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3

尋找文創產業的咒語

◆ 羅智成:芝麻開門—尋找文創產業的咒語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678880.shtml

【聯合報╱羅智成】2013.02.02

來自丹麥的設計師在台上談椅子的設計。主要的內容有點像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的創作歷程,相當有趣。聽說現場有六種語言的同步翻譯;又聽說設計師其實是俄國人。香港的BODW(設計營商周)適逢十周年的慶典,顯得更豐盛、更國際化。短短幾天裏我們幾乎被各式視覺盛宴與創意言談所吞沒。

在台灣,我們談論「文創產業」,總覺得像是在談論某個還沒到來—至少重頭戲還沒到來的事件,但事實上我們早在它的洪流裏。

文化創意產業不像數位產業或其他新興產業,通常來自於技術創新或材料創新。它更像是用「文化」、「創意」或「內容」等概念將既有產業重新歸類或「再範疇」的一個舉措。

這個新範疇包括了傳統的文化產業,和以文創為主要加值方式的產業。兩者都以創作為主要生產方式,本質上其實相當不同。但它們都早已存在,也愈來愈豐富多元,愈來愈重要。各國政府競相把它們兜在一起,應該是體認到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決定更賣力去扶植、發展的一種宣示。

因此要掌握這個領域的眉角,重點不在於它的專業技術,而是去深切了解:為什麼這個時代,所謂「文創」產業或元素對於我們的生活甚至其他領域愈來愈重要。

「文創」愈來愈重要,是因為人類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實現方式大量增加,原先來自想像、道德與技術的束縛大幅降低,「消費」想像已主導了文明的發展。

在「現世人本主義」的氛圍下,當前世界似乎已沒有什麼對象或價值是高過人類本身的,人就是他一切行為最終極的目的。在資本主義「以巿場換算價值」的公式裏,作為「消費者」或「選民」(政治消費者)則是人類最重要的存在身分。我們的經濟甚至其他各種活動,都是圍繞在「如何創造並滿足消費者對現世美好生活的想像」上。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包括:自由自在、資源充裕、安全便利、賞心悅目、盡興娛樂、健康活躍、享受安逸、紓解壓力、感情支持、豐富體驗、強化自我、社會認同等;更希望獲得滿足的方式盡可能簡單(例如購買)、不花時間、減少代價。

人類追求的事就形成了價值。而文化創意原本就是我們運用官能刺激來表達態度、創造價值、探索價值的,它最有能力呼應或滿足上述的,各種生活層次無止境的需求或渴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被標舉出來,更後頭的訊息是:從此,所有事業都需要更積極、精確地去了解、掌握人們渴望的價值與感受,都需要引入或善用文創元素。

這樣說來,我們急著要做的,似乎不是去教文化創意人如何做生意,而是趕緊教我們的企業家、科學家、投資者、政府官員或所有人,去了解文化創意的知識與重要性,並善用它。不過目前的分工顯示我們社會的認知似乎仍停留在:「文化創意」就是少數文化創意人的特異功能或特殊場域,並非企業經營的通識—任何經濟專家、官員或企業家對此無知,絲毫不覺會減損其專業能力。

我相信,以創作者個人態度為產品的「文化產業」和用文創元素來加值的產業將在下一波的探討中被區隔開來。而善用文創元素的更多事業未來都將擴大文創產業的陣容。目前就有些未納入文創的產業其實比某些文創產業更有創意、更有文化,或更文創產業—你不能說你是阿里巴巴,寶庫就會為你開門。知道咒語的人自然能進來。想知道咒語就得加入強盜幫夥,或偷聽偷學。我聽到的咒語是…

(作者為作家、詩人)



◆ 全台第一家/圓神出版社 3月起週休3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today-life1.htm

自由 2013.02.02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就在國內企業不斷傳出要求員工休無薪假之際,圓神出版集團董事長簡志忠前天宣布,三月份開始實施「週休三日」。

星期四傍晚,簡志忠在圓神集團月會上宣布這個消息時,八十位員工目瞪口呆,現場一度安靜了三秒鐘,隨後才回過神來,頓時辦公室歡聲雷動,全體員工起立歡笑鼓掌,直說:「好酷!」還有人感動到眼眶泛紅、掉淚。

「真不敢相信,我們將成為全台第一個每週上班四天的企業,我的眼睛濕了、心在沸騰…。」圓神同仁前晚就迫不及待在臉書上張貼感動心情。

在圓神待了十年的員工「泥泥」轉述簡志忠當時的談話說:「我期待十多年的週休三日,時機到了,我對大家一直很放心,決定三月起開始實施!」「泥泥」聽到簡志忠這一席話,不禁當場飆淚,她說︰「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見得放心孩子,但老闆一直這麼信任我們,很不容易!」

以《秘密》、《不生病的生活》、《佐賀的超級阿媽》、《最後的演講》等暢銷書在國內享有知名度的圓神出版集團,一向以良好的福利著稱。二十年前政府還未實施週休二日,圓神已開始休兩天,當企業週休二日,圓神早在十二年前就週休兩天半。

多年前簡志忠就曾跟同仁提起想要週休三日,不過當時舉手反對的竟是員工,員工告訴簡志忠︰「簡先生,我們的事情做不完,老是讓作者、書店找不到人也不行…。」

簡志忠說,實施週休三日一直是他的理念,「不要把人生變得那麼苦,工時長對身心不健康。」簡志忠反問員工:「你是上班族,待公司八小時夠了,加班偶一為之,長時期這樣,對嗎?又不是論件計酬。」

創意人不該綁在公司裡

「創意人不該被綁在公司裡,白天八小時是最精華的時段,創意人應該拿來玩,走出去可以發揮得更多!」簡志忠不斷和同事溝通:「既然是該做的事,就用最短的時間做好它。懂得安排工作,四天就已足夠!」

簡志忠的豪情創造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圓神集團的員工目前週五中午就都下班了,但績效極佳,已連續兩年,旗下有高達二十二本書名列博客來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前百大,市佔率是全台上千家出版社的五分之一。

多年來,每年員工都可以加薪三%到五%,也至少有兩個月的年終獎金,更有好到不行的年度旅遊等諸多福利。

員工范綱鈞及吳幸芳透露,簡志忠總是告訴大家,要把幸福、健康的概念帶給讀者,同仁多了半天假可以去充電,上起班來更有效率!「大家在工作上找到的不只是薪水,還有熱情以及成就!」

※ 相關報導:

文創產業 可更美好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漫畫裡辦案 包公威震法國

【江家華/安古蘭報導】2013-02-03 中國時報

中國最出名的黑臉判官包青天,居然轟動法國安古蘭!由現年七十歲、來自中國的漫畫家聶崇瑞,與法國知名電視導演馬提(Patrick Marty)聯手合作繪製的漫畫《包拯傳奇》(Juge Bao),以包公審案的曲折過程,隱射法國弊案及貪腐事件,這位包大人在大聲斥責刑犯時,總是低下頭、高舉右手食指,帥氣的模樣,讓法國動漫迷為之瘋狂。

這位東方法官,與西方漫畫中的正義之士如夜魔俠、比恩、爵德判官等,近日一同現身於安古蘭地方法院(Palas de Justice)所舉辦的「以正義之名」(An nom de la loi)展覽中,動漫迷在看展之餘,還有機會親眼目睹在此上班的法官往來穿梭,讓人更能融入漫畫情境中。

聶崇瑞本人的創作歷程也很傳奇,他在五十五歲之前都是個勞動階層,直到退休後才轉到中國百姓美術出版社擔任美編,同時也繪製漫畫。他曾帶著《包拯傳奇》來到二○一○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造成轟動,大批排隊等待作者簽名的漫迷擠爆現場。

除了中國法官代表,《美國西部酒館法官傳奇》漫畫中的比恩(Roy Bean),則代表十九世紀新大陸的正義使者,比恩在當上法官之前,是個不法之徒,後來到德克薩斯州一個小鎮經營酒館,被任命為當地治安法官,他判案方式離經叛道,總是戴著左輪手槍、法律書、還有一隻寵物熊。比恩甚至還曾對一具屍體提起告訴,因為他發現屍體衣服內藏有四十美元和一把手槍,於是當下以藏匿槍支罪,並罰款四十美元。

代表歐陸上陣的,則有義大利法官法爾科內(Giovanni Falcone),在漫畫作品《金盆洗手》(暫譯,Clean Hands)中,他曾不畏強權地起訴義大利黑手黨四七五人,聲名大噪,最後卻被暗殺。曾獲得安古蘭大獎的法國漫畫家吉隆(Paul Gillon)則以作品《L’ordre de Ciceron》 描繪法國家喻戶曉的律師莫卡(Richard Malka)真實故事。



◆ 曾道雄拔刀 《夢遊女》唱起中文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2-03 中國時報

人會夢遊不稀奇,但因為夢遊而差點誤了婚姻大事,卻令人匪夷所思,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Vincent Bellini)歌劇《夢遊女》就是描述這樣離奇的故事,本周將由台灣歌劇教父曾道雄執導、指揮,率領女高音戴曉君、女中音翁若珮、跨界歌手蔣啟真、男高音林健吉等人,與台北歌劇合唱團聯合演出,這也是《夢遊女》中文版的世界首演。

《夢遊女》義大利文版最早就是由曾道雄於一九七六年引進,在他的推廣下,卅多年來在台灣演出十多次,這次曾道雄特別將整部歌劇翻譯成中文,並親自指導演唱,曾道雄表示,「歌劇的製作和演出,耗資較大,因此我希望每次都能落實到社會及藝術教育的功能,這也是我長期堅持國人製作、國人演唱及演奏的原因」。

曾道雄指出,「這部纖細優雅的美聲(Bel Canto)歌劇,兩百年來能被傳頌不斷,除了歸功羅曼尼(Felce Romanni)成功的劇本架構及雋永歌詞外,主要還是貝里尼扣人心弦的優美弦律,帶著聽眾跟隨劇中人穿越夢境與現實的時空隧道,也難怪連鋼琴詩人蕭邦在病榻上都希望能再聽一次貝里尼的歌曲。」

現年七十六歲的曾道雄是國家文藝獎得主,去年雖然曾宣布封山、不再製作歌劇,但這次主辦的台北歌劇團,是自己帶出來的團,子弟兵首度推出大型歌劇節目,他不能不聞不問,因此才決定拔刀相助。

「我應該要交棒了,但是看到這些年輕人的熱忱,又覺得很感動,一定要出來幫忙。」曾道雄表示,「台灣這些歌手都很棒,而且很認真,他們就像劍一樣,要磨才會亮,而且有機會一定要將他們推上國際。」

《夢遊女》描述一場在瑞士鄉村舉行的婚禮,因為一位訪客的攪局而變調,外地來的伯爵見到美麗的新娘,為之傾倒並表達愛慕之意,引起新郎的妒意,好死不死,新娘夜晚夢遊,竟跑到伯爵的房間裡,新郎憤而取消婚約,村民們覺得面子掛不住,逼伯爵揣共,還新娘清白,這時新娘再度夢遊出場,根本不知自己做了什麼,伯爵也保證自己絕無做出越軌的事,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夢遊女》將於二月六、七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



◆ 青年藝術家帶領偏鄉孩童 拼貼童話世界

【中廣新聞/黃麗鳳】2013-02-03

一張紙的力量可以超越時空地域、改變世界,也可以拼貼出專屬於自己的童話世界。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文化走廊,即日起到本月底,展出南澳鄉金洋國小學生們創作的明信片展,這些作品是兩位青年藝術家到偏鄉駐校,和孩子共同創作的成果。

這項活動的發起人是當代攝影藝術家楊哲一,由流浪者攝影藝術工作室協辦,結合新詩作家楊書軒,教導小學生運用照片和文字,拼貼創作成明信片;透過童真的文字及原創力,讓小朋友將這些明信片寄給其他小朋友、自己和相機捐贈者,引導小朋友親身感受,自己能夠創造「一張紙的力量」。

參加展覽金洋國小學生,多數為泰雅原住民。楊哲一與其他志工教導小朋友認識相機,希望藉由實際外拍活動,讓孩子們能在玩樂中碰觸攝影,盡情自由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重新探索自己的生活環境,最後再拍出想要表達的故事與心情。

除了攝影活動之外,新詩作家楊書軒老師也在課堂上透過有趣的動畫,輔助小朋友了解文字的演進,教導小朋友從不要的廣告單、文宣品或報紙,將文字與圖片剪下,最後拼貼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上,透過影像與文字的碰撞,讓一張極具想像空間的明信片就此誕生。

fsj 提到...

塵封半世紀 王大閎《幻城》出版

受中西文化洗禮 小說透過對話與辯證
讓讀者從科幻外衣 擷取富含生命智慧的內裡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2-04 中國時報

「西元三○六九年,距人類一九六九年首次在月球登陸,已有整整一千一百年。梅杜沙,這艘宏偉的遊艇,以驚人的速度穿越了四百兆星球組成的天河,自地球駛向太空。」這段科幻的文字,揭開了建築師王大閎的小說《幻城》序幕。在這艘名為梅杜沙的遊艇上,九歲的迪諾王子和他的手足、友人與智者,開始了一段無止盡的宇宙航行。王大閎藉由小迪諾的雙眼,以及與他人的對談,抒發對於生命的思考。

這份手稿塵封了半世紀,王大閎《幻城》的中、英文版終於問世,並由資深建築師王秋華擔任翻譯。現年九十六歲的王大閎,是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教育的華人建築師,台大活動中心、國父紀念館為代表作。除了建築,王大閎對藝術、文學、音樂和美食同樣有所投入,曾經在一九七七年翻譯改寫小說家王爾德的《杜連魁》。

《幻城》是王大閎從一九三○年代中旬起筆的小說,雖然談的是一段科幻的宇宙歷程,但《幻城》書中不見任何外星生物,只有人類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裡,試圖透過對話與辯證,找尋存在的意義。王大閎在自序中寫道:「讀者在本書中不會找到任何離奇的策劃、陰謀、屠殺、外星怪人或星際戰爭。作者希望提供的乃是喜悅,如春風一般吹化罪惡的瘴氣和恐怖主義的威脅,一束增加身、心、靈歡欣的生命之花。」

王大閎生於北京,父親王寵惠是知名法學家,曾任外交部長、行政院長和司法院院長。王大閎在上海與蘇州長大,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一九三○年他隨父親前往海牙工作,進入瑞士栗子林中學就讀,一九三六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原主修機械,後來改為建築。一九四一年他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包浩斯校長沃爾特.格羅佩斯,與貝聿銘為同班同學。

《幻城》原以英文書寫,共有九十二個章節。書中皇帝查爾將獨子迪諾送上梅杜沙遊艇,他認為漫遊太空是迪諾必須經歷的教育訓練。

而在書中,與迪諾漫遊太空還平行存在著另外一個時空,那是另一個主角「我」與祖母在倫敦的現實生活,彷彿是王大閎回憶自己童年在蘇州與祖母生活的點滴,自傳色彩濃厚。外太空與倫敦兩條敘事軸線並行發展,並無交集。

《幻城》的結尾,是迪諾一行人對於梅杜沙到底要將大家帶向何方,這場無止盡的宇宙航行究竟何時結束,心生懷疑。在漫長的旅程中,只有畫作裡的角色默默陪伴,閱讀詩集的迪諾忽然醒悟:「藝術不但可以壟斷空間,也可以靜止時間。」



◆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韓漫大師 繪出復古童話

【江家華/安古蘭報導】2013-02-04 中國時報

今年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亞洲主題館以韓國為主題,「特別聚焦:韓國」主打六十二歲的韓國重量級漫畫大師金童話,他曾以女性漫畫《我們的故事》畫出屬於韓國的浪漫愛情故事經典,他筆下細眼、綁辮子的韓國女主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創作四十多年的金童話,銀白長髮繫在腦後,戴著圓框眼鏡,穿著帶有潮味,總是以招牌的瞇瞇眼笑容示人,如同他漫畫帶給人的感覺,十分溫暖。他說自己從小就愛看漫畫,以「童話」為筆名,「就是希望講一些大人和小孩都愛看的故事。」

金童話表示,韓國曾在一九六○年代有不少漫畫作品,卻也因曾經歷獨裁政權,讓很多動漫作品遭到扼殺。後來韓國的漫畫深受日漫影響,但他這一輩漫畫家努力尋找自己的特色,希望替韓漫開創另一個新的局面。

因此,在日漫《小甜甜》席捲韓國的同時,金童話以女性視角創作的浪漫愛情故事《我們的故事》,被喻為韓式浪漫漫畫的開創者。後來他又陸續發表少女純情漫畫《我的名字叫辛迪》及《洋槐》,在韓國大為走紅。

他也不斷嘗試新題材,創作更為複雜的成人女性漫畫《藝妓的故事》、《黃土色的故事》,展現韓國傳統女性的生活與價值觀。

金童話特別執著舊時代氛圍的故事,他在二○○三年發表作品《紅色自行車》,由於劇情太復古,一度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後來主動向《朝鮮日報》表達連載的意願,才將這個圍繞在郵差與收信者之間的動人故事發表出來,沒想到這部漫畫獲得韓國銀髮族的青睞。已有兩個孫子的他,也正打算創作以爺孫為主角的漫畫。

金童話昨日下午到安古蘭漫畫節的台灣展區,對於台灣漫畫的多元發展表達意外與讚賞。創作少女漫畫出身的他,特別對創作《雞排公主》台灣漫畫家的林珉萱印象深刻,更對她在沒有助手的情況下,一年能畫出兩本漫畫大為驚訝。

韓國成為安古蘭漫畫節亞洲主題館是第二度,首次是十年前。這次除了金童話的作品,還同時呈現十位韓國年輕漫畫家作品,這些作品已經發行法文版,展現韓國漫畫產業對於進軍國際的決心,展場也裝置科技顯示螢幕,讓動漫迷能與漫畫作品互動,令人驚艷。



◆ 潘安邦遺願 《澎湖灣》4月拍

林淑娟、林志勳/台北報導 2013-02-04 中國時報

資深歌手潘安邦3日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驟逝,享年58歲。他以〈外婆的澎湖灣〉走紅傳唱34年,這些年渴望拍攝〈外婆的澎湖灣〉的電視劇和電影,無奈病魔來得突然凶猛,「澎湖灣」是他根、他的夢,也是他的遺願。

阮虔芷像潘外婆堅毅

據查,潘安邦祖籍浙江,1954年出生在澎湖,小時候常挽著外婆在大海邊散步,好友葉佳修將他回憶創作成音符〈外婆的澎湖灣〉。2005年9月,他與費翔等歌手在溫州體育場演出時高喊「我是溫州人」。

他曾說,爸爸17歲時穿草鞋從溫州到台灣,所以他唱過葉佳修的〈爸爸的草鞋〉,歌詞「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嚀載滿艙」也是他的回憶,10年前爸爸過世,在美國做生意的他未能趕回見爸爸最後一面,讓他很遺憾。

也是澎湖人的製作人阮虔芷說,幾年前向潘買下「外婆的澎湖灣」這幾個字的版權,計畫拍成戲劇和電影,兩人希望藉此行銷故鄉,常見面聊潘的故事,希望加進戲裡,他也打算重唱〈外婆的澎湖灣〉及〈爸爸的草鞋〉當片頭和片尾曲。

潘安邦則看中阮虔芷高大的外型、堅韌的個性,認為她正是自己外婆的寫照。阮虔芷說,去年9月10日潘生日時,她去祝壽,12月又打電話約喝咖啡,當時他說人在大陸,等返台再約,沒想到再也沒有機會見面。該劇仍預計今年4月開拍。

籌畫電影版壯志未酬

翻唱〈外婆的澎湖灣〉的錦雯昨說:「小潘哥約1年前邀我參加演出他想推動開拍的電影版《外婆的澎湖灣》,對我講了很多想法和抱負,如今壯志未酬。他是我和秀琴的偶像,當年《超級星期天》尋人『超級任務』單元,就把他從美國找回來上節目,他自此才逐漸和圈內再接觸。」

對潘安邦生前希望將〈外婆的澎湖灣〉拍成連續劇,導演伍宗德昨說:「他後來跟大陸談得不順,雙方在價值認知、澎湖取景比例、主題曲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他有些氣餒,〈外婆的澎湖灣〉永遠都令人懷念,沒辦法取代,最好的已經在他心裡面了。」此說法和阮虔芷所言有差距。

fsj 提到...

