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也來「拚內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94197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6.04
8月起到機場搭飛機或到國道服務區休息,都可以看到國內藝術家的作品。文化部今年編列7000萬元推動「藝術銀行」計畫,將與交通部合作,由交通部提供機場、國道服務區、台鐵車站與港務中心遊客大樓等地點,陳列「藝術銀行」作品,讓美學從小向下扎根。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藝術銀行」在澳洲、加拿大和南韓已經推動多年,台灣是首次辦理,但徵件的成果讓負責承辦的國美館人員相當興奮。由於編列的預算僅3500萬元用在購置藝術家作品,估計只能購買100件到200件作品,她很期待能有企業加入。
文化部統計,藝術銀行計畫共有855人報名,參與徵件作品多達3282件,其中包含高齡80多歲的畫家、多名10幾歲的小小藝術家。
龍應台強調,「藝術銀行」的目的在於讓美學能向下扎根,未來3歲、5歲的小朋友和父母到機場搭飛機,爸媽辦理報到後,就可帶著孩子欣賞藝術作品,「講5分鐘的故事後再登機」,增加他們接觸藝術的機會。
交通部長葉匡時指出,今年3月和龍應台一同視察清泉崗機場時,兩人就開始思考文化部與交通部有何合作方式,「藝術銀行」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步,未來將提供交通部管轄機場、車站、港務中心遊客大樓和國道服務區,作為「藝術銀行」使用場地。
葉匡時也透露,為了讓更多人透過藝術認識台灣,華航將有19架飛機要彩繪國內藝術家的作品。據悉,首架文創彩繪機將採用台灣知名繪本畫家幾米的作品《擁抱》,周五正式亮相。
※ 相關報導:
* 正版古龍 大陸熱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941420.shtml
今年六月七日是武俠小說大師古龍七十五歲冥誕,大陸也颳起一波古龍熱。由台灣「古龍著作管理發展委員會」合法授權的五十七部、七十二本古龍作品今年在大陸重新出版,獲得讀者熱烈回響,今年大陸還將有八部古龍電視劇及六款古龍電玩陸續發行。
大陸媒體曾形容,古龍是大陸虧欠最多的作家。因為古龍的武俠小說從一九八○年代起就風靡大陸,但古龍生前卻從未在大陸拿過一分版稅。古龍長子鄭小龍表示,早前大陸流傳的古龍作品都是盜版。
◆ 70多歲攝影家 綁在避雷針上拍下合歡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941368.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6.04
台灣光復前,高中、大學畢業生流行赴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畢業旅行、拍畢業照。一群青年攀登玉山合影的歷史鏡頭,昨天現身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博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合辦、由攝影家莊靈策展的「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台灣大地」特展,即日起在台博館展出十五位攝影家的九十四幅攝影,其中逾七成作品為首度公開。高齡九十一歲、名列「台灣攝影三劍客」的李鳴鵰,以及他所拍攝半個世紀前的淡水河景也現身展場。
為了替台灣山河留下永恆的光影之美,年近八十的董敏五年前為拍攝合歡山三百六十度環景,以粗繩把自己綁在三層樓高的電視台轉播塔避雷針上、冒著生命危險拍照。陳敏明搭直升機在近三千公尺的高空為雪霸連峰攝影。前輩攝影家方慶綿以四十年時間,往返玉山為學生拍下畢業照。
方慶綿之子方重雄表示,他父親從一九二七年起在嘉義開設「新高寫真館」。當年師長常勸勉高中畢業生、大學畢業生「一生必定要登一次玉山」,因此年輕人成群結隊赴玉山畢旅,邀請方慶綿隨行幫他們拍照。
有時,方慶綿甫從玉山下山,途經阿里山時,又接到通知再度重返玉山頂拍照。有時,方慶綿就等在玉山山頂,等著為上山的年輕人拍紀念照。
此次展出方慶綿於一九四○年拍攝的玉山主峰下準備登頂的青年照片,左前方有十多位年輕人,站在陡峭山峰上相當引人注目。當時這種紀念照,一組三張要價六元,當時國小教師的月薪只有卅元。早年,方慶綿以玻璃底片為人拍照,一次大約只能帶四到六張玻璃底片,攝影器材重達廿多公斤,還得雇請原住民幫忙扛器材。
「鏡觀寶島山‧河」特展將在台博館展至十一月廿四日。
※ 相關報導:
* 《太陽下的人物與鳥》首次展出 地中海式的歡愉 米羅畫作開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400510.html
今夏最繽紛熱鬧的「女人.小鳥.星星─米羅特展」,將於六月八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開展。展品來自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與米羅家族的收藏共八十六件,以女人、小鳥和星星為主題的創作,充滿地中海的歡愉與神祕氣質。
昨日展品開箱,四件作品搶先曝光,其中一幅油畫《太陽下的人物與鳥》是米羅送給孫子胡安.龐耶.米羅(Joan Punyet Miro)的十歲禮物,這是首次對外展出。
◆ 上萬尊殘病偶 施振榮熱情認養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41375.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04
居台廿年的荷蘭漢學家羅斌手執一尊廣州偶,手腕靈巧一轉,高大的偶飛舞起來,彷彿有了生命。近來他正為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的上萬尊偶請命,「選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認養,讓偶能獲修補重生,和你做朋友!」
羅斌擔任林柳新偶博館館長十三年,也是台原偶戲團藝術總監。戲團靠每年兩百多場演出收入營運,偶博館光靠門票仍難維持上萬尊戲偶光鮮。羅斌想出點子:「偶難免手腳斷掉、漆剝落,就像生病;若把戲偶典藏空間當醫院,讓人認養擬人的偶,這比認養畫、其他文物更親近。」
羅斌帶著偶博館故事四處演講,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大受「阿斗仔這麼愛台灣」感動,率先認養掌中戲老生中最老的「白闊」角色以及小旦。她說當時一群女性企業家都選漂亮小旦,獨她看到「白闊」時驚豔:「這不就是怪老子嗎!」回想「怪老子」帶給她的青春歡笑,立即決定認養。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一開口就說要認養孫悟空,還希望是「很老很老的孫悟空」。羅斌找出館內歷史最久的孫悟空,金底細緻刺繡外衣、留下操偶師手指痕跡的偶頭內裡,在在說明演過數百場的輝煌經歷,施振榮果然一看就滿意。
這些偶都安躺在偶博館典藏空間,每尊各有「病歷」,註明皮肉剝落、衣服破損等病況,想認養者可填認養卡註明編號。
上萬尊偶來自全球,以亞洲偶為主,古典者有泉州大師黃奕缺雕的偶頭,現代者有台灣南部藝師所雕、「唯一上過花花公子雜誌」的脫衣舞偶。
曾任南非國家美術館典藏主任、受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保存訓練的典藏主任金‧希波德說,工作人員都用對待「媽媽珍傳結婚禮服」的心情待偶。
※ 相關報導:
* 作家封筆,可能嗎?
22 則留言:
我見我思-大師爭相踩小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60500461.html
【邱祖胤】2013-06-05 中國時報
一九八二年,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冰島籍俄裔鋼琴大師阿胥肯納吉來台演出,樂迷擠爆台北國父紀念館,台上只見他十指飛舞、揮汗如雨,演出中途卻突然伸出左腳重踏,當場踩死了一隻小強,手腳並用的功夫令人歎為觀止。當時人們恐怕想像不到,卅年後的台灣,藝文欣賞的環境會有多大的變化。
日前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經過朝野協商,已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只待法案通過三讀,若加上原有的台北國家兩廳院,以及即將完工的高雄衛武營兩廳院,未來我們將有北中南三處國家級表演殿堂。這當中,台中與高雄場館的建設費用加起來高達百億,以後國家每年還得編列約廿億元預算來經營這三處場地。
表面上看來,我們在文化上花了不少錢,但這都是花在硬體建設的錢,關於節目安排、人才培訓、觀眾養成、普羅大眾的美學教育,如果無法相對等投資,如果沒有規畫完善的配套措施,花再多錢蓋的國際級場館,也要註定成為蚊子館。
就以近期另外兩位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得主來台的票房為例,一場賣出五成,一場賣出七成,實在與他們在國際上的名氣不成正比,是宣傳不夠?還是民眾無感?在台北的票房尚且如此,日後單一節目要串連台中、高雄的場地一起演出,票房壓力勢必更大。
更別提這三處國家級場地都位在大都會區,偏鄉民眾有多少人願意舟車勞頓、花高額票價看表演?過去紙風車劇團跑遍全台灣三一九鄉鎮,總共花了五年,偏鄉民眾要看表演,只好再耐心等待五年。一個小小台灣,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多了幾處富麗堂皇的音樂廳、歌劇院,文化城鄉差距卻依舊存在。
建議文化主管單位盡快將全台灣大大小小公共空間作全面性的普查,詳列條件、座位數及適合演出類型,公告上網,開放表演藝術團隊及個人申請演出。這些陽春型的場地,在專業考量下,該升級、該拉皮、該添購設備,並安排專人管理及規畫節目,都應編列預算;這些單位同時也要和三處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就近串聯,形成合作關係,讓大型團隊演出的同時,也到偏鄉進行講習或小型表演。
我們從來就不缺蚊子館,別忘了新舞台遷址的問題仍懸而未決,但表演者最缺的就是場地及演出機會,這些地方如能妥善規畫,串聯的力量可能更勝國家級場地。如果受歡迎的程度,好到連國外大師都搶著來踩蟑螂、打蚊子,那也是另類的台灣奇蹟了。
◆ 明華園慶85歲 么嘍正傳打頭陣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500439.html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05 中國時報
明華園創團八十五年,總團長陳勝福宣告要推出四部新作慶生。打頭陣的是《么嘍正傳》,當家演員孫翠鳳、鄭雅升、陳勝在與陳昭婷在新戲中都將分飾兩角,詮釋個性、際遇完全不同的兩個角色。劇中有官、有賊,還有狐妖、女鬼,從一場官賊大戰開始,探究好人與壞人究竟可不可以二分界定,更鼓勵平凡小人物要自強勇敢的面對生活。
官賊大戰 4當家趕8角
《么嘍正傳》由明華園編導陳勝國編創,以綠林好漢群聚的虎潭寨為背景,講述一段山賊與城中官兵愛恨糾葛的故事,主角是武藝不高、能力普普,在山寨裡總被呼來喚去的的小小么嘍陳林李蔡賽。
一日,山賊聽到城主龍麒麟將上山打獵,眾人決定包圍討伐。因為天災不斷,政府又不斷向民間徵兵、課稅,怨聲載道。於是,在官賊大戰中,人性立現,山賊的情義、官兵的冷漠,還有善良女鬼、熱情狐妖的介入,打破所謂好人與壞人、正義與邪惡的分界。
斥資千萬 演員最小3歲
陳勝福說,明華園創團八十五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么嘍正傳》相當有意義。他表示,廿五年前劇團的《蓬萊大仙》參與兩廳院的開幕演出,開啟了明華園從野台進入劇院的新階段,「這次當然要回到國家戲劇院,回到我們轉變的起始點。」
此外,這次的演出有八十八位演員參與,斥資千萬製作,其中還有三位年僅三歲的團員小孩也參與演出,堪稱全團總動員。「我父親當年創團,團員廿人,如今我們有一個總團、八個子團,加上行政人員,領固定薪水的團員已有五百人。」陳勝福說:「也多虧我們整個家族都得了戲癌,這個團才能走到八十五歲。」
巡演五大洲 同步進行
《么嘍正傳》之後,明華園下半年還另有兩齣大型的戶外演出與一齣劇場演出,都是為了慶祝八十五年的全新製作。同時,明華園去年許下的巡演五大洲、百所學校的計畫,也將同步進行。《么嘍正傳》將於六月廿一日至廿三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相關報導:
* 柏林芭蕾舞團 狂舞《卡拉瓦喬》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500443.html
德國柏林國家芭蕾舞團即將來台,首度與台灣觀眾見面的他們,帶來全本芭蕾舞劇《卡拉瓦喬》,唯美舞現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卡拉瓦喬狂亂傳奇的一生,將由傳奇色彩強烈的舞團藝術總監馬拉可夫(Vladimir Malahkov)領軍主演。
值得一提的是,馬拉可夫將於明年卸下長達十年的藝術總監職務,未來這部專為馬拉可夫編創的《卡拉瓦喬》能否再演,變數很多。加上馬拉可夫已經四十五歲,再欣賞他演出的機會,其實已開始倒數,但卻也為這次表演增添了不少話題性與可看性。
◆ 揭露「米粉沒米」 獨立媒體闖出名堂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94341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民雄報導】2013.06.05
政府或財團投資創辦媒體外,小眾媒體也能闖出一片天,國內外都有民眾資助調查報導而廣受重視案件,獨立媒體的上下游新聞網站共同創辦人馮小非昨天指出,只要堅持做該做的事情,民眾能看到不同報導內容,小眾媒體可成為地方主流媒體。
現任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的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昨天發表「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 Report調查報導平台的意義與展望」新書,說明公眾力量維持獨立記者生存空間,藉由平台秀出採訪計畫後募款,深度報導促成更多正面新聞採訪與發表。
胡元輝指出,今年美國奧斯卡電影獎最佳紀錄短片「控訴」,就是藉由Kickstarer平台獲得網友資助美金5萬多元記錄拍攝;台灣成立1年多的we Report調查報導平台,累計獲得小額捐款86萬多元資助報導新聞提案,其中「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調查報導,去年獲得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優勝。
新書發表會邀請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馮小非說明運作過程,上線1年的這份獨立媒體,披露味丹公司擴廠計畫影響南投埔里玫瑰花、茭白筍的農民生計等內容。
「米粉沒有米含量報導,引發鬧得沸沸揚揚的毒澱粉事件」,馮小非說,上下游新聞原追蹤報導米粉含米量為零,有業者將原料送驗才查出食品含有工業原料級成分;她說,看到食品衛生管理法日前完成修法,嚴格規範食品添加物等,關心話題獲得成果,小眾媒體只要有心、肯做,也能成為注目焦點。
誠品爵士音樂會 重現屈原詩魂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6.06
誠品書店本周六舉辦詩人節爵士音樂會「追魂III」,邀請書法家董陽孜、詩人向陽、陳育虹,結合聲音記錄家廖東坤於澎湖無人島錄下的燕鷗聲音,以現代藝術重新詮釋屈原詩魂。
這是誠品第三度選在端午節前,舉辦詩人節音樂會。藝術統籌董陽孜表示,這次選擇以「山」與「海」為主題的詩作,結合澎湖燕鷗聲音,「希望讓觀眾在體會詩作意涵之餘,能獲得不同於一般音樂會的觀賞體驗。」
「追魂III」作曲家林少英指出,此次音樂會沒有指揮家,樂手得看「奇怪」的總譜演奏,相當具挑戰性。
詩人陳育虹旅居加拿大期間,時常駕車去看海、聽海,海浪的起伏引動她創作一首首詩,詩作中充滿海的節奏。家鄉位於南投的詩人向陽,24歲創作了長篇敘事詩「霧社」。
「追魂III」在音樂會中呈現多首陳育虹有關海與神話的詩作,以World Jazz曲風貫穿其中;並邀請向陽朗讀三百多行「霧社」。音樂會並以多媒體投影董陽孜的書法,線條時而波瀾壯闊,時而如山巒起伏。
● 「追魂III」音樂會8日下午3時,於誠品信義店6樓展演廳舉辦,免費入場。
※ 相關報導:
* 九國好手同激盪 慕特「四季」更揪心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46214.shtml
由小提琴家慕特成立的慕特音樂家合奏團昨天首度抵台,今晚將演奏韋瓦第「四季」及孟德爾頌八重奏等曲。慕特說,她與頂級管弦樂團演奏「四季」無數次,這次與小規模合奏團共演,每位音樂家的高水準將更容易被聽見。
* 首度合作 鄧泰山、呂紹嘉 為蕭邦敞開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600454.html
鄧泰山與呂紹嘉這兩位音樂家,將合作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位獲得蕭邦鋼琴大賽冠軍的亞裔鋼琴家鄧泰山,琴音高貴清澄且溫暖,他對蕭邦有深入研究與看法:「蕭邦讓鋼琴唱歌,特使人忘了鋼琴有錘子這回事,這對鋼琴家的啟發太重要了!」
鄧泰山將於六月七日晚間將首度與指揮呂紹嘉及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鄧泰山近年常來台舉行音樂會,但如今才第一次和呂紹嘉及NSO次合作。但兩人卻像相識已久的老朋友一樣,排練前一晚徹夜暢談蕭邦,欲罷不能。
鄧泰山說,很多指揮都不喜歡排蕭邦協奏曲,因為曲子有太多彈性速度,樂團不好跟,如果對歌劇不熟,一定很難掌控,他很驚訝呂紹嘉會主動找他合作。呂紹嘉卻說,他超愛這首曲子,學生時代經常自己練習,卻從來沒指揮演出過。
◆ 雙喜杯、暗香几… 台灣設計師前進東京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946284.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五日電】2013.06.06
有台灣意境的雙喜杯、金錢樹、「春仔花」,也有低調台灣味的香案桌,十八個台灣文創及工藝精品品牌進軍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Interior Lifestyle Tokyo)。
文化部為推廣文創產業發展,率業者前進東京開拓新市場。繼大受歡迎的雙喜馬克杯,天晴設計再推雙喜咖啡杯,豆腐杯也很有禪意;Zuny有動物系列皮製書擋、紙鎮,最近還推「小王子」系列,有主角小王子、狐狸、飛機,相當討喜;良事設計的白色旋轉木馬桌飾也是時鐘,還有針對日本市場推出的金魚時鐘。
家具向來是設計展重頭戲,要凸顯特色相當不易。加點設計負責人也是設計師賀丞右,帶來「有香氣」的桌椅。取名為「案香暗香」的矮几,拉開小抽屜,內可橫插一柱香,香氣從几面上的小洞冉冉升起。
◆ 跑遍兩岸 日記者追「上河圖」足跡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6.06
名畫「清明上河圖」有眾多仿本,而收藏最多「清明上河圖」的國家竟是日本。日本人對這幅名畫的癡狂,並不亞於兩岸,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為此寫下「謎樣的清明上河圖」,中文版由聯經出版社出版。
野島剛為了撰寫本書,他追尋清明上河圖千年來「流浪」的足跡,先後赴開封、北京、瀋陽、香港等地。
台北故宮擁有的「清明上河圖」,是清代宮廷畫家合繪的「清院本」,原作者張擇端的真跡則藏於北京故宮。真跡於辛亥革命後,由溥儀弟弟溥傑帶出宮,一九五○年由東北研究員楊仁愷「發現」。
楊仁愷的「慧眼」卻開啟了兩岸的名畫大戰。野島剛指出,一九五一年,甲骨文專家董作賓在台灣和美國的雜誌撰文指出,住在芝加哥的孟義收藏的「元府秘(元朝倉庫)」清明上河圖,才是真跡。中國大陸文物鑑定專家徐邦達、國學大學鄭振鐸先後提出論文回擊。
一九七○年代,文革告一段落,「清明上河圖」真跡藏在北京故宮的事實已無可動搖。野島剛卻發現,一九八四年,台北故宮玉器專家那志良在「故宮文物月刊」中,稱清明上河圖眾多版本中,「清院本」最具盛名;該圖是風俗畫,重視的是用藝術手法描繪時代,是不是真跡並不重要。
野島剛表示,在這場「國寶大戰」中,鄭振鐸、那志良都不是書畫專家,兩岸請他們擔任論戰大將,看重的是知名度。對兩岸領導者來說,清明上河圖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擁有者即是「得到正統」。北京故宮首次讓清明上河圖真跡「境外借展」,是在香港主權回歸十周年時,清明上河圖再次成為代表「正統」的政治圖騰。
明華園 拚文化界第一個IPO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2013-06-07 工商時報
創團85年、知名歌仔戲劇團明華園,正進行第三波文創產業化革命。總團長陳勝福透露,明華園戲劇總團將與3家列名台灣百大的企業籌資12億元,在今年底成立新公司,預計3年內在台興建、營運2個文化園區和定目劇,目標是拚文化界第一個股票上市公司。
發展定目劇可以帶動文創、觀光產業,但據陳勝福的觀察,多為業者單打獨鬥少有勝算,必須將政府、觀眾和企業結合才能提高成功機會,所以新公司暫定有3大企業股東投入49%資金,剩下51%的資金,陳勝福將向表演者、興建者、旅行社等30~50小股東籌募。
陳勝福指出,近年表演藝術市場不景氣,粗估全國票房跌了大約3成,僅少數表演藝術團體較不受影響,明華園從創團的20人,到現在有1個總團、8個子團、4個協力團共500人,居台灣最具規模的表演藝術團體之一,成長關鍵就是不斷創新,開發新的觀眾。
明華園歷經2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改革與創新傳統戲劇表演形式,把不看戲的人變觀眾;第二次革命是建立藝文消費的觀念,讓台灣傳統戲劇走遍五大洲;現在進行式的第三次革命,將邁向表演藝術的文創產業化。
據了解,明華園與3大企業計劃投資興建、營運的文化園區和定目劇,包含食、住、娛樂等業種,讓消費者至少可以逗留半天到一夜,重頭戲是在活動式帳棚裡演出定目劇,類似太陽馬戲團的帳棚,但更符合傳統戲劇、台灣特色的東方劇場美感與高規格設計,例如天幕掀蓋、佈景與洋河結合,創新的活動式帳棚的成本,約是蓋實體劇場的十分之一,有助管控興建和營運成本。
