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

每個孩子都想被愛

◆ 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明明已經學會的,怎麼又不會了?
http://udn.com/news/story/7063/1042868

過度保護猶不及,行為退化停看聽

UDN 文/劉貞柏 2015-07-08

明明已經會的,怎麼又賴皮說不會了?
行為退化的背後,是想跟父母說……

孩子的每一次行為退化或犯錯,都是在向父母表達「請重新評估並調整我的發展進度表」:

1. 如果我學得太快,我只會更累。

如果大波學會摺棉被,以後就多了一項任務。長期下來就變成「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既然如此,還是省些力氣,不要學那麼快。

解決之道:「限定學習範圍」,告訴孩子:不會學會煮白米飯之後,下次就要求他炒菜。家長應依照情境跟年齡調整進度表,並給予口頭保證:不會因為大波學會摺棉被,下次就要求他打掃房間,或要求他幫弟弟摺棉被。

2. 如果我學得太快,我會失去更多愛(注意力)。

如果大波很快就學會自己綁鞋帶,父母出門時只把力氣花在小寶身上,大波就覺得失去父母關注。

解決之道:撥出「親子專屬時間」給大波,當成額外獎勵;同樣地,當小寶長大,也額外撥出專屬時間給小寶。接著由孩子自主決定,看看這個專屬時間是否願意跟手足同享。這在後面篇章會另外詳述。

3. 如果我學得太快,你會捨不得。

孩子認得回家的路,可能就不再安分地一路上緊握爸媽的手。老實說,孩子太早把手放開,父母也捨不得。有時孩子稍大,還願意回頭撒嬌,牽父母的手,家長也感窩心。

解決之道:偶爾的退化跟撒嬌只有一線之隔,父母在包容之餘,可試著了解背後的原因。有時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捨不得孩子長得太快、太成熟、太不需要爸爸媽媽的保護」,父母本身的心理需求,無意間助長孩子的依賴及退化。但不必擔心,自然的親子互動本是在一次次進退之間調整,家長逐步輔助孩子獨立。

4. 如果我學得太快,我怕會犯錯。

學習本是從犯錯失敗中進步,但沒人喜歡挫折打擊。練習生字,明明學過卻還是會出錯,我們要試著看看孩子的困難在哪裡,而不是責問「為何教過了還會出錯」。如果不會再度出錯,何必重複練習呢?

解決之道:既然犯錯和挫折是學習的本質,家長應該避免處罰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面對挫折」是學習的重要部分。孩子對有天分的項目興趣昂然,對表現較差的科目興趣缺缺。若要學習挫折忍耐力,就要專挑孩童表現較差的部分。

家長引導時,將重點放在「願意努力嘗試」、「持續度很好,有繼續堅持」、「過程中沒有任性放棄」,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有沒有進步」。比如練習踢足球,重點不在「有沒有踢進球門」,而是「有沒有專心練習一小時,沒踢進也不放棄」。

獎勵準則:達到家長要求的持續度就給予獎勵;若沒達到要求,這次不獎勵,但下次要「降低標準」(例如一小時改為四十分鐘),以「孩子多些堅持就能達到目標」為基準。

5. 我學不會,乾脆放棄算了。

孩子也有自尊心,學習中必然遇到的挫折,即使旁人不加以苛責,孩子也很難一笑置之。幾次下來,可能直接投降放棄。面對挫折、心裡窩囊,逃避是個「低成本」的壓力因應方式。

解決之道: 顧及挫敗心理:我們同理孩子的挫折感(球怎麼也踢不進),不急著「驅趕壞心情」、也不急於「用獎勵來鼓舞,讓孩子馬上重現笑靨」,因為壞心情也是一種真實的感受。沒有人受挫折內心難過臉上還笑得開懷,勉強孩子擠出笑容只不過是另一種扭曲。

建議家長可在旁陪伴,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沒踢進球很不爽、甚至有點生氣、也有點難過(同理其感受)。但今天你很認真練習我都有看到,我覺得這點很棒(鼓勵其正向努力)!你下次練習時,我依舊會陪著你(承諾將共同承擔未來的挑戰與挫折)。」

6. 我學不會,只好假裝已經會,才不會丟臉。

孩子怕功課退步遭責罵,或落後其他同學,名次更差,只好假裝自己已經學會,怕被揭穿還拒絕師長協助。內心一再加深「我不夠好」的信念,嚴重打擊自信心。

解決之道:勿以對錯來評量孩子的學習成果。孩子英文背過老是忘記,要「假設孩子遇到某個困難,所以想背也背不起來」,協助尋找困難。如果只因成績不理想而責罵孩童,孩童「最節省成本」的改進方式就是「不擇手段得取高分」,例如作弊或隱匿考試成績。

※ 相關報導:

* 爸爸是心理治療師 用語言暗示帶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063/1044730

「黃阿赧,讓妳的屁股黏在沙發下的灰色靠墊,非常好!」這句話,是黃阿赧小妹妹大約一歲半,開始跟著電視上的巧虎搖搖晃晃時,爸爸就會說出的話語。

....黃阿赧、黃毛毛小妹妹,就這樣在每天珍貴的三十分鐘看電視時間裡(小妹妹的爸爸,也就是我,也是這樣長大的,這是我從原生家庭裡帶來的好紀律),一次一次地從自動化地靠近螢幕,一次一次地聽到爸爸的指示語,然後往後退,退到屁股碰到沙發下的灰色靠墊,然後在屁股碰到靠墊的那個剎那,會聽到爸爸非常立體的讚賞聲:「非常好!」

一次又一次。現在,黃阿赧七歲,黃毛毛四歲,看電視的三十分鐘裡,屁股,有八成的時間,都是自動化地黏著沙發下的灰色靠墊。我猜,每回她們的屁股靠著灰色靠墊時,她們的心裡,都會自動化地出現爸爸已經內化到她們心底的讚賞聲:「非常好!」

* 不要「指責」憤怒少年 別忘記每個孩子都想被愛
http://udn.com/news/story/7063/1044848

....當父母與孩子溝通,教養孩子,在溝通或傳達訊息時,父母習慣以何種姿態應對孩子呢?若是我們慣用的姿態,有礙彼此的溝通,是否能在溝通時,擁有更多的覺察?從各方面調整,進而改變自己的姿態。

被譽為「家族治療之母」的大師Virginia Satir女士(附註1),將人的溝通姿態分為數種。

我在上一本書《麥田裡的老師》,介紹過Satir的應對姿態(附註2)。在這一本書中,我邀請熟悉肢體演出,也熟悉心靈語言呈現的畫家辜筱茜,畫出這些應對姿態的圖像,圖像並不是完全照著薩提爾模式的應對姿態繪圖,而是添入了一些各種姿態的觀察,雖然不一定如實呈現,但較能讓人感覺一般人談話時的姿態。我並且列出常見的應對語言,提供讀者自我覺察。



◆ 家有幼兒 東西用完 別隨手丟
http://udn.com/news/story/7316/1046608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2015-07-10

「家裡有幼兒,一定要減少環境危險性、養成安全的習慣!」吳鳳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主任王麗惠說,2歲以下幼兒無法分辨危險,照顧者不能嫌麻煩,從家具擺設做起,把意外率降到最低。

王麗惠說,國民健康局有研發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家長能逐項對照檢視,主要先把不想被幼兒碰觸的東西遠離,甚至收起來不要被看到。此外,家具應該挑選邊角圓潤,或是把尖銳的角包覆;樓梯間的縫隙寬度應該小於10公分,最好6公分以內;窗戶也要有防止跌落的機制,若有可以攀爬的設施都要拆除。藏有較多危險因子的廚房、浴室,幼兒進入恐碰觸火源,或者地板潮濕滑倒,完全禁止幼童出入。她也建議可以在櫃子、抽屜加裝安全門鎖,避免幼童好奇打開亂翻。

對於照顧者,王麗惠提醒絕對不能嫌麻煩,物品用完放置定位,常用物品貼上標示,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再隨手一丟,養成好習慣,加上時時關注幼兒動向,意外發生機率就能降到最低。

※ 相關報導:

創造幸福人生
永不放棄的心靈捕手
勇敢說不
人性的光輝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印菲片面喊漲 家事移工可能加薪
http://udn.com/news/story/8342/1046919

聯合報 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5-07-10

印尼、菲律賓和越南聯手片面調薪,七月起,針對新引進來台的家事類移工(看護、幫傭),要求聘雇薪資從一五八四○元漲到一七五○○元。經我方近日積極協調,僅越南同意配合暫緩,印、菲兩國決照樣喊漲,目前該兩國占國內家事移工來源國九成以上。

儘管勞動部宣稱印、菲片面喊漲未符程序,但人力控制在「別人手上」,雇主不簽就聘不到人。我方雇主若急需引進兩國家事移工,就得依上述水準簽約給薪,兩國新來台的家事移工形同實質「加薪」。

至於在台逾廿萬名的印、菲家事移工,因契約來台前已簽定,雇主雖暫不受影響,但後續三年一期的契約到後,不管續聘或另簽新移工,還是得依一七五○○元給薪。

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日前聯手從本月起調高家事移工薪資,引發我方雇主和仲介跳腳,勞動部除發函給三國強調程序未經我方同意、要求暫緩實施,這幾天也緊急分與各國代表協商。

勞動部說,由於被冰凍多年的越南家事移工即將上網公告恢復引進,雇主若不急,可待後續再選聘越南移工。勞動部已在進行相關公告程序。

不過,新聘作業從申請到移工來台,就約要一、兩個月時間,若加上越南解凍程序,前後得等上近三個月、甚至更久,恐怕會有段不算短的照顧空窗期。

目前在台移工僅產業類適用勞基法、薪資可比照基本工資,家事移工被排除在勞基法外,不僅沒假、沒加班費,薪資長年也停留在一五八四○元。勞動部面對壓力,擬有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欲解決其薪資和勞動條件低落的問題,但因爭議和阻力大,草案至今還卡在政院。

勞動部盼最晚年底前先幫家事移工加薪。但勞動部也說,家事移工多住在雇主家裡,若加上提供膳宿,每月聘雇成本已與基本工資相差無幾,勞動部除將辦理民調了解雇主對調漲和合理漲幅的看法,並取得國內相關團體共識後,再與來源國談判。

據了解,由於來源國喊出一七五○○元,我方雖不願先掀底牌,但預料調漲水準會落在現有薪資漲到一七五○○元間,實際漲幅須視國內雇主接受程度和談判情況。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雇主喊吃不消 供吃供住還調薪
http://udn.com/news/story/8342/1046920

印尼、菲律賓新進家事移工薪資上看一七五○○元,約漲一六六○元、漲幅近一成。部分雇主擔心負擔增加,但也有雇主說,原本就不只給一五八四○元,衝擊不大,願幫外籍看護加薪。

劉姓民眾說,家中老父日前中風,近日正打算聘請外籍看護協助照料家父,想找個細心的印尼籍看護,但仲介公司跟他說調薪一事後,讓他大喊「吃不消」;因為供吃供住還要給一七五○○元,每月聘雇成本至少兩萬多元,幾乎快花掉他的半薪,正與其他兄弟協商是否聘雇或分攤。



◆ 觀察站/移工撐起長照 人力規畫在哪裡
http://udn.com/news/story/8342/1046921

聯合報 本報記者許俊偉 2015-07-10

我國人口老化程度增高,加劇國人對長期照顧的需求。儘管立法院已通過長照服務法,未來也將開辦長照保險,但衛福部推估未來長照人力缺口高達四萬,在找不到國內人力、移工來源又不穩定的窘境下,政府整體長照政策在哪裡?

我國照護工目前僅兩萬多人從事照護工作,在台家事移工人數卻已飆到將近廿三萬人、史上新高,足見國人長照需求日增,卻是靠外籍看護撐起。

偏偏外籍看護人力不穩定,先有越南籍看護因逃逸嚴重,遭凍結近十年,如今雖即將解凍,卻又換印尼政府喊出未來將停止輸出女工。

有仲介業者甚至指出,不只印尼移工來源現隱憂,菲律賓人力輸出也愈來愈緊縮。前年一個雇主還能從五個外籍看護中挑選合適人選,現在一個雇主就只能配一個,有時連一個也沒得挑,引進人力至少得等上半年。

台灣長照需求長期仰賴外籍看護,但隨著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也開始緊縮人力輸出,聘雇成本也可能因各國要求提高薪資條件而增加,都將衝擊我國未來長照發展。

政府應整合勞動部和衛福部資源,培養自有照顧人力和開發外籍人力,完整規畫長照政策,才能因應高齡人口海嘯的襲擊。

fsj 提到...

聯合/他們把魯莽當有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489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5-07-11

一名少女日前和家人要搭機前往日本旅遊,竟向安檢人員謊稱「舅媽行李有炸彈」,一行人當場遭留置調查,少女痛哭莫及。前天,台東兩名年輕男子不顧颱風來襲竟下海衝浪,結果先後被大浪沖走;被海巡員救起後,家屬還責怪政府未在海邊拉封鎖線。

這兩個案例,都不是特例。台灣不知從何時起,養出了一批缺乏責任觀的年輕人,他們搞笑、嬉鬧、自行其是,完全不知道界線何在。而學校在「學生最大」的氛圍下,也不知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公民教育。因此,一名十七歲少女不知道「行李有炸彈」是恐怖行為,卻拿來開玩笑;而那兩名衝浪男子分明行為魯莽,又浪費了社會資源,家屬竟不知感激,還責怪政府。

一個社會裡的公民,如果永遠只想著怪政府,只想怪別人,卻從不思考自己的責任,這個社會如何進步?前幾天蓮花颱風警報發布後,幾名還在墾丁戲水的年輕人對記者說:「颱風天就是要泛舟啊,不然要幹嘛!」言行之誇張,令人不敢置信。颱風天還要從事危險活動,增加自己與社會的風險,這是什麼態度?

無獨有偶,四名台灣女子在日本高知縣觀光,竟因進入鐵軌拍照,遭特急列車撞成一死一傷。這讓人想起稍早兩名台大學生擅闖鐵軌拍浪漫畢業照挨罰的事件,年輕人一味地追逐鐵道拍照風潮,連法令、性命都不顧,這種愚昧的時髦豈不可怕?也可見,台灣對某些行為的縱容已遠超過限度,造成國民的幼稚和盲目。

電視上,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某些「媽寶」飆名車肇事的新聞。這些年輕人的行徑固然猖狂可憎,但把他們寵成這副德行的家長們,其實更該譴責。不必說什麼大話,就先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吧!

※ 相關報導:

* 孟加拉搶衣 25人遭踩死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6911

孟加拉邁門辛縣(Mymensingh)北部十日一間菸草工廠舉行伊斯蘭齋戒月慈善活動,免費分送衣物,吸引一千五百名貧窮民眾上門爭搶,卻不幸釀成悲劇,造成至少二十五人被踩死,包括二十一名瘦弱女子與四名小孩,另有超過五十人受傷。



◆ 互不相識4青年共築環島夢 安靜向前不交談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48533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2015-07-11

4名20多歲的年輕人相邀徒步環島,昨天上午走到彰化縣花壇鄉,預計8月底全台走透透最後返回桃園。

他們帶著帳篷想搭營省住宿費,卻發現市區能露營的地方不多。天氣多變也考驗他們的體力,腳底起水泡仍得趕路,但「一路上感受到台灣人的好」。

「這是我們的畢業旅行。」即將升大四的吳貞瑩說,4人來自各地,彼此不認識,在網路社團相邀一起完成這趟旅程。她高中畢業曾騎單車環台12天,因為經驗美好想進階挑戰徒步。吳貞瑩認為,每個人想走路環台的原因不同,但一路上互相扶持,靠著彼此的人脈和資源圓夢。

他們7月1日從桃園出發,除了中午休息躲太陽外,其餘時間都慢步行走。多數時間他們安靜向前沒有交談,但高舉的「徒步環島」旗幟吸引民眾停下來為他們加油打氣,並送上補給品和紀念品。

4人帶上簡便行李,晚上借住朋友家或由陌生人臨時接濟,因為換洗衣物沒乾只好掛在推車上一路晾乾。10天共花2千多元,原先帶帳篷打算省住宿費,卻發現市區學校、活動中心或公園等無法臨時搭營。他們行前做了很多沙盤推演,「但實際狀況很不一樣」。

「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22歲的劉致君說,長期的旅程較難知道接下來的天氣、路況和身心狀況,需要隨時調整才能持續下去。她說:「民眾熱心也想分享我們的熱血活力,是鼓舞夥伴前進的動力。」



◆ 「紅孩兒」幫灑掃 獨居翁學會自理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48564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7-11

宜蘭縣政府評選「小服務.大成就」專案,鼓勵青少年發現並解決社區問題;頭城國中學生組成「紅孩兒」團隊,利用課餘為獨居老人打掃住家,改善居家環境,獲得首獎。
「小服務.大成就」專案優勝團隊昨天接受縣府秘書長陳鑫益頒獎,第1名是頭城國中「紅孩兒」團隊、第2名宜蘭國小『「宜」起做別「蘭」我』團隊、第3名蘭陽女中「Dreamer」團隊。

獲首獎的頭城國中「紅孩兒」團隊,由老師陳素珍指導,202班的29名學生分組利用午休、假日幫助頭城街上的林姓獨居老人。林翁住屋破舊漏水,華山基金會協助,紅孩兒粉刷,讓林翁入住新家。

「小孩改變了老人!」林翁年邁,有輕度失智,自理能力差,新房堆滿雜物,充滿異味,屋內外的環境糟糕,紅孩兒定期到他家打掃,用行動與引導,讓林翁主動維護居家清潔,相當成功。

更讓陳素珍感動的是,這樣的服務專案改變學生,有次,團隊有名學生趕著去補習,如果遲到,會被處罰,但在路上剛好遇到有老人要過馬路,學生寧願遲到被處罰,也要幫助老人過街,從小事看出學生的正向改變。

獲第2名的宜蘭國小『「宜」起做別「蘭」我』團隊,由老師洪雅玲、林芳如指導,學生自編自演行動短劇、有獎徵答,推動閱讀卡、宜蘭綠卡集點,節能減碳,收集回收油製成手工香皂,以具體行動展現資源回收其實很簡單。

第3名蘭陽女中「Dreamer」團隊,由老師鄭俊傑指導,團員大部分是蘭茵童軍,發起「緬麗伊甸園募書活動」,幫助緬甸華僑學校。

※ 相關報導:

* 心智弱勢走出來 「草讚屋」賣蔬果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48528

「歡迎光臨,當季鮮美的紅龍果在草讚屋就能買到喔!」智力弱勢的洪佩吟在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職能訓練後,不再害羞見人就躲,還能拉開嗓門賣力向顧客推介她負責的生鮮蔬果,草療院長簡以嘉開心地誇獎她是最稱職的水果妹。



◆ 人口快速老化…日空屋激增 「鬼城」浮現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048814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5-07-11

彭博資訊報導,日本人口快速老化並減少的問題日趨嚴重,將使全國多處在20年內恐淪為鬼城。

野村總合研究所指出,目前日本空屋已超過800萬戶,預測2033年將激增至2,150萬戶,相當是全日本餘屋量的三分之一。

人口變遷已引發空屋問題,而房屋建造方式與日本民眾偏好購買新屋的習慣,更使問題雪上加霜。日本的稅務局對房屋價值的估值會在約20年後降至零。

野村總合研究所顧問榊原涉指出,發展中古屋市場對打擊空屋問題是很重要的。新屋的數量在未來數十年將逐漸減少,但下滑速度將不如家庭戶數萎縮速度快。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生育率略升 陸達13.68億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1000370-260108

大陸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中國總人口持續增長,2014年末達到13.68億人,2014年出生人口增至1687萬人,保持增長趨勢。總和生育率為1.5%-1.65%,略有回升。單獨二孩政策(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效果符合預期,至於全面開放二孩,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工作。

fsj 提到...