國寶級文創 翻新乾隆品味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3.02.04

故宮近年積極推動文創發展,日前舉辦第3屆「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參賽者以故宮今年的年度特展「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為題,挑選101件乾隆皇帝的珍藏為商品發想,其中「泡茶趣」茶器從清朝乾隆「洋彩黃錦地八卦交泰轉心瓶」為靈感,以精緻設計抱走金獎12萬元。

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主要鼓勵設計師以故宮文物為發揮創意與想像力來源,將典藏文物應用於生活設計中,凸顯「文創發展」與「文物加值」涵義。故宮表示,本屆國寶衍生商品參賽作品共397件,參賽者結合文物內涵與設計創意,獲獎作品未來可能與故宮合作量產。

設計師徐崎翔以「泡茶趣」茶器獲得本次金獎。他將當年皇帝把玩藝術品的閒逸之情融入設計,讓使用者泡茶亦能感受相同愉悅。器皿外觀有象徵吉祥的如意雲紋,與意指身體健康的頤卦作為茶器濾水孔;放入水中,轉動茶器,茶香緩緩暈開,宛若皇帝般優雅自得。該作品獲評審一致好評,奪得12萬元獎金。

銀獎作品「書中山水」取材清「張廷彥畫『登瀛洲圖』」,將山水畫墨色濃淡的意境設計成塑膠書籤,鼓勵現代人多讀書,只要一筆一畫將書中風景融會貫通,「心中自有一幅山水畫」。

「捲不斷,理不亂」耳機捲線器獲銅獎,將清代乾隆「玉熊」手工捏造為被耳機線纏繞掙脫的姿態,十分可愛逗趣;包裝以清代「轉心瓶」圖騰作外盒設計,也與此次競賽主題相呼應。



◆ 插畫天后 邀你走進她的童話世界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2.04

《伊索寓言》裡的龜兔賽跑、《小美人魚》裡的繽紛海底世界,都在奧地利插畫家莉絲白‧茨威格(Lisbeth Zwerger)的水彩筆下栩栩如生,莉絲白卅八歲就拿到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是目前最年輕的得獎者,她的作品即日起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展出,國人可一睹國際插畫天后的奇幻作品。

負責展覽的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表示,莉絲白卅四歲就被提名為安徒生大獎候選人,但評審認為她太年輕而割愛,四年後她終於得獎。莉絲白還三度拿到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六次的波隆納插畫獎,得獎無數。

莉絲白昨天接受訪問時表示,她父親是平面藝術家,從小她就和姐姐在父親工作室塗鴉,開啟對繪畫的喜愛。莉絲白說,畫童話插畫對她而言,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鑰匙,讓她可以走入一個充滿自由、創意想像的世界。

莉絲白說,她喜歡以家人當模特兒,例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愛麗絲,其實就是她姪女五歲時的模樣。這次展出作品中,莉絲白說她最喜歡《天鵝湖》一系列插畫,尤其當天鵝少女要由人變回鳥類時,從脖子延伸的線條與手臂變翅膀的張力,讓她繪畫時,也都能感受到少女身心的痛苦。

這次展覽共有莉絲白一九七五年至二○一○年,共一百一十六件原畫作品,包括耳熟能詳的《胡桃鉗》、《拇指姑娘》、《小紅帽》、《諾亞方舟》、《愛麗絲夢遊仙境》、《天鵝湖》、《小美人魚》和《神奇魔笛手》等。

插畫原作展即日起展至三月卅一日為止,展期間也將有親子說故事時間、專家導覽與親子童話工作坊,詳情可在臉書搜尋「奇幻旅程The World of Imagination」。



◆ 金蛇報喜 華裔設計美春節郵票

中央社 2013-02-05

為慶祝中國新年,美國郵政總局每年都會推出春節紀念郵票。目前居住在紐約的香港移民麥錦鴻,從2008年開始就負責設計系列農曆新年的郵票,今年將紅炮竹融入金蛇圖樣。

紐約「每日新聞」(Daily News)今天報導,現年51歲的麥錦鴻(Kam Mak)是出生香港的華裔設計師,10歲隨同父母移民美國,目前任職於紐約時裝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從事設計近30年的麥錦鴻在2008年時,被美國郵政總局(USPS)相中,設計中國農曆新年紀念郵票,今年邁入第6年。

談及金蛇年的郵票設計概念,麥錦鴻說,小時候住在紐約曼哈頓中國城裡,每到除夕夜華人都會燃放鞭炮,宣告新的一年到來,所以他今年特別把紅炮竹融入設計中,因為紅通通的鞭炮是他小時候過年的快樂來源。

麥錦鴻表示,媽媽從來就很難想像插畫設計怎麼餬口,所以當媽媽在中文報刊上看到他的新聞時,感到十分驚喜,讓他也很開心自己終於能有這樣的成績。



◆ 楊宗緯《歌手》美聲 王菲按讚

張佩玲/台北-湖南-上海連線報導 2013-02-05 中國時報

湖南衛視1月底推出歌手對決節目《我是歌手》大受歡迎,1日播出第3集,由楊宗緯首次頂替港星黃貫中出賽,並演唱〈矜持〉,收視率高達2.09,居同時段全大陸第一,連原主唱王菲也大讚!楊首次亮相,在7強墊底,並爆出他將在第4集中遭淘汰,由林志炫接替。湖南衛視工作人員4日證實,林志炫已獲邀,但不願透露楊是否淘汰。

王菲4日在微博稱讚楊,「睡前要誇一句,好聽,編曲也棒。」楊立刻回應:「我只是想表達我內心的感受給妳,謝謝。」湖南衛視說楊的歌聲獲得極大回響,將找更多台灣歌手來表演,讓歌手在舞台上證明自己實力,性質也不同於一般比賽節目。

《歌手》收視高,傳言讓《中國好聲音》的評審那英、楊坤集體跳槽,湖南衛視昨否認。《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昨說:「這個要問歌手的意願,我們下一季還是是希望沿用原評審,我們最高收視率6.01,他們還落後我們。」曾任《好聲音》第1季評審的哈林續接第2季評審嗎?哈林經紀人表示未收到邀約,陸偉說年後邀約。

《歌手》賽制每一集維持7位歌手參賽,由現場500位觀眾票選,分數最低的遭淘汰,上周淘汰黃貫中,由楊宗緯接替,齊秦也有參賽。

※ 相關報導:

* 我是歌手 20130201期 楊宗緯《矜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7XOF2p3tU

* 楊宗緯《我是歌手》墊底 唱功不輸輸哪裡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204/8924940.html

《我是歌手》上期播出後持續發酵,尤其是楊宗緯墊底的成績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他們的看法與現場觀眾評審相去甚遠。那麼楊宗緯為何獲得專業音樂人肯定卻得不到現場觀眾的心呢?

fsj 提到...

「媽祖入夢給靈感」 舞蹈家創作「天妃」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3.02.06

舞蹈家陳寶玉以3年先後創作3齣媽祖舞劇「天妃系列」,她說,每部劇都是媽祖入夢而讓她獲得靈感,最後一部「黑面媽祖」的故事,她已花盡積蓄,無法演出,卻突然有廠商贊助。奇蹟讓平日很鐵齒的陳寶玉,都覺得「不可思議」。

陳寶玉是國家芭蕾舞團與高雄市城市芭蕾舞團的台柱,3年前偶然機會,到鹿耳門天后宮參加台灣媽祖聯誼會,有人建議陳寶玉以媽祖為故事編舞劇,陳當場以抽不出時間為由婉拒。

「結果竟夢到媽祖帶我進入天庭的情境!」陳寶玉說,她以夢中的情境「天舞」為內容,編成媽祖舞劇並演出。沒想到第二年媽祖又入夢,情境是入龍宮,因此以「媽祖降龍」為劇情。

兩齣舞劇花了陳寶玉約150萬元,陳寶玉說有人建議她再編「三媽」黑面媽祖的舞劇,「沒有經費,只能拒絕」。但媽祖三度入夢,這次夢到媽祖火化升天。但因沒有錢,實在無能為力,只好向媽祖稟報,孰料幾天後突然有廠商要贊助50萬元,一下子就有了經費。

去年陳寶玉完成第三齣媽祖舞劇,並紅到對岸,日前獲大陸央視邀請參加春節賀歲節目錄影,獨舞3分鐘。

留美的陳寶玉屬於鐵齒一族,只相信科學邏輯,3年裡媽祖連番入夢,讓她也嘖嘖稱奇。

媽祖舞劇,需要功夫入舞,陳美玉學習競技太極、器械等武術,學出另項本事。兩年前在台奪得少年武術大賽青女組冠軍,相關單位今年準備邀請她代表台灣參加競技太極國際賽。

陳寶玉完成媽祖舞劇天妃系列後,計畫以熱蘭遮城日誌為題材,編大型舞碼,透過舞蹈講述先民的故事。

※ 相關報導:

* 看藝文表演 前十天可退換票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2060173-1.aspx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醒消費者,春節觀賞藝文表演適用新頒布規範,演出10天前可退、換票,手續費不能超過票面金額10%。



◆ 土地公廟失蹤20年…台史館現跡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2.06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有意將原屬於雲林大埤鄉北鎮村的土地公廟歸還該村,這將是第一個公家博物館已典藏入庫的文物歸還民間的案例。

位於台南、甫開幕一年餘的台史博,在籌建時(十年前)從骨董商手中購得一座高度不到一百公分、完全由石材拼組而成的土地公廟。日前,一群雲林大埤鄉北鎮村的村民赴台史博參訪,驚喜地發現該村在廿年前遭竊的小土地公廟原來藏在博物館裡。台史博經鑑定、確認後,有意歸還。

由於此廟已具備文化資產及國有財產雙重身分,過去並無前例可循。台史博正在向文化部及國有財產局了解如何處理繁複的行政程序,好讓土地公重返故鄉。文化部文資局表示,一般文物的主權是「可以移動的,」不會造成文物歸還的障礙。現在待解決的是國有財產如何歸還民間的課題。

台史博典藏組組長許美雲說,該館從骨董商手中購得這座廟時,先前即已經轉了五、六手,如今已找不到原始購藏者;就民法而言,失竊物品的追溯期只有兩年,也已經過了追溯時效。

但該館考慮到博物館典藏倫理,凡是涉及「信仰及家族」的物件,希望能完成「善意歸還」。不過,北鎮村在原有的土地公廟遭竊後已重新興建一座土地公廟,台史博也思考該廟宇「回到文化脈落」以後能否持續其信仰行為並受到妥善的保存。

目前這座土地公廟仍照常在台史博展出,台史博已計畫邀請北鎮村耆老前來開講「土地公的故事」,把這段曲折的故事當成展覽的元素。許美雲表示,土地公廟典藏入庫時,該館曾召開典藏諮詢委員會並進行文物分級。若要物歸原主,必須先註銷其典藏資格、轉成一般的國有財產。至於如何將國有財產歸還給民間,相關程序非常繁複、尚待突破。

※ 相關報導:

* 武魁牌匾消失15年 也在台史館大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687203.shtml

清代同治年間武舉人陳廷開獲清廷頒封「武魁」牌匾,原本懸掛在家族的宗祠正廳門楣,大約十五年前遭竊。幾個月前,陳廷開的後代在參觀台灣歷史博物館時發現,家族的榮耀「武魁」牌匾高掛在台史博展廳。



◆ 縮小版農具 茶農傳承古早味

【楊明峰/桃園報導】2013-02-06 中國時報

為重現幼年農村記憶,從未當過木工的龍潭茶農謝和進,靠著獨自摸索,回收廢木材製作縮小版的耜、犁、鋤等農具,在朋友間廣受好評,近日獲桃縣客家文化館之邀收為館藏,成為受官方認可的素人藝術家。

「年輕除了種茶,就是到處找人喝酒!」六十九歲謝和進,十年前開始修身養性,農忙時利用廢木材花了一年時間,雕琢成近一米高的大茶壺,開始踏上創作之路。

由於小時務農到老,謝和進對傳統農具寄予深厚情感,就算傳統農具已被機器農具取代,謝和進還堅持保留這些「年輕農忙時的老戰友」,他想到利用無師自通的木雕長才,為後代留下縮小版的農具模型,以見證自己當年辛苦耕耘點滴。

謝和進利用線鋸、雕刻刀等,雕刻出長、寬、高約廿公分的犁耙、碾米石磨等縮小版農具,造型栩栩如生,部分還能如同實體農具運行,十年來製作約五十具作品,其中不少件作品,大方送給朋友作紀念。

謝和進說,傳統農具不比機器農具省力、有效率,但沒這些農具幫忙,無法養活一家人,希望能透過縮小版農具,傳承古早農村印象。

愛孫心切的謝和進,去年起心血來潮,模仿玩具型錄,為五歲的小孫女「彤彤」打造旋轉木馬等玩具,手搖機關就能轉動,讓彤彤相當開心。



◆ 小蛇藏細節 成就殷商文物展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2-06 中國時報

「蛇」總讓一般大眾心生恐懼或敬畏,不過自古以來,蛇見於不同民族的圖騰,甚至受人景仰、崇拜。蛇在中國傳統裡的角色,可以是神,也能變妖,形象差別頗大。例如煉石補天、搏土造人的女媧形象,就是「人首蛇身」。但另一位「白蛇娘娘」縱有深情款款,卻仍因難掩沖天妖氣,被鎮在雷峰塔下。

目前故宮博物院展出「吉金耀采:中國歷代銅器展」及「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裡頭的展品文物有不少可以見到蛇的圖樣。

故宮器物處科長張麗端表示,在中國古美術當中,蛇似乎無處不在,卻又若有似無,因為蛇常是組合式造型的元素之一。如「四靈」中的青龍就是蛇身,玄武的形象又是龜蛇合體,但若要找到單純以蛇為主體紋樣者,確實少見。

張麗端舉例說,如商代的《嵌綠松石動物面紋匕》是一件三千多年前的文物,長十一.三公分、寬七.二公分,裝飾華麗、造型雅致。它的柄端是一隻身體彎曲、尾部蜷收成一圓的小蛇,器形產生輕巧的趣味。

還有西周的《作冊大方鼎》(上圖,故宮提供),鼎腹部上緣近口沿處裝飾了單首雙身蛇。《山海經》中有載:「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之蛇。」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大約是戰國末期至西漢初期,記載上古奇異的神話傳說,傳述早期中國文明的發展歷程。

張麗端表示,《山海經》中共有七十多處提到蛇,例如比喻人心貪婪無度的成語「巴蛇吞象」,反映出古稱「巴蜀」的四川一帶,聚居了許多以蛇為圖騰崇拜的部族。

此外,河南博物院藏、自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鴞尊》,可說是商代將組合的設計理念發揮到極致的器物。鴞尊每個局部形制當中,都巧妙安排一種動物在其中,最後匯集成一隻昂首、挺胸、斂翅,華麗中又具有莊嚴感的鴞。而蛇就蟠蜷於翅膀處、尾部再拖曳到翅尖,可謂匠心獨具。

fsj 提到...

柴燒獲殊榮 他要繼續「突破高溫」

【聯合報╱記者張裕珍/竹南報導】2013.02.07

苗栗縣竹南鎮竹南蛇窯窯主林瑞華保存傳統柴燒技藝,致力呈現新風貌,挑戰攝氏1516度的高溫柴燒,獲得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肯定,榮獲第五屆「台灣工藝之家」,昨天揭牌,林瑞華表示,「我得到這個榮譽,更有傳承使命感,未來將整理陶藝資料成書,與更多人分享。」

「台灣工藝之家」評選角度多元,包括工藝師從業資歷與工藝成就、創作品特色、創作及展陳環境、文創潛力、交通便利性及周遭環境景觀等,都在考量範圍內。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表示,此次評選有15縣市參與,初審推薦45名,通過複審25名,最後經實地現勘後,決審結果共11人入選,竹南蛇窯窯主林瑞華是縣內唯一。

副縣長林久翔、台灣工藝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泰松、國際文化觀光局局長甘必通昨天也來到竹南蛇窯,與林瑞華一同揭牌,「台灣工藝之家」殊榮正式落腳竹南蛇窯。林久翔表示,希望大家多多鼓勵辛苦耕耘的藝術創作者,讓擁有滿滿創意和動力的他們,能繼續成就更多非凡、令人動容的美麗作品。

獲得台灣工藝之家殊榮的林瑞華,也向在場賓客分享喜悅,他說,柴燒技術要更上一層樓,唯一一條路就是要「突破溫層」,不僅要有良好的窯爐設計,還要提升自我技術,近年來已能穩定控制持火溫度在1380到1420度之間,去年11月更成功挑戰到1516度的超高恆溫。

林瑞華說,獲獎後最重要的是「責任」,他不僅要整理成書,更打算推廣師徒制,將陶藝柴燒這項珍貴資產,透過經驗傳承保存下來,此外,高溫柴燒誕生的「釉母」來自於大地,也就是地球這個母岩,未來會更努力跟地球這個母親學習,挑戰更高難度技術。



◆ 金雕昆蟲 蝴蝶蜘蛛栩栩如生

中央社 2013-02-07

以黃金作為雕刻素材的吳卿,今天起在嘉義市立博物館開展,各種黃金昆蟲、蛙類、蜘蛛,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嘉義新港出身的吳卿,17歲開始從事雕刻,原本以木材為創作原料,80年代起改以黃金為創作素材,作品「瓜瓞綿綿」於1993年獲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

吳卿以3000公克純金創作的「大翼戰船」(春秋時期戰船),於2010年被位於上海的中國航海博物館典藏。

吳卿金雕展「法喜自然」今天開展,市長黃敏惠、副市長李錫津連袂前往,一睹做工精細、金光閃閃的金雕作品。

開展茶會上,吳卿展示一件木雕珍品「行走的女人」,他將一段25公斤重的黃楊木,鏤刻成25公克重、薄如蟬翼、可透光的蕾絲女性內褲,作品一出場,引起眾人驚呼。

吳卿說,這件作品費時近1年,才完成,腰圍24吋、臀圍36吋的黃楊木內褲,將完美女性型體化為無形。

由於作品雕工精細,連黃敏惠都拿出放大鏡仔細觀看。

吳卿這次共展出「荷生妙有」、「瓜瓞綿綿」等11件作品,其中「法喜」是以他本人的頭部雕塑,搭配頭上的金蝴蝶,呈現欣然喜悅,展翅欲飛的境界。作品展示到3月24日止。

※ 相關報導:

* 近30種保育動物 藏身李讚成畫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7/today-north20.htm

宜蘭縣凱旋國中校園公共藝術創作,邀請畫家李讚成完成長8.2公尺、寬2.85公尺的大型油畫,以思源埡口山嵐之美為題材取名「霧原」;畫裡充滿驚喜,近30種保育動物藏身畫作中,學校將辦「生態尋寶」,增添教育與趣味。



◆ 俄學派強襲 6好手指尖交鋒

以莫斯科音樂學院為代表 在力度、速度及聲響上挑戰極限
3月起先後來台舉辦鋼琴演奏會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2-07 中國時報

今年台灣的古典樂壇將吹起一陣濃濃的俄國風,三月起陸續有六位來自俄國的頂尖好手來台舉行演奏會,包括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大師李希特欽點的青年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多次來台演出的巴哈高手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以及在美日任教的浪漫派專家艾德曼(Sergei Edelmann)、莫斯科音樂院助理教授葛拉瓦茨基(Sergei Glavatskih),還有布梭尼大賽冠軍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 Piano Recital)。

上個世紀的俄國鋼琴家讓樂迷趨之若鶩,以莫斯科音樂學院為代表的俄羅斯學派,不只在力度、速度及聲響上挑戰極限,對藝術性的表現更是要求嚴格。儘管經歷大師凋零,前蘇聯解體,但這項傳統依然維繫不墜,俄國的鋼琴家還是有一種魔力。這次來台的鋼琴家,有的生於俄國,有的來自烏克蘭,有些人後來歸化其他國籍,他們都有俄羅斯學派的鮮明印記。

貝瑞佐夫斯基一九六九年生於莫斯科,五歲開始學琴,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跟隨名師薇莎拉茲(Elizabeth Wirzaladze)學習,一九九○年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之後更以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郭多夫斯基改編蕭邦《練習曲》等錄音震驚樂壇,冷冽音色及高雅詮釋令人印象深刻。

貝瑞佐夫斯基被譽為鋼琴機器人,他自己也以萬無一失、絕不出錯的技術為傲,飛快中求優雅,正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在二○○五年破紀錄以七分廿四秒完成超級難曲《伊斯拉美》,指下流瀉的音樂完全沒有倉徨急躁的感覺,相反的卻作出許多層次,表現出脫俗的情感。

和精確沉穩的貝瑞佐夫斯基不同,梅尼可夫的靈氣不可捉摸,一度被媒體捧為李希特接班人。梅尼可夫一九七三年生於莫斯科,六歲起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七歲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之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老師為鼎鼎大名的瑙莫夫(Lev Naumov)。

梅尼可夫學生時代就多次被大師李希特邀請,於十二月之夜音樂節中演出,並在舒曼鋼琴大賽、伊莉莎白大賽中獲獎。一九九九年他獲蘇聯授予青年音樂家桂冠,二○○○至二○○二年間被英國BBC廣播公司選為新世代音樂家代表人物,二○一○年以蕭士塔高維契《前奏曲與復格》錄音獲留聲機大獎,目前任教於英國曼徹斯特北邊音樂大學。

葛拉瓦茨基一九七○年生於葉凱捷林堡,就讀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拉赫曼尼諾夫、法國的埃皮納等多項大賽,一九九九年起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齊柏絲坦一九六五年生於莫斯科,一九八七年獲布梭尼大賽冠軍,之後這項大賽連續四屆未能出現冠軍,所灌錄的唱片多次拿到大獎。

梅尼可夫將率先於三月廿五日來台,演奏普羅高菲夫《第六號奏鳴曲》、舒曼《交響練習曲》。貝瑞佐夫斯基四月廿五、廿六日在台北、台南與北市交合作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廿七日在台中演出十首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選曲。

葛拉瓦茨基六月廿一日將演出拉赫曼尼諾夫全套《音畫練習曲》;齊柏絲坦十月四日將演出拉赫曼尼諾夫《樂興之時》及《柯瑞里變奏曲》。

fsj 提到...

