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4

綠色農業的真諦

◆ 新故鄉願景-產地直送 跟著農夫去趕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25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3日 (執筆:陳怡靜)

周六清早,高雄鳳山婦幼館前已熱鬧滾滾。微風陣陣拂過,農夫們邊吆喝邊架起手工染布遮陽,冬日暖陽從染布天幕間灑下,小農忙著上架剛採收的蔬果,這裡是「微風市集」,還不到8點開市,熱情的顧客早等在攤位前,一個箭步搶下「尚青」的有機蔬果。

微風市集是南台灣最早且規模最大的農夫市集,講求「在地生產、在地銷售」,近70戶農友都來自大高雄,算一算,8年來從鳳山單點展延到目前4據點,去年一整年創下3000萬元營業額、較前年提高11%,美麗舒適的市集環境也引發鄰國好奇,日本、香港、中國等都曾派員取經。

這是一群熱血農夫的故事,他們校長兼撞鐘,身兼農夫、攤位老闆、市集工作人員、食農教育者等多元職務,他們樂天卻不認命、柔軟卻又堅定,更是彼此最有力量的夥伴。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高雄市微風市集志業協會總幹事林憲輝與理事長蘇冠宇娓娓說起故事。

入不敷出 自己組織市集

故事要從2007年的鳳山說起,當年縣政府(現併入高雄市)在婦幼館前庭打造市集,號召社區發展與社福機構、有機小農等加入。尷尬的是,市集每月僅舉辦一次,門可羅雀不說,有時連農友自己都忘了擺攤。小農們賣不完菜,收攤前還來個「以物易物」,大夥兒交換自家沒有的蔬菜。

但農友們性格堅韌,即使收入總貼不過油錢,當計畫告終時,大夥兒已培養革命情感。蘇冠宇回憶,10多個農戶決心「自己搞」,於是申請組織協會,拚命動腦想方法,先是將市集改為每周一次,再舉辦造訪產地、示範料理等活動。

有機滋味 直接削了讓你吃

林憲輝過去是醫療器材公司總務經理,長年看著病患與病魔搏鬥,讓他開始思考:「會不會是病從口入?」10年前,他接手岳家農地投入有機耕作,不用除草劑的田地總是雜草叢生,難免成為村裡調侃的對象,微風市集就成了最大安慰,「大家有共同信念、互相鼓勵打氣,只靠自己絕對做不到。」

蘇冠宇坦言,起步時真得非常辛苦,「10個顧客裡,有9個不信有機、只想挑戰你,剩下1個是生病了,到處找健康食材」。農民本不善言詞,與其爭論有機不有機,還不如直接讓顧客吃吃看。實際造訪微風市集現場,林憲輝隨手拿起剛採收的玉米,削頭去尾剝葉後讓顧客生吃,那甘甜原味就是最好的宣傳。

迷你學堂 當令蔬果當教材

微風市集裡沒有祕密,攤攤高掛產地來源與栽種特色,農產品檢驗報告都在服務台處。更重要的是,每個攤位老闆也都是知識農夫,消費過程就是一堂迷你食農課,眼前的當令蔬果就是最好教材。

這群熱血農夫點子特多,上月中還舉辦「小農辦桌宴」,席開50桌,由5位高雄在地主廚包辦10道菜色,上桌食材全透明化,全來自高雄在地農戶,就連苦茶油、黑糖、梅醋等調味料也來自微風小農,他們在席間開心為客人介紹不同食材,讓參與辦桌的民眾感受「產地餐桌零距離」。

主持人劉克襄驚嘆市集活力,也好奇「微風」之名有何玄機?林憲輝笑說,市集誕生在樹蔭下,民眾可迎著微風挑選農產品,散步認識在地小農,也了解吃下肚的食物。誰說農人不懂浪漫?用熱血耕作方式愛土地,帶顧客走進心中的一畝田,就是有機農夫最浪漫的事了。

※ 相關報導:

* 結盟救餐桌 綠色生活圈在眼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261-260102

....微風市集總幹事林憲輝笑說,希望打造「大高雄綠色生活圈」,讓消費者食衣住行育樂都可能遇見綠色概念。市集還與背包客棧結盟,當外縣市或國外旅客造訪高雄時,可以透過逛市集了解高雄農產品,還會安排廚藝教室料理體驗,讓遊客藉由實際動手做,更加了解高雄與食材變化。

* 團結力量大 他們是戰友也是家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263-260102

從乏人問津到熱鬧辦桌,微風市集重建農夫的職人價值。主持人劉克襄問起經營市集的心路歷程,林憲輝和蘇冠宇不約而同強調:「我們的真實身分還是農夫喔!」蘇冠宇更感性說,以前總覺得務農很悲情很可憐,但現在卻有自信有尊嚴。

....微風小農們是戰友也是家人,見媒體前來採訪,林憲輝拿起麥克風廣播,農友們自動抱著農產品集合拍照,更主動介紹自己的作物從何而來,他們強調:「這個市集不屬於任何人,是屬於大家。但只要一人出錯,就全部都垮,每個人都要做好本份。」

農村人口與農產行銷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就愛旺來花 都市男孩樂務農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20709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鹿谷報導 2015-02-24

南投縣鹿谷鄉農民林孝倫、朱冠羽和陳宗德因為鳳梨花在網路上結識,3人更捨棄都市生活,投入觀賞性鳳梨種植,培育出上千品種、吉利討喜的「旺來花」,受到市場歡迎。

朱冠羽說,積水鳳梨色種類多元豐富,且顏色鮮豔迷人,加上台語發音俗稱「旺來花」,在農曆春節時更顯應景喜氣,所以整體買氣比去年還好;而鳳梨花生長速度慢,不用時常澆水,易照料,不用擔心把花種死,更能種出成就感。

「將興趣當職業,完成三人夢想!」來自台北的35歲林孝倫因養殖箭毒蛙,上網研究牠喜愛棲息的積水鳳梨,因此和熱愛「旺來花」的台北33歲朱冠羽和28歲的台中同好陳宗德在網路交流,共同興趣讓3人於6年前創業務農。

林孝倫說,觀賞性鳳梨在國內沒有大規模種植,少有人耕耘培育,所以他們決定研發培育,就選擇到地價較便宜,氣候又合適的鹿谷鄉搭建溫室栽種,開闢「鳳梨花農場」。

陳宗德表示,以前在台中從事造景工作,與園藝植栽同質性高,加上自己就對空氣鳳梨、積水鳳梨等觀賞性鳳梨感興趣,所以樂在其中,但從都市來到鄉下,剛開始難免不習慣,但能置身在「鳳梨花天堂」的幸福蓋過不適感。

朱冠羽指出,不論是懸吊式的「空氣鳳梨」,或是「賞葉」的積水鳳梨和「賞花」朵的鳳梨花,都各具特色,喜慶可用,平時也能玩賞植栽,集中造景或日常擺設皆宜,有興趣民眾可電洽(049)2676010。



◆ 打智慧牌 科技農產收割
http://udn.com/news/story/7333/720846

經濟日報 記者蔡敏姿/專題報導 2015-02-24

兩岸智慧城市正夯,物聯智慧董事長郭啟銘說,大陸推動智慧城市步伐快速,公司和西安政府洽談合作,主打智慧農業,包括數位化監控作物生長,溫度土壤品質控管。

郭啟銘說,2015年看好智慧城市專案項目,公司與西安政府計畫共同推動智慧農業,將溫室的農作物用溫濕度、土壤、水質等監控檢測,可及時掌握農作物生長狀態,提供生產效能和品質。

據統計,大陸已提出或正在建造的副省級與地級以上的智慧城市已達220個,截至目前,大陸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與發改委紛紛推出超過450個智慧城市試點,大陸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商機龐大。



◆ 生態綠 建立良心食品平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4000178-260206

工商時報 2015年02月24日 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7412)於去年3月21日以農林漁牧類別,正式登錄創櫃板。

生態綠公司主要是經營公平貿易產品的批發及零售,以公平貿易、有機及生產履歷等方式,從源頭確保食材品質和生產過程透明,並且與生產者、農民建立長期夥伴關係,除了讓小農獲得合理報酬、免除中間代理商剝削外,更有利於生產環境的改善。

生態綠公司以「對生產者友善、對環境友善、對消費者友善」為經營策略,期望能同時達成保護生態及提高產品品質的目標,讓合作夥伴永續共好。

生態綠是台灣第1家取得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認證與標籤授權的咖啡品牌商,作為大中華地區獲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先驅,生態綠公司帶著7年經驗、走過5大洲產地後,積極推出4大產品線,以公平貿易、有機、生產履歷透明等堅持,為台灣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健康的食品。

隨著產品線的拓展,生態綠未來也將走出台灣,靠平台效益將台灣農產推向國際,致力於成為「華文地區良心食品平台」的一大品牌。

fsj 提到...

北市府周邊 要打造700坪菜園!

聯合報 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 2015-02-25

北市府推動田園城市,選定市府大樓周邊作為「指標性示範點」,市府已完成規畫設計,3月招標,請廠商施工整地,經費約300餘萬元,4月施工完成,5月可開放民眾申請使用。

市府公園處表示,市府大樓周邊高樓林立,辦公人員和遊客眾多,要打造菜園,最大的難度就是景觀協調性。「菜剛種下去時不美,種壞爛掉也不美,還要搭棚架」,整地時會特別注意。

示範點總面積約700坪,將開闢六大主題區,其中三區開放民眾使用,包含市議會旁廣場的「蔬果樂活區」,提供長者和身障者體驗;松高路上的市府大樓北門出口兩側,會設置「蔬果樂活區」及「果樹新樂園」。

另外三大區由市府公園處打造,包含君悅飯店和市府間的廣場綠地打造「可食地景區」,以不同色彩及型態的可食植栽複層種植。松壽路的市府南門出口兩側靠人行道綠地,會有「香料植物區」和「香草飲料植物區」,讓民眾用視覺、觸覺和嗅覺互動。

※ 市府前的植栽好像稀稀落落的?相關報導:

* 專家反公園種菜 北市「田園計畫」覓新點
http://udn.com/news/story/6655/722818

柯P新政「田園城市」計畫,繼人行道和分隔島種菜提案被打回票,在公園綠地種菜也遭反對!專家學者一面倒認為,在公園種菜破壞既有綠化成果,也影響民眾休憩需求,市府決定喊卡,另覓其他地點種植蔬果。

北市府公園處長張郁慧表示,經諮詢專家學者和實地考察,推廣「田園城市」的場地,以尚未綠化的空間優先,包含學校空地、畸零地或建物屋頂等,已綠美化公園綠地暫不考慮,合適場地最快4月公布在線上田園銀行。

公園處表示,市區可種植蔬果的場地,必須具備三大要件,第一是景觀不能直接穿透,畢竟種菜會搭棚架,最好附近有遮蔽,才不會和周圍景觀不協調;其次是沒有交通安全疑慮;第三是沒有食用安全問題。

* 新北「市民農園」走進社區 以坪栽種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22778

新北市推動市民農園,4年來開闢7處,但都地處市郊,需開車前往。今年新北市綠美化環境景觀處將推動市民農園進入都會社區,鼓勵居民以「坪」為單位,小規模活化閒置土地,成為「都市農夫」。

新北市2011年起推動市民農園,輔導農民將既有農地整理後,畫分小單位供市民耕作,目前在新店、樹林、土城、鶯歌、新莊、淡水共有7處市民農園,已有逾800個家庭參與耕作。但這些市民農園都在市郊,開車前往約需半小時,對部分想當農夫的市民來說,不夠方便。



◆ 夫妻共譜擂茶之歌 調出北埔新滋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22657

聯合報 記者蔡昕穎/北埔報導 2015-02-25

曾榮獲過新竹縣十大伴手禮獎的新竹縣北埔子弟姜瑞霖,娶了金門閩南女孩莊碧芳為妻,共同改良傳統客家擂茶,全新禮盒上不僅見證夫妻倆愛的記號,還要再角逐新竹縣十大伴手禮。

「哈客愛」老闆姜瑞霖是北埔客家子弟,就讀嘉義農專時,結識同班金門女孩莊碧芳,兩人結為連理,創立「哈客愛」。

「哈客愛,就是客家話大家愛的諧音!」莊碧芳說,傳統擂茶泡起來湯湯水水,古早時候是用來泡飯吃的,但總不能每次想喝擂茶就煮一鍋飯,她運用金門麵茶的作法改良擂茶,加入20多種食材、穀類,增加飽足感。兩夫妻還研發出獨特紅棗、玫瑰、杏仁等不同口味擂茶,深受年輕族群青睞。

莊碧芳笑說,為了讓民眾吃得安心、健康,食材有的先炒過、有的用蒸煮,再研磨調合,「小小一包滿載我們的心意」。

夫妻倆從北埔老街慈天宮廟口小攤位起家,五年前在北埔街口開設店面,讓消費者可以休憩坐下來聊聊天。

莊碧芳害羞的說,新推出「吉祥禮盛」大小木盒,上頭穿戴新郎、新娘頭飾的LOGO客家娃娃圖騰,是他倆愛的記號,喜氣洋洋;另一款禮盒「金桐擂茶禮盒」中,更將夫妻的愛情融合在內,金色桐花把一金一紅禮盒綁在一起,「金色是我家鄉金門、桐花就是我老公」。

※ 相關報導:

* 芬芳你的味蕾 成大首創蘭花酒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22591

成功大學利用產學技轉,研發出蘭花香水、蘭花保養品外,近期又推出國內首創的蘭花酒,讓花卉入餐,並設計蘭花飾品,藉由生物科技與文創的結合,將台灣意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fsj 提到...

農業保險開辦 水稻水果都可保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58564

自由 2015-02-27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台灣天然災害不少,農委會協調產險業,擬推出農業保險,初步鎖定9種水果、加上水稻等農作物試辦,此為國內第一張農業保單,預定今年內問世。

過去農民在遇到農作物災損時,主要由農委會根據災害救助辦法發放補助金。先前有立委建議,應參考國外經驗,讓農民參加農業保險,由保險公司出保單、農民投保,以分散風險,農委會因此協調產險業推出農業保險,目前已有一家產險公司著手研究保單內容,預定今年內保單就會問世。

根據初步規劃,農業保險首波試辦作物,鎖定9項水果及水稻,包括高接梨、芒果、甜柿、巨峰葡萄、木瓜、桶柑、釋迦、文旦柚、蓮霧等。

產險公會表示,根據初步規劃,保險公司將提出兩方案,其一是實損實賠,也就是碰到災損要先勘查,然後實損實賠;另一方案則是設定一定的天氣條件,只要達到設定的條件,碰上災損不必勘查就賠,但這個方案保費會比較高。

其中,第二方案碰上災損不必勘查就賠,也就是氣候達到設定條件就理賠,例如澎湖養海鱱魚,若天候條件改變造成海鱱魚死掉,不可能把海水抽乾清查損失,所以才設定一定氣候條件,只要符合條件就賠;適用易受氣候條件影響的產業,如農林漁牧業、服務業、食品業或家電製造業。

產險公會說,因台灣天然災害不少,初步估算這類保單保費並不便宜,不過農委會也會補助農民保費,補助多少現在還未定,農民也可自由決定是否投保農業保險。



◆ NG蔬果:我很醜 可是我很好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7000704-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7日 陳宜加、馮惠宜/綜合報導

「我很醜,可是我很好吃!」市售蔬果光鮮亮麗,賣相不佳者卻往往慘遭丟棄。新北市農業局今年掀蔬果革命,推出「NG醜蔬果」品牌、設「NG市集」,多管齊下行銷,給醜蔬果機會,減少食材浪費,也提升農民收益。

農業局指出,目前農民採收時,即依外型、大小等標準3級挑選,平均1至3成因外觀醜、有殘缺遭棄置,尤以水果、瓜豆類為甚。如新北市特產桶柑去年共生產756公噸,即有近百公噸浪費。

彎黃瓜短蘿蔔 更健康

「像彎小黃瓜、短蘿蔔,醜蔬果進通路前就被淘汰」,多數人慣以外觀作蔬果選擇標準,賣相不佳難受消費者青睞。農業局強調,外觀不代表品質,醜蔬果不僅風味無異,對人體更健康。農友康碧玉說,天然蔬果外觀隨成熟度變化,不要僅憑外觀挑選。

