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4

平路:「閱讀素養」有排名?

◆ 平路:「閱讀素養」有排名?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583332.shtml

【聯合報╱平路】2012.12.22

日前閱報,一個標題讓我乍看很興奮,台灣「閱讀素養」大躍進,在全球從第廿二躍升第九。

細讀下去,什麼叫做「閱讀素養」?主要指國小四年級的閱讀理解力,其中用一套量化的標準,測量的多是閱讀中理解並汲取資訊的能力。所謂「閱讀素養」的原文Reading literacy,翻譯成中文的「素養」頗奇怪,其實「閱讀理解力」就足以形容。「素養」這兩個字有時間感,似乎需要一個累積的過程。

躍居前十名值得開心(雖然測量過程與方式都有疑義),但不是我們台灣關鍵的問題,更根本的是該問,台灣四年級學童的閱讀興趣,在長大後有沒有真的成為「素養」,一年一年與時俱增?

旅行時做個比較就很清楚。在歐美或者在日本,地下鐵或者通勤列車上總有人捧著書(或者捧著kindle等閱讀器),常有人在讀需要莫大專注力的文學小說。看那狀態竟是讀得很入迷。相較之下,華人成年後一般不愛讀書,或者說,不讀沒有立即用處、或者無關現實的書。根據我自己每次在飛機上的隨機抽樣,若是手裡捧著書,大陸人會讀政治內幕,台灣人多是股市財經、勵志健康等功能性的書。

我自覺長途飛行的機艙是最好的抽樣場所。萬呎高空中,現實暫時隱沒了,兩頭不到岸的時光,對著射下的一束燈光,屈身窄椅上,圈起屬於自己的祕密基地。這孤絕的時刻,你要怎麼在燈下娛樂自己?

書頁是翅膀,帶領讀者跨越有限的心靈空間。其中至為純粹與至為抽象的趣味,恰恰與現實面可以兩分。卻是什麼原因?我們台灣人成年後似乎放棄了閱讀的趣味,總需要實用性作為誘因!

成年之後,算算看,有幾次純為了趣味而翻開一本書?步出校門後,讀書無關乎考試成績,還會不會為了純粹的樂趣而買書回家?用那本我喜歡的童書名字A Light in the Attic作為比喻,怎麼把截斷的樂趣聯繫起來?可否把機艙中屬於自己的那盞閱讀小燈,看成童年時,藏書閣樓上充滿神祕吸引力的光源?

當年,是什麼樣的好奇,引著那個小孩一階一階往上爬,爬上藏書的閣樓?在想像中,孩子自此發現了閱讀的樂趣吧。可憐台灣制式教育下長大的,多沒有這樣的機緣,讓自己在圖書世界裡玩得忘我,體驗到一個隔絕的祕境。其實,那樂趣記住不忘,自然就發展為成年人的「閱讀素養」!只可惜在課業擠壓下,台灣的孩子很快忘記了閱讀的真義在於趣味。

孩子進入學校體系,逐年升上去,又是學測又是基測,時間被考試填得滿滿的。哪有多餘的心力,由著自己的節奏,自發性地讀一本厚厚的書?離開學校之後,更難在諸般現實壓力下,重新發現閱讀的樂趣。

在我們台灣,過了某個年紀就不再買書是社會常軌,正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認定,如同某種反饋機制,一環扣一環。而這擬想的主力消費群如此稚齡,除了影響作者的寫作方向,也影響出版社與書店的選書標準。

總之,四年級程度的「閱讀理解力」只是個基礎,爾後,不為什麼而專注於愛讀的那本書,當讀得那麼入神,這種狀態,才符合我心裡認同的所謂「閱讀素養」。而這成年人的「閱讀素養」,若也有所謂全球排名,我猜,台灣的名次怕是倒著數的。

(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痛罵無恥孬種 國小師摔學生課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2/today-life11.htm

台北市天母國小陳姓學生因為「在走廊上奔跑」和「與同學上課抱抱」,遭洪姓女導師罰寫作業,因未如期繳交,洪師連續兩天怒罵學生「爛、無恥、無賴、孬種」等,還失控摔書,並禁止班上同學和陳姓學生接近。

....不過,記者會現場也有一群家長聲援洪老師,認為學生有需檢討之處,洪老師平時認真負責,不能因為單一事件而認定她不適任,正連署要求不能更換洪老師,一位家長說,陳姓學生若不適應,可以轉班或轉學。

* 連教師也是文盲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22300363.html

巴西的教師習於翹班,部分教師甚至不會讀寫,使得全球第6大經濟體巴西的教育品質嚴重落後於國際水準。

....巴西小學老師的月薪只有350美元起,但工作保障如同公務員,所以老師習慣性翹班。學校有課的時候,學生一天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才3個多小時,老師通常都沒有授課準備。

....巴西的教育水準實在太低,不僅不符合全球第6大經濟體的需求,而且還大幅落後於全球其他新興經濟體,教育危機已嚴重影響巴西成為世界強國的希望。



◆ 公園與月亮的戰爭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122300365.html

【譚淑珍】2012-12-23 工商時報

■韓文,是表音文字,進而在使用英文表示時,不是引發外人發噱,就是讓人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緒的莫名感覺。

■The Sejong「what」?What to call the Sejong Cultural Center?

雖然,韓國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然而,選戰期間,關心韓國總統選情的讀者,如果看的是英文報導,應該都有注意到朴槿惠的「朴」與文在寅的「文」的英文,分別是用韓音,譯為「Park」與「Moon」。

於是,在英文的報導裡,朴、文的對決,就成為公園(Park)與月亮(Moon)的戰爭。

韓文是表音文字,因此,呈現在英文上多半是根據韓文發音直譯過來的英語,例如漢江是「Hangang」,南山是「Namsan」,首爾的金融中心汝矣島是「Yeouido」。

雖然,對初來乍到的外人多半會很難懂,但是,基本上,也沒太大的差錯,不像「獨立門」被標記為是「Dog Rib Mun」,發音是沒錯,但是,字意就完全不同了,獨立門變為是「狗骨頭」自治區了。

音譯?意譯?意見分歧

就因為根據發音直譯會有它的侷限性,因此,首爾市政府曾試圖改善,並趁著舉辦1988年奧運、及2002年世界盃等活動時,採取路標的整頓,結果,反而變得更為混亂。

為什麼呢?因為換成韓國人不懂了。在首爾有個公車站牌是「九老站」,九老站的典故是以前在那裡住了9位老人,不直譯吧,那就取其意為「Nine Olds Station」,結果,當每個外國人問起「Nine Olds Station」時,被問到的韓國人都是一臉的「莫宰羊」。

所以,到底該音譯?還是意譯?在韓國內部一直都存在著不同的見解。

多年前,為了「世宗文化會館」如何稱呼,在藝文界、輿論界引發論戰,照理來講,翻為是「Sejong Cultural Center」沒錯,可是藝文界以「會館」這名稱源自日據時代而有異議。

於是,「Sejong Centeo(世宗中心)」、 「Sejong Yehsul Keukjang(世宗藝術廣場)」等的建議名稱紛紛出爐,然而,Centeo只是center的韓國發音,也就是外來語,一樣不正統。

最後,當然是「吵吵」後,就不了了之的結束了。

韓文文化區 不見外文

前幾年,又為了首爾世宗路上「世宗大王」銅像前的英文介紹牌上寫道「King Sejong the Great,who devised the Korean characters Hangeul」,一夥人又開始爭吵了。

話說,2009年10月9日首次立銅像時,介紹牌上的英文是「who invented our national language Hangeul」,那時一批所謂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是「錯」的,所以,「national language」改為「Korean characters」。

但是,又有人主張「Korean alphabet」才正確,因為,韓文是表音文字,因此,不應使用「character」。

吵到最後呢,現在世宗路一帶,從光化門到世宗路十字路口共47萬平方米的區域,將打造成為多種韓文相關設施入駐的「韓文文化」旅遊中心,在這區域內,只有韓文,不會有任何外文。

在這一區域內的商家的店名、地標、街名,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只使用韓文,即使是星巴克的慣用名「Starbucks」也不見了,改成為是韓文的表音字。

※ 相關報導:

* 無隔音符號/捷運站英譯名 景安變金幹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3/today-taipei3.htm

景安站or金幹站?台北捷運公司近兩年接獲多起乘客反映,現有四個捷運站的英譯名稱有兩個以上音節,因中間沒有隔音符號,導致唸音錯誤,結果景安站 Jingan變成「金幹」站,永安市場站Yongan Market變成「庸幹」市場,諧音甚至變成「永幹」市場,有民眾笑說「金幹」「永幹」有如髒話諧音,令人哭笑不得。

進好學校未必是成功保證
台灣人才問題 在腦袋不在馬達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未來無望 兒少犯罪 10年新高

蕭承訓/台北報導 2012-12-24 中國時報

台南方姓學童命案暴露失業、家庭及犯罪等社會問題,警政署最新統計發現,儘管截至十一月為止,今年全國各類刑案發生數再創近十年來的新低紀錄,但是兒童及少年犯罪人數卻從去年開始攀升,今年更將創下十年來的新高,顯示兒少犯罪日益嚴重。

統計指出,今年一到十一月的刑案發生數為二九六一七七件,比去年同期少五萬多件,但兒少犯罪卻增加;其中暴力犯罪出現上升趨勢,兒童及少年犯下殺人及強盜、搶奪罪比去年同期多出二二六四人,故意殺人的人數更是兩、三年前的兩倍多。

在毒品犯罪方面,由於三級毒品氾濫,拉K及販賣毒品的未成年人數逐年增加,前年突破千人大關後,今年一到九月涉毒品罪的兒童少年多達一三九二人,比去年一年多七十人,這還不包括持用及施用三級毒品的黑數,今年人數預計將再創紀錄。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系主任許福生憂心指出,青少年普遍出現壓力、無助和退縮現象,造成吸毒、傷害、搶奪等犯罪增加,他建議政府除改善經濟,更應多扶助高風險家庭,他引用德國學者李斯特所言:「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許福生以向陽基金會近年的調查結果指出,青少年痛苦指數逐年增加,尤其對未來發展感到最痛苦,於是對社會產生退縮,有人藉吸毒、打架宣洩壓力,沒有錢的就去偷去搶,甚至選擇低風險、高報酬的電信詐騙犯罪,這些都是兒少犯罪數增加的原因。

也有人選擇當宅男、啃老族,他指出,日本近年出現「尼特族」現象,年輕人遊手好閒,靠父母供養,有人甚至在父母死亡後餓死家中,台灣也有類似情況,他們退縮不與社會接觸,活在虛擬世界,如同活在鳥籠中。

許福生說,貧窮家庭會影響小孩子,加上青少年對未來沒有希望,這些問題都已到達臨界點,才讓犯罪數據攀升;他認為政府的作為要與家庭連接,讓兒童少年多參加活動體驗,並對高風險家庭注入更多資源與關懷。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教授侯崇文也指出,現在年輕人覺得沒有未來,對教育沒有信心,沒有自信,就會去墮落、吸毒麻痺自己,他強調,年輕人成為現代社會奴隸,-是相當悲慘的事。侯崇文表示,連串社會事件及數據顯示國內青少年漸走向暴力化,鄰近日韓也有此問題,連少年被害人也增加,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社會處境,才是思考解決青少年問題的根本。

※ 相關報導:

* 友揪團就去! 190少年挺幫派公祭 懵懂進警局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4/112012122400116.html

「我又沒有犯錯,為何帶我來這裡!」四海幫前幫主楊玉斌昨天在南港舉辦盛大告別式,估計三、四千人前往弔唁,場面壯嚴;警方則荷槍實彈盤查可疑人士,帶回一百九十名未成年男女過濾清查,反而把警局弄得鬧哄哄,有家長趕來痛罵小孩怎麼跟那幫壞兄弟跑去鬼混?也有人氣到說不出話。

* 126位青年旅行家 前進免簽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86650.shtml

第二屆「世界公民島」昨天決選,從五百一十六位入圍旅行家中選出一百廿六位,將到台灣免簽國執行「有任務的旅行」。獲選的多是還在學的大學生,他們要在世界末日之前,好好看看這世界。獲選的年輕旅行家,將獲贊助來回機票,前十名並有新台幣十萬元補助。



◆ 雙失少年 渴望社會關懷拉一把

【陳慶居/苗栗報導】2012-12-24 中國時報

現年十六歲失學又失業的陳姓少年,因就讀學科不合志趣,錄取的工作又擔心不能勝任,無法減輕雙親經濟負擔,目前只能尋求政府相關單位開啟一個視野開闊的大門,讓他趕快找份穩定工作,明年回到學校念自己有興趣的科系,脫離「雙失」窘境。

陳姓少年家庭成員還有雙親和兩個弟妹。父親已年逾半百,因個子比較矮,求職過程老是吃閉門羹,目前還是在家待業,典型的中高齡失業;弟弟和妹妹分別就讀國中和專校,都沒有經濟能力。一家五口的生活,除低收入戶的補助之外,幾乎全仰賴母親在醫院做清潔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

陳姓少年今年考進一所私立職業學校美容科,但發現志趣不合,十月間休學,他希望明年能考取資訊相關科系,回到學校念書,習得一技之長,將來順利就業。

他不久前曾應徵到便利商店工讀,都還沒上工,竟因擔心找錯錢而放棄了,雖然透過許多朋友尋找工讀機會,卻毫無音訊,現在非常後悔放棄便利商店的機會。

少年表示,其實他急需找到一份穩定工作,減輕媽媽的經濟負擔;但他說,政府部門較重視中高齡失業問題,像他失學又失業,似乎得不到關懷眼神。

社政單位憂心忡忡表示,像陳姓少年處於「雙失」窘境的人,應該為數不少,因失學、失業賦閒在家,會被投以異樣眼光,如被冠上「啃老族」,可能動輒和父母或手足發生衝突,衝擊家庭和諧;若交友複雜,也有被損友帶壞而誤入歧途的疑慮,又會衍生更複雜的社會問題,政府在這方面的確要加把勁。



◆ 救世軍音樂薰陶 拉回迷途的心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2.12.24

全國有一、兩百個安置機構,只有極少數願意接受法院的孩子,有些單位甚至「挑選」孩子嚴格;士林地方法院一名法官批評「如果能符合標準,孩子也不用安置了。」法官說,救世軍扮演重要的安置角色,輔導孩子的成效有目共睹。

救世軍埔里隊二○○二年一月成立少年綜合服務中心,輔導誤入歧途少年,協助返校就學,至今已幫助五百多位孩子走上正軌。

牧師吳君毅受訪時表示,「音樂」和「信仰」是改變孩子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樂隊是救世軍的傳統,音樂是孩子抒發感情的寄託,幫助他們陶冶性情。

少年進到救世軍,老師會依每個人的興趣、嘴型,挑選不同樂器指導;孩子們白天到當地國高中上課,和一般學生一起學習,放學後回到安置機構,邊念書邊學樂器。救世軍目前照顧四十名少年,多數是各地法院轉介安置的非行少年。

救世軍埔里隊照顧法院轉介安置的少年十年,剛獲准立案;牧師吳君毅表示,立案前部分法院礙於法規無法支付安置費用,只能募款維持運作;期盼未來法院、地檢署能把救世軍列入補助、緩起訴處分金捐款名單,也希望獲得社會支持。

※ 相關報導:

* 義賣種子吊飾 二林新生國小捐家扶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586561.shtml

彰化縣二林鎮新生國小的小朋友們,其中部分學生受到彰化家扶中心的協助與輔導,讓他們懷恩感念,因此與學校同學一起將校內種植的瓊崖海棠樹種子製作成可愛的手機吊飾,並且在校慶上義賣,昨天校方將義賣所得捐款給彰化家扶中心二林辦事處。

* 弱勢童獲禮 要當「別人的耶誕老人」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586503.shtml

新竹大遠百10歲生日願望是完成十項公益作為,最後一項「夢想升空—弱勢孩童圓夢計畫」昨天圓滿達成,成功募集60位善心人士認養聖方濟育幼院孩童的耶誕禮物,孩子們昨天收到夢寐以求的禮物,興奮地捧在懷裡。聖方濟育幼院院生「小琳」今年國2,夢想的耶誕禮物是雙帆布鞋,昨天收到這份期待已久的禮物,她說,一定會好好珍惜,未來也要成為別人的「耶誕老人」,助人圓夢。



◆ 共軍軍官拒升遷 退伍教國學經典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專訪】2012.12.24

中華傳統文化近年在大陸已變顯學,北京有對解放軍軍事院校退役的夫婦,放棄升遷機會,義務傳授國學經典,讓家長和子女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德,學到尊重他人、惕勵自己。

家住北五環的安納是一名讀經師,從樸素的穿著、說話的平和語調,看不出她以前是個解放軍中校軍官。她在○四年以優異成績被北京某軍事院校選派到瑞士深造,在瑞士後接觸到佛光山。

「我原本教授理工科,看到佛光山有大量書籍,在那一年期間,做了幾十本的心得筆記,那個時段很寶貴,很懷念,一直有久別重逢的感覺,回過來看四十年自己成長時光,很有反思。」

安納回到大陸後,邊上班、邊從事國學研究工作,直到○七年退伍離職,全心從事傳統文化推廣工作。

當安納提出退伍申請時,她的領導和親友都覺得很可惜,她當時即將提升為副師級(上校),面對大好前程,選擇離開,因為升職後再想退就不容易了。但她的決定獲得丈夫亢立波的支持。

安納表示,大陸從小接觸傳統文化很少,甚至老一輩參與批鬥過傳統文化,批孔、破四舊等,他們對傳統文化比較反感,心裡不太接受。她說,大陸現在推動文化復興,其中恢復並重視國學是很重要的工作,大趨勢有利國學的推展,但需要全民一起推動。

fsj 提到...

斯文掃地 教授從評審變成共犯

【聯合報╱社論】2012.12.25

六名大學教授擔任扁家涉及的南港展覽館計畫案評審,因收受廠商賄賂並掩護其得標,遭判刑七至八年徒刑定讞,皆需入監服刑。消息傳出,媒體形容「學界為之震撼」。

之所以說學界為此震撼,原因有二:從道德面看,大學教授為區區金錢誘惑而舞弊放水,敗壞學風,令人感到不堪。從法律面看,教授收受之賄款不過五十萬到兩百萬元之數,遠不如官員貪汙金額,卻被判處七至八年重刑,創下學者為評審入獄的先例。法律之鞭如此毫不容情,能不讓眾多擔任政府計畫評審的學者心中為之一凜?

觀察近來層出不窮的學界貪瀆弊案,司法此次痛下重手,恐怕有不得不然的考慮。且看:在嘉義縣的環保勞務採購弊案中,由縣府授意的特定教授擔任評委,將廠商、官員和學者的三角利益串成一氣,囊括所有發包肥水;曾是國內環保先驅的台大教授游某,利用他和官員的關係向廠商八度詐財;前消防署長黃季敏的貪瀆案,則查出實踐大學教授金某充當白手套,幫廠商量身打造規格以助其得標。至於大學教授虛報、詐領研究經費弊案,人數更多達數百、遍及各知名大學,令人咋舌。

撇開量刑的輕重不談,學界風氣敗壞,這股歪風若不及時遏止,後患無窮。其中,有三個層次的問題必須檢視:第一,是對學術良知的背叛:教授之所以受聘為公共工程評委,主要是要借重其學術知識,以客觀地位進行專業評斷。但如果知識可輕易出賣,不啻是對科學與知識的嚴重背叛。

第二,是品格教育的惡劣示範:大學教授的傳道授業解惑工作,極重要的一部份薰陶是在於「身教」。若學者為了少許金錢即可以放棄原則,在暗中與廠商、官員勾串取利,甘於充當鷹犬,擁抱這種價值觀的教授,將留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

第三,是導致公共建設的變相腐蝕:政府之所以設置評審機制,是為避免官商勾結之弊,因而增加學者的評審作為「第三方」的制衡角色,以確保公共工程的健全。但如果這第三方的學者輕易就使自己融入官商勾結生態,置公共建設品質於不顧,那麼偷工減料、私相授受的工程,除了浪費公帑,勢必會因品質腐蝕而對公眾的安全構成威脅。金姓教授為消防署打造背書的「救災衛星通訊系統平台車」,耗資六億七千多萬元,在八八風災中卻形同廢鐵,就是最真實寫照。

學者應邀擔任政府計畫案評審,原是一個崇高的「裁判」角色,是知識份子服務公眾、回饋社會的機會。然而,一旦為貪淪為共犯,那就是自甘墮落,無路回頭。以南港展覽館弊案為例,此案起於吳淑珍向廠商索賄而發,而為遂行其貪瀆,當年的內政部長余政憲配合洩漏了評委名單,廠商則逐一買通六名教授。吳淑珍在此案收賄九千萬元,被依圖利罪判刑九年,但她因身體孱弱倖免於入獄。反觀六名教授,收取的賄款不及吳淑珍的尾數,卻面臨身敗名裂及七、八年的牢獄之災,划得來嗎?

觀察上述案例,南港展覽館弊案和消防署救災衛星通訊平台車弊案都發生在二○○四年,這是個耐人尋味的訊息。在第一次政黨輪替的四年後,公共建設的評審制度遭到攻陷,應該負責幫政府把關的學者,在不肖官員的示意下,接受廠商的賄賂,進而集體護航放水。也因此,今年嘉義縣府發生的評審學者集結成夥制度性地收賄,只是集其大成罷了。換言之,扁家的貪瀆其實不只是其家族的個別墮落,而已牽動了整個體系的操守和倫理的制度性崩塌。

近年人們已注意到高等教育貶值之害,而學者涉貪或不能自持的案例日益增加,恐怕更是不容忽視的議題。當大學教授自甘淪為不肖官員和廠商的共犯,他們能為大學生提供什麼教育?