古典樂救貧童 艾柏魯創典範

用音樂教育拉孩子遠離毒品與犯罪
扎根多年 證明音樂改變世界的力量 並非口號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2-08 中國時報

誰說古典音樂永遠是上流社會的專利,貧窮孩子無法一窺堂奧?委內瑞拉經濟學家、音樂教育家艾柏魯(Jose Antonio Abreu)打破這項迷思!艾柏魯一九七五年創辦系統教育基金會(El Sistema),在全國各地成立青少年管弦樂團,多年來不但拯救近卅萬貧童遠離犯罪及毒品,更培育出樂壇當紅的指揮明星杜達美(Gustavo Dudamel)。

世界各國為青少年及毒品問題頭痛不已,艾柏魯在委內瑞拉創造的這項奇蹟,彷彿指引出一條明路。美國作家兼音樂教育家彤絲朵(Tricia Tunstall)的新書《改變生命》,深入訪問艾柏魯,並探討美國面臨的教育困境,中文版將於三月上市。

艾柏魯一九三九年生於委內瑞拉,他的興趣廣泛,自幼學習鋼琴,音樂造詣精深。大學進入加拉加斯音樂學院專攻演奏及作曲,對鋼琴、管風琴及大鍵琴都有研究,曾獲國內作曲大賽大獎,有機會朝專業演奏家之路邁進。

不過,艾柏魯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他面對委內瑞拉國內貧富差距懸殊與政局不穩等問題,憂心如焚,因此另行鑽研經濟學,希望能為國找到改變之路。這位準音樂家一路取得安德列斯·貝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到美國密西根大學作研究。

這段期間,艾柏魯並未放棄他所喜愛的音樂,相反的,透過音樂教育的過程,讓他能夠學以致用。他發現拉丁民族特有的熱情以及音樂天份,是國家的一大財富。如果能透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喚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便能使他們遠離犯罪及毒品,為國家帶來穩定的力量。他開始研究如何以音樂的力量,有系統的進行民族幼苗的教育扎根工作。

一九七五年,艾柏魯成立系統教育基金會,聘請全國一萬五千名音樂老師投入這項計畫,並在各地成立青少年管弦樂團。他說服國家成立「油元」,也就是由政府提供石油獲利的一部分,支持這項計畫。

艾柏魯說:「孩子是希望。」他認為,古典音樂不該是上流社會或知識分子的專利。只是古典音樂歷經三百多年的發展,這樣的形式似乎牢不可破,那麼何不利用教育的方式,讓中下階層的孩子透過學習,可以接觸古典音樂,能陶冶性情,甚至提升地位。

隨著系統教育計畫在各地開枝散葉,委內瑞拉竟成為全世界青少年管弦樂團密度最高的國家,卅年來總共成立超過一百個樂團。這樣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艾柏魯的計畫的確改變了委內瑞拉的基礎教育環境,孩子變得更有自信,也樂意學習。除了拉丁美洲國家之外,英、美等國也開始成立系統教育中心,以音樂教育解決邊緣青少年的問題。

艾柏魯的努力,讓他成為委內瑞拉的文化部長,國際也對他豎起大姆指。他讓長久以來只存在沙龍、學院、音樂廳的古典音樂,成為人人都能親近的音樂,他讓「音樂的力量改變世界」,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 94歲國寶張鴻明 中風仍傳習南管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3.02.08

94歲南管藝師張鴻明曾遠赴法國、德國等地表演,被台灣指名是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譽為「人間國寶」。他去年底輕微中風,還是致力於南管音樂傳習,讓更多人聽見這些優雅的音符。

張鴻明生於大陸福建同安,從小接受南管音樂訓練,奠基深厚,無論是三弦或琵琶,信手拈來就是一曲悠揚樂章。來台定居後加入南管南聲社擔任駐館老師,培養出無數優秀徒弟。

15歲起就拜在張鴻明門下的陳嬿朱說,老師教學認真,對徒弟也沒有架子,有時練到深夜,還會走路1小時送學生回家。

「我想讓外國人也聽一聽南管」,除了收徒傳承,張鴻明也曾赴法國、德國等地表演,希望把南管音樂推向國際。回想起那段國際巡演史,張鴻明仍歷歷在目。他說,當時會場擠滿觀眾,表演結束還不斷喊「安可!安可!」讓他也嚇了一跳。

南管音樂在民國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台灣也把張鴻明列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譽為人間國寶。他也主持南管音樂傳習計畫,收了魏麗珍等3名「關門徒弟」,要把南管音樂傳承下去。

但張鴻明在去年底輕微中風,雖然沒有大礙,手指卻已不如以往靈活,市長賴清德昨天前往探視時,他與幾名徒弟現場演奏,美妙音符道盡南管音樂的絕代風華。



◆ 許知遠:另一個殷允芃

【聯合報╱許知遠】2013.02.08

在照片上,殷允芃秀髮蓬鬆、神采飛揚,無袖的白色長裙襯出修長身材,頸上掛著萊卡照相機。她向遠方望去,帶著笑容與莫名的希望。

照片應該是攝於一九六○年代末的費城,她是《費城問訊報》的年輕記者。她羞澀、安靜,愛文學甚於新聞報導。一直到一九八一年前,她最令人熟知的身分是用英文寫作的台灣記者,為合眾社、紐約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她也見證了動盪的七十年代,從謝東閔被炸傷到台美斷交,再到美麗島事件審判。有時,她不僅報導新聞,還因特別的身分捲入其中,她代表的國際輿論,對於台灣政治有著微妙、顯著的影響。

這樣的經歷令人興奮,也挫折重重。台灣島上多麼驚心動魄的事件,最多化作紐約編輯手中的幾個段落。她開始思考,為何不直接發出聲音,把她多年積累的新聞經驗,直接作用於台灣社會。

創辦於一九八一年的《天下》是那個時代新聞界的異端。那是一個黨外雜誌勃興的時代,人們揭露、批判時代的弊病,著迷與政治與社會變化,她和同仁們卻把視角對準了經濟。經過廿年的工業化,台灣經濟正處於另一個爆發時刻,它正湧向世界,參與全球資本的角逐。經濟發展也造就了一個穩定的中產階級,他們不像異議者那樣直接反抗,卻也期望一個民主、開放時代的到來。而《天下》則試圖向台灣輸入國際視野,向人們展示傑出的公司、美好的社會是如何運轉的,台灣能從中學到什麼。

二○○三年,我在北京第一次見到殷允芃,我猶記當時的激動心情。在我的四年大學生活中,很多下午的時光是在圖書館閱讀《天下》打發的。它像另一種啟蒙。商業的、藝術的、思想的,它們可以熔為一爐,知識分子不僅意味著書齋裏的革命,還要參與全球性的變化,理解各種嶄新的事物。

去年在台北時,她送給我這本《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一本薄薄的人物採訪集,初版於一九七一年,它主要是在一九六七年她前往費城成為記者前的半年中完成的。

我幾乎立刻就被這本小書迷住了。不是因為這些人物的個人傳奇,而是因為它的敏感、典雅的敘事,作者對於瞬間印象的捕捉。她說張愛玲「極易臉紅,帶著瘦瘦的羞怯」;她形容夏志清的過快語速「第一句還沒講完,第二句就衝了出來,而迫不及待的第三句又像是和話題毫無關聯的,再加上濃重的蘇州腔,時而如雷鳴,時而如自語的喃喃,和緊張時夾雜的英文,即使和夏先生做『一時之談』,也得費上不少工夫。」

如此豐富的故事向我們展開,顧維鈞對她回顧外交生涯,王安向她展現創業的理念,貝聿銘則講解建築與城市的關係,她還傾聽蒙在歷史塵埃中的賽珍珠的中國往事…她日後的理念也在這書中展現出來—比起六十年代華人世界瀰漫著失落氣息的留學生的書寫,這些菁英者的人生令人鼓舞。

讓她真正著迷的是歷史潮流中的個人,如何既接受命運的安排,又試圖主宰自己的命運。這些個體的動人故事,是維持一個社會的持久紐帶,也是個人意義的源泉,正像她在扉頁上所寫的「在一代一代人生故事的長河裏,我們得到了滋養與希望」。

閱讀這本書是個興奮又感傷的旅程,還多少帶有一點遺憾。倘若殷允芃一直順這條路前行,她必定是這個時代的重要作家。不過,是成為華人社會座標之一的《天下》雜誌的創辦人、直接推動時代變化,還是一名傑出的作家、記錄下一切,它們都如此誘人…。

(作者為北京作家,本文是《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的簡體版序言)

※ 相關報導:

* 讀冊生活:二手書 藏了卅億商機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692135.shtml

歲末年終,又到了整理家中二手書的時刻。「讀冊生活」網路書店發表關於二手書的市場觀察報告,推估台灣二手書市場規模達卅億元,其中近一成是出版不到一年的新書,顯示讀者將閱讀完的書轉入二手市場的風氣逐漸形成。

fsj 提到...

《戀戀我的家》公視將首播 空拍澎湖之美 法導演視野獨特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2-09 01:37 中國時報

澎湖去年底剛被法國「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選為正式會員,由法國導演亞尼克(Yannick Charles)與比利時攝影師巴斯(Bas Vandenbranden)攜手、耗時兩年拍攝的紀錄片《戀戀我的家》,新春期間將在公視首播。

澎湖有著世界自然遺產等級的景觀,如吉貝沙尾、雙心石滬、桶盤嶼及柱狀玄武岩,但這些風景除非搭飛機才可能欣賞到全貌。法國團隊的空拍,提供居高臨下的視野,讓民眾可一覽精采的美景。

導演亞尼克原是新聞工作者,長期關注全球地理環境,一九九五年起參與製作法國三號電視台France 3的空拍節目,攝影師巴斯則是他的搭檔。和其他空拍導演最大的不同是,亞尼克喜歡用旁觀者、異鄉人的角度,完全不帶情感及批判性的隨興拍攝,經常出現當地人忽略的視角,帶來驚奇。

影片掃過許多知名景點,透過空拍,吉貝沙尾及雙心石滬呈現獨特動感,但亞尼克卻刻意穿插海上簡陋的漁船、礁石上垂釣的人、草原間的羊群,以及民間特有的蜂巢田、 ●●石,呈現獨特的孤寂感。再加上他不斷繞島拍攝重現,宛如帶領觀眾進入視覺旋渦。

這影片製作過程兩年多,從二○一○年底開始籌備。製作人郭菀玲表示,由於是跨國合作,協調過程極為繁複,再加上台灣在飛行法規上有種種限制,要從空中拍攝需事先進行各種申請。開拍不久,先碰上天候不佳,直昇機能見度有限,幾乎無法飛行拍攝,又碰上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福島出現核能輻射外洩危機,法國拍攝團隊決定中止拍攝返法,使得作業中斷。

不過製作團隊還是將已拍攝的澎湖及部分北部景色重新剪接,二○一二年初在法國第三電視台播出十一分鐘版本,台灣將播出完整的卅分鐘。

《戀戀我的家》將於二月十六日早上十一點卅分在公視頻道首播。



◆ 大衛馬吉征服300頁《少年PI》

實習記者徐定遠/綜合報導 2013-02-09 中國時報

導演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全球轟動,入圍與得獎無數,其實推出前多數專業人士不看好,認為作者楊馬泰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不可能被拍成電影。但上映後佳評如潮,全球票房達5.5億美元(約163億台幣),除李安深沉的功力外,編劇大衛馬吉也功不可沒。

日前大衛馬吉受訪表示,最難寫的場景是結局,因為劇終時,故事在過去的回憶與當下的敘事間前後跳躍,如此繁瑣的時空轉換,容易讓觀眾摸不著頭緒,最難拿捏的部分是必須確保觀眾看得懂,但也不能小看觀眾。

他和李安嘗試了多種不同的結尾,也拍攝剪輯了多種版本,試片後發現,有的解釋太多、有的又解釋太少。最艱鉅的挑戰是原著超過300頁,電影只有兩個小時,編導希望傳遞與原著一樣的深度,並提供觀眾解讀與思考的空間,又不希望流於艱澀,導致觀眾無法體會;最後的版本是編導經過無數次調整、最去蕪存菁的終極版本。奧斯卡獎月底揭曉,《少年PI》入圍11項,日前再入圍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協會獎,聲勢持續看漲。

※ 相關報導:

* 兩岸文學網站 大眾文學新搖籃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694559.shtml

紅翻兩岸的電視劇「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原創小說皆出自大陸文學網站。這些網站設有收費機制,讓網友以低廉費用閱讀小說,作家也能靠寫作維生,儼然成為培養華文大眾文學的搖籃。

* 春節怎麼過? 市長想惡補甄嬛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9/today-taipei11.htm

忙於公務的新北市府各單位首長,農曆春節怎麼過?市長朱立倫等人都宣示「三好男人」,表示平日因疏於陪伴家人,要利用春節連假做個好兒子、好老公、好父親;朱立倫並說,他要找時間看時下最夯的「後宮甄嬛傳」,這也算是體察民意。



◆ 追求柏拉圖式愛情 情書「看了快燒起來」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2-09 01:37 中國時報

米開朗基羅將狂熱與暴烈傾注於創作,在無數雕刻中打造出震懾人心的俊美肉體;現實的感情世界裡,他則是「柏拉圖式愛情」奉行者,對精神的著迷與眷戀比肉體強。

蔣勳表示,至今沒有任何資料顯示米開朗基羅有具體與男性或女性的肉體接觸,但他留下大量驚人熱情的書信與詩句,尤其是寫給他五十七歲時才結識的貴族青年卡瓦里耶。

雕刻作品《勝利》被視為米開朗基羅這段異端之愛的呈現,俊美的男子與蹲伏於他腳下的老男人,彷彿卡瓦里耶與被征服的他自己。然而,蔣勳表示,這件作品完成於他認識卡瓦里耶之前,倒是一系列男體與鷹的素描,才是傳達他在這段愛情中所受的折磨。

對於這種始終沒有肉體實現的愛戀,蔣勳說:「現實中肉體的擁有,就是幻滅的開始,因為它不可能完美,絕對的完美是在達到前的最大渴望中。」他笑說,讀米開朗基羅的情書,「看了都快燒起來」,因為追求的高點沒有達到,激情反而一直燃燒,他一生創作實踐的就是這種源源不絕的激情與絕美。

※ 相關報導:

* 視己如敵 蔣勳破解米開朗基羅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0900298.html

「每個藝術家完成自己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生命短瞬,年輕時便風格完整;米開朗基羅不是,他活了將近九十歲,他在每個階段都不斷突破自己的美學界限。他這一生最大的狂喜與最大的傷痛,就是不斷把自己當敵人,打敗自己,超越自己。」蔣勳為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下了這樣的註腳。

fsj 提到...

新靈魂玩老工藝 帆布包逆轉勝

中央社 2013-02-12

青年圓夢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北12日電)堅持台灣製造,蔡佳蓉立足家鄉台南,逆勢推出品牌帆布包,時尚靈魂碰撞工匠精神,小小帆布包逆轉勝,並跨海站穩日本百貨。

走進古都府城,這裡曾是台灣紡織業重鎮,「台南織仔」名聞遐邇,台南幫叱吒商界。然而,就如同再熟悉不過的產業變奏曲,曾幾何時,不敵對岸破盤低價搶單競爭,大量紡織廠不是出走西進就是吹熄燈號,眼看就要夕陽西沉。

也許是曙光露出,隨著近年吹起復古風,不少人造訪台南都指名入手帆布包,除了「永盛」、「合成」等歷史悠久帆布行,後起之秀「廣富號」急起直追,不但進軍信義誠品書店、東京的百貨公司,連導演李安也下訂單。

「我們只在台灣製造」,廣富號幕後推手蔡佳蓉和李小柏細數種種堅持,1吋要縫8針、帆布要厚16盎司,小至拉鍊大至棉布都要台灣製,一針一線密密縫,包藏著她們6年級女生的起伏心事。

蔡佳蓉原本從事服飾配件採購,但摯愛驟逝後頓時陷入低潮;帆布包工廠業務李小柏,則眼見過去風光的紡織業走下坡,6個月不見1張訂單,「真的是走投無路」,咬牙苦撐待變。

體認「代工永遠只是代工」,不走代工路,她們從3年前決心出資打造專屬在地的本土帆布包品牌。

為作出市場區隔,品牌除講究品質,平均走逾千元的中價位路線,還砸錢請工廠客製出磚紅、墨綠、靛藍等專屬質樸布色,開發出托特包、肩背包、零錢包等各式包款,陳列在台南2家門市及網路商店等通路。其中一款造型可愛討喜的圓型零錢包,靈感來自點心紅豆餅,饒富童趣。

創業之路起頭難,李小柏解釋,她們首先著手調整薪資結構,師傅從過去「車領標1角,車口袋1元」論件計酬,改為固定薪資以保障底薪,且重視車縫精細更勝於產量,即使人力成本足足是對岸的好幾倍。蔡佳蓉坦言,人事斷層仍是隱憂,雖然試圖招募年輕師傅加入,但有些新血半途而廢,心血化為烏有,「我們聽了眼淚都快掉下來」。

為了打開知名度,「我們對每個客人說故事」,說著品牌故事,傳達扶植在地產業的理念,加上口碑效應奏效,吸引顧客紛紛回購,北港朝天宮、李安等委託訂製帆布包,幾年經營有成,人力和廠房雙雙成長,「至少在建立產銷循環後,這是個看得到傳承的產業」,蔡佳蓉說。

有人說,「台南土黏糊糊」,她們生根台南,也深耕台南,不但工廠、門市都在台南,後來更結合老屋文化,將中西區的老宅翻修成辦公室,在熟客央求下去年開始對外開放,轉型販售沙拉等輕食,無心插柳嘗試多角化經營。

帆布包不只是書包、購物袋,或是貨車遮雨棚,對她們來說,希望藉流行設計時尚揉合老工藝,賦予手製帆布包新生命。

她們的種種執著,不但顧客盡收眼底,機會之神也來敲門。蔡佳蓉先收到一封日文信,不諳日文的她深感奇怪,「以為是詐騙集團」,沒想到是曾光顧、有過一面之緣的日商,招手邀約到日本東京的百貨公司設櫃試水溫,後來誠品也上門洽談。如今品牌通路更廣,觸角延伸到誠品書店、東京的百貨公司都有帆布包的身影。

日本京都有家百年帆布老店「一澤信三郎」,排隊久候都只為了買一只純手工帆布包,蔡佳蓉說,希望向一澤信三郎看齊,傳承屬於台灣的工匠精神,堅持台灣製造。

※ 相關報導:

* 自創服飾品牌Victate 台灣小子李忠陽 設計出頭天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817/112013021200071.html

來自台灣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牙醫系學生李忠陽,到學校上課時,經常穿著Victate的休閒精品服飾,手中提著同樣品牌的環保袋,酷而有型,但又不失質感。每逢陌生人詢問Victate,李忠陽便說:「這是我自己的品牌。」

* 一起瘋文創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1200080.html

曾幾何時,曾經被對岸打成「中華民族罪人」的蔣中正,也可以成為大陸人眼中的搶手貨;大陸人或許也想不透,曾經高揭反共旗幟的「復興基地」上的寶島人民,來到大陸最愛的卻是印有毛澤東肖像的T恤跟書包。老蔣與老毛若是黃泉有知,大概正納悶著,「怎麼我這張臉還可以拿來賺他們的錢?」這一切,都拜文創所賜。



◆ 保存老榻榻米機 原民傳承技藝

中央社 2013-02-12

「爸爸特別交代嚴禁變賣」。花蓮縣太巴塱部落族人武純花,細心維護這部已超過一甲子的手動榻榻米機,並傳承製作技藝。

世居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武純花,家裡有一部從父親武金城遺留下來的手動榻榻米機,這部榻榻米機的年紀超過60歲,但保存得宜仍能操作編製榻榻米。

「這部榻榻米機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父親向日本廠商購得」,武純花說,當時父親和二弟購置這部純手動機器編製銷售榻榻米,因為技術熟練,編製的榻榻米品質好又耐用,當時備受顧客好評。

從日據到台灣光復初期,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是花蓮生產榻榻米的重鎮,武純花說,當時部落最多曾有10多名技術純熟的榻榻米師傅,其中有多人還曾向她父親武金城拜師學藝。

製作榻榻米成為武家一甲子來的家庭事業,這部手動榻榻米機雖然隨著歲月流逝逐漸變得老舊,但武金城相當愛惜這部機器,榻榻米機已成為家裡的重要成員。

武金城在臨終前始終掛念著這部榻榻米機,不斷叮嚀子女「嚴禁變賣」,武純花把父親的遺言放在心上,細心維護榻榻米機,機件狀態至今仍堪用,可以順暢操作編製榻榻米,每年開工前,武純花還按照父親生前的指示,遵循古禮祭拜機器。

武純花並與表哥傳承製作榻榻米的技藝,繼續操作這部手動榻榻米機,為顧客編製和維修榻榻米,維繫武家製作榻榻米的家傳事業。

「這部榻榻米機可能是全台僅存的一部純手動榻榻米製作機」,武純花說,曾經有不少人來,開出高價想要收購這部榻榻米機,但都被武家拒絕,因為父親遺言交代嚴禁變賣,這部機器是武家的傳家之寶。

這部純手動的老式榻榻米編製機完全仰賴人工操作,武純花說,製程費力、費工又耗時,只有技術純熟的老師傅才有辦法,每一塊榻榻米都可說是客製化的產品,紮實又耐用,使用壽命都可以超過20年,即使有損壞,老顧客都不捨得扔掉,還是拿回來翻修。

老式榻榻米機早已被新式自動化生產機器取代,武純花感嘆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懂得製作榻榻米的技藝,她說,即使榻榻米製作手藝後繼無人,家裡這部老機器仍會保存留給下一代,希望年輕一輩能傳承長輩傳承下來的技藝。



◆ 英烹飪作家扶霞 結緣中國20年

【江靜玲/倫敦十一日電】2013-02-12 中國時報

「我不奇怪自己成為廚子,我覺得很幸運;但中國對我卻是個意外。」英國烹飪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坐在倫敦中國城餐廳內啜著杭菊茶,緩緩道出十八年來步入中國飲食文化長廊的歷程。

第一次與扶霞相識,是在台北鼎泰豐到倫敦宣揚台灣美食的晚宴上。小籠包上桌時,正逢扶霞需要上台說話,我跟她說,「先吃,小籠包涼了就不對味了。」她側身回說,「當然。」然後,不急不緩的吃了兩個小籠包。

這個顯然知道「吃飯皇帝大」的英國烹飪作家,從小就喜歡吃和煮,十一歲的時候,她告訴老師,長大後要「當廚師」。

在牛津長大的扶霞,後來進入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大學畢業後成為助理編輯,工作上經常接觸亞洲和中國事務,才開始對中國感興趣。

一九九三年夏天,她申請到台灣政府獎學金到台北學中文,九四年再到四川大學修讀民族歷史,「但是,到了成都,那裡最吸引我的是食物,那裡的小餐館,便宜實惠。」

「百菜百味,我開始寫日記,記下我在中國的飲食經驗和感受。」扶霞後來索性申請進入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跟著五十名中國人一起學烹飪,「大部分都是年輕的小伙子,我是唯一的外國人,可能也是中國解放後,第一個在中國烹飪專校學做菜的外國人。」

就這樣川菜六年、湘菜二年的學習研究,十幾年陸續出版《四川烹飪》、《湘菜譜》、《魚翅與花椒》和《每一粒米》四本貫穿中國烹飪和飲食文化的書籍。英國媒體以當代西方撰寫中國烹飪第一人形容她。

扶霞對中國菜的博大精深,有獨到的精闢解析,像是川菜辣中帶著些許甜美;湘菜直接毫無妥協餘地;揚州菜精緻溫暖。中國烹飪在扶霞筆下,充滿生命感。

與中國烹飪結緣近廿年,扶霞同時目睹中國社會變遷對飲食的影響,「現在外食太方便了,傳統逐漸消失」,扶霞說,「我擔心,有一天中國會像英國一樣,有好的食物,但人們不知道如何烹飪!」

fsj 提到...

