是善或惡的代表,但他投射出來的執念,可對照至當代社會人們對家人、另一半或物品、思想觀念的執念。
《名叫李爾》由朱克榮、施璧玉、程鈺婷主演,十二月七日至九日在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演出。
4年「苦窯」 他柴燒出翡翠色漢陶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2.11.19
以銷售「監所陶」聞名的陶藝家何志隆,費時四年突破柴燒窯限制,在連續一六八小時、一二八○度高溫下,燒出消失一千五百年的「翡翠陶」。台灣華嚴學會海雲繼夢法師驚嘆說,這是承漢以來的經典之作。
大陸人瘋狂的「翡翠陶(灰釉青瓷)」,陶品附著的晶亮體呈現綠、深藍等色澤,有如人造玉。何志隆這項突破,讓他名氣大增,作品一年內升值三倍,一個小茶杯價值千元。
五十四歲的何志隆曾在監所內創設陶藝班,讓受刑人習作生活陶後由他代售,補貼受刑人收入。他鑽研現代煤氣窯燒廿年,再學傳統柴燒,卻遇瓶頸,「為什麼這些窯燒作品總有著說不出來的缺憾?」
何志隆說,台灣柴燒界作品雖然可以沾染自然落灰釉,但窯溫不穩、落灰量不大,又常無法將落灰燒透,反而造成胚體汙染,面對這類技術影響殘缺不全的釉色,卻自有一套「美」的說法,他不以為然。
何志隆開始在紙上改造柴燒窯爐結構,但苦無經費蓋窯,他的妻子賣屋求款,兩年前讓何志隆在台東縣東河鄉北源村租地,親手建蓋他設計的第一座窯爐。
窯爐所在地勢及風向皆適合柴燒,令何志隆大為滿意。他幾度改善獨創的特殊結構窯爐,突破一般柴燒最多七十二小時、千度的限制,他連燒一六八小時(七天),並使溫度在四十小時內從一千一百度攀升至最高一二八○度,使得自然落灰落在陶器上形成自然灰釉,不添加任何礦物釉,渾然天成。
燒出質感釉色前所未見的陶器,何志隆十分欣喜,「渴望的柴燒作品終於呈現,但一開始不敢老王賣瓜。」
鑽研陶藝廿餘年、在兩岸解說陶作的高雄市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邱南英,初見何志隆作品很震驚,還到大陸博物館尋找漢陶比對「感動!中斷一千五百年的灰釉青瓷回來了。」
海雲繼夢法師同樣驚喜萬分,讚喻何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支持他到上海等地發展。何志隆已受邀十二月在台北世貿二館參展,與來自大陸的數十名大師作品並列。
※ 相關報導:
* 為窯散盡家財/陸妻賣房相挺:談我丈夫就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07963.shtml
何志隆燒出翡翠陶,另一半的相挺令人動容;在他散盡家財時,來自大陸的妻子方桂陳,回大陸老家賣房,幫丈夫建窯圓夢,她說:「只要肯做就是好男人,應該支持。」....對何志隆而言,妻子的一路支持,「是我一輩子的福氣」。相知相惜的情感,很多人以為兩人是「老夫老妻」,事實上,兩人三年前透過婚友社介紹。
◆ 雨中神鼓更震撼! 千人擠爆觀賞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2012.11.19
「雨天的神鼓,更優美、震撼!」優人神鼓前晚在雲林北港運動公園登場,儘管天雨又冷,但演者與觀眾同樣熱情,千人擠滿臨時搭建的帳篷,舞台上溼冷地滑,演者照樣飛躍翻滾,縣長蘇治芬緊抱著一名小觀眾席地而坐,冒雨看完全程。
雲林縣「秋豐藝術季」 ,繼上周由韓國拌飯秀舞團打響第一炮,本周由優人神鼓上場,因這兩天下雨天冷,縣政府原想取消演出,經與劇團協商決定如期舉行。
「沒想到這麼冷的雨天,照樣全場爆滿。」蘇治芬甚感驚訝;主辦單位也臨時搭起3個大遮雨棚,供觀眾遮風避雨。棚內擠滿人,棚外及舞台兩側照樣站滿撐傘、穿雨衣的觀眾,從嘉義冒雨趕來的觀眾說「國際級的演出,豈能錯過。」
觀眾的熱情讓演者感動,鼓團一出場,在雨中透過聲光效果更顯震撼,神鼓壓過雨聲,響徹夜空,演者時而飛躍、時而翻跳,像萬馬奔騰,台下屏息無聲,紛紛直讚「果然是神鼓」。
※ 相關報導:
* 葛拉夫曼來台秀「左手」絕技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1900002.html
歷史悠久的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培養出郎朗、王羽佳及張昊辰等享譽國際的華人鋼琴家,這三位近期陸續在台灣舉行演出,而他們共同的老師、現年八十四歲的美國鋼琴家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廿四日也將來台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 哆啦A夢展 門票開賣啦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1.20
卡通人物「哆啦A夢」陪伴許多人成長,超人氣的他更擁有廣大粉絲。曾在香港、北京掀起熱潮的「哆啦A夢誕生前100年特展」,將於12月29日起來台展出,引發網友在臉書粉絲團熱烈討論。特展門票今天起搶先開賣,全票原價220元,優惠價150元。
「哆啦A夢誕生前100年特展」主辦單位之一聯合報系指出,哆啦A夢魅力超級大,FB粉絲團「哆啦A夢@台灣」成立以來,已有超過7600名網友按讚,可愛的紀念品也提前曝光,不少網友詢問展覽訊息。
主辦單位表示,「哆啦A夢誕生前100年特展」將於12月29日起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展期至明年4月7日,除了100隻大型哆啦A夢模型,還增加漫畫場景與複製手稿,展覽內容豐富。為滿足廣大哆啦A夢粉絲和大小朋友的需求,主題餐廳與紀念品販售區規模也將擴大,很適合親子一同看展。
