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文創之火

◆ 朱宗慶/文化志工 值得期待的藝文活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157112.shtml

【聯合報╱朱宗慶】2014.12.29

人文素養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而親近文化藝術是培育人文素養的方式之一;其中,「文化志工」不但自身親近文化藝術,同時也是引導他人走入藝文領域的重要橋梁。在台灣各地的文化中心、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或是大大小小的藝術節和展演活動中,處處可見文化志工的身影。志工們的熱情、友善,不但展現出勃發的社會活力,更使「志工精神」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軟實力。

去年,我曾赴香港參加光華中心舉辦的台灣月活動,深深感受到,參與表演藝術戶外演出的志工文化,是一項別具特色的台灣經驗。所以,香港台灣月不僅將台灣的節目輸出,更試圖透過舉辦志工工作坊,與香港社會分享這個特別的台灣經驗,獲得了不小回響。今年,我參與文化部文化志工表揚大會、擔任頒獎人,看著受表揚者洋溢自信、喜悅的神情,以及對所屬機構團隊的高度認同,讓我深信,這群在各角落默默付出的志工,實為推動台灣藝術文化蓬勃發展,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人們加入志工行列的動機不一而足,也很難用數據或物質去衡量其付出與收穫。以表演藝術為例,參與的志工有的是年紀較長的退休人士,也有年輕的學生,還有特地利用假期前來的上班族。這些人多半對藝文事務抱有熱衷,或是對地方社區有所關懷,成為文化志工,不但增加了接觸藝文活動、欣賞表演節目,與藝術工作者共事的機會,更可藉此開拓視野,並對文化機構和藝文組織有更深入的認識。

無庸置疑,志工們具備投入的熱情。不過,由於演出的各個環節,皆涉及人們當下的體驗以及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因此,對表演團隊來說,除了節目內容和舞台設備外,包括優質服務和安全考量,都需要全盤到位,力求盡善盡美,才能形塑、維護高品質的欣賞環境;且無論是在戶外還是劇場內演出,都是以「玩真的」的專業態度來呈現。是以,在熱情之外,文化志工也需要建立重視細節的意識和專業知能,並培養細膩的感受力和同理心。

舉例來說,文化志工時常擔任前台的服務工作,是從開演前進場、到演出進行中,再到節目結束後散場的連串過程中,觀眾近距離接觸、互動的對象。然而,在執行勤務時,若是拿捏氛圍、隨機應變的能力和經驗不足,則反而可能會弄巧成拙。

像是在演出進行中,如何請觀眾配合維護演出品質及創作權益而禁止攝影,同時又能避免造成尷尬,或影響到其他觀眾欣賞的權益;又像是演出方結束時,如何引導觀眾離場,同時又能彈性地權衡開放時間,提供充分沉澱反芻和交流討論的空間等,這些不但是文化志工「服務學習」的內容,也考驗著表演藝術工作主事者在演出相關配套上的能耐和用心。

文化志工是藝文界珍貴而重要的資產,期待場館、藝文組織和展演活動的主辦單位,能持續思考志工的培育和經營。一旦藝術工作者與文化志工建立起夥伴關係,我相信,兼具藝術專業、細緻服務和人情味的演出特色,將是台灣表演藝術令人驚豔的亮點!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 相關報導:

* 銀髮不褪色 孫越、戴綺霞戲說人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9157165.shtml

九十六歲京劇名伶戴綺霞唱戲唱了一輩子,九十三歲還挑戰「貴妃醉酒」,不知台下有個粉絲是藝人孫越,看她唱戲唱了六十多年。孫越活躍電視、電影數十年,反派、諧星、底層階級都演得讓人叫絕,卻在六十歲決定獻身公益,也不知偶像之前看過他所有戲劇。

誓言唱到一百歲的戴綺霞,碰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過」的孫越,同樣一九四九年前後渡海來台,同樣歷經戲劇與戰亂人生的甜酸苦辣,談起老年,有著「你最懂我」的會心與默契。兩人已訂好「百歲之約」,戴綺霞將在百歲演孫越最想看的拿手戲「馬寡婦開店」,孫越則將報以最內行的叫好聲「呃」。

* 她重拾彩筆 以油畫寫遊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9000438-260107

台中玉山高中副校長黃怡華1991年自銀行業轉戰教育圈,從事教職後才又重拾畫筆,今年應育達科技大學廣亞藝術中心邀請,舉辦「畫與詩的對話」油畫個展,展期至明年2月5日止。

黃怡華以油畫寫遊記,透過畫作重現親自造訪過且讓她深受感動的畫面,每幅作品再搭配由友人周海波創作的專屬詩句,使觀賞者能有無限想像空間。

* 創新漫畫家 「靠群眾募資圓夢」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08468

「正值戰後不久,台北街頭上兩個迷路少年直到深夜才找到目的地,原來他們從鄉下前來都市出版社投稿漫畫,雖然順利見到久候他們的編輯,但編輯卻因內容牽涉政局與立場而不願採納兩人的作品,兩人該怎麼辦呢?」這是在群眾募資平台「群眾貝果」募資成功的漫畫作品《夜的事變》,募資金額20萬元,以23.5萬元達標。

近年來,台灣出現許多群眾募資平台,也成為實踐夢想者的集資新管道,遊戲橘子今年10月也推出群眾募資平台「群募貝果」,募資範圍涵括文創、遊戲、動漫、設計、音樂影音、科技等;其中募資成功的漫畫作品「夜的事變」正是一個夢想實踐的例子,作者為1971年出生的漫畫家王登鈺。

* 港味貓室癲噹 來台吹微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9000364-260115

由夫妻檔Pam與John組成的香港創作團體「貓室」,4年前以家貓「姣姣」的視角出發,創作《癲噹》系列圖文書,深刻描繪當代香港的社會風貌,連《老夫子》作者王澤都盛讚它「惹笑逗趣」,昨天他們來台舉行《癲噹:微瘋輕輕吹》新書分享會,相當多紛絲到場支持。

貓室組成於2004年,由洪文婷(Pam)負責文字、陳宇峰(John)負責圖像,他們以動畫作品《李蠢》出道,2008年推出《隱蔽老人》,奪下有亞洲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日本TBS動畫大賽」全亞洲最高榮譽大獎。

洪文婷說,「貓室」是「貓虱」的諧音,因在大自然中,人如同「貓虱」一樣渺小,加上兩人都喜歡貓,故取名「貓室」,幽默記錄他們眼中香港的人事物。

「香港社會很瘋狂啊!」洪文婷和陳宇峰是香港人,4年前香港爆發金融風暴,社會人心惶惶、生存壓力爆表的時刻,他們正好收養生性親近人的街貓「姣姣」,因此透過貓的角度出發,觀察貧富差距拉大、失業率飆升的社會現象,也傳達活在當下與知足樂觀的生活態度。

* 細品阿勒泰 李娟冬牧尋寧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29000361-260115

翻開新疆作家李娟的新書《最大的寧靜》,眼前的世界全成了白雪皚皚。2010年冬天,她隨哈薩克牧民遷往冬牧場,在零下40多度低溫中,她日復一日的出外揹雪、拿羊糞蓋羊圈,男人則放羊到天黑才能回頭,進了屋子得喝上好幾杯茶才能暖過來。

李娟融入牧民細瑣的生活,除了艱辛的勞動,她也由衷愛著那冒著熱氣款待客人的肉湯和難得出門串門子的日子,她寫鄰居家中可愛的小娃兒逗得全家開心,也關心羊的生命多麼微弱痛苦,以及被母子分離的牛,在一天相聚的短短幾分鐘如何緊緊相依。

揹雪蓋羊圈 艱辛勞動

在幾乎被白雪覆蓋、被勞動填滿的遊牧日子中,李娟的文字,像是溫柔照拂的陽光,讓看似漠然的一切,一點一點融出生命的溫暖。「我有一種本事,能讓自己消失。」李娟在電話那頭,冷靜又幽默地說,這是為何她能在《最大的寧靜》中,細膩描寫同住的牧民一家人最親密的互動,「大部分時間,我都不說話地坐在那裡。」

身為在牧區長大的漢人,李娟因為對牧民冬牧生活的好奇,2010年在《人民文學》的寫作計畫贊助下,隨熟識的牧民居麻一家,前往稱作「冬窩子」、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南部沙漠的冬季放牧區。

她穿上重達20多斤的衣物,騎馬3天抵達冬窩子,廣闊的荒野只有兩家人,生活唯一目的就是活下去。原本被牧民以為幾天後就會落跑的她,挺能幹活,竟老老實實地和他們一起待上整個冬天。

酷寒中 學會感受幸福

雖然寒冷痛苦不堪,卻也理所應當,居麻教會她:「無論如何,寒冷的日子總是意味著寒冷『正在過去』。是的,一切總會過去,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讓創意自由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從梨山到非洲 播下戲曲的種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534-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30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跟著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的腳步與手勢,一群小男生捏起蘭花指、腳踩蓮花步,嬌聲學習古代四大名旦,旁邊的小女生則手握虎拳、腳踩外八字,扮起威武的大將軍,一字排開,場面熱鬧又趣味,這是發生在梨山上、晴空下的戶外藝術課程。

孫翠鳳對歌仔戲的教學與推廣始終不遺餘力,面對孩子,她特別上心。這次,為了85周年的團慶,明華園開拔到梨山演出。千里迢迢上山,只求能在觀眾心底留下更多回憶,孫翠鳳為此也特地領著子弟兵替梨山孩子上了堂歌仔戲表演課,現場熱鬧趣味。

孫翠鳳說,自己第一次到梨山是在18年前,「那時是因為拍廣告而上山,但從此難忘。為了搶拍日出的鏡頭,凌晨3點就起床梳化,5點開拍,雖然所有人都沒睡飽,但一看到曙光乍現的美景,真覺得不枉此行,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再來,要帶著歌仔戲上來。」

此外,孫翠鳳也帶著明華園在非洲深耕了十年,如今一群黑皮膚的非洲小孩可以翻筋斗、跨馬步,更可以朗朗上口標準的台語歌仔戲調。孫翠鳳回憶,當初是為了幫馬拉威的孤兒院募款,所以也教了當地的孩子學台灣歌仔戲。

每年,這些孩子都會回到台灣來感謝明華園與其他的助養人,用他們學到的歌仔戲表演回饋。明年的1月2日,他們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登台演出《西遊記》,師父孫翠鳳也將帶著小女兒昭賢、嫡傳弟子李郁真、姪子子豪、晨翎夫婦充當化妝師幫孩子梳化。

「台頂水水、台腳若鬼」,演員們撿腸捏肚也要把打點行頭擺在第一。要讓這群孩子有登台的自信,明華園替他們量身訂做戲服、戲鞋,孫翠鳳說:「我想,這也象徵著明華園在非洲這條藝術傳承之路長長久久走下去的願力。」

※ 相關報導:

* 明華園85載 不畏寒流走偏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531-260115

明華園第一代創辦人陳明吉曾說:「戲棚下無分貧富貴賤,歌仔戲是給所有人看的戲。」身為第二代經營者的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時刻不敢忘懷,在團慶85周年的時刻,他與當家小生孫翠鳳就領著全團上山、破浪、迎寒流,遠到梨山、綠島與金門演出。

* 新年就快樂啦 落魄劇團陪你跨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535-260115

全民大劇團新作《新年就快樂啦》,首次將「跨年晚會」搬上舞台,描述一個落魄劇團搶下政府跨年晚會標案,為了達到超水準演出,經歷一連串荒謬又激勵人心的故事,還穿插重大新聞事件,帶領觀眾回顧走過的一整年。



◆ 獨立書店組平台 自己救自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537-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2月30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自己的書店自己救!」這是台灣獨立書店面對生存困境時,曾喊出的口號,昨(29日)40多間獨立書店正式創立「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者」(簡稱友善書業合作社),發起人之一、水木書苑創辦人蘇至弘表示:「這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後希望把台灣的書店開回來、開下去!」

昨天成立大會溫馨而士氣高昂,除了有河book、唐山、新手、永樂座等數十家獨立書店代表,包括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一人出版社創辦人劉霽等出版人也出席相挺。

蘇至弘表示,近十年來大型書店競相殺低折扣,許多獨立書店的進貨價,甚至比大書店的售價還低,利潤微薄,壓縮生存空間;此外,大型經銷商礙於寄送偏遠、訂購量少,常無法供書給獨立書店,促使獨立書店「自救」,模仿小農模式共組合作社,以社會企業型態經營,不求營利只求「活下去」。

獨立書店向合作社訂書的優點是可自主選書,不必忍受大型經銷商「塞書」的業界「潛規則」,也能降低退書率,對書店、出版社來說都是好事。

友善書業合作社入股下限1萬元,社員不限書店,也包括友善環境的小農、有在地特色的文創商品經營者等,例如高雄旗山「小露吃」霜淇淋店,陳售友善小農商品、農學書籍,未來也會向合作社採購書籍。

目前合作社已達股金募資200萬目標,預計明年春季開始營運,並選出有河book書店創辦人詹正德任理事主席。

郝明義肯定台灣的獨立書店結合生活風格、在地文化,走出和美國獨立書店不一樣的路,但需要再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才能更有出路。

※ 相關報導:

* 伴唱機音樂授權 單一窗口搞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227-260205

國內不少餐廳、小吃店、土雞城等營業場所,提供電腦伴唱機供消費者唱歌,經濟部智慧局昨(29日)指出,明年起,店家可直接向單一窗口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MUST)申請,共同支付授權費9千元,一次取得國內3家集管團體的完整授權



◆ 兩岸設計界大咖 談創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159145.shtml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深圳報導】2014.12.30

在大陸「設計之都」深圳,兩岸四地設計界大咖昨天相聚一堂,探求在網路和行動通訊年代,設計領域如何突破和創新。

「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周」昨在深圳開鑼。本屆設計周以兩岸四地峰會為開場,題目是設計與商業模式創新。

來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教授范成浩在會談及台灣經驗,他認為台灣設計怎麼走還在探索。工業設計走過手工、量產等階段,現在進入網路年代,設計的本質還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

國際知名產品設計師、香港設計商協會主席葉智榮,談到設計與網路的結合,說目前大陸淘寶,仍是人民幣兩百元以下商品好賣,而eBay上高端產品如名表,能賣到幾十萬元,問題就在設計與網路結合能否推進。

澳門中西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席徐凌志更直指來年將是大轉型期,設計領域不轉型要死,轉型轉不好也要死。

大陸「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朱燾說,大陸設計領域面臨的,既有與世界設計強國的差距,又有大陸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

壓力加大,大陸各方求突破的動作也大。深圳市設計聯合會會長任克雷宣布,大陸首家設計藝術類跨行業聯盟「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成立,將首創「設計加藝術加教育加金融」模式,以全新模式搭建設計藝術產業融合發展新平台。

fsj 提到...

手作遇上植物染 工藝自然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160882.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易昌/淡水報導】2014.12.31

「我們沒有淚水,但是我們有汗水!」從服裝設計轉進植物染世界的張素環,當初不滿意布娃娃衣服上的化學染料,便一頭栽入天然植物染的世界,她說,走著走著,也14年了。

為推廣染織手作,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邀請7位染織創作者,拿出個人作品作展覽,現場除了展出天然染色工藝作品外,還有皮件與植物染布結合的各式皮件、杯墊。

52歲的張素環結束服裝設計工作後,便開始認真學著天然染料的世界,從洋蔥皮、檳榔等各種植物萃取的染汁,她總不厭其煩地去嘗試調配。

她說,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大多可以成為染料的原料,像是原住民常用的薯榔塊根,除了紅色汁液可以當作染色料外,其單寧酸還可讓麻線纖維變堅韌。

張素環說,當初還從事服裝設計業時,想幫手作布娃娃搭配服裝,卻發現市售服裝顏色太鮮豔,不合娃娃柔和感,才決定自己染,結果一踏進植物染世界後,就再也無法自拔。

專攻皮件工藝設計的陳春燕,則是將染布與皮件結合,她拿出兩顆與染布結合的抱枕參展,她說,每樣作品都是工藝老師費時耗力製作,從作品中都可以看見來自創作者的愛。

「就是自然~染織七人創作展」即日起至104年4月2日止,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詳情請洽(02)28013131轉6440。



◆ 無米樂社區 稻草編出包裝金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60831.shtml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2014.12.31

後壁無米樂社區媽媽拜師學習稻草編織,進而研發純手工稻草編織而成的稻米包裝禮盒,曾獲國家設計獎包裝設計金獎,社區媽媽說,以前不知稻草是好東西,都白白浪費了。

無米樂社區媽媽75歲張賴花、66歲黃月女等人,為了學習稻草編織,還參加職訓課程,遠赴台中學藝,黃月女說,自己摸索好一段時間才上手。從手工割稻、篩選稻稈、脫粒、曬稻稈,再到編織成品,全部純手工,無法用機器代勞,她說,現在想學的人屈指可數。

張賴花說,要選出好的稻草有撇步,稻稈必須夠長、夠壯,不能有病蟲害,脫粒後得把一粒粒的稻穀還給農民。曝曬後的稻稈使用前需先噴水軟化,光要編出稻草籃就得花一個半鐘頭。

張賴花說,經社區媽媽的巧手,每只稻草籃子收購價100元,做為稻米包裝禮盒,很受消費者青睞,連日本人都很喜歡,並曾獲「國家設計獎」設計金獎及綠色包裝設計獎的肯定。

※ 相關報導:

* 創意台南 10大出爐…通路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160825.shtml

台南市政府徵選10大創意商品,昨天頒獎,各項商品擷取台南文化意涵,設計別致相當吸睛,但獲獎者表示,文創品銷售通路仍是最大問題,需要公部門提供更多協助。

....第1名是菲堤創意設計的「老房子包包」,以台南老房子做為發想的皮件,第2名是石罡緯設計的「包裹屬於台南人的記憶」,以台南老屋的窗花為靈感創意的包裝紙,第3名是回鄉文創的「八將轉運傘」,以Q版八家將臉譜製成雨傘。