新春專欄-李安打響wuxia名號

【曾泰元】2013-02-13 中國時報

李安二○一二年底的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佳評如潮,票房亮麗,正在各地影展過關斬將,角逐獎項。王家衛二○一三年初的最新力作《一代宗師》近來在兩岸四地陸續上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常言道,十年磨一劍,王家衛拍這部功夫片前後竟也磨了十年,破了影史耗時最久的紀錄。

功夫片和武俠片是華語電影的獨特類型,兩者相似,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有時也難分彼此。不過一般來說,功夫片似乎把人物情節設定在近現代,以拳腳打鬥為主,描述時代的矛盾;而武俠片則多半設定在古代,以刀劍對決為主,歷史文化的縱深較為明顯。

功夫英文是kung fu,此乃依傳統的威妥瑪拼音直接音譯,絕大多數中型以上的英英詞典均有收錄。中國功夫因李小龍而揚名於世,kung fu作為一個英文詞彙的地位明確,李小龍四十年前的貢獻功不可沒。

與功夫類似的武俠,其英文是wuxia,乃依當今主流的漢語拼音音譯而成。這個wuxia已被大型權威的英英詞典所收,然所知者甚少。不同的漢英詞典都在既有的英文裡摸索,圍繞著swordsman、knight-errant、martial art、chivalrous這幾個字眼解釋。此法體貼英語人士,以熟悉的概念來拼湊陌生的事物,方便他們理解。不過這樣做卻隔靴搔癢,而且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聯想,難以傳達武俠該有的意境。

陳可辛二○一一年中的電影《武俠》採用了漢語拼音,將片名直接譯為Wu Xia。事實上,Wuxia這個來自中文的音譯詞早在二○○五年即已廁身大型權威的《新牛津美語詞典》第二版,正式成為廣大英文詞彙的一員。二○一○年,wuxia又為同是大型權威的姊妹作《英語牛津詞典》第三版所收,第一個字母由大寫改為小寫,定義略有增修調整,其網路版《線上牛津詞典》更是額外收錄了二十條wuxia的例句。而《牛津英語詞典》在二○一○年底推出了整合資源、修訂更新之後的線上版,第三度將wuxia納入,還做了詳盡的定義,羅列了相關的書證。至此,wuxia作為一個源自中文的英文詞彙,地位更是屹立不搖。

《牛津英語詞典》在wuxia這個詞條的最後一則書證,引用了美國的月刊雜誌《連線》(Wired)二○○四年八月號的一段文字。文中提到了導演李安的《臥虎藏龍》,說這部電影讓西方人第一次見識到中國武俠的魅力,我將原文翻譯如下:「武俠片根植於對古代劍客事蹟的想像,從默片時代起就是亞洲電影的一環。然而一直要等到李安拍出了《臥虎藏龍》,多數的西方人才得以初嘗武俠的滋味。」

我交叉比對,認為讓一言九鼎的牛津決定允許wuxia登堂入室,給其名分的契機,應該就是李安二○○○年的《臥虎藏龍》。這部武俠片的曠世巨作風靡了全世界,讓西方重新認識了武俠,不僅得獎無數,還引發了後續大導演、大卡司、大製作的大跟風,也讓各級牛津詞典的主編再次注意到了wuxia這個字眼。如此看來,李安的貢獻不只在電影,他的成就也是讓wuxia正式進入英文的一大助力。

李小龍之於功夫,就好比李安之於武俠。功夫的英文是kung fu,武俠的英文是wuxia。由電影藝術的交流擴及中文詞彙的輸出,雙李居功甚偉,我們要在此記上一筆。(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 相關報導:

* R&H創投 國發基金「還好沒撥款」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12013021400001.html
美國R&H特效公司總公司申請破產重整後,引發行政院國發基金高度重視。據透露,該公司擬在台灣成立電影創投基金,去年五月國發基金已審查通過投資二千一百萬美元(新台幣六億餘元),但因R&H募集資金不順利,迄今國發基金仍未撥款。行政院官員昨日表示,「還好未撥款」。

* 高市府:R&H台灣分公司沒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12013021400002.html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昨天表示,R&H台灣分公司在高雄駁二特區投資十億元,財務獨立不受影響。



◆ 黃翊《聲音的影子》 紐約演出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3-02-14 中國時報

聲音的模樣是什麼?是如煙飄渺,還是如水波震盪?台灣編舞家黃翊應美國紐澤西Nimbus舞團邀請,編創新作《聲音的影子》(Shadow of Sound)。《聲音的影子》是Nimbus舞團今年在紐約春季公演的節目之一,演出的舞者除了Nimbus舞團的三位舞者,另有黃翊從台灣邀去的舞者沈怡彣與林立川,十五至十七日在紐約亞文艾利劇院(The Alvin Ailey Citigroup Theater)演出。

去年一月Nimbus舞團的藝術總監波特(Samuel Pott)欣賞了雲門舞集2在紐約的喬伊斯劇院演出,對於黃翊的作品《流魚》印象深刻,因此展開邀約。成立於二○○五年的Nimbus舞團,風格多元,經常與作曲家、藝術家等合作,他們也曾與台灣的越界舞團合作,而波特的妻子簡珮如是台灣舞者。

黃翊作品的風格低調冷冽,優雅而有序,不論是與機器手臂共舞的《SPIN》、與工業機器人合作的《黃翊與庫卡》,或是純粹展現肢體的《雙黃線》、《低語》等,音樂在他舞蹈中的角色,不是陪襯,而是強調一種對話與平衡關係。

《聲音的影子》他邀請越南裔法籍作曲家孫仕安合作,透過獨舞與雙人舞,試圖呈現聲音的模樣。黃翊說,舞者常隨著音樂在動作,動作也為音樂而發展出來。「我覺得舞者就像聲音的影子,就像如果我們在一顆燈下面播放音樂,地面上會有聲音的波紋,我是這樣開始想像的。」

※ 相關報導:

* 迷情馬友友 再奪兩座葛萊美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1400173.html

第五十五屆葛萊美獎十日頒獎,大提琴家馬友友再度大放異彩,專輯《迷情時刻》(Goat Rodeo)獲得「最佳民謠專輯」與「非古典樂最佳後製工程專輯」(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兩項大獎,這也是馬友友所獲得的第十七與十八座葛萊美獎。

fsj 提到...

時裝設計詹朴「石油一生」登上倫敦伸展台

【聯合報╱記者唐守怡/台北報導】2013.02.16

台灣時裝設計師詹朴的個人品牌ApuJan 2013秋冬系列針織女裝,昨日首度登上倫敦時裝周伸展台,也是繼吳季剛、古又文、陳劭彥等人後,又一位台灣新銳設計師揚名國際。

這是詹朴自創品牌推出的第一季時裝,主題「石油一生」延續他偏愛的龍袍、和服、旗袍等東方元素,演繹石油從海底古生物殘骸到地層的醞釀、形成,再經歷人類消耗至無。

詹朴想傳達的不是環保議題,而是陳述事物經過時間淬鍊形成既定形式,卻又消失得快速徹底。他說:「比起環保,我更想傳達歲月的流逝。」

廿六歲的詹朴被視為吳季剛接班人,是Burberry時尚總監Christopher Bailey、Mulberry創意總監Emma Hill的學弟,擅長多種針織工具與技法。

他的作品時尚,概念卻很知性,過去曾以龍捲風、氣候、神話為題創作,加上東方服飾元素,風格沉穩低調;相較過去的奇幻風格,這次的石油主題探討時間與消逝的二元關係,展現更成熟的創意。

這場盛會台灣味十足,部落客「英國觀察日記」劉家文擔任總策畫,DMC世界DJ大賽台灣區冠軍DJ Question Mark應奇軒創作走秀音樂,現場提供台灣珍珠奶茶店特調飲料。駐英代表沈呂巡夫婦、旅英台灣設計師陳劭彥都應邀與會。

接下來詹朴將赴法國參與巴黎時裝周,在國際時裝舞台尋求更多的機會。

另一名台灣服裝設計師陳劭彥自創品牌SHAO YEN入選倫敦時裝周時尚影片展,與導演杜仁葳三度合作,融合迥異的視覺語言及美學,在神秘氛圍中展現今年秋冬超現實主題。

※ 相關報導:

* 新台灣之光/詹宏志教育詹朴 給無限的自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98786.shtml

昨晚之前,很多人認識詹朴是因為他的父母,他是著名文化人詹宏志與作家王宣一的獨子;今天開始,詹朴用ApuJan,讓全世界記得他。

廿六歲便在時裝界嶄露頭角,詹朴從碩士班畢業兩個月就確定入選倫敦時裝周,花費時間不到預期的十分之一,連父母都很驚訝。

.... 詹朴了解自己想走服裝設計這條路,得比別人加倍努力才能迎頭趕上,所以他選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就讀;暑假到工廠實習,打下深厚基礎,擅長使用傳統工業高腳針織機、花式手搖針織機、手打棒針、毛衣自動編織機等多種針織工具及織法。

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攻讀碩士期間,靠著對織品結構的了解及對織法的鑽研,詹朴比同輩設計師更具「動手做」能力,也成了近年唯一參與皇家藝術學院畢業時裝秀的台灣學生。



◆ 美女棋手黑嘉嘉訪華府 拚冠軍拒交男友

【聯合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十三日電】2013.02.15

圍棋形象大使黑嘉嘉前往美國推廣圍棋,她十三日在華府雙橡園表示,為了能專心下棋,所以不交男朋友,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則是拿到職業女子圍棋世界冠軍。

十八歲的黑嘉嘉是「世界智力精英運動會」選出的「世界圍棋形象大使」,這次應邀前來紐約、華府,指導「二○一三年北美圍棋大會暨錦標賽」的參賽者,駐美代表金溥聰在雙橡園為黑嘉嘉舉辦歡迎茶會。巧合的是,金溥聰的妻子周慧婷和黑嘉嘉的母親黑南蘋是中山女高一年級同班同學,兩人在華府巧遇備感溫馨。

黑嘉嘉是澳洲、台灣混血兒,在圍棋界是人氣超旺的美女棋手,目前是職業六段。除了棋藝,也喜歡書法、國畫、鋼琴、體操等;外型亮麗的她四歲開始拍廣告,也拍過不少歌手的MV,目前是CITYCOLOR化妝品的代言人。

黑嘉嘉表示,小時候媽媽帶她和姊姊去學棋,後來姊姊放棄,她逐漸對圍棋產生興趣,小學二年級就立志要當個棋手。而目前她一次最多可同時下六盤棋,可以預想廿幾步棋。

黑嘉嘉說,她在十四歲時轉職業,隔年就放棄學業專心下棋。每次只要遇到追求者,黑嘉嘉都會告訴對方,這幾年想專心下棋,免得因為交男朋友影響表現。

至於最崇拜的前輩,黑嘉嘉說,她最喜歡林海峰,因為林海峰是她參加二○一○廣州亞運圍棋比賽的總教練,感覺林人很好,不會給選手很大壓力;最後她也和謝依旻、張正平聯手拿下女子團體銅牌。

黑嘉嘉表示,她的目標是拿到職業女子圍棋的世界冠軍;而她也建議喜歡圍棋的後進,比賽輸了不要難過,因為在比賽過程中學到東西更重要。



◆ 接下亡夫棒子 葉麗晴帶著「遠景」起飛

【聯合報╱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2013.02.15

曾被討債的黑幫押走當人質,也曾入獄,遠景出版社負責人葉麗晴,接下亡夫沈登恩棒子,九年來讓曾經跌落谷底的出版事業重生;眼下文學出版行道艱難,但她仍決意撐起遠景,「替自己掙得尊嚴。」

四十九歲的葉麗晴,和遠景創辦人沈登恩差了十六歲;她讀專科時到出版社打工,原本工作三天就打算離職,沒想到後來成了「沈太太」。很多人認為沈登恩過世後,遠景出版社也會畫上休止符,但葉麗晴信守丈夫遺言,未讓遠景打烊。

葉麗晴剛進入公司時,公司投資七千萬元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全集而陷入經營困境,最慘時只剩夫妻倆苦撐。

「不當借款,利息高得嚇人,連辦文學的人也得面對黑社會。」葉麗晴說,有天早上被喇叭聲吵醒,開窗一看,只見討債集團成員指著賓士車對她說,「這台是妳先生貢獻的。」

那一年,地下錢莊要債,葉麗晴曾被押走當人質,對方拿刀恐嚇「妳先生籌不到錢,妳就倒楣了。」後來台北市警方救出她,至今仍覺像一場夢。

一九九八年,葉麗晴被一名婦人控告而身陷囹圄,在台南女子監獄待了八個月,「不能看窗外、不能自由走動,連問話都不行。」她驚覺只有勞動,才不會度日如年,也體悟到自由可貴。

二○○四年沈登恩肩膀痠疼,醫院檢出肝癌,三個月後過世。葉麗晴說,丈夫臥病在床期間,夫妻才有機會恬靜相處。

葉麗晴說,當時丈夫因病痛味覺逐漸消失,每天用紙筆畫出「美味地圖」,央求她幫買擔仔麵、蝦丸等餐點,希望透過美食刺激味覺。

「丈夫重病時,常挽著我的手希望共枕眠,我沒辦法天天與他同床。」她說,丈夫睡覺常翻身,她因此失眠,最後只好分床;當時她告訴丈夫,「我要睡飽才有體力照顧你啊。」

「當時嫁給沈登恩是欣賞他的拚勁,就算他欠下三千萬,我還是會愛他。」葉麗晴說,有次出國散心時,一名懂命理的團員送她一張字條,上頭也是一個「晴」字,希望未來能甩脫厄運,迎接陽光。



◆ 長沙窯瓷器 見證唐貿易盛況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2.16

農曆春節期間,親子不妨安排一場藝文饗宴。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4月7日,在二樓精品長廊展出《館藏長沙窯展》,展出60多件館藏長沙窯瓷器,透過圖表、文字的說明,具體呈現唐代民間日常生活情境,也讓能民眾了解當時平民社會所展現出的活力。

史博館指出,長沙窯又稱銅官窯或瓦渣坪窯,1956年首度於湖南省長沙銅官鎮瓦渣坪一帶發現,後因唐墓的發掘,文物先後出土,民眾才開始了解長沙窯。史博館研究組組員黃璧珍說,唐代發生安史之亂之前,是長沙窯最興盛的時候,直到五代之後才逐漸落寞。

透過出土的長沙窯文物,更可以證明唐代對外貿易相當興盛。史博館表示,長沙窯瓷器不只在大陸許多省分被發現,同時也在韓國、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古遺址出土。

黃璧珍說,這些自東而西的出土地點,就是古代南方陶瓷之路所經之地,也說明長沙窯瓷器為唐代最早的貿易瓷,從長沙窯瓷器上的圖案,更可發現唐代社會風氣相當開放,除了色彩、圖案多元,紋飾也生動活潑,有動物、植物和人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長沙窯瓷器以日常用器居多,包括壺、罐、水注、碗、盤、碟等,另也有捏塑成形的人偶、動物形像玩具或哨子,其中又以水注最具代表性,器腹常用模印貼花、褐斑或是用釉彩繪花鳥紋、動物紋或書法文字來裝飾。

長沙窯器型大多模仿中西亞地區金屬器及玻璃器的型製,也汲取當地流行的紋飾為裝飾,成為中、西陶瓷設計美學相互交流的證據。

黃璧珍指出,長沙窯文物瓷化程度不高,屬於半陶半瓷的作品,但其創新瓷器釉下彩繪的技法,尤其是銅紅的燒造技巧,成為後世「釉裏紅」瓷器燒製成功的根基。至於運用毛筆在器面上繪畫的革新技法,更誘發青花瓷的發展。

《館藏長沙窯展》展出的品項除了壺、罐、水注、碗、盤、碟外,也展出人物與動物形像的玩偶及哨子,還有一件尺寸比一般陶枕小、推測被當成脈枕使用的《黃綠彩鳥紋枕》。

fsj 提到...

繭裹子 兩建築師 第三世界築夢

【聯合晚報╱盧沛樺】2013.02.17

文創,有時也能化身開創價值的運動。專賣第三世界國家手工藝品的「繭裹子」,兩位負責人楊士翔與蔡宜穎原是建築師,意外接觸公平貿易(fair trade)後,一頭栽進推廣工作,找上第三世界國家的非營利組織(NGO)合作,兩人設計圖樣,交予當地婦女製作,再在台灣銷售。與一般貿易有別,保證五成利潤回到生產者手中。

辛勤耕耘三年至今,從起初一個月營收僅3萬元,如今在華山、誠品都有營業據點,每月營收70萬元,兩個懷抱夢想的年輕人,面對甘美的果實,欣喜收割。

透過「公平貿易」文創作品受好評

楊士翔說,當初他本在上海當建築師,但不想這樣過一生,於是規畫自己的未來,他想開店賣東西,先做起手工印章。期間兩度參與環保設計展,作品大受好評,決定辭職回台開店。起初落腳台中,租金雖低,但市場小;後來搬到台北,與日本公平貿易品牌進口商「地球樹」分租空間,逐漸了解公平貿易,並開始使用公平貿易原料、自己設計、自己生產,沒想到市場反應熱絡,供不應求,他更接觸了許多推動公平貿易的NGO,「繭裹子」正式發展成從事公平貿易的品牌。

與多國NGO合作 業績驚喜連連

何謂公平貿易?楊士翔解釋,最重要的精神是改善經濟弱勢者的處境,最直接的就是提供工作機會。此外,NGO會將一部分的利潤用於地方建設,例如興辦學校。另一個重點是財務透明,讓產、銷端都清楚利潤,杜絕剝削。

從2012年4月獲西非迦納的NGO首肯,「繭裹子」開啟與各國NGO合作,5月是孟加拉,截至9月已遍及印度、印尼、尼泊爾、智利、祕魯等,共計20餘個團體。楊士翔說,年中為了申請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才驚覺一年多來的營業額已累積700多萬,讓他又驚又喜,因為他「起初只想餓不死就好。」

之所以沒注意自己的驚人業績,原因來自使命感。楊士翔說,每當有營利,「繭裹子」就會再找不同國家的NGO合作,因為他認為「公平貿易是一場社會運動,在解決貧窮與環境的問題。」為了壯大能量,楊士翔與蔡宜穎不再孤軍奮戰,積極號召台灣設計師加入行列,用公平貿易的材料製作成品。蔡宜穎開心的笑說,支持者不少,讓他們很感動,原來這條路並不孤單 。

自身創造營利 也幫助當地婦女

一路走來,楊士翔與蔡宜穎回想,當初起步時步履艱難,台中小店的7萬工程款就分期攤還了一整年,但現在透過公平貿易的方式,提供第三世界國家婦女安穩的工作機會,還為自身創造營利,他們創造了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與「價值」的雙贏,更圓了一個美好的夢想。



◆ 百年木屋烘培坊 紅瓦黃牆法國風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3.02.18

為圓返鄉創業夢想,7名嘉義高中畢業的同班同學,3年前共同出資承租嘉義市鬧區一幢百年檜木古屋,經營「芙甜法式點心坊」。重新裝潢成法式黃牆紅瓦建築,白天店面籠罩陽光,「老宅重生」檜木屋成為市區新亮點,有新人看上借場地拍婚紗照。

這幢2層樓點心坊,藏身中山路市政府斜對面,在2棟大樓間凹窩處,背後是馮俊豪、陳柏仁、徐嘉昌、廖信傑、李宗陽、吳崇凡、曾宏鈞等7名嘉中校友創業故事。

「我們靠積蓄及創業貸款籌募資金!」當行銷的馮俊豪說,他們畢業常聚會,留學英國藍帶學院學烘焙的徐嘉昌學成返國想開店,大家合資回鄉找店面,看上這幢106年歷史檜木屋,原經營童裝老闆不租了,一拍即合馬上簽約。

建築採歐風法式風格,不破壞檜木結構,紅瓦黃牆,1樓販賣甜點,2 樓架2座樓梯隔3個空間,做彎繞式分隔,3個月完成整建。為創造老屋新生命,大部分蒐集各地二手家具,搭配全新沙發,混搭出新舊並存感受。

販售手工巧克力、馬卡龍、法式甜點、茶咖啡,受歡迎的「開心果馬卡龍」讓人嘗到鬆軟綿密口感,達瓜斯苦甜巧克力蛋糕、覆盆子優酪乳杯也熱賣。取名「芙甜」是英文「FORTUNE」諧音,希望來店消費都有幸福富足感。

點心坊在嘉義市中山路168號,電話(05)2256058,營業時間中午到晚間10點。



◆ R&H在台3項投資 業界高度關注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2013-02-17 工商時報

