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8

文創的核心

◆ 恐龍蛋化石 從博物館搬到美術館(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4247

經濟日報 文/徐碧華 2015-04-27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貴賓之夜5月7日登場,今年有稀客,是國際間化石聯盟成員,專程來看大會藝術總監李善單的新創作《掌握乾坤》系列。「他們是來檢查的……看看我有沒有在化石上亂畫。」李善單笑說。

今年是ART第五屆了,除了為大會挑選參展作品,李善單每年都推出震撼新創作,今年又成為收藏界話題。

「你所看到的每一件化石都是真的。」「有人以為那彩斑菊石上的色彩是塗上去的,不,那是天然的顏色。買的時候簽了約,承諾不汙染化石。」李善單繼續解釋,清修團體視化石為人類共同的遺產,可以買賣,但不能破壞,如果有國際展覽需要,這些化石要去參展的。

....怎麼會想到拿化石來創作?化石又貴、又重,創作過程中不怕撞傷弄壞?李善單受訪時,倒是先大方地透露工法。他說,當然不可能直接拿真品來試,一拿到真品,先委託翻模,重量、形狀和真品一樣。全世界很專業的公司有四家,兩家在亞洲,「我們很幸運,其中一家在台灣。而且台灣這家很專業,大英博物館會找他們翻模。」

※ 相關報導:

* 時尚超跑 大將門上身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4250

李善單今年的主創作《掌握乾坤》化石系列一推出就是20幾件,但去年的主創作《帝王》第二輛還沒有交貨。這輛半成品的新古典藝術超跑去年邀約不斷,到大陸趕場參展,至今內部組裝還沒有完成。

李善單去年開始與頂級豪華轎跑車廠商DiMora(迪摩拉)跨界合作,在超跑車身繪上《大將門》系列,預定生產全球限量25台的「DiMoraVicci 6.2帝王I」。

* 西班牙翼人 藝博會站台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4253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今年更為國際化,吸引全球超過62國、278位藝術家參展,展覽作品高達2,000件。來自西班牙的Jordi Diez Fernandez是巴塞爾藝博會等國際重要展覽的常客,今年以《翼人》參展,翼人是精鋼雕塑,高達330公分。

* 酷!人體畫布搭捷運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62610

裸體藝術家阮仁珠行為藝術「行走的畫」昨天下午從捷運鹽埕埔站到文化中心,阮仁珠著白色內衣褲,由畫家吳素蓮在她的身上創作,戴著寫滿親筆字跡的帽子與披肩,前衛的裝扮相當吸睛。



◆ 藝術長征2250公里 紙風車澎湖演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23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7日 汪宜儒/澎湖報導

已在台灣本島完成140場演出的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20日起從台北、嘉義、高雄三地分頭出發,以海、陸、空輪番接力乘風破浪,帶著2部作品、75位工作人員與演員,300多套服裝與近40噸的舞台燈光器材首度前進澎湖離島演出。

演員與器材 乘風破浪

第一站澎湖巡演湖西、馬公、白沙、西嶼、望安與七美6鄉市,總計橫越2250公里,斥資500餘萬元,是368開跑以來最嚴苛、最燒錢的一趟藝術長征,至今仍有75萬元缺口。

紙風車368自2013年1月開跑,將結合黑光、偶劇、舞蹈、互動等演出元素的《台灣幻想曲》帶往各地偏鄉演出,上山、入林、濱海,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享受一場藝術饗宴。

離島巡演接駁 高難度

這次前進澎湖媲美國家劇院級規格的演出,還真是高難度,除了演出費用之外,還有運輸所有演出器材、道具與人員的旅運花費,加上澎湖6鄉市中還有望安與七美2座小島,往來得靠小型舢板船接駁,還得注意潮汐、霧、風等天候狀況,變數極大。距離上一回紙風車319藝術工程到澎湖,已是6年前的事。

為了完成這次長征巡演,紙風車20日起陸續有人員抵達澎湖,24日起在湖西展開首場演出,接著回到馬公,昨日前進白沙,在赤崁國小演出《台灣幻想曲》,吸引1500位觀眾到場。現場很多小孩都笑說:「我是第一次看戲。」現場還有一批由鄉公所協助派船接送的離島孩子,包括吉貝國中、吉貝國小與鳥嶼國小共150多人,傍晚抵達現場時,也難掩興奮神色。

〈澎湖的故事〉回響熱

劇中一段〈澎湖的故事〉,讓全場大人小孩反應熱烈,內容除了介紹當地發展史,也以擬人化方式表現澎湖人因應澎湖風大,後以在地咾咕石、玄武岩建成為菜苗擋風的「菜宅」,還有綠蠵龜在產卵棲地保護區望安的復育狀況。

編導林于竣也將清朝時傳說最有錢的澎湖人張百萬、與人比賽有錢的生前軼事,以及不久前逝世的澎湖人在高雄賣10元自助餐的莊朱玉女女士等故事編入劇中,「第一天在湖西首演時,所有人看到菜宅的段落都笑得好開心,很多年長的觀眾聽到張百萬的名字也反應熱烈,透過這一段演出,孩子們可以認識在地歷史傳說,大人們也可以重溫回憶。」林于竣說。

紙風車368在澎湖今天晚上7點在西嶼的西嶼國中演出《武松打虎》,28日下午2點半在望安的多功能活動中心演出《武松打虎》,30日晚上7點在七美的七美國中演出《台灣幻想曲》。

※ 相關報導:

* 「哪裡缺、捐哪裡」 柯小姐贊助310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243-260115

....柯小姐笑說,自己是在地高雄人,只是曾在30多年前到澎湖旅遊,「我支持368的想法是:哪裡缺,我捐哪裡。前一年看見澎湖在募款,覺得那地方人口不多,想募滿應該很難,因此決定補上這一塊缺口。」

本來低調不願受訪的柯小姐說,幾年前就聽過紙風車319,但沒有特別去瞭解,「直到兩年前我看到吳念真、柯一正、李永豐等人在電視上介紹紙風車368活動,說要再度把演出帶給全台各地的孩子,我覺得太感動,當下決定,不可以再錯過。」

* 台戲亮眼 在陸闖蕩名列前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584-260301

大陸演藝市場的「演交會」(演出交易會)運作近10年後,今年北京、上海不約而同與台灣演藝界產生具體連結,這除了歸功於台灣官方、民間的重視,齊力跨海開疆闢土外,也由於台灣演藝節目在大陸市場表現亮眼,於全國性票房、演出機構排行榜上均有斬獲,讓「在商言商」的彼岸業界有目共睹。

* 台團改打團體戰 不再吃悶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588-260301

台灣原創性高、製作精良、風格多樣化的中小型劇作,一向對大陸觀眾頗具票房號召力。但過去台灣演藝團隊往往零星登「陸」,各自單打獨鬥,不僅常受騙吃悶虧,而且關鍵環節受制於人;今年由國家藝術基金會支持領頭,首次以打「團體戰」的方式參加大陸劇目交易會,減少了台灣演藝團體打游擊戰的辛酸。

10餘年來,台灣演藝團隊各自接洽赴大陸演出事宜,包括當地經紀公司拒付演出尾款,或大陸合作夥伴捲款消失等不愉快經驗頻傳。今年國藝會委由廣藝基金會頭一次組團前往「演藝北京」劇目交易會,並首度安排「台灣專場」,讓許多演藝團體放心不少。



◆ 文創園區 施振榮:需搭軟體政策
http://udn.com/news/story/7240/865668

聯合晚報 記者陳姿延/台北報導 2015-04-27

文創園區近期引發討論,宏碁(2353)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文創園區如果只純由硬體考量,則是不完整的,因此還要有相關政策來配合,否則會是錯的發展方向。他呼籲,人民文化素養要長期培養,台灣可以參考法國的藝文消費獎勵措施,對於民眾在藝文消費上,有政策的獎勵,例如企業福利金規定於藝文消費比重不得低於1成,就像當初科技園區除了土地之外,能夠成功主要就是政府政策的推動。

施振榮表示,以無形軟體政策才能讓文創園區發展成功,對於民眾於藝文的消費上,可參考法國的政策,有其消費獎勵,台灣也需要政策推動,讓民眾能夠更親近藝文。他進一步舉例,企業福利金可以規定須有一定比例用於藝文消費,如此一來台灣藝文的環境和舞台就會擴大,長期之下就可以看到文創產業蓬勃發展。

施振榮指出,過去科學園區的設立,當初國家政策的規劃,讓企業進入園區發展、土地只租不賣等,真正讓園區成功設立的關鍵在於政策。 對於外界批評華山文創園區成了商場聚集,當中餐廳數量過高,施振榮指出,餐廳不是不能開,而是要有面積比例的規範,餐廳需要與文創結合。

宏碁轉型「硬體加軟體加服務」,從過去的科技、客戶導向轉為用戶導向,對於宏碁未來走向,施振榮說,去年出貨下滑是策略,少虧反而是贏,不一定要追求量,要先穩住,專注更有競爭力產品線,宏碁還是會以PC為主,是自建雲的「樁腳」。

宏碁有10人決策小組,施振榮和董事長黃少華、執行長陳俊聖也會每周舉行「午餐會」,討論公司業務等狀況,施振榮表示, 最近兩個月因為業務繁忙,都未舉行,明天將會重新舉行,現在是過渡期,長期要由陳俊聖負責決策,找一級主管進行溝通。施振榮也透露,自己曾被「霸凌」過,網友留言罵豬,不過施振榮幽默的說,「豬很聰明」,他尊重網友的發言,但自己也有講話的權利。

※ 相關報導:

活的文化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陶藝觸覺常設展 邀黃裕翔摸摸樂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66819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鶯歌報導 2015-04-28

藝術展覽不再只能用眼睛看!新北市立陶瓷博物館首創可以動手摸的觸覺常設展,昨天開幕邀請視障鋼琴家黃裕翔來體驗,他可準確靠手感辨別駐村藝術家艾倫諾.史旺藏在圓甕作品裡的水滴、嘴巴、花朵、球形小物,讓大家驚呼好厲害。

文化局長林寬裕說,博物館通常不許觸碰展品,但陶瓷除可欣賞造型及釉色變化,也很適合用手感受肌理與質感,因此打破成規設計「手感陶-陶藝觸覺常設展」。

館長陳春蘭說,陶博館去年曾試辦「手感陶」特展3周,破例讓民眾觸摸展品,反應非常熱烈,因此耗時半年全新規畫常設展,首波展示24件包括台灣陶藝家林博裕、許旭倫、卓銘順、邱玉錡,以及愛爾蘭駐村藝術家艾倫諾的創作,每個作品都有點字說明,可預約導覽。

昨天開幕邀請鋼琴家黃裕翔及伊甸、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的視障朋友體會陶瓷藝術之美。黃裕翔說他很喜歡陶瓷器,小時候曾上過陶藝課,玩得特別開心,長大以後還會到大賣場拿起碗盤輕敲聽聲音,尋找創作靈感。

※ 相關報導:

* 他「捏」200隻貓頭鷹 老婆吃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66928

雲林縣北港鎮民蔡易學4年前在社大上書法課,常到陶藝班串門子,沒想到瘋狂地愛上陶藝,並在一次赴日旅遊看到警察保護1隻被日本人視為健康與財富的貓頭鷹,而觸動創作靈感,兩年多來燒製近200隻造型不同貓頭鷹陶藝,相當特別,鎮長張勝智力邀他辦展。

超萌的貓頭鷹作品,依表情、造型和用途不同,有霸氣十足的霸王鷹、慈眉善目的乖乖鷹,還有眉清目秀的聰明鷹,蔡易學天天與鷹為伍,回顧兩年來不分晝夜如痴如狂捏塑貓頭鷹,連老婆都吃味。

* 九豬十六羊糕餅 暗藏明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0620-260107

農曆3月19日是台灣「太陽公生」,傳統宗教須準備以糕餅作成的「九豬十六羊」供品來祭拜太陽星君,這項習俗已逐漸式微,全台南只剩3家寺廟延續祭儀,也使壓製糕餅的傳統技藝逐漸失傳,更少有人知這25塊糕點,剛好可排成一個「明」字,是先人刻意隱含著「反清復明」的密碼。

根據成功大學教授何培夫調查研究,「九豬十六羊」自古以祭拜太陽星君為名,其實就隱含「反清復明」的意義。

* 5樓高的溜滑梯 卡斯登的美術館樂園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5175

5樓高的巨型溜滑梯、鮮豔色彩的毒蘑菇錯置在地面,或倒掛在天花板,令人眼花撩亂;兩張會自行移動的床,永不停歇地漫步……這些宛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奇景,都是由比利時藝術家卡斯登•赫勒(Carsten Höller)一手打造。

藝術家卡斯登•赫勒原本是位生物學博士,創作靈感多來自研究結果或對大自然的觀察,作品帶有強烈的實驗性與趣味性。

* 西原尚《山城浮影》 聽寶藏巖低喃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5170

這次到寶藏巖參觀環境藝術燈節,記得打開耳朵,仔細聆聽寶藏巖這歷史建築的低喃,還有日本聲音藝術家西原尚《山城浮影》的細微聲響,體驗寶藏巖的聲音風景。

「要聽細小的聲音時,人的感官會更敏銳」西原尚說明,他在寶藏巖設立多組環境聲音裝置,這些聲音裝置位在寶藏巖入口處綠野地,持續發出幽微碰撞聲,啟發人的聽覺系統。



◆ 暌違10年 《等待果陀》更見詩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048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打破京劇框架,融合黑色幽默,暌違10年,當代傳奇劇場經典劇作《等待果陀》重新搬演,金士傑擔任戲劇指導,導演吳興國帶著徒弟盛鑑同台演出。

「10年前做這齣戲是為了讓傳統戲曲跟上時代,現在看來,當人類壓力愈大時,《等待果陀》這齣戲就顯得更加珍貴。」

《等待果陀》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貝克特1952年所作,被公認為荒謬劇的代表。當代傳奇版的《等待果陀》,吳興國飾演「啼啼」是個「眾人皆睡我獨醒」的聰明人;盛鑑的「哭哭」則是昏昏沉沉自得其樂的迷糊人,兩個流浪漢採取傳統演出方式,以戲曲的唱念作打,丑角幽默的功夫身段呈現,搭配現代劇場的形式與節奏表現,巧妙傳達貝克特戲謔的、無厘頭卻字字珠璣的詩意。

吳興國說整場戲只有兩幕,「這齣戲的主題就是等待,等待生命的過程,等待未來的希望,等待情感的幸福」,「再次做這齣戲,心境很不同,總覺得這世界愈來愈小,交流特別快,如果不跟上,就是我們的失職。」

2005年當代傳奇劇場首度改編《等待果陀》,一推出就受到肯定。2009年應法國陽光劇團之邀進行一個月的學術交流,陽光劇團藝術總監亞莉安.莫虛金盛讚當代傳奇版的《等待果陀》「將會在現代戲劇史留名」。貝克特的副導華特.艾斯姆斯,現任愛爾蘭「門」劇團導演也盛讚:「當代傳奇成功破解貝克特的密碼,達到劇與詩的完美融合。」

另一位主角盛鑑表示,自己離開京劇舞台一段時間,「做演員,應該要找到自己的可能性,離開國光來到當代傳奇,無論是傳統舞台或是現代舞台,對演員來說都是一種歷程。」

《等待果陀》7月2日至5日將於台北城市舞台演出。

※ 相關報導:

* 春天藝術節 唱出歌仔戲傳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0472-260115

高雄春天藝術節歌仔戲系列邁入第6年,在學者專家的嚴選監製下,年年有新戲有好戲,不僅已成為全國歌仔戲的指標性活動,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世代傳承,參演的5大劇團由新生代演員挑大樑,展現薪火傳承,讓最具本土戲劇文化代表性的歌仔戲燃起新火種新希望。

高雄有70餘團歌仔戲團,過去多以野台戲方式演出,6年前,春天藝術節的系列節目特別推出歌仔戲系列,不過,參演有但書,研究歌仔戲的專家學者提出老戲新編及創新的要求,並全程監製。

* 美國歸還伊拉克文物 亞述國王頭像6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67524

2003年,美軍攻入伊拉克,推翻伊拉克前總統海珊政權,伊拉克舉國陷入混亂,而博物館收藏的歷史文物遭人竊取或損壞,包含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的珍貴藏品。但美軍撤出伊拉克後,伊拉克文物仍持續被盜。

2008年起,美國開始協助伊拉克鑑定文物,經證實後便物歸原主,目前歸還伊拉克近1200件走私藝術品;2015年3月16日,美國再歸還伊拉克60件古文物。

歸還的古文物,以薩爾恭二世(SargonⅡ)頭像最為聞名,這件頭像與之前ISIS在摩蘇爾破壞的石雕很像,保存狀況良好,製作年代可追溯自西元前7世紀,價值超過200萬美元(6241.54萬台幣)。

....「全世界要聯合起來保護文化遺產。」伊拉克駐美國大使菲利(Lukman Faily)表示,伊斯蘭國大肆「文化洗劫」伊拉克北部,將古代文物走私至黑市,此舉相當可惡,而找回被盜文物也成當務之急。

....目前美國國土安全部接受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訓練,學習調查文物來源。史密森尼學會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的組織團體,由美國政府資助、半官方性質的機構。

fsj 提到...

56th威尼斯雙年展 張耀煌的蒼生問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69888

UDN 2015-04-29

全世界的未來會怎樣?今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以「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為題,思索科技發展至今,人們未來該何去何從。

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台北當代藝術館,便推薦藝術家張耀煌「蒼生問」展覽為題,以平行展之姿參展,回應「全世界的未來」,5月9日開展,展至11月22日。

「全世界的未來會怎樣,沒人能提供標準答案。」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說,但每個人都能提出一種可能,藝術家也在針對世界正發生的事件,提供一個思索的方向。

蒼生問:你是誰 我是誰

展覽題名為蒼生問,石瑞仁表示,張耀煌創作人的臉,臉看起來似神、似魔、似人,這反映了人的三種狀態,人的神性、魔性、人性。他希望這個展覽變成一個大哉問,讓人們去思考「你是誰?」、「我是誰?」、「我們能怎麼辦?」

張耀煌這次,便他在展場聖瑪利亞聖殤學院,融合書法美學與極富表現性的書法線條,繪滿眾生臉像,要透過這些扭曲、困惑、變形的臉譜,來詮釋這個人生大問。

這些書法臉譜,線條奔放,色彩濃烈,是張耀煌透過毛筆與身體的運動,在巨幅宣紙上創作而成。這次威尼雙年展預計準備三套39張作品,部分作品更將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地創作而成。

蒼生問:人們聚合一同 世界大同

張耀煌說,他畫很多人,畫人眼睛瞪起怒目金剛、平靜冥想的神情;畫商人在商場上爭鬥,看起來像老虎、像獅子,像貓頭鷹的人臉。他畫的是人臉,是內心裡最真實的情感。而這次在威尼斯雙年展,將會把各種人物,像是國父孫中山、蔣介石、釋迦摩尼佛、耶穌、瑪麗亞,各種重要人物繪進畫中。

而展覽創作過程中,張耀煌則思索各式不同人種間、不同宗教領袖間、人與動物間,一個世界大同的可能。

他說,世界的人種現在或許有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各種的人,但世界變化得這麼快,各種族彼此交融,未來將會分不出誰是誰,人們的距離會越來越少。「我把不同的畫在一起,最後會變成世界大同,有個很有希望的將來」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漫畫城推手 敖幼祥法國駐村藝術家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69313

花蓮漫畫家敖幼祥獲文化部推薦,11月將前往歐洲漫畫之都~法國安古蘭漫畫城,擔任「駐村創作藝術家」,人正在大陸受邀參加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敖幼祥得知後,頗為興奮,同行觀摩的市長夫人張美慧也與有榮焉。

張美慧說,市公所從102年開始與敖幼祥合作,市長田智宣在施政願景裡,更以「創造漫畫藝術城」為目標之一,希望以漫畫為主題,強化城市特色,她也祝福敖幼祥在法國駐村的4個月期間,可以專心、開心地創作,帶回更多創意作品,共創全台唯一的「優質漫畫城」。



◆ 巷弄看戲 321小戲節周末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900062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9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市公園路321巷昔日為日式宿舍區,鮮少人知;如今搖身一變藝術聚落,去年首度推出大獲好評的《321小戲節》,今年更延續巷弄是劇場概念,由台南人劇團策展,透過台北、台南4團體演出,連結現代人生活跟321藝術聚落的遺世獨立。

受不少旅人喜愛的321巷聚落,藝術能量不斷迸發,5月1日至17日連續3周的五六日晚間,將舉辦《321小戲節-走x戲‧交換記憶》,結合台南人劇團、飛人集社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及耳邊風工作站4個頂尖劇團,端出4齣各30分鐘的精彩小戲。

策展人李維睦邀請台南人劇團、飛人集社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及耳邊風工作站,以321巷藝術聚落的日式老屋為演出空間,發想「交換記憶」的腳本,分別搬演30分鐘專屬小戲。

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也親自到演出空間,直接與空間對話,除感受日式老屋的特殊氣息,也感受環境裡的光、風、建物、植物等,進而轉化淬鍊成作品。

321巷藝術聚落進駐團隊台南人劇團、城市故事人、南里朋子、聚作、萬屋砌室、版條線花園、蔚龍藝術及文化局,將帶來「藝宵合作社」,為321巷營造嶄新而絕妙的「迺夜市」經驗;演出團隊延伸戲劇打造「小戲概念裝置展」,讓觀眾在散場後,繼續交換記憶、創造新的想像。

※ 相關報導:

* 古蹟+文創 藝文青軌街車啟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9000563-260107

「文青不在家,在往淡水路上!」淡水不僅深具歷史風情,藝術能量同樣豐沛,卻少為人知。淡水古蹟博物館5月推出「藝文青軌」街車,打造如「輕軌」般動線,串聯各古蹟景點與在地藝術家成果,號召遊客當「古蹟文青」,見證藝術家與在地結合,也作為淡水轉型文創基地的起點。

淡古館方表示,今年與淡水文化基金會首度合作,推出「古蹟文青」計畫,藝術家以「藝文青軌」發表成果,靈感取自「淡水輕軌」,以動線結合古蹟景點,並串聯散佈於各據點的藝術家創作,讓更多人感受淡水藝術氛圍。

5月起每周六下午1時至5時,配合淡水文化基金會打造「淡水世界文化城市街車」,安排1班車作為「藝文青軌」巴士,帶領遊客參觀8組駐村藝術家,於不同據點的動靜態成果,藝術家亦將伴遊體驗。

fsj 提到...