失智症照護 明年擬首辦認證考試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50503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7-12

台灣現有約廿三萬名失智症人口,且失智人口快速成長,但照顧服務員與照護機構卻嚴重不足,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發起國際失智症照護聯盟,昨邀日、韓等亞洲國家失智症照護專家召開圓桌會議,為失智症照護訓練及認證建立統一規範標準,預計明年七月舉辦台灣首次失智症照護認證考試。

根據衛福部規畫,台灣在二○一八年將實施長照保險,但照顧服務員尚缺近四萬名,因現行失智症照護訓練,是由個別醫院、協會與機構舉行,水準參差不齊;台灣整合照護學會希望借鏡日本,將現有失智症照護教材與題庫中文化,並推行認證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照護品質。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輕度失智症患者可採居家或社區協助,但中重度患者需專責照護機構,保守估計有一萬床需求,但台灣登記有案的僅一千餘床,其中超過半數是榮民之家,一般民眾只能送到安養機構,但是因失智照護的專業度不足,患者反而退化更快。

陳亮恭說,日本推行長照保險十年來,專職的全日照護機構都是以失智症優先,未來台灣也將推行長照保險,透過中文化、標準化的失智症照護訓練與認證,讓醫師、護理師與照服員預先準備,未來甚至能到國外執業,可吸引年輕人投入長照市場。

日本過去十一年來,已有三萬餘人通過失智照護認證,補足照護需求缺口。日本失智症照護協會理事長、國際失智症照護聯盟首屆會長Akira Homma指出,亞洲各國多是居家照顧,與歐美情況不同,希望透過建立教育課程與認證機制,發展出亞洲國家的失智照護模式。

陳亮恭表示,台灣整合照護學會將與台中市衛生局合作,擬明年七月舉辦首屆失智症照護認證考試,並擬定鼓勵醫事人員與照護人員通過失智症照護專業人員考試的辦法。



◆ 2分鐘記憶 失智不是找麻煩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50493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07-12

「明明是熟悉的家人,為何現在都不像家人了?」有十二年失智照顧經驗的伊佳奇,在事業巔峰時辭職照顧失智父親,但父親一看到他,卻直嚷兒子要謀財害命,讓警察上門緝兇;到戶外更是一屁股坐下呼喊救命,引起路人側目報警,讓他一度心灰意冷。

伊佳奇回憶,照顧失智的父親起初很挫折,但後來理解父親那些怪異的舉動都是病徵,為照顧父親,他開始鑽研老人醫學、照服員訓練、營養學等跨領域知識,發展出懷舊、認知等非藥物療法,試著喚起長者的過往記憶,如端午節愛吃的粽子、兒時點滴,盼能減緩退化。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指出,失智症長者記性只有兩分鐘,常會反覆問問題、迷路、買東西忘了付錢、煮飯忘了關火,甚至出現妄想、幻覺等行為症狀,也會罵人,如果不了解,常會認為長者是「麻煩製造者」。

邱銘章說,台灣失智症照護機構少且集中在台北都會區,多數患者都是居家照護,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單一照護者,壓力極大,可能出現慢性疾病或憂鬱症,建議比照日本建立專職照護系統,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邱銘章認為,針對居家照顧的失智症患者,應該提供友善社區環境,如串聯商店、警局等,看見老人有奇怪行為可主動關懷。針對中重度患者,則請專業照服員協助,才能事半功倍。

※ 相關報導:

* 長者3怨…就業、路不平、候車亭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50054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各縣市致力推動高齡友善環境、打造《安可城市》,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全台65歲以上民眾調查發現,就業難、人行道及騎樓路不平、公車候車座位缺乏遮蔽,等車必須忍受風吹日曬雨淋,最讓長者抱怨連連。

* 東北亞》韓國進入女超時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2000215-260209

「不管在那裡,『老爺爺』都被當成寶。」在韓國的「敬老」院、「安養」院裡,大多是老奶奶,老爺爺是「稀有動物」。所以,「老爺爺」在以老人為主的團體裡,可都是被當成「歐巴」(哥哥)般「寵愛」。

韓國統計廳和女性家族部2015年度人口統計結果顯示,女性人口數為2,531.5萬人,男性人口數則為2,530.3萬人,女性人口數首次超越男性人口數,這是自1960年展開此類統計之後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韓國政府宣告:韓國的「女超(女性超越男性的簡稱)時代」正式來到!韓國將轉變為「女超社會」!



◆ LINE夫「要堅強」 25歲婦抱未滿月嬰跳樓亡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50462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蘇木春、白錫鏗/台中報導 2015-07-12

台中市廿五歲朱姓婦人,廿一天前剛產下女嬰後在家裡坐月子,昨天中午她抱著女嬰到住處對面公寓七樓高頂樓,母女雙雙墜樓身亡。警方調查後研判,朱婦疑產後憂鬱症情緒不穩定輕生;檢察官相驗後,家屬皆無意見,已將遺體交由家屬處理。

朱婦的丈夫紅著眼眶說,妻子在兩、三天前向他說「小孩哭鬧,照顧小孩睡不著,睡眠不足,很累,想跳樓自殺」,他勸說「不要胡思亂想,我們共同照顧小孩,這段時間撐過去就好了」。兩人還計畫在孩子滿月時,要買多少盒油飯、蛋糕送給親友?沒想到竟發生遺憾事。

精神科醫師林本堂表示,產後憂鬱症產生的原因複雜,包括體質、荷爾蒙變化與支持系統不足等因素,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若常發生情緒不穩問題,產後一定要特別注意,恐因家人的不了解而延誤就醫,建議產後都要多陪伴、多關懷產婦。

朱婦丈夫當時徒步回附近的父母家中拿月子餐,要帶回給妻子吃,半路接到妻子傳來LINE簡訊「你要堅強」,又聽到附近巷口有救護車聲響,心中生起不祥的感覺,立即朝救護車方向趕去,卻看到妻子留在地面的一雙白色拖鞋,得知妻女雙雙墜樓,激動地喊著「老婆、老婆」、「怎麼會這樣子」,急得跟隨救護車趕抵醫院。

警方訪查附近店家住戶,沒人看到朱婦母女墜樓過程,在附近騎樓聊天民眾說,聽到「砰!砰!」兩聲,就看到婦人及嬰兒躺在安順東二街馬路上,原以為是車禍,但未看到肇事車輛,才驚覺是墜樓。

警方調查,朱婦與丈夫居住的公寓樓有門禁,研判朱婦趁丈夫出門後,抱著女嬰走到對面無嚴格管制的公寓,走樓梯步上七樓樓頂,翻越女兒牆後墜樓。

※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 孩子對長輩沒禮貌 怎麼教?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049983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專題報導 2015-07-12

Q 小五生 對祖父母輕蔑

●陳小姐和丈夫是雙薪家庭,下班後都到附近公婆家吃晚飯。最近夫婦倆發現,念國小五年級的兒子Tony對祖父母越來越沒禮貌,進門打招呼隨便應付、不看著老人家,吃完飯不說謝謝,拿東西給祖父母還用單手拿。

陳小姐的丈夫很生氣,都立刻教訓Tony,但Tony乖一陣子,不久又故態復萌,對祖父母的態度明顯只是徒具形式。

陳小姐想知道,該怎麼教導Tony,才能讓他打心底改善對長輩的態度?

A 找出孩子行為改變的原因

●著有「我的孩子不大乖」的台北市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表示,孩子若行為習慣改變,有可能是受環境、同儕、電視節目等影響,也可能是下意識散發某些訊息。家長應及早發現造成他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身教出問題?

鍾滿振指出,就Tony的例子,陳小姐不妨先確認是否有其他家人習慣用較隨意的態度對長輩,導致Tony模仿。像他就碰過有小孩子單手拿東西,遭父母質疑後表示「你們大人也都這樣」,父母卻說「我賺錢養你,你怎麼頂嘴」,不自省是否身教出問題,反而用父母權力相壓,當然無法讓孩子信服。

親子好好談!

鍾滿振認為,發現小孩沒禮貌,父母不如好好跟孩子談,了解他們心裡想什麼,再傳達父母對禮貌、尊重所具價值的信念。若只是逼迫孩子照辦,孩子就算一時聽話,卻會造成不敢或不會表達所想的習慣或個性,對未來成長路並非好事。

你可以這樣做

灌輸孝親是中國人美德

●鍾滿振建議,陳小姐夫婦若發現Tony又出現類似言行,別急著責罵,可以回到家後,等孩子情緒冷靜後再長談。他們可以用自身經驗告訴Tony,孝親是華人傳統美德,自己從孝親中收穫良多,也認為這些好習慣乃是做人的一種能力,才希望將這美德與習慣傳給Tony,讓他從中獲益。

約法三章 給予獎勵

陳小姐夫婦還可與Tony約法三章,準備一本教養簿,每天記錄孩子的優缺點,例如Tony若對祖父母好,就記一個優點,累積一定優點即可獲獎。

鍾滿振強調,這並非與孩子交換,父母切莫變成以獎賞為誘餌來讓孩子聽話,以免造成孩子沒了獎品就又放縱。「重點是讓孩子可以從紀錄中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父母也可從中觀察孩子的改變,並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父母帶頭 以身作則

若Tony堅持自己並未臉色差、沒禮貌,鍾滿振建議,陳小姐夫婦不妨先取得Tony同意,再適時錄音錄影,或帶Tony照鏡子,讓Tony知道自己就算無心、看來確實沒禮貌。鍾滿振也強調,要錄音錄影,務必是在受孩子信任狀況下,否則若造成孩子覺得自己遭取笑、受辱,反而更糟。

「父母要先做榜樣給孩子看,永遠是第一步!」鍾滿振說,父母要牢記以身作則,否則不論怎麼跟孩子說,他都不會認為自己有錯。

fsj 提到...

當自己家?父帶小孩逛賣場 竟拆全新玩具開心玩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52258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7-13

貪小便宜事件又一樁!美式賣場Costco除了先前有民眾當「打包客」,把免費餐具、醬料打包帶回家外,還因標榜不喜歡可以退貨,顧客將吃剩下1/10的堅果、剩下一半的牙線棒,拿去退貨等,近來誇張事件又發生,有網友在「爆料公社」指出,一名父親帶著兩個年幼的小孩,直接在賣場內大剌剌的拆開全新未結帳的玩具,坐在地上玩了起來,行徑離譜,讓人覺得非常傻眼。

一名女網友12日在臉書「爆料公社」PO照發文,照片中看到一名父親與兩個年幼小孩坐在地上玩玩具,地點為賣場Costco內,她文中敘述「真的非常非常沒水準!居然將全新未結帳的玩具,大剌剌的拆開給小孩玩,而且還是兩桶」後來是賣場人員見狀勸阻才離開,人走時玩具留滿地沒有收拾,甚至爸爸當下坐著的,竟然是全新的積木完具,女網友後面還補充說明,這名爸爸最後還想拆整桶黏土,行為相當誇張。

網友看完照片後一片撻伐「太扯了!做了最壞的示範」、「這樣的家庭教育,小孩的未來令人擔憂啊」、「都有錢繳年費了,玩具買不起嗎?」、「這是當自己家了吧!」、但也有人覺得「COSTCO沒有動作,只有請他離開好像太過佛心了」、「拆開玩應該就要請他買單」。



◆ 廣東3年內 逾2500名童被性侵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52839

世界日報 北京13日電 2015-07-13

中國「留守兒童」問題嚴重,經常因死於意外傷害或遭性侵,而且光廣東省,過去三年就有超過2500名女童被性侵。

新京報最近探討「留守兒童」問題,定義「留守兒童」是父母雙方或一方離鄉打工,而被留在家鄉,且需要其他親人照顧的16歲以下孩子。

文章說,這些「留守兒童」除了乏人照料、管教,更嚴重的是經常死於意外傷害,或者遭人性侵。

根據資料顯示,過去三年內,僅廣東省就有超過2500名女童被性侵,近半在14歲以下。根據全國婦聯2013年發表的一份「留守兒童」報告,廣東正是「留守兒童」高度集中的省份之一,占全國「留守兒童」總數的7.18%。

報導指出,寧夏靈武市某個人口只有100多戶的村莊,過去一年有12幼女在村內的幼兒園被教師性侵,意味約十分之一的家庭受到傷害,其中11人是「留守兒童」。

媒體4月盤點中國十大「留守兒童」被性侵事件,十個案例中被侵犯女童年齡最大11歲,最小只有3歲。

此外,「留守兒童」死於意外更為嚴重。根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其中大部份是「留守兒童」。2014年一份調查顯示,49.2%的「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

父母因為工作無法回家,甚至連過年也不能回家,也經常引起「留守兒童」心靈受創,甚至自殺。報導也舉了幾個例子說明。

※ 相關報導:

* 童被忘車內10小時 「遺體像被蒸熟」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53116

距離湖南湘潭一男孩車內窒息死亡僅半月,前日,山東省沂水縣也曝出類似事件:一名三歲女童上學途中,被遺忘在車內近10個小時,被發現時,「肚子、腿上都脫了一層皮」,已經死亡。

....小諾的姨媽表示,幼兒園距孩子家有10公里路,沒有校車接送。「孩子的家長每月給園長交300元交通費,由劉園長駕私家車接送。」

小諾的母親王女士說,日前上午,小諾被園長劉某玉從家門口接走,坐在後排。當時車上還有園長親戚家的男孩,九歲左右。當日下午6時,自己接到另一名幼兒家長的電話,才知道「出了事」。



◆ 做對這4件小事,讓寶寶頭好壯壯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052130

親子天下 作者:陳念怡 2015-07-13

想要寶寶睡得好、學習頂呱呱,不必花大錢,也別怕沒時間。親子天下Baby特蒐最新研究和調查的結果,再次提醒爸媽,千萬別輕忽了這4件小事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一、建立睡前儀式,寶寶能多睡1小時

發表於美國《睡眠》雜誌、一項最新跨國調查發現,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不但能讓寶寶準時乖乖入睡,還能把寶寶的睡眠總時數拉長1小時。

主持該研究的美國聖約瑟夫大學心理學教授裘蒂.米德(Jodi Mindell)指出,睡前儀式的操作方法簡單,卻收效奇佳,幫助寶寶建立固定的行為模式。爸媽可先訂出一個合理的上床時間,然後提前1小時進行洗溫水澡、刷牙、說睡前故事、抱抱說晚安等放鬆活動。

二、安全座椅安裝要正確

暑假出遊,寶寶行的安全不可不慎。美國兒醫學會(APP)主張,寶寶未滿2歲前,兒童汽座應採用面朝後方,以降低意外發生時,寶寶頭部和頸椎受到的衝擊。然而,一項調查發現,近75%的爸媽使用嬰幼童汽座時,方法並不正確;25%的爸媽甚至在寶寶未滿1歲前,就把兒童安全汽座朝向前安裝。

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密西根大學兒童醫院小兒科急診科醫師蜜雪兒.梅西(Michelle Macy)指出,爸媽急著把安全座椅轉向前,主要原因包括:誤以為小孩已經大了、小孩吵著要看前方風景,或是希望駕駛時看得到孩子的臉。

車禍一直是兒童意外死亡的主因。在瑞典,政府建議4歲以下的兒童只能採用後向式的安全汽座。而該國的兒童車禍致死率是全世界最低的。意外無法預測,但正確的防範措施絕對可以降低寶寶受傷的風險。專家建議,兒童汽座應面向後方,直到寶寶的頭高過汽座為止。

三、跟孩子相處,品質比時間長短更重要

一份大規模的長期追蹤報告指出,對孩子來說,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遠比時間的長短更重要。該研究欲探討親子相處的時間長短對孩子的影響。結果發現,比起相處時間的長短,父母陪伴孩子的品質,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而有品質的親子時光包括:親子共讀、一起吃飯閒聊、和孩子一對一相處等。研究也發現,媽媽上班時間的長短,對孩子的發展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該研究刊載於4月號《婚姻與家庭期刊》。

四、爸爸別擔心,這樣說話也有助寶寶語言發展

媽媽模仿嬰兒語的輕柔說話聲,帶給寶寶一種親密安全感,也有助於寶寶分辨語意和語感;相形之下,礙於男子漢的自尊,使得爸爸和寶寶說話時,很少使用幼稚高揚的娃娃音。根據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爸爸維持一貫自然低沉的語調,反而有助於嬰兒語言發展的社會化。原來,爸媽的角色天生就不一樣,兩人是從不同的面向,陪伴孩子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fsj 提到...