全球前5大視覺特效公司R&H美國總公司,大年初二(11日)無預警地聲請破產保護,而業界盛傳包括印度3D特效公司Prime Focus及一家中國公司,都有併購興趣;此舉是否影響R&H將在台展開的3項投資計畫,由於事涉台灣在數位文創、雲端運算產業的全球佈局,且原定國發基金、中華電信都將投資,引起國內高度關注。

R&H在台3項投資計劃包括獨資籌設R&H VFX studio(好萊塢視覺特效中心),培養本地人才;去年11月與中華電信簽署合資經營CAVE(全球視覺特效雲端運算中心)備忘錄,據悉總投資額達2,000萬美元;以及成立EGF Films(全球電影合資合製投資基金),基金規模約1億美元,將在6年內帶領台灣投資者合資合製10部好萊塢電影;其中國發基金已通過審查投資2,100萬美元,R&H投資2,000萬美元,其餘部位向國內企業界募資。

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鍾福貴表示,雙方合作將視R&H重整或新買主發展而定,CAVE合作公司尚未就雙方條件、引進其他投資方詳談,目前R&H僅租用中華電信的電路與設備,以及中華電信派員參與R&H新技術開發。

R&H經理楊修宇則回應,台灣R&H財務獨立,可望如期在2月底、3月初進駐高雄駁二特區。

據《Variety》報導,R&H一直尋求外部投資,上週與環球影業、20世紀福斯和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達成共識,由3家片廠提供2,000萬美元貸款,讓R&H度過眼前難關,並完成手上環球影業的「降魔戰警 R.I.P.D.」、福斯「波西傑克森2:妖魔之海」、華納的災難片「 Category 6」等片,順利讓總部在印度的Prime Focus於4月完成併購R&H。



◆ 沒有史坦威鋼琴 魯賓斯坦曾婉拒來台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2.18

台灣目前各音樂廳都以使用史坦威鋼琴為主流,你可知道,其實在一九七二年前,台灣根本沒有史坦威,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還因此婉拒來台演奏。資深音樂人士陳義雄在新書「歷史名琴與名家」中,詳述史坦威等名琴的「歷史公案」。

陳義雄是台灣最早音樂雜誌之一「愛樂月刊」主編,並曾與已逝的音響學權威林宜勝共掌「樂府音樂社」。他在書中詳述各名琴如何製造、演變及拚鬥市場的三百年史,也介紹演奏名家。

陳義雄說,台灣曾受日本統治,一九六○年代前都還只知、也只有日本第一品牌「山葉鋼琴」(YAMAHA)。但國際鋼琴名家多彈歐美名琴,鋼琴大師魯賓斯坦就曾以台灣沒有德製史坦威,也「沒聽過YAMAHA」,婉拒來台演出,此事當時還上了聯合報。

陳義雄表示,一九七二年,台灣在當時的美國駐台大使馬康衛(Walter P. McConaughy)建議下,終於買了第一台史坦威,放在台灣首座專業音樂廳台中中興堂。豈料揭幕時,各方一看它的原文琴名不是大家熟知的美製Steinway & Sons,而是德製的Grotrian-Steinweg(葛洛蒂安),引發「冒牌貨」爭議。

「其實葛洛蒂安才是史坦威製琴技術的母廠!」陳義雄說,史坦威父子當年分別在德、美設廠,幾經家族傳承、轉手,最後美國史坦威被哥倫比亞廣播系統(CBS)買下,產製團隊與史坦威家族都無關;反倒是葛洛蒂安,一直由創設家族相傳。

如今包括國家音樂廳等,琴房最多的琴都是史坦威,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霧峰演奏廳用的也是葛洛蒂安─史坦威。至於魯賓斯坦曾說沒聽過的YAMAHA,現在仍很風行,近年不少名家來台都與YAMAHA合作,台灣代理YAMAHA的功學社,還拿下史坦威代理權。

fsj 提到...

李安、曲全立 台灣3D揚國際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2-19 中國時報

由國際3D協會(International 3D Society)舉辦,專門獎勵優秀3D電影的「創意藝術獎項」(Creative Arts Awards),今年二月將最大獎「哈羅德獎」(HaroldLloyd Award)頒給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旅程》,台灣導演曲全立也以《3D Taiwan》獲得這個獎項的「國際評審團大獎」。曲全立說:「能夠與李安同台領獎,晚上躲在棉被裡都在偷笑。」

邁入第四屆的「創意藝術獎」,由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國際3D協會發起;其中,以「哈羅德獎」及「評審團大獎」得主最受矚目。「哈羅德獎」頒給當年度最佳3D劇情片,首屆得主是《阿凡達》,去年得主是《雨果的冒險》,今年則為《少年Pi的奇幻旅程》。「評審團大獎」則是評審團從所有入圍作品中選出最為推薦的作品。

四十六歲的曲全立,長年投入3D影像工作,還有「台灣首席3D導演」的封號,曾參與侯孝賢監製的《台北的一天》中3D影像部分的拍攝,以三百六十度立體影像拍出台北之美。他也完成了《酷客任務》、《小丑魚》等立體電影。

他說:「希望獲得這個獎能讓所有創作人看到,只要有夢想在那,都是可以做到這一步的。」

《3D Taiwan》劇情是一位新加坡女孩來台灣旅行,走遍各地,因此這部影片費時兩年,拍下台灣各地美景,如茂林紫斑蝶、六十石山金針花海、日月潭、九份、金瓜石、太魯閣,再以3D影像處理呈現。

曲全立用《3D Taiwan》報名「創意藝術獎項」的是其中的紀錄片類別,不過,他表示這其實是一部「劇情紀錄片」,因為他將虛構的劇情元素放入這部影片,新加坡女孩這的角色與故事本身就是虛構的劇情。

他表示,這個獎項先透過各地影藝學院選出地區代表作品,再送至洛杉磯評選。《3D Taiwan》先參加北京影藝學院的大中華區徵選,從一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代表大中華區參賽。

曲全立說,在台灣只需要三個小時半車程,便能夠到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也差不多只需三個半小車程,又能看到海景。當他八年前投身3D影像時,便立志要以3D影像記錄台灣。

曲全立表示,投身3D拍攝技術困難重重,他一邊拍攝一邊摸索,光《3D Taiwan》中一幕茂林紫斑蝶飛出銀幕,彷彿圍繞觀眾身邊的畫面,就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他說,拍了兩年蝴蝶都呈現灰黑色,後來才發現要從上方拍攝,才能夠拍到紫斑蝶紫色的倩影。



◆ 大江大海日文版 入選人文大賞

中央社 2013.02.19

文化部長龍應台所寫的「大江大海1949」去年出日文版,還入選日本最大連鎖書店「紀伊國屋書店」舉辦的「人文大賞2012」。

設立於1927年的日本老書店紀伊國屋書店,以「弘揚優良人文圖書」、「讀者參與形塑書店空間的魅力」為核心價值,3年前開始舉辦「人文大賞」活動,這次精選的30本書中,大部分是日本的作家,僅5本是出自國外的翻譯書。

這次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入選其中,是唯一華人作家的著書。

「人文大賞」針對當年出版的人文新書,涵蓋哲學、思想、心理、宗教、歷史、社會等領域,由讀者票選,再經書店的評選委員複審,都是兼具人文深度及讀者好評的精選好書。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日文版書名為「台灣海峽1949」,這也是「大江大海1949」的第一個外語版本,出版後廣受好評,日本主要媒體包括「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等,都曾寫過書評讚譽。

在日本相當知名的中國大陸作家楊逸,也是「朝日新聞」的書評委員,最近為讀者選出「2013三大好書」,「大江大海1949」也名列其中,楊逸指出,「大江大海1949」深入訪談60年前歷經戰爭的老兵,交織出動人的非小說,甚至改變看歷史的角度。

※ 相關報導:

* 被遺忘的舊作 川端康成「美麗」再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03746.shtml

日本第1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的作家川端康成逝世數十年後,研究人員發現他被遺忘的1篇短篇小說。立教大學教授石川巧和研究同僚發現這篇名為《美麗!》(Utsukushii!)的作品。石川巧表示,這是川端康成早在27歲時完成的創作,並曾於1927年4、5月間在日本西部福岡1家報紙連載刊出。

* 4年第2度 讀者文摘聲請破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703590.shtml

出版老牌刊物《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長達91年的讀者文摘協會公司(RDA)17日晚間聲請破產保護,希望減債4.65億美元並專注於北美事業,以因應消費者從平面媒體轉向電子媒體的趨勢。這是該公司不到4年內第2度聲請破產。

* 電影帶動 《悲慘世界》重推熱賣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1900004.html

近日電影《悲慘世界》話題與票房正熱,台灣重新推出《悲慘世界》三大冊全譯本,採大陸譯者李玉民的譯本,春節前上市,銷售衝出佳績,讀者重溫這部十九世紀大文豪雨果的經典鉅作。



◆ 補助書店下鄉 可更彈性

【王乾任】2013-02-19 中國時報

日前文化部決議,有鑑於全台有三分之一的鄉鎮沒有書店,補助青年下鄉開設實體書店,每個補助案五十萬元。文化部補助青年下鄉開書店,用意絕對良善,既想著提升就業,還想著幫助出版業。只不過,筆者以為,如果下鄉開書店的補助計畫能夠多一些彈性,可能會更符合實際的市場需要。

首先要問,台灣有三分之一的鄉鎮沒有書店,然而,有多少鄉鎮是連一家租書店都沒有?的確,社區型書店在二○○○年前後倒了數百家(光是二○○二年一年就倒了兩百家),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崛起,令許多獨立經營的社區書店難以支撐下去,紛紛歇業。不過,傳統的社區書店原本就很少單獨販售圖書,大多是以文具為主而圖書為輔,且就算圖書也大多是漫畫、小說等通俗讀物,再搭配少數市場暢銷書,書籍種類並不多,藏書也不多。

近十餘年來地方城市與鄉鎮的社區書店雖然收了不少,但是,部分社區書店的功能其實移轉到便利超商以及租書店的身上。

先說便利超商,全台九千家便利超商分布全省各縣市(甚至離島),過去物流成本過高,書店難以深入的花東地區就因為有便利超商的進駐而獲得了圖書資源。不像大都會區的便利超商地窄貨稠,書報櫃狹小,鄉間的便利超商常常占地廣大,書報區相對於都會區的便利超商來得大上許多。只可惜便利超商在書報櫃的經營上,仍然以上架費的收取為主,還無法根據在地特色更深地去經營圖書雜誌的販售。

另外一個取代社區書店的重要通路,就是散布全省的租書店。如今的租書店早已不是一九七○~八○年代的昏暗老舊,占地寬敞,藏書種類豐富,雜誌與影音光碟DVD也都有出租,部分租書店也提供代客訂書的服務。全台租書店數量大約有兩、三千家,這些租書店成為台灣社區鄰里的資訊情報站,許多人下班後會先繞到租書店看看有無新的雜誌漫畫和書刊出版,並歸還之前所租的圖書刊物。

筆者認為,文化部若真要推動書店下鄉補助計畫,應該要將補助範圍納入鄉鎮地區的租書店。例如,規定申請補助的租書店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文字圖書出租或販售(以代客訂書方式處理即可)。

如果只是補助青年五十萬,令其下鄉去開書店,不論開的是都市型的人文書店還是過去傳統型的文具與圖書複合的社區書店,說真的,都不可能敵得過網路書店與便利超商的夾擊。若市場有實體書店的需求,不會因為缺政府補助的那五十萬元就開不出書店。此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偏鄉人口外移嚴重,留下來的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小孩的確有閱讀需求,只是偏鄉的經濟狀況也普遍不佳,人口少、消費能力又不高,還有便利的網路書店與便利超商,便宜好用的租書店,都讓那些沒有書店的鄉鎮不需要另外再開設書店。

文化部願意補助青年人從事文創產業當然很好,只是寶貴的預算應該更符合台灣社會的實際需求去分配。與其補助從無到有的書店開設,不如以加碼的方式輔導租書店升級轉型或提供文化部希望附加的服務,或者乾脆把這些預算拿來補助各地方鄉鎮的圖書館。實體書店經營不易,書店補助計畫應該多一些靈活的權變,讓實際幫助更大才是真正對台灣鄉鎮閱讀的提升有幫助的事情。

台灣其實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圖書館,只是經費有限,訂購了雜誌與報紙就已經所剩無幾,沒辦法大量採購圖書。如果文化部有系統的調查全台各地圖書館的館藏狀況以及人口結構,根據人口結構推估所需圖書類型與數量,再編一大筆預算統一購買圖書分送圖書館,另外編一筆預算給圖書館去推廣閱讀,也同樣能達到青年下鄉開設書店所希望達成的目的。(作者為出版工作者)

fsj 提到...

文創:想像無界限,但專業有門檻

【聯合報╱社論】2013.02.20

春節期間,台灣電影賣座冠軍是豬哥亮主演的「大尾鱸鰻」,票房超過三億,然而這卻是觀眾口碑兩極化的一部片子。新聞報導謂「南熱北冷」,有些戲院出現電影票超賣,以致觀眾坐塑膠小板凳看戲的熱鬧景況。但網路上的論戰激烈,也有人批評整部片子從頭到尾以髒話貫穿,「幹」聲不絕,就算是喜劇片亦兒童不宜,有網友甚至用「低級趣味」、「沉淪」這樣嚴重的字眼形容。這當然又一次顯示台灣流行文化的南北差異,但因網友討論中亦包括了對國片輔導金濫用的不滿,換言之,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拍攝電影應有何準則,牽涉的就不只是「品味差異」的問題而已。

這幾年進入國片復興期,從「海角七號」引發的熱潮綿延不斷,「艋舺」、「翻滾吧阿信」、「陣頭」、「那些年……」等等一部接一部,多創下口碑和票房的佳績。又搭上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順風車,凡以「文創」為名,就可見業者要錢名正言順、政府「輔導」給錢大方的盛況。不只電影產業如此,整個表演藝術和娛樂業也順此潮流載浮載沉,歸類在政府指名「電視、電影、流行音樂、設計、數位內容、工藝」六大旗艦產業之內。

但台灣各領域「一窩蜂」的通病,也果然重演。國片的爭議,不只是這次「大尾鱸鰻」的口味差異而已,稍早如「花漾」等幾部領了國片輔導金的片子,影評和票房均慘不忍睹,不但引起立委關切質詢,網路上還出現「國片輔導金大爛片」的選拔。有影評人直言,因為「弱智片」太多,「已提不起腳步與勇氣走進戲院」;甚至還有人批評,某些領政府補助的熟面孔有如「輔導金詐欺慣犯」。從市場反應到專業意見,都點出了同樣的問題;頻頻叫窮的政府文化部門,還能不檢討輔導金政策,要繼續蒙著頭向業界撒錢嗎?

「文創」的概念包羅萬象,如果有技術有創新,如法藍瓷在傳統的瓷器工藝,開發出不同於以往的技術和設計美感,取得令國際矚目的成績,堪稱代表台灣軟實力的品牌。也有很多人勤勤懇懇在傳統文化的項目上用心,用創意使之與時俱進,例如電音三太子、霹靂布袋戲,都能叫好又叫座。也因此,衝著「文創」二字撒錢的不只是政府,企業界大老集資投注的「文創一號」是一有名的例子,其產品確有非常亮眼者,如「華人星光大道」節目不辱其名,成為華人社會演藝才華出眾者的選拔平台。但「文創一號」最近也被爆出若干爭議,可見維持品牌聲譽不易。

產品要符合「文創」概念的核心,重點在文化也在創意。現在「文創」二字被濫用,是因為有些業者既無創意、也不用心,甚至糟蹋了「文化」的招牌。「海角七號」以降的國片風格,主打「台味」,或以明顯的城市行銷為宗旨,這些強調本土化的主題本有其利基,但如果製作團隊只知重複老梗,粗製濫造,甚至以低級當趣味,毫無專業素質可言,豈能不令網友痛罵「難道本土化就只有黑道加髒話嗎」?而回顧侯孝賢時代的「悲情城市」、「戀戀風塵」,楊德昌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再本土不過的題材,拍出令國際影壇驚艷的作品;兩相對照,電影人的藝術追求和專業表現的企圖心大有高下之別,可受公評。當然不能只用一句「口味差異」,就將用納稅人錢補貼商業片應有的功過檢討一筆帶過。

「文創」的招牌用到今天,已到了該向內深究文化創意應有的素質底線的時候。尤其,政府對符合六大新興產業項目投入鉅資補助,國片輔導金的爭議反映的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文創要想走出一條大路,想像力儘可無邊無界,但創造力還得要能跨過專業門檻的檢驗。

※ 相關報導:

* 正港大尾鱸鰻/ 收容人自導自演 拍生命故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0/today-south2.htm

歹路不可行!台東泰源技訓所收容人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一部生命教育影片「心的轉捩點─再出發吧!阿志」,雖然拍攝手法「陽春」,但發人深省的劇情,卻讓不少收容人感動落淚,日前參加法務部全國矯正機關教化戲劇比賽,獲得東區第一名,進軍全國賽也拿下第六名的佳績。



◆ 黑道大哥放下凶槍 巧手做花燈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302/201302201196586.html

華視新聞 莊明憲 報導 2013.02.20

昔日黑道大哥,洗心革面,搖身一變成為全國花燈冠軍王。這是前黑幫幫主藍永旗的真實故事,過去擁槍自重、逞兇鬥狠的黑道大哥,這回以動漫12星座作為主題,挑戰更高難度的大型電動花燈製作,鬼斧神工、讓人驚嘆。

色彩絢麗的各式花燈,是每年元宵節最搶眼的焦點,在夜色中讓人目不暇給,這是兩年前在苗栗舉行的兔年燈會,當時奪下全國花燈冠軍的藍永旗,這次要挑戰更高難度的花燈主題,焊接的火花不斷噴發,花燈王藍永旗眼神專注,就好像腦中的創意,不斷的被激發出來,一座座巨型動漫花燈,鬼斧神工色彩非常細緻,活靈活現很難想像都是,昔日的黑道大哥巧手製作出來的。

認識他的人,也很難想像他的轉變,這具天蠍座是他的得意之座,面具會上下變換,將來他還要挑戰世界花燈王寶座,製作高達20公尺的超大型花燈,今年新竹燈會,千萬不要錯過12星座動漫花燈,參觀之餘,黑道大哥變身藝術家的故事,也讓這些花燈更具生命力。



◆ 客製化創新局 名牌櫥窗點燈

【馮惠宜/台中報導】2013-02-20 中國時報

昔日照明用的燈籠,在老師父巧手變化各種與時俱進的樣式下,變身為商業空間或櫥窗布置不可或缺的元素,台中「龍古燈舖」師父謝志雲獨創客製化訂單,讓傳統產業走出新局,不但時尚名品訂製來妝點櫥窗,連對岸長安城建城慶典都想跨海訂製做街景布置。

走過台中老市區台灣大道、市府路口,店內店外掛滿各式傳統燈籠的「龍古燈舖」,搶眼的燈籠總會吸引過往路人的注目;其實謝志雲老家在高雄鳳山,兩代人做傳統燈籠超過半世紀,原來只做批發生意,四年前因緣巧合下,他來到台中開設店鋪,開始站在第一線開拓零售通路。

現年六十一歲的他,謙稱自己喜歡挑戰,面對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訂單,他幾乎是來者不拒、盡量滿足客人的需求,也因此在傳統廟會、宗教市場外,開闢新市場,謝志雲說,曾有法國時尚品牌到台灣開店,需要特製的竹編燈籠妝點櫥窗,走遍台灣各地傳統燈舖,只有他應允承接。

他也曾為一名舞者仿花燈製作一隻龍當表演道具,考量舞者要攜帶到各地表演,他即建議用方便拆組套件組合而成,一條龍拆成三件套組,作工更繁複也更具挑戰性。

謝志雲說,手工製的傳統燈籠其實沒有技術專利,站在第一線接觸各種不同的客層,可以讓他了解市場趨勢,成為設計靈感的來源,透過形式、花色做變化,開拓更多元的市場。

fsj 提到...

雲門、魯斯塔維合體 「流浪者」流淚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2.20

等了近廿年,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的禪意舞蹈與配樂的聖潔歌聲,終於首次在台現場合體。昨天演唱這些民歌的喬治亞共和國魯斯塔維合唱團抵台,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說,CD不會呼吸,有了現場演唱,演出能量、氣場都不一樣了。

林懷民說:「我常從此作得到安慰,很高興這是雲門四十周年的第一場演出。」

林懷民說,「流浪者之歌」是當年他從印度回台後,結合台灣的稻米、印度的背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同名小說,及喬治亞民歌所作。全球巡演多年,方知最驚喜的是,喬治亞民歌竟能與雲門如此合拍,「這音樂和舞蹈不能分開」。

「我們彩排時,都哭得好慘!」雲門舞者蔡銘元說,跳「流浪者之歌」雖已多次,卻不及和魯斯塔維現場合作一次的感動。扮演僧人的王榮裕也說,前年雙方在德首次合體時,當合唱團歌聲現場響起,他觸電般流下兩行淚。

魯斯塔維合唱團創辦人安佐表示,雲門此舞彷彿是「天上來的靈感」,「我第一次看,就覺得林懷民是百分之百的天才。」喬治亞民歌以複音著稱,又與中歐複音傳統不同,具有尖銳、跳進的旋律與音程,以及強而有力的對位節奏。

「流浪者之歌」明起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相關報導:

* 《流浪者之歌》 雲門與原唱者同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2000450.html

雲門舞集的代表作《流浪者之歌》演出快廿年,最讓觀眾難忘的莫過於台上淋著黃金稻雨整場動也不動的僧人,以及舞蹈使用的音樂,是人聲複音唱的喬治亞民歌,宛如聖歌般莊嚴清靈,撼動人心。如今,台灣觀眾終於可以見到原唱的喬治亞國寶級魯斯塔維合唱團(Rustavi Ensemble),他們首度來台,與雲門合體「合體」,同台演出《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首演於一九九四年,林懷民編舞靈感來自赫塞的同名小說,將書中的佛傳故事,揉合自己旅行印度在恆河畔的所見所感,編出刻畫求道者苦行而虔誠的流浪生涯。



◆ 張愛玲旅美成謎 夏志清公開信件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3-02-20 中國時報

永遠的傳奇作家張愛玲,筆下華麗蒼涼,後半生在美的隱居生活如謎。從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九五年張愛玲逝世,這些年間她如何面對貧病與丈夫賴雅的離世、她如何為求生計,努力以英文小說叩開美國出版大門,又如何在晚年因房屋蟲患而不斷搬家、為牙疾奔走,累到甚至長達三年「只收不拆」朋友的來信?