其他設計還有以台南古蹟剪影為構圖的毛氈卡套,以老房子磁磚花紋為設計重點的杯墊及府城意象包包等,都頗具特色。

* 高市府引人才 駁二添文創店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160839.shtml

高雄市文化局主辦「進階版文創人才回流計畫」,年輕文創人才從元旦起進駐大駁二藝術特區。歐北來團隊陳亦琳、自然系玻璃工藝家黃瓊儀、獨立創作者江家維、織染工藝家林潔怡及金工創作者李恆,為大駁二增添新亮點。

....文創工作者反映,「能在駁二開店」是一大夢想。文化局特別從4月起推動進階版文創人才回流計畫並持續徵件,已有近50位提出申請,僅入選6位,目前僅5位進駐有限空間,後續入選者則依序進駐。



◆ 台東才女新歌 靈感「外婆的嫁妝」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160866.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4.12.31

台東縣成功鎮音樂才女盧葦繼首張專輯盧葦花開獲得好評,近日和母親鍾慧君等人合作的第2張專輯「小湊戀歌」也問世。鍾慧君說,小湊戀歌源自母親從高雄嫁到台東後山的感觸,幾乎都是早期成功鎮的縮影。

20歲的盧葦,目前仍在奧地利攻讀音樂學位,但15歲就發出首張專輯,還受邀在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中配樂,如今推出第2張專輯,擁有很有特別的真實風味,令人驚嘆不已。

盧葦表示,構思旋律沒有太多障礙,而聽見旋律成為歌曲,會讓她有作曲獲得新生命的感覺。

該張專輯中的「新港小調」、「到綠島請寫信」2首,收錄自日治時期的地方歌謠;有3首歌由鍾慧君填詞,母女合力創作。

鍾慧君說,「勿忘影中人」這首歌,是她看見母親經常翻看櫥櫃中風衣得到的靈感。

她說,半世紀前,母親從高雄嫁到台東後山,後來曾向她形容「一過大武山,就忍不住哭了出來」,因早年交通不便,台東回娘家是很大的工程,櫥櫃中風衣是母親的嫁妝,思念娘家時,就看看它、摸摸它。

另有一首手心的浪花,是盧葦和阿美族詩人林答艾合作,林答艾以阿美族語作詩,在盧葦的旋律中吟誦,配合東海岸的浪潮,非常有氣氛。

※ 相關報導:

* 取經童話《安安》夢幻療癒暴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1000558-260107

樹科大春季大戲《安安》,改編自童話經典愛麗絲夢遊仙境,明年3月將搬上大東藝術中心舞台;有感於國內外性侵、家暴等案例層出不窮,團隊以「魔幻超現實」手法隱晦演出;這段療癒夢程虛實交錯,盼喚醒人們重視人際關係及親子教育等議題。

舞蹈藝術家俞秀青跨領域擔綱總編導,她說,創作動機源起《愛麗絲夢遊仙境》,看似天馬行空、荒誕不羈的童話,卻隱藏不少人生寓意。她舉例,像是當中愛麗絲身體忽大忽小,是為呈現愛麗絲對成長幻想期待及自我認同過程。

fsj 提到...

才女何真真 用音樂解讀「小王子」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15117

聯合報 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 2015-01-01

曾以小王子為靈感,創作鋼琴樂曲的音樂才女何真真,上周六前往欣賞由聯合報系主辦的「小王子特展」。見識小王子以有別於她熟悉的文字、音樂單一形式,所呈現出的另一番風味。

何真真以她一貫「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的創作理念,在2011年發行《遇見小王子》專輯,透過音樂來解讀法國世界名著「小王子」的故事。專輯中以鋼琴和大規模絃樂器編曲,另加入台灣少見的愛爾蘭笛,道出小王子遨遊星際間豐富的寬度與哲理的深度。

何真真說,在「小王子特展」中看到作者聖修伯里的百幅親筆圖稿,令她相當感動。過去她都是憑著書中的文字想像,看了真跡後,覺得更能貼近作者想傳遞的真實面貌。

展區中不少別具巧思的設計,也令她印象深刻。像《酒鬼的星球》設置多個哈哈鏡,模擬酒醉後眼中扭曲的世界;《點燈人的星球》則以夜光塗料打造黑夜場景,彷彿真的置身星球中。

何真真提到,「聽見小王子」情境故事機的配樂,有助她進入自己的想像空間。即使一旁很多民眾同時在看展,也能沉浸在只有她和小王子的星際探索旅程。

配合元旦連假,主辦單位特別設計「小禮物陪民眾快樂過節」的小確幸。今天起至3日,前100名入場觀展者,可獲小王子精美明信片。4日,在統一阪急百貨舉辦真人版小王子見面會。另於10、11日舉辦「小王子故事屋」活動。除了有老師導讀小王子故事外,還能自己動手種盆栽,體會小王子細心呵護玫瑰的心情。報名網址:http://goo.gl/iBFDQ6。

由聯合報系主辦的「小王子特展」至3月15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出,單人票280元,愛心票140元(皆可免費租用聽見小王子情境故事機)。更多購票詳情請洽官網:http://uevent.udn.com/prince/,服務專線:02-8643-3955(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晚間6時)。

※ 相關報導:

* 《玩具總動員3》原畫稿曝光 原本場景設在「台灣」
http://news.ltn.com.tw/news/entertainment/breakingnews/1195310

紅遍全球的皮克斯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近日公開了原始劇本概念圖,而最初構想場景竟是設在「台灣」,從圖稿中可看到玩具們在台北101、排骨湯店等熟悉街景,展開一場台灣冒險之旅。



◆ 創意無限 男大生成Logo達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100045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1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大學生成公部門徵件達人!崇右技術學院學生許廣瑋,專長企業識別設計,高2起挑戰各徵件競賽,已斬獲6、70座獎項,不少公部門Logo、標章都出自他手;他昨再以作品「歸綠」,獲新北市環保局「金商獎」標章徵件首獎。

從小就愛畫畫的許廣瑋,高中考取復興商工美術科,專攻平面設計;目前就讀崇右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4年級,特別喜歡以簡單圖像傳達意念,因此投入「企業識別」領域。

他指出,企業識別包含Logo、標章等,相較一般創作更難,須以簡單文字、色彩與圖形,融入企業理念創作。為累積實務經驗並挑戰自我,高2開始主動參加徵件競賽,迄今已斬獲6、70個獎項。

獲獎作品中,以公部門最多,作品曾獲選宜蘭縣環保局「宜蘭綠卡」、新北市中小學校長協會Logo,日前也獲彰化縣環保局資源回收海報設計冠軍,累積獎金已近15萬元,可謂公部門徵件達人。

昨他再以作品「歸綠」,獲選新北市環保局「金商獎」徵件首獎,標章以房子、綠葉、人、愛心4大元素組成,以人為本,結合環境整潔與綠化概念,並傳遞落實、無私奉獻以及愛護環境精神。

22歲的許廣瑋已是同儕間的佼佼者,也是校內比賽常勝軍。他說,一般大學生僅顧及自己學業,卻忽略學生缺乏經歷,應及早培養自己實力,累積作品才能在業界掙得機會,未來目標朝商業設計領域邁進。

fsj 提到...

柯洛班尼可夫 攻頂貝多芬聖母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200066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2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04年史克里亞賓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柯洛班尼可夫(見圖,鵬博藝術提供),下月將首度來台舉行鋼琴獨奏會,演奏拿手的史克里亞賓以及拉赫曼尼諾夫作品,也將攻頂挑戰貝多芬被稱為「聖母峰」的晚年鉅作、第29號鋼琴奏鳴曲《漢瑪克拉維》。

柯洛班尼可夫不只是鋼琴彈得好,也是個有執照的律師,12歲就跳級念莫斯科私立歐洲法律大學法律系,後來還取得律師執業資格。不過由於演奏邀約越來越多,最後決定當鋼琴家去。

「音樂裡實在有太多的想像空間,讓人筋疲力盡,也深深讓人著迷。」

柯洛班尼可夫舉例,好比這首即將在台灣演出的《漢馬克拉維》,就讓他感覺到貝多芬的偉大,「每次我彈奏這首曲子時,心裡都會想著,當時的貝多芬到底在和什麼奮戰呢?因為每顆音符都是從巨大的精神壓力下淬鍊而來,令人震撼。」

俄國鋼琴家柯洛班尼可夫1986年出生,5歲開始習琴,15歲時就讀莫斯科音樂院,師從傳奇名師瑙莫夫的學生迪亞夫,19歲就以最高榮譽的5+成績畢業。

2004年,柯洛班尼可夫贏得史克里亞賓國際鋼琴大賽首獎,隔年還拿到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第2名及觀眾票選獎。

同年,他也進入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律系深造,直至2006年由於音樂會邀約愈來愈多,再加上拿到獎學金,得以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他最後決定以音樂為職志,向傳奇鋼琴家索弗羅尼斯基的好友、史克里亞賓專家尼可諾維奇繼續習鋼琴,並展開演奏生涯。

柯洛班尼可夫的律師身分,在古典樂壇顯得相當特別,柯洛班尼可夫說,他念法律一方面為了捍衛人權,一方面也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他也曾經幫朋友的經紀合約打官司,而且勝訴,實戰經驗出色。

柯洛班尼可夫鋼琴獨奏會將於1月24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鄭貞銘出手 寫活百年大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200066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2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再怎麼忙,也要和大師在一起。」投身新聞教育50年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鄭貞銘(見圖,黃世麒攝),近期與中國青年學者丁士軒共同發表新書《百年大師》,挑選海峽兩岸百年來的100位典範人物,為他們立傳,記錄「100個人物,100種典範;100個故事,100種感動。」

百位大師包括梁啟超、蔣渭水、蔡元培、胡適、魯迅等民初思想大家,以及白先勇、余光中、林懷民、高信疆等台灣文化人。

助青年思索人生價值

鄭貞銘表示,近年台灣社會愈趨功利取向,青年人的價值觀失落,未來不知何去何從,「3年前我開始思考編著大師傳記,用精簡易讀的文字,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也幫助他們重新思索人生價值。」

鄭貞銘今年78歲,是政治大學新聞系在台復校第一屆學生,後來被延攬至文化大學創設新聞系,投身新聞教育50多年,作育英才無數,也曾推出《百年報人》系列,為許多知名報人立傳。

寫日記60年不曾停筆

鄭貞銘回憶,剛進大學時,曾聽當時中央研究院長胡適演講,聽到他提倡「多讀傳記,養成寫作的習慣」,至今印象深刻。鄭貞銘表示,自己受益良多,自此不僅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60年來筆耕不綴,也經常閱讀傳記。

鄭貞銘特別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立傳。他表示,當時高信疆在副刊專欄中引進國內外知名學人,且干犯當時政治壓力,刊登柏楊、李敖等異議作家文章,對促進台灣現代化貢獻良多,「現在許多文壇名人,包括林懷民、蔣勳、朱銘等人都是從人間副刊崛起,人間可說帶領一個時代的風潮。」

天天剪報建立資料庫

鄭貞銘3年來消化了大量資料,一篇4000字的傳文背後擁有40萬字的底蘊,雖然已屆退休之齡,鄭貞銘現在仍然日閱5、6份報紙,而且隨時剪報,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做的當下不覺得有什麼,但若干年後,這些東西都非常寶貴。」

如今,這一篇篇的剪報與資料,也在鄭貞銘特有消化資料、去蕪存菁的深厚功力下,化為精彩可讀、深入淺出的文字,讓無暇閱讀大部頭書籍的現代人,也能一睹大師風采。



◆ 大雅齋瓷器 慈禧的最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200066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中國歷代文人歌詠花卉的文字不少,畫家更是妙筆「生花」,雖然對種花或插花的器皿也多所講究,但關於花器的研究則要到明代晚期才受到重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現正舉辦「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展示院藏明清御用瓷花器共105件,窺見明清時期的花藝發展。

器物處研究員陳玉秀解釋,明清花器可分「盆景」和「插花」兩類,材質有銅、瓷、玉、石、玻璃、漆器、木竹等,形制有瓶、盆、缸、碗、盤、桶、籃等。

這次展品較難得的是明代花器中最精美的鈞窯,約製作於15世紀前半時期,「鈞窯花器傳世總數約200多件,散布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故宮收藏的數量最多,其次是哈佛大學附屬藝術博物館,多屬清宮舊藏。」

「盆景」指的是植物連根栽植在花器中,「花盆被喻為大地,依觀想來形塑各類植栽,也可添加湖石、人偶、蟲鳥等配飾,營造具體而微的大地景觀」。這類花器通常厚重、廣口、寬底,有方、圓或多角造型。

陳玉秀敘述,明人喜愛在鈞窯花盆種植石菖蒲,此景常見於明代繪畫中,「石菖蒲具有明目的效果,照顧好的話,可長達9節,文人種在室內外以表志節。」

這次展品中,以慈禧太后下令燒製的「大雅齋」與「體和殿製」款的花盆最為精細。「大雅齋」是慈禧作畫的書房,此款瓷器多以折枝花卉、喜鵲、翎毛草蟲等為裝飾題材,有別於清宮一貫的文人山水品味,「顯露慈禧個人的女性品味。」

陳玉秀指出,古人種花、插花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裝飾空間,「遇到節慶以花藝布置室內外,應景的花卉盆景、瓶花和帶著吉祥紋飾或造型的器皿一起擺設」,營造出如「石榴多子,蘋果平安」的諧音意象。

而將花卉折枝插入的「插花器」有52件展品。

將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裡,欣賞花木姿態之美,若是陳設在大廳的「堂花」,需大型花器展現富麗花材;擺置在書齋的「齋花」,則小而雅緻。插花時還需思考固定花枝的方式,因此花器常搭配多孔金屬內膽,或製成多管形制,「明清插花器皿以瓶為主,常附金屬內膽,春冬時節水容易結凍,以內膽隔離水與瓶,可防止瓶器崩裂。」

fsj 提到...

完全搞錯重點!「斷背山」原作者惱火
http://udn.com/news/story/7262/618890

記者蘇詠智╱即時報導 2015-01-03 聯合報

李安名片「斷背山」讓他拿下首座奧斯卡最佳導演,卻讓原著作者安妮普露後悔寫下這個故事?安妮最近接受「Paris Review」訪問時坦言,自己花了很長的時間把它寫完,故事中的主角好像已經脫離自己的筆下,有了另外的生命,卻話鋒一轉,透露對於某些過度熱情的影迷,對於故事該怎麼走有自己的想法而頗為不滿。

安妮普露表明很後悔寫「斷背山」,因為招來一堆爭論、不滿與令她惱火的事,在李安的電影上片之前還好,上映之後這種事就變得非常多。除了故事所發生的懷俄明州,有很多人還是下意識地抗拒、不想閱讀這篇小說,但這不會讓安妮普露感到困擾,她已經蠻習慣當地某些民眾的這種反應,她再次強調在電影上片後,太多人誤解「斷背山」,她堅信在故事中留白、讓所有讀者可以將某些自身經驗代入是很重要的,可惜「斷背山」很多粉絲只在乎兩位男主角有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更有很多人編了一堆同人小說形式的後續,讓恩尼斯在傑克死後又多了一些新男友、新戀情等等,令安妮十分受不了。

到底「斷背山」要表達的是什麼?安妮普露挑明說:「他們根本不了解這故事完全跟傑克與恩尼斯沒關,而是在講『恐同』,是關於社會上是否接受的情況,關於一個地點,一種特別的心態和道德觀,他們完全都不理解。你不知道有多少那些東西(同人小說)被送到我面前來,好像期望我會說,喔,要是當初我知道能夠寫成這樣就好了。拜託,那些根本不是我寫的故事,那些也不是屬於他們的人物,而是屬於我的......如果從著作權法上來說的話。」

換言之,把「斷背山」看成只是兩個男人的愛情故事,從安妮普露的眼中看來,簡直是徹底弄錯重點,男男之間有沒有完美的結局,從來就不是非常重要。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陸熱衷繁體閱讀 台版書成長2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788-260301

繁體書這幾年在大陸可說愈來愈受歡迎,據兩岸出版物流協會的統計,去年繁體書在大陸的銷售成長2成。天龍國際圖書董事長沈榮裕表示,在現有的福州閩台書城、廈門的台灣書店設立台版書專櫃外,預計今年又會在杭州和上海的博庫書城新設台版書專櫃,甚至可望有專賣店。

* 御我:網路世代 華人圈語言交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794-260301

近2、3年來,台灣輕小說年度暢銷榜上總會在前3強看到她的身影,被封為「台灣輕小說界的女王」,被大陸年輕世代視為「台灣的J.K.羅琳」....御我的作品《1/2王子》、《不殺》、《吾命騎士》等均陸續暢銷,且有不少大陸粉絲為了她的作品,除了在網路上追看,更勤於找繁體版閱讀。御我認為網路世代華人圈的語言已相互交錯,因此她的作品雖頗有些台灣語境,大陸及海外讀者接受度仍頗高,甚至她指出:「有些地域性的差別,其實對讀者而言更有趣。」

* 2014開卷好書獎 對美好未來的想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489-260102

....從反服貿學運、反核四、多元成家到食安風暴,2014年的諸多爭議事件,令社會動盪、人心浮動,老牌企業與政黨的光環剝落,形象大跌,民眾長期以來的信賴感也受到重創。幸好不管無良商人如何黑心,這社會仍有許多人士與團體,或宣導鼓吹,或運動實踐,大至投入公益活動,小至教人自製食物、無毒自耕,無非希望這社會變得更好。

美好生活書的入圍書單,正好見證了有心者這分努力。

* 2014開卷好書獎 依然朝向光和美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505-260102