安斯涅感受音樂計畫 啟發聽障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3000058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3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挪威鋼琴家安斯涅與馬勒管弦室內樂團將於下月抵台,在台北與台南帶來他努力4年的「貝多芬旅程」計畫,安斯涅一行也將獨家在台南進行一連串的教育計畫,馬勒管弦室內樂團執行長歐雷‧貝克海將分享「感受音樂」計畫帶給聽障兒童的啟發,安斯涅自己也將講解貝多芬5首《鋼琴協奏曲》,希望留下更多的音樂種子在台南。

安斯涅表示,「在一次演出中,我到巴西聖保羅的飯店,這家飯店電梯總是播放著貝多芬的《第一號》跟《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聽著聽著,我忽然非常享受這些鋼琴協奏曲的片段。」

就這樣,安斯涅展開了研究貝多芬的旅程,之後更發起「感受音樂」計畫,「我希望可以將貝多芬的精神發揚光大,貝多芬即使失去聽覺,仍然持續演奏和創作,為後事留下許多動人的音樂。希望聽障兒童也可以一起感受音樂,更希望能與世人一同分享貝多芬作品中的燦爛人性光輝。」

安斯涅與馬勒管弦室內樂團「貝多芬之旅」音樂會5月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5月6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5月7日在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北門校區,將有「感受音樂」在台南,邀請對象為特教老師與聽障人士,共100個名額。安斯涅談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講座5月7日舉行,可說是音樂研究所畢業考最好教材,地點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文物陳列室。

※ 相關報導:

* 「南管詩意」 古典南管變潮了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71761

當唯美的南管遇上奔放的新詩,加上以人聲創造氛圍的阿卡貝拉,會激盪出什麼樣的音樂?心心南管樂坊新作「南管詩意」,以南管譜曲演唱詩人余光中五首新詩,5月2日起於高雄、台南、台北及桃園四地演出。

余光中是福建泉州永春人,王心心是福建泉州晉江人,兩人在不同時代飄洋過海來台、安身立命,以音樂和詩歌相遇。兩年前,在台灣文學館促成下,王心心重新譜曲吟唱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余光中聽完後非常感動,再提供四首新詩讓王心心創作吟唱,開啟「南管詩意」的合作。

* 俄當紅瓦洛金 為自己演奏比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30000579-260115

誰是俄國音樂帝王葛濟夫欽點的當紅獨奏家?正是蘇黎世安達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俄國中生代鋼琴家阿列克謝.瓦洛金。瓦洛金今年不到40歲,已經是當前俄羅斯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這次將首度在台灣舉行鋼琴獨奏會,帶來普羅高菲夫、梅特納等作曲家樂作,展現道地俄國風情。

* 孫翠鳳畫大花臉 再扮獅子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30000571-260115

從飛躍15層樓高水漫金山的白蛇白素貞,到目空一切的八仙們,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無一不能,這一回,她將化身萬獸之王,在《獅子王》中挑戰揮舞大刀、勾上花臉的青獅角色,跨行詮釋大花臉,再度證明她當家無敵小生的能耐!

高市議會母親節獻禮 首演於2002年的《獅子王》,是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口中「300年才演一次」的壓箱大戲,也是在明華園戲迷中詢問度最高的作品,很多人都說,「想看孫翠鳳演百獸之王,只能看DVD了。」

* 浮球再生 陶藝家創環保「不一鼓」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71647

新北瑞芳區水湳洞陶藝家許居福,以浮球和帆布獨創不一鼓。他平時喜歡打非洲鼓,6年前他以剖半的浮球加上粗帆布做鼓面,三五好友群聚打鼓,渾厚鼓聲響徹水金九,主張垃圾再生、不殺生的創作理念,讓鼓聲蘊含對大自然與人道的關懷。

「不一」一詞源自浮球的英文「buoy」,來自中國、日本等國家的浮球漂洋過海來到水湳洞,許居福在鼓面畫上海洋之眼,象徵浮球來自海洋。

許居福平時以陶藝創作為主,6年前靈光一閃,把海邊撿到的大浮球裁去三分之一後以羊皮封口,成為第一代「不一鼓」,長年茹素的他認為取獸皮的方式相當殘忍,「一顆鼓一隻羊」,因此改以厚帆布作為鼓面,聲音雖不若獸皮鼓高亢,卻多了分柔和,在他心中,生命應該被尊重,不該為了享樂殺害動物。



◆ 辛鬱病逝 文壇痛失史料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3000057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3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投身《創世紀》詩社40餘年、推廣現代詩創作不遺餘力的作家辛鬱,昨(29日)上午8時因肺炎併發心臟衰竭病逝於台北,享年82歲。半年前,他因肺炎多次進出醫院,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一、兩個禮拜前,還聽聞辛鬱病情好轉,與創世紀詩社朋友聚會,昨天突傳病逝,令人不捨。

「辛鬱象徵那個時代的史料庫,半個世紀來他投入文學、現代詩推廣不輟,且對朋友充滿熱情,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封德屏說,辛鬱勤於筆耕,且每月一次親自將作品送交出版社,「每次他來,都順手帶零食、茶點,我們聊天談話,他就像一位熟悉的長輩、親切的朋友。」

辛鬱1933年生於杭州,本名宓世森,15歲從軍後隨軍隊來台,36歲退伍後,歷任《科學月刊》主編、社長、主任祕書至顧問,完成「重點科技簡介叢書」8輯共96冊,推廣科普叢書長達35年。

他18歲開始寫詩,曾任《創世紀詩刊》社長、總編輯,曾出版詩集《軍曹手記》、《豹》、小說集《未終曲》、《不是駝鳥》等著作,獲得中山文藝獎肯定,後來創辦十月出版社,出版文學叢書《白痴》、《決鬥》、《存在主義論集》等書數十種。「辛鬱左手寫小說、右手寫詩集,文字不渲染情緒、不故弄玄虛,語言掌握精確。」詩人張默說,辛鬱繼承紀弦的現代詩派,作品兼擅文學和針砭時事,文風雅俗共賞。

辛鬱寫詩筆觸細膩精確,代表作《豹》與《順興茶館所見》,分別從豹的角度寫出自然的孤絕,以及失落舞台的老兵心情。張默說,辛鬱晚年創作〈垃圾世家〉,寫下200餘行長詩,並發展系列詩作,針砭現代社會的各種畸形現象,文字犀利。

封德評說,辛鬱曾出版《我們這伙人》,描繪情同兄弟的洛夫、瘂弦等現代詩社同儕20餘人,表達兄弟間共同創作的美好,現今他尚有多篇詩作未發表,近日文訊將規畫辛鬱專題,紀念這位創世紀詩社大將。

※ 相關報導:

* 詩文俱佳 熱愛當代藝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30000577-260115

辛鬱不僅活躍於文壇,更與一群當代藝術家走得很近,上個世紀60年代,辛鬱與楚戈、秦松、商禽、席德進、張拓蕪等,共同舉辦兩屆台灣現代藝術季,這群來自中國大陸、身世背景相似的文藝青年,因為理念相同,對當代藝術充滿熱情,透過這樣的活動,詩畫不分的投注心血,在當時引起不小的回響。



◆ 市中心種菜 殺死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72084

聯合報 黃樹仁/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台北市)2015-04-30

台北市的幾個文化創業園區被指為是商業多於文創的假文創。同一時間,市政府以打造田園城市之名撥出市地提供市民種菜。這兩件事有關嗎?有的,市長會想在市中心種菜,表示這城市絕非文創產業的沃土。

文創產業與一般產業有何不同?答案似乎是文創產業應表現明顯的創意,而不只是一般的製造業或服務業。

問題在於創意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多數創意並不會被欣賞,能被眾人欣賞的創意是少數。在能做出被欣賞的產品前,創作者必須經歷長期的嘗試錯誤與虧損。做出被欣賞的產品後,市場擴張也需要時間。即使打開市場,一旦加計過去累積的資金投入,創意產品的售價通常高於一般產品,這使文創產品通常成為價格偏高的小眾產品,因此小本創意產業極難生存。

也因此,文化創意沒有公眾補貼很難生存。但政府財政困難,難補貼文創事業,於是想出由企業支持來發展文創產業,所謂文創園區由此而來。但企業將本求利,也難怪他們要以創意較少,風險也較低的商業來代替。

如果不要政府補貼,也不要被企業魚目混珠,則文創產業唯一的出路在於大眾支持;也就是社會大眾願意付出高於一般產品的價格,來光顧有創意的產品。這事情要能發生,前提是社會有足夠的人具足夠審美能力與購買力,也就是市民消費品味要高。

西方先進都市的消費品味表現在家家買花,處處花圃。鄉村到處有菜園,但寶貴都市空間,不論自家庭院或公地,都應該用來栽植花木,讓大家共享美感,而不是讓少數人種菜自己吃。種菜個人所得無幾,種花卻是社區共享美景。會想在寶貴都市空間種菜的人,基本上也不可能欣賞文創。

市政府要打造田園城市,應規定只能種花而非種菜。因勢利導,提升市民的消費品味,文創產業才有前途。

※ 相關報導:

* 威尼斯之恥! 中國藝術家搭肯亞便車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0942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將於5月9日開幕,被選中代表東非國家肯亞參加雙年展的藝術家,卻大多是中國人,肯亞藝術界對此表示震驚,稱這一事件為「威尼斯之恥」,肯亞政府正式宣布不承認這一展覽的國家館。....中國相關人士透露,很多中國藝術家希望到威尼斯參展,但中國館名額不夠,於是就參加其他國家的展館。

fsj 提到...

原創劇本在那裡? 簡莉穎嗆聲台劇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41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1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簡莉穎是台灣劇場備受矚目的編劇好手,質量俱佳,本周起,她接連端出2部編劇新作,一是黑眼睛劇團對幹戲劇節的開幕作《看在老天爺的份上》,另一部則是與四把椅子劇團合作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

離現實人生太遙遠

前者從法劇作家韋納維爾的新文本《求職》下手,後者拿契訶夫的《三姊妹》開刀,要對台灣劇場沒有累積自己文本的狀況嗆聲。

73年次的簡莉穎,個兒瘦小,經常是一臉怯生戒備的樣子,但在她流轉眼神間,卻總能看見她對環境與人們的關注好奇,一談及同志、娼妓、都更、核電等議題,她的神情與話語卻又堅決, 溫柔無畏且滔滔不絕。畢業多年,她一直都在劇場工作,持續發表原創劇本,累積了很多實務經驗,也觀察到更多問題,「為什麼劇場裡所呈現的離現實人生如此遙遠?」

在她眼中,國外的經典翻譯本有其時代背景,使用語言的方式既不同於當代也不同於異國的我們,至於近年在劇場風靡的新文本,處理的雖是當代的流行文化、現代的問題,用詞遣字也符合時下的口語,「但那畢竟都是別人的當代與當下,別人的口語與流行文化,我想問的是:我們的文本在哪?我們的當代在哪?」

我們的當代在那裡?

簡莉穎說,或許因為戲劇從西方傳至台灣,因此學校教育也不斷鼓勵模仿易卜生、田納西.威廉斯,然後是貧窮劇場,乃至歐洲的新文本,「但戲劇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累積,裡頭人物說話的方式、穿衣的風格、飲食的內容,都是文化,因此一個劇本所代表的絕對不只是故事。」她笑說:「唯有把自己對所處社會的觀察寫下、寫成劇本,我才可無愧於後輩吧。」

嘲諷法國新文本

在《看在老天爺的份上》,簡莉穎嘲諷了法國新文本在台灣演出的荒謬與不合理,也親自登場演出數落台灣劇場當前演出劇目的媚外風氣;在《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中,她則以「劇作家與劇作家對話」的平等形式,重新描繪了一部台灣的三姊妹故事。

黑眼睛的對幹戲劇節自5月1日起,連續三週的五六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四把椅子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5月7日至10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登場。

※ 相關報導:

* 魔幻「小巴黎」 刻畫小人物酸甜苦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421-260115

由台灣劇場工作者謝東寧與中國江蘇青年編劇劉天涯創立的盜火劇團推出新作《美麗小巴黎》,透過一個仿造法國巴黎興建的大型建案興建過程,描繪在快速發展求進步的社會下,底層小人物所遭遇的酸甜苦辣與心境。



◆ 1家3代19口 同在藝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42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1日 張潼/台北報導

一家19人齊辦創作展!1908年出生的洪金木與洪陳白養育多名子女,雖各自成家立業,卻都有「熱愛藝術」的共同點;從高齡80歲的洪正雄,到年僅3歲的洪上恆,全家人擅長的項目涵蓋油畫、童書插畫、3D列印與磁盤彩繪。

有感於全家人在藝術領域各有擅長,洪金木孫女洪麗玲發想這場「同在藝起」展覽,5日起將在中山公民會館開展。

洪金木育有6個兒子,老三洪正雄擅長油畫,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並以爸爸的畫像拿到「台陽美術展」首獎;老四洪義男耕耘兒童插畫,曾繪過《女兒泉》、《西遊記》等書;么兒洪正豐則在國小擔任美術老師。

洪金木孫子女及曾孫輩在藝術領域的發展也不遑多讓。洪麗玲曾以磁盤彩繪作品獲得紐西蘭全國展首獎;外孫周佳藤擅長3D列印技術;外曾孫女凃怡安因專攻商業設計,此次負責設計展覽海報;年僅3歲的曾孫洪上恆,展出平時繪製的「隨手畫」。

洪麗玲回憶,成長過程中沒有特別被「培養」,應該是看到叔叔們常在畫畫,又有許多相關書籍,耳濡目染下,全家才會有那麼多人走上藝術創作這條路。

洪麗玲表示,這2年感嘆家族中有長輩過世、其他長輩也慢慢年老,所以才想藉由「同在藝起」,把全家人再連結起來。有趣的是,開過多場個展的3叔洪正雄,此次心情也特別慎重,直說全家19人一起參展的機會太難得了。

中山公民會館館長鄭智仁表示,「同在藝起」展出日期自5日至31日止,將有百餘件來自洪家19位、從3歲到80歲參展人的作品。



◆ 台中動畫影展 50萬獎金等你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41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1日 陳世宗/台中報導

「人才有舞台、涓滴成大海!」台灣最大動畫影展「201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將於10月在台中市舉辦!市府新聞局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競賽影片徵件;祭出高達50萬元首獎台灣最佳動畫獎、20萬元台中獎等,號召各界動畫精英踴躍參賽,打造台中成為國際動畫重要城市。

市長林佳龍昨天在「201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競賽影片徵件記者會中說,台中市是個年輕城市,充滿活力和創意,很適合發展影視產業,很多學校栽培動畫人才擁有多項優勢;今年影展以「動畫」為主題,與城市形象、在地社會資本結合,產官學一起合作。

林佳龍說,為吸引動畫創作者參與影展,新聞局祭出新台幣50萬元高額首獎獎金等獎項,希望動畫影展成為台中的特色,帶動沉寂已久的動畫人才齊聚一堂,讓台中成為國際動畫重要城市。

策展人陳怡菁表示,這次影展LOGO為「TIAF」,與當年台灣國際動畫影展一樣,希望能再次吸引國際注意,讓台灣動畫在國際上發酵。

新聞局長卓冠廷說,「201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包含台灣動畫影片競賽及國際影片觀摩展,台灣動畫影片競賽徵件即日起至6月30日止;10月16日至23日影展期間與國際觀摩影片一起播映,共計有33場放映場次及專題講座。

林佳龍強調,新聞局已編列7億元預算在霧峰區打造第一期影視基地,提供專業拍片使用,水湳經貿園區也會有一處電影推廣園區;市府將推動「台中好生活2025旗艦計畫」,影視產業就是其中一環,希望吸引更多人才來台中拍片。

※ 相關報導:

* 杭州動漫節 11年有成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74323

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4月28日在杭州白馬湖園區啟動,迎來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此次動漫節包含1個主會場,12個分會場,57項活動,共有78個國家和地區參展。

經過11年展會以及當地的全力推動,杭州已成為中國大陸著名的動漫之都,動漫元素已然融入杭州民眾的生活,當地的動漫產業也逐步在版權、海外市場、網路、新媒體合作等領域進一步深入發展。

fsj 提到...

世界書城叫布宜諾斯艾利斯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6829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美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日電 2015-05-02

在世界各國,書店日益稀有,在阿根廷,夾在牛排館、冰淇淋店和披薩屋之間,多的是書店。

從局促狹小的中古書店,到找得到好幾種語言版本童書的雅致建築,布宜諾斯艾利斯充滿向印刷品致敬的店面和民眾。

根據「世界城市文化論壇」最新報告,這個城市的人均書店多於世界任何大城。全城人口280萬,每十萬人有25家書店,人均書店的數目遠高於倫敦、巴黎、馬德里、莫斯科、紐約等全球大城。

第二名是香港,每10萬人有22家書店。

在名列全球最美書店,坐落布宜諾斯艾利斯富裕Recoleta區的「雅典人大書店」,經理馬奇亞尼說:「書代表我們,就像探戈代表我們。我們有個深深植根於印刷品的文化。」大雅典書店每周有七千人上門。

最近一次計算有734家書店,背後是文化與經濟的結合。

在阿根廷,20世紀初期經濟興隆,文化隨之興盛,如今雖然經濟之路崎嶇,一般阿根廷人仍然擁抱閱讀的習慣。時至今日,許多人稱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拉丁美洲的巴黎」,主因就在這個城市的建築,寬闊的街道,以及普遍民眾對藝術、音樂與文學的愛好。

2014年,阿根廷有2萬8010本書流通,全國印行1億2900萬本書,書籍印刷業之活潑多產,在拉丁美洲數一數二。

※ 相關報導:

* 5分美元買靈感 她奪百萬大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5732

知名華裔女作家李翊雲(Yiyun Li)短篇小說「一個被庇護的女人」(A Sheltered Woman),獲「英國泰晤士報短篇文學獎」(Sunday Times EFG Short Story Award 2015)首獎,贏得目前全球短篇創作最高獎金3萬英鎊(約新台幣144萬),李翊雲也是這項文學大獎的首位女性得主。

李翊雲得獎作品「一個被庇護的女人」,內容描述一位在舊金山灣區的「金牌」華人月嫂梅阿姨的經歷。



◆ 國際青年指揮大賽 莊東杰奪冠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76896

聯合晚報 基隆記者林孟潔、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5-02

在德國威瑪音樂院攻讀博士的台灣青年指揮家莊東杰,1日晚間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獲得首獎;他的舅舅、大提琴家張正傑上午受訪說,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對於年輕指揮家而言,「宛如奧林匹克,是指標性的大賽。」

莊東杰技高2位德國籍對手,獲得評審一致青睞,奪下首獎;張正傑說,「這是對他而言非常重要的比賽,我非常高興」。

馬爾科(Malko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三年舉辦一次,今年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317位青年指揮家參賽,選出24位進入五天的四輪比賽,決賽由三位最頂尖參賽者指揮丹麥國家交響樂團。

中央社報導,莊東杰指揮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及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歌劇「假面舞會」選粹,擊敗兩名德國對手獲得首獎肯定。

32歲的莊東杰可獲得獎金現金二萬歐元,還有機會指揮27個歐洲的知名樂團在各地演出。

莊東杰近年參加德國蕭提國際指揮大賽、馬勒國際指揮大賽及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皆名列前茅,這回參加歐洲大賽再度有傲人表現。

他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能與丹麥如此優秀的樂團合作,也期待將來與丹麥的交響樂團有更多合作機會。

莊東杰曾與多個樂團合作演出,包括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德國邦貝格交響樂團、羅馬尼亞喬治埃內斯庫愛樂,還有法國貝桑頌交響樂團、美國巴爾的摩交響樂團及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2013年曾獲指揮大師馬蘇爾欽點,於紐約同台演出。

中華民國駐丹麥代表徐儷文也出席決賽音樂會,她轉致總統馬英九賀電,祝賀並肯定莊東杰的優異表現。

※ 相關報導:

* 樂聞樂思/作者不曾想過的詮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63154

「你吞了這首曲子!」

1928年,紐約史坦威中心地下室,拉赫曼尼諾夫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這個24歲的孩子,彈奏他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他當然吃驚。畢竟有好一段時間,這首曲子都是他的演奏專利。他把超越當代人類想像所及的鋼琴技巧,盡悉融會於鬼神見愁的艱深設計。樂曲寫得如長江大河,拉赫曼尼諾夫自己的演奏也雄辯滔滔。從錄音中聽來不只每一句都在歌唱,還能在保持音色的優美下於強音中持續加壓以至極強,於樂句戲劇張力之巔騁其千迴百折,再毫無痕跡地收拾聲響於無形。雖說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當「專職演奏家,拉赫曼尼諾夫的琴藝在苦修勤練之餘仍然保持掌控聲音的神秘原始本能,一出手就是不可思議的傳奇。

只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24歲,叫做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的青年,不但吃得下自己最艱深的創作,還能彈出不同的風景。「你彈得和我想的不一樣,但我很喜歡。」



◆ 純純唱腔 音聲100年網上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200034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日治時期,以《桃花泣血記》主題曲紅遍街頭巷尾的台灣歌后純純,也是赫赫有名「四月望雨」四曲的原唱者,堪稱台灣第一代流行樂界一姐,短暫的一生曾被改編成電視劇。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架設的「台灣音聲一百年」網站,將她的代表作《月夜愁》、《愛玉自嘆》等蟲膠唱片數位化後放在網站上,讓民眾親享其金嗓風華。

將蟲膠唱片數位化

「台灣音聲一百年」即日起上線,內容包含台灣流行音樂、商業廣告以及台史博館藏珍貴的蟲膠唱片等,可謂「考古級」的珍貴錄音。另與這些聲音相關的文史資料、報章雜誌等,也都匯集在該網站上。台史博研究組研究助理黃裕元表示,網站內容會持續擴增,收錄台灣百年來的聲音記憶。

黃裕元表示,台灣第一張唱片《一串年》錄製時間為1914年,台灣首度與世界的聲音軌道同步,而去年正好是台灣唱片工業發展一百年,台史博與成功大學文學院去年合作徵集早期78轉蟲膠唱片錄音,並於去年10月在成大閩南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唱片工業一百年」特展,之後台史博除了收購蟲膠唱片、現有近百張館藏之外,也與私人藏家合作將蟲膠數位化,取得授權後,放在網站上供民眾試聽,完整版可至台史博圖書室調閱。

昔日禁歌也聽得到

1914年日本蓄音器公司帶領台灣15位客家樂師赴日錄音,留下北管客家八音的《一串年》與《大開門》,為台灣第一張唱片,此外還有第一張台語錄音《點燈紅》和第一套歌仔戲《三伯英台》等。1934年、由青春美主唱的《街頭的流浪》有煽惑左翼社會運動之嫌,被以「安寧秩序」為由,成了台灣第一首被查禁的流行歌曲,而今這些都可在網站上聽見。

「台灣音聲一百年」也重現歌后純純豐富多變的歌仔唱腔,和與鄧雨賢合作不同風格的經典歌曲,如都會流行歌《月夜愁》、小曲風格的《南風謠》、愛國哀調的台語歌《送君曲》等。純純本名劉清香,是跨歌仔戲及流行歌曲的雙棲明星,很早被古倫美亞公司網羅錄製歌仔戲唱片,在日治時期灌錄的唱片數量無人能及。

純純的嗓音優美加上外表具備強烈的明星特質,出道後緋聞不斷,她主動追求已婚的鄧雨賢,曾戀上台大學生,而後與日籍丈夫白石婚姻生活波折不斷,最後純純與白石雙雙染上肺癆早逝,純純死時芳齡29,也因過世太早,歌后逐漸為人所遺忘。

※ 相關報導:

* 高中開講 文化部長:一定力推流行音樂產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76169

「由周華健創作演唱的『朋友』,光大陸KTV點播一年就可收入8000萬元。」文化部長洪孟啟說,流行音樂已列為文化部推動文化產業的重點旗艦項目,但全台僅有南臺科大一所大學校院設立流行音樂產業系。

* 五虎上將 廢棄輪胎變文創英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2000791-260301

一踏進「2015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會場之一的華山文創園區,廣場上迎面而來超過3公尺高,威風凜凜、英氣逼人的關公、張飛及趙雲雕像,吸引不少觀眾拍照留念,對於出自福建廈門藝術家陳曉東之手的3尊「環保」作品,居然是由廢棄輪胎雕成,無不嘖嘖稱奇。

本屆台灣文博會在華山文創園區設有「廈門館」、「吉林館」,在「廈門館」推薦下,本身為「三國迷」的陳曉東,跨海呈現「五虎上將輪胎裝置雕像」,包括根根鐵髮怒立、劍眉俊朗的趙子龍,騎著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雲長,以及豹頭環眼、張嘴喝斥如雷的猛張飛。

* 酷! 老奶奶銀灰髮正流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5514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想方設法要遮掩不斷冒出的斑白頭髮,一心想要留住歲月的腳步,如今漸成風潮無論老少都染上的多層次銀灰髮色,正好讓老先生、老奶奶省掉花在染髮的精力和花費。

知名時尚設計師如尚保羅‧高緹耶、香奈兒和加勒斯‧普,都讓走在流行尖端的模特兒染上一頭銀灰頭髮,並立即帶動一股跟風。

* 棋盤格紋 不再是LV「專利」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5702

法國著名時裝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下稱LV)一直極力保護旗下產品的圖案商標,更曾因此與不少商戶打官司。LV近日在歐洲一宗版權官司上吃敗仗,被歐盟撤銷深淺啡色及黑灰色的格紋(Damier)圖案商標,在歐盟失去對相關產品的「專利」。

fsj 提到...