去年推動至今 高齡繳照已1.3萬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54892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7-14

交通部鼓勵70歲以上高齡駕駛繳回駕照,公路總局統計,去年開始推動至今,已有1萬3000多件汽車、機車駕照繳回,90歲的文臣上周和太太搭公車到高雄區監理所繳回機車駕照,兩人還開心合影,獲得監理所回贈小禮物。

公路總局指出,70歲以上領有汽車駕照的高齡者有47萬人、領有機車駕照有73萬人。年長者因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視覺、聽覺及動作會變得較遲緩,不僅增加開車或騎車風險,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各地區監理所每個月都會針對70歲以上久未換照的年長者寄送自我健康評估表,請他們評估自我健康的情形。

公路總局指出,年長者若發現自己不適合開車或騎車,建議改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由親友接送,將未用的駕照繳回。高雄區監理所表示,近期因寄送自我健康評估表,繳回駕照件數增多;文臣老爺爺和太太就因此到監理所,表示駕照早起沒使用,很高興政府注意到高齡者駕駛安全。

台中區監理所駕管課課長陳永泉說,目前除了請年長者自行評估,也會到老人團體、社福機構宣導,若年長者願意繳回駕駛,會贈送價值約200元的小禮物,監理所人員會製作印有駕照正面的紀念證書,讓年長者相當開心,還說要號召左鄰右舍一起繳回駕照。

※ 相關報導:

* 高齡駕照門檻 開放討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54891

年長者因疾病或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開車或騎機車較容易發生事故,交通部研擬高齡駕駛人駕照管制度,未來年長者需須進行認知機能測驗,通過才會核發一到三年的短期證照;但因學界對高齡門檻仍無共識,交通部周五將把高齡者駕照議題放在國發會「眾開講」平台開放討論。交通部長陳建宇表示,相關內容配套最快年底出爐,並至少有一年緩衝期,推估最快後年才能實施。

....交通部指出,亞洲鄰近國家對於高齡者的駕照多有嚴格管理,新加坡規定65歲以上就須檢附體檢證明書,日本要求70歲以上老人要接受講習、75歲以上須接受認知機能檢查才可換照。

* 勞動部推動/初次引進外勞 也可直聘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054838

勞動部推動直接聘僱進入第八年,雇主不必透過仲介直接聘外勞,勞雇都可省仲介費,最近申請直聘雇主突破10萬人,受惠外勞人數達11萬人,省下仲介服務費高達46億元。勞動部正積極與外勞來源國建置選工系統,建置完成後,連初次引進都可以直聘。

國人申辦引進外籍勞工,以往都是透過仲介,但多年來國內外仲介費備受抨擊,勞動部2008年起開辦直接聘僱中心,鼓勵雇主自行辦理引進手續。勞動部當年並成立單一窗口「外勞直聘聯合服務中心」,專責受理申請雇主辦理直聘,對象鎖定三年期滿續聘的家事外勞(即回鍋外勞)。



◆ 工作壓力大 15.5%白領快崩潰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55473

世界日報 廣州14日電 2015-07-14

最近幾天上班族的朋友圈裡被各類「請假條」占領,眾多互聯網公司辦公樓下出現員工集體舉牌,向老闆喊話「我要放假」,也有調查顯示15.5%的白領因為工作壓力快崩潰。

南方都市報報導,國美在線發起倡議書,號召所有互聯網企業CEO和總裁,在7月16日給員工們放假一天。同時,國美在線將率先響應,帶頭執行給員工放假。

有分析指出,這是職場人士「想休息、要健康」的情緒大爆發。

中國人才熱線一份上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96.6%的被調查者反映工作有壓力,其中15.5%的白領認為工作生活壓力大得已接近崩潰,更有6.9%被調查人士認為壓力嚴重超過負荷。調查還顯示,女性所面臨的職場生活壓力不亞於男性,而面臨職場壓力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到40歲之間。

多份調研報告顯示,健康問題、睡眠問題等已經躍升為職場人士最大的壓力來源之一。而在大約三到五年前,關於職場壓力來源的調查,大多沒有問及是否跟健康有關,得出受訪者的工作壓力更容易來自加班、職業發展等因素。健康因素在工作壓力來源中影響有上升趨勢。中國人才在線調查顯示,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

如何減壓?消極「順其自然」

30到40歲白領是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也是亞健康人群的「主力軍」。在這個階段中,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的人,越容易「亞健康」。這與其職業和生活特徵有關,如應酬多、運動少、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人際關係複雜。

職場壓力多如毛大如山,職場人士的減壓方式卻單一簡陋。調查顯示,面對壓力,大部分人的選擇竟然是「順其自然」或「找朋友傾訴」。這說明職場人士即使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也無暇顧及調整、放鬆身心。



◆ 擔心「被失蹤」中國維權律師 紛寫家書交代後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7621

自由 2015-07-14

搜捕行動 已牽連139人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七一○抓捕律師事件」人身自由受限的中國維權律師與鬥士持續增加,截至十三日晚間為止,已達一三九人。由於中國政府此次行動規模與手法超越以往,導致「維權圈」人人自危,不少還沒被政府捉拿的維權律師已開始寫家書,有身懷六甲的女律師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對維權運動及手邊官司念茲在茲,唯恐自己的名字被此次事件「遺落」;還有人囑咐配偶屆時記得離婚,且不須花「冤枉錢」委託辯護,因為「圈外的律師不可靠」。

預知被捕 囑咐妻離婚

廣州維權律師徐琳十一日凌晨寫下〈告老婆書〉,並發表於個人網誌等空間。認為自己可能遇難的徐琳,在信中明確向妻子表示,「如果我白天兩小時沒跟你聯繫,那就是被抓了。」吩咐太太屆時只需要發佈被捕消息,後續自有「圈內」人處理;他請妻子不用幫忙找辯護律師,因為「圈外」不可靠、「圈內」她不熟,更何況還沒被抓的「圈內」律師自身難保之餘,還要為其他被捕者奔走。徐琳另要求妻子,若他失蹤三天且未有警方通知,隨即報失蹤;被關、失蹤滿一年或判刑確立,儘速離婚。

上述「悲壯」告白,獲得多數網友同情;但也有人因立場不同而上門「踢館」,直指徐琳「一看就是欠揍的貨」。香港非營利組織「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臉書轉載徐琳家書後,特應網友要求,將其翻譯為英、日文版本,以訴諸國際;但所附微信連結卻隨後失效,因為「內容被多人舉報」。

有孕女律師 託孤寄命

中國《維權網》十二日則刊登深圳女律師王勝生的聲明。有孕在身的王勝生指出,許多「勇於向不公正說不」的維權者,遭「七一○事件」打壓,她與腹中孩子「堅持不做奴隸、不受這樣隨意侵犯」,恐難倖免於難,因此預就三事託孤寄命。除了請託同行繼續協助「廣東汕頭王喜利案」與「廣東珠海華藏宗門系列案」兩起維權官司,並懇求外界關注,王勝生特別強調,中國政府此次行動矛頭指向北京銳鋒律師事務所,目的是殺雞儆猴,因它是「大中國當今法治進程中最寶貴的財富」。王勝生無懼政府警告,呼籲眾人務必珍重銳鋒、給予支援,身先士卒的她說:「我反而怕我的名字遺落了。」

※ 相關報導:

* MoMA收藏全球第一面彩虹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4000506-260115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月26日通過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6月這個「同志驕傲月」裡,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也宣布收藏全世界第一面彩虹旗。

彩虹旗與同志運動連結始於1970年代,當時正是同志解放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刻,為了凝聚運動力量,決定製作一面能象徵同志運動精神的旗幟,製作人、美國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以彩虹為發想靈感,貝克認為彩虹代表「完美」,多彩也象徵包容不同種族、性別、年齡與階層。

全世界第一面彩虹旗由貝克親自手工染色製成,有8種顏色,被賦予不同意涵:粉紅是性/性別,紅是生命,橙是療癒,黃是太陽,綠是自然,藍綠是藝術,靛藍是和諧,紫代表精神。貝克特別選擇粉紅色,源自納粹迫害男同性戀者的歷史有關,納粹要求男同性戀者配戴粉紅色的三角形臂章,便於辨識男囚被捕原因。

fsj 提到...

東京物語/政府「推」造型便當 惹火日本媽媽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56635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5-07-15

一位日本單親媽媽在叛逆期女兒高中三年生涯,透過便當與她互動,時而用海苔刻文字貼出鼓勵的話,時而跟女兒抱怨鬥嘴,要她「把碗洗一洗」、「我不會去接妳」、「不用帶便當,妳要先講啊」,搭配女鬼貞子、日本藝人等圖案,她的部落格曾一天多達九百萬人次點閱。

這位母親的「討人厭便當」今年一月出版成冊,是日本書店造型便當參考書特別的一本;這類書籍琳瑯滿目,有男孩類、女孩類、節日應景便當,卡通造型便當參考書更推陳出新。孩子在學校打開便當的瞬間,像是媽媽們隔空的決戰時刻。

安倍政府「三支箭」經濟政策,鼓勵過去為相夫教子犧牲自己事業成就的日本女性回到職場、發揮女性力量;政府架設部落格,介紹各領域職場女性活動;今年五月內閣官房推特,轉推一個媽媽出造型便當食譜的報導,推文說,「總有早上起不來、懶洋洋的日子。即使如此,讓妳依舊早起做造型便當的理由是?」

官方樣本推文通常沒什麼人氣,唯獨這則推文短短四天內被轉推八百多次,但批判多過贊揚,「這根本在對媽媽施壓」、「我可沒感覺政府在替女性加油」、「政府該鼓勵做便當要偷懶一點才對」,還有人問,「爸爸在幹嘛?」日本人認為造型便當非常耗時,對要外出工作的媽媽是莫大壓力,政府不該帶頭宣傳,要改正「歪風」才是。

事實上日本已有幼稚園規定不准帶可愛的造型便當,檯面上理由是「易造成食物中毒」,因製作過程手會反覆接觸食材,加上日本沒有蒸便當加熱的習慣,清晨現做的便當放到中午已是細菌溫床;檯面下理由是「誰的便當可愛」,可能變成霸凌問題。

從內閣府的推文思維看得出,日本官僚在推動女性政策、欲解放媽媽的束縛時,仍從傳統的日本男性觀點出發。前陣子日本美國商會舉辦女性職場論壇,現場的日本記者九成五是女性,這樣的議題或許該派男記者來參與。



◆ 華仔防女兒公主病 讀平民校自綁鞋帶
http://udn.com/news/story/7261/1056302

Upaper 中央社 2015-07-15

香港天王劉德華教養女兒有一套。他不僅親自挑選幼兒園,還希望女兒不要「恃寵而驕」,在家裡親自教導穿鞋、綁鞋帶,家中也不開電視、不用電腦,希望培養女兒良好的品格。

劉德華為防女兒養成「公主病」,安排女兒入讀香港一家非營利幼兒園—香港德望幼兒園,每年學費港幣5.04萬元(約新台幣20.16萬元)。與其他「星二代」就讀上百萬元幼兒園學費相比,價格非常親民。

日前朱麗倩帶著穿制服的劉向蕙,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排隊等拍證件照,天王的女兒一點都沒有享受特權。

為陪伴女兒,劉德華3月預告停止開辦演唱會一年。他每天唱一首童謠給女兒聽「我的女兒晚上9點喝完奶,就睡到第二天早上5、6點,那時我就可以戴耳機看電視。」

※ 相關報導:

* 要孩子選邊站? 別讓離婚毀了子女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049690

分手很麻煩,涉及孩子就更困難。很多兒童帶著父母離婚的傷痕長大,其實這些傷害原本可以不必發生。父母在辦離婚這段時間,可藉著注意自己的行為,來停止傷害。家庭和離婚專家紐曼(M.Gary Neuman)針對如何避免離婚在情緒上摧毀子女,向父母提出以下建議:

不要把孩子當作傳話人。
不要向孩子傾吐心事。
別要求孩子選邊站。
避免盤問。

修補你已造成的傷害。父母離婚可能無意間已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孩子很能寬恕,除非到了青少年晚期,那時憤怒較根深蒂固。你可以向孩子道歉,解釋你做錯了什麼,並承諾改變。



◆ 混血亞裔 網路約會最易獲回應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55379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3日電 2015-07-15

最新研究顯示,混血兒,尤其是混血亞裔,在美國網路約會初期往來最吃香。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指出,德州大學和麻州大學研究人員,檢討異性戀男女2003至2010年在美國最大的一個約會網站的670萬份初步通訊,以探究不同族裔男女獲得回應的頻率。

奧斯汀德州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林庚厚說,亞裔在約會市場獲得的待遇性別差異很大,亞裔女性通常獲得類似白人女性的積極反應,亞裔男性則面對類似非洲裔男性的歧視待遇。

但他說,自稱「亞裔白人」的混血亞裔美國人,在各種族群中最吃香。亞裔白人混血男女獲得接受的程度都類似白人男女,白人和亞裔男性對「亞裔白人」混血女性的興趣,也都高於對單純的亞裔或白人女性。

亞裔美國婦女對「亞裔白人」混血男性的興趣,也超過對單純亞裔和白人男性的興趣。

白人女性最常回應「亞裔白人」混血和白人男性,最少回應亞裔和非洲裔男性。

林庚厚說,這些偏好的一個可能解釋就是,現代媒體把某種混血長相視為新潮時尚,或是「後種族」面貌,並認為單純亞裔是被動、狡獪、缺乏男性氣概的書呆子。

研究人員沒有足夠資料研究也擁有西語裔或非洲裔血統的多種族亞裔。

※ 相關報導:

* 青少年網路霸凌 臉書、噗浪最常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57271

政治大學與國內其他傳播學院合作進行「台灣傳播調查」,特別針對9到17歲兒童與青少年進行媒體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年齡越增,「網路上霸凌別人」的比率愈高,而網路霸凌的被害者會在網路成為另一個加害者。



◆ 凍結逾10年 越南家事外勞即起解禁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057194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7-15

劉佳鈞指出,之前因越南勞工發生行蹤不明情形嚴重,2004年時最高時曾高達10.16%,勞動部自2004年起,陸續凍結越南漁工、家庭看護工與家庭幫傭,及停止越南仲介公司申請認可。

去年,越南勞工逃跑率已降至5.77%,和整體外勞平均逃跑率5%接近,考量近年越南政府對於行蹤不明越南勞工祭出罰款、管制不得出國工作等重罰措施,並調降越南勞工來台工作費用,越南勞工行蹤不明發生率已有顯著下降,因此重新開放自越南引進家庭看護工及漁工,以滿足民眾照顧及漁業發展的人力需求。

劉佳鈞表示,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因應家庭外勞缺口,此次越勞解凍以家庭外勞為主,暫不涉及產業外勞,且自即日起解凍。

劉佳鈞說,摒除逃跑問題,越南勞工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與國人相當接近,再加上個性勤勞、純樸、單純,相較於印尼等國勞工,一直都較受國內雇主喜愛。

越勞凍結十年來,台灣家庭類外勞市場產生結構性改變,印、越人數明顯消長。越勞從家庭類首位,人數銳減到不到2萬人,家庭外勞大餅拱手讓給印尼,印尼家庭類外勞逐年衝到17.4萬人,占社福外勞七成六。

至去年底,台灣外勞總數逾55萬人,產業外勞33.1萬餘人、社福外勞22萬餘人。

※ 相關報導:

* 公宅租金便宜 紐約華裔咬牙住破屋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55409

「很多人就只是在政府樓(公營住宅)裡等死。」萬先生的父親即將邁入90歲,已經在華埠亞倫街45號的政府樓住了長達40年。「這裡的居民很多都是高齡的中國老移民,因為租金便宜、生活便利、朋友圈已經固定,所以沒有離開的打算。」政府樓的耆老居民對於住宅的年久失修不敢有太多抱怨,凡事能忍則忍,抱著「多活一天就住一天」的心情在樓裡度過餘生。

* 長輩變寡言… 厭世前兆不可輕忽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56417

「長者說的話一定要當真!」彰化縣政府社會處處長黃淑娟表示,長者常因身體上的疼痛,或家庭關係疏遠產生厭世念頭,但這些都會有「前兆」,如長輩變得不愛說話,或有厭世的話語,家屬一定要當真,千萬不可忽視。

黃淑娟說,家人要清楚了解長輩的病情,萬一罹患慢性不可根治的疾病,除了每天要打電話多關心,最好每周回家帶長輩到戶外走走,多與他們說話,灌輸長輩正向的想法,讓長輩感覺活得有價值。

fsj 提到...

衛福部要求:16歲以下懷孕 依性侵案通報
http://udn.com/news/story/8364/1059462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07-16

衛福部日前行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要求各醫療院所如收治未滿16歲懷孕青少女,需依性侵害案件通報,婦產科醫學會大表不滿,認為有違醫學倫理,無奈已收到正式公文,近日需發文給會員,要求依法行事。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郭彩蓉表示,與未滿16歲青少女發生性關係,已構成妨礙性自主罪,如果當事人懷孕就醫,依法醫師有需責任通報,讓社工介入,訪視了解當事人及家長,了解家庭支持系統,提供必要的協助。

但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閩照表示,衛福部擴大解釋相關規定,如果確實執行此規定,對醫師、病人都將造成傷害,醫師違反醫學倫理,當事人可能不敢就醫,反而可能尋找非正規的墮胎,嚴重危及身心健康。

郭彩蓉說,誘使未成年女生懷孕,雖然屬於告訴乃論,大部分不會進入司法程序,但對個人及小寶寶影響深遠,許多小爸爸、小媽媽無心理準備,以致產生許多悲劇。郭彩蓉坦承,行文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勢必受到反彈、遭受批評,認為違反醫學倫理,但醫師專精於治療,不可能瞭解當事人背後的家庭支持系統,透過責任通報讓社工介入,才能避免發生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郭彩蓉指出,該項責任通報已行之多年,但執行成效有待加強,許多婦科診所並未確實執行。每逢暑假過後,教育人員通報青少年懷孕個案明顯增加,為了讓當事人獲得協助,才會行文給婦產科醫學會,希望落實通報制度。

公文中提及,醫事人員於執行職務時,如知有疑似性侵害犯罪情事者,應立即向主管機關通報,不得逾24小時;未滿16歲之兒童及少年不論是否為合意性行為,皆屬於法定應通報事項。



◆ 婦女團體:立意良善 作法粗糙
http://udn.com/news/story/8364/1059483

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15-07-16

衛福部發文要求醫師接獲未滿16歲女性懷孕個案,應依性侵案通報,婦女及社福團體認為,該措施雖立意良善,但作法有些粗糙,建議在通報前端設平台,綜合社工、心理諮商等各方面專家評估,對未婚懷孕者也宜做分類,對兩小無猜的未婚媽媽懷孕,就不應依性侵處理。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說,衛福部發函給婦產科醫學會是出於關懷、可以理解,但作法「太粗糙了」。勵馨基金會從事逃家、翹家及受暴婦女援助工作20多年,服務數百名未成年女性,除了大部分是受暴的未成年媽媽,也有小部分是「兩小無猜」型的未成年少女,如果一律依性侵案通報,恐嚇阻部分未成年少女因害怕通報惹上官司,反而轉向非法墮胎密醫求助,對未成年少女反而不利。

紀惠容建議衛福部在採取通報措施前,宜先設置平台,找社工、心理諮商師、衛教人員先對個案輔導,找出少女懷孕原因再進行輔導,並對少女求助案分類,才能給懷孕少女更多幫肋。

善牧基金會培新中心主任黃綵宸認為,衛福部要求婦產科醫學會會員對收治未滿16歲少女,一律依性侵害案件通報用字不妥,應該改用其他名稱,因為未成年懷孕就醫,就要被冠上「性侵害」案件通報,會嚇壞部分求助少女及家屬,反而關上少女求助之門。

黃綵宸說為,醫師如果收治未滿16歲少女個案,應召集醫護、心理師、社工師共同會診,提供少女及家屬必要協助,並對少女懷孕原因分類再做不同處置。從事協助少女工作多年,她發現許多智能障礙的孩子重覆遭到性侵,而家長有些也是智能障礙者,家長帶孩子上醫院,往往不知道看哪科,若醫院能啟動支援系統,對可提供未成年少女和家屬更大幫助。

※ 相關報導:

* 16歲以下懷孕通報 醫師:鬧出人命誰負責?
http://udn.com/news/story/8364/1059479

衛福部發文要求醫師依「性侵害」案通報16歲以下懷孕個案,基層婦科醫師大反彈,認為除違反個人就醫隱私,小女生可能不敢就醫,更擔心萬一鬧出人命,該由誰負責。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閩照表示,國內每年未滿20歲女性生產個案達四、五千例,未成年懷孕接受引產、墮胎人數恐怕數倍於此。

婦產科醫學會法律顧問、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協會理事長高添富指出,1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性行為案件,刑法早已制訂「兩小無猜」條款,採告訴乃論;衛福部行政法似乎管太多,如依照規定行事,青少年至藥房購買驗孕棒,是否也應該列管通報。

* 法界憂心:小媽媽可能找密醫
http://udn.com/news/story/8364/1059484

衛福部決定課予醫療院所對未年成女子懷孕的通報義務,有一刀兩刃的效果,法界人士表示,因為通報,讓親子間亂倫的犯罪黑數有機會浮現,但也可能導致兩小無猜的未成年小情侶,因為憂心刑事責任,走向密醫的墮胎之路;通報政策的變革,短期尚難以評估。

* 小五女生懷孕 同班小爸爸當場嚇哭
http://udn.com/news/story/8364/1059481

國人初次性經驗年紀越來越早,調查發現,國內近兩成高中高職女生有過性經驗,有婦科醫師曾收治過12歲小女生懷孕個案,家長即時發現異樣,陪同就醫墮胎。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指出,近年來他每年平均收治30名16歲以下懷孕個案,有些獨自就診,有些則是大人陪同,不少家長在診間聽到孩子荒唐的行徑,氣得破口大罵。



◆ 「喇舌」代表浪漫? 半數文化不認同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8274

自由 2015-07-16

美國研究:喇舌是後天學習行為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人們常認為親吻是情人間浪漫的表現,然而最新的美國研究指出,168種文化中,只有46%認同用親吻表達性渴望,超過半數(54%)的文化不喜浪漫親吻,甚至認為有點噁心。研究人員指出,這代表浪漫親吻並非普遍行為,而是由西方社會創造且傳承的後天學習行為。

這份刊登在「美國人類學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期刊的研究區分情侶間的「喇舌」親吻以及一般的友好親吻。結果顯示,在中東地區,浪漫親吻無處不在。但在歐洲,10國中有3國無法接受親吻代表浪漫;在亞洲,27國當中也有10國亦然,翻轉先前研究指出90%的族群喜愛浪漫親吻的數據。

研究人員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紐幾內亞或亞馬遜等地區都沒有見到所謂「浪漫─性慾」的親吻;而巴西的喜拿庫族(Mehinaku)甚至形容如此親吻「噁心」。但在北極圈周圍,11個遊獵部族中有9個存在親吻行為。

撒哈拉以南、亞馬遜 喇舌不存在

研究者之一、內華達大學教授楊科維克指出,這份研究顯示親吻是經由西方社會創造並傳承,經由學習的行為。研究者也發現,存在親吻的文化與對社會的滿意程度有直接關係,親吻通常存在於較為複雜的社會,不過他們沒有對此提出解釋。

科學家認為 親吻可強化免疫系統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過去曾有研究從進化觀點來看待親吻,使親吻變得毫不浪漫。嘴唇是人體最敏感的器官,有非常多連接大腦愉悅中心的感應神經元,縱然親吻與分享情感有關,但科學家認為親吻令雙方共享細菌,強化免疫系統,使之更容易對抗疾病。荷蘭科學家指出,在短短10秒的親吻中,雙方就可傳遞至多8000萬的細菌。

親吻的原因眾多,也許來自愛情或哺乳行為的安全感與撫慰因素,人類祖先也會以嘴餵食孩童食物。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的科學家寇特預告,其團隊即將揭露親吻的進化原因。他指出,雖然目前認為親吻使口腔的微生物群能發揮重要角色,但還沒人研究其實際影響為何。

fsj 提到...