◆ 高教評鑑中心 教部推動轉型

中央社 2012.12.25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今天說,高教評鑑被批為戕害學術自主,教育部有檢討,簡化訪視與參考效標,推動高教評鑑中心轉型。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李俊俋、鄭麗君上午在立法院舉行「體檢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公聽會。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表示,大學評鑑的官僚機制肥大化,觀察歷屆評鑑委員,發現許多委員都有教育部官銜;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不是表面上的客觀中立民間團體,而是教育部設在外面「假評鑑、真控制」的白手套團體。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主任周平說,雞蛋從裡面打破是生命,從外面打破是食物;這個例子非常切合高教評鑑現況,高教評鑑中心從外面進入高教體系,破壞高教自主性,許多評鑑委員不具相對應的專業素質,成為文化流氓;評鑑制度整體實施起來是弊大於利。

黃雯玲表示,台灣高教評鑑制度從民國94年開始辦理至今,在國際間算非常資淺;國外施行近百年的高教評鑑制度在國內卻被認為是戕害大學自主的洪水猛獸,教育部也在檢討其中執行面的問題。

黃雯玲表示,教育部各種訪視已從21項減為10項,大學評鑑參考效標已從46項精簡到29項,未來也會繼續檢討。教育部已經推動大學自我評鑑,一般大學與技職教育有60所學校符合資格可申請。

黃雯玲說,未來大學評鑑結果應用會以獎勵優於懲罰為原則,評鑑中心則會退居第二線,慢慢轉型為協助大學發展自我評鑑的單位,並致力使評鑑設計與國際接軌。



◆ 國中社會教科書 同圓不同心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新北市)】2012.12.25

早在扁政府時期,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提出「同心圓」的歷史教育課程主張,以台灣為第一個圓,以中國為第二個圓,以世界為第三個圓,於是就成為今天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分年結構:國一認識台灣,國二認識中國,國三認識世界,歷史與地理都一樣。

扁政府執政八年,馬政府執政第五年,所謂「同心圓」的國中社會科課程建構似乎沒有遇到挑戰,這是筆者長期以來感到好奇的。

首先是「同圓不同心」的事實大家似乎視而不見,藍綠相互尊重,國一由綠色主導,國二則尊重藍營原來的論述。筆者曾經兩次在大學部(每班七十人)進行當面調查,回憶自己國中教育有關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的記憶,幾乎一面倒都認為教科書偏向日本對於台灣的貢獻居大多數,有關日本的侵略與對台灣的負面與高壓統治,沒有讓年輕人留下深刻印象。

至於國二下有關中國現代史的部分,等於是原來國民黨史的縮小版,讀起來仍然是無法放大格局,也不敢改變既有的史觀;例如挑戰「北伐」論述的正當性,或是共產黨在中國現代史的角色等等史實。換句話說,仔細思考會發現原來國一與國二的歷史教育是「不同心」的兩個圓。當初教科書大綱與教材的編寫者都相互尊重,藍綠都不挑剔,受害的只是學生而已。

其次是上述的三個圓「比例」如何拿捏,也是一大難題。不但中國崛起,整個亞洲有許多國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東北亞先後完成大選的日本與韓國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東南亞的外勞與外傭就在台灣的許多角落與我們朝夕相處,但是我們的教科書並沒正視此一現實。

有位馬來西亞僑生描述對台灣的失望,「在面對台灣學生,我時常會面對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如他們會非常驚訝你怎麼懂得他們的語言?問你是不是住在樹上,出門是不是都騎馬?有的還會認為馬來西亞是一座島國,所以馬來西亞人都會游泳和出門都必須靠船隻。或覺得東南亞就是一體的,問我懂不懂越南語等等。」馬總統一再強調「國際化」與「國際觀」的重要,馬來西亞是台灣二○一一年國際學位生數量排名第二位的來源國,該生如此強烈的感覺並沒有人發現。

與其強調十二年國教,不如好好檢視國中教科書問題,把圓心找回來,調整比率,從認識台灣出發,到中國大陸,再到亞洲,最後認識全世界。重視教育才會贏得民心。

※ 相關報導:

* 苦學母語 他不讓噶哈巫族失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89033.shtml

走進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部落,潘正浩帶領遊客唱著噶哈巫族語;為挽回被聯合國列「瀕危」的族語,廿八歲的他花三年學母語,成為部落唯一的種子教師;「不能讓文化失根!」他說自己正跟時間賽跑。

....潘正浩說,直到工作後,才體會外界對噶哈巫族印象是零。他說,噶哈巫族是平埔民族的一支,語言幾乎絕跡,但部落內的老人家都會說噶哈巫族語,「明明持續存在,卻不被承認是原住民…」

* 何孟娟新作「飄浮女孩」 定格「自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89026.shtml

還停留在「年輕人等於草莓族」的刻板印象嗎?藝術家何孟娟的巨型新作「我是女孩,你以我為榮!」讓十位曾獲得「Formosa女兒獎」的年輕女孩,在「最有自信的精神狀態」停格,飄浮在以台北一○一為背景的半空中。

何孟娟以創作「女孩」系列揚名,過去多從自己或身旁的女性朋友出發,探索多元的價值和認同。這回她和勵馨基金會合作、花了三個月時間,以十位曾獲勵馨主辦的「Formosa女兒獎」得主為本,進行巨型(高近三米)創作,從她們身上發掘出「每個人都曾經擁有,但現在已遺忘的特質」。

fsj 提到...

教育不能與經濟發展脫節

【經濟日報╱社論】2012.12.27

前副總統蕭萬長在總統府演講,再度提到近來熱烈討論的產學落差問題,他建議政府應以前瞻眼光和充裕經費,徹底檢討當前教育科研體系,建立誘因和激勵制度,培養和引進人才,透過人才維持創新能力,才能保有台灣的競爭力。蕭前副總統的談話,明確點出本報一再警示的世代間淪落現象的根源所在,亦即大學教育與台灣經濟發展嚴重脫節,應儘快改善。

大學畢業生感嘆22K薪資的宿命,但企業經營者則認為大學生所學與產業發展差距太大。台灣著名國立大學之電子資訊教師的研究能量國際聞名,然而台灣電子資訊產業早已淪為低毛利率的代工產業。這幾年大學教師的研究數量屢創新高,但台灣競爭力與產業結構是否有跟著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隨之強化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難有肯定的答案。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喪失學習效果,使得現在年輕一代所接觸與能夠發揮的經濟社會環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來愈下降的傾向,因而產生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目前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的根本問題是大學教師升等與相關獎勵制度。10幾年來,大學教師以發表SCI、SSCI篇數與其impact factor來做為升等門檻、彈性薪資的決定因素,也是國科會計畫評分極重要項目,使得大學教師不是以台灣需要為研究課題,而是做外國期刊想登的議題。SCI(S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縮寫,這兩者就是期刊索引,能收進這兩個期刊,代表在國外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學術界重視程度已經到了瘋狂的境界。

由於外國期刊普遍對台灣題材缺乏興趣,導致大學老師不僅未做台灣發展的理論,連實驗、實證探討也是用外國資料。久而久之,雖然大學老師發更多時間在實驗室與研究室,但做的是外國想要的文章,可以說是以「大西洋地圖,在太平洋航行」在做研究,因而加快大學與台灣發展脫節的速度,導致問題更加嚴重。此一問題不解決,我們學生所學與台灣發展愈來愈無關,政府政策缺乏研究做依據、甚或用外國經驗誤植於台灣,有可能會變成「SCI、SSCI篇數愈多,而台灣國力愈弱的窘況」。

目前台灣許多學校引進助理教授限期升等制度,其升等門檻與SCI、SSCI篇數掛鉤,造成新進學者有很大壓力,轉變成為發表而發表,甚或犧牲研究興趣。而資深學者為取得國科會計畫、彈性薪資與講座教授,當然追逐impact factor更高的國際期刊,而帶出來本土博碩生亦然,一直輪迴為美國與外國期刊創造文章。

部分重量級學者SCI、SSCI期刊文章著作等身,然而在國外被引用的比率普遍不高;台灣最需要的電子資訊、工科、經濟與管理的研究,同樣很少與台灣議題有關。即使近年來學者從政的內閣成員,其學術研究與台灣議題的相關性也不高。

學術界因上述錯誤資源分配的政策,導致偏離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未能在產業轉型扮演關鍵角色;並因而形成學生所學的與台灣脫節,使得產業競爭力下降,實質薪資所得下滑之現象。教育部提出5年500億計畫,要塑造台灣研究重鎮,然而此一機制是扭轉為SCI、SSCI發表而發表的錯誤資源分配?或反而是助長此風?

產學脫節的問題已經惡化到嚴重影響台灣競爭力。大學生如何擺脫如此錯誤的大學發展機制?唯有自我學習接觸實務發展,並透過實習來降低產學分離的現象。而國科會、教育部應該改變相關機制,鼓勵研究台灣題材,可在外國期刊發表,亦可強化本土期刊評量制,在台灣期刊發表,並引導這些成果落實於教學與產業合作,方有助於經濟轉型,舒緩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 科技台灣 沒有科技教育

【楊憲章】2012-12-27 中國時報

過去十年,九年一貫課程將生活科技納入自然領域,美其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實際執行卻是只有自然沒有生活科技。國、高中生活科技課程不受重視到廢科之田地,這可從每年教師甄試中看見端倪。

中部地區近五年退休生科教師不下數十位,卻連開一個缺均無,很顯然退下來的缺都開給理化、生物或地科;只因基測、學測不考,社會上許多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主管等,仍然停留在以半成品剪剪貼貼、素養教育念一念就好的傳統工藝教育思維中。

大英國協國家的科技課程多偏重於以設計為主要理念來教授科技的形成與應用,可稱為「設計導向」。美國的科技教育的教學以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為主要的方向,我國的科技教育課程向來承襲美國的精神,可歸為「系統導向」。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科技課程則屬「技術導向」。這些國家的科技教育課程都屬於獨立學科,且大多為必修課程,顯見科技教育的存在,在當前仍受到上述主要先進國家的認同,台灣的課程安排亦應符合國際趨勢。

環顧現有的其他學科,大多仍一味強調認知學習,在情意與技能方面多所偏廢,台灣的教育確實變多元了,但是教育的目標仍是一元,還是在追求「分數與排名」。還記得筆者以前國中階段,曾親自動手做書架、小椅子、修水龍頭及電燈,這些都是自己永遠的回憶;這也是生活科技具有重要的教育地位而異於其他學科獨有的特色。藉十二年國教重大教育政策實施之際,生活科技課程的轉型與重新定位,十分必要。筆者僅提供建議作法。

一、將台灣的科技教育課程從國定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獨立出來,單獨設科或單科教學。無論從「生活」層面、學科本質、科技本質或各先進國家的借鏡,分析結果都是兩科一定要分割。當初妥協的承諾,已造成科技教育完全失敗的後果,不能再錯下去。

二、將科技教育的課程朝向更重視「設計與製作」以及「資訊科技」兩大項,多培養學生的「技術的能力」與「知識能力」。

三、科技教育考量整個大環境的趨勢,增列必要的教學內容,重視縱向銜接及橫向統整,科際整合除了將科學加入外,還把數學、工程技術、社會人文、環境保護等議題融合於科技活動中,絕對有利於培養全方位的科技公民。

四、創新能力與問題解決仍是科技教育的重要特色與方向,創新才有前途,能解決問題才是帶得走的能力,科技教育設計引導科技活動,強調創意思考,絕對是值得重視與獨立的學科。

筆者希望讓現有生活科技課程積極走出教室,展現學科的特色,希望經由努力來贏得外界肯定,給生活科技一個機會與舞台,共同實現「科技台灣」的理想。

(作者為台中市立神岡國中校長)

※ 相關報導:

* Google世代仰賴網路 英發明家:恐腦殘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93351.shtml

英國頂尖發明家貝利斯警告,一切都仰賴網路的「Google世代」,有朝一日恐將「腦殘」。....他表示:「孩子們依賴Google搜尋。這麼倚賴網路的結果,許多孩子會變得腦部僵化,因為他們將沒有如同過去般的做事能力。」



◆ 熱門話題-文理分流過早 人才難頂尖

【陳信文/清華大學教務長】2012-12-27 中國時報

這一期的時代雜誌挑選了二○一二年的風雲人物,義大利物理學家吉亞諾提(Fabiola Gianotti)為當選人之一。

今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團隊,使用了大強子對撞機,發現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這是今年物理界的大事。吉亞諾提博士所帶領的團隊,為此重大發現的重要研究團隊。吉亞諾提博士毫無疑問的是當代最重要的物理學者之一,非常特別的是她從小是興趣是人文藝術。在高中時她的主要興趣是在文史哲,依據台灣目前的定義是屬於社會組。到了大學之後,她的興趣仍主要在哲學,一段時間之後才發展成物理學,然後成為一位頂尖的物理學家。

台灣目前文理分流過早,一般社會組的學生進入到大學之後,再接觸或學習自然科學的難度很高。雖然各大學皆提供通識課程,以讓社會組的學生能夠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然而要真正讓社會組學生跨過學習障礙,銜接有興趣的自然科學課程,難度仍是非常高。如果吉亞諾提女士是在台灣念高中,這世界恐怕將會少了一位頂尖的物理學家。

盼望社會上重視目前知識之發展,瞭解現代人具備一些基礎自然科學知識之重要,避免過早之學科分流。但也將在大學中進行一些課程之開發與設計,提供一些如吉亞諾提博士的高中社會組學生在進入大學後仍有機會學習、並進入自然科學之核心領域。

※ 相關報導:

* 日敲3000字 輕障小文成網路作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7/today-life15.htm

伊甸基金會輔導的輕度智能障礙者「小文」,是個小說家。她正趕寫四部長篇連載小說,部落格點閱率突破兩萬人,「中國花雨言情小說閱讀網」已簽下她當基本作家,正在規劃出書事宜。

* 印尼留台學生 明年可望倍增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93775.shtml

外交部接獲駐印尼代表處傳報佳音,印尼將與台灣加強教育合作,明年印尼政府獎學金留台人數可望倍增。

fsj 提到...

觀念平台-尋回大學的熱情 刻不容緩

【周平】2012-12-28 中國時報

某日,我在課堂上正滔滔不絕地講授社會學想像力時,赫然發現班上同學個個不是低頭族,就是睡美人。一時感慨萬千,隨即將同學喚醒,並曉以大義。「同學們!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請告訴我,你要如何善用這一天?」A同學回答:「我要珍惜最後一天,好好的睡一大覺。」B同學:「我要盡情地玩魔獸世界。」聽到這我心都涼了。但C同學的發言,讓我對教學重燃熱情。「我當然是要聽老師上課嘍!」瞬間,我眼角流出了兩行熱淚,並請C同學到台前,語帶哽咽地問:「好樣的C同學,為什麼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深呼吸)要聽我的課呢?」他語氣非常堅定地回答:「因為聽你的課,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以上故事是個笑話,但其背景卻是悲慘的。在今日的大學課堂中,師生間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已經式微了。何以故?因為師生多已經失去了教學和學習的熱情。老師必須將大部分時間和心力用在非教學事務上,同樣地,學生也將時間和心力耗費在非學習事務上。

本周三,我參加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的「高等教育評鑑論壇─大學評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引言人賴鼎銘校長指出:「為了應付過多形式化的評鑑,老師的教學熱誠不斷在消失。」不但如此,「為了通過評鑑,學校不斷地配合及調整,慢慢失去辦學的特色及創新的熱誠。」換言之,現階段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大學評鑑,使大學和教師將學生的受教權當成最大的貢品。但另一位引言人,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劉維琪卻仍自信滿滿地宣示:「教學評鑑強調學生學習成效評量」、「系所評鑑強調自我改善機制,自我改善機制需要教師熱情投入。」兩者各說各話,豈不諷刺?

劉理事長另外主張:「大學評鑑的目的就是提供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有關教學品質保證的資訊。」姑不論「利害關係人」所預設的管理主義心態是多麼功利而不當,這種「資訊揭露」的一廂情願,產生了許多非預期的惡果。目前唯一確定沒有發揮作用的,就是提供學生和家長選校系的參考資訊。

沒有熱情的校園實肇因於目前「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評鑑,使教師失去了學術自由,大學也失去自主性。這完全違背了《大學法》「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的精神。問題就出在同法第五條第二項:「教育部為促進各大學之發展,應組成評鑑委員會或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其結果,作為政府教育經費補助及學校調整發展規模之參考。」這使得教育部和其代理人(評鑑中心)成為閹割學術自由和大學自主的黑手。

為了喚回大學、老師和學生的熱情,我建議立即廢除此一惡法條文,立即終止官方和其代理人壟斷評鑑的實權,並賦予大學決定是否接受評鑑和選擇何種或何種機構評鑑的自主權。「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是生命。」期望大學這顆蛋能在良好的孵蛋環境中成長。果如此,則破殼而出的一天將指日可待。(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主任、高教工會理事)



◆ 低薪又欠薪! 學生澳洲打工遭剝削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2012.12.28

赴澳打工度假是不少台灣學生的夢想,不過若沒有留意工作契約很可能遭到剝削。國民黨立委吳育仁與青年勞動九五聯盟上午在立院召開記者會,與目前人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學生周于萱視訊連線,周同學指控打工期間遭到仲介剝削,不僅被仲介公司欠薪,在提出要求返還薪資後,又被仲介以未向公司回報請假為由,遭到解雇;聯盟呼籲對打工度假背後的殘酷現實,政府相關單位應共同協助處理。

目前人在澳洲打工的周同學,就讀輔仁大學翻譯所,她表示,由於學校規定,必須赴海外實習或工作一年,今年八月她到澳洲,透過當地著名的人力仲介雇用,派遣到超市擔任收銀員,但工作四周之後,發現周薪短少,且沒有加班費,「自己被仲介公司欠薪500澳幣,約1萬5台幣,有台灣人工作6個月,被欠薪更多」。

周同學指出,發現問題後她一直去電向仲介詢問勞動條件為何,並要求契約影本,但卻未獲回應。11月底她必須去雪梨參加一場國際會議,要連請四天假,但公司卻認為她違反工作契約將她解雇;由於澳洲工會強大,她向工會申訴,但工會卻向她表示,她非工會成員,無法幫忙,只能讓自己去處理。

周同學控訴,後來她找了四、五份工作,卻發現很多都是違法的,「黑工在澳洲很普遍」,許多工作甚至連澳洲的基本薪資都沒有,僅有9、10元澳幣,勞動條件也很糟糕。

周同學強調,要申訴這些違法案件是申訴不完的。九五聯盟表示,台灣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赴澳洲打工渡假,但是他們在澳洲的工作權益卻一直未受重視;周同學的案例,清楚顯示了赴澳打工度假國人可能遭遇的窘境,也揭露台灣年輕人「澳洲夢」底下的殘酷現實,政府相關部會應共同面對。



◆ 外交部:簽約看仔細 別打黑工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12.28

不少台灣青年學子選擇赴澳打工,增長視野與經驗,但現在卻傳出遭到剝削,外交部亞太司專門委員李小恩提醒有意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學子,應透過合法的仲介機構尋找工作機會,並在簽訂合約時張大眼睛,字字斟酌。

澳洲打工度假名額沒有上限,外交部上午表示,赴澳由當事人自行申請,行程由旅行社洽辦,工作仲介也由當事人自行接觸,外交部並未介入,但已提供充分資訊。外交部發言人夏季昌說,青年人出國在外,會遭遇的情境各有不同,青年應做好功課,掌握既有的求助管道,就能自保。而我國與愛爾蘭「台愛打工度假計畫(Working Holiday Programme)」,日前已開始接受申請,成為第8個提供我青年出國打工度假的國家。

目前澳洲的勞動法規規範美洲最高工時為38小時,最低時薪15.96澳幣,週薪606.40澳幣,若發生勞資爭議,可透過平等工作監察署、澳洲公平工作署進行申訴。李小恩指出,根據澳洲政府規定,打工最低時薪是15.96澳幣,若發現勞動契約薪資低於15.96澳幣,就是去「打黑工」;他呼籲學生若想要去澳洲打工度假,可透過澳洲聯邦教育就業及職場關係部建置的「找工作」網站(http://jobsearch.gov.au)尋找工作機會,降低被剝削的風險,若透過私人仲介介紹,也要確定是否合法,並在簽訂契約前張大眼睛,字字斟酌。

台灣今年赴澳洲打工度假人數可望超過1萬7000人,是台灣所有簽署打工度假協定國家中人數之冠。

專家說:先買好保險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澳洲打工度假,負責代辦的教育機構表示,年輕人到澳洲打工度假可自行上網申請,也可透過代辦機構申請當地的語文學校。至於工作仲介則較容易引發糾紛。專家建議,年輕人要到國外擴展視野,記得投保旅遊平安險和海外醫療險,較有保障。

艾爾斯教育代辦機構台北辦事處經理黃健哲表示,年滿18歲到30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申請到澳洲打工度假,以自行上網申請最多,許多年輕人都是完成申請後,買了一張機票後直接飛到澳洲,再跟當地仲介聯繫,尋找合適的工作,如果透過代辦機構,則必須在當地就讀語言學校。

黃健哲說,除了工作要留意安全,最好要先在台灣購買旅遊平安險和海外醫療險,過去曾發生有年輕人在澳洲發生車禍,但因沒有保險而無法理賠。曾在紐西蘭打工換宿與的旅遊達人943則建議,澳洲當地的生活費高,出發前最好到相關論壇了解相關的訊息。

fsj 提到...