農業局指出,國外如法國連鎖超市去年起試賣醜蔬果,市場反映超乎預期,參考成功經驗,今年起推出「NG醜蔬果」,將針對大賣場、假日市集等通路,設「NG市集」,專賣醜蔬果,主打「NG」品牌行銷。

農業局表示,將鼓勵農民採收下來的醜蔬果,以低於市售3成價格促銷,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並於現場初級加工,將醜蔬果榨汁、醃漬、料理供試吃,加強「醜蔬果也好吃」說服力,提振買氣。

低價促銷 吃了就知道

農業局表示,上半年將擇據點試辦,如成效良好,明年起將全面實施。新北市屬消費地,如能成功扭轉消費者觀念,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提升農民與通路端收益,消費者也能撿便宜,創造多贏。

此外,為迎接二二八連假及燈會商機,台中「日曜天地」也舉辦「NG鞋出清會」,70家品牌專櫃上萬雙名牌鞋以1折起價格一次出清,27日上午9點展開封場搶購,已有超過5000人預約入場。



◆ 蘭花生技園區 可望引進農業外勞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27387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2015-02-27

台灣蘭花生技園區進入4、5期開發,新進駐的蘭園缺工嚴重,提出100名農業外勞的需求;農委會等昨天訪視,農業局指出,能否雇用外勞,最快3月會有定論,一旦如願,蘭花生技園區可望成為台南引進農業外勞的最大宗。

勞動部、農委會等日前與園區蘭農座談,蘭農李蒼裕說,外勞人力仲介公司得知訊息,積極拜訪,「兩個月就接獲10家人力仲介公司來電」。

蘭花生技園區共提出100名農業外勞的需求,引起農委會等單位重視,農糧署派員實地訪查,了解園區發展進度及人力需求。至於何時才能開放雇用外勞,農業局農產行銷科長吳俊傑說,由勞動部決定,最快3月間就有定論。

目前園區進入4、5期開發,新進駐廠商需工孔急,其中龍鼎生命科學公司占地3公頃,兩間溫室6000坪,執行長李一道說,組織培養工作內容較無趣,缺工最嚴重,需工135名,本勞會優先錄用,不足部分只好引進外勞。

吳俊傑表示,園區已經形成蘭花生產聚落,如果外勞可以補充園區的缺工,也是為發展蘭花產業。

※ 相關報導:

* 桃機植物逾百種 盆栽太美會被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28066

桃園國際機場內的美麗植栽造景,經常吸引往來旅客駐足欣賞,但相較於新加坡樟宜機場一年有一億元綠美化預算,桃園機場對外招標的金額兩年共4700萬元。

為了節省資材費用,桃園機場有一個占地1500坪的苗圃,種植上百種植物,更是植栽的養護站;每隔一至兩個月,植栽就要進廠維護。

....桃園機場為了節省支出,89年起設置苗圃,種植的植物超過百種,從大喬木、灌木到小型盆栽都有。抗風植物包括小葉欖仁、大葉欖仁、木麻黃、黃金金露花、松葉牡丹和翠蘆莉(翠如綠)等;機場內的廁所,也放置常春藤、黃金葛和袖珍椰子等盆栽進行美化,不過可能盆栽太過精美,偶有失竊情況發生。



◆ 彩稻插秧 3月底種出「熊大」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8570

自由 2015-02-27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屏東將有「熊大」出沒!通訊軟體LINE全亞洲最大規模公開授權活動將於屏東展開,以3D彩色稻米構築知名的熊大、詹姆士及莎莉等LINE明星,預計三月廿八日,就能躍出手機螢幕實地和全國民眾「Say Hello」。

至5月初 南州田中可見LINE明星

屏東縣長潘孟安昨天在南州慈惠醫專旁稻田宣佈將種植一公頃的彩稻,並與屏東地檢署檢察長張金塗、副議長江維屏換上便裝,在稻米神農獎得主林清源帶領下,與附近國中、小學生及地方民代、首長等二百多人挽袖下田插秧,場面熱鬧。

「這個授權平常可是要五百萬,今年來屏東免費!」彩色稻田是潘孟安遊日時的靈感,他說,當時發現竟能用稻子種出火影忍者及鹹蛋超人,他想,「難道屏東不行嗎?」經縣府與LINE接洽,一拍即合,催生這次盛事。

LINE的台灣代表廖婉寧表示,全台首場稻米彩繪獨一無二,不僅要讓民眾驚豔,也希望能為在地小農與社區帶來收益。

神農獎得主林清源說,彩稻秧苗時期與一般秧苗都相同,一個月後,稻身及葉片的部分就開始變色,看起來就有不同層次,十分漂亮。

縣府表示,向農試所爭取的十種彩稻3D圖案將暫時保密,到時登上九公尺高的看台就能一覽立體的LINE明星,直到五月十日,歡迎民眾到南州的彩繪稻田打卡。

fsj 提到...

台東長濱推有機地瓜 盼解老農休耕苦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2906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台東報導 2015-02-28

台東縣長濱鄉農會推廣種植有機地瓜,好讓休耕的農田順利轉作,縣府農業處表示支持;另外,農會輾米設施也日漸上軌道,有機番薯加上無毒米將成農會招牌特產。

長濱鄉農民去年試種「台農66號」地瓜豐收,烤、煮兩相宜。紅皮紅肉是「台農66號」的特點,以烤箱烤熟後,瓜心顏色轉為金黃,又香又漂亮,讓人垂涎三尺;以地瓜熬出的「黃金稀飯」,也一樣美味。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瑞貴說,長濱水質及土質優,氣候好。休耕田地種地瓜,品質一定很優良,農業處樂見農會為農民找出路,會全力輔助;農會也已經提出計畫,正在討論中。

長濱鄉農會總幹事林純美、常務監事謝雙福、理事陳晟揚等人極力奔走,訪視農民的需求,並請農業處等單位協助轉作相關事宜。陳晟揚說,農委會的休耕補助規範日趨嚴苛,縣府看到農民的危機,相當支持農會推廣「台農66號」地瓜的計畫。長濱農民約半數逾65歲,補助購買採收地瓜的機械、彌補人力不足是當務之急。

長濱農會除力推有機地瓜,去年底也斥資200萬元添購「色彩選別機」,能篩選去除帶有黑色雜質的米粒,積極提升長濱米品質與賣相。長濱鄉農會長期鼓勵農民栽種有機米,逐漸建立品牌,未來有了「色彩選別機」,如虎添翼。林純美捧著米強調:「長濱米好看、好吃又健康!」



◆ 彰化58公頃農地 重金屬超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8000257-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8日 吳敏菁、湯雅雯/綜合報導

環保署前年檢出彰化東西二、三圳流域44公頃農地遭重金屬汙染,去年採樣新圳、小新圳流域,再檢出28公頃,今年再驗出東西二、三圳流域327筆土地、共58.72公頃農地的銅、鎳、鋅、鉻超標,農民跳腳,什麼時候才能終止汙染,「土地不能種了!叫我們去哪裡生活?」

土地「判死刑」 農民跳腳

彰化縣從民國92年爆發鎘米事件後,陸續投入土地整治,但未能從根本解決電鍍廠集中管理,灌排不分,盜排事件層出不窮,年年進行「全國重金屬高汙染潛勢農地之管制及調查計畫」,幾乎是檢測到哪裡,哪裡土地就被「判死刑」。

去年二期稻作收成後,環保署土地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會持續針對電鍍廠分布最密集的東西二、三圳流域農地進行汙染調查,共採樣162.4公頃,檢出58.72公頃超標,超標比率達36.16%。縣府環保局日前已在汙染農地插立「彰化縣農地汙染控制場址」告示牌,並將在近日內正式公告。

佃農領嘸補助 喝西北風

冬季土地栽植的多是四季豆、花椰菜等雜作,銷毀只在現場翻入田土中,有別稻穀要過磅焚化,補償查估待後續農業處統計才知道。但眼見立春就要播種,土地卻只能任荒蕪不能耕作,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汙染都要農民來承受?」

「叫代工的佃農怎麼辦?」停耕補助比照休耕,1期稻作每公頃4萬5000元,農民林延達說,農村人口老化,號召第二代投入接棒,但土地不能耕作,領補助是地主,實際耕作真是最大受害者,一群人只好喝西北風了!

電鍍集中專區 治本之道

彰化電鍍汙染惡名昭彰,歷史一再重演,彰化縣環保聯盟指出,整治趕不上汙染的速度,電鍍集中到專區才是治本之道;且土地檢測人力、財力有限,只能逐年分區調查,待檢出汙染作物再銷毀,不知又有多少問題作物被吃下肚。

彰化縣環保局統計,從爆發鎘米至民國100年整治土地面積達273公頃,陸續調查,待整治土地仍多達160公頃。局長江培根表示,縣內列管工廠共451家,已查察46家電鍍、金屬表面處理工廠,勒令19家停工,移送檢警偵辦31家,過去水汙染防治管制條例太寬鬆,今年新修法上路後,罰則已大幅提高。

環保署土汙基管會執行秘書長馬念和表示,和美農地重金屬超標達158公頃是從2013年統計至今,因為是滾動調查,陸續公告,樣品送往檢驗機構化驗,環保署也尚未接獲通知。

由於這塊地驗出重金屬超標,是否有疑似汙染的米流到市面?農糧署中區分署長林美瑄指出,二期稻作已採收,流到公糧的米已採樣監控。至於附近農民的稻米也採驗送驗,採了11個樣本,通通「零檢出」,只有1件鎘殘留0.1ppm,但仍低於國際標準0.4ppm,民眾不用恐慌。

※ 相關報導:

* 加拿大農民 建塔貯肥料
http://udn.com/news/story/6811/729776

加拿大農民撥出作物豐收的利潤,加強貯存肥料的倉儲設施,希望藉此削弱肥料零售商和生產商的價格控制。

擁有自己的倉儲設施,能讓農民在淡季時以較低價格買進肥料,並避開春季種植期間形成的運輸瓶頸。

長期以往,這種作法可以降低農民在春季時支付Agrium、Richardson International與Cargill等農產公司零售事業的龐大費用,並且改變Potash、Mosaic與CF Industries等肥料生產商的配銷模式。

fsj 提到...

保育鳥彰化報到「認證」 尚水米大賣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1309

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15-03-01

林務局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陳宏彰最近在主編的自然保刊物上刊出訊息,彰化溪州田裡,出現了黃金蝙蝠與保育鳥彩鷸。以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生態種植著稱的溪州尚水米,也在稻米市場打出名號。

陳宏彰說,黃金蝙蝠多棲息在500公尺以下的農墾地、林地,彩鷸棲息在水稻田、濕地的草原、蘆葦原、荷花池的草地或沼澤等,隱身其中,常以蚯蚓、昆蟲及其幼蟲及植物種籽為食,二種動物近年隨著大量開發而減少。

陳宏彰表示,當地生產的稻米因濁水溪的灌溉以香Q出名,但受到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當地生產的濁水米風光不再。

2013年,陳宏彰擔任溪州尚水米專案負責人,與詩人吳晟、吳音寧等人合作,集合當地農民,成立尚水農產公司,以每分地一期稻作2萬元,二期稻作1萬8000元保價收購方式,向農民契作無毒水稻、不用農藥、不施化肥、不灑除草劑,稻米並需通過王留公基金會無農藥檢驗合格。

經過兩年努力,定期調查田區生態發現,不但水鳥、青蛙、蜻蜓、螢火蟲回來了,連久違的黃金蝙蝠、彩鷸也回來了。陳宏彰說,生態才是尚水米最大的品牌保證。

參加溪州尚水米耕作的農地面積,從前年7甲地增加到去年11.5甲,稻米收成從前年平均每分地800台斤濕穀,增加到去年平均每分地1100台斤。

溪州農民努力推廣無毒米,引起迴響,友達基金會等企業贊助甚至助經費協助推廣尚水米推廣,一名余姓民眾更自掏腰包,以花了八8萬元買了500公斤的尚水米,除自已食用外拿了一部分,還其他的轉贈育幼院等社福機構;一名女記者婚宴時,還以買小包裝尚水米分送女方親友。

※ 相關報導:

* 把關無毒米 土壤檢驗、契作規定嚴格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1311

溪州尚水米專案負責人陳宏彰說,正因嚴格把關,才能確保溪州尚水米未受到農藥及重金屬汙染。要種出無毒米,除了堅持不用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外,在契作上也要規定嚴格,包括土壤檢驗、整地、插秧、肥料。



◆ 日月潭紅茶夯 膨鼠譜傳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100040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1日 沈揮勝/南投報導

日月潭紅茶口碑好,各家茶農各擁特質!其中以潭區北口附近,用「松鼠藏茶籽」故事行銷的「膨鼠紅茶」最具傳奇性;農婦邱金鍊以特殊茶樹品系,堅守品質及市場區隔,自產、自製且自銷,成功拓出一片天。

「膨鼠紅茶」的故事緣起10多年前,邱金鍊與夫婿循著松鼠足跡,在茶園邊樹林中發現松鼠「藏忘了」的茶籽,竟在溼泥中萌生新芽;這幾棵動物篩種的茶樹,摘製紅茶風味絕佳。不管故事真相如何,她的茶賣得不錯是事實!

最近6、7年,她的茶園中又出現幾棵變異種,經細心照顧和試作,發現1棵新芽長滿金色毫芒的大葉茶種,烘製出來的茗品口感溫潤且具獨特性,經試作量產最近產品成熟,並定名「金ㄟ」膨鼠紅茶,走高檔路線,市場反應熱絡。

相較其他茶農,邱金鍊紅茶品質相對穩定,從採茶菁、萎凋、揉撚到烘焙製程講究落實,茶園管理堅持草生栽培等自然農法,求質不求量,不但老客戶忠誠度超高,還主動推薦親朋好友。

※ 相關報導:

* 產地直送 聽蔬果小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0629

經市府農業局撮合,台南新農人、在地小農和連鎖大賣場合作,試辦產地直送在地農產;消費者說,能看到農民及相關生產資訊,比起產品認證,還來得親切及可信。

* 民宿家庭菜園 現採鮮味自己種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30605

「客人吃的菜全都自己種」!苗栗縣通霄鎮福興南和休閒農業區6間民宿,去年開始推廣「家庭菜園」,在自家民宿前方整地種菜,提供住宿旅客早、午、晚餐所需,不只省菜錢、交通費,旅客也吃得到新鮮。

* 將軍蘆筍1斤百元起跳 吸引農民改種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0952

將軍胡蘿蔔今年產地價1台斤才兩塊四角,將軍無毒蘆筍則是1斤200多元。因價差近百倍,不少農民想改種蘆筍,農會近日也將受理契作收購。不過蘆筍達人楊鄰穎提醒農友,溫室蘆筍像嬰兒照顧非常辛苦,露天種植也不輕鬆,風險較高,投入種植前要想清楚。



◆ 北美》美搶種無基改作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1000107-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03月01日 林國賓

■近年來由於穀物價格大跌,基改作物的市場接受度面臨重大考驗,許多美國農夫紛紛改種非基改的傳統作物。

■GMO-free crops prove lucrative for farmers.