離不開社群「像愛上不該愛的人」
http://udn.com/news/story/8361/1058877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16

現代人整天離不開手機,隨時用手機上網、逛臉書或傳LINE,研究成癮的心理學家、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昨天形容,就好像愛上個不該愛的人,只要一沒手機網路,就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抽離症狀。

「每天一早起來就想他,整天只想和他在一起,離不開他,有壓力、有煩惱的時候,第一個就想投入他的懷抱!」柯慧貞在替教育部做的網路成癮研究中,提出「手機上網心理學」。

她指出,人們「黏」在社群網路上,是基於「不敢面對面溝通」、「我分享故我在」、「永遠不孤單」和「我世代」四個目的。

柯慧貞說,「不敢面對面溝通」,是指社群網路和通訊App,讓人們不用直接面對面、也不必全心全意與對方溝通,可以等有空或有興趣時再互動,「碰到對方的問題、質疑,LINE讓你能選擇已讀不回、不處理,開不了口的話也能透過打字表達;現在不少人告白、分手都用手指解決。」

「我分享故我在」,是源自人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需要大量的「讚」來肯定自我存在感。柯慧貞說,她曾碰過幾個學生個案,在校課業受挫、被視為「魯蛇」(Loser),但其在臉書上貼照片卻有很多網友按讚,讓他覺得自己是萬人迷。

手機上網也讓使用者感覺「永遠不孤單」,過去夜闌人靜時害怕寂寞,現在只要滑開手機,就能有臉友動態消息「陪伴」,但柯慧貞認為,獨處時的空虛用網路人際連結去解決是治標不治本,社群人際連結愈多,就愈感孤單。

「我世代」則由國外學者提出,指一九八○到二○○○年間出生的年輕世代,認為自己無比重要、關於自己的一切都很有趣;柯慧貞說,「我世代」族群一天可能發好幾則臉書動態,內容全圍繞在自己身上,並希望眾人目光聚焦在自身上。

柯慧貞表示,手機成癮背後,使用者追求的其實是「歸屬、愉快、成就、意義」,因為相較現實生活難獲得這「人生四fu(感覺)」,手機網路和社群互動相對可快速滿足。

例如在現實生活中,要一個一個交朋友速度較慢、難度也較高,但在網路上可輕易擁有成千上百名臉友,很快獲得歸屬感,並解決人際不安問題。

柯慧貞說,要戒斷手機網路成癮,就要在生活中找到其他活動滿足「四fu」,比方嘗試藝文、學習、社會服務;另外觀念也要改,例如掌聲不一定要別人給,自己也可給自己按讚等。



◆ 害怕錯過…12%民眾不得不用臉書
http://udn.com/news/story/8361/1058883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16

為什麼離不開臉書?可能是你具有「害怕錯過」的人格特質。這是學界在社群時代提出的新觀點,因害怕漏掉朋友間的社交活動、話題,且怕當自己錯過,他人反從社交關係獲得「獎勵」,而不停查看社群網路,整個人充滿焦慮。

科技部昨發表台灣傳播資料庫調查,發現台灣的成人及青少年,有一成二具有「害怕錯過」特質,而「不得不用」臉書。

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副教授林日璇說,據研究,有「不得不用」臉書動機的青少年,在現實中對自身生活和社交現況感到不滿、備感壓力,因此更覺得要努力使用臉書,才能追上潮流,或不至於在網路上也被邊緣化。

「不得不」的青少年們,透過臉書積極維持人際網路、時常打探眾臉友的動向,甚至將頻繁邀約朋友至線下互動作為重要成果之一,創造更多機會保持自己的社交地位,掌握最新話題與趨勢,以獲得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至於哪些類型的人容易依賴社群網路?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說,心理學家將人的「依附人格」分成四種,為安全型、疏離型、焦慮型、恐懼型,其中焦慮型和恐懼型最易成癮。

柯慧貞解釋,焦慮型依附者對自己沒自信、深怕不被他人喜歡,但認為別人是可信任的,所以常常過度依賴別人;而恐懼型依附者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但又討厭被拒絕,所以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拒絕別人。

另外,根據柯慧貞研究發現,情緒不穩、高神經質的人和低嚴謹性的人,網路成癮現象也較顯著,且當成癮增加時,也會反饋,讓他們更加神經質、更不嚴謹。



◆ 缺歸屬感 中高齡依賴漸增
http://udn.com/news/story/8361/1058886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16

不只青少年,中高年齡使用者的手機成癮問題也嚴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政所碩一學生陳奕筑發現,父親自從換用智慧型手機之後,徹底變成低頭族,每天離不開LINE,情緒也變得不穩定。

陳奕筑說,父親就算去餐廳吃飯,一路上手機滑不停,直到坐下才「放手」,等到吃完飯又立刻拿起手機,過馬路也在低頭,家人都很苦惱,父母甚至因此多次吵架。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表示,中高齡者成癮,可能和老化造成大腦額葉的情緒控制力降低有關,年紀大了、碰到中年危機、更年期之後,情緒比較不穩、容易焦慮,需要有舒緩、逃避,而手機上網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提供很好的空間。

另一方面,中高齡者也是缺乏歸屬感、愉悅感、成就感和人生意義的高風險族群,柯慧貞指出,長者面臨退休、子女長大的空窗期,過去成就感原從職場、照顧孩子而來,現在卻喪失而使生活寂寞失重,人常陷於孤單中。

柯慧貞說,手機上網和社群網路,把長輩過去已少聯絡的老朋友、老同事和親戚又找回來,輕易填補空虛,重新有被關心、重視的感覺。

fsj 提到...

一周驚傳4起虐童事件 全台搶救 15,469個受虐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7000369-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17日 魏怡嘉、洪欣慈/台北報導

短短不到一周驚傳4起虐童事件,造成4死1命危的慘劇,該4名受虐兒童都未滿3歲。根據統計,全台8年來每年都有1萬多名受虐兒,其中未滿6歲的每年多達3656個,占比將近4分之1。家扶基金會呼籲,地方和中央必須趕快搶救這些受虐兒童,否則悲劇會不斷上演。

上周六台南2歲男童遭父虐死,本周一基隆又有父親悶死1歲10個月大的兒子,這兩天在新竹縣市,也分別有舅公虐死2童、父親虐死1歲女兒丟包回家的慘劇。台灣到底怎麼了?有這麼多狠心的父母親人,對牙牙學語、連路都走不穩的小孩痛下殺手。

遭虐死童 半數未滿3歲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受虐兒童少年的人數近2006年來有激增趨勢,在此之前,每年受虐人數不到1萬人,但近8年來,平均每年有15469個兒童及少年活在受虐待的陰影下。

家扶基金會指出,近5年平均每年都有16000個受不當對待的孩子被轉介、2萬多戶高風險家庭,進一步分析近3年因疏忽、施虐造成兒少死亡的案件,受害兒童有5成都是未滿3歲的嬰幼兒,較過去高出近2倍,且非典型家庭照顧者,如同居人、朋友、臨托等成為施虐者的比例逐漸攀升,呼籲政府加強對6歲以下高風險孩童的追蹤、訪視措施。

理論上,台灣近25年來生育率不斷下降,新生兒從每年30幾萬降到20幾萬人,近幾年甚至掉到10幾萬人,但受虐兒的數字卻向上攀升,源頭在哪裡,值得深究。

少年媽「4失」兒遭罪

研究報告指出,近年女性平均生育年齡雖有提高,但15~19歲的小媽媽每年都有3000多個,代表有3000多個小嬰兒可能被忽視、虐待,其背後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相當嚴重。

這些小媽媽的共同背景,簡單來說就是「失學、失身、失業、失婚」4部曲,在「4失」過程中所生下的小孩,幾乎很難正常成長。

更糟的是,這些初為人母的小媽媽,還沒學好如何當媽,沒過多久又接著生第2胎,婦產科醫師李茂盛指出,門診中有一位16歲奉子成婚的小媽媽,隔年又懷孕生了第2胎,孩子愈來愈多,夫妻、親子的問題愈來愈大,再伴隨經濟崩潰、毒品網咖橫行等社會問題,其所衍生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覷。

貧家頻受虐 惡性循環

根據統計,這些少年媽幾乎來自弱勢家庭,連自己都照顧不來,更何況照顧嬰幼兒,如同14日在竹東受虐的兄妹,媽媽只有17歲,沒有固定工作,對小孩也缺乏責任感,小兄妹託給狠心的舅公,悲劇就此產生。

另一個造成虐童案層出不窮的原因則是貧富差距所引起的,社工人員指出,富人家的小孩學壞,初出社會會魚肉鄉里,但社會底層家裡的小孩,還來不及出社會,就被父母至親給魚肉掉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虐童案多 社工師少須鄰相助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060851

....依監察院調查,103年受虐兒童及少年高達1萬1589人次,3歲以下受虐比例更逐年上升,顯示兒童及少年安全保護亮起紅燈,但社工人力卻未相對提升。

新竹縣約18歲以下兒童、少年約11萬人,政府約聘社工師僅11人,光是今年5月到6月就有80筆涉及兒少年保護個案,如逐一電訪及固定訪視一次,以目前社工師人力,顯然不夠。

竹縣高風險家庭,有134戶、262位孩童,其中7戶、15名孩童雙親未成年。社工人力不足,竹縣委託世界展望會與兒福聯盟,但兩單位社工也僅有8名。

「我沒能力養孩子,幫我養啊!」、「我家務事,不要多管!」擔任社工36年的陳歆茹感嘆,現在家庭環境與以前不同,部分爸媽可能因經濟、社會及成長過程,出現酗酒、吸毒、甚至自殺傾向,拉高社工訪視風險,社工訪視時也遭排拒,流動率一直都很高。

* 醫生:虐童者心理傾向退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060854

新竹縣竹東前天發生幼童遭受飢餓、缺水等虐待,兩歲男童甚至遇害,憾事肇因父母不負責,拿照顧孩子鬥氣,托養失當,導致孩童遭虐待。精神科醫師指出,施虐者心理狀態傾向於退化,「將過多責任跟不合理期待丟在嬰幼兒身上。」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貞柏說,施暴者會認為孩子哭鬧是過於依賴、不乖,或甚至故意。他指出,孩童家庭居住環境過於擁擠、父母社會化程度低、藥物濫用、失業或房屋繳不出租金、情緒不穩定,都可能增加父母施虐可能。另外,孩子有體弱多病、智能偏低、好動或愛哭、被認為難帶,也會增加被虐風險。

「受虐的官方數據通常低於真實情況。」美國心理醫學於1999年調查指出,受虐兒有六成是遭到忽略(不滿足需求,如不給食物),二成被打,一成三遭性虐;國外數據不一定適用國內,但官方數據通常低於實情則相同,受虐黑數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 柬富商暴打電視女主持 想付10萬美元擺平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60210

柬埔寨一名電視節目女主持莎莎(Sasa),日前因保護同行女友人免被調戲,竟在餐廳內遭一名地產富豪暴打索賓(Sok Bun),被摔倒地後續被踢頭及拳毆身軀,事後莎莎把餐廳的閉路電視片段上載社交網站,引起全國公憤,施暴行的索賓慌忙逃往新加坡,當局正準備把他緝捕歸案。

....打人的中年已婚地產富豪索賓周二發表聲明,對事件表示遺憾,並承認犯下錯誤,將試圖付錢擺平事件。他願向受害人付4萬美元,其後又加至10萬美元。但莎莎拒絕,表示不要他的錢,想看到他被帶上法庭。



◆ 偏僻海邊撒骨灰 當心觸法挨罰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60904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台東報導 2015-07-17

近年選擇海葬的民眾漸增,有的特地搭船出海辦儀式,也有人簡化成在偏僻海邊就撒骨灰,雖然海葬漸增,但台東縣骨灰拋撒植存實施辦法公布1年來都沒有人申請,縣府呼籲民眾務必遵守相關規定,以免受罰。

依台東縣骨灰拋撒植存實施辦法規定,海葬要搭船出海舉行,並在距離漁港防波堤最外端半徑6公里扇形海域之外。民政處宗教禮俗科科長劉芳君說,辦法自去年6月公布實施以來都無人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土葬合法用地日稀,價格直直漲,而火葬進納骨塔的價格也飆漲,有的強調風水好,要價數十萬元,甚至逾百萬元。

劉芳君說,有些長輩不想增加子孫負擔,要後代為他海葬。另有部分清寒喪家聽葬儀業者建議海葬,海岸線長逾百公里的台東救成了海葬的好所在。

空軍士官長退役轉行的葬儀業者張永承指出,海葬「省很大」,加上逢海就可拜,不必拘泥形式、地點,才會有愈來愈多人選用。「我父親也是海葬」。

他指出,合法海葬要租船申請出海舉行儀式再撒骨灰,「應市場需求」,也有在偏僻海邊拋撒骨灰的「陽春版」。通常是在漁港防波堤外,或是較少人往來的海灘,另外,台東一些漁港的防波堤外面及雙東的寧靜海岸都有人海葬。

成功鎮長黃博昌表示,到當地海葬的主要是外地人,喪家都是雇漁船出海,代價要1萬至1萬2千元。至於在海邊撒骨灰的則無法統計。

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說,長濱過去並不流行海葬,但近來陸續聽到一些長輩未來要海葬,語意十分豁達;連農會的部分幹部也如此打算。

※ 相關報導:

* 笑中帶淚 志工出書 寫出殯館「溫度」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060817

「反正最後都會來這邊,我只是先來打好關係。」出身媒體圈的江羚瑜兩年前瞞著家人到北市第二殯儀館擔任志工,她自詡「天堂門口的服務生」,協助家屬解決各種問題,擔任志工期間聽到許多笑中帶淚的故事,她執筆出書,透過文字讓大家知道,殯儀館的「溫度」。

....江羚瑜曾聽館內工作人員分享,一具因臥軌而亡的年輕女子,原本猙獰扭曲的表情,在工作人員允諾「會幫妳打扮好」後,沒想到再見到遺體時,居然轉成溫和神情。

* 補助讀私幼園 明年起擴及4歲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60900

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天在韓國提及要將社福預算中的「老人移向小孩」,北市府教育局昨天上午宣布,只要是在北市設籍、就讀北市私立幼兒園的4歲幼兒,明年起教育局每學期補助2543元,若加上北市社會局的1萬5千元的育兒津貼,每半年補助可達1萬7543元,預計將有1萬1000名幼兒受惠。

北市府教育局長湯志民說,目前社會局助妳好孕5歲幼兒就學補助每年編列1.7億元預算,每學期約補助1萬6千人次,未來增加4歲就讀私立幼兒園補助後,約需增加6千萬元預算。

* 住宅補貼 20日開辦 最高7千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60903

北市府都發局「住宅補貼」方案本月20日開辦,今年首度針對低收入戶加碼補貼1000元,最高可補貼至7000元,減輕北市低收入戶租屋族負擔;但崔媽媽基金會表示,北市租金偏高,7000元補助仍不足。

fsj 提到...