孩子哭了 「我坐不住12年」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2.12.30

好友在鄉下學校擔任輔導教師,未婚的她全心全力幫助孩子,尤其是那些學習不力或徘徊邊緣的。孩子們也由衷愛她,因此都喊她「鄭媽」。她得意地告訴我,「她是鄭媽,也是『正媽』,像正妹一樣正。」我稱讚她是永不退流行的正媽,因為「愛」是永不褪色的。

「多少邊緣的中輟生,都被你救回來了」,當我說出這話時,她沉默些許時間,然後沉重嘆了一聲:「以為把孩子放在學校裡,絕對是好的;以為把中輟生找回來,就是功德;但若是找回來,沒有適度安排有用的學習,只是讓孩子回到教室,聽宛如天書的課程,莫說小孩子,大人都坐不住。」她說至此,又再嘆一聲,提起與輔導主任一起去找一名中輟生。她告訴孩子:「你很幸運,遇到實施十二年國教,沒有基測壓力,也沒有不斷的小考模擬考」,她以為孩子應該高興才是,但沒想到孩子卻哭了,說:「我九年都坐不住了,還要我坐十二年喔!」

看孩子哭,她心都碎了。「一個從小學起,就沒打好基礎的孩子,到國中後,面對一年年加重加深的教材,待在常態班,看著老師發下的『中等程度』的考卷、或是聽著對他而言,仍是艱深的『中等程度教材』,他在座位上熬過一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那不是九年教育的學習,而是這孩子口中的『坐了九年』」。我想到前些時日,學校購置烘焙用具,烘焙職群的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說明書都是英日文耶!以後要好好學習英日文了」,我很詫異這群成績不佳的孩子,竟會有這樣的想法,與外聘的烘焙老師淑惠聊起這事,她分享她的作法:善用孩子喜歡烘焙的心,引導孩子學習其他知識,例如讓孩子輪流進貨,負責進貨的孩子必須算出來:幾節課程有幾人上課、要做出多少麵包,須用多少麵粉,再算出須用多少奶油及內餡,孩子不會算的話,就要去請教數學老師,另外也要教成本分析及計算、還有包裝及行銷術…,從烘焙課延伸學習數學、語文、藝文、綜合課等。

「我雖然只會教烘焙,但可以讓他們知道,其他知識的重要,讓他們去找老師問、去找老師學」,看著淑惠說話的神情,是驕傲、也是滿足。由孩子的潛能出發,擴展其他知識的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們曾看到,有的學校把成績差的學生放到技藝班,便算交差了事;也看到過校隊積極操軍訓練,卻忽略課業學習的報導,或許這一名未受過教育學程培訓的技藝教師的話,可供我們深思,該如何帶孩子學習,也或許幫孩子找到學習的動機與方向,並給予恰當的指導,才能讓孩子不要哭泣「還要我坐十二年喔!」

※ 相關報導:

* 照顧小小孩 北市明年起公幼設2歲專班
http://www.udn.com/2012/12/30/NEWS/DOMESTIC/DOM2/7599558.shtml

台北市公立幼兒園大多優先招收5歲幼兒,2、3歲很難擠進去。北市府明年將花費新台幣3000萬元,開設12班「2歲幼兒專班」,照顧2、3歲小小孩。

北市府教育局學前教育科長李慧銘表示,明年各行政區皆有一班,每班16人,預計可招收192名學童。



◆ 夜校生 苦讀成世界百大會計學者

【胡清暉/台北報導】2012-12-29 中國時報

生長在偏遠山區的政大講座教授吳安妮,大學聯考日間部落榜,研究所考了四年才錄取,在國外求學又差點被退學,但她一路苦讀,花了三年九個月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創下該校最快拿到會計博士的紀錄,同時她也是台灣唯一擠進「世界百大」的會計學者,成為勉勵年輕人永不放棄的最佳典範。

教育部昨天舉辦第十六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第五六屆學術獎頒獎典禮。國家講座是目前教育部最高的學術及教學獎項,共有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等八人獲得殊榮,每年一百萬元,連續頒給三年。學術獎得主包括吳安妮等十一人,每人獲六十萬元獎勵。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學術之路走來或許孤獨,但優秀學者引領的風潮,將持續影響後進和青年。隨後致詞的行政院長陳冲幽默的說,蔣部長的說法有待商榷,例如今年學術獎得主吳安妮就有很多「粉絲」,走到哪都會被學生包圍,他還曾向吳安妮請教過。

來自台中和平山區的吳安妮,從小住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深山,父親是消防隊長,母親不識字,下大雨就無法上學,學費都靠自己摘水果、挑磚頭辛苦賺來,大學聯考失利,選擇讀夜間部,因父親朋友一句話「沒有見過一位夜間部能夠念博士」,激起她的好勝心,但她研究所考了四年才考上,後來公費留學也考了兩次才如願。

吳安妮回憶,剛去美國時,開口說英語,老外都聽不懂,差點被退學,但她抓緊時間找外國人練習英語對話,一路苦讀,後來成為華盛頓大學最快拿到會計博士學位的紀錄保持人。

長期從事田野實證研究的吳安妮,在美國會計協會的統計中,是「管理會計」領域過去六年及十二年期刊論文累積,台灣唯一擠進前一百名的學者。

吳安妮特別感謝她先生長期父代母職,對於先生最近罹患鼻咽癌,感到十分不捨。她強調,關關難過關關過,永遠抱持著正面的價值觀,只要相信生命是光明的,就不怕面對挑戰。

另一位學術獎得主、台大數學系特聘教授陳榮凱,右眼先天失明,從小被人嘲笑和欺負,但他力爭上游,陸續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十大傑出青年,同時,他也很關心學生,針對不同個性給予指引,讓每個學生適性發展。



◆ 數位教學資源網 突破19萬筆

中央社 2012-12-30

教育部設置的「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累積教學素材已超過19萬筆,成為教師備課、製作教材的「百寶袋」。

教育部表示,在web2.0時代,「分享」是一大重點,數位教學資源透過網路串聯,可以無遠弗屆,超越城鄉資源的差距。因此教育部於民國99年開始設置「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簡稱教育ISP)」,鼓勵教師分享教材。

根據教育部統計,網站中累積最多的是「自然與生活科技」資源,而點閱數最高的類別則是「國語文」。以單筆資源來說,點閱最高的包括台中市益民國小的直笛團表演錄音、洗手五步驟、「出師表」及「前赤壁賦」的白話文翻譯等。

特別的是,網站近期提供「專題式」學習輔助功能,在首頁、搜尋工具下了功夫,可以輕易找到相關資料。最新一期的「精選主題」圍繞理財觀念,例如台東縣大武國中教師林容溶分享的教案,帶學生一起存畢業旅行的費用,並利用「函數」的概念,計算每天該存多少錢,才能達到儲蓄的目標。

教育部表示,網站已提供RSS訂閱、部落格、班級網站、創用CC授權等功能。希望未來教師在備課時,第一個就會想到教育ISP。

fsj 提到...

博士流浪教師 月薪估僅22K

教部調查大學是否濫用鐘點教師

自由 2012.12.31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國有八千一百一十八名博士流浪在大學鐘點授課,其中七成五、六千多人是五十五歲以下青壯年學者。由於開課不穩定需跑多校維生,就算一年開五門課,月薪估計也只有廿二K。在監委和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強力要求下,教育部將全面調查,了解是否有大學為節省人事成本而濫用鐘點教師。

高教產業工會理事長戴伯芬表示,大學上課時數最多的是助理教授,一學期約上五門課十個學分。大學鐘點老師就算能上到十學分,以日間部一小時的時薪七百六十五元估算、一年授課九個月,換算下來月薪竟只有二萬二千九百五十元。

戴伯芬表示,九十學年各大專校院鐘點教師有二萬七千一百一十一人次,一百學年卻大增到四萬四千二百一十五人次,十年增加六成三,又以私立大專從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人次,增到二萬九千一百卅九人次,情況最惡劣。

戴伯芬認為,大專校院拚命開博士班招生,相對卻以因應少子化為藉口,許多大專為節省未來人事費用,惡意把一名專任教師員額拆解成數名鐘點教師,造成近年來,年輕博士找不到教職,只能跑校鐘點授課。但數據顯示,大學學生數從九十一年一百二十四萬增到去年為一百卅五萬多,目前對大學教師需求數應還可以增加。

七成五鐘點教師在55歲以下

但教育部在今年五月調查並交叉比對跨校任課的鐘點教師人數顯示,今年鐘點教師有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九人,其中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一人、約六成六另有本職工作,但有八千一百一十八人、約三成四是純鐘點教師,沒有其他工作,並調查鐘點教師的年齡分布,發現七成五以上都在五十五歲以下。

高教產業工會向監察院陳情,監委葛永光調查認為,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無法獲聘正式教職,淪為流浪博士,擔任大專校院非典型勞動的情況嚴重,教育部應該要確實查明此事。戴伯芬還表示,教育部去年規定,四名鐘點教師得折算一名專任,但折算數不能超過專任的三分之一,超過不列生師比,此舉代表教育部在合理化學校濫用鐘點教師現象,已成世界笑話,教育部應予檢討。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表示,大學聘僱鐘點(兼任)教師是常態,但數量應有一定的合理性,教育部將調查是否有大學故意拆解專任教職改以鐘點代替的情形,如果有不合理損及大學教師及學生權益,將予檢討改進。

※ 相關報導:

* 學門互補失衡 南藝大反合併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10100308.html

教育部一月三日將召開國立大學合併會議,屢次被點名與成功大學合併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出現反對聲浪,視覺藝術學院發起「反對藝術大學併入一般大學」宣言及連署,呼籲教育部應思考藝術大學的特殊性,非一昧以「學門互補」的思維設想合併。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造形藝術研究所所長顧世勇、副教授龔卓軍與音樂系系主任林暉鈞等人都強力表達反對合併的立場。

這份宣言表示:「將一所獨立之藝術大學納入一個以理工為主之綜合性大學,會造成根本性衝突而傷害彼此。這種整併方式不利於高等教育整體發展,且將造成南北藝術教育失衡以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教育部若輕率地將南藝大併入其他大學,唯一在台北之外的獨立藝術大學將因此消失,國內藝術文化也勢必將受到直接衝擊。」

* 前北藝大校長 邱坤良:凸顯長期生態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10100310.html

台南藝術大學反對併入一般綜合大學,前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邱坤良表示,這個事件凸顯出的重點並不在於「能不能合併」或「合併好不好」,這事情凸顯出來的是長久以來生態的問題,是台灣長年以來看待藝術學院的心態。



◆ 政府貼學費 前進私校大作戰

【胡清暉/台北報導】2013-01-01 中國時報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政策,一些家長搶著把孩子送進熱門私立高中的國中部,希望六年一貫直升高中部。但另一方面,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後段私立高中職將面臨嚴峻的招生壓力,呈現M型化發展。

一些家長搶著把孩子送去熱門的私立中學,例如台北市的延平、東山高中國中部去年分別提供二百多個「優先入學」名額,都吸引超過二千名學生參加評量。北市薇閣中學還向教育局提出高中部增收兩班的申請。

延平教務主任張漢鏞分析,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政策,政府每學期補助私立高中每名學生學費約兩萬元,家長再支付三萬多元;實施十二年國教後,校方會針對政府提出的直升比例限制進行衡量,再決定是否接受政府補助。

基北區已至少有兩所私立高中決定放棄補助,換取國中部直升比例的較多自主性。張姓家長坦言,對十二年國教缺乏信心,寧願多花一點錢,也不想讓孩子當白老鼠。

桃園私立啟英高中校長彭昭勳指出,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會提高學生就讀優質私校的誘因,以啟英為例,招生對象從PR95的資優班到十三個職業類科,已連續四年額滿。

全國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耀南坦言,私立學校愈來愈熱門,一些公立學校老師也把孩子送去私校。台中市教師會理事長張旭政觀察,今年台中的私校國中部報名比前兩年踴躍,除了衛道、曉明、明道,有些原本二、三線的私立高中也逐漸崛起。

不過,張旭政憂心,部分學生為了拚進私校國中部,小三小四就在補習,不利於十二年國教發展。台北市景興國中老師卓意翔認為,部分私校以升學為導向,會窄化孩子多元能力的發展,可能不利於未來職場競爭力。

全國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陳鐵虎呼籲,私立高中職將呈M型化發展,政府必須列管經營不善的後段私校,確保學生受教權。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黃新發表示,已針對廿一校進行發展、轉型、退場輔導。

※ 相關報導:

* 超額比序不利弱勢 拉大城鄉差距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570/112013010100357.html

高中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公平性,一直備受外界關注,且爭議不斷,尤其是基北區,競爭最激烈但比序項目最少,讓一些家長和學生擔心同分要靠抽籤決勝負。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台大應用力學所教授王立昇質疑,「超額比序成績是可以用錢買的,偏鄉、弱勢生怎麼比得過都會生?」

王立昇說,有些招生區超額比序採計獎懲、競賽成績,這些可以用錢取得的,對弱勢生不公平。像高雄區採計競賽、英檢成績,家長焦慮反應,可能造成沉重負擔。

* 基北區考PISA 家長比學生還急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570/112013010100354.html

....十二年國教明年實施,全國至少七個招生區會辦特色招生考試,要擠進明星高中大都得拚特招,其中基北區仿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題型考「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兩科,其他區考傳統五科。不少基北區家長及考生為之焦慮,感嘆升學壓力更沉重。



◆ 小兒科期刊:課間休息很重要

中央社 2013-01-01

「小兒科期刊」網路版今天報導,課間休息是孩童上學日子裡的重要部分,不能因為調皮搗蛋或成績不理想,就遭受處罰而剝奪了這個時間。

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今天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網路版發表聲明指出,孩子們在教室裡精神專注的接受學術挑戰之後,課間休息(recess)便是有必要的休息;安全且受到妥善監督的課後休息,其實對兒童的認知、感情、體能等發展都有益處,但人們在決定取消課間休息的時候,卻可能忽略了這些益處。

這是美國小兒科學會首度針對學校裡的課間休息與孩童健康影響,發表立場。

美國小兒科學會進一步指出,課間休息跟體育課是不一樣的,它是體育課的補充,但不能取而代之。

聲明中寫道:「美國小兒科學會相信,課間休息是兒童發展當中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不應該因為對孩子處罰或學業因素而加以禁止。」

這份聲明的執筆人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兒童營養學教授莫瑞(Robert Murray)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網站專訪時表示,孩子跟成年人一樣,在忙碌的一天當中,都需要充足的時間舒壓及處理新訊息。

他說:「孩子們在一天當中如果有休息時間的話,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fsj 提到...

愛心農場 中輟生流汗種下希望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3.01.02

大部分的青少年,多在父母呵護下,朝升學之路邁進,但有些孩子因經濟弱勢被迫輟學;基督教以琳少年學園在社會邊緣找到這群孩子,貸款買農地提供法院及學校轉介的中輟生種花販售,幫助上百名孩子重返社會。

這群被稱為「高關懷少年」的輟學生,不但得忍受夏天烈日及冬天寒風,又要不怕蚊蟲叮咬,還要應付蜘蛛與蛇的騷擾;他們自己算工時及薪資,試著重新適應社會。士林地方法院最近向他們採購四百多盆聖誕紅擺放在法院走廊,除了讓「衙門」變得溫暖,也讓少年們覺得自己也能憑勞力賺錢。

以琳學園輔導中輟學生多年,追蹤他們離開學園的狀況,發現六成的孩子社會適應不足,不但生活失序,更無法工作超過三個月。「孩子沒有經濟來源,會想辦法賺錢;但因缺乏一般工作能力,受不了誘惑就賺起不義之財觸犯司法案件。」學園執行長邱銘國說明創設農場的緣由。

他說,實在是不希望看到這些孩子們再向下沉淪,學園才貸款三千多萬元,在新北市坪林山區買下一千兩百坪農地,闢設「以琳農場」;讓孩子們在單純的工作場所,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做好重返社會的準備。

去年四月,十多名少年陸續上山,合力照顧三百株聖誕紅母株,母株長大後剪下枝條,插枝到其他小盆子裡;他們得早起,搭社工的車到農場工作,每周上山四天,一次至少工作四小時,賺取一百零九元的時薪。孩子們自己學習計算工時及應領的薪資;不過如果遲到,當天就沒有收入。

七個月後,少年們種出八百多盆聖誕紅,開始銷售。士林地方法院得知聖誕紅「得來不易」,數十名法官、書記官和行政人員發揮愛心,一口氣訂購四百多盆聖誕紅。

士林地院空曠走廊上最近多了一點紅、一點綠,增添不少過節氣氛,也讓原本給人冰冷印象的法院變得溫暖。「一大盆才一百多塊,小盆的才四十塊,便宜又能幫助少年,感覺很好。」一名法院人員這麼說;庭長李育仁也認為,購買孩子流汗種出的成果,不但有鼓勵作用,也遠比捐款來得有意義。

以琳學園社工曾稚晴表示,農場生活希望幫助孩子回歸正常生活並磨練耐心;今年一月將出產兔角蕨、黃脈、銀脈等蕨類盆栽,民眾若有興趣可洽詢「以琳少年學園」討論購買數量及運送方式,電話:(○二)二五九七○○○二。



◆ 「髒話課」、打掃課 機會教育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3.01.02

社會有大愛,很多人願意捐款幫助弱勢族群,卻對中輟生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不學好而拒絕幫忙;以琳學園多年來靠募款及找贊助,辛勤地協助不少中輟生度過人生低潮;以琳學園人員感嘆「對中輟生來說,景氣一直沒有好過。」

走入台北市中山區某巷弄,少年的爽朗笑聲立刻從一戶不怎麼顯眼的房舍傳來;這處位在地下一樓的「笑」園,是專門輔導中輟生的以琳學園。

以琳學園二○○四年一月成立,九年來輔導學校和法院轉介的中輟學生。這些孩子通常是來自高風險家庭,無法適應制式學校教育,有偏差行為及人際關係等問題;有些則是受同學霸凌、排擠而不想上學的輟學生。

以琳的課程很多元,除了唱歌學英文、玩撲克牌算數學,社會課還有一門「髒話課」,教導孩子經常不離口的「口頭禪」是什麼意思;社工說,孩子們多半不知道自己「罵的是什麼」。

社工曾稚晴指出,在以琳任教的老師需特別挑選,願意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是最重要考量。

小朋友講話直接,上課常對老師嗆聲「其實你講課沒人在聽」、「你要不要下台」,老師的心臟要夠強。

孩子每周還固定一天到戶外上課,除了古蹟巡禮、溯溪、攀岩,有次還安排到獨居老人家清理環境,原本以為孩子配合度很低,沒想到孩子們看到比自己弱勢的人,竟自動自發分工打掃,讓指導老師感到欣慰。

「他們內心脆弱的那一面,常在戶外課顯現出來。」

曾稚晴說,戶外課除了看見孩子最真實的一面,在外頭搭帳篷過夜時,大家互相分享故事,社工能更接近孩子、建立關係;社工找到他們走偏的原因後適時提供協助,希望能幫助他們走回正途。



◆ 受不了土直爸 留學兒搬保護令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2013.01.02

李姓男子花大錢送兒子出國求學十三年,日前發生爭執,呼了卅歲兒子一巴掌,兒子竟聲請保護令獲准;後來他因細故罵髒話,被依違反保護令罪判處拘役卅天。父子倆還有多件官司,李姓男子自稱擔心兒子再提告,整天提心吊膽。

「我也被兒子抓傷,但我不可能驗傷告自己親生骨肉。」李姓男子語帶哽咽告訴法官,他成長的年代做錯事會被「吊起來毒打」,但現在社會講求「愛的教育」,孩子打不得、罵不得。

六十歲李姓男子是生意人,和兒子還有多件官司在士林地院審理。他流淚自責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但他不希望孩子變成下一個李宗瑞或葉少爺。

李姓商人說,他工作忙碌,卻惦記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花錢栽培獨子,幼稚園到國中都讀私校;升高中那年成績不理想,填不上好學校,他送兒子到加拿大留學。

每年花台幣一百廿多萬元,兒子一待就是十三年,他前年要求已經廿八歲的兒子回國當兵,並勸他入伍前找一份工作,兒子不理會,父子倆激烈爭執。

「你不是我父親,我的事不用你管。」李姓商人聽見兒子如此頂嘴,呼了兒子一巴掌,沒想到兒子錄音又去驗傷,去年三月底向法院聲請保護令獲准。

三周後,李姓商人因故和母親爭執,李的兒子見狀就對祖父說「又來了,樓上都聽到了。」

李不滿被兒子指責,不顧兒子提醒「我有保護令,你不要這麼大聲。」還是對兒子咆哮「聽到是怎樣,跟你什麼關係;這間房子還沒輪到你,不然來打架。」並氣得冒出三字經,兒子再持錄音檔提告。

李姓男子表示,共被兒子告七、八次,去年幾乎每個月都要跑法院,有時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了哪一起糾紛,好幾次想談和解卻被兒子拒絕,在家裡時常提心吊膽,深怕又被錄音。

※ 愛之適足以害之。

fsj 提到...

研究:寶寶在母體內開始學語言

中央社 2013.01.03

科學家發現,還在母體內的胎兒已開始學習語言。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先前認為新生兒在出生頭1個月開始辨別不同語音,但新研究顯示,在孕期最後10週,胎兒擁有學習與記得母親語言中基本聲音的能力。

研究領導人、太平洋路德大學(Pacific LutheranUniversity)心理學系教授穆恩(Christine Moon)說:「我們30多年來都知道,胎兒透過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在子宮內就開始學習辨別聲音。」

「不過這卻是第1份研究顯示,寶寶在出生前就能分辨母親語言中的特定語音。」

研究對象是美國塔科馬(Tacoma)與瑞典斯德哥爾摩40個出生30小時的男女寶寶。

研究人員讓這些寶寶聽瑞典語母音或英語母音,並讓他們透過吸吮連結到電腦的奶嘴,顯示聽到母音的次數。

研究中選擇母音的原因在於其顯著性。研究人員認為,在母親連續說話時、甚至在背景聲音吵雜的子宮內,母音仍可能明顯可辨。

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國家的寶寶聽到外國語時,吸奶嘴的時間會比聽到母語時還要久,這意味寶寶在子宮裡就在學習辨別母音。

研究共同作者、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Washington)學習與大腦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庫爾(Patricia Kuhl)說:「我們原本認為寶寶是『出生後學習』,如今我們發現他們的學習時間更早,他們生出時在發音上不是全然無知。」

庫爾說:「因此我們不能浪費寶寶的早期好奇心,母親對孩童大腦發展擁有最初的影響力。」

※ 相關報導:

* 幼托整合週年 改制率逾99%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301030147-1.aspx

行政院長陳冲今天表示,幼托整合實施屆滿1年,教育部協助地方完成6995家公私立幼稚園、托兒所改制,改制比率達99.49%。

* 幼兒園娃娃車 三分之一超齡使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3/today-center10.htm

為保障幼兒搭乘幼兒園娃娃車的安全,台中市調查全市六百餘輛幼兒園娃娃車,有二百輛車齡超過十年,市府限年底前換新,否則廢止車輛核准,教育局長吳榕峯也邀請所有家長一起擔任幼兒安全防護員,共同監督娃娃車使用現況,確保幼兒行車安全。



◆ 國中會考略難 計分與基測有異

中央社 2013-01-03

教育部將於今年3月底試辦國中教育會考,難度為「難易適中」,比國中基測略難,計分方式採「標準參照」,也和基測有異。

主辦會考的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會考評量結果分為「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級,就命題設計來說,必須抓出兩個切點,因此難題可能會比基測多2、3題,才能準確區分考生的程度。

曾芬蘭進一步指出,基測是「中間偏易」,組題時設定通過率(每百名學生答對比率)為60%至65%;會考為「難易適中」,設定通過率為55%至60%。

另外,基測計分方式是「常模參照」,也就是和其他考生一起比較,換算出每科的分數;會考則是「標準參照」,只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可拿到精熟。曾芬蘭說,如果學生程度真的很好,超過8成都拿精熟也不無可能。

教育部今天在網路上公布會考「參考題本」,以過去基測考古題,依照難度重組。曾芬蘭說,各科題目可分為三類,有些是基礎題,如果答不對,被歸類為「待加強」的機率便會提高;有些是中等題,答對被歸類為「基礎」機率提高;有些則是難題,答對被歸類為「精熟」的機率提高。最後會按照該科各題的答題狀況,綜合出一個評量結果。

曾芬蘭表示,心測中心曾以99年基測考生的答對狀況作模擬,達到「五科精熟」的學生大約只占5%至8%,「五科精熟且寫作測驗6級分」的更少,可能不到1%。但民國103年會考實際上路,當年考生和99年是完全不同批人,程度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曾芬蘭說,今年參加試辦會考的學生,會在4月時拿到成績單,瞭解自己的程度所在。試辦會考成績沒有實質作用,之後再參加模擬填選志願,也僅供參考,是否會公布模擬分發結果,由各縣市決定。曾芬蘭說,她個人傾向不公布分發結果,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錯覺」。

fsj 提到...