去年春天,美國印地安納州的老農賓漢(Jim Benham)將其整個農地全部種滿無基改的黃豆種子,為20年來頭一遭。

賓漢會這樣做並非是因為他突然支持反基改的運動,主要還是利之所趨,當地一家穀物批發大廠針對無基改黃豆開出比基改黃豆每英斗多了將近14%的收購價;這家穀物批發大廠將收購來的無基改黃豆轉銷至亞洲的飼料加工廠。

健康抬頭 天然尚好

過去2年來由於穀物價格走跌削減美國農田收益,美國中西部有愈來愈多像賓漢這樣的農夫棄用由孟山都與杜邦等大廠研發生技種子。

與此同時,美國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青睞非基改的食品,這類支持者認為,非基改食品除了比較健康,同時對環境較為友善。

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所做調查顯示,2014年美國無基改麥片、沙拉醬、蛋等食品的零售銷售額估達96億美元,較2013年成長15%,為成長最快的食品類別之一。

而包裝食品大廠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與Post Holdings公司更是助長此一市場趨勢,這些包裝食品大廠不約而同在部份產品中停用基改成份。

基於供給少,且與主流基改作物分種的成本較高,食品公司都會開出較高的價碼收購非基改的穀物與油籽。

「我改種無基改黃豆後才開始賺錢,」賓漢說,他的農田位於印地安納州的凡爾賽市。「這一行利潤決定一切,我們會想辦法追求最大收益。」

自19年前開始引進美國後,生技作物的普及率快速成長,但去年成長率已有觸頂的跡象。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2000年美國黃豆耕種面積使用基改種子的比率已達54%,2014年雖增至高達94%,但僅與2011年持平。2000年玉米耕種面積中使用基改種子的比率約為25%,2013年已增至90%,2014年微升至93%。

基改食品 嚴重滯銷

美國兩大農業州伊利諾與內布拉斯加,前者為黃豆產量第1大州,後者居第5大,據政府資料顯示,兩大州去年採用基改黃豆種子的比率已經減少,分別降到91%與95%。

美國許多農夫都推崇基改作物,一來是因為基改作物的收成量較傳統作物為高,再者也可減少使用殺蟲劑。但是,過去年2年來美國玉米價格暴跌50%,黃豆價格也大跌35%,迫使一些農戶在力保獲利下,重新種植無基改的作物。

總部設於伊利諾州的克拉克森穀物公司(Clarkson Grain)總裁克拉克森(Lynn Clarkson)指出:「我們看到伊利諾州的農夫有意種植非基改作物的人數已來到空前的新高,穀物價格重挫導致許多農夫2014年白忙一場,有些甚至還賠錢。」

改種傳統作物的美國中西部農夫紛紛表示,他們下此決定的主要考量並非是支持近幾年來在美國愈演愈烈的反基改運動浪潮,純粹是基於經濟考量。反生技作物的評論人士認為,含基改成份的食品是否安全仍需更多的研究才能驗證,而且基改作物仍需仰賴合成殺蟲劑與肥料,這對於環境亦是一大傷害。

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許多衛生和科學機構則認為,基改作物做成的食品安全無虞。

fsj 提到...

新故鄉願景-移居羅山 追求有機生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37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2日 (執筆:黃麗如)

有機生活蔚為風尚,不少人為了吃得健康,而選擇成本比較高的有機食品;冷孟臻則為了落實自給自足的有機生活,而舉家大小遷至有機村。35歲那一年,從事旅遊業的冷孟臻和夫婿張綦桓,帶著5歲女兒從台北搬到花蓮縣富里鄉羅山,只願一圓有機生活的夢想。經過6年耕耘,兩人從外地人變成羅山人,冷孟臻甚至被選為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她說:「我們不只物產有機,也要過有機好生活。」

三面環山 唯一水源是瀑布

羅山村位於富里鄉南方、緊鄰台東池上,據說因為三面環山的地形如螺、再加上有螺仔溪貫穿,由於「螺」音同「羅」,台灣光復後便以「羅山」命名。羅山村目前有176戶,80%是客家人,很典型的農村。

由於三面環山、唯一水源地就是羅山瀑布、對外只有一條聯外道路,造就此地為獨立的農作栽植區,是理想的有機村示範區。13年前這裡建構了台灣第一個有機農村。經過10幾年的摸索,羅山走過陣痛期、作物甚至曾減產一半,靠著村民的堅持,才有今日的有機農業風景。

自投羅網 從台北搬來定居

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主持人劉克襄表示,曾在2006年初次造訪羅山村,當時就對羅山瀑布、泥火山地形印象深刻;亦對冷孟臻與夫婿張綦桓放下台北的工作移居羅山感到好奇。冷孟臻浪漫的說:「6年前我們走訪羅山就愛上這裡,3個月後,全家大小搬來定居。」

初抵羅山村,在地人對這對夫妻感到不可思議,當地年輕人大量流失,納悶他們怎麼會自投「羅」網。

冷孟臻和張綦桓以左鄰右舍為師,學習有機的栽種方式,一開始由於耕地面積太小,花了4個月在4分地栽植稻米只賺了兩萬元。但冷孟臻樂觀的說:「雖然收入變少,但在這裡花費也不大,常常打開家門,門口就會擺著左鄰右舍送來的菜。」以物易物 在地食材做麵包夫妻深覺備受鄰里照顧,於是想出回饋方式─做麵包,以在地物產做成手工麵包與在地人分享。冷孟臻說:「我們用當地的南瓜、米麩入料,做成麵包和鄰里交換。」兩人的麵包社交串起了人際網路,也從外來者變成在地人;3年前,冷孟臻擔任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深入社區工作。

村民原本希望理事長能為村子爭取更多經費,增加硬體建設,但冷孟臻認為軟體比硬體建設重要。她說:「有機農作之外,還需要有機的生活。」她意識到鄉下小孩閱讀資源不足,於是請誠品書車開到羅山村,在大樹下推動孩子的閱讀風氣。透過到書車找書的遊戲、說故事等互動,讓孩子們對閱讀產生興趣,冷孟臻說:「書車離開村子那天,很多小朋友依依不捨,就在那一刻,我知道閱讀這件事已經或多或少影響小孩。」

一家一菜 揪村民聚餐聯誼

如同許多傳統農村,羅山村也以老人為主,冷孟臻認為照顧老人比蓋任何觀光設施重要。她說:「村裡老人家很有故事性,很會帶導覽、會用廢棄物製作樂器。」

為了讓老人家彼此交流,社區辦理「一家一道菜」活動,號召每家出一道菜,大家到社區的大灶旁聚餐,除了聯誼也可交換生活經驗,亦可討論社區發展之道。

冷孟臻指出,除了協助農民銷售有機農作,能過好日子最重要。她說:「羅山動人的是人情味,人的故事、人對土地的執著、人對健康的追求,才是有機村的真義。」

※ 相關報導:

* 青年農Stay 種田、磨豆腐自己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384-260102

....冷孟臻說:「目前村子裡的民宿有推出體驗農家的農事體驗行程,旅人可以在農家住宿、一起做泥火山豆腐、從事農務、認識周邊環境。」羅山村因為有泥火山地形,過去老人家以泥火山的水當作豆腐的滷水,造就風味獨具的泥火山豆腐。

* 遊客來來去去 村民才是土地主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386-260102

這幾年池上在花東縱谷的明星氣勢難免讓鄰近的農村吃味,冷孟臻笑著說:「村民過去很羨慕池上能有那麼多觀光客,也會自嘆羅山村明明就很美,為何沒有那麼超人氣?」

不過,近期金城武樹與伯朗大道紛紛擾擾的事件,以及大批遊客造訪,嚴重影響池上單純農村生活的現象,讓不少羅山村民鬆一口氣說:「還好我們不是池上。」

* 有人無地 宜蘭農地銀行擴大募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32296

宜蘭縣政府推動農地銀行,但1年多來,只媒合不到3公頃土地,成績不理想,縣農業處檢討後,認為「缺地不缺人」,今年除了原本的三星鄉外,還要擴大到五結鄉,透過廣為宣導,盼地主釋出農地,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



◆ 台中模範青農 要蘭花成「感動」產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32097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新社報導 2015-03-02

「希望下一代農夫接手的不只是農園,而是一個理想!」今年入選全國模範農民的廖秉鋐說;年僅32歲的他在新社區種蘭花,種花不到5年,靠著創意台灣文心蘭品種「Baby face」、和自行研發的「文心蘭面膜」,獲評審肯定,成為今年台中唯一獲獎農民。

廖秉鋐表示,自己讀電機,退伍後父親希望他去外面「闖一闖」;從事板金業5年,仍按捺不住對農業的興趣,因為「種花從無到有,很有成就感」。

廖秉鋐家裡原本種蘭花,他承接父業後到處上課、請教前輩,堅信農業應走向科學化、精品化,才有更多發展。

廖秉鋐仿效荷蘭種花業,建立起種花的SOP,大半時間都泡在溫室,下苦功改良蘭花種植、管理方式。

他發現可用微生物代替農藥,減低成本,再尋找合適介質,控制導電度和酸鹼值,花的品質更好。種蘭花過程,廖秉鋐也發現蘭花假球莖內會流出黏黏的「原液」,竟有保濕功能,突發奇想和台大朋友合作,一年就開發出富含左旋C和多醣體的文心蘭面膜。

「希望台灣蘭花能成為感動人的產業!」廖秉鋐說,農業需新思維經營,也要更多年輕人投入,勇於冒險;他堅持花可以有很多變化,不變的是種植的用心,「我照顧蘭花跟顧女兒一樣用心」,這雖是廖秉鋐的玩笑話,卻讓人看見新一代農民的視野和拼勁。

※ 相關報導:

* 莿桐種出紅寶石 溫室栽培小番茄收益勝水稻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2201

近年小番茄儼然成為農業中的閃亮之星,雲林縣莿桐鄉農會看好小番茄的消費市場及高收益,聘請專家開班授課,輔導農民轉型栽種小番茄,吸引近10位農民投入溫室栽培,增加穩定收入。



◆ 南應大辦公室種菜 LED燈取代陽光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2178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 2015-03-0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資管系1年前成立植物工廠,在封閉辦公室架設兩層式植物生長床架,以LED光源取代陽光,用水耕讓作物生長,學生利用網路設備遠端監控生長狀況,將資管融入農業應用中,目前可種400株葉菜類植物,每年最多收成12次。

南應大資管系老師杜主民表示,氣候變遷,農藥重金屬殘留、環境汙染嚴重影響植物生長,進而危害人體,前年他帶領大三學生在校內辦公室設置「人工控制型植物工廠」,在封閉環境中以LED光源取代陽光,採水耕方式種植葉菜類,不使用任何農藥。

杜主民說,植物工廠在育苗、種植、生長與環境調控和收成紀錄等過程中,讓學生自行編寫程式,以網路設備遠端監控植物生長狀況,透過人工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營養液等,穩定生產品質,目前已有廠商接洽合作事宜,未來盼能運用到高經濟作物上,透過人工控制生長環境,使作物全年生長。

杜主民說,工廠內有兩座四個生長層架,最大規模可同時種植400株葉菜類,收成後分送師生帶回家當生菜沙拉食用,評價不錯,「新鮮好吃且保證無毒。」

目前嘗試種萵苣、雙色蘿蔓、芝麻葉、冰花與迷你萵苣等高單價葉菜類,未來盼能達到高產能,規劃出量產的商業營運模式,協助台灣農業更上一層樓。

fsj 提到...

不灑水無農藥 竹山茶農種出天然好茶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38722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2015-03-03

竹山鎮茶農張洋銘6年前喝到以自然農法栽培的金萱茶,愛上喉韻濃厚卻單純的口感,開始在鎮內找尋廢棄茶園,以無農藥、不灑水等天然的方式管理茶園,不僅栽培出好茶,更兼顧生態,恢復土地生命力。

40歲的張洋銘從小跟著長輩種茶,習慣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6年前他到茶改場受訓,喝到以自然農法種植的金萱茶後,深深著迷,因此萌生投入自然有機農法種茶的行列。

「親友不僅不贊同,還說我神經病。」張洋銘說,剛開始有機栽培,親友無法諒解,尤其他尋找廢棄的茶園種茶,親友認為廢園就是因為土地沒養分,過去使用肥料都種不好茶,更何況採自然管理,親友都反對或看衰,他卻堅持不放棄。

張洋銘在田子里、福興里等地找到廢棄茶園,偶爾除草巡園,不噴農藥,也不灑水,但產量奇慘無比,半甲地竟收不到100台斤,也因此被父親責難,只能賠笑回應,「茶葉少就留著自己喝」。

但透過有機農法兼顧生態,友善土地的做法,竟讓張洋銘逐漸獲得回報,他說,土壤慢慢休養生息,時間久了,自然會回報在產量上,現在每甲地能產出逾200台斤的茶,產量雖遠不及慣行農法,但價差卻達五倍以上。

張洋銘說,國內的茶產量已無法再和中、越等國硬碰硬,透過有機、無毒等生態農法提高品質,不僅能讓茶葉「精緻化」發展提升品質,還能兼顧土地生態,何樂而不為。



◆ 果園養家禽 莿桐楊桃又大又甜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8763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莿桐報導 2015-03-03

雲林縣莿桐楊桃產銷班長翁獻棠栽種楊桃40餘年,園區果樹相當健壯,為種出無毒健康的楊桃,他在園區飼養家禽,減少病蟲害,還可免去除草之苦,種出來的楊桃又大又甜,成為消費市場寵兒。

走進翁獻棠的果園裡,迎面而來的「嬌客」是一群雞、鴨、鵝,原來翁獻棠為了減少用藥,在果園飼養家禽,不只可以吃掉害蟲、雜草,疏果摘下的果實剛好成了家禽最佳糧食,所以果樹下相當整潔,果樹上也結實纍纍。

翁獻棠說,軟枝楊桃每年從農曆7月過後到隔年的端午節前都是產期,去年颱風影響較小,楊桃產量和去年相比增加近2成,而且吃起來清甜回甘、風味十足,果肉也相當飽滿。

雲林縣莿桐鄉盛產軟枝楊桃,今年因為豐收,楊桃價格相當穩定,目前產地價格每公斤約32元左右,頂級楊桃甚至可以賣到50多元,因為產期只到端午節前,接下來要再等4個月後才有楊桃可吃,民眾可以把握時間品嘗。

莿桐鄉長廖秋蓉表示,軟枝楊桃必須人工疏果、將每顆果實逐一套袋,人力成本較高,近年鄉內栽種面積逐漸減少,目前僅剩20多公頃,但因莿桐有肥沃的濁水溪平原及充足水源,栽種出來的楊桃品質相當優良,部分果園甚至開放民眾採果,希望大家多多品嘗。

※ 相關報導:

* 學甲蜀葵花節 單車遊一丈紅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8706

打造「蜀葵花的故鄉」,學甲區公所昨舉行蜀葵花文化節記者會,為7日登場活動暖身,公所表示,今年蜀葵花種植面積增加為5.5公頃,分布在8處,除各里攜手,台南地檢署也調派勞動役人力投入。

fsj 提到...

陳菊號召 綠5縣市赴日賣農產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41596

聯合報 記者胡宗鳳、修瑞瑩/連線報導 2015-03-04

在高雄市長陳菊號召下,南台灣綠營五縣市長首度組海外行銷團,赴日推銷農產品,昨天在東京國際食品展開幕日現身,果真帶來買氣,高雄海產因「花媽」加持,立刻被搶購一空。

陳菊以南台灣領頭羊之姿,率領雲林縣長李進勇、嘉義縣長張花冠、台南市長賴清德、屏東縣長潘孟安,參加亞洲最具規模的「二○一五東京國際食品展」。

昨天東京食品展開幕,陳菊等五人化身台灣特產行銷大使,讓不少參展廠商又驚又喜,紛紛邀請五位首長到攤位前合照、試吃及代言產品。

陳菊說,高雄鮪魚、魷魚、秋刀魚、石斑魚及虱目魚是高雄五寶,去年外銷日本突破一○五億元;台灣鯛水產加工產品銷日本年逾一百公噸、約六千萬元,具發展潛力。

嘗過鮮美石斑魚片的民眾豎起大拇指說「一級棒」。高雄市府海洋局說,石斑魚以切片汆燙調理,符合日式涮涮鍋口感。台灣鯛生魚片肉質細緻鮮甜,現場詢問度很高。

除農漁產品外,高雄市府也趁機行銷高雄,在現場發送摺頁和觀光全攻略等遊程,將高雄好吃好玩的都推薦給日本客。

台南市則以「台南尚青」品牌行銷,推出芒果乾、鳳梨乾等果乾、水果醋釀,及新化區冰烤地瓜、台南特色伴手禮「黃金泡菜」等。

賴清德表示,南部五縣市聯合行銷農特展品,不是要與北部別苗頭,而是希望為台灣找出路。台灣的出路不只在本島,更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及國際,要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優點。



◆ 將軍3月火紅 嗨喲!拔蘿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400065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4日 黃文瑜/台南報導

「3月的將軍是火紅色的!」將軍農會總幹事吳明成表示,將軍木棉道開花時,就是採收胡蘿蔔的季節,8日將舉辦火紅胡蘿蔔產業文化活動,民眾能親手拔蘿蔔,還可享用風味木桶餐。

將軍區胡蘿蔔種植面積約250公頃,每年9月種植,經4個半月栽培管理,在農曆春節前後採收。這幾年在區農會極力推廣下,胡蘿蔔從餐桌上的配菜轉型成健康養生食品,包括果汁、饅頭等。

吳明成表示,將軍區胡蘿蔔近年來經栽培管理技術改進,加上當地日夜溫差、東北季風及特有的鹽分土壤,生產的胡蘿蔔沒有腥味,胡蘿蔔汁也特別好喝。

南榮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主任陳祉雲表示,該校學生用將軍的胡蘿蔔研發胡蘿蔔湯,因產地關係,所以湯頭自然甘甜,完全不必另外加糖。還可以做成燉飯,美味香氣完全不輸南瓜料理。

為推廣將軍胡蘿蔔,區農會將於8日舉辦產業文化活動,可體驗一日農夫,到田裡拔胡蘿蔔,還有將軍農特產組合成的「木桶風味餐」,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 推自然農法 善化火車站前種稻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400066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4日 黃文博/台南報導

為推廣自然農法,善化火車站前3日上演一場種稻示範秀,善化區長李皇興、南科管理局長林威呈等平日穿西裝的人,均撩起褲管,在水田裡插秧苗,進行難得體驗,也藉機呼籲農民善待自己的土地。

善化火車站是許多到南科洽公、或上班的重要門戶,善化區公所多年前將火車站前的一小塊閒置空地,利用好望角經費,打造成小型的休憩公園,並在公園內闢建一小塊農田,原本均輪流種植胡麻、稻米等地方農特產,讓出入火車站的旅客看見善化的產業活力。

區公所推廣自然農法耕作,日前將火車站前公園內的小農田整理成水田,邀請在地推廣自然農法的米達人洪國勝,提供台秈22號(香米)秧苗,昨天上午進行插秧。

為了讓自然與科技相結合,區公所邀請市議員林志展、南科管理局前局長林威呈、直得科技董事長陳麗芬等地方人士,一起種稻體驗,這些平時穿西裝的人,都是首次嘗試插秧種稻,感覺特別新鮮。

fsj 提到...