曾在香港看過展覽的網友就留言表示,該展在香港雖然是免費參觀,但展期只有一個月,且參觀人潮多,必須抽號碼牌排隊才能進場參觀,且展區分散各樓層,影響參觀品質。還有香港網友留言表示,台灣的展期長,「明年要搭飛機到台灣看哆啦A 夢。」
主辦單位指出,該特展今天起開放門票預購,民眾可透過全台統一超商ibon票務資訊網「限時搶購」區,以及Groupon、Gomaji、Yahoo折扣等團購網搶先購票,原價220元的全票只要150元,大宗購票可撥打(02)8643-3966。
※ 相關報導:
* 華文資訊平台上線 蒐集QRcode可換藏書票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07940.shtml
想查詢文學資訊,不一定要跑圖書館。台北市文化局今年首度推出「華文文學資訊平台」,線上建置上百位作家及文學資料,即日起舉辦系列活動,前往溫羅汀逛書店蒐集QRcode,就能兌換限量藏書票。
* 「鐘樓怪人」7個門道讓你更入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07311.shtml
欣賞鐘樓怪人音樂劇要看什麼?這裡有些小訣竅,讓觀眾在進場前就可以掌握鐘樓怪人的精華。
1.維克多‧馬里‧雨果(Victor Marie Hugo)
2.小說「鐘樓怪人」
3.巴黎聖母院教堂
4.教堂上的石像鬼(gargoyle)
5.鐘樓怪人音樂劇的音樂
6.鐘樓怪人音樂劇的舞蹈
7.演員
超萌動漫印章 銀行開戶「蓋」讚
自由 2012.11.20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動漫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竟然連印鑑都能「萌」。日本一家經營同人誌的網路商店,最近和刻印鋪合作,嘗試推出刻有漫畫圖案的姓氏印章「痛印」,雖然不能向官方申請印鑑登記,但光是可以用來申請銀行帳戶這方面,就在網路上引發騷動。
日「痛」字當紅 用法相當於「萌」
「痛印」這個新名詞,基本上是衍生自「痛車」。「痛車」指的是車身塗裝動漫圖案的車輛,因為塗裝車稅金重得讓人心痛,所以叫做「痛車」,但也有一說是指塗裝車源自義大利跑車,因為諧音而得名。不論如何,日本現在只要畫上動漫圖案的日常用品,都會被叫成「痛○○」,例如「痛單車」、「痛手機」等,用法跟「萌」類似。
一家名為「e3paper」的同人誌網路商店,原本打算推出刻有動漫人物的橡皮印章商品,結果因為印出來的效果不佳,於是請印章師傅嘗試以一般印鑑用的木頭章雕刻,結果木頭章意外呈現橡皮章沒有的美感,於是乾脆請印章師傅刻上姓氏,當做一般印鑑使用。
這家網路商店負責人為了實驗這種刻有圖案的印章,能否當做印鑑使用,跑遍了住家附近的銀行和市公所,結果發現除市公所規定圖案化的印鑑不能登記外,5家銀行中已有4家確定可以申請帳戶,另外一家銀行和郵局則尚未確認,拿來領取宅急便包裹也沒問題。這項結果透過網路公開後,獲得極大回響,這家網路商店乾脆另外成立「痛印堂」,接受網友訂做「痛印」印鑑。
「痛印」印鑑分為圓章和方章,價格從1380日圓到2980日圓(約495到1069台幣)不等,由於和一般刻印行情差不多,吸引大批網友訂製。
◆ 樂手變製琴師 手工電吉他銷全台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2.11.20
「好漂亮的電吉他!」國內專業製作手工電吉他的師傅不多,38歲的詹千複靠著對音樂的熱情,一路摸索,從樂手變成製琴師,製作的吉他遍銷全台。
成大最近舉辦小樹生活節活動,介紹學校技轉育成中心輔導的設計師品牌商品,其中「千複工坊」製作的電吉他,漂亮的外型與美麗的音色吸引眾人,讓人注意到原來台灣也有手工製作電吉他。
詹千複表示,從大學時就愛玩音樂,念的是機械系,但他並不想從事相關行業,畢業服完兵役後,他繼續玩樂團,但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心裡「可以玩樂團玩一輩子嗎?」
他像許多面臨經濟等現實問題的愛樂人一樣,選擇到樂器行打工,因為對木工也有興趣,一開始是幫忙維修電吉他,後來買零件組裝,8年前開始製作電吉他,4年前推出自己的品牌「千複工坊」,在愛樂人的口耳相傳下,網路上也有不少人找他訂作吉他。
做電吉他並不難,但要做出特色就不容易,目前全球以美、日兩國的技術最成熟,為提升的技術,詹千複只要有機會就出國參觀樂器展,與國外的技師交換製琴心得,「他們都很樂意分享技巧」,不像台灣或大陸的師傅不太願意教別人,因此他從國外技師身上獲得許多啟發。
由於曾經是樂手,他特別了解樂手對樂器的要求,目前接受手工訂製,包括外型、手感、音質等,都可根據訂製者的需求微調,加上價錢比起國外進口便宜許多,相當受到歡迎。
不過回顧摸索過程,他遇到許多挫折,在技術還不成熟時,平常打工的收入都拿去買材料,一再試做,曾一度想放棄,但靠著對音樂的熱情與執著而留下來,如今有苦盡甘來的感覺。
※ 相關報導:
* 《愛上台北》吸引500萬人點閱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2112000004.html
台灣新銳導演羅乾賓大學讀幼教系,卻轉換跑道當導演,日前幫台北市觀傳局導《愛上台北》微電影,在海外網路點閱率約五百萬人次,大陸兩個城市要跟他合作,拍攝微電影宣傳,也讓他成為大陸炙手可熱的微電影導演。
* 文青必看 「On the Road」攝影展好時尚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11002.shtml
為挽救即將面臨消失的拍立得攝影,時尚產業與創意團隊攜手合作,一場名為「On the Road」的拍立得攝影展,自即日起至12月6日在名人巷-大安路的Level 6ix Gallery舉行。
