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創造幸福人生

◆ 熟齡照護 「藝」起來翻轉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398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6-17

透過藝術的力量,翻轉高齡健康照護及社會福利,美國、日本已發展十至廿年,日本非營利組織「Arts Alive」創辦人林容子,將藝術帶入醫院及照護之家長者的生活,堪稱成功範例。

台南藝大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廿三日至廿五日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辦「博物館與高齡者共舞」研習活動,廣邀國內外博物館專家與會,講師群中來自日本的林容子(Yoko Hayashi),將演講日本高齡社會現況與國家政策,以及她創辦Arts Alive與博物館合作經驗。

林容子曾在美國杜克大學專攻藝術史並擁有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學位,她在赴英美參加國際會議,參訪當地醫院從事的藝術療癒相關活動,同時結識著名的Patch Adams醫師。

Adams倡導「笑容、快樂與創意是醫療照護成功之鑰」,電影「心靈點滴」即以他的故事為本。

受到Adams啟發,林容子秉持著「透過藝術的力量,翻轉健康照護與社會福利」理念,在一九九九年,成立非營利組織Arts Alive。

她集結數百名藝術系學生、年輕藝術家,以公益活動的方式,造訪許多醫院及照護之家的長者;十年後,Arts Alive轉型為社團法人,廣納各界人士與資源,讓組織的活動得以延續。

二○一一年元月,Arts Alive在普利司通美術館推動「藝術溝通計畫」,林容子從參與者身上發現,人們與藝術的邂逅,能刺激大腦,同時能增進生活品質;藝術能刺激、復甦人的心智,為生活帶來能量。

※ 相關報導:

* 參觀台史博喚醒記憶 失智老人講不停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396

隨著人口老化,「博物館與高齡者共舞」已成為台灣現有七百多所博物館的重要課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去年安排失智症長者參觀,出現「奇蹟」,平日無語的失智長者開始侃侃而談,讓工作人員及陪同親友十分感動。

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二○○六年曾推出「Meet me @ MoMA」計畫,為失智症患者及他們的家人設計系列藝術活動,成效卓著,這類活動模式被標準化且推廣到全世界;在台灣才剛起步。



◆ 40道素食料理 百餘長者免費共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095

自由 2015-06-17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為了讓老人家有更多彩多姿的社交活動,土城區清化里與福山天惠堂舉辦老人共餐,邀社區百位長者共享,擺出約四十道豐富的素食料理,包括豆腐腦、八寶素菜、港式蘿蔔糕等,讓許多長輩驚嘆,「從沒看過這麼精緻的素食,簡直就是歐式自助餐吃到飽!」

廿多位志工媽媽一早六點就開始準備,大家各司其職,有的負責切菜、洗菜,有的忙著炸素蚵仔,仔細烹煮要讓長輩吃好料,辦桌經驗逾廿年的女總鋪師林玉蓮說,外面常有標榜素食的餐點,實際上卻偷加葷料,這裡的菜都是從道堂旁的有機農園新鮮現摘,絕對吃得衛生又健康。

餐桌上都是志工們發揮巧思變化出的創意料理,包括用蕎麥製作的素排骨,南瓜及豆包製作的魚,還有一道「素焢肉」皮Q軟嫩又有濃濃滷香味,其實是素肚油炸後,在內部塞入筍絲及素火腿蒸熟,最後加入滷汁仔細熬煮而成,做工相當繁複。

百位長輩對菜色讚不絕口,直呼「真正是歡喜快樂呷百二!」結束後還到道堂的活動空間吹冷氣、高歌一曲,好不快活。

清化里長袁慧如表示,里內有兩百多位高齡長輩,是土城居住最多老年人的地方,這次首度與地方信仰中心福山天惠堂合作,未來每個月初一,都會舉辦免費的老人共餐,並備有專車接送,希望鼓勵長輩們能多出來走動交朋友。

※ 相關報導:

* 鹿港洋厝社區 幫長輩辦營養午餐
http://udn.com/news/story/7319/998037

彰化縣鹿港鎮洋厝社區高齡營養午餐服務開辦3年多,社區20多名志工分組為50多名老人煮食與送餐,洋厝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欽說,社區提供場所讓長輩交流,找到生活的樂趣。

* 花醫護理之家 全方位照護長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00482

衛福部花蓮醫院護理之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督導溫淑美表示,所有軟硬體設施可受公評,未來形同托老所的日間照顧中心,更能讓長者與家屬放心使用。



◆ 兒虐老虐增多 見不對勁打113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98108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 2015-06-17

基隆市去年通報家暴案件有1250件,男性被家暴有200多人,老人虐待竟有42件,社會處長吳挺鋒表示,老人家對於子女不孝,多選擇隱忍,他擔心通報率還有相當大的黑數,呼籲大家雞婆一點,發現不對勁就打113通報。

吳挺鋒指出,民國87年通過家暴防制法,10年下來,全國家暴通報率成長一倍,基隆通報率雖低於全國,但10年來,由300多件增到去年1250件,成長1.3倍,伴侶間的暴力有860件,占59%最多,其次是兒虐280件,占24%,老人虐待42件,占2.8%。

兒虐和老虐似乎有增加趨勢,這兩者都不會主動通報,需靠旁人「雞婆」,才能避免悲劇發生。尤其是老人對於子女不孝,傷心隱忍,一來怕被人知道家門不幸,再者也怕通報後被安置到陌生環境,只好把家暴合理化,歸罪自己笨手笨腳,基隆市高齡人口多,老人受虐需要大家關心。

基隆市家暴防制委員會委員鄭文婷律師指出,不是只有女性會被家暴,她曾遇過一對高階公務員夫妻,老公受不了老婆抓他頭髮、抓下體,氣到患憂鬱症才來求助,問她可否聲請保護令,最後兩人離婚,讓她印象深刻。

市長林右昌說,市府社會、警政、衛政、教育已形成強制通報網,希望做到家暴不漏接,市民也要勇於通報。



◆ 東京物語/日本長照困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8423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5-06-17

為抑制醫療支出,日本政府公布二○二五年全國要減少十六萬到廿萬張病床,約占現在病床總數一成,讓住院轉換為在家或長照機構療養;專家憂心,照護員嚴重不足,一味推動在宅醫療,大都市將出現「介護(長照)難民」,現在日本已見「介護離職潮」。

今年四月日本長照保險給付有重大變革,概念是把資源集中在需要中重度照護、失智者身上,提高照護員薪資。另一方面,減少每項服務的給付,大幅縮減「太賺錢」的特別養護、日照中心利潤,以平衡收支。

但一些大都市的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特養)和日照中心,無法提供與都會消費水準對應的薪水雇用照護員,去年一項調查說,東京的特養,近五成補不滿足額照護員,照顧品質變差,事多人少,惡性循環更留不住人。如今利潤減少,有的減少床數,有的直接關門大吉。全日本還有五十二萬人在排隊想進相對平價的特養,單身者、老夫婦可能成為「介護難民」。

另一方面,接受日間、在宅照護的長者由親人填補「保險外」的時間,有兩百九十萬名上班族「蠟燭兩頭燒」,四、五十歲的比率最高。兩年前的數據顯示,全日本有兩百六十六萬人沒有工作以專心照顧爸媽,日本正以每年十萬人辭職或換工作的速率,侵蝕職場歷練最豐的人力。

除了性騷擾、職權、懷孕騷擾,日本職場對身兼工作及照顧親人任務的人,還存在「介護騷擾」。媒體報導,一名五十多歲的男性主管向同事吐露身兼兩職的不安,沒多久公司內部流傳他為照顧親人,無法專注工作;公司前輩勸他「為公司著想,你該主動辭去主管職」。

最後人事部門說,「聽說你為了照顧家人不太能加班,是真是假不知道,但這個傳聞對努力加班的屬下難以交代,還是把你派去不必加班的部門」,因此被調到集團內的子公司。子女盡孝擔起照顧老父母的擔子,在日本職場卻變成「把私事帶進公司」的行為,政府給予的長照假,敢利用的人少之又少。

※ 相關報導:

道德智商
日行一善
均一教育與翻轉教育
競爭力 4.0
公共衛生的明天
人類的幸福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佛羅里達州11歲童獨留後院 雙親被控重罪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97147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5日電 2015-06-17

佛羅里達州一名11歲男童一個人在後院玩了一個半小時後,他的父母面臨疏忽的重罪指控,而且差點失去兩個孩子的監護權。

今年4月一個下午,這對未透露姓名的夫妻無法按時趕回家,讓兒子進到屋裡,男童沒有鑰匙,所以他單獨在院子玩了90分鐘。一名鄰居看到後報警,這對因為交通堵塞和下雨而耽延的父母,回到家時被戴上手銬,在警局脫光搜查、印指紋和坐牢一晚,被指控疏忽重罪。

當局的理由是孩子在後院沒有水喝或食物,也沒有休息和上廁所的地方,但其實後院有個開放的小屋、兩個水槽和兩條水管,孩子也吃了點心。佛州沒有孩子可以單獨留在家中的最低年齡規定。

在州府進行背景調查以把孩子交給親人照顧期間,男童和他四歲的弟弟被送去寄養兩天。原本最適合照顧孩子的親人是外祖母,但是她住外州,父母擔心背景調查時間會拉長,孩子寄養的時間也會更久,所以選擇了住在佛州、但不是那麼合適的另一名親戚。

由於父母被控重罪,他們不能跨郡去探視小孩,該名親戚也拒絕帶孩子去看爸媽。不過照顧幾周後,這名親戚就累了,在未通知父母的情況下,竟把孩子交還給州府監護,結果兒童保護服務局向法庭申請把兩個男孩安排寄養。

本月初,全家偕律師一同出庭,為了到底該把孩子送去寄養還是歸還父母,與法官爭執數小時。最後大兒子開口,表示希望與父母同住,法官才同意兩個孩子跟父母回家。

但是這對夫婦的麻煩尚未結束,他們還須解決刑事案件,希望罪名能夠撤銷。而且他們須出席如何撫養子女的課程,孩子則須接受心理治療。

※ 這國家真民主。



◆ 觀察站/一個「管」字 養出百樣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99105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特稿 2015-06-17

小學生暑假不知道能做什麼,只想「宅在家」;中學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老愛跟別人比較。民間教育基金會調查不約而同指出,現在的父母不是太忙,完全不管孩子做什麼,就是只關心孩子課業,卻忽略孩子的人際、休閒、健康;錯誤的管教方式,增加親子的緊張對立。

孩子成長過程,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能多傾聽我的想法」成為孩子普遍的心聲;若疏於陪伴,根本無從理解何種管教方式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長大了,也不知道什麼才是他最想要的。

不少父母以為「棒下出孝子」,但孩子進到國中後,生理、心裡都面臨轉變,獨立自主意識上升,這時父母若仍以高壓方式管教,或只著重孩子學業、忽略關心孩子人際及心理轉變,孩子一旦認為與父母溝通無效,可能鎖上心門,親子關係越拉越遠。

對正值青春期的國高中生而言,是建立自己存在價值的階段,需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偏偏台灣父母習慣以高壓、命令式口吻安排孩子的課業與生活。當孩子試圖反映心聲時,常被大人一句「小孩子不懂」阻斷,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傾聽,父母不能再以過去對待幼兒的方式教育,心態也要跟著「升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

相對於高壓型爸媽,有些父母則是甘於讓孩子變「媽寶、爸寶」。暑假來臨,一名醫生家長私下聊到,不會讓孩子參加夏令營或是出國到歐洲參加遊學營,因為「我連讓兒子自己過馬路都不敢了,怎麼可能讓他去遊學!」

父母應該學著放手,才能讓孩子展翅高飛,一名外籍老師曾分享,就像有東西壞了,「第一次可以找人來修,讓孩子在旁邊看著學;第二次,他就要自己修了。」唯有學著放手,製造讓孩子獨立的情境,才能幫助孩子培養自己的能力和興趣。

※ 相關報導:

* 「孩子被罵到負氣離家」 她用「心法」改善親子關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99087

「管教小孩,真的要將心比心啦!」家住宜蘭大里的謝媽媽說,她以前很愛罵小孩,但後來發現不但效果不好,還造成造親子關係緊張;後來她退一步想自己小時候也很叛逆,也討厭被罵,決定改變態度,親子關係因此改善。

謝媽媽說,她家是低收入戶,她希望孩子能因讀書改變生活,兒子讀國小的時候,管教很嚴;兒子小學一、二年級功課還能在全班前五名,但到五年級以後功課越來越差,她看到成績單忍不住火冒三丈,多次罵兒子,拿兒子與同學比較,孩子被罵後竟負氣離家。

謝媽媽說,後來她反思,想起自己國中時也很叛逆,「將心比心」後,試著和孩子「講道理」,沒想到效果不錯,親子感情增加許多;今年兒子國中畢業,主動跟媽媽說自己不愛讀書,選填一所海事高職與一所高工為志願,讓她感覺孩子懂事了,願意分享自己想法,因此也鼓勵孩子念高職。

* 家扶調查國中生:95%討厭父母比較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99090

....家扶基金會四月針對全台12至15歲國中生,進行「國中生管教態度」調查,結果發現,高達九成八的國中生認為「父母應給孩子自主空間」,九成五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

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呢?調查顯示,逾四成國中生認為講道理最有效,三成七國中生不喜歡父母用責打方式管教,七成二國中生認為責打管教不能發揮警惕效果。此外,有三成左右的國中生認為與父母互動不佳,父母很少空出時間陪伴、不尊重孩子的決定。

....何素秋給家有國中生的父母「631」建議,即每次跟孩子溝通,抱持「6分聆聽,3分討論,1分管教」原則。聆聽時,要關心孩子課業以外有無其他壓力;討論時,勿拿孩子與他人比較,包括孩子的兄弟姊妹、親戚、同儕等。



◆ 小4-小6學童 4分之1暑假寧可宅在家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99103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6-17

再過兩周就要放暑假,金車教育基金會針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進行「暑期休閒活動」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寧可暑假宅在家,對戶外活動興趣缺缺,也不想參加才藝班、安親班,「寧可當宅童」的比率創歷年調查新高。

金車教育基金會今年5月底針對全國1600名小四到小六學生調查發現,全國有24.6%的孩子什麼都不想參加,比起2012年時的11%,不到三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創下該調查歷年最高紀錄。

金車基金會執行長曾清芸表示,暑假應是小孩最想出門玩的時刻,卻連興致都沒有,可能和現在3C太發達,「孩子只要抱著一台電腦就可以度過一整天」,導致宅童變多主因。此外,父母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和溝通,也讓孩子依賴3C。

調查顯示,有57.2%的國小學生會和父母一起討論決定暑期活動,但卻只有56.5%的孩子認為父母關心他們的暑期生活。



◆ 九族表演「拋船儀式」 惹火達悟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98126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黃宏璣/連線報導 2015-06-17

達悟族人怒吼了!陜西國小家長會14日至九族文化村參訪時,發現九族文化村竟以粗劣的手法,曲解達悟族人的「拋船儀式」,蘭嶼鄉公所自鄉民臉書轉載得知,昨天發出鄭重聲明,要求九族文化村道歉。

九族文化村表示,園方對達悟族祭儀演出做過田野調查並到現場觀摩,原住民表演者是以尊敬的心情演出,可能是片段畫面誤導造成誤解,園方願意溝通。

蘭嶼鄉長夏曼.迦拉牧表示,達悟族「拋船儀式」是為祝福船隻順利出航、平安返航及滿載而歸,是很莊重、嚴肅的儀式;但鄉民上傳的影片畫面,卻是一群穿著丁字褲的演員,進行一場「丟船的鬧劇」,不僅愚弄參觀的觀光客,更褻瀆達悟文化。

夏曼.迦拉牧說,現在有太多業者為賺錢,根本不重視原住民文化,只有模仿,不知內涵為何,根本是消費達悟文化,鄉公所做為達悟族人行政機關,有必要站出來捍衛達悟文化,並鄭重提出聲明,要求九族文化村公開道歉,更改劇本,以正視聽。

蘭嶼鄉公所代表蘭嶼達悟族人宣告,未來各界若要展演達悟文化,請務必主動來函告知,並必須經部落會議同意,始得進行。若經發現類似情事,將依原住民傳統智慧財產權法相關規定,採取法律行動。

fsj 提到...

結婚25分鐘就不愛 80後「閃離」潮好驚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99713

世界日報 北京17日電 2015-06-18

婚姻乃人生大事,但離婚率近年持續攀升。東方日報引述媒體報導,目前高達2億2000萬人的80後群體,已成新一波離婚潮的主要群體,離婚原因更是「千奇百怪」,由誰洗碗、誰做飯,以至爭奪變形金剛模型所有權都有;最快離婚的更僅在婚後25分鐘。專家分析,離婚急增與身處社會分化、觀念多元化等有關。

專門研究離婚案件的上海助理審判員潘庸魯和沈燕,以2011至2012年數據顯示,當地200對離婚夫妻至少一方是80後;以往「七年之癢」對他們來說,時間更普遍提前四年,婚後兩年內離婚佔二成六,三年內離婚更超過四成,而婚姻經過七年後才離婚僅約一成。

據報導,80後夫妻經常出現「閃婚閃離」,其中離婚最快速度是25分鐘。離婚原因除上文提及之外,父母輩壓力也是原因。平均每五名80後,就有一名是獨生子女,他們自小在父母呵護下成長,不少父母慣常插手、干預子女的婚姻生活。

江蘇揚州80後閻菲與丈夫在婚前,協定婚後不與雙方父母同住,婚後一個月,公婆卻搬來一起住,更定下諸多規矩。如衣服要疊得整齊、穿鞋時不可用手撐在鞋櫃上、小便時只能用一格衛生紙。閻菲向丈夫提出請公婆搬走,婆婆卻嚴詞反對:「我和我兒子不會分開住的!」婚姻最終破裂。

離婚後,閻菲表示不埋怨前夫,反而可憐他被父母養成「媽寶」,二人在離婚法庭時,法官每次問話,前夫都還要打電話給父母。

※ 相關報導:

* 北市跟進開放同性伴侶註記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0192

繼高雄市開放同性伴侶註記後,台北市政府也悄悄跟進了!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在議會備詢時,允諾開放同性伴侶註記,昨天是開放登記第1天,但民政局並未對外公開宣傳,所以沒有人到戶政事務所登記。



◆ 美研究:爸媽購物開銷 他比她花更凶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99591

世界日報 編譯和釗宇/綜合16日電 2015-06-18

隨著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逛街時的開銷也開始變得比媽媽還要多。

一份名為「誰是你爸爸」的研究表明,北美父親承擔家庭消費責任的比重明顯增加,在零售業中爸爸比媽媽花得還要多。研究的作者布魯諾(Kasi Bruno)說:「好爸爸很有商業頭腦。他們越來越多得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這就是他們開銷越來越大的原因。」

這份研究對8000位北美爸爸比較商家及最後討價還價的偏好做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男性不會討價還價,也不會省錢。此外,研究還發現爸爸總是傾向於買自己信任的品牌,但是對售價不太關心。將近一半的父親表示他們有品牌忠誠,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母親有品牌忠誠。

爸爸們喜歡的品牌包括蘋果(Apple,個人電子產品)、UnderArmour(服飾)、Lexus(汽車)和樂高(Lego,玩具)。一位受訪的爸爸說:「我買東西就是認名牌。」

另外,打折無論對爸爸還是媽媽都沒有太大影響力,三分之一的爸爸和52%的媽媽表示他們會買打折商品。60%的爸爸表示會避免使用優惠券,因為那會使他們顯得很「小氣」。同時,大多數媽媽買到實惠的東西會感到很驕傲,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爸爸有這種想法。布魯諾說:「媽媽們無疑喜歡買打折商品,而這對爸爸來說就等於在顯示他們沒有錢。」

去年,爸爸們在孩子上學用品方面比媽媽們平均多花250美元。在雜貨店消費上,80%的千禧一代爸爸承擔了首要購物責任。



◆ 家暴案平均日通報10件 女受害佔7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265

自由 2015-06-18

施暴者配偶、同居人 佔約6成

〔記者林國賢/斗六報導〕去年全縣家暴通報三七八八件,平均每天通報十件,前年三四九一件,去年較大前年增加六百卅五件,縣長李進勇籲鄉親打破「法不入家門」觀念,勇於通報家暴,協助被害者逃脫家暴陰影,建立零暴力家園。

縣府社會處表示,根據通報案件分析,縣內家暴案件施暴者以配偶、同居等親密關係者最多,約佔總通報數六成,其次則是父母親或兄弟姐妹等親屬約三成多,而受暴者仍以女性居多,約佔七成。

社會處社工科長陳怡君表示,家暴受害者除可尋求警察、社會處或保護團體協助庇護外,本身必須提高警覺,遠離家暴威脅,如發現施暴者開始喝酒、情緒躁動等,切勿再用言語等行為刺激對方,最好找機會先離開施暴者,保護自己。

陳怡君說,處於家暴高風險環境,受家暴者平時要預先規劃逃生路線、備妥逃生包,逃生包中放置身分證、換洗衣物、信用卡及些許現金,確保能迅速離開施暴者攻擊威脅。

若行動可能被施暴者控制,平時與親友鄰居做好求救暗語,如電話中透露「我很忙,無法講電話」、「我吃不下飯」等,或是家中若窗簾拉一半、電燈開開關關,通知親友協助對外求救,保護安全。

縣長籲勇於求助 脫離家暴威脅

李進勇表示,縣內家暴案件增加,顯示民眾能正視家暴問題並勇於通報,讓保護力量進入受家暴家庭,協助需要的家庭,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民眾做好自我保護工作。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希望還生活在家暴陰影下的朋友,能夠勇於求助,脫離家暴威脅。

為防治家庭暴力,下月四日,縣府與雲萱基金會也將在虎尾國小舉辦家暴防治宣導活動,雲萱基金會董事長吳富美請民眾踴躍參加,配戴紫絲帶,一起向家暴說不。

fsj 提到...