2014年開卷「最佳青少年圖書」及「最佳童書」項目的評選工作,召集了來自台灣北中南各地,具有中西學養、人文或科學、教育或藝文界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員擔任評審。幾位長期關注童書、青少年圖書創作出版的評審,面對入圍的54部作品,不但親自閱讀,也以實驗的精神讓孩子參與。例如已有4名內外孫的作家小野,就密切觀察孫子對幾本童書的反應;又如在社區推廣閱讀的蔡淑媖,也透過讀書會共讀的方式,得知青少年讀者對作品的第一手感受與共鳴。擔任親職教育工作與中文寫作推動的李崇建、從事文字編輯與譯者工作多年經驗的許琳英,亦以專業的經驗和品味,精挑細選。



◆ 江蕙淚別歌壇 今夏演唱會後封麥
http://udn.com/news/story/7504/618664

記者袁世珮/台北報導 2015-01-03 聯合報

開年歌壇最大震撼,歌迷心中地位堪比國寶的天后江蕙,昨抖著聲音宣布退出歌壇,七月底展開的北高共十六場演唱會是封麥之作,那之後,她要「回到十歲之前那個沒有鎂光燈的日子」。

這場記者會,原本是宣布江蕙繼二○一三年「鏡花水月」後,將啟動第四套巡迴「祝福」,江蕙全場明顯壓抑情緒,與主持人黃子佼對話簡短,最後突然拿出預寫的講稿,幾次深呼吸,仍是哽咽,顯然要主動為她四十三年的歌唱生涯、卅二年的歌壇江山畫下句點,縱使下了決心,也是萬般艱難。

江蕙說,她唱了一輩子的歌,感謝上天給的天賦,也謝謝歌迷,「今天在這裡,萬般不捨地要親口跟各位說,這將是我最後一次的演唱會。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用我所有的力氣,把最完美的聲音、最完美的身影留給你們。之後我將告別歌壇,回到十歲之前那個沒有鎂光燈的日子。」

全場震驚中,江蕙幾乎讀不下去。她說,要為自己的歌手生涯畫下美麗的句點,「希望以後大家想到江蕙這個人,心裡是溫暖的、嘴角是上揚的。」至於未來,她還是會關心社會,「祝福我們最愛的台灣永保安康。」

經紀人陳子鴻透露,江蕙早在「鏡花水月」時就萌生退意,因票房一再秒殺而無法對歌迷開口,這一次,她先以專輯「遠走高飛」明志,更在日前決定做此宣布,工作人員到昨天中午才知。陳子鴻說:「退的事是遲早,她要在最燦爛的時候,留給大家最美的印象。」而江蕙自我要求高,總是壓力大到失眠,朋友們不忍心,支持她退的決定。

陳子鴻說,未來江蕙不再開演唱會、不再出專輯,已錄好的三首歌,「看她過不過關」才能決定能否見天日,但之後即不會再有新作。也因此,七月廿五日起台北小巨蛋十二場、八月廿九日起高雄巨蛋四場,勢必搶票,主辦單位首開先例,從五日起分三天賣票,相關訊息可查詢寬宏售票系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江蕙將台語歌唱進國際殿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265-260112

江蕙宣布引退,她的演唱會製作人、也是張惠妹經紀人陳鎮川說:「江蕙的貢獻不止是台語樂壇,她幫台語流行音樂創造了新局面,讓台語歌曲從夜市走到國際級殿堂。」她的〈藝界人生〉唱出所有藝人的心聲,卻只有她能夠達到的境界!

陳鎮川說,江蕙對歌壇的貢獻是有歷史意義的,不是暢銷不暢銷,她的退出代表台語歌壇的歷史告一段落,「如果阿妹是台灣歌壇的女王,那二姊就是台灣歌壇的皇太后。」她是專業、自律、零瑕疵的藝人,決定不再唱,放下這輩子最重要的依賴,去尋找到新的生活,非常偉大。



◆ 路邊居民當主角 拍出真羅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300069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3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首部入圍威尼斯影展並贏得金獅獎的紀錄片《一條大路通羅馬》,將在台上映。影片環繞著羅馬近郊70公里的大型公路,紀錄居住在沿線的人們,帶著觀眾發現這個「看不見的城市」,冷門的題材竟擊敗蔡明亮的《郊遊》,也成為威尼斯影展70年來第一部奪下金獅獎的紀錄片。

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現年51歲,為義大利籍導演、攝影師、製片人與編劇,他生於非洲東北部厄立特里亞,在羅馬與伊斯坦堡等地成長,20歲時前往美國念電影,作品一直以紀錄片為主。

影片開頭,鏡頭來到一輛救護車上,救護員熟練地為失溫的中年男子蓋上保溫袋,男子卻頻頻以手撥開保溫袋,嘴裡喊著:「不要!不要!」氣氛緊張又搞笑。接著,鏡頭又跳到一處農場,老先生拿著探測聽筒聽為棕櫚樹看診,看麵包蟲是否入、危害樹的健康。

「旅行的意義」影展策展人陳德齡表示,「羅西以如作家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一般詩意的鏡頭,深入城鎮中不為人知、甚至有些古怪小人物的生活,不同於觀光客總是瀏覽羅馬的傳統歷史建築或文物,他是真正深入當地生活。」

「旅行的意義」影展將從1月10展開,影展還選映由兩位荷蘭籍導演勞柏榮包特與羅希爾凡艾克拍攝的《阿姆斯特丹小鎮指南》,他們探訪分布在美國土地上16個名為「阿姆斯特丹」的小鎮,呈現荷裔移民的人文與歷史脈絡,並以四季為時序,在公路旅程中拍攝完成。

※ 相關報導:

* 從經典電影成功翻新的精彩影集
http://udn.com/news/story/7482/596021

影視業者題材荒,一堆老影片被改頭換面(或是借屍還魂),老戲迷常常一開始就唱衰,連「試試看」的機會都不想給,其實情況不見得那麼糟。

去年春天,美國接連傳出一堆槍擊案搞得人心惶惶,電視上卻接連出現3齣標榜連續殺人,灰暗病態人格的影集「殺手信徒」(The Following)、「貝茨旅館」(Bates Motel)和「雙面人魔」(Hannibal),後面兩齣戲就分別由影史經典「驚魂記」和「沉默的羔羊」衍生而來....

fsj 提到...

永遠微笑的假人 聽銀髮心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23/61983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1-04

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當人口結構開始老化,我們該如何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推出「愛與關懷:荷蘭全齡照護設計展」,展出50件由荷蘭設計師為銀髮族研發、促進樂齡生活的作品。

「玫瑰號機器人」可執行小型家務工作,包括準備早餐、輔助步行、尋找拿取物品、清潔工作,甚至可以應門、檢驗房屋。使用者可透過平板電腦上自行操作,既不依賴他人,也能擁有隱私和安全。

另一款「好朋友機器人」,身高1.5公尺,有兩隻手臂及4個輪子,能執行煮飯、清潔等家務。「好朋友」配備照相機與雷射測距器、具3D立體視覺,並不時上網學習其他機器人的智慧。不只執行設計過的任務,還能應變突發狀況。

除照顧長者,獨居長者還需要陪伴者,設計師巴特設計了假人「A.A.D.」。它是一個真人大小的假人,可做成各種膚色;不管那個場合它總會微笑、永遠樂意傾聽。

.「荷蘭全齡照護設計展」即起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展出,展至3月8日。



◆ 用設計負責 石大宇力挽竹工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4000787-260301

旺報 2015年01月04日 記者李怡芸/台北——北京連線專訪

總是自問:「為什麼而做?」的台灣設計師,也是「清庭」的創辦人石大宇,以其長年致力於把傳統工藝帶回當代生活,產生出基於「當代中華文化」的新設計,今年獲大陸「中華文化促進會」評選為2014中華文化人物,石大宇說:「一如初衷,我還是做我想做、應做的。」

「中華文化人物」是大陸首個針對全球華人文化領域的評選活動,迄今已舉辦6屆。在台灣曾引領原創設計風潮,以設計力帶動產業升級,被譽為「設計界創意教父」的石大宇,自2007年赴大陸,2010年在北京開設清庭設計中心後,亦以「竹計畫」、「贊竹茶盤」、「櫃茗器」等設計榮獲紅點、iF和德國設計獎,儘管蜚聲國際,但石大宇強調:「自己做的時候沒想過國際市場,也不是為了說服國際而做。」一切,是為了回歸和自己文化的連結。

「設計真正的價值體現在於能夠反省!」這幾年兩岸把「文創」喊得震天價響,卻在創意、設計與商業、文化間不斷拉鋸,石大宇認為設計不是僅僅滿足個人創作欲望,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思考問題的本質,而他自己多年在美國工作,與國際設計圈接觸的經驗,讓他意識到「用設計負責任」這件事。

沒有傳統就沒有創新

他認為設計到最後討論的是生活,因此回頭看看華人數千年的文化,所有的「設計」,也就是過去「開物」、「造物」的觀念,對應的都是自然,而非掠奪自然,也就是永續。因此他從生長於中華土地,根植於華人生活的材料——竹出發,發展出新的工藝技法和對應於當代的設計。

「沒有傳統,就沒有創新」,石大宇有感於今日華人設計師所受到的教育和審美邏輯,均是西方思維,但傾向於讓西方認可的設計,本質上根本無法超越西方。回歸自己的文化與生活,石大宇設計、開發的一系列竹製設計物件,既獲得了華人的共鳴,也受到國際的肯定,但他仍表示:「不是刻意做什麼與眾不同的,而是根本於文化差異。」

打造華人的生活物件

觀察台灣設計界多年,石大宇尤其感慨:「台灣隨時需要別人的認同,但別人給你獎,不代表他認為你比他好。」

回歸思考「什麼是設計師該做的」,曾以竹工藝在台灣力挽已邁入夕陽工業的竹產業。石大宇認定這是自己該走的路:以環保的材質、以傳統的工藝為基礎,尋求生產技法和全新竹複合材料的突破,打造屬於華人的設計生活物件。

他也期許兩岸在文創產業被視為傳統文化的軟實力時,能夠看清文化與商品、設計與藝術創作的差異,開展華人文創的大格局。對於「朕知道了」這樣的博物館延伸商品,他直言指出:「其製作材料及工法並非永續,文化價值亦是缺失。」

※ 相關報導:

* 台瓷器創意 驚艷大陸領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4000802-260301

....1983年創立的「台華窯」是外賓來台灣訪問時,經常參觀的文創代表企業,台華窯出品的瓷器也是政府贈送國賓的代表禮品之一,台華窯認為,精湛釉色窯燒工藝,及藝術家的無限創意,展現台灣在地產業的創意能量與工藝技術,才讓台華窯榮獲總統府指定為生產國賓禮品的窯元,成就有如古代御用「官窯」。

鶯歌台華窯總部上千坪空間結合了各式功能,小到幾塊錢的陶偶,大到數十萬元的陶瓷藝品,從幼稚園小朋友的教學,到國家級貴賓的參訪,這裡都能提供。

瓷器曾經是中國的象徵,但目前世界知名的瓷器品牌如Meissen、Wedgwood都是歐洲品牌,台華窯王朝明主任指出,西方著名的瓷器品牌,代表了西方文化,西方審美觀,西方強勢的經濟力,台華窯作品則是代表了東方文化,不過,相較於大陸作品,不論用色及造型都要大膽創新,這也是台華窯的利基所在。

* 日本漆藝名家 總爺展出新作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18428

日本漆藝名家三田村有純正在總爺藝文中心展出經典作品與新作至3月29日,他希望藉此加強台日間的藝術與文化交流。

名為「金銀光彩」的特展共有52件三田村的創作,三田村說,台灣是他30年來最常造訪的地方,很高興藉作品展、創造新的台日藝文交流;也很感謝台灣對日友善,並有機會呈現所學。

* 連假最後一天 葫蘆墩看大師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19819

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大師級陳夏生、施寶容上百件編織作品,將漆藝與棉線結合,並將中國結繩融入生活;館內另有3場攝影、書法、油畫展,今(4日)展期最後一天,民眾可把握假期最後一天免費參觀。



◆ 江蕙動人的非音樂要素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20203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2015-01-04

星期六一早,每個新聞台都在播報江蕙要「封麥」。轉台到CNN,也在討論「娛樂新聞」—是美國為了索尼影業的駭客事件,要對北韓實施制裁。

江蕙是台灣情歌天后,很多人覺得她跨越族群、唱上國際,引退自是大事。況且,台灣藝人比很多信誓旦旦不入閣、不選舉的政客更有公信力,「最後一唱」的新聞性,與美國制裁北韓同樣震撼。

這兩則新聞出現的時間點,都有助電影或演唱會票房,抽絲剝繭,美國的新制裁並未斷絕與北韓的貿易,我們也仍可從唱片回味江蕙的歌聲,其音效比講求熱鬧的演唱會現場更清晰,所以兩則新聞的象徵意義,其實都高過實質影響。

有趣的是,媒體報導未集中在音樂本身,而是把江蕙從童年開始走唱的生涯,投射為某種台灣女性的「具體而微」,甚至想像成某個年代的追憶。

這種投射出來的想像,和日前幾名年輕學運領袖的八卦雜聞,被操作成支持者「想像共同體」崩壞,表面相反,但本質相似。

江蕙動人的形象,有部分確實來自非音樂的要素,民視《台灣演義》節目,在幾年前她發喜餅、送喜帖,替唱片宣傳時,即對此現象做了註解。

那陣子,《傷心酒店》紅遍KTV,歌詞的台語押韻確實漂亮,和施文彬對唱「有愛也罷,無愛嘛快活,今夜伴阮是孤單。」字面壓抑不住汩汩流出的愛意,令人印象深刻。

音樂本身,江蕙嗓音召喚的情緒,不必配合賣力的舞蹈表演,這是與近日全台各地跨年晚會表演,最大不同。

流行快歌,尤其《火鍋爽》、《小蘋果》之類,若少了舞群與道具,立刻喪失大半光彩。反而,像江蕙那種可靜聽的歌曲,是比較不必輕言引退的。

但流行文化若欲達到宋詞元曲那種雋永,歌詞雖不一定太「文青」,總得有些超越庶民小情小愛。

同樣令人慨嘆的是,台灣的大學教育比例幾達百分百,知識分子的音樂品味,仍少了點「腦子」。

撇開音樂,「退休」這事不見得不好,「年高須告老,名遂合退身」,江蕙其實夠幸運地準備好退休了,樂迷該羨慕她享受自己的生活。

反而我們當中很多小民,難有輕言退休的勇氣,唯盼愈老愈值錢,桑榆暮景還能守住工作崗位。所以,祝福江蕙,也祝福自己。

fsj 提到...

岸本齊史操刀… 鳴人和雛田秀恩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500038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5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陪伴許多人長大的日本經典漫畫《火影忍者》,在去年11月劃下完美句點。全新第10部劇場版作品《最終章—火影忍者劇場版》,由原作者岸本齊史親自操刀,訴說月球直逼地球的末日之際,一直鍾情於鳴人的雛田默默織了圍巾,卻不知如何傳達感情,與此同時,突發重大危機,迫使火影五人組重新集結,挽救地球毀滅的危機。

《火影忍者》從1999年在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連載,至今漫畫單行本在全球累計銷量突破2億本,且在全球30國熱賣,動畫於全球80個國家播出。《最終章-火影忍者劇場版》去年12月在日本上映,首周票房突破5億,創下劇場版10年來新紀錄。

《最終章—火影忍者劇場版》填補了原作漫畫第699集到第700集之間的「空白之時」,訴說原著未提及的故事,內容關於鳴人與佐助的因緣之戰結束後的木葉忍者村,以及火影五人組如何面對月球即將撞擊地球的危機,也帶出鳴人與雛田一段默默滋生的愛戀。

岸本齊史笑稱,《最終章-火影忍者劇場版》主題說穿了就是戀愛,「劇情還是與原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希望觀眾盡可能看完原作後,再進電影院觀賞本片,但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啦。」

岸本齊史生於1974年,出生於日本岡山,早年受《七龍珠》、《北斗神拳》、《哆啦A夢》影響,崇拜鳥山明、大友克洋等人。21歲時以《機器人》在《Jump》出道,後來立志創作忍者漫畫,1999年正式推出長篇連載《火影忍者》,經過15年,去年11月以700話正式完結。

「現在正在思考鳴人兒子的故事與必殺技,再來的劇場版就將是以他為出發點。」岸本齊史指出,未來作者將以鳴人的兒子為主角,繪製短篇動漫,並於明年8月再推出屬於他的劇場版,《最終章-火影忍者劇場版》將在1月16在台上映。



◆ 「創藝展演」能歌善舞 行銷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21613

經濟日報 文/高行 2015-01-05

一場秀結合戲劇、音樂、藝術,呈現豐富精緻文化…

把文創能量注入國際觀光,擦出燦爛火花。去(2103)年來台的商務旅客逾90萬人次,行色匆匆,多數為參展而短暫停留;不過,由已故科技大老溫世仁之子溫泰鈞領軍的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特別把在台舉辦的大型商展注入文化元素,力圖讓這些消費能力高的國際商旅發現台灣之美,吸引他們回流,促使台灣國際觀光再次躍進。

今年5月,一場結合高雄國際遊艇展的絢麗演出首度在南台灣登場,台下座無虛席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宛如小聯合國。這齣名為「The Stars」的戲碼描述美國礦產大亨之子和台灣女子的奇遇愛情故事,饒富趣味的穿越劇情像是現代版的牛郎織女。

啟幕後,一幕幕作為主舞台背景的巨幅沙畫立刻吸引觀眾目光,不由讚嘆創作者的手法和巧思;緊接著,十鼓擊樂團登場,震撼鼓聲磅礴呈現劈海開天氣勢,舞鈴劇場的扯鈴律動出一片無垠海洋,再有請太極高手,使出武太極演繹牛郎織女情愛的曲折與圓融。演出結束,在場觀眾久久不肯離席,留下感動,更留下對台灣文化的濃郁興致。

聲光效果包裝 訴說在地故事

「The Stars」的演出,是看見台灣基金會推動國際觀光的首度嘗試。該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表示,之所以規畫這項別出心裁的「創藝展演」,就是希望國際旅客可以在有限的停留時間內,看見台灣最精彩的一面,也為本土藝文團體創造國際性表演舞台。