活動式帳棚也讓明華園不用再看天吃飯,擺脫野台的痛苦,而且可多元運用,巡迴海內外各大都市演出。據明華園的調查,台灣有5個地點適合演出定目劇,首推每天迎接2萬觀光客的台北,理想的定目劇票房結構應該是7:3,7成為觀光客、3成為國內觀眾。
據統計,明華園一年海內外表演場次超過120場,其中海外演出約10~15場,共吸引70萬以上觀眾,近5年每年營收約1.5~2億元。
今年創團85年的明華園,準備了12齣新作、舊戲,將在海內外演出慶生,打頭陣的新作「么嘍正傳」本(6)月特意選在國家戲劇院演出,是因為25年前兩廳院開幕,明華園的「蓬萊大仙」代表傳統戲劇演出,開啟明華園從廟口野台進入國家劇院新頁,這5年明華園還要走遍全球百大名校,繼續培養年輕的、新的觀眾。
◆ 新聞側寫-轉頭12度 看見億元商機
【邱莉玲】2013-06-07 工商時報
明華園歌仔戲用閩南語唱遍海內外,一年創造將近2億元營收,秘訣何在?秘訣之一就在兩旁的字幕投影,觀眾只要稍微轉頭12度,大可一邊盯著舞台看戲、一邊對照字幕,不管觀眾看中文還是英文、德文攏ㄟ通。
在舞台與字幕間轉頭的角度,是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長期觀察觀眾行為、跨文化「喬」出來的經驗值,多一度、少一度都不行,否則觀眾脖子會酸,或錯過精采好戲,他也發現觀眾群中老花加近視人數占四分之三,所以把明華園節目單的字體放的比別人都大。
陳勝福說,3個資深觀眾勝過1個導演,觀眾是讓明華園向前走的動力。所以每回明華園上台表演,陳勝福都會站在台下,留心每個表演者看不到的細節和每個觀眾表情,而且為了持續培養觀眾,每場演出他都會保留四分之一的票,賣給不同的人,如扶輪社、青創會、獅子會,新的觀眾會為明華園開拓新據點。
當然表演藝術要賣票掙錢,內容、角色最重要,陳勝福強調,明華園沒有恆產,只有生旦淨末丑,為觀眾帶來場場好戲,所以身兼藝術總監的他,也會一直出題目考編導群,創團85年新作「么嘍正傳」就籌備6年、寫了3版劇本,他也被私下取名「魔鬼班長」。
目前明華園總團加子團、協力團共500人,其中家族成員大約70、80人,連「么嘍正傳」需要3個小狐狸,整個家族也冒出30幾個小孩爭取演出。
但只有陳勝福,這個歌仔戲家族中唯一不會唱、不會演的人,由於之前在外工作、拍過電影,對市場上最新、重要訊息接收快,自然成為帶領家族事業創造新機的二代接班者,這10多年來,不負眾望扭轉歌仔戲這項夕陽產業的逆境,帶領明華園從廟口野台演到國際舞台,也引進現代劇場技術、電影表現手法創新傳統藝術,為明華園贏得「東方歌劇」的美譽。
◆ 《身體不記得的》釋放激情戰慄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07 中國時報
溫柔的碰觸挑逗,決絕的暴烈反抗,野蠻的踢踏、滾跌、拉扯,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帶來《身體不記得的》,以張力與熱度十足的肢體,讓激情戰慄滿溢於舞台。
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曾五度來台,每次都受到觀眾歡迎,充滿動能的身體表現最為舞迷津津樂道。這次來台演出的《身體不記得的》,是創辦人凡德吉帕斯(Wim Vandekeybus)一九八七年編創的作品,也是舞團的創團作,一推出就獲得紐約表演藝術的重要大獎貝西獎(Bessie Award),打響舞團名號。
當年與凡德吉帕斯合作編創這支舞作的多羅哈(Eduardo Torroja),這次率領舞團來台。多羅哈說,這支舞作今年二月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重製演出,隨即巡演各地,台灣是亞洲的第一站。
凡德吉帕斯原本學心理學,同時身兼電影導演、攝影師與演員等多重身份,因此舞團後來的發展極為注重影像與舞蹈的結合。
多羅哈表示,《身體不記得的》不同於後來的作品,著重肢體劇場的表現方式,「所有的動作源自直覺,那種直覺就像你眼見一個人要被車撞上了,你不顧一切、拋開理性思考立刻出手拉他。」
如此重視肢體動能的特色,現在看來也許並不特異,但在九○年代末的歐陸舞壇堪稱先行。
舞作開場,兩位男舞者在台上悠遊,隨後一位女舞者默默登台,端坐在桌前,她以手拍打、重擊桌面,節奏熱血賁張,兩位男舞者只能隨著她手中節奏與動作舞動身體,如同戲偶一般。
這是編舞家意圖探討的「控制者與被控制者的關係」。接著則是數段以踩踏、反射閃躲動作編創的舞段,沒有敘事的框架,以幾近動物性的直覺,酣暢展現身體動能之美。
《身體不記得的》六月七日至九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也同時展出舞團「榮耀廿五周年舞蹈影片展」,廿五段與舞團相關的影片,以及凡德吉帕斯的舞蹈電影將輪番播放,展期至六月九日。
※ 相關報導:
* 天后遇上小王子 慕特讚曾宇謙有潛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700464.html
德國小提琴天后慕特昨天舉行大師講習班,親自指導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演奏。天后碰上小王子,現場鎂光燈閃不停。慕特像是一位既風趣又嚴格的老師,時而語帶輕鬆,時而提出問題逼他思考,讓曾宇謙大呼自己半個小時內,心情像在洗三溫暖。
* 中國動盪百年 「烽火山河」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700468.html
清朝晚期外國入侵,民國之後軍閥佔據、日本侵華,十九世紀中至廿世紀的中國,長年動盪不安。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烽火山河」展覽,展出建築師宋緒康提供的文物、手稿、書籍等歷史文獻,回首這段百年歷史。
* 兩岸史話-福爾摩沙真面貌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3060700472.html
編者按台灣史曾是研究領域的禁忌,由於政治理念的歧異,大多數人對台灣的歷史存在著誤解。銘傳大學副教授駱芬美涉獵台灣史多年,她的著作《被誤解的台灣史》中,把17世紀西方人相繼東來以及台灣民俗的歷史說得非常精準、扼要。本書由時報出版,本版特予摘錄。
你以為,400年多前葡萄牙人發現台灣,並命名為「福爾摩沙」。事實是,葡萄牙人只是經過並未登陸,真正登陸且稱呼「福爾摩沙」的是西班牙人。
玉山原聲天籟 赴美英特爾總部演唱
【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台北報導】2013.06.08
「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輕的笑容,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陣陣高亢悅耳的歌聲,在平時充滿謾罵煙硝味的立法院傳出,拉開了7日「玉山天籟-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訪美交流行前記者會的序幕。此次合唱團將赴美國多處演出,地點包括舊金山市政府和英特爾公司總部等,要將台灣原住民的美聲傳至美國。
「五年前創立合唱團的目標是,讓世界都可以聽見『玉山唱歌』,使國際感受到台灣美的力量。」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馬彼得團長說,「小朋友們唱歌能發揚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和美,並藉此找尋自我,發掘自己的能力。」
立委林明溱表示,國際不僅可聽到台灣原住民的美聲,還能以國民外交的方式讓美國更了解台灣。立委尤美女說,這次的訪美行程是美夢成真,馬彼得校長一個人5年前的「想將好歌聲分享給大家」的善念,造就5年後的今天,讓可媲美世界知名「維也納合唱團」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誕生,非常不容易。
僑委會張良民主任秘書也表示,此行不但能將台灣原住民驚為天人的歌唱實力分享給國際友人,我國在外的僑胞也可藉此一解思鄉之情,是一次台灣和海外的再連結。
7日的記者會現場,「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獻唱了四首四種語言的歌曲,包括台語歌曲《叫做台灣的搖籃》、英文歌曲《We are the world》、國語歌曲《台北的天空》和布農語的布農組曲等,合唱團層層疊疊且嘹亮的歌聲穿透人心,令與會者感動不已。
「玉山天籟-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準備從7月2日至13日前往美國舊金山多處演出,演出的地點包括舊金山市政府、朱比立教堂、英特爾總部、台灣書院開幕儀式和洛杉磯的帕薩迪納市立學院等。
※ 相關報導:
* 詩人節追魂組曲 奏出詩與音樂的對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49886.shtml
雪白的浪花,捲起森林間穿梭來去的鳥鳴聲,這是以管樂奏出大自然的天籟之聲。2013誠品詩人節《追魂組曲III》音樂會藝術統籌董陽孜,8日(六)下午三時邀集詩人向陽、陳育虹、作曲家林少英與國內的爵士管樂菁英,展開一場詩與音樂的對話,並重拾詩所帶來的純粹情懷和豐富想像。
◆ 扶植文創產業 成大不缺席
自由 2013.06.08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文創產業方興未艾,理工聞名的成大也要為文創產業發展盡心力,規劃與設計學院今年成立「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要扶植與媒合文創業、協助產品設計、促進展演團體演出與交流等,六月將舉辦動、靜態活動,展現扶植的初步成績。
成大「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除成大本身資源、人力外,考量到成大本身對藝文展演較陌生,特別邀台南藝術大學參與,另外也邀得藝文創意產業人士杜昭賢、劉國昌、胡佑宗等人擔任師資,共篩選出十一個扶植團體,包括文創業者、傳統工藝、藝文表演團體。
文創中心表示,成大去年起即試著協助文創業者,一開始由創新育成中心負責,今年起改由規劃與設計學院接手,並進一步成立「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針對不同團體、業者的特性與需求提供個別化協助,以及彼此交流機會,希望扶植者都能有更好的發展,營收成長、獲得肯定等。
六月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將舉辦一系列動、靜態成果展,十九日至七月二日在愛國婦人館辦「文創好時節」,靜態展出扶植的文創業者產品製作過程等項目。
六月十一日晚間,扶植的奇點劇團於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表演,觀眾免費入場。
◆ 蠶繭化身美麗花朵 巧手生財
【潘建志/屏東報導】2013-06-08 中國時報
屏縣身心障礙者自立協會向勞委會職訓課程申請「種桑養蠶」技術,目前學員已學成,桑葉拿來養蠶,桑椹則製成桑椹汁或桑椹酵素。不過因販售蠶繭價格太低,為創造更高經濟價值,協會決定申請蠶繭手工藝製作課程,讓學員學會一計之長。
「這真的是蠶繭做的嗎?」一顆顆蠶繭,在手工藝老師李靜芬手中化身為美麗的花朵,外觀透著蠶絲閃亮色澤,讓人驚豔。李靜芬說,一粒蠶蛹,可撕裂成五層,一朵菊花約使用兩顆蠶蛹,再搭配染色技巧,能創造更多效果,有更多藝術創作可能性。
協會理事長李昆芳目前正計畫申請補助,邀請李靜芬來教導身障朋友製作蠶繭手工藝。他說「種桑養蠶」課程結束後,目前十五名學員家養了不少蠶,結成蠶繭後若要賣給盤商取蠶絲,一公斤只有五千元,價格並不好,身障朋友家也不可能養這麼大量的蠶。
因此他和學員討論後,有了蒐集蠶繭製作手工藝品想法,估計經濟價值可超過十倍。目前已寫好計畫書向政府申請補助課程經費,要找包括李靜芬在內四位老師教導身障朋友製作蠶繭手工藝品。學員希望案子能儘快通過,讓身障朋友也能習得一技之長。
我有話說-流行音樂補助 應合乎比例原則
【鄭秉泓/高雄市(教)】2013-06-09 中國時報
因《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成為銀幕女神的陳妍希今年如願當上創作歌手,還獲得文化部的「旗艦型流行音樂製作與整合行銷產業促進計畫」慷慨補助新台幣三五○萬元。人氣偶像跨界開唱,堅強行銷團隊傾力打造,僅憑一紙計畫書勾勒出無限創意的願景,即可輕鬆拿下高額輔助金,令人想到先前王彩樺及豆花妹也曾獲得數百萬元補助。
只是,文化部的善意「布施」行徑,對比補助成果,令人不免疑惑負責把關的評審素質及評審結構是否在某些環節出了問題?補助政策的大方向是否需要重新修訂?基本上,這個流行音樂旗艦計畫的輔助金比例從二十五%起甚至高達五○%(陳妍希專輯的輔助金占全部製作費的二十七.五六%),相形之下台灣電影各級輔導金的補助比例委實太低,以周杰倫自導自演的新作《天台》為例,同為「旗艦」級的補助,一二○○萬的補助金僅占總預算二億五千萬的四.八%,至於票房破四億的《大尾鱸鰻》則是獲得一般組三百萬元的補助,僅占八千萬預算的三.七五%。
電影產業、電視產業與流行音樂產業脈絡條件不盡相同,再說,任何補助政策無論制定如何嚴密周全,都難以預測最後成果。除了慎選評審兼顧多元性,考量「比例原則」同樣重要。例如:製作一張專輯要耗費多少錢?拍一齣二十集連續劇、完成中小型預算電影以及跨國合拍大片的花費又是多少?補助比例多少為宜?陳妍希的專輯品質不佳,不僅暴露出評審素質需要改進,同時更須審慎思考,是否這份補助名單已淪為大型唱片公司的分贓大會,見者有份、通通有獎?
最後,考量國家財政困難,連電影產業在補助比例上都日益縮水精簡的情況下,參酌預算規格並兼顧「比例原則」,文化部是否還有必要花費如此多的納稅人血汗錢,來高額補助這類譁眾取寵的流行音樂呢?
◆ 《花花:世界》 藝術家眼中的花
【聯合晚報╱邵冰如】2013.06.09
「花」是很受歡迎的創作題材,斑斕的花色與多樣的花型,常能牽動個人過往的記憶與感動,花開花謝的自然命定,盛極轉敗的蕭颯意象,也常讓多感的藝術家思索與惆悵,進而將花朵轉化為傳達情感與暗含寓意的媒介。藝術家以「花」作為觀察世界的窗口,將花容初生的美好姿態與衰敗後的枯萎深意重新編碼成作品,一朵花,也因此引動了一個豐富多元的精彩視界。
北美館典藏作品展《花花:世界》,正是藝術家眼中所見或心中感受「花」的意象與象徵。北美館挑選14位出生自1901年至1975年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共21組件作品,運用水彩、水墨、油彩、攝影、雕塑、裝置等不同媒材,呈現個人深刻的創作企圖與情感訴求。展覽依創作內容與展出順序分為四項主題,分別為「記憶圖景」、「寫實擬境」、「創傷紀念」以及「抽象存在」。
北美館表示,藝術是自由表達人類想法的一種方式,透過藝術之手再現自然,不僅呈現自然萬物的外在形象,也展現藝術家內心的浪漫想法,亦即世界如花開花落般的短暫美好且易消逝,隨時調整心情,認真面對當下,以實際行動代替空想,盡情享受繽紛的花花世界。
《花花:世界》北美館典藏作品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8月25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三樓C區
※ 相關報導:
* 台灣畫廊周 炎夏開啟魔幻時刻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900271.html
夏日炎炎,到畫廊看藝術、增添藝術氣質。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舉辦的第二屆「台灣畫廊周」,昨日(八日)正式登場,以「魔幻時刻」為主題,結合全台八十多家畫廊規畫各種藝術活動,讓民眾走進畫廊、親近藝術。畫廊周活動將持續一星期,至十六日結束。
* 傳唱百年古謠 貓貍工作室獲金曲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52223.shtml
苗栗市貓貍文化工作室彭雙松、彭文銘、彭志賢祖孫3人,接力搶救百餘年來台灣傳統音樂與聲音,復刻蟲膠、黑膠唱片,還不惜追到台東,只為找尋瀕臨失傳的馬蘭複音古謠原唱,第廿四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肯定他們的貢獻,昨晚頒給評審團獎。
* 樂聞樂思/四種海洋一次聽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52638.shtml
在自然萬象中,德布西對「水」向來情有獨鍾。他多所描繪,水也回報他無窮靈感,其中又以管弦樂《海》最為氣象萬千。無庸置疑,和《牧神午後前奏曲》並列,這是德布西最具代表性的不朽經典。既悅耳動聽,又有革命性的創造筆法,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寶庫。
....國家交響樂團的2012/13樂季音樂會,就要在本周五、六的德布西《海》畫下句點,同場還有德布西好友蕭頌那美到不可思議的《愛與海之詩》,拉威爾《天方夜譚》以及布瑞頓《四首海的間奏曲》。四種海洋一次聽完,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音樂盛會。
◆ 兩岸文學因緣 蘇曉康訪台long stay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09 中國時報
推著悉心照料廿年的半癱妻子傅莉,華人作家蘇曉康造訪台灣。來過台灣幾次,他說非常想帶妻子一起來,「只要傅莉能上飛機,我就下決心到台灣。」蘇曉康將在台北市擔任駐市作家一個半月,七月將發表新作《屠龍時代》。
昨日在蘇曉康的歡迎會上,他與季季、尉天聰展開「我們的兩岸文學因緣」對談,暢談台灣與蘇曉康流亡後的創作關係。
在美遭逢車禍 停筆多年
蘇曉康一九四九年生,浙江杭州人,在中國原以「報告文學」聞名。一九八八年,他的電視紀錄片《河殤》批判當時社會,掀起討論熱潮,後來被羅織成煽動八九學運的主謀,遭到通緝。
一九九三年,蘇曉康與妻子於美國發生車禍意外,他重傷、妻子半癱,停筆多年,在台灣作家友人季季、楊澤的鼓勵下,寫下《離魂歷劫自序》、《寂寞的德拉瓦灣》。
蘇曉康說,車禍之後,自己處於「文字休克、一種失語狀態」,「我不僅流亡,還遇了車禍,我已是半瘋的、封閉的,整整兩年時間,哭都哭不出來,只是發瘋地要把傅莉救回來,怎麼可能寫東西,怎麼可能回到創作的狀態中。」
楊澤邀請蘇曉康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專欄,「他一直要我試試看,說寫出來會好一點。」蘇曉康笑說,「自己就一直寫,寫車禍、寫醫院的治療與復健過程,但從不知道台灣的回應。」
書寫復健過程 宣洩內心
「寫了半年後,余英時告訴我,這專欄非常轟動,我才知道,原來我在醫院給傅莉搞復建竟有這麼大的反應。」蘇曉康激動地說,「對於一個正在枯萎的創作者而言,這真是最好的報償了。」
之後季季把其專欄集結成書,因而有了《離魂歷劫自序》。
寫專欄,蘇曉康認為是內心宣洩。他說因六四流亡的作家,很多人都處在文字休克狀態,只能寫政治評論、不可能再寫小說,「流亡,就失去母語的環境,失去讀者,無法再有創作靈感,很慘。」他認為作家寫作、出版,就像女人受孕懷胎、分娩,流亡作家「沒有母體、沒有分娩,就枯竭了。」
甘於邊緣冷寂 找尋靈感
這些年,蘇曉康悟出了另一種創作者的心態,「你要甘於邊緣、冷寂、個體,才可能重新找到你的創作靈感,也比較健康。」他說自己八○年代在中國很受歡迎,「寫下當時中國離婚潮現象的《陰陽大裂變》,幾乎是每份報紙都連載。但那樣迷戀轟動與受歡迎,只是慣壞了自己。」
◆ 羅馬帝國展/古羅馬女性 自主觀念先進
【聯合報╱台北訊】2013.06.08
中國人壽一行40名業務人員昨天前往中正紀念堂參觀「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業務人員林沛晴表示,聽了導覽志工講解,得知古羅馬女性自主性強,可以當祭師、還能根據自己意願與丈夫離婚,先進的觀念讓人佩服。
中國人壽業務經理陳心玫說,她與同事到過義大利,親身體驗龐貝城、許願池、古羅馬浴場等遺跡,因此羅馬帝國特展預售票開賣後,她就趕緊買票,希望帶六歲小孩來看展。
她表示,碰巧公司舉辦參觀活動,表揚業績優異的業務人員。屆時她帶孩子看展時,就能跟他分享導覽志工提到的帝王肖像和古羅馬人食衣住行小故事;另外,展場體驗區有模擬羅馬許願池、競技場和萬神殿模型,供參觀民眾合影,可以讓孩子玩得很開心。
業務副理楊博盛指出,這場展覽讓他了解到古羅馬新奇的生活習慣與進步的一面,例如古羅馬人已開始使用玻璃製品、與中國類似的多神信仰,以及古羅馬男性的陽具崇拜等。
業務主任莫翊琳說,看展後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羅馬人運動後清潔身體和洗澡使用的刮身板,「光看就覺得很痛!」由展覽內容可看出古羅馬至今日的變遷發展,也讓人更想到義大利實地參觀孕育出這個古文明的環境。
‧「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由聯合報系主辦,8月18日前在中正紀念堂展出,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rome.ishow.udn.com。
小提琴家林品任 仙台大賽奪冠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000335.html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6-10 中國時報
台灣音樂家再傳捷報,小提琴家林品任八日贏得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冠軍,獲得日幣三百萬獎金,同時也獲得觀眾票選最佳人緣獎。
仙台國際音樂大賽每三年舉行一次,分成鋼琴及小提琴兩大項目,比賽難度相當高,華裔鋼琴家王羽佳曾獲第三名,去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大賽冠軍巴拉諾夫曾獲小提琴項目第四名。台灣鋼琴家則有盧易之於二○○七年獲得鋼琴項目的第二名,不過仙台於前年日本三一一風災受創嚴重,這次是災後首度舉行比賽,日本樂壇相當重視。
林品任現年廿二歲,與曾宇謙同為美國寇蒂斯音樂院的學生,是比賽常勝軍。他四歲學琴,曾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並入選音樂人才庫計畫。林品任二○○八年獲得美國奧克拉荷馬音樂大賽冠軍,二○一一年獲紐西蘭麥克希爾國際小提琴比賽,去年曾進入比利時伊利莎白大賽第二輪。
林品任在準決賽分別演出貝多芬浪漫曲及巴爾托克協奏曲,決賽則演出布拉姆斯協奏曲,網路點閱率居所有參賽者之冠。獲獎後他在九日下午在仙台市青年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得獎音樂會,演出布拉姆斯協奏曲,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