自閉症男孩的畫 畫廊排隊等著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05033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5-06-20

20歲的大男孩葉銘,重度自閉症,無法言語,唯一能讓他安靜下來就是畫畫,滿屋子的畫作曾被父親認為是「亂畫」、「占位子」,直到五年前一天媽媽接受醫院職能治療師建議,偷偷地將他的畫送到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參加年度作品比賽,評審驚為天人,如今不但常辦個展,畫作更被很多畫廊老闆排隊等著買。

同樣是重度自閉症的原住民青年阿建(化名),媽媽是精神分裂患者,哥哥智能障礙,阿建睡覺只睡椅子,不畫畫就焦慮,常常一天用掉100張畫紙。老師無意間將他的畫送到身障藝術發展協會,開啟他的藝術人生,曾帶他赴日參展。

成立六年多的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以從事身障藝術經紀媒合為核心業務,今年也將參加全球論壇。協會理事長陳翠華帶去的「伴手禮」,正是葉銘以畫作「綠髮小丑」、「鯉魚」製成的畫卡及筆記本。陳翠華說,葉銘作品呈現既強烈又豐富的色彩,有國際水準,此行她期待可以與其他國家社企交流,找出更有力結合的模式。

身障藝術發展協會六年來,就像星探一樣,四處發掘具有藝術天分的身障者,改善其周邊條件,培育成藝術家。為個人拍紀錄片,並在其成立的「光之藝廊」展覽。陳翠華說,「協會一開始就決定不販賣同情,「因為這樣路走不久」。

多年來協會已為二、三十位身障者辦過展覽,當中還有視障者、聽障者,其中有人的作品還被媒體買去做全版廣告。

不過陳翠華坦言,很多身障者或其家人一開始都排斥,以致很多人最後還是回到做簡單且傳統工作。例如當初為了說服阿建的媽媽讓阿建畫畫,發展協會還出錢幫媽媽做了全口假牙,另外幫阿建買了十幾套衣服,提供他所需的畫具及美材,為他辦展覽。

不像一般團體以銷售圖畫為主,陳翠華未來希望朝向「圖像授權」,將這些身障者的優秀作品改為授權,由業者開發生活成品,為作者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 爸媽不回家 習關心留守兒童安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0000325-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20日 楊家鑫/綜合報導

大陸貴州畢節9日發生4名留守兒童喝農藥自殺的慘劇,引起大陸輿論關注6100萬留守兒童問題。日前,《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在北京發布,「有15.1%的留守兒童,即近1000萬的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的數據令人震驚。對此問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貴州時強調,公共安全是最基本民生,要關心留守兒童。

疑似喝農藥集體自殺的4兄妹,最大的哥哥13歲,最小的妹妹僅5歲,這件慘劇引發輿論強烈關注。大陸總理李克強事後也表示關切,要求有關部門加強督促,並強調,臨時救助制度不能流於形式,悲劇不能一再發生。

4兄妹案 引發輿論關注

隨後的6月18日,《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在北京發布,公益組織「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耗時近1年,對中國大陸東部、中部、西北、西南的6省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還運用紀錄片、攝影、紀實文學等方式記錄下留守兒童的真實故事。

1整年 接不到1通電話

白皮書調查指出,在中國大陸6100萬留守兒童中,有15.1%,即近1000萬的孩子,一年到頭(包括春節)見不到父母。這些孩子生活在焦慮中,若無法保證每3個月可以見面1次,孩子對於現在生存狀況的焦慮感就會陡然上升。

調查數據還顯示,1年接不到父母1通電話的孩子占4.3%,近260萬;1年只聯繫1、2次的有885萬;3個月1次的有1519萬。從調查數據來看,只要每周與孩子保持1、2次的聯繫,孩子的焦慮感就會明顯下降。

聚少離多 活在焦慮中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母親的角色對於孩子心理狀況影響更大,無論是母親單獨外出打工,還是爸媽都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理狀態都要明顯差於父親外出,特別是媽媽單獨外出,這種差距更為明顯。

白皮書發布同一天,大陸官媒報導稱,習近平日前在考察貴州時表示,地方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牢記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並特意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破案成本高 拐賣兒童難杜絕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04647

販賣兒童唯一死刑,近日成大陸網民討論焦點,大陸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拐賣兒童是刑法打擊重點,情節嚴重者可判處死刑;至於拐賣難以杜絕之因,每年數百萬人民幣破案成本是待解難題。

大陸拐賣兒童事件層出不窮,據統計,二○一○年至二○一四年,全大陸各級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七千七百多件,對近一萬三千名嫌犯判處刑罰,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有七千三百多人,重刑率達五成六。

* 可憐白化症非童 手臂遭砍賣巫醫製好運魔藥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05421

幾位身患白化病(Albino)的坦尚尼亞兒童手臂被砍下然後賣給當地巫醫,因為巫醫相信用小孩手臂煮成的「魔藥」能給人帶來好運。如今,這幾名兒童已被一個兒童慈善機構帶到美國,並準備在費城安裝義肢。

....坦尚尼亞有10%的人口患有白化病,而針對白化病兒童的綁架和殺害則是屢見不鮮,因為在那裡用白化病人的肢體做成的「魔藥」能賣大錢:一具完整的白化病人身體黑市價為7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232萬)。過去15年以來,坦尚尼亞至少發生了75起針對白化病兒童的謀殺事件,而更多的兒童則是被綁架後截肢。

* 拉丁美洲的甜蜜15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1000242-260210

....在拉丁美洲有著為家中15歲女兒舉辦生日舞會的習俗,象徵小女孩亭亭玉立、長大成人。家長們往往砸下重金,只為了給女兒們最隆重且難忘的紀念,也帶動當地龐大的派對商機。

....儘管有人批評此儀式守舊且庸俗,但拉丁美洲仍相當流行這類15歲的公主派對。

拉丁美洲為全球貧富不均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但由於此活動也反映家庭的社會地位,使得父母為了面子花錢毫不手軟,帶動當地派對商機蓬勃興盛。富裕人家往往斥資數萬美元打造華麗派對,或前往迪士尼樂園出遊,家境不富裕的家庭則省吃儉用,甚至不惜借貸,只為了辦場像樣的生日會。

* 銀髮族LINE上癮 已讀不回還會打電話質問對方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03350

資策會為了解銀髮族的科技應用習慣,到不少社區接觸老人,意外發現老人家LINE不停,若對方已讀不回,還會打電話去質問對方,怎麼不回訊息,LINE中毒的「病情」不亞於年輕人。

智慧型手機盛行,連老人家也抵擋不住。資策會去年調查發現,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50歲以上的熟齡族,50~59歲及60歲以上的兩個年齡層,成長率均超過一成,其中,智慧型手機在60歲以上族群的滲透率,從4.6%成長至21.5%。

資策會分析師施伶蓁說,自己到每個社區關懷據點,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家幾乎都在用LINE,對他們來說,LINE不只是社交工具,還是獲取新知的管道,甚至有婆婆媽媽拿來紓解婆媳緊張關係。



◆ 研究:食指短於無名指的男人較浪漫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03409

世界日報 記者唐嘉麗/波士頓報導 2015-06-20

當女性不知道要不要接受陌生男子邀約時,看看他的手指吧。有研究指出,手指長度可以預測約會個性。

根據蒙特婁大學(Montreal University)商學院研究,食指短於無名指的男人比較浪漫。遇上心儀女性,他們更願意花錢買花、送巧克力,帶她上高級餐館。

他們也較注意自己的外觀,穿著較時尚、用高級香水。較會上健身俱樂部練身體,讓自己更有吸引力。也愛在約會時炫耀昂貴物品。

據英國Daily Mail報導,早先研究已發現,人類的手指長度比例,與胎兒在子宮內接觸到的男性荷爾蒙睪酮(testosterone)有關。無名指愈長者,出生前接觸到的睪酮愈多。

研究者指出,睾酮使得這些男人會花更多時間、精力去買禮物和提供服務,以打動女性。

該研究以1000人為樣本,研究結果發表在「消費者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上。研究也發現食指比無名指長、有女性化手指的女人,更愛化妝、戴首飾、噴香水,以吸引男性。她們也較會送浪漫禮物給約會對象。

※ 相關報導:

* 他姓暑她姓冷 情侶「寒熱配」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05097

姓「暑」的人會更適應最近的炎炎夏日嗎?海峽導報報導,一名叫暑鴻的四川青年,經常被人談論自己姓氏。更有趣是,他的女友姓「冷」,一冷一暑成「寒熱配」。

fsj 提到...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校園一隅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07630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教師(台北市) 2015-06-22

北市大安高工研擬「男女學生交往份際規範實施要點」,禁止男女學生校內親密行為。部分學生抨擊「都什麼年代了,連這個都要管」;也有人認為「學校就是讀書的地方,學校做得好」。

看完這則新聞,兩首詩浮現腦海,一是南宋楊萬里「桂源鋪」詩句:「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另一是秦觀「鵲橋仙」,千古絕唱的兩句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前詩的意義說明溪水由上往下奔流,這是山頭擋也擋不住的大自然現象,是時代潮流,硬碰硬阻擋或圍堵不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引導溪水出口,能夠「堂堂溪水出前村」。高中生生理與心理逐漸成熟,對人心生情愫,彼此吸引,符合自然。如果採用法令規範禁止,恐「攔得溪聲日夜喧」,也無法提供較正面的教育功能,不妨以師長關愛的角度引導學生正確交往,教導學生彼此適度尊重及保護,讓「堂堂溪水出前村」,也許可獲一些教育成效。

筆者理解大安高中研擬規範的用心,也理解家長的憂慮。然而教導高中生不宜強力規範,畢竟高中生算「半大人」,透過導師班級經營和師生一對一深談,以尊重學生和幽默方式,說理談情,相信高中生仍可理解老師用心良苦。

多年前,筆者在放學後散步校園,時值冬季,走到校園一隅,巧遇一對熱戀的男女學生狀甚親密,我定睛一看是我高三導師班學生。我開口打破尷尬:「哇!我不知道春天來得這麼快,這麼早就拜訪我們學校了。」誰知男學生說:「不好意思啦!老師,春天一直在我們學校。」師生面面相覷,不禁莞爾,簡單的對話化解尷尬後,我表達關心地說:「要尊重和保護女生喔!天色已晚,趕快回家,爸爸媽媽會擔心。」

有時在捷運或公車站看到穿制服的高中學生「放閃」「曬恩愛」,造成部分民眾不自在。高中生應學會尊重別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校園一隅,又豈在捷運和公車站?眼裡有他人,學會尊重別人,才是成熟有禮的高中生,此時何須勞師動眾草擬「男女學生交往份際規範實施要點」來約束我們呢?

※ 相關報導:

* 大安高工禁愛令 家長:不如教分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07443

大安高工擬規定校園禁愛令,規定學生在上下學穿著校服時,不得牽手、擁抱、親吻,學生反彈違反學生基本人權。北市高中聯合會總會長饒月琴說,校園裡要有規範,但不是一味禁止,與其限制不如讓學生學習如何處理情感,各校開始開設分手課,「與其讓學生上網接收錯誤資訊,不如自己來教」。

饒月琴說,一味的限制學生交往,不如給他們正確的情感教育,像男女交往遇到問題要怎麼處理,就算是純男校或是純女校都可能遇到情感問題,應該要給他們一個抒發情感的管道,「先學會分手,再學會談戀愛」。

* 大S新書:堅持不讓女兒進演藝圈
http://udn.com/news/story/7260/1007187

聯合報 記者葉君遠、許晉榮、闕志儒/專訪 2015-06-22

....大S很美,汪小菲也很俊,兩人生下的小孩外型肯定差不到哪裡,未來很有可能隨媽媽走演藝圈,大S對她的教育態度是自由發揮,不反對她未來做任何想做的事,唯獨「絕對禁止進演藝圈」,「小玥兒就是不能當藝人,因為當一次藝人,等於人生過了八輩子,因為你面對的壓力、生活的速度,還有體驗生活的感受都要比別人快很多,我希望女兒慢慢體會、享受人生,不要像媽媽,人生如同炸彈一般衝衝衝,什麼都快速前進。」



◆ 與愛人親吻有罪?他被政府禁親老婆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08090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 2015-06-22

與愛人親吻也有罪?英國一名老翁近日因為不滿市政府對他達禁令,禁止他隨意與患有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妻子親吻,讓相當沮喪的他決定控告當地市政府,望能成功爭取回親吻妻子的權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住在英國德比郡,現年87歲的老翁Thomas Middleton在2010年時,因其妻子Joan患有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所以安排妻子入住養老院。在妻子住院期間,Thomas Middleton每天都會抽空2小時的時間來探望Joan。不過在2012年起,法院卻頒令限制Thomas Middleton的探望行為。

據報導指出,法院基於Joan沒有能力進行自我判決與下決定,因此下令在Thomas Middleton的探望過程中,全程都需在養老院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針對法院的命令,Thomas Middleton直言自己深感不滿,指出自法院頒令後,院方把其探望時的全部行為都記錄下來,讓他深感沒有隱私。

除此之外,院方更限制他必須遵守只能在到達和離開時能親吻Joan的規定,否則便不讓他探視,讓Thomas Middleton為了能與妻子見面,只好被逼簽下同意書。

據悉,對於養老院的眾多規定,Thomas Middleton直認為其做法相當無理,且更讓他一度沮喪到不想活下去。事後,他在再三思考後決定找來律師,協助他向法院提告,望能從法律的途徑取回其應得的權益。

※ 又一矯枉過正之例。



◆ 眨眼14萬字 漸凍人訴心情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07476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6-22

「無言表示無法言語,天空代表內心世界。」鋼琴家彭怡文9年前被診斷出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從敲不動琴鍵、無法站立,到全身逐漸癱瘓、氣切,現在以眨眼創作14萬字病中日記「無言的天空」。

55歲的彭怡文早年留學德國、奧地利,在國內從事音樂教育20年餘。9年前發現彈琴時手指無力,坐在馬桶上竟站不起來,才到處求醫。試過針灸、推拿、中藥都沒有起色,最後確診是漸凍人。

昨為全球漸凍人日,彭怡文舉辦新書發表會,在現場用注字板拼出「謝謝大家辛苦前來。」因為已十分熟練,2分鐘就拼好。書中透露,得到這個病需練就一身忍耐功夫,忍受自己像個活死人、不能言語、無法表達意見,忍受無法排泄之苦,或眼睜睜看著蚊子叮咬,卻無法趕走它。她直到臥病在床,才能體會能自由呼吸、吃喝、走跳、拉屎真好。

彭怡文的先生許大成說,剛開始太太不能接受自己生病,認為鋼琴家不能彈琴,甚至不能走路,這輩子無望了,也拒絕朋友探望。直到有天朋友硬闖進來看她,接著愈來愈多人來醫院探訪,她才漸漸敞開心房,重燃對人生的希望,開始用眼控電腦表達心情。

許大成坦承,剛開始也不能接受太太生病,但看著她的努力,覺得不能放棄,鼓勵自己「過一天是一天,不要擔心明天的事。」為負擔醫療費用,賣掉在台北的房子搬到桃園,天天開車接送太太到醫院。

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延鉅表示,漸凍人好發年齡在40到64歲,95%找不到原因,只有5%有明確的家族病史。



◆ 張愛玲曾用筆名 頌揚女腿之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2000759-260301

旺報 2015年06月22日 本報訊

作家張愛玲生前又一佚文被發現!大陸作家兼文學理論家陳子善日前刊文,指1946年6月15日上海《今報‧女人圈》創刊號署名「世民」散文〈不變的腿〉是張愛玲用筆名寫成,「這是張愛玲研究界70餘年來一無所知的,非同小可。」

陳子善研究張愛玲生平與創作,深受海內外學界重視,澎湃網日前刊登其撰寫文章指出,1946年6月26日上海《香雪海畫報》第一期,一位署名「春長在」以〈張愛玲化名寫稿〉為題,揭露一個「文壇消息」,指張愛玲近日化了個筆名「世民」,寫了許多小品,交最近出版的《今報》副刊「女人圈」發表,第一篇散文〈不變的腿〉頌揚女性大腿美,約1380字,分3天連載。

審視中外女性觀念

陳子善表示,「春長在」這則消息連標點在內僅寥寥200餘字,卻清楚透露張愛玲曾用「世民」筆名發表文章。《今報》是抗戰勝利後創刊於上海的「小報」之一,每日印行4版,副刊「女人圈」占第4版1/4篇幅。

發揮學者考據精神,陳子善找出「女人圈」主編是另一紅牌女作家蘇青的論證,並強調當年上海淪於日軍之手,張愛玲曾多次幫蘇青主編的《天地》月刊撰文,還寫過一篇《我看蘇青》,兩人一直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陳子善引述〈不變的腿〉原文:「最近在滬獻映的《平步青雲》中,黛德麗出場第一幕,先從屏風後面慢慢的伸出一隻銀色的腿來。如此鄭重介紹,可謂自有腿以來沒有這樣的風光過。」張愛玲熟悉美國電影,而美國女影星瑪琳‧黛德麗號稱好萊塢「第一雙腿」,文中不但審視中外對待女性身體,尤其是大腿的不同流行觀念,也折射出中外性別文化的差異。

延續一貫表述風格

陳子善也點出〈不變的腿〉引用張恨水代表作《啼笑因緣》中的一大段話,顯示作者極熟悉張恨水作品;對照張愛玲曾在〈存稿〉中公開宣稱「我喜歡張恨水」,張恨水是她作品中最常提到的現代作家,陳子善認為,當時恐怕也只有張愛玲才會在文章中如此大段引述張恨水,間接替「世民」與張愛玲之間畫上等號。

此外,張愛玲前期散文中,「中國」是出現頻率頗高的關鍵字,〈不變的腿〉發表前張愛玲共寫下54篇散文,出現過「中國……」者達30篇,〈不變的腿〉略帶調侃地結語:國人謳歌女性,從過去「絕沒有恭頌人家兩條腿」到當下讚美「美腿」的演變,「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果然大有進步。」也應是延續張愛玲一貫表述風格。(旺報)

fsj 提到...