陳文堂強調,「創藝展演」與其他表演形式最大的不同,在於結合戲劇、音樂、藝術、表演等跨界團體,再藉由故事、演出、音樂、影像的層層交疊,以多元方式共同傳述台灣故事,而非單一表演團體,藉此呈現台灣本地文化的豐富與精緻;配合高雄遊艇展的演出只是開始,後續將結合更多國際性展覽推出系列活動,展現台灣獨有的精緻與優雅,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看見台灣基金會不僅在國際商旅心中埋下赴台深度旅遊的種子,也持續把文創力量注入在地特色商家,深化台灣吸引國際觀光客的競爭力。2011年該基金會攜手交通部觀光局進行「國際光點計畫」,現階段成功串連台中、南投、雲林、彰化、嘉義等五縣市,挖掘150間潛力店家輔導升級,並規劃出50項深度旅遊體驗行程、設立35間讓外國旅客可親身參與的樂活學堂。

陳文堂說,以往觀光客只能「喝」到台灣享譽國際的珍珠奶茶,但透過樂活學堂的設計,遊客實際體驗手搖珍珠奶茶的製作過程,不僅是從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看到、聽到、聞到、嘗到和摸到,更能透過與店家的學習交流,深刻體會台灣接待國際旅客用「心」的第六感。

重塑雲林商家 吸引國外旅客

讓陳文堂更引以為傲的是,在基金會的努力下,向來缺乏觀光資源的雲林,也因注入文創元素而有了嶄新風貌。不少在地店家因接受輔導改頭換面,創造吸引國際遊客造訪的高附加價值。現在,提起虎尾鎮的虎尾厝沙龍書店、口湖鄉的好蝦冏男社、西螺鎮的丸莊醬油觀光工廠、北港鎮的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斗六市墨池堂創作食坊、芒果咖啡館等,都成為不少遊客指名造訪的景點,帶動當地觀光熱潮。

陳文堂表示,基金會期待國際旅客來台造訪,除用餐、觀光、拍照,更可以把足以代表台灣文化的高品質文創商品帶回家,先前著手和亞洲大學、大葉大學、雲林科大及南華大學合作,委由這四所大學相關系所學生為在地店家設計文創商品,現階段已呈現具體成果。

據了解,這項產學合作是由在地學生針對每一個店家特色去發想,並與店家多次討論,10月間順利設計出23項有故事、具在地性的文創商品,包括商品包裝、互動遊戲、遮陽傘、DIY產品等。以原本廢棄的印刷廠墨池堂創作食坊為例,學生們運用傳統印刷使用的鉛字來發揮,設計出多種精彩的文創商品,受到市場熱烈回響。

陳文堂說,目前基金會正透過文宣及網站,訴說150間中台灣特色店家的感人故事,闡述經營者的夢想、理念、創意及用心,凸顯其獨有的在地經驗與風格,引領他們不但在台灣發光,更要在國際舞台發熱。

※ 相關報導:

* 太鼓道TAO 將敲響武士道精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5000383-260115

一新傳統太鼓演出的制式與莊嚴,成軍20年的日本太鼓道TAO將太鼓演出揉合武術、搖滾、體操、舞蹈、時尚等豐富元素,展現當代太鼓的新能量。在全球巡迴邀演不斷的他們,2月將來台演出《搖滾視覺系太鼓十七武士》。



◆ 球體星空燦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500038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美國藝術家卡蘿.普魯莎(Carol Prusa)是當前極少數能使用銀針筆的創作者。這項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工具,因操作技術繁複,現在瀕臨失傳的命運。普魯莎不但承襲這項古老的繪畫技法,還與當代的材料結合,藉由一顆顆銀針筆球體裝置,神妙刻畫出想像中的宇宙世界。

古老畫技 瀕臨失傳

這一回,普魯莎首次來台舉辦個展「銀針星際」,於藍騎士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展出11件歷年代表作與近期新作,而這也是她首次來到亞洲舉辦個展。

銀針筆是鉛筆發明之前,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普魯莎解釋其原理,「利用銀製的金屬筆尖,在物體表面上重複刻劃出紋路,這些刻痕經氧化後,便會呈現細緻的圖案。」在文藝復興時期,銀針筆頗為盛行,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人,都曾使用銀針筆創作。

但也因為銀針筆刻畫的痕跡無法塗消拭去,因此使用者需擁有相當的技巧,普魯莎就是目前極少數能駕馭這項技法的藝術家。

花紋繁複 考驗耐力

普魯莎1956年生,現居住在美國佛羅里達,任教於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繪畫及素描學系,使用銀針筆創作超過20年,並將這項傳統用於平面繪畫的技巧運用在球體,成為當代裝置性的作品。

普魯莎的代表作是在一顆顆球體上繪製出對稱、平衡及反覆的繁複花紋,疊合出層層圖形與符號,象徵東方思想的曼陀羅,每一件作品都需要長時間的意志力以及繁複的技術方能處理。

普魯莎表示,球體是以透明樹脂玻璃製成,表面經過磨砂處理後,再以銀針筆在表面刻畫圖案,接著將石墨淋在球體上,使其表面圖樣看起來帶有朦朧美,過程相當繁瑣。此外,為了讓球體有如星空閃爍,普魯莎在球體內平均加入600顆光纖裝置,就像點點星光,營造出浩瀚星辰的視覺感受。

光纖裝置 效果奇佳

例如作品《天界》以繁複的圖像為底,水洗後再以顏料勾勒並加上鋁箔、光纖等,引領觀者遁入冥想世界。而作品《感應》則以銀針筆如蟬翼般的細緻線條,傳達宇宙的神祕力量。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突然一時興起 村上春樹開官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600044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6日 黃菁菁/東京5日電

一向保持神祕低調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將現身網上,與春樹迷針對特地提問進行交流,引起全球村上迷的高度關注。

《新潮社》5日公布,自15日下午起,村上春樹將在限期公開的網站「村上的地方」與春樹迷展開交流。網址為http://www.shinchosha.co.jp/murakamisannotokoro,這是村上暌違了9年後,首度與讀者在網上交流,必定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新潮社表示,這是村上「突然一時興起」的決定,但已事先設定了交流的期間與主題,主題是由村上本人指定,包括他最愛的「貓」、日本職棒「養樂多燕子隊」等。

此外,針對讀者來函的提問及諮詢,包括想知道村上喜歡或討厭的地方、問他有關貓或燕子隊的問題等,他都會盡量回答。

讀者來函收件至1月31日止,15日起,將陸續將村上與讀者交流的內容公布在這個網站,供網友瀏覽至3月底。

村上曾於1990年代設立官網「村上朝日堂」與讀者交流。2002年出版小說《海邊的卡夫卡》時,也曾在期間限定的網站上,與全球讀者交流,當時總共回答了1220封來自全球讀者的提問,而且當時交流的內容後來還出版成書。

其後村上也曾架設過3次類似的網站,但自2006年之後就未曾在網上現身,這次是村上9年來難得重現網上。

村上最近在日本露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即使是在網上限期現身,他的發言仍將受到矚目。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日治詩人楊熾昌 手稿重現家鄉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19871

日治時期著名詩人楊熾昌引進法國超現實主義,創辦「風車」詩刊,對台灣文壇影響深遠;日本雜誌主編西田勝昨天將珍藏20多年的楊熾昌手稿,捐贈給台灣文學館,除豐富館藏也為文壇增添佳話。

楊熾昌1908年生於台南,22歲赴日攻讀日本文學,隔年因父親生病輟學返台,25歲成立現代詩團體「風車詩社」,引入現代主義,提倡超現實主義,為台灣超現實主義的先驅。台文館現珍藏楊熾昌主編「風車」詩誌第3輯,為目前唯一傳世的孤本,也是館內8件國家級重要古物之一。

日系小說愛好者看過來!十大日本現代作家報你知
2015-01-06 聯合新聞網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 日本文壇巨擘常常以「憂鬱」、「自殺」的形象烙印在人們的印象中。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24141

但是有不少現代日本作家將主題更著重在常民生活,將生活中的各種感受細節、社會重大事件等,以獨特的價值觀植入作品,書寫出特屬於當代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也常被改編為電影、日劇,使得不少從不看書的觀眾,也能藉由影視去欣賞文學作品。

DailyView要帶大家來看看,最受台灣讀者歡迎的日本作家有哪些呢?就算你不是重度哈日,可能也有看過他們的作品喔!

* 倪匡的心遺落在蒙古草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6000440-260115

香港作家倪匡以科幻小說聞名華人世界,筆下人物及場景詭異多變,但其實他本人的故事更為傳奇、離奇。由倪匡口述,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作家江迅執筆的《風雨任平生:倪匡傳》,近期授權台灣出版發行,揭露倪匡的精采人生故事。

真實生活中的倪匡,當過公安,養過狼,騎過馬,在蒙古草原駐防過大半年。傳記的一開頭就寫他從蒙古逃難到南方的遭遇,歷經九死一生,過程奇慘無比,但他不服輸,也不以為苦。遇事始終樂觀以對、大笑四聲的倪匡說:「我總不能輸給幾隻吸血的臭蟲!」



◆ 夢幻舞馬/敏感慢熱 夢幻馬明星有個性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23835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專題報導 2015-01-06

語言 有的聽英文 有的聽法文

肢體 表演者緊張 立刻感受到

來自加拿大的Cavalia「夢幻舞馬」本月即將來台演出,五十匹耀眼的馬明星,各有各的性格脾氣,有的只聽英文、有的只聽法文。表演者斐兒蘭笑說,馬比人還敏感,一定要順著這些馬明星,用牠們接受的方式溝通,才能成就好表演。

「每隻馬都不同,妳必須一一了解。」在「夢幻舞馬」馬廄裡,斐兒蘭邊撫摸愛馬亨利,邊回憶與牠熟悉的經過。「剛認識時,我跟亨利說話,牠立刻跑掉;但我一直在牠面前出現,跟牠說話,牠終於慢慢打開心房接受我,走向我,碰我的頭。」

斐兒蘭說,每隻馬依性格和背景不同,與人建立關係得花幾周到幾個月不等,亨利就屬於慢熱型。當亨利真正接受她,已是三個月後,「現在我得小心牠歡樂地奔向我,畢竟牠是個大寶寶!」

不論台上台下,表演者常一直跟馬說話,這點斐兒蘭深有體會。劇中一幕,她須不靠馬韁、馬鞍,只用腳站在飛奔的馬背,靠語言和馬溝通。「我得持續跟牠說話,像『放輕鬆』、『快』、『冷靜』、『停』」,妙的是,她還必須用法語講,「因為這馬來自加拿大法語區,只聽法語。」

除了口說語言,身體語言也要注意。斐兒蘭說,馬靈性十足,會敏銳感受人們情緒,如果表演者緊張害怕,馬立刻感受到,「對人,我們可以說『對不起,我不是那個意思』;但馬,你沒法在牠面前隱藏。」

馬廄經理莎拉說,馬像人一樣是獨特個體,都有其獨特個性。有些馬愛玩,有些馬頑皮,有些馬比較害羞,不喜歡人家碰牠臉,也有些馬會一直想吸引人注意,不停發出聲音。

採訪時,就有馬兒突然伸頭過來發出怪聲,莎拉笑說,這就是自認明星的馬,覺得大家都該注意牠,才發聲表示「看我呀!看我呀!你該看的是我!」

Cavalia「夢幻舞馬」由聯合報系邀請來台,一月廿二日至三月一日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旁停車場大帳篷演出,平日票價兩千至七千元,周六日兩千四百元至七千五百元。購票洽udn售票網http://tickets.udn.com,更多資訊請上活動官網http://www.cavalia.tw,或洽(02)7737-8282轉2。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可樂王交大個展 「私時代」畫赤子心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23547

知名插畫家可樂王在交大藝文空間舉辦「私時代個展」,分享他每個時期的代表作,共展出47件作品,他說,當年飽受氣喘之苦,常畫到一半就喘不過氣來,希望帶給民眾歡笑,也能有些反思。

* 陶藝家開展 新光三越「順手牽羊」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23582

陶藝工作者莊金助對羊情有獨鍾,作品生動,看到有趣的「羊咩咩」就會想到莊金助,目前在台中新光三越中港店春稻專櫃辦「順手牽羊」個展,開春奉上喜氣,希望大家來「牽羊」。

* 「uDesign」挺募資商品 可以先體驗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21617

聯合報系旗下的文創平台「有.設計uDesign」去(2014)年推出募資平台,以新品預購方式,讓具有構想和創新的設計商品獲得資金,設計得以化身為實體商品。

為了拉近民眾與募資商品的距離,有.設計去年12月起推出募資預購工作坊,從線上(網路)走到線下(實體);民眾可從中了解設計產品如何形成,還能實際瞭解設計者募資目的與想法。

fsj 提到...

釉下彩陶板畫 保存文化超寫實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26076

聯合報 記者黃捷/鶯歌報導 2015-01-07

許丹麗是國內極少數擅長「釉下彩」技術的寫實陶板畫家,不管從何角度觀賞,畫中主角總能朝向觀眾,獨特手法讓觀眾彷彿置身畫中。因作品獨樹一格,入選「2014中國陶瓷十大藝術家」,今天下午將搭機遠赴北京領獎。

許丹麗出生新店,一家人很有藝術天分,她興趣、專長也是繪畫,雖觀念傳統的父親認為藝術出路窄,要求她讀商科,她的堅持仍無法被埋沒,從小到大總是撿著親友剩下的紙筆做畫。

她17歲時住家因北宜公路拓寬工程,一家人被迫遷往鶯歌,因鶯歌陶瓷產業發達,她畢業後就在當地陶瓷工廠做助理,從此接觸到陶瓷技術,並私下嘗試以釉彩作畫。

許丹麗笑說,10多年前從工廠離職,老闆無意間發現她的畫作,竟是使用難度極高的「釉下彩」技術,得知作者曾是自己研發部門的助理,廠內主管當時因此全被罵到臭頭,「怎會同意這樣的人才離職?」

許丹麗的作品混和油畫、國畫及水彩等技法,內容多為鄉土人文,她說,一般陶藝家作品多為寫意,但自己從農業生活走到現今雲端時代,希望能記錄這些點滴,因此她才會以「釉下彩」寫實,一旦畫成便不易毀壞,能永久流傳。

許丹麗表示,「釉下彩」陶板畫難度高,一幅畫需耗時數月至半年不等,燒成後的顏色更與燒前不同,容易失敗,因此更顯價值,她去年底找運輸業者運畫至大陸參賽,對方還以「難以估計價值」為由,不敢承接業務。

※ 相關報導:

* 鑽研篆刻 黃書墩藝術當生活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26079

「原本想開個印章店卻栽進篆刻藝術」,僅有國中補校學歷的黃書墩34歲才學習篆刻,為練習甲骨文、小篆、大篆字法、練習雕刻,曾3個月不出門,每天花8小時練字,他笑稱,「把藝術當生活」。

黃書墩曾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美國休士頓世界重要薪傳獎,他表示,他現在用甲骨文、小篆、大篆寫日記都不成問題,他為鑽研篆刻,35歲即辭職在家,由妻子外出工作,剛開始「收入不穩,有一餐沒一餐」。

黃書墩在家專職研究篆刻,平均每月刻100多個印章,持續達3年,已累積達7000個印章,他笑說,每次都跟老婆說「再3個月,比完比賽就好」,終於獲得全省美展篆刻類永久免審資格作家,知名度漸開,收入才穩定。

* 手作木頭單車 藝術品也能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7000516-260107

7年前從台北移居宜蘭的陳明祥,在冬山鄉梅花湖風景區旁成立「閑工夫」工作室,他獨創的木頭單車簡潔又可愛,經改良更加人性化,每月可租出上百台;他還大展創意,將雞蛋殼、舊式熱吹風機作成燈,工作室裡寶貝一籮筐,「讓生活增添美感!」

「就是喜歡DIY!」陳明祥工作重心從早期室內設計,轉變成木工興趣,他獨創木頭單車,經過逐步改良,作品趨近成熟,加入手煞車、木頭腳架、鈴鐺等,他說,初衷是讓「創作品」實際用於生活中,人與單車成為湖畔獨樹一格的風景。



◆ 朱芷瑩3hr自慰戲 攝影師拍到冒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7000754-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7日 鍾志均/台北報導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坎城影展合作的《台北工廠Ⅰ》,由4位台灣導演張榮吉、沈可尚、趙德胤和陳芯宜分別和來自伊朗、智利、法國和南韓導演合作,以台灣社會議題為主軸。

朱芷瑩和謝盈萱在沈導的《美好的旅程》中飾演姊妹,片中觸及家庭性侵。其中朱和父親有不倫戲碼外,還有大膽的自慰戲。她表示,「當時光靠想像都覺得身體痙攣」,導演則讚美她將真實的自我展露,「對演技頗具野心」。

沈可尚表示,「該場自慰戲拍7、8個鏡頭,共花3小時才拍攝完成,連攝影師看了都覺得殘忍,狂冒汗」,還說:「片中幾個角色都不尋常,屬於比較幽微、陰暗的個性。」

趙德胤導演的《沉默庇護》取自緬甸軍人的真實經驗,他表示,在和法國女導演合作時,「簡直生不如死」,因兩人時常意見不合。女主角吳可熙在片中全程講緬甸方言,提前一個月就看大量柬埔寨紀錄片做功課;張榮吉在《老張的新地址》讓高捷全裸跳海,高捷說:「幸好本身就懂水性,咬牙一次做完。」

辜容高在陳芯宜執導的《豬》中演風塵味十足的女人,為戲大跳鋼管,還憑該片拿下東京短片電影節的亞洲競賽類最佳女主角。不過她笑說:「其實不太習慣,覺得那不像我。」《台北工廠Ⅰ》將和《台北工廠Ⅱ》於16日上映。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劇團 帶孩子讀「魔法書」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26014

紙風車劇團「紙風車魔法書」本周五晚間將到七堵區堵南國小演出,帶來包含巫婆之舞、兵馬俑狂想曲、動物運動大賽等5種截然不同的戲劇,要帶領孩子進入藝術領域,「閱讀」奇幻魔法書。

* 高雄春天藝術節 明午開賣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26075

2015「高雄春天藝術節」將推出30檔節目、80場次,1月8日中午12點開放首波節目售票,熱門節目搶票要快,還有早鳥回饋送福袋。

2015高雄春天藝術節已舉辦第六年,長期引進不少國際精緻節目,並邀請在地團隊用心自製首演節目,累積許多觀眾群與口碑。

fsj 提到...