曲折音樂路 成就「靈活」指揮棒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77961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5-03

青年指揮家莊東杰的舅舅、大提琴家張正傑說,莊東杰能在最短時間內「洞悉團員的能力」,上台便能達到最佳狀況;「他站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時刻到了」。

莊東杰出身音樂世家。除了張正傑,他的父親是北藝大音樂系教授莊思遠,母親是大提琴家張美玲,外公是合唱團指揮張崑地,舅媽是鋼琴家謝婉玲。

莊東杰原本赴美念統計系,大四那年才發現自己最愛還是音樂,重回音樂懷抱,走上指揮之路。

莊東杰一度困惑徘徊、最後柳暗花明;這些挫折與冤枉路,成為他音樂的養分。謝婉玲表示,正因為他「不是一直躲在音樂世界」,外界歷練讓他擁有開闊的眼光與溝通能力、也容易跟樂團「打成一片」,因此他的指揮相當「活」,處理樂章常有獨到看法。

莊東杰四月剛返台,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今早我走過田野─馬勒的人聲旅程」音樂會,並回到家鄉基隆演出;該場音樂會湧進一千兩百名聽眾,創下交響樂團在基隆演出的紀錄。

國台交團長黃素貞表示,莊東杰「很有禮貌、很能溝通」,跟團員之間「什麼都能講」,合作相當圓滿。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美夢成真 莊東杰奪馬爾科指揮賽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77959

「這個獎實在太大了,對我來說,它是全世界最大的獎。」卅二歲的台灣指揮家莊東杰一日晚勇奪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直說該獎讓他「美夢成真」,不僅拿到指揮慕尼黑愛樂和維也納愛樂的機會,也成為第一位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台灣人。

....莊東杰在決賽之夜指揮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樂章,以及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歌劇「假面舞會」選粹。評審一致通過莊東杰奪下首獎。

莊東杰透露,大賽評審稱讚他是「很有想像力的指揮」。他轉述評審的話,形容莊東杰有一種天賦與熱情,「可以馬上進入樂團的心靈世界,再引領樂團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一起呈現音樂的畫面。」



◆ 樂聞樂思/藝術人生的真實典範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78360

聯合晚報 焦元溥 2015-05-03

幾年前我在聯合報寫過一篇「琴房外的人生課」,意外地廣被轉載。文中提到法國鋼琴家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如何受指揮大師蕭提(George Solti)激勵,既然「頂尖的人永遠有位置,我不再問為何沒有機會,只問自己是不是頂尖,夠不夠資格站上舞台。」

那是2009年的文章。這六年來巴佛傑演奏事業突飛猛進,目前已是國際一線紅星,錄下德布西鋼琴作品全集、普羅高菲夫和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全集等諸多錄音,橫掃歐洲各大音樂獎項。正在進行中的貝多芬與海頓鋼琴奏鳴曲與協奏曲全集,成果也令人驚艷。特別是海頓鋼琴協奏曲,那真是我所聽過最神奇美妙又感人至深的詮釋,現在逢人就推薦,聽過的也都立刻購買收藏。

這箇中關鍵,在2007年十月。那時紀新(Evgeny Kissin)因膽結石手術而取消兩個多月的演出,他正巡迴演奏普羅高菲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能夠同時彈好這二曲的鋼琴家委實不多,代打人選難找。巴佛傑臨危受命接下羅馬兩場,精湛表現讓指揮阿胥肯納吉大為吃驚。他自己也是鋼琴名家,深知如此演奏確實非凡,回頭就要經紀公司大力支持這位後進。這押寶還真沒押錯:巴佛傑完全準備好了,一年能彈十四首不同協奏曲,還能迎接唱片公司的錄音計畫。我親眼見他一天得練九個小時,因為除了音樂會,他還排了三十多張唱片錄音計畫,各個輕忽不得。

很多家長期待孩子學琴,能十七、八歲就得國際大獎,二十多歲名利雙收。誠然,音樂市場的確可以如此,但就人生而言,這只不過是意外。一般實際人生的發展,是努力學習後從實際經驗中摸索,到四、五十歲方真正成熟。期待每個孩子二十歲就飛黃騰達,等於期待每個公司都請二十歲的CEO。這怎麼可能呢?

巴佛傑現今的成就,來自長久不斷的努力積累,名聲來得晚卻真實無比,日後必當還有發展。除了努力,他也有慷慨積極的個性,這也應當造就了他的成功。上次來台,在忙著演奏忙著練琴忙著準備錄音,忙到快沒時間吃飯的情況下,他想到自己的台灣學生陳宜鍾,「她的布列茲《第一號鋼琴奏鳴曲》彈得太好了,於是和她要了樂譜,千方百計打電話聯絡作曲家,希望他能為陳宜鍾簽名作為鼓勵,面對這樣的藝術家,實在很難不被他感染啊!

為了慶祝布列茲九十大壽,這次巴佛傑不只帶來貝多芬、德布西和拉威爾,也要演奏布列茲《第一號鋼琴奏鳴曲》。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場難得的音樂會:畢竟精采演奏固然值得期待,但更該珍惜的,是親自認識這位熱情可愛的藝界典範!

巴佛傑鋼琴獨奏會

5/8 (五) 19:3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5/10 (日) 19:30 台中中山堂

5/11 (一)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 藤井樹自我Style導戲 懶比九把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3000511-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3日 鍾志均/台北報導

作家藤井樹(本名吳子雲)同名原著小說改編成電影《六弄咖啡館》,該書在台狂賣32萬本,是藤井樹銷售最好的小說。擔任該片導演的他2日說,寫書比較爽,拍電影好累,是否怕被跟九把刀比較?他直言:「大家都拍自己的電影,有作者自己的樣子就好。」

台灣網友最期待改編

九把刀導演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台票房4億1000萬台幣,成績斐然;《六弄》去年被台灣網友選為「最想看到改編成電影的華文小說」第1名。藤井樹曾改編導演楊順清的電影《我的逍遙學伴》成小說《學伴蘇菲亞》,當時在現場學習拍攝。

《六弄》演員有大陸的董子健和香港的顏卓靈,兩人曾在第50屆金馬獎以《青春派》、《狂舞派》入圍最佳新演員和最佳女主角。董子健在片中講國語,但學得最好的是台語髒話,被藤井樹讚賞「愈拍愈像高雄人」,董子健說最欣賞的青春片是柯震東演的《那些年》。顏卓靈說,藤井樹很有誠意,當初特別到香港邀她演出。她覺得台灣男生說話太溫柔,她欣賞既溫柔又霸道的男生。

林柏宏挑戰內心黑暗

林柏宏在片中首次挑戰壞男孩,演出董子健的好朋友,直言終於能發揮內心黑暗面;歐陽妮妮說自己外表豪爽,內心其實是大媽。該片集結中港台演員,藤井樹說不會再配音,電影預計秋天在兩岸三地上映。

※ 相關報導:

* 太巴塱「冉而山劇場」 籌錢去法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77748

「我們一無所有,但卻無中生有。」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兩年前成立「冉而山劇場」,成員包含阿美族、魯凱族、客家等,以「民眾劇場」表演形式,將觀眾帶進表演,7月將赴亞維儂藝術節表演。為籌募經費,劇團舉辦為期2周的紀念展,義賣團員自創作品。

* 黑色喜劇諷都更 兩岸都苦笑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77703

香頌縈繞耳際,女伶性感搖擺…你以為身在巴黎紅磨坊,一轉身,原來是在「小巴黎」建案招待中心。由台灣導演謝東寧、大陸編劇劉天涯夫妻檔創立的盜火劇團,本周推出新劇「美麗小巴黎」,以幽默手法諷刺兩岸共同的都更亂象。

fsj 提到...

要深度、不討好 文創優勢在文化底蘊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76049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整理 2015-05-03

台灣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喊了多年,在我看來,文化、創意和產業是三個層面,文化是土地與養分,創意是樹苗,長大了才有產業,形成林木聚落,才可能收割。但現在台灣的人太注重「創意」,而忘了整體來說,文化的底蘊才是整個產業發展的開始。我也想提醒所有想做文創產業的人,不要怕把文化做的「深入」,因為那才是價值,也不要自己想著討好消費者,那會失去本意。

今年,我去看了國光劇團20周年的表演「百年戲樓」。這是一齣講著京劇歷史的戲碼,以話劇的方式,講述一個京劇戲班的變化與歷史,但這齣戲是用話劇的形式呈現,許多的唱腔,因為京劇的背景,維持持傳統優美的唱腔。令人感動的是,有許多的觀眾是年輕人,願意買票進場;表演者也有許多是年輕的演員,開始了新的傳承。

國光劇團曾經興盛、曾經困頓,但文化的底蘊讓他們有很好的基礎去呈現和創作,而話劇的形式更是一種創意,還創造了新的觀眾群。這齣戲從大陸紅回台灣,國光劇團也有了足夠的經費進行下一次的創作。也許國光劇團不是一個「產業」,但文化底蘊,支持他們有更多元的表現。

我覺得,台灣常把文化創意產業說得很小眾,沒有宏觀的態度,就連主管機關也兵分多路,但其實這是一個分層負責、一體的事情,要整體的考量。

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培養消費群眾很重要。他們並不小眾,對文化也不陌生,不要怕文化表現的深,更不要去曲意討好他們。過去幾年,我們努力製作「經典文學劇場」,有一場講到陶淵明,很多人說,他是不是很無趣、很平淡?但我們想要展現出「你所不了解的陶淵明」,最後一場,是讓作家陳義芝在台上一人朗讀、講解陶淵明的形、影、神和自祭文,先前我們擔心很「乾」,但後來許多觀眾反映,整場最有感覺的就是這一段表演。

我們創作者常常低估了觀眾本身的文化內涵,想要討好觀眾,但我必須說,這樣會得罪想了解文化的深層消費者,又讓一般消費者覺得「也不過就如此」,一想討好我們就「淺了」。就像韓劇「大長今」講述的是歷史,製作方也不會想要特地插入現代化的劇情,文化創意產業中,文化底蘊才是優勢、能發展出創意,要深度、不討好,這才是文創可長可久的基礎。

(本文由陳怡蓁口述)

※ 相關報導:

* 陸作家台文學獎搶金 評審:好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3000785-260301

兩岸文學獎中,台灣作者一向很難在大陸占一席之地;但台灣的文學獎,近年則不乏大陸青年作家身影,甚至有「大舉壓境」的趨勢。經常擔任文學獎評審的作家林俊穎和九歌出版總編輯陳素芳均指出,兩岸作家的寫作風格有著微妙旳差異,迎向這股「刺激」對台灣創作者而言是好事。

....有著傳統底蘊和未間斷的文學傳承的台灣年輕作者,林俊穎卻明顯感受到「代溝」。「台灣年輕作者普遍對『文學』不耐煩!」林俊穎說。

「以我們四年級的寫作者來說,一路從章回小說看到五四、白先勇、張愛玲……。但現在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對於大他們10歲以上的作者就不愛看、不耐煩。總覺得文學就是要說個動聽或冒險刺激的故事。」林俊穎感慨,新生代的作者在這樣的氛圍下,作品往往傾向類型小說,而純文學中精緻、講究以及抵抗庸俗的部分卻逐漸褪去,反而在如楊君寧這樣的大陸作者身上找到蹤影。

林俊穎特別強調,身為作者,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讀者,耐煩而廣泛地去閱讀,仍是創作者很重要的一環。

兩岸小說傳統不同,也影響新生代作家的取材和文風,陳素芳指出:「大陸小說總是把心裡的話刨個乾淨,大量的言說傾瀉而來,讓人感覺目不暇給。」另一方面,總是在大的時代或議題下書寫,故事性強。「台灣重蘊藉、氛圍,白描較多。」小生活、小日子的抒發也較多。

* 最美郵票NO.1 青花瓷連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3000388-260115

中華郵政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以史博館典藏的青花瓷為題材,發行「古物郵票:青花瓷」1組4枚及小全張1張,去年9月發行後,獲得民眾喜愛,其中優美典雅的小全張,於中華郵政今年主辦的「郵票選美活動」中,榮獲最美郵票第一名。

「青花瓷」系列是中華郵政與史博館、繼「清代刺繡郵票」小全張之後,再度攜手合作,以史博館典藏精選5件青花瓷為素材、轉化設計開發而成。事實上,以清代花鳥刺繡橫披為題材的「清代刺繡郵票」,為郵票史上首創以70公分長卷發行的郵票,也獲得去年「郵票選美活動」票選第一名,今年青花瓷再度連莊。

本組郵票圖案以《清青花曲唇盤》(面值5元)、《明青花牡丹大甕》(面值10元)、《明青花雙龍壽字罈》(面值12元)、《清青花仕女圖扁瓶》(面值20元)為題材,小全張圖案以《清青花花鳥紋方圓盤》(面值25元)為題材。為增添趣味,本組郵票採局部打凸,彰顯青花瓷器之精美,並首次發行小全張雙連張1款。

fsj 提到...

金點設計獎 選出7類年度新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7101

自由 2015-05-04

經濟部整合台灣設計獎項,把鼓勵學生的新一代設計獎轉型為「金點新秀設計獎」,昨公布7大類年度最佳設計獎,每組頒發10萬元。

其中,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做出「搬運特助」,改良一般推車增加油壓、氣壓桿,讓搬運工人免彎腰就能上下貨,奪產品設計類年度最佳獎。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的許安則利用電鍍紅銅、傳統「剪黏」技法,用琺瑯把回收的水溝濾網、鍋碗瓢盆上釉,製成奢華樸實交雜的吊燈,拿下工藝設計類最大獎。

包裝設計類大獎則由南台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獲得,作品「言師採藥」替中藥行設計品牌,把現代人愛用馬克杯泡茶的概念融入,做出漢方養生茶包,成員之一的倪自立來自中國,直稱:「台灣的文創領先中國!」

(記者吳柏軒)

※ 相關報導:

* 誠品生 幫新銳設計師劃位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79355

誠品生於2013年8月創立服飾品牌AXES,提供展售合一平台以扶植新銳設計師為主,並於松菸店開設第一家門市。

AXES開闢圓夢平台,提供新銳設計師展創意,每季挑選前端新作讓消費者近距離接觸設計品味,今年再度推出「Project X」設計師聯名單品計畫,邀請服裝設計新星「if&n」設計師蔡宜芬攜手合作2015春夏款聯名上衣,誠品生表示,希望能藉由AXES平台,協助更多台灣新銳設計師茁壯。

* 101愛媽咪 打造精品花園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79372

以台灣在地天然素材羽毛及竹子,打造宛如樹林與草叢的花園風景,輕盈的素材讓整個展場就像漂浮在雲端的室內花園,花園中有一個寬300公分、高230公分巨型愛心「幻羽之心」,象徵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成為民眾拍照熱點。

* 新光三越 把櫥窗變藝廊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79365

百貨公司櫥窗總是展示模特兒穿衣,翻開DM總是看到類似的設計元素和風格,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今年母親節檔期與台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跨界藝企合作,跳脫傳統以大膽又創新的時尚女人和女性特質概念,於A8館 1、2樓,打造五大藝術概念櫥窗,呈現女性意識。



◆ 「交響臺灣」 作曲家與文學的對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400042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國台交自今年開啟的作曲家委創「交響臺灣」計畫,不僅展現台灣音樂與台灣文學的對話交流,也蘊藏了作曲家各自對台灣的情感印象。在顏名秀與邱妙津的跨時空會面外,潘世姬選擇郭松棻的《驚婚》,賴德和將以陳玉慧《海神家族》為靈感,旅美作曲家陳士惠則選了黃春明的4首詩回憶故鄉。

賴德和說,「我出生於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日本投降前夕,正與《海神家族》這本小說描寫的時代背景並行。」他說,小說內容畫面豐富,但音樂難以描繪具體事物,「面對這麼嚴肅的題材,非交響曲不足以勝任。」目前賴德和規畫初步構想這是一首兼具交響詩及協奏曲性格的交響曲。

潘世姬則表示,她在美國念書時與郭松棻有一面之緣,「郭松棻非常優秀,他已經在美國念到博士班,但因為保釣運動,放棄學位,人生因而轉向。」這次選擇郭松棻的《驚婚》,全曲採取意識流寫法,抽離文本,將感受做為全曲六個樂章發展的基礎。

此外,陳士惠以黃春明的四首詩〈菅芒花〉、〈吃齋唸佛的老奶奶〉、〈龜山島〉與〈國峻不回來吃飯〉等入樂,全長15分鐘,以大提琴與管弦樂為主,共四個樂章。

「八歲前在外婆八堵的旅館聽歌仔戲長大,也看到許多如小說家黃春明書中的人物,看見他們討生活的辛酸與無奈。」陳士會說,現在外婆逝世近20年,外婆的新生旅社也關閉了好多年,「讀黃春明的作品,讓我憶起那一塊已經很久沒有碰觸、甚至已經不存在的時光,這次希望把這些鄉愁寫出來。」

新生代作曲家林京美則以瓦歷斯‧諾幹選自《迷霧之旅》的〈遙遠的聲音〉為靈感創作。林京美表示,她對原住民的音樂非常著迷,這次有機會,她希望透過音樂再創作,將文中傳統黥面、部落老人到織布的文化等等,留在樂音當中。至於黃思瑜則想與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相會。

※ 相關報導:

* 邱妙津傳奇一生 交響樂呈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4000427-260115

上一世紀女作家邱妙津致力同志文學,將身為同性戀的迷惑與寂寞讓世人知悉,作品《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自傳性色彩濃厚,後在巴黎自殺,終年26歲。邱妙津一生的前衛神秘,感染了作曲家顏名秀,將跨越時空以交響樂形式描繪邱妙津傳奇一生。



◆ 華裔女企業家 寫《母親的秘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400043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4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二戰期間,波蘭境內原有6000名猶太人,在受到屠殺迫害後,戰後只剩下30名,其中一半是由波蘭人法蘭西絲卡與海蓮娜母女所救。華裔加拿大企業家郭慧玲以這段冒死救援的動人故事為範本,寫下《母親的秘密》一書自費出版,內容融會真實歷史和小說情節,已經譯為德、義、西與波文等9國語言,並成為美、加青少年歷史課程教材。

「她們母女的故事說明了平凡的生命可以不凡,我的寫作經驗也是如此。」54歲的郭慧玲是素人作家,生於台灣嘉義的她,7歲時舉家移民加拿大,後來投身金融業,創辦加國最大的投資顧問公司。

郭慧玲坦言,剛移民加拿大時,自己一句英文也不會說,時常感受來自不同文化的壓迫和歧視。幾年前,她看到了一部講述猶太人大屠殺的紀錄片,裡頭提到法蘭西絲卡與海蓮娜這對母女的義行,「我一方面對猶太人的被迫害歷史感同身受,一方面感動於她們的不凡,她們助人,並不因種族或國籍而改變,僅僅是因為他們有困難,她們拯救的,是需要的人(people in need)。」

根據記載,法蘭西絲卡母女除了窩藏15位猶太人,還藏匿反戰的德國軍人,但他們彼此都不知道,在戰時艱困環境中,她們得努力張羅數倍於一般人家的物資,更得低調不被發現,現在看來不可思議又驚心動魄。

郭慧玲希望將這些人物的故事與精神不斷延續,因此開始執筆寫書。沒有經驗的她,最初先拆解了廣受青少年歡迎的小說《飢餓遊戲》三部曲,前後讀了5次,接著著手剖析架構、情節與用字,最後運用到寫作中。

接著,她再花一年蒐集史料、確定細節,詳讀許多倖存者留下的故事,甚至跑到位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找到法蘭西絲卡與海蓮娜的紀念碑,「當下我能感受到與她們之間神聖的連結,更促使我盡快將這個故事寫下來。」

書中,法蘭西絲卡是一位單親媽媽,冒生命危險,守住不能說的「秘密」,營救猶太人家庭。

全書從法蘭西絲卡的女兒海蓮娜、猶太工班布洛聶克、猶太醫生之子米克萊和德國軍人威爾海姆的視角出發,以第一人稱側寫當時的社會氛圍與百姓心境,有母女的提心吊膽與義無反顧,有猶太人的惶惶不安與感激,也有反戰軍人的無奈徬徨,行文樸實淺顯,讓人能直接領略戰亂年代裡的無情與有情。



◆ 「讓人啞口無言的震撼」 無垢《觀》 征服日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400043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4日 黃菁菁/靜岡3日電

無垢舞蹈劇場帶著醞釀9年而成的經典舞碼《觀》赴日參加「富士世界演劇藝術節」,5月2、3日在靜岡藝術劇場舉行公演,現場座無虛席,富士藝術節藝術總監宮城聰盛讚無垢的表演,直呼「受到讓人啞口無言的震撼!」

主辦單位特地安排宮城與無垢藝術總監林麗珍在1日的彩排記者會上對談。林麗珍說:「這是我60歲的作品,走到60歲時才完成《觀》,做完《觀》之後到日本是隨緣,是自然的現象,我個人感覺是最成熟、達到頂峰的狀態,所以我很誠懇的把《觀》帶來。」

宮城表示,「看完《觀》之後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對眼前發生的事感到震撼,驚訝到瞪大眼睛,還陷入冥想,這兩件相差千里之遙的事竟會同時發生!」

※ 相關報導:

* 永遠的《垂死天鵝》普莉賽茲卡雅辭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4000433-260115

以《垂死天鵝》形象深植所有舞迷心中、在上個世紀叱吒國際舞壇的俄羅斯芭蕾名家普莉賽茲卡雅(Maya Plisetskaya),2日心臟病發逝世於德國慕尼黑自宅,享壽89歲,遺體近日將運回俄羅斯安葬。

fsj 提到...