弱勢童暑假忙家事 2成要工作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10291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6-23

兒福聯盟今天公布調查指出,當多數孩子開心迎接暑假時,全國有近四成弱勢孩子放暑假沒有天天吃午餐,即使有吃,三成七的孩子午餐份量比平常還少。而且弱勢孩子暑假比上學還忙,半數以上要做一堆家事,包辦煮飯、照顧生病的大人,甚至兩成左右要工作貼補家用。

為了解弱勢孩子長假可能遭遇的困境,兒童福利聯盟今年1月,針對社工服務滿三個月以上的家庭,進行弱勢兒童暑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發現,弱勢孩子普遍面臨三大困境,消失的午餐、家人和暑假生活。

調查顯示,近四成孩子放假時沒有天天吃午餐,即使有吃,36.9%的弱勢孩子午餐份量比平時減少或菜色差,甚至一成二吃的幾乎都是剩菜剩飯。

兒盟進一步分析孩子沒得吃或吃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餐費不足」;近三成平均一天餐費只有100元,一餐只能吃30多元。

除了吃不好,有四成孩子放假沒有家人陪伴,高達32%三餐要靠自己打理,是一般學童的六倍。因為家長要工作,造成許多孩子從小就「獨居」。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一般孩子期待暑假,但對弱勢孩子而言,放長假就等於是自食其力的開始,尤其少了師長的關心與同學陪伴,更顯孤單且壓力沉重。

此外,當其他孩童暑假出去玩時,弱勢孩子只能被迫留在家裡,面對一堆工作,近六成要做一堆家事,三成要身兼保母照顧家裡的嬰幼兒,兩成左右必須要工作貼補家用,還有一成三要負責煮飯,照顧生病的大人。陳麗如憂心,弱勢孩子暑假一刻不得閒,幾乎沒時間參加課輔或是補救教學,學習面臨困境。

為了替孩子找回「消失」的暑假,兒盟連續第六年發起長假營養資助計畫,供餐給3000名弱勢兒童,透過固定食材、營養物資的提供,確保孩子在家不會挨餓,同時舉辦各類夏令營,募款目標為1800萬元。



◆ 刺青少女求職難 法院免費除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09374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2015-06-23

刺青常造成青少年求學就業障礙,嘉義地方法院與長庚醫院去年首次合作,免費為保護處分青少年除紋,15人報名,今年續辦只剩6人,主因是怕疼,另刺青成為青少年次文化;有名少女手臂刺1條豔麗錦鯉,求職處處碰壁,忍痛除紋成功,她勸青少年不要逞一時之快刺青。

時下不少青少年追求新潮,或一時好玩耍酷刺青,市面刺青店增加,有人認為刺青是新潮青少年文化,卻也引起負面觀感,尤其夏天穿短袖衣褲,手腳刺青印記露出,引人異樣眼光。

有名保護處分少女長得清秀,多年前受同伴慫恿,找刺青師傅在手臂刺1條豔麗錦鯉,讓同伴羨慕,但興奮心情持續不久,找工作因手臂刺青處處碰壁,還引來外人異樣眼光,讓她悔不當初,報名法院免費除紋,接受近10次雷射除紋療程,消除刺青,剛開始痛得不斷掉淚。

地院觀護人說,部分青少年報名後怕疼打退堂鼓,長庚幫助青少年免費除紋,機會難得,青少年需自願,還要父母簽同意書;有少年胸口及小腿刺「龍形」圖案,觀護人問說是否報名去除?少年搖頭說「刺青是藝術圖案,父母不反對。」

觀護人說,刺青雖不完全給人負面印記,但若圖案有幫派味「鬼頭」等,會影響求學就業,初次刺青通常在國中階段,不少人是為尋求同儕或幫派認同,有名少年刺青是朋友慫恿送他的生日禮物,因為這個印記,讓他處處遭受他人異樣眼光。

疼痛與價錢…除紋多刺青10倍

「做雷射除紋手術,傷荷包又疼痛!」嘉義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長正為受保護處分刺青青少年除紋,他說,除刺青手術沒健保給付,要花很多錢,部分青少年怕疼中途而廢,成為除紋治療障礙。

張長正指出,刺青過程將各種染料、墨汁,經微細傷口滲入皮膚,除刺青是透過雷射,把深入皮膚染料震碎,然後讓淋巴細胞吸收這些細碎染料及皮膚細胞,雷射熱能傷害皮膚,可能出現局部水泡、紅腫及點狀出血等,甚至有疤痕產生。

「除紋疼痛感是刺青5至10倍!」,張長正說,除刺青雷射多半以較高能量進行,疼痛感強烈,事前會塗抹麻醉劑減輕疼痛,但雷射每打一發就像用橡皮筋猛力彈皮膚一下,除刺青不是只打1次雷射即可,需經多次治療才有效果。

一般3至4公分見方刺青圖案,坊間行情約3至5000元,醫院除刺青手術價格也取決面積多寡,每平方公分訂價2000元起跳,要消除大片刺青花費數十萬元,除紋後皮膚變粗糙,有的還會留疤痕,張長正呼籲青少年刺青前務必三思。



◆ 打工度假 7不5要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10293

聯合晚報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2015-06-23

27歲台籍男遊客日前攀登澳洲烏魯魯巨岩墜入岩縫,包括救援機、後送醫療費高達300餘萬元。對此,外交部上午提醒赴國外度假打工者,應該謹守「7不5要」原則,也建議購買適合海外打工度假的保險商品。

外交部發言人高安表示,「7不」分別為,不非法打工、不逾期停留、不從事危險活動、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以及不收來路不明的包裹郵件。

至於「5要」則是,要記得出國登錄、要與家人保持聯繫、要購足醫療及傷害保險、要注意職場安全以及遵守當地法律及交通規範。

高安說,外交部已透過經管會協調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推出適合度假打工的保險商品。

fsj 提到...

顧弱勢孩童 高雄、新北寒暑假發餐券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12085

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呂思逸、林良齊/連線報導 2015-06-24

寒暑假沒有學校營養午餐吃,家庭經濟弱勢的孩童可能餓肚子,高雄、新北市政府看到這個問題,二○○九年起,寒暑假期間發送餐券,讓孩子們到超商等地兌換餐點。

新北市弱勢學童暑假期間的午餐,可持餐券到便利商店兌換五十元餐點,到校參加課程活動,有幸福晨飽早餐補助計畫,學生可到超商兌換早餐,早午餐共補助八萬六千多名學童。此外,新北市首創的「幸福保衛站」也持續進行,凡是新北市學生,無論是否有弱勢資格,遇到急難狀況都可到超商登記領取八十元餐點。

高市「兒少餐食券」以國中小弱勢學童為對象,暑假每名兒少可領兩冊餐食券,每冊廿張、每張六十元,寒假則領一冊。憑餐食券可到與市府合作的兌換據點兌換餐食,包括超商、便當店,每張可兌換六十五元到七十元的餐食,以兌換便當、麵、麵包、牛奶等可以飽足的食品為主。

高市目前有六百十七處兌換據點,沒有超商和連鎖便當店的偏遠地區,則和社區關懷據點及愛心店家連結,兒少可到這些地方用餐;今年將發給二一八八名兒少,讓他們度過暑假。

另外,屏東縣多所學校在暑假兩個月間排滿活動,讓學生照樣天天到校吃午餐。屏東餉潭國小校長林秀英表示,餉潭村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自助餐店,為讓全校六十多名學生暑假午餐不中斷,安排英語魔法樂學營、補救教學、營隊活動,讓學生中午像平常一樣在校吃營養午餐。大成、萬安等國小也如此,分別安排閱讀、寫作、正音等課程。



◆ 師長關懷 中輟女上國立高職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11787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竹塘報導 2015-06-24

位於彰化縣竹塘鄉「向日葵學園」是提供中輟國中女生技職教育的中途學校,今年9名畢業生中,有5名考上國立高職,從逃學、逃家的中輟生回到正軌,師長們的愛心功不可沒。小瑜說,過去自己脾氣暴躁、不受教,好幾次對老師嗆「不要管我」,老師從未放棄她,讓她感受到關懷,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向日葵學園的主任張淑容說,小瑜的個性倔強又不服輸,以前脾氣暴躁容易和人衝突,甚至會動手打人,2年前奶奶和父親相繼因病過世,小瑜突然感覺無依無靠,壞朋友帶她逃學,她成了師長眼中的麻煩人物,最終被安置到向日葵學園。

小瑜說,父親過世讓她想放棄自己,「但老師都對我特別好,要我為了爸爸努力」。張淑容說,小瑜心思細膩且敏感,「但也特別需要愛」,每到周末假日,張淑容會帶小瑜去二林找弟弟一起用餐,培養姊弟情感,平常也會陪她留校用功,讓小瑜感受到什麼是愛。

原校輔導老師戴維仁說,小瑜在向日葵學園找到自信,願意認真向學,這次還在全縣技藝競賽拿到美容美髮組第4名,順利申請上北斗家商美髮科。小瑜深刻體認到「失敗還可以再重來,放棄就沒機會了」,鼓勵仍在向日葵的學妹們,堅持才能創造美好未來。

※ 相關報導:

* 5初中女逼跪同學 摑踢5分鐘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13231

中國少年少女霸凌的事件不絕!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繼浙江麗水一名小一生遭數名小六生禁錮、虐打及菸頭灼頭事件日前曝光後,又有另一段「江西永新縣女初中生打架」短片又在網上瘋傳。片中一名少女下跪道歉,卻仍遭多名女生連摑耳光及腳踢,毆打時間超過五分鐘。

中原網報導,其間,施暴者邊嬉笑、邊罵髒話,打累了還促受害者自摑。受害者則一言不發,上身挺直,以雙手護住被打的臉頰,其間還多次出現羞辱性行為。有網民直斥校園暴力如此惡劣,需要認真調查,嚴懲不怠。

* 四川少女被脫衣圍毆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12543

除了江西女學生被五女凌虐外,四川也傳出一少女被圍毆脫衣。有網友22日晚發圖稱,四川資陽樂至縣三名未成年少女對一女孩施暴,圖片中,一少女赤裸上身被三名少女包圍。當地網友認出,被打女生和一個施暴者是樂至中學初中生,另兩人已輟學。



◆ 「烏干達最醜男」靠臉吃飯 兩段婚姻生下8子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12397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 2015-06-24

烏干達一名男子因受罕病所困,該疾病導致其頭部腫脹且五官被扭曲,讓他被外界戲稱為當地「最醜男人」。不過,他不但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放棄人生,更憑著其獨一無二的外表四處賺錢,或甚至成功找來生命中的另一半與其結婚,共同組織出一個美滿家庭。

據英國《都市報》報導,現年47歲的烏干達男子Godfrey Baguma,他因為外表怪異被當地市民眾稱他是「烏干達最醜的男人」,不過即使他其貌不揚,卻相反地受到女性的歡迎。近日,他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已是8名孩子父親的他,其實已有過兩段婚姻生活。

據報導指出,在Godfrey Baguma的第一段婚姻中,他與前妻結婚7年期間,對方雖然為他生下兩名小孩,但因為發現對方與其他男人偷情,因此他最終選擇離婚。而受到上一次婚姻失敗的影響,在感情方面變得謹慎的Godfrey Baguma終在認識到現任妻子,並與對方相處生活4年,現任妻子為他生下6名孩子後,兩人最後在2013年結婚。

除此之外,深明自己外貌奇特的他更懂得善用這個特性,在其結婚典禮上向賓客們收取4000元烏干達先令的「入場費」外,更憑著其外表優勢,從過去任職鞋匠變身成專業藝人,現在積極參演各類型的表演,如喜劇或甚至唱歌等工作。

fsj 提到...

台灣老化步調有多快?且看10年後的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4414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2015-06-25

人口老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課題,但台灣同時面臨少子化、高齡人口急遽增加雙重夾殺,人口結構迅速改變,老化速度又快又急。

台灣老化步調有多快?國發會推算,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花了廿五年,但只要短短七年,就會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速度領先其他先進國家。

「超英趕美」的老化速度也創下另類「全球第一」,台灣進入老年人口超過百分之廿的超高齡社會,速度是日本的一點六倍、美國的二點八倍、英國的七點三倍。

試想,十年後的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增加一百七十八萬人;走在路上,每五人就有一人是超過六十五歲的「安可一族」,老年人口也會是幼年人口一倍。而扶老比在十年內也會增加近一倍,平均每三個工作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人。

不只如此,由於過去廿年生育率直直落,年輕人口基數不斷下滑,連帶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工作人口十年內將「蒸發」一百三十八萬人。

而台灣工作年齡人口結構也跟著調整,廿五年後,工作主力將從卅五歲至四十四歲的中壯年人口,變成每四個工作人口中,就有一人年齡超過五十五歲。

人口老化,對社會、經濟都將產生嚴重影響。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受到人口老化拖累,除非提高生產力,否則將拖累全球經濟,恐陷入「長期成長停滯」。

中研院副研究員董安琪也曾示警,在這波衝擊下,二○六一年的台灣,消費水準恐拉低至少百分之四。

未來的台灣,老得太快、生得太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危機,讓人擔心未來社會是「又老又窮」,也讓政府將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納入重點政策,包含喊出提升勞動參與率、鼓勵延後退休。

各縣市政府則加強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希望在面對人口急速老化嚴峻的考驗來臨前,能先做好準備。

※ 相關報導:

* 明明身體還好好的… 長者最需再就業管道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4425

....為因應高齡社會,打造高齡友善、樂齡環境,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針;台灣各縣市皆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努力趕工中」,希望為退休以後的「安可族」打造高齡友善的「安可城市」。

本報蒐集政府公布的各項指標,發現有十一個縣市的老化指數超過百分之百,代表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超過十四歲以下人口,亟需打造友善高齡者的《安可城市》。

要如何才能抓住安可族的心?各縣市有成功打造安可族心中的安可城市嗎?

據內政部最新公布老人狀況調查,五十五歲以上長者對老年生活期望,前三名是「身體健康」、「能與家人團圓和樂」和「經濟來源無虞」;多位學者齊聲指出,台灣老人家最需要也最常碰到的障礙,是二次就業管道、志願服務參與和接觸數位資訊的機會。

* 另類「安可」 金澎三代同堂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4409

金門、澎湖縣政府認為,安可城市評比以安養機構數量等為量化指標,但因當地三代同堂,老人很少住安養機構,需要有不同的想像。

* 高齡化加速 宜蘭打造友善環境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4408

宜蘭縣社會處副處長陳淑蘭說,營造友善與健康的友老環境,將隨著高齡化加速更加重要。她說,宜蘭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達百分之十三點八,縣政府因此以「健康地在地老化」,營造友善老人環境。



◆ 90歲跳舞拿金牌 要放神桌炫耀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14125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苗栗報導 2015-06-25

「90歲跳舞還能拿金牌,真的很高興」!苗栗縣銅鑼鄉竹森社區發展協會35名總歲數超過2500歲的老人昨天參加「2015苗栗縣阿公阿嬤活力秀決賽」拿下冠軍,頭髮花白的阿公、阿嬤穿手工造型衣唱跳客家歌展現活力,竹森社區將和三灣高齡保健活力隊、竹南鎮佳興社區發展協會代表苗栗縣,參加9月的中區決賽。

苗栗縣老人人口七萬七千五百多人,縣府為讓長者展現健康活力,連續5年舉辦阿公阿嬤活力秀比賽,昨天決賽由泰安天狗部落文化健康站、卓蘭老庄社區發展協會、三灣高齡保健活力隊、竹南鎮佳興社區發展協會、竹南鎮正南社區發展協會、銅鑼竹森社區發展協會角逐前三名。

冠軍隊伍竹森社區30名成員中有8名是高齡85歲以上長者,總歲數加起來超過2500歲,從4月初開始集訓練習,將客家本色、農家樂、新年樂3首客家曲目串聯,展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主題,長者們不只要記動作、跑位,還要背歌詞,個個卯足勁練習。

90歲的曾國順表示,年輕時從沒學過跳舞,這次練習過程每天都要複習記動作、變換隊形位子,還好大家互相鼓勵讓演出順利,而且每天都運動身體變健康、有活力,今年第一次代表社區參賽就拿下金牌,回家要把金牌放神桌上「炫耀」。

※ 相關報導:

* 台南怎到不了?從高雄騎2天後竟抵達...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14474

高雄市岡山區七十六歲蘇姓老翁,廿一日騎機車送「破布子」食材到台南市永康區給女兒,沒想到迷路,騎了兩天沒到台南,卻騎到三百多公里外花蓮市。家人相當焦急,老先生卻說:「這一路風景很水,乾脆環島一圈才回高雄」讓家屬又好氣又好笑。

fsj 提到...