媒體評論-尋找說故事的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8001941-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8日 王尚智

電視上打著「獨家」,已經是眾所皆知的謊言。如今往往是些可笑無聊,尤其彰顯記者與編輯們無知程度的大驚小怪,只要別人沒做,就會被打上獨家兩字。過去對於政治財經社會新聞,採取深度追蹤調查所獲取的真正獨家,已經幾乎不復見!

媒體進入跨平台時代,縮短了新聞追捕的時間差。你有獨家,我5分鐘後就能「破」你獨家!過去尚且還技巧性的改寫抄來的內容,如今乾脆引述直接「報導你的報導」就行。反正第一波的讀者來自網路社群,他們是一群不斷吞噬信息的大胃王並且急著轉貼,飢渴到無暇去在意誰才是一則新聞的真正主廚了。

獨家新聞是一時曇花,隨後瞬間滿地綻放更多,對大眾不再有致命吸引力。於是連帶就再也不是記者們會竭盡心力與專業去追逐,想要為自己爭取「跑到獨家新聞」的絕對榮耀了。

這正是傳統新聞價值,正在多方向迅速質變的一大指標!話語權的「移動」,從原本媒體記者的角色手中,轉向大眾喧譁的數字。人們也越來越習慣,無論從媒體或網路中那些「未經新聞專業查證過濾」的消息;甚至媒體自己,也「開始報導網路上未經查證的消息」。

歐美評論近來許多主張,新聞媒體今後唯獨還能占有的優勢,僅剩「蒐集並放大故事的能力」!在傳統新聞的定義中,西方媒體認為「好新聞」必然來自於一個「好故事」(Good Story)。華人對於「故事」兩字,帶有虛誑假造的意思;這和西方看待故事做為「新聞原始素材」的概念不同。但如今所有跡象都指向,人們往往只需要一段真正動人的故事而已。

因此,首先媒體在內容戰略上要懂得,將大眾訊息以「素材處理」並且絕對必須「進行加值」。比如就此延伸訪問官員或評論員。故事的立體化,這是媒體權力無法被企及和取代的優勢。

其次,是對於「NPO/非營利組織、NGO/非政府組織」的掌握。長期挖掘苦難與幸運的特例,他們經常是富有「動人故事/潛在議題」的主要來源。民間組織更傾向對媒體,說出得知的故事。

最終,媒體亙古的核心能力是「塑造一批說故事的人」!說故事者,到最後甚至比故事本身,更吸引眼球。懂得謀略發展的媒體經營,必然會定期塑造一批新的說故事者,去對應不同年老或年輕閱眾族群。所謂明星或名嘴,只是最基本的概念而已。

在台灣,傳統新聞的「道德、專業、榮耀」,如今被媒體決策層更加重視的「權力、數字、效益」所取代。網路帶來媒體趨勢變化全新又複雜的處境,傳播學院教授們來不及其實也無力招架。台灣無論校園或媒體,始終忽略培養年輕記者們「挖故事、聽故事、說故事」的能力!縱使宣稱的「獨家新聞」,也幾乎只有貧乏辭句、空洞視角和不知所云的結論。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人們最終只想看見一個好故事而已!如今這個小小心願,卻顯得任務益發艱鉅。(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相關報導:

* 《篤姬》原著作者宮尾美登子辭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8001958-260115

NHK大河劇《篤姬》《義經》等原著的作家宮尾登美子,於去年12月30日因衰老辭世,享年88歲。宮尾本人命運坎坷,作品中的主角也都有著傳奇的人生。



◆ 汗漫書院 傳承南投文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800159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8日 廖志晃/南投報導

台灣從清朝後共興建64所書院,至今僅有27所還在運作,其中南投縣就有5所,居全國之冠!藍田、登瀛、明新、文昌、瓊文書院都是民間興建的義學;最近,前台灣文獻館長謝嘉梁,在草屯創建汗漫書院傳承文風,志在針砭時政,端正人心!

謝嘉梁指出,藍田、登瀛、明新書院,都被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其中,南投市藍田書院創建於1831年,取名「藍田」,寓意「樹人無殊種玉」,希望培育地方優秀人才;迄今,每年頒發清寒子弟獎助學生,繼續提攜後輩。

草屯鎮登瀛書院在1847年落成,名為「登瀛」,取「十八學士登瀛洲」掌故,廣收子弟振興文教;集集鎮明新書院,在清光緒年間,由地方人士募款興建,禮聘宿儒執教,當年,庄內子弟入學,經費由街上商家負擔!

竹山鎮文昌書院,由清同治時期的詩學社團郁郁社、謙謙社社員集資興建;後來由竹山鎮公所遷建到克明宮現址。魚池鄉瓊文書院,自有資金充足,後來,因興建魚池國中、新城國小缺乏經費,出售7甲多土地挹注建校,此後,都由魚池鄉長任管理人。

※ 相關報導:

* 燙金紅包DIY 有創意又有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8001633-260107

雲林縣北港鎮「北港工藝坊」為迎接新春到來,以朝天宮「孝子釘」、「媽祖婆」為主題,舉辦「浮水印紅包袋DIY」活動,民眾可用浮水印燙金法,自製個人化紅包袋,吸引許多民眾參加,提前感受年節喜氣。

「北港工藝坊」由縣府規畫為今年北港元宵花燈節副展場,工藝坊負責人蔡享潤說,配合花燈節,展開老街再造、祈福甕牆等活動,最近特別舉辦「浮水印紅包袋DIY」活動,讓民眾自製特色紅包袋與春聯。



◆ 久石讓再訪台 指揮天空之城交響樂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800195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0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御用電影配樂,擔任各國電影、劇集與動畫配樂的日本作曲家久石讓,下月將來台指揮NSO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經典作品《天空之城》、《神隱少女》的動畫配樂管弦樂版,並在台灣首演他自己的弦樂作品《螺旋》,以及蕭士塔高維契《第5號交響曲》,久石讓也將親自演奏鋼琴。

「我喜歡指揮時的自己,我常覺得身為亞洲人實在是太好了,因為我沒有歐洲人的文化包袱,在指揮時就可以發揮獨特性,我自己也不會受到限制,反而會有新意。」

久石讓1950年生於日本長野,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畢業,多年來以電影配樂為主,曾與北野武、大林宣彥等導演合作,1983年開始與宮崎駿合作,至今超過30年,也是最有默契的夥伴,包括《天空之城》、《神隱少女》到《龍貓》、《霍爾的移動城堡》等配樂,都成經典。

除了配樂之外,近年久石讓回歸古典音樂世界,指揮及作曲樣樣來,這次將演出的《天空之城》交響樂版,網路點閱率已飆破百萬,樂曲以小號獨奏主旋律,乾淨明亮,配器細膩精采,令人低迴。

去年來台演出宮崎駿最後電影長片《風起》的管弦樂版本首演,一票難求,今年久石讓不想重複自己的步伐,千挑萬選,選了他自己配樂的日本電影《時雨之記》主題曲〈雨〉編成管弦樂版,要讓台灣樂迷感受他截然不同的音樂敘事風格。

另一部《神隱少女》動畫配樂中,久石讓用單一的鋼琴演奏來描繪女主角千尋的心情,這次久石讓也將親自上陣彈奏鋼琴。

「世紀音樂大師─久石讓」音樂演奏會將於2月25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fsj 提到...

茶壺有故事 放上手機便可知
http://udn.com/news/story/7322/630869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01-09

一只茶壺,放在智慧型手機上,手機就可呈現這只茶壺的故事。昨天金屬工業研究中心辦傳產周,展示多項陶瓷品,只要透過手機軟體,陶瓷感人故事一覽無遺。

這只茶壺有著祖孫的感人小故事,述說孫女印象中外婆朋友給她一把種子,孫女隨手把種子丟進土裡,外婆教她不要糟蹋好東西,祖孫倆小心地呵護,讓種子發芽。

孫女說,之後她就不再注意種子的後續發展,沒想到,四、五年後外婆突然打電話給她,說有急事,沒想到返家一看,艷紅的牡丹花開滿小菜園,外婆驕傲地說「你看,這是我們一起種的,種了四、五年,還是被我種出花了」。

孫女很感動,透過陶瓷業者做出牡丹花圖案的茶壺,及數位行銷平台,只要把茶壺放在手機上,就可以顯現這段故事。

金屬中心說,「數位陶藝品創意行銷平台」,藉由數位陶瓷、社群網路與媒合平台,幫助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拓展陶瓷產業市場,建立創新營運模式,這項產業已在新北市市鶯歌試驗,未來即將串聯當地的陶藝產業,讓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金屬中心董事長黃啟川說,我國的傳統產業韌性十足,這次不只展示傳統產業核心能量的成果,更希望透過研發能量整合,找到更多發展的契機。

傳產周從今天起到1月14日在金屬中心研發大樓舉行,集結傳統產業的各面向所投入的研究與豐碩成果,運用實物展示、圖文解說各主題,傳達創新且貼近生活脈動的概念。



◆ 何創時基金會 日本書藝愛好者必訪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1101

聯合報 周美惠 2015-01-09

何創時書藝基金會是日本書道愛好者來台必訪的地方。他們第一站先到何創時基金會、再訪故宮博物院,最後到中央研究院觀賞甲骨文。

何創時書藝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本業為房地產開發,他是慈濟證嚴法師語錄「靜思語」出版的發起人,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他收藏的書法藝術以明代及民國名人墨寶為主,光是于右任的書法即逾百件。

一九九五年,何國慶創辦何創時書藝基金會,在金山南路現址興建一棟八層樓建築,並在大樓的一樓公共空間設置了于右任銅像,以紀念于右任對台灣書法藝術的跨世代貢獻。

這棟大樓十多年前租給「寒舍」蔡辰洋、音樂家賴英里、新象及當代傳奇劇場等,成為當時的藝文重鎮;蔡辰洋與賴英里並因此結為連理。

※ 相關報導:

* 于右任盛年碑書 罕見!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1099

書法家于右任一生創作逾十萬件墨寶。罕見的是,他在盛年時所寫的碑體書蹟氣勢豪邁雄渾,呈現寫活魏碑的一代宗師氣度。

何創時書藝基金會即日起展出「雲鶴飛鴻─于右任盛年碑派書法」。這是台灣首次大規模呈現于右任盛年時的卅餘件碑體書法。何創時書藝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說,于右任一生創作有半數留在台灣,依市值估算逾人民幣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二百六十億元)。



◆ 陶瓷星際大戰 陶博館開演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0741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鶯歌報導 2015-01-09

鶯歌陶瓷博物館上演星際大戰?來自新加坡的章嘉俰以電影《星際大戰》的經典雷射光做發想,利用壓克力板做「黃金矩形」,讓人彷彿置身科幻世界,而音樂創作人柯智豪將陶甕結合手動音樂感應裝置,每個人都可以當指揮家。

章嘉俰引以為傲的星際大戰作品《XF-169》,使用100片壓克力板,與300件原始器皿交疊,花費四天時間才布置完成;「169」代表16比9的寬螢幕比例,是電子科技中的「黃金矩形」,利用特殊燈源照射下,讓人宛如立身科幻世界。

除了科幻場景,柯智豪再將原創音樂《四象》結合陶甕,並設計專屬的感應裝置,民眾只要動一動手,音樂就會隨著手的舞動而變化,讓每個人都可以當天才指揮家。

陶博館即日起至3月8日止,在3樓特展室展出「大器非凡-容器、藝術、跨界」,陶博館館長陳春蘭表示,這次結合戲劇、音樂、建築、設計等領域,容器的概念絕對超過大家想像。

陶博館還推出「文圖徵集活動」,民眾只要提供圖片及文字,分享對容器想法或故事,入選刊登者有機會獲得一隻陶瓷蝴蝶,詳情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http://www.ceramics.ntpc.gov.tw查詢,或洽02-86772727分機504林小姐。

fsj 提到...

徐崇林燒窯40載 創出「釉」人陶瓷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3196

聯合報 記者葉臻/平鎮報導 2015-01-10

國寶級陶藝家徐崇林,在40年的燒窯經驗中找到燒瓷訣竅,創作出製成率低的「茄皮紫釉」、「胭脂紅釉」及拿手的灰釉作品「蜂巢蟲蛀」,今起至2月28日,在平鎮區壢新醫院展出。

徐崇林說,42年前還只是陶瓷工廠的陶工,看到陶瓷產業的衰落,決定走出自己的創作路,1980年向林葆家師傅學習陶藝技巧,並遠赴日本觀摩,隔年在台中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他表示,創作的作品都以「手做感」為原則,現下許多陶藝品偏好以華麗、繁複的工法展現,但他堅持走樸實風格,例如灰釉作品中的「蜂巢蟲蛀」,就是燒窯時在坯體表面產生零散的蜂巢洞,「燒成率只有百分之一。」

帶有茄色的「茄紫翠玉」、汗滴表面的「曜便油滴天目」,及如同女人彩妝的「胭脂翠玉」,都是他6年來精心研究的新釉色,徐崇林說,瓷器的成敗關鍵是「燒窯過程」,歷時7小時燒窯過程中,掌握氧化、中性和還原3階段的轉換時間點,才能燒出完美作品,呈現最真實的創作。

※ 相關報導:

* 江西官窯精品展 細品陶瓷之美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3070

江西官窯精品陶瓷藝術展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展出,精緻畫工與生活化的器物,可賞可用,展現陶瓷藝術多元功能。

新竹市文化局指出,中國素有瓷國美稱,製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在明清達到鼎峰;其中,舊稱「昌南古鎮」的景德鎮,古來即是瓷器重鎮,中國歷代官窯、御窯,皆設於此。這回,鐵道藝術村邀請景德鎮陶瓷研究所與大陸民間古陶瓷收藏協會專家,提供上百件展品,供民眾欣賞。

* 手工藝師揪團 進駐頭城文創園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33146

宜蘭縣頭城文創園區的木造房舍,從日據時代保留至今,最近有5名手作工藝師與心靈藝術家跨界合作,組成團隊進駐,打造手作工藝展售空間,藉由導覽把房子與手工藝結合,成為宜蘭手作工藝夢想基地。

頭城文創園區新開幕的藝文工坊「日和圖圖」,由手作工藝師羅文珮、林千琪、歐璦慧、拼布工藝師映衣、皮雕工藝師柯淑英與藝術家日光共同經營,屋內規畫6個專區,展售手工藝師作品,6人輪班在店內解說。



◆ 南鯤鯓展「洪通」 現在看仍很前衛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3369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北門報導 2015-01-10

已故北門畫家洪通無師自通、40多年前自創畫風轟動全台,南鯤鯓代天府為紀念這位曾紅極一時的在地畫家,闢館製作蠟像、陳列代表畫作。參觀遊客多不知這段精采往事,卻多認為他的畫「現在來看都還是很前衛」。

南鯤鯓代天府的大鯤園展示館內,坐在長板凳上的「洪通」手指夾菸、露出現在北門漁村仍偶可看到的長者和藹笑容,有些年長遊客當年看過洪通的畫展,見到蠟像不禁緬懷過往。

美術老師楊梅茵說,讀小學時參觀過洪通畫展,當年不少人說洪通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瘋子;不過他的畫不僅國內外專業藝術雜誌爭相報導、美國新聞處都為他開畫展,引起國內外畫壇重視。

楊梅茵指出,洪通的畫細看多是連串複雜、五顏六色圖象組合,畫中呈現各種稀奇古怪符號,也有千變萬化的變形人獸;尤其色彩鮮豔繁多,像是來自夢境與幻想世界,讓人想起許多世界知名抽象畫家。

南鯤鯓代天府表示,洪通50歲開始瘋狂作畫,1972年帶著作品到南鯤鯓代天府廟後展示,媒體報導成名掀起洪通熱。洪通館是依洪通生前開畫展時的模樣打造,當時就坐在板凳上,翹著二郎腿望著遠方,像在沉思。

洪通1976年在北、高兩市開畫展,許多人為見他,大排長龍,展後洪通就很少再公開畫作,漸被淡忘,1987年過世,身後僅留下300多幅作品。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南美領航」發表 畫冊也是史記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3179

台南美術研究會成立63年,是國內最久的畫會之一,也是台灣最早將攝影部、雕塑部列入畫會的組織,在台灣藝術界舉足輕重,常有「北台陽、南南美」之稱。昨天發表「南美領航」一書,會長陳啟村表示,這是1本畫冊也是史記。

* 村上春樹變小粉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0000886-260115

當大作家村上春樹遇見指揮家小澤征爾,竟然變成熱情的小粉絲!村上經常在作品中展現對音樂的精闢見解,也曾出版專書談古典音樂,是個熱血的古典御宅族,2010年11月起,他多次拜訪這位享譽國際的大指揮家,從貝多芬聊到馬勒,從法國號換氣談到指揮的頭皮屑,內容既八卦又專業。

村上春樹說:「我只想以一個音樂愛好者的身分,和小澤征爾這位音樂家,盡可能直率、坦白的談出彼此對音樂的內心話。」長達一年的訪談內容已集結成《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一書,中文版日前在台發行。

fsj 提到...