※ 大帥哥。相關報導:
* 傳唱泰雅古調 小學生唱出金曲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53468.shtml
去年總統府前國慶大典帶領唱國歌的新竹縣桃山國小,以合唱團美聲聞名,前晚第24屆傳統金曲獎頒獎典禮,桃山國小以《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勇奪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孩子當場用泰雅語歡呼,相當開心。
....桃山國小合唱團於民國96年發行首張專輯《桃山小學的夏天音樂課》,獲第18屆傳統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第3張專輯《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前天勇奪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此張專輯以傳唱泰雅族歌謠為主,是主任錢玉章與老師蘇美娟多年來蒐集耆老古調的成果。
校長陳聖源表示,入圍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其中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獲得評審團的肯定,對桃山國小來說,「能入圍就是一個鼓勵!」
* 全家人組樂團 唱出泰雅文化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953545.shtml
復興鄉泰雅族人陳志光自幼喜歡音樂,3 年前與妻子及2兒1女共組「彩虹精靈樂團」,一家五口全台跑透透,參加各大音樂賽事,每一次的演出,都讓家人間的感情日益昇華。
* 景德鎮瓷樂團 瓷樂飄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953387.shtml
世界首支瓷樂團—景德鎮瓷樂團,在長沙世界之窗公園亮相,瓷甌、瓷磬、瓷笛等瓷樂器美輪美奐。
◆ 窮到轉行! 小劇場盼文化部雪中送炭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10
窮到得轉行!小劇場界近來完成「台灣劇場工作者收入調查」,受訪者近九成年齡在卅五歲以下,七成八月收入不到三萬元。劇場人感慨,調查符合許多同行年過卅就轉行的現象,將把調查寄給文化部長龍應台,盼她重視小劇場困境。
這項調查由演摩莎劇團負責,共回收一百六十份問卷,受訪者含演員、導演、各類設計、技術及行政人員等。其中學士占七成,碩士占兩成五,還有許多是國外碩士。
調查顯示,由於劇場收入微薄,劇場人必須兼職才能生存,兼差包括教師、百貨專櫃、打掃、口譯筆譯、餐廳打工、酒促員等。但即使有兼職,平均月收入兩萬五以下的仍占六成四,若扣除兼職,收入不到五千元的占二成六,能光靠劇場收入維生者僅一成。
「我從廿一歲到現在卅四歲,劇場情況都沒改善。」慢島劇團團長王珂瑤說,一般演員準備一檔戲要三、五個月,常只拿一萬五、兩萬,也沒排練費。近來她許多同齡的同行,都不堪低收入,忍痛轉行,對照近來陳妍希、HEBE等藝人出唱片竟能各拿文化部上百萬補助,讓她更覺劇場環境的淒涼。
同黨劇團團長邱安忱說,小劇場議題不受限,更能自由表現藝術形式、衝撞社會,現在的大劇場如優人神鼓、金枝演社,都是從小劇場起家。但小劇場獲官方補助卻有限,今年更受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衝擊,期盼文化部在為「接一個通告賺四十萬」的流行藝人「錦上添花」時,也多為小劇場「雪中送炭」。
許多受訪者痛陳對「官方分不清綜藝和文化」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不滿。有人說,官方花大錢投資在電視娛樂,迫使劇場業往娛樂靠攏,只會讓台灣文化層次更低;也有許多人指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根本是立法搶窮人,希望文化部能為藝文工作者說話,別讓藝文弱勢飽受打擊。
◆ 80年代台灣 莊永新畫青春
【江家華/專訪】2013-06-10 中國時報
四十五歲的莊永新是受歡迎的電視廣告導演,製作了超過五百部廣告,從高鐵形象、藝人陳柏霖與柯有綸合演的便利商店廣告、棒球明星王建民的筆電廣告,都是他的作品。莊永新也從事漫畫創作,新作《80年代事件簿1》回顧了他的青春年少,也勾勒當時經歷劇烈變化的台灣。
像狗關太久 八○年代什麼都新鮮
「八○年代,那時的感覺就像狗關在籠子裡太久,突然被放出來,什麼事物都是新鮮的!」莊永新表示,八○年代是台灣社會剛跨越解嚴、跟全球接軌的年代,電視台天天播放立委跳上桌打群架,抗議民眾與警方爆發流血衝突。而莊永新自己,在那個年代則面臨升學壓力,渾渾噩噩度日,在電動玩具店裡穿梭、在MTV包廂裡朝聖電影經典、大跳霹靂舞度過青春歲月。
莊永新畢業於復興美工,曾做過動畫師、插畫家,進入廣告界後,不到卅歲就闖出名氣。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在雜誌《High》連載漫畫《廣告人手記》,一吐廣告業的酸甜苦辣,獲「新聞局劇情漫畫獎」優勝。接下來他花了十年創作漫畫《窗》,描繪小人物面對戰爭的無奈,二○一○出版,並賣出西班牙版權。
友人憶青春 促成他出漫畫書靈感
《80年代事件簿1》來自他與友人在聚會上談起青春時代的超合金超人、錄音帶等過往的回憶,一群朋友聊起了過往,像接龍般地說上一整晚,這也讓他產生記錄下八○年代成長歲月的靈感。
莊永新洋洋灑灑地寫了廿四篇故事腳本,漫畫分冊出版,第一集的十四個章節爬梳八○年代特有的台灣文化。
百人幹群架 當年視李小龍為英雄
像〈髮禁〉描述國中男學生必須將頭髮理成五分頭,女學生頭髮長度耳上一公分,前額不能留瀏海。愛漂亮的學生為了擺脫土味,刻意在平頭內留一撮頭髮,每天想辦法通過教官的檢驗。髮禁在莊永新畢業後解除,也讓他大嘆:「大人辦事的節奏,永遠趕不上我們流逝的青春啊!」
〈李小龍〉是七○年代的武打紅星,逝世仍然影響了八○年代的青少年。莊永新說,高中時代參加了百人幹架,並把破除東亞病夫、打倒外國人的李小龍當作大英雄,直到後來成龍這個搞笑式功夫英雄出現,狀況才不同。
書中還談了〈霹靂舞〉,描述當年舞廳仍違法,許多地下舞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與他同輩的年輕人穿著窄腳七分褲、白布鞋,頭髮抹髮膠,大跳霹靂舞,享受「偷偷摸摸的樂趣」。當時打發時間好去處還有電動玩具店,這也是從大型「彈子房」(撞球間)演變而來。
網路很虛擬 懷念過去美好的事物
莊永新說,他是個懷舊的人,就連現在i-pod裡頭,還有一欄「八○年代經典金曲」,讓他隨時重溫當年的美好氣氛。他說,當年聽的是錄音帶,買來就會認真研究歌詞內容、欣賞卡帶設計,反覆播放。
「八○年代的人比較直接,天不怕地不怕,想要的東西多數是實體(像超合金超人),必須經過辛苦的過程去擁有,最後得到之後能夠感覺到物品的重量。」莊永新表示,九○年代網路迅速發展,什麼都是虛擬,人反而改變生活習慣,去遷就網路科技的更新,而且大多數人在拆解什麼的過程中就已經喪失了耐心。莊永新說:「過去耐人尋味的事物比較多。」
※ 相關報導:
* 就職穿軍裝 李宗仁:被蔣中正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7953844.shtml
....總統府日前獲得一張來自香港的珍貴老照片,行憲後第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合影照。總統蔣中正和副總統李宗仁並坐,李宗仁是一群人中唯一穿軍裝者,看起來像蔣中正的副官。這張照片拍攝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廿日,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曾詳述這段「被騙」的過程。
....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說,「蔣先生以一國元首之尊,在這種小地方,他的度量都不能放寬,其為人如何也可想見。這尷尬的場景與其說使我難堪,毋寧說使他自己難堪罷了」。
獨立樂團在高雄 從南方來的聲音II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11 中國時報
加拿大知名音樂刊物《Exclaim!》於二○一○年採訪台灣獨立音樂現況,報導南部音樂節、獨立唱片行以及小型表演場地,但並未特別著墨高雄獨立樂團的影響力。因此導演關奕威拍攝了紀錄片《從南方來的聲音II》(見圖,中映電影提供)方式,強烈表達「高雄對獨立音樂功不可沒」。
《從南方來的聲音II》採訪五個獨立樂團,包括八十八顆芭樂籽、庫克(KoOk)、滅火器、濁水溪公社等,這些樂團的關鍵成員都出生於高雄。拍攝他們在沒有商業電台支持、極少的表演機會下,在狹小的排練場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堅持理想。這部影片於「府中十五-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播映,六月份的每個周末播映。
「就算多一人喜歡這些樂團都好。」原本生活在加拿大的關奕威,為了體驗亞洲文化,來到高雄,驚訝地發現有不少的獨特樂團存在,卻從來沒被重視。二○○八年他拍攝《從南方來的聲音》記錄大港獨立音樂協會與高雄電影節合作的現場表演。《從南方來的聲音II》則呈現在高雄玩團的處境。
八十八顆芭樂籽的貝斯手冠伶,她說自己高中北上念書,上大學便開始與同伴組成薄荷葉、牙套樂團。「高雄的居住環境比台北好,適合發展獨立音樂,樂手們也紛紛表達想要定居高雄的想法。」
高雄歷史最久的獨立樂團庫克,深受美國搖滾樂團涅槃影響,成為台灣油漬搖滾(Grunge)的代表團體,彈奏時音色刻意失真,和弦也故意混出巨大聲響和激昂旋律,表達反叛精神。吉他手兼主唱梁智雄表示,組成一個樂團不要太有原則,要對很多東西包持高度包容力,就像高雄這個城市一樣。
南台灣著名的龐克獨立樂團滅火器,曾在政府補助下參加美國CMJ、SXSW、加拿大音樂周演出。成員們認為,「高雄氣氛適合玩樂團,但要在高雄存活下去實在太困難,因此得到處外接錄音、配樂的案子或在Bar演出,才能生存。」
◆ 陳妍希的補助款
【聯合報╱黑白集】2013.06.11
演員陳妍希出歌唱專輯,獲得文化部三百五十萬元的補助。此事引發藝文界的強烈批評,認為政府亂撒錢,資源分配不公。小劇場界更慨嘆,要求政府雪中送炭,不要一味錦上添花。
我國文化補助的問題,一向患寡,更患不均。整體文化經費已經少得可憐,要利用有限的預算推動政策,還要贊助各類藝文活動,取捨之間,往往動輒得咎。兩年前的「夢想家事件」即是一大殷鑑。陳妍希所獲補助款不過三百多萬,比起夢想家的兩億元經費僅是「小巫」,卻引起連日盪漾,足見文化界嗷嗷待哺現象之嚴重。
陳妍希何以能獲高額補助,外界尚難窺知全豹。新專輯的十首歌,全是她自己作詞,多數旋律則由她和朋友共同譜寫;陳妍希跨界演出,這一步邁得不小。但外界有意見的部分,則是她的歌唱表現,認為難稱得上專業水準。對此,文化部流行音樂科長說,當時沒聽過專輯,只看了企劃書,覺得「有創意」。
由此看,問題顯然出在「紙上審核」與「實際表現」的落差。企劃書寫得有模有樣,創意躍然紙上,成品的內容與品質卻非如此。假使不是陳妍希名號響亮,假使不是出版專輯的老牌唱片公司申請補助一向十拿九穩,文化部的補助款能否送得如此大方,即成疑問。
對照眾多小劇團的處境,得獎的也不過拿到五萬元補助,文化部對陳妍希的慷慨,確難免讓人有「錦上添花」之感。官員手握審核大權,天平稍一傾斜,即影響一個表演團體的發展;在取捨難決時,「扶弱」原則應先於「助強」吧!
拿到補助款,不是陳妍希的錯;但對於努力的人,請保持同等的尊重。
※ 相關報導:
* 助兒童劇團 紙風車捐現場5成募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56240.shtml
去年底紙風車三六八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起跑,也同步展開募款。昨天紙風車表示,半年巡演廿二鄉鎮、募集五千一百多萬元;另因新戲加入「在地的故事」獲觀眾認同,現場捐款激增三倍,每場平均獲捐三萬九千元。
「三一九是把台北的戲搬到鄉下來,三六八是真正結合在地歷史、文化,更能打動人!」同為三一九、三六八工程發起人之一的導演吳念真,前天去台中東勢看紙風車演出,親睹大小觀眾看到「在地的故事」時的專注模樣,看罷還說「原來台中曾有這些故事」。
* 整合資源 創意中心助文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1/today-south19.htm
文化局設「文創PLUS—台南創意中心」,要協助各行業發展文創,創意中心除舉辦文創展覽、工作坊、文創講座外,又新組顧問團提供全方位諮詢服務,以期提升產業界的軟實力。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市府去年設「文創PLUS—台南創意中心」,做為創意與設計媒合的窗口,今年進一步組成諮詢顧問團。提供的服務多元,從產品設計建議、如何申請經費、法令規章、行銷等都包含在內,也可以幫忙修正企劃案,以增加爭取公部門計畫案的勝算等;基於公平起見,每一團隊或個人,以一年一次為限。
◆ 台南白龍庵五靈堂彩繪創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1/today-art4.htm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2013.06.11 自由
新近整建完成的台南市白龍庵五靈堂,全新的彩繪壁畫精緻之外,還帶有創意,年輕彩繪師謝佳章,將「四時無災、八節有慶」的佳句,分別以時鐘來表現,畫出一指針約四時的時鐘,一個八時整的時鐘,令觀者會心一笑。
台南市白龍庵五靈堂奉祀五福大帝,分別是張部堂、鍾部堂、劉部堂、史部堂、趙部堂;清朝時由福州白龍庵請來台,最初的白龍庵因日本人懷疑抗日民眾聚集於廟內,噍哖事件後,將其拆毀焚燒,五尊神明現只存留張部堂;二戰後才又重建的白龍庵,不幸兩年前又遭祝融,廟方在信眾支持下,近日完成整建重新安座。整建後的白龍庵傳統中增添不少新意,最特殊的應屬畫在牆上,「四時無災、八節有慶」的時鐘、文句對照彩繪。
67年次的彩繪師謝佳璋表示,畫出時間約四時的時鐘,來表現四時無災,一些年代較久遠的廟宇也可見,新港奉天宮就有,但畫出指著八時的時鐘,意喻八節有慶的彩繪,應該沒人畫過。
謝佳璋指出,以時鐘表現「四時無災」,彩繪者為了避諱「四」的另一不吉利諧音,指針都不會畫準四時,新港奉天宮畫的是3時15分,他自己畫的是3時55分。白龍庵五靈堂彩繪有新意,廟門彩繪卻維持昔日的圖案,二位門神外,兩側門仍畫36天罡,廟方原有意改繪象徵24節氣的神明圖案,但不被五福大帝同意。
※ 相關報導:
* 鍾麗鶯黏土龍舟 栩栩如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1/today-north4.htm
龍潭鄉民鍾麗鶯手巧,黏土到她手裡立刻變成端午節龍舟等藝術品。她廿二年前為了撐起家計,拜師學藝,沒想到現在變成興趣,出書分享作法。
* 畫遍澎湖廟宇 黃友謙列人間國寶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100476.html
曾參與望安天后宮、馬公城隍廟、東甲北極殿等澎湖重要古蹟修復的廟宇彩繪大師黃友謙,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列為今年度的人間國寶。
現年八十一歲的黃友謙,畫工精湛傑出,他畫的門神莊嚴威武,民眾不管從任何角度都會覺得自己被門神注視著;他也將大膽創新精神帶入廟宇彩繪,甚至將馬公街景、高雄愛河及摩托車及海底生物魟魚入畫。
....黃友謙表示,只要能畫畫,他就感到很快樂,過去六十多年來,他一天工作八小時,幾乎畫遍全澎湖的廟宇,台灣地區則有基隆和平島王爺廟曾邀他彩繪門神,「有一次為了趕過年的工作,連著三天三夜沒躺在床上,竟然也不覺得累。」
最令黃友謙開心的事,是為澎湖天主教堂進行彩繪。「惠明醫院的羅神父非常喜歡我的畫,特地叫人從羅馬寄圖過來,但他又不要西式的耶穌,而是要黑頭髮、穿東方服裝的人物。」他說:「我照他的方式畫了耶穌和羔羊及信徒的畫面,之後又畫了十二幅耶穌受難圖。」
女大生手繪美食明信片 微博走紅
【世界日報╱廣州13日電】2013.06.13
在紅湯裡翻滾的雪白水煮魚、撒著薑絲蔥段的清蒸鱸魚,更有飄著腐竹、酸筍、木耳、花生的螺螄粉……白紙上精緻的細節、誘人的顏色、神似的美食,讓所有看到的人驚呼足以亂真。在武漢理工大學讀設計的南寧女孩樂靜,畢業前決定手繪美食明信片送給同學,沒想到在微博走紅,被網友稱為「最有技術含量」的食客。
樂靜紅了,她的微博粉絲突破萬人,大家紛紛到她微博上留言:「這要把相機給氣死,比相機的色彩還原還棒」、「以假亂真,完全達到畫餅充飢的最高境界」……,湖北一家出版社更與她簽約,籌備明年初出版。
南國早報報導,24歲的南寧女孩樂靜是武漢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大四學生。因畢業在即,她想留給同學們一份別出心裁、有個人特色的禮物留念,左思右想,她決定手繪一套美食明信片。
樂靜4月中旬開始著手創作,她手繪的第一份美食是武漢特色小吃—麻辣小龍蝦。她把作品發上微博,逐漸得到網友關注和讚美。有近15萬名粉絲的美食微博「南寧吃貨王」及擁有560多萬粉絲的「央視新聞」官方微博都曾登出她的手繪美食。
對自己的手繪美食突然大紅,樂靜也覺得意外。她說,也許是人們對各種美食照片審美疲勞,而手繪作品的細膩以及仿真程度更需要想像力和功底,所以才讓大家驚嘆。
據報導,「清蒸鱸魚」是目前完成的手繪圖中難度最大的,陸陸續續畫了兩天,這條「清蒸鱸魚」只有7公分長,3.5公分寬,但要處理的細節很多,如魚皮、魚肉、薑絲、蔥絲等,需要將鉛筆削得很尖,並保持足夠的耐心,一筆一筆來完成。
畫得太逼真 棄筆吃真魚
「有網友說我的手繪美食太有殺傷力,其實我自己都經常被『傷』到。」樂靜說,畫水煮魚的時候,因太逼真,自己越畫越餓,乾脆放下畫筆去吃水煮魚了。樂靜坦言,自己十分愛吃,已計畫盡可能將各地小吃都吃上一遍,然後手繪出來,製成明信片在網上出售。
「因為手繪美食,對我的人生有了很大影響。前幾個月,我還計畫畢業後回到南寧找個公司,過著那種日日夜夜用電腦軟件畫設計圖的工作,但現在有那麼多人支持與肯定,我決定拿起我的畫筆,堅持一直畫下去。」
※ 相關報導:
* 兩岸故宮典藏 「海錯圖」在台合璧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0210.shtml
台北故宮典藏的「海錯圖」第四冊與北京故宮典藏的「海錯圖」第一、二、三冊,目前在台北故宮「另類」合璧,在故宮正館展覽區202,展至廿五日。
「海錯圖」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豐富多彩的水中物產綜合繪本,此為清康熙年間生物學家兼畫家聶璜的創作;聶璜為錢塘人,「海錯圖」畫的是他遊歷各地近廿載,根據本身見聞、參照「爾雅」、「本草」等類書、醫書或是民間傳說所畫的水族生物。
* 青年詩人獎 端午節詩味盎然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59143.shtml
「我審視的凝視。看著你滿夜星光的眼睛,你俏皮的撥弄手指,溫柔如花瓣又深沉如山城。」優秀青年詩人得獎者黃安祖在12日「2013優秀青年詩人頒獎典禮」上朗誦他的作品。與會者安靜的聆聽受獎者的朗誦,有的人甚至閉著眼睛品嘗詩詞的韻味,有的人則跟著詩中的抑揚頓挫搖頭晃腦,2013年端午詩人節悠然拉開序幕。
◆ 義國作曲家寶島行 把颱風、地震化成音符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13
義大利作曲家諾亞‧馬可五年前首次來台,暢遊時一連遇到颱風、地震,成為他意外驚奇。回義後他將寶島行化為「台灣記憶」樂曲,也融入風聲、地震模擬,去年在義首演頗受好評,本周將在台首演,由留義女大提琴家林若禪擔任大提琴。
馬可從小對東方充滿幻想,認識留義的林若禪後決心來台旅遊,媽媽卻說「台灣一定很落後」;然而當他搭機飛到台灣上空,高樓、綠地和諧交融的寧靜景象,立即讓他愛上台灣,也化為他「台灣記憶」的第一樂章。
為塑造東方感,他還加入中國五聲音階,並用鋼琴琶音技巧模擬揚琴、用大提琴撥弦表現古琴。在第二樂章,馬可將他看到的台灣文化、宗教、城市印象,用音樂凝結於短短數分鐘。昨天他和林若禪合奏示範:地震以鋼琴快速敲擊代表,颱風呼嘯用大提琴金屬弱音器模擬,一○一跨年煙火聲用大提琴琴弓背面敲打呈現,廟裡迴盪的「南無觀世音菩薩」念誦聲則用大提琴緩緩拉出。所有聲響都穿梭相融,猶如一張屬於台灣的聲音明信片。
最末樂章,馬可表現他眼中的「台灣高科技」。他笑說,他所在的羅馬科技不發達,害他一來台就泡在光華商場五天。音樂中他用鋼琴快速連音呈現台灣工廠製作IC板聲,並在鋼琴琴弦放置鐵盤製造金屬感,樂章最末則回到第一樂章描述台灣自然景觀、太魯閣山水的音樂線條,「我覺得台灣就是科技與自然完美融合之地。」
林若禪音樂會今晚及六月十九日晚間分別在彰化員林演藝廳、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曲目另有布拉姆斯、舒曼、蕭士塔高維奇等樂曲,鋼琴由圖列佐夫擔任。
※ 相關報導:
* 4巨星6座葛萊美 今夏來台瘋爵士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0206.shtml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陣容堅強,四位國際音樂家共擁六座葛萊美。八月起,電貝斯之神兼融合爵士天王史坦利.克拉克、拉丁薩克斯風手大衛‧山契斯、療癒系爵士女伶葛蕾茜‧帕拉圖、古巴爵士鋼琴魔人鞏札羅‧魯巴卡巴,陸續來台展魔力。
* 舞影隨形 美編舞家伯克操刀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300413.html
難以啟齒的孤獨窘迫,說不出口的善意與愛,就交給舞蹈來表達吧!電影《舞影隨形》中,美國導演布朗(Alan Brown)與當紅的美國編舞家伯克(Jonah Bokaer)合作,透過五段簡約細膩的舞蹈,表現年輕舞者追夢、探求真愛的恐懼與勇氣。
《舞影隨形》英文片名是《Five Dances》,是今年紐約舞蹈錄像電影節的開幕影片。片中故事是布朗創作,運鏡溫暖流暢,舞者演員的肢體表現精準,視覺美好,伯克的編舞更是一大亮點。
◆ 陳春明竹雕「仕女」令人驚豔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0/112013061300236.html
【陳世宗/台中報導】2013-06-13 中國時報
藝術是條艱辛又漫長的路,想要在藝術領域裡嶄露頭角,需要不間斷研究創作,以成就個人風格!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為配合端午佳節,昨日起展出陳春明的竹雕作品「仕女」;利用竹節自然型態雕刻仕女,節節修長竹身,將仕女身段傳神顯露。