* 北師美術館 展出鎮館寶「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10476.shtml
十一尊來自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石膏雕像目前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米開朗基羅著名雕塑「日」的石膏雕像,明年四月也將在此展出。
* 香港漫畫半世紀 一次看個夠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000536.html
《翼動漫花筒──香港漫畫歷史展覽》也曾於世界漫畫節三大之一的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展出,當時備受好評。展出超過兩百本漫畫出版品、手稿、原稿等,還有八部動畫、漫畫界人士訪談錄音、香港漫畫研究撰文等多媒體展品,這些都將於十一月廿三日至十二月八日,在台北「中山創意基地URS21」展出。
◆ 史前館更名原民館? 龍應台請立委先參觀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2.11.20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參訪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處,提起許多立委要求將史前館改成原住民館,她實地參觀,認為「史前概念遠遠超過原住民單一概念」,下次要帶立委一起來,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及討論。
史前館因卑南遺址出土而創立,但當時的遺址文物尚有人獸玉玦等精品在台灣大學;這是史前館一直以來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昨天記者詢問龍應台是否取回文物,她表示,很多細節她尚不清楚,當時是否有清冊和契約,要進一步了解,不過事情終究會回歸法律面和合約面來解決。
龍應台說,很多立委要求將史前館改成原住民館,這次她特別參訪,刻意不事先查詢資料,並從「一個媽媽帶兩個小孩」初探的角度,來了解史前館。她說,下次她會請立委來參觀,「真正講史前這個概念,它遠遠超過原住民這個單一概念,非常的超過」,參觀後,她能清楚且具體的認識史前館立場。
她強調,史前館很重要的核心價值在卑南遺址,「不能部長的意志決定要不要改」,必須匯集建館人士及專家意見,尤其史前館擁有的是全人類重要的遺產。
史前館長張善楠表示,史前館一直以來進行原住民文化的研究及推廣,以史前及考古學為科學依據,他樂見政府成立國家級的原住民博物館,但不是將史前館直接改為原住民博物館,畢竟史前文化相較於原住民文化是更源遠流長的。
才剛踏入史前館迴廊,龍應台就細心發現「特展室」指示牌外文翻成「Temporary Exhibition Room」並不妥當,反成「臨時展覽室」,但特展通常長達3個月至1年,認為應當因應國際使用的「Special Exhibition Room」;她對展場動線、指標等也提出多項建議。
而後她到台東生活美學館,參觀各式藝術品展覽及手作藝術,各項地方展品讓她深覺感動及喜愛。
全盲鋼琴家黃東裕 挑戰貝多芬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21
全盲鋼琴家黃東裕與長榮交響樂團攜手,將於十二月十四日在新舞臺挑戰貝多芬與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
黃東裕八歲時因病全盲,母親供他習琴及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各界給視障者平等的機會。黃東裕不負母親期望,一九九七年成為首位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會的視障鋼琴家。同時獲新舞臺館長辜懷群賞識,首度前進新舞臺舉行獨奏會。
辜懷群大方提供場地,且允諾:「門票賣出多少,就捐出相對金額。」以供他製作、出版個人首張實況鋼琴專輯。接著,辜懷群又透過友人找到兩位維也納音樂學院教授幫助黃東裕出國進修。但兩位老師都建議他盡早回國,因他的技巧沒問題,「他需要的是舞台!」
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鍾德美則說,看黃東裕彈琴「會忘了他看不見」。她說,黃東裕為藝術付出的努力令人感動。而樂團跟視障音樂家合作,彼此的默契及專注力更勝於一般的音樂會,這對團員是很寶貴的經驗。
◆ 視障兒吹笛 父斷兩指拉二胡 感動合奏
【盧金足/台中報導】2012-11-21 中國時報
中區職訓中心昨天舉行職訓成果展,視障音樂班學員簡炳煌特別引起注意,他是陪廿一歲多重障礙兒子簡均翰學樂器,本來對音樂一竅不通,又因左手殘缺,僅用兩指拉弦卻成為二胡高手,現在兒子也學會吹笛子,希望考上街頭藝人執照,父子合奏生命的韌性和奇蹟。
視障者樂音班的這對父子檔,簡均翰不只是全盲者,也是自閉兒,簡炳煌說,兒子六個月就早產,雖然已廿一歲,智力卻停留在八、九歲,但奇妙的是,一聽到音樂就會高興的手舞足蹈。
為讓孩子自立,報名參加中區職訓中心的視障樂班,自己一路伴讀,左手因車床斷兩指、右手又嚴重燙傷,本來不敢想學樂趣,在老師鼓勵下,竟然能用兩指按弦拉二胡,練得很勤也練得很艱辛,「想到自己的雙手、又想到這個兒子,眼淚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來。」