觀念平台-打破大學自我評鑑的迷思

【劉維琪】2013-01-03 中國時報

教育部最近決定授權部分大學辦理「自我評鑑」,亦即「由大學自辦外部評鑑」,以降低由外部評鑑機構辦理評鑑的爭議。然而,此舉已違反世界大學評鑑的主流,建議教育部若授權大學自辦外部評鑑,務必要有配套措施,否則最後一定會像現在部分大學所執行的教師評鑑一樣,亂象叢生,尤其對於現行大學評鑑的幾項迷思,應先予以釐清:

一、有教師批評現行大學教學評鑑將SCI、SSCI論文數列入評鑑標準,但檢視近三年所公布的技職校院數百個系所評鑑報告,當中提到SCI或SSCI論文的報告僅不到十個系所,而且全數都通過評鑑。而一般大學系所評鑑報告也全數在網路上供大家檢核,究竟有多少系所真的是因為SCI或SSCI而評鑑不通過,可以讓證據說話,不必以訛傳訛!

事實上,重研究輕教學的真正問題,係出在學校自辦的教師評鑑與升等上,而由外部機構辦理系所評鑑,正可導正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且既然過去授權大學自辦教師評鑑已經出現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結果,若現在再授權大學自辦外部評鑑,重研究輕教學的歪風難道不會更變本加厲嗎?

二、有人批評評鑑勞師動眾,需要填寫許多無謂的表格,以致教師為了準備評鑑喪失教學熱情。但觀察目前大學提交給教育部的自辦評鑑計畫,幾乎都比現行的系所評鑑更為複雜,可見授權學校自辦評鑑並不能達到簡化的目的。

另外,時下大學教師喪失教學熱情的根本原因在學生素質不理想,而實施外部評鑑,就是要讓失望的教師認真去面對問題,在錄取率逼近百分百的現在,就算教到程度差的學生,也得設法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才是大學教師的本分。

三、還有人爆料學校為了評鑑而造假,所以應該停止外部評鑑。這更是邏輯不通。如果學校會為了外部評鑑而造假,難道自辦評鑑就不會造假了嗎?自辦評鑑也需公布評鑑結果,屆時是否更助長了造假文化?

為了避免大學自辦外部評鑑會因上述原因而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建議教育部審查時應把握以下原則:一、學校提出的自評計畫應以教學評鑑為主,不要再強調研究評鑑;二、應在學校現有機制中進行自我評鑑,不必另弄一套繁瑣的新機制;三、評鑑的資訊如何對外公布,學校應交代清楚且能為社會大眾接受;四、參考香港的作法,大學自評的過程仍須由外部評鑑機構加以稽核。

大學自辦外部評鑑應只是權宜作法,長遠之計仍應建立外部評鑑制度,台灣的大學才能與國際接軌並被承認。若有人主張不必強制大學接受外部評鑑,我也贊成將強制性評鑑改為大學自願參加,但對於不參加評鑑的系所,建議比照美國的作法,取消對該系所學生就學貸款利息補助的資格。而參加評鑑的系所,則可自由選擇國內外的評鑑機構付費接受評鑑,讓國內評鑑機構在市場競爭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作者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新光講座教授,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 相關報導:

* 依星座授課 學生出席率大增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72013010300198.html

最近,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根據學生所屬的12星座分門別類進行授課,推廣之後反應相當熱烈,學生出席率大大提高。但這種另類教學法引起讚賞和反對的正反聲浪都不小。

....課程的設計,卻讓大學老師們很為難,除了打亂既定的安排外,部分課程還要根據學生的意見重新制定。專業方面的課程可以通過學院裡老師的研商訂定,但對於新增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的課程則師資有限,一些老師還是第一次應邀來授課,他們需要重新準備很多課堂內容,不僅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讓老師來和一群90後講星座知識,是個不小的挑戰。

fsj 提到...

為飆網 美國少女餵爸媽吃安眠藥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1.04

美國加州兩名少女因為父母對夜間上網嚴格設限,於是在他們喝的奶昔中加入安眠藥,憤怒的父母發現後,把她們送交警方處理。

報導指出,加州洛克林鎮的一位15歲少女對父母堅持她不得在晚上10時後上網的規定深感無奈,便和16歲的朋友想出詭計,在父母喝的巧克力與香草奶昔中滲進鎮靜劑,在雙親昏睡後縱情上網。

兩位少女被控共謀與任意在食品中混入藥物,可能會被送進少年看護所一段時間。警方說,她們能逃過判刑已算她們幸運。這件事發生在12月28日。

少女的父母覺得他們的奶昔味道古怪,而且呈顆粒狀後,並沒有把飲料喝完,但還是很快就昏睡過去。隔天凌晨1時帶著類似宿醉的症狀醒來後,起了疑心的父母便開車去洛克林警察局,買了一組通常用來檢測兒童是否濫用藥物的工具。

密爾卡警官說:「很多父母花5美元買這種工具來檢測孩子的尿液,但這回他們卻是買來檢測自己的尿液。」這對父母在發現尿液呈陽性反應後,生氣地通報警方把兩位少女帶走,準備讓她們在少年看護所住上一段時間。

一位鄰居感嘆說:「孩子為了使用網際網路,想出這麼極端的方法,實在不可思議。我不懂網路上有什麼東西是這麼重要,足以讓你去傷害父母。」

少女的母親說,少女並不是初犯,這是她第二次覺得有這樣的症狀,所以才開始控制女兒使用網路與手機的情況。

犯案的少女是這對父母領養的孩子,她的母親說,把兩個孩子送交警方處理,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和她的朋友瞭解,這種作法是無法接受的。由於涉案的女孩年齡只有15和16歲,她們的名字依法不得公布。

※ 相關報導:

* 義大凌晨宿舍斷網 學生怒放沖天炮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3672

「 我要網路!」義守大學宿舍區網路昨天凌 晨十二時突然斷訊十多分鐘,上不了網的 學生鼓譟、怒吼、飆罵,放沖天炮抗議, 情緒激憤,達十幾分鐘,直到學校緊急修 護恢復網路,失控場面才結束。

....高雄市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分析,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對外主要聯絡管道,從 寫報告用的學校網站、網頁搜尋器、電子 郵件,到BBS 、臉書、Line等社群通訊 ,都須透過網路才能連上線;一旦這個通 道被切斷,就會產生嚴重被剝奪感,陷入 頓失依靠的焦慮狀態。

不過林耕新表示,這些大學生因斷網群 起鼓譟,應該只是看到別人起鬨,就好玩 跟著鬧,與網路成癮沒有絕對關係,畢竟 不是每位大學生都沉迷線上遊戲或長期掛網。



◆ 屏東長治行動圖書館來了 有人首次借書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2013.01.04

屏東縣長治鄉圖書館為了培養更多小讀者看書習慣,將行動圖書館搬到校園,昨天首站到長治國中,下課時間不少學生前來看書,許多學生更是第一次借了書。

今年8月起,長治圖書館行動書車開進校園,幫學生集體申辦借書證,吸引讀者上門,頗見成效。

長治圖書館館長方慧茹說,許多學生借書踴躍,若成效不錯,將來會續辦,並推行到鄉內各國中小。

長治國中二年級黃同學說,鄉立圖書館離家比較遠,平常不會經過,所以很少去;他說,鄉立圖書館有較新的小說,如九把刀、還有完整的金庸小說,讓他很感興趣。。

長治國中校長鍾冬玉說,學校經費有限,可以購置的新書不多,鄉立圖書館的書剛好可以補學校書庫的不足;未來學校購書上,將盡量避免與鄉立圖書館重複,讓圖書資源更多元。

為了吸引學生看書後上門,長治圖書館館長方慧茹還想出妙招,成冊小說沒有一次帶來,而是帶前幾冊,方慧茹說,希望學生覺得好看,回鍋進圖書館借續集。

※ 相關報導:

* 會考明年上路 想讀明星高中得抽籤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3670

....十二年國教明年將上路,屆時基測將走入歷史,所有國中畢業生都要參加會考,作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台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心三月底將「試辦會考」,昨天公布試考範例,難度為「適中」,比起基測「中間偏易」要稍難一些。

雖然國中會考比基測稍難,但學生不用「分分計較」。主辦會考的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過去基測一科總分為八十分,為了減輕國中生負擔,會考評量結果只分為「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級。

此外,根據心測中心預估,五科「精熟」且六科滿級分的考生,全國不到百分之一;推估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基北區,考生達此標準的人數約有八百人,若統統申請建中和北一女,最後幾乎都要靠抽籤才能決定。

會考考試科目和基測相同,為國、英、數、自然、社會及寫作測驗,除了英聽為三選一的選擇題、數學納入非選擇題,其餘科目皆是四選一的選擇題。值得注意的是,英聽和數學非選題明年雖納入考題,但不計分,後年起才採計。



◆ 國科會研究費案 又15教授遭起訴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凌筠婷/彰化縣報導】2013.01.05

彰化地檢署偵辦大學教授以不實發票,向國科會領取專案研究費案,檢方上月依貪汙罪起訴彰師大洪姓教授與陳姓副教授後,昨再追加起訴陽明、中興、國防及台中教育大學十五名教授及卅名研究助理。

據了解,彰化檢方偵辦教授涉嫌詐領專案研究費案,涉案教授多達一百多人,其中不乏台大、成大等知名大學教授,甚至還有高雄榮總教授、屏東海生館研究員,因人數眾多,檢方採分批結案,這十五名教授及卅名助理是第一波。

被起訴的教授和助理幾乎都坦承:「為方便專案研究能順利進行,在核銷開支上有些便宜行事」,但所有的經費都實際購買研究所需器材和耗材,絕無挪用在私人用途。但檢方認為無法證明所言,分別依貪汙治罪條例「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物罪」或偽造文書罪起訴。

國內教授以不實單據核銷研究費陋習由來已久,幾乎已成學界公開「秘密」。

檢方表示,一次查出涉案教授多達上百人,檢方也很「訝異」,只要法令許可,檢方原則採「從寬、從輕」處理。

彰化檢方前年六月接獲檢舉,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洪姓教授及陳姓副教授,向國科會申請經費進行專案研究,涉嫌要求位在新北市的國揚儀器公司開立不實發票,向學校請款及報銷耗材費。

檢方到彰師大和國揚公司搜索,從國揚查扣的帳冊發現,涉案的大學教授遍及全台,為減少對校園衝擊,去年五月間,地檢署出動多名檢察官先後六次低調「到府偵訊」,由檢察官到各大學,約訪涉案的教授和助理。

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智勇說,大學教授所涉的弊情,幾乎都是向廠商拿不實的發票核銷專案研究經費,金額從幾萬到五十多萬元;檢察官依個案衡量涉案情節輕重,作成起訴或不起訴;這波結案的教授,有三名因單據核銷明確獲不起訴。

※ 相關報導:

* 教授涉浮報研究費 李嗣涔:核銷瑕疵 別重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1686.shtml

10多名大教授涉嫌浮報、虛報研究經費,昨天被彰化地檢署依貪汙罪嫌起訴,引發學界嘩然。台大校長李嗣涔上午表示,如果真的是公款私用,他贊成司法予以嚴懲,但多數都是公款公用,只是核銷的過程出現瑕疵,希望能符合比例原則,別以這麼重的法條起訴。

* 假發票詐領公款? 學者:不了解才觸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1295.shtml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說,這件事如果屬實,而教授只是無心過失或便宜行事,起訴會造成教授很大的衝擊。為避免此事,在技術上教育部和國科會已經在措施上鬆綁,後續還是會繼續提醒教育人員報帳要遵循相關規則,不能便宜行事。

* 虎尾科大教授 貪百萬遭起訴
http://www.udn.com/2013/1/4/NEWS/SOCIETY/SOC6/7608870.shtm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教授莊賦祥,涉嫌勾結奕偉國際有限公司老闆趙偉智,以虎科大、交大、中州科大、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名義,填寫不實請購單詐財,先後牟利百餘萬元,經廉政署查獲,已繳回貪汙所得,台中地檢署昨依貪汙罪將2人起訴,並請法官從輕量刑,以啟自新。

fsj 提到...

最少2萬9、最多74萬 12學者說不清流向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鄭惠仁/連線報導】2013.01.06

彰化地檢署偵辦大學教授不實核銷經費案,起訴十二名教授、副教授,由於十二人都說不清楚經費流向,有人還將廠商當成「小金庫」,檢方懷疑研究經費多挪做私用;除彰檢外,台北、新北、台南等地檢署也陸續偵辦類似案件,南部逾百名教授、助理遭約談,大學校園瀰漫不安氣氛,也震撼學術界。

被彰檢起訴的學者都稱,政府法規太嚴,不利研究進行,才便宜行事,所有經費都用在研究上。

檢方表示願意相信教授,但因錢的流向交代不清,才依貪汙治罪條例的「利用職務上之機會,以詐術取得財物」罪起訴。

彰化地檢署前天起訴十二名教授和副教授及兩名助理、三名研究員及技術員、四家廠商負責人和業務代表等共卅二人,檢方認為教授和副教授涉嫌與合作廠商勾結,拿不實發票或浮報器材金額,向國科會或國衛院等單位核銷研究經費。

彰化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智勇說,涉案人員交代不清的金額,最少是二萬九千元,最多為七十四萬多元,檢察官起訴書中載明,如果被告在審理期間能提出證明,確認流向不明的金額用在研究計畫,或繳回不法所得,都建議給予緩刑。

檢察官表示,學者所涉不法的案情雷同,像是要求廠商提供採購內容不實的發票,向學校請款後,廠商再提供學者要求的耗材或購買個人電腦;至於學者購買的個人電腦及耗材,是否用在研究,十二人都說不清楚。

另一種是浮報金額,例如遭起訴的中正大學曾姓副教授,向國科會申請「眼球軌跡追蹤系統」研究計畫,涉嫌與國揚公司談妥一百五十八萬元後,曾要求再浮報七十五萬元;國揚遂提出二百卅三萬元金額的估價單和參考底價給學校,得標後,國揚在公司內帳裡,將七十五萬元以「預放款」名義掛帳。

檢察官查出,去年一月五日、二月廿二日,曾先後向國揚「提款」廿二萬五千元、廿七萬七千元,預放款餘額還有廿四萬八千元,儼然是他的「小金庫」。

台南與台北等地檢調目前也在偵辦類似案件,被約談的教授、助理都很緊張,「擔心被起訴,或是哪天檢調找上門」。有辦案人員透露,北檢和南檢偵辦的涉案人數,恐怕遠多於彰檢。

※ 相關報導:

* 北檢未偵結案件 牽連上百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597/112013010600094.html

台北地檢署目前仍針對台灣大學、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多名教授,審慎蒐證調查中。初估人數多達上百人,仍在蒐證中,尚未偵結。

* 朱敬一 蔣偉寧 翁啟惠 「勿以貪汙辦教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3024.shtml

十多名國立大學教授以不實發票報帳,遭檢察機關以貪汙罪起訴,引起學術界震撼。中研院長翁啟惠、教育部長蔣偉寧、國科主委朱敬一昨天緊急會商後,下午將發表共同聲明,呼籲檢方不要以貪汙罪,追溯沒有把研究費放進自己口袋的教授。

朱敬一上午提出三點呼籲,強調:一、會聘律師對單純品項不符教授,提供法律協助、二、根據科技基本法第6條最後一項,科研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檢察官依法偵辦時,不以貪汙罪追溯。三、希望司法機關多了解學術研究本質,讓學術與公務分軌。

....朱敬一表示,研究經費「買A報B」有時代的大背景,過去研究經費流入流出都要報國科會同意,但程序往往一拖三、四個月,若碰到實驗過程有變化,或突然發現國外有類似研究要改變計畫方向,照程序提報根本來不及,才會出現用耗材先報帳的情況。

他強調,這次被起訴的教授,都是相關規定修訂之前的舊案。「如果當中真的有錢進自己的口袋,絕對是貪汙」。但朱敬一反問,假設一個一萬元的研究費,有9900元用在研究,其中有100元當成實驗室零用金買文具掃把,卻因為這100 元被起訴,「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強調,用貪汙治罪條例起訴這些「買A報B」的教授「真的太嚴重」「如果帳很清楚,只是品項不符,是貪汙嗎?」

* 黃世銘:非打擊學術界 是依法辦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2644.shtml

黃世銘說,教授以不實單據核銷採購品項,若未中飽私囊,檢方將以較輕的偽造文書罪從寬論處;如有人申請採購精密分析儀器,卻買了液晶電視、3C產品、名筆私用,自然要依貪汙罪究責。

* 新聞眼/關切!求情!教授該輕放?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3010.shtml

....在事不關己的情形下,大家言必「公平正義」或是「社會正義」,但換到自己「出事」時,腦袋就換了,學界、醫界都不例外,目前爭議中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不是凸顯了「醫生過失與一般人不一樣」的邏輯?而這次的大學教授們涉案,似乎也告訴大家,「如果是教授報假帳,思考方向可能與一般情形不同」。我們的社會氛圍應該是這個樣子嗎?

* 教授涉弊/制度殺人? 校長更要阻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612600.shtml

....或許有部分可能其情可憫,或許被起訴的均因無知,然而學術界的確是有涉嫌貪汙、占便宜之亂象,而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可能甚於已起訴的貪汙案;更重要的是,前述亂象其實都是各校可自行處理,只是校長怠為處理。因此校長們在為教師喊冤之際,是否深自反省各校是否曾認真處理這些亂象,進而形塑清廉的校風,阻貪於校園之外?

* 觀察站/貪念?共業?自己最清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3011.shtml

....其實,這似乎是學界存在已久的現象,被起訴的學者所觸犯的違法情節,也都幾乎一樣。教授主持專案研究計畫、教學實驗,都擁有完全自主的空間,就是自己提出採購需求、自行尋找廠商訪價、殺價,再與業務人員謀議後提高報價,或提供不實的發票,事後又自行驗收與使用,學校行政人員只是橡皮圖章。多年來,國科會和國衛院是完全信任教授。

兩年前,國立彰師大疑因內部不和,有人檢舉主持專案研究計畫的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以不實發票請款核銷;彰化檢方原以為是單純的偽造文書小案,查扣廠商的帳冊後,驚見國內多所大學和學術機構,共有一百多名學者也涉及不法,才「誤啟了潘朵拉的盒子」。



◆ 翁啟惠:國外研究人不碰錢 阻絕弊端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專訪】2013.01.06

教授研究費報帳不實遭起訴,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今天以他自己在國外從事研究30年的經驗表示,國外研究單位主持人都不經手金錢,有會計單位負責購買,不必凡事都由研究者與廠商直接接觸,他認為台灣也應該這樣做。

他進一步指出,很多教授擔心辛苦爭取來的經費繳庫,才想出在廠商處設立公基金,因此他認為研究經費使用的制度應該修改,讓研究經費可以流用到下一年度,甚至有一定比率可以流用到其他研究用途。

翁啟惠指出,在美國時購買任何研究設備,都是直接與會計單位連線,給一個會計編碼確認購買,研究主持人與經費間沒有任何接觸,當然就能阻絕弊端。但台灣的研究經費申請過程,都是由助理協助核銷,加上經費使用沒有太多彈性,才造成使用不實發票核銷研究經費。

翁啟惠認為,利用這次經驗檢討法規制度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尤其目前使用研究經費,如果年終沒有花完,所有經費必須繳庫,但卻得背負執行不力的標籤。

「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研究經費,眼睜睜要被收回,研究者當然會不捨」翁啟惠認為,省錢做研究反而被懲罰,這樣的不合理現象都該檢討。

翁啟惠也談到,台灣的會計制度過於僵化沒有彈性,超過10萬元就得公開招標,但對研究工作來說,10萬元的採購很常見,每次都要耗費心力執行公開招標,無形中是在用制度耗損研究能量,因此出現有教授採購30萬元的設備,就拆成3個10萬元以下單據的狀況。

翁啟惠認為,這些制度面的僵化,正好可趁這次事件好好檢討,讓研究者有更多彈性空間。他強調,多數研究者都是清白的學者,只想把研究做好,很擔心因為這次事件,讓台灣背上「法規制度落後」的罵名。

fsj 提到...