一位藝術家源源不絕的創作力,經常是取之於周遭環境的生活經驗,以創作出不朽的傑作;更需要民眾對文化的支持,讓這些創作者有持續創作的動力。藝術家陳春明敏銳的洞察力,將其藝術天分展露在竹雕創作,讓人咋舌不已。
大台中美術協會會長謝赫暄說,該會員來自台灣各地優秀藝術家。除每年在台中市各藝文機構展出外,多次舉辦國際文化交流美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等國家,舉辦聯展均獲得極高評價。
端午節展出卅八件作品中,陳春明的竹雕作品「仕女」,利用竹節自然型態,雕刻仕女的臉譜,透過一節節修長的竹身,將仕女美好身段傳神顯露;每一件藝術的創作,宛如一位位身材高挑且姣好的仕女,吸引每位觀賞者駐足凝、久久不捨移動腳步。
170位作家 割愛三毛、豐子愷等畫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6.14
作家張拓蕪家中掛了一幅作家三毛的畫。他和三毛、劉俠是號稱「鐵三角」的摯友,經濟窘迫時曾有人出高價購買此畫,他斷然拒絕:「給我幾百萬也不賣!」如今,為了募款協助文訊雜誌經營文學史料中心,張拓蕪捐出這幅傳家寶義賣。
今年是文訊雜誌創立卅周年,為了籌募建立文學史料中心的經費,文訊發起「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不到四個月便收到一百七十位作家,包括王文興、王鼎鈞、白先勇、余光中、林文月等人,捐出家中書畫兩百八十五件。
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文訊雜誌收藏了卅年的文學史料,打算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需要一筆經費建立史料中心、聘僱典藏服務人員。她靈機一動,決定舉辦台灣文學史上首場「作家珍藏書畫拍賣會」,為文學史料找一個家。
張拓蕪一聽到這消息,慨然捐出他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的三毛畫作。作家樸月表示,卅多年前,半世流離的張拓蕪,在新店買下自己的窩。三毛非常高興,原打算送他家具,傲氣的張拓蕪卻說:「家具我自己就有,不要你送!你真想送我什麼,就送我一幅你的畫吧!」
樸月曾問張拓蕪為什麼願意割愛?他表示自己八十多歲,兒子卻未承襲對文學的興趣,深怕有一天,這幅畫會被當成垃圾丟了。而文訊為收藏文學史料盡心盡力,「能為他們盡一分心,我是心甘情願的!」
作家畢璞則是在尋找捐贈品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民初漫畫家豐子愷十三幅原畫。畢璞夫婿林翊重是文學大師林語堂姪子,林語堂一九三五年在大陸創辦「宇宙風」雜誌,邀好友豐子愷開專欄「人生漫畫」,每期連載。
封德屏說,「宇宙風」後來由林翊重接手,他仔細收藏豐子愷寄來的原畫,歷經戰火離亂也不曾丟棄。這些畫輾轉跟著林家來到台灣,卻被遺忘在箱底。沒想到因文學史料中心而重見天日,成為拍品之一。
九歌總編輯陳素芳說,九歌創辦人蔡文甫捐贈楚戈畫作「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當時他身罹重病,猶以彩色水墨畫雪地梅花,畫中題字取自鄭愁予詩作,滿溢令人喜悅的生機。
●「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七月十八、十九日預展,七月廿日拍賣,地點: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東二區C棟。
◆ 戰地攝影家 手抖拍下諾曼第搶灘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6.14
當代紀實攝影先驅羅伯‧卡帕 (Robert Capa)曾被「時代」雜誌譽為「戰地攝影的定義者」。他的名作「倒下的士兵」以及首波美軍登陸諾曼第等珍貴鏡頭,明起在台展出。
羅伯‧卡帕一九一三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家庭,他陸續參與二次大戰前後的關鍵性戰役,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四大洲;卡帕於一九五四年在拍攝法越戰爭時誤觸地雷身亡,那時他才四十歲。
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人許芳慈表示,卡帕曾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距離(現場)不夠近。」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卡帕隨登陸諾曼第的第一波美軍部隊搶灘。他以嚴重顫抖著的手拍下一百零六張照片,卻因當時暗房助理太過緊張,最後僅留存八張。
另一方面,他也拍下大戰期間及其前後,與他交往甚篤的巨星、藝術家、文學家等,包括他的情人英格麗‧褒曼拍攝希區考克驚悚片「美人計」的現場;他暱稱為Papa的大文豪海明威住院時的情景;以及藝術大師畢卡索、馬諦斯的生活實況等。
卡帕滿百歲冥誕之際,國美館推出「在現場」卡帕百年回顧展,十五日起將展出一百件卡帕的作品,展至九月十五日。
※ 相關報導:
* 厭惡戰爭...我希望失業到生命結束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400449.html
一九五四年五月廿五日,羅伯.卡帕在越南拍攝法越戰爭,誤踩越南人在稻田埋下的地雷身亡,得年四十。一九九○年,卡帕的弟弟康乃爾.卡帕與藝術史學家理查.維蘭,將卡帕留下的七萬張成相版及底片,精選輸出九三七幅,一共沖洗三套。一套由康乃爾創辦的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典藏,另一套由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典藏,第三套則是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這是亞洲唯一擁有完整卡帕作品的機構。
◆ 航海王作曲家 指揮全動漫交響樂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14 中國時報
熱血動畫《航海王》主題曲的作曲家田中公平(見圖,王英豪攝),是日本知名的動畫與遊戲音樂作曲家,地位與久石讓、川井憲次等作曲家並駕齊驅。本周日他將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攜手合作《偉大的航道—田中公平動漫交響音樂會》,是第一次以全動漫原創曲目登上國家音樂廳的音樂會。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田中公平,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美國巴克禮音樂學院,是作曲家也是歌手,曲風澎湃熱血、華麗激昂。自八○年代起至今,他的動畫作曲已超過百部,除了《航海王》,還有機器人動畫《魔動王》、《機動武鬥傳G鋼彈》,還有最新的《冰菓》。在遊戲音樂領域,他也累積了《天外魔境ZERO》、《櫻花大戰》等代表作。
田中公平十分率性,一見記者會現場有鋼琴,便一屁股坐下隨手彈出《航海王》、《櫻花大戰》裡的多首曲子。他眼見現場大家一一喊出曲名,開心得甚至高聲唱和。
他說,當初之所以投入動畫配樂的領域,原因很簡單也很關鍵,「我一直夢想要做出像一九七○年代,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那樣的壯闊配樂。」
這次來台,是田中公平首度在海外的專場音樂會,接著他也將到香港、巴黎演出。
這次的音樂會中,田中公平不僅要與台北愛樂駐團指揮林天吉合作指揮,還將親自彈奏鋼琴,甚至開口唱歌。雖然音樂會以《航海王》中的海域名稱「偉大的航道」為名,但曲目除了《航海王》的多首配樂,另有動畫《冰菓》、《勇往直前》,遊戲《櫻花大戰》、《重力異想世界》的多首配樂。
※ 相關報導:
* 后羿攜女媧走秀 山海經傳也搖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400450.html
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改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山海經傳》為搖滾音樂劇,六月底將在國家音樂廳上演。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齣戲,台師大昨天舉辦服裝表演秀,廿多位演員扮成黃帝、后羿、女媧等主角,展現中國古老神話的搖滾魅力。....《山海經傳》廿八日至卅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台師大推出五萬元的限量貴賓券,創下兩廳院有史以來最貴票價。
* 動畫+演奏 迪士尼幻想曲再登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400452.html
一九四○年華德.迪士尼推出動畫電影《幻想曲》,將七段知名古典音樂配上動畫,一舉得到奧斯卡獎,造成轟動。今年暑假,迪士尼《幻想曲》(見圖,牛耳提供)將進入台灣北中南音樂廳,結合交響樂團現場演出,讓觀眾享受古典音樂與動畫結合的魅力。....迪士尼幻想曲音樂會,七月廿五、廿六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七月廿七日在高雄至德堂、七月廿八日在台南文化中心舉行。
* 爵士原音SURE 月底美聲饗鄉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4/today-south6.htm
屏縣文化處成立的SURE人聲樂團,由七、八年級生組成,成軍才兩年,就在今年傳藝金曲獎拿下最佳演唱獎,該團將在本月底辦演唱會,讓更多鄉親聽到無伴奏合唱的美聲。
* 《藝妓》小女孩長大了 情竇初開戀校草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32013061401021.html
曾在《藝妓回憶錄》裡飾演章子怡小時候的日本童星大後壽壽花,當年的小蘿莉搖身一變成情竇初開的高校生,在新片《聽說桐島退社了》暗戀東出昌大飾演的校草級人物...
◆ 生日快歌版權官司 在紐約法院開打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3-06-14
生日快樂歌人人會唱,你可能不知道,它是有版權的,美國一家製作公司打算以這首歌為題材,拍攝一部紀錄片,沒想到卻被索討使用費,製作公司不服,向法院提告,生日快樂歌的官司,引發廣泛注意和興趣。
提告的是紐約一家名叫(祝你早安)的製作公司,它們在籌拍一部名叫(生日快樂)的紀錄片時,採用了生日快樂歌,沒想到卻被一家名叫(華納查普)的音樂公司,追索一千五百美元的使用費,對方揚言盜用會被處一百倍的罰款。
生日快樂是金氏紀錄登載,全世界最有名的英文歌曲,可是總公司設在洛杉磯的華納查普宣稱它擁有獨家版權,華納查普簽有許多知名藝人,裡面包括瑪丹娜與已故的麥可傑克森。
生日快樂歌最早可以查到的記錄是1893年,以此估計,它已經有120年歷史,就算有版權,它也應該早就失效,不過(華納查普)公司在1935年把鋼琴演奏的版本,完成版權登記,原告說,就算是這樣,華納查普應該只擁有那首鋼琴曲的版權,不能主張詞曲的權利。祝你早安公司現在代表所有曾支付生日快樂歌使用權利金給華納查普音樂公司的人,提出集體訴訟,除了要索討音樂公司的不當得利之外,還要它賠償,估計華納查普透過授權使用生日快樂歌,至少進帳五百萬美元。
怪盜羅蘋結局 塵封70年問世
中央社 2013.06.15
與福爾摩斯探案齊名的推理小說「怪盜亞森‧羅蘋」,結局隨作者盧布朗的逝世而塵封,在相隔超過70年後,終於與推理迷見面,繼2012年法文版面世,中文版今天出版。
2012年5月在法國推理圈發生一件震撼全球的大事,亞森‧羅蘋最終章「羅蘋的最後之戀」在作者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逝世逾70年後,終於和全世界的推理迷見面。
盧布朗於1864年出生於法國盧昂,在研習法律之後,投入新聞工作。盧布朗1907年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怪盜紳士亞森‧羅蘋」之後,廣受讀者喜愛,他隨後以亞森‧羅蘋為主角,撰寫一系列共30則故事,盧布朗1941年逝世於法國南部,也使得亞森‧羅蘋系列沒有明確的結局。
事實上,盧布朗生前已將怪盜結局寫好,撰稿時間約在1936年左右,當時盧布朗健康狀況不佳,在尚未改稿完畢之前就腦溢血,因此這是一部情節、布局都不完整的作品;他的兒子克勞德(Claude)為了維護父親的聲譽,拒絕出版本書。
而在克勞德過世後,他的女兒佛羅倫斯(Florence)整理遺物時找到本書原稿;原稿有兩個版本,一是名為「亞森‧羅蘋的最後冒險」的手稿,另一則是修改後的打字稿。
在佛羅倫斯的首肯下,負責撰寫盧布朗傳記的學者賈克‧戴胡亞(Jacques Derouard)開始進行文稿整理、校正,但經過多年卻遲遲未出版。由於法國的著作權年限是70年,戴胡亞就決定在盧布朗逝世70週年進行發表事宜,塵封70年的亞森‧羅蘋大結局終於能和世人見面。
盧布朗在作者後記中寫到,亞森‧羅蘋的誕生完全是一連串巧合,某日他對自己說「我要來創造個冒險家角色,然後給他這樣和那樣的性格,當下我根本沒料到他會成為我作品中的要角」。
盧布朗還表示,他還得將亞森‧羅蘋設計成雙重角色,「他是盜賊,同時也是好人(因為小說主角不能是壞人),必須多寫些人性面,好讓大家能接受他的竊盜行為,認為他是情有可原」。首先,羅蘋偷東西常是為救濟貧苦而非貪婪,羅蘋也從不偷善良人的東西,他是為富不仁者眼中的魔王,卻是平民眼中的怪盜紳士。
推理小說作家兼評論家既晴指出,本書名為「最後之戀」就令人愈發好奇,羅蘋這名情場浪子,是否找到情歸之處?然而,本書真正驚人之處,卻是在尋找最後戀人的同時,亞森‧羅蘋畢其一生,不斷盜取財物,囤積了天文數字般、永遠享用不盡的財富,其真正的動機,也在本書裡一舉揭露。
※ 相關報導:
*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班夏哈來台教幸福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3842.shtml
應天下雜誌邀請,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課程的人生導師塔爾‧班夏哈,6月18日即將來台公開演講,首度在台公開讓全球瘋狂下載的幸福課。透過活動中的分享與練習,讓與會者都能學習成為幸福的推手,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感」。
◆ 拿畫筆變玩泥巴 陶藝獲德國紅點獎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新北市報導】2013.06.15
七年級生曾靖驍原本討厭「泥巴」,但在陶瓷工廠半工半讀後,發現陶瓷與不同媒材結合的火花魅力十足,開始用心鑽研,畢業後順利受邀到大陸當陶瓷設計師,今年更以「旋紋旅行壺」獲得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作品即日起在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內展出。
今年卅一歲的曾靖驍說,他從小喜歡拿筆畫畫,但因就讀泰北高中美工科時,被分配進了陶工組,「當時覺得好倒楣,怎麼從拿畫筆變玩泥巴,卻因為老師選我當助手,只好閉嘴認真學。」後來考上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陶瓷組,繼續鑽研陶藝。
曾靖驍說,當開始用心學陶後,發現由不同媒材設計出的陶瓷有趣又漂亮,再加上充實的設計工讀經驗,台藝大畢業後先和朋友開小型工作室,沒多久從鶯歌轉往廈門開業的陸寶陶瓷公司就延攬他當設計師,供他一個能盡情揮灑創意的平台,和專業雕塑師互相琢磨出最得意的陶瓷作品。
「『旋紋旅行壺』是以大陸江南的品茶習慣做壺身改良後,所做出的作品。」曾靖驍說,江南民族習慣直接從上而下、抓著附有杯蓋的茶杯泡茶,因此他將茶壺做小,另外做出旋紋方便「抓拿」,並且以「一壺一杯」推動輕旅行理念,「展場擺的『一壺兩杯』不是擺錯了,只是為了增加整體壺具的美感。」
由曾靖驍設計的十九件陸寶陶瓷作品展「行走的陶藝」,今天起在鶯歌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展期至七月十四日。
◆ 吉祥畫藏破敗 郭維國揭假完美
【江家華/專訪】2013-06-15 中國時報
暌違四年,藝術家郭維國發表全新個展「慾圖.吉祥」,掙脫了他過去十多年來已成標記的自畫像風格。郭維國以古典油畫技法,融合中國傳統吉祥畫素材,作品中盡是華麗富貴,卻暗藏殘酷與破碎。富麗中的破敗,正是郭維國年過半百後,對於人生的體悟。
嘆生命流逝 自畫像隱身角落
現年五十三歲郭維國說:「四十歲時,是自己覺得最有力量、壯年自信的時期,五十則開始感嘆生命流逝的速度之快。」
他多年來的自畫像,以自我的不同扮裝為主角人物,每張畫都正視內心慾望,探索中年男子的私密奇想。不過,在這次的新作中,郭維國的龐大自我退居其次,自畫像隱身於畫面的角落。
郭維國自文大美術系畢業後,一九八五年加入台北畫派,積極參與藝術運動,主張藝術應反映批判社會現實。他經歷裝置藝術當道的九○年代,在轉型與生活的壓力下,創作曾一度中斷。在思考後,他的藝術從為社會發聲回到關注自我內在,也回到繪畫的崗位,再度出發,終於推出了代表性的自畫像系列。
重組喜慶物 安插不同的缺憾
然而,這些年來,心境轉移,郭維國的創作也有所改變。去年他開始沉澱,手寫日誌,規畫新系列。
新的畫作其實仍看見他對現實慾望的牽掛,但過往那份赤裸的自我剖析與濃厚自戀,逐漸淡出。更像是掠奪狡詐後,慾望終於達成,生活外表乍看光鮮圓滿,其實生命早被撕裂與折損,四處藏著破碎與傷口。
十二幅新作,郭維國延續猶如劇場式的構圖,刻意擺放如意、花鳥、果物等道具,將這些象徵吉祥喜慶的物件重組,安插不同的缺憾於其中。
雲豹咬喜鵲 《報喜圖》驚心
畫作《歲歲平安》、《大吉大利》,都讓人聯想平和喜樂,郭維國挑釁的在喜樂之中放置散落花瓶、雙雙墜落的麻雀,揭示著「假完美」。《報喜圖》則取豹的諧音,畫中台灣雲豹以利齒撕裂喜鵲身體,鮮血淋漓。
其實郭維國的自畫像也偷偷地隱藏在新作角落,像《吉祥如意》帶著頭套、身穿紅衣的山羊是他,《鼠來寶》鼠頭人身的主角也是他。
郭維國個展「慾圖.吉祥」於大未來林舍畫廊展出至廿九日。
※ 相關報導:
* 雷諾瓦筆下安麗歐夫人 神似安海瑟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4922.shtml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筆下的「安麗歐夫人」因外貌神似影星安海瑟薇,最近讓不少觀眾驚呼:「安海瑟薇知道雷諾瓦在一百多年前畫的美女,竟然那麼像她嗎?」
* 謎樣清明上河圖 野島剛揭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500388.html
《清明上河圖》是知名度最高的中國書畫之ㄧ,不過這幅畫作迄今仍充滿謎團。作畫年代是哪年?畫家張擇端是誰?為什麼要創作這幅畫?畫作地點在哪?依然眾說紛紜。日本媒體人野島剛出版《謎樣清明上河圖》一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道出《清明上河圖》的神祕色彩。
「什麼都不確定的畫,怎麼會成為代表中國的名畫?」野島剛說。
....野島剛表示,中國繪畫的主流是文人畫和山水畫,《清明上河圖》「只能被當成二流作家畫出的通俗畫作」。但也因為描寫的是庶民生活,在一九五○年代的革命中國,「《清明上河圖》呈現政治正確的姿態,在中國的地位大大提昇。」
幫文創產業理財 北市設諮詢平台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3.06.16
藝文工作者創業,常遇到財務、稅務和法律問題。為輔導文化創意產業,北市文化基金會與會計師事務所跨界合作,設置「文創財藝諮詢平台」,免費提供藝文工作者、文創團體相關財務諮詢。
不少創作者滿腹創意、想法,也創作出不少優秀作品,卻對財務會計一竅不通,尤其是如何將創意「商品化」、尋找到好的平台和投資者,更讓許多文創人頭痛。
北市文化基金會副總監黃文彥表示,文創業者大多不了解財務報表、免稅範圍等,常出現籌資、融資困難等情形。
黃文彥表示,藝文團體最常遇到的稅務問題,就是搞不清免稅範圍。不少藝文團體參與政府標案,或接受政府補助,但因參與標案屬營利活動,無法免稅,藝文團體誤以為自己是「非營利組織」,應該免稅,因此被國稅局追著要補稅。
為了解決文創業者的「煩惱」,北市文化基金會首次和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立「文創財藝諮詢平台」,以定時、定點方式,出動6位會計師,專門提供文創業者免費財務諮詢。
文創財藝諮詢平台服務項目共分為稅務規畫、內部控制、籌資規畫、理財諮詢及其他等五大類。
黃文彥表示,若諮詢問題具時效性,會盡快安排面對面會談;若不具時效性,則是每月第三周周五下午2點至5點,於台北偶戲館面對面諮詢。
文化基金會表示,創作者若有任何財務諮詢疑問,可先上文基會官網http://www.taipeiculture.org.tw/index.aspx申請,或電洽2528-9580。
※ 相關報導:
* 陸規劃海峽數位出版產業基地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6160222-1.aspx
大陸將在福建設立「海峽國家數字(數位)出版產業基地」,預計2020年與台灣數位出版業有效對接,打造較完整的產業鏈,年產值接近人民幣340億元(約新台幣1666億元)。
....按規劃,到「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末,這個產業基地將發展成為集原創、研發、生產、孵化、培訓、交易、營運於一體的、具有台閩特色的綜合性數位出版產業基地。
◆ 75萬字「幽情」 80歲李喬愛反抗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6.16
「天體迅速航向毀滅,生命是唯一小小反抗:反抗就是愛。」作家李喬在八十歲生日前夕,寫下以文字「反抗」歲月的堅持。昨天他在生日會上,發表三部長篇小說,共計七十五萬字,名為「幽情三部曲」。
幽情三部曲包括「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李喬表示,他花七年寫這三部長篇,寫完後「拉開距離自我凝視」,發現「作者深深陷入幽昧、幽憤、幽憂裡」。這三部作品時地題材南轅北轍,「卻以一個幽字貫穿起來」。
生日會上,作家鍾肇政、鄭清文、李敏勇、前立委林濁水皆現身致賀。李喬還邀來李永熾、申惠豐、許素蘭等多位台灣文學研究者「解剖」這三部作品。