安斯涅的貝多芬之旅 航行到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500049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BBC年度最大獎「年度最佳錄音專輯」得主、挪威鋼琴家安斯涅,今將與馬勒管弦室內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之旅」曲目。

安斯涅說,貝多芬的音樂即使200年後的今日依舊重要,「他的音樂充滿慰藉與振奮人心的力量。之於我,貝多芬是我此生最重要的計畫。」

2012年起,安斯涅與馬勒管弦室內樂團展開為期4年的「貝多芬之旅」,包括5首《鋼琴協奏曲》和《合唱幻想曲》,目前灌錄3張專輯、150場以上的演出。

安斯涅說,「貝多芬之旅」帶著他體會音樂與人生,尤其是為聽障孩子安排的「感受音樂」計畫,讓他這個有3個小孩的父親非常震撼。

「透過音樂,跟聽不見的小朋友互動,看到孩子摸到琴弦會震動的感覺,感受貝多芬沒有聽覺也持續創作的超越力量。」安斯涅認為,古典音樂要跟社會產生更多互動,「感受音樂」計畫就是與社會連結的機會。

1970年生的安斯涅,擁有8次葛萊美獎提名與6度英國留聲機大獎的紀錄,他的氣質優雅,個性內斂,反映在他的琴音中,目前是索尼音樂的全球藝人。

雖非出身國際鋼琴大賽,安斯涅用一場場音樂會的獨到詮釋說服世人,「比賽是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但音樂非常主觀,真正的音樂不會在比賽中出現。」

安斯涅不但演奏鋼琴,還親自指揮,但他認為馬勒管弦室內樂團實力堅強,「有很好的自動運作系統,不需要時刻依靠指揮手勢來演出」,「貝多芬的樂曲像大型室內樂,透過默契,我們一起完成。」

安斯涅與馬勒室內管弦樂團音樂會今晚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出貝多芬《第3號》及《第4號》鋼琴協奏曲。6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曲目為《第3號》及《第5號》鋼琴協奏曲。



◆ 台北文創爭議 前文化局長劉維公:荒腔走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5000031-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5月05日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台北文創大樓爭議愈演愈烈,從真假文創、有心無心,到文創搖籃變大賣場,批判、罵聲隆隆,前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昨(4)日表示憂心,甚至形容好像全民公審般,各種奇怪現象都有,簡直是「荒腔走板」!

劉維公昨天參加「兩岸文創產業高峰論壇」,以「文化力驅動城市創新」為題演講,他強調,當代城市治理需有設計遠見,台北透過舉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活動,期待打造適合設計產業乃至文創產業發展的環境條件,並懂得運用設計思考,針對城市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帶動城市旅遊觀光產業。

劉維公話鋒一轉,針對許多人批評文創是小確幸也不以為然;他指出,2013年台灣文創業產值已達7千多億元,但其實不只,因為觀光跟文化產業密切相關,來台觀光旅客有30%是衝著民情風土、28%衝著歷史文化而來,台灣觀光產值也有6千多億元。

針對記者追問台北文創大樓爭議一事,劉維公表示憂心,憂的是並未就政策討論,沒有公共論述的討論,更像是在公審,充滿敵意。劉維公強調,文創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競爭力、創新的問題,重點在創造市場利基,是台灣產業發展趨勢中的一個轉型。

劉維公表示,當時從中央到地方在規劃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時有三點堅持:一是生活型態和價值,要談要扶植創意生活產業必須回歸這兩者,唯有如此,才可創造和確立台灣文創產業的不可取代性。

二是重視創意生態的權限,台北文創大樓不只是一棟大樓,而是對一個城市發展的想像,光靠一個園區無法解決所有創意產業的問題,才有創意街區的推動。

三是鼓勵跨界、跨業,文創是核心,最重要的是走出去、一源多用,台灣發展文創幾年下來,已經有改變、在轉型,大家回歸產業,看到的是創造出新的、更好的營運模式,並提供好的工作環境和專業,結合社會創新,而不是小確幸。

劉維公強調,兩岸目前存在競合、法規等課題,台灣能夠做的是創新,包容多元、打造生態鏈,台灣具備培養創新能力的生態環境,台灣的優勢就是擁有完整產業鏈,他建議可將創新視為兩岸交流重點。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 姚仁喜:公共建築要讓民眾驕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5000485-260115

中天電視台主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協辦、裕隆集團贊助的中天青年論壇,4日晚間在台大集思國際會議中心登場,主持人陳文茜與建築師姚仁喜以「我們集體的夢」為題對談,談生活、聊美學、話建築,也分享人生態度。

....姚仁喜認為,建築不像繪畫或寫書,是純粹個人的心智活動,因此如何調整「面對」他人的心態是從業的重點,「從事建築,得跟同行、業主、包商等溝通,所有結果都是溝通得來的。

....這幾年,姚仁喜積極投入公共建築,如新竹高鐵站、蘭陽博物館等,他認為「公共建築應該讓民眾感覺驕傲、興奮,像馬德里車站,能讓整個社會有認同、振奮。」他說這幾年常遇到宜蘭人跟他說謝謝,讓他同感安慰,「他們覺得博物館是宜蘭的門戶了,很多年輕人在那邊照相,阿公阿嬤指指點點,臉上開心,那畫面很好,公共建築與人可以建立一種關係,很重要。」



◆ 小丸子學園祭 預售票8日開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500048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想看汪東城cosplay成櫻桃小丸子嗎?今年是《櫻桃小丸子》動畫播出25週年,東友、時藝多媒體與閣林文創攜手舉辦「櫻桃小丸子學園祭:25週年特展」,陪伴台灣大小朋友過暑假。

「櫻桃小丸子學園祭」6月19日起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預售票於小丸子生日5月8日當天啟售至6月18日,票價200元。

展覽不僅重現小丸子動畫經典場景,如小丸子的家、3年4班教室、學園祭操場和夏日祭典,讓民眾身歷其境之外,更有作者櫻桃子珍藏的漫畫手稿及當年親手繪製的動畫腳本。

汪東城打造玩偶義賣

櫻桃小丸子台灣營運代表、藝人汪東城也號召藝人好友共襄盛舉,打造25隻、每隻100公分高的「潮小丸子」玩偶義賣,所得全數捐出做公益。汪東城說自己是小丸子的忠實粉絲,「我常幻想自己是花輪」。

櫻桃子以自己童年記憶為藍本,創作出鋸齒狀瀏海、百褶裙形象的櫻桃小丸子,風靡日本及亞洲,1990年代推出後,電視卡通在日本創下收視率39.9%,持續25年迄今還在熱播中。

去年是櫻桃子從事漫畫30年,今年是小丸子卡通25年,明年是漫畫30年。小丸子香港營運代表王友良說,小丸子在日締造許多紀錄,25年前開播至今有1000多集,「是日本集數最多的卡通之一,過去5年仍名列前3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特助平秀琳認為,小丸子是跨世代的共同記憶。

上網預購刷卡有優惠

「櫻桃小丸子學園祭」主要贊助企業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金控主任祕書高人傑表示,為了回饋卡友,展覽期間只要刷中國信託信用卡(含簽帳金融卡),除了可享購票9折優惠,還可再享20%紅利點數折抵(每100點折抵8元)。TutorABC亦共同贊助本展,並發送中英文雙語學習單。

「櫻桃小丸子學園祭」展期6月19日至9月13日,全票280元,優惠票250元,特惠票140元。預售票於7-11 ibon、博客來售票網、17LIFE團購網、Gomaji團購網販售,或電洽6630-8288,臉書粉絲團「櫻桃小丸子學園祭」。

fsj 提到...

重點是全民素養… 文創不能靠建大樓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84241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2015-05-06

最近看到有關文創大樓的新聞,我實在覺得這有一點奇怪,我們不能有一種迷思,認為很多事情之所以有問題,大概都是因為沒有大樓的原因。

我記得很久以前政府在埔里附近的鄉下,建造了一個九九峰藝術園區,其理由是希望讓很多畫家到這個園區去安心作畫,結果這個園區的樓房變成了蚊子館。政府曾經要請暨南大學接管,當然沒有成功。我實在不能想像一個畫家或者是書法家,要繪畫或者寫字時,必須要開車到一個特定的地方去做這些事。最近一位縣長候選人競選時一再強調要打造草屯平林九九峰藝術園區為侏羅紀恐龍公園,為南投縣帶來觀光榮景。藝術園區變成恐龍公園,想起來也可笑。

我們要發展文創,其實應該聽聽當年漢寶德教授的講法。漢教授生前曾經向總統強調,文創必須建立在全國人民的人民素養上,一個國家如果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看小說,自然就會產生很多小說家,也就會因為這些小說而有電影。舉個例子,英國的哈利波特電影相當賣座,可是我們要知道哈利波特的電影是根據小說來的,哈利波特的小說家最近也寫了一部相當不錯的偵探小說。

英國最近一位女偵探小說家Roth Rendell去世,她生前寫了相當多精彩的偵探小說,也有很多被搬上螢幕。值得注意的是,她生前就備受英國政府重視,而且成為上議院議員。雖然上議院沒什麼權力,可是上議院議員都是在社會上極有地位的,可見得在英國,小說家是極受重視的。

當然,英國的小說的確是風靡全世界,他們也出了很多著名的小說家,愛爾蘭也是如此。就以偵探小說來講,福爾摩斯探案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大概賣掉了幾十億本。要說文創,英國的確是一個在文創方面相當有成就的國家。

但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英國人是喜歡看小說的。很多小說家會在書店裡朗誦他的作品,也會吸引很多讀者去聽他們的朗誦。如果打開英國的報紙,可以看到倫敦有多少的戲院和音樂廳。很多人最後喜歡移居英國,就是因為他們發現在英國有相當多的文化活動,很多戲劇上演幾十年之久。我總記得有一次在愛爾蘭旅行,在海邊碰到一位先生,問我倫敦某某戲院在上演哪部戲。

所以我覺得我們如果要有非常好的文創事業,恐怕必須先從全國人民喜歡閱讀和欣賞藝術開始。我們大城市的圖書館相當不錯,可是在圖書館借書的人數比例是相當低的。至於我們鄉下的圖書館,也並不是沒有,可是實在小得可憐,經費也少得可憐。

閱讀必須從小開始,我知道我們的小學和國中並沒有固定的圖書經費,政府有的時候會編列圖書經費給學校,有的時候會沒有。我曾經向政府建議,以每一位學生一百元的預算,固定地撥付國中和小學圖書經費,這個建議差不多有廿年之久,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都對我的建議嗤之以鼻。我了解這是怎麼回事,因為這種紮根的工作是看不見的,造大樓是最看得見的。可是我絕不相信造一座大樓,我們國家就會有偉大的小說家。在全世界,沒有一座大樓是給小說家進去工作的,很多小說家之所以是小說家,是因為他是水手。



◆ 歐債危機延燒 德國賣藝術品還債(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81977

聯合報 2015-05-05

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歐債危機延燒,歐洲各國博物館大多被刪減預算,或是被迫拋售藝術品償還負債。德國去年拍出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兩幅絹印版畫;英國今年準備出售《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書信;葡萄牙也計劃拋售85幅西班牙畫家米羅(Joan Miró)的畫作。

紐約時報表示,若博物館持續拋售藏品,最後這些名家作品將從公眾眼前消失,變成阿拉伯王子或百萬富翁家中的裝飾物。紐約時報日前更發表文章〈博物館珍寶成搖錢樹〉(Seeing a Cash Cow in Museums’ Precious Art),報導德、法、英、荷、葡等歐洲國家正面臨變賣藝術品的危機,其中又以德國情況最為嚴重。

「如果想維護文化認同,就不該出售鎮館之寶。」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文化經濟學助理教授維科(Marilena Vecco)表示,這對所有的博物館都是一個挑戰。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該不該出售? 一段美國的灰暗史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84468

1941年,美國珍珠港遭到日軍襲擊後,美國仇日情緒不斷蔓延,將矛頭指向日裔美國人,隔年美國政府為避免日裔美國人協助日軍登陸美國西岸,逼迫他們搬遷到內陸,並設立拘留營(Relocation Camps),進行集體安置,方便嚴密監視。

據估計,當時約有11萬日裔美國人被迫離開家園,直到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正式取消拘留營,這些日裔美國人才獲得釋放。雖然這群日裔美國人沒有像猶太人在集中營內遭到殺害,但被送入狹小的拘留營後,不僅身家財產被剝奪,更失去隱私與自由,因此從1945年起便陸續向美國政府提起訴訟。

....對日裔美國人而言,這些藝術品代表一段不可抹滅的歷史傷痕,而這場拍賣會更違背日裔美國人的意志,在拘留營期間創作的工藝品是為了教育後代,而不是作為拍品賣給藏家。



◆ 杜福安漫畫馬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600045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6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馬偕剛來台灣時,竟然被潑糞!他在台灣行醫時,是穿西裝還是唐裝?暌違2年,漫畫家杜福安以漫畫敘說19世紀西方傳教士來台的貢獻,推出《愛與奉獻─馬偕的故事》,從1901年馬偕的喪禮畫起,回溯馬偕來到台灣後,從北台灣的淡水到後山花東與原住民偏遠山區奉獻的歷程。

考據力求還原情境

杜福安投入歷史漫畫創作,大量閱讀史料和相關圖片,力求精確,「我花了2個月的時間消化3本馬偕日記,厚達500多頁,之後再以一年時間作畫,過程很漫長,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杜福安還挖出許多珍貴歷史照片加以對照,力求漫畫能夠符合當時的情境,任何小細節都不放過,「馬偕喜歡穿當時的漢人的服裝,還有他的藥箱、拔牙工具等生活細節,都得透過歷史照片還原。」

讓年輕人接近歷史

64歲的杜福安畢業於復興美工,他曾從事卡通動畫工作30餘年,歷經原畫、美術指導、作畫監督、執行導演等工作,迪士尼知名動畫《小美人魚》的原畫構圖,就是由他的工作團隊完成。

後來杜福安發現,年輕人對這片土地的歷史認識有限,似乎也提不起興趣,因此他開始投身漫畫創作,10年來陸續完成《島嶼的誕生》、《荷蘭、西班牙在台灣》、《鄭氏王朝在台灣》等漫畫,之後又推出《漫畫台灣歷史》三集,曾獲得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的肯定.

感受傳教士的奉獻

這次杜福安的西方傳教士系列故事,源自他創作《漫畫台灣歷史》時閱讀史料的契機,他說,「當時讀到1872年西方傳教士進入台灣的歷史,特別是馬偕奉獻他的一生在台,不僅投身醫療、教育,也在此娶妻生子,兒子、女兒還繼續貢獻台灣,精神令人感動。」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在此。」杜福安說,馬偕臨終前創作《最後的住家》一詩,句句傳達出對台灣的深厚情感,「透過漫畫,我也希望更多人感受當時傳教士不計代價的奉獻精神。」

※ 相關報導:

* 將軍府書法展 歷史建築飄墨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83833

「兩岸交流愈頻繁,書法愈是台灣的強項,因為書法只有繁體字!」花蓮縣文化局昨天在歷史建築—將軍府舉辦余國強自創的「太極書法展」,勾起眾人重拾毛筆的激情;花崗國中校長林東興表示,將推動書法社,鼓勵師生一起拿毛筆寫字。



◆ 國中絲襪立功 科大生改舊衣獲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7755

自由 2015-05-06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嶺東科大學生李穎昕愛改造舊衣,日前她利用舊衣、舊門簾參加舊衣改造環保設計賽奪冠。她說,舊衣也是好衣,希望能充分利用資源,重新展現衣服的新魅力。

就讀嶺東科大流行設計系三年級的李穎昕,日前參加台灣喜佳第六屆舊衣改造環保設計競賽,主辦單位鼓勵大專學生發揮創意,將閒置衣物或可車縫的素材變成新作品,李穎昕以舊外套、上衣及舊門簾設計成新的作品,獲金賞獎。

李穎昕以「繁花似錦」概念,把衣服當作畫布,以針為筆、線為墨,刻劃春天。包括利用門簾裁切出海芋花型的裙襬,洋裝上有不少花鳥,利用外套布料剪製成鳥隻,有的利用五彩絲襪製成鮮豔花朵等,讓人從舊衣素材中看見「春天」。 李穎昕說,從小對服飾很感興趣,高中就讀服裝科,自己也留不少舊衣資源,這次比賽用的五彩絲襪就是國中保留迄今再利用;她對利用舊衣製造環保概念的新衣特別感興趣,未來希望有機會走服飾設計的路。

fsj 提到...

酷!鍋蓋、水塔合體 變身鐵雕瓢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8391

自由 2015-05-08

〔記者蔡宗勳/民雄報導〕嘉義縣素人藝術家賴銘傳是個瘋狂的夢想家,除變賣收藏品,購買媒材創作,並策劃在收割後的稻田裡舉行鐵雕展,預計六月下旬,民眾就可在田間觀賞到其壯觀美麗的瓢蟲等鐵雕作品。

五十四年次、從事廣告招牌設計三十年的賴銘傳,去年六月間,想及本身年近半百,「到底有什麼東西可以流傳下來」?反覆思考後,決定進行鐵雕創作,而且說做就做,同月二十日完成第一件作品。

賴銘傳為了創作,工作暫放一邊,少了穩定收入,為籌措購買媒材費用,不借賣掉收藏多年的檜木家具,雖然還不到散盡家財的地步,但幾近全力投入藝術創作,天馬行空地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完成一隻大鐵雕瓢蟲、六隻小瓢蟲,另有白鷺鷥、蜻蜓等作品,其中七件矗立在工作室對面稻田旁,引人注目。

為什麼會以瓢蟲為主要題材?賴銘傳的答案令人噴飯,原來他創作媒材大多是到回收場尋寶再利用,而瓢蟲殼的媒材以鍋蓋為主,最容易取得且便宜,大瓢蟲殼則是球型水塔裁製而成,觸鬚則分別為煎匙、大湯匙及舀匙,人物的身體則是利用農藥桶,預計展出四隻大瓢蟲、十隻小瓢蟲與其他動物、人物,合計約二十件,正在趕工製作另三隻大瓢蟲,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創意令人讚嘆不已。

賴銘傳的創作純粹出於對藝術的喜愛,也希望為所居住的社區注入活力元素,規劃在一期稻作收割後,於民雄鄉江厝店賴氏宗祠對面田地舉辦鐵雕展,屆時一旁蓮花田的蓮花盛開,相得益彰。



◆ 6傳統藝師獲人間國寶肯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52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85歲的台南營建匠師廖枝德,在台南東山、北勢寮等地蓋庶民建築,50年來堅持大木作漢式建築傳統工法,至今超過50棟古宅保存完好,顯見建築工藝精湛,被文化部指定為「人間國寶」。

廖枝德現因心臟病在護理之家療養,女兒廖娟靖說:「父親現在病榻,不能說話,他表示一輩子只做蓋房子這件事,留下了傳統技藝,他很高興。」

除了廖枝德,本屆人間國寶「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包括以疊斗式大木作為主的廟宇營建家許漢珍、北管音樂邱火榮、亂彈戲潘玉嬌、剪紙大師李煥章與傳統木雕葉經義共6人。文化部5月23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人間國寶舉行授證典禮暨特展。

78歲的葉經義是台灣戰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木雕工藝師,作品風格細緻嚴謹,人物表情自然。昨天他上台看稿子致詞非常緊張,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要特別感謝我太太。」

86歲的許漢珍為廟宇營建匠師,其大木作傳承自父親許銅爐,為了符合當代建築法規,他自學建築繪圖,成功以鋼筋混凝土仿造大木營建傳統廟宇。身形瘦削的他撐著枴杖,幾乎無法挺直腰講話,「感恩啊!政府不嫌棄我這麼老的老人,我能夠獲頒人間國寶非常歡喜。」

78歲的邱火榮擅長多種傳統樂器,尤其在鼓、嗩吶與弦表現最具代表,長期致力推廣北管音樂。邱火榮雖中風過,但復健良好。81歲的潘玉嬌是戰後第一代亂彈戲童伶,至今仍保留亂彈劇目160齣,堪稱目前亂彈戲前場表演中碩果僅存的佼佼者,目前定居台中。

投入剪紙藝術50餘年的李煥章,出入雅俗只為推廣剪紙藝術,今年4月以91高齡病逝。

文化部「人間國寶」從98年首屆授證至今,全國已有23位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5個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以及7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1個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團體獲得。

文資局副局長張仁吉表示,並非年紀大了就能獲獎,而是願意將藝術成就傳承下去,「無論是國寶或是國寶的一身技藝,都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

※ 相關報導:

* 蛇窯創辦人90壺展 見證陶藝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633-260107

竹南蛇窯創辦人林添福高齡90歲,今年規畫整年度系列展,精選歷年來90只不同造型、質感茶壺,從早期瓦斯釉燒到近代柴燒,透過90壺特展,呈現林添福不同年代的審美與壺藝趣味與台灣陶藝發展史。



◆ TCAC搬新家 市井裡的當代藝術中心(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86829

聯合新聞網 非池中藝術網 2015-05-07

熟悉大稻埕的人,一定會對慈聖宮的廟前小吃難以忘懷,那裡是饕客的美食天地,每到用餐時間,廟前老老少少併桌用餐;一旁有成群麻雀等著人們離開座位,要分一杯羹。

今年,致力於提供台北藝術社群交流與分享的開放平台,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在去年底搬遷後,4月於大稻埕重新開幕,開了首檔展覽「保安再製 太平工程:榕樹下的生產關係拓撲法」。落腳地正是大稻埕這人聲鼎沸、四處飄香的慈聖宮保安街旁。