簡炳煌父子現在最大目標是考上街頭藝人,因為擔心兒子病發,如果從事按摩業,可能會嚇到客人,往街頭藝人發展,他還可以在身邊照顧他,讓人感受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期許和用心。
中區職訓中心主任蔡孟良說,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台中市的街頭,看到這對父子的表演。
◆ 英最後一部打字機出廠直接進博物館成骨董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2-11-21
英國生產的最後一部打字機,一離開生產線就被科學博物館工作人員領走,成了館藏的新骨董。
打字機是美國人「玻特」一八三零年發明的。一八七零年鍵盤發明以後,成了大量生產的機器。一百多年來,歐美國家每間辦公室,甚至每戶人家都有一部。這幾年電腦興起,用的人少了。
兄弟牌英國公工廠由於需求銳減,決定停產。昨天,最後一部英國製造的打字機離開生產線,工廠結束。
兄弟牌雖然有個英文名字卻是家日本公司。一九零八年創立的時候是一家縫紉機工廠,兼生產打字機。一九五四年,公司取了個洋名叫兄弟。
目前美國政府機關和民間企業還經常使用打字機,所以打字機的美國市場還不小。美國需要的打字機多半由兄弟公司在大陸、台灣和越南的工廠生產。
※ 相關報導:
* 亞大博物館將誕生 牛津館長來慶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13098.shtml
亞洲大學為迎接該校興建中的安藤忠雄藝術館誕生,昨天起舉辦暖身活動「二○一二大學博物館國際合作論壇」。牛津、劍橋、哈佛、史丹佛、東京大學等名校的博物館館長皆參與盛會。
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昨天在論壇開幕時致詞表示,他為了創辦亞大遍訪歐美日名校,發現世界一流大學都設有博物館。
◆《少年浮士德》將巡演900所國中 聽阿母話反毒 李永豐搶救《浮士德》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11-21 中國時報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記得三年前有次回嘉義鄉下老家,不識字的媽媽突然對他冒出一句告誡:「你不通吸毒!(台語)」當時已四十八歲的他嚇了一大跳,不明白自己都年近半百,媽媽怎麼還操這個心。一問之下,才發現是村子裡有大人也有小孩吸毒誤入歧途,李媽媽好擔心,李永豐也因此特別關注青少年吸毒的問題。為了提醒青少年毒品的危害,他推出青少年反毒劇《少年浮士德》,將巡演全台九百多所國中校園。
李永豐說,從那時候起,他就特別注意毒品危害青少年的新聞。大人吵經濟問題、講公平正義、討論誰是笨蛋的同時,「我們的孩子卻一個個不見、走歪了。」他舉出教育部針對學生使用非法藥物的通報統計資料,「從二○○四年的一三五件,到二○一○年的一五五九件,六年就多了十倍!」
李永豐說,自己也是有兩個孩子的父親,不希望孩子的未來遭到破壞。他自問搞戲劇,除了滿足創作欲,藝術所為何事?「應該就是讓社會更美好啊!」在元大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紙風車推出反毒劇《少年浮士德》,展開「拯救浮士德計畫」,十二月份起從高雄的英明國中與陽明國中出發,要走遍全台國中校園。
《少年浮士德》中,主角小德是被老師忽視、受同學排擠霸凌的國中生,渴望朋友也期待關愛。但是他愈來愈不開心,對上課恐懼。後來小德被佯裝關懷的魔鬼盯上,以金錢、毒品誘惑小德走入歧途。透過寫實的劇情,搭配時下流行的騎馬舞、電玩遊戲等話題,加上扮裝與偶戲等手法,描繪青少年內心的徬徨。
李永豐說,說教式的勸導與演講,孩子聽不進去,「透過戲劇,可能在他們之間引發討論,老師跟家長就有機會參與。」
在正式的巡演開跑前,《少年浮士德》將於本周六、十一月廿四日晚間七點,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音樂台舉行公益首演,免費入場。
※ 相關報導:
* 林正盛:吳寶春曾想找偉仔演他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100507.html
改編自吳寶春師傅二○一○年參加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勵志故事的《世界第一麥方》,由林正盛導演,林正盛選中新生代演員李國毅飾演吳寶春(上圖右二,林弘斌攝)。吳寶春被問及是否擔心李國毅比自己帥,靦腆笑說:「不會啦。」不過林正盛爆料:「我和吳寶春閒聊時,他問可不可以找梁朝偉來演他!我要他打消念頭,偉仔不會講台語。」
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館3代表 2個是老外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200520.html
藝術界譁然 批決策荒謬
北美館:出現一屆外國人不需太焦慮
評審:有更深文化意涵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11-22 中國時報
台北市立美術館公布「二○一三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名單,三位參展藝術家中有兩名是外籍藝術家,引發藝術界譁然。這是台灣館一九九五年創設以來,首次由外籍藝術家代表「台灣館」,多位藝術界人士質疑,台灣的文化資源侷促,國際平台不足,為何會由創作脈絡與台灣沒有太大關連的外籍藝術家「出線」?未來台灣館擔任推介台灣當代藝術到國際舞台的定位是否改變?