申惠豐指出,「咒之環」隱喻台灣人是「遭詛咒的靈魂」。李永熾表示,「V與身體」以身體象徵台灣歷史,生於二二八事件那一年的主角「何碧生(何必生)」,隱喻台灣人經歷白色恐怖後的茫然。「我愈聽愈怕!」聽完批評,李喬上台表示,「幽情」並非為台灣政治而寫。
李喬將自己的寫作分為三階段。年輕時寫短篇小說,「為了處理小我內在世界的糾葛」;從「寒夜」到「埋冤」,則是給所愛的大地「清除汙穢」。「七十歲之後自覺命在旦夕,於是以寫代逃。」鄭清文大李喬兩歲,他表示,李喬近年作品「愈來愈難懂」。在他看來這是一種反抗,「反抗過去自己,反抗身體和靈魂」。但反抗也是種超越,對他們而言,「八十歲是新的開始。」
※ 相關報導:
* 幽情三部曲 80歲李喬拚75萬字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600317.html
李喬原本的構想只有《咒之環》,鎖定台灣三段「穢史」與近期政治運動,分別是一九七二年大甲割地換水傷人事件、一八二○年埔里屠殺原住民慘案、一八六○年西螺三姓大械鬥與紅衫軍運動。透過主角林海山雙眼,直指台灣歷史的創傷與備受詛咒的輪迴。
只是《咒之環》完成後,李喬的靈感卻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又有了後面兩部,大玩形式,實驗性格強烈。《V與身體》是主角何碧生與體內器官對話的故事,透過隸體、楷體、明體這三種字體,呈現主角、器官與客觀敘述三種敘事觀點,幾度翻轉,讓人難以進入,一旦進入卻又倍覺趣味。
《散靈堂傳奇》講的則是一名棄嬰成為法師,以草藥濟世又建立「散靈堂」,以召喚台灣這塊土地無數冤魂的故事,筆法鄉野、鬧笑又奇幻。
* 躺劇場聽床邊故事 看「雨果變形」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6020.shtml
今年台北兒童藝術節7月1日起登場,共推出8檔售票演出節目、58場免費社區藝術演出、6場免費大型戶外演出,以及特別策畫的裝置展覽及動畫影展。
8檔售票演出中,包括5檔國際、3檔國內團隊的節目。來自祕魯、波士尼亞的默劇表演家雨果及音樂家伊奈絲,演出共同創作的「雨果變形記」,將人體腳、膝蓋、腹部、臉、手肘等身體部位的隱藏表情,轉化為各種人偶角色。例如膝蓋套上紅鼻子與襯衫,變成懷抱吉他哼唱的禿子;腳掌襪子穿半截,就成了呵欠連連的長臉先生。
* 樂聞樂思/恭喜台北市交迎向新紀元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6583.shtml
驪歌輕唱,又到一年畢業時分,上周國家交響樂團(NSO)和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都排出精彩曲目作為樂季音樂會大軸與壓軸。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系列以德布西的《海》畫下句點,而這真是我聽過最精采的演出之一。
◆ 曾美禎個展 陳列木口木刻絕技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16 中國時報
木口木刻版畫是源自義大利的古老印刷技術,以樹木的橫切面當作刻印的板材,運用在印刷聖經、文學書籍上,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普遍印刷技術。旅居義大利的藝術家曾美禎運用這項快失傳的技藝,從作家楊茂秀《歌唱的木文》得到靈感,製作限量卅本手工裝幀書。
「版。畫。書」個展呈現曾美禎手工裝幀書內容與過去代表作,在台北夢十二美學空間展出。展品包括入選立陶宛國際展的《卡繆》,及她以存在主義作家沙特、尼采、卡夫卡為主題的系列肖像版畫。另外還有國美館館藏《西藏系列—瑪門》、《西藏系列—僧侶》和義大利國家藝術首獎的《希望》。
卅六歲的曾美禎,輔大英文系畢業後至義大利羅馬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八年,也在此學習以手雕出縝密線條的木口木刻。近視高達一千度的她,得用放大鏡協助創作,卻仍對這項費時費工的創作手法相當深愛。
二○○五年起,她在羅馬、倫敦、台北舉辦個展,作品被義大利拉菲爾美術學院、立陶宛文化交流中心、國美館等收藏。
去年曾美禎於紫藤蘆舉辦個展「木刻版上的鋼琴手」,當時楊茂秀以詩作序,寫下「手 手 手 手,人家盯視我,閃躲的是我的手」、「黑的音樂,白的音樂」等貼近木口木刻特性的詩作《歌唱的木文》。
曾美禎說,當時她腦海便浮出影像,醞釀出一個追求夢想的故事。二○一一年一趟土耳其熱氣球之旅,勾起《歌唱的木文》故事靈感,一個駝背男子背著未充氣的熱氣球顢頇前進,當熱氣球點火充氣後上升,男子的背脊也逐漸挺直,象徵夢想實現。
作品《希望》是她偶然間翻閱雜誌,被一幅綠島眾人運船下水典禮的照片所吸引。搬運者赤裸上身,背部線條清晰有力,她以菱形刀刻畫出六人手舉向天空、臉仰向天際、凝視遠方,背部深淺線條表現出人搬運動作的張力。
※ 相關報導:
* 設計押花前 App模擬成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965968.shtml
南投縣鹿谷鄉廣興社區推廣押花工藝,獲彰化生活美學館輔導補助,並由南開科大數位生活創意系導入平板電腦App科技,讓學員所設計出多樣創新的平面押花創作,經數位3D化並上傳網路擴大分享與行銷。
POLA美術館 森林玻璃屋與樹海共生
【經濟日報╱周靜芝】2013.06.17
坐在POLA美術館會議室,陽光從大片玻璃窗流曳而入,窗外是一眼望不盡、層層疊疊的樹海;建築設計師安田幸一用手撫著胸口說,「我現在可以放心了!」讓安田終於能露出笑容的是,POLA美術館成立十年以來,周遭的動植物又慢慢增加回原來的數量,讓他減少了「罪惡感」。
日本國家公園裡的建物,嚴格規定高度不能超過8公尺,所以安田與設計團隊在規劃時,便將美術館大部分建物向下發展;從上往下看,整個建築像一個碗狀。安田表示,這個形狀對土方的承受力最佳,如果是正方形,水泥牆須厚達5公尺,而圓形只須2公尺。
安田說,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吃東西,殺生無可避免;建築也是如此,對自然的破壞難免,只能一邊對自然說「對不起」,一邊蓋房子。而為了避免美術館大部分在地下的缺憾,建材儘量採用視覺上具穿透性的玻璃,引進戶外自然風光。
設計圖完成後,在實際施工時,為了少破壞幾棵樹,又將建物往東邊移了一公尺。安田強調,整片土地上的幾萬棵樹,有多少隻鳥?哪裡有什麼蟲?哪裡有水源?都經過徹底的調查。調查工作從1992年開始,到美術館2002年完成,總共花了10年時間;完成後至今10年,每年仍繼續調查、追蹤這些動、植物數量的變化。
時隔10年,再看POLA美術館,安田笑說,「現在看來有一種不是自己作品的感覺」。但他自豪地表示,因為施工的10年間,付出許多努力,每天都在構思,也儘量保持客觀、做了一些調整,「所以沒有太多的遺憾」。
這個月他將與朋友來台,安田說,「會好好地看看」。在他眼中,台灣的建築比上海「有趣」,上海的建築很高、很大,一開始覺得很華麗,看久便覺無趣。安田認為,台灣的建築與日本相近,不比大小,比的是質感。
※ 相關報導:
* 箱根POLA美術館 重現雷諾瓦美好時光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67277.shtml
台灣首次以雷諾瓦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幸福大師─雷諾瓦與20世紀繪畫」特展,已於5月25日在故宮登場。展出的65幅畫作,包含雷諾瓦28幅,畢卡索、馬諦斯、杜菲、奇斯林、羅蘭桑等37幅,主要來自日本箱根的POLA美術館。
◆ 制服做抱枕 留住青春味道
自由 2013.06.17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正值畢業季,三個七年級畢業生用自己塵封多年的高中制服製作抱枕,進而推出「制服抱抱」系列畢業小物,替自己及別人記錄高中的青春回憶,近日也在校園掀起一股「愛的抱抱」熱潮。
「制服抱抱」由姊妹檔鄭宜珊、鄭宜湘及好朋友鄭小群共同創作,三人大學畢業三年,因為意外撿到一塊大白板決定成立工作室,並以難忘的高中回憶作為創業起點。
畢業於永春高中的鄭宜珊說,衣櫃裡一直留著高中制服,捨不得丟,卻也沒機會穿,因而想到用制服製作抱枕的想法;她拿出第一個試做的「永春抱枕」,上面有著前男友的塗鴉及同學們畢業簽名,邊看邊笑著說,心情不好時可以抱著制服抱枕痛哭、拿來猛捶發洩,似乎還能聞到自己「高中的味道」。
長相甜美的鄭宜湘大學唸的是實踐服裝設計科,曾參與多支電視廣告及微電影拍攝,也是「制服抱抱」的代言人。她為自己製作「復興美工抱枕」,原本白色的制服上沾著不同的炭筆痕跡,看起來有點灰灰髒髒,卻是屬於她的校園回憶。
「制服抱抱」目前有「建中小抱抱」及「北一小抱抱」兩款以建北制服縮小版尺寸的趴睡枕,另外則接受來自全國各級學校學生拿自己的制服客製化訂做的大抱枕,或邀集五十人合購就能開版製作,並可繡上學號及姓名等,已有多所學校及畢業校友會詢問希望作為紀念禮品。北一女黃同學就說,畢業後希望拿男友的制服訂做大抱枕,「抱著就好像他一直在身邊」。
鄭小群說,出社會後一度也對未來迷惘,總會想起高中時的自己,如此單純與無畏,希望透過這個抱枕傳遞相信的力量,面對挫折時,給自己一個真心的擁抱,所有難關似乎也沒那麼困難了。「制服抱枕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pillowhug2013。
※ 相關報導:
* 摺紙藝達人 單光紙變康乃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7/today-north3.htm
龍潭鄉民劉金蓮早年家裡開金紙工廠,傳統行業沒落後,她利用襯墊金紙的單光紙創作摺紙藝術,一片片單光紙只消幾分鐘的時間,就能變成栩栩如生的康乃馨、油桐花,她樂意免費教學,盼能推廣摺紙藝術。
◆ 追思郭芝苑 北藝大辦音樂會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6-17 中國時報
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於今年四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昨天北藝大特別舉行郭芝苑紀念音樂會,由蘇顯達、葉綠娜、魏樂富、蘇俊慶、陳盈伶等多位音樂家擔任演出,包括前監察院長姚嘉文、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作曲家潘皇龍、洪崇焜,以及郭芝苑家屬均出席。
鋼琴家葉綠娜、魏富樂夫婦於音樂會中演出《鋼琴小協奏曲》第二樂章,葉綠娜並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合作演出〈夜深沉〉、〈台灣旋律〉、〈車鼓弄〉等樂曲,節目壓軸由福爾摩沙合唱團帶領全場觀眾齊唱〈嬰仔睏〉,以歌聲祝福逝者長眠,場面溫馨感人。
郭芝苑生於一九二一年,曾三度赴日學習作曲,最後一次是在四十七歲中年,一九五五年,郭芝苑發表《台灣土風交響變奏曲》,造成轟動,創下台灣人創作的管絃樂曲首次於台灣正式發表的紀錄,一九七三年應史惟亮之邀,進入台灣省交響樂團研究部工作,持續創作。
蘇顯達表示,郭芝苑有台灣現代音樂之父的美譽,是台灣重要的作曲家,音樂界本於對他的敬重,因此發起這場音樂會,蘇顯達曾在兩年前舉行音樂會時,演奏郭芝苑的多首作品,當時郭芝苑還到場聆聽,讓他備受鼓舞。
葉綠娜表示,她在二○○三年首度接觸這首《鋼琴小協奏曲》,郭芝苑對她所演奏非常滿意,於是建議她嘗試更多不同的作品,今年剛完成的唱片專輯《在野的紅薔薇》,就是收錄郭芝苑的鋼琴作品,今年更奪得金曲獎,獲得肯定。
葉綠娜表示,這首樂曲是以現代的手法創作,卻又充滿了台灣及日本旋律的風味,感覺就像一間開滿了櫻花的四合院,特別顯得浪漫與純淨。
◆ 詮釋音樂 回歸文本 艾德曼用心彈蕭邦 詩意又勇敢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6-17 中國時報
享譽國際的俄裔美籍鋼琴家艾德曼,今天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艾德曼曾在比利時伊莉莎白大賽獲獎,一九八五年替代大師懷森伯格上場而爆紅,近年與阿格利希合作雙鋼琴,在樂壇相當活躍。
艾德曼對蕭邦的音樂有獨到見解,他說:「蕭邦的音樂有詩意,而且非常勇敢,但蕭邦不是純然的陰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陽剛,演奏蕭邦一定要尋求調和,不管是沙龍式的彈法,還是雄壯威武的風格,都不是蕭邦音樂的真面目,鋼琴家必須用心作分辨。」
艾德曼一九六○年生於烏克蘭,父親亞歷山大.艾德曼是俄國知名音樂教授,他從小受父親教導學習音樂,十歲就與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協奏曲,並巡迴全蘇聯舉行鋼琴獨奏會。
艾德曼表示,他從父親身上學到許多事,尤其是對音樂的詮釋,一定要回歸文本,「許多年輕的鋼琴家也許很有個性,可以在音樂中說出自己的觀點,卻經常扭曲或忽略作曲家在譜上的原意,這是不對的。」
一九七八年,艾德曼舉家遷往義大利,隔年移民美國,十九歲的艾德曼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繼續鑽研音樂,並陸續贏得伊利莎白大賽、徹卡斯基獨奏會獎,美國媒體更稱他為「霍洛維茲的傳人」。
對此艾德曼感到不好意思,他說自己受惠於霍洛維茲太多,而霍洛維茲本身就是傳奇人物,自己無法與他相比,「霍洛維茲和父親是同學,有深厚交情,我們全家剛到美國時,他在美國已經是響噹噹的人物,但他仍保有老一輩俄國人的俠義心腸,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霍洛維茲不只在經濟上伸出援手,也不忘幫艾德曼的音樂事業推一把,「我有很多機會近距離聽他演奏,但他不要我學他,他一直提醒我,要珍惜在俄國的生活,莫忘學習音樂的初衷,因為很多東西在美國是找不到的。」
艾德曼將演出蕭邦四首敘事曲,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以及貝多芬最後的六首鋼琴小品。
世界劇場設計展/台灣8人入圍 創新高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18
台灣劇場設計能量,國際舞台放光。四年一度的劇場盛事「世界劇場設計大展」九月在英國威爾斯舉行,百件展品中台灣有八位設計師作品入圍,人數僅次英美,位居全球第三高。多媒體設計師王奕盛為雲門舞集「屋漏痕」的舞台/投影設計也躍登榜上。
獲選入圍,許多設計者都百感交集。王奕盛說,劇場路走得孤獨,「家人常以為我在畫電影看板」;舞台設計師、OISTAT資訊與傳播委員會主席王孟超回應,「我母親近月過世,但她過世前每次看到我,都還會問我要不要找個穩定工作。」
世界劇場設計大展由國際劇場組織(OISTAT)於二○○五年發起,是全球唯一以劇場設計師作品展出、交流與競賽為主的大型展覽。王孟超指出,這是台灣參賽以來入圍件數最多的一次,「讓國際看到台灣這個島嶼叛逆的力量」。
八件入圍作包括多媒體設計兩件:王奕盛「屋漏痕」、周東彥「空的記憶」(周書毅舞作);舞台設計一件:吳季璁的「身體輿圖」(蘇文琪舞作);服裝設計一件,靳萍萍「無間賦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夏季公演)。
四件燈光設計分別是高一華「重演」(周書毅舞作)、李意舜「約瑟夫維特杰」(北藝大姜睿明導演)、邱逸昕「燕歌行」(唐美雲歌仔戲團)、曹安徽「05161973辛波絲卡」(北藝大戲劇系夏季公演),各展燈光魔術延伸舞台、創造光線變奏、甚或反過來影響劇情走向,也獲評審好評。
世界劇場設計大展總監尚恩‧克勞利表示,台灣今年作品豐富多元,從傳統到高科技影像皆有,整體精緻度驚人。尤其是燈光設計與多媒體兩項,本屆全球入圍者不過十二人,台灣就占了一半,「台灣在這兩項真是領先全球!」各項最後將選出前三名。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也將現場演出,包括安娜琪舞蹈劇場及叁式多媒體「第七感官」、再拒劇團「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等。「第七感官」還榮膺開幕作。
◆ 洪崇焜「Vox Naturae」 讓歐洲聽老莊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18
老莊啟發的台灣音樂,將響遍歐洲。作曲家洪崇焜創作的管絃樂作品「Vox Naturae」(拉丁文,意為自然之聲),日前獲國際音樂評議會推薦為年度十大佳作之一,將透過歐盟國家近五百個廣播電台放送。這也是該組織成立六十年以來台灣作品首度獲推薦。
「我要用西方樂器顛覆西方!」洪崇焜說,現行作曲概念、理論來自西方,他身為東方人,常思考究竟該如何面對。馬水龍、賴德和等人會用傳統音樂素材搭配西樂架構,但他因生長環境不同,對傳統音樂較有距離,「有沒有可能用自己的方式,破除文化藩籬?」
他從老子「天地之間如像橐籥(風箱)」一句得靈感,想實踐老子「天地就是一個巨大呼吸器官」意涵,藉各種樂器/非樂器表現各種自然聲音。「只有來自自然的聲音,完全跨文化。」
整首樂曲不照格律、沒旋律也沒調性,從微微風吹帶起四處聲響,又漸漸歸於寂靜,洪崇焜笑說有如噪音音樂。他要樂團將小提琴琴弓敲在琴橋發出嘶聲,把空寶特瓶帶上舞台直接吹氣,或用吸管吹瓶裡的水發出水聲,甚至把「風聲機」放進樂團直接製造風聲。
樂曲去年由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演出,頗受好評,呂紹嘉得知受國際肯定很開心,不過洪崇焜猶覺未完:「我本來想加入人聲,樂團催得緊只好先出手,希望還有機會加人聲。」
‧「Vox Naturae」演出實況錄影七月廿日於公共電視播出。
◆ 醃筍工成畫家 柳依蘭盛艷開花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18 中國時報
高雄左營有位特立獨行的畫家柳依蘭,白天是醃筍工,下工則搖身一變成了以畫筆追尋自我的創作者。紀錄片青年導演盧彥中以《南島盛艷之花》記錄柳依蘭的創作歷程。
外柔內悍 自畫像頗大氣
柳依蘭熱衷畫自畫像,在《南島盛艷之花》中,便以她創作ㄧ幅高兩公尺的巨幅自畫像為開始。她的自畫像頗有氣勢,與秀氣嬌小外表反差甚大。她說:「外界看我是柔順的女性,但我其實有個強悍的內在。」
四十七歲的柳依蘭,畢業於左營國中,五歲時母親離家,十二歲父親驟逝。失親又貧困的她,只得到對街筍絲工廠打童工養活自己,後來嫁給了筍絲工廠老闆的兒子,不到十八歲便養兒育女。
失親貧困 學畫找到意義
她不甘於自己的ㄧ生只在市場當醃筍工,十五年前到學者蔣勳的畫室習畫,她很快在繪畫世界找到「存在的意義」。
柳依蘭不斷畫自畫像,藉著不斷檢視自己,重新回首過往傷口。像是始終無法放下的喪父之痛,讓她畫出《生命之曲》中三個側身的自畫像與骷顱頭。《熬成婆》讓即將成為婆婆的自己,回首自己多年媳婦熬成婆心境轉折。《致命的吸引力:原來我們是那麼甘願被禁錮》,描繪丈夫在她頸間戴上巨大鎖鏈,但柳依蘭表示,這是「人生充滿甜蜜的負荷」。
丈夫力挺 逢人讚她偶像
結縭卅年,柳依蘭丈夫黃基材始終情義相挺。黃基材逢人就誇:「她是我的偶像,偶像啦!」
柳依蘭國小六年級就到黃基材家中工廠上班,每天凌晨就早起工作。負責切筍的黃基材總偏心地把比較好處理的筍乾讓柳依蘭去剝,讓她多賺點零用錢。
黃基材表示,他與柳依蘭一同上蔣勳的課,一同在精神上成長,「我欣賞她的專注力,那種一投入到畫中世界就忘我的精神。」
我就是我 努力終獲肯定
近年柳依蘭的努力逐漸受到肯定。二○○八年起,柳依蘭陸續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韓國慶南道立美術館的聯展,也在在高美館舉行個展「我就是我」。六月廿二日開展的「蒙娜麗莎當代計畫」展出,包括柳依蘭在內的十九位台灣藝術家參與,將於高美館、故宮展出。
盧彥中曾以《瘋癲狂書道館》記錄在廟埕邊開設書道班的阿三,讓屠夫與角頭一同讀詩,在今年的新北市電影節播放。作品《今天我明天誰》探討大學生對大學教育的認知,影片放到Youtube,一周點閱人次便衝破十萬。
劇場 文化界:讓陸資來經營 太可笑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19 中國時報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簽署,是否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經營劇場與劇院,成為廣受討論的議題。文化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樂見其成,認為兩岸合資是無可抵擋的趨勢,還可刺激市場。也有人直言在合作條件細節都尚未清楚評估之前,貿然開放太危險。
不過,多數文化界人士點出同一個結論:台灣劇場數太少,本是政府責任,就算政府不主動興建也該鼓勵民間,要真讓大陸來台來蓋劇院、經營劇院,真的太可笑。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表示,投資本來就有助市場競爭,而劇院所提供服務也是民眾生活所需,商業或藝術是另一回事,條件談好就好。「台灣的劇場數量太少,北部尤其是。這本來是政府、文化部的責任,若真讓別人來做,會有點好笑。」不過他也說,台灣市場規模仍小,獲利空間有限,真有人會願意投資?最終形式與目的為何?就值得觀察。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認為,在政府主管機關、民間都沒有好好對話與思考之前,貿然簽下這樣的協議很危險。「我們從來沒有環境、沒有好好經營民間劇場,公部門劇院也沒有發展經營劇院的體制。放眼現有的文化中心系統,都是半調子的經營。」
他說:「我們從沒有對劇場經營的價值認定與意識,這狀況下,若有人蓋了新的、願意經營,也未必不好,畢竟是我們自己不做。但真有人來,文化部真該檢討了。」
屏風表演班發言人江智慧則表示,若單就文化劇場這行業而言,台灣缺的的確就是劇場,「但若有人真來台灣單投資劇場,腦袋一定有問題,因為這行業從來沒賺過錢。」
她認為,若是以娛樂文化園區形式的投資,就可能是掙錢生意,其中或許一個小環節提供給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會有些就業機會。
有人認為,大陸的民間劇院經營,雖名為民間,實則背後都有政府資金與管控機制,真來台灣,情況難以預測。若讓陸資經營台灣劇院,那軟體是否就給了人?且大陸擅於控制文化,是否台灣的腦子也會被控制?」
◆ 彈過頭?國家音樂廳名琴大走音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6-19 中國時報
俄裔美籍鋼琴家艾德曼十七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最後一首蕭邦《第四號敘事曲》竟然出現大走音,不協調的音響讓現場樂迷議論紛紛。國家音樂廳的鋼琴怎麼會大走音?艾德曼在音樂會後也覺得,這架鋼琴應該要大修。而兩廳院昨天接獲主辦方及民眾的投訴後,已決定將這台出狀況的鋼琴送修。