在大稻埕,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是少數的當代藝術機構,這次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要在大稻埕以藝術社群的公共廣場之姿,持續轉動藝術社群的交流、用藝術與在地對話,開啟與地方連結的藝術計畫。

策展人呂岱如說,西方的公共生活發生在公共廣場上,但東方的公共生活,其實多發生在市井小巷中。也因此,首檔開幕展覽「保安再製 太平工程:榕樹下的生產關係拓撲法」,在當代藝術進到市井小巷之際,對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來說,不僅是新嘗試,也像是對大稻埕居民的一份自我介紹,為日後的對話起個頭。

展覽邀來藝術家黃大旺、黃博志、鄧兆旻、劉和讓參展,用自身的藝術創作脈絡,來回應「在地性」的的議題,並思考個體、藝術與市井生活間的交互關係....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獨臂客的畫作…盼你迎向光明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88593

「不要只看我的畫暗沈,大家應該更要欣賞迎向光明的一面!」,獨臂畫家黃為鉦在頭份鎮中正館辦畫展,昨天開幕,他介紹作畫理念,並歡迎民眾來觀賞體會。

黃為鉦從小對繪畫有興趣,國中畢業後因無力升學,16歲到廣告社當學徒畫電影看板,18歲有機會到台北電影公司,20歲在台中畫廊開始畫油畫,23歲時因車禍失去右手,一度放棄繪畫,親友的支持鼓勵,讓他有勇氣重拾畫筆,畫出生命故事。

* 長逾36米 江明賢新富春山居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523-260115

江明賢現於國父紀念館舉辦「水墨長河:江明賢創作大展」,展出50餘幅大尺幅水墨畫作,筆下盡繪多年踏訪中國大江南北景致及台灣人文采風。「水墨長河」堪稱江明賢「十年磨一劍」之大規模個展,逾36米的長卷《新富春山居圖》首度在台亮相。

《新富春山居圖》2011年完成後,曾在北京、山西與浙江等地美術館展出,台灣是首次曝光,此畫內容起自千島湖,行經新葉古村、建德大橋、三江會合處、嚴子陵釣台、桐君山、黃公望故居、富春畫舫、六和塔迄錢塘大橋,依循春夏秋冬時序並以「龍脈貫穿全畫」,江明賢表現現代建築與傳統村落交錯的當代版富春山水,也是他心目中的富春山水。

* 王攀元英雄淚 宜蘭美館開館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88725

宜蘭美術館將於5月17日正式營運,首展推出國寶級畫家王攀元特展,展出未曾公開的「英雄淚」等72件作品,展期至8月16日,縣民免費參觀。宜蘭美術館將持續策畫縣籍藝術家特展,成為宜蘭藝術美學教育場域。



◆ 四把椅子的三姊妹 重寫經典故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53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8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四把椅子劇團推出「重寫經典計畫」的第一號作品《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以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三姊妹》劇作精神為骨幹,台灣的風俗人文與當代社會模樣為血肉,描述台灣「田僑仔」家庭的故事。

該劇由編劇簡莉穎執筆重寫,以回應原作的態度,藉由台灣人經常使用的生活語法,講述一個發生在台灣中部、家道中落的田僑仔故事。

劇中主要人物四姊弟,形象各為尼特族宅男、文青打工族、婚姻破碎女老師與老處女,情境指涉著台灣近年普見的年輕人打工留學、西進中國大陸工作、都更炒房等議題,通篇是平淡無奇的日常對話、不夠直白的對生活處境的怨懟,以及充斥著許多尷尬的對話留白。

這一個家庭隨時處在危機與崩裂的邊緣狀態,像是懸在土石鬆動崖邊的一棟過時頹朽老屋。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由王世緯、王安琪、高若姍、竺定誼、林家麒等人主演,許哲彬執導,即日起至10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

fsj 提到...

發想人:創意才是城市最重要資本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9126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5-09

「房地產靠炒地皮、買房收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張家銘在房地產界打滾十多年,五年前創辦雋永R不動產,提倡「地產創新」觀念。他認為,「創意才是城市最重要的資本。」投資年輕人,等於投資你所居住的城市。

廿一世紀從「房地產時代」轉入「文創時代」,世界各大城市皆是以創意帶動城市升值,而非房地產。張家銘認為,台灣必須讓文創人才進駐市中心,跟城市產生即時、深刻的碰撞;而不是以不斷高漲的房租,將年輕人逼到城市邊緣。

亞太文創便是「讓年輕人、創意人才進駐市中心精華地段」的產物。張家銘透露,許多房地產業者跟他有同樣想法,認為房地產不能只是炒地皮,而應該成為催化創意、供年輕人安心孵夢的空間。

亞太文創還沒正式開張,張家銘已收到不少文創團體的提案。有人想做老人院美甲、有人想表演日式單口相聲、有人想生產得過國際設計大獎的濃煙過濾口罩。

五花八門的文創提案讓他驚訝台灣創意的豐沛,卻又感慨「台灣文創生產者太多,投資者太少。」

張家銘表示,亞太文創其實就是「群眾募資咖啡館」、是實體化的群眾募資網站。透過會員制,「讓人人都有機會當文創投資者。」

在大稻埕深耕文創的「世代文化創業群」,也發想組公司邀房東入股文創產業,讓承租房子的文創業者可以穩定租金發展事業。張家銘表示,以亞太文創所能連結的人脈與資金,未來打算集結有能力的投資者,在市中心為年輕人打造「不必擔心租金高漲」的文創街區。

※ 相關報導:

* 集資千萬 為文創人打造孵夢角落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91256

....「亞太文創」一樓是餐廳、二樓是展場、三樓與四樓是辦公室。張家銘表示,這三種空間是讓文創火花從迸發到落實,必須具備的空間元素,「亞太」也成了文創平台與實驗室,媒合有想法和有資金、有場地的人,將文創種子散播到其他角落。

他舉例,最近一個脫口秀表演者想在台北尋找表演空間,找上「亞太」。張家銘讓他免費進駐三、四樓的辦公室,並使用二樓展場作為「試演」舞台。

試演時間訂了,張家銘在網站貼出訊息,廣邀觀眾與投資者來看表演。試演當晚,一樓的餐廳會提供飲食讓觀眾盡情看秀,試演結束後,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和表演者聊天談合作。辦公室裡有一格格用透明玻璃隔起來的小隔間,都是小而美的「談生意」空間。

張家銘表示,亞太採會員制,會員每年會費兩萬五千元,可以免費使用亞太所有設備、參加亞太所有活動。只要是想推銷文創點子的文創人才,經過簡單的遴選,就可以免費使用亞太的辦公空間與設備,連辦活動都不用出錢,這些費用由亞太會員吸收。

※ 相關報導:

* 9台灣藝廊 前進倫敦藝博會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88925

九家台灣藝廊將於下旬前進倫敦藝術博覽會(ART15 London)參展,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具規模參展國際藝博會的紀錄。據了解,向倫敦藝博會提出申請的台灣藝廊總數絕不只此數。

倫敦藝術博覽會(ART15 London)以專業的博覽會策展團隊、明確的定位、完善的藏家計畫著稱,今年共吸引來自全球四十國、一百五十家藝廊參展,預定於五月廿日至廿三日展開。



◆ 花草入畫 台灣烏龍版畫飄茶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900040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9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人現在是聞茶色變,但泰國藝術家Yawawit Kunchaethong卻從台灣茶葉中萃取出天然顏料,創作有茶香的版畫作品,現於台北的CAM193藝文空間舉辦「淬藝術─2015泰自然.畫展」。

58歲的Yawawit Kunchaethong任職泰國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專長是版畫,15年前他開始使用樹葉花草等自然物的萃取物作為版畫原料,並投入相關研究。標榜「天然尚好」、使用天然顏料的創舉,在版畫界掀起新運動。

「版畫使用的原料並非天然,因此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方法,既能保留大自然、又能開創藝術不同的可能性,以及傳承泰國部分的傳統文化」,Kunchaethong說。

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10公頃林地,位在距離曼谷兩小時車程的邊郊,除了原有的樹林,他另種植一些可使用的植物,從這片樹林獲取創作所需的樹皮、果實等材料,自給自足不外求。

例如他萃取藥用植物穿心蓮的汁液,創作出《繽紛C的點滴》,暈染的綠色就像奇異果搾汁;利用薑黃創作的《陣雨3》,像一片黃土大地;而用蓼藍創作的《雨林》深邃的靛青像是午夜的幽靜。為了讓天然顏料軟化且防氧化,顏料中還添加蜂蜜,部分技術傳承自泰國傳統的染料文化。

這次在台展出8幅作品中,Kunchaethong更首次嘗試台灣茶葉的萃取,「台灣最有名的就是茶,我最喜歡高山烏龍」,除了高山烏龍,另用了包種茶、茉莉綠茶、凍頂烏龍和紅茶,為深淺不一的黃褐色,Kunchaethong以高山烏龍為底、泰國蓼藍為點滴,創作《繽紛B的點滴》,蓼藍宛如一顆顆有生命力的卵漂浮在茶香間。

「我喜歡自然顏料予人溫暖的感受」,Kunchaethong留學日本,創作受日本文化影響,多次受邀在京都、橫濱等地展覽,也曾在多摩美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這次因文化部「翡翠計畫」受邀來台,今(9日)下午在CAM193舉辦有機版畫工作坊。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為逝世病患開展 奇美醫師履約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90933

「我作畫,你寫詩!」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主治醫師謝宛婷,與癌末病人馬林寶蓮約定,為她的畫作寫詩;馬林上月去世,謝履行承諾在安寧病房藝廊展出國畫以及書法作品。

謝宛婷表示,馬林寶蓮因結腸癌肺部移轉,今年2月下旬轉入安寧病房,住院期間,經常與醫師、看護分享她的畫作;她擅長工筆畫及國畫,尤其是佛像,法相莊嚴但很溫暖,充滿人的氣味。



◆ 民歌40展 手稿黑膠見證風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900040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9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70年代台灣歌壇興起一股創作浪潮,至今仍令許多民眾懷念不已,昨(8日)「民歌四十」特展熱鬧開展,民歌之母陶曉清、歌手李建復等人齊聚,現場展出陳志遠、李泰祥等多位音樂人的手稿,以及珍貴紀錄影像,見證當年風華。

特別的是,現場有一面黑膠唱片牆,其中《我們的歌》就是由陶曉清發起,聚集吳楚楚、胡德夫、楊祖珺等8位民歌手灌製,是第一張民歌唱片,從此當時帶動校園民歌風潮。

「我是聽民歌長大的小孩,當時歌手結合文學與音樂創作,找回自己的發聲權。」策展人熊儒賢表示,今年距離楊弦在中山堂發起「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正好40年,之後便開啟一連串「唱自己的歌」的民歌運動,留下許多珍貴的詞曲及聲音。

「重聽民歌,絕對不只是舊世代的歌曲懷舊而已。」樂評人馬世芳指出,民歌展現獨立音樂的創作精神,承接50年代較具娛樂性的歌曲,橫跨風靡西洋樂曲的時代,展現世代交替與技術革新的意義,「年輕人從民間發聲,以實驗精神唱出時代的意義,改變華語流行歌曲的歷史。」

「民歌四十」特展即日起到24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

※ 相關報導:

* 聲.影幻魅 新感官的文明辯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9000405-260115

台北的「立方計劃空間」與盧森堡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合作策畫展覽「文明幻魅」,5月16日將在盧森堡開幕。本展邀請袁廣鳴、王福瑞和吳季璁3位台灣藝術家,一共展出8件聲音及影像作品。王福瑞也將於開幕當天在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進行一場聲音藝術的表演。

「文明幻魅」緣起於兩個藝術空間的交流策展計畫,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總監凱文.穆蘭2012年拜訪台灣後,便與立方空間展開雙向交流計畫,第一階段由穆蘭策展「混沌」,展出藝術家加斯特.布歇與娜丁.希爾伯的影像裝置展,去年在立方空間舉行。穆蘭曾擔任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盧森堡國家館策展人。

「文明幻魅」為交流計畫第二階段,引介台灣藝術家到盧森堡展出。策展人鄭慧華意圖通過這3位藝術家近10年來的作品,對當代文明進行檢視與思索....

fsj 提到...

鄧麗君「重生」 費玉清跨時空對唱
http://udn.com/news/story/8111/892415

聯合報 記者許晉榮/台北報導 2015-05-10

一代巨星鄧麗君昨晚在好萊塢團隊施以3D虛擬技術的魔法後,栩栩如生在1萬1000位小鄧迷眼前「重生」,開口就是經典的「甜蜜蜜」,餘音嫋嫋。她還以真人原音說了:「您好,真的好久好久不見,真的好想念大家,希望今晚為您演唱的歌曲,您會喜歡,謝謝。」此時對小鄧迷而言,「浮空掠影」或真真假假,已不再重要。

離開人間20年,鄧麗君在華人世界一直扮演舉足輕重地位,「數字王國」這回砸下1500萬美金(約4億6000萬元台幣),打造15尊以假亂真的「虛擬鄧麗君」,昨晚由6尊先打前鋒,「復活」的小鄧,在舞群伴舞下重現「甜蜜蜜」、「我只在乎你」等6首經典,也換了3套夏姿的大紅裙、橘色及象牙白禮服,一頻一笑貼近真人。她與小哥在合唱「你怎麼說」時,突然脫口:「歡迎我的特別嘉賓小哥─費玉清」,全場激動鼓掌,兩人四目交接「跨時空」對唱,成了當晚經典。

經驗老道的費玉清前一天特地先來彩排,因為不能有秒差失誤,每首歌平均都試了2、3遍以上,工作人員在台下看得目瞪口呆:「實在太像了,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小哥則感性說:「我非常榮幸參與這場別具意義的演出,今晚鄧麗君小姐找我特別代唱,也代表她如願回來,回到自己的故鄉。」

主辦單位也宣布8月8日將前進上海,因為鄧麗君生前從未踏上大陸,但她生前旅居香港時,因為眾多朋友都是上海人,小鄧本身也會說上海話,決定從上海出發,屆時「小鄧虛擬人」也將會增加為10尊,期盼她的美聲傳頌天下。



◆ 童子賢:培養文創金雞母 別殺雞取卵
http://udn.com/news/story/1/893695

中央社 台北10日電 2015-05-10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表示,政府要負擔BOT案把關責任,也要鼓勵本土服務品牌和文創品牌。政府、社會和輿論要培養「金雞母」,不要「殺雞取卵」。

針對台北松菸文創大樓BOT案,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受訪時表示,8日與富邦董事長蔡明忠開會,也找童子賢一起談。

童子賢傍晚表示,初步協調有不錯的發展方向,台北市政府可不再面臨富邦集團所屬台北文創公司要求出資買回松菸文創大樓,誠品可望出資買下商場和旅館部分的BOT投資。北市府可收到更多營運權利金,北市府可望分別與誠品和台北文創公司協商議約。

對於台灣文創產業,童子賢指出,台灣製造業和硬體強、服務業和軟體弱,文創和服務產業很少行銷全球,他認為與近日外界討論台北松菸文創園區的氛圍,有很大關係。

童子賢表示,政府不但要負擔BOT案把關責任,政府也需要鼓勵本土服務品牌和文創品牌。政府、社會和輿論,應該要培養「金雞母」,不要「殺雞取卵」。

他以熱門遊戲為例,香港遊戲公司透過網路在台灣遊戲市場賺取新台幣幾十億,卻不用繳稅給台灣政府。台北松菸文創園區差額幾百萬的權利金,卻耗費更多社會成本相互辯論。

在網路服務部分,童子賢指出,台灣每年有上千億規模在中國大陸的淘寶網或支付寶等平台交易,政府也收不到一毛錢稅收。

童子賢以日系百貨服務品牌和美系速食業者為例,在台灣和全球強力行銷,為國家創造競爭力、產值和就業機會。但台灣目前強項電子業和工具機產業,仍以硬體製造為主。

他說,台灣好不容易創造出來的服務品牌和文創品牌,被不必要的謠言和責難扼殺,將會是台灣服務業和文創產業發展的遺憾。

童子賢認為,政府不能直接介入文創產業,台北圓環殷鑑不遠,民間投資也不見得都能成功。文創和服務產業的發展,不是簡單的「轉租」而已。

他指出,從引進日系百貨、連鎖便利商店、美系速食業的服務管理模式可看出,服務業的服務精神、人才訓練、營運通路、風險管理等,都是很重要的know-how。若簡單視之,就會是扼殺台灣文創和服務品牌發展的遺憾。

※ 相關報導:

* 松菸文創苦哈哈 誠品富邦都虧損
http://udn.com/news/story/6/893788

....童子賢說,蔡明忠曾向他訴苦,富邦投資新台幣70多億元建設松菸文創園區,目前2年下來有4億元到5億元的虧損。誠品在松菸文創園區,累計也有4900萬元的虧損。

他表示,文創產業其實是「苦哈哈」的產業,需要社會的支持,沒有暴利、更沒有特權。社會應該給願意投注資金、忍受虧損、投入文創產業的業者,更多善意的支持。



◆ 頂級休閒椅 泰國荒野間誕生
http://udn.com/news/story/7270/892346

聯合報 記者羅建怡/泰國採訪報導 2015-05-10

消費市場M型化,歐洲的頂級家具紛紛搶進台灣,其中,不少品牌選在泰國設廠。這個家具產出有近45%為出口的生產大國,遠高於世界出口標準30%;不只外銷,內銷市場也成長10%。除了工藝精湛、皮質優良,這裡究竟還有何「隱藏版」的競爭力,讓各大品牌在此立足,行銷亞洲?

繞了一小時 才找到工廠

此行,我們選擇挪威傢具領導品牌Hjellegjerde的Fjords休閒椅系列,在泰國芭達雅的工廠,作為參考案例。

這家國際品牌的泰國工廠,卻連大巴車司機也找不著路,來來回回的在度假勝地的外圍打轉;光是尋路,就多花了一個多小時。

這個尋路過程,發現路邊除了小雜貨店,少有其他商販,與芭達雅飯店、沙灘與人潮的熱鬧相比,簡直像瞬間來到離群索居的荒野。但荒野間,鐵皮厝棟棟相連,比大也比神秘。直到進入Fjords工廠,才知每間鐵皮大厝裡,養活著數百甚至上千工人,出口皆大牌。

以Fjords泰國廠為例,採用挪威的管理制度,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205名員工,平均每年生產35,000張造型設計椅及休閒椅。此間工廠的總經理Tormod,曾擔任Hjellegjerde挪威總部生產部門總經理,可見品牌對於泰國廠的重視。

....Tormod指出,Fjords除挪威外,另於立陶宛、泰國設廠,泰國廠員工數最多。設廠泰國,主要是看好亞洲市場的無窮潛力,而泰國的家具工藝是勝出主因;他說,泰國木材樣式多且優良,政府政策支持產業創新與家具勞工的技術培養,也漸趨成熟。

其次,泰國出產的鞣製皮革,質量、準時交付與環境保護等,都勝過競爭對手,因此知名品牌如Louis Vuitton、Prada、Longchamp等,都採用其皮革作為商品原料。

※ 全文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台中歌劇院暖身 啟動序曲計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9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1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正式開幕日期尚未確定,台中國家歌劇院營推小組率先啟動「序曲計畫」,透過講座、表演,先將藝術節目帶到中台灣民眾的生活之中。開幕日期無法確定,讓藝術總監王文儀在記者會上顯得尷尬,「開館日期操之在台中市政府跟文化部,我們做軟體跟管理的,就是要從現在開始暖身,讓中台灣的民眾先有感歌劇院可以帶來的改變。」

台中國家歌劇院推出的「序曲計畫」,是一個社會藝術教育的開端,「每一齣歌劇的序曲,其實就是傳達作品關鍵訊息的重要樂章,更是作曲家心血的濃縮。」王文儀希望透過「序曲計畫」,讓中台灣的民眾積累更多「知識」後再去欣賞表演藝術,「收穫就會更多。」

台中國家歌劇院5月份推出「序曲計畫」第一炮「青春」音樂講座,講解作曲家舒曼的作品,地點在台中教大、東海大學、亞洲大學以及靜宜大學四校,全部免費。

王文儀表示,下半年國家歌劇院則將帶著節目「出走」到台中、彰化跟南投演出,節目包括台中國家歌劇院戶外廣場推出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的歌劇《布蘭詩歌》,用最前衛的方式演出百年作品。法國重量級導演波默拉將帶來童話《灰姑娘》,以全新手法詮釋大眾熟悉的經典。

其他節目還包括編舞家姚淑芬獲得第九屆台新藝術獎作品《婚禮/春之祭》,音樂時代劇場改編作家蔣勳同名作品的音樂劇場《少年台灣》等。

王文儀表示,台中國家歌劇院曾經做過初步調查,認為大台中地區最能接受的表演藝術形式是音樂會,其次是戲劇,之後則是舞蹈或其他形式的節目,欣賞的年齡層多落在25歲到35歲之間,「這只是問卷式的調查,希望先用實際節目跟民眾接觸,才能了解民眾所需,帶來更到位的藝術服務。」

※ 相關報導:

* 姚尚德為孩子籌備默劇遊樂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87-260115

套上黑白條紋衣,再塗白了臉、刷黑了眼圈,默劇表演工作者姚尚德以他那胖胖的卻靈巧幽默的默劇肢體,在觀眾臉上勾出一張張驚奇笑臉。今年是他從法國學成返台後的第10年,長年以不同形式推廣默劇演出也深入校園的他,正透過募資平台籌備一個給孩子的默劇遊樂場,透過默劇,要建立孩子的身體意識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 威雙台灣館開展 吳天章:別說再見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89190

國際藝術盛事,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本周正式開展。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首次以藝術家個展呈現,推出藝術家吳天章參展。

這檔展覽以「吳天章:別說再見(Wu Tien-chang: Never Say Goodbye)」為題,展出錄像與攝影作品,描述戰後台灣的豔俗文化、男女對情愛流逝的感懷,省思社會邊緣的黑暗角落。展覽從5月9日,展至11月22日。

* 玩亨機器人漫畫 有隱藏符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94-260115

機器人通常給人冰冷生硬的印象,漫畫家玩亨筆下的機器人卻繽紛多彩,充分展現人的姿態,正在新北市板橋小行星藝廊展出的「玩亨慢漫畫—數位漫畫插畫創作個展」,藉由各式色彩繽紛的機器人呈現人生百態。

這次展覽是玩亨持續十年不輟的創作,「畫作中,我放了很多隱藏的符碼,像是我出生的『1976』年,還有『錢難賺』、『做到死』與『過勞』等符號,都在畫作各個角落。」富童趣的形式背後,也表現了漫畫家對時代的抗議。

* 十三行赴南韓 搶救人面陶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416-260107

十三行博物館1日前進南韓,參與亞洲最大考古節慶「韓國漣川全谷里舊石器節」,製出鎮館之寶「人面陶罐」的縮小版立體拼圖,透過遊戲,讓南韓民眾體驗碎陶修復,更了解加認識台灣的文化遺址。



◆ 竹圍工作室 集結藝術軌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100039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1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淡水竹圍工作室今年適逢成立20周年,這個月策展集結20年來,所有藝術家成果與活動影像紀錄,盼更多人認識,淡水除了雲門劇場為國內最新藝術空間,還有這座由舊雞舍改建而成,最古老的藝術空間。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說,工作室800坪空間過去為舊雞舍,20年前改造為藝術村,供藝術家進駐,自由生活、創作,不僅為全台首座藝術替代空間實例,具重要象徵性意義,目前也是台灣國際能見度最高的民間藝術平台。

工作室昨起至18日策辦「走到20」展,主軸為「分享、共創」,匯集歷年成果與活動影像紀錄,一窺藝術家「都在做什麼」,進而促成與民間或國際合作。共分為另類空間、藝術介入空間、藝術工廠與藝術村4大展場。

「藝術也可以關懷社區,與城市連結。」竹圍工作室經理李佳珊表示,外界常認為藝術家「閉門造車」,2002年起主動前進當地社區,推動文化藝術,以藝術介入空間關懷並實質改變,展覽除呈現豐碩成果,也要打破刻板印象。

她舉例,2011年起執行「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將當地遭世人遺忘的小溪,重新復育生態、綠美化,喚起居民意識重視,去年獲台新藝術獎,今年更獲荷蘭資金挹注,將持續進行並提升國際能見度。

蕭麗虹坦言,一路走來並不輕鬆,台灣文化環境還不穩定,藝術空間也仍嚴重不足,不少人苦於缺乏資源,扼殺創作能量。竹圍工作室達成閒置空間再利用,也盼成為藝術人才搖籃,20年是全新起點。

她也說,淡水以文化著稱,但絕不只有26座古蹟,也極富現代文化氣息,盼更多人除了「最新」的雲門劇場,也認識「最老」的竹圍工作室。

※ 相關報導:

* 田定豐化身婉君 廣搜台灣原創音樂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94076

有華人的地方,就可聽到台灣創作的歌曲,就連中國大陸歌手對決節目《我是歌手》,每一季都有台灣歌手的身影。曾是台灣流行樂壇史上最年輕的經營者、種子音樂創辦人田定豐卻憂心地表示,台灣逐漸喪失華語流行音樂中心地位,必須回歸創作音樂本質,相信「好音樂」會被人們口耳相傳。

....他認為,「以前丟大筆預算宣傳歌手的時代已經過了」,唱片業者應改變頭腦,將更多資源回歸到創作音樂的本質,台灣不少獨立創作者如陳綺貞、樂團蘇打綠等,創作不但獲得歌迷的支持,演出地點更不限於國內;去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中國大陸歌手李榮浩,第一張專輯因沒知名度,所以為代理發行,但他的創作才華被金曲獎看到,也因此被觀眾看到,正是回歸創作本質的例子。

fsj 提到...