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表示,台灣藝術家在國際上的曝光機會並不多,中國大陸的崛起又讓台灣當代藝術更加邊緣化,北美館此時做這樣的決定,「不是很理想」。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表示,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是唯一目前台灣能夠擁有主導權的國際平台,也是最具指標性的國際舞台,「釋放這麼大的空間給外籍藝術家,台灣是否已經到達這樣的階段,我不敢肯定。」
視盟理事長胡朝聖認為,台灣與國際接軌管道太缺乏,如果北美館做出這樣的決定,就有責任對大眾說明,台灣館的角色定位為何,做這樣改變的思考是什麼,「難道每年隨主辦單位的意志在改變?」
二○一三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評選經公開徵件,獲得六組提案,最後由呂岱如的提案中選,目前主題未定,參展藝術家包括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台德混血藝術家白伯恩(Bernd Behr)和捷克藝術家凱特里娜.色達(Katerina Seda)三位。台灣策展人由林平、王嘉驥、徐文瑞,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以及斯洛維尼亞盧比亞那當代藝術館館長仁卡.帕朵維尼克(Zdenka Badovinac)組成。
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回應:「台灣館出現一屆是外國人,應該不需要太焦慮吧。」
擔任評審的藝評人王嘉驥和林平表示,這項決定是五位評委高度共識的結果。王嘉驥表示,從提案完整度、觀點、藝術家作品強度與主題扣合度等來做評比標準,呂岱如的提案相對而言完整且成熟度高,「評審就案子審案子。」當時因有外籍藝術家在內,曾詢問館方徵件辦法是否有條件設限,館方表示沒有。
林平說:「什麼是台灣?應該要有更深的文化意涵。」她說,台灣館發展至今,也要超越文化資源分配的侷限,參展三位藝術家作品都涉及跨越邊界、文化混種的思考,「對於台灣文化表述、國際姿態和文化深度,評委認為是有效益的。」
不過,藝術家陳浚豪直指這項決策荒謬、不可思議:「台灣已經『進化』到如此國際化了嗎?好像台灣沒有藝術家了。藝術家用生命做賭注,卻要受到這種打擊。」
他也提到,外籍藝術家友人聽聞此事的反應,均表達不可思議,「台灣特殊的政治文化情況,不能直接和外國類比。」
※ 相關報導:
* 6千字考察報告 一半抄自網路 台聯要文化部說明白 否則凍預算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200524.html
文化部出國考察報告疑似抄襲網路資料。立法院台聯黨團踢爆,文化部下轄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今年五月赴香港考察,參訪香港中文大學、澳門文化局、香港《字花》雜誌等八個單位,其中七項考察報告內容竟直接照抄「維基百科」與網路新聞。
◆ 文創業者登陸 文案照片遭仿
中央社 2012-11-22
知名台商文創業者「世界巧克力夢公園」在大陸打響華人文創品牌,卻疑遭大陸業者侵權,創意文案、活動照片全遭仿,業者今天表示不排除提告。
世界巧克力夢公園是目前在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巧克力主題展覽活動,涵蓋巧克力雕塑展、巧克力DIY等,2010年起在北京、上海辦活動,從「巧克力翠玉白菜」到「巧克力清明上河圖」,漸在兩岸打開知名度。
不過,業者控訴,在大陸遇嚴重侵權。
世界巧克力夢公園總經理鄭瑤婷今天接受台灣媒體訪問表示,一家名為「巧克力開心樂園」的大陸業者自10月起擷取「夢公園」所有資料、圖片,公布在官網,13日甚至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入駐世博園區,將「夢公園」歷年在北京、上海的活動照片發給陸媒。
鄭瑤婷說:「很多人以為這個展覽(開心樂園)就是我們(夢公園)做的。」她說,接到許多媒體、觀眾電話,詢問「開心樂園」真偽。
她說,「開心樂園」所有宣傳手法都與「夢公園」廣告字眼相近,文案中盡量規避「世界巧克力夢公園」名稱。「夢公園」已自行蒐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已介入,在工商局介入後,「開心樂園」立即將所有資料撤下官網。
遭指控涉嫌侵權的陸商「巧克力開心樂園」媒體宣傳人員白雲在電話中回應記者說,相關圖片都是「效果圖」,否認台灣業者指控。
白雲表示,巧克力開心樂園已要求相關網路媒體更正報導,但不願透露這些媒體名稱。
※ 相關報導:
* 日本百大設計獎 台4作品入選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32012112201511.html
日本「Good Design獎」明天起在東京國際展示場正式展出,台灣奇想創造公司以及華碩電腦各有兩件作品被選為百大設計獎,今天接受頒獎。
◆ 重環保 少年Pi獲綠色標章
中央社 2012-11-22
台灣導演李安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台灣拍攝期間做出許多保護環境的努力,今天獲得環境媒體組織頒發「綠色標章」肯定。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全球首映的這一天,傳出獲得「綠色標章」的消息。
環境媒體組織(Environmental Media Association)成立於1989年,是娛樂圈唯一以環保為職志的非營利機構,提倡在電影或電視節目製作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並鼓勵在這方面做出貢獻的拍片計畫或節目。
根據大自然網路(Mother Nature Network)報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拍攝時依製片商20世紀福斯公司的綠色指南,劇組人員使用油電混合車,採用可重覆使用的水瓶,並且盡可能以數位方式傳遞訊息,避免浪費紙張。
此外,大自然網路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製作單位消耗較少能源,在製作過程中也盡量減少污染。
為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片廠訂製一個170萬加侖(643萬公升)的大水池,材料包含火力發電廠的廢棄煤渣,在拍攝完成後,製作單位將水池捐出,供未來電影使用,水池裡的水則經過處理,重新轉換為可飲用水,以節省能源。
今年稍早獲得綠色標章的電影包括「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III)」、「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和「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等。
※ 相關報導:
* 偉仔張曼玉 49年來最強帝后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2112200021.html
每屆金馬獎都會有優勝者,但僅有少數優勝者能進入「金馬得主No.1」殿堂。金馬明年邁入50屆,從1962年成立至今締造許多紀錄,以影帝后來說,梁朝偉(偉仔)是金馬最強影帝(3次),最強影后則是他的緋聞對象張曼玉(4次)。
戴志岳霹靂巧手 雕木偶獨一無二
【郭韋綺/屏東報導】2012-11-23 中國時報
霹靂布袋戲簽下廿多名木偶雕刻師,人人想銷售霹靂角色復刻版增加收入,唯有戴志岳堅持獨一無二,他被選中木偶扮成超夯角色「華顏無道」、「野鬍禪」市面上根本買不到,令不少收藏家扼腕。
四十八歲家住新園鄉戴志岳本業是玻璃噴砂師傅,不只在玻璃作畫,全身也刺青,外型給人「七逃人」感覺,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藝術家,工作之餘涉獵陶塑、石雕,但最愛卻是木偶雕刻。
戴志岳說,因愛看霹靂布袋戲想嘗試創作布袋戲角色,大約六年多前開始,就和布袋戲同好琢磨研究雕刻木偶,起初只是玩票性質,沒想到玩出興趣。
但戴志岳唯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販售復刻版。「就是不想做重複的東西」,他說,如果同樣一個角色要他複製八個、十個實在做不來。
雕刻木偶最快樂的消遣就是「外拍」,戴志岳說,收藏家們會相約到戶外團拍,收藏家對布袋戲狂熱令他咋舌,有人天天送花給戲偶、也有人把戲偶當兒女互結為親家。
※ 相關報導:
* 請上座!他一雙巧手 讓石頭身價翻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517898.shtml
澎湖群島因一連串火山活動,造就許多色彩瑰麗的文石,及型態各異的雅石,讓石友為之著迷,不過,一顆平凡的石頭,只要有適當的座台陪襯,身價立刻翻漲;顏強隆的一雙巧手,讓他在不景氣時,仍能獨占鰲頭!