銀髮照護 社企進社區活躍老化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6737

聯合報 本報記者余佳穎 2015-06-26

「開始變老」,是各縣市共同面臨的問題,廿二縣市中,共有十一縣市跨越「老人比小孩多」門檻,前三名是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其中嘉義縣老年人口數量,是幼年人口的一點五倍。

老年人口增加帶動社會福利成本的增加,對財政面臨更大的壓力。如對照財政部公布「債務鐘」,老化指數最高的嘉義縣、雲林縣,每位市民背債金額皆超越全台平均的三點二七萬元。

各縣市都力推高齡友善的「安可城市」,如定期關懷訪視、交通優惠、增加無障礙設施等;但由於安可城市推動是場馬拉松,讓人擔憂打到最後有些縣市「銀彈」不夠,產生衝擊。

學者認為,除靠地方政府財政力量,推廣安全健康的「活躍老化」、社區力量投入、社會企業挹注回饋社區,都是資金成本相對低,效益也不差的方案。

慈濟大學人文醫學科主任王英偉表示,台灣在民眾投入、整體健康照護都算做得不錯,互助團體如做資源連結,達到「社區為本,政府為輔」的方式會更好,「觀念一定要改過來,不要只在等預算。」

王英偉提到,偏鄉醫療相對不足,但比起蓋更多醫院,預防保健、活躍老化也很重要。減少老人疾病產生,醫院、衛生所、社區一同合作,注意老人家狀況,是帶動安可城市走得長遠的不二法門。

成大老人學研究所教授劉立凡則表示,世界各地都有非營利組織的投入,成效也很成功,關鍵在於人流、金流、物流統統到位,尤其像是社會企業需把盈餘捐出做公益,如社企願意走入社區,推動銀髮產業,還能帶動當地銀髮族就業,盈餘又回到社區發展,就會像是源源不絕的活水,更能促使社區能永續發展。

陽明大學環衛所教授郭憲文分析,推動安可城市,中央各部會間的聯繫還要再加強,而不單只靠國健署去推動。他舉例,像是交通的改善,如增加低底盤公車、路平計畫等,但其實交通部本來就在推動這些項目,但也應該將安可城市面向納入補助考量,讓偏鄉也能更快速更新。

郭憲文指出,衛福部除國健署外,負責社會服務的社家司、內政部,到地方的社會局、衛生局也該有聯繫、跨部門整合管道,打團體戰才能長久,靠各部門各自為政只會綁手綁腳,難以推動。

※ 相關報導:

* 毛揆:應以適齡退休 取代屆齡退休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6594

行政院首部「高齡社會白皮書」初稿昨出爐,政府宣示要「活躍老化」,延長台灣人健康時間、縮短失能時間,同時發展高齡產業、產品,要把因應高齡化社會變全民運動。行政院長毛治國指示,應以「適齡退休」取代「屆齡退休」,活化高齡者工作能量。

目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勞參率僅約百分之八,衛福部長蔣丙煌表示,高齡人口不是社會負擔,還可提供很多工作能量,未來將依不同產業、不同職務推動適齡退休、漸進式退休。例如公司可調整年長者工作內容,讓他們改做兼職工作,帶領年輕人經驗傳承,而非屆齡就要求退休。

毛揆表示,歐洲部分國家已提出相關措施因應人口結構改變問題,台灣也應把是否延長退休年齡納入「高齡社會白皮書」中討論。

* 新北佈老志工 現在施以後受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6740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照顧人力需求,新北市政府首創「佈老志工」,志工助人也自助, 一方面服務老人,可將服務時數存入「存摺」,將來年紀大可兌換時數,改由其他志工照顧自己,為老年規劃好「自助」資本。

新北市七十五歲李爺爺獨居,他雙眼失明很少外出,最大休閒活動,是晚上拖地到隔天早上。被社工發現後,一年前由佈老志工楊李雪娥等人照顧,陪著李爺爺外出散步聊天,才讓老人家有機會外出活動,志工的關心陪伴,更讓李爺爺增加許多歡笑。



◆ 超高齡社會 讓青年投入長照
http://udn.com/news/story/8042/1016595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 2015-06-26

台灣目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兩百八十六萬人,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二。國發會預估,二○二五年老年人口將破百分之廿,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是逾六十五歲長者,人口老化速度比歐美國家快。鼓勵年輕人參與填補長照人力、活化高齡產業,是政府當務之急。

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健康、亞健康(不是很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者)長者約百分之八十三點五,失能者約百分之十六點五。

衛福部長蔣丙煌說,因應長照人力、高齡產業人才缺口,政府將鼓勵青年投入高齡照顧服務、創業時也可開發針對長者設計的智慧化商品、創新服務。

政務委員馮燕指出,「高齡社會白皮書」是政府因應高齡社會的藍圖,接下來將推出「長照量能提升計畫」,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長照服務,補足現行由外籍看護工擔任主要照顧者的不足。

馮燕表示,九月起將在幾所大專院校推動「長照學程」,讓有意投入長照服務的學生可在一、兩年內密集修課,並媒合到長照機構實習。衛福部也將與民間基金會規畫推動照服員「生涯階梯」,提升年輕人投入的意願。

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衛福部規畫「高齡社會白皮書」時,應讓高齡者有個人存在價值,發揮個人潛能。



◆ 墨索里尼孫女為性工作者發聲 夫卻召雛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6000500-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26日 江靜玲/倫敦25日電

義大利極右派政客、前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孫女亞莉山卓拉因為丈夫涉嫌與未成年妓女交易,使得她領軍爭取結束剝削妓女的形象受到嚴重打擊。曾擔任「花花公子」女模的亞莉山卓拉表示,自己的世界因此「搖搖欲墜」。

現年52歲的亞莉山卓拉是義大利著名的極右派政客。除了身為墨索里尼的孫女外,她同時是義大利著名女星蘇菲亞羅蘭最鍾愛的姪女。

從政以來,亞莉山卓拉除了捍其祖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外,她領軍的婦女團體並為女權和其他少數團體爭取權利,包括推動對戀童癖者採取化學閹割,以及結束剝削妓女等活動。

詎料,亞莉山卓拉的丈夫莫羅.弗洛利亞尼,卻在最近遭指控與未成年妓女發生性關係,面臨牢獄之災。該案在義大利引起廣泛注意,因為涉案的2名實際年齡在15歲到16歲間的少女,均來自富裕家庭背景。她們透過網交,利用放學後,進行性交易,以期滿足2人購買名牌的需求。兩人的恩客,包括傳教士、政客和警察。

召妓在義大利屬合法行為,但妓女的年齡必須滿18歲。弗洛利亞尼是財政警察,通聯紀錄顯示,他曾經至少造訪過其中1名雛妓5次。他堅稱,自己認為那名女孩是19歲。

亞莉山卓拉和弗洛利亞尼結婚26年,育有3名子女。 亞莉山卓拉年輕時期望進入演藝界,蘇菲亞羅蘭曾試圖透過自己的關係,把她引進好萊塢,但她抱怨那些好萊塢的製片人只以她的外貌評論她,告訴她,她「太漂亮、太醜、太高或太矮。」

演員夢遭挫後,她打著祖父墨索里尼的名號在義大利政壇定下一席之位。過去20年,她曾任國會參議員和歐洲議會議員。(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22.5%密大女生 曾被迫「性接觸」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15531

密西根大學24日公布校園性失德(sexual misconduct)調查結果顯示,該校22.5%女生聲稱在過去一年曾是性失德受害人。....該調查讓公眾得以一窺這所全美頂尖公立大學學生的校園文化,其結果頗能呼應近年有關大學性暴力的研究結論。華盛頓郵報/凱瑟家庭基金會6月12日公布的全美大學學生民調發現,每五名年輕婦女即有一人在大學時曾遭性攻擊。

fsj 提到...

最高法院歷史性判決 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
http://udn.com/news/story/8309/1018930

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二十六日電 2015-06-27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廿六日做出堪稱建國二百廿六年來最重大的歷史性判決之一,通過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並享有異性婚姻同等的權利。

五票贊成 四票反對

美國最高法院是以五票贊成、四票反對的分歧性結果做出判決,大法官甘迺迪在判決主文指出,「根據美國憲法,同性伴侶在婚姻上尋求和異性伴侶相同的法律待遇,否定這個權利,將損及他(她)們的選擇並貶低其人格。」「他(她)們根據法律要求同等的尊嚴,美國憲法賦予他(她)們這樣的權利。」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判決結果出爐後,立刻在推特推文讚賞最高法院的決定。歐巴馬說,「今天是我們邁向平等跨出一大步,男女同志伴侶如今有權利步入婚姻,就像其他人一樣,愛情勝利。」

全美五十州中目前有三十七州准許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在最高法院外,大批同性婚姻支持者一大早就在外等候,判決結果出爐後,這些高舉標語和彩虹旗的民眾熱烈慶祝,迎接同性婚姻伴侶從未享有的憲法權利。

判決引發兩極化反應

針對這項判決,在美國引發兩極化反應,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認為這是當今社會最緊迫的公民權利問題,但批評者表示最高法院改變傳統婚姻定義,會把美國送進一個未知的領域。

持反對意見的大法官羅伯茲認為,同性婚姻的對錯是立法體系的問題,不應由法院判決。他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我除了表示異議外別無選擇。」他在反對意見書中提到,「這個決定會讓很多人高興,我一點也不妒忌;但對於那些相信一個法治政府、而非人治政府的人而言,這個多數判決讓人十分沮喪。」另一位大法官史卡利亞則說,這個決定是「對美國民主的威脅」。

不過,美國輿論對於質疑同性婚姻的態度近幾年來大幅改變,根據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共同進行的民調顯示,有高達百分之六十一的民眾表示支持同性婚姻,其中年輕一代更是一面倒表示支持。

※ 相關報導:

* 同性婚合法化 歐巴馬:數百萬出櫃者忍受霸凌所達成的成就
http://udn.com/news/story/8309/1019180

美國最高法院於表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歐巴馬對此事發表演說,提到這項此判決「確認了所有的美國人在法律上都有同等的保障,所有人民都應該平等被對待」,指出這是在數百萬出櫃者在忍受霸凌與嘲笑之下,所達到的成就,讓國人瞭解「愛就是愛」,「微小的舉動也能像丟一塊石頭,在靜止的湖面上激起無數希望的漣漪。」如此不凡的成就,可說是美國對於人權的肯定,「國家又完美的往前一步了。」

* 美同志報稅、養小孩 和異性婚姻一樣了
http://udn.com/news/story/8309/1018971

全球同性戀團體爭取婚姻權,爭的都不是特權,而是和異性婚姻一樣的平權。這些權利對異性婚姻而言是與生俱來且稀鬆平常,對同志而言卻是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或者漫長的法律訴訟才能取得。

....近年來美國同志平權運動快速進展,在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之前,美國已有至少卅七州讓同性婚姻合法。這次的判決,除了同志權益團體興奮,美國大企業也非常高興,許多在美國各州都有據點的大企業,一直呼籲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否則他們面對有些州允許同性婚、有些州禁止的狀況,讓他們在法律上面臨極大困擾,例如一些對已婚雇員的福利要如何發放,過去在各州可能必須採取不同做法,如今終於可以全國一致。

* 全美准同志婚姻 商機拉砲
http://udn.com/news/story/8309/1018845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6日裁定,同志婚姻在全國均屬合法,表示「國家沒有任何的合法理由,剝奪同性配偶的婚姻自由」,原本禁止「同志婚姻」的14個州現在也須認可。專家預測,頭三年內同志婚禮將帶來25億美元的商機。



◆ 同年同月同日生 夫妻56年吵成老伴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18533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民雄報導 2015-06-27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民雄鄉73歲賴正仁、蔡素月夫婦,兩人雖因生活和個性差異,結婚50多年爭吵不斷,親友們在他們金婚紀念相框以「吵鬧50年,歡喜慶金婚」,「天賜良緣」做最佳註解,最近子女還為他們一起辦生日宴。

賴正仁、蔡素月兩人還是青少年時,有次蔡家親人到賴家附近拜訪友人,兩家聊到子女時,竟然非常巧合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兩人將近20歲時,雙方家長安排兩人相親。當天蔡素月依約到賴家,但賴正仁卻在稻田忙著農務,蔡素月說,見面當下覺得不來電、不投緣,她轉身離去,賴正仁後來也沒再追她。

蔡素月童年身世坎坷,3歲時父親被日本徵兵,在南洋戰死,母親改嫁後,媽媽擔心她的未來,希望她和賴正仁交往結婚。

蔡素月說,很生氣先生以前常酒醉到不醒人事等壞習慣,「只是希望他能疼惜我」。賴正仁如今不再酗酒,看到老婆大怒,「趕快閃一邊去」,避免發生衝突,相處之道就是相互寬容。

結婚至今56年,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夫婦倆,依然有口角、冷戰,他們養育的2子1女都很孝順,事業有成,家庭和樂,小兒子賴銘傳有時還跟他們開玩笑「吵了50多年,怎麼還沒離婚!」

他們50年金婚時,親友們特別辦喜宴,還特製紀念大相框,放著三代同堂全家福相片,興中社區理事長賴亨忠等人在這幅紀念相框題字註解,「吵吵鬧鬧50年,歡歡喜喜慶金婚」,橫題「同年同月同日生,天賜良緣」,訴說夫妻這段情緣故事。

※ 相關報導:

* 非裔領養 婦至72歲才知自己是白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17960

維爾達‧博德(Verda Byrd)70年來一直以為自己是非裔,但是她最近才發現自己家族的驚天秘密:她其實是白人。

72歲的維爾達1943年被一對非裔夫婦領養,但她的養父母從未告訴她生父母其實是白人。直到2013年,維爾達搜索了自己生父母的歷史後,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維爾達說:「實在是令人震驚。70年過去了,一眨眼我就變成了白人。」

....不過,雖然真相大白,維爾達仍然認同自己是非裔,認為自己的經歷無法抹去。她說:「作為一個跨種族的被收養者,我接受我的命運。我仍然樂意被當做非裔,等我百年之後,墓碑上也不會註明我的種族。能有兩個爸爸媽媽,我非常幸運。」

fsj 提到...

日本街角的85樂活中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1894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台中市)2015-06-27

連鎖咖啡業者,以「85」標誌擦亮品牌形象,未來台灣各處街角,如果也能出現「85樂活中心」,將可迎接高齡社會的到來。

85歲是老老年,失智失能者在此年齡層將達三成,「街角樂活中心」的設立,正好讓老人家就近接受長照服務。

白天家屬上班上學,可將阿公阿嬤送來參加活動,傍晚接回,如此一來家屬可喘息,老人家也覺得好玩。相關活動費用可由長照保險給付,只需一成五自費。

家屬偶而忙碌或勞累,夜間、假日無暇照顧,也可將老人家送到中心的住宿部門短期居住,裡頭有家庭式溫馨布置,照服員帶著長者親手做飯,一起享用,吃飽後幾位老人家圍坐客廳,或看電視或談當年勇,不知夜晚將至。

如果老人家不愛拋頭露面,中心也可派居服員走幾步路將餐點送到家中,或者到府幫忙沐浴更衣、督促吃藥、陪伴外出運動。

至於年輕一點的長者,或者老老年依舊健康,可以到中心來當志工,一方面獲得社交互動的機會,也能從中體會助人的快樂,並降低成本。健康長者若經濟許可,也可自費參加康樂活動。

這類「85樂活中心」在日本已推行幾年,獲得廣大回響。不少人認為長照服務不宜開放財團經營,這樣的觀念不一定對,試想台灣商人可以打造物美價廉的連鎖咖啡店,為什麼不能創建質量俱優的街角長照中心?

※ 相關報導:

* 殘障過世 社安署盲目發4680萬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17957

社安署督察長25日公布審計報告指出,社安署不知道領取福利的人是死還是活,因為社安署單對於已去世的殘障者的代理人,就支付4688萬元(美元,下同)殘障福利。

審計報告重點檢查從社安署領取殘障福利的代理收款人,這些人專門為身心健康有缺陷的人管理帳戶,結果發現,許多代理人是以已去世的殘障人名義領取福利。



◆ 流浪中國4千多天 台商死而復生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2952

自由 2015-06-27

〔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台商悲歌!台灣吳姓男子到中國做魚苗生意,第一年就賠光積蓄,還中風住院,言語功能差,自覺沒面子,不願向台灣的家人求援,12年來就在中國街頭當乞丐苟活著,妻兒跨海尋人不著,2年前法院宣告死亡,本月11日吳被中國公安遣返回台,夫妻重逢,他顫抖地說「我回來了」,妻泣訴回應「全家等你好久了」。

生意失敗 賠光積蓄中風

民國92年,當時46歲的吳男,不顧家人反對,到中國廈門做魚苗生意,未料賠光積蓄,同年,吳中風住院。

吳在醫院沒人照顧,幸好中風情況改善,但記憶力大減,講話斷斷續續,行動略顯不便,幾個月後,繳不出醫療費被迫出院。

吳某透露,他身無盤纏,漫無目的在街上閒晃,累了就睡,餓了就乞討,曾想聯絡妻兒求援,但顧及「自尊」而縮手,後來內心麻痺,就此「活著」,也不知身在何處。

本月初,他流浪到廣東街頭,公安盤查,發現他逾期居留,6月11日將他遣返台灣。

吳某踏上故土,只記得家在永和頂溪街,招計程車直驅永和,但頂溪街已改名豫溪街,加上他話說不清楚,身上一塊台幣也沒有,運將自認倒楣,將他放在永福橋旁離去,他拎著皮箱在橋邊發呆,不知何去何從,有人懷疑他想輕生,秀朗所員警林偉翔前往勸阻,查他身分卻是「死人」,是遭宣告死亡的除戶人口,趕緊帶他回家進行查證。

返台已被除戶 妻兒嚇傻

吳站在家門前,表情既生疏又陌生,顯得不知如何是好,警方乾脆幫他按門鈴,吳妻應門,赫見失蹤4千多個日子的丈夫,此刻就站在眼前,一句話也說不出,直到吳顫抖地說「我回來了」,妻才哭著說「你可回來了」。

記者昨前往吳家採訪,吳妻不願受訪,透過對講機說「謝謝關心」;鄰居得悉此事,驚訝地說「吳先生還活著?還以為死在中國了」,指吳當年意氣風發去中國創業,因個性帶點傲氣,或許生意失敗後,寧願流浪,也不與家人聯絡,家人找不到他才辦理死亡宣告。

律師周武榮表示,失蹤人口從成案算起,滿7年後須依法除戶,也就是法律上宣告死亡,而後若找到,只需向地方法院撤銷,持法院證明至戶政事務所申請重新入籍即可。

周律師指出,按家事事件法聲請撤銷宣告死亡之裁定,死亡宣告所終結之法律關係始能恢復,公家所屬健保、勞保、國民年金等,在宣告死亡時所領的保險給付將不予追回。但若有保民間壽險,則不在此範圍,死亡保險給付部分,因被保險人尚生存,之前的理賠金將全數追回。



◆ 台商西進 8成變流浪老闆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2953

自由 2015-06-27

〔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某台商機械大廠董事長曾指出,中小企業台商在中國若經商失敗,成為「流浪老闆」流落街頭的例子很常見,西進台商有8成是這樣的人。

據了解,他接觸過的前進中國台商有上千名,其中投資失利的有8成,這些流浪老闆多可分為兩種,其一為能放下身段者,這類人徘徊中國的台灣餐館,以「我也來自台灣」營造人不親土親的氣氛,但酒過三巡後,失意台商便藉故離席混得一餐,然後同桌的人彼此打聽,都不認識他是誰。

第二種是嘗試東山再起者,這一類人會覺得經商失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而不回台,屈身在中國當地公司當小職員,但中國雇主也很精,只給予試用期1個月,若失意台商沒重大貢獻,馬上請他捲鋪蓋走路,一點也不留情。

在中國的台商除自己眼光不準導致失敗,還有一大部分人是遭騙、遭掏空,例如有某名台商公司底下的中國籍幹部,私刻公司印鑑,違法積欠的龐大債務,居然需由台商全數承擔;也有台商遭中國商人拐騙假合資,但到出錢時中方出資不到位,藉此來騙財。

多數中小企業台商禁不住長期賠累,又無法融資周轉,漸漸倒閉歇業,加上近來國內大企業紛紛轉進中國,逼得中下游協力廠被迫跟進,國內失業問題日趨嚴重,不少民眾希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並能有所因應。

fsj 提到...