文創忘了產業 文化自我陶醉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96619

聯合報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暨產業創意博士班講座教授 2015-05-12

最近文創產業的經營型態與獲利標準在台北市鬧得沸沸揚揚。許多與文創產業毫無相關的人士、名嘴一躍成為文創產業的專家。文化局、相關企業、文化人士、名嘴、網友,大家對於文創產業卻都抱持著不同的定義。到底什麼是文創產業呢?文創產業的經營型態與獲利標準是否有一定的規範可循呢?一時「假文創」的標籤滿天飛!

文化創意產業,顧名思義,由文化、創意、產業三個詞組成。一開始,「文化創意產業」的確著重在文化、藝術相關領域的創意經營,但文創產業帶動了許多創意發想,進而出現很多靠著創意而獲利的新興產業。而這些產業與文化之間的鏈結越來越薄弱,導致大家對於文創產業的定義越來越模糊。

一間以文化產品自豪的公司(如誠品),可否跨足其他產業(如旅館或餐飲經營)?反之,傳統產業(如餐飲、新媒體)是否可以掛上文創之名(如創意料理、創意手機)呢?難道文創只有號稱文化人(或藝術家)才能創業嗎?「阿原肥皂」從農產品製造思維出發,加入文化與藝術符號,創造高價值產品,難道不是「文化創意產業」嗎?

其實,這種現象在英美各國也是如此:文化產生創意,創意製造文化。因此,國外已經擴大這個概念,偏好用「創意產業」一詞取代「文化創意產業」。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將「創意產業」定義為「源自於個人創意、技巧與才華,透過智慧財產的開發與運用,形成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潛力的行業。」簡單說,所謂的創意產業,其獲利來源必須來自於人本身的創意與技能,同時開發並運用其智慧財產。此外,創意產業必須要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

台北市的文創園區被批租金過高與文化鏈結度低,其內許多號稱「文創企業」的高獲利與高訂價被批評為「假文創」,似乎認為所謂文創產業就是:「文化人或藝術家依賴政府扶助、企業協助,靠著微薄的收入過著苦哈哈的生活。」這其實是「文創事業」,而非文創產業。所謂「產業」一定要有兩項要素:一是穩定的產業鏈(穩定的供應者或製造者、販售通路或經銷商、消費市場)。二是穩定的獲利模式,也就是要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如果沒有這兩項要素,那就只是文創事業,而非文創產業。

台灣目前的情況,「文創」令人混淆,令人忘卻「產業」本質,只能利用「文化」本身來自我陶醉。不如使用「創意產業」一詞比較恰當。政府應該跳脫提供補助款與低租金的思維模式,而從產業的概念來經營。創意產業一定是高獲利,因為創意本身就是無價,不以實際成本來計算定價。有潛力的創意工作者需要的絕對不是治標不治本的補助款,也不是低廉的工作室租金,而是需要政府協助他們建立穩定的產業鏈與獲利模式。與其干涉創意園區的獲利標準與經營型態,不如思索該如何讓成功的創意產業與年輕創意工作者合作,將「文化事業」產業化,建立長遠的獲利模式,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帶動台灣創意產業的發展。

※ 相關報導:

* 幾米作品「大地藝術祭」綻放 發起群眾募資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97281

跨領域經營幾米品牌有成的墨色國際,在即將邁入第十五年之際,展開全新挑戰,朝更國際性的文化遠景邁進,於七月下旬將前往日本參加全球最大的國際戶外藝術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並在募資平台Flying V發起專案,希望集合眾人的贊助與支持,使一系列的規劃能夠完成,向國際展現台灣精采的藝術作品。



◆ 張吉米再出招 每個觀眾都要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46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2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張吉米是台灣劇場的異類,他滿腦子奇想,不甘於作品受制在傳統封閉的劇場空間,時常挑戰觀眾的觀賞習慣與視角。

這些年,他開創了《CYH-279》與《汽車劇闖》的「移動劇場」系列,讓觀眾與創作者在機車與汽車上參與作品,去年他參與花蓮的「夜市劇場」,擺攤讓觀眾點購演出,今年他帶著一票台大學生,在舊台大體育館推出《距離115.904123AU》,揉合密室逃脫與實境劇的手法,邀觀眾一同入戲,與演員滿場流動行走,參與所有劇情發展。

張吉米喜歡挑戰難掌握、變數多的創作方式,「劇場就是某種程度的遊樂園,觀眾應該能藉此獲得獨特的體驗感受,而改變觀眾的體驗方式,本來就是我們創作者該做的。」

在《距離115.904123AU》中,觀眾一入場將被隨機分配到故事裡的21條線索中,跟著14位演員與手上的地圖,接連進入體育館的不同空間,欣賞也參與不同片段的演出;有意思的是,演出同時,體育館一樓有對外開放的市集,「到時候觀眾不只觀賞演員演出,自己也得參與演出,同時還會被沒有買票的、只是逛市集的觀眾觀看,這種雙重的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是我想嘗試的。」

張吉米說,國外有《Sleep no more》這樣的情境體驗作品,國內也有很多密室逃脫的遊戲,「這個作品有點像兩者的結合,但有點不同,我在意的是觀眾的參與,還有觀看視角這件事!」

《距離115.904123AU》5月16、17日與23、24日,連續兩個周末登場。

※ 相關報導:

* 劇團走出黑盒子 7月演基隆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96134

在基隆駐點3年的「三缺一劇團」,本月23日將在文化中心演出「土地計劃-首部曲還魂記」,並於7月舉辦以基隆為故事背景的「海港山城藝術季」,團長李玉嵐說,他們要走出劇場標準黑盒子,到南榮路「魏齒科」接觸更多人。

「三缺一是要打麻將嗎?」記者問,團長李玉嵐笑說,11年前4名輔大學生創辦劇團,4人開會總有1人缺席 ,所以就取名「三缺一劇團」,但現在他們會對觀眾說,缺一的一就是「你」。

* 布魯克的西裝 直視種族歧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465-260115

透過妻子對丈夫不忠的外遇故事,國際劇場名導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創作《情人的西裝》(The Suit),陳述南非黑人飽受種族歧視、階級壓迫的處境,本周在高雄春天藝術節登場。



◆ 莊奴開臉書 「我心甜蜜蜜」問世
http://udn.com/news/story/8111/893940

聯合報 記者袁世珮/台北報導 2015-05-11

在鄧麗君過世20周年之際,「甜蜜蜜」再度被傳唱,作詞者莊奴高齡94歲,計畫今年推出由徒弟高原與高勝美合唱的升級版「我心甜蜜蜜」。

鄧麗君有百分之八十的歌曲都由莊奴作詞,兩人其實只有一面之緣,長期都以書信往來,算是鄧麗君的筆友。莊奴透露,鄧麗君曾在信上寫道:「老師,謝謝您長期對我的指導,您可以直接稱呼我『小麗』。」

20年前,莊奴曾拜託鄧麗君與他的徒弟高原合唱、由他與作曲家左宏元(筆名古月)共同創作的「我心甜蜜蜜」。未料,鄧麗君雖然答應了,之後又遠赴法國、最後在泰國過世,這首歌就塵封20年。

如今,號稱「甜蜜蜜2.0」的「我心甜蜜蜜」,將由第四屆金曲獎歌后高勝美與高原合唱,成為接續「甜蜜蜜」的對唱情歌。

除有新歌要問世外,莊奴還註冊了臉書、Google Bloger和新浪微博,透過社群與年輕世代連結,臉書粉絲頁命名為「莊奴90後音樂人生故事」,分享他畢生3000多首創作背後的音樂故事與近一世紀的人生智慧。

※ 相關報導:

* 45名特效師聯手 小鄧頭髮根根分明
http://udn.com/news/story/8111/890692

小鄧迷日思夜盼「再見鄧麗君」,似乎不再是天方夜譚?以數位科技見長的「數字王國」,2年前就在周杰倫的演唱會中小試身手,重現小鄧30歲身影。今年是小鄧逝世20週年,來自好萊塢的45名特效師,歷經2個多月化腐朽為神奇,再經過百餘個版本不停修正,終於實現了不可能的「復活大夢」。

* 樂中有畫 76歲馬水龍 人生譜休止符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96569

作曲家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曾是數個世代共同記憶,也是台灣文化外交先鋒。與馬水龍結緣數十年的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昨天宣布,馬水龍已於五月二日因肝癌病逝,享壽七十六歲,由於馬水龍從未公開病情,這個消息震撼樂壇。

* 提攜後輩 盼用版稅獎助藝大生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96571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聞名國際,不過該曲創作卅年,一直因經費問題未出版樂譜,直到四年前才在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協助下問世。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邱君強表示,基金會將完成馬水龍全集出版計畫,圓馬水龍遺願。

邱君強也指出,馬水龍生前還規畫將作品未來演出版稅,作為台北藝術大學學生獎助學金。他在音樂教育貢獻卓著,曾任教國立藝術學院,引進「戲曲唱腔」、「鑼鼓樂」等課程,並邀現為朱宗慶打擊樂團音樂總監的朱宗慶回台任教,將打擊樂列主修。

* 柏林愛樂巴洛克 獻演全版布蘭登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0469-260115

紀念創團20年,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將來台演出巴哈全套《布蘭登堡協奏曲》6首,這不但是該團在全球第一次單場演出6首,還首度在台灣舉行「布蘭登堡講堂」,團員將全員到齊,現場示範第一號與第二號各兩個樂章,也將開放提問,讓學子有機會親炙樂團對於古樂的研究跟分享。

fsj 提到...

另一種凝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糾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489-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3日 楊 渡

幾乎要成了例行公式:每年「文化創意產業」都要被修理一次。今年不例外。只是這一次涉及比較深廣,原本被規畫為文化創意產業「樣板」的松菸和華山,也被打成「餐廳而已」,根本沒文化。

但爭議點還在於: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創意?怎樣才叫產業?

2009年幫當時副總統蕭萬長策畫「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時,曾舉辦了16場的會前會,邀請約300多位文化界朋友參與討論,希望擬定一個有助於文化人與創意者的政策。然而在寫結論時,和蕭萬長先生討論到兩個關鍵:哪些可以成為產業?哪些是無法成為產業?如何區分?如何維持創造力,以鼓勵台灣具有創意之島?

坦然說,不是什麼文化都可以變成產業,量產定價出售。文化與思想本身即是無價。孔子活著的時候,空有思想,沒人買帳,四處流浪教書。但思想影響後世,數百年後,他的思想成為主流、科舉考試的依據,教育界立即當它是搖錢樹。要細數中國的文化產業最大者,從古至今,莫過於孔孟儒家。然而思想無價,有價的是科舉、教學、印刷與考試出版業者,這才是產業,現在叫做教科書產業。

此外藝術創作也無價。畫作無法量產,梵谷一生賣不出畫。但他死後的畫作卻變成博物館,變成一個產業。這就是說:創作無法量產,不能成產業,但博物館可以,展覽產業可以。

而在影視、流行音樂、會展、新聞、體育、廣告等各方面,早已形成產業規模者,就不需要特別去補助,只要營造好政策與環境即可。

所以一定要先區分出可以做產業與無法做產業的。可以做產業的,政府需要做的,是制訂好基本大法,訂好政策,營造良善的創作環境與市場,讓有意參與產業者,在融資、場地取得、活動展覽等各方面都方便,就夠了。

至於無法產業化的,如文學創作、劇場、戲曲等,原本已存在文化補助,就維持應有的補助。同時,為鼓勵創作活力,應有一定比例的補助給予創作者。原因很簡單,所有的創意,必然來自對過去形式與理念、主流價值、舊有思維的叛逆,這樣才有創新。但這樣的叛逆,古往今來,能成功者,百分不及一。不要說每個藝術家天分不同,即使是藝術家本身,每一次的創作實驗,也不一定成功。允許失敗,坦然繼續創作,這就是創作的動力。政府要做的,是給出應有的補助,讓熱血的創作者有更多的機會去做成功或失敗的實驗。

至於補助的比例,最好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給年輕的創作者,每個人的數目不必大,但給許多人,讓熱血創意有機會去實踐。但其中,或許會有百分之九十無法成功。但沒關係,累積創作經驗比什麼都重要,剩下的十分之一有所成,那就很幸運了。第二個三分之一的比例,或可補助這些創作者往上發展,讓它有機會成為中型的團體,或做更大型的創作。但他們也許會失敗,所以最後成功的必然只有極少數。這些極少數,便是能獨當一面,或者代表台灣去國際上表演的。至於他們能不能成為產業,就看藝術家的各種能力了。創作成功,經營失敗,也是有的,誰敢打包票呢?

此處不是想說明「文化創意產業」該如何,而是想說明,文化、創意、產業宜分開思考,不能只用一個概念,一路到底。文化有底蘊有傳承有創新,創意的本質在叛逆,做產業則要可複製,成功行銷,三者不能等同起來。

因此,一個創意能否成為產業,往往不在創意本身,而是更多其他的因素。陳立恆的成功,許多人以為創意,卻忘記了他在生產、流通、展點上,下了多少苦功。而一些看似成功的創意產業,哪一個不是靠長期的苦心經營,人脈的建立,才奮鬥有成?比傳統產業一點都沒有更輕鬆。

藝術創作本乎一心,絕無僥倖,至於產業成不成,是另一件事。這正如梵谷創作好不好,是一件事;能不能用他的作品做美術館,是另一件事;想清楚,會比較容易往下走。(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畢卡索阿爾及爾的女人 55億創歷史天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505-260115

11分鐘的競逐,史上最貴拍賣藝術品寶座更迭。畢卡索的油畫《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於紐約時間5月11日舉行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億7936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55億2230萬元)的天價結標,成為史上最高價的拍賣藝術品。

* 研發燈具伴癌妻 專利作品躍旅店
http://udn.com/news/story/7241/898787

「在地化就是全球化!」31歲台南在地燈具工藝設計師林庭安,前年為了照顧罹患淋巴癌的妻子孫千惠,從廚師改行在家研發觸控燈,陪伴妻子,沒想到在網路上受到好評,同時被甫開幕的老爺行旅相中,除了被展示代售,下半年更將成為客房專屬燈具,林庭安說,「被肯定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 宮崎駿動畫 國人最愛《神隱少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428-260114

宮崎駿動畫是台灣人跨世代的回憶,一份網路調查發現,台灣觀眾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是《神隱少女》,遠遠領先第二名的《龍貓》;最喜歡的女主角則是《神隱少女》的千尋,最佳男主角則由《霍爾的移動城堡》帥氣的霍爾奪下。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副教授魏玓發起網路調查,最後總計回收1024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在台灣觀眾心目中,最喜歡的宮崎駿動畫作品是《神隱少女》,得票率26.5%,第二名為《龍貓》183票、佔17.9%,其次則為《天空之城》和《霍爾的移動城堡》。

魏玓表示,宮崎駿是台灣「五年級」後段班到八九年級的共同回憶,但台灣過去討論動畫多以迪士尼為主,與宮崎駿相關的探討則相對較少,希望藉由這次調查,從數字上實際觀察台灣人對宮崎駿電影的喜好分布。



◆ 台灣搞文創 民眾多看衰
http://udn.com/news/story/6655/899735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5-05-13

文創話題滿城風雨,台師大今天公布最新調查顯示,對台灣發展文創有信心的民眾還不到三成,政府把文創產業列為國家發展旗鑑計畫,但民眾卻「看衰」;學者表示,政府應檢討台灣發展文創是否走偏了方向。

應鼓勵發展國家特色及原創品牌

台師大「文化行政暨政策」研究室5月1日至5日進行民眾對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發現民眾對台灣發展文創產業信心偏低。研究主持人、台師大表演藝術所教授夏學理表示,文創產業應鼓勵發展國家特色及原創品牌,但兩個有代表性的松菸和華山文化園區,卻在搞零售業、做進口生意、當二房東。

夏學理指出,中國大陸2010年就頒布正式法令,禁止文創園區做二房東;台灣把文創產業訂為國家發展旗艦計畫,卻任令文創園區當二房東,看不到文創品牌,這是很悲哀的事。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看好比率也跌破兩成

台灣流行音樂在華人社會占有一席之地,但調查卻發現,民眾看好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比率跌破兩成,只有一成八的人有信心,去年同一調查還有兩成看好度;再問民眾對台灣偶像劇的國際市場影響力,看好度低於一成。

台灣文化藝術水準 快被星港超趕

進一步請民眾對台、日、韓、星、港、大陸五個地區的整體文化藝術水準做排名,台灣居第三,排名和去年一樣,但排名第四、第五的香港和新加坡,得分比去年進步。夏學理表示,台灣向來自詡文化藝術水平居領先地位,但快被星港超趕,透露出警訊。



◆ 手藝寫歷史 北港匠師成立協會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98691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2015-05-13

北港地區數十名工藝匠師昨天成立雲林縣第一個傳統工藝文創發展協會,包括3名國寶級大師及捏麵人、彩繪、剪黏、粘錫等匠師齊聚,在前縣長蘇治芬見證下,3人印下手印,象徵巨匠之手永存不朽,意義深遠。

號召成立協會的文史人士蔡享潤說,北港是宗教古鎮,擁有豐富又精彩的工藝文化資產,國內諸多工藝也發源北港,各類匠師的手藝更是首屈一指,去年舉辦五湖四湖宴工藝大展,展示北港所有匠師作品,獲極大迴響,也催生工藝協會的成立。

蔡享潤說,協會將發展成為工藝展演、廟宇建築及教育薪傳的平台,40多名成員全是國內知名的民俗工藝匠師,目前雲林有5人獲文化部列為「文化資產保存者」,北港就有3人包括彩繪大師洪平順、剪黏藝師許哲彥、雕佛巨匠陳明洲等三位國寶級大師,相當珍貴。

昨天3人得高望眾獲選為常務理事,許哲彥當選創會理事長,他表示,文創工藝已成為民間藝術主流,老藝師一生奉獻在民俗藝術,期待透過協會成立,讓匠師獲社會的尊重並能夠傳襲珍貴手藝。

蘇治芬說,所有藝師用手藝寫歷史,工法雕術更是一流,是雲林的藝術寶藏,未來期能進駐即將完工的北港文化中心施展所長。

蔡享潤強調,協會也將結合藝文學界,認養水道頭、顏思齊紀念碑等歷史景點,再由匠師集體創作,把最好作品永留北港。

※ 相關報導:

* 順風耳的冒險 談挫折與勇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3000503-260115

金童玉女從天降,5層樓高的順風耳與千里眼橫越大海展神威,還有大街上的神仙鬥法,雞、鴨、松鼠、豬的情義相挺,紙風車劇團年度新作《順風耳的新香爐》,透過媽祖娘娘身邊順風耳離廟出走的冒險故事,要與觀眾共同尋找面對挫折與認識自己的勇氣。

fsj 提到...