....17年來,顏強隆每年接手製作的木座近千個,不只手藝好,也很有環保概念。他認為「好的木頭,絕對經得起時間淬鍊」,所以無論是廟宇重建拆下來的木柱、木牌,或是廢棄的木製桌椅,甚至是海邊撿拾的漂流木,都是他的創作素材。
◆ 談性愛 看納粹 公視大展探觸禁忌話題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1-23 中國時報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曾對猶太人進行「滅種計畫」,十二年間殺害六百多萬名猶太人,留下歷史傷痕。德國導演傑耶維(Chanoch Ze’evi)拍攝紀錄片《希特勒的孩子》,五位納粹領導人後裔首度曝光,片中除了揭開家族祕辛,也談他們如何面對這段過往。影片在「二○一二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放映。
受訪者之一的萊納,祖父魯道夫曾協助希特勒建造奧斯威辛集中營,毒殺兩百萬人,他覺得自己「終生背負罪惡」。另一受訪者貝緹娜則表示,叔公赫曼曾協助希特勒「清除」猶太人,這件事讓她和弟弟做了結育手術,避免生下與他們相同血統的後代,遺禍千年。
本屆「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挑選八個國家的九部影片,以「解放與禁忌」為主題,觸及納粹屠殺、安樂死、女性情欲等議題。如荷蘭導演伯格曼(Sunny Bergman)深入烏干達拍攝的紀錄片《性愛教師》,記錄烏干達成熟女性傳授年輕女子閨中之事的祕訣,尺度開放,顛覆外界對非洲女性的刻板印象。
另一部探索禁忌話題的紀錄片《死亡處方箋》,由梅努(Jean-Bernard Menoud)執導,記錄年邁的女作家前往瑞士安樂死的過程。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本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在台中國美館,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於台北真善美戲院,明年一月十五日至廿七日在高雄市電影館。
※ 相關報導:
* 紀錄片影展 府中15給你全世界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18979.shtml
今年新北市紀錄片影展將自12月8日起到12月22日止,精選55部、73場次國內、外知名紀錄片於「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播映,今年開幕片是由導演陳素香執導、全球首映的「彩虹芭樂」,拍攝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深入菲律賓記錄國際移工如候鳥般遷移的故事。
新北市文化局長林倩綺表示,今年新北市紀錄片影展以「流離、認同、扎根」為主題,匯集國內、外紀錄片前輩、中生代與新生代等紀錄片導演作品,邀民眾透過每位導演對環境、生命與族群等多面向的觀察與省思,一起關懷與認識週遭的人、事、物。
* 跳格影像展 捕捉瞬間舞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300501.html
舞者曼妙的舞姿及流動的身影,都是獨一無二的完美雕塑,更是充滿律動及靈光的圖畫,由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及黑眼睛跨劇團合作推出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台北」將在「香港週」期間舉行。
◆ 搶救白色恐怖歷史 「和時間賽跑」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2-11-23 中國時報
一九五○年,台大醫生蘇友鵬因參與學生聯盟組織遭特務逮捕,判刑十年;日治時期萌生婦女解放思想的女學生馮守娥,因曾加入共產黨,戰後被捕判刑十年;因贊助農民運動者簡吉逃亡而入獄的許月里,被迫在獄中生下兒子。一九五○到七○年代白色恐怖陰影,讓許多青春的人生突陷黑暗,無數家破人亡的故事殘酷上演。
為銘記這段歷史而生的「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正式成立籌備處,成為文化部所屬三級機構,下轄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籌備處成立將屆滿一年,昨天文化部邀請十八位受難者與家屬茶敘。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報告,目前館方以「搶救歷史記憶」為要務,四月至今已拜訪過多位政治受難者家屬,七月歸還受難者江炳興的遺書等。目前正與中研院合作進行受難者口述歷史記錄,十二月將出版受難者文集第一輯《秋蟬的悲鳴》。
昨出席的受難者家屬中,張瑛玨的大哥、二哥、父親等人皆入獄或處死,她感慨政府這麼多年來談補償,卻連名字都尚未公布清楚,建議人權館從國防部檔案局調出所有受難者姓名、刑期並刻出來。
七十五歲的受難者劉辰旦表示過去景美園區不斷改名且人事更迭,去年起人權館開始採訪受難者,深感館方人力不足,希望能擴大編制與預算。
在場多位受難者都長年投入人權相關工作,他們強調當事人不斷凋零,必須「與時間賽跑」。