艾德曼彈的正是兩廳院最有名的五四四號史坦威鋼琴,它的音色高貴,層次豐富,非常有個性,具有老式德國漢堡史坦威的特性,是許多鋼琴家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首選。近期包括紀辛、梅尼可夫、薛巴柯夫、艾德曼等人來台,都指名彈五四四。
不過,五四四同時具有一九八○年代出品史坦威琴觸鍵不平均的問題,因此調音的比例相當高,加上使用頻率太高,鏍絲等零件容易鬆動,造成音準不準。因此,用這台鋼琴演出,經常出現上半場聽到天堂般的音色,不到中場開始走音,讓演出的音樂家如坐針氈,趕快請調音家來調琴。
艾德曼表示,這台五四四讓人想起他在俄國彈的鋼琴,音色美,只是沒想到會出現走音的狀況,覺得對觀眾很抱歉。音樂會中場時他就請調音師再調一次,但下半場四首蕭邦敘事曲實在太吃重,到了第四首幾乎整個走音,這是過去從未碰過的事。
艾德曼表示,這架琴的問題應是控制每條琴弦的螺絲座都鬆動了,恐怕整組都要換掉。
台北國家音樂廳目前有十架鋼琴可使用,包括五台史坦威,三台貝森朵夫,兩台YAMAHA。兩廳院企畫行銷部經理李惠美表示,音樂廳的鋼琴都會進行定期保養,也會根據每位演出者的需求,請調音師調整鋼琴,但畢竟鋼琴家的用琴習慣不同,鋼琴難免耗損。
鋼琴家無法像小提琴或長笛家那樣隨身攜帶自己心愛的樂器,常常到演奏前一天,才知道自己要跟哪一架琴奮鬥,因此,彩排非常重要。鋼琴家顏華容就說,她在彩排時,會盡可能把琴的聲音逼出來,提早知道琴可能出的狀況。
鋼琴家嚴俊傑則表示,他碰過各種奇怪的狀況,有一次琴被釘定在一塊木板上,彈琴時整架鋼琴會搖晃,當時他彈蕭邦《船歌》,整個人都感覺頭昏,還以為發生地震。他還曾遇過沒有一個音是準的琴,但都必須盡力克服。
不過,由於鋼琴的好壞影響演出,有些挑剔的鋼琴家,如米開蘭傑里、阿格麗希、魯普等人,會因為演出地點的鋼琴不好而取消音樂會。
也有鋼琴家不怪鋼琴,卻把氣出在自己身上。美國鋼琴家葛拉夫曼有一次彈到爛琴,怎麼都表現不好,一氣之下手往琴用力砸,竟然嚴重受傷,從此成為專彈左手樂曲的鋼琴家。
※ 相關報導:
* 鋼琴家葛拉瓦茨基 挑戰全套《音畫》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900005.html
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擅長雕琢美麗旋律,作品被七十多部電影拿來當配樂。他的十七首《音畫練習曲》,生動描繪海鷗、小紅帽與大野狼等故事,被視為技巧與樂思的顛峰挑戰。拉赫曼尼諾夫大賽冠軍、俄國鋼琴家葛拉瓦茨基將來台演出這套作品。
* 原民舞蹈家魏光慶 「春之祭」饗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2376.shtml
大膽前衛的阿美族原住民舞蹈家谷慕特‧法拉(魏光慶),將在故鄉花蓮推出「春之祭」,這場台灣首見的田園現代獨舞,邀請民眾坐在田稉免費欣賞。
魏光慶在台北闖蕩20餘年後返鄉,舞蹈創作曾被誇讚是台灣現代舞奇才,返鄉後首次舞蹈公演「春之祭」,藉由個人獨舞創作,在充滿成長回憶的田園景色中,伴隨磅礡的交響樂演出;本月21日起3天晚上7時,他將以丁字褲現代舞造型,用舞蹈詮釋「土地」、「身體」、「音樂」及「節氣」,交織突兀有趣的田園舞蹈。
* 高茲最後情書 庫倫卡深情演出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900484.html
在疾病面前,才能展現真摯的愛戀與相守。西班牙的庫倫卡劇團將來台演出《安德魯與多莉妮》,故事靈感來自法國哲學家高茲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寫下的《最後一封情書》。
在《最後一封情書》書中,高茲回憶他與妻子共度的五十八年歲月,也記錄他對病榻上妻子日益濃重的關懷。二○○七年,高茲與妻子在家中服藥自殺,震驚世人,當時的法國總統薩科奇還帶領群眾公開悼念。
◆ 2千書本堆骨牌 創下世界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971101.shtml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6.18
美國加州西雅圖圖書館,稍早堆起全世界最長的書本骨牌,共使用了超過2千本汰換書,挑戰5次後終於成功,創下全世界最長書本骨牌的紀錄。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一本本的書籍應聲往前倒,這是西雅圖圖書館中央分館為了推廣即將舉行的「夏季閱讀季」,推出了全世界最長的書本骨牌秀,共用了2131本書籍組成的骨牌,成功從第一本到最後一本應聲倒下,綿延在圖書館內與走道,還刻意排出了英文「Read」單字,也成功挑戰最長書本骨牌的世界紀錄。
這次挑戰共動用了27位志工,經過5次挑戰後才大功告成,整個骨牌全部倒下共花了3分鐘時間,所使用的是來自捐贈,並且已經下架的書籍,過程前後也都完好無缺,沒有受損。
影片上傳後,許多民眾對圖書館的創舉感到與有榮焉,一名網友Palmcc表示,「不由自主地,我感動到眼淚在眼眶打轉,希望後續的閱讀計畫大成功。」另一名網友說沃克則說,「實在是很棒的骨牌秀,祝所有參與人員大成功。」
圖書館青年部主任圖薇特表示,「第一次嘗試是在晚上8點15分開始,進行到一半時,書本就停止往前倒了,一直到最後晚上11點時,終於打破了世界紀錄。」
參與全世界最長圖書骨牌的書籍「功成身退」後,也將轉為拍賣,作為籌募提升閱讀的基金。
※ 相關報導:
* 辜振豐譯《惡之華》 找新時代語言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1900485.html
台灣已經有廿年沒推出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惡之華》新譯本。作家辜振豐花費一年,重譯《惡之華》,這也是繼台大教授杜國清、評論家莫渝後,再度有台灣譯者推出中文版譯本。
....辜振豐在翻譯過程中,採用英、法、日三種版本相互交叉參考,斟字酌句試圖具體呈現法版《惡之華》中的優雅文字。他也在譯文加入比較跟上時代的新語彙,像原來「美麗的眼睛」改譯為「電眼」,「秋天的思想」改譯為「秋思落心頭」。辜振豐說,「新的時代要有新的文字和新的語言。」
蒙娜麗莎500年 達文西油畫真跡 首度來台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6-20 中國時報
達文西的油畫真跡將首度登台!「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將展出達文西與德.普瑞迪斯兄弟於一四八三年合作繪製的《岩洞中聖母》。這件來自歐洲私人藏家的珍藏,經專家鑑定判斷為達文西親筆,而這將是台灣第一次展出這位文藝復興時期巨匠的油畫真跡,七月廿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隆重開展。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身兼畫家、雕刻家、科學家、音樂家、建築家等多重身分,他主張的「透視法」影響後世深遠。《蒙娜麗莎》是他最有名的肖像畫,現為羅浮宮典藏品的超級明星,創作年代推估為十六世紀初。雖然尺幅不大,長約七十七公分、寬五十三公分,但模特兒臉上那一抹神祕的笑,五百年來已成為「美的典範」,與這件作品相關的謎團,至今依然被研究、演繹甚至惡搞。
高美館展出 展品保值逾36億
為了讓台灣觀眾認識《蒙娜麗莎》的魅力,義大利達文西理想博物館(Museo Ideale Leonardo da Vinci)、高雄市立美術館、時藝多媒體、及123 ART SRL共同主辦「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共展出一二五件作品,除了達文西和學徒的油畫原作,另還包括廿世紀以降、藝術家演繹的《蒙娜麗莎》,包括雷捷、杜象等人的畫作、複合媒材作品等,展覽總保值超過新台幣三十六億。
《岩洞中聖母》全球僅三版本
展品中最珍貴的《岩洞中聖母》,全球僅有三件版本,分別藏於羅浮宮、倫敦國家畫廊以及私人收藏。這次展出版本原為法國收藏家切哈米擁有,又被稱為「切哈米版本」,後轉手給一名瑞士收藏家。這個版本在十九世紀曾由畫家安格爾、皮耶.皮維.德.夏凡納等人,以及現任達文西理想博物館榮譽會長的佩德瑞提(Carlo Pedretti)認定是達文西親筆。
《裸體喬孔達》也在展出之列
三件版本的繪製年代推估,最早的應是羅浮宮版本,約為一四八三年至一四八五年,切哈米版本為一四八五年至一四九三年,最後才是倫敦版本,約一五○八年。切哈米版本的構圖源自羅浮宮版,且曾經歷多次修復。達文西在畫中完美呈現優雅的氛圍,藉由光影表現出藝術與靈性的神祕感,充滿戲劇性的精神能量。
「蒙娜麗莎500年」也將展出達文西的學徒薩萊十六世紀創作的《裸體喬孔達》,畫中人的坐姿、臉部表情都與蒙娜麗莎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沒穿衣服。此外,還有蔣皮耶特里諾的《抹大拉》與《聖凱瑟琳殉道》等經典畫作。
◆ 富春爛到發財 海外版權破百家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 2013-06-20 旺報
由劉德華、林志玲主演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從9日上映至今,「爛片」爭議不斷,但票房已超過2.5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且在沒有委託代理商、自行賣版權的情況下,成績斐然,18日與加拿大片商簽約,正式宣告進軍100個國家。
規模逐年擴大的上海電影節,交易量不斷創新高。《新京報》、騰訊娛樂報導,《天機─富春山居圖》昨天即在上影節會場一隅舉行「海外發行第100個國家簽約儀式」,正式售出該片的加拿大版權。
沒代理商自主發行
導演孫健君表示,以往大陸自製電影的海外版權,大多透過歐美代理商或海外代理人對外銷售,《天機─富春山居圖》首次嘗試自主發行海外版權,而且是電影還沒完成就先預賣,但效果遠遠超出預期,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00個國家及地區的片商簽約購買。
派格海外發行負責人透露,該片海外發行價格「超乎想像」,不少片商僅看2分鐘片花即興奮地付訂金買片,大陸才剛開始上映,就已經收回了部分投資。
多元在地元素受矚
以中東最大的GULF戲院集團為例,由於該片曾在杜拜取景,世界最高的杜拜塔及沙漠一一入鏡,也融入當地人文元素,還能看到一些來自中國的異域文化,一舉買斷中東和印度的版權,還給出了很好的價格,並將邀請主要演員出席首映典禮,在當地展開大規模的推廣和宣傳攻勢。而《富春山居圖》雖被批評為「爛片」但票房奇佳,這也是最近電影市場上的異數。
◆ 社群平台賣創「藝」 獲選文創之星
自由 2013.06.20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大校友陳俊穎、蘇晏良,在校時因成大三創研發中心的鼓勵與激發,經過兩、三年努力,創設的社群平台Fandora目前年營業額約五百萬元,品牌獲選為文化部第一屆文創之星。
為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創業等思維,成大九十六年起成立三創研發中心,提供相關課程與訓練,若學生有好的創意與企畫案,還可向中心申請一到五萬元不等的無償創業金「天使金」。
成大校友陳俊穎、蘇晏良 經營有成
陳俊穎、蘇晏良因修習三創課程,九十九年向學校申請到五萬元的天使金,最初創業計畫要為一般企業量身打造資料管理系統,但評估後認為IBM、HP等大企業都有相同服務,決定改做社群平台。
蘇、陳分在九十九年、一○○年畢業,但未放棄創業夢,一○○年十一月成立匯集藝術展示及加值販售的Fandora社群平台,希望經由平台,藝術家能有較穩定的收益,持續投入創作。
經過兩年努力,目前Fandora擁有二萬多名會員,匯集國內二千名插畫家、二萬多件創作,提供消費者選購圖案印成手機殼、T恤等,未來還將拓展到筆記本、書衣、卡片等,預計二年後營業額上看千萬元。
Fandora社群平台經營有成,陳、蘇兩人獲知文化部舉行文創之星選拔,主動報名。成大表示,三創中心自九十六年迄今,天使金已補助超過五十件創業計畫,包括Fandora在內,已成立四家公司。
平路/3D時代的電影策略
【聯合報╱平路】2013.06.21
從「鋼鐵人」到「地球過後」到「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到「超人:鋼鐵英雄」,好萊塢電影攻占全球市場,對許多地方的觀眾,暑假前後戲院滿是3D大片。
3D與IMAX既是號召,此類電影以視效取勝,電影充斥白宮塌下來、怪獸站起來、星球掉落、飛碟俯衝的鏡頭,就連小說改編的「大亨小傳」也標榜3D版本,在台上映的廣告詞寫著「首開3D 文藝電影先例」。
為了3D效果,「大亨小傳」一開始就是不必要的雪景,硬是要讓雪花近距離撒在眼前。就為戴上3D眼鏡一瞬間的視覺暫留?男主人翁蓋茲比的宅第像是迪士尼的童話城堡!其中的派對、煙花、雞尾酒,女人身上的珠寶(Tiffany贊助)都極盡豪奢。為了奇眩的視效,女主人翁黛西進到蓋茲比豪宅的一場戲,五顏六色的絲襯衫,一件件從樓上往地下扔。也是為了這3D效果,畫面不必要的血腥聳動。黛西丈夫的情婦車禍的一幕,鏡頭停頓幾秒,特寫女人臉龐撞上車窗玻璃。還有一幕是揭開遮在屍首上的白布,展現出女人胸前的血窟窿。
「大亨小傳」原著小說在描述內心的隱晦與衝突,情感原是重頭戲,這部改編作品的失敗處在於絢麗的視覺拼圖裡,竟不覺男女主角間的吸引力何在?此外,「大亨小傳」原著中對比之一是純真與物欲,小說裡,透過旁觀者尼克的眼睛,析出有錢人的虛浮與漫不經心。而背景紐約在大蕭條前「爵士年代」的投機與拜金,恰恰是廿一世紀今天社會的鏡像,看完這一版「大亨小傳」,卻少了這分應有的今昔觀照。
3D電影,一般來說,藝術性不敵眩目性(注1)。電影藝術原先的細緻手感,好像是蓋茲比盯著的那盞綠光,看似往前,卻是在潮流中漸次後退!又因為這類3D大片常是高成本大製作,中國市場(世界第二大)成了能否回收的關鍵。為求上映的配額,符合中國觀眾口味之外,題材上,尤需要謹守「政治正確」。
「鋼鐵人3」是一例,就為添加這「中國元素」,弄出一個「特供版」,拼裝上范冰冰的戲分。有的電影增生出中國場景,譬如007系列最新一集的「007空降危機」,賣點之一包括在上海取景。更嚴重的是,為了通過中國的審批,劇作者必須費心揣摩,順應北京唱頌的主旋律!正因為審批是密室作業,電影在送審前早已自我設限,過濾掉爭議性的題材,並避免影射的聯想。眼前一例是七月即將上片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這部由布萊德彼特領銜、耗資一億七千萬美金的3D鉅製,為擠進中國市場的配額,刻意改動原著小說中殭屍發源地所指涉的中國…。
潮流如是,比3D的技術,比「特供版」的拼裝功力,比跨國製作的籌碼與規模等,以上皆屬於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強項。對台灣的電影人,特色既是自由的創作環境,這時刻繼續逆向思考,不求大而求小,其中小成本的感人與深刻(注2)、題材的創意與社會性等等,在3D年代,仍是台灣電影夾縫求生的一條路。
(注1)3D電影偶有佳作,像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李安手下是電影藝術的精品。
(注2)即將上映的「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接續「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是小成本卻雋永耐看的例子。
(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藝術外一章-用創意加值台灣未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62100436.html
....台灣過往培養創意人才的方式與成果,實在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在於我們所處的環境,過度清楚劃分「知識學習」與「藝術創意」間的界線,例如過少且過度集中的專業藝文機構與活動、僅僅強調知識技術,而非藝術創意的教育方式與內容,都讓大多數的民眾將「藝術」孤立,無法融入生活、工作與思考之中。英國的例子告訴我們,文創產業若要成功,藝術必須成為基礎學習的一部分,必須要有更多人能夠參與創意活動,社會的創意活力,才能被培養與激發。
....藝術是創意的源頭,藝術無法蓬勃的社會,不會有足夠的創意人才。所以,以往常被視為文化沙漠國家的新加坡,在發展文創產業時,第一個宣示型的計畫,就是興建國際級的濱海劇院。而台灣在過去的數十年來,在藝術的基礎架構建設上,幾乎看不到成長。以專業的國際型劇場來說,始終只有台北的兩廳院,直到近年,才有高雄即將落成的衛武營,以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其次,可以從藝術教育的定位與政策著手,正視藝術教育對於創意及美學教育的激發能量。藝術教育的意涵及範疇,不只是專業的藝術家養成;藝術教育的目標與功能,是在於透過創意的啟發、美感的培養、跨界能力的養成,讓下一代的年輕人,可以獲致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能力。
* 台灣謠變客家歌 黃珮舒、陳忠義詮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6531.shtml
台灣民謠〈雨夜花〉改編成客語版〈桐花風情〉、〈四季紅〉也改編成客語版的〈世紀紅》,女高音黃珮舒與客家美聲歌王陳忠義,20日在台灣國家國樂「情定客家」音樂會記者會上以道地的客語再現鄧雨賢大師的歌曲驚豔四座。
* 與眷村相遇 侯淑姿拍下活歷史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2100428.html
二○○九年二月,藝術家侯淑姿走進高雄左營眷村,對於當地仍保留日治時期建築感到驚訝,當地軍眷過著勤儉生活與歷史見證,是典型的「活歷史」。不過,眷改條例使得眷村文化面臨滅絕。近四年來侯淑姿投入眷村保留運動,並透過攝影記錄勵志、復興、崇實和自助新村四個眷區,現於大趨勢畫廊舉辦個展「我們在此相遇」。
* 中京院下月來台 名角同台飆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7553.shtml
大陸國家京劇院(簡稱中京院),七月底再度訪台,於國家戲劇院演出七場精彩好戲。此次中京院由大陸當紅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勝素領銜,率領八十五人登台,演出戲碼包括「滿江紅」、「梁山伯與祝英台」、「鳳還巢」等。
* 台片「逆光飛翔」參加瑞典影展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32013062100719.html
瑞典「和平與愛影展」預定當地時間23至27日在保蘭吉(Borlange)市舉行,台灣電影「逆光飛翔」應邀參展。
◆ 五金機械人 周銘信圓夢
【江家華/專訪】2013-06-21 中國時報
廢金屬與五金零件打造的機械人,竟然出現了威風表情與凜然殺氣!周銘信的人生都投注在創造五金機械人模型,深獲藝術界、模型玩家的肯定。他出版《Robogenesis 機械人創世紀》ㄧ書,精選他過去卅年來,十八件大型尺寸的機械人創作。
學母親巧手 拆解電器品
「大概是因為兒時只能看著玻璃櫥窗內的超合金機器人乾過癮吧!」現年五十一歲的周銘信說,「我的母親生長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什麼都靠自己巧手完成,我大概因此耳濡目染受影響。」
周銘信說,他兒時罹患小兒痲痹,無法像同齡的孩子在外頭到處走跳,多數時間逗留在母親的裁縫機前,玩弄裁縫機抽屜內的零件工具,或自己拆解家裡隨身聽、手錶以及電器的金屬零件,這就是他對金屬組裝的最初探索。
利用廢五金 打造大金剛
周銘信後來到比利時聖呂克(INSTITUT SAINT-LUC)藝術學院攻讀漫畫,回國卻投入機械人創作,曾在台北伊通公園舉行個展。他也因機械人受到霹靂布袋戲公司注意,網羅他擔任多媒體美術總監。
周銘信表示,兒時玩模型的興趣成了終其一生的事業,就創作連靈感其實也來自兒時玩具、電影、漫畫、武俠小說的記憶。
像是「變形合體機械人系列」取材自卡通《無敵鐵金剛》,他說小時候要買得起超合金機器人簡直是奢望,現在他則可以用廢棄五金圓夢,自己打造出可空戰、可鑽地的金屬機械人。他也曾著迷於電影《迷霧森林十八年》中的金剛,花了兩個月完成面部帶有憤怒表情的巨型金剛。
做女機械人 身材有曲線
他表示,在比利時求學的時候,武俠小說成為陪伴的良方,也因此他創作出「武俠系列」,並在這個系列中首次挑戰女性機械人。他以剛硬的五金,表現出婀娜多姿的女性身體,即便是簡單的小腿線條,都得想盡辦法以複雜的方式組合出圓弧線。
《Robogenesis 機械人創世紀》書中介紹他的作品,從女俠機器人、魔鬼終結者、無敵鐵金剛到大魔神等,從卅公分至大型機械人都包含,並詳細講解各種機械人的金屬肌理架構、組裝技術、齒輪機關設計。
周銘信前幾年中風,也激發他重新思索人生,喜愛海洋的他,現也創作螃蟹、章魚等機械海洋生物。他的作品目前正在台中新光三越「這夏來玩偶」特展中展出。
百年圓明園底片 回顧大清美夢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981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6.22
最早的圓明園歷史影像─德籍攝影師奧爾默,在圓明園遭毀前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玻璃底片」,昨天現身台北。
由國父紀念館主辦、頑石創意策畫的「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七月上旬在國父紀念館登場。此展強調考古文物與數位文創的結合,邀請台灣收藏家提供圓明園流失珍稀參展,部分「亮點」搶先曝光。
其中,奧爾默在一八七三年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玻璃底片」攝於圓明園被毀之前,當時圓明園西洋樓的主體建築仍清晰可見。奧爾默曾任職北京海關,其間並拍下十二張圓明園西洋樓影像。
「秦風老照片館」創辦人徐宗懋表示,這個脆弱的玻璃底片歷經兩次大戰洗禮,竟能留傳下來,可用奇蹟形容。
這組玻璃底片由奧爾默遺孀交給德國建築學者恩斯特‧柏石曼。中國學者騰固訪德時發現後,借出這批底片到上海印行專書。但這些底片運回德國後,因戰火的隔斷,下落不明。
徐宗懋多方查訪,在二○○九年發現奧爾默當年拍攝的玻璃底片下落,並籌募巨資在二○一○年,從東京抱回這批猶如無價之寶的珍貴底片。在紀念圓明園「罹難」一百五十周年(二○一○年)之際,將沖印出來的照片供大陸北京、東莞等城市巡展。