小夫妻虐童悲劇 社會有責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64921

聯合報 莊凱全/兒科醫師(嘉義市)2015-07-19

最近連續發生兒少被虐死亡事件,其中一對還是青少年夫妻。養小孩比養寵物複雜,更需責任心、愛心、道德,這不是一個十七歲以前的青少年做得到的,所以這是社會問題。

青少年時期(十一到廿二歲)是人生轉變階段,一般要廿歲以上才有判別能力,能計畫將來,控制情緒。

父母們在養育青少年,大部分都是告訴他/她「不要做這、做那」,很少正面告訴他們能做什麼。而今醫學已證明,以強調強項的態度面對青少年,對其心智發展效果顯著。青少年有很多內外資產,只要大人們有機會和知識去接觸他們、教育他們、照顧他們,這些悲劇是可避免的。

不要太苛責這些中期青少年,更需要國家、學校、警政、鄰里、衛生單位,以家庭為主要醫療指導和照護,才能夠避免這錯綜複雜的社會悲劇。



◆ 「女兒不能沒爸」 通緝犯警分局結婚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062991

聯合報 記者甘育瑋/新店報導 2015-07-18

39歲呂姓通緝犯昨凌晨行竊失風被逮,多罪合併執行須服刑7年以上。他與周姓女友交往多年未婚生子,育有一名可愛的3歲女兒,為了讓女兒取得法律身分,這對新人趕在新郎被解送歸案前在新店警分局登記結婚。另類見證幸福的場面,離情依依。

警局的「婚禮會場」,沒有紅地毯,新郎少了笑容,新娘沒披婚紗,更沒有伴郎、伴娘,兩人隔著拘留室鐵門深情對望,在其他親友及偵查隊員的見證下,低調相許終身。新郎低語:「對不起,辛苦你了」、新娘說:「我愛你,我和女兒等你回來!」

警方調查,呂男有多項前科,因違反藥事法、毒品、偽造文書等案件被發布4個通緝。昨天凌晨他與3名共犯在新店北宜路一家停業餐廳偷竊電纜、高爾夫球具等,被屋主發現報警逮捕。

「女兒很小,不能沒有爸爸!」呂的周姓女友聞訊趕赴新店警分局,央求警方讓他們在警局結婚,讓3歲女兒取得名分,也方便日後帶女兒探監,獲警方同意。由於分局旁就是戶政事務所,戶政人員立即帶相關文件協助辦結婚登記,周的父母也到場見證。周擔心未來女兒會不記得爸爸,但感謝警方協助完成心願。

資深刑警說,7年後呂的女兒已10歲在念國小,如果求學過程中,身分是父不詳的狀態,恐會造成內心創傷,才樂於協助他們完婚。希望呂出獄後能痛改前非,當一位好爸爸陪女兒長大,彌補這段失去的相處時光。



◆ 30歲後結婚 婚姻難長久?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63693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7-18

雖然傳統觀念認為,愈晚結婚愈不容易離婚,但最近一項有趣的家庭數據分析顯示,到了某一個時間點之後,離婚的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再次上升。

國外研究:離婚機率

會隨年齡增長上升

研究顯示,離婚風險從青少年時期到30歲之前一直穩步下降,但是從30歲後不久又開始爬升。研究作者、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家沃芬格說:「那些30歲後不久結婚的人比不到30歲結婚的人更容易離婚。」

「華盛頓郵報」報導,年輕夫婦容易離婚很好解釋,因為青少年時期到20歲初,人仍然處在認清自我和認清人生目標的階段,於是那個19歲時你認為完美無瑕的伴侶,到了30歲時就可能看起來一無是處。

但是為什麼較晚婚夫婦也更容易離婚?沃芬格認為,有些人結婚晚並不是因為已經認清自我,而是因為選擇對象花了很長時間:「這些人晚結婚有可能是因為備胎太多,要精挑細選走入婚姻殿堂著實費一番功夫。」

報導說,這裡討論的僅僅是數據,並不意味著40歲結婚的人婚姻就一定會不幸。晚結婚仍比早結婚更加明智,例如:從原始離婚率來看,35歲以上才結婚的人離婚率為19%,而20到24歲結婚的人為20%,20歲以前結婚的人離婚率為32%。



◆ 成大研究:臉書PO照 無益人際關係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64846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19

成大教育研究所最近針對台南市高中職學生進行「臉書」使用的調查,發現許多人喜歡在網上貼照片,甚至與不認識的網友分享生活點滴,事實上對於發展親密的人際關係並沒有幫助;但如果是網上與親友互動,則可以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

這項研究是由教育所教授董旭英與學生許元馨共同完成。根據調查顯示,國內使用臉書頻率最高的是高中職學生,幾乎100%都會用。

這項調查共抽取台南市8所高中職611名學生,分析在臉書上的行為對建立學生的人際關係、尋求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影響,並了解與生活滿意度的關連。調查顯示,學生中使用臉書超過1次的有269人,佔44.2%,每天1次的有164人,佔27%,而47.9%的人是1次使用半小時以內,27.3%的人介於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可知大多數的人是1天使用多次,1次在1小時之內。

研究將臉書的使用模式分為網上互動、自我呈現、窺視及遊戲,研究顯示,學生以為自己每天只是在社群中亂逛,但事實上每次參與都有象徵意義。例如不少人喜歡分享自己的生活,認為可以加強與朋友間的連結,提升生活滿意度;但調查卻指出,這種分享頂多是讓你接觸不同群體的人,對於建立緊密關係並沒有什麼幫助,也不容易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與增加生活滿意度也沒有絕對相關。

而過去研究認為在網路上花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會變得愈「宅」,與社會的連結會愈差,但在這項研究中卻剛好相反。研究者認為應該是臉書上的遊戲較為特別,有時候是朋友邀請遊戲、或是因遊戲而認識朋友,所以遊戲玩得愈多,與朋友間的聯繫會愈緊密。

※ 相關報導:

* 追求顏值 陸高中畢業生瘋整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8000927-260309

大陸大學聯考結束,出現一種奇特現象,許多準大學生,利用入學前3個月左右的假期,選擇走進整型醫院,展開人生的「顏值革命」。從多家整型醫院資料顯示,高中畢業生整型人數,竟占了所有醫院整型總數近6分之1。

18歲的貴州女孩小敏(化名),正是參與「顏值革命」其中一人。她的外表單眼皮、鼻子低、睫毛不翹,包括她自己和家人都不滿意。面對嶄新的大學生活,她決定用整型來迎接。

fsj 提到...

燒傷患是藝術品 鼓勵塵爆受害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66320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7.20

教育被視為脫貧的重要管道,因此至善基金會在越南推動「貧童助學方案」,教育幫助黎氏秋順利找到一份安穩工作,薪資比同在越南打零工的妹妹高出近3倍;德山孤兒院的胡喬善玉葉,目標考上醫科大學、成為醫生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18歲的胡喬善玉葉從沒見過親生父母,出生沒多久就被拋棄在馬路邊,計程車司機發現送到德山孤兒院,讓玉葉遇見來自台灣的認養人、淡江大學教授陳叡智,靠著每月定額資助順利完成小學、國中及高中學業,日前剛考完高中畢業檢定考及大學考試。

孤兒院的環境並不寬敞,玉葉平時只能窩在床旁的一個不到一般書桌一半大小的小桌子前,靠著微弱燈光念書;孤兒院事務繁多,身為院內大姊姊的玉葉還得幫忙照顧年紀更小的孩子,每天念書的時間更壓縮,但玉葉從未嫌苦,珍惜每個念書的機會。

當問及玉葉未來志願,她有些害羞、靦腆地說,希望能順利考上醫科學校,成為醫生幫助孤兒院的老師、孩子,以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越南一家台商公司擔任行政人員的黎氏秋,因為擁有大學學歷、曾到台灣修習中文,順利進入台商工作,月薪為700萬越幣(約1萬台幣),是越南基本工資的近3倍,足以照顧母親、幫弟妹念書,還能夠助人。

在至善基金會服務已近20年的越南工作站主任黃仲始觀察,助學計畫幫助的都是有心念書、卻因家庭經濟等因素面臨停學危機的孩子,當孩子接受幫助,不只讓自己改變人生,有些孩子更會回頭幫助其他需助養的學童、成為認養人,如此循環下去,貧戶比例勢必會逐漸減少。(中國時報)



◆ 微笑自拍機 法鼓山邀你練習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66338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金山報導 2015-07-20

「你今天微笑了嗎?」法鼓山去年底在金山園區打造獨特的「微笑館」,民眾可在館內使用「微笑自拍機」開心玩自拍,還能翻閱特製的「微笑驚喜書」隨時練習微笑。活動已讓上萬民眾留下開心笑容,還有家庭專程帶著罕見疾病的孩子共同響應。

走進法鼓山「微笑,禪生活館」,可見民眾排隊使用「練習微笑」的特別景象。微笑自拍機有3種底圖供選擇,待民眾拍完照,還能用手機掃描螢幕QR Code下載儲存,若沒有智慧型手機,也能立即將照片沖洗出來。

微笑館志工陳素綢表示,使用微笑自拍機不用付費,因為微笑就是最好的布施;如果民眾願意,也能授權自己的照片供法鼓山製作微笑牆。微笑館已累積10萬人次拜訪,館內輕鬆的氛圍常讓民眾不自主展開笑容。

陳素綢說,曾看過家長帶著罕見疾病的孩子參訪,雖然照顧孩子很辛苦,也常感受到外界異樣眼光,但全家人開朗樂觀,也樂於向他人分享孩子的疾病,讓生活充滿正面能量。



◆ 失智婦忘結帳 買藥變竊盜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66326#prettyPhoto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趙容萱/台中報導 2015-07-20

78歲林姓婦人患輕微失智症,她日前獨自到醫院看診,途經一家藥局欲購買痠痛藥膏,卻「忘了付錢」,店家因有多次遭竊經驗,調監視器向警方報案,業者事後得知婦人狀況雖願意和解,但竊盜屬公訴罪,婦人仍被依竊盜罪嫌送辦。

警方調查,林婦患有輕微失智症,常定期搭公車到中市一家醫院就診,再到賣場購物,卻會「忘了付帳」,被店家報案,因此有多件竊盜前科。

上月一日中午12點多,林婦搭公車到醫院就診,領完藥後到醫院內的藥局閒逛,因感到肩膀痠痛想買痠痛藥膏,拿起藥膏未結帳轉頭就走,楊姓店長下午盤點發現藥膏失竊,調閱監視器發現林婦疑行竊,持監視器畫面向警方報案。

警方通知婦人到案說明,家人帶著婦人趕到派出所賠不是;婦人的兒子說,母親罹患失智症後雖定期就醫,但仍逐漸惡化,常會忘東忘西,最困擾是買東西忘付帳;家人擔心她有異狀要陪伴出門,她堅持拒絕,不知如何是好。

楊姓店長說,林婦曾在藥局多次行竊,原想對方年紀大未處理,但失竊次數增加只好報警,得知婦人有失智症願意和解,但竊盜屬公訴罪,警方仍將她送辦。

※ 相關報導:

* 一夜情懷孕找不到爸 媽竟用這張圖找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66685

一位母親在一夜情後焦急萬分,因為事後她懷了孕卻想不起來孩子的生父是誰、長什麼樣子,為此她竟然請年幼的兒子畫出當時與她發生關係的男子模樣,並張貼孩子的圖畫作為尋人啟事。

fsj 提到...

專家觀點/關懷高風險群 但別「病態化」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071011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劉時均、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5-07-22

隨機傷人事件接連發生,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心理衛生篩檢機制」,找出「宅男」及社會孤立分子列入追蹤,有醫師認為可提早關懷高風險族群,但也有學者認為恐將人「病態化」。衛福部表示尊重柯的想法,但有待進一步了解柯的建議。

不過,專家同樣都認為,衛福部投入心理健康的資源太少。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指出,衛福部至今未將憂鬱篩檢納入補助,只能靠精神科醫師「做功德」,自然無法深入社區民眾。

王俸鋼贊成建立心理衛生篩檢機制,他說,根據研究,生活疏離的人,未來出現社會適應困難的比率高,若能從中找出未來可能社會適應困難的危險因子,長期追蹤關心,將有助於降低類似事件發生。

王俸鋼強調,追蹤關心不應是教條式管束,而是結合社政與心理衛生的有效方案,例如對家暴風險的孩子進行家族治療等,呼籲政府投入足夠資源。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鄭瑞隆認為,不愛出門的「宅男」,只要心智健康就不具危害性;內心壓力不懂宣洩的者才屬高危險群,學校或政府可透過心理衛生篩檢掌握這些高危險群者,減低危害發生。

但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玨反對「心理衛生篩檢機制」,質疑「難道把篩檢出的高風險民眾都送醫?」她認為應普及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從家庭、學校等各階段學習處理情緒。

張玨認為,口腔衛生與糖尿病、高血壓等生活健康行為相關,應由國健署管理,心理健康司應獨立,政府每次出事就當成疾病治療,卻不從源頭開始預防,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 相關報導:

* 柯文哲:犯案者皆宅男 要心理篩檢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071021

社會一再發生隨機傷人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犯案者都是很孤立和家人好像也沒有密切往來的「宅男」,這在社會安全網是個破洞,要建立制度把破洞補齊。

柯文哲認為應建立「心理衛生篩檢機制」,表示衛福部常宣導做癌症篩檢,卻很少做精神層面的篩檢,心理衛生也應建立一套有效的篩檢機制,要怎麼建立會再思考。

* 宅男怎定義?柯的說法 網友爭論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071018

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幾件隨機傷人案,犯案者都是很孤立和家人不是很密切往來的「宅男」,柯宅男說一出,引發宅男反彈,認為宅男不該被汙名化,「沒事宅在家,趴著也中槍!」

宅男是否等於「孤立」?柯文哲表示,如果整天不和人交往,和家人也不講話,外人不會知道他在想什麼。柯的說法引發網友爭論。

* 篩檢怎麼做?北市府:這是好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071017

隨機傷人案一再發生,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心理健康篩檢」構想,但要如何篩檢?柯與市府社會局長許立民異口同聲說「這是好問題,但還要再想想」。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表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但常被忽略。目前心理健康的總預算,平均花在每位國民的經費不到廿塊;柯想要建立心理健康篩檢機制立意很好,但要擬定配套措施。

他表示,心理健康篩檢不光只是做出量表,還要耗費相當多人力成本,因此要有穩定經費支持。

* 犯罪畫面引模仿 北市擬不提供媒體
http://udn.com/news/story/8316/1070771

捷運隨機殺人案監視影像外流,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檢討,往後可能不提供影像給媒體,以免有心人士模仿。對這想法,北市藍綠議員都贊同,但仍提醒,只防堵媒體無法治本,仍需要建立全面輔導機制,以防再有類似事件發生。



◆ 輕度失能雇外勞 3對象受害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68624

聯合報 劉毓秀/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台北市)2015-07-21

勞動部即將修法開放八十五歲以上輕度失能老人聘雇外勞政策,此政策邏輯錯亂,將誤殺本國弱勢勞工、真正需要照顧的人,以及長照制度本身。

即將被誤殺的第一個對象,是本國弱勢勞工。外籍看護工的晉用準則是「需要廿四小時看護」,如今准許外勞照顧輕度失能者,需要看護的時間不多,可知將誘導眾多家庭藉此名義雇用外勞從事看顧幼兒、家庭雜務等工作。這些工作及輕度失能者的照顧,素來是本國弱勢女性勞工的工作範疇。

這些基層女性,因為近年來政府不斷放寬外勞雇用條件而陸續失去工作機會。這並不會引起漣漪,因為這些是沒有聲音的人們。在男性勞工也普遍低薪且容易失業的今天,這些弱勢女性和家人默默沉入「貧賤家庭百事哀」深淵,在社會孤立的泥淖中浮沉,偶以自殺、互戕的社會新聞露出冰山一角。

被誤殺的第二個對象,是真正需要看護的人們。在幾年前政府放寬八十歲以上中度失能者雇用外勞之後,越來越多較重度失能者家庭,開始吃外勞和仲介的閉門羹。原因很簡單,只要有選擇,外勞當然會避開較沉重的工作負擔,而仲介也當然會優先安排容易成功的案例。現在進一步開放外勞照顧輕度失能者,將導致力倡此政策的楊玉欣立委所不願見的效果:像她這樣最需要外籍看護的人們,反將成為向隅者!

被誤殺的第三個對象,是亟待建立的長照制度。外籍看護過度開放一方面導致本國照顧服務員工時不足、薪資偏低,使用者多為沒有能力聘雇外勞的弱勢中重度失能者,工作負擔沉重,以致長期面臨人員招募困難;另一方面各地長照服務體系也因為案量零散、欠缺經濟規模,而陷入營運困難、難以拓展的困境。

目前台灣高齡人口比例還在十二%的低點,但由於長年少子女化,高齡人口將在十五年後達到今天日本的水準(廿五%),並在其後逐漸超過日本。為今之計,我們有必要把握關鍵時機,一舉「建立健全長照體系」、「創造大量照顧工作機會,增加家庭收入」並「提升人民生養能力」,才有可能解決超低生育率與高速高齡化的雙重國安危機。

開放外勞照顧輕度失能者的「誤」策有必要懸崖勒馬—這是走向長照「正」策的第一步!



◆ 不放寬外勞 失能長者無法等待!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0964

聯合報 賴家仁/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 2015-07-22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女士昨日投書,認為修法放寬八十五歲以上輕度失能者聘雇外勞,恐誤殺本國弱勢勞工、真正需要照顧的人及長照制度的發展,勞動部從長照體系尚未健全、輕度失能長者照顧需求難以滿足的面向務實思考,回應民眾的照顧需求,現階段放寬有其必要。

目前全台約五.七萬名八十五歲以上輕度失能者,他們的身體機能將在短期內快速衰退,但現階段卻無法獲得足夠照顧資源,且長照服務法通過後,仍需相當時間才能健全長照體系,多數輕度失能長者的照顧需求無法等待。

勞動部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及調查後,發現約八成八民眾支持放寬外勞申請資格。本國照顧服務員普遍不足,放寬外籍看護工申請資格,不會對本國照顧服務員現行主要服務對象及就業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同時亦有利釋放因照顧長輩而無法外出工作的家內勞動人口重返職場。

為穩定本國照顧服務員就業,勞動部已辦理相關職業訓練及就業獎助措施,未來對可能受影響的勞工提供協助。同時為避免雇主指派外勞從事許可以外工作,將加強雇主宣導及查察違法。另外,若未經雇主、外勞與新雇主「三方合意」,外勞不得轉換雇主,已相對保障重度失能者的權益。

勞動部考量現階段長照服務的量能及普及性,回應民眾照顧需求,後續亦將配合衛福部的長照政策規畫,適時彈性調整外勞申請資格。

fsj 提到...