一九七○年代曾入獄的作家陳列(本名陳瑞麟)直言,他收到的是「諮詢會議」開會通知,到了現場才發現是茶會,每人發言時間短暫,人權館報告太過簡略,「若他們做的只是那樣,就太少了。」
文化部長龍應台一一向受難者致意,表示人權館確實人力、預算不足,但她在立院預算審查會議為明年的人權館多爭取到六千萬預算,另還編列推動庶民口述記錄的「國民記憶庫」相關預算。
至於園區名稱與定位爭議,她會在即將成立的諮詢委員會討論後正名,「人權館沒有藍綠、統獨,我們的立場只有人權。」此外也將與國防部等跨部會取得相關資料,並整合民間成果。
《台北巷弄文化》在牯嶺街 遇見往日時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4/today-taipei11.htm
記者邱紹雯/專題報導 2012.11.24
「走!到牯嶺街逛舊書攤。」五、六○年代台北人的時髦語言,道盡了牯嶺街昔日的繁華與榮光,全盛時期聚集一百多家攤商、廿幾家店面,如織的人潮,年輕人、愛書人、老書蟲們流連忘返。今日,著名的舊書街上僅剩五家舊書店,堆疊滿屋、沿牆壁立的藏書不變,寧靜的街道上,只剩下堅守上一代家業的藏書人,彷彿時光靜止,只待有緣人。
書香依舊 不敵景氣衰退
「妳多久沒來?多久沒買書了?」走訪牯嶺街,隨口和書香城莊老闆聊起最近的生意,他反倒先問得我啞口無言。擁有兩個店面的書香城算是目前牯嶺街上規模最大、也最具現代感的書店,可推拉移動式的書櫃方便民眾找書,但不敵景氣持續衰退,老闆感慨「業績是對折再對折」。
隔壁一間沒有招牌的小小舊書店,八十多歲的老闆李良儒倒很灑脫,「反正只是消磨時間,消化自家的閒書。」書店原名「新舊書屋」,某次颱風吹走了招牌就再也沒掛上。老闆年輕時在法院服務,在牯嶺街買了幾十年的書,退休後才半路出家開店。
中國客尋寶 一買幾千塊
他說,台灣年輕人不愛看書,買一百元的書還要殺價,現在反而是中國客來找書的多,連「反共抗日」的書都買,一口氣都買好幾千元。
老人家耳朵重聽,眼力倒好,一天看四份報,從歷史到時事天南地北都能聊,屋內一本本泛黃的古書隨手拿起都是寶。他說著,三年前才在網路上拍賣出一九三二年上海出版的「張愛玲傳奇」,破天荒創下八萬元的高價,目前珍藏清代李元度所著「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的木刻線裝版本,記錄清帝國建朝至咸豐朝野一千一百零八位名人傳記,有人向他開價十萬元希望割愛,雖然我不懂這書的價值,看他碰上知音般的喜悅神情,也不由得跟著開心起來。
郵幣社群聚 成買賣市集
蜿蜒長廊般的人文書舍,置身其中,在兩旁滿滿的木頭書櫃帶領下,彷彿墜入過去那個物資相對艱難,人情卻更加豐美的往日。老字號的松林書局則是書街中最原始的一頁風景,不管何時前去都可看到老闆蔡鏡輝悠然在躺椅上。
再往前走去,一條街可見兩種截然不同嗜好,一頭沉浸於書香,另外則徜徉在集郵與錢幣世界。
牯嶺街因鄰近郵政博物館,位於寧波西街與南海路段,短短一段路聚集超過十五家的郵幣社,自然形成郵幣的買賣市集,全台約有七成的交易量在此完成;相較於舊書街,現在稱牯嶺街為郵幣街或許更貼切。
舊鈔老郵票 像小博物館
內外都陳列郵票的成龍集郵社,以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屹立不搖,從日治時代台灣銀行發行的紙鈔、台灣第一套生肖郵票到各國的電話卡、古文獻等,幾百年來的歷史在方寸間流轉,像間小型博物館。老闆許耀方談起郵幣生意滔滔不絕,這行是典型的「知識產業」,眼光準確、掌握市場與通路是關鍵。
新開的大泉郵幣主攻錢幣類,注入新的經營理念,將錢幣送美國PCGS鑑定,讓每枚錢幣通過身分認證,且如藝術品般展示在店面,彰顯其價值;展示櫃中一枚一九四九年發行的台灣五角錢幣,目前全球鑑定最高分,價值不菲,老闆阿德也計畫將錢幣禮品化,讓舊時代的古物增添更多無限可能。
※ 相關報導:
* 書 文化-台灣文學在韓國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112012112400082.html
今年9月,出版《季刊亞細亞》的韓國出版社ASIA publishers,推出了吳濁流代表作《亞細亞的孤兒》韓文版,是該出版社成立6年以來,譯介的第一部台灣文學。這部獲《亞洲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TOP100」的作品,完成於1945年,書名中的「孤兒」二字,專指二戰末期的台灣(而非電影《異域》裡流離中南半島的華人難民),描述當時的知識分子在日本殖民政權下,對「漢族」與「皇民」身分認同上的矛盾與困惑。由於台、韓皆有受日本殖民的歷史經驗,該書韓文版一問世,即受到韓國學界的矚目。
◆ 為圓夢休學…扯鈴三人行 前進太陽劇團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2.11.24
飛樂鈴揚藝術表演團團員林宗穎、林韋良與廖奕捷,獲得世界知名的太陽劇團邀約,三人今天將飛往加拿大接受訓練,預計十二月底,將在太陽劇團經典名劇「Quidam」中當台,單獨表演六分鐘的扯鈴高難度動作,劇團將在美國展開半年巡演,再到歐洲巡迴演出。
其中林宗穎與廖奕捷原本是銘傳大學、台灣戲曲學院的學生,剩一年就要畢業的廖奕捷,與大學新鮮人林宗穎,為了一圓太陽劇團夢,也決定休學兩年。
林韋良等三人念國小時,都是新北市建國國小的扯鈴校隊,後來都加入飛樂鈴揚藝術表演團,接受專業訓練。他說,今年九月,當時人在德國表演的他,突然在臉書接到太陽劇團經紀人的訊息,說明劇團檔期安排三人表演扯鈴,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加入?