好稀奇! 台中冰淇淋鬱金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44188

聯合報 文/余采瀅 2015-03-05

台灣不曾培育成功的「冰淇淋鬱金香」,后里中社花市歷經4個月努力,終於成功;花型宛如冰淇淋,造型奇特,遊客爭相拍照,直呼「好稀奇!」

花市負責人賴啟文表示,冰淇淋鬱金香很怕熱,不適合在台灣生長,得先在10度以下冷藏室培育兩個月,再移植到樹蔭兩個月;今年首次試種300多株,僅成功一半,成功率極低。冰淇淋鬱金香花期不長,遊客想一睹風采,要把握機會。花市也種植稀有的鳳梨百合,花型特別,花開還散發淡淡牛奶香,十分吸睛。



◆ 保社里開心農場 蘿蔔五顏六色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44275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5-03-05

蘿蔔清甜可口,蔚為「平民美食」,市場上常見的不外乎是白蘿蔔、紅蘿蔔兩種,但你看過黑蘿蔔、紫蘿蔔、青蘿蔔嗎?大社區保社里「開心農場」內的蘿蔔實驗區,就有多種蘿蔔爭奇,其中以綠皮紅肉的「西瓜蘿蔔」最稀奇。

占地7分大的「開心農場」,什麼蔬果都種,6、70名志同道合的農友,在農場內不但天天有新鮮蔬菜可吃,還過足了「實驗」的癮,這幾天園主「張老師」種的蘿蔔正值採收,從土裡拔起來的蘿蔔不只紅的、白的,還有青的、紫的、黑的,讓大家十足長了見識。

「扁圓型的黑蘿蔔是南美種;這個日本白蘿蔔,至少三斤重,選舉場子專門作『好采頭』祝人家凍蒜的」,張老師在蘿蔔實驗區中伸手一拔,出土的蘿蔔不只外型有長條、有扁圓、連外皮都五顏六色,沒見過的人,興奮得像「開獎」一樣。

他清點一下,當季的蘿蔔有日本大根、日本福根、青皮蘿蔔、黑蘿蔔、喜氣的紫皮紫肉及紫皮白肉蘿蔔,最特殊的一種綠皮紅肉蘿蔔,像極了超迷你版紅肉西瓜,就叫「西瓜蘿蔔」。

「張老師」夫妻去年才開始種蘿蔔,把實驗當樂趣,從農友種苗公司、網路及朋友等處找種苗試種,並研究各種品種口感及料理方式,目前為止還沒嘗過的只剩西瓜蘿蔔,如今收成,終於可以大快朵頤,「希望有農友拿不同品種的蘿蔔,一起來交流」。

農友「小蔓」看到園裡採收的蘿蔔,驚呼「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種蘿蔔」。張老師研究發現,土質要鬆,天氣夠冷,蘿蔔才長得粗壯,其中紫皮蘿蔔燉湯清甜,鴿蛋般大的櫻桃蘿蔔適合醃漬,日本大根是日本料理製作黃蘿蔔的主角,蘿蔔葉也別浪費,摘下洗淨,上鹽巴在陽光下曬個20分後做成雪裡紅,炒肉絲、炒蛋都很可口。

※ 相關報導:

* 關廟綠竹筍農「 乾」著急 估減產四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0203

久旱不雨,關廟區產業三寶之一的綠竹筍因缺水灌溉,採收延遲,甚至可能減產,估計恐高達四成,農友「乾著急」。



◆ 台灣荔枝酒稱霸世界酒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9960

自由 2015-03-05

台灣酒品又傳佳績,讓西方傳統釀酒國跌破眼鏡的高雄餐旅大學技轉玉荷包荔枝酒「乃姬」,在今年邁入第21屆的「巴黎世界酒類競賽」中不但摘下世界金牌,更破紀錄地奪下烈酒組的最高榮譽金牌首獎Trophée,一舉震驚國際。

「巴黎世界酒類競賽」由法國釀酒師公會與世界葡萄酒公會於1993年創辦,堪稱世界酒類競賽之最,備受全球酒類釀造業矚目,而素有「國際酒類奧斯卡」之稱,今年比賽期間為2月27日至3月3日,共有來自世界40個國家、3,575 款各式酒類參賽。「乃姬」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研發改善釀造與蒸餾方式技術轉移的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陳千浩。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相關報導:

* 花蓮自製水果大福 健康低卡過元宵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44137

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在門診大廳舉辦「節慶廚藝教室」活動,由花蓮慈院營養師紀凱勻帶來「水果大福」,讓大家學會後可以DIY,把健康帶給家

fsj 提到...

地瓜葉 下一個超級食物
http://udn.com/news/story/6812/74508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4日電 2015-03-06

風行一時的甜菜葉得讓賢了,將成為下一個超級食物的青菜是…地瓜葉。

到底什麼是地瓜葉?雖然這種青菜在世界其他地區非常普遍,但在美國卻不受重視,多數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地瓜還有葉子,更別提這種葉子可以吃,而且味道很好,比羽衣甘藍或君達菜(Chard,又稱唐萵苣)軟一點,而且沒有苦味。

但是地瓜葉可能很快就會受到歡迎。HortScience期刊發表一項新分析,顯示地瓜葉的維他命B6比地瓜多三倍,維他命C多五倍,核黃素(riboflavin)多幾乎十倍。從營養成分看來,這種組合類似菠菜,但是地瓜葉所含的草酸(oxalic acid)較少。草酸使得菠菜和君達菜有股較強烈的味道。

雖然多數超市不出售地瓜葉,但並非完全找不到:南部很多農民種植地瓜,在5月到10月的盛產期期間,也向天然食品店、亞洲食品店和農夫市場出售地瓜葉。

在巴爾的摩One Straw農場出售地瓜和地瓜葉的瓊安.諾曼(Joan Norman)說,她喜歡種地瓜,因為種植一種農作物,卻可收成兩種農作物。她會收成較老的葉子,讓嫩葉和地瓜繼續長大。

諾曼說,烹調地瓜葉的方法就像烹調菠菜,她的顧客喜歡炒地瓜葉、加進奶昔、甚至放進椰奶煮。諾曼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入蒜頭和橄欖油炒,直到葉子變軟,她還會澆兩滴魚露。



◆ 花蓮青年回鄉種田 找尋對土地的愛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46554

聯合報 記者邱立雅/光復報導 2015-03-06

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花蓮縣光復鄉的5甲田地上耕種,他們要種出自己的理想,用親身勞動方式找尋對土地的愛,也希望推廣友善環境的概念,長遠而持久的進行下去。

因為回鄉陪伴父母親,到花蓮好市集擺攤販售農產品,最後毅然決然回鄉種田,黃彥儒褪去台北光鮮亮麗的生活,回到故鄉花蓮,在瑞穗與光復開墾自己的夢想,並成為光復鄉「自然田」的班長,與多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用身體與大自然發生互動。

「因為花蓮好市集讓我們聚合在一起。」黃彥儒說,大家都是因為花蓮好市集而相識,彼此理念相合,最後一起在地主的支持下,開始種植無毒蔬果,包括玉米、薑、辣椒、南瓜、木瓜等。

「一開始好擔心賣不出去!」黃彥儒笑說,他不得不找上同學朋友幫忙,但在農友們網路串聯下,竟然迅速銷售一空,只好請消費者等一等了。

自然田的「副班長」劉燕霖說,他研究所畢業後,想要從事跟農業相關工作,所以搬到光復鄉種田,「自己吃的東西自己種」,食物來源安全又放心;吳睿淳也說,透過勞動觸摸土地,心情覺得很放鬆。

黃彥儒說,自然田剛開始時,因為缺乏資源,大家想盡辦法申請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獎勵,才順利開發田地,目前還有2甲未開墾,未來有部分計畫做「公田」,讓社區居民與學校也可以來申請耕作。

黃彥儒的理想是推廣環境友善,希望更多土地被保留下來,生產安全的產品給消費者,大家都能過健康的生活,這些理念也希望能持續下去,一代又一代,影響更多年輕人親近土地。

背名牌包下田 他樂當型男農夫

曾經從事精品業,如今仍背著名牌包下田的黃彥儒,腳上穿著廉價拖鞋,衣著也很樸實,除了下田耕作,今年初還開了一間小舖,販售在地有機無毒農產品。

黃彥儒在2011年回到花蓮,跟父母每周六到花蓮好市集擺攤,3個月後當選花蓮好市集理事長,一年後「自然田」所在地的地主發現好市集很可愛,於是用低廉價格出租土地,供黃彥儒發揮。

從一身名牌到現在一身樸實,從精品業務變成「型男農夫」,黃彥儒說,回來之後感覺很踏實,自己在台北生活時,天天去健身房運動,卻怎麼都瘦不下來,自從回到花蓮當農夫後,體重竟自然下降,而且在花蓮每天呼吸新鮮空氣,本來多病的他,竟然從未生病,賺到健康與好身材。

今年初,黃彥儒在光復鄉開了一間自然田小店鋪,販售在地有機農產加工品,也包含部分在地文創產品,黃彥儒說,開店是想讓在地的居民知道,農耕可以選用不用化學肥、不用除草劑的方法來對待土地,這也是目前農業的趨勢。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少雨結果率提升 國姓枇杷豐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0328

去年入秋至今少雨,國姓鄉枇杷開花結果率大幅提升,今年的產量大豐收,估計較去年增加二至三成,加上少雨影響,枇杷更加香甜,一般等級批發價約一百二十元至一百五十元,特級品市場批發價每台斤更上探二百元,農民搶先採收上市賣得好價錢,開心迎接豐收財,預計三月下旬至清明節進入盛產期,價格才會回穩。



◆ 蘭展大獎花 陳志明抱走總冠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0509

自由 2015-03-06

〔記者劉婉君/後壁報導〕台灣國際蘭展將於七日登場,大獎花昨天下午揭曉,屏東陳志明培育的原種蝴蝶蘭喜蕾莉獲得全場總冠軍;而文化局配合舉辦的「結金蘭—纓絡素履」主題展,有工藝家劉柏村打造的「花中花」。

台灣國際蘭展競賽項目分為個體花、組合盆花、景觀佈置三個部分,經國內外兩百一十一位評審評分,成績昨天出爐,評審長鄭耘明表示,屏東陳志明培育的原種蝴蝶蘭喜蕾莉,不論花量、花形、花色均相當出色,獲選為全場總冠軍。

另外,文化局邀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與設計師陳俊良合作,策劃「結金蘭—纓絡素履」主題展,由工藝家劉柏村打造「花中花」鋼鐵雕塑作品,以三件多組型式呈現,其中一件將贈送給市府典藏。

紙雕藝術家洪新富設計「蘭花轉、蘭花飛風車」以蝴蝶蘭結構為原型;陳俊良設計的「纓絡T」,有今年的主軸色「台灣青」及明年主打的「台灣紅」兩色;還有「春華秋時」系列瓷器組,以及大型裝置藝術「蘭亭座」、「夢蝶椅」,展期至十六日止。

fsj 提到...

黃金碰芋球 西湖農會新招牌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48861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西湖報導 2015-03-07

苗栗縣西湖鄉甘藷是主要農產之一,鄉農會推出的冰薯、地瓜條等加工品深受歡迎,最近農會輔導雜糧產銷班研發出「黃金碰芋球」,口感及風味都獲好評,加入伴手禮行列。

西湖鄉甘藷栽種面積兩期合計約50公頃,從最初生鮮販售漸漸轉型加工,其中「西湖冰薯」一年四季皆有,成為農會主力推銷產品,雜糧產銷班長李鴻志和妹妹李素萍、李金雯歷時一年,又開發出「黃金碰芋球」的新產品。

「芋頭、番薯就是離不開」!李金雯說,黃金碰芋球就是在此概念下開發出來的,別看黃金碰芋球外表平凡,研發過程可一點都不輕鬆。

一般油炸地瓜球都要用鍋具按壓才會膨漲,黃金碰芋球放進油鍋就能膨脹成乒乓球大小,李金雯說,為達到「入油鍋自動膨脹」的目標,必須掌握好地瓜粉、澱粉比例。

因每條甘藷水分含量不同,甘藷、澱粉、內餡比例搭配更不易,剛開始嘗試時,曾經歷一咬下內餡卻爆出,起鍋外皮裂開或是含油量太高,數十次失敗後終於成功,推出外皮香酥、內餡Q彈散發芋頭香的地瓜球。

李金雯表示,如何發揮甘藷的口感特性是大家研發的重點,例如製作地瓜條會選擇纖維多、口感偏乾的甘藷,水分多的甘藷則適合製作冰薯,雖然篩選細節多,卻讓每項產品都能發揮甘藷特性。

※ 相關報導:

* 花蓮光豐農會箭筍宴 6業者比創意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48974

箭筍季來了!花蓮縣光復鄉舉辦箭筍宴,昨天在光豐農會舉辦箭筍料理大比拚,鄉內6家外燴業者用創意料理,展現多元菜色,贏得大家的心。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端上桌,都是結合箭筍的在地特色料理,有排骨湯、辣炒箭筍、涼拌等,廚師們絞盡腦汁創作,力爭前3高票,以獲得料理箭筍宴的機會。



◆ 李鴻志種出番薯精神 苗栗之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700048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7日 江詩筑/苗栗報導

「在地瓜堆中長大的孩子」,西湖鄉地瓜農李鴻志是今年農委會推薦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他種植面積逾百甲,加上契作面積,堪稱全台地瓜供應商前3名。李鴻志以企業化、機械化建立「西湖冰薯」品牌,縣長徐耀昌6日頒發匾額,表揚他為苗栗爭光。

38歲李鴻志自幼跟隨父親在地瓜田裡打滾,就像跟著地瓜一起長大。看到地瓜農辛苦耕作,收入極易受到產量多寡影響,萬一遇到生產過剩時,經常面臨付出勞力,卻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報酬,才興起為地瓜加工,提升產值,並延長保存期限,讓農民得以獲利。

「看著父親年邁佝僂的腰桿愈來愈彎,真的很不捨」,李鴻志與3名兄弟姊妹接下父親棒子,改以機械化、企業化方式繼續經營,從原本西湖的7、8甲,到現在苗栗、雲林崙背、彰化二林等合計有100多甲農地,全數用在種地瓜,種類包括台農57號、台農66號、紫心地瓜、桃園1號等,並因應不同品種特性來做加工。

西湖鄉頗富盛名的「冰薯」幾乎是出自李家,他也是農會雜糧產銷班班長,率領2、30名班員打拚,透過提升加工技術、協助取得產銷履歷,讓農民獲得一定的利潤,可以安心務農。

縣長徐耀昌讚譽李鴻志是「苗栗之光」,昨天特別致贈匾額「興農裕國」勉勵,指示未來農業處可輔導後續產銷經營,讓農民收益更好。

※ 相關報導:

* 高雄桑椹酵素 擄獲日本女孩心
http://udn.com/news/story/7241/749051

高雄市農業局重視小農的世代傳承,召募年輕「型農」返鄉務農,輔導研發精緻農產加工品灌輸「品牌行銷」的概念,農業局安排6名型農到日本參加「東京食品展」行銷農產品,以玉荷包啤酒及桑椹酵素詢問度最高。

農業局長蔡復進說,日本市場中,年輕女性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加,使得各廠商對於女性商品的區塊極為重視,這次高雄物產館展區推出的玉荷包啤酒及桑椹酵素詢就獲不少日本女性青睞。

※ 聯合報提醒您 飲酒請勿過量



◆ 中國豬隻改吃高粱 美國「冷門穀」身價爆紅
http://udn.com/news/story/6812/748579

經濟日報 編譯 林文彬 2015-03-07

去年許多美國農民為了穀物價格下跌煩惱時,貝克(Mike Baker)手中卻有一張王牌:高粱。

中國用高粱餵牲畜需求大增,加上外國玉米逐漸不受中國人喜愛,使高粱突然變得很搶手。過去一年中國進口的美國高粱增加15倍,已導致目前高粱在美國某些地區售價比玉米還高,凸顯北京當局政策改變對全球穀物交易的深遠影響。

去年秋季收成後,貝克很快就把手上800英畝的高粱收成賣掉,幾乎一點也不剩,希望趁中國需求熱烈時大賺一筆。

中國收購高粱的速度令許多交易商和穀物商人感到意外。在堪薩斯州,某些穀倉收購高粱的價格比玉米高10%,與之前玉米貴10%的情況恰好相反。高粱沒有期貨市場,所以交易商是用玉米期貨來決定高粱基準價格及管理風險。

美國出口的高粱增加,正為Archer Daniels Midland等大型高粱交易商及規模較小的加工商和運輸公司帶來收益。將穀物透過鐵路運到美國港口的WindRiver公司穀物銷售經理薩爾溫(Charlie Sauerwein)指出,運送的高粱增加有助於WindRiver抵銷最近出口需求疲軟導致小麥運量減少的衝擊。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4年前11個月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高粱為570萬公噸,遠多於一年前的約36.2萬公噸,價值為13億美元。在2013年之前,中國向美國採購的高粱少到微不足道;美國是全球最大高粱生產和出口國。

許多交易商預期,中國向美國下的高粱訂單將減少,因為美國生產的高粱不夠。美國農業部估計,美國去年生產4.33億英斗的高粱,比2013年的3.92億英斗還多,但同年玉米產量卻創下史上最高紀錄,達到142億英斗。

商品經紀商福四通(INTL FCStone)風險管理顧問歐迪(Mike O'Dea)則說,今年春季澳洲農民開始兜售高粱後,中國也可能開始把一些高粱訂單轉到澳洲,這可能使高粱價格從目前的「極高水準」稍微下跌。

分析師表示,中國企業買高粱來餵豬、雞和鴨子,是因為進口高粱的花費比購買中國生產的玉米還低。中國政府為了支撐農民的生計以高價收購穀物,是中國玉米價格高昂的原因。

fsj 提到...

「文心蘭白雪」台灣獨有 日人愛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50819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2015-03-08

台灣蘭花揚名全球,已申請品種權的蘭花計有411件, 如就商業價值與經濟效益,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秘書曾俊弼說,世芥F2510(Phal.Sogo.Lotte)表現最為亮眼;除了是台灣申請品種權最多的品種外,每年約有30萬株的訂單,加上權利金,年產值約150萬美金(折合約台幣4750萬),深受國外買家青睞。

台灣國際蘭展會場內介紹了台灣第一次申請通過品種世芥鑽石F1138(Sogo.Daimond),申請品種權最多的品種世芥F2510(Phal.Sogo.Lotte),及最特殊品種文心蘭白雪。

對外行人而言,世芥F2510看起來與其他蘭花沒什兩樣,曾俊弼說,它可是大有來頭,同時申請日本、歐盟及台灣品種權,堪稱外銷涵蓋範圍最廣的蘭花。他表示,台灣年外銷日本文心蘭約3000萬枝,經台灣農改場改良後,名為「白雪」的文心蘭更符合日人喜好,全球只有台灣生產,可望搶攻日本市場,潛力無窮。



◆ 讓豆梨開滿金門 她為亡夫圓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30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8日 甘嘉雯/桃園報導

設籍金門的旅居桃園詩人吳承明,去年不幸車禍過世,其妻盧翠芳為了幫丈夫圓「金門大夢」,細心培育300多株幼苗,分批運至金門,準備在11日於金門山外黃海路陽明湖附近、花崗石採石場旁種植,舉行名為「豆梨祭」,盼讓金門原生種的豆梨,再度開滿金門。

吳承明曾於1980年以《烽火的訊息》獲得第3屆時報文學獎佳作獎,是旅居桃園的金門詩人之一,風燈詩社創社社長,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英語系畢業,去年6月他因車禍辭世,遺孀盧翠芳遵照丈夫遺願,將培育上百株的豆梨花分批運回浯鄉,等待乙未年春天來臨。

「2008年3月下旬返鄉,在五虎山趕上豆梨花期,那年花開得晚,豆梨花怒放的盛景,吳承明完全被雪白細緻成千上萬的氣勢給震懾住了。」盧翠芳說,此後丈夫建構「金門豆梨花島」之夢,著手培育豆梨苗,因緣際會找上時任金門縣副縣長、他的高中同學吳友欽幫忙。

盧翠芳說,當時第一批苗運過去後,吳承明回台後又開始復育下一批,這次300多株尚未運到金門前,卻發生這場意外,「就是要幫他完成夢想」。

「除了豆梨外,我還要幫他出詩集。」盧翠芳說,2人相識學大學的詩社,「他過往的詩,意境比較沉重...不過我最愛他的《落日與煙》:靜坐著,沉思,那彷彿故地的落日,正扯動你不安的身影,秋意已深,這重重的蘆花,莫非是你去歲離家時的緘默...。」盧翠芳說,「這首詩有寫到我」。

盧翠芳以「生活詩化」形容丈夫寫詩風格,目前整理相關的手稿及詩集,「一定要幫他完成夢想」。



◆ 台大頂級米 行銷國際老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50490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3-08

繼牛奶、茶葉之後,台灣大學研發成功「台南16號」稻米,是台灣第一、也是唯一以分子育種育成的作物品種。台大表示,將以台大品牌米行銷到海外,和日本米一較高下,主攻頂級饕客。

「台南16號」是由台大農藝系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一同合作,其中關鍵的實驗室培育是由台大農藝系副教授林彥蓉和研究生陳正昇共同完成。昨天台大校長楊泮池挽起袖子、褲管,和教授們一起下田插秧,滿手泥水捧著「台南16號」秧苗,心中瞄準的是海外市場。

專門提供給高檔壽司店白米的壽米屋總經理陳肇浩分析,台灣米食人口下滑嚴重,培育出頂級米反而是進攻國際市場的好時機,尤其中國大陸頂級客偏愛日本高級米,台南16號又有台大品牌加乘,可以搶下禮品市場。

※ 相關報導:

* 金門洪文尊「厚工」種芋 軍事化栽植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50569

金門烈嶼芋頭以香、鬆、綿等特點,遠近馳名,成為特產;洪文尊是當地的「芋頭達人」,他曾破紀錄種出重達11斤的芋頭,10年來7次抱走當地「芋頭王」頭銜,堪稱是安全農業的模範生。

17歲就跟父親學種田的洪文尊,對於種田有股接近「龜毛」的堅持,讓家人也很受不了,但他說要種出好的作物,沒有什麼撇步,就是多學、多做,自然就會了。

* 哥倫比亞咖啡飄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106-260209

金融時報報導,哥倫比亞去年咖啡產量大增,甚至重回2008年爆發葉鏽病前的水準,專家預測哥國未來幾年的咖啡產量會繼續增加。但由於巴西咖啡產量仍無法回升,讓哥國咖啡農成了最大的受惠者。

哥國生產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因口味柔順而被品嚐家視為高品質的珍品。雖然前幾年遭葉鏽病入侵而破壞哥國的咖啡種植,但經過咖啡農過去5年來耗費巨資進行復育計畫後,產量已有明顯回升。

fsj 提到...

「蕉導覽」年接200團 蕉農發意外財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52602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03-09

「這是花苞,不是花哦。」高雄旗山蕉農張宏士指著樹上的香蕉對日本遊客說明。昨天三個日本團到他蕉園參觀,當了三場觀光導覽,進帳四千多元。這項兼差讓張宏士一年至少增加廿萬元收入。

「其實是無心插柳」,張宏士說,五、六年前有旅行社來接洽,說台南科學園區的日商周休二天沒地方去,日本人愛吃香蕉,可否參觀他的香蕉園。他一口答應,免費開放蕉園參觀,並充當導遊導覽。

後來有不少接日團的旅行社得知,也說要帶日本客參觀香蕉,他都爽快答應,都沒收費,還每人送一根香蕉當紀念品。

「蕉導覽」的名聲很快傳開,第二年增加到十多團,旅行社覺得不好意思,主動說要付費。一開始是以「團」計費,每團參觀兼導覽二千元;後來因為有的是小團,一團只有五、六人,改依人頭計算,每人一百元。

張宏士說,導覽過程從香蕉生產、收割到催熟,通常以二小時為限。說得一口香蕉經的他,每次導覽內容都不一樣,有導遊帶團來了好多次,每次聽到不同的香蕉故事,豎大拇指比讚,張宏士笑說「都是隨興講故事啦」。

不會說日語的他,全靠導遊翻譯,聽久了也會一、兩句日語,偶爾導遊翻錯,將香蕉蕊說成花,他立刻更正說「是花苞」。

導覽導出好口碑,張宏士光去年就接了二百廿多個團,有次日本公司員工旅遊,一口氣來了八輛遊覽車,他請其他蕉農幫忙導覽,一天就賺了一萬六千元。昨天三個日本團,進帳四千多元,「不無小補啦」。

五十歲張宏士長年打赤腳,遊客看了很好奇,他解釋自己是「腳踏實地」。身上的衣服談不上清潔乾淨,許多人第一眼看他以為是流浪漢。導覽時他會開玩笑說身上汙點是香蕉的乳汁,洗不掉,不是太太偷懶不洗衣。

※ 相關報導:

* 當一日農夫…陸客「感覺好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52604

愈來愈多的陸客到高雄旅遊不是參觀愛河,而是到農村摘鳳梨、蓮霧、焢土窯雞,當起一日農夫。

高雄市農業局去年十一月開放陸客團農村一日遊,旅行社嘗試安排陸客走入農村,沒想到頗獲好評。到今年二月底,近六千名陸客到高雄農村觀光,為社區帶來數百萬經濟效益。

* 桃園旭申農場採番茄 胖妞化身「導覽犬」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2144

位在八德區茄苳里鴨仔店,占地1100坪農場,種植十餘種番茄品種,陳益誠以介質籃耕方式栽種,減少番茄染病蟲害機率,採用富含有機質的進口泥炭土,種植逾16年,番茄品質好、甜度高。

....陳益誠4年前在農場附近發現瘦骨嶙峋的「胖妞」,把牠帶回農場照顧,意外發現「胖妞」特別喜歡吃番茄,民眾採果時「胖妞」會化身成「導覽犬」帶路,聽到遊客汽車聲會跑到門口「迎賓」,客人離開會在車邊「送客」,溫馴親人的模樣很受歡迎....



◆ 台大教授來台東 教咖啡種植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52230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3-09

台東縣咖啡產業近年常因開花期氣候不利咖啡樹生長,加上農民栽培管理技術遇到瓶頸,每年發生浮豆(類似稻米的空包彈)嚴重,造成咖啡豆欠收。台大農藝學系王裕文教授7、8日到台東指導農民運用複合式作物加上有效的栽培管理技術,提高產能。

台東縣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楊珍琪表示,縣內約自2000年起發展咖啡產業,15年過去,目前栽種咖啡樹面積已超過200公頃,是台東的新興作物,但農民受限於栽培管理技術未能有效突破,特別邀請台大王裕文教授到台東為咖啡農友上課,增加農友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眉角」,下周還有烘焙後製的相關課程,讓農友從生產管理到後製烘焙,都能有連貫性的學習。

王裕文教授說,台東的生態環境很棒,加上農友大多以有機方式管理,可以抵抗環境生態的衝擊,但是因為近年台灣在每年3到4月間的開花期,受降雨影響,平均都有2到3成的浮豆情形,所以向農友提倡以種植複合式作物,取代傳統單一作物,並在農友間相互切磋種植心得,有助台東咖啡產業品質的提升。

長濱咖啡產銷班的班長吳秀蘭說,從12年前開始種咖啡,一直以玩票性質在種,但自2年前大規模種植,最嚴重時出現7成浮豆現象,研判與氣候及栽培管理技術有關,因此參加課程,還帶著自家種植的咖啡苗,給教授鑑定,希望向專家們取經。

咖啡農友潘樹凰則在11年前栽種咖啡,但狀況一直沒有很好,得知教授到台東授課,趕來聽課,順便和其他農友相互交流種植心得,收獲很大,很想趕快到自己的咖啡園裡試試,希望讓自己的咖啡越來越好。



◆ 栽種自然米 讓人和土地都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9000289-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9日 黃麗如/宜蘭報導

宜蘭南澳向來是宜蘭的邊陲地帶,這幾年陸續有一些新世代的農夫移入,除了以莉·高露,還有放棄高薪的工程師、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專業經理人等,他們不約而同的以南澳為家,栽植自然米、種植無毒蔬果,開啟人生新選項。

帶動這波自然米風氣的陳昌江,原本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他說:「竹科廠區一出來的龍山社區街道,總是掛著洗腎的廣告,看到那個招牌我就會捫心自問:那麼努力是要追求什麼生活。」因為對於台灣作物、水源的憂心,陳昌江到處研究,決定以妻子的故鄉南澳為基地,開始自然米計畫。他說:「我種米、種菜的方式就是仰賴自然,不施化肥與有機肥,作物本身自己有生長的力量。」

他的理念透過以工換宿的計畫快速傳播,去年有4000人來此務農換宿,同時也吸引一些同好移居南澳,一起落實自然田計畫。

放棄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黃世聰亦是攜家帶眷的搬來南澳種田、種甘蔗、製糖蜜。他的妻子莊少玲說:「有人說我們提早過退休生活,其實不是,務農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只想活得更健康,台灣的土地也能更健康。」

原本在環境資訊協會擔任專案經理的葉品妤因為厭倦城市的窒息感而搬到南澳。耕種之外,她還經營「好糧食堂」,把農友栽植的作物入菜、農友們的產品也可在此展售,食堂本身也可做為社區活動交流的地點。

陳昌江說:「有機概念在台灣有20幾年歷史,但到現在仍不普及,有機田不到1%,這說明這個認證有其盲點。」他認同有機理念,但覺得高價的有機認證反倒阻撓有機的理想。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安全農產,陳昌江帶動的南澳自然米計畫,是以契作代耕為主,消費者是認同農夫的理念而直接與農友購買,跳過認證等繁瑣的手續與模糊地帶,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共造雙贏的生產模式。

南澳自然田的面積約12甲,包含水田、果園等作物。友善土地的理念獲得在地人的認同與協助,讓自然田計畫更加茁壯。為了讓更多民眾實踐與體驗自然農法,將在4月11日舉辦插秧節,陳昌江說:「去年插秧季吸引了1200人來,今年插秧節將有音樂舞蹈的表演與小農市集,民眾可以感受我們的農產與生活。」

※ 相關報導:

* 小農夫種天皇米 插秧連結3代情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52425

花蓮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已經第3年,今年的農村人力培訓計畫,由社區長輩帶領小朋友種下秧苗,培育吉野一號天皇米,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一早這群小農夫就站在田地裡插上牌子立誓,宣告對對這塊土地的責任與承諾。孩子們捲起褲管踏進田裡,彎著腰把稻苗一株株的插進土裡,儘管身上被泥水濺得髒兮兮,仍舊展開笑顏。

fsj 提到...