九十二歲的旅美學者夏志清曾與張愛玲通信卅多年,近日他整理文件出版《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收錄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九四年間,一一八封張愛玲的來信以及十七封他的回信。書中的信末附上夏志清的「按語」,說明當時背景,讓人窺見張愛玲在美真實生活的一隅。

張愛玲一九五五年離港赴美,六○年代初開始與夏志清通信,一直到她逝世前一年半。在早期信件中,張愛玲不時拜託夏志清為她介紹英美出版社。六○年代她將《金鎖記》改寫為英文小說《北地胭脂》,投稿屢被拒,還引述Knopf出版社的退稿信:「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如果過去的中國是這樣,豈不共產黨都成了救星。」

她忍不住抱怨:「我一向有個感覺,對東方特別喜愛的人,他們所喜歡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夏志清回憶,當時張愛玲的丈夫賴雅中風身體差,每月只領到社會福利金五十二元,連付房租都不夠。「張愛玲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歡的事,教書,做研究非其所長。她不與人接觸,只能寫她熟悉的事,她改寫《怨女》,《半生緣》說的都是老上海,揭露中國人的醜陋,不合美國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睞。」

信中還記錄她出版、找工作的不順,甚至被解雇,還有她翻譯《海上花》成英文的雄心大志。有一回,她對夏志清為台灣女作家蔣曉雲寫序,在序中提到她的《傾城之戀》與《秧歌》,發了牢騷:「我不免也覺得是女性作家就要拿我去比…作品裡有些近似的地方,也許也是因為台灣禁印大部份五四以來的文藝,以致於這些年來有些青年受我寫的東西的影響。」

八○年代她來信少,生活艱辛,自述:「我這一年來為了逃蟲難,一直沒固定地址,真是從何說起。」她曾三年沒回信,之後才寫信解釋為了搬家、看牙齒疲於奔命,「剩下的時間,只夠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徑。」

她對大病小病描述不斷,丈夫賴雅過世時她僅一句帶過,但對夏志清一家總體貼問候。最後一封來信中,她還惦記超市中看到的西瓜、洋芋沙拉,是夏志清和他女兒分別愛吃的,夏志清感嘆:「不能不說她是個有心人。」



◆ 陳芳明:台灣文學與人文精神

【聯合報╱陳芳明】2013.02.20

人文精神的課程,通常開授在大學新生的通識教育。當我決定在研究所以專題研究開課時,引來許多人的訝異並質疑。這項課程的名稱是「文學與當代台灣人文精神」,希望藉由文學閱讀,進一步認識當前文化生態的缺陷及其補救。這不僅僅涉及文學議題,也將處理文學與歷史、社會、政治之間的互動關係。研究生基本上已經建立一定的知識基礎,而且也具備相當程度的批判能力,足以勝任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整合與對話。

台灣學術的劇烈轉變,大約始於一九八○年代中期。當時威權體制已經出現鬆動現象,主流價值的合法性也開始進入危機動搖階段。最顯著的跡象,莫過於黨國思想、民族主義、儒家傳統次第受到質疑與挑戰。這種變化,伴隨著台灣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政治改革意願的高漲,學術思維方式也相應出現轉向。在此之前,戒嚴時期的學術研究,很大程度上必須配合國策的升降移動,欠缺活潑的自主思考與批判精神。

重新回顧台灣學術的重大變遷,在今天確實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這是因為台灣民主基礎更形鞏固,公民社會的發展也愈趨明朗,從此學術不再深鎖在學院的象牙塔。所謂學者與知識分子,不可能繼續維持潔癖與孤高的姿態。人文學科方面所受的衝擊,絕對不亞於政治經濟的激烈翻轉。當性別、族群、階級議題在學院裡受到熱烈討論,學術思考再也不能停留於紙上作業,而是千絲萬縷與文化生態密切銜接起來。

人文精神的回歸,無疑是這世紀台灣學術追求的方向。所謂人文關懷,並不是高深的學問,而只是希望這個社會能夠適合所有住民生存。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多的歧視、仇恨、排斥、貶抑,只是由於性別差異,或是階級高低,或是族群偏見。在不寬容的時代,這些文化脾性曾經是我們共同的行為模式;無須指責別人,每個人都確實參與過。甚至必須承認,這種文化仍然以不同形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持續蔓延。

民主生活並非只是表現在選舉投票,當然也不只是強調政黨輪替。它應該是一種開放的社會價值,使人與人之間得以相互尊重。我們不能否認,當前台灣毫無止境的政黨撕裂,完全肇因於對意識形態或政治信仰的迷信。藉由政黨的運作,許多歧視與偏見也因此而得以孳生。這些現象,是過去威權時代的殘餘,也強烈暗示民主政治還未臻於成熟。

但是,這個社會並沒有放棄希望。從豐富的文學生產來看,台灣內部隱然有一股穩定力量在支撐,期待台灣走出迷信與神話。自八○年代以降,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同志文學的陸續問世,足以證明這時代還有許多澄明的心靈,不斷抗拒人性中的傲慢與偏見。這是台灣文學不可輕侮、不容低估之處,在民主閘門猶未啟開之前,文學創作者已經率先立下範式,告訴我們什麼是公平與正義。

文學所標舉的理想,往往走在時代之前。文學閱讀,正好使作品裡暗藏的種種思辨獲得傳播。當作家在批判文化霸權之際,許多讀者也無形中受到啟蒙。政黨只在解決政客個人的問題,對民主品質的提升毫無幫助。文學反而透過靜態文字的渲染,造成社會心靈的動態改造。

文學可能是虛構,卻是民主想像的原型。它不必只是休閒生活的消遣品,而應該接受學術的深度解讀,探測它是如何重新設定台灣的心靈框架,如何夢想一個沒有歧視、沒有壓迫的環境,如何協助小小海島變成開放的社會。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fsj 提到...

藝術外一章-觀賞表演藝術 音樂劇是最佳的初體驗

【朱宗慶】2013-02-22 中國時報

談到音樂劇,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世界兩大戲劇中心─英國倫敦西區和美國紐約百老匯,以及知名的音樂劇如《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鐘樓怪人》、《獅子王》、《西城故事》等。其中不乏被電影工作者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加上出版音樂原聲帶和影片、舉辦表彰從業人員的頒獎典禮、全球巡演等,引發話題、掀起熱潮,音樂劇儼然成為表演藝術界最具完整產業鏈及市場性的代表。

音樂劇是結合音樂、戲劇、歌唱、對白及舞蹈的一種表演形式,其演出內容通常會融入流行音樂的元素、富含張力和緊湊的劇情、層次豐富的舞台技術與燈光特效,具有很高的娛樂性;由於好聽、好看、易於理解,便很容易吸引觀眾踏進劇院。因此,它經常是引領社會大眾觀賞表演藝術、接觸藝文的重要橋梁。

音樂劇發展迄今已逾百年,許多知名的音樂劇歷久不衰,巡迴全球,總能持續吸引不同世代的觀眾族群,除內容兼具娛樂性與藝術性外,其實音樂劇對於演出品質的要求也是成事的要素。例如在表演場地的部分,大多數的劇目,適合於一千至二千個座位數規模的劇場演出,如此才能與觀眾之間有更緊密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此外,對於劇場演出、專業技術、各項器材設備的要求務必精密,在聽覺、視覺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嚴謹的考量和追求,也因為這些堅持與講究,才能帶給觀眾親臨現場的震撼感受。

近幾年,已有多齣風靡全球的音樂劇來台演出,也有一定的票房成績。然而,或許是引進成本太高,或者符合演出條件的場地實在有限,而須額外支出許多設備補強的費用,因此債台高築的大有人在。所以,導致相同的劇碼,在台灣演出時,常無法讓觀眾得以享受與國外等值的聆賞經驗。

例如有些節目的引進,為了平衡收支,選擇在高座位數的大場地演出。但同樣的製作規格被放到大場地已很難支撐,又因劇場條件的限制,簡化布景、燈光、道具等,無法全然按照原先的設計規範執行,在音響、視覺等方面的呈現大打折扣,影響演出效果,觀眾身歷其境的感動程度亦大幅降低。

當然,這些只是存在的部分現象,仍有認真負責的製作單位,全然尊重國外音樂劇的創意巧思,面對執行上的細節亦毫不馬虎,而打造出相當精彩動人的演出內容,也獲得許多迴響。由於音樂劇是較易親近的藝術形式,也是許多人與表演藝術的第一次接觸,更有觀眾願意舟車勞頓、長途奔波,只為親臨現場體驗。因此,在推廣節目的過程中,若能有秉持對專業及品質的堅持,選擇適當的節目和場地,原汁原味地呈現劇作內容,始能一併達到開發藝文欣賞人口、經營及培養忠誠觀眾的目的。

音樂劇在台灣的發展已愈趨活躍,熱衷於音樂劇創作與演出的藝術工作者也不在少數。如楊忠衡的音樂時代劇場、梁志民的果陀劇場等,或改編,或自創劇本,讓發跡於歐美的音樂劇,能以台灣的素材和演員,發展出相當不錯的成績。藉由音樂劇引領入門,可為國內目前「有行無市」的表演藝術市場帶進新觀眾,廣拓及累積欣賞人口,帶動表演藝術整體發展。

音樂劇雅俗共賞,易為觀眾帶來快樂與感動的共鳴。引進國際知名音樂劇,是吸引觀眾進入劇場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維持高品質的演出呈現,更是讓觀眾得以累積良好聆賞經驗的關鍵。更進一步來說,如果能夠藉此機會,讓觀眾將美好的觀賞經驗,延伸投射於更多的表演藝術演出節目上,將可有助於「留住」觀眾、開發藝文參與人口。音樂劇提供台灣在文化藝術發展及藝文教育的另一個可能性,值得推廣與努力。(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相關報導:

* 林懷民 獲美舞蹈節終身成就獎
http://www.udn.com/2013/2/22/NEWS/READING/REA8/7711859.shtml

創立八十年的美國舞蹈節,美國時間二十日宣布,將今年度的「撒姆爾‧史克利普/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頒給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這是有「國際現代舞終極名人堂」之譽的該獎項創立卅二年來,首次頒獎給歐美地區以外的舞蹈家。

* 傳統戲曲節 兩岸10劇團演給你看
http://www.udn.com/2013/2/22/NEWS/READING/REA8/7711633.shtml

苗栗縣今晚到4月28日舉辦「傳情山城、藝見幸福—2013傳統戲曲藝術節」,邀請兩岸10組傳統戲劇團巡迴18鄉鎮表演,昨天表演團隊齊聚縣政府為活動開鑼。



◆ 故宮明年赴日巡展 國寶敲定汝窯名品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2.22

故宮博物院計畫在明年夏天赴日本巡展國寶,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天表示,日方提出的「夢幻清單」涵蓋北宋汝窯、王羲之書法等名品。目前雙方正協商,最快三月底可公布選件結果。

馮明珠表示,這是故宮首度赴日展覽,「不能夠讓人家失望」。她指出,日方提出的夢幻清單,參考了「故宮勝概」導覽專書及故宮在建國一百年推出的「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希望選出兩百件故宮珍品赴日。目前已確定汝窯將赴日巡展,其他仍要討論。

許多人關切故宮鎮館名品「翠玉白菜」是否在日方提出的清單中,故宮副院長何傳馨表示,「翠玉白菜」是鎮館之寶,平日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日方「也知道這種情況」;但未當場答覆提問。

故宮國寶已經敲定在明年六月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三個月,九月起在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兩個月。



◆ 吳姐姐現身 說完歷史講聖經

吳涵碧作風低調 50冊歷史故事風靡六、七年級生
把讀者當皇帝 文字生動好看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2-22 中國時報

家喻戶曉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風靡台灣讀者卅五年,這套書自一九七八年以來一共出版了五十冊,依朝代順序,以深入淺出的筆調,將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描繪得活靈活現,成為台灣出版史上最暢銷的大眾歷史讀物。寫了卅年,作者吳涵碧長年隱身不肯露面,昨天卻為最新系列作品《吳姐姐講聖經故事》破例公開現身,一頭長捲髮,身穿米白優雅洋裝,笑容溫婉,就像她的文字一樣可親。

因為以「吳姐姐」名號走紅,吳涵碧笑說:「連年紀比我大的長輩,也叫我『吳姐姐』。但只要能為人帶來姐姐的溫暖和體貼,我就當姐姐吧!」

昨天她的新書發表會上,作家侯文詠、學者漢寶德、牧師周聯華等廿多位各界友人熱鬧站台。五十多歲的吳涵碧說起話來口若懸河、熱情有力。她表示,雖然書上名稱寫了「吳姐姐」,但不希望別人把她的書當成童書。「我寫得老少咸宜,就像司馬光《資治通鑑》寫給皇帝看,我也把每位讀者當皇帝。好看是手段,目的是讓大家從歷史學習作個堂堂正正的人。」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在六、七年級生之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書中以歷史人物為主軸,每篇篇幅約一千多至兩千多字字,一路從上古時期寫到明代中葉共五十幾本,用簡單生動的文字把讀者帶進一幕幕歷史劇場。她還會在書中比較《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周瑜角色的塑造有何不同,史料齊全又好看。

吳涵碧政大新聞系畢業,父親吳俊才是歷史教授,家學淵源加上她從小嗜讀,寫起歷史專欄兼具學者研究精神與記者功夫。吳涵碧剛進入《中華日報》當編輯,因緣際會開始在自家版面連載歷史故事,沒想到就這樣一頭栽入,花了廿一年完成兩百萬字,一九九九年一次出齊五十冊。

她回憶,她從擔任《中華日報》編輯時開始寫,剛開始從通史、廿五史讀起,每天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埋首辦公桌,同時處理編務、讀書、寫專欄,桌上左右兩疊書堆高到看不見人,每篇文章都求考證嚴謹,「我要求好看且正確,所有故事都沒摻水!」

她寫的時候相當「入戲」,像寫到岳飛時,她從辦公室回家的路上一邊唱著《滿江紅》。歷史人物中她最愛諸葛亮,「因為他忠心、有文才且淡泊名利,和太太感情好,各方面都很完美。」

fsj 提到...

「設」入政治 張金昇超有Fu/漢字創作 網路瘋傳

自由 2013.02.23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有人用文字寫日記,用油彩繪畫,用相機記錄事件,我既然是廣告設計師,就想透過設計,記錄自己對『有感』事件的想法。」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所碩士生張金昇五年前開始用紅底黑字創作了一系列「設入政治」作品,最近被學弟PO上網,在網路發燒瘋傳。

5年來 透過設計記錄有感事件

「藏人為爭取獨立,引發中共強力打壓,悲傷的事件深深打動了我,加上台灣也屢被中國打壓,首張『Tibet Taiwan』創作因此產生。」張金昇指出,他的創作都來自生活上的感受:「跆拳道國手楊淑君的電子襪事件讓我氣憤,政府不能保護自己的選手,『國手無國』,才會在國際體壇上被欺負,在選定『國』這個字後,上網搜尋跆選人形,終於完成作品。」

漢字上變化設計 讓人會心一笑

張金昇的設計看似簡單,卻因蘊藏巧思,在漢字上的變化充滿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批判力道不遜於政治漫畫,他感嘆說:「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竟然害怕人民鬧事,用『拒馬』圍住總統府,人民選出的總統用拒馬擋住人民,實在太諷刺。」

同樣地,莫拉克八八水災當天,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竟然在吃大餐,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則去理髮,馬英九總統更是未前往災區探視災民,「我於是想到來顛覆『溺』這個字,三點水改成馬英九、劉兆玄和薛香川的大頭」,張金昇說:「這樣一個字,這樣的設計,就足以表達讓人民遭受的災難,不僅僅是水而已。」

張金昇是淡水長大的孩子,父親在海埔新生地種菜,家中有六個子女,雖是么兒,因兄長國中畢業就去賺錢,他在國中畢業後也進入工廠,卻發生意外,左手五指只剩無名指完整,手掌也變形,「受傷的第一年,我完全不說話封閉自己,後來猛然想通,日子總要過下去,才開始我的右手人生。」

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工作,後來開工作室接案,在老婆的鼓勵下,張金昇重回學校讀書,也開始他的創作生涯,朋友帶動他關心國事,成長過程的挫折則讓他對社會事件更敏感,且能貼近人心,即使只剩一隻手,也能用漢字變魔術。

「台語俗諺說:『紅美黑大方』,紅色是最能挑動人心的顏色,因此『設入政治』的作品選用了紅底黑字呈現,創作時最難的部分是要找到『對』的字,只要找到了,再展開變形設計。」

張金昇花最短時間創作的作品是「宋爽」,他說,當時看到宋楚瑜參選總統,藍營不爽,綠營爽,加上「宋」的讀音和「爽」的台語讀音相同,半小時就完成作品,現掛在他家馬桶正上方。

「設入政治」已有70張作品 幽默又辛辣

「設入政治」作品已累積有七十張,既幽默又辛辣的表現手法,深深打動人心,最新作品是三月九日反核,張金昇說:「剛開始也擔心作品的政治立場鮮明,會影響到接案,但我關心的都是公民應該在意的事,只要作品能讓觀眾『有感』,我會一直創作下去。」

※ 相關報導:

* 中國錄像藝術之父 張培力的否定論
http://www.udn.com/2013/2/23/NEWS/READING/REA8/7713837.shtml

一九八八年,張培力以中國首部錄像作品《30x30》震驚藝術界,因而有了「中國錄像藝術之父」的稱號,去年底,張培力應邀來台參展,也帶來了全新作品《二○一二的肖像》。

《二○一二的肖像》在十五分鐘內特寫十餘個人臉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時的反應。這些入鏡的素人都是華人,張培力刻意拍攝其頸部以上,少了服裝,對台灣觀眾而言沒有觀看障礙,只覺得這些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亞洲臉孔,但說到底「人種不特別重要,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張培力說。

* 新銳行為藝術家 蔡佳葳的無常論
http://www.udn.com/2013/2/23/NEWS/READING/REA8/7713833.shtml

新銳行為藝術家蔡佳葳在國際藝壇嶄露頭角,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么子蔡辰威的小女兒,去年底回台灣參加聯展,身上還帶著在蘭嶼拍攝影片作品曬出來的黝黑膚色,靦腆的笑容中帶有一絲羞怯,談著踏進藝術界以來的修行歷程。

十三歲即赴美求學,取得羅德島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美術和建築史藝術學士,畢業後擔任蔡國強助理,某次把心經抄寫在陽台的鳶尾花上,命名《花咒》,她說當時其實是「隨便寫的」,沒想到被蔡國強引薦參加了法國卡地亞基金會的「夢想」展覽,創作之路自此正式開啟,奠定了日後獨當一面的基礎。

* 走訪「噶瑪蘭水路」 作家發表新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16342.shtml

宜蘭縣文化局邀學者、作家走訪「噶瑪蘭水路」,沿冬山河畔領略深度的蘭陽風情,包括舒國治、愛亞、劉克襄等作品收錄於「蘭陽地景─噶瑪蘭水路行旅」一書,昨天在五結鄉利澤地區舉辦新書發表,邀作家吳敏顯及文史工作者莊文生講古。

* 雙年展冠軍贈寶 真夠水!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22400224.html

以《驚奇的水花》獲得二○一二年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的香港陶藝家曾章成,在鶯歌陶博館駐村創作期間,首開先例將作品《大踏步》贈送給館方,成為新北市隱藏版的公共藝術品。



◆ 太宰治次女 出書《太過野蠻的》寫霧社事件

瓦歷斯.諾幹問「野蠻」 津島佑子:反省日本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2-23 中國時報

「一般人認為原住民『出草』是野蠻的,但難道犧牲了山林與動物的文明,不野蠻嗎?對我而言,日本的近代化進程就是一種野蠻。」日本作家津島佑子曾創作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小說《太過野蠻的》,昨天她應「台北文學季」活動之邀來台,與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舉行對談。

瓦歷斯.諾幹以書名的「野蠻」破題發問,津島佑子回應「野蠻」指的是對日本的反省,「以日本人身份書寫霧社事件,我其實非常擔心,但為什麼堅持要寫?我寫這本書的動機,是想揭露殖民的本質。」

津島佑子是知名日本文豪太宰治的二女,出生於一九四七年,父親在他一歲多時便自殺身亡。同樣走上作家之路的津島佑子寫作逾四十年不輟,獲獎無數,作品常圍繞日本戰爭罪行、殖民、父權與女性等主題,二○○八年出版《太過野蠻的》,二○一一年在台推出中譯本。

津島為寫作多次來台取材,書中描繪現代日本年輕女性透過七十年前的書信與日記,來到阿姨美霞三○年代曾隨丈夫定居的殖民地台灣,以女性視角追溯歷史悲劇。

她認為霧社事件反映了統治者對於被統治者反撲的莫大恐懼,這種恐懼深入日本人基因,直到近年,她還聽到日本女人在台灣被原住民攻擊強暴的謠傳,感到不可思議,「讓我覺得非寫這本書不可。」但她不是為還原歷史真相,而是從日本對霧社事件的記憶出發,「我對當時原住民身處什麼環境、那個時代日本人以什麼樣的意識活在殖民地,感到好奇。」

瓦歷斯.諾幹曾寫作《迷霧之旅》、《蕃人之眼》等書傳達原住民處境,他對津島筆下的文明反省深有所感;津島則對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蓬勃感到羨慕,與瓦歷斯.諾幹同樣主張「原住民文學應該由原住民來寫」。

日本三一一震災後,津島投入反核運動,「為了不讓山林、動物消失,我堅決反核。」瓦歷斯.諾幹感慨,這與原住民在日治時代家園被剝奪的感覺是一致的,對津島的人道情懷感到欽佩,譽她為「良心作家」。

津島佑子今晚七點半在誠品信義店與作家陳芳明、朱天心座談,廿四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演講「文學作為一種祈願」。

※ 相關報導:

* 作家津島佑子 對談野蠻的反省
http://www.udn.com/2013/2/23/NEWS/READING/REA8/7714830.shtml

瓦歷斯諾幹說,津島佑子從一個日本女性的觀點反思霧社事件,其中包括國家身分問題,如何面對殖民地、對女性暴力,《太過野蠻的》是具人道及思考的小說,非常難得。津島佑子說,本書是她親赴台灣取材考據,作品呈現出家庭、性愛與殖民統治等方面的複雜關係。身為日本人,她書寫有關日本與台灣殖民關係的小說,很小心翼翼。最大動機是希望日本及台灣雙方面對共同的歷史傷痕,同時探討日本人、原住民當時面臨的是何種處境?