朱敬一質疑:買螢幕報碳粉算貪汙?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鄭語謙/台北報導】2013.01.07

「如果三個碳粉匣的錢拿去買一個螢幕都算貪汙,以後學術審查會要在土城開了。」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引用陽明大學某院長與他的談話表示,希望司法界別用最高法院對嘉義大學教授余哲仁判刑定讞標準,來看這次不實發票報帳案。

昨天朱敬一、中研院長翁啟惠、教育部長蔣偉寧發出共同聲明。朱敬一並已向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報告,希望行政院與司法單位溝通;並將徵求律師或法律系教授免費為涉案教授提供諮詢。

朱敬一受訪時提到,余哲仁前年因為一件建教合作案被判刑,余哲仁與一間公司建教合作,該公司出一百八十多萬元請余幫忙研究,先把錢匯到嘉義大學、並由嘉義大學支持他研究。結果因為余哲仁報帳時報A、B、C三張發票,實際上買了D,因此被判三年六個月徒刑。

朱敬一說,若是公司直接把錢給余哲仁,余哲仁就會沒事;因嘉大校務基金屬於公立大學經費,余哲仁算是刑法第十條規定的「授權公務員」,在執行授權時報假帳就觸犯貪汙治罪條例,最後被判刑入獄三年六個月。

朱敬一說,從判決書上看不出有錢進到余哲仁的口袋,而同樣用不實發票報帳,私立大學教授就不會被起訴,這豈不是「很奇怪」。

翁啟惠則指出,目前科技基本法雖已修法,科研採購不再適用公務採購法令,但用學校研究經費、國科會預算仍算「執行公務」,最後還是落入公務採購法令規範,建議盡速訂定科技採購法。

蔣偉寧表示,最初不實發票調查牽涉上百所大學系所,最後只有十多名依貪汙罪嫌被起訴,可知用不實發票核銷應非通案,多數教授仍按規定報帳。



◆ 余哲仁案 第一顆震撼彈

【聯合晚報╱記者董介白/台北報導】2013.01.07

國立大學教授拿不實發票核銷研究補助款被控貪汙案,連日來引發學界震撼,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並引用陽明大學某院長與他的談話表示,希望司法界別用最高法院對嘉義大學教授余哲仁的判刑定讞標準,看待不實發票報帳案;根據最高法院的定讞判決,認定擔任計畫研究主持人的國立大學教授,屬於「授權公務員」,在執行授權時報假帳,構成貪汙治罪條例判處3年6月徒刑確定。

53歲的余哲仁,是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博士,他在10年前任職國立嘉義大學教授時,用學校研究經費中的34萬元購買研究用的2台酒精泵浦,再請廠商開假發票報帳,儀器歸為己有,被控貪汙罪;一審時,余被依貪汙等罪判處3年7個月徒刑。後經余上訴二審及更一審時,貪汙部分一度獲判無罪,只被認定構成偽造文書罪且緩判緩刑。

檢方不服判決上訴,余最後被最高法院認定觸犯7年以上重刑的貪汙治罪條例「利用職務詐取財物罪」,但因犯行情堪憫恕,減刑一半為3年6月徒刑。

據最高法院定讞判決指出,余哲仁是在90年11月間,嘉大和綠益康生物科技公司簽約,委由嘉大進行3項研究,余為計畫研究主持人。綠益康提供嘉大180萬元的研究經費,嘉大納入校務基金,研究用的儀器物品,須經採購程序,專款專用,且歸學校所有。

余哲仁執行研究時,為分餾、萃取,必須購買2台酒精泵浦裝在分餾機,但他找廠商劉吉青幫忙,規避10萬元以上應採購招標的規定,分開4張每張都不到10萬元的不實發票進行核銷。余哲仁之後將這2台儀器送到綠益康公司由他個人使用,並以技術入股方式投資綠益康。

定讞判決指出,綠益康公司依研發合約提供的研究經費,已納入嘉義大學的校務基金而屬「公款」,是以相關研究計畫的採購,金額在10萬元以上者,須適用政府採購法等規定。

最高判決還認定,余哲仁為研究計畫之主持人,依據修正後的刑法第10條第2項立法意旨,採購內容縱僅涉及私權或私經濟行為之事項,惟因「公權力介入甚深」,仍宜解為「有關公權力之公共事務」,指余的身分為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人員,屬於「授權公務員」。



◆ 以貪汙究辦? 法律學者:學術研究不具公權力

【陳文信、蕭承訓/台北報導】2013-01-07 中國時報

部分國立大學教授因研究經費核銷涉及違法,遭檢方以貪汙重罪起訴,引起罪刑是否相符的爭議,朝野立委均有意修法放寬。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吳景欽表示,學術研究根本不具任何公權力行使的特性,檢方只因究案領取政府補助,就將學者比照公務員法辦,法律見解恐侵害學術自由。

但他強調,並不贊成修法將學術經費核銷除罪化。研究經費核銷問題若將A款項挪用於B款項,若都是公款,只涉及偽造文書,檢方可緩起訴,沒有除罪化問題。但研究經費不實核銷若屬公款私用,就涉及詐欺,這種情況沒有除罪化的空間。

吳景欽並質疑,私立大學教授也可能申請到國科會計畫補助,若有涉及浮報等不法,則如何處理?依據檢察總長意見,由於其非公務員,所以無貪瀆罪的適用,僅涉及背信、詐欺、偽造文書等罪。但同樣是接受國家補助做研究,為何能有輕重不同的對待?

他指出,學術研究乃學者自由,根本不具任何公權力行使的特性,將之當成是種「法定職務權限」,不啻是將學術研究補助當成國家統制工具的一環,嚴重侵害學術自由。法辦貪汙者當然是伸張社會正義,但學術研究與公權力行使的性質不同,檢方擴大解釋公務員的身分,已違反《刑法》二○○六年時修正的精神。

對於國科會等單位昨日呼籲檢察官,正視科學技術基本法中,科技預算所補助的計畫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不應以貪汙究責。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在起訴書中強調,該條文僅指辦理採購程序不適用該法,承辦或監辦人員從事採購仍然屬「授權公務員」,涉及貪汙舞弊,自然適用貪汙治罪條例。

※ 相關報導:

* 刑法學界狠挨一巴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10700369.html

大學教授執行計畫不實聲請經費的問題,自去年五月開始,已引發刑法學界的高度重視,不少學者已相繼在專業期刊撰寫文章,並在台灣法學雜誌上發表共同聲明。此一問題,刑法學界早有共識,就是國立大學教授在計畫執行上不是所謂的刑法公務員,被包含檢察總長在內的部分檢察官所援用的最高法院一百年度台上字第四五九號刑事判決見解,係誤解刑法第十條第項第一款後段「授權公務員」的立法文義與立法理由。可惜大舉起訴相關涉案教授的彰化地檢署,根本不理會學界的聲音。

* 為何用不實發票 一位台大研究助理的告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4951.shtml

A研究生:年度研究經費花不完,情急只好買一堆記憶卡、硬碟等耗材。
B研究生:申請人不是學校,名稱不符不給核銷,只好找其他發票來頂替。
C研究生:大家都很恐慌,為了一個碩士或博士學位觸法,這代價真大。

* 假發票牽連 研究生勞動制待立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1070311-1.aspx

檢調偵辦假發票案,震撼學術界,受牽連的除了大學教授,也包括數名學生助理,校園人人自危,期盼建立研究生勞動制度。

日前彰化地檢署針對假發票案起訴十餘名教職員,其中包括2名專任助理,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許多人都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或是揶揄,「怎麼沒有我老師的名字」。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林飛帆表示,研究生擔任研究助理(RA)、教學助理(TA)是大學常態,許多人的「老闆」就是自己的論文指導教授,被「拗」時根本無法反抗。

fsj 提到...

學界涉貪案/愛因斯坦 在台也陷風暴

【聯合報╱陳碧華/電台兒童英語節目製作人(台中市)】2013.01.07

教授不實發票案突然間讓原本享有清譽,社會形象良好的教授成了過街老鼠,校園裡籠罩著一片緊張肅穆氣氛,只要有拿國家計畫的教授人人自危。

身為一個國立大學教授妻子,我很慶幸外子在這場風波中毫髮未傷,但我很為周遭認真研究但卻捲入風波的教授抱不平,更擔心台灣的高等研究將停滯不前,人才出走,台灣更缺乏競爭力。

奉公守法相信是絕大多數的教授一生所奉行的,這次不實發票案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教授捲入,其中不乏許多名校教授或學術成就卓越學者,的確令人匪夷所思。到底是他們貪圖小利,還是制度殺人?

只要有做過科研工作的人都知道時間是最寶貴的因子,在全世界高度競爭下,學術論文發表搶的是時間,許多偉大的發現可能一夕變成廢紙,只因為類似的研究已經被別的團隊捷足先登發表了。一般教授除了因為對研究的熱忱,敦促著他們日日夜夜不眠不休工作,他們面臨的升等壓力更是逼得實驗工作不能延誤,才能盡快發表研究成果。依照過去政府核撥經費方式,教授不能也不願依照正常會計報銷制度核銷經費,因為會延誤到實驗的進行。便宜行事報銷其實是對教授的侮辱,他們其實只一心一意想讓實驗工作不受干擾。

如果依照不做不錯的法則,所有不做實驗不申請國家經費的教授最安全,絕對不會觸犯目前不合宜的法條;倒是那些沒日沒夜拚死拚活的教授活該倒楣,誤觸法網。如果台灣教授貪汙成了國際笑話,這是政府一心想爭取的國家形象嗎?

當一個考試全班不及格,要檢討的是考題而不是學生;當一個制度引人入罪,要檢討的是制度,而不是莫名其妙犯錯的人。我常笑外子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人物,大多數的教授都和外子一樣,他們的世界只有研究工作,別說經費核銷如此繁瑣事情,許多人連日常生活都懶得打理。不知如果愛因斯坦生在當今台灣社會,他會不會是首當其衝捲入風暴的教授?



◆ 檢:問題在預放款 不在買A報B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凌筠婷/彰化縣報導】2013.01.07

偵辦教授不實報銷案的彰化檢方表示,學界認為依貪汙罪起訴太沉重;被起訴的教授,部分在廠商內帳裡都有「預放款」的小金庫,部分是直接拿錢,但都說不清錢的用途也無單據,才依法起訴。

「其實檢方非常『禮遇』學者」,檢方表示,去年五月展開偵查行動前,檢方就召開專案會議討論,確立「不要殃及無辜」的辦案原則,不要讓單純協助教授從事專案研究計畫的研究生助理,「變成第二個或無數個余文」。

在這一原則之下,檢方在偵辦過程中,發現有廿多名研究生助理,只是單純跟著教授作研究,用不實單據協助教授報銷,本人未獲任何不法利益,檢方全部網開一面。

檢方這次起訴有十二名教授、三名研究員、二名助理,其餘是廠商及業務員。被訴的這兩名助理,都是「正職的行政助理」而非兼職的研究生,都是教授與廠商接觸後,指示他們配合廠商拿不實發票核銷,並經手「預放款」的小金庫。

檢方指出,被起訴的這十二名教授,向廠商採購研究設備時,不管是議價或招標,通常都有「折價」空間,但廠商希望維持價格行情以提高獲利,不願公開降低售價。

雙方密談後,廠商同意按教授要求浮報的金額灌水,提高「建議售價」後進行議價。私下約定「實際售價」。廠商以浮報的建議售價得標後,再把「折價」的差額,列入廠商內帳名為「預放款」,供教授私人取用,形同教授個人寄掛廠商處的「小金庫」,部分則是直接拿走差額。

「教授如何運用預放款,只要提出單據,一切教授說了算。」檢方強調,問題出在這些教授對預放款的運用,完全提不出單據,「檢方實在找不出『從寬』的理由」,只能依法起訴。

檢方舉例,某助理教授因教學實驗需要,採購一套教學軟體,明知實際價格只有二萬元,卻要求廠商開立五萬八千元的發票請款,浮報的三萬八千元成為這名助理教授的預放款,助理教授說不清流向,「能不依法處理嗎?」

檢察官說,學界呼籲「買A報B」能從寬處理,但關鍵出在「浮報及預放款」,而非單純拿不實發票請款,還有學者請廠商開立三張各五萬多元的採購不同藥水發票請款,事後卻拿以前購買的舊藥水讓不知情的行政人員驗收,很明顯是中飽私囊。

閱讀秘書/預放款

被彰化檢方起訴的大學教授,主要都是無法交代廠商提供的「預放款」金額流向,什麼是預放款?讓人看得霧煞煞。

挑明講,就是浮報價格或拿不實發票請款後的「回扣」,只是換個較文雅的名詞;不同之處,這筆錢是暫時寄放在合作廠商的內帳裡,教授有需要現金或採購其他東西,就向廠商提領,雙方合作愉快。檢察官意外查扣廠商的內帳,才揭開這項學界公開的「預放款」秘密。

※ 相關報導:

* 翁啟惠電立委 速修會計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4209.shtml

十多名教授以不實發票報帳遭起訴,朝野立委已提案修正「會計法」盼為難題解套,翁啟惠近期也再度致電立委蔡正元,希望盡速推動修法。但目前議案仍在財政委員會待審中,本會期通過無望。....目前有兩版本,一是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版....另一版本是民進黨立委李應元提出。



◆ 教育園丁─少年法之父李茂生/傳佈「法律教」 關懷弱勢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7/today-life6.htm

記者林曉雲/專題報導 2013.01.07 自由

台大法律學院專任教授李茂生,不只是傳授課業的經師,更是關懷學生的人師。他曾推薦一名學生赴日留學,學生因故自殺,李茂生趕到現場,親手為學生蓋上白布,送走最後一程,並為學生撿骨。

留日學生自殺 親手撿骨

恩師楊日然那時也因病去世,老師和學生的逝去,「讓因國科會計畫赴日本的三個月,心碎又難過。」憶及往事,李茂生面容仍見哀傷。

外界常質疑台大教授多忙於研究、接計畫,較輕教學更少關心學生,但台大畢業,回台大教書的李茂生,不只照顧學生,還提攜年輕老師,且做很多吃力不討好的「志工」,如法律扶助基金會分會長。

法律系看重國家考試,絕大多數的台大法律系學生目標是考上司法官或律師,但李茂生自己不考國考,教課也重概念。他說:「當年我是按大學聯考分數填進台大法律系,我討厭法條,幸好學了法律後,了解法律包山包海,還有法理學、社會學及哲學,跟生活其實密切相關。」

教民眾懂法 學會自保生存

李茂生眼中的法律是國家統治手段的一種,在國家機器及資本家統治下,一般小老百姓無法抵抗,因此要學會法律自保生存。

這樣深刻的法律理念來自親身的家族經驗。阿公是小學校長,三叔讀高中時加入共產黨,李家因此變成二二八受難家庭,阿公代兒子入獄三年,校長職位和財產沒了,所有孩子的工作發展也有了「紅底」,在台銀的大伯、在中油的父親、在軍校任教的小叔,連回台大任教的三叔本身,發展都受限制,「直到李登輝總統上任,我父親才終於可以正常依能力往上升。」

「法律『服務』懂法律的人,所以我把教法律當成在傳教—傳『法律教』,希望每個人都懂法律。」李茂生號召志同道合的十多位老師,在台大推廣部開學分班,造福民眾,為台大每年賺進約三千萬元。

李茂生是苗栗苑裡客家人,童年時偷過父親錢、偷喝過酒,小學到國中功課「普普」,成長中曾有被瞧不起的經驗,讓有「少年法之父」之稱的李茂生,不僅關注少年刑事政策,更以行動關心弱勢青少年。他長期擔任學生獎懲委員及性別平等教育委員,對犯錯學生是教育重於懲罰,「好學生自己會跑,需要師長多關心的其實是犯錯的孩子,讓這群迷途羔羊有機會回到正途。」

曾有罹患癌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學生,即使病發在醫院仍不放棄學習,李茂生不只關心打氣,考試時派助教到病床邊口試,還幫她去協調其他科的老師通融,希望幫這名學生撐下去,「後來還是休學,但大家至少盡力了。」

感慨政府不重視歧途生

李茂生同時帶的研究生,從碩士到博士多則三、四十人,最近有學生在臉書上貼文描述少年法上課實況,提及老師感慨國內不重視矯正學校、儼然放棄歧途生的事,老師的真情真心引發學生熱烈回響,且學長姊傳學弟妹,一代一代不斷被啟發。

fsj 提到...

假發票風波/教授家裡電視怎來的?

【聯合報╱張碧蓉/台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副教授(台中市)】2013.01.08

學術界曾經是我追求嚮往的世界,在小小的年紀裡我曾立定志願當一位大學教授。在離夢想愈來愈接近的時候,我卻也從小女孩純真的夢中醒來,因為我看到的不是學術崇高的殿堂,而是不亞於政治圈的醜陋世界。

某國立大學教授被踢爆以學生當人頭詐領研究費達一百多萬,更證實筆者所聞所見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心痛的是,很多人對這現象習以為常,因為如那位被舉發的教授所言:「大家都這麼做」。

國科會每年提撥龐大經費獎助各種重要的學術研究,但大筆資金是否得到最有效且正當的使用,可能是國科會不該漠視的問題。

外甥女就讀某國立大學法律研究所,擔任助理期間,指導教授要求她收集發票,以便報帳核銷國科會的經費。她備感困擾,認為這是知法犯法,更何況她也不知去那兒弄到發票。事後學長指點她,可以到那些長期與他們配合開假發票的商家,學長並且告訴她這是極為普遍的事,要她不必少見多怪。無獨有偶,姪子在另一所國立大學念工科研究所,擔任助理時也碰到相同情況。

近日陪外子到一商家買電腦,負責人竟毫無顧忌的提醒外子「消化」經費的管道。他說很多教授為避免年度結算時經費沒用完,會設法出清這些經費,舉凡電視、手機、相機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商家都可以配合代購以便核銷經費。也許他深信我們會接受他的建議,把今年剩餘的二十萬元經費為家裡「添購設備」,因此他毫不掩飾的把我們視為圈內人。

步出商家,我的心沉到谷底,但我更納悶的是,那些優秀的教授們如何向小孩解釋家裡那台大螢幕液晶電視的來源?或者他們也像某些政治人物一樣,冠冕堂皇又無奈的說這是歷史共業?上至前第一家庭,下至大學教授,都為了某種歷史共業努力的收集發票與人頭?不管什麼說辭,這樣的心態與行為勢必已深深的影響了下一代的價值觀,包括我的姪子與外甥女。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優秀的研究人員兢兢業業的善用每一筆經費,所以我衷心的希望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的這些都只是例外,但太多的例外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已是學術界的醬缸文化。對於不正當使用經費者固然該予以譴責,但那些獨善其身,對於這種現象視而不見或甚至默許的學者,在你們埋頭製造論文時,是否也該為自己這種知識分子的冷漠感到愧疚?

如果國務機要費案及貪汙文化令我們深惡痛絕,也許我們更不該漠視的是學術界的國務機要費現象,它的影響可能更深更遠,因為這些學術界的菁英,正在培育一群菁英的學子。

※ 相關報導:

* 不實發票案 檢調震撼彈再查140教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8401.shtml

大學教授涉貪弊案,彰化檢方先後兩波共起訴14位教授,後續還有台大、清大、成大等多所大學、共140多名教授,彰化檢調單位已完成初次偵訊,目前正逐一清查和比對國揚儀器公司的內帳和開立的發票,讓「命運未卜」的教授忐忑難安。

* 假發票起訴標準 國科會提三矛盾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605/112013010800082.html

....國科會昨日彙整三個矛盾問題,呼籲檢調重新衡量起訴標準。一,私立大學教授不是公務員,若涉案就不涉及貪汙罪,形成公私立大學教授同罪不同罰的矛盾。二,曾有教授利用研究生當人頭,詐領國科會研究經費,把錢放進自己口袋,情節比「公款公用」更嚴重,卻被以刑責較輕的詐欺和偽造文書起訴,造成重罪輕罰的矛盾三,產學合作企業捐贈研究經費若未報繳校務基金,就不必依政府採購法辦理;但教授若自動報繳校務基金,就必須依採購法辦理,也造成誠實申報有罪的矛盾。

國科會高層官員直言,使用假發票買A報B,在學術界非常普遍,很多教授已因此從去年五月起陸續被檢調約談,涉案學者在不知道檢調偵辦到底會如何結案的情形下,最近幾個月寢食難安,這種等待判決的心情,對他們是難以形容的煎熬。尤其最近看到彰化地檢署把涉及「假發票」全部用貪汙罪起訴後,「我真的不曉得他們要怎麼繼續專心做研究?」

* 研究生:浮報是公開秘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6987.shtml

....「國科會規定不合理!」林姓研究生說,指導教授有個研究計畫一月通過,執行時間從一月一日到同年底,大家立刻分頭作業,沒想到計畫到三月才簽約,「前兩個月的支出都不能核銷請款,合理嗎?」

* 黃世銘:公款私用就是貪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16989.shtml

「公款私用,就是貪汙。」檢察總長黃世銘昨天再度說明,如果教授以不實發票請款,錢仍用於研究計畫,僅涉偽造文書刑責;但公款私用就是貪汙。法務部則表示,已進入偵查階段的個案,不宜發表看法。



◆ 毋枉毋縱:三長與法部的共識

【聯合報╱社論】2013.01.08

十多名教授涉嫌不實報銷案,被檢方以貪汙等罪名起訴;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及教育部長蔣偉寧為此聯名聲明,表達憂慮與呼籲。雙方看似針鋒相對,壁壘分明。

然而,迄至目前,我們卻看不出雙方有何根本差異。朱翁蔣三長亦主張法辦貪汙,但不可造成冤錯;法務部則稱已經區別輕重,網開一面,但貪汙仍應法辦。然而,如今形成的社會印象卻是:三長只知護短,檢方則濫訴無辜,這些恐皆未必是如今事態的真相與全貌。

三長的公開聲明,開宗明義即舉出「兩種類型」的比較,茲稱之為甲類型與乙類型。甲類型:「如果教授以假發票報領經費拿進口袋,或是用此經費購買與研究無關的私人物品(如名牌包、家用電冰箱等),我們認為絕對要依法究辦,不應寬貸。」

乙類型:「但是,假如以假發票報帳購買另一項研究器材(例如用三個碳粉匣的發票實購一個電腦螢幕),也沒有一毛錢進私人口袋,那麼畢竟不是貪汙治罪條例所該適用的對象。」

準此,三長表示:「假發票案的類型不同,我們對不同案件的態度也不同。」

其實,檢方在過濾相關案件時,似乎亦持同一立場:倘公款未入私囊,視情節輕重,或不起訴,或訴以偽造文書(乙類型);另對類如買A報B的情節,亦從輕處理;但若與廠商勾串以低價高報,而將「預放款」(回扣)留為私用者,即不寬貸(此可謂為丙類型);至於利用職務詐取公款納入私囊就是貪汙,沒有模糊空間(甲類型);另外,還有居絕對多數的「丁類型」,早經檢方過濾掉了,以不起訴或請回結案。倘若此即檢方的辦案準則,豈不也是「案件類型不同,我們對不同案件的態度也不同」?

因此,就我們看來,三長及法部之間若有爭執,亦僅在「毋枉毋縱」四字而已。只是,各自站在職司不同的立場,三長可能較重「毋枉」,但法部可能較重「毋縱」。此皆人情事理之自然,不足為怪。

這場爭論,有一個不可移變的中心準則,即是在現行法律下,倘將公立大學教授視為公務職位,則其人若將公款納入私囊,即可能被以貪汙罪訴究;因此,三長也認為在公立大學教授的法律責任中,亦有「甲類型」存在,「絕對要依法究辦,不應寬貸」。此或即是法務部所稱的「沒有模糊空間」。只要雙方皆站在這個中心準則上,這場辯論的核心是非已可解決大半。

國人關切的是:檢方不宜將灰色地帶的「乙類型」、「丁類型」,辦成貪汙罪;三長亦不宜為「甲類型」、「丙類型」說項。

接下來可以一談的是,此事雖牽涉人數不少,但畢竟仍屬個案,不宜將之與「教育界/學術界/教授界」的全稱命題相提並論;畢竟,糾辦不法,不能視為與全體「教育界」為難。再者,亦不宜將涉案者的案情(如果是甲類型),與其是否為「研究傑出卓越者」混為一談;畢竟,即使是「傑出卓越的總統」,若涉貪汙,亦當法辦,教授又豈能免責?