托嬰費行情 至今還是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70986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7-22

「托嬰費到底該付多少錢?保母費為何一直漲?」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昨表示,目前全國廿二縣市只有九個縣市依法公告「保母收費基準」,且公布縣市多數嚴重「失準」,不是沒有「分區」公告,就是只公布「最高金額」,恐造成托育費不當上漲。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表示,去年十二月兒權法修正及「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上路後,規範地方政府應「分區」訂定托育服務收退費項目及基準,但截至七月,真正落實分區公告的縣市只有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和雲林縣;新竹市、基隆市、苗栗縣、嘉義縣及高雄市則未分區公告收費標準。

托育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以高雄為例,卅八個行政區只公告單一金額,但苓雅區、那瑪夏區等城鄉差距這麼大,統一訂定保母費平均一五九四四元,上限一七○○○元,「合理嗎?」其他如基隆、新竹、苗栗只訂「最高值」,新竹、苗栗訂最高值一六○○○元,基隆市更達一八○○○元。

劉毓秀說,只有彰化縣跟台中市的保母收費公告較合理;彰化縣依鄉鎮市分為每月一二○○○元至一五○○○元,台中市是一二○○○元至一四○○○元。

劉毓秀補充,較正確的保母費收費管理方法,應參採彰化縣是以轄內托育契約書,依所屬的廿六個鄉鎮,分別公告收費統計指標,並由審議會綜合考量各區薪資、物價水準等指標,訂定建議收費金額;若收費高於此標準,則不在中央托育補助範圍。

托盟指出,有些保母未依照縣市訂定的收費標準,擅自調高保母費,縣市政府也放任不管,主管機關衛福部有必要管理,包括自明年起不再補助未妥善訂定收費基準的縣市,以及收費超過收費基準或巧立名目收費之保母托育案件。

※ 相關報導:

* 托嬰/收費不透明 保母、家長雙輸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70985

年底將結婚的楊書瑋說,現代年輕人薪資不高,幼兒托育花費又太大,「部分地方政府惡搞保母收費基準,造成家長、保母雙輸。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教保團體也說,部分地方政府不依法公告,導致保母費被哄抬,家長到處比價,保母收不到小孩,大家都淪為受害者。

* 托嬰/怎麼定標準 三方開會定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70983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社家署正追蹤各縣市公告保母收費標準的進度,要求最晚七月底應將公告內容送到衛福部,目前僅九縣市完成。



◆ 托育一條龍 林佳龍︰盼增青年勞參率

自由 2015-07-21

自家人帶小孩無補助 受質疑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零至六歲托育一條龍」政策已於七月一日上路,為讓民眾更了解內容,市府昨日召開記者會,市長林佳龍親自上陣說明,針對外界質疑政策只嘉惠幼兒園、托嬰中心,自己帶小孩則無補助,他表示,透過減輕送托負擔,可鼓勵家長安心外出工作,增加青年勞動參與率。

林佳龍︰強調托育服務的輸送

林佳龍表示,托育一條龍結合社會投資理念,不僅是發放現金的補貼,最重要的是強調托育服務的輸送,並針對協力保母與托嬰中心進行價格管制,將可健全未來的保母市場,減輕家長的育兒重擔;他聽說原本幼兒園招生以大班為主,現在中班、小班人數已增加,也吸引年輕人想投入托育工作。

林佳龍也說,有人質疑為何市府鼓勵家長把小孩送到幼兒園、托嬰中心,這是為了增加青年勞動參與率,婦女不會因為照顧小孩而被綁住,可以無後顧之憂外出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如果是經濟上無法送托,必須由自己或阿公阿嬤照顧小孩者,市府也會給予津貼。

托育補助預計八月廿八日撥款

社會局則表示,托育一條龍政策為全國首創,將原來零至二歲托育補助向上延伸至六歲,包括幼兒園、托嬰中心或居家式協力保母托育都納入其中,每月補助二千元至三千元,托育補助預計於八月廿八日撥款,幼兒園學費補助則預計於十一至十二月陸續撥款。

弱勢家庭七月育兒津貼已發放

社會局指出,若是弱勢家庭,不論送托或自行照顧,再加碼育兒津貼,每月最高三千至五千元,為免民眾來往奔波,該局主動篩選出當月符合育兒津貼資格名冊,將補助款匯入受款人郵局帳戶,民眾無須申請,七月計有六千五百廿三人符合補助資格,補助款已於七月十日全數發放。

社會局估計托育一條龍政策受益人數將達四萬人,為使家長能簡單了解可以領多少補助,社會局設計試算表,只要至台中市政府網站托育一條龍專區,依照網頁指示輸入資料,不論中央或台中市政府的補助金額都會清楚顯示,讓民眾做為選擇照顧方式的參考。



◆ 英男童收舊書 與百年前主人同名同姓模樣超神似!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068931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 2015-07-21

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科學無法驗證的事情出現,日前英國有一名13歲的男童收到了一本百年舊書的禮物,閱讀後才驚覺與百年前的舊書主同名同姓,甚至也是一樣在13歲時擁有這一本書,最不可思議的是,就連兩人的樣貌也十分相似。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十三歲的男童威廉(William Joseph Danby)母親的友人日前於書店中發現了一本寫有「To William J. Danby」的小說,仔細一看才知道是一名父親在1919年送給十三歲兒子威廉.詹姆斯.丹比的聖誕禮物,事後將這本百年小說贈送給現在的威廉.約瑟夫.丹比。

差了近百年歲月的兩位威廉,僅有中間的名字不同,不過都是J開頭的名稱,而丹比這個姓氏在該社區也是十分罕見的名字,經過家人的調查後發現,現今的威廉與舊書主的樣貌也十分相似,此消息在該社區傳開後,多數人驚覺不可思議,甚至有「轉世之說」傳出。

fsj 提到...

讓善念善行之樹,守護我們的安全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0960

聯合報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字會志工(台北市) 2015-07-22

台北捷運再度傳出隨機持刀砍人事件,造成四人受傷。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間,三峽也傳出隨機砍人的事件。除了驚恐外,台灣民眾真該細想,何以如此?這些黑暗的力量源頭何在?是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豢養出來的?

這些隨機殺人事件,已顛覆了一切人們在社會上生活的自保規則,你不與人結怨?沒有用。因為殺你傷你的人非因怨你!你收入普普?也沒用,因為,那把隨機傷人的刀刺向你非為錢財!這把刀的向處也與你的職業、年齡、美醜、為人正邪全不相干,與你那天是好心情壞心情都無關聯!

唯一有關的是運氣,只要你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出現在那把刀近處,你就成為它下手的目標。

試問,法律約束得了這把隨機刺人的刀嗎?警察防得了這顆隨機洩憤的心嗎?

每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理解,社會就會出現「重刑」、「死刑」的呼聲。問題是,重刑可以嚇阻的是會理性計算的人,但對這些沒有理由、沒有目的、不為錢財、不為情愛,就是隨機洩憤的人,這些重刑,除了讓社會也獲得「洩憤」的作用外,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真正的關鍵,是我們都刻意漠視的,那就是,一旦人心破了口,法律的網、警察的盾,止得住、挽得回人心那流失的善念嗎?警察能有多大的力量,去對抗那些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冒出來的破洞之心,然後保護無辜的人們?

我常說:「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只有善心與善行,才能滋養社會的善苗,長成社會善樹,為我們遮風蔽雨,這才是強過法律、強過警力的最強安全網。

從善心論,社會是一個集體的,我們共伴著美好,因為我們心中的善會激發別人心中的善,我們也共伴著黑暗,因為我們心中的暗,也會渲染成別人心中的暗。也因此,愈多人心存善念,這社會就愈安全,反之,愈多的人心存怨念,那怨念就會燎燒蔓延,燒出一把又一把隨機傷人的刀。

從善行論,我們也可發現,這些犯案的人,大部分都是社會邊緣人,有的是生活處境的邊緣人,有的是心靈上的邊緣人。如果我們能一起努力的濟弱扶傾,把這些迷失陷困的心靈多拉一些回來,就同時多拉回一點「總體的幸福」與「集體的安全」。

我們的安全依靠何在?法律與警察當然重要,但只靠法律、警察是不夠的。我們真正能依靠的是存於人心的那口善念。守著那口善念,多做一些善事,才能守著我們的幸福與安全。

※ 相關報導:

* 將監獄漆成粉紅色 囚犯竟不打架啦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71651

對於經常發生鬥毆的監獄空間,該如何改變才能讓囚犯們彼此放下拳頭不再動干戈?研究顯示,只要將監獄漆上溫暖的粉紅色,即能讓干戈之氣頓時全消,重新擁抱和平。

根據《風傳媒》報導,美國科學家亞歷山大‧肖斯(Alexander Schauss)於1979年做過一場實驗,其以「顏色,是否能影響人類心理情緒」方向思考,說服兩名軍官加入實驗,將軍營禁閉室漆成粉紅色,實驗結果發現只要在其中待15分鐘,就可以讓人冷靜下來,化解暴力的效果很好。

但並非所有的粉紅色都能夠帶來同樣效果,肖斯從實驗中找出最有效果的色號,發現RGB顏色模型(RGB color code)中R:255、G:145、B:175的比例,他並將該款顏色以兩名軍官的姓氏命名,稱為「貝克米勒粉紅」,或稱「拘留室粉紅」。

※ 報導將 B 的數值誤植為 17。

* 大馬影城 買情侶座需結婚證書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70955

馬來西亞霹靂州中霹靂縣電影影城業者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理由,禁止未婚者購買「情侶座」電影票。任何人購買「情侶座」需出示結婚證書。

「星洲網」報導,連鎖影城今年六月開幕,共有七家電影院,每家戲院設十二組情侶座,兩個座位相連、扶手可活動。影城主要客源是縣內大學的馬來裔年輕人,禁止未婚者買情侶座是避免年輕人做出「傷風敗俗」行為。



◆ 時論─我們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2000448-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2日 彭懷真

郭彥君以這種方式過27歲的生日,絕對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縝密安排的結果。他砍人、等著被捕、露出笑容,顯示他預謀,更顯示他對所作所為不在乎。這位沒有前科的長期失業青年,年紀與背景有些類似54天前砍殺女童剛剛被求處死刑的龔重安,龔重安與鄭捷都成為他參考的對象。

捷運中山站亂砍之後不到一小時,三峽15歲倪姓國中生直接就說:「我要學鄭捷殺人!」然後,各界又開始有各種揣測、歸因,卻依然對各凶手的心理了解有限。這三個隨機殺人的案件,凶手都提到鄭捷,也都受到鄭捷的影響。鄭捷影響了他們,還在持續影響其他有意殺人逞凶的人。如果犯罪防治不能更認識鄭捷,一定會出大麻煩。但是,警方、檢方、法院乃至整個台灣社會,在北捷第一次殺人事件之後的14個月,更了解鄭捷了嗎?顯然沒有!

要如何了解呢?我期盼電視台效法美國的CBS,拍攝《CSI犯罪現場》這樣的影集,深入紀錄、追蹤犯罪者的心態及行為。從這個世紀剛開始就播出的《CSI》最近將收尾,15個年頭至做了330多集,劇情多根據真實的案例改編,也就是提供數以百計「美國鄭捷」的案例,每一集都提供2、3000萬觀眾了解犯罪者的機會。每一次,小組成員調查神祕與不尋常的死因,以判定是誰以及如何造成殺人事件。各種神祕、不尋常、甚至陰森的死亡悲劇一一被剖析,觀眾得以探究罪犯的動機與行為,以及容易發生犯罪的情境。

我曾經在監所擔任心理輔導老師19個月,白天面對犯罪者,晚上研究他們的案件與犯罪史,又閱讀種種犯罪學的書籍。晚上的功夫使我白天的工作少犯錯,降低錯估的機率。我確定:「犯罪者很用功,對於不法之事心中盤算許久,各細節都詳加考慮。犯罪者很專心,專注於逞凶殺人,以超乎尋常的強烈動機犯案。」

如果預防及矯治的對手不夠用功、不夠認真,甚至不夠了解,當然會持續發生悲劇。相關單位千萬別用「隨機殺人」來搪塞,殺的對象或許隨機,殺人這行為絕對是凶手精心準備的。

《CSI》能夠持續大受歡迎的關鍵是:棋逢對手。犯罪者與偵防者都是高手,都全心投入。犯罪者的心如同迷宮,偵防者要以證據闖關。犯罪者的話如同謎語,偵防者要透過手勢動作、表情甚至是微表情來檢視。犯罪現場所發現的物證都需抽絲剝繭,凶手的性格、家世、嗜好、興趣、作息、人際交往等,都是線索。

反觀台灣,對鄭捷、龔重安及其他知名殺人犯的性格、家世等等,我們的認識有多少?對於所謂的宅男犯案,我們又有多少研究?這次15歲的倪姓少年拿刀砍人,昔日多起少年殺人事件都沒提供線索嗎?還是,如同CBS製作的另一個系列影集without a trace(毫無線索)呢?(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中國時報)



◆ 聯晚/正視「新台灣勞工」權益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71708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5-07-22

一如三年前,印尼移工周日在火車站慶祝回教開齋節,又引發議題。這回不僅網友論戰,還引起府院高層「關切」,請勞動部等單位「協助輔導」,另覓地點。台灣開放移工23年,已逼近60萬大關,但台灣政府與社會對於移工的尊重與包容,似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猶記得三年前台北車站以妨礙動線為由,在車站大廳畫設一道紅龍長線;台鐵雖然否認與移工群聚有關,明眼人都知道所為何來。這條長線被外勞解讀為「歧視」,也將國人與移工之間,築起一道長牆;牆裡牆外是不同的種族,相異的世界。

離鄉背景的數十萬移工,不是來搶工作,他們做的是國人不願從事的工作,無論是伸手不見五指的「3K」產業,還是24小時沒有輪班、終年無休看顧病人,為國人承擔的是不可或缺的責任。

曾有人引述已故瑞士知名作家弗里施(Max Frisch),針對早期歐洲外籍勞工現象的一句經典名言「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提醒政府制訂移工政策必須考慮移工或許是外來客,卻有人性的需求。但台灣從未正視移工做為「台灣勞工」之一,應有的權益。

火車站因為交通、天氣等因素,成為移工假日聚集首選;但車站並非純休憩空間,而是交通往返頻繁要道,運輸及休閒功能的確互有扞格。總統府強調另覓地點是基於「尊重多元文化」、「公共安全」的善意,話說得沒錯,但經歷三年前的爭議,不也意味這幾年來政府毫無作為?

移工休閒規畫,只是移工在台問題之一,外顯的是國人的運輸權益,隱含的卻是政府及國人對移工不夠友善,否則一年一次的印勞重要慶典活動,不會如此難以包容,更不致開放移工20年後,還成為爭議話題。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停滯,移工來源母國經濟起飛,加上各國都在搶工,台灣吸引移工來台的優勢不再,近來政府更力推將移工來台年限由12年延長為15年、放寬85歲以上輕度失能老人聘僱外籍監護工等重大政策,若不能由心出發,看重移工對台灣的貢獻,從各個層面善待移工,當移工不再來台,任何開放政策都將淪為空談。

fsj 提到...

不符政府補助 育成幫到底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73237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北屯報導 2015-07-23

中B區育成國際同濟會,長期幫助貧戶、做社區公益活動,成員基層中小企業、校長、警界、里鄰長、小市民都有,深根發芽、越來越茁壯。會員從創會30人,現今有55名會員。

育成同濟會會長陳瑞昌說,他是基層警察退休,勤區訪查時,深感貧窮戶的孤苦無助、無奈。濟助對象除列冊的中低收入戶,更廣納水湳各中小學教師家庭查訪,認定亟需救助,可惜不符政府補助的對象,持續投入關懷。

市議員陳成添是基層里長出身,與中小學老師、警員及公務員,深感「修行在公門」,創立「育成同濟會」。曾幫過罹癌,表面看起來有房產、很風光,卻窮到住院費付不出,被醫院趕出院時,要「簽本票」欠病債,落得貧病交集窘境。

這種案例在政府單位,一毛錢濟助金,都拿不到,但育成同濟會訪視查訪屬實,就出資幫到底。春節寒冬送暖,會員用心挑選贈送保暖棉被,深知除柴米油鹽物資及慰問金外,暖暖的一席小被單,能讓受助者感受社會的溫情關懷永不熄。



◆ 同性伴侶 可簽醫療同意書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73230

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趙容萱/台中報導 2015-07-23

繼高雄市政府受理同志伴侶註記、台北市跟進後,台中市衛生局函文各醫療院所,同意同性伴侶簽署醫療同意書,另外,台中市68家醫院在病歷與人事表格也開放性別欄不以生理性別為唯一標準,引起熱議,認為是同志權益重大突破。

台中市衛生局說明,衛生局因台中市議員陳世凱質詢有關「是否同意開放由同性伴侶簽署各式類醫療同意書」一事,函文各醫療院所依據衛福部93年的公告,有關「關係人」的定義與範圍妥適處理。

衛生局認為,衛生福利部93年公告的「醫療機構實施手術及麻醉告知暨取得病人同意指導原則」中提到有關病人的「關係人」定義,指「與病人有特別密切關係人,如同居人、摯友等」,沒有限定同性或異性。

台中市議員陳世凱力主同性伴侶可以簽署緊急手術同意書,在6月提出質詢,衛生局回覆陳世凱的質詢,並且函文台中市各醫療院所。

陳世凱說,他肯定衛生局發文給各醫療院是「有進步的動作」,不過應該顧及執行面,衛福部的解釋語焉不詳,醫院診所如何認定?陳世凱認為,如果民政局可比高雄針對同性伴侶註記,具體且清楚,同性伴侶面對狀況時不必再費心爭執。民政局表示,註記同性伴侶茲事體大,必須再研議。

※ 相關報導:

* 大陸老年化 開放二孩在即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073429

「單獨二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後,大陸生育政策將再度適時調整。大陸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在組調研深入到大陸西部、中部、東部各個省後,調研報告已經完成,官員透露大陸「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可能年內實施。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參與政策調研的官員透露,包括大陸國家衛計委在內的相關方面已著手就「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進行評估和推進。他表示,如果推進順利,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可能年內就實施。



◆ 聯合筆記/ 「宅」不是問題 疏離才是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3263

聯合報 張立 2015-07-23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谷歌(Google),上周五股價一天大漲百分之十六,單日市值激增兩兆台幣,主要受惠於行動業務快速成長。到哪都離不開網路,這是現代社會特徵之一。

另一方面,台灣正步入與日本相同的高齡社會,更有甚者,未來五十年內,台灣人口將因過度集中都會區呈現集體老化。大量老年人口宅在家裡,也是社會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網路與老年人口,看似並不相關,卻因高齡長者快速加入網路世界,已將兩者可能面臨的問題密切牽連在一起。

廿多年前,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聽到有人出國留學主修電腦,總讓人肅然起敬。當時電腦程式不僅深奧難懂,甚至連如何操作都充滿玄機,這是數位落差的源起。

就這幾年光景,簡單而直覺的智慧手機已逐漸取代電腦,使用者不需要懂冰冷的程式,也讓高齡者終於甩掉「電腦文盲」的遺憾,快速投身網路時代。

相對於年輕人本來就是數位時代的原住民,年長者是由紙本世代移民到數位;智慧手機「傻瓜化」的趨勢,原本應該可以減少世代間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是,世代間已發展出不同的使用模式,數位落差並沒有因此縮減。

根據多項使用者調查,愈來愈多高齡者是LINE的重度使用者,特別是退休族群轉文數量,遠高於年輕人;網路上流傳許久的訊息、錯誤知識,或是不太好笑的笑話,持續被流傳著,也常分享兒孫輩,只是小輩多不買帳。

對於上有高堂,下有幼子的中年人,LINE是工作與生活必備的通訊軟體;比起高齡者,中年人還多了一項工具——臉書。中年人使用臉書,有許多人是因為想知道子女的動態,自己平時大多扮演潛水者的角色。尷尬的是,子女臉書可能早把父母封鎖。

年輕一輩的,習慣於無聲的網路環境,不喜歡爺奶們LINE的叮叮咚咚,多半靜音或是已讀不回;而對於父母輩臉書監控,不想給長輩看的內容,則另以Instagram發文。

同樣的網路,仍舊是不同的世界;同儕間即使網路上交往頻繁,但現實生活上卻很疏離,更何況是不同年齡層,小至家庭,大至社會,代間差異很大,人與人的距離很遠。

為縮短城市與偏鄉的學習落差,總有人熱血奉獻,但是數位落差卻始終沒被重視,老宅與小宅的鴻溝也比以往更大。北捷又出現隨機砍人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宅男」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後來改口稱「孤立疏離者」,孤立、疏離確實才是這個社會更大的問題。



◆ 又見隨機砍人/隨機犯之謎 他們的腦不一樣?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3505

聯合報 陳若璋/慈濟大學人發系臨床心理組教授 2015-07-23

隨機殺人案一樁接一樁後,柯市長提出對宅男的心理衛生篩選機制,又引起討論。過去類似事件後的討論大多皆是亡羊補牢的建議,但僅能亡羊補牢嗎?還是可以事先辨識與預防呢?鄭捷事件後,本人接受許多大專院校的邀請,提供如何辨識可能的高危險暴力犯及相關處遇流程的技術,希望能夠提高相關機構的辨識與預防能力,本人相信提高這些能力比建立篩選機制更重要。

他們到底是生而邪惡,還是大腦生病?報載這些隨機犯在落網、應訊中,像冷血動物,毫無畏懼之色,之後能吃能睡;就像鄭捷每次開庭時的毫不在乎,而割喉案之龔嫌及此次之郭嫌亦神情冷漠。他們是怎麼回事?