小說餐桌 端出文學經典的名菜…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500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1-11

聯合文學出版新書「小說餐桌」,美國設計師黛娜.福萊德在書中重現五十部經典小說的飲食場景,挑逗書迷的味蕾和想像力,也提供解讀小說的全新角度。

小說迷多半有這樣的經驗:讀完「蘿莉塔」,喜歡上男主角韓伯特愛喝的琴酒加鳳梨汁;看到「大亨小傳」蓋茲比大宴賓客,閉上眼睛、開始想像爵士年代紐約長島鋪張奢華的盛宴。經典小說中的「名菜」未必好吃,卻用文字挑起了讀者的食欲。

對黛娜來說,「閱讀和飲食乃天生的夥伴,兩者都令人安詳,很營養、具療效與鬆弛身心。」她就讀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時,興起拍攝「小說餐桌」的想法,在餐桌上重現令她印象深刻的小說場景。

卡夫卡的「變形記」,男主角葛雷戈一覺醒來變成骯髒的大蟲。妹妹幫他找食物,卻只弄到給蒼蠅吃的腐敗食物。為了重現這一幕,黛娜蒐集了幾個禮拜的剩菜,如小說所述擺放在舊報紙上。

馬奎斯「百年孤寂」裡,邦迪亞家族收養的孤兒瑞碧卡會刺繡,卻有吃土的怪習慣。黛娜在刺繡的蕾絲桌巾上撒上一把有蚯蚓蠕動的泥土,形成強烈對比。「麥田捕手」裡風靡半世紀讀者的夢幻少年霍登,一天常只吃一份瑞士乾酪三明治加一杯麥乳。黛娜重建霍登的餐桌,簡單飲食勾勒少年的特立獨行。

黛娜指出,製作小說餐桌的過程中,她咀嚼文字、想像場景、買食材與烹煮…每一個步驟都擴展她對小說的體驗。至於讀者,「我希望這些照片激起回憶的火花,把你們帶回那些虛構的世界;也讓不熟悉原著的讀者,有機會品嘗一下那些故事。」

※ 詳見原站。

* 灰塵變名畫 美到不想洗車
http://udn.com/news/story/7546/635272

走在路上看到一台布滿灰塵的汽車,你是否曾經興起一股「好想在上面畫畫」的念頭呢?美國藝術家韋德(Scott Wade)不只

* 「擁棄」回憶 安平子弟畫故鄉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4929

安平區25歲插畫家林司婷畢業後返鄉工作,創作不輟,將在地生命經驗連結,繪出許多大小插畫。昨天她在南區大台南觀光城展出「擁棄」系列11幅畫作,用圖畫說故鄉的故事。

林司婷介紹主題畫作「擁棄」,是以心型構圖,涵蓋東興洋行、台江、西拉雅意象、稻米、家人等元素,以台南在地人的角度,畫出獨特故鄉。「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同被『棄置』的回憶」,希望大家可以勇敢擁抱。

* 影窗新韻 展現林家花園漏窗之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6548

新北市退休校長劉鳳儀重修閒置的家族倉庫,打造為藝術人文空間,首場舉辦「影窗新韻」鄭博文金工創作展,由於劉鳳儀與鄭博文都曾任板橋林家花園園長,再度因林家花園傳統林園之美相遇,傳為美談。

....「影窗新韻」三十件作品,幾乎都可看到林家花園傳統花窗之美,鄭博文說,作品使用「墨銀」技法,結合林家花園的漏窗主題,以「影」的意象呈現;看似小小的作品,都是他「拚命」的成績。



◆ 廚師愛漆器 35歲拜師從頭學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4834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中壢報導 2015-01-11

48歲的盧關中,曾擔任廚師及貿易公司主管,13年前轉換跑道,向曾得過全國美展工藝獎的好友陳振芳拜師學藝創作漆器,一件作品動輒數年才能完成,因為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他說,「這條創作之路是極具艱難的挑戰,也有無比成就感。」

盧關中的摯友陳振芳最早從事螺鈿鑲嵌工藝,但因為這項傳統產業沒落,轉換跑道從事漆器創作,盧關中玩票性質參與,傳統工藝之美及傳承困難他都看在眼裡。

盧關中說,35歲毅然放棄工作拜師學藝,「這個領域不可能有天才,要透過雙手不斷做去摸索。」他解釋,漆器製作過程繁雜,馬虎不得,必須全心投注仔細完成,使用漆樹汁液塗於漆物表面時,剛開始接觸生漆會對漆酸產生化學反應,輕微會手臂腫、癢、痛,嚴重甚至全身浮腫,要到醫院求助。

因為創作過程講究溫度及濕度,每一件成品經過自然乾燥所呈現出的色澤都是獨一無二,是慢工出細活的創作,台灣適合創作的時期落在4至11月。

盧關中也說,再小的作品所需時間至少要1個半月,但大部分所費時間都是1年以上,費時外更投注心思,「看到成品後的成就感非常大。」

盧關中擅長將不同漆藝媒材與技法結合運用,像是金箔、螺鈿、竹木、陶瓷、布等,雖然創作過程耗工費時,但這無止境的一塗一磨之間,使漆器散發出溫潤婉約的光澤,宛如寶石般的光,牽引著他樂此不疲。

※ 相關報導:

* 機器人茶壺倒茶 古陶藝新巧思
http://udn.com/news/story/7325/634782

茶壺也能做造型,嘉義市捏坯壺學會即日起,在葫蘆墩文化中心舉行作品聯展;學員以創意和古老手捏技巧,做出機器人、土著及猴子等不同造型的陶土茶壺,翻新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參觀民眾直呼有趣。

* 灰塵變名畫 美到不想洗車
http://udn.com/news/story/7546/635272

走在路上看到一台布滿灰塵的汽車,你是否曾經興起一股「好想在上面畫畫」的念頭呢?美國藝術家韋德(Scott Wade)不只心動更是積極行動,而他在上面揮灑的畫作,恐怕會讓車主不想再洗車了。

fsj 提到...

做燈罩、萬年曆 蒜膜變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26/636334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莿桐報導 2015-01-12

雲林縣莿桐鄉是國內主要蒜頭產地,每年產出的大量廢棄蒜頭膜一直讓農民很頭痛,鄉農會與南投廣興紙寮合作,利用蒜頭膜開發出蒜膜紙,除做成蒜膜紙燈罩,並做成精緻的萬年曆「蒜日子」,許多農民都不敢相信蒜膜竟然成了文創商品。

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說,鄉內每年生產的蒜頭數量龐大,為增加農民銷售通路,近年開發出蒜頭精、無臭蒜頭等產品,但蒜頭加工脫膜產生的蒜頭膜卻被當成垃圾,相當可惜。

張鈺萱和廣興紙寮合作,將原本被當成垃圾的蒜頭膜做成蒜膜紙,在燈光下可以看見凹凸不平的蒜膜,別具特色,張鈺萱委託設計,將蒜膜紙做成燈罩,結合漂流木開發出立燈、壁燈、桌燈等燈飾,引來許多民眾詢問,就連張鈺萱自己都愛不釋手。

蒜膜紙目前已經開發出桃紅、淺粉、白、深藍、黃等5色,每一種顏色搭配蒜膜的紋路都各具特色,農會趁著新的一年,趁勢以蒜膜紙推出萬年曆,並命名為「蒜日子」,成了莿桐鄉農會最新的伴手禮。

張鈺萱表示,為讓蒜膜紙有更多的可能性,讓廢物也能變黃金,目前還在積極開發其他蒜膜紙產品,未來也將客製化生產蒜膜燈罩,歡迎民眾向農會訂購,蒜日子每本售價350元,民眾有意訂購可洽(05)5842299。

※ 相關報導:

* 古物走出深閨 中研院文創搶手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36534

位於中央研究院內的歷史文物陳列館,藏有二十二件國寶及眾多古文物,是國內外行家必訪寶山。近年該館為吸引更多民眾親近,從古文物取靈感,發展出不少文創商品,連研究員都跳下來幫忙提供點子並參與監製,全館營收一年最多逾百萬元,所得全交國庫。

「我們有這麼多好東西,外界卻不知道,若能用輕鬆方式引人進來,『本尊』就能被進一步認識。」文物陳列館主任、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宗焜說,文物館地處南港,珍藏文物有如「養在深閨人未識」,希望藉由藝術性改造、注入現代意義與實用性,讓古物文創「寓教於樂」。



◆ 蘇軾功甫帖案 京故宮專家竟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2000782-260301

旺報 2015年01月12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一件蘇軾《功甫帖》,引發大陸藏家、國際拍賣業界等捲入論戰硝煙!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員楊丹霞因「化身網路鄉民」開轟,被查出真實身分,名譽侵權案敗訴,必須刪文、致歉、賠款。沸沸揚揚一年多的《功甫帖》事件總算落幕。

綜合陸媒報導,《功甫帖》案日前審判終結,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駁回被告楊丹霞上訴,楊須刪除新浪帳號7條涉事的微博,向原告北京天問國際拍賣總經理季濤致歉,並賠償3065元人民幣(約台幣1萬5325元)。

化名網友發表評論

2013年秋天,民間收藏家劉益謙在海外以5000多萬人民幣購得蘇軾《功甫帖》,在大陸引發真偽爭議,北京天問國際拍賣總經理季濤先後發布學術文章表達觀點;2014年1月起,新浪網友「Mr讓阿讓」也多次發表評論。經查證,該網友是北京故宮研究員楊丹霞,有20多年鑑定資歷。季濤該年4月向法院提訴。

報導指出,楊丹霞雖以個人身分網路貼文,但其任職大陸位階最高博物館,讓此訴訟及判決結果備受各界矚目。

連30天微博首頁致歉

楊丹霞之後坦承,「Mr讓阿讓」確實是她本人註冊,她也確實發布上述言論;但她發文批評的是季濤等人「利用功甫帖事件抹黑博物館界的憤慨」,雖言詞激烈,但未侵犯季濤名譽權。

朝陽區法院2014年7月向雙方寄送民事判決書。季濤隨即在微博貼出判決結果:楊丹霞須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權;刪除新浪微博7項內容;判決生效後10日內,連續30天在其新浪微博首頁顯著位置發表致歉聲明;10日內給付季濤經濟損失。

當時楊丹霞稱,原本正考慮註銷「Mr讓阿讓」微博,突然接獲法院一審判決,索性再保留一段時日,並決定上訴。她還說:「格物當格萬物,致知乃致良知,唯誠其意、正其心方可。」

fsj 提到...

阿納豆木作 舊檜木變小木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300061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13日 陳俞霈/嘉市報導

設計師出身的銀濟春,從小就喜歡動手做些有的沒的,他創「Anadou木作」品牌,把插畫、平面創作變3D,將舊檜木賦予新生命,製成充滿童趣、有故事性,彷彿從童話世界走出來的木偶,同時傳達尊重自然環境、珍惜資源的理念。

木作讓銀濟春開始喜歡樹、動物,連帶關心整個自然環境,他感嘆多數人只把木材當作賺錢工具,不夾帶感情,任意砍伐、浪費。「Anadou」取名源自魯凱族對樹木的稱呼,相信樹具有靈性、思想,希望喚起人們對樹木的尊敬,並珍惜使用木資源。

取舊屋拆下的舊檜木、大型加工廠丟棄的木料,銀濟春細細研磨、注入感情,將動物擬人化,做成造型童趣、充滿巧思的人偶、機器人,有的可當燈座、筆筒,兼具裝飾和功能性,他說「當人和物品的連結多了,就會產生情感」。

從事設計10多年,銀濟春畫過插畫、做平面設計、燒琉璃,最後一分工作是玩具設計,也因全程參與玩具生產流程,促成「Anadou」成立;銀濟春參加台南職訓局家具木工班,「偶然」做出第一隻木偶,未料受眾人好評,家人也十分支持。   木偶對銀濟春而言,是小男孩內心夢想的實現,每次賣出一只木偶都像嫁女兒般捨不得,別人見他每天浸淫木作,沒有休假很辛苦,但他把興趣當職業,工作就是玩樂,一點都不累。

※ 相關報導:

* 玻璃工藝師燒公仔 羽毛栩栩如生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8647

鹿港玻璃工藝師63歲范文龍,熱愛玻璃創作,還能將畫作中的人物、風景等,「燒」成立體玻璃作品,手藝了得,他說,雖然燒製玻璃溫度很高又傷眼,但他愛上玻璃創作,「要做到不能再做為止」。

* 都是羊 國美館秀吉祥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8871

乙未羊年腳步近了,國立台灣美術館即日起以「吉羊如意─羊年年畫特展」搶先賀歲,多位台灣當代版畫家取吉羊(祥)寓意及諧音,創意盡出。

長年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的蘇智偉創作「吉羊有魚」,刻畫身穿丁字褲的達悟族人全副武裝站立在拼板舟旁,四周環繞著山羊、飛魚等圖像,象徵守護飛魚「年年有餘」、山羊與飛魚「吉祥有餘」。

* 捏陶結合書法 甕破悟心境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38570

曾連任5屆的前市議員康水木從小就喜歡藝術,16年前退休後開始學做陶。作品結合他最擅長的書法,在陶藝界獨樹一格,急躁的個性也磨掉不少,親友們口中的「議座」現在改稱為「老師」。



◆ 數位藝術展 跟互動科技對話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34709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 2015-01-11

現代智慧型手機普及,「低頭族」使人際關係疏離,府中15年度特展即日起推出「動感,感動數位藝術展」,試圖打破藩籬,用科技拉近人心。

該展由多媒體數位藝術家林珮淳策劃,邀集國內外10多位媒體藝術工作者與台藝大學生,結合互動科技介面、感應器、機械裝置,展出9件互動作品,藉由感應人的影像、聲音與光影與觀眾「對話」。

林珮淳說,多媒體藝術的魅力在於作品隨著觀眾的互動而演進,例如作品「多盒心」最具新年喜氣,手拿紙盒就可「撈捕禮物」,可盛裝大螢幕中如雨般降落的各式糖果。

熱中互動表演的李葳靜發想作品「浸泡」,是座四方形「泡泡牆」,利用3D攝影機捕捉民眾位置、影像;民眾可化身舞者伸展四肢,與投影牆上的泡泡擠壓、碰撞。李葳靜說,人際相處總存在如泡泡般的薄膜,泡泡的世界混合情緒的矛盾與掙扎,「我想反其道而行,讓它化為互動遊戲,讓人浸泡在這座小型遊樂場裡。」

作者林暄有感於現代人自拍成癮,作品「納西瑟斯」取自希臘神話「自戀的水仙」寓意,創造自拍後製App,將面容虛化的普普風相片投影到圖牆上,觀眾總會不自禁尋找自己的身影,「作品與觀眾的互動,就是創作互動藝術的回饋。」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動畫與新媒體藝術是21世紀前衛潮流,不僅融和藝術創作、科技發展,有趣的互動作品能引起觀眾探索與好奇,體驗新媒體藝術的神奇,激發想像力與美學感受。

展覽同時播映27部國內外動畫片,含匈牙利國際動畫藝術節獲獎10部作品。展覽至2月23日,每天上午9點開放至下午6點,2月第一個周一休館,洽02-2968-3600。



◆ 翻譯神器夯 女漢子可翻成文言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3000925-260309

旺報 2015年01月13日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女漢子』翻成文言文,竟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名大陸網友日前微信引發熱議,大陸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網路,網友玩得不亦樂乎。

《大河報》報導,隨著《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熱播,漢語言文化跟著走紅,能夠文白互翻的「文言文翻譯器」受到網友注目。

試把流行語和歌詞翻成文言文:「土豪我們做朋友吧」譯為「富賈可為吾友乎」;「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譯成「吾與庶士伴皆驚愕」;「這麼任性,看完我也是醉了」譯成「如此任性,看我亦醉」;「也是滿拚的」譯成「亦滿拚之」。逗得一票網友大樂。

一位翻譯團隊負責人受訪表示,他們根據蒐集而來的海量資料設計軟體,再找來古代漢語文學科系學生把關,確保最後翻譯結果兼顧古詩文韻律、節奏和平仄。「有評論說我們娛樂性過強,但這套軟體的初衷就是為了學習和好玩!」

fsj 提到...

舒國治╱番茄炒蛋的簡質意境
http://udn.com/news/story/7340/641295

聯合報 舒國治(作家)2015-01-14

在京都一家日本料理店吃飯,服務生是來自大陸的留學生,上菜時她皆能以中文解說各是些什麼菜。吃至尾聲,閒聊間問她「你們伙房開飯,都吃些什麼飯菜?都吃得慣嗎?」「吃得慣,只是有時會很想吃家鄉菜,像番茄炒蛋之類的,結果跟大廚說,他就做了。」「做得怎樣?」「哇,很好,蛋炒得嫩極了!」

原來這日本大廚原本就每天做玉子燒(煎蛋捲),對於蛋的質地與油的多寡、火候的掌控早就深諳,再試著對番茄有他做廚子的透徹洞悉力,像番茄的含茄沙程度、濕滑性之處理等,馬上便能將兩者結合得非常好。

也就是,從來沒做過某道異國菜的廚子,只要他有做菜的敏銳概念,往往亦可有驚人之筆。

許多食物是可跨國界的。倘一個日本老鄉紳在他的工作室接待訪客,恰好到午飯時間,而他常在中午自己做漢堡吃,於是便以漢堡饗客,搞不好這漢堡比大多的名店還好吃呢。

蓋房子亦如此理。陪著幾個西洋來的建築師逛看蘇州園林,像網師園啦、獅子林啦、拙政園啦、留園啦等等,看完閒聊,我問他們,如果在現代蓋類似明清這種意趣的房子卻一點也不管它們的雕琢、不管宗法制度下的形制格式,甚至不管工匠的高難度技藝的木作,只恪守簡單本質之原則,還能夠蓋出教中國人與西方人同樣讚嘆的優質房子嗎?