然而,若說事態發展迄今,已有「制度共業」的意味,亦非全無道理。一開始,校園漸漸出現了便宜行事的「乙類型」、「丁類型」,然後就慢慢演變出監守自盜的「甲類型」,甚至惡化成教商勾結的「丙類型」。此種「制度共業」的形成,一方面是因涉案者的僥倖心理,另一方面亦因問責規範的失能;因而,這次檢方的動作,其實只是還原了原本早已應當運行的問責體制,可視為挽救「校園共業」的一個遲到的契機。

如今,三長要為「乙類型」、「丁類型」發言,亦不願社會誤解其是在為「甲類型」或「丙類型」撐腰。相對而言,倘若檢方真將「乙類型」、「丁類型」辦了貪汙案,即是亂了分寸,自失立場。所以,三長及檢方,與全體國人,已可在本案找到一個明確的共識,那就是:「案件的類型不同,我們對案件的態度也不同。」

我們相信,若能把四種類型區別清楚,非但不會「重挫學術界士氣」,反更將激濁揚清,清新校園,提升學術界的尊嚴與榮譽。

fsj 提到...

光纖通訊之父 中研院院士厲鼎毅病逝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編譯馮克芸/台北報導】2013.01.08

紐約時報六日報導,「分波多工之父」、中研院院士厲鼎毅去年十二月廿七日病逝美國,得年八十一歲;中研院應用科學中心主任蔡定平表示,厲鼎毅是光纖通訊的「前緣」開拓者(pioneer),非常照顧後進,平時有運動習慣、身體很好,聽到他過世「相當意外」。

厲鼎毅一九三一年生於大陸南京,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博士。母親曾是中國第一代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後來積極推動女權;父親厲昭曾先後出任中國駐加拿大溫哥華及駐南非約翰尼斯堡總領事。

厲鼎毅在高錕發明光纖通訊後開始研究如何使用光纖通訊,在一九六○年代即發表多篇重要論文,蔡定平並形容他「成名很早」,當時發表的都是該領域的經典之作。

之後厲鼎毅進入美國貝爾實驗室,帶領最前線的光通訊研究,至一九八○年代最為興盛,可說是全世界光通訊高速公路的始祖。

蔡定平說,過去光纖裡只能跑一道光,厲鼎毅最重要的發明就是讓一條光纖中可以跑很多道光,大幅提升訊息裝載量,將光纖應用得「淋漓盡致」。

以通話為例,原本一條光纖只能承載一個人講的話,厲鼎毅讓一條光纖可以承載二百五十六、甚至四千多人的通話,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承載上萬人通話。

他表示,厲鼎毅提出很巧妙的光學元件,不同光透過元件可收攏成一道光,在光纖中傳輸,出了光纖再通過元件,又可分成很多道不同的光;原理類似白光通過稜鏡後,變成七色光。

由於厲鼎毅在光通訊領域貢獻卓著,一九九○年代已成為該領域權威,二○○九年獲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的「愛迪生獎」,當時該學會說:「厲鼎毅打造出我們如今所知的微波網絡基礎建設。」。

厲鼎毅在退休後四處提拔年輕人,尤其常幫助華人學生,近年也常來台灣演講,鼓勵學生投入光電領域。一九七○年代,厲鼎毅還曾擔任李國鼎時期的科技顧問,替台灣日後的半導體電子發展打下基礎。

厲鼎毅是唯一曾擔任過美國光學學會會長的華人,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玩摸彩教造句 孩子學超快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3.01.08

新北市教育局為提升教育幸福感,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校園感人故事暨經驗分享甄選」活動,選出19校20件師生間彼此默默努力、溫馨攜手互動的事蹟製成電子書,放在新北市教學資源相關網站(http://help.ntpc.edu.tw/default.asp)供各界參考。

教育局說,新埔國小老師林韋伶初任教時,發現攜手班的孩子寫功課不太用心,告誡無效下,她決定利用閱讀文章及闖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她準備摸彩箱及數個不同物品,請孩子以摸、聞、看,說明物品特徵,學生開始搶著表現,能寫出許多流暢通順的句子,學生都愛上她的國語課。

新店國小老師陳靖媛在教授數學「分數」單元時,將各國國旗貼在教室布告欄,讓孩子藉由各國旗的均等分了解「分數」觀念,並分享各國國旗的由來及不同國家的歷史故事。

而攜手班學生小華(化名),期末考國語只考6分。因小華寫作業就會打瞌睡,卻喜歡看故事書、報紙上的明星,高關懷班老師耐心告訴小華「要看得懂自己喜歡的故事,就必須學會拼讀」、「明星幫別人簽名也要懂文字」。

老師陪小華從單音到拼音,一對一教學,幾個月後小華終學會拼音、不再排斥寫作業,國語成績從個位數變成60幾分。



◆ 家長叫好!台中率先推幼兒園退費新制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洪敬浤/台中報導】2013.01.08

幼兒園退費爭議時有所聞,為保障幼兒受教權,台中市府法規會率各縣市之先,規定幼兒如因園方因素中途不讀了,業者不但得退還未就讀日數的學費,還要付給家長違約金,業者反彈,家長叫好。

促成市府法規會「修法」的,是一名幼童家長投訴。台中市主任消保官康馨壬說,業者質疑新法「把幼兒園當小偷」,但站在消費者立場,她認為各行各業都有違約金規定,幼兒園沒有理由置身事外。

康馨壬說,市府非並一味偏袒家長,修法後也增列保障業者的條款,即幼兒家長如果報名了卻沒去註冊,業者可以沒收家長一千元的保證金,這也是其他縣市沒有的。

台中市這名幼兒家長因孩子大班畢業後,學期還有兩周才結束,但園裡其他中、小班卻比照大班一起提早放寒假。「明明繳了廿周的學費卻只上了十八周」,家長要求退還這兩周的學費。

業者引用「台中市幼兒園收費退費辦法」,表示上課超過學期三分之二不退費,導致家長求償無門;法規會因此修改辦法,規定幼兒若因「可歸責園方」因素離園,業者須在十日內退回未就讀日數學費,「並賠償所退學費三分之一的金額」。

教育局幼教科長陳雅新表示,幼教科經常接獲家長陳情,指註冊前園方說好找外師上英語課,學期過半仍沒上過;說每周有音樂、美術課,結果是隔周才上,但舊法規定學期超過三分之一退一半,三分之二不退,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

幼童家長王淑如就表示,孩子有學習障礙,曾碰過老師罵兒子笨,她向園方投訴,但提不出有力證據,最後只能把孩子轉到別的幼兒園,她認為,新規定讓家長起碼有法規可依靠。

針對新法今年二月上路,幼教業者最近投書灌爆市長信箱,要求取消「台中市獨有的嚴格規定」,否則台中市幼教會成「全國罪人」,被外縣市業者罵死「開了惡例」。

中市幼教協會理事長謝震穎、幼兒教育暨福利會理事長唐富美說,新法公告後,協會接業者的電話接到手軟,質疑「為什麼要訂出全台獨有的嚴苛規定」,擔心這項規定會製造少數家長擴大解釋,讓業者疲於應付。

fsj 提到...

搶救學術倫理大作戰

【戴伯芬】2013-01-09 中國時報

去年五月開始,台灣數百名大學教授由於浮報研究經費被約談,已有二十餘人被移送法辦,十名國立大學教授以貪汙治罪條例起訴,假帳風波不僅引起教授們的恐慌,更引起助理們的不安,由於有二名助理被起訴,助理們紛紛主動向調查局糾舉教授們的不法行為。

假帳風波以來,學術界回應說法不一,但多半將其歸咎為錯誤會計制度下的「歷史共業」,儘管法界宣稱偵辦的重點在於公費私用與否,如果教授不實請款的錢仍用於研究計畫,僅涉偽造文書刑責,而會被起訴者多半是公款私用。但是學界許多人依然擔心受到波及,不但有學術界三巨頭共同發表聲明,認為以貪汙罪起訴「恐太過嚴厲」,台大校長甚至跳出來要各國立大學校長聯署,反對本案以貪汙入罪;學界也以「留不住人才」、「影響學者回台意願」、「違反比例原則」云云,來為涉案教授們緩頰,希望透過《科學技術基本法》、《會計法》修正,達成「核銷除罪化」。

其實,研究經費浮濫使用只是學術黑暗冰山之一角,近日某國立大學法律系彭姓學生控告游姓教授申請的研究計畫涉及抄襲學生報告,向國科會檢舉,並於嘉義地檢署提告,國科會已做出該教授停權三年的懲處。國科會今年的專題研究計畫申請程序中特別羅列了八八~九九年的真實案例,像是不能剽竊他人作品、學術成果不得造假等等,大多數看來像是做人的基本常識而非學術專業倫理。因此,不得不讓人懷疑大學教授對研究倫理要求為何?難道在拚百大的研究壓力下使用經費就可以為所欲為?難道為了累積自己的學術盛名就可以剽竊犧牲學生的成就?

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現脈衝星的Anthony Hewish,在他手下工作的女研究生Jocelyn Bell Burnell才是真正的第一個發現者,卻未能分享此項殊榮,引起英國學界許多撻伐。台灣許多教授在發表論文時,也常忘了要掛上學生或助理的名字,卻被學界視為是理所當然,因為空間、設備與經費都是老師提供的,即使計畫、實驗以及最終的報告都是研究生寫的,學生充其量只不過是頁尾謝誌中的一個名字。為了衝研究業績,知名大學教授正模仿建制美國式的學術生產線,利用職位壟斷國家研究資源,讓年輕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人員貢獻出人生的學術精華助其錦上添花,年輕學子被越榨越乾,卻越難在現今學術體制內找到一份正式工作。退而不休的雙薪教授人數從九九年的一三五一人暴增到二五○○人,不但卡住了年輕博士的就業機會,更形成國家尾大不掉的沉重退輔負擔。

貪汙與否仍需尊重司法審判,但過去高高在上的教授正經歷一場遲來的司法審判。教授使用國家資源來做研究,自然必須接受外部的課責,不論是貪汙、詐欺或偽造文書,都是犯罪的行為,尤其嚴重的是想利用修法來除罪化。學界除了應對浮報研究資源主動認錯與道歉,企求外界的原諒,教授們應進一步反省自己有沒有好好對待助理或學生?指導他們進行獨立研究,協助發展學術生涯?學界是否願意建立好的人才養成制度,公平地給年輕世代出頭的機會?研究過程是否真正恪守研究倫理?研究的成果是否讓參與者公平分享?更重要的是研究是否對於國家社會有真正的貢獻?

中研院、教育部與國科會的主管們與其代那些涉案教授們喊冤,不如反思如何合理分配國家的研究資源,並要求學界重建基本的學術研究倫理。

(作者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 觀念平台-學術界錢淹腳目…

【黃瑞明】2013-01-09 中國時報

彰化地檢署一口氣以貪汙罪起訴了十二名國立大學教授,這讓學術界震撼不已。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因此公開發表聲明,呼籲司法刀下留人。

在這三巨頭看來,那些人不過因為買螢幕但拿假發票報碳粉匣帳就被羅織入罪,這是制度殺人。然而,檢方卻說他們串通廠商業者以少報多,差額就放在那裡的「小金庫」。憑良心說,對於學術生態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檢方的說法才是實情。

台灣的學術界內無奇不有,「小金庫」其實算小問題。我就聽過一個例子:某名校的兩位教授喜歡在所指導的研究生畢業前夕丟出一堆單據,名目是支領助理費,實際金額卻跑進教授口袋。學生為了畢業,只好乖乖簽字。

撇開法律問題不談,如果這些人A了錢,卻完成一份擲地有聲的學術報告,這還情有可原。真正的問題出在:許多人所交出的成果報告根本就是應付了事,但是他們始終都能拿到可觀的研究計畫。為什麼呢?這就同毒蟲一樣,上游藥頭的供貨源源不斷,他為什麼不吸毒呢?對學術界來說,國科會就是最大的藥頭。

依照現代的大學理念,大學教授除了教書之外還必須研究,所以這一行的人拿到的薪水包含本俸與學術研究費。不過,大概就是從國科會成立開始吧,申請研究計畫變成了許多學者的例行工作之一。你盡你的研究本分,政府就同時再給一筆錢當獎勵。相較起來,搞人文社會科學的拿到的經費少,理工領域的則有時非常可觀。每月的一萬元執行費用雖然不多,但是有心取巧的人知道怎樣變更其他項目。

表面上看來,申請有其程序。不過,因為不是統統有獎,所以遺珠之憾經常可見。就結果來說,名校教授的中選率特別高,這本來也符合社會的期待。然而,某些人的能力似乎就是高人好幾等,所以主持的計畫數多錢也多。瞭解內情的人都明白,學術這一行講究關係輩分,具備這方面優勢的,申請就有如探囊取物。一旦補助到手了,研究也不用過於認真,因為國科會僅僅要求期末繳交一份頁數不拘的結案報告,內容如何沒人管。

教育部當然也是藥頭之一。五年五百億的計畫下來之後,許多教授也跟著雨露均霑。除此之外,其他部會也各有其散財管道。就以我所知的勞委會為例,這個小單位似乎就擁有不少的資源。議題雖然類似,但是內容也無大異的不同研究報告仍然不時可見。台灣學術界內「錢淹腳目」,有辦法者自然包山包海。學術水平無法提升,道德倫理卻日趨下流。

三巨頭不是誤闖學術叢林的小白兔,他們一定很清楚問題的源頭出在經費浮濫。只要藥頭依然故我,毒蟲當然就會繼續猖獗。

(作者為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教授涉貪案 國科會提供法律諮詢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3.01.09

大學教授被控不實核銷研究補助經費,國科會決定提供法律協助,昨天在網路上公布,理律、國際通商兩家法律事務所的律師及前台大法學院長蔡明誠,即日起到一月廿九日可以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

國科會指出,去年修訂完成「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作業要點」與「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經費處理原則」修正案,已經大幅放寬對科研經費的互相流用,以及支用項目的彈性;但是無法補救先前教授沒有中飽私囊,已經陷入不實發票事件的無奈。



◆ 上海建「心理健康中心」 釋放學生壓力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3.01.09

要考試了,緊張?被老師罵了,鬱悶?作業一大堆,焦慮?為協助學生釋放負面情緒,上海將建區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小學生可以在此聽音樂放鬆,可以隨筆塗鴉發洩,還可以玩沙盤遊戲或者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

東方網報導,按照上海市教委的要求,這些心理健康中心的選址一般應符合相對安靜、方便到達的要求,內部配置也堪稱「高級」。心理健康中心的面積一般不少於180平方公尺,要採用淡色塗料,室內光線要柔和,還要符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讓學生感到溫馨。在心理健康中心內,一般應設教師培訓區(兼心理探究區)、心理測評區、沙盤遊戲區、心理放鬆區、情緒宣洩區、個別諮詢區等。

在心理放鬆區,專業的音樂放鬆訓練和生物回饋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放鬆心情、緩解疲勞,消除緊張、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情緒宣洩區則會提供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通過擊打、塗鴉、運動等方式來轉移心理能量,讓學生宣洩心中不良情緒,調節心理平衡。而且,相關要求還明確規定,情緒宣洩區的面積一般不小於10平方公尺,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疏導和放鬆。

在沙盤遊戲區,運用沙盤這種專業又好玩的工具,學生可以一邊玩遊戲,一邊培養自癒能力,進行沙盤遊戲治療。

上海市教委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間實現各區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00%達標,並有20%~30%的區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為市級示範中心。

上海市教委表示,區縣中小學心理健康中心將向學校、家庭和社會開放,並為其所在區縣的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提供指導和服務。這對於市民也是個利好消息,緩解緊張焦慮的途徑又多了選擇。

除專職工作人員外,這些中心還將招募一批志工,歡迎具有心理諮詢師證書的民眾,參與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

fsj 提到...

社論-從教授假發票事件看「學閥」現象

【本報訊】2013-01-10 01:28 工商時報

新年伊始,學術界就為了一百多位教授涉嫌以不實發票A錢被約談、起訴,陷入一片擾攘不安,各種傳言沸沸揚揚。教育部長蔣偉寧、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教、科、研」三大巨頭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檢方對於因為會計核銷制度不合理,導致教授們以不實發票報帳,能夠從寬處理。檢方則以依法辦案為由,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會計核銷制度不合理,是行政部門的缺失;行政部門有缺失,卻要司法部門放手,於理、於法都不合適。本案涉及學術研究、政府會計制度合理性、法律見解妥適性等問題,檢察機關本應審慎處理,惟這一事件背後存在的「學閥」現象,我們認為同樣值得國人重視。

此次事件之所以會驚動學術界,乃因其中包含某些領域的知名學者。有人慨嘆若非他們在其研究領域有所成就,就不會申請得到國科會補助,也不致因會計核銷制度僵化,而致誤蹈法網。此點的確令人深感遺憾。然而,同樣讓人遺憾的是,學術圈長期存在所謂的「學閥」,他們對於掌握研究經費補助的資源,具有相當的壟斷力。究其成因,起初乃是部分學者專注研究、卓然有成,門下學生匯然而至,「無心插柳柳成蔭」,因而逐漸自成門派。若僅止於此,乃是良性的先進提攜後進,尚不能以「學閥」稱之。

不過,由於國內研究補助資源管道甚多,包括國科會、教育部、各部會專案計畫、各部會所轄財團法人機構及捐贈成立之事業機構、各國營事業等等,每年都編列各項研究計畫,公開招標,但仍呈現僧多粥少現象。多年來就有若干「大師」,他們的門生散佈於各部會及各公民營機構(含政府捐贈成立之半官方機構),遇有研究案,每每成為大師的眼線,主動通風報信,甚至還擔任計畫案之承辦人,有時還是計畫案的審查委員之一。他們對於老師的參加投標,無不暗助一把,以報答指導提攜之恩。久而久之,「大師」們拉幫結派,時而競爭、時而互助(形同「搓圓子湯」),「學閥」現象乃油然而生。

部分「學閥」幾乎無役不與,時而以「計畫主持人」身份參與,時而成為計畫之「共同主持人」或「協同研究人員」。這些計畫承辦人看到投標團隊名單後,在提報審查委員名單供上級遴選時,可以很微妙地提供「適當」審查委員人選。長官若非學術圈內人,往往還垂詢承辦人意見,授予主導機會,因而「學閥」壟斷特定部會或特定機構研究案之現象,時有所聞。神通廣大者,參與之計畫甚至跨及多個部會;該等計畫內容與其專長並不相同,學閥常以「協同研究人員」身份掛名參與。他們所以能夠得標,只能說這些學閥無所不通,或者說這些委外計畫需要從多個層面研究,難以拘泥於計畫原主旨。

學閥們參與的計畫,依照常理,電腦、筆電、印表機等器材均為各研究計畫所必需。然而,對於學閥們而言,若依所參與的每個計畫均如實購置設備,其辦公室將宛如光華商場的資訊公司,堆滿上述資訊產品。一般而言,對於國科會、教育部等查核較嚴格的研究補助,學閥們會誠實地按照計畫購置設備(有些學校甚至依規定每年盤點國科會計畫補助購置之設備,直到報廢年限)。至於其他研究計畫,學閥們就各顯神通,尤其有些機構因非屬正式公家機關,計畫金額更大,查核卻更鬆散,只要書面報核文件齊全,就予以核銷經費。因此在校園中,常見有些學者出門開名車,穿著光鮮亮麗,學校更視為瑰寶;因為他們參與的部分計畫,委託研究單位依規定需付給學校管理費,從而學閥們同時也是學校的搖錢樹。

此次檢調偵辦到部分學者未依照規定辦理經費核銷,其實可能只是冰山之一角。根據媒體的報導名單觀之,被查獲者,除極少數稱得上是「學閥」等級者外,大多數只是「有樣學樣」,卻因新手上路(當中有數位學者只是助理教授)還不上道,技巧尚不純熟;加上此次檢調辦案時,直接由配合提供不實發票的公司內帳核對,以致人贓俱獲,無所遁形。

這次事件亦殊值國人警惕,任何體制若沒有適當的內部自省及有效的外部監督,則將日益腐化。學術界尤其是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學者們,一向被視為社會的菁英,甚至是社會的良心,惟「學閥現象」的產生,使得菁英蒙塵、良心墮落,未來甚至可能形成「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惡劣影響。我們對此深感憂慮,期盼學術界掀起一波「自律、自省、自清」運動,教科研主管機關也應制定更嚴謹的監督機制,俾讓學術界不再出現不誠信、不道德甚至敗壞法紀的事件。

※ 相關報導:

* 假發票案 彰檢突襲起訴教授 黃世銘錯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616/112013011000142.html

彰化地檢署去年底依貪汙罪起訴十多名國立大學教授,不但引起學術界議論,也令檢方震撼。據透露,檢方高層因本案引發法律爭議,原打算等最高法院對中正大學教授林昭任貪汙案作出定讞判決,再作最後認定,故指示各地檢方暫緩處理相關案件,不料彰檢卻在去年底「突襲」偵結起訴,且在偵結前完全未知會,令高層震驚、錯愕。

據了解,彰化地檢署檢察長鄭文貴前天帶著承辦檢察官,北上向檢察總長黃世銘報告,說明彰檢為何不顧高層指示,「單獨」違反暫緩處理的「共識」與「默契」,執意在去年底突然偵結起訴原因。



◆ 活用款項 有別中飽私囊

【潘震澤】2013-01-10 中國時報

新年伊始,彰化地檢署從國揚儀器公司帳本查到有國立大學教授將預存款放在該公司,可供隨時取用,因此以貪汙及偽造文書罪起訴了十餘位教授;加上前年台北地檢署從元霖企業帳本查到許多教授詐領研究經費,也於日前起訴了二十餘名國立大學教職員。一時間輿論沸沸揚揚,連中研院長、教育部長及國科會主委都發表聯合聲明,可見茲事體大。

多數評論都一面倒地認為教授為人師表,竟然做出公款私用之事,真是斯文掃地;更有評論要求涉案人及所屬大學校長應該出面道歉。還有名嘴痛責三長的聲明,認為他們包庇自己人及干預司法。

之所以出現這種人人喊打的氛圍,除了「貪汙」是公憤外,近年來國內學術界的風氣與表現,也讓社會大眾對學術界的「清高」產生疑慮。像卓越計畫、五年五百億、彈性薪資、雙薪教授等新聞事件,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印象多於正面。因此在此背景下,涉案教授更是百口莫辯,連法外開恩的希望似乎都渺茫得很。

筆者在國內做過十七年研究,對於國內研究經費的使用與報銷,自是清楚得很。我並不認同涉案教授溢報年度未用完研究經費,將其預存廠商供來年使用的做法,但我相信他們大多數並無中飽私囊的想法。在此我只能為從事實驗科學的同行背書,我相信他們只是想保留經費以供實驗之需而不慎觸法,因此我對他們是同情多於責備。

對真正的研究者來說,寫計畫書申請經費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實驗,但辛苦拿到了計畫經費也不保證實驗能順利開展。國內的研究計畫書一向死板得很,計畫書上沒有寫的藥品器材不准買,要變更計畫還得學校行文國科會批准,一來一回超過一個月。至於報帳更是讓人頭疼,動不動被學校會計人員退件。這種情況遭人詬病多年,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此拿A發票報B物品帳幾乎人人都做過(也包括如今的上位者),雖然與法不合,但對研究者來說,實驗順利進行比什麼都重要,因此也問心無愧。

至於能活用的款項對研究有什麼幫助,更是數不勝數。早年我經常利用出國之便,帶些實驗室所需藥品器材回國,那自然都是自掏腰包,無從報帳。後來爭取到直接外購,才省了這筆開銷;但從索取報價、跑銀行結匯,貼單據,甚至有時還要跑海關,都得自己或助理來。早年我同國外學者索取交換論文抽印本的郵費,按規定也是不能報的,得自付,一如朱主委要買著作送人,也不能報帳。再者想資助研究生出國開會,更是不能用計畫的錢。

我一向以為,拿納稅人的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個人的福氣,更從無貪念。我想指出的是:雖然都與法不合,但真正將錢用於研究與將公款納入私囊,應該有所區分。否則檢調單位如再多查幾家藥品儀器商的帳本,只怕全台灣拿過研究計畫的學者都難逃起訴命運。(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 相關報導:

* 國科會倡大學科研經費「庫房制」
http://www.udn.com/2013/1/10/NEWS/NATIONAL/NAT3/7626594.shtml

大學教授假發票案持續延燒,國科會擬於下周一召開的大學校長會議中,提出大學科研經費「庫房制」,建議各大學內部成立庫房,讓教授當年度來不及核銷完畢的研究經費預先存在庫房中,不必再私下與廠商合作,從中造假發票不法牟利。

fsj 提到...