茶花露 是香水也能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000065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0日 呂妍庭/嘉縣報導

研究高山茶30多年的退休校長周炳志,退休後化身茶人,不僅研發抹茶、紅茶周邊產品,近日還嘗試萃取烏龍茶花,把以往茶農棄如敝屣的茶花製成香水花露、茶酒,欲把垃圾變黃金,更想讓台灣本土茶走入國際。

從朴子國小退休後,周炳志夫妻為了分享好茶,半年前開設馨心茶工坊,有別一般茶鋪以賣茶為主,周炳志訴求茶經交流,並想辦法把自家的茶帶進生活中,舉凡茶餅乾、麵包,自製烏龍抹茶等,都看得到他的用心。

周炳志按照釀葡萄酒、藥酒概念,嘗試把茶花浸泡在萊姆酒、紅標米酒裡,酒香伴隨茶花味,淺嘗一口,齒頰留香,喝過的人都誇比日本清酒滋味更好。

除酒釀茶花外,周炳志還以蒸餾法製作出茶花露,清澈淡如水的花露,有淡淡茶香,被稱作「可以喝的香水」。周炳志說,茶花露製作方式跟香水大同小異,只是材料純天然,所以不但可以喝,也能當成香水使用,瞬間滿屋茶香。★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小麥若種得好 竹北米王想推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4353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3-10

水情告急,種植小麥正逢時!住在竹北市的冠軍米得主田守喜,去年11月種植一甲地面積的小麥,近日麥穗正要轉黃,預計3月底收割,田守喜說,若是種得好,還想推廣種植,提高島內小麥自給率。

田守喜曾經歷美援,當時米飯還混雜小麥,成年少時難忘滋味。田守喜說,台灣稻米自給率相當高,儘管面臨限水休耕,也不會出現稻米不足情形,相反的,小麥卻是高度仰賴進口,因此他去年向農民買種,自行嘗試種植。

田守喜表示,國人食用米飯的比率降低,加上稻米自給率高,他也在思考,如何對台灣農業更好,避免發生供銷失衡狀況,讓農民心血白費。

去年11月中旬播種,田守喜挪出一甲地種麥,也因水氣低,種植狀況比田守喜預期還好,期間還有農糧署、農改場官員前往探視,了解小麥在平地種植情形,有意擴大推廣。

種植小麥使用的農用機具,與種植水稻差異不大,不須額外負擔,不過因為是初次種植,他也到不同區域請益其他農友。

「成效不錯,可以多推廣!」3月後,離小麥收割期不遠,麥穗也逐漸轉黃,成為休耕的竹北田園間,難得一見的風景,田守喜今天上午10點將在小麥田中舉辦觀摩會,邀請關心農事的朋友一同參與,地址在竹北市東海一街內。



◆ 國姓枇杷質量佳 農友笑呵呵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54335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國姓報導 2015-03-10

全台鬧旱災,枇杷農卻因禍得福!南投國姓鄉特產枇杷質量俱佳,產量居全國第二,因開花期沒遇上雨水,結果率特別高,目前產地批發價每台斤120元起跳,最高等級到200元,農民笑呵呵。

國姓鄉種植枇杷面積超過127公頃,8月為開花期,結果期約在10月,隔年2至4月採收,枇杷產量取決於開花期,只要沒碰上雨水,就能提高開花結果率。

農民吳金埊說,開花期遇到下雨產量就會減少,這是枇杷收成不易主因,去年幾乎沒下雨,今年產量增加3成以上,也因為沒雨水,甜度提高。吳金埊種植的枇杷面積超過2公頃,預估今年收成將有500多萬入袋。

國姓鄉長丘埔生說,枇杷種植面積遍及國姓鄉13個村,又以乾溝村、福龜村、柑林村種植面積較大,鄉內環境適合枇杷生長,農民使用有機肥、管理好,果粒碩大又多汁。

枇杷屬高經濟產物,價格高貴,是農民眼裡的「黃金」,因果皮薄又脆弱,容易受到傷害,怕影響賣相,農民大多使用套袋保護,避免蟲害。

吳金埊說,鮮美枇杷初上市,批發價依果粒大小分級,每台斤120至200元不等,持續至4月都是盛產期,想嘗鮮可把握機會。

※ 相關報導:

* 下一代不願做 三灣農田「沒後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4356

苗栗縣三灣鄉農特產水梨遠近馳名,鄉內農夫平均年齡70歲,但45歲以下僅20人,面臨人力斷層窘境,有農友說,下一代不願意看天吃飯,家傳數代的農田幾年後若無人繼承,只能荒廢。

鄉農會推廣股長謝杏玲指出,農委會推動漂鳥計畫,提供貸款並輔導,希望鼓勵青年返鄉當農夫,但失敗案例多,加上收益有限,誘因不大,願意返鄉的青年仍寥寥可數。全鄉300名農夫平均年齡70歲,多是退休後接手上一代的農田,從年輕做到老的農民少之又少,要下一代願意返鄉務農更是「不可能的任務」,認為增加農友收益才是根本之道。

fsj 提到...

日本行我也行!台灣酒開櫻花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56900

聯合報 記者李易昌/三芝報導 2015-03-11

三芝二號倉庫咖啡館老闆江玉誠3年前赴日旅遊,看見日本將櫻花浸泡成酒,反而家鄉滿開的櫻花只能觀賞,浪費櫻花的高經濟價值,也因此讓他研發出屬於台灣的櫻花酒。

江玉誠表示,一開始找上三芝農會合作,投入生產櫻花酒的研究,最初想模仿市售梅酒,將山櫻花果實放入酒中,但最後酒色被果實染紅,呈現豬肝色,喝起來酒味重又苦澀,口感極差。

「既然日本做得出來,台灣沒道理做不出來!」經改良,好不容易研發出屬於台灣味道的山櫻花酒,但此時又面臨到量產及品質控管的問題,他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一間台日合資的酒廠,讓他開發的台灣山櫻花酒夢想才開始發酵。

江玉誠說,日本的櫻花酒色多是黃色或透明,酒味也較濃烈,但台灣山櫻花酒顏色則為粉紅色,酒味不重,香氣又帶甜味,剛推出就吸引不少日本女遊客青睞,不過,因顏色、酒香都深受女性喜愛,曾有女遊客喝得太開心,忽略後勁,結果醉倒咖啡館。

今年則實現把花放入酒中的構想,酒內的昭和櫻花是日本配合廠商在零下10度左右摘下,抵台後便立即放入酒中,一旦溫度到達花開溫度,酒中的櫻花也慢慢盛開,就像在酒瓶中看見櫻花綻放,所以命名「花見」,下一步是要將台灣山櫻花放入,成為真正的「台灣花見」。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



◆ 大城新麥點 打造向墘麥徑景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686

自由 2015-03-11

〔記者劉曉欣/大城報導〕台灣小麥新故鄉在大城鄉,而大城鄉的小麥又集中在潭墘村,黃金小麥正值收割期,麥浪也成為最佳的「麥」點,潭墘村長劉辛川認為應該全力發展觀光,打造「向墘麥徑」觀光景點。

大城鄉潭墘村成為小麥重鎮,村庄主要道路入口立有「向墘麥徑」的精神指標,一踏入村子,隨處可見一大片的黃金麥浪隨風舞動;劉辛川說,種植小麥以來,許多人都是自己主動來潭墘小旅行,就是為了一賭大片小麥的田野風光。

大城鄉農會雜糧產銷第一班成員林世勳指出,大城小麥面積已超越台中市大雅區,尤其是要看大片麥浪到潭墘村就對了,從參觀麥田、看麥浪,實地看收割麥子。

尤其最受歡迎的是採收後的麥桿,經過機器滾成像是大輪胎狀的「麥桿輪」,可以直接下麥田滾「麥桿輪」,每個重約二、三百公斤,必須出動兩二、三位成人才能推動,小朋友對推「麥桿輪」更是樂不可支。

林世勳表示,大城鄉潭墘村的小麥產業,不只是產地,還開發相關商品,對於潭墘村來說,小麥不只是作物或是帶來觀光,最重要的這是無毒農業,更是在地人的未來希望。

目前全村的小麥收割已達五成,劉辛川說,歡迎民眾來賞麥浪,但要把握時間,預計一個月內所有小麥都會採收完畢。

※ 相關報導:

* 無毒栽培 麥浪迷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687

台中區農改場昨天在大城鄉舉辦小麥觀摩會,推廣水稻、綠肥大豆與小麥輪作的栽植模式,因為綠肥大豆可以有固氮作用,可增加無毒栽培小麥的土壤肥力。



◆ 抗旱又環保 魚菜共生夯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849

自由 2015-03-11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去年食安問題頻傳,引發全國民眾關注,「魚菜共生」不使用農藥和肥料,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陽台或大樓屋頂架設小規模的循環裝置,供應有機蔬菜和可食用的魚類;不少學校導入「魚菜共生」模組,向師生展示說明循環再利用的觀念,並且進行農事教學。
23校進行實驗

教育局環境教育科長劉美蘭及輔導員一行人昨天參觀位於新店區的「魚菜共生」實驗農場,劉美蘭說,目前新北市已有廿三所學校正在進行「魚菜共生」實驗,教育局希望能導入更多外界資源擴大推廣。

魚菜共生實驗農場講師歐張安說,「魚菜共生」利用水的循環,將魚的排泄物轉化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硝酸鹽養分,蔬菜從根吸收養分,同時也淨化水質,再流回魚池,形成「魚」和「菜」的良性共生關係,這種農耕技術在缺水的沙漠國家最受重視。魚菜共生實驗農場創辦人李佳璇,將夏威夷魚菜共生的觀念和技術帶回台灣,並進行改革持續研發,目前還在台科大開課。

歐張安說,實驗農場針對台灣的環境特性,開發出不同規模的魚菜共生循環系統,有小到可以放在班級走廊的觀賞型系統,也有可放在屋頂或陽台的經濟型系統,還有大規模的商業化系統。

劉美蘭鼓勵小朋友自己種、動手做,從中了解食物的生長及產出過程,在「魚菜共生」的操作中,認識其中包含的自然及科學原理,並且發展成國中小科展主題作品,因此很適合導入更多校園推廣。

※ 相關報導:

* 守護宜蘭農地 「土地公巡田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57181

宜蘭縣政府上月宣布暫停核發農舍建照兩個月,守護宜蘭工作坊昨天請來土地公大神尪巡田水,凸顯關心農地訴求、支持縣府作為,也呼籲縣府堅持依法行政,且應從中央修法、地方訂定自治條例雙頭並進,從根本解決問題。

* 秋黃梨結果8成 苗栗農友信心大增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7084

苗栗縣頭份鎮農會引進大陸山東改良的秋黃梨,前兩年梨穗結果率不佳,農民苦哈哈。今年技術轉趨成熟,愈來愈多農友嘗試栽植,目前秋黃梨進入結果期,結果率達8成,農友信心大增,農會計畫擴大栽植面積,推廣秋黃梨給台灣民眾認識。

* 善化採草莓 品質好又優惠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57057

南部草莓今年因氣候影響減產,但品質好,善化區公所昨號召業者展出新研發的草莓麵包、草莓乾等產品,宣布14日起舉辦10天「低碳綠能草莓季」產業文化活動,期間草莓價格打8折優惠採果民眾。

* 爆漿蜜棗新上市 鮮甜多汁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904

蜜棗是屏東高樹鄉冬季產量最大的農產品,農曆春節過後,棗農紛紛收園整地,但今年卻有兩成的蜜棗園,結出外型似甜柿的圓形蜜棗「高雄十一號」,肉質細緻多汁,被譽為「爆漿蜜棗」,因數量有限,每盒(約二十顆)售價可千元。

* 香蕉切把精緻賣 拓新市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905

傳統的水果行整把香蕉五十元到百元不等,但買回家易放到過熟,現在小家庭也無法即時吃完,南州蕉農余致榮搭上輕食風,將香蕉切把分開賣,除了外銷日本,連便利商店也相中好攜帶食用的切把香蕉。

fsj 提到...

新竹青草湖友善耕作 新闢無毒農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9470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3-12

食安問題日益嚴重,新竹市推動食農教育,鼓勵學校規畫校園無毒農園,讓學生有機會體驗自然生態與農耕,品嘗自種蔬果;市長林智堅也歡迎社區利用閒置農地,推廣友善耕作,或能啟動第二次社區總體營造,為台灣帶來新風貌。

青草湖國小新學期在校內建置「希望稻場」、「幸福農場」,昨天播種、插秧,五年級師生全員出動,有人運用行動載具iPad,記錄學習歷程;林智堅也穿上雨鞋,下田插秧,並採摘蔬菜。

「這是我頭一回下田插秧」林智堅說,藉由這樣的經驗,更能體會農夫的辛勞;另一方面,學童也能認識蔬菜、稻米如何栽種,更珍惜土地,別具意義。

他說,食農教育是市府積極推動的政策,希望藉著人與土地,人與社區的互動、連結,一方面活化閒置農地,也推廣友善耕作理念;青草湖國小經驗可以跟各校分享,學校也能與社區連結,相信能啟動第二次社區總體營造,改變社會。

青草湖國小校長許慶恭說,去年學校利用校外農地耕作,今年在校園闢出水田與農場,在老農指導下,讓學生重新認識人和土地、人與食物的關係,培養惜福愛物觀念。

※ 相關報導:

* 宜蘭3月柚花開… 柚樹姑娘供認養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59368

3月是柚花盛開的季節,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推出「花映冬山─柚見幸福」,即日起提供120棵有機柚樹認養,一棵7000元,歡迎民眾支持在地農業,守護土地。

中山休閒農業區表示,每到文旦產季,大盤商無法全數收購,部分柚農也缺乏銷售通路,民眾認養柚樹可以讓柚農盡心盡力培育有機柚子,不用煩惱產銷問題。



◆ 火龍果摻麻油 做成天然護唇膏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2013

自由 2015-03-12

〔記者鄭旭凱/北港報導〕用火龍果和麻油做的護唇膏擦起來是什麼感覺?答案是呈現火龍果天然的鮮紅、卻帶有麻油香。

北港農工農場經營科學生陳怡君及吳文娟,去年從媒體中得知市面上化妝品多數是化學產品,可能影響人體健康,而北港盛產麻油和火龍果,兩人因而想到萃取紅色火龍果鮮紅色的天然色素,加上麻油研製成護唇膏 。

用火龍果和麻油研製而成的護唇膏取名為「麻龍膏」,昨天由北港農工校長王金樑、環球科技大學生技系主任徐菱松等人帶領學生發表。王金樑指出,紅色火龍果顏色鮮紅艷麗,且富含營養的甜菜素,麻油則是北港在地特產,把兩者結合開發成護唇膏,相當有創意。

陳怡君和吳文娟表示,「麻龍膏」的製作都使用純天然材料,色素萃取自紅色火龍果,蜜蠟也是向養蜂場採購,而麻油的滋潤效果比一般護唇膏使用的橄欖油更佳,且為避免護唇膏的麻油香氣太重,特別選用白麻油而捨棄黑麻油。

北港農工農場經營科主任陳景明相當看好「麻龍膏」市場性,希望未來能尋求廠商合作開發、量產上市。

※ 相關報導:

* 果園成花田吸睛 柿葉茶迎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2000587-260107

種果樹,只採葉、不吃果?豐原公老坪地區民宿業者10年前尋求農產出路,挑中當地紅柿開發柿葉茶,多年經營柿葉茶經濟效應超越柿子銷售;園區百株柿樹只採樹葉、不吃果,不僅不用灑農藥,還誘鳥覓食成生態。近來再闢部分果園成花田,波斯菊正盛開,吸客上門。

fsj 提到...