不砍樹不拆屋 老店轉型拚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01254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 2015-05-14

「我們是否需要文創園區?」松菸爭議不斷,以文化著稱的府城,這幾年文創產業興起,學者表示,大台南本身就是文化寶庫,若要拆屋整地建園區,不如從「文化保存」的角度切入,結合舊建築與創意,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西班牙UCLM人文學院跨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台南公民智庫召集人黃建龍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外行之多年,到了台灣卻被大眾寄予眾多願望,不僅要促進觀光、消費,還要能改造街區、活化老屋,甚至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台。當創意變成鈔票,也讓文創產業成為「商業」。

黃建龍說,「文創」商品售價不斐,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說,很難達到量產的目標。若要在西市場興建文創園區,「實在矯枉過正!」不如透過整建老屋,鼓勵經營者對舊建築的軟、硬體進行改造,或協助原有老店家「轉型」,延續歷史脈絡,「才能打造出你我都能消費起的文創園區。」

十鼓仁德糖廠文化園區遠近馳名,團長謝十表示,10年前得知台糖想賣掉糖廠內的老舊機器,但他認為這些都是見證台灣發展的重要一份子,於是承租下來,將壞掉的機器重新修復,在「不砍樹、不拆房子的基礎上」,保留舊有文化結合鼓藝,打造出不一樣的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是好的方向,但也別出賣了靈魂。」

※ 相關報導:

* 同個廣場 台北文創租金貴8倍
http://udn.com/news/story/6655/901160

文創團體近來反映,台北文創大樓前廣場因主管機關不同,竟出現「一地兩價」,台北文創公司主管的文化廣場一天租10萬元,隔壁台北文化基金會主管的文創大街只要1萬2千元,差價達八倍,大呼扯。



◆ 人瑞畫家 王攀元的苦澀美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56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4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籌備12年的宜蘭美術館將於5月17日正式開幕,將以「象徵與指涉:王攀元繪畫的『苦澀美感』」揭開序幕,展出72幅王攀元的畫作,其中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借4幅畫作,昨兩館舉行迎畫儀式。

高齡104歲的王攀元是2001年國家文藝獎得主,雖然出生在江蘇,宜蘭卻是王攀元第二個故鄉。

宜蘭縣文化局局長兼美術館館長林秋芳表示,王攀元不僅是宜蘭、也是全台最老的畫家,「他的藝術穿越時空、洞悉人性,具普遍性和穿透力,對當代藝術是有影響力的,因此無論輩份和藝術成就,王攀元都是不二人選」,林秋芳補充,「這個展覽不僅向王攀元致敬,也帶有宣示性,定調宜蘭美術館不只是地方美術館,還會是個和全台灣、甚至外國對話能力的美術館。」

林秋芳透露,王攀元日前雖一度住院,但身骨硬朗,惟年事已高,原訂不出席開幕典禮,但昨家屬表示,王攀元嚷著想出席,「他期待宜蘭美術館很久了。」

作品具有心靈穿透力

王攀元1912年出生江蘇的富裕人家,3歲父親過世,母子被家族排擠,13歲母親病逝,王攀元的處境更加艱難,在大家族鬥爭中求生存,勉強完成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業,原本赴法留學,遇上戰亂,1949年逃難到台灣,曾在碼頭當搬運工,而後經人介紹輾轉到羅東中學教書,在宜蘭落腳超過50載。

坎坷經歷轉化為喜悅

王攀元充滿戲劇性的坎坷經歷,策展人王哲雄形容都化為筆下「淒清的『苦澀美感』」,「我第一次看到攀老的畫就被震懾住,站在畫前15分鐘無法自己」,「從豪門少爺到生活困難,都反映在他的畫作中,雖然是孤寂苦澀,卻透過如夢如詩的繪畫語言,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的喜悅。」

史博館館長張譽騰指出,史博館1987年為王攀元舉辦第一次個展,2001年再辦「攀圓追日:王攀元九十自選展」,典藏攀老的《龜山》、《北大荒》、《奔馳的狗》及《倦鳥》4幅畫作。王攀元的《龜山》有兩幅,分藏於史博館和宜蘭縣文化局,這次兩畫作喜相逢同台展出。「象徵與指涉」5月17日展至8月16日,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民眾免費入場。

※ 相關報導:

* 畫畫跟做人一樣 愈簡單愈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567-260115

從小少爺到只求三餐溫飽,當教職每月300元的薪俸要養活一家6口,王攀元的人生際遇宛若兩個世界,即使如此,他仍未放棄繪畫,女兒王多慈回憶童年情景說「家裡有塊木板,白天是爸爸的畫桌,晚上換成爸爸的床」,窮苦情景可見一般,除此,王攀元黑黑暗暗的畫風亦不討喜,常遭來訕笑。

王攀元的畫風簡約、純粹,畫作中常見奔跑的狗、孤鳥、老人、孤帆及形單影隻的女人,獨身面對空曠的背景,策展人王哲雄認為這些都是「象徵」王攀元的身世,他轉述王攀元曾說,「我的身世最痛苦,最淒慘,但我不怨天尤人,不發牢騷。我畫畫喜歡廣大、空間很大。我做人處事,空間很大,好話要簡短,我畫畫也是這樣,愈簡單愈好,我喜歡單純。」

* 竹編演繹書法 令人驚艷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114

結合國內書法巨擘董陽孜及國際知名藝術家王文志的「竹墨」跨界展,正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氣派開展,兩位當代藝術家共運用1百幅書法作品、2千支竹子、2千公斤稻米和1千5百公斤白沙,以董陽孜作品為元素,搭配王文志其擅長的竹編織,運用稻穀、白沙及茶葉等嘉義在地的物產,結合空間裝置方式,重新演繹董陽孜的作品,所呈現視覺美感令人驚艷連連。(圖文:記者蔡宗勳)

* 日本大地藝術祭 幾米與林舜龍攜手跨越國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02161

2015年日本大地藝術祭,歷年來邀請眾多國際藝術家以農田作為舞台,透過藝術創作、裝置空間等不同手法,結合地景、環境、人文因素,打破國家、語言等藩籬,使人重新重視與自然間的緊密關係。

uDesign有.設計指出「此次與藝術家共同發起募資活動,期望透過群眾募資的即時性與便利性,將文化藝術的力量擴散,搭起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橋樑。」如贊助者可事前在台灣創作展品,由團隊帶往日本展出、並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返程團隊將帶回日方製作的展品回贈,形成台日藝術交流的最佳管道,當募資達到百萬元,藝術團隊將遴選兩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同前往日本進行創作。展期結束後,將透過結合美濃黃蝶祭與台南古屋修復等活動,將日本大地藝術祭精神延伸回台灣。



◆ 歌仔戲遇上聖歌 如太陽邂逅月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57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4日 04:10 趙靜瑜/台北報導

一團唱的是天籟純潔聖歌,一團則以歌仔戲帶出國樂絲竹傳統,科隆中世紀人聲古樂團首度訪台,將與采風樂坊、歌仔戲國寶名家大師廖瓊枝一起合作「太陽與月亮的美麗邂逅」音樂會,透過跨界留下更多對古樂的創新與嘗試。

擔任節目策畫的采風樂坊藝術總監黃正銘表示,科隆中世紀人聲古樂團音色純粹,情感神聖,宛如月亮般無暇;「我們以崑曲、絲竹唱演歌仔戲,說盡人間事,就像太陽。」

兩樂團首度合作,各自帶來東西文化背景不同的經典曲目,科隆中世紀人聲古樂團演唱《智慧的力量》、《永恆的主》、《聖母的讚美詩》等,並將首度帶來900年前歷史上第一位留名的作曲家德國修女賓恩(Hildegard von Bingen)所寫的宗教劇。從記譜、祭儀的考證與古器樂的還原都將首度在台灣重現,感受中世紀音樂的神聖與純潔。

采風樂坊則帶來崑曲跟絲竹合奏的《步步嬌》、北管絲竹曲《上四套》等,兩團也將共同演出黃正銘的創作《馬嵬坡》,由台灣國寶級歌仔戲名旦廖瓊枝與德國女高音瑪利亞共同演出。

「當時在構思節目時,除了各自分別介紹自己古老的音樂之外,台灣有什麼聲音可以跟她們對話,後來就想到了廖瓊枝老師。」黃正銘說,這首《馬嵬坡》共有6段,兩團或合演,或清唱,都展現了千年音樂交會的獨特性。

廖瓊枝說,這個團的聲音彷彿在歌詠神,美到極致;女高音瑪利亞則說她從未聽過如廖瓊枝般歌仔戲嗓的聲音,太陽與月亮在台灣也有了深刻的交會。

「太陽與月亮的美麗邂逅」音樂會將於本周六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相關報導:

* 用愛補滿世界 要讀周夢蝶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01379

去年五月一日,詩人周夢蝶辭世,兩岸悼念文章不斷;這位一生清貧、淡泊名利的詩人,隱然成為華文世界的「國民詩人」。文化界昨為他舉辦「追思.夢蝶」追思會,並宣布出版周夢蝶詩選「夢蝶草」與籌組周夢蝶詩獎。

....龍應台透露,周夢蝶每天必讀紅樓夢。問他為什麼不去尋找愛?他回答:「愛是一種能力,但我缺少這種能力。」其實周夢蝶的詩充滿了愛,在這個缺乏愛的世界,人們更需要讀他的詩。

fsj 提到...

蔬果店的女兒 獨創洋蔥燈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03338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基隆報導 2015-05-15

二信高中廣告設計科高三學生呂方楠由父母親的蔬果店啟發靈感,運用校內廢棄電線和樹枝打造質感優美的「洋蔥燈」,電線纏繞的洋蔥空隙間透出溫暖黃光,典雅的設計獲選參加新一代設計展。

呂方楠的洋蔥燈主要素材皆來自廢物利用,她自半年前開始構想畢業展作品時,無意間發現校內電機科丟掉為數不少的漆包線,紅銅色的漆包線發出迷人的金屬色澤,她決定以此做為創作素材,這時靈光一閃,發現漆包線顏色和家中賣的洋蔥相當接近,於是美觀兼具實用的洋蔥燈的概念逐漸成形。

電機科主任劉兆祥協助裝上鎢絲燈,讓溫暖的黃光從編織的圖騰間投射而出,襯著紅銅色澤的洋蔥,在夜晚中光燦奪目。洋蔥燈月初參加新一代設計展,在台北世貿展出期間獲得不少讚賞,呂方楠的作品6月1日起於市政府藝文走廊展出。



◆ 民歌四十出書紀念 曝光民歌遭禁秘辛
http://udn.com/news/story/8/90513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2015-05-15

慶祝民歌40年,大塊文化與「民歌之母」陶曉清合作,完成 15萬字的「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該書介紹近百張民歌時期經典唱片、收錄500張歷史照片、文件與手稿,並重現19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

1975年6月6日,歌手楊弦在中山堂舉辦一場民歌演唱會,上半場唱各國民謠,下半場唱他自己創作的歌,詞全是詩人余光中作品。這一天成為民歌元年。

當時陶曉清在中廣主持音樂節目,也是楊弦演唱會座中客。那時廣播節目放的統統都是西洋音樂,陶曉清大膽在節目中播放楊弦演唱會實況錄音,「原以為會有聽眾來信大罵,沒想到反而收到許多鼓勵和詢問的信」,不少聽眾寄自己寫的歌給陶曉清。

1977年起,陶曉清固定在周四介紹這些「自己寫、自己唱」的歌。當時廣播是媒體主流,民歌透過陶曉清的介紹迅速為大眾認識。兩年後,新聞局成立歌曲輔導小組,所有歌曲想上廣播或電視,都得通過審核。

歌手蘇來回憶,他譜曲、許乃勝作詞、施孝榮唱紅的「中華之愛」,第一次送審並未通過,「因為歌詞描繪思念大陸之情」。他們被迫在末尾加上「中華中華坦坦蕩蕩/我摯愛的大中華/要努力奮起復我河山/讓青天白日普照大地」,並把曲調從憂傷的小調改為昂揚的大調。加上洋溢「反共復國」精神的結尾後,「中華之愛」不但一舉通過審查 ,還奪得金鼎獎。

民歌強調的「唱自己的歌」,翻轉那個時代對音樂、民族與自我的認識。到了人人都在「唱自己的歌」的現代,陶曉清認為,民歌精神是「扎扎實實地生活、扎扎實實地創作」,只要認真生活與創作,所寫的歌都是民歌。

※ 相關報導:

* 青春影展 47部入圍短片線上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618

吸引全台超過三百部影片角逐的「2015青春設計節─青春影展」,經評審團決選出四十七部劇情、紀錄與動畫入圍短片,得獎名單將於廿四日出爐,為了讓各界感受學生們的無限創意,即日起至卅一日民眾可以透過電腦、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免費觀看這些入選影片。

* 霍榮齡的設計 凝視台灣文化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6000998-260301

當台灣的設計、文創軟實力受到國際肯定,大陸文化人都想要來台探究雲門舞集、故宮、朱銘的同時,這些藝術家所看見的台灣中,都有一部分叫「霍榮齡」。

她是金馬、金鐘、金鼎、金蝶獎得主,在台灣、香港從事設計工作40餘年。許多台灣文化人說,看見台灣,就很難沒見過霍榮齡。從蘭陵劇坊的服裝到雲門舞集的海報和節目單,從《故宮勝概》、《雄獅美術》、《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台北人》月刊到2003年版的金庸全集,她的設計幾乎成為台灣文化史的一部分。



◆ 復仇者2陸瞎翻譯 撐下去變趕緊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5001032-260308

旺報 2015年05月15日 記者廖慧娟/台北報導

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世紀》12日在大陸上映後,錯誤百出的中文翻譯引發爭議,例如雷神索爾驕傲地表示:「I’m Odin’s son.」,原文應是「我是奧丁(北歐神話中的戰神)之子」,沒想到字幕居然出現「我是奧丁森」,美國隊長要同伴「撐下去」,字幕卻打出「趕緊跑」,被網友瘋狂吐槽。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承接翻譯工作的八一片廠譯片負責人王進喜表示,工作時間只有10天,讓翻譯該片的劉大勇獨自背負罵名,實在太委屈。

《法制晚報》、新浪娛樂均報導,網友揪出許多令人無言的「神翻譯」,美國隊長說:「Even if you get killed, just walk it off!」應翻為:「即使被殺,也要撐下去!」字幕卻顯示:「有人要殺你,趕緊跑!」網友調侃譯者:「跑你全家啊,趕緊跑!」

山繆.傑克森飾演的神盾局前局長「福瑞」(陸譯弗瑞)支援「美國隊長」時,「美國隊長」驚訝地爆了句髒話:「You son of bitch.」原意是「你這個狗娘養的」,字幕卻出現:「你個老夥計」,網友忍不住吐槽:「硬氣的髒話怎成賣腐(同志情)了?」

報導指出,電影片尾打出的翻譯者是劉大勇,但經媒體查證,真正的翻譯人是大陸著名「字幕組」成員谷大白話,他曾翻譯數百部美國影集與脫口秀。該片4月19日在大陸舉行首映記者會時,現場播放的片段即是谷大白話的版本。谷大白話5月5日曾在微博承認翻譯《復仇者聯盟2》,也隱晦預告自己的名字不會出現在主創名單中。台灣4月30日搶先全球播映《復仇者聯盟2》,繁體翻譯字幕是在台灣製作,與大陸版本不同,雖也有批評聲音,但大部分觀眾反應翻譯很傳神,十分有趣。

※ 相關報導:


* LINE貼圖插畫家 開展會粉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456

台灣地區LINE使用者高達二千萬人,最愛互傳貼圖,新光三越中港店邀集擁有65萬FB粉絲的DOROTHY、進入LINE貼圖百大熱銷榜的鬼門圖文、笑談百貨服務業人生的大陰盜百貨,以及3套貼圖都是台灣排行榜第一名的香蕉人等12名插畫家,聯手舉辦LINE原創貼圖插畫展,展覽期間,每週末都會安排插畫家到場與粉絲互動、聊天。(圖文:記者張菁雅)

* 17張諷刺台灣畫作者 驚傳抄襲被噓爆
http://udn.com/news/story/1/904365

台籍社論插畫家許凱迪(Kai Ti Hsu)近日在網路流傳一系列自己的插畫作品,標題為「17張諷刺台灣和全球社會的插畫,最後一張會讓所有文創人落淚」,該篇文章一度在網路熱烈分享,其中最後一張運用圖畫表示台灣所謂的文創產業,事實上只為富者開門,服務與重視的並非廣大的藝文工作者,讓此時此刻文創議題屢登媒體版面的現下,引起不少台灣人的共鳴;但卻有一名來自義大利米蘭的藝術工作者在許凱迪的臉書上踢爆,許的某張插畫作品抄襲了他本人的作品,令現今雪上加霜的文創及文創工作者再度蒙塵。

一名米蘭藝術工作者艾米朗若‧龐茲(Emiliano Ponzi)於本月13日在臉書上寫道:「我不曾貼文進一步追究任何在網路上傳我個人作品的行為,但我從朋友得知了一個專業工作者不應做出的最壞示範;我不生氣、但卻失望,成為一名偉大的插畫家代表要你用自己看世界的觀點去設計屬於你自己的作品,顯然這位許先生並不這麼想。

* 沉睡的巨獸 麥斯卡利探索自由樣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5000502-260115

在散落一地的紙箱旁,6位舞者的身體獨立遊走著又不時交會、擠壓、交疊、翻滾,他們拿起麥克風喃喃著何謂民主何謂自由選擇,他們丟擲接捧紙箱,不斷重新排列組合成一堵矮牆、一座高塔、一條道路,又以身體碰撞輕易毀壞。在舞蹈空間舞團與西班牙編舞家麥斯卡利合作的《沉睡的巨獸》中,將以舞蹈肢體質疑現代民主與所謂自由的模樣。

麥斯卡利過去是荷蘭舞蹈劇場一、二團的舞者,2011年起專職編舞,是歐陸新生代的獨立編舞家,過去曾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過《橄欖樹》和《時境》,擅於以物件製造詩意情境、隱喻作品主軸。不論是《橄欖樹》中以白撲撲麵粉處理時間的塵埃感,或是《時境》中以滿台扁豆處理人的集體存在與時間的流逝,都讓觀眾印象深刻。

fsj 提到...

觀天下/名畫的控訴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07456

聯合報 張佑生 2015-05-17

國際畫壇過去這一周發生兩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其一是被納粹掠奪的馬蒂斯畫作《坐扶手椅的女人》,纏訟多年後終於物歸原主(的後人)。

另一則是畢卡索一九五五年的油畫《阿爾及爾的女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創下歷來藝術品拍賣最高價紀錄,以近台幣五十五億元售出。

納粹在二戰期間搜刮藝術瑰寶後占為己有的劣行,罄竹難書。新片《名畫的控訴》就是改編自真人實事。

一九三八年,德軍侵襲維也納並闖入民宅大肆搜刮,瑪麗亞跟她的猶太裔家族也難逃被政府迫害的命運,唯有瑪麗亞順利逃亡美國。

二戰結束後,由畫家克林姆為瑪麗亞姑姑艾蒂兒所畫的《艾蒂兒肖像一號》成了國家資產,留在奧地利美術館。幾十年過去,無法忘卻歷史傷痕的瑪麗亞決定到奧地利提出告訴,伸張遲來的正義。

《艾蒂兒肖像一號》畫作被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片中有句台詞非常動人。瑪麗亞表示:「別人眼中這幅畫是克林姆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對我來說,它代表我最親愛的家人。」

誰說藝術無價?畢卡索作品創天價後,奧地利「標準報」批評藝術商品化的程度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忍耐的地步,商業價值遠超過藝術或社會價值,藝術品成了炫富甚至洗錢的工具。

也許,這就是「名畫的控訴」,只是人們聽不見。

※ 相關報導:

* 垃圾堆上的赫拉巴爾 看見捷克底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336-260115

與米蘭昆德拉齊名的捷克作家赫拉巴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生有十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其中《嚴密監視的列車》曾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失翼靈雀》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台北文學.閱影展」,今年就以赫拉巴爾為主題,播映10部經典電影。



◆ 妹當姊「麻豆」畫出姊妹情深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07202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2015-05-17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3年級學生蔡函庭,與學舞蹈的妹妹蔡衣宸姊妹情深,蔡找妹妹當模特兒作畫,花1個月完成「妹妹沉思」主題畫作,獲評審青睞,獲系展特優獎,昨天在嘉義市鐵道藝術村獲文化局長顏加松頒獎表揚,她說:「我要拿獎金給妹妹分紅」。

「畫妹妹也是畫我自己!」蔡函庭是新竹女中美術班畢業,妹妹讀台體大舞蹈系,姊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蔡函庭朝美術發展,妹妹練舞蹈,2人感情深厚。

蔡函庭2年前獲新竹美展第一名,參加首次移師校外鐵道藝術村4、5號倉庫的系展比賽,想找妹妹當模特兒作畫,在住家要妹妹擺姿態,卻怎麼擺都不對,最後妹妹自己坐椅子才擺對了,她拍照花1個月完成巨幅畫作,答應獲特優5000元獎金,送妹妹1000元分紅。

視覺藝術系展「TRA 藝術-就是換個角度」,系主任簡瑞榮帶師生參加開幕茶會頒獎,系展共102件作品入圍,依屬性分3大類,複審出優勢作品參展,即日起到31日在嘉義鐵道藝術村4、5號倉庫展出。



◆ 「蕭狼」賴昱權 咬住咖啡夢不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34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7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去年在WCE世界盃咖啡大賽勇奪冠軍的賴昱權,13年來鑽研各種咖啡技巧與知識,從打工的吧台手、自行創業、赴美取經,一路超越巔峰,只為追求理想中的味道。近日他將這段心路歷程寫成《當命運要我成為狼》一書,分享他的烘培人生與哲學。

「狗能幫你拉雪橇,狼卻可以幫你找到獵物,我是狼。」為了追尋咖啡夢,賴昱權曾花光所有積蓄,又以新人之姿挑戰擁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大賽並獲得冠軍,有人以為他是幸運,卻沒有看見他十多年來下的刻苦功夫,「對我來說,獵物就是理想,一旦咬住我就不放,不斷進攻我的夢。」

自稱是「蕭狼(台語的狂人)」的賴昱權小時候成績不好,是全班最後一名,與咖啡的相遇,來自就讀雲林環球科大期間,陪伴同學前往在古坑華山的咖啡廳面試,竟意外獲得老闆青睞,得到打工機會,奠下咖啡烘培、烹煮與管理服務的實務基礎。

賴昱權坦言,一開始覺得泡咖啡只是很帥,後來竟深深著迷咖啡的一切。「大學4年來,我每天往返於住家、學校和咖啡廳之間,得翻過兩個山頭、來回超過50公里、車程近兩小時,卻一點都不感覺到苦與累。」

大學畢業後,賴昱權繼續留在華山一年,後來他又在連鎖精品咖啡店任職,4年內在台北、台中、台南各地展店、開疆闢土。某次,賴昱權偶然在一家店喝到美國咖啡大師George Howell烘培的咖啡,讓他渾身起雞皮疙瘩,「當下我想,這麼神奇的烘豆技巧,我一定要到美國跟他討教!」

賴昱權馬上訂機票,赴美向大師學習,雖然這趟學習之旅花光他一切積蓄,卻也促發他自行開店的決心,在陌生的高雄頂下店面,賴昱權坦言,「前半年,我一直是無薪工作,一年後生意才漸漸有起色。」

經過世界咖啡大賽的洗禮,賴昱權仍堅持每天烘豆子練習,然而過去獨自一人追尋的夢想,現在卻有了團隊。賴昱權說:「我知道,我一定不是台灣最優秀的烘培師,但在國際的舞台上,我卻代表台灣的咖啡魂,不能輕言放棄!」



◆ 獨立書店新轉機 藉網路傳播精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730-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17日 記者李怡芸/無錫報導

網路書店興起後,實體書店持續受到衝擊,首屆「長三角獨立書店論壇」的20多家獨立書店,與鳳凰出版社、上海連環畫藝術中心、上海城市動漫等多家出版機構代表,共同探討網路時代的獨立書店發展之路,許多業者指出,圖書電商固然帶來危機,網路平台卻也成為獨立書店絕佳的宣傳平台,成為轉機。

蘇州「慢書房」的微信平台,在經營者許濤夫婦的經營下,1年內累積了3萬粉絲,且統計下來約有3成的人是因為看到微信上的轉發而到訪書店。經營者劉穎就分享指出,自己家從新疆到蘇州讀書的表妹,臨出門前友人都告訴她「去蘇州要去找一家慢書房!」劉穎感慨:「都說網路對實體書店造成排斥,但最壞的時代豈不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不花一分錢,就跨越了5千公里,讓新疆的一個小女生知道了蘇州的一家書店。」

3位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為了學校裡最後的一間書店要關門,「腦門一熱」成立了「曦潮書店」,如今書店已經營1年餘,現為上海交大、華師大主校區及老閔行地區唯一的實體書店,除了經營書店、文創品牌,曦潮更亟力經營「書香」線上社區,包括持續推薦精選書籍,讓讀者分享閱讀故事,並計畫推出專題。曦潮書店總經理趙憶嘉表示:「互聯網時代對獨立書店還是利多的,得以無遠弗屆地將獨立的精神傳播出去。」

資深業者如寧波的「楓林晚」業主鄭永宏也指出,如今民營書店走向「精品」化經營,設定如茶文化等主題去引導「玩書」的愛好者,而網路可以成為很好的宣傳平台,他說:「每次辦活動設的群組,大家甚至都捨不得散。」因此與讀者累積出良好的互動關係。

※ 相關報導:

* 陸獨立書店組聯盟 變革求生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727-260301

....曾涉足出版、書店的《上海壹周》社長顧偉日前在長三角獨立書店論壇上強調:「生存,是比獨立更重要的事。」他呼籲近年投入獨立書店的年輕人在精神獨立之外,仍需要學習向公部門申請經費,「不要排斥資本」。

已經營了20年的揚州先鋒書店,負責人張武也指出,現在書店裡的咖啡賣得好,反而讓書店經營更無後顧之憂,而20年的品牌也讓他贏得公部門的合作邀約。

....無錫田園東方拾房書院的經營者周小舟認為,獨立書店在空間氛圍之外,選書才是展現獨立書店理念的關鍵。曾在2012年被紐約娛樂新聞網評選為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台灣的「好樣本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2009年開幕,好樣集團執行長汪麗琴指出,當年定下了好樣本事選書的「另類」依據:具設計感、裝幀特別的藝術、設計、時尚、生活類書籍。獨特,讓好樣本事獲選最美書店,也讓它受消費者青睞,6年來依然存活。

fsj 提到...