昨天亮相的還有「清銅胎掐絲琺瑯麒麟」,中華文物協會常務理事周海聖表示,它與法國楓丹白露宮藏品「清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原為一對。
展品另有「乾隆御用鍍金鑲珍珠寶石西洋懷表」,刻著「北京夏宮戰利品,一八六○年,十月」也見證圓明園坎坷的一頁。
★「圓明園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夢」七月五日到九月廿九日,在國父紀念館展出。
※ 相關報導:
* 大清最美的夢 圓明園展重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2200424.html
「圓明園特展」百餘件展品包括台灣藏家收藏的圓明園文物、書信、相片,以及主辦單位運用現代科技製作的多媒體等。昨日開箱,搶先曝光的文物包括一八七三年德國攝影家恩斯特.奧爾默(Ernst Ohlmer)拍下目前最早的圓明園西洋樓黑白照片、《清銅胎掐絲琺瑯麒麟》與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宮收藏的另一隻麒麟,兩者外型一致。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福林表示,雍正尚未登基前開始興建圓明園,當時只是私人宅邸,登基成為皇帝後,圓明園規模益發豪華,乾隆時期再擴大,並且帶入江南園林造景。經歷五任皇帝,圓明園成了融合各式風格的中國園林藝術顛峰之作,而有「萬園之園」美稱。最後因為戰爭摧毀,「現在除了文獻,空有回憶。」
....為了這項特展,主辦單位頑石團隊歷時三年研發,以最新4K超畫質電視、六十五吋全透視螢幕等,將考古文物結合數位科技呈現。像以數位動畫還原圓明園知名的十二獸首歷史,搭配西洋傳教士為康熙譜寫的奏鳴曲,體驗聲光與視覺特效。
◆ 蒙娜麗莎MIT 19藝術家演繹經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9667.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3.06.22
高美館以「微笑高美館」為主題,舉辦「蒙娜麗莎MIT」特展,結合19位才華洋溢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充滿創意、詼諧與多元媒材的語言,與蒙娜麗莎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
法國羅浮宮典藏的「蒙娜麗莎」,是曠世奇才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經典代表作,作品完成於西元1503至1507年間。蒙娜麗莎所揭開的,是從文藝復興迄今一場不止歇的藝術創造史,從經典傑作到當代藝術的再詮釋。
高美館館長謝佩霓指出,這項完全當代、完全MIT台灣製造的展覽,可以看到年輕台灣當代藝術家精彩的創作實力,其中多位更是高雄獎首獎得主,以強烈風格及成熟的創作語言再展創意。
藝術家柳依蘭的「不許紅顏見白髮-我的蒙娜麗莎」、東冬‧侯溫的「Hagay」,及張恩慈的「那無法察覺的微笑」,分別用繪畫、表演錄像與彩線縫織方式,展現不一樣的陰性思維,探悉靈魂內在,也望向生命的未來。
邱禹鳳的「Mona Lisa MIT」以及何孟娟的「蒙娜麗莎」,以沙動畫與影像表演,呈現另一種現代女性視野中的城市生活景觀。李明則、陳敬元、張騰遠以及楊珮祺則分別借用蒙娜麗莎的影像,以詼諧諷刺的語言,反映社會的問題,提出主張與控訴。
※ 相關報導:
* 101、玉山…「寶島台灣」躍上17尺長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9431.shtml
「我這幅畫上個月在大陸展出時,許多人都指著各景點說,『這個地方我去過!』」無師自通的畫家林晉,昨天舉辦水墨展,除以古早台灣的主題,勾起許多人的回憶,17尺長軸的「寶島台灣」,畫出各地景物和民俗,被觀眾喻為「台灣版的《清明上河圖》。」
* 英國皇家愛樂 來台重現法式經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79820.shtml
由瑞士籍指揮家杜特華(Charles Dutoit )率領的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昨天抵台,今晚七時卅分在國家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多首法國印象派音樂經典曲目,如德布西「海」、拉威爾「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等。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發源於倫敦,屬世界級交響樂團,一九四六年由湯馬士.畢洽爵士創辦。一九六六年英國女皇為它冠上「皇家」頭銜,奠定樂團在英國無可取代的地位,享有「皇家一族(The Royal Family)」的稱號。
◆ 珊瑚骨、紋之美 拓印上「身」
【潘建志/屏東報導】2013-06-22 中國時報
「這是珊瑚拓印?實在太美了!」一般常見拓印有魚拓、葉拓、花拓等,以珊瑚來拓印卻十分少見。珊瑚形態繁複、表面紋路奇異多樣,拓印起來非常美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申請珊瑚拓印專利,另舉辦活動帶民眾成為珊瑚藝術家。
珊瑚是海中的建築師,不同種類珊瑚骨骼和紋路各異其趣,其中每個小單位紋路是珊瑚蟲的小套房,專門供其居住。這些紋路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迷宮路徑、有的像鹿角、有的呈現放射狀,每款設計均巧奪天工,美不勝收。
眾多珊瑚群體組成珊瑚礁則是海中生物的城堡,各類魚、蝦、貝生活悠游其中。珊瑚礁石除是海中生物住宅外,也是居住在海邊人們最好建材,像是咾咕厝。保育意識抬頭後,現在已經不再以珊瑚礁石蓋房子。
墾管處將於六月廿九日舉辦「拓印珊瑚」活動,另申請專利帶民眾認識珊瑚,將珊瑚紋路拓印在T恤製作專屬自己衣服,有興趣民眾可上墾管處網站報名。
土耳其電影新浪潮 席捲台北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23 中國時報
一九九六年,土耳其導演德維斯.扎因(Dervis Zaim)以零預算、啟用庶民演員、在伊斯坦堡大街上搶拍,完成首部長片《棺材裡翻筋斗》,不僅為一度沒落的土耳其電影帶來一線生機,也成為土耳其新浪潮電影開山始祖,此片將於台北電影節播映。
《棺材裡翻筋斗》描述無家可歸又失業的馬森,露宿伊斯坦堡街頭,人生唯一夢想就是去到豢養孔雀的東羅馬城一探究竟。這部片不僅顛覆電影工業拍攝方式,題材也觸及都更議題,與過往強調娛樂的土耳其電影大異其趣。
開山始祖扎因 最愛政治議題
扎因大學主修經濟,於英國取得到文化研究碩士學位,出生南塞普勒斯,因自身複雜的國族認同,經常在作品中處理政治議題。他不僅在過去實驗電影及電視紀錄片內,同時扮演導演、編劇與製作人,私下也從事小說創作,目前定居伊斯坦堡,七月將隨片訪台。
台北電影節 共選放20部佳片
台北電影節「城市焦點」單元,每年介紹一座城市的電影、影人,透過影片了解該城市的迷人風景,成為影迷心目中最喜愛的招牌單元。今年選映來自土耳其的廿部佳片,聚焦一九九六年後在土耳其崛起的新浪潮電影及第一代新銳導演。
第一代新浪潮電影導演中的「四大天王」包括扎因,其它三位土耳其導演錫蘭(Nuri Bilge Ceylan)、德米爾庫布茲(Zeki Demirkubuz)、烏絲達奧古(Yesim Ustaoglu,女導演),皆以拍攝寫實、政治、鄉愁題材聞名,作品也將在電影節播映。
錫蘭15年前作品 自傳色彩濃
其中,錫蘭晚近作品《遠方》、《適合分手的天氣》、《三隻猴子》曾在台灣播映。電影節另播放兩部自傳性電影,包括十五年前一鳴驚人之作《與大地共舞》,獲得柏林影展卡里加利獎肯定;及另一部《五月的雲》,入圍柏林影展競賽並獲得歐洲電影獎費比西獎。
錫蘭找來自己的父親演出《與大地共舞》、《五月的雲》,讓電影猶如「戲中戲」,增添可看性。《與大地共舞》描述三代同堂的家庭返回小鎮生活的心路歷程;《五月的雲》則更突顯對抗當局、矢志保護森林的父親一角。「二○一三台北電影節」六月廿八日到七月廿日舉行。
※ 相關報導:
* 知名女導 烏絲達奧古七月訪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2300003.html
台北電影節特別選映土耳其兩位女導演的作品,分別為一九九○年代聞名國際的大導烏絲達奧古(Yesim Ustaoglu)及新銳導演艾斯莫(Pelin Esmer),二人皆以詩意影像、細膩情感引起影迷共鳴,兩人也將於七月訪台。
◆ 三劍客成絕響 資深攝影家李鳴鵰病逝 享壽92歲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6-23 中國時報
台灣資深攝影家李鳴鵰,廿二日清晨因肺炎引發器官衰竭,病逝台北新光醫院,享壽九十二歲。李鳴鵰與張才、鄧南光合稱為「台灣攝影三劍客」,他們的攝影作品,為一九四○、五○年代的台灣留下美好註記,李鳴鵰的《牧羊童》更被視為台灣攝影史上名作,而今李鳴鵰過世,三劍客身影已成絕響。
李鳴鵰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桃園,年少時在叔叔開的「大溪寫場」當學徒,之後到台北「富士寫真館」工作,不僅吸收攝影知識,更學到一手修整玻璃底片的好手藝。一九四四年,到嶺南美術學校學習水彩畫,返台後創立新中美貿易公司,事業版圖曾橫跨台、日、港三地。
一九五○年代,台灣政權交替之際,李鳴鵰經常帶著相機外拍,他喜歡拍攝庶民生活,如頑童嬉戲等場景,其中《牧羊童》最為人所喜愛,孩童和小羊天真浪漫的神情,表達出人性善良純樸的一面,已是台灣攝影史經典之作。
李鳴鵰也經常拍攝街景、橋樑、河流、田園等自然景觀,如台北橋、淡水河邊等,都是他作品中最為人所知的系列。由於曾接受繪畫訓練,李鳴鵰的攝影帶有繪畫美學的氣質,構圖精確、內容抒情並帶有寓意。
一九五○年代,台灣攝影的主流是沙龍攝影,然而,鄧南光、張才和李鳴鵰等人卻力倡寫實攝影與之抗衡,為台灣日後的紀實攝影發展樹立典範。李鳴鵰對提攜後進、促進台灣攝影發展亦不遺餘力,一九五一年創刊發行《台灣影藝月刊》雜誌,是台灣第一本專業攝影雜誌,雖然最後只發行三期,但仍是以專業角度進行攝影知識的交流。
李鳴鵰為人處世相當低調,個性溫文又有人情味。六月三日他還出席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行的「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台灣大地特展」,在他的攝影作品前留下最後的公開身影。端午節時,因身體感到不適緊急住院,感冒引發的肺炎讓病況急轉直下。李鳴鵰告別式訂於七月九日在台北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
※ 相關報導:
* 嫁郭雪湖前 林阿琴「南國」只能畫孤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81286.shtml
今年九十八歲的林阿琴,畫代表作「南國」時,還是十八歲的青春少女。那時她剛和畫家郭雪湖相戀,想在畫中畫上一對相偎依的鳥兒,卻遭老師以「妳還單身」為由反對,只能畫一隻小鳥獨立枝頭。
八十年匆匆流逝。林阿琴跟郭雪湖成婚,隨他漂泊日本、舊金山,「南國」則由台北美術館收藏。昨天林阿琴為了北美館畫展「台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部曲」返台,終於再度見到這幅凝固青春回憶的畫作。然而,郭雪湖已於去年過世。
林阿琴也不再是畫中那隻孤鳥。子女郭香美、郭珠美、郭松年,昨天陪著她出席畫展開幕典禮。郭珠美透露,母親告訴她這件「只能畫孤鳥」的憾事時,她靈機一動:「你把另一隻鳥藏在樹葉中就好了!」
◆ 歐語系外文書店 台灣也有了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6.23
上林書店(Sunny Books)櫥窗掛了六面國旗,中間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法、德、義、西、俄五國國旗環繞。上林總經理劉美娟表示,這些國旗象徵上林的心願,「希望台灣人用多元化的角度看世界。」
本月開幕的上林書店,主攻法、德、義、西、俄五國原文書,是台灣首間歐語系外文書店。
台灣人常遭詬病缺乏國際觀。多年來,台灣外文書店只經營英法文書,鮮少進口其他語系書籍。為了開拓台灣人視野,一群年輕出版人合作開設「上林書店」,目前店內已有三千種歐語系書籍。
上林原本從事歐語系教科書的進口。劉美娟表示,國、高中生的語言學習日趨多元化,南投便有一所高中,要求學生修法語與西班牙語。經營上林四、五年,劉美娟認為,歐語系書籍是一塊「藍海」,台灣目前僅一家信鴿法語書店,其他語系皆無專門書店。因此,即使實體書店在全球拉起警報,上林依然決定開設書店。
劉美娟說,上林書店主打歐洲繪本、生活風格書籍。她指出,法國的繪本與德國的青少年文學,在世界引領風騷,台灣卻往往多年後才引進中文版。為了減少閱讀「時差」,每年九、十月德國青少年文學獎一揭曉,上林便會馬上引進得獎作品。
上林書店位於台大校區附近。劉美娟透露,有法國甜點店老闆聞風而至談合作。未來書店每周舉辦一次講座,主題涵蓋旅遊、美食、電影、文學,還會邀請美食作家來此大顯身手,讓讀者品嘗歐洲生活的滋味。
◆ 淡大出版全紀錄 細說淡水歲月
自由 2013.06.23
影音文字 話四百年來各面向發展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淡江大學整合各系所專長,去年推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針對十位淡水精英份子拍攝影像及文字採訪,內容囊括淡水四百年來政治、商業、文化、教育、歷史及未來展望等面向,費時一年完成,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文章已集結成冊,將成為研究淡水的重要史料。
在大傳系主任王慰慈率領下,動員五十八名學生採訪九位地方仕紳,包括淡水區長蔡葉偉、淡水社區大學前主任張建隆、國民美術倡導者劉秀美、新建成餅店創辦人林建盛、地方文史工作者紀榮達、吉他演奏家黃政德、都市遊俠黃瑞茂、種植香草聞名的蔡以倫和攝影家程許忠。
另外,中文系教授周彥文花費一年從事田野調查,與學生用影像記錄在地青年王鐘銘的生活,王鐘銘曾代表綠黨兩度出馬競選民意代表,並全心投入社會運動,田野調查研究室全程記錄他反對淡北道路及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等重要公共議題。
大傳系三年級賴映汝說,透過訪談新建成餅店老闆林建盛,了解餅店歷史及製作過程,林建盛也分享他繼承家業的辛酸史,面臨餅店在新舊世代交替可能出現的斷層,以創新思維帶來改變,也解決和老師傅間的代溝與衝突,讓民眾有耳目一新感受。
搞。電影影展 向幕後英雄致敬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24 中國時報
除了電影導演、編劇、攝影,還有誰能改變電影面貌?其實一部電影背後還有很多關鍵性的推手,「搞。電影影展」推出三部紀錄片與一部劇情片,向這些電影工業的幕後推手致敬。其中,《好萊塢選角大師》向發掘過艾爾.帕西諾、勞勃狄尼洛及達斯汀.霍夫曼等巨星的選角大師瑪麗安.杜嘉蒂(Marion Dougherty)致敬。另外幾部電影則向電影放映師、片頭設計師等人物致敬。
導演杜拿許(Tom Donahue)以《好萊塢選角大師》記錄瑪麗安.杜嘉蒂這位無名英雄,好萊塢有近百部電影包括《午夜牛郎》、《殺戮戰場》、《蝙蝠俠》都靠她選角,但她的名字卻從未出現在電影中。瑪麗安抱憾說,「我沒有在電影中掛名選角指導這件事,也許是我職場中發生過最糟的事。」
七○年代美國好萊塢片廠制度瓦解,獨立製片電影嶄露頭角,瑪麗安大膽在紐約創立首間選角公司,讓選角成為被正視的領域,一九八六年獲頒傑出女性電影人水晶獎,隔年獲頒全美選角指導協會傑出成就獎。
《電影序曲:片頭大師》則記錄好萊塢創意大師帕布羅.費洛傳奇故事。他是電影界最強的片頭設計者,原本只是個喜歡畫畫的古巴窮小子,十二歲來到美國,穿上人生第一雙鞋,才知道家家戶戶有自來水,他開始懷抱美國夢。
他從戲院帶位員開始做起,偶然機緣有了繪製《慾海奇花》電影看板的機會,意外讓票房飆升。大導演史丹利.庫柏利克留意到這位藝術家,請他跨刀為電影《奇愛博士》進行片頭設計,讓他拿到藝術指導協會年度大獎。
帕布羅後來被名利沖昏了頭,離開妻兒,過著滿是香檳、美女及大麻的糜爛生活。有一天,意外的訪客對他開了一槍,他一度生命垂危,從鬼門關繞了一圈再回到人間的他,如夢大醒,後來創作出包括《心靈捕手》、《MIB星際戰警》的片頭,持續在影壇發光。
影展即日起至廿七日於光點台北放映,六月廿八日至七月十一日則移至光點華山播映。
※ 相關報導:
* 情慾詮釋《青蛇》 田沁鑫搞顛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2400370.html
期待家庭生活的白素貞、奔放狂愛的小青、正常俗人許仙,帥勁慈悲的法海,四人在煙雨迷濛的水幕前重演西湖畔的傳說,觀眾將透過小青的視角,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將香港作家李碧華小說《青蛇》搬上舞台,並找來金馬影后秦海璐演出小青,八月將來台演出。
◆ 立體書變燈具 她玩光影獲獎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3.06.24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學生楊佳諺以「立體故事書」為構想,設計光與影的實用燈具,日前在「桃竹苗12所大學院校藝術創意聯展」中,榮獲展覽主題「追光逐影」特優獎。
楊佳諺表示,「立體故事書」製作成本不高,也可輕易折疊收納,在房間陳列時,可透過光影作用,成為臥室的燈具,具有創意與實用價值。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陳歷渝表示,楊佳諺以「立體故事書」為創意構想,完全符合光與影的設計主題,還可當燈具使用,作品豐富又完美,創作能力十足。
桃竹苗12所學校聯展為北台灣桃竹苗地區大學院校的藝文盛事,自民國92年迄今已歷10屆,今年為第11屆校際聯展,帶動各校的藝文互動、激勵文創。
「桃竹苗12所大學院校藝術創意聯展」今年輪由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建築系主辦,建築系主任鄭幸真表示,今年展覽主題為「追光逐影」,藉由生活中「光與影」在人的生命中一幕幕的情境或影像,啟發或刺激你我至深的情感或想像。
◆ 柯錦中木雕粧佛屢創新 入選工藝之家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埔心報導】2013.06.24
埔心鄉粧佛藝師柯錦中入選台灣工藝之家,昨天掛牌,柯錦中投入木雕粧佛藝術已經37年,近年來他創新技法,漆線按金技法更突顯木材的紋理,讓作品顯得更雅緻。
台灣工藝之家本屆全台共有45位工藝師獲推薦,最後11人脫穎而出,希望由入選的工藝之家優秀的工藝師帶動工藝傳承,並讓民眾了解工藝家創作環境,延續台灣工藝文化。
柯錦中工藝之家昨天揭牌,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彰化縣長卓伯源及藝文界人士觀禮。
柯錦中13歲師事黃必昇學習木雕、粧佛,他說,年輕時他也曾質疑過為何要這麼累的學工藝,但想到只要不半途而廢他就能出師,他還是堅持下去走工藝這條路。
所謂粧佛是從開木、粗胚、修光、開面、磨砂、打底、披土、漆線、按金彩繪、入神、開光點眼的整套佛神傳統工藝,柯錦中作品曾獲府城第一屆傳統民間工藝展第二名、三義木雕比賽入選、100年大墩工藝師等。
柯錦中將泉州派精緻的漆線雕粧佛藝術轉化現代感,他說,傳統粧佛的漆線安金,多是整面式的安金彩繪,他改以漆線安金,再上透明漆以代替整面式彩繪,讓佛像華麗中帶素雅。
其中,十二生肖木雕更是創意十足,用關公的青龍偃月刀表現龍、嫦娥玉兔表現兔,提升木雕的藝術價值。
柯錦中的妻子張貴菜把漆線雕技法引用到她的複合媒材畫作中,兩人切磋技藝,夫唱婦隨羨煞眾人,民眾若對傳統工藝創作有興趣,可預約導覽。
電話:(04)8331902,地址彰化縣埔心鄉經口村中山路241號。
※ 相關報導:
* 「緩慢民宿」 藝術家「玩」生活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82242.shtml
「有位全身癱瘓的富翁,請一位毫無經驗的黑人看護,受到富翁的藝術薰陶,黑人有天創作一幅畫,富翁看他如此有天分,一次生日宴會,他帶美術館館長看黑人畫作,富翁撒了小謊,後來畫作以1,100歐元賣出…。」
這是法國電影《逆轉人生》的故事,也是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和詹慧君在經營薰衣草森林旗下的「緩慢民宿」時,串連在地藝文團體的初衷,目前有金瓜石、石梯坪和日本北海道等店。
緩慢石梯坪與專門介紹花蓮在地藝術家的生活旅人工作室o'rip合作,緩慢金瓜石也結合當地創作者,提供展覽空間與文創商品寄賣平台,推動鄉野文創力量,讓原住民能量豐富、綻放生命力的創作被更多人看見,創造他們的實質收益,旅客也能認識有文化內涵的台灣風景。
....林庭妃認為,民宿要能成功經營,仰賴周遭的環境和人,重視當地的美好與共好。因此,以友善為出發點, 原住民沒有被侵犯的感覺,才能接納外來的業者,正是緩慢融入當地、成功經營的原因。
揉合東西方 李安獲國家文藝獎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25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名單昨天揭曉,得獎人僅四名,分別是電影導演李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作曲家陳茂萱。在國藝獎七類領域中,舞蹈類連六年無人獲獎,建築類得主也告缺,美術類首度沒有得主。
國家文藝基金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舞蹈類因人才斷層問題,初審時即無人出線;建築、美術類獲提名人,未拿到決審團出席者三分之二票數。得獎人可各獲獎金台幣一百萬元,頒獎典禮十月十五日舉行。
獲獎名單中最耀眼的李安,評審指他具開發不同題材的創作勇氣,從早期的「推手」到「臥虎藏龍」,乃至近年大放光芒的「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深具人文視野與社會關懷,結合東西方、藝術與商業元素。
以鄉土文學里程碑「打牛湳村」系列最為人知的宋澤萊,評審讚他持續創作四十年,寫作內容豐富且形式多變,積極關注台灣本土意識與文化運動的推展。二十一世紀後,他還創作台語詩,作品不論內容或形式都深具原創性、藝術性。
劇作家紀蔚然,早期與屏風表演班合作的家庭系列三部曲「黑夜白賊」、與友人合創「創作社」的「夜夜夜麻」、及近期的「拉提琴」,口碑及票房雙贏。評審指他長年舞台劇本創作質量均佳,在台灣現代劇場文本創作具開創性。