大夥意見各有不同,最後皆指向一個觀念:好的又簡單的房子,不論是東方人蓋或西方人蓋,蓋好了各國人一看咸道「這就是所謂的好房子」時,便即成矣。

電影《人魔》(Hannibal)一開始聯邦探員茱麗安.摩爾到華府南邊一片很大的莊院辦案,這莊院用的是北卡羅萊納州Asheville市的Biltmore宅邸,主人是十九世紀富可敵國的Vanderbilt家族。這幢大宅幾乎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雄偉華美又庭院最清幽且遼闊(有十二萬五千英畝大)的綜合式森林莊院。而建築師叫Richard M.Hunt(1827-1895),紐約中央公園的南邊大門(五十九街與第五大道)亦出他手。Hunt設計了太多壯麗的豪宅,而他自己的故鄉佛芒州的Brattleboro卻充滿了新英格蘭習見的木造家屋。

此類家屋,為在冬日避開雪的壓覆,牆面皆儘量保持平直,連窗的窗楣也皆不做,顯得外表毫不求崢嶸之感。而此類家屋,往往一進門便是迎面而來的樓梯,極其實際又極其不去呈現宏敞的客廳,可說簡樸極矣的造屋思想。然而整個新英格蘭倘若是一、兩百個小鎮驅車遊經,幾千幢這類家屋匆匆過目後,發現這是相當高潔的生活空間,甚至兩百多年來太多的富豪,仍樂意住在這樣簡略的木造二樓房子裡(並非人人要在海邊的羅德島州的New Port建大宅炫富)。

這種「簡住」思想不僅實踐於十九世紀寫《湖濱散記》的梭羅(Henry D. Thoreau, 1817~1862)或當代開創「伯特蜜蜂護唇類產品」(Burt's Bees)的Burt Shavitz而已,太多太多的新英格蘭人安於其中。新罕普夏州有一小鎮,叫Peterborough,二十世紀初即創辦的MacDowell Colony(麥道渥藝術家創作坊)設於此,在森林中建幾十幢頗具風格的小木屋,供各行藝術家在此安住創作,一九五六年與一九五七年張愛玲亦申請來此,並在此結識了她後日的丈夫賴雅。

人住在這樣的框盒裡,本只是春天雨冬天雪得以遮蔽足矣。這就像想吃番茄炒蛋,是要獲得最本質最習常最易辨識的那股油香、那股酸鮮與一口吞進嘴裡隨即而來的溫飽滿足。 (作者為作家)



◆ 8公分與世界接軌 漸凍人創作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400049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14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國內身心障礙者最大藝術獎項、文薈獎日前公布第13屆得獎名單,其中大專社會組圖畫書類前三名得主,各自罹患不同罕見疾病,卻努力克服障礙,在圖畫創作的路上開拓一條獨特的路,今、明兩天在信義公民會館D館展出作品。

文薈獎今年主題是「打開生命中的抽屜」,其中獲得第三名的得主袁鵬偉是罹患漸凍症10多年的病友,當去年為漸凍人募款的冰桶挑戰蔚為風潮時,他曾透過網路向歌手劉德華喊話,希望代邀請鋼琴家郎朗到病房為漸凍症病友演奏,不僅促成美事,現在他也將這段奇妙緣分作成繪本。

罹病10多年來,袁鵬偉的器官已慢慢退化,現在只剩下手肘和眼睛可以活動,但他依舊不放棄用創作和世界溝通,「手肘移動半徑大約8公分,而8倒置就是∞,我就是在這距離之間,與世界接軌,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而奪下第一名的李佳鎂,則患有先天性重症地中海貧血,1歲起就開始輸血、打排鐵針,現在每個月都要輸血1000cc,熱愛繪畫的她無師自通學畫,不僅曾替捐血中心設計「血滴寶寶」公仔,這次更奪下文薈獎首獎,「我希望透過畫作傳達出再困難也要走出去的精神,只要走出去,就會發現美好的事物在周圍。」

第二名的力政文從小患有自閉症,為了克服疾病曾經學過游泳、打鼓、繪畫,這次他用「火車車廂」繪出生命中的重要歷程。

※ 相關報導:

* 2嬤愛摺紙 上百作品關懷站共賞
http://udn.com/news/story/7324/641288

動動手指,防老人癡呆!新竹市康樂關懷據點的莊林玉香、彭蔡春都是摺紙高手,舉凡家具、小動物、帽子都難不倒她們,上百件作品陳列在據點2樓,宛如手工藝展覽廳。

莊林玉香現年84歲,曾獲新竹市婦女社大摺紙達人榮譽,退休後參加康樂關懷據點,有次在據點的課堂中,摺紙老師教導將四色牌摺成轎子,引起莊林玉香的興趣,也動手做摺紙藝術。

* 46名家書畫展 藏家大手筆曝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4000496-260115

國父紀念館與晟銘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遷想妙得:中國近現代書畫擷萃」即日起開展,內容精選46位近現代名家的130多組件書畫之作,梳理20世紀中國書畫發展的內涵及其演變。多數作品借自海內外收藏家,其中有6幅超過300公分的長聯與大幅巨構,還有文人書畫家寄情遣興、相互酬唱時繪製的冊頁、手卷等。



◆ 薰衣草森林轉型 文創藝術家力挺
http://udn.com/news/story/7241/642157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1-14

薰衣草森林轉型文創業,選在創辦人詹慧君逝世二周年的今天舉辦記者會,宣示二代店轉型藝文風貌,首波無牆藝術展活動由蕭青陽策展,馬來貘、方文山、凱西等文創藝術家不僅提供最新作品,今日更齊聚一堂為薰衣草森林站台。

薰衣草森林由詹慧君和林庭妃兩人創立,最初只是兩個女生的小小創業夢想,年營業額從最初的70萬,擴增到去年逾5億,並多次入選台灣百大旅遊景點;林庭妃今天說,薰衣草森林將邁出全新的腳步。

林庭妃指出,薰衣草森林除了現有的台中新社、新竹尖石和苗栗明德店外,兩年內石門水庫還有更大的園區要落成,屆時園區內還會有一座實體美術館。

林庭妃說,美術館、博物館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台灣類似的藝文場所不多,她與兩年前過世的詹慧君,一直希望生活美學能夠以更貼近人群的方式呈現,希望未來來到薰衣草森林的旅人,不僅只是體驗住宿、餐飲,還有更多接觸藝術家與各領域職人的機會。

由蕭青陽領軍,馬來貘、方文山和凱西攜手為薰衣草森林打造的「旅人的夢中森林」無牆藝術展,無論是凱西的晴雨亭女孩、方文山的精靈村落小屋,或是馬來貘的郵差,充滿著讓人會心一笑的童趣感。

蕭青陽設計明信片、木盒繪本等紀念品,讓遊客進入薰衣草森林時就如同體驗一場全新旅程,另規畫製作「旅人的夢中森林」手冊,讓遊客可以在園區內尋找各個展覽作品並蓋章,有如尋寶一般。

※ 相關報導:

* 施寄青心臟病發過世 享壽68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42179

知名作家施寄青昨晚因心臟病發,於苗栗自宅中過世,享壽68歲。

施寄青是國內著名的作家和女權運動者,1947年生,也是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她曾經擔任過建中國文老師,創立晚晴協會擔任理事長,她也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的董事和顧問。

fsj 提到...

外國藝術家駐村 學童用瓦片作畫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45827

聯合報 記者黃婕/頭份報導 2015-01-16

苗栗縣頭份鎮蘆竹湳社區爭取文化部「365學院」計畫,邀請愛爾蘭藝術家Rodney Dickson駐村創作,並指導永貞國小學童用瓦片作畫,成為老厝的裝置藝術。

蘆竹湳社區藝術總監陳薏如表示,除邀請國際知名畫家Rodney Dickson駐村三個月創作,還安排永貞國小學童進行藝文課程。

60歲Rodney出生在愛爾蘭小鎮,17年前到紐約定居創作,曾多次受邀在歐美、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地舉辦個展。Rodney擅長畫油畫,這次突發奇想用壓克力創作,作品抽象、跳脫現實,用畫筆展現在台灣所見所聞。

永貞國小六年級30名學童昨天在修復完成的三合院,利用廢棄瓦片作畫,有人畫豬圈及貓,有人畫蘿蔔及狹窄巷弄,「每位小朋友都是藝術家」。

學生李書茵說,外國老師上課很不一樣,邊聽音樂邊作畫,可以天馬行空畫出自己心裡面的想法。學生劉祐瑋說,Rodney老師的畫很抽象,真的是藝術創作。

陳薏如表示,蘆竹湳社區就像一所社會學校,學校裡的每個人都是老師,也可能是學生,藉由分享,彼此激盪火花、發揮創意,創造更多藝術可能性。

※ 相關報導:

* 鎮江牽手台灣 打造文創產業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6000992-260302

因《白蛇傳》水淹金山寺傳說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鎮江市,將結合台灣文創產業,打造海峽兩岸(鎮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主席、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表示,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攜手以物業開發見長的匯鑫集團,總投資15億(人民幣,下同),將依託鎮江文化底蘊,引入台灣文創產業,打造兩岸文化創意示範基地。

....海峽兩岸(鎮江)文化創意產業園第一個具體落地投資案,已在2014年8月拍板。在江蘇鎮江市副市長曹麗虹、鎮江市京口區委書記裔玉乾,京口區區長黃萬榮,鎮江市政府副祕書長張偉清等見證下,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與台灣孔夫紙創意智庫在鎮江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打造集文化創意、美學經濟、專業設計、論壇交流、展覽培訓、實習基地於一體的綜合性、複合型文創產業示範基地。



◆ 黃瓊儀玻璃創作展 「好漂亮」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45822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芎林報導 2015-01-16

擁有豐富玻璃創作經驗的藝術家黃瓊儀,5年前受新竹縣大華科技大學玻璃創意中心前主任洪愛娜邀請,到校擔任「駐校藝術家」,開啟了黃瓊儀對玻璃創作教學的興趣,並在校內製作了30件作品,在藝術中心舉辦「樂活山居」的創作展,讓欣賞者看了直說「好漂亮,好想學」。

黃瓊儀14年前自英國紹綠藝術設計大學玻璃系(Surrry Institute Art and Design-Glass BA)畢業後,致力於玻璃創作,民國95年回台,除在台灣巡迴展覽創作外,也從事教職工作。

黃瓊儀去年接獲英國唐寧茶(Twinings)邀請,為唐寧茶設計製作茶盒,製作一系列名為「釀」的平板窯燒的玻璃藝術品,結合吹製玻璃共三十件,在校內舉行「樂活山居」個展。

黃瓊儀說,這次的作品都以實用性為主,透過色彩和造型,以簡單線條,打造出山居簡樸生活感。

黃瓊儀指出,國內有許多玻璃創作者,但很少針對玻璃創作開設的科系,大華科大裡的環境和設備比其他設計類科學校都好。

大華科大主秘王慧君說,校方在民國90年開始,設立藝術中心,定期引進不同藝術家作展出,也讓學生能夠就近欣賞到不同藝術創作。

黃瓊儀「樂活山居」生活玻璃創作展,即日起到三月底在大華科大圖書館二樓藝術中心展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盲眼書藝家廖燦誠 捏陶慶羊年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46186

羊年即將到來,為了歡慶新的一年,除了大筆揮毫寫春聯,盲眼書藝家廖燦誠陶藝作品以羊為主題,陶藝雕塑是「羊年」兩個字排成羊的形狀,文字中有圖像、圖像中又有文字,別具藝術家創作巧思。

fsj 提到...

鍋碗瓢盆 兄弟聯手創藝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48259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5-01-17

旅美藝術家蔡爾平與胞弟蔡爾信,連袂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總館舉辦「美麗心生態藝術創作聯展」,兄弟倆將鍋、碗、瓢、盆等廢棄資源,結合金工、陶藝轉化成關愛自然生態的無價創作,每件都獨一無二。

蔡爾平長年旅居美國紐約,擅長金工與陶藝,生平獨創「彩鑲瓷」技法,蔡爾信是諸元醫院副院長,愛好藝術與園藝,首創以台灣剪黏技法應用現代雕塑,兄弟檔合體展出「美麗心生態」,展至3月29日止。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指出,蔡家兄弟取之自然、用之自然,能將不起眼的鍋碗瓢盆,創出可玩、可賞的藝術珍品,與星雲大師倡導的心靈環保、自然環保理念契合。

旅外的蔡爾平以獨創的「彩鑲瓷」聞名國際,最鍾愛的蜥蜴已有4000多種造型,獲好萊塢影星、美國國務卿等名流青睞,不但可當戒指等飾品穿戴,還能成為藝術擺飾。

胞弟蔡爾信也是「資源重生」的創作高手,漏勺、茶壺及排氣管等廢棄物在他手裡,都能製成饒富趣味的大型裝置藝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陶藝療癒幻聽 捏塑心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043/648145

42歲的順子偶爾在「甜心小舖」兜售手作陶藝,他的作品一向色彩繽紛、手感細膩,動物、人物信手拈來,看不出長年飽受內心掙扎,靦腆木訥的他談起創作心得,僅說「有趣,有成就感。」

....邱碧霞說,職能治療的精神復健,讓患者專注創作,從中得到回饋與成就感,每周五上午11點至下午2點,「甜心小舖」定期在新北市府B1開張,讓像順子一樣的朋友輪流展售首手作產品,盼透過職能復健肯定自我並重回人群。



◆ 雲科大生 記錄百年糊紙工藝
http://udn.com/news/story/6898/648254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 2015-01-17

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系4年級學生詹嘉倫等3人,以半年時間完成拍攝「正港有『糊/福』氣」紀綠片,台西七夕七娘亭、虎尾中元祭、民雄大士爺祭、北港傳承五代燈籠店、北港百年糊紙神明,還有全台唯一的口湖牽水狀儀式等都一一入鏡,完整捕捉逐漸消失的傳統工藝與民俗技藝,彌足珍貴。

詹嘉倫表示,她與同學劉文琳、陳懿亭由老師陳逸君指導製作畢業作品,因3人從小都很喜歡觀看民間技藝表演,並對傳統工藝既好奇又有興趣,因此選定拍攝紀錄片,希望能將珍貴文化資產影像保存下來。

「超感動的!」詹嘉倫說,她們拍攝四湖牽水狀祭典時,看到人山人海手持牽水狀盛大場面,當時既震驚又感動,有不少村民似乎也受到感應,不時尖叫、哭泣誠心祈求全境平安。

去年下半年詹嘉倫等3人頂著盛夏酷暑烈日,選擇宗教勝地北港為目標,跑遍大北港地區尋找傳統手工糊紙、創新多元糊紙,為糊紙技藝拍攝紀錄片。

紀錄片中可看到藝師巧手,將平面柔軟紙張透過竹紮骨架支撐、靈活有趣剪紙技巧、畫龍點睛的彩繪技術,變成一件件華美糊紙作品。

劉文琳、陳懿亭表示,華美糊紙作品是藝師技藝的展現,但因印刷方便性取代傳統手繪,厚紙板取代了紮竹步驟,傳統樣貌漸漸消失在生活中,希望藉由影片讓觀眾除能獲知珍貴糊紙文化,更讓大家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是文化資產寶藏。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膠捲放映電影 寒假營隊揭秘
http://udn.com/news/story/7323/648143

電影膠捲輪轉了100多年,如何被保存耐人尋味,府中15動畫故事館與國家電影中心合作,將在2月4日至2月6日,推出「電影保存特攻隊」寒假營隊,讓國小5年級到國中9年級學生了解古早味電影文化。



◆ 大陸缺故事 台編劇西進成風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7000994-260301

旺爆 2015年01月17日 記者賴廷恆/專訪

「《三個諸葛亮》劇本連一個字都還沒落筆,大陸版權就已經賣出去了!」成立剛滿周年的「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日前用此來形容「大陸缺故事缺得兇」;不僅《三個諸葛亮》明年將出現「大陸版」,目前黃致凱幾乎每個月也都會接到來自大陸影劇界隔海「邀劇本」的電話。

黃致凱感慨地說,近10多年來,台灣編劇人才紛紛西進大陸,一開始「賺人民幣」無疑為最大誘因。但近幾年對台灣編劇來說,大陸影劇界需求呈現「井噴」;對埋首數月、甚至創作整年的編劇而言,心血結晶能交由大陸或兩岸更佳的團隊製作,乃至演員卡司、行銷宣傳等,均提供創作者更多、更大的揮灑舞台,也讓「西進」成為台灣編劇趨之若鶩的「新大陸」。

講故事功力 陸方買單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身分,我會選擇編劇。」黃致凱的名片上除「藝術總監」外,並堅持放上「編、導」二字,甚至意猶未盡地添加「工頭」的職稱。他笑稱,「故事工廠」的「作品即商品」,一切只為「製造感動、製造驚喜、製造有生命的故事」。

黃致凱不諱言,身為已故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的弟子,師承李國修「講故事」的功力長達11年;讓他與北京哲騰文化洽談時,一提到《三個諸葛亮》的「故事」為屏風《三人行不行》的「變種」,「對方就買單了!」除屆時北京、上海等地推出,大陸演員卡司、台灣編導黃致凱的「大陸版」外,河南也在洽談台灣「原版」登陸中。

語氣、用詞 入境隨俗

心懷「大陸、台灣通吃」的企圖心,創作《三個諸葛亮》的過程中,黃致凱「有意識地」以「中國四大愛情傳說」為題材,以3個「說書人」舞台上狹路相逢,施展法庭審判、新聞播報、光影秀、默劇及雙簧等,讓兩岸家喻戶曉的嫦娥后羿、牛郎織女、梁山伯祝英台、白娘子許仙,一一先後被解構、新詮。

《三個諸葛亮》為「故事工廠」第二部作品,去年10至12月完成首輪全台巡演後,4月30日至5月24日將於台北水源劇場,與創團作《白日夢騎士》共同連演4周。未來推出「接地氣」的大陸版《三個諸葛亮》時,大體上結構不變,除語氣、用詞等入境隨俗外,劇中安排的「本土劇」橋段,也改由大陸「宮廷劇」如《武媚娘》來上場搞笑。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雙城記」 從北京一路對「畫」回台北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48242

巨大的食指攀上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屋簷;尋常百姓肖像占領當代館16扇大窗。在當代藝壇各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郭維國、陸先銘以「雙城記」相互對望彼此心中的城市風景,從北京一路對「畫」回台北。

這是他們繼去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雙個展後,再次攜手。兩位「悍圖社」成員這回嘗試過去不曾公開過的雕塑、空間裝置與影像。



◆ 日文學獎 小野正嗣掄芥川獎、西加奈子獲直木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12/646854

世界日報 中央社/東京15日電 2015-01-17

日本兩大文學獎第152屆芥川獎及直木獎15日公布得獎作品,結果由小野正嗣的作品《九年前的祈禱》榮獲芥川獎,西加奈子的作品《再見!》則榮獲直木獎。

榮獲芥川獎的小野是大分縣人,今年44歲,在立教大學文學系擔任副教授。他研究法國文學並寫小說,2003年以作品《溺死者的歸還》、2008年的作品《小型巴士》、前年以作品《獅子渡鼻》(海角名)入圍芥川獎,這次是第四次入圍後獲獎。

《九年前的祈禱》是描寫一名35歲的母親與加拿大籍丈夫分手,帶著3歲的身障兒子從東京回到家鄉大分縣生活。她為育兒問題煩惱,有時腦海浮現9年前旅行的記憶。作品描寫母親面對身障兒的心情。

小野得知獲獎後,接受日本NHK採訪時表示,這次的作品是思念去年因病過世的胞兄所寫的,是具有特別心思的作品,亡兄可能此時(在天國)感到很欣慰。

直木獎得主西加奈子生於伊朗的首都德黑蘭,現年37歲。出生後沒多久移居大阪,大學畢業後,擔任過資訊雜誌的工讀生等,後來開始執筆寫作。這次是她第二度入圍直木獎,結果獲獎。

獲獎作品《再見!》是長篇小說,描寫名為「步」的主角命運多舛的人生。

西加奈子在得獎後表示,這次得獎的作品是自己特別用心寫的,能獲獎感到很光榮,希望藉此不僅讓更多人閱讀她的作品,也能讓讀者接觸更多其他作家的作品,以了解書的好。

fsj 提到...