* 離散逾一甲子 謝介石後代尋根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7562/132013022300773.html

....長天傳播製作的歷史紀錄片「台灣人系列」首部曲「台灣人在滿洲國」,則是描述在1930年代,有一群台灣青年前往滿洲國奮鬥闖蕩的故事,揭開這段被埋藏遺忘了將近80年的台灣史。台灣人到滿洲國的經歷,是鮮少被提及的歷史,國民政府將滿洲國視作偽政權,不承認它的存在,而戰後從東北回到故鄉的台灣人,卻被捲入了二二八清鄉活動,更讓他們噤聲不談這段過去。

fsj 提到...

太高興了李安拿下大獎

【聯合晚報╱社論】2013.02.25

太高興了,李安拿下最佳導演的大獎!他領獎致詞時幾乎結結巴巴,但仍不忘感謝台灣對這部片子的幫忙。早上現場直播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一開始「少年Pi」就連下兩城,令人充滿「好的開始」的期待,最後一共4座小金人,真是好成績。

台灣影迷目不轉睛地關注此一盛會,都是因為「李安效應」。其實,「少年Pi」不論從提名獎項或全球票房,已證明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奧斯卡揭曉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我們分享李安的榮耀之餘,觀察他作為電影工作者不斷地更上層樓,創造出導演個人的風格,再次說明成功沒有僥倖。

的確,奧斯卡得獎與否,或許有點運氣的成分;但今天的奧斯卡如同電影這個龐大產業的縮影,以好萊塢為中心向全世界「放電」,更不用說其吸金效果了,絕非僥倖。就以這次入圍獎項多而特別受矚目的幾部片子來說,不管是影展「必勝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出手的「林肯」,班艾佛列克執導演筒比英俊小生形象更出色的「亞果出任務」,橫掃坎城影展和金球獎、今天果然拿下最佳外語片的「愛.慕」,乃至於這次包辦演技獎項提名、台灣剛上演的「派特的幸福劇本」…,或勝在藝術成就,或具有傳達社會訊息的旨意,都超越了純以娛樂為目的之境地。

好萊塢的影響力巨大,不只是產值驚人,或女明星走紅地毯引領時尚風潮而已。「亞果出任務」這部片子活生生重現了好萊塢對美國中情局助一臂之力的歷史。CIA在好萊塢影片中向來受到嘲弄甚至醜化;如今像班艾佛列克這樣絕對自由派的藝人,願意從正面角度呈現CIA的角色,又如「00:30凌晨密令」對海豹部隊擊殺賓拉登的斬首行動逼真重現(以至於共和黨懷疑製片團隊是否以不當手段取得機密資料),輿論分析,多少歸功於CIA內部在1997年成立了一個類似「娛樂產業聯絡人」的部門。僅此一事可看出電影塑造形象對政府機構的殺傷力。

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落幕了,多少幕後的話題仍為人津津樂道。今年我們興奮看李安上台領獎,電影人的夢想發光發亮!



◆ 拚轉型!新銳設計師進駐艋舺商圈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3.02.25

創意版紅燈區將在北市亮相。艋舺服飾商圈為求轉型,今年將推出「紅燈區計畫」,邀新銳設計師進駐店家,陳售流行服飾,每月還將短期駐店,教導消費者如何穿搭。

走過近半世紀的艋舺服飾商圈,早年為全台最大服飾批發中心,以「媽媽裝」聞名。因大陸廉價代工崛起,加五分埔等批發中心林立,市場被嚴重瓜分,生意年年衰退。

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長洪文和說,去年經濟不景氣,營業額掉了30%至50%,新開發商品不符成本,店家越來越保守,都在賣舊東西,市場也變得越來越小。

「我們要置死地而後生!」洪文和坦言,政府投入很多經費,想將商圈拉起來,但店家存在保護心態,怕轉型後生意更差。不過唯有改變,才有翻身的機會,「不轉型不行」。

洪文和說,計畫徵選出種子店家,販售新銳設計師產品,無論銷售成果如何,至少要讓大家知道,艋舺服飾商圈「變了」;若外界評價不錯,還有機會吸引店家跟進。

艋舺商圈提出的轉型計畫,獲北市府商業處「特色商圈輔導計畫案」補助。商圈有意透過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徵選設計師,進駐5至10家種子店家,陳售設計的服飾,吸引新客群。

考慮到民眾買衣服時,少有機會和設計師接觸,未來進駐種子店家的設計師,1個月約有7至10天待在店面,為顧客解說商品理念、穿搭方式,當天店外將亮起紅燈,此為紅燈區概念。

不過商圈內並非沒有先例,早在兩年前,九段工坊唐裝就已和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合作,引進設計師創作,在網路上打開知名度。第二代老闆林家聰說,不轉型已經沒有吸引力。

林家聰直言,商圈店家不願和設計師合作,簡單說就是麻煩、怕效益不好。但商圈形象已太老舊,賣內衣、內褲、媽媽裝,「便宜又便宜不過大陸」,從服飾到陳售方式全都要提升。



◆ 漫畫產業 不能只靠漫畫家

【李赫】2013-02-25 中國時報

動漫節剛結束,說漫畫是個「產業」是不會過當的,因為漫畫可形成多元化的產品。除了紙本漫畫書外,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漫、電玩以及圖像授權等,都有可能。而這些又都可以國際化,像日本的「哆啦A夢」、「海賊王」都是佳例。美國的電影「超人」、「鋼鐵人」等也都是從漫畫來的,其在全球所創造的產值,就更不用說了。

台灣的漫畫發展到現在,竟然變成日本漫畫鋪天蓋地、本土漫畫寥寥可數,實在讓人無言以對。政府雖然舉辦金漫獎鼓勵漫畫家,也支持漫畫家出國參展,各縣市政府還舉辦「動漫節」,看起來很有那麼一回事;但實情是,獎項頒完,參展回國,動漫節結束,台灣漫畫市場仍然是日本漫畫的天下,動漫節的主角仍然是國外的卡通人物,類似的活動明年再辦一次,如此周而復始!

我無意抹煞政府的努力,但如果政策一直看不到效果,那就表示這個政策不合時宜,必須改弦更張。目前台灣漫畫產業的問題不在市場,這一點從每年的漫畫展人山人海就可以得到證明。那麼既然市場不是問題,為何本土漫畫還是欲振乏力?

問題在漫畫家!

台灣漫畫家喜歡自己說故事,會說故事的不是沒有,但一個人一輩子能說幾個好故事?故事說完了,沒故事了,只好找公共版權的題材,譬如世界文學名著、中國古典文學等等。一個故事你也說我也說,讀者膩了,漫畫家也把自己的創造力說(畫)貧了!沒有好作品,市場就不會有好的回報,漫畫家們就這樣認定台灣漫畫沒前途,改行、封筆、出走,日本漫畫在台灣當然就更肆無忌憚了。

所以當前要務就是要把這些優秀漫畫家找出來,讓他們投入創作,政府的金漫獎應該也是這個用意。但得獎的作品未必有市場魅力,有市場魅力的作品又未必會得獎。更重要的是,整個漫畫市場要靠幾個得獎或有名的漫畫家來支撐是不夠的,但得要有刺激方案才能讓這些漫畫家站出來。

當年蔣經國實施十大建設,刺激景氣、匯聚人才,因而創造了台灣數十年的榮景,振興漫畫產業也應如此。做法是─由政府編列專款購買本土漫畫作品,補貼漫畫家部分版稅,讓出版社在不虞虧本的狀況下敢持續出版本土漫畫,漫畫家有了起碼的版稅收入,自然樂意全心投入,甚至進一步繪製別人提供的故事!

這筆專款不用多,一年如果選購一百種作品,每種二千本,加上版稅補貼,所費不會超過五千萬元,更何況初期說不定還選不到一百種!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台灣經濟的出路,漫畫產業也是經濟,發展得好,產值也不可小覷,而要振興它,就要有經濟的思維和手段。除了以政府資金創造市場,吸引創作者外,政府也可以做個思考─把漫畫(包括出版業)移交經濟部來管理!(作者為稻田出版公司社長)

※ 相關報導:

* 謝榮雅的設計觀察/Web 3.0浪潮中的創新平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17542.shtml

經過多年醞釀、籌備與規劃,我們開發出一個既能即時提供作品著作權保障又能展示創意點子的網路平台,透過簡單程序讓創意人上傳文字、圖面或影音作品,經電腦特殊程式的運算產生一組密碼作為著作權的憑證,希望被保護的創意被看見、散播、評鑑、輔導、媒合,進而獲得從概念開發到量產,實現商品化的可能。

除了保護擁有原始創意的創作工作者,這個即將開放的平台,對於汲汲尋求產品或服務創意突破的企業主亦是一大寶庫。它結合了類似美國kickstarter以創新產品提案為主的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平台機制,再加上以跨界人才媒合為主的104人力銀行的資料庫功能,具有完整而有效的分類系統,包含科技、交通、家具、生活用品等各種產品類別一應俱全,可幫助不同產業別的業主精確搜尋合適的創意,甚至網羅該人才共同參與商品化開發或延伸出更多商模。

fsj 提到...

奧斯卡頒獎/非主流歷險 李安征服全球

【聯合報╱李達翰/喜滿客影城營運長(台北市)】2013.02.26

少年Pi囊括奧斯卡四獎。最重要的當然是李安拿到的第二座最佳導演獎。不同於其他三座技術獎,這座象徵的是對整部作品的肯定;當然,還有對導演個人的。

少年Pi是一部多好的電影,不需多言。這部片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包括中國、俄羅斯、英國、墨西哥等語言、文化、膚色完全不同的國家,都寫下連續數周票房冠軍的紀錄,證實了少年Pi得到的肯定是全球性的,影片實力無比堅強。

但,這並不足以說明李安就應該在奧斯卡掄元。與他同場競技的,至少史蒂芬史匹柏與麥可漢內克的影壇分量都不遜於李安,都是公認的大師,沒有理由說他們的作品實力就不如李安。

那李安到底憑什麼?他到底哪裡比其他入圍者優了?

因為他做到其他導演辦不到的事:他以一部沒有大卡司、沒有動作場面、劇情性不高、商業色彩極低的非主流電影,創造了堂堂擠入史上百強的全球票房收益。而且他在最初冒了極大的險:投資超過一億美金,完全是大製作的規格。事實上,它也是此次入圍最佳導演的五部作品中,成本最高的。

少年Pi證明了3D電影也能有藝術性,證明了非主流電影也能成為票房主流。更證明了他拍片的膽識,證明了他導演能力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性。這可不是一向優游於主流製作的史匹柏,或是成就完全來自於藝術電影界的漢內克能相提並論的。

就是這樣,好萊塢尊敬李安。最佳導演這一票,當然投給他。台灣人說李安是台灣之光,對好萊塢人來說,李安則是不折不扣的好萊塢之光。

說到台灣,令人感嘆的,是最近有關大尾鱸鰻票房現象的爭議。重點在:到底應該只多為本土觀眾拍電影,還是要多考慮到海外市場。

那看看少年Pi吧。它到底是一部專為美國本土觀眾、或台灣本土觀眾、或印度本土觀眾拍的電影,還是一部用心考慮到任何海外市場的電影呢?答案顯然兩者皆非。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部電影曾經在這個部分做過算計;否則,它應該多說一些印度話,或讓台灣的風景更明顯一點,或至少,讓劇中人都說標準易聽懂的英語;而非背道而馳。李安甚至捨棄了好萊塢大明星陶比麥奎爾拍好的所有畫面,換不知名演員來重拍,只因那會造成觀賞的違和感。

照著故事、照著題材,兢兢業業把電影拍好,對李安來說才最重要。電影拍好了,自然能找到他的觀眾。「臥虎藏龍」造成全球武俠片風潮如此、「斷背山」寫下同志電影影史票房紀錄如此、「色‧戒」創造出超越張愛玲原著的藝術成就如此。李安從不跟隨別人創出的既定法則,他為別人、也為自己創造出全新的。

你拍出好電影,你找到自己的觀眾。你把你唯一擅長的事做到最好,你開闢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有實力就不必怕運不來。這是李安給台灣電影工作者,也給所有等待發光的人的最寶貴啟示。

※ 相關報導:

* 李安無敵 創造奧斯卡No.1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904/112013022600003.html

李安是「台灣之光」,也是華裔導演的「No.1」!他作品至今共10部,寫下全球傲人的得獎紀錄,2005年以《斷背山》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寫下亞裔導演首例,25日在第85屆奧斯卡再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2度勇奪導演小金人,也締造奧斯卡史上首位拍攝3D電影獲得最佳導演獎的紀錄,更讓3D技術不再只是電影裝飾。

* 社論-李安電影啟示錄:夜市也可賣法國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22600001.html

....成熟完善的電影產業,最重視的是專業分工,如此才有可能在技術上力求突破。台灣電影積弱十餘年,加上電視環境日益惡化,以致多數品質粗製濫造,在市場需求愈來愈少的情況下,許多優秀技術人才為求溫飽,只能選擇西進或是轉業。如斯隱憂,反映在時代背景的電視劇或是電影上頭尤其明顯,從宋元明清到日據再到民國或是光復時期,無論梳化、造型還是美工,台灣電影竟然往往必須向中、港、日、韓借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台灣電影產業花費十年、二十年努力也無法複製的高塔,在這個連稱「影視產業」都顯得勉強而尷尬的美麗之島,我們首要任務當然是先將潛在觀眾找回戲院、活絡本土市場。蚵仔煎也好、高檔松露也罷,餐飲市場本來就容許它們並存。本土化與全球化從來就不是敵人,即便台灣團隊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流程所居位階其實類似家庭代工,但無論親身經歷還是旁觀,都等於上了寶貴的一課,只要有心,就能獲得啟發。

以在片場有十三年經歷的油漆經理陳新發師傅為例,他在《賽德克.巴萊》日本團隊收尾之後,進入《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國際團隊幫忙,接受英籍師傅震撼教育,他認真地歸零學起,如今已是專精洗白、作舊,為剛做好的電影場景添入時間感的首席「質感師」,此刻正在參與魏德聖監製的《KANO》拍攝。誰說夜市蚵仔煎不能加入、兼容法國菜的烹飪思維呢?



◆ R&H破產 特效指導公開信嗆李安

自由 2013.02.27

〔記者侯承旭、蔡伯杰/高雄、台北報導〕協助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影視特效公司R&H,日前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高市府表示,R&H在台灣的子公司獨立運作,投資高雄的計畫沒有改變。不過網路上盛傳一封特效指導寫給李安的公開信,他批評李安不了解特效產業,也對《少年PI》的攝影師表達不滿。

不滿攝影奪獎 未感謝特效人員

《少年PI》榮獲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及最佳攝影,R&H公司功不可沒,不過這家公司日前卻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引起影視界的重視,還有一位名叫菲利浦布洛斯特的特效指導發表公開信,質疑李安是否真的知道如何協助發展特效產業,也對《少年PI》攝影師的得獎感言頗有微詞,他寫道:「你的攝影師克勞帝歐米蘭達贏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但是電影中那些燦爛美麗的夕陽落日卻是特效人員的功勞,他得獎時連謝謝都沒說一句。」

台灣子公司運作獨立計畫不變

R&H去年宣布投資台灣,並選擇高雄做為發展基地。高市經發局副局長林英斌透露,R&H在台灣的公司財務及運作獨立,並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保證,貸款資金已到位,直接用於高雄公司運作,預定下個月正式進駐駁二特區辦公室,「不受美國母公司的影響」。

林英斌指出,高市府向經濟部爭取數位內容人員訓練計畫,由R&H負責培訓,第一梯次七名學員完成印度移地訓練,目前正在鹽埕區數位內容創意中心工作中,第二梯次學員則於近期展開後階段訓練,第三梯次人才招訓預定三月進行。



◆ 「R&H」進駐高雄 已雇用七名在地技術員工

【中廣新聞/林憲源】2013-02-26

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奪下四項奧斯卡獎,但參與影片製作的R&H美國母公司破產,遭到員工抗議。

R&H在去年進駐投資高雄,高雄市經發局說明「R&H」在高雄是獨立公司,而且在奧斯卡獎證明了實力,現在也有接案,經發局不會擔心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而且樂觀看待將來奧斯卡得獎團隊中應該就會有台灣人。

R&H在去年進駐高雄,辦公處所選定高市駁二特區七號倉庫,三月就可整理完成遷入。

對於R&H美國母公司破產一事,高市經發局副局長林英斌表示,R&H在高雄是獨立的公司,經發局不擔心他們在高雄的運作。

林英斌表示,奧斯卡獎讓R&H展現了實力,據他所知,像是美國的福斯以及華納等片場現在都有案子交給R&H在執行,只要有案子執行,就有商業利益,高市經發局樂觀看待R&H台灣公司的財務狀況。

林英斌說明,R&H在台灣的總投資額大約是六億元,投資股東包括國發基金以及創投公司,R&H技術股佔大部份。目前該公司進駐高雄的有十幾位外籍員工,在地雇用七位台籍技術人員,這七人日前也移地在印度訓練兩個多月,公司的運作都很正常。

R&H不久將再召募本地員工,高市經發局估算該公司規模最大時會達到兩百多人,經發局也樂觀看待,認為將來的奧斯卡得獎團隊可能再添幾位台灣人。

fsj 提到...