北市最大1500坪市民農園 月底士林上路
http://udn.com/news/story/6655/761614

聯合報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 2015-03-13

市長柯文哲推出新政「田園城市」又有新進度。3月底北市將新增第9座市民農園,占地1500坪,為最大的市民農園。此外,至少10處屋頂菜園也將同步上路,將由合作單位都市農耕網擬定參與機制,開放大樓附近社區申請加入。

北市產發局長林崇傑指出,士林區永公路一處農地將闢建為市民農園,3月底開放150個單位,每人可承租10坪土地耕種,讓更多市民體驗種菜。

為讓更多農友釋出閒置農地,北市規定農友持有0.5公頃以上的農地,才能申請作為市民農園,未來將下修為0.1公頃,也就是農友只要持有100平方公尺的土地,就能開放為市民農園。農友可每月收取每名承租戶最多1200元租金,以及每月300元至500元不等的管理費。

柯文哲原屬意在市政府大樓旁試行種菜,推行田園城市政策,後因落塵等問題,決定先從公有建築屋頂開始。林崇傑說,目前已選定12處大樓,還有幾處在會勘中,大安、萬華、大同、北投、內湖區公所,以及民生、仰德、文山社區活動中心都已確定開放。

未來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9時到下午6時開放市民上去種菜,產發局正協調,希望假日固定時段也能開放,由都市農耕網協同當地里長、社區居民自行管理菜園。

產發局農發科科長劉永修指出,參與社區不需支付場地費,會由產發局協助建置菜園,居民僅需負擔耕作的種苗與資材費用。

為讓不熟悉農耕的居民盡快上手,台北市9個區農會將成立諮詢中心,4月上旬,台北花博園區西側也會成立田園城市社區推廣服務中心,提供農友諮詢。

※ 相關報導:

* 種水耕蔬菜 新興國小自食其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61639

「自己種菜自己吃!」新營區新興國小引進水耕蔬菜設施,全校師生在校園種植A菜、小番茄,學生每天緊盯蔬果生長狀況,期待蔬果快快長大;校長黃國峯說,這是環境教育的一環,希望學生更珍惜環境及食物。



◆ 台灣藜飆漲15倍 外縣市東來取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2497

自由 2015-03-13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原住民傳統作物紅藜(台灣藜)營養價值高,近年來供不應求,收購價格從每公斤四十元漲至六百元,縣內以南迴地區栽培面積最大,已推動六年的拉勞蘭部落牧師戴明雄指出,未來不排除在南迴線採策略聯盟的方式,讓民眾因紅藜走進部落,認識紅藜外,進一步發展出部落的深度之旅。

用途多元 種植面積突破一百公頃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陳振義表示,紅藜原為排灣族及魯凱族原住民傳統栽培的耐旱作物,可低度管理,除穀粒,植株部分可作綠肥、盆栽,紅藜籽可用於釀酒、炊飯,枝條、花穗因形狀、顏色優美,有人用於插花,經研究具抗氧化酵素,近年來市場詢問度高,甚至有企業表達收購、契作意願,收購價格更是往上翻漲,縣內種植面積逐年成長,迄今保守估計突破一百公頃。

台東農改場昨天上午在太麻里鄉拉勞蘭部落舉辦示範觀摩會,吸引上百名對紅藜有機栽培有興趣的農民參與,還有人遠從新竹、南投前來,看見種植於山坡地的多彩紅藜感到驚艷,不斷提出栽培方式、採收及脫殼、烘乾等問題。

戴明雄表示,紅藜在排灣族部落早有零星栽培,因具酵素,被族人視為「真正的酒」。紅藜殼帶有皂素,常被用來洗滌物品,也是天然的染劑,這些都與原住民的文化與智慧息息相關,部落推動栽培至今,不只有種植,也發展出相關產品,甚至推出文化解說之旅。

戴明雄說,近年來有民間團體到台東欲收購紅藜,南迴沿線的部落應掌握紅藜的文化特色,不是讓紅藜銷到外縣市,而是將民眾拉進部落,進而推動部落觀光,讓每公斤六百元的收購價,發揮更多附加價值。

※ 相關報導:

* 宜蘭夢田越光米 獲神農獎
http://www.udn.com/news/story/7328/761695

推廣有機稻作的宜蘭縣五結鄉農民方福在,榮獲農委會表揚10大神農獎,縣長林聰賢昨天表揚,稱讚方福在是年輕農民的典範,方福在示範以溫湯消毒育種的過程,強調會繼續堅持有機栽培的道路,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經營育苗場的方福在今年43歲,他13歲開始隨父母親下田耕作,如今他不只經營自家農田,也兼代耕,面積有50公頃之多,其中超過10公頃是有機耕作,打響「夢田越光米」品牌,同時以「溫湯消毒育種」水蒸氣和高溫殺菌,改變過去藥品育種的方式,減少排放水對環境的傷害,獲得今年農委會10大神農獎表揚。

* 茶農重生態 以藥草汁驅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3000568-260107

重視生態與環保的茶農陳素蘭,不希望化學農藥與肥料殘害土地,在茶園就地取材採草藥,煮成天然的藥草驅蟲劑,效果相當好,她希望有更多茶農以藥草汁取代化學藥劑,保護山上的環境。

福壽山、華岡地區是國內相當知名的高山茶葉、蜜蘋果、梨子、蔬菜產區,但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垃圾車常受困,有不肖農民將農藥罐、肥料袋隨意棄置,形成規模驚人的垃圾瀑布,隨著雨水流進德基水庫上游的水源合歡溪,毒害人們的健康,這樣的景象讓陳素蘭很感慨,除了在翠巒部落推廣垃圾減量,也試著從農法減輕對自然的危害。

* 苗栗西湖柚要轉型 擬研發成酵素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61555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柚是鄉內重要農產品,鄉公所昨天邀請明新科技大學地方特色發展中心主任林致遠和農民座談,評估將柚子製作成酵素的發展性,希望開發伴手禮,提升文旦的附加價值。

* 花壇玉女小番茄 掀訂購潮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2341

蝦咪!花壇也有小番茄?一般提到彰化縣花壇鄉的水果,不外乎就是西施柚,不過這種印象可得改觀了,鄉公所力推農民栽植玉女小番茄有成,最近適逢採收,一顆顆豔紅色的小番茄高掛田間,令人垂涎三尺,更掀起一股訂購熱潮。

* 櫻花入菜16味 還有道明寺櫻餅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61844

嘉義市五星級耐斯王子大飯店搭上櫻花風,推出「櫻花假期」,兩人同行住房有優惠價,附贈「優遊吧斯」鄒族文化園區入園券、檜意森活村優惠券,飯店主廚劉子勛昨天將櫻花入菜,設計16道創意佳餚,口感皆偏清爽,「充滿春天的氣息」。



◆ 廚餘做美食 教宗方濟各請名師示範
http://udn.com/news/story/5/762091

中央社 羅馬12日專電 2015-03-13

方濟各2013年當選教宗時,接手了充滿腐敗和醜聞的教廷。他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他的改革甚至深入教廷的廚房,反對暴殄天物,鼓勵善用廚餘做菜。

義大利的修道院是許多美食的發源地,修士們下田耕種外,還擅長釀酒、製作乳酪、壓榨橄欖油等。教廷裡也不缺名廚,為教宗準備佳餚。

崇尚簡約生活的方濟各來到梵蒂岡後,不僅改革教廷組織,也帶來廚房「革命」。他邀請巴西廚師泰莉(Regina Tchelly)前來梵蒂岡,示範用各種被視為廚餘的食材,做成美味的菜色,期望教廷能夠作為表率,反抗食物浪費。

泰莉1981年出生在巴萊巴(Paraiba),是巴西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她搬到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後,擔任幫傭和廚房助手,慢慢練就善用廚餘做菜的技巧。

2010年時,她希望開設一所廚藝學校,即使申請不到貸款,堅持用僅有的55歐元推動「有機貧民窟」(Favela Organica)計畫。舉辦活動,教人用菜葉、菜根、果皮、果核做菜。後來得到慢食(Slow Food)組織巴西分支的贊助。

她用洗淨的西瓜皮,加上洋蔥、番茄、乳酪和西洋芹等,變化出蔬菜燴飯。她說,「我從14歲就開始下廚,我奶奶教我,不能丟掉任何食物。」

方濟各曾說,「丟掉食物,像是搶了窮人的食物。」他訪問巴西時,很欣賞泰莉的計畫,於是邀請她到梵蒂岡。

方濟各希望教廷自給自足,打了電話給慢食創辦人派帝尼(Carlo Petrini),請教如何在梵蒂岡花園裡開闢菜園。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報告,每年約有1/3的食物被丟棄,2007年被浪費的食物總值達7500億美元。

fsj 提到...

水里商工研發梅果醬 將上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400047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4日 廖志晃/南投報導

國立水里商工學區,是國內重要青梅產地,餐飲科師生與信義鄉農會、南開科大合作,研發出3種口味的「梅果醬」,並通過SGS檢驗合格,將在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上架,呈現梅鄉風味與年輕人巧思。

水里商工昨天舉行梅果醬新產品發表會,同時邀請攝影家劉憲仁,在校內紅樓雅集藝文中心,推出「雪影梅蹤」梅花攝影展,讓師生欣賞梅花影像、聞梅香、品嘗梅果醬。

水里商工校長劉丙燈指出,梅果醬由信義鄉農會提供梅子原料,該校餐飲科主任林郁芃和5位學生,歷經2個月研發,開發出紫蘇梅醬、烏梅醬、黃梅醬等3種口味梅果醬。

同步推出攝影展的劉憲仁,長期紀錄濁水溪線的人文發展和地理樣貌,此次展出31幅以宏觀角度拍攝梅花的照片,主題「雪影梅蹤」表現梅花如雪花紛飛的意象,搭配古詩詞傳達意境,構圖經營深具巧思。



◆ 傳承經驗 新農拜田頭開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400041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4日 0簡榮輝/宜蘭報導

眼見農業勞動人口出現斷層,宜蘭縣政府與宜蘭社區大學合作開辦「綠色工作種子培育暨宣導計畫」,由老農傳承農藝經驗,新農學習傳統農耕技法(見圖,簡榮輝攝),共同打造友善農耕環境,昨課程開訓,由7旬老農帶領學員們一起拜田頭。

縣府勞工處長陳長偉指出,近年來,許多小農到宜蘭種田耕作,但是毫無務農經驗,一昧埋頭苦幹,總有事倍功半之憾,而經驗老到的老農逐漸稀少,農業人口出現斷層,使得農業知識無法有效傳承。

陳長偉說,縣府樂見仍有人願意投入農業勞動,因此與農業處一起構思「綠色工作種子培育暨宣導計畫」,委由宜蘭社區大學執行,並且在內城地區釋出8分多地的公有農地,結合金車企業與私人地主無償提供的田地,共1.2公頃讓老農一展身手,教導新農各項農耕技法。

「綠色工作種子培育暨宣導計畫」去年首辦後,獲得各界好評,今年接續開辦,令許多有志新農趨之若鶩,30個錄取名額吸引了58人報名爭取,昨天由老農帶領學員祭拜田頭後,大家一同捲起衣袖,彎腰下田挑石造田埂。

這30名綠色工作種子學員將利用周末時間,在內城國小舊校區進行6小時室內課,之後,便要實際下田實作68小時,半年培訓課程共96小時,透過縣府、學術單位,讓地方小農團體等綠色工作種子在宜蘭落地、發芽,計畫成為宜蘭縣友善耕作農夫學校的雛型,提供新農進入宜蘭綠色農業的管道。

※ 相關報導:

* 一日小農夫 下田採收高麗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4000406-260107

花蓮縣玉里鎮中城國小13日舉辦客家體驗活動課程,由劉銀妹阿嬤帶領下田當一日農夫,快手採收高麗菜。只見阿嬤拿著一把彎彎的小刀,手起刀落,兩三下就將碩大高麗菜採收下來;小朋友則是一砍再砍,使出吃奶力氣才終於砍下,累得滿頭大汗直呼:「阿嬤真是個使刀高手!」

fsj 提到...

金酒調酒冠軍 融合茶風麴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6235

聯合晚報 記者吳志雲/台北報導 2015-03-15

金門酒廠展開為期三天的「金門高粱酒炫彩之幻」,結合創藝設計展、大專盃創意調酒競賽總決賽、金門高粱調酒品酩,邀請年輕世代一起創造出全新思維,展現出金門高粱酒截然不同的新氣象。

這項活動於3月13日15日舉行,金門酒廠鼓勵開放新世代的調酒師參加比賽,自去年燦紅之幻、炫黑之幻、耀白之幻,已舉辦三場調酒競賽初賽,全台共60位決選出的9位選手參與2015第一屆金門高粱酒大專盃創意調酒競賽,總決賽日前落幕,比賽當天全力角逐最佳調酒師冠軍榮耀。

評審表示,選手作品益發完整與純熟,針對本次主題─炫彩之幻,透過對於金門高粱酒的體會,每位選手的炫彩之幻呈現顏色各不相同,作品充滿想像力與活力,酒譜設計也結合在地文化與素材,及對生活周遭觀察,調製出充滿創意的金高調酒,也展現調酒藝術的細膩與獨特。

冠軍是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學生蘇家慶,作品「炫彩之幻─金」,使用義大利Vermooth,並以中歐斯洛伐克的TatraTea和薰衣草來支撐作品酒體,展現了異國茶風、花果和高粱麴香的融合感,以及前後層次,最後一道的工序是薰香(薰衣草茶+金門高粱),讓金酒花香,散發世界級的品味。

另外,金門酒廠與大同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工藝設計系所,聯合舉辦創藝設計展,以「寶月泉」瓶身為創作媒材,設計出12件匠心獨具的藝術創作。其中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連品捷、吳佳靜,聯合創作作品「浮光掠影」,以金門地圖為設計發想,在彩色LED燈光折射出酒瓶內五彩斑斕的絢麗色彩,一支支寶月泉就像是小房子,而在瓶內的小魚是住戶。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 台南梅嶺梅子纍纍 脆梅DIY預約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65636

楠西區梅嶺梅子進入青梅期,今年乾旱未影響產量,但果實偏小,果農期待早來雨水滋潤長大;梅農陳居峰表示,已有不少遊客詢問何時可製作脆梅,一般到4月5日清明節是製作的最佳時機,有的農家有提供預約DIY體驗行程。

* 台東香丁節 吃搶榨畫都可以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5593

台東香丁節昨天在美麗的東河舊橋旁登場,逾2千人同樂,吃、搶、榨、畫香丁,快樂得不得了。東河鄉農會表示,香丁產季從現在到4月上旬,泰源、北源都有香丁果園開放遊客隨時前往體驗採果,洽詢電話(089)531238,東河鄉農會。



◆ 來當半日農夫 彩色水稻種「夢田」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65600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3-15

「大家一起種夢田!」宜蘭縣五結鄉農會昨天邀民眾到大吉有機村,參與「半日農夫」行程,以彩色水稻在田裡種下「夢田」兩字;儘管在田裡走動不易、全身沾滿汙泥,120名農夫依舊樂開懷。因為迴響熱烈,「半日農夫」將持續接受報名。

五結鄉農會推廣農業旅遊,與插秧體驗結合,今年邀民眾一起種稻,首度和花蓮農改場技術合作,推出「夢田禮下、稻田您下」的半日農夫遊程,以「花蓮23號」彩色水稻在田裡種下「夢田」兩字,周邊再以秈10號水稻搭配。

昨天下午,120名「農夫」分別從台北、基隆到來,會同宜蘭在地鄉親,眾人捲起褲管下田插秧,因為田裡都是軟泥,很難行走,不時會看到小朋友跌倒,全身沾滿汙泥,但小朋友還是很開心;住基隆的二年級學生李庭睿第1次下田,覺得很有趣,而且還想參與收割。插秧結束後,眾人到夢田觀光米廠參觀輾米過程,品嘗越光米粽。

五結鄉農會總幹事李林欽說,五結鄉以生產蘭陽五農米及夢田越光米聞名,這次首度以彩繪水稻為主題,邀大家來體驗,1個月後,稻苗長高了,就可以明顯看出「夢田」兩字。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長葉育哲說,日本很多地方都以彩繪水稻為主題,規畫農業旅遊,「花蓮23號」彩色水稻是台農71號種植時突變,葉子變成紫色,正好是吸引遊客的焦點,口感則和一般米相同。

「半日農夫」深受都市親子檔喜愛,報名很快額滿,五結鄉農會決定再開放報名,已累積至第4梯次,預計每周六下午舉辦,意者可洽五結鄉農會推廣部,電話(03)9501161分機225曹主任或227陳先生。

※ 相關報導:

* 宜蘭綠博祕境農場 今年開放報名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5718

宜蘭綠色博覽會即將登場,武荖坑風景區內的祕境,今年將再度提供「秘境農場工作假期」體驗,新增鳳梨區、養蜂區及雞寮、羊舍等,並蓋有農青住宿驛站,提供不一樣的宜蘭旅遊體驗。

* 你家就是菜園 北市綠化教室開課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65576

自己吃的菜自己種。北市產發局舉辦的田園綠化教育講座昨開課,號召城市農夫利用自然農法,將自家陽台打造成綠意盎然的菜園,還可吃到有機健康的蔬菜。

產發局為培育社區幹部成為綠美化人才,民國89年起委託社區綠化聯盟促進會開設綠化教室。今年則配合北市府的「田園城市」政策,除既有課程外,增加如何建置居家菜園、蔬果栽培技巧、製作有機肥等內容。



◆ 開放東南亞青年來台農業打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325-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5日 徐世勳

日昨勞動部首度鬆口,最快今年5月小規模試辦引進緬甸勞工,從需求最大的畜牧業、屠宰業優先開放,若成將是台灣首度引進農業外勞。

農委會之前為優先運用本國人力,已嘗試推行「農業打工」計畫,讓本國農學院校學生更容易找到農場打工機會,由農委會把關工作條件、薪資,比照勞基法享有基本薪資及勞健保。但成效有限,農業缺工問題日益嚴重。

就國內農業打工而言,由簡單的跨國農業打工薪資比較分析,早已註定其不可能留住欲出走的台灣青年。以農委會提供的薪資標準估算,農業打工一小時約可賺得125至150元,而澳洲農場或屠宰場的工作,每小時的薪資約為450至600元台幣;日本目前的最低工資為時薪約190至249元台幣;德國雖無最低工資規定,但市場的時薪標準也約240至400元台幣,皆較農委會提供的薪酬高出許多。

除了薪資部分較其他國家不具競爭力外,赴國外打工青年多欲體驗國文化與生活,在語言能力的訓練外,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世界觀,同時思考未來的其他選擇,而農委會的「農業打工」計畫,是否能提供國內青年更具吸引力的人生經驗,讓年輕人捲起袖子,走下農田的意願?