媒體常提及這類兇嫌是「反社會人格」,其實是錯誤的。在精神醫療診斷手冊中,「反社會人格」指的是那些從青少年期,不停的欺騙、偷竊、打架傷害及反覆進出監獄的犯人(如陳進興);反看最近的隨機犯,過去並無打架鬧事及進出監獄之紀錄;在精神醫學診斷中,有更貼近的描繪應為:「心理病態者」。二千年加拿大的Dr. Hare及其同儕,對這類犯案者有完整的描述:「傾向使用冷血的威嚇與暴力來滿足慾望;不論其行為後果多嚴重,對別人傷害多大,完全不會自責或內疚;藐視所有社會規範與他人權利;更習於從被害人的痛苦中獲得樂趣…」。君不見這些描述都極為貼近上述兩人。

之後又有上百篇的論文探討這些心理病態者形成的主因:一為後天家庭教養及創傷交織而成;二為生理成因。許多心理病態者的國外犯人,其生長的過程大多出身混亂的家庭,極度的虐待,極不良管教;但也不是人人皆有這些混亂的生長史,如美國兇殘虐殺十一人的Dennis Rader,他就有正常的家庭及工作,同時是教會的領導者,平日過著雙面的生活,甚至被抓後,有女性朋友反諷感嘆說:「過去若我晚歸,最想找陪伴回家的人就是他」。

至於生理成因,有假說認為他們大腦皮質喚起水準(大腦皮質額葉處)有問題,故需要尋求更高度的刺激,甚至不惜冷血虐殺,以避免乏味、無聊;目前最新且最具權威的心理病態者專家基爾博士(Dr. Kiehl),使用了三四百個這類犯人進行腦波及核磁共振的檢測,發現他們有九十七%的腦波異常;其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他稱為「副邊緣系統缺損」現象,來解釋這些犯人為何沒有太多的情緒且極其殘忍。

這種人可以教化嗎?其實過去十年這類治療研究讓我們悲觀:當他們在監獄時,經常變成模範犯人,但出獄後再犯比率卻比一般犯人高三倍,再犯下更兇殘案件比率也較一般犯人高五倍。

成人「心理病態者」雖然目前研究顯示可教化程度不高,但基爾博士卻建議我們對於呈現相同症狀的兒童、青少年,可用新的量表來篩選,在這些症狀變得嚴重前,嘗試大量介入與處遇。

台灣精神醫療界、法務系統及校園應積極了解這些新的篩選量表及治療方案。教育部及立法機構也需盡速制定通報系統。未來若有類似鄭捷的同學在校園內號稱要大量殺人,學校除需積極通報外,更應制定類似像性騷擾、性侵相對人處置辦法:進行八到十次的強制輔導;類似像龔嫌等不在校園系統內而被辨識出來的潛在暴力犯,社會及醫療體制也需放寬強制送醫的可能性而強制住院監禁評估,避免讓社會大眾痛心疾首的兇殘事件再發生。相關機構和教育部趕快行動吧!

fsj 提到...

社論-虐童事件是台灣的恥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400166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4日 主筆室

短短一周發生4起虐童事件,受虐兒童竟然兩歲都不到就喪命,加害手法從摔死到悶死,一件比一件凶殘,很難想像怎能對童稚的笑顏下此重手?加害人泯滅天良,追查禍因包括酗酒、嗑藥、吸毒、單親、年少產子等不一而足,相互加成之下,愈敢恣意妄為。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應如何及時救援受虐陰影下的孩子?

過去十年,台灣因少子化,幼齡人口減少了兩成,虐童案件卻反向增加近4倍,平均每16分鐘多就有一起虐童案件通報,一年有近兩萬孩童在恐懼的陰影下啜泣。相關的研究指出,3成受虐兒長大後會虐待自己的孩子,少年犯有7成年幼時曾遭到虐待;面對日益擴大的「冤冤相報」潛因,我們顯然遲鈍。

「保護兒童安全成長是國家、社會的責任」這句掛在嘴上的話,在立法院制訂兒少法、內政部成立兒童局、前年兒童局改隸衛福部時,都曾一再宣示。遺憾的是,兒虐事件卻直線上升,顯示現行法令與體制都存在嚴重的缺失。包括公部門救援體制進場時間太慢、社工系統士氣低落,地方政府不重視兒虐都是。

公部門社工系統的救援行動,現況是待加害人入監後才發動,而且還是被動介入。之前,加害人的未婚產子、嗑藥、酗酒等潛在虐兒誘因滋生之際,政府只旁觀不行動;即便觸法遭查緝、送辦,也需要治安及司法單位回應,否則沒有社工介入的空間;直到加害人入監,關係人表達需要社工系統協助,社工人員才有使力的空間。從受虐到安置的巨大時間差,受虐兒早陷於危境。

對於不幸的兒虐事件預防當然重於後續救援,但公部門介入時間的遲滯,能發揮的作用,侷限在不幸事件發生後的輔導、安置與防範遭二度傷害,這樣的局面與其責怪社工,不如說整個政府都不重視兒虐事件,警政、民政、教育及鄰里等第一線觸覺不夠敏銳,不做通報,社工沒有管道得知孳生中的兒虐事件。

針對政府處理兒虐案件的觸角遲鈍,推動修法落實兒童權益保障有其迫切性,至少介入時機可以提前到加害人觸法送辦那一刻,不是纏訟定讞入監後才啟動;治安及司法單位應主動訪視加害嫌疑人家中兒少的生活與照顧狀況,若發現有受虐的可能,第一時間就通報社政單位啟動救援及安置工作。若等到加害人入監、或通報後才啟動救援,等於是坐視、縱容兒虐事件發生。

社工系統士氣低落早不是隱憂,因而即使社工獲得訊息強力救援,也極可能少數幾案後熱情即消磨殆盡。現況是,只要有兒虐事件發生,社會普遍認為「都是社工的錯」,不去深究法令死板的進場限制,以及有「觸鬚」的基層人員通報遲鈍。工作極端繁重,還得承受全盤指責,士氣低落是必然。

工作繁重、薪水低之外,社工不為外人知的是需承受巨大的安全風險:高達9成以上的社工曾遭恐嚇、跟蹤甚至攻擊,人身安全隨時存在隱憂。看到負責救援的幼兒變成冰冷的屍體,社工的衝擊遠甚於社會大眾,還要承擔巨大的壓力與風險,除非有過人的勇氣,社工系畢業生心生畏懼、亟欲轉調他職,可以理解。一如受虐兒,社工的境遇也被形容為「折翼天使」。

正因此,負責兒少保護的社工人員要求至少兩年資歷,絕大多數的縣市無法達成此一條件,有些農業縣甚至只有3成兒少社工符合資格。年輕、身心尚不成熟,面對難度極高的兒虐事件,能夠發揮多大效用,可想而知。

1999年因為一起凌虐後棄屍的重大兒虐案件,內政部迅速成立兒童局加強兒少保護;2013年以非關兒少保護的「組織再造」理由,裁撤兒童局業務改隸衛福部兩單位分掌。衛福部能否提升兒保功能?或許還需要再觀察,但兒少保護預算極端偏低,竟不到社福總預算百分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

地方政府是兒少保護第一線,遺憾的是,兒少沒有選票,絕大多數縣市對兒少保護業務都冷漠以對,預算少是必然,社工訪視遭虐兒童請求警力支援也多遭拒絕;規定安置的受虐兒每個月都需訪視,有的縣市竟然1成都沒做到,救援工作連半套都算不上。

兒虐案件一再增加是社會的恥辱,難道政府、社會要讓恥辱惡化為印記?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不開車,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保護自己、遠離毒品 中時電子報與你一起拒絕毒害!(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師熱熔膠條打背 母:兒身心受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75752

高雄市大社區某國小黃姓學童家長在網路投訴說,黃姓導師責怪小三兒不寫功課,竟用熱熔膠條打傷手腕與背部,兒子因此身心受創、噩夢不斷;校方回應,黃老師被記申誡兩次,區公所調解委會員也召開兩次調解會,學童母親都不願意出面,會持續與家長溝通。

....校長表示,黃老師教學30年,第一次發生體罰爭議,心情很沮喪,5月12日想要登門致歉,從下午4點等至晚上10點,家長不出面,之後大社區公所調解委員會召開兩次協調會,黃童媽媽也未現身,校方已盡力跟家長協調,無奈她只有一直放話不出面,這樣無法解決問題,尊重她提告的權益。

* 美滅門血案5死 2兄弟弒親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76671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發生幾乎滅門的血案,一對青少年兄弟檔以刀斧殺死父母、三個弟弟和妹妹,殺傷另一個妹妹,只放過一個2歲妹妹;凶宅鄰居表示,處理命案的員警走出來時,個個臉色凝重。

....命案現場位於中上階層住宅區,社區被高爾夫球場圍繞;房地產交易紀錄顯示,凶宅2007年以24萬5000美元出售,在所在街段屬於最大和最貴的住宅。

鄰人都知道這一家九口,因為這家人與這個關係緊密社區的其他居民很不一樣,孩子都在家自學,父母管得很嚴,從來不准孩子跟別的小孩一起玩。



◆ 這些年 他們用心守護孩子長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75669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羅緗綸/新竹報導 2015-07-24

最近連續發生隨機砍殺、虐童等社會案件,涉案人誤交損友、沒人管,台北市長柯文哲指「社會孤立分子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新竹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多年來以採「陪伴式教育」帶領孩子走出自我,面對社會衝突,增加與人群互動。

新竹縣昨天邀專家、學者及相關單位,召開重大虐兒案檢討,提出由公衛部門扮演支援性角色,指導小爸爸小媽媽如何照顧小孩,防止知識不足發生憾事,也建議設置臨時託育措施,讓家長有事難以分身時,有臨託場所;會中,也希望里長、鄰長、社區民眾一起來建立通報系統,多關心鄰居,提醒社區鄰里間的關懷與互動,很重要。

新竹家扶中心主任沈俊賢表示,部分家長能滿足孩子金錢與物質生活,卻未給「時間」陪伴,造成家長的期待無法正確傳達給孩子,現在網路發達,孩子流連網咖,沈迷網路,無助於「社會能力」發展。

沈俊賢觀察,迷網路的孩子不易掌控狀況,僅跟電腦做互動,活在虛擬世界,新竹家扶中心開輔導班,讓孩子完成作業,還學習烏克麗麗、繪畫等,避免孩子沉浸於網路;寒暑假則舉辦營隊,透過與他人相處,增加互動。

家扶中心最近還引入桌遊,透過桌遊讓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和人群互動更緊密,並由社工陪伴孩子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孩子,讓我們陪你!」台灣世界展望會西區辦事處主任朱玉欣說,社工服務個案量大,每3個月進行訪視,為了持續關懷孩子的發展,設立武術、桌球、歌唱、舞蹈班供孩子參加,其實,並非培養孩子第二專長,而是透過陪伴,得知孩子的人生道路是否走在正途上。

捐款救急之餘 別忘了捐教育…

【聯合報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

世界展望會和家扶中心經費仰賴捐助,近年來,國內外重大意外,民眾動輒捐款上億,台灣世展會、新竹家扶中心捐款相對減少,仍咬牙推動「陪伴式教育」,新竹家扶曾以1萬元善款舉辦旅行,陪著孩子成長。

「錢多錢少都要做」新竹家扶中心主任沈俊賢說,2、3年前經濟不景氣,僅募得1萬元舉辦夏令營,他們找大學生當義工,帶著孩子來趟「背包客旅行」,搭火車訪古蹟、向鄉鎮公所借禮堂休息,以淨灘做回報,週程富教導意義。

沈俊賢說,傳統觀念「救急不救窮」,面臨重大災難,國人愛心湧現捐出鉅額,家扶等機構為孩子募款時,常面臨募不到款的窘境,但仍會協助伴著孩子走出來,增加與人群互動;世界展望會靠著全台4萬名資助人,月捐5千萬協助貧童就學。

玄奘大學2年級社工系學生小輝,高中時以棒球體保生,進入學校棒球隊,後來因受傷無法打棒球,由學校輔導轉學,失去人生目標,一度翹課、抽菸、喝酒,自暴自棄。

小輝在外遊蕩,後來進入世展會竹東青少年發展中心,社工持續關懷與陪伴,邀他加入吉他課,吉他成了他人生新目標,也改掉所有惡習,最後考取社工系,未來要投入社工工作。

世展望會西區辦事處主任朱玉欣說,社工的關懷能讓孩子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念。而距離8月底將撥款給受助的學童,全台目前還有2千萬的經費缺口,募款雖不容易,但為了孩子還是全力以赴。

fsj 提到...

友善台北餐廳 APP查得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400172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4日 黃意涵、實習記者賴虹妤、實習記者王宇晨/台北報導

身心障礙者、銀髮族及推著嬰兒車的家長等族群,外出用餐時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對此,台北市社會局與相關團體合作,推動「友善台北好餐廳標章」認證,並開發APP查詢軟體,現在只要透過APP查詢,就能馬上知道鄰近的友善餐廳在哪裡。

推輪椅進入餐廳時不慎撞到桌椅、推嬰兒車進入餐廳怕沒地方放?前述情境不時在現實生活中上演,讓這類民眾對於外出吃飯感到苦惱,因此,台北市社會局與台灣智慧生活科技促進協會、 社會企業合作,推動「友善台北好餐廳標章」認證,並開發APP查詢軟體、培訓身心障礙者成為「友善特派員」。

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長廖秋芬表示,想取得認證,餐廳必須先接受一天的訓練課程,再由友善特派員實際訪查,提供改善建議並打分數,此外,標章是每年認證,意即不代表今年取得標章後,永遠都是友善餐廳;去年北市有100多家餐廳取得認證,每一個行政區內都有,今年目標是增加100家。

柯文哲市長昨天表示,除了標章,更重要的是建立網站和APP,北市府之後會逐漸登錄這些無障礙餐廳、商店,讓民眾可以輕鬆查詢,接下來也會把聽障者、視障者、身障者等所需要的資訊一併放上。不過他坦言,要業者全部改裝也不太可能,目前就是用鼓勵的態度,但最終目標還是希望每家都達到無障礙空間。

今年的「友善台北好餐廳認證標章」訓練將於7月26日、8月17日及9月7日辦理,詳情可上網站www.OurCityLove.org或致電(03)5611-582詢問。(中國時報)



◆ 美殘障福利砍二成 明年影響千萬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75057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華盛頓22日電 2015-07-24

聯邦政府22日表示,在明年底總統大選之際,社會安全署殘障信託基金即將用罄,除非國會及時採取行動,否則超過一千萬名殘障福利受益人領取的福利金將自動削減19%。

監督社安署的理事會提出報告說,該基金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需要國會立即採取行動。 雖然可由國會借撥社安署退休基金的納稅收入,化解危機,而過去也曾以此應急過,歐巴馬總統也支持這種做法;但共和黨人要求改革社安殘障福利制度,以減少詐欺,並鼓勵殘障者重返職場。

去年報告已提及該基金用罄的問題,時間沒有改變,但隨著限期日益接近,使得採取因應行動更形迫切。殘障勞工及家屬目前每月平均福利金為1017美元, 這意味明年底可能每年減少193美元。

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這個月成立50年,兩個月後,社會安全福利成立80年。 這兩項福利占去年聯邦政府支出的40%以上,隨著嬰兒潮逐漸退休,兩項福利都感受到愈來愈沉重的負荷。

社安理事會說,社安退休基金支付全額社安福利金將到2035年為止,之後,社安署收取的薪資稅,僅足以支付75%的社安福利金。但是若把退休基金和殘障基金結合計算,支付全額福利的經費僅能支撐到2034年。

目前領取社會安全福利的總人數近6000萬人,其中包括4200萬名退休勞工和眷屬、1100萬名殘障勞工和600萬名死亡勞工的眷屬。Medicare的受益人則約5500萬人。

fsj 提到...

搶玩手機釀悲劇 高二生5拳打死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28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5日 楊宗灝、甘嘉雯/桃園報導

成績名列桃園前10%、體重90公斤的楊姓高二生,22日疑不滿患亞斯伯格症、僅40公斤重的16歲弟弟搶玩手機,猛捶他腹部5拳。隔天上午楊小弟向家人表示「肚子很痛」,隨即陷入昏迷,緊急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急救仍告不治,桃園少年法庭24日裁定責付家長管教。

檢察官23日晚間相驗楊姓少年遺體,發現他腹部嚴重瘀血,懷疑可能遭受重擊後肝臟破裂出血,四肢布滿藤條狀的新舊傷痕,不排除長期遭不當管教,已排定下周二解剖釐清確切死因。

弟患有亞斯伯格症

警方調查,就讀高中二年級的楊姓少年,22日下午疑不滿患有亞斯伯格症的16歲弟弟,搶玩他的智慧型手機,朝弟弟猛揮1拳卻誤擊中牆壁,在痛楚難忍的情況下情緒失控,朝親弟弟腹部連續猛揍5拳。

事發後雙親回家還煮晚餐給弟弟吃,發現他有嘔吐情形。警方調查,23日凌晨3點多,弟弟還曾到父母臥房敲門,說「肚子很痛」,家長卻沒有回應,想等到白天再帶兒子就醫。當天上午10點多,弟弟再次到父母臥室房門表示腹痛,隨後就陷入昏迷。

家屬拒透露哥毆打

楊小弟母親見狀,立刻撥打119求救,警消到場發現楊小弟生命徵象微弱,緊急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急救仍告不治。由於死者腹部有大面積瘀血,醫院社工轉報警方介入調查。

由於楊小弟曾有蹺家紀錄,家屬一度懷疑離家被不明人士毆打,但警方調閱楊家門口監視器畫面,卻發現楊小弟自22日後就未出門,加上鑑識人員在屋內採集到乾涸血漬及嘔吐物,經傳喚家屬到案釐清,但一度拒絕透露是哥哥下手毆打,僅說楊小弟肚子痛後昏迷。

弟弟近幾年未就醫

警方偵訊時,楊姓高二生起先否認動手毆打弟弟,後來淚崩坦承氣不過手機被搶玩,又失手揮拳打到牆壁,一氣之下才朝弟弟腹部猛揍5拳。23日上午還正常到校參加暑期課輔,沒想到回家後就聽聞弟弟死亡噩耗。

楊小弟母親昨全程陪同大兒子製作筆錄,但疑因傷心過度精神恍惚。警方表示,楊小弟8歲被檢查發現罹患亞斯伯格症後,家屬曾帶他至林口長庚、衛福部桃園醫院治療,但因病情改善情況並不明顯,近幾年未再就醫,孰料這次竟被親哥毆打致死。(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管教亞斯伯格兒 母坦承鞭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296-260102

被親生哥哥重擊致死的楊姓16歲少年,身形瘦弱,是「兒少保護家庭」的孩子,警訊時,死者的母親坦言,由於小兒子曾經蹺家,所以只要出現有偏差行為,就會出手管教,涉毆打親弟的大哥也說,曾看過家長用藤條、塑膠水管打過弟弟。

....根據了解,楊小弟是亞斯伯格症的確診病例,但卻未領有殘障手冊,也沒接受特殊教育,社會局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於2006年獲報父母管教不當,社工也曾陪同就醫,「吃藥會有副作用,只要狀況好一點就停藥,然後病情復發又遭管教,惡性循環」。

隨著楊小弟年紀增長,病情愈加嚴重,家人難以管束,社會局曾二度裁處不當管教的家長參加親職教育,但都沒有發揮具體成效,因此將此戶列為「兒少保護家庭」。

「曾經建議家長替楊小弟辦殘障手冊及接受特殊教育,但家長不希望被貼標籤...」,公部門無奈,無法用強制力量讓楊小弟接受治療環境....