雕塑融合虛實 光線投射驚見太極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歸仁報導】2013.02.27

雕塑家林坤銘昨天在歸仁文化中心舉辦雕塑個展,他創作36年,近年因佛經成為創作靈感來源,風格從具象寫實轉向抽象,「虛空妙有」等作品造型現代,經光線投射呈現太極圖案,展現虛與實融合之美。展期到下月17日。

林坤銘擅長融合石膏、石材與金屬、土、木等媒材創作,早期以人像、佛像等為作品主角,風格寫實,主角表情神態栩栩如生,曾獲南瀛美展首獎。近年他研究易理、佛學與道家經典,從研習過程尋求靈感,作品逐漸轉為抽象。

林坤銘個展近50件作品有寫實草根人物與關公、臥佛等雕塑,作品「虛空妙有」經光線照射,就會出現太極圖案,非常特別。



◆ 朱宗慶:預期衛武營的磁吸效應

【聯合報╱朱宗慶】2013.02.27

台灣的藝文活動非常蓬勃,表演藝術團隊也很多元、各具特色,這樣的現象並非憑空而降,而是其來有自。因為從台灣五十年來的文化發展軌跡上,適足印證「一個社會鼓勵什麼,這個社會就會出現什麼。」

一九四五年,台灣第一個公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成立;一九五八年,台灣第一家藝術經紀公司—遠東音樂社成立;一九七三年,雲門舞集成立,開創各個藝術領域的交融和對話,影響深遠;一九七七年,推動十二項建設,於各地廣設文化中心;一九七八年,新象創立,隨後傳大、牛耳、寬宏相繼成立,促進表演藝術節目的推廣;一九七九年成立的蘭陵劇坊,帶動表演藝術思維的創新,孕育了許多劇團的誕生;一九八一年,文建會成立;一九八七年,第一個國際級表演藝術場館—國家兩廳院成立等。從歷史的軸線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民間的活力,確實為台灣的文化藝術,創造一個有利的發展基礎。

一九九二年,文建會推動「扶植團隊計畫」,訂定獲補助團隊一年最低演出場次、聘任專職人員、建立行政與財務制度等,經費不多,卻為政府藝文補助政策,開創一個穩健的機制,有效鼓勵團隊走向專業化;一九九六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成為另一個補助管道;二○○九年,扶植團隊計畫進一步區分為育成、發展、卓越等三個分級,依各團隊發展階段,分別設立不同的努力目標、補助機制與審查標準;二○一三年,文化部於成立一年後,推出「台灣品牌團隊計畫」,設立獨立經費,作為卓越級扶植團隊的晉升計畫,協助其強化特色、規畫進階發展藍圖,使政府與民間成為合作夥伴,將台灣的表演藝術扎根在地、推向國際。

身為藝術工作者,有機會參與台灣表演藝術界三十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也看到許多藝術愛好者,從喜歡,走到專業;團隊從業餘,邁進職業;由小團成為大團;立足台灣,放眼全球,成為許多團隊的願景,但更多的挑戰卻才開始。民間團隊不像公設團體般較無生存危機;團隊的蛻變與蓬勃,雖有政府政策的扶植,但必須靠自己不斷從人才培育、創作、品質、技術與設備、經費籌募等著手,用各種方式廣拓、累積資源,始能增加生存的機會。

二○一○年,文建會籌設的第二個國際級表演藝術場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正式開工,預計二○一四年底完工。日前,文化部與南部團隊座談,與會中,很驚喜的發現,南部已有非常多元的藝文團體,可見這是全台各地的共同特質,惟因多數的人才與資源集中在北部,使得南部團隊經營比北部困難。但從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英國南岸藝術中心、澳洲雪梨歌劇院等,都可見到透過藝文場館興建與營運,達到吸引國際一流藝術展演活動、培育表演團隊、匯聚藝術人才及培養觀眾的巨大成效。

文化部深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產生磁吸效應,將軟硬體資源吸引到南部。從過往到國際經驗的驗證,政府如能真正的重視與投入資源,加上民間團隊的豐厚潛能,將可為南台灣的藝文及都市發展帶動全新熱潮。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雞城故事」 免費再演九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23880.shtml

紙風車劇團與新竹物流去年合作推出「循環共享、幸福希望」活動,巡演十三場「雞城故事」,今年新竹物流為實現巡演全台承諾,將支持紙風車在九縣市再免費演九場。

* 向左走向右走 第3度搬上舞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22802.shtml

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3度搬上舞台!這次將由創作歌手魏如萱及偶像歌手蔡旻佑領銜主演。魏如萱說,首次獨挑大樑演女主角,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蔡旻佑則說,自己的音樂成長背景就如同男主角成長環境,不過對於首次演出音樂劇,壓力還是很大。

* 可愛冤仇人 經典劇目回味老式愛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23344.shtml

台客喜劇天團「金枝演社」2009年發起全台巡演計畫,至今已跑遍66個鄉鎮市,演出72場次,本周巡演將來到桃園縣,2月28日平鎮市三崇宮廣場、3月1日龍潭鄉龍潭運動公園、3月2日桃園市多功能藝文園區,三場皆是免費入場,7點準時開演。



◆ 不受破產影響 R&H持續育才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蔡容喬、徐如宜/高雄報導】2013.02.27

在導演李安引介下,全球前五大視覺特效公司「R&H」在高雄駁二成立亞洲發展基地,不受美國總公司聲請破產重整影響,目前持續培訓國內動畫特效人才,並參與電影「波西‧傑克森」續集的特效製作。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奧斯卡獎榮獲4項大獎,其中最佳視覺特效及最佳攝影兩項歸功於參與製作的台灣R&H公司。經發局副局長林英斌表示,R&H在台灣的公司財務及運作獨立,並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保證,貸款資金已到位,直接用於高雄公司運作,預定今年3月正式進駐駁二特區辦公室。

目前高雄市向經濟部爭取到數位內容人員訓練計畫,由R&H公司負責培訓,第一梯次已有7名學員完成印度移地訓練,現於數位內容創意中心工作中,第二梯次學員在近期展開後階段訓練,第三梯次人才招訓預定3月辦理。

R&H顧問楊修宇表示,R&H初期將派50位外籍人才進駐高雄,3年內培訓600名台灣視覺特效人才,從中挑選200人成為正式員工,投入好萊塢電影產製,同時也會與台灣科技業合作,開發下一代特效技術。

楊修宇指出,總公司重整計畫與在台灣的三項投資計畫都持續進行,據了解總公司已獲得片廠華納、福斯的資金挹注;目前在高雄的R&H製作中心也與美國、馬來西亞等地同仁共同承接,參與電影「波西‧傑克森」續集的特效製作。

林英斌說,數位內容已是高雄重點發展產業,也提供各種協助與輔導,包含廠商進駐高雄的空間提供與人才招募,單一公司申請員工薪資補助、提供銀行融資利息補貼、承租市有房地租金優惠、補助人才培訓費用等等。

市長陳菊表示,R&H公司進駐高雄後,視覺特效人才培訓課程會持續展開,市府也會繼續對數位內容產業提供各種協助與輔導。

※ 相關報導:

* 「台北工廠」計畫啟動 尋找下一個李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7/today-taipei6.htm

李安二度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振奮人心,北市砸八百萬元啟動第一屆「台北工廠」計畫,由台灣、國外各四名新銳導演合作,四組人馬於台北拍攝四部短片,五月將於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開幕時全球首映,坎城影展導演雙週主席Edouard Waintrop表示,希望由參與「台北工廠」的年輕導演中,找到下一個李安。

* 龍應台:李安 台灣60年文化縮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2700510.html

....龍應台表示,李安是華人世界的驕傲,他的成長過程,正是台灣六十年來文化發展的縮影。李安出生在南台灣屏東潮洲,十歲前在花蓮師範附小跟著原住民孩子們,以八個孩子一組的方式接受美式實驗教育;十歲後李安在台南公園國小讀書,第一次實際領受到罰跪、打耳光,還要跟老師道謝的日式震撼教育。成長過程當中,李安還面對了外省籍的中學校長父親的威嚴強大,那種混雜了父子親情和對抗的經驗。

fsj 提到...

王文華:奧斯卡教我的「時間觀念」

【聯合報╱王文華】2013.02.28

今年奧斯卡有四個人,教了我新的「時間觀念」。

首先是李安。二度奪金,距離上次七年。這七年票房和評價有起伏,但不論外界聲音如何,他一直選擇不同題材,擁抱新的挑戰。看他的事業,不能以一部片為一單位,至少要用七年為一單位。

第二人是班艾佛列克。他以自導自演的《亞果出任務》得到最佳影片。十五年前他和麥特戴蒙合寫《心靈捕手》,得到最佳劇本獎。但十五年來他演了很多商業大片,飽受花瓶之譏。甚至連《亞果出任務》,也沒讓他得到最佳導演的提名。看他的事業,至少要用十五年為一單位。

人生,若用十五年為一個單位來思考,也許會做出全新的選擇,並對成敗有不同的詮釋。

可惜我們對人生的規劃、清算,通常是短期的。一夜情,以幾小時為一單位。部分上市公司,以一季為一單位。某些政治人物,以四年為一單位。

一夜情,當時快樂就好,天亮後不重要。所以沒人會在乎,一夜情對象的個性好不好。

部分上市公司,下一季財報好看,股價才能衝高,CEO位子才保。所以拚命衝業績,至於願景、價值、文化等抽象的東西,先別管了。

某些政治人物,先選上再說。於是訴諸民粹、開空頭支票、見風轉舵、不斷動搖。

我們都習慣以成敗論英雄,而這「成敗」,通常是指一夜、一季、一個任期的成敗。為了在這樣短的單位時間獲得「成功」,當事人做的決定,自然保守、安全、主流。

但如果我們拉長戰線,用七年、十五年、十八年、甚至卅三年,為一單位呢?

第三人是得到最佳男主角獎丹尼爾戴路易斯。三度得獎,第一次是一九八九年,第二次是二○○七年。中間的十八年,曾有五年的空窗,和票房的低潮。看他的事業,至少要以十八年為一單位。

第四人則是他飾演的林肯。林肯在一八三二年,競選州參議員失敗。一八五四年競選聯邦參議員失敗,一八五八年,因反對奴隸制度,競選聯邦參議員又失敗。一八六○年參選總統獲勝,卻導致南北分裂。南北戰爭打了四年,南方投降。一八六五年,憲法明訂廢除奴隸。

林肯以卅三年為一單位,完成政治理想。想想看,如果他在一八三二年第一次競選失敗時就放棄,或因為害怕南北分裂而不堅持廢奴,他的一生,及美國歷史,會何等不同!

林肯不幸在南北戰爭結束後遭到暗殺。但他的一生,用「一個單位」,完成了一件大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小功小過不會留下,贏家輸家都要回家。但每個人都有一次機會,做好一件事情。我們願意像他們四人一樣,把單位時間拉長,一輩子花一兩個單位,執著把一兩件大事做好嗎?如果願意,那麼今天,我們會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 相關報導:

* 藉李安熱重振台灣電影產業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726446.shtml

....大家都看上了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沒錯,中國大陸人口眾多,約為台灣近60倍;文創中的電影、電視業,規模更是台灣百倍左右,且市場仍快速成長。若真能掌握這個龐大市場,成長茁壯之後就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特別是在2010年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已經開放台灣電影不受境外影片每年上限的規範,是好影片就有機會登堂入室大賺人民幣。

然而,中國大陸電影市場最大的限制條件,在於它具有文化和內容的敏感性,在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受到嚴厲的監管,稍有不慎就會被禁演或遭致其他各種處分;五花八門的規範性文件卻經常只是「規定」、「通知」或「補充規定」,而非法律,對習慣了民主自由的台灣企業而言,極可能「水土不服」而付出高昂代價。

然而,若捨棄中國大陸市場,繼續拓展台灣本土或海外市場,不是遇到上述市場有限,就是缺乏國際化而無力邁出海外。因此,若要爭取台灣電影的復興機遇,除了利用中國大陸的契機以外,似乎沒有更好的途徑。

現在,由於李安是華人,挾著兩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聲威,在華人世界當然通行無阻;加上他有意再拍部道地的台灣本土片,因此,如何吸引他帶領台灣的年輕人和歐美的高科技合作,合拍幾部可以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歡迎的電影,栽培新世代的台灣電影工作者,應該是文化部和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了。

* 勿忘台灣 張秀哲落花夢重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2800455.html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奪走許多青春理想的生命,有的人即使活著回來,也從此失了魂魄,日治時代活躍的知識分子的張秀哲就是其一。一九四七年五月,張秀哲被捕不久後被家族營救歸來,開始閉關寫作《「勿忘台灣」落花夢》,自敘半生理想。

但這本書出版不久他便回收加以湮滅,一九八二年抑鬱以終。直到近日,這本書由張秀哲的媳婦張顏千鶴促成重新出版。



◆ 台法合作舞台劇 開拓死亡新想像

【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2013.02.28

當親友離去時,你會如何與小朋友解釋?由飛人集社與法國東西社合作的《消失—神木下的夢》以一對姊弟爬進樹洞,展開冒險旅程為起點,訴說生命歷程中最難解答的「死亡」。

27日彩排記者會上,編劇周蓉詩感性表示,每個人如何看待死亡並無標準答案,因此她在台詞編排上大量採用問句,就是要開拓小孩與大人對死亡的不同想像,打開更多思考的可能。

台法合作,台北、馬賽兩地共同創作演出的《消失—神木下的夢》將於3月登上實驗劇場的舞台!此部劇作為「一睡一醒之間」系列的最終曲,講述大家應如何面對生命中親友「死亡」的難題。

《消失—神木下的夢》故事主軸以一對姊弟爬進樹洞,展開冒險旅程為起點,途中,弟弟被狡猾的龍王騙走,至此姊弟倆踏上不同的旅程,開創出不同的生命視野。

除了劇情編排上,《消失—神木下的夢》在視覺與聽覺的呈現上大玩複合式材質,利用執頭偶、光影、面具以及風琴、三角鐵、直笛等音樂媒介,並以橘、黃等大地色為基調,試圖呈現繪本的詩意感。

《消失—神木下的夢》將於3月1日到3月3日在中正紀念堂的實驗劇場連演6場,詳細售票資訊請洽兩廳院。

※ 相關報導:

* 飛人集社+東西社 魔幻樹洞之旅 探究死亡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22800457.html

《消失—神木下的夢》以變換光影與戲偶,表現小姊弟對母親的想念,還有魔幻樹洞的場景。戴著面具的演員,詮釋龍王、烏鴉、狐狸等樹洞世界裡的人物,姊弟兩人則以可愛的執頭偶表現。

....二○一一年起飛人集社與法國東西社劇團開始合作系列三部曲的合作,以出生、長大、死亡這樣生命的三個階段為主題創作,都強調詩意光影、偶與現場演出。首部曲《初生》探討描繪生命的開始,二部曲《長大的那一天》描繪孩子期待長大、主動冒險的過程。

《消失—神木下的夢》是第三部曲,以死亡為題。製作人石佩玉說:「沒人規定孩子只能吃甜的,面對生命議題。」

* 他用版畫見證228 卻不敵白色恐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26554.shtml

紀念二二八,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版畫家黃榮燦特展。黃榮燦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之一,他創作的「恐怖的檢查─台灣228事件」版畫,是二二八事件當時留下的唯一圖像作品,復刻版也同步展出。

fsj 提到...

英雄出少年 15歲李其叡 與武漢愛樂同台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3-02 中國時報

英雄出少年,現年十五歲、就讀師大附中國中部二年級的少年鋼琴家李其叡,三月九日與武漢愛樂交響樂團同台,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這是大陸武漢琴台藝術中心舉行的國際音樂節節目之一。李其叡去年十一月參加云想國際音樂節的協奏曲比賽,評審之一的武漢愛樂指揮劉鵬,對李其叡充滿個性的表現大為激賞,今年一月邀請她前往武漢演出。

李其叡的父親是作家楊照,筆鋒犀利,也寫樂評,從小就喜歡和女兒聊音樂。談起女兒這次與武漢愛樂合作挑大樑,難掩興奮與緊張,「李其叡不喜歡一個人練琴,這次可以跟一整個樂團演出!」

李其叡說:「爸爸就像我的另一個老師,但他不教我技巧,而是告訴我許多音樂典故。」

李其叡參加云想國際音樂節比賽,就是以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得到第三名。不過比賽時只演奏第三樂章,這次演出必須完整彈完三個樂章,對一個十五歲女孩而言,是項艱巨的挑戰。近日來李其叡埋首練琴,希望到時能有好表現。

李其叡生於一九九八年,五歲開始學鋼琴,國小就讀光仁小學音樂班,師從鋼琴家廖皎含,小學三年級考入古亭國小音樂資優班,畢業後進入師大附中國中音樂班,與鋼琴家魏樂富學習。

楊照表示,他住在郊區,平日帶小孩上學必須以車代步,車上聽音樂的時間特別長,李其叡不知不覺聽了許多名曲,讓楊照發現她對音樂的感受性很強。

「有一次,她還在讀小學二年級,車上放著舒曼《兒時情景》,這是一首由許多情境不同的樂段組成的作品,聽到某個段落時,她問我,剛那首音樂為何沒完?其實那是舒曼刻意留下的伏筆,沒想到她小小年紀就能感受得到,這讓我有點被嚇到。」楊照說,女兒個性大剌剌、天不怕地不怕,因此表現在音樂上的直接、強勁及凶悍,反而成為她的特色,就是練琴沒什麼耐心。

李其叡則表示,彈鋼琴讓她很開心,但有時練得很煩,也會想說乾脆放棄算了,不過只要一覺醒來,隔天就忘了煩惱,又會整個人撲在鋼琴上開始練琴。

對於柴可夫斯基協奏曲的難度超高,初生之犢李其叡一點都沒放在心上,反而愈練愈開心,因為這首曲子是她和爸爸從小到大的共同話題。「我和爸爸一起聽了很多版本,對這首曲子太熟了,最難的其實不是技巧,而是複雜的和聲交替。」

※ 相關報導:

* 琴藝超越政治 冷戰英雄范克萊本病逝
http://www.udn.com/2013/3/1/NEWS/WORLD/WOR6/7728662.shtml

留給世人無數美好回憶的美國著名古典鋼琴家范克萊本(Van Cliburn),廿七日凌晨在德州家中病逝,享壽七十八歲。

* 樂聲飄小鎮 后里拚「人人都能吹薩克斯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730923.shtml

全球十支薩克斯風中,有一支來自台中后里;這個締造薩克斯風傳奇的小鎮,正推動「植根計畫」,培養種子教師,號召居民「一起來吹薩克斯風」。

「希望有一天聚在老樹下的人,不只泡茶、聊天」,后里區七星國小校長黃財源勾勒后里願景,「而是隨手拿起薩克斯風,隨興就能演奏」。

「后里不只有馬場,也有薩克斯風」,多年前這句汽車廣告文案,刻畫后里逾一甲子的產業硬實力,如今地方要推動「軟」實力。后里區公所去年起開辦「后里薩克斯風植根計畫」,培養種子教師到社區、國中小教薩克斯風,希望后里人製造薩克斯風,也吹奏薩克斯風。



◆ 華麗公仔展 一窺日本文化

【謝文瑄/新北市報導】2013-03-02 中國時報

你知道日本動漫公仔隱藏不少小知識嗎?蘆洲區忠義國小即日起至五月三日,展出千隻日本動漫公仔,由漫畫公仔的魯夫、小丸子、漩渦鳴人等擔任嚮導,帶領民眾來一趟有趣的日本之旅。

忠義國小舉辦「紙藝幻萬象、動漫話東瀛」展覽,展出上千隻日本動漫公仔、廿餘種主題,如《小丸子》、《火影忍者》、《航海王》、《科學小飛俠》、《假面騎士》、《神劍闖江湖》、《七龍珠》等,這些全是台南人郭孟龍珍藏。

「公仔雖小,卻隱藏濃濃日本文化。」郭孟龍指出,例如《航海王》漫畫中的「馬林福特頂上作戰」,海軍上將以日本童話桃太郎的部屬黃猿、青雉、赤犬命名,海軍總部也像極松本古城天守閣。

至於凱蒂貓雛娃娃,顯示日本節慶文化,父母於三月三日女兒節當天,擺出紅階梯層架的雛娃娃人形櫃,以酒點供奉,祈求女兒健康長大。

郭孟龍說,想知道日本童話故事、建築物特色、休閒生活等,都能從公仔上窺知一二,建議民眾勿走馬看花,應放慢腳步欣賞。

校長鍾明盛表示,想認識日本,除了花錢搭飛機到日本旅遊,也能從動漫公仔中觀察日本文化,可說是日本軟實力的代表物。

相關展覽自即日起到五月三日,僅開放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八點四十分至下午四點,預約專線(○二)二二八九九五九一分機二五二。

※ 相關報導:

* 洪易動物派對 雕刻之森展出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30100325.html

台灣藝術家洪易領軍的「動物派對」,今年七月將到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美術館盛大登場!這是繼一九九五年朱銘舉辦回顧展之後,日本雕刻之森第二度邀請台灣藝術家舉辦大型個展。洪易將他的個展名定為「Happy Animal Party」,將展出一百件台味十足的動物雕塑。

雕刻之森美術館以收藏羅丹、亨利.摩爾等西方現代名家作品享譽國際,對於自己能和大師作品在同一地方展出,洪易難掩興奮:「有壓力,但真的很開心。」

* 果陀變了? 梁志民談《動物園》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5420&f_ART_ID=440731

果陀創團滿25週年,選擇創團作品《動物園》見證果陀成長的里程碑,並由資深劇團人金士傑、顧寶明和姚坤君擔任要角,僅僅3人在大舞台上刀鋒相見,刻畫人性關係疏離,現代人之間彷彿隔著動物園的柵欄。許多果陀忠實戲迷或一般觀眾看完卻帶著滿滿困惑,認為這不是果陀劇場的喜劇風格,但其中卻有果陀堅持的理由。

導演梁志民說,《動物園》是一個小眾的小品劇本,不像《再見女郎》這麼雅俗共賞,但果陀不會因為非喜劇題材就放棄不做,「既要照顧到市場面,也要照顧果陀在藝術的成長進步。《動物園》2008年新版的第一幕對演員來說非常非常困難,第一情緒控制,第二在表演上面必須要累積很多不同心理層面的問題,才能夠去詮釋這一對夫妻,不是年輕演員可以掌握。」



◆ 30人平均30歲 少遊島繪社 相約闖藝壇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3-01 中國時報

由卅位台灣年輕藝術家組成的「少遊島繪社」,三月二日於金車文藝中心台北館舉行首發展「藝起發酵:少遊島繪社藝術創作展」,向外宣告成立。卅位藝術家來自不同院校的美術科系,當中年紀最長的卅五歲,最年輕的尚在台藝大美術系就讀。因為擁有共同的夢想「以藝術創作為職志」而成立了「少遊島繪社」,彼此扶持打氣,朝目標邁進。

少遊島繪社成員有余廷彥、吳易澤、吳若慈、呂志文、王基宗、李政穎、李淑瑜……等人,來自台師大、北藝大、台藝大、東海和台中、新竹和台南教育大學美術科系、平均年紀卅歲左右。二○○八年金車教育基金會開始舉辦「金車青年油畫獎」,並成立「金車文藝中心」,除了展出得獎作品,也免費提供卅五歲以下藝術家展覽申請。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張瑋特表示,目前已辦過八十二檔展覽、上百位藝術家展出過。去年,幾位得獎者或在此展出的藝術家提議組織畫會,獲得基金會支持,成立「少遊島繪社」。

成員之一的詹喻帆直言「團結力量大」。他說,楊茂林、吳天章等中堅輩藝術家組成的「悍圖社」,是少遊島繪社努力的標竿,「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成為專業的藝術家。這條路很辛苦,更要彼此扶持。」

※ 相關報導:

* 不捨沒落 里長奔波 牯嶺街書香重現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730738.shtml

提起台北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外界可能很難想像,開辦之初「只差沒跪下來」求書商進駐。沒想到引進學生創意後,竟從地方的小活動,演變為文創界年度盛會,也讓老社區再創新生命。

....鄭珍珍說,當時她向市府申請到5萬元經費,開心跑到光華商場,想找舊書商回來擺攤,卻發現商場只剩22家業者。業者笑她太天真,「現在沒人要看書」,何況在市集賣書。

但她未放棄,連續拜訪3、4次,「只差沒有跪下來叫阿嬤」,最後終打動5、6家書商進駐。在里民共同幫忙下,89年11月底,牯嶺街書香市集首次登場,人潮多到擠不進來,讓她發現「懷舊魅力」。

後來台大城鄉所學生加入團隊幫忙,告訴鄭珍珍手工藝品很受歡迎,不如引進市集擺攤,吸引年輕人來逛。當時文創概念還不盛行,但鄭珍珍大膽接納,94年市集首次轉型,新奇手作物大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