走出台灣打工的年青人與日俱增,為何走入台灣的國外青年卻屈指可數?是否台灣不具備強烈的誘因吸引年青人?農委會不妨思考以實習生的方式讓東南亞國家之農業院校青年到台灣進行「農業打工」。台灣對東南亞國家青年開放打工度假的利基,除了相對較高的薪水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外,申請者也可以在台灣從事語言進修,並體驗異國文化,除了解決台灣農業短期缺工嚴重的問題,也可宣傳台灣,提升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

另外,台灣的農業技術與管理經驗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如以互惠方式簽訂雙方農村打工協定,開放東南亞農業院校的學生來台打工,肯定會有很大吸引力。經過適當的訓練後,這些學生未來就是我們拓展海外農業價值鏈的在地尖兵,可藉由這些青年在當地的語言與人脈,建立生產與行銷的種子部隊,讓我們研發的種苗、肥料、農機具以及冷鏈物流等相關產業走入東南亞地區。

開放台灣對東南亞國家青年的農業打工申請,可以借鏡目前開放雙方打工度假互惠協定國的相關規定,研議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德國規定申請簽證必須具有國家核可的良民證,提供完整的打工度假計畫以進行簽證的申請,並且於同一雇主工作不得超過3個月,又雇主及勞工均須依法報稅及提供保險等要求,以降低管理赴德打工度假者的風險。

對勞動部擬於今年5月以專案方式小規模試辦引進緬甸勞工,農委會表示,尚未定案。為解燃眉之急,不妨先開放東南亞農業院校青年來台「農業打工」。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fsj 提到...

護樹有「彈性」 桃園學生妙招不傷樹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67012

聯合報 記者顏彙燕/桃園報導 2015-03-16

護樹妙方多!八德國中學生用牛奶瓶蓋、束帶和魔鬼氈做成扣環,綁在竹竿上,不綁不纏護樹妙招,「拉樹一把」,創意發明獲得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佳作。

「小時候和爺爺到公園散步時,看樹木被綁得歪七扭八,上面纏繞鐵線,樹幹被磨得多處凹痕,看了好心疼」,八德國中學生王潤愛、李映璇以牛奶蓋、束帶、魔鬼氈做成扣環,再用童軍繩、棉線等不傷樹皮材質,綁在竹竿上固定,花了一年時間觀察,「扣環遇上颱風大風大雨,也不會鬆脫」。

王潤愛說,使用扣環固定樹木,能視生長狀況,調整大小,也不會過度拉扯樹木,影響生長,八德國中教師趙光中說,校園裡頭有幾棵搖搖欲墜的樹,也採用學生發明妙方固定,效果很好。

而喝完珍珠奶茶準備丟棄的粗吸管,經過學生巧手一剪,變成一條條有彈性的綁線,串連後放上植物介紹牌子,既環保又有創意,學生替樹木綁繩,取了個可愛的綽號叫「護樹寶寶」。學生朱筱晶說,「護樹寶寶」不會對樹皮造成傷害,特殊的設計,也常吸引其他學生停下腳步多看兩眼。

趙光中說,學生為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狀況、問題,以隨手可得的素材創作,創意無限,小小發明令人驚豔。



◆ 百年福祿壽3仙 盼列珍貴老樹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7140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2015-03-16

經嘉義大學森林測計與樹齡研究室鑑定 ,後壁樹人國小校內操場旁3株芒果樹及校舍後方1株波羅蜜都是百年以上老樹;尤其,波羅蜜老樹並不常見,經確定樹齡約107至125年,極具生物及歷史上價值,校方爭取4株老樹列名台南市珍貴老樹,加以保護。

樹人國小創校於1912年,與民國同齡,老校友口述「老芒果樹是他們最珍貴的回憶!」這3株老芒果樹被暱稱「福祿壽三仙」,校方推斷樹齡超過百年。校長劉裕承說,今天終於得以科學專業的角度加以認證。

校方日前發現「福祿壽三仙」當中的「祿仙」生長狀況不良,委請嘉義大學森林及自然資源學系、園藝系及植物醫學系團隊為老樹診斷 ,建議拆除圈住老樹平台,讓空氣流通,改善根系潮濕及腐朽。同時,嘉大團隊使用生長錐採集樹芯,鑑定樹齡。

研究室採目視定年、輪寬量測、定期平均生長迴歸模式模擬,推估芒果樹樹齡最大為124年、最小為103年,另波羅蜜樹齡最大為125年、最小為107年。森林及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詹明勳指出,校園內3株芒果樹及1株波羅蜜都是百年以上老樹,富有生物上及歷史上的價值。

因此,樹人國小也提報市府農業局,爭取列入台南市珍貴老樹,本月內審議外,校方更為「福祿壽三仙」燒製紀念牌,預計本月底運動會揭牌,讓更多人認識老樹,進而愛護老樹。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復育烏來杜鵑 石碇再植千株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67252

台灣原生種「烏來杜鵑」曾因翡翠水庫淹沒原生地,一度評估為「野外滅絕級植物」,新北市近年復育成功,昨天市長朱立倫和500多名石碇高中師生及當地居民種下1000株烏來杜鵑樹苗,呼籲民眾愛護原生植物。

烏來杜鵑以烏來為名,但原生地分布在北勢溪一帶,1984年翡翠水庫完工後,烏來杜鵑原生地沒入水中,漸漸消失於野外,農委會一度將其評估為「野外滅絕級植物」,目前僅存人工栽培植株。

* 嘉義植樹月 天天送苗木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67272

植樹月嘉義林管處推出贈苗活動,天天送七里香、含笑花、桂花等多樣苗木,獲得熱情響應。嘉義林管處表示,挑選樹種都屬中小型,只要正常照料,1、2年可望開花,很適合小家庭綠美化,活動從本月初開始,將持續到月底。



◆ 花蓮300海豚水上跳 遊客驚喜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7339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03-16

趁著天氣好,鯨豚也開始出沒,讓遊客驚喜連連。昨天在花蓮外海出現300多隻海豚,不僅賞鯨遊客能近距離接觸外,甚至有民眾在岸邊,肉眼就能看到在海面跳躍的海豚,讓民眾好驚喜。

賞鯨船昨天上午出海就遇到成群的海豚群,讓賞鯨遊客拿起相機猛按快門,拍下賞鯨船被鯨豚包圍的場面;下午在南濱海岸也看到海豚,在天際線跳躍,景象十分壯觀。

昨天外海出現約300餘隻的花紋海豚與飛旋海豚,花紋海豚在賞鯨船旁悠遊徘徊,飛旋海豚則是在海面上跳躍,一動一靜的海豚群,讓賞鯨遊客看得十分驚喜。

這也是賞鯨船今年出海以來,海豚數出現最多的一次,顯示賞鯨季即將展開。業者呂世明表示,可能是天氣型態相當穩定,成群的海豚來到近海覓食或進行交配,因此才有機會看見到大批海豚的身影。

呂世明表示,花蓮鯨豚發現率非常高,高達9成以上,幾乎每次出海都能夠看到鯨豚,以往的賞鯨旺季約從4月份開始至9月份,但是從最近海豚出沒的狀況來看,今年的賞鯨季似乎較為提早,民眾可以趁著好天氣來趟賞鯨之旅。



◆ 垂降撿垃圾淨山 30人4小時撿500公斤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67302

聯合報 記者張進安/屏東報導 2015-03-16

空降特戰部隊退伍的林浩宇,心疼屏東三地門鄉三德檢查哨下方山谷成了垃圾場,在臉書發起「路過三德哨垂降撿垃圾」淨山活動。30餘名運動、攀岩好手昨天利用平常用來建深的攀岩技巧,垂降至近30公尺深處的山谷撿拾廢棄物,在4小時之內撿了將近5百公斤,山谷下的垃圾數量令人咋舌。

霧台、三地門是屏北地區頗富盛名的山區旅遊景點,位於管制區內的三地門鄉德文、大社、霧台鄉等,平均海拔在850至1400公尺間,入冬之後,山櫻花陸續綻放,雲霧遼繞的美景,最讓遊客流連忘返。

由於霧台鄉是甲種山地管制區,入山前須向里港警分局申請入山證,並設三德檢查哨為總量管制服務站,是進入德文、霧台必經之地,並設有車友休息站。由於遊客太多,隨手丟棄垃圾的結果,讓美麗山景蒙上「垃圾山」汙名。

三德檢查哨、屏科大登山社、空降特戰退伍弟兄協會、三德愛玉亭、山難救助協會成員,昨天帶繩索、升降系統,集結在海拔500公尺的三德檢查哨,垂降至30公尺深、近45度角陡坡山谷,撿拾廢棄物。許多登山客、遊客路過目睹,不忘大喊「加油!辛苦了!」

到場響應的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前秘書長徐秉正指出,原本以為垃圾只有山谷底部區塊,沒想到垂降後發現,沿路山壁都有大片被丟棄的垃圾。他們下崖清除,竟清出25大袋、將近500公斤的廢棄物。

徐秉正表示,廢棄物以塑膠袋、飲料罐居多,有的鋁罐大概已累積將近20年。他感慨地說,當地旅遊業相當興盛,雖受到八八風災重創,但隨著全台最高的霧台谷川大橋通車,讓當地又重拾希望,但是沒有乾淨的山川景觀,榮景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期盼遊客發揮公德心,別讓美麗景致蒙羞。

※ 相關報導:

* 集資2萬憲兵隊狗生病 澎湖空運高雄治療
http://udn.com/news/story/7319/767505

駐守澎湖拱北防空雷達站的憲兵第九中隊有隻隊犬「半糖」,是拉不拉多與黃金獵犬的混種犬,近日生病,中隊弟兄已集資兩萬多元就為了救牠,如今陸空接力送牠搭機到高雄救治;行前中隊全員穿上軍服與牠合影,歡送半糖光榮「退伍」。

fsj 提到...

南投水介混耕 廚房客廳都能種好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66989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 2015-03-16

南投縣農友張致沅克服水耕蔬菜太過高科技的迷思,研發出既友善環境又適合忙碌現代人作息的「水介混耕」新栽培法,兩層設計的栽培箱,中間鋪以「勻水介面」的不織布,上層有機培養土下層儲水,經20多天生長,葉菜長得碩大豐美,從採收到餐桌,食物里程短,環保又健康,四口小家庭就能天天有鮮採蔬菜可吃。

張至沅說,在廚房客廳種菜一點都不難,水介混耕技術最大特色是沒有像水耕或魚水共生般的複雜與高成本,卻更友善環境,安全衛生無農藥。

他提到,傳統培養土裝箱栽培,灌溉施肥是非專業農友最感困擾問題,他以不織布保水、吸水特性,做為水與培養土間的介質,只要每3天補充儲水即可,並平鋪補充有機液肥或堆肥,就能讓菜蔬長得快又好。

張至沅說,他在自搭的15坪簡易網室內,今年除夕開始實驗,以「水介混耕」箱栽種40多種菜蔬,從最好種的萵苣到玉米,甚至難種的蘆筍、草莓等,都生命力旺盛,稍加施以有機液肥或堆肥,就能長得「高人一等」。

「在室內種菜,最需克服的還是光照問題」張至沅說,幸獲工研院專家協助,採用特殊波長的LED照明燈,一盞5瓦耗電極低,每天定時光照4小時,就能輕鬆在廚房、客廳就能種出好菜!

※ 相關報導:

* 苗栗廚餘示範農場 今起受理申請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67255

苗栗市公所辦理廚餘示範農場邁入第十一年,今年首度將租期從1年延長到2年,今天到3月20日受理報名,「未演先轟動」,許多市民躍躍欲試,市公所詢問電話不斷,民眾要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 陸稻抗旱? 農改場:產量不穩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7306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3-16

全台大旱,台東缺水情形雖不嚴重,但已採行分區輪灌方式因應。有部份危機意識高的農民,提出以陸稻取代水稻的想法。台東農業改良場場長陳信言認為,陸稻雖然用水量少,但產量不穩,農民應該只是未「旱」綢繆、研擬真正缺水之後的退路,不會真的進行。

根據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丁文彥的研究,陸稻因為耐旱、根較深長、葉片較闊大,是栽培稻中一種特殊的生態類型,通常在旱地直接播種,優點是只要靠天然降雨或用較少的水量進行灌溉即可,對目前缺水的台灣而言,可省下不少農業用水,但品質不穩定。

雖然台東目前採分區輪灌方式供水,但缺水情形不明顯。不過,陳姓稻農對台灣缺水問題還是非常擔心,積極尋找未來沒水可用的替代方案。看到台東農改場的陸稻發表,認為這可能是解套的方案之一,如果能透過改良,增加產量和品質的穩定性,會想改種。

陳信言說,台東目前缺水不嚴重,農民有危機意識很好,陸稻雖然和水稻種植的時節及方法大致相同,但產量與品質穩定性,遠遠不及水稻,除非必要,否則應該不會真的改種。

※ 相關報導:

* 葡萄園乾涸 農民抽地下水應急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7218

葡萄是彰化縣溪湖鎮重要產物,今年夏果遭遇大旱,沒有雨水滋潤,葡萄葉片長得慢,葡萄園原本黑色土壤乾涸龜裂成灰白色,農民抽取地下水澆灌,還有人花錢鑿井,努力撐過乾旱難關,但地下水位比以往低,水量減少大半,農民深感憂心。

* 花壇溫室番茄草莓 市場搶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66991

花壇鄉43歲果農廖旭源原從事燈光音響業,5年前轉換跑道當農夫,他大手筆建置溫室設施,種出優質的玉女小番茄、香瓜、草莓等,成為市場搶手貨。

* 採草莓在咫尺 內湖採莓一日遊
http://udn.com/news/story/3/767618

春天是草莓盛產季節,台北人不必搶著到外縣市採草莓,台北市觀傳局規劃內湖採莓一日遊程,民眾可以體驗親手摘草莓的樂趣。

觀傳局指出,北市兼具自然山景與河岸生態,觀傳局編印出刊的最新一期「DISCOVER TAIPEI」英、日文雙月刊,特別企劃「台北遊山玩水樂」主題,一網打盡五大山系登山步道行程及淡水河系沿岸風光,市區遊逛賞花趣,感受台北各異其趣的明媚春光。



◆ 引奇萊山水源 花蓮吉安建有機村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7082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03-16

花蓮吉安鄉干城村因擁有中央山脈奇萊山乾淨無汙染的水源,灌溉大地及肥沃的土壤,孕育了飽滿的稻穗和清嫩的蔬菜。吉安鄉公所預計將在此建置吉安鄉的第一個有機村,並配合契作及產業升級,協助吉安鄉有機農業發展。

吉安鄉公所計畫在干城村吉安路六段以西、吉安圳以東、干城一街以南的範圍設置有機種植區,耕地面積約100公頃,吉安鄉公所在取得地主共識後,將推行為「有機村」,希望透過種植有機作物提升在地農產品、環境品質及所有農產業產值。

鄉長黃馨表示,將以有機種植特殊的在地農產業,包括高經濟價值的穀類紅寶石-紅藜,及推廣具有健康價值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米、綠豆、黃豆、蕎麥等,未來配合相關單位會以契作方式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