◆ 專家:3疏失釀人倫悲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30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5日 楊宗灝、甘嘉雯/桃園報導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孟瑛如教授說,亞斯伯格症患者必須受到公平、管教一致對待,否則極有可能因為身處在不公平的環境中,出現嚴重的偏差行為;另外,家長若讓他接受特殊教育,在特教環境下,也許可避免憾事發生。

孟瑛如說,以本案為例,死者國中畢業後就未升學,反觀兄長高中成績優異,如果家長不能公平、管教一致對待兩兄弟,孩子的狀況可能會更糟。不過以曾輔導過的亞斯伯格症案例來看,通常患者會較具攻擊性,鮮少看到被打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與兄長的身材差距過大,才會發生憾事。

她認為,家長必須正向支持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並透過引導式的問答,例如「你從來沒有成功過,但哪一次經驗是你覺得比較成功的?」誘導孩子說出內心想法,並在特教體系的幫助下,讓亞斯伯格症孩子健康成長。

台大兒少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淑慧表示,亞斯伯格症患者屬於高功能自閉症,不能接收外界訊息,高危險群的孩子受虐比例高,且又與外界溝通困難,若早一步有特教老師或是社工更積極一點的關心,就不會發生這麼遺憾的事。

「確診又沒上特教班,我真的很訝異!」楊小弟的案子2006年通報社會局,,於2014年11月結案,卻於9個月後發生哥哥情緒失控毆死弟弟的人倫悲劇,張淑慧說「兒少保護人人有責」,這個家庭支持功能薄弱,社工即使曾發現,卻早一步結案,「能說沒有責任嗎?」

為何楊小弟已是亞斯柏格症確診病患且身上還有新舊傷痕,社會局還可結案?家防中心指出,楊小弟從2013年9月到2014年11月,已超過1年以上沒再獲不當管教通報,但癥結點在於他沒有繼續升學,外界沒著力點可以長期觀察他,錯失搶救先機。

社會局表示,過去楊小弟遭受父母管教,哥哥還會跳出來保護弟弟,甚至約束父母不要太過當,這個家庭的不當管教,與家長喝醉酒打小孩不同,「家屬是因為小孩的狀況,用勸、用說沒辦法,才會責打」。

社工認為,開案期間都有做到追蹤,也評估認為沒問題,才會結案。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台灣社會進入獨居時代 全台5戶1獨居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78587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2015-07-25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不婚族、結婚年齡延後,獨居生活成了趨勢;主計處統計,台灣2010年獨居戶達163萬戶,占全台家戶數22%,10年內成長超過15%,等於每五戶就一戶「獨居族」。

資策會針對台灣少子化現象,曾進行生育趨勢推估,在目前未婚率與生育率的基準下,台灣地區於1990年出生的女性,預估將有三成無子,四成無孫的情形;也因此獨居、高齡化的狀況將無可避免。

國人越來越晚婚,根據台北市民政局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4.8歲,較去年下降0.2歲;女性為33.3歲,上升1.1歲,顯示國人結婚年齡正逐年遞延。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表示,台灣上班族普遍面臨「低薪、高工時、高壓力」的工作環境,致使青年在收入不穩、時間不多、心情不佳的狀態下,難有正當交友機會、少有時間經營穩定感情,更因缺乏信心扛起家計甚或對感情的信任基礎不足,不敢輕言步入禮堂。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料統計,雖然目前台灣總人口仍在成長,但將於2021年到達總人口數頂峰,其後總人口數開始減少,屆時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達14%以上;預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近380萬人,10年間共增加約130萬人,平均每6.21個國民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

工研院產經中心表示,因應未婚人口比例提升、結婚年齡遞延、高齡化人口趨勢,台灣要思考如何架構出活躍且幸福的獨居社會。

※ 相關報導:

* 新北替代役化身老師 教銀髮征服3C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77848

新北市民政局集合具資訊專長的替代役男組成工作小組,針對長輩、銀髮族設計資訊課程,在老人共餐等場合,教長輩使用LINE,或用平板電腦上網掛號、查詢公車資訊等,只要是銀髮俱樂部或立案的老人團體,都可免費提出申請。



◆ 超不爽!最爽打工變非法打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33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5日 黃力勉/台東報導

香港女大學生吳欣倩開心獲初鹿牧場最爽打工機會,卻被檢舉涉非法打工,24日遭內政部移民署台東專勤隊約談,她心情盪到谷底哭著說︰「台灣政府好奇怪,以為台灣好客,鼓勵外國人來玩,卻這樣對我,難道台灣不歡迎外國人?」

「台灣不歡迎外國人?」

吳欣倩日前在初鹿牧場甄選「見習場長」,打敗其他6位決選民眾獲首獎,以5天5萬元薪資被聘為見習場長,沒想到前天第一天上班即遭檢舉涉非法打工,內政部移民署台東專勤隊隨即前往稽查,昨約談吳欣倩製作筆錄。

台東縣專勤隊副隊長楊曙東表示,吳欣倩持觀光護照入境,依就業服務法,外國人未經雇主申請許可,不得在境內工作,任何人不得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吳欣倩工作前未向主管台東縣府社會處勞工行政科提申請,即使是以勞力換食宿,也屬非法行為。

持觀光護照不得工作

吳欣倩傷心表示,當初只是抱著姑且一試心情,想到台灣玩,順便參加見習場長甄選,原以為自己只是陪榜,沒想到居然勝出,開心之餘接下見習場長工作。

她強調,見習場長其實並沒勞力付出,只是體驗牧場撿雞蛋、擠牛乳等工作,另有機會騎馬、體驗賽格威代步等,像是特別受到禮遇遊客,並未真正工作。

違就服法最高罰75萬

初鹿牧場專員黃浚維說,雖宣傳每天1萬薪水,但賽前已告知參賽者,5萬薪資需扣除牧場體驗遊程及稅金,只實拿1萬餘元「獎金」。

初鹿牧場場長陳振賢說,活動最初沒想到由外國人勝出,場方確有疏忽,不過吳欣倩就是牧場禮遇遊客,牧場有派專員協助她,甚至陪同到台東各景點遊玩,雖有違法疑慮仍會持續招待吳欣倩直到活動結束。

台東縣府社會處表示,裁處需等筆錄送達,並請初鹿牧場說明後才認定,不過違反就服法僱用外國人,依法雇主可能遭裁罰75萬元以下罰鍰,外國人也有可能處15萬元以下罰鍰,聘用外國人記得先申請。(中國時報)



◆ 非法打工? 在地人看法歧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78168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2015-07-25

香港女大生吳欣倩獲選初鹿牧場見習場長卻遭檢舉非法打工,昨天被移民署約談,引起在地民眾討論,多數力挺吳欣倩,指政府小題大作,壞了台灣形象;但也有人認為是初鹿牧場的錯。

台東縣副縣長陳金虎表示,移民署處理檢舉案應更謹慎,如果只以「依法行事」,等於扣人家帽子,只會讓好事變壞事,對台灣、台東的觀光形象都不好。

怡然風休閒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正明說,初鹿牧場體驗活動只是行銷手法,雙方沒有簽定工作合約,沒發給薪資,不算非法打工,「如果外國人連體驗都算違法,以後誰敢來台灣觀光?」

經營民宿的邱姓業者說,外國人來台體驗觀光行程,有提升觀光效益,移民署或縣府沒必要大動作約談吳欣倩,讓對方留下負面印象。

經營農莊的李姓業者說,即使是行銷手法,初鹿牧場應該把活動細節說清楚講明白,一開始打出「最爽打工」及「日領萬薪」噱頭,很難不讓人聯想就是打工賺錢;如果一開始就用體驗或代言推廣,就不會衍生爭議。

fsj 提到...

全球首例試管兒出自傳:曾收威脅血書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79730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2015-07-26

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Brown)一九七八年七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奧爾德母總院誕生,如今全球已有近六百萬個試管嬰兒。試管嬰兒胚胎植入技術(IVF)在當年引發極大爭議,招致保守人士批評。卅七歲的露易絲說,母親生下她後,曾收到染血的仇恨信函和塑膠胚胎。

露易絲的自傳「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的一生」(My Life As The World's First Test Tube Baby)八月一日面市,書中談及雙親在她出生後承受的批評與壓力,以及她卅七年來的心路歷程。

露易絲回憶道,當時家裡收到許多郵件包裹,內容物除了威脅字條,還有血漬信函、破碎的試管和塑膠胚胎等。露易絲說:「我記得有一個從美國舊金山寄來的包裹上頭寫著,『露易絲.布朗,試管嬰兒,布里斯托,英格蘭』,海關查驗標籤註明包裹內是「新奇物品」。

母親拆開包裹後,發現裡面放了一個小盒子,盒上便條印著試管嬰兒幾個字和一雙嬰兒腳印。不料母親開盒後,裡面竟是一封被潑灑紅色液體的信,和一張『試管嬰兒保證書』。」

露易絲二○○四年結婚,婚後自然地產生下兩個健康的男孩。露易絲說:「我的故事經過媒體報導後,許多不孕婦女紛紛來信詢問。」



◆ 來硬的沒用 請對特教童溫柔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9589

聯合報 陳招池/國小校長(苗縣頭份)2015-07-26

因弟弟拿哥哥的手機玩,哥哥一怒之下動手打他致死,又增添一起家庭悲劇。據聞死者是一個亞斯伯格症患者,服藥沒效遭難,聞之令人欷吁。

不知道什麼原因,現代校園類似這種症狀的學童還真不少,最常見的是過動兒、妥瑞氏症和躁鬱症等等,被視為現代文明病,可是發起病來一點都不文明,像怪獸一樣橫衝直撞,難以駕馭。

去年,一名從我校畢業的妥瑞氏症學生,在學六年期間,不定時發病,天氣悶熱時甚至一天數次,苦不堪言;發病就用拳頭捶打前胸和後腦,用額頭撞擊窗戶和玻璃,用哭喊聲來宣洩不舒服,若要等他發洩完畢,短則半個鐘頭,長則半天時間。

起初,老師們以為他是故意的,為引起大家注意才會胡鬧,為了不讓他變本加厲,於是請男老師輪流抱住他的身體,試圖制止;此時,他瘦小身軀突然變得力大如牛,使盡全身力氣拚命掙脫,反而搞得狀況更加嚴重。

幸好這個學童有個全心照顧他的阿婆,深得孩子的信任,只要一發作或行為不尋常,就通知她來處理。

阿婆多半採取溫柔陪伴和輕聲呼喚,柔以克剛,情緒就慢慢被安撫下來;為他擦拭汗漬,換掉濕透的衣褲,給他溫開水喝,馴服了這頭怪獸。

此一不幸個案,應是因受害者缺乏一個接納他的友善環境,致動輒得咎,而他也絕不會妥協或屈服於暴力,這個結果值得老師與家長們警惕。

※ 相關報導:

* 8個孩子的爸 國道休息站漏載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079735

宜蘭南澳豊(音同「李」)姓男子育有八名子女,昨天一家三代十五人坐三輛車前往台中成功嶺懇親,途中在國道三號寶山休息站上廁所,未料第五個小孩、十二歲的女兒還沒上車,車隊就開走了,幸由警方先安置;豊得知後趕回「領人」,滿臉歉意地說「小孩太多了,以後要準備點名簿」。

* 美電影院殺手 滿滿精神病史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79744

美國當局證實,廿三日晚間在路易斯安納州拉法葉市「大十六」電影院內朝群眾開槍的五十九歲美國人豪瑟(John Russel Houser)患有精神疾病,並曾入院治療。

fsj 提到...

讓孩子擁抱愛 歸仁國小特教師獲師鐸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80950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 2015-07-27

歸仁國小資源班老師張淑娟,以音樂融入特殊教育課程,啟發孩童跨越智能與體能的障礙,榮獲今年師鐸獎,這也是該校7年來第4位老師獲獎。

張淑娟說,無論教育環境如何變遷,最重要的是還是老師的「教學態度」,面對學生最重要的是「愛」;也必須學會站在家長的立場,思考愛孩子的方式,才能瞭解他們並非「怪獸家長」,而是跟自己一樣想讓孩子感受到「愛」,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校長林志政表示,7年來學校連續有楊智惠、楊菁菁、吳佩娟、張淑娟4名老師獲得師鐸獎,對校方來說都是很大的鼓舞。

※ 相關報導:

* 家扶幼兒啟蒙 讓他開口說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0932

6歲的「小宏」隔代教養,與他很親的阿公,因案在他面前被警察帶走入獄服刑,從此小宏不願再開口說話,阿嬤一肩扛起照顧重擔,因為與社會接觸少,導致祖孫兩人生活封閉,家扶中心去年輔導他們參加幼兒啟蒙方案,阿嬤上課學習如何與孫子互動,小宏現在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也會體諒阿嬤辛勞,有顯著進步。



◆ 捉賊英雄女兒 遭報復輪姦、毀容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80304

世界日報 廣州26日電 2015-07-27

廣東發生令人心酸悲劇!六年前義勇擒賊的保安梁華,遭獲釋竊賊報復,梁僅15歲的女兒被毆打、輪姦及毀容,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竊賊雖其後被判刑,但未給梁家任何賠償,更因刑期過短,引發網友不滿,稱中國法律很忽悠人,「這事在老美最少終身監禁,中國就12年。」

南方都市報報導,梁華是東莞某網吧的保安。2009年某天,梁華在工作的網吧見到三個偷手機的賊。梁華抓住了其中的兩個賊,把賊交給警方後,事件本該平息。可兩個月後,被抓的賊放出來了。

猖狂的賊找到梁華家,綁走梁的女兒。被綁的四天裡,梁華年僅15歲的女兒被毆打,被輪姦,右耳廓被刀割去一塊,耳朵被灌進臭蟲。有蟲子爬不進去,這些賊還找來螺絲刀往裡面推。

創傷已深,再加上解決不了入戶東莞的問題,2011年1月梁華女兒決意出走離開。他們家戶口問題長期未解決,成為幾姊弟的心病。梁家二弟梁樂當時表示,「附近幾家的孩子,就我一個人因為黑戶讀民校,每次老師在課堂上點名,讓家長來交錢,我都覺得低人一等。」

至今長達六年時間,梁華一邊尋找女兒,一邊反覆訴諸法律,期望讓這些猖狂的賊承擔刑事責任並賠錢。在當年,三名嫌犯先後落網,並被判12年以上徒刑,但梁家一直沒有得到賠償。

不料命運弄人,家中近日又出變故,18歲的兒子涉嫌搶劫被抓。梁華說,在他的眼中,兒子是個乖巧的好學生,每天都會幫忙做家務事。

歷經種種悲劇,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被問及「你還抓賊嗎?」梁華回應:「抓!」

報導引發網友討論,多數網友稱感到憤怒、無力與心酸,有人說「以後誰還敢做好人?心寒」、「正義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就是自己挖坑,做好事的人大多沒好結果。」

還有人質疑「非法拘禁、綁架、輪姦未成年少女、虐待、只判12年? 中國的那幾個留學生拘禁毆打虐待女同學,不是要判終身監禁的嗎?」

有網友呼籲,希望政府能幫英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能讓法律變得那麼無奈。



◆ 小兄妹與狗住 吃垃圾喝溝水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82143

世界日報 北京27日電 2015-07-27

南京一個垃圾荒地中,最近傳出有一對小兄妹住在垃圾堆中與狗同吃同住,小兄妹餓了就吃垃圾堆的剩菜、甚至狗糧,渴了就喝地溝水,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江蘇網絡電視台報導,南京六合某商城附近的垃圾荒地中,近日過往市民時常看到一對穿著破爛髒兮兮的小兄妹在生鏽的狗籠旁追逐打鬧,垃圾地帶污水橫流,蒼蠅蚊蟲漫天飛,惡臭難忍。而讓人驚愕的是,小兄妹竟然就整日住在此地,沒有食物,餓了就吃周邊垃圾堆的剩菜、甚至狗糧,渴了就喝地溝水,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日前有民眾去看了這兩孩子,買了吃的和日用品,本想幫他們洗澡,可是到了他們住的地方才發現,沒有房子,只有狗圈、垃圾堆,而他們晚上住在破舊報廢的麵包車裡。

探訪民眾到的時候看到,孩子們正和狗在一起,狼狗把一個小孩撲倒,還一直在舔他。在民眾的要求下,孩子爺爺將孩子從鐵柵欄裡放了出來。據周圍鄰居說,這對小兄妹是安徽人,父母離婚了,而且各自有了家庭。如今小兄妹中,大的男孩六歲,小的女孩四歲,由爺爺帶著。

孩子的爺爺以養狗、賣狗為生,有時糊裡糊塗的,有好心人想幫這對兄妹找領養的人家,但爺爺沒有同意。經過一番努力,探訪民眾已經找到好心人暫時收留兩個孩子,但由於只付了200元房租,只夠住兩周時間。

探訪民眾告訴孩子爺爺,有公益組織希望來看望孩子們,但孩子爺爺得知有人要來探訪,甚至有媒體想采訪,感到非常不安,情緒不穩。老人擔心,這會把自己的兒子「揪」出來。探訪民眾擔心,如果事態進展不順利,爺爺很可能會把孩子藏起來,導致救助更加困難。目前,南京有公益組織已前往六合探訪這對小兄妹。



◆ 手天使性福療程 療癒身障的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350-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7日 洪欣慈/台北報導

每個人都有性需求,但對於部分手部無法施展力氣的身障者而言,欲望卻被綑綁。黃智堅、鄭智偉2年前創辦手天使,推廣身障者性權,至今已服務4名個案,目標是喚起政府重視,將性權放進身障者福利政策中。日前高雄市政府已接洽手天使服務,黃智堅說,「期待更多縣市政府和中央動起來」。

黃智堅本身是身障者,他說,障礙者的性需求長年被忽視,以男性肢體重障者為例,在沒有手天使前,只能偷偷去找性工作者協助,但有時就算花錢也沒用,「因為他們可能連房間都進不去,很多性工作者也不知道怎麼做」。

手天使第1個服務個案Steven(化名)今年28歲,2年前與手天使接洽,至今接受過2次服務。Steven說,男生「打手槍」需要的是手部力氣才能達到高潮,但他的手嚴重攣縮,在與手天使接洽前,他完全沒有接觸過性,看到床戲雖會有生理反應,需求卻無法被解決,過去曾想過去找性工作者,但都因沒有無障礙設施作罷,父母又很保守,也不敢帶回家裡。

Steven說,手天使很有同理心,服務前會先面談,了解身體狀況,當天行政義工會先幫自己脫衣、將他放上床,然後性義工再進入,愛撫、擁抱,最後讓他達到性高潮,「整個過程很愉悅、讓我感覺被愛」,也讓自己終於認識到「性」是什麼,對自己如何對待另一半也有幫助。

黃智堅說,手天使每一個個案,都需要花至少2到3個月進行前置作業,與身障者聊天、訪談,也會面臨家庭壓力,「多數身障者家長可能因不知如何解決孩子性需求,而選擇視而不見」,都需多次溝通、投入大量時間成本。制度要能長期運作,還是得仰賴政府投入,目前英、德、丹麥等國都有相關福利政策,希望台灣政府也能跟上腳步。(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女身障無奈「我也有需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353-260114

「我只是身體有障礙,但我也會有感覺、我也需要性。」今年56歲的玲(化名)無奈地說,大眾常將身障者與「無能」畫上等號,身障者性需求長期被忽略,女性身障者更嚴重,不僅常被認為沒有生育能力、無法從事性行為,在社會氛圍壓力下,自己也不敢正視對性的渴望。