僅6%醫學生 選科重「救人成就感」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1.11

救人成就感已非醫學生最重要的考量。調查顯示,現在醫學生認為「生活品質」是最重要的選科依據,僅百分之六的醫學生會將「救人成就感」視為選科首要條件。

台大公衛學院針對台灣十所大學醫學系學生,發放一千零七十七份網路問卷發現,擔心醫療糾紛風險、工作辛苦等,是醫學生不願進入內、外、婦、兒科四大科的主因,並有三成六醫學生填選生活品質為選科第一要素,其次才是臨床專業興趣。

至於這是否造成四大科的人力短缺,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鄭守夏表示,內科人力目前看來還好,但是,外科及婦產科在多年前就明顯不足,近幾年來,兒科人力也開始不足,而且多是住院醫師招不滿。

鄭守夏說,雖然醫院常有收不滿住院醫師的困擾,但對於醫療服務的提供目前並無明顯不足,未來可能會影響醫院人力調度,主治醫師工作量增加,導致壓力過大出走。

針對四大科住院醫師人力短缺問題,鄭守夏建議,可訂定住院醫師訓練的工作規範避免醫師過勞、醫療糾紛合理化,以及依台灣人口老化趨勢,調整各專科別的住院醫師訓練人數。



◆ 助理教授涉A學生錢 台師大調查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3.01.11

台灣師範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邱南福遭學生指控,疑似以班費名義A走研究助理血汗錢作為私用。台師大校方今強調,會在最短時間內召開教評會調查,替學生追討應有的金錢。如經查證屬實,最嚴重將直接解聘邱南福。

台師大副校長鄭志富說,邱南福是2010年新聘助理教授,校內一向都會對新進人員舉辦教師研習,並特別針對研究計畫的經費核銷程序加強宣導。對於邱南福遭學生指控A錢,他強調,假如確實有違法盜用研究助理獎助金事實,校方將依規定處以解聘、停聘或不續聘。

據了解,邱南福共聘請五名研究助理,學生一年應領取3.6萬元,邱卻只發給3000元,並以「班費」名義要求學生繳回研究獎助金,拿來加油、辦簽證、去高檔日本料理店用餐與添購研究室物品等。事發後辯稱研究獎助金是根據學生表現核發,因學生表現不如預期,才會要求學生把錢繳回。

對此鄭志富表示,先前從未聽聞校內有教授向研究助理收取「班費」,即使研究助理工作表現不符預期,教授也應依照國科會規定,給予研究助理該有的獎助金。如果要更換助理或調整薪資,也必須先向校方簽報,經校方審查通過並副本給國科會後,才可以正式變更。也就是說,任何教授都不得私自以助理表現不佳等原因,扣減研究助理的獎助金。

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則表示,假如教授聘請的研究助理真的表現不佳,教授可依照程序中途更換助理,但助理已經參與研究部分的獎助金,「該給的依然要給」,國科會不會跟助理追討這筆錢,教授更不需要主動繳回。

為了保護學生免於秋後算帳,鄭志富強調,校方會站在保障學生權益立場,儘速替學生追討應得的研究獎助金。除此之外,假如學生擔心教授掌握畢業生殺大權,有意願更換指導教授,也會協助安排。

台師大光電所位於公館分部應用科學大樓,由於本周是期末考周,邱南福今天沒有課,上午系辦公室也表示,未見邱進入研究室中。



◆ 看庫房制…台大:滿好的 清大:不太可能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1.11

針對國科會提出的大學科研經費「庫房制」,台大主秘張培仁認為有彈性,「是滿好的做法」,實際上執行有待討論。交大校長吳妍華則指出,有的研究耗材有使用期限,耗材買來也要有倉庫放,無法以全校規模來辦;不如由幾位教授合資聘請專職管帳的助理。

張培仁指出庫房制是好事,有些系用的化學品多,每個教授都買一罐,或許浪費。

張培仁表示,國外大學由各系採辦相關耗材,例如化學系負責化學品、金屬材料就找機械系,有需要的教授再向各系所採買。相關辦法將在下周一召開的大學校長會議中討論。

吳妍華認為,校內各單位可考慮在自己單位內辦,但無法由學校成立「採購部」。

吳妍華表示,這次不實發票風波主要是採購造成問題,國科會給的研究經費不多,教授乾脆都給研究生,不另請助理,但報帳責任也落到搞不清楚狀況的研究生頭上。

她說,國科會可以讓研究經費充裕些,讓教授請得起專職助理;或是由幾個教授共同分攤,請一個專職管帳的助理,別再由學生或教授報帳。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則表示,庫房制只能用在最基本的耗材上,例如文具用品;每個老師的研究性質都不同,以清大來說,不太可能實施。清大已呼籲校內教師,不得違反報帳規定。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則說,國科會之前提出的新制中,教授科研經費的結餘款可保留,不知新制與「庫房制」的差異,還需要再了解。

※ 相關報導:

* 成大去年就改內規 教師可自行運用結餘款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29211.shtml

成功大學去年底修改校內規定,同意教師可自行運用經費結餘款,避免校外小金庫的方式觸法。成大主秘陳進成表示,去年經過校務與主管會議修改內規,未來老師研究經費如有剩餘,回歸到校務基金,教授未來與研究相關的支出,都可報銷使用。

* 國科會:科研採購依新法 免遵政府採購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29207.shtml

前年十二月已通過修正科技基本法,第六條即規定公立學校、研究機關等依法編列科技研究發展預算辦理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但應受補助、委託或主管機關監督;如今教授若領國科會研究補助,採購時就可排除政府採購法。

* 發票風波中的自我反省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11100499.html

這一次的假發票案已經引發了非常大的社會風暴。有些人把日前翁院長、蔣部長與我三人在一月七日報端發表的文章簡化為「為涉案教授開脫」,這也引起了進一步的誤解。讓我在這裡再澄清一次:我們對涉案教授的類別及所持態度與黃檢察總長並無二致:對於報假發票中飽私囊者,當然要嚴辦;至於所報款項仍用於公用實驗者,則可以較寬處理。我們三人報端文章的唯一期待,就是希望在實踐層次能夠真正落實黃檢察總長的區分原則,如此而已。



◆ 給教授自新機會 繼續貢獻專業

【聯合報╱朱楠/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司法院廉政會報委員(台北市)】2013.01.11

目前關於公立大學教授以研究費採購物品舞弊案件,是否適用貪汙治罪條例處斷,亦即主持教授是否屬刑法之「授權公務員」,似有爭議。

檢察總長多次召集相關會議討論,認為公立大學教授接受公款補助從事研究,並兼辦採購驗收業務,屬「授權公務員」,如以不實發票核銷,將公款私用,即屬貪汙行為,應以貪汙治罪條例處斷。就目前而言,最高法院並無見解不同之判決。

雖然學界與實務界有不同聲音,認為教授單純接受國科會委託,進行學術研究計畫,不屬於授權公務員。由於刑法「公務員」定義部分曾經修正,公務員服務法所稱最廣義之公務員,與刑法之公務員已明顯區隔。因此大學及中小學校長、公立醫院院長,因為對於學校或醫院辦理採購業務有監辦職務,屬於刑法之公務員;而教授老師教書、研究、醫師看診等則為執行業務行為,即非刑法之公務員,定義界限應已非常清楚。

外界不同聲音,可能由於立場不同,看法有異,原無可厚非,但不應以訛傳訛,造成是非混淆,尤其知名學者專家,發言更應謹慎,學術專業應受尊崇,但不得自外於法律,要求豁免,犯罪即應接受制裁。

最近輿論亦指出,學術不得凌駕司法,官員亦不得干預或指導司法,讓司法有純淨空間,這才是民主法治國家進步的象徵,也才真正是國人之福。

爭取國科會研究補助之公立大學教授,甚多為學有專精,揚名國外之學者專家,部分教授主持之研究計畫,更攸關國計民生,對政府科技文化、經濟產業貢獻厥偉,由於對法律專業領域並不熟悉,甚且經由廠商業務員之遊說、獻計,並無限量提供假發票的方便,致涉及詐領研究費之貪汙重罪。

部分教授公款私用確屬有瑕,應予制裁,但如所貪不過數萬元或數十萬元之小利,以其學識專業及對國家之貢獻而言,非不可法外施仁,修法給予自新的機會。

多年前基層公務員涉及之國民旅遊卡事件,以及最近採修法解決的首長特別費事件,均可作為解決本事件的參考。國科會等機關似可籌組專案小組調查後續處理問題,包括修法考量涉案情節給予自新機會,並研究如何要求會計、政風人員,加強研究費補助之管考監督問題,或可興利除弊,讓涉案之教授有機會繼續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

fsj 提到...

洪蘭:如果教室像電影院

【聯合報╱洪蘭】2013.01.11

四天元旦假期卻碰上寒流,細雨連綿,不適合出門,於是幾個好友便把原來每月一次的聚餐濃縮到這四天來,一家燒,三家休。這是無暇作飯又不願吃便當的一個好方法,飯後清茶一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既舒懷又不傷財。

某次飯後閒聊時,有人說從這學期開始,她幾乎每周都被老師約談,老師覺得她的孩子「疑似」過動,上課坐不住,不停東張西望,下課直衝籃球場,甚至鐘聲還未響,他已擺好衝鋒姿勢了。老師要她帶孩子去給醫生看。

她說看了兩個醫生,都說不是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老師便叫她自己來班上親自觀察。她忿忿不平的說:「這種呆板的上課方式,我也坐不住,何況十三、四歲好動的男孩?」她詳述了一下上課的情形,大家立刻七嘴八舌熱烈討論,我在旁邊,深覺教育部長不好當,每個人都覺他比部長懂得多。

她說,老師上課照本宣科,老師還在念第一段,她兒子已看完這一章,剩下時間因為無聊,便惹是生非。老師為何照本宣科呢?因為科班出身的自然科老師不足,聽說才百分之十五是科班,老師心虛,不敢亂講,只好照念(曾有學校公告三次都找不到理化老師,最後只好用沒有教師資格的代課老師)。另外,少子化後,班級減少,老師得上非本科的課來湊時數,那就更不專業了。

她又說,考試領導教學,因為基測錯一題可以掉三個學校,所以考試不是在考程度,在考細心。一個坐不住的孩子,3都可以看成5,當然考不好,每天上課都是挫折,所以孩子不愛上學。

有人接著說,她的孩子更慘,考相反詞,「記得」寫成「不記得」就錯,要寫「忘記」才有分。這時氣氛更熱烈了,大家都在談他家小孩上學的情形,只有我最年長,孩子已過痛苦期,只聽不說。但是細聽之下,問題出在我們的行政缺乏成效追蹤:各縣市每學期都有辦教師培訓,三峽的教育研究院更是花大錢作跨領域的師資培育,只是沒有人去看一下成效如何,請來教老師的老師是否真能帶給老師新觀念、新知識?為什麼會出現替代役或工友來湊人數的現象?

教材編得死板,老師又上得無趣,當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只要老師有兩把刷子,他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例如我們的歷史課一向用背的,沒有解釋為什麼。沒有意義的東西,今天背,明天忘,背起來非常痛苦。但是若能從朝代的興亡來看王安石變法,就馬上了解人民吃不飽時,社會就會動亂,朝代就會滅亡,從陳勝、吳廣到黃巢、李自成都是老百姓沒有飯吃,起來造反。

其實,不管什麼學科,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容易了解。政府一直在提倡軟實力,師資的培育便是軟實力,典範老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軟體比硬體重要,大師比大樓重要,若能好好落實教師的培訓,老師能教學生想要知道的,使教室像電影院,學生怎會坐不住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中小學寒假30天 史上第二爽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3-01-11 中國時報

一○一學年上學期將要結束,中小學下周六就開始放寒假,而且長達三十天,是史上第二長。教育部說明,寒假大多是從一月廿一日放到二月十日,但適逢周休二日、農曆過年、彈性調整放假,開學日將延後到二月十八日。

今年寒假原本從一月廿一日至二月十日共廿一天,因十九、廿日是周休二日,學校通常在十八日就舉行休業式,讓學生從十九日就開始放假。

原訂的二月十一日開學,恰巧是大年初二,本來是延到十四日初五,但因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宣布十五日彈性休假,因此再銜接十六日、十七日的周休二日,讓寒假長達三十天,僅次於民國九九年的三十二天。

新學期訂在二月十八日開學,但該周的第一個周六,也就是二月廿三日必須補班上課。

原則上,國內所有高中職、國中及國小適用此一標準,大學則自主決定。

中小學學生多表示開心,家長團體、教師團體則提醒,學校、家長應該要幫孩子做好長假規畫,不要讓孩子沈迷網路。



◆ 親子天下》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4/172013011100713.html

鄧惠文 2013-01-11 中時樂活

面對不成熟的父母,是不是只能憤怒?很多成人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其實只是大小孩跟老小孩的爭執。

愛孩子,就從了解他開始

很多人一跟父母溝通就會很憤怒,或受不了父母的情緒,其實是因為從小父母就很強勢、不講理,所以自己從來就沒有機會被尊重。雖然長大成人了,但一跟父母相處,內心就回到小孩子的狀態,覺得父母根本不像父母,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變成父母。說穿了其實是大小孩跟老小孩在吵架。

有一個個案從小母親只要說「對」,他就不能再講話,即便母親誤會他。有一次他從學校回來沒帶便當盒,母親就不由分說的打了他,他說:「我不是忘記帶便當盒。」媽媽說:「你還講!忘了還狡辯,便當盒都能忘記,你人生會變成怎樣?不准講話,去罰站。」就罰了他一整晚,他好幾次想解釋:「媽媽,我可不可以告訴你我的便當盒是……」一說媽媽就打,抱怨還要找個便當盒給他帶。第二天他把便當盒帶回來想跟媽媽解釋,媽媽說:「你還在講,欠打,好好去反省。」一口咬定他就是忘記帶。

一個永遠在指責的媽媽

其實便當盒是被惡作劇的同學藏起來了。因家境不好,媽媽只帶了醬菜,同學嘲笑他。班上的老大叫他開他不肯,結果對方跟他說:「你給我記著。」然後他吃完飯去打掃回來,便當盒就不見了。

可是媽媽在家境困難下壓力非常大,不見了一個不鏽鋼便當盒,她想到還要花幾十元去買所以非常焦慮,還怕被爸爸罵,於是媽媽打小孩其實是在發洩自己家境上面的壓力,彼此是沒有空間的。你可以想像,除了便當盒之外任何的犯錯,功課成績、生活行為,他經常被媽媽罵。所以他很早就到外縣市去念大學,去外縣市工作,但是他媽媽常常打電話來:「最近在幹什麼?什麼時候會加薪會升官?你要認真做事。」他覺得媽媽永遠扮演一個指責他的角色。

他以為永遠不用跟媽媽相處。結果有天媽媽摔斷腿,所以媽媽到他那裡住。到中年他要重新再跟媽媽相處,他怕到每天下班在外面流浪到半夜才敢回去。有一天他媽媽打開冰箱說:「你怎麼在喝冰水?」他很憤怒的說:「很多人都在喝冰水啊!」媽媽說:「喝冰水對身體不好,你就是喝冰水才會虛胖。」他非常非常生氣把冰水拿過來咕嚕咕嚕喝了半罐,很挑釁。媽媽開始一直唸:「你從小就是這樣子,生活作息也不對,到現在還沒有結婚,還好你沒結婚,不然你養小孩都給他們喝冰水,全都養不大。」他就回去房間裡面哭。

他完全沒辦法跟媽媽互動。我問他知不知道媽媽為什麼對冰水這麼反感嗎?他說:「我不想知道。」我說你有沒有告訴媽媽為什麼愛喝冰水?他說:「我也不想講。」因為他一直躲著媽媽,媽媽每一次要講事情,他就好像被電到一樣,所以他媽媽就愈喜歡找事情來批評。

父母人格不成熟、做得不好,有他自己的原因,也許他的父母沒有讓他成熟,或是另一半或是大環境。其實我滿同情上一代的父母,因為整個社會風氣鼓勵他們對待小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以孝順為名,不講道理,太害怕走錯路不讓小孩探索,因此累積了很多跟下一代的心結,他們也很無奈、很寂寞。面對時代改變,他們無所適從,怕被這代人丟掉或否定,那個衝突非常的強烈。

甘心接受不完美的父母

唯一能互相了解的途徑,是這代的人可不可以甘心說:好吧!我就是沒有得到理想的父母。我們能否接受父母沒有給我們應得的東西,可是我們還是長大了,於是我開始回頭去帶著他,把他當小孩來帶。一旦跳到這種心態,知道父母被某些東西卡住,有所困境跟局限,內心成熟度沒有你高,反過來用這種態度看,你就有機會跟父母和解。

後來我請他先了解媽媽對冰水的迷信。就像小孩怕黑,心理醫生會問他為何怕黑?燈關掉看到什麼?孩子畫出一隻四腳怪獸,我們帶他跟四隻腳的狗玩,說其實怪獸就像狗一樣,我們會這樣治療小孩,不會罵:「你白癡啊,為什麼怕黑?」同樣把媽媽當小孩,「冰水傷身體?你從哪聽來?中醫師跟你講?」「我以後儘量不要喝那麼冰。」如果你願意把媽媽當小孩,她的觀念很多錯誤、很多不理性,你的反應其實可以帶動她去改變。

大部分人會說:「我為什麼要跟媽媽好好溝通?從小她什麼時候跟我溝通過?

我怕黑的時候她都直接罵我是白癡,為什麼她怕冰水我要引導她?」要做到剛講的這些溝通,必須從內心克服一個傷痛是:「我媽這輩子是沒辦法像個媽,她就是固執又不講理。」講得容易,但這非常非常難。幾乎沒有一個被爸媽霸凌的小孩願意去寬容爸媽,可是一定要先寬容,爸媽才會改變。如果到了五十歲還期待你媽有一天會變成溫柔慈愛的媽媽,你就繼續等吧!她只會愈來愈固執,永遠不會變慈愛的媽媽,你要像小孩一樣去疼她,她才會成長。

fsj 提到...