幫老人送餐 志工每天騎50公里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20664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白河報導 2015-06-28

志工黃立依日前為1名長者送餐時,見到前天的便當沒吃,察覺不對勁,入內探視,發現他躺在地上、肢體冰冷,馬上通知里長等人幫忙處理善後。

黃立依不認為自己只是送便當的,而是把對方視為家人,「可以感覺到長者每天期待我的到來,也許只想找人聊聊天」。

黃立依是蓮心園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送餐志工,連她在內1名社工及2名志工,要負責失能長者送餐服務,周一到周五從備料、烹調到送餐服務一手包,送餐服務範圍包含後壁、白河及東山。

「阿伯吃飯啦!」黃立依每天騎機車約50公里,深入偏遠角落,高聲呼喚後,將熱騰騰便當親送26名對象之手。如遇連續假日,她得一一為阿公阿嬤說明,並在日曆上一一做紀號,惟恐對方空等或誤會。

她說,每天將便當如時送達很重要,同時把對方視為家人,每天都噓寒問暖,有時還需提醒對方不要亂花錢,買來路不明的成藥。

社工姜德明說,有個阿嬤生了5個小孩,卻都不在身邊,送餐志工反而比親人還要親,有時還得受託買酸痛貼布等;如沒有志工,長者在家發生什麼事?也沒人知道。

姜德明說,除本身業務外,下午會撥空到往服務對象家庭訪視,陪阿公阿嬤聊聊,有時要聊到2個鐘頭,她一人服務99人,「1年恐怕無法全員訪視一遍呀!」

※ 相關報導:

* 1年2千萬 送餐遍及全台南市37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20668

台南市府社會局委託蓮心園社會福利基金會等30個單位,普及全市37區,為失能長者送餐服務,每年斥資2千多萬元經費,照顧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洪千惠說,財源有限,只能把錢花在刀口上,提供長者所需服務。

社會局以一個便當55元及油資補貼方式,委託蓮心園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單位為失能長者送餐服務,但人力及資源短絀,志工異動頻繁;有社福團體僅做1個月,蓮心園則苦撐18年,最多時曾送400、500個便當,現在白河及後壁56個,東山則與在地便當店合作。

董事長張田黨說,有長者吃了10多年,已高齡80多歲,令人感到欣慰。他強調,除送餐之外,了解長輩的身體、心理現況,能夠得到必要的協助與幫忙,這一路再多的辛苦及瓶頸,他仍會堅持走下去。

* 養育失智小叔 九旬嬤當孩子疼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20323

陪伴失智老人是項吃力的工作,南投縣魚池鄉九旬阿嬤張也愛一路陪著從小失智的么叔「阿賢」到老年,是典型長嫂如母的故事,溫馨感人。

剛滿90歲的張也愛,行動力與聽力大不如前,她在另一半去年過世後,仍與子女一起扶養她的小叔「阿賢」,讓「阿賢」享受豐沛的親情。



◆ 防失智 日讓受刑人打電玩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3184

自由 2015-06-28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連監獄受刑人都呈現高齡化的狀態,為了避免受刑人罹患失智症,位於九州的大分監獄,鼓勵年長受刑人以任天堂掌上型遊戲機玩益智遊戲,藉此鍛鍊腦力。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從一九九四年至二○一三年的二十年來,日本六十五歲以上的受刑人約增加五倍,全國各監獄六十歲以上受刑人平均約占十八.二%,其中大分監獄六十歲以上受刑人占了超過五分之一,負責病舍的刑務人員表示,部分受刑人入監後,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出現失智症狀,發出怪聲或有幻覺、幻聽的情況,有人甚至臥床不起。

二○一○年起,大分監獄針對六十五歲以上受刑人進行各種訓練指導,由社工人員提供健康講座,或由健康運動指導人員帶領做伸展操,每月約舉行二至三次,不過,其中最受高齡受刑人歡迎的,竟是掌上型電玩。

指導受刑人以任天堂DS掌上型電玩玩益智遊戲的是四十七歲的副典獄長野尻博文,他選的益智遊戲,通常是一些簡單的計算題或數字填充題,遊戲會以答題結果計算玩家的大腦年齡,四名六十六歲到七十六歲的老玩家,玩得不亦樂乎,開心地向他炫耀,大腦年齡僅有四十多歲。

一名因詐欺罪已入獄四年的六十歲男性表示,益智電玩很有趣,讓他的腦子不會生鏽,副典獄長野尻則希望受刑人出獄後能以電玩維持腦力,不要再走回頭路。

除了大分監獄之外,位於佐賀縣的麓監獄則安排教練指導有氧體操和瑜伽,位於長崎的長崎監獄則輔導嗜酒的高齡受刑人,認識酒精的危害。



◆ 聯晚/美國同性婚合法要面對的挑戰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21148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06-28

美國最高法院再度做出具有歷史意義的判決,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但這個議題涉及宗教,更要面對可能產生撕裂社會的挑戰。

美國最高院1954年裁定,學校實施種族隔離違憲;該院1970年代裁定多項關於女權的訴訟,包括1973年確立女性終止懷孕的權利。

這些都是劃時代的判決,如今再添同性婚合法;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判決宣布後表示,這項裁定代表正義以雷霆萬鈞之勢來臨之日,使美國更加完美。

不過,觀察美國最高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判決可以發現,最高院只是跟著民意走,並非引領民意;最高院禁止種族隔離和性別歧視之前,反對這些不當措施的聲浪已在美國社會高漲,要不就是已有許多州立法規範。

美國50州已有37州允許同性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聯合民調顯示,61%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另一項民調顯示,55%明年可能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民眾表示,不會投給反對同性婚的候選人。

美國最高院與時俱進裁定同性婚合法後,同志們歡天喜地,但鑒於種族平等、性別平等、宗教平等的判決已經確立數十年,相關領域的歧視現象仍時有所聞,同性婚裁定合法後,恐怕還是免不了會有訴訟。

宗教自由是否會受到傷害,值得深思;最高院判決後,保守派德州州長艾伯特宣布,州府員工若因宗教因素拒絕執行同性婚業務,不應受到處分;保守基督教團體表示,教會大學的已婚學生宿舍是否被迫接受同性夫妻、蛋糕和花飾業者是否被迫接同性婚的生意,都可能會打起官司。

美國憲法並未提供「什麼是婚姻?」的答案,最高院以五票對四票的民主方式重新定義婚姻,看似保障同志們獲得平等待遇的權利,但法院並非立法機關,以判決決定影響社會文化重大的議題,宗教保守派自然難以接受。

fsj 提到...

妻患青光眼 夫下廚照料十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24403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鹽水報導 2015-06-30

「妳看不見,我就當妳的眼睛」78歲邱竹雄與大兩歲的吳阿菊結婚一甲子,吳10年前罹患青光眼致雙眼失明 ,邱無怨無悔照顧, 「她以前跟著我做工、吃苦,照料全家,現換我照顧她」,夫妻鶼鰈情深社區人人稱羨。

10年多來,每當午餐、晚餐時間一到,與朋友在一起的邱竹雄總是說「對不起,我要回家煮飯給老婆吃了,先告辭!」大家讚他是「好老公」;也有 人建議他申請外籍看護,邱回答「我還能動,自己照顧比較放心。」

「娶某大姐坐金交椅!」邱竹雄說,兩人育有六名子女,老婆與他到田裡工作,還當水泥工,把家裡照顧好好的,「12年前我獲選過模範父親,老婆付出更多,應讓老婆獲選模範母親才對」。

10年前吳罹患青光眼致全盲,哭著說「以後怎麼辦?」邱安慰她「就讓我當妳的雙眼,妳要去那裡我帶妳去」,每天帶著她在社區裡散步,還煮三餐;兒女和妻子都說好吃,邱笑說,「以前偷偷向老婆學的,所以也有老婆味道!」吳阿菊說,兩人偶爾也會吵架,都是「阿雄」讓我,「尪某相欠債,來生還要當夫妻!」

※ 相關報導:

* 狗醫生作伴 獨老解憂特效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30000653-260107

狗狗也能當醫生陪伴!新北市動保處日前推出零安樂死計畫後,再推銀髮守護認養計畫,不僅媒合狗狗陪伴銀髮族,也與社區合作陪伴共餐,不僅長者不再孤單,狗狗們也變得親近人,一舉數得。



◆ 美同性婚姻最高法院判決 為什麼五比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27193

聯合報 賴英照(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院長)2015-07-01

同性能不能結婚?禁止同性結婚的州法,是不是違反美國聯邦憲法的規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周五(六月二十六日)做了判決。

首席大法官羅勃茲的不同意見書說,這個問題和憲法無關,因為聯邦憲法對婚姻的事情完全沒有規定(The Constitution itself says nothing about marriage.)。史卡利亞、湯馬斯和阿里托三位大法官也同意這個觀點。他們各自寫出的不同意見書都認為,依照憲法規定,同性能不能結婚,應該由人民依民主程序決定,法院不能越俎代庖。州法沒有違憲。

甘迺迪大法官和四位同僚(金斯柏格、布萊爾、索托梅耶和凱根)的多數意見卻堅持,這是憲法問題。依民主程序立法解決當然可行,但當弱勢族群的憲法權利,在多數決的民主程序中被侵犯,無須等待立法,法院必須加以捍衛。他們認為同性有結婚的權利。禁止同性結婚的規定,違反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十四條的正當法律程序和平等保護條款。

第十四條怎麼說?它說得很簡單:「任何州法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剝奪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並不得否認管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平等保護之權利」。

什麼是正當法律程序?從文義看,似乎就是程序正當與否的問題。禁止同性結婚的法律或憲法,經由民意機關制訂,或人民公投決定,有何違反正當法律程序的問題?問題出在聯邦最高法院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從「正當法律程序」的規定,發展出「實質正當法律程序」的規則(substantive due process of law),也就是在憲法明文規定的基本權利(例如言論自由)之外,以司法判決增列憲法所未明文保障的權利。

法院應不應該依「實質正當法律程序」,創設同性結婚的權利?這正是案件爭議的焦點。不同意見書認為,由法院創設新的憲法權利,實質上等同修憲,必須十分謹慎自制。法院只能承認客觀上深植於歷史傳統的權利,而不能依法官個人偏好擅自創設。千年以來,婚姻一直就是異性的結合。這也是制憲先賢所理解的定義。同性婚姻不是歷史傳統,不能依「實質正當法律程序」加以創設,而應由人民決定,否則極易淪為人治,傷害民主根基。

多數意見則以黑白通婚的案件加以反駁。一九六七年聯邦最高法院宣告結婚是人民的基本權利,選擇和同族或異族的人結婚,是人民的自由,禁止黑白通婚的州法違反「實質正當法律程序」。從歷史觀察,黑白通婚從來就不是美國的歷史傳統。憲法的意義,不應固定在制憲當時的理解,而應與時俱轉,適應社會變動的需要。

解釋憲法應忠於制憲原意?或是因應社會變動,執行活的憲法(living constitution)?法官應謹慎自制?或者主動積極?這是爭議已久的問題,迄今未有定論。

荷姆斯(Oliver W. Holmes)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表示法官的生活經驗所累積的價值觀,比法律的三段邏輯,對判決結果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荷姆斯講的是普通法(common law)的實際運作情形。普通法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而是由法官以司法判決所創造的規範,例如在契約(contracts)或侵權行為(torts)等領域,立法機關沒有制定成文法(statute),人民遇有糾紛,法院在先例拘束的原則下(stare decisis)做出判決,它所形成的規範,對人民具有拘束力,其實就是法官造法。

美國憲法是成文憲法,不屬於普通法的領域,法官必須依憲法規定判決。但像同性結婚這樣的問題,法官很難依照第十四條的文字,運用三段邏輯的方法,推演出一致的結論,而過去一、兩百年累積的判決先例,也各自解讀,沒有定論。法官的生活經驗所形成的價值觀,成為主導判決的重要因素。

然而,法官的經驗各不相同,價值互有歧異,以法官的價值觀做為裁判的重要準據,正是多數意見與不同意見分歧的根源。上周五的案件顯示,憲法的意涵,不是取決於制憲者的原意,也不是由憲法條文的文字決定。憲法條文沒有確定的意義。如果多一個史卡利亞,少一個金斯柏格,憲法的意涵立刻改變,禁止同性婚姻也不違憲了;而判決結果影響幾億人的生活。這正是憲法解釋一個永恆爭議的問題。三十四頁的多數意見和六十四頁的不同意見,針鋒相對,劍拔弩張,正是這種爭議的具體展現。

(作者為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院長)



◆ 身體無病痛 比利時24歲女「求死」獲准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23558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8日電 2015-06-30

比利時一名24歲女子,雖然身體完全沒病痛,但近日竟聲稱獲醫生批准安樂死,引起爭議。她透露因家庭問題而活得不開心,一直覺得自己不應存在,於是尋求安樂死結束生命。她已將身後事規畫妥當,預定今夏執行。

化名勞拉(Laura)的女子聲稱,成天酗酒的父母意外誕下她,令她覺得「生命並不屬於我」,6歲就想死去。雖然她其後由祖父母照顧,但始終無法擺脫自殺念頭,並從青少女時期開始自殘。

勞拉並無生理病症,她熱愛咖啡和電影,可與人正常交際。她從21歲起接受精神治療,並與一名有自殺傾向的女孩成為好友,對方在一年半前接受安樂死,令她更堅決以此尋死。她坦承若離世,最難受的是祖父母和母親,但家人對此表示諒解。

她又稱樂於計畫葬禮,預料最快將於今夏離世。

有網友認為應尊重勞拉的決定,但亦有反對聲音指,愈來愈多患抑鬱症或非末期病患的人濫用有關法例,斥指保障濫用安樂死的措施完全失效,恐有民眾動不動就想用安樂死解決問題。

其實,比利時民眾大多尊重當事人選擇,從未質疑安樂死法運用得過於頻繁。一名不滿母親被安樂死的男子更被眾人責難,批評他將自身需求置於母親心願之上。

比利時於2003年通過將安樂死合法化,是繼荷蘭後全球第二個容許安樂死的國家。該國近年接受安樂死的人數有急速上升,前年多達1816人安樂死,較2011年的1133人增加六成,每天平均有5人安樂死。

比利時於今年2月延伸法例,通過不限年齡的兒童安樂死法案,比國不少政界及宗教界人士都予以猛烈批評。

加拿大擬合法安樂死

另外,加拿大最高法院2月間推翻過去安樂死禁令,允許身心受苦的人接受「協助自殺」,包括自我主觀判斷活不下去者。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相關報導:

* 畫畫喝咖啡 用藝術趕走焦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30000613-260107

前言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心理狀況頻傳,不少人透過另類療法,包括藝術、種植花草紓解壓力,或是治療自閉症;另外,動保處也推動飼養流浪狗,陪伴獨居老人。但心理醫師認為,這些只能算是協助,並非醫學上的治療。

藝術不僅讓人放鬆心情,還能幫助人們解決情緒問題!藝術治療與傳統以語言溝通的精神治療不同,是以透過各種媒材,如繪畫、攝影、黏土、音樂等方式,加上治療師的引導與解釋,讓有情緒問題的人,能夠在創作中覺察自己的問題,進而處理。

近年來,藝術治療也多以工作坊、活動形式推廣,種類也十分多元,有紓壓陶藝、繪畫、舞蹈律動、戲劇治療等等課程。而除了這些課程以外,在公館的Kokopelli Cafe& Art Space,更有效的結合藝術治療與咖啡店,打造出一個放鬆且平易近人的空間。

「我希望可以打造出生活中讓人能夠透過藝術紓壓宣洩的一個空間。」創辦人周大為說,在台灣的社會氛圍下,求助精神疾病與諮商似乎還是會被人投以特別眼光,若患者真的已到「求診」程度,那通常已十分嚴重。

fsj 提到...

世展會替尚比亞解渴 居民含淚:謝謝台灣人
http://udn.com/news/story/8321/102710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尚比亞報導 2015-07-01

根據聯合國統計,非洲居民一年須花四百億小時走路取水,九成取水工作由婦女、孩童負擔。他們每天須提著水桶往返走上至少一小時取水,面臨受傷、性侵等危險,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台灣人的愛心捐款協助在當地開鑿水井、修復供水系統等,孩童不用再耗費力氣取水,也能免於因喝到髒水生病。

世展會上月中前往尚比亞,關心台灣資助的東瓊戈韋計畫區,同行包括關懷大使藝人韋禮安、郭靜。

從尚比亞首都路沙卡搭車到東瓊戈韋計畫區要一個半小時路程。一路上塵土瀰漫,路程崎嶇顛簸,眼前是羊隻牛群,還有頭頂水桶要取水及肩背木柴準備上工的人們。

這天,所有村民聚集活動中心唱歌跳舞,迎接世展會在當地蓋的第二座水井噴發,見證荒地湧出珍貴水泉的感動。村長說,蓋水井前,村民根本沒水洗澡,甚至一年才洗一次,孩童取水時不小心跌進井裡,還可能摔掉性命,而辛苦取的髒水,卻讓他們腹瀉、生病。

「終於不用跟牛羊豬喝同一池水了!」村民sofi說,以前每天單趟要花四十分鐘取水,取得的水很混濁、有怪味,還曾看到死掉的青蛙浮在水面,還有人喝後中毒。有新水井後,只要走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取得乾淨水,他緊握記者的手,眼泛淚光說:「謝謝台灣人,你們改變了我們的土地。」

五年來,來自台灣人的善款,助東瓊戈韋計畫區建了十四座水井,讓八百廿五個家戶有乾淨水源,大大減少五歲以下兒童腹瀉狀況;貧瘠土地更變沃土,當地居民開始種水稻、蔬菜,自食外,也能販賣增加收入。

世展會也在當地學校開鑿水井。坎庫巴中小學全校有八百六十四人,三百人為世展會資助童。校長Jams Bwalya說,以前學生每天要走一個半小時到蚊蟲孳生的小池潭打水,五成學生因喝到不乾淨的水腹瀉,輟學率高達百分之四十。有新水井後,腹瀉率降至兩成,輟學率也大幅降低。

※ 相關報導:

* 記者之眼/夜半血崩…我懂了非洲婦女的痛
http://udn.com/news/story/8321/1027108

....其實白天我已有點不舒服,但還是靠著意志力完成採訪,撐回旅館。當天凌晨四點,我被一陣劇烈疼痛驚醒,起身上廁所時,回頭看到床上已沾滿一大灘血。世展會人員趕緊送我到距旅館不到十分鐘車程的社區型醫院。然而,痛苦才正要開始……

「醫師要兩小時車程,才能到醫院!」醫院只有一名婦產科醫師,等待的這兩個小時,像兩年之久。醫院沒有衛生棉,我只能用床巾包著,大量流出的血液、一再替換的床巾,愈來愈痛的肚子,讓我生不如死。

「醫師怎麼還不來?」正當我不停哀號,世展會人員準備幫我辦轉院時,醫師終於趕到了。

醫師從我身體取出大量血塊後,說「這很危險,必須手術!」後,我就被推進手術室,打完麻藥後,醒來已躺在恢復室的我,腦中浮現前一天採訪計畫區醫療站,以及尚比亞婦女的臉龐。



◆ 「我喜歡妳的心,不是外表!」心儀女孩傷勢嚴重 19歲男告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0100042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01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第一次與心儀女孩出遊,原期待進一步確認心意,卻不幸遭遇八仙彩色派對塵爆意外的19歲大男孩陳仲蔚,事發後不顧雙腳灼傷,衝回現場苦苦尋找愛慕1年的女孩王靖雯,自責沒能照顧好她,即使女孩臉部遭波及,他仍真情告白,「我喜歡是妳的心,不是外表!」即使容貌改變,心意不改、不離不棄守護。

陳仲蔚、王靖雯是豫章工商餐飲科同學,高中畢業後,陳進入龍華科技大學夜間部半工半讀,白天在樹林一家烤箱工廠工作,女方進入職場,近期發現陳仲蔚心意,兩人關係漸好。

陳仲蔚昨受訪時表示,當天是他首次與王靖雯及另3、4名友人出遊,參加八仙彩色派對,原想進一步表白,孰料遭遇橫禍,大家一起出來玩,誰都不希望發生這種事,也不懂得如何處理,自責沒照顧好女生。

「感覺好恐怖,像地獄一樣!」他餘悸猶存地說,事發當時他位於舞池中段,王靖雯更靠近舞台,當看見舞台右側紅紅火光,以為是特效,下一秒雙腳就如燒灼般疼痛,轉頭要跑已來不及,「瞬間周圍全都是火,根本跑不掉!」

他說,當下整顆心都慌了,想衝上前找王靖雯,但混亂人群將他直往外推;逃出場外後,自認還能走路,無心處理自己腳部傷勢,忍著疼痛衝回現場找人,卻只見一張張驚惶臉龐,卻始終找不到王女。

陳爸爸說,接到兒子求救電話,從三峽趕抵八仙,兒子劈頭便央求幫忙找人,焦急地哭了;家屬在現場大喊王靖雯名字,得知為首批送醫者,兒子這才願意坐上救護車,兩人都被送往淡水馬偕醫院,也聯繫上女方家屬。