火烤水淹蟻爬 玩出當代藝術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07550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5-17

百無禁忌的竹圍工作室是九○年代中期以來,許多當代藝術家放膽造夢的實驗場域。舉凡放火、水淹、鑽洞、懸吊,甚至任由螞蟻肆虐…種種大膽手法,現在仍讓人津津樂道。

竹圍工作室廿歲慶生,採回顧展形式呈現來時路。一面牆上貼的是當年報紙的頭版新聞;一旁以幻燈機播映曾在這裡發表過的創作圖檔。

以編織建築名揚國際的藝術家王文志,最早的個展在竹圍工作室發表。以客家花布成名的林明弘,採客家花布圖騰所做的裝置藝術原本是一比一,來到這裡放大為挑高五米、充滿整座倉庫的大作,成為他後來享譽國際藝壇的試驗先鋒。

代表台灣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吳天章,早期影像作品也常在竹圍工作室完成。去年台北獎得主紀紐約曾是這裡的行政人員,同時也是受栽培的藝術家。

蕭麗虹說,這種種危險的行徑,美術館、畫廊都無法容許,對原本是雞寮倉庫的工作室來說都不造成威脅,「等垮了再說」,也因此玩出多采多姿的台灣當代藝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市輕旅行 微型藝術風格展新北開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09995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自即日起至六月二十八日止,於板橋新板藝廊推出「藝術生活X城市輕旅行-微型藝術風格展」,展覽由MerciCafe負責人Emma、文字旅人瑪格、插畫家JocelynKao及裝置藝術家賴冠仲四位創作人,分別從「藝術生活」、「旅行哲學」、「旅行小革命」、「城市旅行」四種主題、不同角度解讀各自的藝術生活態度。



◆ 3出版社 合作又競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800041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8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什麼樣的作家可以吸引3家出版社發起共同出版計畫?是1920年代惺惺相惜卻亦敵亦友的費茲傑羅與海明威。由逗點文創結社、一人出版社、南方家園共同發起的「午夜巴黎」計畫,3年來陸續發行兩人經典作品,本月再推出海明威《太陽依舊升起》與費茲傑羅《夜未央》等長篇小說。

「午夜巴黎」計畫從2012年開始,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指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一人出版社的劉霽一起看了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這部電影匯聚20世紀初巴黎的沙龍文人,引發我們為這些電影人物出書的念頭,於是決定由海明威和費茲傑羅開始。」

發起「午夜巴黎」計畫

一開始,陳夏民和劉霽各自翻譯了《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和《冬之夢:費茲傑羅》;2013年則推出《我們的時代:海明威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與《富家子: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2》。南方家園出版社則在2013年加入,推出香港作家羅婉儀的作品《穿越世紀的情書》,讓作家以虛擬身分寫下21封信寄給當時的巴黎藝術家。

協同出版 創造新模式

「我們賣得不只是單一本書籍,而是整個閱讀計畫的推廣。我們希望讓經典年輕化、有趣化,盡量做得活潑一點,引發大眾的閱讀興趣。」

陳夏民指出,這是台灣首次緊密結合3家出版社的出版計畫,3年下來,摸索出協同出版的新模式,不僅共享行銷資源,也首次與獨立書店合作推出預購計畫。

獨立書店 3本一起賣

劉霽解釋,「我們甚至在書籍內頁放上另外兩家出版社的宣傳,打破門戶之見,是一般大型出版社比較難做到的。」

獨立書店的預購也是這次合作的創舉,陳夏民說,「過去,獨立書店比較少做預購,且一次3本單價較高,本來也會擔心銷量,但實際做發現效果不錯,更能抓住死忠讀者的口味和樣貌。」

「我們也要競爭銷售量,是很殘酷的!」同是六年級後段班的劉霽和陳夏民,同樣以極少的資源投入出版業,兩間「一人」出版社各自在專長領域默默耕耘,劉霽說,「我們兩個就像海明威和費茲傑羅,互相激勵彼此,合作又競爭。」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李國修弟子 推新舞台劇
http://udn.com/news/story/7014/908601

屏風表演班2013年在創辦人李國修過世後,宣布無限期停演,李國修的叩首弟子黃致凱成立了「故事工廠」,擁有豐沛創作能量的他,推出了「喜劇2勢力」系列的舞台劇《3個諸葛亮》與《白日夢騎士》,接著他將推出第三回作品《男言之隱》,將由夢田文創蘇麗媚執行長擔任監製。

故事工廠創團至今已演出44場,總觀眾2.1萬人,預計今年全台將演出超過100場。黃致凱表示,第三回作品《男言之隱》是故事工廠成立一年半以來,首齣進軍大劇場的作品,將由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擔任監制,與故事工廠共同整合文創資源與藝術平台;這次行銷資源由夢田提供協助,讓故事工廠可觸及各領域的觀眾。

fsj 提到...

後石油烏托邦 看見未來城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900049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9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球資源快速耗竭,未來城市生活將如何延續?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後石油城市:城市未來的歷史」文件展,呈現亞洲、非洲及美洲各地,因應都市化與環境生態改變,提出可能的未來設計案共16件。

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產生許多節能設計的想像。策展人Thilo Fuchs在5年前和德國建築權威雜誌《ARCH+》合作策畫本展。原本只是雜誌專題內容,因大受好評而策畫成展覽,在世界巡迴展出。

全球過半人口居住在都會區,城市問題需率先解決。Thilo Fuchs提到,1960年代起城市議題持續被關注及討論。「很多當時的城市規畫提案看起來像烏托邦想像,但隨著科技進步,逐漸被落實並得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雖然這些提案未能完全實現,但誠如展覽副標題『城市未來的歷史』,城市的未來歷史與更美好的生活將由今日的奠基持續往前推進。」

「後石油城市」以永續性、交通運輸與都市系統三大主軸,探討人類主要能源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再生能源時,對都市規畫過程與城市本身將產生哪些影響,展出台灣、德國、杜拜等國家建築師的16件設計案。

Thilo Fuchs指出,盛產石油的阿布達比率先體會到石油枯竭的危機,砸重金在瑪斯達市打造再生能源,也藉策略減少資源消耗,其中由德國建築師事務所LAVA設計、在瑪斯達中央廣場打造一套由太陽能供電的大型多功能遮陽傘系統,日間提供遮蔽,也當成太陽能電池儲存電力。到了夜間,傘狀遮蔽物將閉合成為照明燈柱,並由日間儲存的能源供電。

瑪斯達市也以個人化捷運取代私人運輸,列車在各站停留時間足以供其鋰磷電池充電,維持穩定電量。這項設計也回應因宗教,當地禁止婦女單獨與陌生男性搭乘同一輛車。早在20世紀初,個人化大眾運輸構想就有人提出,而今因科技發展得以實現。



◆ 蕭麗虹巧思 雞寮變藝術村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07549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5-17

由廢棄雞寮改造而成、歷史悠久的「民間版藝術村」竹圍工作室滿廿歲了。其創辦人蕭麗虹年輕時從香港嫁到台灣,中年開始將家族的廢棄雞寮閒置再利用。年近七十的她最欣慰的是,年輕藝術家視她為「藝術上的母親」。

蕭麗虹從小受西式教育,剛嫁來台灣時因為不諳習俗,親友常笑稱她是「洋媳婦」。之後,她受到婆婆的藝術薰陶開始學習陶藝,有不少陶藝作品曾獲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九○年代,由於淡水捷運線開通,蕭麗虹婆家的事業之一、占地一千三百多坪的雞寮被割去三分之一,剩下的廢棄雞寮成了倉庫,之後毀於一場颱風。剛好她和幾位藝術家需要創作空間,竹圍工作室於是誕生。有鑑於美術館及藝廊的空間有許多限制,這裡成為藝術家進行前衛實驗的場域;最近八年這裡更搖身化為國際藝術村。目前有十位長期駐村者,另有六位國際人士進行短期駐村。

以私人的力量支持一個占地達八百坪的藝術空間,一路走來相當艱辛,蕭麗虹坦承,她算算大概燒掉了一、兩千萬元,有好幾度想要放棄。甚至與她有亦師亦友情誼的藝術家莊普、賴純純等人也質疑她為什麼「不再創作」?

蕭麗虹說:「我是阿Q精神。」她是跟著年輕人一起創作,而「共創」也是一種創作。她強調,不能等政府行動,而應以民間的力量實踐具有前瞻性的實驗計畫。她對市場沒興趣、不需要養家,只想做意義的事情。

讓蕭麗虹自得的是,竹圍工作室滿廿年,她栽培過的年輕藝術家送上花束說:「你是我藝術上的媽媽。」名揚國際的藝術家王文志也為她打造一座竹編的空中花園當賀禮。蕭麗虹說,藝術可以帶動社會改變、她靠創意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好。她許願將持續透過「在地行動」做「國際連結」。

※ 相關報導:

* 波特羅筆下的蒙娜麗莎 胖也很性感
http://udn.com/news/story/7013/909132

2015年5月初,國際藝術新聞網Artnet公佈今年4月「全球藝術家關鍵字搜尋排行榜300大」,一瞧哪位藝術家受到全球網民青睞。

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仍穩固冠亞軍寶座。

* 玻璃偶 大舞台 新布袋戲精緻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9000485-260115 資深劇場工作者、現任北藝大學務長詹惠登,從小看布袋戲長大,抱著對布袋戲的熱情,詹惠登受雲林縣政府委託主持「新布袋戲實驗室」,一號實驗作品《救母小金剛》正在全台各地演出。

* 成立仁創社 打贏華人盃
http://udn.com/news/story/7014/908616

亞投行之後,我發現無論從內政還是外交的角度,台灣模式如果再不創新,我們的「全民前途」恐怕就像我們的「全民共識」一樣,前無可進,後不可退。

過去,台灣尋找國際出路的策略之一,就是打著「亞洲盃」旗號,試圖運用亞洲區域的寬和彈性,緩衝兩岸之間的矛盾緊繃,而面對亞投行這麼一個完全以對岸為主導的「亞洲盃」,台灣如今連入賽資格都成了問題,再加上2016選戰局勢的渾沌詭譎,以至於我們連「加入亞投行」這樣屬於國家層級的戰略目標,連為何而戰、如何而戰、以什麼名義去戰等根本問題都顯得被動茫然。

....因此,我希望能將仁者意象與創新思維結合,號召各界重視文化意識與社會責任的企業體們,組織一個兼具文創平台與創業基金會功能的「仁創社」,致力於鼓勵所有以中華文化為本心的創意、創新與創業,提供他們跨行、跨業、跨界與跨國的支持動員,整合並加乘世界華人的凝聚力,並從每個企業文化的轉變去潛移默化整體社會文化的趨向,改善政治與經濟上的遲滯汙濁,實現一個台灣模式的新絲路版圖。

* 赫比希用《前奏曲》療二戰傷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9000487-260115

今年是二戰終戰70年,俄國政府用士兵軍隊、坦克車與大型樂團大規模紀念,德國政府選擇弦樂四重奏演出德國國歌來紀念。出身東德,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帶著家人出走美國,對於戰爭之痛感受至深的國家交響樂團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圖,在NSO「烽火蕭八」音樂會,卻選演李斯特的《前奏曲》。

這首跟戰爭完全八竿子摸不著邊的曲子,究竟隱藏什麼傷痛密碼?

fsj 提到...

立陶宛對岸共和國 零預算更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13576

聯合報 林一平/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竹縣寶山)2015-05-20

近日松菸文創園區的爭議,有一部分在討論營利如何分配。一個永續經營的文創園區,一定要賺錢,一定要有產業嗎?我去年參訪一個零預算的文創園區,只見人文氣息,聞不到銅臭味。

去年十一月我到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參訪該地自然形成的文創園區,名為烏哲邦區(Užupis)。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維爾紐斯一群藝術家此成立「對岸共和國」(Užupio Respublika)。達賴喇嘛是該國榮譽市民。然而這個國家是喊好玩的,未被任何一國政府承認。

我進入烏哲邦區時,因事先有聯繫,對岸共和國總統與憲法起草人李雷基斯(Romas Lileikis)親自迎接。李雷基斯是立陶宛的詩人、導演及音樂家。二○一三年五月他曾經來台灣參加電影節,發表作品《天堂樂影》及《靈魂的技藝》。「烏哲邦」立陶宛文意指「河的對岸」,是被維爾紐利河圍繞的地區。有人說這個區域就像巴黎的蒙馬特,充滿浪漫與神秘氣氛。李雷基斯對蒙馬特的比擬頗不以為然,自豪地認為烏哲邦更有其獨特之處。

李雷基斯為首的藝術家們選擇愚人節為國慶,是要凸顯幽默,並貶抑政治的「正經性」。對岸共和國的國旗是一隻手掌,特別之處是,手掌顏色隨季節變化,春天是綠色,夏天黃色,秋天紅色,冬天則是藍色。我也聽到了對岸共和國的國歌,悠揚悅耳。我很好奇,身為總統,李雷基斯到底負啥責任?他毫不遲疑的回答:「吹過旗子飄揚的風歸我管」。三十年前的烏哲邦是治安不佳的貧窮區域,在李雷基斯這群藝術家的努力下,烏哲邦脫胎換骨,是很不容易的成就。

對岸共和國的主要廣場站立著吹號角的守護天使雕像,揭幕於二○○二年四月四日,象徵此地藝術自由的復興。這雕像是為上帝傳達信息的天使長加百列,吹響號角宣布審判日開始。維爾紐利河堤岸靠橋邊有一個特殊位置,坐著一條青銅美人魚。我認為這是世界最漂亮的青銅美人魚之一,不遜於丹麥的小美人魚銅像。

參觀完共和國後,李雷基斯總統設國宴款待。席間他侃侃而談,詳述共和國各種文藝活動,並致贈我對岸共和國一元鈔票,可以用來換一杯香醇的咖啡。他說有不少名人曾在烏哲邦居住,例如歐洲抽象藝術的先驅者考那斯,他是畫家、作曲家兼作家,對立陶宛的現代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我很好奇的詢問共和國的財政狀況。財政部長說:「我們的財政是零預算。一旦有錢,大家就會將心思放在錢上,大家搶預算,就不會好好做事。」這番話真正發人深省,他們許多好的創意都是由於沒錢,窮則變,變則通的發揮出來的。對岸共和國的許多活動,精打細算,資源都用在刀口上。

立陶宛當地人如何看待對岸共和國?有人將李雷基斯這班人士當作笑話看待。但他們並非唐吉軻德,而是在為非主流,甚至邊緣人發出聲音。這群藝術家其實頗有創意及商業頭腦,財政部長馬修列斯還是立陶宛太陽能產業協會的會長呢。他們的努力,吸引達賴喇嘛二度來訪,也吸引立陶宛總統大駕光臨,的確受到相當肯定。

有趣的是,對岸共和國的文創活動,不談錢,卻讓烏哲邦區由貧窮區轉變成為高級住宅區,連維爾紐斯市長都居住於此。反觀台北的文創園區,大都選擇在精華地段,意圖以此優勢推動文創產業。對岸共和國這個不懂產業,注重人文精神的零預算園區,是否有值得我們省思學習之處?



◆ 陳立恆/授文創以漁 回到松菸的最初
http://udn.com/news/story/7340/913593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2015-05-20

從誠品與富邦兩大龍頭集團之間的七年之爭,到市府、富邦與誠品三方角力後的斡旋割據,一片煙硝之外,似乎沒有人記得,松菸的存在意義其實是為了創造台灣的文化內容以及扶植微小型文創企業,假設不能完美達成創造與扶植這兩項任務,無論市府收到多少權利金或是財團增減多少租金,都將無法改變這場BOT的失敗事實。

煙硝之間,我們看見躊躇滿志、自詡新象的台北市政府顯然還是誤解了自己在松菸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它的職責不應該是一個坐收租稅的大房東,而是一個無條件但有計畫地提供支持與資源的「文創孵育者」。

遙想二○○四年,當時閒置了多年的松山菸廠舊址,經市府規劃,部分則向民間開放BOT招標開設一個文化創意園區,以提振台灣文創產業的內容與動力,其立意雖善,但令人不解的是,從一開始,無論是參與其事的相關單位與得標企業都沒有文創商場以外的完整產業實務經驗,也沒有相關跨國型品牌的執行背景,他們所羅列的效益、財務及可行性報告,不過就是另一個變相的房地產開發案,或又一個複合式的文創商場,類似刺激內需的開發計畫在台灣俯拾皆是,既無法提升台灣整體文創的實質競爭力,也不能真正將台灣文化內容推上國際舞台的中心地位。

既然現任市府有心改正松菸文創的失敗,為何不先釐清什麼是當前台灣文創界的切身需求?為何盲目地從政府、議會與財團的業外角度亂點江山,再自欺欺人地以為多收了六百萬權利金,就是足以向全民交代的「文創政績」?

難道台灣還會缺少一座購物型商場嗎?台灣文創極度缺乏的是一個結合品牌、通路、內容、金融及人才的國際型文創育成平台,因為台灣文創需要這座平台去引動與世界接軌的人流、金流、物流、創意流,以達成活化文化資本,善用創意人才,建立國際品牌的產業目標。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座有資格「扶植」產業的文創園區,並不是一個在這些微小型文創品牌付不起租金時惠予免租的百貨公司而已,它必須能夠自給自足、並以品牌育成為主體,同時擁配套的權威性文創智庫,由具備豐富文創實務經驗的產業、學研與創投,一起篩選、輔導並推廣有潛力的文創新秀,並為這些中、小、微、創業型品牌,時刻張羅與解決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挑戰。殊不知,除了原創設計,包括打樣、融資、物流、行銷、通路在內等各個階段其實都直接影響到一個品牌的成敗存續。

可惜十年荏苒,松菸一如其他的文化園區,以正確的心態開始,以錯誤的示範結束,放眼台灣,淪落為蚊子館或空頭支票的類似案例不知凡幾,而台灣文創品牌的育成平台卻依然杳杳不知其蹤。

其實,文化為立國之本,創意乃利國之用,結合文化與創意的產業園區,不可能是一樁賠錢生意,最大的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魄力、胸襟與遠見放下急功近利的算盤與意識形態的包袱,為利國利民的文創事業盡一份在其位者應盡的職責,回到松菸的最初,從文創產業的實戰經驗與原創內容的角度切入,授文創以漁,真正永續「扶植」一批又一批繼往開來的文創品牌,待明日松菸成為今時竹科之後,政府的政績、權利金與財團的租金收益,自會源源不絕,又何苦爭此一時的蠅頭小利!(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 相關報導:

* 法條修正 故宮合作社收益不能分員工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13557

立法院三讀通過「合作社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合作社經營業務以提供社員使用為限,若要因政府、公益團體委託或發展需要得提供非社員使用,需主管機關許可,且收益應提列為公積金及公益金,不得分配社員。

* 爵士雙雄 即興挑逗你的靈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0000550-260115

跨世紀兩大爵士巨星奇克‧柯瑞亞與賀比‧漢考克,5月22日將來台舉行音樂會,這也是兩人暌違30年後的再次合作,這場音樂會沒有中場休息,90分鐘一氣呵成,曲目包括兩位巨星的經典,以及爵士天王邁爾‧戴維斯的音樂。

* 薩爾加多的凝視 逆轉地球生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0000543-260115

萬頭鑽動的巴西礦坑、蒼翠蓊鬱的印尼叢林、西伯利亞海北方的荒涼小島,都有巴西紀實攝影大師薩爾加多(Sebastiao Salgado)的足跡,由德國知名導演文溫德斯拍攝的《薩爾加多的凝視》,記錄薩爾加多行腳全球的足跡,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22日起將在院線上映。

影片呈現他早年深入家鄉塞拉佩拉達金礦場,拍攝工人如螻蟻般爬行山坡之間,手持木梯、鐵鋤等原始工具,在陽光下默默地勞動,薩爾加多表示,「我對他們井然有序的勞動身影感到震驚,那瞬間,人類的歷史在我眼前展開。」

* 美術館失竊記 人與昆蟲學共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0000547-260115

逗點創意劇團成軍15周年,推出新作《美術館失竊記》(見圖,逗點創意劇團提供),故事脫胎自美國青少年小說《誰是偷畫賊?》以人類家庭和昆蟲家庭的交會為背景,以奇幻又懸疑的手法引著情節推進,傳遞親情與友情的內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