2014關鍵字 她用紙膠帶「貼」出形象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49918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1-18

打開電腦,搜尋關鍵字,出現的熱門商品或事件簿,沒多久,就成藝術家吳芊頤的作品;她以流行的「紙膠帶」當顏料,手工拼貼出新世代的藝術語彙。

吳芊頤接受竹科智邦科技藝術基金會邀請,即日起在智邦藝術館辦「關鍵字搜尋」個展,呈現獨特的「消費趨勢新風景」。

不管是雷神巧克力、飲料、麥當勞或地溝油事件、柯P現象,熱搜中呈現出來的商品、事件簿、紀念品、圖騰等.....,轉眼間,就被吳芊頤拼貼成21X21正方大小的圖像作品。

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設計所畢業的吳芊頤,2011年日本旅遊發現彩色紙膠帶的妙處,開始以紙膠帶進行圖標商品的製作,目前累積400多件作品,後擴大延伸到針對特定時空下的圖標商品與網路互動的考察,以「文件化的形式,記錄當代消費現象」。

在竹科的展覽,主要是2014年每月熱門關鍵字創造出來的123件「圖標商品」;她運用紙膠帶的拼貼方式,模擬網路商品呈顯的「扁平化、幾何化」的形貌。她說,紙膠帶超夯,因為方便、易操作,還可以藉重複黏貼,讓作品有層次變化,一般人也利用它來為生日卡、賀卡、筆記本加工美化,還有會集名家設計款,因單價不高,成時下最夯商品,「這也是特殊文化現象」。

智邦基金會特別推吳芊頤設計款絕版紙膠帶和限量購物袋,在網路一元起標,展期到3月6日。

※ 相關報導:

* 茭白筍四季課 學童編特產童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3/650069

位在偏遠大屯山系的三芝區橫山國小,29名學童經過8個周末的創造力培育課程後,將舊桌椅、木箱、樹枝等廢棄物裹上紙漿做成6個公共裝置藝術,並融入茭白筍、櫻花、鳳蝶等當地特產編纂故事,讓校園變身立體童話故事屋,昨天發表成果令人驚豔。



◆ 讀餐飲玩金工 蝴蝶飾品獲佳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26/649940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01-18

陳柏儒患有妥瑞氏症,雖就讀餐飲系卻對金工創作有興趣,利用課餘時間到南應大推廣教育中心上課,1年半後取得金銀珠寶加工乙、丙級證照,並以大自然為靈感創作出系列飾品,大受好評。

24歲陳柏儒表示,從小就喜愛昆蟲、採集化石,還會自製標本盒,第一次看見美麗琥珀,就對寶石產生興趣;雖然大學讀餐飲系,卻有成為珠寶設計師的夢想,得知南應大有金工藝術課程,馬上報名參加。

從事金工的首要條件是專注,陳柏儒雖是半路出家,但為了精進技術,不僅克服妥瑞氏症疲憊時會出現的抽動症狀,每天還花4個多小時坐在桌前,反覆練習不同的技法;曾經最高紀錄14小時不停歇的練習,「一切辛苦就是為了圓夢」。

指導老師龍宣煌說,現在少有年輕人願意學習技術繁複的金工藝術,陳柏儒卻展現出堅毅的專注力,是相當具有學習熱忱的學生。陳的作品以昆蟲為靈感,搭配礦石、木頭、廢鐵等素材,運用精緻的技法展現生命力,一系列以「蝴蝶」為主的飾品,展現出蝴蝶飛舞時的律動感,結合自然元素,完美呈現金工之美。

fsj 提到...

2014關鍵字 她用紙膠帶「貼」出形象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49918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1-18

打開電腦,搜尋關鍵字,出現的熱門商品或事件簿,沒多久,就成藝術家吳芊頤的作品;她以流行的「紙膠帶」當顏料,手工拼貼出新世代的藝術語彙。

吳芊頤接受竹科智邦科技藝術基金會邀請,即日起在智邦藝術館辦「關鍵字搜尋」個展,呈現獨特的「消費趨勢新風景」。

不管是雷神巧克力、飲料、麥當勞或地溝油事件、柯P現象,熱搜中呈現出來的商品、事件簿、紀念品、圖騰等.....,轉眼間,就被吳芊頤拼貼成21X21正方大小的圖像作品。

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設計所畢業的吳芊頤,2011年日本旅遊發現彩色紙膠帶的妙處,開始以紙膠帶進行圖標商品的製作,目前累積400多件作品,後擴大延伸到針對特定時空下的圖標商品與網路互動的考察,以「文件化的形式,記錄當代消費現象」。

在竹科的展覽,主要是2014年每月熱門關鍵字創造出來的123件「圖標商品」;她運用紙膠帶的拼貼方式,模擬網路商品呈顯的「扁平化、幾何化」的形貌。她說,紙膠帶超夯,因為方便、易操作,還可以藉重複黏貼,讓作品有層次變化,一般人也利用它來為生日卡、賀卡、筆記本加工美化,還有會集名家設計款,因單價不高,成時下最夯商品,「這也是特殊文化現象」。

智邦基金會特別推吳芊頤設計款絕版紙膠帶和限量購物袋,在網路一元起標,展期到3月6日。

※ 相關報導:

* 茭白筍四季課 學童編特產童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3/650069

位在偏遠大屯山系的三芝區橫山國小,29名學童經過8個周末的創造力培育課程後,將舊桌椅、木箱、樹枝等廢棄物裹上紙漿做成6個公共裝置藝術,並融入茭白筍、櫻花、鳳蝶等當地特產編纂故事,讓校園變身立體童話故事屋,昨天發表成果令人驚豔。



◆ 讀餐飲玩金工 蝴蝶飾品獲佳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26/649940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01-18

陳柏儒患有妥瑞氏症,雖就讀餐飲系卻對金工創作有興趣,利用課餘時間到南應大推廣教育中心上課,1年半後取得金銀珠寶加工乙、丙級證照,並以大自然為靈感創作出系列飾品,大受好評。

24歲陳柏儒表示,從小就喜愛昆蟲、採集化石,還會自製標本盒,第一次看見美麗琥珀,就對寶石產生興趣;雖然大學讀餐飲系,卻有成為珠寶設計師的夢想,得知南應大有金工藝術課程,馬上報名參加。

從事金工的首要條件是專注,陳柏儒雖是半路出家,但為了精進技術,不僅克服妥瑞氏症疲憊時會出現的抽動症狀,每天還花4個多小時坐在桌前,反覆練習不同的技法;曾經最高紀錄14小時不停歇的練習,「一切辛苦就是為了圓夢」。

指導老師龍宣煌說,現在少有年輕人願意學習技術繁複的金工藝術,陳柏儒卻展現出堅毅的專注力,是相當具有學習熱忱的學生。陳的作品以昆蟲為靈感,搭配礦石、木頭、廢鐵等素材,運用精緻的技法展現生命力,一系列以「蝴蝶」為主的飾品,展現出蝴蝶飛舞時的律動感,結合自然元素,完美呈現金工之美。

fsj 提到...

KANO轟動 日NHK專訪魏德聖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8545

自由 2015-01-19

〔記者蔡宗勳/嘉市報導〕電影KANO將於二十四日在日本上映,未演先轟動,NHK電視台特別調派人氣主播大越健介到台灣做專題報導,昨在嘉義市KANO故事館專訪導演魏德聖,並到嘉義大學等處取景。

NHK當家王牌主播之一的大越健介昨率領新聞節目「News Watch 9」製作團隊來台,「News Watch 9」是NHK每週一至五晚間九點播出的一小時新聞節目,平均收視率超過十%,台灣相關節目難望其項背。

大越健介首先感謝台灣人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伸出援手,日本人迄今仍相當感念,而棒球是台灣、日本的共同文化,並有著深刻情誼,描述「嘉義農林棒球隊」永不放棄精神的KANO電影,更有著台日交流的歷史背景。

大越健介表示,KANO去年在日本大阪亞洲國際影展放映時,已經造成轟動,本月二十四日起在日本各地上映,影迷充滿期待,所以特地前來做專題報導。



◆ KANO在日上映 NHK來嘉訪魏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62/651645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2015-01-19

電影「KANO」1月24日將在日本上映,NHK電視台主播大越健介昨天來嘉義與導演魏德聖相見歡,一同探尋電影拍攝場景並進行專訪,大越健介認為,棒球是台灣與日本共同歷史,透過電影會拉近雙方距離與情感,預期在日本上映會很受歡迎。

大越健介上午到檜意森活村,參觀電影中當年近藤教練的宿舍,再到嘉義大學看棒球紀念園區,實際訪問魏德聖拍攝的種種想法、細節,將為日本觀眾做先行報導;電影是否能造成轟動?大越健介說,台灣在日本311賑災給予很大幫助,但久了會忽略,但棒球在兩國都受到重視,有相似文化,透過電影容易引起共鳴。

大越健介說,日本早年殖民台灣,其實雙方情感關係複雜,但台灣卻能將殖民時期遺產保留,甚至照單全收,把該段過往列入歷史,讓日方有跡可循,了解當年發生的事情,想必上映後會很受日本觀眾歡迎。

嘉義市商圈文化促進協會集合60多間店家,去年將檜意森活村拍攝片中的宿舍成立「KANO故事館」,以民間自主經營模式,現在每天開放,展出電影中相關文物,希望成為國內外客人認識KANO的第一步。

商圈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邱國杰說,日前大阪電影節放映過KANO,獲很多好評,期望此次上檔會全面帶動嘉義觀光熱潮。

fsj 提到...

放棄鐵飯碗 李孟書擁抱紙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242/651202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2015-01-19

抱著對紙的眷戀,「二皿手工紙設計」創辦人李孟書拋下穩定的教師工作,投入研發手工紙,創作獨特的明信片、紙項鍊、紙燈飾等商品,是台灣少數以「紙張」為主的特色文創品牌。

「這是什麼石頭做的?」櫃位上擺著各種樣式的「紙」項鍊,將手作紙外覆環氧樹脂,顏色豐富、剔透的項鍊,吸引民眾目光,聽到是紙做的許多人都露出驚訝表情,「原來紙也可以這變成這樣!」

從小就對紙情有獨鍾的李孟書,碩士論文時,湊巧接觸到手工紙,還因此寫出興趣;李孟書說,手工紙是利用「淋漿」技法,可以層層堆疊,創作方式也千變萬化,「每張紙絕對是獨一無二,也想把這樣的技術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其實在創業之前,李孟書從事教職,是許多人口中的「鐵飯碗」,3年前轉行時也得到爸媽的「關切」;不過李孟書說,完成碩士論文後,一直想投入手工紙創作,雖然許多人說「下班後也可以創作」,「但工作一天之後,只想好好休息,創作就擱著;我很擔心隨時間過去這份熱情就消磨掉。」

「頂多做到沒錢!」咬緊牙根,李孟書開發原創商品,從百元有找的明信片、紅包袋、杯墊,到中高價位的項鍊、燈飾都有,不少外國觀光客到店裡捧場

除販售商品,二皿也積極開設體驗課程,並販售「蔡倫沒想到」的手工紙組合包,讓消費者可以回家DIY。李孟書說,創業初衷是希望更多人了解手工紙的技法、文化,因此開設各式課程,「我不希望只是賣東西,也希望大小朋友都能體驗完紙的樂趣,所以在店裡也有手作區,讓大家覺得是到了『工作室』,而不是在賣場的氛圍。」

雖然創業後收入不如以往穩定,不過她並不後悔選擇創業,仍享受手工紙創作的過程,和教學時看到學生開心表情的滿足感。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水泥匠玩陶 仿籐編、甕中甕展絕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0000528-260107

陶藝創作家陳建華,經歷服裝設計師、水泥匠,在妻子吳玉嬋鼓勵下,轉學習陶藝,由於非科班出身,創作反而毫無拘束,不但用陶土條仿作出竹籐編織,「甕中甕」更是許多陶藝師傅,學不來的獨門手藝;其妻則因經濟壓力,直接躍升成老師,教遊客做陶藝。

* 全國版畫展登場 專區展石之頌
http://udn.com/news/story/7013/650075

台灣版畫界兩年一度盛事「全國版畫展及版畫大展獎」,昨起在台南生活美學館登場,有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稱譽的廖修平、奇美博物館前館長潘元石都展出作品,為難得藝術饗宴。

全國版畫展由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策展,全國各地版畫藝術家匯集一堂,展出近150件作品,並呈現版畫藝術從傳統手作到數位化輔助的藝術之美。



◆ 啟動旗艦計畫 衛武營先推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000047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2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南台灣唯一國家級表演藝術場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興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上半年試營運,明年下半年正式開館,但屆時4廳一晚6000座位該如何尋找觀眾?

為此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正式啟動旗艦計畫,2月底音樂類節目邀請知名度最高的芬蘭指揮沙隆年領軍愛樂管弦樂團訪台,到高雄至德堂演出,用他最擅長的家鄉情懷,奏響紀念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150歲誕辰的經典樂章。

舞蹈類節目則邀請與英國編舞家阿喀朗並列兩大金童編舞家的西迪拉比的經典舞作《Sutra空間》來台。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昨天坦承,「外界擔心衛武營會變成蚊子館,也不是不可能,但在開館前1年半的現在,我們就啟動暖身,逐漸加溫,就是為培養觀眾做準備。」

簡文彬說,愛樂管弦樂團創團70年,即使歷經卡拉揚、克倫貝勒到現在的沙隆年,「這團還是保有一種古老的歐洲之聲,非常古典。」

簡文彬說,沙隆年本身也是個過動兒,大膽積極嘗試與新觀眾新領域接軌,讓樂團不但有「生機」更有「商機」。

《Sutra空間》則是今春南台灣藝文界期待的另一個亮點,編舞家西迪拉比因為熱愛東方禪學,特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與武僧們生活半年,並體驗打禪、練功,也讓少林寺武僧接觸當代舞蹈,因而創發了《Sutra空間》。

因為這支舞作,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還特別現身為衛武營站台,「這支舞2008年在沙德勒之井首演,造成轟動,少林武僧在舞作中展現純真與單純,充滿禪意,也展現幽默人性。無須多餘文案形容這支舞,就是神奇,好看。」

《Sutra空間》則將在衛武營戶外園區搭台,雖是戶外演出,但仍需購票入場。

※ 相關報導:

* 少林武僧變「舞僧」 林懷民讚嘆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53766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年初成立,小組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昨天宣布上半年旗艦節目,分別是沙隆年指揮愛樂管弦樂團演出西貝流士曲目,以及歐洲編舞家西迪.拉比與河南少林寺武僧合作的「Sutra空間」。

* 臺灣狂想曲 瑞士作曲家獻台妻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53601

獲瑞士文化部頒贈「終生成就獎」的瑞士當代作曲家法比安,以台灣民謠為素材,創作東西音樂交融的《臺灣狂想曲》與《六首臺灣歌謠》大提琴協奏曲,獻給擔任大提琴家的台籍妻子簡碧青,將於於1月24日晚間7點半,由指揮家簡文彬,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和簡碧青,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

《臺灣狂想曲》與《六首臺灣歌謠》這兩部作品,是一年多前由簡碧青擔任大提琴獨奏,簡文彬指揮倫敦皇家愛樂管弦樂團進行錄音,由SONY公司於2014年底發行唱片。

* 依戀土地 化作葉日松寫作動力
http://udn.com/news/story/7014/653550

79歲花蓮在地文學家葉日松早年致力於童詩創作,82年起以客家母語另闢文學蹊徑,創作客家童謠,記錄客家山歌,希望以最原始的鄉音,向流失的母語「招魂」。他昨天變身為「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展」的男主角,開展會場,大批親友、學生前往致意,場面溫馨。

花蓮縣文化局昨天起推出「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展~生死依戀的土地情懷」,縣文化局長陳淑美當場朗讀了葉日松的一篇詩作《希望暗晡夜夢到您》,表達對葉老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