「期待這一天很久,終於等到了。」林韋良不僅答應,還推薦表現優異的學弟妹林宗穎、廖奕捷一起加入。從十二歲就開始玩扯鈴的廖奕捷說,加入太陽劇團是每個技藝表演者的夢想,從小看著經典名劇「Quidam」長大的她,沒想到有一天能成為其中一員,「到現在還不敢相信」。
今年剛考進銘傳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的林宗穎,念小學三年級時,看到同學玩扯鈴,覺得很新奇,一借來玩就不忍釋手,玩到成高手,甚至還出國表演。休學加入太陽劇團,林宗穎並不覺得可惜,認為這是磨練的大好機會,決定出國闖一闖,把劇團編舞技巧帶回台灣。
※ 相關報導:
* 高二女承父藝 交趾陶賽奪榜眼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2112400341.html
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的葉王獎全國交趾陶賽,今年首度區分為傳統工藝和創新設計兩組,首獎分別由吳威德「趙子龍之單騎救主」、呂皇澄「雙喜臨門-門把」掄元;特別的是,高二女吳奕儒承繼藝師父親好手藝,首度參賽,便以「馬上封侯」拿下傳統工藝組榜眼。
◆ 等了5年攻蛋…楊麗花砸5千萬移山倒海
http://www.udn.com/2012/11/24/NEWS/READING/REA8/7520576.shtml
【聯合報╱記者楊起鳳/台北報導】2012.11.24
將傳統歌仔戲搬上小巨蛋,台灣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做到了。相隔五年,楊麗花昨晚在小巨蛋演出「終極大戲之薛丁山與樊梨花」,她以六十八歲高齡從高達四層樓高的空中,以吊鋼絲演出飛天戲碼,舞台布景華麗磅礡,聲光效果十足,將傳統歌仔戲升級具國際水準的歌舞大秀,吸引一萬一千位戲迷熱情相挺。
當開場鑼鼓唱出觀眾熟悉的「楊麗花歌仔戲」,楊麗花身穿百萬元打造的戲服現身,超過百名演員熱鬧開場,搭配煙火爆破秀,她與扮花旦的陳亞蘭雙槍比武,眼神、肢體動作精準無比,而一開唱渾厚的腔調魅力,更證明寶刀未老,現場平均超過四十歲的觀眾回報以熱烈掌聲。
楊麗花珍惜演藝羽毛,沒有完整規畫與準備,絕不登台。五年前她曾在國家戲劇院演出,但小巨蛋卻是更大規模挑戰。全場兩小時三十分、共分九場次的劇情中,楊麗花首幕吊鋼絲,俐落身段不畏高,她說:「以前演歌仔戲也吊過鋼絲,但在小巨蛋這麼高的空中飛來飛去,還是第一次,我不能怕、也不用怕,這是我最熟悉的工作,也相信製作團隊的專業。」
製作單位為她投保一億元,楊麗花沒有準備提詞機,完全熟背台詞。謝幕時,楊麗花感性地說:「為了正港台灣歌仔戲,大家愛楊麗花四、五十年了,我活到幾歲就演到幾歲。」
楊麗花堪稱是全台最知名的歌仔戲天王,她四歲隨母親加入歌仔戲團,當年她將歌仔戲從鄉間野台,帶往電視,造成全台歌仔戲收視旋風,這次結合台灣、香港的製作團隊,將傳統歌仔戲搬上大型舞台,也是台灣歌仔戲發展的里程碑。
為這齣國際級歌仔戲,楊麗花邀請曾打造王菲、郭富城等天王、天后演唱會製作團隊「銀魚」,籌備長達兩年,找來香港美學大師張叔平設計炫麗、每件要價破百萬的戲服,搭配最新電腦特效,以呈現移山倒海的舞台效果,製作費破五千萬元,即使昨與今天兩場門票都賣完,仍無法打平成本。
昨總統馬英九打電話給楊麗花祝賀,前總統李登輝、前副總統呂秀蓮、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影視大亨楊登魁、豬哥亮及楊麗花夫婿洪文棟都到場欣賞。
※ 相關報導:
* 愛情或麵包?台式百老匯歌舞劇《夢想大飯店》
http://www.udn.com/2012/11/24/NEWS/READING/REA8/7519277.shtml
大量運用華麗歌舞場面,加上歌曲、舞蹈、戲劇的串接,《夢想大飯店》堪稱台灣流行音樂的百老匯歌舞劇,由音樂人林隆璇跨刀擔任製作人,12月7日至9日於國家戲劇院登場。
* 《臺灣南管》專輯 為南管樂音承先啟
http://www.udn.com/2012/11/24/NEWS/READING/REA8/7515965.shtml
傳藝中心的臺灣音樂館委託台北藝術大學授錄製出版《承啟—臺灣南管》專輯21日正式發表,收錄台灣老、中、青三代20餘位南管演奏家的6首曲子。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