教授告別式 數他得過幾件國科會計畫

【聯合報╱郭麗安/彰師大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台中市)】
2013.01.12

拜教授假發票新聞之賜,我的人氣指數創新高。散步碰到鄰居,追著我問:「你認識妳們學校那兩位教授嗎?」美容院助理邊洗頭邊八卦:「你有沒有在那個國揚買過東西?那裡真的什麼都賣嗎?」其中以黃昏市場菜販問得最具學術意涵:「什麼是國科會?妳們不是教育部的大學嗎?」

國科會對大學而言,不只是教授申請研究計畫經費之處,她影響了大學教授之聘用、升遷,甚至發展方向;簡言之,各大學有意識或無意識都成了國科會大學。

舉例而言,各大學系所招募新教授,所列基本門檻是具有某個數量的國科會研究計畫或是幾篇I級研究,若果沒有,難以跨進大學之門;教授升等,除了提出代表與參考著作外,還要列出主持過幾個國科會計畫,以證明具有執行研究之經驗及能力;無數次,在學校會議中,我聽到同仁發言批評同事:「這個人幾年來一個國科會計畫都沒有,怎能讓他升等?」或者,「這個系國科會計畫這麼少,學校應該拿出辦法處理這個系。」

在聘用主管上,尤其是大學的研發長,更是以其拿國科會計畫之能力為重要考量因素;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各種方法,引導教授申請國科會計畫。而大學校長經營學校的潛在功績指標之一,即為任內申請到的國科會計畫案件是否有成長。

當教授申請到國科會計畫後,編有儀器費用之教授,在購置各式各樣的儀器後,就需要有研究生協助其操作、進行實驗到撰寫、發表論文,亦如同醫美診所添購雷射回春儀器後,要找顧客實驗一般,而其成果絕對稱得上「斐然」。

譬如,教授因所購實驗儀器產製的I級論文一年可多達十數篇或數十篇,研究生因此可以畢業,教授因此可以升等或來年拿到更多計畫。最妙之處是,每一篇發表的I級論文,又會在學校研發處的獎勵計畫中,獲得數千至數萬元不等之獎金。此外,年內論文量累積至某個數量後,又可到研發處領取不同名目的獎勵金,其名稱可謂五花八門,如「研究精進獎」、「研究傑出獎」、「研究精實獎」、「研究卓越獎」等。反正,多數學校為了擠進五年五百億大學,不惜花錢鼓勵教授發表論文;而教授,為了所謂的學術生命或錢,拚了命也要弄個研究卓越獎慰勞自己。

數年前,我參加一位英年早逝教授之告別式,喪禮中播放其生平事蹟時,亮點之一居然是其畢生一共獲得過的國科會計畫件數,當場讓我淚崩不止。

多年前一位同仁拒絕擔任主管,理由是某個同事不贊成,我問他何以如此尊重此同事之意見,他無奈地回答:「他是國科會計畫複審委員,我以後還想要拿計畫」。至於本校,連續三任校長都出自同一個學院同一個系,是校內最擅長拿計畫、買儀器、發表論文、與國科會聯結最強的系。

國科會大學,崛起中。



◆ 教授賣學歷 兩手A錢上千萬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莊宗勳、鄭惠仁/台南報導】2013.01.12

大學教授以不實發票報銷涉貪風波未平,學界再傳教授「出售」學士學歷,並向教育部請領補助的「兩手」A錢醜聞;調查人員約談台灣首府大學李姓副教授、興國管理學院葉姓助理教授等十六人,依詐欺、偽造文書移送。

辦案人員指出,李姓副教授等人利用推廣教育名義,設置進修學分班招收學員後,再把學員竄改成進修學士班學生,已知至少十七名不得授與學位的學員,因此取得學士學位,多數都是台東的原住民。

檢調表示,大學院校為增加收益,紛紛委外設進修部對外招生,學分班不用考試,只要繳交學分費,每一學分一四一○元,即可入學成為學員;學士班則須通過考試,畢業可取得學位,性質類似以前的夜間部。

教部為鼓勵弱勢原住民進修取得學位,增加進入職場競爭力,每學期補助每名進修學士班原住民學雜費二四○○○多元,李等人把學員「變身」成為學生後,再向教育部請領補助,已知金額至少上千萬。

檢調表示,涉案的教授用這種手法兩邊A錢,至少四年。部分教授在偵訊時坦承犯行,但辯稱「其他學校也是這樣」,檢調已建請教育部全面清查,遏阻歪風。檢調前天發動搜索及傳喚行動時,教育部也都派員參與。

「我們也是不法行為的受害者!」台首大副校長戴文雄說,此案是兩年前校方在查核帳目時,發現部分進修部教師開設課程及帳目有異常,開始主動調查;調查期間相關人員不時受到黑函、簡訊恐嚇,半年前請求台南市調查處協助。

「我們也被蒙在鼓裡!」興國校長嚴國慶表示,推廣教育中心雖隸屬學校,但多數課程委外規劃,校方僅規範學生需上課十八周才能取得一個學分。沒想到會有助理教授為錢鋌而走險。為杜絕弊端,將把推廣中心課程收回管理。

台南市調處指出,葉姓助理教授與台首大前通識教育中心陳姓主任等人先合組文化教育公司,二○○九年和台首大簽約,辦理進修及推廣教育招生業務並與校方二八分帳,學校拿二成。

台首大兩年前發現問題,停止委外,葉、陳等人轉移陣地到興國,並將原先在台首大的八十多名學員轉學到興國,其中有卅多名學員拿到學位,但他們都稱不知情,擔心學位會被註銷。

市調處共傳喚兩校八名副教授、助理教授,三名行政人員及業者共十六人,檢察官訊後,葉、李以一百萬交保,另有三名學者以十萬至四十萬元交保,餘訊後請回。

※ 相關報導:

* 教部:追回人頭學員補助款、證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631523.shtml

對於台灣首府大學及興國管理學院有老師涉嫌向教育部詐領學雜費減免補助,金額達一千萬元,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天表示遺憾,除了向學校追回補助款項,給予學校行政懲處,依法可罰學校卅萬元到一百五十萬元、減招、扣補助款等處分。



◆ 達基本工資 研究生才課補充保費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1.12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上路,引發各路反彈。衛生署昨天政策大轉彎,放寬研究生兼職補充保費下限比照大專生,從每筆五千元調高至基本工資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並回溯至一月一日實施。已核發兼職薪資的單位,須將預扣保費退還學生。

二代健保才上路不到兩周,衛生署已接獲許多民眾抗議,認為大專生與研究生同樣為了生活所需兼職,補充保費不應有兩套標準;就連教育部也建議衛生署重新考量。

衛生署副署長戴桂英表示,任何政策開始都會面臨很多執行問題,衛生署經過一周討論,決定順從民意,避免一校多制。換句話說,包含十八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在國內就學且無專職工作的的大學生與研究生、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只要兼差打工單筆收入未超過基本工資,都不用扣繳補充保費。

目前就讀於台大材料所博士班的呂同學獲知消息後表示,提高扣繳下限後,幾乎所有研究生都受惠,「打工起來的心情會好一點。」他說,否則以原來標準,幾乎每筆收入都要扣繳。

衛生署政策轉向雖獲得研究生支持,但衛生署長邱文達五天前才表示,健保是互助體制,研究生已是成年人,應該參與健保互助體制;衛生署甚至發布新聞稿表示,研究生應該繳納補充保費,補充保費並非對兼職打工的研究生都不放過等。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二代健保上路才短短十多天,衛生署卻任意解釋法律,簡直荒謬至極;她說,收取研究生的補充保費確實不合理,「才上路沒幾天就政策大轉彎,顯示衛生署不去面對二代健保結構性問題。」

滕西華說,除了研究生外,包含五十萬失業民眾、四十多萬助學貸款的畢業生,都一樣要繳補充保費,衛生署不能自行解釋法律,「要禁止就禁止,要開放就開放。」



◆ 每位市民1年看3本書 營造書香台南 圖書館誠品化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3-01-12 中國時報

你多久看一本書?台南市致力建設書香大台南,盼提升市民閱讀能量,過去一年,台南市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量達五百五十餘萬冊,較前年四百六十五萬九千冊,成長十八.五%,換算下來,平均每一位市民一年看三本書。

市長賴清德多次於公開場合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他說,現在的學生幾乎天天與電腦為伍,不少學生甚至出現電腦成癮的症況,可以一日無書,但卻不能一天無電腦,他為這種現象感到憂心,因此,市府今年特別編列預算打算將校園圖書館「誠品化」,打造優質閱讀環境,吸引學生閱讀。

以去年九月啟用位於東區虎尾寮的裕文分館為例,外觀美輪美奐,館內也設有自助借書機等新穎設備,人性化的空間設計,讓民眾耳目一新,平均一個月的入館人數飆破五萬人,也顯示優質環境的圖書館,確實能帶動民眾前進圖書館的動力。

台南市立圖書館指出,市府為提升閱讀風氣,今年編列四千多萬元購書經費,平均每人購書經費突破廿元,此外,因應閱讀型態改變,已在建置中的VOD隨選視訊影音服務,預計四月上線,也將充實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館藏,讓市民在家就能享受線上閱讀的樂趣。

fsj 提到...

耶魯大學在新加坡

【李鐏龍】2013-01-13 工商時報

崇尚學術自由的美國耶魯大學,首度在海外設立校區,卻落腳在威權色彩濃厚的新加坡,引發極大爭議。

■Yale and Singapore will get an equal number of seats on the new college's governing board -- but Singapore's education minister must approve all the Yale nominees.

美國耶魯大學(Yale)將首度在海外設立掛著耶魯之名的校區,卻選擇落腳在新加坡,將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合作,從無到有興建一所完整的人文科學學院,提供主修學程、選修課程及種種課外活動。

這所名為「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的校區,預計今夏開始運轉,初期規劃招收150人,將逐漸增至有1,000位大學部學生。

星國政府也將「補貼學費」。星國公民就讀,若含住宿,每年約付1.8萬美元。國際學生承諾畢業後為星國企業效勞3年,可享折扣,否則每年要花4.3萬美元。

耶魯人 反彈聲浪大

此校區首任校長路易士(Pericled Lewis)與部分教師,都直接來自美國校本部。今年新生在入學前,將先回到校本部熟悉耶魯授課方式,此校區的學生畢業後,也可加入耶魯校友會。

但耶魯主管們迫切地表明,這個新校區不是耶魯分校,頒發的也不是耶魯學位。

耶魯這個海外校區計畫,引發極大爭議,不僅被人權團體批評,也遭許多「耶魯人」的質疑。

耶魯創校300多年來,一直自傲於能訓練最頂尖的學生,勇於「質疑、分析、挑戰及批判」。因此,反對者認為,要在星國這種嚴格管制公開言論與集會的威權國家,打造出「勇於自由探索」的菁英學院,根本是緣木求魚。

威權陰影 恐主導學校

耶魯校本部的電腦科學教授費雪(Michael Fischer)說:「耶魯的校訓是:光明與真理(Lux et Veritas)。但我們卻將進駐一個高度箝制光明與真理的地方。我們正在以與耶魯價值觀背道而馳的方法,重新界定耶魯這塊招牌。」

除了質疑星國政治與社會的威權陰影外,反對者也擔心耶魯對這所校區的主導性。

這所校區「完全」由星國政府出資興建與經營,耶魯與星國雖各占理事會一半席次,但耶魯提名的人選,都須經星國教育部長核准。反對者批評,這種不尋常的架構,「讓耶魯暴露在風險下,對最終產品無把關之權」。

國際性的「人權觀察組織」指控耶魯「背叛耶魯精神」。美國的大學教授協會也出面關切「這項計畫對學術自由的意義」。

耶魯內部的反對聲浪很大。去年春天,耶魯教學人員以100對69的比例通過決議案,認定「星國缺乏尊重民權及政治權的歷史」。

在2010年提出這項星國校區計畫的耶魯現任校長列文(Richard Levin),已宣布將在目前學年結束後退休。但他的繼任者、現任教務長塞勒維(Peter Salovery),也力挺這個計畫。

支持者認為,這項計畫將有助維持耶魯聲望,建立全球性影響力,這個校區的組成架構更是項創新。

耶魯本部的人類學教授貝特(Bate)表示,他已請纓赴星國校區任教。耶魯派赴此校區的主管們強調,他們已獲保證,在「核心使命」上可享有完全自由。

投入此校區的耶魯教學人員表示,和在星國其他大學任教的外籍教授討論過後,深信學術自由將會受到尊重。



◆ 賣學歷A錢/學期末動手腳 涉案教授鑽漏洞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3.01.13

台南檢調偵辦教授以推廣教育名義販賣學歷、再向教育部A錢案,查出涉案者都利用學期末動手腳,讓教育部人員沒注意或是難以稽核。調查人員認為是制度不周全所致,應儘快防漏。

台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曾昭愷表示,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或進修部人員為學生申請補助,為具有公權力的「授權公務員」或「委託公務員」。涉案者有人曾擔任行政主管,不排除以貪汙治罪條例偵辦。

台灣首府大學李姓副教授、楊姓助理教授、興國管理學院葉姓助理教授、陳姓副教授等人,被控涉嫌賣學歷及向教育部詐領特殊生的學費補助。檢調人員表示,教育部規定學校必須在五月底、十一月底前,申報學生資料、修學分的數量及特殊生補助。

為了避開稽查,涉案教授都故意選在期限以前,也就是學期末作業,利用教育部人員忙碌、無暇注意的機會,上下其手,把進修學分班學員竄改成進修學士班的學生,教育部若未詳細地稽核,難以發現,因此成了大漏洞。

檢調另發現,教育部規定學生每學期最少修兩學分,但涉案教授為了多些補助款,把學生的學分數報滿,事實上,學生根本沒上課或少上課,卻都給學分。

被竄改成進修學士班的學生,多數是原住民,何以有那麼多原住民參加學分班?檢調查出主要是第一批拿到畢業證書的人口耳相傳,「上很少課,甚至不用上課,就能畢業」。辦案人員詢問了六十多人,就有四人沒上過課就畢業,因而吸引一些原住民每學期僅花二、三千元來就學。



◆ 大學沒錢 就去偷去搶?

【聯合報╱陳文卿/服務業(新竹市)】2013.01.13

接二連三爆發教授涉貪醜聞,從評選會收賄、報假發票、詐取學生的獎助金等,從南到北遍地開花,讓人驚訝高等學府裡頭,竟然藏汙納垢至此!

現在居然還有「賣學位」事件,連課都不必上,也不必到學校,學位就可輕鬆到手。學生被當人頭,詐取教育部補助的學雜費,不必上課就有成績,老師不必授課也有鐘點費可領。這樣的學術詐騙居然可以有恃無恐,而且行之有年,可見應該是龐大的共犯結構,才辦得到。

很簡單的道理,大學畢業要有一百多個學分,若沒有幾十位老師大家講好,豈有可能擠出一張畢業成績單?因此,若順藤摸瓜追查下去,恐怕一大串的老師、行政人員,都難脫干係。

大學淪落至此,據稱是因少子化的衝擊,為紓解財務困境而廣開推廣教育學程。果真如此,就更值得警惕了。人若沒飯吃,就會去偷去搶。大學若也無所不用其極至此,教育部就應該有所作為,以免繼續為害社會。



◆ 量化科研 非國科會樂見

【聯合報╱陳宗權/國科會綜合業務處處長(台北市)】2013.01.13

昨日彰師大教授投書,感慨國科會大學崛起中,個人主管相關業務,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各大學升等續聘,參考國科會之計畫或獎補助紀錄,不是因為本會公權力介入,而是因為本會公信力之昭信。

國科會非常不願意見到學者盲目追求論文篇數,而忽略學術研究的本質是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因此在去年朱主委上任後廢除「研究表現指標」,不希望量化的科研指標,成為學術發展的框架。

學術研究只是大學發展的一個面向,每個大學都應了解自己的特色,找出最適當的發展模式。學校發展的內涵,還有教學績效、產學合作成果、技轉專利等重要的項目可資努力,各大學之校務發展非國科會職掌。



◆ 英麥當勞兒童餐 不送玩具改贈書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3.01.13

英國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將以贈書取代送玩具,以提升兒童識讀能力。

英國麥當勞本周起推出「快樂讀者」計畫,快樂兒童餐不再送玩具,而改送一本教育性書籍。麥當勞與DK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及史密斯連鎖書店(WH Smith)合作,將在2014年年底之前送出逾1500萬本小說或非小說書籍,屆時將成為英國最大的兒童圖書分銷商。

此外,麥當勞也將附贈圖書券,讓孩童到史密斯書店兌換。民眾也能在英國麥當勞單獨購買DK出版社的書。

麥當勞常挨批助長孩童肥胖,希望藉由快樂讀者計畫洗刷罵名。麥當勞以亮麗的色彩和有趣的角色推銷包含漢堡、薯條和雞塊的快樂兒童餐。不過,智利和美國部分州以危害孩童健康為由,禁止麥當勞販售快樂兒童餐。

英國國家識讀基金會(NLT)的調查顯示,僅5成學童熱愛閱讀,這是麥當勞決定贈書的靈感來源。NLT發言人說:「擁有書籍與小孩未來的成就有關。每3個英國小孩就有一人無書,令人擔心。麥當勞的快樂讀者計畫將使兒童獲得更多書,並激起家人共同閱讀的樂趣。」NLT去年展開試驗計畫,結果九成家長希望獲贈更多書籍。

fsj 提到...

馬總統:擴大承認大陸113校學歷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沈育如/宜蘭報導】2013/01/15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致詞時宣布,將擴大招收陸生來台,放寬承認中國大陸學歷,承認大陸校數將由目前的四十一所,擴大到「二一一」工程的學校,總計將達一一三所;並開放招收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讀二技。

我目前承認「九八五」工程(大陸從一九九八年五月起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的卅八所頂尖大學,再加中央美院等三所大學,合計四十一所;未來將增加採認「二一一」工程(廿一世紀的一百多所重點大學)學歷,由於「九八五工程」大學多數也被列入「二一一工程」大學,總計採認對岸校數將達一一三所。

擴大承認大陸大學學歷後,有助於台灣的大學增加生源;同時也可能有更多台生前往對岸就讀。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台灣高教吸引力「毋庸置疑」,對岸應不會有太嚴重的磁吸效應;或許有些領域(如中醫)會有影響,但其他領域應該還好。

蔣偉寧表示,下個月初將組一團隊到大陸,和對岸研商擴大承認學歷、招收專科學生事宜,並赴立法院報告,最快今年八月可實施。蔣偉寧並說,限制陸生打工或拿獎學金等的「三限六不」將建立配套。要讓優秀的學生擔任研究助理、領一些助學金,才能吸引陸生來台灣;短期內不會開放陸生在台就業。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擴大陸生來台是他未來三年任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近期內很快就會與大陸達成協議。

不過,馬英九說,台灣的學校想去大陸辦博覽會招生,對岸的大學也想來台灣招生,但台灣的大學擔心磁吸效應反而把好學生吸去大陸。

馬英九說,開放大陸學校直接來台招生,還需要一點時間達成共識,但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教育部多多少少必須朝這個方向逐步開放。時機成熟後,兩岸招生就能會回歸市場機制。

馬英九並說,廿多年前我國專科畢業生有八萬一千多人,學士畢業生有五萬四千多人,專科生是學士生的一點五倍;但是前年的專科畢業生只剩兩萬出頭,學士畢業生暴增為廿二萬八千多人,學士倒轉變成專科生的十倍,也造成具精熟技術的初、中階人力缺口。少子化現象即將造成學生來源不足,大學將在三年後面對第一波衝擊。

馬英九還說,我國出國留學風氣不如以往,去年留學美國的人數已降至兩萬四千多人,未來海外人才庫可能面臨斷層。

※ 相關報導:

* 蔣偉寧:陸生將可任研究助理 領助學金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436045

目前的「三限六不」政策,讓招收陸生變成兩頭空。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指出,限制陸生打工或拿獎學金等的「三限六不」將建立配套,要讓優秀的學生擔任研究助理、領一些助學金,才能吸引陸生來台灣;短期內不會開放陸生在台就業。

* 直言集/招陸生衝量 提升質更重要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6047

....事實上,台灣的大學並非特別有競爭力,加上大陸優秀大學很多,不少頂尖生的選擇仍是歐美及香港;即使台灣擴大生源至二一一工程大學,我國招生恐仍難有起色。

另外,兩岸相互承認學歷是對等的,我增加承認大陸百所大學的學歷,也可能吸引更多台生前往大陸就讀,一來一往,招生效益可能抵銷。

....長久來看,我招收陸生不能只憑藉學制上的優勢,部分技職學校設備十年來未更新,重理論而缺實用技能,都得從根本上改善,否則台灣學歷在陸生眼中的「含金量」只會逐年貶值。

* 招陸生/立委提醒:恐擾亂大學退場機制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6049

總統馬英九拋出研擬擴大承認大陸大學學歷,擴大招收陸生。有立委贊同「大方向正確」,也有立委提醒,若陸生變成大學衝招生人數、解決少子化的藥方,恐怕會擾亂大學退場機制。

* 研究所學雜費 教部允大學自訂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1150169-1.aspx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說,研究所學雜費各校可自訂,再報教育部備查,但需邀一定代表成員審議學雜費調整案,並注意財務透明。

* 大學補充保費「可怕」 教部擬補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37849.shtml

二代健保上路後,各大學每年要多繳數百萬到數千萬元的雇主補充保費,讓大學大喊吃不消。三大大學校院協進會今在大學校長會議中提案,希望教育部能補貼,否則將嚴重衝擊大學財務。教育部表示,考慮額外編列經費支應,也會再向健保局爭取,排除研究計畫案的兼職人員。



◆ 日本計劃實施一周六天上課制

中廣新聞/黃玉文 2013-01-15

日本政府為了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競爭力,計劃在公立學校中實施一周上課6天的制度。

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表示,日本學生的總體學習競爭力逐年下降,為了提高競爭力,有必要引入「週六上課制度」。他說,雖然還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文部科學省將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進行研究和推進。

日本從2002年開始,實施一周五天上課的「寬鬆教育制度」,以便讓學生有更多富裕的時間去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10年後檢討這項制度發現,日本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的總體學習能力落後於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周邊國家。

安倍首相領導的自民黨在去年12月大選中提出的政權公約,明確提出要實施「一周六天」的學校教育制度。下村大臣表示,將會在今年的國會中,修改相關的法律,儘早實施這一制度。



◆ 學測闈場顧健康 新設集塵器

中央社 2013-01-15

大考中心今天開放學測闈場給媒體參觀,今年特別在影印機上方新設了喇叭狀的「集塵器」,收集印刷粉塵,顧好人員的呼吸道健康。

學測闈場向來是禁地,為了考試公平,一般人無法一窺奧妙,大考中心也只有在每年考試前的「試車」活動,開放幾分鐘讓媒體參觀。

闈場位於大考中心地下室,沒有任何窗戶,闈場人員必須在「不見天日」的環境裡工作,最長可達12天。今年學測入闈者有79人,分三梯次,第一梯次為命題組及勤務支援人員,於本月16日上午8時30分入闈,要被「關」到28日下午2時,才能離開闈場。

闈場內生活設備一應俱全,但都以簡單為主,沒有豪華的擺設。試務人員可以用電腦、看電視、玩健身器材(跑步機、健身車、啞鈴、仰臥起坐設備等),但裡頭沒有網路和對外電話。

闈場的三餐全由大考中心準備,吃中式圓桌飯,午餐、晚餐都是6菜1湯。特別的是,菜色一定都有魚肉,有清蒸、糖醋、紅燒、豆瓣、滑蛋等烹調變化。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表示,闈場內的原則是任何東西「只進不出」,包括每天的「廚餘」,都會先冰凍起來,等出闈時再一起處理。

曾參與102學年度第二次英聽測驗入闈的試考生祈若晏,在大考中心最新一期的「選才電子報」中分享,闈場內的生活就像是大家庭,大家井然有序地印試卷、貼封條、蓋章,就像是「家庭代工」。只要一聽到「放飯鈴」,大家就會暫時放下緊張的心情,互相搞笑、聊天,洋溢著幸福的感覺。

另一位試考生林祐德分享,入闈前曾聽說「闈場如飯店」,三餐皆有山珍海味,要牛排有牛排,要沙拉有沙拉。實際情況沒有那麼誇張,生活也沒那麼自由,但由於沒網路、沒電話,讓人可從資訊爆炸的世界中,得到幾日喘口氣,是非常難得的體驗,「可惜據說一生最多只能當一次試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