陳爸爸說,兒子近日才試探性問他「如果帶女朋友回家會怎樣?」以為兒子有了穩定交往對象,為他感到開心,孰料與女孩子初次見面竟是在急診室。王靖雯頭部、臉部傷勢嚴重,目前轉至台北馬偕醫院加護病房搶救。

陳仲蔚家人昨帶著阿嬤熬煮的雞湯探視,目前雙腳有20%二度灼傷,不過傷勢穩定。他說,不清楚王狀況,礙於腳傷無法前往關心,但他堅定地說,喜歡的是她的心,不是外表,不會改變決心。(中國時報)



◆ 深教會遭打壓 垂危病人被逼遷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28453

世界日報 北京1日電 2015-07-01

深圳市統戰部官員連同逾百名公安及人員,昨晨突擊搜查龍崗區一個地下教會,公安用電鋸破門進入,以該中心「可能販賣人體器官」及「非法宗教聚會」為名,帶走中心收留的數十名殘障人士和流浪者,並要求該關愛中心關閉。據中心負責人表示,成立四年來,已遭當局七次逼遷,目的是要他們離開深圳。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昨早8時許,深圳宗教局聯同執法部門等大批人員,突然抵達一個香港基督教人士資助的基督教關愛中心,指中心舉行非法宗教活動、收留他人,並長時間組織唱頌、講經傳道等宗教活動,卻未經當局審批登記,要求取締。

香港明報報導,執法人員並稱擔心該中心販賣人體器官,隨即將中心內收留的40多名殘障人士和流浪者帶走。中心職員表示,「許多人都不願意離開,但是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士,就被幾個人一起抬走,可以走路的,就兩個人一邊一個挾著走。」

楊表示,該中心2011年成立以來,一直有向當局申請所需審批,但對方卻不予受理,其後更遭當局逼遷,「主要是透過房東,還有斷水斷電這些手段。」楊先生說,四年來已被迫搬遷七次,先後在深圳龍華和惠州,直到去年底搬到現址。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當時在現場的一名基督徒表示,被帶走的流浪者下落不明,還有一些行動不便不便的病危病人,都被強行押走了。他並指出此次行動十分突然,當局此前並未告知他們。

中心負責人曹楠表示,當局此舉屬違法行為,目的是對基督教以及民間救助機構的打壓。

香港明報報導,龍崗區宗教局則指出,該中心長時間組織開展唱頌《聖經》、講經傳道等宗教活動,而該場所未經審批和登記。因此責令其停止活動,依法取締、查封涉案場所及設施,並處罰款3000元。

※ 相關報導:

* 寶貝潛能中心 打造早療日托家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26870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我們真心疼愛每一個孩子」,桃園市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以這個目標為職志,雖然沒有充裕的資金,加上早療吃力不討好,中心主任陳美谷還是堅持理想,為這群寶貝全心付出。

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今年邁入第10年,是桃園第1家身心障礙孩童日托早療機構,既缺經費,中心主任陳美谷又是癌友,經營辛苦,朋友和家長都不忍她像蠟燭兩頭燒般付出。

fsj 提到...

割喉、砍人…小四童:電視為啥不報敘利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29661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02

「每天看電視新聞,都是台灣的割喉、車禍、菜刀砍人和酒駕,為什麼不能多講點敘利亞的事情呢?」彰化縣南郭國小四名小四女童,在校園發起義賣、連署助敘利亞內戰難民,稚氣抱怨,因電視新聞看不到,無從得知最新消息而苦惱。

她們是彰化縣南郭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蕭瑜、許茗涵、吳沅芷和朱品瑄,日前從國語日報看到敘利亞難民的報導,覺得很難過,在校園、社區展開百人連署行動,用傳單介紹敘國內戰,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一群同齡孩子正飽受戰爭折磨,盼改變難民命運。

「新聞每半小時就重播同樣內容,不能報敘利亞新聞嗎?」蕭瑜說,想看新聞了解更多,卻找不到敘利亞報導。吳沅芷猜想,「可能報新聞的人覺得,和我們周遭有關的事情再報就好。」或者「是因為敘利亞內戰已持續四年多,所以才不報嗎?」

連署過程中,四名女童也發現,台灣人好像真的較不關心國際事件,路人大多不清楚敘利亞狀況,反而路人中有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大哥哥表示也關心敘國戰爭,還幫忙號召朋友連署。

「沒有發生在這裡的事情,不代表它沒有發生」吳沅芷說,她們相信,只要有更多人關心這件事,就會帶來更大的改變。

發起連署 助敘國難民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彰化南郭國小四名小四女童蕭瑜、許茗涵、吳沅芷和朱品瑄,為幫助敘利亞內戰的難民,發起義賣、連署行動,還寫電子郵件到聯合國;提出「難民體驗屋」構想,想讓大人們體驗戰爭克難的生活。

吳沅芷說,一開始是想募集文具給當地孩子讀書用,不過慈善單位告訴她們,募資讓當地民眾買日用品比較實際,才發起義賣。

她們還推出「我在台灣,我關心敘利亞」百人連署活動,每周三下午在校門口前,帶著象徵愛與希望的紅氣球和連署單,到處「捉」路人,認真解說敘利亞內戰困境,盼大眾關心。

連署過程中,她們發現即使是大人,對敘利亞內戰所知甚少,因此想要做個「難民體驗屋」,讓大眾體驗敘利亞內戰生活,「大家可能要排一兩天的隊,才能領到破爛、不合身的衣服穿,一天只有一餐,只是一塊麵包和十毫升水。」

她們說,也許透過體驗,會有更多民眾關心敘利亞,雖然很清楚做這些事情並不會終結敘國內戰,蕭瑜說,就算沒明顯改變,「至少我們做了一些事,應該會有一些改變吧?」

「讓敘利亞那邊和我一樣大的孩子,可以和我們過一樣幸福的生活,有天也可以自己選衣服,而不是衣服選他們。」是這四個女孩的願望。

※ 相關報導:

* 男隨機利剪插臉 美少女恐毀容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30948

沙田一名男子昨當街隨機傷人,19歲美少女恐毀容。該名少女昨傍晚回家途中,突然被一名思覺失調、剛於三周前出院的青年持鉸剪施襲,面頰被割開浴血,她負傷跑出馬路求救,幸有「六壯士」英勇制伏疑犯。消息稱,信女事主與疑犯素未謀面,涉案男子疑隨機選擇目標傷人。警方逮捕嫌犯,正追查其犯案動機,少女被送院治理。



◆ 比京隨筆/瑞典男人遭性侵 有地方醫心病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29700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 2015-07-02

性侵被害人不必然是女性,瑞典官方數據顯示,去年接獲三百七十件男性遭性侵害案件,未報案的黑數可能更多,最近一家專門提供性侵被害者急診、廿四小時無休的醫院,特別宣布將協助受害男性與男童。

瑞典在一九七七年成立第一家性暴力受害者急診治療中心,設有專職醫師、護士、心理醫師及社工,為被害人提供緊急醫護,前來求助的受害者清一色是女性,幾乎沒有男性上門,因為男性受害者都去一般醫院的急診室。

最近,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大型醫院宣布,目前為遭性侵女性提供全天候照護的急診治療中心,十月起將收受男性及未成年男童。這項決定獲得瑞典性別教育協會肯定,專家指出,許多男性遭受性侵害後,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希望所有大型醫院的性侵害治療中心,未來都能提供男性被害人同樣服務。

專門研究性侵問題的醫生指出,男性可能遭受男性也可能遭受女性的性侵害,心理上的創傷常出現「性別認同」問題。加上許多人的觀念仍認為男性不會遭到性侵害,有關男性遭性侵問題很少被討論,多數被害人求助無門。有的研究顯示,男性遭性侵後身心受到的創傷,有時比女性被害人還嚴重。

瑞典性別教育協會的人員說,在瑞典女性性侵受害者的治療中心成立近四十年後,男性受害人治療問題終於獲得關注。

※ 相關報導:

* 遇上網路霸凌怎辦?英國政府成立反霸凌網站提供法律諮詢,還要教你怎麼應對
http://www.ithome.com.tw/news/97134

該網站表示,網站設立目的是要提供資源及協助,幫助網路上受到霸凌的個人或族群,包括女性和LGBT族群(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提供具體意見,引導受害者提出犯罪事件,並協助將其違反的內容從網路上移除。

fsj 提到...

女大生捐肝救父…爸爽約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32119

聯合報 記者陳維鈞/高雄報導 2015-07-03

開南大學女大生李彥樺的父親因操勞病倒罹患肝癌,急需換肝,原本寧死不願女兒捐,但李彥樺堅持,無奈換肝後仍不敵病魔,身體裝著女兒的肝離開人世,原本一家人約好七月慶祝父親康復過生日,心願卻無法達成。

李彥樺父親李宏志,二月時因下腹疼痛就醫,沒想到竟檢查出罹患肝癌第三期,如不緊急換肝,只剩一個月壽命,原本父親想等器官捐贈,但大女兒李彥樺第一時間就拜託醫師,「快用我的肝救爸爸」。

李彥樺切了百分之六十五的肝移植到爸爸身上,術前預估有八成康復機會,換肝手術也很成功,無奈老天捉弄,換肝幾天後,父親腎衰竭,下腹積水,病情急轉直下,四月底因細菌感染不幸離開人世。

「爸爸養我長大,沒有他就沒有我,我只是把肝還給他」,李彥樺淚眼汪汪的說,爸爸換肝前躺在病床行動不便,每天幫爸爸換尿布時,他滿懷愧疚緊握女兒的手說「對不起」,她聽了很難過,「這不是身為子女該做的嗎?」

李彥樺的媽媽林麗香說,丈夫過世後,她沒有時間悲傷,因為家中上有二老,下有兩女兒要照顧,必須要振作起來。

林麗香也很感謝開刀的醫師張文燦,指當時丈夫換肝後插管,非常虛弱,醫師擔心會有狀況不敢下班,好幾晚都緊盯著儀器螢幕,有時累到趴在桌上睡著,「家人都知道醫師盡力了,是丈夫沒有福份」。



◆ 躁鬱母連推2天 3歲童鞦韆上凍死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31019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日電 2015-07-03

蓉佳‧辛姆斯(Romechia Simms)有天上午帶著三歲的兒子到公園盪鞦韆,孩子一直待在鞦韆上,兩天後有人發現情況不對報警,赫然發現這個孩子已經凍渴而死。

警方說,驗屍結果顯示馬里蘭州拉布拉塔鎮的賈艾爾‧李(Ji`Aire Lee)是因身體脫水和失溫而死。警方把這件命案列為他殺,不過尚未起訴任何人。

24歲的蓉佳5月20日把兒子抱上鞦韆,22日上午有個鄰居報案,表示他前一天晚上就看到這對母子,到報案時這個婦女還在不停的推鞦韆。警察到公園查看,發現鞦韆上的幼兒已經死亡。

蓉佳的母親馮塔莎宣稱,她不相信女兒會故意傷害孩子,不過蓉佳三個月前診斷出得了憂鬱症和躁鬱症。

馮塔莎說,他們無家可歸,家人寄居旅館,出事的公園就在大約一哩外。家人說,蓉佳今年2月曾經精神崩潰,現在完全不記得公園裡發生的事情。

賈艾爾29歲的父親詹姆斯‧李住在華府,今年3月曾向法庭爭取兒子的監護權,因為他很擔心蓉佳精神不穩定,會傷害兒子。但是,法官認為佳蓉是個稱職的母親,5月11日雙方同意共同擁有監護權,兒子周末與父親同住,平常則由母親照顧。11天後賈艾爾即宣告死亡。



◆ 長春日照中心 給老人彩色晚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31775

聯合報 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 2015-07-03

南投仁愛之家二年前設立「長春居老人日照中心」,提供失智老人白天的生活場所,像老同學般的十幾個老人在一起摺紙、聊天或唱歌,日照中心為失智老人找回生活重心,也給家屬有個喘息的空間。

阿霞嬸的老公中風後,請外勞照顧,二個兒子不捨媽媽太累,要媽媽辭掉量販店的工作。沒想到,阿霞嬸在家開始懷疑外勞偷她的錢,她一天打二十幾通電話,要兒子快回來處理,家人困擾不已。

經醫師診斷,這是初期的阿滋海默症。南投仁愛之家的「長春居日照中心」成立,阿霞嬸是第一批進住的長春老人。

平日有工作狂的阿霞嬸,不肯到日照中心「吃閒飯」,兒子告訴她:「交通車是接你去上班。」日照中心提供一本小冊,記錄老人一天進出的時間,「這是你的工時登記簿」。阿霞嬸和其他老人一起摺紙,用月曆紙摺出水果籃或棒球帽,她很高興自己還能「工作」,天天都要來上班,家人放心不少。

日照中心的廚媽,很細心地照顧老人的午餐,炸豬排上桌前,用剪刀剪成小塊。哪個老人愛吃粥,哪個人不吃麵,都特別註記。一名患有巴金森氏症的老人,雙手不停地抖動,看護在旁協助夾菜,有時在地面舖上報紙,讓老人學著自己吃飯。「午餐是我自己吃的。」老人高興地告訴兒子。

「那個賣五金的阿貴怎麼沒來?」老人們會互相關懷。社工員說,獨居老人沒人可交談,每天看電視會加速失智,日照中心提供老人一起生活、學習的場所,讓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可減少上醫院的次數。

通鋪午睡 阿嬤:想起當年做月子

「長春大戲院今天放映黃昏的故鄉」,走進南投仁愛之家的「失智老人日照中心」,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塊老戲院的看板,還有老舊的大同電扇和阿嬤的縫紉機。社工員說,濃濃的懷舊氛圍,很多老人都喜愛。

午餐過後,阿婆一起在大通舖睡午覺。一名阿婆說:「躺在通舖就讓我想起年輕時坐月子的情景。」社工員黃靜如說,有的老人一聽到文夏的老歌,就如醉如癡,日照中心一直「跟著老人的感覺走」。

仁愛之家主任朱思美說,照顧失智老人的生活,懷舊是重要的元素。失智老人的短期記憶漸喪失,但遠期記憶還在,透過懷舊的情境,帶起早期記憶,可幫助老人建立自信和自我肯定,營造愉悅的情緒,練習組織和表達能力,對減緩退化很有幫助。

日照中心透過舊照片、舊家具,或熟知的老歌等,可以幫助老人想起昔日的記憶。社工員有時會播放早年的台語片老電影。

日照中心依失智程度收費,經政府補助後,輕度每月自付6000元,中度6500元,重度5400元。搭乘交通車接送,依里程數計算,專車接送的範圍有南投、名間、草屯和中寮等地。

fsj 提到...

跨越障礙 愛奇兒飛出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4741#prettyPhoto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7-04

八個「愛奇兒」(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家庭,今早推輪椅搭長榮Kitty班機,挑戰五天四夜的東京之旅,並且拍成紀錄片,鼓勵更多的愛奇兒走出去。

「比起人家問我帶孩子辛不辛苦,我更希望人家問,孩子妳開心嗎?」家有重度殘障的愛奇兒媽媽劉淑慧,從女兒一出生,就不希望「因為怕麻煩,就把孩子綁在家裡」,每年堅持帶孩子出國一次。11年來,走過日本、馬來西亞,連北極光的魔幻之美,女兒「小米」都親眼看過。為了鼓勵更多愛奇兒家長「走出去」,今天一大早,劉淑慧帶領八個愛奇兒家庭,組團搭機出國。

「小米」出生時腦部缺氧,造成極重度障礙和頑固性癲癇,全身軟綿綿,完全沒有口說能力,只會發出哼哼聲,走在路上常引來路人「側目」;劉淑慧卻不希望因害怕外界異樣眼光,就把女兒關在家裡,「希望更多人理解我們」,這樣的想法讓她11年來勇敢帶女兒出去看這個世界。

小米的爸爸是萬芳醫院小兒科醫師王聖儒,他說,「我有經濟能力,又是小兒科醫生,而不是『獸醫』,照顧這樣的孩子,捨我其誰?」

劉淑慧說,出國除了離開熟悉的醫療環境,「移動」是最大的困難,上下客運,要克服高低落差、每一次換交通工具,要抱起11歲、27公斤重的女兒上、下輪椅,媽媽手腳扭到是家常便飯。

愛奇兒出門路迢迢,劉淑慧第一次帶女兒出國前,先從台北飛花蓮,試試飛機噪音和壓力,是否會引發女兒耳壓改變、癲癇;成功踏出第一步後,「小米」出國的奇幻旅程,從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四川,今年2月到了美國阿拉斯加,深夜觀賞極光,「我不知道小米有沒有記憶,但看到她隨著極光的閃爍眼神流轉,旅程的辛苦一切都值得了」。

另一個愛奇兒媽媽陳郁芬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二都去過東京迪士尼,唯獨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老三不曾出國。她說,有次搭捷運時,孩子突然癲鮮癎發作,引來路人側目,每次出門,路人的「反應」對她都是重擊, 也讓她對帶孩子出門感到卻步。

但陳郁芬說,希望能在自己還有體力的時候,也給老么一樣美好的回憶,因此決定帶孩子「走出去」。

閱報秘書/愛奇兒

什麼是「愛奇兒」?根據統計顯示,全球發展遲緩兒童占學齡前人口總數的6%~8%,全台灣的身心障礙者人數近5%,「愛奇兒」的命名來自Angel的音譯,意指愛這些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特殊孩子。

社福團體「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在2010年的3月第3個星期6舉辦「336」遊行,並將每年這天定為「336愛奇兒日」,鼓勵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勇敢走出來,同時呼籲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多鼓勵這些愛奇兒家庭,包容理解他們因為行動「快不起來」,上、下車只能慢慢來,表達更多的理解和接納。

※ 相關報導:

* 媽媽心聲:當愛奇兒吵到你 請多包容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4745

愛奇兒媽媽劉淑慧,今年暑假號召8個有愛奇兒的家庭帶著孩子一起去東京迪士尼,展開五天四夜的旅程,這趟旅程將拍成紀錄片,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不方便,而願意理解包容。

天使心基金會執行長林照程,自己也有重度身心障礙孩子,每次出國搭飛機的都是「又尷尬又難過」的經驗。他回憶,女兒因為重度發展遲緩,會不由自主的持續發出哼哼聲,機艙內是密閉空間,航程數個鐘頭,有一次前排一對情侶受不了聲音,大聲對空服員喊「後面那麼吵,我們怎麼休息」,當下深深刺痛他的心。

林照程說,搭捷運引人側目,他會默默推著孩子走出車廂;但在飛機上,他只能尷尬坐在原位,「我說不出口向大家解釋,對不起,我的孩子是特殊小孩。」



◆ 趴床62年 她安詳離世無褥瘡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5035

自由 2015-07-04

腦水腫患者江玉招 一輩子從未離床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罹患腦水腫、全身癱瘓的類植物人江玉招,趴床六十二年,父母不離不棄接手照顧,日前安詳離世,殯葬業者協助入殮,發現死者皮膚完好不見褥瘡,難置信已趴床六十二年;一輩子沒見過陽光,沒上過學,也未離開一坪大的床,愛女歸西,九十一歲江父江金水心疼喚叫「妹妹妳可以離開床了!」旁人聞之鼻酸。

江金水和江林定枝夫婦育有二兒二女,身為長女的江玉招是民國四十二年出生,夫婦視作「掌上明珠」疼愛有加,但這份喜悅在玉招牙牙學語、學走路時轟然瓦解,江林定枝察覺女兒經常跌倒,方法用盡都無法站立,還突然高燒不退,走遍台東各大醫院都查不出病因,只好送往台大醫院。