以七十八歲居本屆最年長得獎人的作曲家陳茂萱,創作逾半世紀,作品廣含獨奏曲、室內樂、舞劇音樂等。評審讚他在西方樂曲形式框架下,隱含東方傳統韻味,獨力發展的音樂教材,對音樂教育貢獻大。
國藝會表示,為對得獎者表示尊崇,本屆將與台北愛樂電台合作得獎者專輯,並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拍攝得獎者紀錄片,在公共電視台播出。
※ 相關報導:
* 獲國家文藝獎 紀蔚然:最感謝李國修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85243.shtml
劇作家紀蔚然獲國家文藝獎,表示最感謝的人是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一九九○年回國後,是李國修給我機會做『黑夜白賊』,我才能走上編劇路!」
紀蔚然說,在台灣做編劇很辛苦,不少年輕編劇家有才華,卻得編電視劇,對純創作者的殺傷力滿大;他因有教職才能專心創作;此外他還擁有「雙重幸運」,一九九七年與友人合作創作社劇團後,都是「我願意編、就有人願意演」。
◆ 高行健:山海經 中國神話經典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6-25 中國時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劇本《山海經傳》改編成搖滾音樂劇,本周末將搬上國家戲劇院演出。《山海經傳》是高行健八○年代顛沛流離之際完成的,他說:「西方有希臘神話,我希望能讓《山海經傳》成為中國古神話的經典。」
現代史詩劇 角色性格強烈
《山海經傳》搖滾音樂劇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統籌,配合演出,邀請高行健來台擔任客座教授,並於昨天舉行「山海經傳-高行健國際學術研討會」,高行健並在研討會進行演講,談他創作《山海經傳》的歷程。
《山海經傳》是高行健以中國神話《山海經》為本寫下的現代史詩劇作,內容以原著的上古神話為依據,重新塑造神話人物的面目。高行健賦予更多強烈的性格,增添荒誕性與重新詮釋的空間。
逃亡時所見 增添新的體悟
高行健專程從巴黎到台北參加研討會,他表示,他從小就對中國神話感興趣,也曾讀過作家茅盾、魯迅寫山海經,卻都是片面故事和橋段,中國儒家更勢將《山海經》視為巫術之書,讓他更立志要將山海經的碎片拼湊起來,讓《山海經》成為中國神話的經典。
他表示,一九八六年他要開始動筆寫《山海經傳》時,北京禁演他的作品《彼岸》,政府也要將抓他去下放勞改,他開始過著四處逃亡流浪的生活。他在逃亡期間,甚至往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所在地、大禹出生地(四川)、長江和黃河流域跑去,這段歷程讓他對《山海經》有了另一種啟發體悟。「我體認到《山海經》是廣大地域華夏文化集結,因而每到一處,我便開始找當地的古老縣誌研究,做了許多實地考察。」
搖滾音樂劇 唱出生存困境
高行健表示,一九九二年他在巴黎終於完成了《山海經傳》。他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只取材漢代前的素材,不採用後代改寫評論部分,希望能具體呈現已經散失的上古文化神話體系、將故事中人物豐富情感及想像力呈現,「《山海經傳》讓中國神話初步具史詩規模。」
高行健表示,原始神話本透過說書人以說唱的方式流傳下去,然而,中國的說唱藝術逐漸在民間消失;加上他希望《山海經傳》能被現在的年輕觀眾接受,從中理解人類生存困境,這才讓他想到以搖滾音樂劇呈現。
《山海經傳》六月廿八至卅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由段旭明、朱陸豪及女高音何康婷等人主演。「高行健個展」也將在台北亞洲藝術中心展出。
※ 相關報導:
* 郭芝苑紀念音樂會 開放索票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84712.shtml
「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郭芝苑4月間以92高齡辭世,苗栗縣政府感念這位縣籍國寶級作曲家對國內音樂的貢獻,7月5日晚間7點半在苗北藝文中心舉辦紀念音樂會,向這位一生執著音樂創作的作曲家致敬,即日起可洽苗北藝文中心B1服務台或郭芝苑音樂協進會(037)856817索票。
◆ 未來派對/機器人樂手 78指彈奏2吉他
自由 2013.06.25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技術再怎麼高超的吉他好手,也不可能長出78根手指;就算鼓手有三頭六臂,也沒辦法一次搞定22種打擊樂器,但如果是機器人,這些不可能都將化為可能。日本一家酒品飲料廠商推出由3具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樂團「Z-MACHINES」,24日在東京舉行全球首場演唱會,讓樂迷體驗所謂的「未來派對」。
3個機器人分別是吉他手「MACH」、鼓手「ASHURA」及鍵盤手「COSMO」,由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宇川直宏和東京大學教授河口洋一郎等人聯手打造。吉他手一次操控2把吉他,以78根手指負責按弦,再利用12枚彈片,快速變換各種彈奏方法,全身外露的管線,猶如肌理充滿金屬風,額頭上還裝有小型螢幕,可向觀眾發出各種訊息。
鼓手則可一次搞定3面大鼓、4面小鼓、2面鐃鈸等共22種打擊樂器,已超越人類極限。鼓手機器人則有藍色金屬外殼,臉上的探照燈不時會向觀眾發出光束,以炒熱氣氛。
至於鍵盤手,講究的是華麗造型,設計者之一的河口洋一郎表示,鍵盤手造型是假想自5億年前的生物,在未來5億年後進化的外型,也可視為外星生物,頭上有觸角螺旋,並配合音樂發出光束。
這場全球首場演唱會名為「未來派對」,24日下午在東京惠比壽LIQUIDROOM舉行,一共演奏3首樂曲,表演中機器人吉他手還與特別來賓原宿系流行二人組「AMOYAMO」出現一段搞笑對話,來賓問機器人如何來到惠比壽,機器人吉他手回答「搭電車」,接著又說「開玩笑的,是搭4噸卡車來的」。
※ 相關影片:
* AMOYAMO feat. Z-MACHINES / MAGIC(live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TAD9E194E
瓜國生自費 馬雅面具登「台」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鶯歌報導】2013.06.26
從瓜地馬拉到台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系修碩士學位學程的柯萊莉(Valery Cohn)透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只依鶯歌陶博館內大師級典藏品的外觀特色,用自己手繪的世界地圖分類,成為畢業實習之作「穿越陶瓷世界的奇蹟」,即日起在三鶯藝術村展出,展期至11月10日止。
柯萊莉來自馬雅文化中心的國家瓜地馬拉,大學主修建築,前年畢業後申請至北藝大修碩士學程,首度接觸亞洲藝術。
「我不懂陶瓷,但我欣賞它們的美。」柯萊莉說,去年10月為了畢業實習作品上網查詢資料,無意間逛進陶博館官網,瀏覽典藏的2千多組大師作品照片,發現有的陶瓷外觀像澳洲大堡礁,有的像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猢猻樹,欣賞作品時彷彿置身不同國度。
於是柯萊莉向陶博館提出策展計畫,希望向典藏館借出60件范振全、吳進鳳、楊元太、楊文霓等大師的陶瓷作品,依外觀分成「水中奇蹟」、「大地奇蹟」、「生物奇蹟」及「人文奇蹟」等4大展覽主題,輔以自己的20張手繪世界地圖,帶領民眾以輕鬆的角度來欣賞陶瓷藝術,作為自己的畢業實習展。
「我也想將瓜地馬拉的藝術文化呈現給台灣民眾。」柯萊莉說,典藏作品並無馬雅藝術,因此她向瓜地馬拉的博物館買了4副馬雅陶製面具打算一起展出;但面具在運送過程中破裂,她及好友維多莉亞(Victoria Ortega)花了3個月時間趕工,趕在展覽開幕前,讓馬雅面具登上展覽櫃。
◆ 聽黃心芸拉琴 小心別醉了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26
「四重奏就像一瓶酒,小提琴是瓶上亮麗標籤,大提琴是瓶子,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才是醇厚的酒。」曾獲慕尼黑音樂大賽亞軍的中提琴家黃心芸,引用恩師小提琴大師曼紐因的話形容中提琴。今晚她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中提琴名家、作曲家亨德密特樂曲,展現中提琴豐美風華。
黃心芸在中提琴國際樂壇享有盛名,任教寇蒂斯音樂院及茱莉亞音樂院。
催她決定走上中提琴之路的,是名指揮陳秋盛。黃心芸說,十二歲時,陳秋盛偶然看到她彈琴,問她還有學哪些樂器,直接告訴她「學鋼琴在國際沒前途,來跟我學中提琴」。她就這樣和學鋼琴的國中同窗劉孟捷、當時已念台大的指揮呂紹嘉,每周在陳秋盛家一起玩音樂,互相為對方彈鋼琴、拉琴、指揮達兩年。
曼紐因是另位恩師。黃心芸說,她十四歲考上曼紐因音樂院後,曼紐因不但把自己的中提琴借她,還曾邀她去曼紐因音樂節演奏,當時她才十六歲。廿一歲贏得慕尼黑大獎後,她成為伯羅米歐弦樂四重奏一員,直到和布倫塔諾弦樂四重奏中提琴家老公阿摩瑞結婚,才為了家庭離開四重奏,卻也因此得到教職機會。
這回黃心芸和老公相偕來台,分別與北市交演奏亨德密特「為中提琴與室內樂團的室內樂曲」及第五號室內樂,紀念亨德密特逝世五十周年。她說中提琴古典樂曲少,都因亨德密特才於一九二○年代開始有新曲目。
● 黃心芸、阿摩瑞與北市交音樂會今晚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
※ 相關報導:
* 挑戰變裝極限 明華園4人演8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87680.shtml
為迎接創團85周年,明華園總團推出系列活動,打頭陣的就是幽默喜劇「么嘍正傳」,「無敵小生」孫翠鳳等人挑戰4人分飾8角,7月6日、7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
*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首演 《不在,致蘇菲卡爾》 溫柔優雅的療癒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2600457.html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推出新作《不在,致蘇菲卡爾》,以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作品《劇痛》為靈感創作,透過詩意的語言,機械一般的肢體,以及光影、音樂,傳遞一段私密的療癒經驗,七月在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首演。
◆ 從羅馬古錢幣 一窺元老院故事
【聯合報╱台北訊】2013.06.26
「競選標語、賄選花招,這些在兩千年前的羅馬就有了」,專研羅馬與秦漢史的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邢義田,日前在「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講座中,以「封建vs.城邦:對古代中西政治傳統的一點省思」為題,試著從遙遠的古代,來爬梳現今台灣社會的政治亂象。
邢義田說,民主對我們來說是個「舶來品」,不論中央與地方政治,傳統因素仍糾纏在我們學習民主的過程中,從許多政壇父子檔可以看到:權力仍擺脫不了家族勢力的影響。
「羅馬帝國特展」展出許多錢幣,上面有歷代帝王十分寫實的雕像,目的是要訴諸民意、讓民眾認識他們。邢義田說,羅馬皇帝可以與人民一起觀賞競技,而權力與統治正當性來自「天命」的中國皇帝,老百姓怎麼想並不重要。
邢義田指出,羅馬錢幣背面有的刻了「SC」二字,指的是「元老院的決議」,有的刻上「SPQR」,代表「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說明公民是城邦的主體,是一切政治權力的來源。中國古代的錢幣稱為「孔方兄」,代表「天圓地方」,而能統治天地的只有皇帝。邢義田認為,東西方錢幣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政治傳統。
從秦漢的封建、人治與嚴密的官僚機器,對比羅馬的城邦、法治與鬆散的管理,都可以看出東西方兩個文明不同之處。邢義田說,羅馬在小城邦時,就制訂了十二銅表法,而法律在中國是完全不存在的。漢武帝的廷尉杜周說,「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羅馬圖拉真皇帝時代的執政者則說,「法律超越皇帝」,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
● 「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由聯合報系主辦,八月十八日前在中正紀念堂展出。更多資訊詳見 http://rome.ishow.udn.com
殭屍病毒來自台灣?
【周慧如】2013-06-27 工商時報
近日看了由布萊德.彼特領銜主演的《末日之戰》,覺得這部殭屍災難片,劇情雖有新意,但仍如同所有的外星人、狼人或病毒侵逼的災難片一般,故事的鋪陳有頭重腳輕的問題。然而,電影一開始就說,「這種殭屍病毒最早來自台灣的狂犬病。」雖然明白這不過是電影罷了,但是我心裡還是「頗不舒服」,難道,這是我們台灣的國際形象嗎?
依據電影宣傳,這部要把人類逼入絕境的殭屍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Max Brooks的同名小說《The World War Z》所改編,中譯本書名為《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然而,在原著小說裡,中國大陸才是病毒發源地,台灣反而是最早攔截到大陸情資,顯示大陸出現一種快速傳染的怪病。
好萊塢片商為了前進大陸市場,在改編時,大筆一揮,就把病源地改成台灣。但是關於台灣最早攔截到大陸秘情這事兒,電影就略去了。
電影嘛,看看就好,不必太計較。但是這位出身演藝世家,母親是資深演員班克勞馥(Anne Bancroft)的作者Brooks,在書中如何投射他對兩岸關係的認識?反而引起我的好奇。
原著說殭屍病毒起自四川重慶,共產黨政府為了掩蓋內部疫情,轉移國際焦點,故意在台海操演,並在台灣島內陰謀製造假獨立運動,兩岸情勢緊張到極點,美國真以為第三次大戰要從台海開打。
兩岸情節在原著中的篇幅不多,但是由此看出,西方知識份子對兩岸關係的對立,並不陌生。較遺憾的是,在書裡,人與殭屍經過10年大戰後,地球人口大減,病源地重慶一帶由3,500萬人,減至5萬,共產黨瓦解,中國實施民主,變成「中華邦聯」,西藏獨立出去,成為共和國,台灣呢?
書中沒有交代,或許Brooks讀過台灣關係法等相關文件,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因此不必自作主張。
總的來說,台灣在作者心中的形象優於大陸,我在電影裡受到挫折,在原著中得到補償。過去台灣因為政治現實,在國際間受到打壓,如今是市場現實,被好萊塢改寫為病毒發源地,真是悶在心裡,莫可奈何。
不過,此片上映時,正是衛生署證實,台灣爆發全球首例H6N1傳人事件,已經通報世衛組織(WHO)。台灣這次做法,看似開明,但是農委會前家衛所長劉培柏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說,在民國96年就有研究證實H6N1有跨物種感染潛在危險,卻不受政府重視。劉培柏的說法則呼應獨立導演李惠仁在《不能截的秘密》紀錄片中所報導,禽流感早已在台灣大流行,而且幾度變種而台灣化。
其實,疫情從來都不是流行疾疫最恐怖之處,官僚以安定人心為由,不願面對疫情真相,導致疾疫爆發,才是問題核心。殭屍病毒從台灣而起,不過是電影情節,希望永遠不會在現實中發生。
※ 至少沒看到被風雨摧殘的雨傘是 MIT 了。
◆ 屏風進駐百貨 三人行不行 連演114場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27 中國時報
炎炎夏日,漫漫暑假,到百貨公司逛街兼看戲吧!屏風表演班七月十三日起進軍台北信義計畫區的新光三越A11館六樓,演出創辦人李國修早年的喜劇作品《三人行不行》。
這次演出場次高達一一四場,一演就是三個月連續不斷,是國內小劇場首次進駐百貨公司演出,堪稱國內創舉。
《三人行不行》是李國修一九八七年的作品,原始構想來自三口相聲,主角是台北生活的二男一女。劇中,三人詮釋共卅個角色,故事包羅萬象,從辦公室的狀況劇、戀愛廣播劇到出遊的車禍現場,以狂想、逗趣、紛鬧的方式,探討都市紛亂而荒謬的人際關係,輕鬆而親民。
接近定目劇概念
屏風這次的演出形式,近似廣義的定目劇概念──長時間的定時、定點的固定節目演出。近年戲劇界針對定目劇能否在台灣推動,有不少討論,也有嘗試卻失敗的例子。
李國修對定目劇的思考很透徹:「定目劇在台灣不是不能推,但周邊一定要緊鄰商業區、鬧區或商場,且要交通便利,有人潮才有消費、有觀眾支撐。」
自首演以來,這部戲已累積二六五場演出,觀眾超過十萬名。為了這次的連演計畫,屏風自去年起開始試水溫,在台北華山演出卅一場、在水源市場演了廿場,票房全滿,口碑也好。因此,百貨公司的連演計畫終於推動。
十一位演員備戰
為了廣納觀眾,這次票價親民,一張六百元,還祭出買三送一的優惠,方便一家老少共同參與。同時,演出場地的座椅與觀眾高度間距、舞台設備等硬體,也都重新搭建,斥資五百餘萬。
為了因應連續演出,屏風安排了十一位演員輪番備戰,包含朱德剛、杜詩梅、狄志杰、邱逸峰、陳家逵、郭耀仁、潘奕如、林哲旭、鄭凱云、張昌緬、楊閔。
※ 相關報導:
* 「女武神」台灣飆歌 華格納迷有福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90435.shtml
今年逢華格納誕生兩百年,華格納的歌劇終將首度在台灣展現。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精選「尼貝龍指環」第二部「女武神」,作為華格納歌劇與台灣樂迷的見面禮,「只有音樂加戲劇整體演出,才能體會華格納『總體藝術』魅力。」
◆ 陳郁秀的文創觀 原鄉+時尚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6-27 中國時報
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於二○○二年任內提出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構想,期待台灣趕上世界潮流,卻少有人知道她當初是因九二一重建工程而想出這個妙計。她發表新書《Creative.文創大觀》,分享她長年觀察文化環境、執行政策的心路歷程。
「當時我跟著下鄉看災區,陪伴這些縫補大地裂縫的人,現在想來都很激動。當時大家晚上一起唱歌,互相傾聽傾訴,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辦,我開始思考什麼方式可以讓災民重新站起來?」
陳郁秀當時擔任文建會主委,於是推出文創創意產業的構想,「我以土地和人民出發,並創造出新時代生活風格為目標,沒想到如今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不過陳郁秀也表示,這幾年大家談文創,卻跟她想的不太一樣,她非常憂心,因此六年前就決定自己來寫一系列的書,好好談文創。《Creative.文創大觀》規畫將有六本。
陳郁秀表示,文化創意的發展必須要有重點主題,才會有成果。好萊塢用電影傳達美國夢,法國的文化資產讓人人想去巴黎,日本用精緻工藝營造小而美的文化,韓國則用影視打響品牌,硬體也一同行銷全球。
那麼台灣的主題是什麼?陳郁秀表示,原鄉加上時尚為基礎,可以形成台灣文創的核心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我們要思考怎樣用原鄉及時尚元素賦予產業新生命。」
※ 相關報導:
* 羅智成/誠品、上海、文化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990478.shtml
這應該是個常識:沒有豐盛、活躍的文化活動不可能有偉大的城市。
文化指標之一,就是文化圈。
....誠品的成功象徵著文化在台灣有了深厚的社會基礎,更象徵「閱讀」這件事已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想像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也認真閱讀,但對多數人而言,閱讀是吸收知識、充實自己或厚植競爭力的手段,一旦功成名就,有更好的休閒、享樂途徑,閱讀就被掠在一旁。誠品經營者在仁愛圓環地下室的初創期超越成本考量,精心打造出其他先進社會都難以企及的理想空間,傳達的訊息就是:它的目標族群是視閱讀樂趣足以和時尚、美食、藝文活動等量齊觀的。
誠品還透過書籍的買賣、相關的活動和專屬刊物密切和台灣的文化圈互動,彼此相互支援、幫襯。我所謂的文化圈比較像是一個圍繞了各式文化產業鍊結而形成的生態,它集結了創造者、生產者、評介者、傳播者也包括了重度使用者,在特定平台上獲取資訊、關心議題、形成社群。
台北曾擁有一個全球華人最為活躍的文化圈。在七、八○年代,以主流報紙和分眾刊物為平台,各界文化人熱切進行發表、討論、報導與交流,引領風騷,發揮影響。透過文化理想、社會關懷等共同語言,他們彼此相知、跨界合作,讀者對他們的作品、主張都耳熟能詳,也透過方式表達支持,因此文化發展蓬勃、文化明星輩出。
台灣的文化圈涵蓋很大,幾乎和傳統知識分子相當。由於使用、閱讀著相同平台、跨界參與共同的話題與活動,許多建築師、醫生、媒體人甚至生態環保人士都自視為文化人,陣容更加龐大,在華人社會擁有特別突出的地位和話語權。可惜後來意識形態對立、政治躁鬱侵蝕了共同語言,文化圈被裂解了。加上媒體生態丕變,主流媒體理想性消失,文化圈失去了影響社會的主要平台,至少,是徹底「去中心化」了。
文化圈必須是民間的、自主的,具有個性與多元性,還要有活躍的相關產業環環相扣,才能永續經營,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以這個標準來看,大陸的城市發展得較慢,北京的文化圈較為活躍、多元,但也是被政治權力安置於遠為邊緣的位置。
....誠品書店到上海相信不會只是硬體的移植,那是極易模仿與超越的。上海要追求的應該也是支持著誠品書店的那種社會體質與能量。如果善用這次的機遇,也許上海能激起積蓄許久的龐大文化能量,率先進入更高的世界城市規格。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