「將小孩留下,醫院可以給你們八千元的慰問金」江金水說,當時院方確診為腦水腫後,即告知手術機率渺茫,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若他與妻子同意,院方可免費醫療,並發放八千元慰問金,當時他的薪水只有一百元,夫妻倆聽聞「慰問金」三字,就明白是要捐作大體,淚流滿面斷然拒絕,隨後收拾行李、抱起女兒坐火車回台東。

父母悉心照料 好皮膚殯葬業者驚訝

愛女因腦水腫造成全身癱瘓,江金水夫婦難承受,曾跪求女兒的原諒,虔誠的在佛前祈禱,尋遍各地秘方,但都徒勞無功,女兒連翻身都無能為力,最後不再怨天尤人,坦然接受。長年趴床導致內臟受壓迫無法排痰,必須固定服用感冒藥,眼睛也因斜視造成眼球扭動異常,江玉招六歲那一年雙眼全瞎。

江金水說,妻子親手照顧女兒,擦澡、換尿布一手包,直到民國九十九年、八十五歲過世,他才接手照顧,兒子認為他已年邁無力,改請看護;女兒就如「玻璃娃娃」般,不能搬動也無法刷牙,他只好用濕布一顆顆幫她擦拭,但沒有吃過糖的她,最後還是蛀牙,牙齒掉光光。四肢萎縮、僵硬,身軀宛如幼童,一輩子沒離開過床。胞兄江富龍說,妹妹在四天前就開始不吃東西,不斷的冒冷汗,但面容安祥,直到自然離世,商請殯葬業者協助入殮,不見褥瘡的完好皮膚,讓業者無法置信她已趴床六十二年,希望妹妹在另個世界,能過著無病痛的快樂生活。



◆ 把不婚族當敗犬 你可能有「厭女症」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4389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7-04

如果你曾想過女性比較不會開車、情緒化、缺乏邏輯;女性都愛高富帥,害許多男性交不到女友;學歷收入高的女性很難找到結婚對象,而不婚女人終究是「敗犬」,你可能得了「厭女症」。

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話題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近期由聯合文學引進中文版。該書以「厭女症」的角度,解讀恐同、剩男、敗犬、魯蛇、女校文化等種種現象,震驚日本社會。

厭女症來自英語Misogyny,指憎惡、蔑視女性,對女性化、女性傾向與特質抱持蔑視的行為或心理。上野認為,厭女症不只是單純蔑視女人,而是男人在建立男權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將女性「他者化」,以此證明自身的存在價值與優越感。

她舉例,男人應有過「幸好我不是女人」想法,女人則多少起了「當女人很吃虧」念頭。有這種念頭的人,心中都有厭女症。

「厭女症」已普遍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在男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是「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則是「自我厭惡」。但擁有厭女症的男子,下意識蔑視女人,卻在建構「厭女」的社會化過程中,認定須透過「擁有女人」才能建立自我認同與成就感,形成日本社會「剩男」現象。

二○○八年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凶嫌說行凶動機是「找不到女友」,「剩男」、「男性弱勢化」問題頓時成了日本社會關注焦點。

上野認為,日本社會對「剩男」的擔憂,源於男人必須「擁有女人」才能建立自我認同的迷思,這種迷思便誕生於建構「厭女」的社會化過程。一旦無法達成「擁有女人」的目標,這些「魯蛇」便轉為憎惡、攻擊女性,包括歧視不婚「敗犬」、外表不符合男性想像的「醜女」。

※ 相關報導:

* 惹到「藍波」 搶匪被前CNN記者擊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33353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名前記者,30日晚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旅館房間,與一名搶匪發生槍戰,結果擊斃搶匪,他則中了三槍。

fsj 提到...

臨終父自己動手拔管 女博士泣訴沒讓他好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5863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05

「我不能原諒自己讀了這麼多書,竟然不知道要如何讓父親好走。」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阮麗蓉父親去年底去世,她半年才走出傷痛,日前在成大安寧病房的活動中,控訴國內的末期醫療有名無實,讓父親飽受折磨離世。

阮麗蓉吐露這段切身經驗時強忍淚水,推動安寧療護的成大教授趙可式在一旁輕拍她肩膀安慰。

阮麗蓉說,父親阮旺根是牙醫,去年底因肺炎住院,生前他與家人討論「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希望能安然離世,不做無謂搶救;但入院後家人六神無主,仍聽從醫師建議為父親插上呼吸器與鼻胃管。

阮麗蓉表示,雖明知這麼做非父親所願,卻因不捨只能接受安排。看到父親每次嗆咳與抽痰時全身痙孿、痛苦難當,一生堅強很少掉淚的父親竟流下淚水,她心如刀割。

阮麗蓉原本希望醫師能協助父親拔管,讓他平靜離世,但醫師說:「拔管病人會像溺水一樣,非常痛苦,你要這樣做嗎?」她上網查詢,發現趙可式可以安排成大醫院的安寧病房,於是立刻轉院。

「父親知道要轉院時精神一振,後來自己動手把氣管內管拔掉,在成大安寧病房安詳離世。」阮麗蓉表示,她當然捨不得父親走,但人應該有選擇該怎麼走的權利;她難過自己念到博士,卻從未接受生命教育,面對至愛要離開,手腳慌亂,「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這樣的痛」。

趙可式表示,目前依法只要有一名家屬同意,兩名醫師判定,就能為末期患者拔管,可惜臨床上願意拔管的醫師不多,甚至傳達病人與家屬錯誤的訊息。

她以阮父為例說,拔管怎麼會像溺水?只要有適當的醫療介入,給予鎮靜、止痛、減少呼吸道分泌等藥物,就能讓患者在睡眠中安詳離世。

趙可式說,國內雖號稱五十二家醫院提供末期安寧醫療,事實上不少醫院做得一點都不到位,她很難過但不會放棄,未來會持續投入床邊教學,落實有品質的安寧療護。



◆ 金牌居服員 獻愛身障老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05000349-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05日 徐養齡/竹市報導

國內目前有近46萬的失智、失能老人,卻僅有2萬多名的本國居服員,人員嚴重不足。5月下旬通過的「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則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我們仍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長情的告白〉系列報導,將為您解開「居家照顧服務員」的神聖面紗,讓26位居服員陪伴與愛的故事,帶給您不僅是滿滿的感動,還有更多的信任與鼓勵。

新竹市居家服務員魏旭立,曾任竹科半導體設備代理商維修,年薪上看百萬,不料40歲那年慘遭裁員。中年失業的他沒因此失意,反而更積極投入志工及身障長者的居家照顧服務,雖然收入大不如前,但用心做出來的服務口碑,讓他獲得「金牌居服員」的稱號,他感動地說「這是無價之寶!」

中年失業靠服務重生

「來,我們再走2圈喔!」54歲魏旭立對於協助中風老人復健,很有自己的一套「撇步」,他笑說,「老人家像小孩子,要用哄的」。他照顧65歲中風患者賴慶興4年多,看著左半身癱瘓的他,從臥床插管到能自行步行如廁,魏旭立一路陪伴、鼓勵,數年復健的過程靠半哄半騙,成效卓越。

手上同時有6個照護個案的魏旭立,每周有6天從早忙到晚,下班和放假時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奶爸,幫忙當保母的太太帶孩子,生活雖不輕鬆,魏旭立從沒怨過半個字。

「服務讓我重生」魏旭立回顧他經歷中年失業,張羅3個孩子的教育費讓他千頭萬緒,幸好在921大地震前,他因緣際會投入獨居老人關懷小天使的召募行列,失業後成為他二度就業的契機。

中風5年多的老翁賴慶興臥床多年,魏旭立接手照護後,展開長達4年的復健之路。有機械概念的他,在醫院觀察到掛在牆上的伸展器,竟以簡單的滑輪、拉繩及約束帶,打造功效相同的設備,讓賴翁不花分毫就能輕鬆復健,不過魏旭立要求嚴格,對復健流程按表操課,被賴翁虧是「魔鬼班長」。

「照護最要緊是慈悲心」魏旭立說,老人家行動不便,身體又不好,有的情緒起伏很大,脾氣也不好,對居服員而言相當頭疼,但也往往是復健的必經之路。

照護最要緊是慈悲心

曾有名退休國中主任因3度中風,導致復健困難,氣到將居服員踢出門,他接手後也曾被「嗆」過,後靠以柔克剛,融化老主任的心。後來他復健明顯進展,能靠助行器行走,還託服務中心製作「進步神速獎」鼓勵他。

不僅復健也要能交心

魏旭立有感而發說,照護之路不僅教人復健,也能與其交心。14年前他照顧1名80歲獨居老翁,意外發現他擅長臨摹畫冊上的國畫,梅竹、仕女像畫得維妙維肖,只是老翁被病情折磨得鬱鬱寡歡,再沒拿過畫筆。魏旭立突發奇想,帶著老翁作品到書畫店裱框,在服務中心為他辦了場個展,由他親自解說,順利圓夢。(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3年煮千頓午餐…溫暖獨居長者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35603

萬里北基社區在里長鄧月嬌、總幹事謝建霖帶領下,推動共餐、獨居老人送餐服務3餘年,50多位志工累計煮出近千頓午餐,為社區行動不便或獨居的長者,提供一個溫暖的食堂。

熱騰騰的飯菜上桌,洋蔥炒蛋、醬味豆包、梅干扣肉、鮮魚湯…,每周一至五中餐時間,北基社區活動中心都很熱鬧,60多位長者齊聚用餐、閒話家常,若是臥病在床或行動不便,還有志工專程到府送餐,確保每個人都有飯菜可吃。



◆ 貴州一村寨 700年不外娶不外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05000804-260309

旺報 2015年07月05日 記者莊舒仲/綜合報導

晉朝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還真的存在!大陸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個地圖找不太到的村落叫占里村,700年來村人堅守「不外娶、不外嫁」的嚴格村規,只為了保守「換花草」的祕密,而他們的先人,正是從600多年前從江蘇逃難遷徙至此,不再出村。

占里也被稱為「中國計畫生育第一村」,只因村民創了「人口自然成長趨近於零」的驚世紀錄,1952年到2000年,48年來,村裡只多了9個人,且男女平衡。

探究原因,正與「換花草」有關。「換花草」被村人視為可決定生男生女神藥的關鍵草藥,據傳食用根部不同形狀的換花草,控制第二胎,村人透露「橫根生女,豎根生男」。不過單服換花草,並不能發揮藥效,必須搭配七、八種其他草藥製成配方,才能發揮作用。

掌握換花草祕方,只有一位被稱為「藥師」的人知道。藥師吳奶銀嬌表示,歷代藥師皆靠單傳,且傳女不傳男,「祖規要求,不能透露祕方給外人,否則失效」。曾有台灣夫婦為得祕方,來村住了一年,仍是無功而返。

不准多生,違者逐出村外,是占里村引人注目的寨規。原來,建村的先祖吳占和吳里兩人,因目睹村內人口快速成長,為搶奪資源造成糾紛與爭鬥,為確保後代耕地不虞匱乏,決定採行人口控制,要求村裡每個家庭,依經濟能力決定生子人數,最多只能生兩個。違者輕者處罰,重則逐出寨門,而超生子女不能婚嫁。

不光占里村風俗奇特,大陸浙江溫州則被認為有排外、堅持女孩不嫁外地人的傳統思維。據溫州人指出,老一輩從商多,重視人脈,不想把財產給外地人,加上方言隔閡,子女婚嫁多半傾向選擇當地人。因為溫州人深信1+1大於2,兩個在地家族,力量更大。(旺報)

※ 相關報導:

* 80後閃婚閃離 結婚僅25分終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05000794-260301

婚姻乃人生大事,但大陸民政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離婚率出現連12年飆升趨勢,愛情保鮮期也從七年之癢縮短到「3年就癢」。在這波離婚浪潮中,80後、90後被形容是「離婚狂」,小夫妻往往閃婚閃離,最短命的婚姻竟然僅維持25分鐘。

* 紅娘媽媽 十幾年牽成百對佳偶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35584

中西區大天后宮「喜婆團」的「紅娘媽媽」吳秀緞,10幾年來,促成上百對佳偶,她發現,大多數未婚的人工作較為忙碌,願意實際見面的人很少,近年來更從「見面」變成「見臉書」,其實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就會讓人覺得很有誠意,媒合率也會提升。....大天后宮管理委員蘇介川則建議,單身朋友求到紅線後,要將紅線放在口袋或是皮夾,讓它「隨意不見」,紅線才會去「牽成」有緣人,而不是綁在手上。

fsj 提到...

10個月大女嬰 海面獨漂1公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36513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4日電 2015-07-06

土耳其庫克庫優沙灘日前上演戲劇性一幕,一名十個月大女嬰尤金(Melda Ilgin)因父母疏忽,獨坐在黃色游泳圈上,隨強風漂浮至離岸一公里愛琴海海面。父母及時向海岸巡邏隊求救,撿回一命。

據悉,事件當時引起不少泳客注意,並曾嘗試救起尤金,可惜突如其來的強風將尤金愈吹愈遠,向希臘方向漂去,尤金的父母趕緊向海岸巡邏隊求救。救援人員駕駛快艇駛近尤金,跳入海中將她救起,結束這場驚魂記。

尤金獲救後一臉驚恐、卻未有哭鬧,並在父母安撫下慢慢恢復平靜。

父母表示,將尤金安放在游泳圈後,放置她在水中嬉戲,其後兩人在沙灘上休息,完全把女兒遺忘,直至有泳客警告他們,方才知悉女兒已被大風吹走,差點鑄成大錯。

※ 相關報導:

* 搏浪搶救幼女 34歲父命危
http://udn.com/news/story/7316/1037013

新北市板橋區一名林姓男子與妻子、兩個女兒,昨天晚上在基隆市大武崙海灘戲水時,林疑似為搶救被大浪捲走的9歲女兒,自己不幸溺水,經其他泳客發現,合力搶救上岸,父女經送醫急救,林到院前沒有生命跡象,急救後恢復心跳,尚未脫險,女兒意識清楚。

* 七個孩子的爸 叫他「少子化救星」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36994

退休老師陸志成家裡人丁旺盛,一家9口「出動」參加學校運動會時,陣仗驚人,不少家長都佩服他增產報國的勇氣,拱他當家長會長,也有老師封陸是「少子化時代救星」,台灣多幾位像陸老師一樣的家庭,老師就沒有失業危機了。

60歲的陸志成是在30歲那年娶天主教徒王肇萱,夫婦倆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天主恩賜的寶貝」,婚後5年雖未避孕,卻一直沒有孩子,兩人領養了長子陸家榮,沒想到過了7年,「天主給我們一連串的驚喜」,平均每2年生1胎,6個孩子中包括4男2女,次子陸育全今年18歲、老么女兒陸米金才9歲。



◆ 新手爸媽大哉問 諮詢專線響不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36935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2015-07-06

苗栗縣委託生命之愛文教基金會這個月啟動專案育兒指導服務,5天獲得熱烈回響,電話諮詢專線(037)369168分機21響不停,尤其是新手爸媽更是問題多多,專案人員特別整理新手爸媽「大哉問」供參考。

新手爸媽的大哉問,包括新生兒寶寶仰睡,手腳容易揮動會驚醒,趴睡是不是比較安穩?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主要危險因素;新生兒的肚臍要不要洗?要怎麼清理?寶寶肚臍部位一樣需要清洗,以棉花棒擦拭水分乾淨,最後以棉棒沾百分之九十五的酒精於肚臍處擦拭。

每次餵奶的時間要多久比較好,到底寶寶有沒有吃飽?這沒有一定答案,一般建議前一、二個周每次餵奶時間約20到30分鐘,每兩小時餵1次;寶寶跟父母睡不好嗎?原則上建議讓寶寶睡嬰兒床,但別把雜物放在床上避免寶寶窒息。

寶寶為何會在半夜或是傍晚莫名的哭鬧?先確定是否肚子餓?尿布是否濕了?周遭環境是否太熱太冷?若是扣除這些原因,有可能是新生兒常見的腸絞痛;寶寶要到幾個月大比較適合帶出遊?主要看孩子的身體狀況,6個月前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在發展階段,對病菌的抵抗力也較低,並不適較長時間的出遊。

到底要不要戒夜奶?還是就讓寶寶喝呢?夜奶在寶寶仍處於新生兒階段的前幾個月快速成長期是需要的,當他不需要時,就會自然戒掉夜奶了。



◆ 家長幫過頭 孩子發展亂了套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5549

自由 2015-07-06

文/黃欣妏

媽媽帶小一的小香(化名)來到治療室時指出,她已經無計可施了。因為小香很喜歡摳手指,還常摳到流血(圖1),一直帶小香去看皮膚科,怎麼看都好不了,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效,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

我邀請小香進遊戲室,發現小香相當內向、退縮。我和小香說話時,她總是低著頭,不肯看著我的臉,且結結巴巴,還一邊摳手。

我告訴小香:「你跟老師說話會緊張、會害怕,所以不敢看著我,所以一直摳著手?」小香馬上把手放到背後不說話。於是我再回應她:「你把手藏起來,不想給我看到。」小香點點頭後,轉身去探索玩具,很少跟我互動。

在之後的幾次治療過程中,小香漸漸會跟我互動,但不管是玩玩具還是畫畫時,她總會問:「是這樣玩嗎?」「這樣玩(畫)可以嗎?」「我不會玩(畫),你教我。」「你玩(畫)給我看!」「其他人怎麼玩(畫)?」

我跟媽媽說,小香可能平時受到比較多的干預或指導。我詢問媽媽在家與小香的相處狀況。媽媽說:「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小香從小動作很慢,又常常弄不好,又愛哭,我就常常幫她、教她。」

我跟媽媽說明,這就是小香漸漸沒有自信與易焦慮的來源。因為她已習慣有一個「正確」的做法或答案,也開始漸漸依賴別人告訴她。所以只要遇到小香自覺「困難」、「挫折」或「學新事物」時,就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用摳手來減低焦慮。

從兒童發展來看,1-3歲兒童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自主行動與羞怯懷疑」,3-6歲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這兩個階段是發展自信及自我能力感,但是媽媽已經剝奪其發展能力,於是發展不順利,而變得較為缺乏自信及自我價值感。

所以,小香除了接受治療外,我也協助小香的媽媽在家裡,怎麼跟小香互動及說話,以建立小香的自信。

4個月後,小香不再摳手,手指頭已痊癒(圖2),媽媽也與小香有很好的親子互動。

(作者為心理師)

fsj 提到...

去年江揆稱馬上處理 甘神父仍在苦等身分證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9679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 2015-07-07

「一年半了,還是沒消息。」美籍神父甘惠忠來台服務弱勢五十二年,去年發聲「想做真正的台灣人」,但因也不想放棄愛爾蘭國籍,無法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當時閣揆江宜樺說「馬上處理」,但至今無下文。甘神父苦笑說,要是我還能活個十年、廿年,也許還有機會。

八十一歲的甘惠忠一九六三來台,創立全台第一家立案心智障礙者照護機構,造福弱勢孩童半世紀。他領有永久居留證,表示死也要死在台灣,但念念不忘想要一張台灣身分證,成為真正台灣人。

行政、立法部門都說會幫忙,但甘惠忠雙手一攤搖頭,表示不敢過度期待。不過他說,當不了台灣人,至少我是台南人了,因為台南市長已送他一張市民證。

甘惠忠說,很多台灣人入籍美國,美國政府並沒要求他們放棄祖國國籍。他的父親從愛爾蘭移民美國,從小告訴他不能忘本,所以想終身保有愛爾蘭國籍;但他真的很想做台灣人,政府卻要他放棄祖籍。



◆ 華府觀察/美國「竹子天花板」 亞裔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39723

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 2015-07-07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周宣布,將重新審理美國大學招生時將種族因素作為評選標準是否違憲,這將是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法後另一件社會關注官司,是否影響日後招生標準倍受矚目。

二○○八年,費雪(Abigail Fisher)未錄取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她以自己是白人、不具優勢的原因控告校方,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二○一三年將案件退回上訴法院,上訴法院判定德州大學的做法沒有違法。如今最高法院決定重新審理此案,掀起外界對於六十年代通過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是否造成另一種不公平的議論。

「平權法案」當初是要給予在歷史或文化上受到歧視的弱勢群體優惠,最高法院一九七八年裁定學校招生時可以有條件考慮種族因素,但否定硬性配額的做法。

學校將種族列為招生標準之一,被認為有利於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對那些一樣是少數、學業表現相對較佳的亞裔學生而言,卻形成另一種歧視。

今年五月,全美六十多個亞裔團體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訴,指責哈佛大學錄取學生對不同族裔有不同標準。哈佛大學否認招生時有種族配額,並強調種族多元化的班級,可讓畢業生在進入愈來愈來多元化的世界做好準備。

在「多元化」考量下,種族影響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標準;反之,不採行「平權法案」的加州大學系統,亞裔學生在部分名校的比率高達五成左右,也引發兩極化看法。

美國社會對亞裔家庭有只重教育的刻板印象,但經過幾代融合,亞裔學生已不再是只會念書的小孩;有人以「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形容美國社會對亞裔帶有種族偏見的現象,不論大法官將如何裁定大學招生爭議,但要打破美國社會的「竹子天花板」,讓「平權法案」更名副其實,這只是起點。



◆ 批李光耀少年 余澎杉刑滿出獄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5658

自由 2015.07.07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三月底批判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而被定罪、引發國際聲援的新加坡十六歲少年余澎杉(Amos Yee),七月六日宣判刑期,須坐監四週。但因他從上月二日即被還押樟宜監獄候審三週,之後又被關入專門治療精神病患的「心理衛生學院」,法院宣告他已服刑期滿,當庭釋放。
法官稱罪行不嚴重 但也非微不足道

承審此案的國家法院地方法官柯爾(Jasvender Kaur)指出,余澎杉所犯的罪行「本質上並不嚴重,但也非微不足道。」因此就法院五月宣判的「蓄意傷害基督教徒感受」一事,處以三週監禁;「在網路上散播猥褻圖像」,則須入獄一週。

另一方面,余澎杉的精神評估報告出爐,證實他並未罹患「自閉症系列障礙」(ASD)或心理疾病。星國媒體報導,余澎杉以前出庭時滿臉笑容,還會向記者打招呼,但此次由父母陪同離開法院時,神情似乎顯得害怕,將一個包包抱在胸前、縮著肩膀,全程始終一言不發。
報告證實無心理疾病 律師將提上訴

原本要讓余澎杉進入青年改造所進行至少十八個月「洗禮」的新加坡檢方指出,余澎杉態度有所轉變,書面承諾且確實移除先前一再於網路刊登的冒犯性資訊,並向精神科醫師表示「會認罪且保證不會再犯」,是讓檢方撤回先前求處刑期的關鍵因素。

這項結果令各界鬆了一口氣,人權律師不滿意但可接受,因前述兩罪名在新加坡依法原可各判三年與三個月監禁。但余澎杉的委任律師表示,余澎杉不服罪名與求刑,將提出上訴。

關切此案的「國際特赦組織」上週表示,余澎杉是個因信仰等因素而被拘禁的「良心犯」,他只是行使言論自由權;該組織香港分會秘書長區美寶更指出,「余澎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良心犯。新加坡在這點上的成就,比其經濟發展表現更為卓越。」

余澎杉三月底在網路上發布影片,將當時才剛過世的李光耀與耶穌基督相比,指控兩人都「有權力欲且惡毒,卻又讓人誤以為他們悲憫寬容」,還上傳李光耀與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交媾圖。直至本月初,他仍透過「臉書」抗議星國政府審查言論、遏制多元意見的行徑。



◆ 憂失智 她改變生活型態延緩罹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38512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5日電 2015-07-07

美國加州一名護士發現自己帶有一種基因,從65歲開始可能有91%機率罹患阿茲海默症,於是她開始運動、改變飲食,開始服用補充劑如魚油、維他命D和B12、薑黃粉及抗氧化劑C0Q10,並開始冥想和玩強化腦力的拼字遊戲。

54歲潔米‧泰隆是基於相信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醫學研究指出,生活型態改變能改善失智症症狀,她還加入一家診所的養生計畫。

她的例子反映出人口日增的高齡族,很擔心罹患這種最普遍的失智症。大都會人壽基金會2011年的調查顯示,受訪者最害怕的疾病中,阿茲海默症僅次於癌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指出,美國該症患者人數超過500萬,至2050年預期更會增至1350萬人。

亞利桑納州班納阿茲海默症研究所行政主任雷曼指出,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的研究指出,部分因素可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卻不能證實真的有此功效。其中一項由UCLA和老年研究巴克研究所合作的研究發現,一項治療計畫可改善實驗對象的記憶喪失症狀。

這項精心擘畫的計畫納入的養生方法包括飲食改變、攝取營養補充劑、利用網路刺激腦力的網站、運動、充分睡眠,並搭配一些藥物。不過,研究人員承認,實驗的樣本太小。

全國老年研究所的安德森表示:「不論是變更飲食、勤於運動或保持社交活躍、參與強化認知活動,這些做法並不能保證任何人免於罹患該症,我想我們目前唯一能抱的希望是延緩其症狀的出現,不是預防,而是延緩。只要讓潛在患者多出五年獨立生活,就已算是重大進展。」

他表示,許多可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對策,其實與養生雞湯的功效並無二致,「它們可能對病情改毫無裨益,起碼對健康無害」 。

泰隆則說,她相信她所做的努力可延緩阿茲海默症症狀晚幾年出現,她更期望健康的日子能至少多出十年。她說,即使這些養生方法無法讓她完全安心,至少讓她有奮戰的目標。她說:「我不再像過去一樣恐懼,我們這一代或許無法找到治癒方法,但我深信下一代終會找到。」

fsj 提到...

「噢…我3歲 被開了人生首張罰單」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41751

Upaper 綜合報導 2015-07-08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警員柯瑞,近日在海濱碼頭看到3歲男童崔姆雷,將他的紅色塑膠車「非法」停在碼頭上時,裝模作樣開了張「罰單」給小傢伙。

柯瑞隨後在警察局的臉書上公布這張「3歲小男童人生首張交通罰單」照片,這張一臉嚴肅相的警察和苦惱小男童的生動照片,在臉書上分享的人逾萬,在推特上也獲數千人轉發。



◆ 弱勢童以工換車 舊鐵馬新生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41850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7-08

對學童而言,單車除了是上學的交通工具,更是假日遊玩不可或缺的夥伴。芥菜種會發起「二手單車的奇幻旅程」活動,募集民眾家裡閒置無用的單車,讓弱勢兒少「以工換車」,透過彩繪、洗車、騎乘及送物資到社區等活動,賦予舊鐵馬新生命。

基督教芥菜種會從2010年起,參與執行由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及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合作發起的「逆風少年大步走—青少年就業力培訓計畫」,藉由生動活潑的體驗課程,引導學員養成正確的就業態度與專業技術,至今已培訓上百名花蓮在地的弱勢青少年。

「以前都只會騎但不會修」,逆風少年阿聖表示,能夠自己修好一輛原本壞掉的單車,特別有成就感,也能從中學習如何保護與使用。雖然不是全新的單車,但經過清洗和彩繪之後就像新的一樣。

芥菜種會表示,觀察許多弱勢青少年渴望擁有一輛單車,但卻無力負擔,便透過「二手單車的奇幻旅程」活動,向社會大眾招募家中閒置或故障沒在用的二手單車,再由東華大學「單車合做社」大學生指導逆風少年將二手單車全面檢修、重新彩繪。

緊接著,芥菜種會再從二手單車挑出狀況最佳的20輛單車,逐一送給20名偏鄉弱勢學童,並採「以工換車」模式,教會學童具備正確使用及保修單車的能力,成為社會大眾所捐贈二手單車的新主人。弱勢學童們騎上單車後,開心不已。

芥菜種會表示,本次活動讓逆風少年透過「二手單車」進行服務學習,從受助者角色轉化為助人者,同時將社會大眾的愛,傳遞到偏鄉最需要的角落,不僅讓二手單車發揮更大的價值,也讓社會資源、就業培力、社會服務三者大串連,形成兼具環保與教育的社會服務。

※ 相關報導:

* 背10公斤太子裝走30公里 5弱勢孩徒步環台展堅毅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41907

暑期展開的「第三屆太子極限環台賽」參賽隊中,有支隊伍是由就讀中小學的高雄弱勢生組成,5個孩子為隊伍取名為「甲仙型男團」,他們昨天走到楠梓代天府時,民眾紛紛為他們加油打氣。



◆ 高屏澎東800師長進廠充電 研習生命教育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41915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7-08

800多名高屏澎東的校長、主任和家長們,昨天到高應大參加一連三天福智文教基金會的生命教育研習營。高雄市長陳菊鼓勵大家找回教育初衷,「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體貼的眼神和動作,就可以向上翻轉孩子的生命」。

近年各界對生命教育愈加重視,福智文教基金會連續多年舉辦研習,對象從幼兒園、國中小、高中職和大專校院老師。陳菊對選擇崇高教師志業的老師表達敬意與謝意,勉勵老師們要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很多時候,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體貼的眼神和動作,就可以向上翻轉孩子的生命。

曾想過從事教職的陳菊,後來從政走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教學與政治都需要永不放棄理想的熱情與堅持」,她說,近年來社會價值觀丕變,學生缺乏人生目標而迷失自我,唯有具專業知能的教育工作者不斷點亮明燈,以生命經驗關懷、走進學生的內心。

福智基金會暑期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課程採多元方式進行,包括「名師?明師?」短劇,及經驗分享、教學演示,希望藉由這些課程聚集飽滿的正向能量,找回教學的力量。

s

◆ 買房並非最重要…安穩退休 成新美國夢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40813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6日電 2015-07-08

雖然經濟衰退導致就業成長緩慢,但多數人仍然相信他們可以實現美國夢,只是很多人現在對美國夢的定義是有個安穩的退休,而不是擁有房子。

富國銀行/蓋洛普 (Wells Fargo/Gallup)在5月底進行的調查,發現96%的受訪者表示,財務有保障的退休是他們的美國夢。這個比率高於一年前的92%,而認為買房才算成功的人為93%,也低於該比率。這項調查針對至少有萬元(美元,下同)積蓄和投資的退休者(28%)和非退休者 (72%),41%受訪者的年收入在9萬元以上。

以往美國夢包括擁有房子、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比父母的生活更好。但是享有舒適的退休生活,不需特別提出,因為很多退休者可拿到雇主提供的退休金。但在401(k)日漸普遍後,員工要為自己的退休負起愈來愈重的責任。目前,72%的員工依賴401(k)計畫,只有17%依賴傳統退休金。

在富國銀行的調查中,84%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可以實現美國夢,但只有69%的非退休者說,他們有個達到退休目標的具體計畫。而在有計畫的受訪者中,只有半數寫下來。有個書面計畫,意味風險和其他變數至少曾被考慮過。

儘管受訪者對完成美國夢的態度樂觀,但是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的數據卻較悲觀。401(k)世代才開始退休,而他們的積蓄可能不夠。在擁有401(k)帳戶的55歲到64歲員工中,帳戶結餘只略高於10萬元,這等於每個月只有400元。對多數人而言,400元加上社安金,可能還是不足過退休生活。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逾85歲輕度失能 開放聘外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42934

勞動部預告修法,85歲以上老人只要有無法獨力洗澡、行走,或要別人協助餵食等輕度失能,就可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等於全面開放輕度失能老人聘外勞,新法預計下月上路實施。

我國85歲以上老人有32.8萬人,其中輕度失能老人約5.7萬人。過去這些輕度老人未必能符合聘用外勞的條件,勞動部修法後,預估會有逾3萬輕度失能老人將聘僱外勞。

fsj 提到...

80%三度灼傷 他努力復健站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43897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吳佳珍/專題報導 2015-07-09

藍先生因一場意外造成全身面積80%以上三度灼傷,幾乎體無完膚,由於治療過程十分疼痛,讓他一度想放棄。「但老天都不讓我走了,我就要活下來!」他在老婆及其他傷友的支持下,慢慢能自己走路、自己吃飯,他現在的目標就是回歸社會,重新找一份適合的工作。

藍先生今年31歲,去年11月因意外被火紋身後,痛到麻痺昏迷,被救護人員送往台大醫院急救,並進行插管治療。

藍先生回憶,由於治療過程非常疼痛,醫師為他連續施打二個月的嗎啡止痛,這段期間他昏昏沉沉、噩夢連連,不停夢見火在身上燒的畫面。清楚恢復意識後,他才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萎縮、必須復健,但過程相當痛苦,每當探視時間結束,家人離開加護病房,他就難過得掉淚,一度想放棄自己。

「但都痛到現在了,想想家人的付出,我一定要堅強。」藍先生咬牙撐過十多次的開刀手術,在約四個月的住院治療後,在今年3月9日出院,在老婆陪伴下,接觸久違的陽光。

藍先生說,當時只能靠助行器行走,也無法自己吃飯,不過加入陽光基金會後,在傷友的陪伴之下,開始努力復健。4個月過後,他已可以自己走路、自己吃飯。

雖然比起以往的體力,現在只剩下一成,但藍先生仍希望能快點回到社會工作,希望能在二年內達成。他說,一剛開始的「水泡期」會讓傷疤很癢,但他都會小心照護、處理,還會多補充蛋白質,希望能讓皮膚恢復得更快更好。

對於在八仙水上樂園發生的粉塵爆炸案,造成將近500名年輕人受有程度不一的灼傷。藍先生說,這些孩子燒傷後的道路將會非常難行,非常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提醒家屬以關心代替責罵,不要讓孩子自責、心情更差,最後一定能一起走出陰影。



◆ 催淚!遲來26年的父親節卡片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44749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 2015-07-09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美國父親節,美國維吉尼亞洲一位老人施洛克(Duane Schrock)在今年父親節後數日,收到已故兒子遲來26年的父親節卡片。

《每日郵報》報導,1995年施洛克的兒子施洛克二世(Duane Schrock Jr)因愛滋病過世,當時他只有45歲,而這張遲到的卡片早在1989年的父親節寄出,但礙於施洛克搬家數次,因此遲遲未寄到他的手中,「我還是撕開了信,撕開這封1989年的來信。」這也是父子二人因同性戀議題撕破臉後的第一封信。

施洛克過去因不認同兒子的同性戀生活方式,兩人時常發生爭執,直至收到這封蓋著1989年郵戳的信件:「親愛的爸爸,我們有好一陣子沒有聯繫了,我在里士滿過得很開心,我好想聽到你的消息,祝你有個愉快的父親節,愛你的杜安。」

簡短的字句終於解開了父子二人的心結,施洛克十分感激終於能收到信,對他而言,簡單的問候祝福就彷彿兒子依然在世。

※ 相關報導:

* 憂兒忌日無人拜 失智嬤抗癌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44249

有中度智能障礙的黃姓男子今年過年前夕猝逝,相依為命的8旬老母伴屍兩天才被發現。社會局帶黃母就醫,發現她已是子宮頸癌末期。

失智的黃母,心裡最放不下的仍是兒子,「我要趕快好起來,我好怕兒子忌日沒人拜,他會餓著。」令社工鼻酸。



◆ 母拒買hTC M9 少年持鐵鎚砸毀家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6364

自由 2015-07-09

經濟不寬裕 勸子省一點

〔記者余衡/新北報導〕新北市15歲徐姓少年,想換hTC M9手機遭拒,竟涉持鐵鎚在家中瘋狂亂砸,客廳、房間及浴室等處無一倖免,家電、櫥櫃及家具遭破壞後凌亂四散,家中宛如遭到轟炸,徐母氣得不再隱忍,報警提告毀損,全案移送少年法庭。
浴室也砸 損失逾10萬

據了解,徐姓少年半年前才新申辦白牌手機,在校內借給同學玩時不慎摔落地面,外觀雖然受損但功能皆正常,日前他看見hTC M9廣告後,迷戀手機超薄外型、金屬質感及超高畫素相機,多次要求父母買給他,但徐母考量家庭經濟後,認為兒子應該節儉一點、能用當用,兩人經常為此起口角。
母不再寵 報警告毀損

昨天早上徐姓少年看到手機廣告後,再度嚷嚷「我就是要新手機!」徐母斷然拒絕後,他竟發狂似的持鐵鎚敲破家中鍋碗瓢盆,還徒手將櫥櫃、家具等推倒,徐母見家中宛如戰場,忍無可忍決定報警。

徐母說,家中經濟稱不上寬裕,他和開計程車的丈夫老來得子,因此疼愛有加,但隨著兒子年紀漸長,變得恃寵而驕不聽管教,儘管老公主張「儘可能滿足他」,但這次兒子行為實在太超過,粗估損失逾10萬,因此才請警方幫忙管教兒子。



◆ 窗外晾曬內衣 紐約華人頻遭鄰居報警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43673

世界日報 記者洪群超/紐約報導 2015-07-09

夏日到來,在華裔新移民聚居的社區,不少華人將衣服乃至內衣褲等公開晾曬,一片「彩旗飄飄」,引發社區內其他族裔民眾反感,轄區警局近來更是屢接投訴。警方提醒華裔民眾,儘管此類行為並不違法,但非常不雅。希望華裔民眾入鄉隨俗,照顧鄰里感受,維護社區和諧。

在布碌崙日落公園8大道及戴克高地、班森賀等華裔新移民劇增的社區,入夏以來常見一景便是在住家前後院、乃至消防梯和窗口公開晾曬衣服被褥,其中不乏花花綠綠的內衣內褲。不少華裔新移民不以為意,因為室外晾曬衣服在中國乃尋常之事。然而,社區內其他族裔民眾見此景卻大驚失色,尤其是看到有些華人把內衣內褲都公開掛出來晾曬,認為有礙觀瞻、非常不雅,甚至有居民以此屢向轄區警局投訴。

轄管布碌崙南區華人聚居區的多個警局,入夏以來接到的此類投訴迅速增加。警方指出,在紐約市,雖沒有法律規定不可在外晾曬衣服,但此類行為很不雅觀,破壞街區形象,沒有照顧到鄰里的感受,容易引發社區反感。警方在接到投訴之後,也會上門警告。

警方表示,除了晾曬衣褲外,入夏以來接到的類似因習俗不同而導致的投訴,還包括部分華人在屋外前後院曬臘肉、腌製鹹魚等。雖然也不違法,但氣味熏人,且易引來蒼蠅、蚊蟲等,同樣會招致社區反感。希望華人入鄉隨俗,尊重所在社區的文化。

※ 相關報導:

* 亞裔控哈佛錄取歧視 遭駁回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43500

聯邦教育部7日證實,由64個亞裔組織就哈佛歧視錄取亞裔學生在日前所提的申訴,已被駁回。這次聯合申訴的發起人趙宇空對此表示非常失望,但「絕不會放棄抗爭」。哈佛大學則暫無回應,同樣收到申訴的司法部尚未表態。

教育部民權司(Civil Rights Division)指出,由於聯邦高院目前正受理一宗類似的本科入學案,所以教育部已於6月3日將亞裔團體對哈佛大學歧視錄取亞裔生的申訴駁回。趙宇空說,亞裔社區對此深表失望,但將繼續為亞裔學生爭取平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